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經濟變局下的應對之道
http://udn.com/news/story/7338/641449
經濟日報 社論 2015-01-14
今年國際經濟及金融情勢是變化多端及紛亂的一年,美國和歐洲、日本經濟表現和政策的分化;大陸經濟硬著陸風險;美元走強及油價暴跌可能引發全球貨幣競貶及新興市場經濟危機;美國聯準會(Fed)升息動向可能加劇全球金融市場波動等,各種錯綜複雜的變數及交互影響,讓各國政府窮於因應,也讓投資人眼花撩亂。如何在紛亂的全球變局中掌握核心課題,作為決策依據,可以說是趨吉避凶的要訣。
綜觀全球經濟金融情勢,以美國為核心的變化無疑是最關鍵的影響因素。首先,在四大經濟體中,美國經濟穩定復甦,相較於歐洲、日本可能陷於通縮風險,以及中國大陸經濟增長持續走緩,美國經濟獨強態勢正牽動各國政策的變化。美國聯準會在結束實施多年的量化寬鬆(QE)措施後,貨幣政策回歸常態是早晚問題,今年年中左右啟動升息的機率極高。對歐洲和日本而言,經濟增長停滯及通縮風險升高,促使歐洲央行(ECB)及日本銀行採取更激進的量化寬鬆政策;北京為扭轉大陸經濟不斷下滑風險,也已啟動降息,全面放寬緊縮貨幣政策。然而,當前歐、日、大陸經濟困境皆為結構性問題,更激進的寬鬆貨幣政策不僅治絲益棼,而且其外溢效應勢必增添全球金融及經濟風險。
其次,美元重返強勢正迅速改變全球金融版圖。美國經濟獨強及聯準會升息趨勢,促使全球熱錢回流美國,激勵美元升值;復以美國基於戰略利益考量,意欲以強勢美元鞏固全球金融及經濟龍頭地位,因而更加大美元升值走勢。依美元指數計算,去年一年美元匯率升幅達12.5%,今年因歐、日等正擴大量寬政策,且聯準會將啟動升息,美元走勢將更為強勁,也將帶動全球資金加速流向美國及購買美元資產。
強勢美元已引發全球貨幣競貶,亞洲因日本安倍政府大力促使日圓劇貶,各國為維持出口競爭力,貨幣競貶壓力更大,近來新台幣、韓元、東協國家貨幣紛紛走貶,反映的正是這種趨勢。惟最近日圓兌美元已貶破120關卡,再貶空間似已有限,或可為亞洲貨幣帶來喘息機會。另人民幣對美元雖亦有貶值空間,但在美國壓力下,人民幣匯率將相對穩定,從而可能進一步衝擊大陸出口及經濟增長,迫使北京加大刺激內需的政策力道。
美元大幅升值亦將升高新興市場國家債務風險。根據國際清算銀行(BIS)統計,美國以外地區以美元計價的非金融企業債務從2010年的6兆美元激增至目前逾9兆美元,其中增加比例最高的是新興市場發行的公司債;美元走強將使各國企業清償美元債務負擔大增,升高債務違約風險。
再者,油價暴跌對全球經濟及金融亦投入新的變數。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因為美國頁岩油大量增產及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啟動價格戰等因素,國際石油價格持續重挫,近來已跌破每桶50美元關卡。油價暴跌對眾多依賴進口能源國家固然是有利因素,但各種風險亦隨之大增,其中影響最大的有兩方面:一是油價急跌嚴重衝擊俄羅斯經濟,盧布劇貶更衍生金融危機,如果俄羅斯經濟持續大幅惡化,其對歐洲經濟的衝擊及可能引發的地緣政治風險,將難以估計;二是全球通縮風險增加及可能引發經濟金融的動盪,尤其是已陷入通縮邊緣的歐洲、日本及依賴能源及大宗物資出口的國家。
總的來看,今年全球經濟日益失衡及金融版圖變動加劇,將是各種風險及動盪不安的根源,而美國的全球戰略思維及政策動向,勢必成為影響市場動態及各國政府擬定應對政策的軸心。美國已展現依然是全球經濟龍頭及老大的姿態,但全球從相互合作走向更激烈的明爭暗鬥,美國亦難辭其咎;未來變化更繫於世界主要領導者的一念之間。
※ 相關報導:
* 美國重登全球經濟龍頭
http://udn.com/news/story/6811/640227
在中國和新興市場主導全球經濟15年後,量化寬鬆導致的改變加上油價崩跌,使美國經濟動力再度發威,並從中國奪回全球經濟霸主地位。
彭博新聞社報導說,隨著就業市場改善促使消費者增加開支,一些專家預測,美國這個全球最大的經濟體,今年可望成長3.2%以上,創下至少2005年以來最高的成長率。
* OECD成員國 青年失業率衝高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114000082-260203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公布,其成員國去年11月整體失業率穩定維持於7.2%,其中歐元區、日本失業率維持不變,美國、加拿大則小幅揚升。不過在此同時,青年失業率卻告攀升。
根據OECD數據指出,所有成員國中,去年11月共計4,380萬人失業,雖比2010年4月高峰期少590萬人,但仍較金融風暴發生前的2008年7月高出930萬人。
* 美國10大最棒工作 7個醫療業
http://udn.com/news/story/6813/642117
「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網站13日公布2015年美國最佳的十大工作,都屬醫療和科技業,其中醫療業占了七個工作。
* 東京物語/日本新法 修理黑心企業
http://udn.com/news/story/6809/641343
日本厚生勞動省擬定的「青年聘雇對策法案」,以剷除「黑心企業」為中心精神,政府的職業媒合系統將拒絕有違反勞基法紀錄的公司登錄,徵人的公司也有義務提出目前員工平均年資、離職率、申請育嬰假人數等資訊。
日本持續少子化,但應屆畢業生進入職場三年內離職率愈來愈高,大學畢業生有三成、高中畢業生四成,這是活在「終生雇用」時代的官員們難以想像的光景。專家研究後指出,年輕人到職後,發現工作與想像有落差,是頻繁跳槽主因。日本政府首先要砍那些不好好付加班費、逼人長時間加班、性騷擾、職權騷擾的「黑心企業」。另外要求在官方職業媒合系統的徵人公告,不可「掛羊頭賣狗肉」或是避重就輕,若應徵者要求,公司須告知現在員工的男女比、產假、育嬰假使用率、年假消化率等等。
* 大陸企業平均年終 上海4.4萬最高
http://udn.com/news/story/7331/641395
大陸一項針對企業年終獎金的調查報告顯示,今年大陸有八成四的企業會發年終獎金,其中七成七的年終獎金在人民幣五千元(約新台幣兩萬六千元)以上,其中又以上海的平均值最高,約有新台幣四萬四千元。
* 學者:讓民間先調薪 再討論調基本工資
http://udn.com/news/story/7238/641368
台大國發所教授、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委員辛炳隆昨(13)日表示,隨著景氣回溫,失業率下降,應等民間薪資調升後,再來討論調整基本工資會較適宜。
立院昨天通過立委臨時提案,建請政府將基本工資增加到21,200元,時薪調高為126元,漲幅約為10%,並提前到2月1日實施。辛炳隆指出,立委提出基本工資月薪21,200及時薪126元,並無設算基礎,很難說服人。
◆ 社論-台灣產業發展何去何從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114000034-260202
工商時報 2015年01月14日 本報訊
印度總理莫迪上任之後,強力推行「Make in India」(來印度製造)的國家戰略,爭取成為全球製造業的強權。印度財政部長辛哈也喊出「供給面革命」的口號,要大規模建構印度的製造生產能力。
莫迪在去年打敗執政六十年的國大黨,憑藉的就是他在古吉拉特省的成功經驗。莫迪將原本偏遠、鄰近巴基斯坦的古吉拉特省,打造成「印度的廣東省」,吸引到塔塔汽車以及石化鋼鐵工業,成為印度現代化製造的試點。印度人力充沛、每年新增1,200萬名年輕勞工,只要打破現有的勞工法令與不同省份之間的障礙,即使只是新增幾個大型的製造基地,就有機會向大陸挑戰,吸引投資爭取成為世界工廠的機會。
台灣實際上掌握了「世界工廠」的核心技術,今天大陸以龐大的勞動力、精密的管理技術、無瑕疵的生產流程,乃至最先進的量化生產能力,台商不僅是大陸發展經濟最大的幕後功臣,更是拉動大陸龐大製造業體系的火車頭。但是隨著大陸勞工薪資不斷提升,紅色供應鏈廠商挾著地方政府的資本與優惠低價搶單,以及台商創業家的年齡增長,上一波在大陸發酵的世界工廠模式已經來到產業高原期,台商如何將二十年前打造的世界工廠模式賦予新的生命,並且再創下一個高峰,正是攸關台灣未來產業轉型的關鍵課題。
我們看到工業能力強大的德國、日本,也與我們同樣積極摸索製造業的未來,而美國歐巴馬總統在華盛頓制定「美國再工業化」的國家戰略,也用盡全力吸引製造業移回美國本土。美國以頁岩氣為引子,供應低廉且大量的石油與天然氣,初步吸引了新增的石化工業投資。但是歐巴馬的企圖心不止於此,他提出「先進製造夥伴計畫」,擬定有利於在美國投資先進製造業的教育與人力發展策略,打造資源共享的基礎建設,目標是要創造大量中小企業進入製造領域。
德國則將製造業與先進的高科技、網路、軟體結合,力推屬於21世紀的「工業4.0」計畫。德國的工業4.0是以第四次工業革命為主軸,將最先進的工業機器人、自動化、感測器、控制器等先進的工業機具,融合物聯網、大數據等網路訊息,將傳統的機械、電子、資訊、網路進行高層次的整合,達到高度自動化、少量多樣、甚至客製化生產的新世代目標。
如果說蒸汽機的發明創造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福特汽車的大量生產是第二次工業革命,台灣創造的資訊化世界工廠是第三次工業革命,那麼融合機械、電子、資訊、網路科技的「智慧製造」模式,就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核心。台灣累積龐大的製造業人才、客戶、技術與管理經驗,在「智慧製造」的領域享有不可忽視的領先優勢。
事實上,不論是美國的再工業化、德國的工業4.0或「智慧製造」,都還是非常新穎的觀念。例如工業4.0的政策,係於2011年首度在德國漢諾威工業展提出,2012年被德國聯邦政府訂為國家重大政策,政策推出至今也不過兩年。美國的再工業化目前成績還在傳統的石化產業,是基於頁岩油鑽探所產生的效應,歐巴馬所期望的中小型先進製造業,仍然還在紙上談兵的階段。
大國發布氣勢宏偉的國家戰略布局,讓我們看到台灣再生的絕佳機會。台灣製造商擁有豐沛的實戰經驗,與靈活的商業化能力,我們從低階大量生產勞力密集型的成衣工廠,到高階自動化組裝電子產品的經驗,既深且廣,台灣近年積極開發自動化生產,成效也相當顯著。我們在機械人的領域雖然落後於日本與德國,與其他國家相較卻享有領先的地位。另外,台灣已有大量年輕人在網路與大數據領域摸索,如果能夠成為智慧製造產業的新兵,必能產生世代結合、再創第二春的新生力量。
大國氣勢宏偉的戰略布局,其實正是台灣再度崛起的絕佳機會。我們既可以與印度合作,成為印度發展製造業的顧問,延續傳統大量低價生產製造業的長尾價值;我們也可以成為日本工業自動化的夥伴,扮演日本與大陸製造業升級的介面。我們更可以做德國西門子、博世等大廠推動工業4.0的供應商,運用台灣的IT能力,協助德國加速工業4.0的進程。
時代的巨輪不斷快速前進,我們清楚看到20世紀末大量生產的附加價值已經逐漸消失,21世紀的趨勢則以「客製化」三個字為代表,背後則是整個製造流程的智慧化,實際上需要既有客戶的訂單、統整機械、電子、資訊、網路、物聯網等全面的科技;這些環節,台商都有相當的競爭力。我們看到機會,更期望政府與業者攜手,一起抓住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契機,或者是智慧生產、或者是經濟部喊出的「生產4.0」口號,再次發揮創新、創業的精神,打造下一個台灣奇蹟。
※ 相關報導:
* 世界是平的
21 則留言:
金融開放的機會與挑戰
http://udn.com/news/story/7338/643746
經濟日報 社論 2015-01-15
在新的一年,金管會主委曾銘宗提出多項發展策略,主要包括:股市揚升計畫、強化亞洲盃發展路線、發展亞太理財中心等,昨天還進一步啟動數位化金融環境(Bank3.0)計畫,開放申辦信用卡、小額信貸的12項業務,不必親臨櫃檯,在線上即可辦理。在目前政治氛圍下,金管會仍勇於任事,積極作為,值得肯定。當然在業務開放的同時,若能考量風險控管與資本充足性,則更能彰顯金融管理的本質。
金管會曾主委相當在意股市的表現,尤其注意成交量的多寡,經常表達對股市未來走向的看法。在過去一年多來,金管會開放股市平盤以下放空、當日沖銷範圍擴大等活絡市場的措施,也在立委爭論證所稅時表達支持廢除大戶條款(全年賣出股票達10億元以上之金額,增加課徵千分之一的稅額)的看法。今年,金管會預計放寬股市每日漲跌幅限制,從7%擴增至10%,並搭配修改融資融券相關辦法。同時,也檢討降低股市的交易成本與相關稅制。基本上,我們支持股市揚升計畫的方向。放寬股市漲跌幅限制主要的功能是當股市有重大訊息、題材時,股價可以較快速反應,增加股市的效率性。依國際股市的發展經驗,放寬漲跌幅限制是大勢所趨,唯在實施過程需強化投資人的教育宣導,特別是經常從事融資融券、當日沖銷的投資人,因為隨著股市每日波動增加,勢必讓其投資結果的變動加大。同時,證券商辦理融資融券的風險管理,也要做必要的調整。
其次,金管會致力於提倡金融業進軍亞洲,亦即俗稱的打亞洲盃。綜觀台灣銀行業在亞洲的整體布局,已經從起步階段出發,而證券、保險業算是剛開始。金融業走出台灣,逐漸往亞洲發展是有其必要性,畢竟未來亞洲的經濟重要性,日益增強。
最近三年來,我國銀行業的獲利來自於國際業務分行(OBU)、國外分支機構的比重皆在三成以上,但是來自國外分支機構的獲利僅占全體獲利的9%左右。況且,OBU與國外分支機構的獲利,經常是使用台灣相對便宜的資金參與聯貸,對國外市場的開拓仍處於開始階段。
近來,有關金融業打亞洲盃的成果,主要是因金管會放寬保險業可轉投資海外銀行業,以及大幅降低此類轉投資的保險業資本計提,亦即降低保險業轉投資銀行的風險評估。我們必須提醒金管會,放寬金控轄下保險業資金投資國外銀行業,前提是該保險業要有足夠資本與良好風險管理,因此建議應考量保險業如有實際增資之必要,必須落實,而不能僅僅透過房地產價值的重估。再者,最近國內保險業參股菲律賓、印尼銀行業,由於當地法規限制,持股僅在20%、40%,而且這兩家銀行規模並不大,因此該保險業對這兩家銀行的參與經營或監督,應該是風險管理的重點。
另外,為了發展台灣金融業的理財業務,金管會宣布未來會允許大陸投資人到證券商的國際證券部門(OSU)買賣台灣股票,引發「中國大媽炒台股」的說法。這項增加台股動能的政策是正確的,但對於此項業務的效果有多大,可能還要評估。幾年前,金管會就開放大陸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買台股,但實際成效並不大。另外,去年12月大陸與香港開放「滬港通」,之後大陸人買香港股票並不活絡,而且遠遠不如香港投資人買大陸股票。基於上述經驗,大陸居民買台灣股票的意願需再觀察。
除了鬆綁法規,讓業者大展身手外,事後監理及風險控管,尤其重要,因此任何開放新業務,都需有細部規劃。例如開放大陸居民買台股,還有相關款券劃撥與防止違約交割的措施需要設計;同時,若允許他們進行融資融券,則證券商的徵信與風險管理亦有強化必要,這些都有賴金管會更周全的設計規劃。
※ 相關報導:
* 信用卡 現金卡 利率降至15% 90萬人受惠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115000422-260102
信用卡、現金卡利率一直以來遭外界詬病,導致許多卡債族無力償還。立法院財委會昨初審通過《銀行法》修正案,銀行各項信用卡、現金卡循環利率不得超過15%,預定今年9月1日上路,金管會估計約有80至90萬受循環利率影響的用戶受惠,銀行約每年減少5億元利息收入。
* 全球經濟有疑慮 債市狂飆
http://udn.com/news/story/6811/643719
原油與其他商品價格下跌再度引發全球經濟減緩的疑慮,刺激投資人轉向安全資產,推升全球債市勁揚,美國30年期公債殖利率跌至歷史新低。
亞洲債市13日全面揚升,與價格呈反向波動的殖利率跌至多年來低點。南韓10年期公債殖利率創新低,印尼和印度公債也跌至逾一年多來的最低水準。馬來西亞公債跌至逾一個月最低。
* ECB推QE掃路障 歐元跌破發行價
http://udn.com/news/story/6811/643721
歐元兌美元14日盤中跌破1999年歐元發行時的匯率,為九年來首見,主因是歐洲最高法院的顧問有條件支持歐洲央行(ECB)的債券收購計畫,掃除ECB推動量化寬鬆(QE)措施的一大障礙。
* 亞洲負債高 央行不敢寬鬆
http://udn.com/news/story/6811/643720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指出,近年來亞洲各國的債務快速增加,導致央行不敢貿然放寬貨幣政策以對抗通縮風險,使提振成長所需的民間投資因而受到阻礙。
◆ 社論-跨越六座大山 是台灣朝野全民的共業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115000047-260202
工商時報 2015年01月15日 本報訊
台北美國商會上周公布2015商業景氣調查,有逾6成會員廠商看好台灣未來5年景氣,看好比例是近3年來首次正成長。但是外商來台投資,在商言商,除了在意投資獲利表現之外,更在意的是投資環境的友善性和可預測性,以免影響未來長期投資的規劃佈局。而從投資風險評估的角度來看,美國商會的調查報告臚列了多項他們感到憂慮或關注的事項。這些在我們看來也許是耳熟能詳的老生常談,從外商口中再次點明,並非意謂遠來的和尚才會唸經,反而恰是凸顯我們似乎陷入積非成是,或至少缺乏解決問題能力的盲點和偏失。所謂他山之石足以攻錯,借助外商的直言,我們期待能成為刺激台灣向上提升的正能量。
歸納美國商會對台灣總體投資環境的批評或建言,大致可區分為兩大面向。第一個面向指涉的是政府公部門體系運作的不足或不符期待之處,包括台灣法規解釋不一致性、行政效能不彰以及法規不合時宜等3項。而另一個面向所指涉的則是更寬廣的對台灣整體投資環境的評價和疑慮,包括對國內朝野惡鬥的憂慮,對台灣爭取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的期待,以及對兩岸服貿協議後續法律程序懸而未決,可能產生國際信用問題的疑慮。
進一步檢討分析美國商會所關注的這六大議題,總體以觀,的確堪稱是影響台灣向上提升的六大罩門。不過,如果逐一盤點,每個議題的性質、影響層面乃至解決問題的時效壓力並非雷同。如何別其輕重緩急,予以對症下藥,自然也就成為台灣無可逃避的挑戰課題了。
足以影響台灣進步提升的第一座大山,所謂台灣法規解釋的不一致性議題,可以說是存在已久的課題。事實上不只法規的解釋往往因機關或因人事的更迭而不一致,公共政策的制訂和執行力度強弱,不只外商感到無所適從,國人遇到更往往只能徒呼負負。要解決這種沉痾,公部門體系也不是沒做過努力,但顯然績效不如大家期待,只能寄望能繼續加把勁,徹底揚棄因循本位、各自為政的積習。
第二座大山觸及政府行政效能不彰的課題,相較而言這可能是比較空泛的指涉。事實上行政體系近年來大力推動政府服務品質的績效評比,特別是在資通訊服務的便捷性和創新加值服務方面有顯著成效。但還是被外商提列,也許只能說不能因比過去進步而自滿,提升行政效能本質就是無止境的追求,百尺竿頭還要更上層樓。
第三座大山觸及法規不合時宜,美國商會直言台灣法規太過「閉門造車」,往往不了解國際潮流方向。有關法規不合時宜的議題,不只是既成的事實,而且更是於今為烈。處今網路快速變化的顛覆年代,法規的滯後與閉門造車,帶來的影響是立即和全面的。台灣的行政和立法部門對此都有不可逃避的責任。
台灣的朝野惡鬥沒完沒了,不只導致台灣因內耗而只能原地踏步甚至倒退嚕,於今連外商也看不下去了,這真不知道算是當局者迷,還是旁觀者清。但無論如何,朝野如果繼續玩這種零和對抗遊戲,可以斷言台灣不會有明天。
當台灣的有識之士憂心爭取加入各種國際經貿區域合作組織處處受阻,可能使經濟發展陷入邊緣化的困局之際,美國商會的報告也表達同樣的關切,從而有高達83%的受訪企業支持台灣應加入TPP,並相信台灣有能力達到加入TPP所需要的門檻標準。外商的樂觀期待,及表態期盼美國政府能協助台灣加入,自然為吾人所樂見,但加入TPP意謂台灣要做出更大更多的貿易開放,而台灣的民粹與本位,將是最後能否跨越這座大山的檢驗指標了。
最後一座大山觸及兩岸關係議題,但美商真正關切的是如果台灣連已經談好簽約的服貿協議,都可以在後續的法律程序予以延宕、擱置,則未來台灣對外所洽談的經貿協定,是否也跟著生變。我們必須說,美商的憂慮並非無的放矢。在商言商,如果雙方的合作協議存在不確定性,生意肯定做不下去。同理政府的政策與法令如果缺乏可預測性,可以朝令夕改甚至翻臉不認,招商引資只能淪為空談。綜而觀之,這座大山無疑是台灣當前最難跨越的罩門了!
