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28

文創業西進 面臨三「陸」障

◆ 文創業西進 面臨三「陸」障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1/8122663.shtml

【經濟日報╱記者曾迺強/台北報導】2013.08.27

台北故宮文創產品「朕知道了」紙膠帶在近期大受歡迎,顯示台灣文創軟實力巧思無限。與此同時,越來越多台灣文創產品業者陸續西進大陸爭取13億人口的商機,卻面臨智慧財產權、通路及能否量產等三大問題。

甫獲得今年法國發明展銅牌獎的逸昇設計公司,是典型的本土紙文創產品業者。印刷業起家的創辦人曹仲標指出,台灣內需市場已經飽和,正等待機會至大陸發展。

逸昇設計成立於1978年,已坐擁兩岸35項以上專利,近年成立「瘋紙文創」,運用雙品牌使創新的紙產品不僅獲得國內許多知名餐飲業者採用,去年參加廈門文博會時,更展出多項互動式紙文創產品吸引眾多目光。

看好大陸文創市場,琉璃工房、陶作坊、The One異數宣言等台灣知名文創業者早已在大陸深耕多年。談到未來是否至大陸拓點,曾旅居上海及蘇州的曹仲標表示,在智慧財產權及營銷通路問題解決之前,不會貿然至大陸拓點。

「創意只要一搬上檯面就沒有價值」,曹仲標直言,大陸智慧財產權制度尚未完備,產品在大陸販售很快就被抄襲。

另一個關鍵點,在於營銷通路的突破。曹仲標認為,僅憑一己之力,較難與大陸強而有力的營銷通路業者合作販售產品。

近來極力媒合兩岸文創產業對接的台灣文化創意產業聯盟協會榮譽理事長李永萍指出,除了通路與抄襲問題之外,能否「量產」也是台灣業者需要克服的問題之一。

李永萍以一家製作「潮T」聞名的台灣業者至大陸發展經驗為例,「每星期做200件的產量,不足以應付大陸網路上一小時銷售兩萬件的速度」。

李永萍表示,台灣文創設計的力量強大,但很多業者是由小型設計公司轉型而來,產品若要供貨至大陸,不能單以台灣市場的思維來看。

李永萍建議,有意至大陸發展的文創業者,可先參加各地舉辦的文創博覽會,以「試水溫」方式瞭解當地市場後,再評估是否適合進一步拓點發展。



◆ 白仙女手工皮雕 教原民重生
http://news.chinatimes.com/domestic/11050612/112013082700342.html

【王志宏/屏東報導】2013-08-27 中國時報

三地門鄉大社部落單親媽媽白仙女,在莫拉克風災後決定專心以皮雕當作事業,作品強調純手工配上獨特圖案,讓每件作品獨一無二;她說,不喜歡機器做的東西,手工作品才有保存價值。

白仙女是排灣族單親媽媽,因莫拉克風災造成恐懼,讓她一度遠離家鄉,後來對家鄉感情與思念決定回禮納里永久屋,要把學到的專長與創意連結,指導部落婦人在原鄉就業。

她指出,原本從事鐵工,皮雕只是業餘興趣,家人想要什麼物品就做給他們,入住永久屋後,開始省思部落需要什麼樣的產業。

考慮後到南區職訓局上課,參加牆面藝術工法培訓班學會石雕設計、拼貼、製作等技巧,也在訓練後自行完成等比例縮小石板屋。

她說,訓練課程讓她做皮雕時,無論構圖、描繪、雕刻、修飾、上色、縫製等手法更純熟,把石雕工法運用在皮雕也讓作品更精緻。

目前工作室開放讓遊客DIY體驗,但要先預約,每周六固定休息,以製作手環、鑰匙圈等皮雕作品為主。



◆ 向陽與24位作家 共創《寫字年代》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3082700482.html

【林欣誼/台北報導】2013-08-27 中國時報

1980年代的文壇,五小出版社席捲書市,以《中國時報》、《聯合報》為首的30多家報紙副刊引領風騷,那也是詩人向陽所稱「寫字的年代」。

在新書《寫字年代》中,向陽回憶他80年代任職《自立晚報》副刊主編期間與24位作家的往來,並收錄他們的親筆手稿、書信,留下珍貴回憶。

向陽自述,他1982年接編《自立》副刊,於兩大報副刊的壓力下摸索出「本土、生活、現實」的特色,多位前輩作家卻都慷慨謙遜,讓他備感溫暖。

例如1986年以顯著版面刊登王禎和的3萬字電影劇本《人生歌王》,為這篇作品他等了整整4年。當時王禎和已罹癌病重,劇本中使用大量生動的庶民台語及流行歌曲,令向陽生敬。「他珍惜並且肯定戰後台灣這些傳唱台灣庶民心聲的歌者,因為他也是一個這樣的歌者。」王禎和來信中還客氣表示,可自由改正台語部分,毫無架子。

向陽與詩人周夢蝶的交誼則始自1970年代,有一次他寫信向周夢蝶求購他的一本詩集,「像我這樣毫無詩名的後生小子,他大可不理不睬。」沒想到周夢蝶竟慎重其事,以他清瞿、著名的瘦金體毛筆字寫了明信片回覆:「諸書已絕版。乞諒之」這封信向陽珍藏至今。

1997年周夢蝶獲國家文藝獎,向陽受託勸請低調的周夢蝶出席頒獎,獲得周夢蝶的允諾。但之後向陽才知,當時周夢蝶剛從大陸探親回來,承受母親、二子、改嫁的妻子都已過世等打擊,仍然答應出席是因為「接受比拒絕容易,不忍澆人冷水」。周夢蝶「自苦而不苦人的謙遜、孤獨與澄明」,令向陽印象深刻。

王昶雄作詞的《阮若打開心內的門窗》一曲傳唱各地,向陽難忘王昶雄聚會時笑聲連連的豪情與浪漫,雖然王昶雄是戰後才重新學習中文的「跨越語言的一代」,卻創作不懈。

向陽向他邀稿寫《阮若打開心內的門窗》的創作背景,近70歲的他快速寄來近4000字的稿件,陳述他受到日本詩人西條八十投入歌詞創作的啟發,歌中寫的則是他在留日歲月時對故鄉台灣的懷念,如同早年他以日文創作的小說《奔流》表達台灣人的認同矛盾,都是出自對台灣的繫念。

書中也著墨作家齊邦媛為了推動成立國家文學館與他的通信、聶華苓對他如慈母般的關照、與詩人商禽共事的回憶,以及他與出版家蔡文甫、詩人張默、小說家葉石濤、陳冠學、楊逵、陳秀喜等人的來往,細數交流點滴,流露溫暖與敬意。

※ 相關報導:

一味重視產值 文創業嗆文化部

21 則留言:

fsj 提到...

台灣女孩林宥辰 奪美MTV最佳攝影獎

【吳垠慧/台北報導】2013-08-28 中國時報

「2013 MTV音樂錄影帶大獎」得獎名單於台北時間26日在美國紐約公布。台灣年輕攝影師林宥辰(Mego Lin)為西雅圖hip hop雙人組麥克莫和萊恩.路易斯(Macklemore & Ryan Lewis)拍攝的MV《Can’t Hold Us》,獲得最佳hip hop MV「最佳攝影大獎」。

此外,同樣由林宥辰掌鏡的麥克莫和萊恩路易斯的另一支MV《Same Love》,則獲得「最佳具有社會意義錄影帶」(Best Video with a Social Message) 大獎。

林宥辰初試啼聲,就在美國獲得重要的MTV音樂錄影帶大獎,由她擔任攝影的這兩支MV目前在網路上分別有破億、和7千多萬的點閱率,成績驚人。

台灣女孩林宥辰3年前到美國藝術中心設計學院(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就讀電影碩士,並進入MARQ Films等MV製片公司義務幫忙與學習,爭取進入團隊學習的經驗。短短3年內,林宥辰從美術做到燈光,慢慢扛起攝影的重責大任。

去年9月,林宥辰首度與麥克莫和萊恩路易斯合作拍攝MV《Same Love》,獲得對方肯定,獲得再度與他們合作《Can’t Hold Us》的機會。這次兩件作品都獲得MTV大獎,而《Can’t Hold Us》獲得「最佳攝影大獎」更是肯定她個人專業表現,相當不易。

※ 相關報導:

* 書法立體雕塑 馬祖展出 誠創作靈感 董陽孜:氣出來的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3082800460.html

當代藝術家用英文字母、數字的造型來作雕塑頗常見,用中文書法來作雕塑卻少有。書法家董陽孜耗時3年,以紅豆杉、肖楠等台灣奇木構成「誠」字書法雕塑,昨天在馬祖民俗文物館展出,同時舉行書法爵士音樂會,吸引上百位民眾參觀。

董陽孜表示,她從沒有「寫」一個字寫這麼久,美術系時雖修過雕塑,卻沒真正創作過立體作品,「誠」字是她第一件雕塑。

....「誠」字雕塑展出,也同時舉行「心弦音樂會」,作曲家林少英及魏廣皓、山田洋平等多位爵士樂手演出,還搭配著董陽孜書法的多媒體投影。

「書法的音樂是什麼?當然是爵士樂!」很多人聽到董陽孜的答案驚訝,多數人以為書法適合搭配的應是國樂,但她搖頭。

「我寫書法時聽莫札特,但如果要找到書法和當代音樂跨界合作的橋梁,我會找爵士樂,甚至重金屬搖滾樂。」

董陽孜從2010年開始推動「追魂」、「心弦」等系列音樂會,推動書法和音樂的對話。她邀請詩人朗讀詩文,並由林少英擔任作曲及策畫,推出多場音樂會。

董陽孜說,書法是無聲的音樂,線條和墨點就是音符;她相信每個人寫書法、看書法的時候,心中聽到的聲音各自不同。



◆ 聯合筆記/當大師凋零

【聯合報╱何定照】2013.08.28

屏風表演班創辦人李國修七月辭世,劇團日前宣布將無限期暫停演出,引起各界震驚惋惜,忍不住要像貝多芬生前最後一首弦樂四重奏中的音樂動機般叩問:「非如此不可嗎?」

其實,這問題可分兩層次來談,一是劇團是否非停不可?二是李國修二十七部劇作,世人是否再無看到現場演出機會?

從劇團立場來說,私人劇團的內部辛酸,外界難以得知,也難代為指引方向。然而誠如李國修所說,「劇團最重要的是作品」,劇團即使暫停,作品必須傳承。

不分東西中外,多少經典大師的作品至今仍由後人搬演,各種詮釋層出不窮。今年誕生兩百年的華格納,當年首演名歌劇「指環」時,不但親自指揮,還親寫排練筆記,如今日導演般規畫好各種演出細節;如今連華格納創立的拜魯特節慶劇院,都年年上演各式全新版本,其他詮釋更百花齊放,反而更凸顯華格納創作的經典地位。

國際各著名舞團,面對大師凋零,也有長遠規畫。

瑪莎‧葛蘭姆舞團在葛蘭姆過世後,曾數度遭遇財務與著作權危機,如今不但恢復營運,還每年邀各國編舞家如台灣的布拉瑞揚等重新詮釋;後現代舞蹈大師模斯‧康寧漢生前預告舞團在他死後兩年解散,但他打造的「舞蹈時空膠囊」工程將其舞作檔案、資料數位化,有效幫助其他舞團演出其作。

另外,德國現代芭蕾舞蹈大師威廉‧佛賽近年和科技單位合作將其舞作數位分析,對作品如何精準延續,也大有益處。

大師凋零,作品不死。國內外諸多大團多靠藝術與精神的唯一領袖支撐,要如何讓藝術的火花在肉身化土後,還能燦爛燃燒,成為全人類的資產,是所有大師都將面對的挑戰。

※ 相關報導:

* 紙風車行動劇 警察「好會演」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125459.shtml

現代警察不只會開罰單、抓壞人,還會演戲?紙風車劇團昨在台北大理高中演出反毒劇「拯救浮士德」,由警察組成的「犯罪預防行動劇宣導團」應邀粉墨登場,與專業演員同台飆戲,演出反詐騙;警察演技讓觀眾驚嘆,更直呼「警察真忙!」

* 網路作家/痞子蔡當上教務長 仍愛寫小說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126235.shtml

曾經打動千萬讀者內心,六、七年級生都不會太陌生的網路作家「痞子蔡」,代表作《第一次的親密接觸》,開啟台灣網路文學里程碑。本名蔡智恆的他,拿到成功大學土木系博士學位後,如今搖身成為「人師」,現任康寧大學教務長。雖然網路文學盛況不再,但忙於學術、行政的蔡智恆,只要行有餘力,仍以創作純愛小說為志趣。

* 網路作家/敷米漿當汽車美容老闆 很跳tone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126222.shtml

高中時曾經是師長眼中的小混混,升上大學後出版網路小說《你轉身,我下樓》,一舉成名。網路暢銷作家「敷米漿」,曾經年紀輕輕就買車買房,後來卻因視力問題,被醫生警告要停筆創作,目前開業改做汽車美容。大學念日文、本名姜泰宇的敷米漿說:「我的人生,從來沒有走在正軌上」。

....停止出書四年多,敷米漿和痞子蔡、藤井樹等當年先後發跡的網路作家,私下常有聯絡。蔡智恆更在今年出版新書時,特意寄了一本給敷米漿。

敷米漿仔細一看發現,痞子蔡新書中的主角,與他的生日竟然同一天,彷彿暗示他該重回創作崗位。由於汽車美容店已步上正軌,敷米漿透露,目前正同時籌備出版兩本小說,預計不久後就能讓讀者看到他的新作。

* 網路作家/藤井樹開餐廳、寫歌 最想拍電影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126199.shtml

在網路崛起的作家當中,不能忘了本名吳子雲的「藤井樹」。他1997年開始在BBS上寫日記,逐漸累積忠實的擁護者,隨即將作品出版。即使作品在網路上就看得到,出版成書後依舊銷路長紅。過去十幾年他開過餐廳,但仍持續寫作、寫歌,甚至還籌拍電影,唯一不變的是「堅持網路作家的身份,作品一定先上網再出版。」

....寫作十幾年,開過餐廳、工作室,也寫過歌。但藤井樹透露,其實他最想做的是「拍電影」。最近常往返台北、北京的他透露,正努力籌拍自己的第一部電影。藤井樹說:「先賣個關子,但請網友期待,一定會有藤井樹的第一部電影。」

fsj 提到...

廖末喜「一卡皮箱」 穿越古今台南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127629.shtml

【聯合報╱記者修瑞瑩/台南報導】2013.08.29

當科技遇上舞蹈、會呈現什麼樣的火花?廖末喜舞蹈劇團今年獲得文化部補助的新作「一卡皮箱─屬於台南人的城市記憶」,邀請觀眾體驗新奇的感官刺激。

由資深舞蹈家廖末喜領導的舞團,近年演出不斷,屢屢有創新之作,並接連獲得文化部、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等單位的肯定與補助,今年的舞作連續第3年獲得文化部藝術與科技跨界合作項目補助,呈現更為成熟的內涵。

劇團執行祕書薛應捷表示,今年的創作採環境藝術形態呈現,利用台南古蹟知事官邸做為舞台,共有3個場景,觀眾沒有座位,可以隨著舞者依序移到不同場景欣賞,也可以隨興留在原來的場景。

舞團不僅與三佑及藝達兩家科技公司合作,今年還結合樹德科大、崑山科大及台灣藝術大學三校,發展出許多結合科技與藝術的內容。

例如一進入劇場時,就有互動式的地板,觀眾只要觸動地板,就會呈現相對應的圖像變化,此外還引進體感互動裝置,舞者身上的感應器,會讓場景的圖像隨著舞者的舞動而變化,而光雕則是呈現台南印象,例如台南知名的古蹟武德殿、全台首學等,都被納入創作。

創作內容是藉由旅人的眼光,帶領大家穿越三個不同時代的台南,其中有舞者與牆上的虛擬人,手牽手一起逛夜市,還有舞者與光影結合,彷彿身披戰袍的戰士。

樹德科大表演藝術系助理教授謝嘉哲表示,過程中最困難的是溝通科技與舞蹈之間,兩者是截然不同的,卻要一起呈現,花費許多工夫磨合,彼此藉機都學到許多。

「一卡皮箱」演出時間9月7、8日兩天共5場,購票可洽兩廳院售票系統,電話3362632。

※ 相關報導:

* 兩代小提琴家 展現不同貝多芬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127646.shtml

見識中、新生代傑出小提琴名家的風采。前年與萊比錫布商大廈管弦樂團來台演出大受好評的45歲希臘小提琴家卡瓦科斯、28歲的俄羅斯小提琴家伊貝拉吉莫娃,周日起將先後在台演出貝多芬小提琴奏鳴曲等。兩人風格一穩健一奔放,樂迷不妨欣賞比較。

* 葛瑪蘭音樂會 葉樹涵領軍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127534.shtml

葛瑪蘭客運贊助成立「葛瑪蘭文化基金會」,以助學、公益、文化、藝術回饋地方,今年邀請知名演奏家葉樹涵領軍,9月14日將與幼獅管樂團、聲樂家在宜蘭演藝廳慈善演出,9月2日到8日開放索票。

* 返鄉說故鄉事 台灣工作坊甄選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128049.shtml

「台灣每一個鄉鎮都該有自己的微電影,由在地子弟操刀紀錄」。世界公民文化協會創辦「台灣工作坊」,將在台灣三百八十六個鄉鎮區,各培養一名想要返鄉創業的社會企業家,即日起開放卅歲內,希望返鄉創業的青年報名甄選。



◆ 打破圖書館的牆 台灣首屆漂書節10月舉行

【聯合報╱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2013.08.29

想放你的書漂流、遇見更多知音嗎?台灣漂書協會十月舉行首屆漂書節,在台灣各角落設置漂書箱,邀請「漂書人」將愛書放進,讓更多書在台灣、世界各地流浪,更多知識讓更多人分享。

「書籍是人類共享的資源,任何一本閒置在家中或圖書館的書,都是資源浪費。」漂書協會秘書長莊崴表示,協會正跟書店、咖啡館、民宿、連鎖速食店洽談設置漂書箱,希望每個社區都有一個漂書箱,民眾將想「漂」的書放入箱中,供想讀的人拿取,讀完再放到另一個漂書箱。

漂書箱將放入附QR CODE的貼紙,等於書的「身分證」。漂書人將貼紙貼上想「漂」之書,再用手機APP掃描,書的位置便會登記於漂書地圖網站上,並有照相和留言功能,記錄書籍「漂流」足跡。漂書人也可在網站撰寫心得評論,合力建置線上書籍資料庫。

有趣的是,這些書籍的旅行足跡,將化成一封封電子明信片,自動寄發給原始漂書人。「說不定,你『漂』的書能代你走遍全世界!」莊崴說,這是「漂」書比「捐」書更吸引人之處。

莊崴畢業於圖館系。他表示,「捐」書給偏鄉或弱勢團體,最後多半進了圖書館,成了某些人或單位的「財產」。而「漂」書「打破圖書館的牆」,取消借還書限制,讓書成為全民「公共財」。

「漂」書還可以減少運輸成本。莊崴說,打造「書香車」到偏鄉巡迴,車子、司機都是成本。漂書協會則打算在高鐵站、機場設置漂書箱,透過網站告訴漂書人那些地方需要書,讓正好要去那些地方的旅客,幫忙把書「漂」到該處的漂書箱。

漂書協會由兩位圖館系畢業的學者、一位科技業者發起。去年開始籌備,透過群眾集資、向政府申請補助,募集近三百萬元。莊崴表示,協會已完成六成網站建置,擁有七十多名會員,預計十月開始設置漂書箱。

※ 相關報導:

* 「漂書計畫」盼激發台灣人分享精神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128046.shtml

....許多人擔心,「漂」走書的人,不會再把書送到下一個漂書箱。莊崴說,他原來也擔心漂書箱會「空掉」,一篇文章讓他豁然開朗。這篇文章描述馬尼拉一位愛書人關瑙,在家門口放了一百本藏書。結果有人借走了,還回來時又帶回來更多的書。十多年下來,家門口的書已從一百本變成幾千本。

* 馬家輝/過去的書店大戰,未來的書店藍海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8128009.shtml

台灣誠品來港落戶一年,成績如何,從香港人的角度看,不應只把分析焦點局限於誠品之上,而應兼顧香港書業零售的宏觀趨勢,從而思考,改變了什麼,得著了多少。

....過去一年,香港發生了一場「書店大戰」,但絕不是只有台灣誠品前來挑戰本土市場,本土連鎖書店亦花了極大力氣去重新自我定位,至於其他袖珍型的「二樓書店」,也沒如預料中的兵敗如山倒,因為她們充分發揮了香港人的機靈潛能,或以折扣,或以選書,或以如此或如彼的奇巧方式來找尋本來就已不大的生存空間。參戰三方,打得漂亮,打得出色,打得精準,而香港人正是最大的得益者。



◆ 古蹟+創意 台南文創園區9/6開幕

【曹婷婷/台南報導】2013-08-29 中國時報

文化部斥資上億、耗時4年,將位於火車站旁、前身是菸酒公賣局倉庫及日治「出張所」古蹟,改造為台南文創園區,看好古都傳統文化加入創意,將可為這座文創園區注入活水,9月6日邀浩角翔起擔綱活動代言人,揭開「台南創意生活節」序幕。

被文化部長龍應台形容為「含金量」很高的台南文創園區,是文化部五大文創園區中占地最小者,面積僅0.53公頃,但因緊臨台南火車站、成大商圈,位居市中心要地,已經委託南台科技大學經營。

文化部文創司副司長高明秀表示,台南文創園區過去荒廢閒置多時,裡頭有一座超過百年的出張所,為了修復這座古蹟花了許多心力,很開心終於被看見了。

她強調,文創園區定調為「創意生活產業中心」,即創意與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她認為,台南雖是古都,但現代設計能量蓬勃,文創園區的責任就是串聯這些資源,讓台南的傳統與現代被全台灣人看見。

文化局副局長周雅菁表示,文創園區連結了公園路321巷、火車站、成大商圈等,林百貨也相距不遠,文創園區的開幕活動名為OPEN,實則也是打開大家對台南的好奇心。

為了強化民眾與台南文創園區的高連結性,文化部將先在9月6日展開一系列台南創意節活動進行暖身,尤其,取自OPEN的O貌似甜甜圈,也將邀請十大設計師以甜甜圈為概念,設計相關的幸福圓圈,屆時將陳列園區內。

另也結合當地傳統老店及文創店家,舉辦一系列藝文活動,此外,作家王浩一、王美霞及行腳節目主持人吳鳳,分享它們眼中的台南建築、美食、古蹟等座談。

fsj 提到...

