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17

活到老也要活的好

◆ 國健署統計資料:壽命變長了 病痛也變長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874516.shtml

【聯合報╱記者黃文彥/台北報導】2014.08.16

東海大學統計系教授林正祥分析國民健康署資料發現,六十歲民眾大約還可以活上廿年,但往後的人生卻只有九年是健康的;換句話說,餘生半數時間,可能臥病在床、或喪失生活功能。

若說人生七十才開始,林正祥的分析狠狠打了這句話一巴掌。統計顯示,七十歲老人還可再活十二點八年,但僅有五點五年處於真正的健康狀態,遑論退休後可以一圓人生夢想。

一九五○年代,國人平均餘命大約只有六十歲;五十多年後的今天,平均餘命達到八十歲。但壽命變長,卻未必等於活得更健康。

林正祥指出,成功老化要從身體、心理、社會三層面來看,包括日常生活可以自理、心理沒有憂鬱,及認知功能正常、沒有失智,社會層面則是仍有跟親友、他人互動,不是「孤單老人」。

老人長壽,卻沒有成功老化,衝擊目前勞動人口,未來這群人上有臥病長者,下有撫養幼童。林正祥擔憂,台灣勞動人口將從二○一六開始,每年減少十三萬人,老年人口首次超越小孩,人口年齡中位數首次超過四十歲,「這一年將是台灣最關鍵的一年。」

林正祥認為,慢性病防治是成功老化首要克服的難題,糖尿病、高血壓與心臟病等慢性病,是造成長者無法維持生活品質的隱憂。

多數國人擔心癌症對生命的威脅,但國民健康署研究員蔡維誼表示,分析十大死因,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代謝症候群造成的死亡人數,遠多於癌症,乳癌與大腸癌等癌症,也被認為與肥胖有關。

林正祥表示,面對高齡化社會及少子化衝擊,提早照顧自己健康,才是因應之道;「老化沒有辦法避免,但可以讓老化伴隨的不健康時間愈短愈好。」

※ 相關報導:

* 女性活得久 不見得活得好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874522.shtml

女性向來比男性長壽,但研究發現,女性活得較久,卻不見得活得比較健康。

東海大學統計系教授林正祥分析,台灣六十五歲以上男女的健康餘命,差距達百分之八,六十五歲以上女性的不健康存活年數,比男性多二點二五年。他表示,女性活得比男性久,但生命末期品質不見得比男性好,由於老伴先離開,女性晚年孤苦無依者,不在少數。

※ 單身女性的老年也是一大問題。

* 安寧療護之母:晚年要正向思考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874523.shtml

....六十六歲的趙可式八年前得過乳癌,動過手術,現在活得滿足且活躍。趙可式說,最重要的是「正向思考、做有意義的事」,翻開她的行事曆,從現在到年底,每周都排滿活動、演講,每天還要忙著教學、服務長輩、向政府爭取經費,早些年還得做研究,即使家人早叫她在家休養,她仍樂此不疲。

「要五個鬧鐘才叫得醒我。」趙可式笑稱,忙碌的生活讓她不知「失眠」為何物,推動安寧照顧是她一生志業,也是她心情快樂的來源。她說,年紀大的人無法避免來自精神、體力、記憶力等限制,但不要被影響,肯定自己做事的意義,就能減少抱怨,自然活得愉快。

趙可式說,遇到愈困難的病人,愈能刺激她上進,經常為了病人權益跟政府鬥智,也能激發活力。趙可式說,女性常被賦予「照顧者」角色,醫院病床邊九成以上的照顧者都是女性,社會上也要求女性有耐心、任勞任怨,這些造成女性承載較大的壓力,但她希望,女性不要因此限制自己。

信仰天主教的趙可式分享,信仰是很大的力量,讓她有安全感,不論明天發生什麼事都不害怕。



◆ 台灣掛網冠全球 手機成癮就像毒癮
http://udn.com/NEWS/OPINION/X1/8874561.shtml

【聯合報╱莊聰吉/醫師(屏縣潮州)】2014.08.16

台灣又創造了個世界第一,雅虎與市調機構調查全球消費者多媒體使用行為,台灣人黏手機掛網時間世界之最。讀完報導,不知該喜或該悲?

常跟朋友開玩笑,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最欣賞賈伯斯,他不僅讓世人的通信與資料搜尋變為方便與快捷,更製造不少病人讓眼科醫師收入增加。原因無它,長時間近距離黏著手機嬌小的螢幕,導致青少年近視人口急遽上升;年紀稍長者,因藍光直射,眼睛痠痛、白內障與黃斑部病變的患者也與日俱增。

有人說:「手機將遠方的人拉近,卻將周遭的親朋好友推遠。」一點也不錯,門診常見青少年只顧滑手機,溝通不良,面對面問診時,不是答非所問,就是顧左右而言他,填寫病歷資料,有時也冒出一些火星文,讓人啼笑皆非。

我個人很反對手機,每次專心看診之際,病人手機鈴聲突然響起,都會讓我嚇一大跳。猶記第一天到醫院當實習醫師,院方發給每位醫師類似手機的BB叩,配戴的當下既新奇又驕傲,但一天後就恨不得丟掉它,主因是讓我不能專心,查房、吃飯、上廁所、甚至睡到一半都叫,不得片刻安寧,心神也為之不定。

最近不肖分子藉由手機詐騙方式層出不窮,防不勝防。精神醫學也有所謂手機成癮症候群,手機對患者而言,有如毒品一般,愈陷愈深。

如何在手機的優點與缺點之間取得平衡,考驗著文明社會的人們。

至於我,這生這世絕不辦手機。要連絡用電話,查資料或電郵,則利用有空且寧靜的時刻,定下心,打開螢幕較大的桌上型電腦,三十分鐘後,必休息十分鐘,此刻雙眼凝視遠方白雲、綠樹或星空,讓調節焦距的睫狀肌完全放鬆。

大太陽下活動,必然戴上帽子及隔絕紫外線的墨鏡,隨時保護靈魂之窗,視覺舒適清晰後,辦事效率自然提升。



◆ 花東5醫院結盟 成中風者照護網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874394.shtml

【聯合報╱記者施鴻基/台東報導】2014.08.16

健保署台東業務組長李少珍昨天宣布,花東5家醫院已經結盟,為中風病患建構醫療照護網路,希望協助這些病患早日自理基本生活,盡量不成為家庭負擔。

健保署昨天在台東聖母醫院舉辦東區座談會,會中宣布成立中風病患醫療網路,以台東馬偕醫院為首,衛福部台東醫院、台東榮民醫院、台東基督教醫院及榮總玉里醫院都加入。

李少珍說,102年台東十大主要死因,腦血管疾病排第4,醫療網路上路後,目前台東地區收案6人,台東馬偕醫院5人、衛福部立台東醫院1人,包括4男2女,最年輕56歲、最年長者87歲。 她說,腦中風病患在復健治療黃金期內,將會依各自失能程度,透過復健照護,希望讓他們減緩中風帶來的種種不便,目的是盡量恢復肢體功能,獨立生活,避免反覆出入醫院。

以大武鄉獨居的葉姓病患為例,他中風後左側無力,無法行走,住院2周內,配合醫療系統建議復健,如今使用四角枴已可安穩行走,加上代申請居家照護及交通、送餐服務,他的生活逐漸恢復正常。

李少珍指出,花東地理狹長、交通不便,民眾就醫無論交通、住宿、時間、金錢成本都比較高,腦中風病人出院後復健欠佳情況高達7成,後期照料更重要。

※ 相關報導:

* 找到致病因 膝關節炎有新「膝」望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874331.shtml

大林慈濟醫院關節中心主任呂紹睿花費長達10多年研究,找到退化性膝關節炎致病成因,進而發展出「膝關節軟骨再生促進手術」,昨天在醫院舉辦「新膝望」簽書會,成果受肯定。

呂紹睿是名醫,平時求診民眾大排長龍,預約2年排隊才看得到病,他不藏私,在台北和台中等地慈濟醫院教這項手術,讓更多人受益,研究初期,他遭到醫界多方挑戰和批評,寂寞的一路堅持下來,才有今日的成果。

* 熬夜壓力大 當心突發性耳聾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805175

阿明(化名)是足球迷,在世足賽期間,幾乎天天熬夜看比賽。但在球賽結束後,他卻發現左耳聽力減退,明明同事在旁邊說話,但他聽起來聲音卻很模糊,好像隔了好遠的距離。就醫檢查後發現,阿明患了俗稱「耳中風」的突發性耳聾。

突發性耳聾的致病機轉目前還不是完全清楚,可能是血管性、病毒性或自體免疫疾病引發,其他如外傷、短時間高強度的噪音也會造成。

突發性耳聾屬耳鼻喉科的急症,愈早治療效果越好,西醫可用類固醇、血漿擴張劑、抗病毒藥物或高壓氧處理;在中醫屬「暴聾」範圍。

預防保健 防患未然
Google重新定義人體健康

23 則留言:

fsj 提到...

掌握大腦整合期 3~6歲學習最重要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817000594-260102

中國時報 2014年08月17日 文/何志平

每逢高中、大學放榜,各大媒體無不爭先報導誰又奪取雙榜首啦!那個明星學校考進名校多少人啦!面對社會與世代劇烈的競爭與變化,父母是不是常覺得力不從心?或是對未來惶惶不安呢?

「教育」有時猶如高塔,紛雜的教養理論讓人望而生懼,人人都了解教育的重要性,卻不知從何下手,美國華裔虎媽蔡美兒「棒下出孝子,嚴師出高徒」的《虎媽戰歌》出版後,在美引起教育界震撼,還登上《時代》封面,可見教育的「難」,舉世皆然。在台灣,每個父母仍然奉行「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點」這句話,但卻很少父母注意「掌握孩子學習黃金期,讓孩子發展優勢」;而孩子的學習黃金期,其實就在感統整合相當重要的「3~6歲」。

因為心智的發展,仰賴於健全的生理與心理基礎上。經過研究指出,人類大腦的注意力、記憶、語言、空間秩序、動作、高層次思考等,決定了一個人的外在行為表現,而大腦對外接受刺激訊號的整合關鍵時期,正是在幼兒的「3~6歲」。

如果能掌握這段黃金關鍵期,將能幫助孩子先天的優勢順利發展,反之,若錯過這段感覺統合的重要時期,對於孩子的未來也將造成無法逆轉、深遠的影響。許多父母在孩子上學之後,才發現孩子有些學習發展上的弱勢,這時再求助感統治療師,可以得到的幫助少之又少,雖然每個人都有無窮的「潛能」,但最重要的還是需要有3~6歲的學習基礎,才能在未來中不斷成長、發揮。

大腦科學 掌握孩子學習制勝關鍵

了解「腦中乾坤」後,又要如何「啓動學習密碼」呢?BabyNEXT執行長江立群指出:「市面上有關教育、教養的教材真的很多,但商品眾多,父母看得眼花撩亂,一股腦塞給孩子,只會造成孩子沉重的負擔,建議父母可以先涉獵『感統教育』相關知識後,才能真正給予『弱勢補強、優勢增強』,適合的教育活動,才能讓孩子在遊戲中成長。」

江立群說,「感統教育」指的是人的身體與生俱來許多的感覺,有視覺、聽覺、觸覺等,出生後看到的、聽到的、碰觸到的,都會是孩子感覺統合形成的過程。相對的若是感覺統合失調,無法正確接收外在環境的訊息,容易發生動作的反應遲鈍、不協調等現象。

為了讓父母有更直接與深入的了解,中華資訊與科技教育學會與台灣知識庫、BabyNEXT、三之三花婆婆竹北冠文分館共同合作,於9/27日在新竹舉辦「窺探腦中乾坤、啓動學習密碼」優學講座,現場除了可以體驗「寶貝芽BSPP優學評鑑」,並有專家以「教育」觀點探討腦神經系統對學習的影響,讓家長們更加了解,可以用什麼方法幫助孩子成長,專家現場演說解疑與BSPP線上評量,完整地提供家長們教育知識與實務體驗。活動的後半場還有「全腦數學」與「機器人課程」,有興趣的父母可以上網查詢(http://www.cacet.org/),讓自己對感統教育有更清晰地理解與接受。



◆ 青少年癡迷上網 易誘發癲癇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817000748-260307

旺報 2014年08月17日 陳福新

癲癇俗稱「羊癲瘋」,表現為口吐白沫,四肢麻木,大小便失禁。這種病在長時間的光刺激或是精神緊張時容易誘發。醫生提醒父母,要讓孩子養成良好作息習慣,不要長時間玩電腦或看電視。

男孩文文特別喜歡上網,只要一上網就是幾個小時,嚴重時甚至十幾個小時。最近,文文上網時間一長就感覺頭暈,並且常常出現四肢冰涼僵硬,噁心的症狀。某天,文文又連續玩了十多個小時,突然感覺頭暈目眩,緊接著就「砰」地一聲跌倒在地,口吐白沫,不省人事。到醫院進行檢查,發現文文患了癲癇。

大腦緊張 血流異常

隨著電腦在社會及家庭中的普及,部分人上網時間過長就出現驚厥(指肌肉突然緊張、鬆弛而導致身體失控顫抖的狀況)發作或非驚厥發作,而在不玩時則一切正常,這種現象不時在臨床中出現。醫學上將這種上網時誘發的驚厥或非驚厥發作,稱為網路誘發癲癇。

近年來,青少年癲癇病的發生率不斷上升,患者多為10至16歲的男孩,病發前多有連續長時間玩電腦或遊戲機的經歷,由於孩子在上網時,眼睛距離螢幕很近,造成大腦高度緊張,視覺刺激伴隨腦血流異常,導致上述疾病的發生。

增加距離 減少光敏感

歐洲曾經進行多次大範圍研究,發現人工光源都有閃爍現象。一般的人工光源閃爍頻率為20至30次/秒,螢幕為50至100次/秒。人對閃爍率8至50次/秒(尤其是20次/秒以下)的光源敏感性最高。因此,非隔行掃描的螢幕較隔行掃描的螢幕要安全,小螢幕比大螢幕要安全。

研究還發現,增加人與螢幕的距離,可減少患者光敏感反應和癲癇發作的危險。因此,上網和玩遊戲機都應有所節制,每次不應超過2小時,人與螢幕的距離至少應為其寬度的3倍以上,最好為6倍。

光敏性癲癇患者還應避免橫條圖,如條形制服、電扶梯、百葉窗以及條紋地毯等的刺激。同時要注意勞逸結合,避免過度勞累,減少勞動,避免過度緊張的腦力勞動和劇烈的體育運動,確保充足睡眠,以免誘發癲癇。

(作者為雲南大理州第二人民醫院醫師)

※ 相關報導:

* 曾志朗:老人打電玩 可省健保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817000311-260102

電玩遊戲是現代人重要的娛樂方式之一,中央研究院院士、前教育部長曾志朗昨天指出,應該把電腦遊戲當作學習工具,幫助大腦開發,應用在青年學生,同時也有益老年人維持健康,省下健保資源。

....曾志朗舉出多項腦神經研究證據,論證電腦遊戲對於學習有幫助。他表示,電玩遊戲不只是單純娛樂,同時還是學習工具,他教學生複雜的基因,許多人記不住,但把基因化身為「魔王」,可以控制不同的小鬼,學生就能記得清楚。

台灣面臨高齡化社會,曾志朗認為,電玩遊戲有益老年人健康,因此,他建議老人家多玩遊戲,讓大腦不斷思考,因為大腦一直在活動和學習,這樣也可以省下不少健保資源。

* 乾癬不會傳染 但恐引發心血管病
http://udn.com/NEWS/HEALTH/HEA3/8876294.shtml

....乾癬除了影響外觀,還可能引發心血管疾病,黃毓惠指出,乾癬患者長期處於發炎狀態,屬於心血管共病的高危險群,病患容易合併新陳代謝及心血管系統慢性疾病,包括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動脈硬化、心肌梗塞等。

fsj 提到...

