2011-12-11

氣候災損破表 美怕「大事」發生前兆

◆ 氣候災損破表 美怕「大事」發生前兆
http://udn.com/NEWS/WORLD/WOR6/6770461.shtml

【聯合報╱編譯任中原/報導】2011.12.09

今年迄今美國發生損失超過10億美元以上的氣候災難已達12件,刷新2008年9件的紀錄。龍捲風、洪水、大雪、乾旱、熱浪及野火交相襲擊,總損失高達520億美元,已超過1980年代的總和。科學家指出,這可能是將有「大事」發生的前兆。

美國海洋暨大氣管理局(NOAA)是以單一氣候事件的損失達到10億美元,作為判定「氣候災難」的標準。管理局7日再增列兩次災難,分別是德州、新墨西哥州及亞利桑納州發生的野火,以及六月中發生的龍捲風與極端氣候,使今年的災難總數高達12件。

據美國氣象局長海耶斯表示,今年美國因極端氣候致死人數超過1千人。他從未見過一年之內發生如此的極端氣候,可稱之為「致命的、毀滅性的、殘酷的2011年」。

今年的氣候災難可能不會就此打住。目前還在可能名單中的災難,包括熱帶颶風「雷伊」及萬聖節之前東北部的暴風雪,目前損失金額已達7.5億美元。

NOAA主管魯琴科指出,每一件災難都造成許多人受難。其中6起龍捲風,造成540人死亡。在四月份的前四天,便發生343起龍捲風,其中有一天便發生199起,雙雙打破紀錄。

※ 不過美國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持反對減排的立場?

聯合國警告 極端氣候將更常見

23 則留言:

fsj 提到...

新草案成形 氣候會談露曙光

中央社 2011.12.10

聯合國氣候會議的與會國家似已逐漸達成共識,應會在新的一年展開達成新減碳協定的協商程序。

英國廣播公司新聞網(BBC News)報導,根據南非主辦國發布的草案文本,新協定將在2015年之前就位,且將納入所有國家,但確切的法律性質還不清楚。

對歐洲聯盟和許多最易受到全球氣候變遷衝擊國家組成的聯盟來說,這項行動是一大成果。

先前的草案均提出,2015年之前不應展開協商,且協定應在2020年後生效。

新版草案並未指定新協定生效日期。

然而,新草案首度表明,各國對減碳的保證與將全球平均氣溫控制在不高於工業革命前攝氏2度的目標,兩者之間不協調,且有差距。

這項會議在南非城市德班(Durban)舉行,該草案於午夜時分成形,將在今天上午正式提出討論,而會談預計在今天稍晚結束。

由於多數面臨全球暖化危機的發展中國家反對先前1項草案,氣候會談陷入僵局,迫使主辦國南非今天決定延長會議,試圖防止談判以失敗收場。

南非外交部長恩柯納-馬沙巴內(MaiteNkoana-Mashabane)昨晚曾暫停會談。在此之前,由島國、發展中國家和歐盟組成的聯盟反對1項草案,表示其缺乏遠大目標。



◆ 暖化發威! 智利冰河年縮1公里

【世界日報╱編譯中心綜合8日電】2011.12.10

智利南部是地球最蠻荒的地區之一,當地冰河被認為是最有價值的旅遊資源。然而隨著全球變暖,冰河正在不斷退縮。智利科學家耗時一年,用上千張照片記錄了豪爾赫.蒙特冰河加速退縮的動態過程。

來自智利瓦爾迪維亞科學研究所的科學家在豪爾赫.蒙特冰河四個不同位置架設了高清相機和定位儀,從去年2月至今年1月連續拍攝了共1445張照片,重現冰河在一年中縮減近1公里的驚人畫面。

冰川學家里維拉介紹說,從1898年開始,冰河發生了第一次收縮,但是速度較慢。1990年代開始第二次收縮,在七年時間內縮減了七公里並且伴隨著崩塌。現時冰河收縮速度再次加快,並產生了大量浮冰。里維拉認為,豪爾赫.蒙特冰河的退縮是全球變暖最嚴重的後果之一。

豪爾赫.蒙特冰河位於智利南部巴塔哥尼亞地區,是繼南極和格陵蘭之後世界第三大冰原,也是智利南部冰原的重要組成部分。智利水資源管理總局的研究表明,從1986年到2007年,智利南部冰原有20條冰河都發生了退縮,以豪爾赫.蒙特冰河退縮現象最為嚴重。



◆ 暖化悲歌? 北極熊餓到吃小熊

【世界日報╱編譯中心綜合8日電】2011.12.10

女攝影師羅斯在挪威北端斯瓦爾巴群島水域,目擊一隻成年雄性北極熊吃同類的震撼場面,其間另一隻可能是小熊媽媽的雌熊,只能無奈看著小熊慘變同類的點心,羅斯認為這都是全球暖化惹的禍。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羅斯在最新出版的《北極》期刊,詳述整個震撼經歷。去年7月,她乘小艇在斯瓦爾巴群島一帶水域拍照,遠距離見到一隻成年雄性北極熊。她利用長鏡頭將景象放大,見到牠正在吃東西,最初還不以為意,直至小艇駛近一點,才赫然發現牠正在吃一隻小北極熊,手法竟跟一般北極熊殺海豹一樣,用利齒一口咬住獵物頭部大啖地啃下。

羅斯說,北極熊正常只會獵殺海豹,找不到,才會吃其他食物。雖然在動物世界,吃同類事件偶有發生,但由於近年出現的次數愈來愈多,尤其是氣候變化下浮冰融化,北極熊都被圍困陸上。

以這次發生北極熊吃同類的水域為例,以前長年冰封,但近年浮冰在夏季都融化了。

她說:「由於海豹等絕大多數北極熊獵物,都是在海冰上獵獲,海冰融化時間長了,北極熊能吃的東西變少了,體重跟著下降、生育數目也減少,成年北極熊為了生存,惟有將小熊吃掉,令北極熊吃北極熊問題日趨嚴重。」

2009年11月,一群遊客在加拿大北部馬尼托巴省的邱吉爾野生動物管理區,目睹一隻成年雄性北極熊,相信是在餓極下,強行將一隻小北極熊從牠的熊媽媽身邊搶走,然後一口咬斷牠的頭。

當時這隻北極熊一直咬緊仍然拖著部份皮肉的小熊頭,在雪地上一步一步走,不時警戒回望,直到一個較為隱蔽的地方,才安心伏在地上大快朵頤。其間,小北極熊的媽媽一直在旁看著。

那些遊客在毫無心理準備下,目擊大自然如此殘酷一面,都震驚落淚。

※ 錯,公熊本來就會吃掉小熊,所以母熊養育期間都會離公熊遠遠的。



◆ 強風襲蘇格蘭 樹倒斷電停課

中央社 2011.12.09

強烈颶風今天侵襲蘇格蘭,最高風速高達每小時165英里,造成逾5萬名民眾無電可用,樹木傾倒,招牌倒地,數百所學校並因此停課。

氣象局發布強風警訊,警告9日蘇格蘭風速可能達每小時90英里,並出現暴風雪,警方呼籲蘇格蘭及英格蘭北部地區民眾,為了安全儘可能不要出門。

氣象局預報人員指出,今天下午2時到3時間,在Cairngorms地區測得的風速達每小時165英里,僅次於1986年3月20日在蘇格蘭山區創下的最大風速每小時173英里。

由於風強,位在蘇格蘭北亞爾郡(North Ayrshire),1個造價200萬英鎊,高100公尺的風力發電機組著火。

強風的威力在英格蘭也感受到,倫敦風速每小時達55英里,曼徹斯特的風速也達每小時67英里。

電力公司派出600多名工程人員搶修,不過因為倒地的樹木阻礙,工程車進出不便,工程人員也不易攀升到電線桿作業,影響搶修進度,但到傍晚時已有逾萬名蘇格蘭住戶恢復電力。

蘇格蘭官員警告,明天強風恐將再持續,提醒居民注意安全。

fsj 提到...

UN氣候協議 批評聲不斷

中央社 2011.12.11

各國談判代表今天在聯合國氣候會議上就未來公約達成協議,將首度要求碳排放最多的各國採取行動。但批評人士表示,這項行動計畫不夠積極,不足以減緩全球暖化的步調。

不過,許多小島國和開發中國家表示,這項協議只不過是各國所能接受的最低標準,缺乏確保它們生存所需的雄心抱負。這些國家面臨因海平面上升和極端天候,而使國土遭淹沒的風險。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執行秘書費蓋雷斯(Christiana Figueres)承認,協議中對未來公約所採法律形式的文句很曖昧,「那究竟意味什麼還得等以後決定」。

環保人士表示,各國政府浪費寶貴時間,把精力花在協議文字的幾個具體用詞上,卻沒有將減碳幅度提高到足以降低全球暖化的程度。

美聯社指出,若干分析家警告,這項協議的文字內容留下重大漏洞,使各國可以避免碳排放量受法律拘束,並強調協議未提及懲罰措施。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的史密斯(SamanthaSmith)說:「他們並未達成真正的協議。他們將內容摻水,好讓所有人能同舟共進。」

如同許多開發中國家在辯論中提到的,環保人士批評這項方案未能處理他們認為最急迫的議題,即在降低碳排放量上加速加大力道。

環保專家梅爾(Alden Meyer)想到幾天前有人預測會議可能以失敗告終,他說:「好消息是列車沒有發生事故。壞消息是,會議結論對碳排放曲線幾乎沒有影響。」

路透社報導,受氣候變遷影響最大的小島國表示,他們接受這項協議,只不過是因為如果談判破裂,對其國家脆弱的處境沒有好處。

小島嶼國家聯盟(The Alliance of Small IslandStates)的金援談判代表哈特(Selwin Hart)說:「我會想得到更多成果,但至少我們現在有東西可著手去做。希望尚未完全破滅。」

氣候變遷談判非洲集團(Africa Group onClimate Change Negotiations)負責人姆帕努姆帕努(Tosi Mpanu-Mpanu)說:「這是中間地帶,我們在中間會面。當然我們對結果不全然高興,它並不平衡,不過我們相信事情朝著正確方向邁進。」



◆ 京都議定書新章 氣候大會敲定

中央社 2011/12/11

(法新社南非德班11日電) 推升全球抵抗氣候變遷行動的大計,今天一腳踢開重大絆腳石。於南非德班(Durban)舉行的聯合國談判同意自2013年起展開京都議定書(Kyoto Protocol)之下的新一期承諾。

南非外交部長恩柯納-馬沙巴內(Maite Nkoana-Mashabane)表示:「未聞反對,本案通過。」木槌落下時現場掌聲一片。

協議通過是所謂的「德班套裝方案」(Durban Package)中,加強打擊溫室氣體之關鍵。

1997年簽署的京都議定書是設定減排目標的唯一全球性條約。

加拿大、日本、俄羅斯會前表示,首輪努力2012年底到期之後將不會更新承諾,因為若碳排大國不受法律約束,新一輪承諾就沒有意義。

爭取發展中國家支持的的歐洲聯盟(EU)則說,若有必要將單獨簽署新承諾,換取首度讓所有國家一體適用的2015年協定。

另外,包括紐西蘭、挪威和瑞士在內的少數國家,可能在京都議定書第2承諾期加入27國歐盟的行列。第2期的長度尚須進一步協商決定。(譯者:中央社楊盈)



◆ 大陸官員 德班氣候會議發飆

中央社 2011.12.11

參加在南非德班舉行的聯合國氣候會議的中國大陸代表團團長解振華,在大會閉幕前最後一次全體大會上發飆,強烈批評已開發國家「你有什麼資格在這裡講這些道理給我?」

中共人民日報社主辦的環球網報導,身為大陸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的解振華在最後一次全體大會即席發言說,關於因應氣候變化「到現在為止,有一些國家已經作出了承諾,但並沒有落實承諾,並沒有兌現承諾,並沒有採取真正的行動。」

他質問這些國家,「講大幅度率先減排,減了嗎?要對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和技術,你提供了嗎?講了20年到現在並沒有兌現。」

解振華還說,「我們是發展中國家,我們要發展,我們要消除貧困,我們要保護環境,該做的我們都做了,我們已經做了,你們還沒有做到,你有什麼資格在這裡講這些道理給我?」

他表示,「要想真正的實現應對氣候變化,就要兌現自己的承諾,採取切實的行動真正實現應對氣候變化的目標。可是我們現在看到一些國家,我們不是看你說什麼,我們看你做什麼。」

另據新華社報導,這次氣候會議歷經最後數十小時的「加時衝刺」,今天清晨「艱難降生」4份決議,分別涉及「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長期合作行動計劃、綠色氣候基金、2020年後減排安排。

外電則報導,這次氣候會議通過了一份2015年減碳路線圖,所有排碳大國將首次共同接受具有法律約束力的碳排協議。倘若新約如期於2015年批准,將自2020年起生效,成為對抗氣候變遷的主要武器。



◆ 墨西哥6.5強震 2死

【聯合新聞網╱綜合報導】2011.12.11

根據新華社報導,墨西哥南部沿海格雷羅州當地時間10日晚上發生芮氏規模6.5地震,附近地區及首都墨西哥城均有明顯震感。目前已知2人死亡。

地震發生在當地時間10日19時47分(台北時間10日9時47分),震央位於格雷羅州伊瓜拉西南42公里的濱河孫潘戈地區,深約65公里。

墨西哥當地媒體指出,伊瓜拉地區目前有1人在地震時因屋頂塌陷而受傷。格雷羅州民政部門說,地震持續了45秒左右。震後,當地公共交通系統陷入癱瘓,電力供應出現短缺,部分地區室內電話、手機無法使用。當地政府已派出直升機搜救傷員。地震時,首都墨西哥城市中心高層建築強烈搖晃,人們紛紛跑出住所和商場。美國太平洋海嘯預警中心未對這次地震發佈海嘯警報。

格雷羅州位於太平洋沿岸,發生地震的濱河孫潘戈地區位於首都墨西哥城以南160公里處。墨西哥於1985年發生芮氏8.1大地震,首都墨西哥城在地震中受損嚴重,市中心30%的建築物變為廢墟,近萬人喪生。

fsj 提到...

