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4-04

教育的本質與初衷

◆ 掃墓盡孝的機會教育
http://udn.com/news/story/7339/813887

聯合報 陳啟濃/國中校長(投縣水里)2015-04-03

今天開始四天長假,許多人早早就規劃外出旅遊。但是我堅持一定要留一天,與家人一起到父母祖先墓園祭拜。讓下一代體會與感受祖先的恩澤,陪爸爸媽媽掃墓追思。

每次掃墓,都感覺是帶孩子拜訪祖父母。在掃墓辛勞中,彷彿是一家人為祖先盡孝。邊聊起祖先當年的辛勞,機會教育讓孩子們感恩與惜福。在心靈層次,這樣的小小付出,其實也是與祖先的心靈互通,讓孩子蓄積心理的能量與奮鬥的毅力。

這樣的安排,應該也是兒童節最好的禮物。



◆ 玩懂國富論、小王子 體驗教育夯
http://udn.com/news/story/6904/811005

聯合報 記者何定照/台北報導 2015-04-02

把經濟學名家亞當.史密斯巨作「國富論」遊戲化,輕鬆體會書中「看不見的手」市場機制真諦。七年級生鄭俊德創辦「閱讀體驗教育實作坊」,至今已將「國富論」、聖修伯里「小王子」等5本書化為體驗課程,讓參與者享受另種閱讀趣味。

鄭俊德大學念醫學工程,但深感人生不該局限於特定領域,在臉書創辦近百萬人的閱讀社群,將閱讀與各種創新結合,例如交換閱讀路跑、圖書館密室探索等。近年他觀察現代人越來越少讀書,又看到用桌遊遊戲教現金流很夯,想到體驗教育方式引人閱讀。

他以「國富論」闡述的資本主義自由經濟為基礎,結合日本動漫名作「銀河英雄傳說」中的世襲/選舉制度,設計出最多可供百人玩的遊戲。遊戲參與者最多可組成10國,各人可選擇國王、特使或商人角色,彼此透過貿易或談判獲取資源。

鄭俊德還設計金融海嘯、空降主管、裁員危機等橋段,讓參與者超脫觀察組織內部如何溝通、遇危機如何因應,個人也能更了解自己。若在企業內體驗,主管還能藉此發現員工特性。

他強調,遊戲最終是想讓參與者體會如何共創多贏與永續,「絕非遊戲而已」。遊戲後的分組討論,也有助更深入的探索。

「小王子」化身的體驗工作坊,則偏重潛能開發。鄭俊德說,他將小王子在不同星球遇到的人,視為不同潛意識或眾生百態。

※ 相關報導:

* 國小課程好比核融合 教育是誰的軍備競賽?
http://udn.com/news/story/7603/815320

....現在孩子是國語、數學、自然、社會、英文、母語、藝術與人文、資訊、綜合與在地課程。會算數的人一下就知道現在的小孩多學了好幾樣東西了,不過大家都忽略了這個問題「以前一週上五天半的課(1+1+0.5+1+1+0.5=5,實際上是五天的課程),現在則是四天半(1+1+0.5+1+1=4.5)」。

課程增加、上課日數減少,還好我們的國定假日沒有像過去一樣光輝十月,不然老師一定會哭出來,因為課會上不完。再加上教師稅後減課兩節,那你覺得課上的完嗎?事實上若真的以上課節數與上課總日數來換算,要把課上好是真的有困難。因為,你以為現在上課只是在上課啊?錯了,親愛的朋友,現在的課程很複雜因為你這個也要融入、那個也要融入,國小的課程就像是核融合一樣,要想辦法用最少的課程發揮出最大效應來。

....科技化教學似乎是解決之道,剛開始教室裡面一定一片和樂、學習神速,但教室的科技產品也只有一台,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操作到,因此一開始的進步神速又會陷入下一個困境『科技困境』。

....上課節數不足,然後科目卻不斷增加,自然的就壓縮到很多課程的進行。加上這些所謂的議題課程要進行,你也不得不屈就在這個咒怨之下。這又衍生出「孩子學會了沒有,學校通常都用成績來看」的問題,也因此上課的策略就成為老師必須去承擔的惡業。

接著,又衍生了出一個奇怪的導向:「如果上課上不完,我們大家一起來補救吧!」、「如果上課沒有好成效,那就讓我們來辦活動日吧!」因果惡業就這樣不斷的循環,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終止!



◆ 科學看中醫 電機教授的針灸課
http://udn.com/news/story/7266/813610

聯合報 記者李青霖/新竹報導 2015-04-03

清華大學電機工程系教授張翔在通識課開了「針灸與近代科學」課,從科學觀點看中醫,理論實務兼備,幽默風趣,每學期都引爆學生搶修,這學期150個名額吸引330人搶,經加、退選後,修課人數一樣超出,增為196人。

張翔說,他喜歡跟學生討論,瞭解學生學習需求與理解程度,為確認學生真的想學,助教在教室設了「搖滾區」,老師可隨時點名,不能打瞌睡,結果有100人自願坐在「搖滾區」。

張翔認為,西醫分科細、中醫講究整體,尤以氣(神經功能)、血(血液循環功能)運轉機能,浸淫40年後,他覺得中、西醫各具特色,可擷優補短。

化工所學生楊庭瑞說,很少人可以透過科學,系統化建立中醫理論,張老師的課中西兼備,能學到很特別的知識;大一生潘珠峰喜歡跟老師討論,他說,中西合璧的教學方式,很有趣。

外文系吳沛蓁表示,張老師博學多聞,知識廣博,也樂意和學生討論,「收穫很豐富」。



◆ 海外教育服務役 「太划算不想回台」
http://udn.com/news/story/7314/813293

聯合報 記者何定照/台北—馬來西亞越洋採訪 2015-04-03

趁服兵役提早就業,還可累積海外經驗、順便玩又存錢。教育部推動海外教育服務役專案,讓有教師證的役男有機會到東南亞5所台灣學校任教,不少役男大呼「太划算」,甚至主動延長服務期間,不想回台。

教育部國際及兩岸教育司海外華語教育科科長賴羿帆指出,教育部從2002年起發展海外教育服務役,5校包括馬來西亞吉隆坡台灣學校、檳吉台灣學校、印尼雅加達台灣學校、泗水台灣學校及越南胡志明市台灣學校,學生以台商孩子為主,至今已184名役男圓教師夢。

師大英語系畢業的陳英學,早就想趁服兵役增進教學專業,發現有赴檳吉台灣學校教英文機會,立即報名。他笑說,當時這職缺很搶手,2個籤有10人爭,最後由他幸運獲得教學機會,還可免費到海外見世面。

陳英學說,馬國是多種族國家,英語是主要語言,讓他除了教英文,自己英語也突飛猛進;校內學生廣含台日中韓乃至當地華人,更讓他懂得因應不同文化教學。如今每逢教課,他不再只重文法,而會注入更多國際視野,學生也總纏著他問馬國問題。

在馬來西亞吉隆坡台灣學校任職的黃少伯則是自己「搶」到工作。他說,很晚才知道有海外教育服務役,興奮不已,「可出國增廣見聞,又有海外加給可存錢。」然而運動專業出身的他,苦於台灣學校沒開出體育老師缺,乾脆主動寄履歷求職。

「如果有機會留下來,我會考慮。」黃少伯說,平日雖忙,假日仍可四處走走,且校內學生國籍不一,文化多元性讓他大開眼界;他聽說已有替代役男留下任職,未來他可能跟隨學長腳步。

賴羿帆指出,去年18名海外教育役男,有14名放棄大學軍訓課可折抵的役期,多留1個月教書。今年可供役男申請的專長為國、英、數、理化、生物、公民及美術等,即日起至4月16日受理申請,預計7月入營,9月派赴海外台灣學校。詳可上內政部役政署網站www.nca.gov.tw

※ 相關報導:

* 認識東南亞/東南亞書籍 台博館借得到
http://udn.com/news/story/7314/813943

台灣現在已有超過一百個「收書站」,專收東南亞語文書籍,借出給新住民閱讀。這原由六家書店組成「東南亞大聯盟」發起的運動,國立台灣博物館昨天宣布加入,成為第一個加入收書站官方單位,邀請各界提供書籍至台博館,也歡迎新住民到台博館借書。

在台新住民加上下一代已達七十萬人,移工更超過五十五萬人,不過,他們長期不被台灣社會「看見」,更鮮被關照到文化權。台博館館長陳濟民表示,台博館位在二二八公園內,每到周末新住民、移工都會到公園內,又緊鄰台北車站,具地緣之便,適合服務新住民。

學生要什麼?

21 則留言:

fsj 提到...

天使學姊教中文 苗栗新住民之子笑了
http://udn.com/news/story/7324/815311

聯合報 記者黃茹婷/苑裡報導 2015-04-04

「姐姐們就像我的小天使」苗栗縣中山國小三年級學生沈伊娸小時候跟母親回越南生活,直到去年返台,因許久沒接觸中文,上學成了惡夢,幸有學姊陪伴指導,讓她重拾笑容,融入校園生活。

沈伊娸4歲時跟著母親回越南娘家居住,越南話講得很溜,去年初父親將全家接回台灣,她反而成了「外國人」,上課時和同學雞同鴨講,因為語言不通每天哭著上學。

老師先教她學習注音符號拼音,將想說的話寫在紙上,但偶爾還是會「寫不出來」,教務主任李孟雪說,有一次伊娸想上廁所卻無法表達,急到衝出教室,把大家嚇壞了!

李孟雪說,校方為協助弱勢學生本來就有「小天使」制度,陪伴弱勢學生閱讀、學習,安排六年級的李景樺、李宜臻、蔡喻安三名學姊當小老師,課餘時帶領伊娸「學中文」,這群姐姐真像天使一樣,用最溫暖的心守護、陪伴伊娸成長。

李景樺陪沈伊娸一年多,她說,不認識伊娸前曾聽說有人取笑她不會「ㄅㄆㄇ」,當時想幫助她,兩人第一次見面,伊娸臉上沒表情也不說話,看似生氣,後來才了解她是不敢開口說,因此決定付出更多耐心。

從學生變身「小老師」,李景樺等三名學生為讓伊娸更快進入狀況,每天陪伴閱讀,還找時間借閱三年級國語課本研究學習內容設計學習單,利用小遊戲認識單字,進而造詞造句,發現伊娸不會寫的字,也握起筆一筆一劃指導。

她們察覺伊娸不只認字難,說話捲舌音、聲調都不準,除給予「拼音」訓練,也鼓勵「大聲說」,經過一年訓練,伊娸現在擔任晨間廣播人員,每周五都會廣播邀師生一起晨讀。

沈伊娸從不敢說中文到現在勇於開口,她說,姐姐們每天溫暖陪伴,一起說話、寫字,以前最害怕上課,現在天天都期待到學校,姐姐就像是圍繞身邊小天使。

※ 相關報導:

* 跟柯南學日語 動漫迷張慈演講「一級棒」
http://udn.com/news/story/7323/815373

金甌女中學生張慈從小就是動漫迷,高一上應用外語科日語組後,看「柯南」、「海賊王」動畫學日語,日前參與全國日語演講比賽,打敗90多名好手,獲得第一名。

張慈說,從小就喜歡日本動漫,也開啟她對日本的好奇心,因為媽媽也是金甌女中校友,國中就立定志向就讀金甌女中應用外語科日語組,她從50音學起,搭配日文歌曲學習。

張慈說,她最喜歡「柯南」、「海賊王」等卡通,會特別去找中日雙語的卡通來看,從對話中記下熟悉的口音,再反覆練習,平時也會和朋友用日語聊天,增加實務對話經驗。



◆ 音樂書屋竣工 山上小孩雀躍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404000380-260107

中國時報 2015年04月04日 陳界良/台中報導

逢甲大學建築系師生為改善偏鄉學校的教育資源,繼去年在象鼻國小完成首座小書屋後,日前又在南投縣仁愛鄉親愛國小,打造出一座音樂書屋,作為小朋友閱讀、學習製作小提琴與練琴的場所,讓小朋友相當興奮。

親愛國小的音樂書屋,在台中中區扶輪社捐贈下,由逢甲建築系老師帶著學生,利用周末與課餘時間,前往偏遠的親愛國小,完成以組合屋為主體的音樂書屋,並運用部落的天然素材進行布置與裝飾,建造過程全由學生規畫、動手施工。

音樂書屋竣工啟用,對親愛國小的小朋友及長期奉獻教導孩子音樂的老師王子建與其夫人陳珮文而言,意義非凡。在親愛愛樂弦樂團的6年級學生曾詩芸向逢甲大學師生表示感謝,2年級就開始學拉小提琴的她,現在還進一步學習製作小提琴。

逢甲大學建築專業學院院長黎淑婷表示,透過建置書屋提供豐富資源,可讓山上的孩子更有信心,培養一技之長。製琴需6個月以上時間,並需要獨立的空間,孩子們學習音樂,也需要持續的練習與教導,希望音樂書屋落成後,對孩子更有幫助。

※ 相關報導:

* 兒童節禮物/一座山訓場 最好的禮物
http://udn.com/news/story/7339/815698

聯合報 蔡志鏗/退休校長(台北市)2015-04-04

許多人都在問:什麼才是最佳的兒童節禮物?筆者認為,建一座山訓場,肯定會是最好。

現在的孩子「太宅」,也「太過虛擬」,慶祝兒童節,與其送些雞肋式的小牙刷、小遊具等,把玩幾次後就進了資源回收桶,不如提供學生戶外體驗和與人合作的機會,更切合學校和孩子的需要。

我曾在服務過的小學辦理各種體驗活動,其中山訓是最棒的體驗。山訓場可以提供孩子單索、雙索、三索、高樓垂降和障礙攀爬等體驗機會,不但可以增進孩子挑戰難關的勇氣,而且一定深受學生喜歡,成為熱愛的校外教學。

* 九旬翁回母校 「這是我耶!」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68770

孕育出七十二名博士的嘉縣義竹國小,昨天舉行創校百年校慶,表揚一百四十二位傑出校友,高齡九十三歲的校友黃燦馨,拄著拐杖回到母校憶當年,中研院長翁啟惠回饋母校,捐款三十一萬元成立的校史室也進行揭牌,開放參觀。

* ACC非洲攝影展 馬拉威學生樂分享
http://udn.com/news/story/7314/815453

19歲馬拉威籍環球科大大一學生喬瑟夫去年底他和其他3名非洲學生,在阿彌陀佛關懷中心(ACC)的幫助下,一起來台念書。昨天喬瑟夫出席ACC非洲攝影展,分享他「教育改變我們的命運」的人生故事。

就讀行銷管理系的喬瑟夫說,他有兩個夢想,「創立網路公司和成為商人」,馬拉威以農立國,種植玉米、小麥、咖啡豆等作物,但是價格不好,他認為「網路普及能推動教育,行銷則能幫助經濟。」



◆ 蒐藏2千件藝品 汽修廠像博物館
http://udn.com/news/story/7322/815319

聯合報 記者林家琛/彰化報導 2015-04-04

勉勵學生不要做「黑手」、要做「汽車醫生」的汽車保養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柯育沅,擁有超過二千件陶瓷等藝品,獨樂樂不如眾樂樂,他歡迎大家到彰化縣花壇鄉分享他的蒐藏品。

曾當選彰化縣好人好事代表、敬軍楷模的柯育沅,不只是成功的企業家,也是畫家。41年前他以5萬元起家,與弟弟柯富騰共同創業,租店開了汽車維修廠。

「你的作為,要超過客戶的期待,才能留住客戶的心。」柯育沅分享成功的秘訣說:「如果只是符合客戶的期待,未必能留住客戶,只有超過客戶的期待,讓客戶變朋友,朋友再介紹朋友,企業才能擴展、永續經營。」

66歲的柯育沅自彰化高工畢業後,因照顧車禍受傷的父親而失學。「醫生失手只傷了一條人命,汽車醫生失手,會害了一車人命。」他告訴學生:「我們一定要先看重自己的職業,別人才會看重我們,如果自認只是個黑手,握手人家都會嫌手髒,如果視自己為汽車醫生,工作態度會轉變,客戶會因為我們更投入、更用心而對我們的專業更尊敬、更放心。」

14年前,柯育沅因客戶的鼓勵學畫、展現天份,幾年前受彰化縣文化局之邀,開個人畫展,轟動一時。朋友打氣下,他也圓了求學夢,58歲拿碩士,62歲取得彰化師範大學工教博士,如今是兩所大學的助理教授。

柯育沅將藝術喜好與事業融為一體,蒐集的木雕、瓷器、畫作、骨董車、汽車模型共二千多件,擺放在汽車展示間、修車廠,有時會讓人誤以為走進的是博物館而非汽車公司。

幾年來,已有不少學校安排師生到他的「博物館」戶外教學,他歡迎大家走進花壇鄉中山路二段516號,不只看名車,是來分享藝術之美。電話(04)7870008。

fsj 提到...

77歲自編3國字典 她用國台語注音
http://udn.com/news/story/7314/817035

聯合報 記者吳政修/新營報導 2015-04-05

77歲黃楊月美跟著在經濟部擔任駐外人員的兒子住過多個國家,學會西班牙語、英語、日語,還編了1本自畫圖案再以國台語注音的「3國語言字典」;她說,「全世界就這麼一本,只有她看得懂。」旁人看了都為之笑翻。她還會製作手提包、背包,也愛畫畫。

黃楊月美的丈夫20多年前過世,10多年前兒子派駐哥斯大黎加,她說,因經濟部有請人教授西班牙語,她因愛畫畫,就畫想學的單字圖案,請老師教單字;6年下來學了不少西班牙語。兒子後來又被派到倫敦,她有機會學習英語,但住了4個月之後,因年紀大了,留在新營。

黃楊月美略通日語,又向一位從日本回台的鄰居學,就這樣學會了西班牙語、英語及日語。她為了方便,就自編這本獨一無二的「外語字典」,每個單字用圖畫加台語發音、國字註記,像猴子,西斑牙語是台語發音「毛老」,英語用台語發音是「蚊起」,日語則用國語注音「沙陸」。

※ 相關報導:

* 兒童節禮物…花蓮壽豐公益書店開了
http://udn.com/news/story/7328/816985

花蓮縣壽豐鄉「五味屋」在昨天4月4日兒童節,開設公益書店「豐田の冊所」,提供花蓮中區的鄉親與孩子一個舒適自在的閱讀環境。

花蓮是台灣面積最大的縣,南北狹長,交通費時,也使得有些鄉村孩童缺少和外界借觸的機會。「豐田の冊所」位於壽豐鄉豐田村,是日治時期花蓮三大移民村之一,五味屋團隊希望將這座高兩層樓半的書店,變成偏鄉孩童最特別的兒童節禮物。

* 陸生國中到大學 思政教材讀3遍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405001528-260301

大陸大學生對思想政治課最詬病的一點是從國中、高中到大學都有類似課程,都是必修,而且內容千篇一律,等於10年之間要把同1套內容讀3遍;最可怕的是,考研究所還要考這套教材。

大陸有所謂的「思想品德」課程,類似台灣的公民課,小學時分為「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課程,到了國中以上就叫做「政治課」。

* 你偏心 「為什麼要我讓」
http://udn.com/news/story/6887/816801

念小三的婷婷,有一個念小一的妹妹慧慧,姊妹倆常為了搶玩具而大打出手,但每次和妹妹吵架,媽媽總是跟婷婷說:「你是大姊姊,妹妹年紀小,要禮讓她。」讓婷婷很生氣,心想:「我只是比妹妹大兩歲而已,為什麼都要讓她?」

每次媽媽要婷婷禮讓妹妹時,婷婷都會大發雷霆,甚至故意打妹妹,把她的玩具藏起來,讓媽媽很傷腦筋。

小芹是獨生女,從小嬌生慣養,要什麼東西,家人都會買給她,一直到小芹8歲時,媽媽才懷第二胎,眼看著弟弟就要出生,但小芹依舊故我,家人不順她的意就大哭、摔東西,讓家人很煩惱,該如何讓這個「小公主」學會當姊姊呢?