每天健走15分鐘 持續八年 壽命延3年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8878331.shtml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2014.08.18

每天運動15分鐘,就能多活三年!國家衛生研究院上午公布新版運動指引,只要能每天健走15分,即能降低14%死因、10%癌症發生率,進而延長壽命3年;如果每天運動30分鐘,就能延壽4年。

國家衛生研究院教授溫啟邦彙整國內外期刊內容,以圖文製作新版運動指引,提供許多成功運動的妙方;例如,健走不易受傷、容易維持下去,比慢跑來得好,專家均認為健走是國人最佳運動方式。

現有運動指引為「運動333」,每周至少3天、每天至少30分鐘、每分鐘心跳130下。溫啟邦指出,雖然容易記住口號,但脈搏難以測量,且不同年齡的心跳強度也不一樣,有必要予以修正。

「運動其實很簡單!」溫啟邦說,可從每天運動15分鐘做起,再逐漸延長;研究報告顯示,運動第一個15鐘效果最好,產生最大效應,第二個15分鐘的健康效益就沒有第一個來得好。

雖然運動越多越好,但研究證實,從坐著躺著不動,到開始運動,前15分鐘的健康效益最為明顯,可顯著降低死亡率以及中風、糖尿病、腎臟疾病的發生率。

溫啟邦說,國人運動量呈U字型分布,25至50歲運動量偏低,與歐美各國相較,不管是運動人數及運動量都偏低,僅為四分之一至五分之一。

溫啟邦強烈建議25至50歲民眾,務必養成運動習慣,每天健走15分鐘,只要持續8年,就可延長壽命3年;如果走30分鐘,壽命就能延長4年。

「每日十五分,健康轉乾坤。」國民健康署長邱淑媞指出,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成年人每周應從事150分鐘以上的中度身體活動,如果沒時間運動,則可分段累積,例如陪小孩走路上下學15分鐘。



◆ 保鮮膜治療傷口利器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805637

自由 2014-08-18

記者余雪蘭、邱宜君/綜合報導

日本內科醫師鳥谷部俊一發現用保鮮膜取代人工皮,對褥瘡進行濕潤療法,效果與人工皮一樣,但相對便宜、簡單且方便,多年來在日本推行受肯定,嘉義市社區醫療發展協會理事長余尚儒接觸到這種療法後,最近在診間試用,驗證效果,進而編寫日本「保鮮膜濕潤療法」歷程與使用方式,透過網路分享推廣。

余尚儒一個多月前看到一位在台灣的日本媽媽用保鮮膜幫小朋友包紮外傷,詢問才知道這種療法在日本已普遍使用,他翻閱日本有關保鮮膜療法研究及進行患者試用後,認為值得推廣。

余尚儒表示,濕潤療法是將傷口覆蓋人工皮,保持濕潤,使皮肉組織加速修復,這與以前傷口要保持乾燥的觀念很不同,但醫學研究證實,肉芽組織在保濕情況下,細胞分泌出的組織液裡含有豐富生長因子,妥善保存可加速修復。

余尚儒說,過去使用紗布包紮傷口,水分蒸發,紗布壓迫,傷口喪失濕潤的成長環境,且紗布療法會先用優碘消毒,卻反而損傷生長因子;但若使用保鮮膜封閉傷口,形成高溫、低PH值、低氧環境,可抑制壞細菌生長,本身細胞則可加速成長,使傷口快速癒合,且可降低感染率,換藥較不痛, 傷口也較不會留下疤痕。

余還說,現在日本有許多內外科醫師,都使用保鮮膜濕潤療法治療傷口,還有日本醫師製作影片,教導民眾使用做法,包括清理傷口不用優碘、酒精,以大量清水沖洗,降低感染源,用無菌且無塑化劑的保鮮膜塗抹凡士林保濕潤(有的用抗生素軟膏)再覆蓋傷口,並以紙膠貼住,外頭包一層紗布,但若傷口有嚴重感染則不適用。
醫:應用無菌無塑保鮮膜

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一般外科主任吳東龍表示,目前國內多使用人工皮及類似保鮮膜的「OPSite」(傷口護墊)做濕潤療法,而保鮮膜便宜,取得方便,民眾可DIY,是不錯做法,但使用時要確保無菌。

陽明醫院院長謝景祥也說,保鮮膜濕潤療法是民眾在家治療外傷不錯的方法,但應在傷口無細菌感染、滲出液不多的情況使用,人工皮則可吸收滲液並保持濕潤。

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黃毓惠表示,民間常說「傷口要收乾才好得快」,其實是錯誤的,傷口保持濕潤才會好得快,身體分泌組織液的生長因子可促進修復,蛋白酶等酵素也能清除壞死組織,醫療級敷料如人工皮、傷口護膜(opsite)的用途就是保持濕潤,而opsite就是類似保鮮膜的材質。但她也提醒,醫療級敷料有經過無菌處理,保鮮膜則無,而且可能有塑化劑問題,民眾有大傷口還是應請醫師評估,不要貿然處理。

※ 相關報導:

* 浮潛水母螫 「周一皮膚病」上身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878349.shtml

連續幾個周一,皮膚科門診來了好幾個有共同症狀的病人,身體和四肢出現「貌似」鞭打過的痕跡,不痛但奇癢無比。醫師問診後發現,這些患者周末都去浮潛,被水母咬傷,因此被皮膚科醫師稱為「周一皮膚病」。



◆ 健保20年怪現象 士農工商 同薪卻不同保費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8878355.shtml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2014.08.18

同樣年所得80萬元的上班族、農漁民、職業工會會員,因職業類別不同,要繳的健保費卻不一樣。

由於未來長照保險上路,跟著健保收費,可能讓長照保費的公平性也跟著傾斜。近日由「二代健保總檢討小組」完成的檢討報告,認為應通盤考量健保20年來以職業分類收取保費的問題,讓保費收取更公平。

二代健保上路,清查高薪低報保費,兩年追回六億,健保署承保組長葉逢明不諱言,清查工作並不輕鬆。職業工會會員240萬人中,過半數是以最低一級的級距、2萬2800元的月投保薪資納保。

針對健保保費結構的不公平,長久受到質疑,由前衛生署長葉金川等人組成的二代健保檢討小組,近日已提出報告,認為應該通盤考量,將檢討保費公平列為優先議題之一。

由於衛福部規劃最快105年開辦長照保險,預計長照保費與健保費收取方式相同,也是以民眾的月投保薪資乘上費率,讓現行健保繳費制度牽動長照保費的公平性。葉逢明說,健保署收集外界意見,不少學者認為,規劃收取長照保險費之前,應該檢討健保費收取的公平性。

不過要改變健保以職業分類收取保費,需要修健保法。衛福部社會保險司長曲同光表示,二代健保上路前,曾考慮廢除職業分類,改以家戶總所得計算保費,但衝擊很大,目前衛福部會持續評估透過補充保費的檢討,調整保費的公平性。

※ 相關報導:

* 離譜 追6億健保費 勞動部是最大咖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8878457.shtml

上班族健保費一毛跑不掉,有些人高收入卻繳低保費。

二代健保上路後,健保署鎖定保險業務、土地代書、房仲等高佣金的行業清查,發現這兩年各有約萬人高薪低報健保費,有人年所得近千萬,每個月只繳一千多健保費。

健保局經過比對所得資料,兩年約追回6億元保費;荒謬的是,這些追繳的保費中,有四成是勞動部要埋單。

fsj 提到...

本土登革出血熱死 今年首例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880665.shtml

【聯合晚報╱記者陳麗婷/台北報導】2014.08.19

疾管署今天公布上周新增兩例本土登革出血熱個案,其中一例死亡,為今年首例本土登革出血熱死亡病例個案;死者為高雄市苓雅區76歲女性,本身有高血壓、糖尿病慢性病史,8月9日出現發燒、嘔吐、肌肉痠痛等症狀,住院後血便等嚴重腸胃道出血症狀,16日因嚴重休克併發多重器官衰竭死亡。

疾管署副署長周志浩表示,第一至四型登革病毒都曾在南台灣流行,若重複感染不同型別的登革病毒,較可能導致症狀較為嚴重的登革出血熱。另外,文獻資料顯示有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史的患者為登革出血熱高危險群,目前是登革熱流行期,高雄地區病例持續出現,提醒高血壓等慢性病史民眾,更應特別防範、做好防蚊措施。

另一例本土登革出血熱個案是高雄市小港區34歲男性,8月8日出現發燒、頭痛、肌肉痠痛、噁心、嘔吐等症狀,11日懷疑罹患登革熱住院,並陸續出現流鼻血、牙齦出血、血便等症狀,治療後已康復出院。

疾管署統計,上周新增174例本土病例,包括上述兩例登革出血熱個案,今年截至8月18日,累計共878例登革熱病例,包括境外移入病例120例及本土病例758例。疾管署提醒醫師提高警覺,發現病例應立即通報,避免疫情擴大。

※ 相關報導:

* 高市登革熱疫爆炸 1周增159例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879792.shtml

高雄市在氣爆、水患後,登革熱疫情也拉警報,一周驟增百餘例,平均一天新增廿二例;位於氣爆災區的苓雅區福康里等八個里,個案更暴增,到昨天已達七十多例。



◆ 體重超重 易罹患10種癌症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529811

【Upaper╱綜合報導】 2014/08/15

對500萬名16歲以上英國人進行的研究發現,體重超重的人更易罹患10種常見癌症。

研究報告說,BMI每提高5點,得子宮癌的風險提高62%、膀胱癌31%、腎臟癌25%、子宮頸癌10%,甲狀腺癌和血癌各9%。

肝癌風險會提高19%、大腸癌10%,卵巢癌9%,乳癌5%,雖然這4種癌症也受到其他因素影響。

即使身高和體重處正常範圍,BMI較高的人得這些癌症的風險也較大。不過,BMI較高的人,得攝護腺癌、更年期前乳癌的風險似乎略低一點。

研究人員說,英國的子宮癌可能有41%是過重所致,膀胱癌、腎臟癌、肝癌和大腸癌也有10%以上。

體重超重也會提高得糖尿病、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最新研究發現全球有1/3成年人和1/4兒童體重過重。



◆ 冰水沖頭 可能中風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8880768.shtml

【聯合晚報╱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2014.08.19

為罕見疾病漸凍人募款的公益活動「冰桶挑戰」席捲美國,這股風潮吹向台灣,但醫師警告,大桶冰水沖頭,瞬間刺激血管,若原本就有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等疾病,就有中風的危機。

台大心臟內科醫師王宗道表示,台灣有三分之一患者根本不知道自己罹患高血壓,有時血壓飆高到160至170都不自知,不曉得自己處在風險中,這與年齡大小、肥胖無關。冰水澆頭幫助漸凍人,出發點雖然很好,但對於有心血管疾病的人來說,宛如到遊樂園玩刺激遊樂設施,是一種「高刺激活動」,因此不適宜。

王宗道提醒,胸悶、心臟病患者不可貿然嘗試冰水沖頭,一般民眾若澆完冰水後不舒服、頭暈,應該立刻休息,若依舊不適,就應該就醫。

台北慈濟醫院神經內科醫師李定洲表示,澆冰水其實就如同洗三溫暖一樣,原本處在溫熱狀態,但一下子急凍,瞬間冷熱交替,若運氣不好,心臟病、高血壓、三高、心血管疾病等患者將有腦出血、腦血管阻塞等危機。



◆ 器官買賣黑市 大陸決定嚴管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819001001-260309

旺報 2014年08月19日 記者簡立欣/綜合報導

大陸將嚴查人體器官黑市!為了打擊死囚器官暗箱分配及賣腎集團橫行等情況,大陸衛計委17日宣布全面建立人體器官移植監管體系,包括嚴查器官買賣黑市,查處私下分配死囚器官行為,定期考核醫療體系等。

《新京報》報導,中國醫院論壇17日舉辦「OPO(器官獲取組織)建設與規範管理」座談,國家衛生計生委表示,將建立人體器官移植監管體系,包括定期考核目前有資格進行人體器官移植手術的169家醫院;未來1年若這些醫院仍不開辦公民自願器捐,就會吊銷其器官移植資格,「重新洗牌」。

死囚槍決被醫院拉走

事實上,器捐系統尚未建立之前,很多國家利用死囚器官進行移植手術,造成倫理爭議;其中中國對人體器官需求大,又是少數仍有死刑的人口大國,外媒一直很「關心」中國利用死囚器官的情況,甚至編造「中國濫用死囚器官」新聞。

然而,大陸確有少數利用死囚器官進行移植的案例。陸媒就曾報導某著名傅姓演員2004年肝移植,肝源來自山東1名20多歲死囚;有官媒報導2000年江西某死囚槍決後,迅速被省城某大醫院麵包車拉走,家屬「狀告」當地法院私下賣出器官。

器官移植供需1:30

據了解,中國需要器官移植的人數是每年30萬人,但只有1萬人完成手術,供需比是1:30,和西方國家的1:3天差地遠。

儘管法律禁止,急需器官移植的有錢人只好去黑市購買器官。以換腎為例,大陸就有相當多跨省賣腎集團,形成一條分工明確的黑暗產業鏈。

2010年,大陸試點「公民身後自願捐獻器官」,2013年全國施行,4年下來至本月14日完成2107例志願器捐:其中廣東成績最好,完成449例;北京、上海2大城市僅完成37例和8例。

※ 相關報導:

* 陸器捐難 需全部家人同意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819001005-260309

台灣器官捐贈的立法時間比大陸早了20年,器捐觀念也比較普遍,最重要的是:台灣器捐條件只要本人生前意願「或」親屬書面同意,二擇一即可;大陸卻要器捐者本人及「所有」家屬都同意,才能移植。

* 旺報觀點-完善立法 讓生命順利延續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819001007-260309

新加坡最酷,半強制規定21至60歲公民生前若無明確表示拒絕器捐,均視為同意;器捐者體檢、化驗、手術、住院及因移植手術導致收入損失,均可領取「補償金」,大幅提高器捐比例。這很值得台灣仿效。

fsj 提到...

防子宮頸癌 年輕打疫苗效果好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881930.shtml

【聯合報╱記者鄭維真/台南報導】2014.08.20

產後婦女身體最為虛弱,奇美醫院指出,產後婦女罹患子宮頸癌的風險高達一般女性的6倍,醫師建議婦女於產後6個月內要施打3劑子宮頸癌疫苗,才是保護自己的最佳時機。根據研究,若在10歲到25歲且尚未發生性行為時施打疫苗,預防效果更可達百分之百。

奇美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郭恬妮表示,人類乳突病毒(HPV)目前已鑑定出超過120種型別,其中13型會導致子宮頸癌,最惡名昭彰的是第16型及第18型,約有7成的子宮頸癌與這兩類病毒有關,若施打疫苗的年齡層愈小,效果愈好。

醫師指出,雖然不同年齡層施打疫苗,預防效果有差異,但有不少媽媽帶著女兒到醫院,替孩子詢問可否施打子宮頸癌疫苗時,卻很少替自己著想,之後反而是母親罹病。也有罹患子宮頸癌的婦女希望小孩施打疫苗的原因是怕遺傳,郭恬妮強調,「子宮頸癌是不會遺傳的」。

郭恬妮說,婦女生產時,子宮頸會擴張,子宮頸上皮就會愈來愈薄,欠缺保護作用,分娩後子宮頸易外翻,此時感染人類乳突病毒的風險多於一般未曾生育女性的兩倍,尤其高致癌性的第16型病毒,更是高出6倍。

郭強調,產後施打子宮頸癌疫苗是保護女性的最佳時機,並須分成「產後出院前」、「產後6周回診並做抹片檢查時」、「產後第6個月」帶新生兒回醫院接種疫苗時,共施打3劑,預防效果才最有效。醫師並呼籲婦女仍需定期做抹片檢查。

※ 相關報導:

* 染HPV病毒 罹肺癌風險增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8881683.shtml

Q日前閱讀貴報有關不吸菸卻得到肺癌,並羅列許多致癌危險因子,其中一項是感染人類乳突病毒(HPV),此一病毒通常與子宮頸癌有關,為何它也會增加罹患肺癌的風險?

A人類乳突病毒不只與子宮頸癌有關,國家衛生研究院也發現,感染HPV病毒也會增加罹患肺癌風險,通常女性不吸菸卻得到肺癌的人,癌症類型多屬於非小細胞中的腺癌。

* 久咳、胸悶像石壓 竟心臟衰竭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882316.shtml

「躺下時胸口好像有石頭壓在身上,幾乎無法呼吸。」52歲的莊先生連續感冒一個月久咳不癒,看遍各家診所都看不好,最後胸悶喘不過氣緊急送醫,才發現竟是心房顫動引發心臟衰竭,若要治癒,可能面臨換心命運;透過新一代抗凝血藥物控制病情,避免血栓發生,目前莊先生已恢復健康,仍可正常工作。

* 吃光敏感藥物 小心變黑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8881681.shtml

夏日豔陽高照,如果你(妳)平常所食用的藥品或食品具有光敏感性,當心可能產生紅疹、搔癢等擾人症狀。

光敏感分為光毒性和光過敏兩種,光毒性與藥物本身有關,使用具光毒性藥物時,若血中濃度夠高,並且照到相對應的光線波長,才會發生。光毒性發生時,皮膚會像曬傷般,並有灼熱、腫痛、發紅情況。



◆ 百蔬之王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820000835-260115

中國時報 2014年08月20日 ⊙宇文正

畫家齊白石先生有一幅大白菜圖,上有題句:「牡丹為花中之王,荔枝為百果之先,獨不論白菜為蔬菜之王,何也?」原來齊老先生熱愛白菜,為大家沒有宣傳白菜是蔬菜之王而大抱不平。

年輕時有次聚餐,旁邊一位不大熟的男士看我夾取面前的開陽白菜,阻止我:「女孩子少吃白菜,太冷。」我看他一眼,心想:「神經病!」太冷?那西瓜也不准吃,綠豆湯也不准喝,仙草、愛玉一堆涼性食物統統都不能吃?(天哪!)我當然照吃不誤,只覺這人囉嗦,又不了解人家的體質,亂阻止。他一定覺得這女生不懂事,好心沒好報。

一樣是人 飲食有兩種

有的食物性熱,有的食物性寒,有的膽固醇高,有的怕有農藥……我的歪理是,不如什麼都吃,分攤風險!年紀愈大,愈常碰到這也不吃那也不吃的人,說他偏食還生氣,人家是養生,我只覺得他們活得可憐,每天只能吃少量難吃的東西。對那些厭世的人,我常常第一個便想到:活著,你就能在春天吃到多汁的水蜜桃,夏天吃到甜美的玉荷包、愛文芒果,秋天吃到美麗擺飾般的甜柿、細膩的麻豆文旦,冬天吃到碩大的椪柑、富士蘋果……光想這些,人生還不值得活嗎?啊,更不要說那麼費心做出的一道道料理、點心了。

又有一種人,只要知道是對身體有益,便餐餐都吃,大量的吃,再難吃也吞得下去。我公公就是典型。他每陣子會熱衷某種營養食品,比如番茄、雜糧飯、山藥;有陣子熱衷胡蘿蔔,小兔子似的,早也紅蘿蔔,晚也紅蘿蔔,把皮膚都吃成橘色,讓我婆婆嚇壞了!不過我覺得這類人還比前一種人強些,雖然過猶不及,起碼充滿了生命力,我公公都八十六歲了,還能站著彎腰繫鞋帶呢!

韭菜葷物 百蔬之「後」?

回頭說白菜,白菜無罪。怕寒?那麼我們烹飪中常用的蔥薑蒜辣椒都是做什麼用的呢?何況除非真的感冒咳嗽,須避開太寒、太燥的食物,否則我總覺天地間各種食物自然形成某種平衡;何況,隨意翻書、上網,凡說到白菜,無不讚揚它的營養,甚至「療效」,隨手便可複製幾大頁,不備載;我只最喜歡其中反覆被提及的這一句:「益胃生津,清熱除煩」。但凡有一種食物能夠「除煩」,說什麼都要大口的吃啊。因此,我對那位阻止我吃白菜的仁兄仍大嚼!

近讀食書,還不巧遇見一趣事。某大陸美食作家書裡說「袁枚在《隨園食單》中,稱白菜為『百蔬之王』,春韭秋菘並列,韭菜當無愧於『百蔬之後』。」我感到一頭霧水,菘是大白菜,這我懂,但「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是人間最美的煙火意象,袁枚若以春韭秋菘並列,作者怎會推論說韭菜是「百蔬之後」?書架上取來《隨園食單》,〈雜素菜單〉裡提到「白菜」,說:「白菜炒食,或筍煨亦可,火腿片煨、雞湯煨俱可」。啊,這個周末就來煨個雞湯白菜吧!至於韭,袁枚說它「葷物也。專用韭白加蝦米炒之,便佳。或用鮮蝦亦可,鱉亦可,肉亦可。」我照著炒炒蝦米、肉絲就好,鱉就算了。可我一時真翻不到「百蔬之王」、「百蔬之後」這些說法。我現在讀書糊塗,過目即忘,上網查查看吧!不得了,這整段文字在大陸另一篇不同作者的文章裡看到。到底是誰抄誰我不知道,只是,印成我們的「正體字」書,「百蔬之后」變成了「百蔬之後」,不禁失笑,原來如此!