減碳救暖化 科學家憂:快沒時間了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2011.12.12

剛在南非德班閉幕的最新一場聯合國會議,各造自稱勝利。他們當然沒有把事態變糟,但當然也沒把事態變好。代表們同意繼續談,但沒有人正視核心癥結:排放大國沒有一個願意承諾足以減緩全球暖化速度的減排額度。

許多科學家說,時間快沒有了,經由外交協商來解決氣候問題的努力可說已經證明失敗。

華府智庫「憂患科學家聯盟」政策主任麥爾表示,德班會議沒有全盤盡沒,但壞消息是對仍在加速的排放問題未加處理,對一天天上升的氣候變遷衝擊也未加用心。

科學家說,溫室氣體的水平如果繼續上升,世界有一天會到達不歸點,造成極區冰架融化和海平面上升等各種無可挽回的後果。

不歸點的確切發生時間不易預測,但聯合國氣候會議開了20 年,焦點議題是如何防止全球溫度在本世紀結束前上升攝氏兩度以上。

根據聯合國環境署在德班會議前公布的報告,溫室氣體的排放必須在2020年以前探頂回降,才有希望達到上述目標。探頂回降的唯一辦法則是各國提高排放承諾。

德班會議未見哪個國家作此承諾。

會議同意繼續協商,希望一項有法律效力的新減排協議在2020年以前生效。依科學家之見,這是曠日廢時,緩不濟急,最重要的是190多國並沒有全球合作減排的意志。

德班會議留下的窒礙一仍舊貫:中、美,印三個排放大戶首度同意未來接受約束,但彼此仍在互相推諉減排額度,未來何期遙遠。目前,大戶們排放我自為之,而氣候變遷不等人。

美國「國家海洋/大氣管理局」報告,全球主要溫室氣體造成地球暖化的力量,已比聯合國氣候會議使用的基準年(1990)增加29%。



◆ 權威研究團隊 確認地表持續暖化

【聯合報╱編譯任中原/報導】2011.12.12

由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教授慕勒所領導的獨立研究團隊發表新的分析報告指出,地球表面的確愈來愈暖化;自一九五○年代以來,地表溫度已上升攝氏一度;且溫室氣體排放與地球暖化的關係相當明顯。

慕勒團隊召集了十位科學家,包括今年諾貝爾獎得主波麥特。他們蒐集全世界約四萬個數位化氣象探測站的資料,並發展出一套新的分析方法,記錄一八○○年以來全球地表溫度變化趨勢。結果所得到的溫度分布圖,與世界三大最重要且最有組織的研究團體所得到的結果相當類似。其中兩份分屬美國海洋暨大氣管理局及太空總署;第三份是英國政府的報告。

研究顯示,一九五○年代以來,地表的平均溫度上升攝氏一度。其次,一般認為「聖嬰效應」是造成每年氣候變暖或變冷的主要原因,但柏克萊團隊的分析指出,全球溫度與北大西洋海面溫度的關係更加密切。另外,由於溫室氣體排放增加,所引起的人為全球暖化現象,已相當明顯。



◆ 北極永凍層融解 全面加速暖化

【陳文和/綜合報導】2011-12-12 中國時報

科學家警示說,融解中的北極永凍層(permafrost)內封藏的巨大量溫室氣體,未來卅年逐漸釋出到空氣之中,勢將使全球暖化問題加速惡化。「永凍層含碳研究網絡」四十多位科學家在《自然》期刊發表聯合報告指出,這類溫室氣體對暖化衝擊可能大過森林除伐,氣候學家並未正視。

專家預測,未來卅年夏季期間的永凍層融化,會造成約四百五十億公噸來自甲烷與二氧化碳的碳釋入大氣之中,大約相當於全球五年間燃燒煤與汽油等化石燃料的排碳量。

科學家並指出,到本世紀末時問題將會更加嚴峻。據他們推估,從現在到二一○○年,融化的永凍層總計將排出約三千億公噸的溫室氣體到大氣之中。加計這些永凍層溫室氣體,全球暖化速率將比燃燒化石燃料造成的暖化加快二○%到三○%。

過去夏季期間通常會有數公尺厚的北極永凍層融解,但隨著地球暖化,如今夏季時融化的凍土可厚達三公尺。而冰藏在其中數千年的植物逐漸腐化,就會釋出溫室氣體。



◆ 科學家:科技減排才是救星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2011.12.12

聯合國氣候會議每每發言盈庭,但議而難決,決而難行,說緩不濟急還是客氣話,其實是了無實益。科學家說,全球暖化的真正解決之道與其只看坐而談的聯合國會議,不如寄望起而行的環保科技。

亞歷桑納州立大學科學政策系教授沙爾維茲說,「把 (氣候變遷)問題交結外交官處理,首先就是一個大失策」。

沙爾維茲表示,用科技發展以外的途徑來達成減排,「從來就不過是個幻覺」。

科羅拉多大學的皮爾克教授也指出,「條約和時間表」不是實現減排之路。〈京都議定書〉制訂於1997年,不提排放大戶不買帳,連簽字國有幾個照表減排,也是疑問。

皮爾克說:「科技才能減排。國際協議應該只是刺激科技創新的手段,所有會議的辯論都把目的和手段倒置了。」

著名的英國氣候變遷專家史登說,這回在德班已有不少人逐漸認清,要走向低碳經濟,必須先來一場乾淨能源革命。史登2006年發表一本七百頁的報告詳述氣候變遷對全球經濟的影響。

史登說,德班顯示許多令人鼓舞的例子,包括菲律賓利用回收塑膠瓶製造新型太陽能燈泡,以及南非研發的水和能源保育方案。

比較理想的辦法政策和科技雙管齊下、政府和民間兩軌相濟。普林斯頓大學地球科學和國際事務系教授歐本海默表示,各地的全國政府和地方政府必須加強透過管制來減排,民間則經由科技來走向減排目標。

歐本海默說,如果所有國家都努力推動再生能源和其他低碳科技,同時盡可能加強排放管制,那麼,「我們可能還有一絲希望減緩全球暖化的危險」。

fsj 提到...

德班減碳承諾 大國面子遊戲?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2011.12.12

聯合國20年來最漫長的氣候會議在南非德班爭執兩周,與會國家11日終於勉強達成一項首次強迫美、中、印等所有排碳大戶未來一律都得減排的協議,但批評者說,這項計畫還是太怯弱,無法減緩全球暖化。

根據協議,1997年制訂的〈京都議定書〉將延用5年,直到2017年。〈京都議定書〉原定明年底截止,不具法律效力,而且只對開發國家規定排放限額,但在美國國會從未過關。開放中國家裡的排放大戶中國和印度則根本不認帳。

德班會議代表同意明年開始研商一項對所有國家具備法律約束力的新減排協議,新協議希望2015年以前商定,2020年以前生效。

歐盟和這三國折衝到最後一刻,總算用一些巧妙的措詞使三國同意一項具有法律效力的減排協議。至於協議要寫成什麼樣的法律形式,語焉不詳。

德班會議另外同意成立基金協助窮國因應氣候變遷。

基於批評家指為「寒傖」的以上諸項結果,地主國慶幸不必為兩周空談一事無成而臉紅。南韓外長梅蒂‧恩科亞納-馬沙巴尼說:「我們開議時提出計畫A來為我們的子子孫孫救地球,會議得到的結論也是A計畫。」她將議事棰往桌上一高,「我們創造了歷史」,德班會議即告閉幕。

明年要開始協商的新約,將在稱為〈德班加強行動平台〉的架構下進行,旨在「提出新的規約,一個具有法律效力的結果」。所有與會國都拿這樣的措詞來聲稱自己勝利。

英國能源/氣候大臣胡尼說,會議結果「歐盟外交一大成功,我們將美國、印度和中國這幾個主要排放國納入一套減排路線圖」。

美國氣候特使史登說,華府滿意會議結果:「我們爭取到歐巴馬政府自始追求的平衡。會議結果有我們尋求的所有要素。」

但聯合國氣候主管克莉絲蒂亞娜‧菲格雷斯說,關於未來協議要出以什麼樣的法律形式,會議措詞十分曖昧:「那些措詞是什麼意思,還有待決定。」

環保團體說,各國代表浪費時間爭執談判文件裡的一些遣詞用字,罔顧問題的實質,未達成提高減排額度的最大任務。

※ 相關報導:

* 新減排協定2020年生效 設基金協助窮國
http://udn.com/NEWS/WORLD/WORS1/6775415.shtml

根據共識,目前受京都議定書約束而須減排溫室氣體的多數工業國家,將在京都議定書明年到期後延長減排承諾;全球三大溫室氣體排放國美國、中國及印度也承諾,加入2020 年後生效的新協定...各國代表也同意設立「綠色氣候基金」,在2020年前由各國每年承諾出資多達1,000億美元,以減緩氣候變遷對較貧窮國家的衝擊。(會談共識詳見原站。)

* 學者:京都書承諾全球減碳有限
http://udn.com/NEWS/WORLD/WORS1/6776891.shtml

台大政治系助理教授林子倫指出,京都議定書承諾國就算履行減碳承諾,仍僅佔全球碳排量3成。2020年才執行的「全球共同減量協定」恐趕不及全球暖化,林子倫說,這也是歐盟為何主張「全球共同減量協定」能提前至2018年執行,與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在2017年到期後能順利接軌,進一步推動全球性的減碳行動。



◆ 應對氣候變遷 誰是阻礙合作的壞蛋?

【聯合報╱鄭方婷/日本東京大學博士候選人(南非德班)】2011.12.12

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締約國會議,在大國間國際政治角力當中,十一日於南非德班落幕。

會議本應於九日結束,在歐美等傳統大國與中國印度等新興大國之間政治衝突劇烈之背景下,延長兩天,號稱有史以來最長的締約國會議。

對於全球應對氣候變遷,美國與歐盟有著極大的根本差異。美國基於其國內產業界與議會的不支持,自京都議定書之後,就主張建立一個不設定強制性減排年限、目標,但要求所有主要排放國提出自主性減排目標,並接受國際與國內的測量、報告與證明,以確保自主性目標獲得落實。美國在本次會議的最大目標,就是具體實施去年坎昆會議達成的幾點重要成果。

相對的,歐盟主張應該設定一套路線圖,提出於二○一五年完成協商,至二○二○年為止成立包含主要排放國接受具有法律約束效力的國際合作方案。同時歐盟宣布,即便日本、加拿大與俄羅斯不繼續參與京都議定書減排承諾,仍舊承諾第二約定期,至二○二○年從一九九○年基礎上削減百分之廿至卅的溫室氣體排放量。

歐盟的主張受到絕大部分發展中與最貧窮國家的歡迎,在歐盟強力遊說下,隨著中國暗示可以考慮在二○二○年以後接受法律約束後,巴西與南非也表示可以接受。美國對於歐洲提出的路線圖是否成立並不重視,也不支持建立具有法律約束效力的議定書,美歐雙方差距甚大,難以相互讓步。最後在中國、印度等國的讓步之下,歐盟的主張獲得採納。

對於歐盟而言,削減百分之廿至卅的排放量並非難事,而且歐洲的減排對於減緩氣候變遷的影響也很有限,但是歐盟在國際談判中對於先進國家的減排行動積極主張,的確獲得廣大的開發中國家的歡迎。

相形之下,美、日、澳、紐、加等國被型塑為阻礙國際合作發展的壞蛋,苦思如何爭取中、印等主要排放國的支持。氣候變遷的國際政治當中,重要的是如何擴大支持力量;在歐盟獲得中國等主要發展大國的支持下,美日等國顯得孤立。若美日選擇繼續參與氣候變遷國際談判,勢必得與歐盟取得妥協。

在大國間競爭中,台灣不具有締約國身分,對於談判所能發揮的影響力可謂乎無。然而,台灣的溫室效應氣體排放為世界第廿名,國內對於節能減排的意識逐漸提高,在政策層面上政府對於大陽能、LED等環保產業的推進也不遺餘力。國際談判會場中,以觀察員身分參與會議的台灣人士隨處可見,不過對於台灣在低碳技術與政策發展的介紹與討論力度仍顯不夠。與締約國會議同時舉行的周邊會議與展示區域中,與會人員應加強參與並積極宣傳,拓展與國際媒體和專業人士的互動。



◆ 共同減碳責任 台灣的決心?

