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18

文創築夢

◆ 10億元藝文券 買書看戲適用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16000404-260106

中國時報 2015年09月16日 趙靜瑜/台北報導

為了刺激低迷書市與日益下滑的藝文表演票房,文化部研擬發放藝文體驗券,將擴大到表演藝術與電影,未來只要持藝文體驗券,就可以購買圖書、電影票或是表演藝術演出活動,預算將近10億,預計今年底實施。

刺激低迷書市與票房

文化部長洪孟啟昨天在說明文化部105年度總預算時表示,原本文化部是針對出版景氣低迷、閱讀人口下滑、折扣競爭等市場惡化情形,研擬產業振興方案。但上周到行政院開會時,被行政院退回,要求實施對象應擴大,實施的範圍要更多元,下周國發會將會邀集文化部及各部會持續開會討論,預計今年年底前就會實施。

洪孟啟表示,這部分的預算並非文化部本預算,而是行政院提出的振興短期經濟方案的預算。

據了解,之前文化部提出發放圖書券預算將近10億元對象為學生,每人預計發給300元圖書券,可持圖書券到實體書店購書,預估將創造59億元效益。文化部也希望跟教育部合作,發行每張面額百元的圖書券,鎖定國小到大專院校等各級學校學生,每人一次發給3張百元圖書券,消費者可持用圖書券到實體書店購買圖書,每購一本只能使用一張圖書券。

研擬配套 年底實施

不過由於行政院要求文化部將發放的範圍擴大,涉及圖書、電影以及表演藝術相關欣賞活動等,配套措施相當複雜,洪孟啟說,這些技術問題包括核銷問題、發票如何認定等等問題,都要能突破。

過去在2009年,行政院會通過「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草案,其中最受矚目的是原本每人每年12000元的藝文消費抵稅構想,因財政部顧慮流失稅源達65億而胎死腹中。(中國時報)



◆ 武俠古箏 邊打邊彈 向青春招手
http://udn.com/news/story/7012/1189989

聯合報 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 2015-09-16

六張古箏圍成一個圓,古箏名家黃好吟在裡頭翩然遊走,一下撫箏,一下舞弄太極拳。她衣袂飄飄宛如俠女,琴聲依然溫柔典雅。這是黃好吟花了六年構思完成的新作「瑤池金母」,將武術融入古箏演奏,開了「武俠古箏」的先例。

金庸小說「笑傲江湖」裡,女主角任盈盈一手撫琴、一手擊退敵人的形象深植人心。「古箏俠女」不只存在於小說,黃好吟昨發表古箏新曲「瑤池金母」,找來朱宗慶駐團音樂家黃千惠作曲、武術老師李棟樑設計太極拳、八卦掌,是台灣首支融合武術的古箏曲。還請來設計師陳佳志,根據太極圖與太極拳架式,設計古箏與箏架的位置與顏色。

十年前,已逝音樂家馬水龍鼓勵黃好吟學太極拳,「身體放鬆了,音樂也會跟著放鬆。」這些年,她看到原本靜態的音樂演奏開始注重「劇場式演出」,心念一動,「能不能編一首有太極拳、武術的古箏曲?」黃好吟苦苦尋覓適合的作曲家、武術師,花了六年心力終於達成心願。

讓「靜如處子」的古箏轉型為「動如脫兔」的「武俠古箏」,黃好吟坦承動機之一是「吸引年輕世代進入古箏世界」。她表示,傳統古箏教學要求入門者正襟危坐、屏氣凝神,以凝聚演奏的「能量」,對年輕世代來說太沉悶。

黃好吟自創的「武俠古箏」,學子不但不必「坐著彈」,還可以「站著彈」、「邊打邊彈」。她希望吸引習於電玩的年輕世代親近古箏,最終還是希望他們懂得古箏「以靜制動」的奧妙。

黃好吟月底巡迴全台的古箏演奏會,除了融合武術,還展現難得一見的「反彈古箏」(倒轉古箏彈奏)、「弓軋古箏」(以弓弦「拉」古箏)。「反彈古箏」曾出現於敦煌壁畫,「弓軋古箏」則起源於唐代,都是瀕臨失傳的古箏絕藝。

※ 相關報導:

* 張正傑推半場音樂會 50元賞大提琴
http://udn.com/news/story/7012/1189738

「有半碗牛肉麵、半碗滷肉飯、半票,為什麼不能有半場的音樂會?」大提琴家張正傑推出「半場音樂會」,10月11日高雄「佰元音樂會」後,用銅板價50元,可欣賞半場大提琴獨奏會。

* 聲音與繪畫共鳴展 美術館開展
http://udn.com/news/story/7013/1192037

看藝術展邊聽音樂會?新竹縣文化局美術館即起至10月4日舉辦「聲音與繪畫共鳴展」,民眾觀看時可同步欣賞台灣布農族八部合音,是場國際現代藝術與台灣原民音樂對話的饗宴。

「早有這一構想」美籍加拿大音樂家馬修連恩說,他早年來台採集台灣布農族八部合音,深深著迷,這次以多聲道錄下16位布農族歌者的歌聲。每位以一支指向式電容式麥克風近距離收音,並用獨立的聲道錄音,每位歌唱者聲音不互相影響,又能同步收音。

* 愛情說政治 劇團演給你看
http://udn.com/news/story/7012/1187269

去年回基隆立案的讀演劇人劇團,今年在台北和基隆推出「愛的兩國論」,首演18日留在基隆,並嘗試售票演出,導演周翊誠說,他將敏感的兩岸政治角力轉化成戀人之間的愛恨交織,希望讓觀眾看見平時隱藏在政治口水背後的權力關係,是很有娛樂性的。

台大戲劇戲畢業的周翊誠是基隆人,去年帶著劇團回基隆演出「玫瑰色的國」,8場都座無虛席,還加開站票,大受歡迎,今年他與編舞彭靖文再度合作,在9月18、19;25、26、27日在基隆、台北兩地共演出8場次最新作品「愛的兩國論」。

* 林懷民的稻米情節 向農民致敬
http://udn.com/news/story/7012/1189026

 林懷民的新作「稻禾」(Rice)光是背景影片就耗時兩年在台東池上拍攝,林懷民說,這部作品從在池上田野間首演至今巡迴全球各大都會都受到觀眾的支持及感動,「無論是台灣農民或是西方觀眾都看得目瞪口呆,甚至哭泣,我想是因為田野及舞蹈動作之美,那份純粹、簡單、動人的大自然芬芳」。

「稻禾」是林懷民稻米情結的大發作,從70年代「薪傳」的徒手「插秧」,到90年代的「流浪者之歌」真米登場,林懷民再度以稻為題。林懷民14日在紐約的記者會上透露,關注稻米並非藝術政策,而是一種自然、從身體裡面流露的情感,讓他不知不覺多部作品都以稻米為主題,「我想跟我小時候從農村長大有關」。

林懷民說,「稻禾」是部向農民致敬的作品,因此首演就是回到池上,在田野間搭台,於梯田上布置座椅,免費供農民欣賞。而他在創作「稻禾」時也強調編舞要讓農民也看懂,果不其然,不僅獲得池上的農民大力支持,到世界各地巡迴演出時也感動各國觀眾。

* 威尼斯雙年展新加坡館 十個海洋議題
http://udn.com/news/story/7014/1190124

新加坡是太平洋與印度洋的國際海運中心,平均每12分鐘就有一艘貨船進出港口,是全世界最繁忙的貨櫃港之一,人們經常見到工人操控大型機械搬運貨物、貨櫃堆滿港口的景象。但新加坡藝術家林育榮拍攝紅樹林潮間帶、度假海島等錄像,呈現不一樣的新加坡海岸風情。

今年,威尼斯雙年展新加坡館邀請藝術家林育榮參展。他以「海況」(Sea State)為題展示十個藝術計畫,包含雕塑、錄像、攝影、地圖等作品,內容探討新加坡海洋生態、海底開發、填海造土等議題,呈現人類與自然、陸地與海洋的關係。



◆ 女孩展創意 開創恆春品牌包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16000589-260107

中國時報 2015年09月16日 周綾昀/屏東報導

「我要創造一個專屬恆春的名牌包,就像到泰國非買曼谷包不可」從小展現設計天分年輕女孩林品蓁,到英國進修後發覺內心熱愛家鄉,於是返回恆春開創品牌,在被大自然包圍環境裡恣意發揮靈感,把設計熱忱傳遞出去。

28歲林品蓁剛畢業時,留在台北婚紗公司當設計師助理,她說,花費龐大心力,掌聲卻落在別人身上,讓她倍感空虛,於是決定自己創業,動手研發多款包。

她得意說,包款從大小到裡外,比例、材料均經過設計,要讓女孩置物還兼具美感,所以尺寸要拿捏恰好才不會顯胖。手工設計獨一無二的量產包,比工廠大量製作來得耐用、精緻,運用大量花布展現恆春熱情浪漫特色。

林品蓁表示,國小二年級時,姑姑為她芭比娃娃製作洋裝,從此瘋狂愛上設計,開始收集零碎布,一針一線縫製為芭比做新衣,有時候沒材料,異想天開用衛生紙纏繞娃娃。

現在擁有自己品牌,她感慨說,幸好當初爸爸只給支持,不是金援,讓她更有成就感,也鼓勵其他設計工作者「有夢想就去冒險」。(中國時報)

※ 相關報導:

幾年磨一劍?

21 則留言:

fsj 提到...