開陽白菜 新手初羹湯

那麼「百蔬之王」到底是誰說的呢?續查下去,有此一說,畫家齊白石先生有一幅大白菜圖,上有題句:「牡丹為花中之王,荔枝為百果之先,獨不論白菜為蔬菜之王,何也?」原來齊老先生熱愛白菜,為大家沒有宣傳白菜是蔬菜之王而大抱不平,於是白菜為「蔬菜之王」說法流傳。我太好奇了,再Google一下齊白石的白菜畫,啊,真找到一幅有此題句不假,寫意的大白菜,旁邊還配了兩顆小辣椒,是為了「驅寒」嗎?

再說「開陽白菜」,這可能是我今生做過的第一道菜(泡麵不算的話)。好像還是高中生吧,有個暑假爸媽不在家,我自告奮勇要做飯,從冰箱裡找出大白菜、吳郭魚,又翻出蝦米、蔥薑等等。把吳郭魚抹點鹽加米酒、襯點薑絲、蔥段放進電鍋裡蒸;蝦米泡水後下鍋爆香,丟進大白菜,加點水,煮軟了,下鹽,最後勾一點芡上桌。咦,兩道菜出來,像模像樣耶。大哥十分驚異,妳為什麼會?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會,想一想,就該這麼做啊。

我也還記得,那天大哥露一手:煎豆腐。不過,冰箱裡並沒有豆腐。平日媽媽作菜時經常喊我:「去老吳那裡買個豆腐!」「去老吳那裡買瓶醬油!」老吳店裡什麼都有,就像現在的便利商店。大哥翻翻冰箱,理直氣壯喊我:「妹!去老吳那裡買五塊錢豆腐!」我反正是全家人的傳令兵,可我今天也要做菜呢,故意問我的書呆子大哥:「老吳是誰?」他愣了愣,笑著說:「老吳──不就是老吳嘛!」他根本沒上過菜市場!

適滷適煨 做便當耐蒸

我在LA唸書時,第一次拿出來宴客唬人用的食單則是「佛手白菜」。大白菜一葉一葉細心剝開,只取葉梗,入鍋燙軟後放進涼水冷卻,瀝去水份,每葉梗從中間縱切幾刀但不割斷。另做絞肉餡,類似獅子頭的調味,搓成一個個小肉丸,當然不必炸,裹進白菜梗裡折成一個個菊花包擺盤,進電鍋裡一杯半水蒸熟,出鍋淋一大勺熱雞湯。這道菜端出來,像朵朵菊花,也像一個個小拳頭,故名「佛手白菜」。其實做法不難,而且靠的是大同電鍋,談不上火候的拿捏,但外觀好看,且「佛手」二字神聖,食客們肅然起敬,莫名其妙奠定了我在同學間的大廚地位。

「佛手白菜」雖然不難,但是費工,我平日最常做的則是白菜滷。一點薄肉片用鹽、酒、太白粉略醃,兩三顆蛋打散,中火炸酥撈出備用。油鍋爆香蔥、蒜末,加肉片炒個幾鏟,再下大白菜片、木耳、紅蘿蔔片拌炒(冰箱若有用不完的鮮菇、玉米筍之類,我也丟進去湊熱鬧),四杯高湯煮滾,轉小火,放進蛋酥,鹽、糖、烏醋、少許醬油、白胡椒調味,續煮個幾個分鐘,略收汁入味即成。蛋酥可以換成扁魚;但有的食譜教人用蒸的,我不建議,白菜要煨,收點汁才好。

對我來說,大白菜真的是便當菜裡的「百蔬之王」,因為再沒有比它更耐蒸的蔬菜啦!

fsj 提到...




◆ 亞洲人爆肝 普遍睡不飽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822000097-260203

工商時報 2014年08月22日 記者蕭麗君/綜合外電報導

亞洲人工作勤奮舉世聞名,數位手環製造業者Jawbone最近1項針對全球都市的睡眠調查結果,更加證實這項說法。調查指出,亞洲人普遍睡眠不足,其中名列全球睡眠時數最少的前3大都市都位於亞洲,分別是東京、首爾與新加坡。

Jawbone追蹤全球43個主要都市的民眾睡眠模式發現,東京與首爾是睡眠遭到剝奪最嚴重的兩大都市,當地民眾每晚睡覺時間都不到6個小時。至於新加坡與杜拜及墨西哥名列第3,民眾每晚睡眠時間只有6小時32分鐘。

分析師認為,亞洲人普遍缺乏睡眠,可能是受當地向來工作勤奮、工時也較長的文化影響。全球線上金融職業網站eFinancialCareers最近對外刊登的調查發現,新加坡高達78%的金融服務專業人士,在下班後還持續工作。

多數人加班是為與海外同事聯絡工作事宜。他們常被要求早到或晚退,參加與海外同仁的視訊會議。

此外,eFinancialCareers調查還顯示,近3成受訪者的每周工時介於51到60個小時,有11%的每週工時超過50個小時。金融服務業的專業人士當中,有43%處於隨時待命狀態,不論是在周末或假日。

超過3分之1的受訪者指稱,他們曾在晚上被同事或顧客的電話叫醒,3分之2則說他們的年假曾被工作阻撓。

Jawbone調查還發現,全球睡眠時數最多的都市是澳洲的墨爾本,民眾每晚睡眠時間為6小時58分。

該調查還發現幾個有趣現象。像是在北京,當地民眾傾向在工作時間睡個午覺。布里斯本則是最早上床的都市,當地民眾平均就寢時間為晚上10點57分,並在早上6點29分起床。至於墨西哥是最晚上床睡覺的都市,當地民眾在午夜12點46分就寢,早上8點8分起床。

※ 相關報導:

* 沒空量! 逾四成中壯年血壓高無感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8884205.shtml

調查發現,國內逾四成中壯年血壓偏高卻無感,加上國人工時長、壓力大,如此惡性循環,恐成為中風高危險群。

台灣高血壓學會與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昨天發布「國人血壓認知行為調查」,在超商隨機測量40到64歲,共312名中壯年男女血壓,發現41.6%血壓偏高,自認為血壓良好的民眾中,37%血壓值偏高,顯示國人對高血壓無感。



◆ 義國研究:「退休丈夫綜合症」蔓延全球
http://udn.com/NEWS/WORLD/WOR4/8884654.shtml

【聯合報╱布魯塞爾記者蕭白雪/廿日電】2014.08.21

義大利帕多瓦大學兩位學者最近發表的一分研究報告指出,丈夫退休後常讓太太罹患「退休丈夫綜合症」,症狀包括承受壓力、高度沮喪跟失眠。

帕多瓦大學的學者博多尼(Marco Bertoni)及布魯羅(Giorgio Brunello)在最近發表的一分報告中,對於丈夫退休後生活、對太太產生的影響有深入廣泛研究。

雖然兩人的鎖定日本夫婦作為基礎研究對象,但兩人都表示,「退休丈夫綜合症」對全球婦女都有同樣影響。

研究報告發現,男女結婚後,因為有人要上班工作,多數時間是分開生活,每天在一起相處的時間有限;很多日本夫婦在丈夫退休後,被迫得整天生活在一起。如此一來,對太太造成相當大的壓力,除了要面對房子裡整天有另一個人存在,還有退休丈夫在家提出的額外要求。

過去有人認為是日本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角色造成,但義大利兩位學者指出,對職業婦女而言,這樣的症狀往往更嚴重,因為一旦丈夫退休、太太仍在職場上,不但要應付工作上的壓力,且更少有時間面對丈夫退休後額外提出的要求。

兩人並指出,「丈夫退休綜合症」不只在日本發生,在全球各地都有類似情況。

報告同時指出,男性在退休後,心理健康也隨著下降,這也是對另一半有負面影響的因素之一。

※ 相關報導:

* 國際研究:障童發生漸降 心智問題激增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530733

國際研究發現近十年來,先進國家兒童生理殘障的發生率呈現下降趨勢,但心智發展問題發生率卻增加。美國匹茲堡大學兒童醫學教授艾咪霍斯托團隊分析約二十萬名美國兒童長達十年,與多數研究結果類似的是,兒童生理殘障的發生率十年間呈現下降的態勢,主要原因可能是先進國家公共衛生持續進步。不過兒童發展障礙仍有增無減。



◆ 恐怖!白骨嬰屍在媽媽肚子藏了38年
http://udn.com/NEWS/WORLD/WOR7/8885293.shtml

【聯合新聞網╱特約記者高智深/綜合報導】2014.08.21

身體有問題,一定要立刻就醫!國外一名62歲的婦人因腹痛難耐,近日前往診所就診,沒想到醫生在診斷時發現,婦人腹痛的原因竟是38年前胎死腹中的嬰兒!該具嬰兒屍體已化為白骨,躺在媽媽腹中30多年,讓人難以置信。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現年62歲的印度婦人Jyoti Kumar在1978年懷孕,當時24歲的她懷孕時有腹痛現象,醫生檢查後建議進行手術,但她卻因為害怕而選擇逃跑,並沒有接受治療。數個月後,她覺得腹痛的程度已減退,以為「問題」解決了,沒有再上醫院檢查,就這樣過了38年。

然而,近日Jyoti Kumar腹痛問題再起,當她前往就醫時,發現當年腹中的胎兒成了「大問題」!原本醫生初步診斷後,認為她腹中「疑似」長了腫瘤,但經過詳細檢查才赫然發現,原來不是腫瘤,而是一具已經化成白骨的嬰屍,可能是史上嬰屍留在母體內最長的案例。

※ 相關報導:

* 全台78萬兒童 有便祕問題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8885593.shtml

小孩「嗯」不出來,家長要多留意。中華民國兒童保健協會針對全台1244個家庭進行「兒童腸道問題調查」發現,4成受訪家庭的小孩有解不出來的困擾,推估全台4到12歲兒童,高達78萬人有便祕問題。

* 「母乳皂」熱賣 醫生:恐愈洗愈髒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2/8885236.shtml

母乳和肥皂居然能聯結在一起?近來網上出現一種聽上去怪怪的「母乳皂」,北京青年報報導,在淘寶網上輸入「母乳皂」進行搜索,結果顯示目前網上有3800多家店鋪在出售母乳皂和DIY母乳皂的配套產品,出售母乳皂成品的商家也有150餘個。但醫生警告,使用這類肥皂,可能會「愈洗愈髒」。

....報導指出,皮膚科醫生表示,母乳屬於體液,在接觸中可能會傳播疾病。在網上銷售的母乳皂,消費者無法得知母乳原料提供者的身體情況,一旦供應者身體出現問題,可能會伴隨母乳傳播梅毒等疾病。

* 罕病救命藥 衛福部應協助取得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885594.shtml

罕病兒葉小弟與曹莉婕因等不到救命藥過世,為免憾事再發生,行政院會上午通過罕見疾病防治及藥物法修正草案,新增衛福部必須協助醫院與病人,緊急取得藥物與維持生命所需的特殊營養品。

葉小弟等人罹患非典型性溶血尿毒症候群,雖被列入罕見疾病,但因公文流程費時,藥廠無法申請列入健保給付,罕病兒用不起又等不及,罔送人命,引發關注。這次修法中,增列衛福部要協助提供藥物的緊急取得。

此外,為了提升病人生活品質,緩和疼痛,並減輕照顧者負擔,對健保未能給付的支持性與緩和性照護的營養食品,政府應編列預算,補助罕病患者。

* 全國800醫美診所 僅34家通過認證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885609.shtml

消基會今天指出,全國800多家醫學美容診所,只有34家通過認證,代表消費者做醫美手術時承受不少風險,但卻缺乏保障。消基會呼籲政府修法,將醫美納入消保法的規範範圍內。

....消基會指出,醫療行為與消費行為兩者並不見得是互斥不相容。醫學美容使用醫療技術,可能對人體造成風險與傷害,當然必須要受醫療法或醫師法等法令規範,但另一方面,醫美屬於非必要性的醫療,消費與營利的性質濃厚,因此也應被納入消保法規範。

fsj 提到...

老人難入眠 抑制神經元衰退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886666.shtml

【Upaper╱綜合報導】2014.08.22

老年人常難以入眠,科學家表示,這是因為人體腦部的「睡眠開關」,隨著年紀增長而消失所致。

美國哈佛醫學院研究人員找出腦部裡有一團稱為「視交叉前腹外側核團」的細胞,能關閉覺醒系統,阻斷意識思考,讓人入睡,這種具抑制作用的神經元,會因老化逐漸衰退,導致老年人有較明顯的睡眠問題。

研究發現,缺乏神經元的實驗鼠出現明顯的失眠症狀,比正常減少50%的睡眠時間,而且睡眠易呈現片段或中斷,而人類抑制細胞也位於與老鼠大腦類似區域,有相同化學組成。研究發現,容易失眠的老年人,腦部睡眠區域的抑制神經元較少。

主導研究的教授塞普爾說,喪失這種抑制神經元,可能與認知功能障礙、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第2型糖尿病有關。

※ 相關報導:

* 17歲高中生 關節提早退化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887871.shtml

退化性關節炎不是老人的專利。復健科醫師發現,近來退化性關節炎有年輕化趨勢;一名17歲高中生肩頸僵便疼痛,特別是早上起床時症狀最明顯,嚴重時甚至無法轉動,就醫後診斷為初期退化性關節炎。....醫師建議,要避免退化性關節炎,運動前一定要做足暖身運動,有運動傷害一定要治療完全,千萬別帶傷上場,否則會退化更快。3C、電腦族平日要注意頸部紓緩,或睡覺時可拿毛巾撐住頸部,減少肩頸負擔。

* 鳳梨酥熱量超高 3顆=1便當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8887868.shtml

國民健康署今天公布市售月餅熱量調查結果,發現在相同重量下,鳳梨酥熱量最高,每百公克443大卡,小小一顆熱量近200大卡,吃三顆就等於一個便當;份量較大的傳統式雙蛋黃月餅則居次,一顆熱量高達790大卡,相當一個滷雞腿便當。

國民健康署副署長游麗惠指出,面對中秋節應景美食月餅,許多民眾又愛又恨,想吃又怕胖,建議應挑選熱量較低、每百公克熱量小於400大卡,或是單顆熱量低於250大卡的月餅。



◆ 不只凍齡 肉毒桿菌能抑胃癌生長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886676.shtml

【Upaper╱中央社】2014.08.22

肉毒桿菌除了讓無數好萊塢明星凍齡外,國際研究團隊表示,注射肉毒桿菌或許也能阻止腫瘤生長,至少具暫時性效果。

研究人員對患有胃癌的老鼠進行研究,發現肉毒桿菌能阻斷從腦幹延伸到腹部的迷走神經發出的訊號,減緩腫瘤生長速度的效果,與開刀一樣顯著。

把肉毒桿菌局部注射到迷走神經,可阻止神經釋出會助長癌瘤生長的神經傳導物質乙醯膽鹼,開刀切斷迷走神經和給予阻斷藥物等做法,也有這種作用。

胃癌患者接受這種療法的第2期臨床試驗正在挪威進行。科學家表示,注射肉毒雖不能完全治癒癌症,但或許可為無法開刀切除腫瘤,或對化療不起作用的胃癌患者延長生命。



◆ 治帕金森氏症 日研究萬能幹細胞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887035.shtml

【聯合報╱東京記者雷光涵/廿一日電】2014.08.22

日媒報導,明年會開始人工萬能幹細胞(iPS細胞)治療帕金森氏症的臨床研究,最快四年後開發出適用健保的新藥,減輕患者負擔。

京都大學教授高橋淳表示,臨床研究對象是症狀已經惡化到現在藥物沒有療效的病患。帕金森氏症是中腦黑質細胞(多巴胺細胞)退化造成,當出現顫抖、僵硬、行動遲緩或走路困難時,往往多巴胺細胞已經凋亡超過一半以上。高橋指出,第一階段的臨床研究將從患者提供細胞製作成iPS細胞,在移植回自體,檢驗其安全性及療效。

不過使用病患本身細胞,治療費會很高,高橋第二階段目標是把從健康的人採集製成的iPS細胞變成神經細胞,開發新藥劑。使用他人細胞有排斥的風險,不過可以大量生產,大幅降低成本。高橋已經獲得製作神經細胞藥劑的許可,預定二○一八年度展開治療實驗,盼四年後新藥獲日本政府認定為標靶藥物,適用於公家健康保險,二○二三年度適用一般保險。

fsj 提到...

