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論-底特律破產啟示:競爭力才是硬道理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3/122013072500310.html
【本報訊】2013-07-25 工商時報
清代戲曲家孔尚任「桃花扇」裡的名句:「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用來形容底特律的興衰,應該十分貼切。底特律在20世紀初時,還只是個小小城鎮,靠著亨利福特這位工程師讓底特律脫胎換骨。1903年福特汽車公司成立,1908年該公司推出大眾買得起的T型車,靠著分工和專業化的大規模生產技術,福特汽車的競爭力傲視全球。在福特汽車公司的帶領下,大底特律地區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產業聚落。
底特律最風光的1920年代,整個底特律市及其周邊城鎮,生產全球90%的汽車。雖然經歷了1929-1932年的美國經濟大蕭條,底特律的汽車工業仍然是全球首屈一指。就業機會持續增加,人口也隨之遷入,最盛時期底特律是美國第四大城市,人口近200萬人,稅收隨著產業及人口不斷擴張而成長,市府財政狀況良好。然而,「福兮禍所倚」,整個大底特律地區,只仰賴單一產業,雖然戰後嬰兒潮的人口趨勢與汽車需求同步,然而一旦人口成長趨緩,汽車需求不再強勁,底特律的城市競爭力就隨之降低了。
更有甚者,當一個產業漸趨繁榮,利益分配的糾葛就油然而生。工會勢力的崛起,固然對廣大工人群眾提供更好的工作環境,給予更高的薪資與福利,得與企業主一起分享成長的果實;惟無可諱言的是,整個產業的生產成本隨之提高,而使產業競爭力相對降低。資本家們乃逐漸移往海外設廠,貼近市場,以強化企業競爭力。隨著產業外移的日益嚴重,底特律的財政情況就開始走下坡了。
在溫室裡的花朵是經不起暴風雨的,到了1970年代,更大的威脅出現了。原本只是「內亂」減損自身的競爭力,現在「外患」更帶來迎頭痛擊:日本汽車產業快速崛起,以低廉的價格,及符合市場需求的優越產品,不但搶食全球汽車市場,更侵門踏戶打進世界最大汽車生產國的美國。面對來自日本的挑戰,底特律的初始反應顯得遲鈍與傲慢。兩次能源危機並沒有讓美國汽車產業覺醒,仍然生產耗油的龐然大物,不知道市場已經轉向日本的節能小車了。1980年代裡,美國三大汽車公司中,體質最差的克萊斯勒瀕臨倒閉,雖然在美國國會的支持及經營奇才艾科卡的整頓下起死回生,但只靠汽車產業決定榮枯的底特律已經步入沒落,卻仍不自覺。
2008年的金融海嘯,全球多數產業都陷入危機,但在各國政府的全力搶救下,倖能逐漸復甦。底特律汽車產業在海嘯中幾乎全面陷入困境,其中通用汽車股價曾經跌到低於一個汽車火星塞的價格。靠著聯邦政府的緊急紓困,三大汽車公司總算沒在海嘯中滅頂。
然而,金融海嘯後的底特律市面臨產業衰退導致就業減少、就業減少導致稅收減少、稅收減少導致基礎建設減少、基礎建設減少導致產業衰退的經濟發展惡性循環。底特律的人口曾高達近200萬人,隨著產業沒落已經逐漸減少,金融海嘯後更只剩約70萬人。稅收大幅縮水,無力支持市政運作,生活品質降低,人口更加速流失,地方財政失衡的惡性循環乃次第展開。底特律每1美元歲入,就有約38美分用來償債或支付退休金等應付款,估計到2017年,這個數字將增至65美分,財政黑洞日益擴大。目前底特律市府的負債估計高達180億至200億美元之間,平均每個底特律市民背負將近3萬美元的負債。
多數經濟學者都知道,帶動美國經濟成長的兩大產業是不動產及汽車產業。金融海嘯以來,美國聯準會大量印鈔票救經濟,在不動產方面明顯較有起色,今年許多地區的房價較去年同期成長約10%,新屋開工率等數據也常報佳音。然而,汽車產業回春的跡象則相對並不明顯。有人認為這是因為現行量化寬鬆政策,聯準會每月購入的850億美元債券當中,有400億元是不動產擔保債券(MBS),因而對不動產業的貢獻較大。或許這是原因之一,但若以產業經濟學分析,或者更能看出其中差異。
不動產屬於在地產業,一般消費者購置不動產,主要考慮工作便利性或居家舒適性等因素,基本上沒有國外的競爭者;此外,由於不動產的供給缺乏價格彈性,只要需求持續上升,價格就容易上漲,因此聯準會以低利率及印鈔票持續加添柴火,一定能把不動產炒熱。至於汽車產業則不然,在自由貿易下,除非國產車確實物美價廉,否則即使利率低且資金足,消費者也不一定購買。換言之,汽車產業本身要有國際競爭力,才能贏得消費者的青睞。
要言之,底特律的破產,告訴我們不能只養一隻金雞母,因為金雞母即使風光一時,也很難風光一世;唯有持續保持競爭力,才能長治久安。我們籲請執政當局以底特律破產為鑒,盤點一下台灣還有有幾隻金雞母?是否還具競爭力?不論金雞、銀雞,能下蛋才是好雞,具有競爭力才是硬道理。
※ 相關報導:
* 兩岸競合/大陸要騰籠換鳥 對台玩偷龍轉鳳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8051713.shtml
中國實施「騰籠換鳥」政策,全面要求產業升級,連接上十二五計劃的調節結構,令中國從世界的工廠變成世界市場。在調整過程中,政策貫徹下,台灣技術、人才成為一級戰區。
....面對大陸從中央到地方搶人才補技術政策,「台灣高科技優勢可能只剩下幾年而己」,一位台商語重心長的說,如果台灣沒有建立兩岸智慧財產權、人才與技術的保護制度,那麼大陸的騰籠換鳥,只是對台灣使出偷龍轉鳳的手法,台灣科技不僅不會隨著開放而大展鴻圖,反而會加速流失。
* 台商嘆:中國來拜師 我卻自廢武功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8051700.shtml
....「但中國模仿台灣,而台灣卻自廢武功。」鴻海董事長郭台銘說。據了解,台灣退休官員建立制度與規範,如昆山科技園區就是仿照新竹科學園區,現在這樣的科學園區在大陸遍地開花。另外,創造台灣20年全球科技奇蹟,開啟花繁葉茂的自創員工分紅制度,在台灣改採實價課稅之際,人才逐漸流向大陸。「要忠誠還是要舞台」這是被視為台灣科技叛將的話。在台灣被政府一審再審明基海外控股員工分紅模式,在大陸卻照抄,現成為大陸廠商大幅吸引台灣科技人才的重要工具。
◆ 網路交易第三方支付 線上儲值最高20萬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4/8050830.shtml
【聯合報╱記者邱金蘭、羅兩莎/台北報導】2013.07.25
銀行公會昨天召開常務理事會,通過「線上儲值帳戶」草案。未來買方(自然人)在虛擬帳戶(線上儲值帳戶)的資金進出,包括匯入儲值金、提領現金,都必須透過實體帳戶的存款儲值。換句話說,不能用信用卡刷卡儲值。
至於儲值的金額上限,該草案規定,將依開戶安全程度分為三級,其中,等級最高的儲值金額上限為廿萬元,安全等級中等者十萬元,安全等級最低者一萬元。
銀行公會常務理事會昨天通過相關草案後,將提報金管會;金管會將找「第三方支付」業者、銀行業者,面對面溝通。
金融界人士說,因「第三方支付」不涉及修法,但為保護買方(自然人),由銀行公會相關小組擬定線上儲值帳戶草案。
銀行公會成員指出,未來線上儲值帳戶專門提供網路交易的支付,使用時有額度限制;這個線上帳戶內的資金進出都須透過實體帳戶,以防制洗錢。
買方(自然人)若先到銀行櫃台開立儲值帳戶,適用最高安全等級,儲值金額上限為廿萬元。若透過網路開戶,且開戶者只提供手機、地址或E-mail等資料,屬於安全等級最低者,儲值上限只准一萬元。開戶後,消費者若要匯錢到儲值帳戶,必須透過在銀行的實體帳戶匯入,不能用刷卡方式匯入;儲值帳戶裡面的錢若要領出,也必須透過銀行的實體帳戶,不能直接從線上儲值帳戶中提領現金。
相關人士表示,為避免偽卡等狀況發生,買方不能刷卡儲值。
※ 相關報導:
* 美製造業與房市報喜 經濟加溫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050717.shtml
美國7月製造業景氣擴張速度攀抵四個月新高,6月新屋銷售也創五年來最多,顯示製造業與房市仍持續支撐經濟復甦。....Markit首席經濟學家威廉森說:「美國製造業7月持續擴張,生產、訂單與就業全都增長,但擴張速度仍明顯低於年初時的水準,部分反映出眾多出口市場需求減弱,特別是中國與其他新興經濟體。」
* 歐元區製造業意外擴張 兩年來首見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050699.shtml
歐元區7月製造業景氣在德國帶動下出乎意料擴張,是兩年來首見,為歐元區逐漸步出歷來最長的衰退期再添佐證,並推升歐元攀抵一個月來高點。....歐洲央行總裁德拉基本月初表示,歐元區出口成長「應能受惠於全球需求逐步好轉,即使經濟前景仍有下滑風險」。
* 西班牙失業率 兩年來首降
http://www.cna.com.tw/News/aFE/201307250268-1.aspx
....在這個歐元區第4大經濟體力圖擺脫長達兩年的衰退之際,經濟師預測西班牙實行民主以來最高的失業率會再度攀高。然而,央行西班牙銀行(Bank of Spain)預期,第2季萎縮情況將紓緩,凸顯拉荷義對1日開始觀光和出口將帶動成長的押注。
* 陸製造業PMI 11個月最低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8050714.shtml
滙豐中國昨(24)日公布7月滙豐中國製造業PMI初值為47.7,比6月的48.2下滑,創下11個月以來最低,自2013年4月以來,滙豐PMI指數已連降4個月。
* 台經院大砍GDP為2.52% 下修1.19個百分點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8051660.shtml
台灣經濟研究院今大幅下修全年經濟成長率1.19個百分點,來到2.52%,下修主因是國內難擺脫悶經濟情況,造成民間消費無力,因此大砍民間消費成長率1.55個百分點,預測全年民間消成長率僅0.97%。
* 亞洲景氣降溫 美製造業增速
21 則留言:
社論-大陸金融自由化是台商的大利多
【本報訊】2013-07-26 工商時報
中國大陸國務院在今年7月1日發佈簡稱為「金融十條」的「國辦發(2013)67號」文件,明確宣示金融改革的指導方針,接著中國人民銀行(中央銀行)日前又宣布,全面開放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管制,取消貸款下限不得低於指標利率0.7倍的規定。利率自由化是徹底迎向市場化與自由化的重要里程碑,由李克強領導的國務院,已經將金融改革做為上任後最重要的政策。
關於「金融十條」的具體內容與影響,本報社論日前曾作詳盡的分析。金融十條不是單純的施政方針,還具體陳述實施的內容與步驟,並且明確指定負責與配合的機關;十項金融改革方案,更不閃躲地直接針對大陸總體經濟結構性的矛盾,正面進行「優化金融資源配置」的革新。雖然金融改革的路途漫長而且艱辛,不過,「金融十條」猶如大陸金融改革的新憲章,將是大陸改革開放後又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至於7月18日宣布的放款利率自由化,更進一步將大陸的經濟體制推向自由化與市場化的方向。人民銀行宣布的政策公告中,包括四項主要的措施:其一,取消金融機構貸款利率0.7倍的下限,由金融機構根據商業原則,自主確定貸款利率水平;其二,取消票據貼現利率管制,改變貼現利率在再貼現利率基礎上加點確定的方式,由金融機構自主確定;其三,對農村信用社貸款利率不再設立上限;其四,為繼續嚴格執行差別化的住房信貸政策,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個人住房貸款利率浮動區間暫不作調整。
我們可看到,人民銀行的政策公告中多次出現「由金融機構自主確定」的字句,顯現國務院與中央銀行決定放權,授與銀行更大的空間,依據不同的企業給與不同的貸款條件。「金融機構自主」是金融資源優化、差異化的重要轉折,金融資本不斷流向經營績效較佳的企業與產業,達成較高效率的資本積累,將能促成大陸由目前「大而效率低」的壟斷型國企架構,逐漸轉換成鼓勵中小型企業、高成長、市場競爭的架構,進而達到經濟結構多元化、效率化、先進化的政策目標。
大陸推動利率自由化,對台商以及台灣整體經濟發展來說,是個千載難逢的歷史契機。自由化競爭早已成為台灣企業在大陸以及全世界競爭的DNA,不論是鴻海、華碩這樣的出口型上市公司,或是旺旺、康師父等家族企業轉型升級的內需型企業,或是方興未艾的餐飲服務連鎖系統,「競爭力」都是台資企業最值得驕傲的強項。
過去三十年,來自中央或者地方政府主導的壟斷企業,挾著銀行無限制支持的低廉資金,無限制的擴產與殺價競爭,乃是台資企業在大陸發展所面臨最頭疼的問題之一。台資企業就算產品力、行銷力、通路架設都遠超過當地的國營企業,卻仍然難以突破從金融資源到市場資源全面壟斷的障礙。現在少數成功的台商,要不是具有強烈的衝撞性格,就是在歷史發展的夾縫中幸運找到壯大機會,但是只要是正面與國營企業衝突的產業,例如百貨商場、紡織成衣、家用電器乃至汽車等,台資企業幾乎全面鎩羽而歸。
如今,李克強總理的金融改革,強調「優化金融資源配置」、「用好增量、盤活存量」,從金融資源的自由化,來啟動整體經濟結構的調整與轉型升級,可說是給了台資企業一個千載難逢的歷史機會。台資企業擁有良好的金融信用,保守穩健的現金流量管理,不斷創新的產品組合,以及透明的財務報表,只要李克強總理能夠堅持政策方向,持續導引金融機構優化資源配置,台資企業在大陸的資金成本將大幅降低,融資渠道將更為寬廣,並且獲得購併、擴張的融資資金,這都是可以期待的重大利多。
台灣在金融自由化、利率市場化的過程中,不只壯大了台塑、遠東、統一等大型企業集團,更培植了華碩、聯發科、宏達電等新興的世界級企業。雖然金融業因此陷入過度競爭、幾乎毫無利差的困境,相對上卻創造出有利企業的成長條件。大陸利率自由化、金融改革的政策剛剛出台,短期內當然不可能產生特效,但是中長期將會複製台灣金融自由化的經驗,對於已經在大陸、或是正要起步的台商來說,掌握住這個歷史契機,率先與大陸的金融業建立長期穩定的往來關係,未來十年台商在大陸高速成長的機會,必然可以期待!
◆ 陸品牌手機供應鏈 台廠也多數乾瞪眼
【聯合晚報╱記者馬瑞璿/台北報導】2013.07.26
全球智慧型手機大戰打得不可開交,中國智慧型手機品牌廠也在一陣慌亂中,站穩腳步,擠身全球五大智慧型手機供應商。中國手機供應鏈向來自給自足,就算出貨量持續增加,中國大廠也甚少向台廠拿貨,這麼龐大的商機,台廠看得到、吃不到,僅有絕少技術領先者憑藉技術卓越,獲得中國大廠青睞,大立光(3008)就是最經典的一例。
1990年代,中國大陸勞動成本低廉、土地成本低廉,加上稅率優惠、內需市場龐大,中國大陸一躍成為諾基亞、索尼愛立信、摩托羅拉、三星的生產基地,從那個時刻開始,中國大陸手機零組件業開始壯大,技術也緩步升級。
當時,華北、華東、華南各有不同零組件廠雄踞各方,華北地區有北京敬鵬、北京富士康、青島益泰、IBI、北京信邦,華中地區有上海美維、CMK、上海紫燕、南通三德、蘇州寶興、崑山今皓,華南地區有中山皆力士、深圳至卓飛高、廣州伊利安達、珠海創鴻、廣厚美維、深圳BYD、深圳銘肯、福建飛毛腿、東莞驊升實業等各大供應鏈。其中,有些來自台灣、有些來自國際,但更多的供應鏈還是由中國大陸自家廠商提供。
物換星移,經過10多年努力,中國大陸零組件生產技術已經進步到一個層次,這時,隨著智慧型手機產業發光發熱,中國品牌廠在熬了多年之後,也迅速崛起,根據IDC 2013年初公布的調查指出,2012年全球市佔前五大品牌廠分別為三星、蘋果、諾基亞、HTC以及黑莓機,但是,如果仔細觀察2012年第4季全球市佔率前五大品牌三星、蘋果、華為、索尼、中興,就可以發現,智慧型手機市場排序早已全面改變。
從市占率可以發現,中國品牌廠全面擴張商業版圖,中國品牌廠攻下的不只是自家內需市場,連新興市場都在他們的搶攻計畫之中。然而,這麼大的商機,台廠卻很難吃到,中國人抱有「肥水不落外人田」的心態,只要中國大陸技術還可以、價格很便宜,中國品牌廠沒有不下單給自家人的理由,除非技術需求,否則,很難有國際供應鏈或者台灣供應鏈可望受惠,綜觀台廠,雖然還是有部分業者能接到中國大陸訂單,但是,搶到大單、還是毛利高的大單,今年以來,僅有大立光一家而已。
◆ 全球支付貨幣 陸躍升至第11位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8053311.shtml
【經濟日報╱記者陳致畬/綜合報導】2013.07.26
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最新統計指出,6月人民幣作為全球支付貨幣市占率升至0.87%的歷史新高,排名更超越泰銖及挪威克朗,晉升2位至第11位,距離進入前10位,僅有一步之遙。
彭博資訊及華爾街日報報導,SWIFT指出,在過去兩年,人民幣作為全球支付貨幣的市場占有率增加逾三倍,而其他亞洲貨幣基本保持不變。
其中,5月德國的人民幣支付使用量按月大增71%,增幅是20個最多使用人民幣作支持貨幣國家中最高的。
SWIFT表示,人民幣排名,已超越泰銖與挪威克朗,人民幣今年來累升1.5%,是亞洲11種交易較為熱絡貨幣中,唯一走升的貨幣。
SWIFT亞太區市場及策略部主管德卡西表示,人民幣在各主要市場,例如英國等,作為支付貨幣的使用量持續增加,顯示國際社會對人民幣接受程度日增。過去二年來,人民幣市占增加逾三倍,其他亞洲貨幣沒有什麼成長。
滙豐銀行今年初發布「人民幣崛起II」報告中指出,截至2012年8月,超過1萬家金融機構經營人民幣業務,而2011年6月只有900家。3年來,離岸人民幣從無到有,規模已近人民幣9,000億元(約新台幣4.4兆元)。
SWIFT統計,在2011年6月,人民幣作為全球支付貨幣的市場占有率,僅為0.24%,2012年6月為0.43%。
人民幣昨(25)日報收6.1345元人民幣兌1美元。彭博彙整的訪查中值顯示,人民幣今年底以前上看6.1元。滙豐控股3月估計,人民幣在5年內有望完全自由兌換。
※ 相關報導:
* 參議員馬侃提議 一元紙幣改為硬幣
http://udn.com/NEWS/WORLD/WOR6/8053495.shtml
倡導把一元紙幣改為硬幣形式,歐巴馬總統不是在孤軍奮戰,其老對 手馬侃也是英雄所見略同。國會The Hill報紙25日報導,對於國會推 動的所謂「硬幣法案」 (COINS Act)將給脫衣舞孃帶來的影響,馬侃 參議員給出了他的答案。
「硬幣法案」實際上是「貨幣優化、創新和國家節省法案」Currency Optimization,Innovation,and National Savings Act的簡稱,推 動者說,把一元的紙幣改為硬幣後,未來30年可為政府節省130億元 印鈔費,因為紙幣每三到四年就要更換,金屬的硬幣比紙幣經久耐用。
馬凱/慈悲經濟學
【聯合報╱馬凱】2013.07.26
二○○八金融海嘯以來,世界幾無寧日,資本主義的瑕疵,被無限放大,彷彿成了一切罪惡淵藪。
引爆金融海嘯的美國華爾街衍生性金融商品超大騙局,讓富者愈富,集團高層個個荷包滿滿,卻令小投資人畢生積蓄化為流水,欲哭無淚,最叫人不齒,喚醒了世界各地對財富向少數人聚集、多數人橫遭剝削的現實深惡痛絕,「占領華爾街」運動野火燎原般蔓延全球。
繼之而起的茉莉花革命、阿拉伯之春,使許多政權動盪,甚至領導者被拉下台,其勢延續迄今未已。中國大陸貧富懸殊,尤其權貴家庭聚歛財富,借市場經濟之力盤剝搜括,每年十餘萬起抗爭事件層出不窮,與前述國家相比,毫不遜色;只是主政者控制得法,尚未鬧出難以收拾的禍患。
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另一項束手無策的弱點,就是只管數量與價格,對品質良窳無能為力。台灣不知何故,又是被禍最烈的地方之一。從塑化劑、毒澱粉、防腐劑,及形形色色聞所未聞的化學材料,大量添加在蔬果、食品之中,讓男女老少不知吞下多少數量,無人倖免。這種舉國農工生產者聯手織成一個舖天蓋地的巨網,毒害識與不識的慘事,活生生地在我們身邊進行,而且防不勝防、無處可逃,天下寧有較此更可怖的世界?
此外,無數雇主把工作場所變成血汗工廠;用偷天換日的手段逃過有司耳目,汙染空氣、水源、土壤,令地球氣溫加速暖化,讓我們立足的地球、種種資源的壽命,進入倒數階段。
如果,因為資本主義,地球或將不存、生靈慘遭塗炭、富人剝削窮人,這樣的罪魁禍首,的確千夫所指,萬人唾棄。可是,資本主義的反面,正是由老大哥主宰一切、無產階級專政的共產主義,其罪惡滔天,早已不容於世。前有狼、後有虎,人類該何去何從?
全世界或許都前途茫茫,不知投奔何方,但在台灣,眼前確有一條康莊大道。這條路無比簡單,就是「慈悲」二字。只要心存慈悲,再自由開放的資本主義社會,廠商不會將各種毒害身體的化學藥物,摻入食物、衣物、建材之中,產銷黑心商品。慈悲的雇主,一心為員工著想,努力營造幸福的工作環境;因為他們深知,有滿意的員工,才有滿意的客戶。心存慈悲的生產者,又豈會毒化周遭的土壤、空氣、水,令生靈塗炭?握有豐富資源的幸運兒,時時念及缺衣少食、嗷嗷待哺的家庭,主動伸出援手,「占領華爾街」也發動不起來。
台灣,得天獨厚,以仁為本的傳統文化,與慈悲為懷的佛學精髓,在這裏保全了根苗,融入生活與行為之中,讓上千萬人投入慈悲助人的事業,密度冠於全球。在這一片豐饒的慈悲土壤中,宅心仁厚、痌瘝在抱的企業比比皆是,自然而然地將慈悲灌注於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中,資本主義的本質一點也未失去,但消弭種種禍端。當這樣的模式擴充到市場的絕大部分,人類面臨的無解難題即豁然解除,進而臻至圓滿的幸福世界。
我們的「打造幸福島」節目每天讓一位摸索出門徑的企業家現身說法;他們的故事令人無限欽仰、無數感動,更要緊的是,聽後發覺,我們也能做得到一個簡單的道理:慈悲,就是救贖!
