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16

醫師:餐前喝無糖豆漿 幫你減重

◆ 醫師:餐前喝無糖豆漿 幫你減重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8029389.shtml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2013.07.16

餐前喝無糖高纖豆漿,有助於減重、降低體脂肪。國內一項研究針對30名電子工程師進行飲食控制,結果發現,午晚餐前半小時,不管是飲用500cc白開水或是無糖豆漿,12周後體重平均都減少4公斤,但喝豆漿這組體脂率明顯下降5.7%,而喝水組只降0.4%。

事實上,這項研究也證實,餐前喝500cc白開水,也能達到控制體重的效果。參與減重試驗楊先生身高170公分,體重82.7公斤。歷經12周,並注意飲食,配合每日運動,體重降至69.7公斤,總共減重13公斤。

該項研究主持人、肥胖專科醫師蕭敦仁表示,美國曾有一項研究發現,三餐前半小時喝500cc的白開水,一餐約可減少50、60大卡熱量,三個月後平均可瘦兩公斤。他與北部某電子公司合作,總共收案30名電子工程師,分成兩組,在試驗前都給予正確飲食教育,一組在午晚餐前飲用無糖豆漿,另一組則喝白開水或是不喝。

三個月後,兩組受試者體重明顯下降,平均皆減重4公斤,不過,無糖豆漿組體脂肪下降幅度較大,達5.7%,對照組則只降了0.4%。

蕭敦仁表示,無糖豆漿仍有一定熱量,因此,正餐必須減量,否則一定變胖。

※ 相關報導:

* 女BMI值較高 易罹膽結石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66283

肥胖的人要特別留意膽結石風險。丹麥研究發現,身體質量指數(BMI)一旦增加,出現膽結石的機率也會跟著上升,特別是女性有肥胖問題,更容易有膽結石。

這項研究已發表於美國肝病醫學會所出版的「肝臟病學」醫學期刊。

根據美國國家糖尿病、消化疾病與腎臟疾病研究所資料,膽結石長得像鵝卵石,大約百分之八十的膽結石是膽固醇過多造成,當膽汁中的膽鹽或膽紅素囤積於膽囊,就容易造成膽結石。

* 愛喝珍奶 小心糖癮難戒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029383.shtml

抽菸有菸癮,喝酒會有酒癮,其實喝含糖飲料也會有糖癮,肥胖專科醫師蕭敦仁指出,門診發現,許多肥胖患者都有糖癮問題,其中又以年輕女性最為嚴重,就有一名高二女生每餐都要喝一杯珍奶,如同上癮一般。

蕭敦仁表示,有糖癮的人除了容易肥胖,罹患高血壓、糖尿病等三高疾病之外,還會有脂肪肝。目前市售含糖飲料大都添加價格低廉的高果糖(玉米果糖),由於肝臟無法代謝這類成分,只要經常飲用,就會造成脂肪肝。



◆ 調查:3成6童智慧手機滑不停
http://www.cna.com.tw/News/aSOC/201307150170-1.aspx

中央社 2013-07-15

根據兒盟最新調查,3成9孩子有智慧型手機,其中8成3孩子每天會用智慧型手機聊天,甚至有3成6不到半小時就會看一次手機。

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今天下午公布2013年手機及APP使用調查報告,調查於5月16日到6月14日間,針對國小五、六年級和國中七、八年級學生抽樣調查,有效樣本數為2483份,在95%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值不超過正負2個百分點。

調查發現,孩童使用手機出現「人手一機」、「機不離身」和「APP下載高」等現象。7成孩子有手機,3成9是智慧型手機;有智慧型手機的孩子,3成6不到半小時就會看一次手機,8成5孩子會拿智慧型手機聽音樂,7成8用來玩遊戲,6成8拿來上臉書。

調查顯示,其中8成3孩子每天會用手機傳訊聊天,3成孩子一天傳送或接受超過20則訊息。

APP使用方面,7成7孩子曾玩過或下載APP,多數使用遊戲類、音樂類、臉書、LINE等。

兒盟指出,兒童使用手機已出現「手機成癮」、「陌生網友當朋友」、「隨載隨玩沒把關」危機,4成3孩子會因沒帶手機而無安全感,1成8會因無法用手機而不開心,近3成2會加陌生人為朋友,2成3會和這些新朋友見面,6成3不知APP分級,2成5曾在手機看到朋友發佈色情、暴力、不雅照片或影片。

兒盟表示,智慧型手機雖讓生活更便利,但也讓孩子深陷更多危機,幫孩子準備智慧型手機前,大人應具備更高智慧,幫孩子建立更安全的方框世界。

兒盟也提出「智慧手機APP三要則」,期望政府管制、家長關心、孩子自我保護。

※ 相關報導:

* 孩子睡不飽 智力發展大不妙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66190

早睡早起不僅身體好,而且還攸關智力的發展。英國一項最新研究證實,晚睡或就寢時間不正常,會影響兒童智力發育,進而降低其閱讀、算術和空間感等能力。....這項研究刊載於最新一期「流行病和公共衛生雜誌」 (The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 Public Health) 。

* 高度近視者 中年後易有併發症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66284

高度近視的併發症還包括黃斑病變、青光眼、白內障。高度近視的人在年輕時通常沒有這些併發症,大部分患者不以為意,但過了40歲,這些併發症陸續發生,高度近視必須從小發現,積極治療。



◆ 罕病基金會:各里鄰應設緊急發電設備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028700.shtml

【聯合報╱記者詹建富/台北報導】2013.07.15

蘇力颱風造成上百萬戶家庭停電,對依賴呼吸器或抽痰機的患者而言,真是驚恐度日。為避免停電發生憾事,罕見疾病基金會執行長黃蔚綱說,台電應在各里鄰建立緊急發電或提供備援電力,以免一一九遠水救不了近火。

黃蔚綱指出,台電本應建立中斷電力供應,可能引發危及生命的高危險群家戶資料,如要停電須事前通知,並提供緊急供電的替代方案。但台電長久忽視病患需求,「想停就停,如果颱風停電,就怪天災」,此非國營事業應有的服務態度。

國健局長邱淑媞表示,目前政府每年編列經費補助罕病兒醫療照顧,未來是否涵蓋不斷電裝置,將邀學者專家討論。衛生署醫事處長李偉強說,不論是否為依賴呼吸器、氧氣等設備病家,或洗腎病患,都需做好防颱準備,隨時準備備用電源,先求自助而後人助,必要時可請一一九救護車載送病患緊急送醫。

【記者陳景淵/台北報導】台電表示,天災造成斷電情況難以精準預測,所以無法保證哪個地方能百分之百不斷電;在各里鄰建立備援電力更是一大工程,需有政府奧援。

台電建議由政府撥補經費幫罕病患者安裝不斷電系統 (UPS),萬一停電,馬上有備援電力補上。

※ 一般 UPS 撐不了多久,建議與都市能源計畫(如屋頂太陽能發電)一起考量。相關報導:

16歲的生活 決定43歲的健康

陸:不常探視父母 違法
電視內容 易影響小孩行為

23 則留言:

fsj 提到...

江東亮/中老年疾病 源頭在童年

【聯合報╱江東亮】2013/07/16

俗話說:三歲定終身;我們常用來形容童年教養的重要性。事實上,童年不但是我們認知學習及人格發展的關鍵期,也可能是長大後罹患中老年疾病的源頭。

中老年疾病,是退行性疾病或非傳染性疾病的通俗說法。一般認為:中老年疾病盛行,是人類平均壽命延長的結果,但不只限於中老年人才有中老年疾病。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歐美國家最早發生疾病轉型,但中老年疾病的興起,也不過短短100年前的事。就台灣而言,1910年時主要死因仍然是瘧疾、腸道傳染病、結核病及肺炎等傳染性疾病,一直要等到1970年代,惡性腫瘤、腦血管疾病、心臟疾病、高血壓、糖尿病等中老年疾病才成為第一殺手。

生活不健康 疾病找上門

為什麼會罹患中老年疾病?現在主流的解釋是:因為病人的生活方式不健康。事實上,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現代醫學和公共衛生對中老年疾病的病因,仍然所知有限,而且苦無對策。

以心臟疾病為例,當時只知道與動脈粥狀硬化及高血壓有關,直到1951年,美國明尼蘇達州大學教授Ancel Keys,前往羅馬主持聯合國營養委員會會議,有位拿波里大學教授告訴他:或許與地中海飲食的低脂肪有關,在拿波里冠心病不是大問題。翌年,Keys應邀訪問拿波里,發現居民血液中的膽固醇濃度,只有明尼蘇達州商人的三分之一,於是提出有名的「飲食─心臟假說」。

吸菸與肺癌 早期受忽略

吸菸與肺癌的關係,另一個著名例子。1950年時,Doll與Hill兩位英國教授即在英國醫學會雜誌上,發表第一篇有關吸菸引起肺癌的流行病學報告。但是Doll晚年接受訪問時指出:當時他們並不知道吸菸議題這麼重要,而且大多數癌症研究人員也不接受他們的發現,甚至忠告英國衛生部不要採取任何行動。

以後,隨著一篇一篇的實證研究報告發表,生活方式與生病的關係似乎愈來愈清楚。等到1974年,加拿大衛生部長提出「加拿大國民健康的新觀點」時,便正式揭開全球健康促進運動的序幕。時至今日,舉凡均衡飲食、身體活動、傷害預防、安全性行為、壓力調適,及成癮物質防治等,皆為健康生活方式養成重點。

新生兒體重 過輕易罹病

然而,提倡健康生活方式卻至少有兩個限制。第一,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是任何人想過就可以過。盧騷曾說:人生而自由,但卻無處不在枷鎖之中;事實上,身處大社會環境之中,我們常常難以隨心所欲,頂多只是有限的選擇而已。例如:工作的選擇與生活方式的選擇,常常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其次,中老年疾病的發生,也只是因為自己選擇了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而已,甚至胎兒及嬰幼兒時期的生長發育都有關係。事實上,很久以前個人體質也曾被拿來解釋中老年疾病的起源,但在生活方式說盛行之後,便逐漸消失不見,直到1990年代DJP Barker提出胎源說,才再度受到重視。

胎源說係指胎兒在懷孕中後期,於母親子宮內營養不良狀況的適應結果,發生自身代謝及器官組織的結構變化,因而導致成年後發生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等中老年疾病的可能性。換句話說,中老年疾病與胎兒發育、體質形成有關。

最初支持胎源說的證據,主要來自20年前Barker教授在英國進行的追蹤流行病學研究。他以出生體重代表胎兒生長發育狀況,結果發現:嬰兒的出生體重愈低,長大後罹患冠心病機率愈高。由於流行病學調查、醫學研究及動物實驗的證據都相當充分,今天胎源說已被廣泛接受,並擴大為早期起源說,以涵蓋童年時期的影響。

成人要健康 從兒時扎根

英國詩人華滋華斯曾說:小孩是大人的父親(The child is father of the man)。就中老年疾病防治而言,一點也沒錯:我們必須追本溯源,重視胎兒及嬰幼兒時期的健康,因為從生命歷程的觀點,Barker教授的發現告訴我們:兒童健康是成人健康的資本。

遺憾的是,回顧台灣衛生福利政策的現況:全民健保的錢主要花在治療中老年疾病,社會福利的錢主要用於老年年金給付。誰可以告訴我,未來健康的我們在哪裡?

(本文作者江東亮,為台大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教授、香港中文大學訪問教授)

●健康名人堂邀請國內外醫藥公共衛生專家分享健康觀點與視野,每周二刊出

※ 相關報導:

* 「媽寶」不運動 跑跳就橫紋肌溶解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031640.shtml

....臨床顯示,熱衰竭常合併橫紋肌溶解症,但造成橫紋肌溶解的原因很多,最常見的是過度運動。喝醉酒、一氧化碳中毒時,長時間保持同樣姿勢,肌肉受壓迫,造成血液循環不良,也可能導致橫紋肌溶解症。

值得注意的是,家長的過度保護,可能提高孩子罹患輕微橫紋肌溶解症的風險。盧立華說,最近就收治了好幾名這類個案,症狀為小腿痠痛,影響走路。問診發現,這些小朋友並未被嚴重體罰,只是被罰幾下交互蹲跳,就出現橫紋肌溶解症。

盧立華表示,許多學童都成媽寶,處處被保護,上下學都有人接送,在家一定吹冷氣,平常幾乎不運動,肌耐力相當差,一旦稍微跑跳,就直喊「小腿好痠」。經篩檢血液、尿液中的肌蛋白數值,明顯增高,罹患輕微橫紋肌溶解症。

* 雙薪家長忙茫盲 孩童易過重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032094.shtml

台灣癌症基金會調查指出,雙薪家庭的學童7成體重過重,因父母常加班,加班時間長,常外食且缺乏熱量觀念。

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表示,此項調查也顯示,大多數家長對於熱量攝取的概念缺乏,體重標準組學童的家長有近8成的比例觀念錯誤,肥胖組學童家長超過9成不知道孩子應攝取多少熱量。



◆ 研究:糖尿病患者 DNA突變較頻繁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台北報導】2013.07.16

英、法聯合研究發現,罹患二型糖尿病的民眾,體內DNA突變成癌症的機率,較一般民眾來得高。研究者認為,糖尿病患者身體老化加速,可能是基因突變出現較頻繁的原因。

英國倫敦帝國學院與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聯合研究發現,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患者,原本罹癌風險就偏高,例如白血病及淋巴癌。最新的研究發現是「基因性鑲嵌失常」(clonal mosaic event,CMEs)作祟,造成細胞大量複製或是DNA大量遺失的問題,罹癌機會因而提高。

研究者檢驗7437位歐洲民眾血液樣本,其中2208位是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結果發現,糖尿病患者身上被驗出CMEs比例是對照組的4倍。

研究者費瑞高爾表示,「由於第二型糖尿病會加速身體老化,我們懷疑,是否是老化加速導致基因突變普遍。」

根據統計,超過70歲的民眾,每50人中就有一位可能出現這種CMEs突變,去年一項研究報告也指出,有CMEs突變的人,罹患血癌機率比起一般人增加10倍以上,除此之外,糖尿病患者如有CMEs突變,也較容易出現腎臟衰竭及眼部疾病或心臟病。

因此,研究者也希望這次研究結果能幫助醫師在治療糖尿病時,也額外注意病患是否發生CMEs突變,以便在高風險族群身上,能及早診斷出血癌等疾病。

本次研究結果刊登在《Nature Genetics》期刊。

※ 相關報導:

* 口臭 不光是「上火」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66507

....口臭原因很多,除了口腔衛生、齲齒、口瘡、牙周炎等直接影響,急慢性咽炎、鼻竇炎、胃炎、胃酸分泌過多,甚至便祕、熬夜、抽菸,都可能出現口臭。

....預防保健方面,基本的口腔衛生是必要的,少吃蔥、蒜、刺激性香料,忌菸、酒。另外,東晉葛洪的養生之道提及:「清晨建齒三百過者,永不動搖」,推崇「叩齒」為養生之道,叩齒不僅能強固牙齒,也能增加唾液分泌,唾液在中醫稱為「金津」、「玉液」,寓其為珍貴的津液能滋養五臟六腑。《內經》:「涎為脾之液」,唾液亦能促進消化吸收而健脾胃,若口臭起因和脾胃相關者,可嘗試此養生法改善口臭。

●叩齒方式:上下門牙咬合面對齊,互相叩擊約30次;之後換上下臼齒咬合面對齊,互相叩擊約30次。叩擊力量以舒適為度,叩齒同時將產生的唾液嚥下。

* 維生素B5有助細胞機能 轉化熱量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66506

....維生素B5(pantothenic acid)別名又稱泛酸。是體內所有細胞所不可缺少,是輔酶的重要組成部分。此外,參與腎上腺激素的合成,並可促進其他維生素的吸收利用,幫助脂肪、蛋白質及糖類的能量轉化。與人體的頭髮和皮膚健康有所關聯;如果頭髮缺乏光澤或變稀疏時,應加強補充維生素B5。

fsj 提到...

急救加護-口對口急救吹氣 應改為口對鼻

李盛雯/台北報導 2013-07-16 中國時報

口對口急救行之有年,但全國口對鼻吹氣急救CPR推廣協會創會理事長、前馬偕心臟內科主任李德福認為,正確做法應該是口對鼻,而非口對口。

李德福指出,簡單CPR,10年內改了4次,明顯不合理,全世界至今仍倡導口對口吹氣,但他認為只要用常識判斷就知道,人類用鼻子吸氣,忽然猝死呼吸停止一定是用口對鼻吹氣。

李德福分析,大家都討厭對陌生猝死者口對口吹氣,因很不衛生,又深怕被傳染疾病。2008年美國心臟學會(AHA)公告:CPR急救只壓胸即可,廢除口對口吹氣,這好像即時雨,馬上得到認同。但2010年第3次全球CPR共識強調呼吸及循環須並重配合急救,廢除不給氣壓胸法,再加口對口連吹2口氣,因人需不停呼吸才能存活。

李德福認為,最近衛生署並列且全面倡導不給氣壓胸法是違背新文獻,心臟忽然停止,血中剩氧只約略能維持組織生命1.5分鐘,意即不給氣壓胸法只限定使用於心臟猝死後1.5分鐘內的暫時急救法,且救護車須在1.5分鐘內到達現場電擊,才有可能救活。

李德福說,目前救護車2分鐘後到達現場,電擊不成功還在做不給氣壓胸法急救,心臟猝死者必定會被二度加害死於嚴重缺氧,且此法會導致原發性呼吸先停止猝死者全部被害死。過去一向是先吹氣ABC,最近改先壓胸CAB,因專家發現民眾先做口對口吹氣會造成急救最關鍵時刻流失30秒。他認為,應針對民眾做不正確的口對口吹氣改變成口對鼻吹氣法,而非改變正確的急救順序。

李德福強調,每次用鼻子吸氣,有帶動大量冠狀動脈血流效果,所以CPR必先由口對鼻用力吹氣開始。CPR成功秘訣在於馬上口對鼻吹氣,口對鼻吹氣是全世界教科書的吹氣法,與實證無關連。



◆ 傳染蜱蟲死亡 南韓出現第9例

中央社 2013.07.16

南韓疾病管理本部今天證實,南韓確診第9個蜱蟲傳染患者死亡病例,死者為1名居住在全羅北道的79歲女性。

南韓「聯合新聞通訊社」引述疾病管理本部表示,雖然死者沒有出現高燒等典型的「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SFTS)症狀,但經調查發現,死者罹患SFTS。

報導指出,至目前為止,南韓感染SFTS的患者共有18人,其中9人死亡。因蜱蟲傳染病而死亡的患者中,4名來自濟州島、2名來自江原道、其餘3名分別來自慶尚北道、慶尚南道和全羅北道。

fsj 提到...

血管、組織油滋滋 易骨鬆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2013/07/17

身體器官、血液油通通,小心容易得骨鬆。美國最新研究發現,肝臟、肌肉如帶有多餘脂肪,很容易造成骨質流失,增加骨質疏鬆症風險,患者骨頭容易堆滿油,一不小心就可能骨折。

上述研究已發表於線上版「放射醫學」期刊,研究發現,肥胖的人一旦肝臟、肌肉組織、血液都帶有脂肪,骨髓往往也會有大量脂肪,很容易就會產生骨質疏鬆症。

研究首席作者美國麻州總醫院放射科醫師、哈佛大學醫學院放射科副教授米里安‧布萊岱爾拉表示,過去認為肥胖可以保護骨頭,避免骨質流失,但研究顯示,這種想法並不正確。

有些研究是在分析內臟脂肪與骨質密度是否有所關聯,而這次研究則是觀測骨髓中的脂肪量。布萊岱爾拉醫師指出,在骨髓當中,幹細胞可以發展成成骨細胞,讓骨頭成型。

研究團隊以一百零六名十九歲到四十五歲男女為對象,這些人雖然都很健康,但都有肥胖問題。研究顯示,肝臟、肌肉帶有越多脂肪的人,骨髓脂肪量往往也偏高,代表脊椎裡可能填滿脂肪,而脂肪會讓骨頭變得比較脆弱,這樣就會增加骨折風險。

※ 相關報導:

* 健走、跑步 運動量比一比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66690

近期一項研究顯示,即便走路或健走的人走更長的距離與時間,與跑步的人的熱量消耗相同,跑者減輕的體重仍然較多。跑者通常一開始就比健走者瘦,也比較容易維持身體質量指數(BMI)及腰圍。另一項研究顯示,跑者體內調節飽足感之荷爾蒙PYY3-36水準較高,有利於食慾控制。

* 皮在癢、起疹子 體內熱毒沒逼出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66509

皮膚在表,為肺所主。中醫看來,皮膚與人體內在息息相關,如人感冒時,常常感到皮膚發冷,中醫稱為「灑淅惡寒」,就是肺部中了風邪,讓毛細孔張開,形容風寒時好像被冷水噴灑在身上,或被雨水所淋的感覺。

皮膚感覺尚且如此,皮膚疾病的表現也不例外。皮膚搔癢難受,在關節附近起了許多疹子,有些流膿,有些還搔抓破皮。西醫來看,是異位性皮膚炎,中醫認為是體內風濕熱毒,要祛風清熱涼血,保持陰陽平衡。所謂「有諸內者,必形諸外」,治病必求其本,「司外揣內,司內揣外」,外在問題要考慮內在失衡,內臟變化可從皮膚表現看出來。

* 七撇步 預防「熱傷害」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66686

....中暑分為傳統型和運動型,傳統型中暑是高熱環境下,身體散熱功能不良造成,常發生年老且有慢性病或心肺功能不良患者;運動型中暑,主要是在高熱環境下劇烈運動,體內大量產熱來不及散發所造成,常見年輕人或軍中新兵。

中暑造成多重器官衰竭,主要是高熱對細胞及器官的傷害,包括酵素系統停止作用、蛋白質變性及細胞壞死等。

以色列陸軍10年內針對134位中暑病人中的6位死亡者解剖發現,病理變化包括腦部充血、肺水腫、心肌充血、肝臟充血、急性腎小管壞死、橫紋肌溶解症、內臟出血、周邊血管瀰散性血管內凝血,幾乎全身器官都受損,故死亡率極高。

熱傷害患者的治療,主要原則為迅速降溫,降溫最快的方法為「蒸發」....

