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日本人發明藍光LED 獲諾貝爾物理獎(節錄)
http://udn.com/NEWS/WORLD/WORS3/8985292.shtml
【聯合報╱編譯馮克芸/綜合報導】2014.10.08
二○一四年諾貝爾物理獎七日揭曉,得獎的是發明藍光發光二極體(LED)的日本科學家赤崎勇、天野浩及美籍日裔科學家中村修二。瑞典皇家科學院說,三名得獎者的發明僅有廿年歷史,但「以全新的方式創造白色光源,造福全人類」。
諾貝爾委員會說,日光燈照亮了廿世紀,LED則是廿一世紀的照明之源;LED比傳統光源更亮、更乾淨、更耐用,既可節能,也將改善世人的生活品質。
科學家數十年來一直想製造出能產生LED白光的藍光發光二極體,但直到上述三位科學家在一九九○年代初期透過合作及獨自研究,才有突破性進展,他們的成果徹底改變了照明科技。三位得主將平分約一百一十萬美元的物理獎獎金,每人約獲卅六.七萬美元(約台幣一千一百廿萬元)。
路透報導,相較於去年諾貝爾物理獎頒給了預測希格斯玻色子存在且解釋為何物質具有質量的英國愛丁堡大學名譽教授希格斯,今年的得獎研究顯示,實用發明也能獲獎。
紐約時報指出,瑞典皇家科學院七日在宣布得獎名單時,提到諾貝爾獎創辦人當初設獎的目的,就是想造福人類,而值此世界四分之一電力都消耗在照明之際,這個獎主要是嘉獎得獎者的發明,而非發現。
※ 詳見原站。
◆ 物理獎/藍光LED 「光」革命最後拼圖
http://udn.com/NEWS/WORLD/WORS3/8985281.shtml
【聯合報╱記者陳皓嬿/台北報導】2014.10.08
若沒有藍光LED,就沒有色彩鮮豔明亮的電視、平板、手機螢幕,現場演唱會和球賽的大型轉播螢幕也將呈現怪異顏色,人類則繼續花大錢和能源在照明上。藍光LED的出現,不僅讓上述科技夢想成真,甚至能做得更多;不僅使長期黑暗的非洲大陸擁有光明,還是人類節能減碳、減緩氣候變遷的關鍵。
事實上,諾貝爾獎頒給「藍光」LED,而不是其他色光,正是因為藍光LED是組成「可用來照明、取代燈泡的白光LED」最後一片拼圖。
台科大電工系教授黃忠偉表示,白光得由紅、綠、藍三原光組成;紅光LED是人類早就發展成熟,綠光LED沒那麼亮但差強人意,唯獨藍光LED受材料限制,亮度一直微弱,因此根本湊不出足夠亮的白光。
國研院副院長綦振瀛表示,當時最可能做高亮度藍光LED的材料氮化鎵,結構缺陷難以改善,因此泰半科學家認為,LED頂多用在開關指示燈,不能照明;直到這次三位得主中村修二、赤崎勇和天野浩在結構改良上有重大突破,才大幅提高藍光LED的亮度,進而做出白光LED。
如今白光LED已成照明主流,黃忠偉指出,LED是冷光源,不像傳統燈泡會發熱,因此效率更好、更省能源;施以同樣電能,LED的亮度是傳統燈泡的五倍多,且壽命長又耐摔。以往,全世界照明耗電占總能源消耗的五分之一,現在LED大量取代傳統照明,黃忠偉說,面對人類現最大的敵人「氣候變遷」,若沒有藍光LED,節能減碳的目標將難以達成。
※ 相關報導:
* 物理獎/台達電:他們創造整個LED產業
http://udn.com/NEWS/WORLD/WORS3/8985279.shtml
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發給三位發明藍色發光二極體(LED)的日本學者赤崎勇、中村修二和天野浩。台灣LED業者認為「實至名歸」,台達電更表示「他們創造整個LED產業」。
....三位諾貝爾獎得主中,中村修二最為產業界熟知。有LED研發工程師指出,中村修二的論文幾乎是所有產業研發人員必讀論文。整個團隊開發的技術,也是最能實際商業化、量產的技術,以他們對LED產業的貢獻,得獎實至名歸。
* 物理獎/LED研究得諾貝爾 學者:當之無愧
http://udn.com/NEWS/WORLD/WORS3/8984631.shtml