柏林愛樂要來了 獻奏百年名曲「春之祭」

【聯合報╱記者何定照/台北報導】2013.08.30

二○○五年,柏林愛樂交響樂團首度來台引發轟動,前年來台小巨蛋轉播音樂會萬人欣賞盛況,也讓人至今津津樂道。今年柏林愛樂三度來台,獻上法國當代巨擘布列茲等更具挑戰的曲目,要讓樂迷耳目一新。

細數柏林愛樂來台曲目,第一回是貝多芬「英雄」交響曲和理查‧史特勞斯交響詩「英雄的生涯」,音樂總監拉圖每場音樂會必有的當代曲目,則挑中當年卅四歲的英國作曲家阿德斯的「庇護所」。貝多芬和史特勞斯都是德奧古典代表,兩曲都題名「英雄」也很吸睛,台灣罕知的阿德斯,成為柏林愛樂首度來台對樂迷的小考驗。

前年柏林愛樂二度來台,曲目包括為馬勒辭世百年所演的馬勒第九號交響曲、與馬勒相呼應的布魯克納第九號交響曲、拉威爾「小丑的晨歌」,當代曲目則是細川俊夫的法國號協奏曲「花季」。

台灣對細川俊夫雖不熟知,但「花季」中多把法國號相互交織的花開盛景,讓樂迷聽得大為驚豔。

今年柏林愛樂首場音樂會以布列茲「符號I、VII、IV、III、II」開場,再接續布魯克納第七號交響曲;牛耳藝術指出,這顯示拉圖肯定台灣樂迷的音樂品味,不再非用大眾耳熟能詳的曲目。

第二場音樂會回到德奧古典及俄國經典路線,曲目包括舒曼第一號交響曲、普羅高菲夫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史特拉汶斯基「春之祭」。「春之祭」今年逢作曲滿百年,全球音樂、舞蹈演出滿檔,但拉圖率柏林愛樂的詮釋,絕對是最讓人期待者之一。

牛耳藝術表示,柏林愛樂此次亞洲巡迴點雖然包括六地,但只有東京、首爾及台北舉辦兩場演出且曲目不同,顯示台灣樂迷質量已列名亞洲重要都市。

●音樂會十一月八日、九日在台北國家音樂廳舉行,購票洽年代售票系統。

※ 相關報導:

* BBC交響樂團 今年終於盼來了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130794.shtml

享譽國際的英國BBC交響樂團將於10月12日晚上7點30分首度造訪台南文化中心,指揮安德魯‧戴維斯領軍,要用知名作曲家布列頓與華格納的悠揚樂曲震撼台南。



◆ 市場萎縮 西湖綢傘面臨失傳

【聯合報╱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2013.08.30

輕巧的淡竹作骨,精美的絲綢作面,再加以中國傳統繪畫,西湖綢傘因美出名,被稱為「西湖之花」。然而,這項具有濃郁杭州特色的民間技藝正面臨失傳的尷尬境地。

中新社報導,「1995年到2002年是綢傘製作、銷售最好的時候,當時全國各地的訂單都有。」西湖綢傘第二代傳承人宋志明近日表示,2002年後,整個綢傘市場開始萎縮,傘的銷量越來越少,大部分有經驗的製傘師傅紛紛改行。

宋志明說,現在西湖綢傘光成本就超過200元(人民幣),零售則要五、六百。「在西湖各景點賣的,一般都是江西、湖南生產的紡綢傘。無論用料還是做法,都相對簡單、低廉。」

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的蔣羽乾說,西湖綢傘「不景氣」,一是西湖綢傘技藝的複雜導致其價格過高,二是市面上各種質量一般但價格低廉的同類產品對其產生的衝擊。

「目前政府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分生產性保護和記憶性保護,而西湖綢傘介於兩者之間,確實有點尷尬。」蔣羽乾坦言,目前非遺項目的保護主要是針對責任保護單位進行,西湖綢傘的責任保護單位不明確,無法進行相應的扶持。

杭州人力社保局培訓科副科長洪佳麗表示,為扶持傳統技藝,去年和今年杭州共建立30家技能大師工作室,「其他工作室都有企業支持,唯獨西湖綢傘沒有,收益成為難以維計的最大問題。」2012年,宋志明西湖綢傘技能大師工作室成立,獲政府部門一次性獎勵5萬元。

20世紀30年代初,杭州都錦生絲織廠工人竹振斐創作而成第一把西湖綢傘,師父去世後,宋志明一直傳承著這項技藝。55歲的宋志明,五、六年後也將退休收山,「希望找一兩個綜合性的學徒,將綢傘的技藝傳承下去。」他表示,不排除會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將這門技藝教授給非本地人,「至少這門技藝還在,而且還是在中國。」



◆ 羅文嘉水牛書店 台北台南開分店

【林欣誼/台北報導】2013-08-30 中國時報

前立委羅文嘉接手老字號水牛出版社後,今年4月在桃園新屋老家開設了水牛書店,首創以書換書、借閱20本書換1本書等非營利模式,服務偏鄉地區學子。但有鑑於農村消費力不足,10月底水牛書局將在台北開設分店,並與啟明學校合作提供盲人按摩服務。羅文嘉表示:「希望用城市書店來養活鄉村書店,讓台北店成為城市與鄉村間的橋梁。」

城市店養活鄉村店

羅文嘉兩年前淡出政壇回鄉種稻,自創有機米品牌,2012年從水牛出版社創辦人彭誠晃手中接下出版社,接著開設書店,定位為社會企業。目前規畫中的分店,除了台北店外,11月底還將在台南後壁鄉土溝村開台南分店,與當地的水牛建築師事務所合作經營。

水牛書店台北分店座落在靠近北市圖總館的瑞安街巷弄約五十坪的一樓空間,除了販售水牛出版社自有書種,新書區將規畫主題式特展、名人推薦書目;二手書區則有精選專櫃,並歡迎民眾捐書,店內也將販售他在新屋農場的自種稻米,並與桃園新屋店一樣,將賣書、賣稻所得捐給學校的英文班與打擊樂班。

書店成捐書的平台

羅文嘉表示,社會企業需要永續經營,新屋店推廣閱讀但收入微博,難以維持,因此希望藉由都會區的消費力提高收入。「但台北不缺書店,所以我定位水牛台北分店不只是一間書店,而是鄉村小農在城市的窗口,以及捐二手書到鄉下的平台。」

台南後壁土溝村分店則是另一種經營概念,由在地的建築師提供廢棄房子作為書店空間,對方管理、他提供書籍。羅文嘉希望這個模式能推廣,鼓勵回鄉的退休人士用自己的房子開書店,「只要有空間,我就提供書籍,如此不用房租、免去進書成本,才能落實『一鄉一書店』理想。」

fsj 提到...

紅點驚奇秀 沙發種草莓、燈玩黑白鍵

【聯合報╱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2013.08.31

想不想坐在草莓般甜美的沙發上?使用外型宛如黑白琴鍵的桌燈,調燈光就像彈一首曲子?台北紅點設計館今天開幕,展出一百廿件曾贏得紅點設計大獎的產品。該館強調「體驗精神」,所有展品均可供參觀者試用、體驗。

德國紅點設計獎是世界四大設計競賽之一。台北紅點設計博物館位於松山文創園區,是德國、新加坡之後,全球第三座紅點設計博物館。由曾奪得紅點設計大獎的室內設計師姚政仲打造展示空間。

姚政仲在日式木造房子內,以銀色金屬擴張網打造展示架,讓充滿現代感的展品,於老建築中綻放迷人光影。紅點設計獎公共關係部主任Achim Zolke表示,全球三個紅點設計館皆位於老房子中,「我們強調新與舊、傳統與現代的融合與創造。」

展場最吸引人的作品,是一款讓人聯想起甜美水果的「Ploum沙發」。它沒有任何稜角或直角,圓融的柔軟形體讓人聯想到成熟的草莓、無子甜梅,或是切好的香瓜。而名為「Orizuru紙鶴」的椅子,側面看起來就像一隻紙鶴。

名為「鋼琴」的桌燈,外型彷彿由十二個黑白琴鍵組成,讓人聯想到一架懸浮於半空中的鋼琴。而「滅火象」滅火器,為了改善陰暗形象,將滅火器設計成外觀討喜的大象。「枝椏水龍頭」則讓浴室中的水龍頭,變身為一根根頗具禪意的樹枝,讓人有如置身森林。

紅點設計執行長Peter Zec指出,台灣參加紅點設計的得獎紀錄,幾乎年年排名前五強;「過去台灣設計師往往跟隨西方潮流,如今卻能引領世人想像。」



◆ 雕塑夢境 韋瓦莉作品故事多

【王志宏/屏東報導】2013-08-31 中國時報

三地門鄉藝術創作者韋瓦莉(見圖,王志宏攝)從小喜歡聽老人家說故事,長大後把故事情境加上自己想像,以平面畫作加上立體雕塑創作出一件件有故事的作品,讓觀賞者可觸摸,彷彿身在夢境中。

韋瓦莉表示,從小住山上,由爺爺、奶奶帶大,喜歡與爺爺奶奶以排灣族母語對話,老人家常說故事給她聽,讓她得以吸收許多有趣故事,這些故事深印在她腦海,長大後以作品呈現。

例如「夢境」是88風災系列作品之一,敘述夢境中的青年在與朋友回部落路上,被路旁很大黃花吸引,花瓣上有蟲蠕動,青年趨前觀賞,花朵竟然動起來,原來這些蟲是猴子偽裝。

前年她是駐村藝術家,計畫採集部落故事並把故事透過立體作品呈現,希望小朋友實際接觸故事,外觀上是去看夢,實際已進入夢境。她說,創作以平面作品延伸到立體,包含布娃娃、小背包、零件、羊毛氈琉璃珠,每件作品均有個故事獨一無二。



◆ 白曉紅臥底英國 挖掘華工血淚

【林欣誼/台北—倫敦報導】2013-08-31 中國時報

來自台灣、現居英國的獨立記者白曉紅(見右圖,白曉紅提供),曾潛入當地非法中國移民的底層生活,以假造身分「臥底」,在肉品加工廠、農場、餐館、按摩院等地打工,將親身的經歷結合採訪寫成報導著作《中國耳語》(Chinese Whispers)、《散沙》(Scattered Sand)、《隱形:英國的海外性工作者》(Invisible: Britain’s Migrant Sex Workers)在英出版。

近日她將這3本書的內容改寫成中文小說《隱形生產線》,書內中國移工的血汗經歷,令人不忍卒睹。

中國移工 身心煎熬

「雖是小說,但角色的處境都是真實的。」白曉紅說,紀實報導為怕洩漏受訪者的非法身分必須隱去許多細節,用小說形式來寫則更無拘束,步調也較放鬆。

《隱形生產線》描寫來自天津的26歲青年李然為掙更多錢,透過仲介離鄉背井到歐洲打工,隱身在英國社會最底層生活。他面對苛刻的工作環境,擠進窄爛的宿舍,身邊同胞紛紛過勞死或病死,最後他被逮捕抓進拘留所,只能等待黑暗的未來。

白曉紅筆調平實淺白,卻寫活了每一個身心煎熬的移工角色,對工廠、拘留所、宿舍環境的描述栩栩如生。書中的移工泣訴:「英國不是最有人權的國家嗎?怎麼還有這種事!」這也是白曉紅採訪過的移工們共同心聲。

國際企業 剝削鎖鏈

小說中剝削李然的工廠,就是大型跨國企業默許僱用廉價「國際」勞動力的供應商。白曉紅表示:「『國際』就是無權、無名無姓、無尊嚴的勞動者的簡易代名詞。『國際』暗指的,就是一個龐大的,國際資本的剝削鎖鏈。」

白曉紅回溯12年前她開始關注非法移工問題,是受到當時英國多佛港與莫克姆灣悲劇事件激發。多佛港事件中,58個中國偷渡客在從多佛港入境的一台貨櫃車中,被活活悶死;莫克姆灣事件則是工頭不顧漲潮危險,要23名中國拾貝工人繼續工作,最後集體溺斃。

移工生活 寫實表達

「我當時在雜誌工作的英國同事們對這則新聞的反應是冷漠、訝異甚至諷刺。英國當局則把罪推給中國自己的人力販子而不反省政府的移民政策,中產階級的華人社區也和這些移工畫清界線。」

白曉紅震驚難過之餘,投入華人非法移工調查採訪,有個中國人告訴她:「妳如果沒親身體驗,怎能真正了解我們的生活是怎麼過的?」

2004年她在當時任職的英國《衛報》上司同意下,以臥底身分體驗底層移工生活,「因為沒有其他更有效的方式取得資料,這是唯一的方法了。」

採訪結束她都會表明身分,她坦言,有人震驚之後能夠接受,有人憤而與她一刀兩斷,難得的是她和幾位相熟的移工至今仍保持聯絡。

白曉紅表示,不論新聞或小說寫作,她認為都沒有所謂的「中立」,「我曾經和這些非法移工一起生活,我從他們的角度看事情,我的立場就是他們的立場。我不是寫小說的人,只是盡量用寫實方式把他們處境表達出來。」

※ 相關報導:

* 老闆逼迫她下海 差點崩潰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3083100337.html

白曉紅臥底採訪的經歷,外人覺得驚心動魄,書中卻沒著墨太多。她說,那段經歷最深刻的,是在色情按摩院當保母的經驗,負責幫小姐們洗衣、煮飯、收帳等工作。那時候她稱自己是浙江來的單親媽媽小雲,和移民性工作者朝夕相處,感情投入多。

她當保母後來甚至多次被老闆逼迫下海接客,簡直承受不住壓力而面臨崩潰,常躲到浴室裡抽空喘息。她表明身分離開按摩院後,昔日的同伴還常打她電話來找「小雲」,讓她長時間無法抽離。

白曉紅畢業於輔大西語系,父親是前台北市副市長白秀雄,她對家庭背景不願多談,表示踏入新聞圈則是偶然。

* 1995年諾貝爾文學得主 74歲希尼病逝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133233.shtml

一九九五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愛爾蘭詩人夏默斯.希尼(前譯亨泥)卅日在都柏林一家醫院病逝,享壽七十四歲。

希尼公認是葉慈之後最偉大的愛爾蘭詩人,著作等身,包括十三本詩集及兩本散文集。他是繼葉慈、蕭伯納和貝克特之後,第四位贏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愛爾蘭人。瑞典皇家學院在頌辭中稱譽集詩人、散文作家及譯者於一身的希尼「作品中迸放抒情詩詞優美的文采和道德深度,提升了每天的奇蹟和鮮活的過去」。

fsj 提到...

胡晴舫/台灣文創行不行

【聯合報╱胡晴舫】2013.09.01

台灣近幾年希望發展文創,以軟實力發展硬經濟,變成出版聖地、電影龍頭等等,因此各界不斷對文化部施壓。

然而,當台灣談論文創時,究竟在談文化如何工業量產,加入全球市場體系,還是豐富在地的文化內涵,讓生活美學帶動文化消費,自然而然培養各類文化作品,得以不斷複製、推廣。

目前台灣文創思維強烈傾向文化商品化,將文化簡化成一包貢糖或一部電影,夢想立即熱銷全球,賺來大量外匯,是這樣的邏輯導致文化部投資女星灌唱片。

現行全球文化市場體系,其實擁有強大的資本性格,資本門檻不低,創意只是生產系統的一環,創意發源地、資本來源與最終生產地並不一定在同一地發生。譬如,一部電影的資方可以是美國,導演是英國人,演員是日本人,在印度完成拍攝,行銷到全球各地。文化一旦過度商品化,就是純粹商品,那是完全不同的生產邏輯;文化,在此,就像女人的提包,設計在馬德里,皮質來自義大利,深圳製造,最終銷往杜拜。

如果,台灣想的是這種「文創」,那麼,需要討論的不僅國內文化政策,也包括外交與金融,無法迴避台灣與中國之間的千絲萬縷。當舉例韓國流行文化如何橫掃全球,台灣通常只提南韓政府如何背後推手,卻極少碰觸南韓與美國的密切共生,以及南韓歷經一九九八年金融危機之後如何力革金融,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施壓下,活絡國際投資。南韓且高度城市化,國內市場廣大,文化需求量高。

然而,由歐美主導的全球文化體系之所以容易行銷文化,倚賴昔日殖民帝國遺留的歷史系統與資本架構,我不確定中文台灣是否願意或者應該融入這套系統。

同時,若太強調文化的經濟效益,只想儘快全球賣錢,既要盡力凸顯文化特色,因此追求異國風味,越台越好,又想迅速抹掉文化差距,所以外人不需懂得台灣便能消費,於是大力推廣小吃零食,無形中,竟窄化了台灣的文化內涵,只剩下一座人人穿人字拖的觀光夜市。

這裡無意貶低夜市或人字拖,但台灣是一個進步中的現代社會,不似希臘或印度專靠祖宗吃飯,文創不僅為了賣幾碗麵線,更為了自身文化發展蓬勃長遠。其實要有這種向前跳躍的文化眼光,才懂得如何精深傳統,活用文化,而不是一味懷舊,限制了台灣主體文化的各種可能。現代日本提供給世界的不只懷石料理、東大寺,也有妹島和世的前衛建築與宮崎駿的動畫片。

文化就是美。渴望文化的人都是為了接近美,而從事文化工作的人皆為了創造美。每人都能從事美的創造,種一盆花、折隻紙鶴,炒好一盤青菜,都是。歐洲與日本的工藝傳統乃是工業生產的對照,如何在生活中創造美,什麼美才恆久流長,點點滴滴存於周遭,像呼吸一般自然,變成我們的「文化」。

一個社會若缺乏深厚文化習慣,必定不美,也就沒法生產美的文化,引來其他文化的渴慕。台灣的美,首要內化。(作者為作家)



◆ 藝術攝影博覽會 60名家參展

【吳垠慧/台北報導】2013-09-01 中國時報

第一屆台灣藝術攝影博覽會9月19日起,一連4天在台北花博爭豔館登場,來自日本、韓國、法國、印度、台灣、中國等10餘國、60多位攝影家共襄盛舉,以一個展位主打一位攝影家方式,展出約800件攝影作品,涵蓋傳統手工放大到數位輸出,呈現攝影類型的多元面貌。

這次博覽會亮點,包括法國攝影家Jean-Michel Fauquet的作品,透過棚內簡單的場景,讓照片散發出繪畫與雕刻融合的超現實感受。而以X光影像創作著稱的英國攝影家Nick Veasey,結合數位科技「透視」堆土機、飛機等巨大物體,讓人驚奇。

2001年、39歲猝逝的日本攝影家平井和穗,他的攝影拼貼作品展現繪畫般的詩意,作品難得現身。平井和穗英年早逝,死後2天才被人發現,當時電腦還在進行影像拼貼的運算,讓人唏噓。

主辦單位Taiwan Art Connection負責人全會華指出,攝影發展才170年,已從記錄功能走向數位時代,科技崛起讓影像更趨多元。如今影像創作的手法除了直拍,也不乏拼貼或合成,博覽會試圖囊括從傳統到當代的作品,如日本森川健人回歸銀鹽攝影傳統,細緻溫潤的畫面堆疊出深刻的記憶,而韓國女攝影家Aujin Rew創造的「魔幻影像」場景竟然是在廁所。

台灣方面,牧師攝影家馮君藍的人物肖像呈現出宗教的神聖氛圍;杜韻飛將流浪狗擬人化,拍出狗兒生命倒數前的「尊嚴」;宋宜璋則拍出有別於一般生態攝影的飛禽之美;鄧博仁的拼貼影像呈現當代文化的碎裂感。

博覽會特闢「攝影書籍+攝影手工書」專區,介紹攝影書出版與收藏。全會華說,在國外,攝影書也是收藏和投資對象,台灣雖然攝影愛好者不少,卻缺乏書籍收藏與交流環境。

這次博覽會展出限量或絕版攝影書,包括1971年集英社出版、橫尾忠則設計的《薔薇刑 新輯版:細江英公寫真作品》,重溫細江英公拍攝三島由紀夫的經典照片,還有1956年出版的布列松攝影集《另一個中國》、台灣攝影家王信的《蘭嶼.再見》等。

第一屆台灣藝術攝影博覽會於9月19日展至22日,購票可洽博客來售票系統。



◆ 變身「文青」 捲土重來 暫別林百貨 相約明年見

【曹婷婷/台南報導】2013-09-01 中國時報

全台僅存日治時期百貨公司「林百貨」,誕生於1932年,塵封27年後,歷經修復,7月1日開放外界參觀,短短2個月吸引逾8萬人湧入,一睹風采;今日是最後1天敞開大門迎接市民,明年農曆年前,將以文創百貨之姿再度問世。

「這棟百貨公司真的很特別,不枉專程來參觀。」利用暑假尾聲從台北南下的呂同學說,很難得可以看到全台最老的百貨公司,雖然目前只有空蕩蕩的建物及老照片可以觀賞,但整座建築物瀰漫的「文青」氣息,很迷人。

台南市文化局長葉澤山說,9月12日將與「高青開發」正式簽約,屆時,高青將進行內部裝修等工作,預計明年農曆年前對外營運,他吐露,本來希望能趕在12月5日開幕,「81年前的這天,是林百貨的開幕日」,他認為,這一天意義非凡,可惜受限時間太短,應該趕不上。

文化局古蹟營運科表示,開幕那一陣子,幾乎每周末固定湧入約5000人,人潮踴躍,第1個月平均都有3000人,8月份人數雖然稍減,但平常日每天也還有千餘人,顯見大家對於這座現存最老的百貨公司,抱有非常多的懷想。

儘管昨天台南大雨不斷,不少民眾仍把握最後2天貼近林百貨的機會,專程跑來參觀,台南郵局也在現場推出限量「林百貨風華再現」的「歸鄉」、「結緣」兩枚郵戳,提供郵迷收藏。

fsj 提到...