* 高中生猛玩手機 視力1.0變0.2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66682

17歲高中生小明為準備升學考試,天天只睡5、6小時,卻又喜歡玩手機遊戲紓壓,平均每天超過兩小時;最近他左眼視力逐漸模糊,直視東西時眼前出現一團圓形黑影,「就像被甜甜圈擋住視線」,就醫發現他竟罹患了「中心漿液性脈絡膜視網膜病變(CSCR)」,視力從1.0掉到0.2。



◆ 疫情通報-東南亞登革熱暴走 列第1級旅遊疫情警示

黃天如/台北報導 2013-07-17 中國時報

登革熱疫情嚴峻,今年迄今國內光是境外移入病例便已累計107例,創下近10年同期新高,且絕大多數都來自東南亞國家。疾管局昨天宣布,即日起將東南亞9國列為旅遊疫情建議第1級:注意(Watch)範圍,提醒國人近期前往東南亞登革熱流行地區,應採取相關防蚊措施,以免感染。

疾管局疫情中心科長郭宏偉表示,今年國內登革熱疫情本土、境外移入兩頭燒,最新統計至今已累計發生178例案例,其中本土71例創近5年同期新高;境外移入107例(其中102例、約95%來自東南亞國家),更刷新近10年同期新高記錄。

以上周新增8例境外移入個案為例,就分別來自印尼4例、泰國2例,以及新加坡、菲律賓各1例。而印尼正巧也是今年以來我國最主要的登革熱來源國,其次則依序是泰國、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及新加坡。

郭宏偉說,個別檢示東南亞各國,新加坡今年至今已通報登革熱個案1萬2000多例,約是去年同期的6倍之多。泰國登革熱病例通報數更達到6萬7000多例,且已造成71人死亡;泰國衛生部預估,今年該國全年登革熱病例數,將可望衝破12萬例以上。

東南亞是國人最偏好的旅遊地區之一,又正值暑期旅遊旺季,因此,疾管局昨天宣布將包括印尼、泰國、新加坡、菲律賓、馬來西亞、越南、柬埔寨、寮國、緬甸9國在內的東南亞地區,列為旅遊疫情建議第1級:注意(Watch)範圍。提醒國人近期前往當地,應盡量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並於裸露皮膚部位塗抹衛生署核可的防蚊劑。

※ 相關報導:

* 腸病毒重症 驚見伊科30型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033587.shtml

上次台灣出現伊科30型重症案例是10年前。疾管局副局長周志浩說,今年流行腸病毒為克沙奇A型,而腸病毒71型活躍度較低,伊科病毒僅在零星輕症個案檢出,但不可掉以輕心。



◆ 美獨立急診室興起 便利代價高

【世界日報╱編譯中心/綜合15日電】2013/07/17

不附設在醫院裡的獨立急診室,正在德州、佛羅里達、北卡羅來納等許多州興起,病人可以在這些地方獲得更迅捷的服務,但這種便利代價也不低。

獨立急診室經常設在高級購物中心附近,以吸引擁有私人保險的消費者。它們收費與正規急診室相同,登門一次費用可能超過1000元(美金),令人擔心這類設施快速增加會導致保費提高。

「今日美國報」報導說,這股熱潮是由一些連鎖醫院推動。它們把這些設施視為開拓新市場的方法,用以為它們的醫院引進住院病人,並緩和醫院急診室的擁擠情況。

休士頓大都會區這種熱潮最強烈,迄今已有41家獨立急診室,連傳統醫院急診室在內,共有150家,比人口差不多的大邁阿密區多出一倍。

休士頓的獨立設施有許多是由急診室醫生經營,因為可以收取更高費用,利潤也更豐厚,雖然這些中心通常不治療心臟病發作或嚴重創傷,或接受救護車送來的病人。

休士頓萊斯大學健康經濟學家Vivian Ho說,急診室向保險公司收取的費用,比緊急療護中心或醫生診所高一、兩倍,可是病人連可以到較省錢的地方處理的例行醫療,經常都上急診室。這是因為有保險的病人只需出50或100元(美金)自付額,其餘由保險公司支付。

保險公司也很難阻止病人上急診室,因為州法規定它們必須支付病人的急診費用,不論情況是否真的緊急。因此,獨立急診室不必與保險公司訂約和提供折扣。

急診室收費較高,有部分是除了醫生費用,還收取「設施費」,以應付維持24小時人員、管理和設施的費用。

但是,這種情況使一些沒有保險的病人接到帳單幾乎暈倒,並向商業信譽局投訴。安泰保險公司(Aetna)也控告獨立急診室收取可能高達數百元的設施費。

fsj 提到...

一天一湯匙堅果 有助心血管健康

記者魏怡嘉/台北報導 2013.07.18 自由

衛生署每日飲食指南建議國人每天要攝取一份堅果,但根據一項調查發現,30歲以下國人每人攝取的堅果未達建議標準量的1/5。營養師表示,堅果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及葉酸等營養,能降低膽固醇,有助心血管健康,建議一天只要吃一湯匙量的堅果就足夠了。

30歲以下攝取不足建議量的1/5

根據衛生署統計,過去10年間台灣壯年死於心血管疾病比例從4.7%遞增為7.2%,增加幅度達5成之多。營養師劉怡里表示,國人職場工作壓力大,長期情緒緊繃,再加上現代年輕上班族外食及飲食西化,都加重心臟血管負擔,當血液中壞的膽固醇和三酸甘油脂飆高時,就容易造成血管阻塞,引發各種心臟血管疾病。

劉怡里指出,預防心血管疾病當務之急,就是改善飲食習慣,多吃蔬果、全穀及堅果,這些食物含有膳食纖維,有助於降低血液中膽固醇,其中堅果富含優質的油脂,而油脂當中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有利於血中好膽固醇的濃度維持,能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劉怡里表示,榛果、核桃、杏仁及腰果號稱「四大堅果」,都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葉酸、維生素B6及鉀,一天攝取大約一湯匙的量就足夠了。以榛果為例,一湯匙大約是7到8顆,腰果一湯匙則是5到6顆,核桃則是2顆左右就夠了。

由於堅果很好吃,不少人會順口一顆接一顆吃。若堅果吃多了,要減少植物油的攝取。以女性為例,一天要攝取4份的油脂,而一份的液態油脂大約是1/3湯匙,如果多吃了一份堅果,就要少攝取1/3湯匙的油脂,以求均衡。



◆ 愛穿夾腳拖 腳底痛到不能走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8036563.shtml

【聯合晚報╱記者陳麗婷/台北報導】2013.07.18

近幾年好萊塢興起一陣性感夾腳拖風潮,許多女明星腳踩flip-flops,露出白皙腳踝及彩繪趾甲,甚至登上許多正式場合;國內音樂季、沙灘派對中,夾腳拖也成了不可或缺的行頭。但在骨科醫師眼中,夾腳拖除了方便,幾乎一無是處,還可能引發足底筋膜炎、腳底長繭、腳後跟發炎等。

林口長庚醫院骨科主任醫師陳永仁分析,七、八年前,巴西將夾腳拖文化發揚光大,塑造成陽光、性感、時尚的代表,不但讓年輕人為之瘋狂,連國際巨星安潔莉娜裘莉也無法抵擋它的魅力,多次在公開場合穿著夾腳拖。

陳永仁認為,夾腳拖根本稱不上「鞋子」,因為一般鞋子應具備的保護性、支撐性、避震性等功能,夾腳拖幾乎都不及格,如長期間穿著逛街甚至跑步,就可能出問題。

他說,腳後跟就是一顆脂肪墊,鞋子的後跟若沒有避震效果,脂肪墊就會直接撞擊地面,久而久之就會導致腳後跟發炎。他在門診中就曾收治過罹患足底筋膜炎的年輕女性,主因就是夾腳拖穿太久,一走路就會痛。

另外,常穿夾腳拖,還可能導致腳底長繭、腳後跟發炎。且穿夾腳拖易讓人跌倒,若是被重物砸到或踢到硬物,因為沒有鞋面保護,腳指頭和腳指甲也容易受傷。

振興醫院復健醫學部醫師黃永錚日前也收治一名男學生個案,平常愛穿夾腳拖出門,甚至還會穿著跑步,結果引發足底筋膜炎,一度痛到無法踩地。另外,穿夾腳拖時腳部的大拇趾與第二趾肌肉必須用力夾住拖鞋,也易引起肌肉發炎。

新光醫院骨科運動醫學中心主任韓偉表示,日前收治一名男學生穿著夾腳拖到球場,看到同學開心玩籃球,他興起也跟著一起玩,沒想到跳起投籃時夾腳拖滑落,著地時只聽到骨頭「ㄆㄚ」一聲當場扭傷,痛得哇哇大叫。

韓偉說,年輕女性穿著各式夾腳拖在海灘跑來跑去,腳底足弓因為沙灘凹凸不平,會不斷拉扯,因此暑假一到,就收治很多腳底筋膜炎個案。在他看來,與其穿夾腳拖,還不如「光腳」比較好。

※ 相關報導:

* 專家:夾腳拖應選吸震、厚底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8036568.shtml

穿著夾腳拖參加海灘音樂季已成為風潮,醫師呼籲,夾腳拖只適合短時間穿,最好不要穿著逛街、走路,更不要在運動時穿。醫師也建議,選購夾腳拖要注意三大重點,包括鞋底要厚、材質最好是具有吸震、避震效果的泡棉,腳後根厚度最好超過兩公分,減少對阿基里斯腱的拉力。若出現足底筋膜炎或扭傷,應立即冰敷、伸展,幫助復原。



◆ 偏頭痛治療不當 易轉成慢性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2013/07/18

美國最新研究發現,偏頭痛急性發作時,如果沒有好好加以治療,很容易在一年內轉變成慢性偏頭痛,患者可能長時間飽受偏頭痛之苦。

研究人員收集、分析四千六百多名陣發性偏頭痛患者就醫資訊,這些患者每個月偏頭痛發作次數都在十四次以下,研究發現,其中有百分之四十八的患者接受不適當、不好的治療,與接受良好治療的患者相比,這些患者似乎特別容易出現慢性偏頭痛,所為慢性偏頭動是指每個月偏頭痛次數增加到十五天以上。

研究也發現,偏頭痛患者一旦沒有接受妥善治療、治療方式很差,在一年內出現慢性偏頭痛的比率約為百分之八。相較之下,接受良好治療的患者出現慢性偏頭痛的比率只有大約百分之二點五。患者若接受中等治療,慢性偏頭痛發生比率則為百分之二點九。這項研究已發表於國際頭痛協會學術研討會議。

偏頭痛常痛到讓人精神耗弱,患者可能出現抽痛、陣痛、噁心、嘔吐等症狀,對光線、聲音也可能非常敏感。

研究作者唐恩‧布斯表示,研究發現有些方法可以幫助改善預後情況,如使用快速發揮療效藥物讓患者維持不痛狀態,可以改善生活品質,患者也較有自信。

※ 相關報導:

* 銀髮族疼痛纏身… 服止痛藥要小心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66905

....藥師指出,藥局可購買到的止痛藥簡單分成2類,通常是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或是乙醯胺酚。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的主要作用是緩解發炎症狀,且同時具止痛功能,像是阿斯匹靈或是「待克菲那」(diclofenac)都屬於這一類;乙醯胺酚則是民眾熟知的「普拿疼」成分。藥師提醒,以成人而言,乙醯胺酚每日劑量不能服用逾4000毫克。

藥師指出,從頭痛到牙痛,民眾常因疼痛問題自行購買成藥,但非經醫療診斷或正確用法而濫用藥物,是造成台灣醫療問題的主因之一。為避免重複服用止痛藥,藥師提醒,若同時看2科以上門診,應主動告知醫師。



◆ 台大雲林分院整建落成 急診室防暴力 增設伸縮門

【周麗蘭/雲林報導】2013-07-18 中國時報

台大雲林分院斗六院區急診室三月起整建,昨日舉行落成典禮,改造後的急診室寬敞明亮,有飯店的氛圍。最特別的是,診間有兩道伸縮門,作為醫師萬一遭病患或家屬施暴時逃生之用。

台大雲林分院斗六院區前身是省立雲林醫院,七十五年急診室啟用迄今幾乎沒改過,九十三年台大醫院接手營運,急診量暴增,以內科病患最多,狹窄的空間仍大排長龍,不只診療缺乏隱私,嘈雜把急診氣氛弄得更緊張。

由於急診室屢遭詬病,院方決定大刀闊斧整建,把舊院區前門一帶空間都納入,空間擴大、動線順暢,不只重症、輕症分流,婦產科、精神科、兒科還有獨立診間,空間設計俐落彷如飯店。

院長王崇禮表示,原本只有三樓健檢中心像飯店,現在急診室也同等級,讓民眾就診時有更舒適的環境。

台大雲林分院急診室改建後,可望收治更多病患,昨日落成典禮上,現任立委吳育仁、劉建國、李應元、前立委張麗善、斗六市長謝淑亞都出席。

急診部主任李建璋表示,改建後的急診室兼顧醫師、病患、員工的權益,有鑒於某醫院醫師看診時被病患家屬痛揍,新的診療室有兩道伸縮門,可供醫師緊急逃離之用。

台大雲林分院目前朝向重症急診中心目標邁進,成立腦中風團隊、重大創傷團隊、急性心肌梗塞團隊,九月間將接受衛生署評鑑。

fsj 提到...

陸:H7N9可能飛沫傳播

中央社 2013.07.19

中國大陸的科學家在美國「科學」雜誌網路版發表報告指出,對H7N9禽流感病毒的全面研究發現,病毒有可能經由飛沫「高效傳播」。這意味全球需加強相關防控準備。

新華社報導,今年3月底到5月初,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國家禽流感參考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從上海、安徽、浙江等地的家禽市場、養殖場、野鳥棲息地和屠宰場採集了1萬多個樣本,經培養確認了50多個H7N9病毒株。

研究人員對其中具代表性的37個病毒株進行基因組測序,並與5個從人類身上分離出的病毒株比較。

結果發現,這些H7N9病毒株特別相似,只有數十個氨基酸的差別,而它們的生物學特性差異卻比較大。而所有人類和禽類病毒株,都可與人類呼吸道受體相結合,一些病毒株還保持與禽類呼吸道受體結合的能力。

研究人員還利用與人類傳播情況相近的雪貂,做了5個H7N9病毒株傳播能力實驗,其中2個病毒株來自雞與鴿子,另3個來自上海與安徽發生的最早3例病例。

結果發現,除了來自雞的病毒株外,其餘4個病毒株都可以透過呼吸道飛沫傳播,來自安徽患者的病毒傳播效率最高。

大陸國家禽流感參考實驗室主任陳化蘭表示,這說明H7N9病毒株可能只需要幾個氨基酸的突變,就會變得跟來自安徽患者的H7N9病毒株一樣,在哺乳動物間高效傳播。

研究人員指出,H7N9對家禽不致病,可能會在家禽中「沉默地複製」而不引人注意,增加了傳染給人,成為致病、傳播能力更強病毒的機會。

陳化蘭表示,H7N9傳播的風險依然很大,必須儲備疫苗,並在政策與措施上有所準備,「要不然可能會措手不及」。



◆ 1天5杯咖啡 粉領族罹食道癌

【聯合晚報╱記者陳麗婷/台北報導】2013.07.19

每天喝四、五杯咖啡,一名40歲女性出現胃食道逆流,還引發食道癌。醫師表示,患者自述工作壓力大、常熬夜,且長久來每天喝四、五杯咖啡提神,可能因此刺激胃酸分泌、逆流,才導致食道癌。

這名女性患者因為喉嚨痛了一個月,到醫院就醫檢查,醫師發現她有胃食道逆流現象,開給一周藥物。但這名患者服藥後,仍覺得喉嚨痛、卡卡的,進一步檢查,竟然在食道發現腫瘤,且經過診斷確定是食道癌。

署立桃園醫院耳鼻喉科醫師陳景中表示,患者起初到診所就醫時,沒有發現真正問題,後來轉至署桃就醫後,因為她沒有呼吸道系統疾病,且有嚴重胸悶、胸痛,進一步檢查才發現有胃食道逆流,因胃酸分泌過多逆流到喉嚨,才出現喉嚨痛的症狀。

但經過藥物治療後,情況卻不見好轉,喉嚨痛、吞嚥不舒服問題依舊嚴重。後來醫師進一步安排胃鏡檢查,才結果發現患者的食道有腫瘤,且切片證實為食道癌。

陳景中仔細詢問患者生活作息與飲食,才知道患者自從工作以來,因為工作忙碌必須熬夜,經常靠喝咖啡提神,且每天喝四、五杯咖非,一不喝就感覺精神不濟。他研判,可能因為長期、大量喝咖非刺激胃酸逆流到食道,胃酸傷害食道黏膜細胞造成纖維化,甚至癌化。

台北榮總血液腫瘤科醫師邱宗傑表示,食道癌好發於男性,女性比例較少,主要是男性較常抽菸、喝烈酒。胃食道逆流也引發食道癌的因素之一,因食道長時間受胃酸傷害反覆發炎,最後出現癌化現象,三餐飲食不正常或常喝咖啡等刺激飲料,都可能刺激胃食道逆流。

書田診所腸胃科醫師邱展賢表示,食道癌可能因先天與後天因素造成,先天因素與體質有關,後天則是吃太多醃漬食物、喝酒、抽菸等引發。

※ 相關報導:

* 控油勤洗臉 越洗「痘」越多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8038758.shtml

天氣熱,油光滿面、冒痘痘連自己看了都不舒服,更讓準備進入職場的社會新鮮人,擔心面試時第一印象被扣分。皮膚科醫師表示,有些年輕人為了控油勤洗臉、或不斷以吸油面紙按壓,反而容易狂冒痘痘,建議不應過度清潔。

* 大熱天進出冷氣房 小心腦動脈瘤爆裂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jul/19/today-health2.htm

天氣炎熱,戶外曬太陽、室內吹冷氣,溫差大容易中暑,更潛藏腦血管動脈瘤破裂危機,童綜合醫院最近即接獲多起腦血管動脈瘤破裂病例,患者經緊急開刀挽回一命。



◆ 陸客來台健檢、醫美擬限縮

【聯合晚報╱記者董介白/台北報導】2013.07.19

陸客來台健檢及醫學美容開放政策上路迄今,內政部打算修法限縮。 移民署預計於下個月正式實施,一般預料,陸客以此便捷管道來台人數,將會遽減。

移民署統計,政策開放迄今,來台健檢、醫美的陸客累積已超過10萬人,平均每月來台人數約有5千至6千人,截至今年7月止,在台逾期停留的人數有115人,已經查獲60幾人,還有50人,在台行方不明。

移民署為在開放健檢、醫美政策周年時,在持續擴大陸客來台接受醫療服務的政策下,一度修正現行辦法,將代申請的醫療機構得向移民署繳交100萬元保證金,若發生逾期未歸,原限制醫療機構1年內,不得再辦理醫美健檢業務,修法放寬為1個月。 不過,這項寬鬆政策如今面臨考驗,移民署決定在內控機制上,嚴予審查,讓真正有資力的陸客來台健檢、醫美。

據了解,因健檢、醫美來台的陸客消費,其中,健檢至少花費萬元,醫美收費更數倍於健檢,國內獲核准的39家醫療院所,因此獲利豐富,業務量最好的是台北市的振興醫院。

據大陸地區人民進入台灣地區許可辦法規定,陸客必須具相當財產資力,才能申請來台健檢、醫美。 即要年滿20歲,且有相當新台幣20萬元以上存款,或持有銀行核發金卡或年工資所得相當新台幣50萬元以上,得申請來台。

不過,移民署近期召開跨部會會議,決定加強管理機制,包括加強文書驗證,陸客所檢附的財力證明文件,為年工資在職證明文件者,需經海基會驗證,另增訂補充說明文件,規定6個月再申請來台健檢者,需附醫療機構說明書,以證明其接受健檢醫美的必要性。

此外,移民署另將訂定事前審查收據機制,依衛生署所訂的收費標準(醫學中心收費下限每人新台幣1萬5千元、非醫學中心收費下限每人新台幣1萬元),將醫療機構對大陸人民來台接受健檢醫美的收款收據納入申請文件審核。

※ 相關報導:

* 陸客健檢、醫美削價競爭 吃光商機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1/8038893.shtml

接辦陸客健檢、醫美業務的國內旅行業者張先生不諱言,開放1年半以來,由於旅行業者彼此間削價競爭,造成利潤微薄,他說:「有時候甚至還要賠錢」,張姓業者認為,移民署如果修法限縮,他會舉雙手贊成。

fsj 提到...

夏日飲品聰明選 天然ㄟ最好

文/鄭欣宜 2013.0722 自由

炎炎夏日,飲料店生意總是門庭若市,但一般市售的飲品含糖量過高、奶精類飲品含反式脂肪酸,喝多了除了影響血糖、血脂、增加體重外,甚至現在還要擔心珍珠、粉條是否有添加毒澱粉「順丁烯二酸酐」?

◎以下提供糖尿病患和民眾選擇飲品時的參考:

●優質蛋白質飲品優先選︰

建議可先從營養價值較高的高生物蛋白質選起,像是乳製品及黃豆製品,其中乳製品建議選用低脂奶或脫脂奶來取代調味乳、優酪乳,須提醒民眾的是奶類含乳糖,喝多了也會使血糖上升!建議1天1~2杯(240c.c)可補充鈣質且不會影響血糖!

黃豆製品方面可選擇無糖豆漿,如需微糖的民眾可添加少許代糖,以增加風味。

●高纖蔬果汁不過濾︰

建議以蔬菜為主,另加適當水果,建議每次約1份水果,大小為女性拳頭大,若想增加風味,可選紅蘿蔔、西洋芹、紫高麗菜、大番茄等高纖低GI(升糖指數)的蔬菜,顏色越多元,所攝取的「植化素」也越多。

夏季是水果的盛產季節,可選擇西瓜、鳳梨、芭樂、香蕉等當季水果為食材,但不管「口感」甜不甜,水果吃多了都會影響血糖,所以還是要注意攝取份數(成人水果份量1天約2~3份左右),且蔬果汁應保留纖維,以延緩血糖上升!

●低熱量飲品親手DIY︰

如不想只喝無糖紅茶、無糖綠茶,想來點有嚼勁口感的,建議可以親手做低熱量點心,像是紅棗銀耳湯、檸檬愛玉、百香果山粉圓,建議購買時,可選用信譽良好的廠商,可依個人喜好度添加適當代糖或酸味、果香味較重的水果檸檬、鳳梨、百香果、蘋果等,以增加風味!

●天然的最好—「白開水」︰

行政院衛生署建議國人每天飲用6~8杯的水,不要等到口渴時才喝水,因為那時已輕微脫水了,加上夏季氣溫較高,排汗量增加,也須額外補充水分。

此外,糖尿病患高血糖時,血中滲透壓升高易造成脫水,導致多尿、多渴、體重減輕,這時候更應該多補充水分!

提醒切勿以運動飲料、椰子水、甘蔗汁等來補充水分,其含糖量很高,當心越喝越渴!

