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3-25

快樂過生活

◆ 有效補眠45分鐘 記憶提高5倍
http://udn.com/news/story/7266/784491

Upaper 中央社 2015-03-24

研究發現,有效補眠45分鐘,就能讓記憶提高5倍。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科學家說,短暫睡眠有助大腦記憶學習到的資訊,且能「顯著」改善記憶力,意味小睡片刻確實有助學生複習考試內容。

參與研究的受試者必須學習90個單字,及120個無相關單字組成的詞組,接著,研究人員安排一部分受試者在課後觀看DVD ,另一些人去睡覺。

當他們再次接受測試時,小睡片刻的受試者記得較多詞組。

德國薩蘭大學科學家說,在睡眠期間,大腦活動產生的「紡錘波」在鞏固新資訊方面扮演重要角色,梅克林格教授說,只要小睡45分鐘至1小時,「就能將記憶信息檢索的能力提高5倍」。



◆ 內分泌作怪 可能讓你血壓高
http://udn.com/news/story/7266/784361

聯合報 記者吳佳珍/台北報導 2015-03-24

45歲的朱小姐腹痛數個月,體重下降6公斤,經診斷為腹膜炎住院,進一步超音波檢查出子宮肌瘤,手術前一刻血壓飆升不降,經轉診意外發現腎上腺瘤,醫師提醒,血壓控制不佳,須留意腎上腺問題。

三軍總醫院婦產科醫師王毓淇表示,原朱小姐以為只有子宮肌瘤,但開刀前血壓升至200/110mmHg,一直降不下來,只好緊急取消手術轉往腎臟科檢查,才發現是腎上腺瘤造成的高血壓,爾後會同泌尿科醫師,使用達文西手術同時進行子宮摘除及腎上腺瘤治療手術,為跨科合作的創舉。

朱小姐說,剖腹生完老三後就出現高血壓問題,但因沒有特別症狀,平常不太在意,好險這次因為子宮肌瘤手術,意外發現腎上腺瘤,又可以同時處理,術後隔天就可以下床走路,十分感謝醫師。

三軍總醫院腎臟科醫師陳俊吉表示,原發性高血壓常出現在中老年人,與體質較為相關,多半有家族史;續發性高血壓則有特定病因,占高血壓人口不到一成,常見是內分泌系統出問題,例如朱小姐就是腎上腺腫瘤分泌過多醛固酮,造成高血壓,同時也會出現電解質不平衡、低血鉀等問題。

陳俊吉說,續發性高血壓服用降血壓藥物無法控制,容易更早出現併發症,提醒高血壓患者,尤其是沒有家族病史的年輕患者,若服用藥物都無法穩定控制血壓,最好更詳細的檢查,確認高血壓原因。



◆ 吃東西細嚼慢嚥 吃得少又健康
http://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08/785077

【台灣新生報/記者李叔霖】2015-03-24

現代人吃太好,甚至經常大魚大肉,在美食誘惑下,經常會愈吃愈多、愈吃愈胖。

專家看法

家庭醫學科醫師朱育瑩表示,很多好吃食物多半油膩、不易消化,像這種情況就要細嚼慢嚥、碎碎保健康,如此一來,一方面不但可望減輕腸胃負擔,另一方面一口食物經過多次咀嚼也比較能夠產生飽足感,自然就會吃的少、降低食物攝取量。

此外,建議民眾多吃未曾精製過的全穀類食品,包括糙米、燕麥、全麥麵條等,這類型食物富含纖維、耐消化、提升飽足感等特性,有助於降低熱量攝取,特別是燕麥還可以降低血中膽固醇,民眾品嘗美食之後,隔天不妨泡杯燕麥當早餐,以便讓飲食均衡一下。

活動筋骨消耗熱量

民眾可以多加利用跑步機、室內腳踏車等小型健身器材,以及使用時下流行的體感遊戲機等設備,有助於消耗身體熱量,根據研究顯示,操作這些器材、設備常需大量活動身體,如果民眾經常使用這些東西,既能增加熱量消耗又能避免身體變圓。

注意事項

很多民眾在家都會邊吃東西、邊看電視,只要電視機一打開,全家人都黏在椅子上捨不得離開,加上零食、餅乾擺滿桌子,不知不覺就會吃下一堆熱量。根據研究顯示,每天電視多看兩個鐘頭,肥胖機率就會增加百分之二十三,甚至於罹患糖尿病的機會也會增加百分之十四。關鍵就在於看電視的時候,人體基礎代謝率跟睡眠狀態差不多,但是所攝取熱量卻遠高於睡眠期間。應對之道就是抬起屁股、離開椅子,不要看電視看太久。

※ 相關報導:

「流行」病

21 則留言:

fsj 提到...

醫師研發習步帶 照顧長者好輕鬆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65876

自由 2015-03-25

〔記者花孟璟/花蓮報導〕「終於可以不用再抓褲頭」!家有行動不便的長輩或病患,照顧者常因協助走路、從病床搬移到輪椅時不得要領,反而雙方受傷。門諾醫院復健科醫師楊緒南研發「平安習步帶」取得國家專利,今年終於量產,且每月免費送患者二百條!

楊緒南說,老人家最怕的就是跌倒,統計顯示,七十歲以上老人只要跌倒,有十分之一會大腿骨折,從此癱瘓,跌倒後死亡率也高達十%,他在復健科看到部份骨折的患者,原因是家人扶他走路、從床上搬到輪椅上時,因為病患身上找不到施力點,結果老人家就從照顧者手上「溜下、跌下」,造成傷害。

楊緒南花了多年研發「平安習步帶」,造型如護腰,且腰帶上前後共有大、小共四個帶子,可讓照顧者提起、拉住病人的身體;或是家屬若發現走路步態不穩的病人突然走路姿勢歪掉時,可適時「拉他一把」,防止跌倒發生。

楊緒南也現場示範使用方式。他說,患者要從床上搬到輪椅上,建議照顧者也坐在椅子上、一隻腳放在病患兩腿中間,雙手拉習步帶撐起病人身體、病人上半身可靠在照顧者的肩膀上,照顧者再把身體「轉」到輪椅的方向,讓病人坐下即完成,可保雙方都平安,不會傷到腰。

※ 相關報導:

* 水荒嚴重「小手術取消 病人早出院」
http://udn.com/news/story/7312/788275

水情吃緊,衛福部今天公布「醫院之旱災、停水、水短缺緊急應變指引」,當缺水嚴重,整形等小手術將被取消,病情較穩定的住院病人必須提早出院,不危急病人轉送至非限水地區醫院。新北市、桃園部分地區4月1日進入三階限水地區,將依指引實施。

醫事司司長王宗曦指出,該指引將無菌室、中央供應室、洗腎室、開刀房、檢驗室、急診、加護病房、產房、牙科、內視鏡檢查室等醫療場所列為關鍵部門,醫院必須盡速了解這些部門的用水狀況。



◆ 留意失智徵兆 8大警訊自我評估
http://udn.com/news/story/7266/787035

聯合報 記者蕭雅娟/屏東報導 2015-03-25

「白帶魚當成領帶掛進衣櫥」,屏東市一名失智阿嬤失去認知能力,在市場買白帶魚,回到家卻掛在衣櫥。失智症日日上演,隨著電影書籍推廣失智議題,許多中年人逐漸注意自己是否有早期失智症症狀。

近日因暢銷小說「我想念我自己」翻拍電影,女主角茱莉安摩爾,抱走影展的最佳女主角獎,讓失智議題受到關注,不少4、50歲中年人,看過電影或書本,都懷疑自己是否有早期失智症。

民眾醫院副院長也是神經科醫師蘇哲能表示,若中年人發現類似失智症症狀,透過AD8極早期失智症篩檢量表,可快速判斷有無失智症狀,也可到醫院檢查,約30分鐘可篩檢出結果。若早發現建議加入社區團體,可藉健康促進活動減緩退化。

他說,每10件事情,會錯1件,這件事就是警訊,就像一位阿嬤到市場買白帶魚,回家後媳婦找不到魚,事隔幾天後,家中傳出臭味,才發現阿嬤將白帶魚當成領帶,掛進衣櫥,這就是認知功能異常。

民眾醫院護理師羅梓凌表示,健忘和失智很好區分,例如「找不到手機」,健忘者事後看見手機,會知道剛剛在找手機,而失智患者則會問,「為什麼拿手機給我」,壓根忘記曾經尋找手機,就像用橡皮擦擦掉字句,沒有這段記憶。

而失智症8大警訊,是判斷困難,對原有嗜好不感興趣,重複相同的問題或陳述事情,使用家電、工具有困難,忘記正確的年分及日期,無法正常理財,記不住約會時間,有持續思考及記憶問題。

※ 相關報導:

* 缺血性中風急救 成大立新里程碑
http://udn.com/news/story/7266/787102

成大醫院結合消防局與台南市各醫院,推動缺血性中風患者能在3小時內,使用血栓溶解劑,目前全市的使用比率已達到5%,幾乎是全國平均數約3%的1倍。

* 聯醫38年 張碧凰推動綠色療癒
http://udn.com/news/story/7266/787088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護理長張碧凰長期服務精神病患,15年前情緒遇瓶頸,在荒野保護協會講師帶領下走進大自然後心境好轉,激發她靈感,建議醫院打造心靈療癒花園。讓患者除靠吃藥控制病情,也能在照顧花草過程中穩定身心靈。



◆ 染肺結核10年 被隔離的少女治好了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866048

自由 2015-03-25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

2005年一名正值青春年華的17歲少女被父親傳染結核病,並在2009年確診為「超級多重抗藥性結核病」,遭判定必須永久隔離,不只中斷學業,一生也要與口罩為伍,無法再以真面目示人。所幸經過一系列治療後,終於在10年後順利治癒,可以像正常人一樣生活了!

收治這名個案的彰化醫院胸腔科暨急診室主任黃伊文表示,一開始,少女就醫時,只是普通結核病,但未按時服藥,導致惡化成幾乎無藥可治的「超級多重抗藥性結核病」,必須永久隔離,即使離開醫院,也要居家隔離,外出時,口罩不離嘴。

「不過,這名個案畢竟年紀輕,要完全乖乖聽話,實在有困難!」黃伊文指出,個該案返家後,因家境不佳,四處打工補貼家用,但只要被防疫人員盯上就換新工作,多次違反規定而被強制住院隔離,不停來來回回,身心俱疲,最後點頭同意嘗試新藥治療,歷經開刀取出病灶、打針8個月與每天口服藥物。

長達2年的療程,終於在今年1月,痰液結核病檢驗由陽性轉為陰性,並順利找到工作、交了男朋友,預估她的父親也將在今年7月治癒。

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強調,去年國內結核病患新增1萬1350人,約1%、113位屬於多重抗藥性結核病,目前合計列管176人,其中4人為超級多重抗藥性結核病。

普通結核病規則服藥2週後,就不會傳染他人,並可在6至8個月治癒,但若自行中斷服藥,病情可能惡化成「多重抗藥性結核病」,甚至「超級多重抗藥性結核病」。

衛福部社會救助及社工司長李美珍說,未來第一線公衛人員訪視、照護結核病患時,將主動了解是否經濟困難,例如中低收入戶,將及時提供協助,透過整合衛政、社福資源,提高結核病防治成效。

※ 相關報導:

* 抹片篩檢子宮頸癌 加驗HPV DNA更準確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866050

身為婦產科醫師,自己的媽媽卻未能及早發現子宮頸癌,這是禾馨新生婦幼診所副院長張建玫心中最大的遺憾。昨天她出面呼籲婦女除了抹片檢查外,1-3年要做一次「人類乳突病毒基因(HPV DNA)」檢測。

* 基因檢測防癌 醫師:有時不知較好
http://udn.com/news/story/7266/787476

....陳信孚表示,沒有人是十全十美,每個人身上本來就帶有數百個缺陷基因,毫無頭緒就去做基因檢測,不見得有正面幫助;他說,有些疾病還沒有很好的預防或治療方法,提早知道自己的基因有缺陷,只是治絲益棼。

* 腫瘤小於2公分 防癌險竟拒賠
http://udn.com/news/story/7321/787448

王姓女子十五年前向某人壽公司買防癌險,前年驗出罹患直腸惡性腫瘤,申請初次罹癌保險金,卻被以腫瘤小於二公分算良性、不符契約「癌症」定義而拒賠。士林地院認為,沒規定惡性腫瘤必然大於兩公分,病理切片檢查為惡性,判決壽險公司要給付理賠金八十八萬元。

fsj 提到...

米飯冷藏12小時 熱量減60%
http://udn.com/news/story/7266/789416

Upaper 中央社 2015-03-26

斯里蘭卡研究人員表示,煮米飯加入椰子油,食用前放入冰箱冷藏半天,能減少約60%熱量,因為這讓米飯較難被人體吸收,熱量較少。

米飯為碳水化合物,提供身體能量來源,人體攝取後會分解成單醣儲存,需要時轉為葡萄糖,但血液中若有太多葡萄糖,會被儲存為脂肪。

研究人員表示,測試38種稻米找出最能提高「抗性澱粉」的方式。抗性澱粉的結構不易被消化酵素切斷,因此較不易消化、吸收。

研究人員表示,最好方式是加入1茶匙椰子油煨煮40分鐘,冷卻後放入冰箱12小時,澱粉含的直鏈澱粉,經加熱冷卻,會變成抗性澱粉,米飯重新加熱後,也不會影響含量。

英國營養專家科歐表示,抗性澱粉似乎能促進消化、改善腸胃道健康,有助調節血糖濃度。

※ 相關報導:

* 癌友亂吃保健品 當心腫瘤長更快
http://udn.com/news/story/7266/789198

許多癌症患者為了增加免疫力,總會購買高價營養補充品,根據調查發現,高達82%癌患曾使用保健食品來協助抗癌,但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長王正旭提醒,隨便亂吃保健食品也可能導致腫瘤細胞長得更快,建議癌症患者飲食仍應以天然食物為主。

王正旭表示,保健食品並非完全沒有副作用,建議患者服用保健食品應主動告知醫師,切勿捨本逐末,花大錢購買保健食品卻捨棄正規治療。



◆ 腸胃不適 竟是肺部有腫瘤
http://udn.com/news/story/7266/789400

聯合報 記者郭宣彣/鹿港報導 2015-03-26

彰化縣79歲林姓阿公菸齡逾50年,去年底因腸胃不適照射X光片,意外檢查肺部有顆腫瘤,醫師診斷罹患第二期肺癌,手術治療後恢復良好,醫師說,肺臟沒有神經,是「沉默」器官,一但病變不易察覺,建議老菸槍或有肺癌家族史者,每半年應檢查一次。

彰濱秀傳紀念醫院胸腔外科主治醫師柯志霖說,傳統胸腔鏡手術會在胸腔側面切開3至5個小傷口,醫師再把機械手臂放入胸腔內做手術,但傷口多恢復期較慢;現在用新一代單孔胸腔鏡手術,只需切一個4公分傷口,能完整切除肺部中腫瘤,術後創傷小、恢復快,專業度更高。

建議有抽菸、肺癌家族病史、高汙染性職業及慢性肺部發炎疾病等肺癌危險因子的民眾,接受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檢查。

※ 相關報導:

* 孕婦患牙周病 早產機率增3倍
http://udn.com/news/story/7266/789196

俗話說:「生一個孩子,掉一顆牙」,似乎是媽媽的宿命;牙醫師指出,這是由於孕婦在懷胎期間因內分泌改變,加上偏好酸性食物且常反胃吐酸水,造成口腔狀態改變,如果未徹底維護口腔清潔,就容易罹患蛀牙、牙齦炎或牙周病,甚至垂直感染胎兒,增加新生兒蛀牙或罹患其他口腔疾病的機率。

fsj 提到...

