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1-14

大閘蟹 下一個生態浩劫

◆ 大閘蟹 下一個生態浩劫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2/112012111300543.html

【施習德】2012-11-13 中國時報

隨著兩岸交流的活絡以及台灣經濟的衰退,近來在台灣逐漸興起大閘蟹養殖的熱潮,甚至獲得某些縣市政府的積極推廣。然而俗稱「大閘蟹」的中華絨螯蟹,並非台灣的原生種類,而是聯合國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所列名全球百大惡名昭彰的外來入侵生物!

台灣本土有俗稱「毛蟹」的日本絨螯蟹,以及俗稱「青毛蟹」的台灣扁絨螯蟹,其中毛蟹與大閘蟹的血緣十分接近,也有學者認為兩者互為亞種。若大閘蟹開始一窩蜂的到處養殖,在價格慘跌而棄養或放生時,大閘蟹將在全台的河川溪流橫行流竄,重蹈歐洲大閘蟹棄守防治的覆轍,造成嚴重的生態浩劫;其雜食與攻擊的習性,加上水陸兩棲的活動範圍,也將造成本土動植物的滅絕。

此外,大閘蟹的擴散也可能造成台灣本土毛蟹族群的滅絕,就如同籠中逸出的中國畫眉,在野外跟亞種台灣畫眉雜交,使得台灣畫眉的遺傳結構遭到嚴重的破壞。

我們的鄰國早已開始注意這個問題的嚴重性,日本環境省自然環境局擔憂大閘蟹在日本蔓延,為了保護日本的生物多樣性,以及防止大閘蟹破壞生態系統,在二○○六年,就規定烹調後的大閘蟹才可以出售,禁止在市面販售生鮮的大閘蟹,也不批准新的養殖申請,原有的養殖業必須嚴防大閘蟹外流,在養殖池和水道入出口加上防漏網。

美國則在一九六○年代開始,陸續發現大閘蟹在五大湖區與加州出現的蹤跡,據信是華人為了食用而攜入的,有了整個歐洲都淪陷的慘痛教訓,美國的環境保護單位認定大閘蟹是溪流生態的殺手,見一隻就撲殺一隻,絕不允許有漏網之魚,對於大閘蟹的防治算是成功的。

反觀我國,多年前大閘蟹就已在台灣多處養殖,也不清楚這些外來種是如何通過政府相關單位的核准,或是根本沒有單位重視,就堂而皇之的在台灣各地引入山泉溪水養殖。現在更有某縣府大張旗鼓的準備試辦「蟹稻共生」,讓大閘蟹養在稻田中,看在生態學家的眼裡,這幾乎等同於不設防的生態自殺,因為如此一來,到處蔓延的大閘蟹幾乎是指日可待!

不但台灣本土毛蟹族群不保,台灣的淡水生態會遭受多大的衝擊,恐怕也沒有單位可說得清楚。大閘蟹已橫掃歐洲生態一百多年,迄今防治仍舊無解,此強勢物種若是在台灣蔓延,那些歷經百萬年才在台灣溪流演化出來的珍貴特有種生物,包括魚貝蝦蟹,可能都將遭受萬劫不復的命運。福壽螺所造成的生態、經濟衝擊是一個大家熟知的例子,歷史的殷鑑不遠,但我們似乎依然無法記取教訓。

如果好吃、救經濟的理由可成立,那未來可能有更多外來的食用物種充斥在台灣各地,在來不及加以防治時,是否又再次準備棄守?屆時是哪個政府單位該負責?還是歸咎於養殖業者惹的禍?還是怪罪消費者愛吃的代價?在此懇請農政相關單位能夠盡快規畫出一個正確方向的大閘蟹管理政策,為我們的生態環境把關,台灣的好山好水實在不應該因為一時的口腹之慾而犧牲掉,而台灣辛苦多年的生態保育,也不值得就此毀於一旦。

(作者為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



◆ 二仁溪復活 珍古德:哇!彈塗魚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6/7494995.shtml

【聯合報╱記者林保光/茄萣報導】2012.11.13

國際知名保育學者珍古德昨天到高雄,參訪民間團體復育二仁溪潮間帶的生態,她看到曾經受嚴重汙染的濕地,現在有不少彈塗魚,相當驚喜,希望與她的「根與芽計畫」合作,一起成為守護環境生態的根芽。

高雄與台南間的二仁溪,早年受廢五金等工業汙染,經高雄市茄萣舢筏協會,長期在白砂崙漁港旁的潮間帶,復育白砂崙自然濕地的紅樹林及彈塗魚等魚類生態,已逐漸出現成果。

茄萣舢筏協會會長林文欽指出,二仁溪在16年前因受汙染,整條溪不見魚類,復育到現在,河川內已有蝦、蟹、虱目魚等魚類,不但過去不見的生態,已逐漸又看到,而且在溪畔復育生態的潮間帶,也出現不少彈塗魚、招潮蟹。但他說,至今雖然稍有成果,但距復育成功,可能還有一大段距離,還必須政府協助。

台灣珍古德協會請珍古德博士來台訪問,昨天也安排她參訪二仁溪的復育現況。

珍古德搭船沿二仁溪下游溯溪而上,喜見台灣保育河川的付出,她也上岸到白砂崙自然濕地,由茄萣舢筏協會前會長蘇水龍,引導她參訪復育示範區。

她透過望遠鏡,觀察濕地的生態,看到濕地有不少彈塗魚,相當驚喜,表示只要給大自然機會,大自然就有自行復育的能力,並希望茄萣舢筏協會的復育計畫,也與台灣古珍德協會的「根芽小組」合作,成為守護二仁溪的根芽小組。

※ 相關報導:

* 北門潟湖奇景!數萬黑腹燕鷗 伴夕陽起舞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nov/13/today-life3.htm

去年因人為干擾飛離,未返回北門的黑腹燕鷗,今年再度攻陷台南領空!在北門潟湖棲息的黑腹燕鷗數量不斷增加,鳥友保守估計已達二萬隻以上,也有人估計近五萬隻,每天下午鳥群飛回潟湖棲息,在空中飛舞盤旋時,幾可蔽日,十分壯觀,伴著美麗的夕陽,更讓遊客驚艷不已。

* 雇工割草太勤快 太平溪出海口 生態被干擾
http://news.chinatimes.com/domestic/11050612/112012111300362.html

台東市太平溪出海口鳥類生態豐富,今年入冬以來更有四隻黑面琵鷺停棲,讓鳥友驚喜萬分,不過台東縣政府定期雇工割草,對當地動物生態造成干擾,鳥友呼籲保留自然風貌,不要矯枉過正。

* 觀賞魚展石珊瑚 漁業署:合法進口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nov/13/today-life18.htm

觀賞魚博覽會,竟遭投訴販售國際建議保育的石珊瑚?農委會漁業署表示,石珊瑚非我國野生動物保育法的保育物種,經查證是業者自印尼取得CITES證明文件合法報關進口,未違反野生動物保育法公開展售規定。



◆ 氣候變化 恐危及熊貓食物來源
http://anntw.com/awakening/news_center/show.php?itemid=36819

【台灣醒報╱記者魏敦華╱台北報導】2012.11.13

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以及中國科學學院的研究者,日前共同發表一則研究結果指出,根據氣候變化模型的模擬,中國熊貓的主要食物來源-竹子將受到危害,進而使熊貓向滅絕更靠近一步。

根據氣候變化模型顯示,中國西北方熊貓棲息地森林中特定的竹子種類,將會受到氣候變化影響而減少;而即使在最樂觀的情形下,21世紀末時這些棲息地會變得不適合熊貓生存。

密西根的研究者劉江國表示,「了解氣候變化所帶來的影響在科學上來講有助於做出正確決定;而研究氣候變化對竹子的影響會有助於我們針對熊貓未來有可能遇到的挑戰做出準備。」

研究者進一步指出,如果這些種類的竹子在大範圍的情形下消失,人類的發展情形將會影響熊貓是否隨手可取得下一餐進食的食物來源。

研究者端木茂寧表示,「熊貓的數量在人類的干擾下已經倍感威脅,氣候變化只是熊貓所有問題的其中一個。熊貓是一個很特別的物種,比起其他的動物,人類對於他們的保育資源投資的比較多,而我們希望能夠提供資料,使這些資源能夠獲得善用。」

※ 相關報導:

* 北市街貓TNR 已有207里響應 絕育1萬2千隻
http://news.chinatimes.com/domestic/130506/132012111301603.html

為了有效控制流浪貓數量,並且避免街貓造成社區鄰里髒亂,台北市動保處七年前,推動「街貓TNR絕育回置計畫」,到今年已經有兩百零七個里響應計畫,實施街貓TNR的鄰里,已經超過台北市所有鄰里的四成五,而執行街貓絕育的隻數,也超過一萬兩千隻,有效減少七萬隻流浪幼貓出生。

* 防治登革熱 豬籠草進貨就賣光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5/7494325.shtml

登革熱疫情,帶動豬籠草、防蚊樹等特殊園藝植物熱賣,歸仁區七甲花卉產班長黃毅斌說,以往民眾購買大多是基於新奇,或學生自然課觀察,最近因為疫情,詢問度很高,一進貨很快就賣光。

想跟人類交流 白鯨模仿人聲

21 則留言:

fsj 提到...

出海釣不到魚 許文龍找人救生態

【聯合報╱記者周宗禎/台南報導】2012.11.14

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9月出海釣魚,卻一條魚也釣不到,認為可能因海洋汙染、魚源枯竭,委託前立委王幸男、台大教授郭光雄邀請20多名學者,前天下午到台南研商,要籌組海域保護監測社團,籲政府與國人重視。

王幸男轉述,許文龍指他9月8日海釣1天竟沒釣到半條魚,是這輩子頭一遭釣不到魚,驚覺台灣海域生病了,想請學者專家幫忙了解海洋危機有多嚴重,讓大家明白生態破壞現況。

「國人鮮少關心海域,只有海鮮文化,不知海洋文明。」許表示想籌組一個重量級的海洋保護團體,向政府揭露海洋問題,邀集各界來探查病因、尋求拯救方法。

與會學者指出,台灣海域出海口汙染未減,政府未重視河川整治、海洋資源遭濫用,南部從曾文溪到高屏溪口一帶海洋水質長期不佳。

王幸男說,中南部主要河川汙染改善經費年僅30億元,只能做些淨灘、整堤工作,難以落實改善汙染問題。



◆ 種源庫啟用/ 深層海水 低溫培育水產農作

自由 2012.11.14

〔記者張存薇/台東報導〕台東深層海水產業發展推進一步!「東部海洋生物研究中心水產生物種原庫」昨天啟用,利用深層海水推動高經濟水產養殖與農作物栽培等技術研發,可望帶動台東在地農漁業進一步發展。

種原庫位於知本溪北岸、基地面積達六點四六公頃,為農委會水產試驗所興建,經費為八億五千萬元,目前每天可抽取四千噸深達六二八公尺的深層海水、五千噸深五十公尺的表層水,園區包括餌料生物暨育苗館、魚類繁殖區、鮪魚區、精緻農業區、大型藻類館等五大區。

計畫主持人、研究員何源興表示,深層海水潔淨、高營養鹽、微量元素豐富,低溫達八點五至九點五度,可做為高經濟魚種、作物研發,此外,還可供應園區辦公室空調、水產繁養殖設施,預估每年可以節省一百五十五萬七千七百卅八度電,約省下三、四百萬元。可達到節能減碳之目的。

水試所副所長劉富光表示,深層海水除運用在水產養殖、育種外,在健康、美容、食品醫療及生技產品研發上有很大發展空間,未來可配合地方產業,在台灣東部發展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深層海水產業。

在園區中,精緻農業區為台東區農業改良場負責,作物改良課長蘇炳鐸說明,目前正利用海水低溫特性,嘗試調節在夏季不易生長、價格波動大的芫荽產期,或可利用低溫讓春石斛催芽開花等。



◆ 澳洲毒蜘蛛 橫行日本全國

中央社 2012.11.14

根據環境省調查,17年前首次在日本發現的澳洲毒蜘蛛「紅背蜘蛛」,棲息地已經遍布全國23個府縣。

環境省表示,紅背蜘蛛冬天活動比較遲緩,但是很可能躲在自動販賣機後面和路溝等處,提醒民眾要特別注意。

「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紅背蜘蛛1995年第一次在大阪出現,12日又在神奈川縣川崎市的民宅現蹤,經過環境省調查發現,紅背蜘蛛的棲息範圍已經遍及全日本23個府縣。

民眾若被紅背蜘蛛咬傷,嚴重者可能會全身疼痛、頭痛、噁心、嘔吐,今年9月福岡市1名女子被咬,曾經出現暫時無法呼吸症狀。

紅背蜘蛛一整年都會出來活動,冬天因為寒冷動作比較遲緩,喜歡躲在自動販賣機的後面以及路溝裡。

環境省呼籲民眾在清掃的時候要特別注意,最好戴上厚的手套,以免被咬傷。

紅背蜘蛛來自澳洲,是一種有毒的蜘蛛,雌性比雄性大,身體長度約1公分,黑色、背部有紅色帶狀花紋。



◆ 台東捕狗收容疑造假 驚爆3天殺103隻

【聯合報╱記者潘俊偉、羅紹平/台東縣報導】2012.11.14

台灣貓狗人協會理事長黃泰山追查台東縣動物收容中心疑涉虐待流浪貓狗,意外發現該中心公告上月18日當天捕捉的流浪狗隻數竟高達70隻,進而查出上月30日至11月2日,3天內台東防治所一口氣撲殺103隻流浪貓狗。

黃泰山質疑台東收容中心、台東動物防疫所為湮滅虐狗事證,變造公告,全面撲殺流浪狗。他前天再度在臉書貼文「極度煉獄:台東收容所」,質疑縣府偽造公告,觸犯刑法公務員登載不實罪,揚言一定告到底,為無辜生命伸冤。

上千網友按讚、分享,愛狗人士紛紛撻伐台東收容中心殘暴,網友形容台東收容中心是流浪狗的「死牢」,網友陳呆呆說「這太誇張了,一天可以抓到70隻,一看就知是造假的」、網友蔡孟娟「績效真好,造假手法拙劣」、網友莊雅淇批「毀屍滅跡,殘忍至極」、「造孽又造假,喪心病狂」。

依法流浪狗捕捉後公告12天,無人認養即安樂死。今年10月28日有歐姓女網友在臉書貼文批台東動物收容中心殘虐流浪狗,沒飯吃,沒水喝,引發網友關注。

台灣貓狗人協會理事長黃泰山主動聯絡台東收容中心,想了解流浪狗安置情形。黃泰山本月9日到台東收容中心,意外發現收容中心公告10月18日捕捉隻數竟高達70隻,且在10月30日全數撲殺。

他認為一天之內抓70隻流浪狗,不合常情,追問得知10月30日至11月2日,3天內台東防治所就撲殺103隻流浪貓狗。

黃泰山取得10月18日台東市公所清潔隊捕狗清單僅3隻,與收容中心公告的18隻有很大落差,他隨即在臉書上貼文「揭發台東動物收容中心竄改公告」,強調「犯罪證據抓到了」,並質疑台東收容中心、台東動物防疫所為湮滅虐狗事證,變造公告,全面撲殺流浪狗。

記者向台東市公所清潔隊查證,並取得10月18日捕狗通報單,台東市當天確實只抓到3隻流浪狗,而非收容中心公告的18隻。

※ 相關報導:

* 台東農業處:動物收容中心 有疏失無虐待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7/7497589.shtml

....動物防疫所長陳志峯出示單據,強調中心沒有竄改公告,10月30日至11月2日確定撲殺「公告期限已屆滿12天」及部分感染傳染病的流浪貓狗103隻,一切過程合法。

....陳志峯表示,網路流傳台東收容中心的動物飼料每年編列57萬6000元,並不正確,這筆預算當中包含中心整年的燃油費及其他雜支,中心實際整年飼料費用只有7萬元,足夠中心一年收容的貓狗使用。



◆ 山豬啃光農作 冬山鄉老農快抓狂

【聯合報╱記者簡榮輝/宜蘭報導】2012.11.14

又到柳丁、橘子熟成的季節,黃澄飽滿的果實引起山豬覬覦。宜蘭冬山鄉得安村陳姓老農在山腳下種蔬菜水果,去年遭到山豬肆虐,今年橘子紅了,山豬又開始出沒,讓他困擾不已,老農決定向縣府農業處申請派人獵捕山豬。

80歲老農陳清河與老伴在冬山鄉得安村山腳下3分地,耕作超過20年,去年起農作物多次遭山豬啃食殆盡,兩老重新整理田園,繼續種植其他作物,原以為今年應該不會有問題了,想不到上周一清晨下田,又看到辛苦種植的地瓜田像是被山豬轟炸過,連忙打電話向熟識的鄉民代表楊弘旻求救。

楊弘旻到老農田裡查看,不但地瓜田像被炸彈炸過,連香蕉樹都被推倒,根部被啃食一空,而樹上剛成形的香蕉串根本沒有成熟的機會,就被吃了,一旁的柳丁、橘子枝葉也被壓斷,澄黃色果皮散落一地,僅存果粒寥寥無幾,一年的收成全泡湯了。

宜蘭縣政府農業處畜產科表示,農作物若遭野生動物破壞,依據野生動物保育法規定,可以把危害事實拍照存證,向縣府農業處申請獵捕,若沒有經過申請程序,私自獵捕一般類野生動物,可處6萬至30萬元罰鍰,捕到保育類則直接移送法辦,呼籲獵捕前一定先申請備查。

陳清河的農作連續2年泡湯,恨得牙癢癢,他決定向縣政府申請派人前來捕捉山豬。

fsj 提到...