舞動稻禾 雲門登上紐約時報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17000461-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9月17日 趙靜瑜/紐約連線報導

《紐約時報》9月15日以「移動的台灣意象(A Roving, Bounding Symbol of Taiwan)」為題,大篇幅報導雲門舞集受邀在紐約下一波藝術節首演新作《稻禾》的消息。

舞作展現台灣的靈魂

其實,1979年雲門首度赴美,《紐約時報》已做過全版報導,林懷民說,「我和雲門同仁能做的只是盡心工作,把每場演出做得比前一場好。無論是紐約歌劇院的觀眾或是台東戶外演出的觀眾,都一樣重要。」

其實相關報導早在14日於國際版就以半版報導,15日則在藝術版頭版半版,再加上內頁半版報導,篇幅可觀。報導第一段就提到,大多數的台灣人即使未必喜歡現代舞,但他們大概都知道雲門舞集,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不但是藝術家,更儼然是台灣的文化大使,透過舞作讓外界知道台灣的靈魂。

報導也引用林懷民的觀點表示,「我不需要雕像,世間任何事物都是虛幻的,尤其是舞者。當舞蹈發生時,它同時也在消逝,我們的創作其實是空氣,但我們給這個社會的是不同的空氣。」不但說明了文化在塵世間的份量,更看見林懷民大藝術家哲思。

《稻禾》是雲門舞集成立40周年代表作,第6度受邀參加美國下一波藝術節,並擔任開幕節目,16日起到19日演出。

稻禾重生令人感動

《稻禾》是林懷民以「稻米之鄉」台東池上的泥土、日光、風和水為靈感,闡述稻米生命輪迴之作。2012年尚未編創,僅憑一紙創作概念,便獲英國舞蹈重鎮沙德勒之井劇院等5個藝術場館參與聯合製作。

林懷民把台東池上氣象萬千的稻浪與搖曳的稻穗,以投影方式呈現在觀眾面前。在烈火焚田的場景,林懷民讓激烈的男舞者持械武鬥,預示人類對地球的無情破壞。舞蹈終結前,只見女舞者辛苦勞動,重新引水入田,當客家歌謠緩緩輕唱,場面感人。

報導中也專訪林懷民,林懷民告訴舞者,「當你們在舞台上時,你們就是台灣人,你們就有了台灣人的標籤。」

下一站前進麻州

文中也提到林懷民年輕時,用他發表文章的稿費去上芭蕾舞課,後來到紐約瑪莎葛蘭姆舞蹈學校研習現代舞,回台灣之後,創立了雲門舞集,包括《薪傳》、《九歌》、《行草》等多部作品,不但膾炙人口,更看見了林懷民如詩般的舞蹈美學風格。

報導中也提到,雲門在淡水的新家雲門劇場是外界募資而成,華航更以雲門的舞蹈作為彩繪新機的機身畫面,這些在在顯示雲門舞集是台灣文化的代表之一。

紐約首演後,雲門將赴美國麻州大學愛姆赫斯特分校演出,之後返台,在雲門劇場及桃園、台中及高雄、花蓮演出《水月》,在國家劇院及台南演《烟》。(中國時報)



◆ 倫敦設計節 以「吃」形塑台北
http://udn.com/news/story/6655/1192060

聯合報 記者劉宛琳/台北報導 2015-09-17

2016台北世界設計之都24日將前進倫敦設計節,以「EATAIPEI」為主題,運用食物設計的體驗展演活動,介紹台北的歷史、地景、生活、人以及未來。北市府文化局長倪重華表示,台北不是只有逛夜市,而是透過「吃」,讓國際認識台北的文化。

台北世界設計之都執行長吳漢中表示,倫敦設計節是全球最大設計展之一,今年吸引全球知名設計品牌與設計師超過25萬人參展。EATAIPEI台北館的展覽由旅英獨立設計師曾熙凱負責策劃,首度嘗試以食物設計介紹「台北」,並以「體驗式的展演活動」呈現,食物部分由曾熙凱與國際主廚蔡中和聯手設計出象徵台北的5道菜,以劇場情境開啟台北的味蕾之旅。

EATAIPEI台北館的第一道菜「往日情懷」,透過多重技巧烹煮米食,介紹台北融合多元文化的歷史背景;第二道菜「愛戀山海城」展演台北被群山雲霧環繞、見山又見海的絕佳地景,以多重美味形塑而生;第三道菜「綺麗台北人」在食用分子料理時佐以台北特色甜醬,呈現多元文化的獨特風格。

最特別的是第四道菜「台北之歌」,以水果香氣搭配知名茶調製出特殊的「可食性」飲品,表現台北人生活中的兩大事,大啖美食與歡唱KTV;最後一道「甜美明日」需要民眾動手參與的「作品 」,自行選料利用液態氮創造出獨一無二冰品,正如市民選擇打造出不同的台北未來。

EATAIPEI台北館內也展出25件台北物件,以及播放旅英導演謝宇恩拍攝的台北設計形象影片,有各式人、事、物之場景與扣合展覽主題,建構出抽象的文化融合、市民性格,具體的生活環境以及生活娛樂等台北特質。

※ 相關報導:

* 文宣變手機架 「易餘」多吃
http://news.ltn.com.tw/news/politics/paper/916171

最近許多立委辦公室都有收到民進黨立委參選人蔡易餘的文宣,乍看之下,這是一張平凡的厚紙板,不過只要幾經折疊後,就成為輕便手機架。這份巧思來自蔡易餘的父親、前立委蔡啟芳,設計這能DIY又實用的選舉文宣,不但替自己的兒子打廣告,還開發出選舉新商機,可謂「易餘」多吃。

* 菜瓜布做燈籠 東女秀巧思
http://udn.com/news/story/7322/1192054

老一輩的知道菜瓜布可以洗碗,其實它還可以做燈籠。台東女中今年美感課程協助關山美學協會做燈籠,就以菜瓜布為材料,做成各種可愛的小提燈。

關山美學協會總幹事廖燕玲說,前年起,關山鎮每逢10月10日會辦「夜訪關山─遊龍守護關山圳」活動,以提燈籠、拿火把方式回味早期農業社會家戶男丁「出公工」修築關山大圳的夜歸場景。



◆ 帶著「漢服」旅行到泰國 白龍寺批臥姿照不恰當
http://udn.com/news/story/6812/1191339

世界日報 中國新聞組/北京16日電 2015-09-17

網名「當小時」的中國女子為了完成「帶著漢服去旅行」的夢想,走遍尼泊爾、日本、泰國,下一站將會到美國。她最近在泰國清萊的白龍寺拍了一組寫真集,唯美的照片和亮麗的妝容,走紅網路。泰國kapook網報導後,吸引一批泰國粉絲留言,表示「當小時」非常好看,也給白龍寺增加了價值。

另據a day magazine報導,「帶著漢服去旅行」這個攝影企劃,是來自四川成都的「當小時」姑娘,與熱愛漢服的男女共同完成,和周星馳一起拍攝《長江7號》的徐嬌也有參與其中。

發起這個活動,是因為他們認為在擁有數千年燦爛文明史的中國,漢服卻和眾多應當被好好留存的文化一樣,在不知不覺中一件件流失。讓這群年輕人很痛心,他們努力盡著綿薄之力,透過「漢服拍攝」希望大家想起自己的根和源,重拾起文化信仰。

帶著屬於中國的民族服裝,他們先在中國各地留下足跡進行中國風巡拍,一顰一笑,美得讓人內心都像是泛起了漣漪。而走出國門的「帶著漢服去旅行」目前也已經到了第四站——美國。他們「帶著漢服去旅行」,希望著漢服文化能夠重新發揚光大,讓漢服的美不再只停留於古裝劇之中。

泰白龍寺轟:臥姿照不恰當

這次暴紅網路的照片,是在泰國清萊的白龍寺取景。雖依然唯美,但因為一張臥姿的照片,引起了爭議。人民網報導,網友對此系列照片稱讚不絕,但白龍寺主人察霖猜看到其中一張側臥的照片時,他表示非常的不滿,稱這樣的動作、姿態並不適合在這白龍寺裡拍。察霖猜稱,允許來廟中拍照,但是也要考慮合適性。

網友也表示了不同的意見,有人說「好美,像在畫中一樣」,也有人說「仙氣逼人,不曉得罵的人是什麼心態」,對於這次的白龍寺爭議,也有網友批評,「尊重一下信仰好嗎,你會在國內寺廟門口搔首弄姿?」、「像個妖精不好看呀」。

fsj 提到...

樓梯當武器 明華園出國征戰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18000598-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9月18日 趙靜瑜/台北報導

明華園將展開長達一個月的海外巡演,飛越美洲、大洋洲,前往美、加等國展開12場演出。明華園總團團長陳勝福表示,這是20年來首次由傳統文化團隊擔任國慶訪問團,「我們全力以赴,要讓海外僑胞看見最道地的台灣傳統戲劇表演。」

明華園演出劇碼分別為《護國將軍》與《鴛鴦槍》,其中《護國將軍》以兩軍對峙的戰爭場面,展現傳統戲曲中的武術身段,搭配歌仔戲唱腔,表現紮實的演員功力。陳勝福說,大家看過實槍長刀做武器,但這次的武器卻是樓梯,「沒看過吧!」

護國將軍巡演美加

陳勝福說,古代攻城時因城牆高聳,士兵多數會以長樓梯為輔,「這次我們特別設計的武術動作,便是以這樣的構想出發,士兵跟攻城敵軍都以樓梯作武器,希望讓觀眾看到武術與傳統戲劇的身段展現。」這次光是樓梯就有兩層樓高,明華園第三代陳昭賢還將耍大旗展英姿。

《鴛鴦槍》則由中國老戲改編,描述古代皇帝微服出巡,途中巧遇一家茶館老闆娘的女兒正舉行比武招親,皇帝也加入比武行列,並贏得美嬌娘的故事,對白幽默風趣,劇情輕鬆溫馨。

鴛鴦槍生旦丑齊上

「選這齣戲,是因為傳統戲曲中生、旦與丑角三種行當的特色,在這齣戲都有發揮。」陳勝福說,這齣戲還有感人的親恩情節,「皇帝看到老虎原本要取虎皮回皇宮,但看見老虎寧願自己受傷,也要保護小虎的過程,非常感動,決定讓老虎平安帶小虎返回森林。」為了演出這個橋段,明華園把一比一等比例製作的老虎戲偶都帶去,就是要讓僑胞看得盡興。

陳勝福說,為了美加巡演,人員非常精簡,不到50人的演出每個人都要演兩到三個角色,還要做兩份團務工作。

陳勝福說,所有道具加上行李約2200到2500公斤,平均每人都要帶60公斤左右的行李,明華園還購置磅秤,嚴格控制道具的重量。

19日在洛杉磯首演

「演出費再加上製作費,其實預算不太夠,但我決定自己吸收,就先預支陳昭賢她們幾個女兒的嫁妝。」陳勝福笑說,其實就是80多年的金字招牌,無論如何都不能漏氣。

這次赴美加巡演,將由陳昭賢領軍,帶領陳昭婷、李郁真等明華園精英,還有明華園鐵三角無敵小生孫翠鳳、陳勝在、鄭雅升等共襄盛舉。9月19日在洛杉磯首演,之後巡迴聖地牙哥、西雅圖、休士頓、芝加哥、波士頓、新澤西、華盛頓、多倫多、溫哥華與夏威夷,要讓當地感受台灣歌仔戲的魅力。(中國時報)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來自故鄉的戲 僑胞最愛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18000601-260115

「對明華園來說,這次的美加行程是一項文化使命。」明華園總團長陳勝福表示,希望透過這次明華園全團完整精采的表演,讓長年居住在國外的僑胞,重新想起在家鄉台灣小孩子的時候看歌仔戲,聽歌仔戲的溫暖回憶,串起生命環節的連結,其實很有意義。

