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9-09

從工資差距看兩岸經貿「風水輪轉」

◆ 從工資差距看兩岸經貿「風水輪轉」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11050106/122013090800067.html

【本報訊】2013-09-08 工商時報

海峽兩岸各自的基本工資,日前不約而同出現調升新動態,但因大陸調整幅度大很多,以致雙方基本工資落差又進一步縮小。這種趨勢,也正在帶動兩岸經貿新一波「風水輪轉」。對此,台灣方面應如何加以妥善因應,殊堪關注。

所謂風水輪轉,是說工資差距之變化,會造成兩岸經貿路向轉換。過去台灣工資水平比大陸高很多,因而台灣廠商成群結隊西進大陸投資;如今,大陸工資水平大幅調升了,兩岸這方面落差顯著縮小。這種情況,理論上會帶動大陸台商回台投資潮流,也將對台灣廠商赴陸新投資,發生一定程度的「制約」作用。

而從日前兩岸各自發布的基本工資動態看出,大陸調升該項工資的手筆,比台灣大很多,因此上述之風水輪轉,確實已有很大的動因。先看台灣方面,日前剛宣布調整基本工資,月薪是從台幣19,047元提升為19,273元,升幅只有1.19%;時薪則從109元提升為115元,升幅為5.5%。

大陸方面,日前的最低工資標準(基本工資)新動態,是湖北省新宣布調高該項工資標準,其係按省內地區分級,最高一級者月薪標準原為人民幣1,100元,此次提升為1,300元,調幅高達18%。這是今年年初以來,大陸第24個省市調升最低工資標準。而各省市新調整後的該項工資標準,月薪最高水平者為上海市之1,620元,折合台幣約8千元,已超過台灣基本工資的4成。至於大陸該項工資標準的時薪水平,目前最高者為北京和新疆的15.2元,折合台幣約75元,則已達台灣同項基本工資的65%。

大陸最低工資標準,近年明顯不斷在追趕台灣基本工資。10年前,台灣基本工資水平約是大陸最低工資標準的近7倍(台幣17,280元比2500元),但10年來大陸最低工資標準調升兩倍多,其中去年和前年調幅都超過20%,而台灣基本工資10年來只提高了1成多,所以現在該項工資水平也只有大陸的兩倍多。

兩岸這項落差縮小趨勢,還會再持續一段時期,甚至可能呈現加速進行的現象,也就是這項差距縮小速度難免更為加快。但是,面對這樣的趨勢,我方產官學各界實不必唉聲嘆氣或妄自菲薄,反而應積極地因勢利導,促成兩岸經貿新一波風水輪轉。當然,這一次是要趁兩岸工資差距縮小的機會,著著實實地吸引大陸台商成群結隊回台投資,使台灣經濟增添新的增長活力,再創「第二春」。

為了達成這樣的目標,執政當局近期內應該採取大動作,把相關事項之推動變成一股風潮。譬如,號召全台各縣市一起動起來,組成聯合招商團,向大陸台商團體端出系列的優質投資項目,並當面進行投資懇談,以具體掌握台商意向,伺機及時促成相關台商回台投資。另方面,政府主管部會也可把2014年定為「台商回台投資年」,以便整合各方力量,而得以提升相關工作績效。

這樣的招商布局,其工作對象也可以擴大至陸商。亦即除了招攬台商回台投資外,也適合一併吸引陸資廠商來台投資。如果台商和陸商能夠一起投資台灣,那麼多年來台灣產業資本一味流向大陸的「傾斜」局面,可望得到平衡、改善。這不但有助於台灣經濟重振,而且能使兩岸經貿穩健發展。

除此之外,兩岸基本工資差距逐步縮小形勢中,隱含著另一項兩岸經貿重要課題,就是台灣產業科技加速外流大陸。這是因為,大陸工資水平普遍大幅提高後,其產業廠商越來越需要提高生產效率與效益,來應付高工資壓力,所以對台灣產業科技及人才之需求相應升高,但其中有些陸資企業運用不友善方法,來拿台灣技術,對台灣衝擊不小。像知名手機大廠宏達電,日前爆出該公司有高階幹部竊取技術機密,據而與大陸業者合作之不法事件,即是活生生例子。

由此看來,當前兩岸雙方,也迫切需要建立妥善的產業科技移轉機制,以保障彼此的智慧財產權。尤其台灣經濟規模較小,更需要保有產業科技優勢,否則企業生產效率無法提升,工資水平也會低迷不振。

※ 相關報導:

* 「全球傳動」樹林建廠 動土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sep/8/today-taipei2.htm

在全球精密軸承零組件市場佔有率近二十%的全球傳動科技公司,斥資三十億元在樹林產業專用區籌建營運總部及廠房,昨天舉行開工典禮,預計一○四年年底啟用,創造一千個工作機會;該公司董事陳政琦說,因技術層次高,所以將營運及研發根留台灣。



◆ 勞工自賺退休金 不保證最低收益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8149399.shtml

【聯合報╱記者許俊偉/台北報導】2013.09.08

勞退新制「自選自提投資」初步方案出爐,將開放勞工每月可自行提撥最多百分之六的薪資,在銀行業者建置的投資平台上自選投資類型。勞委會說,撥出去投資的薪水可免報個人綜合所得稅,但政府不再提供最低保證收益,勞工每年可「停損」重新選擇是否繼續自提或更改投資類型。

為鼓勵勞工儲蓄退休金、建構第三層退休保障,政府積極推動開放勞退新制自提自選投資。經勞委會和金管會籌組的專案小組多次開會,已敲定推動重點,勞委會預計年底前提出「勞工退休金條例」修正草案,讓勞工「自己賺退休金」。

專案小組召集人之一的勞委會副主委郝鳳鳴說,自提自選投資與現制最大的不同就是取消最低保證收益,由勞工自負投資風險。郝鳳鳴說,自提投資非強制性,投資標的也是勞工自選。

勞委會說,雇主每月須強制幫新制勞工提撥薪資百分之六的退休金到勞工個人退休專戶,勞工也能自行提撥最多百分之六的薪資幫自己儲備退休金,現行這些錢都由勞退基金監理會投資運用,勞工無法選擇投資類型,但若虧損,勞工也不會虧到,享有最低保證收益。

最低保證收益是指銀行兩年期定存利率。以二○一一年為例,新制基金投資賠了百分之三點九五,但隔年三月分配投資收益時,每位新制勞工還是至少有百分之一點三一(該年二年期定存利率)的收益撥進勞工個人專戶。

郝鳳鳴說,政府會委託銀行辦理自提自選投資,提供包括保守型、穩健型和積極型等多種投資類別供民眾自選,像快退休的民眾求保本,可選擇風險較小的保守型投資類型,且會開放投資人每年可調整投資類型或暫停自提。

勞委會補充,自提自選投資類似定額定存,透過時間累積產生的複利效果,提高勞工退休後的所得替代率;不同的是,勞退自提投資可免稅,一般金融投資則可隨時運用餘額,但新制帳戶退休時才能領。目前已有私校退撫開放自主投資。

※ 相關報導:

社會企業重振災區經濟 拚就業

21 則留言:

fsj 提到...

勞委會報告:台灣工資 僅韓國一半

【經濟日報╱記者葉小慧/台北報導】2013.09.10

勞委會最新國際勞動統計報告指出,在亞洲四小龍當中,2012年台灣勞工薪資最低,製造業每小時報酬成本只有韓國的一半。從2001年到2011年的十年間,製造業單位勞動成本只有台灣下滑,其他三國均有成長。

單位勞動成本常被視為產業競爭力的指標,勞委會國際勞動統計報告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統計指出,台灣單位勞動成本在1990年以來的20年間,呈現下滑走勢。若以美元計算,1990到2000年間下滑1.3%,2001到2011年下滑3.1%。

觀察2001年到2011年間,除了台灣之外,韓國製造業單位勞動成本上升了1.9%,日本和新加坡也分別上升0.4%和0.2%。

美國勞工局統計指出,2011年製造業「每小時報酬」成本以台灣9.3美元,在亞洲四小龍當中最低;韓國每小時18.9美元、新加坡每小時22.6美元、日本每小時35.7美元。



◆ 挪威薪資高工時短 徵才利多

【經濟日報╱編譯楊宛盼/彭博資訊九日電】2013.09.10

在歐洲失業率屢創新高之際,擁有豐富石油蘊藏的挪威經濟仍蓬勃發展,就業市場供不應求,優渥的就業條件更成為吸引全球技術人才的利器。

27歲葡萄牙籍的狄亞斯在就業博覽會上找到挪威的軟體開發員職位,他辭去每天工時長達15小時的大學研究員工作,從里斯本搬到奧斯陸,不但幾乎每天五點就能準時下班,收入更增加為原來的三倍。

歐元區7月失業率為12.1%,接受紓困的葡萄牙失業率更高達16.4%,在挪威,即使求職人口持續成長,失業率自2009年來都維持在4%以下。

挪威的人均GDP在歐洲僅次於盧森堡,其收入之高和工時之短,在已開發國家中都是數一數二。據挪威統計局和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的數據,挪威平均年薪達8萬美元,工時則比OECD的34個成員國平均少兩成。



◆ 「倫敦簽證」 搶科技、時尚菁英

【經濟日報╱編譯簡國帆/綜合外電】2013.09.10

倫敦市長強森(Boris Johnson )提議推出「倫敦簽證」,讓全球才華洋溢的科技專家和時尚設計師更容易在倫敦找到工作。

這項已提交給英國內政部的計畫,是倫敦市政府藉以鼓勵創辦科技公司和時尚工作室的措施之一,希望簡化行政流程,並降低近來變嚴格的簽證政策的成本。

根據倫敦簽證計畫,倫敦市政府每年將從目前英國授予世界級科學家、藝術家和表演者的1,000份「特殊人才」簽證中,分配到100個名額。市長辦公室將和科技城(Tech City)、英國時裝協會(BFC)及倫敦設計節,一同挑選出最佳申請者,提供官方背書,以加速流程。

強森說,這項計畫的目的是吸引最傑出和最優秀的人才到倫敦工作,將向矽谷菁英或北京的時尚達人傳遞明確訊息:倫敦是他們發展創意並建立新事業之處,也是全球人才重鎮。

副市長莫陶斯坦承,每年100份簽證確實不多,但未來可望增加名額。他說,在科技和設計等領域,個人才華很重要。

這項計畫可望在強森10月訪問中國時生效。

強森屆時將和倫敦商業代表團和市政府官員,一起推廣倫敦作為投資地點的優勢。

身為全球大都會的市長,強森已不斷尋求開放企業家和學生進入倫敦,但身為保守黨員,他也面臨黨內阻止新移民進入英國的壓力。



◆ 證券從業人員 將可兼職

【經濟日報╱記者邱金蘭/台北報導】2013.09.10

金管會主委曾銘宗昨(9)日與證券業座談,釋出多項鬆綁券商業務及人員兼職限制利多,以降低券商營運成本,從業人員兼職空間擴大。

金管會證期局長黃天牧會後表示,昨天業者關切事項,主要包括OSU(國際證券業務分公司)、兩岸證券業務及法規鬆綁等三大項。

在法規鬆綁方面,金管會同意開放多項限制,包括證券商在境內可與專業機構投資人承作未掛牌外幣計價債券,以及受託買賣業務人員可以銷售自營部門的衍生性金融商品,這兩項一個月內可上路。

券商可與專業機構投資人承作未掛牌外幣計價債券後,就可以在香港、倫敦等地投資外幣債券,在國內賣給保險業等專業機構投資人,國內專業機構投資人不必跑到海外,就可以買到這類外幣債券。

但考量點心債與台灣的寶島債有競爭關係,初期這項開放尚未包括未在台掛牌的點心債等人民幣計價債券。

人員兼職方面,也開放券商無專任限制人員得在單一窗口登記兼職,官員說,以後券商從業人員在下午空出的時間就可以兼職,例如受託買賣人員就可以兼風控等,下午收盤後就不會沒事做,也可多一些加薪的機會。

凱基證券董事長魏寶生表示,希望OSU子法及服貿協議趕快通過,才能落實;對於自由經濟示範區政策開放的金融商品、業務,券商希望能成為重要的參與者。金管會允諾盡量開放。

除此,多位業者也在會中反映,銀行可兼營證券業務,但證券想跨到銀行業務卻很難突破,像保管銀行也是爭取多年;銀行現在一年賺2,000億元,券商才賺100億元,銀行大哥應多照顧券商小弟。

在兩岸部分,業者轉述,金管會在會中已表示,有關T股及大陸企業來台發寶島債,都在檢討推動;業者也希望登陸設合資全照券商的條件,能盡快出來。

黃天牧說,誰能去設合資券商是我們做決定的,如果申請的家數超過陸方同意的家數,金管會會篩選,以持股逾51%的三區為例,如果上海有兩家券商申請,就要兩家PK,因金管會只會核准一家去。

fsj 提到...

勞保、勞退基金7月績效 今年來最好

【聯合晚報╱記者陳素玲/台北報導】2013.09.11

受惠7月歐、美、大陸經濟指數紛紛上揚,勞保勞退基金7月收益報佳績。勞保單月賺了73億元,勞退基金單月帳面收益也達190.9億元,兩大基金投資績效都創今年以來單月最大收益。勞保累計至7月收益157.4億元、勞退464.2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勞退新制自民國94年上路以來,新制基金規模已在7月正式破兆元,在基金規模迅速累計情況下,政府部門如何提升基金投資效益,對管理者是一大考驗。

勞退監理會分析,歐、美、陸三大經濟體的各項指數走揚趨勢,讓7月景氣呈現今年以來難得的樂觀局面。包括美國製造業景氣指數更較上月大幅上升至55.4,創二年來新高;失業率下降至7.4%,為4年來低點;另歐元區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上升至50.3,為二年來首度重返景氣擴張區;中國5 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上升至50.3,顯示大陸經濟情勢也已獲得改善,基金投資績效得以轉虧為盈。

勞退監理會表示,截至7月底止,整體新、舊制基金規模為1 兆5953億元餘,其中舊制基金規模為5949.6億元,新制基金規模為1兆3億餘元。整體基金收益數為464.2億元,收益率為3.0593%,單月賺了190.9億元。



◆ 自有房屋和經濟發展

【葉玉琪】2013-09-11 工商時報

最近看了一篇研究報導,大意是說,當多數人將一生大部分的精力和花費,都用在買房子時,那麼那個社會就不會有什麼創造力了,其經濟發展也會陷入停滯。

我雖然不是什麼學者,但我卻曾思考過這個問題。現在看到這個報導,才知道世界上某個角落的學者,與我的想法竟然有相通之處。那是英國華威大學(Warwick University)的奧斯瓦德(Andrew Oswald)教授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發現,

如果美國某州的住房擁有率上升,就預示著這個州的失業率最終會上升得更多。其立論的根據如下,當人們購置自有房屋居住時,會通過三條途徑破壞就業,包括降低勞動力的流動,增加通勤時間,抑制新企業的創立。而這位學者並得到數據證明:住房市場會對勞動力市場產生負面的「外部效應」,並進而抑制了經濟活動的靈活性。

該篇報導僅簡單說明如上,但我將它的立論,套用在我們實際的周遭生活,不就是如此嗎?當一個年輕上班族購買房屋成家立業時,因為資金有限,一定會住在郊區,就要花較長的時間通勤到市區上班,下班回來已筋疲力竭,基本上不會有力氣去做創新思考,或冒險創立事業,而且房屋已固定在那裡,也不太可能為了換工作而頻繁換屋,交互影響下,就降低了勞動的移動力。

再者,由於房價高漲,為了購置自有房屋,年輕人不得不背負沈重的房貸壓力,並因而減少消費和其他活動。

根據我國主計總處的社會指標統計年報的報告,我國自有住宅率隨國民所得增加而逐年成長,近十年來政府亦針對各族群推出不同的住宅貸款補貼政策,帶動另一波的購屋高潮,依行政院主計處家庭收支調查,2008年自有住宅率為87.4%,若與1988年比較,20年來自有住宅率增加9.6個百分點。若與主要國家比較,我國自有住宅率高於英國及澳洲68.3%、美國67.8%、日本61.1%。可見自有住宅率的高低與民眾的生活品質好壞無關。

由此觀察,台灣的自有住宅率太高了,可能是經濟成長的阻礙,政府的住宅政策是否也該有新的思考才是。



◆ 年吞逾億 河南周口逾5千人「占位不上班」

【世界日報╱北京11日電】2013.09.11

河南周口在今年開展的「吃空餉」問題治理中,查出各類「吃空餉」人員達5731人,按每年每人平均工資2萬元計算,僅此一項,開支已超過1億元。「去年的平墳堪稱是一場運動,今年的查人可以說是一場風暴。」周口商水縣練集鎮政府一名工作人員說。

法治周末報導,該名工作人員口中的「查人」,是周口市從6月1日開始的「吃空餉」問題專項治理工作。「吃空餉」者,即占位不上班、拿錢不幹事的人。據了解,周口市上下都在開展這項工作,但這項工作,並未在原來設計的7月31日前結束,而是被無限期延期。

當地黨報「周口日報」早前發表題為「為無限期治理『吃空餉』叫好」的時評稱,「以我市為例,短短兩個月內已揪出5000餘『吃空餉』者。這僅僅是冰山一角,要徹底根治『吃空餉』可謂任重而道遠。」

報導說,其實早在七年前,周口市就曾在全市對「吃空餉」問題進行過清理。「雖然清理工作一直在搞,但並沒有消除『吃空餉』現象。」上述官員說,與以往不同的是,周口市今年在治理「吃空餉」問題上,由紀委書記牽頭,一旦與責任追究掛起鉤來,力度就相當大。

周口市紀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教育和衛生系統「吃空餉」問題一直比較嚴重,9月1日開學後,本次專項治理工作的重點就轉向教育系統。

據報導,在周口市2006年的「吃空餉」治理工作中,教育系統也被認為是治理重點。農村中小學在職教師主要脫崗現象為:有人外出打工或在家經商,教學工作找人頂替;有人以病假、產假為名脫崗;還有個別教師將自己的教師身分、工資指標賣給其他人。

律師張宗慧認為,除黨紀政紀約束外,在刑事責任上,「吃空餉」者達到一定數額涉嫌詐騙犯罪,「發空餉」者則涉嫌瀆職犯罪。「堅持依法公開治理信息,依法依規依紀處理責任人,才能從權力源頭上杜絕『吃空餉』現象的產生。」

fsj 提到...