◆ 貧富懸殊 美高教理想失落
http://udn.com/news/story/6813/817704

世界日報 特約編譯林君彥/綜合4日電 2015-04-05

美國第三任總統傑佛遜曾經建議高等教育課程應該不分貧富、培養有自由天分的人才。受到傑佛遜的啟發,美國人期許高等教育能提升弱勢族群的機會,但它顯然令人失望了。

高等教育有兩組顧客:學生和政府。學生希望經由大學交朋友、培養心智和離家獨立。但更重要的是,改善經濟前景。

儘管成本上升,高教仍能達成一般人期望。「經濟學人」報導說,投資在四年大學教育,通常一個人一直工作到65歲都能維持每年15%的報酬率,而且這個數字從2000年以來都相當穩定。但是投報率持平不是因為大學畢業生表現出色,而是高中學歷者表現太差。平均投報率尚可,差距卻頗大。

根據薪資顧問公司Payscale的調查,大學畢業生的投報率從+22%至-21%,差異甚大。

政府則期許高等教育提供三樣東西:研究、人才和平等。

就研究而言,美國沒有問題。 Leiden大學以科學論文被引用做評比,2014年全世界前20名大學有19所為美國學府。

以人才而言,勢頭就不妙。1995年美國大學畢業生比率居經濟合作開發組織(OECD)會員國第一名,現在卻落於其他七個國家之後。歐巴馬總統訂下目標:美國將在2020年前重回畢業率第一寶座,但是這個目標恐怕不易達成。

以平等而言,前景也黯淡。富人和窮人家庭的畢業率呈現分化現象。

以花費多寡來研判,或許就不會覺得訝異。哈佛大學前任校長波克(Derek Bok)說:「社區學院大約花1萬美元在每個學生身上,而哈佛可能超過10萬元。而我們的學生還比較容易教。」

學費在過去20年已幾乎增加一倍。學費高,代表負債上升。將近三分之一學生無力償還學生貸款,而且百分比仍在上升。即使破產,學生貸款也很少有被免除責任,因此一旦違約不還,會傷害學生的信用紀錄,日後申請購屋貸款都有困難,因此危害到人們的福利、也會拖累經濟增長。違約不還學生貸款的比率破天荒高,令人擔心聯邦政府的債務會益加嚴重。

在大部分市場,科技進步、加上競爭,會使價格下降、品質上升。但是科技革命使資訊產業大有進步,卻未能帶動高教事業變動。原因之一是,研究的影響容易衡量,教育的影響卻不易衡量。沒有可靠的全國標準衡量不同大學畢業生學到什麼、也沒有他們所得的資料,無法評估哪個大學的教學成果好。

大學是以研究為基礎核薪、不是視教授教了多少可用之才來核薪。而且學生也不介意買到什麼教育內容,他們買的是學位,主要是向雇主顯示「我擠破窄門、進了大學」。哈佛學位物以稀為貴。因此哈佛沒有誘因降低學費、或多招生;因為這牴觸物以稀為貴的律則。

這也說明為何美國的大學不能促進平等。人們不惜代價要為子女購買優勢,因此頂尖學府提高收費、取得更多資源,殿後的學校就搶不到資源。傑佛遜不問貧富、為社會公共利益培養人才的理想就被犧牲掉了。

今天的雇主也不關切大學提供什麼教育。西北大學教授里維拉訪問了120家律師事務所、投資銀行和管理顧問公司,發現他們擇人只重學校。如果申請人不是名校出身,根本不予考慮。除了名校文憑,人資部門不重成績、只重課外活動,最好是曲棍球、划船等團隊運動——這些都是富裕的白人男性喜愛的項目。

如果雇主不重視成績,學生也不會好學不倦。資料顯示,1920至60年代的學生每周花40小時上課唸書,現在已降到27小時。而學界重視研究,有些教授竟也放棄教學。這一來大學就與市場脫節,感受不到市場壓力。

過去五年,高中畢業生升學至大學的人數已在下降;經費匱乏的社區學院減招學生,而營利大學也受限少招未必夠格的學生。

學者認為,美國的高等教育似乎已經碰壁,亟需求變求新。

※ 相關報導:

* 教學如產品 反應差下架重新教
http://udn.com/news/story/6813/817705

伊利諾州杜佩琪學院(College of DuPage)校長布魯德(Robert Breuder)日前在哈芬頓郵報網站(Huffington Post)發表文章指出,高等教育必須改弦更張、吻合學生需求。

....從教育機構的角度而言,更必須維持靈敏反應的企業心態、確保市場的生命。他認為,產品(product)是行銷學五個P(產品、價格、地點、人和促銷)之一。如果產品擺在架上、乏人問津,就得把它下架、重新調整或換上有人要買的東西。不論供應者是社區學院或四年制大學,所有的高教機構必須有能力隨市場及學生需求調整,學生離校時才能有強大的潛力在個人生活及職業生涯上成功。

* 政府缺錢 大學仰賴學費、捐款
http://udn.com/news/story/6813/817703

2012年魁北克學生罷課不僅推翻了省政府,也透露對大學經費來源的想法有深刻的文化差異。法裔加拿大學生受歐洲思想影響,不滿省政府提議將大學學費由每年2168加幣調漲到3793加幣。加拿大其他省份習慣美式作法、習慣較高學費,對他們的怒火相當不解。

歐洲大部分國家,國家支付80至100%的學費,這個制度的主要好處是平等和成本控制。績效好的北歐國家,碩士博士比比皆是。績效差的南歐國家,碩博士普遍較少。

美國則是公、私經費兼具,學生付大部分的學費,政府提供貸款和獎助學金。日本和南韓等類似模式國家,個人和家庭支付學費。這種制度往往經費較足,但也比歐洲國家比較昂貴。

公私混合制目前逐漸擴大。一方面是需求增加,使得政府增加高等教育預算。

可是年齡老化促使醫護費用上升,侵蝕到教育經費份額。由於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社會利益比高等教育明顯,大學的經費來源深受影響。

fsj 提到...

討老師歡心最重要?論文口試備餐砸大錢
http://udn.com/news/story/6885/817615

聯合晚報 記者鄭語謙/台北報導 2015-04-05

每年4至6月是研究所論文口試旺季,口試時由學生花錢準備餐點請口試老師享用,已是不成文的「潛規則」;不過,傳統咖啡、飲料或餐盒已不夠看,有研究生乾脆把口試搬到飯店舉辦,就是為了討教授歡心;有學生直言,「茶點等級決定了老師開不開心,錢不是問題」;有學生挖空心思,用大花朵圖案瓷杯(大花瓷杯)盛茶水,希望教授喝了「大發慈悲」。

論文口試茶點愈來愈「澎湃」,經常擔任口試委員的大葉大學校長武東星說,口試常見的「基本配備」不外乎:水果盒、咖啡、礦泉水、蛋糕,若正好是用餐時間,就多個便當,一場口試有三到四名口委,準備餐點平均花一兩千元。

武東星說,商管學院學生對口試更是「不馬虎」,他曾參加過在飯店辦的口試場,「下午審完,晚上直接開吃」;包含口委、來幫忙的學弟妹,席開兩、三桌,吃完還有伴手禮,極盡奢華能事。

一名政大理學院黃姓研究生表示,指導老師甚至直接告訴她,吃過各種口試餐點,建議她不要再準備麵包餐盒,「感到很膩」。

「學雜費已包含教授的論文指導費,為何畢業前還要額外花錢?」黃姓研究生說,政大口試有兩階段,每次除了餐點,論文初稿和簡報的印刷費都至少五、六千起跳,負擔很大。

另一名政大台文所學生則直言,口試就是要以「茶會」規模來辦,畢竟「點心等級,決定老師開不開心」,他計畫準備亞都麗緻的蛋糕或福華飯店的蘋果捲,來討好教授的胃。

除了點心餐盒,還有不少「撇步」;台大政治系教授王業立日前到東海大學口試,學生親手端上有大紅花圖案的瓷杯奉茶,「請口試委員大發慈悲」,讓他會心一笑,「沒想到還有這招。」

相傳還有研究生請教授花生糖和麻糬,要讓教授吃到嘴巴張不開,沒時間問問題。

台大經濟學研究生陳彥學表示,口試準備餐點是代代沿襲的「習俗」,感覺「很不對」,不是每個學生都能負擔,「其實教授自己帶便當或茶水也可以,為何非要學生準備不可?」

林姓家長在臉書上大吐苦水說,孩子讀國立大學理工研究所,論文口試當天,除了飲料、點心,還多準備一份500元的日式套餐,「現在論文口試,學生是不是都要極盡伺候能事?」孩子還沒出社會就學會討好人,雖不是太壞的事,但餐點過度鋪張,容易讓貧寒學生產生壓力,或是覺得寒酸。

王姓家長也說,學生請教授吃東西,「目的性太強」,他自己過去參加口試並無此陋習。



◆ 論文口試備餐 另類的校園紅包文化
http://udn.com/news/story/6885/817618

聯合晚報 記者鄭語謙/特稿 2015-04-05

又到了研究生畢業論文口試的季節,口試現場會議桌上擺的物品,各式茶點、便當喧賓奪主成為視覺焦點,甚至端出500元日式便當、在五星級飯店進行口試,極盡奢華;不少教授對學生提供茶點不僅毫不制止,還視為人之常情、無可厚非,無異成了助長這項剝削研究生「潛規則」的幫兇。

每年都有應屆研究生在網路上互相傳授,如何準備餐點「討好老師的胃」,彷彿陷入「花越多錢=論文越好過」迷思;論文口試在即,很多研究生會卡在「論文生不出來,就畢不了業」的噩夢,但論文內容已沒時間再改變,最後能動腦筋的只剩餐點、伴手禮,只求「讓口委開心」。

但研究生每學期已有繳交學雜費,學費條目中沒有一條寫著「論文口試費」,學生為了口試卻要額外支出教授餐點費;有的教授還要求印彩色PPT書面檔、論文要精裝本,林林總總加起來,要額外支出五、六千元甚至萬元以上,對私校生來說,更造成心理和經濟上的雙重壓力。

除了精美餐點外,不少學生還準備伴手禮,有家鄉名產、禮盒、自己設計的高級文創商品;研究生為了讓論文順利過關,口耳相傳此一漏習,甚至淪為比排場的金錢競賽。

雖說大學法沒有規範「不能請客、不能送老師禮物」,卻沒有一個教授「說不」;論文口試關起門來進行,這難道不是另類「校園紅包文化」?

國內外有不少學校的論文口試,改採集體舉辦,由系上訂定口試時間、統一準備餐點、學生一起分攤,或許是可行方式之一;然而,口試委員都拿了論文審查費用,口試進行時,一杯水才是無可厚非,精美餐點就免了吧。



◆ 學者:陸名師外快多 台吃大鍋飯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405001144-260108

中國時報 2015年04月05日 李道成/台北報導

為快速提升高等教育水準,大陸各重點大學無不在延攬一流師資上下足功夫,除銀彈攻勢猛烈外,對大學教授的收入更保留極大彈性,讓教授們既有面子更有裡子。前往北大任教的前政大教授霍德明就形容,台灣的高教制度有如社會主義,但號稱社會主義國家的大陸卻是十足的資本主義。

已在北京安家落戶的霍德明指出,他9年前剛到北大時,第一年領的正式薪資與政大差不多,但他覺得舞台卻比台灣大了許多,因為大陸大學是允許老師有額外收入,在當地叫「起小灶」。

許多名師級的大學教授,在大陸僅校內培訓課程的收入往往就超過正常薪水,甚至有些人多了好幾倍。如果再加上參加演講或論壇的出席費,部分大師級的教授都是荷包滿滿。

霍德明坦言他在北大的前2、3年還會去教培訓班,但在國際上知名度甚高的他,接下來就到處演講,收入更是可觀。他認為這是有形的大舞台。

與台灣高教界差別更大的是,大陸高教界早就拚命國際化,以霍德明任教的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為例,1年內,他就可以接觸到至少20位諾貝爾得主來這裡交流或演說;這是以往在台灣很難想像的。

此外,美國最頂尖的經濟學研究機構幾乎都會與大陸名校建立經常性的交流管道,霍德明任教的北大國發院每年都有固定的學術研討會,接觸全美一流的經濟學教授輕而易舉。

他舉例,總部在美國的「計量經濟學會」全球成立了3個年會組織,有2個分別在計量經濟學實力一流的美國與歐洲,中國的夏季年會則是第三個;從這個案例來看,即使是完全菁英制的這類學會都如此重視中國的高教界,其他的學術機構更不用說了。

以往都在台灣的國立大學任教的霍德明,對兩岸一流大學的學生素質、學習態度差別描述的很保守;他認為,台灣學生很多樣性,大陸學生對課業則較專一。

對於大陸大學制度的靈活性,一位在成都西南財經大學任教的台灣教授認為,大陸允許名師、熱門科系的老師合法的賺更多錢,但台灣則缺乏彈性;對此霍德明也認同,提供更多待遇上的誘因,才能找到更好的師資。

fsj 提到...

國高中生反思不足 計畫能力弱
http://udn.com/news/story/6915/819728

聯合報 記者陳智華/台北報導 2015-04-07

台灣國高中生合作解決問題,彼此間溝通協調沒問題,但解決問題的行動力待加強。一項針對8萬5千名學生測驗結果顯示,學生在「建立及維持相互的理解」、「建立及維持團隊合作」項目表現不錯,但「採取適當的行動解決問題」則較弱,擬定計畫、執行計畫的能力需要改進。

台中教育大學教育學院院長郭伯臣指出,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PISA)2015年將原來的「問題解決」項目改為「合作問題解決」。強調「合作」是目前國際所重視的人才關鍵能力。教育部委託郭伯臣發展線上合作問題解決系統,評量學生合作問題解決能力,去年10月到今年3月試辦,全國400所國中、高中職學校,約8萬5000人參與能力檢測。

郭伯臣說,合作問題解決是指在問題解決的歷程中,需要透過與團隊其他成員進行溝通、分享,以解決問題。

目前學生在擬定計畫及執行方面較弱,反思方面也較差,與現在的課程有關;因為擬計畫、執行、反思都是目前台灣教育較缺乏的部分。

郭伯臣指出,檢測結果顯示,在3大合作能力核心素養中,學生對於「建立及維持相互的理解」、「建立及維持團隊合作」表現較好,顯示學生面對問題時,能了解先與團隊其他成員溝通、討論的重要,在合作過程中能顧及他人的意見與想法。

但「採取適當的行動解決問題」則是學生較薄弱的部分,凸顯學生碰到問題時較無法提出適當的解決方法。以問題解決歷程方面,學生在「問題的探索及理解」有良好表現,但在「計畫並執行」及「監控及反思」的表現待改進。

※ 相關報導:

* 蛋糕花瓣欲墜…她一舉奪獎
http://udn.com/news/story/6929/818213

台北城市科大烘焙學程引進「糖花藝術」課,大一學生何佳芸用手揉捏鮮嫩欲滴的花瓣,完成的牡丹糖花藝術蛋糕,第一次比賽就拿到學生組季軍。

何佳芸說,這次比賽主題為牡丹花,難度直逼職業組,她買一真一假牡丹花放在家裡觀察,記住花瓣、花萼、花苞等細節,但牡丹花很大,有好多層,一層至少要手捏出6到8片花瓣,以往較方便的方式是花瓣全以鐵絲組裝,但是這種技法完成的花朵生硬又呆板,因此決定揚棄傳統作法,先做好花瓣再一一黏貼於花心,塑造全開時快掉下來卻又不會掉的視覺效果。

* 17歲台灣高中女生 前進德國國會實習
http://udn.com/news/story/6947/818053

17歲的高中女生前進德國國會?德國總理梅克爾在距離她20公尺處發言,她也親眼目睹德國教師罷課遊行、國會議員討論德國飛機墜機事件。中山女高的學生林語萱去年8月到德國當交換學生,並進一步爭取到國會實習,取得了不同於其他高中生的難得經歷。

* 文版磨課師 教紅樓夢、達爾文演化論
http://udn.com/news/story/6947/821315

國內近兩年吹起一股MOOCs磨課師風潮,只要英文程度夠好,在家就能免費上遍美國哈佛、史丹福大學等名校課程。但不會英文也沒關係,國內半數大學都推出了中文的磨課師課程,隨時想學就學。

美國有三個較大MOOCs系統:Coursera、UdaCity及edX。Coursera有普林斯頓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密西根大學開課;UdaCity是史丹福與維吉尼亞大學創立,課程也多來自此兩大學;edX有哈佛、柏克萊、麻省理工學院支援。

台大前年初受邀加入Coursera,推出「機率」、「秦始皇」、「紅樓夢」等用中文教學的課程,大受歡迎。台大校長楊泮池說,台大要打造華文線上課程第一品牌。

* 上網讀高中 史丹福9年打造最聰明私校
http://udn.com/news/story/6947/821288

美國教育資料庫網站Niche上月公布全美50大「最聰明私立高中」(Smartest Private High Schools),其中有一所高中不像其他的明星私中有著雄偉的建築及整齊的草坪,它是史丹福網路高中(Stanford online high school)。

....進一步了解史丹福網路高中,就可明白它的上榜並非偶然,首先,它有全球排名前十名的史丹福大學支持,三分之二的老師都擁有博士學位,不少是活躍的研究人員和學者;其次,它強調訓練學生的批判及創造性思考,提供許多大學水準的數學、科學或人文課程。



◆ 教部拚創業力 補助科大開課
http://udn.com/news/story/6929/819750

聯合報 記者陳智華/台北報導 2015-04-07

青年創業是全球趨勢,為提升學生創新及就業力,教育部今年起多管齊下,除了委託科大編創業教材,還補助科大引進美國創業教育的創新創業課程,訓練種子教師,還要補助學校開辦創意創業課程。

教育部技職司長李彥儀表示,為了讓科大形塑更好的創意創業環境,今年起教育部利用技職再造經費,補助科大開設相關課程,補助要點正在研擬,此外,還補助科大編寫教材,讓更多師生使用。

教育部委託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編撰創新創業教材,修訂出版「創新創業首部曲」一書,最近發表,除有薰衣草森林、王品集團等創業故事,更有創業會碰到問題的參考,如尋找商業模式、評估市場、寫創業計畫書等。

高雄第一科技大學校長陳振遠指出,「全球創業精神暨發展機構」公布2015年「全球創業精神暨發展指數」,在130個評比國家中,台灣排第8,在亞洲居首。台灣2012年受評,連4年全球前10,台灣在創業企圖心排全球第三,但創業態度及能力只排14及15名,不及美國這3項都全球第一,美國大學推動各項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是一大關鍵。

「創新與創業」這本書,的電子檔放在教育部產學合作資訊網及高雄第一科技大學網站,免費下載。

技職司表示,美國Babson College擁有創業師資陣容,開設「創業思維與行動」國際課程,堪稱全球之最,最近補助台科大引進該學院的創新創業課程,舉辦研習營,培訓種子師資。

※ 相關報導:

* 彰投/學校不山不市 補助要不到、捐款輪不到
http://vision.udn.com/storypage.php?ART_ID=5276

都市型學校教育資源多,社會關愛眼神投向偏鄉,「不山不市」學校常常兩頭落空,聯合報願景在地找出這類學校的困境,期待引發各界關注,帶進教育資源活水、推動教育正義。

....彰化、南投有不少中小學,因行政區屬「市鎮」或學生人數相對較多,被認為「有錢」,不易得到社會資源,這種「不山不市」的學校長期在夾縫求生存,社團經費、課外書籍雙缺,學校為找資源無不絞盡腦汁。

彰化溪湖鎮湖西國小就是典型「不山不市」,常與社會資源擦身而過。校長黃健麟說,本來靠「伊甸弱勢早餐」贊助,讓50多名孩子享用免費早餐,但今年伊甸改為贊助食材,必須各校自行烹調,只好放棄,孩童們下學期早餐仍無著落。



◆ 兩岸學者槓上 新儒學惹爭議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407000744-260301

旺報 2015年04月07日 記者李侑珊/綜合報導

兩岸新儒學之爭!台灣學者,牟宗三弟子李明輝,今年1月接受「澎湃新聞」專訪時直言「大陸新儒學不存在」後,陸學者陳明反駁,認為兩岸三地新儒學的面向不同,台港關注的是中西問題,大陸關心的是古今問題。

李明輝表示,並不認同「大陸新儒家」這個說法。他指出,現在所謂的「大陸新儒家」,是以大陸學者蔣慶為中心,包含陳明在內一群大陸學者的「自我標榜」,而大陸並非到現在才有新儒家,如熊十力、梁漱溟和馮友蘭等知名思想家,都是「大陸新儒家」。

「我也不贊同他們對心性儒學和政治儒學的區分,」李明輝指出,以蔣慶、陳明為首的大陸學者認為,台港新儒家偏重心性儒學,大陸新儒家側重政治儒學,但在傳統儒家思想中,兩者根本無法劃分,並且在孔子思想裡,兩者更是並存的,不能分開討論。

「台港新儒學關注中西問題,大陸新儒學關心古今問題,」針對李明輝的論述,首都師範大學儒教研究中心主任,同時也是儒學期刊《原道》創辦人的陳明回應,台港新儒學側重於處理中西文化之間的關係,並讓中西文化「匯通」。

但陳明認為,「中國有中國的特點」,是否能以源自西方的法治、人權論述來思考「中國的」政治及歷史問題,值得深思。而他也指出,大陸新儒家重視的是如何讓儒家文化在現時社會發揮作用,因此,他提倡可透過讀經進行人格教育。「我們的孩子作為一個中國人,在麥當勞、迪士尼之外,還應該知道點別的什麼,」陳明說。

※ 不過是獲得一個名分罷了。

fsj 提到...