(作者為經濟評論者)
◆ 大驚喜! 6月景氣燈號逆轉勝為綠燈
【經濟日報╱記者邱建業/即時報導】2013.07.26
經建會發布6月景氣對策信號,原本預期連10黃藍燈,卻意外出現代表景氣穩定的綠燈,綜合判斷分數跳升為23分,終結連9黃藍燈。這是23個月以來第一個綠燈。
轉為綠燈的關鍵,分別是工業生產指數由藍燈變成黃藍燈、海關出口值由黃藍變綠燈、機械及電機設備進口由黃藍變綠燈、製造業銷售值由藍燈變黃藍燈,各增加一分的結果,由上月的19分增為23分。
【中央社台北26日電】
經建會今天公布6月景氣燈號,從連續9個月亮黃藍燈,終於轉亮為代表景氣穩定的綠燈。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表示,6月生產面、貿易面、消費面指標持續改善,金融面與勞動市場表現也大致穩定;景氣對策信號綜合判斷分數由5月的19分增為23分,燈號轉呈綠燈,中止連續9個月的黃藍燈。
經建會表示,領先指標維持上升走勢,同時指標已脫離水平,連續3個月上升,顯示景氣正逐漸步上復甦之路。
※ 相關報導:
* 外界解讀 總統挺彭淮南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8053284.shtml
馬英九總統昨(25)日接受媒體專訪時,強調今年台灣經濟成長率至少可達2%以上,且不會為了帶動出口的成長而壓低匯率。外界解讀為,馬總統在匯率政策上力挺彭淮南。
* 美就業續強 QE可能提早退場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053287.shtml
美國就業市場持續好轉,6月耐久財訂單也優於預期,顯示美國勞動市場和製造業景氣好轉,提高聯準會(Fed)開始逐步縮減量化寬鬆(QE)規模的機率,但拖累美股25日早盤挫跌。
* 擺脫通縮?日6月物價開始上揚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054358.shtml
日本6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比去年同月上揚0.4%,創2008年以來最大升幅,似乎是全球第三大經濟體終於要擺脫通貨緊縮的前兆。日本統計局26日表示,6月不含食品在內的消費者物價比去年同月上漲0.4%,高於彭博調查29位經濟學家得出的0.3%中間值。不過若連能源項目也扣除不計,物價則下跌0.2%,依舊維持逾四年來的下跌趨勢。
◆ 人頭戶逃奢侈稅 國稅局即起嚴查
【聯合報╱記者林政忠/台北報導】2013.07.26
財政部宣布,各區國稅局即日起將針對「無資金能力、疑似人頭戶」的短期買賣房地產案件,從資金流向加強選案查核;一旦查獲漏報奢侈稅,不僅補稅,最重可依所漏稅額加處3倍罰鍰。
財政部台北國稅局表示,日前查獲甲君名下擁有多筆房地產,利用名下無房地的乙君買賣房產;乙君去年6月以總價1100萬元置入內湖區房地,去年10月即以總價1180萬總價出售給丙君,4個月賺80萬。
國稅局查核發現,乙君購屋資金全數來自甲君,售屋後資金又全數匯回甲君帳戶,因此認定甲君利用「第3人名義」,銷售持有1年以內房地,逃避奢侈稅。
國稅局裁罰甲君,除了補稅177萬元(1180萬元乘以15%稅率),並處所漏稅額3倍以下罰鍰,甲君可謂得不償失。
此外,財政部原訂本周三公布委外研究的「奢侈稅期末報告」,但專家學者質疑研究團隊提出的奢侈稅成效、所得重分配效果,研究團隊還要「重跑資料」;財政部目前也沒有把握,何時可公布奢侈稅期末報告。
官員說,奢侈稅實施初期,房價短期內確實明顯下跌,但後來「有漲有跌」,研究團隊曾模擬「沒有奢侈稅情況」,房價飆漲的數據統計更明顯,證明奢侈稅對穩定房價有顯著貢獻。
經濟學人:全球成長趨緩 金磚恐成絕響
【聯合報╱編譯任中原/報導】2013.07.27
最新一期「經濟學人」雜誌報導,今年全球新興經濟體的總經濟規模將首度超越全球的半數。在新興經濟體的帶動下,過去廿年來世界經濟成長之快更是現代史上最重大的經濟轉變。但由於「金磚四國」成長減緩,未來不但這種成長勢頭將難以復見,世界經濟可能由「全球化」變為「區塊化」,成長頓挫,甚至引發戰爭。
經濟學人以「巨人放慢腳步」為封面故事,說明「金磚四國」的崛起,及對全球經濟造成的多方面影響,包括原料價格上漲,製造業與勞動成本下降,全球貧窮人口大幅減少,各國間的經濟失衡擴大,最終引發全球金融及經濟危機。同時使全球工資停滯,並造成富裕國家的貧富差距擴大。
經濟學人指出,金磚四國經濟成長減速,已不再能撼動地球。其他新興經濟體的成長動能根本無法與金磚四國先前的表現相提並論。金磚四國本身軍力增強,教育及科技能力提昇,仍將繼續影響全球,但未來變動的速度將趨緩。
由於金磚四國最光鮮的時光已經過去,新興經濟體整體的擴張速度將減緩,對全球經濟成長的貢獻度也將下降。其他新興國家將彌補部分缺口,但不足以阻止全球經濟成長下降。
經濟學人強調,以往是水漲船高,一路順遂;未來將是水落石出,前程多艱。新興經濟體的成長減弱,將對本身的金融體系造成壓力,資金大舉外流。高度依賴原物料的國家,日子也不再好過。
對全球而言,經濟成長下降,可能使各國領袖更重視合作及推動自由化,包括重新啟動世界貿易談判。如能解除服務業的非關稅障礙,可為全球帶來重大的經濟利益。
反過來看,當然也有風險。經濟學人指出,富裕國家未來可能在全球化方面趨於審慎,更著重於維護本身既有的出口競爭力。最近各種自由貿易協定(FTA)不斷興起,可能會造成全球經濟的「區塊化」。
更值得擔憂的是,金磚四國由於成長減緩,可能造成國內情勢緊張,也使發生外部衝突的風險升高。因此全球能否再創一個亮麗的成長年代,端視這些新興的大國能否促進全球合作而定;否則不僅可能使全球經濟出現成長頓挫、下降,最壞的情況則是爆發戰爭。
※ 相關報導:
* 哇!美消費者信心 六年新高
http://udn.com/NEWS/WORLD/WOR6/8055720.shtml
美國7月消費者信心指數意外升至六年來最高,原因是美國民眾對經濟現況的觀感好轉,但預期未來一年的經濟成長將會減緩。....湯森路透/密西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7月最終值升至85.1 ,創2007年7月來最高,也優於經濟學家預估的84。主持這項調查的柯廷(Richard Curtin)說,消費者信心創六年高點,顯示消費者支出可望持續成長。
* 學者:景氣像狂犬鼬獾 左右搖擺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2/8055901.shtml
六月景氣燈號出現暌違已久的綠燈,代表景氣穩定。對此,學者仍不敢大意,認為需要更長的時間觀察,才能確定景氣是否好轉。學者分析,國內出口表現與外銷訂單表現不相符,六月亮出綠燈很有可能只是曇花一現。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譬喻,國內景氣表現就像是被得狂犬病的鼬獾咬到,「有點恍神,左右搖擺」還需持續觀察,「不要高興太早」。
* 從「以前高雄港很忙」的感嘆說起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8055881.shtml
....人們越不願直視的地方,其實越掩藏著難以迴避的真相。從外在變化看,這十幾年的世界經濟重心皆在亞洲,但台灣海峽航路的榮景則從海峽東岸移到了西岸,這是不爭的事實。從內在情勢看,這十幾年台灣忙著政治對峙而無暇關心經濟發展,先前刻意拒斥大陸而自陷於邊緣化,至今仍無法恢復遺忘的國際化、自由化精神。高雄港在扁政府的八年跌了七名,在馬政府的五年跌了三名,這已經是朝野的「共業」,藍綠兩黨誰也無法推諉責任。
◆ 跨領域合作 科技創業尋出口
【聯合報╱范賢娟/博士後研究(竹縣竹北)】2013.07.27
台灣的經濟該怎麼走下去?許多人都感到憂心。
最近許多學校開始鼓勵學生創業,這是個很好的方向。但創業的形式有很多,價值最高、影響最大的當屬科技創業,但也是難度最大者。
過去國內教育環境中,學科學的人很少接觸商管,學商管的人不懂科學。不過,許多學校開始有課程,鼓勵這兩個領域的學生一起合作,大家藉由修課一起完成任務,有機會展開跨界對話,慢慢培養出跨領域人才,同時也幫國內科技找應用出口。
台灣的科技研發也不是不好,最近在重要期刊登出的研究成果愈來愈多,有些固然是基礎研究,距離應用面還很遠;但有些是有機會應用的。
針對這些部分,如果參與研究的師生,有人願意出來朝商品設計、大規模生產多費點心,同時也配合商管的人尋找好的營運模式與行銷策略,這樣才有機會創造更好的賺錢機會,而不是跟在別人後面賺些辛苦錢。
不過這當中還有很多細節要慢慢克服,其中一個是很多科技人會從技術面向思考,認為自己的技術好,產品就一定好,一定可以賺錢。但這些沒有「一定」的關係,最重要,是看你怎麼掌握到市場需要,設計顧客感興趣的產品,還要能搶到那個時機,才有機會賺大錢。
話說回來,聽到這樣以賺錢為目標,可能學科學的人會覺得俗不可耐,覺得當年學科學就是喜愛那份單純的好奇,怎麼這兒又要想賺錢?
賺錢後,會不會變俗?最重要在自己的心。我們該自我提醒:希望自己即使賺了錢後,還要能夠顧慮到社會其他的階層、其他的人,不會唯利是圖,而非一開始就拒絕賺錢機會。
國人雖然有愛心,但如何讓這些做的更有效率、顧及到受照顧者的隱私與取用的便利性、或使資訊透明讓更多人信賴,這方面則不大有人細究。如果擅長資通訊的人與商管的人,能夠陪著社工一起投入,則應該很容易解決這些問題。
社會企業並非只有照顧貧戶,任何非以幫股東賺取最大利益為目標、有助解決社會問題的公司,都可稱之為「社會企業」。這有很多可以切入的角度,目前國內已有人投入回收咖啡渣紡紗、有人研究環保建材、有人發展自然純淨的沙龍用品…,建議各位科學家也可以試著去找方向。再或者,就算只是一般的科技公司,還是可以從實踐企業社會責任的角度,來選擇賺錢後回饋社會的可能。
只要記得「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我想這也足以成人成事。
◆ 許青年一個未來-打造青年夢想產業
杜蕙蓉 2013-07-27 工商時報
台灣經濟的未來在哪裡,青年的未來就在哪裡!搶救崩世代沒有特效藥,但台灣產業結構所造成缺工與青年失業並存的弔詭,絕對是產業政策迫在眉睫的課題。
根據主計總處發布的人力運用調查年報指出,民國101年在國內的長期失業者共4.8萬人中,技術不合、工作性質不合為其未能遇有工作機會的前二大困難,占比分別高達42.79%、26.57%。
其中技術不合相較100年調查時的占比36.84%,躍增近6個百分點,顯示產業的需求與人才產出無法銜接的情況日益嚴重。
製造業太成功 反成阻礙
生技中心董事長李鍾熙認為,台灣產業最大的危機,就是沒有培養年輕人喜歡的產業,而導致產業和青年興趣脫鉤,追根究底的原因是台灣的經濟並未進入知識型產業。
「台灣製造業太成功了! 而這個過去的成功卻是現階段甚至是未來性產業的最大障礙」,李鍾熙說。
由於有製造業的成功模式,加上原本就是比較保守的民族性,以及政府產業政策法規僵化,讓台灣的知識型產業發展十分緩慢。
李鍾熙認為,矽谷可以產出網路科技新貴,Facebook等以網路結合生活應用的創新公司可以如雨後春筍般的誕生,但是台灣的大企業卻依然興趣缺缺,即使是中國大陸在軟體、網路資訊的發展都比台灣快速。
加上台灣的法規也不友善,使得台灣在知識經濟的發展上已經出現三大迷思:一是專利、發明、設計、品牌等無形的資產是遠遠比不上廠房設備的有形價值;二是沒有培養人才的策略;三是未建立制度與平台,讓青年與勞動市場嚴重斷層,也和全球未來產業發展脫節。
青年最愛產業 在台邊緣化
李鍾熙憂心忡忡表示,目前有四大產業是年輕人喜歡,而且是國際趨勢的產業,台灣還處於邊際的窘狀,分別是:
一、網路與生活結合的產業,這是青年最容易卡位也可以創造奇蹟的方便門,但台灣很漠視。
即使台灣的科技產業供應鏈十分完整,但軟體的投資和成果與硬體產業仍有天壤之別。
二、R&D研發型產業,此領域最多的生技新藥開發公司,在沒有資產,且一個新藥研發期長達10年以上,投入的資金成本和風險性都遠高於製造業下,初期募資十分困難,在大企業都很難支持下,更遑論年輕人創業!
三、專業商務服務:相對於新加坡、香港和美國等地區,國人很難認同這種型態的公司,在台灣,律師、會計師、設計公司、顧問、媒體行銷等行業,很難被視為是一個產業,因此就更無法國際化。
四、文創:舉凡內容、流行、文化藝術、表演,都最能吸引年輕人投入,但企業和政府投入的資源也不夠。去年轟動一時由李安導演的「少年Pi」電影,請來全球最大影音公司R&H創造了震撼的音效效果,R&H也在政府鼓勵下,到高雄設立分公司,但請來了大和尚,相關單位而後也沒有特別的支持動作,讓R&H幫助台灣發光,創造雙贏的利基,非常可惜。
另外,台灣的國際化也很弱,不管是語言能力或是法規,甚至是金融政策都和國際脫軌,最近詹宏志高調指的第三方支付就是最明顯的例子。
李鍾熙表示,產業的僵化,影響思維,政府沒有膽量突破,過去的利益結構不願意改變,就無法培養知識型產業,就不能創造年輕人的夢想,青年沒有活力,沒有企圖心,台灣的未來要走向哪裡呢?
都是公權力惹的禍
【經濟日報╱社論】2013.07.28
五年前爆發的金融海嘯,將全世界拖入無盡的恐慌與衰退之中,迄今未已。除了美國之外,全球另外三大經濟體,包括歐、日、中,仍然深陷泥淖;日本賴安倍三箭一時之間靠日圓大貶搶到不少出口市場,舉國欣喜莫名,但十年之病尚要求三年之艾,這20年之病,竟是輕易得癒?向來恃出口為命脈的台灣,出口連月衰退,經濟成長預估也一修再修連十修,今年全年又淪落「保2」之困境。這一切艱難險阻,究竟誰為為之?孰令致之?
從金融海嘯肆虐以來,各方的矛頭都指向資本主義市場經濟,資本主義誰也說不清,因而真正的元凶不容諱言就是以私營企業為主體的市場經濟。不過,這樣的指控或激起一片民粹的激情,卻都是外行者言。
因為不論信奉何種主義,都必然深知,脫離了自願交易的市場,人類將退回自耕自食的陶器時代。
真正的罪魁禍首,就是從美國到日本到歐洲到中國的顢頇的公權力。追本溯源,今天世人已知,引爆金融海嘯的次貸風暴,正是全權主導貨幣政策的美國聯準會一手孕育,前任主席葛林斯班一面以1%的超低基本利率營造極其寬鬆的信用狀況,令房屋市場高度繁榮;另一手縱放衍生性金融商品透過天才的包裝手法,將極高風險的劣質房貸變成高報酬、低風險的最高等級理財工具。以一人而致天下於火窟之中,葛林斯班勢必永載於史冊之中。
為了搶救金融海嘯,葛老的繼任者柏南克一邊變本加厲地將基本利率大降為零,一面祭出違背所有經濟祖師教訓的印鈔救市手段,大搞QE1、QE2、QE3,讓4兆美元橫流國際市場,新興國家深為泡沫膨脹所苦,美國卻因資金流失削弱復甦力道,貽禍全球。如今美國經濟復甦已紙包不住火,聯準會失去一切正當理由,迫不得已宣布QE將退場,又引發資金大舉流出新興國家造成動盪不安,柏南克的「貢獻」恐絲毫不在葛老之下。
日本由於半世紀來過度仰賴公權力操作經濟發展,初期吃到不少甜頭,久之整個經濟與企業經營深受扭曲,造成無法挽救的大禍。如今安倍以毒攻毒,更大力貶抑日圓搶出口市場,氣勢衰竭之後,轉而操作民族主義,經濟頹勢恐難扭轉,卻可能引爆東亞地區直接衝突,對日本固不利,其他國家也將同被其禍。
歐洲於十餘年前自以為得計地實施歐元單一貨幣,順境中快意奔馳,一遇逆境即如火燒連環船,各國互相掣肘、相互牽累,搞得一籌莫展、一起沉淪,又格於嚴厲的財政紀律,在經濟衰退時,強行以「撙節」為名的緊縮性財政政策,提油救火、治絲益棼,歐元區乃每下愈況,絲毫見不到轉機。
中國大陸則在金融海嘯爆發前,強自拆卸世界工廠的主引擎,令經濟步入危機,2009年又揠苗助長,以人民幣4兆救市資金配合10兆融資炒房,硬是將成長率逆勢拉升到令舉世瞠目結舌的9%超高水準。如今錯誤投資、無效建設、過剩產能、閒置空屋等弊病層出不窮,兩者合力將一片榮景的大陸經濟搞到百病叢生、進退維谷。
在這環繞四周的公權力倒行逆施、為禍蒼生的大環境之中,台灣這一葉小舟本來已難自保安然無恙,但掌握公權力者全然忽視世界工廠關閉斷絕經濟命脈的危機,一味推託給大環境不利,卻拿不出任何有效的對治策略,另一方面則在教育體制上,摧毀台灣創造經濟奇蹟的至寶,技職教育;一方面在國防上,由一樁虐死士官案件將國軍內部的駭人聽聞的黑幕公諸於世,讓為人父母者個個視子女服役入伍為噩夢。我們的公權力所作所為,也一點不見高明。在撻伐市場經濟之前,先想想這個問題。
◆ 北大調查 陸貧富不均惡化中
【記者曾薏珊/綜合報導】2013-07-28 旺報
根據最近公布1項調查統計,大陸貧富差距愈來愈嚴重,同時失業狀況也比官方公布的數據更加惡化,隨著整個宏觀數據一一亮起紅燈,貧富差距的擴大與高失業率恐怕會重創大陸經濟成長動能。
《華爾街日報》報導,北京大學進行了1項大陸家庭動態跟蹤調查,在大陸5省走訪1萬4960戶家庭,調查凸顯出大陸貧富不均的問題。調查指出,2012年,大陸25%低收入家庭僅占全大陸家庭總收入的3.9%,而25%高收入家庭卻占全大陸家庭總收入的59%。
收入分配致社會不安
財新網也引述這項調查指出,收入最高的5%家庭,其收入占所有家庭總收入約1/4,收入最低的10%家庭收入僅占總收入1%。這些數據都反映出大陸貧富不均愈來愈惡化。
這項調查顯示,大陸2012年基尼係數,數值為0.49。此數值為衡量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標,介於0至1之間,數值愈大代表居民收入分配愈不平均。
負責該調查的的作者之一,密西根大學教授謝宇對於大陸2012年基尼係數數值則表示,此數據比近期其他調查結果低。而2010年的基尼係數為0.51,相比之下2012的數值較低,因農村居民收入增加的速度較城鎮居民快。
但報導指稱,若和國際且與過去大陸的數據相比,大陸目前貧富不均的程度仍令人驚訝。此外,收入分配嚴重不均可能導致社會不安等問題。
隱形失業人口成問題
其次,隨著經濟成長趨緩,失業問題更是受關注的焦點,似乎從這項調查反映出,失業率可能比官方實際數據還要高。調查指出,大陸官方失業率為4.4%。但若加入計算隱形的失業人口,如無法找到合適工作最後放棄求職的人群,大陸的失業率將高達9.2%。
大智慧阿思達克通訊社引述謝宇的話報導,2012年大陸城鎮人口失業率在4.4%至9.2%之間。其中,4.4%反映的是狹義的失業人口,接近官方數據,而9.2%則考慮未找到工作、不願意工作等隱形失業者,較接近國內多家學術機構的抽樣調查。
但對於就業相關問題,謝宇認為,大陸的就業形勢仍比其他發展中的國家要佳,從事體力勞動者的薪資水準有提升,此說明大陸失業問題並不嚴峻。
※ 相關報導:
* 財經剪影/19個產業淘汰落後產能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8057535.shtml
工信部25日在網站公告,包括煉鐵、煉鋼、焦炭、鐵合金、電石、電解鋁、銅冶煉、鉛冶煉、鋅冶煉、水泥、平板玻璃、造紙、酒精、味精、檸檬酸、制革、印染、化纖、鉛蓄電池等19個行業,必須在2013年9月底前關閉列入公告名單內企業的落後產能,確保2013年年底前徹底拆除淘汰,不得向其他地區轉移。
* 大陸經濟減速,台灣準備好了嗎?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8057382.shtml
近來中國大陸經濟增長持續減緩,已對台灣造成衝擊。經濟部新公布六月外銷訂單較去年減少三‧五%,連續五個月負成長;其中,來自大陸的外銷訂單較五月大幅衰退八‧六%,較去年同期減少一‧九%,金額創下自二○一○年十月來的新低。大陸是台灣最大出口市場,兩岸經貿關係又日趨緊密,面對大陸經濟減速趨勢,台灣必須作好充分的因應準備。
◆ 政府債台高築 薛琦:加稅這麼難嗎?