許多人疫苗打半套 怪不得台灣肝病率高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823000851-260114

中國時報 2014年08月23日 陳瑄喻/台北報導

台灣罹患肝病機率高,謎團解開!國家中央研究院完成首份台灣20歲以下兒童及青少年施打B肝疫苗追蹤研究報告,共追蹤全台380萬名20歲以下國人,發現施打B肝疫苗不完全的兒少,就跟沒施打的國人一樣,喪失肝臟保護力,罹患慢性肝病導致死亡的風險增6倍以上,相當驚人。

這份研究報告由中研院副院長陳建仁指導,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研究員簡吟曲擔任計畫主持人,相關研究發表於「肝臟學(Hepatology)」期刊。

致死風險增加6倍

研究指出,未完成B肝疫苗接種的兒少,相較於正確完成接種的人,發生肝癌的機率高2.52倍,死於猛爆性肝炎為4.97倍,罹患慢性肝病甚至高達6.27倍。

施打不完全 無效

台灣每年約有20萬名新生兒,根據規定,B肝疫苗屬公費疫苗,新生兒一出生就強制施打。簡吟曲表示,根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1984到2002年新生兒疫苗接種資料庫,平均有3.4%的新生兒沒有接種疫苗,推計約7千人。

簡吟曲表示,台灣肝病發生率遠高於其他國家,肝癌年年占據男性十大癌症首位,兒童及青少年的肝癌發生率甚至高於美日的2倍以上。無論是相關領域專家、醫師皆百思不得其解,透過這份資料終於解開疑惑。

無抗體 可自費補打

每名新生兒出生後,皆必須施打B肝疫苗,B肝疫苗的標準作業程序為施打3劑,簡吟曲指出,據資料庫顯示,平均約有5%至7%(約1萬至1萬4千人)的幼兒延遲未完整施打第2或第3劑疫苗,導致B肝疫苗效力無法達到長期保護的效用,增加20歲以下青少年的急慢性肝病死亡風險。

簡吟曲提醒,B肝疫苗是可以補打的,若家長忘記是否有幫自己的孩子完成B肝施苗接種,可透過抽血檢查,檢驗血液中B肝抗體的表現是否活躍,若經檢驗後,已喪失B肝疫苗保護力,可自費再補打B肝疫苗。

※ 相關報導:

* 衛福部:孩子漏打疫苗 父母失職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823000854-260114

國家中央研究院研究發現未完成施打B肝疫苗,發生慢性肝病的死亡風險逾6倍以上,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認為「不帶孩子打完疫苗,是父母的失職」,將努力凝聚各方共識,強制家長須帶領孩子施打所有規定的疫苗。

「不帶孩子打疫苗,是讓孩子暴露在危險之中。」疾管署副署長周志浩表示,每名新生兒約7種常規疫苗,像是小兒麻痺、卡介苗、水痘疫苗等,若家長因崇尚自然療法,不帶孩子施打疫苗,就是父母「應作為而不作為」,這是不可取的行為。



◆ 超過3成孕婦 高危險妊娠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887872.shtml

【聯合晚報╱記者陳麗婷/台北報導】2014.08.22

國人愈來愈晚婚,高危險妊娠比率也增加。有醫師收治一名44歲意外懷孕婦女,懷孕期間狀況不穩定,還有妊娠糖尿病,懷孕30多周產前出血住院,發現有妊娠高血壓、子癲前症,引起胎盤早期剝離,還好緊急剖腹,母子均安。

新光醫院婦產科醫師蔡育倫表示,根據新光醫院102年產婦資料,超過30%的孕婦為高危險妊娠,比起10年前的15-20%,有逐漸攀升趨勢。

蔡育倫收治的這名高齡孕婦,前兩胎均在35歲前自然產,她去年意外懷孕,因屬高齡產婦,懷孕初期就有出血現象、中期還有早產跡象、妊娠糖尿病等,情況相當危險,還好住院安胎才順利生產。

台灣生殖醫學會理事黃建榮表示,40歲以上孕婦容易出現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壓、子癲前症、早產等現象,呼籲女性盡可能在25到35歲間懷孕,且懷孕前可做全身性健康檢查,若發現有高血壓、糖尿病等問題,可先服藥控制好再懷孕,對孕婦及胎兒雙方都比較好;此外,抽菸也會引發高危險妊娠,提醒孕婦不抽菸、不酗酒。

※ 相關報導:

* 快樂荷爾蒙!產後哺乳憂鬱少2倍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531053

對於消化功能尚未完全發育的新生兒而言,母乳可說是最適當的營養來源,也可以提供寶寶豐富的免疫物質,而對媽媽來說,親餵母乳除了增進親子交流,每天消耗大量熱量也有助恢復身材。國外最新研究則發現,產婦餵母乳還可以大幅降低罹患產後憂鬱症的風險。



◆ 調整飲食 「吃對」助好眠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8888656.shtml

【聯合報╱游乃嘉/大林慈濟醫院營養師】2014.08.23

雖然夏日炎炎正好眠,但現代人壓力大,失眠的人增加。睡眠和飲食息息相關,藉由適當飲食調整,也可以達到助眠功效。

避免咖啡因和酒精

咖啡因不只存在於咖啡和茶當中,可樂、巧克力也都有咖啡因。由於咖啡因會刺激腎上腺素分泌,造成心跳加快、精神抖擻。另外,許多人在睡前小酌一杯,其實酒精會抑制深層睡眠,讓我們一直處於淺眠狀態,造成睡眠品質不佳。

攝取維生素B群

維生素B群具安定神經、保護神經細胞、對抗壓力等功效,尤其維生素B6會轉變成血清素,有助眠效果。澳洲學者指出,失眠患者若缺乏維生素B6,睡前補充維生素B6可以幫助睡眠。

其實B群富含於許多食物,例如全穀類、牛奶、豬肉、雞蛋,但因壓力、生活作息不正常,身體需要額外B群補充的人,或許可適當補充B群補充劑。其實只要充足攝取富含B群食物,生活作息正常、壓力適當排解,並不用額外補充。

缺鈣少鎂睡不好

鈣質可以幫助肌肉放鬆、神經安定,而鎂離子缺乏時,會讓我們抗壓能力降低,容易導致失眠。鈣質存在於牛奶和黃豆中,而堅果類則含有豐富的鎂離子,建議平常可以多攝取。

少油少鹽少糖

晚餐過於油膩,食物留在胃的時間增加,消化時間延長。重口味的食物,容易造成興奮作用,且易導致胃食道逆流。精緻蔗糖類糕點、含糖飲料,都容易造成血糖波動,影響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進而影響睡眠品質。

由於高油、高鹽、高糖食物使胃部消化延長,神經受到刺激興奮,都讓我們的睡眠品質不佳。想要好眠,睡前應避免。

來點色胺酸

老一輩的小祕方,喝杯牛奶幫助入眠,有其根據。牛奶含色胺酸,它可變成血清素。如喝牛奶會脹氣,可選其他含有色胺酸的食物,如香蕉、堅果類、魚肉、豬肉等。

根據「國人每日飲食指南」建議,飲食應攝取全榖根莖類、豆魚肉蛋類、蔬菜類、水果類、低脂乳品類、油脂與堅果種子類等6大類食物,多喝白開水,並且多運動。只要保持均衡飲食,不但可以攝取身體所需營養素,也能讓我們一覺好眠。

※ 相關報導:

* 漸凍人幹細胞治療 醫師:仍有長路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8889240.shtml

被診斷為漸凍人的陳先生 ,正值壯年又有三個小孩,聽說大陸有醫院可治癒運動神經元疾病,花了上百萬元,病況還是持續惡化。這樣的經歷在漸凍人中不算少數,甚至還有病友家庭集資,自籌研究經費,只為爭取一絲治癒的希望。

....目前,林欣榮的研究團隊將幹細胞打入實驗病鼠大腦,使幹細胞作用於大腦到脊椎神經束,發現病鼠的壽命有延長跡象,已向衛福部申請人體試驗。比較特別的是,林欣榮的研究經費來自漸凍人患者,幾個家庭先籌到一百萬元,又逢一位慈濟師姊慷慨解囊,湊到三百萬元後,林欣榮才得以展開動物實驗。

fsj 提到...

藍光傷眼? 學者:待研究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8890246.shtml

【聯合報╱記者簡慧珍/彰化報導】2014.08.24

現代人幾乎離不開行動載具,也就難以避開藍光、背光,但是這兩種光源真的是視力殺手嗎?光電學者認為「有待研究」。

彰化師範大學光電科技研究所副教授蕭輔力說,人類視力可看見的光波長從400到700奈米(1奈米是10的-9次方),偏藍光線接近400奈米波長,偏紅光線600奈米以上,靛、紫、綠、黃、橙等光線分布在藍、紅光之間。

「光的波長愈短,頻率愈高。」蕭輔力說,藍光波長短、頻率高,屬於能量強的光線,光子對眼睛刺激相對較強。

他表示,科技產品不只手機、平板電腦有藍光,其實日光燈、LED燈、電腦、電視等也都有藍光,最近不少人探討藍光傷眼,卻都沒足夠研究資料佐證,只是從理論推想,似乎不夠嚴謹。

至於背光原理,是指液晶本身不發光,需搭載別種光源使它發亮,最常見是在液晶後面放置LED燈等光源,透過光學設計使液晶過濾需要的光線。蕭輔力指出,當環境光源較暗,背光顯得特別亮,確實不適合長時間注視。

※ 藍光會影響生理時鐘。



◆ 竹市4成5熟齡男 周邊動脈硬化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8890485.shtml

【聯合報╱記者王慧瑛/新竹報導】2014.08.24

衛福部資料顯示,新竹市男性因心臟疾病死亡比率高於全國平均值,國泰健康管理新竹中心心臟內科醫師葉勳龍發現,不少來健檢的竹科男,長期飲食不均衡,加上運動量不足,出現周邊動脈血管硬化,若忽略這警訊,可能造成心肌梗塞、腦中風等嚴重後果。

葉勳龍提到,102年新竹男性十大死亡原因前5名分別是惡性腫瘤、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肺炎及事故傷害,對照同年度全國男性死亡率,新竹市男性因心臟疾病死亡比率高於全國平均值。

不少竹科人透過年度健檢,才發現有周邊動脈硬化問題。葉勳龍提到,依據國泰健康管理新竹中心統計,40歲以上熟齡男性健檢患者中,高達4成5有周邊動脈硬化問題,且平均動脈年齡達68歲,與實際平均年齡50歲相較,足足老18歲。

葉表示,周邊動脈硬化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群,心血管疾病初期幾乎沒任何症狀,但周邊動脈硬化是警訊,隨時有可能血管阻塞,嚴重者會引發心肌梗塞、心絞痛、中風等。

初期的周邊動脈硬化可透過節制飲食、加強運動改善,更要定期健檢追蹤,若已是三高患者,則要配合醫師的治療。

國泰健康管理新竹中心營業師羅心余提醒,外食族要注意飲食均衡,每天至少攝取3份蔬菜、2份水果,並多選擇抗氧化食物,有助心血管保健。

※ 相關報導:

* 自烤麵包香噴噴 吃太多恐「三高」上身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807375

剛出爐的麵包香噴噴,尤其是自家烤出來的麵包更覺得好吃。不過,麵包可別吃太多,小心三酸甘油脂暴衝、血糖增高,易引起代謝症候群,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 治療油油「脂肪肝」 中藥有妙方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807379

....目前對於脂肪肝並無針對性的治療,運動和飲食均衡是最重要的治療方式。以中醫而言,增強代謝、抗氧化合併適當的減重配套,都是改善脂肪肝的重要治療模式之一。

人參、白朮等補氣藥物可以幫助身體利用養分,不讓過多的脂肪堆積於肝細胞;柴胡等藥物可以疏肝,促進代謝與肝功能,也有實驗證明,柴胡對於慢性肝炎有降低肝臟酵素、恢復肝功能的效果,也常用於改善脂肪肝,甚至脂肪肝的肝炎。

人參、茵陳、山楂等也對自由基造成的慢性肝炎具有改善的效果。

此外,中醫藥也可針對脂肪肝的「源頭」,也就是飲食的過量與不良進行控制,像是荷葉、山楂、黃精、紅麴等藥物,不僅用於藥物治療,也可以作為茶飲,可用於降低血中脂肪,進一步減少脂肪在肝細胞的囤積。

* 癌友必須運動 做這些就對了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8890487.shtml

「我吃不下、睡不好,走路都需要花力氣,更不用說運動了。」許多癌症病友都有這樣的困擾,因為疾病治療耗費許多體力,更影響到日常生活作息,桃園長庚醫院體適能中心運動治療師利國生建議癌症病友不妨做一些簡單的伸展操,鍛鍊肌肉,讓身體更健康。

利國生表示,成人的建議運動量是每個禮拜3次、每次30分鐘、心跳速率達到每分鐘130下以上,「癌症病友一定要運動,可以選擇比較緩和的伸展運動,覺得累了就可以停止。」



◆ 最佳喝水時間表 少負擔又健康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824000799-260307

旺報 2014年08月24日 許莉

俗話說「水乃生命之源」,喝水對身體健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如果喝水的方法或時機不當,就可能造成身體缺水。更可怕的是當水分不足時,身體不一定會用口渴的方式告訴你,而是不知不覺地從其他地方吸收水分。

因此,以下幾個喝水的錯誤認知一定要避免:

1、喝反覆加工的水和千滾水。什麼是千滾水?比如蒸包子的蒸鍋水,在蒸的過程中,食物中很多成分會隨之進入水中,經過反覆加熱濃縮,會產生不安全物質。涼了之後,還有微生物繁殖的隱患。因此這樣的水不建議飲用。

開水沸騰3分鐘再熄火

2、喝剛燒開的水。喝燒開的白開水,乾淨衛生,是最好的天然飲品。但水不能一燒開就喝。因為自來水都經過氯化消毒,其中氯與水中殘留的有機物結合,會產生多種致癌化合物。如何避免危害侵身?首先將自來水接出來,放置一會再燒;水快開時把壺蓋打開;最後待水開後讓其繼續沸騰蒸發3分鐘再熄火,就能讓水裡的氯含量降至安全飲用標準,得到最純正的「開水」。

3、感覺渴了之後再喝水。當你感到口渴的時候,身體至少已經流失了1%的水分。喝水不是為了解渴,而是讓其參與新陳代謝,被人體吸收,長時間缺水會增加血液的黏稠度,誘發心腦血管疾病。

4、讓孩子拿飲料當水喝。有些家長沒有健康方面的常識,在教育孩子方面一味的嬌慣,讓孩子每天可樂等飲料不離手,用飲料代水,無異於花錢買身病,不但起不到給身體補水的作用,其中大量的糖分會導致蛀牙、肥胖;色素可能會影響孩子智力發育;碳酸類飲料還會帶走孩子身體內的鈣質;複合的食品添加劑還會降低孩子的食慾,影響其消化和吸收。

睡前1至2小時應喝水

在避免以上誤區之後,又該如何做到更健康地飲水呢?

1、睡前喝水。血液中70%都是水分。當身體缺水時,血液就會變得黏稠,從而影響血液流動,身體所產生的反應是血壓升高。睡覺時,身體會因呼吸、排汗等方式排出水分,但在這7至8小時中卻無法補充水分。哈佛大學的研究發現:早上6時至上午9時是最易引發心肌梗死、栓塞型中風的時間。

不過,為了避免半夜起床上廁所而影響睡眠,或者老年人半夜起床有跌倒的風險,醫生建議:除患腎結石的人外,睡前1至2小時喝水,早上起床時立刻喝水,也可以達到預防血管阻塞的效果。但是不宜喝的過多,否則會加重腎臟代謝負擔。

2、運動前先喝水。大多數人習慣運動完渴了才喝水,其實最好的方式是在運動前就先喝一杯水。因為運動的目的是鍛鍊肌肉並促進血液循環,當血液中水分充足時,運動時血液的流動才會更順暢,才能供給肌肉與細胞充足的氧氣與養分,運動時才不易疲乏。(作者為營養師)

※ 相關報導:

* 現代人空調病 8招教你預防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824000793-260307

1、內外溫差不超過攝氏5度。
2、房間要開窗換氣。
3、出汗時別吹空調。
4、空調房不宜多待。
5、空調勤清洗消毒。
6、晚上別開空調睡覺。
7、多喝薑湯。生薑具有發汗、溫胃止嘔、解毒3大功效。
8、多喝各類花茶。茉莉花有辟穢和中、提神醒腦的功效;而玫瑰花具有理氣解鬱、活血散瘀和調經止痛的功效。

fsj 提到...

病患有醫療自主權 才有善終權
http://udn.com/NEWS/OPINION/X1/8892184.shtml

【聯合報╱高克培/漸凍人協會創會顧問醫師兼長期志工(台北市)】2014.08.25

廿四日聯合報報導,台灣安寧療護的推手趙可式感嘆「不得好死的詛咒幾乎每天都在醫院上演…」,台大孫效智教授(長期關心醫療弱勢者的楊玉欣立委的先生)也估計「國內預立安寧緩和醫療意願的人數約廿萬人,但實際上每年可以得到善終的卻只有近萬人」,換句話說,即使簽署了DNR的病患中,有九十五%的人「好死」的願望並未達成,該新聞的標題「安寧醫療陷窘境」,實在非常貼切!

請大眾不要苛責醫師們沒發揮專業維護患者的死亡品質,因為他們非不為或不能,乃無「法」也!

原因很簡單:法律位階絕不低於「緩和醫療條例」的「醫療法」,第六十三和六十四條對患者、尤其臨終者非常不利,這兩條規定「醫療機構實施侵入性檢查、治療或手術,應向病人或(請注意『或』這個字)其法定代理人、配偶、親屬或關係人說明原因、成功率…,並經其(請注意『其』這個字)同意,簽具同意書後,始得為之」。

也就是說,法定代理人、配偶、親屬等被告知的權力與患者是相等的,而掌控是否接受醫師處置的決定權也不一定在患者自己,而是「其」裡面不清不楚的的任何人。

另一方面,當醫師們療護臨終患者的結果如果「不理想」時,最可能會控告他們的絕對是活著的家屬(尤其是其中強勢者),而不是患者(無論他是死或是活),自然而然地,醫師施行醫療時會以家屬、而且感覺起來比較強勢者的「理想」為標準。再加上,溝通時,醫病雙方心理層面的困難,解釋病情和治療時當然也是會盡量選擇家屬!

還有更糟糕的是,該法第六十三和六十四條後段還加一句「情況緊急者,不在此限」,而醫療法第六十條規定又「醫院、診所遇有危急病人…,不得無故拖延」,兩法加起來使醫師趨吉避凶,在作為與不作為之間當然偏向採取看起來較積極的「作為」!

以上就是為什麼很多國人盼望「好死」而不可得的原因。

為解除安寧醫療的窘境,應修訂醫療法,把接受醫療與否的權力回歸患者自己(當然包括臨終者),只有在他神智不清後,而且神智正常時未簽署表達意願時,法定代理人和家屬才有權代理。如此,不但病醫兩安,最重要的是,在人生最後一場戰鬥中病患可充分實踐「接受和拒絕治療」的自主權,自己的死亡品質自己掌握,這才能接近「善終」吧!



◆ 13原生植物萃取物 可抗肺腺癌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807145

自由 2014-08-24

〔記者謝文華/台北報導〕不少癌症患者相信中草藥能治癌,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與中興大學、台北醫學大學合作,比對一百多種台灣原生植物,及常被用來治癌的中草藥,初步篩選出大葉海桐、台灣樹蘭等三種特有種及十種原生植物萃取物,可能具有抑制肺腺癌細胞的潛力,其中兩種更能抑制肺腺癌的抗藥性。

特生中心呼籲民眾不要亂採食

特生中心副研究員黃秀雯強調,篩選成果尚在癌細胞試驗階段,須再經毒理動物試驗及醫師處方才可使用,暫時不全數對外公布,更提醒民眾切勿任意採食原生植物,也不要服用來路不明的中草藥治病。

特生中心指出,台灣原生植物四千五百多種,特有種植物一千一百餘種,不乏珍貴醫藥資源,中心整合廿一年來調查台灣原生植物野外資料,與中興生醫所的抗癌藥細胞檢測、北醫藥學所純化天然化物平台學研跨領域合作,篩檢出三種特有種及十種原生植物萃取物可抑制肺腺癌細胞生長,再篩選出其中兩種可同時抑制肺腺癌細胞及抗藥性。

大葉海桐(學名Pittosporum daphniphylloides Hayata)別名楠葉海桐、爬崖花子、牛耳楓葉海桐,為台灣特有種,分布本島中海拔山區,葉片呈長橢圓或長橢圓狀披針形。

台灣樹蘭(學名Aglaia elliptifolia Merr)為楝科,又有橢圓葉樹蘭、大葉紅、羌仔蘭佛等別名,分布蘭嶼、綠島、恆春半島等地,小葉呈橢圓形。

自然科學博物館研究人員廖仁滄曾撰文介紹,蘭嶼達悟族會用台灣樹蘭來製作船的槳架或住屋的柱子;恆春半島排灣族人由果實形狀產生聯想,稱這種植物是「黑熊的睪丸」或是「魔鬼的睪丸」。

fsj 提到...