【聯合報╱謝雯凱/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能源與氣候專員(南非德班) 】2011.12.12

在延會兩天後,齊聚南非德班參與氣候會議的各國代表,拖著疲憊的身軀在十一日凌晨五點達成協議,將原訂於二○一二年到期的《京都議定書》,延長法律效力五至八年,以讓各國有足夠的時間討論一個新的氣候議定書。不過,《京都議定書》延長的詳細時程,以及延長後個別國家是否需有法定的減碳目標,將留待明年討論。

在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第十七屆締約國大會(COP17)召開之前,眾人悲觀認為京都議定書無法取得大部分已開發國家的承諾,恐在二○一三年進入第二承諾期之前便宣告終結。

然而十一日凌晨產出的大會結論,不但確保了京都議定書的存續,也提出未來接續的國際新氣候協議路線。

將會議從破局邊緣挽回的是歐盟,它在COP17召開前提出的路線圖,希望將發展中國家與已開發國家都拉進來一個新的國際協議,共同負擔減量責任。這個新協議預定有一定的法律約束力,也就是能確認各國減量目標值,並在二○一五年時確立,二○二○年開始實施。

這套遊戲規則,與先前氣候談判一貫「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下,僅有附件一國家須達到減量目標是不同的。這個新路線圖目前暫名為「德班加強行動綱領」,得以讓美國、中國、印度願意加入,其實在於此案的法律效力尚不明朗,也不確定發展中國家將會被要求作什麼樣的承諾目標,真正的國際角力將在來年的協商才會浮現。

然而我們也可預見,面對全球普遍性的極端氣候肆虐,暖化的惡果也一一浮現,有朝一日,各國勢必共同攜手擔負減碳責任。長期躲在發展中國家名號下的台灣,也必須強化我們的國家溫室減量政策與承諾。

雖然我們不知道這個新的國際法框架將來會否約束台灣,政府還是有責任對抗氣候變遷,特別是台灣極易遭氣候變遷災禍,根據《台灣氣候變遷科學報告2011》,台灣的大豪雨日數明顯增多,而不降雨日數亦增多,可見旱澇風險對台灣的威脅與日俱增。

而相對於國際法律與承諾,對抗氣候變遷最重要的,仍莫過於政治決心。德國、英國都已在溫室減量政策上表現不凡。高度仰賴煤炭的澳洲,今年也提出對碳制價的政策。美國的加州在數十年前便透過汽車燃油標準、電器標準、房屋能效標準來提高整體的能源使用效率,多年來,其每人平均電力用量僅為全美平均值的一半。

台灣的《溫室氣體減量法》仍未通過,電價合理化的問題也無法在政治壓力下獲得理性討論,許多政策工具遲遲無法進一步推展。若是台灣能挾綠能產業政策決心,改善氣候與能源法律、政策架構的內涵,並投資綠色科技,相信我們可以在未來成為新興經濟國家低碳經濟的標竿之一。

fsj 提到...

加退出京都議定書 重創環保

【聯合晚報╱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2011.12.13

加拿大環保部長肯特12日宣布,加拿大正式退出「京都議定書」,使得全球對抗暖化現象的這個環保條約遭到重擊。加拿大不但無法達成議定書的減排目標,而且排放量激增,退出後無需支付加幣140億 (136億美元)罰款。

肯特結束在南非德班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返國,隔天即做此宣布,使加拿大成為第一個正式宣告退出的國家。他表示:「京都議定書並不包括美國和中國這這兩大碳排放國,因此根本行不通。京都議定書非但不是對抗氣候變遷的解決之道,反而是障礙。」

根據京都議定書的排放目標,加拿大必須在2012年把排放量減至1990年標準之下6%,但實際上加拿大目前的排放量比1990年高出35%。

但肯特堅持,加拿大僅占全球排放量的「區區2%」。他並表示,加拿大前自由黨政府1997年批准加入京都議定書是「不負責任的」決定,因為削減目標根本不可能達成。如果要達成目標,加拿大必須停開公路上所有汽車,或停止整個農業生產,並停止所有家庭、辦公室、醫院、工廠和所有建築的暖氣。

肯特表示,加拿大將繼續減少排放的努力,到2020年時減至比2006年排放量少20%,但環保團體指出,這個標準僅比1990年減少3%。

美聯社指出,加拿大油砂業近年蓬勃發展,產生的大量溫室氣體是加拿大未達京都議定書規定的原因之一。現任總理哈珀的保守黨政府一向不支持京都議定書,擔心可能不利油砂業發展。

肯特的宣布立刻引起環保團體和反對黨議員反駁,綠色和平組織加拿大分部表示,哈珀政府只關心保護製造汙染的工業、而不關心保護人民。

加拿大「氣候行動網」表示,在德班會議後宣布退出京都議定書,等於打了國際社會一巴掌,棄加拿大的責任於不顧。

反對黨議員李斯利則指責保守黨此舉對全球防止氣候暖化的努力造成負面影響,也嚴重損害加拿大的國際形象。而京都議定書並未要處罰加拿大140億加幣。

※ 相關報導:

* 德媒:從氣候變遷看地緣政治
http://udn.com/NEWS/WORLD/WORS1/6777874.shtml

如果中國和歐洲在氣候議題上結盟,它在經濟上可以獲利。中國和歐洲都投資發展再生能源,共同致力於達到減碳的目標,可以幫助中國環境淨化及經濟現代化,減少對進口石油的依賴。每年中國各地都因環境污染而有許多抗爭行動,綠色政策應該能增強政治的安定。



◆ 氣候問題也是生存問題

【聯合晚報╱社論】2011.12.13

經過14天馬拉松會議,在南非德班舉行的聯合國氣候大會落幕了。結果差強人意,但氣氛卻異常火爆,節能減碳問題已形成國際間的政治角力。

這次會議最具體結果,是把發展中國家和已開發國家用同一標準納入減少碳排放的架構裡。過去,1997年簽定的「京都議定書」,把已開發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分別議定減少碳排放的標準。但當時美國即帶頭拒簽,經過十幾年之後,幾個發展中國家的大國,如中國和印度,都已成為碳排放量的大國,使得減碳談判更為艱難。

已開發國家長期以來大量耗用能源,而且在人類發現溫室效應的危機之前,已經在工業化過程中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所以在節能減碳這件事情上,當然應該帶頭。但是帶頭減碳幾乎等於讓自己的經濟發展減緩,必須經由工業結構調整和人民生活習慣改變,才可能做到。而發展中國家追趕經濟成長,有些已成規模龐大的經濟體,碳排放量亦驚人。京都議定書起步維艱,轉眼十數年過去,減緩溫室效應的努力還是成果有限。

這就是國際間對於減緩氣候暖化問題的根本癥結所在。過去,已開發國家承諾以較高的標準帶頭減碳,並且要提供資金和技術幫助已開發國家,但並沒有落實。現在溫室效應和氣候變遷的壓力直迫眼前,各國同意承擔一樣的減碳責任,但能否落實仍是最大隱憂。

氣候議題不單是氣候議題,可能危及地球和人類下一代的生存;而節能減碳也不僅是節能減碳而已,而牽涉到國力消長的競爭,甚至是另一型態的國際戰略競爭。如果大國存有爾虞我詐的心態,只怕拯救氣候前景不容樂觀。

台灣也有代表團前往南非,但既非聯合國會員國,在此選舉季節中,這項議題也未受到太大重視。只不過,氣候議題已成生存議題,不只是劇烈的氣候變遷帶來重大災禍,就連糧食收成起伏和石油用量多少,都可能引起國際間物價波動和經濟危機,在此全球化時代牽連廣大。氣候變遷的影響力非同小可,希望社會領袖帶頭關心此一議題。

fsj 提到...

周五北部12度 陰雨下到元旦

【聯合晚報╱記者謝蕙蓮/台北報導】2011.12.14

12月入冬以來,濕冷和異常高溫的兩極化天氣,讓民眾搬出冬衣冬被之外,短袖衣物也不敢收得太早。氣象局表示,明天又有大陸冷氣團南下,天氣明顯轉冷,這波冷氣團周五、周六最強,北部沿海空曠地區低溫會降到12度,周日白天氣溫才會回升。

「今年冬天真的非常不一樣!」「多雨的天氣至少會持續到明年元旦。」氣象局預報中心主任鄭明典表示,往年冬天太平洋高壓會明顯東退,台灣地區主要吹偏東風或東北風,是一年中雨水最少的季節。

但今年入以來,太平洋高壓偏強,台灣位在高壓邊緣,造成入冬以來一直有水氣從東南方移到台灣上空帶來降雨。鄭明典表示,入冬以來多雨的原因很多,但不少學者都觀察到10 年際周期變化,預測多雨濕冷的天氣,至少會持續到明年元旦。

氣象局預報員林秉煜表示,明天受大陸冷氣團影響,全台各地和離島都會下雨,且氣溫一路下降、愈晚愈冷,最冷的時候是周五和周六兩天。氣象局預測,未來一周北部東北部天氣都比較濕冷,中南部周五開始平地降雨就會減少,但周日白天冷氣團減弱後,氣溫才會明顯回升。

另外,關島附近又有一個熱帶性低壓形成,未來會朝西往台灣東南部海面接近,雖然不會直接影響台灣,但可能為台灣帶來水氣造成降雨。

fsj 提到...

北極海床噴甲烷 溫室效應大

中央社 2011.12.15

俄羅斯研究船在西伯利亞東部外海驚人地發現,此一海域有大量甲烷(沼氣)自海床噴向海面,形成1個個氣泡柱,其溫室廢氣作用大過二氧化碳30倍。

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昨天報導,這艘研究船是在上述地區1萬平方哩的海域進行調查。船上研究人員塞米列托夫(Igor Semiletov)說:「我們發現了100個以上的噴氣柱,有些寬度超過1公里。這都是甲烷田,規模之大前所未見。噴出的氣體直接進入大氣層。」

塞米列托夫手下團隊先前進行的研究論定,東西伯利亞北極冰棚目前釋放出的甲烷相當於全世界各海洋釋出的總量。

如今塞米列托夫認為,這可能是個低估的規模。形同海下「永凍層」的北極冰棚融化,使得儲存在海床的甲烷釋出。

這些釋出的甲烷比陸上規模大且更突然。東西伯利亞冰棚是個富藏甲烷的地區,覆蓋了北極海200平方公里以上的海床。



◆ 暖化沒證據 台灣民眾沒在怕?

【聯合報╱卓亞雄/資深媒體人(台北市)】2011.12.15

京都議定書第十七次締約國會議,意外理出後京都的頭緒,希望二○一五年達成具法律約束力的新約,將所有國家都納入。在各國艱難達成續談共識後,卻傳出加拿大宣布退出京都議定書,以規避排放量激增的鉅額罰款。

加國此舉,台灣切不可以為警報解除,以國際約束減碳趨勢,加國能否承受國際壓力,尚待觀察;台灣雖非聯合國會員國,但排碳量顯赫,未來若達成新的減排公約勢必會有相應設計,台灣不能不及早準備。

從此次締約國會議,媒體上僅偶而出現在國際新聞,全無國內對應的角度,顯示國人與政府部門的危機意識都應加強,減碳對大多數人雖是「文明」的表徵,但尚非生活上的要務,尤其一些與民俗牴觸的減排呼籲,更是不起作用。

自二○○五年京都議定書生效後,老實說,仰賴國際貿易的台灣,製造業的減碳表現,在國際壓力與競爭環境下已有一定水準。歐盟國家開出綠色採購單,競標廠商若提不出綠色製程證明,當下就被踢出競標名單;綠色採購單若要求韓國三星,三星一定大聲要求也要規範台灣競標廠商。

規模較小、不外銷的廠商,其排碳減量的意願及努力,嚴格來說嫌消極了些,因為減排的申報、登錄、盤查等作業,最根本的法源「溫室氣體減量法」一拖十年沒能三讀,這個會期已經停會,絕無通過可能。下個會期立委換屆,法案清倉全退回提案部會,還有得等。沒有法律約束,推動減量全靠道德修為,不能期望會有成績。

住商及運輸的排碳迅速增加,是台灣推動減碳多年但不減反增的重要原因。政府宣導暖化危機,始終是以氣候變化聯合國專家委員會、世界氣象組織或世界銀行對台灣「危險之島」的數據或形容,希望能激發民眾減碳意願,但這些對台灣民眾距離太遠了,沒在怕啦!

政府應積極些,找出地球暖化的台灣證據,拉近災難距離,對民眾才有說服力。例如插秧從南插到北約一個月時間,只要某地插秧當天氣溫高過攝氏三十三度兩小時,那片甜的秧苗將不結穗;又如暖化造成雲霧帶上移,原來的針葉林消失了…,把這些台灣證據整理出來,民眾眼見大難臨頭,當然致力減碳。

再者,民間習俗也應多方溝通。廟裡一定要香火鼎盛才去參拜,商店一定要燈火通明才進去…,絕大多數民眾騎單車、不喝瓶裝水、節水節電斤斤計較碳足跡,減排的努力,抵不過清明祭祖大燒紙錢、鹽水蜂炮的炮城、七爺八爺遶境、節慶大放煙火…。財稅手段對減排絕對有效,財政單位不能再鐵公雞一毛不拔。獎勵綠建築、綠建材、節水節電,就要靠財稅手段,讓民眾感受到減排是實惠的。

fsj 提到...