(作者為大林慈濟醫院營養師)

※ 相關報導:

* 衛署調查:3成學童血糖過高 恐罹糖尿病
http://www.udn.com/2013/7/20/NEWS/HEALTH/HEA1/8040359.shtml

衛生署昨天公布最新調查結果,高達三成國中、國小學童血糖過高。醫師表示,若連續血糖過高持續五到六年就有可能罹患糖尿病,家長應少讓孩童喝含糖飲料以及熱量高的零食。

衛生署昨公布最新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蒐集了過去三年共四千多名國小至高中學生的體檢數據,顯示兩成七國小學童、兩成六國中以及一成八的高中學生禁食血糖過高,血漿血糖值超過一百mg/dl。

振興醫院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張芳元說,一般成人血漿血糖值應低於一百mg/dl,若介於一百到一廿五之間則是空腹血糖值異常偏高,一百廿五以上就是糖尿病,需要用藥控制且很難恢復。



◆ 結核警報/篩檢呈陽性 數年潛伏、無傳染力

【聯合報╱記者黃文彥/台北報導】2013.07.20

高雄一所國小班級傳出半數學生結核菌篩檢呈陽性反應;但醫師表示,結核菌潛伏期長達數年,且潛伏期沒有傳染力,不太可能造成大規模傳染,研判有可能是接種卡介苗惹的禍。

據了解,該班因班導師感染肺結核,衛生單位篩檢發現半數學生陽性反應;「結核菌素皮膚測驗」是肺結核篩檢的第一步,台灣結核病醫學會理事長蘇維鈞表示,可能是因為這些學童接種過卡介苗,才造成陽性率偏高。

新生兒出生廿四小時後就應完成卡介苗接種,因卡介苗屬減毒疫苗,接種後相當於感染過一次肺結核。

蘇維鈞表示,若接種過卡介苗,結核菌篩檢呈陽性反應並不意外;但要確定病患罹患肺結核,除結核菌素皮膚測驗成陽性外,還是要透過痰液篩檢與胸部X光測驗,「單就皮膚篩檢成陽性,其實不代表任何意義。」

疾病管制局疫情中心主任莊人祥表示,台灣百分之九十五的民眾都可在皮膚篩檢測得陽性反應,除了施打卡介苗的因素外,包含吸入環境中不會造成肺結核的分支桿菌,也會影響篩檢結果。

疾病管制局統計,台灣屬於中度肺結核盛行的國家,全台每年大約有一萬兩千人確診為肺結核患者;但盛行率已經從十年前的每十萬人口七十七人感染,降到今年的每十萬人口有五十二人感染。

疾病管制局組長陳昶勳說,如確診為肺結核患者,建議在家投藥兩星期後,結核菌就沒有傳染力,可以工作;但要完全治癒肺結核,得連續投藥六到九個月。

蘇維鈞表示,如果連續咳嗽超過三到四星期、體重明顯減輕、夜間有盜汗、胸悶、發燒等症狀,都是肺結核典型症狀,要尋求醫師診斷。

※ 相關報導:

* 高市老師染肺結核 25生預防性投藥
http://www.udn.com/2013/7/20/NEWS/HEALTH/HEA1/8040322.shtml

高市一位國小老師七月初感染肺結核,衛生局接獲通報,立即調查與老師曾近距離接觸超過四十小時的五十六位學童,經初步結核菌素皮膚試驗,廿五人呈陽性反應,昨晚緊急邀學生及家長開說明會。

衛生局疾管處指出,結核菌素呈陽性反應只是代表體內有結核菌,並沒有傳染性,也不代表日後一定會感染肺結核,通常進行九個月預防性投藥即可治癒;疾管處已依照肺結核管控程序執行,由衛生局督治人員每日監督服藥。



◆ 醫療糾紛 法官批醫審會鑑定不實

【聯合報╱記者鄭惠仁、劉明岩/連線報導】2013.07.21

台大醫院雲林分院王姓女患者用餐噎到成植物人死亡,家屬指醫護人員有疏失訴請賠償。醫審會三度鑑定無醫療疏失,但是法官認為急救姿勢不合常規,有疏失,二審仍判決廖姓護理長、劉姓護士及雲林分院應連帶賠償一百八十二萬元。

台大醫院雲林分院昨天表示,尚未收到判決書,無法了解判決內容,暫不回應。

過去醫審會若鑑定無醫療疏失,法官大都會判決醫護人員無須賠償。不過這起案件從一審到二審,法官都不為醫審會的鑑定所左右,二審還批鑑定報告內容與事實不符。

法官調查,罹患精神疾病的王姓婦人,二○○七年在台大雲林分院住院治療,同年十一月在精神病房用餐時,因吞嚥食物發生梗塞。經醫護人員急救,仍因腦部嚴重受創成植物人,後來病逝。

家屬認為醫護人員急救過程失當,控告涉嫌業務過失致重傷害,並訴請賠償,刑事部分由雲林地檢偵查中。民事部分一審判決雲林分院、廖姓護理長及劉姓護士應連帶賠償。雲林分院等不服提上訴。

雖然衛生署醫審會三度鑑定護理人員在急救過程中,程序符合醫療常規,且也即時通報急救小組並無疏失。不過台南高分院合議庭認為護理人員有疏失。

合議庭表示,王姓患者被發現噎到時已昏迷,廖、劉以哈姆立克法急救時,是使用坐姿而非規定的臥姿,況且劉姓護士讓患者吃東西噎到,有疏失。法官指出,鑑定書指現場只有劉姓護士一人,無法讓患者呈臥姿,也與事實不符,因為現場有廖姓護理長及戒護員。

王女的丈夫及三名子女共訴請賠償六百六十九萬元,法官參酌家屬的經濟等狀況,判決共應賠償王女的丈夫醫療及精神慰撫金九十二萬元,另賠償三名子女各三十萬元精神慰撫金。



◆ 工研院鋼鐵人伺候 輪椅族站起來

【聯合報╱記者張念慈/新竹報導】2013.07.21

工研院機械所團隊投入研發輔具機器人,讓身障者能「站起來」,國外要價2百多萬元台幣,工研院研發國產關鍵零組件,可將價格降至30至60萬元,幫助找回「站立」人生。這套設備8月底將在國際機器人大展中亮相。

工研院最近推出微電影「激立」,描述工研院機械所團隊幫助輪椅少年設計輔具機器人,幫助他重新站起來的故事,台達電榮譽董事長鄭崇華和許多人看了感動。

電影描述下半身癱瘓的輪椅少年,成為工研院研發輔具的受測對象,剛開始,他充滿抗拒憤怒,有次更當著工研院團隊的面,把最喜歡的鋼鐵人玩具丟在地上,鋼鐵人也因此少了兩條腿。工程師不氣餒,最後融化了輪椅少年的心,並透過輔具讓他重新站起來。

這是真實故事改編,目前脊髓損傷患者只能坐輪椅,歐美國家雖已研發可協助患者站立行走的輔具,但造價高。

機械所副所長陳來勝表示,脊髓損傷者長期坐輪椅,下半身血液循環不良,身體代謝功能不佳,不少人因併發症過世,「能輕鬆地站起來並且行走。」對傷友來說不僅代表找回健康,更找回尊嚴。

被團隊暱稱為「鋼鐵人」的輔具機器人,有國產的薄型馬達和減速機,方便使用者自行穿脫,還可客製化調整步伐和速度,透過遙控器讓機器帶著人動,可連續行走3.5個小時,造價低,未來將逐步運用在銀髮族復健,嘉惠更多人。

工研院機械所團隊不眠不休、犧牲家庭相處時間研發新輔具,一開始不被家人諒解,還有工程師的老婆懷孕了,哀怨說「你知道我多久沒看到你了嗎?」「工研院給你很多錢嗎?」但當知道新設計是要幫助傷友後都轉為支持,團隊也說「用慈悲心工作,再累都值得!」

不少參與測試的傷友在重新站立走路時都感動不已,期待輔具機器人盡速上市量產;工研院微電影,可以上網搜尋「激立」即可。

fsj 提到...

12%兒童 只吃零食不吃飯

◆ 河北爆H7N9 列黃色旅警

【經濟日報╱記者林海/台北報導】2013.07.22

大陸河北省新增1例H7N9流感病例,陸委會昨(21)日發布黃色旅遊警示,提醒國人注意旅遊安全及考量是否前往,如有必要前往該地區,應加強自我健康照護。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日表示,疫情指揮中心將大陸河北省旅遊疫情建議調升為第二級:「警示(Alert)」,其餘大陸各省市(不含港澳)仍維持第一級:「注意(Watch)」,提醒計畫前往民眾保持良好衛生習慣,避免接觸禽鳥。

陸委會對此不敢掉以輕心,並再次提醒,H7N9流感病毒持續存在環境中,威脅仍未解除,仍須保持警覺。



◆ 生活保健-DIY刮痧解暑氣 要命禁忌報你知

馮惠宜 2013-07-21 中國時報

日頭赤炎炎,你中暑了嗎?連日氣溫飆高,中暑意外也頻傳,民間習俗刮痧可以緩解中暑症狀,究竟有沒有效?其實中西醫對中暑定義有別,中醫師蔡蕙君強調,民眾DIY刮痧,只能緩解中度和輕度的中暑症狀,也有其禁忌,不是愛怎麼刮就怎麼刮。

西醫中暑指的是指暴露在炎熱的境中,身體喪失調節體溫功能,發生熱衰竭,嚴重者會喪命;而中醫指的中暑,又稱「熱到」指的是熱氣積聚在體內無法散發出來,臨床症狀,輕者會疲憊、頭暈、口渴多飲,再嚴重一點則會出現發燒、出汗、小便解少、腹瀉、煩燥等症狀。

蔡蕙君指,中暑症狀輕者,可以自行用刮痧板、瓷匙等器具刮痧,在身體表面某些部位,進行反覆刮刷動作,使皮下出現紅色或紫色瘀,以達到開泄腠理、袪邪外出、調理氣血等功效,簡單來說就是可清熱降暑。

除了刮痧,也可以用中藥石膏、知母或粳米煎水服用,喝綠豆湯、吃幾片西瓜、冬瓜茶消暑也能緩解症狀。最忌諱猛灌冰飲,以冷氣強風強冷直吹,反而不利將體內熱氣泄出。

但如果中暑症狀嚴重者,已出現發燒、昏迷或是中樞神經功能失調者就應立即就醫,這時用刮痧已緩不濟急。

蔡蕙君強調,炎炎夏日要避免中暑,就要避免在紫外線最強的上午十點到下午兩點外出或從事戶外活動,一定要外出,則遮陽防曬裝備要做好,利用陽傘、帽子,穿著利通風排汗材質,可以減少中暑。



◆ 12%兒童 只吃零食不吃飯

【聯合晚報╱記者劉開元/台北報導】2013.07.22

兒童福利聯盟今天公布「2013年兒童零食食用狀況調查報告」,發現七成以上的孩子,每周都要食用二次以上的零食,甚至有一成六的孩子每天吃零食。在冷氣房一邊看電視、一邊吃高熱量、高糖分零食,已成為許多孩子的共同生活方式。

根據兒盟調查,受訪兒童最常吃的零食排名前三名分別是,洋芋片等高熱量餅乾、含糖飲料、冰淇淋。這些都是高糖、高鹽、高熱量,且低營養成份低的垃圾食物。

調查也發現,近年來上班族們相當風行的團購零食,也漸漸成為孩子的新歡。有高達九成五的孩子吃過團購零食,最愛的團購零食前三名,分別是爆米花、薯條和蛋捲,都是重鹹、重甜、熱量相當高的零食。

兒盟針對台灣本島國小五、六年級學生進行抽樣調查,總計發出1614 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1295份。調查發現,除了家裡擺放的零食,一成三的孩子,每周至少一次在上下學途中受不了路邊攤或店家的誘惑,購買含糖飲料、鹽酥雞、冰品等零食。約四成五的孩子已出現零食依賴行為,還有一成二的兒童「只吃零食不吃飯」,達嚴重依賴程度。

孩子吃零食的時間,六成三是在「看電視時」,近四成是在「出去玩時」,另有一成三是在「上下學途中」,一成二則是「在學校時」,顯示許多兒童吃零食時,都有大人在場。

兒童吃零食的原因,超過六成四是因為肚子餓排名第一,近五成是因為嘴饞想吃,還有近三成孩子是因為「無聊想吃零食」。

兒盟執行秘書黃韻璇表示,調查發現,小孩吃零食和「家長帶頭吃」有關。高達六成二的家長不會限制孩子吃零食,若家長喜歡吃零食,家中常有很多零食的比率,是不喜歡吃零食家庭的2.8倍。如果家長愛吃零食,孩子每天吃一次以上零食的比例也明顯偏高,顯示孩子吃零食的習慣,是被家長養成的。



◆ 大腦與記憶/腦細胞… 憂鬱最易折損

【元氣周報╱記者陳惠惠/報導】2013/07/22

不少人常掛在嘴邊抱怨:「記性變差了」;前一秒才想做的事,一轉身就想不起來。神經內科門診裡,不時可見患者擔心記性愈來愈差,分不清究竟是自然老化,或患了失智症。

40歲以上 六成腦力減退

人類年輕時大腦重量約有一公斤,隨老化逐漸退化減輕,到老時平均消失百分之七,這種自然退化通常與失智無關,且大腦也不是均勻退化。大腦四分區裡,隨額葉、顳葉、枕葉、頂葉退化程度不同,每個人感覺腦力變差、記憶力減退的程度也不一樣。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內科部部長甄瑞興說,40歲以上,約六成的人會腦力減退,但這種自然衰退不會影響日常生活。

年紀愈來愈大造成的自然腦力衰退,因人而異。腦力衰退程度,除了基因影響,教育程度低、平常是否有學習或動腦習慣,影響也很大。有趣的是,甄瑞興說,比起較少動腦的人,經常動腦的人較容易發現自己腦力不如以往,記憶力變差。

憂鬱焦慮 嚴重影響腦力

不只如此,壓力、情緒、睡眠,或是慢性病不穩定,血糖、血壓、膽固醇過高或過低,也會影響腦力。神經內科醫師指出,腦部運作依賴循環系統,對心血管有利的生活方式,也會影響認知能力,地中海飲食證實可降低心血管疾病,並降低約七成的阿茲海默症發病相對風險。

憂鬱、焦慮除了影響腦部運作,讓記性變差,甚至是導致失智的危險因子之一。馬偕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陳培豪說,有人經年累月照顧失智症患者,不只體力負荷重,長期壓力造成的緊張焦慮情緒,照顧者罹患失智症後,惡化速度反而比被照顧者更快。

抱怨健忘 多半太忙忘事

陳培豪說,門診裡不少人抱怨自己健忘,工作、日常生活卻沒問題,這些人往往是因太忙、注意力不集中而忘事,但只要經旁人提醒,立刻就會想起來。

陳培豪說,通常較令人擔心的反而不是病人主述健忘,失智症的健忘是彷彿整件事都不曾發生、存在過,情況嚴重時,就算旁人提醒,仍舊沒印象,寫了備忘錄,還是記不得,或要頻頻回頭看。

用腦過度 細胞不會陣亡

現代人工作、念書、生活步調快,不少人覺得用腦過度,腦細胞快要死光,開始出現記憶力下降、思維變慢等情況。「腦子要用才會靈光。」甄瑞興反駁,研究早已證實,並無所謂用腦過度,常用腦的人退化速度較慢。

甄瑞興以法國一項針對老人的研究為例,一群老人家到老人大學上課,另一群則在家無所事事,一年後,上老人大學的老人家的海馬迴非但沒萎縮,反而增加了,「要多存腦本,存得愈多,才能提得愈久。」

「多動腦絕對是好的。」陳培豪說,不少人抱怨用腦過度,腦力變差,其實是因為壓力或熬夜、睡眠不足等,這些都是健忘的常見原因。但他也提醒,應保持睡眠充足並紓解壓力,以免暫時性健忘變為持續性。

※ 相關報導:

* 大腦與情緒/睡得少、動得少 情緒管控怎會好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67424

睡眠、食物與運動對情緒都很重要,尤其是睡眠和運動。黃正龍說,充足的睡眠對情緒一定是正向的,但偏偏現代人很容易因外在環境而剝奪了睡眠,比如過量使用3C產品、工作時間太長、熬夜……都會讓大腦休息不足,造成耐心不足、情緒反應度不佳。

* 大腦與記憶/為何悲慘記憶 總是特別深刻?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67429

....這種悲慘記憶的模式,邱偉哲稱作「生存本能」;他說,因為恐怖、悲傷的記憶容易導致人類受傷,因此造物者讓人類對於這類記憶特別深刻,避免二度傷害。

fsj 提到...

恙蟲襲擊! 澎湖36病例

【聯合報╱記者許玉娟/澎湖報導】2013.07.23

7月是恙蟲病流行高峰,澎湖縣政府衛生局統計,截至昨天共有36例恙蟲確定病例,以湖西鄉居多,民眾一旦有發燒、頭痛、身體出現焦痂,一定要馬上就醫。

衛生局表示,從疾管局歷年資料顯示,金門、澎湖、花蓮、台東,是恙蟲病好發風險的高危險地區,病患男性比女性多,大部分是介於25歲以上、55歲以下的青壯年。

根據學術研究單位在澎湖的調查,地理恙蟲孳生環境為茅草、珊瑚礁牆基部、銀合歡、甘薯田及花生田等,民眾在這些高溫潮濕、雜草叢生的地方活動,容易受到恙蟲侵襲而致病。

澎湖縣36例確診病例,有23例集中在湖西鄉,其中又以龍門村、湖西村居多數,馬公市有11例、西嶼鄉及望安鄉各1例,主要是湖西農田多,居民染患恙蟲病的可能性也相對增加。

衛生局指出,通常被恙蟲叮咬的部位會形成焦痂,伴隨發燒、頭痛、出汗、結膜充血和淋巴腺發炎腫大等症狀,發燒約1星期,軀幹會出現暗紅丘疹,並擴散到四肢,如未經適當治療,致死率高達60%。

民眾前往草叢、野地或菜園,應穿著長袖、長褲,回到家最好盡快換衣、洗澡或擦澡,重點擦洗腋窩、腰部、鼠蹊部等皮膚柔軟部位,並換洗全部衣物。

※ 相關報導:

* 新型冠狀病毒/類SARS新型病毒 更易跨物種感染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67751

去年起中東地區傳出新病毒感染案例,起初稱之為新型冠狀病毒(Novel Coronavirus)或類SARS冠狀病毒,由於新興病毒不斷出現,專家認為不應以「新型」來命名,因此改名為「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 (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英文簡寫MERS-CoV)。專家提醒,此病毒目前看起來傳播力比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還強,慶幸的是,可用干擾素治療。



◆ 不吃早餐 心臟病風險增

【世界日報╱美聯社/亞特蘭大22日電】2013/07/23

要吃早餐的另一個理由:不吃早餐可能提高心臟病發作的危險。

針對年長男性的一項研究顯示,經常不吃早餐的人,心臟病發作的健康風險,比吃早餐的人高出27%。哈佛研究員說,這項研究結果也適用於其他人。

其他研究顯示不吃早餐和肥胖、高血壓、糖尿病及其他健康問題有關,而這些問題是心臟病的前兆。

為什麼不吃早餐會構成心臟病發作的危險?專家並不確定,但他們認為,不吃早餐的人後來會比較餓,進餐的份量也會比較大,這意味身體在短時間內需處理更多的卡路里。這導致血糖飆升,也許導致血管阻塞。

但是吃下一堆澆上糖漿的煎餅、油膩的煎蛋和大量燻肉,真的會比什麼都不吃更好?

研究員並未詢問參加者早餐吃了什麼,所以未對高脂高糖的早餐是否比不吃早餐更好做出判斷。

新研究22日發表在「循環」(Circulation)期刊,這是一項觀察研究,宗旨不是要證明因果關係。但是如果進行得宜,此類研究可顯示重要的健康風險。

研究員在1992年調查了近2萬7000名男性的飲食習慣,其中13%表示他們經常不吃早餐。研究對象都是教育水平高的醫學專業人員,如牙醫和獸醫,年齡至少45歲。

在接下來的16年,有1527人碰上致命或未致命的心臟病發作,包括經常不吃早餐的171人。

也就是說,超過7%不吃早餐的人心臟病發作,吃早餐的人心臟病發作則為近6%。研究員考慮抽菸、喝酒、飲食、和肥胖及高血壓等健康問題後,算出不吃早餐者心臟病發作的危險高出27%。

專家表示,聯邦估計多達18%的美國成人經常不吃早餐,所以這項研究對很多人傳遞一個很簡單的訊息:早餐真的很重要。

※ 相關報導:

* 輕食肥胖陷阱多! 四要點健康吃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8045794.shtml

夏天吃生菜沙拉、涼麵最對味,還有人刻意吃輕食來控制體重。但營養師提醒,輕食可能隱藏肥胖陷阱,因沙拉常用的千島醬是以美乃滋等材料作成,兩湯匙醬汁的熱量就等於1/3碗白飯。而涼麵若使用油麵,油脂成分高,建議改用蕎麥麵或全麥麵。

* 消暑過一夏 多食粥少貪涼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67659

....農業時代,沒有電風扇和冷氣,老祖先去暑消暑的方法很多,唐朝白居易「消暑詩」描寫:「何以消煩暑?端坐一院中,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散熱由心靜,涼生為室空,此時身自保,難更與人同!」提到心靜自然涼,只要心平氣和,自然就會輕風習習而涼爽宜人。

另外,中藥方劑「清暑益氣湯」或「藿香正氣散」也是很好的消暑良方。「清暑益氣湯」由黃耆、人參、陳皮、當歸、炙甘草、蒼朮、白朮、澤瀉、升麻、葛根、炒神麴、青皮、黃柏、五味子、麥冬、生薑、大棗等17味藥組成,對於平常就怕熱,一到夏天就特別容易出汗,四肢睏倦,提不起勁,也不想吃東西的人,有助於緩解身倦乏力,流汗過多,並預防中暑。



◆ 衛福部擬:滿18歲 才能整形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2013.07.23

韓流襲台,不少國內青少年希望整成「少女時代」的美少女,或「東方神起」的花美男。為抑止整形歪風,衛生福利部美容諮詢委員會日前召開第一次專家會議達成初步共識,除了血管瘤、巨大黑色素痣等幾項足以影響外觀的醫美項目,其餘侵入性醫美處置均不可用在未成年人。

動刀前 7天思考猶豫期

整形外科醫學會還建議,想動整形手術的消費者在術前可擁有七天「思考猶豫期」,以阻止衝動型消費行為。如果違反相關規定,執行醫美處置的醫師恐將面臨懲戒及罰款。

新制上路後,即使監護人簽字同意,未滿18歲的青少年仍不得接受侵入性整形手術,連最普通的割雙眼皮、眼袋等手術,都必須等到年滿18歲後才能動刀。

衛生福利部預計7月底召開第二次美容諮詢委員會專家會議,屆時將做出決議。醫事處處長李偉強指出,目前傾向以正面表列方式,列出青少年可以整形的項目。

整形外科醫學會理事長、成大整形外科主任李經維指出,建議開放青少年整形的項目都屬於顏面重建範圍,包括血管瘤、太田母斑、巨大黑色素痣及眼耳鼻喉缺損等。

禁隆乳、隆鼻、割雙眼皮

李經維強調,未成年人心理生理都處在不穩定狀態,實在不適合接受醫美整形。經過專家討論後,除了原先較有爭議的隆乳、隆鼻、抽脂等重大侵入性手術外,就連雙眼皮、眼袋等較簡單整形手術也在禁止之列。

李經維認為,醫美手術本身屬於沒有醫療必要的消費,而未成年人容易被煽動,一旦受到諮詢師、美容師的暗示,就可能衝動「消費」。歐美先進國家早已明文限制未成年人不得接受醫美整形手術,反觀國內醫事法、醫療法均無規範。因此,整形外科醫學會希望透過正面表列方式,來杜絕亂象。

醫師把關 父母幫踩煞車 李經維無奈說,為了漂亮,不少小女生做美甲、接睫毛,而門診也有家長陪著孩子就醫,希望透過整形手術讓孩子變得更美更帥。但青少年仍在發育階段,父母應幫子女踩煞車,醫師也應負起把關責任。

※ 相關報導:

* 在國外緊急就醫 可申請健保給付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044319.shtml

民眾出國緊急傷病就醫,全民健保可以給付國外醫療費用。最近申請核准的個案是民眾到韓國旅行發生腹痛,在當地就醫急診,回國後以收據、診斷證明書、申請書等,申請核准後給付3千多元。健保官員表示,門診及急診都是定額給付,給付規定是依照國內醫學中心每人次門診、急診平均費用,以7-9月份定額給付規定,門診是1899元,急診是3126元。



◆ 辦中期照護 別淪「衛福拼裝車」

【聯合報╱劉梅君/醫改會董事長陳思佳/醫改會研究員】2013.07.23

衛生福利部今天正式掛牌上路,首任衛福部長邱文達在接受聯合報專訪時表示,台灣健保已成各國欣羨對象,希望進一步擴大長照服務網,提升國人幸福指數。但醫改會擔憂,銜接健保及長照兩大制度的亞急性或中期照護遲遲未能優先建立,根本無法因應國人所需的連續性照護體制,導致民眾面臨就醫與照護之苦,甚至拖垮健保,讓全民「健康又幸福」的願景,恐淪為政治口號。

目前健保給付以急性醫療為主,造成許多有亞急性照護需求的病患因病情穩定被醫院要求出院,出院後卻缺乏持續性的照護或復健而復發,以致經常反覆就醫甚至再入院,更有許多病患到了末期甚至還被安排一連串無效的治療,形成「醫療人球」、「社會性住院」的悲慘遭遇。

英國早在二千年起著手推動亞急性照護(中期照護)來銜接急性醫療與社區照顧,安排病人在出院後接受妥善、持續性的復健與治療,如此可減少非必要的住院與入住機構,幫助病人儘早返回社區中,以真正實現「在地老化」的願景。

時值我國長照保險制度規畫之際,為讓長照服務與健保急性醫療妥善銜接,並化解醫療民怨,應儘速明定亞急性照護上路之時程表。別再總是以「試辦計畫」來敷衍。健保局最近草擬明年將推動「急性後期照護試辦計畫」,但初步只嘉惠腦中風患者,對於社會迫切所需的連續性健康照護體制之建置,完全缺乏前瞻性的政策設計與通盤規畫。

建議首任衛福部長首要任務是優先開辦亞急性照護這項「失落的衛福環節」,全面建立連續性照護體制,從門診到住院或急性後期,及社區的長照服務都進行全方位整合,化解民眾長久以來的就醫與照護痛苦,才能真正提升國人幸福指數。千萬別讓衛福部只是淪為舊有部會整併的「衛福拼裝車」。

fsj 提到...