研究:350萬年前 人類都吃素

【台灣醒報╱記者李長勳╱台北報導】2012.11.15

人類的老祖先吃素?這可顛覆了多數人對老祖宗雜食動物的一般印象。根據最新研究發現,300至350萬年前的人類,主要是從植物中的草類獲取大部分營養來源。

最新研究指出,遠古的人類在離開樹上生活後,便開始以植物中的草類為主食。

牛津大學的茱莉雅李索普教授表示,這項研究的發現,是目前人類食用草原植物的最早證據。

「我們發現生活在非洲查德湖大草原附近區域的南方古猿,他們骨頭中的『碳-13』含量特別高。」索普教授指出。「南方古猿以莎草科的草屬為主食,也就是一種單子葉植物,外表就像是雜草一般的多年生草本。」

在這項研究發現之前,有關人類以草為主食的證據,距今約280萬年。研究團隊表示,南方古猿較可能以樹根與塊莖為食而非草葉。其進一步指出,南方古猿可能基於某種原因,促使了他們離開原本生活的東非森林,而前往查德湖大草原。

美國史密森尼國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學者里克波茨指出,這項研究涉及一項重要的論點:「早期人類是否是永久定居在大草原,還是根據一定的生活條件而往返草原與森林間?」波茨表示他認為後者較有可能。

圖說:最新研究發現,300至350萬年前的人類,主要是從植物中的草類獲取大部分營養來源。



◆ 人進化超越猿猴 找到關鍵基因

【台灣醒報╱記者魏敦華╱台北報導】2012.11.15

由蘇格蘭愛丁堡大學所領軍的國際研究團隊,日前發佈一則研究報告指出,他們已經找到當初人類如何進化超越猿猴程度的基因。該基因是第一個對人體有獨特功用,且猿猴沒有的基因。

該基因稱為miR-941,根據愛丁堡大學的報告指出,此基因在人類大腦進化方面扮演著關鍵的角色,而且在人類如何學習使用工具和學習語言等方面都有顯著的貢獻。

研究團隊指出,miR-941是人類獨有的基因,在1百至6百萬年前形成出現,並且在腦部控制決策和語言功能的兩個區塊有著高度的活躍性。

愛丁堡大學的研究者泰勒指出,「我們不斷地從科技和社會的角度進化,但這個研究顯示我們在基因層面上也不斷的創新進化。這個分子在我們種族經歷巨大變化時突然冒出來,如壽命較長、直立行走、學習使用工具和語言等。我們期待找出更多當初讓我們變為人類的基因。」 



◆ 棉花嶼保護區淪陷!假藉研究生態揪團磯釣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4/7500299.shtml

【聯合報╱記者邱瑞杰/基隆市報導】2012.11.15

基隆市海洋觀光休閒垂釣保育協會獲核准到棉花嶼以網撈、水下攝影研究魚類生態,昨天首度成行,被基隆海巡隊查出收費載客登島磯釣,但協會否認「組團」。基隆海巡隊今天將把全案函送基隆市政府處理。

產發處長鄭念福說,收到海巡隊的調查卷宗後,會依調查內容決定裁處方式。如協會違反研究計畫,甚至營利,會撤銷研究許可;釣客若違反野生動物保育法,在保護區非法釣魚,可處五到廿五萬元罰款。

農委會一九九六年核定基隆北方海域的棉花嶼、花瓶嶼列為野生動物保護區,保護島嶼生態。

海洋觀光休閒垂釣保育協會今年以海大黃姓助理教授指導為名,向基隆市政府申請,要在十月十八日到明年五月廿日前往棉花嶼,藉由網撈及水下攝影方式,記錄棉花嶼魚類生態,研究當地「魚類生態演變對於原生魚類生態有何種影響」。

新航一六八號漁船昨天凌晨三點,搭載廿八名穿戴全套磯釣配備的釣客抵達棉花嶼海域後,釣客分別登上棉花嶼主島和鄰近海面的礁岩釣魚。

基隆海巡隊接獲漁民報案後前往蒐證,昨天下午兩點將人船帶回基隆港隊部偵訊。船長王漢基供稱,昨天是基隆市海洋觀光休閒垂釣保育協會的研究活動。

有釣客表示,他聽說此行經市府核准是合法的,才會付三千元搭船出海,沒想到會敗興而歸。

基隆市海洋觀光休閒垂釣保育協會理事長李俊良說,協會昨天並未組團前往棉花嶼調查魚類生態,不知道全案為何會與協會扯上關係。

※ 相關報導:

* 假研究真釣魚 28人闖棉花嶼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nov/15/today-so2.htm

基隆市府產業發展處承辦人員說,確實核定該協會於10月18日到明年5月20日,前往棉花嶼做研究,但每次出海,都必須在7天前申請,並知會海巡隊,這一次漁船登島,僅口頭告知,明顯違反研究計畫規定,且魚類研究應以撈捕較適當。



◆ 澎湖美麗白沙恐「變黑」…

【聯合報╱蔡國顯/導演、澎湖西嶼漁翁島人(高雄市)】2012.11.15

拜讀聯合報昨報導澎湖「雙心」入列世界最美麗海灣,感慨萬千。

這是繼二○一一年,澎湖被自助旅遊者奉為聖經的《寂寞星球》雜誌推薦為全球十大世外桃源之外,又一項至高無上的榮譽。

白色沙灘、石滬美景、歷史古蹟、珊瑚復育、水產漁類、成群島嶼、玄武岩地形、零汙染環境、還有除了極少數的村落沒有白色沙灘港灣外,幾乎可以說各村落都有一個天然美麗白色沙灘,也就是一村落一特色白色沙灘,都是得天獨厚的寶貴資源,這是國人可共享的。

但由於中央漠視,澎湖爭取不到建設經費,國人及澎湖人自己也不珍惜,許多美麗的白色沙灘,已經被破壞殆盡,西嶼漁翁島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浩劫後》影片的台灣版,真實在澎湖上映,這些編、導、演都常駐在漁翁島,隨時摧毀自然美景。

最令人最憂心的是,白沙急遽在流失中,除了盜採,有人殺雞取卵,販售白沙給觀光客,中央和地方也沒有解決之道,這些白色貝殼沙有一天全部流失掉,白沙鄉要改為黑沙鄉。



◆ 大雪山林道台灣黑熊出沒

【中廣新聞/張文祿】2012.11.15

東勢林區管理處所轄「鞍馬山」工作站員工,多次目擊「台灣黑熊」在大雪山地區出沒,地點包括大雪山林道36點7公里、50公里以及240林道等處。而且不知道是不是暖冬影響,「台灣黑熊」似乎沒有冬眠的現象,目前雖然已經進入冬季,但是山區還是可以看到牠們活躍的身影。

東勢林區管理處處長李炎壽表示,已經在遊樂區內適當地點設立「熊出沒」注意安全告示牌,請登山客及遊客上山時,應結伴同行,隨身攜帶哨子或鈴鐺,確實包裝好攜帶的食物,不要使食物味道外洩。如果與台灣黑熊相遇,應該輕聲離開,如果遭到攻擊必須快速逃離,不要爬樹或裝死。



◆ 林業司歸農業部 環團槓官方

中央社 2012.11.16

跨黨派立委與環保團體今天表示,反對農業部增設林業司,林業司應留在環境資源部。環保署與農委會代表則捍衛行政院版本。

民主進步黨籍立委林淑芬、田秋堇、親民黨籍立委張曉風、地球公民基金會、台灣生態學會、綠色陣線協會、台灣綠黨等環保團體下午召開記者會說,森林保育價值應優先於產業價值,林務單位重提造林生產,意圖分割林政,未來將造成國家保育價值體系混亂。

跨黨派立委與環保團體要求,林務局與林試所都應該留在環境資源部,反對農業部增設林業司。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造林生產組長楊駿憲在記者會中表示,民國99年對於造林有審查機制,包括林地也積極管理,國家林地屬於國家的,過去處理不當的案例都有逐案處理不是放任不管,林務局積極維護國土保安與水土保持。

他說,以後農業部增設林業司,並沒有把國土林地做切割處理,國有林地還是屬於林業司管轄。

農委會林務局集水區治理組長王昭堡也說,這幾年來,林務局的觀念就是保護山林,不像外界所說的不堪,對於個案逐案解決,對於外界籠統指責林務局沒有善盡保護山林的責任,這部分林務局比較無法接受。

王昭堡說,將來林務局不論設在環境資源部或在農業部,林務局對於保護台灣基礎、保護山林的立場絕對不會改變。

fsj 提到...

中國禁魚翅 索馬利亞海盜也失業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MAIN_ID=76&f_SUB_ID=970&f_ART_ID=424652

商業周刊 2012/11/16 文╱呂國禎

11月,中國政治權力競爭進入最後高峰,一場全球魚翅大戰也正在醞釀發酵,準備在中國新領導人上台後發動,牽動七千萬尾鯊魚的命運、香港魚翅商人、澳洲、台灣漁民的生計,甚至連索馬利亞海盜都可能失業。

原來魚翅市場正在暴跌,今年以來受到保育團體的壓力又遇上中國股市不振、經濟成長趨緩,中國國務院又被逼著在今年七月宣布準備在三年內禁止公務員吃魚翅。政策尚未出爐就讓台灣鯊魚鰭價格幾近腰斬、鯊魚交易急凍,冷凍庫裡堆滿鯊魚鰭,甚至連索馬利亞海盜都等不到漁船上門。

鯊魚被獵殺主要是為了做魚翅,有95%全進了中國人的肚子裡,十月初澳洲官員還率團訪問中國推出綠色魚翅(編按:標榜魚翅來自不會造成鯊魚滅絕的永續漁法),想讓中國人吃魚翅吃的理所當然。但根據期刊《保護生物學》(Conservation Biology)推算,全球,每年因為魚翅交易而遭到捕撈的鯊魚,最多約7千300萬尾,平均每秒鐘被捕殺的鯊魚超過兩條,主要是為了滿足中國市場的魚翅需求,因此環保人士針對中國展開了鯊魚保育的大戰。

好魚翅來自大鯊魚,大鯊魚的好漁場主要在兩個地方,一是澳洲,二是索馬利亞。索馬利亞海盜還是因為魚翅被逼下海搶劫的。

隨著中國經濟起飛、魚翅需求量大增,好鯊魚引來世界各國的漁船,包括台灣、中國、日本與韓國的都來了,專業的漁船到了索馬利亞,成為索馬利亞海域的強勢者。技術與設備遠不及國外漁船的索馬利亞漁民,眼睜睜的看鯊魚被釣走了,自己卻抓不到魚,生活頓成了問題,只好走上險路變海盜。

外國漁船為了魚翅搶走了索馬利亞漁民的漁場,漁民又落草為寇搶外國漁船,成了一個奇特的生物鏈。

曾經在索馬利亞海域捕鯊魚的小琉球船長說,鮪魚跟鯊魚習性不同,鮪魚通常在六到八百公尺的深海活動,鯊魚則可能到淺海掠食,因此釣鯊魚需要靠近海岸,「距離近到可以清晰看到索馬利亞的摩托車騎士。」也因為靠近海岸,才讓開著小艇打劫的索馬利亞海盜有機可乘。

這一年來,索馬利亞海盜生意慘澹,根據國際海事局海盜報告中心資料,2011年上半年索馬利亞海盜搶了163起,今年同期為69起,生意少了一半多。原因很多,有各國海軍護航、漁船武裝化,還有一個漁業界不敢說的秘密是,今年魚翅跟鯊魚市場只能用悽慘來形容。

澳洲的西澳漁業署總長史密斯(Stuart Smith)率團到中國推出了所謂永續發展概念的綠色魚翅。但在商言商的背後是商業利益。

西澳每年向亞洲出口大約30噸鯊魚翅,每公斤可賣到澳幣20元,變成綠色魚翅每公斤暴漲至每公斤澳幣一百元(約合新台幣三千元),產值當場翻五倍,到了餐桌還要漲十倍。保育人士一陣撻伐,批評澳洲是助長獵捕鯊魚的風潮。

決定這個生態保育大戰的關鍵還是即將上任的中國新領導人,一旦禁止公務員吃魚翅,那麼鯊魚保育將獲得勝利。

※ 完整內容請見《商業周刊》1304期

* 《盜獵者來了》大農大富森林園區 成新獵場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nov/16/today-north14.htm

花蓮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拜生態保育之賜,鳥類及動物生態迅速恢復,但也吸引不少盜獵者前來,讓花蓮林管處頭痛不已,已協調森林警察及鳳林警分局加強巡邏防範。



◆ 平林校園植物 資料e起來

自由 2012.11.16

〔記者林宜樟/大林報導〕大林鎮平林國小推動校園植物學習,建置植物資料及創作短文,最近更推動e化教學,在植物介紹牌印上QR Code二維條碼,師生親眼觀賞植物,拿平板電腦和智慧型手機一掃瞄,又能獲得更多資訊,相當有趣。

校長沈淑貞說,這幾年進行「校園空間好望角計畫」,種植各種植物,設置介紹牌。最近教學團隊調查出小葉欖仁等二十八種植物,做成校園植物地圖,製作學習單、植物短文等教材,轉化成網站資料庫,並購置QR Code軟體,讓教學e化更完備。

最近學生在校園中上課,老師介紹植物科目和特性後,拿平板電腦或智慧型手機掃瞄QR Code,連結上網,帶領孩子念文章,讓學習更有趣。

沈淑貞說,學校也希望將e化教學成效帶入社區,於是將所有學習資料編成《田園城市.綠野仙境》一書,熱心人士林勝結、謝明珠捐贈六萬元,印製數百本發給社區鄉親和家長,以後大人帶孩子來校園散步,也能一邊看實體植物,一邊瞭解更多知識。



◆ 宜蘭小燕鷗飛越一萬公里 澳洲北部現身

中廣新聞/賴沁沁 2012-11-16

今年夏天在宜蘭縣蘭陽溪口沙洲上繁殖,被列為二級珍貴稀有保育類的小燕鷗,日前在澳洲昆士蘭省的海邊被研究人員發現!這是國內第一筆確定夏天在台灣本島繁殖後,飛越太平洋到國外度冬的紀錄,飛行距離估計超過一萬公里。

為瞭解蘭陽溪口小燕鷗的遷徙,宜蘭縣野鳥學會與陸府美學教育基金會、台北鳥會繫放組、台灣水鳥研究群、台灣大學與宜蘭大學等單位合作,今年捕捉五十幾隻小燕鷗,在腳上繫上代表台灣的白藍兩色足旗後野放。今年9月在蘭陽溪口飛離的小燕鷗,難能可貴的被執行國際合作研究計畫的調查人員目擊,11月上旬出現在澳洲昆士蘭省的海邊,宜蘭縣野鳥學會胡林志總幹事指出,這是國內首次繫放鳥類在國外被目擊,顯示台灣長期以來對於生態保育上所做的努力,日漸被國際重視與肯定。

宜蘭縣蘭陽溪口在民國85年由農委會公告為水鳥保護區,宜蘭縣野鳥學會近三年來針對沙洲上的小燕鷗族群進行繁殖行為的調查,結果顯示每年出現的數量總計有4000隻以上,在此進行繁殖的數量更高達100對以上,是台灣本土現有最多的繁殖棲息地。

fsj 提到...

大閘蟹入侵? 漁業署擬配套防範

台灣醒報/郭琇真 2012-11-16

「台灣要養大閘蟹,應該要有配套措施,以免造成福壽螺第二!」多名立委、學者16日召開記者會指出,大閘蟹是強勢外來種,在歐美等地已造成生態的破壞,台灣若大量引進,後果不堪設想;對此,漁業署副署長蔡日耀說,大閘蟹經濟產值高,我們要思考的是如何在經濟與環境間取得平衡,漁業署將會再擬相關配套,防治其對環境造成的衝擊。

跨黨派立委邱文彥、張曉風、田秋堇16日召開記者會共同呼籲,台灣近年來興起的大閘蟹養殖風潮,恐會造成生態浩劫;田秋堇表示,大閘蟹水陸兩棲、雜食性強,很容易適應環境,但是台灣是個脆弱的島國,若大量引進大閘蟹養殖,以大閘蟹頑強的生命力,將會成為福壽螺第二。

「大閘蟹對德國造成經濟與生態的損失,已達30億!」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施習德說,大閘蟹橫掃歐洲生態100多年,橫跨北歐到地中海,導致棲地的破壞、原生動植物的滅絕,且其挖洞的習性會破壞堤防、港口,造成沿海漁業經濟產值的損失。

海洋大學水產養殖系教授郭金泉表示,外來物種入侵對於台灣原生動植物的傷害,每天都在我們生活中上演,若真的要引進,其產生的經濟產值以及對生態造成的損失,都應該仔細評估,兩相取得平衡,並制定相關的配套,防範大閘蟹可能導致的環境問題。

苗栗立委陳超明則指出,就他觀察苗栗業者的養殖狀況,在管理上,他們都有一套嚴謹的作業模式,業者會將大閘蟹養在池塘裡,並用網子保護,而且大閘蟹活動的時間是在傍晚,白天都沉在水池之下,因為大閘蟹很難培養,會在歐洲氾濫,是因為歐洲的河流水質乾淨的緣故。

「把大閘蟹管理好,不要讓牠有逃出去的可能,大閘蟹會是一個高價值的產業。」陳超明說,大閘蟹經濟價值高,一隻高達500、600元,苗栗業者都很小心的在保護,台灣若像大陸一樣,把牠當成一個產業在培育,將會創造可觀的經濟產值。

漁業署副署長蔡日耀也說,當初吳郭魚、台灣鯛也是外來品種,後來也都與當地配種,成為台灣的重要漁產;針對大閘蟹養殖業者,目前漁業署有做防止大閘蟹逃逸的相關措施,並對養殖業者予以宣導教育,固然,生態的維護與經濟間要取得平衡,漁業署將會再擬相關配套。



◆ 招惹紅火蟻 婆險喪命、媳險節肢

【聯合報╱記者黃福其、鄧桂芬/新北市報導】2012.11.16

「全家人現在看到紅火蟻比看到小偷還可怕,完全不敢下田」。新北市鶯歌區民郭女玲和婆婆王陳雙,相繼在菜園被紅火蟻螯傷,險些喪命或截肢,嚇得不敢下田。

市府農業局輾轉得知後,已派員加強防治,另將在年底全國紅火蟻防治會議,建議恢復桃園縣大面積防治、醫政落實通報螯傷事件。

鶯歌區尖山里民郭女玲,兩周前在屋後菜園不小心踩到紅火蟻丘,雙腿遭螫傷不到兩小時,患部腫大且毫無知覺,送醫急診才慢慢恢復,卻留下傷疤。

她的丈夫王金萬說,屋後菜園約十年前出現紅火蟻窩,市府雖每年投藥防治,仍無法根絕;今年紅火蟻疫情似乎更嚴重,太太和七十七歲的母親王陳雙相繼被螯傷,母親更差點因心臟麻痺死亡,住院五天才返家休養。

農業局因王金萬託人索取防治紅火蟻餌劑,才知道又有民眾遭螯傷,認為茲事體大,將建議中央重啟防治通報。

農業局說,紅火蟻疫情自桃園縣逐漸擴散全省,新北市以林口、鶯歌、三峽及樹林等鄰近桃園地為「普遍發生區」,淡水等十三區為「零星發生區」,總防治面積五千八百多公頃。

過去紅火蟻疫區都採大面積防治,由中央負擔藥費,但防檢局去年底宣布停止桃園縣大面積防治,改採重點式的熱區防治,由各縣市自編購藥經費;官員說,防檢局此舉形同「撤守」。

此外,中央二○○四年組成跨部會紅火蟻防治會議,決議各縣市衛生局向衛生署通報螯傷案,再轉報農委會;但今年陸續有十多位民眾被螯傷,卻從未接獲衛生局通報。

國家火蟻防治中心人員表示,防檢局因桃園縣疫區達三萬多公頃,今年起改採熱區重點防治。國外雖然有被螯致死案例,但國內尚無聽聞。



◆ 新一代致命病毒 可能來自寵物

【台灣醒報╱記者李長勳╱台北報導】2012.11.16

寵物常與飼主藉由肢體間的接觸增進感情與樂趣,但這些親密接觸的背後,卻可能潛藏著巨大的致命病毒。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指出,最新研究發現,危害人類健康的新一代致命病源,可能來自人們最喜愛的寵物。

根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寵物傳染人類的相關疾病機率有逐步增高的趨勢,而人類未來若感染不明的嚴重疾病,「家庭寵物」則很有可能是源頭。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的最新研究顯示,隨著寵物與人類日益親密,甚至同床而臥,人類未來被寵物感染疾病的機率將大幅增加,隨之而來的將可能是不知名的致命病毒。

研究報告指出,人類不但被寵物傳染疾病的機率會增加,其病毒也日益強大,例如非洲與亞洲每年因狂犬病而喪生的患者約5萬5000人。

主持這項研究的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獸醫系教授麥克達伊表示,發表這項研究成果的目的,是希望讓有關當局意識到這項潛藏的危機,並儘快對動物傳染疾病進行全球性監控,製造相關藥物與疫苗。

達伊表示,寵物是危害人類新一代疾病的「重大潛在源頭」,而在寵物飼養的數量逐年遞增情況下,若未在寵物疾病上做好先期管控與長期監控,如此龐大的寵物數量若爆發傳染疾病,將是一發不可收拾的局面。

「在美國,37%的家庭養著7200萬隻狗;在英國,31%的家庭養了至少800萬隻狗。」達伊提出數據指出,現代家庭飼養寵物的高比例將對人類傳染疾病帶來巨大威脅。

達伊說:「人們與寵物的關係日益密切,寵物也在家庭中扮演撫慰與樂趣的角色,但畢竟狗跟貓都是動物不是人,讓他們過度走入人們生活,像是進入室內與臥室,人們遭感染疾病的機率大增。」

根據研究報告顯示,世界衛生組織強力監控牲畜的疾病傳播,但對家庭寵物卻反而乏善可陳。達伊強調,世界衛生組織在83個國家建立111座監控網路掌握人類流感病毒傳播與感染情況,相較之下,目前沒有何系統是針對於人類與小型動物間的疾病傳染進行監控。



◆ 家豬基因解碼 助解人類遺傳疾病

【Upaper╱中央社】2012.11.16

科學家14日表示,已找出家豬基因圖譜,顯示豬隻除了提供火腿、培根與香腸外,或許還能用於對抗人類疾病。

美國與歐洲研究人員組成的團隊發現,豬隻與人類共享112個DNA突變,這些突變與人類罹患肥胖、糖尿病、讀寫障礙、巴金森氏症與阿茲海默症有關。

法國國家農業研究院的動物基因研究領導人米蘭表示:「我們有機會研究豬隻基因如何在互動之下造成肥胖、糖尿病與其他疾病。」

研究共同作者、愛丁堡大學的阿契伯德說:「這對包括藥物測試與治療在內等部分研究而言,豬隻或許能作為預測人類預後的模型。」

家豬因為在解剖學上與人類相似,廣泛用於醫學研究,而心臟外科手術也屢以豬心瓣膜來置換人類缺損的心瓣膜。

研究共同作者、伊利諾大學的舒克說:「如今我們也能透過豬隻找出遺傳疾病。」

研究發表在「自然」(Nature)期刊。

fsj 提到...