天災不斷的2011 全球災損創新高
http://udn.com/NEWS/WORLD/WOR3/6787265.shtml

【聯合報╱編譯陳世欽/報導】2011.12.17

瑞士再保公司估計,今年全球天災不斷,災損金額將創下歷年來最高紀錄。

瑞士再保公司公布的統計顯示,全球各地今年的天災災損總額達到破紀錄的三千五百億美元,其中造成慘重損失的天災包括日本三一一大地震及海嘯、紐西蘭強震、泰國洪災及美國的多次強大龍捲風。

連串天災導致許多工廠癱瘓、供應鏈中斷,影響的不只受災國,供應鏈上下游各國經濟都為之重創。遭到強震侵襲的紐西蘭基督城,市區許多地方至今仍一整個區域無法居住;美國阿拉巴馬州與密蘇里州的部分社區因龍捲風摧殘,甚至已從地圖上完全消失。

瑞士再保表示,部分保險與再保險公司可能必須承擔一千零八十億美元的災損,實際金額可能加碼。保險資訊研究所所長哈特威格表示,災損金額相當於今年全球經濟總值的百分之零點五。

今年也是各種天災對保險業者帶來損失第二高的一年,僅次於卡翠納颶風蹂躪美國、全球天災災損累計一千兩百卅億美元的二○○五年。今年災損總額創紀錄,但保險業損失並未創新高,主因是一些地區的受災戶並未投保,如日本許多企業和屋主嫌保費太貴,多半都沒有投保地震和海嘯險。

民間組織「艾恩風險解決」的全美財產部門主管托賓指出:「今年的天災災損具有相當明顯的全球化特色。許多災區的民眾根本沒想到他們會因為天災蒙受如此慘重損失。」

天災造成的生命折損同樣極為可觀。不過專家說,今年的重大天災造成的損害原本可能更大,以艾琳颶風為例,如果它的威力未曾在進入紐約市之前大減,後果必然不堪設想。如果日本三一一強震重創東京,損害必然更大。



◆ 龍捲風橫掃 天降蘋果雨
http://www.udn.com/2011/12/16/NEWS/WORLD/WOR4/6785774.shtml

【聯合新聞網╱綜合報導】2011.12.16

什麼東西從天而降最稀奇?英國一處小鎮康文奇(Coventry)日前天空居然降下整批蘋果,當場下起了「蘋果雨」,讓人跌破眼鏡,當地居民甚至打趣說:「下完了蘋果,不知道下次會不會下香蕉呢?」

據《每日郵報》報導,康文奇在當地時間周一傍晚,一條主要交通要道上突然下起「蘋果雨」,數以百計的蘋果重重砸在汽車擋風玻璃和引擎蓋上,使行進中的汽車和行人不得不緊急剎車、躲避,所幸並無造成傷亡。

由於該城鎮根本沒有蘋果樹,對於這種反常現象,部分民眾認為這些蘋果是從飛機上掉下來的,也有人懷疑是孩子們的惡作劇,甚至是巫術。

對此,英國氣象局推測,因當天在康文奇附近有多處發布暴風雨警報,這些蘋果很可能是某個氣旋或龍捲風掃經山區的蘋果園後,隨著氣流一路前進,最後才整批掉落。



◆ 菲南風災 逾百死2百多人失蹤

中央社 2011.12.17

菲律賓南部民答那峨島遭到颱風侵襲,截至今天下午1時,至少已有133人死亡,200多人失蹤。

菲律賓救難當局下午在一份報告中說,颱風瓦西(Washi)重創民答那峨島數座城市,光是在卡加延德奧羅(Cagayan de Oro)市就已挖出50多具屍體,其中許多人是死於土石流和河水暴漲。

報告稱,截至下午1時30分,已挖出133具屍體,逾200人失蹤,情況令人悲觀。電視新聞畫面顯示,災情嚴重地區民眾,攀上屋頂等待救援。

救難官員說,除了逾100名罹難者之外,還有200多人不知去向。伊里甘(Iligan)市現進入災難狀態,其他地區也可能遭波及。

※ 目前死亡超過四百人,且大多是兒童。



◆ 相對風調雨順…台灣今年「平安年」

【聯合報╱記者陳洛薇/台北報導】2011.12.17

全世界今年天災頻仍,台灣相對風調雨順,堪稱「平安年」,行政院長吳敦義日前甚至指示將今年的防災救災準備金,除留下十三億元備用外,剩下的一百億元分給全國廿二個縣市,每縣市可分到四億餘元,充實地方基礎建設。

台灣前兩年都因天災造成重大損失,但今年全世界天災肆虐,台灣相對平安。內政部消防署災損統計,今年有五個颱風,創下零死亡紀錄,是馬政府執政三年半首次「平安年」。

二○○九年莫拉克颱風造成六百四十三人失去寶貴性命,六十人失蹤,緊跟著的芭瑪颱風也奪走一人性命。去年颱風、豪雨不斷,不但發生地震,北二高還走山,當年度總計廿二人罹難、廿三人失蹤。

fsj 提到...

颱風重創菲南 整村被沖入海

440人死亡 疏散10萬餘人

自由 2011.12.18

〔編譯魏國金/綜合十七日外電報導〕菲律賓官員十七日指出,挾帶豪雨的輕度颱風「瓦西」一夜之間重創菲國南部的民答那峨島,強大的雨勢引發土石流、河水氾濫,甚至有村莊整個被沖入大海。由於民答那峨很少有颱風來襲,民眾掉以輕心;加上洪水暴發時間是深夜,許多熟睡中的民眾逃生不及被活活淹死。目前已知有四百四十人死亡、近兩百人失蹤,十萬餘人遭疏散,其中許多罹難者為兒童。

菲國已動員兩萬名部隊投入救災,其中卡加延德奧羅市與伊里甘市災情最慘重。根據菲國紅十字會表示,統計屍體後,發現卡加延德奧羅市有兩百一十五人死亡、伊里甘市有一百四十四人,由於許多屍體無人認領,顯示有可能是全家喪生。

人口十萬的伊里甘市市長庫魯茲表示,氾濫的河水淹沒該市四分之一地區,他表示︰「這是伊里甘有史以來最嚴重的水災,它發生的太快,當時人們都已熟睡。」

洪水深夜暴發 災情慘重

前國會議員赫南德茲表示,十六日深夜他聽到一陣颼颼巨響,接著水淹進他家並快速升到足踝處,他決定全家躲避到鄰居的二層樓房。他說︰「不到一個小時,水上升約三.三公尺,有他家天花板那麼高。」

電視畫面也顯示,泥濘覆蓋屍體、汽車堆疊、房子被沖毀,直升機與船隻在海面上搜尋,以尋找生還者與罹難者。陸軍發言人加隆說︰「一些村落整個被洪水沖入大海,我之前沒看過這樣的景象。」他還說,災情有可能超過二○○九年的凱莎娜颱風,當年凱莎娜與緊接而來的芭瑪颱風在菲國造成史上最嚴重的水災,以及一千人死亡。

菲國國家災難風險降低與管理會議的主席拉穆斯說,洪水在十七日凌晨兩點半突然沖入卡加延德奧羅市與伊里甘市,當時大部份人都在睡夢中,雖然當局事先已警告,但民眾沒有採取預防措施。他指出,雖然菲律賓一年約有二十個颱風侵襲,但多半撲向菲國最大、人口最多的呂宋島,很少會襲擊民答那峨。

瓦西颱風 菲今年第19個

伊里甘居民卡里洛坦承,當深夜下起豪雨時並沒有因此而提高警覺,他說︰「這是我四十七年來經歷過最嚴重的水患。」

伊里甘旅遊部門官員諾埃爾表示,流入伊里甘港的三條河川有兩條在子夜前夕河水迅速高漲,沖走河岸住家與居民,許多人爬到屋頂求救。

瓦西是今年侵襲菲律賓的第十九個颱風,在侵襲民答那峨後,又轉向中部的內格羅斯島,造成十八人死亡。九月下旬尼莎與奈格颱風接續襲擊菲國,造成一百餘人死亡,十月間,班彥颱風又造成菲國八人罹難。



◆ 颱風重創菲南 美慰問準備馳援

中央社 2011.12.18

瓦西(Washi)颱風昨天重創菲律賓南部,恐造成逾600人喪生後,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Hillary Clinton)隨即表示慰問,並說美國準備好協助救災。

救難人員表示,颱風重創菲律賓南部,導致大片地區爆發洪水,摧毀整個區域,目前死亡人數增至440人,還有將近200人下落不明。

希拉蕊發表聲明說:「謹代表總統歐巴馬和美國人民,為瓦西颱風帶來洪水造成破壞和生命財產損失致以最深切的慰問。」

「菲律賓當局因應這場悲劇的同時,美國政府隨時準備馳援。」

菲律賓軍方已動員2萬名官兵,在災情最嚴重的民答那峨島北岸各地展開大規模救難及救濟行動。

紅十字會秘書長關德琳.龐(Gwendolyn Pang)表示,民答那峨地區受創最嚴重的濱海城市卡加延德奧羅(Cagayan de Oro)和伊里甘(Iligan),各有215人和144人罹難。她也說,死亡人數預計會持續增加。

伊里甘市長克魯斯(Lawrence Cruz)告訴GMA電視台:「這是伊里甘市史上最嚴重的洪水。發生速度太快,民眾當時都在熟睡中。」

其中不乏居民被洪水衝到海上。軍方發言人賈倫上校(Leopoldo Galon)說,將繼續在東米薩米斯省(Misamis Oriental)和北蘭佬省(Lanao Del Norte)沿岸進行搜救。

賈倫說:「我無法解釋這些如何發生,整個村莊都被突如其來的洪水沖到大海。我之前沒看過像這樣的情況,這可能比凱莎娜(Ondoy)還嚴重。」他指的是2009年造成首都馬尼拉淹水的颱風,當時有數百人不幸罹難。

fsj 提到...

颱風重創菲南 652人死808失蹤

【Upaper╱中央社】2011.12.19

紅十字會昨天說,熱帶風暴瓦西(Washi)挾帶豪雨重創菲律賓南部,暴洪造成的死亡人數目前已攀升到652人,另有808人失蹤。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隨即表示慰問,並說美國準備好協助救災。

紅十字會說,受創嚴重的地區是在民答那峨島濱海城市卡加延德奧羅和伊里甘,大多數人在此罹難。救難人員表示,颱風導致大片地區暴發洪水,摧毀整個區域。菲律賓軍方已動員2萬名官兵,在災情最嚴重的民答那峨島北岸各地展開大規模救難及救濟行動。

伊里甘市長克魯斯告訴GMA電視台:「這是伊里甘市史上最嚴重的洪水。發生速度太快,民眾當時都在熟睡中。」甚至整個村莊都被突如其來的洪水沖到大海。



◆ 瓦西颱風罹難者眾 菲將集體掩埋

中央社 2011.12.19

颱風瓦西(Washi)肆虐菲律賓南部民答那峨島,由於罹難災民眾多,加上棺木短缺,迫使政府決定以集體掩埋方式處理挖出的遺體。

瓦西於16日開始由東到而西橫掃民答那峨島,帶來的豪雨及洪水重創卡加延德奧羅(Cagayan de Oro)和伊里甘(Iligan)等城市,災情最慘的時刻是17日凌晨兩點,1場洪澇瞬間奪走數以百計沈睡居民的性命。

根據菲律賓國家災難危機管理委員會官方統計,截至上午10時,死亡人數已升至541人,另有300多人失聯,而菲律賓紅十字會統計的罹難者數字維持在昨夜的652人。

衛生部長歐納(Enrique Ona)向媒體表示,許多罹難者遺體無人認領,且迅速腐壞,為避免疫病蔓延,政府已決定在重大災區開挖大坑,集體掩埋這些遺體。

歐納說,政府尊重罹難者家屬的意願,但災區殯儀館全都爆滿,棺木和福馬林已經嚴重短缺。

在災情最為慘重的伊里甘市,市長克魯茲(Lawrence Cruz)宣布,無人認領的屍體將以每50具為單位安葬。

17日的洪澇來得迅速,許多住在河畔的民眾是全家喪生,因此屍體已無人可以認領。

氣象局估計,洪澇發生前的24小時內,當地降雨量達到181毫米。

瓦西已經離開菲律賓,但救難人員稱,隨著搜尋工作的持續進行,死亡人數還會升高。



◆ 暴風雨襲歐洲 法60萬戶停電

【世界日報╱編譯中心綜合17日電】2011.12.19

歐洲中西部近日受冬季風暴吹襲,導致法國和瑞士颳起暴風雨,陸空交通受阻,法國60萬戶電力中斷。另外,德國南部及英國近日也下大雪。

風暴15日起吹襲法國,帶來連場暴風雨,全國60萬戶斷電。在布列塔尼,一艘貨船被強風吹上岸,船上燃油漏出海面。中部15班火車延誤,巴黎戴高樂機場和奧利機場航班也因此延誤。

暴風雨移入內陸吹向瑞士,低窪地區下暴雨,蘇黎世機場日前取消逾百來往歐洲的航班。在西北部山區特拉姆朗,一列火車疑在強風天氣下出軌,三人受傷。至於早前降雪量不足的阿爾卑斯山地區則有大雪,預測雪深達50至85釐米。

fsj 提到...