當台北美國商會對台灣景氣調查看好率出現近3年來首次正成長,財政部統計去年稅收創下歷史新高,這代表台灣還有一搏的本錢和機會,但是橫亙在前的六座大山如果跨越不了,當下的榮景並不可恃。台灣必須向上提升,否則不進則退,這是大家的共業。
穩匯率 瑞士「非常規手法」撼市場
http://udn.com/news/story/7577/646287
聯合報 編譯組/綜合報導 2015-01-16
最近這幾年,瑞士央行為了維護瑞士法郎幣值穩定,阻擋過多熱錢湧入,堪稱花招百出。三年多前瑞士央行突然宣布瑞郎兌歐元匯率上限,上個月又採取負利率,十五日閃電宣布兌歐元匯率上限取消,種種非常規手法都讓市場震撼。
有趣的是,瑞士取消匯率上限導致瑞郎兌歐元狂升,瑞士股市擔心匯率上漲不利出口而暴跌超過百分之十,鄰近的法德兩個歐陸主要股市卻漲了不少。
市場傳聞歐元區近期可能仿效美國和日本,首度實施量化寬鬆(QE)挽救經濟,讓地理位置在歐洲核心卻沒有加入歐元區的瑞士高度緊張,擔心歐洲會熱錢充斥推升瑞郎,因此緊急宣布讓歐元脫鉤,讓瑞郎一次升足。外界解讀,瑞士此舉等於間接證實歐洲央行的確將實施QE,有利股市,因此法德股市預先反應。
過去歐元區有任何風吹草動,如幾年前的希臘和南歐各國債務危機,或是去年俄國盧布因油價大跌而重貶,歐洲各地資金都會湧入號稱避風港的瑞士,讓瑞郎面臨龐大升值壓力,瑞士央行苦於應付。
上月十八日,瑞士央行就宣布今年起對存在央行的存款實施負利率,停泊在央行的隔夜存款資金不但沒利息,還會被央行收取百分之零點二五的費用,超過一千萬瑞郎的活期存款帳戶也實施同樣的負利率,希望藉此阻擋外資熱錢進入瑞士。十五日瑞士央行取消兌歐元匯率上限時,還同時降息兩碼,將利率從負零點二五降到負零點七五,希望抑制湧入購買瑞郎避險的資金,以阻升瑞郎。
二○一一年八月瑞士央行宣布設定瑞郎匯率上限,不得超過一點二瑞郎兌一歐元,央行聲明強硬表示「將堅定捍衛這個匯率水準,並準備無限額收購外幣」,市場也被這項卅多年來首見的做法嚇到,消息公布當天瑞郎兌歐元重挫逾百分之九。那一年的前八個月,瑞郎兌歐元勁揚百分之十三,導致瑞士出口和經濟成長受創,瑞士央行只好下重手,而且顯然有效。
※ 相關報導:
* 與歐元脫鉤 瑞士法郎大漲
http://udn.com/news/story/7577/646182
瑞士央行十五日突然宣布讓瑞士法郎與歐元脫鉤,震驚國際市場,消息一出,瑞士法郎兌歐元匯價一度狂升百分之四十一,來到○點八五一七瑞郎兌一歐元,創下有史以來最強勁紀錄,之後升幅縮小到百分之十四,來到一點○四瑞郎兌一歐元。瑞士股市盤中重挫百分之十,創廿五年來單日最大跌幅,藍籌股的市值蒸發一千億美元。
瑞郎升值對瑞士出口和經濟不利,Swatch手表、奢侈品公司歷峰集團(Richemont)和水泥製造商Holcim股價大跌百分之十一到十五,交易員形容為「大屠殺」,Swatch執行長稱央行的決定是瑞士經濟的「海嘯」。
* 亞洲拚寬鬆 中韓泰將降息
http://udn.com/news/story/6811/646323
過去數年,亞洲央行面對危機時,均會透過利率調節,設法安度危機。隨著亞洲地區經濟成長下滑,油價迅速下跌導致通膨降低,金融時報15日報導,多數亞洲央行現在傾向較寬鬆的貨幣政策。滙豐銀行(HSBC)預測,中國、南韓、泰國今年第1季就會降息。
* 台灣人民幣存款 續創新高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116000041-260202
國銀人民幣存款餘額續創新高,中央銀行昨(15)日公布去年12月國銀辦理人民幣業務概況,總計人民幣存款餘額為3,022億人民幣,續創新高,餘額月增幅度為0.55%,比去年10月、11月的0.03%明顯增加。
◆ 全球貿易質變後的因應之道
http://udn.com/news/story/7338/646321
經濟日報 社論 2015-01-16
美國和中國全球兩大經濟體的經濟體質轉變,牽動全球貿易趨向,更直接影響台灣經濟表現。台灣去年貿易雖然仍然維持成長,但動能已經大為減弱,主因就是美國和中國製造業結構的大幅質變,美國是製造業回流,中國是轉型有成,都衝擊到台灣,我們必須警覺並即時因應。
1987~2007年的20年間,全球化、跨國專業分工盛行,全球貿易量平均成長7.1%,約當於同期間全球平均經濟成長率3.8%的二倍。然而,2008~2013年,全球貿易量僅成長2.9%,反而低於經濟成長率的3.2%,兩段期間的表現形成強烈對比。影響所及,台灣貿易額成長由1987~2007年的平均10.6%下滑至2008~2013年的5.2%,拖累經濟成長率從6.4%降至3.0%。
金融海嘯後的景氣循環因素導致需求疲弱與投資不振,固然是造成全球貿易量成長減緩的原因之一,但專業分工與全球化浪潮的流向逆轉等結構性因素,更值得各界高度關注。
過去全球貿易之所以能蓬勃發展,主要憑藉貿易自由化、運輸時間與成本大幅降低,而已開發國家人力成本節節升高,以及資通訊的技術進步,終讓跨國分工的經營模式蔚為風行。回顧1978年美國製造業進口占GDP比僅4%,但1999年攀升至9%。當時,台灣的生產技術水準恰好提升至能承接美國委外訂單,加以台廠擅於改進生產製程,進一步降低生產成本,因此得以在全球供應鏈中占有一席之地。
但是前述結構性的問題,正一步步侵蝕台灣的出口表現。首先,台灣接自美國的外銷訂單成長率從1987~2007年的7.9%降至2008~2013年的5.1%,反映美國陸續提出重振美國製造業政策架構、美國復甦與再投資法(ARRA)、國家出口倍增計畫(NEI)、先進製造業夥伴關係計畫(AMP)、委外工作轉回美國計畫、鼓勵製造業和就業機會回美國等策略,已獲得一定程度的成果。此外,頁岩油革命大幅降低能源成本,亦為其製造業回流與重生帶來契機。
其次,中國大陸隨著生產技術與內需市場不斷提升與壯大,近年中國製造業已不再自滿於代工生產低階產品,不僅發展自有品牌,也朝向對技術水準要求較高的中上游產業發展,透過增加在地化生產與採購,取代從海外進口生產所需投入。
中國製造業的垂直整合,不但改變以往與台灣間建立的分工合作模式,而且減弱對台灣零組件與機械設備的依賴。當然最令人憂心的是,中國已成為台灣部分出口品在國際市場上的主要競爭對手。
面臨美國回鍋搶占高階產品製造,而中國製造能力又由低階擴及中高階產品,減少對中間財的進口需求,台灣應如何自處?
當全球貿易增加量呈結構性減緩後,價格與品質面的重要性自然就跟著提高。讓貨幣貶值取得比競爭對手更有利的價格競爭環境,或許是短期救急方式之一。不過,新台幣貶值有利有弊,且相關國家亦可能加入貨幣競貶行列,台灣不見得能夠穩居上風,怕是最終弄巧成拙,反而落得兩敗俱傷。
藉由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降低關稅率,以取得價格競爭優勢,也是解決問題的可能管道。然而,礙於政治現實,台灣在簽訂FTA時,困難重重,況且FTA亦是把兩面刃,在台灣得以較輕的關稅負擔進軍他國市場的同時,也必須付出開放國內市場的代價。一旦談判稍有不慎,或開放產品的競爭力遠不如人,則增進雙邊貿易所獲利益不見得能夠彌補國內產業所受的重創。
因此,想要從根本上掙脫貿易成長緩慢的困局,唯有腳踏實地從最根本的提升產品品質、改進生產技術、增加附加價值、調整產業營運模式,並發展自有品牌等層面著手,才能在美國製造業回流與中國製造版圖擴大的雙重夾殺中,為台灣經濟開創出嶄新的局面。雖然這些議題都是老生常談,但說穿了其實就是需要有遠見的政府辦好教育,養成人才,並培育出關懷台灣永續發展的優質企業家。
※ 相關報導:
* 出口短漏報 價差逾5萬才罰
http://udn.com/news/story/7243/646064
財政部放寬出口虛報案件的免罰門檻至5萬元,但明令包括出口贓車、贓物等,不論違章金額高低,未來將不再准予適用免罰待遇。
財政部已經修正「海關緝私案件減免處罰標準」部分條文,放寬出口虛報案件的免罰標準,由目前申報價格差額在新台幣5,000元以內,調升至5萬元。
* 立院三讀通過第三方支付專法,網路儲值匯款上限5萬元
http://ithome.com.tw/news/93632
立院終於三讀通過爭議已久的「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提供業者經營第三方支付業務的法源依據,依管理條例規定,業者經營相關業務最少資本額為1億元,用戶儲值、每筆匯款上限為5萬元。
瑞士棄守匯率 將掀貨幣戰(節錄)
http://udn.com/news/story/7577/648631
經濟日報 特派記者李娟萍/香港16日電 2015-01-17
德盛安聯歐洲區投資長杜納恩(Neil Dwane)16日指出,瑞士央行無預警地做出瑞士法郎與歐元匯率脫鉤的決定,會讓大家不信任央行的政策,歐元將更弱勢,恐將衍生一場貨幣戰爭。
杜納恩為德盛安聯歐洲區投資長兼歐洲高息股票基金經理人,執掌倫敦與法蘭克福兩大投資團隊,負責帶領股票資產管理,16日出席在香港舉辦的德盛安聯論壇。
杜納恩受訪時指出,瑞士央行未與其他國家先討論此一決定,以致市場在得知這項消息後亂成一團。瑞士央行的決定造成兩大後遺症,一是大家不再相信央行;二是沒有人事先想到,無法預先避險,目前市場還無法理性反應此一事件。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台灣赴瑞士觀光團旅費 每人增萬元
http://udn.com/news/story/7577/648633
瑞士法郎與歐元脫鉤,瑞郎兌新台幣匯率一夕之間從30.4暴升到35.4,旅行社業者表示,對純瑞士團殺傷力相當大,估計每人團費可能增加近1萬元。
* 注意!瑞士無「利」圖 資金攻亞幣
http://udn.com/news/story/7577/648377
歐洲央行(ECB)幾乎篤定要印鈔票(續推量化寬鬆貨幣政策)、救景氣,讓歐元「大戶」、即瑞士央行(SNB)吃不消,丟出「阻升」瑞郎的震撼彈。
全球熱錢撤離瑞郎,改抱日圓等「避險」,擁有經常帳順差的台、日、韓及新幣等新興市場貨幣,恐成國際熱錢狙擊標的,面臨沉重升值壓力。
瑞士央行趕在歐洲央行開會前一周,無預警取消瑞郎緊盯歐元,並調降存款帳戶利率至負百分之○點七五,目的是藉此把錢趕出瑞士。
* 美通膨減緩 歐瀕臨通縮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117000053-260203
美、歐周五雙雙公布去年12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受到油價下跌影響,與一年前相較,美國出現自大衰退以來最低增幅,歐元區則告下跌。由此顯示,美國通膨進一步和緩,歐元區已瀕臨通縮。
美國勞工部周五公布去年12月CPI,經季節因素調整後月跌0.4%,符合市場預期,為2008年12月來最大月跌幅。外界認為美國通膨情況往下走,會讓聯準會在今年升息的決議上變得更困擾。
* 拉加德示警:全球經濟太脆弱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117000056-260203
國際貨幣基金(IMF)總裁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周四警告,目前全球經濟成長模式是「太低、太脆弱和太不平衡」,即使油價走低和美國經濟復甦,也不可能讓全球經濟擺脫這個模式。同時,國際金融協會(IIF)預估今年流入新興市場的資金將連續第2年減少。
拉加德認為,儘管許多經濟體應該能受惠於油價大跌,和美國經濟強勁復甦,但全球積弱已久的經濟無法因此而被扭轉。
◆ 第三方支付:誰偷走我的乳酪?
http://udn.com/news/story/7339/648381
聯合報 陳望博/金融顧問(新北市) 2015-01-17
立法院通過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了,其中針對儲值、代收代付、匯款、外幣兌換以及反洗錢等銀行相關業務有所規範及限制,遊戲規則的制定到底是防弊,還是阻礙了第三方支付業務的創新?
不久前大陸的支付清算協會發出《預付卡行業風險管理防範風險》通知,內容是去年下半年三家大陸公司在第三方支付業務預付卡發生風險事件,通過整合支付公司及預付卡公司業務挪用準備金,具體提到大陸市場預付卡行業盈利困難!
大陸第三方支付相關法律規定,公司按季計提風險準備金,存放在備付金存管銀行的風險準備金專用存款帳戶,但是問題出在哪?
跟台灣的管理條例框架相同,大陸的法律規定不得挪用客戶備付金,是第三方支付公司業務的一道紅線。但是大陸法律的灰色地帶,提供通過異地銷售資金直接進入第三方支付公司結算賬戶的管道,產生了消費者資金被挪用,也讓不肖業者動了歪腦筋走法律漏洞。
市場上,同時設立預付卡發行與受理雙牌照公司,進行預付卡銷售記錄多售少存,降低客戶備付金,提高了消費者的消費風險!這是大陸發展第三方支付業務短短不到一年時間,所發生的問題!
制定防弊的法律,是政府的責任,第三方支付業者勇於創新,必須以消費者安全保障的遊戲規則為前提,這是作為消費者期望看到的!
台灣在相關法律通過之前,早出現了許多準第三方支付業務,先推動後管理,早就在台灣市場進行,而這些第三方支付業務創新,正處在無專法可管的風險之中!
筆者曾使用大陸銀行信用卡在淘寶網消費,收到簡訊通知,提醒銀行信用卡除了淘寶網上消費之外的所有消費餘額快到付款截止日,簡訊裡包含網上連結,讓我透過支付寶輕鬆付款,這讓我非常驚訝。
站在消費者立場,我可不喜歡這種創新過了頭的方式,顯然業者與銀行業者之間,對消費者的個人資料保護出現問題,以後每個月我仍然收了同樣簡訊,而我一直都沒有在淘寶網上消費!
傳統網上交易環境,消費者是透過銀行業者提供的支付頁面,進行網上匯款的指令發送,現在《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通過後,可通過第三方支付業者提供支付頁面,直接進行匯款指令的發送,將消費者銀行帳戶的錢,直接匯到第三方支付業者銀行帳上,這令人擔憂!
去年大陸過年,網上紅包紅火,透過網路業者提供的網路頁面,輕鬆點擊就可以向親朋好友發送新年紅包,發紅包的方式的確創新!當我們歡喜發新年紅包,就可能有機會讓第三方支付業者,在我們不知情下幫我們發送紅包?第三方支付業者如何能代表我們發送自己銀行帳戶的匯款指令到別人帳戶?
站在消費者的角度,永遠不要擔心網路業者創新的腳步不夠快,而是要擔心防弊的法律有沒有做到位!台灣自由的市場,業務的創新永遠趕在法律防弊之前,最近Uber事件就是最好的例子!
電子商務還是網路業者的核心強項,阿里巴巴也是先有淘寶網的成功,才有現在的支付寶及餘額寶!
防弊的法律終於通過了,希望台灣未來的網上消費環境,是消費者按下確定支付按鈕時,不會擔心:誰偷走了我的乳酪!