人為破壞星沙 澎湖沙灘急速流失中

【聯合報╱記者許玉娟/澎湖報導】2012.11.17

澎湖的沙灘除了細緻的貝殼沙,還摻雜一種由浮游生物角質化而成的「星沙」,業者包裝成商品,觀光客也愛不釋手;澎湖自然學友之家理事長許自由說,澎湖每年觀光客約有85萬人次,一人帶走一瓶寶特瓶星沙,一年就損失一片沙灘。

美麗的澎湖灣以「陽光、沙灘、海浪、仙人掌」聞名,最引以為傲的就是沙灘多,幾乎一村就有一個,無論是吉貝嶼長長的沙尾地形,還是隘門閃亮亮的黃金沙灘,全都美得醉人,但因大自然力量及人為破壞,這些白沙正急劇流失。

「大環境的變化人類無法掌控,但對於賤賣、隨意拿取的行為,應該要設限」,許自由說,在烏崁、隘門、吉貝、七美等沙灘都看得到的星沙,因為形狀太可愛,店家把它裝進玻璃瓶賣,一小瓶只要50元,生意好得不得了。

而漂亮的貝殼沙,也難逃遊客「魔手」!有旅行業者指出,不少導遊都會帶遊客到沙灘蒐集星沙、貝殼沙,為了多帶幾瓶,他們甚至會把礦泉水或飲料倒掉裝沙,因為行李裝不下,最後丟棄在餐廳或飯店,變成垃圾;不過,按照目前的法令,海沙採取行為屬於灰色地帶,沒有一個專責單位取締。

對此,澎湖縣副縣長呂永泰回應,海洋及沙灘是公共財,要做到「不能買、不能賣」,操作上很棘手,但防制措施不能免,將儘快召集相關單位研議,審慎評估訂自治條例的可行性,如無法全面禁止,至少會有相當程度的規範。

許自由表示,白色沙灘是澎湖特有自然資產,也是最好的消浪設施,應該好好保護,就算縣府允許少量流通,也該訂規範,監督業者合理化使用,觀光客帶走的量也必須限制,也把對環境傷害降到最低。



◆ 澳洲成立最大海洋保育區

【聯合報╱編譯張佑生/法新社雪梨16日電】2012.11.17

不顧漁民反對,澳洲政府16日宣布成立全球最大的海洋保育區網絡,包含6個海域,面積廣達230萬平方公里,並發佈禁漁令。

據澳洲全國漁會估計,禁止捕魚後,將影響60個地方的漁會、共造成3萬6千人失業,損失高達20億澳幣(約台幣600億元),進口海鮮價格也將飆漲。但環境部長柏克表示,受到影響的商業捕魚只占百分澳洲的之一,政府將提供1億澳幣的補助款。

柏克說:「世界上很少國家像澳洲這樣,要對這麼大片的海洋負責,我們的海洋正受到嚴重威脅。我們必須採取多項行動來拯救海洋生態,成立國家海洋公園,就是整體計畫很大的一部分。」他也說,他的決定對未來的世世代代很重要。



◆ 聖嬰現象? 2斤巨蟳、大花蟹 稀罕面世

野生紅蟳、花蟹 巨螯像嬰兒手臂 可環抱小啤酒瓶

自由 2012.11.17

〔記者陳燦坤/口湖報導〕口湖鄉近海漁船作業頻傳捷報,當地海產店接連購得兩隻大螃蟹,都是重達兩台斤的花蟹、紅蟳,一對巨螯如同小嬰兒手臂般粗壯,甚至可以環抱小啤酒瓶,海產店老闆直呼太幸運了,機率比中樂透還低,當地地球科學老師判斷可能是聖嬰現象所致。

海產店購得 比中樂透機率低

在口湖經營海產店二十餘年的陳明宏,今年發現一個怪現象,漁民近海作業非但捕獲的野生螃蟹體型明顯偏大,最近購得的兩隻巨蟹,紅蟳、花蟹體重竟達到兩台斤,份量大到點餐的黃姓村民攜妻兒四人分享還吃不完,需打電話找姐姐幫忙啃掉。

陳明宏表示,坊間巿售紅蟳頂多半台斤,超過一台斤已是相當罕見,如果從體型觀察,巨蟳可能活過一年,至於大花蟹更是稀有,普通花蟹頂多四、五兩,長到兩台斤至少得兩、三年時間,過去漁民曾偶爾捕到巨蟹,但短期內捉到重量級的野生蟹絕無僅有,機率比樂透中獎率低。

養殖業者曾煥佾指出,人工養殖不易出現巨蟳,原因在於公蟳如果交配次數過多,易「精盡命亡」,懷孕過的母蟳則因產子肉質變差,所以養殖業者多半在放養滿一年,當蟳群達到半台斤到一台斤即出售,除非是收成時的漏網之蟹才可能潛在池底逐日茁壯。

光看兩隻巨蟹的雙螯就相當壯觀,花蟹雙螯可環抱一個小啤酒瓶,紅蟳的單一隻螯則接近小嬰兒胳臂,蒸熟後鮮嫩多汁的肉質讓人看了口水直流,村民懷疑是這陣子台灣地震不斷,巨蟹因板殼擠壓受驚嚇亂竄,但北港高中地球科學老師吳俊憲認為今年台灣地層相對穩定,對海底生態影響有限。

吳俊憲指出,海洋生物遷徙與洋流、食物及環境變化等息息相關,目前正值聖嬰年,台灣海域溫度普遍升高,直接或間接導致甲殼類離開原棲地可能性最高,確切原因則有待長期調查、研究釐清。



◆ 撲殺流浪狗 動防所長強制休假

中央社 2012.11.17

台東流浪動物收容中心日前緊急撲殺百隻流浪狗,台東縣長黃健庭認為不符規定,強制動防所長陳志峰休假,接受考績會調查。

陳志峰今天表示,接受強制休假的處分,同時願意配合相關調查。但他也指出,當時因為有些流浪狗到收容中心的時候,已經奄奄一息,因此,未達公告領養的12天期限就予以撲殺。

日前愛狗人士在臉書上指控收容中心虐待捕捉的流浪狗,且捕捉數量和登記數量有出入。

網路上引起軒然大波,台東縣政府由參議室、農業處及政風處組成聯合專案小組調查,初步調查結果出爐。

黃健庭在臉書上表示,收容中心工作人員未善盡餵養及照顧職責,難辭其咎,情節重大將予以解聘,之後將提高飼料及醫療費用,給流浪動物妥適的照顧,最終目標將朝委外經營,並邀請民間人士參與,共同投入保護工作。

另外,調查小組發現,收容中心在10月31日以「緊急處置」理由,一口氣撲殺100隻流浪狗,收容中心內只剩下1隻狗,被撲殺的狗很多都是未滿12天的公告領養期,因此不符規定。

黃健庭表示,動物防疫所所長陳志峰嚴重失職,即日起強制休假,等待考績會查處,職務另派人代理,情節重大的管理人員,予以解聘。

黃健庭強調,日後將配置常駐獸醫師,專責照顧流浪貓狗的健康。

黃健庭表示,發生這次事件,他十分難過,感謝大家對流浪動物收容中心的關心和指教,同時也為管理疏失的部分表達歉意,縣政府有決心採取必要的措施,一定把事情做好。



◆ 陸富豪捧場 全球皮草銷售量創新高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2012.11.17

毛皮幾年前還是國際禁忌話題,少碰為妙,但國際毛皮貿易協會 (IFTF)表示,全球毛皮銷售量今年創下新高,因為中國大陸經濟上升,奢侈品胃口與日俱增,使這個禁忌材質重新成為時尚伸展台的要角。

全球毛皮市場的價值在2000年只有91億美元,IFTF估計,今年將超過150億美元 (台幣4350億元),最大的推手是中國和俄國的富裕階級日益擴大,需求日增。

IFTF執行長歐登表示:「中國大陸的成長是推動毛皮市場成長的真正力量,而且我們認為,未來十幾年,這成長將會繼續上升。中國大陸有90個城市的毛皮購買量和紐約勢均力敵。」

過去動物權人士結合明星名流抵制毛皮,碰毛皮就是政治不正確,抗議行動則包括在街頭看到有人身穿毛皮製品,就對他們灑腥紅可怖的假血。

但中國大陸的需求有目共睹,商機明顯,頂級時裝設計師見機搶進,在作品裡增加使用毛皮。

在羅馬的2012年IHT(國際前鋒論壇報)奢侈品高峰會,義大利時裝名店Missoni對記者說:「看看人類的祖先,他們穿什麼? 毛皮。」他還說:「從前,毛皮是窮人穿的東西,他們靠這個禦寒,毛皮並非自古以來就是有錢人的專利。」

設計師薇薇安‧維斯伍德表示,她設計的服飾都使用常見動物的皮,但她不會使用稀有物種的皮。她說:「我想,使用羊皮沒有問題,因為我們吃羊。但是,人為了犀牛角而殺犀牛,為了虎鞭而殺老虎,這種事太可怕了。」



◆ 遍地種櫻花?農業局勸不要

【林金池/新北市報導】2012-11-17 中國時報

「拜託把公園樹木『砍掉』,種上美美的櫻花!」土城區某里長最近向農業局陳情,希望將公園近百棵老樹砍掉,全數換上櫻花;蘆洲、新莊等地也有民眾提出「改種櫻花」的要求,造成樹木比例失調,櫻花比其他樹種多出五成,成為都市景觀一大隱憂。

新北市農業局景觀處長陳淵泉指出,近年櫻花祭越辦越熱鬧,三芝、烏來成為賞櫻勝地,但也因為這股櫻花風,不少地方人士要求改種櫻花,甚至要把原本的花草刨除,顯得捨本逐末。

陳淵泉說,現在民眾眼中只有櫻花,以今年為例,目前全市已種一萬株櫻花,比去年多出五成,也比其他樹種多五成,比例明顯失調,包括新莊運動公園、蘆洲二重疏洪道堤防周邊,都有人表達強烈意願,希望市府全面栽種櫻花。

陳淵泉感嘆,櫻花不適合都市栽種,溫度無法讓新芽萌發,葉子也很容易因缺少光合作用而枯萎;就算勉強種植成功,也只有春天短暫盛開,其餘三季,都是光禿一片,不符合綠意盎然的景觀意象。

他建議,台灣原生種樹木,例如台灣欒樹、水生萍蓬草、台灣野牡丹、黃花鳳仙、月桃花、山芙蓉、原生百合、野薑花等,這些都比櫻花更適合栽種在都市公園中,更能在不同季節綻放,讓景觀更具四季風貌。

fsj 提到...

厄瓜多滅鼠 空投20噸毒餌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台北報導】2012.11.19

空投20噸毒餌滅鼠!位於大平洋東部生態相當豐富的加拉帕戈斯群島(Galapagos Islands),受到外來種老鼠猖獗影響,當地陸龜或其他動物生存頗受威脅,為了遏止境外移入的老鼠破壞當地生態平衡,厄瓜多政府在去年發動第一波滅鼠計畫,目前第二波計畫預計再度空投多達20噸毒餌,希望能在2020年之前,將為數超過1.8億隻的老鼠消滅殆盡。

厄瓜多政府表示,上週四一架直升機已經開始空投毒餌任務,宣示第二階段滅鼠計畫正式啟動,總計將空投22噸特殊配方毒餌,目標先鎖定無人居住的島嶼,完成2020年前滅鼠目標,美國大自然保護協會專家岡薩雷斯表示,「老鼠是這座群島最大的麻煩之一,因為每隔三個月老鼠進行繁衍,等於吃掉島上所有東西。」

加拉帕戈斯群島去年一月已推動第一波的滅鼠計畫,當時包括拉比達島(Rabida Island)及其他數十座無人島嶼都被施放毒餌滅鼠,至於第二波滅鼠活動啟動後,包括伊莎貝拉島(Isabela Island)與聖克魯茲有人居住的島嶼,才是最後一波施毒對象。



◆ 研究:蛇、蜘蛛毒液可緩解疼痛

【台灣醒報╱記者李長勳╱台北報導】2012.11.19

蛇與蜘蛛讓多數人感到懼怕,其所分泌的毒液更是令人驚恐,但根據最新研究發現,這兩種面目可憎的動物,他們的毒液可以緩解人類的疼痛感。研究團隊表示,隨著研究結果的發表,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們已著手研究如何使用毒液緩解人類病痛。

倫敦科學博物館近日舉辦有關人類疼痛與緩解方式的展覽,現場展出了科學家利用毒液,做為未來緩解人類疼痛藥方的初步運用與發展雛形。

研究團隊發言人指出,目前醫學上的止痛藥與麻醉藥雖然對多數人都有良好效果,但藥物副作用卻是一大麻煩,「不是人體對藥物產生抗藥性,不然就是藥物具成癮性。」

「就後遺症的觀點來看,蛇與蜘蛛的毒素具有無副作用的特色,這對苦於疼痛的人們可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研究團隊發言人表示。「疼痛多半不具危險性,但要是不幸成了慢性疼痛患者,這種折磨可能將讓人痛不欲生,而讓人不上癮,又能長期使用,就成了我們欲開發天然止痛藥與麻醉藥的初衷。」



◆ 因緣際會 職業軍人成甲蟲達人

中廣新聞/繆宇綸 2012-11-19

軍備局202兵工廠因為長年軍事管制,讓廠區擁有豐富的濕地生態,同樣地,位在埔里的聯勤彈藥庫,也因為軍事管制的緣故,擁有非常豐富的昆蟲生態,聯勤地支部彈藥處長林彥璋中校因為偶然的機緣,致力於收集甲蟲標本,成了標準的「甲蟲達人」。

位在埔里的聯勤彈藥庫,由於長時間的軍事管制,當地生態非常豐富,聯勤五支部彈藥處長林彥璋中校幾年前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趕上了養甲蟲的熱潮,也挑起了他研究甲蟲的興趣。

幾年下來,林彥璋不但收集了不少國外的稀有甲蟲,從埔里沿台14線到合歡山的甲蟲,也成了林彥璋的收藏品。

在埔里彈庫服役的官兵,除了要熟悉彈藥補給和安全維護任務外,也要接受當地生態環境的教育,讓生態保育的觀念深植人心。



◆ 盛況不再 慈湖白天鵝 孤伶獨游

【康鴻志/桃園報導】2012-11-19 中國時報

去年十一月,編號慈湖○○一的西伯利亞純種雌性白天鵝消失於慈湖,今年九月中旬編號○○二的同種白天鵝則以廿八歲高齡凋零老去。現今,偌大的慈湖湖面僅剩一隻年約六歲的白天鵝及十九隻黑天鵝妝點。白天鵝落單、「獨守空閨」,是自慈湖有天鵝進駐以來的首例,也迫使國防部後備司令部不得不啟動「白天鵝復育計畫」。

該計畫已在全台廿一個公私立單位進行網羅、勘查及驗明正身,期待尋找適合配種的白天鵝,動物園、校園、農莊、飯店及種畜繁殖場均在此列。截至十一月中旬,負責執行的後備司令部慈湖管理組仍毫無所獲。根據調查,全台就僅七隻白天鵝符合「資格」,所謂的資格還僅僅是品種、歲數及性別,並無高規要求。為不讓白天鵝就此在慈湖湖面上消失,在覓無可覓的情況下,動用預算進口也可能是選項之一。

現任大溪農會理事長的陳義春表示,約莫在蔣介石逝世後兩年,時任省主席的林洋港見慈湖空無一物,於是交辦農林廳著手天鵝採購計畫。爾後的省主席邱創煥也指示他辦理進口,宋楚瑜任省長時也繼承傳統,贈送十對天鵝。陳義春說,除省長送天鵝的不成文傳統外,耳聞澳洲總理也贈送六對天鵝,黑白各半,經過國防部多年飼養及繁殖技術提升,就算不進口,全盛時期慈湖白天鵝數量曾多達卅隻,黑天鵝則有九十七隻。

民國九十七年,政府大刀闊斧「去蔣化」,把全省的蔣中正銅像拆除,「大中至正」匾額也無法倖免,同時還進一步宣布慈湖儀隊於隔年元旦撤哨,引起各界一陣譁然。負責豢養的後備司令部慈湖管理組在面臨撤哨的時空背景下,不得不展開「送天鵝」的行動,自此天鵝數量大量銳減,至九十八年三月白天鵝僅剩三隻、黑天鵝尚有十八隻。

如今,被喻為慈湖一景的白天鵝「一脫逃、一凋零」,因而啟動「復育計畫」,相對當時的政治環境確實有些諷刺。

※ 相關報導:

* 飼養流程嚴謹 天鵝部隊 軍事化管理
http://news.chinatimes.com/society/11050301/112012111900089.html

慈湖天鵝有全台唯一「天鵝部隊」的稱號,指的是國軍派專人飼養的天鵝,外傳每隻天鵝都有「兵籍編號」,實則為管理單位自行造冊賦予的辨識號碼,若遇缺號則由新生鵝或新進鵝遞補,現則為有效管理,確實記錄年齡或入伍年資,管理單位還會在編號腳環加註年份,並以男左女右方式懸掛於腳踝間。

fsj 提到...