【謝錦芳/台北報導】2013-07-28 中國時報
行政院政務委員薛琦昨日在「余紀忠講堂種籽營」指出,中央政府未償債務餘額若加計公保、勞保與全民健保等潛在債務,實際債務占GDP比率超過百分之一百,比歐洲許多國家都來得高,還好台灣沒有外債,否則早就破產了。他表示,「加稅是未來必須嚴肅面對的問題。」
財政部向來強調,台灣的財政非常健全,中央政府未償債務餘額遠低於歐美各國。不過,薛琦昨日戳破這項說法。他對著現場多位企業界人士指出,台灣實際債務占GDP的比率,比官方統計高出一倍以上,為何目前政府依然可以順利運作?「這是因為台灣像日本一樣,沒有外債。」
薛琦毫不避諱地問,「加稅有這麼難嗎?這是必須嚴肅面對的議題。」他指出,台灣的加值營業稅率僅五%,是全世界最低的;其次,台灣的房地產持有成本低得不像話。他舉例說,位於仁愛路的豪宅帝寶,屋主要繳的地價稅竟比管理費還低,非常不合理;由於房地產稅率偏低,稅基也減少,讓房地產炒作空間大增。
政府財政陷入困難,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吳中書指出,五年後,台灣的人口將出現負成長,屆時勞動人口減少,繳稅的人變少,老年人口比重逐漸提高,醫療和社福成本大增,財政壓力將更大,財政改革已到了不能再拖的地步。
◆ 「大樹」要換了 國泰金改企業標誌(節錄)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9/8057450.shtml
【中央社╱台北28日電】2013.07.28
沿用近30年的國泰金大樹要換了,國泰金控證實,將自8月起陸續轉換金控旗下各子公司的企業識別標誌(CIS),國泰金大樹雖然還在,卻已經不是原來那棵樹。
※ 全文詳見原站。
產值贏德國…台灣 憂鬱的遊艇六哥
【經濟日報╱編譯季晶晶/綜合外電】2013.07.29
南海遊艇製造公司的卡車司機汗流浹背,要確保重達30噸的新造豪華遊艇能毫髮無傷裝上卡車,以便送達加州買主手中,這不是件輕鬆差事,但至少是一筆訂單。
金融時報報導,台灣最近超越德國, 成為全球第六大遊艇生產國,但目前雖有43艘遊艇動工,市況卻遠不如2008年金融危機發生前。境內造船廠去年生產金額僅達1.48億美元,低於2008年的3.57億美元。
嘉鴻集團執行長呂佳揚說,市場萎縮,所有造船廠都接不到足夠訂單。
在高度仰賴出口的台灣,遊艇業並非唯一處境艱困的產業。全球成長疲弱造成台灣許多產品的需求銳減,電子產品首當其衝,遊艇和腳踏車也難倖免。台灣遊艇業者的對手除歐、美大公司外,近來也面臨中國的威脅。
南海遊艇總經理陳朝南表示,台灣造船廠初起步時,替其他公司生產小型船,但當勞動成本上揚,業者無法再以低價勝出,便開始擴大投資市場行銷和設計。
台灣吃虧的地方是,定價能力輸給義大利法拉帝(Ferretti )等有悠久航海歷史和設計聲譽的歐洲業者。不過,市調公司超級遊艇集團(Superyacht Group)的布萊德說,台灣造船商名聲已愈來愈響亮。
但對岸構成新挑戰。由於中國大陸富豪人速急遽成長,對跑車、遊艇和直升機等需求激增,中國遊艇業者不惜砸重金投資。根據官方媒體,中國光是海南島一地就有206家遊艇相關業者。
台灣業者說,中國公司常跨海挖角、享較低勞動成本,而且他們的國內市場有關稅保護。
在全球遊艇需求下滑之際,台灣的中信造船目前以生產貨船等商用船為主;嘉鴻等其他業者則聚焦中國以外的亞洲買主。
◆ 兩岸競合╱制定共通標準 民族品牌第一步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8059655.shtml
【聯合晚報╱記者馬瑞璿/台北報導】2013.07.29
兩岸通訊搭橋會剛舉行,是為下月兩岸共同制定通訊標準而準備。區域經濟合作已經成為全球商業發展趨勢,台灣如果要在全球科技產業找出全新定位,兩岸共通標準制定將是台灣踏出全球的第一步,刻不容緩。
2005年胡連會談,由金仁寶集團董事長許勝雄推動兩岸共通標準制定,許勝雄說,當兩岸採取共同產業標準後,其他國家要進入兩岸市場,會增加貿易障礙門檻;其次,如果這一個共通標準可以成為全世界標準,那麼兩岸產業發展就能捷足先登。
要制定國際標準並不容易,但中國憑藉人口多、內需市場大等利多,一宣布推出自有標準,全球也不敢漠視。以2009年,中國大陸推出TD-SCDMA通訊標準,當時,全球各大品牌廠觀望氣氛濃厚,然而,中國大陸人口多,在政府強力推動下,TD順勢成長,次年國際品牌大廠爭相全力投入生產此一規格。
目前進入4G時代,全球通訊標準有二,一是由WCDMA升級的FDD-LTE,另外一個就是從TD-SCDMA衍伸而來的TDD-LTE。過去,蘋果iPhone在3G時代,僅生產WCDMA、CDMA 2000規格,據了解,9月即將發表的iPhone除了FDD LTE版本之外,還會再推出TDD LTE版本。顯示,中國大陸推出的標準,已站穩腳步。
中國自己制定的標準確實受到全球重視,兩岸如果能積極共同制定標準,有利未來發展。但業者表示,台灣想要吃下中國訂單並不容易,畢竟中國已經上下游垂直整合,但規格標準制定不只是放眼中國、更放眼全世界,假設雙方能夠共同制定標準,那麼,兩岸光是在作業流程上就會越來越相近,減少不必要的摩擦;若把目光放遠,至少可以做到貿易障礙門檻,讓全球科技趨勢不再只由西方國家主導,甚至建立民族品牌。
※ 相關報導:
* 產業政策在哪? 台灣不能再等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8059675.shtml
....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中國政府從家電下鄉開始全力發展彩視、電腦等科技,如今聯想成為全球第一大PC廠,TCL成為全球第三大彩視廠,聯想、華為、中興、酷派不僅站穩中國前六大手機廠,華為、中興並進軍國際。而台灣呢?
全球科技版圖重新劃分,韓國、中國用產業政策方向、運用政府資源、上下全力輔導發展出明星產業,韓、中全面強化挖人才補技術,有計劃吸收來自台、美、日、歐先進技術,導向「自有品牌、建立自主供應鏈」。換言之,過去由歐美科技大廠領導的ICT(資通訊)或消費電子時代,所建立的全球分工,正一步步走向以國家為主的垂直整合。
....中國鎖定七大新興工業發展,如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科技、新興訊息產業等,台灣如果能全力在研發上努力,兩岸共同合作進一步發展,否則,若研發上無法跟上,民族合作與民族品牌只是南軻一夢。
新興經濟減速 全球大挑戰
【經濟日報╱編譯劉忠勇/綜合外電】2013.07.29
當一個短跑金牌好手跑不到個人最佳的速度時,往往要過一陣子,才能認定他只是一時低潮,或者真的過了巔峰。最新一期經濟學人雜誌以此為喻,形容新興市場這些21世紀的短跑好手,如今面臨「經濟大減速」,而新興經濟體執政者的態度,將是日後經濟成長的最大挑戰。
居於領先的新興市場巨人昔日巔峰已過,中國今年經濟成長若能達到官方目標7%,就算幸運了。總體來看,新興市場今年可能只達到去年5%的成長水準,比起富裕國家算快,若不算全球受富國拖累的2009年,卻是新興市場十年來最緩慢的成長步調。
經濟學人指出,這象徵新興市場時代的黃金第一階段落幕。這段時期,就購買力平價而言,新興經濟體占全球產值由38%增至50%。接下來十年,新興市場仍會成長,只是腳步較緩和。經濟學人認為,新興市場減速立即的影響應付得了,但對全球經濟長期影響卻極為深遠。
以往,新興市場榮景過後,往往以崩潰告終。這也有助解釋為什麼極少窮國能成為富國。不過,值得慶幸的是,這次看來不太可能出現新興市場普遍崩潰的情況。
經濟學人以「經濟大減速」來形容這個現象,這也意味新興經濟體不能再填補富國經濟低迷的空檔。美國和日本若不強勁復甦,歐元區若不擺脫衰退,全球經濟不太可能突破目前差強人意的3%。
未來,全球經濟成長將更廣泛而均衡,也因此各國對全球影響也較小。繼中國和印度之後,印尼和泰國在內的下個十大新興經濟體,人口加起來還不如中國。但全球成長幅員更廣,依賴金磚四國(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程度也將減輕。
※ 相關報導:
* 羅比尼專欄/新興國蜜月期結束了?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058903.shtml
第一,大部分新興市場經濟體於2010─2011年出現經濟過熱
其次,先進經濟體走弱,新興市場經濟體或可倖免的論點並不成立。
第三,大多數的金磚國家和其他新興市場經濟體均採取了某種形式的國家資本主義。
第四,曾讓巴西、俄羅斯、南非和其他許多商品出口新興市場受惠的商品超級榮景,可能已經結束。
第五,也是最近的一個因素是,美國聯準會釋出信息,可能較預期提前結束量化寬鬆政策,且暗示將從零利率退場
最後,儘管許多新興市場經濟體可望保有經常帳盈餘,越來越多的新興經濟體如土耳其、南非、巴西和印度正出現赤字。這些國家還有其他共同弱點:財政赤字過高、通膨超標,以及穩定風險。貨幣緊縮將進一步削弱這些國家已經走緩的成長。
* 歐巴馬對共和黨下戰書:終結撙節
http://udn.com/NEWS/WORLD/WOR6/8058958.shtml
「當人人都想從縮小的飯鍋裡搶些飯粒時,才會覺得自己必須跟其他族群爭奪。」美國總統歐巴馬接受紐約時報專訪時強調,政府必須終結財政「撙節」,必須擴大支出以促進「成長」,才能緩解種族紛爭,才會覺得自己能夠安全且有發展的機會。....他指出,優先要務是擴大基礎建設、教育、乾淨能源、科學、研究等支出。由於過去兩、三年來華府一直在爭議如何削減赤字,因此現在須花更多時間及精力,來辯論該如何提振經濟及提升中產階級。
◆ 「金風暴」危機倒數 中央拆彈
【經濟日報╱記者曾迺強/綜合報導】2013.07.29
地方債已成了懸在大陸經濟頭上的一隻利劍,稍有不慎便會引爆債務違約風險,降低地方債務風險已成大陸中央改革主要工作。
路透報導,江蘇已是目前債務風險最大的省市之一,在獲取大量貸款建設城市同時,也面臨省內造船及太陽能電池板等支柱行業產能過剩,致使稅收下降、無法償還貸款窘境。
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馬俊表示,地方債務可能成為經濟風險。他以巴西在1989年至今曾發生的三次危機為例,根源都是各州政府過量債務所致。
大陸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日前強調,大陸新一屆政府當前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摸清地方融資平台的家底」,顯示大陸中央已重視地方債務問題。
大陸國家審計署6月發布的報告指出,由於地方政府償債能力不足,一些城市只能借新債還舊債。截至去年底,有兩個省市的逾期債務率超過10%,但沒有透露是哪兩個省市,顯示地方債務問題日漸嚴重。
6月這項報告只是地方政府當前債務規模的25%到30%調查結果,不能全面代表大陸地方債狀況。證券時報引述華泰證券報告估算,2012年地方政府債務金額恐怕已達到人民幣15.3兆元(約新台幣75兆元)。
報導引述專家建議,應建立「問責制度」,所有債務地方也應負擔責任。此外,還要改善以經濟成長率掛帥的考核制,避免地方競相負債、獲取短期經濟利益,卻罔顧債務擴張後果。
※ 相關報導:
* 陸清查地方債 派「欽差」出巡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8058709.shtml
大陸政府近兩年控制地方債務規模與化解風險的成效將受到檢驗,大陸國家審計署昨(28)日表示,將全面展開政府性債務審計,最快8月1日起,會陸續派員至各地方進行債務審計工作。
◆ 我的家鄉 沒有ATM…
http://vision.udn.com/storypage.jsp?f_ART_ID=969&pno=0
陳怡慈、陳駿逸╱調查採訪 2013.07.29 聯合報
提供領鈔、轉帳、補摺或存款等基本功能的ATM,對許多人來講,就像水龍頭一打開,就會有水流下來一樣,不僅理所當然,也是不可或缺。但台灣所有鄉鎮市區中,目前卻還有三個鄉(按:屏東縣獅子鄉、台東縣金峰鄉、花蓮縣萬榮鄉),連一台ATM都沒有,這裡的居民,得不畏風吹日曬雨淋,騎行數十公里,才領得到錢。
以屏東縣獅子鄉為例,截至今年6月底,戶籍人口4,786人,區內有台26線與台9線同時穿越,地處通往墾丁與台東交通咽喉,面積還是屏東縣全部行政區域(33個鄉鎮市)最大,但是卻連一台ATM、一家郵局都沒有。
59歲的屏東縣獅子鄉鄉長孔朝,一生從事教職,退休前在國小當了八年校長。他說,獅子鄉有八個村,四個靠山、四個靠海,靠海四村,緊緊挨著狹長的枋山鄉,極為尷尬。可能是與其他鄉鎮靠太近了,政府就認為,由枋山農會信用部與郵局,提供金融服務就夠了,沒顧慮到最遠的獅子鄉內文村,到枋山鄉要30公里,光開車,就要一個多小時。
獅子鄉公所正好位於中間,因此希望有一台ATM,可以擺在鄉公所,郵局也能到公所開支局。孔朝說,設ATM與郵局,就像教育投資,不能全部從報酬率來看,它們是衡量國家是否民主化、是否關懷弱勢族群的重要指標。
※ 相關報導:
* 銀行撤離 偏鄉成金融沙漠
http://vision.udn.com/storypage.jsp?f_ART_ID=968&pno=0
你可能聽說過,台灣存在著銀行過多(overbanking)的現象,但你可能不知道,全台灣368個鄉鎮市區中,超過四成以上找不到任何一個銀行據點,城鄉間的金融服務,差異正在擴大。
* 所得稅扣繳憑單 將無紙化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0/8058669.shtml
國內近億張所得稅扣繳憑單,即將進入無紙化。鑑於網路報稅與稅額試算服務,已占全國600萬個報稅家庭的87%,致使「紙本扣繳憑單」失去意義,財政部決定大幅鬆綁逾80萬家扣繳單位寄送憑單的責任。
* 高收債燒不退 金管會下猛藥
http://money.chinatimes.com/news/news-content.aspx?id=20130729000051&cid=1209
金管會對高收益債基金管理又有新規定。金管會已發函投信投顧業,自10月11日起,投信投顧或銀行通路只要銷售以投資高收益債券為訴求的基金,除專業投資機構,一般民眾均須簽署風險預告書。
* 新聞分析-乾脆直接改名高風險債基金
http://money.chinatimes.com/news/news-content.aspx?id=20130729000053&cid=5090051
近期金管會對高收益債基金所作的各種措施,不難看出主管機關擔心投資人買高收益債基金會如同買結構債一樣「受重傷」。業者普遍認為主管機關管太多,如果金管會真的這麼不放心,與其限制業者送件,直接將「高收益」債基金改名「高風險」債基金,可能更有效。
克魯曼專欄/美國夢 敗給了社會不平等
【經濟日報╱編譯陳世欽】2013.07.30
底特律是舊經濟式微的象徵。不只是破舊的市中心;2000至2010年,整個都會區人口減少,程度在各大城市中最嚴重。相形之下,亞特蘭大是陽光地帶崛起的象徵,同一時期的人口增加逾100萬,與達拉斯、休士頓相當。
然而在一個重要的層面上,欣欣向榮的亞特蘭大就像沒落的底特律。在這兩個城市,美國夢似乎已經破滅,窮人的孩子很難在經濟方面往上爬。事實上,在亞特蘭大,孩子超越父母的社經地位所不可或缺的向上社會流動性,甚至低於底特律。雖然波士頓或舊金山的成長都遠低於亞特蘭大,底特律與亞特蘭大的社會流動性都不及前兩個城市。
亞特蘭大究竟出了什麼問題?根據一項最新發表的調查報告,亞特蘭大可能過度分散,以致困在錯誤社區的人們難以就業。
這項報告來自哈佛與柏克萊經濟學者共同主持的「機會平等計畫」。國與國間的社會流動性比較研究很多,它們發現近幾年來,仍然自認是機會國度的美國,其實具備比其他先進國家更明顯的傳承式階級體系。該計畫研究美國各大城市的社會流動性差異,發現差距甚大。在舊金山,所得屬於最低五分之一家庭的孩子,日後躋身所得最高五分之一的機率約11%;亞特蘭大只有4%。
研究人員探討與高低社會流動性有關的因素後發現,種族不是主因之一。反而是既有的不平等程度有關係:如果一個地區的中產階級人數比較少,向上流動的機率也會比較低。這與國家間的比較結果相似:相對比較平等的社會如瑞典,流動性也遠大於美國。他們還發現,住宅區隔離(不同的社會階級居住區相隔遙遠)與窮人力爭上游的能力,有很重要的負面關聯性。
在亞特蘭大,貧窮與富裕社區相隔遙遠,因為基本上一切都相隔遙遠。亞特蘭大是最分散的城市,程度大於陽光地帶的其他大城。即使政治人物願意花錢(事實上沒有人願意),有效的公共運輸系統也幾乎不可能。結果是,處於劣勢的勞工處處受困。某些地方可能有就業機會,然而他們無法前往。
根據「聰明成長」城市策略,緊密的市中心必須配置大眾運輸系統。分散與社會流動性間的反向關係強化了這層道理,但它與美國社會演變的論辯也有關係。
知名社會學家威爾森曾說,就業機會向郊區轉移的趨勢,使集中於市中心的非裔美國家庭受到嚴重衝擊。此外,包括單親媽媽明顯增加等社會現象,是黑人表現不如其他族群的結果而不是原因。也就是說,這些家庭因為缺少好工作而深受打擊。
最近,我們聽說非裔美國人社會功能失調的次數比以往少,因為勞動階級白人的傳統家庭也已變弱許多。為什麼?不平等更嚴重,以及就業市場萎縮可能是主因。然而有關社會流動性的最新研究顯示,都市過於分散(不只是就業機會流出市中心,而且許多比較不寬裕的郊區居民也難以利用就業機會)也是重要因素。
正如前述,這種觀察顯然支持政府應採取一些政策,以協助養不起多輛汽車的家庭正常運作。然而我們也應從這個國家已迷失方向的更大觀點看,我們提倡機會平等,卻提供愈來愈少機會給最需要機會的人。
(作者Paul Krugman是紐約時報專欄作家)
※ 相關報導:
* GDP新算法 美開第一槍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061337.shtml
美國經濟史即將改寫,因為多年來影響最深遠的一項統計方法改變將在本周三出爐,如按新法計算,美國國內生產毛額(GDP)將增加百分之三。
金融時報廿八日報導,美國商務部經濟分析局將在卅一日宣布多項經濟統計上的變革,其中最重要的項目是:把研發和著作權支出列為投資,且首度將退休金赤字納入統計。如按新法計算,美國GDP料將增加百分之三。
這項平均每五年一次的改變,旨在精確反映現代經濟,而美國將是第一個採用這套國際新標準的國家。
* 路透:陸一胎化 重蹈日本後塵
http://www.cna.com.tw/News/aCN/201307300229-1.aspx
多家機構分析近來不約而同地認為,中國大陸恐因「一胎化」的人口結構,步上上世紀90年代日本經濟發展的老路;不加速結構性改革及完善貨幣政策,恐步上日本通貨緊縮的後塵。
....報導指,由於一胎化政策,大陸具勞動力的人口數一在萎縮;再加上人口老齡化步伐快於當年的日本,人口結構最終恐把大陸帶向日本式的通縮。這正是日本1990年代的情況,當時導致消費下降和經濟成長急劇下滑。除人口政策外,金融體制的改革,也是大陸經濟發展的關鍵,日本也有前車之鑑。
* 地方債恐逾20兆人幣 陸鐵腕摸底
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land/17180504/112013073000546.html
大陸審計署28日緊急公告,將對地方債展開審計工作,這是大陸史上第2次針對全國債務進行審計。大陸地方債究竟有多少,北京當局始終未給出明確的答案,但有分析認為,截至2012年底,地方債規模恐逾20兆(人民幣,下同),約100兆新台幣,占GDP近4成,較上一次審計2010年有10.7兆元,2年內規模擴增近倍。
◆ 浙江義烏人 年花170億網購
http://www.cna.com.tw/News/aCN/201307300143-1.aspx
中央社 2013.07.30
(中央社台北30日電)大陸知名購物網站淘寶網29日發布「縣域網購發展報告」分析大陸2006個縣城的購物取向和金額,一、二線城市不如想像中消費力驚人,反而一些人口並不多的小縣城,創下驚人的購物數據。
錢江晚報昨天報導,這份報告分析包括縣、縣級市、旗、自治旗、自治縣、林區和縣級特區在內共計2006個縣域地區的網購數據。
報告分析一些小縣城網購力量正在爆發,2012年,縣域地區共有超過3千萬人上淘寶購物,花費達人民幣1790億元(約新台幣8950億元),比2011年成長了87%。平均下來,每個人網購花費近6千元,而一二線城市則為4700元。
縣城裡的「富豪」非義烏莫屬,義烏人去年花了34億元進行網購。在前10名中,還有昆山、常熟、江陰、樂清、慈溪、吳江、張家港、瑞安、海寧。
浙江共有5個縣城入選,領先大陸其他地區。
雖然在網購花費和網店收入這方面,義烏略勝昆山一籌,但論起網購程度最高的地方,非昆山莫屬,每100個人裡面就有56個人網購。
在2006個縣中,最敢花錢的是福建清流,去年,福建清流年人均網購花費達人民幣2萬多元,傲視全大陸,人均網購花費占人均收入比達72.55%。
而在所有的直轄市、省會城市、地級市中,網購花費比重最大的是雲南普洱市買家,但也只有40%。
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等一線城市買家,網購花費比重均未超過27%。
從人均購買數量上來看,在理財、貴金屬、二手車、遊戲幣等商品上,縣域城市的買家年人均購買數量遠遠高於一二線城市買家,尤其是理財類商品,縣域城市買家人均購買量接近4000件。而一二線城市買家熱衷的優惠券、交通票等,在縣域城市買家中卻表現一般。
※ 所以金融業忽視偏鄉,可能錯失不少商機。
* 外幣儲蓄 郵局存戶聲聲喚
http://vision.udn.com/storypage.jsp?f_ART_ID=977&pno=0
儘管台灣長期存在銀行數量過多(overbanking)的現象,惡性競爭不斷、利潤貼著成本走,但在全台368個鄉鎮市區當中,仍有160處(占43%,不含無ATM的三鄉)只能依靠中華郵政、農漁會信用部或信用合作社,就地提供金融服務。
* 生技業閃亮 金融業掀投資潮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9/8061148.shtml
台新金控董事長吳東亮昨(29)日表示,看好生技產業未來發展,將參股潤雅生技。業界認為,吳東亮決定加持生技產業,國內金融集團富邦金、永豐餘、台新金、台灣工銀大舉跨入生技領域的時代來臨。
突破悶經濟/蕭萬長:除3大路障 推4項工程
http://vision.udn.com/storypage.jsp?f_ART_ID=993&pno=0
記者王茂臻╱台北報導 2013.07.31 聯合報
前副總統蕭萬長昨天指出,在經濟情勢穩定後,我國應參考國外趨勢和經驗,廢除兩稅合一制度,並在加值型營業稅加徵教育捐,以充裕政府重大施政的財源。
經濟陷於「轉不動」困境
蕭萬長擔任聯合報系願景工作室昨天舉辦的「為台灣經濟開路高峰會」總主持人;他表示,過去一年雖見到政府及民間拚經濟的許多努力,但整個台灣經濟仍陷於「轉不動」的困境,要突破此困境,必須先掃除政府政策調整過慢、社會改革意識待凝聚,與經濟信心重建刻不容緩等三大路障。
蕭萬長建議政府全力推動經濟基礎鞏固工程、經濟結構調整工程、經濟自由化工程與經濟信心重建等四項工程,打破台灣悶經濟。
