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達陽談創作:詩是生活的產物
http://udn.com/news/story/7014/815370
聯合報 記者林良齊/萬巒報導 2015-04-04
萬巒鄉圖書館昨天邀請作家林達陽,以「寫給美好未來的溫暖之書」做演講暢談創作路程,分享他對於詩的創作、書寫及閱讀。
林達陽說,會走到文學這條路是因高中時學校對面的書局,「書局就像是通往世界的任意門」。有次無意中看到楊牧的「葉珊散文集」,讓他第一次接觸到文學作品。後來遇到雄中學長陳雋弘,給他創作的理念。他用韓愈的「多情懷酒伴,餘事做詩人」為註腳,認為詩是生活的產物、而不是為了創作而創作。因此,他選擇創作讓每個人都可以懂的作品,而不是高深莫測,以藝術為名、卻令人卻步的文學。
高中念三類組的他,在大學跳到法律系,又到東華大學念創作所。他說,大考考完後,原本想填中文系,卻遭到父親反對,不得不將法律系填到志願表中。後來在大三聽聞東華創作所,致電給父母時,「當時邊打邊哭」,獲得父母同意。
談到讀新詩的方法,林達陽說,除了文化養成以外,要先用好奇心來讀詩,「就像看畫一樣」。他推薦日本詩人俵萬智的《沙拉紀念日》做為入門書。
萬巒圖書館館長潘佩茹表示,未來將規劃更多針對各族群為主題的座談及書展。
◆ 歌仔戲版白雪公主 太監餵毒仙桃
http://udn.com/news/story/7012/815250
聯合報 記者羅建旺/宜蘭報導 2015-04-04
台灣戲劇館25周年慶,昨天上演歌仔戲版白雪公主「預告片」,7矮人變7小人,口頭禪是:「眾兄弟啊…」台式江湖味濃;白雪公主更是啃了仙桃而中毒。
台灣戲劇館館慶創意新戲《白雪與魔鏡》本月18日晚、19日下午在宜蘭演藝廳演出,取材自西方童話《白雪公主》,近千張門票幾乎被索取一空,文化局考慮加碼獻藝。
新戲上演「預告片」,文化局長林秋芳妝扮白雪公主,大秀歌仔戲唱腔、身段,現學現演博得滿堂彩。她說,新戲就是要將耳熟能詳的故事以創新手法表現,吸引年輕族群也能愛上歌仔戲。
特別的是,前場演員、後場樂師都來自各行各業,因熱愛歌仔戲,經台灣戲劇館歌仔戲傳習班培訓而結緣,成員有國中小學生、高中生、大學生、公務員及餐廳、服飾、科技業者等。
飾演白雪公主的劉麗玲是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展示館客服主任、也是英文導覽員;後場文場領導的殼仔弦兼六角弦樂師陳政宏在台電服務;武場的頭手鼓林真是台大學生。
《白雪與魔鏡》是白雪公主改版,原故事白雪公主是吃了毒蘋果昏睡,歌仔戲版卻是被太監硬餵毒仙桃,劇情逗趣,也融入忠孝節義的傳統情節。
※ 相關報導:
* 成人童話 看見人際疏離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404000304-260115
以「成人童話」為題,試圖透過劇場反映當代社會裡的人的樣貌,劇場資深導演劉守曜與新銳導演廖若涵各自改編美國劇作家田納西‧威廉斯與德國當代劇作家希梅芬尼的作品,前者推出《我的洋娃娃》,以當代觀點直指資本主義影響之下的人性算計,後者《阿拉伯之夜》,刻畫現代都市中疏離的人際關係。
◆ 李明維聲之綻 舒伯特當禮物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404000301-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4月04日 吳垠慧/台北報導
台灣藝術家李明維的作品《聲之綻》,現於美國波士頓美術館科氏藝廊展演,這是台灣藝術家首次應邀在波士頓美術館舉辦展覽,這件作品今年11月也會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展出,在此之前,「李明維與他的關係:參與的藝術」亞洲巡迴展5月在台北市立美術館登場,《聲之綻》首次在台亮相。
創作靈感來自病房
李明維的創作以行為、互動為主要展演形式,《聲之綻》2013年首次發表於韓國國家現當代藝術博物館,展覽期間,會有一名演唱者在展廳間遊走,找尋一位合適的聽眾後,上前詢問:「我可以給你一份禮物嗎?」,若經同意,聽眾將被引導坐在展場裡一張椅子上,演唱者則站上對面唱台,高歌一曲舒伯特的曲子,以此為「禮物」送給幸運聽眾。
《聲之綻》靈感來自李明維照顧母親手術後康復期間,聆聽奧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曲子,從中獲得希望和撫慰。李明維幼年時曾學習小提琴,他的母親也非常喜愛古典音樂,舒伯特的曲子除了讓母親舒緩病痛,對李明維而言,面對母親脆弱之時,讓他更體認到死亡的真實。
生老病死不再抽象
「生老病死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如此迫近的存在」,李明維認為,「母親和自己終將離開這個世界,生命宛如舒伯特樂曲般短暫,但也因此動人美麗。」
李明維將這番感悟經驗轉化為《聲之綻》,他把舒伯特的曲子當成「禮物」,歌手演唱舒伯特的曲子就像贈送禮物給陌生的聽眾,「贈予就像蝴蝶停在肩膀上,陌生人之間的不期而遇與善意,雖無形但也因聲音的感染性迴盪,短暫而美麗。」
學生歌手台灣登場
為了籌備北美館個展,李工作室日前舉辦《聲之綻》台灣演唱者徵選活動,助理朱雨平表示,共有16人報名,其中有兩位是來自挪威、奧地利的外籍人士,他們試唱舒伯特的曲子,最後選出6位全是台灣人,男女各半,多數是音樂系學生,「李明維認為學生的歌聲像璞玉比較純真,更適合《聲之綻》。」
除了《聲之綻》,《織物的回憶》也公開徵求具意義的個人織物,將挑選24件在北美館參與展出,分享針線織物背後的動人故事。另《晚餐計畫》和《睡寢計畫》也公開徵求志願者,詳情可上北美館官網。
◆ 諾蘭《記憶》遇挫 遭全美片商打槍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404000660-260112
中國時報 2015年04月04日 徐定遠/綜合報導
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以《全面啟動》、《黑暗騎士》三部曲等作品,早是導演界少有的票房保證,但也有被狠狠說「不」的青澀年代。他2日出席英國影藝學院舉辦的座談會,談到2000年第2部長片作品《記憶拼圖》當時遇到的發行瓶頸,諾蘭說:「我們在一夜之間,被全美的發行公司拒絕。」
不少影評認為《記憶》至今仍是諾蘭最傑出作品,該片由蓋皮爾斯主演,全片以完全倒敘的獨特結構呈現,諾蘭當年為片商舉行試映會,但挑戰觀眾腦力的形式不僅沒有一家公司願意發行,更將該片批評得一文不值,「那真是非常、非常艱困的過程,打擊難以想像。」最後該片出資公司被迫成立發行部門自行發行,成本1.5億台幣,上映後獲得逾12億台幣票房。
諾蘭的首部自資長片《跟蹤》只花了不到19萬台幣,但當他帶該片參展時,手中已有《記憶》的完整劇本,當片商對《跟蹤》有興趣時,他能立刻給對方看下部作品的內容,而不是只有空泛概念,他給由自資晉身到籌資作品的新導演,最寶貴建議是永遠要準備好下部作品:「機會稍縱即逝,要把握就得全力以赴。」
※ 相關報導:
* 文創的腳步
22 則留言:
桃園攝影協會展 重曝疊影映照故事
http://udn.com/news/story/7324/816842
聯合報 記者呂筱蟬/龍潭報導 2015-04-05
桃園市攝影藝術協會成立超過20年,來自各行各業逾300位會員,昨天起在客家文化館舉辦會員影展,讓照片留住大家最美的記憶。
策展主席羅仕坤說,拍照要拍得好不容易,建議不需迷信大砲等貴重器材,只要多培養美學及人文素養,就能拍出好照片。
桃園市攝影藝術協會是北台灣相當活躍社團,擁有專屬社團的攝影教室與攝影棚,每月開課傳授攝影秘訣。羅仕坤說,會員中有企業家、醫師等各行業,這次影展共有120幅精彩作品,將展到26日止。
桃園市長鄭文燦昨說,現代人風行自拍,但攝影是以器材,用不同的角度及方式詮釋這個世界,「照片是留下記憶最好的方式」。桃園市不斷在蛻變,對於藝術相當重視,希望未來各區都能多辦攝影展、老照片展或藝術展,讓大家體驗藝術、接觸藝術,讓藝術融入生活。
導覽當中羅仕坤說,近幾年興起「心象攝影」,意指用影像表達內心故事,不走寫實風格。這類型照片透過重覆曝光或是櫥窗中倒影、反射呈現,攝影者本身要有很強的構圖觀念,表達內涵不容易。
羅仕坤笑說,攝影能充實生活,不需要昂貴器材,只要平日拿相機多拍,一定會著迷。
※ 相關報導:
* 不識塗鴉教父 作品賤賣5500元
http://udn.com/news/story/6812/816488
英國塗鴉教父班克西今年走訪戰火後的加薩走廊,並在一位名為達杜那的巴勒斯坦男子達杜那家門上留下創作,豈料男子不識貨,竟將該扇門以約178美元(約新台幣5,590元)賤價賣出,事後直呼受騙上當。班克西曾有畫作拍出逾100萬美元。
* 七寶瑞光佛教文物 史博館展出
http://udn.com/news/story/7014/813776
為填補佛教從漢代到魏晉長期空白,國立歷史博物館即起至5月24日舉辦「七寶瑞光─中國南方佛教藝術」,試圖藉由88組、近200件展品,其中含26件大陸1級文物,填補南方佛教歷史空白。
◆ 「讀者」徵文 港都女孩潘宇掄元
http://udn.com/news/story/7009/816851
聯合報 記者徐如宜/高雄報導 2015-04-05
高師大附中國中部二年級學生潘宇,參加《讀者雜誌》兩岸三地中學生徵文大賽,以短篇小說「Sister」打敗4萬多名高中職、國中生,贏得一等獎。她把獎金5萬元存起來,並繼續勤於筆耕,希望努力買下媽媽承租的草本茶店面。
「讀者雜誌」是一本以藝文、歷史、生活哲理為主的文摘,目前在華人地區約發行800萬份。這次舉辦兩岸三地中學生徵文大賽,只要是大陸、香港、台灣的國中生、高中生都可參賽,共有4萬多人投稿。經評審評定,今年特等獎從缺,14歲的潘宇初試啼聲,就掄下一等獎。高師大附中校長李金鴦稱讚她對生活有敏銳的觀察及超齡的念想。
作家凌性傑看了潘宇的作品,覺得女孩的小說很有畫面,想像力驚人!「愈是青春,愈愛寫死亡!」
潘宇喜歡看奇幻文學,小學六年級開始創作,文字裡有大量的奇幻色彩。「即使腦袋裡想寫普通一點兒,但還是忍不住加入奇幻……。」她在作品裡寫到死亡,覺得死亡的定義就類似「關機」。
潘宇的父親3年前中風,母親鄧淑敏從公家單位辦退休,照顧家庭。在高雄市苓雅區租了家店面,經營足蒸、草本茶,撫養兩姊妹。
這家溫馨的小店,是潘宇的寄託。她表示,將來要繼續勤於筆耕,買下媽媽承租草本茶店。
鄧淑敏心疼女兒的早熟,潘宇有時會將想法埋得比較深。回想她小時候,聽到童謠「泥娃娃」時,還難過的掉下眼淚,因為泥娃娃沒有爸爸媽媽,好可憐!
◆ 旗津匯川藝術節 跨界玩快閃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405001227-260107
中國時報 2015年04月05日 04:10 張啟芳/高雄報導
春天旗津海邊很藝術,旗津匯川藝術節登場,為期2個月,每周六、日下午3點至6點,在旗津道酒店對面廣場,12表演團體輪番上陣,以跨界快閃方式打造與國內藝術節截然不同藝文活動。
策展人張忘表示,2012年在台北華山廣場舉辦為期3個月共178場演出匯川藝術節,移師高雄旗津希望落地生根成為台灣藝術原創之島。
他說,台灣可能是世界上藝術密度最高國度,從中央到地方,任何主題都能籌辦藝術節,但始終沒有像法國亞維儂藝術節那樣「跨界多元」,旗津匯川藝術節就是引入亞維儂藝術創意氛圍。
他指出,藝術節匯集大陸東北師範大學音樂學院舞蹈系等12個表演團體,涵蓋音樂、舞蹈、雜技、戲劇及街頭裝置藝術,以藝術快閃方式活絡旗津街頭。
大陸東北師範大學音樂學院舞蹈系擔任開幕演出,7位舞者從旗津沙灘漫步開始,舞出「漂浮在晝與夜之間遐想,從黃昏夕陽中開展一段夢幻之舞」。
張忘說,希望讓藝術家透過與生態、環境、人文的作品,與民眾進行深度對話。
高市府經發局市場管理處長林麗英表示,藝術節由民間集資舉辦,公部門提供行政協力,希望匯川藝術節萌芽茁壯,為旗津增添藝術色彩。
※ 相關報導:
* 脫鞋子看展 與藝術品互動
http://udn.com/news/story/7014/815307
脫掉鞋子,進入展場,四顆大氣球在場中,可碰觸、可入氣囊中冥想;藝術家王德瑜發表第七十九號充氣裝置作品,在竹科智邦藝術館,改變藝術品只能遠觀的禁忌。
出身新竹的王德瑜,臺北藝術大學畢業,多次受邀國內、外個展,擅長以大型充氣為媒介,與各種空間對話,打破以往大眾慣用雙眼欣賞藝術的習慣與限制,她鼓勵大家用身體去碰觸、去感受,與作品互動。
◆ 霹靂電影慘賠 兩金控續挺
http://udn.com/news/story/7239/816767
聯合報 記者楊筱筠/台北報導 2015-04-05
金融業投資文創傳出「災情」。布袋戲龍頭霹靂旗下子公司投資的偶動漫電影票房不佳,慘賠1.9億元,不僅霹靂股價重挫跌破80元,還拖累投資霹靂的中信金以及持有霹靂股權的開發金,但兩家金控基於挺文創前提下,都未傳出出售霹靂持股。
開發金約持有0.68%霹靂持股,中信金相較開發金受災較嚴重,據中信金2013年財報資料,中信創投持有4.1%霹靂持股,帳面金額共3億多元,原有投資額上億元。
且此次霹靂電影「奇人密碼」慘賠,其出品公司偶動漫娛樂事業,霹靂投資4成、中信創投也投資1成,受災較深。
開發金發言人張立人指出,今年與中信創投共同投資的偶動漫電影雖然慘賠,但開發金為支持文創,不會出售持有的霹靂影視股權,中信創投也未傳出出售霹靂持股消息。
張立人表示,開發金持有霹靂成本不高,仍低於現在霹靂帳面股價,看好霹靂旗下既有布袋戲仍有死忠戲迷,仍會繼續支持。
但金控業者私下表示,主管機關希望金控業力挺文創產業,業者多少會針對電影投資、表達支持態度,但對金控創投業者真正有興趣的投資在電子商務、生技等有市場前景的產業,重心正逐步從文創產業轉移。
新創業者則批評,政府雖然積極挺文創,但是,如果不解決透明度以及法規監管問題,嚴格篩選出真正有潛力公司投資,成功往前走的新創公司不會太多,光以過去新創公司上市後、成功留在市場的比重相當低為例,就代表政府事前審核有問題,應再檢討。
黃建亮耗時5年 探索台式美學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406000346-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4月06日 郭佳容/台北報導
長期關注台灣庶民文化與當代藝術的紀錄片導演黃建亮,耗時5年拍攝,並訪談台灣近百位當代藝術家、策展人與文化評論者,完成首部探討台式美學的《探索新美台灣》系列紀錄片。
五年級前段班的黃建亮,原來是攝影師,長期關注台灣在全球化浪潮下的發展與定位,他曾拍攝《看東看西看》、《世紀末的台灣》系列作品。2005年,黃建亮跨足拍攝《台灣人物誌》紀錄片,拍攝編舞家林懷民、誠品書店創辦人吳清友等人,多次奪得亞洲電視獎最佳紀錄片獎項。
2008年,黃建亮在Discovery頻道製作「華語流行音樂帝國」系列節目,紀錄國內歌手五月天、周杰倫、蔡依林等人風靡全亞洲的實況,引發他反思,「為何台灣僅在流行音樂界占有帝國般的地位,其他文化藝術領域,又該如何立足?」
為了探索台灣文化主體性,黃建亮上下追尋台灣劇場、視覺與表演藝術等領域。他說,「我在王榮裕創立的金枝演社中,看到胡撇仔戲在現代劇場的重新演繹;當代藝術家梅丁衍的《尋梅啟事》則以嘲諷手法揭開政治、文化的雙重糾結,這些都代表台灣在地美學的能量。」
《探索新美台灣》共6集,第一集從「台灣原住民與南島民族」出發,探索文化根源;第二集則呈現台灣攝影等當代藝術,勾勒百年藝術文化樣貌;第三、四集分別從傳統信仰與生活空間出發。第五、六集則歸納台灣的藝術實踐和藝術創作成果。
「我會用至少10年的時間繼續拍下去,完整爬梳台灣文化的紋理。」黃建亮說,台灣複雜的殖民歷史和邊緣的國家處境,是困境也是養分,能否在藝術創作中肯定台灣文化主體,走出國際,需要有人長期投身記錄。《探索新美台灣》即日起到5月9日,每周六下午4點在公視頻道播出。
※ 相關報導:
* 紙紮偶的淚 為走向夕陽而流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406000342-260115
出生在祖傳百年的糊紙店,張徐展自小跟著父母做紙紮工藝,在紅事做醮和白事喪儀場間穿梭,現他將傳統紙紮技術運用在偶動畫「新興糊紙店」系列中,藉由主角、一隻已屆大限的年邁老狗「小黃」,比喻台灣紙紮工藝的沒落處境。該作現正在台北數位藝術中心「自卑的蝙蝠」個展中展出。
....「雖然政府認證紙紮是傳統工藝,現實面卻是這項產業在沒落。」在《紙人展:房間/靈靈壹》動畫中,張徐展就以走獸圍繞奄奄一息的老狗前行,靈厝花牆為背景,反映沒落的現實景況。
* 台東畫家奇幻繪本 寓單親生處境
http://udn.com/news/story/7013/818318
原以創作西畫為主的台東素人畫家江美惠,首次嘗試加入魔幻元素及台東在地風景特色,點出台東單親家庭景況、盼父母多傾聽孩子的心聲等發人省思的繪本與手稿,目前正在新生路上汽車展示間展出。
* 歐洲博物館鬧窮 被迫賣館藏還債
http://udn.com/news/story/6812/818680
歐洲許多博物館因政府刪減公共機構補貼,而被迫出售館藏籌措經費。這在過去是匪夷所思,如今在歐洲國家屢見不鮮,許多名家作品因此從民眾眼前消失,成為某油國王子或避險基金富豪家中裝飾物。
紐約時報報導,歐洲大陸的藝術寶藏正逐漸失去作為全民財產的神聖地位,博物館被迫變賣館藏,用以彌補預算缺口,修繕博物館或是應付財務需求。反對者認為這等於出售部分歷史,支持者認為有些博物館的展出僅占館藏約十分之一,出售部分館藏並不造成影響,何況保存藝術品成本高昂。