「如果香港『光纖之父』高錕獲頒諾貝爾物理獎,那『藍光之父』中村修二當然也應得1座諾貝爾獎。」發光二極體(LED)相關研究7日獲得諾貝爾物理獎殊榮,國內光電專家、清大物理系教授潘犀靈及交大電子物理系教授李威儀都表示,赤崎勇、天野浩及中村修二等3位科學家對全球光電產業發展貢獻卓著,得獎實至名歸。
LED電子元件早在1960年代便已問世,但當時亮度不足,也只有紅光,僅限標示或觀賞用途。現年85歲的赤崎勇與54歲的天野浩共同研發全球第1個高亮度藍色LED,60歲的中村修二則為LED重要材料「氮化鎵」技術帶來突破性發展,使LED進入「全彩化」時代,用途擴及至交通、照明、通訊及生醫領域。
◆ 物理獎/孤獨工藝員 中村,讓世界更亮
http://udn.com/NEWS/WORLD/WORS3/8985274.shtml
【聯合報╱記者陳皓嬿/台北報導】2014.10.08
今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中村修二,因為大幅提高藍光LED亮度,讓LED照明得以普及,有「藍光LED之父」稱號,不過在LED將大量取代傳統燈泡之際,也許稱他為「廿一世紀的愛迪生」更貼切。
研究專長為LED的大葉大學校長武東星說,中村不是天才、也非大物理學家,只是一位碩士畢業、在日本日亞化學公司「燒玻璃」的工藝員,但由於他熟悉製程,能自己研發獨特設備和不停改良,且能耐得住孤獨、堅持、執著,才能在「沒人願意做、也做不出來」的領域殺出血路,甚至翻轉世界,用更節能有效率的LED點亮地球。
國家實驗研究院副院長綦振瀛和中央大學光電系教授孫慶成都強調,藍光LED獲獎,也提醒台灣該給空間,鼓勵大家去做困難、費時,且極可能失敗的研究,且別期待要立即有成果,因為那樣只能一窩蜂跟著別人走過的路走,在紅海中不會有突破和創造。
武東星說,一九八○年代,日亞化很有遠見地讓中村去美國佛羅里達大學進修,中村回國後向公司提出投資五、六億日元,來做別人不做的藍光LED,日亞化也很大膽,放手讓中村慢慢磨。
最後,中村成功「磨」出優質藍光LED並能量產,日亞化的營業額也從一年兩百億日元,一舉飆上三千億日元。
另外兩位得主赤崎勇和他的學生天野浩,也只是平凡的學者。綦振瀛回憶,卅多年前,眾學者在藍光LED始終沒有突破,所以大多放棄、轉而投入其他研究,只有少數日本人如赤崎和天野不懈地改良材料,直至突破。
武東星指出,LED很簡單,沒有什麼高深技術或理論,諾貝爾獎頒給藍光LED的大幅改良,意味全世界承認LED照明帶來的巨大貢獻和改變。
※ 相關報導:
* 物理獎/狀告老東家 中村修二爭兩百億
http://udn.com/NEWS/WORLD/WORS3/8985277.shtml
與赤崎勇、天野浩同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中村修二,二○○四年向昔日任職的日亞化工爭取藍光LED製造專利讓渡費用兩百億日圓(約台幣六十億元),一審東京地院勝訴,「兩百億判決」成為日本社會的話題。
....日亞化工於九○年把中村發明的高亮度藍光LED製造法申請專利,專利期廿年。東京地院認為,專利屬於公司,不過應付給發明的員工對價金錢。日亞主張,他們供中村研發的設備花了三億日圓,還送他到美國留學;不過中村說,若不是他個人的能力及獨特的發想,很難在小企業不良的研究環境中,開發出領先全世界的製造技術。
....當時這場勝訴,被稱為「研究人員的造反」。日亞敗訴後說,允許員工投入沒有成功把握的研究,經營者要背負巨大的風險,而員工領取穩定的薪水做研究,事後又索討研究成果的報酬,等於重覆拿錢。這場官司打到東京高院,二○○五年雙方以八億四千萬日圓和解。
* 「憨直」赤崎勇 做自己想做的事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008001362-260102
剛出爐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名城大學終身教授赤崎勇,7日晚在記者會發表得獎感言說:「我很驚訝,還半信半疑,但沒有比此更榮耀的事了!研究了半世紀,剛開始被大家說20世紀內不可能成功,有很多人陸續放棄,但我從不那麼想,我沒想過成敗,只是做自己想做的事,很幸運有了這樣的結果。」
