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17

台灣文化總工程 激盪新火花

◆ 孫運璿是台灣文化總工程師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31216000348-260102

中國時報 邱祖胤、汪宜儒/台北報導 2013年12月16日

今年是前行政院長、總統府資政孫運璿百歲冥誕紀念,一般民眾對他的印象多半在他打造台灣硬體建設及科技方面的成就,其實孫運璿從1978到1984年間擔任行政院長期間,奠定台灣文化發展所有的基礎建設。

兩廳院董事長、前北藝大校長朱宗慶(見圖,陳志源攝)表示:「說他是台灣文化建設總工程師,一點也不為過。」

這段政府成立文化建設委員會(文化部的前身),催生國家兩廳院,還督促新聞局成立公共電視,責成教育部成立空中大學,為台灣的人文藝術教育扎根。

催生文建會及兩廳院

孫運璿於1978年就任行政院長,執行推動國家12項建設,計畫在5年內分區完成每一縣市的文化中心,同年更通過通過「加強文化及育樂活動方案」,內容包括設置文化建設專管機構、策動成立文化基金、舉辦文藝季活動、設置文化獎、修訂著作權法。

其中設置文化建設專管機構,後來落實於1981年成立的文建會;成立文化基金一項,也在1994年的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實踐,許多政策相繼落實、持續至今,對台灣藝術文化發展影響深遠。

80年代藝文蓬勃發展

朱宗慶表示,他1982年自維也納學成歸國,躬逢其盛,深刻感受到藝文界當年在這股文藝復興運動政策鼓勵下,蓄勢待發的熱情及活力,許多團隊在這段期間陸續成立。

他細數:「蘭陵劇坊、漢唐樂府、表演工作坊、光環舞集、台北愛樂、朱宗慶打擊樂團、屏風表演班、當代傳奇劇場…。」加上1982年國立藝術學院成立,1987年國家兩廳院成立,激勵了整個80、90年代的藝文界。

「給機會很重要!」朱宗慶說,那時的環境其實也沒比現在更好,「但那時有種相互感染的力量,民間求知若渴的自發活力,加上國家政策以及公部門執行者的支持。」

朱宗慶表示,以現今的眼光來看,孫運璿的確非常有遠見,做事也相當有魄力。

「孫運璿曾說,文化是我們的底蘊、生活的本,需要長時間的累積以及及早扎根;而為文化創造出活絡的環境,則是一個進步的國家運作環節中,政府必須關照的面向。」

他表示,孫運璿看見了台灣在經濟發展到一定的程度時,民眾素養、國民素質的提升,是促使社會轉型的動力。

買票看演出熱情參與

雖是接觸不多,但朱宗慶對孫運璿身體力行支持藝文活動的作為很是感動。

「他經常自己買票看演出,即使中風後行動不便,仍不減熱情。他都說:『雖然看不懂,但我還是要去,要給他們鼓勵。』。」

朱宗慶憶起孫運璿經常對外說的一段話:「我的長處是工程師,短處也是工程師。」孫運璿常自謙自己對文化外行,但也因此在推動文化上,「身體裡沒有這些,不發自內心,力量就差得多,推動力就差。」

推動文化 豎立典範

朱宗慶表示:「放眼30年來的台灣文化環境,若非他當年的遠見規畫,其實難有今天的成果。」甚至,孫運璿還說自己做得不夠,他曾表示公職生涯中最感遺憾的事,是在經濟部長任內太專注於經濟的發展,而忽略了精神文化的提升,以致台灣功利主義當道,出現這麼多亂象。

朱宗慶感嘆:「事實上,孫院長實在過謙了,在6年的行政院長任內全力支持文化制度與設施的建立,並對藝文活動的大力支持,已樹立了文化精神的典範!」



◆ 盧易之琴挑葛利格 讚頌壯麗山河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31216000432-260115

中國時報 管婺媛/台北報導 2013年12月16日

曾獲金曲獎最佳演奏獎的台灣年輕鋼琴家盧易之(見圖,趙雙傑攝),結束今年暑假將音樂送往台灣偏鄉的「帶著鋼琴去旅行」計畫後,18日回到國家音樂廳,與台北愛樂青年管弦樂團合作舉行「盧易之&台北愛樂青年管弦樂團」,演出挪威音樂之父葛利格(Edvard Hagerup Grieg)代表作A小調鋼琴協奏曲。

盧易之說,音樂不應是鎖在音樂廳的東西,任何人都有權開心地欣賞音樂。今年6月他和軍中同袍發起「帶著鋼琴去旅行」計畫,用重機車載著鋼琴,到台灣偏鄉角落演出。他與夥伴計畫明年寒假繼續展開西部的鋼琴之旅。

今年31歲的盧易之,5歲開始學琴,17歲隻身赴維也納攻讀,曾在仙台國際音樂大賽、維也納國際貝多芬鋼琴大賽等13項國際及區域賽事中獲得大獎。他的演奏足跡遍及維也納、柏林、日本、荷蘭、羅馬尼亞、義大利及美國等地的重要音樂廳。2012年他以專輯《My Chopin;My Brahms》奪得台灣金曲獎最佳演奏獎。

這次盧易之與愛樂青年管弦樂團合作演出葛利格的代表作A小調鋼琴協奏曲。葛利格以熱愛鄉土國家為名,19世紀挪威在其他國家強權欺壓下宣布獨立時,葛利格譜下A小調鋼琴協奏曲,這也是他第1首大型音樂作品,意在讚頌挪威國土之美與壯麗。

盧易之說,過去在國外進修時,常應駐外單位邀請演奏這首曲子,自然把台灣和當時挪威的情況做對比,非常有感觸。

音樂會中青年管弦樂團還將演奏台灣作曲家蔡淩蕙的《分解木乃伊的三種方法》第3樂章。這首曲子是蔡淩蕙1996年赴英留學時,參觀大英博物館解剖木乃伊屍體過程時發想出來,帶著黑色幽默情調的曲子。

樂團也邀請打擊樂家王小尹以足鼓演出蔡淩蕙的《南管足鼓協奏曲》。這首曲子曾在東京演出,由東京愛樂管弦樂團演繹。蔡淩蕙這次特別為王小尹改編部分內容,讓王小尹更能施展她獨具的音樂劇場魅力。

※ 相關報導:

* 俄舞團+台樂團 激盪藝術火花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363052.shtml

「音樂在芭蕾舞劇中不只是配角,須與舞者的節奏、故事的發展緊密結合」,將與聖彼得堡芭蕾舞團合作、演奏柴可夫斯基《天鵝湖》與《胡桃鉗》的台灣長榮交響樂團團長張逸士說,期待雙方第一次接觸,能為觀眾帶來一場跨國、跨界精采藝文饗宴。



◆ 莊伯顯水墨台灣 暈染農村生命力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362588.shtml

【經濟日報╱何秀玲】2013.12.16

宋朝郭熙:「處處皆為可觀、可望、可行、可居之地。」水墨畫大師莊伯顯眼裡的台灣景色如郭熙所言,如此富足、祥和與安逸,因此也一張張創作於他的水墨畫中…

「齊柏林用影像記錄台灣,我用畫筆記錄台灣!」以台灣農村、田園美景與大自然為創作主題的莊伯顯,讓水墨畫不只有黑與白,更融入飽滿、充滿生命力的色彩,創造「溫厚亮麗」個人風格,也描繪記錄了台灣的美好。

本月他於文化大學進修推廣部視覺藝術中心展出小型畫展,以「春遊、良田、花麗、織夢」為展覽主題,表現藝術作品與生活結合的高度境界。

例如,「福田春耕」畫出台灣常見的水耕田,可感受到純樸、閒逸、安靜氛圍,「福田有水,農民就有豐收的希望」,莊伯顯也希望鼓勵世人「多種福田」;「茶味禪心入幽境」凸顯台灣茶園特色,一片青蔥翠綠展現欣欣向榮的生態,讓人情不自禁掉入莊伯顯的茶園幽境之中。

莊伯顯說,先前看了林懷民的《稻禾》,感受到創作者對台灣土地的情感,他謙虛地說,自己雖沒這麼偉大,仍然希望將畫作放進台灣的土地,用飽滿的色彩畫出台灣豐衣足食的美好與生命力。

●「春田花夢」莊伯顯水墨畫展展期:2013年12月14日至12月31日,地點:中國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視覺藝術中心(台北市建國南路二段231號1樓)

※ 相關報導:

* 一家三代藝術人 她用金屬創作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4/8362702.shtml

以油畫、壓克力等複合媒材與金工為主要創作的藝術家龎銚,父親龎均是近代中國油畫大師徐悲鴻關門弟子,母親籍虹是油畫家,爺爺是中國第一代留法藝術家。

龎銚從小耳濡目染,「滿地爬時,身邊就是藝術品」,她13歲正式接觸油畫,喜歡銀飾,自己鑽研製作,28歲在美國念書時,接觸大馬世革鋼,開始也以合成金屬創作,作品多元。

精銳藝術館「迷中謎」特展,主打「互動式解謎」藝術,邀請龎銚、楊北辰、宋璽德、吳冠德展覽。

* 杉本博司的「放電場」 勾「攝」人心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362592.shtml

 「你是否有應完成而未完成的事?」被譽為「最後的現代主義者」的日本當代藝術家杉本博司,首次來台展出13組系列攝影作品讓人有此反思。「杉本博司-TIME EXPOSED 時光‧淬鍊‧影像」展日前於學學文創志業白色空間開展,國人有機會一睹攝影大師眼中的現代與日本主義。

學學文創志業董事長徐莉玲表示,杉本博司的作品讓全球既驚艷又著迷,看著他的作品會讓人自問,是否也有要完成的事情;這次是杉本在台灣第一次的展覽,也是送給邁入七歲的學學文創很好的禮物。



◆ 「有故事的琉璃珠」 政大書城開賣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5/8362684.shtml

【聯合報╱記者綦守鈺/台南報導】2013.12.16

來自台東的卡塔文化工作室,由一群原住民婦女組成,即日起在台南市中西區政大書城展售各式木雕、漂流木桌椅手工藝品等,其中色彩繽紛的排灣族琉璃珠,共有50多種圖紋,各自具有不同意涵,相當特殊。

「傳承部落文化,希望能讓人才留在家鄉。」執行長林秀慧表示,「卡塔」是原住民語美麗珠子的意思,文化工作室由一群台東的原住民婦女組成,成員來自不同部落,並在NGO組織的協助下,學會一技之長,協助部落婦女就業,提升生活品質。

林秀慧說,排灣族人很重視琉璃珠,視為傳家與婚聘中不可缺少的寶物,每種色彩、紋樣皆有不同意涵,工作室成員耐心學習,還向各部落耆老詢問圖紋代表的意義,她們收集了50多種琉璃珠的圖紋,有的代表身分地位,有的傳遞勇氣、思念、守護等。

「我們用圖紋述說自己故鄉的故事!」林秀慧說,每顆琉璃珠都有專屬稱呼,有著波形紋路的「勇士之珠」象徵勇往直前,在部落立功的勇士才可配戴,由四原色組成的「土地之珠」,則象徵辛勤工作。即日起展到過年前,歡迎民眾參觀。

※ 相關報導:

* 文創市集吸客 中市審計新村活起來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4/8362701.shtml

中興大學策劃的「小蝸牛市集」,在中市閒置的審計新村辦市集,昨吸引近千人湧進。現場除有機攤商外,另有在地藝術工作者文創設攤及微攝影展,為審計新村注入活水。

* 小草大樹市集 賣創意、飄樂音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6/8362999.shtml

屏東市美術館廣場昨天擠滿人潮,由屏東在地年輕人發起的「小草大樹」創意市集昨天在屏東市美術館廣場舉行最後一場,其中參與活動的「屏行」帶入年輕文化,讓屏東有創意也玩音樂,呈現年輕力量。



◆ 台大高材生 霹靂第5代接班人黃亮勛露頭角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31216000360-260102

中國時報 唐玉麟/台北報導 2013年12月16日

國內布袋戲在台已有百餘年歷史,雲林黃家4代,自黃馬、黃海岱、黃俊雄、直到黃強華與黃文擇兄弟經營霹靂武俠世界,高潮迭起。如今,黃強華長子黃亮勛負責擔綱首部3D動畫影片全部劇本,標示著黃家第5代要開始嶄露頭角。

黃亮勛,這位第5代接班人,還不及30歲,卻是台大高材生,平日行事低調。考上政大科管所後因全力投入霹靂多媒體劇本寫作等,因此並未拿到碩士學位。

霹靂國際整合公司副總黃文姬說,黃亮勛為人沉穩、內斂,在台大雖不是學文學,但卻愛好文學與音樂,曾改編梁祝寫出《梁祝西湖蝶夢》劇本,曾在2011年第7屆中國國際動漫節上映。現在《奇人密碼─古羅布的謎》是他的第2部劇本。

雲林黃家4代,可謂是台灣布袋戲發展史。從第一代黃馬的「錦春園」,到國寶級大師黃海岱創立「五洲園」,再到黃俊雄進軍電視演出《雲州大儒俠─史艷文》,創下台灣電視史上97%超高收視率。

目前黃家第4代的霹靂國際多媒體董事長黃強華、副董事長黃文擇兩位兄弟,攜手開拍電影、霹靂精品周邊商品、偶戲社群網站、上櫃等多角化經營,稱霸布袋戲武林。但黃強華憂心說:「布袋戲必須改革與進階,否則再過幾年只能在博物館看到」。

可喜的是,第五代漸漸投入參與且嶄露頭角,包括黃強華長子外,譽有「八音才子」的黃文擇的子女也投入聲音表演等工作,未來如何持續發展,值得觀察。

※ 相關報導:

* 霹靂布袋戲拍3D電影 少年Pi台灣團隊加持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31216000357-260102

第二部霹靂國際公司出品、也是全球首部布袋戲3D立體動畫電影《奇人密碼─古羅布的謎》,確定已由台灣導演李安《少年Pi奇幻漂流》的台灣技術團隊「法蘭克質感藝術中心」參與製作,預計可為這部布袋戲打造出具藝術質感、氣勢磅礡的畫面,為台灣電影工業再添新頁。

* 戲獅甲大賽 基隆呂師父奪獅王寶座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dec/16/today-south6.htm

今年的「戲獅甲—獅王大賽」昨落幕,八隊廝殺激烈,基隆長興呂師父龍獅團後來居上,為台灣留下獅王寶座,抱走四十萬元獎金!

副市長劉世芳致詞時說,戲獅甲活動舉辦八年以來,成功將傳統地方活動轉化為可看性、表演性的大型室內節目,目前為世界前三大、冠軍獎金最高的國際級高樁舞獅競賽;今年更將首場競賽安排在台北小巨蛋,跨出高雄的第一步,擴大為「雙城戲獅甲」。

速寫台北顏色 看見台灣文化氣度

23 則留言:

fsj 提到...

巷弄裡的書店 記錄…那一段好時光

【經濟日報╱文/何秀玲】2013.12.16

閱讀是個好事業!為了找回人與閱讀之間的溫度,夢田文創執行長蘇麗媚以獨立書店為主軸,拍攝40集戲劇《巷弄裡的那家書店》,以及40集獨立書店影像紀錄短片,更賦予松山菸廠育嬰室全新生命,成立「閱樂書店」,展開一場關於「分享」與「閱讀」的美好生活。

《巷弄裡的那家書店》為文化部101年HD旗艦型連續劇計畫中唯一的獨立製作,邀請作家楊照擔任製作顧問;戲劇主場景「閱樂書店」挑選高樓聳立的台北文創大樓旁,曾是松山菸廠員工育嬰室的木造建築,經由現代與歷史的交錯,形成有趣對比。

蘇麗媚說,偌大的松山文創園區座落了兩棟截然不同的建物,是台灣這塊土地具包容性的縮影,也是她選此歷史建物作為獨立書店的原因。

閱樂書店定位為「創作、閱讀、人文展覽」的複合式書店,由音樂製作人賈敏恕擔任書店策畫人,音樂鬼才范宗沛化身書店店長,從創作者的角度出發,企圖以「分享」的方式,讓更多人參與,帶動新閱讀潮流。

范宗沛說,策畫閱樂書店的團隊來自三個專業,蘇麗媚是電視領域,他自己是音樂演出領域、賈敏恕則屬於網路、唱片領域,希望貢獻各自的專業和心力。賈敏恕表示,閱讀需要被引導,閱樂書店提供的是「分享」,分享閱讀和聆聽、文化與藝術之美的經驗,甚至是人或物的故事,分享美好的資訊和知識,幫助更多人閱讀,有「吸引和匯聚」的功能。

40集短片 述說獨立書店

舉例來說,對設計領域有興趣的人,應閱讀哪些書籍?店長可邀請設計界朋友推薦10本書籍,每個人推薦角度各不同,將想法集合起來會很有趣;或者想學音樂知識,可請店長范宗沛推薦適合的內容,他也可能邀請認識的音樂家介紹閱讀的書籍。「藉由閱樂書店這個地方,大家能有分享的氛圍」。

范宗沛提到,書只是一個元素,以此擴張出去,還可囊括農產品、美術、音樂等類型,聚集該領域有豐富經驗者,分享相關知識,讓求知者與尋書者可以更快地找到方向。

場域另外一個目的是讓更多人透過此渠道,認識微型文創業者或小農們的台灣好物;賈敏恕說,未來書店會協助這些獨立文創經過包裝、賦予故事和環境連結,也可能與戲劇結合,人們自然會與產品互動,就算是國外的觀光客都能迅速進入他們創造的故事情境。

閱樂書店未來將整合虛實,閱讀的作品或音樂內容放在網路,成立閱讀平台O2O(Offline To Online),藉由社群分享、傳播,使知識可與大眾平等分享;蘇麗媚指出,這個平台希望能平衡城鄉差距,達到閱讀無國界的目的。

解構閱讀 影音詩藝同源

她提到,戲劇拍攝完畢後,閱樂書店將規劃音樂與閱讀對話的策展內容,預計明(2014)年過年前,開放讓民眾參與。

夢田文創製作總監辛翠芸說,劇本試圖帶入閱讀的內容與概念,不過也顧慮觀眾看到「閱讀」二字不買帳,會以普羅大眾可接受方式包裝戲劇,例如將詩作化為歌曲,不會讓觀眾認為念詩是一件很做作的事,同時兼顧置入閱讀的概念。

她表示,劇組進駐拍攝閱樂書店,未來將用實地營運,因此內部陳設必須協調整合多方意見。

比如劇組認為書店空間的家具物品應豐富一些,若陳設過於空曠,取鏡不好看,但未來書店具展場概念,不可能擺放太多家具,必須與經營策畫書店的范宗沛、賈敏恕協調整合出最好的狀態,當各方提出不同意見時,也撞擊出不一樣的火花。

另外,劇中會推廣台灣好物,例如場景中栽種台灣原生植物,讓觀眾有機會認識更多台灣好的產品與周遭環境,以戲劇呈現台灣在地精神。

夢田團隊歷經三年田野調查,拜訪各地獨立書店,用文字、影像記錄書店、書店老闆與閱讀之間的動人情感,製作40支獨立書店影像紀錄短片;蘇麗媚表示,紀錄片將會跟著《巷》劇每集播出後播映,觀眾會更深入了解獨立書店的價值。

蘇麗媚的獨立書店計畫,讓一群有共同DNA和夢想的的人聚集在一起,也碰撞出獨立書店的美麗火花,「漂書」計劃也是其中有趣的插曲;蘇麗媚邀請20位名家推薦人生必讀百本好書,透過QRcode讓書「漂出去」。

接手的讀者閱讀完後,可藉由QRcode看到推薦者的讀後心得,也可寫上自己的想法,再自行決定要將書傳遞給誰。她說,漂書是一個溫度的傳遞,書是否能回來不重要,希望透過數位化,讓更多人參與,她將會長年累月做下去,期望推廣閱讀的風氣。

※ 相關報導:

* 編書狂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31216000700-260115

說起來,編輯應是作者的第一位知音,探測發掘出文字裡豐富的含金量。過程不必然都是順暢的,這一行中自有許多殘酷的現實要面對和承擔。作者和編輯之間的關係究竟是甚麼?是對等,還是從屬?

....編輯和作家之間的相遇相處並不都這樣的自然甜美,有時起於一次誤讀,結束於淡漠的背影,某種程度來說,這種關係和戀愛一樣,充滿了從追求(文本)起始的各種滋味,在共歷的過程中,各自尋找和等待其他更好的機會。每一本書的開始時都有著初戀般的狂熱狂喜,和每位作家的關係也像初戀般,不必然會有完美的結局,酸甜苦辣,百味雜陳。我很幸運地編過幾位作者的第一本書,參與一本書的出版,見證一位作家的誕生,書成了敲開文壇窄門的敲門磚,然後真正的旅程和考驗才要開始。後來我慢慢地習慣了說再見。美國作家亨利.詹姆斯曾說:「生命中也有甚至舒伯特,都會無言以對的時候。」不知干舒伯特底事,但「無言以對」或許是指這樣的時刻。

編輯和作家最大的不同是,作家說故事,而編輯們收集故事。編輯這一行,其實是古老的行業,古老到我們幾乎不會想起的詩經的時代。當有人開始收輯在山林水湄吟詠不絕的情歌時,編輯的活兒就開始了。從事這行的我們到底是天生好奇?或是心靈太空虛,需要不斷地找尋故事來填補。遇著一個精采的說書人,會不由自主地停下行進的步伐,為他喝采。太過著迷,甚至因此迷失自我,如同著魔。沒有激情熱血,這行很難繼續走下去,然而理性也同樣不可或缺,否則將招致滅頂,看著二十年來出版同行的興衰,何嘗不是一部「書業春秋」?出版的險灘,教人如履薄冰。

說起來,編輯應是作者的第一位知音,探測發掘出文字裡豐富的含金量。過程不必然都是順暢的,這一行中自有許多殘酷的現實要面對和承擔。作者和編輯之間的關係究竟是甚麼?是對等,還是從屬?我存疑。這疑惑是因為有時在編輯過程中,少了真正的對話,往往限縮了一本書的其他可能。不算短的從業時間裡,真希望可以向人誇述一個偉大而感動人心的故事,但直到現在,仍然闕如;詩人李賀早就為這種皓首窮經的文字工作定調為「尋章摘句老雕蟲」,即使不是創作者的我們,在揀選文本和拾掇字句間,徒勞地花白了頭髮....

fsj 提到...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籌委會成立

中國時報 林欣誼/台北報導 2013年12月17日

文化部推動《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設置條例草案》現在立法院審議中,若順利通過,新成立的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將擔負台灣表演藝術領航角色,下轄兩廳院、衛武營,以及預計明年底完工的台中國家歌劇院,開啟北、中、南三館鼎立的表藝新紀元。

昨文化部宣布組成國家表演藝術中心籌備委員會,部長龍應台任召集人,邀請林懷民、陳國慈、朱宗慶、姚仁祿、童子賢、陳樂融等6位擔任委員,涵蓋藝文、法制、經營等不同領域專家。

一法人多館所

龍應台表示,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肩負帶動中南部國民美學培養、表演團隊發展、與國際聯結的重任,期待衛武營與兩廳院成為台灣南、北的一對翅膀,互相壯大互補,台中歌劇院則發揮小而靈活的角色。條例已在立法院二讀通過,希望在這會期三讀通過,時間最快是明年1月中。

若條例通過,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將是國內第一個「一法人多館所」的行政法人。行政法人為政府管理公共事務的新方式,資金來自國家預算,設董事會與監事會,不以國家考試晉用人員,下轄兩廳院的國立中正文化中心是第一個、也是唯一行政法人。

劇場是服務業

龍應台表示,行政法人制度的推行是一大挑戰,籌備委員會將致力研擬組織章程,討論營運與行銷方式,打好組織運作的基礎。未來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董事、董事長皆為無給職,也將清楚規範董事長與藝術總監間的權責。

現任中正文化中心董事長朱宗慶認為行政法人既有政府監督,又可納入民間活力,是經營表藝機構很好的作法,未來他將提供兩廳院經驗,樂見三館所競合、產生更多流動與可能性。

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表示:「劇場不是一棟建築而是服務業,服務表演者、老百姓。」期待未來北、中、南三館克服過去台灣表演場地不足問題,拓展中南部演出市場。

先捐地才納入

台中歌劇院為今年5月提出的新版草案中才新納入的機構,龍應台表示,若條例通過,台中市政府需按照條例中的附帶條件,完成將土地與建築捐贈成為國有財產的程序,才能納入國家表演藝術中心。但不論條例審議進度如何,衛武營的施工與規畫都不受影響。

指揮家簡文彬1年前受邀任文化部顧問,參與衛武營的規畫,他表示南部的衛武營深深與土地結合,會像當地榕樹群發揮向下扎根、往國際開展的能量,並延續前身為軍營的象徵,成為培訓下一代表藝人才的訓練基地。



◆ 董陽孜邀布拉瑞揚舞騷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31217000953-260115

中國時報 汪宜儒/台北報導 2013年12月17日

書法家董陽孜為了發揚書法之美,找來編舞家布拉瑞揚、羅文瑾以及爵士樂手張坤德、多媒體藝術家陳彥任合作,以舞作《騷》演繹書法線條的美麗多變。

71歲的董陽孜強調書法的文字線條之美「多變、讓人著迷」。她每天早起練字,也鼓吹好友與年輕人要寫書法。她說自己很急:「現代人太習慣科技,依賴螢幕,中文程度落後太多,但那是我們的文化。對中文文字不熟悉,是可恥的啊!」

董陽孜同一幅字總得一寫在寫,最後只選其中一幅展覽,工作室累積許多手稿。董陽孜以其中100幅發想,邀請布拉瑞揚等人合作《騷》。以「騷」為名的原因,董陽孜說:「騷在當代的解釋有點不穩定,但在古時候,這是個好字,沒有文采是沒有風騷的啊!」