國高中生反思不足 計畫能力弱
http://udn.com/news/story/6915/819728

聯合報 記者陳智華/台北報導 2015-04-07

台灣國高中生合作解決問題,彼此間溝通協調沒問題,但解決問題的行動力待加強。一項針對8萬5千名學生測驗結果顯示,學生在「建立及維持相互的理解」、「建立及維持團隊合作」項目表現不錯,但「採取適當的行動解決問題」則較弱,擬定計畫、執行計畫的能力需要改進。

台中教育大學教育學院院長郭伯臣指出,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PISA)2015年將原來的「問題解決」項目改為「合作問題解決」。強調「合作」是目前國際所重視的人才關鍵能力。教育部委託郭伯臣發展線上合作問題解決系統,評量學生合作問題解決能力,去年10月到今年3月試辦,全國400所國中、高中職學校,約8萬5000人參與能力檢測。

郭伯臣說,合作問題解決是指在問題解決的歷程中,需要透過與團隊其他成員進行溝通、分享,以解決問題。

目前學生在擬定計畫及執行方面較弱,反思方面也較差,與現在的課程有關;因為擬計畫、執行、反思都是目前台灣教育較缺乏的部分。

郭伯臣指出,檢測結果顯示,在3大合作能力核心素養中,學生對於「建立及維持相互的理解」、「建立及維持團隊合作」表現較好,顯示學生面對問題時,能了解先與團隊其他成員溝通、討論的重要,在合作過程中能顧及他人的意見與想法。

但「採取適當的行動解決問題」則是學生較薄弱的部分,凸顯學生碰到問題時較無法提出適當的解決方法。以問題解決歷程方面,學生在「問題的探索及理解」有良好表現,但在「計畫並執行」及「監控及反思」的表現待改進。

※ 相關報導:

* 蛋糕花瓣欲墜…她一舉奪獎
http://udn.com/news/story/6929/818213

台北城市科大烘焙學程引進「糖花藝術」課,大一學生何佳芸用手揉捏鮮嫩欲滴的花瓣,完成的牡丹糖花藝術蛋糕,第一次比賽就拿到學生組季軍。

何佳芸說,這次比賽主題為牡丹花,難度直逼職業組,她買一真一假牡丹花放在家裡觀察,記住花瓣、花萼、花苞等細節,但牡丹花很大,有好多層,一層至少要手捏出6到8片花瓣,以往較方便的方式是花瓣全以鐵絲組裝,但是這種技法完成的花朵生硬又呆板,因此決定揚棄傳統作法,先做好花瓣再一一黏貼於花心,塑造全開時快掉下來卻又不會掉的視覺效果。

* 17歲台灣高中女生 前進德國國會實習
http://udn.com/news/story/6947/818053

17歲的高中女生前進德國國會?德國總理梅克爾在距離她20公尺處發言,她也親眼目睹德國教師罷課遊行、國會議員討論德國飛機墜機事件。中山女高的學生林語萱去年8月到德國當交換學生,並進一步爭取到國會實習,取得了不同於其他高中生的難得經歷。

* 文版磨課師 教紅樓夢、達爾文演化論
http://udn.com/news/story/6947/821315

國內近兩年吹起一股MOOCs磨課師風潮,只要英文程度夠好,在家就能免費上遍美國哈佛、史丹福大學等名校課程。但不會英文也沒關係,國內半數大學都推出了中文的磨課師課程,隨時想學就學。

美國有三個較大MOOCs系統:Coursera、UdaCity及edX。Coursera有普林斯頓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密西根大學開課;UdaCity是史丹福與維吉尼亞大學創立,課程也多來自此兩大學;edX有哈佛、柏克萊、麻省理工學院支援。

台大前年初受邀加入Coursera,推出「機率」、「秦始皇」、「紅樓夢」等用中文教學的課程,大受歡迎。台大校長楊泮池說,台大要打造華文線上課程第一品牌。

* 上網讀高中 史丹福9年打造最聰明私校
http://udn.com/news/story/6947/821288

美國教育資料庫網站Niche上月公布全美50大「最聰明私立高中」(Smartest Private High Schools),其中有一所高中不像其他的明星私中有著雄偉的建築及整齊的草坪,它是史丹福網路高中(Stanford online high school)。

....進一步了解史丹福網路高中,就可明白它的上榜並非偶然,首先,它有全球排名前十名的史丹福大學支持,三分之二的老師都擁有博士學位,不少是活躍的研究人員和學者;其次,它強調訓練學生的批判及創造性思考,提供許多大學水準的數學、科學或人文課程。



◆ 教部拚創業力 補助科大開課
http://udn.com/news/story/6929/819750

聯合報 記者陳智華/台北報導 2015-04-07

青年創業是全球趨勢,為提升學生創新及就業力,教育部今年起多管齊下,除了委託科大編創業教材,還補助科大引進美國創業教育的創新創業課程,訓練種子教師,還要補助學校開辦創意創業課程。

教育部技職司長李彥儀表示,為了讓科大形塑更好的創意創業環境,今年起教育部利用技職再造經費,補助科大開設相關課程,補助要點正在研擬,此外,還補助科大編寫教材,讓更多師生使用。

教育部委託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編撰創新創業教材,修訂出版「創新創業首部曲」一書,最近發表,除有薰衣草森林、王品集團等創業故事,更有創業會碰到問題的參考,如尋找商業模式、評估市場、寫創業計畫書等。

高雄第一科技大學校長陳振遠指出,「全球創業精神暨發展機構」公布2015年「全球創業精神暨發展指數」,在130個評比國家中,台灣排第8,在亞洲居首。台灣2012年受評,連4年全球前10,台灣在創業企圖心排全球第三,但創業態度及能力只排14及15名,不及美國這3項都全球第一,美國大學推動各項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是一大關鍵。

「創新與創業」這本書,的電子檔放在教育部產學合作資訊網及高雄第一科技大學網站,免費下載。

技職司表示,美國Babson College擁有創業師資陣容,開設「創業思維與行動」國際課程,堪稱全球之最,最近補助台科大引進該學院的創新創業課程,舉辦研習營,培訓種子師資。

※ 相關報導:

* 彰投/學校不山不市 補助要不到、捐款輪不到
http://vision.udn.com/storypage.php?ART_ID=5276

都市型學校教育資源多,社會關愛眼神投向偏鄉,「不山不市」學校常常兩頭落空,聯合報願景在地找出這類學校的困境,期待引發各界關注,帶進教育資源活水、推動教育正義。

....彰化、南投有不少中小學,因行政區屬「市鎮」或學生人數相對較多,被認為「有錢」,不易得到社會資源,這種「不山不市」的學校長期在夾縫求生存,社團經費、課外書籍雙缺,學校為找資源無不絞盡腦汁。

彰化溪湖鎮湖西國小就是典型「不山不市」,常與社會資源擦身而過。校長黃健麟說,本來靠「伊甸弱勢早餐」贊助,讓50多名孩子享用免費早餐,但今年伊甸改為贊助食材,必須各校自行烹調,只好放棄,孩童們下學期早餐仍無著落。



◆ 兩岸學者槓上 新儒學惹爭議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407000744-260301

旺報 2015年04月07日 記者李侑珊/綜合報導

兩岸新儒學之爭!台灣學者,牟宗三弟子李明輝,今年1月接受「澎湃新聞」專訪時直言「大陸新儒學不存在」後,陸學者陳明反駁,認為兩岸三地新儒學的面向不同,台港關注的是中西問題,大陸關心的是古今問題。

李明輝表示,並不認同「大陸新儒家」這個說法。他指出,現在所謂的「大陸新儒家」,是以大陸學者蔣慶為中心,包含陳明在內一群大陸學者的「自我標榜」,而大陸並非到現在才有新儒家,如熊十力、梁漱溟和馮友蘭等知名思想家,都是「大陸新儒家」。

「我也不贊同他們對心性儒學和政治儒學的區分,」李明輝指出,以蔣慶、陳明為首的大陸學者認為,台港新儒家偏重心性儒學,大陸新儒家側重政治儒學,但在傳統儒家思想中,兩者根本無法劃分,並且在孔子思想裡,兩者更是並存的,不能分開討論。

「台港新儒學關注中西問題,大陸新儒學關心古今問題,」針對李明輝的論述,首都師範大學儒教研究中心主任,同時也是儒學期刊《原道》創辦人的陳明回應,台港新儒學側重於處理中西文化之間的關係,並讓中西文化「匯通」。

但陳明認為,「中國有中國的特點」,是否能以源自西方的法治、人權論述來思考「中國的」政治及歷史問題,值得深思。而他也指出,大陸新儒家重視的是如何讓儒家文化在現時社會發揮作用,因此,他提倡可透過讀經進行人格教育。「我們的孩子作為一個中國人,在麥當勞、迪士尼之外,還應該知道點別的什麼,」陳明說。

※ 不過是獲得一個名分罷了。

fsj 提到...

暴力管教 讓異常孩子更異常
http://udn.com/news/story/7976/822763

聯合報 記者簡慧珍、林敬家、紀文禮/連線報導 2015-04-08

辛苦養育的孩子長大成人,怎會成了弒親凶手?研究變態犯罪的學者認為是孩子反社會人格造成;精神科醫師則研判,大環境誘發凶手的異於常人個性,鑄成人倫悲劇。

連兩天傳出弒親逆倫案,凶嫌的冷血令人髮指。「這一類的人並不少見,」彰化師大輔導與諮商學系教授郭麗安說,凡事以自我為中心,只想到自己,不在意傷害別人,也不認為他的行為傷害別人,錯誤都是「別人不理解、不配合」。

彰化基督教醫院司法精神醫學中心醫師王俸鋼表示,對至親痛下殺手的原因很複雜,可能與凶手成長期的親子互動、人格發展、先天性疾病有關,也可能是反社會性人格或人格病態;一旦具備自私、異於常人的人格,遇到大環境一些事件和問題,偏離常軌的特質就浮現。

如何避免教養出個性偏差的孩子?郭麗安指出,反社會人格的孩子會出現兩種類型的行為,一類是隨興虐待動物、破壞物品及好辯、常說謊或偷竊,另一類是社交孤立,幾乎沒朋友,有時會透過書寫等形式透露心裡怨恨;師長觀察孩子有上述的部分行為,應求教專業人員。

王俸鋼參考國外醫學研究文獻,建議家長特別注重子女五歲前的營養,足夠營養使大腦發育完整,不易發生腦細胞缺損導致的衝動、暴力行為;除此也格外留意教養方法,不用暴力管教孩子,以免「暴力使性格異常的孩子更異常」。

南投家扶中心主任林平烘感慨說,生活環境比這些謀害至親凶手困難的家庭不少,但都不放棄的為家人打拚,只要懂得跨出求助的第一步,很多悲劇都能避免。



◆ 學區調整「沒溝通」 北市府挨批霸凌
http://udn.com/news/story/6655/822558

聯合報 記者吳思萍/台北報導 2015-04-08

北市府積極推動公辦都更,選定明倫國小、中興國小及忠義國小做為中繼住宅,引發爭議,當地的忠勤里長方荷生更批評,北市府沒溝通就蠻幹比文林苑更可怕。不過里長的抗議言猶在耳,如今卻傳出教育局未與學校溝通,也未走完裁併校的程序,要將忠勤里、永昌里「黑箱」劃出忠義國小學區,今年七月忠義國小沒有學生可招,形同直接廢校。

方荷生說,忠義國小並不是檢討廢併校的學校中分數最低,卻因為開發蓋中繼住宅被犧牲,也直接犧牲弱勢孩子在地就學的受教權,教育局跟著都發局屁股走,忠義國小兩百多名弱勢學生被霸凌,教育局卻一句話也不敢哼。

忠義國小家長會長王育添說,校內有三分之二的學生是弱勢學生,若真要蓋中繼住宅,要這些學生到其他鄰近學校就讀,光是交通就大有問題,弱勢家庭的家長不可能天天接送孩子,且原本文化刺激較少的弱勢學生進到大校裡,是否能適應,也是很大問題,有可能造成「弱勢會更弱勢」的情形。

校方表示,會議通知單上寫著要開「104學年度」忠義國小學區調整會議,調整之後,形同廢校,校內士氣低迷,已有多名家長擔心得哭了,擔心自己的孩子不知何去何從。

北市教育局長湯志民坦言,因應少子化,整併校是未來趨勢,郝市府時期,忠義國小就曾討論是否要與新和國小併校,都發局要改建中繼住宅是「加快整併速度」,一切配合市府政策,到時調整學區,將讓忠勤里、永昌里優先「劃入共同學區」並以當地居民意見為主,選擇最有利安置學生方案。

據了解,北市教育局原訂今天召開「忠義國小學區調整會議」,有意讓永昌里、忠勤里劃出忠義國小學區,但消息傳出後,國小教育科長李慧銘卻在昨天晚間臨時改口學區調整會議改期舉行,將先召開整併委員會,4月25日前再擇期開學區調整會議。



◆ 私校退場向錢看? 防校董吞校產
http://udn.com/news/story/6885/820347

聯合報 記者張錦弘、吳家宇、王柔婷/連線報導 2015-04-07

11所瀕危高中職受教部輔導 有精華區學校市值上百億
教團:一旦停辦 教育部要看緊校產

少子化情況加劇,私立高中職經營困難,教育部透露,已有十一所學生不到六百人或評鑑差、嚴重違規的私校,正接受教育部輔導。有位於北市精華區、校產市值估計上百億的私校,學生只剩幾百人。立委及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一再呼籲教育部,私校退場後,校產絕不能落入校董等私人口袋,以免有私校等著退場後坐享其成。

少子化讓私立高中職M型化,高雄市中山工商可以招到九千四百多名學生,但五年來,也有五所私校吹熄燈號。教育部國教署長吳清山強調,私校法規定,私校退場後,校產應優先拿來償付教職員欠薪或資遣費,若不轉型為其他文教或社福機構,學校解散清算,剩餘校產將充公或依捐助章程轉贈其他學校或非營利團體,「絕不會落入校董等私人口袋。」

部分都會區私校的學生數直直落,例如鄰近捷運六張犁站的喬治高職,雖位於北市基隆路精華地段,學生人數在十年間腰斬,日間部只剩三百多人,含進修部也只有七百多人,是北市人數最少的高職;該校曾因無預警裁掉演藝科引發爭議。新北市汐止的崇義高中,學生不到兩百人,新北市教育局副局長龔雅雯說,已加緊輔導該校轉型。

喬治高職校長俞禮亮表示,新北市近年祭出高額獎助學金,鼓勵學生留在新北就學,加上學校周邊的大安、信義區,為台北市人口相對老化區域,才使學生數逐漸減少,「但未來不管學生多少,都會繼續想辦法經營下去,不會輕易關門。」

fsj 提到...

洪蘭/價值觀才是教育本質
http://udn.com/news/story/7340/825321

聯合報 洪蘭(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2015-04-09

一位美國朋友轉了一個用機器伐木的短片給我,很感慨的說,當年他去阿拉斯加砍木頭,賺取學費,從早砍到晚,才砍一棵樹;現在機器一分鐘砍一棵,砍下後,立刻鋸成一般長的木頭,用特殊的卡車運送下山。一台機器可抵五百個人一天的工作量,而且操作輕鬆自在,跟他以前的汗流浹背不可同日而語。

他說現在連體育運動的轉播員都在試用機器人了,因為人免不了會主觀,國際比賽時,愛國心太強,會失去中立;國內比賽,又常會不自覺替他的球隊加油,但是機器人就沒有這個情緒上的問題,報導又精準又中立。他問:現在什麼都被機器取代了,還要人幹什麼?

這是好問題,我於是在「大腦與創造力」這門課上,放這個片子給學生看,問他們的想法。我以為學生會很踴躍回答,因為機器再厲害,畢竟是人創造出來的,就像武俠小說中的徒弟再厲害打不過師傅。人勝過機器就在人有常識和活性十足的大腦,機器雖然有統計學習(Statistical Learning)的能力,但不及人。我以為學生一定會想到廿一世紀不是跟人比力氣,是跟人比腦力的世紀,就像「法櫃奇兵」中,那個阿拉伯人揮著大刀殺過來,哈里遜福特沒辦法,聳聳肩,拿出手槍,雖然刀對槍不公平,但在這種情況下,只有用科技來對付傳統,一槍解除了危機。

我沒想到,課堂一片寂靜,學生都看著我沒有反應(不是像我們以前,至少是低著頭不敢看老師,他們是大大方方看著我,沒有反應)。我不禁想起楊振寧批評台灣學生的那段話。但是台灣學生不是懶,不是不聰明,更不是不用心,你只要看他們在國際創意比賽上,都能得到大獎就知道了。他們是不關心自己身外之事,加上現在社會鼓吹小確幸,學生覺得眼前好就行,對未來的事情沒興趣,他們的價值觀跟我們不同。

但是為什麼會有這樣不同的價值觀出現?我們同樣都在華人的社會長大,只是我們小時候看的書、聽的故事跟現在年輕人不同,我們不是聽《白雪公主》、《灰姑娘》長大的,我小時候聽的是《左伯桃與羊角哀》的故事,是日本人打來,爸媽揹著我們逃命的故事。父母告訴我們,沒有吃不了的苦,在逃難的過程中,人性最珍貴、最醜惡的面都會顯露出來。我姊姊生下來才一天,日本人就進城,我媽媽帶她逃到山裡去躲,姊姊發高燒,隔壁老伯來回步行四十華里下山去抓中藥回來煎,救了我姊姊一命。父母逃難的經驗使我們了解「覆巢之下無完卵」,對國家民族有使命感,別人的義舉、父母的感恩,養成我們的價值觀。

邏輯性的思考和正確的價值觀是教育最基本的目標,小時候所看的書、所接觸到的事會形成我們對國家民族的認同、對人生的目的和對自己的抱負。小學和中學是人格成長的時候,不可為了無足輕重的分數和文憑犧牲了真正教育的本質。

(作者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



◆ 學童籌畢旅費 走17公里義賣點心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70046

自由 2015-04-09

〔記者黃淑莉/雲林報導〕古坑鄉山峰華德福國小六年級學童,昨日從學校徒步十七公里,到斗南火車站、斗南街頭,義賣自製的手工餅乾,籌措六天五夜中橫健行的畢業旅行旅費。

19山峰華德福學童 斗南叫賣

「叔叔、阿姨!我們是山峰華德福國小學生,在義賣手工餅乾等點心,籌措畢旅費用。」十九位應屆畢業生分組、分頭,在斗南街上挨家挨戶販售,許多路人、民眾被學生的勇氣感動,不僅花錢買、還熱情為孩子加油。

黃小姐說,聽到孩子分享自己的畢旅計畫,且絲毫不怕苦,從古坑步行到斗南,這種勇氣、精神,就值得鼓勵。

義賣點心有馬卡龍、棉花塔,馬卡龍是男學童呂紹群前晚與媽媽加工製作,棉花塔則是女學童張家瑄手作,每一個都細心裝飾、包裝,想到可以賣錢籌措全班畢旅費用,愈做愈開心,一點都不覺得累。

行腳中橫6天5夜 自籌一半旅費

華德福校長黃錫培表示,中橫有全國最美麗公路之稱,學生這次將以行腳方式,從觀雲山莊步行到花蓮長春祠,全長六十九公里,邊走邊欣賞風景、觀察自然生態及淨山,最後一天會到花蓮騎腳踏車,並到七星潭淨灘。

黃錫培指出,六天五夜行程每人約需六千元,家長幫忙支付二分之一,不足部分由學生透過節省零用錢、擺攤等方式籌措,希望學童從籌措經費過程,體驗自食其力、賺錢不容易。

黃錫培說,看到學生在家長協助下製做各式點心、洛神花茶、炒米粉、咖哩飯等,利用各種機會在校園擺攤,甚至從學校走到斗南,沿途向民眾介紹,相信孩子對這趟畢業旅行的記憶,會更深刻、更有意義。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14企業家捐百萬 南投13國小「詩背秀」
http://udn.com/news/story/7325/824927

「我是清水國小一年級蘇川閎,我會九篇經典古詩文哦!」14位志同道合的愛心企業家,從8年前協助永樂國小開始,如今關懷擴及中寮、名間、竹山等鄉鎮13所國小每年超過100萬元,透過「詩背秀」經典傳誦嘉年華,驗收學童進步成果。

在熱心企業家贊助下,受助的各校努力推動國小學童學習詩文經典,打造「詩背秀」新特色,連幼兒園大班的小娃娃也都能將經典唐詩琅琅上口!