※ 相關報導:
* 法案三讀 第三方支付Q2上路
http://udn.com/news/story/7238/648615
立法院昨(16)日三讀通過「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第三方支付專法),電子支付機構資本額門須達5億元,民眾帳戶儲值餘額與每日交易上限為新台幣5萬元等。全案最快今年第2季實施。
未來國內外業者都須經金管會核准後,才可在台經營電子支付業務。金管會主委曾銘宗表示,這是國內電子支付業者的重大里程碑,15個子法正加速研議中,預計4月底前完成,屆時第三方支付產業將正式起跑。
* 母法有彈性 子法太龜毛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117000043-260202
針對立法院三讀通過「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草案」,非金融機構第三方業者表示歡迎,但歐付寶總經理林一泓則表示,母法架構完善、有彈性,但銀行公會所草擬的子法,則是太拘束、太保守。
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草案在立法院三讀通過,但相關子法,金管會之前則是交由銀行公會草擬。此舉引起網路家庭董事長詹宏志高分貝的抗議,認為銀行是第三方支付專法衝擊最大的一方,不該由銀行公會來草擬子法。
瑞郎飆升 害慘避險基金(節錄)
http://udn.com/news/story/6811/650537
聯合晚報 編譯陳澄和/綜合報導 2015-01-18
狄米崔耶維奇操盤的「全球基金」曾經安渡五次新興市場的債務危機,但上周瑞士國家銀行(SNB)突然棄守瑞士法郎對歐元的匯率防線後,幾乎喪失所有資產,如今他決定關閉這檔旗下規模最大的避險基金。
Everest資本公司的「全球基金」押注瑞士法郎會下跌,但瑞士央行上周取消匯率上限,造成瑞郎兌歐元與美元的匯價狂飆,眾多避險基金都損失慘重。
預定關閉的「全球基金」到12月底止尚管理8.3億美元的資產,是Everest資本旗下歷史最久的一檔基金。總部設於邁阿密的Everest資本的投資焦點集中在新興市場,該公司未來將繼續營運,目前仍管理七檔基金,總資產約22億美元,這些資產都沒有瑞郎曝險部位。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歐元貶不停 摔到11年低點
http://udn.com/news/story/6811/650278
因瑞士央行決定棄守瑞郎兌歐元匯率防線,使投資人湧入具全球準備貨幣龍頭地位的美元,導致歐元兌美元匯率16日貶至11年低點。《經濟學人》雜誌指出,歐元兌美元今年很可能跌到1:1齊平水準。
* 歐洲資金 躲進黃金城堡
http://udn.com/news/story/6811/648958
歐洲貨幣市場混亂,投資人紛紛尋求黃金作為避風港,黃金價格飆出18個月以來最大一周漲幅。
黃金價格本周勁升5%,是2013年7月12日以來最大的周漲幅。最大的催漲因素是瑞士央行14日出人意表取消瑞士法郎對歐元的上漲上限,帶動國際金融市場大亂。德國商業銀行聲明說,瑞士央行此舉表示該行對歐洲央行 (ECB)的貨幣政策已失去信心。
* 希臘紓困計畫延長6個月
http://udn.com/news/story/6811/648957
路透獨家報導指出,歐元區官員15日已在討論延長希臘紓困案最多達六個月,以便有更充裕時間和雅典新政府會商如何結束現行紓困計畫並訂定替代方案。
* 社論-大陸經濟「三駕馬車」有失衡之虞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118000017-260202
三駕馬車,是大陸經濟圈慣用詞語,指拉動經濟增長的三大動力源,投資、消費、出口。這三者的表現,最好並駕齊驅,既均衡又相互協調,使總體經濟穩健增長。可是,今年大陸經濟的三駕馬車,力度強弱參差不齊,且各行其是,因而三者運行有失衡之虞,頗引人關注。
原本,去年末的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結論,已明示「要促進三駕馬車更均衡地拉動增長」;這和當前大陸主政者提倡的經濟「新常態」方針,實相互呼應。換言之,今年大陸總體經濟上的投資、消費、出口,必須均衡發展,則此一新常態才能充分落實。
* 管中閔:發展海洋遊憩產業 打造「藍色經濟」
http://udn.com/news/story/7238/648034
....其實海洋資源可以大力開發,站在兼顧海洋生態安全的前提下,國發會將強調活絡休閒觀光,促進沿海地區繁榮,強化海洋經濟發展,拓展「藍色經濟」。
台灣海洋地區有許多特色,希望可以靠近海特色,發展不再只是掠奪性的捕魚,而是開拓「海洋遊憩產業」。我們開始考量各地特性,發揮海洋資源的特性,也希望調整法規等各方面的限制。除第一、二級漁業及相關加工產業外,希望更加強第三級產業,包含海洋休閒觀光、運輸服務、海洋相關的文化產業,並且融入運動、購物等項目,帶動發展。
* 對岸企業家諍言 聽進去了嗎
http://udn.com/news/story/7339/650113
聯合報 林建山/環球經濟社社長(台北市) 2015-01-18
日前中國青壯企業家小米科技雷軍及創新工場李開復,出席台北創新創業高峰論壇,在演講時都認為,台灣青年世代太慢活、鬆散,需要「加快速度」趕上,要多創新創業,才能開展美好前景。
兩人激勵台灣青年勇敢面對未來,提出建議獲得極大回響;不過,他們談話中對台灣現況之評價,卻更值得主政當局及台灣社會正視。
他們眼中的台灣,主要體現下列三點:第一,台灣是一個落後社會,無法與美、中大國經濟拚搏或競爭;第二,台灣是創新創業嚴重不足的國家;第三,台灣市場太小,必須放眼全球,才有未來。
這三項評價,台灣社會聽來備感刺耳諷心,但也相當客觀而具實。
◆ 房產稅改 政府要挺住
http://udn.com/news/story/7338/650268
經濟日報 社論 2015-01-18
去年底地方選舉之後,少數房產業者頻頻批評房產稅改政策,上周更向行政院提出替代稅制的建議,引發巢運等多個民間團體擔憂政府可能偏聽,從而產生房地合一課稅政策岌岌可危的聯想。所幸,民意調查顯示,過半民眾支持推動房地合一課稅;行政院表示政策不會急轉彎;財政部長也強調房地合一課稅「一定會做」,稅改草案將如期送立法院下會期審議。
儘管如此,我們還是要提醒政府「莫忘初衷」。因為,近年來民怨之首是,明明有200萬戶空屋竟然房價飆漲,讓台灣的房價所得比高居全球之首,所得財富分配惡化。最主要原因就是利率偏低、遺產稅驟降,尤其房產稅制不健全,包括地方政府主管的持有稅(房屋稅、地價稅)稅基偏低,造成投資客囤房囤地;而房產交易利得稅(地方政府負責的土地增值稅和中央負責的房屋交易所得稅)偏低,吸引投資客短進短出。
因此,要消除民怨,使台灣房價回復到合理的價位,政府最好的對策就是房產稅改革雙管齊下,一是提高投資客囤房囤地的稅負成本,二是對房產投資所得改按實價課徵所得稅。
目前在持有稅的改革方面,只有「囤房稅」稍有進展,卻無多大實益。因為非自住的定義放寬為一家四戶(含)以上,而除了台北市將實際徵收率提高到2.4%和3.6%之外,其他地方政府都將徵收率訂為1.5%應付了事,若房屋稅和地價稅的稅基沒有配合市價調高,對投資客可說是無感。
至於房產交易所得稅方面,財政部已訂定一戶自有在銷售額2,000萬以下免稅,以及自用住宅重置退稅,長期持有甚至有高達七至八成折扣率的優惠,成本費用又與物價指數連動,且和其他九類所得分離課稅,其實已經非常寬鬆,受到影響的也只有少數的投資客而已,相信一定能獲得多數民眾的支持。值得擔憂的是,即使房地合一實價課稅今年通過立法,若地方政府不積極調高持有稅的稅基,投資客仍可繼續囤房囤地,又可享受所得稅在長期持有方面的優惠,則「閉鎖效果」反而造成市場交易減少,仍無法讓房價合理化。因此,各界除了要力挺財政部的實價課徵所得稅方案之外,更要透過財政紀律機制,要求地方政府積極調高持有稅的稅基,房產稅改革才算成功。
其次,近來有些似是而非的說法,可能誤導民眾,實有必要站在專業立場予以釐清。例如,少數業者抱怨說房地合一課稅政策是「打房稅」,造成房市交易量下降,可能成為證所稅的翻版。這是倒果為因的說法,今天房市轉為「買方市場」,是投資客炒作房價,超過絕大多數民眾負擔能力,「物極必反」的結果。房市供過於求,則「沒有賣不出去的房屋,只有賣不出去的房價」,只要業者改變過去賺取暴利的心態,將房價調降,則交易量必然回復正常,何打房之有?而部分業者向行政院提出空屋優貸方案,說穿了就是誤導或引誘民眾因小失大,賺了一點利差而賠上鉅額價差,甚至淪為房奴,一旦房價下修,成為斷頭戶,等於拖銀行業者下水。
至於將奢侈稅轉型為資本利得稅的建議,則有幫投資客解套之嫌。因為奢侈稅本來就是針對投資客短期投機行為按銷售價格課徵,一旦改為按「所得額」課徵,等於讓投資客立即減稅,豈不是鼓勵投資客再度進場炒房,又讓台灣再嚐房價飆漲的夢魘?
我們殷盼中央政府的房產稅改政策能夠堅持理想,各界也要發揮選民的監督力量,盯緊財政努力落後的地方政府和易受利益團體左右的立委,辨明公理正義的真諦,才能讓房產價格回到合理水準,落實居住正義。
瑞郎震盪 相關商品漲價海嘯近了
http://udn.com/news/story/7241/652511
聯合晚報 記者仝澤蓉、曾宛琳、葉卉軒/台北報導 2015-01-19
瑞士法郎近期大幅升值,業者預測若瑞郎兌台幣匯率仍處於37元左右高點,包括腕表、化妝品等瑞士產品或瑞士旅遊團費漲價海嘯,在一個月後將陸續襲向台灣。
鐘表業年度兩大盛事日內瓦鐘表展和巴塞爾鐘表展,今天首先登場的是日內瓦表展,業者預估很多新品會以「價格未定」方式因應,雅典表副總陸堅預估,原本占全年業績四到六成的表展,今年可能受到匯率影響,訂單減少四到六成。
陸堅表示,瑞士表去年遇到中國大陸打奢效應衝擊亞洲市場,今年瑞郎升值更是雪上加霜,業者可能先觀望一兩個月,待匯率穩定後再考慮調整價格,如果瑞郎仍處高檔,手表漲價勢在必行,但考慮以漲價和降內部成本雙重策略因應,避免漲幅過高嚇跑買家。
某家腕表龍頭品牌原本預計2月調降價格,降幅約10%,經銷商也接到通知,但因為瑞郎突然大漲,瑞郎升值帶來漲價海嘯,鐘表業都在看龍頭品牌怎麼因應。
瑞士進口的化妝品多屬高價品牌,la prairie代理商大昌華嘉行銷經理楊舒晴說,雖然以瑞郎計價,但以往價格調整多半是因應原物料上漲和公司的訂價策略,較少因匯率變動而調價,目前為止瑞士總公司沒有通知要漲價。
PAUL NIEHANS博妮漢斯亞洲區總監喻開慧說,母公司已在討論調整產品價格,台灣會盡量控制在春節過後再漲價。另一瑞士品牌Swiss line受衝擊大,公關Sunny說,他們已在討論漲價的可能,因為目前仍有庫存,最快一至二個月後才會漲價。
雄獅旅行社表示,瑞郎升值暫不會影響到瑞士旅遊團費,但若到春季瑞郎匯價仍維持高檔,會考量調漲團費。鳳凰旅遊表示,歐洲長程旅遊的套裝行程,多數在數月前就開始銷售,現階段歐元及瑞郎震盪的狀況不會影響團費。
※ 相關報導:
* 油價低檔嘉惠 歐洲中小股夯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119000203-260208
野村歐洲中小成長基金經理人莊凱倫表示,歐洲最受惠於低油價的產業以中小產業為主,因其主要分布於景氣循環類股,坐收成本降低效益,搭配歐元走弱所產生的內需消費刺激,讓中小型股成為前進歐股首選。
* 多重資產為核心 美國、亞洲看俏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119000214-260208
今年全球將面對低油價、低通膨的投資環境,投信法人建議核心持有多重資產對抗震盪,並掌握「3D」投資新思維進行2015年的資產布局,景氣能見度較高的美國與受惠油價回落的亞洲是二大投資亮點。
* 社論-今年經濟會更好?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119000016-260202
工商時報 2015.01.19
....ICT產業占台灣製造業53%,占出口值40%以上,目前歐美大廠仍以台灣廠商為其產品供應鏈廠商,因而有「一顆蘋果救台灣」的說法,可以看出蘋果手機及電腦對台灣產業的重要性。上週外資券商傳出明年蘋果iPhone 6S手機的A9處理器訂單,將由台積電大幅轉至韓國三星,導致台積電股價大跌,其他的蘋果供應鏈廠商也都神經繃緊,生怕吃不到蘋果。因此,今年台灣的ICT產業,除了蘋果供應鏈廠商要戒慎恐懼之外,勝華科技(觸控面板業者)因為失掉主力客戶小米機的訂單而陷於重整,更是前車之鑑。
綜言之,雖然主計總處預估今年經濟成長率3.50%,較去年的3.43%為高,然而除了ICT產業潛藏不確定變數之外,又因去年的食安事件影響部分食品外銷,再加上年初以來的禽流感肆虐,今年經濟情勢恐只能「臨淵履冰」地審慎樂觀。
◆ 稅制大調整 房地產恐現清倉潮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119000215-260208
工商時報 2015年01月19日 記者黃惠聆/台北報導
財政部正在研擬房地合一稅、實價課稅等新制,但稅捐單位早已緊釘並悄悄提高房地產買賣稅負,會計師預言,今年下半年房地產將出現清倉潮,甚至不用到今年下半年,投資客的房地產就會傾巢而出。
中小型會師事務所負責人表示,他的客戶之前賣出10多間房子,總共也不過賺了數百萬元,但補繳稅額後不但沒賺到,反而還倒虧了不少錢,真的讓客戶「痛」到不行。
他說,個人不管是買成屋或者法拍屋,只要被稅捐單位被認定是「經常性買賣不動產」,就要課個人營利所得稅,光是這一紙函令,就足以讓房屋投資客出售房地產要繳重稅甚至無利可圖。
另外,從今年起個人所得稅率也提高至45%以及營利事業可扣抵稅額減半抵繳個人所得稅等稅制改變,接下來房地合一稅若正式實施,在此氛圍下,投資客不太容易從買賣房地產中獲利。若未來房地合一稅開徵後,要繳的稅恐怕是目前4倍以上,稅負對投資客殺傷力大。
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KPMG)會計師張芷表示,房地合一課稅是指土地除要繳納土地增值稅,也要按資本利得實質課徵所得稅,若未來實施後,出售房地產稅負會大大提高,尤其是出售豪宅。
就算是出售的是低總價宅,張芷說,多少還是會有些影響,除非是出售自用住宅,其出售利得可免稅或土地部分課稅增加之稅額小於土地增值稅額者,否則因是土地由免稅改為應稅,低總價者也受影響。
稅制調整將攸關今年房價走勢,不少會計師表示,基於稅負考量,未來房地產似乎不適合再作為投資理財的工具。
※ 相關報導:
* 陸媒讚90後不買房 美吐槽:買不起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119000726-260309
大陸媒體《人民日報》曾發表文章稱頌90後不當房奴,是進步的觀念,不料,這項自吹自擂的論調最近被美國媒體打臉,其實大陸90後不買房的幕後原因,不是擁有進步的觀念,實際上是他們根本買不起房子,房價太貴已超過他們的負荷,乾脆拒絕與房奴為舞。
政治干擾 歐經濟重陷危機
http://udn.com/news/story/6811/653939
經濟日報 編譯任中原/綜合外電 2015-01-20
本周歐元區的兩件大事─歐洲央行(ECB)22日可能推出量化寬鬆(QE)措施、及25日希臘選舉,都將凸顯政治因素正使歐元區重陷危機。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皮薩里德斯更說,若ECB未能儘早實施QE,必然完全是因為政治。
摩根大通資產管理公司首席歐洲市場策略師佛南德表示,若非政治干擾,歐元區今年經濟將會改善。ECB已將利率降到新低,並買進民間資產,政府也正放寬撙節措施,歐元貶值將提升競爭力,同時油價重挫、銀行也擴大放款,「有理由覺得歐元區經濟將比一年前好,然而政治卻不平靜」。
希臘25日的國會選舉可能由激進左派聯盟勝選。該黨堅持執政後將重新談判紓困條件、保證放鬆預算,並打算減記部分債務,這將與希臘的國際債權人發生衝突。ECB警告,如果希臘的紓困計畫崩盤,希臘將喪失財政支援。
葡萄牙、愛爾蘭、西班牙,甚至義大利都可能受到牽連。同樣接受紓困的葡萄牙及西班牙今年都將選舉。西班牙新崛起的「我們能黨」也主張增加公共支出,並強迫公債持有人承擔約1兆歐元的損失,而該黨的支持度目前領先執政黨。義大利及法國雖無選舉,但政府也承受「極端主義」政黨的壓力。
在ECB的QE決策過程中,政治也將插一角。主要障礙是德國。德國央行總裁懷德曼和德國國會議員等人都曾對QE提出警告,因為他們認為實施QE可能使ECB被捲入財政政策,並鼓勵各國政府增發新債,或延後結構改革。
ECB總裁德拉基為了強化內部共識,可能必須限縮QE規模,並且由各國央行購買本國公債、自行承擔本國的風險。
※ 相關報導:
* 俄媒體報喜不報憂 隱匿經濟危機
http://udn.com/news/story/6811/653942
從俄羅斯媒體沒有報導經濟新聞的情況判斷,經濟危機已悄悄降臨。....今年頭兩周俄國人還在放假,盧布在國際金融市場上重貶17.5%,雪上加霜的是,俄國最重要的出口--石油--每桶價格已經跌破50美元大關。歐洲復興開發銀行(EBRD)預估,今年俄國經濟可能萎縮4.8%,去年9月僅預測萎縮0.2%。
俄國財長表示,俄國預算以油價每桶100美元為基準,在油價跌破50美元後,預算將短少3兆盧布(450億美元),相當於預估歲入的20%,政府可能得刪減更多預算。
* 大陸鬆綁外資 改負面表列
http://udn.com/news/story/7333/653894
大陸商務部昨(19)日公布新「外國投資法」草案徵求意見稿,將過去外人投資「逐案審批」的模式,改為「負面清單(負面表列)」管理,不在清單裡的絕大部分投資項目,將對外人一律放寬;此外,根據外人實際控制情況,認定是否屬於外資身分。
* 對外投資…突破千億美元
http://udn.com/news/story/7333/653895
大陸商務部昨(19)日宣布,2014年大陸對外投資已突破千億美元大關,對外投資的速度,已比吸收外資的速度快,意味大陸已成為實質上的資本淨輸出國。這是大陸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最大的改變。
◆ 聯合筆記/飢餓的狼,撲在我們的鮮肉上
http://udn.com/news/story/7339/653845
聯合報 沈珮君 2015-01-20
在小米董事長雷軍宣布在台成立獵豹創業基金後,獵豹移動執行長傅盛以「像飢餓的人撲在麵包上」這句話,生動的形容大陸投資人如何熱切搜尋好的投資標的。他們何僅像飢餓的人?我們又何僅是麵包?
九合一選舉,馬政府被打斷手腳,對岸看在眼裡,寒在心裡,但他們不會等我們,他們開始「跳馬」,跳過政府,直接跟人民對話。最新的一例是今天在平潭舉行的「兩岸農漁業交流座談會暨第五屆兩岸農民基層合作經濟組織懇談交流會」,這是國台辦主任張志軍今年首場接受公開採訪的行程,會中可望宣布更多具針對性的惠台政策,也會討論大陸漁民越界捕魚或涉及海峽中線的新航線爭議,而陸委會在其中沒有角色,只能表示「樂觀其成,追蹤後續」。
何其諷刺,長年以統獨議題政黨惡鬥造成的台灣癱瘓,卻正好給了中國大陸「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的統戰機會。
從一九七九年中共全國人大的「寄希望於台灣人民」,到習近平的「追求兩岸人民心靈契合」,落實在中共大政方針中,就是經濟,就是巿場,就是錢,招招砍在我們民主失能、政府失靈、經濟失血要害。
中共海協會副會長鄭立中,在國台辦副主任任內,來台二十多次,走遍台灣三百四十多個鄉鎮,彷彿是台灣「天道酬勤」的省長,農漁會代表曾形容「又恐怖又感動」。衣食足然後知榮辱,當台灣經濟連生存都困難時,國家尊嚴、主權還能像現在成為兩岸政策第一優先檢驗的門檻嗎?
台灣的「三中一青」(中小企業、中低收入、中南部、青年),是台灣政治、經濟、社會的核心問題,也是中共全力爭取的四個族群,習近平曾說,「三中一青」是大陸對台政策的重中之重,兩岸交流的好處應擴及他們。以無產階級起家的中共,抓住農民工、青年的心,是他們老本行,在矛盾中見縫插針,藉著經濟手段,「三中一青」這個台灣的內政問題,他們輕而易舉即可介入,完全不須武力。
不僅官方有動作,民間更具創意,而且鎖定青年。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才剛在台灣甩了我們老企業家耳光,用極煽惑的言詞對台灣年輕人宣布成立創業基金,幾天後小米也來了。我們還不知阿里巴巴基金規模到底多少,或只是空話一句,獵豹創業則確定是區區一億台幣,但誘惑力指數百分之百。一億,只是我們國發會「創業天使計畫」的十分之一,也不到「之初創投」的本善基金三分之一,但我們的錢卻讓人無感,因為吸引台灣年輕人的是大陸巿場,及那裡代表的生命力。
如果這也是一種民心向背,不論藍綠,不論貧富,不論官民,台灣能不悚然?
三中也就罷了,但是,台灣優秀年輕人,是我們的未來,飢餓的狼,正撲在我們新鮮的肉上,我們如何因應?這不僅是藍色憂鬱,更是搞爛馬政府、等著二○一六接收政權的綠色使命,誰都不能看好戲。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國研中心 陸最具影響力智庫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120000944-260309
大陸日前公布《2014中國智庫影響力報告》,綜合影響力前三名依序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簡稱國研中心)、中國社會科學院和上海社會科學院,三者也是中共中央最倚重的智囊機構;大學智庫影響力前三名是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和北京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
觀察站/失落十年 口號能救人口危機?