腰痠屁股痛 快來「坐」運動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531402

【聯合報╱記者何炯榮/報導 記者陳立凱/攝影 麻豆/王又立】2014/08/25

久坐是上班族的百病之源,彰化縣員榮醫院復健師林于勝教大家幾招簡易又輕鬆,在辦公室裡「坐」運動的保健紓壓方法。

椅子坐滿 才不會猛往前傾

「坐著運動的最基本動作,就是坐滿你的椅子,背部頂著椅背,保持直挺的坐姿。這是最簡單,但最不容易做到的動作。」林于勝說。

坐辦公室的上班族一定要記得,不要把隨身物品,像電腦包、手提包塞在屁股與椅背間,也要把椅子盡可能拉到桌子前面,「椅子只坐二分之一、三分之一,或離桌子愈遠,一定不知不覺地往前傾,形成縮肩駝背的不良姿勢,很快的肩頸、腰椎痠疼就來了。」

三不五時 雙腳離地練腿肌

最懶的「坐」運動,就是三不五時,抬高你的雙腳離地,愈高愈好,只有幾公分也無所謂,懸空幾秒鐘、半分鐘都行,想到就做,每次做幾回,這樣可以改善浮腫、鍛鍊大腿肌力及背部肌群,當然,縮肛更有想像不到的好處。

▇開始「坐」運動

六個坐式運動,可避免或紓緩肩頸、脊腰椎的痠疼、僵硬。

1.基本動作:都是坐滿椅子,背部頂著椅背,保持直挺的坐姿,肩膀不要隨之左右傾斜。

2.配合呼吸:動作配合深呼吸、愈慢愈好,每次都能默數到十以上。

3.動作完成:完成一個伸展動作時,要停留幾秒鐘再回正。

4.動作次數:每次左右換邊做,要做五回合以上。

頻率:每小時盡可能做五分鐘。

小提醒:現在的辦公椅,幾乎都是附有五個小滑輪的活動椅,所以運動時不能有大角度後仰、雙腿抬高高的大動作,避免摔倒受傷。

※ 相關報導:

* 坐姿往前傾 腰椎負重2.5倍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531392

許多人以為坐著很輕鬆,但鍾佩珍說,其實人就算只是坐著,也會被地心引力影響,腰椎仍會負重。

她舉例,70公斤的成年人站立時,第三節腰椎約承受100公斤的重量;但坐在沒有靠背的椅子上,承重卻達150公斤;坐在沒靠背的椅子上,還前傾做事,則需承受約180公斤的重量。不妨想一想,平常打電腦、滑平板電腦時,您的姿勢如何?

* 少坐多站 加速新陳代謝 可消耗熱量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83060

想增加熱量消耗,不妨少坐多站。每天多花三、四小時站著,一年下來多消耗三萬大卡,等於跑了十場馬拉松。



◆ 范明基/要長壽 馬上行動,永不嫌遲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531590

【聯合報╱范明基(陽明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2014/08/26

台灣由於食物供應充足,人們無虞取得各種營養物質;各級政府戮力於提供良好的衛生設施,減少染患疾病的機率;加上有優秀醫療團隊和健全的醫療環境,可治癒我們體內的各式疾病。國健署預期今年新生男孩可以活到77歲,女孩可至79歲。可說是中華民族有史以來可活最久的一群人。

少菸遠檳榔 增加預期壽命

雖然如此,國人的預期壽命和日本人相比,仍有些許差距。在我們身邊也可見不少人活得遠超過平均壽命。除了他們身上有長壽的基因外,是否背後有些個人特質,足為大家效法,來增長個人的壽命呢?反過來看,是否有些行為應該避免呢?關於後者,大家所熟悉的,如少吸菸、遠檳榔、不亂用未經證實療效的藥物等。另外,藉由累積近20年的健保資料庫,未來經由分析,相信未來會得到更多「不適行為」的建議 。

有哪些正面的行為是我們該身體力行呢?美國加州大學河邊分校的兩位心理學教授,霍華佛德曼(Howard Friedman)和樂思麗馬丁(Leslie Martin) 在2011年出版了「長壽計畫」(The longevity project)一書,報告他們20年的研究成果。

他們的研究結論是歸納約1500人的終身資料而來,這些資料原先不是為了長壽分析而收集的,而是由史丹福大學路易士特曼教授(Lewis Terman),從1921年起,為了探討智力和人生成就是否有關而累積的。

生活形式 影響壽命長短

特曼教授請學校老師、家長對他們當時11至12歲的小孩(學生)作評估,輔以研究人員實地訪查,翔實記錄小孩的個性、求學狀況、朋友交往、日常活動、家庭環境、父母婚姻等,並長期追蹤訪談這些小孩長大後的個性、就業、婚姻、家庭等狀況。

佛德曼和馬丁教授在1990年代得知這個資料庫,想到可以從行為心理學角度,做壽命和個人特質有關的研究。他們的研究團隊加入從官方查得的死亡年齡及原因,由大眾資訊知悉某些人事蹟等,並校正新舊評量標準的差異,重新做關聯性的分析。

研究分析累積80年資料,佛德曼和馬丁提供許多引人注目的結果,當中最重要的結論是:壽命不是單一因素決定的;去除先天遺傳和人生不可測的機運(各種天災人禍)外,個人過生活的整體形式會影響壽命的長短。

個性正直 健康習慣更好

最佳的長壽預測指標是謹慎正直的個性,具有這種個性的人較可能會有健康生活習慣:例如不抽菸、飲酒適量、戴安全帽、服藥遵照醫師指示等。不僅如此,他們通常有幸福婚姻、良好人際關係和好的工作環境。

奇怪的是,這樣個性的人,不僅不會感染因不健康行為伴隨而來的疾病,也較不易感染其他疾病,這個關聯,還不知曉緣由。另外,他們的研究顯示,成長時期過得較鬆散的生活,成年後個性改變成穩重負責的人,也能活得比較長。

適當壓力 促進健康動力

所以,要長壽,現在就行動,永遠不遲。有趣的是,在職場上,從事壓力重的工作的人,如能樂於其中,反倒是活得久。印證我先前文章提過,適當的生活壓力可以促進健康,這提供想翹著腿看電視的退休族參考。



◆ 澳洲出現「超級淋病」病例 目前無藥可醫
http://www.nownews.com/n/2014/08/26/1386191

NOWnews.com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2014.08.26

澳洲日前出現澳疾病獲報以來抗藥性最高的淋病病菌,目前沒有藥物可以治療罹患者。這個病例的發現,讓澳洲及紐西蘭當局發出衛生警報,希望性病診所能保持高度警覺,防止「超級淋病」蔓延擴散至當地。

據《澳洲新聞網》報導,一名中歐遊客前往澳洲旅遊,在雪梨染上「超級淋病」,目前在澳洲接受治療。紐西蘭性健康協會會長艾德華(Edward Coughlan)表示,這種淋病病菌是澳洲疾病呈報中,抗藥性最強的病菌,且使用過去70前研發治療淋病的藥物都無法對抗,是嚴重公共健康問題。

事實上,日本在2009年就已出現無藥物可醫治的淋病類型「H014」。該病首次在一名日本性工作者上發現,而2011年夏威夷、加州、挪威也有病例出現。

fsj 提到...

搶救生育率 明年起補助人工生殖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897662.shtml

【聯合晚報╱記者陳麗婷/台北報導】2014.08.27

國內生育率偏低,為鼓勵不孕夫妻「做人」,衛福部今天宣布明年起分三年推動人工生殖三階段補助,預計三年花9.4億元,可增產近4000名新生兒;衛福部部長邱文達表示,這項補助盼能將總生育率從今年的1.055%,提升至106年的1.1%。

三階段補助,第一階段104年優先補助中低收入、低收入戶,每年每人最高補助10萬元;第二階段105年,補助家庭收入所得77萬元以下,第三階段106年,補助家庭收入總所得142萬元以下,二、三階段每年每人最高都補助3萬8000元。

邱文達表示,去年台灣總生育率只有1.065%,遠低於聯合國193個會員國;聯合國會員最後一名是南韓的1.21%、倒數第二是新加坡1.22%;而有鑑於日本、韓國、新加坡、丹麥、法國等均已提出人工生殖補助,為了鼓勵不孕夫妻,政府決定推出補助計畫。

衛福部國健署署長邱淑媞表示,生育補助預算將從菸品健康捐支應,不會造成全民健保負擔,明年上路的第一階段先編列3000萬元,優先補助中低收入戶,預估391人次受惠,可望增加143名新生兒;第二階段需3.5億元,預估9431人次受惠,可增加1646名新生兒;第三階段需5.6億元,1萬4844人次受惠,估計增加2194名新生兒。

外界認為補助人工生殖,對提升人口、搶救少子化幫助有限,邱淑媞解釋,我國民國98年人工生殖嬰兒有3464人、99年4117人、100年5486人、101年5825人,人數看起來增加,但其中可能與植入較多胚胎有關,人工生殖補助除了希望提升生育率,也可改善減少不孕夫妻為提高懷孕率,植入較多胚胎造成多胞胎、早產等風險。

生殖醫學會理事長黃泓淵表示,美國不孕症約占11.7%,推估台灣約12%,加上晚婚、晚生,很多夫妻面臨不孕窘境,但自費人工生殖的經濟負擔沈重,有人為了提高懷孕率要求植入多胚胎,造成多胞胎比率高,對胎兒及孕婦風險都很大;有了補助,可減少不孕夫妻植入較多胚胎、一試成功的想法,減少風險發生。

邱文達也說,為了營造友善生育環境,衛福部也會規畫助生、托育及就醫無障礙等多元方案。

fsj 提到...

6種中毒急救處置… 你做對了嗎?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8898639.shtml

【聯合報╱記者張嘉芳/專題報導】2014.08.28

誤食老鼠藥,馬上要催吐?被虎頭蜂叮咬,快塗尿液?這些都是中毒救治的迷思。醫師表示,發生中毒意外別太緊張,催吐或大量灌水等急救方法不見得有效,有時反而使傷害加劇。

台北榮總臨床毒藥物防治諮詢中心平均每年接獲3千至5千通求助電話,統計1985至2013年共11萬通電話,七成為醫護人員諮詢,三成是民眾求助;其中6歲以下幼童中毒案件逾2萬筆,半數是中毒意外。

進一步分析,以誤食安眠藥等藥物中毒案件最多,占36%;其次是乾燥劑、水彩、蠟筆、橡皮擦、電池等物質中毒,占幼童中毒諮詢電話20%;誤食老鼠藥、蟑螂藥等環境用藥達11%,誤食美容化妝用品及個人清潔用品8%,誤食家庭清潔用品8%。

吞食乾燥劑也是幼童常見中毒意外,其中以「生石灰」為主成分的乾燥劑最可怕。

北榮臨床毒物與職業醫學科藥師翁菀伶說,生石灰為強鹼,腐蝕性強,誤食恐致胃出血、潰爛,須立即就醫。鈕扣電池也會造成腐蝕傷害,吞食或不小心塞住口鼻,可能卡住食道,造成組織壞死或食道穿孔,且電池停留在身體的時間愈久,傷害愈大。

北榮臨床毒物與職業醫學科主治醫師鄧昭芳說,不少家長對孩子誤食毒物的處置方式錯誤。

北榮臨床毒物與職業醫學科主任楊振昌表示,遇強酸強鹼或防鏽劑、電鍍氰化物等,催吐恐致吸入性肺炎,造成症狀加劇,此時最好給予120至240c.c.的水或牛奶,並緊急送醫。



◆ 愛滋媽積極服藥 生出健康寶寶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898848.shtml

【聯合報╱記者郭逸君/桃園報導】2014.08.28

「愛滋媽媽只要耐心投藥,生出來的寶寶一樣可以很健康!」桃園醫院感染科病房昨天舉辦愛滋媽媽見面會。愛滋個管師孫娜莉指13年來有60個疑似愛滋寶寶個案,最後檢驗結果均排除感染。

孫娜莉強調遠離毒品,並耐心服藥的重要性,她說,感染HIV病毒的媽媽,在懷孕12周內就要積極投藥,寶寶出生也要立即給藥,就能降低寶寶染病的機會。

多名愛滋媽媽在見面會分享懷孕、生養孩子心路歷程。其中一對夫妻,丈夫是愛滋HIV感染者,與妻子交往期間不敢說出自己染病的事實,直到妻子懷孕,他才向孫娜莉求助,由桃園醫院感染科醫療團隊做為橋梁,向妻子勇敢說出「我是HIV感染者」。

「他的妻子聽到,先是深深吸了一口氣,然後開始流淚。」孫娜莉表示,最終妻子仍勇敢接受丈夫是HIV感染者,因為丈夫有定期服藥,血液中病毒量很低,檢驗後確定妻子排除感染,懷孕期間她也積極接受抗病毒藥物,寶寶出生24小時內就開始吃抗病毒藥物,經過1年半的追蹤,2次血液檢測確認為陰性,「寶寶很健康,妻子後來也生了第二個寶寶,一樣排除感染」。

愛慈基金會恩典之家寶寶照護中心主任林伯珊表示,許多HIV感染者是因為針頭交叉使用而染病,這些毒品成癮者懷孕生寶寶,經常沒有能力撫養,愛慈基金會於是成立了寶寶照護中心,提供這些疑似愛滋寶寶生活照護及預防性投藥,「希望透過我們的努力,給這些疑似愛滋寶寶一個溫暖的家」。

※ 相關報導:

* 人工生殖補助 醫師:限年齡才能鼓勵早生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897663.shtml

衛福部推出人工生殖三階段補助,專家直言對國內提升總生育率、改善少子化問題的幫助非常有限,最重要的是應提供更好環境,讓年輕男女願意早婚、早生;醫師則認為,40歲以上人工生殖成功率偏低,補助應有年齡限制。

* 開顱材料費 健保給付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899936.shtml

手術、治療常有許多自費項目,健保署9月1日起,將31項手術項目中使用的拋棄式耗材納入給付,減少民眾自費負擔,預計一年共有3萬6000多人受惠。包括中風腦出血、或是腦部外傷需要開顱手術時,使用的拋棄式切割器械,民眾一次可省下近萬元的費用。

fsj 提到...

中秋烤肉 自製醬料最健康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531500

【聯合報╱記者凌筠婷/埔心報導】 2014/08/23

中秋節許多人喜歡烤肉,衛生福利部彰化醫院營養師巫玫靜提醒,烤肉最好自製醬料,用檸檬、柳橙和蘋果等水果調製,低油、低鈉,烤肉也可以美味又健康。

「市售的烤肉醬鈉含量過高,也太甜。」巫玫靜說,市售烤肉醬,每20公克醬汁就有1公克鹽,一場烤肉吃下來,往往吃進太多鈉,「每人每天需要的鈉只有6公克」。

巫玫靜用柳橙、柚子、檸檬皮搭配薑末、醬油和香油調成水果燒烤醬;以檸檬汁、蒜末、辣椒、九層塔、香菜、薑末、醬油和少量糖調製出泰式烤肉醬;她說,烤肉時只需在食材快烤好時刷一下增添風味即可,雖然材料健康仍不宜使用太多,高血脂的民眾可以將梅粉、甘草粉和辣椒粉調勻,以原味烤肉沾著吃,既沒有油量攝取負擔,還兼顧美味。

食材選擇上,巫玫靜指出,甜不辣、玉米、米血和地瓜等澱粉類都屬於主食,糖尿病人不宜吃過多,盡量減少加工食材,多選擇蔬菜、低脂肪的肉類,只要選擇得宜,中秋烤肉也能吃得很健康。

※ 相關報導:

* 烤肉醬熱量高 營養師教你自製「蔬菜醬」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531837

中秋節烤肉,別以為烤蔬菜吃一定很健康,如果習慣塗上一層傳統烤肉醬,以100克約3湯匙的烤肉醬來看,熱量約260大卡,相當於一碗白飯,即使食材是蔬菜,抹上等量的傳統沾醬,熱量也會因此瞬間飆高,不知不覺吃進高熱量。營養師建議,自製「三彩茄醬汁」蔬菜醬汁,同樣100克,熱量僅39大卡,可以吃得健康又無負擔。



◆ 治癌最大阻礙:害怕面對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901508.shtml

【聯合報╱記者楊欣潔/台北報導】2014.08.29

最新調查發現,近兩成癌友在確診罹癌的三個月內未接受正規治療,死亡率較及時治療者高出三倍。

癌症希望基金會昨公布一項健保資料分析,發現國內每年有一成八、約一萬七千名癌症病患,確診後未及時治療,轉而求助偏方,或因害怕、發現太晚而放棄治療,一年後死亡率高達五成五。較及時接受抗癌治療患者的一成五到一成八死亡率還高出許多。

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長、基隆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王正旭表示,國內每十位癌友就有一人連癌症期別都答不出來,害怕面對病情是阻礙治療的罪魁禍首。根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一○二年研究發現,癌友不願及時治療的四大原因包括,年紀大沒必要治療、怕開刀、怕化放療副作用、擔心治療影響生活品質等。

王正旭指出,因癌症初期沒什麼症狀,有人會求助偏方或民俗療法等,形成「假象安全」,這是最要不得的行為;癌友一開始誤以為調養有效果,放任癌細胞在體內蔓延,延誤治療治療,等到發覺事態嚴重回診,往往為時已晚。

為幫助癌友正視疾病,癌症希望基金會昨推出「希望護照」及「4GOOD我能更健康活著」影片,記錄癌友從診斷到面臨治療的過程,學習「認識」、「正視」、「了解」,進而「打敗它」,並找來九種癌症、不同期別的病友現身說法,因積極治療,他們平均抗癌超過七年。

罹患乳癌的單親媽媽王小姐,獨力撫養兩名就讀小學孩子,因為化療無法工作,面對龐大經濟壓力雖曾怨懟;但在經歷化療、放療近一年歷程中,她逐漸了解癌症不是上天的懲罰,而是一種提醒,已切除乳房的她樂觀地認為,「即使體內沒這麼多器官,但我還是一樣好!」

※ 相關報導:

* 免費癌篩 5萬人提早發現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901509.shtml

預防勝於治療,國民健康署提供免費四癌篩檢,去年接受篩檢的民眾將近五百萬人,其中發現癌前病變或確診癌症個案近五萬人,平均每九十三位接受篩檢個案中,就有一人需治療,比率相當高。

* 懋易 研發創新輸液器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829000354-260210

懋易生技能源公司致力於研發、引進醫療器材及保健食品,其最新發明之便攜式止回血均勻擠壓輸液器屬醫療器材界一大創舉,該產品命名為美安惠輸液寶,已取得專利(新型第M460676號)並預計於今年量產。另日前更與湖南智埔工程諮詢公司顏耀進董事長及陳琳副董事長簽訂合作契約,於未來國際醫療器材市場看俏。

fsj 提到...