◆ 什貨生活期刊 拾獲鹽埕美好
http://udn.com/news/story/7327/818235
聯合報 記者劉星君/高雄報導 2015-04-06
位在高市鹽埕區叁捌旅居,去年發行「什貨生活」期刊,盼藉雜誌帶領更多人走進鹽埕,「看見居民日常,拾獲生活美好」
「什貨生活」規畫發行4期,「冬食、春衣、夏住與秋行」,現已發行兩期「冬食、春衣」與電子版的創刊號,也在今年國際書展亮相,另外兩期「夏住、秋行」將在今年6月、9月發行。
叁捌旅居主人邱承漢解釋,「什貨生活」有兩個涵義,以前鹽埕區宛若大型的百貨公司,「什貨就是百貨」,來到鹽埕,就像逛百貨公司,食衣住行,各式各樣物品都有,滿足消費者需求;「什貨」也音同「拾獲」,回首過往時光,撿拾日常生活片段。
總編輯曾國鈞說,閱讀什貨生活時,會發現第一頁均以「四季爺爺」為題,編輯吳宓蓉說,四季爺爺推著攤車依循四季變化販售季節商品,秋天賣菱角,冬天賣玉米,夏天賣剉冰。
編輯群之一七年級前段班吳宓蓉來自屏東,她發現,鹽埕的人們都有「冒險」精神,憑藉 「試試看」的想法,就去執行,遇到困境,抱持著「解決」心態,讓她省思「傳統」的意義。
從小在眷村長大曾國鈞,對鹽埕的印象是小時候外公騎機車,從鳳山載著他到鹽埕逛逛。
「什貨生活」規畫不同主題,「世代對話」邀請不同世代,但從事相同工作職人互相對談,「冬食」邀老店「小堤咖啡」與「好雙咖啡」對談;春衣邀「藍白旗袍」與年輕設計師「Kimmy KUO」對談,了解不同世代間各自的堅持與未來抱負。
※ 相關報導:
* 重視智財權…書中放英相片 他跨海買授權
http://udn.com/news/story/7327/818240
創作者呂自揚是國內少數開出版社、只出自己的書的文化工作者,他更重視智慧財產權,最近出新書,為了在書中放1871年間英國人湯姆生在南台灣拍的老照片,越洋付費向英國威爾康圖書館(Wellcome Library)取得授權。
呂自揚的「河畔出版社」雖是一人出版社,出的書可不少,從1976年的「多目標國文閱讀訓練」、1979年的「歷代詩詞名句析賞探源」,到去年出版的「打狗.阿猴.林道乾」共15本。
「歷代詩詞名句析賞探源」後來被台灣、香港、中國大陸嚴重盜版,他算一算盜版書賣了逾300萬冊。
* 火柴盒圖錄出版 看見50年前老日本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69389
「一支番仔火,不只能點亮夜空,也可照亮一個時代的回憶。」真理大學台灣文學資料館名譽館長張良澤約五十年前赴日求學期間,花費四年收集上萬個當時日本各行各業的火柴盒,最近自掏腰包整理出版「日本火柴盒圖錄」,台、日版各限量五百本,藉由火柴盒上的圖文,可以一窺當時的日本政治與經濟。張良澤說,國內也曾有幾家火柴盒老店,希望該書可以拋磚引玉,鼓勵國人也能整理一本屬於台灣火柴盒的圖錄。
* 殷巴爾的馬勒 讓宇宙共振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406000344-260115
79歲以色列指揮大師殷巴爾(見圖,北市交提供)首度訪台,將指揮台北市立交響樂團演出馬勒《第三號交響曲》。殷巴爾與法蘭克福廣播交響樂團錄製的馬勒全集,至今仍被視為當代重要的馬勒權威錄音,「當我第一次聽到馬勒的作品,我感覺馬勒在跟我講話,我甚至認為馬勒就是我,因為如果我會作曲,我肯定也是這樣寫。」
◆ 帆布老店轉型 帆布包大熱賣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406000419-260107
中國時報 2015年04月06日 黃力勉/台東報導
時代不斷轉變,老店也要跟著轉型!台東的東昌帆布行經營超過半世紀,隨著民眾生活型態轉變,帆布生意也不斷往下滑,不過東昌近3年來自行開發堅韌、色彩繽紛的帆布包,受到許多消費者喜愛,甚至有業者一口氣下訂500個,老店走出新商機。
東昌帆布行負責人王克孝是車帆布高手,也曾任台東野鳥學會理事長,對於各式鳥類如數家珍,常常一早出門賞鳥、紀錄生態,還要趕回店裡車帆布包,十分忙碌。
王克孝表示,早期帆布販售對象是貨運業者、曬榖的農民等,因帆布堅固耐用,即使每天風吹日曬,5年內都不會壞,加上日曬稻榖越來越少,帆布需求量逐漸下滑,讓他苦思轉型之道。
王克孝自行開發帆布包,先將帆布剪出長條狀車縫成提帶,隨後將長度適中的帆布車縫上魔鬼氈、邊緣加強縫線,最後將提帶車上,就能完成一個造型簡單、卻堅固耐用的帆布包。
他說,帆布包小的僅100元、大的150元,推出3年來銷售業績年年成長,消費族群多為遊客,還有民眾買過好用,甚至帶了整團遊覽車一起買,也有業者一口氣下單500個,做為贈品使用,讓他只能日夜趕工應付訂單。
單親媽金花囍事 讓你笑著噴淚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407000411-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4月07日 汪宜儒/台北報導
台味溫情戲碼成了西進中國大陸的新賣點。台中的大開劇團本周將帶著講述80年代台灣單親媽媽與4位女兒故事的《金花囍事》,前進北京國家大劇院。
今年1月綠光劇團帶著充滿台灣人情況味的《人間條件三—台北上午零時》成功席捲北京與上海,被戲迷稱為「讓人哭成了狗也要看的戲」,「台灣味」儼然成為台灣戲劇西進的當紅潮流。
改編阿信作者劇本
《金花囍事》是應第三屆北京國際女性戲劇節邀請,擔任開閉幕演出,大開行政總監鄭芮蕎表示,「主辦單位分析,台灣味是近期中國大陸市場的潮流,一方面是對台灣生活樣貌的好奇使然,一方面是這類台味溫情劇碼傳遞的正面能量,符合當前社會所需。」
大開劇團在台中深耕17年,擅演寫實劇,《金花囍事》是2005年起不斷重製巡演的代表作品。
《金花囍事》改編自日本作家橋田壽賀子的舞台劇作品《結婚》,而橋田壽賀子的代表作就是《阿信》。2005年資深劇場工作者朱宏章將其編導成實驗劇場版《母親的嫁衣》,2012年起又重製成大劇場版本,更名為《金花囍事》。
傳統與現代在拉鋸
全劇以80年的台灣中部眷村為背景,單親媽媽金花與4個女兒共同生活,大女兒秋美與母親在外工作擔負家中生計,二女兒冬美在家中操持家務,三女兒夏美準備考醫生執照,小妹春美是面臨大學聯考的準高中生。一棟兩層樓木造房屋為舞台主景,大同電鍋、矮凳、水果月曆、裁縫機、木格紋窗、藤椅等生活物件帶出寫實的生活感。
透過一幕幕日常的母女對話,典型亞洲女性為家庭犧牲奉獻的形象躍然,但現代女性為了追求自我、尋找愛情的掙扎與衝突也隨劇情開展。
放手大談黃昏之戀
一晚,大姊在外喝多了,被暗戀的男同事送回家,趁著醉意大吐心事,劇情自此急轉直下,春美未婚懷孕,夏美要為愛遠嫁德國放棄醫生考試,連媽媽都鼓起勇氣展開黃昏之戀,不想再綁著自己的孩子。
《金花囍事》由大開藝術總監張丹瑋、程伯仁、謝瓊煖、水毓棠主演,4月11、12日在北京國家大劇院,6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保利劇院演出。
※ 相關報導:
* 我要做好子 喚醒追夢勇氣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407000415-260115
今年是金枝演社的經典劇目重現年,本月起先有「浮浪貢開花」系列之二《我要做好子》的全台巡演,10月還有開啟台灣環境劇場先河、創作邁入10周年的《祭特洛伊》戶外重現,在即將落成的淡水雲門劇場演出。
2006年起開始的「浮浪貢」系列是金枝美學集大成之作,充滿俗擱有力的風格肢體與歡快歌舞,展現早年台灣的純樸美好與可愛人兒模樣,通篇充滿日本電影《幸福的三丁目》的溫純希望氛圍。
◆ 牛耳季刊Performance 線上也能看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407000416-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4月07日 趙靜瑜/台北報導
精緻的紙本實體刊物可展現藝術的質感。牛耳藝術出版的《Performance》音樂季刊今年邁入第13年,堅持紙本出版介紹古典音樂。今年起,刊物也上電子雜誌平台「KONO」,與更多讀者分享。
《Performance》創立於2003年,已出版51期,報導過柏林愛樂、維也納愛樂、馬友友和已故男高音帕華洛帝等國際樂壇一線音樂家,由於文章具深度,刊物設計時尚,至今是音樂會的熱門刊物,詢問度高,不少學生更以該刊物作為學校音樂會報告的重要依據。
牛耳藝術總監牛效華表示,一開始是因為行銷廣告預算費用過高,權衡之下,決定自己出版一本獨立刊物,沒想到獲企業跟會員支持,「近年藝文版面驟減,《Performance》反而成為深度介紹音樂節目的重要載具,傳遞古典音樂的知識。」
牛效華是長笛家,也對出版、紙張選擇到印務瞭如指掌,對版面的美術設計也有定見,之所以用「Performance」當刊物名稱,牛效華笑說,當年他為了取名,還去參考《留聲機雜誌》的英文名稱「Gramophone」,「英文名長度差不多,應該可當雜誌名稱。」
牛效華說,做刊物雖然很辛苦,但也帶給同事們工作的靈感,「因為資料整合,在行銷跟宣傳上有更多的分享,跟樂迷的聯繫也更緊密。」目前該刊物一刷6000本,採贈閱方式。
《Performance》最新一期以跨界男高音波伽利為封面,內容包括波伽利小巨蛋開唱、柏林愛樂巴洛克獨奏家合奏團及鋼琴小天后王羽佳等人物介紹,預告今年下半年訪台的維也納愛樂、德勒斯登國家交響樂團、芝加哥交響樂團以及柏林愛樂交響樂團等。
「封面都是世界樂壇的話題人物,雖然台灣很小,但我們可以努力促成,讓世界各國重要樂團與音樂家都不錯過台灣,這就很有意義。」
國寶玉雕家 展百件精品
http://udn.com/news/story/7012/822498
聯合報 記者范振和/花蓮報導 2015-04-08
「喜壽之年~黃義雄玉雕個展」將於9日起至6月23日在花蓮縣文化局登場,黃福壽等8人襄助作品,昨天布置完成,件件精品,值得欣賞。
適逢玉雕家黃義雄77大壽,草書「喜」字看似七十七,故謂「喜壽」,此次展出分成「玉猶未盡」、「玉望人生」及「玉師玉友」三大主題,呈現台灣玉文化的演化過程。
展場重現黃義雄工作室場景,展示早期的磨台、器具、加工過程、老照片等,還有他創作的台灣玉雕、紅珊瑚雕刻等百餘件珍藏作品。
黃義雄也邀請玉石界好友共襄盛舉,包括台灣當代玉雕大師黃福壽、石雕工藝師陳培澤、玉雕家高敬維、天星台灣翠玉礦場董事長盧復順、台北建國玉市莊慶昌、石壺雕刻藝師黃櫳賢及台灣玉收藏家張見農、彭群元等,襄助的作品同樣吸引人。
黃義雄是台灣少見70多歲仍持續玉石創作的國寶級人物,從不浪費每塊玉材,經過他巧手,每塊玉都成了饒富趣味的作品,希望透過展覽讓大家認識上天給後山子民珍貴的玉石禮物。
◆ 頂尖生態紀錄片 搬進宜蘭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408000463-260107
中國時報 2015年04月08日 簡榮輝/宜蘭報導
身處宜蘭也能拓展國際視野,宜蘭縣環保局與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台灣野望自然傳播學社合作,引進20部全球頂尖生態紀錄片,舉辦「綠色奧斯卡~野望影展在宜蘭」,讓台灣民眾一睹世界級紀錄片。
「台灣紀錄片要加油!」台灣野望自然傳播學社祕書長王誠之表示,2年一次的英國Wildscreen影展於1982年開辦後,被譽為「綠色奧斯卡」,吸引全球最頂尖的生態紀錄片爭相角逐20個獎項,只有最新的環境議題、新穎拍攝手法才能獲獎。
王誠之說,反觀台灣生態紀錄片,大多由政府出資擔任業主,而政府單位對於生態片的認知與導演多有所落差,而且,拍攝完畢的生態片因為收視率不敵戲劇,只能放在公視播送,不但導演無法進步,民眾也難以接觸高水準紀錄片。
為此,台灣野望自然傳播學社自2011年開始與英國Wildscreen影展合作,引進20部得獎或提名影片,翻譯製作中文字幕,在全台巡迴舉辦「台灣野望國際影展」,拓展國內民眾的生態片視野,也讓導演們提升影片水準。
宜蘭場為此次台灣野望國際影展的最後一站,即日起的每周六、日在頭城農場、蘭陽博物館、香草菲菲、羅東自然教育中心、武荖坑環境教育中心,免費播映多部國際生態紀錄片。
除此之外,主辦單位也提供縣內各級學校20場次預約申請,到校播映,並保留5場次以上給偏遠學校為優先受理;公務機關團體及社區發展協會也免費提供10場次,相關活動訊息可上http://www.eeft.org.tw查詢。
鄧麗君虛幻登台 小哥跨界對唱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409000992-260308
旺報 2015年04月09日 記者吳冠瑾/台北報導
鄧麗君逝世20周年,至今仍深受海內外歌迷喜愛。鄧麗君文教基金會8日宣布,將舉辦鄧麗君20周年虛擬人紀念演唱會,3D虛擬人像重現鄧麗君在台上唱歌的畫面,小哥費玉清也將與她虛幻對唱。
演唱會定名為「如果能許一個願」,主辦單位希望能「如」鄧麗君與歌迷的「願」,讓鄧麗君「風華再現」;舉辦演唱會的日子也很特別,是鄧麗君逝世隔天(5月9日),有重生之意。
中國人都知道的珍寶
記者會現場播放20秒鄧麗君虛擬演唱《甜蜜蜜》畫面,隨後費玉清邊唱歌邊走上舞台,給足驚喜。費玉清回憶,他出道的時候,鄧麗君已是超級巨星,可惜2人沒合作過,只有幾次在後台與鄧麗君碰面打過招呼,鄧麗君給人的感覺就和在台上一樣,溫柔可人。
「全世界中國人都知道的珍寶。」費玉清這樣形容鄧麗君。主持人黃子佼則在旁調侃,如果鄧麗君是翠玉白菜,小哥就是東坡肉!心情極佳的費玉清,在記者會上隨興演唱多首鄧麗君歌曲,豈料凸槌連連,不是KEY太高、就是忘詞破音,第4次終於成功,讓小哥笑稱想起在周董婚禮上破音又走音的傷心回憶。
虛擬人像 會走位換衣
費玉清透露,在鄧麗君20周年虛擬人紀念演唱會上,他將演唱將近10首鄧麗君的歌曲,與虛擬人像的鄧麗君也會有2、3首合唱,彼此還會對視、走位。虛擬人像的鄧麗君也會配合歌曲換衣服和轉身。
現場唱得很High的費玉清,完全不顧記者會的時間,逼得主持人黃子佼只好大唱︰「我送你離開千里之外」要小哥先去接受媒體聯訪。喜歡開黃腔的費玉清則脫口而出:「他們要『輪報』我啦。」
※ 相關報導:
* 鄧影音產品夯 肖像郵票將出爐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409000996-260308
鄧麗君逝世後,商品授權全由鄧麗君文教基金會負責,華視董事長同時也是鄧麗君三哥的鄧長富表示,所有鄧麗君的商品,都要經過基金會授權,「只要有商業用途就要申請」他還透露,鄧麗君影音產品的銷售近年一直保持著不錯的成長率。
* 400萬總獎金 行動創作獎徵低頭影片
http://udn.com/news/story/7014/823584
由台灣大哥大所舉辦的第九屆「myfone行動創作獎」,即日起開始徵件;台灣大哥大今年砸千萬重金,全面升級競賽規模、獎金及評審陣容,其中競賽總獎金提高至400萬元,為歷年最高,另新增詩詞創新應用獎、行動影片等全新獎項。
* 台灣大行動創作獎開跑 評審給建議
http://udn.com/news/story/7014/823601
行動訊息組評審方文山表示,myfone行動創作獎屬於較生活化的比賽,簡訊是每個人每天生活都會用到的溝通方式,「簡訊文學」也是順應這時代所生。
方文山提醒參賽者所投稿的作品內容別太冗長,要簡單扼要。若參賽者若能把嚴肅的作品輕鬆化,溫暖方式表述複雜的問題用, 通常都是較為成功的作品,建議參賽者能朝這方向去努力。
◆ 日女深愛台灣 陶藝細數見聞
http://udn.com/news/story/7014/824771
聯合報 記者劉宛琳/鶯歌報導 2015-04-09
擁有二分之一華人血統的胡宮雪娜,從小在日本長大,沖繩縣立藝術大學研究所畢業後,因為嚮往台灣,隻身到台灣藝術大學駐村,用陶藝創作在台所見所聞,現在陶博館以個展分享「她所看見的台灣」。
胡宮雪娜27歲,爺爺來自中國大陸,奶奶是台灣人,媽媽是日本人,她原本姓胡,爸爸到日本後,改姓胡宮。她不會說中文,也不曾到過台灣,卻從小就玩台灣玩具、吃台灣零食,對台灣有一分認同感,認為自己也是台灣的一分子。
胡宮雪娜下月即將駐村期滿,現正尋找新駐村學校,希望能夠繼續留下來,她透露說:「我好喜歡台灣,希望有機會留在這裡繼續駐村,。」
胡宮雪娜到台灣後的第一印象,就是悶熱潮濕的天氣,所以便製作一系列關於冰淇淋的作品「今天也很熱」來消暑,其中還有她把自己栽進冰淇淋裡的作品,相當可愛。「入睡前的細語─胡宮雪娜陶藝個展」共展出17組作品,展期至4月19日。
※ 相關報導:
* 頑石創意 讓歷史文物活起來
http://udn.com/news/story/7014/825101
臺灣中小企業銀行成立於民國四年,今年適逢一百周年,經濟日報特別規劃系列專題,報導臺灣企銀與客戶共榮相挺的故事。臺灣企銀一直默默地支持臺灣中小企業,是中小企業世紀的夥伴與堅實的後盾。
「創業是實踐個人夢想的開始!」談起文化創意總是滿腔熱血的頑石創意創辦人、總經理林芳吟說。當初會創業,是因為先生的鼓勵,1999年多媒體科技日趨成熟,她決定與創業夥伴成立「頑石創意」,希望結合藝術與科技,讓文化創意有截然不同的表現方式,她矢志要讓藝術結合科技的多媒體形式由小眾變大眾。
* 畫好藍圖 善用資源
http://udn.com/news/story/7014/825089
對於希望投入文創產業的年輕人,林芳吟認為,早期創業者往往連第一桶金都沒有,所以在過去,很多人都會藉由標會或向親朋好友籌錢,但現在政府鼓勵青年創業,若有年輕人想嘗試創業,不妨主動去了解政府政策,並且找到對的銀行溝通,因為一般銀行並不了解文創。