《騷》由布拉瑞揚與羅,3位年輕舞者將在陳彥任設計的多媒體投影中,搭配張坤德演奏的爵士樂,呈現書法線條轉折間的想像力。

《騷》將於2014年的2月14日至16日在台北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上演。

※ 相關報導:

* 故宮國寶娃娃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31217000946-260115

台灣土狗「小黑」躍上大螢幕,在國立故宮博物院出版的3D動畫影片《國寶娃娃歷險記》中,與主角「國寶娃娃」跨海來台尋找他的平埔族主人!這部動畫即日起在故宮策畫的「履踪:台灣原住民文獻圖畫特展」播出。

* 迎馬年 百駿圖動起來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31217000949-260115

為迎接2014年「馬年」,故宮將清代宮廷畫家郎世寧的名畫《百駿圖》製作成動畫版《數位百駿圖》,利用6部高流明投影機和無接縫融接技術,打造出一面與原作比例相同的光牆,呈現奚官照料馬匹一天的行程,畫面壯觀,即日起在故宮102展覽室播放。

* 風暴特效好神 華仔讚台團隊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31217001045-260308

影帝劉德華(華仔)與港星林家棟16日來台,出席下午舉行的電影《風暴》記者會與晚間的首映會。2人分享許多拍片心得,華仔還強調這是華人自製首部3D警匪動作片,所有幕前、幕後團隊都來自兩岸三地,更特別指出全片的CG電腦特效,都是由台灣團隊花3個月完成,效果不輸好萊塢專家。



◆ 紅樓夢盛宴 饕客嘗美食文學味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31217001062-260306

旺報 特約記者談曉泉/新竹報導 2013年12月17日

「不可思議!這就是林黛玉、賈寶玉吃過的豆腐皮包子嗎?」紅樓夢小說裡出現過的佳餚名稱,從書本裡一躍上桌,成為色香味俱全的美食,嘉賓驚喜連連;紅樓夢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陳靖騰與榮獲全球廚藝大賽中餐組亞軍的湘滿樓主廚張京華共同發表紅樓夢宴,讓饕客們用舌尖感受中華文化的美味。

一出場的開胃飲料「玫瑰清露」就讓人驚艷,取材自第34回,「寶玉被父親棒打一頓之後,躺在床上動彈不得……王夫人便拿了兩瓶香露叫襲人帶回去,其中一瓶即是玫瑰清露。」喝來清香爽口,中醫認為有清神、解熱、寬胸、散鬱的作用,可以讓人放鬆緊張的神經,釋放壓力,難怪王夫人說是宮裡的供品。

古董瓷盤做食器

接下來則是以金沙苦瓜、涼拌素酸菜、胭脂鵝脯、羊肉叉燒4道菜組合而成的「四季如春」,已經展現巧思,緊跟著呈現眼前的是第45回林黛玉患咳嗽時,寶釵建議吃的燕窩盅,顯現當年官紳豪門裡奢華的一面;還有熬煮3天、入口綿細的鴨子肉粥,則是第54回裡,鳳姐精心替賈母所準備的滋補餐點。無論是號稱神仙肉的滿江紅(紅燒肉)、林黛玉用來補身子的「蓮藕鱘魚」、或是手工精細的蝦丸雞皮湯,都讓嘉賓們讚不絕口。

除了將文字化成創意料理,宴席還特別準備了明清時期、總價上千萬元的古董瓷壺、盤子,將劉姥姥進大觀園吃的鴿子蛋,呈在康熙年間的瓷盤,來賓戰戰兢兢的夾起,讓紅樓夢宴更添氣氛;陳靖騰表示,享受美食不僅只於鋪陳昂貴的食材,一旦增添了文化內涵,將更顯出其價值,未來將與大學餐飲系合作,舉辦全球紅樓夢宴廚藝大賽。

8大菜系融合文創

美食評論家、成都青羊美食文化促進會名譽會長費奇認為未來推廣紅樓夢宴大有可為,不失為美食文創之體現,建議融合中國8大菜系,貼近與時俱進之味,讓賓客恍若進入食光隧道。如此一來,相信必可帶動兩岸文創業者的積極投入。

※ 相關報導:

* 科技人陳靖騰 矢志復興中華文化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31217001067-260306

構思、落實、推廣「紅樓夢宴」,陳靖騰雖身為科技人,血液裡卻流動著文創的浪漫,滿懷「復興中華文化」的雄心壯志,致力於讓中華文化遍地開花,「只要中國人過年穿漢服、吃中餐,重視傳統習俗,龐大的文化力帶動13億人口消費,就可以撼動全世界。」這樣的抱負無時無刻環繞在他腦海。

交通大學電機系畢業的陳靖騰,自踏入新竹科學園區科技芯片公司上班第1天,就認定「品牌是企業的出路」,陸續創辦了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金瓶梅、易經、笑傲江湖、本草綱目等股份有限公司,一心想將中華文化變成商業實體。

fsj 提到...

地獄 榮登亞馬遜今年最暢銷書

【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綜合報導】2013.12.18

「達文西密碼」作者丹布朗的新書「地獄」登上亞馬遜2013年暢銷書排行榜首位,說明讀者的口味已經轉變,不再像去年一樣,追逐以性掛帥的驚悚小說。

網路零售商亞馬遜公司17日宣布,丹布朗的新作「地獄」(Inferno ),是該公司2013年最暢銷的書籍,丹布朗的作品也曾在2009和2004年榮登亞馬遜的最暢銷書籍。這項頭銜去年由英國女作家E.L.詹姆斯(E. L. James)的情色小說「格雷的五十道陰影」奪下。

「群山回唱」登第2名

今年排名第二的是「追風箏的孩子」作者胡賽尼(Khaled Hosseini )的新作「群山回唱」(And the Mountains Echoed)。

「布穀鳥的叫喚」居第3

值得注意的是,「哈利波特」作者羅琳以化名Robert Galbraith寫作的犯罪小說「布穀鳥的叫喚」,也高居暢銷書排行榜第三位。

另外,臉書公司營運長桑柏格(Sheryl Sandberg)的《挺身而進》(Lean In:Women, Work, and the Will to Lead)排名第五。

最暢銷的兒童和青少年書籍則是羅斯(Veronica Roth)的「忠實」(Allegiant)與萊爾頓(Rick Riodan)的「冥府」 (The House of Hades)。



◆ 15年調查…平埔後裔寫大河小說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367800.shtml

【聯合報╱記者周美惠/台北報導】2013.12.18

平埔族後裔趙慧琳書寫第一本以台灣中部多元族群為主角的大河小說「大肚城,歸來」最近面世。隨著小說鋪陳,巧妙進行「台灣歷史主角的政權輪替」,從而回溯清代台灣島內最大規模的族群遷徙。

趙慧琳在九二一大地震前後,因在埔里採訪平埔族復興運動,同時進行家族口述歷史,確認自己是從大肚社遷徙到大肚城的大肚番王後裔(平埔族群中的拍瀑拉族),並引發創作靈感。

清道光年間,中部平埔族群在漢人進逼下,從海岸遷徙到內山,是當年島上最大的民族遷徙。趙慧琳前後以十五年時間進行田野調查,從中部耆老的口述歷史中發現,當時各族群的接觸、對抗與競合,「可能比八點檔還要生動!」

她原本以為只是一個家族的尋根,結果擴大為多族群共通的歷史經驗。最後她花了兩年撰寫出卅五萬字的大河小說,以追溯兩百多年前平埔族的大遷徙,出現在她小說裡的族群多達十個。

小說「大肚城,歸來」以兩位平埔族女子的生命際遇為主軸,書寫中部平埔族移墾者與內山原住民相互交錯的身影;除有大量最新的平埔研究為佐證,又有口述歷史基礎。

她描寫人物的性情、平埔祭儀的細節絲絲入扣,加上大量的「對白」。她認為讀者把它當成「八點檔」來看也無妨。

「在多重身分認同底下,並不因為有平埔血統就不是漢人!」趙慧琳說:「每個人身上的血統都可能有不同比例的混雜血統」。一般人常以為「平埔族」是「一個」族,其實光中部平埔族群就有五、六個族。

趙慧琳說,拍瀑拉族從清代起一直是台灣反對運動的先驅,過去官方記載將拍瀑拉族定位是「凶番」;但從族人的角度重觀歷史,台中沙鹿社曾有幾百人被鄭成功屠殺到只剩六人,對他們來說,鄭成功才是殺戮者。

十五年來老成凋謝,當年接受趙慧琳訪談的耆老許多已成為「祖靈」,她感嘆,如果不是十多年前著手,恐怕一切都來不及了。

※ 相關報導:

* 尋找消失的拍瀑拉族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31218000885-260115

....為數不多的拍瀑拉族人現居於埔里的大肚城聚落,《大肚城,歸來》以拍瀑拉族400年來歷史為架構,旁及巴宰族、噶哈巫族、洪安雅族、邵族、賽德克族等,虛構了兩個橫跨清末至日治末期的拍瀑拉女子,以她們的一生見證民族遷徙、反抗與漢化過程。書中詳述拍瀑拉「揹祖公」祭儀、社會結構與傳統文化,也特別以女性觀點,刻畫拍瀑拉族從母系社會被父權化的經過。

「台灣有多元族群的現實,我們的文學戲劇卻沒有充分表達這個事實。」趙慧琳表示,拍瀑拉族在島上與荷蘭、明鄭、清朝、日本等各殖民政權交手過,但歷史上只見官方說法,從來沒有他們的聲音,過去台灣史敘事總以漢人為中心,例如過去慣常以國姓爺鄭成功作為台灣精神典範,但從拍瀑拉族群觀點,鄭氏政權卻是嚴苛殺戮的暴政者,後裔抵死不肯敬拜「國姓爺」。

因此書中重新質疑漢人「渡海神話」,藉由小說推動歷史舞台上的「政權移轉」,「拍瀑拉怎麼看待漢人?和高山族之間互動如何?都是我想呈現的。」如她提到因躲避漳泉械鬥而遷到與拉瀑拉聚落比鄰而居的漢人移民,曾見證最後一批拍瀑拉族撤走時,「大肚山在流血」的一幕,趙慧琳從一個漢人老村長口中聽見這些描述,驚覺即使歷史沒有記載,「記憶會把好幾代人的歷史流傳下來。」

* 15年田調 寫就中部平埔族史詩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31218000887-260115

....趙慧琳謙稱自己從「無知」開始,仰賴許多族群運動先行者的研究成果,因史料不足,她發揮記者長才做起田野調查,更心急這領域研究冷門,投入的人少,「15年過去,老人家一個個走了。」

趙慧琳台大哲學系畢業,獲美國愛荷華大學教育、藝術創作碩士,1994年進入《聯合報》任攝影記者,後轉任文字記者,10年前離開報社,現為台大城鄉所博士候選人。

她外表瘦弱卻充滿行動力,是當年少見的女攝影記者,後來又不安於新聞工作,離職進行更廣闊的平埔族調查報導,約5年前完成本書。



◆ 破紀錄!日籍母子捐618文物

中國時報 周曉婷/台南報導 2013年12月18日

前輩畫家顏水龍40多年前送給日本友人小林平一的大型馬賽克作品《熱帶植物系列》,在顏水龍與小林雙雙過世後,小林妻兒輾轉找上台南市政府文化局,連同《熱帶植物系列》共捐贈618件文物,創下台南市有史以來,來自同一捐贈者的最大一筆捐贈。

文化局長葉澤山今年曾赴日本頒贈感謝狀給小林平一遺孀小林幾代及兒子小林義一。葉澤山表示,對於小林家族的慷慨只有感動能形容,尤其顏水龍的大型馬賽克作品價值不菲,其餘還有蘭嶼拼板舟等極富台灣特色的收藏品,小林幾代母子二話不說無償捐贈,「文化局真的如獲至寶」。

文化局籌備台南市美術館,除獲贈陳澄波畫作《新樓》,顏水龍的〈熱帶植物系列》也被視為將來的鎮館之寶,葉澤山表示,小林平一來台結織顏水龍,2人成為好友,顏送給小林長、寬都超過2公尺的馬賽克作品,歷經41年,該巨作再度回到顏水龍故鄉,彷彿冥冥中自有安排。

※ 相關報導:

* 閩台三傑 出生福建在台創作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368038.shtml

為推廣閩台書畫,歷史博物館舉辦「閩台三傑-余承堯、沈耀初、鄭善禧書畫展」,有趣的是,3名畫家是福建人但都在台創作。閩、台二地自明清時期起即關係密切,淵源長久,台灣早期繪畫多受福建一地影響,因而福建書畫風格便成為日據時期以前台灣繪畫的主要淵源。

* 時論─《看見台灣》釋放被框住的視野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31218000873-260109

....電影追尋《消失的美景》,創造了人們公共的議題,行政部門的徬徨,與電影銷售的金額。然而,影像空間所記錄實況空間的影子,就像時間成為光線的影子一般,我們已經難回溯往日美學的情懷。

資訊展擠滿大量的人潮,追尋特高畫質的相機與電視,或是功能強大的手機,網路連線飛快的平板。短視的大眾媒體,迎合著追求速度快感的消費者,而未來的電訊匯流世界,體感媒介,或是無所不在的雲端與行動載具,消費者早已經沉溺在哲學家維希留所說:「此地不再,一切都是此時此刻」的擬像世界。

釋放與鬆綁眼球被小小螢幕框著的虛擬真實,這部電影,不是解藥,也不是行車記錄器所要的明證,至少,給視野低下的我們,思考環境中控制與被控制,居住與被居住的兩難,現在怎麼做?未來怎麼辦?我想,這便是影像達成的反思方向了!



◆ 文創Plus賣店 瓦楞紙築「挑大樑」

自由 2013.12.18

〔記者孟慶慈/台南報導〕原愛國婦人館的「文創Plus—台南創意中心」,以紙築出全新賣店,展售各式台南文創商品,瓦楞紙做成的展示台、展示櫃、桌、椅外,更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是彷彿受微風吹動般的曲面紙牆面,賣店的硬體除了紙還是紙,「紙築」展現設計者的巧思與創新,為「文創Plus—台南創意中心」做出最佳詮釋。

全新的賣店,由MisoSoup Design工作室夫妻檔設計師長友大輔、詹明旎設計,兩人畢業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建築研究所,專長建築,對紙家具亦有涉獵,過去設計的Scube瓦楞紙椅多所好評。

詹明旎表示,以紙打造「文創Plus—台南創意中心」賣店是一項挑戰,經實測,瓦楞紙椅子可以承受八、九十公斤,椅子也不只是椅子的功能,還可當作展示台;大型展售櫃沒有紙張以外的支撐,一樣可以實際陳設物品。

但最大的挑戰是曲面牆。詹明旎說,自己與長友大輔想要以瓦楞紙表現櫻花被風吹動的感覺,只是厚實的瓦楞紙要呈現「風動」的樣子很不容易,幾經討論決定裁切紙張、再拼湊。

詹明旎指出,提供紙張的永豐餘公司也協助以電腦精密計算紙張厚度、大小,裁切出拼湊起來分毫不差卻尺寸不一的三角形,整件作品在成大學生協助下拼出曲面牆。

文化局長葉澤山表示,設計師以瓦楞紙替代木材功能,做出了木材無法表現的視覺效果,創意與巧思讓人讚嘆,紙築賣店見證市政府推動文創產業的決心。

fsj 提到...

設計師的古怪私藏帶你尋寶趣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31219000886-260115

中國時報 管婺媛/台北報導 2013年12月19日

曾獲德國國際紅點設計大獎的香港設計師陳永基,邀集港台5位在工業設計、插畫、室內設計的設計高手聯手舉辦「設計尋寶趣:設計師私藏特展」,展出設計師古怪有趣的私人收藏,包括世界各國可樂罐、古董打字機、古典硯台、報紙等等,讓民眾窺探設計師們的私藏品,學習如何「玩物勵志」,激發靈感。

5設計師私密大公開

看似平凡的蒐藏品,有時是設計師汲取靈感的重要關鍵!陳永基表示,戀物癖是許多設計師的共通點,看似很傻氣,但正因對某項事物的專注,才能引發熱情與創作原動力。「許多年輕設計師都在網路上找靈感,但透過實體物件,才能感受到物件本身的態度、熱誠與工藝之美!」

陳永基曾以《母語:伊朗與台灣的對話》海報設計,在2006年奪得德國國際紅點設計大獎,並被紅點博物館收藏。這次他展出自己上百個可樂罐與近30份報紙收藏。他說,報紙與可樂罐都是便宜又平常的東西,小物件卻隱含創意與設計,如報紙是在短時間內完成兼顧美學與內容的作品,可樂罐也在固定形狀中不斷開展新的設計,都是值得學習的。

曾以《久違了,東風》系列海報獲得法國國際海報沙龍展首獎的台灣設計師陳俊良,出生書香世家,從小在父親陳清朝熏陶下,對筆墨硯台特別感興趣。這次他展出近20個硯台,他藉著蒐集硯台懷念父親,也常以硯台作為設計主題,如得獎的《久違了,東風》就是結合硯台筆墨的設計作品。

從實體物件尋找靈感

獨立書店負責人汪麗琴創設的「好樣本事VVG something」曾被美國藝文新聞網站Flavorwire評選為「全球20大最美書店」,以古味濃厚的裝飾設計著稱,這次她展出收藏的25台古董打字機。她說,她大學幫哥哥打博士論文賺零用錢接觸打字機後,就愛上這種器具,「打字機就像是歷史的藝術品,需要時間累積獨特的痕跡!」

而曾獲德國國際紅點設計大獎、美國IDEA工業設計傑出大獎、日本G-mark大獎的台灣工業設計師謝榮雅,展出近40幅日治時期老股票與地圖。他從20多年前開始奔走光華商場舊書攤挖寶,迷戀上斑駁的舊股票、地圖等,「藉著這些古老印跡,就好像看見台灣殖民經濟時繁華的痕跡與歲月」。

「設計尋寶趣:設計師私藏特展」從12月19日起至明年4月6日於台灣設計館金點區展出。



◆ 外省囝仔台語創作 程鐵翼出繪本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dec/19/today-south16.htm

自由 2013.12.19

出版「雨怪的婚禮」

〔記者蔡文居/台南報導〕擔任台南社區大學台語老師的外省囝仔程鐵翼,投入台語推廣及創作,身為外省第二代,以說台語、寫台語為榮,今年出版第二本台語繪本作品「雨怪的婚禮」,不僅推廣台語,更為諸羅樹蛙的生存環境請命。

程鐵翼於兩年前與繪畫創作者翁秀嬋合作出版第一本台語兒童繪本「嘉南平洋的珍珠」,以台語、繪圖述說「無米樂」的故事,並獲得府城文學獎正獎。今年兩人再度合作,以永康三崁店的諸羅樹蛙為題材,出版第二本台語繪本作品「雨怪的婚禮」,作品也獲得今年十大綠繪本競賽佳作。

五十三年次的程鐵翼,父親是江蘇籍,母親則是澎湖人,從小全家人都跟著父親說北京話,連不識字的母親在家也都說國語。

他說,台語聽得懂,但不會說,只要一開口不「輪轉」一口外省腔,大家就都知道他是「外省囝仔」。直到當兵,才開始學說台語、唱台語歌,進而愛上「媽媽說的話」,並取得台語教師的認證,迄今已教了十餘年台語。

目前程鐵翼在台南社大教台語的基礎發音,一口標準的台語,他不說,很多人都不知道他是外省第二代。他鼓勵大家學自己的母語,像台語不僅要會聽、會說,更重要的是還要會書寫,「否則現在小孩子都不會說,有一天這個語言真的會消失。」

「雨怪的婚禮」是參與三崁店巡邏、守護諸羅樹蛙後感觸,他說,希望透過創作讓更多小朋友學會說自己的母語、認識自己鄉土,作品也將贈送給台南市各中小學校圖書館,有意索取者請附回郵信封,寄台南社大程鐵翼收即可。



◆ 博客來網路購書 熟齡讀者成主力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370334.shtml

【聯合報╱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2013.12.19

網路書店龍頭博客來,昨發表「二○一三年博客來報告」。報告中指出,十九歲以下族群購書量下降約一成,四十歲以上購書人數卻成長百分之十一,四十歲至五十九歲讀者購買力更為各年齡之冠,成為網路購書的主流。

因應這股熟齡趨勢,今年的十大暢銷書排行榜中,熟齡讀者熱衷的醫療保健書籍,占比超過青少年喜愛的輕小說。醫療保健書籍的成長幅度,也居各類別中的第二名,僅次於生活類書籍。

今年十大暢銷書為:一周腰瘦十公分的神奇骨盤枕;快思慢想;驚人的「視力回復」眼球操;格雷的五十道陰影三;自由;記得你是誰:哈佛的最後一堂課;地獄;解憂雜貨店;塑身女皇美胸、美腹、美臀Dance等。

博客來自去年起,將輕小說、網路作家歸為「大眾」作家,另立排行榜。十大華文暢銷作家依序為:幾米、蔣勳、褚士瑩、汪培珽、黃國華、簡媜、秦嗣林、邱錦伶、邱正宏、鄧惠文。十大華文大眾暢銷作家依序為:護玄、九把刀、御我、水泉、南派三叔、肆一、蝴蝶、張廉、黃易、藤井樹。

博客來圖書部經理張靜如指出,低頭族的崛起,讓視力保健書籍成為書市顯學。被稱為「低頭族眼球救星」的「驚人的『視力回復』眼球操」,系列三本書創下四萬多本的佳績,奪下醫療保健書籍中的銷售冠軍,其中四十歲以上讀者逾四成。

單身議題也是「四十世代」的關心焦點,帶動「獨居世代」、高木直子「一個人」系列圖文書,成為四十歲以上讀者的熱門選書。寵物則是這波單身趨勢中的人氣新星,過去書市只見貓咪寫真集,今年卻出現以貓為主題的食譜、教養、保健書,包括指導主人幫愛貓按摩的「貓咪與我的幸福按摩」。

食安、運動、多元成家、紀錄片「看見台灣」等社會議題也在書市發酵。張靜如表示,過去出版品多關注如何破解黑心商品,今年則改教讀者吃當令新鮮產品、回歸產地原味。受日幣貶值影響,日本旅遊書成長幅度最高。

博客來總經理高明義表示,今年博客來圖書整體業績較去年微幅滑落,並非讀者不讀書,而是閱讀習慣從紙本轉向數位。他透露,最晚在後年,博客來將進軍電子書市場。

fsj 提到...

劉克襄/跨年晚會還要辦下去嗎

【聯合報╱劉克襄】2013.12.20

年底了,各縣市跨年晚會,又要如期地熱鬧展開。影歌星們也紛紛出籠,到處站台表演。

許多縣市整年度最大一筆藝文預費,更會集中這最後一天,短短數小時內,像施放煙火般消化殆盡。更誇張的,一年藝文經費加總,甚至都沒這一晚花得多。

晚會當日,到底會有哪些內容,前幾日往往也像金馬獎揭曉的猜測,不斷地透過電視媒體轟炸,告知哪裡有哪些知名歌星赴會,誰是晚會壓軸主角,倒數計時的神祕嘉賓又是誰?還有謝金燕、蔡依林和羅志祥等大牌將如何趕場、何時現身、歌唱曲目為何等,這些影劇人物動態都會是新聞媒體追逐焦點。

台灣經濟成長不斷下修,一年不若一年,我們的歡樂照舊。複製著去年,以及去年的去年,不曾反省要改變現狀。今年甚至擴大舉辦,十二月初就有耶誕節慶,拉長跨年的歡樂氣氛。彷彿這樣快樂地度過,便可洗刷一整年的黯淡。全然無視台灣經濟之衰敗,整體創造力的減弱。

相對於此,對岸經濟繼續維持強勢,卻已有節制。今年八月,大陸中央下達指令,黨政機關舉辦文藝晚會必須嚴加管制。以後不得隨意使用財政資金。更不能以國企資金,邀請演藝人員。訊息一出即清楚告知,以後春晚、七夕、中秋等年節,高價濫請知名歌星或大牌明星站台歪風,不會再出現了。

晚近大陸有任何風吹草動,多少都會左右台灣政策,讓人深感台灣的弱小,缺乏自主能力。習近平宣布此一鐵腕政策,確實讓大陸各省節目收斂許多,就不知是否會在台灣帶來餘震效應?

我反常地期待著,怎奈台灣公部門照表操課,毫不受外來影響,繼續興奮地舉辦。但明年呢,還要複製今年嗎?

每年高價邀請大牌歌星唱幾首歌,吸引大量人潮集聚,真能揚升滿意度?經濟不景氣,難道不能撙節開支,全台集中只辦一二場。日後各縣市輪流舉行,避免有限資源浪費?

我們的藝文活動,莫非每年也只這一天?前些時,看到歌唱銷售排行榜列出,甚少歌星唱片可賣到上萬張。今年書市的藝文類出版,更出現銷售新低,業界不知如何因應接下困局。每年年尾的熱鬧火花,真的只會讓這樣的窘境更加擴大、持續。相對地,很多有志於藝文創作的年輕工作者,待政府伸出援出,給予扶植和演出的機會,偏偏可運用的有限經費,多半投注於少數特定的團體。

文化部或各縣市相關單位,難道不能創新構想,省下每年投擲在跨年的經費,妥善地分配在不同的藝文活動補助,或者推廣藝文教育?譬如推出文化券,鼓勵年輕人購買書籍、參與講座,或者在不同時日,聆聽不同的音樂表演。而不是每年都在等年底,召喚年輕人集聚到廣場,一起倒數計時。

多麼期待,某一縣市父母官具有高度的前瞻視野,願意率先停辦跨年晚會,將此公款挪移到更值得支持的地方,而非這類流行演唱會,一味討好年輕選民。

看看對岸,人家富裕闊綽,還要節制浪費。我們窮得辛酸,卻還要挪出有限預算,繼續迷茫地製造歡樂。

台灣之衰敗,正在由此照見端倪。

(作者為自然生態作家)

※ 相關報導:

* 台灣文創輸韓國 問題不只出在錢!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ART_ID=490880

....口號喊了十多年,相對於韓國文創產業早已躍上國際舞台,台灣還在起步階段。仔細翻閱韓國文化觀光體育部預算書,可發現,文化預算約占整體總預算1.2%,儘管包含文化、體育和觀光發展三項,但初估文化預算約占兩成,約新台幣23億多元。

但韓國政府在文創產業扶植上,還另外成立了文化藝術振興基金、電影發展基金、地方新聞發展基金和媒體振興基金,共約近245億元,韓國所有文化實際業務預算加總起來,比台灣多了近8倍。

但,再進一步思考,韓國文化預算絕對金額高於台灣,就是台灣文創產業落後的主要原因嗎?