蕭萬長指出,近年台灣經濟成長減緩,根本問題在過於偏重出口的產業結構及長期競爭力的衰退;我國必須推動經濟結構調整,才能走出困境。
建議廢除兩稅合一制度
蕭萬長說,政府是國家總體資源的調控者,必須改革不合理稅制,增加必要的收入,才能有效推動施政。
他建議,在經濟情勢穩定後,參考國外趨勢和經驗,廢除兩稅合一制度,並於加值型營業稅中加徵教育捐,以充裕政府重大施政的財源。
他表示,我國必須加速改變經濟成長模式,從依賴代工出口模式,轉變為兼顧出口、內需與在地就業的成長模式,並有效改善出口產品及市場過度集中的問題。
呼籲召開全國經濟會議
蕭萬長昨天呼籲政府召開全國經濟會議,化解朝野對立、停止內耗,團結各方人馬,重新凝聚發展經濟共識。
蕭萬長說,為台灣經濟開路,心態要開闊,時機要把握,決策要周延,共識要凝聚,行動要果決;經濟自由化與國際化是台灣的唯一出路,牽涉廣泛的利益重分配,國內必須凝聚堅定的改革意識,政府要規畫具體步驟,才能落實改革。
關鍵時刻不能缺乏共識
近期朝野因兩岸簽定服貿協議爭吵不休,蕭萬長說,朝野對兩岸政策的態度分歧,會阻礙經濟談判進度,因為「從來沒有一個國家在最關鍵的時刻缺乏共識,還能持續進步。」
※ 相關報導:
* 兩稅合一 明年稅改頭號目標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8063958.shtml
呼應外界要求,財政部已將「兩稅合一制」列為明年頭號稅改目標。鑑於兩稅合一的抵稅額每年高達千億元,未來檢討兩稅合一制時,不排除調整目前的抵稅比率,股利的稅負有可能上升。
高層官員說,財政部目前尚未對兩稅合一的改革設限,包括調整兩稅合一的稅額扣抵方式(我國採取完全設算扣抵制)、保留盈餘加徵10%所得稅的存廢等,都將會納入改進的範圍。
* 為農生財 農漁會要新業務
http://vision.udn.com/storypage.jsp?f_ART_ID=985&pno=0
營業據點1,166處的農漁會信用部,是幫農漁民管錢的好朋友。如果把它視為一家金融機構,堪稱國內據點第二多,但如此龐大組織,整體閒置資金高達7,600億元,顯示農漁民的錢沒有好好運用,62%農漁會認為,應開放信用部投資國內股票來解決問題。
◆ 名家觀點/攸關國力的電子商務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8063982.shtml
【經濟日報╱陳冲】2013.07.31
5月中下旬,就在「經濟學人」以"The Alibaba Phenomenon"為封面故事後的兩個月,台北市信義計劃區的廣場邊樹立起一面巨型廣告,廣告主顯然是阿里巴巴旗下的電子商務網站淘寶網,內容文字不多,大意是淘寶網感謝台灣消費者的支持,在過去一年透過該平台完成的交易已超過365萬件。
365萬件,約等於每天有1萬件來自台灣的買單,透過淘寶網完成買賣。此數字或許不大,占淘寶網整體的比率也不高(該網去年11月11日光棍節,單日交易即達900萬筆),但以去年才來台設點來看,潛力實在驚人,也是對台灣業者的警訊。國內雜誌曾報導,依據淘寶內部資料,各城市在該平台的人均消費額前三名,台灣竟有兩名(嘉義、高雄),前十名台灣占四名。雖然下單者中依經驗必有不少小商家,但也顯示台灣製造業或服務業內需零售商機的流失。
這不是危言聳聽,上月有晚輩來致送喜帖,拆閱後隨口稱讚帖子相當別緻。結果年輕人告知是在網路上買到的大陸喜帖,從蒐尋、點閱、確稿、下單到交貨約一星期,平均每張新台幣10元左右。由國際貿易分工、比較利益來看,這不應是個問題,但在兩岸服貿協議討論正熱,恐怕須由國家的高度與國際競爭力觀點來檢視。
談到電子商務,有兩項議題必須面對:其一是線上交易對實體商店的影響;另一則為跨境交易對國內業者的威脅。
熟悉美國市場的人可能已發現知名的連鎖書店Borders,以及視聽片業者Tower Records已經不再營業,英國的家電連鎖店Comet也是同一命運,類此現象明顯與網路交易的興起有關,所以英國有78年歷史的照相機連鎖Jessops,在本年1月宣告歇業時,在各店門前掛出具嘲諷意味的文字:Jessops員工感謝您惠顧Amazon。一句話道出前述兩議題的綜合問題。至於對政府而言,實體商店不敵虛擬商店(特別是國外的虛擬商店),又意謂著工作機會的減少,社會問題的增加,以及商用不動產價格的挫跌。
商業社會深諳適者生存,實體商店也不是省油的燈;因此不少商店也發展線上交易及行動商務,並藉實體據點的優勢展示、體驗、發貨,而開發出「全通路」(Omnichannel)的商業模式。以美國為例,去年全美線上交易成長29%,但來自純虛擬商店(online-only)者為21%,可見實體商店已開始反擊。績效評估也由以往的坪效(per square meter)轉為戶效(per household),甚至視客戶忠誠度實施差別訂價。當然網路商店也了解online-only的缺點,而開始重點布局實體通路…。
商業運作其實不必政府煩心,但其友善環境的創制以及可能衝擊的因應,則是政府的責任。近來不少人主張推動第三方支付,固有其重要性,但應見樹更見林,由電子商務的整體規劃特別是其基礎建設著手,尤其是如何因應跨境電子商務的影響(同時影響國內實體及虛擬商店)。
首先須檢視WTO在相關業務Mode I的承諾及其因科技創新所生的衝擊,並做相關法制的研究;其次須針對電子商務的流程研究新的因應稅制(注意美國、歐盟晚近的發展);此外對電子商務的金流、物流、資訊流更應提供友善的環境,包括建構各種支付方法(含第三方支付),輔導物流業從事加值服務,以及掌握交易資訊以供決策研判的基礎。
站在國家競爭力的立場,不願見到的是Jessops式的告別感言,更不願見到Amazon、eBay或淘寶網在台灣關閉的商店街樹立感謝看板。台灣在進口替代及出口擴張的貿易史上都表現亮麗,在電子商務發展史上更不容缺席。
(本文作者是總統府資政、前行政院院長)
※ 相關報導:
* 日本6月工業生產減3.3% 震後最差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064030.shtml
日本6月工業生產意外出現2011年311大地震以來最大跌幅,失業率則降到四年多來最低,不過經濟專家多認為,安倍經濟學帶動的復甦趨勢並未改變。
* 美房價飆高 消費信心卻下挫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064019.shtml
全美20大城市5月房價締造七年多來最大年漲幅,達拉斯與丹佛兩個城市房價更創下新高,顯示美國住宅房地產市場持續復甦。不過7月消費者信心指數自前月的五年高點下滑,反映民眾對經濟前景稍轉悲觀。
短評-台灣招牌並不閃亮
【本報訊】2013-08-01 旺報
2年前首批來台就讀碩士班的陸生,有173位在今年7月畢業。令人意外的是,原本認為兩岸經驗是求職利器,現在卻出現普遍求職失利現象。探究原因,至少有兩點值得重視。
第一,真正瞭解台灣的大陸人,可說是鳳毛麟角。「台成清交」,這四個字對台灣人來說,代表最頂尖的大學、最優秀的人才,但對極大多數大陸人來,不要說聽都沒聽過,台灣也有清華和交大,就令他們錯愕。台灣清華大學畢業的陸生方佩的遭遇就是一個例證,她在求職時面試官對她的學歷產生了疑問:「台灣怎麼會有清華,山寨的嗎?」直覺就拒絕了錄用她的機會。
面試官之問,突顯的是,對於13億中國大陸人來說,台灣仍只是教科書裡「美麗的日月潭和阿里山」。
關於這一點,大陸當局應當反思。每提及兩岸關係,便稱血緣、親緣、台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大陸的一部分,寧願去提幾百年前讓現代人無感的歷史,反而就在現實生活中,可以連結兩岸的民國史,諸如兩岸清華大學的淵源,卻鮮少在官方宣傳中提及。這種捨近求遠的做法,是與創造兩岸共同情感、共同歷史記憶的大方向背道而馳的。
第二,「台灣」這塊招牌,在大陸並不像我們想像那樣閃亮。「台灣」兩個字對絕大多數大陸人來說,還停留於「美麗的日月潭和阿里山」的想像,進一步而言,在大陸改革開放初期,外界的一切包括美日歐和香港、台灣,甚至印尼,都是進步與先進的象徵,簡言之也是一種空洞的想像。
曾經有段時間,「台灣的先進管理經驗」被大陸招商引資者掛在嘴邊;但大陸經濟的發展走在「中國特色」的道路上,台商慘遭滑鐵盧的案例並不鮮見,出於生存的現實考量,「台灣經驗」並不受大陸企業家的青睞。
更現實地說,近7、8年來,兩岸經貿交流的關鍵字「惠台」、「讓利」、「大陸市場」,在在突顯台灣經濟之「悶」,也讓「台灣」這塊招牌黯然失色。
把來台求學放到出國留學的範疇看,現今「海歸」的光環早已不在,何況台灣。今年也適逢大陸「史上最難就業季」,陸生求職碰壁也就不那麼難以理解了。但「台灣」這塊招牌踢到鐵板,卻是不可忽視的現象。
◆ 台7月製造業PMI52.6% 連4降
【聯合晚報╱記者楊美玲/台北報導】2013.08.01
中經院今日發布7月台灣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為52.6,已連續5個月呈現擴張,較6月下跌1.0,已連續4個月下滑。中經院院長吳中書表示,經濟雖處擴張階段,仍在復甦,但成長力道趨緩,不過中經院預估今年台灣的經濟成長率仍可「保二」。
中經院指出,在7月PMI組成的5項指標中,「新增訂單」、「生產數量」、「人力雇用數量」與「原物料存貨」指數仍呈現擴張,而供應商交貨時間則轉為收縮。
吳中書指出,廠商保守,接訂情況不如預期,顯示對於動能有所疑慮,不會急於下單,因此目前還無法斷定下半年的接單情況,但目前仍審慎樂觀,預估下半年的景氣動能會較上半年佳。
吳中書指出,我國出口商品占GDP高達七成,顯示非常仰賴國際經濟,但目前歐洲經濟仍呈現疲軟,而內需的提升必須先把餅做大,把經濟拉抬起來。他強調,改變經濟結構會比短期拉抬經濟成長率更為重要,若經濟結構不佳,加上所得分配差,即使經濟成長率提升,老百姓也不會開心。
在六大產業中,電力暨機械設備產業僅44.6,已中斷連續7個月的擴張走勢轉為緊縮,其餘五大產業都呈現擴張,而各產業依指數高低排序分別是食品暨紡織產業58.6、交通工具產業54.2、電子暨光學產業53.8、化學暨生技醫療產業52.1與基礎原物料產業50.8。其中,基礎原物料產業PMI由6月的緊縮轉為擴張,指數攀升幅度達6.1。
※ 相關報導:
* Fed貨幣政策維持寬鬆 QE規模不變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066965.shtml
Fed表示,只要失業率仍高於6.5%、未來一到兩年的通膨展望不超過2.5%,將繼續維持基準利率於接近零的水準不變。Fed也維持每月收購450億美元公債、400億美元抵押擔保證券(MBS)的量化寬鬆(QE)規模不變。
◆ 兩稅合一宜改不宜廢
【經濟日報╱社論】2013.08.01
前副總統蕭萬長提出「廢除兩稅合一」的主張,獲得藍營立委表態支持,並且已提出修法案準備付諸行動。兩稅合一「廢稅」態勢成形,時機卻未必成熟,因為,當年實施兩稅合一為投資所得築起避免重複課稅的防護牆,必然會因「廢稅」而坍塌。對於甫經證所稅風暴,驚魂甫定的股市,又是一道重擊。沒有做好充分面對廢稅衝擊之前,「宜改不宜廢」,才是兩稅合一該走的改革路。
兩稅合一自1998年施行至今,已經長達15年。15年來,兩稅合一從未做過修正是事實。而這15年間,國際施行兩稅合一制的20餘個國家,有半數已經捨棄,走回「獨立課稅」的老路,其中包括鄰國日本與韓國;沒有走回頭路的國家,幾乎也重新調整兩稅合一的減稅做法。兩稅合一不再完美無缺,必須隨時移勢轉加以改頭換面的氛圍,早已在國際間瀰漫開來。
兩稅合一基本上是減稅法案。受惠者則是有籌措資金需求的企業,以及提供資金投資的投資人。兩稅合一制的核心價值,基本原則是只對股利所得課徵一次稅,因此,投資獲利在公司與個人階段重複課稅的現象,都會因為兩稅合一,局部或完全消失。換言之,實施兩稅合一,投資稅負必然會下降,對於長期投資者格外有利。沒有重複課稅的疑慮後,鼓勵長期投資的誘因亦會更獲凸顯。兩稅合一不能廢,理由在此。
然而,兩稅合一消除股利所得重複課稅亦非全無代價,其中包括國庫必須犧牲財政收入之外,還會伴隨貧富差距擴大的後遺症。依照財政部的統計,兩稅合一施行後,股利總稅負由最高55%降至40%,經由個人股東申報的抵稅額,每年多達1,000億元。降稅利益雖可雨露均霑,所得愈高,受惠愈深的事實亦無庸爭辯。尤以股利為主、平均稅率在30%以上的高所得者是最大贏家。兩稅合一必須改,主因就在此。
兩稅合一的利與弊,實是一刃兩面,斷然廢稅未必是聰明的決定。當年,兩稅合一是為促進投資、營造有利競爭環境而生,即使國際思潮有變,不妨礙籌資市場與經濟發展的改革原則,依舊未改。
政府理應審酌當前國家的財政需要,輔以縮小貧富差距的政策目的,適度縮減兩稅合一的抵稅優惠,在利與弊之間找出新的平衡點,遠比直接廢稅更有實益。
就現況而言,台灣採取完全設算扣抵法的兩稅合一制,公司階段所繳納的所得稅,可全部扣抵股東階段的所得稅。股東適用稅率大於扣抵率時需補稅(目前的扣抵上限分別是20.48%與33.87%);反之,則可獲得退稅。設算扣抵法之下,股利稅負高低隨股東的個人所得稅率而定,符合量能課稅精神是其優點;缺失則是徵納依從成本過高,政府稅收大幅減少,不利財政健全。
因此,在保有兩稅合一精神下,實施兩稅合一改革,第一步可以先從抵稅法著手,讓完全設算扣抵法轉換為部分設算扣抵法,是可行的方式。不論是調降目前的抵稅比率,或是不再對低於扣抵比率的個人股東實施退稅,都能因為股東所需繳交的股利所得稅增加,達到擴大財政收入、縮小貧富差距的雙重目的。即使因此股東稅負上升,但兩稅合一制不廢,避免重複課稅的本質,就不會因此完全消滅。
嚴格來說,兩稅合一縱有缺失,無論如何都稱不上是惡稅。相較於更受詬病的房產稅制,帶起的炒房惡風,兩稅合一對資本市場仍有正面貢獻。兩稅合一既已成為明年的稅改重點,切莫僅著眼或放大廢稅的利,忘了衡平考量廢稅帶來的弊。
投資稅負有無重複課稅,亦關乎租稅公平,仍需妥善處理。成功的改革既要除弊也要興利,但千萬不要顧此失彼,再失一次改革民心。
※ 相關報導:
* 冷眼集/期待新主委的「金腦袋」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8067578.shtml
金管會主委曾銘宗今日新官上任,重提金融整併、鬆綁金融政策的重要性,這是大方向的政策宣示,惟觸及個案,大方向能不能守住?即使守住,其中的細節及前任政府對業者的法律承諾如何兼顧?這些難題,過去的金管會及財政部遲未能解決,因而引發不少爭議,如今新人新政,為了台灣未來可長可久的金融政策及產業發展,是應該好好檢討的時候了。
眼前最棘手的台新金控併彰化銀行,要如何解套就是考驗。如果沒有建立一套可長可久的金融整併政策,歹戲拖棚的金融併購案,會因為主委換人就有解嗎?
社論-中國大陸經濟趨緩解析
【本報訊】2013-08-02 工商時報
歷經連續7季趨緩,去年第四季中國經濟成長率反彈至7.9%,一度燃起各界對復甦的期待,但今年第一季又下滑至7.7%。起初,市場多以去年比較基期較高解讀,認為第二季可望回升。然而接續公布的數據多不如預期,其中第二季成長率僅7.5%,市場的看法乃逐漸轉向,擔憂下半年恐更加趨緩。
對中國經濟由高速成長轉為明顯趨緩感到不適應,關鍵在於各界尚未從過去「胡溫體制」的政策慣性轉化至「習李體制」的新思維。去年十八大後,李克強對外談話時雖多次提及「改革是中國最大的紅利」,惟許多專家解讀如同「胡溫」的「調結構」常淪為只是一個口號,「習李」不可能不重視經濟成長。國務院訂定的2013年經濟成長目標7.5%應不會是一個「下限」,當實際數據比它低時,中國定會透過擴張的財政與貨幣政策將其拉回到目標值之上。
為何「習李」將調結構置於穩增長之上,實有不得已的原因與政治上考量。眾所週知,過去30多年中國的高速成長可歸類為運用廉價勞動力和大量累積資本的資源驅動型模式。當人均所得達到約一萬美元的水準後,由於工資及資金成本提高,相對其他開發中國家的比較利益將日漸衰落,易陷入「中等收入陷阱」。IMF雖預測2013年中國人均GDP僅6,629美元,距一萬美元仍有相當差距,惟在未來十年的「習李」任內,若每年經濟成長皆能超越7%,2020年時其人均所得將超過該門檻值。易言之,「習李」任內中國將碰觸到「中等收入陷阱」,如不儘早將成長來源轉移至高生產力和創新的模式,將難以進步為已開發國家。
長期一胎化政策也是中國必須面對「中等收入陷阱」的一項原因。2012年中國勞動年齡人口為9.3727億人,較2011年減少345萬人,顯示廉價勞動成本的優勢正在快速流失。而中國過去依賴投資驅動型的發展模式也面臨瓶頸,千禧年以來,僅2000、2001、2011及2012年消費對經濟成長貢獻率超過50%,其餘年份皆由投資主導貢獻。儘管由開發中國家邁向已開發國家的過程中,投資比重偏高是自然的現象,但近期中國的投資效率已出現下滑的問題:鋼鐵、水泥、有色金屬、煤化工、平板、玻璃及風電設備等面臨嚴重產能過剩的困境;2002至2008年平均每0.24元的貸款可支撐1元經濟成長值,但2009至2011年,卻需要0.49元的貸款來支持。
過去中國之所以追求高速的經濟成長,主因在於當局希望藉此創造足夠的就業機會,緩和民間對中央集權政府的不滿。所幸,隨著城鎮化已達到一定程度成果,加上勞動年齡人口減少,現階段中國已不需如過去般的快速成長就可保持勞動市場的穩定,騰出空間讓當局處理長期經濟失衡的問題。
基此,「習李」上任以來極欲突破過去幾近停滯的調結構瓶頸,許多制度上的變革乃醞釀而生。首先,高層倡導的禁奢令主攻行政機關及國營機構揮霍陋習,即使短期犧牲消費動能亦在所不惜。其次,為打擊熱錢恣意流入,對虛假出口數字嚴加監管,使得第二季以來各月出口年成長率急遽下滑。第三,5月國務院取消或下放117項行政審批項目,將交由地方政府投資部門核准,加快市場化腳步。第四,銀監會對於理財商品的規模加以控管,抑制影子銀行急遽擴張,6月中旬金融機構間流動性緊俏導致同業間拆借利率飆升,實為開啟利率自由化的前哨戰;7月人行全面開放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管制,更是重大突破。總之,一系列的改革與開放,旨在將中央權力下放,利用市場力量將目前經濟運行導向更有效率的軌道,並加速產能過剩行業淘汰及整併。
「習李」雖淡化經濟成長,但不代表忽略經濟成長。檢視近期李克強談話,「所謂合理區間,就是有一個下限和一個上限,下限就是穩增長,保就業,上限就是防通脹」。因此,當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內,政策著力點將置於調結構,此時將主推釋放改革紅利,強化市場配置資源和自我調節機能;若低於下限值,施政思維將側重於穩增長、保就業。7月16日李克強更明確指出:「現階段要保就業使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左右,經濟增速就不能低於7.2%,否則就會衝擊就業。」換言之,只要經濟成長率仍然在7.5%目標值上下,中國將持續推出改革方案,加快結構轉型腳步;若經濟成長明顯滑落至目標值以下,且失業問題升高,當局仍將推出各項激勵政策刺激經濟成長。
持平而論,今年中國仍有政策空間將經濟成長維持在7.5%上下的波動區間。因為除城市基礎設施、西部交通建設及棚戶區改造依舊有推動空間外,人行亦有能力透過公開市場操作、降息、降存款準備率等措施來支撐經濟成長。惟考量到今年上半年經濟成長率還有7.6%,短期內政策重心偏向經濟改造,應不足為奇。
※ 相關報導:
* 7月陸PMI 官民版嚴重背離
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land/17180504/112013080200476.html
匯豐1日公布大陸PMI終值為47.7,不僅較低於6月分的48.2,持續在榮枯線下,也與大陸官方版「差很大」。大陸近期公布的官方版製造業PMI,始終圍繞在榮枯線上,約在50.5上下小幅波動。令人尋味的是,官民版PMI不同調,也透露外界對大陸下半年經濟走勢的不確定性。
* 俄羅斯、巴西、印度 製造業景氣全都跌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069369.shtml
除中國官方公布的製造業數據意外擴張之外,巴西、印度及俄羅斯等其他金磚國7月的製造業景氣均下降,反映這些新興市場大國的經濟成長放緩。
* 歐元區製造業 兩年來首見擴張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069453.shtml
歐元區7月製造業出現兩年來首見的成長,且速度優於預期,主要拜德國和義大利產業擴張所賜,凸顯歐元區有機會在本季步出歷來最長的衰退。另外,英國7月製造業擴張步伐也加速至逾兩年來最快,可望支持經濟復甦。
* 美就業與製造業景氣 傳來好消息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069457.shtml
美國上周初領失業救濟金人數降到五年多新低,7月製造業景氣擴張速度創逾兩年新高,均出乎市場所料,反映下半年展望更樂觀。即使營建支出意外下滑,美股仍應聲走揚,標普500首度站上1,700點大關。
◆ 成都太百案 雙方達初步共識
【聯合報╱特派記者何蕙安/重慶報導】2013.08.02
成都太百春熙店遭成商封店案,雙方昨天歷經超過十二個小時馬拉松談判,確定達成和解,有關復業時間點、營業期限與租金等三大爭議點的解決方案,將在今天協商完成後出爐。
封店案在今天邁入第十九天,太百高層這段期間如履薄冰,心上大石頭一直到昨天感受到成商解決事件的誠意才終於放下,「雙方都有決心要在這次協商達成共識。」相關人士透露,大陸國台辦也扮演積極協調角色。
太百與成商昨天在成都市錦江區政府辦公室舉行第五度談判,由太平洋SOGO董事長黃晴雯與成商母公司、茂業國際執行董事兼首席財務官王斌作為兩造主談代表進行協商,加上其他前去支援的財務、法務主管,是事件爆發以來最高的談判層級與陣仗。
種種跡象透露雙方亟於達成共識的決心,兩方高層皆對此次談判成果異常低調。
相較於此前四次協商最多歷時兩個鐘頭、最短僅十分鐘,昨天太百與成商專注釐清三年來的法律糾葛,從上午九點半開始,一直到截稿前仍在持續進行中,預估要到今天才能最終拍板。
目前雙方最大的爭議在於復業時間點、營業期限與租金,據指出雙方已有初步共識,也「往正面方向努力」,但仍要待今天做最後溝通與確認。
在上證所上市的成商集團昨天股價大漲百分之三點六九至人民幣四點五元,事件發生以來下挫百分之二點二,大幅跑輸同期滬指表現。
成商集團預計十六日發布上半年業績,加上成都政府高度重視世界華商大會將於下月廿四日在當地舉行,此時完成談判頗有快刀斬亂麻的味道。
※ 相關報導:
* 兩岸出版業交流 5年有成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1/8069182.shtml
....李閩榕指出,福建加快新聞出版交流合作基地建設,推進兩岸出版交流試驗區建設。其中,海峽國家數字出版產業基地推動兩岸數字出版產業對接,預計到「十二五」末實現年產值超過120億元人民幣;南靖海峽印刷工業園已引進企業8家、投資約10億多元,晉江磁灶印刷工業園被命名為中國(晉江)印刷產業基地,已引進企業35家、投資約24億元,推動了閩台印刷產業對接;海峽傳媒港、海峽出版合作中心、海峽出版物流中心等多個重大基礎項目也正在加緊籌建。
社論-為何難以扭轉「悶經濟」?