今年全球漁獲量 創37年來新低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台北報導】2012.11.20

捕魚越來越不容易了!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預估,今年全球漁獲量為九千噸,相較去年再減少2%,減少幅度也是1996年巔峰時期4%,今年每人漁獲量也將從1988年17公克,減少到13公克,創下37年以來新低紀錄。

聯合國糧農組織指出,1996年達全球漁獲量高峰,當時全球漁獲量可達9400萬噸,今年水準將減少4%,而且目前各國積極爭取海洋資源不遺餘力,光一年各國政府投入更新漁船設備與捕魚能力金額就達160億美金(約台幣4652億元),中國佔去20億美金(約台幣582億元),各國有40億美金用於燃料補助,中國漁獲量達到1500噸規模,更是排行緊追在後的印尼三倍。

一份刊登在《Fish and Fisheries》的報告就指出,全球漁船噸位自從1950年開始,已經擴增十倍,亞洲地區擴增幅度更達25倍,但是全球整體漁獲量僅成長五倍。換句話說,現在的漁民,必須額外多付出一倍心力才能捕到魚。

以目前被糧農組織統計過的魚類計算,在2009年,約有57%魚類捕捉程度已經達到「充分開發」,幾乎接近科學家制定的「持續生產量」標準。除此之外,有近三成的魚類早已被「過度開發」,最有名的例子就是加拿大紐芬蘭鱈魚,自1990年漁獲急遽減少後目前仍在復育階段。

目前全球共有810萬平方公里海洋保護區,約等於澳洲領土大小,不過仍僅占全球海洋2%。所幸的是,澳洲今年六月宣布將繼續增加保護區數量從27處到60處,約占領海三分之一,遠在非洲的肯亞,漁民在珊瑚礁附近設置海洋保護區後,並且拆除漁網,漁獲量不僅增加,魚類體型也明顯增加。

報告也指出,全球魚類養殖業產量則從1990年中期的2400萬噸,今年預估將成長到6700萬噸。



◆ 美墨沿岸連數月出現海豚殘屍 保育團體懸賞緝凶

【中廣新聞/夏明珠】2012-11-20

美國的墨西哥灣沿岸,過去幾個月來,不斷出現殘缺不全的海豚屍體,牠們有些身上有彈孔,有些下巴不見,也有的被割掉魚鰭,主管單位已經展開調查。

最近一起類似案例,發生在密西西比,密西西比海岸外,一具海豚屍體,缺了下巴,幾個月前,阿拉巴馬也發現兩起類似案例,其中一具海豚屍體,頭上插著一根螺絲起子,另一頭尾鰭被割掉,保育官員說,海豚是非常溫馴、友善的動物,實在無法想像有人會下這種毒手。

海豚是美國海洋哺乳類動物保護法的保護對象,觸犯這條法律最高可處一萬美元罰款和一年徒刑,保護動物組織懸賞五千美元,徵求線索,要把殘害海豚的人,繩之以法。



◆ 全球最大海洋館 星聖淘沙登場

中央社 2012.11.20

聖淘沙名勝世界海洋生物園22日將開幕,裡頭有全球最大的海洋館,引進800多種海洋生物,遊客還能感受鯊魚從頭頂游過去的新奇體驗。

海洋生物園分為兩大部分:S.E.A.海洋館和水上探險樂園。海洋館的儲水量超過4500萬公升,引進800多個品種的海洋生物,號稱全球最大海洋館。

館內規劃10個不同的區域,從東南亞啟航,經過孟加拉灣,再到深海探險,接著是阿拉伯海灣、紅海、再到東非,遊客可以觀賞到這些區域不同的海洋物種。

館內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塊長36公尺、高8.3公尺、厚70公分的全球最大海洋之窗,這區的儲水量超過1800萬公升,有超過5萬條魚,遊客可以觀賞到平時不易看到的海洋棲息生物如魟、蘇眉魚、雙髻鯊等。

另一個亮點是鯊魚海域,遊客可以從半圓形透明玻璃頂的海底隧道走過,感受各式鯊魚像長尾光鱗鯊、竹鯊、黑尾真鯊在頭頂游來游去的新奇感。

水上探險樂園則規劃有探險河流,各式滑道、灌水屋等戲水設施,另外在「彩虹礁游」區可以透過浮潛方式,和各式色彩斑斕的小魚一起悠遊水底世界。



◆ 雪見樹冠生態 未來上網即時看

【聯合報╱記者祁容玉/大湖報導】2012.11.20

雪霸國家公園雪見遊憩區生態豐富,管理處去年7月架設21公尺高的樹冠平台後,上個月再增設即時影像監測系統,紅外線攝影鏡頭可360度轉動,24小時記錄樹冠生態,未來改善網路頻寬後,影像將放上雪管處網站供民眾即時觀賞。

雪管處保育研究課技士傅國銘說,去年7月架設樹冠平台後,也架設紅外線感應式攝影機,記錄人工鳥巢箱周邊動態,若有鳥類、動物經過,攝影機會感應拍攝。

1年多來記錄過大赤鼯鼠、茶腹鳲、管鼻蝠、條紋松鼠、還有長腳蜘蛛等動物,但對於不會動的植物生態變化,感應攝影機無法即時觀測,研究人員也不可能時刻都在樹冠平台觀察,容易錯失珍貴瞬間。

雪管處增設即時影像監測系統,10月16日由傅國銘和技工王榮光攀上樹冠平台,在平台上方的木荷樹幹上,安裝紅外線攝影鏡頭,透過網路連線,即時監測生態。

傅國銘說,監測用的攝影鏡頭可360度變換角度,雪管處研究人員透過內部網路,可即時觀看雪見樹冠層影像,還能遠端操控鏡頭角度、針對想看的動植物拉近焦距、自動對焦,夜間也能清楚攝影,還可儲存半個月內的影像,讓研究人員隨時回溯觀看。

傅國銘表示,即時影像監測系統全天記錄,讓研究人員有機會歸納同一處樹冠層中,不同動物的活動時段和型態,且近距離觀察木荷開花後,哪些昆蟲或鳥類會協助花朵授粉,甚至能遠眺聖稜線的景觀變化,收集豐富資料。

目前即時影像監測系統受限網路頻寬,僅開放研究人員瀏覽,將來改善頻寬後,雪管處規畫把雪見樹冠平台即時影像放上官網,並增加聲音的收錄,讓民眾瀏覽雪管處網站時,就能透過即時影像,身歷其境感受雪見的生態。

※ 相關報導:

* 鯉魚山芭蕉隧道 誰搞破壞?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nov/20/today-north12.htm

花蓮林管處所轄的鯉魚山步道,接近山頂處有個罕見的芭蕉林,並形成相當獨特的「芭蕉隧道」,但登山客發現,部份芭蕉心竟遭人拔掉及砍除,花蓮林管處將加強巡察,遏止這種破壞行為。



◆ 瀕臨物種復育成功 西伯利亞虎增產

【台灣醒報╱記者魏敦華╱台北報導】2012.11.20

中國哈爾濱的西伯利亞虎公園區日前傳出好消息,瀕臨絕種的西伯利亞虎在人工照顧復育下,共產下91隻老虎寶寶。根據保護區的總工程師劉丹表示,加上這些新成員後,目前公園區共有1067隻西伯利亞虎。

該公園區又稱為中國橫道河子貓科生育中心,於1986年成立;當時公園內只有8隻西伯利亞虎。自2001年開始,該園區便以避免同親交配的方式,來維持西伯利亞虎間的DNA獨立性。

西伯利亞虎主要的居住地為俄羅斯東部、中國東北,以及朝鮮半島的北部地區;而根據保育人士的說法,目前野生的西伯利亞虎大約只有500隻。

劉丹表示,新生的91隻西伯利亞虎中,其中的20隻將會被選來進行人工豢養,以維持該物種延續性的品質。

fsj 提到...

長榮大學驚奇 蜜蜂也愛樂? 電台地板築巢

【曹婷婷/台南報導】2012-11-21 中國時報

蜜蜂也愛樂?長榮大學電台屢有學生發現蜜蜂飛竄,大夥打趣蜜蜂愛聽音樂,流連不走,但數量從幾隻變成數十隻,搞得人心惶惶,最後竟在電台地板驚見兩座蜂巢,且可能拜聽音樂所賜,大批土蜂釀製出近五十斤蜂蜜,因純度高,養蜂專家直呼是難得高檔貨。

長榮大學電台人員指出,約兩年前就有學生發現零星蜜蜂出沒,由於電台主要讓學生實習當DJ播放音樂、節目,因型態清新、年輕,深獲台南地區年輕人喜愛,當時,學生雖害怕蜜蜂神出鬼沒,但還會自我安慰,「可能蜜蜂也喜歡我們的風格吧!」

但隨著近來蜜蜂變多,有時還會成群結隊一起現蹤,學生開始不在覺得有趣,而是感覺可怕。校方於是請來工人找原因,卻遍尋不著蜜蜂蹤影作罷,日前,養蜂專家陳德明依據電台地形研判,蜜蜂可能藏身地板底下,大家都狐疑「怎麼可能」?只聽過蜜蜂棲身高處,沒聽過躲在暗處。

但陳德明一撬開地板,果真揪出兩座長寬各約四十公分的蜂巢,裡頭約有上千隻土蜂,學生當場看傻了眼。

陳德明說,野生土蜂即所謂東方蜂,以往只生長在深山如玉井、楠西等地區,現在則因山區農藥噴灑嚴重,土蜂漸漸往平地移,雖時有耳聞土蜂在平地築巢,但躲在地板底下則少之又少,非常特別。

尤其,這些土蜂不只是築巢而已,甚至是生產大量蜂蜜,更是難得;陳德明說,土蜂因為很難馴養,所以土蜂蜜難以取得,物以稀為貴,市價昂貴,以長榮大學「出土」的土蜂蜜而言,估計市值約有十餘萬。

由於非常珍稀,他當場建議校方將這些蜜放冰箱冰存切塊使用,當作美容養顏聖品,教職員趨之若鶩,但學生則逃之夭夭,沒人敢嘗試。



◆「人類不是鯊魚的菜」 動保團體為鯊魚請命

【聯合晚報╱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2012.11.21

「人類並不是鯊魚的菜。」最近一個月在東部外海漁民不斷捕獲鯊魚上岸,本月14日一尾大白鯊在台東被漁民捕獲上岸,肚子裡還有9尾小鯊魚,引發保育人士關注。動保團體今天召開記者會為大白鯊、象鮫、巨口鯊請命,希望農委會漁業署可比照鯨鯊,將這些鯊魚也列入禁捕名單中。

動保團體今天從海洋大學借了一尾來不及出生的小鯊魚標本,一起出席記者會,9尾小鯊魚中僅2尾保持完整,被研究單位「搶救」製成標本。

捕光鯊魚 未來恐無貝類可吃

動物社會研究會主任陳玉敏表示,根據北大西洋的研究,鯊魚吃魟魚,魟魚吃貝類,人類又吃貝類,但當人類把海洋生態系最頂端的鯊魚捕光,會造成海洋生態系崩壞,人類未來恐再也無貝類可吃。若未來海邊只剩下各式毒水母,才是真正的浩劫。

陳玉敏表示,大白鯊、象鮫 (姥鯊)和鯨鯊,都是被華盛頓公約組織(CITES)列為附錄二,屬於易危、應予保護的物種。陳玉敏表示,國際知名攝影師Daniel Botelho曾24小時在籠外與大白鯊共游,大白鯊並沒有任何攻擊行為。她也說,人類衝浪時板,快速移動的衝浪板很像海豹腹部,容易讓鯊魚誤會是獵物,才會追逐。

農委會漁業署長沙志一表示,漁民若捕獲大白鯊、象鮫,政府不會開立出口貿易證明,但並未禁止漁民在國內利用,現在捕獲量並不多,當族群數量大到某一個程度,將會公開管制。

※ 相關報導:

* 泰國鯰入侵桃米生態池 保育警訊
http://news.chinatimes.com/domestic/11050610/112012112100316.html

紙教堂生態池捕獲一尾外來物種泰國鯰,這對於維護本土物種不遺餘力的生態園區來說是警訊。園方指出,復育蛙類的水池原本無泰國鯰,推測六月分豪雨成災的時候,從附近的茭白筍田流入,專家指出,農民放養泰國鯰是為了防治福壽螺,仍要小心擴散後可能釀成生態危機。

* 台南認養流浪狗 即起享免費疫苗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5/7512610.shtml

有意飼養寵物的民眾可把握好康,農業局動物防疫保護處即日起至年底,對市民認養流浪犬除進行狗兒寄生蟲投藥作業,另可施打免費注射疫苗,以減輕民眾負擔。



◆ 空拍國家公園之美 紀錄片今首映

【聯合晚報╱記者舒子榕/台北報導】2012.11.21

內政部在微風國賓影城舉行飛閱台灣國家公園首映記者會,這是首部以空拍紀錄台灣國家公園的影片,由空中攝影師齊柏林掌鏡,耗時三年花費1600萬元完成,內政部長李鴻源說,台灣恐怕有90%以上民眾,對國家公園沒有概念,希望民眾除透過紀錄片看到台灣的美,透過紀錄片學會如何與大地相處。

齊柏林說,拍攝過程是很好的學習機會,他到高美濕地上方拍攝黑面琵鷺,為了不驚擾動物,直升機飛離地面較遠,飛機駕駛直問黑面琵鷺在哪,怎麼只看到一群白白的,黑面琵鷺不是黑色的鳥嗎?

齊柏林表示,拍攝時看到動物的眼睛直瞪著他,眼淚總不自覺地流下,他感動於動物可如此自在地,在台灣土地上奔馳,不受到任何危害,這個畫面就呈現在影片的最後。

齊柏林說,飛行攝影在台灣是困難的工作,台灣島嶼小,叢山林立,飛行過程氣流不穩,拍攝時經常是上上下下起伏不定,能在影片中平穩呈現台灣俊秀山林的影像,非常不容易,但透過飛行,飛到高山和偏遠島嶼,拍攝到很多野生動物在山林奔馳,在濕地飛翔,是過去幾乎沒有過的拍攝影經驗,可說是一項創舉。

飛閱台灣國家公園影片紀錄了台灣八座國家公園影像,讓民眾得以順著鏡頭,飛行在距離海平面1萬2000呎高空,以360度視野,重新看待腳下的大地。

營建署長葉世文說,台灣無論在物種、地質,甚至是人文方面,都非常多元,如今也有了國際級的影像紀錄。

※ 相關報導:

* 復育螢火蟲 鐮村社區獲獎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4/7512622.shtml

環保署舉辦節能減碳社區認證,台中市豐原區鐮村社區獲獎,社區志工打造生態水池,成功復育水生螢火蟲,夏夜螢火點點,平時綠意盎然,居民笑稱,「天然ㄟ尚好」,這款景致任何豪宅也比不上。

* 候鳥新歡!鰲鼓濕地 周末開園
http://udn.com/NEWS/LIFE/LIF1/7513053.shtml

位於嘉義縣東石鄉的鰲鼓濕地森林園區,本周末開園,面積約等於五十七座大安森林公園。林務局說,當地已成為候鳥過冬最佳棲息地,不僅被國際鳥盟列為重要野鳥棲地,去年也獲美國景觀建築協會肯定,勇奪「景觀奧斯卡」專業首獎,被評選為「國際重要濕地」。

* 樹林百年老樹受重傷 爛成「龍貓窩」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2/7512553.shtml

樹林區民和街有無患子、樟樹等兩棵逾110年的珍貴老樹被市府列管保護,其中的無患子樹更是全市列管197棵老樹中,唯一的無患子老樹,樹身從基部往上裂開、中空逾4公尺,被形容像卡通角色「龍貓」的窩;最近因傷口腐朽,農業局前天起派員救治,預計今天完工。

廖榮清說,各縣市或民間若有樹木無處移植,歡迎聯繫新北市樹木保護專線89658180。

* 破牛樟木盜伐團 1人藏了4公噸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4/7512923.shtml

培育牛樟菇的牛樟木不斷被盜伐,警方以往多只查獲下游的砍伐、搬運工人,嘉義檢警昨天凌晨兵分17路,逮捕10名盜伐牛樟嫌犯,其中李姓男子疑似中盤商,警方在他的住處和倉庫起獲4公噸多的牛樟木塊,發現他還自行培育牛樟菇。

fsj 提到...

空拍電影「飛閱國家公園」 震撼25分鐘

【聯合報╱記者李順德/台北報導】2012.11.22

台灣首部空拍電影「飛閱台灣國家公園」,冒險拍出驚奇,昨天在首映會與國人分享。內政部營建署耗時三年、投入一千六百萬元,以八座國家公園為主題,拍出台灣史上三百六十度視野紀錄片,國人得以從天空俯瞰國家公園生態的多樣性。

空中攝影師由齊柏林負責掌鏡。他在首映會說,台灣叢山林立,執行空拍作業非常困難,飛行員被要求沿著山壁拍,不穩定的氣流,讓飛機搖搖晃晃,讓人震撼與畢生難忘。但當他拍到高山水鹿,那兩隻眼睛瞪著他時,「我的眼淚也跟著流下來」,因為有大家的生態保育,才有珍貴的動物存活下來。

營建署長葉世文指出,這部紀錄片以空中鳥瞰的角度,帶給民眾最驚豔、最震撼的視覺體驗,是世界級的電影。他說,「我相信這部影片水準不會比Discovery、國家地理雜誌、甚至BBC差,我不敢講超越他們,但已有很高的國際水準。」

內政部長李鴻源說,「我擔任內政部長最開心的事莫過於國家公園歸屬於內政部」,未來他會繼續支持相關拍攝作業。據了解,齊柏林等人還將拍攝一部二○一三記錄台灣土地的故事。

全長廿五分鐘的紀錄片,觀賞者俯瞰雪霸公園的雪景、玉山的主峰、太魯閣的溪谷,戰地金門的閩南建築,及山巒變化與梅花鹿的馳騁等。

齊柏林說,有一次,他要去拍黑面琵鷺,在高空向飛行員說,那群白白的就是黑面琵鷺;沒想到飛行員說「哪裡有,哪裡有」?經過一番溝通,原來飛行員一直以為黑面琵鷺是黑色的。

導演顧超表示,他們做了幾件瘋狂的事,包括首度有人買了五軸迴轉平衡儀(陀螺儀),已提供攝影的穩定性。

※ 目前影片已開放預購,相關報導:

* 飛閱台灣國家公園 3分鐘(中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DCpz_70XBU



◆ 行動賞鳥QR CODE 4路線聽鳥語

【林金池/新北市報導】2012-11-22 中國時報

你曾看美麗的小鳥,卻一竅不通,連名字都叫不來嗎?新北市首創「行動賞鳥QR CODE」,推出八里、烏來、金山、坪林四大賞鳥路線,只要滑動智慧型手機,就有專業導覽人員解說,人人都可成為賞鳥專家。

新北市農業局廿一日於市府舉辦「數位生活 行動賞鳥」記者會,邀請到坪林國小陶笛社,現場演奏水舞及森林狂想曲等音樂。農業局長廖榮清現場示範使用方式,只要下載相關軟體,對準方形QR碼,鳥聲鳥語就出現在你的手機。他表示,新北市鳥類種類約二百多種,佔了全台三分之一,未來賞鳥不需查閱厚重的百科全書,只要上網連結當地鳥類資訊,增加資訊取得的即時性,每個人都可成為賞鳥專家。

中華鳥會理事長陳建忠說,網站上鳥類的照片、聲音或資訊,皆由協會同仁製作,未來將持續將行動賞鳥QR CODE推廣到全台各地。

農業局林務科長林愛琴說,四大路線屬性不同,八里挖子尾適合親子同遊,烏來桶後溪則是情侶同行,金山清水溼地建議專家探險,坪林茶業博物館則是樂活族漫遊。

活動於十一月廿四日在八里挖子尾自然保留區起跑,十二月一日、八日、十五日則分別於烏來桶後溪、金山清水溼地、坪林茶業博物館舉行。現場免費報名,並有紀念悠遊卡、防水望遠鏡、泡湯券、有機茶葉組等豐富好禮等提供抽獎。

※ 相關報導:

* 守候生態20年 謝文猷出版鳥世界
http://news.chinatimes.com/domestic/11050610/112012112200309.html

「鳥類的生命那麼純真、活潑,值得我用數十年生命為牠守候。」生態攝影家謝文猷愛上彩羽的天空,投入生態攝影廿多年,最近出版《彰化「鳥世界」》,喚起人們喜愛之情,彰化縣大自然生態解說學會和企業也熱心贊助,捐贈一千五百本給縣內學校和圖書館。



◆ 復育蝴蝶蘭 重振「蘭」嶼名聲

【聯合報╱記者尤聰光/台東報導】2012.11.22

台東蘭嶼鄉公所積極進行蘭嶼原生蝴蝶蘭早生、晚生種苗培養,4年來,已在蘭嶼島上栽植原生蝴蝶蘭種苗1300株,也透過衛星定位儀標定其中150個種株,經觀察發現近9成株苗復育成功。

蘭嶼過去是台灣原生蝴蝶蘭的故鄉,因人為的開發、採摘,原生蝴蝶蘭幾乎從蘭嶼消失。98年起經縣府、台東區農業改良場提供經費與技術協助,復育蝴蝶蘭成果愈來愈好,復育工作會持續進行,擴大蝴蝶蘭的復育效益,把蝴蝶蘭重新種回蘭嶼,讓蘭嶼名符其實成為「蘭」嶼。

為持續做好復育工作,前天邀請東清國小學童,參與植株行列;小朋友在老師的指導下,細心的將手中的原生蝴蝶蘭,植入在樹幹上,有小朋友開心說:「明年一定要來看看自己種的蘭花」。也有小朋友天真回答,「蘭花是『藍』色的嗎?」現場笑聲不斷。

東清國小校長溫昇豪表示,蘭嶼原生蝴蝶蘭過去因人為的濫採,逐漸的消失在山林之間,這次鄉公所推動森林保育宣導,走進校園復育植株,這對孩子們有正面的教育意義,讓保育永續的觀念結合行動,紮根下一代。