5大原則 增強免疫力

【台灣新生報/記者鍾佩芳/台北報導】2013/07/24

一個人如果免疫能力正常,就能抵抗各種常見的病毒及細菌的能力,在各種傳染疾病的流行期都可減少被傳染的機會。

台灣癌症基金會營養師賴怡君表示,免疫能力是不是明顯變差,可以觀察平日身體的變化而察覺,例如是不是動不動就感冒、一感冒就容易有併發症、一感冒就拖很久才會好、平時容易嘴破、胃腸很容易不舒服拉肚子,或動不動就覺得很累,發生這些狀況時就代表免疫能力已經下降,該檢視一下平日的飲食生活了。

提升免疫能力可以從生活型態以及飲食著手,因為飲食內容與免疫力息息相關,良好的營養能讓身體的免疫軍有充足的戰力,好的食物其實都在身邊,更無需花大錢尋尋覓覓。

參與核酸,蛋白質和能量的代謝及氧化還原過程,有利於免疫細胞的分裂,繁殖,保持體內均衡,適量的鋅,可增強免疫功能。動物性食物中,以牡蠣含鋅最為豐富,此外,海鮮、牛肉、蛋類、羊肉、豬肉等含鋅也較多;植物性食物中含鋅量比較高的有玉米、菠菜、豆類等。

富含「硒」的食物:硒是抗氧化酵素:麩胺基過氧化脢(glutathione peroxidase)的一部份,在有外來物入侵的狀況下,身體會產生部分的自由基,用以攻擊入侵體內的物質。

而麩胺基過氧化脢可保護白血球免於被這些自由基所破壞,是免疫功能的增強劑。食物中的肉類、海鮮及堅果類都含較多硒。

避免免疫力下降的生活型態,維持免疫能力應在平常中落實正確的生活型態,民眾可檢視一下平常工作壓力是否過大、有沒有固定運動、有沒有抽菸喝酒、咖啡有無過量。

遵守五大原則維持健康免疫能力:

1、拒絕抽菸、二手菸及飲酒過量。
2、不熬夜,充足的睡眠讓身體得到真正的休息。
3、不斷學習自我充實,增加自信與快樂。
4、適度的休閒,釋放工作日的緊繃情緒,避免因壓力導致免疫力下降。
5、持續的運動強化心肺功能,幫助新陳代謝,建議每日20-30分鐘。

※ 相關報導:

* 《乳糖不耐症》改喝優酪乳 補鈣止瀉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jul/24/today-health1.htm

....有傳言指出,多喝牛奶可以克服乳糖不耐症?黃瑽寧表示,對成人來說,如果一段時間沒有喝牛奶,後來又因開始喝牛奶而出現腹瀉等乳糖不耐症狀時,確實可以藉由持續給予含有乳糖的食物、刺激乳糖酶生成。不過,「可能有一段時間要承受跑廁所的不便,也因此,是否一定要為了喝牛奶,做這樣的嘗試」值得商榷。

營養師程涵宇指出,如果要喝牛奶,可先在餐飲中加入牛奶,避免空腹飲用。最好也要控制食用量,不要一飲而盡,且少量多次比較好;或者選擇優酪乳等,因為這類乳品在發酵以及製造過程中,部分乳糖已經被分解;或選擇乳糖含量低的牛奶。



◆ 帶有突變基因 三姊弟摘胃防癌

【世界日報╱編譯中心/綜合23日電】2013.07.24

史提夫.華施(Steve Walsh)2006年11月21日死於胃癌,當時他才46歲。四年後他母親在同一天死於大腸癌。兩人都有少見的基因突變,造成侵略性很強的癌症,華施的四個兄弟姊妹決定接受基因測試。

波士頓環球報報導,除了最年長的大衛以外, 其他三人都有基因突變,於是他們採取激進方法,接受手術摘除胃部。看到史提夫痛苦的早死,留下妻子和三個子女後,他們對手術都毫無疑慮。 華施一家人帶有CDH1突變,會造成遺傳性彌漫型胃癌(hereditary diffuse gastric cancer),這是一種沒有症狀卻致命的癌症,通常發現時已到第四期。一旦出現症狀,就表示發現太晚,無法治療。

人活著可以沒有胃,這種手術摘除胃後,把食道接到小腸。不過華施三姊弟摘除胃後的生活並不容易,每餐份量很少,體重減輕,而且容易噁心、腹部絞痛、胃灼熱、虛弱和疲倦。

雖然他們手術前的測試沒有癌跡象,但是胃部摘下後進行檢驗,三個胃都有癌前細胞。

胃癌是癌症死亡的第二大死因,但是遺傳性瀰漫型胃癌很少見,全世界約有150個家庭帶有這種基因突變,不過有無數家庭未接受基因測試。有這種基因突變者,罹患胃癌的風險高達85%到87%,五年倖存率僅為28%。

※ 相關報導:

* 補牆劑隆乳害潰爛 史亞平夫遭控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6/8050096.shtml

外交部次長史亞夫婿,也就是整形名醫郝治華,為了賺取暴利,竟然拿工業用補牆劑,謊稱是高價波尿酸,幫台中知名酒店11名小姐進行隆乳手術,沒想到這些補牆劑打入人體後,造成胸部潰爛,臉部變形。一名酒店小姐出面控訴,失敗的隆乳手術,害她現在不但得定期接受清創手術,更無法工作,整個人生大亂。



◆ 1年看病逾31次 健保恐漲啦

【聯合報╱記者詹建富/台北報導】2013.07.24

健保局昨升格為健保署,也同時端出五種部分負擔調漲方案,包括目前領取慢性病連續處方箋的民眾、一年看病超過三十一次的高診次患者、同一療程接受復健物理治療或針灸,以及越級到大醫院掛急診者,都被列為這一波加重負擔的對象。

調整草案已送交衛生福利部全民健保委員會周五議程;健保署長黃三桂指出,結果如何由健保會裁決,調整案主要是回應監委黃煌雄及部分民代提出,必須有效抑制醫療浪費並紓解急診壅塞的困境,另外也須符合受益者付費原則,因此適度調高。

黃三桂表示,歐美每人每年看病只有四到五次,但去年國人看病達十五點一次,全年逾一百次者有五萬人,其中不乏到處逛醫院或領藥不吃者,因此有必要透過加重部分負擔抑制不當浪費。

這五項調整案與舊制最大不同是,連續處方箋者原本免費,但未來只要每次藥費逾一百零一元,就需自付兩成;其次是,凡七到六十四歲民眾一年看病逾卅一次,以及年滿六十五歲老人看病逾六十一次的高診次者,每次就診都得自付兩成。

越級就醫逕赴大醫院急診者,也要調高部分負擔。依現制,目前逕赴醫學中心、區域醫院或地區醫院急診,其部分負擔是四百五十元、三百元、一百五十元,未來規畫分別調高到七百元、四百元到兩百元。

健保署估計,受影響民眾約一千萬人,一年可望增加近一百四十億元收入。唯新方案對低收入戶、榮民、山地離島及重大傷病卡者排除在外,另外零到六歲也不受高診次部分負擔影響。不過,老人福利推動聯盟秘書長吳玉琴表示,這些受影響的都是銀髮族,「這些人是有病在身,又不是愛到醫院」,「健保署新措施顯然是懲罰老人」。

※ 經醫師診斷為急、重症可以考慮減免部份負擔費用。相關報導:

* 逕赴大醫院急診 加掛號費恐破千元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3/8048298.shtml

....根據統計,全台每年到各醫院急診者高達六百八十萬人次,其中不乏輕症就醫者。健保署長黃三桂說,到醫學中心掛急診檢傷分類屬於第四、第五級(也就是不嚴重的疾病)者,高達兩、三成,有人把急診當門診捷徑,造成大醫院急診人滿為患。

....林口長庚醫院急診部長、急診管理學會理事長陳日昌表示,目前各大醫院急診壅塞的主因有三,一是病人希望快速就醫,二是例假日沒門診,有病只好掛急診,三是慕名找醫師開刀、治療,門診須大排長龍,就走急診捷徑。他認為,若大幅調高醫學中心急診部分負擔,多少可嚇阻小病痛者,但有的人還是寧願多花錢到大醫院掛急診。

* 醫療開放中資 民團憂台灣醫院被掌控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jul/24/today-fo3.htm

....「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滕西華質疑,服貿開放中資來台以合資形式設立醫院,同意此醫院有三分之一董事可以是中國人、三分之一是非醫事人力,如此一來,中資將掌握台灣的醫院,毫不避諱地將優秀的醫療與醫管人才、技術掏往中國。

老人福利聯盟執行長吳玉琴表示,一旦服貿生效,中資可能大量收購台灣小型老人、身障福利機構,改變組織結構與文化,「社區在地老化」因而轉變,照顧品質下降,非營利的精神無以為繼,甚至在市場佔多數後,遊說能力強,左右法規修訂與長照保險的推動。

* 衛福部掛牌 迎戰「超高齡化」社會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3/8048295.shtml

....馬總統說,台灣面臨少子化和人口急速老化,台灣在民國一百一十四年就要成為超高齡社會,民眾老化所面臨的失能狀況,使「長照問題撲面而來」,他期許福衛部的成立,要全方位照顧國人生理、心理健康,改變「因病而貧、因貧而病」的循環。

fsj 提到...

20瓶啤酒下肚 陸男胰臟溶解

【實習記者黃少曼/綜合報導】2013-07-25 旺報

20瓶啤酒下肚,胰臟溶解只剩外膜!瀋陽1名周姓男子在同學婚禮上喝了20瓶啤酒,隔天被送到醫院急診,發現他的胰臟在一夜之間被溶解,經過緊急搶救才保住一條命。

據中新網報導,30歲的周姓男子患有高血脂症,2個月前在同學婚禮上一下子喝了20瓶啤酒,回家後嘔吐不止,肚痛難耐。經檢查發現,電腦斷層掃描的影像中找不到他的胰臟,隨後在抽血化驗時,周男的血約75%是油脂,醫生診斷他患有罕見的重症胰腺炎,又因為喝了大量啤酒,誘發急性胰腺炎,導致胰液外漏,溶解胰臟。

鄭州人民醫院外科主任陳國勇認為,周是胰液外漏非常危險,人一天晚上分泌的胰液可以把1斤牛肉都溶解掉。他表示,喝酒、勞累和結石都會誘發胰腺炎,所以肥胖人群、酗酒者、抵抗力低以及膽結石患者比較容易得胰腺炎。

※ 相關報導:

* 肝炎帶原者 僅17.8%接受治療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051552.shtml

國際肝病防治權威、中研院院士陳定信上午公布國內最新肝炎盛行率,經算發現,B肝帶原人數約225萬人、C肝則有50萬人。在肝炎帶原者中,約90萬人需要治療,但實際接受治療人數卻只有16萬人,其餘74萬人深陷肝癌、肝硬化危機。

7月28日是世界肝炎日,國健健康署今天舉辦記者會,邀請陳定信、陳培哲等國內肝疾專家以及藝人石英等人,呼籲B、C型肝炎患者務必積極就醫,定期追蹤。

國健署調查發現,高達八成受訪者認為「熬夜」、「喝酒」是導致肝病的主要原因,顯示國人對於肝病發生的認知仍有待加強,因為造成肝病的主因為肝炎。



◆ 科學家發現過敏基因

【世界日報╱路透/華盛頓24日電】2013.07.25

「科學轉化醫學期刊」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24日發表的研究指出,科學家已發現一種基因 與過敏有關,該基因存在於罹患結締組織異常疾病的患者 體內,而該基因可能引發氣喘、食物過敏和濕疹。

該研究作者約翰霍普金斯兒童中心免疫學家潘蜜拉.菲許 梅耶.蓋瑞歐表示,這種基因源於突變,會導致轉換生長 因子 (TGF-beta)的蛋白質發出異常訊號,釋出一連串活 動,導致過敏症狀產生。

該研究檢視58名罹患遺傳性結締組織異常疾病「洛伊狄茨 症候群」 (Loeys-Dietz syndrome,簡稱LDS)的病童,該 疾病會引發主動脈擴張,導致產生動脈瘤。

研究人員多年前就已發現,LDS病患比一般人發生過敏症 狀更頻繁。這類病患的免疫血球素E(IgE)值數異常偏高, 又稱為嗜酸性細胞的白血球細胞數量也極高,而這些都是 導致過敏反應的因素。

該研究還發現,這些病童的免疫細胞,有異常高含量的 SMAD蛋白質,該蛋白質為傳輸轉換成長因子訊號的物質。

在這些病患接受血壓藥「losartan」治療後,這類蛋白質 含量降低,表示該藥可能有助於治療過敏症。

該研究也顯示,轉換生長因子傳輸訊號活動增加,是過敏 反應的根源。研究人員目前正探究「losartan」對有過敏 症狀的動物有何效果。

※ 相關報導:

* 長期吃抗敏藥 18歲白內障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68094

中市18歲林姓大學生長期服用含類固醇的抗敏藥物,誘發年輕型白內障,右眼視力低於0.01,中市第一明眼科診所院長林浤裕說,台灣50歲以上白內障人口推估達360萬人,近年使用3C的「低頭族」增加,眼球過度使用老化,未滿55歲就罹患白內障的早發型白內障多2成,另有患者因藥物、外傷導致白內障。



◆ 晚上睡「美容覺」 真的有效!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2013/07/25

晚上睡「美容覺」真有醫學根據,想要皮膚年輕、好看,睡眠一定要充足,睡眠品質也要好。美國最新研究發現,睡眠不足、晚上睡眠品質不佳,很容易損害皮膚功能,促使皮膚加速老化,這樣臉上就會提早現出老態。

美國克里夫蘭大學醫院病歷醫學中心皮膚研究中心主任艾爾瑪‧巴倫為研究主要作者,研究發現,睡眠不足的人肌膚容易出現肌膚老化徵兆,一旦皮膚受紫外線傷害,或出現傷口,修復過程也會拖慢許多,皮膚狀況自然也比較差。這項研究近日發表於國季皮膚病理學醫學研討會。

巴倫醫師指出,世界各地有許多人面臨睡眠不足窘境,長時間睡眠不足不但可能造成肥胖、糖尿病、癌症、免疫功能缺陷等疾病,也可能損害肌膚功能,這是首次研究發現睡眠不足、睡眠品質欠佳會影響肌膚健康、加速皮膚老化。

研究含括六十名女性,這些女性年齡介於三十歲到四十九歲,還沒有到更年期,其中有一半的人晚上睡眠品質不好。研究人員評估所有人的肌膚狀況。研究顯示,睡眠品質不好的人較容易出現細紋、肌膚色素不均、肌膚失去彈性等問題。

研究人員發現,睡眠品質良好的人皮膚修復更有效率。舉例來說,同樣是曬傷,睡眠不足的人曬傷七十二小時後皮膚可能還會泛紅、發炎,而睡眠充足的人皮膚復原情況較好。

※ 相關報導:

* 減重期 吃水果有訣竅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67981

減重期的水果選擇技巧:要選低GI值(升糖指數)的水果。

醣類進入人體會被腸道中的酵素分解切割成葡萄糖,葡萄糖再由小腸吸收入血液中。在這消化的過程中,身體內的血糖會升高,出動胰島素將升高的血糖降回原來的水平,所吃食物的GI值越高,越快使血中葡萄糖升高,身體需要分泌更多的胰島素,而胰島素雖然會使血糖降低,卻也同時會促進脂肪的合成及堆積,我們會比較容易變胖。

* 想變瘦 吃飯時不能喝湯?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67970

在吃蔬菜的之前或之後,補充水分是很重要的一環。蔬菜的纖維質有如一塊海綿,每一餐先吃蔬菜,好比將海綿塞入胃腸內,為了讓海綿發揮最大的功能,在飯前或吃了蔬菜之後,喝約300至500cc的水分,除了增加飽足感外,也可促進新陳代謝,因為新陳代謝都必須在有水的狀況下才得以進行。水,在減肥中占有一席重要之位。

我在「逆轉餐盤」中,強調要吃大量蔬菜,蔬菜裡的膳食纖維在腸道內需要吸水消化,若沒有適時供應水分,蔬菜會自動去尋找水源,吸收腸道裡的水分,或去吸直腸內糞便中的水分,最後導致便秘。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明明餐餐都吃了蔬菜卻還是便秘的原因,問題就在沒有補充足夠的水分。除此之外,減重時時期增加水分的補給,可稀釋體內毒素,加速毒素排出。



◆ 我看醫生 但質疑醫德

【聯合報╱李洪倫/退休教師(台南市)】2013.07.25

報載健保署即將限制看病掛號的次數,超過者提高自付費用。看病老字號都知道,當看診完後,醫生就預約下次回診日期。問題是,回診是否是病情需要,端看醫生判斷,但難保沒商業行為,或是涉及健保給付問題?

再者,一些普通的病,需要開那麼多藥嗎?任誰都知道藥是有毒的,開一堆藥,你敢吃嗎?這也不太有商量餘地,因為那是他的專業。

「藥是健保署」的,他開藥為醫病、也為賺錢;你不敢亂吃,大家都沒損失!問題是健保吃垮了,病死了病人,餓死了醫生!

我們質疑醫師的醫德,如果一個社會極度功利化,醫院、醫師的價值觀,依舊堅持入行時宣誓的精神嗎?

※ 相關報導:

* 部分負擔喊漲 楊志良槓健保署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1/8050845.shtml

....楊志良表示,調漲部分負擔是對弱勢族群的懲罰,畢竟有錢人往往對漲價無感,但對窮人而言,五十元卻是一餐,他反對任何調高部分負擔措施;他建議應仿效德國和加拿大,民眾看病不必部分負擔,但藥費自付,也可落實醫藥分業。

謝天仁以及醫療改革基金會研究員李思佳都表示,國內景氣不好,人民荷包縮水,健保卻要調高部分負擔,只會阻礙真正需要就醫民眾,特別是到大醫院急診者要多出錢,「分明是趁火打劫」。

謝天仁說,健保若要抑制浪費,就要針對如何防止醫院多開藥、多做檢查提出配套措施,而不是拿弱勢開刀。

fsj 提到...