廣東鹹潮 6年來最嚴重

【聯合報╱特派記者賴錦宏/廣州報導】2011.12.20

珠江流域乾旱,廣東出現自有監測紀錄以來最嚴重的鹹潮情況。截至18日,廣東珠海平崗泵站已連續14天無法取水。江河水乾枯還造成西江流域船舶塞船。

據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員會網站消息,17日零時起,西江上游的龍灘水電站、巖灘水電站開始進入調度期。珠江防汛抗旱總指揮部常務副總指揮岳中明說,按方案要求,上游的龍灘、巖灘等水電站都將按規定保證下洩流量。位於廣西境內的主要調度節點長洲水利樞紐,將從2日起連續7天加大下洩流量,同時廣東境內北江飛來峽水利樞紐將配合調度。

珠江水利委員會官員表示,第一批調度水將在25日前後到達下游的珠海等地區。

珠江水利委員會官員分析,今年補水情況更為複雜,一是上游主要骨幹水庫有效蓄水量,僅為20多億立方米,可調度用水緊張。二是下游鹹潮嚴重,珠海平崗泵站已連續14天無法取水,超過自2005年開展鹹潮監測以來最嚴重的9天的歷史紀錄。



◆ 冬颱肆虐 菲集體葬屍防傳染病

【Upaper╱中央社】2011.12.20

颱風瓦西挾帶豪雨引發暴洪重創菲律賓南部民答那峨島,國家紅十字會估計已造成652人罹難,911人失蹤。由於遺體開始腐爛,官方預定集體下葬,防引發傳染病。

民答那峨島極度貧窮、動盪不安的港市卡加延德奧羅和伊里甘受創最深,瓦西造成這兩個城市泥濘遍地,街上滿是翻覆車輛與倒塌樹木,當地政府仍在努力處理瓦西留下的滿目瘡痍。

被海水沖走的災民遺體昨天開始浮上海面,太平間放滿遺體,緊急搜救隊仍在努力找尋生還者,收容中心約4萬7000名災民摩肩擦踵,擠成一團。

伊里甘市長克魯斯表示,善後工作尋得的300具遺體中,昨天最多下葬其中50具,以防引發傳染病。克魯斯說:「我們會挖集體墳墓,埋葬不知名死者和遺體已腐爛的死者。」

報告並稱,有1334棟房屋被摧毀,3070棟房屋受損,災區目前仍有許多道路無法通行。



◆ 菲律賓南部水災 12萬人急需救援

謝佐人 2011-12-20 中廣新聞

菲律賓南部因「瓦西」颱風襲擊,釀成嚴重水患,至少已造成927人死亡,救災人員表示,南部「民答那峨」起碼有12萬人急待救援。

菲律賓南部上週末遭颱風侵襲,許多濱海村莊被突如其來的水患席捲一空,許多人失蹤,至今下落不明。

不少救災機構緊急運送糧食、飲水、醫藥及救濟品,但是偏遠地區的聯外道路嚴重毀損,阻礙了救援行動。當局備受抨擊,被指責為救災不力。

在南部重災區,葬儀社爆滿,棺材不夠,當局向民間急徵屍袋。

初步統計,目前有四萬多人被安置在臨時收容所。國際社會,包括中國、美國等多個國家都已承諾提供協助救災。許多救難機構也忙著搶進南部災區救助災民。



◆ 暴風雪肆虐美國中部西南部 耶誕度假行程受阻

【中廣新聞/謝佐人】2011-12-20

一起強烈暴風雪橫掃美國中西部及西南部,從亞利桑那到堪薩斯各地,降雪普遍在30公分左右,狂風暴雪使得能見度降,同時道路結冰,也讓汽車駕駛險象環生。

目前適逢聖誕節前,成千上萬的美國民眾都準備上路返鄉或度假,但天候惡劣,阻礙交通,因此不少民眾行程受阻。

這起暴風雪在科羅拉多州至少造成兩人死亡,一輛載運監獄犯人的廂型車打滑失控,導致一名犯人及一名警衛喪生,另外,8名犯人及1名警衛受傷送醫。

氣象局已對新墨西哥州、科羅拉多州、堪薩斯、奧克拉荷馬及德州發布暴風雪警告,呼籲民眾多加提防。

fsj 提到...

未及時疏散 菲國風災逾千死

【聯合報╱編譯馮克芸/報導】2011.12.22

菲律賓民答那峨島上周遭颱風瓦西肆虐,洪水暴發,重創南部幾個城市,21日官方公布的死亡人數已超過1000人,失蹤人數多到無法計數,這是菲國近20年來死傷人數第四高的風災。

菲律賓民防部部長拉莫斯說,目前已證實死亡人數為1010人,其中包括卡加延德奧羅的650人及附近依里甘市的283人,其餘死者都是南部和中部其他幾個省的居民。

瓦西颱風在16日晚間橫掃菲國,迅速引發洪水及土石流,一些村莊遭洪水整個沖走,許多死者是在睡夢中遭大水吞噬。

菲律賓國家災難危機管理委員會說,有13個省份、23個城鎮、8個城市的近3萬戶家庭受到影響,相當於12萬5000多人。

拉莫斯告訴美聯社,氣象預報曾警告有颱風逼近,但許多民眾置若罔聞。拉莫斯表示,菲國政府將持續搜尋罹難者的屍體,他們多半是在卡加延德奧羅外海被人尋獲。

菲律賓總統艾奎諾已在20日巡視災區時宣布,全國進入國難狀態,他保證政府「竭盡所能預防重蹈覆轍」,他並否認民眾受苦時他在跑趴。

瓦西颱風之所以造成嚴重傷亡,是因為大批非法居住在海岸邊及各河岸的民眾未及時疏散。非法伐木也是原因之一,因為許多罹難者是遭滾滾而下的巨木捲進洪水中,而盜砍盜伐也使土壤流失,引發土石流。

近20年來菲國死傷最慘重的風災是發生在1991年的賽洛瑪颱風,當時造成5000至8000人死亡,另外2006年2008年的榴槤及風神颱風分別造成約1400人喪生。



◆ 聯合國官員:菲水患有如海嘯

中央社 2011.12.22

聯合國官員今天表示,菲律賓南部遭洪水肆虐地區,看起來就像遭海嘯吞噬,並懇請各界提供2800萬美元來援助該地區。洪災共造成1000多人喪生。

聯合國人道事務協調專員索紐溫(Soe Nyunt-U)擔憂,住有數千名災民的避難收容所恐爆發疾病。熱帶風暴16日帶來洪水,沖走許多房舍。

索紐溫在馬尼拉告訴記者說:「城市彷彿被內陸海嘯侵襲。整個地區全遭夷為平地。」

賑災人員紛紛運入救濟物資,但主要問題是缺乏自來水。

索紐溫懇請各國政府和救援組織,提供金錢援助,為近50萬災民供應乾淨飲水、糧食和緊急避難所。

他發布聲明說,聯合國向各界募集2860萬美元,來協助菲律賓人民因應毀滅性風暴造成的迫切人道需求。



◆ 北印寒流93死 交通大亂

中央社 2011-12-22

寒流橫掃北印度,昨天再傳18人遭凍死,使北印死於這一波寒流的人數達到93人。同時濃霧伴隨冷空氣,鐵公路交通與航班大亂。

寒流來襲,「新德里電視台」(NDTV)今天報導,情況最嚴重的北方省(Uttar Pradesh)已有61人喪命,加爾克漢德(Jharkhand)省、旁遮普(Punjab)省和比哈(Bihar)省分別有14、11、7人被冷死。

「印度新聞信託社」(Press Trust of India,PTI)報導,北方省昨天最低溫出現在比吉諾爾(Bijnore)縣納吉巴巴德(Najibabad),只有攝氏3度。

首善之區德里在前天出現攝氏4.8度寒徹骨的天氣後,昨天低溫回升到6.8度。儘管如此,清晨還是一片霧鎖德里景象,直到近午時分太陽才露臉。

寒流來襲,棲身高架橋下的街友處境可想而知。中央德里直轄區政府首席部長狄克希特(Sheila Dikshit)表示,巿府的夜間收容中心空間充裕,不過「如何說服街友前往使用,頗具挑戰」。

另外,北疆查摩與克什米爾(Jammu and Kashmir)省夏季省會斯利那加(Srinagar),昨天低溫只有攝氏1度。

fsj 提到...

陸今年天災頻 4.4億人受災

中央社 2011.12.23

據中國大陸官方統計,今年截至20日,發生在大陸的各類自然災害共造成4.4億人次受災,直接經濟損失人民幣3110.3億元(約新台幣1兆4800億元)。

中新社報導,中國大陸民政部今天發布「2011年民政工作報告」顯示,截至12月20日,中國因各類自然災害造成4.4億人次受災,因災死亡、失蹤1081人,農作物受災4148.5萬公頃,直接經濟損失3110.3億元。

綜合大陸媒體報導,大陸民政部今天在北京召開「2012年全國民政工作會議」,民政部部長李立國在年度工作報告時表示,今年以來,極端天氣變化發生頻繁,許多民眾生活都受到嚴重影響;今年截至20日,國家減災委、民政部共啟動42次救災預警和應急,派出41個工作組緊急趕赴災區一線。

李立國說,大陸政府已下撥救災補助資金86.4億元,共救助受災民眾7500萬人次,轉移安置和旱災、冬春生活救助的標準平均也比去年提高78%。

他說,為應對了旱澇交織、多災連發、群災併發的自然災害,目前大陸已設立1200多個全國綜合減災示範社區,並實施「國家綜合防災減災規劃(2011-2015年)」,希望逐步提高自然災害風險綜合防範防禦能力。



◆ 紐西蘭強震 規模5.8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1.12.23

今年2月遭強震侵襲的紐西蘭第二大都市基督城今天又發生多次強烈地震,忙著採購耶誕禮物的民眾驚慌逃離建築物,當地機場和購物中心立即疏散、關閉,所幸目前已知僅有一人受傷。

第一次強震規模為5.8,出現在當地下午1時58分 (台灣時間上午8時58分),震央位於基督城北方26公里,震源深度四公里。幾分鐘後,又出現規模5.3餘震,一小時後出現另一次規模5.8餘震。

紐西蘭「國家危機處理中心」立即啟動作業,但太平洋海嘯預警中心並未發布海嘯警報。基督城所有可動用警力出動檢查災情,當局呼籲民眾避免接近山區以免落石擊傷。

基督城機場在第一次強震後關閉,進行檢查以策安全。機場發言人表示,機場應該當地下午就可重新開放。

兩間廢棄的建築物倒塌,部分先前受地震蹂躪的區域出現土壤液化現象,此外並無嚴重災情。強震使許多區域電話和電力中斷,賣場貨架上的商品掉落,不過只有一人受傷。另有四人因落石受困但平安獲救。

基督城2月22日發生規模6.3地震,造成181人喪生,市中心多處地區嚴重受損,災損高達155億美元。

fsj 提到...

冷冬開始了 8~10天一寒流

自由 2011.12.24

〔記者林嘉琪、佟振國/綜合報導〕今年入冬後首波寒流在耶誕週末來襲,連續三天北部低溫將跌破十度,氣象局預報中心主任鄭明典預告:「接下來台灣真的要開始冷了!」

未來兩個月 多留意天氣變化

鄭明典指出,由於已看到反聖嬰現象增強,確定接下來這個冬天「會變冷」,「預估今後每八到十天可能就有一波寒流(意指台北市氣溫十度以下)抵台」。尤其每年一月份是台灣最冷的時節,接下來的一、兩個月裡,提醒民眾留意天氣變化。

鄭明典形容「過去的一年很特殊」,今年年初是十五年來最冷的一年,十一月和十二月又破了氣象史上日照時數最少的紀錄,十一月到十二月雨日多、日照少,全台雨日比平均值多,梧棲、嘉義達到最多雨日的一年,嚴重影響農耕品質。今年年初遇冷冬,一直到四到五月份還偏冷;颱風季期間卻只有一個颱風發布陸上警報,到了準備入冬的十一月卻還破了高溫紀錄,直到十二月才一路降溫,今年首波寒流就在十二月底來襲,天氣變化極大。

昨天平地最低溫出現在淡水凌晨三點的十一.六度,週末起受寒流影響,北部最低溫將下探九度,尤以今天深夜到週日早上最冷,民眾將度過冷冷的平安夜。

寒流來襲,大批民眾專程趕往海拔三千公尺以上的合歡山等雪,還有大學生頂著低溫、寒風,騎了九個小時機車才抵達目的地,昨天山上氣溫雖降到零下一、二度之間,但因水氣明顯減少,就是不見瑞雪蹤影,不過,低溫讓武嶺地區的霧氣在草木間凝結成美麗的霧淞景觀,也吸引遊客拍照留念。

明年星空 金星凌日值得期待

氣象局天文站技士鄭振豐特別預告,二○一二年星空很精彩,至少會有一次日環食、一次月偏食及一次難得的金星凌日,在明年五月二十一日台灣可見天文奇景「環形日食」(即日環食),這是台灣繼民國四十七年後再次可見的「環形日食」,最佳觀測地點為金門及馬祖,約可見四分多鐘的環食過程,台北有一分四十一秒可欣賞奇景。