腹痛謹慎 闌尾炎無所不在勿輕忽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866640

自由 2015-03-27 記者郭逸/台北報導

一名21歲的北大女學生偶爾上腹疼痛,但誤以為是常見的胃痛,不以為意。日前與友人出遊,並大吃大喝,途中感到肚子劇痛,被緊急送醫,發現早已罹患闌尾結石,導致「穿孔性闌尾炎」,甚至引發輕微敗血症,經手術治療才撿回一命。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一般外科主任張原肇說,闌尾炎無所不在,症狀發作時,腹部右下方會感到刺痛。

這名來自澳門的女大生因聽聞「台灣美食甲天下」,出遊首日就開始大吃大喝。不料,在第3天時就突然腹部劇痛,骨盆腔痛到無法行走。

就醫後發現,她的白血球指數異常高,且發燒高達39℃,並確診為闌尾結石,導致穿孔性闌尾炎,甚至引發輕微敗血症,立即手術治療,並以引流管導引腹內囤積的膿汁與糞便,才撿回一命。

張原肇強調,闌尾炎是很常見的疾病,卻因為症狀與胃痛太相似,以致許多人不以為意。闌尾炎最嚴重可能引發腸沾黏與腸阻塞,進而賠上性命。

他說,民眾吃完東西經過2-3小時,卻覺得腹部很悶,甚至引發疼痛,就要趕緊就醫,以免併發更多複雜病症。



◆ 專業觀點/多運動、親友傾聽 擺脫低落情緒
http://udn.com/news/story/7266/791698

聯合報 採訪整理/記者張嘉芳 2015-03-27

躁鬱症可分為狂躁加重鬱症、輕躁加重鬱症,讀者提到的躁症亞型,可能是輕躁症。每個人面對壓力的調適情況不同,有人只有兩到三天就能逐漸適應,有人需要兩、三個月、甚至半年仍無法調適。

一般而言,女性的紓壓方式容易暴飲暴食,男性易借酒澆愁。如果為了入睡而夜夜買醉,最後演變成酗酒,形成酒癮,反而使躁鬱、憂鬱的症狀加劇,加上酒精依賴,成為惡性循環。

讀者描述在診間喃喃自語、大吼哭鬧等失控行為,自己一點也記不起來,選擇性失憶是焦慮症的一種,患者常會對某些事情不復記憶;平時服用安眠藥或飲酒的人,也可能有選擇性記憶,像打電話給別人,或半夜出門,隔天醒來卻完全不記得。

除了治療,躁鬱症患者也需要家屬的陪伴與傾聽,親友不妨鼓勵對方多到戶外走走,接觸陽光、多運動,可有助大腦神經物質傳導,降低低落情緒。

另外,使用網路社群,臉書(Facebook)、部落格(Blog)、Line等,透過經驗分享、社群相互取暖及醫學知識查詢,都是很好的紓解壓力管道,由於親友團正面力量強大,不少躁鬱症患者病情因此緩解。

至於心理醫師及物理治療師的介入,前者是認知行為治療,能夠協助患者列出容易亂花錢的地方,提醒自己特別標註:「我生病了,別做這些事」,以免事後後悔,加重病情。後者可帶領大家做晨操及手工藝等,不僅鍛鍊體能肌肉,其最大目的就是要患者轉移注意力,避免負面情緒一直在腦海中盤旋不去。

由於嚴重躁鬱症可能會有自傷行為,若上述這些方法仍無法擺脫鬱悶、失眠、無助及無望感,成天恍神、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狀持續2周以上,建議就醫治療。

諮詢╱振興醫院

諮詢╱精神科主治醫師嚴烽彰

※ 相關報導:

* 我的經驗/壓力鍋爆開 躁鬱讓我天天哭
http://udn.com/news/story/7266/791694

最近一年,我接受新的職務,卻不順利。遇到困難與長官責難時,總認為身為男子漢應忍受委屈,累積的工作壓力,導致我每天以淚面並長期失眠,甚至要以酒助眠。

直到某天晚餐,我只因女兒一個不經意的小動作,竟勃然大怒,並大聲斥責與怒吼。那時,我警覺自己生病了,隔天到精神科求診。

當天,我如何搭公車到醫院診間,其實已不復記憶,只知恢復清醒時,我已躺在急診室的觀察床上。

fsj 提到...

大火前炒菜 肝斑長滿臉
http://udn.com/news/story/7266/801563

聯合晚報 李樹人 2015-03-28

在飯店餐廳擔任廚師的小陳今年45歲,負責熱炒的他,經常在大火前甩鍋用鏟,揮汗如雨,工作相當辛苦;下班後,他常跑三溫暖、健身房,靠浸泡冷熱水池,在烤箱裡流汗來放鬆身體。

最近他照鏡子時發現,自己臉部的皮膚顏色怪異,靠近五官部分顏色較紅,外圍部分則較正常,色塊明顯、相當怪異。

到皮膚科門診就醫,醫師診斷為肝斑,必須避免強光、遠離日曬。小陳納悶,肝斑不是婦人病、好發於女性嗎,怎麼男人也會長肝斑?但他平常很少曬太陽,只在農曆過年假期間至郊外走走,沒想到肝斑就跑出來。

台大皮膚科主治醫師蔡呈芳指出,除了日曬、紫外線、個人體質、荷爾蒙變化等原因,最近研究發現,環境乾熱及可見光中的藍光,都會引發肝斑。

擔任廚師的小陳,長時間在大火前炒菜,長期處於乾熱環境中,容易造成皮膚深層的色素沈澱。此外,三溫暖或健身房的烤箱相當乾熱,且充滿紅外線,易造成血管擴張,也會讓肝斑形成。

蔡呈芳說,門診不少長肝斑的女性抱怨,已經徹底防曬,出門戴上大帽子、勤擦防曬乳液,為何還是不斷冒出肝斑,其實這可能與很多女性在家大火炒菜有關,長期處於乾熱環境中,易造成臉部色素沈澱。

另外,藍光除了會導致白內障,最新研究還發現,藍光會加速肝斑的形成。蔡呈芳表示,經常近距離緊盯手機、平板電腦的民眾,是一大警訊,當心變成花花臉。

皮膚科開業醫師趙昭明指出,肝斑與肝臟功能好壞無關,而是一種不好處理的色素沈澱,除了上述原因,經常熬夜,生活不正常,以致新陳代謝異常的人,也屬於高危險群。肝斑屬於深層色素沈澱,使用一般含有食藥署許可的美白成分保養品,效果很有限,建議可多次施打雷射,再塗抹藥用褪斑膏、三合一去斑膏。

儘管雷射、褪斑膏是目前治療肝斑的主要方式,但肝斑相當棘手,患者必須長時間治療,且平常必須做好防曬、勤塗抹防曬乳液,避免陽光直接曝曬。

此外,肝斑患者應該遠離乾熱環境,例如不要進烤箱、遠離高溫;生活起居也要正常,盡量早睡不熬夜,並減少使用3C產品,減少藍光對皮膚的傷害。



◆ 醫師:5成學童晚睡 矮人一截
http://udn.com/news/story/7266/798494

聯合報 記者洪敬浤/台中報導 2015-03-28

想要長得高,早睡是關鍵。衛生福利部台中醫院小兒科醫師陳敏恭統計,近半年門診病人中,五成學童晚間九點仍未上床,甚至有半夜才睡覺的,睡眠不足將影響身高與健康。

陳敏恭的非正式統計在門診進行,從每周看診的國中、國小學生與幼稚園學童有150人,半年超過3600人,5成學生晚間9點後才上床,甚至有人半夜才睡覺。

醫師強調,晚睡主因是課業重、參加才藝補習班,其次家長工作太晚,學童作息也延後,第三為打電動、玩3C產品。

陳敏恭說,身高取決於遺傳,但睡眠有關鍵影響,小六男童平均身高155公分、體重50公斤,有名每晚9點睡覺的男童,身高已158公分、體重44公斤,睡得飽頭好壯壯。

他強調,另名長期晚間11點才睡的男童,身高140公分、體重60公斤,比同年齡男童矮,體重也偏重,主因是才藝補習班太多,經與家長溝通,把補習調整到周末白天,避免干擾睡眠。

陳敏恭說,每晚9點到10點入睡後,體內會分泌促進長高的賀爾蒙,女生18歲、男生20歲後就不再長高,幼稚園建議睡眠時間11-13小時、小學10-11小時、國中9-10小時;就算課業重,國小最好在晚間10點前入睡。

醫師強調,每周有7小時中等強度運動,例如游泳、打球、跑步、跳繩或騎腳踏車等,加上營養均衡,也可促進生長發育。



◆ 工作狂1天只睡2小時 竟是惡性腦瘤造成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866912

自由 2015-03-28

記者張軒哲/台中報導

頭痛難安眠,不可輕忽,小心腦部長惡瘤!

台中市一名48歲的許姓貿易公司女主管常因頭痛難以安眠,每天只睡2小時,半夜還起來工作。但就醫後才得知原來半夜不睡覺的原因,竟是罹患惡性腦瘤所致。醫師為她手術切除長在腦部右側顳葉一顆直徑近5公分的腦瘤,但已是最嚴重的第4級。

許女原本業績平平,生活作息也正常,但近2年工作積極,連半夜要連絡外國客戶的苦差事也都義不容辭接手,業績蒸蒸日上,去年升為業務部主管。

原來她每天晚上大約都只睡2小時,到了半夜1、2點,會因頭痛驚醒,無法再入眠。原以為是工作壓力大加上更年期作祟,以致晚上睡不好,反正醒來頭痛就舒緩,索性用工作來填補長夜。

不料去年下半年,許女頭痛更加劇烈,連醒著時也頭痛難抑,吃止痛藥仍未改善。家人逼著她就醫,經過電腦斷層檢查發現腦部右側顳葉長了一顆直徑近5公分的腦瘤,腫瘤周邊伴隨水腫。

光田醫院神經外科醫師徐雷鐸為她安排開顱手術,切除腫瘤,經切片化驗確定腫瘤類型是「多形性神經膠原母細胞瘤」,是腦部原發性惡性腫瘤中最常見的一種。

徐雷鐸說,許女夜半頭痛無法入眠,主要是因為睡眠時,血中二氧化碳含量較高,會讓血管擴張,加上腦內有腫瘤,擴張的血管和腫瘤會壓迫腦部,因此睡到一半或剛起床時就會頭痛,醒來後頭痛症狀就會減緩。因為不睡覺頭痛就會消失,讓許女輕忽病症,延誤就醫時間。

徐雷鐸表示,許女到院時,頭痛到無法坐立,只能躺著。手術摘除腦瘤後,夜半頭痛的問題立即消失,後來也離職,持續接受治療,目前已完成療程,只需服用抗癌藥物,並定期回診追蹤。醫師也鼓勵許女多接觸戶外,保持愉快心情抗癌。

fsj 提到...

哥斯大黎加 再生能源供電75天 破全球紀錄
http://udn.com/news/story/6811/802717

經濟日報 本報訊 2015-03-29

哥斯大黎加今年已連續75天使用再生能源發電,而未使用化石燃料發電,打破全球紀錄。今年豐沛的雨量讓哥國的四座水力發電運轉不絕,幾乎可以應付電力需求。



◆ 「被水垢嚇到」台東人花錢喝山泉
http://udn.com/news/story/7929/802881

聯合報 記者施鴻基、羅紹平、潘俊偉/台東縣報導 2015-03-29

台東自來水石灰質含量高,容易起水垢,口感不佳,不少縣民寧願花錢買山泉水飲用,卻把消毒過的自來水拿來洗澡、沖廁。台東人自嘲付一樣的錢,喝的是次等的水,宛如二等公民。

台東縣因岩層地質問題,自來水石灰質含量偏高,水燒開就有白色附著物或沉殿,日積月累堵塞管線,口感也不佳,坊間山泉水交易應運而生。

但台東縣衛生局最近公布坊間山泉水加水站的水質稽查結果,十四處加水站八處不合格,其中一家加水站業者就包辦六處,生菌含量偏高。不過民眾不以為意,還是習慣買水來喝。

台東市民張文德說,他家四個人每周至少喝掉六十公升山泉水,只要煮沸就沒問題,每月額外增加三百元開銷,自來水只用來洗滌、沐浴、沖廁,主因是自來水加熱後會結一層水垢,水壺難清洗、飲水機堵塞故障之外,洗澡的熱水器沒幾年就要換新,水管也要花錢請人來通,「付一樣的水費,用的卻是這種水,實在很可憐」。

張文德還說,辦公室要接待客戶奉茶,用水量更多,每月額外的水費至少一千五百元。更換逆滲透濾水器的濾心,每年還要多花五千元。

「煮過的自來水,喝起來像是泡了沙子。」陳姓市民說,剛搬到台東時,就被自來水質嚇到,以為是自家管線出問題,還請人修理過,後來才發現是普遍現象,「我在高雄住過三年,一比就覺得高雄的自來水還不錯。」

他說,在台東住了一年,熱水管線、設備都出問題,工人從電熱水器挖出一臉盆水垢,浴廁蓮蓬頭、水龍頭出水量大減一半,「這些維修成本都該要求自來水公司來出」。

自來水公司曾評估軟化水質至少要五億元,但水公司以財務不佳遲不改善,讓台東人埋怨:水公司在台東花上億元蓋新大樓,為何沒錢改善水質?

立委劉櫂豪指出,自來水公司有義務提供潔淨、高品質的自來水給用戶,不能因地區不同而有所差別,他將邀經濟部、水公司溝通,設法改善台東的水質。

※ 相關報導:

* 台東自來水口感不佳 加水站月入十多萬元
http://udn.com/news/story/7929/802883

台東自來水口感不佳,意外創造賣水商機,小規模的加水站業者就能月入十萬元以上,也有人從一輛小發財車,發展成十幾名員工的企業老闆。

目前台東市區約有六十處加水站,每桶廿公升的水賣廿元到四十元,每處每月約可賣出一百五十桶,粗估每年至少五百萬元以上商機,但業者的實際成本只占四分之一,利潤可觀。

* 台東加水站逾半含菌超標 業者:標準太嚴
http://udn.com/news/story/7929/802884

台東人棄自來水、改喝山泉水多年,但台東縣衛生局最近抽樣稽查,水質合格的加水站還不到一半,卻苦無專法可管。台東縣衛生局表示,將參考高雄經驗訂定辦法,約束加水站、送水車的水源與水質。

台東衛生局這次僅抽查十四處山泉水加水站,大腸桿菌群、綠膿桿菌、糞便性鏈球菌含量就有過半數都不合格,官員說,這只是抽樣稽查,若全縣普查,結果恐更難看。

衛生局長盧道揚說,台東縣沒有管理山泉水業者或水質的法規,只能參考中央的包裝飲用水規定,要求各項菌種零檢出,但無「法」對不合格業者開罰;目前正制訂辦法,改變現狀。

* 水公司:石灰未超標 沒錢改善台東水
http://udn.com/news/story/7929/802887

聯合報 記者施鴻基、羅紹平/台東縣報導 2015-03-29

台東自來水石灰質含量偏高,民眾擔心腎結石,家裡的飲水機也常因此故障,自嘲是二等公民。但自來水公司表示,自來水石灰含量都在標準值內,民眾不敢喝是心理因素;目前水公司財務狀況不佳,無力軟化水質硬度。



◆ 向深海採礦說不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329000161-260210

工商時報 2015年03月29日 吳慧珍

■儘管海底採礦在國際掀起熱潮,也獲聯合國機構ISA支持,但紐西蘭環保署基於維護海洋生態環境,1年內否決2件深海開採申請,令業者擔心阻礙經濟發展。

■A decision to block a deep sea mining venture off the New Zealand coast has cast a shadow over an emerging global industry.