其實,再看看各國的文化預算占比,人均所得高於台灣1.5倍的新加坡,其文化預算占比也僅有1.5%,比台灣多不到一倍。普遍來說,文化預算占比約1%是世界各國趨勢。

既然占比沒少於其他國家,那麼問題在哪裡?攤開2014年文化部預算書,會發現三分之二花於正在進行的工程:超過50億元花在工程款,如興建屏東縣演藝廳、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南北兩個流行音樂中心等;以及補助所屬機關,如公視給了9億元、中央通訊社給3億元,甚至一個國人很少聽到的中央廣播電台,一年要給4.4億元,比一個文化交流司預算還要多。

東扣西扣下,實際用於業務費用僅剩不到30億元,相較於韓國把268億元實實在在用於軟體建設推動,台、韓差了8倍。

....只是,問題又來了,僅剩下30億不到的文化投入,卻花了高比例在輔導金等下游工程。

....「目前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對流行音樂推動項目是歸納給專案辦公室,是民間公司經營推動。兩年一聘的委外方式,恐不利長遠發展,」這是民進黨立委鄭麗君的疑慮....

※ 完整內容請見《商業周刊》1362期。



◆ 貨櫃藝術節 居住空間見驚奇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372793.shtml

【聯合報╱記者徐如宜/高雄報導】2013.12.20

高雄市立美術館12月21日至明年2月16日,在駁二藝術特區P2倉庫旁推出「2013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本屆主題是「可以居」,每一個作品都有實用性。

今年的貨櫃藝術節邀集國內外重量級建築師參與,包括主持規劃衛武營藝術中心的荷蘭Mecanoo Architecten建築事務所的法蘭馨‧荷本,還有獲得台中台灣塔競圖首獎得主,來自日本的建築師藤本壯介,以及法國知名建築師埃里克‧卡薩。台灣的年輕建築師團隊有姜樂靜、陳子豪、黃宜清、林志峰、王啟圳、蔡佩烜、張嘉璇等,展現創意與設計實力。

高美館館長謝佩霓指出,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試著重新審視貨櫃的特性,與人類社會未來可能的發展趨勢,提出另一種貨櫃藝術的發展方向—「可以居」的貨櫃空間。邀請多組國內外建築師與空間設計師提案,完成原型實作的可居貨櫃空間,實踐「生活設計‧貨櫃建築」理念。

貨櫃本身具規格單一化以及可堆疊、可重組、可移動性質,建築師們將貨櫃與人類社會未來的居住型態聯想在一起。埃里克‧卡薩設計了「城市縫隙:高雄都會裡的異托邦」,將貨櫃改裝為可隨時遭遇與發現驚奇的地方。



◆ 日人贈台北孔廟編磬 後代來修復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2/8372526.shtml

【聯合報╱記者黃福其/台北報導】2013.12.20

台北孔廟有一座「響石」琢磨而成的周式編磬,是23年前日本人前田仁所贈。因年久破損,台灣又沒有響石,前田仁的後人前田宗一因緣際會得知,本月初專程來台了解,發現有3片損壞,應允協助修復,以延續父親對孔廟的尊崇,以及這段跨海情誼。

孔廟管委會主委黃呂錦茹說,編磬是由16片大小不同的響石組成,可發出不同音調。

前田家族利用日本香川縣坂出市生產的讚岐岩(學名sanukite)研製各種樂器,包含民國79年捐贈台北孔廟的周式編磬。當時前田仁還親訪故宮博物院,蒐集資料,費時一年製造編磬。

時隔20餘年,編磬部分損壞,但台灣並無響石可修復。前年在孔廟舉辦儒家婚禮的日本人水口拓壽得知孔廟保有日本人捐贈的樂器,今年8月返台探親時,特地到孔廟看編磬,孔廟人員告知編磬須修復,希望他代轉達。

水口返日後,竟在一場音樂會巧遇不相識的前田宗一,立即轉述前田家族捐贈的編磬需修復。前田宗一本月初專程來台了解,決定協助修復。



◆ 聽見刀的脈動 他傳承魯凱刀藝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8372465.shtml

【聯合報╱記者尤聰光/台東報導】2013.12.20

台東魯凱族青年刀匠李張力元,他堅持傳統工法,傳承部落刀工藝術,他甚至費心以木竹製作刀鞘,且精心雕刻,他的每件佩刀作品樣式都是獨一無二的。

李張力元說,刀是有生命的,部落男人一生可擁有各具意涵的5把刀。

現年37歲的他說:「佩刀對於魯凱族男人的價值,是文化的一種表現,想要得到佩刀,就必須接受文化的洗禮。」

家住達魯瑪克部落的李張力元,高中畢業後就投入軍旅,8年前退伍返回部落,發現部落耆老都會製做自己的傳統佩刀,讓他產生了興趣,就開始和耆老學習製作佩刀,耆老們也教授製刀工法。

「每把刀都有生命,不是冰冷的鋼鐵」李張力元說,因每把都要有不同的刀鞘,因此他也用心製作刀鞘,他說,光是從木頭的選材,紋路的研究,就要花很大功夫,且用心為刀鞘設計雕刻出不一樣的紋飾。

他說,魯凱族初生兒,父母就會在床邊或枕頭放一把小刀,保佑能順利長大;13歲的男孩邁入青少年時,長輩就會送上一把正式佩刀,表示學習之門;成人所配戴的禮刀則是象徵著生命延續。

李張力元表示,這個從祖先流傳下來文化技藝,他要承襲下來,一刀一刀的堅持下去,讓更多人了解魯凱族佩刀文化,藉由佩刀,讓年輕人回到山上,與大地連結一起。

fsj 提到...

文創古蹟商品 超濃台南味

中國時報 曹婷婷/台南報導 2013年12月20日

訴說歷史不免沉重,藉由手札、明信片佐以老照片,娓娓道出府城今昔風華,輕鬆讓歷史走入每位旅客心中;31歲李俊寬因想讓更多人認識台南歷史,蒐集地圖、老照片手作文創品擺攤販售,「我們有責任把歷史交棒下去!」

崑山科技大學視傳所畢業的李俊寬,自創「雙和號」屆滿1年,每周末在府中街市集擺攤,其餘時間用來創作,他笑說,生產文創商品,全因「不服氣」。

原來,他以前在台北工作,每次與人聊起家鄉台南,「大家只知小吃,看古蹟也是走馬看花」,他心想「你們真的認識台南嗎?」每次放假回台南,他用心逛古蹟,了解背後故事後,深受感動,萌念創業。

近年府城觀光夯,坊間文創品琳瑯滿目,但李俊寬文創品獨樹一格,如他用木頭製作古蹟磁鐵,裡頭均附上親手寫的介紹文背卡,「孔廟是台南小學生遠足、畫畫的地方…」,不同坊間千篇一律介紹文,他以在地人情味筆觸解讀古蹟,提高遊客認同感。

此外,他今年推出親手繪製「一同趣郊遊」紙膠帶,上頭有安平古堡、末廣町銀座街道等,穿插府城今昔地景,勾起老一輩情感,也讓年輕人深度認識台南,更獲得文化局十大創意商品獎。

他預計近日發表《臺南-拾歲帖》手帳本,內容呈現日治時期6張日治台南古地圖,讓人清楚看見日治台南地理變遷與街道特色,如1915年台南輕鐵、1936運河等地景,他說,這不只是一本手帳本,是寫給台南人的情書。



◆ 中國書法往哪裡去?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31220000772-260115

中國時報 ⊙漢寶德 2013年12月20日

十一月間,在台北辦了「兩岸院校教授書法聯展」,我到場參觀,發現除了我之外,展出的都是書法界名家,當然也都是大作。我繞場一周,看到一個現象,忽然使我心情低沉下來。浮現的問題是,書法藝術還在進步嗎?在隨著現代改變嗎?改變的方向是什麼?

創新,如何脫離傳統束縛?

這讓我回憶起二十幾年前,我在公餘開始提筆習字的歲月,在我腦海裡不斷出現的問題。由於專學的背景,我對國際藝術的現狀是很熟悉的。但是中國書法,若視為一種藝術形式,要從何開始,如何脫離傳統的束縛?

現代藝術的基本精神就是創新。這種精神反應在形式上就是不斷的追求變化,以推陳出新。在我國,繪畫已經慢慢融入現代藝術的潮流,書法也可以趕上去嗎?對我來說,這是不容易回答的問題。其難解之處在於中國書法雖然被稱為第一藝術,嚴格說來,並不是純藝術,它是一種具有藝術性質的溝通工具,可以視為應用藝術或生活藝術。由於它的基本材料就是文字,所以先要完成傳達訊息的任務,才能談到藝術的形式。這樣的藝術仍然可以創新,但是其創造的觀念是跟著應用的時代變化而變化的。想到這裡,不期然就面對書法創新的死結了。今天的時代毛筆都不用了,還談什麼書法呢?

二十幾年前我面對這樣的答案,才覺得書法面臨的窘境竟與我所關心的建築的創新完全相同。我覺悟到這是我國在創造性活動中必然要下的決定;我們要完全跟著西方的腳步,還是要考慮文化的傳承?我學了、做了幾十年現代建築,直到進入老年,才覺得對傳統的感情不能丟棄,應該把傳統的風貌融入現代之中。我後期的建築作品,如中研院民族研究所就是這樣的嘗試。書法是在傳統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藝術,是否也應該這樣想呢?

欣賞,怎麼論斷高下好壞?

有了這樣的覺悟,首先肯定了書法藝術再現的價值,然後就要尋找傳統書法的核心價值。我們怎麼去欣賞書法,怎麼去論斷書法的呢?原來是通過摹仿與習作。在過去,毛筆字是課業的一部分,我們自小就學著熟悉運用筆墨的技巧,雖寫不好,也可知道怎樣才是好。其次是通過老師,與摹寫的字帖,知道大師們的作品風格。雖然年輕不足以了解風格的意義,但看多了,逐漸熟習我們自己達不到的境界。由這兩種方式學來對書法的判斷力,沒有理解,只有感覺。高下、好壞的判斷似乎是很自然的,略知書法的人都有同感,要描述,也只能找到一些抽象的字眼,可以描述文學作品的字句來形容。所以要把書法的核心價值說清楚是難上加難的。

我進入老年,重新拿起毛筆,應該依什麼原則來創作?我希望找到自己喜歡的路子。我沒有興趣再去臨摹古代名家的作品,因為它們再好也已經看膩了。這時候我發現清末的碑學派作品是一條新路,與我小學時學習的筆墨技巧完全不同,為什麼?因為清末時期的大家大約對晉唐的傳統也感到厭煩了,就到晉前的碑刻中尋找典範,他們發現了用石刻出的文字,比起筆墨書寫來要剛強有力,因此就用硬筆濃墨來模擬刀斧的力道,來尋求新意。這就是最近兩百年中國書法名家們作品的大勢。他們為中國書法的發展邁出了第一步。可是下一步呢?

觀念,自現代設計找活路!

我試圖自現代設計的觀念中找到一條新路。「書法」,如果丟掉這個「法」字,純談書寫,是由兩種要素組成。一是筆墨,一是空間。筆的粗細、墨的濃度,可以有諸種變化;筆劃與字體之空間組織,可以有無限的可能性。照理說,書法應該有廣大的創新的天地才是。可是我知道,它不是純藝術,它是文字所構成。文字一定要可以辨識,才不失應有的原意。文字是有意涵的,也就是與文學的情意不能完全脫離。因此書寫完成的形貌與其文字代表的情意應該是相符合的,在「應用」的層面上有這麼多限制,書法家在創新的途徑上就步步維艱了。

這時候,我很自然的想到日本書道的創作方法。他們的字寫得很認真,但是我看不慣,我向來認為這是因為他們寫字的方法與我們不同所造成的。我們自小學習垂直握筆,用筆中鋒;懸腕運筆,求其靈動。而日本人似乎是傾斜握筆,用筆腹部,拖筆成字,在精神上不免有些呆滯,可是不能不承認那是另一個途徑。他們是不是自漢碑學來的呢?我們能欣賞他們的字嗎?

坦白說,我做不到。古漢碑上的字有一種樸質的美感,我是可以接受的,因為它合乎我所理解的美感原則。可是經過日本人的手,用筆墨寫出他們的字,也許多了些宗教的精神,但在美感表現上卻完全走樣了。中國書法的未來,不論在傳統精神承續上,或生活美感的要求上,似乎都無法學習書道。中國書法與日本書道,與中國建築與日本建築一樣,可以說是同文不同種吧!

兩岸,各自發展有何異同?

話說回頭,我自兩岸書法展中看到了什麼呢?

台灣名家都是書畫兼通,以畫為主的藝術家,在書法上多為師承上輩名家,努力找到自己風格的傳統的維護者,我對他們的作品非常欽佩,也可以理解。唯一的問題是他們並沒有考慮到時代性與現代性。對於一般民眾,他們高高在上,已經不是生活中所見的文字了。

我忽然想到,今天的百姓怎麼寫字,怎麼看字呢?他們自小時學著用鉛筆寫字,長大後用原子筆寫字,有沒有學到美感原則呢?希望能有學者深刻的研究一番。問題是,自這樣的習字歷程中成長的藝術家,重新拿起毛筆來書寫,會產生怎樣的書法風格?難道這就是中國書法的未來嗎?走到街上,偶爾看到毛筆字寫的招牌,一種怪異的感覺使我推想這是日本人所留下的影響。不對。沒有受過傳統書法教育,不知歐、柳、顏、趙為何物的這一代,只能這樣「鬼畫符」吧!

大陸的書法發展又為何呢?為了找出一點線索,我自兩岸聯展的會場拿了一本作品集,再欣賞一番大陸書法家的作品。他們對書法的教育比我們認真得多,原來他們在大學裡已設有書法的系、所與研究單位,而且設有書法的博士學位,我很好奇,中國書法經過高深的研究,有沒有找出未來的發展途徑呢?我希望有機會多加了解。

自作品中看到的,大多數書法家似乎都走上狂草一途。這是可以理解的。書法的筆墨與形式美,到了唐代發展出狂草就到了極端了。由於狂草解體了文字,很難辨識,脫離了生活面,所以無法普及。民國以後,于右任先生很想把草書的美普及化,編寫了標準草書,很想把中國書法推上一個美好的未來。可是草書雖經整理,還是因缺乏系統性不為大眾所接受。所以我們可以認定,草書就是書法純藝術化的一條路,想成為書法藝術家,草書,尤其是狂草,就是一條康莊大道。

書寫,在大眾生活求表現!

大陸書法家在這條路上似乎很成熟了。筆墨的流暢,構圖的變化,都有最佳的表現,令人激賞。只是我不知道他們是否滿足於這一步的成就。

我可以看出來,他們的書法家也在大眾生活書寫中尋找表現的途徑。在這次展出的作家中,有兩位六年級生,一位是某大學的書法系主任,一位是書法學的博士,都展出了在過去會視為拙劣的作品,完全沒有傳統書法的底子,也看不出現代美感的原則。很明顯的,以他們的學術背景,對書法的傳統應該是熟知其理論而且熟悉其技法的,為什麼要寫出這樣的作品,而且展示出來呢?這顯然是有意表達的新書法。我沒有機會看到這兩位教授的書法論述,只能推想這種樸拙的字體是來自工農大眾。

出身於美術學院的一位博士名家的作品,由於在此作品集中展出兩幅作品,兩相對照,更可證明他們也面對尋找書法未來的困惑。這兩幅中,一為流暢的草書,可知他是對傳統書法下過功夫的。另一幅則是近似孩子的筆跡,很難想像是怎麼寫出來的。我嘗試摹擬此作,很像拳手握筆,緩慢而小心地「畫」出來的。這還是一幅對聯呢!這位書法家的作品經過全國巡展,國內外美術館與收藏家的收藏,還有被選送到太空船上的機會,可知是對岸頂尖的書法家。我很想知道,那篇登上「神舟七號」的〈和平頌〉是用什麼字體寫出來的,難道送給外太空的也是這種孩子體嗎?

這是中國書法的新方向嗎?

fsj 提到...

杜甫夢李白 文學劇譜兄弟情

【聯合報╱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2013.12.21

詩仙李白與詩聖杜甫,相差十多歲,卻是肝膽相照的「忘年之交」。趨勢教育基金會策畫詩劇「杜甫夢李白」,以五十七首唐詩為線索,融合講演與崑曲、劍術、書法、舞蹈、皮影戲,將兩人相知相遇的故事搬上舞台。

這是趨勢教育基金會繼去年叫好叫座的「東坡在路上」後,再度推出大型古典文學劇。北藝大老師辛意雲認為,每年製作一、兩檔這樣的文學劇,或許能改變枯燥的國語文教學方式。

受到鼓舞,「東坡在路上」兩位策畫者─趨勢教育基金會執行長陳怡蓁、詩人陳義芝,決定繼續「做古典文學的夢」。陳義芝笑著透露,原想請杜甫做「唯一男主角」,但陳怡蓁覺得憂國憂民的杜甫太古板,想到杜甫曾寫「夢李白」,決定加上豪情浪漫的李白。兩人個性迥異卻相知相惜,為這齣文學大戲增添「兄弟情」。

李白年長杜甫十餘歲,根據文獻,兩人曾先後在洛陽、山東相見,共遊兩次以上。陳義芝指出,李白流放夜郎時,杜甫擔心到不斷夢見好友,寫下「夢李白二首」,留下「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等詩句。陳義芝指出,李白流傳於世的詩約九百多首,他選出廿九首;杜甫約寫了一千三百多首詩,他選了廿八首。「杜甫夢李白」便以這五十七首詩為線索,請劇場導演李易修編寫劇本。

李易修更注入劇場元素讓文字「活起來」。他請來南管音樂家王心心、崑曲小生溫宇航、舞者張逸軍、舞劍藤岡麻美、皮影飛人集社,以多媒體方式呈現抽象詩句。陳義芝舉例,杜甫經典作「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並序」,公孫大娘是唐代傑出舞蹈家,劇中便重現她「一舞劍器動四方」的美姿。

●「杜甫夢李白」下周六(廿八日)在新北市政府多功能集會堂,演出日光場和星光場,皆免費入場,報名資訊洽網站:http://www.trend.org/2013classical。

※ 相關報導:

* 換屋計畫 看見現代社會荒謬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31221000960-260115

黑眼睛跨劇團以「換屋計畫」為名,讓觀眾在同一個舞台,下午看法國劇作家卡里耶爾(Jean-Claude Carriere)的《白馬要來的那天》,晚上看台灣導演鴻鴻的《自由的幻影》。這兩齣戲的共通點是呈現現代社會的荒謬,同樣具有荒誕意味。



◆ 絲路佛教特展 一窺大陸一級國寶

【聯合報╱記者李蕙君/台東報導】2013.12.21

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昨天展開絲路上的佛教藝術特展,107件文物件件珍貴,包括19件大陸一級國寶,其中1件石塔保險額就高達新台幣4000萬元;這場特展是史前館今年度特展文物總價值最高的、保額超過2億元。

史前館、佛光山日光寺、沈春池文教基金會、中國文物交流中心合作舉辦「光照大千」絲綢之路佛教藝術考古特展,文物來自絲路上3個省、16家博物館支持借展,共71組、107件文物,展至明年3月20日止。

19件大陸一級國寶,其中1件古塔保額高達4000萬元;史前館策展人劉世龍表示,這座石塔擁有超過1500年歷史,1969年在甘肅省酒泉市石佛灣子出土,現為甘肅省博物館收藏品。

他指出,大陸僅發現10多座石塔,學界研究多造於西元426至436年間,今甘肅河西走廊及新疆吐魯番一帶,是中國早期佛教藝術題材之一;這座展示石塔下層圓柱塔身刻有發願文等,是最早的石刻佛經。

史前館表示,絲綢之路歷史悠久、包羅萬千,世上難再有可與之媲美的古道,絲路沿途各國的文物與藝術,呈現東、西方多彩多姿的文化樣貌,就連宗教層面也十分活潑、熱絡,值得一賞,民眾不必遠途親訪,也能看見絲路上的佛教藝術故事。

這場特展也結合趣味性較強的史實與傳說,挑選藝術性較強的文物,呈現佛教藝術演化風格,幫助參觀者了解文物;史前館表示,特展期間另有專題講座、影片欣賞、喝印度奶茶、聽絲路故事玩戳戳樂等活動,大人小孩皆可參與。

※ 相關報導:

* 黃博志醞釀檸檬酒奪台北美術獎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31221000962-260115

台北市立美術館主辦的「台北美術獎」本屆首獎,由藝術家黃博志以《五百棵檸檬樹》拔得頭籌,可獲獎金55萬元。黃博志的《五百棵檸檬樹》計畫是想創立一個檸檬酒品牌,希望能募集500位民眾,每人贊助500元,可種植500棵檸檬樹,兩年後順利收成並獲得釀製的檸檬酒。獲知自己得到首獎,黃博志當場興奮地說:「我要當農夫了!」

* 跳跳馬Rody30周年華山打造遊樂園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31221000956-260115

明年是Rody誕生30周年,由時藝多媒體、日本Jammy公司、藝墨文創、華山文創園區主辦的「Rody Land跳跳馬30周年大展」今日起在華山文創園區登場,展覽精心打造遊樂園歡樂氣氛,場內3米高的充氣Rody和入口的Rody旋轉木馬台,尤其吸引小朋友興奮圍觀搭乘。



◆ 用散文寫野菜…作家方梓 療癒鄉愁

【聯合報╱記者陳家倫/壽豐報導】2013.12.21

作家方梓回故鄉花蓮發表新書「野有蔓草」,以散文書寫野菜,用一半的客家人觀點,談原住民文化,書中運用俗諺、故事梳理野菜的妙用與趣味。務農、高齡80多歲的父親談起女兒,「她為雜草癡狂」,因為疼愛女兒,他索性不再除草了。

方梓小時候生長在花蓮縣吉安鄉福興村,自家農田裡到處可見野菜,長大後離開家鄉,每次看見野菜都湧起濃濃鄉愁,約莫一、兩年前開始書寫野菜,她形容自己,「為了野菜,即使是颳風下雨,也堅持走路;即使是披頭散髮,也在所不惜。」透過書寫野菜療癒鄉愁。

「當我寫完這本書,對野菜的癮忽然戒除了!」方梓表示,書中記錄了20多種的野菜,有別於一般的野菜圖鑑書籍,書裡並沒附上野菜的圖,而用文字敘述自己與野菜的「互動」,由於母親是客家人,她認為自己詮釋起原住民的野菜文化,會別有一番風味。

書中運用不少俗諺,生動解釋野菜的特性,方梓以「娘親打囝用芒鬆,後娘打囝用刺蔥」為例,她說,芒鬆用五節芒綁成一大捆,看來嚇人,但芒心是空的打起來並不痛,繼母打前妻小孩用的是帶著刺的刺蔥,看起來短小無殺傷力,一頓打下來,鐵定皮綻血流。

高齡80多歲的父親也出席分享女兒出書的喜悅,方父笑說,自己是個實際的農夫,每次看到長在農田裡的野菜,都恨不得拔個精光,但是女兒卻「惜草如命」,有時候除草還被罵,女兒甚至裝了監視器掌控他的行動,疼愛女兒的他,現在看到龍葵都不敢亂拔。

※ 相關報導:

* 開卷好書獎25周年特輯III 評審篇-為好書把關的人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31221000768-260116

在開卷前任主編李金蓮的心目中,開卷好書獎的評審是:「此時此刻最能深刻詮釋一本書的人。」而編輯最重要的職責,就是找出最適切的評審人選

....與其將評審工作定義成「評書」,不如稱之「品書」更恰當。開卷成立的每周選書小組,都兼具專家與普通讀者雙重身分,成員雖各有專業,但每一類書種都要讀,書好或不好,也都經過集體的互相論辯方能決定。至於年度好書的評審,則需在2個月左右的時間內,讀完多達50~60本的入圍書籍,是一項質量飽滿又艱鉅的任務。

* 開卷好書獎是怎麼選出來的?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31221000770-260116

....自1991年起,評選方式遂有重大改變。開卷成立「每周選書小組」(分二組:一般書籍及兒童書籍),聘請多位文化人、學者及作家擔任選書委員,每周一天,在開卷會議室閉門閱讀討論,選出值得向讀者推薦的新書,編輯部再以書評、書介或報導等方式推薦。每周選出的書,到了年底,則進入年度十大好書及最佳童書,進行複選、決選。開卷於焉建立了一整年、一整套的選書制度,沿用至今。

fsj 提到...