【本報訊】2013-08-03 工商時報
行政院長江宜樺喊出「悶經濟」現象,矢言扭轉頹勢至今已經超過四個月了,但是總體經濟的趨勢並沒有明顯的好轉。民間高度期盼的熱情逐漸冷卻,反而是美國QE3的退場、日本安倍首相振興經濟的三箭政策,以及網路第三方支付、台新彰銀合併、服務貿易協議抗爭等負面議題,幾乎每天占據媒體的版面,江揆「拚經濟」的努力絲毫不受重視。
江揆以及他的前任院長們,所以越做越辛苦,關鍵之一當然是政府機器的老化,官員上上下下都抱著多做多錯、少做少錯的心態。所有改革的提案,在官員們「等因奉此」的公文往來之下,目標折扣再折扣,時程延宕又延宕,最後逐一化為泡影。馬英九總統、江院長以及新舊任的內閣首長們,如果不找到方法,設法重新活化33萬公務員組成的這個龐大又老舊的行政機器,那麼所有高喊出來的改革政策,最終都只會遭到吞噬,淪為無法實現的口號。
當然,「太平官」原本就是古今中外所有政府機構的主流,如果遇到景氣繁榮的太平盛世,官僚體系只要能夠做到不擾民、或者馬總統一再強調的清廉,人民也就額手稱慶,高呼萬歲了。不幸的是,台灣正在經歷痛苦的經濟轉型期,尤其是我們高度仰賴的高科技產業,遇到前所未見的緊縮壓力,而位居高科技產業核心的個人電腦市場,更連續五個季度向下萎縮。工業技術研究院首席研究員陳清文曾經發出強烈的警語,以「台灣經濟最堅強的支柱傾斜了」,來描述台灣遇到全球科技產業緊縮;外加韓國與大陸同業的激烈競爭,顯然已經面臨空前的困境。
江揆要突破「悶經濟」,無法迴避的核心問題就是個人電腦產業,以及相關的周邊零組件、網路通訊產業的緊縮問題。PC產業體系不只是台灣雇用人數最多、人才最密集、占出口比重最高、唯一全產業都在全球市場位居龍頭,而且台灣證券市場每天成交量將近七成,都是電子類股;三十幾家商業銀行的放款,也都仰賴電子產業的訂單進行貿易融資。龍頭產業找不到出路,整體經濟也不可能擺脫沉悶的氣氛。
必須正視的課題是,個人電腦產業的下行壓力,不會因為所謂「傳統旺季」的來臨而有結構性的轉變。根據專業科技顧問公司顧能(Gartner)估算,2013年蘋果的iPad以及其他廠商生產的平板電腦,預計將會出貨超過兩億台;從iPad第一代出貨至今不過短短四年,每年的銷售數量就已經超過努力了二十年的筆記型電腦。AMC前任執行長Hector Ruiz悲觀地說:「依我個人卑微的意見,個人電腦進入長期下滑的軌道,最終會成為價值低落的商業工具。」
已經去世兩年的賈伯斯生前也預言,個人電腦「將會像卡車、馬車那樣,雖然是人類工作所需,卻會被新的科技產品如平板、行動裝置超越。」賈伯斯的預言如同揮之不去的陰影籠罩著個人電腦公司。曾經是全球最大的PC公司戴爾電腦,已經長達半年陷入公司下市、私有化的掙扎當中,其中一個私有化的方案,是要將戴爾電腦轉型為企業軟體服務。電腦在商業用途的重要性並沒有降低,但是正如同所有店家都使用POS收付系統,或者人手好幾台計算機那樣,個人電腦的附加價值與整體市場都已經不再成長,縱使有每年三億台的換機量,卻已經無法帶給生產的企業與產業鏈新的生機。
政府官員對於個人電腦產業的困境知之甚詳,只是始終無法提供脫困的具體行動方案,而且大家都抱持阿Q的想法,期待所謂的換機潮、季節性因素,能夠戲劇化地扭轉頹勢。馬總統早在民國100年就委託台大財務金融系教授余明德,與當時還在台大經濟系任教的現任經建會主委管中閔等學者,為總統府製作研究專案《台灣產業發展的規畫藍圖》,管中閔等人在報告中明確指出,2006年以後,我國出口產業的貿易條件指標就已經長期持續低於100,所以台灣近年出口所顯示的趨勢,主要是量的擴張,而非產品價值的增加;換言之,我們「工作得更辛苦,但卻所得有限」(We work harder but do not get paid better)。報告中提出設立虛擬特區、發展優質服務業、爭取台灣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等新的產業政策,但是卻沒有協助PC產業轉型的任何建議。
我們贊同必須積極開拓新的產業,加速台灣產業轉型,但也要呼籲政府應該正視電腦產業已經遭遇的困境。我們建議,政府與業者透過緊密合作,重新為電腦上中下游體系找到新的競爭模式,甚至進行更具前瞻性、更大膽的產業重組,讓這塊台灣產業的核心重新找到成長的動能。要而言之,政府一方面加速新興產業政策的推動,另一方面也要協助電腦產業擺脫下沉的困境,一拉、一推之間,台灣才有機會擺脫「悶經濟」的困局。
※ 相關報導:
* 經濟緩慢回升 重建信心最重要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8071624.shtml
....總的來看,台灣經濟最壞的情況已經過去了,今年下半年的景氣應該是審慎樂觀,全年經濟保2%應該沒有問題,但是如果要達到3%的水準,則要很大的努力才有可能。
由於政府負債總額已經接近40%的法律上限,政府使用財政手段來刺激經濟的可行性很低,而央行也以穩定物價為主要目標,短期內的貨幣政策大約也不會改變。因此,目前政府的經濟政策大都是以長期結構調整為主要目標,包括兩岸洽簽服貿協議及其後續協議、推動自由經濟示範區,以及推動與其他國家洽簽FTA等。
雖然這些政策都是長期的,但是只要推動順利的話,仍然可以產生一些正面的效益。
* 第三方支付達共識 江揆下周拍板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4/8071773.shtml
金管會主委換人後,行政院跨部會昨再度協商「第三方支付」政策,確認第三方支付屬電子商務發展有關的金流業務,涉金融監理,因此仍將由金管會主管,並依儲值支付帳戶做為配套規劃,相關政策將在下周三政務會談,由行政院長江宜樺拍板定案。
* 是你嗎? 13張千萬發票沒人兌領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0/8069328.shtml
2013年5-6月期統一發票開獎,再添11位千萬富翁。財政部統計,自2011年至今,已經出現170位千萬富翁,但是其中共有37張千萬發票已經確定過期,喪失領獎權限,包含5-6月期,可以領獎的千萬發票,還有13張。
* 成都太百 今復業
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land/11050503/122013080300175.html
引發各界矚目的成都春熙店封店糾紛,在海基、海協與國台辦等官方協助下,雙方昨日達成共識。在政府見證下,於3個月內進行清算,原租金最大爭議在於成商喊價1.2億人民幣,昨日雙方退讓下,成商同意,以租金加上盈餘分配,也就是1年7,850萬人民幣租金而進一步解決岐見。
◆ 旺報觀點-地方舉債式政績 一碰就爆
【翁路易】2013-08-03 旺報
為追求GDP(國內生產毛額)高成長,已成大陸地方首長升官掛保證的不二法門,以致各地舉債大興土木搞基建,甚至連貧窮縣城的市政大樓媲美北京華廈等,結果只能養蚊子,這種舉債式的表面政績恐怕已淪為一碰就爆的地雷。
瘋狂建設的結果就是地方政府築債高台,底特律破產事件的省思,讓中央政府注意到地方債務的嚴重性,並決定採取雷霆萬鈞之勢全面清查地方債未爆彈。
2年前就審查過一次,但地方債務依舊每年持續增加40%。大陸為了穩定軍心,不可能放任地方破產,地方官員紛紛挖東牆補西牆、把債務留給下一任領導,不配合中央的政策,這次審查結果恐怕也無功而返。
要解決地方債難題,仍需從制度面下手,不能只靠地方自律。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指示打擊貪腐,若在這次審查過程中,順帶清查各地方政府,是否有官員在向銀行借款過程中非法牟利。唯有建立清廉公務體制,並配合中央政策,在地方債務問題上才可望有解決的方向。
※ 相關報導:
* 顛覆百年趨勢 美國人捨郊區就都市
http://udn.com/NEWS/BREAKINGNEWS/BREAKINGNEWS5/8072056.shtml
自從汽車於1888年發明以來,郊區人口的成長率,一直高於都會中心。但在2011年,這個趨勢百年來首次倒轉。這是一個世紀以來,首次有較多美國人離開郊區,遷居都市。
「郊區的終結:美國夢何處去」(The End of the Suburbia: Where the American Dream is Moving)一書闡述美國郊區的興盛和衰落。該書表示,人口、環境和節節高升的能源價格,都有影響。
* 歐洲正擺脫衰退 大企業說Yes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071598.shtml
從德國豪華車製造商戴姆勒(Daimler)、法國建商萬喜集團(Vinci)到IBM與3M等全球大企業都表示,歐洲已度過最糟時期。歐元區6月生產者物價指數(PPI)三個月來首度攀揚,衡量德國最重要製造部門需求的德國新車註冊量也見回升,在在反映歐洲開始脫離長久以來的衰退。
中國大陸 怕變成下一個日本!
【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路透電】2013.08.04
日本依靠出口驅動的經濟奇蹟,幾十年來一直是中國大陸追逐的目標,但日本20年來擺脫不掉的經濟停滯困境,如今似乎也成為中國大陸避之惟恐不及的陷阱。
中國大陸正努力戒掉從日本榜樣中沾染的習慣:依賴出口與投資來驅動經濟成長。經濟學家認為,這種習慣導致中國大陸經濟失衡,對房地產以及迅速失去成本優勢的產業都投資過度,例如礦業、電子、汽車和紡織業等。不僅薪資持續上升,投資回報則不斷下降。
此外,隨著經濟成長放緩,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總理李克強也決心避免美國式的金融危機,以及相隨而至的大量企業破產和工作流失。
但經濟學家指出,為了避免「美式」危機所採取的對策,卻可能導致問題產業苟延殘喘,阻撓經濟成長邁向可長可久的目標,造成吸走日本經濟元氣的「殭屍」銀行和企業應運而生。
何況,中國大陸人口老齡化步伐要快於日本當年,大陸想要以自己的方式達到目的,恐怕是場不可能的任務。
對於一個經濟增速高達7.5%,且消費者物價年增幅達2.7%的經濟體來說,通貨緊縮似乎不太可能發生。但分析師警告,中國大陸在許多方面都與1989年時的日本相似,而日本經濟在兩年之後就逐漸崩落。
中國大陸現在就像日本當年一樣,依賴銀行將資金引導至出口業,以創造就業並融通發展。另方面,政府也控制利率,確保銀行業能獲得可觀利潤。由於最賺錢的貸款是放款給風險最低的借款者,所以銀行貸款也集中在大型國有企業。
大陸就如日本1980年代的作法一樣那樣,試圖透過局部放鬆金融業管制來提供彌補,包括創造新融資管道,債券市場及其他非銀行貸款等。但也像日本一樣,這些措施只是鼓勵銀行更多的放貸,而非更明智的放貸,從而助漲了房地產泡沫。情況在2009年變得更糟,當時大陸為抵擋全球危機的衝擊,而推出人民幣4兆元的刺激計畫。
摩根大通表示,日本在1980年至1990年之間的信貸額度,從相當於國內生產毛額(GDP)的127%升高到176%,而中國也從2000年的105%升至去年的187%。
目前中國大陸面臨的問題是,每1元人民幣新投資創造的GDP產值正逐漸下降。經濟成長放緩已造成通縮壓力跡象萌生:中國大陸的生產者物價指數(PPI)自去年3月跌入負值以來,已連續16個月下降。摩根士丹利公司並且指出,8.7%的實質借貸成本已超越工業成長的增速。
因此,中國大陸當前面臨的風險之一,在於改革舉措可能造成經濟增速降得過低,以至引發一波債務違約潮,進而撼動整個金融系統。
※ 相關報導:
* 陸十大騙子產業 年騙1.5兆元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2/8074644.shtml
在中國大陸,最賺錢的其實是騙子產業,大陸媒體今天列舉大陸十大騙子產業,並估算這些騙子們,每年非法獲利人民幣3000億元(新台幣約1.5兆元)以上。
新華網今天刊登「中國新聞週刊」的報導,歸納了大陸的十大騙子產業,包括馬路騙子在街上假冒農民,拿出金元寶或金佛像或舊鈔票,說是在工地上挖出來,問你要不要?或是早年用易開罐中獎等詐騙方式,一年可騙取50億元。
報導說,大陸還有外貿騙子,常偽裝成國際企業的中國總部,專找大陸各地中小企業簽約,訂單至少100萬美元,要求對方先繳履約保證金等諸多費用,最後一走了之,一年估計非法獲利達100億元。
* 謎樣的北韓 北韓幣神隱 美元人民幣當家
http://udn.com/NEWS/WORLD/WOR4/8073640.shtml
....商品和服務絕大多數用北韓幣定價,因此買任何東西,第一步就是把北韓幣的價格換算為大家偏愛的支付貨幣價格。美元與歐元廣受人愛,但不是處處能夠看到,因此賣家找零往往用最方便的外幣,亦即人民幣,於是又得再來一次貨幣換算。
如果找零的數目容易打發,商家經常甘脆用一兩個茶包代替。
北韓幣出現的唯一地方,是價目表,此外幾乎完全不見蹤影。原因包括北韓人自己也不是那麼愛用北韓幣。
* 周遊華爾街/債券基金節節敗退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073114.shtml
「債券天王」葛洛斯(Bill Gross)操盤的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總回報基金,7月遭贖回75億美元,連續第三個月大失血。
◆ 北京觀察-陸打經濟牌 台優勢漸失
【藍孝威】2013-08-04 中國時報
大陸對台灣的工作,從一開始瞄準農民和商人,大量採購農產品、工業產品;之後擴大範圍,每年寒暑假舉辦學生營隊參訪活動,現在甚至鎖定台灣青年和大學生,祭出各種優惠創業政策。相關步驟循序漸進,計劃綿密。
隨著大陸經濟實力崛起,市場規模遠遠超過台灣,對台灣打經濟牌,成為對台統戰的慣用招數。正是因為內需市場夠大,大陸可以對台灣讓利簽訂各種經濟協議;而大陸民眾可觀的消費實力,也為台灣產品輸陸提供潛力巨大的市場。
在商人和農民之後,學生也成為對台工作的重點對象。雖然許多調查顯示,台灣年輕人對中國的民族認同感正逐年下降,但每年寒暑假,大陸政府會補助各種營隊活動,台灣的大學生只要繳一點錢,就能到大陸的著名學府和名山大川旅遊訪問。
現在這張網撒得更大了。看到台灣經濟不景氣,社會新鮮人只能領22K的基本薪資,和台灣只有一水之隔的福州端出各項優惠政策,吸引台灣年輕人登陸創業。這手法堪稱一箭雙雕,既吸納台灣勇於冒險的優秀人才,又壯大了大陸自己的產業。
面對大陸節奏清楚的對台政策,台灣是否思考過相關的因應過於保守?當大陸開始挖角台灣青年赴陸創業時,台灣對陸生「三限六不」的緊箍咒仍未解禁。當台灣的人才接二連三登陸打拚,大陸的人才赴台工作卻困難重重。台灣的畫地自限,最後還剩下哪些優勢可和大陸競爭?
◆ 正視人口結構改變對產業的衝擊
【經濟日報╱社論】2013.08.04
馬英九總統在出席首任衛福部部長布達典禮時表示,台灣將在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亦即2025年超過65歲的人口將占台灣總人口的20%,因此未來長期照護等社會福利制度,將是社會安全網必要的一環。他強調,由於台灣社會少子化、高齡化的趨勢,老化速度比起日本、美國、法國等先進國家都要快,只花了25年就進入高齡社會,挑戰也比別的國家大。
事實上,對於台灣的永續發展而言,高齡少子所帶來的衝擊並不止於社會安全網而已,其所帶來的人口減少的議題,更牽動了整體產業的興衰,不可不慎。根據統計,雖然目前我國總人口仍在成長,但將於2019年到達頂峰,其後總人口數開始減少。而從14-65歲的勞動力人口來看,勞動力總數已於2012年達到頂峰開始反轉向下。
此一趨勢對於國內消費內需與勞動供給都將產生影響,包括勞動力人口減少,導致生產力持續弱化;各級產業勞動力高齡化情形普遍,風險逐漸增加;內需市場規模萎縮,入境人數也難以彌補少子缺口;而台灣人口退休後平均餘年遠高於先進國家,勞動力未能有效發揮,其消費需求也未獲滿足等議題逐漸浮現。
就產業發展與規劃的角度來觀察,在台灣百年的發展歷程中,從未經歷人口減少的年代,因此過去產業與經濟發展思維,皆在人口持續增長的狀態下進行模擬與推動,亦即政策基調為應對人口增長的經濟政策,核心理念是打造出「人口成長、富裕繁榮」之國家,目標重點為效率生活與高品質生活模式,因此政府主要關心焦點在於建構基礎建設、教育設施、城市開發,推動產業發展與國際接軌等。
未來,人口成長的趨勢將盡,產經思維亦需有所改變。為應對人口減少的現象,政府在政策基調上應轉變為發展適應人口減少、友善高齡之國家,在核心政策理念上應著重於善用國家資產(人、資源、金錢),提高人民的生活滿意度,目標應該是創造公平、開放、包容的社會,提出讓民眾感到富裕及希望的有感政策,消除對未來的不安全感。
總的來說,人口結構變化是全球諸多先進國家皆面臨的課題,不過,台灣來得又快又急,所能應對的時間不多,因此更應凝聚各界應對人口高齡及少子之共識,進行全面性的思維轉換,以彌補生產力缺口。以下是幾點建議:
首先,因應勞動力的減少,應積極推動產業本質的調整與轉型,從勞力密集,轉為知識與創意密集,落實軟性經濟創意者之產業發展目標,強調非實體要素為產業所帶來的價值。
其次,在政策上應強化獎勵工作與職場環境之再設計,導入自動化、智慧化、具通用設計概念之生產設備與機具,一方面降低勞動力之耗損,也可降低高齡人口就業之困難度。
再者,因應高齡化社會的來臨,應提高有助於「技術進步率與勞動生產力提高」與「抗老化、抗失智」之相關科技資源補助比例,培養洞悉高齡趨勢之產品創新能耐,俾使未來國家及產業研發資源的投入方向,能有效提升對於技術進步與勞動生產力之助益。
而因少子化所導致之內需萎縮,則應積極以我國多元文化、便捷交通與觀光等資源,完備易居、宜居之生活要件,吸引國際觀光、商務、退休人士來台短居或長住,維繫內需市場規模。
最後,可以思考自立經濟區的設立。自立經濟圈是兼具生產、生活、生態機能之精實區域,在人口減少的過程中,都市集中會愈來愈嚴重,為強化資源運用效率,可以結合工業區及商圈資源,推動人口與商業活動之遷徙與集中,強化在地農工商鏈結,打造友善環境的城市。
彭博資訊專欄/亞洲 快逃出美元陷阱
【經濟日報╱皮塞克(William Pesek)】2013.08.05
美國前總統尼克森主政時的財政部長康納利曾說:「美元是我們的貨幣,卻是你們的問題。」正當白宮與共和黨針對美國提高舉債上限激辯不休的此刻,這句耐人尋味的話又有了新意義。
亞洲目前坐擁近7兆美元的外匯存底,大部分是美元。各國央行經歷過1997年金融危機後,都相繼累積美元部位,以防止再發生金融動盪。這使全球金融情勢產生兩種層面的改變:其一,亞洲擁有更多武器來對抗市場動盪;其二,亞洲其實是美國的銀行家,尤其是中國和日本。
如果美國國會不要搬石頭砸自己的腳,那問題或許不大。白宮與國會間對舉債上限持續進行毫無意義的鬥爭,已使標準普爾信評公司於2011年8月取消了美國AAA的債信評等,並在全球市場造成一陣恐慌。由於國會8月又要再吵舉債上限議案,亞洲可能得緊張好幾個月。
最理想的情況,是亞洲國家可以威脅美國,要把借給美國的錢拿回來。亞洲可以要求白宮及美國國會必須合作。然而康納利在1971年所說的話,對亞洲來說真是比以往任何時候都真切。現在該是亞洲想辦法逃出美元陷阱的時候了。
中國並非毫無籌碼,但相當有限。習近平與李克強目前正力圖使大陸經濟擺脫對出口的依賴,同時又不致引發社會動亂,過程中的風險相當高。加上美國的舉債上限爭議,可能使市場更加不安,造成美元貶值,人民幣相對升值,結果將是中國擁有的美國公債市值損失數百億美元。中國當然不喜歡這種結果,但除了接受外,根本毫無選擇。
日本方面,安倍晉三也面臨類似的窘境。安倍終結通貨緊縮並恢復經濟成長計畫的重要支柱之一,就是讓日圓貶值。然而一旦美國債信評等再遭調降,日圓將再度升值。2011年時便曾有大量資金流向日圓。
亞洲國家持有美國公債越多,便越難減碼。中國擁有1.3兆美元存底;只要傳出中國可能減持美元的風聲,市場震撼便在所難免。持有1.1 兆美元的日本,情況也差不多。因此兩國央行只能繼續增加美元部位。
這種情勢使全球資源發生嚴重錯置。亞洲國家買進美元以壓低本國貨幣匯率,對本國出口業有利;但央行買進美元時,必須同時釋出本國貨幣,此將使貨幣供給量提高,並加重通膨壓力,於是又要出售債券來收回資金。這比聯準會實施量化寬鬆政策更複雜。
亞洲應該停止累積美元部位,並考慮如何把這些資金匯回國內。這些錢可用於基礎建設、教育、研發乾淨能源,或對未來做其他有益的投資。當然,問題在於該怎麼做?