http://udn.com/news/story/7238/655703
聯合報 本報記者 余佳穎 2015-01-21
台灣明年將面臨工作年齡人口衰退,勞動力下滑,連帶將產生一連串經濟、社會負面衝擊。政府明知台灣勞動力危機,研修人口政策綱領,政策卻非常空洞,雖喊出要在2020年提升勞動參與率至6成,但仍讓人擔憂最終恐淪為口號。
人口、人力牽動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命脈,但這次人口綱領修正,未針對少子化修正,官員還沾沾自喜地說「去年馬寶寶突破20萬大關,台灣生育率不錯」,似乎沒看見過去10年慘不忍睹的低迷出生率,至今端不出政策辦法。
而勞動人口明年開始衰退,未來恐出大洞,行政院希望提振勞動參與率,官員稱加強教育與就業多元接軌,要青年不要「一直讀書」,至於該如何做,又支支吾吾,僅說出「加強產學合作、減少產學落差」。
台灣近年高等教育快速擴張,就是政府一手鼓勵學生「盡量唸書」,結果現在勞動力不足,轉頭發現25歲以下勞參率太低,高唱「教育與就業多元接軌」,但要如何「接軌」仍是個大問號。
至於提升婦女勞參率,國發會再次拋出「彈性工時」,但這項政策早就被勞動部打槍,也未排入這次勞基法「大修法」之列。
政府生育政策慢半拍,台灣人已經付出慘痛教訓;現在面對勞動力恐不足,政府應該站在更廣、更高角度思考,不是搬出半調子的口號政策。
◆ 機器人產業 恐成大泡沫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121000129-260203
工商時報 2015年01月21日 記者賴昭男/綜合報導
大陸機器人產業正熱火朝天,但業界人士指出,很多企業進入機器人產業,只為了變相取得政府資金補助,並未真正將心思放在企業發展上。這樣發展下去,大陸機器人產業可能又變成一個產業大泡沫。
第一財經日報引述瀋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公司中央研究院院長徐方看法指出,「機器人產業很熱,但真正的機器人企業並不多,很多是玩機器人概念,這些企業大部分不是做機器人的。」徐方發現,許多湧入機器人產業的企業,主要是為了取得國家補貼。
不具名的業界人士直指,現在許多企業還在搶進機器人市場,但政府補助肯定不是無限期的。企業在無利潤下經營,如果沒有持續追加資金,單靠政府補助不可能撐得下去。他認為,機器人行業正重蹈先前風力發電、太陽能業發展覆轍。
據悉,大陸目前的機器人產業在政府驅動下發展,為了加速工業機器人的普及,一些地方政府對製造業企業使用工業機器人及智慧裝備,均給予相關補貼。
徐方表示,產業現況是浙江「機器換人」的計畫提兩三年,卻難以實行。此外,富士康提「百萬機器人計畫」也很難做到,因現有的技術還不足以支撐;上海會通自動化科技前董事長蘇崇德更指出,並非每個領域都要用機器人替代人力。
蘇崇德表示,大陸機器人產業和歐美的真正差距不在於機器人本體,而在於周邊應用開發。他建議,政府和企業應該把精力投入到機器人產業的配套應用方面,而不僅是向企業提供補貼。
◆ 歐洲為鑑 克魯曼:大陸要小心通縮
http://udn.com/news/story/7333/656264
聯合報 特派記者陳致畬/香港報導 2015-01-21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昨天在亞洲金融論壇上表示,中國大陸和香港需要將經歷歐債危機和金融危機的歐美國家引以為戒,避免陷入通貨緊縮陷阱。
克魯曼對當下的世界經濟並不樂觀,他一開口就說,「我們現在處於一個了不起、但令人感到恐懼的世界」,全球經濟可能在五年內,始終保持非常緊縮狀態,生活中反映的市場氣氛非常悲觀,也就是說,社會還沒從大衰退中恢復過來。
他認為,歐元區已出現通縮,大陸也要擔憂通縮風險,即使經濟成長前景最好的美國,也會出現一定程度通縮問題。
他強調,大陸有人口結構危機,問題比西歐要大得多,不僅是獨生子女政策,因為大陸是典型「二元結構」經濟體,有城市也有農村,勞動力數量成長速度不斷下滑,中國大陸需從歐洲陷入的通縮陷阱中引為借鑑。
有人問大陸經濟是否硬著陸?克魯曼說,「我不想把大陸作為一個焦點,分析大陸很困難,我喜歡用數字說話」,所有經濟學提供的數字都無趣無聊,最好將經濟資料看成特別無聊的科幻小說,但大陸數據比大部分資料更具科幻味道。
克魯曼表示,日本出現通縮問題,主要是老年人口增加、勞動力不足,更陷入長期通縮,現在歐元區似乎也是如此。
他指出,美國最近數據還不錯,但也不可能獨善其身。美國國債五年期收益也從百分之二,下降到百分之一點二,意味美國也會出現一定程度通縮。
※ 相關報導:
* 陸經濟成長率不保7
http://udn.com/news/story/7333/656262
大陸國家統計局昨天公布,二○一四年大陸國內生產總值(GDP)人民幣六十三點六兆元(約十點二兆美元),年增七點四%,創下廿四年最低成長率,今年可能跌破七%,進入「六」時代。
* 問題在哪裡?經濟學家 點明5變數
http://udn.com/news/story/6811/656445
國際貨幣基金(IMF)19日調降全球成長展望,以下為IMF首席經濟學家布蘭夏(Olivier Blanchard)談論影響世界經濟的主因。
中國成長減緩
歐元區經濟停滯的疑慮
歐洲央行本周可望採取行動
油價
聯準會預期升息,引發全球市場動盪
* IMF看經濟 籲各國別升息
http://udn.com/news/story/6811/656444
國際貨幣基金(IMF)19日調降全球經濟成長預估,並呼籲各國政府與央行繼續實施寬鬆貨幣政策與結構改革以支撐成長。
....IMF首席經濟學家布蘭夏(Olivier Blanchard)說:「油價走跌、歐元和日圓貶值等支撐成長的新因素,不足以抵銷持久的負面因素,包括揮之不去的危機以及許多國家較低的成長率。」
* 丹麥降息 恐掀北歐貨幣戰
http://udn.com/news/story/6811/656458
丹麥央行19日宣布降息0.15個百分點,以舒緩投機買盤預期丹麥克朗與歐元脫鉤造成的克朗升值壓力。分析師臆測,歐洲央行(ECB)本周宣布決策後,丹麥在內的北歐央行可能被迫採取行動,點燃新一波貨幣戰爭。
2015台經濟 標普:注意八大風險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122000065-260202
中國時報 2015年01月22日 記者陳碧芬/台北報導
台灣今(2015)年經濟景氣處於「新平庸」,標準普爾預估,台灣實質GDP年增率3.7%,相近長期平均值,但大陸經濟成長的減緩,以及歐元區經濟停滯,將在未來12個月,成為台灣經濟成長的明顯阻礙,標普並列出台灣企業與金融機構今年面臨的八大項信用風險。
標普指出,台灣面臨的八大風險,包括1、大陸經濟降溫;2、大陸銀行業的授信成本將逐漸高漲;3、中韓FTA的潛在影響;4、大宗商品價格的波動;5、利率走勢趨升;6、歐元區的經濟停滯與地緣政治風險;7、國內房地產價格的修正;8、政府政策的不確定性等。
至於亞太區的四大風險,則是區域經濟疲弱,房市下跌,美國QE及升息決策,新興市場風險上行。
標普台灣子公司中華信評昨(21)日公布「2015 台灣產業信用展望」報告,中華信評分析師藍于涵表示,今年台灣經濟及市場風險,事實上是受惠美國經濟復甦及大宗商品價格下跌,應可支持屬於出口導向型經濟的台灣持續維持成長動能。
該報告指出,就中華信評評等的企業及法人客戶群來看,2014年底時的負向評等趨勢僅占4%,明顯低於2013年底時的12%;藍于涵說,由此可以預測,受評機構2015年的評等展望應可維持在穩定的狀態,交通航空及證券業是利多行業;但油電等公用事業,與石化,鋼鐵等產業,則可能仍將面臨壓力。
此外,政府政策不確定,也是標普特別點名台灣的風險項目。藍于涵指出,中韓FTA今年簽訂,兩岸貿易及貨物協議遲未確定,而電價費率與核電凍結之後的供電規劃不明,透露出政府對於發電產業的干預,依舊十分不確定。
※ 相關報導:
* 5個月首見 黃金衝破1,300美元
http://udn.com/news/story/6811/658707
美元貶值、全球經濟令人擔憂加上歐洲央行(ECB)可望推出刺激措施提高投資人對避險資產的需求,國際金價21日盤中漲破每英兩1,300美元,是五個月來首見。
* 劉憶如/瑞士法郎飆升的意義及影響
http://udn.com/news/story/7340/656328
....基本上,匯率代表不同貨幣間的兌換價格;因此當歐元區即將開始大量發行通貨,進行所謂量化寬鬆(QE)時,歐元自然因為供給量增加而貶值。
....從本質上來看,雖然許多人批評瑞士央行的突然放手,但其實既然歐元區要進行大量QE,瑞士法郎的升值是必然的;因此瑞士央行提前取消升值上限,不但是不得不為,更是聰明的作法。幾年來隨著歐元的貶值,做為避風港的瑞士法郎升值壓力始終未減;瑞士因此自二○一一訂下升值上限,但其後仍需持續大量購買歐元才得以捍衛底線;但因為買進的歐元價值愈來愈低,瑞士央行捍衛法郎的成本也隨之愈來愈高。因此,這一次瑞士央行搶在歐元區正式宣布QE前,放手讓瑞士法郎升值,不但有「一次升足」效應,甚至即使是過度反應(over-shooting),也終於能有效遏止國際熱錢長期不斷地流入,更避免日後付出更大的捍衛成本。
只是,即使是這一次的放手,代價也是相當高的了。
* 李克強:貨幣不鬆不緊
http://udn.com/news/story/7333/658667
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昨(21)日表示,目前大陸經濟發展總體面良好,未來繼續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穩健貨幣政策,「不鬆也不緊」,將更加注重結構性改革。
* 17歲少年駭銀行卡 握75億存款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122001094-260309
日前,廣東警方宣布,破獲一起歷年來最大的駭客盜刷集團。從嫌犯筆電查獲160萬筆個人資訊和銀行卡帳號,可以直接從網上盜刷的銀行卡資訊及其密碼,多達19萬筆,可提現金額高達15億(人民幣,下同)(約合台幣75億元)。令警方感到訝異的是,主嫌小葉竟然僅國中畢業,是個17歲的小夥子。
....案件發生在不同地方,但案發過程一致。被害人持用的金融卡,透過銀聯手機語音支付業務被盜刷。進行這項支付時,當事人僅需提供手機、銀聯卡、身分證等號碼,即可完成支付。
....原來,這一切都是小葉透過自學的駭客技術,以網路攻擊的手段,分批竊取客戶銀行卡資訊及其密碼,與同夥利用網上支付的漏洞,盜刷他人銀行帳戶,牟取暴利。所有作案過程均在網上完成,犯罪手法在大陸境內駭客信用卡詐騙案中,尚屬首例。
* 日本電金集團 首度進軍台灣第三方支付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122000101-260202
台灣第三方支付商機夯,連日本金融業都將進場。知情人士透露,日本首屈一指的電子商務集團「7-ELEVEN」旗下的7 BANK,已準備入股聯合國際行動支付公司,並取得董事席次加入董事會運作,是首家進軍台灣第三方支付的日本電金集團,具有高度指標意義,將在今年4月完成入股。
◆ 2025台灣大未來 朝4大願景路線走
http://udn.com/news/story/7238/659471
聯合晚報 記者劉怡妤╱台北報導 2015-01-22
四大智庫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工研院產經研究中心(IEK)、中經院、台經院聯合發表新書「2025台灣大未來」,指出全球趨勢規則已與過往明顯不同,隨著高齡化、高度全球化、電子商務國際化等趨勢之下,台灣須提前因應朝全球資源整合者等方向邁進。
MIC所長詹文男表示,台灣必須再站起來,透過掌握未來10年趨勢變化提前卡位,台灣已面臨人口紅利消失、人才斷層、兩岸產業重複性高、網路基礎落後中韓等,台灣除了須加緊腳步追趕外,同時更須借重科技發展支援多元目標包含經濟增長、社會公義、環境永續。
詹文男點出台灣向前邁進的四大願景路線,包含全球資源整合者,標竿廠商如上市公司儒鴻(1476)、鴻海(2317)、聯強(2374),引用國際資源強化公司內部資源;走向產業技術領導者,標竿廠商有上市公司台積電(2330)、大立光(3008)透過掌握智財以技術創新提升獲利能力;走向軟性經濟創意者,標竿廠如上市公司統一超(2912)、晶華(2707);走向生活型態先驅者,標竿公司如巨大(9921)、誠品生(2926)。
中經院第二研究所所長陳信宏表示,產業發展至今已與過去大相逕庭,台廠慣用的製造提升降低成本的模式已無法再複製成功,以巨大為例,當初可選擇離開台灣出走,但留下之後營造出獨特風格與步調,打動人心深處渴望,走出純製造業思維再創營運高峰。
陳信宏指出,產業的變遷除了廠商需要重新思索創新再造外,更給年輕人一個新的思維,尤其現今網路世代蓬勃發展,年輕人更應以創新角度提供服務,滿足不同需求;雖然目前台灣經濟看似很悶,但未來仍有機會。
印鈔救市 歐央行啟動量化寬鬆
http://udn.com/news/story/7604/660968
聯合報 編譯莊蕙嘉、記者羅兩莎/綜合報導 2015-01-23
為拉抬通膨及刺激經濟,歐洲央行(ECB)廿二日宣布實施量化寬鬆(QE)政策,三月起每月購債六百億歐元,至少買到明年九月底,十九個月總額為一點一四兆歐元。這是歐洲央行首度跟進英、美、日的「印鈔救市」腳步,實施全面性QE,效果如何尚難定論。
歐版QE政策每月購債金額較預期多一百億歐元,面對新一波熱錢狂潮來襲,我國央行天天備戰。官員證實,歐系外資已提前湧入,預估熱錢將持續湧入台、日、韓、星及大陸等市場,帶動國內股、匯雙漲,短線台幣面臨升值壓力,有機會往卅一點二大關挺進。
歐洲央行廿二日召開今年首次政策會議,理事會絕大多數成員支持QE。總裁德拉吉於台灣時間廿二日晚上九點半宣布QE方案。他表示,收購標的包括政府與民間債券,直到通膨有起色再視情況調整。
歐洲央行也聲明表示,基準利率(再融資利率)維持在百分之零點零五,邊際放款利率百分之零點三,存款利率百分之負零點二。德拉吉指出,由於基準利率已觸及下限,因此維持不變,符合外界預期。
QE風聲傳出後,泛歐績優股FTSEurofirst 300指數創七年來新高;QE公布後小漲約百分之零點八七,約一四四三點五三。歐元匯率上周一度重貶至一點一四五九美元,創十一年來最低,宣布QE後匯率續挫,迄截稿為止約一點一四八一美元。道瓊開盤後小漲百分之零點四六,約一七六三五點七一。
德國央行反對歐洲央行的QE,認為購債會助長部分國家花錢更不知節制,減緩財政改革腳步。在德國壓力下,歐洲央行的最終方案可能已經過妥協折衷。
歐元區由十九個不同國家組成,政治因素複雜。德國央行前總裁韋伯批評,歐洲央行晚了三年才實施QE。他說:「我認為歐洲央行不該做得太大,因為央行做得越多,各國政府的改革就會越少,他們只能挽救部分歐洲經濟。
※ 相關報導:
* 歐QE出手 Fed恐延後升息
http://udn.com/news/story/7604/661091
繼英國、加拿大等各國央行陸續調整貨幣政策立場後,歐洲央行(ECB)22日宣布啟動量化寬鬆(QE),昭告全球經濟情勢逆轉,可能迫使聯準會(Fed)推遲原定的升息時間表。
....在此之前,全球市場已經歷好幾枚震撼彈,包括瑞士央行宣布棄守瑞郎兌歐元匯率防線、日本延長實施貸款方案,之後英國央行(BOE)公布會議紀錄顯示,兩名鷹派理事不再支持升息。緊接著,加拿大意外宣布降息1碼至0.75%,理由是油價重挫恐抑制通膨與經濟成長。
全球央行官員不約而同重申或加碼寬鬆貨幣政策,背後共同目標都是對抗物價下滑。國際貨幣基金(IMF)本周把今年先進國家通膨預期攔腰砍半。通縮威脅也是今年達弗斯(Davos)經濟論壇最熱門的話題....
* QE要見效 歐元區須團結
http://udn.com/news/story/7339/660970
....其實,計有十九個歐洲國家使用歐元,各國公債獨立發行,不是統一發行。所以,歐洲央行所推出的QE問題,比美、英、日的QE複雜許多。
* 油價崩跌 中東經濟損失3,000億美元
http://udn.com/news/story/6811/661109
國際貨幣基金(IMF)21日表示,原油價格下跌導致石油出口減少,將使中東和中亞經濟體今年損失多達3,000億美元。
* 超大利多 金融五法全過關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123000695-260110
為健全金融市場發展,並助金融業打亞洲盃,立法院院會昨天一口氣三讀「金融四法」,最大亮點在於,大幅放寬銀行轉投資上限,從實收資本額40%改為淨值的40%,銀行可投資能量多出至少約5000億元;另外更減輕卡債族壓力,規定銀行各項信用卡、現金卡循環利率不得超過15%,估計有90萬持卡人受惠。
* 台灣卡拚 10年還錢逾8成
http://udn.com/news/story/7238/661036
....日本靠調降利率,消弭民間大筆債務;但台灣同時間並未修法調降借款利率,是靠主管機關嚴管、銀行業自制,還有數十萬名卡債族努力還錢,讓台灣的消債幅度超過日本。
台灣人一向「哈日」,但消債這件事,我們的表現不比日本差。
只是,銀行沒料到,今年一開年,金管會就送上一個雙卡利率監理新制,支持修「銀行法」,自九月開始,銀行雙卡利率將從目前最高的百分之廿、降至百分之十五。
這等於不再提供銀行可「區隔高風險客戶空間」。也代表,若有卡友風險過高,卡片到期後,銀行不會再續卡,民眾得自行找其他融資管道。
◆ 酷經濟/反對房地合一有謬論
http://udn.com/news/story/7339/660961
聯合報 林建甫 2015-01-23
最近反對房地合一的稅改有一些似是而非的論調。例如,「房地合一將使所有房屋交易的成本大幅提升」、「房地合一會轉嫁給消費者,更會助漲房價」、「房地合一會成為經濟發展的絆腳石」…。
依財政部的規畫,房地合一是在交易時,採用市場上買賣的實價作為基礎課的資本利得稅,與現行綜合所得「分離課稅」。稅率按五%到四十五%分六級課累進稅;並對持有房地超過二年者,按年數減徵,最高可減徵七十五%;而自用住宅則擁有「一屋免稅」的待遇。
準此,房地合一是一個交易時課的所得稅,並不會使交易成本大幅提升。房地合一實價課稅對自住民眾無影響,但多屋族售屋利得無法免稅,將會被課到交易所得稅。未來針對買賣,交易錢賺愈多,課稅愈高。如果是買屋來長住,房地合一稅,不會影響居住者。
房地合一是對賣方課稅,是否會轉嫁給消費者(後手),助漲房價?這要看買賣雙方的力量而定。過去幾年,房地產價格上漲是因需求的拉動,則向後轉給後手的可能性很高。
例如民國九十一年時土地增值稅減半徵收政策、民國九十四年大幅調降土地增值稅稅率等,造成不動產投資盛行,價格也水漲船高。再加上,因應金融海嘯時投資優惠與各項減稅措施,例如調降遺贈稅、鮭魚返鄉政策等,讓海外資金大舉回流,都形成需求拉動的房地產價格上漲。
但現在房價已不是一般人所能負擔,房價所得比高居世界前幾名,尤其年輕人起薪低,上班族薪水十多年平均薪資不漲。需求無力的拉動,賣方的稅負要轉嫁出去很難。
房地合一會成為經濟發展的絆腳石,更是無稽之談。好的稅制,才能促進資源的有效運用。當年輕人買不起房,中年人換不起房,民怨四起,這樣的社會怎麼有活力,如何有經濟發展?
我們不要怕房地產價格下降。價格下跌,泡沫縮小,金融體系就愈健康,經濟就愈有發展。房產泡沫愈吹愈大,到時又急破,其殺傷力就愈大。有些人認為現在房產價格下修如江宜樺當閣揆時所答應的三成,就會引起金融的崩盤,這是言過其實。
因為對於台北、新北等指標性地區,政府早實施信用管制,貸款成數早受到限制,銀行在風險趨避下,市價跟貸款往往有不少的差距。因此若政策造成房價現在下跌,短期內並沒有造成金融產業的風險。相反的,泡沫愈早破滅,對國家社會愈好,愈促進經濟發展。
社論-台灣經濟所以窒息的根本原因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123000033-260202
工商時報 2015年01月23日 本報訊
日前內政部宣布去年出生人數回升至21萬人的好消息。台灣自進入本世紀以來出生人口每況愈下,由一年30萬一路下滑,最低曾降至16.7萬人,只有在龍年人人爭著生龍寶寶,才回升至較高水準;去年是馬寶寶,能有這個水準,殊為不易,難怪馬英九總統會興奮地說:「老天爺很給我面子。」
我們當然期待去年出生數的回升,是揮別少子化的分水嶺,但回想過去幾年出生數能重返20萬上下,結婚對數能由11~13萬對回升至14~16萬對,這恐怕與近年出現許多「特別的日子」、「特別的年份」有關。這些年「特別的日子」不少,除了一般人熟悉的龍年,民國99年9月9日象徵「長長久久」,單單一日全台有6,774對新人結婚;100年1月1日象徵「百年好合」,結婚對數更升至7,050對;2013年1月4日諧音「愛你一生一世」,2014年諧音「愛你一世」更大幅推升了結婚率;隨著結婚率升高,出生率也就扶搖直上了。
平心而論,政府近年採取各項鼓勵婚育的措施雖有若干作用,但終究比不上這些「特別日子」所帶來的效用。然而特別的日子並非年年都有,更有甚者,原本該在其他日子結婚者,都集中到這些特別年份結婚了,受此影響,未來幾年結婚率極可能又回降。由此可知,去年出生人數回升只是特別年份、特別日子的特別結果,並非少子化趨勢已出現改變。
我們認為台灣今天少子化的原因確有青年世代觀念不同往日的問題,但更關鍵的是經濟條件每況愈下。試想自己賺錢都很難生活下去了,誰還敢結婚、生小孩?一言以蔽之,結婚率、生育率最終仍取決於薪資成長率。
不少人認為民國五、六十年代的經濟條件比今天還差,並未影響那個年代青年人的結婚、生育,據以認為如今少子化不是經濟條件的問題,而是觀念的問題。從絕對經濟條件來看,此話不假,但從相對經濟條件而言,這話是失真的。
從絕對經濟條件來看,那個年代生活水準遠不如今天,每年出生人數卻高達四十萬人,低所得並未影響出生率;但從相對經濟條件而言,那個年代房價相對不高,高中高職畢業很容易找到工作,大學畢業身價看漲,拿了碩、博士更是鄉里之光,青年人薪資相對不高但年年加薪,每個人都覺得明年會比今年更好,對前景充滿希望。那個年代薪水每十年成長一倍以上,這個成長趨勢一直持續到民國80年代,以民國69年到79年為例,國人經常性薪資即由7,760元升至19,885元,十年成長了1.5倍之多。
反觀今天,經濟條件看似較好,家電、手機一樣不少,但十年來薪資非但未翻倍,反而倒退。依勞動部調查,大學生初入職場的薪水102年26,915元,竟比88年28,551元還低,其他學歷亦然。而房價十年內卻狂漲逾倍,全國平均「房價所得比」十年間由4.7倍升至8.3倍,「貸款負擔率」也由20.7%升至35.3%。薪資倒退,房價高漲,所賺的錢逾半去繳房貸,在這樣的壓力下,誰還敢結婚、生小孩?