* 林青霞時隔23年 再演「暗戀桃花源」
http://udn.com/news/story/7261/1196093

林青霞時隔多年復出螢幕前,參加大陸真人秀「偶像來了」,放下明星身段,嘗試新花樣。她對於復出演電影興趣缺缺,卻改登台演出舞台劇,時隔23年,為節目演出「暗戀桃花源」,重現經典角色「雲之凡」。

「暗戀桃花源」為台灣經典舞台劇,由賴聲川編導,分為「暗戀」、「桃花源」兩悲喜劇,同時並陳在舞台上,創劇場先河。「暗戀」以國共內戰為背景,江濱柳與雲之凡這對有情人因戰亂失聯,再聚首皆以垂暮、各自婚嫁。

* 無垢花神祭 演繹生命循環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18000605-260115

無垢劇團成軍20年,《花神祭》再回到台北演出,昨(17日)彩排記者會中,林麗珍暢談創團20年的心路歷程,她不禁眼眶泛紅,「回望20年的創作歷程,我希望回到最初的起點,返回這個舞台,言語很難表達我的感受。」

談到舞作中代表台灣的土地精神,林麗珍說,生命無時無刻都跟土地對話,即使城市覆蓋鋼筋水泥,還是與土地深深連結,只是有沒有自覺而已,「我運用很多元素,例如舞者手中的竹劍,竹節代表生命的律動,是來自竹山的竹材,落花則是全體團員們親手搓揉出來的結晶。」

除了展現土地精神,《花神祭》最大的主題是與生命和大自然對話,林麗珍說,「生命就像一場奇蹟,充滿冒險與無限可能。」因此舞作由〈春芽〉、〈夏影〉、〈秋折〉、〈冬枯〉等4個段落組成,以全身粉白的舞者交纏或獨舞,搭配人聲吟唱、洞簫和琵琶彈奏,展現生命的循環,林麗珍認為〈冬枯〉特別展現舞作精神,「生命至終結束,但是結束也是另一個起點,展現生命的轉折。」



◆ 阿美族姊弟 復刻正統服飾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18000633-260102

中國時報 2015年09月18日 林宏聰/高雄報導

林莉琪來自台東阿美族,她的曾祖母是族服工藝家,過世前為保留文化,拚命替孫執輩縫製傳統族服,林莉琪與表弟姆菈蹈長大後發現族服常被穿錯,花2個月回部落手工復刻正統族服,打算登台走秀,號召更多年輕族人加入傳承文化行列。

原名「撒亙依‧巫撒伊」的林莉琪是台東海岸阿美族,她的曾祖母10幾年前罹癌過世,她記得曾祖母生病後幾乎每天都在工作,為6個孫子、孫女各縫製2套傳統族服及一大堆小飾品,「而且她做的都是成人尺寸,希望我們長大也能穿!」

曾祖母辭世後,部落裡再也沒人做傳統族服,小時候林莉琪懵懵懂懂,直到就讀屏東大學原住民專班才了解曾祖母當年為孫執輩縫製服飾的苦心,她說現在阿美族服裝早已不正統,許多原住民舞蹈表演團體服裝根本亂穿。

為此,林莉琪向高市社會局婦幼青少年活動中心申請圓夢基金,與就讀三民家商服裝科的表弟姆菈蹈‧乂釉回台東部落訪問耆老,將傳統巫師服、日常服飾及祭典飾品全找出來,但從前已婚女子插在頭卷的長煙斗,現已完全找不到實物。

姊弟倆花2個月打造復刻版傳統族服,預計11月舉辦小型發表會,請模特兒走秀展示傳統式及改良式族服,希望讓更多部落年輕人看了他們的努力,也願意協助發揚原汁原味的原住民文化。(中國時報)

※ 相關報導:

* 故宮南院年底開館 翠玉白菜打頭陣
http://udn.com/news/story/8634/1194669

「翠玉白菜」要暫時搬家了! 故宮院長馮明珠昨在故宮南院宣布,因應故宮南院十二月廿八日開館試營運,「人氣國寶」翠玉白菜屆時將暫離「老家」故宮北院,到「新家」故宮南院展出十個月。

故宮南院目前工程完成百分之九十五,預計十月底完工。故宮昨邀請中外媒體參觀,馮明珠說,將在故宮本院及南院成立「至寶廳」,未來包括翠玉白菜、肉形石、金甌永固杯等國寶將在兩處交換展出。

* 展示廳玩「濃墨」 接待廳秀「飛白」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18000604-260115

故宮南院占地70公頃,含景觀園區和主體建築。景觀橋「至美橋」今年4月已完工,園區景觀、主體建築、展示和室內裝修工程等仍在持續施工。代辦主體建築工程之營建署處長吳瑞安表示,目前博物館建築進度已達95%,預定10月底完工,12月28日開館試營運的目標可望達成。

....南院主體建築分為東、西兩翼,以書法藝術的「濃墨」、「飛白」和「渲染」分別代表「實量體」、「虛量體」和兩者之間的中庭。

* 中山堂 重現台灣前輩百件雕塑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18000638-260107

周末來中山堂走走!適逢台灣近代雕塑先驅黃土水120歲誕辰,台北中山堂推出「向大師致敬─台灣前輩雕塑11家大展」,展出黃土水、蒲添生、丘雲和陳夏雨等知名雕塑家的作品,數量多達116件,歡迎民眾到現場參觀,感受大師風範。

* 復興、台藝大 合辦袖珍雕塑展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18000662-260107

台北市復興高中與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雕塑系共同舉辦「第5屆國際袖珍雕塑展」,90件展品媒材包括陶瓷、金屬、石雕、木雕等,另也開設3D列印工作坊,開放師生參加。

袖珍雕塑源於1980年代初期,是「可以置入鞋盒空間」的小尺寸雕塑。復興高中圖書館主任簡俊成表示,以往袖珍雕塑是藝術家做大型木雕、石雕前,先做的小型樣本,所以常被認為「不登大雅之堂」;但近來袖珍藝術方便民眾360度欣賞、更容易親近,所以越來越風行。

fsj 提到...

走進漫畫實境 遇見老台北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20000365-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9月20日 郭佳容/台北報導

拿起西川滿的《媽祖祭》詩集、翻看《日日新報》,儼然乘坐時光機走入上個世紀初的台灣,在台北大稻埕舉行的「遇見,老台北」特展,《北城百畫帖》的漫畫場景化為實境展覽,昨(19日)吸引近百位漫迷參與,還有人裝扮成咖啡廳女侍,場面熱烈。

《北城百畫帖》由漫畫家Akru繪製,以1930年代台北城為舞台,描繪一間新潮絢麗的咖啡廳中,文人雅士的往來生活。本名沈穎杰的Akru說,「我本來就喜歡歷史,但過去創作時常感受歷史知識不足,這此展覽很細膩地重現當時場景,感覺相當特別又開心。」

報紙黑膠一比一復刻

此次化為實景的是漫畫中咖啡廳主人的書房,政大台灣史研究所副教授李衣雲說,「此為西式風格書房,擁有者通常是當時的有錢人或知識分子,他們保留日式氛圍,又融入西洋文化,呈現一種近代摩登的時尚風格。」

展覽中,西式的厚重木桌上,擺著時髦懷錶、德國相機,還有觀賞用的鐵鳥籠,呈現華麗風格。值得一提的是,桌上1935年10月10日的《日日新報》,刊載著台灣博覽會舉辦的新聞,還有哥倫比亞唱片公司發行的黑膠唱片《童謠》,都是特製一比一的復刻版本,重現當時的生活感。

歷史場景首次實體化

策展人之一、專案經理溫淳雅指出,「過去我們努力將史料化為數位典藏,但將歷史場景實體化則是第一次,因為長期與漫畫家合作《CCC》台灣歷史漫畫集,很受歡迎,因此動念想用這種方式,吸引更多人關注歷史。」

談到日治後期的文人生活,李衣雲指出,咖啡廳也是當時時髦的象徵之一,「咖啡廳文化在1920年代逐漸興盛,成為文人交遊休憩的場所,此外,咖啡廳的女服務生(當時稱為女給),因可獲取高額小費,吸引許多女性應徵,成為當時特殊的社會現象。」

「遇見,老台北」特展即日起到11月30日展出,地點在台北「URS27W」城市影像實驗室。(中國時報)



◆ 結合輕土水泥 小花給你療癒
http://udn.com/news/story/7327/1196516

聯合報 記者梁雅雯/鳳山報導 2015-09-19

39歲的方靜宜從小受父親影響喜歡設計,前年自創品牌「東,美好」,將乾燥花和輕土、水泥等素材結合成療癒系小花,希望帶給人乾淨、簡單的幸福感。

方靜宜說,本身學化學,雖然沒特別去學花藝或設計,但爸爸學室內設計,家中很多與設計有關的書籍,她時常翻閱,培養出對設計、配色的敏銳度。

她從文書小花夾做起,後來買小花器創作,發現單價過高,民眾接受度會減低,後來改用天然玉米澱粉當原料創作,可捏塑出各種形狀,把小花高度控制在10公分高、半徑5公分。

「東,美好」出品的小花是以乾燥花創作,只要不碰到水至少可放2年,體積小不佔空間,可增加空間的溫度和優雅感,特殊需求可客製。

「只要顏色對,作品感覺就對了」,方靜宜說,除了設計花器,過去也有蒐集字體和印章的習慣。取名「東,美好」是因本身喜歡東京,「東,美好」諧音有「都美好」的寓意。

※ 相關報導:

* 秋天裡的春景 皮雕師刀下有蝶
http://udn.com/news/story/7325/1196491

通往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的路上,李宛玲的夢想藏身在路邊透天厝裡,原本沒有生命的皮革經她巧思設計、細心雕鐫,翠鳥、芙蓉和玫瑰栩栩如生,秋日裡構織春天景色,引人佇足。

....「藝術創作最怕流於匠氣,有好手藝更需用心思。」皮雕藝師李宛玲學皮雕到創作24年,學會皮雕後還拜師學畫,從素材觸感判斷皮革適合哪一種創作,再用刀具雕鐫花瓣、葉片、鳥羽,線條柔軟流暢,像細膩的工筆畫。

* 墨玉磨出曼波魚 花蓮水保局贈外賓
http://udn.com/news/story/7328/1198265

「全手工製作的紀念品,只做1百多個,應該都送完了。」水土保持局花蓮分局今年以墨玉及豐濱鄉的石頭,製成曼波魚造型的限量紀念品,作為行政院農委會水土保持局局長贈送外賓的紀念品,因數量太少,讓獲贈的外賓格外珍惜。



◆ 高雄漾藝術博覽會 挑戰無限可能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19000430-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9月19日 吳江泉/高雄報導