紐西蘭磷酸鹽公司Chatham Rock Phosphate申請在南島坎特伯里區(Canterbury)附近海域採礦,但此開發案2月時遭紐國環保署(EPA)否決,理由是會對當地海床造成「顯著且永久的不良影響」。

這是不到1年內,第2件被紐西蘭政府打回票的深海採礦申請案。去年6月,紐國礦商Trans Tasman Resources申請在北島西岸海床開採鐵礦砂,若經核准將開紐國先例,然仍被環保署否決。

EPA發現這2件申請案不具經濟效益,EPA予以否決所釋出的訊息是,經濟利益不大又會破壞環境生態的高風險開發案,紐國政府拒絕接受。

業者籲政府修法開放

不過EPA的決定無異讓深海採礦的擁護者挨了悶棍,他們敦促紐國政府考慮修法,確保法令不會阻礙經濟發展。

海底富藏銅、鎳、錳、鈷、鋅等可應用於科技產品的金屬礦物,隨著海底開採技術大躍進,這些深海礦物對採礦商來說不再可望不可及,甚至掀起國際間的海底爭奪戰。

Chatham Rock Phosphate執行董事卡斯托(Chris Castle)表示:「說深感失望還算客氣,我們簡直震驚到說不出話來。只要是牽涉到可能對環境造成衝擊的計畫,整個政府機制尤其是環保署,似乎怯於點頭放行。」

卡斯托說:「就算採礦業者有機會吸引資金投入紐西蘭的新開發案,恐因政府的決策增添難度。」

國際深海採礦 升溫

發展近20年的深海採礦被吹捧成蘊藏巨大商機,連英國首相卡麥隆都聲稱,未來30年海底採礦會為英國經濟貢獻400億英鎊。

監督公海採礦事務的聯合國機構「國際海床管理局」(ISA),迄已核發26張公海開採執照給政府和企業。紐西蘭、納米比亞、巴布亞紐幾內亞等國,也以國家名義發出海床開採許可,知名南非鑽石商戴比爾斯(De Beers)即獲准在納米比亞附近深海挖掘鑽石。

ISA法律顧問洛奇(Michael Lodge)說:「我們發出的開採許可涵蓋120萬平方公里海域,相當於墨西哥的國土面積。以往政府組織是主要申請者,但近3年來民間企業更為積極。」

美國國防承包商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和比利時礦商G-TEC Sea Mineral Resources,皆獲得發照從事深海採礦。

紐西蘭當局接連拒絕2件深海採礦申請,獲環保團體叫好肯定,他們擔心採礦活動會破壞脆弱的生態系統。綠色和平組織海洋專案主任佩吉(Richard Page)撰寫報告指出:「管制陸上的採礦廢棄物已經不簡單了,想像得出遏阻海洋環境汙染擴散的問題更棘手。」

有別於海床採礦在紐西蘭遇阻,巴布亞紐幾內亞外海的金、銅礦開採計畫卻往前邁進一大步,全球第1家取得深海採礦租約的加拿大礦商Nautilus Minerals已與巴國政府合作,預計2018年前於1,600公尺深海處開採。

fsj 提到...

不願被病綁住 「跑不婷」跑出陰霾
http://udn.com/news/story/7314/802541

聯合報 記者林敬家/彰化報導 2015-03-29

28歲的曾婉婷是糖尿病患者,一天打4次胰島素,曾對未來茫然罹患憂鬱症,後來轉念「不願被病綁住」,陸續完成自行車環島、馬拉松等挑戰,朋友稱她「跑不婷」,運動讓她身心健康,現在她是自殺防治的關懷訪視員,用自己的故事鼓舞失意的人。

「幸福的人不見得不憂鬱」,曾婉婷身處幸福家庭,國小三年級被診斷罹患第一型糖尿病,母親深感自責,家人雖對她疼愛有加,她卻難以肯定自己,大學期間罹患憂鬱症,常掉淚鬧脾氣,甚至有輕生念頭。曾媽媽提到,每當接到學校老師電話,總擔心女兒是不是出事了。

求學期間曾婉婷常請假回診,體育課也只能坐在一旁,每天自己打4次針,每次拿著用筷子盒裝的針頭進廁所,總有同學側目,曾婉婷說,打針不痛,但旁人將她視為「病人」的眼光,讓她不自在。

2012年曾婉婷接受朋友邀約,完成10天一千公里的自行車環島,即使多次坐上補給車,卻體悟「原來生病的人還可以做很多事」,她開始挑戰馬拉松,從10公里到半馬(21K),去年11月她完成首場全馬(42K)挑戰。

糖尿病患者長跑須顧及血糖變化,以免身體無法負荷,曾婉婷也因為運動變得陽光、自信,漸漸走出憂鬱。她喜歡沿著芬園鄉練跑,出門故意不帶錢,讓自己沒後路,必須折返跑回來。

「家人是我最大支柱」曾婉婷說,家裡有病人,全家曾愁雲慘霧,家人的愛,讓她對抗病魔更有力量。現在她是自殺防治的關懷訪視員,面對失意的人多了同理心,她認為,唯有理解當事人面臨的困境,才能對症下藥,揮別陰霾。



◆ 為愛開門 21逃家囝仔最愛回的家
http://udn.com/news/story/7319/802544

聯合報 記者程遠述/新社報導 2015-03-29

沈原政、古海珍夫婦在新社山區務農,也是當地少見的寄養家庭,沈家四面環山,寄養機構常安排愛逃家的孩子到此,根本「無處可逃」,20年來,夫妻兩人用愛心灌溉,這個山上逃不了的地方,變成21個寄養童永遠不想離開的家。

古海珍今年54歲,當寄養媽媽已20年。她說,她照顧的孩子多曾受虐或目睹家暴,常有過動、暴力傾向,甚至習慣逃家,她住的新社山區,入夜後又黑又冷,周遭沒幾戶鄰居,孩子跑出去都會嚇得再回來,「我家從不關鐵門、晚上燈一定開著」。

小李(化名)是棄嬰,極度缺乏安全感,常從收容處所逃跑,小三住到沈原政、古海珍家,直到國三畢業,才離家讀高中。

「小李常逃跑,但會默默回來。」古海珍說,她會傾聽孩子,等到有安全感就不會再跑,現在聽到小李電話說「阿姨,我今天會回家」,就溫暖在心頭。

他們夫婦說,孩子都不壞,只是受過傷;有的破壞家具、有的拿玩具刀恐嚇別人,甚至打老師,但他們堅持耐心,每天載孩子上下學,孩子感受得到。

沈家寄養的孩子已有21人,古海珍每個都疼入心,長大後仍保持聯絡,逢年過節還會包紅包探望,就像親生媽媽。

家扶基金會社工督導李國樑說,每年需要寄養的兒少有增加趨勢,呼籲民眾投入寄養家庭行列。北台中家扶中心電話專線:(04)24180635。

※ 相關報導:

* 「BOOK可思議」義賣 幫4萬本書找主人
http://udn.com/news/story/7325/802636

外埔居民王俊德想結束自家書店,把4萬本圖書捐給外埔國小,學校動用10多名老師整理,昨舉辦「BOOK可思議」義賣,幫圖書找到新主人;不少學生拿著零用錢買書,義賣所得捐給公益團體。

開書店10多年的王俊德,熱愛閱讀藏書,但網路書店竄起,傳統書店紛紛關門。王俊德說,他捨不得把圖書秤斤論兩賣,又找不到新歸宿,暫放在朋友倉庫,後來找到外埔國小,讓學生、家長用銅板買書,所得再捐給華山基金會。

* 你點愛「馨」套餐 屏東勵馨捐10%助青年就業
http://udn.com/news/story/7327/802586

勵馨基金會屏東分會結合屏東市眷村8家餐廳成為「公益商圈」,昨天起到4月底止,消費者到聯盟餐廳,點用愛馨公益套餐,店家就會捐出10%,協助勵馨扶持青少年學習一技之長。



◆ 中油賣水果? 愛心站長幫銷芭樂
http://udn.com/news/story/7319/802592

聯合報 記者尤聰光/台東報導 2015-03-29

台東市富岡中油加油站長黃興泰主動協助地方果農促銷紅心芭樂,免費提供攤位讓農民販售,意外獲得加油民眾捧場。年初至今,已賣出近千包芭樂,果農有了穩定收入,他也因而被人譽為「愛心站長」。

黃興泰客氣地說:「只是幫個小忙,沒什麼大不了啦!」他表示,去年底有果農前來加油時,詢問可否協助幫忙促銷紅心芭樂,他立即答應。今年初時,他就找張桌子讓果農擺放採收的芭樂,沒想到第一天,幾十包芭樂就賣光光,隔天再增加數量擺放,一樣熱銷。於是他告訴果農直接用斤來補貨,從一開始十幾斤,到現在每天有百斤的貨源。

「不會吧!中油也賣農產品嗎?」加油民眾來到富岡加油站加油,看到站內一角擺攤賣芭樂,都忍不住詢問,得知這是站長協助在地果農後,不少人掏腰包。每包100元,有人一買3、4包,甚至有熟客每次加油都買。

民眾表示,利吉的紅心芭樂本來就很好吃,果肉香甜美味,且無毒栽種的健康農產,也令人安心,加油又能幫助農民,這是好事一樁。「雖然量不是大宗,但不無小補。」黃興泰說,看到加油民眾這麼捧場,能幫果農們一點小忙,自己也感到高興。

※ 相關報導:

* 北捷保全線索拼圖 幫老人回家
http://udn.com/news/story/7320/802423

台北捷運公司昨在捷運大安森林公園站舉行「捷運文化節」活動,市長柯文哲還頒獎表揚16位績優保全人員,感謝這群「守護天使」。其中已在捷運工作10年的盧金田,特別難忘曾協助失智老人找到家人。

盧金田記得,有一天在淡水站上班,見到一位步履蹣跚老人,在票匣口神色慌張,彷彿迷了路。他憑著職業敏銳度上前詢問,發現對方是患有失智症的長者。

老先生只記得從台東來,嘴裡喃喃說著要找女兒,卻只記得「女兒住在淡水、一個轉彎、一棟公寓」。盧金田靈機一動,向附近計程車司機一個個打聽,並且仔細記錄每一線索,最後拼湊出老人家的女兒「可能」住在沙崙。他帶著老先生在沙崙一帶繞,終於找到老先生的女兒家。盧金田說,看到父女團圓的高興模樣,自己也非常感動。

* 客家阿婆雨中徘徊 警助返家
http://udn.com/news/story/7320/802674

花蓮縣吉安鄉1名年約83歲的羅姓阿婆,日前下午約1時許,被發現獨自在吉安鄉的街道徘徊,警方獲報到場發現婦人又渴又累,先將她帶回派出所休息並提供熱茶水,以客語和婦人溝通,將她平安送回家。

fsj 提到...

酒「飲」來肝癌 咖啡降風險
http://udn.com/news/story/7266/801971

世界日報 編譯宋凌蘭/綜合27日電 2015-03-29

調查肝癌原因的研究員表示,他們發現一天喝三杯酒就可能得肝癌。不過愛喝咖啡的人有福了,因為「強烈證據」顯示,喝咖啡可降低罹患肝癌的風險。

「美國癌症研究所」(American Institute for Cancer Research)和「世界癌症研究基金」(World Cancer Research Fund)的專家,分析了涉及820萬人和超過2萬4500個肝癌病例的34項研究,目的是瞭解飲食、體重和體能活動,如何影響罹患肝癌的風險。

他們指出,得肝癌的其他風險因素,包括肥胖、食用汙染黃趜毒素(aflatoxins)的食物,例如穀類、香料、花生、堅果、黑胡椒、水果乾、無花果乾和辣椒。黃趜毒素是霉菌產生的毒素,往往是因貯存食物不當引起,通常存在於來自氣候較暖、開發中地區的食物。2012年全球有74萬6000人死於肝癌。

這兩個團體在日前發表的聯合報告中表示,強烈證據顯示,每天喝三杯以上的酒,以及體重過重或肥胖,都是肝癌的原因。

美國癌症研究所說,每天喝兩杯酒也不見得安全,因為會提高罹患乳癌和食道癌的風險。該團體建議,女性每天應只喝一杯,男性則不超過兩杯。

參與這項研究的教堂山北卡大學研究員赫斯汀(Stephen Hursting)說,這是從嚴謹的系統性審查首次得到如此明確的訊號,顯示肥胖增加肝癌風險,咖啡則降低風險。這也是確定多少酒精就可提高肝癌風險的第一項審查。

美國癌症研究所指出,如果所有美國人都能保持健康的體重,也不喝酒,將可使美國的肝癌降低30%,也就是一年減少1萬700個病例。

※ 相關報導:

* 睡多久、怎麼躺?教你睡個好覺
http://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08/796762

每個人有三分之一的時間與床為伍,但要怎麼睡?睡多久?以及好的睡眠要素是什麼?恐怕很多人不清楚。....每個人喜歡的睡姿不同,只要全身肌肉放鬆,就能睡得好。

* 攝取過多雌激素 小心得乳癌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329000839-260307

....對女性而言,雌激素可謂一把雙面刃。雌激素可以使女性變得更有「女人味」,與此同時,雌激素濃度一直處於高位的女性,也更容易受到乳腺癌的「青睞」。

....許多年輕女性對於各種洗護產品和化妝品情有獨鍾。其實,過多使用這些東西往往會對疾病的發生埋下禍根。因為一部分產品中添加了鄰苯二甲酸二乙酯,這種成分是一種香料溶劑,添加到髮膠中,不會使頭髮變得過於僵硬,並能增加髮質的柔順感。同時,這種物質能從呼吸系統和皮膚進入體內,發揮類似雌激素的作用,干擾女性內分泌系統。如果過量使用會增加女性患乳腺癌的機率。

還有一些女性年近40,為了留住年輕的容顏,她們透過服用抗衰老的營養品試圖讓美麗永駐。其實,這類藥物中很可能存在激素,使用之後如果改變了月經時間,或者行經的時間增長了,就可能含有雌激素,久服可能誘發乳腺癌。

....其次要適當運動並注意不能過度熬夜。長時間面對電腦,缺乏運動也是時下年輕女性的一大通病。建議女性在繁忙的工作之餘,每周抽出1至3天進行2小時的有氧運動。這樣做可以明顯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有效預防乳腺癌的發生。



◆ 5春季蔬果 排毒護肝好幫手
http://udn.com/news/story/7266/801972

世界日報 編譯宋凌蘭/綜合27日電 2015-03-29

由於肝臟過濾我們吃的所有東西,再分發到血液和器官,我們必須確保不給肝臟太多壓力。而以植物為主的全食飲食,是保養肝臟的最好方法之一。春天已到,何不多享受對肝有好處的一些當季蔬果。

朝鮮薊(artichoke):可提高肝功能,排除血液中的有害物質,改善排泄,不但有很多纖維,還有一點蛋白質。可以生吃或蒸、烤,懶一點就直接去買一罐浸在水裡(不要浸在油裡)的朝鮮薊,加入沙拉或其他菜。

芝麻菜(arugula):所有的青菜對肝臟都很好,包括春天特別美味的芝麻菜,它有點苦味,很適合加在沙拉裡。芝麻菜有助消化,研究顯示可抗癌,而且含有豐富的葉綠素,可抗發炎。

蘆筍:蘆筍不但纖維多,且有清毒的作用,還有豐富的葉酸、抗氧化劑、葉綠素,以及增進性慾的功用。蘆筍也有專門對抗毒素和整體酸性的許多養分。

球莖茴香(fennel):這種菜被忽視,雖然外形看來奇怪,但是有益健康。如果你的消化有問題,或只是普通的不消化,球莖茴香將能大大幫助你。它含有的酵素不但能分解食物,也能分解毒素,準備排出體外。球莖茴香也是很好的維他命C的來源,肝功能和免疲系統都需要這種維他命。

鳳梨:鳳梨所含的酵素菠蘿蛋白(bromelain),是這個水果有益肝臟的原因。它能分解體內毒素,準備排出體外,所以吃了鳳梨有助改善消化。它高量的維他命C也有益肝臟,且能改善整體免疫功能。而且最好的是,鳳梨含有大量的鉀,有助身體排出廢物,支持體內的水平衡。



◆ 「桃花癲」發作 男大生狂買包送人
http://udn.com/news/story/7266/802845

聯合報 記者鄧桂芬/台北報導 2015-03-29

春季天氣變化大,有些人的心情也隨之起伏不定。醫師指出,月初開始,躁鬱症求診者增加二成,多數患者無法控制情緒,出現亂花錢、愛講話、狂妄自大等症狀。因發病期間無病識感,家屬應多注意病人狀況,及早就醫。

曾有一名男大學生,被父母強押到診所看病,詢問才知男學生最近自認「萬人迷」,狂買手機、鑽戒和名牌包包,轉送女性友人或陌生女子。父母從信用卡帳單發現兒子揮霍無度,以為他被鬼「煞到」,到處求神問卜,後來想起家中長輩曾患躁鬱症,趕緊帶兒子就醫。

開業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表示,躁鬱症也稱雙向型情緒障礙,可分為躁症和鬱症。躁症多在春季出現,易有亢奮衝動、暴躁易怒和睡眠減少等症狀,因發作於桃花盛開的春天,又稱「桃花癲」;鬱症多在冬季復發,易憂愁沮喪,萌生輕生念頭。

男大生遵照醫囑用藥,約一個月後病情穩定。收治該名個案的楊聰財指出,躁鬱症發病原因至今不明,醫界普遍認為和腦細胞運作失調有關,不過患者多有家族史,遇到生活重大挫折更易發作。

三軍總醫院精神醫學部主任黃三原表示,不少才華洋溢藝術家或作家,其實是躁鬱症患者,如音樂家貝多芬、畫家梵谷,因其中一個症狀表現就是思考快,讓他們能發揮創作靈感。

不過,躁症發作常讓家屬難以招架,曾有患者一天買了三棟房,一口氣訂十部高級跑車。台北榮總精神部主治醫師劉慕恩建議,病人可培養記帳和睡眠紀錄習慣,一旦發現花錢沒節制,或睡眠時間愈來愈少,就應回診檢查。

「溫情支持是最好的特效藥。」振興醫院身心內科主治醫師嚴烽彰說,家屬應多關心患者心情,以免躁鬱症發作造成更多困擾。

※ 相關報導:

* 「鼻塞噴劑」噴上癮 無法根治恐惡化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867171

因季節交替出現過敏症狀的病患最近增多。醫師臨床發現,在廣告的加持下,坊間容易取得、標榜不含類固醇的鼻塞噴劑(或稱鼻噴劑),越來越多人使用,甚至「用上癮」。但此類噴劑雖能立即緩解症狀,卻無法根治問題,長期使用可能惡化病情。

衛福部桃園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鄭爵儀表示,市售鼻塞噴劑廣告標榜「不含類固醇」、「迅速見效」,而且在坊間藥局都能買得到,因此成為鼻塞患者的愛用物;但此類噴劑只是血管收縮劑,讓腫脹的血管能迅速消脹,立即緩解症狀。

「有些人噴到上癮,甚至一天要噴一罐。」鄭爵儀指出,許多患者發現立即見效就拚命噴,卻不知此類藥劑會「越用越多」。剛開始一個月才會噴完一罐,久而久之變成幾天內就噴完,甚至有患者要隨身攜帶,否則會沒有安全感,因為一停用就會不舒服。

fsj 提到...