雙北市尤其嚴重,房價所得比於去年已達14倍左右,貸款負擔率更升至六成上下(台北市60.4%,新北市54.2%),比東京40.8%、首爾39.3%還來得高。青年人每月繳完房貸,連生活費都告急,如何養一個小孩?相對於這個大環境的壓力,政府近年實施的育兒津貼、幼兒特別扣除額、五歲幼稚園免學費等政策,實屬杯水車薪。養一個小孩靠的是長期穩定的經濟來源,而非短短五年的小小補助。一言以蔽之,薪資不成長,房價不回到合理水準,想扭轉台灣少子化的局面,恐怕是比登天還難。
本世紀初出生的小孩今年滿15歲,正式邁入工作年齡人口(15~64歲),2001年、2002年出生的孩子也會在明年、後年陸續邁入工作年齡人口,以此類推,昔日少子化的問題,將衍生出今天工作年齡人口下滑的問題。而工作年齡人口下滑,意味著勞動力不再充沛,勞動力不充沛非僅影響生產活動,也會影響消費動能,慢慢窒息總體經濟。依國發會去年秋天的推計,台灣明年工作年齡人口將開始下滑,少子化窒息經濟的壓力,再升一級。
馬總統四年前曾表示少子化是國安問題,但四年來政府因應少子化的政策只有國安的口號,而未見國安的高度。出生人數長期下滑對一國的影響,不是一年、兩年的問題,而是五、六十年的問題;不只是抑制了幼教、高教的消費需求,也將使一國失去豐沛的勞動力;不只讓一國經濟失去活力,也將讓一國財政逐漸破產,其對經濟的破壞力緩慢但強大,其真正可怕之處就在於緩慢的讓人不把它當一回事。
少子化沒有金融海嘯的風狂雨急,沒有福島核災的震天撼地,但卻慢慢地窒息、消融一國經濟。莫想去年馬寶寶回升已改變了少子化趨勢,若不儘速因應,明年工作年齡人口下滑勢將成為台灣經濟成長史的分水嶺,此後經濟活力將逐年衰減,無力回天。
QE延長賽 歐洲會是贏家或輸家?
http://udn.com/news/story/7338/663353
經濟日報 社論 2015-01-24
歐洲央行(ECB)22日宣布推出量化寬鬆(QE)措施,將自2015年3月起實施購買債券計畫,每月購債規模600億歐元,至2016年9月底結束,總購債規模為1.14兆歐元(約1.3兆美元);ECB總裁德拉吉並暗示,有可能延長該計畫,以力求將歐元區通膨率推升至略低於2%的目標值。ECB步美國聯準會(Fed)、英國和日本央行之後,實施大規模購債計畫,掀起另一波全球貨幣戰爭,可說是QE延長賽。歐元區經濟能否藉此振衰起敝?ECB最終會是贏家或輸家?是全球矚目焦點。
在德國央行強力反對情況下,ECB排除萬難力推QE,主因是歐元區陷於經濟停滯危機,失業率高達兩位數,尤其通縮陰影揮之不去,去年12月通膨率為 -0.2%,為五年來首次負成長;核心通膨率雖維持0.7%,但遠低於2%的目標值。近來國際油價及大宗物資價格暴跌,通縮和經濟衰退風險更彌漫歐元區,再加上希臘政局動盪帶來新風險,因而歐元區成員國普遍支持ECB實施購債計畫,也迫使德國作出讓步。
ECB於去年6月及9月分別降息0.1個百分點,並實施負利率;10月後更啟動資產收購計畫,陸續收購擔保債券(Covered Bonds)及資產擔保證券(ABS)等非金融民間資產,其性質已類似美國實施的QE,只是未將政府債券列入收購範圍,當時即被稱為「歐版QE」。但ECB連續寬鬆貨幣政策顯未奏效,因而又祭出這次大規模購債計畫,收購範圍全面擴大至包括希臘在內的各成員國公債,規模每月600億歐元並至少持續到2016年9月,遠超過原先市場預期的每月500億歐元及持續一年;這也顯示德拉基下猛藥打擊通縮並振興歐元區經濟的決心。不過,在風險分擔上,各國央行所購買資產,80%風險由各國央行自行承擔,僅20%由ECB承擔,顯示ECB對德國亦作出一定的妥協。
德拉基力推此一大膽激進的非典型貨幣政策,彰顯歐洲力圖走出歐債危機陰霾,重新站起來的強烈企圖心,也標識ECB決策擺脫德國獨大的影響力,邁入真正集體決策的新時代。但是,QE能否救得了歐元區經濟,仍存在諸多變數。
首先,從美國及日本實施QE的經驗來看,貨幣政策成功與否,關鍵在於結構改革的速度和成效。美國QE能夠奏效,是因為搭配頁岩油大規模開採,提供廉價能源,以及重返製造業等結構改革努力。日本QE在安倍三箭推波助瀾下,雖帶動一時榮景預期,但因結構改革政策空泛無力,目前已是強弩之末。德國反對QE,就是認為此舉無疑鼓勵那些揮霍無度的歐元區國家大印鈔票籌資,致怠忽結構改革。是以,ECB固可藉實施QE為歐元區國家「買時間」,但歐盟若無配套的結構改革計畫,QE恐將是短多長空。
其次,實施QE的目的在挹注金融體系額外流動性,並迫使銀行將多餘資金貸放給投資者,但歐元區已實施負利率,各國公債殖利率亦降到歷史低點,在超低利率形成的資金流動性陷阱下,QE除鼓舞金融投機者外,能否產生激勵投資的預期效果,讓人存疑。
更讓全球擔憂的是,QE以鄰為壑的本質,不僅可能將歐元區通縮輸出到其他國家,而且可能引發新一波的全球貨幣戰。ECB宣布購債計畫後,歐元兌美元匯率重挫1.2%,貶至11年新低,這或有助歐元區國家尤其德國的出口,但勢必衝擊其他國家的進出口貿易;歐元貶值也勢必造成歐元區資金湧向其他國家。
各國央行反制措施將出籠,上周瑞士央行棄守瑞郎兌歐元的匯率底限,丹麥央行再次下調已為負值的基準利率;預料各國將陸續採取反制措施以防止貨幣升值及熱錢湧入,這些因應作為可能讓全球金融情勢更為紊亂,ECB恐亦須付出重大代價,QE是否得不償失,一、兩年內即可見真章。
※ 相關報導:
* 揭露歐洲QE的連鎖效應
http://udn.com/news/story/7604/663340
歐洲央行(ECB)22日宣布量化寬鬆(QE)貨幣政策,以下是QE的實施細節、經濟學者對QE效果的評估,及QE對石油及黃金價格的影響。
※ 詳見原站。
* 歐洲巨鱷來了 央行力抗炒匯大軍
http://udn.com/news/story/7239/663256
歐洲中央銀行推出規模高達一點一四兆歐元(約合一點三兆美元)的量化寬鬆(QE)方案,歐元匯率後市更被看衰,國際資金大幅撤離歐洲地區,轉進台灣、韓國等亞洲股匯市。匯銀人士昨天透露,日前瑞士、挪威等歐系央行資金已開始大舉湧入台、韓等地,新一波熱錢來襲,我國央行、金管會緊盯,央行將全力穩定台北匯市。
◆ 南韓救經濟 台灣忙內鬥
http://udn.com/news/story/7339/663240
聯合報 劉順達/教(台北市) 2015-01-24
南韓總統朴槿惠改組部分內閣與青瓦台人事,最受矚目的是新任國務總理李完九。他向媒體表示,他上任後的主要任務有三項:第一、救經濟。第二、追和諧。第三、求合作。
救經濟方面,今年開工的「經濟改革三年計畫」,朴槿惠總統一再強調,如計畫失敗,南韓經濟將倒退卅年。李完九上任當然要扮演救經濟的火車頭角色。
追和諧方面,南韓有「反北」與「親北」兩派勢力,社會吵嚷不停,因此,有必要整頓社會秩序,還給人民一個和諧、安寧生活。
另在求合作方面,李完九希望朝野合作,不要在國會罵人打架,推動各種民生法案早日通過,讓人民得到實惠。
南韓目前所處的經濟困境,與台灣幾無差異。看看南韓政治人物的決心,台灣的政客每天只會忙著選舉與互鬥,能無愧乎。
※ 相關報導:
* 陸貧富差距擴大 出現跨代貧窮
http://udn.com/news/story/7331/662261
中國官方「人民日報」22日坦承中國的貧富差距大,而且在繼續擴大,還出現「跨代貧窮」的情形。
....報導引述中國國家統計局數據說,去年中國居民收入的基尼係數為0.469。他說:「接近0.5的基尼係數可以說是一個較高的水準,世界上超過0.5的國家只有10%左右;主要發達國家的基尼係數一般都在0.24到0.36之間。」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院長劉元春表示,0.47到0.49之間的基尼係數反映出目前中國收入差距仍較大,尤其城鎮居民內部、城鄉居民之間的收入差距都比較大。「比如說城鄉差距大概有三倍,按照城鎮工資統計,高收入行業和低收入行業有四倍左右的差距」。
* 陸推海上絲路 恐替代兩岸分工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124000936-260301
大陸力推「一帶一路」戰略布局,國務院更核准福建、廣東等自貿區建設,為「一帶一路」鋪路。據我學者透露,大陸商務部內部研究稱未來福建自貿區,是以台灣為核心,由大陸東南沿海向東北亞、東南亞和太平洋地區輻射的規畫,但學者也警告,隨著海上絲路建設的推進,目前台灣中間產品出口至大陸的兩岸產業分工格局可能被替代。
台灣目前對加入大陸「一帶一路」建設,官方一直低調。國發會主委管中閔23日在創夢市集開幕茶會後受訪時坦言,政府對「一帶一路」建設,以政府身分參與機率低。但大陸社科院台研所學者王敏認為,如果台灣不力挺「一帶一路」,未來在爭取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會面臨阻力。
* 五大銀新房貸 六年新低
http://udn.com/news/story/7239/663255
房地合一實價課稅預期心理發酵,中央銀行昨(23)日公布的五大銀行去年新增房貸為5,023億元,較2013年銳減372億元,新增房貸金額創2008年以來的新低。
五大銀行是指台銀、合庫銀、土銀、華銀與一銀,為目前台灣辦理房貸業務的主力銀行。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五大銀行新增房貸利率為1.963%,亦為2008年以來新高。換言之,房貸業務呈現「利率走高、業務增幅下降」的趨勢,且不論新增房貸金額或利率水位,皆已逐步回到金融海嘯前的水準。
歐央大寬鬆 全球經濟望春風
http://udn.com/news/story/6811/665250
聯合晚報 編譯彭淮棟/美聯社瑞士廿四日電 2015-01-25
全球重要決策人士24 日說,歐洲央行(ECB)22日宣布巨額量化寬鬆刺激方案後,全球經濟展望轉亮。
在24日的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 (WEF)上,全球重要決策人士說,歐洲過去這段時期表現欠佳,許多預測者調降了對歐洲成長的預期,現在歐洲獲得支撐,加上低油價的時間加長,相當有助拉拔全球經濟。日本央行總裁黑田東彥說:「油價走低,搭配ECB的重大決定,會進一步改善世界經濟展望。」
ECB的1兆1000億歐元 (台幣38兆5000億元)刺激方案,成為WEF的談論焦點,而且降低了過去數周來籠罩全球經濟的悲觀氣氛。加以投資人寄望ECB的措施支撐歐元19國懨懨不振的經濟,全球股市紛紛勁升。
不過,ECB執行董事克爾表示,單靠ECB自己的努力是不夠的,歐洲的相關政府必須落實一系列經濟結構改革,才能奏功,諸如為他們的勞動市場增加彈性,以及鼓勵企業投資。他說:「我們盡了我們的力,各國政府也該盡力,兩相配合。」
有些國家,尤其是德國,擔心ECB的購債方案造成一些國家覺得壓力減少而不再努力改革其經濟。德國憂心的另一點是,量化寬鬆可能造成歐元走貶。刺激方案宣布以來,歐元猛跌,目前在1.2馬克左右,是11年新低。
從另一方面說,此事對歐元區的出口國可能是好消息,因為他們的出口品在國際市場變便宜。此外,歐元走低,有助拉抬通膨,因為進口變貴。ECB刺激方案的基本動機之一,就是要把歐元區的通膨率推高到逼近2% 。
※ 相關報導:
* 英格蘭銀行總裁示警:寬鬆路 金融市場恐大走險路
http://udn.com/news/story/6811/665251
歐盟宣布1.1兆歐元的量化寬鬆(QE)計畫的兩天後,卡尼24日在達孚斯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上說,六年來的貨幣刺激措施在經濟上是情有可原,但如果導致市場過熱,可能會帶來不利的影響。他說:「在已實施低利率一段時期的環境中,再推出量化寬鬆計畫,可能會促成過度的冒險行為。」「這些貨幣政策的目的是要從一個節制的環境,勇敢地走向一個負責的冒險環境。我們必須努力避免魯莽的冒險行為。」
* 禁奢打貪後 首家5星飯店破產
http://udn.com/news/story/7332/664886
大陸反貪禁奢越來越嚴厲,以往高官喜歡出入的五星級飯店遭到池魚之殃,有的業者自動降星級,有的乾脆宣布破產。浙江寧波的雷迪森廣場酒店,近期進入破產重組階段,成為大陸禁奢打貪以來,首家破產的五星級飯店。
* 淘寶網正牌貨 不到四成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125000054-260203
上淘寶,搶便宜,結果搶到一堆假貨?中國工商總局日前公布去年下半年網路商品定向監測結果,結果顯示,在各家電子商務平台中,淘寶網正品率最低,僅有37.25%,堪稱「假貨重災區」。等於每買3件商品,只有1件商品是真貨。
◆ 全球評比 台、日、中相對幸福
http://udn.com/news/story/6811/664930
經濟日報 編譯林文彬/綜合外電 2015-01-25
從全球痛苦指數來看,台灣在內的東亞國家痛苦程度遠低於拉丁美洲甚至歐洲,但當地民眾普遍無感。若再從經濟學人最新大麥克指數來看,東亞國家麥當勞賣的大麥克漢堡比美國還便宜,堪稱小確幸。
卡托研究所的痛苦指數計算方式是通膨率、失業率和貸款利率相加,再減掉人均國內生產毛額(GDP)年增率,指數愈低代表一國人民愈不痛苦。
根據2014年全球痛苦指數,108個國家中以汶萊最不痛苦,痛苦指數為4.94,其次是瑞士(5.39)、中國(5.69)、台灣(5.91)和日本(6.18)。失業率或貸款利率低,是這五國痛苦程度名列後段班的原因。
委內瑞拉蟬聯全球最痛苦國家,痛苦指數達到106.03,至於第二及第三名分別是阿根廷(68)和敘利亞(63.9)。
委內瑞拉和阿根廷深受通膨高漲所苦,消費者物價分別以逾60%和約40%的速度上漲,敘利亞則是失業情況嚴重。
除了失業率和貸款利率低外,東亞國家的物價也不高。根據經濟學人的大麥克指數,香港1月的大麥克價格為2.43美元,比美國 (4.79美元)便宜49.4%。
台灣、中國、日本、新加坡和南韓1月的大麥克價格分別為2.51、2.77、3.14、3.53及3.78美元,也都比美國便宜。
大麥克指數於1986年問世,以購買力平價(PPP)理論為基礎,能解釋貨幣的相對價值。
瑞士央行日前棄守瑞郎兌歐元匯率防線導致瑞郎大幅升值,這也導致瑞郎成為大麥克指數中匯價被高估最多的貨幣。
※ 相關報導:
* 水電費要開發票了 中獎小確幸恐減少
http://udn.com/news/story/7266/665355
財政部規畫自今年10月起,台電、台水、天然氣等公用事業必須開發票給消費者,預期今年發票開立張數將因此暴增;新制上路後,民眾兌獎的小樂趣增加,但因發票張數暴增,中獎的小確幸恐怕要少了。
* 沒有製造業會怎樣?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125000141-260209
....芝加哥論壇報專欄作家隆沃思,目睹美國芝加哥煉鋼業從繁榮到沒落曾嘆道:「當煉鋼業繁榮時,不僅工人可以在鋼廠工作,也帶動附近的餐廳、酒吧、洗衣店的商業活動,創造許多服務業的就業機會,估計一個製造業的工作機會可以創造四個就業機會,隨著鋼鐵業沒落,這些服務業的就業機會也同步消失。」
這寥寥數語,道出製造業與服務業本質上的差別,製造業的生產活動往往會創造出許多的服務業的商機,雖然批發業的產值遠遠超過半導體、面板、石化業,但是如果沒有這些生產活動,沒有生產出有形的商品,批發業要批發什麼?還能創造出兆元產值嗎?
如果科學園區的生產活動消失,鄰近的房地產、餐飲業、運輸倉儲等服務業還能持續繁榮嗎?當我們單看產值的大小,就會覺得餐飲、保險、零售批發等服務業比製造業重要許多,但待我們釐清了經濟體系相互依賴關係之後,恰恰會得出相反的結論。
產業關聯係數顯示重要性
1973年諾貝爾經學獎得主李昂提夫(Wassily Leontief)所建立的產業關聯表,讓我們得以了解經濟體系各部門相互依賴的情況,依據行政院主計總處所編製的100年產業關聯表,紡織、石化、機械等不少製造業的「向後關聯係數」皆逾4.0,而批發零售、金融保險、支援服務、資訊服務等八成服務業皆在1.5上下。
德國:歐洲央行QE效果恐不如美
http://udn.com/news/story/6811/666471
經濟日報 編譯任中原/綜合外電 2015-01-26
德國聯邦銀行總裁懷德曼接受德國「星期日世界報」訪問時坦率指出,他對歐洲央行(ECB)的「量化寬鬆(QE)政策」並未投下「贊成」票,並表示他不認為有必要實施這項計畫。
ECB總裁德拉基之前已經指出,並非所有決策委員會的成員都支持QE的決定,但並未點名是誰反對。
懷德曼說:「目前通膨非常低,但這是油價大跌所致。因此有許多理由可以假定低通膨是暫時現象。」
他說,歐洲QE的影響可能不如美國,因為聯準會在實施QE時美國利率較高,且美國企業利用資本市場籌資的情況比歐洲普遍。
懷德曼在ECB決策會議之前,就曾對QE持保留態度,表示QE可能使歐元區國家減債的誘因降低;他並警告,QE可能有助於製造房市泡沫。
ECB執行理事默西接受德國媒體訪問時表示,ECB沒有多少其他工具來拉高通膨;貨幣政策「有其極限,而我們已經非常接近極限」。
※ 相關報導:
* ECB官員:不排除擴大QE規模
http://udn.com/news/story/6811/666469
歐洲央行(ECB)兩名決策官員都強調,ECB上周啟動量化寬鬆(QE)計畫後,倘若沒有收到成效,不排除會展延實施期限,也就是收購更多資產。
* 社論-歐版QE會成功嗎?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126000012-260202
工商時報 2015.01.26
....歐版QE與美國QE有許多不同。美國是個單一國家,歐元區則由19個不同國家組成,政治因素複雜。歐洲央行在實施歐版QE之前,就遭到德國央行反對,認為購債會助長部分國家花錢更不知節制,更沒有財政紀律,從而減緩財政改革腳步。然而德國央行言者諄諄,歐洲央行聽者藐藐,不但沒有尊重德國央行意見,縮小歐版QE規模,甚至反其道而行,推出這個高達1.14兆歐元的QE,各國公債收購配額將依其對歐洲央行出資比例計算,而購債風險兩成共同承擔。由於德國在歐洲央行出資比例最大,約達25.6%,成為承擔最大風險的「苦主」。
....美國版QE較歐版QE更勝一籌的是,美國QE部分搭配購買不動產擔保抵押債券(MBS),因此這些錢的第一流向是不動產相關機構,有助於不動產產業的復甦,而不動產與汽車是帶動美國經濟成長的兩大產業,事實證明美國此次的經濟復甦有相當大比重歸功於不動產產業,從而美國QE對MBS的購買,對經濟復甦的貢獻值得肯定。
歐元區國家經濟發展程度不一,且信用風險差異極大,歐版QE購買標的為各國政府債券和歐洲機構及私人部門發行的債券,單是各國政府債券,在各個信用評級機構的評比下,德國政府的主權債務評級為最高級,而希臘政府主權債務評級為垃圾級,兩國政府公債的風險有如天壤之別。....若以「持份」方式讓每個國家的購債同時含有19個國家的債券,則最大苦主又是德國,而且19個國家的債券發行比例如何決定也是難題,若按照財政需求的大小決定各國發債金額,則無異變相鼓勵財政紀律差的國家多發債,形成「逆選擇」(adverse selection)的難題。
* 名家瞭望/經濟停滯期 新興國快拚內需
http://udn.com/news/story/6811/666388
經濟日報 拉姜(Raghuram Rajan) 2015-01-26
....經濟停滯的原因,經濟學家眾說紛紜。桑默斯著眼於總和需求不足,央行未能使名目利率降到零以下,更雪上加霜。總和需求不振,理由包括高齡化人口消費較少、財富集中極富者的邊際消費傾向較小。
不論原因是什麼,全球經濟成長早在1970年代便開始減緩,加上政府難以應付社會安全承諾,使移民和青年高失業率等不利後果更加複雜。
為履行責任,各國政府需要經濟成長,因此,從1970年起,開始藉支出來刺激經濟。但由於供給面的問題,支出卻轉變為通膨飆漲。物價有必要恢復穩定,但還是得繼續支出。
最終的解決辦法不是靠通膨間接形成的加稅效果,而是靠舉債,先是靠發公債,然後因為政府縮減赤字,再靠民間舉債。2008年間,無論在銀行、企業、家庭、政府,債務都水漲船高,終於爆發金融危機。
如今,已開發國家因負債問題,很難重回2008年之前的經濟成長率,就算後來沒發生經濟大衰退,要達到昔日水準的國內生產毛額(GDP)也很難。同時,工業化國家整體債務占GDP比率持續升高。
對新興市場來說,已開發經濟體關閉了一道傳統發展途徑:出口導向的經濟成長。因此,新興市場必須重新依賴內需。這向來是不易達成的任務,動不動就會激勵過頭。
* 海外網購逾3,000元 稅更重了
http://udn.com/news/story/7243/666174
網購貨物,稅負要上升了。財政部規定,網購貨物採郵包寄送回台,價值超過新台幣3,000元,一律改按全額課徵5%營業稅。
財政部修正加值型及非加值型營業稅法施行細則第28條規定,進口郵包的關稅完稅價格超過免稅限額者(目前為新台幣3,000元),應在進口時按關稅完稅價格全額計算營業稅,不再以扣除免稅額後的餘額,計徵營業稅。