2015高雄漾藝術博覽會18至20日在高雄駁二藝術特區蓬萊B3、B4倉庫登場,高雄第一次以未有與畫廊經紀約青年新銳藝術家為主體展示會,計邀請30名得過獎當代新星,評選出64名潛力新銳,總共94名青年藝術家展出超過500件不限類別的創作。

高市府文化局長史哲表示,這個博覽會有一個很重要數字「1975」,只有這個年次以後出生才有資格參展,年輕代表自由奔放、挑戰無限可能,新世代對於當代描繪、詮釋都可在漾藝術博覽會以「藝術家個人」為單位來呈現。

他說,基於藝術創作需要交易市場來支撐,藝術產業才能穩定發展理念,這項博覽會是一個不同以往以「畫廊」為單位的博覽會型態,年輕藝術家直接面對市場,這個城市市場也直接面對藝術家與作品。

參展藝術家代表夏祖亮表示,看到展出成果質量非常高,感謝文化局無償提供場地,鼓勵年輕藝術家參展,讓作品有被典藏機會,創作因此會有動力。

評審李俊賢對漾藝術博覽會百感交集說,30前畢業時,不敢想像有一天能靠賣畫賺錢,現在藝術潮流在市場,要用健康態度來面對,有市場加持,長期對藝術生態是好的。

新苑藝術公司負責人張學孔說,文化局這項創舉,讓很多在畫廊很難推出、無法被看到的年輕藝術家作品有表現空間,對年輕藝術家有鼓舞作用,讓大家看到藝術界新希望。

高雄漾藝術博覽會參展藝術家,從最漾22歲藝術家蘇頤涵,到最具資歷40歲當代新星莊臥龍,共集合500多件參展作品,單價從1000元起到數十萬不等,讓藝術收藏成為小資典藏交易活動。(中國時報)



◆ 「消失的文面」 看原民驕傲印記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198255

聯合報 記者段鴻裕/花蓮報導 2015-09-20

「我拍了3百多個文面老人,現在全台灣只剩下6個!」台灣原住民文面文化研究權威田貴實,昨天舉辦《消失的文面》展,展出16幀文面老人的相片,感嘆文面老人凋零;另外,教職退休的漂流木雕師郭文貴也在應邀前往義大利米蘭開展前,展出數十件漂流木雕作品與工具。

田貴實與郭文貴在花蓮縣台灣原住民族文化館展出《消失的文面.山海洄瀾》聯展,展期至11月30日。

與兩人都有數十年交情的前秀林鄉長、現任萬榮鄉代理鄉長李繼生稱讚「兩位大師都是台灣的國寶、都是台灣之光。」稱許兩人在本業之外,創造出驚人的成就:田貴實的文面調查,是全台最頂尖;郭文貴的漂流木雕刻更被義大利人收購,並力邀到米蘭開展。

「文面代表勇敢、人格的象徵。」從事原住民文面調查、研究的田貴實,工作之餘,走遍全台灣各原住民族部落,收集、拍攝、調查泛泰雅(泰雅族、太魯閣族、賽德克族)的文面文化;民國87年,他帶領全台60餘名文面老人進總統府,當時的總統李登輝稱他們為「文面國寶」。

「『國寶』兩個字太沈重,但只有口惠,卻沒有實質的幫助。到如今,花蓮有4個、苗栗有2個,全台灣只剩6個文面老人。」田貴實說,他從21年前就開始進行文面文化的調查研究,「我拍了3百多個文面老人,如今只剩6人。」不勝唏噓。

田貴實說,「台灣人很奇怪,總是習慣緬懷、追憶往事,但對現在需要珍惜、關懷的卻視而不見;難道,非要等他們走了才懊悔嗎?」

田貴實說,21年前開始調查時,許多原住民或文面老人都不願拍照,「因為魂魄就被拍走了」,因此,他曾被老人罵、用石頭丟、放狗追,一路走來跌跌撞撞,難度很高;但他覺得「文面象徵崇高的人格與使命感」,更相信「今天臉上的文面,是我們族人的標記;明天的文面,將是我們台灣心中的永恆;而在歷史的洪流中,成為全世界的驕傲」。

fsj 提到...

媒體評論-更大的台灣人悲哀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21000421-260109

中國時報 2015年09月21日 賴祥蔚

透過藝文創作來回顧台灣人的歷史與悲哀,已經有了百年的歷史,最早是文學作品,多位台灣文學作家都透過了史詩般的筆觸,留下對於台灣過去百年歷史的悲哀記憶。最近幾年,越來越多的電影人紛紛透過影像來重現台灣人的歷史與悲哀。

在文學作品當中,值得拜讀的經典很多,不論是大河文學,或是短篇小說合集,每一部都值得珍賞,而吳濁流寫下的《亞細亞的孤兒》或許取了一個最能反映主旨的題目。至於電影作品,從早期的愛國電影,到近年來創造票房佳績的《賽德克.巴萊》,都有可觀之處,但是如果要完整呈現台灣人的歷史與悲哀,正在上映《阿罩霧風雲2》,應該是其中最值得品味的一部。

台灣人的歷史與悲哀是什麼?就是彷彿成為了亞細亞的孤兒,而悲劇的開始,許多人都以為是台灣割讓,甚至因此而仇恨清廷與中國。但是這種理解其實不盡正確。台灣,固然是海上寶島、蓬萊仙山,所以成為了探險拓荒者的想像樂園,但是也一直遠離權力的中心。所謂權力中心,本來當然是同屬漢文明的中原,但是當中原沉淪,就給了後來興起的東瀛、荷蘭與美利堅許多覬覦的空間。

台灣人的歷史與悲哀絕對不是從割讓開始,而是早在原住民時代或是最早的唐山公時代就已經開始。日本割據台灣,某種程度上只是重演了荷蘭人占據台灣的故事。當然,這段日本割據台灣的歷史因為時序比較接近當下,加上其中伴隨著更多可歌可泣的血淚,於是至今爭論不休。

是清廷主動割讓了台灣?還是日本早就意圖侵吞寶島,於是透過武力達成目的?到底是國民政府光復了台灣?還是這群同文同種的中原來人也算外來政權?對於在此之前已經在寶島生活的居民來說,姑且不論早已記憶模糊的荷蘭統治,單單看無能腐敗的清廷、血腥高壓的日本殖民統治,到戰敗撤退來台而釀成228事件的國民政府,台灣人到底該怎麼面對過去的歷史與悲哀?

歷史真實,從來就不是簡單的故事,回顧百年台灣的歷史與悲哀,更是如此。相較於許多論者往往只選擇自己想要的特定政治立場或族群觀點,卻忽略了更完整的事實,《阿罩霧風雲2》則試圖透過彷彿紀錄片手法,還原當時那一幕幕多元、複雜、殘酷而又無奈的歷史記憶。

《阿罩霧風雲2》說的不只是霧峰林家的故事,更是整體台灣人民的故事。阿罩霧,正是霧峰的原來名稱,在日據時代被改名。電影使用這個名詞,相當程度上反映出台灣人不甘心被強迫改名的主體性。電影當中有許多實驗性的手法,例如定格呈現與旁白敘事,很能帶著觀眾冷冷回顧這一段其實一點都不冷的歷史與悲哀。

什麼是台灣人的悲哀?其實是對於自身命運不能掌握的無奈,但是無奈的背後原因是什麼?看了《阿罩霧風雲2》或許更能夠有所體會。身為台灣人,如果不認真去懂台灣的歷史,只能人云亦云,甚或是被有心人士煽動與利用,這才是更大的悲哀。(作者為台灣藝術大學廣電系教授、中央廣播電台總台長)(中國時報)

※ 相關報導:

* 「Face Taiwan」看台片起落 魏德聖吐心聲
http://udn.com/news/story/7262/1201292

釜山影展20周年推出紀錄片「亞洲電影的力量」系列專題,共有10國導演應邀參與,台灣導演蕭菊貞的「FaceTaiwan」也在其中。該片以台灣電影近15年來的起伏為主軸,遍訪侯孝賢、蔡明亮、張艾嘉等30位影人。魏德聖在片中也坦然透露拍「海角七號」與「賽德克˙巴萊」的心情:拍「海」片時他將40歲,不想人生只留下一顆精子變成的孩子,於是孤注一擲;拍「賽」片更在背負1億或7億債務的賭局中,再次放手一搏。

「Face Taiwan」呈現台灣電影近15年來由谷底到翻身的發展變化。2000年台灣電影上映不到10部,2001年蕭菊貞紀錄片「銀簪子」票房60萬竟然排名國片第三,慘況可見一斑。後來隨著紀錄片「生命」、「無米樂」等受歡迎,國片彷彿看見一線生機,但直到2008年「海角七號」才出現驚人轉捩點。

●第50屆金鐘獎頒獎典禮將於本月26日頒獎,聯合報系全媒體攜手合作,共同推出金鐘系列報導,更多相關新聞請上聯合新聞網、聯合報plus、iPad App、udntv及「噓!如何自處」臉書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udnhowtobemyself

* 文青最愛 公路電影 窺見文溫德斯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21000433-260115

大師不是神,大師也有撞牆時。公路電影大師文溫德斯1982年因拍片不順滯留美國,卻意外成就《事物的狀態》一片,一舉奪下威尼斯金獅獎,近日將於台北光點電影院「在路上」影展中重映。

....文溫德斯1945年生於德國杜塞道夫,出身醫生世家的他,成為導演之前,曾嘗試修習醫學、哲學和美術等領域,後來迷上電影,拍出知名的公路三部曲,與導演荷索、法斯賓達等人並稱為「德國電影三傑」。

....文溫德斯與台灣淵源深厚,他曾擔任陳駿霖執導《一頁台北》的監製,也來台與導演侯孝賢對談,談到為何要拍電影時,文溫德斯表示:「本來我一心成為畫家,卻考不進藝術學院,後來躲進電影資料室,每天瘋狂看完5部電影。」

「我是靠影像感知的人。」文溫德斯的影像風格多變,70年代公路三部曲,呈現獨特的公路美學,80年代他將鏡頭轉向美國,探索廣大的荒漠生活,拍攝《巴黎,德州》、《慾望之翼》等作品,多次榮獲坎城、柏林、威尼斯影展大獎肯定。



◆ 陸作家雷鈞 用「黃」解謎男童挖眼
http://udn.com/news/story/7009/1198447

聯合報 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 2015-09-20

兩年前,大陸山西爆發駭人聽聞男童挖眼事件,廣州作家雷鈞將此事件改編成推理小說「黃」,奪第四屆「噶瑪蘭.島田莊司推理小說獎」。雷鈞昨出席頒獎典禮,從日本「推理之神」島田莊司手中接過獎座。