黑色波蘭斯基 人生如戲

【管婺媛/台北報導】2013-09-02 中國時報

電影大師羅曼.波蘭斯基(Roman Polanski)一生拍片無數,他以《戰地琴人》獲坎城金棕櫚獎與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獵殺幽靈寫手》獲柏林影展最佳導演獎,但他自己的人生卻比他的電影還精采。由法國導演羅宏布杰侯(Laurent Bouzereau)執導拍攝的紀錄片《羅曼波蘭斯基:戲如人生》,目前正在台北誠品電影院播映。

母妻皆亡 命運多舛

波蘭斯基擅長刻畫人性黑暗面,他自己則歷經從猶太集中營死裡逃生、懷孕妻子遭剖腹刺殺、被控誘姦未成年少女而遭美國通緝,這些經歷也讓他的作品始終瀰漫著一股低沉、陰冷的氣質。

現年80歲的波蘭斯基,出生於巴黎的波蘭猶太家庭,後隨家人返回波蘭,於二戰期間被關進納粹集中營,他雖僥倖逃出,母親與家人卻死在集中營裡。熱愛電影及藝術的波蘭斯基,於戰後回波蘭就讀羅茲電影學院,60年代前往美國發展,以《水中之刀》、《反撥》,以及改編莎士比亞名劇的《森林復活記》在影壇大放異彩。

因為童年實在太過悲慘,當史蒂芬史匹柏邀請他執導《辛德勒的名單》時,遭到他的婉拒。

拍片牽涉宗教 惹禍

波蘭斯基因恐怖片《羅斯瑪莉的嬰孩》(Rosemary’s Baby)在美熱映,名利雙收,並與第2任妻子沙倫·泰特(Sharon Tate)風光住進比佛利山莊豪宅,但這部片因描寫宗教問題,讓波蘭斯基招來殺身之禍。美國著名的邪教組織「曼森家族」,在波蘭斯基妻子懷胎8個月時,入侵家中將她開膛剖腹。事後他面對媒體時說明時,整個人痛哭到無法自已。

波蘭斯基人生最具爭議事件,就是在1977年被控誘姦未成年少女,從此逃離美國。雖然他在2009年時被瑞士政府逮捕,並執行居家監禁,隔年就被釋放,目前仍居住在法國,只能在瑞士、波蘭、法國等地活動。

吃苦當吃補 面對

在紀錄片中,波蘭斯基面對自己多舛人生,時而沉思、時而嘆氣地說:「沒錯,我吃了不少苦,但也有許多榮耀的時刻。人生如戲,就是如此吧!」

由誠品電影院策畫的當代電影大師系列影展,除首映《羅曼波蘭斯基:戲如人生》外,也將放映記錄美國喜劇教父伍迪艾倫的《伍迪艾倫:笑凹江湖》,與魔幻寫實大師、前南斯拉夫大導埃米爾.庫斯杜力卡的《庫司杜力卡:夢遊狂人》等紀錄片。



◆ 曾是文藝青年 在蘭嶼遇見三毛

【(執筆:林上祚)】2013-09-02 中國時報

丁松青年輕的時候,是位文藝青年,在蘭嶼服務期間,遇見當時尚未成名的作家三毛,10年後兩人因緣際會再度聚首,並且以文會友,交換彼此的作品。三毛對丁松青《蘭嶼之歌》大表欣賞,向皇冠出版社爭取出版中譯本,當時大為暢銷,三毛在清泉的故居,如今成為清泉觀光景點。

環宇電台「人與土地-新故鄉動員令」主持人李偉文表示,台灣在70年代相對封閉,三毛作品開啟了許多人視野,她翻譯的《蘭嶼之歌》,感動很多文藝青年。

丁松青說,1982年他25歲,到蘭嶼服務遇到了兩位女大學生,其中一位就是三毛,他們後來一起環島,三毛也邀請他到她家,沒想到在往三毛家的公車上,他把地址那張紙弄丟了。10年後三毛喪夫回到台灣,透過丁松筠輾轉與丁松青取得聯繫,對於10年前的爽約,丁松青跟三毛道歉,「沒關係,菜都還冰在冰箱!」三毛說。

「三毛把《撒哈拉的故事》寄給我,我把我《蘭嶼之歌》英文版寄給她,她看了很喜歡,跟皇冠爭取出版,並且在南美洲流浪時翻譯,後來賣了3萬多本。」丁松青回憶說,「我們把版稅捐給台東聖母醫院,免費讓蘭嶼人看病,三毛也鼓勵我多出書,當時我沒有很大信心,因為她的鼓勵我才寫下《清泉故事》。」

丁松青表示,清泉有一個三毛住過的地方,三毛過世後為了紀念她,他把它裝修後變成「三毛的家」,就位在張學良故居的上坡,旅客到張學良故居參觀,都會沿著山徑到「三毛的家」喝咖啡。

※ 相關報導:

* 新故鄉願景-愛是沒有條件的付出 外籍神父丁松青 獻身清泉部落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501014089/112013090200361.html

台灣各地有許多長年默默奉獻的外籍神父,丁松青神父就是其中之一,他為了深愛的新竹五峰原住民,不斷努力創作、義賣作品,資助當地族人成立托兒所,推廣英語與美術教育,解決當地互助合作社千萬元虧空呆帳,將互助社原址改建為桃山青年文化中心,用愛,印證上帝的存在。

丁松青(Barry Martinson)是美國加州人,和光啟社丁松筠神父是兄弟檔,18歲高中畢業加入耶穌會,原本最想到南美洲傳教,因為哥哥寄回來的一張蘭嶼原住民照片,讓他決定跟隨丁松筠的腳步,來到台灣傳教。



◆ 微設計3連發 銀髮族用藥…不麻煩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136178.shtml

【經濟日報╱潘俊琳】2013.09.02

銀髮族用藥…不麻煩

今年就讀義大利多莫斯設計學院的張仲延、楊宇航、巴特查亞(Surya Bhattacharya)、埃克(Tahsin Emre Eke),以「簡易用藥系統」贏得最大獎項「金賞」。

得獎團隊觀察到銀髮族長者,每天需要吃藥的平均數量高達10顆,但記憶力卻呈現逐漸退化,進而創作出整合藥物管理,和藥品資訊的創新用藥產品。

「簡易用藥系統」以簡單直覺的操作方式,讓年長者能獨立用藥。醫生與藥劑師只要為病患設定專屬用藥時程,系統將藉由發光與聲音提醒使用者用藥。


LED球泡燈…變長壽了

由台達電子設計師所獲得的銀賞之一「一種增加LED球泡燈壽命與效能的設計」。

這項作品除了解決LED元件高熱源傳遞至驅動元件,以致減少壽命的問題外,更可有效解決驅動元件因金屬屏蔽所產生的訊號控制問題,同時也增加了散熱面積,提供高瓦數需求時更好的發光效率與壽命,有效延長LED燈泡壽命,極具商業價值。

另一項銀賞作品名為「暖.水壺」,是由台南應用科技大學林宇賢、邱宇、李丞育、張凱程所設計,概念是利用電磁效應,藉由簡單手搖動作便可轉換熱能,讓寒帶地區民眾和從事登山戶外活動者,均可隨時飲用溫水。


LED擔架…救難更方便

此外,銅賞作品之一的「LED救難擔架」,由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的鄭群萌所研發,他透過與消防隊實際訪談後得知,救難必須攜帶許多器材,且救災地區多斷電或位於昏暗的鄉間,使用擔架不易看清楚路況,很容易就造成危險。

因此「LED救難擔架」結合LED照明,與收納式護頭塊,不僅減少消防隊救難器材的攜帶,更增加照明提升救難過程整體安全。

銅賞另一得主則是江南大學的滕軒,他以作品「恆」獲得評選青睞。這項設計是利用LED廢棄熱量, 讓燈罩兼具提醒的功能。「恆」附件燈罩有各種造型表情,皆為可替換的充氣彈性材料,燈罩大小會隨LED時間使用時間膨脹,這時燈罩上表情亦從笑臉轉為哭臉,以極富生活情趣方式,提醒使用者「該關燈啦!」

※ 相關報導:

* 驚豔微設計 看見青春大創意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136273.shtml

有全球華人設計奧斯卡獎之稱的「光寶創新獎」,日前舉辦第13屆頒獎典禮,今年的競賽以「微設計」為主體,鼓勵參賽者發揮解決單一問題的能力,以敏銳的觀察力透過設計解決民生問題,吸引逾3,000名參賽者,創下歷年新高。

fsj 提到...

山中公「漆」台灣 先造蓬萊塗、再育王清霜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138607.shtml

【聯合報╱記者周美惠/台北報導】2013.09.03

日據時代,日本漆藝家山中公在台灣打造漆器奇蹟,造就出台灣「人間國寶」王清霜,以及陳火慶、賴高山等台灣第一代漆器名家。最近,山中公高齡九十歲的女兒山中美子特地來台,將父親的珍貴手稿等一百六十二件文物捐贈給文化部。

公視首次與日本富士電視台聯手合作,記錄山中公以及他的弟子們打造的漆器傳奇。這是兩家電視台首次跨國合作。公視明天及廿五日,分兩集呈現山中公當年來台授徒的經過,以及台灣漆器藝術萌芽、漆器產業興衰的歷程。

一九一六年,山中公在台中開設「山中工藝美術漆器製作所」,擺脫傳統漆器紅黑兩色限制,以豐富的色彩及圖案,描繪台灣庶民生活景象;其雕刻技法豪放,與日本漆器有別,名之為「蓬萊塗」,是台灣獨有的特色漆藝。

山中公當時除了創設工藝專修學校,最重要的就是為台灣培育幾位大師級的漆器家,包括首位師徒制的漆藝家陳火慶、榮獲「東京美術學校」學位的賴高山,以及漆藝「人間國寶」王清霜等大師。

山中公在台期間開了一家餐廳,裡頭用的所有食器都是漆器。在日本於二次大戰敗戰之後,山中公離開台灣,兩手空空回日本,三年後抑鬱而終。

公視在明天(四日)播出的「獨立特派員─漆台灣」節目,記錄六○年代開始,山中公的徒弟王清霜、陳火慶、賴高山等人自設漆器工廠,直到九○年代,台灣禁止伐木,導致外銷訂單一落千丈。影片中從高齡九十二歲的人間國寶王清霜的漆藝人生,反映台灣漆器產業的盛衰。

公視「獨立特派員」節目在廿五日播出的影片,將從山中公的女兒山中美子專程來台捐贈父親的手稿、文物起始。



◆ 天目釉燒陶瓷茶杯 讓水軟化、讓酒不辣

【程炳璋/台南報導】2013-09-03 中國時報

台南市陶藝學會理事長黃怡文捏陶20年,3月開始嘗試高難度的天目釉燒陶,作出來的陶瓷茶杯不同於傳統的釉燒陶瓷(見圖,程炳璋攝),冷卻過程中會發出清脆悅耳聲,喝起來水質特別柔軟。他將剛出爐的天目釉上傳網路,立刻引發網友好奇迴響。

「這是會自己發出聲音的茶杯」黃怡文以天目釉作為原料,高溫燒出的茶杯在剛出爐時,不斷發出清脆的「叮叮噹噹」聲響,猶如風鈴聲一般,傳上網路引起網友好奇詢問,原來是天目釉在冷卻時發生熱漲冷縮「開片」的聲音。

黃怡文表示,天目釉含鐵量高,燒製時需要高達1300度的高溫,過程中需要技術與運氣,才能燒出美麗的斑點,因為漂亮的自然紋路不容易燒成,完美的天目釉陶瓷作品在市面上售價很高。

其實黃怡文的天目釉陶瓷是因緣際會完成,他的老婆在今年初一場陶藝展覽場合看見天目釉陶瓷十分喜愛,讓他決心一試,作完後將成品送給老婆當驚喜的禮物。老婆甜蜜的說,茶杯裡不僅含有鐵的能量、還有愛的能量。

天目釉陶瓷質地堅硬,加上超高溫度,在降溫過程中釉藥收縮,不斷發出悅耳的清脆音頻,如同音樂一般。冷卻後「叮噹」聲頻率漸漸變少,偶爾仍會發出幾聲聲響。

黃怡文笑稱,天目釉作成茶杯後,除了會發出清脆聲響外,因為釉內的鐵結晶據傳具有能量,能夠讓水軟化、讓酒不辣,成為藝文界喜愛的另一項原因。



◆ 文物修復師 花2個月拼紙屑

【謝幸恩/新北報導】2013-09-03 中國時報

1張破紙上藏著不為人知的故事,吳哲叡從成衣商搖身一變成為文物修復師,在台大、故宮、國家檔案局都可看到他的作品,他說,「修復師不是上帝,只能延長紙張的壽命」,連碎如沙塵的紙屑也須視如珍寶。

民國80年,吳哲叡原從事成衣製作,後轉為訂製高級西服,無意間接觸到裱褙技術,便開始拜師學藝;但有超過30家裱褙店不願收他,最後1間裱褙店開出「1年無薪」的苛刻條件,他也樂於接受,只願師傅傳授畢生所學。

吳哲叡說,當初創業時,專作古文物修復,不願從事商業裱褙。1間5坪不到的工作室,中間只放1張桌子,常常1星期都沒有客人上門。然而某天,有博物館將百年字畫託付他修復,才打響了自己的金字招牌。

吳哲叡雖無大學學歷,卻一手創辦了台灣大學圖書館總館特藏組修復室,從事台灣初期的數位典藏文物修復,並擔任台北市文獻委員會顧問。他說,紙張與人一樣,會老化並邁向死亡,只能延長紙張的生命,無須多餘的加工,「補了就是破壞」。

紙張修復分為檔案、書籍、字畫、拓片等4大類,各自領域有不同的修復方式,吳哲叡說,「所有的紙張都是我的領域」,從漿糊、漂洗、編碼、裝幀等,以天然、環保的素材進行,「淡新檔案」是目前碰過最艱辛的修復工程。

「淡新檔案」為台灣淡水廳、台北府及新竹縣的行政司法檔案,近2萬件的檔案,每張都有蟲蛀、泛黃等瑕疵,根本千瘡百孔。為修復檔案,吳哲叡花2個月,將不到1公分的紙屑拼回去。

※ 相關報導:

* 故宮研究員請公假 赴中受聘當編委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sep/3/today-t3.htm

故宮與中國山東大學合作出版「子海」叢書,尚未正式定案、出版,但故宮研究員林天人今年三月下旬向故宮請公假,接受山東大學邀請,由對方招待食宿,聲稱去進行學術交流,竟毫不避嫌,接受山東大學頒發「子海整理與研究」編委會委員的聘書,誇張行徑引發爭議。

林天人今年一月才因「皇輿搜覽」研究計畫被對岸學者踢爆有疑似抄襲之嫌,遭故宮以「嚴重違反學術規定」記過一次。

fsj 提到...

不在,致蘇菲卡爾 交換「劇痛」經驗

【汪宜儒/台北報導】2013-09-03 中國時報

布滿舞台的巨型白紙上,藍衣女子與黑衣男子透過緩慢的肢體與手勢,喃喃詩化的語言,訴說關於傷逝的苦痛。兩位演員廝磨、蹭揉、拉扯,白紙有了皺摺凹痕,比喻深藏心底的苦痛回憶。

這是莎士比亞妹妹們的劇團導演Baboo執導的新作《不在,致蘇菲卡爾》,7月在法國外亞維儂藝術節連演21場後,9月回到台灣演出。這部作品在法國頗受好評,當地第一大報費加洛報(Le Figaro)給了大篇幅的正面評論,讚賞作品的微妙細膩與觸動人心。

Baboo以法國作家暨藝術家蘇菲卡爾的《劇痛》(Douleur exquise)出發,這件作品中蘇菲卡爾收集了許多人的分離與傷痛經驗,並將這些私密的經驗重新以攝影與文字詮釋展出。

《不在,致蘇菲卡爾》則呈現一個渴望訴說的女人,走進一家咖啡館,這個女人等待蘇菲卡爾,想和蘇菲卡爾交換「劇痛」的經驗,關於摯友死去的創傷。這個女人一邊等待蘇菲卡爾現身,一邊跳起舞。

Baboo說,蘇菲卡爾看了演出,評語很簡單:「這已是一部新的創作,早脫離我的作品,但讓人喜歡。」

他說,蘇菲卡爾的創作總像自我竊聞式的獨白,穿梭在紀實與虛構之間,引人窺探。「我的作品呼應蘇菲卡爾的作品,但有自己的語言質感與表達方式,只是隱隱牽連著幾道線索。」

《不在,致蘇菲卡爾》將於9月27日至29日在台北藝術大學戲劇廳演出。

※ 相關報導:

* 製作費缺口大 蘭陽舞團「逆天行」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138147.shtml

享譽國內外,培育台灣無數舞蹈人才的天主教蘭陽青年會蘭陽舞蹈團,今年打造全新的大型舞劇「逆天行」,耗資500萬元製作費,78歲的創辦人祕克琳神父最近到處行腳演說募款,希望能儘快填補不足的製作費缺口。



◆ 日高校少女 引爆卡哇伊商機

【經濟日報╱編譯余曉惠/綜合外電】2013.09.03

日本高校少女向來引領潮流,象徵青春無敵的自由,被視為日本時尚與大眾文化的象徵,從「犬夜叉」、「美少女戰士」到「追殺比爾」等相關動漫與電影作品,幾乎都能熱賣,由此可見一斑。

華爾街日報報導,專門研究日本「可愛文化」的岡崎說,高校女生不只風靡大眾,她們本身擁有可觀的消費力,而且熱衷於新趨勢。她們掀起的熱潮包括手機飾品、泡泡襪、皮卡丘連身衣、大頭貼、拍立得和許多可愛的造型商品。

其實早在大正時代(1912到1926年),高校女生就是大正時期浪漫畫家竹久夢二所設計印花布、卡片和雨傘等可愛商品的主力消費者。

原宿的Conomi公司專門為高校女生設計周末穿的時髦制服,副董事長橫濱說:「日本高校女生之所以有代表性,是因為她們善於表達自己,知道身為高校女生帶來的品牌力量。」

上周末剛落幕的「東京女孩展演」(TGC),是觀察日本少女驚人消費力的最佳場合。這個半年一度的少女時裝秀活動,每年吸引6萬人參加,票價從5,500到1.5萬日圓不等(56到150美元),今年入場可以欣賞時裝伸展台、女子團體HKT48的表演、TGC小姐選美比賽和女神卡卡前設計師佛米切提打造的舞台,伴隨著少女觀眾的熱情尖叫,現場氣氛宛如嘉年華。

和一般時尚秀不同,在TGC登場的大多是是Cecil McBee和Jouetie等當紅流行品牌,模特兒大多擁有一半亞洲血統,身高不超過165公分,走可愛的風格,展示當季、而非下季的衣服。



◆ 黃薇:卡卡穿我設計的衣服!
http://mag.udn.com/mag/edu/storypage.jsp?f_ART_ID=474604

【聯合報╱記者何炯榮/彰化縣報導】2013/09/03

大葉大學造形藝術系畢業生黃薇到英國深造並自創品牌,最近女神卡卡(Lady Gaga)連續兩天穿著黃薇設計的衣服亮相,讓黃薇一夜間成為倫敦時尚圈的焦點人物。

黃薇2009年自大葉畢業,隨即到倫敦中央聖馬汀藝術設計學院進修,今年在倫敦創立個人品牌「JAMIE WEI HUANG」,日前她在臉書上和大葉大學造形藝術系師生分享喜悅。

當年指導黃薇的助理教授黃舜星說,黃薇是一個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也努力去實現夢想的學生,大學時期就展現繪畫實力,系上老師鼓勵她在繪畫領域發展,但黃薇說她想去英國學習服裝設計,為實現目標,黃薇畢業後勇敢出國築夢。

黃舜星說,黃薇已先後獲得法國藝術家沙龍、德國柏林時裝周的肯定,自創服裝品牌也受到知名明星女神卡卡的青睞。黃薇告訴他,這次女神卡卡穿的衣服,她拼接了陶瓷、大理石等異材質,女神卡卡很喜歡,連穿兩天亮相。

fsj 提到...