長時間吹冷氣 當心冷氣房中暑

【聯合報╱記者莊亞築/台中報導】2013.07.26

今夏氣溫持續炎熱,不少上班族整天待在冷氣房裡辦公,卻陸續出現頭暈、食欲不振、想吐等中暑症狀,嚴重者甚至得就醫,醫師提醒,這是夏天常見的冷氣房中暑,要注意多補充水分、加強空氣流通,即可預防。

上班族蘇小姐每天工作約8小時,辦公室內近百人,雖然冷氣整天開放,但密不通風,讓她常覺得頭暈、吃不下飯,一到下午甚至會想吐,她說,辦公室冷氣太強,又無法調整,讓她很不舒服,也影響工作效率,十分苦惱。

另名張姓民眾日前到健身會館做熱瑜伽,走出教室後公共空間冷氣很強,忽冷忽熱,一不小心就中暑,整天都無法進食,頭暈、想吐,休息好幾日才恢復正常。

童綜合醫院家醫科醫師劉曼莉指出,一般人認為只有長時間在太陽底下曝曬才會中暑,但不少業務人員、久坐辦公室的上班族,夏天都很容易有冷氣房中暑或冷氣病現象,這兩者症狀與中暑症狀類似,除頭暈、想吐外,注意力也無法集中,尤其辦公場所,雖有冷氣吹送,但空氣稀薄,反而讓人覺得不舒服。

劉曼莉表示,上班族久坐,造成循環不好、體溫下降,有些女性夏天穿衣較為清涼,末梢循環差,若室內室外進出頻繁,就很容易中暑;至於從事熱瑜伽運動時,血管會擴張、流汗,如果未補充水分,就馬上進入有空調環境,同樣很容易中暑。

她說,嚴重不適者來就診時,會依照症狀治療、開藥給患者服用,其實預防更勝於治療,提醒上班族在辦公室內要多補充水分、下班後找時間運動,若在自家長時間開冷氣,建議可將窗戶開一點小縫隙,幫助空氣流通。



◆ 研究:停經婦女身高愈高 愈易罹癌

【世界日報╱編譯中心/綜合25日電】2013.07.26

新研究發現,身高較高的停經婦女患癌的風險較高。

LiveScience網站報導,紐約愛因斯坦醫學院流行病學教 授若漢 (Thomas Rohan)表示,研究員觀察到停經婦女身 高每增高10公分 (約4英吋),所有癌症加起來的罹患風險 就提高13%。

研究發現顯示,身高與50歲以上停經婦女的10種癌症有關 : 皮膚惡性黑色素瘤 (melanoma)、多發性骨髓瘤 (一種 血癌)、乳癌、卵巢癌、子宮內膜癌、甲狀腺癌、腎臟癌 、大腸癌和直腸癌 (包括結直腸癌)。

增加最多的癌症風險是腎臟癌和血癌,每增高10公分,風 險就增加29%。乳癌和卵巢癌的風險增幅是13%,皮膚惡性 黑色素瘤15%,大腸癌為16%。

即使研究員考慮其他致癌因素,如婦女的年齡、體重、教 育、抽菸、喝酒、和針對更年期症狀而接受荷爾蒙療法, 罹癌風險提高的結果還是一樣。

若漢指出,廣泛而言,成人身高對罹癌風險有影響可有兩 個解釋。一是基因因素,二是童年因素,如童年的營養和 衛生可影響長大成人後的健康。

有趣的是研究結果顯示,與身高有關的癌症種類,多於與 身體質量指數 (BMI)有關的癌症種類。該研究25日發表在 “癌症流行病學、生物標記與預防” (Cancer Epidemiology, Biomarkers & Prevention)期刊。

研究員審視年齡介於50歲到79歲、近14萬5000名經歷過更 年期的美國婦女數據,這些婦女參加研究中老年婦女慢性 病因的長期調查“婦女健康計畫” (Women’s Health Initiative)。

其他研究曾發現較高的男性較可能患癌,針對加拿大、英 國和亞洲婦女的研究也顯示,身高與患癌風險有關聯。

※ 相關報導:

* 4大癌症早篩 去年救逾5萬人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054327.shtml

國民健康署乳癌、口腔癌、大腸癌、子宮頸癌四種癌症篩檢成效顯著,統計顯示,去年篩檢近269 萬人,共發現4萬名癌前病變個案、1萬2000名確診癌症患者,平均來說,每93名接受癌篩個案就有一人為癌前病變或是確診癌症個案,比率相當高。



◆ 醫師研發支架 幫助手術更有效率

記者王善嬿/嘉市報導 2013.07.26

醫師在進行骨盆腔骨骼手術時,常必須要有助手將患者的患肢抬高,以利手術進行;嘉義基督教醫院骨折外傷科主任連昉杰6年多前經過碼頭工地時,看見起重機吊臂引發靈感,研發出外科骨盆腔手術用的支架裝置,可利用螺絲固定抬起髖骨,讓醫師手術更有效率,且因手術時間縮短,病患少失血,也可減少復元時間。

縮短時間 加快復元時間

今年4月底,35歲的王姓男子開車發生車禍,導致骨盆腔骨折,骨頭還內插,被送到兩間醫學中心治療,皆因傷勢過於嚴重且手術風險高,當時醫師都建議他臥床兩個月後再評估治療方式。於是王某轉院到嘉義基督教醫院,經骨科團隊利用這個手術支架,順利完成手術,王某一週後已可藉由輔助器下床行走。

研發支架的骨折外傷科暨高壓氧中心主任連昉杰說,傳統骨科手術尤其是骨盆骨折,因可能出現腹內器官受傷、脊柱骨折及神經受損等情形,以致手術困難度高,加上骨骼在手術中會往下掉,須由助手協助抬起患肢,才能完成手術。

但因人抬高骨骼容易發生無力、麻痺情形,使得手術中的骨骼搖晃,影響復位等情形。6年多前,連昉杰看到起重機吊臂,便想出使用不鏽鋼材質,設計出ㄇ字型外科手術用支架。骨科醫師在進行骨盆骨折手術時,可將支架底端的骨釘釘入患者的骨頭內,再利用支架撐起骨骼,不僅穩定,也不會擋住醫師視線,可提高手術效率,也能降低病患手術疼痛及感染機率。

連昉杰研發6年多以來,因忙於工作始終未申請專利,今年2月向智慧財產局申請專利通過。

※ 相關報導:

* 腦部刺激手術 緩解帕金森症狀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053161.shtml

「帕金森氏症」好發於五、六十歲中老年人,醫界近年發現,使用「深層腦部刺激術」,再搭配藥物,可以維持患者更好的生活能力,高雄長庚醫院27日將安排病友現身說法,免費開放聆聽。



◆ 長者看診需求 同理勿指責

【聯合報╱陳怡達/社工師(高雄市)】2013.07.26

衛生福利部成立,便發布要調整急診部分費用負擔,及慢性處方箋藥品部分負擔。意思就是要調整費用,準備以價制量。這讓筆者想起前陣子爆發的毒澱粉及塑化劑事件,有毒物專家甚至懷疑台灣洗腎人數上升跟整體食品安全,與政府把關不嚴有密切關聯。

台灣一個小小島嶼,只能將希望寄託在經濟方面,因此不斷開發,導致水、空氣,及生活品質大幅降低等等不健康因子,影響著你我的身體。

想請問,歐美地區天然資源豐富,發展工業帶動經濟起飛,外部成本為何?發展工業及製造業,我們成本又是什麼?我們是不是有沉重的外部成本(環境汙染、食品汙染)呢?

前陣子,食品安全問題就是標準cost down思維,導致食品原料參差不齊,台灣吃的、喝的、用的,似乎全都陷入重重危機中。

此外,台灣地狹人稠,空氣汙染嚴重,近年來又因為熱島效應,氣候悶熱又潮濕,有過敏性鼻炎的人不在少數,台灣門診平均一年達十五次,難道真的是台灣人愛逛醫院嗎?

更多言論指出,台灣老人愛看病愛逛醫院,是嗎?以往台灣未進入高齡社會,老人即便「愛逛醫院」,社會也很難覺察,但如今狀況是,台灣人口老化速度超快,簡直就是超英趕美,老人數量一多,當然需求增加,表面上可能是愛逛醫院,實際上是高齡族群就醫需求已經浮出台灣社會檯面了。

健保制度並非不需要改革,或在制度上做調整,而是希望調整費用政策時,能夠以同理跟傾聽的角度,讓醫護以及台灣民眾獲得雙贏,而非一味的指責老人,或台灣就醫民眾,沒有人沒事喜歡掛急診。

※ 相關報導:

* 腦死器捐列重大傷病 可望免醫療費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1/8053378.shtml

為鼓勵器官捐贈,健保署已初步決定,凡同意器官捐贈的腦死病人,都可列為重大傷病。此舉等於讓該次器捐前的相關醫療費用,都可全數由健保支付,免付部分負擔。最快下月即可公告實施。

* 影響上千萬人 健保漲部分負擔緩議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054316.shtml

衛生福利部23日剛掛牌成立,就提出急診、門診高診次利用等五項部分負擔調漲案,今天於全民健保會討論。不過因為五案都建議大幅提高部分負擔,推估影響上千萬人,包括前衛生署長楊志良及葉金川都跳出來反對,今天健保會中的消費者代表熱切發言,最後決定緩議並擱置,暫不調整。

* 調漲部分負擔 葉金川:處罰到沒浪費的人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054435.shtml

健保擬調漲部分負擔,各界有不同意見,不僅前衛生署長楊志良表達反對,前健保局總經理葉金川也認為,應該直接拒絕給付濫用、浪費健保資源的人,他擔心調漲部分負擔可能會處罰到沒有浪費的人。

....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滕西華說,過去研究早已證實,部分負擔調漲無法抑制醫療利用率,反而加重民眾負擔,而且現今社會貧富差距變大,薪資水準倒退、自費比率攀升,根本不是提出部分負擔調漲的時機。她也強調,並不是看病次數多就浪費,滕西華認為,健保局應該強化IC卡的管理功能,抑制重複用藥、處方。在提出支付制度改革方案前,督保盟「不可能支持」。

fsj 提到...

聯合筆記/狂犬烙印

【聯合報╱張耀懋】2013.07.27

十九世紀歐洲,狂犬病盛行。被病犬咬傷者,就會被五花大綁,讓打鐵師父掄起燒紅鐵棒,往傷處燙。

這是當時的「烙刑療法」,想燒死那「毒」。細菌學大師巴斯德小時候曾目睹這宛若刑場畫面,也深烙在巴斯德心頭。

後來,巴斯德製造出減毒疫苗,但對遭咬傷者仍束手無策。

觀察到被咬傷到發病,通常有一段時間,「那為什麼不讓疫苗和病毒來場賽跑?」他想像這場體內「生死競速」,認為疫苗喚起體內抗體的速度,若快過病毒的繁殖和破壞,就可攔截死神、喚回生命。

於是,原用於預防的疫苗,被轉用於治療。一八八五年一月,他成功救回被病犬咬傷四、五天的男童。這一「神蹟」,讓全歐傷者重燃希望。

一百多年過去,此一療法沿用至今。救治狂犬病,仍得靠疫苗與病毒的競速。

和高血壓、糖尿病相比,狂犬病治療發展顯得寒傖。

這些慢性病用藥,得吃一輩子,藥廠砸大錢,不斷推出無法根治的「新藥」,獲利豐厚;反觀狂犬病,這類「榨不出油的窮人病」,研究發展幾近龜速。

這種健康不平等的貧富差距,輻射至台灣這次疫情防治,更是冷暖自知。

數量有限疫苗,除公費採購的優先接種順序外,非屬流浪犬貓的接種都需自費。在這疫苗供需的市場中,可想見的:偎在主人懷中、染病風險最低的「宅狗」、「宅貓」,可能最先被滿足;反之,在偏鄉與山區交接,風險最高,根本談不上「寵」字輩的的半野放看門狗,或成另類社會底層的無助者。

同樣地,當一劑高達兩千元的人用疫苗,往自費市場送時,山間僻野高危險人家,怎捨得掏腰包接種那相當全家一個月菜錢的疫苗。

防疫必需要有公共衛生思維,不能放任市場操作。當這古老傳染病反撲時,別讓金錢障礙在台灣防線上烙印缺痕。

※ 相關報導:

* 員工抽脂亡 醫美診所事後更名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055863.shtml

廿八歲陸姓女子在醫美診所抽脂後陷入昏迷,就醫一個月仍不治,家屬指控院方業務過失致死;士林地檢署昨天相驗,除決定下周剖驗釐清死因,也認為診所在事發後更名很不尋常,要求台北市衛生局進一步了解。

* 醫美診所更名營業 法規允許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055867.shtml

醫美診所面臨醫療糾紛,常改頭換面重新營業,但國內法規允許醫美診所想改名就改名,衛生單位只能建議消費者上門前多打聽自保。衛生福利部簡任視察周道君表示,衛福部管理診所,只認負責人,所以醫美診所遇醫療糾紛後,還是有更換診所名稱的權利。



◆ 誇張 gsk直接進行人體實驗

【記者翁路易/綜合報導】 2013-07-27 旺報

《紐約時報》批露,葛蘭素史克的上海研發中心,在研發神經類藥物時,竟在實驗藥物尚未通過動物實驗前,就開始進行人體實驗,參加人體實驗的病患可能因此承擔不必要的危險或接受無效的治療。

美國紐約大學醫療中心醫學倫理部門負責人卡普蘭表示,若情況屬實,這將是醫學研究中「不可饒恕的罪惡」。

《紐時》日前聲稱獲得一份祕密文件,內容為從2011年11月開始的內部審計文件,顯示葛蘭素史克研發神經類藥物的上海研發中心存在嚴重問題。該公司在大陸的違法行為不僅限於銷售層面,還涉及藥品研發業務。

報導指出,在治療多發性硬化症和運動神經疾病藥物的研發過程中,該項目負責人在藥物尚未通過動物實驗報告前,就進行人體實驗。

葛蘭素史克的審計文件顯示,該公司雇員並未詳細登記參與者是否在臨床實驗過程中簽署同意表格,也沒有記錄參與者是否服用了計畫劑量的藥物,甚至沒有進行用藥後的追蹤。

葛蘭素史克25日發表聲明稱,公司雇員皆有充分監督實驗過程,但也坦承沒有對工作的過程進行完善記錄。

※ 相關報導:

* 葛蘭素藥廠真黑 開課教行賄
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land/17180501/112013072700401.html

據《新京報》報導,荷商葛蘭素史克藥廠(gsk)曾為員工舉辦「特殊課程」,訓練員工如何行賄,並用銷售金額的10%作為行賄醫生的「備用金」,幫助藥廠業務員作假帳,甚至連醫生找小姐都能找業務員報銷。

報導批露,葛蘭素史克的員工訓練除了介紹銷售藥品性能、優點和治療範圍外,還會教導業務員如何維護與醫生的關係。按照公司規定,業務員可根據自己的銷售金額,以講義費、餐費等形式報銷銷售額的7%至10%,用來行賄醫生,達到讓醫生多開藥的目的。



◆ 3C藍光視力殺手 濾光鏡片黃的好

林宜慧/台北報導 2013-07-26 中國時報

躲開大太陽,進到室內,沒了紫外線,眼睛就不怕「光害」?當心電腦、手機、辦公室照明等,無所不在的「藍光」,才是傷害視力的最大元兇。國內眼科觀察,近年藍光傷眼的人愈來愈多,醫師提醒,使用3C產品時,可配戴黃色濾光鏡片,做白內障手術時,也可選擇具過濾藍光功能的黃色人工水晶體,降低光害影響。

光害不只紫外線,振興醫院一般眼科主任趙效明表示,很多人都知道紫外線傷眼,國內外不少學校都要求小朋友烈日下須戴遮陽帽、太陽眼鏡保護,但其實室內也潛藏光害危機。

電腦螢幕、手機螢幕、LED燈、辦公室照明等,都是藍光主要來源,讓人看得更清晰的藍光,卻是可見光中能量最高、最靠近紫外線者,會傷害視網膜。

趙效明指出,藍光波長介於400至500mm,屬廣義紫外線,容易被水晶體吸收,造成白內障之餘,更會破壞細胞色素的氧化?,讓角色有如眼睛「心臟」的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無法輸送養分、變性,提高黃斑部病變風險。

尤其黃種人色素細胞與白種人不同,罹患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機率原本就高,若加上長時間曝露藍光傷害,儘管水晶體本身有過濾紫外線、藍光功能,但曝露時間愈越久、傷害愈大。

動過白內障手術者威脅更大,趙效明說,若置換的是傳統白色人工水晶體,僅能抗紫外線,無法抵擋藍光,手術重見光明後,往往還得擔心淪為黃斑部視網膜病變高危險群。他強調,臨床多建議白內障病患,除考慮遠、近一併解決的多焦點人工水晶體,最好挑選具藍光過濾能力的黃色人工水晶體。

趙效明說,早發性、遺傳性的年輕白內障患者,未來要使用眼睛的時間較老年人相對更長,更要注意藍光傷害,保護好視網膜,且黃色人工水晶體在室內也有更好的視力品質。

預防藍光傷害,醫師建議,不只太陽眼鏡、人工水晶體要挑黃色濾光鏡片,使用3C產品,每小時休息10至15分鐘,辦公室照明避免直射眼前,日常可多吃彩椒、萵苣等含葉黃素食物。

fsj 提到...

天啊!他才23歲 就得淋巴癌

【聯合晚報╱陳麗婷】2013.07.28

今年23歲的蔡先生,近來經常咳嗽,且有時會發燒,甚至晚上睡覺時會大量流汗,必須換衣服才能睡得安穩。有一次他摸到自己頸部有一個小硬塊,家人覺得不對勁,趕緊帶他到醫院檢查。

在醫師建議下,他接受電腦斷層及病理切片檢查,結果確定罹患淋巴癌第三期,讓全家人感到晴天霹靂,他更是完全無法接受,自己還那麼年輕,人生才剛要開始,卻罹患癌症。

全家人知道這個噩耗後,有將近一個月的時間處於低潮、震撼中。但每次回診檢查,醫師總是勸他,一定要積極接受治療。經過一番衝擊,加上媽媽的開導,蔡先生決定堅強面對,樂觀接受治療,不要輕言放棄。

他回憶,當知道自己罹癌時,看到其他同學每天開開心心,嚮往著走出校園後的大好人生,自己卻只能反覆問家人「我經常打球運動,為何會得到這疾病?」「還能不能跟同學一起出去?」,心情真的很低落。

蔡先生的媽媽聽了兒子的疑問,也不免心酸,除了告訴自己要更堅強,持續安慰鼓勵他不要放棄治療外,還私下請兒子的同學多給他關懷,經常到家裡走動陪伴,希望兒子在親友陪伴下,讓他更能寬心度過辛苦的治療過程。

經過一連串治療後,蔡先生現在身體狀況已慢慢好轉,也再度回到學校和同學一同上課,甚至偶爾還會和同學一起外出遊玩。他也常以自己經驗告訴好友,不管身體出現任何異狀,一定要盡快到醫院檢查,才不會延誤治療。

※ 相關報導:

* 醫生這樣說/預防淋巴癌 規律生活不喝酒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8057520.shtml

淋巴結像網狀一樣遍布全身,包括頸部、腋下、鼠膝部都能摸到,但一般人卻很陌生。國泰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陳苓萍表示,淋巴結主要扮演過濾、吞噬外來細菌或病毒功能,淋巴結內充滿淋巴細胞,當其異常惡化增生,很可能轉變成惡性淋巴癌,可分為何杰金氏淋巴瘤與非何杰金氏淋巴瘤。

陳苓萍說,淋巴癌患者中,有15%為何杰金氏,85%為非何杰金氏,後者又分為B、T及NK細胞,必須以病理報告分型。至於什麼原因會導致淋巴癌?目前發生原因仍不明,可能與免疫系統功能、感染、使用化學藥劑或遺傳等相關,多數好發年齡在60歲以上,小孩或年輕人也可能罹病,只是病例較少。

....她提醒,要預防淋巴癌發生,應保持規律生活、不熬夜、不抽菸喝酒、適量運動、均衡飲食,盡量避免接觸農藥、染劑、殺蟲劑等化學物質。尤其當出現身體異狀時,應盡快就醫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 西尼羅病毒蔓延美13州 已奪3命

【世界日報╱編譯中心/綜合26日電】2013.07.28

主要經由蚊子傳染的西尼羅病毒(West Niles Virus)今夏不僅又在美國現蹤,疫情似也持續擴大,聯邦疾病防治中心(CDC)宣布,西尼羅病毒已在13州蔓延,入夏已造成三人死亡,至少31人患病。

這種病毒也會經輸血或器官移植感染,它能引起致命的腦腫,而目前尚無疫苗對抗,也沒有治療方法。

CDC說,在該31名病人中,九人相信在感染後曾捐血。五分之四的人在感染西尼羅病毒後毫無症狀,其餘五分之一會發燒及出現頭痛和身體酸痛、嘔吐、腹瀉、出疹子等其他症狀。

CDC說,雖然治療僅限於緩解症狀,但大多數患者在幾周或幾個月內康復。不到1%的患者會引發神經系統症狀,這種症狀可以是永久性的,甚至會致命。CDC在其主頁上說:「60歲以上的人,感染的機會最大;罹患癌症、糖尿病、高血壓、腎病及接受器官移植的人,感染的機會也很大。」有關症狀可能要兩周或更長時間才出現。



◆ 外資藥廠行賄 燒出醫療弊端

【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綜合報導】2013.07.28

中國醫藥市場潛力十分龐大,最近外國製藥企業在大陸行賄、偽造數據的醜聞愈演愈烈,則凸顯中國醫療體系固有的灰色地帶和陰暗面。

諮詢公司麥肯錫的數據顯示,中國2020年時的醫療支出,預計將達2011年的三倍,從3570億美元飆至1兆美元。

根據報導,包括葛蘭素史克、默克、諾華、羅氏、賽諾菲在內的多家全球知名藥廠,最近三年內曾透過同一家旅行社安排會議、行程和行賄。

調查發現,葛蘭素史克(GSK)利用旅行社把部分會議費用套現後,採取直接行賄或贊助計畫的形式,向個別政府部門官員、醫藥協會、基金會、醫院、醫生大肆行賄。中國警方宣稱,葛蘭素史克六年來共向700家旅行社與咨詢機構轉移了30億元人民幣的資金。

最新調查顯示,除了GSK外,賽諾菲、諾華、默克和羅氏控股等製藥公司,也都透過這家旅行社掩護非法的勾當。而未來政府對醫藥市場腐敗和欺詐弊端的調查,勢必更加深入。

然而,醫療業人士和專家表示,收受賄賂是中國公立醫院維持營運的潤滑劑;如果薪資微薄的醫生和行政管理人員失去非法收入,中國的醫療體係將難以正常運作。

他們表示,中國醫療體系的弊端在某種程度上歸咎於政府政策。在當前體制下,醫生及其他工作人員都巴望從手術患者收取額外好處,也從醫藥公司和醫療設備供應商處拿回扣。

醫生薪水跟司機差不多

路透的報導指出,腐敗滋生的主因之一在於醫生微薄的薪資。北京明德醫院院長陳沛表示,一位剛從醫學院畢業的北京醫生,包括獎金在內的月薪為人民幣3000元 (約台幣1萬4600元),只和計程車司機的收入相當;從醫10年的醫生月薪約1萬元 (台幣4.86萬元)。

近30年來,中國政府不斷推動醫療業的市場化,意味中國1.35萬家公立醫院必須自負盈虧。

政府減少補貼公立醫院

根據衛生部的數據,2011年醫療服務僅占公立醫院營收的50%多一些,營收約40%來自開藥,剩下的則來自其他收入以及政府補助。但自1980年代以來,政府就逐步減少對公立醫院的補貼。

醫院管理者雖能自行制定患者住院、護理和化驗項目的收費,但手術收費標準由政府部門制定,以確保普通民眾負擔得起手術費。此外,政府也藉設置建議價格,控制很多處方藥的價格上限。在此情況下,醫院幾乎沒有提升員工收入的空間。

一位曾在北京某知名醫院擔任要職、目前已轉到英國行醫的醫生說,他收入的80%來自賄賂。如果沒有這部分收入,他每月收入不到600美元。這位50歲的匿名醫師說:「賄賂的收入必不可少,僅憑薪資沒辦法生存。」



◆ 手術訓練系統 醫師開刀更上手

【聯合報╱記者莊宗勳/台南報導】2013.07.28

罹患「扳機指」的民眾逐漸增加,雖可用「超音波導引板機指解離手術」治療,但手術難度高,考驗醫師經驗;成功大學資工系兼醫學資訊研究所特聘教授孫永年指導資工所二年級朱敏慈,開發「影像導引板機指手術訓練系統」,幫助醫生磨練手術技巧。

有些人疑因過度使用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導致「手指屈肌腱的狹窄性肌腱鞘炎」,症狀是手指卡在彎曲位置,無法自行伸直,用手扳動時會像扣扳機一樣突然彈起,因此俗稱「扳機指」。

孫永年表示,此症可靠超音波導引板機指解離手術治療,過程僅3分鐘,兩天就能復原,傷口僅針孔大小。但缺點是必須用極小鉤刀進行,難度非常高,因此,如何術前練習就很關鍵。

他與朱敏慈等研究生合作,開發了「影像導引板機指手術訓練系統」,原理是將手部與手術器具貼上光學追蹤點,算出空間座標並導引,醫師練習時,可從電腦螢幕同步觀看超音波截面、手術刀進入皮膚內的情形,以及內部解剖結構。

fsj 提到...

7個小方法 新陳代謝全面升級!

【華人健康網╱記者黃子倫/綜合報導】2013/07/29

隨著年歲漸長,新陳代謝有如洩了氣的輪胎一般,滾動得越來越緩慢,低下的循環讓你輕易往橫向發展,不僅外型「走鐘」,還連帶使體力變差,身體每況愈下,想要改善新陳代謝,據國外健康網站(fitnea.com)報導,你可以試試7個小方法,融入在日常生活當中!

1. 清晨短暫劇烈運動

清晨起床後,不妨來段5分鐘的劇烈運動,目的在提高心臟耗氧率,能有效增加新陳代謝,例如可以原地跑步、起立蹲下、弓箭步深蹲等練習,如果你有一台跑步機或飛輪車更方便。

2. 適度攝取天然辛香料

辛香料像是咖哩、辣椒、黑胡椒、茴香、薑等,可以適度加入料理當中,除了可以幫助調味,對促進新陳代謝也相當有幫助,當然如果本身腸胃較差的朋友,可以減少食用辣椒。

3. 大量喝水

減肥的過程需要水份,目的在增加你的代謝能力,且喝水是最有效、又不費力的方法,平常也可適時的飲用鹼性水或礦泉水,讓身體補充微量元素。

4. 保持甲狀腺健康

甲狀腺需要硒,鋅,銅和碘來維持工作效率,健康的甲狀腺能維持良好的新陳代謝,建議大家平常可多吃一些海鮮類或是堅果。

5. 不要忘記早餐!