氣象局預告新年元旦第一道曙光將在清晨六點三十五分於墾丁龍磐公園和台東三仙台乍現,氣象局將在網路同步轉播玉山的夕陽和日出。

此外,氣象局將在元旦啟動全台三百六十八個鄉鎮地區精緻預報,未來每三個小時就更新高山、都會、濱海各區的氣溫、晴雨和風速等,讓民眾「時刻感受」即時天氣。

※ 相關報導:

* 日照時數創新低 歹年冬 菜難種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501010214/112011122400116.html

鄭明典表示,十二月中旬過後,南部雖然已經慢慢「透光」,太陽露臉時間逐漸增加,但中部以北雲量還是偏多。類似這種日照極端偏少的天氣型態可能會持續到下個月(明年一月),各種農作物才會恢復正常的生長速度。



◆ 基督城強震 土壤液化 處處「陷」阱

自由 2011.12.24

〔編譯俞智敏/綜合威靈頓二十三日外電報導〕紐西蘭南島大城基督城二十三日連遭規模五.八與五.九的淺層強震襲擊,其後又發生連串餘震;對今年二月致命強震仍心有餘悸的民眾,紛紛驚慌逃離建築物,基督城機場與全市各購物商場也一度關閉,所幸未傳出重大災情。

基督城市中心區二十三日下午兩點左右發生第一起規模五.八的地震,據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表示,這場地震的震源深度不到五公里;數分鐘後再發生規模五.三的餘震;一小時後又發生一起規模五.九的強震,這些餘震的深度同樣不到五公里。

由於地震發生在耶誕節前夕的熱門購物時段,市區的熱鬧節慶氣氛瞬間化為恐慌,購物民眾紛紛驚慌地逃到街道上避難。基督城機場在第一起強震發生後暫時關閉,市區多數建築物也撤離所有人員以策安全,許多地方的電話通訊也一度中斷。據當地救護車業者表示,大約有六十人因為骨折或摔倒等輕傷送醫,但並無人在地震中受重傷。

不過,強震也導致基督城先前遭強震襲擊的地區再度出現落石、土壤液化及淹水等災情。土壤液化是指地震導致土壤顆粒間的連結鬆動,使得地下水上升到地表,地面形成泥沼。

基督城自去年九月四日發生規模七.○的強震至今,已發生過逾七千次地震。今年二月二十二日發生規模六.三的強震更造成一百八十一人死亡,市中心區大批建築物全毀,郊區數千戶民宅受損或倒塌,重建市區的代價預估將高達紐幣兩百億元(約台幣四千六百九十餘億元)。

基督城市長派克強調,大家不能低估連續強震對基督城市民造成的持續壓力,總理基伊也在二十三日地震後強調,重建基督城的決心不會改變。

餘震不斷 市民受夠了

自去年九月以來,基督城幾乎每天都會發生規模三到四的地震,但在全城約三十五萬人口中,只有數千人選擇離開。副市長巴頓女士表示,二十三日的地震發生在基督城最艱困一年的盡頭,可能會促使更多人考慮搬家,不過基督城總是會復原。

但一位接受當地媒體訪問的女士表示,這十六個月來她已是第四度收拾地震殘局,她對地震不斷、家園屢遭威脅真的受夠了。



◆ 菲國風災 死亡人數恐逾2千

【梁東屏/曼谷廿三日電】2011-12-24 中國時報

菲律賓官方將「瓦西」颱風的失蹤人數上修為超過一千人,連同目前已經確認死亡的一千零八人,此次罹難人數很可能最終將超過兩千人,成為今年東南亞人命損失最嚴重的天災。

聯合國人道援助協調員索紐則在菲國首都馬尼拉對媒體表示,此次菲南災區猶如遭遇大海嘯,災情非常嚴重,至少需要二千八百萬美元的國際救助。受災最嚴重的卡蓋嚴及伊歷干市幾乎全被夷平,就像遭受大海嘯襲擊一樣,幾乎所有建築都被沖進海中,出現了一大片「無人地帶」,目前還有四萬五千人住在收容中心。

目前,官方及紅十字會均已確認死者超過一千人,失蹤的人恐怕也都已罹難。菲國國家減災管理委員會主任拉莫斯表示,海岸衛隊和海軍船隻進行了大規模的搜索,但找到的都是屍首,應該已經不可能再發現生還者。

fsj 提到...

氣候異常 芬蘭不見銀色耶誕

【Upaper╱中央社】2011.12.26

芬蘭首都赫爾辛基的街道洋溢著節慶氣氛,隨處可見耶誕裝飾,明亮的廣告提醒著街上熙來攘往的行人,購物清單上還缺什麼,但這幅景象少了一樣東西:雪。

雪的缺席不只讓耶誕迷大失所望,也影響了滑雪度假區,當然還有除雪公司等企業的生意。

這種情況與去年同期的大雪景象大相逕庭,氣象學家喬金恩說:「12月初的溫度較往年同期平均高了攝氏6度。」芬蘭南部今年不見雪蹤,部分原因是自然變異,部分也顯示了全球暖化的足跡。



◆ 上班日天氣較差?人類活動影響天氣

【台灣醒報╱記者林宜靜╱台北報導】2011.12.26

上班時間常常是烏雲籠罩?這可不是形容工作氣氛,而是真實的天氣狀況。美國航太總署(NASA)的科學家研究發現,壞天氣通常發在周一到周五上班時間,而壞天氣的發生原因,主要常常是由人類活動引起的。

對許多人而言,心情的變化是隨著工作或上課,剛結束連續假期的星期一,總是做事提不起勁,但到了星期五,心情越來越好。但殊不知,原來天氣也是如此。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美國航太總署(NASA)的科學家戈達德長期研究美國東海岸的夏季天候,發現常有雷雨大風、冰雹龍捲風的發生,而發生的頻率高峰期是在周一到周五,主要與人類在工作日排放的化學品有關係,特別是排煙造成的「氣溶膠」,目前這份研究已發表在《地球物理研究》雜誌。

氣溶膠是指固體或和液體微粒穩定懸浮在氣體中形成的分散體系,一般大小在0.01到10微米間,可分為自然和人類產生。戈達德指出,氣溶膠會影響雲的性質,影響大氣吸收收或散射輻射,進而影響天候。

目前從研究得知,空氣中氣溶膠對水分的影響。在人們工作日,氣溶膠排放量達到高峰,容易產生惡天氣;在周末人們放鬆時,氣溶膠排放的少,好天氣日數也較多。戈達德特別指出,龍捲風和冰雹發生頻率最多的時間,正好也是氣溶膠在夏季發布的高峰期。



◆ 強震到颶風 華府今年飽受驚嚇

中央社 2011.12.26

2011年即將結束,華府今年飽受「老天爺」驚嚇,從百年難遇的美東地震、威力強大的颶風到罕見的氣候異常,華府今年在紛亂雜沓的政經國事外,多了些難忘的體驗。

美東時間8月23日下午1時51分左右發生芮氏規模5.9地震,震央位於維吉尼亞州米納勒爾(Mineral)南方,離華府僅約133公里。強震造成華盛頓紀念碑、國家大教堂等歷史性地標出現損壞。

對大多數華府人來說,這是生平首次碰到大規模地震,也是自1897年以來,維吉尼亞州發生過的最大地震。這起美東百年大地震雖然沒有造成重大傷亡,但卻震出美國民眾10年前對911恐怖攻擊的痛苦記憶。

在維州阿靈頓郡(Arlington County)工作的租屋仲介諾塔吉(Michelle Nottage)表示,大地震那天,包括她在內的許多同事,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又發生恐怖攻擊了嗎?」

地震剛走,颶風又來。就在地震餘悸後幾天,號稱近年來最強的颶風艾琳(Irene)席卷美國東岸,造成華府超過兩萬7000戶停電;華府地區提供往來華盛頓地區的3個機場大部分航班也被迫取消。

華府到處都是著名的歷史建築和景點,平常一到假日,來自各地的遊客扶老攜幼,穿梭在古今交錯的歷史長廊中。雖然颶風沒有造成華府嚴重災情,但也讓遊客絡繹不絕的華府一度顯得格外冷清,宛如空城。

就讀喬治華盛頓大學資訊科學研究所的李易鴻回想當時情景表示,他從學校回家的路上,幾乎看不到什麼行人和車輛,印象中忙碌、緊湊的華盛頓特區,竟然好像一座空城。

在氣候方面,華府今年除了7月出現破紀錄的攝氏49度高溫外,也出現難得的「10月早雪」情景。

10月底時,「占領華府」運動抗議群眾集結的麥佛森廣場(McPherson Square)飄起罕見的10月雪,入夜後低溫來到約攝氏1度,惡劣天氣也是抗議群眾的一大考驗。

在馬里蘭州洛克維爾(Rockville)從事餐飲業的彼得(Peter)表示,10月雪在美東並不是沒下過,但這場風雪是下雨變成下雪,華府在萬聖節前很少有這種景象。

所幸,不論是地震、颶風還是氣候異常,都未對華府造成嚴重災情。華府作為美國先人以智慧選擇的首善之區,也是世界的政經中心,對於在華府工作或居住在周遭的民眾而言,來年平平安安、無災無恙,應該就是大家共同的新年願望。



◆ 德里2.9度 10年最冷耶誕

中央社 2011-12-26

印度德里昨天最低溫僅攝氏2.9度,為過去10年來最寒冷的耶誕節,同時在12月就出現低於3度氣溫的天氣,也是10年來首見。氣象局表示,今晚氣溫有可能持續下探。

繼前天攝氏3.3度低溫之後,印度氣象局(IMD)指出,德里昨天低溫進一步下探2.9度,低於季節正常氣溫5度,為過去10年來最寒冷的耶誕節。

德里通常1月才會出現低於3度的氣溫。前年和去年12月最低溫都是5.2度。氣象局說,德里曾在2005、2007年12月,出現過低於4度的低溫,但12月就出現低於3度氣溫,為10年來首見。

1945年12月26日,德里曾出現1.1度低溫,為本地有紀錄以來的12月最低溫。至於12月最高溫出現在1987年,當月3日記錄到29.3度的高溫。

媒體報導,昨晚的低溫和寒風,使許多父母不願冒險讓孩童停留在戶外,原訂外出享用耶誕大餐的家庭,也不得不改變計畫。

儘管如此,本地購物商場接連兩個夜晚,還是塞滿人潮。Vasant Kunj購物區多棟毗鄰而建的百貨商城,塞車情況直到深夜才解除。1

fsj 提到...

水患又來 菲千戶民眾流離失所

中央社 2011.12.27

颱風瓦西(Washi)為菲律賓帶來的水患陰霾尚未消散,菲國中部又遭惡劣天候侵襲,至少1000戶家庭因此流離失所。

菲律賓國家災難危機管理委員會今天指出,宿霧省連日豪雨導致河水氾濫,多棟民宅被大水沖走,迫使地方政府強制疏散了至少10座村莊的居民。截至下午5時,估計已有1000餘戶家庭逃離家園,災民約6000人。

地方救災官員說,雖然大雨成災,所幸當地民眾對此已經「習慣」,因此未傳出人命傷亡。

然而軍方表示,許多災民被困在自家屋頂,有的甚至爬到樹上待援,部份地區積水過深,連軍用卡車也開不進去,目前空軍已經出動2架直升機支援救難行動。

深受外國遊客青睞的宿霧市,也難逃這次水患,電視台新聞畫面顯示,許多民眾在深度及腰的大水中走路,而低窪地區水位甚至已經高過成年人的胸部,有數班國內航班因此被迫停飛。

菲律賓氣象局說,西民答那峨島上空的低氣壓,從昨天開始為宿霧市帶來豪雨,雨勢在未來幾天還會持續。

菲國南部的民答那峨島2週前才因颱風瓦西而釀成水災,截至今天,罹難人數累計已直逼1500人,逾6萬人無家可歸,暫時棲身在不同的臨時收容中心,等待政府興建「帳篷村」安置。



◆ 菲律賓找尋可安置50萬災民的地方

【中廣新聞/謝佐人】2011-12-26

菲律賓南部慘遭嚴重水患蹂躪,至今已造成1200多人死亡,約50萬人流離失所,多數房屋、汽車,都隨波流走,當局正積極尋找可以安置災民的地方。

菲律賓民防官員「拉穆斯」表示,南部兩座受災最嚴重的城市起碼需要六個月的時間才能復原。目前的問題在於許多災民已無家可歸,當局必須為他們找到一處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重新展開生活。

菲律賓南部「民答那峨」這個月17號因颱風「瓦西」侵襲,損失慘重,至少1230人死亡,還有上千人失蹤。

fsj 提到...