以她自身為例,多年前承接臺灣博物館的標案,與銀行端接觸時,承辦人員根本不瞭解「多媒體」,須花費相當多的時間、精神來解釋何謂「數位內容」,融資常耗時甚久。
* 藝術家賣便當 訴工廠員工無奈
http://udn.com/news/story/7014/824761
1960年代後汐止社后工業區逐漸凋零,五金工廠不再遍布,前年暑假,雍和藝術教育基金會帶領10位藝術家進駐工業區,共同打造「被工業擁抱的藝術工廠」,展出「賣便當」行為藝術、色彩衛生紙裝置等10件作品。
◆ 歐洲小提琴教母 來台奏大師經典
http://udn.com/news/story/7012/824861
聯合報 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 2015-04-09
有「歐洲小提琴教母」之稱的德國小提琴家安緹兒.維特哈絲首次來台,12日晚將與台灣絃樂團合作,演出海頓、荀白克、柴可夫斯基3位大師的經典名曲。
維特哈絲現任柏林漢斯.艾斯勒音樂院教授,培育出無數優秀的小提琴大賽得主,台灣小提琴家吳孟平也出自其門下。維特哈絲亦是歐洲重量級樂團伯恩室內樂團音樂總監,還與其他三位音樂家組成Arcanto絃樂四重奏,享譽全球。
維特哈絲出身東德。在柏林圍牆倒塌(1989年)前,20歲出頭的她便跨越政治藩籬,頻頻獲國際大獎如克萊斯勒小提琴大賽首獎。東西德統一後,她再獲姚阿幸國際小提琴比賽首獎。當時德國正處文化、經濟磨合最激烈時刻,她將衝擊內化成音樂力量,成為當時德國最頂尖的演奏家。
維特哈絲昨天抵台。已是教母級的她,言談舉止幽默親切。她回憶東德歲月,表示當時音樂家生活單純、可專注於音樂。東西德統一後,創作回歸市場,音樂家須面臨音樂外的許多挑戰。
她舉例,這一代的音樂新秀為了出頭,傾注心力參加各種音樂大賽。但參加比賽可督促音樂家磨練技巧,卻也讓音樂家迷失在競技中,忽略音樂的真正精神。「人生有太多比成名重要的事。」她勉勵新世代音樂家,不要為了比賽忘記生活和音樂的本質。
˙「安緹兒.維特哈絲與台灣絃樂團」音樂會12日晚上7時半於國家音樂廳登場,購票請洽兩廳院售票系統。
五月天音樂 科普模範生
http://udn.com/news/story/6902/822160
聯合報 記者陳皓嬿/台北報導 2015-04-08
中正大學通識中心教授黃俊儒認為,五月天主唱阿信是最會將科學融入歌曲的作詞人,其作品如「DNA」、「2012」等,即使歌詞中使用DNA、落葉劑、輻射塵等「較高階的科學詞彙」,唱人類科技對環境帶來的破壞、而非小情小愛,也照樣賣座,是「流行音樂中的科普模範生」。
黃俊儒說,當五月天對台下十萬聽眾高唱DNA時,其實已成功將這個詞行銷出去了,DNA不再只出現在課本中,而是變成聊天交談的話題或用語之一,「就像鄉土劇什麼都要驗DNA,久了,阿公阿嬤也都知道認親要驗DNA一樣。」
黃俊儒認為,台灣人並非不愛娛樂當中有科學,「否則去年十大熱片怎會有八部外語片,包括露西、星際效應等,都和科技科幻有關?且民眾也常追『大偵探福爾摩斯』、『醫龍」』等美英日韓的推理劇?」
另像英國搖滾樂團「電台司令」曾以歐洲大強子對撞機為題,寫歌細細描述粒子對撞的奇異過程,探究宇宙生成和起源,黃俊儒希望,未來也能看到台灣有多點這樣的創作,「當科學可被通俗文化接受,我們才能在生活中聊科學。」
※ 相關報導:
* 二胡名家宋飛 首演辛亥百年祭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410001026-260115
有「民樂皇后」美譽的中國大陸胡琴演奏家宋飛,本周日(12日)將在台北中山堂中正廳舉行獨奏會,曲目包括改編自琵琶名曲的《大浪淘沙》、古曲《漢宮秋月》,宋飛並將與瞿春泉指揮的台北市立國樂團合作、首演關迺忠二胡協奏曲《辛亥百年祭》,展現二胡少有的壯闊氣勢。
宋飛1969年出生於中國天津,父親是天津音樂學院教授宋國生,從小就學二胡,小學畢業已經可以做到一首樂曲演奏5種以上流派版本。1981年考入天津音樂學院附中,1987年考入中國音樂學院器樂系本科,以二胡跟古琴雙主修。現為中國音樂學院副院長,大陸國家一級胡琴演奏家。
「父親幫我開了一扇窗,讓我看見中國大文化的空間。」宋飛肩上背負的是中國二胡發展的未來,只能以更宏觀的理性爬梳二胡身世,「夾在前輩與新生代之間,我們這輩中生代有機會更應該好好展現二胡的可能,要讓年輕人信你,首要會他們會的,他們才知道你有他們不會的。」
◆ 奠儀化捐款 愛心灌注紙風車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410001022-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4月10日 汪宜儒/台北報導
化思念為大愛!將國家劇院級演出帶往全台各地偏鄉的紙風車368兒童藝術工程,近日不斷收到署名為「劉林燦珠」的捐款,至今累計26萬多元。經過工作人員追查,發現這是在台中擔任營造業總經理的劉俊弘,為了紀念過世的母親而向親友發動的捐款行動。
哪裡偏遠就往哪捐
劉俊弘本來並沒有特別指定捐助的地方,只告訴紙風車:「哪裡偏遠、哪裡缺,就捐哪。」
但很多事冥冥中自有註定,紙風車決定這筆捐款將用來支持高雄六龜的演出,而六龜育幼院正巧是劉俊弘從大學時代開始擔任志工、退伍後就持續捐款支持的單位。
紙風車行政總監張敏宜笑說,「那天跟劉總講完電話,看著台灣地圖,腦子突然跑出8年前我們在高雄六龜演出紙風車319的畫面。」劉俊宏事後得知則表示,「註定的,挺合理。」
友人跟進贊助演出
張敏宜回憶,8年前的夏天,六龜很熱,但一早就有孩子跑到演出現場等著開演,突然,午後來了一場大雨,直到開演前都沒有停止的跡象,「當時我們已經考慮是否要取消演出,但現場一堆孩子不肯走,眼巴巴望著舞台,他們真的等了很久,所以我們決定繼續等雨停。半小時後,雨真的停了。」
感人的是,與劉俊弘相識20多年的、從事汽車產業,同時也是紙風車長期贊助者的洪德郎,聽聞劉俊弘的美意創舉,也立刻跟進,以母親洪林素勤的名義捐助了母親的故鄉、彰化芬園的演出。張敏宜說,「洪董事長的母親提前劉俊弘的母親2周過世,一聽好朋友是以這樣的方式表達對母親的懷念,他十分感動,說什麼也要共襄盛舉。」
劉俊弘表示,自己很早就聽幾位朋友提過紙風車319與368的活動,但沒有直接參與。他說,母親的告別式婉謝了奠儀與花籃,避免了不必要的鋪張浪費,但很多親友仍希望做點表示。
另類紀念更有意義
於是在告別式上,劉俊弘以長篇文稿感念母親生平為人,他說母親生前好客、願意分享,而且注重兒童教育,只要聽見自己或家中親友從事社會服務或支持公益,都會主動掏錢加入贊助,「我知道很多親友還是想要透過一些方式紀念母親,因此我們邀請大家,如果真的有心要紀念,就用她的名義捐款給紙風車368。」
劉俊弘笑說,「很多親友都很感動,覺得這樣做太好了,而紀念往生者、懷念這些人,真的可以有一些不同的、更有意思的形式。」
◆ 列支敦士登國寶畫 開箱
http://udn.com/news/story/7013/828517
聯合晚報 記者邱瓊平/台北報導 2015-04-10
列支敦士登是歐洲最古老的王族,也是全界上最快樂的國家之一,500年來收藏各式各樣的珍貴藝術品,王室更推動「藝術外交」走遍世界各國。「阿爾卑斯皇冠:列支敦士登秘藏瑰寶展」4月17日起登場,民眾可透過118件精選畫作、古書、獎章及槍械,窺探這個快樂小國的神秘面紗。
這項展覽由聯合報系、國立故宮博物院、列支敦士登王室合辦,精選百餘件列支敦士登王室秘藏珍品。三件最具代表性的華麗精緻國寶級藝品今天下午搶先亮相,包括文藝復興三傑之一的拉斐爾真跡、巴洛克藝術巨匠魯本斯,以及奧地利著名畫家阿莫林的作品。
其中阿莫林的畫作「兩歲的列支敦士登公主瑪麗.法蘭琪斯卡肖像」,沈睡的瑪麗公主栩栩如生,手中緊握著娃娃、臉上帶著快樂的笑容,讓人也感受到她甜美夢鄉的幸福感。
另一件拉斐爾真跡「男子肖像」,呈現拉斐爾典型的繪畫風格,用色節制、色彩清晰、下筆有力,色彩與構圖和諧平衡。魯本斯的作品「戰神與莉亞.席爾維亞」,描繪戰神愛上灶神女祭司的古老神話故事,繪畫技法與色彩細膩。
●「阿爾卑斯皇冠:列支敦士登秘藏瑰寶展」4月17日起至8月31日在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大樓一樓特展室展出,展品資訊可至活動官網http://uevent.udn.com/liechtenstein/查詢,或洽02-8643-3955。
※ 相關報導:
* 盧明德創作展 看不見的風景
http://udn.com/news/story/7327/827582
藝術家盧明德「媒體是一切」創作展本周六在高美館登場,他以巨型蛋、乳牛、小豬、青蛙等各種生物公仔拼貼成的大型作品「看不見的風景」,表達出文化、經濟、社會等各層面在媒體形塑下展現的不同風貌。
剪紙人間國寶 李煥章辭世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411000862-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4月11日 吳垠慧/台北報導
人間國寶藝術剪紙保存者李煥章,傳4月9日下午於醫院安詳辭世,享壽90歲。文化部長洪孟啟除了對痛失國寶級藝師深表哀悼,也指示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協助辦理治喪事宜。
李煥章1925年生於山東臨沂農村,是家中獨子,母親獨自扶養他長大。抗戰結束後考上臨沂師範學校,1948年隨撤退來台,再度考取師範學院美術科,先後在西松、中正國小教書。
李煥章畢生精研剪紙藝術,並致力於剪紙的保存與推廣工作。他從小看婆婆媽媽們繪圖剪紙,產生興趣,又因兒時家窮、經濟拮据,逢年過節只能剪紙花添喜氣,從小習得好手藝。來台後因為想家開始剪紙,備受鼓勵開設剪紙課程,一教就超過半世紀。
文化部去年9月指定李煥章為「重要傳統藝術剪紙保存者」,,由於他年事已高,文化部旋即啟動藝師作品建檔保存計畫。今年1月李煥章因身體不適住院,文化部開始著手規劃授證儀式及李煥章重要傳統工藝美術特展,可惜現在本人已無法親身受證。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長施國隆表示,李煥章作品建檔保存計畫工作會持續完成,預定5月23日舉行的授證儀式及特展仍進行。
◆ 台灣第1張唱片 現身黑膠唱片展
http://udn.com/news/story/7314/829823
聯合報 記者廖雅欣/宜蘭報導 2015-04-11
台灣流行音樂百年,昨天起在宜蘭縣羅東文化工場天空藝廊舉行「聽見美好時光」典藏黑膠唱片展,帶領民眾走入過去美好時光,並播放林太崴收藏的台灣第1張唱片客家音樂「大開門」,悠揚的客家音樂隨著手搖留聲機播放而出,十足懷舊。
宜蘭縣政府文化局委託正聲廣播公司,從典藏的近6萬張國、台語黑膠唱片中精選600張,結合78轉留聲機、黑膠唱機、歌本與廣播播音室,舉辦「聽見美好時光」典藏黑膠唱片展,讓民眾透過留聲機,懷念雋永老歌樂音,重新回味或深入認識早期的國台語流行音樂面貌,展期至6月28日止。
昨天開展邀請唱片收藏家林太崴借展台灣最老的1張蟲膠唱片─客家八音音樂「大開門」。林太崴說,這張唱片是1914年台灣15名客家音樂家,隨唱片公司到日本錄音所留下來的唱片,是台灣第1張蟲膠唱片,距今已有百年歷史。
他特別以78轉手搖留聲機播放3分多鐘的客家音樂,悠揚的樂音環繞展場。文化局長林秋芳、正聲董事長劉本善說,「太令人陶醉了!」
唱片收藏家陳明章協助策畫導覽,包括日據老台灣與老上海時期、民謠歌曲、禁歌時期、80年代校園民歌與流行音樂時期的老唱片;各年代不同的播放機、百年歷史的38轉美製勝利留聲機、1950年代旋轉魔鏡唱片,還有現場錄音室,可體驗錄音過程。
宜蘭市長江聰淵現場錄製廣播節目,住羅東的梁瑛珍帶著86歲母親來參觀,直說看到年輕時候的回憶,是值得觀賞的好展覽。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別說再見 吳天章重返威尼斯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411000858-260115
5月登場的第56屆威尼斯雙年展,台北市立美術館主導的台灣館首度推出單一藝術家個展形式,本屆由吳天章個展「別說再見」出線,5月7日在威尼斯普里奇歐尼宮開幕。「別說再見」共展出5件作品,包括錄像裝置《心所愛的人》、《難忘的愛人》及《再見春秋閣》,昨搶先曝光。
1997年吳天章曾是台灣館參展藝術家之一,暌違18年重返威尼斯,吳天章將當年展品之一《再會吧!春秋閣》,從原本的平面發展成錄像裝置《再見春秋閣》,「雖然是舊作,卻是為原本是監獄的展場量身打造虛實交替的美學作品」,吳天章笑稱在「60大壽」前重返威尼斯,「這次個展是我對自己創作生涯的深情回眸,我要讓視覺奪回自己的發言權。」
* 水墨大師 生活美學館辦展
http://udn.com/news/story/7012/827496
水墨書畫大師李轂摩受邀到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展出140多件水墨及陶瓷書畫作品,昨開幕參觀人潮絡繹不絕,體悟書畫醞涵的禪境,也對李轂摩平易近人又謙遜的解說留下深刻印象。
* 成人著色書熱賣 懷舊商機發燒
http://udn.com/news/story/6811/830446
亞馬遜目前最熱門的2本著作,都是針對成人推出的著色書。插畫家喬安娜.巴斯福特的「祕密花園」及「魔法森林」以黑白兩色詳細描繪她蘇格蘭住家周圍的動植物,兩者目前均已銷售一空;「祕密花園」首版推出後,賣出將近150萬本;「魔法森林」2月上市後,也賣出22.6萬本。
◆ 桌遊的女兒 改寫「大富翁」命運
http://udn.com/news/story/7266/830556
聯合晚報 記者郭玫君/台北報導 2015-04-11
桌遊熱再起(桌上遊戲),但很多人熟知的大多是「妙語說書人」、「卡卡頌」、「三國殺」這些國外熱門遊戲,其實台灣30年前也曾走過桌遊百花齊放的年代,如長胤、巨門、亞灣等公司都曾發行桌遊,但大多在轉型關鍵時刻陣亡,近年因桌遊從國外流行到台灣,才讓國內又掀起一波桌遊復興潮。
風靡國內數十載的「大富翁」桌遊,是跨世代的國民記憶,但這款經典本土遊戲曾因不敵金融海嘯衝擊,差點走入歷史。七年前,發行大富翁遊戲的亞灣文具第三代接班人王亞灣因不忍見父親一夜白髮,捨棄人生規畫,回到父親身邊幫忙,就此改寫大富翁的「機會」與「命運」。
王亞灣目前擔任大富翁及亞灣另一品牌2PLUS的品牌經理;不少人看到她的名字會心一笑,她說,爸爸童心很重,1985年接棒時公司增資改組,拿她的名字為公司命名,甚至還將弟弟取名為「大雄」。
雖然名字和公司成了「生命共同體」,但台大歷史所畢業的王亞灣,是標準的文科人,對從商、接班毫無興趣,原本計畫出國深造,但眼看父親畢生心血面臨電腦化與金融海嘯夾殺,她深知傳統實業家難以轉型,決定留下來幫他。
大富翁加入新玩法
王亞灣說,七年前一進公司她便著手盤點舊產品,如更新大富翁「命運」、「機會」卡不合時宜的內容,遊戲中並加入知識概念,其他傳統旗類遊戲也在經典中創造新玩法。
她深知機制設計是桌遊的共通語言,大膽投入資金擴編設計團隊,成立2PLUS工作室,支持台灣原創遊戲設計;趁著2010年台灣桌遊復興潮正熱,2PLUS陸續推出幾款作品都相當熱銷,力圖重返當年台灣桌遊榮景。
※ 相關報導:
* 七年級男生 12年收藏200款桌遊
http://udn.com/news/story/7266/830558
桌遊近年在台灣掀起熱潮,但有位七年級生陳介宇愛玩桌遊,更鍾情台灣老桌遊,收藏近200款遊戲,光大富翁就有七、八種版本,連到美國都用網拍買桌遊寄回台灣,待學成歸國後再「開箱」。
難以忘懷童年玩過的「非洲尋寶」、「包青天審案」等經典遊戲,他12年前開始了收藏之路,更經營部落格「懷舊趣,紙上之樂」,系統性介紹老遊戲;他說,「這些老東西不幫它留下記錄,可能就這樣隨歷史流逝,沒人記得了。」
福斯特的建築藝術 融合優雅簡約
http://udn.com/news/story/7043/831352
聯合報 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 2015-04-12
普立茲克獎得主、英國建築大師諾曼.福斯特「建築的藝術」特展昨開幕。開幕典禮上,台北市都發局局長林洲民以「台北願景」為題演講。他表示,自己對台北的願景可用幾個字概括:「讓台北市成為一個更適合居住的城市」。
福斯特被公認當代最具影響力的建築師,其作品雖為高科技建築,卻能融合古典的優雅與現代的簡約,並與大自然的線條相呼應。「建築的藝術」展出上百件作品模型,包括被暱稱為「小黃瓜」的瑞士再保險公司總部、德國柏林國會大廈、北京國際機場等。
福斯特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員工數達1200名、全球有20個辦事處、使用77種語言。展場以影片展示這間全球化公司如何運作,如何透過組織讓員工展現驚人的創意與執行力。
福斯特本人並未出席開幕,以影片向台灣觀眾致意。他表示,這一個時代的建築師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不僅要設計房子,更要透過設計讓人類、社區產生互動。
林洲民將公共住宅、公辦都更、台北2050願景計畫視為任內三大目標。許多人聽到2050年,便會開始盤算「那時我還活著嗎?」但他認為,長遠規畫是「一個城市必須要有的思考習慣。」每一年都必須問自己:2050年這座城市會怎麼樣?