黑米正夯 花青素超多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867429

自由 2015-03-30

文/詹蕥顄

稻米隨著農業科學家不斷地研發改良,目前種類眾多,民眾在選擇米類的同時,可根據口感、顏色及加工方式的不同來挑選自己所需。

在口感上分為粳米、秈米、糯米;而米的顏色又分為紅、黑、黃、綠、褐、紫色等;加工方式分為糙米(脫去稻殼,保留了米糠層及胚芽)、胚芽米(保留部分的米糠層及胚芽)及白米。

因目前市面上較常見的有色水稻,如紅糯米、黑糯米(或稱紫米),所以有些民眾認為黑米就是糯米,其實無論是粳米、秈米或糯米,其顏色皆含有紫色、褐色甚至是黑色,民眾選購的種類會隨著用途而有所不同。

在選購時,該如何由口感及外表,區分所購買的黑米是屬於粳米、秈米或糯米呢?

◎米類依口感與外觀分類如下:

●粳米:又稱為「蓬萊米」,外表圓圓短短,口感軟硬適中,常被用來做米飯、壽司。

●秈米:又稱為「在來米」,外表細細長長,口感較硬,常被用來做蘿蔔糕、發糕、碗粿等點心。

●糯米:

1.糯米顏色為白色不透明,不似稻米屬於半透明的顏色。

2.糯米分為粳糯或秈糯:

(1)粳糯依外表圓短,故稱圓糯,常被用來做紅龜粿、甜糕、湯圓。

(2)秈糯則因外表細長稱為長糯,常被用來做油飯、肉粽等。

目前市面上流行購買黑米,黑米在加工過程中保留了米糠層,米糠層包含穎果皮、種皮及糊粉層,所以強調食用比較健康。

由於黑米是屬於「糙米」,米糠層含有許多的維生素B、膳食纖維及鎂、鋅、磷、鉀等礦物質,其膳食纖維可控制血糖、血脂及幫助排便,而礦物質鉀、鎂,則有助於血壓控制。

黑米的皮層中含有大量的花青素,國內、外研究顯示,米的顏色越深,則抗氧化、抗衰老的效果越強,可保護DNA不受自由基的破壞,除了花青素外,尚含有黃酮類活性物質,有助於預防動脈硬化。

黑米的好處雖多,但並非適合於每個人,若民眾為慢性腎臟病者,建議以白米或低氮澱粉(冬粉、米粉、米苔目、粄條等)取代黑米、糙米、燕麥等食物,因米糠層含較多的磷,如一碗白飯含80mg磷,若換成一碗糙米飯則含有320mg。

(作者為台南市立醫院營養師)



◆ 不明原因 台西鄉死亡人數增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330000443-260107

中國時報 2015年03月30日 周麗蘭/雲林報導

台西鄉民發起的雲林縣耘林藝術人文生態關懷協會從戶政單位收集資料,比對發現從1976年到去年的戶籍人數逐年下降25%,但身故人數卻增加50%,且多數死因不明,呼籲雲林縣政府關切六輕周遭鄉鎮居民的健康風險。

雲林縣耘林藝術人文生態關懷協會為釐清鄉民死亡原因,收集1976年到2006年每間隔5年的戶籍人數與身故人數資料,以及2007年到2014年每年的前述兩種資料。

該協會志工吳日輝分析,指台西鄉1976年到1991年人口約3萬4000多人,平均每年身故250人;不過,自從台塑六輕於1998年營運後,台西鄉從2001年到2014年人口減到2萬5000人,身故人數卻升高至每年平均300人。

吳日輝說,台西鄉的人口數,這38年來減少25%,但死亡率卻增加50%;其中,死亡原因不明,諸如:呼吸衰竭、心肺衰竭、心衰竭、惡體質、多重器官衰竭、猝死,根本看不出真正的致死原因。

吳日輝表示,鄉下人有留一口氣回家過世的習俗,事後開的死亡證明書,死因通常都寫得很模糊,如果不是主治醫師所開,根本不會寫明是罹癌,但只要看病歷就很清楚。

為此協會志工詳細記錄近3年來該鄉溪頂村、光華村、五榔村的死亡人口,以及實地查訪的死因,竟多達70%都是癌症身故。

吳日輝說,台大公衛學院副院長詹長權提出台塑六輕周圍10鄉鎮30萬人口全面健檢的建議非常必要,如果台塑懷疑地方環保團體危言聳聽,只要全面抽血檢測證實沒有,環團自然會閉嘴;但若證實六輕汙染危及居民健康,政府一定要趕快處理。

吳日輝還認為,即使政府不願花錢做30萬人口抽血檢驗,只要健保局提供專家分析比對近年台西鄉民身故者的病歷,答案也能很快揭曉,只是做不做的問題而已。

fsj 提到...

BMI有城鄉差距 台東最胖、台北最瘦
http://udn.com/news/story/7936/806656

聯合報 記者吳佳珍/台北報導 2015-03-31

根據衛福部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四十五歲以上成人逾二成有肥胖的風險,超過一半以上同時有體重過重及肥胖的危機,而且肥胖率有縣市差異,台北人最瘦、花東人肥胖率較高。

花東BMI高於24的人 高達百分之44

這項調查是以身體質量指數(BMI,體重公斤數除以身高公尺的平方)高於廿四即為過重,按此標準,以居住在台東縣、花蓮縣最高,達百分之四十四點七及四十四點一,最低的則是台北市,過重比率為百分之卅四點三,醫師表示,肥胖的城鄉差距,反應的是健康不平等的問題。

曾在台東服務過的馬偕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江盛感觸很深,他表示,這些年來,東部人最大的改變不只是腰圍,而是身體尺寸都增加,特別在原住民社區尤其明顯,代謝症候群甚至成為流行病,心血管疾病患者增加,馬偕醫院台東分院的心臟內科已成為病患最多的「大科」。

偏鄉外食多 酒類攝取過量

江盛說,造成偏鄉肥胖率較高的原因很多,包含偏鄉不易取得生鮮食物,例如生鮮超市都只集中在台東市,離開市區就無處可尋,加上家戶人口眾多,經濟負擔大,工作忙碌沒時間好好做飯,就買現成的食品,尤其酒類及加工食品攝取過量,都容易帶來肥胖問題,長期的代價便是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中風、膽囊病、骨關節疼痛、子宮內膜癌、大腸癌、動脈硬化等。

甜食的禍害 民眾所知不多

貧富差距的問題難以解決,但民眾對甜食的禍害卻所知不多,含糖飲料和油炸食物天天入口,造成的健康危害更令人憂心。愈來愈多的科學實驗證明,嗜吃甜食也可能上癮,但如果食用高濃縮果糖、代糖或糖精,可能干擾體內基本調控熱量的機制,更帶來肥胖的隱憂。

社經地位較低 肥胖率較高

成大醫學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吳至行表示,美國許多的研究發現,社經地位較低的人肥胖率較高,因為健康的食物通常價位較高,反而是足夠熱量又低價的食物通常不健康,例如速食等,顯示經濟條件的確養成某些飲食習慣,進而影響健康。

※ 相關報導:

* 外食人口多 台北人為什麼最瘦?
http://udn.com/news/story/7936/806653

資料顯示台北市民最瘦,台北市衛生局健康管理處長林莉茹說,北市外食人口比例應不比其他縣市低,但北市民較有健康意識,會選擇多吃蔬果,留意體重管理,所以平均體重才比其他縣市民眾低。

* 台東BMI為什麼高? 衛生局:有三個原因
http://udn.com/news/story/7936/806636

-- 貧窮縣,飲食較不注重健康。
-- 勞工多,吃飯以吃飽為主。
- 交通差,仰賴車輛 徒步運動量少。

....台東縣衛生局則質疑,台東人實際上沒那麼胖,可能是抽樣選擇區域肥胖人數較多的結果,「早晚到體育場、森林公園看看,都是運動的人」,希望中央再調查一次。

* 美國10個肥胖州 9個在南部
http://udn.com/news/story/7936/806638

根據去年九月美國發表的一份報告,儘管美國第一夫人蜜雪兒.歐巴馬等人一再公開宣導,二○一三年美國仍有廿州的成人肥胖率逾三成,為歷來之最,反觀二○一二年僅十三州,顯示美國的肥胖問題仍在惡化。此外,成人肥胖率最高的十州,其中九州在南部,維持數年來的趨勢。

根據非營利組織美國健康信託與羅伯.伍德.強森基金會發表的報告,擁有最健康的身體質量指數(BMI)的是西部和東北部州,其中以科羅拉多州的成人肥胖率百分之廿一點三,為全美最低。



◆ 太衝、三陰交、血海 緩解痛經先按3穴位
http://udn.com/news/story/7266/805890

聯合報 周書慧/台中榮總傳統醫學科醫師 2015-03-31

根據文獻記載,超過一半的女性都曾有過痛經的經驗,門診中也不乏女性患者因痛經困擾而尋求治療,有些嚴重者可能痛到臉色蒼白,伴隨惡心、嘔吐、冒冷汗等症狀,即使服止痛藥或其他藥物也無法有效改善下腹部疼痛,進而影響日常生活。

中醫認為「不通則痛」、「不榮則痛」,痛經多數與氣血運行不暢有關,可能受情緒、壓力影響,可能體內濕氣太重,可能子宮發育不良或骨盆腔的器質病變,如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沾黏等,也可能是體質虛寒,或氣血虛弱、氣行不利、血行不暢,導致月經排出困難而產生疼痛。

痛經患者,平時應少食冷飲冰品,尤其月經來之前及行經期間;平時應適度運動,但行經期間應避免過度勞動或劇烈運動,並適度放鬆心情。

這裡提供幾個穴位參考,可於經前一周開始按摩,有助於氣血運行,緩解痛經的症狀。每次按壓穴位約3至5分鐘,以有痠脹感為度,早晚各一回,可視臨床疼痛程度增加按摩頻率。(小提醒:因每個人的身形比例不同,下面所述之手指比量法以自身手指為準。)

※ 相關報導:

* 盤點「睡不著」6大原因 你中了嗎?
http://udn.com/news/story/7266/805242

「睡不著」堪稱是現代文明病,有這樣症狀的人比比皆是,而造成睡不著的原因也多如牛毛,難以一一數盡,不過就讓我們一同來了解一下,大多數的人都因「什麼」睡不著呢?

1.慢性疼痛
2.吃了某些藥品
3.你很憂鬱、焦慮
4.不恰當的飲食習慣
5.患有神經系統方面問題
6.過敏體質

fsj 提到...

研究:貧富差異大社區 居民易得心臟病
http://udn.com/news/story/6812/807900

世界日報 編譯黃秀媛/綜合30日電 2015-04-01

大家都知道住在貧窮社區比較不可能長壽,可是新的研究顯示,住在貧富差異大的社區,也似乎不利健康。該研究顯示,住在比自己富有的鄰居之間會讓人感受壓力,貧富不均社區的較低所得居民,可能因此出現精神問題或心臟病。

「紐約時報」報導說,威斯康辛大學人口健康研究所研究各種風險因子,以協助解釋美國各地郡縣的健康情況,發現即使社區平均所得相同,貧富不均社區與所得較平等的社區相比,除了居民抽菸比率和暴力犯罪率高,居民也更可能活不到75歲。

研究人員說,這顯示重要的不只是社區所得高低,所得如何分配也很重要。

當然,除了所得之外,還有很多因素影響健康,像是抽菸和肥胖比率、空氣和用水是否安全等等。但是,貧富不均的影響很顯著。

貧富差距大和差距小的社區,居民平均壽命約有11天的出入。這種差異雖或有限,可是社區貧富不均程度愈大,居民不滿75歲即去世的比率愈高。

對世界各國進行的研究顯示,貧富差距和預期壽命確有關係。哈佛人口健康和地理教授S. V. Subramanian說,所得不均通常使財富集中在少數人手裡,造成更多低收入家庭,而低收入者通常壽命較短,雖然其原因仍有爭論。

有個理論就是,錢財通常能買到更好的健康,而這種情況對低所得者的影響大於高所得者。這表示社區貧民愈少,對改善整個社區的平均健康情況,影響大於少數幾個富豪對整個社區健康情況的作用。

但是,另一種社會學理論認為這與社區本身有關:在富裕居民不需社會服務的社區,可能比較不重視對教育和公共衛生之類影響壽命的設施的投資和協調。

fsj 提到...

天天吃香腸 17歲少年大腸癌
http://udn.com/news/story/7266/811129

聯合報 記者林敬家/彰化報導 2015-04-02

彰化基督教醫院多年前收治一名17歲高中生「小杉」,因長期愛吃路邊烤香腸罹患第三期大腸癌,雖然進行腫瘤切除手術、化學治療,5年後仍因淋巴轉移病逝。

營養師蔡玲貞建議,青少年最多1星期吃2次,孩童1個月最多1次為佳。

蔡玲貞說,香腸可以先水煮再清炒,或以蒸煮、微波加熱方式取代燒烤油炸。她說,香腸與蔬菜同吃,可使亞硝酸鹽迅速在胃中被破壞,多吃蔬菜,例如香腸炒高麗菜、炒蔥、大蒜等方式,可降低亞硝酸胺產生的機率達50%。

彰基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黃玄遠表示,17歲就罹患大腸癌相當罕見,除非有家族病史或嚴重症狀,20歲以下青少年鮮少安排大腸鏡檢查。「小杉」來院求診時,有嚴重腹痛、腸絞痛等較明顯症狀,透過大腸鏡檢查才發現升結腸有惡性腫瘤。

據了解,小杉從小愛吃燒烤,幾乎每天下課都香腸攤販報到。

黃玄遠說,香腸和臘肉都添加亞硝酸鹽,進入人體後會形成亞硝酸胺致癌物,而肉類烤焦吃下肚,易引起細胞變異,因此常吃烤香腸對身體有相當危害。



◆ 美國環保署評估 天天1包小薯 罹癌風險高500倍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868097

自由 2015-04-02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食物中丙烯醯胺含量未獲控管,引起學者擔憂。日前台灣大學公衛學院職業醫學與工業研究所教授吳焜裕發表研究證實,丙烯醯胺會誘發基因傷害,是致癌的危險機轉。美國環保署評估,人類每公斤體重每天可承受兩微克估算,六十公斤成人每天吃一包七十五公克上下的薯條,約一般速食店小薯的份量,罹癌風險將較不吃者高出五百倍。

根據衛福部之前委託學者調查,在二○一三年公布兩百九十四項市售零食丙烯醯胺含量的結果顯示,馬鈴薯、馬鈴薯澱粉、芋頭等根莖類含量最高,範圍介於每公斤五至三四九七微克,平均四三五微克,其次是麵粉、玉米、米、綜合穀物平均二九九微克,再來是豌豆、綠豆、紅豆、黃豆、黑豆製品平均一○一微克。

