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4-01

把自己變成藝術品

◆ 王俠軍的明白集/把自己變成藝術品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581714.shtml

【經濟日報╱王俠軍】2014.03.31

長期置身於需要創意與美感的工作環境中,我認為最大的樂趣莫過於打造出超越功能議題之外的物件,它們不時啟動人對生活形式探討的慾望,它們帶動人們參與開發生活的熱情和創意,進而咀嚼生命的豐富細節。

今年初將多年來所體會出如此的「明白」著成《明白學》一書,除了將自己克服礙障突破現實重圍的經驗,有系統地分享給所有追逐夢想,但不忘奠基於現實的創意人,更希望透過這本書,啟動使用者對生活的創意和熱情,勇於打破規則,展現生活的新意。

當家居器物因為使用而深化為心靈的感受,帶來獨特的生活美學觀而蔚為風潮時,就如同法國哲學家米歇爾傅柯(Michel Foucault)所說:「美學生活,就是把自己的身體、行為、感覺和激情,以及自己不折不扣的存在都變成一件藝術品。」

《不能沒有你》的作品,用三根細長木棍貫穿連接了六個上圓下尖的圓錐體,形成三角介面的立體花器,以驚險雄立的微妙平衡,構成孤立又群聚的美感意境,它們也可藉不同的排列,圍成一個圓形的造型,或藉木棍將20甚至30個單體組合成大型花器。

一位喜愛花藝的客人,在三角形一邊的介面,插上一排寬扁的鳶尾花葉,三角形一端獨立的瓶身插入一枝婀娜的蘭花,一排綠葉像張帛紙,前面以工筆勾勒素雅秀美的蘭花,這是前所未見的花藝氛圍;如詩如畫,另有一番幽美空靈的韻味,也絕對的中國。

她說沒有一個花器能這般展現性感,因此對生活、對自己有了讚嘆不已的幸福與滿足;如同把自己變成藝術品,要行動、要介入、要不時嘗鮮。

藉大小葫蘆這充滿幸福意象的造型連接完成《祝福》的水果盤,上面有三個大小不同碗狀造型的空間水平展開,其中末端的小葫蘆可盛水做為花器。

難得延請親朋好友到家聚餐,男女主人無不大費周章,從菜色的規劃到刻意擺盤的容器,想盡辦法別出心裁,就為了讓賓客感受主人的盛情,並留下難忘的回憶。

於是花器插上寂寥的枯枝,大的碗狀空間鋪上冰沙,其上擺放鮮美的生魚片、蘿蔔絲,中間的碗狀盛器則是一團漂亮的翠綠芥末。端上桌時,客人無不驚呼這道別開生面時尚的懷石風情,這是愉悅客人的分享。

另一個快樂的分享是女主人的壓軸好戲,插的是盛開美麗的花朵,整個容器盛滿甜湯圓,當舀起一碗碗湯圓時,一顆顆湯圓從上端滾動落盤的歡愉情景,客人無不感謝主人的用心。

彼此的用心,啟動了生活新的創意。生活物件不僅只是功能於「手」、美麗於「眼」的享受,有了「心」的互動,更加深了物我相知相惜的深刻情愫。

這種情趣正是時尚的重點,人們無形中在這些物件裡找到他品味和風格的依附,也完成了他對事務更周延的主張。如上的創意讓生活在多分歡愉悅之餘更散發藝術的氛圍。

我的工作就是如何完成在功能和美麗之餘,作品之意象和形式能促動人們熱烈地再度擁抱生活。

(作者是八方新氣創辦人暨創意總監)

※ 相關報導:

* 台灣原住民工藝 日人驚豔
http://www.cna.com.tw/news/aopl/201403310227-1.aspx

中華民國文化部與日本國立民族學博物館合辦台灣文化光點計畫,昨天在大阪「傳統與創新 台灣原住民工藝」研討會介紹台灣原住民工藝品,當場示範原住民編織技法,令人驚豔。

這場台日合辦的研討會昨天邀請國際染織界知名「野桐工坊」創辦人尤瑪達陸、第10屆工藝之夢主題獎的編織刺繡作品得獎人陳利友妹及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研究員林志興等到日本,以實作搭配理論介紹台灣原住民工藝作品與產業發展現況。


* 白先勇 9件手稿贈國圖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582126.shtml

「台北人」、「孽子」作者白先勇,昨天贈送九件珍貴手稿給國家圖書館,包括「父親與民國」的部分內容,和小說集「紐約客」中的「Tea for two」及「Danny boy」兩篇名著,字數多達十七萬字。



◆ 西城故事音樂會 亞洲首演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331000418-260115

中國時報 管婺媛/台北報導 2014年03月31日

經典電影《西城故事》在1961年首映後,因高潮迭起的劇情與優美音樂,成為樂迷、影迷心中永遠的經典之作。音樂大師伯恩斯坦為其譜寫的音樂,更讓《西城故事》被譽為「史上最傑出的音樂劇與震撼人心的電影鉅作」,讓該劇不斷以舞台劇或電影音樂會方式在全球重新映演,風靡半世紀之久。

改編莎劇 浪漫悲情

即將在4月12日於台南藝術節登場的「西城故事電影交響音樂會」,是《西城故事》首次以電影交響音樂會形式在亞洲呈現。民眾除了可以在台南南瀛綠都心公園大螢幕上重溫這部電影外,還可一邊聆聽萊茵歌劇院終身指揮簡文彬率長榮交響樂團現場演出電影配樂。

《西城故事》原為百老匯音樂劇,由3位美國藝術家通力合作,包括作曲家兼指揮家伯恩斯坦、編舞家傑洛姆羅賓斯、劇作家亞瑟勞倫斯。全劇改編自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朱麗葉》,以紐約移民社會作為背景,描寫兩位相互愛戀,卻身處敵對陣營的悲劇故事。

這部作品於1957年在百老匯首演後,曾創下連續演出730場的輝煌紀錄。1961年改編成電影後,更一舉拿下奧斯卡10項獎項肯定,其後音樂劇、電影音樂會在全球各地不斷演出迄今。

獎項肯定 奠定經典

牛耳藝術負責人牛效華表示:「《西城故事》可說是電影與文創結合的經典案例,不僅創造出極高的產值,也是壽命最長的作品。」

《西城故事》電影原始配樂其實已佚失多年,為重現經典,找出得以讓交響樂團現場演出的版本,伯恩斯坦基金會花了14個月研究伯恩斯坦當年的私人筆記、蒐集美國各地的國家館檔案,最後才找到足以回復當時伯恩斯坦構想的重要資料。

伯恩斯坦基金會資深音樂編輯桑德蘭表示,在缺乏完整原譜的情況下,他們只能靠著某位指揮家僅存的「精簡版本」樂譜,反覆聆聽電影原聲帶、比對原創配樂與電影配樂的不同,才能拼湊出完整的交響樂曲,「時至今日,我仍然為創作這樣的音樂而感到興奮。重現這100多分鐘的配樂是非常獨特的挑戰,耗時數年,但絕對值回票價!」

耗時數年 重現原譜

《西城故事》電影交響音樂會將在4月12日於台南藝術節開幕之夜演出,民眾可在台南文化中心、新營文化中心、歸仁文化中心、總爺藝文中心與新化演藝廳免費索票入場。

※ 相關報導:

* 徐瑞憲《城市風景》 看見開發危機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331000420-260115

提起大城市,腦海浮現何種「風景」?藝術家徐瑞憲打造的「城市風景」,建造高樓的工程吊臂林立,充斥生活四周,而潛盾機以驚人的氣勢,在人們看不見的地底工作。徐瑞憲希望喚起人們思考,在這些看似現代又摩登的建築背後,也許哪一天,看不見的開發危機將撞裂人們建立的「水泥叢林」。

....目前在伊通公園發表的「城市風景」個展當中,他以嫻熟的機械裝置,建造出一座微型城市《城市風景》,呈現工程吊臂與建築模版的一幕景致,徐瑞憲說,這座「城市」還會不斷延伸「長高」。

* 陳武康、周書毅雙舞作 融入社會議題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582119.shtml

反服貿爭議發酵,促使藝術家更關注社會議題。近年獲國際編舞比賽首獎的編舞家陳武康、周書毅,新作不約而同將人與社會的關係納入主題,呈現人如何面對外界變動?社會又如何建構人?

....九年前成立驫舞劇場的陳武康,往昔創作較關注人際關係,新作「裝死」首次朝向個人、也朝向社會。

....卅一歲的周書毅新作「看得見的城市,看不見的人」首次貼近社會,探討城市進步背後的權力關係。周書毅舞作讓十位舞者化為「隱形建築」,藉身體演繹拆、建,傳達城市消亡之下的暴力。



◆ 廢棄花盆變藝術 台科大夢遊奇境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331000423-260115

中國時報 吳垠慧/台北報導 2014年03月31日

小花盆不種植物時,還有什麼用途?台灣科技大學建築系、創意設計學士班一年級10位學生,在老師林祺錦指導下,利用1萬2600個小花盆,在校園裡打造出一座「夢遊奇境」!這回小花盆不再只是配角,而是眾人目光的焦點,它們或層層疊疊連結成壯觀的長龍,或變成造型趣味的蛋形椅,守護著嫩芽新生命,滿是溫馨。

「夢遊奇境」的裝置群連接了圖書館、教學大樓,研究大樓、視聽館與行政中心等校內主要建物,貫穿交通要道,運用基地是人流匯集處。學生在勘查基地時發現散落在行政大樓旁的廢棄花盆,造成景觀凌亂,因而興起回收再利用的想法,讓廢棄物也能變成裝飾藝術的材料,同時呈現生命成長的歷程。

學生從小花盆發想,分成4道主軸說故事,首先看到的「藤蔓天花板」,層層疊疊的小花盆攀著廊柱而上,宛如在天花板延伸成一條磚紅色的「藤蔓」,導引觀者的視線,同時也像是一齣舞台劇的背景,營造出觀賞的氣氛。「藤蔓天花板」就像河流一樣有高低起伏,隱喻人生有成功、有失敗,但生命不會因為中斷。

順著「藤蔓天花板」前進,看到第2件作品:一個由小花盆堆組成的碩大花盆,一棵綠樹矗立在盆中,隨風搖擺,事實上,觀眾也可以走進這個超大花盆裡,把自己當成一粒種子,想像發芽、茁壯的成長情景。

學生們更巧手將小花盆做成球燈,是為第3件作品,一顆顆球燈在夜間投射出絢麗的光芒,彷如指引人生方向的燈塔,以此象徵人生道路上的智者與朋友。這塊放置球燈的基地是一片泥濘地,球燈也正好改善基地的不堪景象。隨著球燈再往前走,來到最後一件作品:一座蛋形椅,比喻圓滿,也借用「蛋」象徵著繁衍意涵。蛋形椅當中還擺了嫩芽盆栽,彷如被呵護的脆弱生命。

「夢遊奇境」展期當中,學生也計畫開放大眾領養盆栽、並贈送種子等材料,推廣創作理念,也讓盆栽獲得再利用的重生機會。

※ 相關報導:

在地文化 國際價值

21 則留言:

fsj 提到...

芭蕾揭密 林秉豪戳破蓬蓬裙之夢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401000432-260115

中國時報 汪宜儒/專訪 2014年04月01日

「我對芭蕾的情感,不是又愛又恨可以形容,是很複雜、糾結的。我明白台灣沒有芭蕾的環境,但能怎麼辦?至少我可以在自己的想像世界裡擁有一個芭蕾舞團吧!」

從小對芭蕾懷抱濃烈情感的服裝設計師林秉豪,為此披戴上「芭蕾群陰Ballet Monsters」的作家身分,將親身經歷與觀察轉化成單格漫畫與幽默短句,出版圖文書《芭蕾女孩的祕密日記》,以詼諧嘲諷的旁觀冷調筆觸,揭開芭蕾的假面外衣、直擊芭蕾世界的真實與殘酷。

林秉豪是表演藝術界裡著名的服裝設計師,自創KeithLink舞衣品牌,各大表團都與他合作過,美術科班出身的他,是在小學種下與芭蕾的不解之緣,「當時我學畫畫,妹妹學芭蕾,印象中,媽媽很愛讓妹妹穿著舞衣拍照,好像很光榮、很值得跟大家炫耀。」

國中時他意外買到美國芭蕾舞團《胡桃鉗》錄影帶,受到啟發,後來林秉豪讀的雖是中華藝校美術班,但隔壁就是舞蹈班,而每逢舞蹈班的公演季,學校裡的男生經常都被派去支援演出,林秉豪對於舞蹈的熱情也就此到達燃點。

林秉豪的畫風簡約諧趣,在他筆下的人物都沒有嘴巴,卻以舞者的肢體表現各類情緒。在書中,他以「小女孩的蓬蓬裙之夢」、「公主先修班」、「排練場如戰場」、「舞台狂想曲」、「不打烊生活舞蹈劇場」、「芭蕾畫重點」為分段,從小小舞者被媽媽送進芭蕾舞班的情景開始描繪,一路走進職業舞團的後台、排練場,由於每格圖的主題清晰又帶諧趣,不論對芭蕾熟悉或全然陌生,都能輕鬆領略旨趣。

其中,林秉豪勾勒出舞者們為求身形纖細寧願挨餓裝飽,為求台上表現出色時時備戰,因此不論搭飛機、坐電梯,只要看到門邊、欄杆,舞者們隨時都跨開雙腳在拉筋、壓腳背的誇張景象。而那些努力將自己女兒打扮成小小芭蕾伶娜,還不斷在小舞衣上縫滿亮片與綴珠,只求上台表演的女兒最亮眼的母親們,也是林秉豪從小就觀察到的有趣畫面。

林秉豪形容,與正常生活相比,芭蕾世界就是個外星球世界,裡頭的人自有信仰與追求,「電影《黑天鵝》表現了芭蕾世界裡的暗黑嫉妒,我呈現的面向則關於舞者的各種反應與姿態,從我的觀察出發,帶大家看見芭蕾舞者人前人後的模樣,很真實,所以很多同學看了作品,都笑著罵我賤。」



◆ 熱門話題-電影產業不怕簽服貿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401000462-260109

中國時報 褚瑞婷/國政基金會助理研究員 2014年04月01日

「兩岸服貿協議」電影產業部分,台灣對大陸電影進口配額將從10部增加到15部,大陸開放「合拍片的方言話版本可經審批,加註漢語字幕後可在大陸發行放映」,及「大陸電影可在台灣進行後期製作及沖印作業」。

大陸電影來台配額增加,絕對不會影響本土電影。觀察台北市票房,去(2013)年度映演的國產影片共51部,票房近14%,港陸影片有44部,票房約3.5%,其餘82.6%票房由389部外國電影瓜分。簡言之,就算大陸電影來台配額增加5至10部,對票房影響也不到1%,再加上兩岸民眾觀影需求差距,增加大陸電影來台配額對台灣本土電影的票房影響實在有限。反之,去年大陸的進口片電影票房高達442億多台幣,顯示我們仍有很大發展空間。

對電影產業來說,市場規模是很現實問題,就算知道開放之後會遇到全面競爭,但不跨出這一步,台灣電影產業如何走出全球。面對電影產業的全球化競爭,台灣不需過度擔憂單一國家市場電影進口對台灣的影響。

台灣電影經長時間沉寂後,對如何進入海外市場或許較為陌生,缺乏學習機會與經驗,但我們要用更開放心態面對全球競爭。當全世界都急欲搶進大陸市場時,在大陸市場中競爭,就彷彿跟全球電影競爭,台灣電影進軍大陸市場只是其中一個方向,我們的目標是以提升國際競爭力作為台灣電影產業的終極目標,展現台灣電影豐厚的基礎與實力。

※ 相關報導:

* 無伴奏人聲樂團 周三在中壢開唱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584314.shtml

在香港成軍的無伴奏人聲樂團「Metro Vocal Group」,4名成員出身美國,學習聲樂有扎實底子,他們擅長將粵語、中文流行歌曲改編成純人聲四部合唱,明晚7點半首度在中壢藝術館舉辦「人聲無國界」售票演唱會。

* 音符當油彩 聽見台南古都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401000424-260115

作曲家筆下的台南古都,會是怎樣的風貌?王怡雯新作《古都三景》小提琴協奏曲,分別以三個樂章描寫赤崁樓、孔廟及安平古堡,透過小提琴與管弦樂的對話,烘托出古城的多重風貌,並細膩刻畫亭台樓閣、小橋流水與斑駁牆面的歷史韻味,音樂流暢動人且充滿畫面。

....王怡雯這回受白鷺鷥基金會之邀,創作與台灣景物相關的音樂,另一位作曲家楊嵐茵則以台灣民謠〈白鷺鷥〉為主題發展,創作鋼琴協奏曲。兩首作品將於4月3日在台北國家音樂廳舉行首演,由小提琴家盧佳君、鋼琴家盧佳慧分別擔任獨奏,並與簡文彬指揮NSO國家交響樂團合作演出。



◆ 重生的書店 311災後沉靜的力量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401000428-260115

中國時報 林欣誼/台北報導 2014年04月01日

2011年日本311震後,災區民眾生活全毀,連家都破了,更別說是書店。但災後1個月,當書籍經銷商「中央社」的開發事業推廣部人員齊藤進訪視災區書店,在聽到一連串「書店經營不下去了」的悲嘆後,竟然在安置災民的山田高中體育館,看到大手書店老闆喜美女士正在紙箱堆起的角落裡賣力整理書籍,那一幕讓他哽咽。

日本紀實作家稻泉連從災後2個月開始採訪日本東北地區的書店、出版社、報社等,完成《重生的書店》,記錄一間間從廢墟中站起來的書店故事。比如從搬進避難所就開始為訂戶配送雜誌的喜美女士,在災後1年終於住進組合屋後,正興高采烈地進行開店前置,她篤定地說:「我發現我留在這裡能做的事就是繼續賣書,說什麼都要堅持下去!」

災後金港堂店內積了20公分厚淤泥,石卷店店長武田良彥仍要求員工第一時間搶救教科書,好如期配送到4月開學的中小學。經銷商東販的人員看到步履蹣跚的老人長途步行到書店買了一整袋的書,決定開辦「行動書店」,在地用空地搭帳篷賣起書來。

一般人想到災民最需要的物資一定是食物、水、衣服等,但稻泉連實際走訪,從書店人員忙著配送書籍、店內人潮川流的樣子,才發現書的力量,有的店甚至創下比平時高出三倍的營業額。

他引述中央社的齊藤進在避難所看到的情景:「整個體育館只有一台電視,成天播放地震新聞,根本無法讓人靜下心來,這個時候如果有一本書,每個人就能沉浸在自己喜歡的世界裡。避難所最需要的就是書。」

除了重建的書店,也有人在災後才決心開書店,如岩手縣大槌町的木村先生原在藥廠工作,災後工廠受損,他不願離開家鄉轉到總公司上班,為了留鄉而開書店營生。

開店後,不斷有顧客來尋找家中被海嘯沖走的書,如有個老先生來找七福神雕刻法的書,還有人拜託書店訂購卡拉OK伴唱帶,木村夫婦還從地震第2年起,送給在海嘯失去雙親的小孩來購書的生日禮券,直到高中畢業,呈現「災區書店」溫情的一面。

fsj 提到...

