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07

環境中的不速之客

◆ 毒草銀膠菊 入侵花蓮別誤觸
http://udn.com/news/story/7266/884182

聯合報 記者范振和/花蓮報導 2015-05-06

外來物種銀膠菊肆虐,花蓮縣副縣長徐祥明昨天巡視花蓮市區,發現銀膠菊入侵嚴重,立刻責成縣府農業處、環保局、教育處聯手防除,降低對生態環境的危害。

有「國際毒草」之稱的銀膠菊原產中南美洲,為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30至150公分,葉兩面披短柔毛或腺毛,與艾草相似,花序為頂生或腋生頭狀花序,很容易讓人誤認為是石竹科的「滿天星」。

縣府農業處長羅文龍說,銀膠菊適應力強、生長迅速,低海拔及濱海農地、草生地、荒廢地、田埂、溝渠、道路分隔島等,處處可見,甚至會入侵至居家四周及庭院,使原生植物遭排擠;如皮膚誤觸,會引起過敏發癢等症狀,花粉也是過敏原,吸入過多,可能造成肝臟及遺傳病變。

徐祥明得知銀膠菊已在花蓮市、吉安鄉蔓延,要求環保局督導2公所清潔隊除草時,應連根拔除,並提醒清潔人員安全防護措施;教育處要轉知轄下各校加強宣導,避免學童誤觸銀膠菊,並教育正確防除方式。他也籲請各界機關、團體共同防除。

他表示,防除最佳時機,以早春開花前為佳,剷除時務必「全副武裝」,穿長袖衣褲、配戴口罩、手套,在農地以農耕機具翻除,必要時以市售除草劑噴灑,拔除後的植株應裝入塑膠袋悶腐或乾燥後焚毀,誤觸後應儘速洗手,以防有毒銀膠菊危害。



◆ 北港農工種子展 一窺森林源頭
http://udn.com/news/story/7326/883855

聯合報 記者蔡維斌/北港報導 2015-05-06

一個種子一個世界,很難想像有人熱愛收集植物的種子,甚至催生一座特殊的「種子銀行」收集多達300多種,昨以森林守護神「羅雷司的夢工廠」之名開辦種子展,不論小草或巨大神木,所有生命體不論大小「均由籽生」,十分奇妙。

催生成立「種子銀行」的推手北港農工圖書館主任王喬真,愛好收集種子,長年來遍訪山川野林搜集,收藏多達300多種種子,不乏稀珍植物,粒粒皆珍貴。

北港農工平日栽種無數花果,學生也跟著採集收藏,從日常可見的果實類、豆菽類、禾穀類、蔬菜花卉類,再到喬木、灌木,無所不包,更有難得的海漂或河漂類種子。

「種子是最佳的觸覺與聲感、嗅聞的教育工具」數百種種子的特性與分布,王喬真朗朗上口,讓人驚艷一顆小種子,有如此神奇與奧妙的生命故事,北農邀請嘉義協同中學老師林主旭提供2百種台灣區種子,昨天開辦雲林第一場種子展,讓民眾近距離一探大自然奧秘。

王喬真說,相傳森林守護神名叫羅雷司,羅雷司曾說「一顆種子是形成一片森林的盼望」,民眾如想認識並收藏植物種子,歡迎即日起到北港農工的種子展賞奇。團體參觀請電洽(05)7832246轉圖書館。



◆ 嘉義廢棄蚵棚 散落沿海殺風景(節錄)
http://udn.com/news/story/7326/883849

聯合報 記者黃煌權/嘉義報導 2015-05-06

台南市政府為確保海岸景觀及生態,多年前就實施蚵棚回收獎勵辦法,成效良好,嘉義沿海廢棄蚵棚數量龐大,除破壞景觀,漁船筏也可能因此碰撞造成危險,嘉義縣水域遊憩發展協會常務理事林明傑建議嘉義縣政府應比照台南市政府,辦理蚵棚回收獎勵,解決廢棄蚵棚所帶來的景觀與生態問題。

嘉義縣政府漁業科長李建霖指出,之前農業處曾研議後,縣長張花冠也很認同,但最後因考量到縣府財政窘困而作罷。

嘉義海岸線總長41公里,許多漁港附近及沙灘經常可看到大批廢蚵棚,例如東石漁人碼頭南側海域、好美寮自然保護區沙灘、布袋沙灘,都可看到一畦畦的廢蚵棚或解體留下的竹竿,除破壞海岸景觀及生態,漁民、蚵民駕駛漁筏、蚵筏航行途中,也可能因撞到這些廢蚵棚造成危險。

林明傑指出,最近發現台南市政府早在民國99年就辦理廢蚵棚回收獎勵辦法,且回收成效不錯,因此籲請嘉義縣政府也能比照辦理,為嘉義沿海的景觀「挽面」。

台南市政府農業局漁港及近海管理所組長吳國霖表示,市府99年回收時每座蚵棚補助500元,該年共回收5000多棚,後來因回收數量逐年增加,去年總回收量高達9212棚,每座蚵棚的回收補助金因此降為300元,而今年又降為250元。

蕭姓蚵民表示,嘉義沿海廢棄蚵棚確實很多,如果縣府願訂定回收獎勵辦法,應可獲得多數蚵民支持。

就事論事/獎勵回收廢蚵棚 值得評估

【記者黃煌權】最近有遊憩生態人士籲請縣府以獎勵方式回收廢棄蚵棚,依照縣府統計數據,全嘉義縣浮筏式蚵棚約8000座,如果每座回收獎勵金400元,1年只要320萬元就可解決這個長期破壞海岸線景觀問題,值得縣府審慎評估。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屏東後灣漁港存廢 尋兩全其美方法
http://udn.com/news/story/7327/884031

20年前興建的屏東縣車城鄉後灣漁港,因突堤效應淤積嚴重,停泊功能漸漸喪失,成功大學的調查發現,後灣海岸遭侵蝕、沙灘被淘空日益嚴重,地方「廢港、救沙灘」和「修港、顧生計」相互角力;縣府表示,正規畫「兩全其美」的辦法。



◆ 黑暗部落點燈 不公不義現形
http://udn.com/news/story/7339/884316

聯合報 洛金.尤道/太魯閣族、「為黑暗部落點燈」志工(花縣 2015-05-06

「當手按下電燈開關的時候,我的眼淚就掉了下來…」大同部落的族人Yaya說。燈亮的那一晚,有些族人還是戴著頭燈吃飯,經過旁人提醒有燈了,才恍神過來幽默的說:「對喔,不習慣那個燈耶。」這次為黑暗部落點燈,花費廿二萬元全由是民間贊助,政府七十年作不到的事,民間用不到二星期就完成了。這一盞燈,點亮了黑暗部落,也讓長期以來部落所遭受的不公不義一一現形。

民國四十年台電在太魯閣峽谷重建立霧發電廠,以立霧溪水發電運轉至今,但太魯閣族的大同、大禮部落族人,卻摸黑七十年無電可用,能源分配正義消失殆盡。民國七十五年太魯閣國家公園成立,而大同及大禮部落莫名其妙的被劃入國家公園範圍內,從此,部落的生計與發展,全受到國家公園法的牽制,數十年來忍受沒自來水、沒電、沒路的原始生活。

部落許多老人家因長年負重上山,關節軟骨磨損或身體病痛現已寸步難行,膝蓋軟骨嚴重磨損的Maci就是一個血淋淋的例子,三年前是他最後一次回老家,那一天拄著柺杖從天還沒亮開始啟程,戴著頭燈忍受病痛一步步走上山,中午休息Maci吃著冷掉的飯團,望著家的方向嘴角卻是滿滿的笑意,回到家天色已昏暗。之後他再也走不上去了,只能從下山族人的口中探聽部落的信息,點燈完工後,台南社大的團隊到山下找到Maci,把點燈的照片給Maci看,老人家眼眶泛紅直說還要回山上去,讓在場的人不禁鼻酸。

堅守家園的辛苦,換來的是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的刁難,不定時派太管處解說員及巡山員到部落巡邏,有族人因採集或狩獵而遭到檢舉,甚至被移送法辦。曾經族人在土地上整地燒落葉,小小的煙霧就遭太管處的解說員檢舉,隔天太管處竟派直升機到部落蒐證。反觀族人曾在颱風過後,請求直升機協助運送物資上山,東西打包好之後苦苦等待,等了幾星期仍不見直升機蹤影,讓族人備覺辛酸。國家公園保育了千千萬萬的林木與野生動物,但卻顧不了區區十多戶太魯閣族族人!

為了討生活,許多年輕人紛紛離家到外地工作,部落文化傳統及語言正在迅速流失,讓堅守家園的老人家憂心忡忡,擔心有一天,連整個大同部落都會消失。而一盞太陽能的燈,讓部落又燃起了希望,對部落的未來更充滿了期待。強烈呼籲內政部營建署應通盤檢討太魯閣國家公園範圍劃定的不當,儘速將大同、大禮部落劃出國家公園範圍外,讓部落回歸部落自決、自治與自理,以落實憲法增修條文、原住民族基本法及兩公約所保障之原住民族權益,讓族群、文化、生態永續發展。

※ 若部落自決,有把握能永續發展嗎?

地球的事就是我們的事

21 則留言:

fsj 提到...

外星人吹口哨? 高空氣球錄到
http://udn.com/news/story/6812/886416

Upaper 中央社 2015-05-07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的學生氣球高空實驗,在距地球表面36公里的外太空,錄到無法解釋的嘶嘶聲和口哨聲。

據「生活科學」報導,北卡羅來納大學學生鮑曼錄到這個神祕、人類聽覺聽不到的低頻次聲波,為50年來首見。

他用紅外線麥克風錄到頻率在20赫茲以下的音波,需要加快速度人耳才能聽到。鮑曼向「生活科學」表示:「聽起來有點像X檔案。」

低頻次聲波重要的特質就是傳播距離非常遠,儘管暴風雨和地震等自然現象也可產生低頻次聲波,但研究人員仍不清楚這段錄音是錄到什麼。

鮑曼為了高空學生試驗平台的研究,去年8月將綁有紅外線麥克風的氦氣球,釋放到新墨西哥州和亞利桑那州上空捕捉外太空的聲音。



◆ 海豚交友圈豐富 也有「城鄉差距」
http://udn.com/news/story/7470/886136

台灣醒報 記者鄭宇晴╱台北報導 2015-05-06

海豚的「豚」際關係,竟也有城鄉差距!一篇發表於《海洋哺乳動物期刊》的研究顯示,海豚除了會發展社交,對喜歡的海豚友好並對討厭的海豚視而不見外,住在潟湖邊緣「鄉下」的海豚間感情較好,而住在潟湖中心「市區」的海豚彼此關係則較疏離,和人類社會的人際關係相似。

海豚是眾所皆知的社交動物,友好的海豚時常一起共度美好時光,相處不睦的海豚則不相往來。根據港口海洋研究所刊登於《海洋哺乳動物期刊》的研究,研究員於2002至2008年期間,觀察美國佛羅里達州印第安潟湖中185隻海豚的互動狀況,發現海豚的社交生活會隨著地點有所變化。

「和人類一樣,海豚數量越少,其個體間的關係越緊密。」美國佛羅里達大西洋大學港口海洋研究所研究員伊麗莎白‧提特康觀察印第安潟湖中的6個海豚群體,發現活動於在潟湖偏僻狹小處的海豚群體關係密切,像是生活在與世無爭的小村莊般。集中於潟湖中心處的海豚數量雖多,但關係較疏離,如城市居民般僅有短暫的交集。

「海豚會發展社交生活,是眾所皆知的派對動物,」提特康說,「然而過去很少有研究關注海豚社交與地緣的關係。」此研究有助於研究員觀察海豚數量、社交與地形的相互關係,以利於其繁殖和疾病研究。

狹長的印第安潟湖位於美國佛羅里達州東海岸,總長約250公里。研究人員統計,潟湖中的海豚數量約有1,700隻,其封閉空間形成一個觀察海豚絕的佳場所。

※ 相關報導:

* 海洋委員會 將增設海洋保育署
http://udn.com/news/story/7314/886718

政府組織再造,還差最後幾塊拼圖。立法院長王金平昨天召集朝野協商達成結論,未來「海洋委員會」之下,除海巡署負責執行海域及海岸巡防事項,另增設「海洋保育署」,規劃與執行海洋保育事項。



◆ 登山客多 北大武山擬管制
http://udn.com/news/story/7314/886520

聯合報 記者翁禎霞/屏東報導 2015-05-07

北大武山是南部熱門百岳,去年有7371人申請入山,今年迄今也有兩千多人。屏東林管處發現,台東嘉明湖步道實施總量管制後,不少登山團轉向北大武,為免山林負荷過重,正研議對北大武進行總量管制,預計年底或明年初就會實施。

海拔3092公尺的北大武山,不只是原住民的聖山,更是屏東人心目中的「母親山」,不但登山者眾,縣府的大武山成年禮更是年年上山舉辦,每年10月至翌年4月是登山旺季。今年因雨季來得晚,一直到最近山林的人氣還是很旺。

根據林管處統計,101年有4021人申請入山,102年增至4793人,103年更增至7371人,今年迄今已超過2000人申請。雖然莫拉克風災造成舊登山口附近崩塌,現在從新登山口進入,得再多走3公里路,卻絲毫未影響登山人氣。

根據山友觀察,很多人到此練腳力,未到檜谷山莊就會折返,也有人志在攻頂。目前檜谷山莊只有42個床位、15個營位,承載量大約120人左右,但是假日在山裡過夜的人常常達到兩、三百人,「連搭帳蓬都很擁擠」。林管處也發現,自從台東嘉明湖步道實施總量管制後,不少登山團轉向北大武山,而且多半集中假日,使得假日山林的負荷愈來愈大。

林管處表示,目前林管處已計畫擴增檜谷山莊的營位數,從15個增加到45個,施工完成後就會實施總量管制,估計年底或明年初就會實施,至於未來進入北大武是否採收費制?林管處表示,還要再研議。

※ 相關報導:

* 北大武山難爬 意外多、警消累
http://udn.com/news/story/7314/886521

北大武登山客多,意外也多。根據屏東縣消防局統計,從泰武消防分隊102年成立迄今,動員20人以上救援的意外就有6件,其餘單純協尋則有17件。救難人員呼籲,山友上山前務必考量自己的體力,做好萬全準備再登山。

* 陸發現1.3億年前鳥化石
http://udn.com/news/story/7332/886414

大陸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發現世界迄今最古老的今鳥型類化石,推測在1.3億年前,將今鳥型類起源時間向史前推進了至少500萬年。

fsj 提到...

興大解開蘭花唇瓣之謎 登國際期刊
http://udn.com/news/story/7325/888777

聯合報 記者喻文玟/台中報導 2015-05-08

花的唇瓣通常是最醒目,也最能吸引昆蟲停留授粉的部位,長久以來唇瓣產生的原因,一直是植物學家解不開的謎題。

中興大學生物科技學研究所特聘教授楊長賢的研究團隊,前、後花了近10年時間解密,提出「花被密碼」的規則,他們發現,控制唇瓣形成的原因是蘭花的「唇瓣複合體」(L complex)和「花萼/花瓣複合體」(SP complex)這兩種蛋白質複合體,這個機制過去學界從未發現。

全世界有2萬多種蘭花,花朵構造都是由3片花萼、2片花瓣,統稱為「花被片」。蘭花重要的特色是第3片花瓣會特化成各種形式的唇瓣,唇瓣就像是「停機坪」吸引昆蟲授粉。

楊長賢指出,2萬多種蘭花分為5個亞科,一共分析了4種亞科的蘭花都發現這個共同的特性,當蘭花的「唇瓣複合體」表現占優勢時,就發育成唇瓣;「花萼/花瓣複合體」占優勢時,會抑制唇瓣的形成,花朵構造往花萼或花瓣發展,若兩者同時均等存在時就會產生唇瓣與花萼或花瓣的中間型產物。

楊長賢說,所有的花朵的花瓣形成都和B群基因有關,過去學界的研究都專注在B群基因本身,一直無法突破蘭花唇瓣形成的原因,研究團隊是進一步分析B群基因的蛋白質,才發現這個微妙的機制。

這項研究受到國際植物界重視,4月27日刊登在國際頂尖期刊「自然(Nature)」系列期刊「Nature Plants」,並被選為5月份Nature Plants封面。

楊長賢指出,握這個關鍵就可以透過基因工程應用到蘭花的花卉改良,增加蘭花市場的多樣性外,提高台灣花卉產值。



◆ 新發現深海微生物 連接生命起源
http://udn.com/news/story/6812/888653

Upaper 中央社 2015-05-08

科學家在格陵蘭與挪威間的大西洋深海,發現新種微生物,他們認為,這就是能把地球首批生物─簡單細胞,與大約20億年前出現的複雜細胞生物,連結起來的那個消失環節。

研究人員說,1群名為「洛基古菌」的微生物,在海平面下約2.35公里處、距深海熱泉系統「洛基城堡」不遠的冰冷海床上發現。

路透社報導,這項發現讓人一窺小型簡單微生物,如何演變成大型且複雜的細胞種類,進而組成菌類、植物,包括人類在內的動物,也就是所謂的「真核生物」。

「洛基古菌」是1群細胞相對簡單古菌的一部分。研究人員發現,洛基古菌具有大量真核生物也有的基因,其中許多擁有與細胞膜相關的功能。

瑞典烏普薩拉大學演化微生物學家蓋伊表示,這些基因必定是洛基古菌的「入門器材」,讓洛基古菌得以發展細胞的複雜過程。

※ 洛基古菌(Lokiarchaeum)。相關報導:

* Complex archaea that bridge the gap between prokaryotes and eukaryotes
http://dx.doi.org/10.1038/nature14447
Anja Spang, Jimmy H. Saw, Steffen L. Jørgensen,
Katarzyna Zaremba-Niedzwiedzka Joran Martijn,
Anders E. Lind, Roel van Eijk, Christa Schleper,
Lionel Guy, Thijs J. G. Ettema.
Nature (2015)
doi: 10.1038/nature14447



◆ 美濃水庫案重啟? 經部:1個月內民調
http://udn.com/news/story/7314/889055

聯合報 記者高詩琴/台北報導 2015-05-08

停擺廿年的美濃水庫案,可能再啟動嗎?立委黃昭順昨天指出,高雄面臨缺水危機,水利署應該做民調,「問問看高雄人想不想蓋美濃水庫」。經濟部次長楊偉甫回應,將於一個月內做民調,視結果作政策檢討。

行政院曾在民國八十一年核定興建美濃水庫,當時規畫美濃水庫蓄水量三點二億噸,可完全解決高雄缺水問題,但因地方人士及環團強烈抗議,當地也舉行長達十八年的黃蝶谷季反制水庫計畫。

前總統陳水扁上任後美濃水庫政策停擺,高雄市長陳菊也長期反對此案,支持成立美濃國家自然公園。楊偉甫指出,「目前只做民調,僅此而已」楊偉甫表示,美濃水庫替代方案的高屏大湖,雖然前年環評沒有過關,但經過今年缺水危機,高雄市府已明確表達支持,正在補齊環評資料。若今年底通過環評並施工,預估五年內可完工。

楊偉甫說,當年爭議後,水利署也對美濃水庫案重新檢討。未來若重啟美濃水庫計畫,會比原規畫規模小;原規劃每日供水量一百一十萬噸,後來改成七十九萬噸,開發規模約少三成。

水利署官員透露,「由於陳菊公開反對美濃水庫,我們一直覺得高屏大湖較有希望,把主力都放在高屏大湖上」。

※ 相關報導:

* 反水庫力量 美濃人:不會殲滅
http://udn.com/news/story/7314/889056

美濃愛鄉協進會總幹事邱靜惠表示,不建美濃水庫,斷層是主要因素,「現在我們的環境,還能承受大型的開發工程嗎」;邱表示,他們意識到政府對建水庫尚未死心,美濃反水庫大聯盟早已重掛招牌,「不要以為美濃反水庫力量已經殲滅了,民意只會擴展」。

* 綠島潛水淨海 竟清出馬桶
http://udn.com/news/story/7328/888673

台東綠島昨天舉辦淨海活動,約50位潛水愛好者潛下中寮漁港附近海底,撿拾海底垃圾,結果還清出令人匪夷所思的「馬桶」。活動召集人陳盈明呼籲民眾勿把垃圾往海裡丟棄,破壞綠島美麗的海底世界。

※ 發生天災也會把馬桶捲入海裡。



◆ 野地錄音師 教你從聲音認識生態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08000623-260107

中國時報 2015年05月08日 張潼/台北報導

選在5月22日「國際生物多樣性日」隔天,台北市政府與七星生態保育基金會將舉辦「2015台北自然生態保育活動」,除環保團體擺設的攤位,另有生態永續講座、露天音樂會、生態導覽等活動。今年活動請來「野地錄音師」范欽慧擔任代言人,鼓勵民眾從環境聲音認識生態。

七星生態保育協會自1998年起辦理生態保育周,2007年起改為單日活動,以市集方式呈現,近3年都吸引超過3000人次參與。

今年活動在士林官邸舉辦,除超過30個環保團體佈置的攤位區,介壽國中、三玉國小樂團將有露天音樂演出;以公平貿易、播放守護海岸紀錄片〈環島〉為主題的2場講座 ;另有生態園導覽、生態攝影教學、北市蝙蝠保育學會教授的「聽音辨位」活動。

擔任活動代言人的范欽慧表示,自己熱愛賞鳥,在野外聽到很多聲音時也備感好奇,因此1997年投入「野地錄音」。但她坦言,這幾年「聲音的風景」變化很多,不管市區或郊區,嘈雜的聲音越來越多。

范欽慧認為,保育的觀念一向沒有把「聲音」納入,但實際上大自然中每天都像在開音樂會,包括蟲鳴鳥叫、新店溪或淡水河的聲音、甚至媽祖遶境的鞭炮聲。唯有先認識這些聲音,才有可能學著珍惜。

台北市動保處表示,23日當天活動從早上10點至下午4點。詳情可上官網或動保處網站查詢。

fsj 提到...