一些較小的亞洲經濟體,可以先做先贏。例如南韓 (擁有560億元美國公債)、菲律賓 (400億美元)或馬來西亞 (180億美元),可以先偷賣一點。至於大國,在當今全球資訊充分流通之下,完全無機可乘。
美國與亞洲各國的財政部應該彼此合作,設法降低各國的美債部位,而不致毀滅市場。由美國人自己持有美債,其實對美國最有利,就像日本一樣;未來一旦資金逃離美國時,美國也不致遭受重創。
或許國際貨幣基金(IMF)或20國集團可以出面召開貨幣高峰會,如此將有助於亞洲國家設定目標,並考慮如何及何時從美國收回自己的儲蓄。到那個時候,亞洲國家擁有的美元才能用來解決亞洲面臨的挑戰,而不再是問題。
(作者William Pesek是彭博資訊專欄作家/編譯任中原)
※ 相關報導:
* 中韓FTA談判 韓新貿易路徑重要拼圖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074484.shtml
今年六月底,韓國總統朴槿惠首度出訪中國大陸,中韓關係備受矚目,但不久前,韓國政府發布「新貿易路徑圖」(New Trade Roadmap)指出,盡速完成中韓FTA談判,將是新路徑圖中一塊不可或缺的拼圖。
....其實,韓國盧武鉉政府早在2003年公布「自由貿易路徑圖」(FTA Roadmap),但隨時空環境變遷,為讓貿易政策更貼切產業需求,今年起一大變革,就是對外貿易政策未來由貿易、工業與能源部統合。
新貿易路徑圖希望協助的對象,不再只著眼大型集團、製造業競爭力,也力求納入更多中小企業和服務業的需求。
* 陸遮蔽我購物網站 有解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8074766.shtml
本周三(7日)非金融業的第三方支付業者開辦線上儲值將定案。據了解,大陸9月可望對台釋出善意,同意解禁國內部分購物網站遭技術遮蔽問題,為我電子商務業者添商機。
據了解,我方今年2月透過兩岸協商機制,向大陸提出第一波、共97個包含購物網站在內的盼解禁名單,交由大陸商務部及工信部研議。
* 老店中華郵政 搶攻電子商務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3/8075650.shtml
第三方支付議題,行政院可望在本周三拍板定案。看好電子商務及第三方支付的龐大商機,成立117年的老字號「中華郵政」全面加足馬力向前衝,近期已與中國郵政集團談定,中華郵政的「郵政商城PostMall」將直接加掛至中國郵政集團的「郵樂網」上販售,希望趕在今年底前開通上線,並將攜手亞洲各大郵政公司,以各國郵政公司的雄厚基盤、結合最新技術,打造全亞洲最強大的電子商務「金流、物流、倉儲、宅配」新郵政團隊。
* 國開行環宇 要投資台灣公建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8074878.shtml
大陸國家開發銀行與台灣環宇投資公司共同投資成立開宇研究諮詢公司,昨(4)日開業。來台出席開幕式的國開行副行長王用生說,要利用平台促進兩岸「對等」投資;包括台灣公共建設便是投資項目之一。
◆ 荷包壓力不減 年底物價隱隱作漲
【聯合晚報╱記者仝澤蓉/台北報導】2013.08.05
雖然目前物價漲幅趨近於0,不過幾樣攸關民生的重大項目,包括電價、高鐵、台鐵和健保費等,都計畫在年底到明年漲價,消費者未來荷包的壓力,恐怕不會因為物價指數看似平穩而減少。
雖然今年1-7月平均物價上漲1.13%,主計總處預估全年物價上漲1.23%,物價看似平穩,但是10月將有第二波電價調整方案,另外高鐵、台鐵等也都研擬漲價。主計總處上一次做全年預測時,已經將第二波電價調整方案因素考慮進去,不過高鐵計畫漲價,則是近期的事情。
主計總處綜合統計處副處長蔡鈺泰表示,高鐵基於成本因素考慮漲價,但目前不清楚漲幅多少,不過一旦高鐵調價,還是會影響到交通部價部分的物價。
雖然目前物價平穩,但原因之一是景氣不佳消費力道不足,甚至薪資停滯影響購買力,如果年底電價和交通又上漲,在薪資仍然沒有進展的情況下,可能排擠其他項目支出,物價能反應的真實狀況仍然有限。
蔡鈺泰表示,整體需求狀況影響價格波動的因素一定存在,只能說,期待最好的狀況是景氣好轉,出口獲利,民眾荷包有錢,讓價格可以待動上來,對整體經濟會是最正面的發展。
※ 相關報導:
* 近3年最低 7月CPI年增率趨近0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8075662.shtml
主計總處今天公布7月消費者物價總指數 (CPI)102.61,較上月跌0.14%,年增率0.08%,是民國99年8月以來最低漲幅,近3年來物價漲幅趨近於0,主要原因是食物類價格下跌,去年颱風豪雨造成蔬果價格飆升,今年颱風則影響不大,主計總處認為目前物價是溫和變動的狀況。
美國非製造業7月報喜 經濟踩油門
【經濟日報╱編譯余曉惠/綜合外電】2013.08.06
美國7月的非製造業景氣從三年低點加速擴張,且創下五個月來最快增速,顯示美國經濟有望擺脫前3季的趨緩,開始加速成長。
美國供給管理協會(ISM)5日公布,7月非製造業指數從上個月的52.2勁增至56,優於經濟學家預估的53.1,且創2008年2月迄今最大漲幅(3.8點)。指數超過50,代表這個占美國經濟逾90%的產業類別景氣擴張。
從2009年6月衰退結束直到今年7月,非製造業指數平均為53.7。非製造業包括電力公司、零售、健康照護、房地產和金融業。
ISM上周才發布製造業創兩年多來最快增速的報告,如今加上非製造業景氣報喜,代表經濟成長愈來愈廣泛。
房地產市場的復甦與股票價值創新高,正在支撐家庭財富,有望帶動消費支出加速。
法國興業銀行資深美國經濟學家瓊斯說:「7月景氣加速擴張,不僅限於製造業,這個情況將延續到今年的第3季。」
ISM報告的子項目中,具前瞻性的新訂單項目從50.8勁增至57.7,站上5個月高點,生產指數也從51.7激增至今年來最高的60.4,但就業指數從54.7跌至53.2。
此外,出口指數從49.5降到47.5,顯示海外需求依然疲軟,進口指數從53.5降到50.5。
除了美國,世界各地服務業也浮現穩定的跡象。
※ 相關報導:
* 泰森專欄/掌握五關鍵 扭轉美國未來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077185.shtml
麥肯錫全球研究所最近一項研究,提出了五大交互強化的「扭轉關鍵」,可對2020年以前的GDP成長、生產力、就業發生顯著影響:頁岩能源、巨量資料(big-data)分析、知識密集型產業出口、基礎建設的投資和人才開發。其中頁岩能源和巨量資料分析,建立在技術持續突破的基礎之上,美國這方面遙遙領先。主要是靠民間企業的作為、而不是靠總經和結構性政策。
* 新系統出包 貨物塞爆紐約港
http://news.chinatimes.com/world/11050401/122013080600140.html
美國即將進入返校季,業者也開始為年終購物旺季做準備,然而美國紐約和紐澤西港口的電腦系統卻發生失靈,貨櫃留滯港口已達數周,造成商品延遲交貨。塞港的情況可能要到9月以後才能完全解決。
* 歐元區PMI重返擴張 18個月來首見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077192.shtml
歐元區7月的企業活動些微擴張,是18個月來首次成長,不過反映經濟需求的6月零售銷售卻下滑。Markit公司5日公布,歐元區7月的綜合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為50.5,高於初估的50.4與6月的48.7。這是2012年1月至今,PMI首次超越50這個象徵景氣榮枯的分水嶺。
* 四川債台高築 連4年大陸第1
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land/11050501/112013080600156.html
像謎一樣的大陸地方債,正面臨一場前所未有的「審計風暴」。據統計,近4年發債餘額最高的省分四川,到2017年還有470億元(人民幣,下同)需償還,但不少地方融資平台公司正面臨虧損危機。至於溫州和鄂爾多斯,更因債務風險太大,被信託公司列為拒絕往來戶。
◆ 陸網路金融 進入戰國時代
【經濟日報╱記者曾迺強/綜合報導】2013.08.06
繼阿里巴巴旗下的支付寶與天弘基金在上月推出「餘額寶」後,大陸華夏基金與騰訊旗下的微信也在近日推出「微理財」,各家基金公司加快與網路聯姻,大陸的網路金融熱潮已愈演愈烈。
中國證券報報導,微理財已在本月1日晚間上線營運,將近4億人使用的微信用戶,只需在手機上輸入「銀行」、「存取」及「數字」等關鍵字後,再輸入密碼確認交易,就能發揮存取基金的功能,業界人士形容「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與微信的合作對象,就是大陸規模最大的公募基金華夏基金公司。華夏基金信息技術部總經理陸曉野表示,華夏基金不只將微信做為基金的銷售管道,而且結合了微信的行動、簡便特性,滿足網路金融用戶的需求。
自2011年起,華夏基金已開始積極布局手機網路金融,目前手機用戶端數量已經超過50萬,光是今年上半年基金交易量,就已超過人民幣50億元(約新台幣244億元)。
同一時間,同花順網路公司也推出名為「收益寶」的基金管理平台,最大特點是客戶可以在網路上自由選擇八檔基金做為投資標的,並進入相應的儲值平台快速購買基金操作。
在各種網路金融產品陸續問世、打起大混戰之後,基金公司和投資者的距離逐步拉近。不只上述兩種產品,包括日前阿里巴巴旗下支付寶與天弘基金合作推出的「餘額寶」、東方財富的「活期寶」,都是創新型的基金銷售平台。
近期各大企業紛紛推出網路金融商品,報導引述業界人士指出,在競爭愈趨激烈之下,如何彰顯地位才是關鍵問題,「說白了也就是在搶通道,搶到通道後還是要樹立自身的定位。」
在這些同質性相當高的產品中,創造話題成為成功與否的重要原因。例如支付寶與天弘基金的餘額寶,就號稱利息比銀行活期存款高達逾十倍,成功吸引市場目光。
奢侈稅是財產稅改革的開路先鋒
【經濟日報╱社論】2013.08.06
財政部長張盛和日前對媒體表示,奢侈稅上路以來達成政策功效,包括:房屋量縮、房價平穩,若無奢侈稅,房價將比目前的溫和上漲更嚴重。因短期交易不動產者大部分都是高所得者,因此奢侈稅其實是量能課稅。而且課徵奢侈稅後,自住比重提高,顯示抑制投機需求,但不妨礙正常的自住需求,有助於房市健全發展。房仲業不僅新開家數多於關門店數,營建業還是近期不景氣環境下「最賺錢的行業」,代銷業者也支持奢侈稅有穩定房價的成效,顯示奢侈稅並未衝擊房地產業,因此奢侈稅顯然有必要維持。
但張部長也坦言,奢侈稅也有缺失,例如非都市計畫土地之農地、工業用地被炒作,預售屋資訊不透明,是炒作房價的根源,而奢侈稅制並未納入課稅範圍。而若以身分證歸戶,全國約25萬人擁有三間以上房宅、數千人擁有十棟以上的房宅,顯示目前「囤房的情形很多」,且口袋深到足以撐過兩年。因此,未來將考慮呼應學者所提的奢侈稅四大修正方向,擴大課稅範圍、延長課稅年限、對一人多屋(囤房)者仍購進不動產,或外資(含陸資)購屋者課徵買方特銷稅等。
由此可見,奢侈稅的改革雛形已經漸趨明朗;目前財部雖沒有預設立場,但構想已慢慢成形。財政部將於8月中旬舉辦特種貨物及勞務稅(即奢侈稅)條例座談會,除了提出委外研究報告的檢討成果,也將聽取業者、學者各方意見做為修法參考。
以上的焦點都是放在奢侈稅抑制非自住不動產短期交易方面的效果。其實奢侈稅在針對「奢侈品」課稅部分,包括銷售價格或完稅價格達新台幣300萬元之小客車、遊艇、飛機直昇機及超輕型載具;銷售價格或完稅價格達新台幣50萬元之保育類動物如龜殼玳瑁珊瑚象牙毛皮及其製品、家具;銷售價格達新台幣50萬元之入會權利等六項高額消費的貨物或勞務,也同樣值得進一步探討其政策效果,並擬定未來要調整的政策方向。
根據財政部的統計,至102年5月31日止,高價貨物部分的稅收約27億元,幾乎全部(99%)的稅收來自高價小客車。98年至今整體進口車數量上升、市占率逐年提高,且關稅完稅價格在600萬元以上的高價進口汽車數量,完全不受101年經濟成長趨緩和奢侈稅開徵的影響,可見得對於相關產業並未出現不利衝擊。這類奢侈品消費者確屬高所得者,相當符合炫耀性消費財的特性,完全符合量能課稅原則。
奢侈品課稅不只對稅收不無小補,也有改善所得分配的效果。如果加計對不動產課稅的總稅收計算,則全國五分位的貧富差距,其實從6.16倍縮至6.12倍。因此,對高價貨物和勞務仍宜繼續維持奢侈稅。
更值得一提的是,奢侈稅課稅的基礎是「交易的真實市價」,有別於目前房屋稅和地價稅以偏低的「評定現值」和「公告地價」,以及土地增值稅以偏低的「公告現值」作為稅基。就是因為不動產的持有稅負和交易利得之稅負偏低,加上資金行情才造成今天房市飆漲;奢侈稅也應運而生,作為將來不動產持有稅負合理化和交易利得實價課稅的過渡性稅制。
因此,奢侈稅的實施,尤其是採用「真實交易價格」作為稅基這部分,讓稅捐機關在實務上逐漸能夠掌握真實市價,其實已經為不動產稅制的改革做了奠定基礎的工作,這也是當初設計奢侈稅沒有注意到的優點。
因此,奢侈稅不但要維持,更要擴大範圍,未來如果能善用實價登錄機制,進一步確實掌握稅基,則更有助於財產稅制的改革早點落實。奢侈稅真的是財產稅制改革的開路先鋒了。
◆ 社論-國家建設基金非解決財政困境善策
【本報訊】2013-08-06 工商時報
台灣財政困境由來已久,日前經建會主委管中閔表示可以藉由釋出公股、活化國有資產,加上政府手上既有的基金成立「國家建設基金」,用以支應公共建設的財源,對此我們認為宜審慎為之。
我國的財政問題由來已久,究其根本就是執政者只想當好人,於是每逢選舉不是拋出減稅方案,就是加碼社福津貼,惟天下豈有這等好事,豈可能又要馬兒跑又不讓馬兒喫草,於是以舉債來籌措財源。然而受制於公債法,舉債仍有重重限制,於是又另闢蹊徑,以釋股、賣地來挹注財源,繼續做好人,繼續掩飾財政困境,有時還可以創造預算平衡的假象。
我們只要看一個指標,馬上就可以明白台灣目前的財政情況有多糟。這項指標稱為「賦稅依存度」,賦稅依存度是指稅收占該年政府歲出的比重,從這項指標可以明白政府支出是否有穩定的賦稅財源。我國1990年的賦稅依存度為77.2%,也就是各級政府的歲出有近八成是由稅收支應,而2012年這項指標已降至62.7%,換言之,稅收僅能支應六成多的歲出。
許多人一定想問,那麼如今政府支出剩下四成的財源從何而來?自然是靠舉債、釋股、賣地、規費及公營事業盈餘繳庫等收入。再換一個說法,如果這個政府只靠稅收運作,那麼每年只能運作六、七個月,其餘的日子若不舉債、釋股、賣地,就得停擺。
我國目前的賦稅依存度正常嗎?不需太大的學問就可以明白,這是非常不正常。在政府歲入裡,稅收是最重要且穩定的財源,政府支出的財源固不必百分之百來自稅收,但也不宜落至五、六成。長此以往,傾全力舉債則必重蹈歐洲的財政危機,傾全力釋股、賣地則無異於賣祖產,今日賣五地、明日賣十地,然後得一夕安寢,但不旋踵預算缺口又至。如此年復一年,國家債務日高,政府資產日少,財政問題只會愈來愈嚴重,而難有改善之日。
造成今天財政困境的根本原因,就是政府的稅基不斷流失,我們同樣用一項指標即可明白這項困境。1990年我國的「賦稅負擔率」為20.1%,亦即各級政府的稅收占當年GDP比率達20.1%,但2012年這項比率已降至12.8%。二十年間如此大的變化,正說明GDP的成長已無法帶來等幅的稅收增加,何以如此?這自然是拜政府不斷減稅之賜。1990年促產條例上路、1998年兩稅合一實施、1999年金融營業稅由5%降至2%、2001年又把僅存的金融營業稅充作金融重建基金、2002~2005年初土增稅減半徵收、2005年土增稅永久調降三讀通過,隨後更擴大促產條例租稅減免適用對象,迨2009年更將遺贈稅的邊際稅率50%降至10%,2010年則在朝野降稅競賽下,營所稅的稅率更一口氣由25%降至17%。
我們明白了這二十年來政府的減稅歷史,自然就不會對賦稅負擔率降至如今的12.8%感到驚訝。二十年來這種持續降稅的作法可謂舉世罕見,有些人經常以甲國某稅比我們低該學習之,又以乙國某稅比我們低又該效法之,如此集各國減稅之大成,台灣的賦稅負擔率自然成為全球最低。自由化評比經常居世界之冠的港、星,他們的賦稅負擔率仍高達14.1%,我們的競爭對手南韓更高達19.8%,至於德、法、英等西歐國家也在25%上下,北歐國家更高到讓我們無法想像。
要解決台灣今天的財政困境,非得提高賦稅負擔率不可,而要提高賦稅負擔率,非得檢討當前稅制不可。前副總統蕭萬長日前公開建議廢除兩稅合一,並在加值營業稅加徵教育捐一個百分點,我們認為這才是釜底抽薪之計。如此一來,各級政府才有來自稅收的穩定財源,賦稅依存度才會提高,而不必再長期依賴舉債、釋股、賣地,財政才能健全。
對於經建會主委管中閔憂心國家財政而擬籌設「國家建設基金」,我們肯定其用心,但這顯然只是揚湯止沸的作法,且從歷年的經驗可以明白,這種以釋股、活化資產籌措財源的手段,必將影響財政改革的決心。在政治人物仍習慣當好人的政治文化下,一旦「國家建設基金」成立,無異讓政治人物取得尚方寶劍,未來更將有恃無恐的釋股、售地,同時耗盡前人辛苦建立的政府基金資產,良善的立意反將陷台灣於更嚴重的財政困境。
我們認為,從兩稅合一開始檢討才是正確的方向,而籌設「國家建設基金」則非善策。當有一天我國的賦稅負擔率能與韓國的19.8%相當,而賦稅依存度大概就能重返1990年代的77.2%。在這樣的財政環境下,行政院才能脫離年年編不出預算的夢魘。而那些運用釋股、賣地、賣資產挹注財源的作法無異飲鴆止渴,既無助於賦稅依存度的提高,亦改善不了賦稅負擔率,如此自然不可能健全我國的財政。執政高層應該重視前副總統蕭萬長這一席建議,只有從兩稅合一檢討出發,才能解決今日的財政困境。
※ 相關報導:
* 壽險投資房產 本周解禁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8077239.shtml
壽險業最快本周重返不動產市場,可靠消息指出,先前因金檢缺失被禁止投資不動產的十家壽險公司中,包括國泰、新光、富邦、南山及台灣人壽等七家大型壽險公司,最快本周起即可望陸續解禁,有助活絡商辦市場交易。
....官員說,只要收到金管會的公文,業者投資不動產限制就可解禁。據了解,七家大型壽險公司因問題單純,缺失已改善,可望獲准解禁。
其中,已有五家壽險公司正在金管會內部作業簽報中,最快本周即可返回不動產市場;另外兩家壽險公司,因需要將相關內規的修改提報董事會,待董事會通過並提報金管會後,即可放行。
民間投資出現「吃老本」現象
【經濟日報╱社論】2013.08.07
日前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第2季經濟成長率達2.27%,較5月時預估高出0.29個百分點,景氣似乎有好轉的跡象,主計總處也稱此為「軟性擴張」。但倘若細看內容,則可發現,恐怕完全不是這回事。
第2季經濟成長高於預測,主要的貢獻來自消費及淨出口的意外增加,但若檢視實際消費狀況可知,第2季包括餐館業、布疋與服飾、文教育樂用品等均呈衰退現象,而消費最大宗的資訊家電、汽機車則幾乎零成長,全體零售的實質營收僅微增0.4%。依主計總處說明,消費增加主要來自上市櫃股票成交手續費,以及共同基金服務費的增加所致。
因此可知第2季的消費增加不僅與實際消費無關,更糟的是,第1季因為消費不振,而政府祭出許多促進消費政策,現在看來證明是無效的,我們當時便呼籲,與其政策重心放在原因不明,效果不清的促進消費上,倒不如專心穩住第1季投資成長的持續性。
再來,淨出口對成長貢獻達到1.95個百分點,倒不是因為出口成長幅度較第1季增加多少,而是因為進口成長幅度少了一半以上,所呈現的是設備進口的減緩,也因此,概估的第2季資本形成實質成長為負3.03%,較5月預測數2.65%減少5.68個百分點,對經濟成長也產生了負的貢獻0.52個百分點。這個許多研究機構所寄望的能夠支撐下半年經濟成長的因素,意外衰退,才是令人最擔心的。
說實在,第2季經濟成長的突出表現,竟是肇因於投資進口設備的減緩,以及金融投資贖回手續費的增加,這樣的數據呈現,哪能稱得上是「軟性擴張」,只能算是只吃老本的假性擴張現象。
美國第2季的狀況是,消費支出成長1.8%,貢獻經濟成長1.2個百分點,企業資本支出也成長4.1%,淨出口逆差雖然擴大,但出口與進口金額成長幅度均擴大,這樣的現象才是復甦或擴張。
更令人憂心的是,過去的五年中,已有四年的投資是負成長,原本以為今年從第1季情形來看,可以擺脫投資再度負成長夢魘,但看來這個噩夢,恐怕不是短期景氣循環的問題,逐漸已成為惡性循環的結構問題。
不僅如此,過去幾年台灣投資的分布與品質,恐也令人擔憂,從2011年工商普查初步結果來看,2006年至2011年的五年間台灣實際運用固定資產總額淨增加了2.75兆元,但幾乎全數集中在五都,其中台北市便占了1.08兆,其他非五都許多縣市甚至產生淨減少現象,包括六輕所在的雲林縣、工業聚落著稱的新竹縣,及嘉義縣等,顯然,五都的集中增加,當然與炒地皮有關,而許多工業縣市的減緩,當然反映吃老本現象。
但反過來想,政府還能有什麼計可施?