LOVER情意纏綿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402000426-260115

中國時報 趙靜瑜/柏林報導 2014年04月02日

創下國內表演團隊有史以來最大跨界製作,優人神鼓與德國柏林廣播合唱團聯合推出的音樂劇場《LOVER》,德國時間4月2日在柏林最前衛的表演空間─柏林發電廠(Kraftwerk Mitte)舉行全球首演。

《LOVER》耗資4千萬,由優人神鼓藝術總監劉若瑀擔任總導演,德國作曲家佑斯特創作音樂,林克華擔任舞台設計,古又文擔任服裝設計。劇情內容貫穿東西千年情愛,取材從《詩經》〈關雎〉篇到美國詩人康明斯直白坦率的「i like my body when it is with your body」,最後以漢樂府古詩「天地合,乃敢與君絕」作結,展現千古情愛面貌。

「這次的跨國合作,讓優人重新認識了樂器與聲音。」劉若瑀說,作曲家佑斯特看重優人神鼓的東方鼓及銅、鑼等金屬樂器,定出音高,開發敲擊方式,讓優人鼓聲變得內斂低沉,與極具穿透性的柏林廣播電台合唱團相合,展現了截然不同的音樂個性。

昨天總彩排,已見《LOVER》整體面貌。非鏡框式的舞台,反而讓這齣跨國製作沒有傳統的包袱,《LOVER》製作元素的反差,反而成了《LOVER》最大的能量。舞台設計家林克華巧妙運用不規則空間,淌出一條河流,展現人類依河而居,因愛繁衍生命的作品本質。服裝設計師古又文自創大量蕾絲、綿跟麻組成的手工布料,層層疊疊,表面立體,實則盡藏細節,刻畫愛情的深度。

神來之筆則是最後一刻才加入的藝術家邱雨玟「水姑娘」裝置藝術,從天徐徐垂降的白色蕾絲帳幕,是熱戀男女的浪漫空間,在透明與不透明之間,觀者於是看見了愛情窺探、熱烈、神祕的本質。

一路照看優人神鼓足跡,吳靜吉博士也抵達現場為優人加油,十分讚許,他說德國柏林廣播合唱團訓練極為嚴謹,現在願意走向國際,正好優人神鼓也在尋找可以真正做到平等交流的國際表演夥伴,「兩個團的合作,就像愛人一樣,正好與主題相呼應,這正是台灣表演團隊應該走的方向。」

結束歐洲首演之後,《LOVER》2016年2月才會在台灣國際藝術節演出,之後展開亞洲巡演。

※ 相關報導:

* 泰姬特快車之戀 公主遇上偷心賊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402000428-260115

華人自製音樂劇還在起步階段,但印度自製音樂劇卻已經開始向外擴張版圖,3年前成立於印度孟買的精華製作公司,從電影公司跨足音樂劇,自製《泰姬特快車之戀》引進台灣試水溫,這也是臺灣首度有印度音樂劇引進,堪稱大膽嘗試。

* 大提琴家魯丁 冷處理舒伯特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402000425-260115

集大提琴家、指揮家與鋼琴家於一身,柴可夫斯基國際大提琴比賽銀牌得主、俄國大提琴家亞歷山大‧魯丁將來台舉行大提琴獨奏會,透過貝多芬與舒伯特的作品,展現鋼琴與大提琴的完美對話。



◆ 馬英九肖像加鹿茸 文青掀學運藝術潮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586919.shtml

【聯合報╱記者周美惠/台北報導】2014.04.02

太陽花學運延燒逾兩周,立法院議場內外意外成為另類的藝術、塗鴉競技場。緊鄰議場的青島東路周邊建築的圍牆搖身變「民主牆」,各式各樣的海報、標語犀利又kuso,藝術化的圖像,洋溢文青氣息。

年輕藝術家陳敬元在學生占領立法院議場之初,開始在場內作畫。他在總統馬英九的肖像上加裝一對鹿茸,為這一波學運藝術潮鳴槍起跑。接著他陸續為參與學運的同學畫肖像;「台灣壁畫隊」也跟著進駐現場創作。

議場內,三兩成隊的樂手排隊表演,讓場內充滿音樂。立法院議場外,著名的塗鴉藝術家Candy Bird張貼上他最新的塗鴉。各種語言、各式圖像的海報及標語,吸引專業者分析研究。

此外,台南藝大材質系、美術系學生在網路上架設「藝術人在立法院」網站;滅火器樂團主唱楊大正應邀為學運創作的「島嶼天光」,現在已成為學運最響亮的「主題曲」;藝術家團隊隨即製作影像、動畫兩種版本的MV,上傳到YouTube。

台北藝大教授邱坤良評析:「藝術行動強化了學運視覺效果與文化價值,並沖淡政治、社會運動容易出現的激烈、暴戾氛圍。」

策展人胡永芬觀察,發生流血驅離事件後,看到學生從挫敗中「再生」,感受到藝術帶來的「復原」力量。

※ 相關報導:

* 藝文界挺學運 百人創作太陽花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4/new/apr/2/today-p7.htm

前國策顧問郝明義在網路上發起「一百人的太陽花」(https://shuihuan-feng-2z3g.squarespace.com/),急徵一百位藝文界人士,以作品支持太陽花學運,獲得熱烈響應。

* 纖維藝術勾勾纏 編織「禮」想國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586891.shtml

高雄兒童美術館推出年度新展「勾勾纏─探索纖維藝術」,呈現纖維藝術的豐富樣貌。

高美館教育推廣組組長張淵舜指出,「勾勾纏」取台語諧音,闡述一種糾纏不休的意境,就像「纖維」帶有細膩、纏繞、糾結等特質。這次展覽藉由纖維藝術家對於「禮物」的想像與創作為主軸,結合當代藝術表現手法,讓孩子欣賞、操作並體驗各種纖維及軟雕塑的裝置作品。

展場規劃了「大地的禮物」、「纖維禮想國」、「禮物軟綿綿」及「光之禮物」四個單元,邀請纖維藝術家林純如、邱鳳梓、陸佳暉、張瑛玲、陳淑燕、康雅筑、黃美惠、莊惠琳,與臺南藝術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樹德科技大學流行設計系學生,共同為兒美館量身打造纖維藝術展。

fsj 提到...

把武將變文人 文徵明顛覆鍾馗形象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589297.shtml

【聯合報╱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2014.04.03

殺鬼吃鬼的鍾馗,在傳統畫像中多以舉劍揮舞的武將形象現身。直到明代畫家文徵明為他改變造型,以文官所持的笏板取代寶劍,鍾馗始以文人形象出現。這幅顛覆鍾馗形象的畫作「寒林鍾馗」,今起在故宮展出。

文徵明與沈周、唐寅、仇英齊名,並稱「明四大家」。文徵明九次進京赴考皆名落孫山,曾獲推薦任職翰林院,卻因官場生涯與理念不合辭官歸隱,從此致力詩文書畫。故宮書畫處研究員譚怡令指出,他捨卻一時之功名,成就千載畫名。

現代人視仿畫為侵犯版權,但文徵明視仿畫為向古人偷師。譚怡令表示,他的仿畫雖以古人為師,仍具個人特色。

文徵明八十五歲的作品「寒林鍾馗」,畫中鍾馗腰插笏板、雙手攏袖,獨自佇立於鬼怪出沒的山林中。

不同於一般畫家筆下的猙獰醜惡,此畫的鍾馗雖滿面亂髯,不掩俊朗丰采。文徵明以淡墨染畫煙嵐,畫中彷彿傳出陣陣寒氣,人與景均氣勢不凡。

●故宮「明四大家特展:文徵明」今天登場,展出文徵明畫作七十七組件,展到六月卅日。

※ 相關報導:

* Brut Cake創辦人鄧乃瑄:手作才有溫度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590203.shtml

「過於細膩的東西會讓人忘了它的本質,向來我比較喜歡粗糙的東西,就好比陶藝,它粗粗的,有著彷彿古文物出土般的粗獷感,我才知道那是土。」「我喜歡手作的東西,因為手作可以讓人感覺到溫度,每一件作品都獨一無二,展現屬於自己的個性,呈現與眾不同的感覺」,從上海回台的Brut Cake樸普創作品牌創辦人鄧乃瑄(Nicole)清楚闡述自己的創作概念,同時她也強調,Brut Cake提供的不只是商品、藝術,還有最重要的「生活」。

* 白滄沂「天彫展」 讓槁木枯枝活起來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589027.shtml

化腐朽為神奇!藝術家白滄沂熱愛蒐集木藝素材,透過巧思將它賦予新生命。

市長許明財欣賞後讚嘆「白滄沂將枯木化為有靈性的藝術品,相當獨特」。

白滄沂從1987年起籌設「天彫博物館」,至今收藏了8500件作品。白滄沂指出,他的作品只觀賞不販賣,博物館也開放民眾免費參觀,要讓大家體會到大自然的奧秘與奇美。



◆ 《易經》結合音樂兩岸首見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403000996-260306

旺報 記者賴廷恆/台北報導 2014年04月03日

由大陸國樂指揮家閻惠昌、台灣易經名家劉君祖攜手打造,兩岸首見以國學《易經》結合音樂、多媒體,由台灣國樂團推出的「觀易賞樂」音樂會,5日將於國家音樂廳登場,邀請聽眾共享「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亦是山」的心靈體驗。

為創造劉君祖口中,順應天地自然法則的「無極場」,台灣國樂團首席指揮家閻惠昌對應《易經》卦象,安排《八音和鳴》、《龍年新世紀》、《光明行》、《易之隨想》、《十面埋伏》、《蓬瀛狂想》等曲目。屆時劉君祖也將以占卜方式,與現場聽眾互動,讓台上台下相和相生,共體天、地、人、我連成一氣。

fsj 提到...

40年廚房掛畫 竟是12億高更真跡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4/new/apr/4/today-int4.htm

義大利飛雅特汽車(Fiat)退休工人近40年前以不到台幣1000元的代價,從拍賣場買回兩幅畫掛在廚房牆上,學建築的兒子去年送交鑑定,證實其中一幅畫是1970年代在英國倫敦失竊的法國印象派大師高更(Paul Gauguin)真跡「Fruits on a table or still life with a small dog」(圖左),估計市價約1000萬至3000萬歐元(約4.1億至12.4億台幣),另一幅波納爾(Pierre Bonnard)畫作「Woman with two armchairs」(圖右),市價約60萬歐元(約2500萬台幣)。兩幅畫遭竊後被遺棄在法國巴黎開往義大利的火車上,成為待領失物,1975年被送拍。(圖:路透/文:編譯詹立群)

※ 相關報導:

* 李津集食行樂 色香味俱全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404000769-260115

肥肉丁點綴的魯肉飯、油脂飽滿色澤適中的烤鴨,令人看了食指大動的龍蝦沙拉,中國當代水墨畫家李津的新作,描繪他首度「極樂台北」的饗宴經驗,畫中美食、美女入列,可說色、香、味俱全。這些作品目前以「集食行樂」之名,於百藝畫廊展出。

* 泰雅藝師巧手 傳統布織出時尚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404000318-260107

採用純苧麻揉製的織布,是泰雅族逾百年歷史的傳統技藝,長期從事泰雅傳統編織的藝師顏姝珍,將時尚元素融入傳統織布,細膩又華麗的作品,搭配工藝師顏秀梅的竹藝創作,2位原民藝師共同策畫「泰雅編織展」,即日起在羅東文化工場開展。



◆ 阿莫多瓦 最懂女人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404000771-260115

中國時報 管婺媛/台北報導 2014年04月04日

西班牙導演阿莫多瓦被譽為「最懂女人的導演」,作品大膽勾勒女性情慾,影像瑰麗繽紛,對同志、跨性別議題更有獨到見解,阿莫多瓦之名已成為電影史上重要符號,本月在台北光點、華山光點電影院將舉行「阿莫多瓦:女人無罪」影展,播放他的一系列經典之作。

阿莫多瓦1951年生於西班牙的貧農之家,8歲時進入教會學校就讀,父母原希望他成為神職人員,但天生反骨的他,一來不適應古板的教育制度,二來不幸在校園裡遭到神父性侵,為了尋求心靈寄託,他開始迷戀電影,從電影中尋找慰藉。

16歲那年,阿莫多瓦毅然決定逃離教會學校,到馬德里討生活。一開始在跳蚤市場賣雜物賺零用,後來進入電信公司工作,並一面自學電影技術。

阿莫多瓦的第一台8毫米膠片攝影機,就是靠著微薄薪水所買的,並於1974年開始製作短片,內容無對白,多描述性愛情節。阿莫多瓦的影片多以中下階層家庭為背景,並以藍領階級女性為主角,主題不脫暴力、性與宗教,外界揣測這些都與他童年經驗有關。

1988年,阿莫多瓦以《瀕臨崩潰邊緣的女人》一片贏得威尼斯影展最佳劇本獎、歐洲影展最佳青年電影獎,以及奧斯卡外語片,聲名大噪,片中對女性的強烈關注,使得評論界及媒體將他與德國導演法斯賓達相提並論。

阿莫多瓦與法斯賓達同為出櫃男導演,又偏愛以女性為主角,影評人但唐謨指出,相較於法斯賓達鏡頭下孱弱悲情的女子,阿莫多瓦鏡頭中的女人總是豔麗繽紛、說話豪氣,體型豐腴甚至有點胖,對生命充滿熱情。

但唐謨說,阿莫多瓦習慣使用喜鬧劇、肥皂劇、驚悚劇敘事模式,講述各種激進訊息;但他始終能用女性角色與形象,娓娓細訴的呈現這些議題,讓人心曠神怡,卻又得到莫大的啟發。

「阿莫多瓦:女人無罪」影展將從4月18日至5月1日舉行,將播放經典之作《瀕臨崩潰邊緣的女人》、《我造了什麼孽》、《窗邊上的玫瑰》、《破碎的擁抱》等片。



◆ 劉天涯買四送一 資本主義悲歌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404000775-260115

中國時報 汪宜儒/台北報導 2014年04月04日

來自中國江蘇的劇場工作者劉天涯,因與台灣劇場工作者謝東寧相戀、結婚,2012年來台定居,今年共同成立盜火劇團。

年僅23歲的她,關心社會發展,大四那年寫下劇本《資本主義悲劇》,痛陳政商同流、強力開發的社會荒誕亂象,後來還以《浮士德3》高唱釘子戶悲歌。來台後,她對比兩岸資本主義發展狀況,將《資本主義悲劇》改編成《買四送一》(見圖,盜火劇團提供)。

劉天涯畢業於南京大學戲劇影視文學系,目前在北藝大就讀戲劇研究所。她說在中國創作,老師總會勸說:「官方、民間意見都要平衡,免得審批不過」,「但為什麼不能就講真實狀況?對創作者而言,自由表達自己真的想表達的,很重要啊。」

當初在南京與謝東寧相遇,劉天涯發現兩人對藝術都有理想與堅持,相戀不到3個月就閃電結婚,來台後,她深感台灣的自由開放,卻也同時觀察到資本主義發展過度的影響。

她說在中國,很多人會以少數人的權益來換取整體社會發展,「雖然有那種自焚抗議的釘子戶,但在共產國家裡,好像也沒什麼。只是當我看到台灣的大埔徵地事件,我赫然發現,其實不論在哪裡,這一切都是金錢資本的操作與影響。」

在《買四送一》中,劉天涯以5段單人獨角戲呈現資本主義社會下,人們面對消費與價值觀扭曲又荒謬的模樣。劇中5人藉獨角戲呈現,演繹出為了生活、生存而存在於社會上的不同面貌,也串起這一家人所面對的問題與悲劇結局。

《買四送一》由謝東寧執導,陳文彬、賴佩霞主演,今起至9日在台北華山果酒禮堂演出。

fsj 提到...