安和「母與子」人骨 改寫台中史前史
http://udn.com/news/story/9/891511

聯合晚報 記者喻文玟╱即時報導 2015-05-09

台中市首次有新石器早中期的人骨出土!1年多前因建商開發,發現距今5000年前的「安和遺址」。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人類學組團隊試掘結果,確定屬於大坌坑文化時期,面積約400平方公尺,發現台灣少數的墓葬群,一共出土48具排列整齊的人骨、4000多件陶片。

研究人員屈慧麗指出,經碳14年代檢測為4800-4000年前的史前人,也是目前在台中發現最早的史前人。

科博館今天公布一具「母與子」的人骨,是台中市目前發現「最早的媽媽」,市長林佳龍說,母親節前夕揭露這個史前文化,別具意義。科博館長孫維新說,這一具出土的成人遺骨讓人震驚,成人疑似用左手拖住並低頭俯視嬰兒,充滿慈愛。

這具成人遺骨特徵是年輕女性,年紀大約20歲至25歲、身高160公分、嬰兒約50公分,無法看出性別,從身長和骨骼判斷約6個月;另一具挖掘到的男性遺骨身高約155公分。

市長林佳龍說,市府研議希望爭取將安和遺址列為國定遺址。不過該遺址目前仍是私人土地,究竟要如何保存,再進一步研議。



◆ 販售瀕臨絕種黑鮪遭抗議 三井:合法採購
http://udn.com/news/story/7314/891304

聯合報 記者侯俐安/台北報導 2015-05-09

綠色和平組織昨赴台北市三井日本料理抗議販售瀕臨絕種的黑鮪魚,店家且未標示產地,抗議者在三井店招高掛「瀕危物種產地直送」,業者報警處理。三井副理吳金駿說,我國法律並未規定不得販售黑鮪魚。

綠色和平今年一月發布日本料理連鎖餐廳「永續度」評比,九家知名餐廳中,爭鮮、三井遭評「最差」;另欣葉日本料理上周已率先承諾停售瀕危的魚種黑鮪魚、大目鮪,並承諾在一年內建立台灣本地魚船鮪魚供應追溯系統。

綠色和平海洋專案主任謝易軒表示,壽司常用的黑鮪魚、大目鮪面臨絕種危機,餐廳停止供應是支持永續海鮮的重要一步。吳金駿指出,三井雖仍賣黑鮪魚,但皆依合法程序採購及標示。漁業署副署長黃鴻燕強調,我國黑鮪魚從捕撈到上岸皆有嚴格監控,須如實申報,餐廳只要合法販售,都沒問題。



◆ 德國無包裝超市 裝麵條…洋芋片罐也行
http://udn.com/news/story/6812/890665

經濟日報 編譯 黃智勤 2015-05-09

現代「無包裝超市」固然具備環境永續效益,但在經濟上能否永續?德國首間標榜「零廢棄物」的無包裝超市Original Unverpackt已開幕半年,證明顧客已準備擁抱無商標、無包裝的購物體驗。

這家販售逾600種食材的零廢棄物超市,得應付不少特殊挑戰,包括食物完全沒有人們熟悉的辨別色彩 (品牌顏色、包裝結構及粗體商標),消費者從貨架把產品帶回家的過程也截然不同。

Original Unverpackt鼓勵顧客自行攜帶購物袋或容器,也提供各種可重複使用的瓶罐,供顧客現場選購。購物流程是店員先為容器秤重、貼上標籤,顧客再購物,結帳時,店員再用產品總重扣除容器的重量,顧客依貨物淨重付款。

Original Unverpackt共同創辦人沃芙指出,人們一開始對自備容器躊躇不定,常只買一、兩件東西,但多數人現在似乎瞭解自己其實能自行設計購物體驗,問題在於創意和想像力。她說:「大家現在不會羞於用奇形怪狀的舊罐子裝鼠尾草籽(chia seed)、或用洋芋片罐裝義大利麵。大家不僅發現這些做法可行,也會觀摩其他人怎麼做。」

這種從觀察中學習的精神,正符合這家無包裝超市的起心動念。Original Unverpackt共同創辦人葛林波絲基說,她之前在連鎖素食超市工作時,發現過多的包裝廢棄物是個很大的問題。

葛林波絲基和曾任聯合國傳播策略專案經理的沃芙攜手合作,2012年提出「無包裝超市」創業計畫,同年贏得柏林商業競賽之後,在思愛普(SAP)的社會影響研究室(Social Impact lab)醞釀執行細節,並在群眾募資網站Startnext成功募得資金。

由於兩人擁有縝密的創業計畫,加上柏林等地逾4,000名潛在客戶的支持,她們募得的資金比目標多一倍,並在發表計畫四個月後,讓Original Unverpackt開張大吉。

販售零散的產品、並把省下來的成本回饋給顧客並非新點子,各種種族的雜貨店、合作社與全食超市(Whole Food)等主流零售商過去也有前例,不過你能想像牙膏、洗衣粉、手帕或女性生理用品,也可以零散購買嗎?

Original Unverpackt的不同之處在於,這家超市用分裝器、桶子、玻璃罐與酒桶,取代傳統用來包裝的盒子、罐子與塑膠膜。這家超市營業半年來,也讓人們看到設計與購買在購物經驗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Original Unverpackt仍有實驗性質。沃芙說:「我們用很多招牌解釋購物流程,空間的陳設也很重要,因為不再能仰賴傳統的購物心理學。我們必須思考不懈,試圖瞭解顧客的回應方式。」

包裝的角色

●保護產品在運送過程中不會損壞

●保存產品

●盛裝產品,尤其是液體

●提供消費者相關資訊

但包裝也會帶來以下廢棄物:

●紙與厚紙板

●木頭

●塑膠

●金屬

●玻璃

資料來源:綜合外電

fsj 提到...

瘋挖蟲草!重慶百畝山林 3天禿頭
http://udn.com/news/story/7332/891856

世界日報 中國新聞組/北京9日電 2015-05-10

原本寂靜的重慶環達山,這兩天格外熱鬧。每天都有來自四面八方的村民走進山林,背著乾糧、鋤頭早早上山,每挖出一根「蟲子」,心頭便會驚喜一次。挖得多的村民,一天可以挖出上千根這樣的「蟲子」。然而,環達山原本綠油油的山林,現在滿目瘡痍。

重慶晨報報導,村民說,日前一名拉木材的運輸工在清理道路時,偶然從路旁掏出一根類似蟲草的東西。仔細觀察後,工人覺得這與自己經常在電視上看到的冬蟲夏草長得一模一樣。隨即,他又找到了好幾根「蟲草」。該工人將得到的八根「蟲草」拿回家,朋友說是真的蟲草。

工人發現松林下有「蟲草」,在當地被傳得沸沸揚揚。聽說環達山能挖到蟲草,附近村民著了魔似的湧入山林。

「有一家一天挖了千多根。」村民肖大姐說,村民每天拿著鋤頭、鐮刀、竹筒,背上背簍,穿梭於山上的叢林中。有的人為了挖到更多的「蟲草」,甚至帶上乾糧和水,一整天都待在山裡,只為了多挖幾根「蟲草」。短短幾天,前來尋寶的村民,起碼就帶走了20斤「蟲草」。

「蟲草」挖出怎麼處理?能食用嗎?一位唐姓村民說,她跟丈夫從前天就開始在吃挖出的「蟲草」,而且是洗淨了生吃。「都說蟲草大補,吃了肯定沒壞處。」夫妻倆吃了後沒有不舒服。還有一些村民也吃這些蟲草,但大多都是當輔材燉湯。發現「蟲草」的消息傳出後,聞訊而來的不僅有村民,還有收購蟲草的藥商。村民羅清弟說,藥商們開出的收購價並不低,20元一根,大點的價格還會高一些。

而環達山森林植被被破壞嚴重,目前能挖出「蟲草」的100畝山林,原本植被覆蓋茂密的松林地,已被村民全部掏得裸露出來。「現在山上到處都是被村民刨出的小土坑和隨意堆放的乾柴,很容易引起山林大火。」農業服務中心副主任張紅憂心忡忡。這些野生蟲草是否是真的冬蟲夏草?「這不是真品冬蟲夏草。」永川食品藥品檢驗所中藥檢驗員揭定華說,它們應該是一種蠶受到感染後產生的東西,是否具有藥用價值還需進一步檢驗。

貴州也有蟲草?「早就挖光了」

除了重慶的山頭傳出有蟲草,先前貴州福泉市境內也發現疑似野生「冬蟲夏草」,前來「挖寶」的人幾度增加 。貴州商報報導,大部分山頭的「蟲草」已經基本被挖光。

「滿坡滿嶺都是人!」村民王忠軍說,4月10日有兩個老闆收購了一袋「蟲草」,價值好幾萬。29歲的龍昌鎮小伙董文培,開了一家摩托車修理店,也關閉店面加入「挖寶」大軍。岔河村的楊小兵說,開貨車、開五金店、種植何首烏的商戶等,都來挖「蟲草」了。

報導指出,村民王華橋說,最近都有一些外縣的農民背著棉被,拿著生活用具和小鋤頭,見人就問吳家大山怎麼走,想挖蟲草發財。

※ 地方政府都沒在管嗎?相關報導:

* 雙尾蛺蝶幼蟲 長著犄角像小龍
http://udn.com/news/story/7470/892608

雙尾蛺蝶的幼蟲就如同一隻頭上長著四根犄角的「小龍」,可愛破表,遇到人靠近,還會裝死一動也不動,像在玩一二二木頭人。基隆市野鳥學會理事長沈錦豐花了4年多終於找到小龍,完整記錄從卵孵化出來,一齡到五齡的成長過程,1個月期間「龍的一生」,相當難得。

沈錦豐計畫在年底寫1本蝴蝶專書,4年多來他四處走訪各地拍攝各種類的蝴蝶,但總是遇不到雙尾蛺蝶的幼蟲,上月底在海門天險發現,相當興奮。

他說,雙尾蛺蝶的生活史可以用「神龍見首不見尾」形容,因飛行速度很快,加上數量也不多,野外不容易看到。

最神祕的地方在於牠的幼生期,幼蟲從卵孵化出來後頭上就帶有類似龍頭的兩對龍角,隨著齡期漸增,龍角也愈來愈明顯,如果能在野外見到牠的本尊,會讓人欣喜若狂。



◆ 兩巨石 砸穿北橫人氣小吃店
http://udn.com/news/story/7316/892833

聯合報 記者陳俊智、游婉琪/連線報導 2015-05-10

桃園市、花蓮縣昨天都發生落石意外,巨大落石不只撞掉太魯閣慈恩橋的巨大石獅, 北橫公路上一間小吃店更被兩顆巨石砸穿,雖然都無人受傷,但落石無堅不摧的破壞力讓居民心有餘悸。

「咦,石獅怎麼少了一隻?」昨天一早有居民經過太魯閣國家公園慈恩橋,遠遠發現東端橋頭一對石獅少了一隻,靠近一看發現其中一隻石獅倒在一公尺外的草叢中,旁有顆超過兩百公斤的巨石,原來石獅遭巨石撞飛。

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表示,該處位處板塊擠壓激烈地區,落石可說是「自然現象」,加上前幾天山區下雨,助長岩層土石鬆軟,才會有巨石崩落,過去一個月慈母橋東端已發生兩起落石意外。

桃園市復興區北橫公路小有名氣的泰雅小吃店業者,昨天一早準備要營業時,發現鐵皮鋼梁搭建的小吃店被兩顆約半輛轎車大小的巨石砸穿,不只屋頂穿出了大洞,鋼梁結構也嚴重扭曲變形,家具、冰箱、裝潢碎裂,如同被轟炸過的廢墟。

「只能慶幸當時店裡沒人!」老闆娘胡秀珍表示,十幾年前賀伯颱風曾看過鄰近村落因落石和土石流侵襲而被迫遷村慘況,對於天災已有心理準備,但財物損失和重建要花不少錢,讓她心情鬱悶。

公路總局復興工務段派人協助清運巨石,研判是先前乾旱使岩層風化加劇,地震和近日強降雨又造成土質鬆動,才導致落石。



◆ 都蘭海岸遭濫倒 環團拍照舉發
http://udn.com/news/story/7314/892580

聯合報 記者謝龍田/台東報導 2015-05-10

荒野保護協會台東分會野溪調查小組,最近發現都蘭海岸有人濫倒建築等廢棄物,並疑似竊占公有地以鐵鍊阻擋人車進入。環保局稽查確有廢棄物,且部分土地是國有地,13日將會同相關單位勘查處理。

記者昨天到都蘭溪出海口實勘,溪的南邊到「東河鄉公有營建剩餘土石方堆置場」之間,散布磚塊等建築廢棄物及民生垃圾;已停用的堆置場內雜草叢生,小部分區域甚至有墓碑等墳墓廢棄物,看似棄置不久。

在溪的北側小路,有不明人士在路兩側各築起1根水泥大方柱,中間拉起2條大鐵鍊並上鎖,被圍起的區域左側毗鄰海灘,裡面有數堆建築廢棄物及些許民生垃圾;右側是椰子林,林間有2間簡陋的房子。記者在場半個多小時,未見人車進出;到出海口查看,溪裡也有少數垃圾。

荒野保護協會台東分會野溪調查小組上月25日在都蘭溪出海口一帶,撞見1輛大卡車正在傾倒廢棄物,卡車沒掛車牌,一倒完廢棄物便快閃,小組隨即拍照向環保局舉發。

野溪調查小組發現當地已被傾倒多次,成一堆堆土丘,裡面是建築廢棄物,混雜一般垃圾,遇到大風雨很可能就流入溪中及海中,傷害海岸。

環保局表示,4月30日曾派員稽查,沒發現行為人,現場堆置廢木材、廢磚塊等營建混合物。環保局正以衛星定位系統及與相關單位確認,遭濫倒土地是國有地,將依違反廢棄物清理法等法令查辦。


看問題/公家都倒垃圾 海岸噩夢之始

【聯合報/本報記者謝龍田】

美麗的都蘭海岸正逐漸淪為「受傷的土地」,縣府在發展觀光、拚經濟之餘,如何兼顧環保與水土保持,是不容「慢活」的議題。

都蘭部落原住民反映,都蘭溪出海口一帶的廢棄物「不一定都是廢棄物」;有部分是為了填坑洞或墊高土地,以賣出好價錢。居民認為東河鄉公所早年在海邊設「公有營建剩餘土石方堆置場」是惡夢的開始,營建等廢棄物從此到海邊濫倒,合法、非法的都來了,濫倒風並從溪口北側「燒」到南側。

台東人引以為傲的就是美麗的太平洋海岸,但縣府、鄉鎮公所過去「靠海,就把垃圾埋在海邊」的思維,卻重傷美麗的海岸線。當不肖業者心存「公家可以把垃圾倒海邊,我為什麼不行」的想法時,就是台東環保噩夢的開始。

有不肖土地掮客或投資客,為讓坑坑洞洞或地勢較低的土地價值倍增,有人填具大批建築等廢棄物。有的廢棄物成份複雜,可能夾雜有毒物質,對土地、地下水、海洋造成永久性及難以彌補的傷害。

要挽救美麗東海岸,除了縣府施展鐵腕,民眾更要勇於檢舉,才能夠嚇阻濫倒廢棄物的惡劣行徑。

fsj 提到...

小腳ㄚ走濕地 今夏不打烊
http://udn.com/news/story/7328/893996

聯合報 記者鍾知君/宜蘭報導 2015-05-11

宜蘭因為地理位置與氣候的關係,水資源豐沛,羅東自然教育中心將在今年夏天,舉辦「小腳ㄚ走濕地」活動,帶領小朋友沿著得子口溪流域到出海口,認識這片土地上、人與水的交互關係。

羅東自然教育中心訂於7月14日至17日辦理「小腳丫走濕地」兒童暑期營隊活動,今年再度舉辦該活動,將帶著孩子認識溪流環境與生物間的關係,實地走訪淡水、半淡鹹水到鹹水的流域,內容包括翻石浮潛、河畔垂釣觀察、拜訪蝦塭、夜尋沙蟹,觀察不同水域環境間生物的差異與環境的變化,體認不同河段的濕地地貌與人為的利用。

孩子會透過各種調查方式,發掘水中生物的生存秘技,拜訪森林河川生態系,沿著溪流玩水趣,一起思考人類如何管理及應用珍貴的水資源。

歡迎暑假後國小三升四年級以上的學生報名參加,報名從明天早上10時起至7月3日下午5時,名額上限30人,每人費用6千元,額滿為止。活動詳情可上羅東自然教育中心部落格查詢 http://luodong-nec.blogspot.com ,或洽(03)9540823。

※ 相關報導:

* 8年種百萬棵樹 台中市府組樹木委員會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79202

市長林佳龍喊出「八年種一百萬棵樹」,市府正式啟動計畫,第一步將邀集專家、學者組成「樹木委員會」,協助樹種選擇、數量配置及景觀設計等問題;另外,重劃區及現有公園綠地、行道樹的植栽也將檢討改善,未來將依據地點特性,運用不同植樹手法,新闢市區林及郊區林,希望讓台中市擁有更多綠地。



◆ 斑腿樹蛙入侵 威脅南投生態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79201

自由 2015-05-11

〔記者張協昇/南投報導〕南投市南鄉路一處私人池塘,最近遭原產地為中國華南等地的斑腿樹蛙入侵,由於這是專門研究蛙類的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系兩棲類保育研究室,首度獲報南投出現斑腿樹蛙,近一個月來密集派員前來調查,該系副教授楊懿如表示,斑腿樹蛙繁殖力強,每次產卵多達六百顆,若不善加監控,恐威脅本土蛙生存,甚至影響生態環境。

楊懿如表示,斑腿樹蛙原產地主要在中國華南及東南亞等地,卵塊會附著在苗木上,隨植栽四處擴散繁殖,且一年產卵五次,每次產卵多達六百顆,有時還會啃食其他蛙類卵塊,國內因施用農藥等關係,導致生態環境重要指標之一的蛙類,在平地逐漸減少,讓斑腿樹蛙有機可趁,在欠缺競爭對手下,迅速擴散,自二○○六年首度在彰化田尾出現後,在西部平原各城市陸續發現其蹤跡。

楊懿如表示,森林是目前國內蛙類主要棲息地,南投多森林,斑腿樹蛙一旦大量繁殖,往森林擴散,恐威脅白頷樹蛙(布氏樹蛙)等本土蛙類生存,若因族群過多,大量捕食蜘蛛等昆蟲,更會影響昆蟲相,因此必須加以監控、圍堵,避免影響生態環境。



◆ 公獼猴收養棄貓 餵食哄睡抓跳蚤
http://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879299

自由 2015-05-11

沒伴沒小孩 仿母猴撫養

〔記者黃旭磊/高雄報導〕壽山公獼猴也有感人的母愛!