從非洲看西方怎麼輸

【張光華】2013-09-12 中國時報

一位來自非洲最貧窮國家之一的尚比亞年輕女學者居然在2011年寫了一本暢銷書《西方怎麼輸的》(How the West Was Lost),提出相關資料,證明西方的困境,將西方許多問題,逐一和「新興經濟群」的欣欣向榮對比,凸顯西方的沒落不僅是金融風暴帶來的經濟衰退,而是社會、政治、教育的全面斷裂,就像在地震地區的斷層帶上,隨時會有大地震,摧毀西方400年來建立的文明。

旦畢莎.莫約(Dambisa Moyo)(右圖,humanosphere網站)生長於尚比亞,哈佛取得碩士,牛津獲經濟學博士,曾在世界銀行任職,後到華爾街投資銀行高盛專門研究「新興市場」經濟,目前返回非洲擔任各國政府高級顧問和策畫,經常在西方媒體以非洲發展專家身分出現,評論深受各方重視。

她在《西方怎麼輸的》前言便直截了當表示;對西方而言,時間所剩無幾,除非採取劇烈的解決方案,一切都將太遲。這並不是因為中國變得強盛,而是因為美國政府政策錯誤,制度有許多缺陷,更因西方拱手將領先地位讓人。西方面臨最迫切、嚴重的問題是現金短缺,影響資本積累。歐洲的希臘、義大利、愛爾蘭,甚至英、法資金流失都很嚴重,不僅是政府的虧空,民間也負債累累。

除歐洲那幾個負債國外,美國是財政問題最糟糕的國家,國債已逾15兆,接近其GDP,每年預算還繼續透支下去,儘管這次強迫全面削減支出840億,但共和黨把持眾院,堅持不加「富人稅」,幾乎無法減少國債,目前只能依靠聯邦儲備會大量印鈔,美其名「量化寬鬆」(QE),2008年3,000多億,2011年QE2又發行7,000多億,去年QE3再次印6,000億,今年初乾脆宣布不定期投入市場新鈔票以維持GDP的成長率為正數。

政府預算大部分用在社會福利和軍事支出方面,對於下一代教育和新產業的開發明顯投資不足,至於基礎建設過去這30年根本被擱置,如此的資金運用,短期內或可滿足民意,政客們能夠順利掌權,但從國家整體利益和未來前途著眼,其實是朝下坡滑落,西方的優勢就在這種不知不覺中一點一滴消失。民間投資偏重房地產和金融產品,很少投資於製造業或產業開發,所以自從IT和網際網路產業發展以來,美國幾乎沒有什麼新產業可以和新興經濟體一較長短,譬如生化和奈米科技等方面,新興經濟體幾乎和西方同步進行,過去西方在創新和創意的獨占局面已不存在。

製造業「全面外移」使西方經濟只剩空殼子,連歐洲傳統的精品工藝,如義大利皮革、高檔布料、法國皮包和服飾、甚至瑞士手錶、工藝都已(或將要)受到中國的工藝能力挑戰和取代。

歐洲的債務危機除幾十年來民主制度的缺失(政客亂開空頭支票,預算失調,國債暴增)以外,最主要就是全國上下不注重實體經濟,以為社會發展可直接跳向「福利國」,只注重「育、樂」而食、衣、住、行可以由他人供應,形成製造業空洞化,就業率大量下滑,中產階級被擠壓而嚴重萎縮,社會只剩下巨富和貧民,難怪法國要抽富人高達70%的稅,害得許多知名人士要改籍比利時,瑞士甚至俄國。

西方國家製造業外移,造成一種奇特現象:失業人數不斷攀升,同時大企業利潤卻屢破紀錄。因為生產移到亞洲的結果,過去給付工資維持中產階級的成本可節省數倍,企業利潤暴增,造成貧富嚴重不均,如美國10%的人口掌控一半的資產。

中產階級逐漸消失,整體經濟一蹶不振,政府只會印鈔票或賣國債,將現金盲目投入金融市場,造成短期提升股票或房地產市價,無法真正改善經濟體質,形成惡性循環,倒楣的仍是普羅大眾。(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 美貧富差距擴大 85年新高

【記者吳慧珍/綜合外電報導】2013-09-12 工商時報

經濟學者指出,美國貧富差距擴大創1928年之最,所得居前1%的金字塔頂端富豪,去年總收入占全美家庭所得的19%以上,為1928年(即華爾街股災前一年)以來的最大比率。而前10%富人囊括48.2%的全美總所得,同樣刷新紀錄。

美國貧富差距近30年來持續擴大,根據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巴黎經濟學院與牛津大學經濟學家,針對美國國稅局(IRS)1913年迄今數據所做的分析來看,這個問題在去年更形嚴重。

參與分析的柏克萊學者薩玆(Emmanuel Saez)指出,去年美國頂端富豪的收入暴增,部分原因出在他們出脫手中持股套現,以規避今年1月起調高的資本利得稅。

去年美國所得居前1%的富人,收入增加近20%,其餘的99%卻只多了1%。

去年所得居前1%的美國家庭,稅前收入超過39.4萬美元﹔所得排名前10%的家庭,收入突破11.4萬美元。

學者分析指出,美國頂級富豪在2007-09年的金融危機期間,因股價崩跌飽受財富縮水打擊,所得下滑幅度超過36%﹔而其餘99%的廣大美國民眾,同時期所得縮減11.6%。

不過這波大衰退(Great Recession)於2009年6月正式告終後,美國前1%富人開始受惠於企業獲利反彈及股價回升,自2009年以來,全美增加的收入有95%集中在這1%頂級富豪手中。

經濟學家表示,所得差距一再拉大有幾項原因,像美國製造業勞工如今得與中國等開發中國家的廉價勞力競爭,連文書和電話中心工作都外包給印度、菲律賓等國。此外,企業主傾向以高科技取代傳統人力。

這些轉變有助企業雇主壓低經營成本,可解釋即便美經濟復甦仍緩慢,失業率也在7.2%的高點下,但今年企業獲利占GDP比重竟創新高。

fsj 提到...

26%職場菜鳥 領不到22K

自由 2013.09.13

第一份薪水期望值 落差1856元

〔記者謝文華/台北報導〕八年級職場菜鳥仍然擺脫不了二十二K魔咒!yes123求職網昨公佈「八年級職場菜鳥調查」,新鮮人對第一份薪水期望值平均二八二七二元,實拿僅二六四一六元,落差達一八五六元。四十三.六%受訪者實領月薪在二十五K以下,其中二十六.八%不到二十二K,超辛酸!

這項網路抽樣調查是在八月廿八日至九月十日間進行,有效問卷九○四份。

投16封履歷才有一次面試機會

三十六.一%的應屆畢業生與今年役畢求職者,早在離開校園或退伍前就開始謀職,不過,「早鳥族」平均也得投出十五.九七封履歷,才博得一次面試機會,而平均要面試五.三三次才可能被錄取,換算平均須投遞八十五封履歷表,才能順利找到人生的第一位東家!

yes123求職網副理楊宗斌表示,職場新鮮人僅三十.七%沒動過離職念頭,有近七成的八年級菜鳥想「走人」的主因首推「工作量與薪水不成正比」(五十三.八%),其次是「工作內容與想像中不同」(三十八.五%)。

他分析,八年級面臨十四%的青年失業率和低薪化氛圍,對第一份薪水不敢訂太高,即使願望縮小,受大學學歷高中化、研究所學歷大學化影響,新鮮人起薪不容易超過三萬大關!

企業主給學士新鮮人平均月薪二五六一七元,碩士以上平均二九○五六元。

每天工作近10小時 月領26K

輔大應用美術系畢業的林小姐,志在從事藝術類工作,由於藝廊、畫廊職缺稀少,她已投出一百封履歷,三個月仍找無工作。雖退而求其次,面試珠寶首飾店儲備幹部,月薪有兩萬六,但月休僅五天,一天須工作九.五小時。

她哀怨地說:「現在只能放寬標準,兩萬二也可以,希望快點累積工作經驗!」



◆ 美初領失業金人數 7年新低

【記者吳慧珍/綜合外電報導】2013-09-13 工商時報

美國勞工部周四發布的上周初領失業救濟人數意外大減,降至7年多來新低,儘管官方強調上周人數驟降可能與部分地區短報數據有關,但勞動市場持續好轉已是不爭事實。此外,8月法拍屋新增件數滑落到近8年低點,意味美國法拍屋危機已近尾聲。

勞工部周四報告,上周(截至9月7日止)初申失業救濟人數,經季調後較前周大減3.1萬人,降為29.2萬人,低於專家原先預測的33萬人,創下2006年4月來的新低點。

這是美國聯準會下周會議前所公布最後一項就業指標,而在顯示就業持續改善下,聯準會在下周會議宣布啟動縮減量化寬鬆規模的可能性增大。

不過勞工部官員強調,上周申請人數意外大減,與其中2個州電腦系統更新,未能接收處理所有請領資料有關。分析師指出,上周數據驟降未必代表就業市場大幅改善,接下來幾周修正估值後,應能將數據矯正到「合理」。

雖然上周請領失業救濟人數遽滑可能是短報的緣故,但從更能反映就業市場現況的4周移動平均值來看,勞動市場依然持續好轉。

上周的4周移動平均值,比前周減少7,500人,總計為321,250人,仍是2007年10月來的最低水準,4周平均值盤桓在此水位已好幾周時間。

房市方面也傳好消息,根據美國房地產市調機構RealtyTrac調查,8月全美法拍屋新增件數,劇滑44%至55,575件,少於2005年10月的56,063件,為近8年來最低。

法拍屋數創新低,意味困擾美國已久的法拍屋夢魘可望結束。RealtyTrac指出,房價飆漲,以及貸款餘額高於房價的「溺水貸款人」(underwater borrowers)大為減少,是促成法拍屋銳減的主因。

RealtyTrac副總裁布魯姆奎斯特(Daren Blomquist)表示:「這大大反映出危機告終。」



◆ 數位化衝擊 國際紙業減產裁員

【記者蕭麗君/綜合外電報導】2013-09-13 工商時報

根據華爾街日報周四報導,鑒於數位化時代的來臨,促使消費者對紙類的需求大幅萎縮,全球紙業龍頭國際紙業將關閉它在美國最大造紙廠,預計將有1千1百名員工遭到裁員。

該造紙公司表示,關閉位於阿拉巴馬州葛蘭(Courtland)的造紙廠,將讓其年產能減少3分之1,約9萬5千噸。在遭削減的產能中,有高達8成是用於影印機的非塗佈紙,其他則為用來製作雜誌與目錄的塗佈紙。

國際紙業的關廠行動預定將在2014年3月底完成,該公司並計劃把這次關廠總計6.75億美元的費用,列入今明兩年的財報中。

國際紙業表示,他們先前曾評估將生產線進行升級,以維持葛蘭造紙廠的獲利,但後來決定該投資並沒有意義。

該紙業公司印刷與通訊用紙業務部門副總裁尼科斯聲稱,「這是非常困難的決定」,他說公司曾尋求多種可能的方案,但最後結論是永久關閉該廠,對國際紙業的未來才是最佳選擇。

國際紙業占北美市場非塗佈紙產能約4分之1,僅次於Domtar公司。關閉葛蘭造紙廠預計將讓該產業的產能減少8%。其他造紙大廠例如Domtar、Georgia-Pacific與Boise都曾在過去兩年宣布減產。

Vertical研究公司紙業分析師狄倫表示,在其他同業都在進行減產之際,國際紙業決定關廠的行動並不意外。

狄倫還觀察到,今年以來美國的紙張需求下滑已有趨緩跡象,顯示紙業景氣已經落底。此外,巴西、中國大陸,俄羅斯與其他開發中國家對紙類的需求則出現升溫,國際紙業已在這些市場增加造紙的產能。

國際紙業稍早還表示受到銷售與獲利持續成長提振,它決定把股利增加17%至每股35美分,並宣布將買回15億美元庫藏股。

fsj 提到...

德經濟奇蹟代價:低薪族暴增

中央社 2013.09.15

德國大選9月22日登場,總理梅克爾最近常在選戰中提到德國失業率僅約6.8%,是歐洲數一數二的低失業率國家。但她不會提到的是,德國的低薪人口比例在歐洲同樣名列前茅。

歐洲頂尖經濟體德國有約300萬人的時薪不到6歐元(約新台幣237元),意謂著德國低薪族群比例也是全歐洲數一數二的多,梅克爾的對手時常在選戰中批評這點。

慈善工作者史塔克(Renate Stark)感嘆:「我們已成了低薪國家。」儘管德國經濟繁榮,史塔克每天仍面對許多努力工作、但薪資過低難以滿足生活基本需求的人。

從時薪6歐元的送披薩小弟,月薪低於750歐元(約新台幣2萬9623元)的年輕記者,到55歲的柏林天主教明愛會(Catholic Caritas)社會助理,例子數也數不清。

史塔克援助的對象包括柏林1名網購公司包裝工,他4年來時薪都只有3.50歐元(約新台幣138元),投了幾十份履歷卻找不到其他工作。

史塔克說,這名包裝工大多時候靠社會福利勉強過日子,但如果洗衣機故障或電費帳單突然出現,他就得求助慈善機構,其他還有數百人也是如此。

德國汽車業等工業巨擘的員工,享有令人嫉羨的待遇。但不同於多數歐洲國家,德國聯邦政府沒有規定最低工資。

根據IAQ工作、技能與訓練機構(IAQ Institutefor Work, Skills and Training),2011年超過1/5受雇者(近700萬人)時薪不到8.50歐元(約新台幣336元)。

相較之下,法國最低工資僅略低於時薪9.50歐元。

除了低薪工作暴增,打工或臨時工等「不穩定」工作同時也在增加。

另外還有所謂「微工作」(mini-jobs),雇主每月最多支付450歐元(約新台幣1萬7774元)且不用負擔社會或福利金。

根據德國聯邦統計局(Destatis),2012年德國近800萬人以低薪或微工作的形式勞動,幾乎比20年前增加1倍。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德國專家卡普勒(Andreas Kappeler)指向1份2010年調查表示:「在歐洲聯盟國家裡,德國低薪工作比例僅次於匈牙利和英國。」

「從1985至2008年,德國高低薪資差距的擴大速度為OECD國家之最。」

※ 相關報導:

* 搶救新貧族 義成立社福超市
http://www.cna.com.tw/News/aOPL/201309150182-1.aspx

受經濟危機拖累,義大利貧窮人口持續成長,向來繁榮的時尚之都米蘭、工業重鎮杜林、中小企業興盛的摩狄納許多家庭入不敷出,官方成立社福超市提供廉價商品搶救新貧民眾。

* 人才湧向新創產業
http://news.chinatimes.com/world/11050401/122013091500354.html

....過去日本新創企業徵才只能挑到大企業看不上眼的人選,且在電玩遊戲公司Gree及網路服務公司Livedoor先後爆出醜聞後,新創企業更加不受歡迎,但近年反而是索尼、三菱、Panasonic等電子大廠員工自願跳槽到Terra Motors這類新創企業。

這些員工在大型企業飽受官僚體制壓抑,因此寧願放棄社會地位與穩定收入,也要選擇能盡情發揮所長的工作環境。35歲工程師今野壽昭(譯音)就是一例。他曾任職於日產汽車及波士頓顧問公司,現在是Terra Motors員工。他表示:「我們想打造另一個索尼或本田。」

德重徹表示:「主流企業當年也曾是新創企業,表示過去日本企業也是這樣發跡的,相信我們也可以做到。」儘管單憑15人小公司要打入國際市場有點異想天開,但德重徹認為新創企業的創新力與決策效率絕對勝過不敢冒險與官僚氣息沉重的大企業。



◆ 10萬勞動研究生沒勞健保 發動檢舉

自由 2013.09.14

〔記者林曉雲、陳炳宏、洪美秀/綜合報導〕全國約二十多萬名碩博士研究生,其中一半約十萬多人在校內兼任助理或工讀生,高教工會昨開記者會批評,勞委會認定學校應為這些研究生勞工投保勞健保,但包括台大、交大等大學,幾乎無一校投保,工會將發動一人一信向勞委會具名檢舉。

高教工會主任陳書涵表示,勞委會七月已發函教育部,敦促大專為校內全時或兼職勞動者辦勞健保,顯示確認學生兼職助理與校方的僱傭關係,學校依法要作為投保單位。但教育部高教司科長倪周華表示,勞政單位和大專對校方和兼任助理「僱傭關係」尚未有定見,將繼續協助雙方溝通。

台大學務長陳聰富說,研究生兼任助理,與學校屬於顧問或勞動關係,台大工會與校方有不同意見,正在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審理,台大將遵從判決行事。

交大回應,若勞委會已行文給教育部,會在收到公文後辦理投保,但先前未投保的損失,學校恐無法給予補償。



◆ 抗議血汗醫院 醫勞盟疾呼:醫護納勞基法

【聯合晚報╱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2013.09.15

醫勞盟今天舉行會員大會,以「如果這不是過勞,什麼才是過勞?」為題,控訴醫院是醫護人員過勞的元兇,也抗議政府縱容血汗醫院戕害醫護。醫勞盟強調,政府應立刻將醫護人員納入勞基法保障,如果醫師沒有充分的休息,哪裡來的病人安全?

醫勞盟理事長張志華以奇美醫院過勞醫師蔡伯羌,以及過勞死實習醫師林彥廷的經歷為例,他說,若不改善醫護的勞動條件與環境,難保不會有下個過勞醫師倒下案例。

張志華表示,住院醫師須值班,晚上照顧病人到隔天早上,有時白天還要上班。某醫院外科病房原本有3個住院醫師晚上留下值班照顧病人,1人值10班,但其中1位受不了離職,剩下2位醫師1人值15班,最後又走了1位醫師,只剩下1位住院醫師值所有的班。夜班接白班,長期下來,怎可能有醫療品質?怎可能不過勞?