* 虎高天文研習 台大副校長教作望遠鏡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70047

我們做的望遠鏡看得到土星喔!虎尾高中昨天舉辦天文望遠鏡DIY研習營,結合物理學科中心教師及大學端教授一同推廣科普教育,讓學生體驗「動手做」的樂趣。

* 韓名校師授課 台師大吹「韓流」
http://udn.com/news/story/6928/824697

韓流10年不墜,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將延聘韓國4所大學教授來台,由首爾、成均館、延世、外國語大學輪流派老師來台教韓語。目前台灣只有政大與文化設有韓文系,台師大將以「學分學程」方式,提升學生國際移動力。

台師大昨天舉辦學分學程博覽會,今年9月新學年度起將有31個學程上路,其中最吸睛的是韓國語文學程。台師大文學院長陳登武表示,每學期由4大學輪流指派客座教師來台,讓師大學生不用出國就能上韓籍老師的課程,9月打頭陣的是韓國知名翻譯家金泰成。

fsj 提到...

全球5800萬童 離教育很遠
http://udn.com/news/story/6812/826117

聯合晚報 編譯陳世欽/綜合報導 2015-04-09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8日公布的一項最新年度報告中指出,全球約僅三分之一國家達成2015年基本教育普及化的目標。

共有164個國家2000年在塞內加爾首都達卡舉行的UNESCO全球教育論壇會議中,達成至2015年確保全民均能享有基本教育的協議;然而,報告指出,僅少數國家達成目標。

報告說,部分歐洲國家與古巴、吉爾吉斯蒙古等國達成目標,巴基斯坦、葉門與部分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國家則遠遠落後;報告又說,在上述164個國家當中,約僅半數達成初等教育普及化的目標。

UNESCO秘書長艾蓮娜.波科瓦表示,過去15年,「全球在這方面已有顯著的進展。由於1990年代的趨勢已經消失,成百上千萬的兒童得以接受教育。」然而各國政府必須將確保「最貧窮的國民,尤其是女孩得以接受教育列為最高優先。」

報告指出,全球最貧窮兒童無緣接受教育的機率是出身最富家庭兒童的4倍;全球目前約有5800萬名兒童無法接受教育,另有大約一億名兒童無法完成初等教育。

報告又說,初等與中等教育的性別平等狀況已有改善,然而女孩的教育往往受阻於「早婚與懷孕」。

不識字人口 三分之二是女性

2000年的達卡教育高峰會同時訂出不識字成年人人數減半的目標,然而不識字率僅微幅降低,由2000年的18%降至2015年的14%。

UNESCO表示,全球的不識字成年人約7.81億人,其中三分之二是女性。

※ 相關報導:

* 補救教學惡性循環 親師生三輸
http://udn.com/news/story/7603/826151

....政策雖然制定了補救教學,但又希望每個接受補救的孩子能夠好棒棒的成績因此成長。說真的,我很想把這些需要補救的孩子全部送進教育部請吳思華教你知道嗎?車票錢我出都沒關係!原因很簡單,孩子會接受補救教學的原因只是成績差,但成績差功課不好其實複雜到沒辦法用文字語言表達清楚的那樣困難,這個恐怕也是教育部在設定「補救教學一定可以幫到孩子」的指標下沒有想到的事情吧!

就會變成這樣的情形:

家庭因素導致孩子能力弱化→政策制定補救教學補強孩子→學校老師進行補救教學→弱化的孩子接受補救教學→家長繼續上班→孩子到家,家長還沒回家,功課與進度家長永遠不知道,因為簽了聯絡簿就好……

這刪節號下去是一個循環,我就不多寫了,因為寫也寫不完。

....而補救教學可怕的還不在這裡,可怕的在於你給了學校錢,學校裡面沒有老師想要教!

簡單一句話,你有家庭我沒有啊?你下班了陪小孩,我還在領你的錢顧別人的小孩,那我的小孩誰來顧啊?

* 「快撐不下去了」 為人師表也有脆弱時,這些書給了勇氣
http://udn.com/news/story/6949/823388

....孩子,老師不是聖人,當然也會有固執鑽牛角尖的決絕,也曾有墜跌深淵,顧影自憐,望不見曙光的經驗。

不過,閱讀的習慣讓自己快被解構的價值觀,透過一段又一段的文字召喚重新建立起來。是李尉成老師《我的孩子們!》的故事,讓我找到即使要忍受流浪漂泊的煎熬,即使站在沒有掌聲的講臺,老師也要以一己之軀,守護孩子學習的幸福;在林明進老師《學生1、2》的文字中,讓我尋到讓孩子學得如何生生不息的智慧,師壇前輩對學「生」傲然的堅持,深深撼動自己對老師這份志業的憧憬;更在李崇建老師《麥田裡的老師》一書中,讓我窺見好老師義無反顧為孩子重回麥田的熱情與執著,是真真切切地溫燙自己的教育靈魂。所以,即便我是如此渺小又平凡,因為這些美好文字的醍醐灌頂,讓我回歸到一個好老師的圖像中,成為能守護你們生命的溫暖,而願意燃盡熱力、勇敢奮戰的人。甚至,期許自己能成為你們可仰望閃爍著微亮的星光,引領你們走向閱讀燦亮的世界。



◆ 貨櫃改裝行動實驗車 3D列印進校園
http://udn.com/news/story/6886/824694

聯合報 記者游振昇/台中報導 2015-04-09

教育部推廣3D列印校園巡迴,昨天啟動。6個貨櫃改裝的行動實驗室,將讓學生體驗3D列印技術和實作,預計巡迴全省497所學校,讓16萬名師生體驗,鼓勵學生發揮創意並實現。

教育部長吳思華在啟動儀式中說,這是台灣教育翻轉的機會,讓學生透過體驗與學習,將好的創意付諸實現。吳思華說:「這是技職院校再出發的時候了」。

吳思華說,台灣應快速走向創新社會,學生需思考創意問題,3D列印巡迴車可讓高中職生體驗,「創意不但想得到,還能做得到」,更變成有創意且成功的商品。

行動實驗車上展示最新3D列印機器和技術,還有各種3D列印出的產品,台中家商校長林怡慧表示,設置行動車後,學生很有興趣,全力投入學習;鳳山商工校長鄭越庭表示,8年前已推廣3D列印技術和教學,結合精密教學中心和業者合作研發產品,對教學和學生創意開發都有很大幫助。

行政院政務委員蔡玉玲表示,希望透過此計畫在學校發掘更多Maker「創客」,讓全世界都看到台灣創意。

行政院去年宣示推動3D列印產業發展,教育部即推動「3D列印應用普及和培育計畫」,在北、中、東各指定高中成立區域自造實驗中心,已在新北高工、花蓮高工、鳳山商工、台中高工和台中家商等5所學校巡迴推廣,辦理23場研習。

教育部今年擴大計畫,在全省設置6輛行動實驗車,以貨櫃改裝成,預計在2年內將行動實驗車開到全國497所高中,讓更多高中生體驗3D列印技術,發揮創意。

fsj 提到...

「武器也可以當玩具喔~」這頂阿帕契頭盔,是你最好的家教道具
http://udn.com/news/story/7754/828468

UDN 2015-04-10 彭菊仙(親職作家)

阿帕契事件發生後,社會媒體大聲撻伐,我本想火力已燒得過頭,不差我一篇文章。不過,昨天聽聞勞乃慧一句「那只是『家族』為『小孩』辦的萬聖節 party」後,實在無法保持沉默。

對於孩子調皮搗蛋,我們大人往往會覺得「唉呀,是小孩子嘛,他們懂什麼呢?」而輕忽孩子的過錯。

確實,孩子真的是什麼也不懂,所以才會犯下很多無心之過,我們確實大可不必次次都認真處罰。但是,卻要把握每一次機會,認真向孩子解釋為什麼不可以以及教導他們該怎麼做。

這就是教養,而一次一次的把握機會正確教養孩子,就是「教育」。

不是關於孩子的一切,標準都可以隨便降低。勞乃慧認為「為『小孩』辦的 party」實在沒什麼,但我卻認為,比起大人之間的「炫富趴」,更為茲事體大。

我們先來認識一下孩子關於「建立規範與價值」的程序。

五六歲以前的孩子,是處於「無律」的階段,在此階段,如果沒有人正確的教導幼兒,他們不會懂得什麼事可以做,什麼事不可以做。甚至幼兒很難分辨什麼是真的,什麼是假的。

因此,在這個「無律」的階段,幼兒絕對不會清楚一頂價值兩百萬的頭盔和玩具店裡賣的有何不同?因為,在幼兒眼中,所有引他興趣的新奇東西都叫做「玩具」;只要是他夢寐以求的東西,他都會千方百計地搜索來玩。

這個階段,沒有是非善惡與對錯。你戴在頭上,出現在 party,孩子當然會覺得分明就是「玩具」;而當你告訴他們,這不是玩具,是真的武器,他們就被植入一個概念:喔,真的武器,也可以拿回家當成玩具喔!

準此,是不是茲事體大?

而孩子六歲以後,進入了「他律」階段,也就是孩子尚未發展出「自我控制」的能力,而要藉由「大人世界的規則」作為行事標準,或是直接遵循大人的規定。

此階段,只有粗略的是非準則,但尚難仔細思索其中的原委,如果做完一件事情之後,發現有好的結果,孩子就會認為這樣做是對的;反之,就會認為是不對的。此階段對於「抽象的道德觀念」很模糊,也尚未發展出邏輯思考能力。

如果當天隨行的有此「他律」階段的孩子,那麼他們感受到父母拿軍用頭盔來當道具、私自登上阿帕契,而全家族親朋好友因此和樂融融,也沒被糾舉處分,那麼就會認同「把軍隊裡的武器私自使用」此行為,經過一次又一次的類似經驗,就會內化成孩子心底深處的價值觀。

準此,是不是茲事體大?

而孩子從十、十一歲之後,逐漸邁入「自律階段」,在此階段的孩子,透過不斷的經驗累積與教化,也因著大腦額葉的成熟,發展出抽象思考能力,對於道德與價價值已有思辨的能力,會透過自我思索來判斷是非對錯。

如果當天剛好有良知覺醒特別強烈的「自律階段」的孩子,那麼在場的父母或許就會被孩子打槍,因為他們或許無法容忍父母公器私用的行為。

當然,還好,現場沒有半個這般年紀的孩子!不過及至孩子們長大,當他們回首思索這一段轟轟烈烈的情節時,那當年父母寵溺孩子之心恐怕會被他們踐踏,而父母一定會失去寶貴的尊嚴,不再威信於孩子。

準此,是不是茲事體大?

除了「孩子的價值觀」是父母所植入的之外,「孩子的胃口」也是父母養出來的。

我們一方面苦口婆心的告誡孩子:「不是你想要星星,爸爸媽媽就得飛上天摘給你」,但是,另一方面,我們卻「自己先飛到天上摘星星、大力捧給孩子」,那麼,怎麼可能不養出極度自我、「只要我喜歡,通通都可以」的小霸王、小皇帝、小公主?

我想,下一個境界,就是把孩子捧上了天,都變成了為所欲為的「神」了吧!

孩子不可能知道爸爸可以把頭盔從軍隊裡帶出來,所以何以主動要求爸爸帶到 party 玩?而即便真的是出於孩子的要求,那麼做為父母真的就太幸運了!

不是因為爸爸逮到機會可以展現疼愛孩子的機會,也不是抓緊時機施展自己職業上的優勢與特權,而是遇到一個最棒的機會,教育孩子!

教育孩子:為什麼不可以把頭盔帶回家?為什麼不能當道具?為什麼不能當玩具?順便可以好好向孩子說明:自己保家衛國的工作價值,軍人對於國家的重要性,軍隊的尊嚴,國防力量養成的嚴謹與艱辛。

父母不可推諉的工作就是協助孩子建立正確的價值觀。但是這建立的過程,我們必須認清:孩子是做你所「做」的,而非做你所「說」的。

要把孩子教育成什麼樣子,取決於父母,但不僅是取決於父母的苦口婆心、傳遞正確價值,更取決於父母所展現的身影。父母平常的一言一行是否與其傳遞的價值一致,更決定孩子是否願意尊敬父母與跟從父母。

在這充滿各種誘惑與多元紛亂的世代,有太多太亂的價值體系,有太自由的選擇空間。但是,確實有一些核心價值絕對是歷久不衰而不能棄守的,如:誠實、忠誠、尊重、守法,這些在在需要父母不斷的堅守、影響與示範、身教,孩子才可能內化,成為價值,成為習慣,成為穩固的人格。

值此,相信當事人心裡都不能平靜,陷在自我責難、懊悔的愁雲慘霧之中動彈不得,乃至於如勞乃慧,因媒體與大眾的強力撻伐而升起了別人難以諒解的自憐與委屈之感。

不論價值觀是從此家族中哪一個環節中開始產生謬誤,我覺得還有更為重要的事情:在事件逐漸平息之後,一定得讓下一代,不僅是當事人的下一代,一起來理解「為什麼」。

為什麼不可以把頭盔帶回家?為什麼不可以當成派對的道具?為什麼不可以私下登上阿帕契直升機?又為什麼不能拍照、打卡、PO 照片?為什麼社會大眾會生氣?社會大眾該怎麼生氣?國家的尊嚴,軍隊的紀律……

和天真無知的孩子好好解釋,傳遞寶貴的價值觀,我認為是審視過錯、消化不安良心、道歉、彌補之後,更重要也更具有積極意義的事情。

人格與價值觀不是一朝一夕變出來的,而是日復一日的耳濡目染、引導薰陶而來。

人在做,天在看;父母在做,孩子在看;上一代做,下一代在看!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豬一樣的隊友」勞姊遭酸爆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410000547-260102

勞則康和勞乃慧昨親上火線,替勞乃成道歉緩頰,雖有不少網友不捨勞爸老淚縱橫,但勞姊的發言卻造成反效果,被網友整理成經典「救援語錄」,在網路上瘋傳酸諷,指勞姊是「豬一樣的隊友」,根本是「提油救火」。

fsj 提到...

2台灣生+2外籍生 為夜光天使掀飲食革命
http://udn.com/news/story/7314/828588

聯合晚報 記者王彩鸝/台北報導 2015-04-10

兩個台灣人,兩個外國人,去年底和今年3月,在台北市的夜晚,悄悄為弱勢學童點燃兩盞飲食教育的燈。

「原來湯圓是這樣『長』出來的,不是天生就圓滾滾的」、「紅蘿蔔、甜菜根聞起來味道怪怪的,吃起來甜甜的」:15名「夜光天使班」的小學生把麵粉加水揉成麵糰,接著清洗菠菜、紅蘿蔔、甜菜根,再放進果汁機打成汁倒入麵糰,搓成五彩繽紛的湯圓。

這是去年冬至晚上,台北市一所國小「夜光天使班」弱勢學童上廚藝課的場景。

這堂「食育課」的發起人,是台科大應用外語系四年級的江庭芳、洪乙文,和來自德國、芬蘭的交換生Killian Huster、Alesksi Tiira;他們教弱勢學童學著下廚,認識食物與來源,與如何吃得健康。

2台灣生+2外籍生
教弱勢孩子簡單煮健康吃

孩子們的童言童語感動了他們,四人決定發起「國小夜光天使點燈計畫」,在「104+夢想搖籃」平台募資,希望能為弱勢孩子點100盞飲食革命之燈,教小學生利用在地新鮮食材簡單煮、健康吃。

江庭芳說,「我們的力量和資源有限,先為最需要陪伴、關懷的夜光天使班孩子上廚藝課。」

這個計畫的起點源自江庭芳和洪乙文在企管所修的「行銷溝通策略」課,授課教授王蕙芝帶他們去Mini Cook體驗「飲食教育」;當時台灣正逢食安風暴,Killian和Aleksi感到不可思議,「為什麼台灣企業可以拿人民健康開玩笑?」

兩個來自歐洲的交換生,從小就會跟爸媽一起進廚房,在外讀書也會自己下廚料理三餐,來台當交換生在外租屋,就要求租屋處有要廚房;不會作飯的江庭芳和洪乙文,則是大三分別赴法國、西班牙當交換生時才發現,當地幾乎每個大學生都會下廚。

效法傑米奧利佛
把飲食革命帶進小學校園

Killian和Aleksi來台科大上課半年就愛上台灣,很想為台灣做點什麼,和江庭芳、洪乙玲討論後,決定把英國知名廚師傑米奧利佛飲食革命的做法帶進小學校園;在Mini Cook的贊助下,分別在去年底和今年3月起,教弱勢學童學會下廚,認識食物怎麼來的,並知道如何吃得健康。

「我走過很多國家,從沒有一個地方像台灣一樣,可以參與這麼有溫度的故事。」Aleksi已返回芬蘭,昨晚透過臉書私訊表達他的感動;Killian返回德國後,也持續關心為夜光天使點燈的募款情形。

江庭芳說,這個計畫還有很多一起修課的同學幫忙,例如熱愛攝影的印尼外籍生許明發就負責攝影記錄,也吸引學弟妹們承諾要在教授帶領下延續,讓點燈工作「代代相傳」。

募資點燃100盞燈
希望一個月幫助一所學校

後續工作需要經費,四人在募資平台( http://www.an9.com.tw/Dream/1155)募款,希望一個月幫助一所學校,最終目標點燃100盞燈,但首筆募款只募到六萬元,江庭芳說,若能募到更多經費,就能服務外縣市的夜光天使。

「錢花掉就沒有,把錢用在食育的向下紮根。」江庭芳說,等這些孩子長大了,代表20年後的台灣,「大家都重視自己吃進什麼、知道吃的食材從哪來、關心有機耕作小農、愛惜種植作物自然資源,帶動台灣的飲食革命。」

※ 相關報導:

* 教室變廚房 小朋友是大使
http://udn.com/news/story/7314/828564

「夜光天使點燈專案計畫」是教育部提供低收入、單親、失親、隔代教養等經濟弱勢家庭學童的課後安親班;台科大跨國學生團隊去年冬天把Mini Cook專業廚師和營養師帶進小學校園,把教室變廚房,除了教小朋友廚藝,還一對一陪伴、各展才藝帶動歡樂氣氛,讓小朋友發現「原來下廚這麼好玩」。