林口長庚臨床毒物科主任顏宗海表示,丙烯醯胺與神經毒性、致癌毒性有關,經常於一百廿度以上炒炸食物過程生成,尤其以澱粉類風險最高。

食物炒炸變黃變香 丙烯醯胺越高

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蘇大成也說,血液中丙烯醯胺代謝物濃度高,罹患糖尿病或甲狀腺異常的機率也會上升,食物炒炸到味道變香、顏色變黃,代表丙烯醯胺含量高,建議節制食用。

顏宗海建議,除了少吃丙烯醯胺含量高的食物,在炸、烤馬鈴薯食材前,可以先泡水分解糖分,並少在食物上裹糖粉或麵粉,存放低於攝氏八度的材料,要先退冰再烹調,避免溫差過大激升丙烯醯胺,且盡量不要吃需要重複烘烤的硬式麵包。



◆ 痔瘡出血 難說出口的痛
http://udn.com/news/story/7266/810986

聯合報 高定一/林口長庚醫院中醫內兒科主治醫師 2015-04-02

58歲的陳大姊是資深護理人員,某次門診難得有空檔,我正準備喝口茶休息一下,她語帶神祕地問我:「高醫師,請問我可以掛您的號嗎?」一問之下,原來是痔瘡已困擾她多年,前陣子過年比較忙,忙到忘記維持正常的排便習慣,加上工作需久坐,導致最近痔瘡腫痛出血的狀況更惡化。

經過仔細診療,發現她屬於肝鬱化火型的患者,而便祕、久坐與長期累積的情緒壓力,都可能加重痔瘡的發作。我將上述病因向她剖析後,開立中藥來幫助她排便順暢,清除腸胃道的火氣,同時促進肛門局部的血液循環,並協助她改善壓力所造成身體氣血打結的狀況。隔周,她開心地說:「這星期真舒服,也沒再出血了!」

45~65歲 好發年齡層

根據國外大型研究指出,痔瘡的盛行率約為4.4%,男、女性發生痔瘡的比率大致相當,而好發的年齡層在45到65歲之間。痔瘡的形成與肛門周邊結締組織鬆弛脫垂,以及局部血循不佳有關,而久坐、長期便祕或腹瀉(解便力道過大、時間過長)、懷孕等因素,皆可能導致痔瘡腫痛出血的情況更為嚴重。

中醫看來,痔瘡患者體質類型有三:喜食辛辣、痔瘡腫痛劇烈、大便黏膩不暢的濕熱蘊結型患者;經常倦怠嗜睡、痔瘡脫垂明顯、大便無力解出的氣虛下陷型患者;以及情緒緊張壓力大、痔瘡腫痛出血、常伴有胸悶失眠的肝鬱化火型患者。

拍打背臀部 助氣血運行

除了針對上述體質特點,選擇相應中藥去調理之外,建議患者可經常做痔瘡保健操:將雙手背在後面呈「稍息」姿勢,接著反覆拍打下背與臀部。臨床發現,它簡易有效,只要適度拍打下背到臀部這塊由足太陽膀胱經循行通過的部位,有助於調暢肛門周圍氣血運行,進而預防痔瘡的發作,特別適合需久坐的上班族。

此外,建議痔瘡較嚴重的患者,每次排便後最好都要用清水將肛門洗淨,並搭配由紫草、大黃等中藥製成的「紫薰膏」塗抹於肛門周圍,維護局部皮膚的潤澤與良好血液循環,預防腫痛出血頻繁出現。

最後強調一點,由於痔瘡與大腸直腸腫瘤等疾病都有可能導致大便帶血,建議大家若有類似症狀,千萬不可諱疾忌醫,務必盡早就醫,接受檢查與治療。(作者兼具中、西醫師雙重資格)

※ 相關報導:

* 大便帶血 難道是大腸癌?
http://udn.com/news/story/7266/810985

....肛門不適的原因很多,不同的肛門疾病需要不同的處理,不要看到血就自己嚇自己,需要尋求專業的大腸直腸科醫師診治。



◆ 千年神奇配方 可滅超級細菌
http://udn.com/news/story/6812/809679

世界日報 編譯張大順/綜合31日電 2015-04-02

科學家已發現,目前被人類視為超級細菌的「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可能由1100年前中古世紀家庭的常備藥品配方,即可消滅。

英國研究人員最新發表的報告指出,超級病毒已證明可被一種古代療法攻破。而該成分只是一些大蒜和洋蔥,或韭菜、銅、酒和牛膽汁。

這種藥物聽起來很惡心,英國諾丁漢大學研究人員哈里森表示:「我們都對這種成分組合如此有效,而大吃一驚。」

在該成分中,牛膽汁療法是從西元10世紀的文獻所發現;大蒜和銅則已普遍視為具有抗生素和抗菌性質。

諾丁漢大學專研中古世紀北歐維京人的專家克莉蒂娜‧李表示,這些成分的組合已證明可有效對抗MRSA,並顯示生活在中古世紀的人類,並非如目前世人普遍認為的野蠻無文化,亦即在1000年前有人生病時,其他人也會設法尋求解藥。

克莉蒂娜‧李指出,雖然古代文獻內容可能有漏失,但或許可協助醫師針對可能更加惡化的問題,尋求解決方案。她說:「我們相信目前對疾病的研究,可由過去大多收錄在非科學文獻的病例和知識,而從中獲益。」

不過,她也強調:「這些文獻可促成解決當今的挑戰,若未整合藝術和科學的專業將無法讓人理解。」

※ 相關報導:

* 三階段洗手法 防疫又省水
http://udn.com/news/story/7266/811094

....疾管處長張秋文建議,省水期洗手,也可採用三桶水洗手法,第一桶把手沾濕再抹肥皂,第二桶倒入一瓶蓋漂白水消毒後,再以第三桶水沖淨雙手;若在家儲水,時間不要超過三天,也應將容器加蓋。外食族可使用拋棄式餐具,避免腸胃道傳染病傳播。

fsj 提到...

別讓2歲前幼童碰3C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403000304-260114

陳瑄喻/台北報導 2015年04月03日

近年3C產品風行,造成不少小孩的視力提早惡化,為保障幼童眼睛健康,台灣兒科醫學會對家長提出強烈建議,2歲前不應讓幼兒注視螢幕,包括電視、電腦、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避免影響人格特質、身心發展。

4歲男童小宇(化名)出現過動、注意力不集中,家長趕緊帶來醫院就醫,結果醫師發現家長為安撫男童情緒,常用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當電子保母,導致男童網路成癮,每天玩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高達8小時,若是不給他玩就不願吃飯、睡覺。

最新的學生網路行為調查顯示,有近2成兒少屬於需專業人員介入的沉迷網路高風險族群,也有12.1%的國小學童,19.0%的國中生,及15.9%的高中生沉迷於線上遊戲的虛擬世界中。

台灣網路成癮防治學會理事、精神科醫師張立人說,成癮程度愈嚴重,容易頭疼、失眠、肌肉麻木痠痛、視線模糊等;在心理層面上自我認同感及幸福感低。

小宇的狀況已影響他的學習力、生活狀態,張立人說,經與病患家屬共同討論後,與孩子協議玩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的時間,並增加戶外活動及親子互動等,約1個月後成癮症狀已緩解。

台灣兒科醫學會理事長黃璟隆說,3C成癮會出現許多副作用,像視力減退、主動思考能力趨緩等,尤其2歲以下兒童更不應注視任何有螢幕的產品過長時間,即便是2歲以上,也應限制每天注視螢幕總時數低於2小時。

※ 相關報導:

* 天天滑平板8小時 4歲童網路成癮
http://udn.com/news/story/7266/813356

....根據教育部調查,國內有近二成兒童屬於沉迷網路的高風險族群,台灣網路成癮防治學會理事張立人表示,網路成癮雖然不是精神疾病,但美國已經將沉迷網路遊戲列為精神科研究及診斷準則。

張立人臨床上也曾見過3歲孩童每天滑平板7小時的案例,他擔心網路成癮未來可能造成兒童心智疾病。



◆ 小胖子 會一路胖到大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403000300-260114

陳瑄喻/台北報導 2015年04月03日

小時候胖,真的胖!國家衛生研究院發表最新研究,發現孩子若從小一就開始肥胖且BMI值逾27,即便過了青春期也瘦不下來,而且會一路胖到成年,其中又以男生最明顯,提醒家長從小就要控管孩子的飲食習慣,並養成運動習慣,別把垃圾食物當作獎勵。

男童比女童明顯

國衛院群體健康科學所研究員張新儀研究團隊,分析在2000年至2010年期間,追蹤近2000名小四男生和女生,觀察身體質量指數BMI變化,一路追蹤至19歲,並回頭分析其在小一至小三時體重。

結果發現,小男生一旦BMI落入27以上的「肥胖」區間,體重幾乎就沒有辦法回頭、轉為正常;若BMI落在24至27之間的「過重」,回復正常體重的機率雖有,但同樣不大。相反的,多達8成小女生BMI分布於正常及過輕,凸顯從小就較注重體態發展。

此外,這項研究還發現,父母如果本身體重過重,小孩過重的機率也高,張新儀說,許多爺爺奶奶寵愛孫子、孫女,常拿垃圾食物當誘因,常對孩子「你聽話我就買給你吃」,因此,隔代教養率較高的縣市,孩子肥胖率也高。

大人應以身作則

張新儀提醒,兒童一旦肥胖及過重,代謝症候群指標,包括血壓、三酸甘油脂、高密度膽固醇、肝功能指標也易異常,家長應從小就教導孩子,從學齡前養成運動習慣,也不要用甜食、零食來獎勵小孩。

台大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粘曉菁指出,台灣手搖飲料店四處林立,不少人都得天天來上一杯,結果反而不愛喝開水,讓小胖子愈來愈多,甚至導致罹患脂肪肝等代謝疾病。

粘曉菁說,孩子是天生的模仿家,若家長的飲食習慣不佳,喜愛吃速食、含糖飲料,孩子就會跟著仿效,所以大人自己也要跟著改變,建立健康飲食習慣。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組主任許惠玉表示,速食、飲料恐無法從生活中完全避免,但家長可不主動提供,或給予小包裝、份量少的零嘴,讓孩子可解饞,也不至於大量攝取,造成身體負擔。

※ 相關報導:

* 高中女生減肥 2成不吃午餐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868672

還在發育的高中女生都是怎麼吃的?消基會和教育部做問卷調查發現,約2成沒有天天吃午餐;且根據統計,約3成8的女生有刻意減肥。消基會表示,許多高中女生因此常以不吃飯當減肥。

值得注意的是,固定吃午餐的女生中,僅約8成5的受訪女生吃午餐有注意到「飲食均衡營養」,包括飯、菜及水果等食物;其他1成5的受訪女生僅吃披薩、飯糰、蛋糕、餅乾等沒有均衡營養的食物。

消基會指出,根據調查,3成8的受訪女生有刻意減肥,且4成女生認為自己的體重過重和肥胖,可能是這些原因導致有3成8的女生想減肥,也導致許多學生午餐吃得不健康。

fsj 提到...

書包太重 中市學童脊柱側彎增2.35倍
http://udn.com/news/story/7266/815318

聯合報 記者張弘昌/北區報導 2015-04-04

台中市近3年,國、中小學生「脊柱側彎」人數暴增2.35倍,且隨年齡增長,脊椎出問題學童也增加,據調查國中一年級脊柱側彎人數已是國小入學生的6.09倍。家長爆料,仔細算孩子書包課本達16本,加上鉛筆盒、水壼,揹在身上快20公斤,身體前傾、走路吃力。

中市教育局表示,仍持續推動「國民小學書包減重」計畫,也不斷在校長及學務主任會議上宣導,要求學校組工作小組落實,每學期至少辦1次以上書包減重宣導教育與家長、師生溝通。

要參選立委的前議員劉國隆說,接獲太多家長陳情,中市的書包減重已流於口號,市府應正視孩子姿勢長期不良問題,以免影響日後發育與健康。

數名學童昨天帶著書包「現身說法」,就讀某國小低年級學童打開書包,算一算上課所需的課本、作業練習簿、課外讀物,總共有16本,還有鉛筆盒、水壼與便當盒,總計近20公斤;其他孩子也差不多,如要加上課後去安親班的作業,可能還更重。

陳姓家長說,尤其小學生不懂得整理書包,也不會依課表帶當天要上的課本,一股腦把所有課本往書包裡塞,書包更沈重。另有家長指出,學校應輔導孩子把課本留在教室,每天帶須複習的課本回家即可。

劉國隆指出,這份調查是教育局統計,有骨科醫師指出,脊柱側彎最大元兇是學童長期姿勢不良和缺乏運動,老師和家長都應注意孩子是否常趴在桌上看書、寫字,及長時間看電腦、3C商品。



◆ 逾95%兒童運動量 未達世衛標準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868697

自由 2015-04-04

〔記者吳欣恬/台北報導〕國內超過九成五的兒童和青少年運動量未達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標準,世衛建議,成年人每週必須從事一百五十分鐘以上的中度身體活動,兒童及青少年每天更應達到一小時,每週累積四百二十分鐘以上。

但根據國健署二○一三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NHIS)」,發現國內六至十一歲兒童運動量達此標準的不到○.五%。

國家衛生研究院溫啟邦教授利用台灣大型追蹤世代的研究更指出,每天運動十五分鐘、每週約九十分鐘,可以減少十四%死亡風險、一成因癌症死亡及兩成因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並延長三年壽命。

※ 相關報導:

* 挨餓更「難瘦」 小心健康失調
http://udn.com/news/story/7266/815088

專家總是說,減肥就是要少吃、多動;中醫理論卻認為,其實少吃更難瘦,尤其是針對「氣血兩虛」的上班族而言。

調查發現,台灣有7成民眾不滿意自己身材,坊間流傳各式各樣似是而非的減重法,其中節食是最為民眾所熟知的方法,多半人認為,只要餓個幾餐,減少攝取7700大卡的熱量,就能減掉1公斤。

但不吃東西真的可以減重嗎?令人驚訝的是,中醫認為,不吃東西造成新陳代謝率下降,減重反而難上加難。

開業中醫師吳明珠表示,中醫減重並不特別強調節食,挨餓有時候反而更容易造成健康失調,導致新陳代謝下降,尤其是氣血虛弱體質的人,減肥前更需要搭配食物調理身體。

* 優碘、碘酒傻傻分不清?
http://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12/812698

優碘不含酒精,比較溫和;碘酒含酒精成分,刺激性強,現在比較不容易在市面上買到,碰到傷口會有劇烈的燒灼感,多用於手術前的消毒。一般民眾在家中使用,優碘比碘酒適合。

fsj 提到...

遠離高油脂 身體窈窕不衰老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405001586-260307

旺報 2015年04月05日 許莉

你因肥胖而煩惱嗎?你身邊有患高血脂、高血壓的人群嗎?不知從何時起,人們不禁談脂色變,這究竟是為何?油脂到底在生活中扮演怎樣的角色?