桃首推1510家庭責任醫師制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830000440-260107

中國時報 2014年08月30日 蔡依珍/桃園報導

桃園縣將於年底升格,縣長吳志揚29日宣布將創全國首例推動「1510家庭責任醫師制度」預計編列1億元經費、投入500位醫療人力服務10萬弱勢家庭,除了提供醫療諮詢,也能避免資源浪費、提升照護品質。

吳志揚說,常有民眾有醫療相關問題卻求助無門,考量「不是每個人都有醫師朋友」,因此以政府的力量「送」醫師朋友給大家,以專業照護民眾的健康,解決醫療相關問題,避免「急病亂投醫」,最終透過家庭責任醫師制度,落實醫院分級和轉診制度,減少醫療資源浪費。

衛生局長劉宜廉說,國外很重視病史,透過持續、漸進的照顧,能及早發現異狀對症下藥,礙於健保局推行的家醫制補助經費有限,且限於個人,不少遵循醫囑的病患回到家又被親屬「牽著鼻子走」,縣府創先例改採論「戶」計酬,每年補助1000元,不但提高醫師參與意願,也讓影響遍及所有家庭成員,並增加中醫師、藥師和藥劑師的服務。

劉宜廉解釋,「1510家庭責任醫師照護計畫」透過區域醫療院所和社區醫療機構,共組照護團隊,將桃園分東(桃園、龜山)、西(平鎮、觀音、新屋、楊梅)、南(八德、龍潭、大溪、復興)、北(中壢、蘆竹、大園)4大區域,家庭責任醫師以專線電話提供民眾醫療諮詢、健康促進、慢性病照護、急門診轉介,第一階段服務對象以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獨居老人、慢性病高危險群民眾為優先,再逐步推廣至一般家庭,預計年底升格當天同步啟用。

※ 相關報導:

* 高雄民生醫院 開設登革熱門診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903607.shtml

高雄市登革熱疫情嚴重,病例數破千例,市立民生醫院從昨天起,每周一到周五上、下午及周六上午設置「登革熱特別門診」,市民如察覺自身有發燒、肌肉痠痛、後眼窩痛及紅疹等登革熱疑似症狀,都可到醫院掛號指定「登革熱特別門診」。

* 迷信標靶藥物 小心花冤枉錢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903711.shtml

國內肺癌患者約四成是七十歲以上長者,但醫師發現,部分家屬擔心老人家化療太辛苦,因而迷信標靶藥物,即使基因檢測不合,仍花費大筆金錢自費用藥;也不排除有醫院為增加收入,鼓吹高齡患者接受不必要的治療。

* 查!健保費 每年追回約2億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904382.shtml

健保卡變「提款卡」,醫療院所詐領健保費手法翻新,健保署近年來將醫美、減肥等診所虛報費用,列為重點查核的項目之一;健保署統計,今年一到七月,每個月平均約有20 起醫療院所因違規,遭到扣減費用、最重停約等處分。



◆ 孩子不愛吃飯 9招解套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809061

自由 2014-08-30 記者王秀亭/台東報導

「我家孩子很挑食!」「小朋友吃好慢!」「兒子總是邊吃邊玩!」家長常為自家小孩飲食問題傷腦筋,台東基督教醫院小兒肝膽腸胃科醫師邱振燕表示,應先了解是否潛在疾病,若排除疾病問題,建議父母可參考適當用餐規則、避免吵雜或容易分心環境等9種用餐準則。

邱振燕指出,兒童餵食困難是門診中常見問題,若出現吞嚥常嗆到,或疼痛、體重減輕、常嘔吐腹瀉、血便、濕疹、發展遲緩等,即可能有潛在疾病,需進一步檢查診斷及治療。

若非潛在疾病,則須調整孩童的餵食行為。邱振燕進一步提出用餐準則建議,包括吃飯時間、地點、食物種類由父母決定,但吃多少交給孩子決定;避免吵雜或容易分心的環境,建議使用兒童餐桌椅,先用玩具吸引孩子安靜坐下,進食後玩具即收起來,一旦離開座位,警告不聽就暫停用餐;用方法促進食慾,例如兩餐間隔3至4小時,期間只供水不給零食。

對小孩飲食保持中立態度,即不談條件也不懇求餵食,可稱讚孩子自行用餐,但不以過度誇張舉動促進餵食,也不要強迫或懲罰性餵孩子;另可限制用餐時間,20到30分鐘就可結束用餐時間,不管吃多少;提供適合年齡的食物,並維持小份量,孩子要求可重複給予;若孩子抗議嘗試新食物應予尊重,但放棄前,至少給孩子嘗試10至15次。

邱振燕說,可用孩子專屬的兒童餐具,鼓勵孩子自己吃飯,進食同時須容忍孩子吃得亂七八糟,也不要每吃一口就擦一口嘴,用餐情緒會打斷,家長應以平常心與耐心、恆心,讓孩子吃飯別再成為家長的困擾。

※ 相關報導:

* 保養攝護腺 減少久坐、多吃番茄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8903225.shtml

....男性要如何保護攝護腺?建議飲食盡量清淡,許多疾病都跟高油脂食物有關,攝護腺癌也不例外;此外,要避免久坐,久坐影響血液循環,如果排尿已不順暢,如果長期壓迫骨盆腔,只會讓症狀更嚴重。

建議白天多喝水,晚上睡前避免喝水造成夜尿。東方人罹患攝護腺癌的機率較西方人少,不排除與東方人比較常吃豆類製品有關係,這類食物的植物性荷爾蒙會減少攝護腺肥大的機率。

也有些研究發現,多吃富含茄紅素的食物,例如多吃番茄,對於保護攝護腺有幫助。

fsj 提到...

5成台灣人 陷「3高」危機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905958.shtml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2014.08.31

中研院根據國人生物資料庫統計發現,五成國人總膽固醇過高、五成血糖偏高,同時僅有四成男女有運動習慣,顯示國人深陷三高危機。

國人十大死因中有七項與慢性疾病相關,為了替國人健康與罹患慢性病的原因解碼,中研院建立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一年多來已收集近2萬5000筆資料,預計十年內完成20萬筆的資料建立。中研院希望藉由生物資料庫建立,進行國人健康分析及可能的疾病風險預測。

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執行長沈志陽表示,分析已收集的近兩萬筆資料發現,不管男、女性,超過五成都沒有每周三次以上、每次30分鐘的運動習慣。

不愛運動,男性的身體質量指數 (BMI)有六成以上超過24,有過重、肥胖危機;至於女性較注意體態,BMI值雖多落在正常範圍,但是高達七成女性屬身體太油的「泡芙族」,體脂率高於27%;男女分別有17%及10%高血壓。

另外,五成受試民眾都有糖化血色素偏高,代表血糖過高,近五成也有總膽固醇過高的情形。沈志陽說,這些數值都是警訊,提醒國人未來可能增加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動脈硬化、中風等風險。

除了分析健康狀況,沈志陽也說,人體生物資料庫提供了珍貴的樣本以及國人血液檢體、基本問卷,可以分析國人易致病機轉。包括英國、日本等先進國家都已成立資料庫,收集在地資料。

在國內的人體生物資料庫建立後,目前已有學者申請利用資料庫的數據,探討國人老年失智的原因,是否與基因、環境因素等相關。另外,國人肝病盛行,也有學者著手探討感染B型肝炎後,國人是否有易感基因;針對國人洗腎患者人數眾多,亦有學者進行慢性腎臟病的風險因子研究,希望藉此資料庫為台灣人找到病因,進而防治。

※ 相關報導:

* 婦吃炸蟋蟀 過敏送急診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905349.shtml

中秋前夕烤肉食材變貴,嘉義沿海掀起吃炸蟋蟀風潮。行家說,接近農曆「白露」,蟋蟀肥美、數量多,一天要捕百隻並不難。但昨天下午卻傳出有婦人吃炸蟋蟀過敏,送急診。

....嘉義陽明醫院腸胃科醫師林其斌表示,蟋蟀身上有甲殼、異蛋白,油炸過程可能產生變性,這些都是過敏原。就像部分人對海鮮、甲殼類食物過敏,有這種過敏體質者,應避免食用蟋蟀。

* 透析液帶著走 50腎友環島去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905343.shtml

洗腎病患需三天兩頭往醫院跑,有一群腎友不願生活範圍侷限在家和醫院,召集病友和家屬組成五十人旅行團,每人帶著八袋腹膜透析液,展開兩天一夜的環島旅行。

每位腎友每日至少需換四袋透析液,為了這次出遊,全團所需的透析液加起來共兩百七十六公斤;且坐上遊覽車的第一個行程就是戴口罩、在車上做腹部換液。

fsj 提到...

醫師拔管…安寧病患 尊嚴的走了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8907043.shtml

【聯合報╱記者修瑞瑩/台南報導】2014.09.01

國內第一支真實安寧緩和醫療拔管影片,最近由成大醫院安寧療護團隊推出。長期推動安寧緩和醫療的成大教授趙可式表示,相關法令雖已在去年修法,但至今敢拔管的醫師仍不多,期待這支影片能提供協助,讓更多末期患者能尊嚴離世。

一手促成國內安寧緩和醫療條例立法的趙可式指出,條例從民國八十九年立法以來歷經三次修法,直到去年第三次修法前,因條件過於嚴苛,能依法進行拔管、讓末期患者尊嚴離世的個案極少。

多數醫療人員不敢拔管

即使去年修法後條件放寬,只需一名家屬同意即可,但第一線醫療人員面臨生死時,仍然相當猶豫,不敢拔管,成大醫院才會製作此教育影片。

影片中主角一家人是在成大安寧病房擔任志工的許弘子,七十四歲丈夫去年出門時突發心肌梗塞送醫,許弘子接到消息時,昏迷的先生已急救插管。許弘子之前常與先生討論,兩人都希望在生命終點時,能放棄不必要的急救,平靜離世,並都簽下意願書。

啟用「限時醫療嘗試」

她了解插管不是先生的意願,但要拔管,心情上面臨很大考驗,先生未判定腦死,器官也還堪用,不完全符合安寧緩和醫療條例中可拔管的「末期病人」定義。經與兒子商議,醫院啟用國際上安寧醫療中的「限時醫療嘗試」,即等待五天,若狀況好轉繼續治療,轉壞則拔管。

五天後許的丈夫器官衰竭,在兩名醫師判定下,准予拔管,全部過程都以影片記錄下來,剪輯七分鐘長度。目前已在成大醫院推廣教育中播放給全台醫護人員觀看,未來也將放在網路上給一般民眾參考。

病患妻:完成先生願望

許弘子表示,全部的過程是一家人心中最大的痛,但為了完成先生的生前願望,並讓更多人能選擇在生命末期安詳離世,願意公開,但每次看到影片仍忍不住掉淚。

趙可式表示,安寧緩和醫療條例中規定「罹患嚴重傷病,經醫師診斷認為不可治癒,且有醫學上之證據,近期內病程進行至死亡已不可避免者」,即可拔管。但目前臨床上醫師多數仍僅針對癌末、漸凍人,或腦死及心、肝、腎、肺主要器官嚴重衰竭的病人,願意協助拔管;主要擔心倫理與法律的考量。

國外推動安寧醫療多時,已有符合醫療倫理的完整程序,其中「限時醫療嘗試」即為重要一部分,但目前國內只有安寧病房的醫師能依照這個程序,為末期患者拔管;她期待未來各醫療分科醫師都能進行,讓台灣的安寧醫療更上一層樓。

※ 相關報導:

* 2醫師判定、1家屬同意 即能進行拔管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8907044.shtml

....目前規定,只要有兩名醫師判定病患符合末期診斷,在一名家屬同意下,即能進行拔管。成大教授趙可式表示,這部分已非常完整,但又有其他問題,像有些臥床病患,家屬不願長期照顧,明明能繼續治療,卻強硬辦理自動出院,偷偷拔管讓病患死亡。安寧條例下一個修法目標是,增列謀殺刑責。

* 成大教授趙可式:插管不成人形 徒增痛苦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8907068.shtml

....目前在YouTube上鍵入「安寧療護」,可以找到許多相關的影片,讓民眾了解許多臨終急救的醫療行為,事實上並無法挽救患者,只能延長瀕死過程;對患者來說十分痛苦,家人看在眼裡也萬分不捨,例如心肺復甦術會壓斷肋骨、插管會造成大量出血。

趙可式表示,有一次她搭計程車,司機提到自己的母親八十多歲重病送醫插管急救,當時覺得當然要救,但後來母親躺了十一個月,全身一寸寸地腐爛,手腳孿縮,不成人形,最後還是走了,「如果我知道結果相同,母親根本救不回來,不可能同意插管」。司機邊說邊哭,讓她印象深刻。

* 新聞眼/不救就不孝? 善終為何那麼難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8907061.shtml

台灣推動安寧緩和醫療廿多年,去年初好不容易三度修法,讓末期病患可以不一定要接受不必要的急救,安詳離世;但法令通過至今一年半,醫院或照護機構仍躺滿插管病人,醫師不願意輕易拔管,問題到底在哪?



◆ 人體資料庫 男性樣本才3成5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907072.shtml

【聯合報╱記者吳佳珍/台北報導】2014.09.01

台灣人體資料庫推動一年餘,收集二萬五千多筆資料,但女性占六成五,男性資料筆數只占三成五。人體生物資料庫執行長沈志陽說,未來將加強到警消等男性較多的單位,進行宣導。

針對人體資料庫男女比例失衡,沈志陽說,鼓勵全民參與,也會逐步擴大收集的年齡範圍和族群。

台灣人體資料庫推動之初,外界擔憂有侵犯隱私權的疑慮,他解釋,台灣對人體生物資料庫受到立法保障,注重隱私權保障及利益分享,但如何與受試者分享利益,尚待討論;另外,資料庫不開放國外單位申請,保障個人資料安全。

衛生福利部醫事司長王宗曦表示,民國九十九年訂定人體生物資料庫設置許可辦法,對於申請、釋出資料的流程及設備都有嚴謹的管理辦法,若發生侵犯隱私權情事,中研院、研究單位皆有重罰。沈志陽說:「資料若外洩,我跟中研院院長翁啟惠都會被關。」

科技部次長錢宗良表示,申請研究計畫時,會先經學校或研究單位的人體試驗倫理委員會審查,再經過中研院人體資料庫的倫理治理委員會嚴審,才會釋出資料。

台灣受試者保護協會理事長郭英調表示,問題可能出在執行面,因為生物資料庫複雜度高,民眾不易了解,往往沒有細看就簽字。另外,基因具家族性,即使個人同意捐贈基因資料,基因相似度達九成的親屬是否同意?可能有爭議,這些有待計畫較成熟後再檢討。



◆ 頸動脈狹窄 4成輕度認知障礙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907865.shtml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2014.09.01

腦中風導致血管性失智,是導致失智的次要原因。台北榮總研究發現,如果供應大腦血流最重要的「頸動脈」發生嚴重狹窄,即使沒中風,有四成患者會發生頭暈、健忘等輕微認知功能障礙;積極治療頸動脈狹窄,可以改善記憶力,預防惡化為失智症。

榮總腦中風及神經血管疾病中心與陽明大學腦科學中心合作,追蹤30名單側頸動脈狹窄、30名健康人,發現頸動脈狹窄的一組,有四成已有輕度認知障礙。

台北榮總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李怡慧表示,這些患者雖然還沒有中風,且日常生活正常、腦部磁振造影也沒有異狀,卻抱怨記憶力減退;經進行高階記憶力檢查、功能性磁振造影,發現大腦的額葉、頂葉已出現連結斷裂。

李怡慧說,一旦發生失智症,治療很難逆轉,但如果能提前把輕度認知障礙的患者找出來,就可以預防進展到失智。

頸部按摩、SPA水柱力道勿太強

研究對頸動脈狹窄的病人進行治療,追蹤三個月後發現頭暈、短期語言記憶力顯著改善,這項研究成果刊登於「腦中風」等知名的國際醫學期刊。

她建議,有三高、抽菸、長期服用避孕藥、心房顫動等危險因子的民眾,如果有頭暈或記憶力明顯退化,最好及早就醫,先進行腦血管超音波檢查,就能快速診斷是否有頸動脈狹窄;一旦發現頸動脈狹窄,可用抗血栓藥物治療,如果狹窄程度嚴重,可考慮頸動脈支架或手術治療。

李怡慧表示,研究收案的患者中,平均年齡為70歲,但最年輕的僅40歲。

她也建議,除了預防三高,平常做頸部按摩、SPA沖水柱的力道勿太強,以免造成頸動脈血管剝離,也會增加腦中風的危機。

fsj 提到...