一頓健康的早餐,對一整天的活力有加分效果,但現代人生活忙碌,有時乾脆早午餐一起放在中午吃,影響生理時鐘,代謝規律也被打亂。記得正常吃早餐,並且挑顆蛋與水果,對增加代謝都相當有幫助。

6. 睡前3小時不進食

早上不吃,跟晚上睡前還在進食,對加強你的新陳代謝都沒有幫助,盡量在8點前吃完晚餐,並且確保睡前3小時不進食,避免影響睡眠,也會讓新陳代謝變慢。

7. 來點肌力訓練

增加肌肉的質量,可以為你提高基礎代謝力,即使沒有上健身房的習慣,也可以在家拿啞鈴,甚至是裝滿水的水瓶,一邊看電視一邊訓練你的手臂,配合深蹲連帶大腿肌力也可跟著運動。

※ 相關報導:

* 連鎖店1杯大美式 咖啡因亮紅燈
http://udn.com/NEWS/LIFE/LIF1/8059572.shtml

愛喝咖啡的上班族要注意!行政院消保處抽檢10家連鎖咖啡業者與超商發現,怡客咖啡的美式與拿鐵」咖啡因含量最高,一杯大杯美式的咖啡因高達310.264毫克,超過咖啡因單日300毫克的「健康紅線」。至於「紅黃綠」咖啡因標示情況,僅伯朗、怡客、萊爾富、OK便利商店4家業者全面於門市明顯處張貼標示,其他業者都未明確標示。

* 少吃蔬果 國人身體快樂指數63分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8059576.shtml

董氏基金會今天公布「身體快樂訊息調查」結果,國人身體快樂指數僅63分勉強及格,每三人就有一人身體「袂爽快」,推估全國有600萬人身體不快樂,尤其20到39歲青壯年身體最不快樂,比率占48%將近半數。

進一步分析發現,有七成青壯年每天吃不足兩份水果,三成甚至吃不到一份。董氏基金會建議民眾多吃木瓜、奇異果、橘子等高營養密度水果,讓身體更健康。

* 蔬果吃太少 二成五學童便秘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8058540.shtml

台中市西屯區康善基金會調查,330名台中市國小3、4年級學童,有二成五便秘,與一天蔬菜攝取量不到半碗有關,康善基金會推出「便當超人兒童劇」校園巡演活動,推廣天天五蔬果以及均衡飲食的抗癌觀念。

* 「動心」做復健 心臟病患更健康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058515.shtml

成大復健部醫師謝佩君表示,很多心臟疾病患者在發病後,雖然撿回一命,人生卻失去很多樂趣,有人連自己的孫子都不敢抱,也曾有一名原來喜歡開飛機的企業主,罹病後因為不能再上青天而罹患憂鬱症。

其實,心臟復健主要動作都很簡單的,例如擺動手、散步、爬樓梯等等,重點不是做哪些動作,而是必須經醫師評估,看什麼程度,才能增加散步時間,例如原本散步10分鐘變半小時。



◆ 自由經濟示範區 醫療大開放

【經濟日報╱記者林安妮/台北報導】2013.07.29

行政院力推的自由經濟示範區本周三(31日)上路,據了解,區內國際醫療政策出現大翻盤,現有39家國際醫療院所將准入示範區,初步以松山、桃園國際機場做為「前店」,旅客入境後即可直達「後廠」從事醫美健診或重症治療。

對國際醫療業者來說,進駐示範區可享租稅、人流、物流、金流等便利;待明年示範區特別法通過實施後,符合資格者還可獲准採公司化經營,對業者來說,是一大誘因。待示範區上路後,政府不排除再設立實體國際醫療專區。

示範區倒數計時,行政院長江宜樺這一、兩天將聽取示範區定稿方案,即可拍板,讓示範區如期在7月底上路。經建會今天將召開跨部會委員會議,盼各部會增列日後可納入示範區的潛力型服務業,持續推動台灣經濟、產業加速轉骨。

示範區初期選定智慧運籌、國際醫療、農業加值與產業合作等四大示範產業,月底將在北、中、南點火上路,將可望加速台灣自由化,為日後接軌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創造條件,並藉由擴大投資,帶動台灣的經濟成長。

據了解,在副閣揆毛治國力主四大示範產業均可「前店後廠」下,原規劃僅釋出一張國際醫療執照的示範區,將改准現有39家可對陸客發出醫療簽證的國際醫療院所進駐,有助示範區效果提早浮現。

知情官員表示,舊版方案規劃在桃園航空城釋出一張執照,恐讓業者須競逐執照與適用新規則,效果要很久才能浮現。有些業者憂慮為進駐桃園航空城,須重買醫療設備,一旦客源不足,形同資源浪費。

官員指出,示範區上路初期的「前店」將選在松山與桃園兩座國際機場,未來可視情況增加其他海港或空港,前店可供業者設立據點,作為貴賓服務接待中心;待旅客入境報到後,即可直達後廠、也就是國際醫療院所現有院址享受國內醫療、醫美、SPA等服務。

新版示範區國際醫療規劃,有助業者不需「另起爐灶」,即可做大現有市場,不過,仍需遵守境外業務不占用健保資源、醫生看診時數必須限制等規定。政務委員薛琦明天將邀相關部會討論示範區醫療簽證法規鬆綁。

※ 相關報導:

* 對陸輸出醫療管理 政院加速布局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8058805.shtml

新版「生技產業起飛行動方案」上路,行政院將搶在三至五年黃金期,向大陸與東南亞輸出醫療管理服務。據了解,政府考慮籌設5億至10億元基金,作為日後在大陸等海外國家設立示範基地初期經費。

....張善政表示,新生技方案有兩大特點,一是在製藥、醫療器材之外,增列醫療管理服務,作為新扶植對象,鎖定東南亞與大陸做為醫療管理服務輸出地,帶動我醫療資訊、創新藥品與醫材出口。

新方案也確定台灣生技整合育成中心(Si2C)的角色與功能。他表示,Si2C剛成立時,選題機制不明確,始終未繳出亮眼成績單來;如今選題機制、方向更為清楚,很快就可動起來、加速育成國內潛力業者。

fsj 提到...

一覺到天亮 8個助眠小秘訣

華人健康網 記者黃子倫/綜合報導 2013.07.28

完美的睡眠品質,除了能提供一天滿滿的活力,維持免疫系統抵抗疾病,研究也指出,睡得不好恐讓你發胖。但由於現代人生活壓力大,讓良好的睡眠品質成為奢求,據美國健康網站(livestrong.com)報導,每晚至少要睡足7小時才算好眠,不妨透過8個小秘訣,幫助你一覺到天亮。

1. 讓房間涼爽

讓室內涼爽,甚至有一點寒冷,是適合人類睡眠的溫度;報導中指出理想的溫度可以控制在華氏60~68度(攝氏16~20度)間,尤其在夏天的時候,維持涼爽的溫度更能助你好眠,但對比較怕冷的民眾來說,還是要以自己適合的涼度為主。

2. 讓房間陷入黑暗

任何一點微小的亮光,都可能干擾褪黑激素生長與影響你的睡眠,因此從掛上厚重的遮光窗簾、拿張地墊擋住房間門板底下的縫隙開始,甚至是黑暗中會發出閃光的冷氣儀表、時鐘、手機等一切會發亮的3C產品,都要試著將它們遮蔽住。

3. 關閉你的手機

研究指出,手機發出的輻射恐影響睡眠深度,而且若是沒有關機,突然來的訊息發出閃光、鈴聲或震動,甚至是缺乏自制力拿起智慧型手機打遊戲,都直接干擾睡眠品質,試著把手機關起來,對睡眠非常有幫助。

4. 讓房間保持安靜

微小到除濕機、電風扇、冷氣、電腦、時鐘指針走動,或是窗戶外面呼嘯而過的車輛,種種的聲音都直接干擾你的睡眠,試著消除噪音來源,或是為自己買上一副耳塞。

5. 早起後曬點太陽

早起後出門,讓身體暴露在陽光下,能為你補充維生素D,除了對健康有幫助,它能促進鈣質吸收,並且幫助增加睡眠品質。

6. 建立規律的時間表

強迫自己在規律的時間點起床,例如每天設定7點,不論是假日、或因為熬夜,當固定時間起床的習慣養成後,身體在午夜前就會告知你的大腦,該休息不要熬夜了,自然能維持睡眠品質。

7. 睡前閱讀15分鐘

選擇可以放鬆心情的書籍,試著在睡前閱讀15分鐘,但是要避免使用平板電腦閱讀「電子書」,當心聲光刺激反而會影響睡眠。

8. 選擇一張好床墊

選擇一張適合自己體重的床墊是必須的,不舒服的床墊覺對是影響你睡眠的關鍵,另外不要忘記枕頭也相當重要。

更多健康資訊請上 http://yahoo.top1health.com

※ 相關報導:

* 成功人士的背後 都有「早起」好習慣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68525

美國知名政治家法蘭克林曾經說:「早睡早起可以使人常保健康、富有及充滿智慧。」直到今天,許多人仍然認為,每天早起是成功人士的共同點之一。



◆ 皮膚免疫-日睡4小時 女研究生滿手水泡

林宜慧/台北報導 2013-07-29 中國時報

一名27歲女研究生因功課壓力大,加上連續一星期來每天只睡4小時,手掌、腳趾周圍長滿上百顆水泡,奇癢難耐,有如滿手被蚊子叮咬,連騎機車、拿筆都有困難;後就醫確診為汗皰疹,經治療3週後雖復原,但發病至今7個月間已復發10多次。

皮膚科醫師趙昭明指出,門診中,從2、3月至7、8月春夏之際,汗皰疹患者大幅增加3成,男女老少都有,可能因為春夏溫濕氣候誘導;上述個案壓力大、熬夜引發汗皰疹,主因免疫力下降,也有一些患者是碰到刺激性物質,如清潔劑、髒東西都可能誘發汗皰疹。

台北馬偕皮膚科主任蕭百芬說,汗皰疹沒有確定病因,目前可知的主要誘導因子是季節交替,如春轉夏及夏轉秋之際;另外,身體免疫力降低,或接觸到髒水、刺激性物質也可能誘發。

她指出,患者發病部位多集中在手掌、手趾、腳掌及腳趾,輕則2、3顆小水泡,重則水泡大到連行走都困難,一些患者發病時癢到抓破水泡,破皮部位由癢轉痛,難以忍受,癢的程度視個人而異。

治療上,蕭百芬表示,一般搭配口服藥物及外擦類固醇,快則一星期,慢可能拖到一個月以上,且往後隨時都可能復發,尤其以季節轉換時期最明顯。

汗皰疹無法痊癒,只能靠生活作息、避免刺激物來控制。蕭百芬表示,平時避免熬夜、壓力大,可防止免疫力降低誘發汗皰疹;好發時節以及發病期,避免觸碰水及刺激物,也不要擦任何保養品,護手霜等滋潤產品。

※ 相關報導:

* 立秋食補 轉骨抽高好時機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jul/30/today-health1.htm

即將進入立秋到秋分(今年國曆8月7日至9月23日)時節,中醫認為這段時間是青少年轉骨成長食補和藥補的好時節,不過中醫師也發現,許多青少年因為過敏體質睡不好、腸胃吸收不良,都會影響成長,建議調整過敏體質,加上轉骨方配合充足的睡眠和跑跳運動,更能促進發育長高。

....葉洧綸建議,青少年想長高,最好晚上11點前就寢,並睡滿8小時,飲食多補充富鈣質的牛奶和小魚干,每天曬太陽約15分鐘,多作球類等跑跳運動,擠壓、放鬆生長骨板以刺激成長;平時按摩腳底的湧泉穴,30到50下至酸痛,刺激生長激素分泌,另外頭頂百會穴、虎口的合谷穴、小腿足三里穴能促進腦部血液循環、增強免疫力、補脾健骨。

* 盛夏水果 挑選有撇步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68527

●芒果

1.先聞果香,愈成熟、香味愈濃郁,品質愈好。

2.芒果由底部開始朝果柄向上轉黃,代表芒果甜度高;但要果蒂和果尾不帶綠色,才表示已成熟。

3.外皮有層薄薄的白色果粉,表皮孔密度愈稀疏,表示愈成熟香甜。

●水梨

1.挑選外表飽滿、底部寬廣者。

2.外皮略帶翠綠光澤,不要太黃,整體色澤光亮。

3.果尾凹陷如深酒窩。



◆ 長照一床難求 人走了 還等不到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2013.07.30

高齡化讓民眾對長照機構的需求愈來愈高,但想要讓家中長輩住進優等長照機構,卻可能要排隊苦等。羅東聖母醫院統計,有的機構候補超過120號,很可能人都往生了,床位還沒排到。由於護理與照服員人力短缺,有些機構還不得不關床,讓一床難求的問題雪上加霜。

國內有超過1000家長照機構,卻只有14家被內政部評為優等,羅東聖母醫院院長陳永興今天表示,想要「擠」進優質的機構不容易,等三個月稀鬆平常,以羅東聖母醫院護理之家為例,候補排到120號;天主教靈醫會下的養護機構,甚至要排到200號,幾乎是遙遙無期,讓家屬進退兩難。

陳永興說,有些家屬因為等不到優質照護機構,只好讓長輩在不同醫院辦住院轉來轉去,不然就得請外籍看護,或是屈就一些非優質的機構。他今天呼籲剛成立的衛生福利部,應該正視護理人力短缺的問題。

羅東聖母醫院護理之家護理長林素秋也說,有些機構的設備老舊、環境髒亂,照護品質堪慮,甚至護理師、照服員人力不足只好請外勞,但外勞與長輩不易溝通,子女的孝心打了折扣。

國人對長期照護的需求越來越高,陳永興說,護理和照服員人力短缺是一大問題,難以擴大服務規模。勞委會職訓局一年訓練6000多名照服員,但離職率卻高達七成。

陳永興以羅東聖母醫院安寧病房為例,因為缺了五名護士,必須關掉七張病床,等於一年需減少照顧200多個臨終病患。

他說,有些人以為長照人力可以依賴外勞,但菲律賓、印尼等國家經濟快速成長,可能再過五、六年,台灣就無法以現在的低廉的薪資請到外勞,因此需要著手鼓勵本地的照服員、護理人員回流就業。

※ 相關報導:

* 長照機構 衛福部:優質的確實較少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062045.shtml

優質長照機構一床難求,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表示,將逐步提升機構的照護水準,除了24小時的照護機構,民眾也可以考慮社區內的日間照護中心,或是申請居家照服員到宅,讓家屬獲得喘息。

衛生福利部社家署發言人陳素春表示,國內1000多家長照機構中,較具規模的財團法人、公設民營長照機構,因為經過全國性評鑑,比小型機構更容易「客滿」。她也不諱言,接受評鑑的機構確實「乙等比較多」,但希望漸漸將水準拉齊。

fsj 提到...

小心8行為 減重不成反增重

【台灣新生報/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2013/07/31

為了讓自己能夠快速瘦下來,阿娟勇於嘗試各種減重的方法,只要有人跟她介紹,阿娟往往連想都沒想就跑去購買產品或課程,積極的程度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然而,市面上充斥著讓人快要眼花撩亂的減重方式,到底孰優孰劣並不容易去分清楚。

專家看法

彰化基督教醫院鹿基分院營養師陳紋慧表示,減重諮詢門診中常碰到一些喜歡嘗試各種減重法的人,通常這些人都有共同的特性,那就是只要有人向她們推薦,這些人就會去嘗試,而不願意放棄任何一種可以把自己瘦下來的方法,因此,這些人已做到「神農嘗百草」的精神,而醫院減重門診也只是百草中的一棵草。

營養師認為,當門診中碰到這些民眾的時候,通常都會設法建立起民眾對減重的自信心,同時也希望雙方能夠繼續保持聯繫,主要的用意就在於避免這些人離開醫院後又繼續到處嘗試其他的減重法,畢竟遍嘗百草的過程當中,嘗到「毒草」的機會也不小,所以減重最好還是要照步來,千萬不要任意嘗百草比較好。

常見八大反減重行為

1.喜歡吃消夜的人,通常沒有人可以輕易瘦下來。

2.原則上,每天三餐還比每天兩餐好,因為餐次愈少身體吸收率就愈高,同時更容易變成堆積在體內的脂肪,像是日本相撲選手就是一天只有吃一、二餐而已。

3.喝飲料不利減重,最好改喝白開水,既經濟又健康。

4.懶的動的人不容易瘦下來,因為吃飽睡、睡飽吃,最後就只能跟肥胖做好朋友。

5.無法控制食慾的人較容易暴肥,這類型的人最好找個人來監督減重比較好,當然也可以昭告天下,讓眾生一起來耳提面命也是不錯的做法。

6.吃得快容易吃得多,吃得慢容易吃得少,所以吃東西要細嚼慢嚥。

7.吃飯不要拌湯汁,因為太油的湯汁保證會讓身材愈來愈胖。

8.很多零食或點心的熱量超高,只要民眾一時不察,就可能會愈吃愈肥。

建議事項

正確的減重法不外是飲食控制、行為改變、規律運動等,但如果民眾不知道自己的發胖原因,不管採取哪一種減重的方法,就算一時間瘦了下來,體重還是可能會慢慢地爬升回去,甚至於形成「溜溜球效應」,進而導致來回減重幾次後,減重難度就愈來愈高,建議民眾可就近找營養師諮詢、設計菜單,可以少走一些冤枉路。

※ 相關報導:

* 更年期婦女 心血管異常率上升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69021

胸悶、心悸是更年期婦女常見症狀,但也可能罹患心血管疾病而不自知。

國泰醫院日前收治一名40歲婦女,誤以為胸悶只是更年期現象,健檢後才發現罹患冠狀動脈硬化。

收治這名女性的國泰健康管理內湖中心院長李宗諭表示,心血管異常卻誤以為是更年期症狀的女性,門診經驗中其實並不少見;他說,這些女性都忽略更年期也會提高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國泰健康管理中心分析近兩年2萬7千筆健檢資料發現,高達36%的女性心血管檢查異常,尤其46歲以上女性血液異常的機率增加57%。



◆ 明年起 新進中醫師需實習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即時報導】2013.07.31

我國西醫臨床訓練制度行之多年,中醫臨床訓練尚處於師徒傳授,由於缺乏系統性及標準化的訓練制度,影響中醫整體發展。衛生福利部將於103年全面推動「健全中醫師臨床訓練制度計畫」。

該項計畫第一階段實施期程,自103年1月1日起至105年12月31日為期三年。將全台分成北、中、南三區,各區指定一家核心醫院,辦理專家共識營、受訓醫師病例報告研習營、訓練醫院實地訪查、指導醫(藥)師培訓營等項工作。

新進中醫師必須接受基本課程40小時、中醫內科學八個月。八個月的中醫內科學包含中藥局訓練、中醫婦科學、中醫兒科學、針灸學、中醫傷科學及急診、西醫一般醫學訓練等八大核心訓練。



◆ 國際傳真/美醫生退出Medicare 人數大增

【世界日報╱編譯中心/綜合30日電】2013.07.31

接受聯邦醫療保險(Medicare)病人的醫生逐漸減少,反映醫生對該保險給付率感到挫折,同時對越來越多的規定感到不耐。

聯邦醫療保險與醫療補助服務中心(CMS)的數據顯示,去年選擇退出Medicare的醫生人數,雖然僅占全國醫療專業人員的一小部分,但卻為三年前的近三倍。其他醫生雖未正式退出,但限制他們診治的聯邦醫保病人數目。

在美國民眾準備加入新健保法之際,接受Medicare新病人的醫生卻很少,不參加私人保險合約的醫生雖然也很少,但人數在增加。醫療專家表示,退出Medicare的醫生人數不足以妨礙「可負擔健保法」(Affordable Care Act)的實施,但是一些民眾可能很難找到接受該保險的醫生,或是掛號要等很久。

CMS表示,2012年有9539名醫生退出Meidacre,遠高於2009年的3700人。但是去年仍有68萬5000名醫生參加Medicare。

美國家庭醫生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Family Physicians)的調查顯示,接受Medicare新病人的家庭醫生,從2010年的83%降到去年的81%。只接受現金的家庭醫生,從2010年的3%增到去年的4%。

本月份「健康事務」(Health Affairs)期刊的調查則發現,2010-2011年有33%的基層醫療醫生不接受Medicare新病人。

一些專家把漸多醫生退出Medicare,歸因於該保險的給付率跟不上通貨膨脹的步調,而且可能會再刪減。根據1997年國會通過的預算公式,Medicare的給付率在2014年可能大砍25%,除非國會介入。

一些醫生說,Medicare的給付率最低是15分鐘看診只付58元,迫使醫生一天看30名以上病人,以免入不敷出。

其他醫生退出Medicare,是想避免政府太過介入醫療。例如,Medicare付錢獎勵醫生換成電子病歷,以及把品質測量的數據交給聯邦政府。不這麼做的醫生,從2015年開始,將面臨罰款。

一些醫生特別擔心病人隱私,今年稍早婦科醫生瑪麗.明金(Mary Jane Minkin)退出Medicare和耶魯醫療集團,因為她看到電子病歷系統,向病人諮詢的其他醫療業者展示病人的婦科病歷。

fsj 提到...

食用花椰菜 可防老化、抗癌

【台灣醒報╱記者劉運╱台北報導】2013.08.01

花椰菜具有獨特的營養價值!科學家發現,花椰菜含有一種獨特的化學物質,可維持人體細胞裡粒線體的健康,進而預防疾病包括癌症及心臟病。研究員指出,食用十字花科植物可以提升人體的新陳代謝,並降低因年老所導致的慢性病相關風險。

英國食品研究所要求實驗對象食用花椰菜3個月,並透過驗血檢視他們體質的改變。第一組實驗對象共有19名男女,在每週的正常飲食外,再增加400克的花椰菜(每天3朵小花椰菜);另一組實驗對象則是食用含有高「蘿蔔苷」含量、由英國科學家研發的超級花椰菜Beneforte;第三組實驗對象則是食用豌豆。

人體細胞中的粒線體猶如「電池」般提供能量,但是功效會隨著年紀而下降。粒線體的失調可能導致肥胖、糖尿病、心臟疾病及一些癌症。

研究結果顯示,食用超級花椰菜的人,體內粒線體可獲得新的能量,且在粒線體裡進行的一些化學反應也可得到改善,其中2項生化程序得到「重新平衡」。另外,受測者血液中與發炎相關的化合物也減少。若僅食用普通的花椰菜,則需食用3倍的量才可達到相同的效果。

研究教授密森說:「粒線體對人體非常的重要,如果出了問題,它將導致許多因年老而伴隨而至的疾病。」他說,此研究為食用花椰菜可保持健康的說法,提供了新的證據。密森進一步指出,重點是要有均衡的飲食,並且做適度的運動,但食用超級花椰菜將帶來額外的益處。他建議每天食用2-3次的花椰菜。

研究結論指出,食用十字花科植物可以提升人體的新陳代謝,並降低因年老所導致的慢性病相關風險。十字科類食物包含花椰菜、西蘭花菜、甘藍菜、捲心菜、大小白菜、芝麻菜等。

此研究成果發表於《美國臨床營養學期刊》。

※ 相關報導:

* 減少自由基傷害 從五方面做起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69203

自由基是人體進行正常新陳代謝過程中自然產生的副產品,外界的輻射、紫外線、電磁波、二手煙等等也是自由基產生的來源。除此之外生活壓力如生病、焦慮、睡眠不足、鬱悶、緊張、飲食不當、酗酒等等都會增加體內自由基的形成。

....如何飲食可減少自由基的傷害?