華文世界推理讀者多,推理作家卻如鳳毛麟角。為了鼓勵華文推理創作,皇冠出版社、金車教育基金會與日本推理作家島田莊司合作「島田莊司推理小說獎」。

本屆收到來自兩岸三地、英、加拿大等四十一部作品參賽。由PChome Online董事長詹宏志、日本評論家玉田誠等人選出三部進入決選。譯成日文後,再由島田莊司親自選出首獎,得獎作品將於兩岸與日本出版。

拿下首獎的「黃」,島田認為是參賽作品中文學濃度最高者。「黃」描述一位生於中國、長於歐洲的孤兒,返鄉調查男童挖眼案。島田指出,雷鈞大膽將中國人種特徵的「黃」色當作書名,設計成書中最重要的「謎」,「寫出連發明推理小說的歐洲人都會驚嘆的作品。」

卅五歲雷鈞畢業自北大光華管理學院。他表示,大陸出版有許多禁忌,故事背景若設在大陸,不能死太多人、壞人必須伏法,種種限制影響大陸推理創作的發展。他的兩部推理小說都在台灣出版。

來自高雄薛西斯,作品「H.A.」精心構築一場以虛擬遊戲為背景的密室殺人事件。島田指出,薛西斯刻意避開犯人的模樣與動機,反映網路遊戲「殺來殺去」本質,深具創意。來自加拿大的提子墨,作品「熱層之密室」以太空站為陳屍地點,滿足讀者對外太空好奇,也符合島田莊司定義的「廿一世紀本格推理小說」。

島田莊司研究世界推理史,認為社會必須相信科學與理性,才能發展出成熟的推理小說。推理評論家冬陽表示,近年出現一批新作家,繼承歐洲與日本的推理技巧,以台灣獨特的社會背景為舞台,創作令人驚豔的推理作品,讓他對台灣推理創作未來充滿希望。

fsj 提到...

關渡公園「感潮」 看藝術的詩意
http://udn.com/news/story/7014/1199869

聯合報 記者郭逸君/台北報導 2015-09-21

第十屆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昨在關渡自然公園盛大開幕,入園人數突破1萬2000人,是歷屆單日入園人數最多的一次。今年藝術季以「感潮」為題,7名來自世界各國的藝術家進駐創作,以自然環境中唾手可得的樹枝、竹子、藤蔓等,設計出融合自然地景的大型裝置藝術。

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展出7件大型裝置藝術,展期從即日起至年底。產發局長林崇傑主持開幕活動時表示,台北是一座有河的城市,隨城市發展卻忘記河的流動,舉辦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希望透過藝術之美,將自然環境、藝術設計等融合在一起,讓民眾視覺感官有不一樣的享受。

今年邀請7名藝術家,觀察關渡自然公園河口潮汐變化,省思人與自然的關係。來自澳洲的藝術家Elaine Clocherty,她的作品「潮之豐饒角」帶有濃厚環保意識,創作靈感來自台灣採集石花菜的海女,及受重金屬汙染的水筆仔,她以石材、泥土等進行創作,透過作品詮釋全球水資源面臨重金屬、毒物等汙染危機。

另一件備受矚目的作品,是由台灣藝術家李蕢至設計的「潮語」。李表示,台灣濕地經常可看到水筆仔,水筆仔像是濕地守護者,肩負水保及環境保護的功能。他的作品使用樹枝、竹枝等材質,呈流線型設計,蜿蜒在關渡自然公園濕地上,就像是水筆仔生長在濕地,隨風搖曳的姿態。

關渡自然公園表示,自然裝置藝術季展期持續至年底,活動期間除有親子手作課程,還有熱門的賞鳥活動。前些日子已有1、2隻小水鴨的蹤影,這幾天則陸續看見小水鴨部隊抵達,在園區的核心保育區進食與休息。

隨關渡自然公園核心保育區的棲地復育工程完成,今年鳥況會特別好。民眾可透過望遠鏡,欣賞琵嘴鴨、小水鴨滑水或覓食的可愛模樣。關於賞鳥、濕地解說課程時間,可查詢關渡自然公園官方網站。



◆ 民初鐵路鋼釘 焊成眾生群像
http://udn.com/news/story/7322/1199804

聯合報 記者林佩均/台中報導 2015-09-21

原本為國術師的謝建霖,將百年鐵路鋼釘化為藝術品。他花了17年,收集潭雅神自行車道舊鐵軌鋼釘、鐵道,再燒紅塑形,創作出肌理生動的格鬥、運動家。

60歲的謝建霖,從小練拳,曾做過修車黑手,也投資過中國製鞋生意,17年前退休返回豐原家鄉。他無意間發現潭雅神在舊鐵軌廢棄路旁開闢自行車道,憶起兒時住在鐵路旁聆聽火車呼嘯而過、鐵軌吭咚、吭咚的聲響,決定撿拾這些固定鐵軌枕木的鋼釘,原本只是基於懷念,後來竟成為他創作素材。

他把5支鋼釘焊接成人形創作,鋼釘得用300度以上高溫燒紅,每次扭形得控制在2分鐘內,且鋼釘是清末民初約117年的產物,相當脆弱,燒壞了沒有第2次機會,起初每百根就有30根「變成異形」,謝創作時必須專注不說話,讓友人一度以為他「走火入魔」生病了。

「5個鋼釘就是1個人的精神!」經過多次揣摩,現在只要給他幾根鋼釘,就能變出各種人物;他堅持作品不仿照、重複,每個都是用盡力氣,包括困難度高的「沉思」,及創作時心境差的「睡著」作品,線條、腰身都不一樣。

他完成近百件鐵軌鋼釘作品,有回憶兒時場景的「葫蘆墩買柴市集」,焊出行進、休息時的挑夫。他還創作許多「運動員」,如揮舞彩帶的體操選手、足球員、高爾夫球手,更將他熟悉的國術格鬥技法化成鋼釘作品。

台中市大墩文化中心已預約謝建霖的鋼釘藝術品展,明年1月16日至2月3日在文物陳列室展出,從百件作品精選80件,名稱定為「展釘傑鐵」,要讓更多民眾參與他的藝術。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單親媽做編織包 紅到國外去
http://udn.com/news/story/7327/1199777

高雄十全里長為鼓勵單親媽媽、新移民婦女走出家門,請老師教大家學做編織包,婆婆媽媽做出興趣,包包精緻,hello kitty等各式圖案都難不倒;單親媽翁小姐手藝精湛,編織上百個包,全被親朋好友搶購一空,還有銀行經理一次下訂27個送給同事。



◆ 獲京都漫畫賞 奇幻少女登日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917113

自由 2015-09-21

〔記者吳柏軒/台北報導〕「漫畫創作就是從無到有、二次元到三次元的奇幻旅程!」

二○一五京都國際動漫節跨海廣邀台灣好手遴選舉辦首屆「京MAF漫畫大賞」,台灣漫畫家「ANTENNA牛魚」就用從無到有,甚至到二、三次元的奇幻長篇作品《BlueRoseAge》第一集「宴的狂躁」奪下大賞。

該漫畫大賞由推廣動漫創作的「Tokiwa莊計畫」承辦,日本各大動漫公司、出版社的編輯群齊聚,今年為首屆漫畫大賞,並且鎖定台灣,要發掘漫畫追夢人到日本出道;共有卅位漫畫高手投稿四十部作品,最後選出一名大賞得主,參加京都國際漫畫節。

「ANTENNA牛魚」說,這是個人首部長篇,以德國時空為背景,敘述一對兄弟和一個小女孩追求生存與願望的故事。對於奪得大賞,他則表示「有作夢的感覺」,希望能成功在日本出版,完成從小的夢想。

「Tokiwa莊計畫」事務局表示,台灣作品水平遠遠超過預期,讓人驚喜,且風格皆不同;不過,入圍者大多是已嶄露頭角的職業漫畫家,未來希望更多台灣漫畫高手到日本一展長才。

京都國際動漫節(京MAF;Kyoto International Manga Anime Fair)今年邁入第四屆,每年吸引數萬人體驗傳統與動漫文創融合,其實該展覽總經費僅七千萬日圓,卻能集結關西傳產與動漫相關企業,協力創造無數產值。

fsj 提到...

想升級光纖嗎? 先讀5公尺合約
http://udn.com/news/story/7087/1201757

聯合報 記者蔣繼平/屏東報導 2015-09-22

一家運動用品店想升級光纖,打電話向中華電信客服申請,客服人員請店家接收傳真,說明只要將內容讀完並填妥資料回傳即可,結果一次傳來14頁將近5公尺長的合約,讓業者傻眼,最後仍親自跑一趟門市辦理。

「根本是傳真界的星光大道」,有人則說「讀完都暈了」,也有人揶揄「申請前先附上一卷傳真紙」,14頁的「傳奇」傳開後,立刻引來友人輪番砲轟,當事人則直批「真是有夠浪費」。

「14頁密密麻麻的傳真,你會想看嗎?」申請光纖的徐店長說,傳真紙的列印效果不佳,字都糊了,顏色也深淺不一,如果回傳,等於又要再浪費一次,他認為中華電信的客服方式,實在有必要檢討,至少在電話中應提供傳真以外的方式。

中華電信公司表示,民眾也可提供電子信箱,改成用寄電子檔的方式,申請民眾只要列印其中4張掃描或拍照回傳即可,由於需要服務白天上班無法臨櫃辦理的民眾,才設有電話客服辦理服務。

屏東營運處東港服務中心經理呂慶凰表示,14頁申請合約書涵蓋各種光纖辦理項目,中心若遇民眾臨櫃申請時,只會列印其中需要的部分,大約4到5頁即可,不會整份全印。

※ 相關報導:

* XcodeGhost災情比原先預期嚴重:可能有上千款app受感染,數量持續增加
http://www.ithome.com.tw/news/98950

日前資安業者Palo Alto Networks指出,中國開發者在不知情下使用遭駭客竄改含有XcodeGhost惡意程式的蘋果開發工具Xcode,導致不少知名合法app受到感染,竊取用戶裝置、app資料,甚至可能以釣魚方式取得用戶帳號密碼資料,截至目前為止,資安業者檢視受影響app數量高達到上千款,而且數量可能還會再增加。

* 不想收到某人的信?Gmail讓你直接將他加入封鎖名單!
http://www.ithome.com.tw/news/98925

被封鎖的郵件之後就會直接被丟到垃圾郵件匣中,但未來使用者還是可在右上方齒輪狀的下拉選單找到「設定」中的「過濾及封鎖名單」功能中取消封鎖。

* Google Chrome臭蟲?網址附上特殊字串就會當機
http://www.ithome.com.tw/news/98892

只要在網頁超連結的網址後加上%%30%30字串,使用者不必真的點選連結,只要滑鼠滑過內含該URL的超連結就會造成Chrome當機。而如果是在網址列直接輸入該連結,那麼瀏覽器還會關閉。這個字串,對於其他瀏覽器也會有狀況不一的影響。