紙風車到高雄 李永豐:賠到怕,還是來了

【聯合報╱記者王昭月/高雄報導】2013.12.23

紙風車基金會花五年剛做完「三一九鄉村兒童藝術工程」,不久又啟動「三六八鄉鎮市區兒童藝術工程」,其中子計畫台灣動物昆蟲創意展正在高雄展出,這次展場地點更「偏遠」些,讓基金會執行長李永豐內心掙扎,不過自認賠到怕的他,為了南部孩童們的歡樂,還是再「賭」一把。

「高雄,我實在不敢來,聽到岡山,我更不敢」李永豐不諱言,過去紙風車為什麼不敢到高雄辦展,就是怕賠。他說,高雄不是藝文人口不足,而是幅員太廣,人口不集中,民眾要來看展,光交通就是問題,但看到高雄市政府團隊傾其所能爭取,在地企業界熱情響應,要讓偏遠地區學童,都有機會觀賞台灣動物昆蟲創意展,「我的心又熱了起來」。

李永豐率紙風車基金會,辦過大型恐龍展、格列弗展,把兒時歡樂的記憶,融入現代藝術創意,不斷為台灣兒童創造驚喜,然大型展覽經費龐大,票房終究是極大負擔;李永豐笑稱,自已賠到快要破產,因此始終不敢「挑戰」到高雄。

高雄市政府為了爭取紙風車台灣動物昆蟲創意展到高雄岡山展出,市長陳菊說,她是「威脅加利誘,才拐來的」,她告訴「美國仔」(李永豐暱稱),「紙風車如果不來高雄,大家『兄弟』就做到這裡」,李永豐大笑,回說「好狠」。

真正打動紙風車願意移師高雄原因,是讓偏鄉孩童接觸藝術的需求;李永豐表示,從高市府動員企業界的行動,他看到重視偏鄉兒童的心意,最後決定不惜血本,為孩子再「賭」上一把。

※ 相關報導:

* 舞台劇《昆西莫多》 殘缺有理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31222000699-260115

19世紀法國作家雨果的《巴黎聖母院》(又名《鐘樓怪人》),深刻描寫15世紀巴黎的社會階級對比狀態,其中又以醜陋主角的內心和善對照道貌岸然神父的邪惡卑鄙,藉以探究愛、宿命等主題,歷來改編、搬演不衰。小劇場學校新作《昆西莫多》也以此為改編,卻以醜陋主角的名字為劇名。

* 哈利波特舞台劇 2015推出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31222000703-260115

魔法奇幻系列小說《哈利波特》風靡全世界,小說暢銷,電影也賣座。現在哈利波特迷又有值得期待的事了!作者J.K.羅琳20日宣布,她將聯合製作一齣英國舞台劇,刻劃哈利尚未進入魔法學校就讀的寂寞童年,以及他與冷酷無情的麻瓜阿姨、姨丈同住一個屋簷下的故事。



◆ 「野犬記憶」 日街拍大師森山大道個展

【聯合報╱記者王昭月/高雄報導】2013.12.22

享譽國際的日本攝影大師森山大道,擅以鏡頭記錄城市理路脈絡,他自況是隻桀驁不遜的野犬,穿梭街弄獵取雪泥鴻爪,透過攝影觀點,寫真人生。

森山大道「野犬記憶」個人攝影展,即日起在高雄市荷軒新藝空間展到明年元月8日。森山大道是日本當代攝影大師,曾獲邀到倫敦、巴黎、紐約等地參展,拍過台北101,這次首度移師南台灣舉辦個展。

森山大道這次個展帶來「挑釁、紐約、網襪、磁磚」四個創作系列,也首度以畫布材質呈現作品,其中「Rolling Stone」、「Hawaii Gog」,都是全球僅存的畫布展品。

「將影像直接輸出到畫布,成本昂貴,也需技術,但40多年前,森山就這麼做了」荷軒新藝空間指出,森山的作品畫面粒子粗,也常見晃動、不對焦,攝影風格極具辨識度,他偏好以輕便的相機,隨興獵影,把握觸動人心的瞬間,素有街拍大師的美譽。

森山大道1971年在日本青森縣拍攝時,無意間在街道中拍到一隻野犬,當時這隻狗斜睨望他的眼神,讓他大為撼動,自此他自況是隻野犬,隨地嗅聞城市的氣味,呈現的作品,觀點自成一格,獲無數國際大獎。

不論在夏威夷酒吧中拍攝咬美鈔的狗,還是在日本橫須賀港口拍攝夜奔逃命的女郎,森山大道無不以鏡頭「寫真」人生。

※ 相關報導:

* 駁二動漫祭 近萬人購票入場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dec/22/today-south12.htm

邁入第六屆的「駁二動漫祭─同人誌創作展」昨在駁二藝術特區盛大展開,雖然氣溫只有十幾度,熱情的動漫迷依然擠爆園區,創下近萬人購票入場紀錄,還有動漫迷前晚就徹夜排隊等候。

* 演奏貝多芬 非如此不可!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31222000701-260115

享譽國際的柏林愛樂弦樂四重奏,是演奏貝多芬弦樂四重奏的權威,成員都來自德國最著名的柏林愛樂交響樂團,曾兩度獲得唱片界著名的古典迴聲大獎,明年1月6日將首度來台舉行音樂會。



◆ 消失的二手書店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31222000148-260209

工商時報 王傳強 2013年12月22日

■日本今年書籍的線上銷售額,預估將達2,000億日圓。佔日本書籍銷售總額的10%。分析師預估,在2018年以前,約有3成的日本書籍銷售,會經由網路平台購買。

■Second-hand book stores are suffering as consumers increasingly turn to the internet to buy used books.

日本電子商務逐漸興起,愈來愈多的民眾利用網路購買書籍等消費品。同時,該國電子書(e-books)銷售量穩定成長,已衝擊日本二手書店的營運。

日本除了本身擁有龐大的網路用戶之外,每年使用智慧型手機消費的民眾,也正迅速增加中,並漸漸取代實體通路商提供商品挑選的功能。

日本最大二手書商Bookoff,因消費者逐漸使用網路購買書籍,業績直轉急下。該書商正籌畫於2015年春季以前,關閉20家書店。此舉為Bestoff有史以來,最大幅度的關店決策。

Bookoff董事長松下修之(Nobuyuki Matsushita)說:「這是本公司重新評估營運模式的時候了。」

書店關店率 節節高升

根據一份民間調查顯示,日本截至今年5月為止的書店數量為14,241家,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455家。與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相比,2012到2013年同期日本書店的「關店率」,升高了20%。

其中最主要原因是,日本書籍消費者,流行一種「只看不買」(showrooming)現象,也就是說,購買書籍的消費者,會利用實體店面的便利性,翻閱所有感興趣的書籍,但卻不立即購買。

等到挑選到適合的書籍後,再運用提供折扣的電子商務通路,下單訂貨。這使日本的書店銷售額大打折扣,導致實體店面與網路平台相比,需花費多餘的經費維持營運,陷於不公平的競爭中。

而網路書店則省下實體店面的龐大支出,將省下的錢,用作提供消費者更廉價書籍的槓桿。這種借花獻佛的現象,讓日本實體書店的營運,節節挫敗。

2013會計年度(明年3月底止)日本書籍的線上銷售額,預估將達2,000億日圓。佔日本的書籍銷售的10%。分析師預估,在2018年以前,約有3成的日本書籍銷售額,會經由網路平台購買。

線上銷售、電子書 崛起

除了網路通路的挑戰外,電子書的盛行,也讓日本二手書店走向沒落。目前亞馬遜在日本營運的通路中,共有15萬種書籍。與去年同期相比成長驚人的200%。

根據東京媒體資訊機構Impress Business Media數據顯示,2012年日本的電子書市場銷售額為729億日圓,與2011年同期相比成長15.9%。

2011年使用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與電子書閱讀器等裝置的銷售額僅有112億日圓,但2012年卻成長2倍多,來到368億日圓的規模。

根據「日本時報」報導指出,日本在尚未引入行動裝置之前,就有不小的電子書市場,當時的消費者多半使用功能機瀏覽內容。

但基於日本的文化、地理型態、以及對於實體書店偏好等因素,該國電子書市場與美國與歐洲等先進國家相比,仍落後一段距離。

※ 相關報導:

* 扶植獨立書店 文化部組輔導團
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31222001622-260407

文化部今天說,正在籌組輔導團,讓書店經營專才、財務專家實地到各地獨立書店訪談,協助書店開設入門、轉型及永續經營。....根據文化部先送到立法院的報告指出,文化部訂立輔助政策提升獨立書店發展能量、協助青年返鄉開設書店;今年共有8家書店獲得文創產業圓夢計畫補助,包括桃園平鎮市的「晴耕雨讀小書院」、台中市沙鹿區的「桃樂絲童書坊」、花蓮縣秀林鄉「雨果部落書坊」。

fsj 提到...

聯合筆記/文化是門好生意?

【聯合報╱吳雨潔】2013.12.23

黃色小鴨從高雄、桃園,一路向北游進基隆,沒想到,原本療癒人心的藝術品,卻變成讓台灣貽笑國際的馬戲團。

遊走各國的黃色小鴨,訴求是讓全世界快樂,並連結全人類。創作人霍夫曼認為,保持這件作品的純真很重要。過去團隊在高雄的成功,是因周圍沒有商業味道;而展出期間命運雖然多舛的桃園,也因鄉下傳統景色加持,得到他的認同。

而今,霍夫曼卻不滿基隆主辦單位將其商業化,包括小鴨轉盤、主題公園、觀光巴士等,這些可以賺進大把銀子的創意,都被霍夫曼團隊指為是場混亂、騷動,甚至以「極端」形容小鴨目前在基隆的情況。

只是,在高雄、桃園時,難道沒有商業行為嗎?周圍的山寨版小鴨難道都經霍夫曼授權?而透過更多「創意」包裝「商機」的小鴨,難道無法帶給人快樂?看完小鴨,再買些周邊商品回家,將美好延續,又有什麼不對呢?

霍夫曼不開心的主因,或許在於基隆的商業行為,是主辦單位堂而皇之賺起未經同意、沒有尊重著作權的文創財。周邊的侵權無力可管,但山寨版若由官方授權,打著正版旗幟,這背後的利益糾葛、複雜的金錢數字,的確可能掩蓋黃色小鴨的美好真誠。

隨著霹靂國際、誠品生活與華研音樂陸續掛牌上櫃,讓文創股行情看俏;瀰漫文青氣息的誠品松菸、化身為展覽館的新光三越等百貨公司,也競相打起文化牌。我們知道,文化是門好生意,隨時有人願意埋單,只是,黃色小鴨無辜,牠不應該被當成斂財的工具。

※ 相關報導:

* 范可欽、霍夫曼 大打鴨權戰爭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31223000344-260114

基隆黃色小鴨展出一波三折,黃色小鴨創作者霍夫曼不滿展覽過度商業化猶如馬戲團,22日范可欽高分貝回批,指霍夫曼根本沒有擁有商標權,還收取千萬權利金,霍夫曼團隊則回應,范先用黃色小鴨號召招商,現在更擅自公布權利金「沒合約精神」,雙方「鴨權戰爭」一觸即發!

....霍夫曼團隊透過電郵表示,高雄、桃園展場都符合霍夫曼的期待,但小鴨一到基隆,卻無端多了許多福氣鴨、藝文鴨、風車鴨等「小鴨展場」,甚至還要讓鴨子旋轉、發出聲音等,這些想法他本人都毫無所悉,像是要更動黃色小鴨主體,或是加開其他小鴨展場,在高雄、桃園都沒發生過,對於這些事件霍夫曼感到生氣,范可欽擅自將授權金額公布,團隊則指「這不符合約精神。」

....范可欽說,霍夫曼行前提出代訂特色旅館要求,因此安排薇閣汽車旅館入住並全程招待,認為霍夫曼說法「有欠厚道」,他深表遺憾,針對此事,霍夫曼團隊則表示,霍夫曼本身並沒有發表在台期間住宿的想法,不知報導根據從何而來。

* 我見我思-基隆,有夠厲害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31223000719-260109

....在基隆之前的桃園,周邊攤販販賣相關商品就算了,見錢眼開的黑心商家,在光天化日下賣起出生不久、活跳跳的黃小鴨,部分家長不懂得尊重生命,還真的買給寶貝兒子,小孩子拿在手上玩一天,黃小鴨那還活得下去啊!於是,只見一隻隻一命鳴呼的黃小鴨被丟在垃圾桶。霍夫曼的黃色小鴨,在台灣竟被商業化成為殘害無辜生命的間接殺手。

霍夫曼創作黃色小鴨的原始目的非常簡單,安靜、單純、快樂。但在台灣,任何有品質的展出,都會變成鬧烘烘、複雜、商業化。霍夫曼批評基隆主辦單位搞得像馬戲團,真是一針見血。黃色小鴨就黃色小鴨,主辦單位自作聰明又要旋轉、又要報時,如果覺得霍夫曼的黃色小鴨沒什麼大不了,大可自行搞一隻既能轉頭又能報時,還可以噴水的台灣薑母鴨,扭曲原創精神,理虧在先,多說只是強詞奪理。

* 授權製造商品?霍夫曼回信:曾大聲清楚拒絕范可欽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31223/309291.htm

....有人找出台灣早在多年前就有非常類似的小鴨玩具;也有人找到早在1989年,也就是將近24年前,美國玩具公司就曾舉辦的漂流鴨活動,還在90年代推出戴著墨鏡的大黃鴨「Duck Derby」,更到霍夫曼的家鄉荷蘭展出,相對照霍夫曼2007年開始巡迴各地的「Rubber Duck」,玩具公司指控霍夫曼才是抄襲。

....對於商品授權的爭議,霍夫曼團隊指出,范可欽於六個月前開始參與基隆黃色小鴨策畫團隊,「范可欽在大陸時認識霍夫曼,當時他提出要大量創做相關商品,就已經遭到霍夫曼本人清楚且大聲地拒絕。」但沒想到拒絕後,范反而以迂迴方式繼續製作,霍夫曼團隊指出,「合約內容承諾,不應有其他商業活動行為,必須立即停止。」

※ 大家可以去網路查查各種黃色小鴨的設計,差異很大。

* 智財權爭議 合約中載明才可開發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dec/23/today-fo4.htm

....他強調,一般來說,合約中有載明的部分,才是可進行的周邊商品合作,不能延伸為「合約未定,所以可行」。

該名學者進一步說明,著作包括財產權與人格權,前者一般指可複製、改做等,後者則是作者有權利要求「作品的完整性」,強調整個創作概念的完整性,就會包括不能任意改動展品形式等。該學者舉例,就像霍夫曼有權主張他的黃色小鴨不能旋轉,或是在陸地上展出的「旱鴨子」等。

至於范可欽認為黃色小鴨是全人類共有財產,該學者認為,黃色小鴨固然是人類早就有的玩具,但霍夫曼若有自己特定的創意與設計,例如身形比例等,若其他人要改做,仍需創作者同意。

* 都曾辦鴨展 雄桃說要尊重原創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dec/23/today-fo3.htm

她(王玉齡)說,基隆小鴨爭議,很明顯就是有些商品未獲霍夫曼授權,但卻宣稱官方、正版,甚至在展區公然販售,才讓霍夫曼感到被侵權與不受尊重。



◆ 直言集/盜版嗆原創 別鬧笑話

【聯合報╱本報記者何定照】2013.12.23

原本象徵「愛、和平、環保」的黃色小鴨,在基隆險些變成轉轉鴨,策展單位又推出未經授權商品,引發藝術家霍夫曼批評太商業。

藝術與商業的連結,早從一九五○年代普普藝術就開始,近數十年更烈。然而,不論是安迪沃荷的湯罐頭或李奇登斯坦的漫畫,從不因自商業取材或以商業形式販售就貶損價值,因為他們真正標舉或販賣的,是原創的觀念。

一九一七年將小便斗命名為「噴泉」作為美術館展品的杜象,是先驅之一。再平凡不過的小便斗,在杜象的行動中變成以「現成物」挑釁傳統的藝術定義,這個小便斗因此不再是一般小便斗;當然,這個小便斗也只能有一個,所有杜象之後的小便斗,都仍只是小便斗,因為當原創觀念誕生後,其後的相似者都只能是贗品。

霍夫曼的黃色小鴨也是如此。誠然,黃色小鴨流行數十年,多少人從小就在浴缸裡看過黃色小鴨,各類相似商品更不勝枚舉;但霍夫曼的黃色小鴨所以成名,是因有長久的創作脈絡為基礎。

回看霍夫曼創作史,多次都是以放大的動物造型放在公眾場所,引起民眾反思:超大麝鼠盤據人工河渠,反諷環境課題;巨兔倒在瑞典紀念偉人廣場,讓莊嚴地標變身遊樂場;小鴨放在寬大水域,讓人寧靜憶起純真童年。

藝術家因創作得到酬勞,是天經地義,霍夫曼亦然,畢竟藝術家並非做公益。范可欽宣稱不讓策展單位收門票不合理。殊不知收門票根本破壞霍夫曼的藝術概念:這件作品原本就該在公共區域展示,才能達到眾人同樂一心效果。

一窩蜂「朝聖」小鴨的,再度印證台灣對卡哇伊形象的執迷;先前衍生的各種吃喝商品,至少未稱是獲得授權;然而若存心揩藝術家油,還反指藝術家非原創,只怕這將遠遠超越轉轉鴨、盜版品,讓人看笑話。

※ 相關報導:

* 經典童書《瑪德琳》 沒註冊吃足苦頭
http://udn.com/NEWS/WORLD/WOR4/8377827.shtml

...《瑪德琳》的繪本在全球銷售超過1,300萬冊。除了白蒙生前出版的六本外,白蒙最小的外孫約翰也重拾外祖父的畫筆,2001年推出《瑪德琳說謝謝》,至今已出版六本續作。而且從1952年起,《瑪德琳》已多次改編成電影、電視劇、卡通,並有各式各樣周邊商品。

不像蘇斯博士或阿嘉莎‧克莉絲蒂等作家的文學遺產,《瑪德琳》仍有潛在的巨大經濟利益未被開發。只是缺乏與時俱進的法律觀念,讓白蒙家族吃盡苦頭。

77歲的芭芭拉是白蒙唯一的女兒,目前握有白蒙全部遺產,包括11本童書、約20部文學作品與眾多畫作。芭芭拉不曾制定明確的智財權繼承計畫,雖然約翰持續出版《瑪德琳》續作,但她與約翰間沒有任何正式授權協議。這代表她去世後,她的三個兒子將共有《瑪德琳》的版權。

白蒙逝世後,芭芭拉和她母親曾拒絕迪士尼豐厚的收購提議,因為她們相信白蒙不喜歡華特‧迪士尼。1990年代初,她們與迪士尼旗下DIC娛樂公司簽訂改拍《瑪德琳》的電影協議,並授權販賣相關產品。隨後她們極不滿意DIC推出的周邊商品品質低劣,卻發現已簽訂永久授權協議。

為了撤銷授權,芭芭拉花17年打官司,光律師費就100萬美元,最後終於在2008年達成和解。

fsj 提到...

巴松管、雙簧管 台灣囝仔獲佳績

【聯合報╱記者陳永順/嘉義報導】2013.12.23

2013亞洲雙簧年會昨天閉幕,2年1次盛事的國際獨奏大賽成績揭曉,台灣吳晏甄、呂淇華各拿到菁英組巴松管、雙簧管第2名。

今年國際獨奏大賽有9國168人參加初賽,82人進入複賽,年齡最小是來自大陸地區國小學生,菁英組前3名決賽昨天以音樂會形式進行,選手與台北市立交響樂團一起演奏。

4天激烈競技後,菁英組雙簧管由來自法國的Johannes Grosso奪冠、台灣呂淇華居次 、日本荒卷友利惠第3,巴松管第1名為加拿大Denise Yan Sun、第2名台灣吳晏甄、第3名中國寧彥。

台灣選手獲獎還有少年組的巴松管第1名馮韻菱、第3名陳紹朕,青少年組的巴松管第3名張芷寧,前3名得主各獲獎金外,菁英組第1名獎座是嘉義市國際管樂節吉祥物「管樂小雞樂手」。

亞洲雙簧年會昨晚閉幕晚會,多名世界級雙簧管大師與台北市立交響樂團一起演出,全場4首曲目,其中理查史特勞斯的「D大調雙簧管協奏曲」,號稱是雙簧管樂曲最難的協奏曲,前3分鐘幾乎找不到換氣點,另「降E大調交響協奏曲」以4種樂器與交響樂團協奏,展現各種樂器特色及交響美聲。

※ 相關報導:

* 日本2小提琴家 來台演出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378001.shtml

亞洲乃是古典音樂廿一世紀重鎮,向來熱愛古典音樂的日本更新銳輩出。僅二十歲出頭的小提琴家三浦文彰及成田達輝,皆是大獎常勝軍,風格一火熱強烈、一溫柔纖細,有如火與花的對比,本周起首度來台演出。



◆ 潘小俠與他的原住民朋友們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31223000414-260115

中國時報 吳垠慧/台北報導 2013年12月23日

今年剛好60歲的攝影家潘小俠,送給自己一個特別的生日禮物,在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推出人生的油畫首展「部落.相遇.30年:我的原住民朋友們」,21幅油畫全以他的原住民友人為主題。潘小俠安排畫中人物穿上原住民傳統服飾,身後搭配各部落的山海風景,筆筆流露真摯情感。潘小俠說:「我不只想畫他們的人,也想把他們的故鄉畫給他們,不讓他們寂寞。」

歌手作家都成模特兒

從事紀實攝影30多年,原住民的文化與環境議題始終是潘小俠關注的焦點。1980年代他在街頭結識的原民運動領導者、作家與歌手,如今都成了潘小俠畫筆下的模特兒,如政大台文所副教授、前原民會主委孫大川,還有台灣原民運動先驅胡德夫、排灣族盲人詩人莫那能、達悟族作家夏曼.藍波安、卑南族歌手紀曉君以及曾與張學友合唱走紅的鄒族歌手高慧君等人。

潘小俠曾任報社攝影記者,在街頭運動風起雲湧的1980年代,他揹著相機跟隨示威群眾在街頭闖蕩,被孫大川戲稱「傻笑起來像頑皮豹」。他對弱勢族群的處境格外關注,一如「小俠」之名,二二八、白色恐怖與原住民等都是他持續記錄的題材,尤以原民議題為最。他的代表作如1980年開拍、2006年出版的《蘭嶼紀事》,解救雛妓的「彩虹專案」、還我土地和正名運動等,潘小俠的鏡頭不僅拍下原民運動的激烈,也感性捕捉部落生活的變遷。

樸拙筆法表露真性情

為了那些與自己搏感情、真心相遇的原住民朋友,潘小俠決定透過油畫傳達自己的心意,雖然他的畫筆仍顯生澀,但他獨衷油畫顏料的厚實感,認為這種材質適於表現原住民立體的五官、大地膚色與樂觀性格。潘小俠的筆法樸拙,常以梵谷的畫為參照範本。

「紀實攝影取決時間、空間和人物,需在決定性的瞬間完成,但繪畫比較自由,可以移動時空因素,也能隨性自然造景。」

潘小俠在畫中讓每個主角都有歸屬。如《海浪的記憶》主角是達悟族作家夏曼.藍波安,他寫了5本書、得了5個文學獎,他的媽媽卻不在意,她認為「能造舟捕魚、養活家人,才是有用的男人」,夏曼.藍波安因而去學造舟和潛水抓魚。

潘小俠畫的夏曼.藍波安穿著丁字褲坐在拼板舟上,拿著的獵槍似筆,四周擺了他的小說,背景則是蘭嶼最代表性的八代灣和紅頭嶼。

又如排灣族盲人詩人、原民運動先鋒莫那能,詩作〈百步蛇死了〉、〈孬種!給你一巴掌〉中充滿恨鐵不成剛的憤慨。潘小俠畫他,畫作背景就像是透過魚眼鏡頭呈彎曲效果的總統府,而天空一朵雲也彷如衝向總統府。

14族沒畫完將會繼續

潘小俠也以畫作紀念逝去的友人,如《玉山魂》紀念布農族作家霍斯陸曼.伐伐。2007年霍斯陸曼.伐伐的長篇小說《玉山魂》獲得台灣文學獎金典獎,同年因心肌梗塞,在49歲英年早逝。《永遠的原住民》畫的則是原民運動者、魯凱族金納伯樂,他去年因肺癌驟世,享年45歲。潘小俠取他在結婚照裡的英姿作畫。 潘小俠說:「朋友的情誼是一輩子的」。他叨念著畫圖耗眼力,但顯然畫出心得:「我會繼續畫下去,原住民有14族,這次還沒全畫完,而且我60歲了,再不畫怕是來不及了。」

※ 相關報導:

* 少女媽祖婆 邱祖胤寫鄉土佐情慾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31223000417-260115

多年以來,作家邱祖胤(見圖,陳振堂攝)不但以「假仙客」名號寫部落格,葷素不忌地寫家庭寫生活,身為記者的他每天筆下還要掌握新聞節奏與時事評論。年過40後,他又為自己找到新路,推出人生第一部長篇小說《少女媽祖婆》,以明快筆調描寫1950年代鄉間接生孩子的產婆故事,生動的鄉土場景一幕幕躍然紙上。

fsj 提到...

黃小鴨掀波/缺文創認知 才妄想改鴨

【聯合報╱劉石庵/大學教師(新北市)】2013.12.24

黃色小鴨來台灣,從桃園展出以後的場次,就陸續出現了許多讓原創者「不開心」的事件,體現台灣的策展單位與相關人員對於著作權與文創產品認知的缺乏。

黃色小鴨作為一個文創商品,在全世界展出,其藝術價值與商業價值都來自於嚴格控管的「展出條件」,黃色小鴨可以風靡全世界,就在於它展出時嚴格控制了周遭環境條件與展出方式。

黃色小鴨展出時,其魅力來源不僅止於橡皮鴨造型的「可愛感」,尺寸造就的「壯觀感」與「稀奇感」,還有與周邊環境的「突兀感」與「不協調感」,例如在基隆展出場次,超可愛的小鴨背景就是一艘艘海巡署緝私艦以及遠方的軍艦,這種突兀的視覺效果展現出的魅力,與在高雄或桃園展出時不同。

同時,霍夫曼堅持小鴨不可以在外型與展出方式上任意改造,才能維持那種同一隻小鴨環遊世界的感覺,也避免文創商品最保護的「單一形象」模糊化。如果桃園展出可以將小鴨移到陸地上當「旱鴨子」展出,那麼以後就可以在百貨公司廣場展覽,在總統府凱達格蘭大道、市政府市民廣場展覽,在清境旅遊中心停車場展覽,那黃色小鴨與一般的大型充氣公仔有何差異?