由「獼猴爸爸」林金福取名「破四弟」的十二歲公獼猴,生活在高雄壽山國家自然公園內,「破四弟」見周遭母猴養小猴,牠竟陸續撿了六隻流浪小貓撫養,牠模仿母猴,餵貓吃東西、幫貓抓跳蚤、哄貓睡覺,十足像個母親,讓人刮目相看!

六流浪小貓 陸續被餵養

台灣獼猴吱吱黨發言人林美美表示,四到六月是台灣獼猴的生產季節,十二歲的「破四弟」已屬中年獼猴,牠因不喜歡母猴,所以一直沒有異性伴侶,也是社群之外的個體,相當孤獨。也因為沒伴、沒小孩,見附近母猴養育小猴,便興起撫養流浪貓的念頭。由於小貓在野外容易失溫,存活率不高,但在「破四弟」的懷內卻睡得特別安詳,也把小貓照顧得很好,「破四弟」養育的六隻小貓已前後被林金福帶下山,四隻收養在林金福家中,一隻過世,另一隻被民眾領養,目前「破四弟」還是繼續地撿拾流浪貓撫養。

為何被叫「破四弟」?林金福說,「破四弟」的媽媽生了四隻猴,大哥遭果農戳破鼻子,取名「破鼻」,老二為「破鼻弟」,老三為「破小弟」,牠是老四,所以叫「破四弟」。
「護貓謎猴」 拍成影片

熱心人士發覺「破四弟」養貓的怪異舉止,拍下影片「護貓謎猴」(https://youtu.be/vrV4gMFu8TM),畫面中,小貓安靜地在「破四弟」懷裡睡著,醒來後,「破四弟」餵貓,小貓睡覺不安份時,「破四弟」還像哄小猴般地逗哄著貓咪直到睡著;「破四弟」也幫小貓抓跳蚤,用舌頭舔毛像是洗澡。

壽山猴群據調查約有一千一百到一千四百隻,數量維持穩定。壽山動物園主任莊絢智認為,獼猴慣於群體生活,皆由母猴餵養後代,與其他動物和平相處,除非造成緊張,否則是不會侵擾其他動物的,至於公猴餵養小貓,在動物園內從未發生過。

有「獼猴爸爸」稱號的溪埔國中總務主任林金福表示,獼猴絕對不會殺貓或傷害貓,相反地,小貓經「破四弟」照顧後送到動物醫院,護士檢查「身上都是乾淨的,一點寄生蟲都沒有」,顯見被照顧得很好。

壽山國家自然公園籌備處秘書許書國說,公猴「破四弟」是想救貓才會養貓,目前在龍皇禪寺後方空地常有小貓出生,呼籲民眾不要棄養,否則會佔據獼猴的自然棲地。

※ 所以拿猴子做實驗,很不「猴」道。

fsj 提到...

反清水工業區「要宜居 不移居」
http://udn.com/news/story/7314/899814

聯合晚報 記者劉開元/台北報導 2015-05-13

台中市政府經濟發展局計畫在清水北部高東及國姓地區,建設清水工業園區,第一期範圍達81.6公頃,面積相當於一個台中都會公園腹地,引起民眾強烈反對,組成「反對清水工業區建設自救會」,在網路發起連署,訴求「反對清水工業區設立!我們要宜居,不移居」。

自救會表示,工業區將削減農作生產、破壞原始環境、造成水源及空氣汙染,不但恐破壞國家級高美濕地生態,且會造成台中環境破壞,質疑開發案有圖利財團之嫌。

這是台中地區民眾繼對中科三期、四期及大肚山擴廠案後,另一起自發性反對開發行動,台灣生態學會、水資源保育聯盟及全台多個護樹團體,決在24日發起「保護大肚山森林」運動,反對台中地區一再開發工業區,加重中部地區已非常嚴重的空汙、水汙問題。

自救會表示,台中市政府經濟發展局計畫在清水北部高東及國姓地區建設工業園區,第一期範圍81.6公頃,其中農田、果園 占84.36%約68公頃,工業區將削減農作生產、破壞原始環境、造成水源及空氣汙染。

自救會表示,清水工業區預定地下游處就是高美濕地,一旦開發將首當其衝,且清水區自來水普及率僅73%,每四戶即有一戶使用地下水作為生活用水。清水之所以名為清水,主要是地下水源充沛且乾淨,如地下水遭汙染,不但農地灌溉用水會出問題,當地用戶生活用水也大受影響。

自救會表示,台中現有工業園區中,臨近甲南產業園區的關連園區有200多公頃閒置,加上台中港都市計畫乙種工業區及其他零星工業區,合計尚有約300公頃土地未開發,若再加計休業或不太生產的廠商,可用的工業用地遠大於清水工業區,不必另外徵地開發。

※ 相關報導:

* 憂缺水 經部:開發挑戰大
http://udn.com/news/story/7314/899819

台中市政府規畫在清水興建約80多公頃的工業區,經濟部表示,依產業用地革新方案,台中市府在開發前,必須先確定有七成以上用地的廠商已繳交20%的購地保證金,並考量在地容受力,由於台中有缺水隱憂,工業區開發挑戰大。

* 反開發 環團:濕地影響大
http://udn.com/news/story/7314/899817

台中市經發局指出產業積極搶進中台灣,台中市政府經發局規劃清水產業園區第一期開發案,以輕工業、綠色產業優先。三月舉辦公聽會,不過在地反對聲浪頗大。....市議員顏莉敏說,在地反對聲浪大,以環境概念來看,工業區鄰近清水高美濕地,當然會影響濕地保育。另當地農民種水稻,國有地收回或私有地補償都會嚴重影響農民權益。

* 行動發起人洪健盛:多為老農想一想吧!
http://udn.com/news/story/7314/899821

反清水工業區行動,是一場小蝦米對抗大鯨魚的行動」反清水工業區行動發起人之一洪健盛,是土生土長清水人,家中有九分農地;眼看家鄉農田可能被開發成工業區,讓眾多老農斷了生計,過去從未參加過環保行動他決定挺身,要台中市政府「多為清水地區的老農想一想吧!」



◆ 成堆榴槤殼丟海邊 台東攤商當場被逮
http://udn.com/news/story/7328/898657

聯合報 記者潘俊偉/台東報導 2015-05-13

台東焚化廠附近的空地,昨、前兩天連續遭水果攤商隨意丟棄20多箱的榴槤空殼,11日晚間,經熱心民眾檢舉,警方及環保局人員趕往稽查,當場逮到正在丟棄榴槤空殼的水果攤商,環保局將依廢棄物清理法開罰1200元到6000元,並限期1周內清理完畢。

民眾10日晚間就發現,台東市成都南路海邊遭不肖攤商棄置成堆榴槤果皮,現場發出陣陣惡臭,佇立一旁的禁倒垃圾及廢土告示牌,形成諷刺對比。他將照片PO上網,懷疑是在市區某路段專賣榴槤的攤販所為,趁天晚對方收攤,尾隨其後,果然發現攤販再次將果皮載至成都南路海邊丟棄。

民眾在通知警方及環保局人員前往稽查,當場逮到張姓攤商,並在場發現約20箱的果皮,警方帶回調查。張姓攤商只承認當天確實有丟棄果皮,但否認10日被民眾發現的部分。他並說,朋友的地就在附近,經友人同意他才將果皮丟棄,只是自己丟錯地方而已。

台東縣環保局表示,就算是私人土地,也不可隨意丟棄垃圾,將依廢棄物清理法罰款1200元到6000元,並限期1周內清理完成。

台東林區管理處指出,10日被棄置的果皮,屬於保安林地,如查出棄置者,會依違反森林法罰款6萬到30萬元。

不過,攤商的說法,引來民眾的質疑,認為如果是經過准許,應該會丟棄在同一處,兩天丟棄地點,雖在附近,但並非同一處,攤商的說法,根本只是卸責。罰款只有1200元,根本就不痛不癢,事過境遷,一樣再犯。為防止民眾惡意丟棄垃圾,警方表示,會加強巡邏勤務防範,確保環境清潔。

全民齊糾舉 嚇阻作用大

焚化廠附近海邊,連2天都遭人棄置榴槤果皮,雖然當場抓到人,但是依法只能開罰1200元到6000元,民眾認為縣府態度消極、罰則太輕。對此,台東縣環保局呼籲,全民一起加入糾舉的行列,將不肖人士揪出來。

台東縣環保局副局長陳信憲表示,該局的稽查人力不足,無法讓人力遍布每個角落,必須靠民眾協助,才能將隨意丟棄垃圾的不肖人士揪出來,為鼓勵加入環保尖兵的行列,該局將檢舉獎金提高到罰金的6成,只要檢附清楚可辨識照片及影片,若罰款人繳納1200元後,民眾就可獲720元檢舉獎金,檢舉人在案件中絕對保密。

陳信憲說,亂丟果皮罰則雖輕,但只要大家發現這種破壞環境的行為就提出檢舉,就可收到嚇阻作用。該24小時檢舉免付費電話為0800-066-666。

fsj 提到...

夢幻八色鳥 利嘉林道現蹤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14000635-260107

中國時報 2015年05月14日 莊哲權/台東報導

「被八色鳥的鳴叫聲包圍了」賞鳥人視為夢幻鳥種的八色鳥,最近在台東利嘉林道現蹤,美麗身影令鳥友迷醉;太平生態農場長許瑞明說,今年農場周遭鳥叫聲此起彼落,數量比以往多,農場擴大保護區來接待嬌客,希望牠們在這塊土地順利繁衍下一代。

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紅皮書列入易危等級的八色鳥,屬稀有夏候鳥,每年4月中陸續飛抵台灣,炫麗身影讓鳥友為之痴迷,許多愛鳥人士犧牲睡眠,一大早在棲地守候,只為能一睹芳容。

太平生態農場長許瑞明說,今年從4月底開始,農場周邊八色鳥鳴叫聲即此起彼落,甚早上5點多被鳥聲吵醒,不過在八色鳥叫聲醒來是件幸福的事,最近1周以來叫聲減少,意味著已配對成功。

他說,農場在2003年開始記錄八色鳥,每年有八色鳥回來,從鳴叫聲判斷,今年數量似乎比往年多。今年李園、梅園也不施農藥化肥,加入成為八色鳥保護區,讓牠們有更佳育兒環境及食物來源,開心繁衍下一代。

※ 相關報導:

* 射殺大貓熊 還剝皮去骨
http://udn.com/news/story/7332/902365

央視昨引述雲南省森林公安局指,一隻成年的母大貓熊去年12月慘遭一對兄弟獵殺,警方近日破獲此案時,大貓熊已成了一張熊皮、9.75公斤的熊肉、2根腿骨、2塊頭骨和1顆熊膽。警方共逮捕10名涉案嫌犯。

雲南網報導,這是雲南境內首次發現野生大貓熊的蹤跡,也是長江以南首次發現野生大貓熊的蹤跡。然而遺憾的是,這卻是以一個刑事案件而掀起的發現。

* 林初埤最美花道染病 搶救木棉大作戰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80317

白河林初埤木棉樹疑罹病,公所主動發現後,昨邀專家診治並指導防治病蟲害的方法,並且請街友撿拾棉絮,避免對環境造成影響。



◆ 劉克襄/博弈陰影下的藍眼淚
http://udn.com/news/story/7340/901321

聯合報 劉克襄(自然生態作家)2015-05-14

春末時,搭渡輪前往馬祖,邂逅了好幾團遊客,都是去觀賞藍眼淚。

藍眼淚並非最近才出現的景觀,以前當地漁民在撈捕魚獲,便常在黑夜裡看到大片藍海的奇異景觀,或者拉起漁網時,冰冷的繩索泛著盈盈藍光。

只是早年戰地有夜間管制,不能持相機拍照,此一特殊景觀除了耳語相傳,始終被隱藏。如今相機普遍,照相器材精進,藍眼淚透過專門技巧和拍攝處理,可以瑰麗顯影。繼而,透過網路發表,終而廣為人知,躍昇為重要的地方奇景。

夜深了,我在福澳碼頭徘徊,不少遊客亦集聚此地,只為了在浪潮和岩壁撞擊的交界,觀看此一比螢火蟲更為壯觀的永恆閃光。好奇的遊客還會試著,以漁網撈捕星光,透過那頓時的閃現,驚奇地喟歎。

有些人還跑到較無光害的沙灘等待。運氣好時,一波波緩緩衝上岸的浪潮,帶出冷樣疏離的詭譎藍光,甚而湧出巨大的藍潮。你彷彿走進電影阿凡達般的國度,置身在過去從未經驗的特殊情境。尤其是手捧星沙,洩下水瀑般的光芒,或者沿著沙岸,一腳一腳踩出青藍印記。或許這一趟去馬祖,光是這一特別情境便值得了。

過去走訪馬祖,一直被離島的自然風情所著迷。我因為霧鎖馬祖,多滯留一天。半夜三點,靜候在暗黑的海灘,因而幸運地等到壯觀的藍眼淚。那一剎,藍光乍現所帶來的激動,以及不可思議的氛圍,成為我在馬祖最震懾的體驗。

根據專家的說法,藍眼淚是夜光藻大量發光形成的。夜光藻在世界各地皆有分布,大陸棚淺水海域都可看到。這些地區通常散布著豐富的浮游生物,讓夜光藻獲得充足的食物來源。星砂則是海岸動物介形蟲,被踩到時,因驚嚇發出藍色光芒。

一處海岸,夜光藻匯聚成藍光,還有星沙大量出現,都得看狀況。通常,一個不受汙染無光害的環境,加上季節暖和,吹拂南風的滿潮之際,藍眼淚最可能湧現。長期閉鎖的馬祖,正好擁有這一天時地利。這幾年經由當地人統計,藍眼淚大量湧現的時間甚長,多在春末到夏日。

藍眼淚的奇景,勢必成為黑嘴端鳳頭燕鷗後,最具代表性的自然觀光資源。但藍眼淚適合規畫為觀光旅遊行程的內容嗎?在地文史達人多抱持謹慎態度。

這堂生態教育和自然美學的課程才剛開始,還得慢慢透過各種觀察和學習,了解更多藍海形成的環境,還有如何安排動線。等主客觀條件都成熟具備,再友善地推為生態旅遊行程,都不嫌遲。若快速貿然推出,過度浪漫宣傳,成為像北海坑道般廣泛的旅遊景點。不只會影響生態環境,甚至干擾在地人生活作息。

黑嘴端鳳頭燕鷗便是一案例,如今暑夏,此一神話之鳥回到馬祖離島棲息時,許多船隻也載著遊客前往。導賞者為滿足遊客一飽眼福,都會要求漁船駛近,再駛近,讓持相機者拍得過癮。但這一行徑,嚴重干擾了黑嘴端的作息。如今此海鳥數量明顯有下滑趨勢,很可能都飛到其他大陸的島嶼棲息。

藍眼淚需要更多調查,再悉心規畫。但它已帶來提示,只要環境保護愈為良好的地方,自然就會展現最美好的一面。前些時,馬祖公投通過博弈,將在北竿機場附近設立賭場。日後若再立法通過,開始啟動建設,不難想像賭場的通宵燈火輝煌,勢必會遮蓋藍眼淚的奇景。

真心祈願媽祖庇佑馬祖,藍眼淚可以逆勢翻轉,創造永續的旅遊資源,博弈的惡夢不會逼臨。(作者為自然生態作家)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三不管地帶!》都蘭溪出海口 建築廢棄物入侵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80307

台東海邊遭倒廢棄物又一樁,荒野保護協會台東分會野溪調查小組上個月底在東河鄉都蘭溪旁,赫見無車牌大卡車傾倒建築廢棄物,向縣環保局通報,環保局昨天與相關單位現場會勘,發現該處為地段交界處的未登記地,可說是三不管地帶,傾倒者仍須由警方進一步調查。

fsj 提到...

大發現 月魚為第1種恆溫魚
http://udn.com/news/story/5/904037

中央社 邁阿密14日綜合外電報導 2015-05-15

研究員今天表示,體型圓的銀色月魚,為科學上所知的首種恆溫魚,這種非比尋常的能力讓月魚在深層的冷海區有競爭優勢。

研究員在期刊「科學」(Science)中表示,體積跟輪胎差不多大的月魚,調節自身體溫的方式跟汽車散熱器一樣。

月魚是首種可完全保持恆溫的魚類,魚鰓內有血管,溫暖血液可流動到全身,讓它在酷寒的深海中成為強大的掠食者。

魚鰓附近的血管相互纏繞,當月魚呼吸時,會帶進含氧的冰冷血液。自身恆溫系統讓月魚頭腦保持敏捷、肌肉發達,不僅游泳速度快,掠捕獵物也占優勢。

研究報告顯示,研究人員在美國西岸,將溫度監測器放置在月魚身上,發現月魚「在海面下游約150到1000英尺(45到300公尺)時,肌肉均溫比周遭海水溫度高約攝氏5度(華氏9度)」。

大部分魚類為冷血動物,所以發現月魚可以像哺乳類和鳥類一樣,能保持溫度,讓科學家大吃一驚。

※ 相關報導:

* 海鷗偷襲搶走他的魚 男子傻眼影片爆笑!
http://udn.com/news/story/6810/904601

近日網路上流傳出一段爆笑影片,一名手拿著鯡魚片的男子,正準備將鯡魚片送進嘴裡時,卻突然從天而下飛來海鷗偷襲,一瞬間從他嘴邊搶走鯡魚片,讓他傻眼旁人笑翻天。



◆ 重要野鳥棲地 新增茄萣溼地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15000458-260114

中國時報 2015年05月15日 湯雅雯/台北報導

睽違14年,農委會林務局、中華鳥會再度出版第二版「台灣重要野鳥棲地」調查,新增「高雄茄萣溼地」獲國際鳥盟認定,為全台第54個重要野鳥棲地,但茄萣溼地近來面臨開路威脅,鳥友擔心衝擊黑琵生態。

全球60%黑琵來過冬

中華鳥會表示,高雄茄萣溼地從2010年起至今每年都吸引愈來愈多黑琵來台度冬,數量呈現倍數增長,去年多達近300隻棲息,符合《國際自然保育聯盟紅皮書》資格,目前全球僅剩3000多隻黑琵,但超過6成會飛來台灣度冬(見圖,中華鳥會提供)。

但黑琵棲地茄萣溼地近來面臨開路危機,當地居民分成兩派,一派支持、一派反對,至今仍無解。

此外,日前金山溼地小白鶴因三立劇組拍戲被嚇跑,也引發外界關注。中華鳥會前理事長廖世卿建議,應該把金山清水溼地也列入台灣重要野鳥棲地,保育極危小白鶴。

保育小白鶴 人鳥要共存

不過台灣生態工法發展基金會副執行長邱銘源表示,列入重要溼地或保護區,政府必須徵收土地,但過去政府都用低於市價金額徵收,引發當地居民反對,他認為與其畫地保護,不如從當地農民角度出發,規畫出一套人鳥和平共存、友善土地共創雙贏的願景制度。

邱銘源說,他今天將拜會新北市副市長陳伸賢,提出溼地人鳥和平共存的願景,例如,透過政府和民間善款合作,以市價買下溼地的核心蛋黃區,至於蛋白區由農委會支持,以生態補貼的制度設計,補助在候鳥期放水,不噴農藥的農民,生產的農作物,可供給當地國小學童營養午餐,或行銷包裝成當地特產,像是金山熊鶴米、小鶴牡丹蓮及筊白筍。

邱銘源說,透過生態旅遊包裝,吸引國內外愛鳥人士到此一遊,不僅推廣生態教育,也讓小白鶴和當地居民在此安居樂業,創造雙贏。廖世卿也說,他已經帶了近10名國外友人去金山看小白鶴,還有挪威鳥友在臉書上感嘆,真想來台一睹小白鶴的風采。

※ 相關報導:

* 除草劑滅布袋蓮 殃及宜蘭52甲生態
http://udn.com/news/story/7328/903281

宜蘭縣五結鄉52甲濕地長滿紫色的布袋蓮,昨天有人反映,部分區域遭人噴灑除草劑,布袋蓮枯死一片,痛斥破壞生態;不過縣環保局長陳登欽表示,濕地屬私有農田,可合法使用除草劑,確實會影響生態,環保局會加強勸導。