愛的馬賽克葉蕾蕾拼貼希望

【吳垠慧/台北報導】2013-09-04 中國時報

美籍華裔藝術家葉蕾蕾,近日應邀回台,參與在台北木柵安康社區、台東成功鎮重安村進行的社區公共藝術計畫。葉蕾蕾曾耗時18年將美國北費城黑人社區改造成「怡樂村」,並協助盧安達種族大屠殺倖存村落的重建工程,曾獲美國福特基金會頒發「改變世界的領袖獎」,被視為藝術改造社區代表人物。

赴美走上社造之路

葉蕾蕾喜歡透過馬賽克繁瑣的創作過程,凝聚共識、化解人與人之間的歧異,27年來,她在高犯罪率、貧窮、戰亂地區執行公共藝術計畫,看盡生命的黑暗,但仍期待美能將人們帶回作為人的尊嚴和對未來的希望。葉蕾蕾說:「我們沒有多大才能,只有用愛做小事,才能創造感動。」

葉蕾蕾1941年生於中國,父親葉佩高是抗日名將,1949年隨家人遷台,台大外文系畢業後赴美攻讀藝術,取得碩士學位,先後任教於西切斯特(West Chester)大學和費城的藝術大學。1986年的「怡樂村」計畫扭轉她的創作路徑,讓她從水墨畫家變成社會運動執行者。

打造黑人「怡樂村」

當時她受邀為這個位在北費城的黑人社區進行改造,這裡的環境惡劣,充斥毒品與暴力犯罪,葉蕾蕾排除萬難,前3年只有帶領3歲半到13歲的娃娃兵團幫忙整理環境,直到第4年才有成人加入。葉蕾蕾教導居民彩繪、馬賽克鑲嵌壁畫,創造出「天使巷」、「生命樹」等公共藝術,讓荒地變花園、閒置空間變教室,「怡樂村」逐漸成為藝術轉換社區的模範。

2003年美國福特基金會頒發「改變世界的領袖獎」,從1300人選出17位,葉蕾蕾是唯一獲獎華人,美國公共電視台也將她的事蹟拍成影片《村子裡的天使》。

協助盧安達心靈重建

有了「怡樂村」經驗,2004年葉蕾蕾成立非營利組織「赤足藝人」,足跡遍及非洲肯亞、象牙海岸,南美厄瓜多、喬治亞共和國和中東敘利亞等國家,她在盧安達與種族大屠殺倖存者合作,將「簡陋如牛棚」的千人塚改造成肅穆的墓園,也安撫倖存者內心沉痛的創傷,過程令人動容。

葉蕾蕾執行的公共藝術計畫,不是帶民眾塗鴉、美化環境而已,更重要的是引領民眾深入思考生活和對未來的期待,「了解社區的需求、知道對未來的嚮往,評估現實的可行性,居民參與是絕對必要的,只有居民參與,計畫才會被滋養並且持續下去。」

※ 相關報導:

* 改造弱勢社區 居民藝起來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3090400444.html

葉蕾蕾這次回台,主要參與台北安康社區及台東成功重安村的社區藝術計畫。其中安康社區是台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推動「公營住宅社區社會參與式設計規畫案」,由台大城鄉基金會主持

* 李真9米胖娃娃 巴黎凡登廣場亮相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3090400447.html

台灣藝術家李真於法國巴黎凡登廣場(Place Vendome)舉辦戶外雕塑個展,12件代表作包括《無憂國土》、《捻花》、《大士騎龍》等,其中尺寸最大的《天闕輕舟》高度近9公尺,約3層樓高,矗立在凡登廣場相當壯觀,可愛的胖娃娃造型,讓歐洲民眾稱奇,爭相合影。



◆ 世界兒童畫展 花蓮奪6特優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7/8140613.shtml

【聯合報╱記者范振和/花蓮報導】2013.09.04

由國立藝術教育館與中華民國兒童美術教育學會舉辦的第44屆世界兒童畫展,最近在國立藝術教育館舉辦頒獎典禮,在60多國、6萬多件參賽作品中,共選出88位特優獎得主,幅幅活潑精彩;其中6歲的陳妤涵代表花蓮接受特優獎表揚,深受矚目。

除88位特優獎得主外,還有302位優選獎、932位佳作獎,將在國內外巡迴展出;花蓮學子在這次畫展中表現優異,共有6件作品拿下特優,是歷年來成績最好的一次。

花蓮縣中原國小附幼陳妤涵「千手佛好厲害」、明義國小附幼吳承啟「到廟裡拜拜囉」、明義國小一年級黃亦德「大卡車」、中正國小一年級黃暐翔「蘭嶼的船」、海星國小一年級林睿妤「舞龍」、中原國小三年級劉奇蓉「廟裡」6件作品脫穎而出,拿下特優獎,由陳妤涵代表領獎。

代表花蓮領獎的陳妤涵,以造形稚氣可愛的「千手佛好厲害」贏得大獎,色彩活潑、明朗充滿童趣,獲得專家與觀眾好評。

陳妤涵說,阿嬤是虔誠的佛教徒,從小看阿嬤念經、拜拜,讓她對觀世音菩薩印象深刻,老師叫她自由創作,她就以千手觀音為主題,老師告訴她要拿特優很不容易,讓她整晚睡不著覺。

陳妤涵的媽媽王子玲很感謝美術班老師萬榮瑞、陳翠雲、陳怡萱等人給小孩表現機會,妤涵小時候就很喜歡畫畫,到了幼稚園有老師的教導,如今能隨手畫出心裡的影像,家人同感興奮。

※ 相關報導:

* 48小時動畫決賽 拚1萬美金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6/8140645.shtml

2013 iClone 3D動畫總決賽昨天在高雄登場,日本、韓國、台灣等14支精銳隊伍,展開48小時的限時創作,卯勁爭取高達1萬元美金首獎。

由甲尚科技、義守大學共同主辦的2013 iClone 3D動畫大賽,是台灣首次進行限時創作的動畫競賽,各隊選手須應用iClone即時3D動畫軟件,完成長度7分鐘以內、以「勇氣」為主題的故事短片。

* 藝術下偏鄉! 孩子能看戲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141702.shtml

偏鄉的孩子有福了。台灣藝術教育館今年找了7所學校10個團體,讓藝術下鄉到台東、花蓮、馬祖等偏鄉巡迴演出,內容包括雜技、客家劇、京劇等。台灣藝術教育館館長鄭乃文表示,今年先試辦16場,如果反應熱烈,明年會擴大舉辦。

fsj 提到...

漢代「習字本」 漢字藝術節看得到

【聯合報╱記者廖珮妤/台北報導】2013.09.05

兩岸漢字藝術節昨天在松山文創園區登場,展出近200件書法篆刻作品,其中西漢的「急就篇」木觚復刻版最受關注。主辦單位表示,急就篇是目前留存最完整字書,也是漢代學童「習字本」。

今年漢字藝術節由中華文化總會主辦,會長劉兆玄出席昨天開幕典禮時表示,漢朝的「木觚」,是將長條形的木頭刨成多面書寫,就像現在小朋友的習字本,每個面都能練字、認字。

劉兆玄表示,現今保存最完整、以隸書書寫的「急就篇」第一章,由大英博物館收藏,民眾想欣賞還得遠渡重洋。

本次展出的復刻版由書畫大師張光賓及學生杜三鑫、趙宇脩等人,依照漢朝的尺寸、比例書寫製作。展出時還會一邊播放孩童朗讀的聲音,讓民眾同時享受視覺、聽覺之美。

除漢觚展示區,另外有篆刻、書法及「禮運大同篇」的多媒體影像裝置展區。而北市文化局也在展場2樓,布置漢字主題展。

文化局說,漢字的形音義都非常美麗,像在「青春漢字館」,展出兒童漢字聯想繪畫比賽作品。希望民眾透過學生的畫作,從生活中發掘漢字的趣味與創意。

展場位於松山文創園區1樓東向製菸工廠,展期至本月27日,開放時間上午10點至下午6點,免費入場。



◆ 大眾化愛國主義

【文/中村真理子、山田優】2013/09/04 新鮮日本

縱觀近幾年的日本文壇,激發讀者愛國情操的通俗小說層出不窮。這些作品不僅榮獲各類文學獎項,更在讀者心中引起廣大迴響。究竟是什麼樣的內容可以如此吸引讀者們的視線?又是什麼引發了讀者間的共鳴呢?

席捲人心的戰爭風潮

日本本屋大賞( 台灣稱「書店大獎」), 是一個由全國書店票選出的暢銷書獎項,擁有相當程度的影響力。今年的獲獎書刊,是一本名為《被叫做海盜的男人》的大眾文學小說,由近年來頗受歡迎的作家百田尚樹所撰寫。百田在這部作品中不斷地高聲呼籲: 「不要失去身為日本人的驕傲。」而這句簡單的台詞,卻意外地獲得了廣大的迴響,連帶地拉抬了作品的銷售量。就連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閱讀過,也公開表示內容十分有趣。

不僅如此,在為鼓勵新人推理小說作家而設立的江戶川亂步獎中,今年五部的候選作品裡,就有兩部是以太平洋戰爭末期日軍為題材的軍事推理小說。但負責頒發獎項的講談社則對外宣稱,這不過是偶然的重複罷了。

雖然整個文學市場上,瀰漫著一股許久未見的「愛國熱」,但以獎勵優良大眾文學小說的山本周五郎獎評選會,卻似乎有著不同的看法。在今年五月所召開的評選會上,一部由山田宗樹創作、名為《百年法》的作品落選了。《百年法》的故事背景舞台,是一個已實現了既不會老也不會死的社會,而為了重整遭到扭曲的社會, 領袖們開始歌頌為國犧牲的先驅們。評審委員石田衣良認為:「遺憾的是,這部作品很明顯地屬於『右翼大眾文學』。」( 注:右翼指傾向於民族主義、國族主義的支持人士)

隱藏的「右翼化」

「右翼大眾文學」是石田衣良自創的詞句,他認為:「最近主張『你們這些人究竟可以為國家做些什麼?』這種大眾文學作品正逐漸地增加。」據石田自述,自從百田尚樹於2006年推出處女作《永遠的0》後,他就開始注意到這個現象了。而在同一年,安倍首相的著作《邁向美麗之國》也在推出後,一舉成為了暢銷書。

《永遠的0》是描述一名26歲的青年,隨著探索祖父的一生,逐漸了解當時士兵心態的故事。這位青年的祖父,雖然異常地膽小,但卻是一位擁有高超飛行技術的飛行員。然而,即使膽小害怕,祖父依舊投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並志願加入神風特攻隊為當時的日本奉獻生命, 最後殞命於戰場、再也沒有回來故鄉了。作者將作品的焦點,集中在神風特攻隊員們的徬徨與軟弱,因此獲得許多讀者的支持。不過石田卻表示:「雖然多數讀者只把此部作品作為一部催淚小說來閱讀,然而,若不同時考量到這些角色其實也是戰爭加害者這個問題,那就會出現問題。諸如此類的小說作品,可能會導致讀者的內心逐漸傾向右翼。」

出乎意外的愛國風潮

不過,如《永遠的0》這種直接凜然的愛國大眾文學,受到市場熱烈的支持,但描寫現代日本自衛隊愛情喜劇的作品也一樣大受歡迎。譬如有川浩的《飛翔公關室》的內容,便是以任職於航空自衛隊的公關為主角。福田和代的《碧空的卡農》,也是以航空自衛隊的音樂隊為題材。針對書中的意識形態問題,東京八重洲圖書中心文藝讀物的負責人認為,自己把這些作品當作僅是描寫著各行各業的小說來閱讀,絲毫不認為這些作品在過度強調愛國情操。

而實際上,各作品的作家在創作小說時, 似乎也並未刻意在書中添加愛國情操等意識形態。好比今年1月,有川被提名直木獎時就曾表示:「用不同的方式來介紹行業,寫作的過程相當開心。」百田也強調,創作《被叫作海盜的男人》的動機在於:「過去曾有一批偉大的日本人,他們試圖將受到戰火波及而成為廢墟的日本進行重建。必須讓眾人了解到這些過往事蹟, 因此抱著此般使命感創作出了這部作品。」另外, 「希望可以激勵現在精神不振的日本。」

在兩極分化中尋找共鳴?

現在,雖然還不能說「愛國大眾文學」的框架已成形型,但自2000年前後, 福井晴敏的《亡國艦隊》(以海上自衛隊為題材)、《結束戰爭的羅勒萊》(以太平洋戰爭末期為背景的海戰故事)等作品陸續問世時,就已經有評論家認為,大眾文學小說有著正逐漸偏向「右翼」的趨勢。

或許時代的氣息,總會不自覺地浸染至小說之中。面對著如今全球邁入通貨緊縮的情況下,無論是就業困難、或是收入差距增大等問題正逐漸擴大。而正因為處在這動盪不安的時代中,愛國意識所帶來的激勵與鬥志,便成為一個足以喚起眾多讀者迴響的題材吧。

文藝評論家池上冬樹認為:「當今日本有太多人對現狀抱持著不滿,在這樣的背景下,直接表達出讀者心中壓抑情感的小說會暢銷,也是理所當然。」隨著時代動盪逐漸劇烈,池上大膽地預測:「這種強烈肯定著民族主義之作品, 今後或許會越來越多吧。」

【更多內容請見《新鮮日本》0904新鮮日本電子雜誌】



◆ 顆粒連霸雙冠王 金漫獎最大贏家

年度漫畫大獎、最佳少女漫畫

【管婺媛/台北報導】2013-09-05 中國時報

第4屆金漫獎得獎名單昨揭曉,漫畫家顆粒(本名柯瑩玫)描寫校園霸凌的《許個願吧!大喜》是最大贏家!顆粒去年以《許個願吧!大喜》的第1、2集獲得金漫獎「年度漫畫大獎」、「最佳少女漫畫類獎」雙冠王,今年第3集出版後,再度獲得金漫獎雙料冠軍。

顆粒領獎直呼超驚訝

顆粒直呼「超驚訝」:「天啊!我本來以為不會得獎,而且是用同一部作品拿同樣的獎!」

顆粒兩次拿下「年度漫畫大獎」並三度度奪得「最佳少女漫畫類獎」。這也是金漫獎開辦以來,首次有漫畫家以同一部作品連續兩年奪得相同大獎。

邁入第4屆的金漫獎由文化部主辦,以鼓勵台灣原創漫畫、編輯、出版為主旨。

金漫獎評審委員召集人的黃建和表示,7位評審一致肯定顆粒作品在畫工、題材都有傑出表現,雖然也掙扎「難道要給同一部作品同樣獎項嗎?」經好幾輪的激烈討論,顆粒仍獲得半數以上評審投票認可。

曾獲日漫畫賞優秀賞

今年31歲的顆粒是金漫獎常勝軍,首部漫畫《Lovely無所不在》就獲第2屆「最佳少女漫畫」與「最佳少女網路漫畫」。顆粒13歲就立志當漫畫家,21歲到上海發展卻飽受挫折,但也因這段經驗愈挫愈勇。

《許個願吧!大喜》描寫原是不良少年的國中生大喜,因偶然機緣去醫院照顧導師的多病女兒天樂,兩人意外成為好友。大喜原對生命不抱希望,一直想死,但卻受到天樂積極樂觀的影響,開始對生命有了不同的想法。《許個願吧!大喜》曾獲得日本國際漫畫賞「優秀賞」、大陸漫畫金龍獎「最佳少女漫畫類獎」。

艾雷迪獲評審特別獎

今年金漫獎「最佳新人獎」得主是《少年黎智英》鍾運德、「最佳少年類獎」是章世炘《黑色狂想曲》、「最佳一般漫畫類獎」為簡嘉誠《時空鐵道之旅》、「年度漫畫貢獻獎」由未來數位有限公司奪得。

今年增設獎項部分,「評審特別獎」由已逝漫畫家艾雷迪獲得,「最佳編輯獎」由未來數位總編輯韓京岳獲得。

fsj 提到...

科幻漫畫經典 阿信扮主角 阿推九命人重新發行

【管婺媛/台北報導】2013-09-06 中國時報

漫畫家阿推27年前推出的《九命人》,被譽為台灣80年代科幻漫畫的經典之作,為了讓漫迷重溫這部精彩作品,《九命人》重新出版,新版封面圖像更由五月天阿信扮成《九命人》主角「蒙九戈」,今天正式上市。

今年51歲的阿推(本名姜振台)是知名漫畫家與公仔設計師,他的作品《九命人》、《巴力入》、《承諾島1.2.3》等科幻漫畫作品,由於畫工細膩、創意天馬行空,備受矚目。

進軍歐洲第一人

其中,《巴力入》與《承諾島1.2.3》這兩部作品更開啟了他在法國《KAMEHA》雜誌的連載生涯,義大利版漫畫也隨之推出,阿推也成維第一位登陸歐洲的台灣漫畫家。

阿推近期的科幻新作《野星球》,融入了長年以來他對人生的體悟,並在作品中預言世界末日即將到來。

阿推的出道之作《九命人》當年開創台灣漫畫科幻熱,至今仍有大票死忠漫迷在網路上熱切討論。《九命人》敘述男主角蒙九戈,原本經營一間生意清淡的偵探社,卻意外被神仙選作生命實驗的對象,讓他擁有9條命,並且每次都以完全不同的形象出現,包括狗、樹、電腦、地獄王等各種生命型態不斷輪迴轉變。

新版《九命人》是阿推與阿信創立的品牌團隊StayReal第二次合作。第一次是2010年阿推重新出版《巴力入》,StayReal負責封面設計。這次《九命人》重新出版仍由這個團隊負責設計封面,阿信主動提出要扮成《九命人》主角當封面人物。

阿信從高中時代就開始接觸阿推的漫畫,是阿推的資深漫迷。阿信回憶高中時期,阿推的漫畫總是班上同學課後爭相傳閱與討論的熱門書。

阿信重現蒙九戈

漫畫中的蒙九戈總以美式空軍軍裝亮相,有時掛上圓形墨鏡,有時頭戴20年代美國空軍的飛行面罩。阿信為了重現蒙九戈扮相,特地去找復古的圓形墨鏡與漫畫中出現的道具,並赴日本找尋類似的黑色軍裝。

特別的是,因是27年前的漫畫重新出版,阿信特別在封面設計放上大型時鐘,「除了表達漫畫不斷輪迴的主題,也有時光倒轉的意象在!」



◆ 薪傳獎表揚 楊麗花、鄭應諧均上榜

【聯合報╱記者鄭國樑/桃園縣報導】2013.09.06

中華民國資深青商總會主辦的「全球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七日將頒獎表揚十六名長期投入傳統技藝的海內外華人,黃金雕刻師鄭應諧、歌仔戲天王楊麗花等人均上榜。

楊麗花獲頒「終身貢獻獎」,肯定她將歌仔戲發揚光大,讓這項傳統戲曲登上螢光幕。

獲頒「民俗工藝獎」的金雕師鄭應諧,打破「黃金能刻不能雕」的技術瓶頸,自創堆疊雕刻法,讓黃金展現獨有的立體感,除了曾獲文建會(現為文化部)國家傳統工藝獎金工類二等獎,彰化縣文化局今年登錄他為無形文化資產。兒子鄭旭隆也傳承父親手藝,在金雕創作領域努力。

另一名民俗工藝獎得主林啟豐以打造金飾起家,中途轉行打造銀製佛帽,曾獲選文建會國家工藝獎,國立工藝研發中心選為「台灣工藝家」。這次報名後不幸在去年底辭世,評審團肯定他的成就,頒發「特別獎」。

其他十三位獲獎者有中華文藝獎王前、武藝獎林昌湘、書藝獎蔣孟樑(蔣夢龍)、畫藝獎吳長鵬,綜合技藝獎王枝雄、民族舞蹈獎葉文錦、民俗工藝獎(大陸)沈松柏、民俗音樂獎林竹岸、傳統戲劇獎丁一保、(海外)溫宇航、地方戲劇獎唐美雲、客家文化獎鐘彩祥、原住民文化獎林明福。

※ 相關報導:

* 南韓舞台劇「JUMP」 將登台展拳腳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145320.shtml

南韓功夫舞台劇「JUMP」魅力驚人,連好萊塢巨星布萊德彼特、電影「刀鋒戰士」系列男主角衛斯里史奈普都身陷其中,該劇下月18、19日將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上演,號稱結合精采功夫和爆笑劇情,絕無冷場。

* 火箭筒當樂器 柏林愛樂演出《符號》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3090600432.html

柏林愛樂11月將由音樂總監賽門拉圖領軍,第3度來台演出,首場曲目是法國作曲家布列茲的《符號》。樂團將突破編制,使用5支單簧管、6支法國號、34把小提琴及25種打擊樂器,包括牛鈴、管鐘、非洲鼓,連火箭筒也將搬上舞台。



◆ 吳火獅外孫女郭思婷 掀衣櫥革命

【經濟日報╱記者柯玥寧/台北報導】2013.09.06

新光集團創辦人吳火獅外孫女郭思婷今年重回新光三越擔任時尚總監,積極招攬台灣新銳設計師品牌。郭思婷(5)日表示,百貨公司很多品牌大同小異,新光三越未來要走出不一樣的路,積極挖掘優秀國內設計師品牌。

今年秋冬時尚秀郭思婷以「衣櫥革命」概念,邀請設計師蕭青陽,為新光三越打造三個時尚衣櫥,為時尚秀揭幕。

郭思婷說,當初靈感從啤酒海尼根廣告而來,一群女生看到大衣櫥忍不住尖叫,原本想把櫥窗設計成可進入的衣櫥,但考量商品不易保管作罷;至於行銷預算,郭思婷強調,儘管辦此活動所費不貲,但其實穿搭不一定要花很多錢,有些人透過配戴精品而達到滿足,自己則著重產品的設計感。

因此今年新光三越特別挖掘很多設計品牌,如引進披頭四團員保羅麥卡尼之女設計的紐約品牌MONCLER等,並強化台灣品牌,展出由紐約華裔服裝設計師賈雯蘭與30位實踐大學服裝設計師學生合作的新品牌「PRAXES」,也力邀三個平均年齡不到30歲的女生組成的品牌PASSHION Showroom在新光三越A11設「快閃櫃」。

郭思婷指出,台灣有很多很有創意的品牌,希望未來新光三越成為台灣新銳設計師展現的舞台,也讓新光三越的賣場走出不同風格。

fsj 提到...