基隆的策展單位異想天開地要把黃色小鴨改造為「旋轉鴨」,還說要配上「呱呱聲」,都是顯然對這其中的道理欠缺掌握。如果小鴨要開口「呱呱叫」,那麼那聲音都還得原作者霍夫曼進行全球統一,不是策展單位可以任意加上去的。

霍夫曼保護的,當然兼有黃色小鴨所代表的藝術精神與商業價值,而策展單位對於這種國際展規矩的陌生與對著作權的缺乏常識,也在最近陸續發生的小鴨事件中表露無遺。

※ 相關報導:

*‘Rubber Duck’doubt
http://goo.gl/6Bu4UA

* 六、根據市場上現有產品外形,使用不同材料大量生產產品,是否侵害著作權?
http://www.tipo.gov.tw/ct.asp?xItem=284775&ctNode=7194&mp=1

* Rubber duck
http://en.wikipedia.org/wiki/Rubber_duck

根據上面這些資料 Florentijn Hofman 的小鴨設計原型來自香港玩具製造商 Tolo Toys 的 Rubber Duck,而且 Hofman 與 Tolo Toys 合作在世界各地展出大隻的黃色小鴨,而所販賣的「官方授權」小鴨「應該」就是 Tolo Toys 所生產的橡膠黃色小鴨(二者都叫做 Rubber Duck),媒體可以去查一查。

雖然小鴨的歷史悠久(已經可追溯到 19 世紀初期),不過「外型設計」卻不一樣。所以任何產品,如果是以 Rubber Duck 的外型下去設計(改作),那麼,以台灣智慧財產權相關法律規定來看,可能侵犯 Hofman 與 Tolo Toys 的原著作及其衍生著作的「重製權」。著作權與商標權是二回事,希望媒體報導時要釐清。

另外,而 Hofman 的「創新概念」並非黃色小鴨,而是「巨大黃色小鴨在特定環境中所呈現的效果」,他稱之為「Spreading Joy Around the World」。



◆ 黃景泰 向范可欽寄存證信函

【聯合報╱記者游明煌/基隆市報導】2013.12.24

基隆小鴨發起人黃景泰昨天回應原創者霍夫曼要求,鄭重宣布霍版小鴨是唯一官方授權商品,並對前策展總策畫范可欽發出存證信函,要求立即停止未經授權的「招財鴨」、「歡樂鴨」在展館販售。

范可欽回應,霍夫曼有權主張他的權益,但民眾也有權賣小鴨商品,看法律怎麼規定,「黃色小鴨是屬於大家的」。

被問及「要不要下架?」他說,要等收到存證信函了解清楚再說,免得又造成誤會。

基隆小鴨發起人基隆市議會議長黃景泰昨天舉行記者會,兩度鞠躬向民眾及霍夫曼道歉,表示一切因溝通不良引起的紛爭,以及造成霍夫曼的不悅,主辦單位都會承受。黃景泰說,霍夫曼要求開記者會說明三件事情:第一是霍夫曼版的「荷蘭官方版小鴨」是唯一官方版授權商品。

其次,已採取法律行動,要求范可欽及所屬公司,立即停止販售未經霍夫曼授權的相關商品。第三,黃色小鴨所在的海洋廣場附近違法移動式攤販多,霍夫曼要求展場周遭不要再出現違法販售小鴨商品。

黃景泰說,已請警方加強取締違法攤商;基隆警方表示,上周六日針對流動攤販開出廿張罰單,未來將加強取締。

主辦單位委任律師陳明暉指出,爭議最大的起因是展館在「荷蘭官方版」小鴨旁,又銷售未經霍夫曼授權的「招財鴨」、「歡樂鴨」;如果霍夫曼要提告,策展單位一定配合維護霍夫曼權益。

※ 相關報導:

* 范可欽:經商標登記 是「合法鴨」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6/8380342.shtml

范可欽表示,他們從未說這兩只鴨是霍夫曼授權,且強調設計概念,並經商標登記,兩鴨出自迪士尼的特約工廠,是零塑化劑的「合法鴨」。

* 業者繼續賣「侵權就下架」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6/8380343.shtml

基隆黃色小鴨主展場在海洋廣場一、二期,但其他展館的宣傳海報、指示牌,把霍夫曼授權的小鴨與未經霍授權的「招財鴨」、「歡樂鴨」擺在一起賣,統統混稱是「官方版」,民眾根本搞不清楚。



◆ 黃小鴨掀波/同樣一隻鴨 來台淪馬戲

【聯合報╱費奧納/國際貿易(台北市)】2013.12.24

正當基隆小鴨紛紛擾擾的醜事鬧得不可開交之際,日本大阪的小鴨歷經兩個月的休息之後,也重現江湖。大阪市政府砸重金用千萬的LED光點打照璀璨的中之島,將這一隻受到世界注目的黃色小鴨,點綴得異常迷人。大阪市政府希望藉著小鴨的魅力,在耶誕節時讓世人看見這一個大阪新地標的美麗。

在此之前,黃色小鴨第一次游去了美國,作客匹茲堡。美國家長趁著風和日麗的週末,帶著孩子在阿利根尼河兩岸與小鴨拍照合影,或就地野餐。美國和日本兩地都沒有出現叫賣的攤販和緊跟著攝影機的政治人物,兩地民眾在藝術家霍夫曼的臉書上留下無數感謝和感動的留言。他們說:謝謝你,把小鴨帶來我們的城市,他給了我們很多快樂和歡笑。

為什麼同樣一隻鴨到了台灣,就會變成夜市,變成馬戲團,變成一嘴互咬的狗毛?

姑且不論商標權或智財權的爭議,黃色小鴨的台灣行完全凸顯出政府和人民距離高度開發的社會民情還有一段遙遠的距離。我們應該想想,為何世界上真的有城市只是單純的相信黃色小鴨能帶給他們市民一些童真和美好而邀請小鴨去作客?為何有些城市只是簡單的希望能夠參與這一個「世界浴缸」的連結活動,成為這個社群的一員,不帶任何商業和政治的目的?為何有些人民真的是以欣賞公共裝置藝術的眼光去與小鴨見面,而不是想要譁眾取寵,宣揚作秀?

同樣一隻鴨到了台灣,為何會被政治人物和民眾變成選票和鈔票?為何會被台灣媒體變成整點連線的新聞?為何無數的借位照、創意照,到此一遊照被貼在無數人的臉書上,卻沒有人能體會「藝術不是非要走進博物館,藝術就在我們四周」的美好?

整個國家太過喧譁,短淺,浮躁。任何善意都會蒙塵,任何單純都會被扭曲。我們看到的永遠是「這件事對我有什麼好處?」,「如何從中撈一票?」這才是小鴨台灣行教我們的真正危機。

fsj 提到...

孫翠鳳女兒率領 非洲寶寶演歌仔戲

【聯合報╱記者何定照/台北報導】2013.12.24

看非洲寶寶演歌仔戲!明華園當家小生孫翠鳳的女兒陳昭賢,七年前隨媽媽赴非洲探望阿彌陀佛關懷中心(ACC)貧童,從此結緣;今年陳昭賢幫孩子們募款,特邀他們和自己成立的風神寶寶兒童劇團合演歌仔戲,娃娃們在陳昭賢指導下,身段、唱腔都有模有樣。

「我到現在,都還記得初見非洲小朋友情景。」陳昭賢說,當時她驚見許多孩子因為太餓太渴,竟然用手指沾雨後的泥土潤喉,心疼不已;然而這些物資缺乏的孩子,一向她和母親學起歌仔戲,個個興奮得眼睛發亮,讓她深覺藝術、文化的可貴力量。

去年底陳昭賢創立風神寶寶兒童劇團,重點之一是弱勢族群的藝術教育,至今走訪全台四十八所小學,深入偏鄉。陳昭賢說,有回演出前,她聽說有群弱勢家庭的孩子想看表演卻沒錢買票,立刻邀請他們免費進劇場;因為她從非洲經驗感受到,在貧困環境長大的孩子,比任何人都珍惜和藝術接觸的機會。

昨天八位非洲小朋友穿上全套戲服,在陳昭賢率領下同演「三國起藝」片段,唱戲、跳舞、朝天蹬等動作都節奏感十足,樂得孫翠鳳直誇潛力十足。

* 十二月二十九日、三十日,非洲寶寶將與風神寶寶在板橋新北市政府多功能集會廳及台北國父紀念館大會廳演出,捐助五百元即可獲票一張,所得捐給非洲孩童,詳洽(02)27913398。

※ 相關報導:

* 雲門二春鬥 將原味重現「斷章」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380247.shtml

編舞家伍國柱名作「斷章」二○○七年由雲門二在台首演,驚動舞壇,可惜創作者已於二○○六年病逝;如今該舞明年四月將再度由雲二在「春鬥」系列演出,讓無緣見該舞的觀眾有機會觀賞。

伍國柱大學戲劇系畢業後才學芭蕾,立即展現驚人天分,在德國福克旺藝術學院畢業後應聘為客席教師,三十四歲擔任德國卡薩爾劇院舞蹈劇場藝術總監,「斷章」即是為該劇院所編。

雲二助理藝術總監鄭宗龍說,為精準呈現「斷章」精髓,將邀該劇院舞者來台教雲二舞者,務求經典原汁原味再現。



◆ 十三行博物館 與西都原締結姊妹館

【聯合報╱記者吳文良/八里報導】2013.12.24

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館是北台灣首座考古博物館,昨天與日本宮崎縣立西都原考古博物館締結為姊妹館;館長吳秀慈表示,雙方的交流會將生冷的考古更生活化、國際化。

宮崎縣立西都原考古博物館位於日本特別史蹟「西都原古墳群」的一角,十三行館位於台灣鐵器時代代表的十三行遺址旁,兩座博物館會相互交流典藏研究與教育活動的推廣,共同成長為好夥伴。

文化局長林寬裕表示,西都原考古博物館在日本九州,是座專業的考古博物館,有如立在丘陵上的「山城」建築是它最大特色,而西都原館的「常新展示」和「開放展示」值得借鏡。

常新展示是不斷提供最新資訊,讓遊客連流忘返,開放展示是打破文物不可觸摸的限制,西都原館已超越近年很多博物館採「可動手展示」概念,原則上「不拒絕觸摸」是西都原館很重要的特色。

※ 相關報導:

* 省思現代生活 劉美齡考古創作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2/8379864.shtml

「我們在圓山遺址,看見以前人吃過的貝塚,那未來的人看我們,考古時又會看到什麼?」藝術家劉美齡發揮做實驗精神,將常見的各式生活用品「遺跡」拓印在紙上,呈現出她所看見的現代社會。

* 微觀藝術 螞蟻頭也成作品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31224000529-260107

藝術種類多元,甚至超越袖珍,到達「微觀」境界,作品肉眼難辨,須透過高倍數的放大鏡才能窺見其奧妙。毫芒雕刻家陳逢顯深耕33年,將微雕藝術發揮地淋漓盡致;傳統工筆畫家陳振益鑽研傳統工筆畫40年,也能將每根羽毛、每根頭髮畫得分明。

58歲的陳逢顯就讀稻江商職廣告設計科時,奠定扎實素描基礎;民國70年退伍後,他考進中央印製廠,負責鈔票刻版工作,就此踏入微雕領域,也在當年創作出首件微雕花鳥圖,至今共有120多件作品。

....陳逢顯自製鋼針與毛筆,用鑷子或牙籤固定創作素材後,在至少15倍率的放大鏡下,一筆一刀雕刻,創作過程中須屏息安定,有時只要一個呼吸、一個祟動,小則作品斷裂,大則作品不見,必須從頭來過。

陳逢顯認為「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他勉勵後進,除了興趣,堅持與執著才是最重要的,「絕對不要怕失敗,堅持做1件事,長久下去,就有可能成功。」

幼時因意外失去右手的陳振益,學習用左手執起畫筆,得花比別人更多時間、付出更多努力,他時時以「勤能補拙」砥礪自己,投入40年,成了畢生志業。



◆ 駁二大義倉庫群 文創精品將進駐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dec/24/today-south20.htm

自由 2013.12.24

〔記者楊菁菁/高雄報導〕駁二藝術特區新增大義倉庫群,由於地點靠近真愛碼頭,兼具城市觀光與行銷的功能,以藝廊、文創等消費精品為首選,有別於大勇、蓬萊倉庫以展覽活動為主,農曆年後將有第一批的文創商店開幕。

駁二藝術特區自二○○六年文化局接手營運,參觀人次逐年攀升,去年更突破二百五十萬,成為南部極具指標性的藝術特區。

為持續推動精彩展演活動、積聚文化創意能量、提高文創產值,文化局將擴大場域空間,向西往蓬萊倉庫、向東至大義倉庫群,全場域六.九公頃,達廿五棟倉庫。

駁二營運中心主任簡美玲表示,駁二分為大勇、蓬萊、大義三大倉庫群,大勇與蓬萊以售票展覽活動為主,大義則鎖定文創商店,預計明年六月六棟倉庫全部完工啟用。目前已有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禮拜文房具及火腿藝廊準備進駐。

大義倉庫群自部分空間開放營運以來,深獲藝術家及民眾喜愛,尤以具歷史紋理的老舊倉庫,加上古樸自然的紅磚鋪面,再結合水岸及老樹,形成獨樹一格的文創園區。

未來將加入營運的單位,計有串門文化的藝術收藏空間、典藏藝術集團所經營的當代藝術餐廳、台灣吉而好公司的文創商品店等,將掀起一波文創新熱潮。



◆ 21~35歲女性 最愛買書

【聯合晚報╱記者葉卉軒/台北報導】2013.12.25

誠品書店公布「年度閱讀現象分析」,發現台港兩地民眾轉向閱讀自我、渴望簡單自在的生活。21~35歲女性仍為銷售主力、其次是36~50歲的男性;其中25歲以下的女性客層購書成長幅度最突出,較去年同期成長17萬冊。

「年度暢銷書榜單」由職場溝通類書籍《跟任何人都可以聊得來》奪得榜首、講求健康體態的《一週腰瘦10公分的神奇骨盤枕》榮登第二、訴求兩性關係的《想念,卻不想見的人》則排行第三。

同時,誠品也分享2013年四大閱讀現象,分別是「大師經典攜手並進,小說讀者暢快淋漓」、「自炊時代降臨,簡易保健成全民運動」、「都會女子愛自己,文字是心靈最好的慰藉」,以及「商業出版多元,溝通話術與職場生存技巧別佔鰲頭」。

※ 相關報導:

* 「文化男人幫」崛起 文創新勢力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380948.shtml

文創市場近年來全球熱夯,而台灣的文創消費市場又在瘋什麼呢?誠品今日公布「文創消費市場三大趨勢觀察」,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文化男人幫」勢力的新崛起,而這些從包括黑膠唱片、男性時尚雜誌,以及大人科學雜誌的熱賣,都不難看出一些端倪。

* 中資介入? 葉美瑤:新經典我獨資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31224000505-260115

....鄭麗君表示,大陸新經典文化的官方網站上面寫著,早在2010年就以同名在台北重慶南路設台灣新經典文化,台灣新經典是大陸新經典子公司,陸資出版早已進入台灣。現行的審查機制有問題,商業契約有多樣性可逃避審查,現行的投審機制不足以把關。

新經典葉美瑤說,她是新經典的唯一負責人,公司沒有任何中資,出版社不但從未出版過任何大陸新經典有關的書籍,甚至還大膽出版大陸異議份子韓寒的書,「如果有中資,可能讓我這麼做嗎?」

葉美瑤說,新經典的資本額只有新台幣200萬,由她獨資成立,1個月只出1本書,年營業額只有2000萬。從2010年成立以來,根本不曾出版過任何一本大陸新經典的書,她不能了解立委竟然連查證都沒有,就先把帽子扣上。

fsj 提到...

讓文創跨出國門

【聯合報╱黑白集】2013.12.25

向來台灣人愛用日貨,很難想像MIT產品如何搶攻東瀛市場。著名的鳳梨酥「微熱山丘」海外拓點,繼上海、新加坡之後,如今新店開到日本去了,且一出手就鎖定時尚感最強的東京南青山,用日本傳統木材建構技法蓋出了一棟引人注目的新店。微熱山丘創辦人許銘仁不肯用租房子作門市的保守作法,他說為在甜點大國的日本立足,必須凸顯台灣的糕點品牌。

小小的鳳梨酥,大大的企圖心。把「土」極了的台灣土鳳梨,變成流行食品,賣給本地人,賣給觀光客,還賣到國外去,賣出了一個「台灣品牌」。走到這一步,真可謂「文創」精神的極致發揮,為文創產業開出一個新方向。

台灣近年來推文創,著重和「文化」二字掛勾,有時為強調台灣特色,變得「本土」有餘而「創意」不足,結果在本地渲染出的高人氣,卻得不到台灣之外的共鳴;電影可說是最明顯的例子,幾部在本地創下票房紀錄的賣座片,卻連同是華人市場的香港和大陸都難以推銷成功。

而鳳梨酥,尤其是微熱山丘,卻創出了一個新典型。鳳梨酥如今年產值高達台幣兩、三百億,成為名副其實的「金磚」,很多廠商競相開發新口味。微熱山丘一開始就不走傳統的冬瓜餡路線,堅持「鳳梨酥包鳳梨餡」,不但為本地鳳梨農開拓生路,更以海外展店證明台灣產品跨得出國門。

許銘仁說要照顧鳳梨農,光靠台灣的市場不夠。這番企圖心,「法藍瓷」做到了,曾擊敗台北一○一大樓而在新聞局舉辦的「台灣意象」比賽中奪冠的霹靂布袋戲做到了,從夏姿服飾到珍珠奶茶、電音三太子也都在努力跨步。「台灣走向世界」加油!



◆ 智財局:基隆黃色小鴨爭議 沒著作權問題

【經濟日報╱記者葉小慧╱即時報導】2013.12.25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局長王美花今天表示,基隆黃色小鴨沒有著作權或商標侵權問題,而是策展單位和霍夫曼的契約問題。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今天審查專利法增修條文暨工廠管理輔導法部分條文修正,立法委員紛紛針對基隆黃色小鴨爭議質詢王美花。王美花指出,霍夫曼的作品是「大鴨」,今天問題是展場的招財鴨等非霍夫曼衍生商品,和霍夫曼授權的版本一起賣,這是契約問題。

王美花表示,著作權不用申請,而鴨是自然界的東西,跟自然界很像的作品沒有著作權保護,招財鴨等商品和霍夫曼的小鴨商品造型不同,不過都打著在展區販售,和霍夫曼約束的展覽內容不同。

※ 王局長的看法值得討論。相關報導:

* [問卦] 黃色小鴨的版權是誰的?
http://disp.cc/b/796-74BU

* 防「山寨鴨」橫行 談「黃色小鴨」著作權保護
http://mag.udn.com/mag/digital/storypage.jsp?f_ART_ID=462547

章忠信 「著作權筆記」公益網站主持人 2013.06.24 聯合報

....黃色小鴨是個裝置藝術,屬於藝術概念,就是將童年浴室伴浴的黃色小鴨,製作成數公尺高的大黃鴨,設置在公開場合吸引目光。黃色小鴨是大自然的生物,任何人以黃色小鴨為創作主題的繪畫、雕塑等著作,都是可以受著作權法保護的「表達」,至於將黃色小鴨作成大黃鴨的「概念」,則不能受著作權法保護。

....其實,霍夫曼的黃色小鴨並不是普通的小鴨,他的設計有很複雜的技術在其中。每一次展出的黃色小鴨,外型大小與內部結構並不相同,必須要結合水域面積、風向與風力、漂浮穩定性、觀看視角等綜合環境因素。

....雖然藝術品受到的著作權法保護,並不因其複製品的大小而受影響,但其中關於技術性設計之智慧,除非可以符合專利法的門檻,否則並不在智慧財產權法律保護的範疇,這是智慧財產權法制的精巧設計,故意不以法律保護某些人類智慧的成果,避免過度壟斷,不利智慧的散布或學習。不過,不受智慧財產權法律保護的人類智慧,還是可以透過個人品牌、藝術行規、甚至學術倫理,在特定領域中獲得實質保障,未必凡事都訴諸法律。

* 我們是缺錢還是缺品味?
http://mag.udn.com/mag/news/storypage.jsp?f_ART_ID=491432

【李柏鋒╱財經部落客】 2013.12.25 聯合報

....黃色小鴨是不是一個好的藝術?恐怕有所爭議。但是如果說這個作品因為被包裝成藝術而帶來了經濟利益,我想沒有人會反對,這也是為什麼范可欽會說黃色小鴨的展覽是一個商業行為。它是。

霍夫曼將黃色小鴨的故事說得很好,一隻陪伴過許多人童年時期的浴缸玩具,雖然未必真能讓觀眾的心境又回到當初的天真、純潔和平靜祥和,至少也能很表面的讓觀眾體驗到一個極為平凡而熟悉的玩具,原來在換個尺寸、改個角度之後,就有了另一番的感受。

觀察、欣賞,其實就是接觸藝術的第一步,先不說黃色小鴨是不是真的有什麼深層理念,至少這是一個每個人幾乎都認識,看了卻又有新體會的作品,這就足夠有價值了。我想,很多人對於我們公共場域的裝置藝術既看不懂,也沒感覺吧?

用藝術來賺錢,人之常情,但是不是賺得有格調?在高雄,利用港口的平靜水域佈置了一個好舞台,讓霍夫曼透過黃色小鴨這個作品來講一個故事,賓主盡歡,藝術跟商業和平共處,策展人和主辦單位都表現出他們的品味,好壞見仁見智,但總是讓人感到舒服。

到了基隆,策展人跟主辦單位的品味出現了落差,不但引發了爭議,也讓人感到不適與無奈,而這也暴露了基隆的主辦單位終究只看到商業利益而不瞭解怎麼去拿捏藝術和商業之間的平衡,一舉一動讓社會感受到的就只有「錢」,故事性不見了,藝術味也消失了。



◆ 簡媜大尾鱸鰻式幽默 笑翻書迷

【聯合報╱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2013.12.25

「作家是老實人,寫作是良心事業!」作家簡媜以書寫老年的「誰在銀閃閃的地方,等你」,獲金石堂書店年度作家風雲人物。她指出,在「假」字當道的台灣社會,作家能做的是「堅定地守住一種信仰」,其成就不比一年貢獻台灣好幾「億」的企業家少。

「誰在銀閃閃的地方,等你」迄今賣出十二萬本,是誠品年度暢銷排行榜華文創作類第一名,與金石堂文學類(不分國籍)排行第四名。該書以沉重的「老病死」為主題,簡媜寫來卻充滿台式幽默。

簡媜透露,曾有評論家評此書「作者缺乏老病死的親身經驗,因此缺乏說服力」。她幽默表示,等她「有經驗」後,一定返回人間重寫此書,「生前沒有機緣合作的出版社,三更半夜時我會來找你們。」

談起台灣社會與作家處境,簡媜話鋒一轉,說自己創作以來,「無半字造假、抄襲別人作品。」相較之下,許多自認對台灣經濟有貢獻卻造假的企業家,「在作家面前,算什麼好漢!」

簡媜鼓勵台下的出版人:「社會沒有你們,會步上荒蕪。」並形容這群不計較利益的出版人「是我心目中的天使」。

作家張大春以「大唐李白:少年遊」獲選金石堂年度十大影響力好書。他指出,台灣這幾年的代表字都是「怕」字」,他要台灣「不要怕」,「軟實力就在這裡。」

※ 相關報導:

* 曾宇謙成年禮音樂會 帥氣炫經典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31225000467-260115

近年在國際多項重要音樂比賽大放異彩的小提琴新銳曾宇謙,明年1月初將首度在台北國家音樂廳及高雄大東文化藝術中心舉行獨奏會,這次獨奏會也等於是將滿20歲的他的成年禮音樂會。他將獻上貝多芬、塔替尼、拉威爾及薩拉沙泰等作曲家的經典作品,由鋼琴家廖皎含擔任伴奏。

fsj 提到...