台灣好動成立 給孩子看好電影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5/8593089.shtml

【聯合報╱記者吳淑玲/左鎮報導】2014.04.05

「台灣太缺少兒童電影了!」導演林福清在兒童節成立「台灣好動協會」,「好動」代表「好的動畫」及「好的行動」,希望透過協會運作,支持更多有創意的年輕人投入兒童電影創作,今年兒童節掛牌後正式踏出第一步。

林福清第一部電影「不倒翁的奇幻旅程」是結合電腦動畫及特效的兒童電影,他感慨現今多數卡通、電玩及網路遊戲太過暴力,並不適合小朋友觀看,希望能產出更多適合小朋友觀看的優質動畫,決定成立台灣好動協會。

台灣好動協會發起人40人,來自各行各業,只要認同台灣需要優質的兒童閱聽環境都可加入,林福清擔任理事長、電影製片杜慧娟是祕書長,還有另一成員陳瑋軒,3人團隊負責執行,原則就是不向政府申請補助經費,靠自己的力量來推動改變。

杜慧娟說,台灣有很多優秀人才,但年輕人要單獨完成一部影片並不容易,也沒有發表的園地,透過協會推動,可結合更多人的力量,比如一人完成一部短片,結合幾個人的作品,就能用「行動電影院」推廣出去。

她說,在林福清「不倒翁的奇幻旅程」電影中,使用相當多的電腦動畫,其中「胖虎」及「長長」兩段動畫,出自台南藝術大學畢業的黃佩荃之手,畫風受肯定,黃佩荃就很期待「好動協會」的成立。

林福清回到左鎮家鄉打造「偶的基地」,台灣好動協會也在「偶的基地」掛牌,今年底先舉辦「故鄉是我的愛人演唱會」,明年暑假再推出為期兩個月的「偶的嘉年華會」。

※ 相關報導:

* 聲音新實驗 推音樂劇場LOVER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405000666-260115

不甘只作為交響樂團製作歌劇的固定班底,柏林廣播電台合唱團成軍到明年就滿90年,近10年積極邀約作曲家為該團量身訂做新曲,與優人神鼓合作的音樂劇場《LOVER》正是該團的聲音新實驗,希望藉由跨界合作拓展觀眾,讓合唱團更上一層。



◆ 12間獨立書店 12種風景一次逛足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593180.shtml

【聯合報╱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2014.04.05

台灣近年湧現許多獨立書店,各具特色。紀州庵文學森林昨天舉辦「就救這本書:特色書店聯展」,聯合從南到北十二家獨立書店共同展出,讓讀者一次逛足。

這十二家書店包括花蓮的時光書店、宜蘭的舊書櫃、台北的永樂座、桃園的南崁一五六七小書店、新竹的瓦當人文書屋、台中的新手書店、台南的草祭書店、高雄的三餘書店,以及讀冊生活與READMOO兩家電子書店。參展書店用懷舊家具、書桌等材料,打造小卻迷人的陳設空間。

新手書店去年十月開幕,店址位於城市的畸零地上,對面是曾發生大火的夜店遺址。「書店可以讓都市的死角再生、為狹小的巷弄注入特色。」新手書店創辦人鄭宇庭特地北上參加記者會,表示他的心願是讓書走出書店、散進城市每個角落。

鄭宇庭信奉特殊的「一百本書哲學」。新手書店永遠只擺一百本書,每周他點算賣出多少本書,就進多少本書,「我像自耕農一樣經營書店」。他認為,對於閱讀世界的「新手」,一百本書的選擇剛剛好。

半年下來,鄭宇庭觀察,書店已培養一批每周逛一次書店的讀者。有人每周必來一次、每次只買一本書,「藉此觀察我有沒有每周換書補書。」他把書店中的舊家具帶上台北,再擺上幾本書,讓台北讀者嘗嘗「新手」的獨特品味。

一如新手書店,新竹瓦當書屋也想打破連鎖書店一成不變的經營模式。瓦當創辦人陳晏華說,瓦當是一間透天厝,她自己就住在樓上,一樓沒有任何防竊設備,「讓讀者沒有拘束地翻書看書,就像在自己家裡。」

●「就救這本書:特色書店聯展」即起至五月廿五日,在紀州庵文學森林展出。



◆ 朱宗慶/兩廳院行政法人化的十年探索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8593167.shtml

【聯合報╱朱宗慶】2014.04.05

今年四月,原由教育部監督的行政法人國立中正文化中心,正式走入歷史;由文化部監督的行政法人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誕生,採「一法人多館所」,將台北的國家兩廳院、台中國家歌劇院、高雄的衛武營國家藝文中心,串連成為一個生命共同體。

然而,無論名稱與監督機關如何改,台北「兩廳院」在實際運作上應不致有太大的改變。

一九八七年,兩廳院正式完工啟用,二○○一年進一步確立成為國際一流劇場,以及全民共享文化園區之願景,期能為國內的表演團隊提供積極、重要的發展支援。○二年,行政院研考會提出了「行政法人」制度概念。○四年,兩廳院成為國內第一個行政法人機構。

回溯行政法人制度,有其理想與前瞻性,它使負有國家公共任務的組織,藉由人事會計制度鬆綁,增加競爭力;引進企業化精神,強調專業、彈性、創新、效率與執行成效。

當時,政府懷抱著理想,以提高自主性,達成專業經營為核心理念,為行政法人化機構許下一個前瞻的未來,並為兩廳院帶來實現夢想的可能。

過去十年,兩廳院在行政法人組織的創設上,扮演著極重要的角色。它提供台灣試煉一種全新公法人組織形態的機會,給藝文場館一個跳脫傳統僵化公務行政體系的契機,並注入了活力與生機。

作為空前創舉的案例,兩廳院法人化,不但歷經組織轉型,也體驗了一條孤寂的探索道路。

法人化後這十年,當兩廳院「摸石子過河」時,當初推動行政法人制度的政府組改小組,似乎「消失了」,從而,關於行政法人運作後需被檢證、討論,以及必要的釋疑、對外溝通,只能仰賴兩廳院孤軍,以及監督機關教育部的陪伴。

過程中,不乏對行政法人的各自解讀,拿行政機關慣例標準來框限行政法人的窘況,其中也包括:董事會與專業經營團隊的互動、法人與監督機關權責劃分、與立法機關的互動,以及自籌經費比例合理性等。此外,行政法人是否最終要自給自足?法人化是為了落實專業經營,還是走向民營化前的前置階段?都曾被提出或質疑。對此,相關機關各說各話、莫衷一是,令人困頓不已。

這條法人之路走來不易,幸而,在摸索中前進的兩廳院,同仁們總能保持理念,提供專業且品質穩定的舞台、技術與觀眾服務,希望為表演藝術團隊打造更好的創作及呈現場域;多年來,與國內的表演團隊合作密切,相輔相成,期能創造出更好成績。

十年累積,著實得來不易。未來在北中南三個場館運作下,無論是資源面或整合面,更有發揮機會,因而各項機制的開放及彈性,絕對是成功之鑰。

十年,要印證一個制度的良窳,可能言之過早,但兩廳院的探索路徑與成果,值得後續制度推動參考。今年,除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外,尚有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國家運動訓練中心、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完成設置條例的立法,即將改制。如能了解及善用兩廳院的歷程和淬鍊成果,相信對各監督機關及政府部門,在規畫及探討行政法人運作機制時,應能提出更具開創性的想法與作為。

(作者為朱宗慶打擊樂團創辦人暨藝術總監)

fsj 提到...

台鐵紀念品 年營業額4千萬

【聯合晚報╱記者嚴文廷/台北報導】2014.04.06

鐵道魅力無窮,台鐵與高鐵紀念商品熱銷,台鐵每年光靠紀念商品可創造超過4000萬元營業額,今天上午正式在松山車站成立第三家專賣店,造型為素有「英國貴婦」之稱的第一代自強號,讓鐵道迷重溫年少回憶,營收也能再創新高。

原本台鐵紀念品專賣店「台鐵夢工場」僅設於台北、高雄兩車站,但已創造每年超過4000萬元的營業額,台鐵決定今年再開兩家店,其中松山車站今天開幕,就在松山車站地下一樓剪票口外,造型是第一代自強號EMU100型。台鐵車勤部經理李永生表示,因為當年引進自強號時,內裝豪華又是英國製,因此被鐵道迷稱為「英國貴婦」,現在雖然已經退役,但依舊有兩組列車會在台鐵加班時出現。

據了解,台鐵已經把鐵道紀念品視為開拓財源的主要目標之一,除了松山車站之外,今年來計畫在宜蘭羅東車站開第四家店,而且店鋪造型是普悠瑪號或太魯閣號造型,是花東鐵路的主力車種,希望今年營收創下新紀錄。

迴力車賣最好 每年1千萬業績

台鐵局餐旅服務總所專員鍾年豐指出,每年台鐵的紀念品中以迴力車賣最好,高達60、70款火車造型,每年可以創造1000萬元以上業績,另外,復古金屬便當空盒每個月也可以賣出25萬元,至於不定期推出的紀念款商品更是秒殺,幾乎都被鐵道迷搶光。

李永生表示,松山車站除了賣紀念商品之外,還有台鐵便當與飲料,另有復古的自強號座位可供拍照,希望能成為台鐵另外一個亮點。目前台鐵正在規畫新口味的便當,主打蔬食,以符合現代人健康觀念。

※ 相關報導:

* 高鐵販賣機 國外鐵道迷最愛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9/8595085.shtml

高鐵設置在桃園、台中與左營的紀念商品自動販賣機成了國外鐵道迷最外,來自日本的鐵道迷分享,這種不用語言溝通,直接投硬幣就能購買的「無人商店」相當方便,尤其是Q版迴力車,更是必買的商品。



◆ Cosplay世界大賽 台灣來啦!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4/new/apr/6/today-life5.htm

自由 2014.04.06

〔記者陳怡靜/台北報導〕Cosplay正夯!WCS(世界Cosplay高峰會)八月將於日本登場,台灣經二年觀摩賽後,今年獲准入會成為正式會員國,五月舉辦的全國賽,首獎價值達廿萬元(獎金五萬元,還有代表台灣赴日參與決賽的十多天旅遊補助)。

每年廿多國全球好手較勁 爭年度冠軍

二○○三年開辦的「世界Cosplay高峰會」堪稱全球角色扮演界的年度盛事,每年都有來自廿多國的全球好手較勁,競逐年度冠軍Coser。

台灣COSPLAY藝術推廣協會理事長陳宏名指出,申辦國需先舉辦全國性競賽並經三年審核,由專家評估符合國際賽事標準後,才有機會成為會員國。台灣已辦二年觀摩賽,日方特別免除第三年審核,讓台灣「跳級」成正式會員。

台灣五月辦全國決賽 冠軍將代表參賽

台灣預計五月辦全國決賽,選出冠軍代表台灣參與全球大賽,本週四截止報名http://prj.gamer.com.tw/wcs/2014/)。前兩年的觀摩賽中,吸引約五十多組報名、並有廿組進入決賽,角色扮演的對象以日本動漫角色為藍本,但不同於一般Cosplay以靜態動作為主,玩家得二人一組進行二分卅秒的動態表演,要表現原著精髓,不再只是單純服裝精緻好看,表演超過秒數還得扣分。評分標準包括表演與服裝審查,演技、流暢度、舞台效果等都是關注項目,服裝材料、作工、角色忠實度等也在評分範圍。

協辦單位、曼迪傳播副總經理金啟華指出,台灣賽事TSCC將於五月十一日登場,今年首度移師新竹縣,屆時還將舉辦連串活動,包括露天動漫嘉年華、國際Cosplay交流派對等。

成正式會員國 專家︰對台灣玩家肯定

《DREAM創夢同人&COSPLAY綜合情報誌》編輯長唐維駿分析,台灣能成為WCS正式會員國,能與國際交流,令人振奮,「這是對台灣玩家的一大肯定」!

唐維駿分析,Cosplay風潮愈來愈盛,早期較常見高中生或大學生,近年年齡層明顯下探,甚至出現小學生玩家,「還有不少Coser結婚生子後,二、三歲幼兒都跟著爸媽角色扮演」。

此外,國內大型動漫或同人誌,過去以北部較熱門,近年中南部玩家也大幅增加,《DREAM創夢》每季銷量都可超過萬本,讀者遍及歐美、中國、日本、馬來西亞等,這股風潮已不容小覷。

※ 相關報導:

* 台北打擊樂團 13日新莊「春響」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2/8594306.shtml

新北市文化局4月13日邀請台北打擊樂團在新莊文化藝術中心演藝廳舉辦「擊樂列車-春響」音樂會,演出「擊樂經典」、古典、爵士、改編民謠、卡通曲目等,活動開放售票,兩人同行一人免費。

* 張澤平花想畫展 描繪性愛生死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406000318-260107

新竹縣竹東高中美術老師張澤平,5日起在蕭如松藝術園區舉辦為期1個月的「花想」畫展,以饒富禪趣的「花卉」為主題,展出近30幅油畫及水彩畫。張澤平說,希望藉由各式花卉創作,描繪性、愛、生、死等議題。

fsj 提到...

◆ 2016看台北/「軟硬兼施」 文創大進擊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595865.shtml

【經濟日報╱何秀玲】2014.04.07

台北市去(2013)年獲選2016世界設計之都,日前舉辦簽約儀式,正式向全球宣告台北市為主辦城市;為此,台北市政府規劃16項大型設計核心計畫,重點涵蓋基礎建設、設計補助、青年創業等,可望利用文化設計促進城市改造及經濟轉型。

台北市成為全球第五座世界設計之都,台灣創意設計中心預估,台北市獲選2016世界設計之都,2016年設計產業將可達1,406億元產值。

從今年開始,台北市政府將陸續推動16項核心計畫推動城市集體改造,計畫亮點包括興建設計產業園區、2014年提供2,000萬元設計補助預算,以及青年創業辦公室優惠計畫等。

台北市文化局長劉維公表示,台北市有內湖、南港科學園區,但一座城市若要進步,不能光靠科技產業,軟實力也十分重要,因此台北市除了規劃北投、內湖兩處的影視產業園區之外,2016世界設計之都的16項核心計畫之一,將打造「設計產業園區」,以BOT獎勵民間投資方式招商,希望能透過民間力量創造產業群聚。

設計產業園區將有兩處,包括以時尚設計為主的「原培英市場預定地」和結合中山、雙連周邊創意能量的創意設計聚落「URS21」。

位於民生東路一段的中山創意基地「URS21」,因6月租約到期國有財產署可能收回,他表示,文化局現在正積極跟國有財產署爭取保留土地,若可行,將蓋大樓提供年輕創業者做為商辦及展示空間,讓設計產業有交流機會。

另一項核心計畫,為內湖科技園區的台北創新實驗室與產發局打造的「青年創業辦公室優惠計畫」,吸引15個團隊及7個微型企業創業家進駐;劉維公說,未來希望優惠計畫能擴大與都發局合作,提供國有空間1,000坪的公營住宅,以低廉租金讓創業者或微型企業進駐作為辦公室。

另外,台北市推出2013年「以設計改造城市」補助方案,投入1,000萬元預算補助24個案件,創造5,500萬元總投資效益;2014年將持續推動此補助,再投入2,000萬元預算,目前補助案數未定,也是16項核心計畫重點之一。

劉維公說,未來希望更多具社會設計和城市治理概念的中小型設計公司或設計組織參與此補助計畫。

去(2013)年國際觀光客來台人數約802萬人,台北市政府希望2016年藉著設計之都,使國際觀光客突破1,000萬人,也讓國際人士及設計界人士更有意願造訪台灣。

劉維公提到,2016世界設計之都的城市品牌行銷效果將帶動國際品牌來台,未來也可望帶動零售業、觀光產業、服務業如百貨或餐飲業設點或來台發展,也等於提供就業機會。

新聞辭典》 WDC世界設計之都

「世界設計之都(World Design Capital)」為國際工業設計社團協會(簡稱Icsid)2008年發起的全球性活動,每兩年進行一次城市徵選,獲選者命名為世界設計之都;至今歷年世界設計之都為:義大利杜林(2008年)、韓國首爾(2010年)、芬蘭赫爾辛基(2012年)、南非開普敦(2014年)。

※ 相關報導:

* 新故鄉願景-打造藝術村 哈凱部落勇敢追夢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407000307-260102

原本位在巴陵橋下的哈凱(Hagay)部落,遭多次風災重創、失去家園10餘年,處境不被政府重視。一位嫁入部落的漢人媳婦決意帶領族人爭取家園重建的機會,並且鼓勵他們勇敢做夢:「我們可以為新蓋的房子進行彩繪拚貼,甚至可以打造出後山的藝術村。」

....為了解決石門水庫淤積問題而築的巴陵攔沙壩,就位在部落下方。由於淤沙從未清理,壩體也慢慢無法承受重量,地基漸漸被掏空。1996年賀伯颱風襲台,部落幾處崩落,巴陵橋被列危險區域;2004年艾莉颱風造成地基崩塌,部落盡毀。「我查了一下,部落的損失,沒有任何一則新聞或文字資料記錄。」戴禮娟表示,他們受到的災難,彷彿不存在這個世界上。

....戴禮娟不免搖頭:「過去沒有環境生態的知識,不知道攔沙壩會造成問題,族人為了賺錢,還幫忙蓋了攔沙壩。」不料,攔沙壩卻成為土石掏空的禍首。胼手胝足,栽了一個果、攢了幾個工所買下的土地,還有那一磚一瓦蓋起的家園,就這麼毀在自己的未知上。

因為多次抗爭,政府不得不回應處理,但延宕10年,物價波動超乎想像,再加上採購法等等行政問題的限制,經歷6次流標後,終於有廠商願意承包,加上九二一賑災基金會同意捐助的自籌款,永久屋開始動工。

不過,完成的僅僅是毛胚,內裝和外觀仍得自己想辦法。除了外界支援外,族人自己也有計畫。戴禮娟表示,族裡的藝術家阿邁.西嵐曾帶著部落青年在別的部落和學校做馬賽克拚貼藝術工程,當家園重建,自然能發揮力量,她希望藉此讓哈凱部落成為後山的藝術村,「就讓我們一起完成這個夢。」

* 體驗古法製陶 陶藝學會迷上柴燒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595891.shtml

將軍區廣山窯昨辦理陶藝研習,台南市陶藝學會30多名會員,歷經4天3夜輪班柴燒,昨開窯時看見所創作的作品相當開心,還不時切磋箇中要訣,氣氛熱絡。

* 活化蚊子館 頭城文創園區再出發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595911.shtml

....「頭城不缺大樓,缺的是歷史建築。」當地居民表示,頭城鎮是開蘭第一城,保留下來的歷史建築卻很少,大多都被拆光了,開蘭第一城的精神逐漸消逝,火車站旁木屋是大家少數僅剩的生活記憶,具有保存價值。

台鐵民國95年釋放2棟木屋及1棟鋼構建築,縣文化局接手耗資千萬元修復,99年完工後委外經營使用,命名為「頭城文創園區」,引進當地木工藝家進駐,作為創作空間,為了避免影響工藝家創作,因此並沒有大舉招商、宣傳。

文化局表示,文創園區之前無法吸引遊客,委外的首期合約去年底到期,目前交由佛光大學承接經營權,佛光打算要把文創園區轉型,前陣子曾經出借拍戲,預計下個月重新對外開幕。

* 藝文界呼籲:別讓新舞台養蚊子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596159.shtml

成立十七年的新舞臺將在本月底熄燈,但因場館所屬的中信銀尚未確定大樓買家,外界預估新舞臺最多將有四年空窗期。表演藝術界人士昨天舉行記者會指出,北市即將鬧表演場地荒,希望新舞臺在拆除前一天都能發揮功能,別成蚊子館。

fsj 提到...

面具+默劇 黑色演繹《天堂大酒店》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408000486-260115

中國時報 汪宜儒/台北報導 2014年04月08日

一家標榜四顆星的老舊溫泉飯店,一對爭奪經營權的姊弟,還有習慣偷客人東西的女侍、著迷解剖肉類的廚師,這一大群人,在經歷了連串搞笑意外後,竟又捲入一件驚悚的殺人事件。來自德國的弗洛茲劇團將來台演出《天堂大酒店》,以面具加上默劇肢體的演出形式,演繹這場發生在飯店內的黑色悲喜劇。

成軍20年的弗洛茲劇團,由舒勒(Hajo Schuler)和米查羅斯基(Markus Michalowski)創立。兩人皆畢業於德國福克旺藝術大學戲劇系,擅長融合默劇、小丑、雜耍、音樂、舞蹈等多種元素進行表演,內容多取材自生活,作品風格幽默風趣又帶有詩意,在歐陸劇場界佔有一席之地。去年在台北藝術節演出的西班牙庫倫卡劇團,其面具與默劇肢體的演出形式,就受弗洛茲影響。

弗洛茲這次來台演出的《天堂大酒店》,創作於2008年,至今已在21國、19個藝術節中演出。故事從一間家族式經營的溫泉飯店開始,其中的第二代─老太太的兒子夢想有一段真愛,但他的姊姊卻開始為飯店的掌控權與他衝突,加上很有問題的女侍與怪裡怪氣的廚師攪局,讓整家飯店鬧了不少笑話,直到一具屍體出現在飯店中,所有工作人員和客人頓時捲入風暴,而飯店也在這時刻走到存亡的交叉路口。

《天堂大酒店》將於4月18日至20日在高雄大東文化藝術中心演出。

※ 相關報導:

* 短篇串連議題 胡晴舫《懸浮》犀利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408000485-260115

「每個作者要做的事都不同,我想我寫作,就是為了把別人的故事寫出來。」以犀利評論聞名的作家胡晴舫,推出睽違6年的小說《懸浮》,10則短篇刻畫年輕男子之死、退休夫妻的家庭爭吵、作家遺孀背負的外界責難等一幕幕人生即景,兜出一幅人物彼此相連的浮世繪。

胡晴舫笑說,有人問她:「妳怎麼不寫自己?妳沒有創傷嗎?」讓她驚覺台灣作家書寫家族、個人成長已蔚為主流,也確信立志寫作的自己,不管寫評論或寫小說,初衷都是處理社會議題,「只是兵器不同,前者直接表達我的觀點意見,後者則把道德曖昧留在那裡,小說的偉大,就在於能把曖昧性包容進來。」

* 敖幼祥開課 培育花蓮漫畫種子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408000537-260107

花蓮市公所與漫畫大師、《烏龍院》作者敖幼祥合辦漫畫營,為7月於花蓮市立圖書館兒童分館旁創設的「烏龍院漫畫館」培訓漫畫教學人才。敖幼祥7日開訓時表示,期待學員畫出花蓮的活力,結合文創,為花蓮市在地觀光加分。

烏龍院漫畫館開館後,除展示敖幼祥創作,也設有漫畫教室提供漫畫教學服務,為培訓教學師資,市公所舉辦漫畫營,由敖幼祥無償授課,短短一個月就吸引上百名民眾報名,經嚴格篩選,選出24位學員,將展開為期2周課程,日後成為漫畫種子教師。

fsj 提到...