鄉長江多利則表示,4年來陸續種植回蘭嶼島上的原生蝴蝶蘭種苗計1300株,近9成的蝴蝶蘭生長良好,已完全適應環境,也標定了150個種點,透過衛星系統定位記錄。

希望能透過藍嶼學生參與復育蝴蝶蘭的行動,從小培養蝴蝶蘭對蘭嶼的價值,並且灌輸孩子對生態保育觀念。



◆ 海生館3D海底地形圖 獲專利

【聯合報╱記者潘欣中/車城報導】2012.11.22


屏東海洋生物博物館約聘技師徐信明在製作「綠島最佳潛點深入介紹」時,繪製的3D立體海底地形示意圖,取得了智慧專利權,可協助潛水客更安全、愜意地在海底遨遊。

綠島璀璨豐沛的珊瑚礁生態系,曾獲國際潛水雜誌推薦為世界101個優質潛點,但工具書付之闕如;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耗時2年完成「綠島最佳潛點深入介紹」,附上取得專利權的3D立體海底地形圖,潛水客只要按圖索驥,就可安全地徜徉在瑰麗繽紛的海底世界。

海生館長王維賢說,海生館繼發表「墾丁最佳潛點介紹」書後,再花2年完成綠島20個潛點介紹書,不僅蒐集綠島海域76科、665種海洋生物圖片,詳細介紹其特徵和習性,還貼心附上立體海底地形圖,標示深度和魚種,多了立體海底地圖,讓潛水變得更愜意、更安全。

海生館約聘技師楊志仁和徐信明是新書誕生的幕後推手,2人經常要從屏東車城海生館開車到台東富岡漁港,再上交通船到綠島,稍事休息接著是潛水探勘、拍照、繪圖、記錄的重頭戲,「繪製立體海底地圖比平面海底地圖耗時費神,欣慰的是創意受到肯定」。

※ 相關報導:

* 大白鯊誤闖東海岸「隨黑潮魚群來」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7515637.shtml

學者指出,東海岸短短三周捕獲三尾大白鯊,加上十月底在花蓮石梯外海發現的巨口鯊,的確不太尋常。漁業署研判,受氣候變遷、黑潮影響,今年花東漁獲量是卅年來最好的一年,沙魚是否因此受食物鏈迴游引過來,有待學者研究解開謎團。



◆ 夜半敲門扣扣扣?警摸黑查出竟是烏龜

【中天新聞記者/廖威凌 胡瑋庭】2012-11-22

花蓮縣一處農村,最近半夜常傳出叩叩叩的敲門聲,居民聽了不舒服,不敢出門。員警獲報趕來查看,最後聽音辨位,查出禍首竟然是八隻保育類的食蛇龜,因為擠在一起發出的聲響,讓大家虛驚一場。

龜殼碰撞,發出清脆的叩叩聲響,就是這個聲音,在半夜傳出,擾人清夢。

其實這是食蛇龜,目前是二級野生保育類動物,生性溫馴,喜歡群聚在一起,屬夜行性,所以才會在半夜行動,半夜傳出詭異的撞門聲,附近住戶受不了報案,員警追了老半天,才發現闖禍的 竟是烏龜,也意外查獲非法飼養的飼主。

保育人員說:「食蛇龜是保育類的,很稀有不能養,但是可以做藥材,很珍貴。」

員警表示,牠晚上的時候會疊在一起疊羅漢,然後最上面那隻摔下來,記者問為什麼會疊羅漢,警員打趣說「牠晚上想要爬出來」。

保育人員指出,一般民眾不能養,所有保育類都不能養。

被查獲的吳姓飼主覺得很無辜,週遭都是農田,還有飼養火雞,不知道自己飼養的食蛇龜會亂撞門。

據附近民眾說,「沒有耶,什麼都沒有聽到呀」,還說「火雞啊,在那邊叫而已」,但是從來沒聽過烏龜的「撞門」聲音。

員警也覺得怪,食蛇龜在半夜撞擊傳出的聲響,還不致於大到影響到鄰居,懷疑是有人刻意要檢舉飼主,才會傳出有半夜怪聲的傳聞。

fsj 提到...

潛越式魚道╱護魚國內首創 獲優良農建獎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nov/24/today-north13.htm

花蓮林管處邀集專家 改善砂婆礑溪生態棲地

自由 2012.11.24

〔記者游太郎/花蓮報導〕林務局花蓮林區管理處去年在花蓮市水源地砂婆礑溪,規劃完成國內首創的「潛越式魚道」工程,今年經農委會評鑑獲「優良農業建設工程」獎,不但達到涵養水源地的目的,也收到自然保育的效果。

花蓮林管處處長張彬指出,自八十八年起迄今,林管處每季均會派人前往砂婆礑溪流域調查水中生物物種,經長期調查發現,砂婆礑溪流中出現台灣鏟頜魚(俗稱苦花),石(魚賓)、沼蝦、拉氏清溪蟹及兩棲蛙類等,顯示水中生態系豐富,但早年在溪流中興建以治山防災為主要目的的高壩,阻隔了水中生物的洄游廊道,造成溪流生態受到破壞。

花蓮林管處為改善溪流生態,特別邀請國內專門研究魚道的專家學者,前往現場勘查後,去年向林務局爭取預算,於砂婆礑溪上游河段新建一座國內首創研發「潛越式魚道」,藉此改善水中生物棲地及洄游廊道。

依地形建置 水簾防鳥類捕食

「潛越式魚道」特色在於不受地形、坡度、壩體高度限制,並採模組化設計,外形融入當地自然景觀及地形條件,魚道完工後水流產生的水簾效果可防鳥類伺機捕食,極具創新性及周延性。

張彬說,「潛越式魚道」呈現之字型向上,且魚道受到水簾的保護,充滿保育的作為獲得肯定,讓花蓮林管處對於生態保育工作更具信心,未來相關的水源地溪流整治工程,將會依據地形設計合適的「魚道」,也歡迎民眾空閒之餘,前往參觀砂婆礑溪自然景觀及生態魚道特色,體驗富有自然生態教育意義的旅遊行程。

※ 這設計真的很不錯。



◆ 北市文化局互動App 跟著老樹玩台北

【聯合報╱記者莊琇閔/台北報導】2012.11.24

台北市文化局推廣樹木保育,發行全國第一本以老樹為專題的「台北好憶樹」App互動電子書,民眾可免費下載於iOS、Android平板及手機內,或上文化局官網觀看PC版電子書。

搭配插畫、老樹實景介紹及虛擬老樹許願活動等,民眾在家裡也能輕鬆跟著老樹,暢遊北市12個行政區。

這套互動式繪本電子書,內容包含「台北好憶樹」、「遊覓老樹影」及「護樹小尖兵」三大主題。「台北好憶樹」包括各行政區域代表老樹們的介紹,以生動、趣味性十足的探索體驗,由啄木鳥醫生帶領民眾認識老樹的背景歷史。

繪本部分則包括尋找互動書上暗藏的小遊戲,活潑繽紛的互動體驗與驚喜音效,以及老樹們的360度實地環景介紹說明,是本寓教於樂的親子書。

例如松山區的老樹代表「松山國小刺桐樹」,只要使用者對著螢幕吹氣,就會出現樹葉飄動的畫面效果。大安區在台大校園的琉球松,每顆松果都是一個音符,讓民眾可以自行編曲、彈奏出音樂。民眾手點信義計畫區的印度橡膠樹,螢幕就會自動綻放煙火。

「遊覓老樹影」結合老樹地圖GPS即時導覽功能,讓民眾參訪老樹的同時,也可就近體驗附近知名的文化建物,感受歷史氛圍。「護樹小尖兵」則與「臉書」連結,透過環保虛擬許願活動,讓愛護老樹的民眾相互交流分享。

fsj 提到...

生物多樣性加速喪失 人類恐遭殃

台灣醒報/郭庚儒 2012-11-26

亞馬遜雨林枯竭、淡水優養化、珊瑚礁崩潰等等,造成生物多樣性急遽喪失中!農委會林業試驗所森林保護組研究員趙榮台在演講中表示,一旦過了生態「引爆點」,生物多樣性將急遽喪失,造成生態系服務人類退化的風險也將大增。

他也強調,人類要逃過生物多樣性喪失的災難,必須同時處理氣候變遷與多樣性喪失的問題。

趙榮台引用2000年Malcolm Gladwell著作《引爆點,The Tipping Point》一書,解釋日常生活中的小東西如何引爆巨大的社會變化。他說,根據預測滅絕、棲地喪失、生物多樣性分布和豐富度改變的速度持續不斷,且愈來愈快,像濕地、鹽沼、珊瑚礁、海草床及海冰持續衰退最嚴重,陸域棲地狀況也在劣化中。

他說,許多人擔心人類會很快超過「引爆點」(指當動量到達一個停不下來的狀態),到達無法回覆的境地。

他引用「全球生物多樣性展望第三版」的數據與圖表指出,人類毀林、氣候變遷和火燒,已導致大片森林變成疏林草原,消失的森林約20至30%,不但影響區域的降雨,也造成全球的氣候、生物多樣性消失。

趙榮台建議,應使毀林面積低於原森林的20至30%,並減少以火燒方式清除森林,讓全球暖化控制在2至3度C才行。

他進一步指出,人類過度使用肥料,而汙水中的營養鹽也使得淡水優養化、水體溶氧降低,造成水生植物、魚類和無脊動物大幅死亡,加上有毒的藻華使魚獲減少、水不能飲用或提供遊憩,都使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

趙榮台建議,應減少汙水、清潔劑和農業的營養鹽輸入淡水,集水區再造林、復育濕地,為封閉式養分循環農場,提供經濟誘因。

如今,全球海洋增溫已使珊瑚礁嚴重白化;海洋酸化使珊瑚無法形成骨骼;珊瑚礁劣化使藻類變為珊瑚礁的優勢種,影響漁業和觀光損失,殃及數億人民生計。

趙榮台建議,應減少如炸魚等破壞性的漁法、降低海岸汙染、勿過度食用植食性的海膽和魚類等物種。

他也提醒,應更有效地使用土地、能源和淡水,以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利用市場誘因、避免有害的補貼,如評估活化休耕農地,以及有策略地規劃復育生態系,且公平、合理地分享從獲得資源得到的惠益。另外,政府也應支援、促進地方行動,多溝通、教育和提高民眾意識。

他強調,「氣候變遷」和「生物多樣性喪失」有連動關係,應同時密切協調處理兩者,才能避免危機。

趙榮台是在中華基督徒專業人員信望愛社年會中演講時做了上述了表示,他提醒與會人要針對所面臨的衝擊、挑戰,集思廣益,與會學者也紛紛提出問題,關切與討論生物多樣性議題。



◆ 看見媽媽的不安 宜縣將禁除草劑

【聯合報╱記者吳淑君/宜蘭縣報導】2012.11.26

因為一群媽媽的不安,宜蘭縣政府下月起率先禁用除草劑,從非農業區開始先禁,明年再逐步擴大至住宅區、公園等人口稠集處。

環保局長陳登欽說,除草用的巴拉刈有「百草枯」之稱,是世界用量第二大的除草劑,人體只要攝入三毫升就會致命。

「我是受害人。」陳登欽住的社區附近有大塊空地,地主定期雇工噴藥除草;同社區住戶張秀貞為了孩子健康,和其他十幾位鄰居集資雇工幫人除草,一除就是四年,讓他很震撼。

陳登欽說,除草劑在國內是合法用藥,但應該管一管。他擔任環保局長後決定「開始管」,近日將發文給水利署第一河川局、宜蘭農田水利會、縣府工務處、各公所等公家單位,下月起禁用除草劑,若發現這些機關管理的草地使用除草劑,罰三萬以上卅萬以下罰鍰。

至於非農業區的住宅區、公園、人口密集處,則要趕快修改宜蘭縣環境清潔維護自治條例,增列禁用除草劑條文,若議會支持,預計明年擴至私有土地。

陳登欽指出,早期鄉下水溝很多草蝦,現在幾乎看不到,根據研究是公蝦受到環境荷爾蒙影響,沒了生殖能力。生態最低層的生物一旦減少,生物鏈都受到牽連;且有更多資料顯示,大量使用除草劑會致癌及導致胎兒畸形。去年全台使用除草劑近三千公噸,占農藥用量三成,其中巴拉刈屬劇毒,許多國家已禁用。

國立宜蘭大學園藝系系主任鄔家琪說,除草可用除草機,或覆蓋稻草、塑膠布抑制雜草生長,也可在果園種矮草,不要為了方便噴除草劑。



◆ 樹苗橫生 破壞建築結構

自由 2012.11.26

〔記者蔡文居/台南報導〕位於台南市府前路的百年古蹟︱舊台南地方法院,二○○一年台南地方法院遷往安平五期現址後,舊法院主體建築便一直閒置迄今,國定古蹟屋頂、牆角竟到處長樹苗,有榕樹、構樹等樹苗,市府文資處提醒這不僅會破壞磚瓦、混凝土結構,「愈慢處理愈嚴重,而且愈花錢」。

文資處長林韋旭昨受訪表示,如果是榕樹或構樹等桑科植物的樹根,會一直往結構體鑽,磚牆或混凝土結構會被破壞而變得更鬆散,最好在小樹苗時就要處理,以防微杜漸,若不及早處理,就愈費時麻煩,而且花更多錢。

他說,像一人高的樹苗,要拔已拔不掉,必須鋸掉植株,而且要分很多次,因為它又會長出來,甚至可能也得用藥物才治得了。

林韋旭說,像先前赤嵌樓長了棵小樹苗,也是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它清除掉,當時還把屋頂瓦片,一片一片拆開才有辦法根治。

社大環境小組研究員晁瑞光說,看起來樹苗的根系早已竄入主體結構內,而且長那麼多棵,處理起來很棘手,法院要趕快處理才行。



◆ 打造植栽綠牆 安平公所拚節能

【聯合報╱記者黃宣翰/台南報導】2012.11.26

安平區公所節能減碳,月初在區政大樓東側設置綠牆,廣植金露花、鵝掌藤等綠色植物。區長林國明說,綠牆平均可降溫2至3度,還能美化景觀,一舉數得。

安平公所區政大樓東側,因太陽直接日照,夏天室內溫度常飆至30度以上,為改善此問題,並減少開空調,區公所向環保署申請經費補助,在東側牆面植栽。

這座長約30公尺、高10公尺的牆面,種植金露花、鵝掌藤、蚌類、錫蘭葉下珠等植栽,除容易修剪,再生能力強,相當好培養;綠牆並安裝自動灑水系統,可定期噴水。

林國明說,綠牆月初剛設置完成,還無法統計一個月可節省多少電費,未來將量化統計,展現綠牆節能減碳的成效。

此外安平區公所大樓樓頂,改裝為綠屋頂,西門國小、石門國小也設置太陽能發電板,利用太陽能發電,共同推動「低碳安平」計畫,期望鄰近國小成為綠色學校。



◆ 九百萬年前犀牛頭骨 藏在火山岩

【台灣醒報/莊瑞萌】2012-11-26

科學家指出,全球不到2%的化石可以被完整地保存在火山岩裡。法國一所大學科學家最近從土耳其的火山岩中,發現了距今已超過九百萬年歷史的犀牛頭骨化石,並且證明犀牛生前是被高溫瞬間煮熟致死。科學家指出,有機物質經常被火山噴發後摧毀殆盡,因此這種化石相當罕見。

法國蒙彼利埃大學從土耳其的火山岩發現,一場距今約920萬年前火山噴發後,一頭犀牛瞬間被高溫燒死,之後被完整地保存在火山岩裡,當時這種犀牛在地中海地區東部一帶相當常見,科學家從不尋常的特徵觀察後得知,當時這隻犀牛應該是被攝氏500度以上的高溫煮熟致死,與西元79年義大利的維蘇威火山大爆發類似。

科學家安東尼指出,當時犀牛遇到熔漿時瞬間立即死亡,再加上高溫導致急速脫水,在岩漿流動過程中造成頭部與身體分離,最後犀牛頭顱則被帶到距離當初火山噴發地點北方30公里外。

安東尼說,過去從火山灰中經常可以發現軟體動物的化石,但是有機物質因為會被火山噴發後造成的高溫摧毀殆盡,因此犀牛頭骨化石能夠保留下來實屬難得。

今年初,日本福井縣恐龍博物館也展示了日本地區最古老的犀牛化石,距今已經超過1800萬年。博物館表示,犀牛化石在2009年十一月後陸續發現後,數量多達一百件,估計這隻犀牛身長約2.4公尺,死亡前應該棲息在沼澤或河邊地帶,因此也證明了當時的日本群島,的確曾與亞洲大陸相連。

本次研究結果刊登在《PLOS ONE》期刊。

fsj 提到...

海水變酸 海蝸牛的殼變薄了

【聯合報╱編譯陳世欽/報導】2012.11.27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導,近年來,海蝶的殼因為海洋酸性不斷提高而分解,雖然不至於導致牠們立即死亡,卻可能使牠們更容易遭到獵食與感染,進而波及海洋的食物鏈。

海蝶是海蝸牛的一種。科學家指出,直到近年之前,海蝶的主要威脅來自魚類與海鳥,近年來因為人類大量燃燒化石燃料而致棲息所在的海域酸性提高,導致生存受到嚴重威脅。

科學家透過「自然地球科學」期刊發表的一項調查報告指出,他們發現,在南極附近南冰洋的一處海域,海蝶因為海水酸性不斷提高而導致殼嚴重變薄,這是科學界首次證實,海洋的化學成分改變已經開始影響海中活體生物的天然環境與牠們的存活。

這項發現引起各界高度關切,因為海蝶在海洋的食物鏈中扮演關鍵角色。

牠們的天敵是多種可供人類食用的魚類,包括鮭魚。此外,它們在海洋吸收並釋出碳的過程中,同樣扮演重要的角色。

海蝶大小約與針頭相當,存活於最接近水平面的海洋層,隨著洋流漂移。在1000公尺深的海底,海水對牠們的殼越來越具有侵蝕性。科學家指出,他們2008年進行水下勘察後發現,足以導致海蝶殼分解的深度已經非常接近水平面,目前只有200公尺。報告主要執筆人妮娜‧貝德納塞克表示,海蝶殼承受的傷害主要源自冰冷的海水向上湧出,以及因為人類排放二氧化碳而導致海水酸化。她說:「這足以說明,海蝶非常脆弱。」



◆ 科學家發現 南極冰湖下有生物

中央社 2012.11.27

南極大陸的維達湖(Lake Vida)終年低溫酷寒,但科學家發現,在結冰湖面下有豐富多樣的微生物,生活在寒冷、黑暗的環境中。

根據歐盟科學新聞(EU Science News)引述最新一期科學期刊「自然」(Nature)的報導,維達湖湖面長年被27公尺的厚冰覆蓋,湖水所含鹽分是海水的6倍,平均溫度攝氏零下13度。

分別在2005和2010年潛入湖中探測的科學家發現,雖然極地環境的氣候惡劣,但卻蘊藏著豐富多樣的微生物。科學家說,生活在寒冷、黑暗、鹽分又高的環境下,這樣的生物確實很特別。

科學家說,這些微生物的尺寸大約直徑1微米,和一般環境下的微生物差不多,不過更多的微生物直徑大小約只有0.2微米。

研究基因遺傳的專家說,大多數被發現的微生物,不論是正常尺寸或微小尺寸,都是不知名的細菌,且尚未發現相似的種類,推估生長在極地環境中的微生物可能是新品種。

目前英國、美國和俄羅斯正計劃分別組成研究團隊,探測水域可能蘊含的新生命。



◆ 林園濕地公園明動土 發現珍貴物種

自由 2012.11.27

亞洲濱棗、象牙樹 藏身其中

〔記者洪臣宏/林園報導〕林園區公十二濕地公園明天動土前夕,中芸國小老師陳俊強在生態調查時發現珍貴的亞洲濱棗、象牙樹,還有生長在山區的台灣海棗、陸生寄居蟹路徑,他呼籲施工時勿破壞,以免造成生態浩劫。

市府將實勘 避開生長區域

高市府養工處主秘張恩成表示,公十二原本就以保存生態為最主要目的,將與規劃公司會同生態專家實勘,研究如何避開這些樹種、寄居蟹生長區域。

陳俊強最近對公十二濕地公園預定地進行生態調查,以對照濕地公園設置前後生態演變,意外發現紅樹林區別有洞天,隱藏著亞洲濱棗、象牙樹等植物。他指出,亞洲濱棗目前只有在屏東恆春、蘭嶼生長,台灣本島林園區為第二處,最大的樹徑有十公分,且出現族群;亞洲濱棗全台僅此品種,幾乎已成為標本植物,能出現族群極其罕見。

象牙樹則為高價景觀植物,野生的幾乎已經滅絕,市面上全是人工栽植,但在公十二卻有二十株以上野生象牙樹,樹齡超過十年,彌足珍貴。

陳俊強說,令人訝異的是俗稱槺榔樹的台灣海棗,大多生長山區,鳳山丘陵早前很多,這次卻出現在海邊,最高的已有三公尺,地上也有小植株,顯然有繁殖現象。

除了植物,陳俊強也發現大型陸生寄居蟹行進路徑,從痕跡判斷,這種寄居蟹長八公分以上;牠們大多在夜間活動,還無法一睹其廬山真面目,但「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陳俊強說,公十二的規劃都是以早期的生態調查為藍圖,如今發現新且珍貴的族群,希望施工單位能為其規劃生長區域,至少也得避開它們,否則一去不復返。

fsj 提到...