牙籤尖的視界 藝術創作開個展

【聯合報╱記者莊琇閔/台北報導】2013.09.07

視力只有0.01的視障者張允鐘,可見範圍幾乎只有牙籤尖端般微小,卻不減對藝術的熱愛。即日起他在中山公民會館舉辦生平首次創作展,展出歷年畫作、陶藝、紙粘土及動畫作品。

21歲的張允鐘一出生就因先天性視覺損傷,從小只能看到牙籤尖端大的範圍,而且影像模糊。但疼愛他的外婆並沒有放棄他,每天拿著彩色筆與回收紙,帶著他從畫直線、幾何圖形開始,讓他透過畫筆,畫下感受到的世界。

受限於視力,張允鐘一開始只用一支筆在白紙上描繪當下的心情。媽媽看到他在畫圖時的快樂,帶著他拜師學習,張允鐘也開始為畫作上色,並且學習紙粘土、陶藝、電腦繪圖及海報設計。

曾經學習太極拳的張允鐘,對於武術特別有興趣,他最愛的武打明星是成龍,最喜愛的招式則是太極拳的「單鞭下勢」,尤其心儀雕塑大師朱銘一系列「單鞭下勢」的作品,也試著以紙粘土製作相關作品。

雖然先天有視力缺憾,張允鐘仍然樂觀開朗,他說自己還是很幸運,能看到一點點,「人生還是彩色的」。這樣的人生觀也反映在他的畫作上,他的作品多是明亮的色彩,尤其喜歡在畫作中畫一個溫暖的大太陽。

除了手作創作,張允鐘也在老師的帶領下,學著以電腦製作動畫。他使用最基本的「小畫家」及Power Point結合,將腦中的小故事情節,以動畫方式呈現。

台北市視障者家長協會表示,為了鼓勵其他視障者也樂於追夢,將挑選12幅張允鐘的創作,製作成2014年桌曆,帶給大家一整年的祝福。今天下午2點在中山公民會館舉辦開幕茶會,現場將布置一顆張允鐘最愛的曼陀羅樹,讓參觀者在卡片上寫下祝福,一起貼在曼陀羅樹上。現場也特別設有視障者體驗區,歡迎民眾戴上眼罩與特殊眼鏡,體會視障者的世界與日常生活的不便。

※ 相關報導:

* 潛力設計師 松菸園區秀時尚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2/8147801.shtml

北市商業處舉辦第一屆「台」及「台北新銳設計師甄選」活動,為獎勵得獎者及展現台灣時尚設計能量,明天下午將於松菸文創園區舉辦動態時尚秀,並邀請知名藝人穿上潛力設計師金獎得主王統帥的作品,與伊林模特兒走秀,詮釋得獎設計師的精采作品。

* 台南創意生活節 Open在地風貌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sep/7/today-south16.htm

文化部主辦的「二○一三台南創意生活節」昨日開幕,邀請藝人團體「浩角翔起」擔任代言人,現場熱鬧滾滾。活動將以設計時尚、創意元素為主軸,並融進台南歷史文化,為期十五天的台南創意生活節將讓民眾看到不一樣的台南風貌。



◆ 動畫導演蔡旭晟 用台味走自己的路

自由 2013.09.07

〔記者劉婉君/台南報導〕動畫導演蔡旭晟今年三月拿下「東京國際動漫影展」世界公募部門首獎等兩項大獎,返國後投入國內動畫人才培育,他認為,國內動畫產業可以像賣座國片總舖師一樣,找出國人有共鳴的議題,創造出屬於台灣人自己的風格。

蔡旭晟的作品「櫻時」,將台灣的廟宇及三太子、媽祖等神明、擲筊融入其中,在全球三百八十多件作品中脫穎而出,這學期開始在長榮大學媒體設計科技系教授電腦動畫,下一部作品正在創作中,新作改編自台灣小說。

四十三歲的蔡旭晟從小就愛看卡通,「那時一放學就想衝回家看卡通。」他說,動畫和電影不同,雖然沒有明星的加持,卻是老少咸宜,看到最近國片大尾鱸鰻、總舖師先後賣座,他認為,國內動畫可以像國片一樣,找到台灣民眾關心的議題,引起共鳴,讓國人對國產動畫有信心。

目前國內動畫產業以代工為主,國人自製的動畫如果只是學習美國的風格,投資金額又不如歐美,如何吸引國人買票進入戲院觀賞。

蔡旭晟說,動畫最令人著迷的就是可以創造出自己的世界,「櫻時」在日本放映時曾有觀眾感動落淚,目前可在YouTube點閱,希望政府可以多給動畫一些關注,協助媒合製作公司及投資金主,讓好的動畫作品可以順利開拍。

※ 相關報導:

* 太陽劇團女導 昆蟲世界很巴西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148008.shtml

走進「OVO蟲林森巴」大帳篷,篷頂一朵巨花緩緩張開花瓣,吐出森林的氣息;耳邊響起交響樂般的蟲鳴鳥叫,夾雜風與雨滴墜落的聲音。此時,請想像你已被哆啦A夢的縮小燈照過,身體縮小數百倍,進入昆蟲的世界。

「OVO」是葡萄牙語「蛋」,三個英文字母合起來就像昆蟲觸角與眼睛。太陽劇團藝術總監瑪俐安‧范古隆斯文表示,「OVO蟲林森巴」便要帶觀眾「用昆蟲的眼睛來看世界!」

* 《王府井》北高上演 老北京滄桑再現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3090700419.html

北京國家大劇院製作的首部原創舞台劇《王府井》,11日起將首度踏上台灣土地,藉由這條代表老北京「精氣神」之地,百年來街景的興衰浮沈,方寸間皆有故事,烘托出大時代浮沉滄桑。

《王府井》的劇情以老字號「祿頂鴻」帽店佟壽春為主線,輔以「福盛樓」的王爺、太監喜爺和「仙人居」炒肝店等眾多商家,以他們保匾、救匾、守匾的經歷,體現老北京的歷史,故事貫穿1910年到1948年,從推翻滿清一路描述到中共建政前夕。該劇2011年首演以來,在北京大受歡迎,總計已演出6輪近70場,12月將推出續集。



◆ 日本推理大師:台灣作家創意勝日本

【聯合報╱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2013.09.07

第三屆島田莊司推理小說獎昨揭曉,台灣作家胡杰與加拿大華裔女作家文善共享首獎,是該獎首次出現兩位首獎得主。日本推理大師島田莊司指出,台灣作家寫廿一世紀新本格推理的創新能力,更勝於日本。

島田莊司被譽為「日本推理之神」,他推崇注重解謎精神的「本格推理」,認為廿一世紀的新本格推理小說,應該融入新科技如網路、腦科學等。島田與皇冠合辦「島田莊司推理小說獎」,由島田擔任決選評審,首獎得主可出書,發行中文、義大利與日文版。

首獎得主文善生於香港、移民加拿大。她說,自己十年來「一邊當老實的上班族、一邊寫推理小說。」得獎作「逆向誘拐」以跨國投資銀行為背景,融合大量金融專業知識。

島田指出,「逆向誘拐」預言網路情報比人命值錢,小說進展以電子數據移動為主軸,「電子科技顛覆世界,造就我無法預料的廿一世紀本格推理」。

另一位首獎得主胡杰,作品「我是漫畫大王」是罕見以漫畫為題材的推理小說。島田說,這部作品結尾打破時間結構,給讀者帶來強烈衝擊。

島田透露,新作「星籠之海」即將在日、台出版。



◆ 宮崎駿:我的時代結束

【黃菁菁/東京6日電】2013-09-07 中國時報

日本國際級動畫電影大師宮崎駿6日在東京召開記者會宣布退休,上映中的電影《風起》成了告別作。72歲的宮崎駿幽默風趣地有問必答,他強調這次是真的要退休了,還自嘲說「也許退休後會成為美術館的展示品也說不定」!

記者會場擠滿逾600名日本及國際媒體記者。宮崎駿一開始就笑說:「我過去好幾次說要退休而引起騷動,可能有人認為『又來這一套』,但是這次是認真的。」他離場時還強調,「這樣的記者會不會有第二次了!」

宮崎駿在官方發表的退休文中指出,他還想再工作10年,也可能更短,因為那是壽命決定的事。他一直希望創作長篇作品,但《風起》距前一片《崖上的波妞》時隔5年,接下來可能會花6、7年,甚至更長的時間,這樣的話工作室是無法維持的,因此他決定退休,交棒給年輕一代。

《風起》成告別作

有關吉卜力工作室的未來,宮崎駿強調,今後不會插手吉卜力年輕導演的作品,「我再過3個月就73歲了,到下一部作品完成可能都超過80歲了。」他還拿下眼鏡示範每天盯著紙做畫的樣子說明,他因年事已高,感覺力不從心,創作要花更多的時間。

宮崎駿說:「我的長篇動畫時代很清楚地結束了。今後即使說想做,也只是老人的牢騷罷了。」「(退休後)也有不拍電影的自由,但只要還能開車,希望每天去工作室。」

南韓記者問到《風起》中的零戰在南韓掀起話題,宮崎駿說:「故事是描寫日本軍國主義破滅的過程,家人和工作人員對此也有各種疑問,使我決定創作此作品。請大家一定要花錢來看。」

《霍爾》印象最深

「過去的作品中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部?」,宮崎駿回答是《霍爾的移動城堡》。他說:「那是將遊戲的世界拍成戲劇的結果。」「我因為受到許多兒童文學作品的影響進入這個世界,希望將『人活在這個世界是值得的』之訊息傳達給小朋友們。」

宮崎駿說:「我一次都沒有『當上導演真好』的想法,但我覺得成為動畫家真棒!能將風表現出來、做好水的處理、光的表現,這些事能讓我幸福個2、3天,最短也有2、3個小時,但是當導演必須接受最後的(票房)審判,這對胃不太好。(笑)」

對於退休後的計畫,宮崎駿表示:「我是自由的,要做、不做都自由。所以我想做些以前想做的事,但那不是動畫。」「我雖然有想做的事,但若做不到就很丟臉,所以不能講。(笑)」

自嘲會成展示品

中時特派員詢問他退休後是否會到海外與粉絲交流,宮崎駿笑說:「今後我希望能參與美術館的展示工作,也許自己會成為展示品也說不定(引起全場爆笑),還是請大家來美術館玩。」

宮崎駿表示,他仍將擔任三鷹之森吉卜力美術館館長,「我認為比起館長喊『歡迎光臨』,更應該要做的是重畫展示品。美術館展示品會褪色,要維持光彩,必須努力動手維護才行。」

fsj 提到...

柴燒「爆裂茶壺」 外國收藏家慕名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3/8149144.shtml

【聯合報╱記者黃婕/通霄報導】2013.09.08

苗栗縣通霄鎮「彙古陶邑」由戴志庭、陳奕孜夫婦聯手打造,「婦唱夫隨」的戴志庭放棄室內設計工作,跟著陳奕孜齊做陶藝品創作,以「生活陶」為理念,創作實用、藝術性兼具的作品。

戴志庭大學畢業後,跟著家族做室內設計,偶然一次裝潢工作,結識在新北市鶯歌區從事陶藝創作的陳奕孜,迸出愛的火花,戴志庭說,藝術工作時間不固定,讓不同領域的2人相處時間減少,因此毅然決然投入藝術創作。

「72小時沒辦法睡覺!」戴志庭說,藝術創作需要堅強的意志力,2年前,他將陶藝作品從瓦斯窯轉型為柴燒窯,創作出「爆裂茶壺」,色澤透著金銀色,柴燒的過程失敗率高,除了成熟的技法外,還需要72小時不眠不休的照看。

陳奕孜14歲開始學國畫,後來在鶯歌從事陶藝品創作,屢屢將作品結合國畫,5年前更以苗栗地區的桐花海為靈感,推出一系列以桐花為主題的陶藝系列商品,還因此受到客委會邀請,參加桐花商品展售會,創下輝煌的業績。

「每個作品都獨一無二!」戴志庭說,從事陶藝品工作超過25年,作品不計其數,除了台灣的訂購,還有眾多外國收藏家慕名而來。

夫婦原在台中市車籠埔地區設立工作室,歷經921大地震將家園摧毀,至今仍堅持藝術創作之路,11年前落腳通霄鎮山區,占地200坪的窯場,規畫休閒步道,讓慕名而來的收藏家,除了賞窯,還可以觀光,洽詢電話(037)783329。

※ 相關報導:

* 雨傘設計師 返鄉發掘追夢人
http://news.chinatimes.com/domestic/11050611/112013090800181.html

插畫藝術家王翠英設計的雨傘頗受市場喜愛,讓她從沒沒無聞的設計師,成功推出簽名品牌的雨傘。7日返鄉於新港文教基金會策展並與觀眾分享創作歷程時,她認為台灣的設計能量不輸他國,鼓勵在地學子勇敢追夢,讓台灣的設計享譽全球。



◆ 41幅黃河 德攝影家帶你感受中國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149290.shtml

【聯合報╱記者李青霖/新竹報導】2013.09.08

2007年開始,德籍攝影愛好者柯大山(Claudio Antonio Cariola)每三個月赴大陸拍攝黃河,沿岸人文、民族信仰、地理景觀全入鏡,新竹生活美學館即日起展出他7年來的心血,深刻、有趣。

出生於德國科隆的柯大山,父親是義大利人,母親來自東歐克羅埃西亞,受不同文化陶養,擁有冒險性格。

他說,小時候看到一幅清朝宮廷畫,對中華文化產生興趣,後來又遇到日本人,學了柔道,對東方文化更著迷,進德國波恩大學求學時,主修中文及哲學,後移居台灣,考上政大新聞系,2004年畢業,是政大傳播學院首位完成學業的西方生。

他熱愛攝影,2006年獲得「國家地理雜誌世界攝影大賽(人像組)」第三名,開始嘗試尋找具深度、靈性及藝術性的創作主題,後來決定走一趟「黃河」。

2007年,開始以黑白底片拍黃河,帶著兩台Leica相機,一顆18mm鏡頭,捕捉景觀與建築,一顆50mm鏡頭則拍人像與靜物,「每三個月赴大陸」,待一個多月再返台。7年來,走了黃河近5500公里、2萬張底片,從青海源頭到山東入海口,「我嘗試用一種平衡、親密的方式,呈現旅途中感受的中國」。

41幅作品在新竹展出,希望帶民眾跟著黃河一起穿越中國土地,了解中華文明母親河。

美學館長莊三修表示,展期到9月15日,今日下午2點在美藝堂後方講堂有一場「深讀黃河- Claudio Antonio Cariola七年黃河跋涉輯」演講,洽詢電話(03)5263176轉210王小姐。

※ 相關報導:

* 草鞋墩風華創刊 詹宏志說故鄉事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sep/8/today-center6.htm

南投縣草屯鎮率先全縣,七日發表以文學年刊方式發行的「草鞋墩風華」創刊號,內容囊括草屯鎮鄉土、歷史、藝術,也邀請草屯出身知名人士寫故鄉事,像Pchome創辦人也是知名作家的詹宏志就寫下記憶中的草屯夜市。

* 「台灣在漫畫的原鄉」布魯塞爾漫畫節亮點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sep/8/today-life8.htm

....比利時漫畫風氣鼎盛,「丁丁歷險記」、「藍色小精靈」等家喻戶曉的漫畫都出自比利時大師手筆。布魯塞爾漫畫節成立於二○○九年,台灣是該展第一次以「榮譽邀請」之名邀請的國家。



◆ 宮崎駿何時風再起

【聯合報╱張佑生】2013.09.08

日本動漫大師宮崎駿,召開記者會宣布退休,吸引二百家海內外媒體、六百名記者到場,日本電視台幾乎全數現場直播。

宮崎駿解釋,決定退休純粹是因為年紀大、體力不濟,與所屬的吉卜力工作室最近承受龐大壓力,甚至接到恐嚇電話無關。但外界很難不把宮崎駿的退休,和他的新作「風起」引發爭議聯想。

日前,他表示日本應為二戰時期慰安婦問題,向中、韓道歉,並提供賠償。此言一出,立刻引起右派圍剿,批他賣國,揚言拒看「風起」和其他作品。

現年七十二歲的宮崎駿,兒時躲過美軍的轟炸。吉卜力工作室社長鈴木敏夫表示,宮崎駿喜歡飛機,是武器迷,對戰爭史很熟悉,但非常厭惡戰爭,年輕時多次參加反戰遊行。

在「風起」之前,宮崎駿的「風之谷」、「天空之城」、「魔法公主」、「霍爾的移動城堡」,都帶有反戰色彩。但「風起」應是他首度在宣傳時,即明確表達反戰思想的作品,且主角是日本零式戰機設計者堀越二郎。

宮崎駿建議,日本政府正視歷史錯誤,應該和首相安倍晉三的極右化有關。

同為二戰禍首,德國政治人物的認錯言行,就很有誠意。

總理梅克爾和總統高克,最近先後造訪納粹集中營的遺址,且再度強調德國的歉意和記取歷史教訓的重要性。德國納粹罪行中央調查廳,正追究五十名奧許維茨集中營警衛的刑責,包括六名至少已八十七歲的女性警衛。

人生七十才開始。風再起時,宮崎駿人生下個階段的夢想將起飛。再過兩年就是二戰結束七十周年。但只要日本對罪行不真心道歉,歐洲大陸的和解之風,就不會在亞洲吹起。

※ 相關報導:

* 導演蔡明亮獲威尼斯評審團大獎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501014126/112013090800015.html

台灣導演蔡明亮,台灣時間8日凌晨以《郊遊》勇奪第70屆威尼斯影展評審團大獎。蔡明亮曾在1994年以《愛情萬歲》首度奪金獅,相隔19年後,他交出自己最滿意的作品《郊遊》,表示這將是他最後一部劇情長片,如今更以這座評審團大獎,為電影生涯畫下完美的句點。

* 與科技共舞 黃翊與周書毅出國表演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3090800261.html

科技結合表演藝術的作品近年在台灣蔚為潮流,也逐漸在國際打開名號。新生代編舞家黃翊與德國庫卡工業機器人共舞的《黃翊與庫卡》(見圖,林茲科技藝術節提供),本周獲邀至奧地利林茲科技藝術節演出,是台灣表演藝術界第一人。

fsj 提到...