以從國外網站購買智慧型手機為例,進口時如關稅完稅價格為1.5萬元,原本可以減除3,000元免稅額,以餘額1.2萬元做為營業稅稅基,按5%稅率繳交600元營業稅。
新規定實施後,須改以全額1.5萬元(即不再扣除3,000元免稅額)乘以稅率5%,應納營業稅由600元上升至750元。
希臘新政府 面臨4大挑戰
http://udn.com/news/story/7510/668601
經濟日報 編譯林佳賢/綜合外電 2015-01-27
激進左派聯盟(Syriza)贏得希臘國會大選,以下問答整理出Syriza 組成的新政府將追求哪些目標、並遭遇哪些阻礙。
1. Syriza提出哪些處理經濟問題的措施?
Syriza主張調漲基本月薪,從先前的580歐元增至751歐元(840美元),並保障民眾取得免費健保。Syriza估計,這項「緊急」計畫將花費120億歐元,經費來源為經協商後、取得的減少償債金額,以及歐盟挹注的資金、減少稅務詐欺與走私。
2. Syriza勝選會不會傷害希臘與歐盟、國際貨幣基金(IMF)等債權人的關係?
Syriza要求減記部分積欠債務(總金額達3,180億歐元),加上政府財政可能不受控制,可能引發希臘和債權人的關係緊張。Syriza正在挑戰取得紓困所需實施的措施,如勞動市場自由化。
3. Syriza的政策會危及希臘的歐元區成員國地位嗎?
Syriza聲稱,無意帶領希臘退出歐元區。另一方面,歐洲官員近來也不斷為來自柏林的希臘脫歐傳言滅火。德國總理梅克爾已說,希臘必須「仍是我們(歐洲)故事的其中一部分」。但高盛認為,國際債權人寧願承受希臘違約不確定性升高所帶來的成本,也不願付錢讓希臘新政府廢除先前通過的改革。
4. Syriza新政府對歐洲其他國家的意含何在?
Syriza勝選不僅提振西班牙和法國的左翼政黨聲勢,其政策也會引發歐元區成員國思考,各國能享有多少獨立決策空間。
※ 相關報導:
* 伊朗貿易結算 棄美元改用人幣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127000940-260301
人民幣將成為伊朗對外貿易時的主要貨幣,俄羅斯衛星網報導,伊朗中央銀行25日宣布將在與外國進行交易時停止使用美元結算。在簽訂外貿合約時將使用人民幣等其他貨幣,包括歐元、土耳其里拉、俄羅斯盧布和韓元等。
* 大陸信貸不良率 未來3年恐翻倍
http://udn.com/news/story/7333/668084
全球最大信評業者、標準普爾昨天示警,中國大陸經濟成長趨緩,大陸金融市場第二波「信貸」(包括法人、個人所有貸款)損失逐漸成形;預期未來三年,大陸信貸不良率(違約率)恐翻倍成長,陸銀認損金額將大躍進,但台資銀行在大陸因為市占率仍低,損失不會太大。
◆ 學者觀點-金融業競爭力仍有待提升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127000062-260202
工商時報 2015年01月27日 林建甫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
金融業2014年獲利創新高。外界樂觀預估,全年盈餘將突破5,000億元。但是否代表台灣的金融競爭力已翻轉,情況恐怕沒有想像的樂觀。另外造成社會誤解以為金融業已經大賺錢,就迫不及待的要金融業負擔更大的慈善工作,例如降低雙卡利率,這是有問題的。
金融業務高度管制,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肩負金融業發展、監督、管理及檢查之責,然而金融支付體系,主管權責另歸中央銀行。由於金融業須即時呈報資料,因此較容易取得產業數據。依據金管會初步估算,2014年銀行業盈餘有3,328億元,壽險業、產險業各賺1,200億與126億,證券、期貨及投信獲利總額也有368億元,合計全年獲利可達5,022億元。銀行是金融業成長的火車頭,盈餘占整體金融業比重超過6成,2014年獲利大幅躍進,不僅較前1年增加20%以上,更創下歷史新高。
本國銀行近年來盈餘數字持續走揚,惟以權益報酬率(ROE)觀察,2013年ROE卻從10.41%下滑至10.26%,雖然2014年有機會回升至12%,但對比亞洲前100大銀行ROE,長期維持在14%水準,國內與國際間差距仍在,顯示銀行獲利能力仍有改善空間。獲利偏低主要原因,在於國內金融市場長期存在過度競爭,銀行業者間同質性過高所致。然而偏低的獲利水位,也影響到財務結構。本國銀行業近年一級資本適足率停留在9%,相較歐美區域銀行13%水準,亞洲區域銀行的11%,本國銀行有偏低嫌疑。
準此,金融業是應該負擔更大社會責任、慈善任務,但目前羽翼仍未豐滿。況且降低雙卡利率,不利民眾信用觀念養成,且讓信用邊緣人士將被踢出信用卡市場,只有轉向地下金融借錢,帶來更多社會問題。另外,金融業獲利創新高,只是絕對數字表象。以報酬率來看,台灣離國際金融機構水準,仍有段距離。而且財務結構,也未如外界想像樂觀。因此盈餘創新高,並不能代表金融環境改善。強化競爭力,持續法規鬆綁,有所必要,以下提出三項建議。
一、推動金融整併,改善產業結構。市場過度競爭情況嚴重。以銀行業數據為例,現有銀行約40家,市占率超過5%銀行不到10家。市占率分散,過多銀行搶占有限市場。我國前3大銀行市占率為25.2%,不僅低於香港的60%,新加坡的94%,也比美國42%、澳洲75%還低。改善市場結構問題,金融機構整併有所必要。然而目前公公併進度落後,未來應積極協調,讓情況更為順利。同時可以考慮先導引金融機構海外併購,透過國際金融機構合作,創造更多利基。近期日幣貶值幅度大,是台資金融機構可以考慮的方向之一。
二、要求金融機構強化資本結構。目前我國銀行產業資本要求,遵循巴賽爾協定。巴賽爾協定有逆景氣循環緩衝資本(countercyclical capital buffer)制度。面對景氣較好,銀行獲利較佳,可以要求銀行多提列資本。近期銀行獲利飆升,應趁此時導引金融機構改善財務。國內銀行核心股權資本,相較國際偏低,要求改善資本結構有其道理。可透過新興業務建立誘因,若銀行財務到一定比例,則可以優先申請新興業務,使銀行在符合法定標準後,還有追求更佳財務結構的意願。
三、強化揭露海外資產品質。金融機構成長的主因之一,在於海外業務擴張。9月份本國銀行國家風險統計,中國大陸最終風險餘額高達940.85億美金,海外最終風險餘額則有3,416.94億美金。龐大海外金融資產,讓外來金融風險影響重大。金融海外借款資訊少,主管機關監管成本高,債務追索代價貴。一旦發生問題,又難保不會影響到國內金融體系,因此實有必要研議合適的處理方式。透過揭露海外資產品質,把資訊公開,才能讓風險清楚透明,降低金融機構資產品質的不確定性。
美鈔大軍+歐元部隊 全球攻城掠地
http://udn.com/news/story/7339/670971
聯合報 黃兆仁/商業發展研究院商業發展與政策研究所所長 2015-01-28
近年來,西方國家的金融系統已快速集結成為巨型賭場,形成新型態的資本主義,在國際市場獲取重大利益。在強權政治盤算下,繼美國、日本之後,歐洲央行本月廿二日也推出全面性量化寬鬆的金融政策,決定以一年半的時間完成總購債規模至少一點一兆歐元,項目包括公債、資產抵押證券及擔保債券等。這意謂著這些強權國家將每日帶著巨量鈔票,以類似博弈賭局莊家的身分炒遍各大城市的金融市場,最終以贏家身分搜括其他新興國家資金,揚長而去,再以豐厚資金恢復既有國家榮景。
在這場具高度國際政治經濟意涵的國際金融大賭局中,新興國家也將被迫參加,且因國力脆弱性,將需承擔博弈賭局風險與金融失血。我們看到西方強國以執行量化寬鬆的金融政策為籌碼,操控國際匯率、利率與股市,對資金噬血程度宛如國際級超大型賭場的場景。對新興國家而言:幸運者,尚存能力,得以運用國家機器與治理,來周旋這些國際金融投機客,維持安全閥作用;不幸者,則是國際投機客在政府與市場仍不知不覺的情形下,快速獲利而離去,留下殘破市場,交由當地國政府收拾。
我們應該思考的是,為何上述的場景與二○一二年九月美國第三次量化寬鬆的執行手法頗為雷同?而美國與歐盟的最終目的為何?對於全球經濟發展又代表著什麼意涵?全球的政治經濟學者對此各有不同的解讀與學派看法,但仍有諸多政治與經濟學家強烈批評此次措施係以美國與歐盟聯手,以「印鈔票」式的「非典型貨幣政策」來解決歐洲長期束手無策的經濟作為,最終結果將會是「長效型」、「短效型」,或是「無效型」的療程,各派經濟學家也有不同見解。我們可以確定的是,美國以金融貨幣為工具,成功地在全球市場擴散經濟性傳染病,現階段則是「美鈔大軍」與「歐元部隊」集結,歐盟央行在美國的指揮下,在全球市場攻城掠地,海撈一把,凱旋回來,挹注收益,重整歐元區競爭力。
可以想像的是,這舉動會讓新興國家的央行甚為頭痛,最終對新興國家是受益或是受害難以分辨。對許多國家而言,目前的狀況極類似一九八○年代自由經濟學派提到的「以鄰為壑」,或是政治經濟學以「貨幣戰爭」的衝突狀態。我們可以確認,失控的金錢遊戲對全球經貿體系的危險性將遠超過以往的國家保護主義,同時目前強權決策者偏好採用以金融貨幣為優先的政策工具,重要性已超越以往強調貿易政策為主調,這也解釋了世界舞台為何出現博弈式的資本主義。
台灣應思考的是,這場美國與歐盟聯合啟動的金融賭局大戲所代表的意涵。首先,美國霸權地位將再度確認且不容動搖,只有美國擁有世界政治經濟議題的啟動權,且美國政府的決策更主宰國際金融體系的發展與走向。其次,在國際市場上,美元依然在賭場式資本主義情境下擁有無與倫比的支配權,控制其他貨幣的價值。最後,隨著金融操作技術的複雜性與國際金融的自由化,將使得新興市場更加依賴美元,這將更有利美國集結盟友,擴大更具組織性與計畫性的金融政策,取得重大的利益。
上述情境提醒我國公私部門決策者,務必認識強權如何以金融貨幣政策為博弈賭局,用美元歐元當籌碼,當我們入局時,它可能對國內金融市場秩序或產業帶來衝擊,我們必須盤點自身的能耐與儲糧,做好準備,以應付外資入侵,確保經濟安全!
※ 相關報導:
* 標普揮刀 俄債信變垃圾級
http://udn.com/news/story/6811/671191
俄羅斯的外幣債券評等26日被國際信評機構標準普爾(S&P)降為「垃圾級」,導致盧布重貶及俄國股市大跌,俄羅斯政府27日隨即宣布「抗危機計畫」,要讓政府預算於2017年出現盈餘,並推動結構改革。盧布匯率回升約1%,俄國股市上漲。
* 信評降級的連鎖反應
http://udn.com/news/story/6811/671211
標普27日將俄債信評砍至垃圾級,透過以下的問答,可讓人一窺箇中意義。
* Fed下一步 五點現端倪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27日舉行兩天貨幣決策會議,專家普遍預期會後聲明將維持一貫穩健基調,但由於Fed正在為升息暖身,建議投資人可從五個面向解讀Fed的下一步:
●Fed還會對升息「保持耐心」嗎?
●如何評估成長
●通膨預期
●對油價的看法
●全球展望
* 央行:美元將續走強
http://udn.com/news/story/7239/671154
預期聯準會今年中升息,民眾積極擁抱美元,促使去(2014)年12月外匯存款飆破4兆大關;中央銀行副總裁楊金龍昨(27)日發表談話指出,央行密切關注國際情勢發展,美元將持續走強,在此趨勢下,央行會維持台灣金融市場穩定。
◆ 台灣經濟自由度 全球排第14創新高
http://udn.com/news/story/7238/671943
聯合晚報 華盛頓記者賴昭穎/27日電 2015-01-28
華府智庫「傳統基金會」27日公布全球經濟自由度報告,台灣的排名超越德國、日本、南韓,排在第14名,整體分數75.1分,更創下1995年調查以來的21年新高。
根據這分最新報告,今年全球經濟自由平均分數60.4分,比去年微增0.1分;其中香港和新加坡蟬連第一、二名,和紐西蘭、澳洲、瑞士列為「自由」國家。至於台灣則從去年的17名進步到14名,列在「大部分自由」國家;中國大陸排名從137退到139名,被列為「大部分不自由」國家。
「傳統基金會」國際貿易與經濟中心主任米勒表示,今年178個受調查國家中,有37個國家的經濟自由度的調查分數創下新高,其中台灣以75.1分排在首位。
報告指出,在評量的十項指標中,台灣在投資自由、政府支出、勞動自由、免於貪汙、貿易自由、財政自由與貨幣自由等七項指標,得分都較去年進步,貨幣自由還超越香港。至於產權與金融自由的評分和去年相同;唯一退步的是經商自由的負1.5分,不過,這項指標仍以92.4分排在最高分,名列全球第八。
此外,台灣的勞動自由依舊是所有指標中的最低分,只有55.2分,排名全球119名,報告認為台灣僵化的勞動市場阻礙勞動力的流動。
報告也提到,台灣的官商勾結和貪汙依舊是個問題,去年6月就爆發地方高層官員收受建商賄賂的案件(指前桃園縣副縣長葉世文收受遠雄建設賄賂);但台灣的司法獨立,法院系統不受政治干預。
值得注意的是,自從調查至今,台灣在產權、免於貪汙這兩項指標大幅退步,分數分別減少20、29分;另一項退步的指標是貨幣自由,少了0.1分。進步最多的是投資自由的25分。
※ 相關報導:
* 從外銷訂單看台灣經濟展望
http://udn.com/news/story/7338/671142
經濟日報 社論 2015-01-28
....從上述分析可以很清楚看到,由於美國經濟景氣回溫,加上原油價格大跌,對今年台灣出口會有正面的效應;但是另一方面,由於大陸市場走緩,加上紅色供應鏈與韓國的競爭,使得台灣產品在大陸市場上將面臨更大的困境,因此,現在兩岸正在協商中的貨品貿易協議就顯得更為重要。兩岸貨貿協議可以讓台灣產品以較低關稅進入大陸,而得以與大陸國內產品和韓國的產品競爭,其中包括面板、LED、石化與工具機等四大產業更是一定要爭取到降稅的項目,增加台灣對大陸出口的利基;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兩岸原物料免稅進出口的誘因,讓台灣企業更容易進入兩岸的生產鏈中,以減緩紅色供應鏈對台灣所造成的影響。
國家的大確幸在哪裡?
http://udn.com/news/story/7338/674254
聯合晚報 午後熱評 2015-01-29
台灣年輕世代不追求偉大,只想要開個咖啡店、賣賣文創小商品,擁有小確幸,這與海協會常務副會長鄭立中描繪的「一帶一路」那種征服歐亞陸塊天險的宏偉藍圖,似乎是冰炭之別。
然而,小確幸並不是憑空就可以自天而降,在小確幸上頭罩著的,是國家的大確幸,沒有大確幸,小確幸沒有存在空間。
若是整個國家的經濟總量、貿易額不斷萎縮與消減,意味這個社會每個人的薪水袋與存摺數字也在下降,那麼,小確幸的咖啡店裡,就不會再有那麼多可愛、優閒的小資,坐在窗邊讀小說,也不再總有三五好友聚在一塊喝下午茶,分享各自的驚喜與感動。
小確幸是個迷惑性很高的名詞,村上春樹說出這個幸福的詞彙時,是在他的心靈裡,是在一個文學的構面裡頭說的,但這不能真正當成一個社會裡所有人的生命策略,因為,當小確幸成了一切人的生命樂章時,那個樂章就將只剩下嘈雜聒絮的噪音,破產的中產階級,停滯的整體經濟,小確幸要去何處尋呢?