他說,醫院如何排班,醫師只能接受,因此希望推動醫護加入勞基法,工時、職災才有保障,「已經講了15年了」。

政大法律系助理教授林佳和表示,世界各國受雇醫師都適用該國的勞動法,並且擴大照顧還是學生身分的實習醫師,這是1970年代的事,台灣醫療與世界同步,在照顧醫護勞動條件上卻落後40年,「還要落後多久?」

醫勞盟表示,日前監察院糾正勞委會和衛福部對於住院醫師納入勞基法未能積極處理,以致住院醫師適用勞基法的進度延宕;也糾舉教育部未能保障實習醫學生權益及身心安全。醫勞盟呼籲政府加快腳步,重視醫護的勞動安全問題,盡速將醫護納入勞基法,才是病人之福。



◆ 代際財富分配擴大

【于國欽】2013-09-15 工商時報

■名目所得是指當年獲得的貨幣所得,歷年名目所得以基期年的CPI平減後,即獲實質所得,據以了解人們購買力的變化。當貨幣所得增幅趕不上物價漲幅,則實質薪資呈下滑。

■所得、財富兩者皆是衡量人們的富裕情況,惟以經濟用語而言,所得是流量統計,衡量一年之間的收入,財富是存量統計,衡量年底金融資產、實物資產(房地產、家庭設備)的價值。

長期以來,我們比較注意富人、窮人的財富分配,但卻忽略了青年人、中壯年人不同世代間的財富分配,這主要是因為相關資料不易尋得,也不易界定。

雖然如此,兩代之間的代際所得、財富分配問題仍值得注意,尤其是隨著年輕世代的薪資逐年滑落,房價逐年走高,代際財富分配的擴大年甚一年,若不加以正視,遲早將衍生出嚴重的社會問題。

雖然代際間的統計資料不多,但透過家庭收支調查,我們可略窺其變化,今日年輕世代的所得確實遠不及昔日。未滿30歲者的可支配所得在民國88年還有38.0萬元,至101年已降至36.6萬元,然而同一期間中壯年世代的所得仍呈增加。

年輕人貧窮情況嚴重

事實上,年輕世代的貧窮情況要比表面數字更為嚴重,我們以購買力的概念計算歷年實質所得(以101的物價折算),發現未滿30歲者的實質可支配所得已由88年的43.7萬元,降至101年的36.6萬元,年輕世代的收入不如昔日甚遠。

台灣早年不論是名目所得、實質所得皆呈逐年升高,惟近十年隨著全球化的分工與競爭,就業市場為之改變,青年人非但薪資不如昔日,甚至也不容易尋得一份滿意的工作,年輕世代的學歷雖然提高,但卻沒有為他們創造應有的附加價值。

試想,以目前年輕世代的收入,如何買得起都市裡動輒一、兩千萬元的房子?金融海嘯前台北市房屋每坪不過30萬元,但如今已逾55萬元,新北市海嘯前每坪不到20萬元,如今也升至28萬元,台北市貸款負擔率高達五成,全國平均也有三成五。處在這個時空,年輕人真要購屋,則每月收入逾半要拿去繳房貸,其壓力之大,不言可喻。

未滿34歲有房屋者 僅8%

台灣當前世代之間不僅所得差距擴大,財富差距也愈來愈大,以不動產為例,根據99年住宅及人口普查,全台807萬間住宅裡,34歲以下年輕世代僅擁有8%,而擁有兩棟以上的富有族群裡,四分之三的屋主年齡皆逾45歲,代際間的財富分配之大,於此可知。

每個世代所處的境遇不同,有人歷經戰爭洗禮,有人走過篳路藍縷的歲月,有人呱呱落地就是繁華的年代,代際財富分配自然不盡相同。過去代際之間的分配問題很少被提及,這是因為代際之間可透過父母的資助,自然產生重分配而改善兩代間的財富差距。但長期而言,這個問題若任其發展,實非台灣社會之福。

我們可以發揮一下想像力,民國70~80年代出社會的年青人,他們的薪資從青年時期到中壯年時期,大致呈穩定成長,而他們所處的年代,房價不高,因此這個世代自然享有更多財富。而自90年代初期出社會的年輕人,他們面對薪資調降,房價大漲,往後推十年,當他們進入中壯年後的情況如何?若大環境不變,這個世代仍將面對所得不高,資產不多,債務不少的壓力,如此代際差距持續擴大,勢將為台灣社會埋下不測之憂。

fsj 提到...

我見我思-陸漲薪水 台漲地價

【陳敏郎】2013-09-16 中國時報

近年來,台灣薪資水準停滯不前,甚至還倒退16年,年輕人為爭取相對優渥待遇,只得離鄉背井;而最近,全球製造業出現新平衡,大陸工資不斷上升,與美國本土平均薪資水準拉近,大陸世界工廠優勢不再,許多台商為減輕人事成本,有意回台投資卻發現,台灣勞工薪水雖然不高,但工業區土地卻漲翻天,政府視而不見,令台商卻步,正考慮轉向東南亞國家,值得重視。

根據一項調查,現在美國製造業的薪資總成本只比大陸高20%,以美國新建的汽車廠為例,包括福利在內,新手的時薪為12至14美元,中國則為7至8美元。

調查中指出,短短幾年,美中兩國的薪資水準發生巨大變化。幾年前,在美國類似的工作時薪高達40美元,但過去5年中國的平均工資增幅為15至18%,而且由於中國正在進行經濟結構調整,轉而讓消費來拉動經濟增長,預估今年大陸的工資漲幅可能會達到20%。

最重要的是,中國境內專業人才的薪資成本快速成長,以一名IT技術人才為例,在中國聘用的薪資竟然比印度高出30至40%,但只比在美國的聘用成本低30至40%。

大陸薪資水準不斷上升的關鍵因素在於新上路的新勞動法,新勞動法規定勞務派遣工佔所有勞工人數的比例不得高於20%,保守估計,約有100萬人將由臨時工轉為正式員工,大幅拉高薪資平均水準。

大陸薪資水準快速提高,理應對台商鮭魚返鄉投資有利,但事實卻不然。6月中旬,馬英九總統參訪大立光時,大立光還當面向馬總統求助,希望政府趕快解決工業區土地取得不易問題,建廠到處碰壁,讓企業界很困擾。

台商過去10幾年赴大陸投資,著眼的是低廉工資與工業區土地,大陸經濟起飛後,上述2項誘因逐漸喪失,尤其薪水已經快和台灣差不多了。上周與中部某企業主談到,很多台商都想回來,但工業區土地炒得不像話,「好像無政府狀態。」

中部幾座新興工業區,有一半土地招商時被買走了,但1、2年了卻空在那裡,原來是在養地炒地皮,真正需要土地建廠的企業買不到地,或是被敲竹槓,這位企業主吐苦水說:「大陸工資漲這麼凶,回台灣卻發現土地漲更多,不如就留在大陸。」

東南亞國家正在興起,如果台灣繼續放任工業區土地被炒高,從大陸撤回的資金,拐個彎就到東南亞了。

※ 相關報導:

* 台幹外派大陸成內鬼 偷開公司搶訂單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4/8165916.shtml

科邁斯科技公司販售快速檢測有害重金屬物質的X射線螢光光譜儀,銷售頗佳,公司派經理李宗洋到大陸擔任駐點主管,李竟私下開公司,還引進科邁斯公司競爭對手的產品,和東家搶生意;新北地檢署偵查終結,依背信罪將李提起公訴。



◆ 雷曼遺毒 美青年失業率高掛

【記者陳穎芃/綜合外電報導】2013-09-16 工商時報

華爾街日報報導,5年前的9月雷曼兄弟破產釀成全球金融危機,也使美國人陷入一場漫長的生存戰。

5年後的今天美國經濟漸入佳境讓多數人鬆口氣,唯獨年輕人的惡夢還沒結束,因為個人經濟壓力沉重但職場前景黯淡。

23歲美國人維德瑞爾(Derek Wetherell)大學肄業後在密斯里州小鎮上的連鎖超市Schnucks上班,但對他來說這只是份工作,稱不上有前景的事業。身為工會成員的他雖享有健保及12.65美元時薪,勉強讓他負擔每月400美元房租及200美元學貸還款,但扣除日常開銷後幾乎沒有積蓄。

他表示:「我像是蠟燭兩頭燒。即便我內心期望將來情況好轉,但實際上前途茫茫。」維德瑞爾所處的困境是當今美國、英國、西班牙等國年輕人共同的惡夢,因為上一波金融危機對經濟造成的衝擊使這些年輕人成了「失落的世代」。

美國8月失業率雖降到7.3%,但未滿25歲的青年失業率仍在15.6%,是25歲以上族群失業率的2.5倍。

況且,失業率還未將被迫回到學校進修與參加職業訓練的年輕人計算在內,否則未滿25歲的青年失業率遠超過20%。

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時維德瑞爾剛從高中畢業。他起初進大學主修政治科學,同時在Schnucks找到全職工作,打算半工半讀拿到學士學位,但蠟燭兩頭燒使他在2011年休學。儘管他希望有朝一日經濟情況好轉後能完成學業,但至今希望落空,只留下2.7萬美元學貸等他清償。

歐洲年輕人面對的就業市場甚至比美國還慘澹。

歐盟未滿25歲的年輕人有超過23%都失業,其中失業問題最嚴重的西班牙等國青年失業率更逼近60%。

青年失業問題對社會造成的影響日漸浮上檯面。

由於越來越多年輕人無法經濟獨立,買房、買車、成家立業顯得更加遙不可及,導致年輕人結婚率加速下滑。



◆ 六大領域 未來就業熱區

【經濟日報╱編譯劉忠勇/綜合外電】2013.09.16

隨戰後嬰兒潮世代步入退休年齡,全美國2020年以前將釋出或新增5,500萬個工作。華爾街日報報導,未來七年有六大領域為成長最快的職場。

醫療業:勞工統計局預測,醫療和社會救助2010年到2020年會增加560萬個工作,是各類行業中成長最大的。這些工作包括護理師、醫師助理、醫學放射師、家庭護理員。

中度技能工作:儘管因產業委外代工,美國這類型工作近20 年來大量被扼殺,但沒有大學學歷的人仍不乏這方面的就業機會,且待遇不錯。這類工作需結合技術和人際溝通技術,是無法靠外包或自動化代勞的。這類技工包括水電工、廚師、教練等。

休閒和餐旅:餐旅雖不是頂光鮮亮麗的工作,但2020年以前卻能增加130萬個飯碗。不過,專家提醒,這些的工作因門檻低,薪資也不會漲太多。

顧問服務:這類公司包括顧問和法務、會計、廣告在內的專業服務。

科技和資訊業:電腦系統分析師、資訊安全分析師、軟體開發者屬於這類。專家指出,這類工作在美國最不容易失業,且待遇頗佳。

企業和金融作業:信用諮詢、法規事務專員、金融審核專員在這類行業成長最快。

fsj 提到...

紐時報導:台灣年輕人 不愛半導體

【聯合晚報╱中央社紐約電】2013.09.17

台灣半導體產業利潤和員工薪資越來越低,讓台灣年輕人寧可投入軟體產業,也越來越不願意投入這個被視為台灣標竿的產業。

「紐約時報」今天報導指出,台灣是全球最大的晶片製造基地,占全球半導體產業總銷售額逾1/5,所生產的晶片是全球電腦、智慧型手機、相機與其他科技設備的核心零組件。

日月光半導體台灣區總經理吳田玉表示,台灣最優秀的年輕人都不願投入半導體產業。大學畢業生比較青睞投入臉書、蘋果或谷歌等公司工作,而不願加入半導體產業行列。

報導指出,台灣晶片製造業何以失去競爭力,越來越微薄的利潤,讓半導體產業面臨困境,諮詢公司Yole Developpement就表示,這個產業需要創造新價值。為了因應新挑戰,台積電開始增加包括晶片封裝在內的新業務,聯華電子也已宣布和IBM結盟開發新技術。

報導援引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資料,2013年台灣半導體產業總營收預計將增加到約630億美元,與2012年相比增幅達14%。然而,這個行業很不穩定,兩年前,晶片銷量曾驟跌12%。

台積電技術長孫元成就表示,企業必須合作,共同創新,否則「幹到老都無法退休」。

※ 相關報導:

* 企業最愛碩士生 成大拔頭籌
http://news.chinatimes.com/society/11050301/112013091700134.html

社會新鮮人找工作,就讀學校往往是企業主聘用的重要指標。1111人力銀行與遠見雜誌合作「企業最愛研究所」調查指出,成大研究所學生最受企業主們歡迎,拿下國立大學排名第1名,台大、交大分居第2、第3名。私立大學由逢甲、淡江大學領先。



◆ 澳人周五愛上班 周二狂請假

中央社 2013.09.17

澳洲一項出缺勤調查發現,許多公司加強控管周一請假潮,上班族轉而在周二放假,結束周一的忙碌後偷閒在海邊曬太陽或在家看電視,而周五上班氣氛輕鬆較沒壓力,出勤率最高。

澳洲出缺勤管理公司Direct Health Solutions針對108家公司45萬名員工進行調查,結果發現澳洲員工平均一年的缺勤天數從2012年的8.7天,增加至目前的8.9天,遠較英國高出一半以上。

DHS總裁鄧東(Paul Dundon)表示,自從公司開始加強管理周一請假潮,有些公司要求員工周一請病假需附醫生證明,員工也想出新對策,他們轉而在周二請假,在結束忙碌的周一後犒賞自己。

調查發現,約有1成到1成5的請假事由是員工在耍花招。鄧東說,最糟糕的莫過於員工在周一請病假,即使真有其事,對公司也不是好事。而周五人人都有好心情,上班氣氛輕鬆,公司經常有點心,有些人則外出小酌,因此缺勤率最低。

另外,調查發現,核准員工病假天數是公司出缺勤管理十分重要的一環。鄧東指出,有些員工濫用病假,請假天數超過實際所需,而主管給予這些真正生病員工的病假太長,造成出缺勤管理成效不彰。

而不同行業出缺勤狀況有所不同,客服中心的缺勤率較高,員工平均一年缺勤10.9天,而製造生產業的員工缺勤率較低,平均一年缺勤6.5天。大公司員工的缺勤率偏高,旗下有千名以上員工的公司,員工平均一年缺勤10.5天。

DHS報告指出,員工缺勤的原因多半是臨時生病或者必須照顧家人。另外,員工缺勤一天將對公司造成澳幣308元(約新台幣8778元)的損失。



◆ 貧富不均拉大 美國社會隱憂

【台灣醒報╱記者彭書穎╱台北報導】2013.09.17

根據著名民調機構蓋洛普八月做的數據,將近有6000萬美國人面臨「吃不飽」的窘境,這是2007年經濟衰退以來最嚴重的。此外,幾位經濟學家針對美國國稅局(IRS)的民眾收入調查做出研究分析結果也顯示,美國收入金字塔上層10%的富人,擁有全美國將近50%的收入,富豪收入成長的速度也大大超過一般人。

根據美國農業部的統計資料,美國3.14億人口中有15%,即4800萬人左右,需要使用政府發放的食物券才能過活,而20%的美國人在過去一年中曾經沒有錢購買食物。

調查結果也提出,高收入人群和那些還無法滿足基本生活的人相比,他們從經濟復甦的大環境當中受益更多。這個觀點可以用美國財經雜誌《富比士》(Forbes)公佈今年《美國400大富豪》的排行來證明。

有錢人財產增加快

富豪排行的調查中顯示,比爾蓋茲不但蟬聯了美國首富,比起去年,他高達720億美元(約台幣2.16兆元)的身家大增60億美元(約台幣1800億元)。其餘90%的富豪與去年相比,資產都比去年還要增加,400為富豪的總資產也達到歷年來最高。顯示財富網金字塔頂端人士積聚的「頭重腳輕」現象進一步加劇。

幾位由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與巴黎經濟學院、牛津大學經濟學家組成的調查小組,也發現美國貧富不均問題越發嚴重。負責的薩茲(Emmanuel Saez)教授表示,調查中顯示,美國1%最富有人群與剩餘99%人口之間的收入差距繼續拉大,社會不平等程度創下1913年以來美國國稅局有調查以來的次高,是1928年以來的歷史新高。

此外,2012年美國1%最富有人群的總收入,佔了全民年收入的19%以上。而在「收入金字塔」頂端前10%的美國人,則擁有全美國總收入將近一半收入的48.2%。

窮人更難應付金融風暴

薩茲指出,五年前國際金融危機對這些「最富有階層」帶來衝擊,但隨著股市的強勁反彈、房市復甦等因素,很快又讓這群富豪的財務狀況回到正軌。也就是說,在金字塔頂端的富人可靠股票和房地產操作來應付金融風暴,但「工薪階層」以及社會底層人口的存摺,則只能被動承受通貨膨脹和貨幣貶值等因素稀釋效應。造成1%人口的最富有階層收入增長31.4%,其餘99%的人收入則僅僅增長0.4%。

專家警告,除非美國政府在經濟政策上做出較大調整,否則財富繼續向極少數富人集中的趨勢,在短期之內都不會改變。財富兩極分化加劇的現象也將造成美國國內出現許多相關後遺症。

fsj 提到...