◆ 學童長知識 直呼「課堂學不來的」
http://udn.com/news/story/7326/827524

聯合報 記者鄭惠仁/台南報導 2015-04-10

「身為府城人,應知府城事」,南區日新國小在兒童節前以搭乘公車方式進行「文學輕旅行」,昨天學生分享踏查的心得,並與作家王浩一擦出兒童文學月的火花,也展現成果與自信。

日新國小六年級學生閱讀王浩一的「在廟口說書」,師生規畫出以廟宇、百年老店、市場為主軸的5條路線,許多家長也參與,重新認識府城。

他們搭公車,走訪各景點,體驗不一樣的旅行經驗,許多家長也透過公車,重溫學生時代的記憶。

學生表示,到廟宇踏查時,剛好遇到神明生日,廟方大拜拜,除了從文史工作者中了解廟宇的沿革、當地人文特色外,也認識各種祭品,增長不少知識,「這是課堂上學不來的」。

校長王海秀、教務主任謝幸吟表示,完成文學輕旅行後,學生將集體創作繪本,並在學期結束前發表新書。

昨天日新國小配合兒童文學月舉辦活動,學生扮演「小說書人」,介紹搭公車旅遊的所見、所聞,並與王浩一文學交流;期待學生探知府城的過去、理解現在、參與未來。

※ 相關報導:

* 新北樂利故事媽媽 沒經費也精彩
http://udn.com/news/story/7323/827463

土城區樂利國小的故事媽媽個個18般武藝,能說會演,10年前演出外國繪本「小黑魚」故事,透過團結力量大的寓意,組「小黑魚游書劇團」,如今獲新北市教育局頒發的閱讀推手團體組獎。

劇團內共有27尾魚,這群小黑魚原多是樂利學童的媽,10年來孩子都一一離開校園,他們卻畢不了業,情感也隨劇團的壯大更加深厚。從最初的生澀的懸絲偶戲,到今天10多位角色熱鬧地自編自導自演,一切都是團員磨出來的默契與耐心。

「劇本的誕生,往往伴隨排演不斷修改」,故事組長陳琇伶說,一齣戲的誕生過程十分不易,在耶誕節前3個月,從找故事並全組討論改寫,製作布景、道具,有時因想像的場景很難呈現,會在排演中多次修改劇本,並設計背景音樂與音效。

為省經費,小黑魚連一套1千元的皇帝戲服都捨不得租,全數以現有資源改造DIY,黃色的龍袍金光閃閃,上頭的飛龍還是志工從市場販售的內褲上剪下的。航行的大船,則用紙箱改造。

前年開始更結合公益推動「看表演、送愛心、捐發票」,1500多位學生若要看戲,須憑「票」入場,捐給喜憨兒、天元宮和世界和平會。

* 好玩藝到屏東 把校園變電影院
http://udn.com/news/story/7327/827529

從2009年起,5年來免費播放電影超過1350場次、12萬人次參與的「影像好玩藝」,昨天把屏東縣也納入巡迴範圍,希望能打造偏鄉孩子的校園電影日。

影像好玩藝計畫於今年在屏東10所學校,包括琉球的4所小學在內,免費提供電影播放,期待能讓偏鄉的學生享受到影像閱讀與學習的快樂。

fsj 提到...

葉丙成翻轉教學 燒進台大師培課
http://udn.com/news/story/6888/827309

聯合報 記者張錦弘/台北報導 2015-04-10

台大這學期由電機系副教授葉丙成教師資育培生翻轉教學,校內外師培生及現任國、高中老師一起設計教案,期末在國中課堂驗收,盼將來更多老師一進職場,就能帶動學生主動學習、討論的風氣。

國內近年掀起翻轉教學風潮,葉丙成是先鋒之一。葉丙成和學生開發「PaGamO」學習平台,讓國中小學生用玩遊戲的方式解題,有原本無心課業的學生迷上玩PaGamO,玩得很起勁,一題接一題過關斬將,不會的題目還會去問同學,且會主動交作業,重燃學習興趣。

葉丙成這學期在台大師培中心開設「翻轉教學與教學創新」選修課,不但開放台師大、彰師大、國北教大等外校師培生選修,還有10幾名現任國高中老師慕名而來。

葉丙成說,傳統教學模式,學生通常不預習,只由老師在課堂講一遍,若學生不懂或理解錯誤,因學生不喜歡發問,老師也無法察覺,只能靠作業;學生若抄別人的作業,老師也不見得能看出來,等期中考發現學生考太差,再補救已有點晚。部分學生不懂的東西因此愈積愈多,上課也愈來愈沒興趣。

有人認為,翻轉教學只適用菁英學校的學生,但葉丙成說,底子比較差的高職、技職院校學生,更需要翻轉、補救,讓他們更有興趣上課。

葉丙成指出,翻轉教學希望透過製作教學影片等方式,讓學生預習,上課時老師再出作業及討論,確認學生哪些地方不懂,若某個單元大家都卡住了,老師可再重新講一遍,在第一時間補救教學。不過他強調,翻轉教學不能光喊口號、為創新而創新,老師要下苦工,設計影片及教案,達到教學效果。

葉丙成邀請北市麗山高中化學老師藍偉瑩、中山女中國文老師張輝誠、台中市光榮國中生物理老師鍾昌宏等推動翻轉教學的中學老師,到課堂上和師培生分享教學經驗。



◆ 柳營國中造田 荒廢球場變菜園
http://udn.com/news/story/7326/829626

聯合報 記者邵心杰/柳營報導 2015-04-11

柳營國中落實「食農」教育,開設農事四健作業班,讓不喜歡枯坐課堂聽講的學生,也能透過農事體驗或烘焙,學得一技之長。學生挽袖拿起鋤頭、圓鍬,鬆土、撿拾石頭,將荒廢的網球場開墾出一畦畦的菜園,經由農作,學生重拾學習的樂趣。

「種得出來嗎?」學生興奮地與新農人黃永欽、鄒佩如、劉皇志討論,這時候該種空心菜或大陸妹,還是絲瓜、南瓜好呢?約600坪的網球場,整地後規畫出六大區塊,將陸續栽種蔬果、雜糧等。

柳營區農會四健、新農人指導員謝翠玲說,與校方合作,推出農事四健作業班,提供學生多元化學習,培養第二專長,計有12名學生參與;除農事體驗外,也安排烘焙、手工藝、童軍相關課程,每周一、三、五上午,由新農人等師資輪流上課,希望學生從中找到學習的樂趣。她說,課程內容重實作,學習後,學生在家也可以簡單操作。

國一曾姓學生的父母在市場擺攤賣炒麵、炒飯,他說,舅公種田,偶爾也會下田幫忙,所以拿鋤頭鬆土,並不困難。看到荒廢的網球場,經整理過後,逐漸呈現菜園的雛型,學生說,每天照顧作物生長一定很有趣,「比起上課,實作課程有趣多了!」。



◆ 家用燃料電池 北科大拚2年上市
http://udn.com/news/story/6929/827297

聯合報 記者陳智華/台北報導 2015-04-10

台灣現在缺水,之後可能缺電,世界各國努力開發新能源,美國、澳洲和日本開始推動家戶安裝燃料電池,台灣目前雖然還沒有推動,但台北科大研發的家用燃料電池今年會技轉給廠商,預計兩年內上市。

台北科大奈米光電磁材料技術研發中心與日本國家物質材料研究機構燃料電池及鋰電池中心,昨天簽合作備忘錄,包括交換師生研究人員執行研究、共同執行研究計畫及指導研究生。

北科大奈米光電磁材料技術研發中心主任王錫福指出,燃料電池發電機可以24小時運作,更不需配電線到家戶中,有天然氣管線或桶裝瓦斯即可,對偏鄉或離島有很大的設置優點,對大量消耗能源的電力系統和交通運輸系統有很大的競爭力,美、日等國家也將燃料電池發電機結合太陽能和風能使用。

北科大目前研發的家用燃料電池,屬於「固態氧化物」,從原料到製程,百分之百本土自製。



◆ 型男教授的日本學 漫畫當課本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411000856-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4月11日 郭佳容/台北報導

漫畫也能當大學教材,而且每年吸引上千學生搶破頭選修!政大教授蔡增家(見圖,趙雙傑攝)從2008年起開設「從漫畫看日本」通識課程,只開放120個名額,年年都造成秒殺,去年更列出《進擊的巨人》、《銀之匙》等當紅漫畫作為書單,開啟學子進入日本政經堂奧,近期他將教學心得集結為《上一堂最好玩的日本學》一書。

「漫畫就像是引子,先以輕鬆有趣的漫畫引起學生興趣,再引導他們閱讀與日本相關的專業書籍。」蔡增家表示,以圖像表達的漫畫書較吸引人,不過課程絕非看漫畫就好,「學生得從中分析日本的文化意涵,進而延伸到台灣的社會現況,他們對漫畫的掌握和分析也令我十分驚豔!」

「尪仔冊」蘊藏大知識

蔡增家本身就是個重度漫迷,從小風靡《灌籃高手》、《天才小釣手》等漫畫,大學就讀輔大大傳系、政大政治研究所博士班,2001年他在政大開設「日本政治經濟之研究」,每學期不到20位同學選修,「當時真的很悶,也讓我開始思索怎樣才能引發學生興趣?」

隔年蔡增家前往日本擔任訪問學者,發現地鐵上幾乎人手一冊漫畫細讀,蔡增家印象深刻,於是決定用漫畫作為教材,吸引學子的興趣,「那一年我搜尋數十部漫畫,開了一長串書單,開始和學生一起進補漫畫時光!」

《進擊的巨人》看外交

蔡增家把課程分成日本政治、社會萬象、專業領域和國際觀四大領域,從《聖堂教父》談日本金權政治,《東大特訓班》討論日本崇拜名校的情結,《進擊的巨人》一窺日本與中美的外交關係。

蔡增家列舉日本政壇的奇特現象,像是民眾對政治冷感,導致政權由政治世家把持的現象,《王牌至尊》就描述一位看不慣官僚利益輸送的年輕人,決心挑戰日本政壇的熱血故事,翻轉一般人對政治的冷感。

弘兼憲史《島耕作》系列則描述一個大學畢業生進入日本大企業,從一介基層雇員逐漸爬升到社長的奮鬥過程,「看完以後,相當程度可以了解為什麼日本人不喜歡競爭,崇尚終身雇用制度,並以年資作為升遷依據。」

fsj 提到...

11本經典童書 你看過幾本?
http://udn.com/news/story/6812/832166

聯合晚報 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 2015-04-12

中央社報導,BBC(英國廣播公司)調查各地人們心目中的經典童書,151本書被提名,嚴選出其中11本最棒童書。

全國公共電台(NPR)、星期泰晤士報、波士頓環球報、時代雜誌與牛津兒童文學指南的記者或編輯評選結果如下:

第11名:1935年「草原上的小木屋(Little House on the Prairie)」,蘿拉.殷戈茲.魏爾德著,作者以童年為靈感寫的9本系列故事。她生在美國拓荒家庭,搭篷車在美國中西部旅行。

第10名:1962年「時間的皺摺(A Wrinkle in Time)」,麥德琳.蘭歌著,這是關於時間的科幻小說,適合孩子們早期閱讀。

第9名:1968年「地海巫師(A Wizard of Earthsea)」,娥蘇拉.勒瑰恩著,地海系列第一集,描寫年輕巫師在學校受誘惑而犯錯,在惡龍和心魔間擺盪掙扎,重塑奇幻故事中的善惡對立。

第8名:1964年「查理與巧克力工廠(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羅德.達爾著。參與選拔的評論者們共提名5本達爾童書,遠超過其他作者。

第7名:「小熊維尼(Winnie the Pooh)」,AA米爾恩著,這個家喻戶曉的故事被喻為「最棒的育兒朗讀故事」。

第6名:1943年「小王子(Le Petit Prince)」,安東尼.聖修伯里著。網站「書架意識」童書編輯表示,長大後重讀這本書,將體會到故事中飛行員更悲傷 、豐富的感受,並受激勵。

第5名:1868年「小婦人(Little Women)」,露易莎.奧柯特著,這本自傳體小說在對話、歷久不衰的角色及作者對家庭動態的洞悉下,顯得非常順暢。

第4名:1865年「愛麗斯夢遊仙境(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路易斯.卡洛爾著,充滿維多利亞式幻想的故事,愛莉絲、兔子洞、歙縣貓與紅心女王等,至今仍以各種不同版本不斷出版。

第3名:1963年「野獸國(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莫里斯.桑達克著。時代雜誌書評表示,這是簡單、動人的故事,描寫孩子學著控制情緒,這也是每個孩子要學習的重要功課。

第2名:1950年「獅子.女巫.魔衣櫥(The Lion,the Witch and the Wardrobe)」,C.S.路易斯著。

第1名:1952年「夏綠蒂的網(Charlotte's Web)」,EB懷特著。這本書榮登冠軍。NPR書評說,如果只能選一本書放進太空膠囊傳到遙遠的星系,他會選「夏綠蒂的網」,這本書包涵友情、失去、順從和死亡。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最可怕的懲罰── 不能閱讀
http://udn.com/news/story/7044/831226

聯合報 文/梁語喬 2015-04-12

一開始,為了讓學生手上都有書,破解他們各種沒書看、在發呆的理由,我訂下了「沒有書,就要看我指定的書,還要寫學習單」的規定。

學生因為不想寫額外的作業,變得會在抽屜裡隨時放一本書,然後在什麼都不能做、只能閱讀的空白時間裡,開始習慣看書。

雖然只有每天早上小考結束的時間可以看,但是每天一小段的時間累積起來的閱讀量,其實是驚人的。

當他們養成閱讀的習慣後,有趣的事發生了。

....國中生很可愛,要是沒有說過就罰,他們會覺得老師沒給他們機會,但若是先說好的事,他們又犯,通常就會甘願受罰,沒有怨言。

※ 摘自寶瓶出版 《曾經,閱讀救了我:現在,我用閱讀翻轉一群孩子》



◆ 原民大秀文創 推e化行銷吸人氣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412000411-260107

中國時報 2015年04月12日 康鴻志/桃園報導

桃園市原住民族部落大學11日舉行103學年度成果展及104學年度開學典禮,活動現場除有動靜歌舞表演,也展出與原民相關的籐編、服飾、竹雕、手工皂、琉璃珠及創意美食等,部落大學執行長李忠孝表示,未來課程將不侷限在傳統的技術傳承,也要導入網路科技,發展更好的行銷通路。

桃園市政府教育局昨在八德區大安國小舉辦原住民族部落大學成果展,細雨不斷,仍不減原民熱情,教育局長高安邦、原民行政局長Kolas Yotaka,也受邀出席觀摩。其中,甫獲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Pulima藝術獎的林九固老師,也在現場展現竹雕藝術,教授學員將竹藝品生活化及精緻化。

另外,傑出講師梁秀娟也準備手工藝DIY,利用木條和麻繩做出小型傳統弓箭鑰匙圈,發揮原住民的美麗文化及巧思創意。教育局終身教育科科長辛采芳表示,部落大學在桃園耕耘12年,也是全國唯一連續11年榮獲全國評鑑優等的部落大學,透過靜態及動態展示整年度成果,呈現原民風華、文化智慧與創意。

部落大學執行長李忠孝說,部落大學是原住民的希望工程,已有30多位族人透過學習取得中式麵食及時尚藝術彩妝證照,未來課程的設計與規畫打破傳統思維,注入科技課程,例如開發APP軟體,或透過網路平台行銷商品,讓農產文創雕刻得以商品化,改善原民生活。



◆ 遠東科大中山高車禍 魏德聖老師一死一傷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71093

自由 2015-04-12

〔記者吳俊鋒/新市報導〕遠東科大五位電機系老師前晚共乘一車,在中山高發生交通意外,造成一死四傷,校方全力協助家屬善後,學生更在網路成立臉書專頁,請各界幫忙集氣,為尊敬的老師們祈福、加油,而已宣告不治的洪美玲與傷勢嚴重的林瑞昇都作育英才無數,還曾教過知名導演魏德聖。

洪美玲是電機系主任,林瑞昇教授是前電資學院院長,昏迷指數三 ,傷勢較嚴重,與擔任駕駛的吳姓老師等仍在加護病房,另兩位老師已經出院,肇事原因由國道警方調查中。

遠東科大主任秘書何嘉惠表示,五名老師是北上拜訪夥伴學校,南下嘉義路段時車禍,師生們都很震驚,已請專人協助處理相關事宜。

何嘉惠說,洪、林各在電機系任教廿七年與卅五年之久,專業獲得各界肯定,深受愛戴,學生獲悉都難過不已,希望各界一起集氣為傷者加油,平安脫離險境。

知名導演魏德聖是遠東傑出校友,校方人士提到,畢業於電機系的他,求學時就讓洪美玲與林瑞昇教過,因此四年前魏德聖在台南市有一場電影《賽德克‧巴萊》宣傳活動,兩位老師還專程站台,為自己學生加油、打氣,師生情誼,令人印象深刻。

校內學生在臉書成立「天佑遠東,為我們最尊敬的老師加油」專頁,到昨晚已獲得近三千人按讚,也籲請目擊者提供行車紀錄器,協助釐清車禍當時的狀況。

校方週一中午將在圖書館前廣場舉辦天佑老師祈禱會及洪美玲追思活動,也為其他傷者祈福。

fsj 提到...

4歲娃識2000字 70秒搞定魔方
http://udn.com/news/story/7332/834076

世界日報 北京13日電 2015.04.13

很多成年人都不一定能玩「轉」魔方,但對於陝西商洛市商南縣幼兒園四歲的田梓涵來說,那可是小菜一碟:她只用70秒左右就將雜亂無章的魔方恢復原狀。華商報報導,不僅如此,她還認識2000多漢字,背誦300多首古詩。田梓涵爸爸田翔說,現在因為還要教孩子別的東西,魔方玩得沒過去快了,「原來最快的時候54秒就可以還原。」

據報導,田翔說女兒兩歲時就對魔方很感興趣,當時沒人教就能還原一個面。田翔就想,何不嘗試教教她呢?他從網上找到了魔方的119種公式,「那時候我自己還不會,就在網上找一些視頻,總算想通每個公式是什麼意思了。」

田翔學完後,花十分鐘才能還原一個魔方,就念公式教小梓涵,只要給女兒念出來,她都會迅速記住,並且手法越練越快,後來速度比爸爸快多了。

報導稱,對於女兒玩魔方,田翔有自己的理解。「魔方屬於肌肉記憶,你用大腦想好再去擰那就太慢了,手熟練了自然形成肌肉記憶,讓指頭形成一種連貫的動作,這樣才能更快,所以我給她教了以後,叫她自己經常練練,用手和肌肉去記憶,這樣會更快。」

田翔和妻子說,他們夫妻學歷並不高,也沒有讓女兒刻意去填鴨式地接受知識。剛開始,他們也沒發現孩子有什麼特殊的地方,只是當小梓涵三歲開始教識字背詩時,才發現她的記憶力比一般孩子要強,每天能背7首詩歌,識字30個,學會寫15個字左右。

報導稱,田翔說,平時他會上網找一些幫助孩子記憶的竅門,但他並不覺得存在天生的「神童」,只是比較科學地根據孩子自身掌握知識的速度,合理利用時間去鞏固來幫助孩子記憶。田翔夫婦說,他們還是希望女兒可以和其他孩子一樣接受正常的教育,現在這些只是想幫助女兒打好基礎,下一步會側重於女兒的興趣愛好和身心健康的培養。

陝西省陽光心理研究所副所長胡寶華認為,生活中只是有一些記憶力相對強大的孩子,其實並沒有什麼神童,而是有些家長利用兒童的記憶力好,過早地開發了兒童的智力。他說,過早地給孩子設置一些框架,及早給他成年人的知識,會使其左右大腦不能進行充分開發,對孩子將來創造性思維是有影響的。



◆ 華勛觀星12年 用App窺「天機」
http://udn.com/news/story/7324/832961

聯合報 記者呂筱蟬/中壢報導 2015-04-13

跳脫課本學習框架,中壢區華勛國小連續12年推廣天文課程,由曾獲師鐸獎的老師蔡本慧規畫,設計夜間觀星、觀月等體驗讓學童參與,自然科學更生動活潑,培養出更多愛好天文的小朋友。

蔡本慧說,這學期為五年級學生規畫星象觀測課程,活動分成三大學習站,第一站以KAGAYA星空畫作展示板介紹木星,並由學生演出木星四大衛星的神話故事;第二站由學生導賞偏西天空冬季星座的辨識、辨認春季星座;第三站則以折射式望遠鏡及雙筒望遠鏡觀看木星及其四大衛星、昴宿星團等,並教導親子下載go skywatch免費App星象軟體,以ipad或智慧型手機實際操作、對照、觀看。

校長林芷婕說,學校有一群熱愛生態、天文的優秀教師組成的專業社群,連續10多年不間斷的生態踏查及月象、星象、太陽黑子觀測的研究,落實在自然科的教學課程,帶領學生在桃園市甚至全國參加科展及各項科學競賽,最近也獲得103年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創新應用團隊選拔特優、104年科學創意嘉年華會第2名、桃園市第51屆科展─地球科學第一名、2011機器人設計大賽國小組第四名佳績。

※ 相關報導:

* 土城國中閱讀角 下課「隨手可讀」
http://udn.com/news/story/7322/832888

土城區土城國中用2年改造校園,不僅圖書館翻新造型,荒廢的轉角也成為閱讀角,營造「隨手可讀」的環境,搭配系列的閱讀課程,盼提升閱讀風氣。

「這裡的孩子性格單純,卻少了一點文化刺激」,承辦改造工程的土城國中教務處設備組長郭玉辰說,學校鄰近捷運永寧站,但在捷運開通前,有如偏鄉學校,願意來教學、就讀的師生都有限,學校也較缺少閱讀圖書的風氣。

fsj 提到...