鄰火延燒 靈犬喚醒主人逃命

【康鴻志/桃園報導】2012-11-28 中國時報

大溪鎮介壽路一處民宅廿七日凌晨火警,濃煙、火勢不斷竄出,甚至波及一旁章姓婦人的住家,章婦飼養的米格魯「麻吉」臨危不亂,不斷狂吠向街坊發出警訊,並撞開女主人房門,將她從睡夢中叫醒,成功協助女主人及鄰居逃過一劫。「麻吉」英勇救人的故事讓街坊鄰居嘖嘖稱奇。

「朝夕相處的愛犬,沒想到竟然救了她一命」,七十五歲的女主人章朱貴娘表示,多年前,兒女們擔心她獨居無聊,硬是把剛出生的米格魯交給她照料,一養就是八年。

章朱貴娘說,「麻吉生性調皮好動,不過倒是很聽話,跟牠對談,牠都會搖尾巴表示認同,感覺充滿靈性。」以往麻吉都會跟進跟出,連睡覺也是如此,但昨天麻吉卻執意要睡客廳,冥冥之中好像預期會發生什麼事。

凌晨兩點隔壁房子發生火警,她的住家也無辜遭受波及。章朱貴娘說,火災發生時她正熟睡,隱約聽到麻吉撞門的聲音,沒多久麻吉就跑到床邊狂吠,一開始還以為麻吉肚子餓,張開眼才發現,隔壁客廳早已濃煙密布,「平時還嫌牠吵會亂叫,沒想到關鍵時刻麻吉卻救了她。」

大溪圳頂消防分隊表示,火警地點為大溪介壽路一條巷弄的磚造平房,消防人員抵達現場時,猛烈火勢早就不斷從屋頂及通風處竄出,由於巷弄狹小,消防車進出受阻,警消只能勉強拉水線灌救,火勢也因此延燒近一小時才控制。

警消表示,火警造成兩間平房全毀,所幸住戶在第一時間及時逃出,未傳出傷亡,而麻吉在關鍵時刻嗅查濃煙,喚醒主人功不可沒。起火原因初判是房舍老舊引發電線走火。

※ 相關報導:

* 江西餐館啖獼猴 盜獵沒人管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2/7529267.shtml

江西省資溪縣有野味餐館偷賣國家重點保護動物獼猴,每斤280元,猴頭則賣800元,如人形的獼猴被宰殺場面血腥。由於獼猴肉供不應求,吸引不少偷獵者上山獵殺,然後賣給城裡的餐館。這些偷獵者槍法奇準,甚至連年幼的獼猴都不放過。消息報導後,江西資溪縣已開始查封部分涉事野生動物收購點及非法經營餐館,並著手抓捕在逃涉嫌非法盜捕人員。



◆ 斑鳩成校鳥 中壢國小勤值班

3個月前警衛室收留 每日值班台前站崗
訪客不登記就鳴叫 乖巧不啄人
師生都愛 取名「露露」

【胡欣男/桃園報導】2012-11-28 中國時報

校狗不稀奇,中壢國小警衛的愛心,促成師生人見人愛的一隻「校鳥」。三個月前,一家父女把受傷的斑鳩「寄養」到中壢國小警衛室迄今,警衛與教職員細心照料,學生將斑鳩取名「露露」,晚上睡在警衛室,白天則屹立在值班台緊盯訪客簽到簿,猶如另一名警衛。

史姓警衛說,三個月前一個大熱天,一家父女三人捧著受傷的斑鳩到警衛室前左顧右盼,他趨前詢問,對方希望學校暫時收容斑鳩,「我們要出國旅行,返台再領回。」警衛好心收留斑鳩,更自費請獸醫診治,與其他教職員購買鳥飼料,每天細心照料。

起初警衛將斑鳩養在警衛室裡,自製一個紙箱的「鳥窩」,擔心沒親近大自然有礙身心,白天讓斑鳩屹立在值班台前。「那時心想,如果牠飛走,那就是我們無緣,就算了。」但斑鳩像是有感情似的,不僅屹立不動,還緊緊注視進入學校的陌生人,守護學校。

值班台旁邊就是訪客簽到簿,斑鳩盯著每個登記的訪客,若有陌生人進入沒登記,牠還會奮力振翅提醒警衛注意。學生本來怕被鳥啄攻擊,敬而遠之,但斑鳩對師生性情溫馴,久而久之,學童和斑鳩親暱打成一片,有時還讓斑鳩停在肩膀上搞笑,更命名為「露露」。

上、下學時,師生進門見到斑鳩,會特意逗弄斑鳩,許多訪客驚喜發現斑鳩,則會拍照留念。一年級陳姓學童就說:「露露很乖,跟牠玩都不怕被啄!」老師笑說,露露比教職員工都還認真,三個月來全勤,每天都認真值班。

師生「呵護」、斑鳩則以「守護」回報。警衛說,近來天氣冷下雨,但斑鳩不畏風雨,仍堅守崗位陪伴值班。雖然不知道寄養的父女是否會來取回,他早已視斑鳩為家人,「如果哪天我們分別,我一定會痛哭流涕!」



◆ 新良人工濕地 罕見迷鳥現蹤

【莊哲權/台東報導】2012-11-28 中國時報

鹿野鄉新良人工濕地剛完工啟用,沒多久即開出紅盤,一隻罕見的迷鳥「白額雁」在人工池畔現蹤,為鳥友帶來意外驚喜;台東縣野鳥學會表示,台東過去很少有白額雁紀錄,顯見雖是人工濕地也逐漸有了自然生機。

在新良人工濕地出現一隻超級迷鳥白額雁亞成鳥,孤伶伶站在人工池畔東張西望,吃著綠色植物的種籽,工作人員在不遠處整理環境,牠也不太怕人;他們說,不知道什麼時候飛來,本以為是鴨子,後來發現牠會飛,確定是野生。

白額雁在台灣野鳥圖鑑中列為迷鳥,分佈於西伯利亞、北美洲極北部、歐洲、中國黑龍江、遼寧等地,已列入中國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台東縣野鳥學會總幹事王克孝表示,台東過去紀錄到的白額雁不多,很難得,希望大家善待這位嬌客。

由環保署補助的鹿野鄉新良排水人工濕地第二期工程,位於卑南溪與鹿寮溪會合口處之河川浮覆地,面積約七點一公頃,十一月十日完工啟用,除可有效以自然淨化方式處理社區汙水、畜牧及農業廢水外,也可營造一個水生動植物及鳥類棲息環境。



◆ 棲息30到200公尺深才能活 深海馬頭魚 竟能養成觀賞魚

【陳雨鑫/基隆報導】2012-11-28 中國時報

很少人見過「活」的馬頭魚,有五十多年捕魚經驗的林新永,透過自行研發的技術,竟能將棲息在卅到兩百米深海的馬頭魚,帶到陸上飼養,還成為家中的觀賞魚,讓許多海洋學者都嘖嘖稱奇。

深海魚種「日本馬頭魚」,因頭型較方正又被稱為「方頭魚」,因棲息在海底卅到兩百米的深海,被捕撈上岸會因身體受不了壓力立刻死亡,但擁有五十多年捕魚經驗的林新永,為了多賺一些錢,另也想看看馬頭魚「活著」的模樣,經多年嘗試,終於成功保住馬頭魚的命。

林新永說,海洋深每十米就會多一大氣壓,從海面到陸地也有一大氣壓,若要捕棲息在卅米以下的馬頭魚,至少要經過四個大氣壓。

因此他嘗試利用「潛水」的原則,每深入一大氣壓時就減緩速度,並釋放體內的氣體,因此他使用海釣的方式,從卅米將馬頭魚拉上岸時,憑感覺測量海底深度,經過十米就暫緩速度,有條不紊地將馬頭魚拉上岸,嘗試多次終於成功保住馬頭魚的性命。

但這項訣竅仍有缺失,只要深度沒有抓準,就會造成馬頭魚體內的魚鰾充滿氣體,導致膨脹死亡,有次他拿出一根針,直接從馬頭魚的肛門,朝著體內的魚鰾刺出一個小洞,再拿針筒吸取馬頭魚體內的氣體,沒想到這樣也能讓馬頭魚保住性命,現在只要他想要「活的」馬頭魚,利用這種方法每次都能成功,而且同樣的方法也能利用在經濟價值更高的深海魚赤鯮身上。

研究深海魚多年的海洋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所長陳義雄表示,深海魚在陸上生存確實少見,但不能說完全沒有,且馬頭魚棲息在卅米以下的海底,人類透過潛水根本無法到達該深處近距離觀測,僅能靠深海潛艇才能做到,但台灣卻沒有這樣的設備,如今有漁民能夠分享經驗與學界合作,深海魚的繁殖等研究,將前途無量。

fsj 提到...

海底嬌客毛毛蝦 現蹤墾丁

自由 2012.11.29

〔記者蔡宗憲/屏東報導〕墾丁海域真是台灣瑰寶!潛水愛好者梁佳音等人上週末到墾丁海域潛水,發現在國外整個海域僅能發現個位數的「毛毛蝦」(hairy shrimp),在墾丁竟然可見上百隻,一群人又驚又喜拍下照片上網分享,已經有國外潛水愛好者訂機票準備來台欣賞。

「全世界數一數二的潛水勝地,印尼藍碧海峽,我去了十天,也才看到一隻綠色的,沒想到在台灣就有,實在太令人興奮了。」梁佳音說,兩個月前花了好幾萬元,慕名到毛毛蝦密度世界排名數一數二的印尼「朝聖」,僅看到寥寥可數的個位數,沒想到到墾丁用了不到一支氣瓶的時間,就看到上百隻,讓她拍到快手軟。

梁佳音表示,毛毛蝦在潛水界比豆丁海馬還稀有,墾丁四處都是的景象讓她難以置信,包括後壁湖、出水口、合界、砂島等海域,平均兩米水深就有三到五隻,潛水多年未曾出現這樣的奇景,這個發現在潛水界就像陸地挖到石油一樣令人震撼。新加坡一名水底攝影大師聞訊,甚至立刻訂了到台灣的機票,下週就將來墾丁拍攝。

潛水界人士預期,這項發現可望讓墾丁繼豆丁海馬熱潮後再掀潛水熱。

※ 相關影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KjJOjDB2rNk

* 慕谷慕魚 外來魚種充斥《威脅原生苦花》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nov/29/today-north12.htm

花蓮縣秀林鄉著名景點「慕谷慕魚」,近年來已成為著名的旅遊勝地,清澈的溪水可以看見大批魚類聚集,但「銅門部落主權自救會」冷兒蘭‧侯文表示,長年不當放流的結果,目前所看到的魚多為非清水溪原生種的「一枝花」及「溪哥」,原生種的「苦花」已不見蹤跡。

花蓮縣水產培育所表示,研判可能是宗教團體不當放流造成,將協調當地護溪團體加強巡邏防範。

* 青海湖再現「天鵝湖」景觀
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land/17180501/132012112901267.html

隨著天氣轉冷,千餘隻大天鵝陸續集結於青海湖棲息越冬,使得這處位於大陸青海省東北部的青海湖再現「天鵝湖」景觀。

....青海湖位於青藏高原東北部,有「中國最美湖泊」的稱譽,這裏遍佈的沼澤、濕地和不凍泉水,成為水鳥們的天堂。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大天鵝,每年都會成群結隊從新疆和西伯利亞等地飛抵青海湖,享受半年左右的愛情時光。



◆ 推行TNR 市府明年編千萬

自由 2012.11.29

〔記者洪瑞琴/台南報導〕南市明年度籌編一千萬元推行流浪動物「TNR」計畫,落實結紮代替撲殺政策,動物防疫保護處長李朝全表示,回置場所、社區認同見仁見智,可預見執行上現實難題,將會設法克服。

結紮代替撲殺 難題待克服

市長賴清德說,生命權尊重不分人與動物,好好的動物抓去安樂死,於心何忍,放回去又怕咬傷人、影響環境衛生,又恐衍生外地人任意放生問題,如果能排除這些負面因素,絕育代替撲殺符合人道精神。南市解決流浪狗方式多元,例如訓練流浪狗為工作犬,流浪犬「有錢家族」深入校園社區宣導,鼓勵更多人認養。

「TNR」為Trap(誘捕)—Neuter(絕育)—Return(回置)的縮寫。李朝全表示,南市流浪犬約從十年前五萬隻,已降至九千多隻,如果在這一、二年內能有效快速結紮七成左右,大可擋下流浪犬繁殖速度,因此才慎重評估此時進行。

他說,回置牽涉後續管理照養,是否就地放養,或找適合場集中圈養,尚待精密評估。除了編列六百萬元,公開徵選動保團體執行不捕殺計畫、社群管控之外,另四百萬元從該局相關業務費執行。

李朝全不諱言,結紮植入晶片放回原地後,萬一發生傷人事件,管理權責屬誰?區里不乏愛狗人士,但抗議流浪犬帶來社區噪音、環境衛生及安全的也是大有人在,日前針對流浪犬多的安平區進行民意調查,十多位受訪里長都反對就地放養。源頭管控很重要,今年評鑑一百八十九家繁殖場,廿多家列丙等即限期改善,未來也會配合動保團體稽查不法虐待動物。



◆ 創意?文化工場趕鴿 宜蘭縣長:放貓趕鴿

【聯合報╱記者吳淑君/宜蘭報導】2012.11.29

剛辦完金馬獎的宜蘭縣羅東文化工場,歷經誤殺鴿子事件後,問題依舊存在。縣議員吳秋齡、江碧華昨天質詢縣長如何處理,縣長林聰賢說,大棚架上方的貓道可以放貓去趕鴿子,或在樹上做鳥籠鴿舍給鳥棲息,發揮創意。

縣議員吳秋齡說,鴿子在文化工場大棚架住很久了,鴿子在外飛很漂亮,但要是棲息在棚架上,下面辦活動羽毛、鳥糞掉下來,活動品質跟著往下掉,貓道是指劇場舞台上方的工作走道,很窄也很危險,劇場工作者利用這個走道調整燈光、布景,貓道不是設計給貓走的。

吳秋齡說,如果在貓道上放幾隻貓上去追鴿子,養貓在上頭不是很奇怪嗎?可不要跑了鴿子,來了貓,文化局應該找合適的辦法叫鴿子搬家。江碧華說,縣府日前用空氣槍射殺鴿子,讓人不可思議,如今聽完縣長的創意,她更有點啼笑皆非。

縣長林聰賢說,文化工場是個創意的地方,文化局處理鴿子怎麼這麼沒創意?貓道可放貓追鴿子,文化工場與東光國中、圖書館、樹林連成一帶,縣文化局也可和學校合作,請學生在每棵樹做鳥籠鴿舍給鳥棲息,讓民眾隨時關心鴿子、餵養鴿子,鴿子就不會飛回棚架,鴿子不是問題,而會是不錯的主題。



◆ 打造生態館 明興里自養螢火蟲

【陳芃/台北報導】2012-11-29 中國時報

為營造「生態社區」,台北市文山區明興里利用老舊的軍方宿舍,成立「生態教育館」;居民甚至自己採集螢火蟲的卵、照顧幼蟲,記錄成長過程,未來要當作給小朋友的「自然教材」。

明興里位在木柵路、秀明路一帶,里內有「劉厝生態園區」,夏天黑翅螢、紅胸黑翅螢和黃緣螢等常出沒,甚至還有台北樹蛙、大冠鷲和穿山甲。里長鄢健民表示,為進一步了解螢火蟲生長過程,今年五月中採集黃緣螢蟲卵,並請「生態館長」、退休英文老師孫文正負責照顧。

孫文正表示,自己是第一次養螢火蟲,多是照著書本教的土法煉鋼。因黃緣螢屬水生,他把卵養在魚缸裡,並放在光線較暗的地方,上方還罩著洗衣網,以免被蟑螂「偷吃」。

孫文正表示,經過一百多天的「水中生活」,近期要幫幼蟲換成充滿土壤的陸生環境,以利結繭、成為成蟲。鄢健民表示,一般人多只看到長大後、發光的螢火蟲,卻不了解它的生長過程,透過實際飼養、做成記錄,未來都是給孩子的教材,讓他們體認成長不易、要好好愛惜生物。

鄢健民表示,生態教育館經幾個月整理,目前已開放做活動、課程場地,並展覽螢火蟲飼養過成,還規畫「生態專區」,未來將陳列圖書資料、昆蟲標本等,落實該館目的。



◆ 政院通過溼地法 規範保育管理

中央社 2012.11.29

行政院會今天通過溼地法草案,明確規範溼地的規劃、保育利用及經營管理,草案將送立法院審議。

內政部次長林慈玲在行政院會後記者會表示,目前政府指定溼地82處、面積5.68公頃,立法院完成溼地法立法後,也將納入規範。

草案規定,主管機關應定期進行溼地基礎調查;民眾在重要溼地內,禁止擅自抽取或排放水資源、挖掘或取土或變更溼地原有形態,禁止破壞生物洄游通道、排放降低溼地生態功能的污染物;違反規定處新台幣30萬元以上150萬元以下罰鍰。

草案明訂,重要溼地內禁止獵捕野生動物,也不得砍伐、採集、放生、撿拾生物資源,違者處6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罰鍰;若導致野生動物死亡,處10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罰鍰。違反上述行為須接受1小時至8小時的環境講習課程。

行政院長陳(沖)表示,溼地有「大地之肺」及「大地之腎」美稱,對環境調節及生態保護有助益,國際間已簽署「拉姆薩溼地公約」,以保護、合理利用溼地及其生態資源。

他說,推動溼地法的立法,除符合國際社會趨勢,也能使溼地的保育與「明智使用」具法源依據。

fsj 提到...