打造TOYOTA傳奇 豐田英二辭世

【黃菁菁/東京17日電】2013-09-18 中國時報

被譽為日本汽車產業的最大功臣,打造高品質、低成本、高生產率,讓全球生產業競相效尤的「豐田生產方式」,率領豐田汽車成為全球頂尖的大企業的豐田最高顧問、前社長豐田英二,17日淩晨4點32分因心臟衰竭,在愛知縣豐田市的醫院去世,享壽100歲。

豐田英二1913年出生於名古屋市,本月17日剛過完百歲大壽。他是豐田集團創始人豐田佐吉的侄子,1936年自東京大學機械工程系畢業後,進入豐田自動織機製作所工作。1937年汽車部門獨立後,豐田英二的堂兄,也是豐田汽車的創業者豐田喜一郎設立了豐田汽車工業,英二也追隨堂兄一頭栽進汽車產業。

確立「豐田生產方式」

二戰結束後,豐田英二自1945年起擔任豐田董事、常務、副社長。1952年豐田喜一郎57歲英才早逝,豐田英二便繼承了喜一郎「要給國民大眾車」的遺志。他也是日本首部國產轎車「CROWN(皇冠)」開發負責人。

豐田英二既是技術人員又是經營者,他經常在第一線力行「現場主義」,將生產線上的聲音反映在改善生產效率上,也因而確立了低成本、高品質的汽車開發模式以及「豐田生產方式」之生產系統,為豐田汽車打下國際化的基礎。

1967年起豐田英二任豐田汽車第5代社長長達15年,他經歷過70年代的廢氣排放限制、兩次石油危機、80年代初的美日汽車摩擦等危機,鞏固了豐田在日本汽車的龍頭地位。

豐田汽車82年與美國GM(通用汽車)談合作生產經營,84年起在美生產,不但減緩了美日摩擦,也為豐田正式進軍美國奠基。豐田於戰後經營危機時,生產和銷售系統被迫分裂,82年豐田英二將生產和銷售重新合併,完成此長年心願後,他即宣布退位,由創業者的長男豐田章一郎(現任名譽會長)接任社長。

獲日授章 入美名人堂

日媒報導,英二晚年在名古屋的醫院療養,但頭腦仍十分清楚,豐田的幹部常到病床邊向他求教。2009年7月受雷曼兄弟金融風暴的影響,破產的GM要求解除合作關係,當時的社長豐田章男即去拜訪豐田英二,他拿出當年和GM簽約的金筆淡淡地表示:「你現在是社長了,由你全權處理。」即使到了晚年,豐田英二仍是後輩的重要精神支柱。

他於1982至1992年擔任豐田董事長,99年轉任最高顧問。1990年被授予勳一等旭日大綬章,1994年入選美國汽車名人堂。



◆ 郭:養人才 要像養鰻魚

【康文柔/台北報導】2013-09-18 中國時報

鴻海集團的觸角愈伸愈廣,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昨(17)日表示,台灣的教育制度不靈活、太僵化,台灣的年輕人比較安逸,他認為應該開放競爭,他舉養鰻魚例子說,鰻魚池須放進一隻「土虱」,因牠吃鰻魚苗,鰻魚努力游才會比較健康。

他感嘆人才不夠用,回頭重視技職教育是全球趨勢,台灣現在學校太多沒有人念,為何不跟企業合作,讓學校培養企業所需的人才。他也呼籲,台灣應開放陸生就業,與台灣人競爭,只有競爭才能進步。

郭台銘說,台灣應該給麵包師傅吳寶春一個博士學位,因為行行出狀元,台灣對技職教育不夠重視,這種態度應趕快轉變,別大家一窩蜂擠傳統的大學。鴻海在大陸開辦「富士康雲端網路科技學院」,讓員工配備平板電腦,白天上班隨時隨地都能學習。

「這是用以致學,用了不夠趕快學。」郭台銘指出,台灣發展頻寬、網路、數據等技術的人才不足,教育部應與勞委會合作,把現在社會需要的人才,由企業來認養。



◆ NASA超爽缺 躺著月入15萬

自由 2013.09.18

〔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報導〕你喜歡窩在沙發上,看好幾天的電視也不累?還是喜歡打電玩,幾小時屁股都離不開?如果有一個問題你的回答「是」,那麼美國國家航太總署(NASA)最近在徵求的太空研究員,應該就是非你莫屬的夢幻工作。

NASA最近釋出的夢幻職缺,徵求願意躺在床上70天,參與微重力對人體影響研究的志願者。研究期間內,你可以看電視、打電玩、上網等,還有各式食物可吃;最棒的是只要「躺著」就能賺,有吃還有拿,每月有5000美元(約14萬8000台幣)進帳。

入選的研究人員必須先在休士頓的強森太空中心待上2週,期間可做日常活動讓科學家監督身體狀況。接著入選者必須花70天躺在傾斜的床上,每天開燈時間16小時,關燈時間8小時。

70天過後,會有14天的恢復期,讓身體恢復正常體態。

身體處於微重力狀態時,心跳與呼吸速度減緩,體重與骨鈣漸漸降低,體液重新分配成下肢較少、上肢較多。由於沒有正常重力,血液不會向下流,而是會朝臉部與手腳等地方流,因此臉看起來會肉肉的。

fsj 提到...

娃哈哈宗慶後遇襲 手指被砍(節錄)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1/8172656.shtml

【經濟日報╱特派記者吳父鄉/上海十八日電】2013.09.19

大陸官方媒體18日證實,前大陸首富、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後,上周五在住家附近遭人砍傷手指。本報記者向杭州市公安局了解有關案情,相關人員僅表示,全案係由農民工要求工作被拒,否認有挾怨報復情事。該員強調:「沒有一句假話,絕對負責。」

記者同時致電娃哈哈集團總部,經總機轉接對外發言的「外聯辦」;當記者表明欲了解宗慶後被人砍傷手指情況時,該名男性職員像播放錄音帶般地說:「企業對外發言皆用新華社通稿,這就是我們企業的發言意見。」未待記者再開口詢問,對方即掛斷電話。

香港商報是率先曝光宗慶後被砍傷媒體,經記者向該報詢問,有關人員皆低調不願多談,並稱一切以新華社發稿為主。顯見事件發生後,各方皆被下「封口令」。

新華社報導,杭州市公安部門表示,杭州警方已偵破宗慶後受傷案。來自蘇州、49歲的楊姓涉案嫌疑人,已被警方拘留。

報導稱,上周五(13日)清晨,宗慶後在杭州市上城區的住家附近遭人襲擊,隨即被送往浙江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救治,經醫院診斷,宗慶後左手有兩根手指肌鍵受傷。這與日前媒體曝光,「被砍斷左手四個手指的肌腱」略有出入。

警方表示,案發當天下午三時,便抓獲嫌犯。楊某供稱,上半年借了人民幣3萬元(約新台幣15萬元)到杭州謀職,因年紀較大,一直未找到工作。看到電視上曾報導宗慶後熱心助農民工的訪談,便想請宗慶後在其公司安排一個工作,未果而施暴。

新華社轉述娃哈哈集團稱,目前集團業務一切正常,宗慶後已經照常上班。宗慶後本人感謝各界關心,並稱:「這次遇襲事件只是一場意外,自己受了一點小傷,但並不嚴重,目前恢復情況良好。」

香港商報此前報導,娃哈哈集團旗下的娃哈哈商業公司內部正在進行組織改造,上月起,一些中階主管主動離職,這讓宗慶後很頭疼。有傳言稱,宗慶後被襲擊可能是報復行為。

※ 相關報導:

* 斷幾根手指?網友盼首富秀手部
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land/11050501/112013091900162.html

杭州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後被人砍傷左手2根手指的肌腱,成為18日網路的熱門話題,對身價110億美元的宗慶後居然遭砍傷,不少圍觀網友看傻了眼。有網友感到震驚,質疑難道宗慶後沒有保鏢嗎?有人會帶刀向老闆求職?也有網友呼籲宗慶後能在網路上展示手部,以澄清傷勢。

* 人事大整頓 宗慶後疑遭報復
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land/11050501/112013091900164.html

....《香港商報》18日引述一位接近娃哈哈集團的知情人士稱:「娃哈哈商業公司正進行重大內部調整,整個公司除了總經理之外,副總等高階主管均被免職,原來的團隊成員正面臨解散。」

但對於該說法,宗慶後上周曾向《羊城晚報》駁斥為「胡說」。宗慶後當時坦承,有一名副總經理被免職,並稱人事大地震的消息可能是其被免職後在散布謠言,但他並沒有透露該名高管被免職的原因。不少陸媒直指,目前可以證實的是,娃哈哈商業公司內部出現了矛盾。

* 杭州治安亮紅燈 企業家色變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1/8172665.shtml

大陸前首富、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後在杭州住家附近遇襲,震驚大陸台商,企業領導人的人身安全亮起紅燈。杭州市台協會長楊進發坦言,消息曝光後,各界關心電話接到手軟;他相信,這是意外事件,不會影響台商投資意願。



◆ 紐約遊民人數 創新高

【聯合報╱編譯馮克芸/報導】2013.09.19

卅七歲的紐約市民艾法.孟祖塔有兩份工作,過去三年來,在早上七點到十二點的工作空檔,她都回到一個稱為家的地方,但其實那是遊民收容所。

孟祖塔在甘迺迪國際機場擔任警衛,她說:「我覺得被困住了。我一直努力、努力、努力,結果哪裡也去不了,還是待在收容所。」

紐約時報報導,紐約市遊民人數已創下歷史新高,達五萬人,其中包括兩萬多名孩童。市政統計顯示,住在遊民收容所的家庭中,四分之一以上家庭至少有一名成人有工作,單身遊民中則有百分之十六有工作。

社運人士說,不少遊民有工作,證明紐約市薪資和房價的落差愈來愈大:即使你有工作,還是可能住在遊民收容所,因為就算在最近這波景氣衰退期,紐約市房價還是不斷上漲,但政府補貼低收入戶的住宅戶數,卻是不增反減。

遊民聯盟政治分析家馬基指出,曼哈坦東區和布朗士區南部的一房公寓,每月租金約台幣三萬元,他說:「遊民的工作根本不夠他們搬出收容所。」

紐約市遊民多為女性,工作多半是薪資微薄的警衛、銀行出納、售貨員、家庭看護助理等。他們住在收容所裡,必須遵守夜間管制規定,還要提出證明,表示自己努力存錢、積極找房子。

現任市長彭博認為,社會福利越多,會吸引更多人住進遊民收容所,因此市府並未投入額外資源,照顧日益增多的遊民。

協助安置遊民的「亨利街社福組織」執行長加爾薩說,過去五年他每年安排二百個家庭,住進可長期居住的低收入住宅,但去年只有五十個家庭獲得協助。



◆ 法院新解 部分關廠工人將解套

【聯合報╱記者許俊偉/台北報導】2013.09.19

關廠工人案出現轉折。勞委會向五百多名關廠工人追債後,有近七十件訴訟案日前被民事庭法官裁定為「公法契約」,將轉送行政法院審理;勞委會昨天證實不再提抗告。由於公法請求權時效只有五年,部分欠款勞工很可能因政府「逾時討債」而免還昔日貸款。

關廠工人案義務辯護律師團說,公法請求權時效只有五年,遠低於民法的十五年追訴期,就算行政法庭裁定債權關係存在,也已過了請求權時效。

桃園地院民事簡易法庭上月出現首例公法契約新解後,陸續已有近七十件訴訟案被裁定無管轄權,將移送行政法院審理。全國關廠工人連線原本擔心勞委會將提抗告,上月底還為此赴勞委會抗議。

當時勞委會說,如不提抗告,可能被外界質疑未保護國家債權。但勞委會近日內部討論後態度轉變,職訓局長林三貴昨證實,會尊重法官裁定,不提出抗告。

全國關廠工人連線由昔日聯福製衣、東菱電子等多家工廠勞工組成。他們十六年前因遭雇主惡性關廠,沒拿到退休金或資遣費,當時政府給了勞工一筆錢,勞工以為是政府代位向昔日東家求償,沒想到多年後,勞委會說這筆錢是「貸款」,趕在十五年民事借貸契約失效前討債。

林三貴說,當初勞委會提起訴訟目的就是希望能由法院來釐清債權關係,這些移請行政法庭審理的案件是個案、不是通例,其餘未被認定是公法契約的訴訟案,仍會照民事訴訟程序走。

相關訴訟案件共有五百四十八件,其中有兩百四十八人同意政府補貼七成以上貸款和解,在兩百卅六件已通過審核的案件中,有兩百零八件已完成和解,其中一百六十五件已撤回告訴;目前有三百多件仍在訴訟,其中七十多件移由行政法院審理,也有已判勞工敗訴的個案。

新聞辭典/一方是公權力 即為公法

公法是指規範國家和人民間關係的法律,只要適用法律一方的主體是公權力,即為公法。以關廠工人案為例,桃園地院簡易庭法官溫宗玲在裁定書中提到,關廠工人貸款契約是根據「關廠歇業失業勞工促進就業貸款實施要點」,雖然該要點類似私法借貸,但實是基於國家對人民的補償責任而制定,只有國家或其他公權力才能作為該法規的主體,所以裁定是公法。

fsj 提到...

社企創業 他們想的不是錢…

【聯合晚報╱記者盧沛樺、曾桂香/台北報導】2013.09.20

最近在台灣社會出現一群年輕創業者,除了創新頭腦想出不同商業模式之外,也把改善弱勢就業、環境汙染,甚至是災後重建等社會關懷理念放入自己新創事業的核心價值當中。

過去創業者多半是為了脫貧賺更多錢,如今這群年輕人創業時,信仰堅持的事大不相同。

「只有在金錢能幫助人們解決問題、創造我理想所描繪的世界,金錢才有意義。」這段話是《志工企業家》作者David Bornstein引述自其中一位志工企業家。這股把社會關懷落實在企業經營的風潮,也吹進國內,不少剛進社會的年輕人創業時,腦袋想的很多是錢以外的事。

為了創業而延畢的師大公民教育系學生高瑋呈,暑假過後已是大六學生;他接受採訪時強調自己不以成為有錢企業家為志向,也不要慈善家的美名,創立「禮物公民」,就是要幫助第三世界國家人民脫貧。

為社福機構提供機構形象標示、特殊教育教具等設計服務的三明治工,兩位創辦人謝若琳和李萬鏗原來只是當志工,兩人加上兼差幫忙的朋友,意外將三明治工發展成社會企業型態,一年多來靠著口碑相傳,客戶漸漸增加,他們兩人創立公司,壓根兒沒將賺大錢這件事放在最重要的優先考量。

輔大社會系副教授吳宗昇分析,很多年輕人創業往社會企業方向走,是環境、產業及總體經濟各項因素交互作用下的潮流,而現在想創業的年輕人靠傳統的創業方式找不到出路,以道德價值為號召的社會企業模式才會在此時水到渠成。

吳宗昇解釋,1990年代前台灣產業結構縫隙很大,上一代黑手變頭家不是難事;如今產業規模早已發展得很大,青年創業時,容易遇到大廠用規模經濟或專利的優勢夾殺,再不然就是被併購,「現實逼著年輕人苦思其他創業的可能性。」

但不可諱言的是,現今不少台灣年輕人從小生活無虞,再加上最近一、二十年來義工台灣的社會氛圍,年輕一代比上一代創業者無形中更有社會關懷和使命感。

社企流總編輯林以涵觀察指出,國內社會企業可分成非營利組織轉型及新創事業,後者以40歲以下的青壯年創業為主。綜觀國內青年社會企業家,經營的事業,型態千百種,也涵蓋不同產業領域:有人以資訊長才,設計App整合社福資訊;有人延續傳統手工業,但透過改良製程幫助弱勢就業;也有人發揮創新,自既有產業鏈中找出新的市場機會。

勞委會職訓局局長林三貴出席各種相關場合,接觸到不少有意或正投入社會企業的青年;他對年輕人投入社會企業抱有高度期許。林三貴盼由熱血青年改善資本主義運作的方式,形成一道「青年+創新+社會企業=社會經濟」方程式,這道方程式運作如能成功,應該是可以創造下一波台灣經濟奇蹟。

※ 相關報導:

* 社企「禮物公民」感動行銷 殺出血路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4/8174723.shtml

高瑋呈大學念師大公民教育系,去年柬埔寨行,認識當地藝術家Pot Sikpry,透過教婦女以隨地被棄置的水泥袋縫製成包包,向觀光客兜售,改善當地婦女生計困頓、女孩沒錢上學的處境。高瑋呈見狀提議,將包包帶來台灣販售,透過倫理消費,支持第三世界國家改變現狀。

* 社企「三明治工」無心插柳 看見商機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4/8174720.shtml

李萬鏗回憶道,當年透過與樂山療養院的音樂治療師合作,想藉由音樂讓身心障礙院童感受生活作息,「抽出部份生活片段,如睡醒、上下課、吃飯等,作曲譜詞,輕鬆帶唱,寓教於樂。」未料這門課後,院長姚雨靜邀請三人留下為院慶開發文創商品與空間布置。

「本來是打算幫他們,沒想過要收費,」李萬鏗說。「但院長堅持要給我們費用。」謝若琳接口,「我們覺得是蠻不一樣的工作方式。」謝若琳說,以前當學生,接過商業設計的工作,但幫助社福機構做藝術設計,除了有錢拿,還可以發揮所長幫助人群,「成就感很大。」自此三明治工定調專門為社福機構和企業公益活動從事設計服務。

* 社企「Call Saver」 回饋社會一指通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4/8174717.shtml

擁有近10萬用戶的「Call Saver客服省錢通」,即使已累積一定數量的用戶,共同創辦人魏孝丞與張朝騏卻還沒打算營利賺錢。....「別人說成功之後要回饋社會,我覺得做事的過程就可以回饋社會!」

....除了將非營利組織電信小額捐款放入「Call Saver客服省錢通」,納入視障按摩服務專線也是這款APP的特色之一。視障者也屬於社會弱勢,靠著雙手自食其力,「Call Saver客服省錢通」與視障按摩合作方式類似「交換廣告」,在按摩中心貼上廣告,APP上加入視障按摩專區,這種互惠形式不是純粹幫助他人,等於朝著營利方向更進一小步了。



◆ 勞退自選基金新制 出爐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4/8173977.shtml

【經濟日報╱記者李娟萍、曹佳琪、周克威/台北報導】2013.09.20

研議八年,勞退新制自選平台草案終於出爐。初步規劃有積極型、穩健型、保守型,以及目標日期四種自選基金及兩種年金,可由勞工自選,種類包括境內外基金、期信基金、共同基金、保險年金等。

勞委會及金管會預計年底完成規劃,明年送行政院審查。專家預期,勞退新制自選制實施後,將替台股每年增添數百億元活水,擴大基金業市場大餅。但退休金市場由政府一元管理變成勞工自選,產品百花爭出豔,業界競爭勢將更趨激烈,而基金業聲譽、風險控管和政府監控,都要比現制更為嚴謹。勞委會及金管會研議,未來勞退新制基金將分為政府管理基金(原政府管理,並保證兩年期定存收益)、自選平台基金兩類,自選平台是新增的選項,並分為自選基金與年金兩種,勞工可依風險屬性與年齡等差異,選擇投資基金或年金商品。

在基金部分,分為積極型、穩健型、保守型、目標日期四種自選基金;在年金部分,則包括保證型與非保證型兩類。

依規劃草案,「勞退新制自選投資平台」上的各檔基金,是以退休投資為目的,而且是專為勞退新制設計,將不開放給一般投資人選購,來區分專屬基金或專屬受益權單位,並得享有稅負遞延或資本利得免稅等優惠。

由於私校退撫金制度已於2010年1月1日實施,並在2012年對外招標,施行一年績效尚稱穩健,可作為「勞退新制自選投資平台」制的參考。

投信投顧公會理事長林弘立指出,台灣退休金自選平台的構想,源自於美國的「401K養老計畫」和香港的強制性公積金(簡稱強積金或MPF),用自選基金的方式,勞工可以依不同的投資屬性,增加退休金的預期收益。林弘立認為,退休金自選制,對勞工來說,退休理財工具可更多元;對台灣投信業者來說,將增加基金業務的範圍;政府則可減輕行政人力及財政負擔,是一項三贏措施。

fsj 提到...