都發局推動公共住宅受到極大壓力。林洲民表示,曾聽說「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但公聽會裡的人都不美。」台北市公共住宅計畫必須找到1400億,他認為找錢不困難,「難的是規畫整合」。經歷與市民的溝通,他憂心「大家缺乏共同目標。」
福斯特認為高樓讓人口集中、可減少能源的消耗。林洲民提出的公共住宅,也想把建築物拉高,上層是住宅,基座則成為一個具生活機能的理想國,設置育嬰托兒所、社區中心等。
「建築的藝術」即起於松山文創園區五號倉庫展出,展至24日。
※ 相關報導:
* 〈我去旅行〉15年 湯皇珍畫句點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412000383-260115
是開幕,也是計畫的結束,行為藝術家湯皇珍「尤里西斯機器─回視湯皇珍〈我去旅行〉15年」,以身探問溝通困境,計畫終點站選在北師美術館。
「對我來說,旅行不只是身體移動,更多的是一種傳遞過程,透過臉書等當代科技與世紀旅行機器,我們如何傳遞,如何重返自己,這都值得細細思索。」
〈我去旅行〉系列從1999年「北京之行」到2013年「墓誌銘」最終場共15年,「身為一位行為藝術家,我喜歡創造一個互動的場域,由觀眾自己去反應,產生自己的悟覺,這或許就是藝術所能帶給人們的小小貢獻。」
* 賞師掃帚齋書法 看構圖台灣畫作
http://udn.com/news/story/7013/831372
從傳統書法之美到複合媒材等藝術創作,台南生活美學館昨天兩場藝術饗宴開幕,民眾走進展室,將驚豔於藝術的多元與變化無窮。
* 英大提琴家伊瑟利斯 音色溫暖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412000381-260115
英國知名的大提琴家伊瑟利斯三度來台,前兩次都與樂團合奏,這次將帶來整場大提琴獨奏會,演出舒曼、布拉姆斯以及蕭士塔高維契的大提琴作品,選曲橫跨百年、德奧及當代俄羅斯,展現伊瑟利斯獨特的選曲邏輯。
◆ 素人阿公鄭明通 成編織達人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412000447-260107
中國時報 2015年04月12日 曹婷婷/台南報導
83歲老翁鄭明通,大半輩子務農,2年多前因胃出血手術,獨居的他術後被安排住進天壇養護中心。為了打發時間,無師自通,一雙巧手將撿拾而來的椰子葉,編成鞋帽、竹簍、魚蝦等藝品,看過的人莫不驚嘆「阿公好有才!」
「我以前也不知自己會編這些有的沒的,無聊試試看,沒想到做出來的東西,還不難看!」鄭明通謙虛說,很多人都以為他一定是以前就從事相關手工藝的活兒,其實他完全是一介素人,單純是怕生活無聊,一開始先做風箏,接著進階做竹簍、畚斗,最近看到中心陳設花布鞋覺得漂亮,也編了草鞋。
來自左鎮草山的鄭明通,妻子在他21歲那年難產辭世,一夕間失去妻小,鄭阿公卻一直沒有再娶,獨自務農生活,晚年搬到歸仁與親人同住,身體向來硬朗,直到2年多前,一次跌倒住院才發現胃穿孔,開刀後體力大不如前,由於是低收入戶,得以公費入住天壇養護中心。
天壇養護中心主任甘士照說,阿公目前也在開心農場負責栽種芋頭,除了照顧農作物,老人家閒來無事就地取材編織各種小玩意。甘士照還表示,很訝異阿公的手藝這麼好,也鼓勵他多多創作,計畫日後為他舉辦個展。
「很多老人一身是寶,只是欠栽培!」甘士照還認為,台灣步入高齡化社會,養護機構不只是讓老人度過餘生之處,也致力開發長輩潛能。院方多年前曾為一名阿嬤李炊辦畫展,還印製年曆、明信片,讓老人家晚年過得有尊嚴也開心。
響應全球青年服務日,台南市青年志工中心昨天號召新豐高中、崑山科大、華醫科大7校300名志工走進天壇養護中心,陪伴150位長者製作布丁、玩平板益智闖關及整理環境,學生把老人家當成自己的阿公阿嬤呵護,讓老人家直呼足感心。
※ 相關報導:
鄧雨賢閒花嘆手稿 首曝光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414000882-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4月14日 趙靜瑜/台北報導
台灣歌謠之父鄧雨賢110歲紀念冥誕,鄧雨賢音樂文化協會與國家圖書館、台北市立大學合作「春雨.台灣歌謠的甘霖-台灣歌謠之父鄧雨賢110紀念特展」,首度展出〈閒花嘆〉鄧雨賢完整手稿。
〈閒花嘆〉內含鋼琴、小提琴、吉他與薩克斯風等數種樂器曲譜,是目前鄧雨賢原稿中最完整的一套樂譜。雖然紙張泛黃,但字跡端正、筆力扎實,可遙想當年創作情境。
鄧雨賢1906年生於桃園,1944年在新竹過世,短暫在世的39年創作近百首膾炙人口的歌曲,曲式優雅,琅琅上口,代表作〈四季紅〉、〈月夜愁〉、〈望春風〉、〈雨夜花〉等4首台語歌謠,合稱為「四月望雨」,也是鄧雨賢音樂生涯的顛峰。
這次展覽,鄧雨賢創作的〈蕃社姑娘〉手稿、黑膠唱片與錄音也是焦點。77年前,鄧雨賢在台灣公會堂(中山堂前身)發表以日文演唱的〈蕃社姑娘〉,座無虛席,轟動一時;這首曲子後來填上中文詞,變成大家耳熟能詳的〈姑娘十八一朵花〉。
展覽中還有一張〈軍夫之妻〉的蟲膠唱片,〈軍夫之妻〉改編自〈月夜愁〉,該曲是當時日軍為了統治台灣,透過台灣流行音樂重填歌詞推行皇民化;日軍還把鄧雨賢的〈望春風〉改編為〈大地在召喚〉;把〈雨夜花〉改編為〈榮譽的軍夫〉,這一改,原味盡失,「四月望雨」中僅有〈四季紅〉倖免於難。這個過程讓鄧雨賢憤怒且深受打擊,後來回到新竹芎林國小擔任教職。
台灣鄧雨賢音樂文化協會理事長,也是鄧雨賢嫡孫的鄧泰超表示,台北市立大學5月起在博愛校區舉行鄧雨賢學術研討會與紀念音樂會,讓鄧雨賢過去曾經散步的台北老城街廓,重新充滿鄧雨賢的音樂記憶。
他感嘆真正的文化單位不曾給予保存老祖先音樂資產的家屬協助,「有時候家屬能做的真的並不是太多,還需要政府的支持。」「春雨.台灣歌謠的甘霖」即起至6月28日,在國家圖書館展出。
※ 相關報導:
* 達悟捕魚、泰雅吟唱 將成人間國寶
http://udn.com/news/story/7314/835363
靠著源自祖先的生命智慧,擁有達悟族飛魚祭捕魚知識或是泰雅史詩吟唱者,未來可以進學校當老師,甚至成為「人間國寶」。
已送進立法院審查的新版文化資產保存法草案,是十年來修正幅度最大的一次,最快可望在本會期過關。
新版文資法更加符合國際潮流與原住民文化資產保存的需求,增加「無形文化資產」類別,囊括台灣原住民「口述傳統」,如泰雅史詩吟唱,以及「傳統知識與實踐」,如達悟族飛魚祭捕魚知識等。
* 編草鞋老師傅 全萬里只剩他
http://udn.com/news/story/7322/835157
87歲的鄧賢能是萬里地區僅存的編製草鞋師傅,由乾稻草編成的草鞋,輕巧又防滑,可避免海女被礁石、珊瑚割傷,也可讓人舒服的走上石頭路,一雙需耗費2小時編製,但這項傳統技藝現已逐漸消逝。
鄧賢能雙手靈巧,編草鞋時,先以綠色尼龍繩編織鞋頭與鞋帶,再以曬乾後的稻草打底,稻草在數層交錯下開始堅固,鞋底下的稻草長度需留5公分左右,過長無法防滑。
* 熱愛陣頭 19歲少年「神手」做模型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71668
Q版的廟宇、陣頭模型,除了「吸睛」也「吸金」,十九歲少年曾翰魁,高中畢業後把做模型當成興趣,作品放上網後受到歡迎,平均每件作品售價兩千至六千元,不到一年,就賣出三十個作品。
利用冰棒棍、竹筷、紙板等素材,甚至裝上LED燈,曾翰魁利用業餘時間,埋首在自己最喜歡的陣頭文化與模型製作,親朋好友覺得他瘋狂,但曾翰魁說,「這不瘋狂,這是用另一種方式呈現民間信仰,是對台灣文化的熱愛!」
◆ 陸最牛乞丐 粉筆畫巨型蒙娜麗莎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414001025-260309
旺報 2015年04月14日 記者林瑞益/綜合報導
現年53歲的山東省臨沂市男子蘭桂,雖靠乞討維生,但畫得一手絕妙粉筆畫,不管畫蒙娜麗莎、龍、虎與山水等都維妙維肖,被大陸網友稱為「中國最牛乞丐」。
蘭桂左腿自膝蓋以下截肢,21歲起乞討至今,因為就地畫粉筆畫,他走到哪幾乎都會引起注意。在媒體和中國殘疾人聯合會的幫助下,他曾有過工作,但沒多久就被辭退。在走遍全中國的流浪旅途中,他曾到中央美術學院學藝,也到書店充實自己。
根據中國經濟網報導,蘭桂日前在浙江省金華西市街天橋附近,於人行道畫出美麗的粉筆畫,引來眾人的圍觀。蘭桂當天用了將近9小時,在地面畫了一幅巨型「蒙娜麗莎的微笑」,長寬約6平方公尺,細膩逼真,之後又畫了大陸第一夫人彭麗媛年輕時候肖像,並在旁邊寫上「中國的蒙娜麗莎」,引來圍觀者掌聲。
蘭桂作畫時相當專注,木炭描邊,粉筆作色,纏滿膠帶的手指在地上塗抹,被炭筆染黑的手掌滿是老繭。每當有人在一旁紙箱留下零錢或紙鈔,他就會抬起頭,微笑致謝。一名旁觀者說,已經連續3天看蘭桂畫畫,相當陶醉於他的畫風,自己在畫畫的細節處理沒有蘭桂好,感到慚愧,也很佩服。
※ 相關報導:
* 智利版畫家 「回歸森林」探女性世界
http://udn.com/news/story/7012/835158
來自智利的藝術家芭梅菈.埃米亞在弘光科大藝術中心舉辦「回歸森林」個展,她將探索女性夢想、憧憬、痛苦等木刻版畫圖像,印在華麗中國錦緞及法國骨董布,搭配縫線的獨特創作方式,帶領觀眾和內在靈魂對話,展期至4月16日。
* 嘲諷領袖崇拜 陳擎耀變臉當神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414000880-260115
李光耀、鄧小平、蔣經國、金正恩、日皇和泰皇,亞洲政治強人的肖像畫一幅幅陳列在牆上,仔細詳究,肖像畫中人有點相像,因為他們都被藝術家陳擎耀巧妙「變臉」。陳擎耀將自己的五官與政治名人融合在一起,kuso出一位超級政治明星「Mr. Chen」。
「人處處造神,也創造出政治上的神,這些神容易被創造,也輕易被替換。我想我也可以去替換他們,變成神,當然毫無疑問的,大家也必須愛我」,陳擎耀如是說。
從「Mr. Chen」衍生出的系列繪畫,現於非常廟藝文空間的個展「親愛的Mr. Chen,我們愛您!」中展出28幅繪畫和錄像作品。
◆ 寫作靠自學 筆調如刺蝟般尖銳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414000884-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4月14日 趙靜瑜、吳垠慧/台北報導
輔大德語系教授劉惠安研究葛拉斯作品15年,也與葛拉斯本人熟識,「葛拉斯的作品就像刺蝟,很白目,很尖銳,很直言,一點都不討人喜歡,讓德國人難以消化卻又難以忽視。」
「他非常努力,閱讀再閱讀,寫作是自學,但充滿紀律。」劉惠安哀傷地說,二次大戰讓他憤怒,寫出第一本就轟動全球的《錫鼓》。
劉惠安說,葛拉斯對生死了然,他曾跟劉惠安說,「我跟太太已經準備好棺木,就在樓上工作室,我們還經常上去試躺。」葛拉斯最掛心身體不好的太太,「如果我早走,太太會很無助。」
葛拉斯反戰色彩濃厚,然而在《剝洋蔥》回憶錄中自曝塵封60多年、曾加入納粹「武裝親衛隊」的祕密,外界譁然,批評他是「偽君子」,說他是因為擔心無法得到諾貝爾獎才隱瞞這個祕密。
他在書中寫道:「過去幾十年來我一直不願用自己的嘴說出『親衛隊』這幾個字,也不願承認自己掛過親衛隊的軍徽。我寧願對年輕時驕傲地接受的一切保持沉默。但是這個負擔揮之不去。」
一般認為回憶錄具真實性,但正如書名《剝洋蔥》,葛拉斯認為人的記憶是選擇性的,「回憶就像一顆要剝皮的洋蔥。洋蔥皮層層疊疊,剝掉又重生;如果用切的,洋蔥會讓你流眼淚,只有剝掉它,洋蔥才會吐真言。」
雖然話多爭議,但他本人卻未減少對時政的批評,台德文學交流合作計畫發起人唐薇說,即使年紀大了,「葛拉斯仍持續在報章發表社論,用行動證明理念。」唐薇眼中的葛拉斯非常幽默,還是星座專家,「他不只生日在天秤座,上升也在天秤,跟正義有密切關係。」
葛拉斯被喻為「德國文學界最強有力的敘事力量」,代表作《錫鼓》主角3歲男孩奧斯卡,經歷殘酷戰爭與人性,筆調辛辣諷刺,帶有半自傳性色彩,被譯成24種版本,銷售超過300萬本,1978年改編成同名電影,1980年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時報文學線主編嘉世強表示,葛拉斯是重要的文學標準,「就像大江健三郎之於日本,都是國家的良心。」
※ 相關報導:
* 德國良心 葛拉斯辭世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414000878-260115
以作品《錫鼓》成名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德國重量級當代作家鈞特.葛拉斯,13日上午逝世於德國北方港市呂貝克的醫院,享壽87歲。
葛拉斯1927年生於但澤市(現為波蘭的格但斯克),但澤對他影響深遠,也是他文學創作的原鄉。1959年,葛拉斯出版代表作《錫鼓》(Tin Drum,又譯鐵皮鼓),一舉成名。
大溪街角故事 明信片娓娓道出
http://udn.com/news/story/7322/837462
聯合報 記者賴佑維/大溪報導 2015-04-15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為9間街角館打造獨特明信片,遊客趨之若鶩,不少遊客以集滿9張為目標。店家也開心被繪成明信片,業者驚訝文創商品威力強,一下子就拉近遊客和店家的距離。
木藝生態博物館主打無圍牆,全大溪區就是博物館,除了官方設立館所外,館方也和有意願的特色小店結合成街角館,包含添壽稻場、下街四十番地工房、協大木器行、千祥打鐵店、姚茶館、三和木藝工作坊、連城原木藝術館、達文西瓜藝文館、新玉清木器行。
博物館長陳倩慧表示,希望能打造和居民共存共榮,為大溪發展的博物館,因此強調在地特色,為了協助推銷,也請平面設計師紀薇幫忙,到各街角館訪談,用文字和圖畫記錄,結果大受歡迎,吸引不少遊客索取,每逢假日吸引數百位遊客詢問、索取明信片。
陳倩慧說,透過明信片介紹,街角館業者們很高興自家店的故事被放上明信片,也擁有榮譽感,更積極介紹自我。她說,街角館的目的在於讓店家知道,自己的店也是大溪歷史的一部分。因此有意願的店家提出申請,便由博物館輔導,成為小型的景點,為遊客介紹自己店的故事。
達文西瓜業者廖春景說,讓民眾對我們更加認識,拉近了彼此的文化距離。姚茶館業者也稱讚,明信片相當有趣,用豐富的文字和繪畫介紹店家,更是公關利器。
※ 相關報導:
* 迪化街老桂坊 說大稻埕故事
http://udn.com/news/story/7322/837514
特色文創小店「老桂坊」隱身迪化街巷弄中,店長吳俊美是大稻埕在地人,從外曾祖父算起已是住在大稻埕的第四代,對大稻埕有很深的情感與回憶。店內特色文創商品,是由火柴盒、菸盒廣告圖案轉印,做成相機背帶、零錢包等,吳俊美說,這其實是傳承了時代的記憶。
老桂坊的店名,來自吳俊美外祖父的名字鄭老桂。她以外祖父的名字為店名,希望透過這家小店,向來訪顧客說故事,傳承大稻埕的故事。
◆ 開車18年 運將不忘繪畫夢
http://udn.com/news/story/7326/837506
聯合報 記者呂慧瑜/中埔報導 2015-04-15
藝術家蔡錦同為了穩定收入,轉業開計程車18年;但沒忘記對繪畫的熱愛,常趁排班休息空檔,在計程車上創作,一次為客家文化會館外牆彩繪的機緣,促成他成為客家會館藝文展,第一檔展出的藝術家。
從小就熱愛繪畫的蔡錦同,每次參賽就獲獎,獎品是顏料與畫具,讓他不愁沒錢購買。國中畢業為分擔家計,到廣告公司謀職,專門畫建築廣告中的房屋透視圖,後來建築業不景氣,加上沒學先進的3D電腦繪圖,工作逐漸不保。
為了讓家庭有穩定收入,他轉業開計程車,這一開就開了18年多,卻始終沒忘記對繪畫的熱忱,常在排班休息或等客人空檔,就在計程車上創作。在因緣際會下認識了石雕人士,引領他重回藝術本業,專研石雕藝術創作,2006年加入嘉義市石雕協會,也常在嘉義市石猴比賽得獎。
除了石雕,蔡錦同表示,自己喜歡把廢棄的東西,發揮新功能,如將廢棄鐵皮、塑膠桶、花盆、水管等組裝,結合石雕創作出吹管樂的音樂家塑像,曾被嘉義市管樂節選為裝置藝術。
在一次友人邀約,為中埔鄉客家文化會館,外牆彩繪巨幅菸樓和菸田,促成他成為客家會館藝文展第一檔展出的藝術家,更是52年來第一次個展,展內有幾幅泛黃水彩畫,是當年在計程車上的創作。
蔡錦同說,雖然作品還稱不上頂尖,卻是他大半生來嘔心瀝血的創作,往後也會持續創作出更好的作品。創作展即日起至4月26日在中埔鄉客家文化會館展出。
※ 詳見原站。
* 護法將軍託夢 他復出紙糊傳藝
http://udn.com/news/story/7326/837509
雲林縣北港鎮金昭順銀樓老闆蘇健仁熱心地方文創,3年前無師自通,自學一手傳統紙糊千里眼、順風耳偶頭的好手藝,遠近聞名,後來因故決心收手,沒想到兩位護法將軍先後託夢要求「復出」,讓他更用心發明出改良的模製偶頭工法,「託夢文創」連北港鎮長張勝智也感神奇。
「只要想得到的,都做得出來」家住北港朝天宮旁的蘇健仁,經營銀樓,擁有煉金的好底子,手藝細膩,工作之餘喜愛泥塑製作媽祖、神童等公仔,是北港有名的文創達人,3年前他成功挑戰了困難度極高的傳統紙糊千里眼、順風耳偶頭製作。
....蘇健仁說,傳統紙糊製法一個偶頭從糊紙、晾乾到修臉、彩繪需約一周才能完成,心想60尊得做好幾年,於是動腦改良工法,終於完成國內首創的紙土模具工法,不但可縮短在一天內完成一尊,紙糊量從糊18層紙減為8層,再加上他獨特煉製的紙土,讓紙製的偶頭質地更輕且堅硬如鋼。
◆ 1001夜剪紙 吳耿禎與眾人分享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415000491-260115
中國時報2015年04月15日 吳垠慧/台北報導
「在火上起舞的是熱情/在自然之中起舞的是生命/在眾人面前起舞的是分享」,台灣舞蹈家周書毅,在收到藝術家吳耿禎的剪紙圖樣後,寫下這段「寫給戰爭中的世界」的文字。吳耿禎花了1年多的時間完成1001張剪紙圖樣,並將這些剪紙一張張郵寄給不同的參與者,請他們寫下與剪紙相關的文字,此為《一千零一夜》剪紙計畫。
吳耿禎擅於剪紙,並將這項原屬於民間藝術的手工藝,發揮在當代空間與藝術創作層面上,除了展覽,他曾與路易威登、愛馬仕等時尚品牌合作,利用剪紙為時尚空間增添手感溫度。《一千零一夜》剪紙計畫,現於尊彩藝術中心「一千零一夜九個海一片黃昏:吳耿禎個展」當中展出,1001張剪紙排列在3大張長桌上,相當壯觀。吳耿禎解釋這項計畫的規則,是參與者收到剪紙後,得書寫觀看剪紙後心得,回覆給他作為交換。
「我希望收集當代版的《一千零一夜》,每個人寫下想到的文字,可能只有一個字,或是詩句,或是一篇文章,我更希望是斷簡殘篇,就像這些剪紙也都是我隨手剪出來的圖樣」,剪紙圖樣如人體、動物、盆花植物,甚至是他使用的牙膏,和「剪到不知該剪什麼好的三角形」,「我強迫自己像寫日記一樣剪紙」,因而每張剪紙也代表時間片刻。
吳耿禎說,中國剪紙的手藝多是母傳女,「女兒傳承母親的手藝,也會改造,產生變化」,因此剪紙讓人們的生活文化代代相傳,「就像《一千零一夜》也是透過口述,流傳改編的故事。」
教授看監獄文學 有警世意味
http://udn.com/news/story/7320/839937
聯合報 記者梁雅雯/高雄報導 2015-04-16
屏東大學中文系教授余昭玟說,受刑人因本身經歷,寫作內容多鎖定在罪與罰,還有人生的挫折,從得獎者現身說法中,更可發現寫作對受刑人的教化意義很大,看到他們得獎後歡欣、想改正,甚至有人出獄後想繼續寫作,「這樣的發展是獄政中很好的能量」。
余昭玟說,監獄文學在台灣有很多例子,包括日治時期有蔣渭水和賴和;二二八時期,台南醫生吳新榮在獄中寫《吳新榮日記》;白色恐怖時期,施明正受弟弟施明德牽連,以叛亂罪被判刑入獄5、6年,完成兩篇小說《渴死者》和《喝尿者》,講的就是救贖和白色恐怖的無辜入罪情況。美麗島事件時,姚嘉文在獄中寫了十多部作品《台灣七色記》等。
「這是我第一次閱讀到受刑人作品,覺得很震撼!」余說,小說的要素包括人物塑造、對話、場景設計、情節鋪陳等都展現細膩的高水準。很多收容人發表感言提到自己從未寫作過,當中也不乏高中職畢業的學歷,但深刻的人生經驗和環境,寫出來的小說感動人心。
余昭玟說,作者因被拘禁在小小空間裡,心情苦悶,寫作是一種釋放和救贖,很多都是在反省來時路,頗有發人深省的警世意味。
※ 相關報導:
* 台中詩人節 「記憶台中」詩文徵選
http://udn.com/news/story/7043/840092
台中要辦「詩人節」,詩人向陽、渡也、李長青昨齊聚,擦出火花!詩人節以「萬有詩引力」徵詩,邀三代詩人齊聚,「重組」向陽的《斟酌》詩作;向陽說:「這是撕裂詩體,詩的創作,充滿無限可能!」
文化局近期推出「百師閱讀」、「萬有詩引力」一系列活動,但不少市民「有感」活動都偏靜態,相較過去文化活動的多元、活潑大不相同,批評說:「台中藝文變悶了!」
* 「鐘樓怪人」音樂劇 我們愛這種黑暗
http://udn.com/news/story/7012/840136
「『鐘樓怪人』不是傳統的音樂劇、它很黑暗、但我們愛這個怪人。」法語版音樂劇「鐘樓怪人」明天開演,該劇導演基利斯.馬胡、作曲家理查.科強特昨抵台參加開工儀式,談起創作該劇的心路歷程。
鐘樓怪人被譽為「法語世界的歌劇魅影」,一九九八年在巴黎首演便造成轟動,迄今吸引全球逾千萬觀眾欣賞。科強特表示,原創團隊花了四年創作此劇,一開始向巴黎眾多製作人提企畫卻處處碰壁,「因為它不像傳統音樂劇。」導演馬胡表示。
....「我根本不認為它是音樂劇。」科強特搖搖頭。一般音樂劇採「半念半唱」,整齣鐘樓怪人幾乎沒有對白,七位主角以五十二首歌曲串起劇情。這五十二首歌曲混搭流行、搖滾、街舞、法國香頌,端出一道滋味複雜的音樂大雜燴。
* 老手藝的聲音 搬上音樂廳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416000449-260115
台灣傳統手工藝的故事,將首度搬上國家音樂廳,朱宗慶打擊樂團年度音樂會,讓各種打擊樂器交替上場,輪番訴說林午鐵工廠、响仁和製鼓廠的故事,呈現狂野而生猛的力量。策畫本次節目的劇作家汪其楣表示,「這是來自台灣鄉野、社會底層及工廠的聲音,也是充滿生命力的藝術之聲。」
* 雕刻家雕琢海味 漂流木重生
http://udn.com/news/story/7322/839773
東北角海岸風光景色優美,每到假日總有很多遊客到福隆感受沙灘與陽光的魅力,位於福隆遊客中心的「原木再生緣」展館有撲鼻木香,超過30件木雕作品都以沿海漂流木為材料,在木雕師傅巧手中重生。
東北角海岸國家風景管理處在福隆遊客中心內木雕展示館,以檜木、樟木、肖楠與扁柏等高級木材雕刻的作品,讓遊客中心內充滿木頭香氣,臨海的木雕展示館也是台灣少數以漂流木為主題創作的展館....