「胸毛太多」空服員拒電擊 乘客不治
http://udn.com/NEWS/WORLD/WOR7/8910491.shtml

【數位新聞中心╱綜合報導】2014.09.02

美國新墨西哥州62歲男子傑克‧喬丹(Jack Jordan)在搭乘西南航空公司航班時突發心臟病,但機組人員卻以他「胸毛太多」為由,拒絕使用體外心臟除顫器(AED)施救,錯過黃金救援時間的傑克最終喪命。喬丹的遺孀卡羅琳(Caroline)無法接受丈夫死因,要向航空公司討個公道。

據新墨西哥州中部城市阿爾伯克基當地電視台KOAT報導,今年4月底,這對夫婦乘坐西南航空公司航班從洛杉磯飛往阿爾伯克基途中,傑克突然心臟病發作,昏迷過程中心跳停止,恰巧機上有乘客是護士和物理治療師,立即幫他使用心肺復甦術(CPR),並請空服員取來自動體外心臟除顫器。

自動體外心臟除顫器也稱電擊器,是種可攜帶的醫療設備,可以診斷特定的心律失常,並且給予電擊除顫,是可被非專業人員使用的醫療設備。

卡羅琳表示,有名空服員在第一時間趕來,卻因為傑克的胸毛太多,拒絕為他使用電擊器急救。

最後在空服員堅持下,大家將傑克的胸毛剃除,才使用了除顫器急救,但傑克還是因為錯過了黃金救援時間,在飛機降落阿爾伯克基機場後不治。

心臟科醫生雷默(Barry Ramo)向KOAT電視台表示,胸毛並不構成不使用心臟除顫器的理由,AED設備內都附有剪刀和刀片,以便在有需要時去除病患的毛髮、衣服或飾品。

「我不指望飛機上會隨時有醫生護士。」卡羅琳表示,但在那種情況下,應該馬上急救,完全不能猶豫。

西南航空公司女發言人阿格紐(Michelle Agnew)回應表示,空服員每年都會接受心肺復甦術和使用AED的培訓。她對死者家屬致以最大的歉意,但認為機組人員在操作程序上沒有太大問題。

這次事件令西南航空多年來累積的形象大打折扣。目前此案已進入司法調查。

※ 相關報導:

* 瘦不了遭排擠 胖童易被霸凌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902000376-260102

開學了!校園中潛在的霸凌問題又浮上抬面,最新研究指出,BMI較高的孩童較容易被霸凌,醫師指出,霸凌有可能表現在關係孤立、言語與肢體霸凌上,應該輔導孩童吐露創傷情緒,協助其找到專長、建立自信心,以恢復健康的人際關係。

這個研究刊登在《兒科醫學雜誌》,蒐集1千3百名平均6歲的荷蘭兒童,將其分為正常體重、過重或肥胖3組,發現身體質量指數(BMI)與霸凌有關,肥胖兒童容易成為霸凌與被霸凌者。

* 腦瘤內出血 史上恐他1人存活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908909.shtml

沙鹿區張姓中年男子,家中無特殊病史,某天突然頭部劇烈疼痛昏迷,送醫後發現竟是極罕見的「原發性神經外胚層腫瘤」幸好把握黃金治療時間,緊急開顱部手術救回一命;院方表示,大多發生在10歲以下幼兒,在全世界僅有70例是成人發病。

* 5招避燒烤致癌物 善用辣椒迷迭香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528702

中秋節的腳步近了,烤肉已經是傳統的慶祝活動之一,但是如何吃烤肉又能遠離致癌的威脅?可就考驗大家的智慧了。根據美國健康網站報導,只要善用醃料跟減少燒烤時間等小撇步,就可以有效減少烤肉時產生的致癌物質!



◆ 日醫師來交流 推廣在宅醫療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908920.shtml

【聯合報╱記者魯永明/嘉義報導】2014.09.02

日本醫療暢銷書作家長尾和宏醫師日前參訪嘉義市社區醫療發展協會,與理事長余尚儒醫師等幹部交流,推廣「在宅醫療」服務,讓患者在家接受照護、善終,由於台灣欠缺此醫療體系,余尚儒說:「只要政府有心做,就可以改變,造福民眾」。

長尾是兵庫縣尼崎市開業醫師,喜歡往病人家跑,阪神大地震後,辭大醫院工作開業,目前照顧700名在家患者。台灣出版2本他的書,其中「善終,最美的祝福」日本暢銷13萬冊,對提高社會對尊嚴死(安寧死)有很大影響力,他也是日本尊嚴死協會副理事長。

長尾診所有6名專職醫師,居家護士3組人馬、每組8人,10輛車執行居家訪問,診所被稱為「在宅療養支援診療所」,日本有1萬2000家,每年照顧45萬人,「在宅療養支援診療所」至少要3名醫師全年24 小時接受病家諮詢,提供定期訪問及緊急往診服務。

「在宅醫療」病人來源從醫院急性或慢性病出院病人,長尾抵台24小時開機接受病家諮詢,他認為在宅醫療是未來趨勢,高齡海嘯加上醫療制度崩壞,大醫院一床難求下,終究會將病患送出醫院。

余尚儒說,日本在宅醫療是體系運作,須與各專長長照人員合作,台灣醫療、護理、復健與長照各自為政,在宅醫療因資金人員不足,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台灣全民健保雖有居家照護,只提供末期臨終病人(安寧居家)及長期臥床病人,提供服務單位以大醫院居家護理所,安寧病房與社區居家護理所為主。

fsj 提到...

過勞不會爆肝 胖才會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911878.shtml

【聯合報╱記者黃文彥/台北報導】2014.09.03

「超時工作要爆肝了。」這句話是個誤會,中西醫一致澄清,醫學上沒有「爆肝」這個名詞,而且肝不好的禍首不是累,而是太胖了。

國泰健康管理中心針對一萬三千多人調查發現,不論每天工作有沒有超過八小時,都有百分之廿八的人肝功能異常,但如果身體質量指數大於廿四,肝功能異常風險是一般人的二點七倍。

至於熬夜會導致肝功能變差?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執行長楊培銘直言,醫學上不鼓勵熬夜,但沒有任何研究證實熬夜會傷肝,長期熬夜會讓肝指數升高,僅止於個案觀察,因為每個人的睡眠習慣都不一樣。

「爆肝是現代人的流行用語,不是醫學名詞。」北市聯醫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周宗翰翻遍中醫典籍,從來沒有爆肝這個名詞;他說,中醫提到的肝是指內分泌與情緒,內分泌與情緒失調久了,會造成循環障礙。

熬夜爆肝的錯誤觀念已根深柢固,國民健康署近年兩次調查都發現,超過九成民眾認為,熬夜是肝不好的主因,只有一半民眾認知到B型與C型肝炎才是肝病主因。

事實上,肝功能異常的主要原因除了太胖造成脂肪肝,還是病毒感染。楊培銘表示,國內九成肝癌患者都是病毒性肝炎造成,脂肪肝患者罹患肝癌的機率非常低,充其量代表營養過剩,「還來不及演變成肝癌,就死於心血管疾病。」

國泰健檢預防醫學部醫師陳皇光說,國內成年人約百分之廿五到百分之卅三有脂肪肝,雖然僅少數會演變成肝硬化,但通常表示代謝症候群已經找上門。陳皇光建議,肝功能要回復正常,除了預防病毒性肝炎外,控制飲食多運動,才能避免脂肪性肝炎。

※ 相關報導:

* 規律吃早餐 補足大腦養份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532225

早餐是一天最重要的一餐,由於身體經過一整晚睡眠,大腦非常需要養份,但前一餐間隔時間太長,血糖濃度不足以滿足大腦需求,因此非常需要早餐補充養份。現代人生活型態忙碌,匆匆出門上班後,甚至養成不吃早餐習慣,反而賠上身體健康。

不吃早餐身體代謝變慢

英國巴斯大學曾研究,隨機抽樣300位民眾,當中包含吃早餐或不吃早餐民眾,實驗6周發現,吃早餐受測者的膽固醇、整體代謝率、血糖含量都沒有太大變化,反觀沒有吃早餐受測者,身體消耗熱量逐漸減少,研究學者艾蜜莉說,研究結果可看出,早餐不僅是一頓飯,更是維持身體機能最好一餐。

不吃早餐心血管風險高

許多研究都發現,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甚至陸續有論文指出,不吃早餐可能會導致肥胖,因為晚餐與中餐間隔更大,飢餓感更大,更容易增加飲食量,甚至也有許多學術研究發現,有規律吃早餐的民眾,心臟病發作機率明顯較低,反觀不吃早餐會提高心臟病發作風險,讓健康推向危險。

* 中秋烤肉 搭中藥茶飲顧腸胃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810198

中秋節是闔家團圓的日子,難免會吃月餅、鳳梨酥等應景食物,也有人會烤肉過節,提醒大家若是吃烤肉,最好先吃蔬菜類,再吃海鮮、肉類等食物,以降低整體攝取量;不要吃烤焦或沒烤熟的食物,才能顧及腸胃健康。

* 自製豆漿 他喝到痛風上身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8909270.shtml

五十歲男子幾個月前買了豆漿機,聽朋友說自製豆漿養生,又可依喜好決定豆漿濃度,就請妻子每天打料多實在的超濃豆漿給全家人喝,每天三餐都配豆漿,不到一周,男子痛風就發作,就醫後營養師研判是豆漿太濃惹禍。

近年食安事件頻傳,豆漿機、麵包機等自製食品機器熱賣。榮新診所營養師李婉萍說,不少民眾為了健康購買豆漿機自製豆漿,但門診中卻出現喝豆漿而痛風發作的患者;一問之下,發現有人為了追求濃郁口感,把黃豆比率提高,即使量喝得不多,但濃度高,讓痛風再次上門。

李婉萍表示,一般建議,一杯黃豆約八十到一百克,打成豆漿至少要搭配一千五百西西的水,但不少痛風發作的患者,一百克的黃豆用不到一千西西的水稀釋。



◆ 發現6基因變異 有助早診斷青光眼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908845.shtml

【Upaper╱中央社】2014.09.02

科學家表示,他們發現與青光眼有關的6種基因變異,應有助提早診斷這種眼疾,並改善治療。

多組研究人員刊登在「自然遺傳學」雜誌的3份研究報告,發現多個與青光眼有關的基因變異。這些變異也對調節細胞裡的膽固醇扮演角色,和「動脈粥狀硬化」這種與年齡相關的動脈疾病也有關連。

據這項研究,血型B型者似乎較常帶有其中1個基因變異ABO。

研究人員在數個國家數以萬計民眾的基因組中搜尋,將有青光眼的人與健康者的DNA比對,發現這些基因變異。

青光眼為全球致盲眼疾首要原因。液體在眼球內部積聚並擠壓視覺神經,壓力會導致青光眼。

fsj 提到...

燒烤過中秋 改「素烤」環保又健康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533355

【台灣新生報/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2014/09/04

中秋節時,民眾總是喜歡一邊賞月、一邊烤肉。台北慈濟醫院昨(三)日表示,很多民眾聚餐烤肉時,常以肉類、海鮮為主,常吃下太多的油脂、蛋白質,容易造成痛風、糖尿病、腎臟病患者的身體負擔,建議烤肉改成「素烤」,然後搭配自製沾醬、無糖飲料,既美味又健康。

蘇宜君營養師指出,一份三指寬的肉塊大約35公克,熱量約為75大卡,相當於半斤蔬菜;市售烤肉醬塗抹幾次就等於吃進40至50大卡的熱量,而且鈉含量相當高,吃完一頓燒烤將會增加腎臟的負擔。另外,肉類、魚肉、高脂肪香腸、天婦羅等食物,在燒烤過程當中容易產生致癌物,所以有些民眾吃完燒烤後可能會嘴破、喉嚨痛、長痘痘等。

燒烤食材可多找少加工物的食材,包括使用蔬菜、豆皮、菇類、蒟蒻等食物來進行素烤,可以吃得更健康。此外,素丸、素蝦、素天婦羅等食物多屬蒟蒻製品,熱量只有葷食丸類的三分之一,鹽份只有葷食丸類的一半。

值得一提的是,口感較為軟綿的素排、素鵝、素火腿等食物,屬於大豆蛋白的加工物,這些食物在加工過程中常添加大量油脂、鹽份,建議適量攝取就好。

素燒烤也可以做很多變化。台北慈濟醫院昨天表示,民眾素烤時還可以發揮個人的創意巧思,如親自動手串素料時可以用鋁箔包烤絲瓜,再加一些金針菇、素蟳絲,就成為絲瓜采絲燒;可以用彩椒串搭配杏鮑菇、素蝦仁、素天婦羅,就成為素鮮味串燒。

台北慈濟醫院指出,板豆腐或豆干用刀劃幾條交叉斜線後,再塗抹自製沾醬進行燒烤,甚至搭配泡菜後就成為美味的碳烤臭豆腐;民眾可以自製健康沾醬,需準備醬油、黑胡椒、九層塔、檸檬汁、檸檬皮、蜂蜜等材料,就可以調配出低卡沾醬,這種沾醬別有一番風味。

營養師蘇宜君建議民眾,如果吃燒烤要搭配飲料,最好選擇無糖茶飲比較好,同時還可以自製健康果茶,只要把無糖茶飲、果汁用2:1的方式混合即可,不僅保留甜味又能減少熱量。

中秋應景的柚子屬高熱量水果,每兩片柚子約有60大卡熱量,建議民眾不要只吃柚子,最好同時搭配蘋果、水梨、芭樂等熱量較低的水果,只要混著吃就可以輕鬆控制好熱量。

※ 相關報導:

* 多包層錫箔紙 烤肉不致癌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533477&kdid=AR10&r=1

烤肉時,食物中的油脂受熱溶解,滴在炭火上,會產生叫「多環芳烴」的致癌物,如何避免呢?又烤肉後常見的急性腸胃炎,又有哪些注意事項?

台北榮民總醫院營養部營養師舒宜芳指出,以炭火燒烤肉類或魚類時,食物中的油脂受熱溶解,滴在炭火上,會產生一種叫做「多環芳烴」的化合物,此種使烤肉含有特殊風味的物質有致癌性,吸附在烤肉表面,食用後會使身體細胞突變致癌。

因此燒烤食物前,要用錫箔紙把食物包好再烤,盡量減少食物與炭火直接接觸,若不慎烤焦,焦黑部分應捨棄不吃,避免致癌風險。



◆ 喝中醫智愛湯 延緩失智症狀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914951.shtml

【聯合晚報╱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2014.09.04

減緩失智用「喝」的?北市聯合醫院推出失智症患者專屬的中醫即飲包「智愛湯」,使用多種對腦部有益的中藥材搭配其他治療,已有30多名患者接受治療;經過使用,有輕度失智患者恢復到與生病前無異;還有原本外出會迷路的中度失智患者,可以自行從內湖搭車到大安區的仁愛醫院就診。

一名70多歲的失智患者,常常出門後卻忘了要買什麼,連孫子孫女的名字都全叫錯,有時連同住的女兒都認不出,整個人看起來無精打采,經過中藥飲和針灸密集4周治療,症狀顯著改善。

北市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師林舜榖表示,失智的患者記憶力與思考能力都會下降,比如上菜市場卻忘記要買甚麼、出門卻忘記目的地、忘記已經煮過飯、叫錯身邊親友名字等,嚴重者還會迷路、忘了回家。

藥材有西洋蔘、遠志、天麻等

中醫即飲包「智愛湯」使用的中藥材包括西洋蔘、益智仁、遠志、天麻、龍骨、鉤藤等,都是對腦部有益、溫和的藥材;其中,西洋蔘可增強記憶力,天麻和遠志可補腦、保護腦細胞延緩退化,鉤藤可以安神、和緩焦躁情緒、促進睡眠品質,患者在醫師指示下服用中藥即飲包搭配穴位施針,4周後精神變好,也比較不會認錯家人。

針灸的功效在直接刺激大腦,除了百會穴、四神聰穴、神庭穴外,還有臉部的印堂、人中、廉泉等穴道,對維持短期記憶力有幫助。

中醫提醒:非每個人喝都有效

但中醫師提醒,並非所有失智患者喝中藥飲、針灸就可看見療效,每個患者的病況、原因都不相同,還是經過中醫把脈確認體質後,再對症下藥。



◆ 男性40歲後難做人 太太不易懷孕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912670.shtml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2014.09.03

許多人認為男性年齡再大都還能生,國內最新研究則推翻這項說法,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科教授李茂盛研究發現,小於35歲男性臨床懷孕率高達75%,超過40歲以上臨床懷孕率僅剩一半,只有37%,中老男性精蟲明顯影響懷孕率,男性生育能力也有黃金期限。

年齡大除了懷孕率偏低,40歲以上男性即使成功讓另一半懷胎,但流產率平均為12%,比35歲以下組流產率6%高一倍,畸形兒比率也較高。

所謂臨床懷孕率為一次性行為的懷孕成功率,以中老年男性為例,平均得三次性行為,才可能讓另一半順利懷孕,但35歲以下男性每次性行為,另一半就有七成五機率懷孕。

這項研究在台灣生殖醫學會舉辦2014年研討會中發表,引起與會學者重視。李茂盛指出,隨著身體老化,精蟲DNA自然損害、精蟲染色體異常、Y染色體長度改變,這些都可能造成男性不孕,提高流產率、畸形兒機率。

這是國內首次針對男性年齡與著床率進行研究,研究團隊利用捐卵病人評估男性精蟲會不會影響胚胎著床率及懷孕率,從2007年1月至2013年3月,總計219個案。

個案分為小於35歲(24個案)、大於40歲(153個案)、35至39歲(42個案)三組,結果發現,超過40歲以上男性精蟲活動率為67%,小於35歲者精蟲活動率75%。年逾40歲臨床懷孕率僅37%,小於35歲男性懷孕率高達75%。

李茂盛指出,許多人都知道女性到了35歲,就是不孕高風險族群,但想當爸爸也得趁早,超過40歲就會影響另一半的著床及懷孕率,生下畸形兒的風險也提高。

fsj 提到...