澳洲打工1周 台灣要1個月

沈婉玉/台北報導 2013-09-21 中國時報

年輕人為何借錢也要出國打工度假?目前在澳洲打工的小威直言,台灣薪資追不上物價,在澳洲工作1周就可以買1支iphone,台灣卻要工作1個月。

台灣知名大學畢業的小威,畢業時碰上金融海嘯,求職困難,只能斷斷續續地打工,失業許久後,決心出國打工度假,結果愛上澳洲的環境,工作2年後存了錢,現在又回到澳洲自助旅行。

小威說,「在台灣生活很痛苦,薪水跟生活水準極不平衡。」例如,1份麥當勞大麥克餐澳洲賣8.6元澳幣,以澳洲基本時薪20元澳幣(約台幣560元)算,可以買2份,但在台灣工作1小時卻連1份大麥克餐都買不起。

小威指出,領過澳洲28K的周薪後,實在無法接受台灣22K月薪。雖然打工的薪資不能跟當地澳洲人比,但就算餐餐吃牛排、到處去玩,每個月還可存4到6萬元台幣。而且澳洲環境好,生活本身就是度假。

外文系畢業的May,畢業後雖在國內外商銀行工作,但一直忘不了想要出國體驗人生的夢想。於是趕在30歲前,辭去工作到澳洲打工度假。May說,有人到澳洲打工可以存到150萬元,也有人花到一毛不剩,她希望可走過很多地方、交朋友,開拓視野。



◆ 台大正妹 夜店人氣DJ

【潘杏惠/台北報導】 2013-09-21 中國時報

23歲趙心蕾,五官立體、笑容甜美,有著亮眼外型,白天是台大人類學系學生,入夜搖身一變台北知名夜店LUXY駐場DJ,出眾的技巧、獨具慧眼的選曲,加上十足的舞台魅力,成為夜店最夯的正妹DJ;11月也將代表台灣,與世界各國最強DJ高手同台競技,角逐Red Bull Thre3Style全球冠軍。

許多常在夜店出沒的男生直言,DJ Ray Ray(趙心蕾)音樂放的好,長得又正,從聽覺到視覺,都是極致的饗宴。

趙心蕾為嘻哈拚台大

趙心蕾15歲開始接觸Hip-Hop,對風格迥異、獨特的音樂和表演深深著迷。當時,引領風潮的正是台大嘻哈研究社。

她矢志考上台大,努力推甄上台大人類學系,卻發現嘻哈研究社竟然倒社了!她想盡辦法讓社團死灰復燃,大一時當上社長,開始認識嘻哈圈內音樂人,鑽研精進黑膠唱片放歌、刷盤和混音技巧。

國際藝人 指定開場

趙心蕾從小在父母安排下,學鋼琴、大提琴、打擊樂,當年沒有那麼喜歡上課,沒想到,意外滋養音樂創作養分;她付出很多努力,除了收黑膠唱片、買CD,常泡在夜店,觀摩其他DJ放歌,22歲就站上競爭激烈的DJ台,曾在許多台灣重要嘻哈盛會中擔任指定DJ,也是國際藝人演出的指定開場DJ。

趙心蕾成功在DJ之路闖出一片天,在音樂圈大放異彩,但國安局退役少將的父親卻憂心忡忡,不希望女兒的作息晨昏顛倒,也不愛她泡夜店,更擔心她畢不了業。

父反對 母認為超酷

爸爸的憂慮其來有自,因為趙心蕾在夜店當DJ,早上根本爬不起來上課,很多課被當,如今還在念大六,現階段她正努力兼顧工作、課業,給父親一個交代。

相較父親的反對,趙心蕾的母親則是非常地支持,認為女兒當DJ酷斃了,還曾經到夜店看她的表演,見識女兒風靡全場的專業與魅力。

fsj 提到...

雇印勞需面試 仲介又遭刁難

【聯合報╱記者許俊偉/台北報導】2013.09.22

駐台北印尼經濟貿易處今年起頻頻出招,刁難我方的人力仲介業者和雇主,近日除了片面要求台灣人力仲介須提供雇主和印勞個資外,還要求所有仲介負責人,都須來印辦處面試,否則下月被列為「黑名單」,未面試的業者送來的案件印辦處都不審,將對等待印尼勞力的台灣雇主產生嚴重影響。

針對印辦處片面的作法,勞委會職訓局說,已經多次發函印辦處,要求立即停止相關未與我方先溝通的片面措施,但是,印辦處僅允諾取消要求提供個資(因恐違反我國個資法),其餘規定,印辦處至今未鬆口,職訓局說,會持續與印辦處溝通。

今年三月底印辦處未與職訓局協調,就片面要求我方雇主直聘(不透過仲介)印勞時,要親自帶著印勞到印辦處面試,直聘薪資也要比照基本工資,經過職訓局介入協調後,才取消直聘面試制,但是最近印辦處又開始刁難我方仲介。

印辦處最新刁難招數,是要求我方仲介公司須在本月底前接受面試,藉機「拷問」我方雇主是否會扣印勞膳宿費、薪資有無比照基本工資等。



◆ 台灣女性經濟戶長 近3成

【聯合晚報╱記者仝澤蓉/台北報導】2013.09.23

「女人撐起半邊天」越來越貼近現實社會寫照,主計總處統計,國內28%家庭經濟來源為女性,也就是國內有高達226萬戶家庭的「經濟戶長」是女性,而且女性擔任經濟戶長的比率逐年攀升,11年來增加了87萬戶。

社會型態在改變,雙薪家庭成為普遍現象,男主內女主外也越來越多。根據主計總處統計,民國91年女性擔任家庭經濟戶長為139萬戶,約占全體家庭20.4%,到了101年增加至226萬戶,比率也提升到28%,11年間女性經濟戶長增加了87萬戶,增加了7.6個百分點;但同一時間內,男性經濟戶長由544萬戶,變成至581萬戶,僅增加37萬戶而已。

主計總處說,女性擔任經濟戶長比率提高,主要和社會變遷,女性教育程度提高,經濟自主能力增強有關。這年頭越來越多女性投入職場,表現往往不輸給男性,擔任家庭主要收入來源的比率因此增加;另外也因為社會型態改變,女性經濟能力提升,越來越多女性選擇單身不婚,或是離婚單親的女性也增加,這些單身或單親女性,本身就是戶長,當然也會促成女性經濟戶長比率提升。

女性經濟戶長的例子在政壇上屢見不鮮,前行政院長陳冲的太太柯長珠曾經任職仁寶集團歐洲區總經理,賺錢能力一點也不輸給陳冲,最重要的是會理財,現在坐擁信義區豪宅,陳冲就曾經以「戶長」來感謝柯長珠。導演李安在成名之前,也曾經有長達6年的時間沒有工作,在家當「家庭煮夫」,由太太林惠嘉負責賺錢養家。

但根據主計總處統計,女性經濟戶長多數可支配金額還是偏低。台灣社會很多女性在家中男人轉換工作或遭離退失業時,一肩挑起家庭開銷,甚至平常與同樣上班工作的先生共同負擔家計。

閱報秘書/經濟戶長

主計總處表示,「經濟戶長」指的是負責家庭主要經濟來源和開銷所需的人,主計總處在進行家庭收支調查的時候,會一併調查一個家庭的經濟戶長的性別,如果一個家庭夫妻倆都在賺錢,但太太賺得比較多,她就是經濟戶長,經濟戶長與戶口名簿上的戶長不一定是同一人;從11年來的統計資料變化可以看出,女性在家庭中扮演主要經濟來源的角色日益吃重。

※ 相關報導:

* 起薪3萬6 農會開缺264人
http://mag.udn.com/mag/edu/storypage.jsp?f_ART_ID=477767

畢業生起薪不理想,讓不少年輕人想捧鐵飯碗,明年4月的農會招考開出264個職缺,不僅是20年來首度調整起薪到3萬6千元,也比一般企業碩士生還高。今年農會也首度改變制度,所有職缺都必須經由筆試,更加客觀公平。



◆ 石油工程師爆紅

【陳穎芃】2013-09-22 工商時報

■石油業人才荒讓石油工程師躍升全球最高薪的職業之一,也吸引美國大批學子申請石油工程科系。

■Recruiters say it now takes twice as long to hire engineers compared to other jobs, and salaries are spiking.

據CNNMoney網站報導,美國就業市場目前最炙手可熱的職業非石油工程師莫屬。

Piper-Morgan合夥人事顧問公司總裁達羅(Gladney Darroh)表示:「這是一場人才爭奪戰。現在業界最難找的就是5到15年工作經驗的石油工程師,堪稱當今職場金飯碗。」

工程系畢業 起薪6萬美元 原因很簡單,因美國頁岩氣產業蓬勃發展造就龐大工程人員需求,無奈國內缺乏該領域的資深工程師。在人才供不應求的情況下,美國石油業者得花上同業兩倍的時間才能填補職缺,而石油工程師的薪資也水漲船高。

達羅表示,「這些企業知道員工離職將使公司付出更多金錢與時間來尋覓新人」,因此企業一方面不惜砸大錢挖角工程師,另一方面也大方加薪慰留員工。

工程人才仲介公司NES Global Talent主管葛爾諾佛(Dane Groeneveld)表示:「資深工程人員薪資最高可達20萬至35萬美元。」即便是剛踏入職場工程師起薪也比其他職業類別優渥。

美國大學及雇主協會(NACE)調查顯示,去年美國大學工程學系畢業生平均起薪6萬美元,高於大眾傳播與新聞學系的4.22萬美元,也高於人文社會科學系的3.7萬美元。

美國勞工統計局每年進行的全國職業雇用薪資調查顯示,去年美國約有3萬名開業石油工程師,而這些工程師平均薪資14.7萬美元高過全美近50萬名律師的13.1萬美元平均薪資。專攻石油、天然氣提煉技術的石油工程師平均薪資更高達15萬美元。

該調查顯示,企業高階主管平均薪資約17.7萬美元,牙醫約16.1萬至21.6萬美元,麻醉及外科醫生約20萬至23萬美元,除此之外鮮少有其他職業薪資勝過石油工程師。

勞工統計局表示,2002年以來新聞從業人員薪資平均每年成長1.4%,水電工薪資成長1.9%,律師薪資成長2.1%,反觀石油工程師薪資年增幅高達5.6%。

能源公司 面臨人才荒

回顧1990年代末期網際網路萌芽之際,資訊工程師被視為最熱門的職業,使不少原本考慮攻讀石油工程的學生改讀資訊科系,如今風水輪流轉,石油工程再度榮登熱門科系排行榜。

近年石油工程及冶金、材料科學、地球科學、礦業工程等相關科系越來越熱門,主要也是受到廣泛的科學、數學、工程及科技人才需求帶動。美國教育部統計顯示,2000年至2010年間美國工程研究所入學人數從10.4萬人成長43%至14.9萬人。

長期來看,石油工程科系學生增加及企業高薪招募新血都有助化解該產業人才短缺的問題。尤其在1990年代石油產業大規模裁員後,各公司留下來工程師如今年事已高,因此現在畢業石油工程師炙手可熱。

但若新人還須10到15年工作經驗才能領導工程案,恐怕人力吃緊問題將延續到2020年。

葛爾諾佛表示,除了美國之外,巴西、中國、印度等開發中國家也缺乏足夠工程科系畢業生,長期下來可能拖累當地基礎建設。其他調查也指出,加拿大、英國、澳洲及德國的工程師同樣供不應求。

※ 相關報導:

* 單車店正流行
http://news.chinatimes.com/world/11050401/122013092200339.html

....根據美國單車經銷商協會(National Bicycle Dealers Association)2013年調查,全美4,000家單車店舖中,現有12%的店家兼營咖啡服務,11%店家開設飛輪課程,5%店家銷售啤酒,另有大約1%的店家則提供按摩、瑜珈或是正式的餐飲服務。

單車業資深顧問湯利(Jay Townley)指出,這種複合式經營風潮過去非常少見,幾乎是近5年來才有的現象。但他預期複合單車店未來5年內將快速成長,數量甚至會超過傳統單車店。

其實,多元化的經營策略只是單車業的一種求生之道。因為,雖然隨著環保休閒概念興起,美國單車族人數正不斷成長,但因各大城市的公營單車租借服務也越來越發達完善,所以願意掏錢購買新車的顧客反倒是越來越少。

fsj 提到...

中壯年所得 也倒退14~16年

自由 2013.09.23

〔記者鄭琪芳/台北報導〕工作貧窮問題擴散,不僅青年所得大倒退,中壯年的收入也嚴重倒退!行政院主計總處調查,去年全國逾九二一萬名五十四歲以下的所得收入者,平均年所得全面倒退十四年至十六年,尤其三十至三十四歲及四十至四十四歲平均年所得倒退十六年最嚴重;且這份調查並未計入通膨因素,若扣除物價漲幅,實質所得倒退情況更嚴重。

若計入通膨因素 倒退更嚴重

主計總處官員說明,「所得收入者」包括受僱者、自營作業者及無業家庭經濟戶長等。根據統計,去年所得收入者共一三五三.七八萬人,名目平均所得收入(包括薪資報酬、營業淨收入、農業淨收入、利息收入、租金收入等)六十二.一六萬元,雖較前年增加約一萬元,但不如二○○六年的六十二.二七萬元,平均年所得倒退七年。

未滿30歲者 年所得42萬最少

按各年齡層分析,除了六十五歲以上所得收入持續成長之外,其餘各年齡層平均年所得均倒退。去年未滿三十歲的所得收入者一七五.二七萬人,平均所得收入僅四十二.七二萬元,居各年齡層之末,且不如一九九九年水準;扣掉非消費支出(稅費、利息支出等)後,平均可支配所得僅三十六.六萬元,等於每月僅約三萬元。

另,去年三十至三十四歲所得收入者,平均年所得五十八.二六萬元;四十至四十四歲所得收入者平均年所得七十一.一六萬元,這兩個年齡層的平均年所得均不如一九九七年,倒退十六年。

其他包括三十五至三十九歲所得收入者平均年所得六十七.一六萬元,倒退十五年;四十五至五十四歲所得收入者平均年所得七十四.九五萬元,倒退十四年。

政策不改 所得倒退會更惡化

主計總處官員表示,所得收入以薪資報酬為最大宗,近幾年薪資停滯,所得因此沒什麼增加,加上國內高等教育普及,年輕人投入就業市場時間延後,剛出社會薪資一定不高,因此青年所得未增加;至於中壯年所得倒退,利息收入減少是最大影響,四十歲以上多少有些存款,民國八十幾年利率達七、八%,近幾年只剩一%,使得利息收入減少。

學者則認為,國內經濟動能減緩,工作機會減少,年輕人找不到好的工作,還排擠到中年人的工作機會及薪資成長,導致國內青年及中壯年所得全面大倒退;若政府政策未改變、產業結構未調整,未來情況也不會改善,只會持續惡化。



◆ 冷門高薪工作 難找人

洪凱音、翁毓嵐/台北報導 2013-09-23 中國時報

景氣直直落,冷門、高薪的工作卻乏人問津,形成職場上特殊現象;華陽優質搬家公司老闆朱發展表示,只要有半年以上搬家工作經驗,月薪就有4至5萬元水準,但登報、上網尋人常乏人問津,職缺開了半年都補不足,實在很傷腦筋。

主計處今(23)日將公布8月失業率,外界預期受應屆畢業生投入尋職行列影響,失業率恐持續上升,在許多社會新鮮人找不到工作之際,卻有不少「高薪」工作找不到人。

1111人力銀行所做上班族票選10大冷門行業調查顯示,月薪不算低的大樓洗窗工最冷門,是上班族最不愛從事行業,而水肥工、屠宰人員分居第2、第3名,而薪資相對優渥的禮儀師、墓園管理、搬家工人以及核電工程人員等,都榜上有名,月薪也多有3萬元至4萬元之譜。

1111人力銀行公關總監李大華分析,冷門職務多屬辛苦、骯髒、危險的「3K產業」,除工作環境較惡劣外,社會地位也相對較低,因此,最不受上班族青睞,國內就業市場出現「供需失衡」現象,冷門職務在缺工的情況下,薪資因而水漲船高。

以搬家工人為例,朱發展表示,不只員工難找,即使找到了,「陣亡率」也超高,達8至9成,試用期一過,能留下1、2個就算不錯。朱發展說,搬家工作不僅辛苦、耗體力,很多學徒是因為家中父母反對而放棄這份工作。

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中油。國營事業員工在外界眼中,已是捧著鐵飯碗,不愁吃穿的一群,不過這裡有一批得用生命和天、和海搏鬥的從業者,要補足這類職缺也不容易。

擔任中油海上作業課總領班的陳貴武,已年屆60,是國內少數領有海軍救難隊專業潛水職照,從事非觀光或研究領域的職業潛水員,目前在中油從事浮筒卸油工作。

工作內容聽起來頗簡單,即外海設置一個有鋼纜固定在海底的浮筒,靠人力將浮力蛇管接上船舶的輸油管線,再透過海底下的油管,把油送到岸上煉油廠。

不為外人知的是,相關作業得靠天吃飯,入秋或颱風來襲之際,海面風強浪高,海象極差,船身搖晃加上顛簸,稍有不慎就會發生危險,「在海面湧浪下,油輪和我們乘的工作船會忽高忽低不一致,這時班員就要『眼明手快』,瞬間做出跳上或躍下動作,一不小心就可能跌進海裡或被夾傷。」也因此,這項工作在「技術傳承」上,已有斷層危機浮現。

※ 相關報導:

* 高薪雇不到人 擬准增聘外勞
http://money.chinatimes.com/news/news-content.aspx?id=20130923000039&cid=1206

行政院周四院會將聽取經部報告重大投資案近況,據了解,企業普遍反映勞力短缺,經長張家祝不排除再與勞委會主委潘世偉溝通,讓國內高薪仍招募不到本勞之企業,可比照台商回台投資上限達40%,但企業需加碼就業安定費付出較高薪代價增加外勞比率。

經部將在周四行政院會報告當前重大投資案的進度,包括民間重大投資,及台商回台進度,另如何排除投資障礙,經長張家祝也有有所觸及,同時會向政院建議,勞力短缺、技術工人力補充,及環評等問題建議。

fsj 提到...