陳明聰絕招 把藝術家當生態物種拍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409000507-260115

中國時報 吳垠慧/台北報導 2014年04月09日

在藝術家的展覽開幕會上,常可見到這樣的場景:一位頭髮灰白、扛著攝影器材的瘦削男性,「指揮」藝術家站在哪裡、臉朝哪個方向,展現什麼樣的神情,彷彿明星在棚拍。面對這位「怪杯杯」的指令,即使是很有主見的藝術家,也多半乖乖聽令。有這般能耐的攝影記者,美術界只有一位,就是人稱「聰哥」的陳明聰。

一位拍10年 什麼都有

「我把藝術家當成生態物種來拍,一位就是一個新物種。一個物種拍10年,該有的畫面應該都具備了。」今年7月下旬,陳明聰將首次在關渡美術館舉辦「100個藝術家」攝影展,8月初出版《108位當代藝術家》(暫定)攝影集。

陳明聰可說是當前唯一專任的美術線攝影記者,每逢藝術家舉辦展覽,總可見到他自發性地扛著攝影器材去展場記錄,即使一度發生車禍,休養期間他也把腳架當拐杖撐出門拍照。

生態觀念拍 面向完整

自1998年擔任《新朝藝術雜誌》攝影記者開始,16年來陳明聰已記錄了上千位藝術家,累積照片無可計算,有趣的是,曾從事3年生態攝影的陳明聰,把這段經驗移植到藝術家的拍攝計畫上,套用生態攝影的12字箴言:「生老病死、左鄰右舍、天災人禍」,在拍攝藝術家本人之外,也關注藝術家與環境、家人之間的關係,面向相當完整。

陳明聰發揮生態攝影「時間換取空間」的精神,從一開始的懵懂挫折,至今已能掌握多數藝術家的個性與創作特質,獲得藝術家的信任,在鏡頭前卸下心防,展現自然本色。近來他在臉書上分享10多年來的照片,只見有的長髮變短髮,有的是抗歲月的「不老傳說」,還有面露風霜的憂鬱王子或搖滾歌手氣質,今昔對照少不了互虧笑鬧,迴響熱烈。

不認識本尊 拍錯出糗

「一開始的確有點憧憬,藝術家嘛,像一個神祕族群,認識藝術家多少有點沾光的感覺,很像追星」,回憶踏入美術圈之初,陳明聰內心很忐忑,「半個都不認識,也沒人教我如何拍藝術家,挫折感很大。」他拍的第一位藝術家,是在台中國立台灣美術館進行爆破的蔡國強,「沒人知道那是什麼情況,亂拍一通。」他也曾因為不識藝術家的長相被捉弄,「我很認真拍了幾張底片後,才知道自己拍錯人,而旁人已經笑翻了,當時真的很糗。」

※ 相關報導:

* 藝術家有人情味 拍再久都不膩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409000510-260115

「拍政治人物、企業老闆,1年拍他們10次,他們也不會記得你是誰;藝術家10年拍他1次,第11年他看到你,還是伸出雙臂擁抱你,落差很大。」拍攝藝術家16年,陳明聰卻拍不膩,他直言拍照的動力主要來自藝術家的人情味。

....從對藝術家無比陌生,而今天成為展覽開幕的風景之一,陳明聰累積的豐富資料庫,也讓他成為業界的「救援部隊」,目前他以台北舉辦的展覽和藝術家為關注焦點,近兩年逐漸將拍攝主題擴及到藝術家的工作室,以及不同藝術家彼此間的互動,甚至藝術家與寵物的互動。

* 翻開立體書 黑武士跳出來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600683.shtml

想看愛麗絲夢遊仙境中的主角走出童話故事書嗎?或想親眼目睹黑武士在書本上揮舞著光劍的英姿嗎?這些在基隆市文化中心都看得到。「公共立體書巡迴展」自即日起至27日,在圖書館兒童室展示約160冊的立體書,並有結合手機擴增實境的兒童繪本,可供民眾下載閱讀。



◆ 紐約舞王假咬青蘋果 讓你回溯時光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601000.shtml

【聯合報╱記者何定照/台北報導】2014.04.09

紐約現代舞之王比爾‧提‧瓊斯,假裝咬下一顆青蘋果,回溯新作「故事/時光」重要道具—青蘋果的源起。他說「故事時光」中種種元素就像這顆青蘋果,隨著時光改變和不同理解,會產生新的意義。高雄觀眾周末將在「故事/時光」中感受藝術轉化的力量。

瓊斯回憶,有回他在家鄉租車時,恰巧是位老人服務。老人相對其他年輕人,動作吃力很多,在服務完空檔時掏出一顆青蘋果細心擦拭,而後閉眼大口咬下,讓他頓然體會「這蘋果對他一定很重要」。

瓊斯立即買了一大袋青蘋果分送舞者,要舞者拿著跳舞,從此青蘋果成了「故事/時光」重要元素。

台灣舞者劉奕伶在「故事/時光」將唱閩南語歌「舞女」,也具有青蘋果般意義。瓊斯說,他偶然聽到劉奕伶唱「舞女」,覺得很浪漫。「故事/時光」將隨機搬演七十段各一分鐘的舞蹈、故事、音樂,即讓觀眾在瓊斯看到的世界中自由聯想。

「故事/時光」靈感源於前衛作曲家約翰‧凱吉名作「不定」,凱吉概念又來自易經。瓊斯認為,凱吉作品形式雖然隨機,故事基礎仍建立在他身為白人、佛教徒、二十世紀初期藝術家等背景,隱隱形成固定軸線。

雲門藝術總監林懷民說,他向來崇拜瓊斯,「他不僅是位很好的編舞家、也幾乎是劇作家,更重要的是永遠的抗議者、批判者。」

「故事/時光」本月十二日、十三日,在高雄文化中心至德堂演出,購票洽兩廳院售票系統。

※ 相關報導:

* 「海綿寶寶」幻影 虛擬王國變變變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600997.shtml

美國著名舞團碧洛伯樂斯(Pilobolus)新作「幻影王國」,結合人體影戲、舞蹈、音樂,深受好評,在背後串連起故事軸線的,是艾美獎入圍作品「海綿寶寶」首席編劇史帝芬˙班克斯(Steven Banks)。有了班克斯豐沛創意加持,「幻影王國」終成就今日廣受老少歡迎風貌。

* 維也納交響樂團 5月底彰化演出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601805.shtml

在彰化縣政府邀請下,享譽全球的維也納交響樂團,將由首席女指揮家西蒙娜‧楊(Simone Young)親自領軍來台,於5月30、31日(周五、六),在彰化縣立體育館演出二場。上午於彰化縣府並舉行記者會,縣長卓伯源邀請全國民眾共襄盛舉,這次也是該團此次訪台唯一的兩場音樂盛會。

* 假聲男高音賈洛斯基 重現18世紀風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409000513-260115

地位可比男高音界中的多明哥,天生好嗓則如同被上帝親吻過的帕華洛帝,法國假聲男高音菲利普‧賈洛斯基本月將首度訪台,重現18世紀兩位作曲大師韓德爾與波爾波拉的創作。

fsj 提到...

5種樂器 敲出法國風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410000779-260115

中國時報 趙靜瑜/台北報導 2014年04月10日

用5種鍵盤打擊樂器,如何築起一座音樂城堡?法國知名的里昂鍵盤打擊樂團,今年受邀參加2014台灣國際打擊樂節,該團是全世界最著名純粹使用木琴、鐵琴等鍵盤打擊樂的團體,這次將深入探索薩替、德布西的作品,呈現截然不同的法國風。

里昂鍵盤打擊樂團1983年成連,至今邁入31年,他們使用馬林巴琴、高音木琴、鐵琴、鐘琴以及管鐘等樂器,改編並演出古典樂曲,在樂壇獨樹一幟,曾獲盧森堡國際打擊樂大賽、坎城國際大獎等殊榮。

改編經典作品

團長雷瓦提表示,在歐洲的音樂文化中,鋼琴家與提琴家享有300年來豐富的古典音樂,「但對打擊樂器來說,卻是一片空白。即便到了1980年,專門為打擊樂所寫的樂曲仍舊相當貧乏。」

於是,這群人組成了里昂鍵盤打擊樂團。嘉荷表示,19世紀就已經有大量的改編作品,「當時沒有收音機與留聲機,只有鋼琴、管樂與弦樂能讓當時的人們認識到那些經典作品,我們只是跟隨前人的足跡。」

音樂配器豐富

雷瓦提表示,改編不只是單純的改寫,更應該提供作品嶄新的視野,重要的是要保留原曲所要傳遞訊息以及藝術性。

朱宗慶打擊樂團團長吳思珊表示,2001年朱團受邀到法國參加演出,遇見了里昂鍵盤打擊樂團,「當時他們就聽說台灣有打擊樂節,希望可以來參加。」

2年後,擊樂文教基金會邀請里昂鍵盤打擊樂團首度訪台,「那是我第一次聽見他們的演出,非常震驚。」吳思珊說,他們全場曲目都是改編自古典音樂,5位團員不但演奏各類鍵盤打擊樂器,還有人兼打節奏,「音樂配器之豐富,令人眼睛一亮。」

這次訪台,樂團將演出薩提、德布西等古典樂迷熟悉的作品,吳思珊表示,德布西的《前奏曲》本來是寫給鋼琴,換成鍵盤打擊樂器來演出,由於材質多元,有木質,有鋼料,音色更豐富,雖然旋律聽來熟悉,但加入擊樂,感覺會很不一樣。

里昂鍵盤打擊樂團將於5月27日在台中中山堂,5月29日在宜蘭縣文化局演藝廳,5月31日在台東縣政府演藝廳,6月1日在台北國家音樂廳演出。

※ 相關報導:

* 維也納交響樂團 來了 拿發票換門票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410000781-260115

這次維也納樂團帶來貝多芬第3、第7號交響曲和舒伯特《薩拉曼卡之友》序曲、貝多芬F大調浪漫曲、史特勞斯2世《吉普賽男爵》序曲、布拉姆斯第2號交響曲,發票累計1000元,得兌換1張入場券;2000元2張,每人最多6張。從5月3日,每天上午9時至下午4時,在縣府和員林演藝廳服務台兌換,換完為止,並安排免費接駁公車。

fsj 提到...

紐西蘭「國寶」進駐 陶品燒出戰地情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605552.shtml

【聯合報╱記者陳向鑫/金門報導】2014.04.11

紐西蘭「國寶」陶藝家吉米.庫柏(Jim Cooper)進駐全國唯一「官窯」金門陶瓷廠創作半年,百餘件結合戰地意象的作品將在今年暑假配合台開金門工商休閒園區開幕展出,傳達早日走出戰爭悲情的創作理念。

吉米去年10月經台開公司牽線來到金門,他說,坑道、飛機、槍砲是他對金門的第一印象,因此很多作品都隱含戰地意象,再結合豐富色彩以各種不同的姿態、方式呈現出來。

吉米以自己例子說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道理,期待金門能因生活條件改善、經濟繁榮而浴火重生,走出自己的路。

※ 相關報導:

* 洋碩士回台 陶藝傳達疏離感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605549.shtml

「我喜歡的是這塊土地,我愛台灣。」高中畢業就遠赴美國念大學及研究所的王佩瑄,仍持續關注台灣發展,去年她結束7年的美國生活回台從事陶藝創作,她說,「我就是無法割捨對這片土地的情感」。



◆ 北美館廣場長出竹林 邀你攀爬漫步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605455.shtml

【聯合報╱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2014.04.11

北美館館前廣場上,2000多根竹子架起高20公尺、如鷹架般的臨時建築,邀民眾攀爬遊走,從不同高度、角度觀看這座北部最重要的藝術殿堂。這是由建築師蘇富源、藝術家陳宣誠、任大賢共同設計的「邊緣地景」,為藝術提供不一樣的角度。

英國倫敦海德公園內的蛇形藝廊,2003年起,每年夏天固定請一位國際知名建築師,在美術館旁打造為期3個月的臨時建築,創舉讓蛇形藝廊成為倫敦夏天的熱門觀光景點。

北美館今年也首次以競圖方式,甄選建築師在美術館旁打造為期3個月的臨時建築,首件作品「邊緣地景」明天開幕。

陳宣誠指出,「邊緣地景」的基本概念,是以1比1的比例,以竹子在北美館外打造出和北美館內大廳一樣大小的空間,形成虛與實、室內與室外的有趣對話。

設計團隊邀請100位中原大學建築系學生,以雙手搭蓋竹建築,體會自然竹材內賦的時間性與生命力。

從中山北路遠望,北美館旁彷彿冒出一片翠綠竹林。蘇富源指出,未來3個月,竹子顏色將從綠轉黃,與周遭環境產生一場時間的對話。

「邊緣地景」以竹梯創造延伸一條通道,邀觀眾沿梯而上、景隨步移,從各種意想不到的角度重新欣賞北美館與戶外空間。

˙「邊緣地景」12日起至6月19日於北美館戶外廣場展出。期間將化身為劇院、舞台,邀請樂團、劇團、舞團與服裝設計師,展開9場解放空間想像的演出。



◆ 顛覆傳統 陳亞蘭讓野台戲進化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605831.shtml

【聯合報╱記者陳慧貞/台北報導】2014.04.11

歌仔戲當紅小生陳亞蘭創團作與聯合報系合作,今年七夕推出舞台歌仔戲「牛郎織女」,她昨天特別到聯合報總部參訪,並與聯合報社長項國寧暢談投身歌仔戲心路歷程。

陳亞蘭對推動台灣歌仔戲文化有使命感,因此她自創劇團,進入製作核心,網羅各大歌仔戲團菁英台柱,大膽起用新生代偶像演出,為台灣歌仔戲注入新創意,更積極提升質感,讓歌仔戲可吸引更多不同年齡族群。

面對文化傳承,陳亞蘭認為,歌仔戲從野台戲轉變成進軍城市舞台、電視螢光幕,一路進化代表藝術內涵的提升。這次她與聯合報系合作,源起於她看過聯合報系引進國外優秀劇碼表演,如「太陽劇團」的不同劇碼,觸發她對於傳統歌仔戲的創新改變,迫切希望與動畫接軌、提升歌仔戲文化質感,藉以扭轉歌仔戲僅限於年長觀眾的制式想法,做出符合現代的創作劇碼。

談到推出耳熟能詳的「牛郎織女」,陳亞蘭表示,一為符合節令,二則也是得到藝術總監楊麗花的支持,希望在現代生活壓力下,讓觀眾透過輕鬆喜劇來紓壓。

※ 相關報導:

* 陳亞蘭溫柔革命 「牛郎織女」變逗趣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605840.shtml

今年七夕,陳亞蘭與歌仔戲迷們有場約會,「牛郎織女」的傳奇故事將被搬上台北國父紀念館舞台,以新形態的舞台歌仔戲方式呈現,這是陳亞蘭自創戲團後首部作品,還邀來恩師楊麗花擔任總導演兼藝術總監。

* 梅蘭芳經典「霸王別姬」 台灣搶先看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605824.shtml

今年是京劇表演藝術大師梅蘭芳誕生一百廿周年,每年來台都大受歡迎的中國國家京劇院,帶來兩齣梅派經典劇碼「穆桂英掛帥」及「霸王別姬」,讓梅派再傳弟子、中京院一團團長李勝素等人重現梅派風華。

明年成立一甲子的中京院,首任院長為梅蘭芳,是大陸文化部唯一直屬京劇院團。中京院副院長、大陸第一老生于魁智笑說,該團每次來台都集合各流派精華,堪稱夢幻組合;例如這次除院內八位一級演員,還外邀四位各院一級演員,眾家曾獲的梅花獎可開花園,讓大陸戲迷直嚷「如此陣容在大陸為何看不到」。

fsj 提到...

舞台劇「玫瑰色」 回顧台灣社運史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607706.shtml

【聯合報╱記者許瀚分/基隆報導】2014.04.12 04

由台大戲劇系畢業校友所組成的「讀演劇人」及彭靖文18日開始,將在基隆文化中心發表作品「玫瑰色的國」,劇團以「戲中戲」的演繹方式,帶領觀眾回顧從四六事件到剛落幕的太陽花學運,這50多年來在台灣發生的社會運動及重大議題,期望提升大眾對於公共議題的關注。

編劇導演周翊誠表示,這齣戲的場景設定在一場社運的展覽發表會,時間是2034年,7位大學話劇社的學生在展覽會場上重逢。藉由倒敘的時間手法,帶領觀眾回到20年前,逐一回顧發生在台灣的社會運動事件,包含四六事件、保釣運動、美麗島衝突、野百合學運,一直到近期的反核運動、多元成家及剛落幕的太陽花學運。

周翊誠說,這齣戲改編自去年台大藝術季的同名作品,今年1月決定重演,戲排到一半,爆發太陽花事件。他們也到立院感受學運的氛圍,「這時才真正可以想像美麗島事件時,那些人心中的恐懼,排起戲來更有『FU(感覺)』了」。

身為基隆人的他說,這齣戲在基隆發表更顯得有意義,宣傳劇照也選擇在西岸碼頭倉庫取景,「我很怕倉庫留不住,所以想留下它最後的身影」。

「玫瑰色的國」除戲劇外,也融合了舞蹈、影像、攝影及展覽等藝術形式,劇團也和多個公民團體及藝術家合作,在舞台上展示當年社運時,所拍攝的珍貴影像作品,讓觀眾走入時光隧道。

下周五晚間7點半「玫瑰色的國」將於文化中心島嶼實驗劇場進行首演,一連兩周的星期五、六及日的下午、晚上都有演出,目前晚間的場次都還有票券,下午的場只剩27日,欲索票的民眾請洽0975667965讀演劇人執行製作,或至文化局索票。

※ 相關報導:

* 惡童日記、銀之匙…成長的焦慮與反抗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607930.shtml

太陽花學運落幕,年輕一代對現狀感到苦悶不滿以及世代差距等問題,再度引起討論。法文小說《惡童日記》和日本動漫《銀之匙》描繪主角成長過程中,面對成人世界的焦慮與反抗,被改編成電影,最近先後在台上映。

* 愚人節 教授被整還大喊加分
http://mag.udn.com/mag/digital/storypage.jsp?f_ART_ID=508404

美國阿奎那斯學院有位教授不希望上課聽到手機聲響起,於是規定:如果手機響了,就得用擴音來接電話給大家聽。沒想到學生們卻利用這個規定好好在愚人節回敬了教授!