企業稅也降到降無可降的地步,實質薪資退回到16年前的水準,外勞數量也大幅鬆綁,水電油價也儘量維持在亞洲相對低價,資金成本幾乎是歷年來最低的水準,在土地資源上,政府也到處幫忙搶地,還有,匯率上也得與競爭國亦步亦趨,關稅上,政府更是急著談FTA幫企業打開市場,所有的這一切,無非希望企業能夠增加在地投資,結果呢?生產性的投資卻是減少再減少。
未來幾年後,政府統計數據,若可以出現一個沒有持續增加投資的經濟體,卻能出現亮麗的經濟成長率,那才是世界奇蹟。
當然,也許政策用錯方向,未來投資類型,硬體設備固然重要,但軟性投資更是未來企業競爭勝負的關鍵。日前美國已運用新的國民所得會計原則,把研究、開發以及版權方面的支出計入投資項下,以貼近實際狀況,歐盟也計劃在明年跟進,而我們呢?提升軟實力,不應只是口號而已。
※ 相關報導:
* 製鞋王國敲警鐘 寶成轉戰東南亞
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land/17180504/112013080700507.html
全球最大製鞋代工基地──寶成集團,大陸媒體報導,寶成集團2012年大砍51條大陸生產線,漸將生產線由大陸撤出,移至東南亞如越南與印尼,目前兩地生產線總和已越超大陸,占比約6成。
其實寶成撤出大陸的動作只是整個大陸製鞋業遭逢寒冬的縮影,受到人工成本飆漲,加上人民幣大幅升值等壓力,大陸製鞋王國的寶座正岌岌可危。
....過去10年,大陸勞動力成本大約成長3.5倍,人民幣累計升值30%左右。目前東莞月薪約在3千元(人民幣,下同)上下,印尼大約1800元,越南大約1500元。每座萬人工廠在大陸每月要付1千多萬元工資,不過零售市場的賣價卻沒有太大變化,國際大廠下單的報價也漲幅有限,已逼得大陸製鞋業喘不過氣來。
* 大陸存款利率 一步步自由化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8079951.shtml
繼取消貸款利率下限,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已研擬取消5年期存款基準利率。行業人士指出,按照利率市場化進程,未來2年期、3年期等存款利率都會陸續自由化。國際金融報報導,大陸央行制定的推進利率市場化進程改革案已獲大陸國務院通過,依據方案,計畫先取消5年期定期存款基準利率。
* 德國工廠訂單 增幅亮眼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079798.shtml
德國6月工廠訂單創下八個月來最大增幅,主因是來自歐元區的訂單大增,再次證明歐元區經濟復甦為這個歐洲最大經濟體帶來助益。英國6月工業生產增速為兩年多來最快,主要受製造業帶動,也為經濟加速復甦再添強力證據。
◆ 第三方支付 儲值上限1萬元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4/8079884.shtml
【經濟日報╱記者林安妮、邱金蘭/台北報導】2013.08.07
行政院今(7)日召開第三方支付會議,根據幕僚單位彙整的報告案,第三方支付業者單獨做儲值,初期先適用電子票證發行管理條例規範,儲值上限1萬元,更高額度則可與銀行合作,未來再另訂專法。
行政院政務委員張善政今天將向行政院長江宜樺報告「電子商務第三方支付業發展方案」,近期將准第三方支付業者以電子票證發行管理條例作為母法,在最短時間單獨開辦儲值業務,中長期經濟部將創設專法,為第三方支付業者量身打造發展環境。
張善政昨天不願多談今天報告內容,僅說「請耐心等候,很快就會公布。」金管會副主委王儷玲也表示,等行政院開完會後,再對外說明。知情官員則透露,為協助第三方支付業者儘早開辦線上儲值業務,初期不會更動母法,換言之,第三方支付業者要儘快開辦線上儲值,必須滿足電子票證發行管理條例資本額3 億元以上,且接受初期儲值上限僅有1萬元的規定。
至於先前經濟部建議的,有關資金移轉等實務運作問題,如何兼顧消費者權益保障等,將由今天會議裁示。
短期內,在不修法情況下,第三方支付業者若要依電子票證發行管理條例,單獨做儲值業務,依現行規定上限是1萬元;第三方支付業者若需要更高的儲值額度,則可尋求與銀行業者合作的線上儲值帳戶方式。
根據銀行公會規劃的線上儲值帳戶,在儲值上限方面,依不同的認證方式,分20萬元、10萬元及1萬元三種,最高儲值上限等於可以到20萬元。只是線上儲值帳戶,必須與銀行合作,第三方支付業者不能單獨承作,目前已有第三方支付業者有意與銀行合作這項業務。
官員說,從產業發展觀點來看,借用電子票證發行管理條例當作母法,是暫時的不得已之舉,不過,在專法時代,「一定會想辦法讓業者有更合身的衣服(法令、環境)穿。」
至於訂定專法後,有關儲值部分的主管機關等權責劃分,也將由江揆作裁示。
業者:先開放 再討論金額
【記者黃國蓉/台北報導 】行政院今(7)日將由行政院長江宜樺召開第三方支付會議,會議可能討論電子票證架構開放第三方支付儲值,並暫訂儲值上限金額1萬元。積極爭取開放儲值的業者認為,開放是第一步,至於金額上限是否符合需求,可以在實際執行後討論。
PChome董事長詹宏志近期未對此發表新意見,但他曾說,首要的是先讓業者「可以做」,試行後,若協定的金額上限對消費者不方便,可再討論是否調整。
有業者表示,以現在情況來說,「先開放」是跨出第一步,至於儲值金額上限是否合理可再討論。
美QE喊減 全球股跌 日股挫4%
【經濟日報╱編譯簡國帆/綜合外電】2013.08.08
芝加哥聯邦準備銀行總裁伊凡思6日說,就業市場已好轉,並暗示聯準會(Fed)9月可能開始逐步縮減買債,與Fed其他官員的看法相呼應,且美國上月貿易逆差大幅縮減,強化Fed將減少買債的預期,全球股市應聲挫跌,日股大跌4%。
受Fed可能開始縮減量化寬鬆(QE)規模的疑慮拖累,美股三大指數7日早盤跌0.5%至0.8%,歐洲主要股市跌0.1%至0.4%,亞洲股市普遍挫跌,日股跌4%。
伊凡思說,若Fed在明年中結束目前的QE措施,Fed從今年1月到那時可能總共收購至少1.2兆美元債券。他說,勞動市場已出現不錯的進展,但希望能看到更多就業市場持續好轉的證據。
被問到Fed 9月是否可能決定開始縮減QE規模時,伊凡思回答:「我不能排除這個可能性。」伊凡思是最積極支持QE 的官員之一,因此他對Fed啟動退場時機的看法很重要。
伊凡思說,Fed很可能今年稍後開始減少買債金額,但他無法確切指出是哪一個月。他認為,考慮到經濟狀況自去年9 月來的改善幅度,Fed可能會在失業率降到大約7%時結束QE ,時間點可能在明年。他說,當失業率降至6.5%以下,Fed將密切關注接下來的資訊,以決定聯邦資金利率。
※ 相關報導:
* 薩夫特專欄/Fed若縮減購債…絕非勝利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082305.shtml
若聯準會(Fed)9月真的開始縮減購債,此舉只有一種解讀:撤退。
這稱不上勝利,因為美國7月就業報告已清楚呈現,就業市場仍不強勁,並未創造出高質量的工作,且工資日益下滑。如果你的夢想是在漢堡店打工以償還就學貸款,那麼這是你要的經濟。
這絕非勝利的另一個原因是,低利率雖發揮刺激經濟的效果,但最重要的核心通膨指標仍遠低於Fed的理想區,且還在下跌。
* 專家示警:大陸下季GDP成長 7%不保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8082413.shtml
路透報導,王建指出,大陸目前的問題是典型的生產過剩,若不由政府來實施強力的過剩對沖政策,就會爆發市場經濟中典型的生產過剩危機。一旦爆發,恐怕「零」增長率都擋不住,更大的可能是出現經濟負增長。
* 人民幣創新高 進入6.11時代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8082410.shtml
人民幣即期匯價昨(7)日進入6.11時代。受美元指數走低、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連三漲帶動,昨日即期匯價收盤創新高報6.1192兌1美元。升值動能是否持續,要視今(8)日公布的7月進出口表現而定。
* 反托辣斯 六家乳企挨罰33億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8082363.shtml
大陸國家發改委宣布,合生元等六家奶粉企業因違反「反壟斷法」限制競爭行為,共被罰約人民幣6.7億元(約新台幣33.5億元),成為大陸反壟斷史上開出最多金額的罰單。
◆ Q3營運不佳 資通訊產品出口轉衰退
【聯合報╱記者林政忠/台北報導】2013.08.08
宏達電、宸鴻等手機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第3季營運展望不佳,影響台灣出口金額。財政部統計處長葉滿足指出,7月資通訊產品出口12.4億美元、年減率7.7%,從過去兩個月的成長首度轉為衰退,主因手機及電話零件減少0.9億美元、年減率29.1%。
不過,葉滿足認為,根據近30年統計,第3季的出口旺季通常比第2季還好,去年第3季出口金額760億元,今年第3季出口一定可以正成長。主計總處下周5將公布最新預估數。
財政部昨天公布,7月出口金額253億美元,年增率1.6%;進口金額220.9億美元,年減率7.6%。葉滿足說,行政院主計總處預估第3季出口成長4.1%,要達成目標,「必須再努力!」
7月主要出口貨品,以礦產品、化學品、電機產品、電子產品增加較多,資訊與通信產品、基本金屬及其製品與機械則減少。
葉滿足指出,機械出口112億美元、年減率5.3%,表現也相對疲弱,以工具機出口減少4.4億美元、年減率17.7%最多,受到日幣貶值和大環境影響,工具機已連續10個月負成長。
主計總處原本預估第3季出口金額799億美元、年增率4.1%,葉滿足說,扣除7月出口金額後,要達到799億美元目標,8、9月的出口金額都要超過273億美元,還有努力的空間。
觀察近1年出口,只有去年9月271.6億美元和今年3月272.1億美元突破「270億美元大關」,主計總處第3季出口成長4.1%的目標,要達陣非常困難。
財政部統計,前7月出口1757.4億美元、年增率2.3%;1至7月進口1579.8億美元、年減率0.9%。7月出超32.1億美元,較上年同月增加22.3億美元;累計1至7月出超177.6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加53.4億美元。至於進口變化幅度大,6月進口232.3億美元、年增率6.8%,7月進口則衰退至220.9億美元、年減率7.6%,其中以半導體進口減幅3成最多。
◆ 第3方支付儲值 政院拍板9月上路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S2/8082536.shtml
【聯合報╱記者孫中英、楊湘鈞/台北報導】2013.08.08
第三方支付網路儲值業務,行政院拍板定案,八月底前完成法規修訂,九月中旬開辦;金管會昨天說,網路儲值採取「雙軌制」開放,所有金融機構(銀行)只要申報核備,即可辦理;至於非金融機構,必須成立電子票證發行機構,再申請辦理網路儲值業務。
另外,銀行網路儲值帳戶,最高儲值金額廿萬元;非金融業機構的網路儲值戶,單戶儲值上限一萬元,單日消費一千元以內;所有網路儲值只能在網路消費,不得在實體商店交易。
金管會強調,非金融業者如想從事網路儲值,應設立電子票證發行公司,網路儲值與第三方支付兩項業務必須分屬不同的公司。
例如PChome集團旗下「支付連」,只能針對網路交易提供第三方支付服務,PChome集團必須另籌三億元、設立電子票證公司,才能辦理網路儲值業務;新票證公司如與支付連簽約為特約商店,PChome集團即可整合網路儲值與第三方支付「二合一」。
政務委員張善政說,跨部會研究發現,「電子票證發行管理條例」已包含網路儲值,可做為非金融業者的依據,目前並沒有修法的急迫性。
但基於電子商務長遠發展,經濟部與金管會仍將組成專案小組,針對網路第三方支付、與儲值等業務開放,在年底前訂出電子商務第三方支付管理專法。
銀行局官員說,在銀行與「非銀行」開立儲值帳戶,最大不同,一是儲值上限、二是有無利息。
銀行的儲值額度,依據客戶認證強度分三級,認證強度最強者,例如提供「自然人憑證」開戶,儲值上限廿萬元;以存款帳戶、信用卡卡號開戶,認證強度中等,上限十萬元;提供電子郵件或手機開戶,認證強度最弱、上限一萬元。
【記者劉俐珊/台北報導】
第三方支付開放非金融業從事網路儲值定案,經濟部商業司昨表示,年底前將擬定專法草案送行政院;專法上路前,將先以既有「電子票證發行管理條例」管理,最快九月初,非金融業者就可提供儲值服務。
※ 相關報導:
* 線上儲值兩大模式 比一比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S2/8082369.shtml
電子商務支付工具將有更多選擇,線上儲值者可採兩種模式,第三方支付業者可尋電子票證模式自辦或與銀行業者合作,因法律架構不同,各有不同規定,消費者可以仔細比較後作選擇。
六港一空打頭陣 自由經濟示範區上路(節錄)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8085111.shtml
【聯合報╱記者楊湘鈞/台北報導】2013.08.09
馬英九總統出席聯合報系「為台灣經濟開路高峰會」,提示推動台灣經濟動能三驅動引擎。行政院昨天宣布三引擎之一的自由經濟示範區第一階段啟動,預期明年可增加國內生產總額三百億元、創造一萬三千人就業機會。
....江宜樺說,示範區是以「境內關外」結合「前店後廠、委外加工」營運模式,擴大港區腹地,並利用後廠資源產生加乘效果;在此模式下,其他縣市也都能透過後廠概念延伸、擴大效果。
他說,第一階段雖定智慧運籌、國際醫療、農業加值及產業合作等四項優先示範產業,但其實是「4+N」的概念,只要符合自由化、國際化及前瞻性理念,都可滾動檢討納入示範區,像經建會及金管會將金融服務業納入就是絕佳範例,希望其他部會主動提出其他項目。
江揆表示,第一階段是從計畫核定到特別條例立法完成前,透過行政法規增修即可推動;有關租稅優惠及其他涉及修法部分,到第二階段修法完畢就能推動,希望在今年底完成法制作業。
經建會主委管中閔指出,第一波示範區規畫六港一空,含台南安平港,加上屏東農業生技園區,將做到「零限制」,即透過十三項法規修訂、一一二項推動作法解除限制,預期明年可增加國內生產總額三百億元、一萬三千人就業機會。
※ 相關報導:
* 自由經濟示範區 陸資大鬆綁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8084919.shtml
自由經濟示範區今(9)日起上路,陸資前進示範區,將可參照外人來台投資待遇,投資我面板、半導體等關鍵產業可不受持股比率限制。此舉有助兩岸產業截長補短,也能在本土催生兩岸或多國「混血」企業,爭搶世界級商機。
經濟部官員表示,在無國安疑慮下,示範區將准許陸資來台投資我面板、半導體、工具機、LED、太陽能電池等關鍵產業,沒有股權比率限制。舉例來說,陸資有意進駐台中等自貿港區投資產業用機械,可突破現行陸資持股需低於20%的投資限制。
* 觀察站/產業吃「財政鴉片」 越補越大洞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8084923.shtml
今年來,大陸已爆出多家LED廠家倒閉,行業高風險持續增加。業界擔心,LED產業已吃上「財政鴉片」,步上光伏(太陽能)產業後塵。
....有業內人士預測,2013年大陸可能會有五分之一的LED照明企業倒閉。他表示,與光伏一樣,政府對LED過於慷慨的資金扶持,後果往往是造成大量產能的過剩,在產能嚴重過剩的情況下,行業之間勢必產生惡性的競爭,最終阻礙技術創新。
* 民間團體:自經區大開鬼門 加速產業崩壞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aug/9/today-t3.htm
....公平稅改聯盟召集人王榮璋批評,馬政府上任以來就是不斷減稅,卻看不到成效,甚至讓科學園區基金累積一二八四億元的虧損。難道台灣的租稅環境還不夠友善?若還想再給自經區更多租稅優惠,就該清楚告訴國人,減稅除了帳面上的GDP增加外,獲利將如何分配給全民?不能只讓財團得到好處,持續拉大貧富差距。
全民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滕西華指出,連非營利的醫療產業也被放入自經區,這會讓醫療事業漸朝營利取向,重創國內公共醫療體系。
她解釋,未來國內醫院可在自經區內以一辦公室一醫院的方式,設立紙上虛擬醫院,屆時再把患者送進國內的實體醫院,讓醫療服務迅速商品化。
她指出,國內至少還有一百五十個醫療資源嚴重缺乏的地區,政府不設法改善,卻還要開放以營利為目的的「國際醫療服務中心」,只會加劇醫療階級化,嚴重衝擊國內的醫療生態。
台灣農村陣線的研究員許博任質疑,政府曾承諾自經區所進口、加工的農產品會全數外銷,現卻背信開放十%可內銷進入國內市場,且無總量限制;等於是免稅開放中國農產品進口、加工,將嚴重排擠國內的農產,惡化產銷失衡的問題,重創小農生計。
* 自由經濟區 葫蘆裡藏毒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forum/20130404/34931015/
....依目前行政院版本,自經區還將為台灣長期發展帶來巨大衝擊,至少包括「原料進口化」、「產業停滯化」、「財稅空洞化」、「白領廉價化」、「農業失根化」等負面效果。
自經區最重要的措施就是「前店後廠」的設計,意謂自經區內廠商可免關稅進口他國農工原料或半成品,此批進口原材料不僅可在區內加工,更可委託區外廠商加工,加工完成之商品外銷者可享100%的營所稅減免,內銷10%也可免徵營所稅。這就創造了3種效果驅使國內廠商進口他國工農原料替代本國原料。
1.免徵關稅:由於進口免關稅,只要他國的原料價格比國內的便宜,就可為廠商省下原料成本;2.免徵營所稅:由於外銷100%、內銷10%免徵營所稅,廠商自然會想透過在區內設「店」來降低營所稅負;3.區外全面化:由於可委託區外廠商加工,只要在區內設「店」就可無限制地委託區外廠商就進口之工農原料進行加工,因此雖名為示範區特許,但事實上可擴展到全國施行。
※ 農產加工品何時開放產量 10% 無上限內銷?
◆ 新興市場貨幣 驚見「脆弱五兄弟」
【經濟日報╱編譯劉利貞/綜合外電】2013.08.09
已開發國家與新興國家經濟復甦趨勢分歧,使新興市場貨幣表現節節落後先進國家貨幣,創下2009年來最大差距。
彭博資訊追蹤的20種交易最活絡開發中國家貨幣,過去三個月兌美元平均貶值5.3%;洲際交易所(ICE)追蹤美元兌六種主要貨幣表現的美元指數,同期升值1.1%,使兩者間的差距達四年來最大。
摩根士丹利更把南非蘭德、印度盧比、巴西里爾、印尼盾和土耳其里拉稱作「脆弱五兄弟」(fragile five),表示這五國愈來愈難吸引外國資本來填補貿易逆差。印度盧比6日貶至破紀錄的61.805盧比兌1美元;巴西里爾7日也觸及2.3162里爾兌1美元的四年新低。且期權交易價顯示,印尼盾、里拉、里爾都將繼續走貶。
大摩分析師說:「在經濟復甦動能上,已開發市場與新興市場仍有強烈分歧,且歧異持續擴大。就中期而言,我們保持審慎的觀點,特別是貨幣表現,理由是近來對新興市場成長展望的疑慮。」
美國7月製造業擴張速度創2011年6月來最快,開發中國家製造業景氣卻陷於萎縮,為2009年來最差。中國經濟減速,拉低原物料價格,打擊從巴西鐵礦砂到馬來西亞棕櫚油等商品的出口需求。
MSCI新興市場指數約有54%的成分企業第2季財報不如預期,比已開發國家MSCI世界指數約35%的比率遜色。
MSCI新興市場指數7日收跌0.9%至937.86點,創7月10日來最低,使今年來跌幅擴大至11%;MSCI世界指數同期大漲14%。但中國貿易數據比預期好,使新興股市8日翻揚,扭轉連三天的跌勢。
富國顧問公司策略師克里斯多福說:「市場回歸到聯準會將收回刺激措施的心態,對投資新興市場將變得更不利。」
※ 相關報導:
* 房利美上季獲利增近倍 國庫進補102億美元
http://udn.com/NEWS/WORLD/WOR6/8085159.shtml
房市景氣持續回溫,房利美(Fannie Mae)上季獲利成長將近一倍,國庫 將因此進帳102億美元。
* 安倍收手? 日計畫兩年減支2.5兆
http://udn.com/NEWS/WORLD/WOR3/8085096.shtml
日本政府八日提出一項頗具雄心的財政計畫,打算在未來兩年刪減八兆日圓(約台幣二點五兆元)政府支出,以減低國債。但這項計畫將大砍社會福利與公共工程支出,和「安倍經濟學」的精神背道而馳,凸顯日本經濟政策的困境。
克魯曼專欄/赤字恐慌症 妨礙復甦
【經濟日報╱克魯曼】2013.08.10
我們活在這個經濟破綻畢露的年代裡,目睹各種經濟的假面具一一被拆穿,種種謬誤的主張一再被推翻。它們包括:貨幣供給擴張,未必就會造成通貨膨脹;當經濟蕭條時,預算赤字增加並不會使利率上升;削減政府支出,並不能創造就業;當聯邦政府負債超過國內生產毛額的90%時,經濟成長不見得就會崩潰。
現在又有一項神話遭到摒棄:「經濟政策不確定性」,未必就會阻礙經濟復甦。
在駁斥上述這些主張之前,我先推薦一篇非常古老、卻能對當前情況提出很多解釋的文章。
波蘭經濟學家卡萊斯基70年前發表一篇以「從政治觀點看充分就業」為題的文章。當時凱因斯理論正居於主流,大多數經濟學者都相信可以透過政府支出來確保充分就業。但卡萊斯基當時卻預測,增加政府支出將遭到企業界及有錢人的激烈反對,即使是在經濟衰退時期亦然。原因何在?