1.避免會產生自由基的食物,包括高熱量食物、高油脂食物、油炸食物(尤其是回鍋油)、煙燻食物、加工食物、罐頭食物、不新鮮食品、發霉食物、有霉味的堅果類、速食麵。



◆ 悶熱、陽光、壓力… 汗皰疹確切過敏原不明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69199

【聯合報╱邱足滿/彰化基督教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2013/08/01

汗皰疹是急性、難以根治的皮膚病,容易反覆發作,形成原因不明,未有證據顯示和流汗有關,目前已知受壓力影響,許多患者因情緒壓力導致惡化或發作。

此外,悶熱也可能引起汗皰疹,甚至對某些人而言,陽光也可能誘發。

汗皰疹不會傳染,是一種身體過敏反應,可能和食物的某些成分有關,這種過敏反應只發生在手部或腳部。雖有研究顯示,患者局部排汗量是正常人2.5倍,但若把發病皮膚切片,會發現汗皰疹未侵犯汗腺,患者汗腺功能也沒有異常現象。

典型汗皰疹看起來像一顆顆細緻晶瑩的小水珠,出現在手指頭或腳趾頭側邊、掌心、腳掌,但不太會出現於手腳背面。好發在季節交換,尤其是春夏交替。

汗皰疹通常伴隨著程度不等的癢感,一般在水泡初發時最劇烈,接著2至3周內水泡消退,癢感減輕,皮膚病灶逐漸脫屑或脫皮。

建議勿因癢而把水泡搔破,破損的皮膚可能續發細菌感染,可先冷敷或冰敷減輕症狀,並就醫治療。皮膚若有裂傷或併發細菌感染時,會出現疼痛或壓痛症狀,甚至演變為蜂窩性組織炎、淋巴管炎等。

有些報告指出,某些患者在吃到含有鎳、鉻酸鹽、鉻等過敏原,會引發汗皰疹。

做皮膚貼布試驗時,也顯示確實某些患者有陽性反應。所以,對於反覆發作困擾的患者,可做飲食日記來發現自己對什麼食物敏感,也很建議嘗試避免鎳、鈷、鉻等金屬含量較高的食物。

※ 相關報導:

* 經前下巴長痘 生殖、泌尿及排便系統有關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69202

經前症候群可能使下巴長痘痘。中醫師陳玫妃表示,女性青春痘長在下巴,與生殖、泌尿系統以及排便系統相關,通常會合併有月經不調、白帶、便秘、泌尿系統發炎、生殖系統發炎等問題。在傳統中醫認為,屬於肝經濕熱、氣滯血瘀、腸火過大。

* 老是喘不停 當心肺動脈高壓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aug/1/today-health5.htm

....大林慈濟醫院心臟內科主任陳志暐表示,肺動脈高壓是發生在肺部的高血壓,易使肺部動脈壁緊縮、硬化。這名婦女因罹病,右側心臟需更努力擠壓,才能將血液運送通過變窄的肺部動脈,造成心臟擴大較無彈性,輸送血液的能力降低,若不即時治療,右側心臟可能衰竭導致死亡。



◆ 藥師限單一處所執業 違憲

自由 2013.08.01

〔記者項程鎮、邱宜君、魏怡嘉/綜合報導〕司法院大法官會議昨天作出釋字第七一一號解釋,宣告藥師法第十一條規定,藥師只能在單一處所執業的條文違憲,昨天起一年後失效;大法官認為,藥師法應對「重大公益」或「緊急狀況」時,設立「必要合理例外規定」,否則形成對職業自由不必要限制,違反憲法第二十三條比例原則,及工作權保障等憲法意旨。

司法院大法官書記處長吳永宋強調,本案釋憲結果不等同全面開放藥師可在兩處以上地點執業,大法官認為仍須由主管機關和立法機關考量在「重大公益」或「緊急狀況」前提下,才能允許兩處以上地點執業。

另外,衛生署一百年四月一日的衛署醫字第一○○○○○七二四七號公函,限制兼具藥師和護理人員資格者,只能在同一處所執業,大法官同樣認定違憲,昨天起不能再援用。

吳永宋指出,大法官認為上述公函擅自增加藥師法所沒有的限制,如主管機關認為須有相關限制,應以法律規定,不能僅憑行政命令;至於兼具藥師和護理人員資格者,能否在兩個以上處所執業,吳永宋表示,大法官未作出解釋。

對本案釋憲結果,聲請釋憲的桃園地院法官錢建榮和藥師楊岫涓等人都表示滿意。

衛生福利部醫事司司長李偉強表示,針對目前大法官釋憲後變動的部分,醫事司會儘快邀集相關職業團體,討論管理規則。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李蜀平表示,對於這樣的釋憲結果,無法認同,全聯會堅持反對,將會再與政府溝通,如果溝通未果,不排除走上街頭。



◆ 3D列印 造出人工耳

自由 2013.08.01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細胞再生科學夯,隸屬再生領域的3D印刷術應用也越來越廣,美國麻州波士頓綜合醫院的研究人員,就利用3D印刷技術和牛、羊活體組織,成功製造出栩栩如生的人工耳朵。若研究獲致成功,就能為需要移植者迅速客製器官。

雖免鑄模 患者幹細胞不可少

英國媒體報導,這種人工耳朵由整型外科醫生設計,務求外型和比例都極準確,再配合3D印刷技術,以牛骨膠原製造出人類耳朵模具。研究人員在實驗室內,將所需數量的綿羊軟骨細胞放入耳朵模具、再植入老鼠皮膚下,培養約3個月;並利用鈦金屬線塑造及固定耳朵的形狀,即可像人耳那樣屈曲和收縮。

這項研究採用的3D印刷技術,免去傳統鑄模麻煩,整型醫生可藉此為有需要的患者,改善耳朵外觀的問題。這種人工耳被形容是「概念證明」的原型產物,未來將進行臨床實驗;但這種人工耳朵在臨床上移植到病人身上前,仍需進一步研發。

研究人員希望,將來這種以3D技術製成的人工耳朵可應用在移植手術。利用3D印刷技術,可在很短時間內為有需要者量身訂做新耳朵。另外,為避免產生排斥,在人體移植手術中,這種耳朵必須利用患者本身的幹細胞來製造,或配合服用抗排斥藥物。

fsj 提到...

毒物專家林杰樑昏迷就醫 已裝上葉克膜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8070073.shtml

【聯合新聞網╱綜合報導】2013.08.02

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今天上午上班前身體不適,有喘不過氣的情況,緊急送往長庚醫院後,竟立刻陷入昏迷,住進加護病房急救。林口長庚醫院下午舉行記者會,說明林醫師已清醒,但因插著管,尚無法發言。不過至下午3時,再度傳出林醫師狀況惡化,現已裝上葉克膜。

林杰樑在長庚醫院看了20多年的中毒病患,每當國內發生毒物事件,幾乎都一定會看到他受訪,有「毒物權威」之稱。身為毒物科醫師,他也一向吃得很清淡、謹慎,但他常年身體不好,在學生時代即因不明原因腎炎導致尿毒,為此固定接受洗腎。

【聯合報╱記者李世宸/即時報導】長庚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今早在住處突感不適、呼吸困難,初步診斷為肺部感染所致。

下午林杰樑狀況轉趨惡化,血壓偏低,血氧濃度降低,經長庚醫療團隊評估後,於下午三點多將林杰樑轉至加護病房,裝上葉克膜。林口長庚副院長葉森洲表示,林杰樑的病情主要是肺部感染,造成肺部水腫,「嚴重的感染瞬息萬變,很多器官都會受到影響。」

葉森洲證實,今天曾用洗腎方式來幫助林杰樑快速排出肺部積水,透過洗腎可以改善肺部的積水,「但因為肺部積水顯然不是單獨事件,應為發炎所引起,發炎可能造成全身器官問題」。

葉森洲表示,林杰樑的病情狀況跟他平時洗腎應無關聯,「應該是感染的關係,詳細情況醫療團隊密切注意中。」

※ 相關報導:

* 林杰樑洗腎逾20年 醫界公開祕密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8070232.shtml

....林杰樑長年洗腎,所以外形偏瘦。腎臟科醫師洗腎逾20年是醫藥圈子公開的祕密,但醫藥記者尊重林杰樑的隱私,幾乎從不公開報導此事。

行醫超過20年的林杰樑,除腎臟科之外,他鑽研毒物領域成為國內毒物科最知名專家。舉凡國人被虎頭蜂毒針叮咬,鉛中毒、黃麴毒素或是瀝青鴨、豬肉瘦肉精事件,起雲劑及順丁烯二酸事件都有他專業的發言及提醒民眾注意。

台灣歷來發生的有毒物質汙染或傷害事件,幾乎都可以看到林杰樑的身影,他有如老師循循善誘說明解釋,將許多有毒物透過文字或媒體發表,讓民眾知道,國內任何毒物相關話題,少不了林杰樑的意見。



◆ 九成五國中學生 每天1杯含糖飲料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2013.08.02

國民健康署上午公布最新「國中學生健康行為調查」,結果顯示,九成以上國中學生每天至少喝一次含糖飲料。國健署長邱淑媞指出,一杯700毫升的珍珠奶茶熱量高達550大卡,等於吃下28顆方糖,建議國人多喝白開水,少喝含糖飲料。

國健署上午公布市售常見十大高熱量含糖飲料排行榜,第一名為巧克力冰沙,100cc就有86.6大卡,其次就是國人最愛的珍珠奶茶,100cc熱量78.5大卡,即使點了不加糖,因粉圓是用糖水煮的,100cc熱量仍高達50.6大卡。平均來說,手搖杯飲料熱量高於便利超商瓶裝飲料。

儘管專家一再呼籲國人少喝含糖飲料,不過,絕大部分國中生卻無法抵擋含糖飲料的誘惑。有效樣本數高達6373人的「國中學生健康行為調查」發現,五成五國中生每天喝兩杯含糖飲料,九成五國中學生每天至少喝一次含糖飲料。

衛生福利部今天公布的「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進一步分析各年齡層含糖飲料攝取量,發現高中生平均每日攝取200大卡,遠高於國中生的156大卡,成人平均每日攝取含糖飲料熱量141大卡、 國小生為119大卡。

「常喝白開水好處多多!」邱淑媞提醒,經常飲用含糖飲料,累積多餘熱量,容易造成肥胖問題,增加罹患糖尿病、代謝症候群等慢性疾病風險。多喝白開水,除了省錢之外,還能減少熱量攝取,擺脫肥胖及慢性病威脅。

為了鼓勵民眾多喝水,邱淑媞提出「喝白開水五要訣」,首先是「起床一杯水」,起床先喝一杯500cc溫開水,促進腸胃蠕動、防止便秘。「用餐配杯水」,以500cc的水取代含糖飲料。

其他為「外出要帶水」,準備500cc以上的水壺,外出時隨身攜帶。「好好喝的水」,在白開水中加入少許檸檬及各種新鮮水果,增加口感。「1500cc的水」,養成每天喝至少1500cc白白開水的習慣,多次喝、慢慢喝。

※ 政府應杜絕使用高果糖糖漿!

* 天天喝豆漿 健腦降三高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aug/2/today-health6.htm

豆漿含有豐富植物性蛋白,不但對身體負擔較低,更有助降低膽固醇,也因此在全球的健康趨勢下,豆漿逐漸成為全球健康新選擇。

* 董氏基金會調查:愈常吃蔬果 身體愈快樂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8068878.shtml

調查發現,國人身體快樂平均分數僅63分,每3人就有1人身體不快樂。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組主任許惠玉表示,女性比男性身體不快樂,且20至39歲青壯年有近一半的人不快樂,遠高於其他年齡層的比率,顛覆年輕身體好的印象。



◆ 屏東推緊急醫療網 就醫在地化

【聯合報╱記者劉星君/屏東報導】2013.08.02

屏東縣推動緊急醫療成效明顯,縣衛生局表示,縣府爭取中央補助,整合縣內6家醫院成立特殊急重症照護中心並通過醫療能力升級,半年來,民眾轉診到其他縣市比率下降20%。

屏東地形狹長,衛生局依地理位置將縣內15家醫院劃分屏北、屏南及恆春半島醫療資源網絡,建置緊急醫療網絡,掌握黃金搶救時效,落實民眾就醫在地化,並與長庚、高醫、高榮建構後送平台,讓轉診病患獲保障床位。

另,屏基、屏醫、寶建、安泰、輔英、枋寮6醫院,已通過中度級緊急醫療能力升級,扮演急救責任醫院角色。

縣府昨舉辦「緊急醫療再升級,民眾就醫在地化」記者會,邀請2名因中風、車禍受傷,經緊急醫療照顧網醫治復原民眾現身說法,凸顯屏東醫療品質提升,大家不要再有外縣市醫院,才是好醫院的迷思。

屏縣長曹啟鴻昨以「報佳音」心情宣佈屏東緊急醫療升級,強調衛生局串聯各家醫院科別強項,建立急重症後送醫學中心機制下,讓民眾放心在地就醫就診。

屏縣衛生局表示,今年上半年與去年同期相比,屏東民眾轉診到其他縣市比率下降20%,縣內醫院之間平轉及從醫學中心轉回縣內醫院的比率上升50%,顯見屏東醫療照護品質漸獲民眾信賴,高屏區醫療團隊合作模式展現具體成效。

※ 相關報導:

* 整臉 平均只年輕3歲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070190.shtml

追求臉部整型手術的人往往認為自己看來會更年輕、更有魅力,但美國醫學會《整型外科期刊》首次將拉皮、拉額或眼皮手術後的魅力成果加以科學量化,發現整型對魅力的提升微不足道,而且術後平均只年輕三歲。

《紐約時報》評論,這是整型業者從獨立評審團得到的誠實結果,和常見的整型效果廣告很不一樣。

fsj 提到...

林杰樑病情趨穩 兒Po文感謝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8072175.shtml

【聯合晚報╱記者陳麗婷/台北報導】2013.08.03

國內毒物專家林杰梁昨天插管命危,在林口長庚醫院治療,院方中午指出,林主任仍在加護病房,醫療團隊繼續使用葉克膜及高階抗生素積極治療,病情並未持續惡化。林杰樑長子林泓楨出面說明,父親生命徵象穩定,但仍無法與家人互動,還醫院進一步治療,並找出感染源,但初步研判感染應和洗腎無關。

今天上午8時林泓楨透過臉書報平安,表示父親情況趨穩定,「請大家繼續為我父親祈禱」,發文兩小時已有近8萬人按讚。

稍晚他面對媒體時哽咽說,父親是好人、做好事,前一晚還在研究狂犬病疫苗資料,希望他能度過難關,讓他再為家庭、社會盡一份心力。他也擔心媽媽譚敦慈的狀況,從昨一早父親出事送醫後,媽媽就一步也沒離開過,到目前也沒吃過任何東西。

林泓楨說,爸爸平常運動、飲食都很正常,律己很嚴,除工作外,回到家還會繼續查毒物資料,事發前一天晚上他還在查狂犬病疫苗對免疫不好的人有什麼影響,永遠只關心大眾的安危。「父親已經為台灣食品安全打了一場美好的仗,現在遇到這樣的問題,期盼他還能有機會再替社會努力。」

林泓楨要外界別消費父親

林泓楨也說,希望外界不要再消費父親,「一些有心人士明明和我家並無私交,卻在媒體上大談我父親的隱私」,林醫師絕無那些人說的「能撐就撐,過得很辛苦」、「本身無法開車,都要太太接送」等事情。他還說,一家人關係非常緊密,現在忽然少了一個人很不習慣。

醫師建議評估換腎

熟知林杰樑的林口長庚醫師私下表示,林杰樑因自己是腎臟科醫師,都是自己在家洗腎,且家中也準備血液透析機器,甚至據傳每幾年就換一台洗腎機,非常小心,為何這次會引發感染,大家也都還不瞭解原因。之前也有醫師建議林杰樑換腎,但可能是當時抗排斥藥物或是移植技術等尚未純熟,讓林杰樑不敢貿然換腎,這次遭遇此危機,他認為或許林杰樑應重新評估換腎的可行性。

※ 相關報導:

* 他是醫院的寶 林杰樑昏迷、葉克膜搶救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8071804.shtml

毒物科權威、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昨疑因感染,引發肺炎、肺水腫,晚上陷入昏迷病情危急。醫師幫他裝上葉克膜,林口長庚動用六名各科最強的醫師,「我們全力搶救,他(林杰樑)是醫院的寶」。



◆ 國人洗腎 多因糖尿病、亂吃藥物

【聯合晚報╱記者陳麗婷/台北報導】2013.08.03

林口長庚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因肺部感染等問題,目前正在醫院接受治療。林杰樑身為腎臟科醫師,且洗腎20年時間,仍遭遇洗腎病患最害怕的感染危機。醫師表示,國人洗腎主因包括糖尿病及高血壓控制不良、亂吃止痛藥、不明中草藥,除建議控制疾病、少吃藥外,可考慮換腎,讓生活品質更好。

台灣新增洗腎人口每年持續增加,根據健保局統計,101年累積有7萬3735人、新增1萬38人。新光醫院腎臟科醫師江守山表示,國人洗腎率居高不下,主要是糖尿病與高血壓控制不好,後期引發腎臟病變有關;此外,國人愛吃藥也是原因之一,例如亂吃止痛藥、不明來源中草藥。

江守山說,亂吃止痛藥會讓腎臟血管收縮,腎小管萎縮,而亂吃中草藥則可能導致腎臟纖維化、腎小管脫落、甚至腎臟癌,因此,呼籲國人不要亂吃藥。過去國人洗腎新增率全世界第一,目前退為第二位,與禁止含馬兜鈴酸中藥材有很大幫助,但以洗腎盛行率來說,台灣仍為世界第一。

國內洗腎死亡率全世界最低,雖代表醫療照顧品質提升,但林口長庚醫院泌尿科醫師江仰仁表示,若可以換腎,能讓患者生活品質更好,存活率更高。他解釋,目前國內腎臟移植一年存活率為95%、五年為80%以上,甚至國內已經開始推行換腎後長期照護,規劃在15到20年以上,代表換腎一直在進步。

醫師鼓勵親屬活體捐腎

但目前國內等待腎臟移植約有6600人,一年僅約200人換腎,他說,腎臟器官捐贈來源較少,他鼓勵親屬活體捐贈,隨著腎臟移植技術進步、抗排斥藥物等的改善,換腎後能讓患者有更好的生活品質。

fsj 提到...

《吃對了你也能瘦》斷食減肥、單一食物 容易復胖

記者/洪素卿 2013.08.04 自由

現代人注重健康,更在意體態,減重幾乎成了全民運動。不過,醫師們發現,不少民眾陷入了「減重、復胖、再減重、又復胖」的惡性循環當中。台灣肥胖醫學會曾漢棋醫師指出,多數人其實是選錯了減重方法,包括「斷食減重」、「單一食物減重」都是注定復胖的減重法,民眾切莫再用!

選錯減重方法 才會惡性循環

「斷食減肥是減重復胖機率最高的方法!」曾漢棋表示,在他的減重門診中,曾有患者使用斷食減重,為期一週的斷食減重期間,除了喝水、一點點楓糖、檸檬水,幾乎沒有吃其他東西。結果體重瘦得非常快、幾乎一天可瘦一公斤,但沒多久馬上復胖。

「不只是復胖而已,更可怕的是可能留下致命危機!」曾漢棋說,在美國曾經有一度流行斷食減重,患者因為長期間幾乎沒有攝取熱量、身體只好消耗「結構蛋白」,因此不只是一般肌肉組織、甚至連心臟的肌肉都可能受損,也因此傳出有患者後來死於心律不整、心臟衰竭等。

另一個減重方法其實也與斷食減重很類似,就是所謂的「單一食物減肥法」。減重者採行單一食物減重期間,因為食物單一,通常食慾降低,食量也跟著減少,整體熱量攝取也非常低,就形成了另一種「極低熱量減肥」。

曾漢棋指出,由於單一食物減重者,常常選擇植物性食物,例如蘋果、番茄或是蔬菜湯等,如此一來,除了整體攝取熱量非常低,還會有營養不均衡、蛋白質嚴重缺乏的問題。也因此,減重期間身體還是會消耗到「結構蛋白」。一旦造成瘦肉組織流失,未來不僅容易復胖、甚至造成新陳代謝率降低,變得越來越難瘦。因此,千萬不要每天只吃水果減肥。

熱量不能太低 來源均衡分配

他建議,要維持一個長期、有效,且不容易復胖的減重方法,每天攝取的熱量不能太低。一般坐辦公室的成年男女,建議男生一天熱量控制在1600卡、女生熱量控制在1400卡。熱量來源也要均衡分配,最好來自碳水化合物的熱量約50-60%,蛋白質來源熱量佔20-30%,油脂來源熱量佔10-20%。

他表示,如果飲食中有油炸物或是炒菜類,大概就不容易符合這個標準。也因此,青菜類要以清蒸或汆燙方式料理,肉類偶爾可以用烤的、或以食物本身的油脂乾煎。平日一些高糖的水果,像是荔枝、龍眼等,也要控制份量,不能多吃。

※ 相關報導:

* 1杯珍奶550卡 健走3小時消耗
http://udn.com/NEWS/HEALTH/HEA3/8070379.shtml

暑假期間,學生飲食不受控制,經常購買含糖飲料消暑解渴,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調查發現95%國中生每天至少喝1杯含糖飲料,但1杯700毫升的珍珠奶茶,熱量高達550大卡,體重60公斤者須以健走2.95小時,才能消耗所有卡路里,預防肥胖上身。

國健署公布101年「國中學生健康行為調查」,發現95%國中學生每天至少喝1次含糖飲料,其中每天喝2次的占全體55%。若以700毫升的「國民飲料」珍珠奶茶為例,1杯熱量約550大卡,相當於28顆方糖、2碗白飯的熱量,長期攝取易造成肥胖,增加慢性疾病的罹患風險。



◆ 林杰樑病情明晚關鍵 林妻:願折壽給丈夫

【聯合晚報╱記者陳麗婷/台北報導】2013.08.04

國內毒物科權威、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因肺部感染、昏迷,8月2日送醫治療,目前仍在林口長庚醫院加護病房治療。熟識林杰樑的醫師表示,他目前仍處重度昏迷,「情況不是很樂觀」。台大醫院創傷醫學部主任柯文哲表示,最擔心就是使用葉克膜後,心肺救回來,但腦部嚴重受損,成為植物人,使用葉克膜後救不救得回來,三天就可看出,推估明天晚間是關鍵。

林妻譚敦慈在長子林泓楨陪伴下,中午出現在加護病房外,神情憔悴,她哭著說,「他是好老公、好爸爸也是好醫師,很多患者在各式法會上幫林杰樑祈福,還有網友在臉書上集氣,很感謝大家」、「如果可以折壽給他(林),我願意!」

林杰樑目前仍深陷昏迷,正在加護病房中治療。一名熟識林杰樑的醫師私下表示,林醫師送醫時血壓降得很低、腦部缺氧,且據傳還有心肺衰竭問題,因此,醫療團隊趕緊幫他裝上葉克膜維生,不過,葉克膜也只能暫時使用,不能長久,若心肺功能無法恢復,久裝葉克膜,「我也不贊同」,這位醫師深痛地表示。

據指出林杰樑昏迷指數應僅三,除非心肺功能恢復,才有機會。此外,因感染問題,目前也繼續使用抗生素治療。

對於葉克膜使用時機,柯文哲表示,葉克膜使用愈久,併發症愈多,尤其是已出現腦部缺氧問題,心跳曾停止,「那就糟了」。柯文哲說,使用葉克膜後救不救得回,三天就可看出,依林杰樑送醫師時間,推估明晚是關鍵。

此外,心跳停止後,若進行CPR後,再裝上葉克膜,也要看CPR時,搶救時壓胸壓得好不好而定,柯文哲說,此問題非常複雜,目前也還在研究中。



◆ 生病的醫療體系

【林佳誼】2013-08-04 工商時報

■相較於巴西經濟的快速成長,該國公立醫療體系卻因長年貪腐橫行,形同虛設,引爆民怨。

■"Compare how much the country is spending on the World Cup with how little we are investing here." Leonardo Endrius Carvalho said.