* 白菇一副好吃樣 竟是毒綠摺菇
http://udn.com/news/story/7314/903261

「哇!這麼大又美麗的菇類,煮食一定很好吃!」南投縣魚池鄉大雁村長謝棟漢的庭院角落,日前傍晚冒出21朵碩大如傘白色菇類,她的另一半沈雪華認為形似可食用雞肉絲菇,想摘來食用,幸被他及時制止,生態導覽員葉建興說是毒綠摺菇,吃了會中毒。



◆ 毒污泥毀林口山頭 業者重罰900萬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80559

自由 2015-05-15

違章工廠排放重金屬污泥

〔記者陳韋宗/新北報導〕林口區伸全環保公司遭查獲涉嫌非法經營廢棄印刷電路板處理工廠,將銅濃度超標的重金屬污泥,逕自沿山坡地排放到林口溪,整片綠色山林宛如被毒污泥劃出一條「刀疤」,景象駭人;環保局認定污染情節重大,將依《水污染防治法》重罰業者九百萬元罰鍰,並要求業者限期復原遭污染的山坡地。

環保局聯手新北市刑大、環保署北區督察大隊、新北地檢署,去年十月鎖定該廠涉有重嫌後,即透過空拍機掌握證據,移請檢調監聽業者長達七個月,五月十二日發動搜索,當場查扣機具,並認定恐有串、滅證之虞,聲押蔡姓負責人獲准。

九十九年起 累積至少四百噸

據了解,蔡姓業者涉嫌從九十九年起,將電路板碎解分離出銅等金屬變賣,並把重金屬粉末、廢水逕排至山坡地,長期累積至少約四百噸。

環保局事業廢棄物管理科長白添富說,山坡地的重金屬污泥仍在檢驗中,但從林口溪採集樣本,毒污泥銅濃度超標三倍,將依《水污染防治法》,針對業者無排放許可、棄置廢土分別開罰六百萬、三百萬元。

白添富指出,含銅污泥會破壞土壤生態,雨水沖刷後流入河川,也會造成水中生物中毒,若經食物鏈生物累積作用,人類吃進身體可能損害肝腎、消化系統功能。

環團:明顯違建應即全面清查

綠色陣線聯盟常務理事林長茂質疑,該廠明顯是違建,卻能長期在林地污染環境,嚴重可能造成生態滅絕,政府難道都不知道?應該立刻全面清查。

違章建築拆除大隊大隊長馮兆麟說,新北幅員遼闊,除由公所查報,主要還是依檢舉案件認定,現有人力難以全面清查,後續將配合相關單位,優先處理排拆。

業者須恢復原狀 費用自行負擔

全案目前由檢調偵辦,若經檢驗確認工廠排入水中為有毒物質,將移送法院,可依《水污法》另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最高一千五百萬元罰金。此外,業者必須將毒污泥覆蓋的山坡地「恢復原狀」,清除費用保守估計逾千萬元,全數由業者自行負擔。



◆ 連日震 龜山島頭「缺角」
http://udn.com/news/story/7314/903287

聯合報 記者林縉明/宜蘭報導 2015-05-15

上月20日連續發生多起規模5以上地震,位於宜蘭外海的龜山島遭受波及,隔天有賞鯨船業者行經發現,龜首發生崩塌,且多年來已震出一條「壕溝」,當時導覽員解釋是正常現象,並非外傳火山爆發。

記者上月底隨船前往龜山島,船隻繞島時就發現多處有土石滑落,導覽員說明,龜山島因屬於火山碎屑岩,龜首土質又較鬆軟,容易受到地震或強風影響崩壞,並非首次發生。

東北角暨宜蘭海岸國家風景區處副處長劉士銘表示,龜山島自從開放觀光以來,每逢規模較大地震,龜首就會出現零星崩坍,是正常現象,而且島上僅開放龜尾的401高地、龜尾湖等地,龜首為保安林地,是林務局管轄保育區域,沒有開放,賞鯨船繞島也都距離百公尺,不會有危險。

曾居住在龜山島的頭城鎮民代表簡英俊說,50多年前因龜首地形險峻且易坍方,居民都住在龜尾,只有耕作時才會前往龜首務農,龜首崩塌,早已見怪不怪。

※ 相關報導:

* 八卦山 流浪狗多到引發車禍
http://udn.com/news/story/7470/903362

彰化縣八卦山流浪狗「狗滿為患」,成群結隊遊蕩經常引發車禍,活動勢力還延伸到八卦山沿線學校,為了兼顧學生安全與愛護動物,照護「毛小狗」成為山區沿線大學的校園新運動。

「愛狗人士定點定時餵養,讓139縣道流浪狗不減反增。」清潔隊長王志平說,彰化市清潔隊去年捕捉345隻流浪狗,其中27隻來自八卦山139縣道,139線已被列為重點捕捉路段,流浪狗好像知道清潔隊的巡邏和捕捉時段,往八卦山山谷逃竄,清潔人員常空手而回。

* 新北飼養寵物認證卡 養狗前先上課
http://udn.com/news/story/7323/905021

準爸媽在準備迎接新生命前會上「媽媽教室」, 飼養寵物「毛寶貝」的準爸媽當然也要先上課囉!新北市首創「飼養寵物認證卡」,飼養寵物前接受生命教育2小時課程後,就可以取得新北市動保處核發的認證卡。

在15號的記者會上,農業局長廖榮清表示,飼主在決定飼養前須認知毛寶貝是有生命的動物,一旦決定飼養寵物,就應該要負起照顧牠的所有責任;所以藉由生命教育的方式讓愛護動物、尊重生命理念深植人心;避免因一時衝動性飼養,造成日後棄養,以達到新北市零安樂、零棄養的目標。

fsj 提到...

澎湖馬糞海膽銳減 2小時只捕7顆
http://udn.com/news/story/7314/907156

聯合報 記者許玉娟/澎湖縣報導 2015-05-17

澎湖海域的馬糞海膽今年提前半個月開放捕撈,但昨天一開放,漁民出海作業不到幾小時,不少漁船就「摃龜」提早返航,即使捕到也很瘦小,「過度捕撈及偷跑情況嚴重」,漁民都很無奈,擔心馬糞海膽絕後了。

「今年漁獲量不到去年一半,一天就撈光光。」漁民翁清科說,往年六月一日開放捕撈首日,漁船出去一趟能捕撈兩千多顆,漁況最好時,一天進帳上萬顆不是問題。

但昨天出海的漁民都感嘆,海域「清潔溜溜」,「就算拿吸塵器吸也沒有」湖西鄉龍門村漁民李秋壁兩兄弟,兩個多小時下來只撈到七顆,光看外觀顏色,就知道是去年剩下的。

李秋壁說,幸運捕撈到的漁民也沒有太高興,多數海膽都很瘦,生殖腺長不到五分滿,吃起來沒有入口即化也不甜美。

澎湖海域禁捕馬糞海膽,每年只從六月一日開放捕撈四個月,但今年提前半個月開放。澎湖縣政府農漁局副局長陳高樑說,提前開放是經過水試所、澎科大、鄉公所等多方討論才實施,今年是否全面減少,將請水試所及澎科大了解原因。

陳高樑說,提前或延後不是重點,漁民能不能確實遵守自主管理,只採捕八公分以上體型的海膽,「抓大放小」,留下種源才是關鍵,「否則再蓋十間種苗繁殖場繁衍海膽也不夠抓」。

漁民間也認為,雖然有禁捕管制,但禁捕期仍有漁民私自捕撈,也不管體型大小通吃。龍門村長許文志說,建議縣府應恢復六月開放,並採總量管制。



◆ 藍鵲今年沒來 藍鵲村長眼眶紅了
http://udn.com/news/story/7470/907245

聯合報 記者呂慧瑜、謝恩得/嘉義縣報導 2015-05-17

嘉義縣竹崎鄉坑頭村全村致力復育藍鵲,今年是推動保育第6年,首次等不到藍鵲築巢,全村瀰漫哀傷氣氛;坑頭村長蕭吳青紅了眼眶說,村民的心情像弄丟孩子,大家期望秋天時「孩子」回家團圓。

台灣藍鵲在嘉義分布的數量原本較北部少,2009年坑頭村一對台灣藍鵲初來乍到,築巢繁衍,居民驚喜迎「新移民」,未料眾望期盼的4隻雛鳥遭不肖人士偷走,村民立即發動自發性輪班日夜保護鳥巢,過去5年累計成功復育43隻雛鳥,有藍鵲村美名。

每年二月底會有台灣藍鵲到坑頭村築巢;今年已5月初卻未見,坑頭村理事長楊聰良說,3月初曾看到一隻藍鵲在坑頭村空中飛翔,但發出的叫聲與以往不同,像在哭泣,「那時心頭感到一陣酸,就有不祥的感覺」。

坑頭村民每逢3至5月的台灣藍鵲繁殖期,除了輪班護鳥,還設監視器監控鳥巢,不只防小偷,也記錄台灣藍鵲孵育過程,因擔心幼鳥爭食時不慎掉落,特別在鳥巢下設保護網。

藍鵲村名遠播,為因應各界賞鳥人士湧入,社區特別製作停車指示牌,指引停在遠處,就為了避免藍鵲受到驚嚇。

蕭吳青表示,今年春節還看到6隻藍鵲嬉戲,她已習慣早上五時被藍鵲叫起床,現在卻聽不到了。

嘉義縣野鳥學會常務監事陳建樺、坑頭村環保隊長劉金標一致認為,台灣藍鵲之所以突然群體消失,人為因素機率大,擔心恐遭不肖者捕捉。

劉金標說,曾有人看到藍鵲在附近較高海拔的新棲地築巢,已順利繁衍下一代了。令村民擔憂的是,藍鵲如果移到別的棲地,恐因當地保育觀念不足,影響藍鵲繁衍。

大埔鄉和曾文水庫交界的阿里山鄉茶山村,今年亦傳出大群藍鵲迄今還未報到,村長廖文調說,往年藍鵲在開春的3、4月間就會一群群來築巢,今年還未見到蹤影,這個現象10多年未曾發生,村民一樣做好生態環保,準備迎接藍鵲再度來臨。

台灣藍鵲小檔案

台灣藍鵲是台灣特有種鳥類,俗稱「長尾山娘」,長約60公分,除了頭、胸是黑色,全身多是藍色,尾巴占身長三分之二,身形漂亮,繁殖期在3至5月間,若有外來者接近,藍鵲會有攻擊性的護巢行為。



◆ 銀膠菊台中現蹤跡 可造成人體過敏
http://udn.com/news/story/9/907619

中央社 台中17日電 2015-05-17

台中市近來陸續發現銀膠菊的蹤跡,它的花粉、短柔毛及腺毛可造成人體過敏。台中市農業局呼籲民眾共同防除。

農業局表示,銀膠菊原生於中南美洲,是外來有毒植物,因環境適應性強且生長迅速,目前台灣分布較多的縣市包括台南市、金門縣、彰化縣、雲林縣及台東縣等,多生於空曠地、路旁、海邊、河邊和坡地上,台中在這些區域也陸續發現銀膠菊的蹤跡。

農業局指出,銀膠菊開花時外觀類似滿天星,幼株與艾草相似,不知情的民眾易誤採集,甚至食用。

此外,銀膠菊花梗粗且具有柔毛,可與滿天星區別,而銀膠菊的花粉、短柔毛及腺毛可造成人體過敏,在國外曾發生放牧的牛羊誤食銀膠菊中毒的記錄,但目前國內尚未接獲因誤食銀膠菊中毒的消息。

農業局也呼籲,防除銀膠菊最佳時機以早春開花前最適宜,可以減低結實繁殖和花粉飛散的機會。防除方式以人力或簡單器具拔除,農地以農耕機具翻除,拔除後的植株可置於黑色塑膠袋中悶腐,或乾燥後焚燬。

農業局提醒,銀膠菊可能造成人體過敏,清除時請務必穿著長袖衣物、戴手套和口罩,清除後應儘速洗手。

fsj 提到...

魚苗放流 孩子揮手「送小魚回家」
http://udn.com/news/story/7322/908887

聯合報 記者邱奕寧/基隆報導 2015-05-18

基隆市政府魚苗放流活動今年首次開放外縣市民眾參加,20分鐘內全數額滿,昨天早上42艘娛樂漁船搭載700多人浩浩蕩蕩,從碧砂漁港出海到在基隆嶼海域放流10萬尾魚苗,小朋友排隊拿水桶「送小魚回家」,依依不捨揮手道別,樣子相當可愛。

台北市福智佛教基金會也響應市府活動,提供5萬尾烏魚苗,由該會學員在望海巷海域進行岸際放流,希望藉由放流行動,讓枯竭的海洋資源逐漸回復生機。

「我也要送小魚回家」,10餘位小朋友在家長陪伴下穿好救生衣登船,遊艇在豔陽下乘風破浪,工作人員一路上忙著為裝著魚苗的塑膠箱添冰塊,怕嬌弱的魚苗禁不住烈日高溫「翻肚」。

解說員表示,基隆嶼海域為大陸棚地形,同時也是人工魚礁區之一,海底資源相當豐富,魚苗入海後可以快速游到礁石區躲避、覓食,減少被大魚吃掉的危險。這次放流的魚種為嘉鱲魚,游到海中靠底棲生物為食,成年的嘉鱲魚最大體型甚至可以達100公分。

遊艇駛至基隆嶼海域,工作人員在狹小的船尾架設塑膠魚梯,大人輪流將嘉鱲魚苗分裝至小水桶內,讓小孩提著水桶送小魚回家。魚苗經由魚梯滑入海中,小朋友還捨不得離開,站在一旁看著小魚漸漸隱沒在海水中。

產業發展處海洋事務科長蔡馥嚀表示,基隆早在1970年代就開始放流魚苗,3年前改成親子放流,報名相當踴躍,今年第一次開放外縣市民眾參加,30組名額在開放報名20分鐘內就全數額滿。

家住蘆洲的李姓夫妻帶著一對兒女來放流魚苗,全家首次坐船出海,近距離看見基隆嶼的雄偉山勢,一家人看得目不轉睛,孩子直嚷嚷下次還要再來。



◆ 外木山大淨灘 清1公噸垃圾
http://udn.com/news/story/7328/908890

聯合報 記者盧禮賓/基隆報導 2015-05-18

臉書「基隆好美」粉絲團版主陳信助發起「外木山大淨攤」活動,吸引150多人參加,大家頂著大太陽撿垃圾,兩小時撿了近一公噸垃圾,恢復海岸美麗面貌。

陳信助說,這是繼228七堵瑪陵淨溪、329望海巷淨灘後,動手愛基隆第三發,響應的人數一次比一次多,大家都是自發性參與,還有遠從桃園、新北趕來,臉書「基隆人」版主「兔子」也到場力挺,令人感動。

為了安全起見,陳信助已先撿了兩桶的碎玻璃,和不少的注射針筒。他說,針筒可能是有人注射毒品棄置,也可能是醫療廢棄物處理不當流出,變成海漂垃圾,危及民眾安全,很要不得。

從新北來的上班族蔡亨鴻、朱鵬帆和賴柏勳,第一次參加淨灘,看見布滿垃圾廢棄物的海岸,感到很震撼。3人是兩年前軍中服役時同梯的好朋友,得知有人發起淨灘活動,熱血相挺。

經過兩個小時,大家合力清出134袋,967公斤的垃圾,其中占最多的是寶特瓶蓋,還有各種塑膠物、保麗龍、針頭、碎玻璃等,均交由環保局清潔隊處理,讓海岸恢復面貌。



◆ 日本菟絲子入侵 南屯溪成「疫區」
http://udn.com/news/story/7325/908628

聯合報 記者蘇木春、程遠述/台中報導 2015-05-18

外來種植物不只在山林、海邊可見,入侵市區也很嚴重!民眾近日發現南屯溪畔出現大量過去少見的「日本菟絲子」,不只矮灌木被寄生,路樹也被攀附,樹木被寄生後逐漸枯萎、壞死,外來種引發的「生態浩劫」在市區上演。

入侵台中的外來種植物不只菟絲子,還有小花蔓澤蘭,及銀膠菊、香澤蘭、互花米草等;農業局最近就發布警訊,原生於中南美的銀膠菊,中市已陸續發現蹤跡,銀膠菊有毒,花粉、短柔毛及腺毛可造成人體過敏。

市府農業局坦承:「預算不足,清除進度總是跟不上擴散速率!」今年防治外來種植物預算共245萬元,其中來自中央補助款160萬元,由廠商協助清除,但植物眾多又蔓生太快,清除不及。

居民說,3多前看到南屯區的南屯溪沿岸出現日本菟絲子蹤跡,今年已擴散到西屯區;整個溪畔變「疫區」,河道長530公尺都可見藤蔓攀附矮灌木叢,近幾個月更攀爬上路樹。

中市原鄉文化協會理事長江慶洲說:「志工協助清除,並向居民宣導清除方法,但民力有限!」志工也抱怨多次向市府通報,卻始終不見廠商處理。政府不重視,加上民眾不清楚植物特性,將拔除的菟絲子隨手丟路旁,造成更嚴重擴散。

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植物組長許再文說,日本菟絲子在台灣現蹤應在1990年,當時因中醫聲稱有壯陽功效,被引進台灣種植,先造成周邊植物與果園受害,近年從山邊往市區蔓延。菟絲子沒有葉子,是種藤蔓植物,觸手會吸附在宿主上吸收養分,情形不如小花蔓澤蘭全面入侵來得嚴重,但對生態影響仍不容忽視。

日本菟絲子尚未被林務局列入「外來種危害植物」,但台灣生態學會秘書長蔡智豪提醒,日本菟絲子繁殖極快,不能輕忽,清除過程任何斷枝掉落其他植物或土壤,就能存活、擴散,因此不能直接掩埋土壤,只能送焚化爐或直接火化。

fsj 提到...