正好鄭立中在台大談「一帶一路」時,台灣傳出國發會主委管中閔求去,兩岸的對照,實在不堪。
「一帶一路」是中國版的馬歇爾計畫,它同時要復興的,是橫亙於歐亞之間的陸塊,中亞、東歐、中東,以及麻六甲、錫蘭、印度洋,也可說是亞洲的另一次西征,但不靠成吉思汗驕姿的騎兵,而是精密分工的基建團組。人類已經走到這個節骨眼,必須把歷史諸如馬可波羅這般的傳教士走過的土地,串成一條珠鏈,台灣不能對此惶然無知。
可以說,上層的精神歡悅仍然要有下層的物質鋪陳,台灣也曾織就過各式的絲路,「一帶一路」將是另一次的探險,台灣可以用更細膩的手法,參與這個宏規,如此,在我們自家的後院,就可以確保並永存那珍愛的小確幸。
※ 相關報導:
* 新加坡突然宣布寬鬆 再掀貨幣戰
http://udn.com/news/story/6811/673526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央行)28日出乎意料宣布新寬鬆貨幣政策,將降低星元對一籃子貨幣匯率的升值速度,而非降低利率,以刺激經濟成長並對抗通貨緊縮。星元兌美元匯價應聲大跌1.32%至1.3569星元,創2010年來新低。
* 抗危機 俄砸350億美元紓困
http://udn.com/news/story/6811/673512
俄羅斯繼27日宣布實施「抗危機」計畫後,28日公布總金額2.34兆盧布(約350億美元)的計畫細節,聚焦紓困銀行及大企業、協助業者度過眼前危機,及提高社會補助,但縮減長期發展計畫。盧布匯率並未因此獲得支撐,對美元小貶約0.5%。
◆ 鄧振中:台灣入區域整合 是必經之路
http://udn.com/news/story/7238/674224
聯合晚報 記者楊美玲/台北報導 2015-01-29
經濟部長鄧振中表示,對台灣來說,參加區域經濟整合不是選項,而是必須要走的路,不論是雙邊或多邊主義,都必須雙管齊下推動。
鄧振中和前韓國外交通商部通商交涉本部長朴泰鎬,今日參加媒體人陳文茜所主持的「狂飆的自由年代」專題論壇。鄧振中說,台灣加入區域經濟整合不是選項,是必須要做的,而國際社會應對台灣有更大的包容力,因為台灣在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排名為第十大經濟體,同時也是第三個最好的投資環境。
鄧振中表示,台灣已成功處理紐西蘭和新加坡的協議,而且簽出來的協議內容,並未對台灣和貿易夥伴,或是中國大陸製造任何困難,此成功模式應為各國可接納的協議方式。
鄧振中表示,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若在上半年達成協議,將使得台灣機會之窗變得非常窄,台灣若無法趕在第一波開放會員時加入,至少得等3年以上才能參加第二輪,對台灣經濟發展非常不利。
朴泰鎬表示,美國總統歐巴馬希望今年6月能完成TPP,預計5月會在華府舉行高峰會議,而其完成的可能性高達一半,因為TPP若拖至2016年就太晚,因此今年將是關鍵的一年,韓國也有可能加入,因此台灣應該努力成為TPP會員,才能有效進行區域經濟整合。
朴泰鎬說,開放市場沒有例外的,一定會造成某些產業重創或困難,以韓國為例,農業和產業特別反對開放市場,因此必須提出配套措施,其中大多是以補償為主,這是面對反對勢力有效之作法。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代工商頻落跑 台企雪上加霜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129000888-260108
台資企業缺工嚴重,近年來委外代工生產蔚為風潮;不過由於景氣欠佳,大陸本土外包廠的利潤微薄,最近吹起倒閉風,台商不僅損失提供外包商的原料,甚至部分供應外包商的設備也被盜賣,情況嚴重到拖累部分台企無法準時交貨。....不僅外包商倒閉頻頻衝擊台資企業,以東莞為例,由於掃黃後,服務業蕭條繳稅金額大減,當地稅務機構把腦筋動到風雨飄搖的製造業,即使景氣不好利潤微薄,查稅動作卻異常嚴厲,不少台資廠商都有不如歸去之嘆。
* 旺報觀點-打臉阿里 動機耐人尋味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129000947-260309
一場假貨風波,引來大陸國家工商總局與淘寶對嗆,令人目不暇給。在大陸,民罵官是犯大忌的事,但工商總局與阿里如此赤裸裸對嗆,也引來外界是打假、還是打電商的猜疑,甚至連馬雲日前出席達沃斯論壇,風光絲毫不輸給同台出訪的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也成了大陸網友猜疑的理由。....工商總局這項打臉阿里的動作,從產業健全發展而言,只是在提醒阿里要注重電商管理。
學者:低薪高房價 壓垮生育率
http://udn.com/news/story/7238/675560
聯合報 記者余佳穎/台北報導 2015-01-30
台灣人不生小孩、老年人口數攀升,人口結構巨變,衝擊台灣經濟發展。台灣綜合研究院長吳再益昨天指出,年輕人薪水低、房價卻持續高漲,「成家立業」也不開心,讓大家索性不生,是壓垮台灣生育率的元凶。
台灣綜合研究院、台灣經濟研究院、台灣金融研訓院和中華經濟研究院4大智庫昨天共同舉辦「人口結構老化對經濟及社會之影響」研討會,針對台灣人口老化對總經、勞動市場、財政、金融市場影響討論,並提出建議。
吳再益說,生育率的下降可說是不可逆的過程,即使推出政策也很難在短期就有見效。他指出,政府在制定政策時,應該思考減輕家庭經濟負擔、幼兒撫育成本,讓原本不打算生育的年輕人「敢生,養得起。」
吳再益認為,台灣新世代晚婚、不敢生,最大的問題就是實質薪資倒退、房價又高。「年輕人每個月只能領兩、三萬元,但台灣房價高,想要在台北市買房,要不吃不喝十幾年,誰敢生?」
吳再益建議,資本家應把資本投入經濟市場,把餅做大,提升年輕人的薪資。
中經院長吳中書建議,政府因應少子化、老年化推動配套措施時,要思考到「時間」的急迫性,且實施政策要上路也需要與立法、社會大眾互動才能順利進行,因此建議政府加快腳步,否則社會與經濟付出代價日趨嚴重。
◆ 新版房地合一稅 張金鶚批 「開小門」
http://udn.com/news/story/7243/676641
聯合晚報 記者楊美玲、游智文/台北報導 2015-01-30
房地合一實價課稅預定明年實施,財政部提出的最新課稅版本,轉向「輕稅」,財政部今天表示,一切都還未定案,仍在研議;但台北市前副市長、政大教授張金鶚表示,財政部新版房地合一課稅制,沒有採取累進稅率,不符合公平原則,有為房市投機「開小門」之嫌。
財政部向行政院長毛治國所提出的房地合一課稅方案,目前是在建立實價課稅的制度,所以棄守按5%至45%累進稅率,改採單一稅率,初步訂為17%;新版除了改採單一稅率外,還維持一戶2000萬元自用住宅免稅優惠,長期持有的減徵率提高至80%,並且增訂具體實施日期的日出條款,採行雙軌課稅制,實價課稅範圍僅限新制施行前5年取得的房產,也就是在2011年前取得的不動產,即使在房地合一課稅實施後出售,仍採房屋及土地分別課稅。
財政部今日不願意證實改採單一稅率,只表示「報告並非定案」,草案也還在研擬。
張金鶚說,房地產稅改重點在保障自住、抑制投機,但財政部新規畫的房地合一稅制,採取單一稅率分離課稅,沒有併入財產交易所得稅,又未採取累進稅率,抑制投機效果讓人質疑,也不符合公平正義。
「賺得愈多,課稅愈多,是房產交易課稅基本原則,也是社會期待。」他說,房地合一獲利,如果不納入財產交易所得稅,依綜所稅率課徵,也應採取累進稅率,但財政部規畫的新版房地合一稅制,不管賺多賺少,一律課稅17%,不公平。
他說,新版房地合一上路後,奢侈稅退場,但房地合一是以獲利為稅基,且僅課徵17%,比奢侈稅以交易價格課徵10%到15%,明顯輕很多。新版房地合一稅制規畫抑制短期投機效果令人懷疑,有替短期投機開小門嫌疑。
※ 相關報導:
* 證交所公布:去年公司慘虧 董監還自肥
http://udn.com/news/story/7239/676690
台灣證券交易所今公布102年度稅後虧損,但董監事酬金總額或平均每位董監事酬金卻增加的肥貓企業!據公開資訊觀測站顯示,前年稅後虧損,但董監事酬金總金額增加最多的公司,前三名為瑞利(1512)、華映(2475)及華航(2610),102年稅後各虧損1.2億元、48.5億元、12.7億元,但酬金總額卻增加各1249萬元、326.5萬元、311.8萬元。
◆ 名家瞭望/生產力革命 經濟新希望
http://udn.com/news/story/6811/675883
經濟日報 鮑達民(Dominic Barton)/編譯廖玉玲 2015-01-30
英國首相卡麥隆在去年11月召開的20國集團(G20)峰會後宣布:「全球經濟儀表板再次亮起紅色警告燈。」他說得沒錯。但真正令人憂心的並不是短期挑戰帶來的風險,例如2014年日本再陷衰退或歐元區的長期低迷;真正令人擔憂的是整個世界將在後半世紀面臨的颱風級阻力。
過去50年人類經歷前所未有的全球經濟成長紅利。按國內生產毛額(GDP)計算,全球經濟擴增六倍,人均收入增長近兩倍。
但如果我們一切照舊,今後50年恐怕不太可能取得同樣令人印象深刻的進步。1964年來,兩股重要力量讓GDP增長異常迅速:由人口增長驅動的勞動力供應增加,以及穩步的生產率提高。根據麥肯錫全球研究院(MGI)的研究,G20剔除歐盟的19個成員國和奈及利亞年均3.5%的GDP成長率中,勞動力和生產率的比重各占1.8%和1.7%。
但由於生育率下降及人口老化,經濟成長勞動力引擎的貢獻率將大幅下降,對年成長的貢獻率僅略高於0.3%。即便生產率能保持同樣的增長速度,全球GDP增長可能放緩至年均略超兩個百分點,與過去50年相比銳減40%。
歷史學家弗里德曼(Ben Friedman)曾指出,美國歷史的「核心問題」既非「最弱勢群體的貧困」,也不是「最強勢群體的成就」,而是「最廣大民眾的經濟福祉」。這一規律在全球範圍內同樣適用,因為數十億滿懷希望的消費者正在加入中產階級。
在勞動力市場方面,支撐大眾福祉的最有力的槓桿莫過於擴大女性就業,全球女性的就職率仍落後男性40%之多。實現女性就業在很多國家需要改善兒童教育和社會支持,還需要進一步提升薪酬平等。
MGI估計,取消像強制退休年齡等政策,可以為世界勞動力隊伍增加約2億名65歲以上的工人。努力降低年輕人的失業率也有用。
這些改革措施固然重要,但影響卻也相對有限,只能將勞動力對未來經濟增長的貢獻從戰後的五分之一提升至三分之一。這個世界真正需要的是加速提高生產力。
幸運的是,今天民間部門的實驗室不乏創新成果,絕對可能大幅提高生產力,改進技術,例如把奈米層油脂等先進材料噴塗在食品表面,可以隔絕空氣和水份,從而減少腐敗。
若再更進一步,就是具商業應用價值的自動駕駛車。同樣,合成生物學不需多久就會變成事實,屆時科學家將利用數量巨大且不斷增加的廉價基因數據,從零開始設計DNA。
但民間部門無法單獨實現這樣的前景。多數國家需要增加公共部門投資,以支持重要的長期研發,還要制定明智、更利於創新的法規,以推升日後的利潤。因為最大的機會在於透過採納和推廣今天的最佳做法,以推動快速的生產力,政治人物必須繼續清除貿易和監管障礙,以促進市場一體化和競爭。
也許最重要的是勞動力市場必須做到盡可能靈活,為工人提供優質培訓和強大的社會安全網。這將使工人能夠承受像未來轉換跑道時的過渡期,並讓經濟受益於新一輪創造財富和價值的創造性破壞浪潮。值得注意的是,美國自1990年代以來超過三分之一的就業增長都來自於25年前根本或幾乎不存在的工作。
某些國家可能甚至考慮任命一位「成長沙皇」,負責串連起所有政策。但歸根究柢實際的增長數字並非重點,重要的是在商界領袖、政府和民間社會的共同努力下,確保盡可能多的民眾福祉不斷提高。
(作者Dominic Barton是麥肯錫公司全球董事總經理/)
※ 相關報導:
* 德國通膨率轉負 嚇壞歐股
http://udn.com/news/story/6811/675950
德國1月通膨率轉負,是逾五年來首見,分析師預料直到第4季可能都無法轉正,讓歐元區低迷的通膨展望更形陰鬱。數據利空加上企業財報不佳,歐洲股市普遍下挫。
....分析師擔心,德國物價可能持續下跌一段時間。法國興業銀預估,第4季以前都無法轉正;資本經濟學公司則說,未來六個月的通膨率可能都在零以下,但應該不會出現持續且廣泛的通縮。
* 菲律賓經濟亮麗 股市驚艷全球
http://udn.com/news/story/6811/675952
受益於政府支出和製造業產出攀升,菲律賓去年第4季經濟成長加速,近三年更創下1950年代中期以來最亮眼表現。
菲國股市也成為金融海嘯來表現在全球名列前茅的股市之一。
* 7-ELEVEN 將開放人民幣換台幣
http://udn.com/news/story/7238/675850-7-ELEVEN
為促進觀光,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指示外匯局邀請四大超商加入外幣收兌處行列;2月1日起,三家7-ELEVEN變身外幣收兌處,陸客可拿人民幣兌換新台幣現鈔,每人限人民幣2萬元。
QE能讓歐元區脫困嗎?
http://udn.com/news/story/7338/675849
經濟日報 社論 2015-01-30
1月22日歐洲央行(ECB)推出資產購買計畫,2016年9月前每月買進600億歐元,總規模至少1.1兆歐元,超乎市場預期。觀察之後兩天金融數據的表現,市場期待歐洲QE能如同2012年9月聯準會(Fed)推出QE3般,扭轉歐元區經濟的頹勢。
由於歐洲QE與QE3有兩點相同的精髓,因此金融市場的立即反應極為正面。首先,雖然每月買進600億歐元資產的規模不及QE3減碼前的850億美元,不過,若加計ECB仍然執行的定向長期再融資操作每個季度超過1,000億歐元的資產購買,歐洲QE的買債規模將超過QE3。
其次,2016年9月只不過是歐洲QE最快的終止月份。ECB總裁德拉基承諾,政策將貫徹到「ECB確立歐元區的通膨軌跡將朝向2%的目標值靠攏為止」。QE3推出時,聯準會也曾承諾QE3將執行到「勞動市場大幅改善為止」,基本上兩者均為「QE無限(QE infinite)」式的操作。
值得一提的是,歐洲QE與QE3之間有四點差異之處,可能讓前者的政策效果大打折扣。
一、歐洲QE買進資產類別的貨幣乘數較小。回顧2008年後,Fed早已將聯邦資金利率降至0~0.25%,導致美國2年期公債殖利率自2011年後,大致就在0.2%~0.3%間低檔盤整。在短天期利率幾乎已經跌無可跌的情況下,即便央行大量買進這類資產,對於壓低利率以及刺激經濟的作用不大。因此,2012年9月推出QE3時,Fed清楚地表示,只買進長天期的政府債券,希望藉此加大寬鬆貨幣政策的刺激效果。可是,歐洲QE只表示,買進資產到期日將介於2~30年,亦即ECB並未承諾要買進貨幣乘數較高的長期債券。
二、流動性挹注與資金需要的迫切程度不成比例。歐元區是由19個成員國所組成,ECB的政策常無法兼顧成效與公平上的考量。就資金的需要程度而言,歐豬五國葡萄牙、義大利、愛爾蘭、希臘、西班牙等邊陲國家因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破損,利率成本較高,因此歐洲QE對這些國家的幫助遠比熱錢滿溢的核心國家為高。可惜在公平性的考量下,ECB將依照個別國家的出資比例來買進政府公債。易言之,歐洲QE中有42%的資金將買進德國、法國、荷蘭、比利時、奧地利及芬蘭等2年期公債殖利率已為負值的國家公債,但對仍迫切需要資金的歐豬五國,只買進占總規模26%的資產。
三、政策的推動已失先機。2012年9月QE3推出時,美國經濟並非病入膏肓,該年度第2季經濟成長率還有1.6%,7月CPI年增率還有1.4%。因此,與其將當時的QE3視為不得不做之舉,不如將其看作是預先為經濟與物價走勢不如預期打一劑預防針。相反的,當前歐元區低迷的經濟已不是一朝一夕之事,經濟成長年增率自從2011年第3季後就沒有超過1.5%的潛在成長率,2014年12月物價上漲率甚至由正轉負。長期經濟的低迷以及物價趨勢走低,已讓市場對經濟前景的悲觀預期以及通縮預期根深蒂固。易言之,相同精髓的QE較難在歐元區發揮成效。
四、在利率已降至無可降的環境下,歐洲QE欲發揮成效必須扭轉民間投資信心。然而,為讓德國等核心國家同意歐洲QE,ECB作出讓步,最終它將只承擔所有購買資產中約20%的風險,其餘80%則由各國央行分攤。這樣的妥協暴露出長期的經濟疲弱,已讓成員國間的互信基礎更加減弱。如此一來,倘若連ECB都對承擔風險感到遲疑時,又怎能冀望提升投資信心。
綜上所述,儘管歐洲QE將有限度的舒緩當前歐元區的疲弱經濟與通縮問題,不過,任何形式的QE其實只是跳脫困境的一項要素,最終的解決肯定需要更周延的政策整合與民間部門配合。況且,比對歐洲QE與QE3的歧異點後,市場對前者的內涵充滿著妥協性,與推出的時點是否太遲,是存疑的。
◆ 社論-正視台灣隱形的產業空洞化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130000027-260202
工商時報 2015年01月30日 本報訊
二十年前當台灣企業大舉西進,生產線逐年移出之際,憂心台灣產業空洞化的論述俯拾皆是。但隨著石化、半導體業者在台擴廠,彌補了移出的產能,近十年已少有人提及產業空洞化一詞。
我們翻開行政院主計總處的統計,2013年製造業占國內生產毛額(GDP)比重仍達28.3%,這個比重算是高的,不會讓人聯想到產業空洞化的問題。但多數關心產業結構者一定有個疑惑,這個數字幾年前並沒有這麼高,似乎已降至兩成,何以如今會變得這麼高,難道是近幾年製造業又出現大規模投資,以致產能擴大使得製造業占比又逐年回升?