社論-正視世代所得、財富分配差距擴大的隱憂

【本報訊】2013-09-24 工商時報

內政部日前發布今年第2季的住宅需求動向調查,顯示國內房價仍居高不下,一個家庭一旦買了一棟房子,每個月的家庭收入就有三分之一要繳交房貸,如果在台北市則更得節衣縮食,房貸就占了每月家庭收入的四成五。

這份調查說明如今台灣購屋者的壓力逐年升高,如果購屋者是年輕人,其壓力更在上述數字之上,因為今天台灣年輕人的所得還比不上十年前。依據近年家庭收支調查報告,台灣未滿30歲的青年人,其一年的可支配所得平均只有36.6萬元,低於民國88年的38.0萬元,而這筆逐年下滑的收入在連年高漲的房價、物價下,更顯得微薄寒酸。

我們過去常認為今天的年輕人是戰後最幸福的一代,他們出生在繁榮的民國70年代,他們的童年伴隨著台灣經濟快速成長,冷氣、冰箱、麥當勞、百貨公司、兒童樂園到處有歡樂的笑聲;那是一個充滿希望的年代,台灣外貿、所得經常呈兩位數成長。但誰也沒想到,當他們在民國90年代長大成人,揮別校園走入社會之後,台灣外貿減速、所得停滯,經濟每況愈下,所得退回14年前,但房價卻連年狂漲至歷史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來大家經常聽聞國人平均薪資退至民國86年的水準,這是指經物價指數平減後的「實質薪資」,而非貨幣所得的「名目薪資」。事實上,以名目薪資而言,近年國人仍是略有成長。但年輕人的處境則是連「名目薪資」都在倒退,如我們前面引述家庭收支調查報告的統計,他們的可支配所得(名目)竟然還低於民國88年。須知,名目薪資倒退是非常不正常的現象,世界上鮮有一個國家的名目薪資是長期下滑的,但這卻發生在台灣的青年人身上。

另一份勞委會的調查也顯示年輕世代的困境。101年甫踏入職場的年輕人起薪,其中具大學學歷者為2.6萬元,低於88年的2.8萬元,而具碩士學歷者3.1萬元,與88年3.0萬相去不遠。台灣過去五十年,從沒有一個時期像現在這樣疲困。民國60年代、70年代、80年代,年輕人薪資是逐年提升的,那是一個充滿希望的年代,舉例來說,民國76~81年這一期間國人薪資平均年增率高達12%,即使扣除物價漲幅的實質薪資平均,每年也以8.5%的速度成長,對照近10年年輕人的處境,實有天壤之別。

從88年到101年其他年齡層的所得也是下滑的嗎?根據家庭收支調查,45~54歲這一年齡層的平均可支配所得,由60.1萬元微升至60.6萬元,而55~64歲則由51.9萬元升至58.2萬元。相較於一、二十年前,中壯年者的處境不算好,但仍明顯優於年輕人,從所得的觀點來看,兩世代的差距逐年擴大。

年輕人除了薪資所得與中壯年世代相差日遠,其所擁有的資產也與中壯年者差距愈拉愈大。試想今日房價如此之高,年輕人薪水如此之少,欲求一安身立命的房子簡直已成遙不可及的夢想,經濟稍好者也許買得起,但每月薪水入帳後得拿出四成去繳房貸。在沉重的房貸壓力下,還有何能力去消費,他們不去消費,台灣經濟何來成長動能,這些年台灣已然落入這個景氣的反向循環。

年輕人果然買不起房子?我國目前雖有家庭收支調查、住宅人口普查,但相關世代間的統計仍相當不足,惟我們仍可由人口及住宅普查裡找到一些蛛絲馬跡。依此一普查,99年台灣總計807萬間住宅裡,34歲以下年輕人所擁有的住宅數量僅占8%,四分之三為45歲以上的中壯年所擁有,而擁有兩棟以上的富有族群裡,同樣四分之三的屋主皆屬中壯年。財富集中在中壯年人口的情況,極為明顯。

事實上,年輕世代還能擁有8%的住宅,這其中固然有靠自己胼手胝足購買的,但也有一定比例是靠父母資助的。換言之,年輕世代的貧困,遠較我們所看到的數據更嚴重。但遺憾的是,台灣兩世代間的所得、財富分配擴大的情況,並沒有引起決策當局的重視。也許代際的所得、財富差距可以藉由父母對子女的資助而自然產生重分配的作用,但隨著高齡化社會的到來,這種代際間的重分配效果還能發揮多大的作用,不無疑問。而當代際分配擴大、高齡化社會到來,加上國內經濟停滯不前這些因素糾纏在一起,其所可能產生的衝擊,非僅是經濟面,還有社會面。如今台灣社會衝突不斷,政府聲望急速滑落,青年對政府的不信任,明顯皆與世代間的資源分配擴大息息相關。

過去政府談到所得分配、貧富差距,總是把重點放在貧、富的族群,從未正視世代間的差距正在擴大。世代差距的擴大所引來的不滿悲觀情緒正在感染這個社會,我們籲請馬政府在因應當前政治紛爭之餘,也要思索代際之間的分配問題,建立代際間的基本國勢統計。我們也期盼國會正視代際財富差距擴大可能的衝擊,以代際分配的正義來檢視「年金改革方案」。今日亡羊補牢猶未為晚,待世代差距日大、摩擦日深,屆時再行補救,恐已時不我予。

※ 相關報導:

* 博碩士失業率 10個月新高
http://money.chinatimes.com/news/news-content.aspx?id=20130924000050&cid=1206

行政院主計總處昨(23)日發佈失業調查,受畢業生投入職場的影響,8月份失業率升至4.33%,博碩士失業率也升至3.58%,雙雙創下近10個月新高,顯示高學歷失業仍然嚴峻,惟暑假過後,9月份失業率可望回降。主計總處指出,近年大學應屆畢業生約四成投入職場,以應屆畢業生30萬人估計,自5月起約有12萬人陸續投入尋職行列,就業人數、失業人數因此雙雙上揚。

* 青年願赴陸就業 3年增16百分點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N1/8181381.shtml

聯合報民調發現,廿到廿九歲年輕人願意赴大陸就業的比率逐年成長,由前年的三成二增為今年的四成八,三年來多了十六個百分點。

....分析顯示,赴陸就業在廿到廿九歲年輕人眼中是一項機會,願前往大陸工作的比率由前年的三成二、去年的四成,增為今年的四成八;相對來說,卅到卅九歲民眾赴陸工作意願則是逐年消退,與去年相比,減少六個百分點。

從職業和學歷來看,白領專業人員與高學歷族群願意赴陸就業的意願相當高,專業人員或技術工作者都有超過三成願意到大陸工作;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在學學生中,超過六成不排斥前往大陸就業。

* 星國出招 保障國民工作權
http://news.chinatimes.com/world/110504/112013092400157.html

....新加坡人力部的「公平考量框架」(Fair consideration job framework)新措施,要求員工數25人以上的雇主,若出現薪資低於1萬2千新加坡幣的職缺,在申請聘雇持有「就業准證」(EP)的外籍員工前,必須在政府勞動力發展局管理的人力銀行,至少貼14天求才廣告,才可開放外籍人士申請職缺。

....星國政府同時宣布調高持有EP的外國人薪資門檻,明年1月起,將從現行的月薪3000新加坡幣提升到3300元(約台幣7萬8千元),希望減輕要求高等教育學歷的低階白領職缺,外國人和本地人搶破頭的現象。



◆ 離職金7.5億 諾基亞前執行長挨轟

【聯合報╱編譯李京倫/報導】2013.09.24

諾基亞日前將旗下手機事業賣給微軟後,根據協議,諾基亞前執行長伊洛普將可領取一千八百八十萬歐元(約台幣七億五千萬元)的離職金,再到微軟任職。芬蘭舉國譁然,總理、財政部長等政壇人士紛紛砲轟。

芬蘭總理卡泰寧上周末接受「芬蘭電視台」專訪時說,諾基亞面臨困境,這筆離職金「實在離譜,全球大企業的獎勵方式顯然無法用常識理解。」

財政部長尤塔‧烏勒畢萊寧在她的部落格上說,這筆離職金將損及外界對諾基亞的信任,「除毒害社會風氣,還可能擾亂社會和諧」。

伊洛普二○一○年九月到諾基亞任職,三年來非但沒有拯救諾基亞,還讓公司市值大跌一百九十億歐元(約台幣七千六百億元),最後把諾基亞手機部門賣給微軟,還能拿到優渥離職金。這讓因經濟低迷而加薪困難的大批芬蘭勞工憤怒。

最大反對黨「正統芬蘭人黨」主席索伊尼說:「離職金數字太誇張,很多芬蘭人都非常生氣。」諾基亞多數辦公大樓所在地的奧盧市市長說:「芬蘭人實在無法接受給伊洛普這麼多獎金。」



◆ 年薪148萬 英女王徵鐘表匠

【聯合晚報╱編譯范振光/綜合報導】2013.09.24

想到英國王宮工作嗎?守時的人有個不錯的機會。英國女王想找鐘表維護工匠,年薪3萬1200英鎊 (約台幣148萬元),但女王轄下大約有一千座鐘,工匠每年春秋兩次調整時鐘以配合日光節約時間開始和結束,會忙得不可開交。

如果成為皇家鐘表匠,不僅可進入倫敦的白金漢宮,也能出入白金漢宮附近的聖詹姆士宮、克拉倫斯府。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官方網站的徵才廣告說,應徵者必須「熟捻手工工作和工具,能夠拆解、清潔機械結構並製作新零件」,也要會焊接等技巧。當然,「能按照嚴格時限完成工作」是必備條件。

除了維修大型塔鐘等計時裝置 (有些是稀少的百年骨董),也要負責懷表的保養工作。每星期工時為37小時30分鐘,必要時須一大早或在周末上班,偶爾也要從事解說、導覽,年薪3萬1200英鎊但不供宿。

fsj 提到...

青年論壇/正直誠信 台灣人拚大陸最大資產
http://vision.udn.com/storypage.jsp?f_ART_ID=1287&pno=0

記者楊德宜、林麗如╱桃園縣報導 【2013/09/25 聯合報】

台灣青年除了和「自己人」競爭,還要與大陸的人才一較高下,百略醫學董事長林金源即深有所感,「台灣的員工根本拚不過大陸」;但研究型作家謝宇程不以為然,他說,台灣人正直、誠信,「是我們最大的資產」。

林金源說,他成立公司卅年,感覺到台灣員工與大陸員工資質差很多,他憂心台灣的年輕人不知道該如何提升自我價值及強處,「如果我們沒有教,這一代真的失職了。」

林金源說,大陸人才的動力很強,「我們這一代要好好反省,要留給下一代怎麼樣的情境?如果我們沒有覺醒,最後一定是痛苦的結局。」

謝宇程有不同看法。他說,很多文章說台灣要開始學大陸了,他覺得非常可惜,「如果要學,應該是什麼地方能和大陸不一樣,而不是跟大陸一樣,拿一樣的錢。」

謝宇程認為,台灣人特有的正直、誠信,是台灣人才最大的資產。他朋友在美國讀書,在研究室接手一名大陸博士繼續研究,花了二年做一樣的研究,但出來的數據卻不一樣。後來證明上一個人的研究數據是捏造的,「如何給人安心、認同,是我們要努力的。」

兩岸人才差異,「我們不那麼愛錢」,謝宇程說,台灣的年輕人可以花一些工夫,把事情做到最好,做認同的事,樂在其中的事。而在讀書階段,盡可能做各種嘗試,即使不會樂在其中,至少增加了經歷和想法。



◆ 拾金不昧調查 赫爾辛基最誠實

【中央社╱台北25日電】2013.09.25

如果你撿到裝有30英鎊(約台幣1420元)的皮夾,你會不會依照皮夾內的聯絡方式物歸原主?或許每個人都有自己歸還或私吞的理由,不過調查發現,不同城市居民的作法很不一樣。

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讀者文摘」(Reader's Digest)在全球16個城市的鬧區故意丟下12個裝有家庭照片、聯絡方式和相當於台幣1420元現金的皮夾,測試有多少皮夾得以「回收」。

測試結果顯示,全部192個皮夾僅有半數歸還,但不同城市測試結果差很大,且和城市富裕與否無關。

芬蘭首都赫爾辛基歸還其中11個皮夾,堪稱最誠實的城市。儘管30英鎊約相當於3000盧比(rupee),在印度不算小數目,但孟買民眾仍歸還其中9個皮夾,誠實度排名第2。

匈牙利布達佩斯和美國紐約各有8個皮夾返還,拾金不昧程度並列第3。

排名吊車尾的城市則分別是捷克布拉格、西班牙馬德里和葡萄牙里斯本。其中墊底的里斯本僅有1個皮夾物歸原主,且還是由一對荷蘭渡假夫妻歸還。

調查也有一些有趣的發現,如穿著制服不一定代表有使命感,一名穿制服的蘇黎世列車司機撿到皮夾後,直接據為己有。紐約一名男性撿到皮夾後,則馬上走進便利商店,用光皮夾裡的錢買香菸。

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一名婦人誠實義舉只做半套,隨口問了兩個路人後,就把皮夾據為己有。



◆ 青年論壇/企業用人 不是讓「媽寶」來學習
http://vision.udn.com/storypage.jsp?f_ART_ID=1290&pno=0

記者楊德宜、林麗如╱桃園縣報導 【2013/09/25 聯合報】

「願景工程─為青年尋路論壇」邀請企業菁英及青年領袖對話,對於青年世代面對未來競爭力,兩個世代講者都對「媽寶」現象感到憂心,「家長要學會放手」。

敗衣網/好魚網/百搭流行網創辦人郭書齊說,他碰過好幾次父母陪著小孩來面試,「問我穿著OK不OK?小孩面試,爸媽在旁邊陪著,這是很詭異的事。」家長要學會讓小孩從小為自己負責,長大才會為自己的決定負責。

郭書齊說,找工作時並非薪水不重要,但一家公司願不願意提供舞台,重要性遠大過薪水和福利。他看過有應徵者大學經歷「豐功偉業」,參加很多社團、主辦活動,但當問到能在公司扮演什麼角色?「卻回答我希望來學習」。

「企業用你,不是讓你來學習的。」郭書齊說,一個求學階段充滿自信的人,沒理由謀職就變得畏畏縮縮。

研究型作家謝宇程認為,卅歲前要有三項能力:要有能力說明自己價值在哪,這份工作非你不可;要培養讓人願意親近的能力,不要成為讓人敬而遠之的人;不要甘於在知名企業當小螺絲釘,要有能力看得出企業主的氣度,「才會成長,創造價值」。

元智大學校長張進福表示,卅歲前可以容許自己茫然,但卅歲以後,趕快找到可以做的事,要給自己壓力。「就像查地圖,找到方向感之前,要先定位」,元智大學學生議會議長侯家楷說。

郭書齊說,卅歲前要很清楚自己想做什麼行業、過怎樣的生活,未來想成為怎樣的人,「過卅歲以後,就沒有機會做很多嘗試」。

福上全球科技總經理呂朝福提出「三不一要」,與「準接班人」青年共勉:不怕競爭、不怕苦、不怕失敗;要充實專業技能、多磨練。百略醫學董事長林金源建議,不要追著人問該具備什麼能力,而要問自己想要什麼,讓自己眼睛發亮。

※ 相關報導:

* 青年論壇/大學生活 差別在自我態度
http://vision.udn.com/storypage.jsp?f_ART_ID=1289&pno=0

....研究型作家謝宇程說,有一回從事翻譯工作,發現找不到「出社會」這個英文,「只有我們的詞彙才有,我們把學校框了起來,在這裡只有考試、讀書。」他認為,新世代應忘掉「學生/出社會」的分野,在學校除了讀書,重要的事還有接觸社會,必須思考「在廣大的社會拼圖,要把自己擺在那裡?」



◆ 陸灰色收入6.2兆 集中富戶

記者張凱勝/綜合報導 2013-09-25 旺報

大陸《新世紀周刊》最新的專題報導指出,中國2011年灰色收入達到6.2兆元(人民幣,下同)約占中國國內生產毛額的12%。大陸相對收入差距有所縮小,但絕對收入差距及灰色收入總量仍繼續擴大。

這篇題為〈收入的真相〉專題,引述一項全大陸城鎮居民家庭情況調查指出,中國灰色收入主要集中在部分高收入居民,並有向某些中高收入階層蔓延的趨勢,說明腐敗對中國社會的影響層面在擴大。

調查稱,頂層家庭收入是底層家庭的20倍;社會保障向高收入者而非低收入者傾斜。

由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收入分配課題組發布的這份調查,針對2012年大陸27個省市、縣、鎮、建制鎮的5344戶城鎮常住居民家庭情況進行調查。研究結果顯示,估計大陸2011年城鎮10%最高收入家庭的實際人均收入約為18.8萬元,是統計收入的3.2倍。

報導說,基於2012年的調查數據,研究報告得出3大發現:

1、中國灰色收入為6.2兆元,約占大陸GDP的12%,且集中在高收入居民,並有向某些中高收入階層蔓延的趨勢,說明腐敗對社會的影響面在擴大。

2、中國城鎮居民收入基尼係數為0.501,城鎮10%最高收入家庭的收入是城鎮10%最低收入家庭的20.9倍,遠高於官方統計的8.6倍。

3、大陸相對收入差距有所縮小,但絕對收入差距及灰色收入總量仍繼續擴大。

小 靈 通

灰色收入

「灰色收入」一詞最早來自大陸司法機關。1998年12月10日,黑龍江省高級人民法院在朱勝文案審判中首次使用該詞。灰色收入是指受薪階級在薪水、津貼以外的經濟來源,例如稿費、兼職收入等,有時也指一些透明度不高,不完全合法的收入。(張凱勝)

fsj 提到...