中研院發現:CEK4酵素 增加種子油脂
http://udn.com/news/story/7314/911797

聯合晚報 記者嚴文廷/台北報導 2015-05-19

中研院助理林映辰以阿拉伯芥進行研究,發現種子中的「CEK4酵素」大量表現時,成熟的種子油脂會增加,其中三酸甘油酯增加兩倍、磷脂質可以增加1.5倍,目前在稻米、玉米中發現有相同酵素,進一步研究可讓種子含油量增加,未來可應用在生質能源或讓食用油脂生產更有效率。

中研院植物暨微生物學研究所助研究員中村友輝與助理林映辰,兩年前開始對阿拉伯芥進行研究,首度發現影響種子發育與油脂合成的關鍵酵素「CEK4酵素」,當酵素發生突變時,種子就無法順利發育,但酵素大量表現時,種子中的油脂含量卻可大幅增加,論文刊登在5月12日的專業期刊《植物細胞》(The Plant Cell)中 。

論文的第一作者林映辰,雖然僅有碩士學歷,研究能力卻絲毫不輸給博士,他香港大學生物科學研究所畢業後,就到中研院擔任助理工作,在老師的協助下完成這篇論文。他表示,選擇阿拉伯芥進行研究,是因為阿拉伯芥的基因組合比較簡單也被完全解開,進行基改較方便,未來希望其他研究單位能將研究成果擴及其他種子。

林映辰指出,經過基因改造後發現,當CEK4酵素大量表現後,三酸甘油酯增加兩倍、磷脂質增加1.5倍,目前得知稻米、玉米等種子都有相同酵素,理論上只要讓酵素高度反應,就能提升種子的油脂含量。目前植物食用油都是從種子榨取,成分主要是三酸甘油酯。

林映辰表示,他理解現在民眾對基因改造食品有疑慮,但研究只是希望加快速度,如果改以品種改良如接枝若能培養出酵素高度表現的種子,也能達到相同效果,只是需要比較長時間來進行改良。

林映辰強調,當種子的油脂含量增加兩倍以上後,未來不管是利用種子發展生質能源或榨取食用油,相同數量獲得的油脂會有加倍效果,未來可以進一步研究其他的種子。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著迷…花癡盜走全球稀有蝴蝶蘭
http://udn.com/news/story/7318/911116

屏東縣陳姓男子的蘭花園上周遭入侵,偷走六十多株珍貴蘭花苗,他自稱其中一株朋友寄放的稀有蝴蝶蘭,身價是廿八萬元,警方從陳的臉書上查出台中劉姓工程師涉嫌,日前前往台中搜查,起出失竊的蘭花,調查後依竊盜罪嫌將劉男移送法辦。

* 鳳凰木提前「大爆花」 6月畢典恐見不到
http://udn.com/news/story/7266/910992

中南部上半年缺水嚴重,時序入夏,繼黃花風鈴木之後,雲林、嘉義與台南市鳳凰木和阿勃勒,今年也提早半個月「大爆花」,紅火與金黃成為初夏印象,但欣賞美麗花卉之餘,有人擔心6月下旬驪歌輕唱時,可能就看不到繁花了。



◆ 基改酵母菌 能在家DIY嗎啡?
http://udn.com/news/story/6812/911863

聯合晚報 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 2015-05-19

科學家18日表示,他們已發現利用基因改造酵母菌製造嗎啡和可待因等鴉片類藥物(opiod)的方法,藥廠甚至毒販以後不需要罌粟即可生產嗎啡。

專家說,任何人只要擁有基本釀造技術,都可以利用這種酵母菌和簡單的釀造啤酒設備自製嗎啡。主持研究的柏克萊加州大學生物工程專家杜柏說,必須在簡易自製毒品成為現實之前,徹底思考有關問題。

柏克萊加大和加拿大協和大學團隊在「自然化學生物學期刊」發表報告,他們在酵母菌植入甜菜的一種酵素基因,使它能夠把糖轉化成嗎啡的一種前驅物,而科學家早就知道如何利用這種化學物製造嗎啡等麻醉劑。

專家說,目前這種程序效率還很差,用以自製嗎啡還很困難;但是,一些專家警告,自製嗎啡可能遲早會變得像釀啤酒一樣簡單,因此現在就應該考慮如何管理以降低此技術濫用的可能性。



◆ 台東縣海邊變垃圾場 民嗆環保局有心就抓得到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81681

自由 2015-05-19

議員要求環局向環境惡霸宣戰

〔記者黃明堂/台東報導〕台東縣近來多起把海邊當垃圾場的環保事件,引發公憤,海濱垃圾堆中有民眾豎牌嗆環保單位「只要有心,一定抓得到」在民氣可用下,縣議員洪宗楷昨天也要求環保局向環境惡霸宣戰。

環局:人力有限 請民眾協助

環保局長謝清泉昨天在縣議會答復洪宗楷質詢表示,縣府當然要向環境惡霸宣戰,但環保局人力有限,請民眾協助,在發現破壞環境行為時,以手機之類蒐證舉發。

上週有民眾發現豐里海邊被人棄置大量榴槤殼,縣議員洪宗楷透過臉書發布後,與熱心網友跟監可能業者,果然逮到棄置攤商,此事在網路引發熱烈討論,包括台東林管處等相關政府單位與環保團體也密集關注,在多處海邊、河川、保安林發現棄置垃圾。

民眾立牌批亂丟垃圾是禽獸

「原來台東這麼髒!」除了臉書眾人撻伐垃圾亂象,台東市太平溪出海口附近一處垃圾堆,也見民眾豎立木牌,直批亂丟垃圾的是禽獸,並且嗆環保局:「環保單位你好,只要你想要抓出這亂丟垃圾的人類禽獸不難,只要你有心!」

洪宗楷要求環保局要有向環境惡霸宣戰的勇氣和決心,結合相關單位加強巡察取締,不容台東縣的好山好水蒙塵。

環保局長謝清泉說,公部門人力實在有限,但只要接獲民眾檢舉,一定盡力追查,像最近荒野保護協會在都蘭海邊發現大量廢棄物,並拍到一輛疑似載運的貨車,雖無車號,但已請警方協助,透過調閱監視器追查中。

局長:舉發成功可獲檢舉獎金

謝清泉說,棄置一般廢棄物被查獲,可處一千二百元到六千元罰鍰,若事業廢棄物,罰責更高,且有刑事責任。台東民眾舉發並裁處成功,可獲罰金高達六成的檢舉獎金,請民眾踴躍檢舉,檢舉專線是0800066666。

fsj 提到...

「藍眼淚」觀光暴紅 馬祖樂,金門憂
http://udn.com/news/story/7314/913569

聯合報 記者林昭彰、蔡家蓁、賈寶楠/連線報導 2015-05-20

每年四至九月是馬祖賞夜光藻「藍眼淚」旺季,交通部觀光局昨天起推出「南竿北海坑道夜間搖櫓觀賞藍眼淚」遊程,「追淚」搶手,訂位秒殺,馬祖喜迎商機;但也有「藍眼淚」美景的金門憂心破壞生態,並不推薦。

馬祖海域近兩年藻類大量繁殖,夜間發出螢光,將沿岸海水染成藍色,當地人稱為「藍眼淚」,因景觀壯麗令人稱奇,不少民眾將照片貼上網路,「藍眼淚」暴紅。有遊客形容,出沒在馬祖海域的藍光,有如電影少年Pi、阿凡達般湛藍夢幻,置身黑暗中的藍色螢光是種幸福。

馬祖列島前年發現追淚客人數增,去年引為觀光資源,並舉辦攝影賽宣傳。過去馬祖一年平均遊客約八萬人次,去年增至十三萬,其中不少追淚人,除了台灣本島,香港等地遊客也為賞淚而來。

連江縣政府藍眼淚專案承辦人石人文說,今年光是勞動節三天假期就有上千人來追淚,預計今年觀光客將超過十三萬人次。

連江縣長劉增應表示,藍眼淚景色絕美,多次獲全球性觀光雜誌推薦。縣府建設局長劉德全說,南竿的大漢據點、北海坑道、珠螺灣等,每晚都有三、四輛遊覽車載遊客觀淚。

東莒的大砲連、神秘小海灣及大埔石刻等地也常見藍光美景。

馬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指出,坑道內無光害,追淚成功指數較高,傳統漁船搖櫓活動每晚七至九時,只能接待四十八人,目前預約超過九成,六月十八日前只剩下零星的席次。

金門海域也有如此美景,縣府觀光處長王中聖表示,金門藍眼淚數量不多,主要集中南海岸一帶,因研究顯示藍眼淚是一種生態汙染現象,因此金門暫不規畫旅遊行程,而是關注藍眼淚是否破壞生態、造成海水水質異常變化。

台大漁業科學研究所教授周宏農說,金馬的藍眼淚來自大陸沿岸海水「太肥」吸引藻類繁殖發光,是汙染產生的自然生態,但無毒無害,非工業汙染造成。

※ 相關報導:

* 台大研究「讓外島四季 都能賞藍眼淚」
http://udn.com/news/story/7314/913571

藍眼淚與大陸沿海汙染有關,學者甚至認為「是個美麗的錯誤」。連江縣政府委託台大教授周宏農繁殖無毒的螢光藻類,未來可望在不破壞生態前提下,觀賞健康美麗的藍眼淚。

周宏農說,藍眼淚是多種產出生物螢光的夜光藻類聚集形成,四月起降雨增加,尤其五月梅雨,都市廢水與農牧肥料被大量沖刷入海帶來養分,也使近岸海水產生湧昇流,夜光藻被帶往海面接受溫暖陽光,迅速繁殖,晚上就發光。

連江縣建設局長劉德全表示,連江以藍眼淚發展觀光,已委請台大研究「無害延長美景」。

周宏農說,他在實驗室培育出可存活半年以上的無毒夜光藻品種,漂流外海也不會產生危害,堪稱「人造藍眼淚」,藻類更有助消除溫室效應,讓生態環境更健全,他的目標是讓外島四季都能賞淚。



◆ 墾丁梅花鹿遭大獵殺? …是豬頭骨
http://udn.com/news/story/7470/913610

聯合報 記者潘欣中/屏東縣報導 2015-05-20

媒體報導墾丁國家公園有三百隻梅花鹿遭獵殺,屠宰鹿肉賣到山產店,鹿頭顱、骸骨則棄置在國家公園內的香蕉灣、籠仔埔草原一帶,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長劉培東昨天到場了解,發現有九頭梅花鹿遭野狗追咬死亡的新舊遺體,其餘則是豬骨,將請鎮公所清潔隊協助捕捉野狗。

墾管處昨天會同墾丁國家公園警察隊在香蕉灣海岸林內找到四十個動物頭骨,當地農民說,都是附近餐廳業者將熬煮大骨湯後的豬頭骨丟棄在此;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護研究所教授裴家騏檢視完全乾燥的頭骨說,從犬齒和門牙大小、形狀研判,是出生約半年的豬,不是外傳大批梅花鹿被獵殺。

非保育類的梅花鹿遭野狗追咬死亡,當地居民認為是大自然「物競天擇」自然現象,無需干預;裴家騏說,如果是本就存在的野狼、山豬咬死梅花鹿,就無需干預,但如果是人類棄置的流浪狗咬死,就要捕捉。墾管處人員表示,為防止梅花鹿破壞農作,農委會畜產試驗所恆春分所牧草區四周架設圍籬,卻成了梅花鹿無法逃脫野狗的障礙。

「不斷增加的梅花鹿,在恆春半島數量多少才算適當,沒有一定答案,要視梅花鹿對人類和環境造成的衝擊程度而定。」裴家騏說,如果蔬果農損和樹種被梅花鹿磨死,就有必要控制鹿群,侵入式結紮和開放狩獵有違社會觀感,可考慮最新的抗體免疫法或分散遷移到外地。抗體免疫法是國外研發抑制雌性動物荷爾蒙的疫苗,施打後不會發情,可達到節育目的,時效約二至三年。



◆ 向日葵枯死 花農質疑電鍍廠污染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81787

自由 2015-05-20

〔記者陳冠備/彰化報導〕北斗工業區旁的向日葵花田近日陸續枯萎,當地花農認為可能與附近電鍍廠排放廢氣有關,而近年來污染愈來愈嚴重,不只向日葵枯萎,連冬瓜也種不活。昨天下午彰化縣議員江熊一楓會同環保局、台中農改場等一同前去檢驗,希望能找出植物枯萎的原因。

指控趁天黑排刺鼻廢氣

當地的鄭姓花農指出,在今年五月初時,其所種植的向日葵看起來一切正常,想不到下起一場雨後開始變調,葉子浮現焦黑狀,連底部都如中毒般枯萎發黑死去,起初以為是常態的小面積損失,但是今年卻異常擴大,一萬五千株花紛紛枯萎,損失約二十五萬元,讓他不得不去找出病源。

他表示,經過多日追查,發現北斗工業區幾家電鍍廠會趁天黑之際排放聞起來刺鼻的廢氣,他找對方要求改善,卻遭對方拒絕,只好向當地的縣議員陳情,希望政府能找出污染源。

昨天上午,縣議員江熊一楓會同環保局、台中農改場等一同前去檢驗。台中農改場作物環境課課長白桂芳表示,初步看來受損的花卉不像是病蟲害,而向日葵的根系也沒有問題,植物會瞬間死亡恐怕跟環境受污染有關,不過還是要交給環保局再檢驗。

環局採集土壤、植物檢驗

環保局空氣品質科科長劉子云表示,電鍍工廠最常使用的酸鹼液,的確會產生有毒廢氣,該局會持續監測工廠排水、排氣是否正常,如果是屬於公害糾紛,農災部分要請農委會評估以便求償,至於目前所採集的土壤與植物,則需要一週時間進行檢驗,才能確定是否為空氣污染所造成。

※ 相關報導:

* 台灣山漆 大黃金花蟲情有毒鍾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81850

春夏交替之時正是昆蟲繁衍季節,太魯閣國家公園內的台灣「山漆」,全株有毒不能食用,但愛裝死的「大黃金花蟲」,卻終其一生都賴在有毒山漆上,對它不離不棄,情有「毒」鍾!

有毒「山漆」普遍生長在台灣中低海拔山區,白色乳汁若沾到皮膚,會讓人搔癢難耐,但在葉片上,卻能發現「大黃金花蟲」棲息其中不怕毒液,從卵、幼蟲、結蛹到成蟲,代代循環都在樹上,因外型黃澄澄又被昆蟲迷稱作「山漆上的皮卡丘」。

* 「起床驚見一地白」巨大蜘蛛網籠罩小鎮
http://udn.com/news/story/7470/913876

....雪梨晨驅報報導,南威爾斯古爾本鎮的居民華森(Ian Watson)發現許多黑色小蜘蛛覆蓋整地,過於密集的蜘蛛網讓他形容自己彷彿置身在白色隧道中。「真的很美,但同時我也感到十分懊惱,因為你根本無法完好的從蜘蛛網走出,這些蜘蛛絲一直黏在我的鬍子上。」

華森花了10分鐘好不容易出了城,回頭看去只見數百隻的蜘蛛漂浮在網上,而他的家則被覆蓋在其中。這種現象被稱為「天使髮絲」,研究這個現象的專家巴斯特菲爾(Keith Basterfield)表示,天使髮絲是協助蜘蛛大規模遷徙的自然現象,蜘蛛向空中吐絲,並利用氣流帶牠們離開地面,集體在空中移動遷徙。

fsj 提到...

全台唯一合法飼主 遭28歲台灣黑熊攻擊重傷
http://udn.com/news/story/7470/916010

聯合報 記者蕭雅娟、翁禎霞、徐如宜/連線報導 2015-05-21

飼養台灣黑熊近卅年的屏東縣長治鄉民李籐正,昨天被他餵養多年的熊爸爸「皮皮」攻擊受重傷,他妻子拿木棍反擊救夫也遭抓傷,夫妻倆都住院治療;李籐正懷疑皮皮發情期情緒焦躁才突然攻擊飼主。

七十一歲的李籐正曾從事賣滷味、養殖漁業,他一直對野生動物有特殊情感,也特別能收服牠們,廿八年前在南投山區見到奄奄一息的一對台灣黑熊,買回家飼養,展開熊人生。十多年前,黑熊夫妻生下寶寶,李藤正違反野保法遭縣政府開罰五萬元,他不服,甚至到立法院抗議,後來與縣府和解,成為全台唯一合法飼養台灣黑熊的飼主。

李籐正目前合法登記飼養的台灣黑熊有三公一母,包括熊爸爸「皮皮」、熊媽媽「乖乖」及兩隻年輕公熊,分住三間約一樓高,八、九坪大的籠子內。

傷人的黑熊皮皮,雖已廿八歲,仍十分精壯,站起來超過兩公尺高,傷人後仍若無其事在熊籠裡專心地啃著豬骨頭。

李籐正頭臉及四肢有多處撕裂傷,縫合後已無生命危險,傷口是否需整型要再評估;李妻受輕傷仍住院治療。他表示,早上打開籠子要餵「皮皮」時被咬住腳拖到籠子內而受傷,他決定將皮皮送給屏東科技大學保育類野生動物收容中心,其他三隻繼續飼養。

現場人員說,李籐正最近為黑熊套研究用電子項圈,母熊頭圍太小戴不住,昨天想改套在公熊身上,疑未先麻醉,套環過程惹惱黑熊,導致黑熊獸性大發,朝李頭部揮爪攻擊,李妻持棍反擊也遭抓傷,兩人在籠內大叫,李的孫子聽到呼救聲趕抵,把兩人拖出籠外。

屏科大野生動物保育所所長黃美秀副教授,早期和李籐正合作研究觀察台灣黑熊,她上周帶著電子項圈拜訪李籐正,洽談未來研究野生和豢養的台灣黑熊差異,李答應讓黑熊戴上電子項圈,以無線電追蹤黑熊行動。黃美秀表示,替黑熊帶電子頸圈前必須先施打麻醉劑,但這項計畫尚未申請,昨天並未讓黑熊皮皮攜帶電子頸圈。

「野生動物有野性,即使飼養多年,還是要保持距離。」黃美秀說,李籐正飼養「皮皮」快卅年了,但「熊其實是猛獸」,野性還是存在。

※ 相關報導:

* 美蚊子之都 亞特蘭大最多、芝加哥第2
http://udn.com/news/story/6813/914788

夏天已經來到,越來越長的白天和越來越炎熱的天氣容易招來蚊子。根據害蟲防治公司Orkin發布的美國蚊子之都排行榜,亞特蘭大成為美國蚊子災害最嚴重的城市。

fsj 提到...

花蓮衝3線纜車 颱風、地震怎辦?(節錄)
http://udn.com/news/story/7328/918052

聯合報 記者徐庭揚、游婉琪、邱立雅、范振和/花蓮報導 2015-05-22

近幾年,各地縣市政府期望複製貓空纜車的模式推動觀光,花蓮縣政府也規畫數條纜車路線,包括太魯閣興建同禮部落到崇德下台地的觀光纜車、鯉魚潭及金針山花海觀光纜車等,當中最具爭議的是蓋在斷層帶、總長19.9公里的金針山花海纜車。

....從北到南都有纜車,在颱風、地震頻繁的花蓮,是否適合?地球公民基金會花東辦公室研究員黃靖庭認為,不僅颱風、地震,3處纜車中尤以金針山花海纜車最不可行,因為正好有玉里斷層經過,過去就連鐵路也因此改道、路橋也損耗多條,「就算纜車真的蓋好,位於斷層帶上的纜車有誰敢搭?」

「知情人都反對!」安通部落青年Raway藍天壕表示,除山區地質脆弱,不適合開發外,部落也擔心大批遊客前來,造成的噪音、垃圾,同時勢必會吸引外來投資進駐,有炒地皮的疑慮。

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曾邀請專業團隊評估六十石山的纜車開發可行性,專家認為,800公尺高纜車行經路線林班地、國有地的土地取得有難度外,非花季時人潮少,卻仍要維修管理,「收支恐無法平衡」。

縣政府觀光處代理副處長彭偉族表示,纜車可以帶來遊客,解決山高路狹、山路會車時的險象,以及旺季山路塞車所造成的空氣汙染,還可以讓旅客從全方位角度,俯瞰縱谷優美景色,所有纜車路線尚在評估階段,獲行政院國發會支持。

看好纜車觀光 前提是配套要足

【記者邱立雅、徐庭揚、游婉琪/花蓮報導】花蓮縣政府在太魯閣、鯉魚潭與赤柯山、六十石山等3處規畫纜車,主打低碳旅遊風,地方人士除了期待纜車帶動觀光外,更關心興建前的評估是否完善與相關配套是否做足。

※ 詳見原站。



◆ 大陸垃圾年漂百噸來金馬 立委盼陸方具體回應
http://udn.com/news/story/6656/918904

聯合晚報 記者程平/台北報導 2015-05-22

大陸海漂垃圾造成金馬地方政府沉重的負擔,光是去年金馬海漂垃圾的清運量就分別高達544及462公噸,無黨立委陳雪生說,雖然23日起舉行的「夏張會」已經將此案設定為討論議題,但由於並非是主要議題,憂心暫時無法獲得陸方具體回應。

大陸海漂垃圾問題嚴重,依照環保署的統計,自99年到103年,金門每年要清運海漂垃圾高達4、500公噸,102年更逼近600公噸,連江縣每年要處理的海漂垃圾,在去年也達到創紀錄的462公噸。

曾向國台辦、俞正聲反應

陳雪生說,只要一碰到暴雨暴潮,大陸海漂垃圾就飄到馬祖,雖然他曾跟大陸國台辦及大陸政協主席俞正聲談過這個事,可是依舊沒什麼結果,因此才會希望接著這次在金門舉行的夏張會,他能和連江縣長劉增應一起過去參與討論。

陳雪生說,由於這次會議的主題設定在貨貿協議、陸客來台中轉、兩岸互設辦事處及亞投行等議題,海漂垃圾只是被設定在金馬地方議題的其中一項,加上地主金門縣長陳福海希望,把地方議題聚焦在金門引水、送電等事項,因此也拜託他和劉增應不要過去。

不過陳雪生還是希望,這次夏張會中,陸方能就海漂垃圾的問題具體做出回應,雖然他知道大陸已經在部分地區設有攔截網,但海漂垃圾問題依舊嚴重,因此除了希望大陸方面能拿出更有效的管制措施,也希望在處理海漂垃圾的經費上,給予我方實質補貼。



◆ 狂犬病疫苗 新北逾期未打最高罰15萬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82576

自由 2015-05-22

〔記者李雅雯/新北報導〕農業局動物保護防疫處即日起開始寄發「狂犬病疫苗預防注射通知書」的飼主,即日起為犬貓完成狂犬病疫苗施打,逾時未完成,將依動物傳染病防治條例第十三條規定,開罰三萬至十五萬元不等,首波通知單寄發對象為新北市轄內一○四隻獒犬飼主,要在六月十五日前完成狂犬病疫苗注射。

動保處長陳淵泉說,目前全市登記的犬貓有十一萬三千四百○九隻,今年度尚未施打者還有五成,而兩年前鼬獾染狂犬病期間,施打率近百分之百。陳淵泉表示,有多隻犬貓的大型社區,或是偏遠山區有需求者,皆可與動保處接洽,評估由公務獸醫前往協助施打。

本月初五股區發生藏獒犬咬傷路人和動保處工作人員事件,因為無法確認該隻藏獒犬有否施打狂犬病疫苗,受傷人員在急診室處理傷口外,還需補強人用狂犬病疫苗及免疫球蛋白。

農業局長廖榮清指出,狂犬病為人畜共通傳染病,飼主必須每年定期為貓犬施打疫苗,請轄內飼主配合。

※ 相關報導:

* 大象搶相機與遊客玩自拍 網友直呼超萌
http://udn.com/news/story/6810/918641

近來網路上瘋傳了一張極為kuso的照片,一名加拿大學生至泰國帕岸島(Koh Phangan)旅遊,在餵大象吃香蕉的時候,發現大象對手上的香蕉興趣缺缺,反而是對他的相機充滿了好奇心,一口氣就用鼻子將相機捲走了,而留下這張經典的自拍照。

* 小海豹不請自來 萌翻餐廳顧客
http://udn.com/news/story/5/918476

貓咖啡已不稀奇,美國加州新港灘的一家餐廳,上星期來了一名不速之客,一隻小海豹,模樣萌翻所有顧客。

南加州的新港灘(Newport Beach)是遊客的好去處,港邊有不少餐廳,提供遊客不同的選擇。「洛杉磯時報」報導說,一個多星期前,新港灘的一家餐廳迎來一隻小海豹,這家餐廳的員工打趣說,這隻小海豹因為沒有身分證明,根據法律,無法提供含酒精的飲品。

....在新港灘所在的橘郡(Orange County),觀看海豹已經愈來愈普遍。專家指出,由於海水溫度上升,使得愈來愈多的海豹不是深入海洋,就是選擇往海岸上遷移,也意味著海豹媽媽必須花更多時間尋找食物,照顧小海豹的時間也相對減少。

fsj 提到...