環遊世界追維梅爾 學者美夢成真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384874.shtml

【聯合報╱編譯馮克芸/綜合報導】2013.12.26

十七世紀荷蘭畫家維梅爾目前已知的作品僅卅六幅,最近紐約市佛里克收藏博物館以自有的三幅收藏品,加上向荷蘭海牙的毛里茨宮皇家美術館借來維梅爾的名作「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推出「毛里茨宮荷蘭名畫展」,讓粉絲高呼「美夢成真」。

紐約時報報導,維梅爾的熱情粉絲遍布世界,日本青山學院大學分子生物學家福岡伸一就是其中之一。他今年受邀到紐約市擔任訪問教授,其實是衝著佛里克博物館的上述展覽而去。

「毛里茨宮荷蘭名畫展」展期從十月廿二日到明年一月十九日,除展出維梅爾的四幅作品,還有同時期畫家林布蘭和哈爾斯的作品。這項展覽參觀人數打破該館單日最高紀錄。

福岡伸一在佛里克博物館觀賞完維梅爾的作品後說,他的感想是「美夢成真」。他說年輕時在維梅爾的故鄉台夫特研究顯微鏡的歷史,當時就愛上維梅爾的作品,他說:「維梅爾並非詮釋世界,而是如實描繪這個世界,一點都不以自我為中心。我認為他是攝影時代來臨前的攝影家。」

佛里克博物館之所以能吸引大批人潮,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美國東岸的幾家美術館此時正好都有維梅爾的作品:紐約市佛里克博物館目前展出四幅,紐約市大都會博物館收藏五幅,華盛頓國家美術館有四幅,費城美術館也借了一幅。這表示粉絲只要搭乘美鐵火車,就能看盡約四成的維梅爾作品。

福岡伸一曾環遊世界,親眼見識卅四幅維梅爾的畫作,他對維梅爾的熱愛讓他去年在東京辦了一場維梅爾展,但展場所有的作品都非真跡,而是高解析度的原作攝影作品。這場展覽為期十個月,吸引了十五萬人參觀。

比福岡伸一還執著於維梅爾的人,是作家崔西.雪佛蘭,她一九九九年出版的暢銷歷史小說《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曾改編成電影,她本人多年來遠赴世界各地,看過維梅爾的所有作品。



◆ 維梅爾畫作珍稀 偽畫因他而起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384528.shtml

【聯合報╱台北訊】2013.12.26

即將於下月18日登場的「珍珠之光─透視維梅爾」特展,日前邀請師大美術系教授陳淑華為導覽志工舉辦講座,從專業觀點來看維梅爾所締造的傳奇。陳淑華推崇維梅爾畫中展現的高度敏感與熟練技巧,「數百年後也無人能及」。

陳淑華表示,維梅爾的畫作,不只是單純的模仿自然景物,他的風格沉靜、內斂,具備永恆的特質;從畫中可以看出他非常享受日常生活中的平靜,對地板、窗戶、天花板都刻畫細微。有趣的是,畫作中的光線幾乎都來自左邊,光源很溫暖,和室內的暗處呈現戲劇化的對比;人物雖然平凡但十分迷人,看過就難忘。

維梅爾的作品僅37幅,陳淑華指出,他與十七世紀荷蘭黃金時期畫家林布蘭和魯本斯動輒數以千計相比,簡直不成比例,但受藝術界喜愛的程度卻有過之而無不及;每一幅幾乎都以天價被收藏。陳淑華說,全世界的美術館皆以擁有他的畫作為傲,且絕對不外借。

陳淑華透露,正因維梅爾的畫作珍稀,史上最著名的偽畫事件便是因他而起。20世紀初荷蘭畫家梅傑崙選擇他早期的作品來仿製,從畫布、畫筆到顏料都幾能亂真,透過化學和技術程序,瞞過所有專家眼睛,甚至還賣給鹿特丹美術館。

‧「珍珠之光─透視維梅爾」特展由聯合報系主辦,明年1月18日至5月4日在台北中正紀念堂展出。門票即日起至明年1月17日在全台7-11、全家、萊爾富、OK等超商及博客來網站預售,每張優惠價180元。更多資訊詳見官網http://vermeer.ishow.udn.com/。



◆ 神力女超人 引領女力萌發

中國時報 管婺媛/台北報導 2013年12月26日

漫畫世界第一位經典女英雄「神力女超人」(wonder woman)出現在1940年代,不少評論將此解釋為女權意識的抬頭;但她豐腴的身材、性感的穿著打扮,同時也被不少人批評為娛樂工業物化女性的產物。新生代美國女導演蓋瓦拉.芙拉娜根(Kristy Guevara-Flanagan)拍攝紀錄片《女超人X檔案》,爬梳女超人誕生歷程,探討爭議,以及當年如何讓社會大眾更重視女性力量的萌發。

英雄3巨頭 1941誕生 《女超人X檔案》將在27日於台中大墩文化中心舉辦的「2013世界公視大展精選(Best of INPUT 2013)」中播映,明年1月3日在台北中油大樓播映。

神力女超人穿著低胸緊身衣、星條旗圖樣的迷你短褲的模樣,首先在1941年的美國漫畫公司龍頭之一的DC漫畫中現身,與蝙蝠俠、超人號稱「3巨頭」。創造出這個角色的人物是擔任DC顧問的心理學家馬斯頓(William Moulton Marston),他與妻子有感於美國戰後社會氣氛低迷,想開發新的英雄角色,因此設計神力女超人。角色原本不被公司看好,沒料到大受歡迎。

原形為亞馬遜女戰士

神力女超人的原形來自古希臘神話的亞馬遜女戰士,傳說這群女戰士住在孤島,構成只有女人的獨特社會。威廉斯認為未來當家作主的是女人,因此將這期待投射在創作的角色中。

性感美麗 懲奸除惡

美漫專家方世欽表示,雖然神力女超人一開始被視作女權象徵,其實在神力女超人漫畫封面的前幾期,都以帶有性暗示的捆綁姿態呈現,直到後期才逐漸發展成女超人拆掉束縛、尋求自我認同的形象。另外,在二戰期間,為了號召婦女加入戰爭補給線發展出的漫畫情節,包括女超人以軍隊護士作身分掩護,暗地保護軍人男友、抵抗外侮,其實具有某種程度的政策任物性質。

有趣的是,隨著二戰結束,在外打仗的男人紛紛返家,神力女超人的角色起了微妙轉變,像是女超人開始質疑自己不該當個女超人,漫畫劇情也著重在她與男友的愛情故事等。

一直到了1960年代美國女權運動興起,婦女上街頭申張權利,神力女超人成了運動的象徵之一。當時女權運動團體甚至向漫畫DC遊說,讓女超人恢復神力,不要只是個為愛哭泣的弱女子。到了70年代,女超人製作成電視影集,懲奸除惡的形象烙印在觀眾心中。

蓋瓦拉.芙拉娜也說,她從小就是神力女超人的粉絲,兒時曾打扮成女超人模樣,長大成人才開始理解女超人與女權運動密不可分。「她確實成功轉變大眾對女性角色的討論方式與看法,也帶給年輕少女更多力量!」



◆ 編輯室報告─文創產業值多少錢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31226001156-260202

工商時報 蕭美惠 2013年12月26日

12月5日,美國政府公佈首份文創產業的官方報告,用很明確的數據告訴經濟學家、小老百姓及政府官員,藝術與文化對經濟的貢獻。這份報告另一項重大意義是證實,在遭逢經濟衰退時,文創產業受傷的程度遠甚於整體經濟,更需要各界的扶持。

報告指出,在2011年,藝術與文化等產業的產值達到5,040億美元,約佔美國國內生產毛額(GDP)的3.2%。文創產業對美國經濟的貢獻甚至超越觀光旅遊業,後者約占GDP的2.8%。貢獻最大的是好萊塢電影業,產值超逾470億美元,其次是廣告業410億美元。

但就長期趨勢來看,文創產業對美國經濟的貢獻度其實是在萎縮。1998到2006年,文創產業的GDP占比約在3.5-3.7%,但全球金融海嘯爆發後,美國也陷入經濟衰退,這個比率便遽跌到3.2-3.3%。

這份報告係由美國經濟分析局(BEA)與美國國家藝術研究基金會(NEA)這兩個聯邦政府機構聯合發佈,正式名稱是「藝術及文化生產附屬帳目」(ACPSA)。資料來源涵蓋電影業、廣告業、有線電視、廣播、出版、表演藝術等營利與非營利事業。該報告為2011年的數據,以後將每年公佈一次,明年秋季將公佈2012年數據。

至於為何要製作這份報告,美國國家藝術研究基金會的研究分析主管Sunil Iyengar說的很中肯:「如果你不能衡量它的話,你如何重視它?」

而在台灣,根據文化部出版的《2012年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年報》,2011年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營業額約為6,655億元,占台灣GDP的4.9%。

至於各國文創官員與產業主管最熱中的取經聖地-韓國,根據該國文化體育觀光部所公佈的2012年文化產業統計調查,2011年韓國文創產業總收入為83兆韓元(約692億美元),約占當年GDP的6.5%。

※ 相關報導:

* 想想不一樣的跨年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8385578.shtml

....一個把「文創」放在嘴巴上喊了那麼多年的社會,提供給民眾的跨年活動竟然可以如此大剌剌地不具任何創意,真是諷刺、真是令人尷尬啊!看到跨年晚會的籌備安排與宣傳方式,任何人還可能對我們的各級政府推動「文創」帶有信心嗎?

看來,真要搞「文創」,不能指望政府,只能想辦法自己來;要享受不一樣的跨年經驗,我們也只能遠離這些晚會,自己想想不一樣的方式了。

fsj 提到...

南管經典《摘花》 魔幻新風情

中國時報 汪宜儒/台北報導 2013年12月27日

河床劇團的作品探索當代社會現象、富有詩意的呈現為特色,他們這次要與演出南管戲的江之翠劇場合作,由河床導演郭文泰執導南管戲的經典之作《摘花》,用新視角重新感受傳統與現代的牽連。

《摘花》講述一位仙女下凡,因為受花匠董永的孝順感動,因此走進他的花園,故意將花摘折了滿地,引發糾紛,再以法術讓所有花又回到枝頭。

幾番對談往來,引發了董永的愛慕,兩人因此結縭,是傳統南管戲中最能展現生旦身段的一場戲。

第一次接觸南管的郭文泰說,南管的演出動作精準又完美,與現代劇場的肢體雖然大不相同,但是其詩意、寫意的表演形式,又與自己擅長的意象劇場很是吻合。

「光是仙女摘花的那個手勢,你看不到花,台上也沒有花樹道具,但演員巧手一轉,眼神一變,你就好像真可以聞到有花香在飄。」

經過郭文泰的改編,《摘花》中仙女摘花動作一出現,立刻成了亞當與夏娃偷嘗禁果的崩毀象徵,原本優美的南管樂聲、優雅的演員身段,還有正在醞釀的甜美戀情,霎時變形,音樂與燈光瞬間轉調,從傳統戲曲遁入魔幻境地。

郭文泰說,大家常談傳統與現代的連結是什麼,「我看見的,是時間空間雖不斷流轉,但人的情緒、喜怒哀樂,人面臨的挑戰,都是一樣的。」

《摘花》將於12月27日至29日在台北松山創意園區四號倉庫演出。

※ 相關報導:

* 探討人際關係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31227000890-260115

中堅輩女編舞家姚淑芬與何曉玫,20多年前同在紐約大學攻讀舞蹈碩士,曾因一次課堂合作,當時姚淑芬編、何曉玫跳。兩人先後回台,各自有了舞團,卻不曾合作過。不過,在「1+1雙舞作」演出中,姚淑芬在上半場發表新作《蒼穹下》,何曉玫在下半場展現新作《親愛的》。

* 藝術外一章-社會鼓勵什麼 就會出現什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31227000905-260109

今日,台灣活躍於國際舞台的表演藝術團體,至少有20、30個,對一個小國來說,是相當不容易的成績。這也足以說明了,「一個社會鼓勵什麼,就會出現什麼」,這其中,政府所扮演的引導領航角色,益顯重要。



◆ 台灣文學書大放異彩

中國時報 林欣誼/台北報導 2013年12月27日

中國時報開卷好書獎今年邁入25周年,今年得獎的中文創作類中,文學作品大放異彩。中文創作類得獎十大好書,包括台灣作家張大春《大唐李白》、王定國《那麼熱,那麼冷》、顏忠賢《寶島大旅社》、陳列《躊躇之歌》,大陸作家《木心1989-1994文學回憶錄》、李娟《羊道》、蘇童《黃雀記》,及香港作家黃碧雲《烈佬傳》共8本文學書獲獎。其他兩本是非文學類作品得獎,包括范毅舜《公東的教堂》與陳翠蓮、吳乃德、胡慧玲合著的《百年追求》。

翻譯類得獎書包括文學書《十一種孤獨》、《府城的美味時光》、《琥珀眼睛的兔子》、《塔裡的男人》,非文學書《共病時代》、《建築為何重要》、《持續進行的瞬間》、《海海人生》、《偉大的追尋》、《從帝國廢墟中崛起》。

政大台文所教授陳芳明擔任這次文學書決審之一,他表示,在香港、大陸作家的競爭下,台灣作家不論書寫策略或論述能力都需要有過人之處。他表示,台灣第一世代(約3、4年級生)作家仍保持書寫優勢,如王定國停筆多年回歸創作,令人驚艷;陳列將過去坐政治獄、出獄到從政的過程,以平靜緩慢的文字重現,具超脫境界;張大春以想像豐富歷史人物李白,功力深厚。

非文學類決審之一傅月庵表示,綜觀今年可以見到這類書籍的翻譯書比例遠超過本土自製書,顯見台灣出版「寧可花大錢買版權賭一把,不願放長線培養本土新人」的心態。而少數台灣書中,又可見近年小確幸、小旅遊的「小」風潮,雖更多專注台灣環境、公義,但少有走出島外的主題和視野。其中《百年追求》雖為回顧台灣民主運動的大論述,卻不再是過去的悲情訴求,這個轉變則令人欣喜。

美好生活書類的得獎作包括《我的箱子》、《浪人之歌》、《這輩子一定要當一次農夫》、《彰化小食記》、《職人誌》、《大往生》、《比生病更可怕的醫療陷阱》、《帶孩子一起。爬山!》、《獨居時代》、《達人開講.圖說刀事典》。從得獎書單可以見到涵蓋飲食、旅遊、小農等主題,其中老年議題熱門,反璞歸真的生活潮流正夯。

童書與青少年圖書類得獎書為《池塘真的會變魔術嗎?》、《我們去釣魚》、《藍色箱子‧藍色棍子》、《這不是我的帽子》、《風是什麼顏色?》、《鬆餅先生!》、《歷史刺繡人》、《悶蛋小鎮》、《追鷹的孩子》、《歐赫貝的祕密》。完整書單與評審意見詳見28日開卷版。



◆ 春節伴手禮 鶯歌陶瓷裝農產

【聯合晚報╱記者陳珮琦/新北市報導】2013.12.27

擁有200年歷史的鶯歌陶瓷產業首度與新北市經濟發展局合作,為即將到來的春節,今天推出兼具設計及實用性的陶瓷伴手禮。

在18件伴手禮中,有客家土樓的「圓樓」茶罐、柴燒手捏杯、床皂等,再結合三峽蜜香紅茶、五印醋、萬里蟹意象等新北農特產品。例如,由清寶窯與尚鼎茶葉合作推出的「絕世首馥茶組」,是以「圓」的外觀結合古式門扉的「圓樓茶罐」,取其諧音「圓融」,並又增製雙福門聯,象徵新的一年全家團圓、萬福臨門的喜氣。

創作者是現年38歲的陳毅豪,他是鶯歌清寶窯的第四代傳人,專科畢業後原本在電機業工作,26歲那年因家中工廠拓展店面,才回家接掌家業。

6年多前母親罹癌,陳毅豪一肩扛起家務、照顧母親,妻子則幫忙顧店,但因人手不足、無暇拓展業務,使得經營狀況並不好,這次經發局的媒介與異業結合,創作出這獨一無二的圓樓禮盒。

經發局長葉惠青表示,目前鶯歌陶瓷產業有230多家業者,以日用及藝術為大宗,占了100多家,為協助鶯歌陶瓷業轉型,拓展市場,經發局委託醒吾科技大學推動「鶯歌陶瓷產業研發聯盟」,現已有20家業者加入,明年度希望能增加到30家。

「異業結合是輔導鶯歌陶瓷轉型的第一步。」葉惠青說,未來將以聯盟為基礎,持續推動跨界合作,明年4月將舉辦採購媒合會,另規劃帶領鶯歌陶瓷特色商品參加大型國外會展,讓世界看到新北市鶯歌陶瓷的獨特工藝。

fsj 提到...

企鵝俑駐守 象徵極地危機來了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389216.shtml

【聯合報╱記者周美惠、陳洛薇/台北報導】2013.12.28

成群如兵馬俑般的企鵝佇立在廣場上,暗示著極地生物成為人類文明發展的前鋒戰士而被迫犧牲。這是第七屆總統文化獎得主、台灣藝術家黃瑞芳以「末代企鵝─冰馬俑系列」代表吐瓦魯國家館參加第五十五屆威尼斯雙年展的景象。

馬總統昨天頒發第七屆總統文化獎,得獎者除藝術家黃瑞芳、作家黃春明、牧師劉民和以及台灣世界展望會、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分別代表創意、文藝、人道、公益、環保五個領域。

黃瑞芳長期透過環境藝術關注全球氣候議題,南太平洋島國吐瓦魯因海平面升高瀕臨滅頂危機,即是他深刻關懷的系列主題之一,他因而獲邀代表吐瓦魯國家館參加今年的第五十五屆威尼斯雙年展。也因他常突破國界、為台灣在國際上發聲,而獲今年總統文化獎的創意獎。他將一系列大型雕塑等搬回台灣,將從卅一日起在台北當代藝術館舉行「命運‧交織─黃瑞芳與吐瓦魯的對話」特展。

此一展覽由當代館與吐瓦魯駐台大使館共同主辦,康乃爾大學教授潘安儀、藝評李思賢與施淑萍擔任策展人。除了呈現已在威尼斯展出的十三組作品外,另呈現黃瑞芳今年九月在北極創作的三組新作。展場將從館內延伸到當代館的戶外廣場。

當代館廣場外除了有企鵝俑駐守,另有「以文明為名」的裝置,將把開採石油用的鑽油機轉化為扼殺動物的行刑機器。當民眾按下加油槍,將同時啟動將近六公尺高的巨型鑽油機,並聯結著一端是扼殺吐瓦魯海龜(雕塑)的斷頭台,另一頭則將吊死象徵華爾街的金牛(雕塑)。隱喻在極端氣候的變遷下,不論偏遠島國或是大都會,皆難逃大自然對人類文明的反撲。

‧黃瑞芳個展將在當代館(北市長安西路卅九號)展至二月九日。

※ 相關報導:

* 素還真來了 24尊分身齊報到
http://life.chinatimes.com/LifeContent/1403/20131227000752.html

霹靂布袋戲自明(28)日起於華山文創園區舉辦「霹靂奇幻武俠世界─布袋戲藝術大展」,除了有3D投影、布袋戲場景、人氣戲偶之外,最吸引戲迷的素還真,在過去劇集曾經「幻化」過的24尊造型分身,將首度同步現世,霹靂武林宇宙觀也是首次完整揭密,展期至明年3月16日。



◆ 廢紙編衣帽 創意吸睛又環保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31228000556-260107

中國時報 黃健誠/台南報導 2013年12月28日

廢棄水泥袋也能成為潮流物品!善化區佳皇紙業突發奇想,用廢棄的水泥袋做成購物袋,不僅輕也能防水,上頭還清楚印著水泥廠LOGO,董事長廖珮伶背著水泥購物袋四處趴趴走,走在路上讓人不得不多看兩眼。

佳皇紙業每天都會有許多裁切後所留下的廢紙,員工看著數量龐大的廢紙被丟棄,興起將廢紙再利用的想法。除了做成購物袋外,員工還利用廢紙邊編成鴨舌帽、衣服等。

佳皇紙業管理部經理楊慧如,原本其實是想用廢紙編成停車場的遮陽棚,發現遮陽效果比預期好,於是興起了編織其他產品的想法。每個產品都是由3名員工手工製造,以手當勾針,創作出令人眼睛一亮的作品。

公司員工經常到學校替學生上環保課程,教做手抄紙時,也融合編織課程,讓學生實地利用廢紙創作編織品,讓學生感覺做出來的成品,不僅有趣而且也相當環保。

楊慧如表示,雖只有3名員工參與編織的工作,但其他同事經常提供對於編織品的想法,加入創意發想,無形中讓公司氣氛更融洽,未來希望還能編織出更多元的產品。



◆ 培養創意人 「創創新村」秀成果

【聯合報╱記者林縉明/宜蘭報導】2013.12.28

宜蘭縣在宜蘭火車站旁打造「創創新村」,縣府工商旅遊處為鼓勵創意人才進駐,前年起舉辦創意競賽,分創意裝置設計及創新專案活動設計兩組,今年有82件作品參賽,評審選出12件優秀作品,昨天在「創創新村」頒獎並舉辦成果發表會。

縣府工旅處為把創意產業化,前年起舉辦「青創星光大道創意競賽」活動,鼓勵年輕人創造貼近在地產業產品,以「在地特色融合」、「創意度」、「商業可行性」作為評判指標。

「培養下一個幾米!」工旅處長陳德星表示,青年失業情況嚴重,不少人畢業即失業,年輕人為尋求出路,紛紛投身創意產業,創創新村提供平台,結合在地特色、文化,用有限資源創造無限可能。

創意裝置設計組以宜蘭特色為主題,利用漂流木設計裝置藝術,為漂流木和創創二村增添不少色彩;創新專案活動設計組則針對參與「宜日遊」在地廠商需求,展現設計能力,為在地產業創意加值。

縣府勞工處青年交流中心將於明年初進駐創創新村,讓創創新村成為青年聚集交流、創意激盪平台,朝向「創意城市,幸福宜蘭」邁進。



◆ 高5米、長7米 巨幅書法只展不賣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389118.shtml

【聯合報╱記者陳宏睿/台中報導】2013.12.28

聞名兩岸的書法名家周良敦昨受邀到台中參與亞太藝術博覽會,他首度在台灣展出號稱最大型的前赤壁賦書法,高近5米、長7米多的巨型書法作品,在展場最吸睛、人氣最高,有陸客開價150萬要購買,但他搖頭說:「這是非賣品!」

63歲的周良敦從小就愛寫書法,拜前總統府參議陳其銓為師,之前獲獎無數,是國立故宮博物院收藏國寶級的書法家,享譽兩岸,也是好小子顏正國入獄後的老師。

他昨受邀參與亞太藝術博覽會,與其他藝術家一起揮毫創作,並提供巨幅作品展出。周良敦說,內文書寫蘇東坡的「前赤壁賦」,以行草呈現氣勢,創作時全程站立書寫,最困難在於如何在字裡行間呈現「筆斷意連」,讓墨跡看出書寫者呼吸、筆力輕重的痕跡。

他說,這幅巨型赤壁賦過去未曾在台灣展出,應主辦單位邀請,希望讓台中民眾看到笑傲兩岸的巨型書法。

fsj 提到...

屏監螢光恐龍舞秀 棉被衣架做的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6/8390671.shtml

【聯合報╱記者陳沛佑/內埔報導】2013.12.29

黑暗中兩具螢光恐龍骨,隨著音樂擺動、軋舞,到樂曲高潮處骨頭突然散落一地,然後竟重新組成一支大恐龍,精采表演讓觀眾看得目不轉睛,誰也想不到表演者竟是沒有舞蹈底子的受刑人們!

屏東監獄不僅以醬油、牛軋糖聞名,教誨師梅英強表示,前幾年屏東監獄最知名的是國西樂演奏,近年則以川劇變臉,加上魔術、江南STYLE秀等出名,最近則發展日本太鼓,以及受刑人模仿超級變變變的「恐龍舞」。

梅英強說,恐龍舞緣起於今年初才藝競賽,第五工場的受刑人、管理員以及教誨師腦力激盪下產出,道具全部廢物再利用,如廢棄的棉被、保麗龍、衣服以及淘汰的衣架等,由受刑人裁剪、縫製而成。

梅英強說,一個工場有上千人,恐龍舞舞者僅需13人,其他人就負責製作道具、調整動作、看走位等等,全體一起將舞蹈完成,這樣的活動,不僅能紓解受刑人壓力,也讓受刑人學習團隊精神,上舞台後獲得掌聲,也讓受刑人重建自信心。

蔡姓受刑人負責表演後勤,他表示,同學們花了兩個月時間練習、排練,這些過程非常充實,是非常不一樣的新體驗。郭姓受刑人是13名舞者之一,他說,以前不曾上舞台,因此表演恐龍舞是很難得經驗。



◆ 明代皇后「馬面裙」 複製成功

【世界日報╱上海29日電】2013.12.29

南京雲錦研究所歷經兩年,成功複製完成明代皇后「黃織金妝花龍欄綢裙」和「紅綢地繡秋千仕女膝魅」。揚子晚報報導,這件明朝第十三帝朱翊鈞皇后孝端穿的裙子,俗稱馬面裙,當時民間十分流行。

南京雲錦研究所王寶林所長表示,這件複製成功的裙子定名為「黃織金妝花龍欄綢裙」,另一對精美的膝魅,名為「紅綢地繡秋千仕女膝魅」。

「這件龍欄裙,皇后才能穿。」王所長說,他們是受北京十三陵定陵博物館委託複製的。定陵是明朝第十三帝朱翊鈞和孝端、孝靖兩位皇后的合葬陵墓,出土文物代表當時最高水平,極為珍貴。

據報導,負責織錦織造的雲錦工藝大師王繼勝表示,定陵出土的裙子不僅數量多,而且用料種類多樣,紅、黃、綠都有,當年,不僅皇后們愛穿,民間也十分流行。



◆ 「村落美學」 盡在羅東文化工場

【聯合報╱記者廖雅欣/宜蘭報導】2013.12.29

宜蘭縣是全國第一個推動「村落美學」的縣市,今年在全縣7個文化特色空間舉辦26場藝文沙龍,昨天起在羅東文化工場舉辦成果展,縣長林聰賢強調,宜蘭要「文創造縣」,平時就要累積生活美學態度。

宜蘭推動社區營造近20年,今年起推展「村落美學」,鼓勵民眾在生活中加一點熱情與創意,在縣內7個特色空間邀7位策展人舉辦26場藝文沙龍,分享美學經驗、在各社區進行微整型計畫,邀音樂家傅永和等名家將藝術帶下鄉。

7個特色空間包括員山台灣碗盤博物館、宜蘭林家養鴨場、礁溪湯園、羅東蘭地空間書庫、冬山菊水堂工作室、南方澳三剛鐵工廠和頭城和平街屋;縣文化局將各空間成果匯集於羅東文化工場展出,展期至明年3月9日。

縣長林聰賢說,如果大家都有生活美學,宜蘭市的老樹事件也不會對抗,不會再把道路看得比樹重要,老樹和生活空間都能相互融合,也是美事。

「美學達人都是蒲公英的種子,將美學散布出去!」文化局長林秋芳說,美學達人呈現美食、音樂及生活等跨領域文化生活,像收集古早碗盤的簡揚同在碗盤博物館辦了落地掃音樂會、78轉懷舊唱片音樂會等,莊文生的創意木工坊及亭仔腳音樂會、廖大慶的沙灘音樂會等。

村落美學藝文沙龍,7名美學達人提供了二手家具及作品,在羅東文化工場舉辦成果展,由美學達人之一的楊文昌布置,傳達不需太多金錢,就可以變化不同的生活美感;今天還有藝境絲竹樂團、高燈立樂團、游阿嬤樂團等演出。



◆ 政治漫畫看歷史 殘酷又爆笑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31229000392-260115

中國時報 管婺媛/台北報導 2013年12月29日

有人稱漫畫是8大藝術以外的「第9藝術」,除了閱讀的樂趣、藝術性,漫畫還是重要的民主工具、反抗權威的媒介。《反抗的畫筆》一書收錄1989年迄今國際媒體中諷刺政治時事的漫畫,如天安門事件、柏林圍牆倒塌、蘇聯解體、金融危機等共250幅作品。

這些20多年來零散刊登在報章雜誌上的漫畫,當年可能只發揮了在早餐桌上博君一笑的功能,但隨著時序演進,這些單格漫畫卻成了歷史的重要見證;這些漫畫創作者,也成了抵抗威權的革命家。

其中像是敘利亞漫畫家阿里‧法札特因為畫了諷刺漫畫,在大馬士革被親政府民兵以亂棒毆打手部,造成手指碎裂,目的是為了讓他「無法再嘲笑阿薩德」。在伊朗,漫畫家馬納‧內耶斯塔尼因出版一本諷刺漫畫集而引發民眾暴動,坐牢3個月後被迫流亡國外。

《反抗的畫筆》由法國地緣政治學者尚‧克里斯多夫‧維克托執筆,書中蒐錄許多著名政治漫畫家的作品,包括《日內瓦論壇報》的赫曼、日內瓦《時報》的夏帕特、《衛報》的史提夫‧貝爾、《世界報》的普朗圖、《費加洛報》的費桑、荷蘭《誓言報》的約普‧貝特拉姆等近百位作者。

當中不乏令人印象深刻的諷刺漫畫,如1989年天安門事件,挪威《世界之路報》刊登漫畫家羅爾哈根的作品,畫中有個形貌似鄧小平的人物正吃著一大碗公的中國人民。德國漫畫家芭芭拉‧亨尼格則在1989年於《每週郵報》上,以一個人物撐著分裂的牆壁、望著複雜無盡的遠方一圖,呈現東德人民在跨越柏林圍牆後,面對截然不同社會的焦慮。

2008年,美國總統歐巴馬當選,美國史上第一次由黑人當總統,具有劃時代意義。當時《環球報》刊登墨西哥漫畫家波里贛的作品,畫中的歐巴馬正試圖戴上象徵美國庶民文化的「山姆大叔」面具,但因為面具太小,怎麼也塞不進去。波里贛用面具比喻美國文化對多元民族的歧視與狹隘。

尚‧克里斯多夫‧維克托認為,漫畫承載了報導、詮釋歷史與政治事件的功能,比新聞報導更具顛覆性,「透過畫筆的活力與犀利性,漫畫家的作品同時是一個見證、觀點和答案。媒體漫畫易於解讀,一筆中的,可殘酷亦可爆笑,無疑是有效呈現我們所處世界的絕佳方式。」

fsj 提到...