紙風車 台灣動物昆蟲展到台北

【聯合晚報╱記者邱瓊平/台北報導】2013.09.09

走進「夢想鯨魚」的肚子裡,除了可以體驗從淺海游入深海的不同面貌,還能看見漂浮在水中的水母、海底火山群。站在蓮霧、鳳梨上的綠瓢蠟蟬、姬赤星椿象,栩栩如生的模樣,也吸引大小朋友的目光。

紙風車文教基金會推出「紙風車台灣動物昆蟲創意展」,10月5日至20日將在台北市青年公園展出。展場中還有台灣黑熊、梅花鹿、台灣雲豹等台灣特有種,都是展區內不能錯過的精彩焦點。

台灣動物昆蟲展與其他生態類型展覽不同,不展活體與標本,而是把微小的昆蟲放大了,是全世界最大的台灣動物昆蟲創意展,連平常肉眼看不見的跳蚤,在展區內都變得比一個籃球員還要高。

除了變高和變大的昆蟲和動物,有些展物與藝術結合,像是客家花布獨角仙、克林姆螞蟻,還有展物發揮創意聯想,像是蚊子捐血站、拖鞋打蟑螂和無頭蒼蠅等。紙風車文教基金會表示,台灣動物昆蟲展4月起已在台中和苗栗展出,吸引25萬人次參觀,不只小孩看得津津有味,大人也被變大的昆蟲所吸引。

紙風車台灣動物昆蟲創意展預售票於全家便利商店開賣,優惠價200元。也可揪團購票,傳真至紙風車文教基金會訂票,可享買10送2的優惠方案,優惠時間至10月1日。活動網址:http://www.319kidsmile.org/paperwindmill/。



◆ 庄腳囡仔楊富閔 跳tone寫家族

【林欣誼/專訪】2013-09-09 中國時報

76年次的作家楊富閔出身台南大內鄉,因擁有同輩少有的鄉土成長經驗,筆下盡是大家族、廟會、辦桌、葬禮等俚俗情節,也寫出國台語交雜、流暢自然的語言風格。

近日他一口氣推出兩部散文系列作:《為阿嬤做傻事》、《我的媽媽欠栽培》,但不願被歸為家族書寫,「我不是單純再現家族內容,如果那樣,我直接打電話跟爸媽說我愛你就好了啊!」

下筆像在和時間賽跑

楊富閔戴著大黑框眼鏡,走路、說話都過動似的手舞足蹈,語調急促又帶點結巴,聊起家人,他一下子為媽媽的妙語如珠笑癱沙發上,一下子深情滿滿:「每個家人都是我愛的人。」

在文學隊伍中,年紀排行極小的楊富閔,下筆卻有股和時間賽跑般的拚命,繼2010年的小說處女作《花甲男孩》後,3年來他幾乎日夜趕稿,寫完兩部10多萬字散文,同時交出研究所論文。

今年6月,他親愛的阿嬤過世,他一邊為新書排目錄,一邊校對阿嬤訃聞,生活情緒都陷入混亂,他大叫:「好像快死了!」

將生活媒材嵌進文章

比如他喜歡把新聞、籤詩、日曆等生活中的文字媒材嵌進文章中;絞盡腦汁發想如「遊子身上發熱衣」、「我的媽媽欠栽培」等新鮮靈跳的文風,處處充滿實驗,這也是為何他不想強調「家族」,「重點不是題材,而是裝載內容的形式,寫作時我反而像去了很遠的地方,看著我寫的人好像一個個陌生人。」

楊富閔來自一個家中方圓百公尺內都姓楊的大家族,光是嬸婆列隊就有10個,戀鄉的他幼時就從圖書館搬回《南瀛文獻叢書》大部頭默默啃完,「我的台灣閱讀史,想來就是我的心靈養成史。」

描述自家人笑中帶酸

這位愛媽祖的大男孩有能讓鄉村與現代共處的神來之筆,連黑色幽默都渾然天成,他寫神明遶境,最愛媽媽牽他鑽過「蜈蚣陣」,寫怕熱的阿嬤無冷氣吹而夜夜趴在陽台睡去,寫過完102歲的人瑞阿祖,寫童年永遠自己簽名聯絡簿,也寫擔心爸爸陷入憂鬱症,媽媽日夜在工廠、麵攤加班過勞,笑中帶酸。

儘管家裡有些辛苦,家族內有愛有恨,寫完兩書,楊富閔更確認「愛的存在」:「我媽會細心把我的專欄剪報貼成一本,我爸會因為我中秋節買不到車票回家,半夜3點從台南開車上來台北接我,這難道不是愛?」感性的大男孩差點鼻酸,趕緊笑說:「所以寫完後,我感覺生活變好、變容易、變快樂了!」

※ 相關報導:

* 工人之子搞文學 誓言寫到老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3090900313.html

楊富閔出身底層家庭,家中爸爸、媽媽、哥哥都是「做工仔人」,他是唯一的「讀書人」,他說不上來怎麼培養出文學興趣,只記得從小愛寫日記、編故事,國、高中忙考試,進入東海中文系後,第一次離開大家族變成「一個人」,也在此時開始寫作。

fsj 提到...

蒙馬儒的落日 梵谷真跡新發現

【聯合報╱編譯田思怡/綜合報導】2013.09.10

荷蘭阿姆斯特丹的梵谷美術館,九日展示一幅新發現的梵谷風景油畫「蒙馬儒的落日」,此畫是梵谷一八八八年顛峰時期的作品,過去被當成贗品棄置在挪威的一間閣樓。

這是自一九二八年以來,首度有梵谷大尺寸油畫被發現。梵谷美術館館長修傑說:「這是本館最大發現,是一生只有一次的難得經驗。」

「蒙馬儒的落日」(Sunset at Montmajour)有梵谷為人熟悉的粗厚筆觸。這幅畫完成的日期已考證出來,梵谷在給弟弟西奧的信中,提到他在前一天完成這幅畫,也就是一八八八年七月四日,和「向日葵」、「臥室」等名畫都是同時期的作品。

這幅畫原主是一名挪威男子,由於別人告訴他不是梵谷畫的,就把它放在閣樓。修傑說,由於畫沒有簽名,梵谷美術館在一九九○年代也認定是贗品,但新技術和長達兩年的調查,證實是真跡。這幅畫最早是西奧的收藏,編號一○八,畫的背面仍找得到編號,在一九○一年賣出。

這幅畫預定本月廿四日起在梵谷美術館展出。



◆ 我家真像聯合國! 張郅忻書寫愛與堅強

【林欣誼/台北報導】2013-09-10 中國時報

從小在客家庄長大,大叔叔娶越南人、小叔叔娶印尼人,同父異母的妹妹有阿美族血統,表妹則嫁給了南非人。張郅忻在散文集《我家是聯合國》中書寫自己家中的五族共和,耙梳家族的愛與堅強,她表示:「希望這本書,能讓大家了解新移民的不同文化。」

71年次的張郅忻在新竹湖口長大,現就讀成大台文所博士班,博士論文預計以新移民文學為題。第一本書《我家是聯合國》結集10年來創作,圍繞家庭與成長,原本不覺得自己家族有何特別的她,寫著寫著才發現:「我家真像聯合國!」

最鮮明的寫照,是她寫透天厝裡的大家庭餐桌:「不定期出現新菜色,先是印尼鮮蝦咖哩,小阿妗用家裡的大鍋鼎熬煮整晚至湯液濃稠...幾年後,越南春捲登場,大阿妗以新鮮檸檬搭配魚露調製沾醬。近來,阿婆為南非孫女婿準備鐵板牛排。」

張郅忻最佩服兩位新移民阿妗離鄉落居台灣的堅強。與她年紀相仿的印尼阿妗10多年前剛嫁來時,她才高中,每天她起床上學前,阿妗已經拖完地在煎餃攤幫忙;當她忙著升學、談戀愛,阿妗卻已生養3個孩子。

越南阿妗總親切對她以「妹妹」相稱,兩人的語言交換教學時光就從廚房開始,阿妗會一邊泡著越南咖啡,一邊告訴她家鄉的事。她坦言幾年前鄰里間對她家的東南亞跨國婚姻懷著歧視眼光,幸而叔叔們都支持太太,一路扶持走過。

張郅忻的父母則在她幼時離異,爸爸長年在山區部落工作,她由阿公阿婆帶大。父親後來又再婚兩次,她與後來的3個妹妹,感情上卻無隔閡。

雖然童年有著思念媽媽的淡淡哀傷,但大家族給了她不虞匱乏的愛,「尤其阿公阿婆很疼愛我,他們老一輩表達感情的方式,影響我很大。」

書中寫到阿公年輕時曾隻身到越南打拚10多年,直到越戰開打才倉皇回台,到逝世前都懷念著這第二故鄉。

阿婆提到當年阿公在越南曾有情人,卻沒有怨懟只有包容疼惜。

她坦言,最不好寫的,是一年只見一次面的媽媽。一篇寫媽媽離婚後到台北西門町開鐘錶店,每天生活就從租屋的獅子林大樓走到開店的萬年大樓,情感節制疏淡。

她表示:「有人寫作會把傷口攤開來說,但我希望抓到傷口背後的情感與愛,用這些來面對我的人生。」



◆ 賴彥吉前進威尼斯建築雙年展

【管婺媛/台北報導】2013-09-10 中國時報

歷經4個月的評選,國立台灣美術館選出今年34歲的建築師賴彥吉,代表台灣參加明年第14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賴彥吉的提案「家中的小城市」脫穎而出,他以「家居」作為建築的原始基礎,應用在建築機能上,呼應第14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的主題「起源」(Fundamental)。

台灣自2000年開始以會外館形式參加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建築師李祖源、謝英俊、阮慶岳等人都曾以團隊形式代表台灣參加。賴彥吉則是繼建築師姚仁喜後,以一人參展形式參與。

賴彥吉這次參展的提案「家中的小城市」,將「家居」 (domestic diagram)作為建築的原始基礎,以台灣人吃、睡、玩的模式,作為策展思考。

賴彥吉出生於台中,多倫多大學建築碩士,目前在美國伊利諾大學芝加哥分校擔任助理教授,近期的裝置藝術作品《白象》曾被紐約現代美術館收藏。他曾在2012年獲得美國傑出年輕建築師學會頒發的「建築聯盟獎」,今年1月更被美國建築師學會的《建築師》雜誌選為封面人物。



◆ 《郊遊》慢出節奏 觀眾融入激賞

林志勳/桃園報導 2013-09-10 中國時報

《郊遊》主要演員李康生、陸弈靜9日返台,陸弈靜難忘《郊遊》首映結束後,觀眾給予的熱烈掌聲,「長長的、不會停,人也不太會動,一直鼓掌,我感覺到他們真心喜歡這部電影。」她說,當然還是有觀眾受不了緩慢步調離席,「但與蔡明亮以往作品相比,感覺觀眾更懂如何欣賞他的電影了。」

陸弈靜觀察,以往蔡明亮電影只要長鏡頭出現,總有不耐煩觀眾走掉,「有人一離場就引騷動,帶起其他觀眾跟著離場。」她說《郊遊》在威尼斯影展首映情況明顯改善,「這次導演大量使用長鏡頭,幾乎每個鏡頭都長,一開始有幾個人不適應走掉,沒走掉的人,適應了緩慢的步調,就很融入電影。」

陸弈靜說,現在華語電影要在國際影展拿獎很不容易,「東方世界對西方人來說,已不像以前那樣是神祕的,每種題材都有人在拍,要獲得評審青睞更加難得。」

蔡明亮日前得獎感性對李康生說:「他的臉,就是我的電影。」對此,李康生靦腆回應:「我想,他是說所有工作人員的臉,只是我的臉剛好比較大啦!」陸弈靜在一旁虧他:「導演就是說你的臉啦,不用再解釋了啦!」

蔡明亮接著將和李康生赴馬來西亞拍攝短片《行在水上》,是否不再拍劇情長片?陸弈靜說:「這只是導演得獎當時的感觸,拍片也要靠機緣,不是說拍就拍,《郊遊》前後籌備4年,天時地利人和才有機會拍片。」

※ 相關報導:

* 《郊遊》失金獅爆被做掉
http://showbiz.chinatimes.com/showbiz/100103/112013091000009.html

....「獨立通訊」網站影評人說,評審團主席貝托魯奇宣布將第一個獎項「評審團大獎」頒給《郊遊》,令人疑惑,還有哪部競賽片能超越《郊遊》?若不是宮崎駿的《風起》,應該是強納森葛雷澤的《皮囊之下》,結果竟頒給不被看好的義大利片《一條大路通羅馬》,「《郊遊》可以敗給對手,但竟敗給如此平庸的對手,既不公平,還是一種奇恥大辱。」

* 陳瑞斌挑戰拉赫曼尼諾夫改編曲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3091000001.html

今年是拉赫曼尼諾夫誕生140周年紀念,鋼琴家陳瑞斌舉行「傾聽-完全拉赫曼尼諾夫」音樂會,演奏拉赫曼尼諾夫的前奏曲及3首夜曲,還將演出10多首拉赫曼尼諾夫的改編曲目。

* 國際指揮大師 客座竹商管樂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153148.shtml

兩年前,美國辛辛那提音樂院管樂研究指導教授隆尼‧溫瑟爾,到新竹高商指導管樂,感受到這群孩子的熱情,許諾退休後一定再來。他今年退休,來台第一站就到竹商,讓師生樂翻了。

隆尼抵台後馬不停蹄趕到竹商體育館音樂教室,帶孩子練習,希望樂團明晚上7點30分在新竹市立演藝廳「2013號角響起~隆尼‧溫瑟爾之夜」音樂會,給觀眾最佳享受。

fsj 提到...

英有莎翁、法有雨果 比利時:我們有丁丁

【聯合報╱布魯塞爾記者蕭白雪】2013.09.12

整個周末的漫畫節活動,一進入布魯塞爾市區就不斷遇到跟漫畫有關的人物、畫面在周遭出現,讓人感受到「漫畫之都」的威力,跟比利時人談漫畫,更感受到當地人如何以漫畫成就為傲。

在地的專業導覽說,比利時雖然不像英國有莎士比亞、法國有雨果等非常受人景仰的偉大作家,但比利時的丁丁歷險記是全球知名漫畫;即使漫畫被有些人視為「次文化」,但比利時人卻認為漫畫是「第九藝術」。

從專門教授漫畫的藝術學校到各類漫畫商品,漫畫已成為這個國家的一部分,陸續走訪的幾個城市,總能輕易發現專門的漫畫商店;連上個牙醫診所,年紀不小的醫生診療桌旁櫃子上,都放著漫畫公仔。

於是慢慢相信幾個比利時人的形容:「在這個國家,不管是七歲還是七十歲,都愛看漫畫」。有點年紀的人還會提起,丁丁歷險記作者艾爾吉的中國好友張充仁,在卅幾年前重回布魯塞爾那一天,兩人在機場相擁而泣的故事,是當年電視、報紙熱門新聞。

布魯塞爾市區裡四十幾面的漫畫牆,是市區裡特殊的人文風景,不但有專門導覽的漫畫之旅路線,即使偶爾路過驚鴻一瞥,也會引起觀光客一陣驚嘆;如今不但每年都有企業想認養、贊助新的漫畫牆,更成為布魯塞爾觀光行銷一大特色。

聽專家介紹比利時漫畫裡的人物,感覺像在上文學、電影分析課程,漫畫不只可以充滿童趣、想像,也可以呈現每個時代的生活變化;從比利時在世界大戰期間如何被鄰國侵略、到女性何時開始在社會上嶄露頭角;從俠義、搗蛋到模範英雄,許多經典人物甚至成為學院裡的研究內容,在這個國度,沒有人認為看漫畫的小孩沒出息。

※ 相關報導:

* 賽德克巴萊漫畫 前進比利時展出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159131.shtml

電影「賽德克巴萊」原著的漫畫原稿,11日起在布魯塞爾漫畫博物館展出,這是台灣漫畫家首度在比利時展出畫稿,博物館內的漫畫圖書館更設置了台灣專櫃,櫃上還有台灣國旗。



◆ 阿卡貝拉音樂會 詮釋當代與經典

【台灣醒報╱記者黃智勤╱台北報導】2013.09.12

悠揚和聲交織成天籟,純人聲的詠歎無需樂器錦上添花,就足以令聽眾如癡如醉。《人聲點唱機》阿卡貝拉音樂會將在10月5日登場,以時代為主軸,帶領觀眾進入音樂的時空隧道。Vocal Asia執行長陳午明除介紹阿卡貝拉的特色之外,也認為以創意改編過往經典歌曲,有助於文化保存。

這次音樂會的演出團體是「歐開合唱團」、「神秘失控人聲樂團」、「VOX玩聲樂團」,都堪稱台灣最重要的阿卡貝拉樂團。《人聲點唱機》音樂會以時代為主軸貫串整場表演,唱對舊年代經典的致敬與懷舊之心、唱民歌年代的激情狂飆、也唱當代選秀節目中的流行樂曲,必然能勾起所有平凡小人物的共鳴。

音樂會將由四個樂章組成,分別是「多元的現代」、「自己的聲音,自己的歌」、「和她們一起逝去的日子」、以及「老曲盤,新聲命」。從現代驀然回首,回溯時光之流,一路從當代流行樂曲唱到「望春風」等經典老歌,帶領觀眾走入時光隧道,重回各自心中的美好年代。

Vocal Asia執行長陳午明則對節目的演出特色,做出了更進一步的介紹。阿卡貝拉並非僅只是翻唱流行歌曲,還在其中加入了深厚的音樂層次,與自由的風格變換。陳午明表示,這次演出重新演繹傳統歌曲,能讓老一輩的朋友重溫美好回憶,也能讓年輕人感受經典好歌的雋永,甚至興起學習的念頭,達到文化保存的目的。

一名樂團發言人表示,時代的迥異造就了不同的故事與歌曲的產生。對於阿卡貝拉樂團而言,純人聲(A Cappella)這個美好的形式能賦予這些故事新生命,傳達給台下的每個觀眾,是最幸福的事情。《人聲點唱機》阿卡貝拉音樂會的宗旨,正在於「用自己的聲音,唱自己的歌。」

※ 相關報導:

* 維也納少年合唱團 十月到花蓮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156006.shtml

維也納少年合唱團從一九六一年起多次來台,將在玉山銀行贊助下,於今年十月首度赴花蓮演唱。



◆ 屏風續命 李國修劇本迎向創投

【聯合報╱記者何定照/台北報導】2013.09.12

屏風表演班原定年底暫停演出,可望出現轉機。劇團藝術總監林佳鋒透露,在團員與藝文界不斷與李國修太太、屏風負責人王月溝通後,王月同意讓屏風嘗試新可能,近日屏風已開始與創投等業界接觸,希望藉由李國修劇本等資產的智慧財產權來開發新的商業模型,以延續屏風命脈。

「我們想把記憶延續下去,演出才有人記住這些戲。」林佳鋒指出,在各界建議下,屏風開始思考如何繼續李國修作品的生命力。「我們有價值,但如何彰顯、如何操作,需要商業方式,才能從市場端得到挹注。目前首要的就是李國修二十七個劇本,把這些劇本轉成智慧財產權,做出實際的產值,就能是屏風的商業模式之一」。

林佳鋒說,李國修生前決定讓屏風暫停,除了考量維持藝術品質不易,以及愛妻的壓力外,主要也因劇團營運辛苦。屏風二十七年來,曾於一九九一年和二○○一年發生財務危機,「劇團每年都會擔心能否順利過完,李國修不想讓王月遭受這種煎熬。」

在各界建議下,屏風試圖結合其他力量發展新模式,林佳鋒說,各種可能性都有,比如以創投角度從市場募集基金,屏風作為股東,作品授權其他劇團演出;也可能由屏風找演員演出,「若能有資助的團隊和劇團,或許是一條活路。」

林佳鋒指出,台灣表演藝術團體的商業模式,都是靠基金會或劇團,但韓國娛樂產業都是靠企業投資,來形成商業模型,屏風若靠基金會也是一條活路,但這仍是藝文團體運作模式;「如果我們真的做出新模式,也會影響未來表演藝術如何創造市場價值」。



◆ 藝術界敢為自身估價 才能長遠築夢

【聯合報╱記者何定照/台北報導】2013.09.12

「國內表演藝術界太可惜了,不知如何運用手邊的資產,不妨多向電影界或流行音樂界借鏡。」熟稔智慧財產權的律師黃秀蘭,看了屏風計畫打造新的商業模式,認為很可行,「若成功,將為國內表演藝術界立下新的典範。」

黃秀蘭數十年來為電影界、流行音樂界談判智慧財產權,曾任兩廳院監察人,看表演藝術界空有資產卻不知怎麼用,「只要好好運用,商機可長可久。」

黃秀蘭指出,屏風除可將劇本授權其他劇團演出外,也可授權給電視、電影等。前者如音樂劇大師安德烈‧洛伊‧韋伯設立真正好集團,將其音樂劇授權其他國家供不同語言演出;後者如國片「三十六個故事」,有日本劇團要求授權演成舞台劇,小賺一筆。

黃秀蘭說,屏風還可精選劇本對白及劇照,推廣使用,有證券公司看上電影「賽德克巴萊」,其中對白「好獵人要懂得安靜等待」,加上一張電影劇照做成廣告,就讓電影公司荷包飽不少,另外,如販賣過去演出DVD及原聲帶、發展周邊商品等,也都可有利潤。

「表演團體別只光說夢想,創投公司看的是你有多少價值!」黃秀蘭說,若要跟創投公司談,須先檢視賣座劇目,精列場次、票房等,創投公司就會有正面評估。

fsj 提到...