法國今年熱爆 破百年紀錄

【聯合報╱編譯任中原/報導】2011.12.28

法國氣象局27日指出,今年是法國自1900年以來最熱的一年,全國平均氣溫比正常情況(1971至2000年平均溫度)高出攝氏1.5度,而降雨則比正常情況大幅減少20%。

氣象局官員古昂指出,今年全國平均氣溫為攝氏13.6度,比2003年時的舊紀錄還高出0.2度。春天特別溫暖,4月份平均氣溫比正常溫度高出達4度之多。

秋天也格外溫和,平均氣溫是自1900年來第二高紀錄,比正常溫度高出3度。

各月的溫度除了七月比正常低1.3度外,其他月份都比常溫。

另外據世界氣象組織指出,截至11月止,今年全球的氣溫是自1850年有紀錄以來的第10高溫年;而且全世界有紀錄以來13個最熱的年份,都落在最近15年內。



◆ 苗栗日出幾點 李欽德花30年記錄

【聯合報╱記者胡蓬生/苗栗縣報導】2011.12.28

「我母親常說,早起的人才見得到美麗的晨光!」七十五歲的苗栗市民李欽德,長期觀測苗栗地區的日出時刻,花了卅年時間,最近終於完整記錄下全年的日出時間表。每天曙光乍現,是他最開心的瞬間。

若問起明年元旦,苗栗市幾點幾分日出?李欽德可以準確說出時間是「七點零三分」,位置在沖庫山稜線北邊一點。

李欽德從一九八二年起觀察日出,最特別的是不用出門,「我家開門見山,在臥房、客廳就能見到日出!」他使用方格紙描繪山稜線曙光初露的時間、位置,碰上陰雨天就等來年再補充。多年來一張方格紙破了又補,最近終於填補完所有日子。

苗栗市往東望去是南北走向的山脈,從墨硯山、八角崠山到第三層的加里山,層次分明,自古有「三台疊翠」美名。李欽德還將廿四節氣的日出時間、位置描繪在「三台疊翠」山景照片上,照片捲軸長達七公尺,伸展開來相當壯觀。

李欽德早年在台糖畜產試驗所負責氣象觀測,後來從商,五十二歲那年回到苗栗八甲的祖居地種茶。因有氣象觀測習慣,雨量分布也能掌握,茶園管理得宜,入行不到十年就榮獲十大傑出農民神農獎。

每天看日出,「比太陽早起半小時」成了他的生活習慣,他還用相機、攝影機拍下日出最美的一刻。今年二月十日,太陽從雪山北峰升起前,在山稜線上射出二至三道光芒,讓他目眩神迷,至今難忘。

他說,國內天文日曆註明各地日出時刻,卻沒有苗栗的,且日出時刻是從海平面記錄,苗栗山多,觀察日出不適合以海平面日出為準,因此發願完整觀測。他發現日出時間每年都一致,但每四年會因閏年而出現差異。

去年國立聯合大學八甲新校區啟用,校方特別取得李欽德的日出圖建成觀日台。

fsj 提到...

阿拉斯加火山猛噴灰 恐危飛安

中央社 2011.12.30

科學家表示,美國阿拉斯加州阿留申群島(AleutianIslands)1座火山今天早上猛烈噴發,噴射出來的火山灰雲高達4570公尺,有影響航空安全之虞。

阿拉斯加火山觀測所表示,衛星影像顯示,克里夫蘭火山(Cleveland Volcano)的火山灰噴射高度達到1萬5000呎(4570公尺),煙灰直入天際,與雲帶一起向東南東移動。

克里夫蘭火山位於安克拉治(Anchorage)西南方1500公里的1座無人島上,從7月開始冒出岩漿和氣體。

克里夫蘭火山噴出的火山灰,被認為可能危害飛安的原因在於,火山頂端正好在亞洲往返北美洲商務航線下方。這座火山高1730公尺。

觀察所表示,克里夫蘭火山可能會無預警再度噴發,製造出更大的火山灰雲。

噴射機如果吸入有砂粒的火山灰,容易造成引擎毀壞或突然故障。



◆ 紅海火山爆發 形成新小島

【聯合報╱編譯任中原/報導】2011.12.30

由於紅海海底火山爆發,在葉門西岸的朱拜爾群島附近,創造了一座新島嶼。根據在附近作業的漁民指出,他們於12月19日看到火山熔岩噴發90呎(約30公尺)高。

數日後美國太空總署(NASA)地球觀測所也證明在魯吉地與海科克島之間,可能已有一座新島浮出海面。

NASA表示,地球觀測1號衛星於12月所拍到的影像中,在原來是海面的位置生出了一塊新的陸地。「島上升起濃濃的煙霧,可能是火山灰與水氣」。這座新島的最高點距海面僅70公尺,附近居民正在為新島命名。

據NASA網站的資料指出,附近原有10座小島,都是因海底火山噴發所創造的。當地是紅海斷層的一部分,將非洲及阿拉伯半島分開。由於距離陸地頗遠,因此海底火山爆發很少被發現。

例如在2007年時,附近也曾有火山爆發,造成8人死亡,並創造了一座新島;還有厄立特里亞與伊索匹亞間的阿發三角火山群,及南葉門與沙烏地阿拉伯火山新生地等。地質一學家擔心如果火山繼續爆發,當地的島嶼可能最後會與陸地相連。

全球每年火山所噴發的熔岩有75%來自海底火山。已知的海底火山便有5千座以上,但現代科技仍很難發現何處的火山爆發。

fsj 提到...

日關東7.0強震 未傳傷亡

中央社 2012.01.01

日本關東、東北地方今天下午2時28分(台灣時間下午1時28分)發生芮氏規模7.0左右的強震,震央在鳥島近海、深度約370公里,初步沒有海嘯的危險。

地震是在台灣時間今天下午1時28分左右發生,東京和千葉都觀測到震度4級,幾乎整個關東和東北都強烈地搖晃。

【中央社】日本氣象廳和美國地質調查所(USGS)表示東京和日本東南部伊豆諸島今天遭規模7.0強震襲擊,不過並未立即傳出財物損失或人員傷亡,也未發布海嘯警報。

日本氣象廳說,這起地震發生於下午2時28分(格林威治時間0528),震央位於東京南方約560公里處的鳥島附近,震源深度約370公里。

夏威夷的太平洋海嘯警報中心(U.S. PacificTsunami Warning Center)指出地震發生於伊豆諸島的八丈島南南西方,但並未發布海嘯警報。

這起下午地震晃動東京的建築物,不過並未中斷國立競技場正在進行的天皇盃足球決賽。



◆ 巴西暴雨9000人急撤

【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法新社里約熱內盧31日電】2012.01.01

巴西民防官員說,東南部豪雨成災迫使逾9000民眾逃離家園。

巴西米納斯傑萊斯省的官員發布新聞說,44個市鎮當局已宣布進入緊急狀態。

該省的民防廳說,豪雨摧毀84棟住宅,逾2000棟住宅受損,400人無家可歸。

官員表示,豪雨波及住在該地區的兩百萬民眾。在27日的水災中,有一位男性與一位女性喪生,但死亡人數到31日止仍未改變。

官員說,至少有32人受傷,但沒有人失蹤,預料周末還會降下更大的雨量。



◆ 智利森林大火燒不停 求助國外

【郭篤為/巴拿馬市十二月卅一日電】2012-01-01 中國時報

智利最受歡迎的國家公園森林大火延燒五天後,皮涅拉總統宣布該地為災區並呼籲國際協助,美國國務院同時警告公民避免前往旅遊。

智利南端「佩恩塔(Torres del Paine)國家公園」於廿七日發生大火,由於南美正值炎夏,乾燥植被一經點燃難以撲滅,截至卅日晚已有一萬一千公頃林地被焚燬。消防隊員在四百五十名軍隊支援下未能控制火勢。

總統皮涅拉卅日晚宣布公園為災區,並指派農業和環境部長親自監督滅火工作,智利政府已請求阿根廷、巴西及美國提供緊急協助。

公園一名導遊卅日向警局報案指出,一群遊客在起火地點野餐離去後火苗竄起,人為疏失的可能極大。

fsj 提到...

鄱陽湖乾旱 面積只剩1/20

中央社 2012.01.02

受江西乾旱及長江水量減少影響,中國第1大淡水湖鄱陽湖水位持續下降,導致面積快速萎縮,到今天為止,湖面面積只剩下196平方公里,還不到豐水期的1/20。

新華社報導,根據今早8時的監測資料,流入鄱陽湖的5大河川總流量,只有每秒732立方公尺,但流出鄱陽湖的流量卻達每秒1280立方公尺,呈入不敷出狀態,導致水位持續下降。

監測顯示,同一時間,鄱陽湖最具象徵性的星子水位監測站,水位跌破8公尺大關,只有7.97公尺,較前1天下降5公分;而鄱陽湖口附近長江九江段水位,也只有8.63公尺,比3天前下降10公分。

江西省水利專家表示,長江水量下滑,加上江西省處於乾旱狀態,使全境河川水量不足,是導致鄱陽湖水位下降的主因。其中,贛江南昌段水位已下降到12.35公尺,創下有監測紀錄以來的新低。

江西省水文局統計,去年江西全境平均降雨量,較多年來平均值減少21%。

※ 沙漠化?



◆ 智利國家公園5天惡火 獲控制

中央社 2012.01.02

智利政府今天表示,數百名消防隊員已成功控制延燒巴塔哥尼亞(Patagonia)百內國家公園(Torres del Paine)的火勢。這場大火讓國家公園1萬2500公頃面積陷入火海。

智利總統總統品尼拉(Sebastian Pinera)在推特發文表示:「歸功消防人員的努力和天候好轉,百內火勢已獲得控制。」

智利緊急狀況部門官員努涅斯(Vicente Nunez)今天稍早表示,消防團隊在過去10小時中,阻止延燒5天的惡火繼續蔓延,顯示消防人員的努力出現成果。

先前強風為火勢助威,使迅速加入救災行列的烏拉圭、鄰國阿根廷消防團隊以及智利士兵、飛機和直升機的努力受挫。

調查人員逮捕1名23歲以色列觀光客辛格爾(RotenSinger),辛格爾隨後交保獲釋。

調查人員認為辛格爾去年12月27日沒有捻熄他所焚燒的衛生紙,不慎導致這場大火,但辛格爾否認指控。

品尼拉表示,每年有10萬人造訪的百內國家公園1月將暫停開放。

fsj 提到...

去年12月好濕冷 蘇澳降雨29天破紀錄

淡水百年來最少見日光

自由 2012.01.03

〔記者林嘉琪、吳亮儀/綜合報導〕台灣去年入冬以來真的又濕又冷!氣象局觀測發現,去年十二月份的蘇澳站下雨天數多達二十九天,創下同期單月雨日最多紀錄。而即使沒下雨,雲層厚遮天的日子也多,淡水測站十二月份的日照時數只有二十五小時,寫下設站百年來最少日照紀錄;台北氣象站日照時數也只有二十四.一小時,則是史上第二少。

專家︰十年循環 冬天似走回寒冷多雨

氣象局長期課課長賈新興表示,台灣冬天因東北季風主導,位在迎風面的基隆、宜蘭和台北地區最易冬雨綿綿。去年十二月全台最多雨的地點就在宜蘭蘇澳,三十一天有二十九天飄雨,刷新設站三十一年來單月最多雨日紀錄;蘭嶼也有二十九天雨日,是設站七十年以來十二月多雨的第二名。基隆繼去年一月份下了卅天雨、創下七十五年紀錄後,十一月份下了廿四天雨、也平了最高紀錄,十二月份下了廿七天的雨,則是卅五年紀錄之冠,去年總降雨天數高達兩百一十六天,也是廿一年來最多。

賈新興指出,台灣平約年雨量約二千二百○七毫米,近年來沒有明顯變多,但單次降雨事件的雨量可能增多,要嚴防大雨災害。

而攸關農作品質的日照情況,台灣入冬以來,多個測站都有「日照時數變少」現象,像淡水測站在去年十二月份,整整一個月只有二十五小時有陽光;阿里山測站只有八十六.六小時監測到日照,也破了設站七十八年來最少看到太陽的紀錄。

淡水居民葉高美無奈地說,一整個月都濕冷,真的很不方便。在基隆市居住卅年的市民顏秀琦說,去年降雨多,每天上下班都得穿雨衣,假日出去玩也很掃興,希望今年雨別再下那麼多。

基隆氣象站主任梁珪漢表示,去年反聖嬰現象增強,冬天因而下了更多雨,加上去年底,南方水氣屢屢影響天氣,所以降雨天數、降雨量增加。

天氣風險管理開發公司總經理彭啟明也說,往年十一月到十二月很少見到南方低壓的勢力還在主導台灣天氣,加上印度洋季風強盛,讓台灣在去年十一月、十二月的水氣偏多。

賈新興說,暖化趨勢並未改變,但台灣可能進入十年為一週期的年代際轉變時期,過去十年來台灣夏天太平洋高壓偏強,導致颱風較少侵台和溫暖冬天,但這些現象正在發生變化,從二○一○年迄今,冬天似乎又有走回寒冷多雨的情況。



◆ 雨不斷 巴西東南拉警報

中央社 2012.01.03

巴西東南部連日雨勢不斷,里約熱內盧州低窪地區及山區河水高漲,多座城市拉警報。

里約熱內盧環境廳及民防廳持續注意易崩塌地區的情況,尤其是貝德羅保利斯(Petropolis)、特勒索波里斯(Teresopolis)和新富麗堡(Nova Friburgo)等2011年嚴重災情的幾座山城。