地址:新北市貢寮區興隆街36號
電話:(02)24991210
開放時間:9點到17點,全年無休
* 倫敦國家畫廊精華 3小時一次看盡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416000452-260115
走一趟倫敦國家畫廊,達文西的《岩間聖母》、米開朗基羅構圖奇特的《埋葬》、小霍爾班有謎樣骷顱頭的《法國大使》及梵谷的《花瓶裡的15朵向日葵》,一次遍覽13至19世紀西洋美術史上名家名作。現在,在美國紀錄片導演佛雷德里克.懷斯曼執導《歡迎光臨國家畫廊》,只要3小時就能盡攬國家畫廊風華。該片4月30日在台上映。
◆ 阿妹震動小巨蛋 文創輸人不輸陣?
http://udn.com/news/story/7339/840222
聯合報 余豈/教(嘉義市)2015-04-16
台北市都發局長林洲民一句「台北那些不背名牌包的藝術家們需要空間來創作」,成了藝文界傳誦的名言。
昨天,舞蹈家朋友來電,說經費困窘,向我詢問讓演出配樂最省錢的招數,唏噓道:「倘過不了這關,該是提早退休的時刻了。」究竟,台灣高喊的「文化創意產業」是什麼?由政府扶植財團以BOT興建的園區,又真能讓文創產業茁壯嗎?
張惠妹在台北小巨蛋開唱,連日接獲民眾投訴,住家嚴重震動,經主管單位比對,發現震動時段都是演唱「三天三夜」時,一度傳出要更換曲目。「三天三夜」歌曲本身沒問題,有問題的是聽眾集體站立、跳動,影響了公共安全。拿破崙時代曾發生過,軍官命士兵踢正步過橋梁,橋梁抵不過士兵齊步威力,應聲而垮。
安全疑慮之外的另一個面相,則是藝文環境丕變。我去選購音響器材,很訝異現在不論揚聲器或播放器都千元有找,但試聽了一下,音效糟得驚人。賣場人員表示,現代人不「聽」音樂了,音樂是到現場演唱會和集體派對circuit party用「看」的和「跳」的。所以,音響器材做得再便宜都很難銷售,形成市場劣幣驅逐良幣的反淘汰。這也就難怪,在文化局任職的朋友說,現在辦活動,一定得找些猛男辣妹,再送些保險套之類。就算「音樂家」自己不脫,旁邊伴舞的一定要脫,才會有人氣。長此以往,我們這小島在藝術文化方面還會有何領導地位,是個大哉問。
當今是高速鐵路和廉價航空的時代,想聽好音樂隨時可出國,但也因這緣故,我們藝術文化競爭力將愈加貧弱。我的學生這星期去泰國潑水節,興奮地在社群網站報告,發現了便宜的天堂,各種活動門票、交通費、住宿費都僅台灣半價不到,歡樂指數相對高了好多倍!
換言之,若現場活動的形態乃當前產業趨勢,台灣第一個就輸在價格。若超級明星的高收費排擠了較不知名樂團的出頭天,各表演場合甚至得找老「回鍋肉」重回舞台。有些活動因成本無法攤平,只能虎頭蛇尾。而且此趨勢也使得大半收入倚賴唱片的真正音樂人,因CD銷售減少,只能讓位給更有現場魅力的「小鮮肉」。
台灣文創的根本問題,是缺乏深厚藝文土壤,拚命撒種子也難開花結果。即使不談美學根基這種高調,官方和專家們常掛嘴上的「創意」,也抵不過白花花銀子的短視近利。甚至,以「創新」之名作怪,反而爆紅得更快,當然就愈無文化可言。
回顧過去半年,台灣歌手在大陸選秀節目僅拿到第六名,電影明星在自己的金馬獎幾乎全軍覆沒…,這星期,五年一度的國際蕭邦鋼琴大賽開打,我們的媒體靜悄悄,沒人看好台灣會得獎。唱不好演不好,但還能一起跳到讓小巨蛋附近住家嚴重震動?此文化「輸人不輸陣」的趨勢,是已結束或才正開始?值得思考。
◆ 台灣「永續之環」 獲瞬間快閃獎
http://udn.com/news/story/7043/840132
聯合報 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 2015-04-16
國際建築獎「A+Awards」十四日公布得獎名單。建築師潘冀設計的「永續之環」,不僅獲商業建築類瞬間快閃(Commercial Pop-Ups & Temporary)建築獎,更成為「專業評審獎」及「網路票選獎」雙料冠軍。
「A+Awards」由紐約建築網站Architizer創辦,分住宅、商業、交通、文化等九大類型,各類型再依建築特性分組,每組均由評審團選出五個決選作品,分設「專業評審」及「網路票選」兩獨立獎項。
二○一五年「A+Awards」共收到來自一百多國、一千五百多件作品參選。邀請庫哈斯等三百名建築師、建築學者擔任專業評審,網路投票者超過廿萬名。得獎作品五月底將於紐約時代廣場展出,並由英國出版社Phaidon發行專刊。台灣另一件作品「台北花卉批發市場」亦入圍,可惜未得獎。
「瞬間快閃建築」指可拆卸的臨時性建築。「永續之環」獲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支持,是為二○一三年新竹台灣燈會設計的展覽式建築。其雖僅展出十五天,但建材均可拆下回收,打破過去「燈會等於浪費」的印象。
潘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指出,「永續之環」以環狀造型來詮釋中國文化的「鴻福齊天」,結合新竹古稱「竹塹」地域特色,透過鋼結構的特殊設計,讓前傾後仰的漸變結構,懸挑飄浮於夜空之中。
內部則以最新投影技術及LED燈光創造兩百七十度的環景動畫,加上書法家董陽孜的墨筆線條,傳達融合藝術、尊重自然與挑戰未來的意念。
燈會展覽結束後,「永續之環」所有建材均拆下再利用。主體鋼結構捐給台東大溪國小風雨球場,外環的竹子贈予「大地旅人環境工作室」做為教室建材,內環的投影布幕則回收製成環保袋。
「怪才」修7年 炸毀羅漢像復原
http://udn.com/news/story/7327/842456
聯合報 記者蔡家蓁/金門報導 2015-04-17
退休美術老師、金門知名藝術家吳鼎仁,最近完成一件「超級任務」,他花了7年時間,成功拼湊海印寺有354年歷史、毀於823砲戰的7尊泥塑羅漢像殘體,讓珍貴文物重現世人眼前。
吳鼎仁的工作室好像「神明收容所」,樓梯間到處擺滿被丟棄的神像,他說,金門人家中一般會請3尊神像,如有一尊裂開,考量維修比買還貴,以及一致性,很多人會一起燒毀或丟棄3尊,他覺得很可惜,經常撿回家,久而久之,累積高達數百尊。
吳鼎仁63歲,在金門被譽為「怪才」,精通書、畫、篆刻甚至出過20本書,也是知名作家;他說,跟這些神像很有緣,因為碎塊早在20年前就被挖掘出土,一直用紙箱裝著堆在鐘樓,有天他爬山看到,就想等自己退休可親手修復。
他一等就是14年,大約7年前,海印寺第八任住持釋性海載16箱泥羅漢碎塊到他的鼎軒畫室,請求協助修復,那天起,他每天一炷香,祈求上天給他靈感智慧,幫忙還原。
吳鼎仁推估,泥塑十八羅漢有354年歷史,應該塑於明永曆15年(1661年),毀於823砲戰(1958年),埋藏於1961年,出土於1993年,容貌各有異趣,神態生動、表情豐富,而且衣紋線條自然流暢,足見當時工藝精巧。
他沒收任何費用,還自掏腰包買材料,最近終於修復其中7尊,他說,羅漢像破損嚴重,大都僅存不完整的上半身,只能靠讀書和想像重新雕塑。
「雖然接下來難度更高!」吳鼎仁說,他還會持續進行下去,不過,最多也只能再拼湊8尊,因為很多尊的頭部已不知去向。
※ 相關報導:
* 楊惠姍大願 2米高琉璃觀音亮相
http://udn.com/news/story/7332/842301
耗資超過人民幣2000萬元,歷時4年,動員100多名工藝師,4噸耐火石膏材,4噸琉璃晶質料,加上5米高特製窯爐,藝術家楊惠姍所創作的源於敦煌莫高窟元代壁畫的2米高琉璃千手千眼觀音,昨天首次亮相上海。而這也是世界玻璃藝術史上,現存最大、最細緻的佛像藝術作品。
* 列支敦士登親王 來台解密家族瑰寶
http://udn.com/news/story/7013/842606
今天起,聯合報邀你挖掘世界最小富國的快樂秘密。「阿爾卑斯皇冠:列支敦士登秘藏瑰寶展」今天開幕,展出逾百件列國王室珍藏藝品。列國現任元首、親王漢斯.亞當二世也特地來台,親自將家族珍藏介紹給台灣觀眾。
....聯合報社長項國寧指出,聯合報舉辦該展有三層意義:一是慶祝故宮九十周年;二是秉持聯合報「把世界帶進台灣」精神,讓觀眾認識豐富多元的歐洲藝術史。第三層意義是讓國人了解列支敦士登,這樣一個中歐迷你小國,國內人均產值、購買力與幸福度卻是世界數一數二,「希望透過畫展,讓大家了解奇蹟如何發生,從中學習。」
* 歐洲最富有的君王 搭民航機來台灣...
http://udn.com/news/story/7013/842610
歐洲最富有的君王訪台,會是什麼規格?應該搭私人飛機、隨扈環繞、豪華禮車一路開道吧?這你可想錯了,列支敦士登親王漢斯.亞當二世搭一般飛機來台,請旗下公司員工代訂W Hotel。除了仍有隨扈保護安全,他出訪幾乎不享外交禮遇,低調再低調。
這位作風平民的親王,私人財富估計高達四百億美元(約台幣一兆兩千億元),是英國女王的十六倍,也是歐洲最為富有的君王。
....這位親王幽默風趣。問他家族收藏了多少幅畫作,他用手拍頭:「我忘了。」看到家中收藏的十七世紀獵槍漂洋過海來台展出,他假裝大驚失色:「這把槍沒開火吧。」有觀眾質疑,為什麼曾在東京展出的兩幅重要畫作沒帶來台灣,他立刻低頭道歉:「下次一定帶來。」
◆ 愛情生活重演 這次主角脫光光
http://udn.com/news/story/7012/842430
聯合報 記者何定照/台北報導 2015-04-17
台南人劇團藝術總監呂柏伸7年前執導許正平劇作「愛情生活」,從男女一夜情故事照見愛情百態,卻因男女主角僅25歲,不得不把戲導成純情小愛版。如今當年男女主角已多經歷練,呂柏伸毅然將該戲升級為全裸激情版,笑說再無遺憾。
「愛情生活」描述一對分別叫狗和貓的男女在一夜情後繼續發生關係,狗想一直瞞著正牌女友,貓卻想要更多。如此情節在好萊塢電影往往導致大悲劇,該劇卻讓角色以第三人口吻敘述情節,劇末演員更跳出來評判角色與劇作家,呂柏伸說,就是這種理性語言,讓該劇得以顯現愛情本質而非激情。
7年前版本中,舞台寫實呈現狗的臥室和浴缸,表演風格也很寫實,呂柏伸稱是用「脖子以上演戲」。
全新版本中,表演風格轉為肢體劇場,用大量肢體放大演員內在情緒,男女主角王宏元、林曉函都摔滾得滿身瘀青。呂柏伸觀察,兩人7年來生命經驗累積在角色詮釋,像貓從7年前的義無反顧變得多了算計,演狗的王宏元也從單純小男孩,變成寂寞渴愛、永無饜足的男人。
對應表演風格,舞台改為單一超大浴室,象徵味濃;音樂則由激烈的爵士鼓與電bass取代原本小清新的大提琴與吉他。
「愛情生活」今起至4月26日在台北水源劇場演出,購票洽兩廳院系統。
※ 相關報導:
* 古典樂如賓士車 雋永經典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417000483-260102
台灣賓士長年支持藝文節目,至今已邁入第19年,多次贊助德國小提琴天后慕特、大提琴家馬友友等知名音樂家來台演出。牛耳藝術總監牛效華表示,若沒有台灣賓士,2005年柏林愛樂不可能踏上寶島樂壇,完成首度訪台行,「台灣賓士的長年支持,不但引領企業參與藝文的風潮,更鼓舞了台灣的表演藝術。」
身為車界領導品牌之一,賓士台灣區總裁邁爾肯(Eckart C. Mayer)表示,台灣賓士從1997年至今,持續引進世界級藝術家訪台,「台灣可以說是全世界賓士藝術贊助的先行者,我可以說,其他地區的賓士對藝術贊助沒有像台灣這麼全面。」
化人遊大穿越 會李白 訪屈原
http://udn.com/news/story/7012/844522
聯合報 記者何定照/台北報導 2015-04-18
看300多年前劇作開「穿越劇」先鋒,偕李白吟詩,與西施論世,再和葬身魚腹的屈原談人生。清代劇作家丁耀亢寫成「化人遊」從未被搬演,台灣戲曲學院破歷史紀錄將之改編京劇,讓這樁3世紀前的平面傳奇,首次在立體舞台化為真實。
「化人遊」中「化人」意指會幻術者,於佛教又指神、佛變形為人,以渡化眾生。台灣戲曲學院副校長蔡欣欣表示,丁耀亢身為明末知識分子,遭逢明清改朝換代有其複雜心境,於是透過遊仙詩歌傳統,寫「化人遊」寄託心志。
劇中,主角苦於現世無知音,透過神仙會遍歷代名士名姝,看到西施和趙飛燕不同時代兩大美人,互諷對方滅國誤代;李白、曹植文傳後世,卻都嘆不得志;屈原只能在葬身所在的魚腹尋得理想國。蔡欣欣表示,這都讓主角領悟一切歷史地位,端視從何角度來看,終能超脫亂世心緒得解脫。
「少年Pi不算什麼,我們早在300多年前就活躍海上。」該劇戲劇文學指導張曉風說,丁耀亢當年藉「化人遊」主角上天下海與各古人相會,思索自我定位,然而不論海洋、跨時空在當時都難表現,角色又達50人,讓該劇始終未演出,直到現代才有機會佐以科技呈現。
台灣戲曲學院指出,正因該劇角色眾多,讓許多學生都有機會上場,和戴立吾、朱民玲等資深老師大腕同台飆戲,大家都很興奮。
該戲邀來劇場設計師林克華擔任視覺藝術統籌、善用多媒體投影、乃至現場隨不同場景放各種香味等創新作法,也讓學生大開眼界,高呼「總算能有機會演東方版少年Pi」。
●「化人遊」今、明兩天在台北城市舞台演出,購票洽兩廳院售票系統。
◆ 垃圾變藝術 回收瓶蓋打造海底世界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72822
自由 2015-04-18
〔記者翁聿煌/新北報導〕新北市響應四月廿二日世界地球日,用十萬顆回收瓶蓋打造的海底世界,即日起至六月七日,在捷運永安市場站美麗永安生活館展出「蓋不住的真相 Under the Sea」,讓民眾驚嘆垃圾竟能變藝術。
這項展覽由文化局與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合作,結合藝術與環保規劃海底世界區與藝術創作區,整個展場都是以塑膠瓶蓋為素材,民眾先得穿過兩公尺寬的瓶蓋簾幕來到藝術創作區,觀賞藝術家將廢棄素材轉化成藝術品。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副秘書長孫秀如說,希望以藝術創作的形式,提醒台灣民眾,每年有十四億個瓶蓋沒被回收,成為陸地與海洋的環境災難,甚至被許多海洋生物誤食,最終的惡果仍透過食物鏈為人類自己所吞食。
現場的展品多由回收瓶蓋打造而成,其中德國藝術家liina klauss的作品「垃圾山水」,七彩廢棄物的視覺衝擊發人省思;本國藝術家黃馨鈺的「瓶蓋花朵」,用廢棄瓶蓋、圖釘、毛線創作出精緻的大型裝置藝術;海底世界區則展出身長近三公尺的鯨鯊、台灣特有白海豚及瀕臨絕種的綠蠵龜等十多種繽紛海洋生物。
◆ 百年養蜂世家文創商品發光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418000517-260107
中國時報 2015年04月18日 陳俞霈/嘉市報導
「皇鶴~三宜百年養蜂世家」第四代林厚吉認為養蜂是一件熱血的事,6年前毅然結束婚紗攝影的事業,返家繼承家業,從曾祖父林塗做出「台灣第一個專業蜂箱」,後代接力加以改良並提升為文創,未來還希望打造蜂蜜博物館。
「以前的人要吃蜜,得自己養蜂,且是養在樹洞」林厚吉說,曾祖父是木工,當時純粹想為蜜蜂打造一個家,參考國內外樣式,做出有屋簷的蜂箱;第二代林宜鍾13歲隻身赴日,把蜂王乳技術傳回台灣,技高一籌又將技術回傳,與日本做雙邊貿易;第三代林豐福持續擴大規模。
三宜的蜂王乳製作技術前年拿到專利,蜜及養蜂器具銷遍全台、日本、新加坡、美國;林示範於巢框放入2至3條有一個個凹槽的「連續王台碗」,深褐色具安定性、還能提高蜂王乳產量,取出後用離心機把蜜甩出、分離蜜蜂。
逢百周年,三宜去年10月入駐檜意森活村,店內擺滿蜂產品與自家文創商品,角落放有蜂箱、蜂蜜離心機、搖蜜機、連身防護衣、蜂煙器等,富有教育功能,林厚吉會為旅客、師生團體解說蜂業情況、蜜蜂跟人類的關係。
林厚吉說,今年受氣候影響、開花期遇旱,蜂蜜產量少3成,新一代蜂農也開始想自創品牌,能收購的蜜量變少,去年開始研發自家文創商品,力拚轉型,如:蜂蜜攪拌棒、湯匙、縮小版養蜂工具,店內還展售有上千種周邊商品。
今天去逛 雲門的家
http://udn.com/news/story/7012/846844
聯合晚報 記者陳珮琦/新北報導 2015-04-19
七年前一場火燒毀雲門舞集烏山頭排練場後,雲門在新北市政府通過促參法等種種考驗。經過七年籌備興建,42歲的雲門終於在淡水有自己的家,位於滬尾砲台與淡水高爾夫球場之間的淡水文化藝術教育中心今天開幕,以後到雲門就像去郊遊,一個可以看樹、看海、看表演的地方。
「雲門劇場元年」以朱銘的白色人間系列雕刻展,和劉振祥的雲門風景攝影展揭開序幕,朱銘大師與雲門情誼長達40年,下午他將親自為新北市長朱立倫和雲門創辦人林懷民導覽介紹他的創作,從4月24日起,雲門將以「雲門2—春鬥2015」作為淡水文化藝術教育中心開幕首演。
◆ 《人間》攝影展 看見台灣社會底層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419000356-260115
2015年04月19日 04:10 郭佳容/台北報導
由作家陳映真創辦的《人間》雜誌,曾走訪台灣各角落,發掘解嚴前後台灣社會底層的故事,昨(17日)由文化部國家人權博物館籌畫的「鄉土人間與臺灣」特展開幕,展出《人間》雜誌著名的報導照片,即日起至9月30日在景美人權文化園區展出。
《人間》雜誌創辦於1985年,以寫實攝影與報導文學方式,深入探討原住民、勞工、環保、婦女與兒童等議題,樹立鮮明的社會關懷旗幟,也激勵許多知識分子與年輕人投身社會運動。
特展入口,有一幅巨大的老照片,呈現出60年前一群青年因劉自然事件前往美國大使館抗議陳情的畫面。鏡頭裡,舉標語的主角正是當年就讀成功中學的陳映真,對照陳映真後來一生投注社會運動的精神,令人感佩動容。
《人間》雜誌攝影記者關曉榮表示,「《人間》雜誌記錄了轟動一時的鹿港反杜邦運動、基隆八尺門原住民抗爭、北台灣多次煤礦災變,每張照片都感受到攝影者的溫度,這次展出也希望帶給年輕人更多反思。」