* 國光伶人三部曲 攻進上海灘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412000971-260115

國光劇團藝術總監王安祈的《孟小冬》、《百年戲樓》與《水袖與胭脂》,被視為「伶人三部曲」,細膩有情的筆法開創極富文學性與當代性的台式新編京劇。這3部作品獲邀在中國上海大劇院連演2周,也是上海大劇院重新整修後開幕季裡唯一的台灣代表。



◆ 偏鄉孩子 另一扇眼睛看世界
http://life.chinatimes.com/LifeContent/1405/20140412000926.html

林欣誼/台北報導 2014-04-12 中國時報

映在玻璃上的大眼睛、張大嘴巴的魚頭、陽光下跳躍的人影,和彩繪的部落房屋等,是花東7所小學小朋友用相機拍下的景象,呈現兒童眼中新奇的世界。由趙廷箴文教基金會、公益平台主辦的「孩子的另一扇眼睛」攝影記錄展,集合80件兒童攝影作品,今起至4月27日於新光三越A9館展出,接著巡迴台東、台南。

2011年底,公益平台啟動「捐出你的二手相機,為偏鄉孩童開啟另一扇眼睛」活動,共募集4000台二手相機分送給花東107所國小。2012年底台灣工銀集團捐贈140台全新數位相機,由公益平台分送見晴國小、三合國小、初來國小等7所偏遠的花東學校,並招募12位攝影志工進行一年教學。

「孩子的另一扇眼睛」展出這一年來成果,並選出10件得獎作品,邀請得獎的小朋友來台北旅行。台東初來國小六年級學生余旻祖帶著淘氣的神情說:「我喜歡拍一些奇怪的東西,比如被壓死的青蛙!」他的得獎照拍攝一個朋友的身體,上面貼滿了刺青貼紙的花朵、動物圖案,呈現他眼中的「新奇」。

台東瑞源國小六年級生柯佳吟拍下同學的鬼臉、從鞦韆跳下的瞬間,記錄歡樂的學校生活。她靦腆地說喜歡隨身帶著相機,去年畢業旅行拍下高雄愛河,也常拍阿公阿嬤和阿伯們,「因為家裡老人很多。」她以拿著相機投入公益的傑出青年沈芯菱為模範。

台東太平國小的張庭瑋則說最期待每周一次上課時,拿出照片和老師、同學分享,「老師的讚美是我們繼續拍照的原動力!」

孩子們的作品大多構圖大膽、充滿趣味,記錄嬉鬧的學校生活,為家人朋友留下影像,志工老師侯方達表示,他每次看小孩的照片都很驚豔:「怎麼會用這個角度拍照!」連他現在拍照都受小朋友影響,「是他們在教我攝影。」

fsj 提到...

日「人孔蓋專家」到台北 改迷鐵窗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609455.shtml

【聯合報╱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2014.04.13

由日本建築師藤森照信擔任導師的「台北路上偵探團」,九十個名額一開放網路報名便秒殺,學員多為廿歲上下。藤森昨天看完這些「台北福爾摩斯」的路上觀察報告,認為台灣年輕人對城市的好奇心與掌握能力不遜於日本。

被喻為「路上觀察之神」的日本藝術家林丈二,昨天也來參加「台北路上偵探團」。他從一九七一年迷上人孔蓋起,走遍日本與歐洲逾百座城市記錄人孔蓋,同時觀察狗大小便、鞋底砂石、磚牆小洞等希奇古怪的城市細節。不過,台北一成不變的人孔蓋對他沒什麼吸引力,反倒是獨特的鐵窗、壁畫不斷謀殺他的底片。

其實,台灣近年也興起「路上觀察」風潮,並有著和日本類似的發展軌跡。一開始先由藝術家發起,如藝術家姚瑞中發表「廢墟」系列攝影集,記錄城市中的老房子;插畫家桑德出版繪本「台灣巷弄」,描繪騎樓、小吃攤等巷弄風情。

接著是大批素人加入「街頭觀察」,如臉書社團「字嗨」邀請臉友將街頭看到的特殊字體拍照上傳分享,粉絲已破一萬四千人。這次趁藤森來台,行人出版社引進「路上觀察學會」代表著作「路上觀察學入門」,並將成立臉書社團徵求網友的街道觀察紀錄。

「台北路上偵探團」研究成果,將在五月分北美館展覽「未明的雲朵」中展出。策展人阮慶岳指出,台灣城市是要走向北京上海般的大規模都更,還是日本「小而美」的微型革命?藤森的「路上觀察學」在此時引進,有助於台灣人釐清方向。

※ 相關報導:

* 探索台北 「路上偵探」來了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609450.shtml

....一九八六年,建築學者藤森照信、藝術家林丈二等人創立「路上觀察學會」,花兩年時間,帶領家庭主婦、粉領族、社區居民漫步東京大街小巷,觀察記錄一般人忽略的都市細節,包括人孔蓋、行人穿著、狗大小便痕跡等。

「從那時起,日本人開始有了觀察城市的習慣。」藤森說,一九八○年代日本都市邁向成熟,居民意識到人與都市的關係正在改變。在路上觀察學會的推波助瀾下,許多日本人當起「路上偵探」,探索、了解身邊環境。

....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系主任阮慶岳指出,藤森創建的「路上學」,一開始被視為旁門左道,卻默默扭轉了日本城市的發展方向。讓東京從大尺度、由規畫者主導的「市長的城市」,轉為小尺度、更尊重市民選擇的「市民的城市」,並成就了重視細節的日式建築美學。

* 桂春蝶落語秀 聽覺也香豔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413000670-260115

今年是日本落語家桂春蝶出道20年,在日本展開巡迴演出的他,特地將台灣排入其中一站,本周將在台北文山劇場演出。

因為兩年前首度來台演出的經驗太難忘,桂春蝶說,「觀眾反應是出乎預料的10倍熱烈。再來台灣是想讓落語在台灣被更多人認識。」

....落語有其嚴謹的師承制度,拜入師門後得經過至少3年的基本技巧訓練,加上至少10年的古典段子演出經驗才可能進行新編創作,而能否繼承師父的門號,仰賴的不僅是師父的首肯,還得經過圈內人的評斷才成。

* 樂聞樂思/鋼琴大走音 國家音樂廳怎麼了?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609696.shtml

本月4日鋼琴家紀新(Evgeny Kissin)來台舉辦獨奏會。演奏非常出色,但作為聽眾,下半場卻聽得痛苦異常,到安可曲簡直不知道在聽什麼。

是的,繼去年發生鋼琴家艾德曼(Sergei Edelmann)和伽佛利佑克(Alexander Gavrylyuk)的大走音事件之後,不到一年,國家音樂廳又發生鋼琴大走音,而且走音到根本難以欣賞的離譜事件。鋼琴當然會隨演奏而走音,但走音到這種程度,大概很難在其他場館找到先例。

* 兩廳院:配合演出者需求未換琴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609697.shtml

針對樂評人焦元溥撰文指國家音樂廳的鋼琴大走音,兩廳院今天回應強調,當天的選琴和調音,都尊重並配合演出者的需求,也曾提出換琴建議,但鋼琴家未要求換琴。

* 兩廳院:配合演出者需求未換琴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609697.shtml

針對樂評人焦元溥撰文指國家音樂廳的鋼琴大走音,兩廳院今天回應強調,當天的選琴和調音,都尊重並配合演出者的需求,也曾提出換琴建議,但鋼琴家未要求換琴。



◆ Motto Taiwan上線 「石頭」推薦台灣書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609458.shtml

【聯合報╱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2014.04.13

電影「KANO」在日本引爆話題,「五月天」樂團在日本的演唱會更吸引眾多歌迷,「哈日風」隱隱有變為「哈台風」反向吹回日本的趨勢。為了讓日人深入了解台灣,聯經出版社與日本聞文堂合作推出日文網站「Motto Taiwan」,專門介紹台灣書籍。

日本各領域的書籍包括人文、歷史、建築、小說、攝影等,在台灣擁有大量讀者。反觀日人對台灣的認知度卻還停留在觀光、美食,台灣書的日文版寥寥可數。聯經總編輯胡金倫指出,日本人來台觀光時會去逛書店,卻鮮少翻閱台灣書,除了語言的隔閡,對台灣作家與作品的理解不足才是主因。

為了促進台日文化交流,聯經獲文化部「跨域合創計畫」補助,與日本聞文堂合作建立台灣書籍情報網站「Motto Taiwan(更多關於台灣的)」。胡金倫指出,「Motto Taiwan」將是第一個專門介紹台灣書籍、出版情報、作家動態的全日文網站。

「Motto Taiwan」網站除了提供台灣書部分內容的日文翻譯,還將專訪日人熟悉的導演、演員、歌手等,暢談個人閱讀經歷並推薦私房台灣作品。網站上周甫上線,便找來「五月天」吉他手石頭暢談從小到大的閱讀經驗。

「Motto Taiwan」網站:http://motto-taiwan.com/

fsj 提到...

首家「藝術銀行」開張 作品只租不賣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611087.shtml

【聯合報╱記者陳秋雲/台中報導】2014.04.14

由文化部及企業打造的「藝術銀行」昨在台中開幕,銀行裡除典藏台灣藝術家作品,也出租藝術品在公共空間展示,讓藝術與民眾為鄰,走進生活中。

文化部長龍應台主持揭幕典禮時說,這廿幾天來大家心情都很激昂,大家都累了,非常渴望有正面能量。昨一早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打電話給她,得知藝術銀行要開幕,大笑說「終於有正面能量要出現了」。

龍應台說,這是台灣第一家藝術銀行,也是唯一的一家,裡面典藏台灣本土藝術家的創作,讓台灣的孩子們不再只看到畢卡索、莫內的複製品,也能多認識台灣藝術家的作品。

龍應台說,藝術銀行裡的作品只租不賣,有意承租的公私立機關可到這裡挑選適合展示的作品,在公共空間展示;讓台灣藝術家的作品不只在美術館展出,也可以在醫院候診室、機場候機室出現,走進一般民眾生活中。目前作品已出租八成。

龍應台特別感謝十家台中在地企業「贊助天使」,每家出資兩百萬元,組成「藝術銀行俱樂部」,架設台灣當代藝術舞台,讓藝術工作者安心揮灑。

慶仁建設總經理林正昇說,出錢事小,各家企業都用心推動,才能讓本土藝術落地生根長得好。

精銳建設總經理王碧竣說,企業樂見讓藝術進入社會,為日常生活注入美感氛圍。

文化部人員表示,藝術銀行針對出租作品提供客製化服務,公私立機構、單位或社區委員會、醫院診所、行號都可承租。每月租金以作品總價的千分之四計算,三個月為一期,經常換新。藝術銀行位在台中市自由路一段一五○號。

※ 相關報導:

* 藝術新聲 北中南9校聯展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414000472-260115

繼去年7校台灣美術系畢業生聯合舉辦「藝術新聲」推薦展後,今年規模再擴大,「2014藝術新聲:台灣9校10系美術系畢業生推薦展」即日起至23日,在台中大墩文化中心登場,集結200位北中南應屆畢業生作品展出。

* 一級表演廳「下鄉」 在地藝術活跳跳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610694.shtml

串連台北國家兩廳院、台中國家歌劇院、高雄衛武營國家藝文中心等三大表演場館的「國家表演藝術中心(簡稱表藝中心)」,日前正式成立,全台將會有1萬3,000多個觀眾席,藝文活動也會帶動在地發展。



◆ 首創工法 台南大天后宮壁畫拉皮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611090.shtml

【聯合報╱記者修瑞瑩/台南報導】2014.04.14

興建約四百年的台南市國定古蹟大天后宮,首度進行壁畫維修工程,為讓「凸肚」壁面恢復平整,修復人員絞盡腦汁,首創懸吊加壓工法,工程浩大。

建築師黃毅誠表示,書法後方的牆是早期的編竹夾泥牆,必須將牆面與上方的橫梁及兩側柱體切開,再把厚約九公分的牆壁從上方吊起,利用牆體本身重量將牆面拉平,正面再以千斤頂施壓,讓凸肚縮回,「過去從沒人用過這方法」。

負責施作的維修專家吳杏雪指出,大天后宮的壁畫是在編竹夾泥牆外敷上石灰壁,於壁上作畫,與歐洲古蹟在石材上作畫、或大陸在夯實泥土上作畫都不同,大家只能邊想邊做。

大天后宮創於明朝,距今近四百年,廟內特色之一是有三十多幅大型壁畫,集台灣早期寺廟彩繪大師陳玉峰、潘麗水、陳壽彝、丁清石等人作品之大成。但長期溫、溼度變化及香火煙燻影響,部分保存狀況不佳。之前維修都是將落色部位補回,這次首度進行壁體維修。

台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表示,這次修的三幅大壁畫,分別是一九七○年時由潘麗水所繪的「花木蘭」及同一時期作者不詳的書法,每幅長約四公尺、高約兩公尺。

正殿左側的「武穆精忠」壁畫略小,是陳玉峰一九四三年所繪。



◆ 伊勢英子暢談療癒創作路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414000463-260115

中國時報 林欣誼/台北報導 2014年04月14日

不論是被森林樹木包圍的嬰孩、在震災中倒下的黑松,或拉著提琴的男孩在樹林中踏著音樂的步伐,日本繪本作家伊勢英子的作品不離「人與樹」,她擅長以柔和暈染的色彩,傳達層次豐富的意境,畫風悠遠迷人。昨天她受邀來台在國家圖書館演講,分享她一張張畫作背後的創作理念,台下如癡如醉。

繪畫音樂 同等重要

一襲黑色洋裝的伊勢英子兼具設計師的時髦與藝術家的敏銳,看不出她已經是64歲的阿嬤。伊勢英子是日本知名畫家、繪本作家,1949年生於北海道,2歲開始畫畫、13歲學拉大提琴,對她來說,繪畫就像呼吸一樣自然,音樂是她生命不可或缺的元素。

伊勢對繪畫保持純真熱誠,代表作包括繪本《草帽》、童話《麻吉寶寶的繪圖日記》,曾以宮澤賢治的作品創作《風之又三郎》等系列繪本,在日本獲獎無數,作品《山之生》、《海之生》、《書的手藝人》、《1000把大提琴的合奏》等已引進台灣。

耗費4年完成的新作《大提琴與樹》剛在台出版,作畫期間歷經311震災。書中融入童年學琴的經驗,每幅畫既是獨立藝術品,又與故事相映成章,描繪學提琴的小男孩,從種樹的祖父、製琴師傅的父親、教他拉琴的老師身上,體會到一棵樹從樹到琴的生命循環。

歷時4年 完成新作

伊勢回憶13歲開始習琴,25歲時提琴老師過世,悲傷到無法拉琴的她因而走訪一趟西班牙,找尋音樂到底是什麼,「書中出現許多燕子,就是我在西班牙鄉間聽著鳥叫的經驗。」

伊勢年輕時曾遊學法國,童年的北海道鄉間風景、歐洲文化都市型塑她的創作靈魂,此外,她表示日本傳統文化中,樹扮演重要角色,平時她常帶著素描本到處寫生樹木,她到台北隔日就到大安森林公園寫生,還撿幾片枯葉到現場與聽眾分享。

她分享筆下所繪家附近的赤松、巴黎植物園的法國梧桐,以及311震災倒下的黑松等,她表示處在災區的殘破風景中,通常她無法畫畫,「但我第一次看到這棵樹,感受它在呼喚:『畫我!畫我!因為我不知道接下來我會變成怎樣。』因此留下這張鉛筆素描。」

伊勢的圖畫融入豐富感情,流露沉靜力量,聽到她被台灣出版社譽為「療癒系畫家」,她驚訝大笑:「我想是因為畫畫會讓我自己沉靜下來,讀者也會從我的畫感到同樣的舒緩力量吧。」

fsj 提到...

洗手台 車後座 靈感來了就創作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415000454-260115

中國時報 林欣誼/台北報導 2014年04月15日

大文豪海明威不管前晚如何爛醉,每天一定黎明即起寫作;義大利作家艾可在等朋友搭電梯抵達家門口的幾秒間,就能構思新作內容;英國詩人奧登為了保持專注和活力,每天一顆安非他命…大師們如何安排每日作息以和創作拚搏?美國作家梅森‧柯瑞(Mason Currey)作品《創作者的日常生活》,為讀者揭祕。

全書以簡短生動的筆法,探索160多位作家、導演、音樂家、畫家的創作習慣,作者柯瑞認為,這些創作者的共同點是,「他們都全心投入日常的工作,但卻永遠對自己的進展沒有完全的信心;永遠小心翼翼,生怕有朝一日前功盡棄。」

卡夫卡犧牲睡眠寫作

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的長跑習慣眾所周知,他大約30年前成為專業作家後,便決心戒菸、少喝酒,改吃蔬菜和魚為主,以嚴格的作息規訓自己,他說:「這樣的重複本身就很重要;它是一種催眠。我為自己催眠,以求更深入我的心靈。」

和村上一樣的作家所在多有,狄更斯、海明威、西蒙波娃、史蒂芬金等都是作息固定的自律一族。但更多人被生活所困,有份保險工作的卡夫卡,不僅時間被剝奪,也和家人擠在狹小公寓,因此只能趁半夜大家熟睡後寫作,但他寫作動力依然強悍,自述:「要是我們不能輕易得到愉快的生活,那麼就只好想些巧妙的辦法迂迴前進。」

身兼家庭主婦的作家則多能隨處創作,如推理大師克莉絲蒂婚前便出版許多作品,但她說:「有趣的是,一結了婚,我對自己寫的書都忘得一乾二淨。我想我可能是太享受普通的生活, 結果寫作成了偶一為之的工作。」她從沒有書房,大理石的洗手台面、飯桌上擺上一台打字機,就是她寫作的好地方。

咖啡美酒一日不可少

畫家培根夜夜笙歌,每天豪飲半打葡萄酒,失眠的他睡前靠讀食譜放鬆;樂聖貝多芬每天早餐只喝咖啡,非自己精準數好60顆咖啡豆煮成一杯不可,特別癖好是一天要洗好幾次澡。

納博科夫寫《蘿莉塔》的場景,竟在橫越美國途中、每天晚上停好車後在汽車後座裡,理由是「這是全美國唯一沒有噪音和強風之處」;馬克‧吐溫在夏日度假的農莊寫《湯姆歷險記》,從吃完早餐後直寫到晚上五點,不吃午餐,家人因不敢靠近他的書房,要找他時還得吹號角。

中時電子報關心您:吸菸有害健康!