事實上,近年台灣的民間投資率偏低,遠遠比不上韓國,甚至不及日本。既是如此,何以我國製造業占GDP比重會升至這麼高的水準?原因在於國民所得統計近六年做了兩次修正,這個定義的修正導致製造業占比回升至較高的水準,而鬆懈了我們對產業空洞化的危機感。
主計總處於2009年、2014年依據最新版的聯合國國民經濟會計制度(2008 SNA)進行了兩度修正,第一次的修正將部份原屬服務業的產值改歸為製造業;哪些服務業被歸為製造業?其分類準則是:「在台灣雖未從事製造,惟其委外代工卻對產品內涵、生產及行銷具主導權者,這些自有品牌無煙囪企業由服務業改歸製造業。」在這個定義改變下,製造業生產毛額於2006年便大幅增加2,111億元。
2009年也同步修正了中央銀行的產值衡量方式,過去主計總處係依利潤法編算,經此修正改依成本法;此一改變讓服務業毛額減少,並讓工業毛額增加了1,307億元。事實上,什麼事情都未發生,只是修正了行業歸類及央行產值衡量方式,便讓製造業毛額增加三千多億,2008年製造業占GDP比重,也因此由原來的21.7%升至24.8%。
主計總處每五年會依據工商普查資料及國際最新編算準則修正國民所得統計,去(2014)年又適逢五年修正,隨著前年美國等先進國家依2008 SNA將原屬中間消費的研發支出改列民間投資,我國也在本次修正中跟上,而研發投入最多的自然是製造業。僅這一定義的改變,又讓每年製造業生產毛額規模擴大了三千多億元,致製造業占GDP比重又更上一層樓,以前年而言已升至28.3%。
如果不去深入追蹤這六年來國民所得統計定義的改變,我們會很樂觀地看待國內的產業結構,認為台灣製造業深具規模。但若明白六年來國民所得統計編算準則的改變,我們便無法這麼樂觀。依2009年之前的舊版國民所得統計觀察,台灣製造業占GDP比重在1980年代中期仍達35%~38%,到2008年已降至21.7%,隨著近六年兩度定義修正,2008年製造業占比也兩度修正至24.8%、28.2%,若仍依據舊版的標準來看,台灣目前製造業占GDP比重恐已降至兩成甚至更低。
把部份服務業歸為製造業,把研發改列民間投資為近年先進國家採用的編算準則,我國跟上,確有其必要。然而若深入數字的內涵則會發現,這些新增的製造業產值與昔日製造業產值,仍有其本質上的差異。以委外生產而言,其生產線在海外,所創造的產業關聯效果、就業效果,自然無法與過去相提並論;而研發與昔日的民間投資差異更大,美、德等科技大國的研發報酬率高,將研發支出與設備支出一比一的計入民間投資,無可厚非,但其他國家包括台灣也如此比照,是否妥當,不無疑問。
回歸傳統的算法,我們製造業占GDP比重約已降至兩成,這說明台灣確已有產業空洞化的徵兆。也許有人會認為發展服務業也很好,未必要發展製造業,這話似有幾分道理,但以台灣人口規模如此之小,服務業又以內需為主,若沒有製造業,經濟動能不易維繫。尤其製造業具有可觀的產業關聯效果,其生產活動所創造的三、四倍乘數效果,更是服務業所望塵莫及,這也是何以連服務輸出居全球第一的美國,仍積極推動「再工業化政策」的原因;而這同樣也是為什麼我們看到製造業占比降至兩成,深感憂心的原因。一旦製造業江河日下,台灣經濟也將無力回天。
我們在此要提醒當局,今天台灣製造業占GDP比重28.3%已非昔日的28.3%,台灣產業空洞化已由昔日顯於數字之上,轉而隱於數字之下,難以藉由數據呈現。但真有心想明白台灣產業結構變化者,仍可由近六年兩度國民所得統計的修正中還原事實真相,發現此一問題的嚴重性。
前經濟部長張家祝去年初曾赴總統府月會報告「台灣產業轉型的策略思維」,在這篇報告中他強調美、日及中國都在進行再工業化(AMP),台灣產業轉型刻不容緩。惟經過一年,經濟部所提的「三主軸四策略」執行成效如何,是該秉持「刻不容緩」的態度,重新加以檢視了。
假貨風波延燒 陸媒戳電商9痛點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131000915-260301
旺報 2015年01月31日 記者郭芝芸/綜合報導
大陸最大電商集團阿里巴巴因假貨問題槓上工商總局,但這場風波還未平息,大陸官媒新華社卻補上一腳,直戳大陸電商的9大痛點,包括假貨充斥、殺價競爭、評價造假,甚至還出現「負評黨」攻擊競爭對手,而對消費者來說,最大痛點莫過於涉及部門太多,導致消費糾紛不知道該向誰投訴,電商成為三不管地帶。
大陸淘寶村已成了大陸電商發展的經濟奇蹟,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1月中旬的達沃斯論壇上,甚至還在大力行銷淘寶第一村的創新奇蹟。
但《新華社》報導,大陸4大淘寶村之一的浙江省臨安市昌化鎮白牛村,村民們過去幾年多透過電商平台在全大陸炒貨致富,如今殺價競爭卻愈來愈激烈。淘寶網上賣家透露,現在為了搶市場,價格幾乎都破成本價了,這麼做下去,是作死的節奏。
空買空賣刷高交易量
市場競爭不僅出現在價格上,還有更不擇手段的方式,《新華社》還指出包括僱人去買競爭對手產品給負評或是7天內無理由退貨,增加對方成本。廣州沃弗信息科技總經理陳延指出,電商業相當注重口碑評價,也因此出現「負評黨」,專門給對手負評或退貨,大大增加對手銷售及出庫成本。
此外,賣方的「好評」與交易數量也可能被造假。大陸工商總局坦言,有一些電商平台虛購網路交易額的現象相當嚴重,甚至有賣家透過「空買空賣」假造刷高交易量,提高信用評價。
對知名品牌商家與消費者而言,大陸電商最大問題在於快速山寨及假貨充斥,這也是這次阿里與工商總局對槓的最主要原因。工商總局直指,淘寶平台存在大量假貨,顯示其對商品審查、監測與違規處置並不到位。
危害市場競爭秩序
而大陸消費者也認為,在實體店面買到假貨可以找店家,但淘寶上買到假貨不找淘寶要找誰?況且,電商涉及多部門,沒有一個部門能掌握電商總體數據,比如退貨率或銷售額,電商幾乎成了三不管地帶,消費者只能自求多福。
北京市工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惡性不正當競爭是破壞網路經濟的毒瘤,如果不能及時整頓,就容易助長「劣幣驅逐良幣」,危害公平、誠信的市場競爭秩序,嚴重破壞市場經濟賴以生存的商業環境。
※ 相關報導:
* 阿里市值 兩天蒸發300億美元
http://udn.com/news/story/7333/678076
阿里巴巴大戰工商總局惹禍端,美國股東權益律師事務所宣布,將對阿里巴巴IPO(U/3 .NA)前涉嫌訊息公開不充分一事展開調查。
受到財報不如預期及與工商總局爭辯的「口水戰」影響,阿里巴巴昨(30)日在美股市場開低持續下挫,開盤15分鐘股價下跌1.2%至88.63美元,下跌1.18美元。美律師又宣布要調查,對阿里來說,有如雪上加霜。
◆ 台商投資糾紛 結案率僅43%
http://udn.com/news/story/7334/675799
經濟日報 記者李仲維、吳父鄉/專題報導 2015-01-30
兩岸投保協議生效至今將屆滿兩年,根據最新統計,台商訴請協處的投資糾紛案件逾陸商的30倍,但結案率不到五成,陸委會與經濟部皆強調,將持續強化落實執行協議,促請陸方加強協處台商陳情案件。
「海峽兩岸投資保障和促進協議」是在2012年8月9日第八次「江陳會談」簽署,並於2013年2月1日正式生效。
經濟部表示,投保協議提供協商、協調、協處、調解、行政及司法救濟等五種投資糾紛解決方式。其中,「協處」是由雙方政府協助台商處理投資糾紛;我方由經濟部台商聯合服務中心擔任,陸方則由國台辦投訴協調局出面。
儘管投保協議已涵蓋投資人與投資所在地的爭端解決(P-G)及投資人之間的商務糾紛解決(P-P),但官員也直言,投保協議並非萬靈丹,什麼事都可以得到滿意的結果,或一定得讓某一方滿意才能結案。
官員指出,某天津台商在當地發生投資糾紛後,天津台辦當時已經介入協調,該台商後來簽署和解書並辦理公證,但當事人對結果仍不滿意,對於這種情形,政府單位已難伸出援手,畢竟投保協議僅能在一定範圍內予以協處,無法逾越司法。
不過官員也強調,投保協議讓兩岸投資人在司法體制之外,多出一道行政協處機制,這是外國人無法享有的,曾經發生過一位德籍人士找德國駐北京大使館沒用,透過他的台籍翻譯找到我方協處管道之後,才得到幫忙。
根據台商聯合服務中心統計,投保協議生效後至去年底,受理台商糾紛投資案共計181件,大多數為中小企業,其中57件為法律諮詢,124件進入行政協處。據陸方回覆處理情形,進入協處程序案件,已完成協處程序的共計53件,結案率43%。
陸委會則表示,其中有13件因台商未諳當地法令或司法判決確定,導致行政協處空間有限,至於陸方送我方協處案件則有6件。
官員對此表示,兩岸相互投資比例懸殊,因此投訴案件比例會出現較大落差,至於絕大多數是小企業來投訴也可以理解,因為大企業會比較有其它管道來處理投資糾紛,目前檯面上曝光的大企業,僅有成都太平洋SOGO百貨春熙店與房東的糾紛案。
據了解,在兩岸建立P-G、P-P投資糾紛處理機制後,目前協商中的爭端解決協議,未來將專門處理兩岸政府(G-G)對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衍生出的糾紛。
陸委會表示,未來將協同經濟部、海基會在既有平台下(陸委會台商窗口、經濟部台商聯合服務中心、海基會台商服務中心)加強宣導,希望讓投保協議更能發揮效用。
◆ 採購在地化 效果浮現
http://udn.com/news/story/7238/678060
經濟日報 記者鄭杰/台北報導 2015-01-31
去年第4季內外需雙引擎減速,但全年經濟成長率卻上修,主計總處官員坦言,這樣的現象的確罕見,但此次進口成長率不如預期,並不代表需求大幅減少,而是部分進口需求轉由國內生產支應,自製率提高,「採購在地化」效果浮現。
主計總處官員解釋,一般來說,進口成長率的降低通常代表需求的減少。但是,去年第4季進口成長率不如預期,部份原因是對於國內生產需求提高,因而降低對進口需求,因此並不全然代表生產需求降低,而是「採購在地化」效果浮現,造成進口下降幅度大於需求下降幅度,對經濟成長反而有助益。
拉高角度 看淘寶「打假」肥皂劇
http://udn.com/news/story/7339/679515
聯合報 陳彥豪/台灣大學助理教授(台北市)2015-02-01
以「高潮迭起」、「撲朔迷離」來形容近日淘寶網與大陸工商總局,因為打假貨議題引發的互嗆風波,應可得到產業人士的普遍認同。
這場互嗆風波的「高潮迭起」,可以拿以下的橋段為作代表:在衝突發生後不久,大陸商務部於一月廿九日拉高分貝,嚴辭表態要「加強整治(大陸)電商的力度」,風雨欲來的肅殺氣氛,立刻彌漫大陸相關產業與中外投資者,但隔天(卅日)整個劇情卻急轉直下:大陸工商總局與阿里巴巴握手言和。整個過程有如洗三溫暖一般。
至於「撲朔迷離」,是指這場風波的時機點引發了太多聯想,即使是局內人也未必能拼出一個完整的理路。
拿一個近例作為參考點,就可以提供一個清晰的比較基礎。一月廿八日,小米手機在印度舉行新產品發布會,會中大投影幕上所使用的一張地圖,把目前中印兩國存有主權爭議的一大片領土,劃入了印度版圖。這個事件引起大陸鄉民一片嘩然,但是隨後大陸主要的社群平台,採取了強勢的刪文作為,而官媒也幾乎不處理這則新聞。
「領土與主權議題」,在大陸一直是重中之重、紅線中的紅線,這起事件最後能達到表面上的船過水無痕,當局顯然對小米維護有加。
反觀「假貨問題」,在淘寶網上已經是陳年老案,阿里巴巴赴美上市之後,經營團隊提出具體的數據與行動計畫,表示「假貨問題」將可有效得到解決。但工商總局為何挑在,阿里巴巴即將發布上市後首份財報的關鍵時刻發難?而大陸當局也聽任官媒與社群平台加入口水戰?業界對此有千百種推測,也許全部都猜錯,更可能是每種推測都各自反映出整體事實的一個角度。
但目前大家初步結論是:逐鹿大陸市場,不論你是陸商、台商或外商,每個人都要有摸著石頭過河的認知和決心。
對於身處彼岸、在經濟發展上與大陸多少有唇齒相依關係的我們來說,這場風波提供了許多功課可以研究。例如,假貨風暴讓全球電商見識到,假貨問題可能的深度和複雜度。舉例而言,這次淘寶網與大陸工商總局互槓的焦點之一,是假貨的「定義」問題。
淘寶網特別舉出數種,在定義上處於灰色地帶的商品,這讓產官學都重新認識到,即使在明確的商標與智慧財產權規範之下,「假貨」仍然不是一個非黑即白的是非題。
另外,消費者檢舉制度與平台系統設計,要如何配合才能讓假貨消失?如何讓大數據有效發威,以分辨「假貨」和「奧客」,這些都是電商發展過程中的大哉問。
「打擊假貨」,絕對是一個普世的正確價值。但是拉高角度來看,這次大陸打假風暴「高潮迭起」、「撲朔迷離」的背後,是否存在著雙重標準與別有用心,卻是一個更嚴肅的命題。
看看別人想想自己,台灣社會最近也沉浸在「打假」的興奮與熱情當中,但除了對實體商品的「打假」之外,我們是否也應該與對岸一起拉高角度,投入「訊息打假」的關懷?充斥在新聞媒體與社群平台上的道聽途說與民粹理盲,其危害社會國家的程度可能更甚於假貨。
在觀摩大陸打假肥皂劇的同時,我們切莫流於膚淺的五十步笑百步,兩岸在打假思維上各有不同的盲點需要釐清。
※ 相關報導:
* 馬雲會工商總局 上演握手言和
http://udn.com/news/story/7333/679609
阿里巴巴與政府「對著幹」戲碼,卅日晚間出現戲劇化轉折,在馬雲與大陸工商總局局長張茅相見後,雙方表示將「共同探索」網路經營管理模式,阿里巴巴將「積極配合」政府部門,加大打擊假貨力度,而工商總局也澄清,「白皮書」無法律效力。
* 阿里巴巴面臨2大威脅
http://udn.com/news/story/7333/678874
阿里巴巴去年第四季財務成績不如預期,加上與勢力強大的中國管制機構爭議升高,顯示這個電子商務巨擘快速崛起之勢,正面對兩大威脅:政治和電子商務轉移到行動裝置。
....路透報導,現在華爾街卻紛紛對其調降預估成長,有部分是因為中國工商總局批評阿里巴巴賣假貨的風波持續擴大,令人擔心它與政府關係惡化。
....用戶日益轉向行動平台也威脅阿里巴巴的獲利,因為透過行動裝置進行的交易,為阿里巴巴提供的利潤較小,而這種交易比率卻不斷提高,已從前一季的36%增加到42%。
* 社論-大陸年度經濟數據透露的警訊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201000037-260202
中國大陸2014年全年經濟數據,日前由官方正式發布了,因而海內外已熟知,去年大陸整體經濟增長率,創下24年來的新低記錄。若進一步檢視,可以發現整套數據,透露出更多的警訊,對此情勢發展,大陸政府與中外廠商都應寄予高度關注。
....首先仍有必要再探究經濟增長率問題。
....其次,大陸房地產相關數據也有不小問題。
....另外一個警訊,來自物價漲幅挫低。
....還有,去年大陸外貿也有個問題,按官方發布數據,是出口小增4.9%,進口卻衰退0.6%。
....最後還要提一項警訊,是關於勞動力供應問題。
....嚴格說來,去年大陸整體經濟的「成績單」,和世界各國比較,仍屬上乘水平;至於上述警訊相關風險,目前來看都是可控的,只要大陸政府對症下藥,積極應對,相信今年大陸經濟仍有厚望「穩增長,調結構」,並使中共中央深化改革政策之推動,同步取得顯著進展。若能這樣,對台灣當然也很有利,所以我們樂觀其成。
◆ 中國市場 進入容易撤出難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201000072-260203
工商時報 2015年02月01日 記者賴昭男/綜合報導
儘管有許多日企考慮撤離中國市場,但據日本顧問公司了解,日企進入中國速度很快,但抽身卻相對困難得多。據大陸財新網引述日本顧問業者CAST Consulting總經理前川晃廣表示,日本企業應該學習如何高速抽身撤離中國市場。
前川強調,日企要撤出中國市場,只怕要比進入還困難。由於必須要處理的問題很多,尤其是勞工相關議題。一旦日企對地方當局提出精簡裁員的計畫,訊息往往快速為工人得知,導致資方面臨罷工危機。
前川指出,設法應對當地政府是關鍵問題。他表示,關閉一間企業需要地方當局批准,但當局往往不願合作;而行政手續相當繁複,單是申請流程,就可能成為業者異常昂貴的負擔,他說:「中國政府很習慣吸引外資進入,但缺乏撤資相關經驗。」
此外,前川提及,若日商和中國業者共組合資企業,要解散旗下子公司營運將更加麻煩。前川表示,大部分日本公司從未想過要撤出中國,因此相關章程不是相當明確,中國合作伙伴若不肯接受撤資條件,談判過程將曠日廢時。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加勒比海的台灣?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201000128-260210
海地大地震已經屆滿5週年!儘管致力重建工程的海地,迄今依然難以擺脫貧困的命運,但部分業者認為,憑著優越地理環境與低廉勞工成本,海地有潛力成為「加勒比海的台灣」。
慎防台灣進入「財富驅動」階段
http://udn.com/news/story/7338/679684
經濟日報 社論 2015-02-01
哈佛大學著名的管理學大師麥可波特(Michael Porter)在「國家競爭優勢」一書中提出,一個國家經濟發展會歷經四個階段:一、因素驅動;二、投資驅動;三、創新驅動;四、財富驅動。由於波特多次到台灣訪問演說,因此其重要理論台灣人並不算陌生。四種經濟發展的驅動力,前三種一般都耳熟能詳,並認為台灣目前應屬由「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朝野皆引為進一步發展之關鍵。至於「財富驅動」的發展動力,台灣民眾可能不太理解;頂多就是按字面解釋,大概就是「財富」本身可以自動創造財富、成就經濟成長。
然而,波特教授對「財富驅動」的發展,其實是憂慮大於肯定。他以英國為例,認為英國之所以落後於美國,就是因為過早進入「財富驅動」的發展模式,也就是除了靠財富在原有環境下持續創造所得外,投資、創新的動能都已下降,靠大量的併購來創造「財富」,對國外投資的興趣大於國內投資,實用主義的教育觀念逐漸消退,對一些「非經濟」的興趣大過於對經濟發展的專注,諸如強調對富裕者課徵重稅、勞工因所得提升而不再熱中工作、勞資關係逐漸對立…。這些「財富驅動」發展的結果,就是國家由盛轉衰的轉捩點。因此,在波特教授的眼中,「財富驅動」階段基本上是個負面發展,不宜過早來臨,也該扭轉趨勢回歸「創新驅動」階段。也因此,英國在90年代末期提出了「創新經濟」的發展策略,通過創新法律並改組部會,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之後陸續被其他國家仿效,迄今成為全球風潮。
只是,台灣因主客觀因素所限,「創新驅動」的力道不足,「財富驅動」的現象卻已普遍發生。要像英國在世紀轉換之際,重回到「創新驅動」主軸,已經愈來愈渺茫;過早一頭栽進「財富驅動」的負面發展,製造出一個由「四小龍」跌落到和馬來西亞、泰國、印尼、菲律賓「四小虎」同等級經濟體的可能性,已經愈來愈高。能否扭轉此種趨勢,再創發展新猷,就看執政當局能否更有智慧地透視問題、提出更精緻的政策措施來扭轉趨勢;而在野黨是否能睿智地改變以意識形態競爭,轉而以優秀的治國能力取勝,是另一個關鍵因素。
相對於發展程度類似的韓國或先進國家企業,台灣除了極少數企業,一般還是習於控制成本、怠於人才投資,甚至大型企業也是如此。舉最近一例,某半導體龍頭企業因關鍵研發領導幹部被韓國挖角,導致後續研發被韓國超越,損失以百億元計。媒體報導該幹部過去在台已取得數億元新台幣薪酬,其實在國際間,這種關鍵人才應已獲薪數十億元。企業如果不能以國際薪酬水準用人,導致人才流失而技術落後,可是怨不得人。然而,此種現象普遍存在於台灣各界,導致近來企業和學界最優秀人才都選擇不回台灣,滯留於國外或赴大陸發展。馬總統都已喊出人才外流是「國安問題」,但政府及民間就是無能力、無策略解決;缺人才就缺創新,台灣企業主賺了錢,還是要低薪用人,導致台灣雖獲得國際專利數據漂亮,但重要研發創新卻遠遠落後。
台灣年輕人重視「生活品質」、講究「小確幸」,已少有雄心壯志要獨步全球引領風騷。國際著名企業都是甫創立就以全球為市場來經營,但台灣年輕人大多只想有個自己的企業,滿足於養家活口,已難再產生鴻海等級之國際企業。這種微型企業就算品質精緻、口碑良好,也難在國際間揚名立萬、開疆闢土,帶動風潮、創造就業,落入新平庸時代。
◆ 張金鶚:房地合一稅改方案 宜深思
http://udn.com/news/story/7339/679516
聯合報 張金鶚/政大地政系特聘教授(台北市) 2015-02-01
最近財政部終於向行政院提出「房地合一,實價課稅」三方案,不過張盛和部長卻偏向建築業者與投資客的第三方案,且對外宣稱此次稅改玩真的!令人擔心與不解。
根據張部長的說明,第一案採五—四十五%累進稅率,太過理想,立法院過不了關,且訂定「日出條款」以避免影響九百七十萬戶,「一開始太陽太烈,不會一下把大家曬死」。因此,第三案採十七%單一稅率加上「日出條款」較具共識,立法院才會支持通過。上述這些說法,不知道大家能否接受?我是完全無法接受!
首先,房地合一稅的改革推動,主要是因為過去房地分離課稅,缺乏實價基礎,造成稅基太低,導致房地交易利得課徵很低稅負,形成房市炒作現象。如今此稅制改革主要是抑制少數(約廿%)非自住者的投資炒作,而對大多數自住者(約六十%)及無殼蝸牛(約廿%)則不受影響。因此,財政部或民間團體均提出,「自住者免課此稅」的相關規定,不知道為何張部長會說若沒有「日出條款」則會影響全國九百七十萬住戶的誇大說法?如此誤導社會大眾支持房地合一稅,明顯不當!
其次,此次稅改的合理公平原則,也是大家所關心。一般薪資勞務所得均採五—四十五%累進稅率,甚至房地產交易的土地增值稅也是廿—四十%累進稅率,為何房地合一僅僅是十七%單一稅率?合理嗎?不論賺多賺少均是十七%稅率,公平嗎?為何累進稅率就是太過理想?那一般大眾繳累進所得稅又如何可實施?難道政府是在用輕稅來鼓勵大家一起炒房賺錢嗎?
第三,財政部企圖以「房地合一稅」來取代「奢侈稅」,如此原本「交易價格」的十至十五%稅負,將改為「交易利得」的十七%,大幅降低短期投資炒作成本,政府不擔心短期房地產炒作風潮再現嗎?這是房地合一稅改的目的嗎?
最後,張部長強調,溫和漸進的第三方案是大家的共識,具可行性,立法院才會支持通過。我們不禁要問,如此不公不義的稅改方案,真的是大家的共識嗎?如此偏向建築業者及投資客的房市改革方案,能夠讓社會大眾信服嗎?立法院真的會不在乎民意通過此法案嗎?
目前財政部所提第三方案完全無法達到健全房市的原本目的,反而圖有改革虛名,更加扭曲房市,加深人民對政府的不信任與憤怒,希望政府決策高層深思!
◆ 希臘喊減債 梅克爾:不可能
http://udn.com/news/story/6811/679661
聯合報 編譯莊蕙嘉/綜合報導 2015-02-01
揚言拒絕撙節並要求重議紓困方案的希臘極左派新政府,卅日和歐元區官員首度會談,雙方沒有交集,氣氛僵硬,希臘揚言不會和「三巨頭」的稽查員合作。德國總理梅克爾和歐盟執委會主席容克皆明白表示不可能減記債務,使希臘退出歐元區風險升高;但有專家認為,沒人樂見希臘倒債,這是雙方的基本共識。
希臘財長亞洛法奇斯卅日在雅典會見歐元區財長會議主席戴斯布倫,兩人各說各話。亞洛法奇斯曾任教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是知名反撙節派,曾公開批評歐盟規定的撙節是「財政水刑」。他說:「新政府的首項行動並非藉要求展延方案來質疑方案本身。」意指希臘不稀罕新一輪紓困款,也要重議整個紓困案。
戴斯布倫不以為然表示:「希臘單方面的想法,忽視之前的所有努力,並不是向前邁進的好法子。」雙方言詞交鋒,會後握手等肢體語言也很僵硬,不歡而散的結果相當明顯。
希臘新政府喊話要「債權人」歐盟執委會、歐洲央行和國際貨幣基金減記其債務,但德國總理梅克爾已表態「不可能」。她卅一日表示:「先前民間銀行已減記希臘債務近千億美元,我不認為將有新的債務減記。」歐盟執委會主席容克也說,減記「不在雷達範圍內」。
希臘政府預定下月七至九日提出新的財政改革方案,屆時雙方的可妥協程度也會更明朗。執政黨激進左派聯盟私下透露,有自知之明須提出具說服力的改革方案,如此勢必與承諾有落差。
布魯金斯學院資深研究員裴拉吉迪斯指出,若拿不到新一輪紓困款,希臘經濟下個月就會出現問題。他說:「希臘絕對撐不過二月,情況將愈來愈糟,第一線的銀行會先出狀況。」
希臘股市卅日下跌百分之一點五九,十年公債殖利率升破百分之十,兩者顯示投資人對希臘政府正失去信心。
著名信評機構惠譽也指出,希臘仍可能和三巨頭達成協議,但只可能在談判拖延、希臘自傷經濟後,才會願意妥協。
齊普拉斯二日至四日將展開上任後首次出訪,訪問塞浦路斯、義大利及法國,討論紓困方案。
※ 相關報導:
* 黃金亮點/憂升息逼近 金價回測季線
http://udn.com/news/story/6811/680056
希臘國會大選結果由激進派左翼-Syriza獲得多數席位,領導人Alexis Tsipras透露和歐洲夥伴進行合作的意願,黃金避險需求降溫。上周聯準會(Fed)發佈FOMC會議聲明,大致維持在前一次的基調不變,然而隨著升息時間點逼近,仍然持續帶給金價壓力,促使1月29日紐約4月黃金期貨大跌超過2.5%,回落至季線之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