馬凱/「品格50」之「五四心文化運動」
http://udn.com/news/story/7340/833303

聯合報 馬凱(經濟評論者)2015-04-13

有人說,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但年來塑化劑、黑心油等層出不窮;不僅財團為牟暴利不恤人命,市場中農家小販也肆意添加化學毒物,暴露人心竟如此險惡,豈能安心讓下一代生於斯、長於斯?

十餘年來,台灣人教養不斷提升,有目共睹;儘管若干宗教團體過度追求擴展,備受質疑,但慈悲心豐沛澎湃,澤及全球,是不爭的事實。道德並未淪喪,只是其底蘊的赤子之心在不知不覺之間掩蔽堵塞,積漸日久,即從小疵而成大害。其所以如此,品格教育難辭其咎。

但吾國向稱禮儀之邦,聖賢諄諄教誨,莫不以修德向善為首要;今日品格教育之有所闕漏,其一在於聖哲智慧原本不易企及,時移勢易、語文隔閡,更令人食古難化。其二則是,百年前為力拒日本「廿一條」蠻橫需索而掀起的「五四新文化運動」,高唱打倒孔家店、全盤西化、全面使用白話文,進一步切斷往聖訓誨的溝通管道,更直接否定傳統的道德規範。

我們有幸於海島一隅護守傳統文化,並以開闊心胸廣納各大宗教及西方智慧,方能在人文教養、慈悲情懷上迥出群倫。然而若不用心重建長養赤子之心、適用於現代社會的修身立德準則,在陰暗角落腐朽敗壞的人心,終不能讓此間成為安身立命之所。

修身立德自古即為第一等大事;古聖先賢垂訓甚多,令人仰之彌高,心嚮往之。但時代日遠、環境遷化,多已不易解其精義,遑論切實遵循。

同時,西學東漸,各大宗教導師的真知灼見、諄諄教誨亦深中人心。東聖、西聖,其心同、其理同,本應一視同仁兼容並蓄;唯不免雜亂無章,亟待爬梳整理,構建完整而平衡的框架。

我們本著「見文即可思義」及「即知即行」兩大宗旨,廣徵博採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的修德理念、廣為流傳的東西方宗教思想及哲人智慧,詮釋轉化,以貼近生活的觀念語言修築階梯,俾能在日用言動之間下學而上達,企及聖哲境界。復以慈悲、幸福、誠實、綠色、成長五德為經,納入五十德目之中,名之曰「品格50」,期每一周奉行其一,以一年為一循環,周而復始,一步步向上提升。

唯衡諸聖賢大哲廣闊無邊智慧,「品格50」不過滄海一粟,即使臻其極致,至多五十分耳,尤須努力惕勵,期能日有所進,不斷趨向完美。

「五四新文化運動」既為品格教育扭轉之樞紐,令傳統道德飽受衝擊,使人心難以安頓、修身之途崎嶇;適值「五四」將滿百年,在此時刻,效法滿腔理想、熱情澎湃的新青年精神,檢視百年來走過的道路,直指人心,建立上接五千年傳統,廣納東西方智慧的新道德準繩,全力推廣,或能令台灣的風景去瑕握瑜,更加美麗。今年「五四」啟動以「品格50」為核心的「五四心文化運動」,就是一個拋磚引玉的嘗試。

「品格50」由「社會企業公約基金會」擘畫並設計編製「merit 50」隨身小冊;「普仁基金會」、「感恩基金會」、「任林基金會」共同參與推動「五四心文化運動」,每周選定五十德目之一,每日自省其得失。今年五月四日為起始日,頭一德目「將心比心」,參與者將同步進行,到明年五月初完成第一個循環。歡迎踴躍參與,詳情請洽各基金會。(作者為經濟評論者)



◆ 台大生募書3年 1400本送東南亞
http://udn.com/news/story/7314/833216

聯合報 記者高宛瑜/台北報導 2015-04-13

「希望書變成一條條魚,徜徉在世界各地之間。」台大學生吳孟融和許祐群都來自澎湖,與另名台大生張植康三年多前創辦「布穀魚(Book—Go fish)」團隊,募二手英文書送到印度、柬埔寨、印尼等國家,共送出一千四百多本。去年畢業,他們將交棒學弟妹,讓知識和愛繼續「游」到其他國家。

「布穀魚」目前有五名團員,多是澎湖人。今年寒假,他們到尼泊爾送出近百公斤書,並幫忙整理當地學校的圖書室、替書編碼,還教學童英文童謠、認識台灣。回台灣時,帶回學童畫的明信片,向捐書人表達謝意。

目前在澎湖當教育替代役的吳孟融說,考上台大時,看到圖書館藏書豐富是他在澎湖從沒見過的,當時和許祐群參加一個公益計畫,想到「離島和本島教育資源都差那麼多了,更何況是國外」,因此買了一百多本英文書,和國內志工組織飛到印度送書。

在印度,吳孟融看到印度當地國小學童,每個人都有一根木棍,為的是當鉛筆削到短得握不住時,綁在木棍上繼續用。這樣的「異國落差」,讓他們決定繼續推行計畫。

第二年起,他們在台大放置書箱、在網路募書,順利募到六百多本英文書,有不少國、高中英文老師、大學教授捐書。送書到柬埔寨時,為鼓勵學童讀獲贈的書,也在當地設置「閱讀獎學金」,學童閱讀後寫心得,由老師挑選優秀者,就可獲獎學金。

吳孟融說,三年多前國內還沒這樣送英文書到國外的團體,他們算是開端,因此取春天的「布穀」鳥兩字;加上成員來自澎湖,希望有海洋象徵,象徵書變成一條條的魚游向世界。成員蔡嘉仁說,有位爸爸看到募書消息,特地從中南部開車北上送書;也有香港遊客來台時,扛著一袋書捐給他們。

※ 相關報導:

* 緬甸街的小聯合國 燦爛時光開幕
http://udn.com/news/story/7314/833220

東南亞主題書店「燦爛時光」,昨天在新北市緬甸街旁一條小巷開幕。創辦人張正期許這裡成為台灣與東南亞的窗口,「台灣就在東南亞裡面,我們怎能不認識東南亞?」

「燦爛時光」是「東南亞閱讀大聯盟」第二家開幕書店,店中以討論東南亞的中文書為主,也有東南亞語書籍。印尼移工Ryan、Justto等人昨天捐出在台工作之餘寫的短篇小說集,希望他們筆下的移工生活,能在書的流轉間慰藉更多人。

* 漂書熱募5000本 12店家可借還
http://udn.com/news/story/7325/833098

為讓好書可以漂流,更多人能閱讀,台中大甲在地的臉書社團最近發起一項超有意義的「漂書會」活動;特別是僅透過網路宣導募書,再與當地店家合作,短短兩個星期募集5千多本書籍,並有12店家響應。沒有強制規定,主打「誠信」借還,讓更多好書可「漂流」給需要的人。

這項漂書會活動緣起,是有網友到「LOVE大甲」臉書留言,希望把不用的護理書籍免費贈給需要的人,社團版主「唬王」看到貼文,想到家中也堆疊不少書籍、十分浪費,靈機一動,與社團好友發起「漂書會」。

fsj 提到...

陽光帥氣師棄星籍 梨山教書
http://udn.com/news/story/7322/835145

聯合報 記者程遠述/和平報導 2015-04-14

年輕學子怕畢業即失業,未來成為不可承受之重;在新加坡長大、留學美國的27歲老師邢禹賢,3年前放棄新加坡籍,回到陌生的故鄉台灣,他到海拔2000公尺的梨山服教育替代役,從此愛上梨山,熱情投入偏鄉教育。

邢禹賢外表是個陽光帥氣的大男生,說著一口標準的國語、英語,擁有美國奧勒岡大學醫學及文學學歷,曾到俄羅斯、美國做志願服務。邢禹賢表示,父母都是台北人,他自認是台灣囝仔,放棄星籍回台得服兵役,他毫不猶豫,選了沒人想去的梨山,到全台灣最高的梨山國中小教英文。

愛自我挑戰的邢禹賢說,當時他連梨山在哪裡都沒概念,帶著相機四處探索,他向八旬泰雅耆老賴福來學習泰雅語、弓箭袋傳統手藝,深深愛上梨山;即使服役期滿,他捨不得跟他學英語的梨山小朋友,決定留下來教書。

平等國小教務主任吳秋慧說,邢禹賢擅長用帶動唱、課外活動等自然方式教英文,而且和學生生活在一起,培養深厚感情;當邢服役期滿,梨山國中小聘他當代課老師,再由平等國小聘為英文補教學老師。

「最喜歡Kaleb(刑的英文名)老師,他會帶我們唱歌出去玩。」平等國小二年甲班林家伃說。

邢禹賢說,偏鄉老師流動快,學童幾乎每年都在換導師,他決定留下,想用自身的經驗鼓勵孩子,勇敢到不同環境追求、學習。他笑說,從梨山人身上學到更多,孩子純真大人熱情,學生家長把他當成家人,「這裡最有故鄉的感覺」。

邢禹賢說,小時候家境不錯,父母願意放手讓他「不務正業」,他的同學八成從事金融業,月薪是他的4倍以上。邢強調,補救老師待不久,「多少有點徬徨」,但比起朝九晚五進辦公室,「現在讓我覺得真的活著」。

唱歌、烤鬆餅、走出教室…孩子不再怕英文

【記者程遠述/和平報導】志願到梨山教英文的補救老師邢禹賢,量身打造山上孩子的英語課,烤鬆餅、唱歌輔助教學,還把學生帶出教室,引來校長關切,融入生活的教學法,讓小朋友不再恐懼,主動開口說英文。

「電影小孩不笨演的都是真的。」邢禹賢說,他就是新加坡菁英學制受害者,分級考試、升學壓力讓人喘不過氣,完全沒有學習動力,他不讓偏鄉孩子重蹈覆轍,梨山學童喜歡唱歌,他上課必唱英文歌,孩子唱得很開心,追著問英文歌詞。

他上課放古典音樂,更拿出雞蛋、牛奶和麵粉,帶學生自己做鬆餅,孩子的好奇心被挑起,動手做的過程打破師生界線,品嘗不完美的鬆餅,也建立起自信。

「老師有教我們蝌蚪的英文。」平等國小二年甲班吳宇恩則表示,他最愛小動物,老師隨機教學,讓他忘不了。二年級學生林家伃說,有的老師會因為學錯一句話打人,Kaleb老師都不會,好喜歡上他的英文課。

邢禹賢說,有時太「創新」會引發關切,校長曾不准他正課時間帶學生出教室,但對孩子學習有幫助的事,沒必要禁止吧!

※ 相關報導:

* 2高三女讓韓綜「RM」秀我國旗 網友喊讚
http://udn.com/news/story/7314/835179

「啊,這也太大了吧,而且是台灣的國旗ㄟ!」國立基隆女中三年級學生柯俞亘、黃韻庭,上月底透過南韓綜藝節目「Running Man」官網,參加遊戲點子徵選,雖未獲選,但前晚播出的節目中,出現兩人自我介紹並打上中華民國國旗的畫面,兩人尖叫不已,網友都說讚。



◆ 親愛村辦音樂工坊 培養部落製琴師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71443

自由 2015-04-14

〔記者佟振國/南投報導〕仁愛鄉親愛村社區配合親愛國小發展小提琴教學開辦音樂工坊,透過職訓培養部落製琴師,製作手工小提琴與烏克麗麗,泰雅傳統圖騰彩繪的樂器深受樂界喜愛,甚至有人不畏往返逾六百公里的辛苦,每週一天到部落學製琴,偏鄉部落用音樂創造令人驚豔的山中傳奇。

親愛國小教師王子建、陳珮文夫婦,積極讓小提琴在部落扎根,陳珮文指導小朋友琴藝,王子建則教製琴,師生的用心也感染整個部落,現在親愛社區也成立音樂工坊,透過職訓計畫聘請師資,要栽培部落製琴師。

原在都會區工廠工作的曾育珊,三年前返鄉學製琴經過三年磨練,已能做出手工精製小提琴、烏克麗麗,先前賣出一把小提琴要價八萬元。而一把烏克麗麗,社區只賣一千九百元,吸引「烏迷」親赴部落或透過網路訂購,今年社區已賣出逾一百把。

鄉代洪文全指出,社區音樂工坊不僅培訓部落製琴師,也願意讓外地人來學製琴,為期一年,目前有五位來自台北、宜蘭、彰化、台中等地的學員。

當過機械工程師,目前在台北開計程車為業的張發道,每週一固定從台北開著他的小黃到部落學製琴,他表示,製作小提琴在台灣仍屬封閉市場,要學會全部的製琴技術所費不貲,得知部落免費教人製琴,二話不說就來了,就算每次往返兩地超過六百公里,十分辛苦,但為一圓音樂夢,一定要把製琴技術學會。



◆ 北市兒童課後中心訪查 六成照明不足
http://udn.com/news/story/7323/835116

聯合報 記者邱瑞杰/台北報導 2015-04-14

北市衛生局日前訪視158家立案兒童課後照顧中心,發現有6成課後中心的教學環境照明度不足且不平均,部分學童使用的桌椅也不符合身高需求, 除了輔導改善外,也將提供國小2、3年級學生免費視力檢查服務,為學生的視力健康把關。

衛生局健康管理處長林莉茹說,小學生長期處於照明不理想的用眼環境,容易近視,因此今年將持續到課後照顧服務中心查訪,要求提供充足的燈光照明度和符合學童需要的課桌椅。

陽明大學護理系教授劉影梅表示,家長在家中也應提供孩子適當照明的環境,亮度以寫字處的光線能讓人看清掌紋、手掌呈現粉紅色為原則,並採用能減少炫光的燈具,桌椅高度要配合小孩的身高調整,同時提醒小朋友讀書寫字的正確姿勢,近距離用眼30分鐘要休息10分鐘,保護學童視力。

林莉茹說,北市小學2、3年級學生免費視力檢查時間到本月30日,還未檢查的學生可持學校發放的「護眼護照」到合約眼科醫療院所。詳情可上北市府衛生局網站(http://www.health.gov.tw)查詢。

※ 相關報導:

* 陸學生3點半放學 家長接送難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414000974-260301

大陸許多城市小學放學是下午3點到3點半,絕大多數家長下班卻是5點之後,形成讓家長揪心的另類「3點半」。日前大陸全國政協委員馮平表示,針對小學生監護空檔,希望動員整個社會促成「學校教育退場、社會教育入場」,運用多種形式辦好小學生課後活動管理班。

相較於台灣各小學行之有年的課後照顧服務班及課後學藝社團活動,為解決大陸各界呼籲多年的小學生「3點半難題」,大陸北京、上海、南京、濟南等地相繼推出政策,透過政府購買社會服務,開展中小學生放學後的課外活動。馮平強調,辦好放學後看護班需要學校、社會及家庭三方面合作,才能共同破解諸多層面難題。

fsj 提到...

拖垮成績被罵敗類 吊車尾同學po文超感人
http://udn.com/news/story/6885/838744

聯合新聞網 綜合報導 2015-04-15

當年還有聯考的歲月,升學第一和高壓體罰造成許多學生心靈傷害。日前PTT網友發文問了一句「班上的最後一名後來都怎樣了?」引發許多「吊車尾」網友分享自己不堪回首的故事。

有位網友te1e1貼文敘述自己20年前就讀新北樹林國中,雖然在升學班卻是倒數第2名,只有數學一科能擠進前5名,其他科目老是吊車尾而拖垮班上總成績,因此班導師對他恨之入骨,體罰毫不手軟。

他回憶以前班導師經常偷襲檢查書包,有次在他的書包裡搜出課外書,被老師狠打20大棍,外加走廊罰跪三小時。其實被搜出的課外書不是漫畫或小說,而是他深感興趣用來自學的《機器人原理》,老師為此在全班面前大聲嘲諷:「你以為你是天才啊?你只是班上成績吊車尾的敗類而已!」、「班上有些人自以為是天才,人還是要有自知之明。這個社會還是要有一些低階的工作,必須是敗類去做的。」

為了逃避老師的體罰和當眾侮辱,他經常故意揉眼睛造成微血管破裂,謊稱眼睛痛無法上課,至今留下眼睛紅腫的後遺症,令他後悔不已。

這名網友後來讀高職,再憑興趣考上高雄第一科大和中正大學的碩士,現在即將取得台大機械所博士學位。也和朋友創業成立機械手臂的設計公司,擔任公司執行長,盡情揮灑自己的夢想藍圖。

他還留著那本曾被摔在臉上的《機器人原理》,上面印著老師不屑的腳印。回憶起當年老師帶著權威問他的那句:「打開你的書包,我要看裡面有什麼?」他現在想對老師說:「裡面放著的是『夢想與執著』。」

眾多網友讀過這篇發文後直推感人又勵志,大罵老師「敗類」、「垃圾」。有許多人想知道當年那位老師是誰,但原PO網友留言表示20年了,一切都過去了,「爆料老師名字,太沒有道德了」。

※ 詳見原站。



◆ 「想去看世界」女教師辭職信暴紅
http://udn.com/news/story/7332/838296

世界日報 北京15日電 2015-04-15

14日一早,一封辭職信引發熱評,辭職的理由僅有十個字: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有人評這是「史上最具情懷的辭職信,沒有之一」。中原網報導,作者為2004年7月入職河南省實驗中學的一名女心理教師。如此任性的辭職信,領導最後真批准了。

據報導,一封辭職信14日在朋友圈和微博熱評如潮,引發學習粉絲團、南方日報、揚子晚報等全國大V,官媒紛紛轉發。信中寫到辭職的理由僅有十字:「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落款是一位顧姓人。信箋透露這位辭職者可能就職於河南省實驗中學。

如此任性且瀟灑的辭職態度,讓網友羨慕不已。報導稱,這張辭職信從微信朋友圈中流出,是河南省實驗中學一位校辦公室老師用手機翻拍發出的。辭職老師名叫顧少強,是一名心理老師,已經在該校教書十餘年。顧少強老師表示,對於辭職的原因,顧老師出於個人方面的考慮,不願受訪,現確已經從學校辭職回家。

此外,河南省實驗中學官方網站「教師風采」一欄有顧少強老師的個人簡介:顧少強,中教一級,2004年畢業於河南師范大學教育系心理學專業,2004年7月到我校工作至今,現為校級骨幹教師。

報導說,一名河南省實驗中學的畢業生說,初中高中時還上過顧老師的心理課。她教課說話跟常人語氣不同,淺顯易懂,比較有深意。該校的貼吧網友「落寞high」說,顧老師上周剛給我妹紙上完最後一節課。

網友紛紛熱評,@1年12個月52周365天表示:「我也想去,但我五行缺錢。」@Ciccii說:「我帶著你,你帶著錢。」@新浪無錫:「你一定要帶著錢啊!」

※ 相關報導:

* 南一中第一名棄學測 拿普林斯頓獎學金
http://udn.com/news/story/6899/837033

南一中科學班三年級學生蔡昆霖全校排第一,但他放棄考學測,全力申請美國大學,如願申請上常春藤盟校普林斯頓大學,且獲全額獎學金。蔡昆霖希望未來能在物理領域發展。

蔡昆霖2012年就讀國三時,代表台灣參加國際國中科學奧林匹亞競賽獲金牌,當年他到美國遊學,受教學環境吸引,立志到美國讀大學。考上南一中後,他學科成績優異,也是師長眼中最有機會學測拿滿級分的學生。



◆ 台藝與台師大簽約 產學牽手拚文創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415000660-260107

中國時報 2015年04月15日 吳江泉/高雄報導

台灣藝術公司為培育台灣藝術新秀發展文化創意產業,14日由董事長林富男與台灣師範大學教授陳淑華簽約,未來由陳淑華帶領33名美術系碩博士生創作80件「台灣意象」漆藝彩繪作品,提升台灣文創藝術家能見度。

林富男表示,這是台灣藝術公司尋求學界支援首次合作,未來還會與各大學院校陸續進行產學合作,這次產學合作也是南台灣文創類型公司首次與台師大參與合作學生最多、學歷最高一次。

他說,台藝公司積極拓展台灣原創藝術市場,以培育年輕新秀藝術新銳為主,讓藝術家有機會在藝術與文創產業繼續創作之路,這個堅持自10年前舉辦台灣國油畫比賽至今不變,未來將透過藝富網文創電子商城銷售能力、台灣文創銀行租賃業務、藝術展與文創設計,來推動碩博士生藝術創作,另將至大陸駐點行銷。

素有「台灣漆畫泰斗」之稱的陳淑華表示,希望帶領師大美術系碩博士生創作一系列台灣意象作品。



◆ 南榮卻笑著上學 老外好奇拍片記錄
http://udn.com/news/story/7327/837484

聯合報 記者蔣繼平/崁頂報導 2015-04-15

「為什麼孩子上學這麼開心?」曾任美國電視新聞製作人的任卡爾,退休後和太太回到台中定居開農場,看到市區孩子快樂放學,鄉下孩子卻開心上學,讓他好奇,透過朋友介紹來到南榮國中,拍攝紀錄片來一窺究竟!