卡瓦略(Leonardo Endrius Carvalho)一跛一跛地走向里約熱內盧貧民窟一家醫院,儘管他的腳早在兩個星期前就已經扭傷,卻一直拖到現在才來求診,因為根據過去的不好經驗,他總覺得上公家醫院,壓根不會有什麼幫助。

因為他的母親不久前才死於中風。當時她情況危急,必須在12個小時內轉院到另外一家設備較好的醫院,但是轉院所需的專用救護車,卻遠在36個小時車程之外。

卡瓦略說:「比比看這個國家花了多少錢在世界盃上,對這裡的投資又是這麼地少!」

確實如此,只要在這間醫院待上幾個小時,就可以立刻體會到巴西人對於醫療體系的長期不滿和無奈。

診間門外,大量病患必須忍受高溫枯等一整天,為的只是爭取一個獲得診治的機會。但往往他們只能失望回家,改天再來碰碰運氣。

經濟高飛 醫療原地踏步

巴西的公家醫療服務,正是整個國家的一個縮影。過去10年來,巴西經濟快速成長,帶動數百萬人脫離貧窮。儘管經濟情勢已讓人們對生活有更高的期待,實際上,舉凡食衣住行等各項條件,卻還來不及趕上需求。

根據醫學界權威期刊「The Lancet」2011年所收錄的巴西醫療體系研究報告內容顯示,該國嬰兒死亡率已由1990年的千分之四十五,下降到2007年的千分之十九。平均壽命則成長到72.8歲,與1980年相比增加逾10歲。

但在此同時,巴西醫療體系的人口床位比,1993年時還有每1,000人3.3個床位,但到了2009年卻只剩下1.9個床位,在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的34個會員國中排名倒數第2,僅勝墨西哥。

聯邦政府醫療預算也是節節倒退。以2011年統計數據來看,整個巴西醫療體系中,公共支出所占比重只有41%,遠不及英國的82%。另據巴西當局估計,該國醫師短缺總數,已達到約莫5.4萬之多。

公立醫療體系形同虛設,已成為巴西最大民怨之一,連月以來,巴西各大城市先後湧現數十萬民眾遊行抗爭,要求政府承諾改革。

求醫無門 貧民無生病權利

在龐大民意壓力下,巴西總統羅塞芙(Dilma Rousseff)承諾,擬耗資12.7億美元,從海外引進數千名醫師,安排在人力短缺的醫院和偏遠地區。

然而這項承諾卻被外界直斥荒唐,根本沒有對症下藥。

因為包含知名的聖保羅大學在內,巴西其實不乏高水準醫學院,更不缺醫科人才。只是在貪腐氾濫之下,公立醫院的品質低劣,優秀醫生不願忍受貧乏的薪資福利,紛紛流向私人醫院,導致公立醫療服務空轉,中低收入民眾求醫無門。

席爾維亞(Joaquim Pereira da Silva)的經驗就是另一個例子。因為患有高血壓而必須進行血液檢測的席爾維亞,曾在檢驗完後苦等兩個月,都等不到檢測結果出爐。最後,醫院只告訴他,因為當初的醫生字跡太過潦草,所以檢測沒有結果。

席爾維亞大嘆:「我回家後告訴所有人,大家都不能生病,因為我們根本沒有生病的權利。」

fsj 提到...

疑染棘手病毒 林杰樑病逝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2013.08.05

歷經四天急救,因肺部感染住進加護病房的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中午不幸病逝,得年55歲。林杰樑兒子在臉書上貼文寫道:「我的父親林杰樑於12:42離開了我們……」

兒子臉書貼文:父親離開了我們

臉書貼文內容令人感傷,內容為「我的父親林杰樑於12:42 離開了我們,在滄海一聲笑的歌聲中,我們的好爸爸好醫師好老師,社會的良心,永遠的俠客離開了我們。真的好心痛,蒼生笑不再寂寥,真的是我父親一生的寫照……」

林口長庚今天一早原表示,林杰樑病情相當不樂觀,出現敗血性休克併發多重器官衰竭,醫療團隊仍繼續使用葉克膜及主動脈幫浦積極全力搶救中。不料中午就傳出他病逝的消息。

大家合力集氣 仍留不住林醫師

林口長庚感染醫學科主任黃景泰上午受訪時就表示:「林教授病況相當不樂觀!」醫療團隊花了四天進行篩檢,但找不出致病細菌,初步研判應該是少見的病毒。他指出,人類未知的病毒相當多,現階段找不出造成感染的病毒,只能使用廣泛性抗生素,但因為不知道「敵人」是誰,所以並無特定的藥物可供醫治。

「林醫師加油!台灣需要你,一定好起來!」「林教授,勇敢再加油,大家都需要你!」在林口長庚復健大樓一樓大廳的集氣板上,一早就有民眾主動簽名集氣,希望林杰樑能夠康復。林口長庚前天準備寬90公分、長600公分的集氣板,一貼出來,就有不少院內醫療人員、病患及家屬主動簽名,集氣板上寫滿著眾人的祈福。由於簽名的人實在太多,院方上午換上第三張,但眾人的祈福仍無法挽救林杰樑的生命,中午他病逝的消息傳出後,許多長庚醫護人員和患者都流下哀傷的眼淚。

專家:應是感染了棘手的病毒

國內一名資深感染權威專家指出,林杰樑周五出現感染症狀,緊急送至林口長庚搶救,林口長庚檢驗室、實驗室的實力之強,是許多醫院所無法相比,但四天來病情卻不見好轉、持續惡化,顯示林杰樑應該感染棘手的病毒。

該名專家指出,在ICU病房中,最擔心病患感染上嗜血桿菌,稍不注意就可能引發多重器官衰竭。另外,感染葡萄球菌、鏈球桿菌及綠膿桿菌也可能導致敗血症。



◆ 林杰樑辭世 同學憶不捨

中央社 2013.08.05

毒物科名醫林杰樑辭世,他的同班同學、婦產部醫師李奇龍表示,2人常相互鼓勵,秉持「永不放棄病人」的信念從醫。

林杰樑畢業自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在求學期間積極參與義診,從醫期間秉持「永不放棄病人」的信念,並為病人爭取生存機會,為患者及家屬帶來信心及溫暖,從醫30年照顧病人的熱情從未改變,深受病人愛戴。

林杰樑就讀台北醫學院的同班同學、林口長庚醫院婦產部部長李奇龍說,林杰樑學生時代是風雲人物,個性急公好義,說到做到,曾參加文學性質的綠杏社、中醫社、醫療服務團,參加跆拳社時已是跆拳道三段,即便當實習醫師時開始洗腎,也不改他熱心公益的本色。

李奇龍說,因為都是南部小孩(林杰樑是嘉義人,李奇龍台南人),兩人在學生時間就感覺很親切,後來林杰樑專攻腎臟科與毒物科,關注食品安全,他選婦產科專攻內視鏡,兩人見面總會互相問候「加油」。

在教學方面,林杰樑桃李滿天下,常與學生互動,關心學生生活、學業、品格發展,對家境清寒學生也特別關懷,林杰樑指導許多腎臟科、毒物科後進,也都成為醫界菁英。

對環境及社會關懷,林杰樑從學生時期就開始,參加學校義診團環境污染調查,從醫後成立「綠十字醫療服務團隊」,提供醫療資源匱乏地區民眾義診及衛教。

食品安全議題,林杰樑都不缺席,無論是三聚氰胺、塑化劑、瘦肉精、順丁烯二酸等,林杰樑總是站在第一線,不畏強權、毫不妥協地為全民食品安全把關。

傳遞正確飲食習慣,食品安全與民眾健康息息相關,林杰樑總是親上媒體,多次向民眾深入淺出解說食品安全,對於專有名詞,林杰樑也會先了解後再透過媒體向民眾說明清楚。

林杰樑在臨床毒物學和腎臟學研究備受肯定,發表過許多重要醫學論文,其中研究鉛對慢性腎病影響的論文,獲登國際頂尖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雜誌」。

林杰樑還發明巴拉刈除草劑中毒的重覆性脈衝式類固醇合併活性碳血液灌流療法,讓致死率很高的巴接刈中毒死亡率大幅下降,林杰樑的創新治療方法已成為國內外醫學界標準療法,並被多本權威性教科書引用。

林杰樑在醫學及研究上的傑出貢獻,一生獲獎無數,包括行政院傑出科學與技術人才獎、台南縣學甲慈濟宮保生大帝仁心仁術醫療學術貢獻獎。

※ 相關報導:

* 感佩林杰樑 長庚成立研究基金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6/8075912.shtml

林口長庚醫院今天下午召開記者會表示,毒物科醫師林杰樑辭世,醫院將成立林杰樑教授研究基金。



◆ 想器捐者多 實際卻僅1%登記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075515.shtml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2013.08.05

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公布國人器官捐贈意願調查,有效樣本高達5000多人,發現近七成受訪者願意捐贈器官。但實際上,真正在健保卡加註器捐意願者不到1%,目前國內只有22萬人在健保卡上註記器官捐贈意願。

日前台大醫院醫師曾御慈不幸因車禍身亡,家人依生前意願,將器官捐贈遺愛人間,引發國人注意,6月器官捐贈個案也因此增加,約為平常二倍,總共有35人發揮大愛。不過熱潮一過,7月捐贈人數明顯下滑,僅剩12人。

為了解國人器官捐贈意願,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陸續完成調查,結果顯示,幾乎每個人都聽過器官捐贈,且高達67.3%願意捐贈器官,78.5%支持家人器官捐贈。認同器官捐贈的受訪者中,81.9%想簽署器官捐贈同意書,但真實數字卻發現,目前在健保卡加註器捐意願者只有22萬人,不到全人口的1%。

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董事長李伯璋坦承,許多民眾仍不瞭解器捐觀念與簽署同意書方式,以致於絕大部分民眾仍只停留在想法,而未付諸行動。

衛生福利部前年通過修改人體器官移植條例部分條文,民眾簽署同意書後,器捐意願會直接加註在健保卡具有法律效力,不過移植前還需徵得最近親屬的同意。

進一步分析認同器官捐贈卻尚未簽署同意書的受訪者,高達81.9%表示,只要有機會就會簽署同意書,尚未簽署的原因包括「自己還年輕或時候未到」、「擔心家人不贊成」等。

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今年推出「家庭卡」,鼓勵民眾以家庭方式參與器捐註記,期待器官捐贈不再成為家庭中的禁忌話題,讓更多人用行動完成器官捐贈,發揚大愛。



◆ 國際藥聞-咖啡因戒斷 美列精神疾病

諶悠文 2013-08-04 中國時報

診斷標準是在停止或減少使用咖啡因24小時內出現頭痛、疲倦或昏昏欲睡、沮喪或易怒、注意力不集中及噁心或肌肉疼痛的類流感症狀以上5種出現至少3種 就表示患病

咖啡因看似最溫和的提神「藥物」,不過美國精神醫學會5月出版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也就是通稱的DSM-5,已經將咖啡因中毒和咖啡因戒斷納入其中。當咖啡因攝取導致日常生活的活動能力受損時,這些症狀就被視為精神(心理)疾病。

咖啡因會讓人上癮,但許多研究認為,攝取咖啡因有益健康。一些專家表示,有焦慮、高血壓、失眠和糖尿病等症狀或疾病的患者,應該避開含咖啡因的產品。出現緊張不安等咖啡因過敏現象的人,也可能要考慮減少咖啡因攝取量。

咖啡因戒斷的診斷標準,就是在停止或減少使用咖啡因後24小時之內,出現頭痛、疲倦或昏昏欲睡、沮喪或易怒、注意力不集中,以及噁心或肌肉疼痛的類流感症狀。如果以上5種症狀出現至少3種,就表示患病。

咖啡因過敏的患者,則必須在12種症狀當中,出現至少5種,其中包括:坐立不安、臉紅、緊張、失眠、肌肉抽搐、心悸、思緒和語言紊亂。跟咖啡因戒斷一樣,這些症狀必須影響到其工作和居家生活才算數。根據DSM,咖啡因中毒可能在咖啡因每日攝取量超過250毫克後發生。但專家說,大多數咖啡因中毒案例的攝取量超出許多。

杜克大學醫學院教授藍恩表示,咖啡因戒斷症狀通常在停止或減少攝取咖啡因後大約12小時發生,並在24小時後達到巔峰,所有症狀應該在大約1周內消失。

對於不想完全放棄咖啡因,但又不想依賴咖啡因的人,美利堅大學教授朱利安諾博士建議他們不要定期喝咖啡,攝取量盡量限制在每日100毫克左右。

※ 相關報導:

* 男性荷爾蒙不足 多吃含鋅食物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69865

中醫師鄭集誠表示,男性荷爾蒙不足可能因更年期造成,還有過於勞累、房事過度等因素,可能影響性功能障礙。中醫認為,患者常見腎氣不足問題。

中醫師鄭集誠表示,更年期常見男性荷爾蒙減少,由於男生的元氣在腎,因此會造成身體虛弱,有氣無力,身形瘦小,沒有活力等現象。還有,因為氣血不足,精神差,也容易造成失眠問題,出現不易入睡,易醒,小便頻、次數多,每次尿不多的現象。中醫可配合「補腎強精」方向調理。

fsj 提到...

林家沒電視 孩子沒吃過漢堡

【聯合報╱記者李世宸、曾增勳/桃園縣報導】2013.08.06

林杰樑上周五住院,昨天辭世。住院期間妻子譚敦慈一秒都不願離開,守著病床幾不曾進食。直到第三天,譚敦慈說「我願意折壽給林杰樑」,一字一字道出對丈夫的愛。

林杰樑的兩個兒子,在父親節前夕,失去父親。他們深受父親影響,廿五歲的長子林泓楨在大陸攻讀醫學,立志要研究毒物學和腎臟,和父親一樣;更利用時間在醫院、寺廟當志工,古道熱腸也與父親一樣。

老二林浩楨才十三歲,也是個小「毒物專家」,小學科展曾做「蔬菜殘留農藥」,頗有林杰樑架式。

林杰樑常帶兩個孩子出門義診,他認為這是對兒子最好的身教。「我們全家人做什麼事都是一起。」

林家吃得清淡,但感情卻濃郁。林杰樑力行「生鮮、當令」食物,林家最常吃毛豆去殼,加入鹽和水煮熟,只吃不加工的「真食物」,兩兄弟青少年時沒吃過漢堡、喝可樂。譚敦慈說,他們家的青菜就是青菜,不會用肉絲去炒。

家中沒有電視更是林家讓人稱奇之處,兩個兒子不以為意,「跟父母在一起,比看電視好」。

※ 相關報導:

* 新聞眼/全民大集氣 留不住食安定心丸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6/8077418.shtml

在全國民眾的祝禱聲中,國內毒物科權威林杰樑還是走了。多年來,「林杰樑」三字幾乎是民眾的定心丸,每當社會因為食安而不安時,林杰樑總用他的專業、耐心,不疾不徐但堅定地捍衛全民安全,被喻為「社會的良心」。如今這樣的認真身影不再,這是全台灣的損失。

....林杰樑是嘉義朴子人,家族四代中醫,五個手足有三人行醫。父母、姑姑罹癌,讓他從醫。讀醫學院時不明腎炎差點奪走他的性命,從此終生洗腎。這重大劫難,成為他投入腎臟科的動力。他深入鑽研毒物科,成為毒物專家,專業敢言博得民眾信賴。....鄧昭芳說,林杰樑勇於引用科學數據說明自我觀點;問題是,科學只有一個答案,但現實並非只有「是非題」,社會解釋又是另一回事。林杰樑勇於堅持。



◆ 什麼病毒奪命 還沒查出來

【聯合報╱記者曾增勳、施靜茹、詹建富/連線報導】2013.08.06

「沒能救回林杰樑,我們很遺憾!」林口長庚醫療團隊昨表示,林杰樑感染的病毒頑強,醫療團隊排除細菌感染,但始終找不到是何種病毒,無法對症下藥。

林杰樑肺部感染引發肺水腫,林口長庚調集各科最強醫師成立團隊搶救,起初懷疑是黴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細菌感染,病情才會迅速惡化;但四天來均施以高階抗生素抑制,仍一路惡化,因此排除細菌感染。

新光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江守山指出,林長年血液透析,洗腎病人的細胞免疫和抗體免疫都比一般人差,低毒性的細菌和病毒對洗腎者來說,就可能是高毒性。衛生福利部次長、林口長庚醫院前小兒感染科醫師林奏延說,從病人檢體要培養出病毒,至少需七天,有時需時兩周。



◆ 腹腔壁破洞 吃威而鋼保命

自由 2013.08.06

〔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報導〕他原本只有5成的機率活下來,但帕克斯頓(Reuben Paxton)現在靠著非常特別的「仙丹」──用來改善男性性功能的「威而鋼」(Viagra),保住才5個月大的小命。

打從娘胎開始,小帕克斯頓就被發現罹患先天性橫膈膜疝氣(Congenital diaphragmatic hernia),也就是腹腔壁破洞,導致臟器移位。罹患這種病的胎兒,只有一半能順利來到人世,帕克斯頓的母親懷他時,每4週要來回一趟格拉斯哥求醫,每次來回奔波300多公里,為的就是把他生下來。

後來帕克斯頓總算順利出世,但因腹腔壁破洞,胃腸與部分肝臟跑到胸腔,不僅心臟因此錯位,肺也因為被擠得根本沒有空間成長而嚴重發育不全,只有正常尺寸的4分之1。此外,他也因為肺動脈高血壓導致血流不順、氧氣無法順利輸送到全身。

出生僅僅4天,帕克斯頓就動了長達7小時的手術矯正器官位置,出生後的3個月他都在醫院度過,前3週必須仰賴呼吸器,接下來5週靠其他的呼吸輔助器,還得與不斷重複的感染奮戰,生死懸於一線。

出生12週後,小帕克斯頓終於獲准出院,但起初他極度仰賴藥物,每天要吃8種藥,簡直成了藥罐子,現在多虧了學名「Sildenafil」的威而鋼幫忙,帕克斯頓一天只要吃4顆「偉哥」,加上防血液倒流藥和鐵質補充劑,即可保住小命。而且,由於威而鋼有助於擴張血管,原本因為肺動脈高血壓導致血流不順、氧氣無法順利輸送的問題也都迎刃而解。

fsj 提到...

H7N9人傳人 大陸發現首例

【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綜合報導】2013.08.07

中國科學家6日報告可能是H7N9禽流感病毒直接人傳人的首樁病例,不過他們仍然強調病毒的傳遞並不容易;H7N9病毒自3月以來,已奪走逾40人的生命。

中國的科學家團隊在英國的網路期刊bmj.com發表文章表示,這項趨勢令人「憂慮」,但強調由鳥禽落到人類身上的該項病毒,在人與人之間傳布時,仍然不是很順暢。

江蘇疾病防治局的流行病學家包章君 (譯音)和他的研究團隊在報告中,提及一位因H7N9病毒住院並且死亡的60歲男子,顯然已將病毒傳染給他的女兒。他32歲的女兒在醫院照顧他一個多星期,最後也死在醫院。

該女子並沒有接觸家禽的可能途徑,調查人員推論,造成她發病的「最可能解釋」,就是來自父親的直接病毒傳染。兩位死者的病毒樣本基因檢測後,結果也顯示「幾乎完全相同」。

即使直接傳染的證據已相當明顯,該研究報告仍然表示,該病毒的傳染力仍然「有限與不能持久」,因為43位曾與兩位死者密切接觸的人士,包括包括醫院醫護人員在內,都未感染病毒。

官方統計顯示,H7N9禽流感病毒今年3月傳出第一樁人類感染的病例以來,已有132人發病,43人死亡。



◆ 食安烏鴉 台大醫姜至剛「願接下重擔」

【聯合報╱記者黃文彥、詹建富/台北報導】2013.08.07

毒物專家林杰樑病逝,誰來擔任國內食品安全的那隻烏鴉?今天不少學者或醫師都主動跳出來,或被點名。

中華民國毒物學學會推薦台北榮總臨床毒物科主治醫師楊振昌,以及台大醫院血液淨化中心主治醫師姜至剛。楊振昌專長是臨床毒物學,過去重大食安問題也曾在媒體發聲;姜至剛則年僅四十二歲,是台大毒理學研究所博士,也是腎臟病醫師,毒物學會理事長郭明良形容他是「最接近林杰樑的人選。」

毒物學學會尚未正式推派,楊振昌不願表示意見,但姜至剛則決定接下重擔,期許未來能像林杰樑一樣,扮演溝通角色,為民眾健康把關。

「科學強調證據,不是共識。」大學就開始接觸毒理的姜至剛表示,未來會堅守科學證據,為民眾堅強後盾,期盼能發揮安定民心作用;他說,「我會竭盡所能,用淺顯易懂的方式,提供資訊讓民眾瞭解。」

郭明良表示,林杰樑驟逝讓大家意識到提供民眾正確資訊的重要,台大與榮總此時也應該善盡社會責任,因此才會推薦兩位專家。

另外,台灣國際生命科學會理事長、同時也是台大食品科學研究所教授孫璐西也表示,一旦國內出現重大食安問題,學會願隨時提供避開毒害及國人安心飲食的建議,向消費者傳遞正確資訊。

對國內各學會開始尋找「林杰樑接班人」,從學生時代就追隨林杰樑長達十八年,也是現任林口長庚腎臟科醫師顏宗海表示,「很高興老師的離開,能喚起國內專家對食品安全的重視。」他說,林杰樑帶給現代醫師最大的啟發,不是教學研究,而是善盡社會責任。

林杰樑接班人到底在哪裡?顏宗海認為,國內醫師在專業度上毋庸置疑,但「老師當烏鴉的那股精神,可能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 相關報導:

* 林杰樑23日告別式 大兒子承遺志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6/8079028.shtml

....林泓楨目前在上海復旦大學攻讀醫學博士學位,他說,希望能走爸爸的路,選腎臟科作主修,他啜泣地說,希望跟隨爸爸的腳步,但怕做不到爸爸的成就,但他會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