此次展覽規畫了「陳映真先生與《人間》同仁」、「原住民關懷」、「婦幼關懷」、「勞工關懷」、「環境關懷」等五大主題,現場也陳列了《自由中國》、《文星》、《人間》雜誌的原件刊物,展現不同時期記錄台灣社會的出版品。
◆ 台鐵迴力小火車 1年賣近10萬台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419000280-260114
中國時報 2015年04月19日 楊竣傑/台北報導
台鐵餐旅總所去年最熱銷的文創商品,由台鐵列車造型的迴力小火車奪冠,共售出9萬8000個,疊起來的高度相當於10棟101大樓,餐旅總所表示,未來將擴大專賣店數,讓文創品更貼近旅客生活。
曾開發「永保安康」、「慶中台大」等紀念車票的餐旅服務總所,目前販售的自製文創商品約有40多種,並在台北站、松山站和高雄站設立「台鐵夢工廠」專賣店。餐旅總所統計,去年營業額2350萬元,除迴力小火車外,第二名熱銷商品為不鏽鋼便當空盒組,售出7600份,第三名的明信片賣出7000張。
雖然近2年文創商品銷售額都超過2000萬元,卻僅佔餐旅總所收入約3%,餐旅總所課長鍾金源表示,總所每年營業額約11億元,台鐵便當年營業額就佔6億元,文創品比不上賣便當。他分析,文創商品畢竟還要推廣,且「台鐵夢工廠」全台只有3家,據點不夠多。
鍾金源說,台鐵自製商品除可擴大市場、增加收入,也能提升台鐵「軟實力」,不過文創商品雖然多元化,也配合各節慶推出應景商品,更有吉祥物「餐旅熊」加持,仍未達到每年營業額成長5%的目標。未來會將專賣店拓展到台中站、花蓮站和台東站,把市場愈做愈大。
高雄餐旅大學航空暨運輸服務管理系助理教授蘇昭旭曾造訪過多國鐵道,家中也收藏許多鐵道商品,他認為各國鐵道公司週邊商品收入比例都不高,有些甚至不到年營業額1%,但文創品對台鐵仍有加分效果。
至於台灣高鐵則有鑰匙圈、證件夾等自製紀念品,去年熱銷商品前三名分別是高鐵造型水、高鐵列車模型和泡泡貼紙,其中每瓶40元的造型水年銷5萬瓶。
紙蕾絲12年功 她的「蛋雕」有玫瑰
http://udn.com/news/story/7322/847714
聯合報 記者魏莨伊/板橋報導 2015-04-20
手工藝老師林寶玲投身歐式紙蕾絲創作12年,獨創鏤空的紙「蛋雕」,失敗7次才成功,作品精美細緻,是以不規則的玫瑰花紋交織成鏤空蛋殼狀,曾獲國際雜誌報導肯定。
林寶玲另一得意作品「桐花雪紛飛」,紙做的桐花花朵宛如漂在水中,美得就像在戶外欣賞浮在池面的桐花,但製作過程煞費苦心,她說,池中150朵桐花,每1朵都需精心製作30分鐘。
林寶玲說,自己婚後就愛手工藝,一次逛賣場,偶然看見紙蕾絲的培訓課程,被吸引上課、考照,原想吃這行飯,無奈紙蕾絲在台灣名聲不響,製作過程又辛苦、枯燥,招生太困難,當初曾共同策展的朋友都打退堂鼓。
「招生不成,乾脆當成興趣」,林寶玲說,紙蕾絲的製作技巧不多,只要備齊針筆、壓凸筆與150克重的描圖紙和軟墊就可開工,先壓凸、再戳洞、最後剪裁,唯獨每一步驟都需精準控制力道、小心呵護。
打開林寶玲親手縫製的紙蕾絲工具袋,40支各種針筆與壓凸筆整齊收放,足見她的用心。
紙蕾絲看似優雅,但製作過程辛苦,林寶玲說,壓凸經常要重複使用同一塊肌肉施力,才能讓作品壓出完美的白色,曾做完後手臂發炎,連續一周連牛奶瓶蓋都轉不開。
歐式紙蕾絲林寶玲創作展,主題融合東西方花卉、龍鳳與禮服,並結合緞帶刺繡工法,共41件紙蕾絲立體、平面作品,5月14日前在土城區公所2樓文化藝廊展出。
※ 相關報導:
* 費雯麗亂世佳人戲服 425萬成交
http://udn.com/news/story/6813/847592
美國女星費雯麗在1939年經典電影「亂世佳人」的戲服,昨天在拍賣會以13萬7000美元(約台幣425萬3700元)成交。
傳統拍賣公司在加州比佛利山舉辦拍賣會,費雯麗在這部奧斯卡得獎作品中所穿的戲服是拍賣品之一。
* 羅智信 在春雨裡的夏日之戀
http://udn.com/news/story/7014/848180
2012年,藝術家羅智信在寶藏巖駐村。他說,寶藏巖天氣好的時候是天堂,景色幽靜、顏色立體,但天氣不好的時候是地獄,住起來又濕又吵,感覺像座孤島。
今年羅智信受邀為一年一度的「寶藏巖藝術燈節」創作作品時,他想了一下,決定要用作品,來呼應那時在寶藏巖駐村的環境感受,那種很極端的天氣感受。
於是他便在忽冷忽熱、春雨綿綿的寶藏巖,把舊蓄水池打造成夏日泳池,營造一個似真實假,似假實真的夏日渡假幻境。
這件作品名為《夏日之戀》,顏色亮麗、氣氛歡樂,遠看是奢華的渡假泳池,近看全是廉價的保麗龍製品。晚間看《夏日之戀》,有顆白色發光、浪漫的燈球高掛在樹上,但走近會發現,白色燈球上大剌剌標註著「Moon」,直白地告訴人們,這僅是個壓克力製成的月亮。
◆ 簡志澄快樂作自己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420000476-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4月20日 汪宜儒/專訪
「這樣反串演出了20年,若說成就,一是我真的很快樂,二是讓很多人喜歡上了,因為喜歡,所以原本對反串、扮裝有成見的人自然包容了、接受了,省去了很多力氣解釋,打破了許多人的價值觀。」以反串為演出特色的白雪綜藝劇團創辦人簡志澄說。
不少政治人物和他熱舞
五官清秀,聲嗓溫醇的簡志澄畢業於北藝大戲劇系,是校內第一屆反串選美冠軍。他無愧於這樣的頭銜,不僅創團,每年有固定演出,累積10餘部作品,還推出紀錄電影《當家花旦》,更接過無數藍、綠政治人物的選舉場與商演場,「現在一線的政治人物,幾乎都跟我熱舞過!」另一方面,他也是電台DJ、一家整合行銷公司的負責人。
舞台上,簡志澄以「松田丸子」的美艷天后形象深植所有觀眾內心,每次登台,他都亮眼得讓女生慚愧,嬌媚得讓男生興奮,直到演出完畢,他總不忘問觀眾:「我美不美?漂不漂亮?」當然,每次都是肯定的回覆。他說,這是專業,是初衷,所有細節都不能放,「頭髮、指甲、高跟鞋、亮片、假睫毛,要控制飲食,還要搭配運動。」
很娘、是gay?他坦然
在台灣,說起反串演出,難免與「很娘、是gay」畫上等號,簡志澄很坦然,「我是在做喜歡的事、我喜歡表演,而在我扮上女裝演出時,得到的掌聲最大、投射最好,這是我最適合的樣子。」曾有人以獵奇心態去看白雪的演出, 也發生過申請補助與場地,被評審委員以瞧不起的語氣直接略過的事件,種種冷暖,簡志澄點滴在心,「做久了,就有人懂的。」
其實,在簡志澄心裡最掙扎與複雜的,是家人的反應與態度。「曾經我跟爸爸一起看電視,忘了是《霸王別姬》或是《蝴蝶君》,他突然說:這種男扮女裝的,我不喜歡看。」
因此,早期他只能偷偷來,帶回家的高跟鞋、洋裝都要藏得很好,有媒體要報導,還得要求記者不要登照片。但紙包不住火,2006年,劇團在中山堂演出《扮裝天后》,演後簽名會,滿滿人潮,他微笑致意又忙著埋頭揮筆,突然一個抬頭,眼前捧著節目單、堆著笑臉的,是他的媽媽。
爸媽都去觀賞…他痛哭
「當下心跳停了好幾拍,像是做壞事被抓到,但看著媽媽就在扮上了女裝的我的面前,我內心又澎湃了,什麼都說不出口,我只能問:好看嗎?媽媽回我:很好看。」簡志澄說,那一幕,將是他這一輩子絕不會忘的畫面。後來,2008年的《風月救風塵》,是爸爸第一次帶著一家人齊坐台下,也是他在台上哭到崩潰的難忘演出。
※ 相關報導:
* 他想打造台灣寶塚 想唱跳到70歲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420000479-260115
....20年,在台灣劇場界算是中堅,但因為形式,仍有圈內人不那麼認可白雪的存在與藝術價值。簡志澄說,自己曾參觀日本寶塚位於兵庫的訓練基地與劇場,「太完備、太羨慕,我當下就告訴自己,那是我們白雪未來的目標。」
* 一把青 逼出曹瑞原文創鬥志
http://udn.com/news/story/7014/847772
4月,正在實施供5停2限水措施的桃園久旱逢甘霖,綿綿細雨飄在大園海軍基地上,添上幾許懷舊感,原來導演曹瑞原正在此趕拍作家白先勇小說改編的《一把青》。
曹瑞原重現30年代南京基地,投入近200萬元打造兩架一比一空軍P-51野馬戰鬥機,精緻場景耗資上億元,名家作品搭配金獎導演,讓《一把青》眾所矚目。曹瑞原說「這是我拍過最難的一部戲」,無奈的心情與外頭細雨相呼應。
《一把青》出自白先勇作品《台北人》中的短篇小說,故事背景橫跨30年代至70年代,描述國共內戰時飛官家庭的悲歡離合,這也是曹瑞原繼2003年拍攝《孽子》、2005年的《孤戀花》之後,三度拍攝白先勇作品。全長30集的電視劇,2013年獲文化部高畫質電視節目旗艦型連續劇類的補助金6,000萬元,拍攝過程也有和碩科技董事長童子賢相助,全劇預計今年9月殺青。
文創園區走調 1個月內檢討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421000482-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4月21日 趙靜瑜/台北報導
文化部轄下五大文化創意園區發展畸形,飽受外界抨擊,台北市都發局局長林洲民日前更點名台北華山文創園區是假文創。對此,文化部長洪孟啟20日針對「五大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執行成效在立法院提出專案報告,過程同樣受到立委質疑。洪孟啟坦言,他對於轄下文化創意園區的發展不甚滿意,將在一個月內檢討相關管理辦法,「一切我負責。」
多頭馬車政策分歧
洪孟啟敢於承擔也發表觀點,他說:「文創要有文化底蘊,文創園區不能一面倒想賺錢。」但他也表示,所謂「假文創」有被討論的空間,「如果做不好可以改善,但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民進黨立委鄭麗君提出基本問題,光是一個文創產業,就有文化部、經濟部跟營建署3個主管機關,多頭馬車相互拉扯,根本不可能有完整的政策。
國民黨立委陳碧涵則指出,全國5個文創產業園區中,以華山最有亮點,但華山卻淪為租售的消費園區,無法讓參與文化創意的人獲得協助或展現機會,要求文化部重視新型微型文化,因應行動載具的特色強化文創。
華山要降低商業色彩
對於林洲民批評華山文創園區是「餐廳、餐廳加餐廳」,文化部的算法是「5家」純餐廳,民進黨籍立委許智傑則說是12家,原來文化部是將文創業者在賣店以外經營的複合式餐廳統統列為文創,因此只有5家是一般餐廳。
洪孟啟回應,華山文創園區占地達5.56公頃,目前87%占地與文創、時尚、生活有關,另有13%為餐廳,都合於雙方合約,不過未來應該可以調降到10%以下,沖淡商業色彩。
文創司也說明,針對華山被外界詬病部分,文化部每年都會就營運單位台灣文創所提出的投資計畫進行審議,逐步調整,希望做到雙贏。等到15年約滿再做考量。
文化部主導全盤檢討
台北之外,台中文創園區目前由台中文化資產局進駐營運,以建築、設計與藝術展演為主。嘉義則以傳統藝術創新為發展特色,目前由嘉義文化局代管。台南文創園區以創意生活發展為主,目前由南臺科技大學取得營運權。花蓮文創園區則以文化藝術與觀光結合為發展重點,目前以最小規模營運。
立委陳亭妃也質疑,台南文創園區由南臺科技大學經營,2013年8月取得營運資格,2013年11月完成議約,2014年居然等了一年,今年6月才要開幕,「這是五大園區唯一由大學營運,不以營利為主要目的,文化部卻拖了一年。」文化部則解釋是因為租賃程序問題,應該可以如期開幕。
文化部文創司司長陳悅宜表示,司內已經在做五大園區的全盤檢討,一個月內會提出,「這些園區都有各自發展的歷史背景,我們重新通盤思考,希望讓文化園區更加符合文創精神與底蘊。」
※ 相關報導:
* 餐廳非原罪 文創界的明星咖啡館在哪
http://udn.com/news/story/7314/850206
....原本應是五大文創園區亮點的華山,在被視為是「文創領頭羊」的文創旗艦大樓破局後,又遭譏為「餐廳加餐廳加餐廳」。面對立委質疑,文化部認定華山園區只有五家「純」餐廳,但華山服務中心印製的配置圖顯示,園區內至少有十二家餐廳。
兩者的落差在於,文化部將文創業者在賣店以外經營的複合式餐廳統統算為文創,因此只有五家是「純餐廳」。
....餐廳非原罪。如,八○年代的明星咖啡館即是當年台北人文薈萃之地,當年的明星咖啡館可說是文化創意的先驅。反觀華山身為文創園區卻缺乏旗幟鮮明的文創領頭羊,讓人印象深刻的只有餐廳,這就難怪文化界人士「總是意難平」了。
◆ 政府的角色 不能BOT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421000484-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4月21日 趙靜瑜/特稿
對於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發展與想像,人人各有各的高明,但對主管機關文化部來說,必須要有明確的政策方向和政策工具,BOT是政策工具之一,政府可透過BOT讓財團等經營團隊進駐營運,活化園區,帶來人流;但政府的角色不能BOT,確立園區發展方向、扶植藝術團隊、培育參展人、編輯人等文創力這些基礎工作,文化部還是要自己來。
從五大園區來看,華山發展過於商業,忽略藝術端;台中文創園區由文資局經營,「文資」跟「文創」八桿子打不著邊,卻也將錯就錯這麼多年;嘉義文創園區定位不清,硬要賦予傳統創新的重責大任,要如何營運是問號。
至於台南文創園區由南臺科技大學取得營運權,一度傳出校方誤認為是「校區的延伸」,發展方向仍需把關修正。花蓮文創園區定位成觀光與流行音樂,但當地居民本不多,觀光客又不穩定,硬套「文創」只會落得兩敗俱傷。
最為人詬病的華山位置最好,也吸引許多展覽進駐,根據文化部文創司資料,華山近3年產值有72億元,台灣文創公司自簽約以來每年繳交給前文建會、文化部105萬固定權利金;另有變動權利金,為稅後盈餘的6%。兩年前由虧轉盈,再繳交給文化部。
但要在華山生存,得要有產業聚集的實力,華山租金貴到嚇人,現在一坪已經喊到4000元,對一般藝術工作者來說門檻過高,回過頭來看,培養藝術家從育成到成熟,難道不是文化部的基本責任?與其放任藝術家繼續衝撞華山租金的高門檻,文化部並不能將責任都轉為要求ROT、BOT廠商,而應該積極思索如何完整配套,讓藝術家的創意、產業的創新各得其所。
※ 相關報導:
* 戴翰泓 寶藏巖左右傾擺 一座不倒屋
http://udn.com/news/story/7014/850395
占地近四公頃的寶藏巖依山傍水,是藝術駐村聚落,也於2006年被紐約時報評為除101外的台北特色建築。但寶藏巖曾是違章建築聚落,四公頃的土地有兩百多名住戶,八○年代一度面臨被拆遷的命運。
寶藏巖要被拆遷的消息一被揭出,社運團體隨即開始運動、奔走抗議,認為不能就此毀損古蹟。拆遷議題討論了十幾二十年,最後由台北市政府將寶藏巖認定為「歷史建築」,才宣告落幕。後來,藝術家開始進駐寶藏巖,這社區更開展出新的風味。
寶藏巖的歷史演變,搖搖晃晃,卻始終不倒。這樣的感覺,讓藝術家戴翰泓於此次寶藏巖環境藝術燈節中,提出了《不倒屋》這件作品。《不倒屋》融合建屋與不倒翁概念,在寶藏巖上建起了一座能左右搖擺的房子。
* 記憶之門 17藝術家推回憶展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73462
文化部藝術銀行推出新檔展覽,邀十七名藝術家推出「記憶之門─童年與成長回憶」,以回憶為主題進行多元媒材創作,邀民眾一起回憶童年。
文化部設於西區自由路的藝術銀行營運總部,即日起推出「記憶之門─童年與成長回憶」特展,邀請包含李宜亭、周義勳、季惠民、林世雍、林澄、金炫辰、柯怡君、柯偉國、曾品潔、曾麟媛、黃美惠、溫孟瑜、廖敏君、蔡尚賢、蔡奕勳、賴玉玲及羅亞嵐等十七位當代藝術家,以藝術家的童年記憶及成長記憶為主題進行創作。
* 趙無極遺產和解 遺孀:設基金會推廣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421000486-260115
法籍華裔藝術家趙無極過世2年後,傳出遺產爭議,他的第三任妻子馬凱昨天來台舉行記者會表示,遺產問題已獲得解決,她與趙無極先生長子趙嘉陵、女兒ROY Sin-May三方達成協議,未來將以趙無極基金會做趙無極作品的推廣,保留趙無極作品的完整性。
◆ 39短片影展 該死的日子奪大獎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73678
自由 2015-04-21
成大團隊「N&M Studio」作品
〔記者黃欣柏/台南報導〕競爭激烈的「二○一五台南三十九短片影展」,前晚揭曉結果,由成大團隊「N&M Studio」拍攝的作品《該死的日子》勇奪年度最大獎「金台南獎」及最佳人氣獎。值得一提的是,「南拳媽媽」主唱Lara梁心頤參與的團隊也以作品《紅》拿下最佳攝影獎,出席領獎時引起全場騷動。
黑色喜劇風格 擄獲評審的心
評審透露,《該死的日子》深具黑色喜劇風格,主要是描述兩名歹徒陰錯陽差綁錯人的經過,在五分鐘的片長中豐富穿插社會底層的無奈,在演員演技、劇本等面向都有優秀表現,一舉擄獲評審及觀眾的心,今年冬季將代表台灣參與德國柏林國際短片影展。
據了解,「N&M Studio」是本影展常勝軍,在第一屆、第二屆都奪得獎項,「N&M Studio」創辦人邱衍偉畢業於成大材料系,並沒有任何電影傳播背景,在參與卅九小時競賽後才開啟電影夢,今年更以第一名成績錄取世新廣電所碩士班。
前晚頒獎典禮更出現一名大咖來賓,曾跟「周董」周杰倫合唱《珊瑚海》的「南拳媽媽」主唱梁心頤,也參與了Meimeiwawa Multimedia團隊作品《紅》的拍攝,她雖刻意低調現身,仍意外成為全場關注焦點。