「南榮的孩子,都帶著燦爛的笑容上學!」任卡爾說,定居台中後,發現市區的學生上學時,表情都很「嚴肅」,卻難得在鄉村看到孩子們「笑」著上學,被活潑、燦爛、純真的笑容深深吸引,激發他的好奇心。

任卡爾在美國擔任記者,曾是ABC、CNN的電視新聞製作人,這次以紀錄片的方式,拍攝南榮國中學生上學的一點一滴,也訪問家長為何願意從小學三、四年級就開始排隊申請入學心路歷程;另學校管樂、舞蹈等社團才藝表現,也是拍攝的重點。

「南榮的不一樣,靠著許多年的默默努力而來。」南榮國中董事會執行長陳純適說,謝佩玲是她就讀雄女時的同學,因緣際會邀請她來校慶,才促成這次的拍攝機會。「想不到鄉下有這麼棒的學校!」謝佩玲說,能在這裡上學,真的好幸福,希望作品完成後,能幫大家留下許多美好回憶。

「感謝卡爾義務替學校做記錄。」校長張顥騰表示,學校一直以來,以培育學生成為未來世界優質公民為目標,卡爾先生以當記者的過往經驗,加上對影像的專業度,相信能以第三者的角度呈現對學校的看法。

fsj 提到...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馬拉拉 可望8月訪台
http://udn.com/news/story/7314/841014

聯合晚報 記者徐偉真╱台北報導 2015-04-16

台灣民主基金會執行長黃德福今天上午表示,去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巴基斯坦少女馬拉拉同意訪台,可望今年8月拜訪台灣。

黃德福說,馬拉拉同意訪台,但希望不是在沒有任何名義的情況下訪台,基金董事會將透過訂定特殊貢獻獎辦法,邀請她來台領獎,若6月辦法可通過,馬拉拉可望8月來台。

黃德福上午在立法院外交國防委員會,答覆民進黨立委黃偉哲和邱志偉質詢說,民主基金會原邀請緬甸反對派領袖翁山蘇姬今年來台演講,但翁山蘇姬因為緬甸國內政治情勢不明朗,將舉行修憲和總統大選,不方便出國,基金會雖然持續邀請,但希望不高,因此改邀馬拉拉。



◆ 把化學知識帶到偏鄉 他們不拚百萬年薪
http://udn.com/news/story/7314/840152

聯合報 記者魏莨伊/新北報導 2015-04-16

淡江大學四年前利用校友捐贈的小貨車打造成「行動化學館」,滿載化學實驗的軟硬體,全年無休到全台教育資源不足的偏鄉、離島推動化學科普知識,透過生動實驗與魔術秀,翻轉學生們對化學是「危險、會爆炸」的印象。

領導這組化學車團隊的淡大化學系博士高憲章說,化學教學也可以很生動,他們最愛學生的表情像變魔術一樣,從心不在焉到全神貫注;實驗結束後,學生帶回珊瑚礁瓶、空心蛋等紀念品,團隊則收藏學生閃閃發亮的眼神。

動手做實驗是化學下鄉計畫的精髓,團隊昨天進駐板橋光仁中學,高憲章帶著學生體驗利用濃度控制、酸鹼中和原理,改變瓶中指示劑顏色的化學魔術秀,學生連連驚呼「好神奇!」

高憲章說,高雄氣爆元凶的丙烯、食安問題的銅葉綠素等,常給人負面觀感,好像化學都是用來做壞事;但實際上化學與生活息息相關,盼透過淺顯易懂的實驗展現正確觀念,讓學生感受跳脫教科書的科普知識,啟發潛力。

行動化學館車四年來已全台走透透,拜訪超過一百八十五所國中,里程逾四萬公里;近期目標是「走遍二百多所偏鄉國中」,今年六月將完成第二百場化學相關演講。

團隊主要幹部都是淡大化學系校友,高憲章說,化學博士沒有百萬年薪會讓人笑書白念了,但他覺得是在做一件不一樣的事,「投身偏鄉教育,是在為一件事情奮鬥。」

團隊與偏鄉孩子相聚僅六個小時,但每每讓團隊成員感受過很多刻骨銘心的事。成員之一的陳逸書說,那年八八風災過後進入災區的那瑪夏小學「簡直是一場震撼教育」,老舊黑板寫不上粉筆、也擦不掉,水源管線也毀了,但他們努力喚回孩子的學習熱忱。

團員林佑燐小學就讀偏鄉的深坑國小,當他回到廿年前的小學,卻發現當年使用的石製實驗桌仍「健在」,讓他感嘆城鄉差距太大了。「我們開一條路,這條路很長,」高憲章說,盼團隊成為淡江大學的固定班底,未來吸納更多同樣理想的人,讓這份熱情遍地開花。

小檔案/行動化學館 4年繞台八圈半

行動化學館車源自二○一一年國際化學年,由淡大理學院長王伯昌爭取政府支援一百五十萬元,打造全台獨一無二的科普舞台,將一輛三點五噸小貨車變身為小型科學實驗室;車上配有模擬藍色廚房的木質化學實驗模型,並設計出十六套教材,四年來已繞行全島八圈半。(魏莨伊)

※ 相關報導:

* 鄉下更貴? 國小上網費也有城鄉差距
http://udn.com/news/story/6885/840936

教育部推動數位化教學,行政院長毛治國3月宣示,全國小學以光纖100M為目標,要讓學子上網沒有任何障礙;但全國有35校還在用龜速網路,且各縣市中小學網路月租費價差大,越偏鄉越貴,全國教育產業工會今天要求教育部和中華電信議價。

....許智傑要求教育部和中華電信統一議價,比照高雄市200M/每月2500元收費為上限;教育部表示願意促成,「樂觀其成」。



◆ 勇闖以色列 女大生寫觀察筆記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72113

自由 2015-04-16

〔記者佟振國/埔里報導〕一般人對以色列的印象,總脫離不了衝突與戰火,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外文系學生李潔,特別選擇到以色列當了九個月的交換學生,學習從未接觸的希伯來文及當地宗教、文化,她也將自己在以色列的學習經驗,寫成《擁抱以色列—中東闖蕩筆記》一書,提供嚮往到異國遊學與增廣見聞的學子參考。

目前就讀暨大外文系四年級的李潔,從小就以外文系為大學志願,十六歲時就在家長的支持下,飛往英國伯明罕當了一年的交換學生,大三時接受老師建議,決定到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當交換學生。

李潔表示,對於以色列,媒體報導總離不了以巴衝突戰火與血腥畫面,但她到了以色列,除了在當地努力學習從未接觸的希伯來文,課堂之外包括宗教、節慶、食物等等,更讓她獲益良多。

去年三一八太陽花學運,身在以色列的李潔也不缺席,與幾位來自台灣的留學生走在異國街頭,力挺台灣大學生爭取民主,並與來自對岸的同學辯論,都是令她難忘的經驗。

※ 相關報導:

* 外族裔家長上街 重批紐約英文會考
http://udn.com/news/story/6813/838369

「三分之二英語為母語的學生都過不了英文會考,更何況新移民子女,這考試太不公平!」三至八年紐約州英文會考(ELA)14日如火如荼展開之際,亞裔與西語裔聚居地民眾上街抗議,痛批會考打擊新移民學生信心,甚至造成孩子被轉入放牛班,呼籲其他家長讓學生退出考試。

市議員卓姆(Daniel Dromm)與多名家長和教育工作者在皇后區傑克森高地(Jackson Heights)舉行記者會,抨擊採用「共同核心標準」(Common Core)的英文會考。卓姆表示他執教25年,了解用考試來評估學生有好處,問題在共同核心標準英文會考太難,有孩子備考壓力太大而崩潰,甚至尿濕褲子,「這考試不是測驗孩子的程度,而是故意讓他們失敗。」

* 國考納族語認證 多元社會證明
http://udn.com/news/story/7339/840224

....原住民族委員會為了挽救族語,長年編列預算,發展教材、培訓師資、舉辦族語認證,即使通盤的機制或許未臻周備,鑒於民族語言文化面臨的危機,及早推動原國家原住民族考試「加列」族語認證應是當務之急。

....提到語言文化振興,族人大都表示重要、必要,但是真要族人承擔傳承語言文化責任以獲得獨特權益如升學降低錄取門檻,仍有少數人認為那是一種制度上讓原民「二度傷害」、「二度剝削」如此似是而非的論點。

.... 而今大家提出:原住民應考人在原住民族考試及格後,提出族語認證證書,依此而確認其具備原住民族公務員資格,同時不以族語認證及格為應考門檻、不以族語作為列考科目或內涵。這是務實而前瞻的構想。

原住民族考試限定必須原住民身分者報考,由族人相互競爭,這是依法為原住民族人才設置進入公務職場的良善孔道,賦予原住民公務員以文化使命並非無由。語言及其凝聚、連結的儀式、神話、藝術、社會組織、倫理、價值、文化體系是民族地位、認同與法制權益所憑藉的基礎;國考納入族語認證,這是令人欣喜的會議決議,也是台灣社會多元的證明!

fsj 提到...

校園上雲端 教學e指搞定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417000551-260107

中國時報 2015年04月17日 池雅蓉/新北報導

在校園用手機、平板學習不再是夢想!板中近年積極推動e化教學,不僅普通教室有電子白板,也開發專用教學系統,讓師生能隨時互動。校方表示,未來將從平板教學推廣至手機,讓教學更生動、有趣。

板橋高中普通教室備有電子白板與資訊講台,校內皆涵蓋無線網路,可供全校超過2000名師生同時上網,也與台灣微軟合作,並於去年達到「雲端未來學校」標準,獲微軟公司認證。

近年信望愛基金會贈送許多高中HTC平板,卻沒有相連接的系統,平板僅成了額外的上網載具,無法結合教學。板中突破限制,結合平板並開發軟體「Hi Learning」,可隨時讓老師提問、學生直接作答,透過系統可精確掌握每個學生答題狀況,隨時調整教學內容、進度。

校方表示,高一、二及專用教室均設置固定攝影機直播錄上課內容,並上傳至雲端,學生可隨時「倒帶」複習。

地球科學教師、前教務主任王光正,是板中e化教學推動種子教師之一,他說,過去都用紙本教材,如今資訊發達,電子化資訊多,學生學習狀況也不同,教學方式也應改變。

王光正就在學生觀察太陽黑子的實驗中,請學生用手機或平板拍攝觀察照片,再上傳至學習平台,這就是簡單的結合方式。王光正說,透過各式軟體及載具,學生可直接在網路上討論作業並上傳,突破紙本限制。教師也可藉此給學生更多資源,讓學習不只是理論。



◆ 陪聽障童…打開感官聽音樂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417000502-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4月17日 趙靜瑜/台北報導

如果聽不見,怎麼感受什麼是音樂?挪威知名鋼琴家安斯涅與馬勒室內樂團來台展開「貝多芬之旅」,將演奏貝多芬第3到5號鋼琴協奏曲,過去4年他把貝多芬飽受耳疾之苦,卻留給世人美妙音樂的經歷,化成「感受音樂」計畫。4年來走遍27國108座城市,用打擊、震動、圖示與手語陪伴聽障孩子理解「什麼是音樂」,過程令人動容。

赴27國辦感受音樂計畫

安斯涅表示,「患有耳疾到最後失聰的貝多芬,作品中涵蓋了對生命複雜的感知,也因為充滿深度,讓我對貝多芬的鋼琴協奏曲充滿興趣,這次演奏貝多芬樂曲,我希望可以盡我所能,向世人訴說貝多芬樂曲中對於生命的理解與超越的過程。」

安斯涅1970年生於挪威,至今創下8次葛萊美獎提名及6度英國留聲機大獎肯定,安斯涅與馬勒室內樂團合作4年錄製的「貝多芬之旅」專輯,上周也傳出捷報,這張錄音打敗1500多張錄音,獲得BBC評選「年度最佳錄音專輯」。在新生代鋼琴家中,安斯涅詮釋既符合原譜精神,又能兼顧新意,已有大師之姿。

手摸琴弦、感覺鼓震動

安斯涅表示,他跟馬勒室內樂團開啟的「感受音樂」計畫,就是邀請全歐洲有聽力障礙的兒童,在樂團協助之下,打開全部感官探知音樂的美妙。

這個計畫的靈魂人物之一是馬勒室內樂團大提琴家保羅,他自己正是聽障音樂家,他帶著小朋友們敲鈴鼓感覺震動、吹管樂器所發出的氣息,到音樂廳內聽安斯涅彈琴,同時用手感覺琴弦的震動,甚至同時蹲到鋼琴下面,感受整架鋼琴,體會演奏時會發出的音波。

安斯涅表示:「在一周的課程之後,這些孩子讓我們很感動,雖然他們有聽覺障礙,但是透過另一種聆聽,他們也能感受到音樂。」

他說,甚至還有孩子對他說:「我不只感受到,也聽到了,這實在非常不可思議。」

「貝多芬之旅」鼓勵重生

安斯涅說,貝多芬失去聽覺,仍持續演奏和創作,為後人留下動人的音樂,「我們也希望透過這個計畫,能為社會盡一份心力。」

今年安斯涅與馬勒室內樂團訪台,也將分享「感受音樂」計畫的經驗,希望在2015台南藝術節中培養師資種子,在未來能造福更多聽障兒童。

安斯涅與馬勒管弦樂團將於5月5日在台北國家音樂廳,演出貝多芬《第3號》及《第4號》鋼琴協奏曲。6日在台南文化中心演出,曲目為《第3號》及《第5號》鋼琴協奏曲。

fsj 提到...

華裔孿生兄弟 ACT考試得滿分
http://udn.com/news/story/6813/843467

世界日報 記者黃惠玲/芝加哥報導 2015-04-18

儘管全美平均一年有近200萬高中生參加ACT大學入學測驗,但只有不到萬分之八(0.0008)的學生獲得滿分,然而出身單親家庭的華裔孿生兄弟黃凱爾(Kyle Jannak-Huang)、黃瑞陽(Ryan Jannak-Huang),參加這項「考滿分比入哈佛」還難的考試,卻都取得滿分。

ACT發言人威克(Katie Wacker)表示,黃氏兄弟同時考了滿分,非常少見,因為考36分本來就相當難得,黃家兄弟同時占了兩個名額,實在讓人印象深刻。

威克說,2014年,全美共有185萬高中生參加ACT考試,獲得滿分的學生只有1407人。

就讀芝城北郊帕勒坦高中(Palatine High School)的黃氏兄弟分享他們的滿分秘訣說,他們完全沒有參加課外補習,但經常在家練習ACT模擬試題,他們的心得是,考試時,務必掌握時間分配,先把簡單題目完成,然後解答比較困難的題目。黃凱爾認為,ACT主要在測試推理能力,因此多練習是有助益的。當然他們彼此鼓勵,互相支持,也是雙雙獲得滿分的重要原因。

來自台灣、從小看著黃氏兄弟長大的外公黃錫川說,兩兄弟從小學習能力就很出色,從四、五歲開始,跟著阿姨黃心宜學鋼琴,短短不到五年,兩人就拿遍芝加哥地區的各大鋼琴賽冠軍。黃錫川說,黃氏兄弟母親黃婉宜是單親媽媽,他為女兒能夠培育兩個傑出孩子感到相當欣慰。

還有一年高中畢業的黃氏兄弟說,他們還沒決定要上哪一所大學,不過,已經先後參觀麻省理工學院、史丹福大學。喜歡電腦的黃凱爾說,他希望以後可以到谷歌公司工作,黃瑞陽則希望未來可以從事電腦程式工作。

※ 相關報導:

* 兩德國學者 獲頒杜聰明獎
http://udn.com/news/story/7314/844350

科技部昨天頒發第8屆杜聰明獎,今年得主是兩位德國學者雷諾瓦塞及克勞蒂雅菲斯。科技部長徐爵民頒獎時表示,希望台德學者能共同合作,進一步提升台灣學術界能見度及地位。

「杜聰明獎」是科技部前身國科會2006年以台灣本土第一位博士杜聰明名義設置,是我國對國外學者頒發的最高學術榮譽,同年9月再與德國宏博基金會聯合簽署「杜聰明—宏博研究獎」協議,透過交互表揚鼓勵對方國學者。今年兩位得獎者各獲頒7萬5千美元獎金,約233萬元新台幣。



◆ 二水圖書館重開張 「如偏鄉誠品」
http://udn.com/news/story/7325/844481

聯合報 記者林宛諭/二水報導 2015-04-18

彰化縣二水鄉圖書館整修後昨天重新開張,用心設計讓公有圖書館宛如一座「偏鄉誠品書店」。

彰化縣各鄉鎮圖書館三年來陸續完成整修,有些圖書館仍乏善可陳,使用率不高;有些圖書館有了新氣象,不僅借書率增加,辦講座、展覽,活絡了地方藝文氣息。

彰化縣長魏明谷、二水鄉長鄭蒼陽及多名民代昨天一起主持啟用儀式,並和小朋友們象徵性接力搬書進圖書館,希望將書香帶進這座圖書城堡。

二水鄉圖書館整修前空間狹小,書櫃也太高,動線不佳,彰化縣府補助了896萬元,加上二水鄉公所自籌89萬及教育部的40萬元經費,完成大改造,一樓變成溫馨的閱讀空間,有各式人性化的座椅及空間設計,並連結在地特色,天花板有水的意象,也將二水火車站融入設計空間,成為閱讀列車。

鄭蒼陽表示,由於二水鄉銀髮族多,圖書館未來會繼續添購養生、健康書籍,滿足大家的需求,5月起更會延長開放時間到晚間8點,讓圖書館不僅是年輕人愛逛的地方,也是退休銀髮族的樂齡天地。

彰化縣文化局長吳蘭梅表示,三年來文化局共斥資1億4千萬元補助全縣各鄉鎮圖書館整修空間,因為多數圖書館早期都是利用舊衛生所、戶政所等空間改成圖書館,不僅老舊,且空間動線不良,使用率很低,希望藉由空間改造,讓民眾愛上圖書館。

不過也有少數圖書館整修後,整體空間感仍較僵化,只被當成K書中心。吳蘭梅說,未來會請鄉鎮公所加強軟體,例如增加書籍及舉辦藝文活動,活化圖書館。

※ 相關報導:

* 北大生不愛讀書 借閱量10年新低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418001013-260301

北京大學圖書館副館長肖瓏日前表示,北大圖書館在2006年的書籍借閱總量是107萬本,但至2014年卻下降至62萬本,創下近10年來的最低數量。據統計,最受大陸大學生喜愛的書籍,是《明朝那些事兒》、《藏地密碼》和《盜墓筆記》之類的通俗作品。

北京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王君超表示,「至樂莫如讀書」是20年前大學生的座右銘,讀書、思考、討論在當時是公共領域的特徵,並且絕大多數的大學生在畢業前便讀完哲學著作與經典名著,「但現在的大學生卻鮮能如此」。

fsj 提到...