馬達加斯加贈狐猴 落腳壽山動物園

【吳江泉/高雄報導】2012-11-30 中國時報

動畫電影《馬達加斯加》裡可愛的狐猴,未來將出現在高雄壽山動物園,廿九日高市府觀光局與馬達加斯加共和國代表簽署「狐猴贈送意向書」,預計以兩年時間興建適合狐候居住環境,引進狐猴跟大家見面,市府也將回贈台灣特產梅花鹿、長鬃山羊給對方。

觀光局長許傳盛表示,馬達加斯加擁有全球五%動植物種類,其中八○%為馬達加斯狐特有種類,包括狐猴、象龜等,約有五○種狐猴,其中二○多種狐猴屬於華盛頓公約瀕臨絕種靈長類保育動物,壽山動物園興建「狐猴的家」,兩年內引進三至四種約二○隻中大型狐猴。

他說,狐猴比貓熊還瀕臨絕種動物,因為馬達加斯加位於非洲東南方,地理環境及氣候跟台灣非常相似,尤其南台灣平均溫度二四度,不但適宜人居住,也適合動物居住,透過動物交流合作,將友善、宜居的高雄市知名度推上國際舞台。

「狐猴贈送意向書」簽署儀式昨天下午在壽山動物園親水廣場舉行,馬達加斯加共和國代表團在參觀「狐猴之家」預定地環境,並體驗大象區、台灣黑熊區、孟加拉虎區觀看動物餵食秀後,肯定壽山動物園環境多元化成果,對專業人員素養也甚表讚許,期待將來能照顧好狐猴。

許傳盛說,壽山動物園在保育野生動物已累積豐碩經驗,如台灣黑熊已有三次成功繁殖經驗,是國內唯一具有成功復育成果的動物園,相信引進狐猴到高雄,除提供遊客觀光多樣性物種展示,也能讓民眾了解狐猴生活習性。



◆ 流浪狗認養率低 收容所變「枉死城」

自由 2012.11.30

〔記者游明金/宜蘭報導〕關懷生命協會「動物保護行政監督委員會」(簡稱關懷動督會),批評宜蘭流浪動物之家收容的流浪犬,認養率偏低,整體死亡率逾八成,收容所變「枉死城」;宜縣動植物防疫所指出,流浪狗太多,動物之家收容空間有限,只能依規定執行安樂死,會加強宣導提高認養率。

關懷動督會發起「地方民代支持保護動物行動計畫」,昨天來到宜蘭座談;執行長何宗勳提到,宜蘭流浪動物之家去年收容流浪犬四千二百九十九隻,被認養數五百九十一隻,認養率十三‧七五%,所內死亡數一百三十二隻,死亡率三%,人道處理(安樂死)數三千三百九十五隻,處理率七十九%,所餘一百八十一隻是跨年度在養數。

何宗勳說,流浪犬整體死亡率超過八成,收容所變成「枉死城」,動物之家應改善圈養環境,加強宣導提高犬隻認養率,才不會造成動物生命白白被犧牲。

流浪動物之家設在縣動植物防疫所,所長陳文進說,動物之家有八十間犬舍,最高收容量二百五十隻,由於收容空間有限,依法令規定,超過十二天觀護期,經獸醫師綜合評估,看其健康情形與行為樣態,適合認養犬隻就會隔離出來,其餘只能執行安樂死。

動防所:走進校園 自製短片宣導

陳文進指出,流浪犬認養率有城鄉差距問題,台北都會區名種犬較多,認養率較高,宜蘭混種犬比較多,認養意願較低,但防治所開始走進校園宣導,並以流浪犬當主角,自製二十支宣導短片PO在網路增加曝光率,希望提高認養率。

fsj 提到...

綠色和平籲重視太平洋鮪魚濫捕

中央社 2012.12.01

非政府組織「綠色和平」的船隻「希望號」(Esperanza)今天航抵馬尼拉,呼籲包括台灣在內的漁業國家或地區共同重視、因應太平洋鮪魚魚源枯竭的窘境。

希望號結束長達1個月的太平洋巡航之旅,今天上午駛進馬尼拉碼頭停泊,準備參加2日至6日在馬尼拉召開的「中西太平洋漁業委員會」(WCPFC)鮪魚高峰會議。

綠色和平企劃經理托里巴奧(Lagi Toribau)在記者會表示,希望號在太平洋航程中發現了多起濫捕、無照捕魚、洗魚及使用人工集魚器等不法活動,而這正是造成鮪魚數量迅速減少的背後原因。

他說,綠色和平將在鮪魚高峰會議中呼籲30多個與會國家採取保護鮪魚及管理撈捕措施。

托里巴奧指出,區內漁業強權都有責任減少鮪魚捕撈量,包括南韓、台灣、中國大陸、日本、美國和歐盟在內。

他說,台灣擁有龐大的漁船船隊,估計佔區內總漁船量的3分之1,台灣能在保護鮪魚的事務上扮演重要角色。

托里巴奧呼籲台灣能帶頭減少在太平洋作業的漁船數目,並同意不再使用長線多鉤釣法捕捉鮪魚。

綠色和平台灣海洋專案主任顏寧說,鮪魚對台灣的漁業經濟非常重要,台灣和其他WCPFC會員應支持國際永續方案,讓後代「年年有魚」。

根據綠色和平的資料,僅就2010年而言,西太平洋和中太平洋地區就有總重240萬噸的鮪魚被捕撈,鮪魚交易額高達60億美元。

資料也顯示,鮪魚正面臨嚴重的濫捕,其中藍鰭鮪魚已瀕臨絕種、大目鮪魚生存受到威脅,而黃鰭鮪魚已被過度捕撈。科學家在2008年建議把鮪魚捕撈量減少30%,而綠色和平希望能進一步減至50%。



◆ 世界最小成魚辛德勒虎 東沙群島現蹤

海大教授陳義雄首次發現 體長約在0.84~2公分
為台灣海域近來重大發現

【陳雨鑫/基隆報導】2012-12-01 中國時報

全世界最小的「成魚」你有見過嗎?專門研究全球最小魚類「辛德勒鰕虎」的海洋大學教授陳義雄,上周前往東沙群島進行研究,意外發現附近海域竟然有罕見的「辛德勒鰕虎」,顯示該水域相當清澈,是台灣海域近年來重大的發現。

「辛德勒鰕虎」是目前全球被發現最小的成魚,其中體型最小的辛德勒鰕虎曾在澳洲被捕捉到,體長僅有○.八四公分(見圖,陳雨鑫翻攝),光靠肉眼根本看不到,最長的也僅有二點多公分,這類的鰕虎多出現在熱帶地區。

陳義雄表示,在東沙群島發現的辛德勒鰕虎,學名叫做「Sclinderia Praematurus」,是所有鰕虎類的魚唯一有吸盤的,與一般鰕虎浮游在水面的習性不同,他屬於底棲類的魚種。

別看牠小小一隻,以為牠是魚苗,但牠已是「成魚」,雖然生命僅有短短的一到兩年,不過屬於食物鏈最上層的牠是海洋中相當重要的產物,平時生存在完全無汙染的水域中,這次首次在東沙群島發現,顯示東沙群島的水源相當乾淨,是非常重要的指標性動物,且初步判定該地可能是牠們的繁殖地,相關的食物鏈生物可能都會出現在東沙群島,讓這項新發現更具意義,預計在今年年底公開發表這項發現。

據了解,目前全球最小的魚種,在海水方面以鰕虎科的魚類奪魁,淡水領域則由鯉科魚類稱雄,這兩科也分別是海水和淡水領域最大的魚群,鰕虎科已命名的魚有兩千多種,鯉科旗下也有將近兩千種魚,因多樣性高,演化出最小魚的機率也高。

※ 相關報導:

* 台灣水鹿洗「泥巴浴」 全都錄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dec/1/today-center7.htm

林務局南投林管處目前在丹大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監測台灣水鹿活動情形,利用紅外線相機錄影成功拍下台灣水鹿雄鹿滾泥浴的特殊生態行為,林管處表示,雄鹿在發情期常會進行「泥巴浴」,將身體各腺體與泥漿、尿液混合,散發特殊氣味,吸引雌鹿藉此繁衍後代,也能驅除身上寄生蟲。



◆ 猛犬咬死人/寵牠養牠不盯牢 主人有罪

【聯合報╱記者呂開瑞、鄭國樑/桃園報導】2012.12.01

「飼養寵物就該把牠看好」,這是法界人士對愛養寵物者的規勸,「這是公共道德,也是生活法律常識」,大家該遵守。

「狗狗闖禍,可能禍延主人」,桃園地檢署主任檢察官戴文亮指出,飼主沒把狗關好,遛狗時沒拴上鍊繩,或是沒戴口罩、狗狗抓狂咬人,或是狗狗逛大街亂跑,撞到機車騎士、鐵馬族受傷,飼主都要負過失傷害刑責,可處六月以下徒刑,過失致死則是二年以下刑度,雖不至於坐牢,但會留下前科。

戴文亮還舉實例,一名飼主沒把狗關好,中元節拜拜放鞭炮時,狗受驚嚇衝出,撞上騎機車的婦人,造成腦震盪,飼主吃上過失傷害官司,被害人開口一百萬元和解;桃園市鄭姓男子的狼狗咬傷鄰居大腿,判拘役五十五天、賠了五十萬。

除了刑責,飼主還要負擔民事賠償責任。桃園地院法官徐培元指出,動物與人的生活關係密切,飼主必須做到避免動物傷人的措施,如狼狗必須關在籠裡,不應任由逛大街,一旦傷人就得負責,又如遛狗時應以較粗的繩子拴住或戴口罩、以膠帶封住利爪,防範猛犬攻擊或抓傷人。

狗狗傷人,如果和解談不攏,被害人可打民事官司求償,視傷勢情況賠償,嚴重的可能超過百萬元,出人命的賠五百萬元也非罕見。

※ 相關報導:

* 血濺樓梯間…兩猛犬咬死80歲翁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2/7536436.shtml

黃姓老翁昨天在住處樓梯間,遭頂樓王姓鄰居飼養的兩隻猛犬攻擊,全身多處撕裂傷、頸動脈出血,送醫不治。黃妻趕回家不斷哭喊「早上出門,他還說要煮芋頭排骨幫我補一下」,想不到天人兩隔。

* 失主跟著狗回家 找到被撿走包包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4/7536441.shtml

楊姓男子昨天在台南市北區,撿到內有四萬元的背包,他企圖占為己有,不料,失主徐姓婦人跟著楊飼養的黑狗找到他,警方依侵占罪嫌將楊移送偵辦。楊男獲悉是自己養的狗害他被抓,痛罵狗狗「不忠!」

fsj 提到...

宜蘭慶興廟建醮 鯊魚大集合

自由 2012.12.02

〔記者楊宜敏/宜蘭報導〕宜蘭縣五結鄉季新村慶興廟昨舉辦建醮活動,廟方管理委員會副主委黃通明拿出數十隻各類鯊魚做展示,當作供品,跟一般廟宇的建醮活動大不相同,吸引許多民眾專程帶小孩子來看鯊魚,大家看到血盆大口鯊魚,紛紛驚呼︰「真的是鯊魚耶!」

六、七十隻冷凍鯊當供品

黃通明從事海鮮冷凍業多年有成,固定自南方澳漁村購買當地漁民捕撈到的鯊魚,做成魚排,外銷美國、歐盟等國家,這次,慶興廟舉辦建醮活動,眼見大家準備大豬公、雞、鴨、魚等牲禮,他也不落人後,以自己事業專長,展示並介紹各種鯊魚作為供品,想讓大家知道,鯊魚不只有電影中出現的大白鯊一種而已。

黃通明原本準備了二百多尾鯊魚要做展示,但昨天會場的空間有限,最後只展示了六、七十隻,每隻鯊魚在冰凍前,都先用繩子雕塑出像在海裡游泳的姿勢,展出時更顯栩栩如生,尤其是血盆大口露出銳利牙齒,每每吸引大小朋友,忍不住伸手試試鯊魚牙齒的尖銳。

昨天有許多非慶興廟信眾,聞訊趕到廟前建醮會場,想親眼目睹「鯊魚大集合」的場景,有些家長作勢要把懷中的小孩塞進鯊魚大張的血盆大口裡,嚇得小孩子哇哇大哭,大一點的孩子不僅湊近細看鯊魚的利牙,甚至忍住害怕,伸手觸摸看看。

黃通明說,昨天展示的時間只有短短三個多小時,沒想到頗受歡迎,下回有機會,他還會展示更多鯊魚,讓來自彭佳嶼的各類鯊魚,都能讓國人認識。

※ 鯊魚不是保育動物?建醮不是都要茹素?



◆ 亞洲紅藻入侵 美大西洋沿岸遭赤禍

自由 2012.12.02

〔編譯陳維真/綜合報導〕美國東岸出現一種極具侵略性的亞洲紅藻,目前已在美國大西洋沿岸約645公里長的海岸線氾濫成災,連當地漁業都遭受波及。

路透報導,這種紅藻學名為日本異管藻(heterosiphonia japonica),原生地在日本或朝鮮半島附近,可能在1980年代隨著水產養殖的活牡蠣傳到法國,之後繼續往歐洲西南方擴散,義大利威尼斯、亞德里亞海、甚至北至斯堪地那維亞都看得到這種海藻的蹤影。科學家認為,紅藻可能是經由貨船底下用來壓艙的海水,從歐洲擴散到美國羅德島。

海洋生物遷徙 漁業受波及

從緬因州的伊莉莎白岬至紐約州的長島,都有人發現這種紅藻。東北部份海灘也被海藻覆蓋,這種海藻乾掉時會發出惡臭。由於紅藻會黏住龍蝦籠和魚籠,並導致以本地海藻為食的海洋生物遷徙,對當地漁業造成不少麻煩。東北大學的生物學家布萊肯表示,這種海藻「更會吸收養分、更容易生長、卻較不容易被動物吃掉。」

康乃狄克州三一學院的教授史奈德,是第一個在美國發現日本異管藻的人。2009年他走在羅德島的海灘上時,發現海灘上出現他從未看過的海藻,因此把異管藻帶回實驗室研究。

學者表示,異管藻擴散速度快速,北至加拿大的紐芬蘭、南至美國北卡羅萊納,未來都可能出現海藻氾濫的現象。挪威科學家也發現,海藻散布的區域在5年內,已擴張到長800公里的海岸線。

停止紅藻擴散並不容易。雖然海膽會吃掉海藻,有助控制海藻的數量。不過,自從漁夫開始捕撈北大西洋的海膽賣到亞洲市場後,海膽數量迅速下降。



◆ 慘!綠蠵龜遭斷頭 嚇壞後壁湖潛客

自由 2012.12.02

〔記者蔡宗憲/屏東報導〕多名遊客前晚在墾丁後壁湖夜潛,上岸後赫然發現一顆漂浮的綠蠵龜頭,女潛客嚇得當場尖叫。由於切口平整,海龜專家初步研判,綠蠵龜可能是遭外海漁網卡住,漁民為了保全漁網狠心將綠蠵龜砍頭,龜頭隨著海浪被打上岸。

「天啊!深夜有海龜頭就這樣眼睜睜地看著我們,比看到鬼還可怕!」潛水客Penny驚魂未定地說,前晚與友人到後壁湖海域找尋最近爆紅的「毛毛蝦」,沒想到上岸就親眼目睹一個疑遭砍斷的海龜頭。

專家研判 可能是漁民為保漁網將綠蠵龜砍頭

同時發現的當地居民阿志表示,前晚到海邊幫潛友找遺失的蛙鞋,手電筒照向海面時,赫然發現海面似乎有海龜頭部露出,以為是海龜在岸際載浮載沉,沒想到一個大浪將頭部打上沙灘,才發現竟是一顆疑似被斬首的綠蠵龜頭部,以頭部大小及腐爛狀況初步研判,死亡可能超過一週,體型大約有五、六十公斤以上。

海生館海龜專家指出,海龜遭漁網纏住的事件時有所聞,但遭近海漁網纏住的海龜,因為網具較便宜,漁民大都會放棄漁網。但拖網漁船的網具價格高昂,誤纏海龜時為了保全網具,通常會砍下海龜纏網的四肢,懷疑這個綠蠵龜頭應是遭外海網具纏上被砍,呼籲漁民能花些時間解開,放這些海龜一條生路。

墾管處保育課課長馬協群表示,從傷口上似乎有一些網狀物在上面,不排除是誤中漁網所造成。他說,後壁湖海域這幾年來經常能看見各種海龜的身影,對於發生這樣的情況,感到遺憾,提醒民眾捕殺綠蠵龜是違反保育法的行為,將予以嚴懲。



◆ 水里鄉永興村樟樹神木 病癒有元氣

【聯合報╱記者黃宏璣/水里報導】2012.12.02

南投縣水里鄉永興村三代同堂樟樹神木老樹,九月間獲得日本國家認定的樹木醫師、國立中興大學園藝系教授劉東啟,帶著專利水刀搶救,加上村民細心呵護,如今老樹逐漸恢復元氣,村民稱讚。

水里鄉永興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賴宗漢與村民聚在三代同堂樟樹神木底下,他們望著逐步恢復生氣的樟樹,興奮地指著神木說,「你們看看,葉子變得比較深綠,樹幹青苔也少了,連日冬雨後,神木也更顯蒼翠」。

他說,劉教授搶救神木以後,由社區居民接棒,在乾季期間天天都澆灌樟樹,把神木園地圈起來保護,看見樟樹葉子轉綠,青苔逐步掉落,村民都很興奮。

中興大學園藝系教授劉東啟是應台中市中興扶輪社邀請,九月上旬和工作人員操作所研發專利水刀,深入樟樹神木地下1到2公尺處做物理治療,將硬化土壤鬆化成為有效土壤,讓老樹可以呼吸,然後灌進可促進老樹根系生長菌根菌,抵抗病菌後便曾強調「三個月可以重現生命力,明年可再欣欣向榮」。

「三代同堂」樟樹神木,專家估算樹齡已逾300年,樟樹群由3棵母子樹形成,最大一株胸圍約1點2公尺,樹高26公尺。

fsj 提到...

泥火山噴發淹農田 萬丹:不算天災 難補助

【中廣新聞/溫蘭魁】2012-12-03

屏東縣新園鄉與萬丹鄉交界的泥火山昨天再度噴發,滾燙的泥漿淹沒附近農田,農民損失慘重,萬丹鄉公所表示,由於泥火山噴發不屬於天然災害,無法像颱風或水災一樣申請天然災害補助,將以專案方式協助農民向縣政府申請災害救助。

位在屏東縣新園鄉與萬丹鄉交界,鯉魚山附近的泥火山昨天(2日)凌晨再度噴發,距離上一次,也就是今年七月間噴發,不到五個月的時間,泥火山在當地居民點火加速地底的瓦斯天然氣釋出後,昨晚已經停止噴發,但是,流入附近南瓜田和紅豆田的滾滾泥漿冷卻之後變硬,不僅農作物死光光,農田上的泥漿尤其難處理。

萬丹鄉公所主任秘書黃清福表示,從前,附近有磚造廠,每次泥火山噴發,就會把泥漿導引到磚造廠,用泥火山的泥漿做成的磚塊相當堅硬,後來,磚造廠結束營業,泥漿的處理就成了棘手的問題,泥漿一旦乾了之後,農田就無法耕作。

不過更慘的是,農民還不能以「天然災害」項目來申請政府補助。黃清福主秘表示,將以專案方式協助農民向縣政府申請災害救助,至於受損的農田是否還能耕作?屏東縣政府農業處副處長姚志旺表示,這部分還要實地勘查才曉得,就算將來復耕,農田的肥沃度可能也已經大不如前。

※ 真奇怪,不算天災算人為?所以要申請國賠?