「在地漁民別抓」 澎湖底刺網政策逼走模範警
http://udn.com/news/story/7327/920090

聯合報 記者許玉娟/澎湖報導 2015-05-23

「平平攏係違法使用底刺網,在地漁民不用抓,外地漁民就要嚴格取締?」曾當選全國模範警察的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警察小隊長蕭再泉,不滿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碰到漁民抗議就軟腳」,心灰意冷寫調職單po網,網友抱不平力挺他,「堅持做對的事!」海管處承諾,努力取得兩全其美的辦法。

蕭再泉在臉書po文:「在地漁民違法使用底刺網,要我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外地漁民違法使用底刺網,就要嚴格取締,這是什麼道理?」感嘆主管機關軟弱,長官不挺,不如歸去,「台灣又多一個紙上談兵的保護區」!

網友留言一面倒!網友「流星田」替他加油打氣,希望蕭續留南方四島,為澎湖打造一個海洋聚寶盆!他的長官如看到貼文,應考慮把對海洋保育有熱情的警界新進放進南方四島,讓大量新的種子,流進每一個有海的縣市。

據悉,事情起因是海管處周二邀集專家學者及相關主管機關代表,召開澎湖南方四島海洋國家公園經營管理諮詢會議,現場來了比諮詢委員還多的南方四島居民與民代,反應海洋國家公園成立後,對他們原有的底刺網魚撈作業,取締太嚴格!

蕭的友人透露,海管處在現場盡其所能安撫漁民,強調會有配套措施,私下卻要蕭再泉對在地漁民「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只要勸導就好了」,才讓蕭灰心喪志求去。

因違法使用底刺網猖獗,也衝擊到使用傳統漁法的漁民,常對蕭抱怨影響生計,「他們把網子都放到沿岸了」,「警察不是應該保障合法、取締非法!」讓蕭很難為,「真的做不下去了」!

海管處副處長呂志廣說,蕭小隊長個性正直、工作認真,看到不法一定取締,「我們當然希望他留下來!」

他表示,東吉嶼有兩戶漁民使用底刺網捕魚已經幾十年,現在被制止一定會不高興,但海管處會繼續溝通,不排除收購漁網、輔導轉業,或協調他們到容許底刺網作業的海域,兩個月內會有明確結果。

※ 相關報導:

* 澎湖設季節性禁漁區 底刺網非不能用
http://udn.com/news/story/7327/920093

澎縣府為保育海洋漁業資源,102年公告「澎湖南方四島周邊海域禁漁區限制事項」,限制底刺網漁船筏不得進入「完全禁漁區」及「底刺網禁漁區」,唯「底刺網季節性禁漁區」,只限制每年農曆9月到隔年2月不得進入,並非完全斷絕使用。



◆ 多背一公斤回收物 蘭嶼路跑響應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83142

自由 2015-05-24

〔記者陳賢義/台東報導〕台東縣蘭嶼鄉昨舉辦「二○一五蘭嶼馬拉松活動」,吸引上千好手參加,台東縣環保局與台灣路跑馬拉松協會、台灣極限鐵人協會同步發起「多背一公斤,蘭嶼亮晶晶」的綠色公益,請選手賽後協助將資源垃圾帶離蘭嶼。

台東境內海邊近日頻傳民眾任意丟置廢棄物事件,環保局和警方聯手防堵查緝,接連裁罰。環保局推動垃圾減量與資源回收宣導,還動員環保大使「環保小鹿」在富岡漁港迎接返島選手,集中大家回程帶回的回收物。

儘管天空飄起雨絲,上千名選手毫無退意,除讚聲雨中路跑別具風情,也不忘了途經補給站,拿出隨身攜帶環保杯填裝礦泉水,沿路不見隨手丟棄垃圾的情形,觀戰鄉民掌聲加油。

「三瓶四瓶不嫌少,九瓶十瓶感謝您」原本擔心成效不佳,結果出奇的好。環保局表示,回收寶特瓶責由富岡里媒介當地回收個體戶,以公益角度關懷弱勢,活動結束後將在富岡港下船處設置「台東公益資源回收桶」,由富岡里長期認養,歡迎離島客繼續幫忙帶回島上資源回收物;藉由「多背一公斤」的公益精神,商請選手清理島上垃圾,除了希望帶動日後辦理觀光活動的另類環保思維,同時激發遊客與旅遊地的友善相處模式,實踐「綠色旅遊」的願景。



◆ 生物多樣性日 動物園「蟲」新探索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23000586-260107

中國時報 2015年05月23日 張潼/台北報導

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今年台北市立動物園以演化上極為古老、身影遍布各種生態環境的昆蟲為主角,舉辦「解開昆蟲密碼-昆蟲多樣性探索」特展,讓民眾認識昆蟲,進而思考生物多樣性主題。

動物園發言人曹先紹表示,大自然中,已被命名的動物至少有130萬種,其中屬於節肢動物門昆蟲綱的便佔了76%以上。此外,昆蟲也是早在3億5000萬年前就存在地球上的生物,期間經過不斷演化、存活至今。

曹先紹說,動物園這次選擇了種類與數量都勝過其他動物分類群的昆蟲,擔任生物多樣性日代言人。透過特展,民眾可以看到牠們適應環境的「強項」,如螳螂用鐮刀手捕食獵物、龍蝨在水裡游泳會從屁股排出空氣泡、用放大鏡觀察昆蟲標本等畫面。

這次特展除了靜態展覽,至今年6月底前的每個周六,特展區也推出「與大自然捉迷藏」互動式活動,邀參加民眾尋找昆蟲的身影;每個周日則有昆蟲達人講座。詳細活動時間可上動物園網站查詢。

此外,動物園教育中心也和非洲動物區共同推出攝影特展,民眾可從影像畫面中,觀察地球上豐富的物種與生態。展出作品有6大主題,包括永續海洋、山光水色、大地雕刻師、「里山、里海、里川」、人與自然、大千世界,共有超過200件作品。

fsj 提到...

烏石港深挖溫泉 居民怕地層下陷
http://udn.com/news/story/7328/921748

聯合報 記者林縉明/頭城報導 2015-05-24

宜蘭縣頭城鎮烏石港重畫區,最近有多個建案業者申請鑿井挖溫泉,縣議員林東成昨天質疑,建商開挖深度逾千公尺,重畫區又是填土造地,讓人擔心是否造成地層下陷。學者說,業者開鑿深度早已打到地床,抽出的是鹹水,破壞水資源生態。

據了解,礁溪鄉地底下數十公尺,就可以挖到溫泉,挖愈深水溫愈高,頭城鎮烏石港重畫區早期曾有建商挖到溫泉,開挖深度約500至1000公尺,但溫度沒有超過30度以上,未達溫泉標準,不符經濟效益作罷。最近隨著建案增加,有業者重啟鑿井開挖工程,深度達千餘公尺,終於有一家挖到溫泉,帶起後續業者爭相申請開鑿水井,也希望能挖到溫泉。

「真的有溫泉嗎?」縣議員林東成說,當地民眾很擔心,業者為求挖到溫泉,深度越挖越深,但烏石港重畫區是填土造地,底下都是爛泥巴,如果一直向下挖抽溫泉水,超量抽水,恐怕有地層下陷的危險,要求縣政府從嚴把關。

縣府工務處統計,烏石港重畫區已核發水權建案1件,後續還有3件核准準備開挖、2件審核中。據了解,烏石港重畫區內偏向地熱泉,與一般有熱源的溫泉不同,由於還在開發階段,尚未掌握溫泉水量,加上非溫泉管制區,沒有實施總量管制。

工務處表示,建商挖溫泉必須先申請開發許可,提出開發計畫,由縣政府邀集專家學者組成審查委員會,針對地質、水質影響評估,獲准才能進行開發,挖到溫泉還需提供泉質報告,符合標準後才會核發水權。

宜蘭大學教授張智欽說,烏石港重畫區鑿井深度遠超過填土區,有些開發案甚至打到地床,抽出來的幾乎是鹹水,含有氯化物,對當地水生態恐怕造成影響,建議縣府要適當管制保護水資源。

※ 不怕挖到岩漿庫?



◆ 〈全球首座〉 模擬土石流 可調控土砂流動試驗場啟用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82753

自由 2015-05-23

〔記者佟振國/仁愛報導〕台灣又多了一項世界第一!國立中興大學與農委會水土保持局聯手,在仁愛鄉惠蓀林場蘭島溪土石流潛勢溪流,成立全國也是世界第一座「原尺寸可調控流量土砂流動試驗場」,昨日正式啟用,並模擬堰塞湖潰壩造成洪水、土石流釀災情形,中興大學農資學院院長陳樹群表示,希望藉此提升土石災害防災技術,為人類土砂災害防治提供嶄新思維。

興大與農委會合作 盼提升防災技術

八八風災造成小林村一夕滅村的慘劇殷鑑不遠,也凸顯近年來氣候變遷導致土砂災害規模與危害程度更為嚴重,各界對多種土砂災害也從早期消極防治轉而積極監測預警,因此中興大學特別在仁愛鄉惠蓀林場的土石流潛勢溪流蘭島溪,成立該試驗場,並由農委會水保局支援實驗經費,昨天試驗場正式啟用並進行災害模擬,有中國、加拿大的學者團隊前來觀摩。

利用人工造洪 引發土石流

試驗場利用上游能高大圳「人工造洪」引發土石流,規模相當中度颱風所帶來的暴雨,挾帶泥沙和土砂宣洩而下,衝擊人工堰塞壩,當土堤難擋水流、土砂衝擊壓力而潰決,研究人員趕忙以多項精密儀器監測水位變化、壩體潰決等數據,找出土石流引發堰塞湖潰決破壞機制,配合上游自動雨量觀測站,建立土石流爆發及堰塞湖潰決預警機制,即時發布警報,疏散下游居民,將傷亡減至最低。

水保局長李鎮洋指出,國內外對於土砂災害防治的現地觀測實驗需求很高,也有必要讓更多學術或民間團體了解水土保持及土石流防災技術,特別與中興大學合作完成試驗場,得以研究堰塞湖潰決所引發的災害,不僅提供土石流防災科學實驗,也是最佳的戶外水保教室。



◆ 基隆海底 宛如垃圾場
http://udn.com/news/story/7314/921940

聯合報 記者林孟潔/基隆市報導 2015-05-24

昨天是世界海龜日,但兩個月來,新北、基隆海邊至少通報十起海龜死亡案例,死因多是吃進海洋垃圾或被廢棄魚網勾纏,甚至有海龜疑似被漁網勾頸斷頭,死狀淒慘。

基隆市救難協會祕書長彭冠年上月底帶新隊員到基隆望海巷及瑞濱海域潛水訓練,發現海底宛如垃圾場,塑膠類垃圾、瓶罐、魚網、輪機濾芯等垃圾遍布,「我還以為游錯地方,游到天外天垃圾場」;日前協會主動發起「淨海」活動,廿一名隊員下海徒手撿垃圾。

隊員一下水,放眼海底垃圾場,直呼「太多了,怎麼可能撿得完」。約一個小時,垃圾就集滿五十袋,重達上噸,塞滿一輛小貨車。彭冠年說,當天清理的垃圾還不到十分之一。

彭冠年表示,海底垃圾以棉被、漁網最難清理,它們埋在泥沙中,吸水沉重,面積又大,隊員必須用鋒利的剪刀裁剪後,分批拉上岸,附近民眾見狀,也紛紛上前幫忙。淨海過程中,有隊員不慎被水母螫傷,但接下來還是會持續淨海。

海洋大學教授程一駿表示,三至五月是海龜死亡高峰期,海龜在春、秋季從外海游回近海,主食從海中的浮游生物成藻類、小管或魚蝦,牠們沒有舌頭、牙齒,無法辨別食物味道,常一股腦地吞進大量海洋垃圾,台灣海龜九成九肚子裡都有垃圾。



◆ 登山不帶手杖 壽山獼猴變友善
http://udn.com/news/story/3/922216

中央社 2015-05-24

「獼猴看到登山客持手杖當然有戒心啊」。胡雲鵬為了記錄壽山「人猴關係」,歷經3年影像紀錄,體悟到人猴關係緊張的原因。

高雄市政府統計壽山國家公園內約有1400隻台灣獼猴,主要分布在中山大學附近山區和軍事管制區內,有不少獼猴常下山到附近民宅偷取食物,闖進學生宿舍偷竊或向遊客搶食等,連附近寺廟供桌上的水果也不放過。

退休業餘攝影家胡雲鵬有感於媒體對壽山緊張的「人猴關係」新聞,決定自己透過影像探究壽山獼猴的撒潑程度。

68歲的胡雲鵬用3年的時間幾乎天天登壽山,有時清晨4時就上山到下午6時才下山,一整天的影像觀察紀錄,他拍攝了10餘萬張人「人猴互動」的照片,透過影像裁判人猴關係。

1000多趟登山記錄,有過被群猴齜牙裂嘴、群猴追逐等對待,食物被搶更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了,胡雲鵬說,慢慢地觀察到了猴群的憤怒來自於遊客登山杖、手杖等威嚇侵犯,是導致牠們心生防備的主因。

胡雲鵬說,他漸漸了解獼猴特性與防備的心理,他卸下心防,不使用手杖,面對獼猴採蹲姿互動觀察,獼猴變得友善、親近、沒有攻擊性了。

3年多的探究,胡雲鵬說「人類真的虧待獼猴了!」。他說,山林是牠們生態區,人類驅趕攻擊,不友善對待,當然威脅群猴棲息。胡雲鵬一幅幅人猴互動影像,傳達友善對待、和平共處的意涵。

胡雲鵬壽山台灣獼猴攝影展在高雄文化中心至真堂展出到6月2日。



◆ 人造犀牛角 可救犀牛免於盜獵
http://udn.com/news/story/5/922329

台灣醒報 記者張振鴻╱台北報導 2015-05-24

3D複製的人工犀牛角有望舒緩犀牛盜獵情形。美國生技公司研發出的人造犀牛角,從基因層面來看,和一般犀牛角完全無異,可用來替代成為製造藝術加工品與醫療食品的來源。目前人造犀牛角正在進行相關審議,希望近期便能通過核准上市,未來也將生產象牙與虎骨等製品。

犀牛角一直被認為具有多種醫藥療效,像是可以解宿醉、治療癌症、健康保健品和中藥,因此一支犀牛角可以在中國、越南等國家賣到300萬台幣的價格,經估計,犀牛角在全球有近150億元台幣的市場價值,因此造成不少盜獵情形。據《CNN》報導,美國生技公司Pembient使用基因合成方式,已製造出和自然犀牛角幾乎相同構造的人造品,並使用3D列印技術大量生產,可取代天然犀牛角。

該公司執行長馬庫斯表示,犀牛角主要由一種特別的角質蛋白所組成,在成功破解該蛋白質的基因密碼後,可利用剩餘的天然犀牛角粉末再製,以及透過蛋白質的合成,成功生產出從外觀到內在成分組合上皆與一般犀牛角相似的產品,並透過近年相當流行的3D複製技術生產,有效降低製造成本。

全球犀牛盜獵情形嚴重,根據統計,目前世上僅存5隻北非白犀牛,瀕臨絕種,連肯亞政府都不得不派出警衛荷槍實彈,24小時貼身保護;西部黑犀牛更是可能自2006年後就已滅絕,其他種犀牛也面臨相同危機。馬庫斯指出,自己一直希望藉由科技方式做出能保育犀牛的貢獻,因此在基因破解與3D複製技術的成本持續降低下,Pembient研發出能取代天然犀牛角的人工製品。

據了解,3D列印出來的犀牛角質地堅硬呈棕紅色,在許多專家眼中幾乎能以假亂真,成為取代藝術加工品與藥材療效的替代品。「不只是犀牛角,接下來的目標是穿山甲、象牙與虎骨。」馬庫斯表示,希望未來能利用相同技術生產更多以動物來源作為產物的替代品,防止人們的盜獵情形持續對全球生態圈造成難以彌補的傷害。

fsj 提到...