龍應台:台灣文創 每環節都不健全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2013.09.13

國內書店裡的暢銷書八成來自國外、打開電視多數是韓劇、大陸劇、日劇,文化部長龍應台今天談到台灣的文創產業瓶頸,認為從創意發想進入產業面的加值應用、經紀授權、行銷等每一環節都不健全。

龍應台今天對多位中研院院士及大學校長,分析當前出版、電視等文創產業的處境。她說,大陸之前火紅的「我是歌手」,掀起一陣旋風,明明是台灣的歌手、歌曲也源自台灣,但要變成大紅大紫的產業卻在大陸。

她認為,文創產業源頭端的創意,台灣有優勢,但是要進入加值應用、中介媒合、到行銷,台灣每一個環節都不夠健全。

例如國內的數位典藏計畫花了上百億元,卻沒有好的授權機制,就像是有了水庫,但是沒有水龍頭。

談到電視影劇產業,龍應台憂心說,台灣自製戲劇,愛情劇加愛情喜劇占了六成,其他以犯罪、政治、科幻、美食為主題的都是零,相較日韓的取材多元,台灣的劇本想像單一,很難跟日韓競爭。加上國內電視製作費一集平均170萬元、如果購買大陸劇、韓劇版權,一集平均約20萬元,都使得文創產業的推展更加困難。



◆ 討海人朱讚文 辦書畫個展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5/8160520.shtml

【聯合報╱記者黃宣翰/台南報導】2013.09.13

安平區76歲素人書畫家朱讚文原本是漁民,10多年前退休後勤練書法、國畫,他的草書蒼勁有力,畫作栩栩如生,昨起在安平區公所舉辦個展,作品令人驚豔。

朱讚文說,祖父與父親以討海維生,弟妹共8人,一家十幾口都由父親一人獨挑家計。他國小畢業後,跟著父親出海捕魚,直到62歲退休,民國85年進入永都常青福利館及秀峰詩學會學習。

朱讚文說,他從小就喜歡寫字、畫畫,退休後重拾畫筆創作,自認起步晚,加倍珍惜機緣,比其他學員更認真練習。

好學不倦的朱讚文,陸續加入日語、書法班、圖畫班,也學素描與詩詞,經過10餘年努力,書畫詩詞樣樣精通,書法作品偏愛草書,墨蝦、螃蟹和群鯉畫作栩栩如生。他的個展在安平區公所一樓大廳展出到10月20日,有40餘件書法、國畫及詩詞創作。



◆ 桐花自行車 大田獲金點設計獎

【聯合報╱記者陳沛佑/內埔報導】2013.09.13

位於屏東縣內埔鄉的大田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今年以客家油桐花為主軸的「藏雪」碳纖維自行車,在506件獲選獎中脫穎而出,獲金點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董事長李孔文表示,VOLANDO是以台灣本土文化作為創作基底,設計靈感來源來自客家及原住民文化,未來公司還會持續發揚台灣文化,讓自行車從傳統交通工具變為一項「藝術品」。

大田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位於內埔工業區,以代工高爾夫球用具起家,於2009年創立自行車品牌VOLANDO,產品也連獲三年台灣精品獎的肯定,並於建國百年時獲選「台灣百大品牌」。今年金點設計獎先從1372件產品中選出506件通過評選,再挑出16件作為「年度最佳設計」,以油桐花設計的「藏雪」打敗五百多位對手成功入選,也是大田從製造代工業走到設計業的指標。

設計師蔡坤益表示,「藏雪」修改過許多次,第一版採用黑白的基調,深受女性顧客喜愛,得獎的「藏雪」已經是第三版本,以紫色為主調,配上白色的油桐花,終於獲得金點獎的肯定。VOLANDO經理朱英彰表示,希望能做到「就算消費者沒有買車,也能因為產品設計而感覺到台灣的美好」。

「藏雪」目前正在台北松山文化創意園區「2013台灣設計展暨台北設計城市展」的金點設計館中展出。



◆ 佛教文物展 一窺1700年漢化史

【聯合報╱記者何定照/台北報導】2013.09.13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舉辦「光照大千—絲綢之路的佛教藝術特展」,選集上百件佛教傳入中國過程、橫跨千年的藝術品,讓觀眾既能看到一千七百年前佛像等藝術,也能一窺佛教文化從印度行經絲路、漸漸漢化的歷程。

佛光山都監院院長慧傳法師表示,佛陀紀念館舉辦佛教藝術展,起源和星雲法師息息相關。因為星雲法師推動佛法生活化,一心透過不同方法呈現佛法,認為要讓大眾快速體會佛法高妙,用文物展出最容易。藝術展展品來自中國文物交流協會選自陝西、甘肅、新疆三地的十六家文博單位。

慧傳法師指出,佛教到中國最早是經喀什米爾傳入新疆,西漢張騫出使西域時開通絲路,讓佛教藝術又得以經河西走廊深入甘肅、陝西,使這帶成為中國佛教文化源頭。展中即可看到新疆佛教藝術猶有西域色彩,但進入河西走廊後,藝術品漸漸融合中國文化。

例如一只魏晉時期石塔,塔身是印度覆缽式,塔頂卻有八卦和北斗七星圖案,顯示融合中印文化。

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指出,特展還顯示佛教文字、造像、佛經變化等佛教傳播過程中的演變。例如堪稱中國最早劇本的唐朝「彌勒會見記」劇本殘頁,是以絲路地區的焉耆文寫成,漢字出現是在多年後;東漢時期彩繪絹衣上畫的佛像,面孔顯出中亞人特色,但唐朝佛像即可見中國人鳳眼。

佛教藝術特展九月十四日至十二月八日在高雄佛陀紀念館展出。

fsj 提到...

世界劇場設計展 周東彥空的記憶奪大獎

【汪宜儒/台北報導】2013-09-14 中國時報

4年一度的世界劇場設計展(World Stage Design)目前正在英國的卡爾第夫(Cardiff)舉行,當地12日晚間的頒獎典禮上,近年跨足劇場與影像的台灣新媒體藝術家周東彥以《空的記憶》拿下「最佳互動與新媒體設計」大獎(Interactive & New Media Design)。

王奕盛、高一華 獲獎

此外,台灣的王奕盛也以雲門舞集《屋漏痕》的多媒體設計得到「最佳互動與新媒體」銅獎,高一華則以「周先生與舞者們」的《重演》燈光設計獲得「最佳燈光設計」銀獎。

世界劇場設計展由「國際舞台美術家、劇場建築師暨劇場技術師組織」(簡稱國際劇場組織、OISTAT)主辦,與布拉格劇場設計大展同為全球性的劇場設計競賽,堪稱戲劇設計界的奧斯卡。台灣設計師林恆正曾在第2屆獲得服裝設計項目的金獎,簡立人曾在燈光設計項目得到銀獎。

今年全球共有600多位設計師投件,最後117位設計師入選,台灣佔其中8席,在最佳舞台、服裝、燈光、音效、互動與新媒體等9大設計類別競逐獎項。

今年32歲的周東彥畢業於北藝大戲劇系,是英國倫敦中央聖馬丁藝術暨設計學院劇場與多媒體碩士,過去曾以紀錄片《時間之旅》入圍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與金馬獎,是近年頗受矚目的藝術家。

如夢幻境 視覺感強烈

他在舞作《空的記憶》擔任導演與多媒體設計,邀請編舞家周書毅共同創作。作品以「空」與「記憶」作為發展主軸,運用無線自動舞台裝置平台、環景攝影、即時影像處理等科技,表演中光影與身體流動幻變,呈現一種如夢境虛幻、如回憶奔流的氛圍,視覺感強烈。

世界劇場設計展期間還舉行「劇場藝術節」中,40檔來自各國的作品獲邀演出,其中包含台灣的安娜琪舞蹈劇場的互動多媒體舞蹈《第七感官》、EX-亞洲劇團《假戲真作》與再拒劇團《接下來,是一些些消亡(包括我自己的)》,票券場場售罄,觀眾好評不斷。

今年國際劇場組織的執行委員會也同步舉辦了世界會員大會選舉,台灣技術劇場協會推派的代表張翼宇高票連任委員,也是亞洲地區的唯一代表,並被推舉為OISTAT國際劇場組織副會長。

※ 相關報導:

* 文創夢想家/跳舞的身體找回家的路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164789.shtml

「為什麼地球是平的,回家的路卻是彎的,他們嚮往,跳舞的身體有沒有一條回家的路。」這是今年7月鈕扣計畫開演前的片頭字幕,也是玫舞擊(MeimageDance)藝術總監何曉玫最揪心的一件事。三年前,何曉玫發起邀旅外舞者回家的演出計畫,至今不輟。她說,看到舞者因此得到國內的演出機會、有人選擇留下來,還有舞者激動地說父母總算看到其演出,都讓她感動莫名,更堅定鈕扣計畫不能停。

....過去幾年,她對舞者流失的感受異常強烈。身兼台北藝術大學舞蹈所主任的何曉玫,多年來教出許多傑出舞者,卻都留不住;儘管學生們個個登上國際舞台,以卓越的肢體律動征服許多目光,「但始終沒人知道他/她是誰,只知道是哪個國家、哪個舞團。」

「我不希望台灣成為舞者的代工廠,」何曉玫說。2010年何曉玫在任教之餘,成立玫舞擊,她坦言,希望為台灣留下一些舞者。隔年,結合誠品生活的力量,推動首屆鈕扣計畫,「鈕扣」取自New Choreographer(新銳編舞家)的諧音,要旅外舞者自己編、自己跳,讓國內民眾看見。

* 成大建築展 秀漢寶德菜鳥作品
http://mag.udn.com/mag/edu/storypage.jsp?f_ART_ID=476879

全台創系最早的成大建築系即將邁入70年,該系昨天起在華山文創園區舉辦建築展,展出近400張從日治到戰後30多年的學生作品,除有國際知名建築師李祖原及建築教育家漢寶德學生時代作品,還有台灣首位開業女建築師王秀蓮的畢業設計。



◆ 高雄藝博會 300藝術家秀佳作

【聯合報╱記者徐如宜、謝梅芬/高雄報導】2013.09.14

「2013高雄藝術博覽會」昨天起至9月16日,在駁二藝術特區及翰品酒店雙展場同步進行。主辦單位備有接駁車免費搭乘,方便觀眾往返兩處展場。

文化局局長史哲表示,舉辦藝博會的目的,除了推廣民眾參與藝文活動外,更進一步要使藝術進入日常生活與消費中,讓藝術品收藏成為健全藝術市場的重要根基,希望透過藝術消費習慣的建立,持續發展及活絡藝術文化產業。

藝博會由文化局及高雄市現代畫學會共同主辦,引進「飯店型博覽會」在翰品酒店7、8樓展出,駁二藝術特區C4倉庫也有許多展品。倉庫周圍設置8件雕塑作品。

翰品酒店除了經典大師作品外,還有當代新銳創作,展出內容豐富多元,光是作品投保金額即高達20億元。

其中今年才過世的大師趙無極在1960年創作的「09 02 60」原作單價更高達1億元。

藝博會有4大主題,包括在駁二藝術特區的「當代藝術展區」、「年度主題策展」、「新銳特展區」,以及在翰品酒店的「現當代藝術展區」。

62間參展畫廊中,有13間來自國外,總計集結300位藝術家、1500件作品。

高美館在展覽期間舉辦相關藝術產學論壇,邀請對畫廊經營與當代藝術有獨到見解的日本小山登美夫,與資深藝術顧問陸潔民,共同探討藝術產業現況及畫廊歷史。藝博會票價150元,10人以上團體票每張120元。



◆ 八尺門攝影展 再現原民奮鬥史

【聯合報╱記者羅緗綸/竹北報導】2013.09.14

報導文學工作者關曉榮昨天起到10月6日,在新竹縣縣史館一樓,舉辦「八尺門─再現2%的希望與奮鬥」攝影展,40幅黑白作品,讓人感動哽咽。

「他們在都市蓋房子,卻住在簡陋的工寮」、「他們開馬路,卻沒開汽車…」新竹縣文化局長蔡榮光感慨哽咽,指照片經歷約30年,原住民的生活和文化保存問題,仍值得關懷。

主辦攝影展的中華新文化總會秘書長楊渡說,看關曉榮作品中的人物特別動人,作品記錄了原住民的生活點滴和變遷,從中可看出主角的眼神,讓人感受到奮鬥、希望以及勇氣,也是現代人少有的眼神。

楊渡也介紹關曉榮在海南島出生,因物資缺乏,家人熬小魚餵他,他對海很有感情,1984年起往基隆八尺門漁港,用鏡頭記錄原住民生活;竹縣議員高偉凱關注勞工,指一幅幅作品「猶如起訴書」,記錄原住民遠離故鄉,到都市邊緣做勞動最底層工作。

新竹縣副縣長章仁香是阿美族原住民,指關曉榮以照片、文字記錄阿美族、達悟族原民勞工努力與奮鬥,台灣經濟發展過程中,原民扮演重要且辛苦的角色,希望得到大家的尊重、疼惜與幫助。



◆ 韓小提琴天后 鄭京和10月登台獨奏

【邱祖胤/台北報導】2013-09-15 中國時報

亞裔音樂家要在古典樂壇占一席之地,難度非常高,韓國國寶級小提琴家鄭京和卻能在1970至80年代,以亞裔女性演奏家身分在國際大放異彩,更是難能可貴,10月她將第二度來到台灣,演奏貝多芬與佛瑞奏鳴曲。

天才音樂家琴音渾厚

鄭京和的演奏充滿霸氣,琴音渾厚,情感細膩,奔放而不失精準,連許多男性小提琴家都自嘆弗如。鄭京和表示,「我熱愛音樂,更將小提琴視為生命,但學習的過程是非常艱苦的,沒有過於常人的毅力,就無法達到自己所要的音樂,因此至今我仍戰戰兢兢,謹慎面對每一首曲子。」

鄭京和1948年生於南韓,6歲開始學習小提琴,9歲於首爾演出孟德爾頌協奏曲,震驚韓國樂壇,12歲便以天才兒童之姿赴美,在茱莉亞音樂學院跟隨大師葛拉米歐學習。

鄭京和憑著天賦及努力,很快嶄露頭角,1967年打算參加列文屈特音樂大賽,卻因葛拉米歐屬意愛徒祖克曼參賽,鄭京和的母親李元淑嚥不下這口氣,竟變賣韓國的房產,買一把史特拉底瓦利名琴讓女兒帶去參賽。

1970年代即活躍樂壇

鄭京和不負母親的期待,一路過關斬將,最後決賽與祖克曼狹路相逢,同門廝殺,由於兩人的表現都太過精采,難分軒輊,大賽只好讓兩人並列第一,這一年鄭京和才19歲。

得獎後的鄭京和,邀約如雪片般飛來,陸續與紐約愛樂、柏林愛樂與克里夫蘭管絃樂團等樂團合作,一年演出超過120場,與帕爾曼、祖克曼並列為1970年代最活躍的3位小提琴家。

獲選世紀百大演奏家

成為當紅炸子雞的鄭京和,同樣成為唱片大廠歡迎的對象,笛卡與她簽下10年約,推出近30張專輯,與普列文、蕭提合作,留下許多重要錄音。1980年之後與EMI合作,和賽門.拉圖、鄧許泰特等指揮家合作,不但多次獲得英國留聲機大獎肯定,也被BBC古典雜誌評選為世紀百大演奏家。

鄭京和錄音數量驚人,所有重要的協奏曲幾乎都錄過,其中貝多芬錄過兩次、孟德爾頌3次、布魯赫兩次、柴可夫斯基兩次,布拉姆斯協奏曲則遲至2001年才與賽門拉圖和維也納愛樂合作推出。

鄭京和小提琴獨奏會10月27日將與美國鋼琴家凱文.肯納合作,在台北國家音樂廳演出。

※ 相關報導:

* 鄭家3姊弟 古典韓流先驅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3091500017.html

近年韓國在古典樂壇的野心有目共睹,各國主要音樂學院及各大比賽都可見到韓國人的蹤影,1970年代,鄭京和與她的大提琴家姊姊鄭明和、指揮家弟弟鄭明勳,就活躍國際樂壇,堪稱古典韓流第一代人物。

fsj 提到...

龍應台:文創人才 被大陸勾走

【李宗祐/台北報導】2013-09-14 中國時報

文化部長龍應台昨日應邀在中央研究院的院士季會中演講表示,台灣文創產業雖然有很好的創意源頭,但進入產業的商業機制,從加值應用到經紀行銷等,每個環節都不健全。在缺乏市場誘因下,文創人才競相往對岸發展,被大陸產業「勾走」,成為台灣文化界的集體焦慮。

龍應台以「從孤獨的筆到國際的光─對創意、文化、產業一點析理」為題,分析出版、電視、電影和流行音樂等文創產業發展現況及困境。龍應台以最近以《郊遊》獲得威尼斯影展評審團大獎的導演蔡明亮為例,蔡明亮感慨自己拍得有點辛苦,這部電影會是他最後一部劇情長片,直言台灣文創產業確實有很大問題。

她並以大陸選秀節目《我是歌手》為例,參賽歌手唱的歌幾乎都是台灣音樂人的創作,卻到大陸才能變成火紅產業,這就是台灣最大的問題。「台灣有才氣的個人這麼多,卻找不到市場,不僅我們的電視節目如此,出版和電影等文創產業都是如此。」龍應台說,國片僅占台灣電影市場16%票房;台灣人看的書,80%是國外翻譯書。

在出版業萎縮的情形下,龍應台表示,國內出版業現在已經沒有優秀的編輯去發掘並培養作家,經紀人制度更完全缺乏,這種現象也波及電視和電影產業。她說,台灣連續劇有35%是「我愛你、你愛我,死了都要愛」愛情偶像劇;喜劇雖有28%,但還是愛情有關,不像英美日有政治、科幻和犯罪等多元劇情,創作源頭這麼單一,怎麼可能撐起整個產業。

大陸市場對人才的磁吸效應,更成為台灣文創產業發展最大焦慮。龍應台說,很多人擔心現在連跨年晚會都快辦不成了,因為歌手都跑到大陸。台灣現在有種焦慮,就是寫歌的人都到大陸去了,很多作家和漫畫家也都去那邊,被大陸產業「勾走」。原因在於,台灣雖有很好的創意源頭,但進入產業的商業機制都不健全,缺乏加值應用、沒有專業經紀和授權行銷,甚至連基本的調查資料都不健全。



◆ 龍應台:全力媒合文化產業與人才

【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台北報導】2013.09.14

台灣文化產業人力資源不足,造成作品題材單一化及產量不足等問題。文化部長龍應台呼籲文化工作者必須增加創作多元性,中研院院士吳成文提醒需將作品特色轉化為優勢;世新大學校長賴鼎銘則建議,文化部須與高等教育接軌,促進產學合作;中原大學圖書館館長李宜涯則質疑政府資源分配不均,龍應台回應說,「補助」及「投資」都是推動產業發展必要措施。

文化人才不足造成本土作品產出不足,反應在國產電影市占率僅達16%,而電視節目有70%都是依靠中、日、美的進口;「電視台向國外買1集連續劇只要20萬台幣,自己投資拍攝卻可能需要超過170萬。」龍應台對此表示,「收視率決定市場機制,不能把責任全部推給片商及頻道商。」

「影視產品的進出口失衡,一部分必須歸咎於台灣主要市場在中國大陸,但市場的機制卻不對等。」龍應台指出,自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簽署以來,台灣每年開放引進10部陸片,陸方則不限台片登陸的數量,然而台片尋求中國戲院上映時,往往受到其他法規的禁制,導致2年來只有12部台片成功在大陸上映。

影視產品外銷有限的另一個原因,是題材太過單一;超過6成都是愛情喜劇,不像英、日、美等輸出大國,有包括犯罪、懸疑、政治、美食甚至科幻等題材;龍應台認為,產業要健全化,創作主題必須更多元。中研院院士吳成文對此抱持不同看法,他引述生醫界推動產業化的經驗,認為台灣必須以「特色」勝出,「愛情元素就是台灣社會的特色。」吳成文說,「應該強調這個特色讓它成為利多。」

現階段文化部以「媒合」的中繼角色,在行銷本土產業及人才方面,獲得不錯的成果。龍應台特別舉出設計師古又文成功的案例,「古又文在世界各地獲獎,打開知名度,再由文化部主導引入投資者參與其品牌行銷,現已順利打入日、美等地的時裝市場。」

中原大學圖書館館長李宜涯肯定文化部扶持許多新人及團體邁向產業化的作為,但現有許多實力堅強的「老牌」文化人仍在苦撐待變,李宜涯並以藝人陳妍希獲得350萬補助一事,質疑資源分配上欠缺通盤考量。龍應台對此回應,「古又文的成功,說明不只雪中送炭的工作重要,某些具有潛力的人才,其實也需要文化部再適時『推一把』。」

世新大學校長賴鼎銘建議,台灣文化產業需要的不只是創作者,而是各種人才的投入,文化部應該利用全國大學校長會議等平台,向教育界傳達哪些「產學合作」有立即啟動的必要,如此才能持續為文化產業挹注源源不絕的人才及技術。



◆ 台灣出版業萎縮 龍應台開藥方

【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台北報導】2013.09.14

「在華文世界裡,台灣個人創作的質、量都是最優秀的,但創作能量無法轉化為銷量,是現在出版業面臨到最大的問題。」文化部長龍應台以「從孤獨的筆到國際的光」為題演講,主張要關切編輯人才斷層、支持本土創作、保存獨立書店及產品數位化與外銷等議題,才能防止台灣出版業泡沫化。