我見我思-創業咖啡館

【謝錦芳】2013-09-26 中國時報

麻省理工學院(MIT)附近的劍橋創新中心(CIC),有一個知名的創業咖啡館,每周四下午3時起,匯集全世界最優秀創業人才,包括剛畢業的年輕人、企業家和投資人,彼此激盪,許多新點子與新創事業陸續產生了。

劍橋創新中心成立於1999年,原本打算做創業育成中心,不巧,次年遇上網路泡沫破裂,於是改變經營模式,以提供創業者彈性專屬辦公室,定期舉辦各種創業活動為主,多年前Google就曾在此租用辦公室。該中心創辦人、MIT校友羅威指出,「如果你正在嘗試前所未有的創新,誰能教你呢?最好的方式是向其他創業者學習。」

多數育成中心以培育軟體公司為主,位處波士頓市中心區的BOLT創新中心以協助硬體產品開發為主,一樓是寬敞的共同工作空間,地下室有數十部大型機具,以及3D印表機,成為有意從事硬體創新者的新天地。

BOLT的3位創辦人有豐富創業投資經驗,成立之初即引進352萬美元基金。7月底,從八百多件申請案中評選出7件,分別提供5萬美元創業金,以及6個月免費培訓,從草創到資金募集,該中心提供一切必要的資源。日後這些新公司成立後,BOLT依約可擁有一成股份。

美國矽谷與波士頓許多鄰近大學的創業育成中心與加速器,造就了兩地的創業熱潮,成為創新最佳動能。反觀台灣,各大學雖設有育成中心,但申設規定繁瑣,位置偏遠,成效有限。至於民間的育成中心,以成立3年多的之初創投(AppWorks)較具規模,迄今已輔導逾120個團隊。

台灣能否發展出類似矽谷與波士頓的創新中心?政大創新與創造力研究中心主任溫肇東指出,這類創新中心成功的因素在於質,有專人定期安排創業講座與活動,建立創業者與投資者的交流平台,同時有一流企業導師為年輕創業者引路,為創新創業營造良好環境。

政府如何營造一個鼓勵創新的環境呢?Innosight合夥人包蘭(Kevin Bolen)認為,從文化面來看,應鼓勵年輕人解決問題時,從不同角度思考;在金融面,可以成立基金,鼓勵創業者以新的創意、新科技來競逐;此外,提供租稅誘因,對創新創業者是較實質的幫助。

國內高學歷高失業率問題越來越嚴重,想自行創業的年輕人卻又面臨金融、法律等相關資源難以取得的困境。或許,台灣需要更多有心人開辦創業咖啡館,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環境,協助年輕人開創自己的未來。



◆ 大陸去年研究經費 世界第3

中央社 2013.09.26

中國大陸國家統計局、科學技術部、財政部今天公佈,2012年大陸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首次突破人民幣1兆元,高居世界第3。

據大陸國家統計局官網,2012年大陸總共投入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1兆298.4億元,比2011年增加1611.4億元,成長18.5%。

至於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和國內生產總值(GDP)之比為1.98%,比2011年提高0.14個百分點。按研究與試驗發展人員計算的人均經費支出為31.7萬元,比2011年增加1.6萬元。

國家統計局社會科技和文化產業統計司首席統計師關曉靜表示,按照匯率計算,大陸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總量目前位居世界第3,經費投入強度則在新興發展國家居領先地位,與已開發國家的差距逐步縮小。

關曉靜指出,2012年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中,政府資金為2221.4億元,比2011年成長18%,佔全社會R&D經費比重為21.6%,與2011年持平。

關曉靜說,值得一提的是,企業的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力道不斷加大。

2012年各類企業在這方面的經費投入為7842.2億元,比2011年成長19.2%,佔全社會這方面經費的比重達76.2%。

此外,專利申請數和授權數也大幅成長。

關曉靜表示,大陸在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路途中已邁出堅實步伐,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面臨的困難和深層次的問題也還有很多,要抓住機遇,勇於開拓,為實現2020年躋身世界創新型國家行列的目標而努力。



◆ 經濟部:勞力短缺 外勞上限擬調高至40%

【聯合晚報╱記者蔡佩芳/台北報導】2013.09.26

行政院院會上午聽取經部報告重大投資案近況,因企業普遍反映勞力短缺,經濟部將研擬開放一般企業聘用外勞上限比例,讓國內招募不到本勞的企業,可比照台商回台投資案,上限調高至40%,但企業需加碼就業安定費,付出較高薪代價增加外勞比率,這一政策還須要與勞委會溝通。

經濟部工業局長沈榮津表示,許多企業反映基層作業人力困境,可能因現在年輕族群價值觀,與過往不同,本地勞工缺乏進入製造業意願,小夜班、大夜班缺工情況嚴重,讓企業十分困擾,須要透過外勞作為補充人力。

沈榮津表示,經濟部正與勞委會研議,放寬國內3K5級制企業,可比照台商回台投資進用外勞上限達40%。所謂3K5級制,是指屬於骯髒、危險、辛苦產業,依進用本勞數額可按10%、15%、20%、25%、35%比例進用外勞。

經濟部研擬比照台商回台投資外勞比率40%上限作法,允許企業依增加5%、10%、15%比率,按增聘外勞每多一人,每人多繳交3000、5000、7000元就業安定費,作為增聘外勞的代價。

※ 相關報導:

* 跨域就業津貼 最快下月申請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2/8186913.shtml

勞委會鼓勵移動就業推出的跨域就業津貼方案,今天下午可望討論通過,最快下月中旬接受申請。勞委會表示,跨域津貼補助對象不限年齡,勞工只要曾有就業保險年資,符合失業滿3個月,或非自願離職其一資格,經公立就服機構媒介到離家30公里以外地區工作,可以申請租屋或交通津貼,最長一年。

* 受僱律師、農漁會納勞基法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8186945.shtml

15年來以一直未適用勞基法的7500名受僱律師及2萬多名農漁會職員,確定納入勞基法。勞委會今天下午可望討論通過受僱律師及農漁會團體納入勞基法草案,將自明年4月起納入適用。



◆ 分擔住院醫師辛勞 主治醫師恐須輪夜班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陳麗婷/台北報導】2013.09.25

為了分擔住院醫師辛勞,五、六十歲的「老」主治醫師,恐怕也要跟年輕醫師一起輪夜班了!衛生福利部上午討論「醫療保健服務業住院醫師試用勞動基準法」,衛福部醫事司長李偉強指出,讓主治醫師值班是解決的最快方式,但醫界代表認為,一旦實施,大部分主治醫師應該都會跑掉。

〝不排除住院醫師納勞基法〞

為解決住院醫師工時過長的問題,衛福部醫事司上午邀請醫師公會、護理師工會、醫勞盟、兒科婦科等醫學會及醫學系學生代表,討論住院醫師是否納入勞基法。李偉強指出,未來不排除,但法制化必須漸進式推動,且勞基法不見得是唯一方法,也可以考慮用勞動指引、定型化契約代替勞基法。

會中也擬出三項建議方案,包括增加醫學科系學生,主治醫師參與醫院的值班制,或考慮由資深專科護理師、醫師助理分擔臨床業務。李偉強也強調,從來不曾考慮開放其他國籍醫師來台執醫,包括中國大陸在內。為了保障國內所有醫師的工作權,衛福部絕對反對承認大陸醫學學歷。而與會代表也反對增加增加醫學系學生人數。

若讓資深專科護理師、醫師助理擔任臨床業務,仍需修法,可能要花好幾年,無法即時投入人力解決燃眉之急。醫事司評估,目前以主治醫師參與住院醫師值班的可行性最高。但一旦施行後,恐引起醫界反彈。兒科、婦科醫學會代表說,屆時許多主治醫師可能離開醫院自行開業。

台北榮總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趙大中抨擊,住院醫師納入勞基法,未來醫院關床會更嚴重,如主治醫師也去輪夜班,那隔天是否還要看門診?在精神不濟的情況下看診,一旦發生醫療糾紛,由誰負責?

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趙書平則表示,現在的問題是招不到住院醫師,排班人力已經很吃緊,明年主治醫師一定得下去輪班,但人手還是不夠,如果需要他也只好下去輪值。

fsj 提到...

全球製造業 回流已開發國家

【經濟日報╱編譯簡國帆/綜合外電】2013.09.27

最新研究顯示,已開發國家和新興市場的工資差距將大幅縮減,可能促使主要製造商把製造業營運基地移回已開發國家。

PricewaterhouseCoopers(PwC)26日發布全球工資報告,預測到2030年時,新興經濟體相對於英美國家的工資水準比率將大幅上升,其中以中國、印度、墨西哥和菲律賓的變動幅度最大。

例如,印度目前的平均月薪約比美國少25倍,但2030年時將只比美國少7.5倍;美國目前平均月薪比墨西哥高7.5倍,2030年時差距將減為3.8倍。

根據報告,到2030年時,中國、波蘭和墨西哥作為生產基地的吸引力將下滑,但可望成為更重要的消費者市場,而印度和菲律賓等工資持續比中國低的國家,則可望成為更具吸引力的生產地點。報告強調,印度要先改善基礎建設並減少繁文縟節,才能從中受惠。

報告指出,中國到2030年的平均月薪,將從2011年的523美元暴增至2,057美元,屆時墨西哥的工資水準仍偏低,代表墨西哥可望取代中國,成為美國的主要低廉產品進口國。

PwC說,新興經濟體的勞工生產力增幅擴大,加上當地貨幣的長期升值趨勢,將推升工資。相較下,已開發經濟體的實質工資成長速度會比生產力慢。

PwC首席經濟學家霍克斯沃斯指出,許多新興經濟體目前享有的龐大工資優勢將減少,因其生產力水準逐漸趕上新興經濟體,實質匯率也會隨之上揚。

報告說,新興國家和先進國家工資差距縮減,將對全球企業產生重大影響。跨國企業已逐漸把部分製造設施轉移回本國,如蘋果和奇異(GE)等業者都宣布將把生產轉回美國。

PwC合夥人任戴爾說,企業預先準備好各國工資轉變,非常重要,若企業現在就做好規畫,將擁有重大優勢,尤其是人力成本。

※ 相關報導:

* 台灣薪資大崩盤!政府帶頭壓榨
http://money.udn.com/wealth/storypage.jsp?f_ART_ID=297194

【今周刊/撰文】2013/09/25

不只企業愛用派遣工,連政府也大量進用,10年來台灣薪資倒退近6%!獨家取得勞委會最新草案,揭露政府將取消派遣上限,衝擊全台一千萬勞工

....政府單位的人力需求,大量採用「價格標」,於是派遣公司為了得標,自然就壓低「商品」的價格,派遣工這些「商品」,也就愈來愈不值錢。

政府用低於市價四成的低標大量採購派遣工,在政府單位當過五年派遣工的謝先生感受最深。他在法務部待過五年,換過三家派遣公司,政府一開始從一人月薪三一五○○元開始招標司機,後來降成三萬元。派遣業者的利潤被壓縮,因此向派遣工抽取的「介紹費」也逐年增長,變相壓榨勞工。

....《今周刊》獨家取得九月六日最新修正版的《派遣勞工保護法》草案,赫見第二十三條分為甲案和乙案,當乙案規定派遣工不得超過企業員額四○%時,甲案卻是「不規範要派單位使用派遣人數比例限制」。「勞委會打算取消上限,覺得如果訂定上限,反而會『鼓勵企業用盡派遣員額』,增加派遣人數。」

fsj 提到...

港首訂「貧窮線」 102萬人貧窮

【中央社╱香港28日電】2013.09.28

香港當局今天公布劃定貧窮線的標準,並據此估計去年本地有102萬貧窮人口,約占總人口的7分之1。

在社會關注下,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早上公布香港歷來首條貧窮線,其劃定標準為各家庭收入中位數的50%,是採用相對貧窮的概念。

在扣除稅務和福利所得後,按去年的水平計算,本地一人家庭的貧窮線定於月入港幣3600元,4人家庭為1萬4300元,5人家庭為1萬4800元。

林鄭月娥說,政府訂定的貧窮線不是扶貧線,也不應把貧窮線和當前政府的綜援(資助窮困家庭)計畫掛鉤。

她說,香港制訂的貧窮線具相對性,且以收入為單一計算標準,沒有把資產或負債計算在內。因此,在貧窮線內的人,不一定真正貧窮。

但她說,這樣制訂的貧窮線易於量度和理解。

林鄭月娥指出,以去年香港住戶收入的水平計算,102萬貧窮人口中,長者占30萬,3名長者中有一人貧窮;貧窮兒童約有20萬,5名兒童有1人貧窮。

此外,在職貧窮人數有53萬7000人。

超過50萬貧窮人口居住在政府興建的出租公屋,12餘萬人自置民房,而貧窮人口最多的地區是觀塘、元朗、葵青和黃大仙。

政府每年會檢討貧窮線一次,貧窮線有可能隨著經濟變化而上下移動。



◆ 調查:台北居 月薪43K才夠花

記者劉馥瑜/台北報導 2013-09-28 工商時報

台北居,大不易!據yes123求職網最新調查指出,近4成上班族坦承自己是「月光族」,即使有存錢,3成上班族每個月存不到3,000元;隨著物價、房價高漲,上班族普遍認為,即使單身,想在台北討生活,月薪至少要43K才夠,跟去年大學畢業生平均起薪26K,存在嚴重落差。

為了解上班族在薪資凍漲、物價飆升的年代,每個月薪資使用概況,yes123求職網日前以網路問卷方式,調查近600位上班族,結果顯示,在低薪高物價的時代,上班族想存錢越來越困難,主要的經濟壓力來源分別是飲食支出、交通費和休閒娛樂支出。

不僅如此,根據調查,近半數上班族超過一年沒有加薪,甚至還有三分之二的人曾碰到「變相減薪」的情況,如加班費、年終獎金及年節獎金被公司刪減。

在此情況下,yes123進一步詢問上班族,在台北生活,假設是單身,月薪大概要多少才夠用?結果平均下來,上班族認為要43,718元(43K),跟勞委會公布的去年大學畢業生起薪26K、碩士起薪31K相比,存在嚴重的落差。

倘若未來油價物價繼續飆漲,上班族將如何因應?逾5成上班族表示,會節制口慾、節省外食費用,還有人乾脆改帶便當到公司吃,也有上班族改搭大眾交通工具,節省油錢。整體衡量下來,上班族給自己的生活痛苦指數平均打74分。

對於此次調查結果,yes123求職網公關副理楊宗斌認為,食衣住行育樂6大類費用,一旦呈現易漲難跌的趨勢,月光族的比例並不容易下降,可能要被迫犧牲生活品質,如少吃少喝、少玩少逛街,但惡性循環的結果,就是內需經濟持續受到波及,這樣的副作用,很無奈地,最後可能又要回到上班族身上。

上述調查時間是今年9月10~24日,以網路問卷進行抽樣調查,會員有效問卷共589份,信心水準為95%,誤差值為正負3.73%。

※ 相關報導:

* 英推1000英鎊婚姻庭家免稅額
http://udn.com/NEWS/WORLD/WOR3/8191199.shtml

英國首相卡麥隆27日宣布推出婚姻家庭 (兼含同性婚與異性婚)一千鎊 (台幣4萬7500元)可轉移免稅額 (transferable tax allowance),以資表彰婚姻家庭的「奉獻與負責」,全案料將順利通過國會,2015年4月生效。最大贏家是家庭主婦和兼差的婦女。

* 美8月個人所得、支出 齊揚
http://money.chinatimes.com/news/news-content.aspx?id=20130928000057&cid=1207

美國8月個人所得與支出齊揚,前者月增0.4%,創半年來最大增幅,後者則是連續4個月增加。但是在此同時,密西根大學9月消費者信心指數卻是降到5個月的低點。

這種好壞參半的訊息意味美國消費者對經濟前景仍存有不確定感,儘管相信會繼續復甦,然而也擔心其中變數。....美國8月非農業就業人口增加16.9萬,今年上半年平均每月增加19.5萬。8月份扣稅後的美國個人可支配所得也擴增0.3%,不僅高於7月的0.2%,並創5個月新高。



◆ 簡樸「蔣爸」 吃35元員工餐也OK

【經濟日報╱記者鐘惠玲/台北報導】2013.09.28

在台積電內,人稱「蔣爸」的蔣尚義,10月底將二度從台積電退休。蔣尚義可說是拉升台積電技術水準到頂尖層次的靈魂人物,一位台積電員工表示,在公司內,沒有人足以被稱「爸」字輩,除了蔣尚義,足見他舉足輕重的分量。

蔣尚義是史丹福大學電機博士,一手領導台積電研發部門創造出他人難以追趕的亮眼成績,但他的物質要求低,空閒時喜歡爬山,平常常跟同事在台積電員工餐廳用35元就解決一餐,生活非常簡樸。

蔣尚義的太太與小孩都在美國居住,他隻身在台打拚,其實是為台積電犧牲與家人相處的機會,他為台積電賣命10多個年頭,今年67歲,他希望可以與家人有更多相聚時間,一位台積電員工為蔣尚義心疼地說,「台積電欠蔣爸很多」。

在蔣尚義帶領下,台積電研發組織從400人擴大為7,600人,帶領台積電製程技術從微米進入奈米時代,甚至在今年4月發下豪語:隨英特爾開始搶台積電生意,台積電將加速發展先進製程技術,希望在10奈米領域全面追趕上英特爾。

※ 相關報導:

* 台積研發大將 蔣尚義下月退休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3/8190248.shtml

台積電昨天宣布,主導研發的執行副總暨共同營運長蔣尚義將於10月31日退休。業界人士分析,接班人之一的蔣尚義退休後,執行副總暨共同營運長還有劉德音與魏哲家,將是最可能接班的人選。

....蔣尚義昨天透過新聞稿表示,「在我就任期間,研究發展組織從400人擴大到7,600人規模。現在一個世界級的研發團隊已然誕生,相信台積電有能力挑戰未來半導體技術的發展極限。」

fsj 提到...

他勞保22年 為何老年給付才8.3月?

【聯合報╱記者許俊偉/台北報導】2013.09.29

年逾六十歲的高齡勞工要留意了,不管你在職場繼續奮鬥到七十歲、還是八十歲,未來請領勞保老年給付時若選擇「一次請領」,六十歲後的年資最多只能採計五年。有民眾拚到七十九歲退休,連續投保廿二年多,但最後只拿到八點三個月的老年給付,算一算才卅六萬多元,比未採計年資期間繳的保費還少。

根據勞保局七月的最新統計,六十五歲以上高齡勞工,有五萬三千多人仍繼續投保勞保,未來請領老年給付若也選擇一次請領,恐怕都有年資白費的問題。

陳先生向聯合報投訴,日前他向勞保局申領勞保老年給付,因年事已高,選擇一次請領(非月領),但投保年資有廿二年又兩個月,核付採計時竟只剩下八點三個月。繳了廿多年保費,竟只拿到卅多萬元老年給付,一度質疑勞保局短付。

他向勞保局和勞保監理會提出爭議審議,才發現,原來一次請領的採計方式,六十歲以上的投保年資,不管勞工投保幾年,都只算到六十五歲。

陳先生是公司負責人,因勞保直至一九八八年才開放雇主得準用加保,他因而在一九九一年為自己投保,當時已五十六歲多。

勞保局給付處經理方宜容說,該被保險人六十歲前的年資約有三點三年,六十歲後雖然一路投保到今年的七十九歲才退保,但依法最多只算五年,勞保局並未短付。

但陳先生痛批勞保局「吃人勞保費」,既然年資只能算到六十五歲,應把不算年資期間所溢收的保費退還。以陳先生為例,除自行負擔兩成勞工保費,身兼雇主的他,自己另負擔七成保費,形同多繳的十四年保費,算一算逾四十多萬元,比領到的老年給付還多。

方宜容強調,勞保是綜合保險,保費不是用來只保障老年給付,投保期間還享有其他傷害、失能和死亡給付,依法保費不得退還。

※ 現在流行延後退休,制度也該改一下了吧?