奈米實驗難「凍齡」 女王頭恐斷
http://udn.com/news/story/7314/924165

聯合晚報 記者邱瓊平/台北報導 2015-05-25

享譽國際的野柳「女王頭」恐怕難逃斷頭命運;北觀處委託台大高分子所教授謝國煌進行奈米塗料補強岩石技術戶外實驗,但觀察九個月後發現,北海岸溫度、濕度與日照變化大,加上冷熱收縮劇烈,四顆實驗蕈石出現剝落、白化現象,近期將用新方法重新施作,若科技無法克服大自然的威力,預估5到10年女王頭就會斷頸。

野柳地質公園是國外觀光客來台必遊景點,又以「女王頭」最受歡迎,由於「女王頭」已變成細頸女王,頸部周長已從民國95年時的144公分,降至目前約只剩126公分左右。北觀處近年積極尋找其他「皇室家族新成員」,從園區內選出「俏皮公主」,卻無法取代「女王頭」的地位。

為了搶救「女王頭」,北觀處去年舉行民調,六成三民眾和萬里居民支持用奈米科技修補,遊客、學者贊成比率也都超過五成。台大教授謝國煌去年8月底選定四顆位於「女王頭」周邊、立地環境相近的蕈石,進行實地奈米科技藥劑實驗,運用十種不同工法施作,觀察蕈石的外觀變化。

觀察九個月後,謝國煌發現,蕈石受到劇烈的冷熱收縮,奈米科技藥劑塗抹之後,又碰到連日降雨,導致蕈石出現剝落、白化現象,目前找到可以克服白化的新方法,近期會進行表面處理,將再觀察三個月。

北觀處要求女王頭的復健計畫,必須維持原來的蕈石色澤,不能出現白化現象;謝國煌說,奈米科技藥劑可增加岩石強度、延緩風化,但施工技術還須更為純熟,才能讓外觀接近原來的色澤。

北觀處秘書郭振陵則說,北觀處曾作過調查,多數遊客反映若「女王頭」斷頸,不會影響參觀意願,管理處在「女王頭」延長壽命議題上也持開放態度,尋求不破壞原貌的可行技術,曾有國外單位提出建議,但礙於可能會破壞岩石表面,未被採用,目前除了奈米科技藥劑,沒有其他的技術。

郭振陵表示,除非後續實驗能確認保持原有色澤,且不影響外觀和美感,才會同意在「女王頭」本尊上施作。

※ 相關報導:

* 搶救野柳女王頭 保原色再試3個月
http://udn.com/news/story/7314/925367

為搶救搖搖欲墜的野柳女王頭,交通部觀光局北海岸及觀音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委託台大高分子科學與工程學所教授謝國煌,以「奈米塗料補強岩石技術」測試女王頭附近的蕈狀岩,目前雖可提升岩石硬度,仍需克服化學藥劑產生的白化現象,盼能維持原有色澤。

謝國煌昨天說,如果1公分厚的奈米塗料平均分布在女王頭上,硬度可達水泥的2倍,可讓頸部撐20年以上沒問題,他的理想是「永久不斷」。



◆ 打造彩色海龜 守護琉球海域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26000633-260107

中國時報 2015年05月26日 許智鈞/屏東報導

5月23日為「世界烏龜日」,屏縣琉球鄉聚集近70位藝術家、遊客及志工為海龜整理沙灘,並利用撿拾來的廢棄物打造直徑10公尺的彩色海龜地景藝術,呼籲大家一起保育海龜棲地,改變人類生活行為以減少對海洋生態的影響。

小琉球沿岸為裙礁地形,有數百隻綠蠵龜在此定居,離岸10公尺內就可目睹海龜的身影。活動當日一夥人在蛤板灣淨灘時,屢見海龜浮上水面呼吸,彷彿也想加入行列,可愛的模樣讓大家幾驚呼連連,也讓保育信念更為堅定。

在藝術家許沁雯的帶領下,大家將現場撿到的免洗餐具、飲料杯、寶特瓶、保麗龍依照顏色分類,在沒有使用任何的顏料下,發揮創意完成1隻長寬10公尺的大型海龜,並以漂流木、樹葉、椰子等自然物質點綴,讓它更是栩栩如生。

許沁雯指出,海龜遭遇的種種危機都與「人」密不可分,人類捕捉、誤食塑膠袋、遭漁網纏繞導致斷肢等,都是數量銳減的主因。海龜四肢是用島上志工過去淨灘收集的610隻拖鞋,期望用強烈視覺效果,使現今海洋生物面臨的生態問題更受重視。

23日啟動的「攜手守護琉球海域,共同呵護全球海龜」活動也將持續進行,4位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將到小琉球島上3所小學與1所國中,帶領學童共同認識海洋環境並進行藝術創作,盼生態保育觀念能向下紮根。



◆ 國家公園 「蛋黃蛋白」計畫啟動
http://udn.com/news/story/7238/922893

聯合報 記者余佳穎/台北報導 2015-05-25

國家公園也要跨域加值,藉由「蛋黃蛋白」互相挹注,提升國家公園自償率達到2成。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委黃萬翔指出,希望國家公園與周邊透過中央、地方共同合作,帶動周邊觀光景點發展,達到「共存共榮」的目標。

國家發展委員會日前在委員會議上通過內政部提報的「105年至108年國家公園中程計畫」。預計4年內投入78.41億元,在既有財源、創新財務方案開展下,4年將帶來超過6630億元的經濟價值。

國發會副主委黃萬翔指出,本次計畫首次導入「跨域加值」,要以「蛋白蛋黃區」概念提升國家公園自償率,未來國家公園不再只靠門票收益,而要打破「國家公園中央管」、「週遭地區地方管」各自為政,藉由中央地方互相合作,創造更大的產值。

黃萬翔以墾丁國家公園為例,由於墾丁國家公園受到法規限制,無法興建商業旅館;鄰近的恆春到墾丁只要5分鐘時程,因此建議可以將「蛋黃」區的墾丁與「蛋白」區的恆春結合,將恆春當作墾丁的行銷窗口、建立飯店設施等,可望同時帶動墾丁、恆春發展。

根據內政部報告指出,4年後國家公園自償率要達到20%;黃萬翔表示,預計明年上半年,各國家公園將提出各別事業財務規劃,目前太魯閣、陽明山、金門已提出,其中金門自償率已達1成8。

何謂「蛋黃蛋白」計畫→

國家公園與周邊景點,透過中央、地方共同合作,帶動發展共存共榮。

※ 蛋白過度開發,蛋黃難保不受影響。



◆ 赤龍懸空 史書載千則飛碟紀錄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25000810-260301

旺報 2015年05月25日 記者洪肇君/台北報導

現代人相機、手機隨手可得,拍到不明飛物的機率也高,但中國歷史上,古人記載不明飛物的紀錄就超過一千則,甚至有人被飛碟帶上高空,飛至數百公里遠的山頭降落,再花18天獨自走路回家的紀錄。

中國古代天文學非常發達,統計各類史書記載哈雷慧星共31次。現代科學發達,人類已知哈雷慧星每隔76.1年繞經地球一次,而地球上最早的觀察紀錄見於《春秋》,魯文公十四年「秋七月,有星孛入於北斗」。這一年是西元前613年。有天文學家往回推算,確認這記載無誤。

哈雷之外,還有各種奇異天文怪象,早在三代的夏桀時期,「夏帝八年,十日並出」同樣說法出現在《竹書紀年》《古今圖集成》。《竹書紀年》是戰國時代的竹簡,夏帝八年指的是西元前1811年。

飛碟的相關記載更多,《廿四史》「明武宗正德七年六月丁卯夜,招遠有赤龍懸空,色如光,盤旋而上,天鼓隨鳴」。招遠即今天的山東省招遠市,產金出名,明武宗正德七年為西元1512年。

大文豪蘇東坡,於北宋神宗熙寧四年十一月三日,夜宿江蘇鎮江金山寺,竟然也看到了奇怪的景象,〈遊金山寺〉有這幾句「是時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江心似有炬火明,飛燄照山棲鳥驚,悵然歸臥心莫識,非鬼非人竟何物。」

至於稗官野史或地方志、筆記閒談,唐段成式《酉陽雜俎》提到,唐穆宗年間「長慶中,八月十五夜,有人玩月,見林中光屬天,如疋布,其人尋視之,見一金背蝦蟆,疑是月中者,工部員外郎張周封嘗說此事,忘人姓名。」

最著名的幽浮擄人事件則紀錄在湖北省《松滋縣誌》,清光緒六年五月八日(西元1880年),「西岩咀覃某,田家子也。晨起,信步往屋後山林,見叢薄間有一物,光彩異常,五色鮮豔,即往撲之,忽覺身自飄舉,若在雲端,耳旁颯颯有聲,精神懵昧,身體不能自由,忽然自高墜下,乃一峻嶺也。覃某如夢初醒,驚駭非常,移時來一樵者,詢之,答曰:『余湖北松滋人也』,樵者咋曰:『子胡為乎來哉?此貴州境地,去爾處千余裡矣。』指其途徑下山,覃丐而歸,抵家已逾十八日矣。究不知所為何物籲,異哉。」

fsj 提到...

花蓮議員挺纜車 「台灣哪裡沒地震?」
http://udn.com/news/story/7328/927528

聯合報 記者游婉琪/花蓮報導 2015-05-27

花蓮縣擬在秀林鄉同禮部落蓋纜車,引來外界質疑花蓮風災地震多,恐不適合蓋纜車。縣議員許淑銀昨天說,921地震後,日月潭還不是照樣蓋纜車,纜車可以帶動觀光,給部落一個生機。

花蓮縣議員許淑銀昨出席由立委高金素梅主持的同禮部落道路整修說明會,直指「台灣哪裡沒風沒雨沒地震?」她強調,同禮部落蓋纜車,「一點都不會破壞當地生態」,且將來觀光纜車開通後,從崇德台地將遊客載到同禮部落上,部落居民還能培訓成導覽解說員,在山上經營小民宿、製作風味餐,「就算賣土雞蛋也會發大財」。

對此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副處長張登文表示,礙於現行國家公園法規,興建觀光纜車確實不容易,必須與相關局處單位進行協商規畫,才不會造成山林破壞。

秀林鄉代表、同禮部落自然生態自治協進會理事長郭新勇則說,族人期待的是一條安全回家道路,運送民生物資,過度開發與過多的觀光客上山,並非族人所樂見。

※ 想想貓纜。



◆ 戒啤酒、花香香水 可防蚊子咬
http://udn.com/news/story/7266/929034

世界日報 編譯宋凌蘭/綜合26日電 2015-05-28

晴朗夏日令人想長時間待在戶外盡情放鬆享受,但是因為蚊子攻擊而不停拍打和抓癢,真是大煞風景。蚊子也可傳播像西尼羅病毒之類的危險疾病。

研究顯示,某些因素會使某些人更容易被蚊子叮,包括懷孕、體溫高、血型是O型等。如果你確信蚊子特別愛叮你,以下幾個簡單的須知,能減少蚊子打擾你的頻率。

選擇不含化學物的防蚊液:最易防範蚊子的是防蚊液,但是請別每天都把大量的待乙妥(DEET)塗在身上。較安全的選擇,是蚊子大敵檸檬尤加利油(oil of lemon eucalyptus),不妨試試Repel的產品。

注意出門時間:黎明和黃昏時最好留在室內,因為很多種蚊子這時候最會叮人。

清理兒童塑膠泳池:蚊子愛在死水滋生,所以要經常清理泳池。

穿白衣:深色特別吸引蚊子,大概是因為深色看來像牠們附在身上吸血的暗色動物皮毛。穿明亮的淺色衣服,可減少對蚊子的吸引力。

避免用花香味的香水:整個人聞起來像薔薇當然很棒,但你可能要付上被蚊子攻擊的代價。蚊子喜歡花蜜的程度,幾乎不亞於愛叮人,所以夏天少用花香味的香水。

遠離啤酒:研究顯示,蚊子較愛叮喝啤酒的人,而飲用其他酒類是否也會被蚊子叮得較慘,目前還未被證實。

※提醒您: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酒後不開車



◆ 陸放50萬隻疫苗蚊 打擊登革熱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27001012-260309

旺報 2015年05月27日 記者陳怡君/台北報導

蚊子也能打疫苗!大陸爆發20年來最嚴重登革熱疫情,於是疾控單位嘗試「以蚊滅蚊」防疫法,在疫情最嚴重的廣州,釋放50萬隻帶有「沃爾巴克氏體」的雄蚊。這種「蚊子疫苗」能使病媒蚊繁殖數量減少,同時產生對抗登革熱的抗體。

去年底,廣東中山大學熱帶病蟲媒控制研究團隊與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廣州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合作,從果蠅、家蚊體內提取沃爾巴克氏體,並成功導入登革熱媒介白線斑蚊體內,建立一批帶有疫苗的「益蚊大軍」。

使卵無法順利發育

研究團隊近日選在廣州南沙區沙仔島進行實驗,釋放50萬隻帶有「絕育疫苗」的雄性病媒蚊。「以蚊治蚊」的原理是,帶有沃爾巴克氏體的雄蚊與野生雌蚊交配,產下的卵不能順利發育,如此一來可使蚊子種群數量降低,控制登革熱傳播。

另一方面,帶有沃爾巴克氏體的蚊子會產生對登革熱病毒的抗體,下一代也會帶「疫苗」,使蚊子種群逐漸失去傳播登革熱病毒能力。我衛福部疾管署副署長周志浩表示,近年中南美洲、東南亞等地都在進行「疫苗蚊」實驗,不過全球對這種改變基因、物種生態的「疫苗蚊」防疫方式,多持保留態度,因為不可控因素太多。

仍在試驗階段

周志浩解釋,世界各國都還不敢肯定「疫苗蚊」能有效防疫,只能說仍在試驗階段,透過改變一個物種生態、基因來防疫,帶來的影響是難以預料的,白線斑蚊滅絕會不會造成其他更嚴重「生態變化」或對人類造成其他影響,誰也說不準。

去年大陸爆發嚴重登革熱,發病數超過4.7萬例,是近20年來最嚴重的一年。登革熱疫情集中在廣東,當地病例數已超過歷史病例數總和。

小 靈 通沃爾巴克氏體

又稱沃爾巴克氏菌(Wolbachia),為自然界分布最廣泛的共生菌,近500萬種昆蟲、節肢動物,都可受這種共生菌感染,偏好寄宿於雌性動物上。

此抗體會影響所寄生動物的生殖和發育,並透過親子間「垂直遺傳」破壞下一代卵的遺傳屬性,使產的卵「雌性化」且繼續遺傳抗體,或是使卵不孵化。沃爾巴克氏菌在成蟲之間不能水平傳染,目前尚無研究顯示沃爾巴克氏菌可傳染給脊椎動物。(陳怡君)



◆ 外來種入侵 陸蜜蜂瀕臨滅絕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27001015-260309

旺報 2015年05月27日 記者莊舒仲/綜合報導

因追求商業效益,百年來大陸養蜂業不斷引入外來種蜜蜂,生產蜂蜜,造成本土蜜蜂瀕臨滅絕。專家指出,連帶依賴本土蜜蜂的生態系統,都受到衝擊,拯救有7000萬餘年歷史的中華蜜蜂,刻不容緩。

大陸蜂產品協會2013年資料指出,現有蜂農30餘萬人,擁有世界約8分之1以上的蜂群,產量占世界蜂蜜總產量的4分之1以上,傲人數據背後,卻隱含了純正「本土貨」持續萎縮,並以中華蜜蜂走向滅絕做為代價。

據統計,大陸飼養的蜜蜂70%為外來種,30%為本土種。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蜜蜂研究所所長宋心仿指出,中華蜜蜂的分布區域縮小了75%以上,種群數量減少80%以上。

學者探究本土蜂群減少原因,包括外來蜂攜入本土蜂難以抵禦的病毒;外來蜂爭奪地盤和盜蜜時,格殺本土蜂;外來蜂干擾本土蜂繁殖,以及養蜂業者大量繁殖外來蜂。

大陸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研究員楊冠煌表示,中華蜜蜂減少,破壞自然生態體系,降低植物多樣性,影響食物鏈平衡,例如植物種類變得單一,導致昆蟲種類減少,進而鳥類減少,引發蟲災。為了拯救本土種蜜蜂,大陸農業部已建立3個國家級中華蜜蜂保種場、2個保護區(神農架、長白山),並納入蜜蜂基因庫進行保護。

資深養蜂專家鄭定國指出,病害是造成中華蜜蜂大量滅亡的主因之一,建議可加強研究中草藥,治療本土蜂的病害。另外可經由雜交,培育中華蜜蜂新的優良品種。此外,透過鼓勵多消費中華蜜蜂蜂蜜,促使蜂農因市場需求,改變飼養蜜蜂種類選擇。

fsj 提到...

建中生研究人類合成蛋白 自然期刊留名
http://udn.com/news/story/9/930926

聯合報 記者吳思萍╱即時報導 2015-05-28

北市建國高級中學3年級司福恩高一時參與紐約哥倫比亞大學「人類蛋白質結晶結構研究計畫」,協助團隊合成人類蛋白-「人類磷酸果糖激酶」取得重大突破,此項發現是研究抗癌的重要關鍵,該研究獲全球排名頂尖的美國「自然期刊(Nature Journal)」審查通過,並於2015年5月18日正式刊登,這是首次實驗室成功合成案例,也是全世界學術研究的重大突破,據了解,自然期刊是科學界的權威雜誌,連台灣的大學教授都少有人的研究能刊登上自然期刊。

【中央社╱台北28日電】

為求解治療癌症可能性,建中三年級學生司福恩高一參與哥倫比亞大學研究計畫,找到關鍵的蛋白質結晶結構,有助癌症藥物研發,研究結果更獲Nature期刊登載,實屬難得。

目前就讀建國中學三年級的司福恩,高一時參與中研院舉辦的參訪團,因「對任何事充滿好奇、勇於發問」的態度,獲得哥倫比亞大學教授法哈(Dr.FarhadForouhar)的賞識,邀請他在暑假期間赴美參與一項蛋白質結晶結構(人類磷酸果糖激(酉每)-1)的研究計畫。

建中表示,許多博士針對這種蛋白質研究多年,但仍無法找出生成此結晶的條件,甚至瀕臨放棄,但在法哈教授的指導下,司福恩在有限的框架秉持不放棄的精神,幸運且成功的協助團隊找出此蛋白質的生成條件,讓哥大生化科學部為之振奮。

這項研究結果在司福恩回台後仍繼續運作,並將成果轉寫成論文「Structures of humanphosphofructokinase-1 and atomic basis of cancer-associated mutations」,於西元2014年8月投稿至美國Nature期刊後登載,司福恩也列名第2作者(共6名作者),僅次於法哈教授。

「Nature期刊的等級相當高,有點像期刊界的諾貝爾獎」,司福恩的生物老師林聰慧笑稱,他得知司福恩的研究獲得刊登時,真的覺得「頭皮發麻,怎麼可以這麼厲害」。她也強調,蛋白質結晶的生成條件必須不斷嘗試,就算有努力不一定會成功,但司福恩的態度是值得被肯定的。

現年18歲的司福恩即將從建中畢業,進入台灣大學森林學系就讀,接受媒體訪問時,他靦腆說,「只是運氣好,也感謝教授讓我有機會進入名校實驗室」,希望這項研究能有效用於癌症治療的藥物研發。



◆ 故宮「神鳥」中毒…5死傷
http://udn.com/news/story/7332/930662

世界日報 北京28日電 2015-05-28

被稱為「故宮神鳥」的烏鴉,相傳曾救過清太祖努爾哈赤一命。北京晚報報導,北京工作人員李先生日前在御花園內發現幾隻受傷烏鴉,還有已死掉的,疑似農藥中毒,趕緊將受傷烏鴉送到動物醫院救治。

李先生稱,當天上午他們在御花園裡發現五隻烏鴉掉在地上,其中三隻已經死亡,剩下兩隻也是奄奄一息,看見人過來連撲騰翅膀的力氣都沒有了。據報導,他說,御花園前一天剛給樹打過農藥,這些烏鴉可能是中毒了。由於當時臨近故宮開放時間,擔心遊客一來會傷到牠們,故宮工作人員就把受傷的烏鴉裝到紙箱裡先保護起來。李還說,「救助牠們的時候,樹上和亭子上的烏鴉一直在衝我們叫,感覺牠們的確挺有靈性的。」

報導稱,當天下午,故宮聯繫上北京野生動物保護中心動物醫院,並將兩隻受傷烏鴉全權委託給醫院。經過觀察,醫院工作人員稱,兩隻烏鴉尚可以進食,恢復健康的可能性很大,一旦治好康復就會放飛。

相傳東北土著先民一直視烏鴉為報喜鳥和保護神。當年清太祖努爾哈赤被明軍追擊,率殘部躲進大森林。明軍探馬正要進林查看,林中飛起一群烏鴉。明軍以為「烏鴉棲於樹上,林中一定無人」,遂撤離,努爾哈赤得以脫險。清廷為紀念烏鴉救命之恩,寺廟重大節日時要用豬下水拌碎米專飼「神鴉」。

※ 相關報導:

* 台灣守護小白鶴 西伯利亞時報感謝
http://udn.com/news/story/5/931520

去年12月新北市金山清水濕地飛來1隻迷途的西伯利亞小白鶴。為讓牠平安成長,當地民眾及愛鳥人士展開守護行動。俄羅斯西伯利亞時報27日撰文報導此事,並在臉書專頁感謝台灣人的愛心。

西伯利亞時報(The Siberian Times)是俄國西伯利亞地區極具影響力的媒體,27日的這則報導,對於遠在萬里之遙的台灣民眾熱心守護西伯利亞小白鶴的善舉多所肯定。這則新聞一直到28日仍出現在該媒體網頁頭版。

* 丟棄「喵星人」 運將賺1千、挨罰3萬
http://udn.com/news/story/7320/929935

陳姓計程車司機上月將2籠、共4隻貓載到新北市中和動物之家門口棄置,被動保處循線查到案,他喊冤,指兩名女子從台北市攔車,給1千元車資請他載貓到動物之家;動保處懷疑棄貓動機與零安樂死政策有關,先對陳開罰3萬元,後續追查棄貓女子身分。