首先來認識一下脂肪。脂肪是人體必需的一類營養素,富含人體所需的多種脂肪酸。脂肪提供人體所需能量近三分之一,正常人體重的14%至19%由脂肪構成。脂肪不但是人體細胞膜、核膜等生物膜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還是維持體溫和保護臟器的重要物質。

此外,人們在選購油的過程中也存在很多誤區。

油脂要多樣化搭配

誤區一:橄欖油最貴,所以營養價值也最高。橄欖油貴在營養價值獨特,維他命含量最高,它所含的Omega-3脂肪酸也是不可替代的。它可以軟化血管,對心腦血管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可以降低糖尿病者的血糖含量;橄欖油還能促進上皮組織的生長。但橄欖油不能取代其他植物油和動物油對人體的作用,因此油脂要多樣化搭配著食用。

誤區二:精煉才是植物油品質的保證。油脂提煉透過脫膠、脫磷、脫酸、脫色、脫臭和脫蠟等工序,成為精煉植物油,過程可以去掉不好的物質,同時許多維他命等對身體有益的物質也隨之去掉了。因此,完全依賴精煉植物油也是不正確的。

誤區三:永遠告別動物油。人們認為吃動物油不好,容易引發肥胖症、冠心病等,因此青睞植物油,其實不全然正確。植物油含不飽和脂肪酸,對防止動脈硬化有利,但光吃植物油會促使體內過氧化物增加,並與人體蛋白質結合形成脂褐素,在器官中沉積,促使人衰老。正確吃法是植物油和動物油搭配或交替食用。

盡量選擇低脂食物

那麼,人們該如守護自己的健康?現代社會,人們攝入油脂的機會很多,因此要盡量多選擇低脂肪食物食用,如瓜果蔬菜、菌藻類等食材。在食肉方面可以選取脂肪含量較低的禽魚肉類:雞肉、鴨肉、魚肉、海鮮等,這些食材較豬牛羊所含的飽和脂肪程度低,可適當食用。同時應選擇一些健康的食物,如脫脂牛奶、低脂起司等。在烹調時宜以植物油代替動物油烹調菜餚。

此外,還應建立健康的飲食觀念,控制烹調的油量,控制家中和給孩子零食的量,多用蔬果、奶類、堅果代替。

讓我們更了解脂肪,培養健康科學的飲食習慣,遠離脂肪帶給我們的困擾。(作者為營養師)



◆ 醋泡黑豆、花生、薑 能防病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405001588-260307

旺報 2015年04月05日 盧大平

不少食材經醋泡後可保健養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的醋泡三樣,建議中老年人和慢性病人群嘗試一下,如果能夠長期食用,就可以起到延年益壽的效果。

醋泡黑豆。研究結果顯示,黑豆具有養陰補氣作用,是強壯滋補食品。醋泡黑豆的做法是,黑豆煮到七八成熟,然後撈泡醋,大概的比例是10斤(500克)黑豆2斤醋,泡一個星期後即可食用,在吃晚飯前吃20多粒。

醋泡花生。花生米含有人體所需要的不飽和脂肪酸,但熱量大、有油膩感。而醋中的多種有機酸恰是解膩又生香的,二者可謂絕配。醋泡花生有清熱、活血的功效,對保護血管壁、阻止血栓形成有良好作用。長期食用可降低血壓,軟化血管,減少膽固醇堆積,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保健食品。做法是把50克花生米(生熟皆可)放到密封的罐子裡,倒入米醋或陳醋,醋要沒過花生米,蓋上蓋子密封好,放到陰涼處7至10天就可以吃。一天不要吃多,一小勺5至10粒即可,定時吃才有效果。

醋泡薑。吃薑時加醋是很好的養生方法,醋的酸味可起到收斂薑散發的刺激,使薑性變得平和,也沒有薑的辣味。醋泡薑片既升陽氣,又疏發肝氣,具有養胃、減肥、防脫髮、防止慢性病的功效。做法是鮮生薑一塊,切好片放到一個罐子裡,倒入米醋或陳醋,沒過生薑。取保鮮膜包裹在罐子口上,密封好,放到冰箱裡一個星期後就可以吃了。每天2至4片,早晨吃最好,薑擅宣發陽明經的陽氣。早晨正是氣血流注陽明胃經之時,此時吃薑,正好生發胃氣,促進消化。而且薑性辛溫,能加快血液流動,有提神的功效。

(作者為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院醫師)



◆ 菜花2年發10次 男生也該打疫苗
http://udn.com/news/story/7266/817048

聯合報 記者蔡容喬/高雄報導 2015-04-05

30歲出頭的宅男小信,情人節當天形單影隻,寂寞難耐的他透過網路尋找對象「戴套」共度一晚,不料一個月後,他發現「小弟弟」冒出突起物,而且愈長愈多,就醫檢查發現竟然得了菜花。醫師說,未全程戴套還是可能感染。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泌尿科醫師蔡嘉駿表示,年輕人性行為較以往開放,但自我保護觀念仍不足,每逢重要節日後1到3個月,門診上菜花就診人次就會突增;雖然菜花並不須進行傳染病通報,但已是國內罹患愛滋病的第二大危險因子,且患者會反覆發作,曾有一名患者治好後,每2、3個月就發病一次,兩年來已復發十多次,苦不堪言。

蔡嘉駿指出,菜花屬人類乳突病毒(HPV)感染,主要經由性接觸途徑傳染,若性行為期間未全程使用保險套,就可能中鏢,一旦被感染者的免疫能力下滑,感染後1到20個月間都有可能發病。由於菜花患者「源源不絕」,最近泌尿科醫師開始提倡9歲到26歲還未感染過菜花的男生,應比照年輕女生施打HPV四合一疫苗預防性病。

蔡嘉駿說,HPV疫苗(即子宮頸癌疫苗)除了預防子宮頸癌病變,也可預防菜花感染,過去都是鼓勵尚未有性經驗的女生施打。不過從門診上發現,不少罹患菜花的女性都是遭另一半傳染,換句話說,男性也應該施打菜花疫苗,降低感染機率,也保護另一半的身體健康。

fsj 提到...

民眾狂丟臉書私訊問診 累翻醫師
http://udn.com/news/story/7314/818996

聯合晚報 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 2015-04-06

不少人習慣有疑難雜症,請問臉書大神,有些人在臉書私訊醫師,請醫師「隔空問診」,讓醫師很困擾,想請網友「嘜擱問」,因為這會讓醫師違反醫療法,發問的民眾也有風險。

拿小兒科問題 丟婦產科醫師

「懷孕可以拔牙嗎?」「我懷孕前不小心吃到XX藥怎麼辦?」台大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施景中在臉書上擁有高人氣,常遇到民眾發私訊問診,還有人看病後急著詢問第二意見。但施景中的專業其實是婦產科,偏偏有民眾不管三七二十一,一直提出小兒科的問題,他覺得這種現象有點「超過」。

拒絕臉書問診 病患翻臉大罵

施景中表示,按照醫療法規定,醫師沒有親自看到病人本人,給予醫療診斷是違法的,萬一導致誤判,也可能引發糾紛;有患者被拒絕後,在臉書翻臉大罵,讓他傻眼。

嘉義長庚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許宏志,也常在臉書上被問「肩膀痛怎麼辦?」或是要求他提供疼痛治療的建議。

許宏志說,以前遇過患者打電話來醫院問問題,現在臉書便利,越來越多人直接在網路上詢問,但他都會勸患者去就醫或是轉介醫師。

患者辨識症狀 沒有醫師精準

許宏志說,隔空問診有風險,例如患者辨識症狀不見得正確,或是描述症狀時「見樹不見林」;特別是老年人,常忽略疾病的警訊;有些人肩膀痛、脖子痛,可能是內臟問題引起,也有人膝蓋疼痛,可能是髖關節有毛病。

「不是醫師小氣不肯幫忙,親自去就醫還是很重要,看病的錢不要省。」許宏志舉例,曾有患者走路不便、膝蓋痛來求診,看診時他發現患者腳板腫起來,患者才回憶自己前幾天拜拜時,手拿一隻冷凍雞,手滑了一下,整隻雞砸到腳板,檢查才發現患者腳掌骨折。



◆ 不到5小時 當心爆肝危機
http://udn.com/news/story/7485/818526

經濟日報 本報訊 2015-04-06

幾年前常聽聞電子新貴、竹科工程師過勞死事件;統計數字顯示,近年來醫療、社會服務、保全、運輸等支援性服務業的過勞案件,有明顯上升之勢。此外,過勞年輕化亦值得關注。

職安署資深官員表示,過勞一直普遍存在台灣職場,只是勞工沒有意識到。

觀察勞保過勞給付件數,過去因勞委會(勞動部前身)發布「過勞指引」較為嚴格,再加上勞工工時都掌握在資方手上,不易取得,致過勞件數都偏低,一年約只有二、三十件。

勞委會曾在2010年修正「過勞指引」,放寬對過勞認定,並且主動介入調查,在2011年過勞給付個案一下跳升到88件,較前一年33件明顯增加。官員不諱言說,「總體來說,應該是沒有完全爆發出來,勞工沒有去主張」。

「過勞主因,都是超時工作、輪班,」前職安署長傅還然指出,從勞動檢查結果來看,五成至六成都是超時工作。根據流行病學研究,若每天睡眠少於五個小時,促發腦心血管疾病風險就升高二倍至五倍;而超時工作、輪班、夜間工作都會影響勞工睡眠。

職業安全健康連線執行長黃怡翎就曾經處理保全過勞案例,算下來該名保全一個月工時高達300小時。傅還然呼籲勞工,「賺錢有數,生命要顧」,過勞很有可能是職業、工作因素所促發。



◆ 霾害催人老 9成皮膚老化來自外在因素
http://udn.com/news/story/7266/819005

聯合晚報 記者葉卉軒/台北報導 2015-04-06

霾害問題日益嚴重,皮膚科醫師指出,空氣汙染PM2.5霾害問題不僅危害人體呼吸道健康,對皮膚的傷害也日益嚴重,亞洲人天生「臉皮薄」,更受影響。

9成皮膚老化 來自外在因素

台灣的霾害問題,讓近來皮膚科門診的求診比率平均增加20%至30%。皮膚科醫師曾興隆說,盛夏將至,當夏日高溫連續多天35度以上時,預估門診病患會再上升三至四成。

保養品成分專家吳珮瑄也說,皮膚老化的原因不再只是「年紀」,現代人老化的成因,高達九成是來自霾害、壓力、抽菸、紫外線、生活作息不正常等「外因性老化」影響;上了年紀而顯老的「內因性老化」,只占一成。

吳珮瑄說,環境空氣汙染中的懸浮微粒會加速肌膚老化,並產生大量自由基誘發發炎反應,使得黑色素及深層斑點增加。

皮膚科醫師曾德朋指出,空氣汙染已成為肌膚老化的殺手,不少研究都發現,住在環境汙染較嚴重區域的人,不僅皮膚油脂分泌較多,肌膚表皮的維他命E含量和水分含量都較低外,肌膚上的氧化物比例也相對較高,角質代謝機制也容易被破壞。

他也說,東方人肌膚表皮的保護層較薄,更易受環境的影響,對致敏因子的抵抗力相對較弱,較易產生缺水、乾燥及皮膚粗糙問題,日積月累後就可能演變成脆弱的敏感性肌膚。

為免空氣汙染讓肌膚吸附,皮膚科醫師建議,民眾外出前應確實做好防護隔離;要淨除PM2.5細懸浮微粒等空汙傷害,最重要的保養就是「睡前洗臉清潔」,而且洗臉前必須先徹底卸妝,或先拭去臉上的油光。

※ 相關報導:

* 哇!冷氣不清濾網 恐誘發過敏氣喘
http://udn.com/news/story/7266/818660

近日天氣炎熱,民眾紛紛開冷氣。醫師提醒,使用冷氣前應先清洗濾網,以免累積許久的塵垢、細菌、黴菌一洩而出,造成呼吸道收縮,誘發過敏或氣喘。

長庚兒童過敏氣喘風濕科主任葉國偉表示,長期沒用冷氣,濾網易積灰塵、寵物皮屑、燒香的殘留物等,需取出清洗或更換,最好一、兩周洗一次,降低過敏原蓄積。除了濾網,冷氣機外殼和出風口也要常擦拭,因該處潮濕容易滋生黴菌,過敏原易隨冷氣吹出而飛揚,引起鼻子癢、打噴嚏等過敏症狀。

fsj 提到...

小三男童玩3C癱坐 腰痛站不直
http://udn.com/news/story/9/820634

聯合晚報 記者彭宣雅╱即時報導 2015-04-07

腰痠背痛不是老人的專利,復健門診近期接獲許多青少年個案,甚至還有小病患年紀不滿十歲,因為腰痛、尾椎疼痛求診,物理治療師表示,這些青少年長期姿勢不正確,長時間仰坐在椅子上,造成肌肉緊繃痠痛。

一位小三男童,早上站不直,起床後總要來動很久,才能刷牙洗臉,在學校腰痛到無法上體育課,爸媽以為孩子運動傷害,帶去看復健科,骨科檢查,X光片並未發現骨頭受傷,肌肉也沒有特別壓痛點,最後發現是坐姿不良,造成肌肉緊繃,產生痠痛。

書田物理治療科組長蔡佩玲表示,以往物理治療以老人、運動傷害患者為主,但最新發現,10多歲的小患者越來越多,其中不乏10歲以下的小朋友,原因皆為坐姿不良,平時癱坐在椅子上,脊椎懸空,造成背部、脊椎壓迫,肌肉緊繃,早上覺得肌肉很緊,上課後持續到下午開始腰痛,連坐在椅子上也覺疼痛。

※ 相關報導:

* 青少年鈣攝取量 100%不足
http://udn.com/news/story/9/820669

國民健康署今天公布前年度的國民營養健康調查,結果發現13歲到18歲國高中生鈣質攝取約100%不足,數值驚人。國健署署長邱淑媞表示,青少年愛喝甜飲、不喝牛奶,且會挑食不吃綠色蔬菜,鈣質長期攝取不足。民眾應該多吃高鈣食物例如低脂牛奶、黑芝麻、小魚乾等,適度運動、日曬,降低未來骨質疏鬆機會。

* 車內擺芳香劑 聞2個月嗅覺失靈
http://udn.com/news/story/7266/820231

即使靠得再近也聞不到。基隆一名廿六歲的陳姓男子,半年前在車上放置「線香芳香劑」,不到兩個月卻發現「味道沒了」,以為芳香劑用完。但打開發現仍有內容物,靠近一聞卻沒任何味道,他以為買到劣質品,找朋友試聞發現,原來他的嗅覺已失靈。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耳鼻喉科醫師洪士涵表示,男子應屬於嗅覺異常,「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太習慣相同的味道導致傳遞嗅覺的神經遲鈍。中英醫院中醫科主任醫師何欣怡表示,男子可能是身體健康出問題,導致氣血不順,才會出現嗅覺麻痺症狀。

* 一拿筆 手抖停不住…原發性顫抖症
http://udn.com/news/story/7266/820063

25歲年輕女子因為手抖,最怕拿筆寫字,在學校、職場出糗連連;向神經內科醫師求救,診斷為原發性顫抖症,治療後症狀改善,解決心頭大患。

澄清醫院中港院區神經內科醫師莊雯莉建議,若有手腳或身體部位莫名顫抖,應求助神經內科醫師,通常接受治療後可痊癒。

* 邁高齡社會 及早篩檢失智可能
http://udn.com/news/story/7266/820087

嘉義市邁入高齡化社會,失智老人走失頻傳,衛生局去年辦17場健康篩檢,首次篩檢3111名55歲以上市民,結果採AD8(極早期失智篩檢量表)異常人數171人,占總篩檢人數5.5%,經心理師再做MMSE(簡短智能測驗)59人異常,最後確診3人罹患失智。

fsj 提到...