他指出,答案是「信心」被用來作為恐嚇的工具。政府無法直接促進就業,必須先採取措施促進民間支出擴張,以及其他可能會使享有特權者受損的措施。舉例而言,如果政府提高稅率或強化金融監理,可能就會被指為損害就業,因為這會削弱企業的信心,從而減少投資。然而如果政府能夠創造就業,「信心」就不再那麼重要,而既得利益者就會喪失他們否決政策的力量。
卡萊斯基強調,「產業領袖」瞭解這一點,他們反對政府採取能創造就業的政策,就是因為這類政策將會削弱他們的政治影響力。「因此執行政府干預所需要的預算赤字,必須被視為危險的作法。」如果你注意2008年以來所有的政策論述,將發現完全都是依照卡萊斯基所預測的路線在走。
先談「軸心」議題─預算赤字突然變成關鍵問題,而非創造大量就業。企業鉅子們大發牢騷,表示歐巴馬總統指責企業家一毛不拔,以及幫助那些沒有醫療保險的人,會打擊企業信心。最後,他們引用一些史丹福和芝加哥大學經濟論文中常提到的觀點,來證明「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升高會阻礙經濟成長。
然而這類所謂「擴張性撙節」的主張,已經因為一些國家實際採取撙節措施而告崩潰,而國際貨幣基金的官員甚至承認他們嚴重低估了撙節措施造成的傷害。只要檢視相關資料,就可以確定政府債務其實根本不必擔心。而所謂「政策不確定性」的說法,也可以用同樣的方法來駁斥。
在「政策不確定性」成為熱門話題後,衡量「不確定性」的指標很快就漏洞百出。其中一項衡量標準是媒體多少次提到「經濟政策不確定性」;這表示只要這句話成為共和黨論政焦點,指標就自動會飆升。然後「不確定性」指標又自動大幅下降到2008年來的最低點,但經濟卻並未因此而起飛。這證明「不確定性」根本不是問題所在。
其實我們非常了解經濟復甦為何如此緩慢,而這與信心根本無關。當前的情況,其實是當負債激增造成資產泡沫後,所產生的正常後續影響。而政府削減支出,也使復甦的步履蹣跚;政府削減支出,完全是因為一些人對預算赤字莫名其妙的恐慌所造成。我們必須揚棄削減政府支出的主張,開始討論如何增加支出來創造就業。
(作者Paul Krugman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紐約時報專欄作家/編譯任中原)
※ 相關報導:
* 海外公民被討稅 寧願不要美籍
http://www.udn.com/2013/8/10/NEWS/WORLD/WOR6/8087718.shtml
美國運用「肥咖」 (FATCA)條款加強海外查稅,並將實施更嚴格的資產申報規定,已讓越來越多在海外的美國公民感受到壓力,迫使許多擁有雙重國籍的人寧願選擇放棄美國護照。今年第二季申請放棄美國籍的人數,比前一季暴增六倍。
* 希臘商人愛逃稅 政府挖不到錢
http://www.udn.com/2013/8/10/NEWS/WORLD/WOR2/8087719.shtml
希臘政府最新調查顯示,希臘商人每兩個就有一個逃稅。這個國家債台高築,又陷入癱瘓一切的衰退,三年來靠國際紓困逃過破產,當局想增加稅收和稅入以自救,真是談何容易。
* 日千兆國債纏身 加稅壓力大
http://www.udn.com/2013/8/10/NEWS/WORLD/WOR2/8087231.shtml
日本迄6月底止的中央政府債務首度突破1,000兆日圓,達到國內生產毛額(GDP)的兩倍多,國債占GDP比率居工業國家之冠,更加重了首相安倍晉三必須提高銷售稅以支撐政府財政的壓力。
◆ 示範區宜以產業而非地域做範圍
【經濟日報╱社論】2013.08.10
行政院討論多年的自由經濟示範區日前已正式核定上路,雖然已有明確方向與作法,並擔負打破悶經濟的重任,不過,很多具體的執行仍宜凝聚更多智慧,以免徒勞無功。
依政府目前之規劃,自由經濟示範區已和最初的想法頗不相同,因此未來落實時也不宜受最初構想的限制,而其中最值得改變的是特區目前已不必用地區來做其範圍,而更宜用產業做其範圍,也就是應該先挑出一部分產業來做示範。
自由經濟示範區的構想剛提出時,政府和一些人士的想法是要在其中讓外勞和基本工資脫勾,並引進更高比例的外勞。為了外勞和區外外勞的區隔與管理,示範區必須是個範圍明確且可和其他地區分隔的特定地區。然而政府目前已不要放寬引進外勞,因此地理上的區隔已沒有必要。政府已表示自由經濟示範區的理念是要鬆綁和自由化,而且是要選擇具發展潛力和示範功能的產業活動。在這種新方向之下,選擇優先自由化的產業比選特區重要。
政府不知不覺中已開始轉向。前店後廠的構想讓地點不在地理特區中的企業也可透過和地理特區內之企業的合作,而得到示範區的特權。目前已較明確之國際醫療產業政策,實際上已完全不須位在地理特區內,已經是個產業別特區而非地域別特區。前經建會主委陳添枝說自由經濟示範區不需要實體的特區。另一位前經建會主委陳博志更主張,要推動自由化時若選擇某些產業優先自由化,會比選擇某些地區優先自由化更為公平且更能促進產業發展,也更能有合適的配套措施,以讓自由化更順利推動。
我們可用國際醫療產業做例子來說明產業別自由化比地區別更合理有利的道理。當初政府要把國際醫療納入自由經濟示範區時,曾有到底要設幾家,要設在那裡,以及要由誰來設的爭議。這是因為特區中有特權利益,因此政府甚至曾想以拍賣設立權利的方式把特權利益收回。而國際醫療設在特區,其人員和設備都難和國內醫療共用,因此其效率和國際競爭力也會偏低。在幾經討論之後,政府終於明智地決定現有39家國際醫療院所都可以不必在示範區另設醫院,只要在機場設個櫃台把病人接到原有的國內醫院,即可享經濟示範區政策的各種特權優惠。這其實就是我們前面主張之產業別特區的真正落實。
用國際醫療產業這個例子可明白看出,產業別的優先自由化可讓符合條件的廠商同享自由化的權益,不會造成不公平競爭和低效率。政府不必再採取限制家數、挑選少數投資者,以及管制區內區外資源和權益的流通等違反自由經濟的政策,因此也更符合真正的自由經濟。
再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自由化時不同產業常須有不同的配套措施。醫療產業中和健保制度的配合及成本分攤,以及醫院是否可為營利事業的問題,就需要其他產業所不需的配套。因此以產業為目標,一個一個產業拿出來討論時,該做的配套措施可以很清楚。但把多個產業納到一個地區別特區同時自由化時,特別是像現在要納入哪些產業都還不很清楚時,該有的配套措施就可能難以周全擬定。
此外,各產業亟需自由化的項目也不相同,有些自由化若對地理特區中所有產業一體適用,不僅不必要,也會引起更多的反對。以外籍白領為例,若只對真正需要的產業放寬,應不太會遭到反對,例如語文教學產業早就有很多外籍教師。但若特區中各產業都可用更多外籍白領,就較難說服民眾。因此以產業而非地域做特區範圍,也會使自由化更精準且容易推動。
※ 相關報導:
* 第三方支付 線上儲值採實名制http://www.udn.com/2013/8/10/NEWS/FINANCE/FIN4/8086829.shtml
第三方支付的線上儲值業務,下(9)月可望正式上線,金管會昨天舉行線上儲值帳戶說明會;民眾開立帳戶時,資金應從實體存款帳戶轉入款項,銀行不可接受客戶以信用卡存入款項。客戶如果要提領線上帳戶的款項,只能轉到事先約定的客戶本人實體帳戶。金管會也說,線上儲值帳戶是採「實名制」,銀行不可為客戶開立匿名帳戶;因此開戶時,客戶必須提供的資料至少包括:姓名、身分證、出生年月日和連絡方式。
自經區第二階段 中國農產有條件開放內銷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aug/11/today-e1.htm
自由 2013.08.11
農團下週日集結凱道抗議
〔記者鍾麗華/台北報導〕行政院推動「自由經濟示範區」,開放原本管制的八三○項中國農產品進口加工,並可打上「台灣品牌」出口。農委會原承諾區內的中國農產品須全數外銷,不過,第二階段規劃卻「有條件開放內銷」,學者批評政府說謊成性,農運團體下週日(十八日)將發動五千人集結凱道抗議。
行政院八日核定自經區第一階段推動計畫,至於第二階段要等下月底「自由經濟示範區特別條例」草案報行政院,並送立法院審查、法制作業完成後,才會上路。
但中興大學農業政策中心特聘教授陳吉仲發現,對於開放十分之一產品內銷,三月規劃案明確有「農業除外」的字眼,但他上月參加座談會,簡報檔中的這項敘述已被刪除,農委會八日的新聞稿也不提禁止內銷。特別條例草案遲遲不敢公布,農委會連聽證會、公聽會都未舉行,完全是黑箱作業、偷偷摸摸。一旦服貿結合貨貿,中國農產品將大舉攻台。
官員坦承以個案方式審查
農委會官員坦承,第一階段確實是禁止中國農產品內銷,但第二階段目前規劃是以個案審查方式,視業者申請內容而定,將以內銷是否影響國內農產品產銷做為審核依據,並核可一定的內銷比例。雖經建會已完成特別條例草案,但農委會至今也沒看到,原則上不會把「禁止中國農產品內銷」給寫進條文裡。
記者詢問農委會主委陳保基為何承諾跳票?他嚴詞否認中國農產品可以內銷,並怒指是自由時報刻意誤導社會大眾。
台大農經系教授吳榮杰批評,馬政府向來先騙人民,然後「溫水煮青蛙」,一步一步來,早已失去公信力。尤其「前店後廠」模式,中國農產原料可在台灣各地加工,但這些已標示成「台灣農產品」流入市場,政府要如何查起?為了少數人利益,政府總是「軟土深掘」,傷害弱勢農民,連農委會內部都有很多人看不下去了。
台灣農村陣線發言人蔡培慧指,農委會應對中國農產品擋到不能擋為止,如今卻自廢武功。農陣下週日發動農民上凱道抗議,要求馬政府「把國家還給人民」,表達從徵地案到自經區、服貿協議、農產品貿易自由化的不滿。
※ 相關報導:
* 玩數字遊戲 食品加工擬納農業產值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aug/11/today-e1-2.htm
....中興大學農業政策中心特聘教授陳吉仲指出,沒有一個國家把食品加工納入農業產值計算,試問農委會是食品加工業的主管機關嗎?農委會顛覆大家對農業的認知,在評估TPP、FTA時相當危險,因為貿易自由化後,業者進口大量便宜農產原料加工,農業產值被墊高後,農委會可藉數據誤導民眾,自由化後對台灣農業不會有衝擊,以此來犧牲農業、消滅農業。
台大農經系教授吳榮杰強調,農委會以「假帽子」騙大家,追求產值的表面數據,不是真正幫助農民。如要幫助台灣農業,應要求自經區使用一定比例的國產原料,但農委會不僅沒有要求,還讓業者用便宜的中國農產品,無形中排擠台灣農產品。
◆ 英日央行政策動向 全球緊盯
【經濟日報╱編譯劉利貞/綜合外電】2013.08.11
已開發國家顯露經濟復甦跡象,使市場密切關注利率升高的可能性,全球投資人將緊盯英國央行與日本央行本周公布的決策會議紀錄,從中窺知央行內部的言論風向,而可能影響未來日本與歐元區政策走向的第2季經濟成長數據也將陸續出爐。
英國央行14日將公布8月1日的決策會議紀錄,據說貨幣政策委員會(MPC)當時針對是否要將失業率與貨幣政策掛鉤,進行三次投票。這種提供「前瞻引導」的新做法,使每月失業率報告的重要性提高。同日英國公布第2季失業率,料將持平在前季的7.8%。由於英國央行承諾在失業率降到7%的門檻以下前,將維持利率和購債計畫不變,使這項數據備受矚目。
日本銀行(央行)13日將公布7月10-11日的決策會議紀錄,但各界更關注內閣府12日公布的第2季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率初估值,因為這將成為安倍政府是否依計畫從明年4月起調高消費稅的參考指標。
經濟學家預測,日本第2季GDP年化後將比前季成長3.6%,連續第三季擴張。
此外,訂14日公布的歐元區第2季GDP官方數字,可能顯示比前季成長0.2%,遠勝第1季的萎縮0.2%,擺脫2011年來持續萎縮的頹勢。
※ 相關報導:
* 路透專欄/卡尼的3使命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088652.shtml
上周三輪到由英國發難,新任英格蘭銀行(央行)總裁卡尼效法柏南克,也把降低失業率納為貨幣政策的主要目標。
....過去30年來,英國沒有一個央行總裁敢公開挑戰柴契爾主義,即貨幣政策只能藉控制通膨來促進經濟繁榮。的確,英格蘭銀行過去未曾公布失業率預測,理由是解決失業問題必須靠與就業彈性和競爭有關的結構性供給面措施,而非央行政策。如今,卡尼在記者會上預測,失業率可能直到2016年都會維持在7%的門檻以上,因此目前接近於零的利率水準至少會再維持三年。
....卡尼列出三個會讓英國央行考慮解除貨幣緊縮的條件:一是英國央行預測兩年內的通膨超過2.5%時;二是「中期通膨預期」無法保持穩定時;三是零利率政策危及金融穩定,央行靠加強管理和監督也無濟於事時。
* 南韓提加稅 「只敢拿勞工開刀」
http://udn.com/NEWS/WORLD/WOR3/8088806.shtml
南韓政府宣布所得稅改革計畫,縮小所得稅的寬減金額。儘管總統府宣稱加稅幅度小到民眾幾乎感覺不到,但中產階級稅負加重、寬減額降低,引發政壇與經濟學者強力抨擊。
....南韓總統朴槿惠競選期間大開社福支票,南韓政府在不調漲稅率的前提下,轉而向中高收入者開刀。....總統府官員表示,一個月只多繳台幣三百五十元,難道負擔不起嗎?官員強調政府以縮小減稅項目來擴大稅收,是一種創新的概念,根本不是加稅。
然而經濟學者指出,政府可能不清楚中產階級既有的稅負已經過重。民眾真正的憤怒,在於政府只拿勞工階段開刀,而不對大企業及有錢人加稅。
過去十年來,南韓企業所得一飛沖天,但家庭收入仍停滯不前。南韓產業研究所的數字顯示,二○○○到一○年間,企業的實質稅後淨利平均年增百分之十六點四。家庭可支配所得僅年增百分之二點四,幅度僅相當於南韓經濟平均年增率的一半。經濟專家及公民團體強調,政府不應把縮小所得稅的寬減額,應把扣抵額縮小,如此才能加重高所得者的稅負。
* 7月進出口透露最大的玄機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8088634.shtml
....財政部進出口統計出爐,7月的出口竟較6月還衰退4.4%,尤其對中國大陸及香港此一最大出口市場,竟然衰退0.9%,不僅是拖累7月表現不佳的罪魁,而且還是去年9月迄今,十個月來首見的衰退。與此同時,進口更衰退7.6%,而且,其中衰退最多的項目,竟是資本設備,較去年下降17.9%。
....進口的衰退,常被視為經濟動力下挫的前兆,7月進口年減7.6%,這還是靠著小客車進口突然大幅擴增之賜,真正令人憂心的,是資本設備進口大減,就台灣的製造部門而言,這正是民間投資的核心,隨著民間投資連月衰萎,資本設備進口衰退乃是意料中事,只是未料其衰減幅度竟如是之大,可能意味下半年民間投資更不可樂觀,這對下半年乃至明年的經濟成長,都會是巨大拖累。
* 研發抵稅年限放寬 政府釋善意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8088677.shtml
工商協進會昨(10)日在高雄舉行南部工商午餐會,行政院長江宜樺等親自與會,對業者建議延長研發投資租稅抵減年限建議,表示財、經兩部將有彈性方案;院方也將向對岸爭取降低銀行業設點門檻和銷陸畜禽產品關稅。
8大技術 將顛覆產業趨勢
http://news.chinatimes.com/world/11050401/122013081200120.html
【記者陳穎芃/綜合外電報導】2013-08-12 工商時報
CNBC新聞網站報導,高盛發布報告預期電子香菸、癌症免疫療法及LED照明等創新技術將引發8大相關產業的「創造性毀滅」(creative destruction),讓主流業者重新洗牌。
該報告列舉的8大產業與其面對的趨勢如下:
一、電子香菸之於菸草業高盛分析師Judy Hong表示:「我們預期未來幾年內電子香菸市場營收將達100億美元,佔整體菸草業的10%以上。」電子香菸危害健康的程度比傳統香菸少99%,且價格較低。
二、癌症免疫療法之於製藥業
相較於破壞性較強的傳統化療,免疫療法透過「重新訓練」免疫系統來抑制癌細胞,對人體其他細胞的傷害較小。高盛預期這類用於治療黑色素瘤、肺癌及腎臟癌的新藥將在2025年前創造100億至150億美元商機。
三、LED照明技術之於一般照明業
高盛分析師Brian Lee表示,LED照明技術自2000年初崛起後,應用市場一路從手機延伸到電視,下一步將廣泛應用於一般照明。他預期2025年前LED照明普及率將達80%。
四、不動產災害債券之於再保險業
退休基金及傳統投資人為追求高收益率,近來擴大投資不動產災害債券,將使再保險業者損失龐大利潤。
五、天然氣引擎之於運輸業
天然氣引擎成本低於柴油引擎,因此高盛預期握有該技術的機具製造商Cummins將是最大受惠者。
六、雲端運算之於網路設備業
時下科技業幾乎全搭上雲端運算趨勢,唯獨傳統網路設備業者還在使用笨重的硬體主機。
七、3D列印之於製造業
3D列印不但能應付各種複雜設計,且列印成本遠低於產品原型的製造成本,可望廣泛取代傳統產品或零件原型。
八、社交媒體之於大型資料處理業
隨著臉書及其他社交媒體收集的網路資料快速膨脹,傳統資料庫業者已不堪負荷,反而是Teradata及Informatica這類專攻大型資料處理的業者受惠。
※ 相關報導:
* 「美國首席巫師」薛佛 靠數字賺遍天下
http://udn.com/NEWS/WORLD/WOR6/8090252.shtml
被八卦新聞網站Gawkert創辦人丹敦封為「美國首席巫師」的統計大師薛佛(Nate Silver),9月起就要帶著他的超人氣部落格FiveThirtyEight從紐約時報搬到迪士尼旗下體育電視網ESPN,回歸他的「老本行」。
在這個巨量資料(big data)時代,能透析數字預見趨勢的人就是明星,35歲的薛佛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因2008年美國總統大選一戰成名,憑2,000行電腦程式碼斷定歐巴馬會勝選,更預測到49個州的當選參議員,2012年大選對全美各州選情的預測結果更精確到百分之百。
◆ 歐洲銀行巴士 取代2萬家分行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090420.shtml
【聯合報╱編譯田思怡/綜合報導】2013.08.12
根據歐洲央行資料,歐洲各銀行為節省成本,去年關掉五千五百家分行,二○一一年更關掉七千二百家,歐洲地區自二○○八年金融危機以來,已少了兩萬家分行,一些偏遠地區民眾只能靠每個月才來一次的行動銀行巴士存提款。
西班牙中央平原的中世紀村莊馬德魯埃洛,一輛巴士停在一個魚攤販旁,一群靠退休金過活的村民排隊上車,他們並非要去某個地方,巴士裡的陳設就像一般的銀行分行,只不過每件家具都用鬆緊帶固定,以免車子移動時會移位。
這輛巴士是接受紓困的Bankia銀行的行動銀行。七十一歲的村民馬丁說,希望巴士每周都來,「一次領一個月的生活費,萬一被偷怎麼辦?」
馬德魯埃洛村村民算幸運,Bankia銀行在全國砍掉一千家分行後,行動銀行巴士才頭一次開到瓦倫西亞東部地區。
自金融危機以來,歐洲銀行關掉百分之八的分行,未來還會繼續關。民眾利用網路和手機銀行服務趨勢,加速實體銀行據點消失。
不過,仍有千百萬人習慣用存摺提錢。馬德魯埃洛村附近的科拉爾德亞伊利翁村,居民只有六十多人,多半為農人和退休者。退休農民阿里巴斯仍用存摺領現金,擔心未來不再享有銀行服務,「我們必須學習使用網路」。
西班牙關閉最多銀行據點。由於之前地方儲蓄銀行擴張,使西班牙成為歐洲銀行據點最密集國家,雖然二○一二年底已比四年前少了百分之十七,仍有三萬八千二百多個點,平均每一千二百一十人就有一家銀行分行,居全歐之冠,歐洲平均每二千三百人才有一家。
零售銀行業務以個人和中小企業為對象,分行的開銷占零售銀行成本的六成。許多銀行承認,關閉分行的速度應該更快些,但擔心在銀行獲利稍微有起色時失去客戶,或是引起政治反彈,例如在英國,一些大銀行靠納稅人紓困。
羅蘭貝格諮詢公司金融服務主管艾斯瓦札杜林說:「關閉一家分行,喪失一些客戶,這時讓客戶有藉口換銀行。」
◆ 新聞分析-突破悶經濟 政府須有技巧增稅
http://money.chinatimes.com/news/news-content.aspx?id=20130812000034&cid=5090033
林淑慧 2013-08-12 工商時報
南韓為支應社福,擬擴大課徵整形增值稅,並對僧侶等宗教人士課所得稅,對照積極加稅的南韓,台灣長期提供產業租稅優惠,租稅負擔率幾乎是全球最低,稅收成長遲滯不前,已危及國家財政健全。
去年台灣租稅負擔率僅12.8%,稅收明顯不足支撐國家財政運作,已沒減稅空間,南韓的他山之石,點出財政部應以創新思維如何擴大稅基,並且有計劃性、有技巧地增加稅收,在兼顧未來競爭力之下,為企業做好租稅優惠安排,才能從根本突破「悶經濟」困境。
立委諸公為民眾爭取增列各項扣除額,站在照顧人民的角度,值得肯定;不過,綜所稅是我國重要稅基,兼具財政與分配功能,因應時勢增列扣除額,雖可改善所得分配,但也有侵蝕稅基之虞,這也是財政部無法照單全收的主因。
過去外界總以「把餅做大,稅收就能彌補回來」的說法,要求降稅促進經濟成長與產業發展,但事實證明,促進投資並非減稅、給予租稅獎勵就有效,但稅一減就無法回頭,連帶讓稅收也「回不去了」。
台灣要做重大建設,必須有穩定財政體系支持,財部除了加重查稅力道外,須思考如何有技巧地增加稅收,例如透過間接稅等最無感的方式,向民眾徵稅,同時簡化現行複雜的稅制,讓企業繳稅繳得服氣又不痛,進而挹注國家財政。
再者,台灣不動產持有稅與世界主要國家相比,實質稅率偏低,且土增稅未合理反映市價,一年內交易也課不到稅,有能力買賣不動產者,都是高所得族群,政府應逐步調升公告現值等課稅標準,帶動土增稅、地價稅等稅收成長的同時,不致遭致民怨。
※ 相關報導:
* 科技台商的困境─過度投資釀禍
http://money.chinatimes.com/news/news-content.aspx?id=20130812000046&cid=1211
大陸「習李體制」接棒後,十二五規劃急轉彎,陸企將生產鏈「往內拉」,過度投資、產能過剩外溢效應,台灣科技廠明顯感受訂單流失壓力。本系列報導以「過度投資衝擊」、「本土替代威脅」與「看弱點求突破」,來看當前科技台商的處境與未來。
....從兩岸的企業經營思維來看,台廠依循著「先求好、再做強、後做大」邏輯,而大陸廠卻是倒過來,「先衝大、再做強、最後求好」。會有如此的差異性出現,與不少企業的表現是與各級政府(中央和地方都有)的「業績」相掛勾有關,企業成長快速就意味著政府主管的績效較佳,升官的速度快,甚至企業盈餘的分紅幅度也更大,當然也就先拚再說。
另一個關鍵,也在於大陸市場龐大,誰能先把握速度衝刺,拿到更高的市占率,誰就能夠更快掌握品牌知名度的成長黃金期,對於招募資金投資和股價表現,都有正面幫助,至於財務面是否穩健?公司組織運作是否合理順暢?反而不是那麼重要。就算碰上大危機,政府往往還是得出手援助。可以說,資本主義的那一套,在社會主義的中國大陸反而是實施得淋漓盡致,然後還附上社會主義的保障。
....以此來看,台系太陽能業者似乎看不到未來?茂迪前董事長左元淮就很感慨,台廠沒有把握切入模組品牌的關鍵時期,只將重心放在矽晶圓和電池片端的製造,失去了品牌出海口,到頭來還是只能為中國大陸廠「打工」。
* 不如預期!日本第二季GDP2.6%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091081.shtml
....儘管日本政府不斷推行超級寬鬆的貨幣政策與大筆公共支出,但今天公布的第二季經濟成長率僅2.6%,沒有達到預期。疲軟的經濟表現,使股市跌到六周以來最低點。日經下跌1.2%,降到6月28日以來的最低點。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