* 跨海羊駝染病…安樂死
http://udn.com/news/story/7332/930663

北京瑞爾動物莊園工作人員,昨日上午對九頭來自智利的患病羊駝進行撲殺銷毀處理。這九頭羊駝中三頭為Q熱陽性,六頭為牛病毒性腹瀉陽性。

新京報報導,工作人員上午10時開始對九頭病駝進行硫酸鎂靜脈注射,實施「安樂死」。被單獨隔離在一個圈欄裡的患病羊駝們蜷縮在一起,似乎已預知自己的命運。



◆ 重慶驚現600歲金絲楠樹 龍椅用木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28001048-260309

旺報 2015年05月28日 記者莊舒仲/綜合報導

你知道清朝皇帝坐的龍椅,用什麼木頭做的嗎?答案是金絲楠木。這種樹木早在明朝就被列為皇家用木,凡有發現,必須賣給朝廷,民間不得私用。重慶市近日發現一處數量達100株以上的金絲楠木群,最大一株樹齡超過600歲,十分罕見,大陸官方已經列入保護。

金絲楠屬楠樹的一種,因木材剖面向光時,木紋有如金絲閃爍而得名,木質穩定不翹裂,又防腐耐磨,觸感柔滑,冬暖夏涼,且帶藥香,隱含秀雅氣息,在歷史上,一直是皇家御用的木種,包括皇家宮殿、家具,都是用金絲楠木製作,現在北京故宮保存的清朝龍椅,即為金絲楠木所製。明清時期,民間若擅自使用,會因逾越禮制獲罪,所以也被叫做「皇帝木」或「國木」。

金絲楠主要分布在四川、貴州、雲南、湖北等海拔100至1500公尺山谷、山窪及河旁。生長緩慢且規律,要成為宮殿梁柱,至少兩百年以上。在民間,金絲楠木與海南黃花梨,沉香,檀香,小葉紫檀齊名,被稱為五大名木,因為稀少珍貴,在大陸屬二級保護植物,被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中。

其實,早在新石器時代,河姆渡遺址中,專家就發現金絲楠材質的木碗。而金絲楠木也曾被視為中藥材,用於日常生活中。

在台灣,命運類似金絲楠木,則是被稱為國寶的檜木(紅檜及扁柏)。檜木是台灣最古老的樹種,因生長速度緩慢,約十年左右才長一公分,要長成大樹,至少要上百年或千年,因此時下常見的「神木」,幾乎都是紅檜。

檜木因木質防蛀蟲且不易腐朽,又散發淡淡清香,被視為一級木材,很受日本人喜愛。日據時期被大量砍伐,運送到日本,皇宮、神社、古寺等都可見到台灣檜木,而台灣許多日式建築、梁柱也多用檜木為建材,新竹香山火車站,是目前唯一僅存的「檜木」火車站。



◆ 山難搜救不力 判國賠267萬
http://udn.com/news/story/7321/930094

聯合報 記者林志函、紀文禮/連線報導 2015-05-28

大學生張博崴四年前發生山難,南投縣消防局搜救五十一天未獲,山友沿相同搜救路線,約一小時就發現張留下的蹤跡,並循跡找到遺體,張的父母提告請求國家賠償,台北地方法院昨天判決南投縣消防局應賠兩百六十七萬元,是我國司法史上罕見山難搜救判國賠的案例。

南投縣消防局副局長陳興傑說,張博崴攀登白姑大山失蹤,當時手機最後的發話基地台是福壽山農場,而張遇難的地點,不在白姑大山,而是反方向的翠巒附近,在山難搜救上,消防局除要更努力外,有時候也真得需要一點運氣,至於是否要上訴,待收到判決書與律師討論後再決定。

中山醫學大學應用外語系學生張博崴,二○一一年二月廿七日攀登白姑大山,預計兩天一夜,隔天下午致電女友他似乎迷路,但應該能走出白姑大山。

張的女友當天深夜十一點不見男友返家,趕緊通知張的父母報案。

張的父母指控,南投縣消防局接獲報案後,遲至隔天才派員搜救,沒主動向民間登山救難團體求助,漫無章法搜救五十一天。政府機關怠忽執行職務,致兒子迷路無法獲得即時救援、失溫休克死亡,顯有過失。

南投縣消防局辯稱,消防局在第一時間派遣正、副大隊長擔任指揮官,沒有延誤或失職;消防局也與別的救災機關保持溝通、協調,極力指派、調度救災團體,否認怠忽執行勤務。

法院認為,白姑大山未經開墾,冬季入夜後氣溫極低,張在寒冬期間迷路,有危及生命的緊急狀況,南投縣消防局應首重救援時效。

根據登山地圖、死者入山時間、山友說詞等資料,就可推算出張最可能的迷路路段,但消防局卻沒蒐集這些重要情資。

法官調查,南投縣消防局沒要求搜救人員回報衛星定位點,也沒標示哪些區域已搜救、未搜救,無法掌控後續搜救路線。但事後一名山友沿相同搜救路線,進入水管路後約一小時,就發現有人走過的蹤跡,並循跡找到遺體;法官認定消防局沒有針對重點區域加強搜索、錯失救人時機。

fsj 提到...

鯉魚潭4開發案 環團轟危及生態
http://udn.com/news/story/7328/932348

聯合報 記者徐庭揚/花蓮報導 2015-05-29

花蓮鯉魚潭風景區每年的遊客超過百萬人次,縣政府在鯉魚潭規畫4項開發案,包括水舞、纜車、原住民樂舞學校及環潭水上步道,最近卻受到環保人士抨擊,質疑小小的鯉魚潭要如何容納這麼多的開發案?一旦人潮大量湧入,破壞環境生態,就回不去了。

縣政府最近在「花蓮縣第二期綜合發展實施方案」規畫在鯉魚潭進行4項開發案,提供遊客多元行程,包括建置水舞硬體設備,打造以鯉魚精故事為主的「水舞劇場」,並結合原住民樂舞學校的學員參與,同時也規畫設置纜車,帶動鯉魚潭及鄰近地區觀光發展,以浮動步道方式架設在水面的環潭水上步道。預計4項開發案在108年完成後,觀光人次將再增加100餘萬人次。

地球公民基金會花東辦公室研究員黃靖庭提出質疑,鯉魚潭面積僅有100公頃,小小鯉魚潭要怎麼容納這麼多的開發案?即便開發了,如何「觀光總量管制」才是最大的問題。

黃靖庭大力抨擊,鯉魚潭湧入大量遊客環境的乘載量能負荷的嗎?縣政府拚觀光,一定要有這麼多開發案嗎?且潭邊的路狹小,可以預期壅塞的狀況,希望縣府以日月潭為前車之鑑,不需在鯉魚潭做過度的開發。

他說,其實近幾年遊客變多後,或多或少都對生態造成影響,例如每年5月賞螢遊客湧入,有人使用網子、塑膠袋捉螢火蟲欣賞,留下滿地垃圾,環潭公路兩旁停滿賞螢火蟲的轎車,甚至出現交通阻塞情況。

每年都到鯉魚潭攝影的莊姓男子表示,鏡頭會說話,螢火蟲數量的確逐年減少中。

縣府觀光處代理處長彭偉族表示,目前僅是評估規畫與蒐集各方意見的階段,下階段才會請專家做細部規畫,原則上希望遊客不要過度集中在北區,讓花蓮觀光朝「南北平衡」方向發展。

鯉魚潭沒落10年 靠紅面鴨紅回來

鯉魚潭位於花蓮縣壽豐鄉,是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最北端,早期因鄰近都會區,是台9線必經之地,遊客如織,後因台9線改道及其他觀光遊憩景點興起,逐漸沒落,商圈榮景不再,直到去年春節縣府推出紅面鴨活動,又帶來人潮與商機。

鯉魚潭有遊艇、碼頭、飲食區等相關遊樂設施,是東部地區重要的觀光旅遊景點之一。根據花東縱谷風景區的資料顯示,每年到此遊客平均維持在100萬人次,縣府103年春節前在鯉魚潭推出的紅面鴨,遊客數成長達40%以上,達到146萬人次,成長率可觀。

小吃店老闆娘張小姐說,今年寒假因為有紅面鴨,生意比往年同期好2、3倍,假日幾乎忙到不可開交,大約已經10年沒有這樣的盛況。對於縣府在鯉魚潭的開發案,他們期待滿滿,但也擔心,過多的遊客會讓環境品質下降,還是能「永續經營」最好。

花蓮健康美食協會理事長劉瑞琪表示,對於縣府的規畫案,觀光界是看好的,例如開發纜車,不僅符合低碳環保且破壞性不高,還能俯瞰花東縱谷美景,許多國外的風景勝地也都有纜車。

但他強調,任何開發案必須在環境評估上先行了解,即便要開發,也要適當避開生態區域,把環境衝擊降到最低,另外潭邊的交通問題、原住民樂舞學校如何長久經營,縣府都必須詳加思考。

※ 相關報導:

* 公墓變身土城醫院 首次環評審查:補件再審
http://udn.com/news/story/8195/933056

土城第一公墓改為醫療院區的開發案,上午在環保署首次環評,有環評委員質疑醫院用地以前是土城第一公墓,是否有遷葬糾紛;環保署專案小組表示,由於新北市政府無法釐清外界對土城醫院的疑慮,決議「補件再審」。

* 垃圾綿延4公里 黃金海岸失色
http://udn.com/news/story/7326/932085

大雨過後,台南市社大海廢小組昨天發現南區黃金海岸到鯤鯓綿延4公里海岸,為保麗龍、家庭垃圾及毀壞的蚵棚所覆蓋。環保局副局長林健三表示,家庭垃圾部分環保局將派員清理,蚵架與保麗龍將協調農業局處理。



◆ 大陸國寶麋鹿 滅絕後人工繁衍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29001034-260301

旺報 2015年05月29日 記者陳怡君/綜合報導

有活化石之稱的大陸「國寶」麋鹿,百年前因環境變遷和戰亂,在中國滅絕,直到1985年才又從歐洲動物園被送回繁殖,經30年人工繁衍,目前有近3千頭麋鹿,占全球總數7成,其中又以江蘇大豐、湖北石首為兩大「麋鹿之鄉」。偏遠的新疆,史前「岩畫」亦出現麋鹿傳奇身影。

麋鹿原本是中國特有物種,也是全球瀕臨絕種的動物之一。不過誰也沒想到,被稱中國活化石的麋鹿有一段「海歸史」。在100多年前曾因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永定河泛濫等諸多因素,200多頭僅有的麋鹿,就此在中國消失殆盡。

1985年海歸回鄉

直到1985年,被外國人帶走的「四不像」已在歐洲動物園繁衍,透過國際合作,首批「海歸麋鹿」回到中國,此珍稀物種才得以在原棲地繼續繁衍生息。至今,中國是全球麋鹿數量最多的國家,占世界總數的76%。今年也是麋鹿「回家」30周年,紀念活動22日在北京舉行。

中國麋鹿以江蘇大豐、湖北石首、北京南海子數量最多。今年大豐麋鹿數量有2818頭,再度刷新種群繁衍紀錄。文獻顯示,台灣也曾有麋鹿身影,並有出土化石為證,但今已絕種。

新疆發現麋鹿岩畫

新疆也曾有麋鹿現蹤,因自然條件改變,麋鹿如今成為當地民眾口中的「傳說」。新疆阿勒泰市15日發現大規模麋鹿形象的岩畫,並有人類狩獵、游牧場景,印證麋鹿曾經於當地存在。

湖北石首的麋鹿雖數量多,卻面臨「人鹿爭地」困境。能見到成群的麋鹿對遊客來說是驚喜,但當地農民看到成片油菜田、農作物被麋鹿踐踏十分心痛,常有民眾為此驅趕鹿,或為了撿拾脫落鹿角攻擊鹿群。當地從去年10月至今,有關麋鹿的「報案」已過百起。

小靈通-麋鹿

鹿科大型草食動物,原產於中國長江中下游沼澤地帶,又因頭臉像馬、角像鹿、頸像駱駝、尾像驢,被稱「四不像」,自古被認為是靈獸,古稱麈(音同主)。

麋鹿體長約170到200多公分,一般重120到180公斤,成年雄麋鹿可達250公斤。雄麋鹿角長、多分叉,最長的角可達80公分,每年11、12月會脫角一次,一年有兩雙角。雌麋鹿沒有角,體型較小。麋鹿夏季毛為紅棕色,冬季毛較粗濃,呈灰黑色。

野生麋鹿多棲息在沼澤地、平原、水域周邊,以苔類、嫩草和樹葉為食。歷史上麋鹿有5個物種,雙叉種、藍田種、台灣種、晉南種、達氏種,現存為達氏種。(陳怡君)



◆ 新發現! 露西未必是人類祖先
http://news.ltn.com.tw/news/world/paper/884502

自由 2015-05-29

〔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報導〕一九七四年人類學家在衣索比亞發現像人類的化石「露西」(Lucy),顯示人類祖先可能生活在兩百九十萬至三百八十萬年前;但二○一一年同一區域發現的化石卻顯示,三百三十萬至三百五十萬年前,也就是與「露西」重疊的年代,有至少另一種人類生活在地球上。換言之,「露西」不一定就是「人類的母親」,人類的直系祖先,或許另有其人。

科學家廿七日在「自然」(Nature)期刊發表報告指出,在衣索比亞阿法區(Afar)所發現的化石,顯示曾有另一種人類生活。美國科學家二○一一年在此地發現的上下顎與牙齒化石,骨骼與「露西」明顯不同,牙齒尺寸、形狀與琺瑯質厚度不一樣,下巴部分也比「露西」來得結實。科學家認為,這些化石不同於「露西」所屬的「南方古猿阿法種」(Australopithecus Afaresis),因此為它們取了個「南方古猿近親種」(Australopithecus deyiremeda)的名稱。

領導研究的克里夫蘭自然歷史博物館研究員海爾塞拉西(Yohannes Haile-Selassie)說:「這個新人種又一次證明,露西所屬的南方古猿阿法種不一定是唯一可能的人類祖先……目前的化石證據……明確顯示,如果沒有三種,至少也有兩種早期人種,同時在相近的地理位置生活。」

儘管團隊以新化石的骨骼構造與先前化石不同,來作為發現新人種的證據,但也有人類演化學者認為,新化石其實與「露西」系出同族,因為物種骨骼構造不同係屬正常。

fsj 提到...

南台秘境PO網 在地人籲「高抬貴手」
http://udn.com/news/story/7314/934352

聯合報 記者潘欣中、尤聰光/屏東、台東報導 2015-05-30

墾丁、台東都是南台灣度假勝地,有不少私密景點讓人嚮往,該不該曝光?令人天人交戰。最近有旅行玩家上網推薦「私密浮潛景點」,因附帶方位,引來在地網友撻伐要求撤文,也有人認為分享感動是美事。

「貼文者真不知道危險性,私密景點方位標出來了,曝光後人群帶來的垃圾、環境破壞,是無法承受的」、「很難想像私密景點變菜市場,生態被破壞了」,不滿的網友異口同聲要求撤文。

南迴4鄉鎮除了大家熟知的金崙溫泉、金針山、山豬窟、多良車站及金龍湖等景點外,也有3處私密景點正崛起,包括南田觀海亭、台坂冷泉谷及華源海灣,這些私密景點各有其特色。

私密景點透過網路、口耳相傳,逐漸知名度打開,帶來人潮與商機,但這些私密景點,也因為人潮湧進,變得髒亂,部分在地人也受不了,希望遊客不要來。

在地網友籲請旅人「高抬貴手」,秘境盡量存在旅人心中就好,不必標示方位、不必大肆宣傳,因為人煙罕至的處女地,沒有管理、沒有安全路徑、救生設施,人潮常會「玩殘」景點。

恆春鎮水泉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謝美蘭說,未被遊客「汙染」的私房景點,往往是生態旅遊的亮點。社頂部落觀光發展促進協會總幹事余小芳說,「小而美」的私密景點,最怕遊客壓力,社區需扮演重要的「把關」角色。

※ 沒人管理的野地,不應該成為觀光地點。

* 黑枕藍鶲育雛 太管處籲遊客勿擾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84849

每年四至六月為鳥類育雛期,俗稱「染布鳥」的罕見黑枕藍鶲,近日出現在太魯閣國家公園得卡倫步道,宏亮叫聲及飛梭身影,吸引許多攝影玩家前去捕捉母鳥育雛畫面,由於已嚴重影響幼鳥生態棲息,太管處呼籲別再打擾鳥爸、鳥媽,讓小鳥寶寶可以安心長大。

....太管處表示,黑枕藍鶲難得一見,尤其是成鳥育雛、教飛的景象,常吸引不少攝影玩家前往拍攝,目前位於太魯閣台地上的得卡倫步道,已出現黑枕藍鶲蹤跡,導致許多玩家進入山區尋鳥拍照,嚴重影響幼鳥棲息。



◆ 二氧化碳封存永和山? 縣長:當然反對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84831

自由 2015-05-30

科技部委託成功大學評估

〔記者吳為恭/苗栗報導〕科技部委託國立成功大學在頭份永和山做「二氧化碳地下封存」可行性評估,縣議員羅雪珠昨天在縣議會質詢時強力反對;縣長徐耀昌表示,若真要進行,對當地是不定時炸彈,縣府不可能同意。

二氧化碳封存指的是,將發電廠、石化廠製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收集起來,壓縮後打到地底逾一公里的地層中存放,二氧化碳未排到空氣中,因而「減碳」。

議員:恐釀氣爆誘發地震

羅雪珠說,日前科技部能源局與成大教授等人到頭份鎮濫坑里召開座談會,里民都不清楚內容,認為永和山如果用來封存二氧化碳,好山好水將毀於一旦,萬一氣體外洩、誘發地震,後果更難以想像,她反對黑箱作業,極力反對到底!

環局已去函中央說不同意

環保局長劉伯舒答詢表示,座談會沒有通知縣府,而二氧化碳比空氣重,封於地底可能造成地殼變動,甚至引發氣爆,縣府持反對立場,也去函科技部及環保署,表明縣府不同意在永和山封存二氧化碳。

縣長徐耀昌說,過去外國曾有地底二氧化碳外洩造成上千人死亡的案例,萬一做了,後果不堪設想,縣府感同身受,當然反對。

徐耀昌所言的是,一九八六年,西非喀麥隆尼歐斯湖底二氧化碳突然噴發,造成逾一千七百人窒息死亡,不過,不少科學家認為現在的封存技術已經很安全了。

環保局空管科長蔡政勳說,科技部的可行性評估,是研擬在永和山曾經開採過天然氣的氣井打入二氧化碳,封存在地底三千二百公尺。

其實,兩年多前,中油也曾想在永和山枯竭的天然氣田裝設備,打入二氧化碳封存,引起關切,中油當時反駁說,僅在內部評估階段。劉伯舒昨天說,中油已經放棄,也一直沒有動靜。

※ 相關報導:

* 10萬噸CO2埋地底,安全嗎?
http://pansci.tw/archives/43655

首先,二氧化碳的地質封存主要分為兩種,一種叫做地下儲氣窖封存,另一種是鹽水層封存。



◆ 高市生態分布 APP有地圖
http://udn.com/news/story/7327/934284

聯合報 記者徐如宜/高雄報導 2015-05-30

「生物多樣性」近年成為各國城市發展重要議題,高雄市環保局率先建置生物多樣性資料庫,推出「繽紛美樂地」APP,描繪生物多樣性都會地圖。

高雄市環保局昨天在中山大學舉辦「生物多樣性城市論壇」,向在場代表介紹新建置的「高雄市生物多樣性資料庫」,將生態分布資料與都市計畫、非都市土地使用分區、保護區、重要濕地等圖層,進行套疊,找出高雄市的生態敏感區域,對於將來都市規畫、土地利用、環境評估,都是重要的參考資訊。

美籍華裔研究員王忠信研究入侵紅火蟻,對本土生物造成許多影響。他指出,火蟻從南美洲入侵亞洲,受衝擊最大的是太平洋島嶼,台灣的桃園、嘉義。火蟻具侵略性、族群數量大、缺乏天敵,目前只能用綜合生物與化學方式來控制。他也坦言政府經費不足,讓火蟻災情只能限制不致擴大,無法根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