研究:通勤時間越長 越傷害健康
http://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08/820781

世界日報 編譯孫梁/綜合6日電 2015-04-08

無論開車還是搭乘捷運,幾乎沒人喜歡日復一日的上班通勤。通勤不僅不便,而且還影響生活品質和損害身心健康,如體重增加、脖頸痠疼、精神緊張、壓力增大和接觸污染。

美國人上班平均通勤時間25分鐘,但許多人遠遠不止於此,紐約市平均要48分鐘,洛杉磯駕駛人光是塞在路上的時間,一年平均就要90個小時。

美國預防醫學期刊2012年公布研究顯示,德州人每天通勤的時間越長,就越可能超重,因為通勤最遠的人每天幾乎沒有時間運動,而轉換工作又不容易。如果每天必須長時間通勤,就要下決心練身。

在每天通勤90分鐘以上的人中,三分之一出現過腰背和脖頸痠疼,而腰疼又是最常見的疾病。但通勤時間若在10分鐘以內,腰背和脖頸痠疼便減少到四分之一。開車或坐車如果時間太久,要保持坐姿和頭部端正,在腰後放個墊子。

開車和坐車上班都不能像騎車與步行那樣輕鬆,甚至還要集中精力。一項2014年的調查顯示,步行的距離越遠,精神也越健康,開車上班就比步行的幸福指數低,搭乘捷運時若與陌生人說話,就比悶不吭聲的人更感到有意義。

開車上班無論距離多遠,或是捷運交通與步行時間超過30分鐘,焦慮感都比路途短的人增加。上班開車的時間越長,血壓就越容易升高。

此外,對洛杉磯通勤居民的一項調查表明,半數人認為在車裡受到汙染空氣的傷害。但開車時如果打開車窗、啟動空氣循環器,或是時速保持在20哩(32公里)以下,就可減少汙染的吸入。



◆ 咖啡促代謝 為健康加分
http://udn.com/news/story/7266/821402

世界日報 編譯宋凌蘭/綜合6日電 2015-04-08

如果聞到剛泡好的咖啡香味,比知道另一半打掃了整棟房子更令你高興,那你就是個咖啡迷。這並不是壞事:咖啡的好處之多,令人意外。

研究顯示,每天喝三到四杯咖啡,有助降低二型糖尿病的風險,因為咖啡豆的化學物質參與新陳代謝,其中一種化學物質綠原酸(chlorogenic acid)可能有助降低血糖。

2006年另一項針對9萬名美國婦女的調查也發現,每天喝兩、三杯含咖啡因或不含咖啡因的咖啡,可減少糖尿病風險。

南佛羅里達大學的研究員發現,咖啡提升有助生產新神經細胞的一種荷爾蒙,進而降低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咖啡因似乎也預防形成與阿茲海默症有關的蛋白質斑塊和糾結(tangles),而且咖啡因和咖啡所含的抗氧化劑,可減少大腦發炎並減緩大腦細胞的損壞,特別是在與記憶有關的大腦區。

每天喝兩杯八盎司的咖啡,與降低心臟衰竭的風險有關。南韓最近針對2萬5000名男女進行的研究發現,日飲三到五杯咖啡者,血管較乾淨,較少累積導致心臟病的膽固醇。

含咖啡因的咖啡,可降低最常見的皮膚癌基底細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的風險,但是不含咖啡因的咖啡就沒有效用。針對最嚴重的皮膚癌惡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最近首次進行大型研究,發現日飲四杯咖啡以上者,罹患這種皮膚癌的風險減少20%。

哈佛大學2011年的研究顯示,日飲至少四杯不含咖啡因咖啡的女性,得到憂鬱症的風險減少20%。

咖啡可能也有助延年益壽。國家衛生總署(NIH)對40萬名年齡介於50歲到71歲男女的調查發現,日飲多杯咖啡者,死於任何原因(癌症除外)的風險降低10%。

※ 相關報導:

* 日飲咖啡不傷身 官方機構也認可
http://udn.com/news/story/7266/821401

40多年來,建議飲食準則的一個政府委員會,從未提到咖啡,直到今年2月,該委員會首次表示,在審視所有科學證據後,認為一天喝三到五杯咖啡,對健康不會產生負面影響。

該委員會委員、塔芙茨大學教授米莉安.尼爾森(Miriam Nelson)表示,日飲咖啡一杯以上,與許多健康益處有關。日飲三到五杯咖啡算是「分量溫和」,不但無礙健康,而且降低心臟病、二型糖尿病、帕金森氏症、甚至癌症的風險。所謂的「分量溫和」,等於每天攝取最多500毫克的咖啡因。

* 10種徵兆 暗示你酒喝太多已傷身
http://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08/816738

你也許自認只愛小酌一杯,但不知不覺可能過量,已對身體造成傷害。10種徵兆告訴你,你酒喝太多傷身了。

1.夜裡必須起來尿尿
2.醒來時眼睛覺得乾
3.期待傍晚六點喝一杯
4.腸胃問題
5.脾氣暴躁和健忘
6.睡不好
7.酒量好
8.需要補牙
9.皮膚變成「健康的古銅色」
10.帶兩瓶酒去參加派對



◆ 來點咖啡渣 輕鬆護髮去角質
http://udn.com/news/story/7266/821403

世界日報 編譯宋凌蘭/綜合6日電 2015-04-08

咖啡有助提振心情,還能改善頭髮和皮膚。不過消費者必須謹記,不要攝取過量咖啡因,以免脫水。

加州皮膚科醫生茱莉亞.杭特(Julia Hunter)表示,除了飲用咖啡以外,可把咖啡渣用來磨擦臉部去角質,有助臉部肌膚明亮,防範毛細孔阻塞,並且使皺紋變柔和。

杭特指出,除了機械性的去角質以外,咖啡所含的酸也會以化學方式去角質,有助強化皮膚的保護屏障。把咖啡渣混入一點糖、荷荷巴油和綠茶葉,可用來去身體的角質。

紐約市的美髮師麥金塔施(Doug Mcintosh)表示,咖啡渣加水和成泥狀,塗抹在剛用過洗髮精的溼頭髮上,會使髮色看來更立體。咖啡的酸也會平整頭髮的表層,使頭髮更有光澤。

任何眼霜若宣稱能消除眼袋或眼圈,可能含有咖啡因。杭特說,如果你把咖啡放在皮膚表層,會使皮膚脫水,血管收縮。眼睛下方是個淋巴管,但排水不佳,而咖啡因有助把水從體內排出。

杭特又說,隨著我們老化,眼睛下方的皮膚會變薄,較容易看到血管。咖啡收縮血管的功能有助去除眼袋或眼圈,30分鐘到一小時就可看到效用。

此外,你是否常看到高級百貨公司的香水櫃台,擺著咖啡豆? 柏克萊加州大學的研究顯示,若在好幾種香水當中要選一個,在挑選過程中,可以很快的聞一下咖啡豆,有助防範嗅覺疲乏。

※ 相關報導:

* 動物實驗 抗衰老用品恐致癌
http://udn.com/news/story/7266/820782

邁阿密的TA科學公司,宣稱它製造的TA-65抗老精華液,能使皮膚恢復青春緊密和消除皺紋。但是,老鼠實驗顯示,這種物質會提高得肝癌的可能性。



◆ 促進「生」機 多吃這10種食物
http://udn.com/news/story/7266/820784

世界日報 編譯張大順/綜合6日電 2015-04-08

營養專家指出,良好的飲食會影響精子和卵子的健康,專家並推薦十種可促進受孕的食物。

據統計,約有七分之一的夫婦,曾出現難以受孕的困擾。營養專家伊莎貝爾‧歐伯特表示,她相信含有豐富礦物質、維他命、基本脂肪和蛋白質的飲食,將有助於男性和女性做好受孕的準備。

歐伯特在Healthista.com網站撰文中說:「我深信豐富的營養對良好受孕很重要。」她並指出,在受精之前,精子和卵子的健康會影響懷孕的結果,以及嬰兒、兒童,甚至直至成年的健康。

歐伯特推薦的十種食物中,包括最營養的雞蛋(egg),康乃爾大學的研究顯示,雞蛋含有的維他命B複合體,會對胎兒發育產生重大正面效果,影響力並可能持續至成年。

其次是含有豐富的維他命E奶油果(avocado),研究已顯示,維他命E有助改善子宮內壁。還有號稱最營養和健康蔬菜的冬南瓜(butternut squash),因含有豐富β胡蘿蔔素,有助促進產生荷爾蒙黃體素(progesterone)。

另外是含有豐富提供健康營養的核桃(walnuts),成分包括可對抗癌症的物質,可降低前列腺癌和乳癌的風險。

專家也建議石榴(pomegranates),因為研究顯示,在懷孕期間飲用石榴汁,可能預防嬰兒腦部的損傷。以及含有葉酸的蘆筍(asparagus),因為在針對男性和女性的受孕研究中,葉酸的重要性已受到廣泛討論。

其他的食物還包括有助對抗老化有關不孕問題的甜菜根(beetroot);含有高蛋白質以及包含Omega-3多種營養的鮭魚(salmon);含有完整蛋白質,可在懷孕期間增加營養的印地安麥(quinoa);以及含有維他命C、維他命K和鐵質等營養,而被稱為超級食物的西洋菜(watercress)。

※ 相關報導:

* 乳癌年輕化 逾35歲定期檢查
http://udn.com/news/story/7266/822364

國健署目前補助45至69歲女性每兩年一次乳癌篩檢,但根據乳房醫學會最新調查,未列補助對象的25至44歲年輕女性及輕熟女,在乳癌確診者中也逼近三成。醫師認為,乳癌罹患年齡層下降趨勢明顯,35歲以上女性應主動定期自費接受乳房超音波檢查;有家族史的,30歲更得提早做乳房超音波。

* 泰博糖尿病檢測器 進軍國際市場
http://udn.com/news/story/7254/822805

泰博指出,糖化血色素為糖尿病檢測大勢所趨,先前以指尖血量測的方式一天得量三、四次,為病患帶來不便外,單次性的血糖衝高無法作為病情的有效判準,而新一代的糖化血色素儀則可測知三個月平均血糖濃度,易判定是否為長期性血糖偏高及對身體的影響。

fsj 提到...

聯合筆記/又窮又胖又短命
http://udn.com/news/story/7339/825263

聯合報 梁玉芳 2015-04-09

一幅台灣肥胖地圖,標出居民BMI值超標的縣市,竟然和貧窮縣市的分布幾乎重疊,最瘦的台北市民的可支配所得也是最高的;較胖的花東地區,收入殿後。顯示台灣已步上歐美國家的後塵:貧窮與胖肥攜手而來,肥胖已不是「富貴病」,而是貧窮的印記。

更冷酷的現實是,肥胖帶來嚴重的健康問題,貧窮又使健康問題雪上加霜。國人十大死因中就有七項是與肥胖有關;再以平均餘命來看,台北市民眾平均八十二點九歲,台東縣民卻只有七十四點四歲,比台北人少活八點五年。於是「又窮、又胖、又短命」的三合一混合物,成了現代貧富差距下的殘酷問題。

當肥胖與貧窮高度相關,說明了一件事:肥胖不是個人的事,而是社會的事;過重不是意志力的問題,而是階級、資源差異的問題。

依專家分析,花東人肥胖原因包括地屬貧窮,居民較無健康飲食的概念,不在意食物是否少油、少糖;縣內多屬勞工階級,只求「呷粗飽」;再者,超市都在市區,偏鄉難以取得生鮮蔬果。缺乏有效的大眾運輸網,居民出門得仰賴摩托車或開車,少了徒步運動的機會。

可見,肥胖問題盤根錯節,買不買得到蔬果,有沒有負擔得起的運動設施及機會,都決定了人民的體重。

現代食品工業的發達,已形成生鮮品倒比加工品更加昂貴的離奇景況,依國外研究,蔬菜水果卅年來的價格成長幅度比碳酸飲料多了兩倍;「有機」商店被稱為「貴婦超市」,健康食物成奢侈品,反倒是高鹽高脂保存期長的加工物充盈窮人的食物櫃。

更不用說,健身房的會員證、個人教練,不是勞工階級的選項。天天享受捷運的台北人哪能想像,在不同月台疾速行走、在手扶梯左側偏著身子急急拾級而上,挪動的步伐正是比台東同胞更加長壽的因素之一。

追根究柢,又窮又胖是源自資源差異,窮人負擔不起健康的生活選擇。但是,政府拿什麼對策來解決肥胖問題呢?

衛福部國民健康署的官方網站「肥胖防治」項目下,掛了三項解方:「聰明吃、快樂動、天天量體重」,並讓各縣市首長帶頭,訂出全縣「集體減重百噸」之類的目標。政府的角色成了人民的「減肥啦啦隊」,卻無視於超乎個人決定的社會性根源。

面對又窮又胖的問題,公衛手段必須與社會福利措施「打包」出手,跨部會解決「健康不平等」,例如仿效英國,提出誘因鼓勵蔬果小店進入經濟弱勢地區,成為提供偏鄉健康飲食的社會企業;換到本地時空,可鼓勵台灣山村特有的巡山「菜車」更多、更頻繁;或者中低收入的各式補助裡換成具健康誘因的手段等等。

再說,政府組織改造之後,社福業務一併劃給了衛福部,公衛與社福攜手出擊,豈不是更名正言順?

面對又窮又胖又短命的社會問題,也需社會創新;只靠首長帶頭甩油是不夠的!

※ 相關報導:

* 自製便當族 小心成為隱性飢餓高風險族群
http://udn.com/news/story/7266/825531

....營養師表示,像這樣的人稱為「隱性飢餓族群」,也就是日常飲食中維生素與礦物質的攝取不足。世界衛生組織(WHO)將日常飲食中維生素與礦物質攝取不足的狀況定義為「隱性飢餓」,全球調查更顯示,有25億人正處於隱性飢餓中,更可怕的是大多有營養不足問題卻不自知,甚至都是眾人眼中很健康的榜樣,久了就更忽略了自己的營養吸收。

其實在食安問題反覆發生的現今,自行準備便當的確是上班族很好的選擇,這個舉動其實並沒有甚麼問題,但問題出在國人習慣「蒸」便當,隔夜的食物過度烹煮,很容易讓營養流失。

而菜色過於單一,也是帶便當的問題點。



◆ 勤運動 心臟驟停機率較低
http://udn.com/news/story/7266/824827

Upaper 綜合報導 2015-04-09

許多人擔憂中年人跑馬拉松會導致心跳驟停,但美國循環期刊發表研究顯示,運動的人心跳驟停的機率較低,勤於運動的中年人較少患心臟病,即使在運動時心跳驟停,也易於被救活。

心跳驟停與心臟病不同,是心律不整所致,會發生在任何年齡的任何人身上,為人類主要死因之一。

劇烈運動被認為可導致心跳驟停,但研究顯示,勤於運動的中年人較少心跳驟停,即使出現也易於救活,因為身邊會有及時進行心肺急救術的人,而不在運動的人發生後,較可能沒人及時搶救。

對1247名35至65歲心跳驟停者的調查顯示,僅63人是在運動中發生,比率5%,運動種類包括慢跑27%、籃球17%,騎自行車14%。

運動中心跳驟停的生存率是23.2%,而不在運動的人是13.6%。

※ 相關報導:

* 現代人「慢性疲勞」 中醫調理可改善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870265

....其實很多原因都能造成慢性疲勞,包括心臟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病(簡稱COPD)、風濕免疫性疾病、肝腎疾病、感染症、糖尿病、內分泌功能低下、惡性腫瘤、嚴重貧血、各種原因造成的睡眠障礙(如過敏性鼻炎、睡眠呼吸中止症等)、精神疾病(如憂鬱症、焦慮症),以及發病原因不明的慢性疲勞症候群(或稱慢性疲勞綜合症)原發性慢性疲勞等。

* 不愛菸酒愛運動 中年男竟肝癌
http://udn.com/news/story/7266/824758

52歲的張榮豐是B型肝炎帶原者,他愛好跑步、游泳,平日也很少飲酒、吸菸,去年聽廣播才到醫院做篩檢,竟診斷出肝癌且腫瘤達2.6公分;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董事長許金川建議肝炎帶原者,應定期檢查。



◆ 急診像難民營 台中榮總3醫師倦勤
http://udn.com/news/story/7266/825051

聯合報 記者黃寅、趙容萱/台中報導 2015-04-09

台中榮總急診室長期「人滿為患」,問題嚴重,3名主治醫師疑因受不了工作環境品質、且體力無法負荷,醞釀近日丟辭呈。院方說,湧入的病人數遠超過病床數,是塞車主因,未來只有再加強轉診制度,才能稍解難題。

3名醫師不願透露身分,但他們的醫界友人說,很多病患在榮總急診室待超過48小時以上,早超過衛福部規定,除了留觀區,走道、廁所旁都擺滿病床,活像「難民營」。

據醫師透露,一般病人進入急診室,經急救等初步處理即送往病房,但現在病人太多、病床數不足,只好都留在急診室,成了急診醫、護人員的負擔。

據觀察,在急診室的留觀區還有氧氣、抽痰機等設備,若被安排在走道和廁所邊設備闕如,不但安全有疑慮,且因病人散置各處,醫師要找都很困難;有患者說,在急診區很擠,空氣流通不佳,不同種類患者相互感染機會大增,「明明是肚子痛,隔壁床一直咳,好怕傳染」!

值班的醫護人員表示,榮總急診室人滿為患問題已非1、2天,院方雖與國軍台中總醫院和中港澄清醫院合作,希望把病人分流至兩院,但去年實施,結果成效不彰。

台中榮總急診部主任蔡哲宏說,急診住院病患佔床超過2天的比率,前年為9.1%,去年經過急診流程減化、醫療強化等,已降到7.7%,未來希望以轉介他院方式再降到6.2%。

台中榮總統計,每日急診候床數約為51人,今年3月共轉介89人,等於1天轉院不到2人,新增候床數的速度遠遠超過轉院人數25倍以上。

健保署組長方志琳說,台中榮總已推行轉診機制,但實際執行困難度高,大部分民眾仍決定留在台中榮總,是急診塞車主因。

※ 健保的老問題不解決,事情永遠一個樣。

fsj 提到...