馬上…有錢 「馬上體」走紅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1/8392424.shtml

【聯合報╱記者賴錦宏/綜合報導】2013.12.30

距離農曆馬年還有一段時間,一張「馬上有錢」的圖片,已在微博上走紅,「馬上體」更迅速成為熱門話題。北京晨報報導,有關「馬上有」的話題討論量,已經超過兩億次。

近日「馬上有錢」成為大家的新寵,被大陸網友公認為是新人最火的禮物。布馬、瓷馬、木馬、塑料馬等各式各樣的馬被搬上網路,馬背上放著一元至數萬元不等的鈔票,寓意「馬上有錢」。有的放上高高的一大綑錢,有的將一元、五元、十元、直至一百元人民幣,各種面值鈔票均擺在馬背上,希望馬年能賺更多錢。還有人在博文中寫道,「馬上有錢」得馬上轉,馬年就會馬到成功。

「馬上有錢」風靡網路後,立即出現了「升級版」。有的網友將馬臥倒後,再放上錢,表示「我馬上有錢」。各種「馬上體」也接踵而至。有人曬出一幅漫畫圖,在馬背上畫了一對大象,兩頭大象親密地面對面站立,稱其為「馬上有對象」。這幅漫畫作品一出,剩男剩女紛紛點讚、轉發,但也有人調侃說,這幅畫可叫做「對象馬上跑」。

馬背上放象棋中的「車」,寓意「馬上有車」;放小房子,寓意「馬上有房」;搖號大軍為求號,在馬背上放小老鼠,寓意「馬上有號」。更有網友曬出各自的史上最強版,在馬背上放一隻茄子,稱其為「馬上有一切」。

※ 相關報導:

* 紙鈔鋼版圖案 出自孫文雄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31230000449-260107

1000元鈔票上的帝雉、2000元鈔票的櫻花鉤吻鮭、500元鈔票棒球小選手等鋼版圖案,全都出自凹版藝術家孫文雄之手;孫文雄「鈔有印思」個展,即日起在台中市台灣傳統版印特藏室展出,讓民眾欣賞孫文雄的立體版畫藝術。

* 數位圓明園 激盪老北京新話題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392452.shtml

由頑石創意所策劃的「三山五園文化全球巡展—圓明園特展」,甫從法國馬賽「2013世界數位文化遺產論壇(2013 Digital Heritage)」中獲選全球五大經典範例,本次再添創舉,將前進全球最大博物館北京中國國家博物館展出。



◆ 豐文創的藝術夢 走向國際行銷MIT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392449.shtml

【經濟日報╱何秀玲】2013.12.30

一群文化人因對台灣藝術的嚮往和夢想的堅持,期望打破台灣藝術拍賣市場既有框架,建構一個MIT(Made In Taiwan)藝術文創平台,提供包含藝術經紀、藝品銷售、品牌操作等,帶藝術家走向國際舞台,而成立了「豐文創」。

豐文創由前種子音樂創辦人田定豐、老夫子哈媒體執行長陳維仁、時任民生報總編輯宋晶宜,以及蘋果專賣店STUDIO A現任執行長蔣雅淇、台灣珠寶設計師趙心綺的妹妹趙心柔、保利演藝經紀公司總經理陳科等人組成,由陳維仁擔任執行長,這群文創界的一時之選,成為豐文創強有力的經營團隊。

組文創平台 強打經紀品牌

豐文創目前簽下10位藝術家,旗下有張恩慈、安琪拉(Angela Chen)、鄧卓越(Dorophy)、田定豐、吳耿禎、談南犬華、吳政安、陳敬元、玩亨、安哲,以及日籍藝術家及川杏(Anzu Oikawa),展現各種不同創作風格,包含油畫、刺繡、電腦繪圖、漫畫插畫、剪紙、雕塑、攝影等類型,未來希望增加行為藝術。

豐文創少數幾位為非台灣藝術家,陳維仁表示,豐文創主要推廣台灣當代藝術,會要求國外藝術家能有足夠時間以「駐村」形式在台創作,將台灣作為靈感發想的出發地。

豐文創將類似藝人經紀人模式經營藝術經紀,旗下應有不同風格的藝術代表,建立清楚定位,希望簽下藝術家五到七年全經紀、全球獨家的合約,年齡約30歲至40歲之間;他說,這是藝術家一生當中最寶貴的創作時間,會與他們討論清楚合作方向,有計畫地經營,協助他們有更好的發展,提高被看到、欣賞的機會。

陳維仁表示,豐文創先不讓藝術家作品進任何拍賣會,應先提升知名度,讓大眾認識他們;藝術家最需要是畫筆揮灑創作,不希望藝術家的定位是拍賣會拍賣的價錢,而是先讓更多人從他們的作品得到歡樂或感動,進而提升藝術家作品價值。

擅長刺繡創作的張恩慈,早期創作有情慾色彩,近年以經典童話中的公主形象為作品主軸,先前於東京森美術館年度展覽「藝術與愛」為主題,展出三幅相關作品,與日本知名藝術大師草間彌生、詩人畫家夏卡爾等人齊名聯展,她是森美術館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參展外國藝術家,也是台灣唯一受邀參展的藝術家。

森美術館展出後,韓國知名藝術機構旋即典藏一幅張恩慈的作品;文化部首屆藝術銀行典藏計畫也選中公主系列其中一幅畫作。陳維仁提到,最近與知名家具廠商洽談合作張恩慈的創作,比如將椅子和桌子上圖案連結,做成一套藝術家具,製作圍巾亦是合適的產品。

香港新銳藝術家鄧卓越作品散發強烈視覺風格,結合中西是她的強項,融入西方元素,但採用東方青花瓷元素創作,重新詮釋「普普青花」展現於各種載具;陳維仁說,鄧卓越擅長將商業概念轉為藝術形式,因此吸引許多廠商與她跨界合作。

發掘新生代 開拓多元市場

鄧卓越曾連三年成為Adidas(愛迪達)品牌御用藝術家、她也是迪士尼90周年全球唯一跨界合作的華人創作者,藝人吳克羣今年夏天創立個人潮牌DEBRAND,也邀她作為品牌概念店的合作藝術家;鄧卓越的大型裝置藝術更獲北京三里屯太古里購物中心、香港中環國際金融中心等商場青睞。

擅長油畫的台灣女性藝術家安琪拉(Angela Chen)具魔幻寫實風格,日前還為老夫子50周年展覽設計香港叮叮車體,和鄧卓越一樣是DEBRAND指定藝術家。

安琪拉和張恩慈的作品多以對社會現象的觀感為題,鄧卓越的構圖雖有衝突感,卻傳達正面思維;他說,這三位女性藝術家具自我風格,是十分有潛力的創作者。

現在藝文界流行舉行私人收藏會(private collection),他說,豐文創希望明(2014)年底舉辦此會,邀請一群對當代藝術有興趣的收藏家,展示當代藝術家以及大師作品,畫作皆為非賣品,形成話題,藉此機會推廣當代藝術家。

他認為,藝術經紀公司有義務提供有效的環境協助當代藝術家,吸引不同層次的人認識他們的作品,對藝術家來說是莫大加分,作品價值也會水漲船高。

他說,希望打破台灣有些藝廊只賣他們所經紀的畫作模式,因為買家買了某幅畫作後,可能就不會再買同一位藝術家的作品,豐文創希望改變這樣生態,幫助藝術家開拓不一樣的市場。豐文創期望將台灣當代藝術推向國際舞台,2014年1月10日會於桃園機場公共空間舉辦「2014亞洲新銳設計師聯展」,集結台灣、香港、日本等八至十位當代藝術家一同展出創作,希望讓全世界旅客看到台灣豐富的當代藝術,聯展於3月10日結束。



◆ 久石讓登台 變身指揮家

中國時報 管婺媛/台北報導 2013年12月30日

日本動畫音樂大師久石讓,最為人熟知的身分是宮崎駿御用作曲家,明年1月他將以指揮家身分來台,指揮國家交響樂團合作演奏貝多芬交響曲《命運》,以及他自己的作品《第5維度》。

今年63歲的久石讓出身音樂作曲科班,4歲開始學小提琴,畢業於日本國立音樂大學作曲科。在學習路上,樂聖貝多芬是他最崇敬的音樂家。他認為,徹底研究貝多芬,才能從他身上清楚發現創作者的性格!」

久石讓從事創作數10年,累積不少作品,包括宮崎駿動畫電影《風之谷》、《龍貓》、《魔女宅急便》、《神隱少女》的配樂。但他仍鍾情古典樂的創作與演繹。近年他逐漸從配樂家轉換成指揮,就是希望自己能向近代作曲家如史特拉汶斯基、巴爾托克等人看齊,「即使到了90歲,我也不會放棄作曲。我以創作出更好的音樂為目標,不斷超越自己。」

這次久石讓來台,將與NSO合作演出貝多芬的第5號交響曲《命運》,他更以這首曲目作為創作核心,寫出全新的極簡主義之作《第5維度》。整首曲子兼顧久石讓自己的音樂發想與貝多芬經典的音樂素材。

久石讓形容,創作時,是「不斷尋找兩者適合的衝突點,一邊作曲的過程」。

「久石讓指揮下的貝多芬與第5維度」音樂會,將在明年1月11日於國家音樂廳登場。

fsj 提到...

「我很累,我要走了」夏志清93歲辭世

【聯合晚報╱本報系記者曾慧燕/紐約報導】2013.12.31

中國現代文學權威、哥倫比亞大學退休教授夏志清12月29日傍晚在紐約曼哈坦Jewish Home Lifecare安老院安詳辭世,享年93歲。兩岸三地文學界人士同表哀悼。

夏志清作為文學史家,最重要的貢獻是「要讓活埋歷史的作家重見天日」,他並以對優美作品的發現與批評,做為一生的首要工作。在他的推動下,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在美國成為顯學,他的草創之功,不可磨滅。

太太王洞:夏在睡夢中去世 唯一安慰

夏志清的太太王洞30日對本報記者表示,丈夫走了,雖然她很難過失落,但唯一安慰的是,估計夏志清是在睡夢中去世的,沒有任何痛苦。她說,12月29日下午3時,她去看望夏志清時,還給他餵食。夏志清疲弱地對她說:「我很累,我要走了。」當時王洞不以為意,還表示晚上會再來看他,沒想到這是他臨終前最後一句話。

中國現代小說史 「不亞於一次文學革命」

夏志清1961年由耶魯大學出版的「中國現代小說史」,面世後立即成為研究中國現代文學的熱門書,也是歐美不少大學的教科書,文學界形容此書「不亞於一次文學革命」,從此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才得以進入西方高等院校。

由於當時正處於西方與中國大陸的冷戰時代,資料取得有限,無法作到全面性觀照,雖然此書歷史感略嫌不足,但在中國現代文學批評領域,卻具開創性地位,從中發掘錢鍾書與張愛玲、沈從文等作家。

因為他 錢鍾書、張愛玲、沈從文等作家登世界舞台

文學界公認,如果沒有夏志清出版《現代中國小說史》,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可能少了沈從文、姜貴、張天翼、張愛玲、錢鍾書的名字。正是由於他的極力推崇,這些作家從此登上世界文學舞台。夏志清作為「登高一呼」給予張愛玲文壇重要地位的文學評論家,肯定她的地位在多數「五四」作家之上。張愛玲從此進入現代中國文學史的經典。

夏志清的學術生涯

★曾在美國密西根大學、紐約州立大學、匹茲堡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校任教,專長中國文學與英美文學,後來在哥倫比亞大學退休。

★2006年當選26屆中央研究院院士,是中研院歷來當選時最高齡的院士。

※ 相關報導:

* 讓文學回歸文學 同獲左右兩翼作家尊敬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395352.shtml

....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主任鍾宗憲說,台灣早期受到政治環境影響,後人常以有色眼光看待當時的作家,認為小說被淪為政治操弄工具。夏志清扮演「讓文學回歸文學」推手角色,站在公正客觀客場評論小說的貢獻,罕見的同時獲得左翼與右翼兩派作家尊敬。

* 張愛玲幕後功臣 靠夏志清推崇
http://www.cna.com.tw/news/aedu/201312310245-1.aspx

....過去文學界曾評論,「如果沒有夏志清的評介,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可能便少了張愛玲、沈從文、錢鍾書這三個閃亮的名字」,也正因夏志清的極力推崇,讓張愛玲、姜貴、錢鍾書與沈從文等作家登上世界文學舞台。



◆ 10青年鋼琴家 挑戰35首貝多芬奏鳴曲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31231000548-260115

中國時報 邱祖胤/台北報導 2013年12月31日

貝多芬鋼琴奏鳴曲被視為音樂史上的新約聖經,由鋼琴家葉綠娜老師策畫的「絕對青春.痴狂貝多芬」音樂會,號召10位台灣青年鋼琴家,將於明年3月連續舉辦7場音樂會,彈完貝多芬所有鋼琴奏鳴曲共35首;其中還包括3首貝多芬11歲時的作品,是第一次在台灣演出。

這10位鋼琴家年紀從13歲到27歲,其有5位在國內就讀,5位在國外深造,包括挪威葛利格大賽首獎得主林奕汎、美國索拉丁國際大賽第一名黃時為、就讀瑞士琉森大學音樂系且師事鋼琴大師列夫席茲的胡榮,以及目前就讀於師大附中音樂班的黃郁庭與黃子嘉等人。

葉綠娜策畫 演出7場

葉綠娜表示,現在很多學生追求炫技效果,對俄國及現代作曲家的作品趨之若鶩,反而對貝多芬代表的價值愈來愈不重視。其實只要彈貝多芬,就可以知道你有多少內涵,這也是為什麼許多音樂院的考試,一定會指定彈貝多芬奏鳴曲。

13-27歲學生 擔綱

葉綠娜表示,「貝多芬尋求內在的聲音,他的奏鳴曲隨時在創新,沒有一首相同,而且充滿各種不同的表情,彈好貝多芬是對鋼琴家最好的訓練。」

貝多芬生於1770年,25歲起開始寫作鋼琴奏鳴曲,自此欲罷不能,一直到56歲過世前,總共寫了32首。初期11首作品呈現工整典雅的趣味,明顯受到海頓、莫札特的影響,但已開始展現貝多芬的個性;尤其第8首《悲愴》,以石破天驚的悲壯和弦開場,展開演說般的吟唱,為奏鳴曲展開前所未有的格局。

貝多芬在中期作品進行許多聲音實驗,第12首《送葬》充滿對英雄的歌頌,莊嚴肅穆;第13首《月光》破天荒以慢板樂開頭,悲傷幽微的3連音像是湖面上盪漾的月光印象;之後的《田園》、《暴風雨》都受到樂壇推崇,而《華德斯坦》、《熱情》的超技與狂暴,更將他推上顛峰。

不過貝多芬卻曾宣稱,這些奏鳴曲太過俗氣,而在他幾乎全聾的同時,他憑著想像力創作生平最後5首奏鳴曲,聲響及曲式充滿實驗性,音樂史家譽為最高藝術境界的作品。

全套作品 首度演出

有趣的是,過去古典樂界對貝多芬奏鳴曲的認識,僅止於已發行出版的32首,卻對他11歲時所創作的3首作品視而不見。這次音樂會將由尚在就讀國中的黃郁庭與黃子嘉分別演奏這3首具有莫札特風格的作品。

「絕對青春.痴狂貝多芬」系列音樂會,明年3月7日起將在新北市蘆洲功學社音樂廳,一連舉辦7場。



◆ 手縫Q醒獅 隻隻神情各異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31231000746-260107

中國時報 呂妍庭/嘉縣報導 2013年12月31日

國片《鐵獅玉玲瓏》即將上映,朴子精品刺繡業者周讓廷受電影公司之託,研發1款「福氣小醒獅」公仔(見圖,呂妍庭攝),Q版獅頭娃娃不僅在電影中多次曝光,也被周讓廷及電影公司視為宣揚舞獅文化的文創利器。

周讓廷曾為國片《陣頭》設計並生產周邊商品,讓劇中頻頻亮相的三太子娃娃一炮而紅,這回拍攝《鐵獅玉玲瓏》的電影公司同樣找上他,希望他能幫忙開發1款具有台灣舞獅意象的公仔。

周讓廷和太太涂珈瑜看完劇本,參考上百款坊間各式獅頭樣貌後,夫妻倆花了1個月揣摩、苦思,再由涂珈瑜手繪初稿,多次嘗試手工縫製公仔樣本後,這隻福氣小醒獅才誕生問市,因模樣可愛,還被電影公司拿來當電影重要道具,在數個橋段曝光。

周讓廷說,為忠實呈現傳統獅頭意象,這隻公仔幾乎全手工製成,且為讓新世代及孩童喜愛,

他和太太刻意把獅頭Q版化,只希望民眾因為接觸公仔,進而認識傳統舞獅文化。

配合電影1月底將上映,周讓廷已將「福氣小醒獅」公仔申請專利,首批生產3000隻,電影公司等單位已預購3分之1,因作工繁複,無法像一般娃娃開發模具量產,「4個月做3000隻,已經是極限」。

周讓廷說,3000隻小醒獅由12位中低收入戶或身心障礙婦人手作而成,「每1隻表情和神韻都不同」,就連醒獅身上的獅被衣,繡工也不盡相同,「就是這種獨特性,才是文創品的價值」,期許除了電影風潮帶動,也透過小醒獅公仔,讓更多人認同本土彌足珍貴的舞獅傳統。

※ 相關報導:

* FORMOSA雕塑雙年展 高雄登場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31231000550-260115

第一屆「FORMOSA雕塑雙年展」在高雄市駁二藝術特區倉庫群登場,這是國內少見的大型雕塑展,以「我們的前面是什麼?」作為主題。雙年展策展人劉俊蘭說,選用台灣極簡藝術大師林壽宇作品《我們的前面是什麼?》作為主題,旨在探問台灣當代雕塑的現況與趨勢,同時呈現藝術對於現實世界的關切與詮釋。

fsj 提到...

兩岸文創產業實驗區 杭州揭牌

【聯合報╱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2014.01.01

「兩岸文創產業合作實驗區」昨天在杭州市揭牌。相關人士認為,這意味浙江省及杭州市將更進一步加強與台灣的合作,加快推進兩岸文創產業的發展。

2013年3月國台辦批覆命名杭州市為「兩岸文創產業合作實驗區」,杭州成為目前中國唯一獲此稱號的城市。「兩岸文創產業合作實驗區」核心區塊將依託位於杭州市江幹區的杭州創意設計中心,該中心是一個文創產業綜合性服務平台,以「政府主導、市場運作」模式運營。

新華社報導,杭州市江幹區區長滕勇說,杭州創意設計中心完工後,將大力引進台灣地區文創機構及優秀文創企業,搭建兩岸文創品牌展示推廣平台、兩岸文創成果轉化平台等產業服務平台,形成實驗區產業集聚效應。

在揭牌儀式上,杭州創意設計中心公司分別與江幹區科技經濟園管委會,以及有意向入駐中心的台灣地區文創機構簽署合作協議。

同時,杭州創意中心還專門設置了展示中心,將以每周一活動、每月一展覽的方式,持續舉辦藝術沙龍、文藝演出、專業展覽等各類文化活動。

※ 相關報導:

* 子子孫孫永寶用 再現銅鼎華美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2/8396301.shtml

2014年來臨,琉璃工房在新的一年推出跨年新作—「子子孫孫永寶用」,重新演繹古代的青銅鼎,以通透的琉璃材質,讓鼎厚重古樸的面貌脫胎換骨,昇華成現代感的美學風格,敬獻給這個時代,一份傳世經典。



◆ 李隆杰畫北港神拳 華麗又搞笑

中國時報 管婺媛/台北報導 2014年01月01日

日本漫畫《北斗神拳》紅了30年,台灣也有本土出品的「北港神拳」!漫畫家李隆杰以1970年代台灣紅遍大街小巷的「北港六尺四」為主題,結合北港海盜史料與傳說,出版新作《新世紀北港神拳》。

《新世紀北港神拳》是李隆杰集結過去在《CCC創作集》發表的短篇作品集,〈北港神拳〉則是其中一個篇章,描述美式摔角手因舊傷赴北港尋找失傳多年的「北港六尺八」(惡搞北港六尺四)運功散,希望練就自己金剛不壞之身,沒想到意外遇上「北港六尺八」唯一傳人,展開一場東西武術的較勁。

這作品不但有充滿動感的武打畫面,更描繪出台灣早期武術風氣的風華年代,是少見以描繪傳統武術為題的本土原創漫畫。

由於故事談到北港17世紀的海盜文化,李隆杰為了怕讀者覺得他在「說教、講古」,他刻意將自己喜愛的美式摔角與傳統武術結合,將武打畫面畫得誇張而華麗,充滿衝突與動感。

不僅如此,描述台灣武術各家門派時,他用誇張搞笑的方式說古,將17世紀海盜顏思齊描繪成海盜頭子,將鄭芝龍描繪成熟稔忍術的劍道高手,還把大家熟悉的「18銅人行氣散」改為「18鋼人行氣散」門派,將「鐵牛運功散」改為「金牛運功散」門派。

這些搞笑巧思讓人會心一笑,「這樣不是很有親切感嗎?」

受到美國「細節大師」杰夫.達羅(Geoff Darrow)影響,李隆杰特愛描繪大篇幅而精細的畫面。在短篇〈愛在機車之海〉,他畫出台灣街頭普遍的「機車之海」畫面。機車騎士有各種樣貌,有人忙著送貨,有人因擦撞吵架,大家戴著各種造型安全帽,畫面複雜精細,對每個騎士的個性處理得毫不馬虎。

李隆杰是早慧的年輕漫畫家,15歲就曾獲青文漫畫新人獎,早期作品多以圖像無對白的方式說故事,這次新作收錄的〈流浪的獅頭〉,也可見到他延續早期無對白風格,描述老師傅以傳統手工製作出獅頭後,獅頭卻獨自流浪街頭的故事。

※ 相關報導:

* ±30° 視角 看見被忽略的世界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101000512-260115

一個人看到正前方的視野,僅有30度,超過30度以外的一切人事物,便是被人們忽略的世界。由王鼎超、黃耀鋅、劉哲榮3位不同創作領域的創作者組成的團體「破視徒」,以「±30°」為主題推出聯展,詮釋被忽略的現實層面,現於台北「福利社」藝術空間展出。



◆ 王德威:他對學問的專注近乎嚴厲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101000510-260115

中國時報 林欣誼/台北報導 2014年01月01日

哈佛大學教授王德威與夏志清結識約30年,夏志清1991年自哥倫比亞大學退休,邀王德威到哥大任教。王德威說:「夏志清過了豐富的一生,自信、快樂、沒有遺憾,尤其知道他人生經過多少波折,這樣的快樂不容易。」

夏志清有過兩段婚姻,第一任妻子為美國人,育有一女一子,兒子早夭;第二段婚姻與王洞結縭至今40多年,育有一女。

他雖未長居台灣,但常受邀回台出席活動、擔任評審、出版著作,對後輩提攜不遺餘力。如他推崇白先勇的《台北人》是部民國史,認為他「兼具中國與西方小說的優點,具備悲天憫人的胸懷」;他也稱讚黃春明若繼續寫作,將成為「中國的福克納」。

夏志清玩世不恭的「老頑童」形象鮮明,王德威說夏志清風趣有活力,無比聰明,聚會中永遠是焦點。「他喜歡朋友,愛開玩笑,常用驚人之語吸引注意,尤其對女性有不可思議的情愫,總誇張地讚美女人。但同時,他對學問的專注近乎嚴厲,批判犀利而不留情面,是極端的對照。」

他舉例,如當年夏志清與夫人王洞結婚時,在當時紐約最大的旅館辦婚禮,身為新郎的他開玩笑:「這裡這麼漂亮,下一次結婚再來!」他出席自己90歲壽筵時大笑:「等王德威90歲時我們再來這裡吃飯。」

有次夏志清卻對王德威說,自己其實很害羞,所以用相反的方式表現來排除焦慮,令王德威震驚。「不論如何,他是個真誠的人,他給我們最大的榜樣就是正面、慈悲,熱愛與享受生命。」

東華大學教授郭強生1980年代留美期間與夏志清相熟,他以「瀟灑」形容夏志清,「他腦筋快,笑語如珠,愛開大膽的玩笑,背後就是他的自信。」他回憶夏志清對晚輩熱情好客,愛看電影、愛美食,喜歡約他到中央車站裡一家專賣生蠔的酒吧吃生蠔。

夏志清一生並非幸福順利,他的兒子過世時,為了忘卻悲傷,發憤研究,郭強生說:「他心中有很大的愛與能量。」

夏志清的哥哥夏濟安也是知名文學學者,曾任教台大外文系、創辦《文學雜誌》,啟蒙白先勇等作家,後來赴美任教。夏濟安1965年過世後,夏志清對哥哥門下學生照顧有加,如李歐梵、劉紹銘都受他照顧支持;後來王德威又受教於劉紹銘,一脈相承,夏志清兄弟兩人對台灣現代文學研究可謂影響深遠。

※ 相關報導:

* 中國文評第一人 夏志清92歲辭世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101000505-260115

....夏志清1921年出生於上海,畢業於滬江大學英文系,耶魯大學英文系博士,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中國文學長達29年。他學貫中西,出版中英文著作10餘部,與台灣文學界互動密切,大陸則遲至1990年代才引介他的著作。如今他倍受兩岸尊崇,2006年以85歲高齡當選中研院院士。

他以英文寫成的《中國現代小說史》是西方第一部全面論述中國現代文學的著作,他以西方理論應證中國文學,書中推舉當時還沒沒無聞的張愛玲與錢鐘書,給被忽略的沈從文、張天翼高度評價:夏志清並獨排眾議,貶低被視為文學教父的魯迅。

夏志清在書中盛讚張愛玲的《金鎖記》「是中國有自古以來最好的中篇小說」,推崇張愛玲對人性弱點的細密臨摹和「蒼涼」的美學觀。他並力讚錢鐘書的諷刺藝術,認為左翼作家張天翼、封筆多年的沈從文擁有高度的道德熱情與文采。

王德威表示,夏志清在這本書中重新定義文學典律,「歐美漢學界裡,以涉獵之廣博,影響之深遠,而又在批評方法尚能自成一家之言者,夏志清可謂第一人」。也因為夏志清的開拓之功,讓現代中國文學研究成為顯學。

fsj 提到...