◆ 防堵馬尾藻》主要沙灘遊憩區 定點清除

自由 2012.12.03

〔記者俞肇福/新北報導〕今年春季台灣北部及東北角海岸出現大量馬尾藻、刺河豚,馬尾藻更達五百公噸,處理起來讓相關單位傷透腦筋;有學者專家建議,除了新北市萬里野柳風景區、石門白沙灣及金山中角沙珠灣等顧及遊客安全動員清理,其餘就順應自然,不必過度干預及清除。

交通部觀光局北海岸暨觀音山風景區管理處日前舉行「春季北海岸海灘特殊生態與必要作為」座談會,邀請專家學者及環保單位參與,參與學者有台灣大學漁業所教授陳章波、曾萬年、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廖運志及海洋大學藻類研究中心資源開發組組長張睿昇。

張睿昇提到出海打撈馬尾藻可經水煮冷藏保存,提供季節性料理食材,沖上岸的可以尋覓適合地點掩埋,轉換成有機堆肥,另由於其褐藻膠的品質佳,亦是褐藻膠工業的主要原料。

另外,廖運志提到的刺河豚(俗名「刺規」),大多集中出現於春季三到五月間,主因是生活史中的幼魚有一段漂浮期,春季從大洋結束漂浮,往近岸遷移,屬於季節性遷移,不具毒性,目前在澎湖地區已有餐廳做為美食料理;但是,他提醒,基於其硬棘刺恐刺傷沙灘遊客,安全考量下,建議除主要沙灘遊憩區清除外,其他地區維持大自然自淨、清除功能。

北觀處處長陳美秀援引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意見,強調大海漂進來的馬尾藻、刺河豚,猶如大山裡樹木掉落的葉枝,不需要全部清除,才能滋養肥沃大地;因此,北觀處研究明年將擇主要遊憩區定點清除,並結合環境教育與創意行銷,推動公益旅遊,讓今天被視為垃圾的馬尾藻、刺規,說不定未來變成具觀光創意的伴手禮產品。



◆ 《海岸線退縮》台西養殖戶憂成中蚵基地

自由 2012.12.03

進食時間縮短 成蚵需多半年以上

〔記者陳燦坤/台西報導〕雲林縣台西鄉可能由養蚵產地變成「中蚵基地」,因應海岸線倒退,為避免放養牡蠣遭漂沙掩埋窒息,採懸吊式放養的漁民被迫升高蚵架,致牡蠣浸水進食時間縮短,成長速度緩慢,成本跟著增加,漁民估算,目前放養至中蚵提前轉售,才有獲利空間。

最近一、兩年,台西等沿海潮間帶出現一個奇特景象,懸吊式放養牡蠣的蚵架都升高了。漁民丁健家無奈指出,雲林海岸線不斷倒退,外海漂沙隨漲潮湧向岸邊,許多蚵串因沙地增高遭掩埋,損失慘重,漁民被迫將蚵架升高。

漁民丁宗銘指出,過去台西是台灣主要牡蠣產地,成蚵產量佔全台兩到三成,蚵苗輸出更高達三分之二,最近十年潮間帶稜線因沙源流失不斷向內移,平均位移二到三百公尺,這個數字看似沒什麼,但粗估消失的潮間帶面積多達數千公頃,對養蚵產業衝擊甚大。

漁民吳奇昆表示,蚵架變高,成蚵雖可減少被掩埋窒息的損失,但因牡蠣是濾過性水產,必須攝取水中浮游生物補充養分,蚵串上升意味著牡蠣覓食時間將跟著縮短,成長速度受到影響而趨緩,放養至成蚵至少還得延長半年至一年,目前產地鮮蚵價每台斤一百四十至一百五十元,養殖成本不斷攀升、加上時間成本,在雲林養殖成蚵不見得划算。

搶奪放養腹地 沙洲蚵架插滿滿

另外,沿海爭搶放養牡蠣腹地的爭奪戰早已開打,過去被視為地質變動風險較高的沙洲,如今宛如針氈般,插滿密密麻麻的蚵架,但還是無法滿足所有漁民需求;至於改良的浮棚式放養,又因成本偏高,颱風過境時傳整座棚架連同蚵串被沖走,多數漁民接受度不高,沿岸養蚵漁民仍以原來的潮間帶為主。

當地漁民評估,如果放養到中蚵即脫手尚有獲利空間,但相較成蚵,每簍價差達四百元;過去台西以天候、水質條件適合,成為全台牡蠣業從蚵苗到成蚵養殖重要的產地,未來很可能因養蚵條件惡化,淪為台灣的「中蚵基地」。

fsj 提到...

凌波仙子水雉 太平溪口現蹤

【莊哲權/台東報導】2012-12-04 中國時報

素有「凌波仙子」美稱的水雉悄悄來到台東!台東鳥友日前在太平溪出海口的生態池畔發現一隻水雉,美麗的身影,成了近日台東賞鳥界最夯的鳥種。台東縣野鳥學會表示,往年在台東只有零星發現,這次在太平溪出海口現蹤更是難得。

鳥友朱建銘日前獲報,太平溪出海口生態池發現疑似水雉,他立刻飛奔前往,發現是一隻羽色介於亞成鳥和冬羽之間的水雉,正沿著水塘邊的芒草不斷地覓食,偶爾會因為流浪狗的干擾飛離,降落到另外一頭再繼續覓食。

他說,水雉在台灣是留鳥,只有少部分會遷徙,一般是夏侯鳥,這次在冬天發現,有可能是由大陸東南沿海往南遷徙的過境鳥。

他說,早期水雉在台灣全島平原地區的淡水濕地皆有分布,後因土地開發和耕種型態的改變,棲地陸續消失,目前僅在台南地區八掌溪至曾文溪兩溪間平原區域的菱角田還有族群。

台東縣野鳥學會總幹事王克孝表示,台東並沒有水雉族群,過去只有在知本濕地和大坡池有零星發現,出現的機會比最近在太平溪的黑面琵鷺更小,在台東看到極為難得,希望牠養足充沛的體力,明年再「揪」伴來台東。



◆ 實驗動物飽受折磨 動保團體籲修法補救

中廣新聞/張佳琪 2012-12-04

動保團體動物社會研究會首度針對國內藥廠在生產學名藥,運用實驗動物進行實驗的狀況進行調查,結果發現,動物身心承受的折磨與痛苦超乎想像,相當不人道!藥廠生產「學名藥」,經常用活兔、鱟血來進行實驗,藉以偵測即將出廠的藥是否含有導致病患發燒的「熱原物質」。這當中,兔子會受盡折磨,造成極大的緊迫與痛苦;野生鱟因為龐大商業利益,族群生存飽受威脅。動保團體要求政府,比照國際間的作法,以人類血液或者替代方案進行測試,減少實驗動物的犧牲。

國內藥廠幾乎都有生產學名藥,學名藥雖然不需用動物實驗或者人體實驗,但是許多藥在出廠前的品管流程,需要以活兔、鱟血進行實驗,確定藥品有沒有「熱原物質」讓人體發燒。

動物社會研究會執行長朱增宏表示,兔子在進行實驗時,被固定在類似斷頭台的架子,藥物由耳朵靜脈注入體內,之後每三十分鐘測量肛溫,過程對兔子來說極為痛苦,它們會被反覆施打藥物,發燒或死亡者比比皆是。

野生鱟也因為藥廠有需求而被捕捉、上架、抽血後才賣到飼料廠或隨意野放,成熟速度緩慢的鱟魚,族群生存大受影響,而台灣本島及澎湖、金門的鱟魚族群數量本就日漸稀少,族群生存狀況令人擔憂。朱增宏呼籲,國內有必要檢討實驗動物問題,應該跟上國際腳步,改採人類血液檢測。朱增宏說:「現在已有更新且靈敏度更高,且不必用活體動物,可以用人類的血液發展的試劑來測試」。

他們要求,除了衛生署、農委會兩大主管單位應立即修法避免不必要的實驗動物犧生,國科會也應該成立跨部會的研究中心或者委員會,鼓勵國內替代方案的研究發展。



◆ 休耕農地闢生態區 吉林來取經

【聯合報╱記者謝進盛/學甲報導】2012.12.04

休耕農地闢建而成的學甲濕地生態園區,昨天吸引來自東北吉林農業參訪團一行13人,他們對於眼前豐富生態景觀讚不絕口,認為台灣保育界作法,值得大陸當局參考。

這支農業訪問團,由吉林省農業委員會副主任于強率領,涵蓋多個市農業人員,吉林省農業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楊春華也在列,一行人先來到學甲區農會,隨後轉往學甲濕地生態園區,受到台南市生態保育學會理事長邱仁武、學甲區農會總幹事李哲進熱烈歡迎。

團員們還以高倍數望遠鏡觀察濕地許多保育鳥類及濕地景觀,詢問有關台灣農業發展現況及農業成長等情形。

邱仁武解說,該生態園區位於學甲區急水溪畔,因地層下陷、耕地浸水,農民無法繼續耕作,市府農業局98年開始向農委會林務局爭取經費,與學甲區農會、台南市生態保育學會合作,共同推動營造濕地生態環境,3年來已發現黑面琵鷺、埃及聖環、彩鷸、大中小白鷺等百餘種鳥類,還有招潮蟹、濱海植物等,生態相當豐富。

于強讚嘆說,學甲濕地生態園區,以休耕農田營造低碳低濕地生態,並推動當地生態觀光旅遊,觀念和作法都讓他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fsj 提到...

亞馬遜雨林消失 面積約一個英國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台北報導】2012.12.05

有地球肺部之稱的熱帶雨林,正遭受人類無情的破壞與踐踏!根據國際一民間組織公布的資料指出,自2000年起的十年內,亞馬遜雨林被毀掉的面積達24萬平方公里,約等於一個英國領土大小,其中遭毀雨林八成位於巴西。另外,巴西雨林遭毀速度雖然已經減緩,但是該國前部長也指出,巴西國內能源領域的排碳量,也將正式首度超越毀林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值得憂心。

稍早「亞馬遜資訊網絡組織」在玻利維亞公布最新調查結果,過去十年內,亞馬遜雨林消失面積約24萬平方公里,約等於一個英國大小,歸納其原因,主要是因為非法伐林、興建高速公路、挖礦、農耕與興建牧場等人為因素造成。除此之外,還包括興建大壩以及鑽油等破壞雨林的工程。

報告也指出,佔610萬平方公里的雨林,其中有63%位於巴西,但當地過去十年內,毀林的面積也佔80.4%,祕魯則佔6.2%,哥倫比亞佔5%,其中除哥倫比亞及法屬幾內亞外,巴西與其他國家雨林遭毀速度已經減緩。

巴西現任環境部長泰謝拉在上週就公布資料指出,統計從去年八月至今年七月,巴西境內雨林消失面積為4656平方公里,相較一年前水準已減少了27%。不過,前巴西林業部門首長阿茲維多卻表示,「按照毀林面積減少估算,溫室氣體排放量也將低於15億噸,換句話說,巴西使用能源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也將首超越毀林造成的排放量。」

去年巴西毀林排放溫室氣體約佔總排放量36%,另外能源及農業用途則分別佔27%與28%,巴西里約熱內盧聯邦大學氣候與能源專家羅納多憂心地表示,「巴西交通領域對於能源使用量急遽增加,石油消耗以及電廠發電量也同步上升,政府根本不知道問題嚴重性在哪裡。」



◆ 非洲獅子棲地少7成 人類害的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台北報導】2012.12.05

非洲獅子自由地奔馳在原野的景象,現在越來越少見了!受到人類大舉入侵原本動物棲息地以及盜獵的影響,過去50年來,非洲獅子棲息地已減少75%,其中又以西非的獅子受影響最為嚴重,當地政府缺乏誘因保護獅子,部分國家境內已經沒有獅子。

美國杜克大學研究發現,非洲大陸獅子數量目前已減少至三萬2千多頭,西非的獅子受到影響最嚴重,多數國家公園內已不見獅子蹤影。50年前,非洲大陸獅群約有十萬隻,近年來由於人口增加後大舉開發草原,也導致獅子數量急遽減少,學者擔心加上目前獅群中獅子數量較稀少而且處於分散,整體獅子減少的趨勢,恐怕還會持續下去。

研究者皮姆表示,全非洲大陸適合大量獅群棲息的地點剩67處,其中15處的獅群數量約至少有500隻,他表示,「目前可以適合獅子生存的生態系統僅剩下25%,過去這些獅子活動的範圍,大約超過美國本土面積三分之一以上。」

國際保育團體「Panthera」負責獅子保育計畫主任韓斯切爾就表示,「西非地區的獅子受到壓力最大,因為當地政府根本缺乏直接誘因,去保護這些動物。」

杜克大學研究者利用衛星照片,確定目前還未受到人為破壞而且適合獅子活動的地區,這些土地已快速消失,且預計未來40年內,更多適合獅子棲息的土地會消失不見。其中五個非洲國家自2002年開始,獅群就已消失不見,估計獅群數量超過千隻的非洲國家僅剩九個,其中坦尚尼亞境內獅子數量就佔去整個非洲四成。

研究者指出,非洲獅群面對最大的問題,除了政府應該最好盡好設立保育公園的職責外,其次便是思考如何減少動物與人類的衝突。

稍早美國漁業暨野生動物局就率先表示,目前正在研究是否將非洲獅子列入「瀕危物種法案」 (Endangered Species Act)中的動物加以保護。

本次研究結果刊登在《Biodiversity and Conservation》期刊。



◆ 蜂鷹襲蜂巢 虎頭蜂四散螫8人

【聯合報╱記者范榮達/苗栗縣報導】2012.12.05

一隻蜂鷹兩度攻擊苗栗明德水庫日新島旁虎頭蜂巢,蜂群受到驚嚇,亂舞螫人,兩天來共有八人被螫傷,消防隊員花兩天時間除蜂巢,經浸水、火攻,終除去大患。

消防局調查,這個虎頭蜂巢高懸在明德水庫日新島一號吊橋旁,直徑約六十公分,距水面約九公尺。二日下午,民眾目擊一隻蜂鷹攻擊虎頭蜂巢,要啄食巢內的蜂蛹,群蜂亂舞螫人,造成三名遊客螫傷。

前天上午,蜂鷹再度攻擊蜂巢,蜂巢再剝落,僅剩四分之一,蜂群飛出瘋狂螫人。李姓男子的膠筏剛好經過,頭部、頸部及肩部被螫了七針,另名開膠筏的蔣姓男子趕緊救援,頭部也螫兩針,還有一名附近明湖水漾會館員工受傷。

三人送醫,李、蔣出現過敏反應,遭螫處紅腫,李心跳加速、血壓降低,經一天治療才脫離險境;蔣先前有遭蜂螫過敏紀錄,留院觀察治療。

消防人員兩度出動捕蜂,爬到蜂巢附近相思樹上準備鋸掉虎頭蜂築巢的竹子,遭蜂群攻擊,兩人螫傷送醫。昨天清晨再度出任務終於鋸斷竹子,但蜂巢仍浮在水面,消防人員全副武裝乘膠筏靠近,潑上易燃的殺蟲液點火,終於解除危機。

苗栗縣自然生態學會總幹事洪維蜂說,蜂鷹啄食蜂蛹,已演化不怕蜂螫的本領,沒想到掠食卻傷及人類,案例相當罕見,也上了生然生態的一課。

fsj 提到...

燕魚保護區 洞洞魚Lucky活跳跳

【莊哲權/台東報導】2012-12-06 中國時報

綠島燕魚保護區兩年前出現一隻遭漁槍射殺穿孔的燕魚,因幸運存活被潛水玩家暱稱為「Lucky」,目前已成為當地明星魚,前一陣子該區僅剩七、八尾燕魚,最近又增加到卅多隻,玩家認為是「Lucky」帶來幸運,讓保護區恢復生機。

綠島冬天沒什麼遊客,但在龜灣燕魚保護區卻是驚呼聲四起,成群燕魚幾乎是一聽到娛樂漁船碼達聲就靠攏過來,搶吃遊客丟下吐司,在船邊還可伸手摸魚;遊客說,感覺粗粗、滑滑的,魚兒吃得高興,遊客看得更開心。

就在大家著迷於餵魚時,船長大聲吆喝,大家一起來找Lucky,有民眾果然眼尖看到一隻腹部穿孔「洞洞魚」。

潛水教練王銘祥表示,兩年多前在綠島燕魚保護區潛水,發現這隻腹部被穿透「洞洞魚」,看了教人心疼,研判應該是遭漁槍刺中,當時傷口還沒痊癒,沒想到竟然存活下來,許多潛水玩家暱稱牠為Lucky,也成了綠島明星魚。

他說,發現Lucky時潛水玩家很難過,那一陣子燕魚也銳減到只有七、八尾,現又恢復到卅多尾,無論是海底潛水、船上餵魚秀可看到這群與人互動親密的燕魚。

綠島業者表示,燕魚本來很怕生,長期以來因潛水客餵養變得很親民,「綠島潛水與燕魚共舞」成了當紅旅程,在民國九十七年曾發生當地航警獵捕燕魚事件,台東縣政府因而在龜灣畫設全國唯一燕魚保護區,全年不得採捕。



◆ 最古老恐龍化石發現 命名尼亞薩龍

【台灣醒報╱記者魏敦華╱台北報導】2012.12.06

美國華盛頓大學的研究人員日前表示,他們發現一個有可能是最古老恐龍的化石,約比一般大眾所熟悉的恐龍還要早上一千萬年。該化石的大小約根一隻拉不拉多獵犬同樣大小,但尾巴有五呎長,目前該恐龍化石被命名為尼亞薩龍。

研究人員內思比表示,如果尼亞薩龍不是最古老的恐龍,那它也是截至目前我們發現跟最古老恐龍關係最近的。而一百五十年來,人們一直認為在中三疊紀是有恐龍的,但證據方面總是含糊不清。

內思比指出,這個化石標本之如此重要,是因為它蘊藏著很多歷史;它在1930年代出土,於1950年代被公諸於世卻沒有任何紀錄,然後它的名字就這麼出現了,卻遲遲沒有被驗證過。而距離那時八十年的現在,我們正將它慢慢拼湊成一塊。

根據了解,該研究用的化石被科學家拿來加以分析鑑定其是否為新物種,而這些化石是1930在坦薩尼亞發現,而且是英國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的收藏品之一。



◆ 陸市場需求大 象牙走私猖獗

【記者高行/綜合報導】2012-12-06 旺報

受大陸旺盛需求推波,香港今年查獲的走私象牙數量將創下近年來最高水準,這也造成盜獵猖獗以及非洲象瀕危。

《華爾街日報》引述港府發言人的說法指出,2012年的前10個月,香港海關官員查獲了4.6噸象牙,比去年同期增加近25%。今年10月底的一次大規模查扣行動使香港今年的走私象牙查獲量顯著增加。

海關人員在該次行動中發現,走私者試圖把走私的象牙藏在塑料片和豆子中,以圖蒙混過關。這批象牙是從肯亞和坦尚尼亞運來的。香港海關人員上月還一次性查扣1.4噸走私象牙,這批總計569根的象牙被埋在一大堆葵花籽下面。

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亞洲區負責人表示,就全球總體而言,2011年是歷史上查扣走私象牙數量最多的一年,而今年的走私象牙查扣量可能會更多。她舉出的例證包括,今年初在喀麥隆發生的一次大規模盜獵大象事件,導致約500頭大象被屠殺。

大象貿易信息系統的負責人米利肯說,形勢非常令人擔憂,非洲所有涉及大象貿易的指標都非常令人沮喪。

大象的盜獵活動主要指向中國消費需求的推動。米利肯說,走私象牙的約40%目前都流向了中國,大大高於上世紀90年代末時約3%至4%的水準。



◆ 世界自然基金會:德國童書印製犧牲雨林

中央社 2012.12.06

童書是德國耶誕節前銷售最佳的禮品之一。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德國分會希望消費者注意,德國市場上的童書約有30%是亞洲熱帶雨林樹木製成的紙張所印製。

世界自然基金會德國分會發布的報告指出,為了降低成本,不少德國書商印製新書都是委交中國大陸的印刷廠,而供應這些印刷廠紙張的公司是從包括印尼蘇門答臘等地區進口紙漿。

報告指出,中國大陸的紙業公司在印尼大量砍伐林木,摧殘了數百萬公頃應該是多樣性生物生態保護區的熱帶雨林。

WWF在2009年就曾提出報告,也在法蘭克福國際書展的展會上提出呼籲,希望書籍出版商不要只看獲利,必須考慮到過度砍伐熱帶雨林的後果。

雖然環保人士大聲疾呼,許多德國童書出版公司並不重視這個問題。WWF德國分會抽查從去年10月到今年7月之間市面上出售的79本童書,發現有22本的材料主要源自熱帶雨林的林木,另外有6本的材質中也含有熱帶雨林樹木成份。

報告指出,從教育青少年的角度看這個問題,重利的書商也有誠信問題。在熱帶雨林的林木製成紙張印製的童書當中,還包括介紹森林和愛護林木的書-「這就是森林」(Das ist der Wald)及「森林裡的動物」(Tiere im Wald)。

※ 相關報導:

* 《草、木不分》槓子寮砲台周邊2300株杜鵑 除草砍光光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dec/6/today-north10.htm

基隆市槓子寮砲台周邊產業道路,今年三月才種植二千三百多株杜鵑,十月文化局整理砲台環境除草,二千多株杜鵑被工人割光光,經常到砲台的民眾看了很心疼,痛罵浪費公帑。

* 種子女達人 15年蒐集逾500種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dec/6/today-south4.htm

「興趣能與工作、休閒結合,是最幸福的事」,三十四歲的張雯婷從小就愛蒔花弄草嚮往大自然,屏科大森林系研究所畢業後,考取林務局推廣社區林業,假日喜歡到戶外踏青撿拾種子,蒐集超過五百種植物種子,她還利用種子作畫、雕刻,製成精美手工藝品,成為種子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