宜蘭陶與花 共譜創作「藝」趣
http://udn.com/news/story/7043/852234
聯合報 記者鍾知君/宜蘭報導 2015-04-22
宜蘭縣政府文化局為推廣當代陶藝,邀請4位在地宜蘭陶藝家結合花藝設計,即日起在羅東文化工場展出「一千二百八十渡─陶與花特展」,讓民眾看見當代陶藝在創作上的無限可能性。
開幕式上,縣長夫人林素雲、陳定南妻子張昭義、文化局長林秋芳和宜蘭市長江聰淵等人到場參與。花藝老師羅珮甄運用陶藝家的作品現場插花,搭配古琴曲和舞蹈演出,譜出美麗的畫面。
「4位陶藝家風格迥異,溫度是唯一的共同性!」陶藝家李賢治說,展覽名稱的「一千二百八十渡」指的是台灣燒陶時能承受的最高溫,對陶藝家而言,也象徵挑戰自我的「渡越」歷程。
李賢治以生活陶出發,作品保留樸實的面貌;李宗儒的「稻草泥枝」系列突破陶藝創作思維,運用大量的崩塌爆裂元素呈現;李雅雯的「平心靜器」系列以手捏成形,讓作品保有自然線條,構築美感與記憶;陳兆博的「幸福圓滿小菩薩」源自對新生的體悟,象徵對子女的愛與期待。
「一千二百八十渡─陶與花特展」即日起在羅東文化工場展出至6月14日,每周一及月底休館,開放時間早上9時至下午5時。
※ 相關報導:
* 相思木落灰成釉 形塑自然風景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422000511-260115
陶藝家陳美華結合書法與漂流木,展現苗栗苑裡華陶窯獨特的相思木柴燒,完整呈現出柴燒火痕、胚體與落灰自然結合的灰釉質感,「華陶窯—台灣在地美學、人文園林」一共展出50多幅作品,即日起至5月17日在台東美術館展出。
....陳美華說,窯燒是集體的創作,而華陶窯一直堅持用桃竹苗特產的相思木柴燒,從自然出發,也回歸自然,「土透過火的淬煉,擁有千變萬化的質感,可能很溫潤,也可能很粗獷,我選用10年以上木材,可以產生獨特的相思木落灰。」
* 蘇州千年道場 秀新裝
http://udn.com/news/story/7332/852084
2015「詩禮春秋.中國襯衣秀」昨天在江蘇蘇州千年道場「衛道觀」上演,俊男靚女身著以天青、石綠、月白、牡丹等為主要色彩,輔以各類真絲、亞麻等天然織物設計而成的時裝走秀,一展傳統與時尚創新結合之美。
◆ 情慾 權力 舞在一千零一 深夜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422000505-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4月22日 汪宜儒/台北報導
在冷藍神祕又氤氳的燈光下,一群半裸女人或跪或坐,延展、撫摸著自己與彼此的身軀,像是一群後宮佳麗在浴池裡的閒散日常。突然,黑衣男子闖入破壞,開啟了一幕幕的粗暴、混亂,情慾氛圍緩緩升起,男人與女人,權力者與被主宰者,不斷以身體交錯對話。
繼5年前以當代手法揉合古典芭蕾群舞場景,揭露經典童話《白雪公主》在純真背後的情慾風貌後,法國普雷祖卡現代芭蕾舞團5月再度來台,帶來《一千零一 深夜》,編舞家普雷祖卡擷取阿拉伯民間故事《一千零一夜》的東方風情與夜的意象,以靈動優美如詩,又性感撩人的肢體,探索當代文化、性別、身體等議題。
遊走傳統與前衛
1957年出生於法國的普雷祖卡,雙親是前南斯拉夫政治難民,從小學習古典芭蕾的他,後來進入巴黎聖樂學校學習現代舞,又赴美與摩斯康寧漢習舞,多元背景造就他以古典芭蕾為基礎,遊走於傳統歌劇院芭蕾與前衛當代舞團的現代編舞風格。
從人性詮釋經典
普雷祖卡擅於新編經典,對於古典與現代的融合新詮獨具一格,擅從人性角度切入關注,歷年作品包括《婚禮》、《羅密歐與茱麗葉》、《春之祭》,以及曾來台演出的《白雪公主》等,都是極具代表性的作品。
用肢體探索文化
在普雷祖卡的《一千零一 深夜》中,沒有《阿拉丁神燈》、《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等具象的故事橋段,也沒有線性的架構發展,但透過詩意的舞台與燈光效果,中東音樂的吟唱,還有12位女舞者與6位男舞者時而相依偎、拉扯糾纏、狂暴衝突,時而獨立瀟灑、豪放恣意又翩然自得的不同肢體表現風貌,舞作呈現了夜的幻魅與神祕,揭開女人與權力之間的對話、當代開放與傳統教條限制之下的文化社會模樣。
《一千零一 深夜》將於5月2、3日在高雄市至德堂演出。
◆ 拉斐爾名作偷天換日 逃納粹魔掌
http://udn.com/news/story/7043/852667
聯合報 記者陳宛茜/專題報導 2015-04-22
走進故宮圖書文獻大樓,「阿爾卑斯皇冠:列支敦士登秘藏瑰寶展」展出逾百件畫作,帶領觀眾走入長達五百年的西洋藝術時光隧道。這些畫作的命運和故宮珍藏的國寶類似,都曾經歷第二次世界大戰戰火,在藝術之神的眷顧下逃過一劫。
列支敦士登由德語Licht和Stein組成,意為「發光的石頭」。列支敦士登皇室是歐洲最古老的王室之一,自十二世紀即擁有列支敦士登城堡,並藉由購買神聖羅馬帝國統治下的兩塊采邑,由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將其升格為「列支敦士登親王國」,一七一九年正式建國。
列支敦士登王室家族的開創者卡爾一世,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魯道夫二世的宮廷總管。魯道夫二世沉迷於藝術收藏,卡爾一世也深受其藝術品味影響。文獻記載,當時列支敦士登家族位於捷克的費爾茲堡宮殿,擁有一處「銀室」,藏有上千件畫作、雕刻與珠寶。他的藝術熱情代代相傳,開啟列國王室豐沛收藏。
到了廿世紀初,列支敦士登王室長期居於維也納,王室珍藏分置於維也納市中心的花園宮、城市宮。一九三八年,納粹德軍進入維也納,希特勒覬覦這批價值連城的名畫珍寶,要求當時的王室博物館館長古斯塔夫.威廉將上千件畫作分級,上等傑作獻給希特勒,次級品才留給王室。
威廉私下將庫房藝術品先藏到隱密處,再設法送出奧地利。現任列支敦士登博物館館長約翰.卡夫特納透露,威廉想出各種護寶奇招,如讓拉斐爾名作「男子肖像」中的男子「冒充」王室成員,讓這幅文藝復興巨作逃出納粹魔掌。
威廉還曾多次將林布蘭、魯本斯等大師名作畫上標籤,從頂級品掉包為次級品,瞞天過海通過檢查哨。如今這批王室寶藏逃過烽火、走遍全世界來到台灣觀眾面前。
●「阿爾卑斯皇冠:列支敦士登秘藏瑰寶展」由聯合報引進,即起至八月三十一日在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大樓一樓特展室展出。詳情洽網站:http://uevent.udn.com/liechtenstein/,或電 (02)8643-3955。
◆ 台灣工藝變身-創意、藝術、科技三元素 讓傳統工藝行情看漲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422000334-260207
工商時報 2015年04月22日 邱莉玲
台灣傳統工藝華麗變身,行情看漲,關鍵就在結合創意、藝術、科技三元素。
動用7、8位工藝師,用手工一週只能做出一張的「43」懸臂椅,2010年初次亮相,就接獲近800張來自歐美博物館、廠商的訂單,無奈當時無法量產,這2年利用科技創新終能突破,今年重出江湖,一張椅定價25萬元,是今年台灣文博會吸金重點。
台灣文博會下週三(29日)登場,國立台灣工藝研究中心以「品‧工藝」之名參展,工藝中心主任許耿修表示,嚴選15家工藝廠家的工藝作品,與工藝時尚品牌「Yii」的18組件,包含43懸臂椅、泡泡沙發椅、飄等作品一同展出,要將台灣工藝品推廣至國際市場,並提升民眾的工藝生活品質。
其中,43椅重啟量產接單銷售,結合產、官、學的研究分析,在科技創新下創造43椅新契機,採逆向工程手法,保留43椅原貌,並結合RP快速製模,以縮短手工製作時間,結合新的黏合模式強化竹材的硬度及強度,並保留工藝師手感的溫潤,是整合跨界技術的重大突破,讓43椅可從生產上獲得實質利潤。
目前計畫先推出全球限量500張手工製作43椅,每張43椅有國際設計師康士坦丁.葛契奇與工藝師陳高明簽署的收藏證書。今年限額5張,每張訂價25萬元並以8折銷售,明年將產製30張。已經取得臺灣、日本、美國、大陸等地新型及發明專利申請。
此外,台灣創意設計中心執行長陳文龍表示,已與德豐木業合作,以模具成功製作出6張43懸臂椅,取材於臺灣孟宗竹,竹材韌性強及質地佳,生長速度快,經過縝密的數據、應力分析,找出生產過程中最適值控制,並經過蒸烤程序,可讓竹條材質在加工過程中持續3D彎折的穩定性,為傳統以塑鋼為主流材質的「懸臂椅」製法,注入環保有機的新意。
還有,15家參展工藝廠家各有絕活。天染工坊由染織藝術家陳景林及馬毓秀設立,是一座以研究帶動產品設計,推廣友善大地的天然染織工坊,長期投入天然染色與編織研究,推動染織綠工藝發展。
陶瓷藝術家沈亨榮創立的「1300」,從一個4人工作室蛻變為精品品牌,走向世界,作品皆純手工,以不上釉的白瓷搭配上手工描金,並耗時7年開發出獨門技術「720度瓷器立體圓雕技法」,突破了全世界瓷器的傳統型式,在德、法、美等國受到關注。
設於台中市大雅區的趙家窯,運用大雅小麥桿灰與紅土為陶藝材質,創作具地方特色的生活陶器,兼顧實用、展示、教育、藝術功能,並延伸為文化產業創意加值的藝術作品。
另有以傳統工法結合時尚設計製作的金屬工藝「植物語彙」、「粋/INSENSE」;師承國寶級工藝家的錦鍛竹編工作室,結合傳統與創新的竹藝;運用稀土元素高溫窯燒出千變萬化的天目釉「辛可窯」、「照窯」;以獨特的微米鎏金專利技術,將華麗的鎏金鏤雕珍藏於清透的晶玻中的「金琉世代」等。
「不把創作當職業 才能自由」
http://udn.com/news/story/7043/855119
聯合報 記者張錦弘/台北報導 2015-04-23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高行健成名作「靈山」,一九九○年在台出版時,起初只賣了五十六本,他依舊筆耕不輟,十年後戴上諾貝爾桂冠。他昨鼓勵文學院學生,不要因謀生不易或畢業起薪廿二K而失志,唯有不把創作當職業,才能自由發揮、苦盡甘來。
台師大昨邀七十五歲的高行健舉行通識講座,談創作心路歷程。校長張國恩說,「靈山」當年由聯經出版時,起初只賣五十六本,他剛好買了一本,但因整本書沒有主角的名字,只用你、我、他,看不太懂。
張國恩說,高行健在文革時遭下放農村,在思想箝制的高度壓力下,一邊偷偷寫、卻又一邊燒掉自己的文章,對創作的堅持,值得年輕人效法。
很多台灣文學院學生畢業後謀職困難,或只能找到廿二K的低薪工作,高行健說,基於現實困境,有志創作者仍要另謀出路,唯有把創作和職業分開,才能自由。不一定要當職業作家,只要持續筆耕,哪天寫出成就,再把作家當職業也不遲。
一名大陸交換生問高行健,對中國未來發展有何看法。高行健回答,中國近年雖然富強了,但同時也帶來普遍的腐敗及社會問題,政治更沒怎麼變。「中國哪天會徹底變好,我無法預言。」
高行健對台灣倒是有很大期許。他說,台灣有相對穩定、繁榮、有文化且教育普及的社會,他的書都在台灣出版。他希望台灣將自己放在全球的角度,不要被民族、地域、黨派及意識形態的狹隘認同綁住,「沒有主義」,只認同大家是個人,普遍關懷人性。
◆ 文博會倒數 三大展區+六百文創業者
http://udn.com/news/story/7043/854868
聯合報 記者周美惠/台北報導 2015-04-23
2015台灣文博會進入開幕倒數。本屆文博會首度改變過去單一展館形式,串聯華山文創園區、松山文創園區及花博公園爭艷館3大展區,國內外逾600家文創業者將參展,民眾可用App採購。
文化部政次邱于芸、文博會總策展人陳俊良等人昨天偕新銳設計師為文博會暖身。
邱于芸表示,今年文博會把展場帶到整個城市,同時串聯亞洲新銳設計師且和科技結合、特別開發2款專屬App。民眾不用帶現金,就能用App買東西、採購。
陳俊良說,今年將以「品台灣」為主軸,以多元角度觀看台灣的文化創意。其中,華山展區將展現工藝及圖像授權;松山展區融合視覺設計及創意生活;花博展區探索時尚服飾及食衣住行的品味。
除主題展以外,今年文博會首設亞洲新銳展區,邀請30位亞洲文創新銳參展,包含驚豔國際的旅英服裝設計師詹朴、田明彬、黃薇等人。另將延伸串聯周邊150家以上各式特色商店。
2015台灣文博會29日至5月4日登場。今年為第5度舉辦,前4屆委由工總策畫,舉辦的時間在10月。今年由台灣創意設計中心接手,展期改在4月底。文化部表示,這是為與鄰近的香港禮品展及深圳文博會等連成一氣,今年參展的國際廠商因而明顯增多,約有200家。台灣廠商約400家。
※ 相關報導:
* 商品頻遭陸山寨 故宮擬跨海提訟
http://udn.com/news/story/7314/855129
故宮文物與衍生商品頻遭大陸業者侵權,故宮院長馮明珠昨赴立院報告時指出,正研擬透過採購法,五月委託律師直接到大陸訴訟,遏止盜版歪風。
但立委陳亭妃質疑,台灣律師無法在大陸打官司。因根據大陸規定,只有具大陸律師資格、並加入大陸律師協會與大陸律師事務所者,方能在大陸進行法律訴訟。此規定還加入地域限制,目前僅廈門、深圳兩地開放台灣律師提法律訴訟。如淘寶網經常出現故宮文物盜版商品,但淘寶網經營者阿里巴巴集團公司設在杭州,台灣律師根本無法跨海提訟。
◆ 40歲顏鵬峻 世界攝影賽亞軍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874004
自由 2015-04-23
〔記者林曉雲/台北─倫敦報導〕台灣之光!SONY和世界攝影組織合辦的SONY世界攝影大賽(Sony World Photography Awards)將於英國倫敦今晚七點頒獎,復興美工畢業的台灣攝影家顏鵬峻,從一七一個國家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奪得專業組第二名。
英國倫敦今晚七點頒獎
人在倫敦的顏鵬峻昨日受訪表示,獲獎作品《AFTERWORLD》原取名為「黃泉路」,是他取材自新北市中和一個抽水站水庫中雨水沖刷的痕跡,以十張照片模擬「生之後的世界」。
SONY世界攝影大賽舉辦迄今八年,是世界各國攝影好手爭相競逐的重量級國際比賽,世新大學圖文傳播系老師陳學聖表示,在法國學習攝影現職專業攝影師的李浩,去年奪得第二名大獎,是台灣首次有攝影家得獎,今年自學攝影的顏鵬峻再跟進獲獎,非常不容易。
自學攝影獲大獎 他大呼幸運信
顏鵬峻現年四十歲,他的專業是繪畫和平面設計,工作忙碌使他無法有足夠時間從事創作,因此在九年前買了單眼相機,用最節省時間的方式,維持自己的創作能量,也成為情感的抒發管道,沒有想到就此一頭栽入,他表示,得到國際大獎非常高興,覺得自己很幸運,即使人已經在倫敦,接受採訪當時也正與SONY的人吃飯,還是有點不可置信。
顏鵬峻詮釋自己的作品表示,照片中的地景是一處抽水站內水庫周遭的景象,平常人煙稀少,荒涼異常,偶有幾隻白鷺鷥掠過,水庫長期乾枯,水庫內有明顯雨水沖刷過的痕跡,是靈魂的殘留,生命流動過的證據,水庫周圍的高牆仍殘留著施工時遺留下的白漆,獨自存在於死寂氛圍的場域裏,白色符號對他而言便是出口,是指引號誌。
而荒蕪寂靜幾近死寂的場域,雨水沖刷過的雨痕造就了天然的創作,牆上莫名的印記讓現實地景存在了超現實條件,顏鵬峻利用現場的物件,完全自我的觀感,模擬生之後的世界,在與現實場域的平行空間裏建構出⿈黃泉荒景,他表示,城市的冷漠啟發他創作的靈感,這是他看待這城市的另外思考,一種心中風景的擬像。
聯合/文創中的官威、門派和銅臭
http://udn.com/news/story/7338/855064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2015-04-23
最近文化界掀起文創戰火,火線有三:一,北市都發局長林洲民筆戰前文化局長李永萍,並以「我就是文創」反擊李批他不懂文創;二,文化部長洪孟啟批全台五大文創園區過於商業化,並要求華山園區降低餐廳比重;三,各地農村競吹「彩繪風」,其中不少是抄襲國外或複製卡通角色,缺乏創意,觀光局擔心這將使台灣失去本土特色。
這幾項爭議,反映的正是台灣發展文創產業十餘年來的困境。文創的口號,如今是人人琅琅上口,政府預算也源源透過各種獎勵和補助不斷流向相關產業;然而,看得到的結果卻遠不如預期,甚至顯得荒謬。有些受到補助的項目,其實是「文而不創」,不含太多自主創意;有些甚至是「不文不創」,不僅缺乏創意成分,甚至毫無文化質素可言。在這種情況下,文化人若還要各執門派和立場彼此相輕相賤,「我藐視你,你唾棄我」,那麼,台灣文創產業如何能成氣候?
在討論文創的視野及思維之前,我們先談一個故事。國際建築獎A+Award最近公布二○一五得獎名單,台灣潘冀建築事務所設計的「永續之環」在瞬間快閃建築類贏得了專業評審及公眾投票的雙料殊榮。「永續之環」是二○一三年新竹燈會中的作品,以鋼構和竹材架構出七十公尺的巨環,結合環保、綠能、藝文和科技打造出低碳綠建築,利用燈光和投影呈現台灣四時之美;展覽結束後,所有建材都可以回收利用。諷刺的是,這個在國際得獎的作品,在兩年前的新竹燈會中卻吸引不了人潮,遠不如那些俗麗花俏的花燈受歡迎。
由此可見,文創作品如果只想迎合本土觀眾或特定市場,深度和表達必然要大打折扣;如果具有國際水準卻不合本土口味,則必須忍受市場冷落的寂寞,就如「永續之環」的遭遇。長年以來,中央和地方都將燈會設想成民俗節慶的嘉年華性質,撒錢輪辦的目的只是要討好各地民眾,而無意藉此提升社會文化的內涵或文創產業的價值;也因此,半個月的燈會結束後,每每花上數億元的展覽品便全都要毀棄或歸入庫存,年復一年,這是多可怕的浪費!像「永續之環」這樣的作品,原本具有覓地留存或巡迴展出的價值,但主辦單位既無此瞻矚,最後竟也只有十五天的「快閃」壽命,怎不令人扼腕?