中時電子報關心您:喝酒過量,有礙健康!

※ 吸安非他命必死無疑!相關報導:

* 吸甲基安非他命自殺死亡率17倍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303742

* 作家朱西甯2千件遺物 台文館展出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612839.shtml

國立台灣文學館從今起推出作家朱西甯的遺物捐贈展,展出生前手稿及曾使用的物品,而其家族是文壇中知名的文學家族,也將一併展出其成就。展期到8月底,地點在2樓展覽室E。....台文館館長翁誌聰表示,展出以「小說的冶金者」為主題,可看到這位在我國文學史上舉足輕重的重要作家之人生歷練,淬煉文學猶如冶金的精神,並呈現朱豐富多樣的創作風貌。

* 日式官舍變詩社 向文青招手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613876.shtml

為了推動「詩的復興」,文化部修繕齊東街兩棟日式宿舍,並引進民間活水,將歷史建築轉化成「齊東詩舍」,推廣詩的創作與交流,號召愛詩人一起響應。文化部長龍應台指出,台灣詩人豐沛的創作能量,在華人世界被看重,「齊東詩舍」也將扮演詩的復興堡壘,詩人更是台灣的文化大使。



◆ 樹皮苧麻 化作囊袋羽翼…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613181.shtml

【聯合報╱記者周美惠/台北報導】2014.04.15

長期耕耘纖維創作的藝術家陳淑燕,以樹皮布、苧麻等植物纖維織出恍如母親子宮或是動植物囊袋的造型,一個個「穿越時空的囊袋」從天而降,象徵祖靈的庇佑,既靈動又神秘。

陳淑燕擅長以東海岸的樹皮布、月桃葉、苧麻等創作新型態的綠色藝術,目前在北市樹火紀念紙博物館舉行的「穹蒼羽翼─陳淑燕纖維創作展」,呈現多元豐富的纖維藝術。

一朵朵以樹皮布捶打、一體成型的「心花」,浪漫地呈現原始自然到人類文明之間的流動。從天花板垂降的「蔓延的囊體」系列,則以構樹紙漿、苧麻纖維等模擬植物攀爬,隨著風向不停轉動變化,像是通往外在世界的探觸路徑。

她親手製作的手工紙如同薄膜,懸吊在竹編空間裝置上,化為「精靈的羽翼」,穿梭在展間,營造與天際同呼吸的輕盈。

此外,還有一件件以樹皮布編織成的衣服,用懸掛方式呈現文化的圖騰,其上的文字漸次遞減,最後回歸素樸的赤裸樹皮布本質,以檢視原本屬於自然的原始生命力,與文化意識形態的交纏與衝擊。

陳淑燕纖維創作展將在樹火紀念紙博物館(台北市長安東路二段六十八號)展至九月底。

※ 相關報導:

* 清宮珍寶到台中 展品逾百億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415000464-260115

皇宮御用銘火龍夜明珠、九龍夜明珠、清乾隆款黃地洋彩扎道八卦交泰轉心瓶…,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珍罕文物現身台中;台中世貿中心5月即將舉辦「清宮寶藏御展」暨「朕的畫師─郎世寧特展」,展前記者會首先公開5項文物,其中夜明珠在黑暗中綻放點點螢光,與會者嘖嘖稱奇。

在清宮劇、寶物鑑定團等節目帶動下,中國文物備受全球拍賣市場矚目,適逢2015年是清朝宮廷畫師郎世寧來台300年,台中世貿中心與美商方美克斯藝術集團合作,搜羅市值超過百億元、115組件清宮文物在台中世貿中心展出。

fsj 提到...

幫畫家代打 總經理藝鳴驚人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416000575-260107

中國時報 楊樹煌/南投報導 2014年04月16日

藝術家的養成不易,但要挖掘1位與生具有文創藝術天分人才更為不易,有時要靠機緣或時空環境背景因素的巧合;泰雅渡假村總經理李吉田就是一例,當年因泰雅皇宮落成迫在眉睫,委任畫作的藝術家住院,他硬著頭皮畫畫,就這樣激發出藝術創作潛能,1個月畫出300幅目前掛在皇宮內的畫作!

曾到過泰雅渡假村參觀或住過泰雅皇宮的人都會對內部的畫作印象深刻,卻鮮少人知,該幢歐式建築內,近600幅抽象畫,有超過1半是從未接觸過藝術的李吉田所創作的,而且還是在1個月內完成,平均1天要創作至少10幅。

李吉田創作的偶然,背後有段趣聞,當時是泰雅皇宮開幕前1個月,原承包畫作的梁姓藝術家身體臨時出狀況住院,迫在眉睫下,身為負責人的他,苦無變通對策,被趕鴨子上架,有樣學樣,日夜創作完成艱鉅任務,也激發出天賦藝術潛能。

由於有近300幅畫作,在1個月內完成,且每幅作品各有特色,神奇技法,讓藝術界、逢甲大學校友會及曾經參觀過的遊客都大為驚嘆,感到不可思議。但李吉田卻謙虛的說,隨便塗鴨啦!



◆ 冰雪攝影、生理鐘…大學生時間狂想曲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615255.shtml

【聯合報╱記者郭政芬/新竹報導】2014.04.16

交通大學主辦桃竹苗區跨校聯展,集結12所大學院校,以「日日好時」為創作主題,參展者運用多元媒材創作,探討對時間概念的詮釋,分享生活中的美好時刻。

交大藝文中心主任洪惠冠表示,共展出257件作品,鼓勵學生創意發想,為當前的生活提出反思與建議。這次展覽特別邀請時光旅人吳明鴻,展出23件復古又有創意的黑膠唱片時鐘。

交通大學獲獎特優作品為《冏男孩之冰雪奇緣》,作者曾國倫與羅國強兩人登山遇10年難得一見的大雪。他們表示,當時想拍下嘉明湖畔雪景,等了許久才拍到霧氣漸散的畫面。中國科技大學特優作品是《三分鐘泡出一個好時光》,創作者吳婉蓉、賴潔安、王思涵笑說,當時3人吃著泡麵,想到3分鐘就能泡出好時光,詼諧而充滿趣味。

清華大學學生洪資航以衛生棉結合時鐘創作,做成《生理時鐘》,他說明多數人難正視生理期,也難以啟齒,甚至會有情緒波動狀況,透過創作呼籲大家多關心、體諒身旁女性。

中華大學的特優作品是素描作品《停泊》,作者曾麗庭描繪走在夏日的午後,駐足欣賞陽光灑落海面上的節奏,心也跟著雀躍起舞。玄奘大學的特優作品是《日日微觀、日日好時》,作者黃愈閔認為,好的事情,存在於微小之處,當去記錄它,就成為屬於你自己的世界觀。

洪惠冠表示,展覽到27日為止,位於交大圖書館B1藝文空間,歡迎參觀。



◆ 讓詩人全球流浪 寫出台灣文化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615608.shtml

【聯合報╱記者周美惠/台北報導】2014.04.16

空軍前總司令王叔銘曾住過的日式官舍搖身變「齊東詩舍」,文化部邀企業家歐陽明獨家贊助五千萬元,此地將化為「詩的復興」基地,向文青敞開大門。

位於台北市濟南路二段的「齊東詩舍」,光復前曾是日本文官宿舍,光復後則為王叔銘總司令官邸;近年來因年久失修而傾頹,文化部修繕後,再引入民間活水,將以三年時間推動「詩的復興」計畫。

文化部長龍應台表示,台灣是個「以詩言志、溫柔敦厚的社會」。詩也是一種抵抗和安靜的力量。她說,台灣詩人豐沛的創作能量,在華人世界中很被看重。文化部雖然有國立台灣文學館,但遠在台南,她希望也能在台北發揮文學館的力道。未來「齊東詩舍」將扮演詩的復興堡壘、詩人將成為台灣的文化大使。

龍應台因赴台中演講結識愛詩的成霖企業董事長歐陽明。她說,歐陽明所創辦的成霖企業被外界譽為「亞洲衛浴龍頭」;而歐陽明即使在歐美視察途中,依舊會讀詩、寫詩。在得知文化部有意推動「詩的復興」計畫後,他決定慷慨解囊。

「詩的復興」計畫將在「齊東詩舍」舉行台灣詩歌節、獎勵詩歌翻譯。每年並將舉辦「詩的蓓蕾獎」,由評審團選出一名年度最優秀的新詩人。另推動「台灣詩人流浪計畫」,預計每年選送二至四位詩人(含蓓蕾獎得主)出國,進行一至三個月的流浪計畫,讓詩人成為台灣的文化大使。

「齊東詩舍」將在七月正式啟用,首檔活動為台文館策畫的「詩的手跡特展」,將呈現詩人「爬格子」的手稿及寫給親友、愛人的書信等。

※ 相關報導:

* 當不成文青 老董歐陽明寫詩當「文老」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615610.shtml

「年輕時來不及當『文青』,現在來做『文老』,也不錯!」成霖企業董事長歐陽明說,「詩是開啟心靈世界的一把鑰匙」,寫詩是他在繁忙的現實生活壓力中的「小小逃離」。

贊助文化部推動「詩的復興」計畫的歐陽明,雖然謙稱自己只是個「習作者」、來不及做「文青」,其實他從高中時期就開始寫詩。他認為,詩不應該專屬貴族,應屬於所有人。他希望藉此一計畫開啟大眾精神生活的鑰匙。



◆ 台灣才女製片短片 入圍翠貝卡影展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770965

自由 2014-04-16

〔記者蘇芳禾/台北報導〕今年二十八歲、台大社會系畢業的台灣女孩劉品均,因「被李安的拍攝團隊震撼,決定要去好萊塢學電影」;學成後,她以五天時間、花費約台幣一百萬元製作描寫墨西哥毒梟的劇情短片「Contrapelo」(譯為「背道而馳」),過關斬將打敗三千多部來自世界各國的參賽影片,入圍紐約翠貝卡影展(Tribeca Film Festival),該片將於十八日在紐約舉辦全球首映!
受李安啟發 劉品均赴美學電影

翠貝卡影展今年共有八千多部電影參賽,短片約三千多部、入圍五十八部;台灣新銳導演趙德胤新作「冰毒」是唯一入圍的台灣片,劉品均則是以製片人身分獲此殊榮。

劉品均大學畢業後,就進入廣告公司擔任製片助理,導演李安回台拍攝「少年Pi的奇幻漂流」時,劉品均主動爭取擔任場務製作助理,這個工作經驗讓她深受震撼,最後決定去好萊塢學電影。
只花五天、一百萬元拍攝

劉品均隨即前往美國電影學院(The American Film Institute)專攻製片學位,畢業短片「Way In Rye」初試啼聲就晉級「學生奧斯卡」最後競賽。

新片「Contrapelo」雖然只花五天拍攝,但前製作業長達數月;畢業後與伙伴成立小型製片公司的劉品均,不僅要四處找錢、找導演、找演員試鏡,連搭景、攝影、配樂、音樂版權、器材壞掉,她都必須處理。

相較於大部分華人學生都想成為導演、美國學生都想成為編劇,劉品均說︰「我覺得當製片最能發揮電影對社會的影響力,透過團隊合作,一手打造能感動人的電影。」

「做電影的,一天到晚都在資金告急。」身為製片新人,劉品均一天到晚都在想著拍片的錢從哪裡來,她沒有家庭的金援,只能從「Kickstarter」(美國最大群眾募資)線上募資;為了節省經費,連場景都是在學校片場搭建。劉品均優異的表現,也讓母校美國電影學院聘請她回去擔任製片。
18日在紐約舉辦全球首映

「Contrapelo」全片以西班牙語發音,故事是描寫一名遭俘虜的理髮師,被迫替墨西哥毒梟服務,他也因此擁有比別人更好的機會,可以用手裡的剃刀終結四處為惡的毒梟凶手,但理髮師卻猶豫了。劉品均希望能透過此片,帶給觀眾人性與道德的省思。

fsj 提到...

《巷弄裡的那家書店》跨界文創
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40417004047-260404

中時即時 張祐銘 2014年04月17日

華視與夢田文創合作深入全台巷弄裡的特色書店,拍攝另類偶像劇《巷弄裡的那家書店》,明日起台灣、大陸兩岸同步播映;同時也邀請導演侯季然拍攝40家獨立書店紀錄片《書店裡的影像詩》,藉由跨界拍攝合作,珍視台灣在地特有文化資產。

劇中位於松山文創園區的主場景「閱樂書店」,在戲劇殺青後保留下來並改裝營運,還請來知名大提琴家范宗沛擔任店長。該劇已參加上海電視節、法國坎城電視節等世界5個展覽。遠流出版與插畫家欣蒂小姐合作推出獨立書店風景圖文書,預計出席德國法蘭克福書展,向世界行銷台灣。

※ 相關報導:

* 巷弄裡的那家書店
https://www.facebook.com/LoveStoreAtTheConer



◆ 雲門2春鬥 3舞作玩很大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417000463-260115

中國時報 汪宜儒/台北報導 2014年04月17日

雲門舞集2本周推出「春鬥2014」,這也是新任藝術總監鄭宗龍上任後的第一檔製作,其中包含鄭宗龍編創的《杜連魁》、黃翊的《浮動的房間》與布拉瑞揚的《Yaangad‧椏幹》。3部作品雖然主題、風格皆不同,卻共有一種「放很開、玩很大」的氣勢,徹底展現編舞家個人特質。

以鄭宗龍的《杜連魁》為例,擅於交融不同質地元素的他,大膽使用對比色彩,加以北管與西方古典的樂音衝突,搭配不協調肢態與俐落肢體的表現,展現活力與光芒萬丈勃發的企圖,以舞蹈詮釋了愛爾蘭作家王爾德《格雷的畫像》與台灣建築師王大閎譯改後的《杜連魁》故事。

主角杜連魁是與魔鬼交易、永不老醜的美男子,不論經過多少年、做了多少壞事,只有畫像逐漸變老,透露出靈魂的醜惡。藉舞蹈肢態與東西方音樂流轉,鄭宗龍舞繪出《杜連魁》故事中的黑暗、渴望、委屈與青春狀態。

黃翊的《浮動的房間》則運用大量電影式的燈光與音效,搭配現場的物件聲響、偶戲的操弄與被操弄姿態,探索電影手法與劇場演出之間的可能。

滿是土泥的舞台上,布拉瑞揚編創《Yaangad‧椏幹》,在原民歌手桑布伊那代著強大能量與感染力的現場演唱聲中,舞者的肢體、腳步用力擺盪、踩踏出似是音樂又似是吶喊的節奏聲音,表現一段關於生命力量的樂舞。

「春鬥2014」將於4月17日至20日在台北新舞臺演出。接著巡演新竹、台中、高雄。

※ 相關報導:

* 指環連續劇4團體革命接力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417000461-260115

華格納的史詩巨作《尼貝龍指環》共有4部連篇,若全本演出得耗上4個晚上,不僅挑戰樂團與演員功力、劇院的資金,也挑戰觀眾耐心。這一次,在劇場導演鴻鴻的策畫下,河床劇團、黑眼睛跨劇團、EX-亞洲劇團與再拒劇團,將以《華格納革命指環》之名改編、接力演出,重新詮釋這部巨作。



◆ 黃大安自創 柴燒陶藝如鍍金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771560

自由 2014-04-17

〔記者陳祐誠/高雄報導〕從校園退休的黃大安,隱居高雄山間十多年,自行摸索柴燒陶藝並創作出許多獨具特色的作品,陶土歷經一千三百度高溫、廿一天的淬煉,出現色彩繽紛的紋路,甚至像是鍍金般閃亮,連日本及中國師傅看過也自嘆不如;黃堅持「人各有格」,要走出自己的路,才能讓藝術充滿在生活之中。

黃大安因喜愛爬山,練就了生火的好功夫。十五年前因緣際會結識幾名陶藝家,至對方家作客時因對方的窯火生不起來,黃一出手便點起熊熊烈火,也引燃他對陶藝的興趣。退休後他獨自到六龜山區,買地搭起鋼棚、倉庫及兩座窯,開始他的創作之路。

黃大安歷經多次失敗,摸索出用一千三百度高溫柴燒陶土廿一天,讓陶土內含礦物質融化流出,在外表形成五顏六色的花紋,宛如上了釉色,看完的人多不相信是純柴燒而成,經黃大安解說、示範,才相信真有如此驚人的技術。

黃大安說,剛開始他完全沒有概念,經觀摩學習後,了解如何選擇柴燒的木材,連器具在窯中擺放的位置、角度都有學問,同批素材放進窯內燒,出來的顏色可能天差地遠;儘管逐漸掌握了要領,但黃每次柴燒的作品中,僅約百分之一能放上檯面。

儘管享譽國際,黃大安仍抱持謙虛的心,也不願讓自己的作品太過商業化,連故宮邀請黃提供作品展示都被他婉拒。黃表示,若腦中不要想著錢,而是從玩樂的角度出發,他能玩得更開心,「讓藝術充滿在生活之中」。



◆ 吳芊頤紙膠帶創作 孔廟開班授課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417000506-260107

中國時報 張潼/台北報導 2014年04月17日

文創手作風格的文具或商品一向頗受歡迎,現在台北市孔廟也將推出紙膠帶手作課,由7年級藝術家吳芊頤(見圖,張潼攝)指導參加者以紙膠帶拼貼出漂亮的作品,不僅可美化原本單調的筆記本封面,還可貼出富有文化特色的孔廟建築。

今年27歲的紙膠帶創作者吳芊頤畢業自台南藝術大學,以前學繪畫、複合媒材創作的她,3年前接觸到較冷門的紙膠帶創作,開始用各色紙膠帶貼出明星花露水、乖乖、新貴派、小護士等300多項知名商品或商標,還曾花3小時拼貼直徑30公分的「1桌年菜」。

吳芊頤表示,台灣從事紙膠帶創作的人比較少,但其實紙膠帶可逼真模擬數位色塊,只要做得精緻,遠距離觀看紙膠帶作品,也很類似透過電腦繪圖的圖樣。她也說,之後希望挑戰將國內外著名畫作變成「紙膠帶版」。

吳芊頤說,5、6月將開辦8場次課程,5月教授如何以紙膠帶拼貼出帶有個人風格的筆記本封面,6月則邀民眾拼貼孔廟大成殿,以及跳著八佾舞的佾生。

台北市孔廟執行祕書陳彩虹表示,紙膠帶創作課不僅適合一般民眾參加,也很歡迎孩童前來揮灑創意。課程時間訂於5月10、17日與6月14、21日下午,共有8場,詳情可上孔廟網站或電話洽詢。



◆ 《天下雜誌調查》 全國藝文特區 高雄駁二蟬聯第一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771574

自由 2014-04-17

〔記者黃佳琳/高雄報導〕二○一四年《天下》雜誌「金牌服務業調查」結果出爐,駁二藝術特區除再蟬聯全國藝文特區類第一名之外,並以「跨行排名」之姿,在全國廿四個行業別、共二百六十三家企業單位排名進入前十強,締造漂亮成績單。

《天下》雜誌「金牌服務業調查」以雜誌群一百廿萬會員資料庫為樣本,針對廿四個生活服務業種、共二百六十三家企業,從「品牌認知」與「服務品質」兩大構面、七大指標,透過封閉式網路問卷,進行台灣服務業全方位的體質檢定。

《天下》雜誌調查分析,「走入人群,駁二藝術抓住你心」是這次駁二勝出的強項特質之一,報導指出,「做為全台唯一臨海的藝術特區,去年遊客人數突破三百萬,高雄駁二藝術特區擁有得天獨厚的先天優勢。持續蛻變的背後,是團隊一點一滴的創新累積,敏銳觀察流行風潮。」

文化局長史哲表示,駁二倉庫棟數從發展初始的三棟,到現今的三大聚落廿五棟倉庫規模,加上駁二一直維持「動態趨勢」的園區風貌及各種不同藝術展演的呈現,讓民眾願意「持續回流」;接下來,蔡岳勳電影公司、大大娛樂及微熱山丘等許多具代表性名牌陸續進駐,其他相關文創平台及藝術家進駐等規劃,都將為駁二帶來更精彩的空間體驗與活動展演。

fsj 提到...