....85歲的赤崎形容自己「憨直」,他在企業和大學間轉業無數次,每次都從零開始,但目標不曾動搖過。「我相信氮化鉀是超級半導體,若能提高純度,做出良質結晶,一定可顯現出本質,所以我專心製作,沒任何捷徑。」
日相安倍晉三得知消息,致電赤崎祝賀:「所有日本人都感到驕傲,這是世界首次的技術,也向世界展現日本高學術水準。」
....另一得獎人,名古屋大學研究所教授天野浩在名古屋大學就讀時,即在赤崎研究室,並在名古屋大學取得工學博士學位,其後在名城和名古屋大學任教。
* 物理獎/日人獲諾獎 官方加強支援研究
http://udn.com/NEWS/WORLD/WORS3/8985318.shtml
3位日本學者赤崎勇、中村修二和天野浩因發明藍色發光二極體(LED),成為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日本文部科學大臣下村博文表示,將更加強支援學術研究。
* 提出「上帝粒子」 2人摘諾貝爾物理學獎
* 諾貝爾物理獎2人以量子測控獲獎
* 以四色雷射源產生高品質白光
* IEA推動LED照明標準美加速能源自主
* LED新突破可望成室內照明
* 導致LED 效率下降的原因
* 最薄的LED:三個原子厚
2 則留言:
物理獎/中村修二獲諾貝爾獎 感謝楊祖佑
http://udn.com/NEWS/WORLD/WORS3/8987229.shtml
【中央社╱東京8日專電】2014.10.09
日本學者中村修二等3人因發明藍色發光二極體(LED),獲諾貝爾物理學獎。中村特別提及,感謝美國加州大學聖塔巴巴拉分校台裔校長楊祖佑等人。楊祖佑也是中央研究院院士。
60歲的中村任職於美國加州大學聖塔巴巴拉分校(UCSB),加州時間7日他在UCSB召開記者會。
日媒報導,被記者問接到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消息時在做什麼?中村說,他當時在睡覺,其實很緊張,所以3成在睡覺,7成睡不太著。
記者問他,約20年前開始研究藍色LED時,是否想過有朝一日會得諾貝爾獎?他表示,「完全沒想到」,進入日亞化學工業公司時,只處理紅色LED,但營業額不好。他對日亞化學的創辦人、當時的董事長小川信雄(已歿)說,希望製作藍色LED,小川答應了。
他說,告訴小川想出國留學1年,也獲准。兩人對話前後只5秒鐘。
之後,他到美國佛羅里達州的大學留學,才知道原來在美國博士學位很重要。他沒博士學位,只能當個實驗助理,回到日本之後,他立志攻讀博士學位。他笑說,「LED不是夢」。
被問到獲得諾貝爾獎要感謝誰時,他答覆,最感謝的是小川,小川是最棒的創業企業家。其次,他要感謝台裔的UCSB校長楊祖佑,因為楊祖佑最支持他,2000年延攬他到UCSB。
中村又說,他想起來還要感謝的幾個人,包括曾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江崎玲於奈,他的UCSB同事、物理學家克瑞瑪(Herbert Kroemer),沒有這些好友,就沒有現在的他。
被問到,為何日本的研究者會到海外,尤其是遠赴美國發展?他說,對研究者而言,美國有自由,有追求美國夢的機會。日本沒那樣的機會,即使是現在,日本還會因性別、年齡、健康狀態等受到差別待遇。
他說,在日本社會即使發明了什麼,只能拿到紅利而已,但在美國,就可開公司,這點差很多。
中村曾為了替研究者爭取權益而與原任職的日亞化工打官司。有些媒體指這是身為上班族的「奴隸」告雇主之爭。
2004年官司在一審時,法官判他的研究成果對價是200億日圓(約新台幣56億元)。二審時,日亞化工同意支付約8億4000萬日圓,雙方達成和解。
日本電子媒體今天反覆播放,中村當年在法官宣判後曾說「日本司法已腐敗」的片段。
記者會上,中村被問到,這次得獎對日本來說,具有什麼意義?中村答說,日本應該很感謝能獲獎,但在日本,即使發明了什麼東西,公司沒全球視野,比方說手機的領域也是如此,剛開始很好,但漸走下坡。美國恰好與日本相反,有多類人種,有全球視野。