* Symantec員工誤發Google憑證被開除
http://www.ithome.com.tw/news/98897

根據賽門鐵克的說法,該公司在上周進行內部的產品測試時,總計誤發了涉及3個網域的相關憑證,但所有的測試憑證都在掌控中而且在發現時便已即時撤銷,對這些網域或全球網路並未造成任何的危險。



◆ 微軟今年內可望讓Edge瀏覽器不必外掛就能講Skype
http://www.ithome.com.tw/news/98823

微軟旗下的Skype預計將成為首波採用ORTC API的產品,估計Skype用戶今年底以前就能在不裝外掛程式的情況下於Edge上進行通訊。

文/陳曉莉 | 2015-09-21發表 iThome online

微軟宣布釋出支援Microsoft Edge瀏覽器的ORTC API預覽版,以鼓勵全球的開發人員打造可於瀏覽器上直接透過Skype或其他WebRTC通訊的服務。微軟旗下的Skype預計將成為首波採用該API的產品,估計Skype用戶今年底以前就能在不裝外掛程式的情況下於Edge上進行通訊。

ORTC全名為「物件即時通訊」(Object Real-Time Communications),這是一個開放專案,藉由簡單的Javascript API就能讓行動終端與具備RTC能力的伺服器或瀏覽器進行通訊,包括Hookflash、微軟,及Google都是該專案的支持者。

版號為10547的Windows測試人員(Windows Insider)最新預覽版已經嵌入ORTC API,允許全球的開發人員建置能與Skype用戶或其他WebRTC通訊服務溝通的應用。

微軟旗下的Skype團隊說明,支援ORTC的各種API可在Edge瀏覽器上發展即時的語音及影像通訊應用,而且不必安裝任何外掛程式,意味著在瀏覽器上使用Skype將會變得更容易。該團隊亦宣布,Skype用戶在今年內就可以直接於Edge瀏覽器中使用該服務。(編譯/陳曉莉)

※ 相關報導:

* Skype全球大斷線,日本災情最慘!
http://www.ithome.com.tw/news/98881

Skype自台灣時間周一(9/21)下午起發生斷線,包括美、歐及亞洲等地用戶皆受到影響。截至今日(9/22)早上9:53才宣布修復。



◆ 美調查:年輕人一生 要拍2.5萬張自拍
http://udn.com/news/story/6812/1202830

聯合晚報 編譯范振光/綜合報導 2015-09-22

美國一家牙齒美白產品公司對千禧年世代年輕人進行自拍調查,根據他們每周自拍頻率估計,這些年輕人一生當中將拍攝2萬5676張自拍照。

63%千禧年世代表示,旅遊地點是最常自拍地點,其次是海邊(43%)、演唱會(25%)。

這項調查由Luster Premium White進行,該公司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布朗表示,瞄一下臉書、推特、Instagram帳號內容,可證明千禧年世代以自拍照記錄生活,他們特別喜歡和親友分享。

布朗同時指出,其實,不只千禧年世代,大部分人度假或與親友慶祝特殊日子時,也都會自拍,「不自拍,好像某件事情沒發生過」。

既然是自拍,而且要放到社群媒體向親友公告周知,當然要準備妥當再拍。53%年輕人表示,會先照鏡子檢查服裝儀容,另有47%的人承認,會先練習臉部表情再自拍,42%的人會化妝。

因為要準備,拍一張自拍照要花七分鐘。調查結果顯示,年輕人一周平均拍九張自拍照。以此計算,一年要為自拍花3276分鐘,也就是超過54小時。

46%年輕人表示,生日聚會一定要自拍,34%的人認為婚禮不能缺少自拍,25%的人會在畢業典禮自拍。

只有10%年輕人認為他們自拍成癮或有機會就非自拍不可;用自拍棒的人僅27%。

80%年輕人表示,喪禮不適合自拍,另有70%的人認為,性愛時不應該自拍。

電子折價券網站Voucher Cloud最近的調查顯示,美國父母會在小孩6歲時給他們第一項電子產品,開始自拍的年齡預料會下降。



◆ 超過4成大陸人 年讀不到一本書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22000958-260301

旺報 2015年09月22日 記者賴廷恆/綜合報導

中國大陸去年有超過40%的人,整年下來任何一本書都不讀!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出版研究所所長徐升國日前表示,根據2014年統計數字顯示,中國人每年讀書約4本半,遠低於發達國家;且有21.4%的人,不光是不讀書,而是不進行任何形式的閱讀。

「書香中國‧北京閱讀季」正如火如荼進行,由北京市新聞出版廣電局主辦的系列活動之一「領讀者計畫」,首場培訓會日前在北京舉行。徐升國出席時指出,2014年中國的綜合閱讀率為78.6%,意味著這些閱讀人口從事包括閱讀圖書、期刊、報紙、手機、網路線上等閱讀行為,同時也反映出21.4%的人「什麼都不讀」。

「從2014年數據分析,中國有超過40%的人一年一本書都不讀。」徐升國表示,從2005至2014年,中國的閱讀量基本維持在4.5至4.7本之間,去年中國人的年平均閱讀量為4.56本;遠低於日本的閱讀量約9本,韓國約11本、美國約7本,法國則約12本。

「大家對自己的閱讀狀況其實也不滿意。」徐升國也提到,調查中,超過50%的受訪者自認閱讀量不夠,只有2成的人對本身自己的閱讀狀況表示滿意。

北京市新聞出版廣電局公共服務處處長王亦君認為,「推進全民閱讀,重要的力量在於基層」。她指出,除去教科書之外,北京去年每人平均閱讀量達9.47本,雖是中國閱讀指數最高的地區,若相較於以色列每年每人閱讀量高達64本,則仍遠遠不及。(旺報)

※ 相關報導:

* 邊找邊買 網路書店創新體驗
http://udn.com/news/story/7244/1201919

因應行動趨勢、看好網購將是台灣下一個兆元產業,國內最大的書籍通路博客來今年底將推出兩大創新服務,包括結合出版業者打造「電子書平台」,以及與7-ELEVEN合作開出首間「閱讀概念店」,揭示了博客來未來發展的新方向。

fsj 提到...

愛東南亞藝術 姚謙享受冷門收藏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22000451-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9月22日 吳垠慧/專訪

1996年意外買下生平第一幅藝術品、劉其偉的小畫作《斑馬》,此後,姚謙的生活中除了本行音樂,還多了「藝術收藏」這門課,20年過去了仍樂此不疲。雖然常謙虛自己「經濟能力不足」,但因投入得夠深、夠久、眼光夠獨到,近年姚謙多了「藝術收藏者」這個身分,常受邀出席講座、寫文章分享他的收藏與觀點。

新書《一個人的收藏》匯集近年在兩岸三地媒體上刊載的文章,現在台上市。

投資藝術品 逾20年

姚謙現收藏的藝術品約500件,收藏哲學就是不追名牌、不隨流行。姚謙喜愛閱讀和旅行,加上工作所需,經常出差到中國大陸、東南亞等國家,因此,當外界還沒注意到東南亞藝術的多元面貌時,姚謙早已投入研究和收藏。

近年,東南亞藝術的市場交易蓬勃,姚謙反而成了業界東南亞藝術收藏的指標人物。

「我的收入有限,在收藏上只能遠觀市場熱門專案,去尋找與人不相爭又有興趣的區塊,我很享受冷門。」

迴避了流行和熱門品項,姚謙雖自嘲像「撿漏」,依然能買到自己喜愛的作品,「我現在退休、收入不像以前,還是可以放掉一些、換一些,以畫易畫,過著不會餓著的日子。」

不追名牌 不隨流行

因為對東南亞藝術的興趣,姚謙給自己的收藏方向訂立一個目標:「亞洲20世紀的美術史」,舉凡中國大陸、台灣、印尼、菲律賓、越南、泰國、新加坡等國家的老、中、青藝術家及其作品,都是他關注的範圍。

「各國之間、世代之間的藝術創作可以彼此作對照,也跟西方畫史作對照」,姚謙自認對藝術的了解仍很淺薄,「透過藝術收藏的對照,成了我在閱讀、觀察和思考上更積極的動力。」

化作閱讀、思考動力

因此,姚謙認為,每個人都可以設定屬於自己的收藏主題,「一直覺得藝術是誠實的歷史,它能負載與我們所看過的文字歷史以外,有著更深刻的觀察,這是我後來收藏藝術的最大動力與樂趣。」

「收藏最忌諱的就是比較,比大、比貴、比名牌或者只當投資的工具,這往往只會把你推入不快樂的深淵」,「藝術品應該是一扇窗,收藏者可以從作品中感受到最深層思想的東西,一個收藏者應該找到自己的關注點,也就是自己收藏的範圍,就能有別於他人,這很重要。」(中國時報)



◆ 藝術pakongko 講阿美族的故事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22000454-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9月22日 吳垠慧/台北報導

阿美族擁有口述歷史的傳統,耆老們講故事給年輕的孩子們聽,同時傳承部落的文化與習俗,稱為「pakongko」。目前花蓮港口部落特別發起「藝術pakongko─在港口部落的環境展現」展,邀集16位創作者參與,不僅要傳遞部落的故事,也希望藉此聯繫部落老人與年輕人之間的情感。

「藝術pakongko」即起在花蓮豐濱鄉港口部落展出,由Nakaw Putun擔任策展,這個展覽也是「文化部藝術浸潤空間計畫」的活動之一,希望透過藝術行動推廣港口部落的文化與藝術。

參展藝術家涵蓋20多至50多歲,有拉黑子,金曲歌手阿努.卡力亭.沙力朋安,電影《太陽的孩子》導演勒嘎.舒米,藝術家撒部.噶照,伊祐.噶照,曾秉芳,黃海蒂,了嘎.里外,陳勇昌,陳昭興,陳智傑,舒米.如妮,拉拉.龍女,林易蓉,王力之,王亭婷等人,他們多數出身港口部落,也有部落媳婦,以及在此定居的創作者。

Nakaw指出,阿美族傳統中,「會說故事」的人在部落是受敬重的,如部落領袖就必須具備說故事的能力,傳遞部落文化和精神,「現在老人家只有婚喪喜慶才會pakongko,這時藝術成為另一種說故事的方式,老人說故事,年輕人接力。」