簡言之,政府部門的文化思維,若無法跳脫「官威」和「資源分配」之框架,那麼官僚主導的文創將註定難以產出真正的創意,而只有仿冒和抄襲。原因有三:第一,就形式而言,當文創發展由官員強調的金錢補助引導時,文化人的創作動能就會有意無意受到影響,甚至為爭取經費投其所好而忘記文創初衷。
第二,就政策而言,台灣近十幾年的文創受到政治的嚴重拉扯,忽而放言國際觀瞻,忽而強調本土至上,一直找不到自己的適當位置和認同。農村瘋彩繪和各類「山寨村」的林立,說明創意匱乏與自信缺乏陳陳相因,也說明台灣在「國際化」與「本土化」之間的無所適從。
第三,就門派而言:文化人向來容易相輕,同一領域的工作者往往因競爭激烈,或因系出不同師門、學派或產業,乃至政治立場不同,而互有成見。這種情況,在競逐政府提供的經費與資源時,有時更因彼此的優劣條件不同,或評審過程的偏好傾倚,而種下嚴重心結。這次都發局長林洲民不顧職務權限,連續砲轟台北市過去十年的文創都是「假文創」,恐怕有些原因亦在於此。
不可否認,台灣喊得風風火火的文創發展,目前到了需要重新整理思維的時刻。政府把偌大的資源投注在重複性高、短效期、淺碟式的作品產出上,註定不可能催生出高品質、具爆發力的創意;為今之計,應該停止那些零零散散的點狀計畫,轉而鼓勵可以發揮帶狀綜效的跨界合作創意。就像「永續之環」或當年的花博夢想館,均應鼓勵其發展成為更長期而有延續性的展出,勿使創意虛擲。
這次的文創戰火,有些是情緒反應,有些是推託之言,但也有些直指問題核心。真正重要的,其實不在無名藝術家能不能進駐菁華地區,也不在文創園區餐廳是否太多,而是政府如何協助民間人盡其才、物盡其用,不要把大家的夢想和創意在官威、門派和銅臭之爭中耗損殆盡。
◆ 朱宗慶/「平衡」的藝術
http://udn.com/news/story/7340/855015
聯合報 朱宗慶(朱宗慶打擊樂團創辦人暨藝術總監) 2015-04-23
無論是初學音樂的孩子,或是身經百戰的職業演奏家,相信許多人都曾有過這樣的經驗,那就是登台表演前、以及上舞台時,會出現各式各樣、或多或少的緊張、焦慮、恐慌,以及像是發抖、冒汗、拉肚子等症狀。對表演藝術工作者來說,在正式演出前,劇場猶如修煉場,為了讓作品的呈現能盡善盡美,每個人無不繃緊神經、「如臨大敵」;而正式演出時,舞台則是競技場,觀眾對演出者的評價,決定於台上的每個剎那。因此,如何面對、處理如影隨形的壓力,成了一項「永恆的功課」。
事實上,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緊張可以是阻力、也是助力。有時候,適度的緊張能讓演出者保持專注、投入的張力,對演出產生加分;但有時候,過度的緊張卻會造成上台時的急遽失常,沒辦法把平日累積的實力和潛力呈現出來。於是乎,在臨場壓力下,演出者要能發揮實力,甚至表現得更好,使身心狀態達致「平衡」是其中的關鍵。因此,登台前,許多演出者會在後台靜坐,或是將正式演出的所有流程「想」過一遍,讓浮動的心思沉澱、舒緩下來。此外,練習以呼吸調節情緒,也是一種被普遍使用來克服緊張感的有效方法。
表演是一門需要專注投入、全力以赴的藝術,專業的表演更必須講求精準到位、絲毫不差。然而,即使再緊張、疲憊,當「內功」深厚的表演者出現在舞台上時,總會帶給觀眾一種泰然自若的感覺;高難度的演出內容,看起來卻是輕鬆寫意的樣子。這種「舉重若輕」的境界,來自嫻熟、達練地掌握不同階段和環境力量的平衡感。
前不久,有位日本的女舞蹈家志田美代子,在一個達人秀節目上表演了一段「棕枝平衡舞」,隨即在網路上掀起火熱討論和大量點閱。舞蹈家利用一根羽毛搭配十三枝棕櫚葉梗,以交疊的方式,僅靠雙手就搭建了一個複雜的立體造型結構,隨著交疊的棕枝愈來愈多,控制體系結構的難度也愈來愈高。在極度緊張的氣氛中,舞蹈家的舉手投足展現出她過人的平衡感和專注力,轉化、演繹出令人屏息、讚嘆的神乎奇技。
輕如鴻毛的開始,透過藝術家的技藝和用心,帶給人們強大的感官震撼以及深層的心靈觸動。女舞蹈家在接受訪談時透露,練就平衡舞的秘訣,是付出時間、抓準時間,眼觀六路、耳聽八方,要聽空氣的聲音、觀察風的變化、考慮棕枝的濕度,並掌握自身的力度。與表演藝術類似,一流的運動員也會設法讓自己在重要時刻得以進入「心流狀態」,也就是一種專注力提升至極限、周圍不必要的景色及雜音皆從意識中消失、感覺變得異常敏銳的狀態。這不但是運動員在頂尖賽事中,以臨場表現勝出的關鍵,也是傑出的表演者登台演出時,可以顯得從容自在、全然沉浸其中的原因。
生活在節奏快速、競爭激烈的社會裡,我們每個人都像演出者和運動員,時時必須面對緊張和壓力。學習「平衡」的藝術,也許能夠幫助我們,在持續行進的步調中,將身心調整到能夠充分發揮原有機能的狀態,使生命的能量可以盡情揮灑出奪目光彩。
(作者為朱宗慶打擊樂團創辦人暨藝術總監)
水墨紙牆 未知的質域 像走進陳其寬的畫
http://udn.com/news/story/7013/858696
聯合報 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 2015-04-24
台北市立美術館館前廣場矗立起一座紙建築,雪白的紙上流瀉黑色的水墨線條,陽光下閃閃發光。這是兩位年輕建築師邱裕文、許偉倫合作設計的建築作品「未知的質域」,只有3個月壽命,將成為台北春天最美麗的風景之一。
位於倫敦海德公園的蛇型藝廊,2002年起,每年夏天邀一位知名建築師在藝廊前廣場,設計壽命僅3個月的「快閃建築」。這項創舉大受歡迎,讓美術館搖身變為全球建築迷的聖地。北美館仿效蛇型藝廊,去年起舉辦快閃建築徵選計畫「X-site計畫」,以競圖徵選台灣年輕建築師設計壽命只有3個月的建築,每年春天在該館廣場展出。
去年獲選在北美館展出的首座快閃建築「邊緣地景」,在15日剛公布的歐洲2015年A'Design Award拿到銅牌獎,並入圍香港建築師學會兩岸四地建築設計大獎,成果斐然。
今年拿到「X-site計畫」競圖首獎的「未知的質域」,昨舉行發表會,明天啟用。邱裕文表示,他從身兼畫家與建築師的陳其寬水墨畫中得到靈感,以240張紙、740公尺纜索,在面積達630平方公尺的範圍內,創造出代表山、城、室的139個空間意象。觀眾游移其中,「彷彿走入陳其寬的畫中」。
許偉倫指出,來到「未知的質域」,觀眾可以想像來到一處群山圍繞的古城。他們使用來自日本的紡紗布,以及自樹火紙博物館挑選而出的紙張,隨觀眾視野的移動,創造出山嵐、樹影與小徑的意象。展覽期間,每周六邀請音樂、戲劇與舞蹈團隊來此展演。
●「未知的質域」明起在北美館戶外廣場展出,展至7月12日。
※ 詳見原站。
◆ 「人間條件3」登台 吳念真病榻孕育「人間條件7」
http://udn.com/news/story/7012/858692
聯合報 記者周美惠/台北報導 2015-04-24
導演吳念真的「人間條件3─台北上午零時」年初在北京、上海演出,獲大陸文青歡迎,將加碼赴大陸巡演30場。
吳念真大病初癒後,昨現身「人間條件3」在台北城市舞台的彩排現場。他說,2月底因過於勞累,在浴室摔一跤。第2天早晨刷牙發現鼻血一直流、開始頭痛,之後送到加護病房,看到人影子都變成3、4個,「我曾在想如果這就是死亡的話,其實滿好的。」導演柯一正來看他時,竟問他有沒有想到「人間條件7」要演什麼?
吳念真說,兒子曾問他有沒想過,1949年400萬人從大陸遷台「異鄉變故鄉」;80年代又有群人到大陸經商、做事,同樣「異鄉變故鄉」。這樣歷史流蕩或許將成為「人間條件7」的養分。
「人間條件3」2007年在台北首演,年初赴大陸演出時,打動大陸觀眾的心。重返台灣巡演,由吳朋奉及楊麗音,取代原本由李永豐及林美秀演出的要角。
●此劇從24日至5月3日在台北城市舞台演出,之後將在台中、台南、高雄巡演。
※ 相關報導:
* 周東彥的午茶時光 窺視科技與生活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424000465-260115
一桌二椅,2位演員,演出沒有語言,3支手機與4台平板的鏡頭與舞台後方屏幕即時連線。透過手機與平板的視角引領,搭配演員全然生活化的動作,觀眾與演員一同感受隱然被改變的人際關係與溫度。這是新媒體藝術家周東彥的作品《我和我的午茶時光》,在兩岸小劇場藝術節開幕登場。
23日下午開幕的兩岸小劇場藝術節由台灣的廣藝基金會與中國大陸的中華文化聯誼會合辦,今年邁入第2年。前身已累積了2年與北京的交流演出經驗,4年來共有30檔兩岸三地的劇目藉著前往另一地的售票演出進行交流,今年起又開始了行銷與製作人才駐地實習、劇本演讀會徵選等計畫,是目前兩岸小劇場界一重要的交流平台。
* 春藝「中年大叔青春夢」 夢想拉扯
http://udn.com/news/story/7012/854610
德國弗洛茲劇團應高雄春天藝術節之邀,明天起到26日在高雄推出亞洲首演「中年大叔青春夢」。演員昨天化身劇中幽默人物,在遊艇上演情境喜劇。
弗洛茲劇團在去年的春天藝術節,成功締造4場完售佳績,觀眾詢問度很高。春天藝術節團隊努力洽談,在劇團今年幾乎完全滿檔的世界巡演行程中擠出檔期,為台灣觀眾帶來「中年大叔青春夢Garage d’Or」,也是這個作品的亞洲獨家首演。
◆ 王羽佳獨奏 向恩師葛拉夫曼致敬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424000460-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4月24日 趙靜瑜/台北報導
28歲鋼琴小天后王羽佳(見圖,牛耳提供)下月將來台舉行鋼琴獨奏會,演出俄國作曲家史克里亞賓與波蘭作曲家蕭邦作品。出道以來,王羽佳一直以性感的禮服與火辣的打扮成為新世代的音樂偶像,「對裙子的喜愛,就是我對音樂的喜愛。」但她就是有實力,只要上台一分鐘,就可以把觀眾的焦點從身材移轉到音樂之上。
「我常常練琴的時候,腦海中會出現女神卡卡跟蕾哈娜。」王羽佳說,女神卡卡是她的偶像,她自己則偶爾會希望自己變成藝伎,這些都可以說明王羽佳演奏風格大膽,其來有自。
王羽佳的音樂結構嚴謹冷靜,但內在的情感熱力卻可以讓樂迷熱到爆炸,冰與火在她身上充分融合,儼然成為新生代鋼琴家的代表之一。
王羽佳1987年出生於中國,6歲開始習琴,14歲就獨自赴加拿大求學,從小就非常獨立。2004年,王羽佳代替鋼琴家魯普演出貝多芬《第四號鋼琴協奏曲》,技驚四座;2007年她又代替「鋼琴女皇」阿格麗希跟波士頓交響樂團演出柴可夫斯基《第一號鋼琴協奏曲》,這次完全征服樂壇,《紐約時報》樂評更用「勇敢大膽」、「曲目寬廣」給予全心肯定,也讓王羽佳從「代打」扶正,正式拿到音樂家身分證。
除了音樂外,王羽佳每次上台服裝也成為焦點,她曾說過:「哪個女人不愛高跟鞋?」媒體也問她:「是不是音樂會曲子越長,妳的裙子越短?」也讓王羽佳屢成焦點。
王羽佳在美國就讀寇帝斯音樂院,老師就是俄裔美籍鋼琴家葛拉夫曼,葛拉夫曼是目前公認世界前三大左手鋼琴家之一,俄系曲目向來是王羽佳演奏的重點核心,這次選擇史克里亞賓《為左手而做的前奏曲》,頗有向導師葛拉夫曼致敬的意味。王羽佳鋼琴獨奏會將於5月27日舉行,地點在台北國家音樂廳。
寶特瓶串成吊燈 苗栗廢棄物時尚展
http://udn.com/news/story/7324/860922
聯合報 記者張裕珍/後龍報導 2015-04-25
化廢棄為時尚!苗栗縣「後龍故事館」連月來向社區長者、素人藝術家與國小師生募到200件創作,棄置的寶特瓶、報表紙、塑膠花都搖身一變成手工藝品,「廢棄時尚聯展」明天開幕,邀大家來驚奇體驗。
後龍故事館位於後龍鎮溪洲路,主人陳正芬積極注入地方故事與藝術活力,3月起籌設「廢棄時尚聯展」,她說,「很多美好的東西都被丟掉了」,廢材創作盛行全球,樹根、石子其實都能成為創作來源。
「廢棄時尚展」陸續邀請到社區長者、素人藝術家等數十人參展,年紀最大76歲,最小6歲,大家有志一同提供近期的廢材創作,有擺飾、盆栽、吊飾等豐富展覽內容,「只要有熱情,人人都能做。」
兩百多件創作陳設在故事館內,讓人處處驚喜,有在地藝術家「玉米」的寶特瓶吊燈,透明寶特瓶起死回生,被串成優雅的吊燈擺飾,還有鈑金師林石陸利用廢汽車塑料巧製的大型甲蟲藝品,「出沒」在故事館一隅。
「每個作品都有它的故事」陳正芬說,展覽提供創作者互相交流、展演的小舞台,像是溪州居民「小澖」習慣喝喜酒時,蒐集餐廳料理旁的一朵朵花卉擺飾,巧思結合碗、筷做成繽紛的花飾藝品,值得親近欣賞。
「廢棄時尚聯展」明天上午10點開幕,陳正芬說,現場將舉辦摺紙活動,邀更多人參與,展覽為期一個月,將採團體預約導覽,參訪時間以周六、日為主,相關訊息可電洽0981-415766。
陳正芬表示,廢棄時尚聯展秀出創作者的熱情活力,她也期待能號召更多在地藝術家一起互動交流,目標參考國外經驗,每名藝術家都能開設個人工作室,最後繪製一份後龍藝術家地圖,替後龍注入更多藝文氣息。
※ 相關報導:
* 嘉市街頭剪紙師 「會寫的字都會剪」
http://udn.com/news/story/7326/860993
嘉義市剪紙藝術家徐皖華無師自通,學剪紙長達30多年,剛練習雙手常被利剪剪流血,3年前靠表演剪紙,獲得街頭藝人表演證,身為天主教徒的她,常受邀公益活動表演並傳福音,市長涂醒哲最近在檜意森活村看到她巧手剪成的作品,驚艷讚賞。
* 60年創作不輟 郭東榮的超現實世界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425000435-260115
旅日畫家郭東榮,近日舉辦「奇麗之愛─郭東榮的超現實世界」畫展,即日起到5月3日在國父紀念館中山國家畫廊展出。
郭東榮1927年出生於嘉義市,從師大美術系畢業後求學日本,在日本早稻田大學、東京藝術大學獲得雙碩士畢業,旅日30多年,在日舉辦多次畫展,曾任日府展常務理事評審委員,曾獲日府賞金爵賞獎二十多次,在日本畫壇享有極高聲譽。
◆ 奇邁可:黃種人其實並不黃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425000433-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4月25日 郭佳容/專訪
「黑眼睛黑頭髮黃皮膚,永永遠遠是龍的傳人。」《龍的傳人》一曲唱遍華人地區,「黃皮膚」似乎成為華人的普遍認同,然而華人的皮膚真的是黃的嗎?台大外文系教授奇邁可(Michael Keevak),從科學、醫學與人類學等三個層面解構「黃種人」的歷史,探討膚色和種族的關係,近日出版《成為黃種人》一書。
心存偏見 皮膚有色
「其實人類的膚色根本一樣,只有深淺的差異,不管是什麼顏色都是人為的界定。」奇邁可說,科學的弔詭之處在於,當科學家下了定義後,人們彷彿真的見到「黃皮膚」,「若是心存偏見,就會看到那樣的顏色。」
奇邁可生於1962年,擁有美國耶魯大學文藝復興系博士學位,旅台教書23年,目前任教於台大外文系。經常穿著輕便騎著腳踏車穿梭校園的奇邁可,活潑的教學方式深受學生歡迎,談到新作,他卻嚴肅地說,這是一段沉痛的歷史,「黃皮膚的概念看似普通,卻相當侮辱人,完全由西方人發明,事實上根本沒有所謂黃皮膚。」
19世紀 成為定論
這是奇邁可關於亞洲的第三本著作。第一部《偽裝亞洲人(The Pretended Asian)》,描述一位來自英格蘭的法國人,如何透過語言、文字和表演,假裝自己來自福爾摩沙(台灣),藉此獲取名聲和利益的故事;第二部則是基督教在中國的發展, 《成為黃種人》是他的第三本書。
奇邁可指出,17、18世紀,西方文獻有許多顏色形容亞洲人的皮膚,包括紅色、褐色、橄欖色等,直到19世紀德國醫生、人類學家布盧門巴赫將亞洲人與「黃色」皮膚連結,從此眾聲喧嘩才定為一尊。
自我抹黃 難逃歧視
「這是種族歧視的複雜操作,可悲地是,最後連中國人也認同。」由於中國人祖先是黃帝,境內有黃河,古代皇帝穿黃袍等觀念作用下,與西方人定義的「黃皮膚」產生混同,奇邁可也不諱言地說,「由於黃色與中國民族主義掛鉤,黃種人學說在中國大陸更具影響力,對台灣來說,影響相對小,議題也比較複雜。」
「種族歧視雖然根深蒂固,但唯有了解他的源頭,才能讓真相被廣知。」奇邁可說,台灣還是存在類似的種族問題,「例如,台灣人常在言談中吐露出自己的文化不如日本或歐美地區,就是種族觀念在發酵;反之,對境內的東亞移工或配偶等,卻也存在矛盾的歧視。」
※ 相關報導:
* 1套郵票值3億 比帝寶還貴
http://udn.com/news/story/7314/861328
台北二○一五第卅屆亞洲國際郵展昨天登場,現場展出超過一千框國內外珍貴郵票,吸引上千集郵迷前往「朝聖」。其中,重點展出項目「上海版飛雁郵票」一枚市價就一百五十萬台幣起跳,總價超過三億元,不少民眾驚呼「竟然比一戶帝寶還貴!」
中華郵政表示,郵展每天都有不同主題,也會針對當天主題發行限定郵票。昨日推出重新設計的限量紀念版「海關一次雲龍郵票」(簡稱大龍票)、「上海版飛雁基數郵票」。大龍票曾於清朝時發行,是中國第一套郵票;後者則在一九四九年發行,採「飛雁傳書」之意設計。紀念版郵票中午前幾乎被集郵迷搶光。
雲門開書房 舒心閱讀品咖啡
http://udn.com/news/story/7009/861017
聯合報 記者劉宛琳/淡水報導 2015-04-25
「雲門2-春鬥2015」昨在淡水文化藝術教育中心首演,而坐落在旁小山丘上的「大樹書房」也悄悄開幕,這是雲門舞集與時報出版合作的複合式書房,結合商品、書房及咖啡,提供民眾閱讀、休憩的空間。
大樹書房是由既有的建築物改裝而成,在重新粉刷,置入家具後,改造成擁有商品部、咖啡廳及書房的三合一空間;為何取名為大樹書房呢?負責書房改造的設計師舒應雄說,小山坡上有兩棵古老的大樹,一棵是榕樹,另一棵是茄冬,兩棵樹剛好圍繞著書房,因此取名「大樹書房」。
雲門新創事業經理劉怡汝表示,書房商品部放有林懷民、朱銘的著作,及時報出版的書籍,特別的是,這裡販售雲門第一次出產的文創商品,有舞者T恤、iPad收納袋、野餐桌巾、筆記本等;咖啡廳提供手沖黑咖啡及磅蛋糕,一組約200元,為讓客人品嘗到咖啡原味,店內不提供奶精和糖。
商品部和咖啡廳會播放精選的輕音樂,讓客人放鬆心情,唯獨書房沒放音樂,因為林懷民老師希望營造「家的感覺」,讓客人能夠安靜的在書房裡,自在享受閱讀的樂趣。
大樹書房除這三個空間外,後門還有連接到二樓的樓梯,上去後是個被大樹包圍的天台,前面可看見一整座淡水文化藝術教育中心,後面可俯瞰淡水河夕陽美景,來大樹書房,別忘了到後面走走,才不會錯過這個「秘密基地」。營業時間為10:30至19:00。
※ 相關報導:
* 兩岸文創業者 合作創新品牌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426000726-260301
兩岸文創品牌近年交流頻繁,除了藉「他山之石」截長補短,彼此「看對眼」尋求合作的案例也愈來愈多。大陸「世界邦旅行網」的全球首間咖啡館,便與台灣Petite Cafe共同打造;台灣設計師陳俊良的新品牌「東裝」也與蘇繡結合,嘗試開創新的東方時尚。
....張平合對台灣印象最深的兩個地方,一是誠品書店,停留時間占了他在台時間的2/3以上;另一個是簡博奕的Petite Cafe,因此預計在全球多個城市打造旅行咖啡館的他,將首間店開在了信義誠品。張平合觀察,咖啡文化在大陸屬於中產階級的精品生活,但在台灣,中產階級調性又有所不同,就如同誠品給他的感受,雖不華麗但對品味和細節講究。未來在客觀條件具備下,他也希望把這套和台灣Petite Cafe合作的模式搬進大陸。
◆ 創意家進駐黃博 拍金瓜石故事
http://udn.com/news/story/7012/858687
聯合報 記者邱奕寧/瑞芳報導 2015-04-24
新北市黃金博物館開放青年進駐館內日式宿舍擔任樂活創意家,精通攝影的陳昱安曾在館內任替代役,退役後擔任樂活創意家,繼續透過鏡頭記錄山城每個角落。
陳昱安2年前畢業於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動畫藝術與影像美學研究所,過去曾參與中研院『數位島嶼萬種風情—臺灣傳統木雕藝術』影像拍攝。去年3月分發至金瓜石時,被石板街道、老房子的懷舊氛圍深深吸引,公餘時間他背著相機穿梭小巷,透過鏡頭逐一記錄山城景色,希望藉此重新引導世人認識地方。
他發現「老居民」口中有很多「好故事」,多次陪伴、關心,耆老逐漸卸下心防,像是和小孫子談天似的,不時可看見一老一少在老街上話當年。
明天上午10時至下午4時將開放二連棟日式宿舍,讓遊客與創意家互動。
◆ 鳳凰紙樹 手作萬片葉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75079
自由 2015-04-26
〔記者蔡文居/台南報導〕「哇!這鳳凰樹開花了耶!」台南市環保局美學班利用資源回收物進行藝術創作,回收的廢紙化身立體紙塑藝術創作,七名成員合力花了近二個月,完成了一棵約三米高的市樹—鳳凰樹,葉子完全靠手工一片一片黏上,作品栩栩如生,令人驚艷。
環保局廢管科美學班班長郭雅玲、郭祈財等全班七名成員,將廢物再利用發揮到極致,作品不僅實用,又具藝術價值,目前正在台南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台南火車站旁)的「低碳台南.節水減廢愛地球」展場展出。
不少參觀民眾看到美學班學員們作品,都嘆為觀止,其中,最新推出的市樹作品—鳳凰樹,不僅花瓣做得十分逼真,連鳳凰樹細小的羽狀複葉,也全都是利用紙塑一片一片黏起來的,參觀民眾看了直說:「像真的一樣!」
郭雅玲、郭祈財說,這一棵紙塑的鳳凰樹,估計至少有數以萬計的小葉片,全都是手工黏出來的,美學班成員花了將近二個月的時間才完成,當作品乾了,還得以針、刀刻劃出樹木自然的紋路,讓作品看起來更為逼真。
郭雅玲說,目前美學班也固定在環保局藏金閣開班授課,讓這項環保藝術創作推廣出去。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