「新寶島」阿Von 教牡丹鄉孩子用母語唱
http://udn.com/news/story/7327/846188

聯合報 記者潘欣中/牡丹報導 2015-04-19

新寶島康樂隊的排灣族主唱歌手陳世隆(阿Von),7年前因演出減少返鄉定居,一場大病意外敲醒酗酒放縱自己的他,開始用音樂和古歌謠在山中學校穿梭教唱,填補母語和家鄉文化斷層。

「排灣古謠的天籟歌聲,比舞台掌聲還悅耳。」陳世隆說,他6年前開始開著中古國產休旅車,穿梭在位處深山的牡丹國中、高士國小和牡林分校教唱。他告訴家鄉孩子,古歌謠歌詞傳達祖先熱愛生命、尊重大自然和分享的精神,孩子們給的回應是「祖先傳承下來的古謠,意境是那麼美!」讓阿Von更有成就感。

45歲的陳世隆出生牡丹鄉高士部落,國中畢業後到外地求學,熱愛音樂的他曾擔任獨立樂團主唱。18年前,他豪邁的嗓音融入原住民音樂元素,被歌手陳昇發掘加入新寶島康樂隊。

7年前,因國內音樂市場萎靡,演出場次銳減,他決定回故鄉陪伴1子3女成長。但回到老家,卻因孩子只會簡單母語,文化出現斷層,心情鬱悶,加上收入減少,他常借酒澆愁,直到有一天因咳血被診斷出肺炎,他才意識到不能這麼糊里糊塗走了。

「感謝這場大病,讓我找到生命的出口!」陳世隆重新調整心情、戒掉菸酒、接受治療,開始穿梭在山中教唱古歌謠。為增加孩子學母語機會,他上課一律用母語對話。

陳世隆說,留在家鄉教孩子唱古歌謠,不僅是為填補文化斷層,也是「當原住民音樂傳遞人」,把最美的聲音傳遞到各角落。



◆ 幼園填鴨反誤了學習 家長後悔莫及
http://udn.com/news/story/9/846951

聯合報 記者張錦弘╱即時報導 2015-04-19

全教總今天舉行記者會,請家長現身說法談如何挑選幼兒園。多名家長認為,不用擔心孩子輸在起跑點,幼兒園階段應讓孩子從遊戲中快樂學習,不要急著填鴨國、英、數,以免升上小學後,因老師教的都已學過,導致上課不專心、失去學習動力,得不償失。

一名育有4個兒女的新北市孫媽媽說,當年她讓老大就讀離家遠的知名私立幼兒園,孩子什麼都學,會從1數到100、學會注音符號與英文字母、甚至還背了99乘法,讓她以為孩子是天才。

但升上小一後,因為老師教的都已學過,孩子開始出現上課精神不集中、干擾同學上課的情況,到了中年級,甚至跟不上進度,讓她深感後悔。她之後其他3個小孩都改念不填鴨的公立幼兒園,快樂學習,升上小一後,該學的也都很快學會,擔心孩子輸在起跑點的迷思不攻自破。

孫媽媽認為,家長不應為了虛榮心作祟,讓孩子從幼兒園就開始填鴨,不要把孩子當成家長炫耀的裝飾品或彌補兒時缺憾的工具,以免適得其反,反而壞了孩子的學習興趣,要花很多心力才能調整回來。

※ 相關報導:

* 全教總提醒 挑幼兒園有六招
http://udn.com/news/story/7314/846840

每年4月至8月是幼兒園招生季,很多家長煩惱如何選擇幼兒園,全教總今天提出挑選幼兒園六招,包括幼兒園戶外空間要足夠、提供點心餐點的營養均衡,教師年齡太年輕,可能是流動率過高。



◆ 分數不是一切 試卷小禮服驚豔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72953

自由 2015-04-19

〔記者張軒哲/台中報導〕考試卷及宣紙化身禮服!中港高中國中部美術班十八日在港區藝術中心舉行畢業成果展開幕式,作品呈現學生天馬行空的創意,有學生將薄薄的考試卷,變成一件美麗衣裳,將作品取名「分數不是一切」,令人驚豔。

中港美術班畢業成果展取名「七勢如虹」,作品以紅、橙、黃、綠、藍、靛、紫、灰等彩虹般顏色陳列展出,學生用一○二件立體、平面及裝置作品,展現創意,相當吸睛。清水國小音樂班、風信子陶笛樂團在開幕式演奏,美術班畢業班導師曾惠意身穿一襲紅裙,演出佛朗明哥獨舞,博得熱烈的掌聲。

以考試卷及宣紙做成的連身裙成為展場焦點,擅長書法的卓宥儒,將寫滿「美」字的宣紙做成一件禮服。他表示,將宣紙服貼在模特兒身上的難度很高,且不能破裂。

張惟婷作品「分數不是一切」,則用考試卷設計一件可愛的短禮服,考試卷裁切成數字,作為禮服鏤空裝飾,頗受好評。惟婷說,選了美術這條路,只求美感,在設計過程中,不需像考試一樣在乎分數。

中港高中校長周文松表示,中港高中國中部美術班參加全國美術比賽屢屢獲獎,表現優異。



◆ 她獲哈佛等6名校錄取 爸媽:孩子最貪玩
http://udn.com/news/story/7332/846872

世界日報 北京19日電 2015-04-19

陝西商洛市22歲女孩唐鞏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錄取並獲得全額獎學金一事,成為商洛人熱議的話題。談及唐鞏成長經歷,她父母說,孩子最大特點就是貪玩,基本上是一路「玩」進清華大學的。

華商報報導,22歲的唐鞏是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建築環境專業的一名大四學生,不久前,陸續收到了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康乃爾大學、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杜克大學等六所世界名校的錄取通知書,唐鞏最終選擇了麻省理工學院,並獲全額獎學金。

唐鞏的母親在商洛市一所小學任教,談起女兒的成長經歷,她表示,家裡從沒讓唐鞏上過什麼文化課補習班、奧數班之類的。唐母說,唐鞏小時候和她形影不離,到了上幼兒園年齡,她上班時就把孩子帶上,讓孩子在校園自由玩耍。六歲半時,就直接上了當地一所普通小學。

唐鞏從小就貪玩,上學時經常請假。「請的次數多了,我都不好意思給老師說了。」鞏惠茹說,有一次她到西安培訓,唐鞏也要去玩,她就給孩子請了一周的假。

有一次期中考試,孩子不想參加,她就帶孩子上山去玩了一天。「她心情不好,我不想因為強迫她參加一次考試,在她心裡留下長期的陰影。」鞏惠茹說,雖然這樣,孩子的成績一直還不錯,一般都能考前幾名。

關於女兒的性格特點,唐鞏的父親與妻子的看法差不多,也是覺得孩子貪玩。唐鞏三歲多時,看到畫畫好玩,他們就讓她去幼兒簡筆畫班學習。後來孩子覺得跳舞好玩,他們又讓孩子參加舞蹈培訓班。稍大後,又參加電子琴培訓。只有鋼琴一直堅持到上大學期間,能看著譜彈曲子,僅此而已。

唐父表示,「女兒上學時,看起來也不太用功,放學回家看電視,上初中三年連書包都沒背回家過。」

但唐鞏卻說,自己雖然很喜歡玩,但反對無節制的玩樂。「我也不想學習,但是人醜就要多讀書。每當不想學習的時候,拿鏡子一照,我就有了想要學習的動力。」

但有知情人表示:「唐鞏純屬天資聰穎,她爸媽都愛玩,沒好好管過,唐鞏的經驗很難被複製。」



◆ 大學想進百大 砸錢可買「排名套餐」
http://udn.com/news/story/6928/839514

聯合報 記者林秀姿/台北報導 2015-04-16

世界百大排名的公信力究竟還有多少?對於昨天國際出版商的分析,國內學者多認為,國際化、跨領域合作確實重要,但排名不重要;辦教育心中要有一把尺,不要被牽著鼻子走。

台大更透露,為了爭排名,有大學招待負責百大排名的機構、出版商或編輯,甚至用「學術代工」找外籍學者掛名論文,以增加排名指標的分數。

台大副校長陳良基直言,近10年來各種大學排行榜眾多,但排名「利之所趨」下也導致惡習。這些主辦排名的調查機構、出版社編輯,在大學「很吃得開」。

陳良基透露,有舉辦世界大學排名的機構,曾多次希望到台大宣傳排名指標,但是台大也了解「背後的索求」,比如台大必須招待、出資等。

「台大有風骨,從來不依,」陳良基說,不少大學懂得和這些機構、出版商打交道,也有學校知道「國際合作」的重要性,因此常年存在「學術代工」,當大學教授發表論文時,學校便找外國籍教授一起掛名,增加「排名分數」。

世新大學教授賴鼎銘直言,主導這些排名的調查機構,都需要賺錢,因此需要大學「置入性行銷」,近幾年他們發現歐美大學不理會排名,進而開發許多發展中國家的排名套餐,比如金磚四國大學排名、拉丁美洲大學排名、亞洲大學排名等,因為發展中國家都希望能擠進百大,也願意砸錢,「台灣不應該被牽著鼻子走。」

賴鼎銘更說,許多大學排名每年指標都會變更,如今年世界聲望大學排名,委員分布的地域比率都可調整,「表示排名可以操弄」。

愛思唯爾亞太區政府和學術關係副總裁Anders Karlsson則說,世界大學排名只是給大學參考,也並非唯一指標,不能當成判斷一所大學的結論,因此不需過度解讀。

fsj 提到...

愛還是錯愛 2條教養金句害慘現代教育
http://udn.com/news/story/6902/846043

聯合報 文/陳宛茜 2015-04-20

會念書的小孩更需要擔心?不要常稱讚小孩「你很特別」?雅言出版社創辦人顏擇雅近日將雜誌的教育專欄文章結集成書「愛還是錯愛」。她在書中質疑許多華人習以為常的教養觀念趕不上社會結構變化。

華人社會總認為會念書小孩最有前途。顏擇雅卻替這種小孩憂心,因為「好學生」最容易做出錯誤的生涯選擇。她分析,會念書的小孩往往連沒興趣的科目都很會念,反而比一般人更容易浪費時間去專攻不適合的科目。「他們總能輕易念到畢業,然後在畢業後付出職業與興趣不合的終身代價。」

此外,會念書的小孩在學校往往如魚得水,如果有機會待在學校,會一直想待下去。遇上台灣高等教育過度擴張、教職愈來愈少,誕生一堆高不成低不就的「流浪博士」。

揪出過時教養觀

顏擇雅十五歲赴美念書,看到中西教養觀的落差。她指出,上一代華人父母習慣貶低小孩,這一代父母反其道而行,動不動便誇讚孩子「你很棒」、「你很特別」。她表示,「培養孩子自尊心」是美國一九七○年代流行的教養觀,多年前已被學者推翻、認為會導致小孩「自我感覺良好」。台灣卻到現在才引進被美國視為「過時」的觀念。

台灣社會常感慨,這一代小孩「沒禮貌」,將原因歸咎於父母嬌寵。顏擇雅卻認為錯不在父母,而是因為社會結構改變,小孩參與的家族或鄰里活動減少,沒機會練習待人接物。她指出,上一代的小孩比較有禮貌,並不是爸媽比較會教,而是練習待人接物的機會比較多。這一代父母重視「親子時間」,親子活動占滿了孩子的時間,卻讓他們失去參加家族、鄰里活動的機會,自然沒有練習禮貌的機會。

「出國低齡化」是台灣教養一大特色,五、六歲幼童跟父母出國旅行者比比皆是。顏擇雅並不贊同,認為要帶孩子出國旅行,最好是十一歲以後。她指出,太小的孩子根本無法吸收異國文化,反而因為跟著父母住高級旅館、吃大餐,認為「旅行就是花錢享受」。這樣的孩子長大後無法跟歐美年輕人一樣背起背包「壯遊」,以簡樸方式探索世界。

教養金句有問題

「孩子我要你將來比我強」、「別讓孩子輸在起跑點」,這兩句赫赫有名的「教養金句」,其實出自食品廣告。顏擇雅認為,這兩句「食品廣告詞」應用在現代教育,帶來嚴重問題。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點」灌溉華人父母「怕輸」的觀念。顏擇雅認為,如果人生是一個跑道,在變化多端的現代社會,跑道不會是一直線。「太計較輸贏會放不開、只想走最安全的路,也不懂得化危機為轉機。」若真為孩子未來感到焦慮,正確做法是讓孩子「不管輸在任何點,都有再出發的能力。」小孩子不把輸贏看得太重,才會勇於嘗試、養成現代社會最需要的應變力。

「孩子我要你將來比我強」則窄化了「強」的定義,鼓勵父母把自己心目中的「強」,轉變成丈量小孩的標準。顏擇雅認為,只要小孩將來能做自己命運的主人,就是「強」了。這樣的人熱愛工作、熱愛生命,而對工作、生命的熱愛,最好從小時候熱愛學習開始。因此,「孩子我要你將來比我強」,應該改為「孩子,我要你現在就比我熱愛學習」。



◆ 寫眷村雜貨店 大學生獲信誼獎
http://udn.com/news/story/7043/848099

聯合報 記者陳智華/台北報導 2015-04-20

第廿七屆信誼幼兒文學獎昨天頒獎,圖畫書創作獎及圖畫書文字創作獎,五百零一件作品參選創歷年新高,但兩項首獎都從缺。決審評審柯倩華指出,今年不少參賽作品很有想像力,但已超越幼兒理解,應改進。

「眷村巷子裡,有一家開了很久的雜貨店,雜貨店裡什麼都有、什麼都賣。」靜宜大學中文系三年級學生顏淑敏以小時候美好記憶寫成的「有一家雜貨店」,獲信誼幼兒文學獎圖畫書文字創作獎佳作,作文老師許珍瑋以「蛋糕可以分我一半嗎?」拿下佳作。圖書創作獎首獎連七年從缺,今年由江明恭的「小桃妹」獲佳作。

顏淑敏今年廿一歲,作品描述眷村雜貨店每天上演的大小事,不論是替媽媽跑腿的小女生、買報紙的大人,還是忘了帶走雞蛋的糊塗媽媽,交織出社區生活圈與人際關係樣貌。

顏淑敏說,國小住在高雄岡山的眷村五、六年,她沒事去跟雜貨店內叔叔和阿姨撒嬌,有時還可拿到糖果吃,「我寫的是記憶中的美好,希望傳遞生活中的簡單及幸福。」

「蛋糕可以分我一半嗎?」描述小兔子與動物朋友「偶遇、分享、回報」的歷程,角色個性鮮明,評審認為容易引發幼兒認同。「小桃妹」取材自客家文化,透過祖孫親情互動,帶出客家人獨特飲食文化「米粄」介紹。



◆ 門外漢自學半導體 淺顯易懂反叫座
http://news.ltn.com.tw/news/business/paper/873347

自由 2015-04-20

記者洪友芳/專題報導

台灣應用材料每年暑假斥資為國中小學為主的老師免費開辦科學種子教師營,其中必教半導體課程,教課的老師施惠原來不懂半導體,但她非常好學,花了大半年自學研究,又有個業界知名的妹夫蔣尚義可當她顧問,使得施惠教半導體入門課叫好又叫座,比一般專業人士淺顯易懂與生動活潑。

妹夫是張忠謀愛將蔣尚義

施惠原任職新竹教育大學,學術專長在生物學、國小自然科教材教法領域,退休後,常受邀到國小教導小學生有關科學方面的課程;3年多前,台灣應用材料欲開辦科學種子教師營,慕名找施惠當老師,教生物、天文等科學對施惠都不難,但台灣應材認為竹科是國際級的半導體重鎮,希望課程增加納入半導體的積體電路相關主題,讓老師認識後再回去教學生。

施惠對半導體業完全外行,根本不懂如何教?她心想台灣應材很多半導體科班專業出身的工程師,應該比她更適合當教師,不過,台灣應材認為工程師太專業,講的內容反而讓基層的老師不易懂,請託施惠想辦法,施惠只好轉請教妹夫蔣尚義。

蔣尚義是台積電董事長相當倚重的研發老將,當時掌台積電研發重任的蔣尚義非常忙碌,丟給施惠幾本電子學、半導體方面的專業書讓她帶回家看,有問題再問他。

年近70歲自學半導體

施惠說:「我看了書卻沒問我妹夫,因為看不懂,根本無從問起」,施惠轉透過網路聽講清交大教授的半導體、大學物理的影片教學課程,花了約3個月才弄懂半導體基礎專業,還先自製教學投影片找兒子試聽再修正,請學生幫忙做成動畫教學。

施惠認為矽晶電路跟生活科技息息相關,人類文明與材料發展有不同歷史演進,她也花時間研讀科學史,上YouTube找國際研發相關影片看,了解歷史人事物背景,將一些有趣相關點滴串連於課程中;為使上課的老師容易明白積體電路專業,施惠也費心找材料在課堂中進行分組實驗。

施惠自學半導體專業,前後達半年之久,再用動畫與影片,穿插講故事與動手實驗變成教師營共約6小時教學教材,她說,過程常會跟妹夫諮詢正確與否,蔣尚義除了給她指點之外,一再提醒她要跟學生講明那一套是基礎半導體,不是工業實際應用,但對於她這位年近70歲大姊,肯費心思消化專業再自創出淺顯易懂與生動活潑教學法,其實蔣尚義還滿佩服的。

※ 相關報導:

* 機器人駕訓班 會看紅燈會開車
http://udn.com/news/story/6904/846105

北市教育局一連4天,在敦化國中舉辦「2015台北市校際盃機器人選拔賽」,今年主題為「機器人駕訓班」,模擬汽車駕訓班,讓機器人依循關卡規則,完成任務,今年共有國小中、高中職組共70隊挑戰,25日的創意賽,更以「宜居城市」為主題,讓學生打造創意機器人。

* 台東教育計畫 遭批「像觀光」
http://udn.com/news/story/7328/847832

台東縣政府昨天下午在縣府大禮堂召開第二期綜合發展實施方案聽證會,許多公民團體及關心台東未來的民眾與會。會中開放發言,公民團體認為縣府的計畫書中,許多自相矛盾、方向不明,更有上周才辭職的教師批教育處所提「像觀光計畫」,火力十足。

實施到今年已是第4年的花東發展基金,中央共挹注400億元經費,協助花東地區發展。台東縣政府去年95個提案中,總經費約110億元,最後只拿到8.98億元。縣府坦言,花東發展基金的餅雖大,但經費不好拿,推行的計畫裡能有收入回收,或能顯見效益的,較容易過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