例如哈黑子以細長且直立的木頭代表3位過世的部落頭目,肉身雖然脆弱,但3位智者的精神綿延。撒部.噶照的《ngasaw》是他回溯阿美族五大氏族命名的由來,他將氏族的起源融入立體創作,象徵氏族間不分你我,共同傳承的概念。

身為五大氏族之一Cilangasan本家後裔的伊祐.噶照,挖掘本家肩負祭司的職責,他以樹根組構出如裊裊生煙的意象,藉由樹根象徵祭司具備溝通鬼神,連結過去和未來的功能,也告訴部落年輕人,要記住自己文化的根。

Nakaw表示,這些創作者對部落有使命感,「透過展覽讓大家說故事、凝聚共識,除了現場作品說故事,未來也會做成繪本,部落每一戶都發送。」(中國時報)



◆ 樂興之時青年團 開出音樂之花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22000459-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9月22日 趙靜瑜/台北報導

成立17年的樂興之時管絃樂團,每年舉行專場音樂會與偏鄉演出,不遺餘力;他們的子團樂興之時管弦樂團青年團成軍10年,至今進入國內各大樂團的成員就將近40位,被樂界稱為「台灣職業樂團的搖籃」。

藝術總監江靖波說,「當年國內音樂科系整個學成過程中,合奏的機會跟訓練過少,畢業學子如何過渡成為成熟的交響樂團團員,這塊是人才訓練非常欠缺的一個大洞,我們就去補洞。」

這一做,就是10年。10年來團員參加每周一次的團練,完全不收訓練費用,不計虧損,江靖波說,「我只是讓他們更喜歡音樂,能夠在這裡學到更多,不要忘記對音樂的熱情。」

樂興之時統計,光是國家交響樂團NSO團員就有12位,台北市交有5位、長榮交響樂團有15位、國台交有2位,高市交有5位團員出自樂興青年團。

「有幾年走了一大半人,大家都考上了樂團,有更好的環境,我非常失落。」江靖波說,那段時間,樂團認養路邊花圃開的花,竟在一夜之間被連根帶土挖走,他與太太、樂興之時執行長唐明瑋聊到這件事情,兩人忽然豁然開朗,「我們就是把自己當作種子農夫,在耕這塊音樂之田,種子萌芽了,開出音樂之花,不必一定留在自己的田裡。」

唐明瑋說,這場音樂會是樂興青年團創立10年來第一次大團圓,除了現任團員,將近20位已在各大樂團工作的「昔日團員」也將重回母團演出,演出馬勒《第三號交響曲》,曲長100分鐘,除了大編制的管弦樂,也加入女中音翁若珮、原樂興之時女聲合唱團與復興小學合唱團。

「樂興之時管絃樂團青年團對馬勒的告白」音樂會9月23日舉行,地點在東吳大學松怡廳。(中國時報)



◆ 文化部:師徒制計畫 延續傳藝薪火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202094

聯合報 記者陳智華、周美惠/台北報導2015-09-22

教育部次長陳德華昨天指出,對學生的出路和生涯規畫,大學有責任,不應該不聞不問;系所評鑑會納入學生就業率。不過,他說,教育部不會因為畢業生就業率不好,就減少大學招生名額。

教育部高教司科長李政翰表示,教育部已授權台北藝術大學的系所可以自評,而非由高教評鑑中心來評。他指出,除非連續兩次系所評鑑都未通過,才會減招生名額,但近年來少有這種情形出現。

文化部十一月將在文化部及教育部所屬機構首長會議中,討論「建構文化人才職涯發展跨域合作機制」,跨部會整合資源,延續傳統藝術的薪火命脈。

文化部指出,自二○○九年以來,文化部已指定了廿四項重要傳統藝術;南管音樂、北管音樂名列其中。指定後,由文化資產局逐年舉辦師徒制的傳習計畫,以口傳心授方式傳習。以四年為一期,目前已培育十五位國家文藝保存者的藝生,並由保存者進行第二期滾動式的培育計畫。

文資局也根據文資法,正在推動將傳統藝術文化資產納入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希望藉由各教育階段實施相關傳統藝術課程,以潛移默化、從小扎根方式,培養傳統音樂鑑賞者。

根據傳藝中心研究,目前共有十一所學校開設傳統音樂相關系所,含碩、博士生在內近一千八百名在校生,尤以台北藝大的三百五十名居冠。

文化部指出,北藝大傳音系是唯一將南、北管音樂列為主修傳承的系所,但因學生畢業後無法靠所學生存,抵不過現實經濟的壓力,報考人數銳減。不少學生因對自己主修的南、北管樂認識不深,民間藝師以傳統的口傳心授方式教學,以及對南、北管樂背譜適應不良,也形成教學上的隱憂。

fsj 提到...

廢稻稈變建材 MIT升級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23000505-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9月23日 04:10 趙靜瑜/台北報導

從11件作品脫穎而出,第15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台灣館策展單位,將由交大人文暨社會學院院長曾成德率領的跨領域設計科學研究中心(TDIS)擔任,以「台灣再製─常民構築」為主題,明年6月將在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登場。

曾成德表示,「國外很多人認識台灣是因為透過許多Made in Taiwan的商品,但我們想要讓全世界的人知道,台灣已經從製造進化到回收再利用、再製造,台灣再製造如果可以成功,就可能在國際上被重新定義台灣,這是我們的理想。」

從製造到回收再利用

團隊透過台灣科技與環保優勢,將台灣館分成「明日製造」、「材料世代」、「自力營造」、「嘗試實踐」以及「臨時永久」等5大主題,透過各種台灣研發的環保材質,甚至讓農業廢棄物變成建材等智慧貢獻,如百貨公司般陳列在大眾面前,最後參觀者可以拿到台灣的明信片,自己合成一本獨特的台灣印象專輯。

評審王嘉驥表示,今年有11個團隊送件,是有史以來數量最多的一屆,「比較多的是提出對台灣體制內批判的建案,這雖然具有反省性,但侷限於台灣內部,國際對話性不足。」

以常民文化消除鴻溝

王嘉驥認為,今年交大出線原因除了回應大會主題明確外,該團隊視覺呈現與現場布展自然,有竹籬散步的氛圍,有廢棄稻稈再製的環保地板,打破展場是百年監獄的桎梏,也對於「台灣如何在威尼斯被看見」做了思索。

曾成德說,過去建築界與社會大眾有很多鴻溝,也讓建築成為與社會無關的突兀異象,「現代建築究竟要解決甚麼?我們認為,建築是一個行動,這一屆的提案要徵求大量的常民文化帶過去,讓大家感受台灣再生構築。」

台灣印象重新再定義

過去台灣稻米一年二收或三收,但廢棄的稻稈卻只能紮成一堆堆,放火燒掉,不僅危害空氣品質,也影響人類健康,現在台灣可以做到透過高壓、絞碎成為新的建材。策展人之一的曾聖凱說,「希望證明建築業不是只有採砂石,也可以對台灣社會有更多積極的貢獻。」

為凸顯常民構築的核心主軸,交大團隊即日起也將向台灣民眾徵件,反映台灣民眾的日常生活現況、想像及對在地環境的關懷。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將於明年5月到10月舉行。(中國時報)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陶博館打造 90公分超大轉心瓶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917574

「轉心瓶」是清代宮廷的御用觀賞玩物,鶯歌陶瓷博物館打造一只九十公分高的轉心瓶,不僅可轉動,還可免費幫遊客測運勢。

轉心瓶為瓶內套裝一個可以轉動的內瓶,內瓶大多用粉彩描繪四季的風光,製作過程相當繁複,需要上等的瓷土胎料以及精湛的工匠,方能製作出如此精緻的藝術品,因此也是臣民對君王表達最高敬意的獻禮,傳說是乾隆皇帝最愛把玩的物品之一。

* 台中光影藝術節 10月3日登場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23000522-260102

「2015台中光影藝術節」10月3日起登場,今年串連台中州廳、湖心亭、演武場、文學館及放送局等古蹟與歷史建築,並採用全台首創的球面投影,在4.5公尺的巨大氣球上投射光雕影像,還將邀舞者在湖心亭水上舞台進行光影互動表演,精采可期。

台中光影藝術節10月3日將在湖心亭開幕,市長林佳龍、文化局長王志誠等22日在市府為活動宣傳。林佳龍說,光影藝術節特別選在這5個承載著台中人共同美好記憶的場館舉辦,希望以光影藝術呈現不同的古蹟面貌,今年花都藝術節也將以光影藝術節作為開場。



◆ 「深夜食堂」中文版 蔡岳勳當電影拍
http://udn.com/news/story/7264/1205676

聯合報 記者陳昭妤/綜合報導 2015-09-23

日本漫畫家安倍夜郎創作的人氣漫畫「深夜食堂」日前傳出將推中文版電視劇,由蔡岳勳執導,並將於近日開拍,預計將網羅兩岸三地的明星加盟客串,以「每一集故事都是一部電影」的規格拍攝。據悉劇中主角「食堂老闆」已鎖定某一線男星,且會比原著來得更年輕,劇中出現的故事和食材,則會在尊重原著精神的基礎上,因應亞洲觀眾的口味做調整,打造不同的市井溫情。

根據「騰訊娛樂」報導,蔡岳勳前陣子剛拿下「深夜食堂」開拍版權,他坦言自己「不僅被簡單至極的故事打動,而且看著看著就餓了。希望能在現在這樣的大環境裡,拍攝一個暖心暖胃的療癒型電視劇。」他也透露屆時將以電視電影的規格拍攝,一集製作費有望高達500萬台幣。

至於靈魂人物「食堂老闆」要找誰演,蔡岳勳僅願意透露是「亞洲一線男星」,且「年紀會比原著更年輕」,每集還會邀請不同的大牌明星客串,「曾合作過的幾位『夥伴』也有望加盟」,預料將創下華語電視劇最龐大的明星卡司紀錄。



◆ 學生奧斯卡 台灣《夢翔》奪最佳動畫片金獎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917666

自由 2015-09-23

尤偉正與祖小雲 台灣之光

〔記者林曉雲/綜合報導〕「小小的努力也會得到意想不到的結果!」台灣年輕電影工作者尤偉正與祖小雲製導的短片作品《Soar (夢翔)》,奪得由美國影藝學院主辦的第四十二屆學生奧斯卡最佳動畫片金獎。

這是相隔七年之後,台灣學生作品再度贏得金獎;台灣學生洪詩婷的《維奧拉:小巨人旅行房間的意義》,曾於二○○八年獲得學生奧斯卡金獎。

《Soar》由尤偉正製片、祖小雲導演,尤偉正銘傳大學畢業後,赴美國舊金山藝術大學就讀,剛取得碩士學位。尤偉正表示,學生奧斯卡在學生電影競賽中是最重要獎項,六月被告知入圍,八月確定得獎,十分興奮、非常開心,但他努力以平常心看待,工作做好最重要。

尤偉正表示,短片內容主要是講述只要堅持下去、小小的努力也會得到意想不到的結果。主角是一個小女孩遇到墜落地球的小小飛行人,小女孩想要用自己製造的小飛機,把小小飛行人送上天,多次失敗後,終於達成任務,才發現小小飛行人是每天把星星送到天空的重要成員,小女孩在成功之後,感覺世界很廣闊、很美好。

今年共有來自全美二八二所大學及其他國家九十三所大學的學生投稿參加,競爭非常激烈,競賽分為「另類、動畫、紀錄片、劇情長片及外語片」五個獎項,各頒發金、銀、銅牌獎。《Soar》的觀影網址是https://vimeo.com/41593834。

fsj 提到...