《百年孤寂》不再 拉美文豪馬奎斯辭世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620823.shtml

【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路透墨西哥市17日電】2014.04.18

上周才因肺炎住院 享壽87歲

以魔幻寫實手法寫出迷人的渴盼與愛情故事,栩栩如生地為千百萬讀者刻劃出拉丁美洲生活的哥倫比亞作家馬奎斯(Gabriel Garcia Marquez),17日在墨西哥家中去世,享壽87歲。

馬奎斯早年擔任報紙記者,他的傑作「百年孤寂」是一部夢幻、朝代般的史詩巨著,為他在1982年贏得諾貝爾文學獎。馬奎斯原本因肺炎住院治療,但上周就回到墨西哥市的家中休養。

馬奎斯是拉丁美洲最著名、最受愛戴的作家,寫過數量豐富的各式故事、雜文、短篇與長篇故小說,例如1950與1960年代寫的「枯枝敗葉」、「沒人寫信給上校」等,但他仍花了很長的時間,才找到他作為小說家的真正聲音。

但在1967年出版的「百年孤寂」,他終於找到想要表現的戲劇方式,這本書出版後立刻大獲成功,已故的墨西哥作家富恩特斯曾推崇該書是「拉丁美洲的『唐吉訶德』」。

這本小說時而戲謔、時而猥褻、時而悲慘,先後銷售逾3000萬冊,譯成數十種文字,並協助帶動拉丁美洲小說的風潮。

祖母說的故事 成為創作靈感

馬奎斯長得很精壯,留著濃密的小鬍子和鬈髮,朋友都叫他「賈博」。他說,記憶中小時候祖母告訴他的許多故事,都成為他小說創作的靈感。他的故事夾雜著民間傳說與迷信,但都以最直接的面貌呈現。

美國總統歐巴馬17日發表聲明說:「世界失去了一位最有遠見的作家,他也是我年輕時最喜愛的作家。」

哥倫比亞流行歌手夏奇拉在網站上,貼出一張她擁抱馬奎斯的照片,然後在旁邊寫著:「親愛的賈博,你獨特的生命是我們非凡的禮物,也是最有創意的故事,我們都會懷念你。」



◆ 他為「牛郎織女」 打造月光寶盒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620300.shtml

【聯合報╱記者陳慧貞/台北報導】2014.04.18

台北藝術大學教授王世信有著「劇場設計王道」美譽,設計風格明快俐落、質樸優雅,陳亞蘭與聯合報系共同製作的歌仔戲「牛郎織女」,邀請他擔任舞台設計總監,打造一個「月光寶盒」,讓觀眾看到中國山水、天上人間,滿足現代人對古典的想像。

這齣歌仔戲以「牛郎織女」浪漫傳說為題材,由於故事耳熟能詳,如何讓觀眾視覺也能感受,對王世信是新挑戰;他構思舞台呈現,透過一個蘇州庭園的圓窗,帶領觀眾進入這段浪漫傳說。

主場設計區分兩大塊「人間、天上」,屏除傳統中國雕龍畫棟的繁複建築,將取材自貝聿銘蘇州博物館簡約禪風,融合徽派建築山川靈氣,表達古代農村與世無爭、寧靜祥和感。王世信還把舞台地板變成投影景片,配合科技素材,製造雲的流動,以多個弧形面,堆疊不同光影,創造出難以捉摸的仙界,打破以「乾冰」製造天庭的傳統戲曲模式。

尤其「牛郎織女」中織女洗澡場景,王世信界定為天界人間交接處,藝術、科技兩者元素將並存,而織女在天庭織布想念牛郎一場,也將以織布機梭子經緯線來回穿梭投影畫面,取代在舞台上擺放織布機過於死板的畫面。

王世信曾是雲門舞集舞者、也是舞台設計家,他說:「歌仔戲是生命力非常強的劇種,隨著時代改變,它的可變度很大。任何劇種都會面臨時代考驗,不應只是迎合、取悅觀眾,時代在變、創作者也要變。」

●「牛郎織女」歌仔戲舞台公演由陳亞蘭與聯合報系共同主辦,七月卅一日至八月三日在台北國父紀念館演出四場。五月八日至五月十三日預購享九折,五月十四日中午十二點在udn售票網全面開賣,票價分別為八百元、一千六百元、二千六百元、三千六百元與四千六百元。請洽 udn 售票網 ,或洽電話(○二)七七三七八二八二轉二。



◆ 木笛音樂會 下周爵士風繚繞竹北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619984.shtml

【聯合報╱記者莊旻靜/竹北報導】2014.04.18

木笛古樂博士陳孟亨上月指導新竹縣立直笛團赴日比賽奪金,並抱回最佳指揮獎,陳孟亨20日將舉辦「漾木笛」音樂會,與國內外爵士樂團合奏,帶來充滿爵士味木笛音樂風格。

陳孟亨昨天與奧地利爵士三重奏週二微頻樂團等人合奏鄧雨賢名曲「望春風」,她說,自己雖非新竹人,但在美國取得博士學位返台後,便在十興國小直笛團擔任指導老師,四年來陸續成立關西國中直笛藝才班、新竹縣立直笛合奏團,讓音樂種子在竹縣扎根。

20日下午的音樂會中,陳孟亨將與北京鋼琴家謝薇、台灣爵士大提琴家葉俊麟、奧地利三重奏週二微頻爵士樂團等知名演奏家,改編木笛巴洛克經典曲目,演出具有爵士風格的木笛音樂。

除了周日的「漾木笛」音樂會外,下周五(25日)晚間,陳孟亨也將與巴洛克樂團舉辦「巴洛克心靈花園室內樂音樂會」,以巴洛克小提琴、大鍵琴、木笛、大提琴等室內樂編制,重現當時的音樂氛圍。有興趣的民眾,詳情可洽年代售票系統http://www.ticket.com.tw或上活動網頁http://www.facebook.com/events/273007036190377/查詢。



◆ 湘繡 遞給世界最美的名片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418002182-260301

旺報 資料來源:三湘都市報 2014年04月18日

白色的睡蓮牽起幾叢黑灰色荷葉,一隻知了靜臥在蓮藤上,睡蓮搖曳風姿......這生動美好畫面上的形象和色彩,在黑暗中依然清晰可見。4月上旬,在長沙縣星沙鎮的湖南湘繡城,女工藝美術師曾理研發出的「夜視湘繡」,讓人禁不住嘖嘖稱奇。

「『夜視湘繡』是傳統湘繡與當代科技結合產生的一個湘繡藝術新品種,也是世界工藝美術界新開放的一朵奇葩。」湖南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曾應明表示,湘繡已後繼有人。

湘繡的故事要從千年前說起,從長沙戰國楚墓、馬王堆漢墓中出土的絲織繡品中可以窺見她2000多年前出身的華貴,這些文物的出土,也使湘繡獲得了「中國最古老的刺繡」的說法。

最古老的刺繡

從湘繡博物館裡收藏的老繡品,我們可以看到,其色彩濃豔,質感強烈,形神兼備,風格豪放。可以說,湘繡是勤勞智慧的湖南人民在漫長的人類文明歷史發展過程中,精心創造的一種具有湘楚文化特色的刺繡工藝。

其實,湘繡起源於民間刺繡。最初長沙農村婦女常用刺繡來裝飾衣服、荷包、菸袋的製作。經長期演變,形成了以中國畫為基礎,融西畫技法於一體,以近百種針法和多種色階的繡線,在各類底料上充分發揮針法的表現力,精細入微地刻畫出物象外形內質的自行特色。

在湖南省湘繡研究所裡,一幅《武陵源》這面是青翠欲滴的春天,那面是瓊裝素裹的冬天,一幅《岳陽樓》白天鳥能鳴,夜晚有燈光。湘繡的材料也從過去的織錦絲綢到了現在的壁紙上都可以繡花。

素有「湘繡甲天下」美譽的湘繡繡品被人們讚為,「最珍貴的藝術品」。她以歷史悠久,技藝精湛與蘇繡、粵繡、蜀繡並稱中國的四大繡。

2005年,2011年,湘繡分別搭乘神舟六號、神舟八號,飛上了藍天,把錦繡瀟湘的美撒播於太空間。

錦繡瀟湘,這是湖南的雅稱,也注定湘繡是湖南第一名片。湘繡不僅成為湖湘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更是湖南的一張藝術名片。

沙坪人的搖籃記憶

「手是針的延展,必須要如針一般流暢」,已近古稀之年的劉愛雲仍有一雙猶如少女般纖細柔滑的手,像她手中的刺繡一樣充滿神奇。劉愛雲十多歲時就拿起繡針,一輩子便與之結緣,她參與的《洞庭清趣》作為國家禮品被贈送給羅馬尼亞,1986年又被派往津巴布韋講授刺繡……

瞭解湘繡,一定要到沙坪農村去。「從我有記憶起,我就知道了湘繡。」這是大多數沙坪人的共鳴。

沙坪作為中國湘繡之鄉,湘繡發源地,歷經兩千多年的發展,如今正醞釀新的騰飛。沙坪位於長沙市開福區,一條1.4公里的街道,集聚起了40多家湘繡企業,還有一個湘繡文化廣場、湘繡名人館等仿古建築。

「看孩子的母親或老人把孩子放在搖籃裡,在搖籃旁架起繡棚,穿針引線,孩子哭了,便用腳碰幾下搖籃。」也許正是因為這種從小的耳濡目染,沙坪鎮裡長起的女孩對刺繡有超然的領悟力,當手指碰觸到繡針的時候便自覺會被引入到一幅幅唯美精致的繡畫中。

fsj 提到...

魔幻寫實掀跟風 兩岸作家瘋讀百年孤寂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622263.shtml

【聯合報╱記者陳宛茜、張佑生/綜合報導】2014.04.19

「馬奎斯可以說是一九八○年代兩岸華文作家共同的『祖父』!」作家駱以軍是知名「馬迷」,大學時代曾手抄「百年孤寂」。他表示,廿世紀西方文壇出現許多大師,包括卡夫卡、米蘭昆德拉等,但沒一個人可像馬奎斯對華文作家擁有如此深遠的影響力。

新華社報導,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坦承,創作初期深受拉丁美洲魔幻寫實主義的影響。去年十二月莫言在浙江大學演講時談到,自己的中篇小說《球狀閃電》、《金髮嬰兒》都有模仿魔幻寫實主義的痕跡。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高行健表示,自己非常欽佩、喜歡馬奎斯的作品,「他是一個跨時代作家。」

台大外文系教授張淑英細屬華人文壇的「馬迷」。台灣作家包括平路、李昂、張大春、朱天文、林燿德、宋澤萊、駱以軍、童偉格、甘耀明,馬來西亞作家包括黃錦樹、李永平,橫跨四年級生到六年級生。大陸作家則有莫言、余華、格非、韓少功等。

張淑英認為,馬奎斯之所以震撼影響華人作家,一是寫作,二是題材。他獨特的魔幻寫實寫作技巧,令人目眩神迷。擅寫第三世界國家的戰爭、社會與政治,讓華人作家產生認同感與共鳴。

馬奎斯外祖父是經歷長期內戰後退下來的老兵,記憶時間的方式是「死亡與戰爭」,影響了馬奎斯看待世界的觀點。駱以軍認為,馬奎斯所背負的內亂、戰爭記憶跟兩岸華人相似,華人面臨的認同問題在他書中找到熟悉的影子。

駱以軍指出,在「馬奎斯魔幻寫實風格」出現之前,台灣作家習慣用寫實筆法創作。但台灣政權輪替的頻繁、國族認同的混亂、歷史記憶的複雜,不是平鋪直敘的寫實主義可描繪。當馬奎斯巴洛克般華麗、多層次、穿越生死的「魔幻寫實」筆法出現,讓作家驚覺「原來國家社會歷史可以這麼寫」,改變了一個時代的文風。

魔幻寫實 穿越夢境

魔幻寫實主義(magical realism)最早在一九二五年出現,用於形容繪畫風格。《百年孤寂》慣用的魔幻寫實手法,係通過鬼魂的敘述、回憶、對話等手法再現一個消失了死去的世界及其人物。作家打亂時間和空間的順序,使只能在夢境中出現的描述,在現實中呈現,是一種夢幻與現實錯置的幻化手法。

※ 相關報導:

* 馬奎斯閉關18月寫「百年」 沒錢寄給出版社
http://udn.com/NEWS/WORLD/WOR4/8622320.shtml

....馬奎斯廿三歲就寫成第一部小說《枯枝敗葉》,卻花了七年才與另外三部後續的小說一起出版,可惜叫好不叫座。馬奎斯坦承,年輕時曾有四年文思枯竭,寫不出東西。

一九六五年他在墨西哥阿卡波可市開車時,《百年孤寂》的第一章突然浮現腦海。於是他調頭回家,把自己鎖在房間裡,每天六包菸。十八個月後出關,完成一千三百頁的文稿。卻因家裡背債一萬二千美元,差點無法寄給出版社。

第一版《百年孤寂》以西班牙文印行,一周內就銷售一空。法新社報導,之後被翻成卅五種文字,賣出三千萬冊。紐約時報譽為自聖經《創世紀》以來第一部全人類都應該閱讀的文學作品。

* 大師斥錢鍾書:你們是盜版販子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419000857-260102

馬奎斯曾於1990年訪北京和上海,那次留下頗為糟糕的印象。他看到書店隨處有盜版《百年孤寂》等書,直率的他當著中國文學泰斗錢鍾書面斥責:你們都是盜版販子!並發誓死後150年,他的書都不准在中國出版。

「1984年我第一次讀《百年孤寂》的感覺是震撼,接著是遺憾,原來小說可以這樣寫。」2011年5月30日上午,終打破禁忌,在《百年孤寂》中文版新聞發佈會上,莫言說道:「我和許多作家一樣,此前都不知滋養他們走上文學道路的各種《百年孤寂》版本,原來都是盜版。」

....儘管馬奎斯首度訪華發下狠話,但經大陸出版界一再爭取,《百年孤寂》終獲授權。

* 版權太貴…馬奎斯盜版書 孕育五年級文青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622261.shtml

馬奎斯名滿天下,獨創的魔幻寫實風格更深深影響兩代華文作家。然而近十年來,馬奎斯經紀人以驚人版權費嚇退台灣出版社,加上允晨、時報的馬奎斯版權皆已到期,如今台灣書市已無正版馬奎斯。

....新著作權法實施後,一九九○年起,馬奎斯作品正式授權台灣。允晨出版「愛在瘟疫蔓延時」、「迷宮中的將軍」,時報文化出版「異鄉客」、「智利秘密行動」,皆獲正式授權。但代表作「百年孤寂」卻遲遲不肯授權。

二○○四年起,馬奎斯甚至停止授權作品、也拒絕出版社延展版權時間,允晨、時報版權皆已到期,未獲續約。後來馬奎斯經紀人以版權費設下高門檻,光「百年孤寂」一本版權費便高達台幣一千萬,還要求一次簽走所有馬奎斯版權。大陸兩年前由北京新經典文化取得多數馬奎斯簡體字版權,光「百年孤寂」一書版權費便達一百萬美金。

* 從「百年孤寂」談翻譯授權
http://mag.udn.com/mag/digital/storypage.jsp?f_ART_ID=509484

....馬奎斯是哥倫比亞人,他的著作沒有在我國申請著作權註冊,直到九十一年一月一日我國加入WTO之後,才開始在我國自動享有完整的著作權。在此之前,翻譯他的著作,不必取得授權,並得自由販售。不過,為了維持公平合理的法律秩序,著作權法對於先前已翻譯的中譯本,做了一項衡平規範,要求翻譯者自九十二年六月八日開始,應對原著者支付「該著作一般經自由磋商所應支付合理之使用報酬」。

* 台灣文學作品登陸 光環褪色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419001025-260301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台灣的文學作品在大陸有很大的影響力,從瓊瑤蕩氣迴腸的言情系列,到三毛的《撒哈拉沙漠》、《哭泣的駱駝》,從林清玄的散文集,到龍應台的《野火集》、柏楊的《醜陋的中國人》,無一不是紅遍大陸南北,幾乎都以百萬冊起跳的戰績橫掃大陸,即使是寫網絡小說竄紅的九把刀作品,也曾讓大陸讀者耳目一新。

近年來,活躍在大陸書局的台灣出版品,多為生活美食類以及明星出版品為主,純文學的作品已鮮少出現,上海九久讀書人董事長黃育海介紹說,大陸出版界對台灣的文學作品一直非常認可,幾乎在台灣走紅的書,很快就能大陸市場熱賣。但是台灣近五、六年來幾乎沒有出現有影響力的文學作品,這主要是台灣文學界本身處於一個平淡期,從台灣本地書局近兩年來公布的暢銷排行榜也能看出台灣文學作品的現狀發展。

....台灣的文學作品在近年來的空白,使得大陸讀者漸漸失去了對台灣文學作品的關注與期待。事實上,對於讀者閱讀習慣的培養是一個非常艱難的過程,一旦養成後,如若沒有持續的悉心維護,讓讀者長久處於「空窗期」,那麼,失去的市場將很難彌補。

* 高行健「美的葬禮」 呼喚文藝再復興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622269.shtml

....「美的葬禮」是高行健繼「側影或影子」、「洪荒之後」,第三部電影詩。電影源頭來自高行健已發表的一首詩「美的葬禮」,詩中感慨「美已死亡」,在現代化、商業化的過程中消磨殆盡。該片花了六年時間準備,拍攝時間長達三年。片中演員是高行健親自從一千六百多名演員中選出。

高行健表示,影片拍攝時,他把多年來在世界各地拍攝的照片和錄影選編好,投攝到螢幕上做為背景。演員在投射的影像前表演,或把演員的表演通過電腦與事先選好的影像拼貼。「圖像的重組如同繪畫的構圖,空間重新建構,新鮮出奇,都是實地拍攝難以想像和做到的。」

fsj 提到...