「創作的過程太孤獨,而好作品不能被埋沒,我們要讓本土創作在國際間發光。」龍應台表示,「然而現實的情況是,過去一整年,沒有買過實體書的民眾高達53.5%。」國人仍有閱讀習慣,但網路資訊爆炸的情況下,越來越多人傾向以電腦、平板或手機作為閱讀的媒介,相對造成以實體書為主的銷售市場大幅萎縮。

「出版業要提升自己的競爭力,首要提升產品數量及生產速度,數位化勢在必行。」然而,販售實體書所得占了總收入的90.1%,數位出版僅占1.4%,遠低於美國數位出版品銷售所占的12.6%,顯示出版品數位化的比例太少,民眾逐漸養成透過電子產品閱讀的習慣,市場上卻沒有足夠的出版品能供選擇。

出版業推出新產品的畸形策略也反應在「暢銷書排行榜」上;根據2012年金石堂書店的統計,文學類書籍銷售前10名的作品當中,只有侯文詠及小野兩位本土作家上榜,其餘是來自日、美、歐的譯本。「不是本土作品不好,而是譯本的原著已通過國外市場考驗,進口相對保險。」龍應台說,「以台灣出版社現有的資源,要培育一個新作家,簡直是不可能的任務。」

「但是本土作品並非全無競爭力。」根據同一份統計資料,非文學類的暢銷作品中,進口書籍只占3本。龍應台進一步說明出版業的轉機,「台灣有很多關於美食、禪學的書籍,以及能夠跨越語言藩籬的繪本、漫畫等創作,在國際書展中表現突出,而這是一個行銷的契機。」

文化部大力推動出版品外銷也逐步收到成效,2004年時出版品進出比為3.6,至2010年已降至1.7,未來文化部仍將致力於文創產品的進出口平衡。「出口增加緩慢的主因,是大陸市場無法全面開通。」龍應台說,「一旦大陸官方認為書籍內容牽涉意識型態問題,就已超出文化部所能控制的範圍。」

龍應台指出另一個出版實務上最根本的問題,「編輯人才出現斷層,出版社欠缺優質提案,亦缺乏發掘新作家的能力。」台灣的創作者能夠提供包括文本、動畫及影像等素材,卻無法與「成為產品」接軌,與銷售相關的表演、競賽、展覽等加值應用,經紀、授權等中介媒合,以及後續行銷等問題,目前仍無成熟的市場機制。

「出版社必須主動創造單一作品的延伸價值。」龍應台建議,「一個吸引人的故事可以出版小說,也能改編成劇本、漫畫,或是以互動的方式在網路上呈現,甚至改編成電玩遊戲;『一本多用』將能創造無限的商機。」



◆ 吉田修一的台日愛情物語

【聯合晚報╱邵冰如】2013.09.15

日本暢銷作家吉田修一曾以長篇小說《惡人》一書,贏得台、日無數讀者的心,書中男女主角孤獨又絕望的戀情,更讓許多人掩卷唏噓。最近他完成最新力作《路》,把故事主題延伸到了台灣,以台日聯合興建高鐵為題,娓娓寫出四段沉靜、感人的愛情故事。

《路》的四個故事,乍看各自獨立,其實是台日之間三個世代糾葛的情感,隨著台灣高鐵的興建而展開。四組人物看似四段不相干的人生,圍繞著台灣高鐵交織成綿密細緻的網絡,而隨著高鐵建設的進行,書中主角們也都慢慢找出了屬於自己的人生方向。

例如故事一的三個主角:多田春香與劉人豪、池上繁之,分別是台日的年輕人。六年前,因為愛上金城武而獨自來台自助旅行的春香,認識了就讀淡江大學的劉人豪,這場異國情只持續了短短一天,之後彼此就音訊全無。六年後春香來台建設高鐵,人豪在東京成為了建築師。闊別了六年之久的感情,他們能否找到彼此,共續前緣?為了工作,春香放下在東京大飯店工作的男友繁之來到台灣。本以為這樣的分隔對彼此都沒有什麼影響,可是繁之卻罹患了憂鬱症。面對不斷進出醫院,宛如變了一個人的繁之,春香究竟該如何處理這段感情?

又如另一對主角安西誠與Yuki的故事:大井物產外派駐台人員、多田春香的前輩安西誠,因受不了繁重不順利的工作以及與妻子間的隔閡,而逐漸瀕臨崩潰。在他以為自己快撐不下去的當口,台灣酒吧的一位陪酒小姐Yuki適時出現。她的溫柔讓安西陶醉,只要待在她身邊,安西就能感到放鬆。只是,一名陪酒小姐與駐台日籍人員又能有怎樣的未來?

《路》一書在日本也獲得極佳評價,日本慶應大學教授中島隆信認為,書中登場的日本人與台灣人,很明顯地是兩個對照。日本人都顯得很緊湊,或多或少也都帶著心靈的創傷,相對的,台灣人則對自己所處的境遇較釋然、明朗,不拘泥於小事。故事詳細描繪了受到南國特有寬大性格與溫暖氣候所包圍著的日本人,其糾結的內心漸漸獲得治癒的過程。

※ 相關報導:

* 莫言文學夢 都跟食物讀書有關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164888.shtml

「第二屆星雲人文世界論壇」今天登場,獲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作家莫言,得獎後首度應邀訪台,暢談「文學家的夢想」,談及自幼農村困苦的生長環境,分享多則童年爺爺奶奶告訴他的小故事,還自嘲說,最初的文學夢想全跟食物、讀書脫不了關係,幽默演說讓聽眾印象深刻。

fsj 提到...

首批346件 「藝術銀行」作品供租借

【聯合報╱記者周美惠/台北報導】2013.09.17

「藝術銀行」計畫由文化部編列預算,購入台灣藝術家創作,再租賃給公、私部門展示。文化部長龍應台昨天公布「藝術銀行」首批入選藝術家及創作。入選藝術家從廿二歲到八十四歲不等,作品最快將於十月上旬,在桃園國際機場以及松山、小港、清泉崗等機場展出。

「藝術銀行」是文化部長龍應台最看重的政策之一。龍應台昨天說,她很高興看到「藝術銀行」終於踏出第一步。她強調:「自己的藝術家,自己來疼愛;自己的環境,讓我們自己來創造。」

文化部今年編列七千萬元推動「藝術銀行」計畫,其中半數用於開辦費,另有三千五百萬元購入藝術家作品,提供公部門、企業界、醫院、大飯店等承租,讓藝術進入常民的生活。

「藝術銀行」首批購入一百九十五位藝術家、三百四十六件藝術作品。最先響應此一計畫的是交通部。龍應台呼籲企業界能指定捐款給「藝術銀行」,贊助此一計畫,或向「藝術銀行」租借藝術品。

「藝術銀行」作品每個月的租金為購入金額的千分之四,以卅萬元的作品為例,每個月租金為一千二百元。三個月為一個租期,最長可借一年。

第一批入選「藝術銀行」的藝術家中,以高齡八十四歲的蘇明全最年長;廿二歲的林郁珮最年輕。龍應台昨天觀賞「藝術銀行」入選作品時指出,當她看到藝術家李欽賢的入選創作,內心頓時湧現想購入的衝動。

龍應台強調,文化部在眾聲喧譁中把藝術家帶出來,就是希望台灣人要有信心、要鎮定,做該做的事、不被打擾。

※ 相關報導:

* 湖南文創華山登場 看湖湘文化之美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8168898.shtml

「2013湖南兩岸文化創意產業合作周」展覽,9月18日下午3時至下午6時、9月19日至22日每日上午10時到下午6時,在台北市華山1914文創園區紅磚六合院展出一系列湖湘文化產業精品。

* 堅持根留台灣 傳承三代口吹玻璃不失傳
http://mag.udn.com/mag/happy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77029

從熔融爐取出燒得紅紅的、燙燙的熔融玻璃液後,一邊吹,一邊不停轉動手中的吹棒,然後逐漸硬化的玻璃液幻化出創意無限的形狀,成為精雕細琢後的玻璃藝術品,這個過程辛苦但深具文化意義。曾經,口吹玻璃是台灣重要的產業,然而,目前仍細心傳承這項技術的人已經不多了。

* 藝博會夯 高雄成藝術收藏潛力區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168130.shtml

第一屆Art Kaohsiung高雄藝術博覽會後來居上,超越比高雄早幾年舉辦的台南藝博會、台中藝博會,已成藝博會的「南霸天」。主辦單位昨天宣布,明年將繼續舉辦高雄藝博會。昨天落幕的高雄藝博會,由高雄市文化局與高雄市現代畫學會攜手,邀請成功為台中、台南藝博會操刀的新苑藝術負責人張學孔擔任藝術總監。



◆ 本土漫畫《摺紙戰士W》推出3D動畫版

自由 2013.09.17

〔記者陳炳宏/台北報導〕別再嫌韓國版摺紙戰士動畫改得四不像了,國內知名漫畫家周顯宗老師原創的《摺紙戰士》系列漫畫,確定要推出原汁原味的3D動畫版,昨天在「台北國際數位內容交流會(Digital Taipei) 」上首度曝光一分鐘宣傳片,新的系列為《摺紙戰士W》,周顯宗還透露主角也叫做「王志哲」,將扮演雷霆辰龍角色。

《摺紙戰士》系列漫畫從一九九五年在青文出版社的漫畫雜誌上連載,授權到韓國、中國、香港、新加坡等地,亞洲銷售量累計已超過一千萬冊,最大特色是每一部單行本漫畫中,都有四到五款真正可以完成的摺紙,其中還有一款摺紙教學會在內容完整呈現。

與台日中電視台洽談版權

周顯宗說,這次的W是「WORLD」的意思,除了傳承第一代的設定之外,也描繪對地球世界的看法。他說,第一代的主角個性比較像自己,《摺紙戰士W》則以自己讀高一的兒子為藍本,想要畫出現代年輕人耍帥、自我觀念強、家庭觀念較薄弱且愛把妹的特質。正式的動畫會在二○一五年登場,目前已經有台、日、中三地電視台正在洽談版權中。

※ 相關報導:

* 村上新作多崎作破500萬 版權金創新高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3091700474.html

村上春樹今年4月推出睽違3年的最新長篇小說《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在日本上市10天銷售就逾百萬冊,中文版10月1日上市,也創下村上作品繁體中文版權預付金新高,出版社透露超過新台幣500萬。

fsj 提到...

「拔一個人 不如拔一條河」 紀錄片撼人心

【聯合報╱記者項貽斐/台北報導】2013.09.18

導演楊力州執導的紀錄片「拔一條河」,最近在全台掀起一股暖流,片中高雄甲仙國小拔河隊的努力、新移民媽媽的心情感動人心;楊力州眼看近來台灣籠罩在政爭陰霾,上周六在影片映後座談中說,最近他好不容易回到家看了半個小時電視,發現全都在「拔一個人」,他感嘆「與其『拔一個人』不如『拔一條河』,請各界多重視台灣偏鄉與新移民。」

台灣紀錄片今年秋季發燒,九月初「拔一條河」與以霧峰林家起落興衰為題材「阿罩霧風雲」同檔上映;此外以罕見疾病患者的父親為主角的「一首搖滾上月球」以及空拍台灣的「看見台灣」,都將在兩個月間接連推出。

「拔一條河」上映十天,票房達七百四十五萬,這兩天可望超越「牽阮的手」,成為台灣影史第三賣座的紀錄片。

「拔一條河」因八八風災重建題材貼近台灣底層生活,對新移民的心境與故事的描繪,更引發各界回響;但楊力州卻對主管新移民的政府相關單位無人聞問,感嘆說:「我都已經做球給你們了,為什麼沒人接球?」

楊力州拍攝「拔一條河」初期,原本只想拍高雄甲仙地區的小朋友如何藉由組拔河隊,鼓舞八八風災後的當地居民,但拍著拍著發現,當地幼稚園的小朋友中,每三人就有一人的母親是新移民,於是著手研究相關議題,影片主軸也多了新移民媽媽。

楊力州為拍「拔一條河」在甲仙租屋住了一年,對此地在八八風災後的重建問題感觸很深;他說,同樣歷經八八風災,甲仙以北的那瑪夏鄉有原民會幫忙、甲仙以南的美濃有客委會協助,但甲仙是不「山」不「市」,既非山區又非城市,雖有許多新移民,卻倍受忽略。

※ 相關報導:

* 樂觀外配 導演楊力州一定要拍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3/8170599.shtml

楊力州執導的紀錄片「拔一條河」,不只描寫甲仙在災難過後的掙扎,也看見台灣偏鄉的外籍配偶身影。楊力州說,一名市場賣菜大嬸對新移民隨口一句「妳丈夫花多少錢買妳?」當下震驚了他,也讓他決定在電影中,加入新移民元素。



◆ 影評人觀點/修補殘缺的心 打動觀眾

【聯合報╱記者蘇詠智/綜合報導】2013.09.18

楊力州導演的紀錄片「拔一條河」上映後傳出好口碑,票房也穩健成長;影評人塗翔文說,全片以風災重建為背景,重心放在災民的「心靈重建」,而非硬體的修復,角度特別、情感深刻,因此能打動觀眾。

過往台灣不乏風災、震災紀錄片,除了呈現災民的困境、反思環境保護議題外,多數都會以災後重建為重心,也多半重視房舍、橋樑等的重修;不過,「拔一條河」找出獨樹一格的切入點,從國小學生在拔河上找回拚搏的勇氣,及嫁到當地的外籍配偶辛勤地在異鄉安身立命,也讓人發現心理比硬體更難修復。

有觀眾稱「拔一條河」堪稱集近年台灣紀錄片熱門題材之大成:風災重建、外配辛酸、青春熱血、原住民關懷幾乎都有,還附加美食,能吸引觀眾進戲院看紀錄片。

塗翔文讚許「拔一條河」除呈現外籍媽媽與孩子的生活真實感人外,也討論到在地年輕人迫於生活必須到外地發展的社會現實,並未只求煽情而迴避深層問題。

塗翔文表示,台灣紀錄片能從乏人問津到終於產生商業價值,已經很不容易,至於某些題材比較討好、導演較易爭取到拍片資源,都是大環境使然,無法光靠導演一人來改變市場口味。



◆ 我見我思-宮崎駿的「零戰」

【簡白】2013-09-18 中國時報

宮崎駿本月上旬在東京舉行記者會,堅決確認從此不再編導長篇動畫,《風起》是他最新的作品,同時也是最後的作品。《風起》於日本國內7月20日首映以來,至9月1日賣座超過97億日圓,到今天早已突破百億。

1985年,宮崎駿與好友高(火田)勳、鈴木敏夫共組動畫工作室,即根據宮崎駿的提議命名「吉卜力」,原義為撒哈拉沙漠的熱風,二次大戰義大利卡普羅尼公司生產的偵查/轟炸兩用軍機CAPRONI Ca309,即暱稱Ghibli,可見宮崎駿對於飛行的摯愛。吉卜力工作室社刊《熱風》,名稱亦據此而來。

宮崎駿雖身為「飛機控」,但反戰旗幟鮮明(吉卜力另一動畫巨匠高(火田)勳更屬於激進的對外親中派、對內親共派),這次會以零式艦載戰鬥機設計者堀越二郎做為主角,已經夠教人意外。又再讓人驚奇的是,把新心理主義文學作家崛辰雄的小說情節挪入片中,並採用該小說的題目《風起》,做為電影名稱。其實,片中主角的性格與形象,跟現實世界的崛越二郎大異其趣。宮崎駿事先曾徵詢崛越的兒子,「妥適與否」,對方爽快應允,「當然無妨」,獲得充分諒解才放手編劇。

片裡的崛越二郎,也隱藏著宮崎駿父親的影子。他爸爸遭逢1923年的東京大地震,經營擋風玻璃工廠,幫零式戰機、月光號戰機裝配駕駛艙,前妻亦死於肺結核病,跟主角崛越二郎身世雷同。

一貫反戰,封山之作卻以軍事飛機、殺人機器為題材,兩相矛盾。左派質疑,右派揶揄。產經新聞社旗下的雜誌《正論》,嘲弄311海嘯後誓言「絕不利用核能電力拍片」的宮崎駿,如果說話算話,那就應該將過去利用核電拍片的吉卜力所有作品,放棄銷燬。

《風起》的攝製企畫書,宮崎駿表明,「這部電影無意究責戰爭,也不想藉零式戰機的優點來鼓舞年輕人,更非心儀民用飛機,單純只是要描繪一個忠實於自我夢想的人。」所以電影裡頭空戰場面全數缺席,從始至終不見英雄飛行員。

《風起》結尾,眾多毀壞的零式戰機,層層疊疊,躺成鋼鐵廢墟。零式戰機,日文、中文都習慣簡稱「零戰」─沒有戰爭、不再有戰爭,這或許才是宮崎駿告別之作《風起》真正幽微心跡。

※ 相關報導:

* 黃框框的視野 國家地理影像大展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3091800452.html

19世紀多數人還只能坐在扶手椅上幻想旅行的時代,《國家地理雜誌》的攝影家就突破困境,把人跡難以踏至地區的生態與地理景觀,帶到全球觀眾眼前。125年來超過上億讀者透過《國家地理雜誌》的「黃框框」認識地球,改變視野,「探索無限:國家地理125年經典影像大展」展出,展現150幅具歷史意義的照片。



◆ 絲襪變展品 MIT新人有創「藝」

【聯合報╱記者周美惠/台北報導】2013.09.18

絲襪、日本三一一大地震的餘震、世界末日等都是新銳藝術的創作元素,由文化部主辦的「MIT新人特區」遴選出八位新銳藝術家,文化部昨天公布年輕藝術家多元又活潑的創意。

二○一三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將從十一月八日起在世貿一館登場,「MIT新人特區」獎勵卅五歲以下的藝術家參與,是台北藝博會的亮點之一。

文化部昨公布年度獲選的八位年輕藝術家,來自不同背景,創作類型多元。黃于珊運用絲襪、彈性布等織品為素材,以抽象形式打破人們對媒材的世俗定義,也藉由抽絲剝繭的過程、慢慢挖掘,與自己對話。

張永達在日本三一一大地震時,正好在日本駐村,他說當時有語言障礙,對他而言最真實的是地震餘波的波形,冷冰冰的地震波形圖,難以轉譯、閱讀。他用電腦程式將震波轉化為聲音,傳達到金屬表面及液體,一剛一柔還原其本質。

張騰遠的系列作品設定的年代,是世界末日之後的數千年,屆時住在遙遠星際邊緣的鸚鵡人、海豹人登陸地球「考古」,發掘出它們無法理解的事物,透過諧擬幽默的手法,重新檢視人類與社會環境的關係,黃琬玲模仿敦煌壁畫的「供養人」形式,以水墨媒材,凸顯當代人對於流行品牌的極度物化,則帶有濃厚的批判意味。



◆ 大彩虹音樂節 產值上看兩億

自由 2013.09.18

〔記者葛祐豪/高雄報導〕二○一三大彩虹音樂節將於十月十二、十三日在駁二登場,今年共有七十組樂團、歌手參加,創下新高紀錄!由於適逢黃色小鴨在高雄展出,預估兩天演唱能貢獻兩億元經濟產值。

值得一提的是,文化局為因應「海洋文化及流行音樂中心」興建,今年特別和大彩虹音樂節結合,展開高雄音樂產業人才先期養成計畫,讓學員學習大型演唱會的前置作業及活動現場執行等,培養未來的流行音樂幕後製作人才。

邁入第三屆的大彩虹音樂節,逐漸打響高雄音樂祭名號,今年演出樂團與歌手包括陳昇X新寶島康樂隊、張懸、楊乃文、陳珊妮、旺福、戴佩妮、魏如萱、徐佳瑩、宇宙人等七十組,創下三屆以來新高,輪流在駁二藝術特區及高雄港十一號碼頭的舞台飆歌。

今年大彩虹音樂節有一項創舉,十月十二日晚上十一點到隔日凌晨兩點將舉辦「彩虹派對」,邀請大支、羅百吉與兩位在地知名DJ—Paul Nice和G.Oldie,現場即興Live對尬電音,搭配辣妹Hot Q Girls舞團熱情舞蹈。

主辦的「大大國際娛樂」總經理李明智表示,去年第二屆就吸引四萬人購票進場,還有中國、香港、新加坡的歌迷專程前來,短短一個週末就創造一億元經濟產值,今年搭上黃色小鴨旋風,預估經濟產值上看二億元!

前兩屆大彩虹音樂節,外地買票進場者約占了四、五成以上,不少高雄學生族認為「單日票一千二百元太貴了」,不過今年仍維持單日票一千二百元,但預購優惠價九百元。購票詳情可上「大市集交易網」或洽07-5370000「大大國際娛樂」。

※ 相關報導:

* 突破傳統 北市國詮釋流行樂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169250.shtml

台北市立國樂團打破外界對傳統樂印象,今年要和「小胖」林育群、張芸京、Kimberley、張信哲、陳冠宇跨界合作演出流行樂。

北市國每年都會舉辦兩場大型流行音樂會,一場是老歌音樂會,一場是以年輕人為主的流行歌曲,邀請時下受歡迎的流行歌手參與演唱。北市國團長鍾耀光表示,透過國樂演奏流行歌曲,可以拉近年輕聽眾與傳統樂器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