董氏調查:41%台北人身體不快樂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8914975.shtml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2014.09.04

董氏基金會今天公布台北、上海兩地青壯年身體快樂指數調查結果,發現台北人的身體快樂得分平均只有62.1分、輸給上海人的65分;41%的台北人身體快樂指數不及格,比上海人的31%多,且台北人平均蔬果攝取每天僅3份,也比上海人少0.4份。

基金會請台北、上海兩地各近500名20至59歲民眾,依照皮膚狀況、腸胃功能、是否易感冒等免疫力狀況等指標自我評量;結果發現20到40歲的台北女性表現最糟糕,身體最不快樂、腸胃最不順暢、蔬果攝取量最不足,登上三「不」榜首。

從蔬果食用頻率來看,台北人平均每天攝取3份蔬果,距離每天5份的建議量有一段差距,也比上海人少吃0.4份,且越年輕的人,蔬果吃得越少;台北50至59歲受訪者平均一天攝取3.5份蔬果,但20至39歲一天卻吃不到3份。

腸胃困擾方面,台北、上海兩地前兩名都是腹脹、殘便感,第三名男女不同,男性是腹瀉、女性則是便秘;董氏基金會營養組營養師呂蕙如表示,女性食量小,加上外食越來越精緻,是排便不順的主因。

蔬果中的營養素及膳食纖維,是決定身體快樂及順暢力的關鍵,呂蕙如說,最好天天都要吃到三蔬二果,可選擇芭樂、奇異果、木瓜、番茄、柑橘類等營養密度較高的水果,但不建議晚餐後一次吃兩份水果,因為反而容易因水果糖分高而脹氣;上班族白天可帶水果當點心,下午茶少吃精緻糕點、含糖飲料。



◆ 身體排毒/運動、喝水 有利排出體內廢物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05576

【聯合晚報╱黃玉芳】2012/08/05

「排毒」是時下流行的觀念,醫師則表示,維持運動習慣,可以促進身體的血液循環、新陳代謝,改變飲食,少吃高脂肪、油炸食物,以及排便順暢不便祕,盡量避免毒素堆積體內,都是已知有效的排毒方式。

坊間不少排毒方式,都會提到「淋巴」,基隆長庚醫院癌症中心主任王正旭也說,淋巴系統遍布全身,扮演重要的免疫防衛角色,當淋巴阻塞,會造成嚴重腫脹。例如有些乳癌患者癌細胞轉移到腋下淋巴,會導致上臂水腫、子宮頸癌患者也有一些導致下肢腫脹等。

但王正旭表示,不少號稱排毒的方式,難以驗證排毒的實際效果,甚至可能因為過度的拍打、按摩淋巴,造成反效果。

由於正常人體會經由肝臟解毒,利用膽汁分泌經糞便排泄,或是經腎臟從尿液排出體內廢物。王正旭說,目前已知有效的排毒方式,包括維持運動習慣,運動時大量排汗、可以讓身體細胞得到適度氧氣,同時加速血液循環時,也讓體內廢物往外排出的效益增加。

還有改變飲食習慣,不要過度追求高脂肪、高油等精緻美食,同時保持良好的排便習慣,避免毒素累積於腸道內。

像是林世嘉堅持做瑜伽、多喝水都是不錯的方法,但王正旭也提醒,做瑜伽還是要循序漸進、量力而為,免得造成肢體的運動傷害。

※ 相關報導:

* 有利解毒的11種食材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78852

fsj 提到...

家族基因… 3姊妹罹子宮內膜癌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918728.shtml

【聯合報╱記者楊欣潔/台北報導】2014.09.06

子宮內膜癌、乳癌及大腸癌,三者看似不相干,其實大有關連。醫師表示,家族中有超過兩位二親等以上家人罹患這三種癌症其中一種,未來罹患此三類癌症的機率也會大幅提升。

林口長庚醫院與聯合報昨天舉辦「防癌總動員健康論壇」,聯合報社長項國寧表示,近年醫療資訊發達,卻仍有一萬七千多名癌友發現罹癌後,沒有立刻接受正規治療,舉辦癌症論壇正是要喚起民眾對癌病的正確觀念。

林口長庚院長翁文能說,這是林口長庚與聯合報系第二次合作論壇,讓正確的癌症資訊普及。

昨天登場的是「婦癌論壇」;「頭頸癌論壇」與「肺癌論壇」將於今天登場。林口長庚婦癌科主任黃寬仁昨天以「子宮內膜癌:新興婦女殺手」為題指出,子宮內膜癌有年輕化趨勢,臨床上也發現少數家族,成員同時罹患子宮內膜癌、乳癌、大腸癌。

黃寬仁在門診中曾收治過兩個家族,家族中多名成員罹患大腸癌及子宮內膜癌,其中一對五十多歲的同卵雙胞胎姊妹,一年內相繼罹患子宮內膜癌,詢問發現,她們的姊姊同時罹患大腸癌及子宮內膜癌,已不幸病逝;另一位子宮內膜癌患者,家族中有兩位兄長先後罹患大腸癌,三位病患因為家族基因導致罹癌,所幸發現早,目前恢復情況良好。

黃寬仁說,子宮內膜癌患者九成會有陰道不正常出血,容易早期發現。他形容,子宮內膜癌可說是「前哨型癌症」,也就是罹患子宮內膜癌後,再進行其他部位檢查,可能發現一些早期沒有症狀的疾病,如大腸癌、乳癌等,具警示其他癌症發生的功用。

子宮內膜癌治療效果不錯,早期發現,治癒率高達九成。黃寬仁表示,子宮內膜癌患者,只要早期發現,經治療並改變不良生活習慣,身體情況幾乎都可以回到正常,且因生病後更重視健康,預期壽命甚至可能比一般民眾更長。

黃寬仁說,癌症除了與基因有關,環境、生活習慣也會有影響,子宮內膜癌與未生育、不孕症、停經年齡太晚、肥胖、糖尿病等有關,維持良好生活習慣,也是防癌的一環。

※ 相關報導:

* 嘴巴愛愛…HPV進口恐致癌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918724.shtml

癌症危險因子除了基因、環境汙染、不良生活習慣,和病毒也息息相關。林口長庚醫院婦癌科主治醫師周宏學昨日指出,分析林口長庚的病歷資料庫統計,九成六的子宮頸癌與人類乳突病毒(HPV)感染有關。

* 睡眠呼吸中止症 攝護腺易增生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916198.shtml

越來越多的研究指出打鼾不只是睡眠禮儀的問題,高雄醫學大學醫療團隊昨天指出,在一個利用台灣健保資料庫的分析研究中,首度發現睡眠呼吸中止症會增加男性罹患良性攝護腺增生的危險性。

....高醫表示,良性攝護腺增生的夜間頻尿,可能更惡化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的睡眠品質,進一步影響白天注意力及認知功能的表現。患者也可能因為頻尿而把就醫重點放在良性攝護腺增生,而忽略自己頻尿的根本原因有可能是罹患了睡眠呼吸中止症,導致治療效果事倍功半。這項全世界首度發表的研究成果也已刊登於國際期刊中。

另外,高醫也發現呼吸中止症也會造成專注力不佳,常有健忘的問題,且工作時容易出錯,甚至開車的時候容易出車禍。高醫發現,睡眠呼吸中止症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隱形殺手;睡眠呼吸中止症與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密切相關,在臨床上更有一些高血壓病人,使用了數種治療仍不見起色,檢查後方才發現,原來是呼吸中止症在作怪。

* 食品添加物/冰淇淋加它 油水不分離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8919080.shtml

....安定劑也能延長冰淇淋的保存期限,例如不少餐飲店提供大桶裝冰淇淋讓民眾自己取用,冰櫃門一開一關、溫度高高低低,冰淇淋很容易溶化,使用安定劑可避免水與油脂分開,讓冰淇淋不易變質、維持綿密口感。

不過,常用成分單酸甘油脂、二酸甘油脂,屬於部分氫化植物油,且含有反式脂肪酸,食用過量易引起發胖、誘發代謝症候群、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鹿角菜膠則是在動物實驗中發現,經過腸胃道分解後,會產生低分子量有毒代謝物,恐與腸胃道發炎疾病有關,長期食用還有致癌疑慮。

至於大豆卵磷脂,若使用基改大豆,醫學界對基改大豆在動物實驗中引發過敏反應、器官傷害、致癌疑慮等,都還在評估、討論階段。因此,站在健康角度,這類添加物最好避免長期食用,以免引發健康疑慮。



◆ 美健保費漲不停 今年估逾3兆美元
http://udn.com/NEWS/WORLD/WOR6/8917593.shtml

【世界日報╱編譯中心/綜合4日電】2014.09.06

經濟復甦、老年人的保健需求增加,以及更多人參加歐記健保,可能將促使全國的健保費出現增長加快的趨勢。健保支出占全國經濟的比重,將從2012年的17.2%,增長到2023年的19.3%。

新藥的推出,短期內也促使健保費增加。衛生與福利部4日公布報告指出,健保費的增加將是國會議員、納稅人、企業和病患面臨的嚴峻預算挑戰。

在截止2013年的過去五年中,健保支出的年增率平均不到4%,但2015 年到2023年,健保費年增率平均將達6%。

儘管未來的健保費不會像1980和1990年代那樣飛漲,但仍將成為下任總統面臨的一大難題。從長期看,醫療保險計畫(Medicare)和醫療補助計畫(Medicaid)將占健保費增長的主要部分,受惠於兩項計畫的人目前超過1億。

美國今年的健保費用預計超過3兆美元,遠高於其他發達國家的水平,但美國民眾並沒有更健康,大部分健保費是花在檢查和治療上,儘管許多治療方式受到質疑。醫療詐欺也使全國每年損失數百億美元。

由於健保支出龐大,哪怕健保費只削減百分之一、二,對經濟也將出現深遠影響。報告指出,「主要受健保法的影響,健保費占經濟的固定比重,2014年後將不再出現」。

fsj 提到...

有話要說-衛福部別再掰了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907000702-260109

中國時報 2014年09月07日 李寬容

食品藥物管理署官員表示:這些問題油品,含毒物質吃到一定的量才會造成危害,不會出現立即危害,沒有想像中那麼傷身。

首先,我注意到相關官員都異口同聲用「問題油品」這個稱呼,而不用更直接、更接近事實的餿水油(或者地溝油)來稱呼。把發出惡臭、爬蒼蠅長蛆的油品美化成只是問題油。

其次,這個餿水油不只是有沒有含毒的問題,連豬都不能吃的東西竟然賣給人吃。照食管署的推理,我替它補充一句話:餿水還沒有驗出有毒之前,也可以吃,沒有想像中那麼傷身。

歷次發生重大食品安全災難,官署第一時間都衝出來告訴老百姓說:沒關係,吃多才死人!接著許多法院會告訴我們無法證明這些黑心食品會危害健康。接著,衙門會教導我們「對廠商不能一罪兩罰」。大家想一想,過去兩年發生多少食品安全的災難。碰到這種心態的官署,我呼籲全民效法八年抗戰的精神,團結起來,自力救濟。第一、上榜的黑心工廠所有商品我們長期抗戰,拒絕購買。第二、改買良心廠商的食品,讓他們得到回饋。

我的專業經驗與知識,知道台灣食品很少可以吃的。常常有朋友問我怎麼吃才安全。我最直接的答案之一就是:吃你們阿嬤上一代的食物和煮法最安全。曾經有好友邀我陪同去賣場替他買食用油,結果我沒有看到一款願意推薦的食用油。

台灣的黑心商品充斥市場,讓我猶豫不敢買。不過,我本來就是用逆滲透的水來燙青菜,沒有油難不倒我。我家廚房至少20年來沒有使用任何食用油。我以前還會冒著生命的危險偶爾吃泡麵,現在也不吃了。自己下麵條,拌低鹽醬油,加一顆蛋,加少量佐料,雖然很簡單、沒口味,但保證比買便當更營養、更安全。

我從留學開始大致上就是這樣子吃,因此身體健康,肝臟健康,幾乎不會有脂肪肝。(作者為國立清華大學醫學科學系教授)



◆ 吃油條配豆漿 早餐毀健康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907000804-260307

旺報 2014年09月07日 記者吳一鳴/北京報導

以豆漿與油條或者牛奶與雞蛋搭配作早餐,被不少人認為是早餐中的「絕配」。但大陸國家高級營養保健師熊苗提醒,其實這種搭配並不科學。除此之外,還有5種「不配」的早餐值得注意。

油條與豆漿:油條是油炸性的高油脂食物,配上中油脂的豆漿,易造成身體的油脂攝入量超過健康標準。

清粥配小菜:不能提供足夠的蛋白質,容易讓人感到營養不足。只喝白粥會讓人有飢餓感,出現低血糖,甚至不能提供足夠能量維持上午的工作。

牛奶和雞蛋:人體對早餐的營養需求不僅僅是蛋白質,還需要充足的碳水化合物。

零食加飲料:早餐長期飲用碳酸飲料會引起身體缺鈣,容易導致體內缺水。零食多屬於乾糧,早上吃不利於腸胃蠕動消化吸收,甚至可能會導致人體營養不足。

牛奶與酸性蔬果:牛奶中的維生素B2會把酸性蔬果(常見的有番茄、蘋果、葡萄)中的維他命C凝固成塊,影響消化和營養吸收,同時易引起腹部不適。



◆ 3種綠豆食譜 清熱解暑利水腫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907000803-260307

旺報 2014年09月07日 劉娟

人們都知道夏季吃綠豆解暑效果最好。據《開寶本草》記載:「綠豆,甘、寒、無毒。入心、胃經。主丹毒煩熱、風疹、熱氣奔豚、生研絞汁服、亦煮食,消腫下氣,壓熱解毒」。綠豆味甘、性涼,歸心、胃經,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消暑除煩,止渴健胃,利水消腫之功效,主治暑熱煩渴、濕熱泄瀉、水腫腹脹、瘡瘍腫毒、痘疹等。

其實綠豆的食療方法還很多,除綠豆湯外,下面介紹幾種簡單的食用方式。

綠豆粥:將綠豆洗凈,加入少量水,水開後再煮5至10分鐘,加入適量的水和米(大米、小米均可)一起煮,煮至米熟和綠豆開花即可。為了節省時間,可以先將綠豆泡幾個小時或者先將綠豆炒熟,將綠豆炒熟後,煮出來的綠豆粥香味會更濃。

南瓜綠豆湯:南瓜最好選用老南瓜。老南瓜去皮切塊,和綠豆洗凈後一起放入高壓鍋中,加水,大火煮至高壓鍋蓋冒氣,轉小火,再煮5至10分鐘即可食用。可根據個人對甜味的偏好加入白砂糖,也可置於冰箱內,隨需隨取。

綠豆漿:綠豆漿的做法十分簡單。先將綠豆浸泡10至12個小時,撈出,和適量冰糖一起倒入豆漿機裡,加入適量水(不要超過最高水位線),選擇豆漿模式。十幾分鐘後,綠豆豆漿就做好了,冷、熱、鹹、甜都可以自己選擇。

除以上介紹的幾種食用方法外,綠豆百合湯、薄荷綠豆湯、排骨海帶綠豆湯等都是不錯的搭配,不但味美,而且具有清熱解暑、利水的功效,對於緩解炎夏暑熱煩渴具有很好的效果。

但從食療角度來說,食物的溫熱、寒涼等天然屬性要與食用者的體質狀況保持一致,才能起到保健作用。因此寒涼體質者、體質虛弱的老人與兒童、正在服藥者不宜食用綠豆。

(作者為重慶市開縣中醫院醫師)



◆ 中國附醫3D列印醫療中心 揭牌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919948.shtml

【聯合報╱記者蘇木春/台中報導】2014.09.07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亞洲大學與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昨簽訂三方合作意向書,共同成立3D列印醫療研發中心;3年預計投資3億元,讓3D列印技術更成熟應用在生物醫療領域,使醫療技術更精進。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院長周德陽指出,3D列印有高度客製化優勢,達到量身訂做的理想;目前起步最早的整形外科、骨科、牙科、神經外科等都有應用經驗,可做出合用的人工關節、植牙、頭蓋骨等,比現有醫療器材更精準到位。

行政院政務委員蔡玉玲、中國醫藥大學暨醫療體系董事長蔡長海與院長周德陽、亞洲大學校長蔡進發、喬治亞理工學院教授王緒斌等人昨共同為「3D列印醫療研發中心」揭牌,宣示成為國際級的研發中心。

蔡長海說,近年美、德、韓國等國家都積極發展3D列印,預計2018年全球3D列印產值將達到162億美元;王緒斌表示,台灣已有台科大、交通大學、清華大學、中國醫藥大學及亞洲大學進行策略聯盟,希望導入美國最新思維與技術,與台灣醫療、學界等緊密結合,積極發展。

fsj 提到...

論壇/長期依賴點滴黴菌上身 恐引發敗血症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920247.shtml

【聯合報╱記者楊欣潔/台北報導】2014.09.07

「醫師,我身體虛弱,為什麼不幫我『吊大筒』?」不少老年人或癌友會定期到醫院注射營養點滴,希望補充體力;醫師表示,注射營養液效果不如直接進食來的好,若長期依賴點滴還可能有敗血症風險。

林口長庚醫院與聯合報共同舉辦「防癌總動員—頭頸癌論壇」昨進入第二天議程,林口長庚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謝佳訓在「淺談營養與選擇飲食的策略—在抗癌治療中扮演的角色」演講中,整理了癌友常見的七大飲食迷思,包含某些食物有毒不能吃、打營養針比吃飯有效、昂貴補藥能幫助抗癌、吃不下改喝湯最有效、生猛海鮮最能補充精力,以及慢性病患者不適合管灌飲食等。

謝佳訓說,臨床上有不少患者認為注射營養液對癌症治療較有幫助,以營養針取代進食;但營養點滴就是食鹽水,一罐點滴注射需耗費兩小時,還不如飲用一千西西運動飲料。

謝佳訓表示,身體所需的營養素及熱量,從腸道吸收的效果最好,有人明明能吃飯,卻長期依賴營養點滴,不但腸道功能容易退化;國外研究也發現,癌友長期注射營養液,黴菌易從扎針部位孳生,並進入血管引起敗血症。

坊間口耳相傳茄子、蛋、魚類及兩隻腳的食物有毒,癌友不該攝取;謝佳訓說,抗癌過程除需嚴格限制吃生食,其他飲食並無特別限制;且治療中需比平常增加兩成熱量,才有體力抗癌。

另外,有人認為湯汁是食物精華的濃縮,沒胃口喝湯即可;但一碗十全大補肉湯僅兩百大卡,只喝湯無法攝取到足夠熱量。

林口長庚醫院質子暨放射治療中心副主任曾雁明也說,雖然現今審美觀認為瘦即是美;但國外研究發現體重過重的民眾,接受化療、放療的存活率都高於其他族群,頭頸癌患者接受放療過程中,體重平均會掉百分之一到七,流失的體重都來自肌肉,易致腸道、心臟等肌肉萎縮,因此癌友治療期間更需努力吃才能活得久。

抗癌飲食 七大迷思

1.某些食物有毒不能吃?

2.打營養針比吃飯有效?

3.昂貴補藥能幫助抗癌?

4.吃不下改喝湯最有效?

5.生猛海鮮最能補精力?

6.慢性病患者不適管灌?

7.不吃飯可餓死癌細胞?

※ 相關報導:

* 醫生這樣說/剪掉內生趾甲 發炎更惡化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8920573.shtml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皮膚科主任潘企岳表示,所謂的甲溝炎是趾甲邊緣的皮膚皺褶受傷,或是感染、刺激物入侵發炎紅腫,腳趾、手指都可能發生,但最常發生在腳的大拇趾,而且常合併趾甲內生,在趾甲的邊邊又長出一小片趾甲。

很多患者出現甲溝炎時,會急著把內生的趾甲修剪掉,結果反而造成更大的傷害。因為內生趾甲原本已嵌進周邊皮膚皺褶,不當修剪反而會嵌入更深,有的患者甚至會形成尖刺刺入皮膚內,造成滲液流出、長出肉芽組織,造成皮膚傷口久久無法癒合,疼痛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