李泰祥5日音樂會 橄欖樹重現

中央社 2014年01月02日

作曲家李泰祥膾炙人口的「橄欖樹」,在5日「李泰祥歌樂經典音樂會」上,將由歌手許景淳、林文俊與管絃樂團詮釋完美樂音。

目前正在與病魔對抗的李泰祥,創作許多膾炙人口的經典作品,TAE台灣藝術家合奏團將舉辦「李泰祥歌樂經典音樂會」,邀請許景淳、林文俊及李若菱,搭配由指揮家呂景民率領的TAE台灣藝術家合奏團,演出李泰祥的經典名作。

曾獲金曲獎最佳台語女歌手的許景淳,多次演唱過李泰祥的作品,這次音樂會許景淳將以獨特的美聲天籟,讓觀眾沉浸在李泰祥的音樂裡;林文俊是李泰祥的得意門生,他將透過原汁原味的演唱,勾勒出李泰祥作品的優美情境與觸動人心的情感。

音樂會將演出「橄欖樹」、「你是我所有的回憶」、「走在雨中」等經典曲目,「李泰祥歌樂經典音樂會」將在5日下午3時於台南文化中心演藝廳演出。

※ 相關報導:

* 音樂泰斗李泰祥病逝 享年73歲
http://news.rti.org.tw/index_newsContent.aspx?nid=475163

知名音樂大師李泰祥今天2日晚上8時病逝新店慈濟醫院,享年73歲。

出生於1941年台灣台東縣馬蘭部落的李泰祥是阿美族人,一生致力原住民歌謠創作,戮力完成以阿美族史詩製作之聲樂,並為本土客家民謠編作聲樂及管弦樂作品,對於推動台灣本土及原住民音樂、文化,獻力良多。

李泰祥的音樂創作類型橫跨古典、現代音樂與通俗,民歌時期,更將鄭愁予、余光中、羅青等詩人的詩以及三毛的詞譜寫成曲,並交由子弟兵唐曉詩、齊豫、許景淳等人演唱,受到主流市場歡迎,也奠定他在國語流行歌壇的大師地位,代表作品包括「橄欖樹」、「告別」、「春天的故事」、「一條日光大道」等。



◆ 台北只有迷路 吳長蓉編織聲聲幔

中國時報 吳垠慧/台北報導 2014年01月02日

因為曾經協助家中養豬事業的經驗,藝術家吳長蓉把養豬過程化為錄像藝術「萬花筒豬舍系列」,豐富多變的視覺影像讓她為人熟知。睽違兩年,「養豬公主」離開屏東老家來到台北,從日常生活的聆聽經驗為靈感,推出最新個展「聲聲幔」。展出的4件錄像作品傳達她對台北城市的體驗、觀察和想像。

吳長蓉「聽音辨識」能力的養成,來自在豬舍工作期間,生病的豬隻會被隔離並以帆布防風罩遮蓋保溫。在遮蔽的情況下,養豬人只能透過呼吸聲、消化聲等來判斷豬隻的身體情況。

「一開始有點風吹草動就很緊張跑去看,後來慢慢經驗累積,學會怎麼判斷不同聲音代表的可能含意。」

吳長蓉1984年生,台南藝術大學造形藝術研究所畢業後,返鄉協助家中養豬事業,2013年初北上居住和創作,以錄像裝置為主要創作形式。

新作《我在路上》源自吳長蓉另一段對聲音的記憶。2012年底,她的父親手術後出現發靜脈栓塞的併發症,需要定時定量注入抗凝血劑,仰賴點滴計時器告知。這發出「答答」像節拍器似單一聲響的計時器,成了吳長蓉體驗另一個「用聲音監視、控制生命的想像來源」。

另外,《我在路上》中,她以俯視、縮時攝影方式拍攝校園跑道,跑道上除了學生,她另把父親身披紅毛毯在操場行走復健的身影,剪貼到影像中並加以複製。

作品中可以聽到病人的腳步節奏結合點滴計時器的聲響,只見許多披著紅毛毯的人踽踽前行,人們無力抵擋殘酷現實,依舊得赤身搏鬥,吳長蓉形容「像不會飛的超人做復健」。

台北生活帶給吳長蓉衝擊與想像,作品《迷路台北》來自她身為「路痴」的困擾,「對我來說,台北只有一條路,就是『迷路』。」

吳長蓉趁夜晚拍下台北大馬路的52個路口,以4種焦距拍下路口4個方位,配上自己寫的電子配樂,堆疊出讓人繃緊神經或彷如在城市漫遊放空的影像,傳達她迷路時身處黑洞般的慌亂、焦慮甚至自嘲。

《不好意思》則是她在台北騎單車的窘境,為避免受車流受壓迫,她騎在人行道上,「一天下來說最多就是『不好意思』。」她在大安森林公園定點拍攝,只見行人、單車、娃娃車和輪椅彼此交錯,透過人車聲響建構城市生活的關係與默契。



◆ 「典藏」城市顯學 飯店建案大玩藝術

【聯合報╱記者周美惠/台北報導】2014.01.02

藉藝術為餐飲、建案、五星級飯店「品牌加值」的趨勢成形;藝術飯店、藝術餐廳變「連鎖店」的時代儼然來臨。

典藏,既是餐廳的品牌也是雜誌社集團的名字。以「典藏」為名的,有六家藝術餐廳與六本藝術類雜誌,典藏旗下餐廳從台北一路向南部挺進,春節過後,將於高雄駁二特區再添增一家新店。

經營骨董起家的寒舍餐飲集團,從十一年前接手經營台北喜來登酒店起始;二○一○年,在信義計畫區開設寒舍艾美酒店;最近又新添寒舍艾麗酒店。如今,「五星級藝術酒店」已是寒舍最旗幟鮮明的形象。

當藝術酒店、藝術餐廳像連鎖店一般如雨後春筍般滋生,這意味著什麼?

策展人胡朝聖觀察,藝術跨界到產業、城市行銷已經成為「新時代顯學」,不只是五星級飯店往藝術傾斜;台北東區的時尚旅店、台南盛行的特色民宿也風行與藝術、設計結合。台北東區巷弄裡小店,現在更轉型為文創複合店。

策展人胡永芬也發現,越來越多企業、機構都諮詢專家如何在空間設置藝術品。她認為,這反映人們對文化藝術的欲望已提升。

胡朝聖說,產業界希望透過藝術具前衛、創造性的精神與企業創新的形象結合,進而誘發消費者感性消費。

※ 相關報導:

* 藝術上菜 她用餐廳救了雜誌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398317.shtml

經營藝術產業經常是理想高於實質。典藏雜誌社社長簡秀枝跨界經營藝術餐廳原本是「無心插柳」,結果發現經營藝術餐廳獲得的現金流可以彌補雜誌社的開銷,無形中發展成「用藝術救藝術產業」的局面。



◆ 張亮光揮毫 寫詩八首詠屏東

【聯合報╱記者翁禎霞/屏東報導】2014.01.02

「寫書法一定要帶著愉悅的心情」,這是書法老師張亮光的重要心訣,不論何時看到他,他一定愉快地四處傳遞寫書法的樂趣,本月起他的作品正在屏東縣政府大廳展出,其中包括他為屏東寫的八首詩,有字有意,很讓人流連。

60歲的張亮光寫得一筆好字,在屏東縣是出了名的名師,數學系出身的他,與書法結緣其實是在踏入社會工作後,他靦腆地說,未婚前,他曾在監理站工作,一位友人為了交女友參加書法班,他就跟著參加,沒有想到自己真的從此與書法成為一輩子的朋友。

後來到國小教書後,他便經常與學校師生分享寫書法的心得,邊學邊教邊寫,一路練就了一手好字,直到現在,每天他一定要寫上三、五百字,廿多年來從未間斷。

寫書法其實沒有捷徑,「就是寫、再寫」,「不過一定要保持愉快的心情」。

他說,很多人寫書法是為了征服,一個字寫不好就一寫再寫,其實「凡事不過三」,寫不好,最好轉個圈再回來寫,就會發現不一樣的心境。

他說,自己的入門帖是晉唐王羲之等五名家及明朝的祝允明,寫通了這些名家的楷書後,他發現再回頭看行草,就能完全了然於胸,「寫通了,就會看到不一樣的天地」。

目前張亮光是屏東縣中國書法學會理事長,雖已自里港國小退休,仍然回校指導書法。

最近他為屏東寫詩八首,包括「幸福屏東寫入詩、好山秀水合人居、田青海綠多勞力、魚米豐收展笑眉」等,讓人看到他對書法及家鄉的執著。

※ 相關報導:

* 宮部美幸:人類的惡意最可怕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102000452-260115

日本「國民作家」宮部美幸曾以《模仿犯》、《樂園》等磅礡巨構打造推理小說巔峰,她的最新推理長篇《所羅門的偽證》長度更突破以往,全書達180萬字,描寫陷入校園霸凌疑雲的少年死亡事件,再度展現她綿密的心理描繪功力,中文版即將在台出版。

《所羅門的偽證》自2002年起在雜誌連載9年,2012年出版後,被書評稱為「宮部美幸最高傑作」。全書分3部曲,台灣2月將出版首部《所羅門的偽證I:事件》,6月推出第2部、10月推出第3部。由日本松竹電影公司製作的改編電影今年將開拍,導演未定,目前正在日本各城的校園展開大規模選角,引爆話題。

fsj 提到...

音樂大師 李泰祥走了!

自由 2014.01.03

致力古典音樂通俗化 影響樂壇

〔記者趙靜瑜、王凱琳/綜合報導〕音樂大師李泰祥,昨天晚上八點半病逝於新店慈濟醫院,享年七十四歲。消息傳出,文化界與演藝圈都相當痛心。李泰祥小女兒李若菱表示,本月五日在台南文化中心的「橄欖樹下的黃金歲月」音樂會將如期舉行,只是從李泰祥的音樂發表會變成了紀念音樂會。

李泰祥去年十月底身體狀況不佳,被家人送往新店的慈濟醫院急診,後因甲狀腺癌導致病情惡化,住進安寧病房。

李泰祥的弟弟李泰銘說,哥哥是在睡夢中因呼吸中止安詳過世,感謝院方悉心提供醫療照護,至於告別式日期尚未安排,會再對外說明。

李泰祥一生才華洋溢,創作無數。他的浪漫多情更為業界傳誦,強烈燃燒的愛情,帶給他無盡的甜蜜、歡愉、失落與苦痛,一次次成為他音樂中的養分。

「燈火輝煌的夜裡 沉沉睡去」

李泰祥受過扎實西方古典音樂訓練,總是從自己生長的土地去尋找靈感,更致力將古典音樂通俗化,讓更多平民擁抱與接受學院音樂。所以他願意為流行歌手寫歌,也曾為電影配樂,他創作的「橄欖樹」、「走在雨中」、「一條日光大道」到「告別」,從七○年代以來已成全民情歌,昨天在睡夢中辭世,似已應驗了「告別」歌詞中所唱的:「在這燈火輝煌的夜裡…就這樣沉沉的睡去,淚流到夢裡,醒了不再想起。」

一九四一年生於台東馬蘭部落,李泰祥是阿美族原住民,從小家境貧苦,考入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前身國立藝專的美術印刷科,而後轉入音樂科,主修小提琴。當年由於家境不好,李泰祥住在倉庫,睡在書架上。新象藝術創辦人許博允說,他還記得當時李泰祥父親交給樂界大老許常惠的學費,竟然是一頭牛,可見家境窘迫。

阿美族原民 病魔纏身不忘創作

李泰祥的創作極多,從規模來看,從交響樂團的完整編制、舞劇、歌劇到小型的室內樂都有;從創作技巧來看,李泰祥不但有浪漫派、印象派的思維,也有無調性甚至電子音樂的創作;風格上更是無從定類,最嚴肅的藝術音樂到最通俗的民歌與流行音樂都可以自由進入,毫無罣礙。

李泰祥在音樂事業顛峰之時卻罹患了帕金森氏症,但他沒有被擊倒,與病魔對抗了廿多年。他曾形容自己「腦子動得比身子快」,生病以後,「在音樂創作上的難度增加了十倍。」為了訓練肌肉的穩定,減緩惡化的速度,李泰祥學著寫書法,牆上貼的習作,一筆一畫之間,都是他對抗病魔的痕跡。每天吃藥過後的兩到三小時,是李泰祥最可以創作的時候,但他常忘記按時吃藥。

《橄欖樹》《告別》成傳唱名曲

藝術家不善理財,李泰祥一生均無置產,也不懂得爭取權益,「橄欖樹」傳唱多年,紅遍華人世界,他卻從沒有拿到過任何翻唱的版稅。李泰祥總是這樣認為:「別人肯演出你的作品,已經要感謝了,哪還想到要給版稅。」

沒有李泰祥,台灣樂壇甚至整個華語樂壇就不算完整,李泰祥的出現成就經典,成就了許多至今依然深受歡迎的歌手,也滿足了樂迷挑剔的耳朵。

李泰祥晚年唯一掛念的,就是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夠在家人兒女的整理下重新出版,讓自己的音樂可以持續被聽見。

※ 相關報導:

* 李泰祥走了 國寶音樂家告別人世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103000812-260102

....李泰祥1941年生於台東,1956年考入國立藝專美工科,隔年音樂系成立,他受到音樂家許常惠的感召而轉系,之後以優異成績進入北市交擔任小提琴首席。70年代同時也是民歌風起雲湧的年代,李泰祥與姚厚生創立金韻獎,鼓勵年輕人寫自己的歌、唱自己的歌,隔年發掘歌手齊豫,師徒兩人合作推出〈橄欖樹〉、〈歡顏〉、〈走在雨中〉等多首膾炙人口作品。

可惜就在事業最巔峰的時刻,李泰祥卻於1988年罹患帕金森氏症,身心重創,但他依舊創作不輟;2000年在腦視丘下核植入脈衝器,胸前則設有調節器連接刺激,減少發作次數,手術效期每次約5年,必須更換調節器電池,前年又因甲狀腺癌開刀,進食困難,去年初又在腹部裝了胃流管,備受折磨。

近年李泰祥雖纏綿病榻,卻仍堅持創作,每天要花2小時用手記下心中的旋律,然後反覆琢磨,後來即使躺在病床上,也仍以口述方式,請子女代為記錄。李若菱說:「有一次他叫外傭叫我進房,又說又唱了一堆,但我根本不知他在唱什麼,心裡很酸,不過我知道他為什麼這麼做,因為如果沒有音樂,他就活不下去。」

* 李泰祥 心裡總掛念著別人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103000404-260102

....作家何穎怡日前在網路分享她從音樂家許常惠聽來的故事,表示當年李泰祥念藝專音樂系時,經常沒錢吃飯,許常惠看他面黃肌瘦,便告訴他可以去他家巷口麵攤吃麵,掛許常惠的帳。

沒想到不過幾天,麵攤老闆跑來對許常惠說,經不起他的學生大批大批來吃飯掛帳。許常惠納悶,詢問李泰祥,才知道他呼朋引伴一起吃麵。許常惠告知他老闆的難處,不料隔幾天,李泰祥又來敲許常惠辦公室的門,門一開,背後站著李泰祥的父母,和他父母從家鄉牽來的一頭牛,說:「沒錢還給許老師,請老師收下這隻牛抵償麵錢。」

許常惠無法接受,李泰祥父母也不把牛帶走,牛就在校園裡晃蕩,最後不知蹤影。

何穎怡對這故事印象深刻。她說阿美族的李泰祥承襲了族裡「分享」的哲學:「因此李泰祥認為他可以帶上兄弟朋友一起去吃飯。一旦發覺漢人觀看事情的角度與他不同,他的父母即使窮得只剩一條牛,也會連夜牽上來還債。」

由此可見李泰祥性格中重義氣、不計較的一面,他對待自己音樂版權也是如此,當年簽版權總是隨性隨意,以現在注重創作版權和版權收入的眼光看來,不可思議。

* 名曲無數卻沒版權 李泰祥晚年生病拮据
http://udn.com/NEWS/ENTERTAINMENT/ENTS1/8400730.shtml

李泰祥女兒李若菱表示,她聽也是音樂人的叔叔李昌義說過,當年李泰祥常因為隔日要出國,為買台幣三萬元的機票,就一次賣十首歌版權、一首三千元。李泰祥歌曲的版權之爭,早在一九八四年就有「不要告別VS.告別」的著名公案。也因這場版權之爭,「告別」一曲才誕生。

* 李泰祥病逝 台南音樂會不更名
http://udn.com/NEWS/ENTERTAINMENT/ENTS1/8401416.shtml

知名音樂人李泰祥與世長辭,5日在台南市立文化中心的李泰祥音樂會照辦,音樂會的主題和副標都不會更名。

* 公視將播音樂大師李泰祥紀念節目
http://udn.com/NEWS/ENTERTAINMENT/ENTS1/8401415.shtml

音樂大師李泰祥,昨晚病逝,享年74歲。公視今晚 (3日)起至周日 (5日)將播出「美麗的錯誤」音樂劇、「李泰祥樂興之時交響夜」、「日光大道 (李泰祥)」、「第32屆行政院文化獎---我心在飛舞」等節目,紀念這位本土音樂家。

* 小毛驢變「橄欖樹」 齊豫唱紅創作
http://udn.com/NEWS/ENTERTAINMENT/ENTS1/8400729.shtml

李泰祥曾說,所有創作都是他的孩子,其中最好的就是「橄欖樹」。「橄欖樹」空靈優美,但也很難唱;難唱到當年以這張同名專輯一炮而紅的齊豫,曾對樂評人馬世芳坦言:「我每次唱這首歌都會緊張。」

「橄欖樹」原詩是三毛以英文寫成,李泰祥徵得三毛同意後,由民歌手楊祖珺譯成中文。三毛詩裡的主角原本是她在西班牙草原看到的小毛驢,李泰祥覺得唱「為了小毛驢流浪」很奇怪,商議後改為「橄欖樹」,意象、意境即瞬間拔高。

fsj 提到...

台灣微電影創作協會 今成立
http://www.cna.com.tw/news/asam/201401030180-1.aspx

中央社 2014年01月03日

台灣微電影創作協會今天舉行成立大會。推手之一台北市電腦公會表示,協會將促進台灣微電影產業永續發展。

公會表示,由前財團法人國家電影資料館長李天?、台灣動漫創作協會榮譽理事長鄧有立、台北市影片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陳俊榮、台北市電腦商業同業公會副總幹事黃鋆鋇等共同發起,多位電影相關產業先進共同籌備的「台灣微電影創作協會」,今天舉辦成立大會。

公會指出,台灣微電影創作協會宗旨,包括促進產業永續發展、整合產業相關資源、培養產業專業人才、提昇產業創作水準、提出產業政策建言、推動產業邁向國際。

公會表示,數位化科技改變人們生活,造就微電影異軍突起,打破既有電影產業模式,微電影具備小投資、低風險、高收益優勢。

公會指出,近年來微電影拍攝如雨後春筍展開,各大電視、網站提供的微電影平台,也為熱愛電影人士提供新時代和新商機,年輕人運用微電影打開展現影像才華的一扇窗,企業利用微電影高效率宣傳特點,創造產品銷售高峰,微電影產業及相關跨業整合,將成為未來重要趨勢。

※ 相關報導:

* 宮崎駿被爆將復出 受封退休詐欺犯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103000699-260112

....他創立的吉卜力工作室的影片製作人鈴木敏夫2日接受TOKYO FM電台訪問,竟爆料將於明後年再安排他「義務」協助執導動畫,惹網友笑稱:「難道又被他騙了?」

72歲的宮崎駿尚未親自回應,該工作室78歲的導演高(火田)勳也說:「宮崎駿每天依然到工作室上班,發表引退是想要有個收尾,但他的想法也可能改變。」更讓外界揣測他可能復出。由於他有4次引退後又撤回紀錄,網友將他與動畫家山本寬、小島秀夫並列為2013年3大退休詐欺犯,還虧「要大師退休,可能跟戒菸一樣難」、「大師不要再詐欺,繼續畫吧」。



◆ 呈現木作溫度 吳長樺造樂園

中國時報 周曉婷/台南報導 2014年01月03日

木工創作者吳長樺曾是廣告公司平面設計,半年多前腦子閃過「我要創業」念頭,辭了工作回家埋頭設計木工作品,他從童年騎過的木馬搖搖椅、遊樂園的旋轉木馬找靈感,連家裡伸懶腰的貓咪,都成了他的手作成品,最近成立工坊,一人校長兼撞鐘,朝夢想前進。

吳長樺是MUMU手感木製工坊負責人,也是後壁土溝農村營造協會專案設計。他每天就在老爸的工廠用線鋸鋸廢料,老爸在旁盯著看,其實很有壓力。漸漸他作品出爐,杯墊、貓咪手機架、掛架等作品順利賣出,老爸彷彿理解他到底在幹嘛,還提供工法建議,讓他作品愈來愈靈巧。

吳長樺說,與平面設計相較,木工創作更有溫度,他的作品從生活出發,每件都是親手切割、打磨,以杯墊來說,每個杯墊都不是圓的,「因為我現在的技術根本切割不出很圓的木頭,乾脆不要求很圓,退一步的空間更大!」

※ 相關報導:

* 6米半超大木馬 挑戰金氏紀錄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4/new/jan/3/today-north9.htm

宜蘭縣三星鄉公所找來木工大師何文彬操刀,製作號稱世界最大的「搖搖木馬」,並舉辦網路命名,邀請民眾為木馬取名,預訂十五日在三星鄉迎賓花田展出。何文彬說,完工後,將申請世界最大木馬的金氏世界紀錄,為台灣爭光。

農曆春節後將邁入馬年,何文彬以馬為意象,使用加拿大南方松,製作重四點五噸、高六米半、長八米二的超大搖搖木馬,是一般小木馬的十倍大,比以色列所打造、目前金氏世界紀錄的大木馬更高更寬。

* 全球藝術中心展出「樹漆畫」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103000502-260107

「樹漆畫」在國內很少見,由英才文教基金會舉辦的「賴高山油畫、樹漆畫暨賴作明樹漆畫聯展」,2日起到25日在台中市全球藝術中心展出,展出已故的樹漆畫大師賴高山,與兒子賴作明的樹漆畫創作,相當難得一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