中村目前在研究如何提高LED的效能,被問到如何提高研究的動力時,他說,「憤怒」。
中村到美國留學時,因沒博士學位,被瞧不起,他心想,「一定還以顏色,所以發明了藍色LED」,他還說,在日亞化工任職時,從知名大學畢業的技術人員被錄用後,突然成了他的上司,他心想,「等著瞧吧」,這些都是他奮鬥的動力。
從LED得獎 看諾貝爾獎之轉變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8993395.shtml
【經濟日報╱社論】2014.10.12
今年諾貝爾獎得主陸續揭曉,從名單上,我們可以明顯感受到一些轉變,首先是科學應用與範疇界定不再僵固,因此,今年化學獎頒給了三位物理學者,表彰他們對「超解析率螢光顯微術」的發展貢獻;另一轉變是,關注重點愈趨多元與生活化,文學獎近來已不一定強調嚴肅的「大」主題,從去年孟若的短篇小說,到今年莫迪亞諾的小人物命運,都可看到此一轉變,事實上更大眾平民化的村上春樹,近來看好度一直持續不墜。
最特別的是物理學獎的部分,今年獲獎主題也不是深奧的基礎理論,或是發現過去所不知的物質,或是了解宇宙生命的起源,而是頒給了日本學者赤崎勇、天野浩、中村修二等三位,以表彰他們發明高效能又環保的藍色發光二極體(Light-Emitting Diodes,LED),進而延伸出更明亮節能的白光照明。
過去紅光LED與綠光LED的出現已長達半世紀之久,但因受限於三原色中的藍光技術不佳之故,一直無法組成革命性的白光照明。
因此,諾貝爾委員會說,日光燈照亮了20世紀,LED則是21世紀的照明之源;LED比傳統光源更亮、更乾淨、更耐用,既可節能,也將改善世人的生活品質。
委員會同時強調,他們的發明「照亮」了全球15億電源不足的落後地區人口。
事實上,藍光LED發明過程並非一路順暢,最早赤崎勇在任職的公司松下電器反對下離職,進入名古屋大學與天野浩、豐田合成聯手,在大家都不看好下,不斷實驗及堅持,終於在1985年成功製造出純淨結晶。
不過,真正實現當時全球最高亮度的藍光LED「量產」技術,則是任職於日亞化(Nichia)的中村修二於1993年11月所成功開發,日亞化也因此主宰全球LED產業至今,而後中村與日亞化因發明報酬問題而訴訟,赴美「間接協助」了美國的Cree發展高功率LED,後來和韓國的首爾半導體也有學術合作,也因此中村被譽為「藍光LED之父」。
而目前全球前五大LED企業,包括日亞化、豐田合成、Cree、Lumileds及歐司朗,其中前三大都是因為上述三位得獎者的發明而壯大。台灣不是一直想要引進國際人才嗎?不必多,集中資源引進類似其中之一就夠了。就好像當年引進張忠謀,才有今天台灣半導體的優勢,但台灣第二個張忠謀在哪裡?
相較於中村因量產技術的發明而被稱為藍光LED之父,但實際落實量產大國的台灣,卻受專利訴訟之苦,最近,Cree又控告宏齊專利侵權,顯然宏齊近期先後與美國波士頓大學、豐田合成達成專利和解及交叉授權,恐還不足以因應;更不必說,自1999年開始,日亞化就對億光不斷提起專利訴訟,至今仍在纏鬥中。說實話,倘若沒有台灣量產的參與,今天的LED應用能夠如此普及?或價格可以如此親民嗎?
台灣LED產業,雖然在先進廠商專利訴訟策略,以及中國大陸補貼其國內企業政策,雙重夾擊之下,似乎逐漸站穩腳步,專利訴訟已不再完全單面挨打,例如,億光對日亞化的反擊;在生產端部分,國內企業已逐漸了解,彼此避免惡性競爭,甚至整合力量提升競爭力,例如,晶電與璨圓合併成為全球最大的磊晶廠。另外在應用端,除了背光及普通照明外,台灣企業開始多元應用LED於許多特殊或利基市場,例如工廠、農場、醫療等領域。台灣LED產業似乎已度過最嚴苛的生死挑戰。
如果說,赤崎勇與天野浩是藍光LED的先驅,而中村修二是量產技術與環境發明者,那麼量產實踐者的台灣,也應算與有榮焉;也許,台灣LED從事者,無緣諾貝爾獎,但也實際參與了提升人類福祉的貢獻,也應是了不起的成就。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