早餐吃高油高糖 開工更昏昏欲睡
http://udn.com/news/story/7266/827333

聯合報 鄭欣宜/大林慈濟醫院營養師 2015-04-10

現代上班族因生活忙碌,飲食不正常,早餐往往囫圇吞棗,甚至為趕上班有時連早餐都沒吃。其實如果早餐吃得巧,不僅可以提升專注力,還能提高工作效率。

如何選擇早餐,才能吃得營養滿分又提高工作效率?以下提供幾種飲食技巧,讓大家參考。

1.早餐的重要性:經過一夜的空腹,大腦唯一的能量來源就是葡萄糖,若沒有吃早餐,早上能量來源不足,易使人精神不集中,影響學習力、專注力;如果早午餐一起吃,也會因飢餓太久而大吃一頓,反而攝取更多的熱量,長期下來易造成腸胃不適、胃食道逆流、胃炎的情況發生,建議養成每天吃早餐的習慣,也可連帶養成正常作息,良好的新陳代謝。

2.早餐多樣化:建議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全穀根莖類、豆蛋魚肉類、油脂與堅果類、蔬菜類、水果類、奶類,以攝取多元的營養素。有些中式早餐都是燒餅、油條搭配米漿,但主要營養成分是澱粉類、油脂類,營養不均衡之外,且高升糖指數的早餐,更會使人吃飽後昏昏欲睡。建議以三明治或蔬菜蛋餅等飲食均衡、營養密度較高的餐點,取代精緻高糖、高油的燒餅油條、台式麵包類;蛋白質可選擇雞蛋取代培根、火腿、肉鬆等加工品;飲料則選擇低脂奶或無糖豆漿取代奶茶、碳酸飲料。

3.活力高纖全榖類:早餐如果過於精緻,除營養不均衡、高油脂之外,長期攝取還會讓人身材發福。建議在主食方面,可多選擇纖維含量較高的糙米、燕麥、胚芽、小麥等五穀雜糧類,如全麥餐包土司、燕麥片等來取代精緻麵包、漢堡,不僅可使血糖穩定幫助腦部思考,也含有較高的B群含量,可增加體內代謝反應及活力。



◆ 健康存摺 開放健保卡下載
http://udn.com/news/story/7266/827778

經濟日報 記者林安妮/台北報導 2015-04-10

政院力推My Data,近期將開放民眾以健保卡下載「健康存摺」,實現自己的資料自己管。政府預估,伴隨My Data釋出資料漸增,將可催生一波更個人化的健康管理、穿戴式裝置及保險理財熱。

台灣人愛看病,一年平均看病次數是15次,是荷蘭的五倍。民眾愛看病,也衍生醫藥資源浪費問題,衛福部認為,有了雲端藥歷與健康存摺後,可減少民眾重複用藥,有機會省到50億元的藥費。

My data的精神,是指政府把從民眾端收集來的資料,透過管道(如自然人憑證)還給個人,由個人決定資料怎麼用。在美國與歐洲,My data相當風行,民眾可拿到自己的納稅資料、就醫資訊,甚至每天用水、用電情形。國外常有民眾拿著My data裡的醫療資料,找醫療顧問公司分析。

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昨(9)日向行政院長毛治國報告網路施政亮點時,一併公布衛福部最新推動的「健康存摺」全年進度表。健康存摺與個人稅務資料,是近期政院力推My Data的兩大代表作。

衛福部官員表示,去年底政府率先開放18歲以上民眾可以自然人憑證,申請近一年就醫資料,3月初下載量已突破1萬人,預期4、5月擴大開放民眾可以健保卡下載健康存摺後,有機會衝高下載量。

除了近一年就醫資料,今年內衛福部將繼續擴充民眾的健康存摺資料,如預防接種、器官捐贈等。未來兩年,民眾還可下載電子病歷,看到上一次的住院病摘、抽血檢驗報告或X光片等。

※ 相關報導:

* 德國麻疹男 高雄趴趴走
http://health.udn.com/health/story/5999/828487

疾管署今天公布今年第三例德國麻疹確定病例,患者是家住高雄市的50歲男性,3月28日出現全身痠痛、頭暈等症狀,4月9日確診感染德國麻疹,目前已康復。因患者在可傳染時間3月22日到4月5日,曾到過高雄瑞豐夜市、小港機場等、健身房等多處公共場所,疾管署呼籲曾在相同時間地點進出的民眾,若有發燒、出疹等症狀要趕緊就醫。



◆ 健康你我他/媽媽不信醫師 罹癌一年奪命
http://udn.com/news/story/7266/827335

聯合報 杜依倫/台北文山 2015-04-10

雖然祖父輩一個個因癌症過世,對於年輕輩的我來說,癌症仍是遙遠的事,和自己沒什麼關係,加上我有個自信又強勢的媽媽,每天嘴裡喊著「醫師都是憑經驗給藥,我從來不看醫師,也會活到120歲」。有這樣的媽媽,「癌症」是不會來我們家敲門的。

不料,媽媽後來長期咳嗽,還嘴硬說自己有辦法好起來,逼不得已才去做檢查,發現是肺癌末期。儘管如此,媽媽還是樂觀認為,自己只要生活作息注意,照樣可以活很久。

我一直不瞭解,是怎樣的生活環境和教育,讓媽媽對於親人的關心和醫師的診療,都報以不太友善的回應,直到她外貌因化療而改變時,才放下心防,說自己從小就不愛上大號,還經常引用外公一句名言「屁愈臭愈好」。由於很少排便,媽媽的屁確實很臭,她覺得這樣是好的,於是順著這樣的習慣和想法長大。

雖然,媽媽罹癌之後開始注意排便,可是為時已晚,又不相信醫師,讓癌細胞在身體擴散,這是自己種下的禍根。

媽媽從罹癌到過世,中間只有一年多,年僅50歲就與世長辭,她沒有很高的學歷和很多的生活經驗,卻用自己的生命告訴我們一件事:防癌不是一朝一夕的,平時要注意排便及身體檢查,再怎麼強勢和自信,也只是安慰自己的謊言。

fsj 提到...

李氏菌感染激增 威脅孕婦、嬰兒
http://udn.com/news/story/6813/828654

世界日報 編譯羅曉媛/綜合9日電 2015-04-11

疾病防治中心(CDC)9日證實,病源出自藍鈴(Blue Bell)冰淇淋產品的李氏桿菌(Listeria)近期又在德州造成三人感染,而且感染病患仍在不斷增加。

CDC發言人凱若‧克勞福德(Carol Crawford)指出,李氏菌的首要感染群為孕婦、新生嬰兒、老年人及免疫系統因癌症或相關治療而降低的人群。感染李氏菌較嚴重的病患有九成是孕婦、她們的新生兒、64歲以上老者及免疫系統較弱的人。李氏桿菌還會導致流產或早產、腦膜炎及腦炎。

德州的三名李氏菌患者是在吃了一杯三盎司的藍鈴冰淇淋後染病住院。而被感染的冰淇淋經證實均出自藍鈴在奧克拉荷馬州斷箭市(Broken Arrow)的工廠。目前該工廠已暫時關閉。

李氏桿菌是一種危及生命的病毒,通過吃食染上李斯特菌的食物而感染,可能引起痢疾、噁心和抽筋痙攣等症狀。較常感染李斯特菌的食物包括生豆芽菜、生牛奶、軟乾酪、熟肉製品、熱狗和煙熏海產品。

根據CDC的數據,在全美因食物中毒而致命的悲劇中,李氏菌的致命人數為第三高。每年有1600名李氏菌病人,但他們基本不去看醫生,而是選擇在家自行休養,或購買非處方藥服用。儘管絕大多數李氏菌病人能自己恢復,但對自身免疫力較低,難以抵抗病毒的病患而言,李氏菌可能會入侵血流、大腦或脊髓。在該種病例中,多達20%致命。

近期包括沃爾瑪在內的多家零售商均將藍鈴乳品的相關產品撤架,食品生產商「Sabra Dipping Co.」也因李氏桿菌在8日宣布召回3萬盒鷹嘴豆泥(hummus)。



◆ 耳朵悶悶脹脹 可能是「耳咽管」 阻塞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870851

自由 2015-04-11

記者吳亮儀/台北報導

時常感覺耳朵悶悶脹脹,導致聽力不太好,有可能是耳咽管阻塞!若不治療,不僅會影響生活品質,更嚴重者甚至會發生耳膜破裂。

林口長庚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趙偉傑指出,一名40多歲男性商務主管,雙耳斷斷續續出現悶塞的感覺,尤其早上起床後,耳朵悶脹更明顯,都得捏著鼻孔憋氣,才能有幾分鐘通暢;該病患沒有過敏、聽力也正常,檢查才發現,原來是胃食道逆流嚴重,躺下後胃酸逆流入耳侵蝕,慢性發炎,造成耳咽管功能障礙。

另有一名26歲的詹小姐從高中起,一直斷斷續續有右耳悶塞的感覺,尤其坐車爬山後,耳朵的悶脹更是會持續好幾天不能消失。同樣也是要捏著鼻孔憋氣,耳朵才能有幾分鐘的通暢感,之後又繼續塞住。

詹小姐曾就醫得知是耳咽管功能障礙,但吃了好幾次藥都沒有明顯改善;聽力檢查也顯示一切正常。鼻咽內視鏡檢查發現,她的耳咽管因為長期鼻過敏導致黏膜水腫,部分阻塞,需要很努力地吞嚥才能勉強自行開通。

趙偉傑說,現在患者可在全身麻醉下,接受「內視鏡經鼻耳咽管氣球擴張手術」。醫師以氣球從鼻腔深入耳咽管之後,撐開了狹窄的管道,只要兩分鐘的擴張時間,就可以解決原本水腫的黏膜,悶塞狀況也大有改善。

趙偉傑說,感冒、慢性鼻炎、鼻竇炎、長期過敏、胃酸逆流、鼻咽腺樣體肥大等情況都可能影響耳咽管的開合。一般感冒引發的耳朵不適症狀,通常可在兩週內可緩解,但若持續超過半個月,最好就醫檢查,以排除聽力損失、梅尼爾氏症,甚至鼻咽癌等嚴重疾病的可能性。



◆ 自費醫材暴增 全身換裝破百萬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411000327-260114

中國時報 2015年04月11日 魏怡嘉、林宜慧、廖珮妤、陳瑄喻/台北報導

換人工髖關節,要換非健保給付的,得自費10多萬;裝心血管支架,非健保給付的,要自費5~6萬;人工水晶體,換個可矯正老花的,要自費5~8萬。人都會老,如果全身一路由上換到腳,即便有健保,最高還要自費80多萬,若加上先進的自費手術,自費恐要破百萬,民眾負擔沉重!

督保盟批:健保之恥

民間健保監督聯盟發言人滕西華表示,健保開辦之初,民眾醫療自費比例一度降至27%,現又回升到35%,這是健保開辦20年之恥。

國內一年有20~30萬的病患會使用到醫材,健保署目前將人工水晶體、人工髖關節及心律調節器等6項醫材納入差額給付,民眾若使用這些醫材,採用健保給付的,一毛錢都不用自付,但若想用「比較好的」,就要自己補差額。

根據健保署的自費醫材比價網,差額自費最高的是生物組織心臟瓣膜、17萬6千元,其次是人工髖關節、16萬6千元,人工水晶體、9萬5千元,人工心律調節器、8萬7千多元及塗藥心血管支架、7萬元,其中心血管支架最多健保可給付到4支,若全自費,差價28萬元。

心律調節器漲幅最大

這些自付差額醫材需自費的金額都不低,但健保署統計,民眾選擇差額自付醫材的占率卻是逐年升高,其中人工心律調節器的上升幅度最大,近3年來,由31.92%上升至39.7%,其次是心血管支架由46.86%增加至51.3%,人工水晶體則由27.93%上升至31.7%。

除自購醫材外,自費手術也越來越多!在追求良好的醫療品質下,病人選擇昂貴的自付差額醫材時,還得再搭配自費的手術技術。

醫材自購 手術也自費

以常見的白內障更換人工水晶體為例,若使用高階、非球面可矯正散光矯、老花的人工水晶體,就得搭配飛秒雷射,一隻眼睛要價就超過10萬元。近來國內醫界瘋狂的「達文西手臂」,手術平均需自費約20萬元,是傳統腹腔鏡7、8萬元的3倍。

另外,在癌症治療方面,因為超過5成的癌症病人會出現骨轉移,健保給付的傳統放射治療則需至少10到15次,有的醫院推出「轉移性骨腫瘤熱治療」,標榜治療與止痛的雙重效果,並且可以一次完成治療,但治療一個部位必須自費10萬元,若其他部位也有骨轉移狀況,費用將會再增加。

fsj 提到...

你容易得什麼病? 看血型而定
http://udn.com/news/story/7266/830849

世界日報 編譯宋凌蘭/綜合10日電 2015-04-12

血型是由附著在紅血球表層的微小物質決定,來自遺傳的這些物質與免疫系統互動,改變你得到數種常見疾病的風險。所以根據你的血型是A型、B型、AB型或O型,你可能較容易得到某些病症。

記憶問題:登載在「神經學」期刊的研究顯示,血型為AB型的人,得到認知障礙的風險較高。年紀大的AB型人士,比其他血型者更可能碰上學習或記憶的問題,這可能與某些凝血因子和蛋白質有關。

胃癌:AB型者患胃癌的風險,比B型或O型者高26%,A型者的風險則高20%。形成這個情況的禍首可能是幽門螺旋桿菌(H. pylori),全球三分之二人口的幽門螺旋桿菌是在胃裡,但是AB型和A型者對此細菌的免疫系統反應較強,以致增加患癌風險。

胃潰瘍:幽門螺旋桿菌提高O型者患胃潰瘍的風險,這可能與血型修改免疫系統對細菌的回應有關。

心臟病:哈佛公共衛生學院的研究發現,與其他血型比起來,O型者得到心臟病的風險少23%,AB型和B型者則風險最高。某些血型與發炎較嚴重有關,可能可以解釋與心臟病的關連。

胰臟癌:國家癌症研究所期刊的研究顯示,O型者得到胰臟癌的風險比其他血型低37%。非O型者較易患胰臟癌,可能也與幽門螺旋桿菌有關。

雖然血型對你生病的風險似乎有影響,但其影響的多寡並不清楚。佛蒙特大學醫學教授瑪麗.庫施曼(Mary Cushman)表示,最好維持健康的生活習慣,飲食正確常運動,只關注你可以控制的事。但如果你對某一疾病感到擔心,接受檢查並與醫生保持密切聯繫,可以及早治療。



◆ 偏頭痛誘因 男看運動量、女看天氣
http://udn.com/news/story/7266/830848

世界日報 編譯宋凌蘭/綜合10日電 2015-04-12

引發偏頭痛的因素男女有別,對女性而言,最主要的因素是天氣改變。對男性而言,則是劇烈活動。

應用程式Migraine Buddy的資料顯示,男性平均每月有六次偏頭痛,每次為6小時31分鐘。女性則有七次,而且通常長達7小時37分鐘。

35%的男性稱,劇烈體力活動是引發偏頭痛的原因。半數女性則說,天氣突然改變,包括氣溫和溼度,是頭痛主因。

偏頭痛是已開發國家中,最常見的神經疾病,比糖尿病、癲癇和哮瑞加起來更普遍。在美國,多達3700萬人有偏頭痛。

偏頭痛來襲可長達4到72小時,造成視覺錯亂、暈眩、噁心、對聲音和光線敏感,患者多為30歲到50歲的成人,有時會嚴重到干擾工作和日常活動。

50多歲的賓州婦女珍.葉格(Jane Yeager)說,偏頭痛來襲時,她眼睛後面感到一陣熱痛,這個疼痛愈來愈強烈,直到連光線、噪音或觸摸都無法忍受,令她痛苦得想死。偏頭痛發作時,葉格必須躺在漆黑的房間,兩眼蓋上冰涼的布。

目前最有效的治療方法是服用triptans,但是多達三分之一的患者對藥物沒反應,而且有副作用。近半男性患者和五分之二的女性患者,完全未服藥。男性稱偏頭痛來時,對光線較敏感,也較沮喪。女性則對氣味較敏感,而且感到噁心。

還有一個造成偏頭痛的原因是女性的生理期,由荷爾蒙突降造成。全國偏頭痛中心稱,半數女性在經期前後和期間會碰上月經偏頭痛。但是很多女性都未把兩者連起來,連醫生也未注意到兩者的關連。

※ 相關報導:

* 6項生活小改變 預防頭痛來襲
http://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08/830846

超過4700萬的美國人,過去三個月經歷了嚴重頭痛。單是偏頭痛就影響12%的人口,每年造成10億美元的直接醫療開銷。但是除了吃藥以外,注意生活的一些細節,也有助預防頭痛來襲。

1.多喝水:醫生指出,你常聽到「多喝水」這個建議是有原因的,因為頭痛經常是脫水的後果。特別是如果你的飲食包括很多咖啡因或糖分,會導致更嚴重的脫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