2011年同一時期,里約熱內盧山區豪雨引發土石流,奪去逾900條生命,成千上萬人失去家園,流離失所,到現在還無家可歸。

國家氣象局預測,已經在里約熱內盧連續下了1星期的雨,未來幾天仍將持續。氣象學家馬林赫(Almerindo Marinho)指出,近2日山區累積的雨量已超過500毫米,光是新富麗堡和貝德羅保利斯加起來就達285毫米;特勒索波里斯也超過100毫米。

除了里約熱內盧,米納斯吉拉斯州(Minas Gerais)也因連日雨勢不斷,至少40條公路的交通受影響。民防廳指出,已有44個城市情況緊急,近1萬人無家可歸或流離失所。

豪雨不斷,首府好景市(Belo Horizonte)郊1棟2層樓房今天倒塌,1名46歲的男子喪生,另外1名女子多處受傷。這是米納斯豪雨災情造成的第3人死亡。

除夕夜,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文化遺產的「黑金城」奧魯普萊多(Oru Preto),也有多棟房屋倒塌或瓦片被狂風暴雨掀開的情形。

民防廳呼籲民眾避免接近淹水區域,危險地區住戶應隨時注意可能淹水的跡象及山坡地土壤鬆動情形,在第一時間尋求安全庇護。



◆ 美專家:斷層注鹽水 引發俄亥俄連串地震

【中廣新聞/郭希誠】2012-01-03

美國地震專家說,天然氣公司在斷層上灌注鹽水、抽取天然氣,是俄亥俄州一連串小型地震的主因。

前一陣子俄亥俄州東北部楊斯鎮一連出現了好幾次輕微地震,上星期六還有一起規模四的地震。

環保人士跟當地居民懷疑,地震都是油氣公司在當地利用灌注鹽水,抽取地下岩層裡的天然氣造成的。

當地政府下令廠商暫停作業,接受調查。哥倫比亞大學地質觀測所專家安布拉斯特說,這一連的地震跟在斷層上灌鹽水脫不了干係。

不少油氣商用灌水的方式抽取岩層裡的天然氣。安布拉斯特說,阿肯色州、柯羅拉多州和奧克拉荷馬州的幾起地震,也是灌鹽水,撞擊到斷層造成的。

fsj 提到...

巴西東南豪雨成災 南部大旱

中央社 2012.01.04

巴西東南部連日豪雨不斷,使米納斯吉拉斯州災情進一步加劇,超過1萬人流離失所、無家可歸,至少5人死亡。但南部則出現夏季罕見旱象。

米納斯吉拉斯州(Minas Gerais)目前已有52座城市告急,多條河水氾濫,淹沒城鎮,沖毀道路和橋樑,約210萬人的生活受影響。

今天凌晨,人類歷史文化遺產「黑金城」奧魯普萊多(Ouro Preto)市郊公路旁發生山崩,多輛汽車被一大片土石流覆蓋,消防隊尋獲2名計程車司機的屍體,令米納斯豪雨災情死亡人數增至5人。

消防隊不排除還有其他人被埋在土石堆中的可能。

除了山區黑金城一帶,米納斯首府好景市(BeloHorizonte)都會地區和叢林地區也多處淹水、山崩和土石流,對外交通、通訊甚至供水都因水勢影響而中斷。

民防廳指出,未來幾天暴風雨惡劣天氣應持續肆虐米納斯。

此外,里約熱內盧州山區雨勢雖已減緩,但過去幾天累積雨量超過暴雨標準的新富麗堡(Nova Friburgo)仍未解除警戒。

還有史匹瑞杜桑托州(Espirito Santo)18座城市也因連日不斷的雨勢,逾1萬人受災,381棟建築物受破壞。

在東南部遭暴風雨肆虐的同時,南大河州(RioGrande do Sul)則出現夏季罕見旱象,自去年12月初至今已有33座城市因乾旱缺水拉警報。



◆ 挪威魚群暴斃 末日傳聞再起

中央社 – 2012年1月4日

(中央社台北3日電)數以萬計的死鯡魚被人發現沖上挪威北部的海灘,讓世界末日預言者逮到機會,稱這是世界將要毀滅的另一個跡象。

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逾20噸鯡魚目前橫屍在諾德雷薩(Nordreisa)的克瓦尼斯(Kvaenes)海灘上,對於這些魚如何沖上岸,專家的看法不一。可以確定的是,對於相信馬雅預言、認為2012年是地球末日的人來說,這是可資利用的事件。

專家說,這群鯡魚可能是被黑鱈魚等掠食魚類追到海岸線後,被潮流給困住。

另一種說法是,這些魚是在最近發生風暴時被沖上岸邊,或是困在淺水區,然後受到流進海灣的淡水影響。

海洋研究機構(Institute of Marine Research)研究人員郝斯特(Jens Christian Holst)說,有幾個因素可能同時發生。他說,他希望他們能對這群死魚做檢驗,看看是否死於疾病。

這起發生在挪威的事件,不是唯一在新年發生的大量死亡神秘事件。

專家說,1月1日,美國阿肯色州有200隻黑鳥神秘從天而降,不過專家現在認為,是有人刻意用煙火攻擊這些黑鳥。

上個月,有人在新英格蘭格倫因斯(Glenn Innes)附近的懸崖底下發現25匹死馬。

去年新年第一天,也發生詭異且無法解釋的類似慘死事件,有數以百萬隻的斑點魚沖上馬里蘭州的切薩皮克灣(Chesapeake Bay),有更多黑鳥在阿肯色州暴斃,還有大量海洋生物死在路易斯安那州的海灣。(譯者:中央社張曉雯)



◆ 玉山結冰濕滑 沒冰爪別硬闖

【聯合報╱記者黃宏璣/南投縣報導】2012.01.04

最近要攀登玉山的登山客要注意了!最近寒流為排雲山莊至玉山主峰帶來瑞雪,雖然積雪逐步消融,但排雲到玉山的鐵柵到碎石坡背風面積雪數公分,路面結冰濕滑,登玉山需有雪地冰爪等裝備,以策安全。

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長游登良表示,排雲山莊到玉山間積雪數公分,其中步道從鐵柵欄到鐵鍊部分登山步道與碎石坡路段約300公尺,昨天雖未下雪,但二日所下瑞雪,積雪成冰,相當濕滑,沒有雪地攀登經驗與相關裝備,不要冒險攀登。

排雲山莊主任吳萬昌說,玉山最後一段積雪雖然不厚,但積雪凝結成冰,目前排雲站都有專人把關登山客有沒有雪地裝備。他說,如果排雲以上路段積雪逾5公分,登玉山會管制,除非有雪地經驗與充足雪地裝備,否則禁止攀登;積雪較薄則採取柔性勸導做法。

海拔3402公尺的排雲山莊,從2日清晨6時下雪,山莊積雪約1公分,步道也有積雪及結冰,昨天開始融化,但路面晚間仍結冰;因此玉管處籲請遊客上山時注意安全,排雲管理站、排雲山莊管理人員都在現場實施雪地勸導及管制措施。



◆ 千萬元海象浮標 「離家出走」

【聯合報╱記者蔡永彬/台北報導】2012.01.04

一周前,中央氣象局設在台灣和東沙島間的海氣象資料浮標跑掉了,這個價值約台幣一千萬元的浮標,正在台灣西南外海上打轉迷路。目前海象惡劣,氣象局沒辦法帶它回家,氣象局海象測報中心主任滕春慈表示,今年颱風季以前一定會修復。

這個浮標一年多前設立,在高雄外海兩百多海浬處。夏天時,只要有颱風通過巴士海峽或菲律賓北方海域,它可以看到颱風靠近之前的海況,協助判斷颱風的風速、暴風半徑和相對位置。冬天時它則能偵測海浪、風的狀況和海溫等。

上周三下午三點左右,氣象局人員發現該浮標的位置越來越偏,代表海面下的錨碇和錨鍊已經拉不住海面上的資料浮標。滕春慈說,錨鍊可能被海浪扯斷,也可能是拖網或人為破壞;依目前海流狀況,它在鵝鑾鼻西南外海一、兩百多公里處,以順時針方向繞圈。

滕春慈指出,海上觀測儀器維修困難,短期內無法恢復;但浮標上有無線電和雷達警示器,晚上還有警示燈,氣象局也透過海軍大氣海洋局發布航行布告,應該不會有船撞到它。氣象局已經連絡合作廠商、海巡署或有拖吊能力的私人船家,如果海況配合,就會趕快去帶它回來檢修。

目前設於我國遠洋海域的海象浮標有三個,除了東沙外,另外兩個在台東外海和馬祖。去年二月馬祖的浮標也曾飄走,滕春慈回憶,當時浮標被中國大陸福建平潭島人士拖上岸,後來氣象局透過兩岸協商取回。

fsj 提到...

菲律賓走山 16死百失蹤

【聯合晚報╱記者彭淮棟/報導】2012.01.05

菲律賓出部岷答那峨島Pantukan鎮附近5日發生走山,官員表示,目前已知至少16人喪生,百人失蹤。

菲土石流 十六死逾百人失蹤

【中央社╱馬尼拉5日專電】

菲律賓南部奪走近1000條人命的瓦西風災記憶猶新,今天黎明前,1座礦區又發生土石流悲劇,至少造成16人死亡、逾100人失蹤。

菲律賓國家災難危機管理委員會官員表示,清晨3時45分左右,德孔波斯特拉谷(Compostela Valley)1處小規模礦區突然發生土石流,「幾乎掩埋了整個違章建築區」。

德孔波斯特拉谷位於南部民答那峨島東部,民眾主要經濟來源為農耕及採礦,但區內也有許多違法的小規模礦區,過去因忽略安全措施導致多起礦坑坍塌意外。

官員說,東納卯(Davao Oriental)區域連日的豪雨,和今天凌晨發生規模3的地震,可能是誘發土石流的原因。

截至上午9時,救難人員已經在爛泥裏挖出16具屍體。

華裔省長阿杜羅(Arturo Uy)表示,至少有100名以上的居民失蹤,多為礦工的親屬。據現場情況研判,他們可能凶多吉少。

阿杜羅說,地方政府早已禁止災區內有採礦活動,而且多次要求居民搬離危險地區,但礦工依然偷偷潛回礦區,試圖開採金礦。

軍警人員已在2架直升機的支援下,加入搜救行動。



◆ 夏威夷巨浪、佛州創低溫 美天氣錯亂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2.01.05

美國各地4日天氣反常,本土氣溫冷熱錯亂,夏威夷州與阿拉斯加州也出現極端惡劣天氣,夏威夷巨浪濤天,阿拉斯加狂颳勁風,力道如同一級颶風。

美國家氣象局說,南部溫暖的佛羅里達州4日出現破紀錄低溫,大部分地區高溫只有華氏50多度 (攝氏十幾度)。一向寒冷的西部蒙大拿州卻高溫破紀錄,達到華氏50多度。

佛州多個城市在3日半夜至4日清晨創下低溫紀錄,其中塔拉荷西 (Tallahassee)只有華氏18度 (約攝氏零下7.8度),平1928年紀錄。

CNN報導,南佛州赫姆斯德 (Homestead)的農民連忙採取保護措施,嚴防作物受到寒害,並進行損害評估。

路易斯安納州的聖瑪莉郡發出水災警告:「請勿駕車穿越淹水地區,兩呎高 (逾60公分)的急流會把大部分車輛沖走,卡車也不例外。」

夏威夷州則發出巨浪警告,表示面北島嶼的巨浪5日將可能達到25至35呎 (7.6至10.7公尺),面西的島嶼可能浪高15至25呎。

氣象預報人員警告,阿拉斯加州南部會出現危險勁風,持續風力每小時35至55哩,瞬間強風每小時85哩 (136公里),風力相當於一級颶風。



◆ 動物集體死亡 世界末日預兆?
http://udn.com/NEWS/WORLD/WOR4/6825012.shtml

【Upaper╱中通社】2012.01.05

步入2012年之際,全球各地發生了多起動物神秘集體死亡事件。有報道稱,有人說這是2012年「世界末日」即將到來的預兆,但有科學家解釋稱,這些動物死亡事件都是自然現象。

據英國媒體報道,在挪威特羅姆斯郡海灘近日突然出現了成千上萬條死魚,據估計其總重量約為20噸,這一發現立即引起了眾多猜測。科學家分析稱,那些魚很可能是由于水中環境變化導致缺氧而死,這種情況曾在20世紀80年代出現過。還有人認為,那些魚可能是為了逃避捕食者的追逐而游到了淺水區域,在海水突然退潮時來不及回游而擱淺致死。該研究人員稱,他希望對這些死亡的魚進行測試,檢驗它們是否可能死于某種疾病。

另外,美國阿肯色州畢比小鎮,連續2年元旦出現大批黑色鳥兒莫名墜亡的詭異現象。當地警長說:「人們要帶傘出門,才能防止自己被死鳥砸中。」據指出,墜亡的鳥兒約有5000只。去年跨年前也發生過同樣的事情,一度引發恐慌。去年有科學家猜測是煙花的巨響驚擾了鳥群造成混亂而墜亡,但今年跨年前,當地已下令不得再燃放煙花。而當晚畢比鎮的天氣晴好,並無任何氣象異常。

美國媒體還報道稱,這起鳥死亡事件不久前,有人在美國東北部一個懸崖下面發現了25匹死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