高雄春天藝術節 歌仔戲說同性愛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622239.shtml

【聯合報╱記者徐如宜/高雄報導】2014.04.19

「高雄春天藝術節」發展全國最具規模歌仔戲劇場匯演,推動傳統戲劇質變。今年邀明華園天字團、春美、一心、秀琴劇團展現傳統與創新,劇情從斷袖之癖到懸疑推理,背景由漢朝到民國,盡顯歌仔劇場的跨界多元。

高雄市文化局策畫的春天藝術節,以「自製國際級藝術節」打出口碑。五月十七日至七月六日,將由秀琴歌仔戲團、一心戲劇團、春美歌仔戲團、明華園天字戲劇團輪番演出。

觀眾進場看戲,會發現傳統歌仔戲已有驚人的「質變」。像秀琴歌劇團的「安平追想曲」,以橫跨兩代的愛情故事,融入歌仔戲百年變遷的興衰,團長張秀琴說,戲中部分現代劇橋段,搭配的樂器是鋼琴,不是鑼鼓,稍不留神,腳步、身段就會今古不分,挑戰性十足。

擅長雙生戲的一心劇團,推出同志情的「斷袖」,是歌仔戲界首次挑戰同性戀情的作品,由雙小生孫詩珮、孫詩詠姊妹反串,詮釋漢哀帝劉欣因不想吵醒熟睡中的臣子董賢,因而揮劍斷袖的同性之愛。

壓軸兩檔由高雄兩大團隊全新製作,春美歌劇團「金探子」走懸疑推理路線,是歌仔戲少有的推理劇。團長郭春美表示,這齣戲也融入失智老人情節,展現歌仔戲與時俱進。

明華園天字戲劇團推出「國士無雙」,敘述楚漢相爭時,韓信、劉邦、呂后間的權謀鬥爭、恩怨情仇。

文化局長史哲表示,高雄春藝除打開世界文化藝術交流的窗口,建立南方藝文之都的形象外,規劃台灣最大的劇場,系列演出歌仔戲,並以全國獨創專款專案、整體行銷機制,發展劇場精緻大型跨界製作。

高雄春天藝術節官網http://www.ksaf.com.tw,購票專線07-2253530。

※ 相關報導:

* 劇場化、原創性 培養年輕觀眾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419000910-260115

歌仔戲最能代表台灣文化,融合台灣文學、音樂、舞蹈、美術及工藝,一向以野台戲居多;近幾年,高雄致力推動劇場歌仔戲,今年邁入第5年的高雄春天藝術節,更規畫台灣最大劇場歌仔戲系列演出,高雄已成為全台推動傳承歌仔戲、創新歌仔戲最重要基地。

....表演產業中心主任吳正婷表示,春藝5年來已有18團歌仔戲團次參加演出,累積3萬4000多人次進到廳堂看歌仔戲。台灣最早知名歌仔戲團「日光歌仔戲團」80年前就源自高雄,目前高雄市立案「歌仔戲」有68團,縣市合併之後,高市已成為歌仔戲團數最多的城市。



◆ 國光劇團演文革 上海人哭了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1/8622303.shtml

【聯合報╱記者何定照/上海報導】2014.04.19

伶人百年滄桑,由台灣劇團在大陸娓娓道來。國光劇團昨晚在上海大劇院演出「伶人三部曲」壓軸作「百年戲樓」,透過乾旦(男旦)、京派/海派京劇之爭及文革時代的伶人故事,訴說人性的背叛與和解,感動滿座上海觀眾,不少人哭著鼓掌。

這也是文革悲情,首次在大陸傳統戲曲領域現身。上海京劇院當家青衣史依弘說,下半場以文革為背景,呈現京劇乃至整個文化在當時受到的摧殘,以及人們心靈的扭曲,讓她整場淚流不已。

「這揭開了我們的傷疤,讓大家終於能正視並反思這段歷史!」她坦言,大陸傳統戲曲至今從未表現文革主題,「台灣劇團才能演」。

著名女老生王珮瑜首次看「百年戲樓」,哭倒十分鐘。她說「百」劇可說「淚點無數」,從上半場的師徒拉扯、京劇該堅守老戲或發展新戲的議論,到「慘烈」的下半場,都讓她深有共鳴。「文革這段說明京劇為何會有巨大斷層,為何到今天這種局面,京劇界看了都會深有感受。」

「百年戲樓」為國光此次上海行最受矚目場次,票房拉長紅。該劇不少情節卻有所本。

國光劇團藝術總監王安祈表示,戲中伶人徒弟在文革時迫於自保批鬥老師、文革後為贖罪又提拔老師之子,靈感就源於章詒和在「伶人往事」揭露的葉派小生葉盛蘭和女徒弟杜近芳的恩怨。

全劇充滿各種戲中戲,演到文革段落時,導演李小平還將著名的京劇樣板戲「紅燈記」主角李鐵梅唱段,和「百」劇中徒弟批鬥師父段落相結合,當李鐵梅與紅衛兵出場時,全場轟然發笑。

昨晚觀眾遍及老中少,來自南京的編劇張小姐,大讚「百年戲樓」打通京劇與戲劇的關節,巧妙結合歷史虛實,連在大陸尚屬敏感的文革情節都表現得很自然。

例如伶人遭當年同演「白蛇傳」的女徒弟批鬥,對對方悲喊演白素貞的重點應在「忿怒下的情癡」,就讓她深深共鳴:「不論時代背景,只要是紅塵男女,都會對這話深有感受!」



◆ 韓流襲台北當代藝術館 YAT攻占晶華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622029.shtml

【聯合報╱記者周美惠/台北報導】2014.04.19

以鋁線、鋼絲交織的網,透過特殊燈光的映照,呈現如真似幻的人像,讓觀賞者想一探究竟;韓國古代的美人圖與維拉斯奎茲的公主互換服裝;貼覆上眾多彩色照片的影像雕塑,看起來像活生生的人,卻又血肉模糊…。

台北當代藝術館颳起「韓流」旋風。由前光州雙年展總策展人尹晉燮,以及策展人韓之演策畫的「K-P.O.P.-韓國當代藝術展」,精選19位活躍於國際的韓國藝術家,展出89件傑作。

橫跨繪畫、雕塑、複合媒材,以及錄像裝置等形式,由知名的韓流藝術家權五祥、李受俓、李二男等人領銜,呈現韓國當代藝術的多元樣貌。

此外,距離當代館不遠的晶華酒店,則是有史以來頭一回舉辦飯店型藝術博覽會─2014 Young Art Taipei(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簡稱YAT)。五星級酒店的12樓、14樓高級客房被藝術品「攻占」;來自6國、76個藝廊在此競藝。

本屆Young Art Taipei主推當代攝影,由各國重量級策展人選件、策畫的攝影專區,值得佇足細觀。兩項大展發揮相乘效應,讓人潮凝聚台北市中山區。

台北當代館指出,「K-Pop」原指韓國流行音樂,及行銷全球的韓流文化。Pop除了指流行文化現象,也有「突然出現」、「爆開」等意涵,雖然火紅但不免被貼上過度簡化的標籤。

「K-P.O.P.-韓國當代藝術展」採用P.O.P這三個字,刻意翻轉其創意內涵,呈現韓國當代最新的藝術橫切面,讓人刮目相看。

「K-P.O.P.-韓國當代藝術展」將在當代館(北市長安西路39號)展至6月15日。Young Art Taipei將在晶華酒店展至4月20日。

fsj 提到...

德古拉訪台 揭吸血鬼面紗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420000321-260115

中國時報 吳垠慧/台北報導 2014年04月20日

德古拉(見圖,史博館提供)來了!台灣首場吸血鬼特展「德古拉傳奇:吸血鬼歷史與藝術大展」7月5日在國立歷史博物館盛大開幕,來自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與米羅3年設計中心等13間博物館,超過百件珍貴展品,揭開吸血鬼的神祕面紗。

吸血鬼最著名的代言人就是德古拉伯爵,為愛爾蘭作家布拉姆‧斯托克(Bram Stoker)筆下人物。斯托克1897年出版小說《德古拉》,以16世紀羅馬尼亞大公「穿刺公」弗拉德三世(Vlad III)為原型,書中角色德古拉與凡赫辛對後世影響甚鉅,幾經拍成電影。「德古拉傳奇」展出斯托克手稿與第一版小說。

然而,吸血鬼傳說並非從《德古拉》小說問世後才開始。「德古拉傳奇」展出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典藏的吸血鬼歷史文物。還有電影《吸血鬼:真愛不死》劇本與分鏡圖,並設立電影劇服專區。

「德古拉傳奇─吸血鬼歷史與藝術大展」由歷史博物館、時藝多媒體與雙瑩文創共同策畫,早鳥優惠票4月21日至27日搶購中,早鳥票160元(原價280元),購票請洽ibon限時搶購、GOMAJI與GROUPON團購網。



◆ 首位台籍西醫詩人 林臥雲家屬捐遺作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623655.shtml

【聯合報╱記者魯永明/嘉義報導】2014.04.21

嘉義市第5屆桃城文學獎頒獎典禮昨登場,市長黃敏惠頒獎給小說類冠軍楊杏秀、新詩類冠軍紀明宗、散文類冠軍鄭立明,並接受首位台籍西醫詩人林臥雲家人捐26件祖父遺作給文化局典藏,象徵文風傳承。

文化局安排小朋友及中正大學生詩歌朗誦,市府企畫處副處長林青萍演唱好友楊杏秀得獎作品,歌美、文采洋溢,有如文學嘉年華會。

本屆投稿件數創新高,新詩243件,散文136件,小說57件,共436 件,作品訴說嘉義人文風情,經初、複審競爭,文化局邀路寒袖、渡也、顏艾琳、林黛嫚、鄭順聰、岩上、甘耀明、吳鈞堯、宇文正等名作家評審,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承辦,所長江寶釵及文化局長侯嘉政等來賓觀禮。

小說冠軍楊杏秀,文化大學美術系畢業,作品主題「昨暝玉山落雪」,以美術巨擘陳澄波及攝影聞人方慶綿為創作故事,獎金8萬元。新詩第1名紀明宗、南華大學研究生,作品主題「彌陀安厝」,藉父親的墓寫八掌溪景觀,獎金4萬元。散文冠軍鄭立明、文字影像創作者,作品主題「老街上的鉛字迷藏」,獎金5萬元。

市長另頒各類第2、3名及優選作品,其中新詩第2名蘇亮宇罹先天性凝血功能不全症;小說優選得主、亮麗正妹陳盈如,寫90歲阿嬤故事,祖孫女上台受獎。

嘉市首位台籍西醫詩人林臥雲孫女姊妹檔林富美及林貴美,各由夫婿鄭伯芬、黃吉雄陪同,捐祖父遺作「雪庵吟草」等26件珍貴手稿文學作品,林臥雲生前與友人創辦詩社,奠定嘉義人文城市基石,現場播放林臥雲家人訪談影音紀錄。

※ 相關報導:

* 馬奎斯最後遺作 家人考慮付梓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623787.shtml

已故諾貝爾獎文學獎得主馬奎斯仍有一本小說尚未出版,馬奎斯將書名暫定為「We Will Meet in August」(我們八月再見,暫譯),家人正考慮是否將這部最後遺作付梓。



◆ 台灣京劇新美學 「戲樓」驚豔上海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623779.shtml

【聯合報╱記者何定照/上海報導】2014.04.21

國光劇團「伶人三部曲」在上海演出掀起話題,壓軸作「百年戲樓」前晚首演,觀眾在中場就開始用微信熱烈發表好評,戲劇、京劇界人士也普遍讚賞。台灣獨具的京劇新美學,是否引發另波「海派」京劇/戲劇變化,引發關注。

上海大劇院團隊花四年引進「百年戲樓」等作,還邀國光成為今年「京崑群英會」唯一代表,副總經理張笑丁說,「京崑群英會」前三年分別推出上海京/崑劇團、台北新劇團和大陸團合作劇碼,今年到了專門介紹台灣京劇新美學時刻,「以戲劇而非戲曲角度推薦」。

張笑丁說,大陸雖也有新編京劇,但台灣對劇本文學性的雕琢、表演挖掘的角度、舞台及戲劇表現,都是大陸所缺乏。「台灣注重美學新表現,大陸還是講究傳統唱腔、程式化表演,缺乏內在深度。」

她坦言,大陸劇團資源豐富,結果變得太注意製作投資,反而影響創造力。「台灣沒那麼多資金,更能專注戲劇創新。」

然而台灣京劇新美學並非大陸各地都能接受,上海成了試金石。張笑丁說,上海較國際化,光是長居的外籍人士就有四、五十萬人,觀眾普遍喜愛新鮮事物,「北京人青睞的傳統製作,我們若引進,會被觀眾詬病。」

為貼近觀眾特質,劇院每年仔細規畫節目,海外引進、北京等大陸其他地方、上海本地製作,約各占三分之一,票房就是考驗劇院是否掌握觀眾口味證明。

張笑丁說,上海大劇院每年營運成本中,票房收入占百分之七十五,政府固定補助占百分之七、八,其餘靠租場收入和贊助。這回「伶人三部曲」賣出好成績,顯現果然抓住上海觀眾求新求變品味。

「百年戲樓」中,藉一九三○年代的京派/海派京劇之爭,帶出傳統戲新編的討論,讓上海京劇界心有戚戚焉。論者指出,如今國光帶入的京劇新美學,是否在戲外悄悄為新一波海派京劇/戲劇萌芽,有待觀察。

※ 相關報導:

* 林宜瑾舞出台灣身體性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420000323-260115

「台灣人罵髒話時好漂亮!那聲音與身體好有能量,還帶有節奏韻律,在我眼中,那就是台灣的身體性。」30歲的新生代編舞家林宜瑾,憑藉著「罵髒話」的身體動能與延伸的動作發展,以及2年半環走全台各地的親身經驗與生活見聞,發展出舞作《泥土的故事》,將於6月推出。

....林宜瑾回憶,當時在巴黎,她像塊海綿一樣,不斷走訪各地、感受各地風情,「我四處奔波認識巴黎,有天卻突然發現自己其實不算認識台灣。」

回到台灣後,林宜瑾先是跟著默劇演員姚尚德進行環島演出,後來隻身到屏東登山、去南投採茶,走訪客家庄,也拜訪原民部落,透過在各地的緩慢生活步調,觀察台灣各地的人物風景。林宜瑾笑說自己的重大發現是:「台灣人只要一講髒話,不論是閩南或客家或什麼族群的人,那身體感都是一樣的:臉漲紅、肚子一震、身體也跟著震。」「電影《悲情城市》裡,陳松勇罵起髒話的樣子就是代表。」

* 醫檢師愛藝術 許淑真多元關懷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420000315-260115

原本是一名病理檢驗師,在接觸藝術創作後,一發不可收拾,分別在創作、策展、藝評及社造工作上,展現其充沛的生命能量,已故藝術家許淑真的作品,總是圍繞著性別、族群、認同、生態環境等議題,以打破傳統藝術創作窠臼的多元形式表達。

* 舊物小確幸 糖果貓貓且行且珍惜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420000780-260306

「在台灣,總能找到家鄉已經漸漸消失的小確幸。」中國大陸近年最受矚目的80後跨媒體插畫家糖果貓貓如是說。以「sha sha」新少女插畫為標誌性的風格形象的糖果貓貓,認為作品反映的是體驗生活的態度,筆下的東方少女也應運而生。



◆ 容器變樂器 馬丁斯三重奏玩創意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420000325-260115

中國時報 趙靜瑜/台北報導 2014年04月20日

被譽為「巴西最棒打擊樂家」的雷納托‧馬丁斯,5月將率領以他為名的三重奏來台演出,有別於一般以小提琴、大提琴加上鋼琴組成的鋼琴三重奏,或小提琴、中提琴家上一把大提琴的弦樂三重奏,馬丁斯的三重奏是以巴西陶鼓、吉他加上手風琴的獨特組合,編制不按牌理出牌,而且創意十足。

馬丁斯從四歲起開始接觸打擊樂與鋼琴,師事巴西音樂大師西爾維奧‧唐克雷迪,後來鑽研鼓樂與鋼琴,並學習作曲。馬丁斯的擊樂技巧許多都是自學而來,透過古典音樂語法,他進一步在傳統樂器上研發出許多新的技巧與音色,陶鼓就是一例。

朱宗慶打擊樂團副團長何鴻棋表示,馬丁斯將容器演變成樂器,這正是他最自由也最神奇的創意,「馬丁斯擅長巴西的樂器陶壺,外型很像一只水壺,但音色非常獨特,打的時候,低音代表低頻,有點像甕的聲音;高頻聽起來很像是敲擊陶瓷的聲響。」

何鴻棋看過馬丁斯的現場演奏,「很難想像,這會是在同一種樂器所發出的聲音。」何鴻棋說,馬丁斯的手指之靈巧,敏感,也讓他的音色千變萬化,非常值得現場一觀。

馬丁斯近年開始與各種不同樂器的演奏家合作演出,還將餐具當做樂器來演奏,這次訪台,他將帶來擊樂、吉他與手風琴的新組合,加上人聲與電子樂,要讓台灣樂迷聽見陶鼓的新音色。

雷納托‧馬丁斯三重奏將從5月27日在新竹交通大學中正堂,29日在台北國家音樂廳,30日在台南文化中心演藝廳,31日在新莊體育場陽光草坪作戶外演出。

※ 相關報導:

* 全球唯一坑道音樂節 首次移到戶外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623576.shtml

全球唯一的坑道音樂表演「翟山坑道音樂節」明天開始受理報名;其中的南管表演「百鳥歸巢入翟山」將首次移到戶外舉行,透過當地珠山聚落的閩南建築、洋樓文化,要讓遊客感受金門不同的傳統風味與人文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