* 制度缺陷 懲罰高齡勞工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8192383.shtml

延退已是全球趨勢,勞保老年給付的一次請領算法,六十歲以上年資最多卻只計五年,遭批制度不公。不過勞委會說,若修正讓所有年資都有效,勞保財務衝擊會很大,且勞保年金上路後,選擇年金就不會有年資浪費的問題。

學者建議,勞保局應向高齡勞工告知各給付方式的利弊和權益。

* 德國弱勢族群
http://news.chinatimes.com/world/11050401/122013092900350.html

....成功三連任的德國總理梅克爾不斷宣揚德國經濟榮景,作為她主要政績的訴求,但在此同時卻也有一千多萬德國民眾活在貧窮線下,過著入不敷出的生活。

....許多經濟學家說,這波在梅克爾執政前推行的改革,也壓低實質薪資,導致許多民眾的生活水準降至近貧窮線附近。德國是歐洲少數幾個沒有設立基本工資的國家之一。

根據德國聯邦統計局的數據顯示,自從梅克爾在2005年接任總理以來,活在貧窮線附近或以下的民眾數目增加約40萬人至1,200萬人。若德國民眾的月所得扣除稅後不到869歐元,就被視為有活在貧窮線下的危機。此外,仰賴糧食補助的人數也大幅增加,自2007年以來該人數已經成長超過1倍至150萬人。

另外根據就業研究機構表示,在德國8千萬人口中,預估約有3百萬到5百萬人生活在「隱藏」的貧窮中,這意味這些人出於自尊,拒絕向國家申請任何補助。



◆ 張忠謀領軍造鎮 南科北上獵才4萬人

【王宗彤/台北報導】2013-09-29 中國時報

以台積電為首的南部科學園區,昨日大舉北上搶人,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首度親上火線當起獵人頭,台積電規劃5年砸5000億元,要找7000人南下工作,工程師月薪38K起,為南科最大規模、最密集的「吸菁」計畫。總計,南科將釋出4萬個工作機會。

科學園區全國遍地開花後,搶人大戰時有所聞,南科在台積電進駐後能見度不斷提升,隨著北部廠區產能接近飽和,台積電大手筆投資南科。台南市長賴清德昨日也為此誓師北伐搶人,並請到半導體教父張忠謀站台。

賴清德表示,台積電加上聯電、群創、可成、統一等廠商,南科將釋出4萬個工作機會,工程師起薪約34~38K,不需大學畢業的作業員也超過22K。他強調,台積電在台灣沒有聘僱外勞也沒有派遣人力,都是正式員工,這點確實難能可貴。

台積電目前全台約有3.6萬名員工,北部2.2萬人、中部4000人、南部1萬人。未來5年增聘7000人,等於每年平均增加逾千人,加上台積電鼓勵員工舉家南移,以每戶3人計,攜家帶眷人數達2萬1000人,已達造鎮規模。

張忠謀表示,當初考量台灣不是太大的地方,台積電一開始就把整個台灣當成一個聚落,竹科廠區飽和後,當時唯一的選擇就是出走到台南。他贊成移居台南,因為台南是值得搬移的地方。

他引用國際競爭力大師麥可.波特(Michael Porter)的觀念說,「聚落」是很重要的觀念,有了整齊、好的聚落,國家競爭力自會加強。延伸到公司面,公司也需聚落,尤其企業要有經濟規模的聚落,才能互相幫助,增強公司競爭力。

張忠謀指出,1997年台積電成為第一家進駐台南的科技公司,從當時第1個8吋廠到現在的12、14廠,總共有8個廠,投資4500億元,下一代新技術也都以台南作為重鎮,像最新的5期廠房,就是規畫量產最新20奈米技術。

張忠謀以美國矽谷為例強調,50年前的矽谷文化活動不多,自從成為科技重鎮,也把文化活動帶進來;他認為,科技、人文和生態是相連的,而智慧型城市是現代城市必備。

fsj 提到...

悲情16年 物價翻倍 薪水倒退

【洪凱音/台北報導】2013-09-30 中國時報

薪水低、物價漲、房價飆是台灣民眾生活寫照;數字會說真話,翻開16年前舊報紙廣告,一罐2.5公斤、全家都可食用的克寧即溶奶粉售價339元,如今至價格具優勢的網購平台購買卻要價789元,價格不僅多1.3倍,容量還縮水至2.3公斤,換算每公斤奶粉價格以平均6.38%的年增率快速成長,除奶粉價格驚驚漲,得意的一天葵花油,單位年增率也高達5.98%。

反觀主計總處統計資料顯示,近16年來,除了民國97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超過3.5%,其他年度都在-0.86%至2.3%之間游走,食用油價格16年累計漲幅僅50.1%,漲幅不及報紙廣告揭露數字的一半,在在顯示官方數字,與實際民情差很大。

六年級生沈小姐回憶,國小時一個波蘿麵包只要10元,高中漲到15元,現在幾乎都要25元以上,換言之,以前50元可以買5個波蘿,現在一只50元硬幣,最多只能換2個波蘿麵包。

分類廣告中,16年來,許多工作薪資不增反減,室內設計師月薪從4.2萬元掉到目前人力銀行資料顯示的3.6萬元,亦即這16年間,相關工作薪資以每年逾1.13%的速度縮水。

16年前亞洲金融風暴來襲,分類廣告中,有房仲開出每月4萬元的高底薪招攬人才售屋,住商不動產企研室主任徐佳馨說,為吸引菁英,目前雖有部分房仲開出前半年、保障薪資6萬元,但不少仲介經紀人起薪仍在4萬上下,部分加盟店給薪甚至只有20~30K或更低。

令人擔心的是,除了克寧奶粉,其他奶粉價格也不斷上揚,今年7月以來,桂格、豐力富、雀巢、安佳等品牌都陸續調漲,漲幅最高兩成,顯示10月1日電價還沒漲,物價已蠢蠢欲動。

同樣的,16年前、得意的一天2公升裝葵花油售價139元,目前已漲到279元,且容量同樣縮水、為1.68公升,單位價格漲幅逾1.3倍。

攤開主計總處物價分類統計,幾乎是漲多跌少,近16年來漲幅最多的,包括油料費(汽油、柴油為主)及燃氣費,漲幅分別達99.4%、98.7%,兩者漲幅都快逼近百分之百,進而牽動其他物價上漲,而眾所矚目的電價,近16年來漲幅12.3%,10月再度調漲,食品製造商、餐飲、百貨等成本墊高,物價蠢蠢欲動,對薪水不漲的上班族來說,一連串物價上漲的惡夢恐永不止息。



◆ 逾半加薪 你看得到吃不到

【聯合晚報╱記者仝澤蓉/台北報導】2013.09.30

薪水看起來有增加但卻很無感? 答案就出在有一半以上的加薪是出現在員工看得到吃不到的勞保勞退金等「非薪資報酬」上面,主計總處調查顯示,近年來員工薪資結構當中,非薪資報酬比率逐年提升,以去年和前年相較,非薪資報酬增加了1665元,這些錢是不會進到員工口袋裡的。

非薪資報酬包括5項,分別是員工保險費、退休準備金或退休金、資遣費、職工福利金、其他福利金,101年非薪資報酬比率13.5%,較前兩年度都有增加。主計總處表示,非薪資報酬增加,顯示雇主的雇用成本有增加,尤其是民營廠商規模越大者,非薪資報酬金額越高,500人以上廠商非薪資報酬11萬7000元,9人以下小公司非薪資報酬僅5萬2000元。

近年來受到景氣遲緩影響,企業調薪的速度緩慢,而且因為勞保費用和健保費用逐年增加,很多時候儘管企業有調薪,但部分調高的原因出現在員工保險費,讓這些調薪變成員工看得到花不到的「帳面數字」。

以101年勞動報酬63萬6328元來說,其中屬於經常性薪資的部分有44萬7975元,非薪資報酬的部分8萬5904元,與100年勞動報酬63萬3376元,經常性薪資44萬2730元,非薪資報酬8萬4239元相較,表面上員工勞動報酬漲了2952元,但是其中非薪資報酬就漲了1665元,員工實際上多出來的薪水僅1287元,有一半以上的調薪根本不會進入薪資戶頭。

另外在部分工時方面,101年部分工時員工平均時薪155元,較100年的158元還低,換算成月薪,部分工時員工平均月薪1萬7166元,與全時工時員工平均月薪3萬8424元相較,部分工時員工月薪還不到全時員工的45%。

※ 相關報導:

* 57.9歲 延後退休成趨勢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8194617.shtml

受到勞退新制以及平均餘命延長等影響,延後退休已成趨勢,我國受雇員工平均退休年齡從94年勞退新制實施的54.9歲,延後到57.9歲,值得留意的是,去年受到勞保可能破產影響,勞工離職原因為「退休」的,爆增2個百分點。



◆ 社論-市場法則有時而窮

【本報訊】2013-09-30 工商時報

最近有關私立大學經營困難,招不到學生,發不出薪水的情況日趨嚴重,為此行政院長江宜樺日前召開跨部會協商,要求內閣要在一個月內協調出私校退場機制。

台灣在25年前僅有28所大學及獨立院校,隨著高教政策鬆綁,公私立大學如雨後春筍快速擴張。當時不少人對於大學院校急速成長深表憂心,但卻也有人引述市場法則,認為國內大學該有多少家才適當,不應由政府干預,而應由市場供需決定,體質不佳的學校自然會被市場淘汰,無需憂心。

在高教政策鬆綁下,國人對學歷崇拜的強烈需求全數被誘發出來,龐大的需求呼應龐大的供給,於是國內大學及獨立學院在84年增至60所,89年再增至127所,101年更達148所。每年自大學畢業的大學生,由79年4.9萬人升至101年23.2萬人;取得碩博士學位者,同期間也由一年6千多人驟增至一年6萬多人。二十年來增加之速,舉世罕見。

國內大學之所以能夠快速擴張,是因為高教鬆綁的年代,適逢民國60年次~70年次者上大學。那是台灣出生率最高的年代,每年出生的小孩經常高達40萬人,這麼龐大的人口為各大學帶來豐沛的學生,使得各大學院校蓬勃發展。今年進入大學就讀的學生是民國84年次,這一年台灣出生人數還有33萬人,如果說這樣的出生規模就已讓部分大學招不到學生,發不出薪水,那麼以近十年平均每年出生降至20萬人來推計(比一年畢業的大學生還少),六、七年後國內高教市場會出現多大的退場壓力,當可想而知。

企業在市場法則下要靠創新來維繫消費者,否則就會被市場淘汰,大學亦然。只是大學的消費者多屬年輕學子,而年輕學子的數量取決於十八年前的出生人數,當出生人數下滑警訊響起,即已為日後大學的退場拉開序幕。雖然個別學校可以藉師資、設備的改善吸引學生,但總體而言,任誰也無法扭轉這個困局。相較於企業可以用創新開拓客源,高教市場卻無能為力,因為能唸大學的年輕人就這麼多。

值得注意的是,大學院校退場遠比企業退場更錯綜複雜,其對社會的衝擊也更大,所影響的不僅是數百教職員,還包括數千、數萬學生的受教權。這已不是簡單一句讓市場決定,供需曲線移動移動而已,而是要付出龐大的社會成本。試想,若當年不大幅開放高教市場,豈會陷入今日的困境?

以市場法則來處理高等教育,不但釀出退場的隱憂,由於大學過度擴充,學生素質良莠不齊,也讓昔日社會對大學生、碩博士生的尊敬消失殆盡。近十年我們經常聽聞業界大嘆找不到人才,然而我們每年不是創造出二十多萬大學畢業生、六萬多碩博士嗎?怎麼會找不到人才?這一方面固然是源於產學之間確有落差,但另一方面則是反映高學歷者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不復昔日,高學歷者身價急降,孰令致之?

高學歷者的身價究竟降到什麼地步?我們參考勞委會的調查可以發現,近年大學畢業生出社會工作的起薪一年不如一年。民國88年是2.8萬元,而101年已降至2.6萬元,同期間具研究所學歷者的起薪也僅由3.0萬元微升至3.1萬元。如果考慮物價漲幅,則高學歷者的實質薪資全數下滑。非但如此,如今找不到工作的大學生、博碩士生為數不少,兩者合計高達20萬人,博碩士的失業率甚至比專科學歷者還高,從而去參加基層特考者有之,返鄉務農者有之,賣雞排者亦有之。

十多年來台灣高等教育培養了大量的大學生、研究生,如今國內碩博士逾百萬人,大學學歷者逾四百萬人,就業人口中近三成屬於高學歷。依照人力資本理論,台灣經濟在如此雄厚的人力資本下,應該可以創造強大競爭力才是,但事實卻非如此。台灣近年經濟成長低迷,企業感嘆找不到人才,而高學歷者也感嘆學非所用,政府編列鉅額預算所培養的高學歷人才,顯然沒有轉化成為台灣經濟成長的動能。

綜觀當年高教政策鬆綁所帶來的結果,既未能提升台灣的人力資本,又讓台灣高教市場面臨極大的退場壓力,既未能提升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又讓博碩士的實質薪資下滑,徒令高學歷者每每有椎心刺骨之痛。學成而無用武之地,不亦可悲,這是學子們的不幸,但豈非當年決策者的過失?

市場法則有時而窮,回想四年前漫天蓋地而來的金融海嘯,豈非市場逐利失控所致。市場法則用於商業、金融、房地產尚且會形成災難,用於教育文化豈能不出亂子。逐利之心起,愛民之心息,則教育文化初衷恐難期有成,過去如此,現在如此,未來也是如此。這段失敗經驗,決策者必須引以為鑑。

fsj 提到...

破冰!斯里蘭卡外勞 最快明年開放

【聯合晚報╱記者陳素玲/台北報導】2013.10.01

勞委會自93年停頓至今的外勞來源國開拓行動,今年終於破冰。今年8月勞委會職訓局長前往泰國參加台泰勞工會議後,轉進拜訪斯里蘭卡高層,洽談外勞引進事宜,這是我國官方高層近十年來,首度出訪洽談外勞輸入可行性。據了解,斯里蘭卡對於輸出勞工表達高度意願,如果可以順利突破簽證等技術性問題,明年引進斯里蘭卡「非常值得期待」。

據了解,原本職訓局鎖定的外勞來源國包括緬甸、斯里蘭卡兩個,但緬甸在出發前臨時喊卡,因此林三貴此行只訪問斯里蘭卡。但據透露,緬甸方面曾透過居間傳話,也有與我方勞務合作興趣,有待後續實質接洽。勞委會希望斯里蘭卡、緬甸雙線進行,開拓新的外勞來源。

截至8月底為止,在台工作外勞人數已飆近47萬人,顯示國人對外勞需求持續升高。但台灣自開放外勞引進以來,一直以泰國、菲律賓、印尼等外勞為主,但隨著東南亞各國經濟情勢變化,以及全球勞務輸出愈來愈普遍後,台灣外勞來源浮現缺工問題,企業也不斷疾呼政府開拓其他外勞來源,成為政府迫切要務。

20年前政府未正式開放外勞之前,孟加拉及斯里蘭卡就是在台非法外勞大宗,民國93年時,勞委會一度成功洽談引進孟加拉勞工,但後來因為大陸阻撓而破功。同時勞委會終於成功引進蒙古外勞,但由於國情差距太大,蒙古外勞到去年歸零。這幾年,勞委會重新鎖定斯里蘭卡、緬甸等國,今年8 月,終於與斯里蘭卡破冰。

據透露,斯里蘭卡對於勞務輸出表達高度興趣,因此職訓局近日將請各部會提出涉及的技術問題,例如簽證、防疫、健檢及直航等,再與斯里蘭卡進一步洽談。至於最終簽證可能觸及的政治問題,官員認為,如果雙方勞務合作意願非常高,「技術性問題自然可以找到彈性做法」。



◆ 編.輯.室.報.告-平均薪資該正名了!

【于國欽】2013-10-01 工商時報

行政院主計總處每個月發布的薪資調查結果裡,有個詞彙叫做「平均薪資」,這個詞彙長期以來一直被許多人誤解,有必要加以正名。

薪資可分為經常性、非經常性兩類,經常性薪資是每月都會領的薪水,也就是月薪,而年終獎金、加班費、員工分紅則屬於非經常性薪資,主計總處長期以來把經常性與非經常性合計稱為「平均薪資」。

會造成誤解的就是「平均」二字,我們常說上半年物價「平均」漲幅是多少,全年出口「平均」增幅是多少,這裡的平均是指時間上的平均。

有時候我們會說今年國人「平均」所得是多少、8月工業部門「平均」生產力如何、去年底台灣家庭「平均」資產多少,這裡的平均指的是全體國人、全體家庭、全體廠商的平均。

平均有時指的是六個月的平均、八個月的平均,有時指的是800萬戶家庭的平均、2,300萬人的平均。平均有其統計上的意義,當我們把一項統計定義為「平均薪資」時,已註定了日後的誤解與混淆。

試想,前八個月「平均薪資」的平均該怎麼稱呼?前十個月「經常性薪資」的平均又該怎麼稱呼?稱它為前十個月的「平均經常性薪資」嗎?平均二字又容易與「平均薪資」混為一談。

此外跨業別「平均薪資」的平均,跨業別「經常性薪資」的平均,該怎麼敘述才可以讓人家明白「此平均,非彼平均」,恐怕又得大費周章。

最好的解決方式,就是把經常性薪資與非經常性薪資的加總,改稱為「總薪資」。以「總薪資」取代「平均薪資」,經此正名,一切問題即迎刃而解。事實上,把經常性及非經常性加在一起本來就是「加總」而非「平均」,稱為總薪資,顯然更為合理。

依此概念,台灣去年平均每月總薪資45,888元,平均每月經常性薪資37,346元,清清楚楚,如此就不會被一堆「平均」給弄糊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