藝文消費券 計畫喊卡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24000510-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9月24日 趙靜瑜/台北報導

立法院昨(23日)召開教育文化委員會,文化部長洪孟啟赴立院進行施政報告,並提出上任之後第一本總預算書。不過立委們對藝文消費券有所質疑,洪孟啟表示,行政院整體考量後已決定中止計畫。

洪孟啟表示,原先行政院建議將藝文消費券從圖書層面擴大到國片等領域,但和業界討論後發現,一來如果民眾拿去看洋片,無法認定,再者是有些地區沒有戲院,執行上有困難度。此外事後核銷也是一大問題。

立委黃國書則表示接獲國台交內部人員爆料,有國台交團員每月出國買琴,回台灣賣琴,「國台交團員身分應該是公務員,公務員如果利用職務之便做生意,是否該懲處?而且還不只一位!不只是弦樂團員,管樂也有。」黃國書認為團員仲介樂器、名琴到台販售,已經違反公務員倫理及相關法律,要文化部徹查。

洪孟啟說,他會請人評會及政風處仔細調查,真有此事,該淘汰的就淘汰。國台交團長黃素貞則表示她不知此事,黃素貞表示,「我們會展開調查,並再次轉告團員不得有兼差以及其他營利行為。」(中國時報)

※ 直接補貼國內藝文工作者比較快。相關報導:

* 台偶像劇掀熱潮 陸搶購版權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24000985-260308

「2015台北電視內容交易、創投媒合會」23日舉行開幕式,除為三部曾獲金鐘提名、得獎的電視劇頒發海外公開播送獎外,演員謝祖武、殷悅、朱芯儀、劉品言等人也到場介紹各自的新戲劇作品;媒合會同時齊聚國內外買家,尋求與台灣影視產業合作的可能。

台灣的戲劇作品在亞洲地區頗受好評,《我可能不會愛你》在金鐘獎成「大贏家」、《醉後決定愛上你》、《小資女孩向前衝》也曾受金鐘提名,三部戲劇分別獲得海外公開播送獎勵;《我可能不會愛你》於大陸3家衛視台播出,林依晨和陳柏霖爆紅,「大仁哥」無人不知。



◆ 廢椅墊變時尚皮件 台灣味很機車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24000508-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9月24日 郭佳容/台北報導

不用的機車椅墊竟能變身時尚皮件!由文化部主辦的2015文創之星創意加值競賽,昨(23日)舉行頒獎典禮,奪下主題競賽文創事業組第二名、夫妻檔楊以勤、吳協衡組成的創意團隊,回收全台廢棄機車椅墊,巧思縫製成創意皮件,飄散在地台灣味。

「台灣是全世界機車密度最高的國家,機車已經成為台灣的特色文化之一,引發我們思考如何將此特殊文化融入設計?」楊以勤指出,「機車椅墊回收再生計畫」創意來自偶然看到的新聞畫面,台北橋上怠速機車的壯觀場面,讓他進一步思考,究竟廢棄的機車椅墊可以做什麼?

很難想像,紅黑配色、花紋獨特的皮件作品是來自廢棄的機車椅墊,楊以勤說,「機車與台灣人生活緊密結合,台灣人熱中更換機車椅墊,就像更換手機殼一樣,甚至成為時尚的象徵。」

楊以勤說,工作室成立初衷就是推出代表本土的創意設計,再生計畫發想於去年底,之後密集走訪全台20間機車椅墊行,目前每周到5間合作店家回收廢棄椅墊,回收後還得清潔、消毒、剪裁,每個皮件都是手工縫製,花費15到20天製作,「這些獨特的圖樣,都是椅墊本來的花紋,完全再現獨特的機車椅墊文化,飄散出台灣味道。」

奪下主題競賽文創事業組首獎的是導演侯季然拍攝的《書店裡的影像詩》,團隊走訪全台40家書店,記錄台灣獨具特色的各式書店,製作總監辛翠芸指出,「當人們問什麼代表台北?我們認為就是台北的巷弄文化,書店則是巷弄中獨一無二的風景。」目前計畫籌拍第二集,持續記錄台灣變化中的書店風景。

文創之星創意加值競賽今年邁入第3年,特別以「原鄉印象」為題增加主題競賽類別,並祭出首獎40萬元的高額獎金,主題競賽之外,一般徵件則分「藝術與文化應用」、「數位內容與影視出版」及「工藝與設計」等3類,共選出24名優勝與16名最佳人氣獎,總獎金高達500萬。(中國時報)



◆ 歌仔戲版文成公主 赴藏取經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24000504-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9月24日 趙靜瑜/台北報導

唐美雲歌仔戲團年度大戲《文成公主》今(24日)起在台北國家劇院演出,劇團特別邀請金曲獎作曲家李哲藝為該戲量身編寫文武場套譜,以管弦樂烘托感人劇情。

管弦樂烘托劇情

唐美雲認為,文成公主嫁過去吐蕃3年多丈夫就病逝,她足足守了30年的寡,卻能為了和平而融入異邦,「我只想呈現文成公主這樣一位弱小女子,卻在異鄉付出自己的一生,她是西藏人的慈母,也呈現一個女人對生命的選擇與追尋所展現的韌性。」

文成公主奉旨和親吐蕃,史書僅留下寥寥數行文字;但在西藏神話裡,神祕公主一生跨越世間界限,在異邦落地生根,成就她自己的傳奇,甚至蓋廟紀念至今。唐美雲說,雖然稗官野史不少,「但文成公主的故事卻讓我們感受到,其實心在哪裡,哪裡就是故鄉。」

在這齣歷史大戲中,唐美雲飾演西藏歷史上絕世英雄松贊干布;許秀年細膩展現文成公主由青春至暮年的生命歷程。

唐美雲說,詮釋文成公主的故事一直是她的心願,「東南亞有非常多關於文成公主的電視劇、音樂劇,但台灣卻從來沒有人好好寫過,我們後來收集資料,還遠赴西藏田野調查,在大寶法王的鼓勵下,終於寫出劇本。」

加入現代劇場概念

第一次把歌仔戲的舞台從東方搬到西藏,唐美雲找來劇場鬼才王嘉明跨界執導,將現代劇場概念加入歌仔戲傳統程式,打開傳統戲曲詮釋的空間。

音樂由李哲藝操刀編曲,並邀請林天吉擔任指揮;舞蹈則邀請台灣第一位獲選進入太陽劇團演出的舞者張逸軍編舞。

超高製作費破千萬

戲服也是一大工程,唐美雲說,光是最基本的5套定裝照服飾就高達40萬元。此外,工作人將近200人,演員服裝約60套,再加上布景舞台燈光,製作費破千萬,打破她15年來作戲紀錄。

「我創團之後,從沒想過要賺錢,不夠的我兼演八點檔連續劇來貼補。」所以當影像設計王奕盛說要4部投影機,打造海天一色、滿天星斗的絕美,「我說只要戲好看,該花的錢我都花。」

唐美雲歌仔戲團《文成公主》在台北國家劇院演出,連續演到9月27日。(中國時報)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國光劇團「十八羅漢圖」 探藝術真諦
http://udn.com/news/story/7012/1202093

身為釋迦牟尼佛弟子的十八羅漢,向來是修行人的象徵。國光劇團推出新戲「十八羅漢圖」,藉由修行人(尼師和弟子)畫修行人(十八羅漢)的故事,探討創作即修行的藝術真諦。

* 維也納少年合唱團 十月再獻美聲
http://udn.com/news/story/7012/1204549

今年五百十七歲的維也納少年合唱團,十月底將再度來台巡迴演唱。此次帶來的曲目包括:舒伯特的「鱒魚」、奧芬巴赫的「船歌」,史特勞斯的圓舞曲、波卡舞曲等。合唱團還將獻唱台灣歌曲,曲目未定。

* 民歌40 40組大咖 唱遍新北市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24000506-260115

民歌大咖齊聚新北演出!新北市文化局舉辦「新北市民歌40演唱會」,將於新北市各處辦多達14場演唱會,由40組民歌手聯手演出,當中不乏王夢麟、趙樹海及于冠華等知名民歌手,首場將於10月3日在板橋市民廣場登場,讓歌迷盡情回味民歌的美好。

文化局10月起舉辦「新北市民歌40演唱會」,23日請到「台灣民歌之母」陶曉清及于冠華等人淺談民歌文化,另有周美蒂及古勝中獻唱民歌組曲,為活動造勢。

fsj 提到...

乾隆「偷師」法國 紀錄片揭祕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209093

聯合報 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 2015-09-25

典藏於故宮的十六幅清代銅版畫,讓觀眾一睹三百年前中國西北戰場的驚心動魄,也隱藏一個乾隆皇向法國「偷師」的文化祕密。聯合互動製作的台灣首部4K紀錄片「銅版記功」昨於故宮首映,揭開這段中西文化交流的逸事。

故宮院長馮明珠指出,今年適逢故宮九十周年院慶暨清代宮廷畫家郎世寧來華三百年,故宮以郎世寧等人繪稿的「平定準噶爾回部得勝圖」銅版畫為主題,製作紀錄片「銅版記功」。

「銅版記功」製作人、聯合互動執行副總張淑媛表示,該片邀來金鐘主播沈春華擔任主述、書法名家傅申為片名題字,並請作曲家謝宗翰以電影配樂的規格創作「銅版記功交響組曲」。

「十全武功」是乾隆朝中十次重大戰事,其中「平定準噶爾回部」為十全武功之首,也是乾隆最自豪的戰績。一七五九年戰勝後,乾隆皇下令四位宮廷畫師郎世寧、王致誠、艾啟蒙、安德義,繪製十六幅「平定準噶爾回部得勝圖」銅版畫畫稿。

馮明珠指出,過去史家認為乾隆自大驕傲,這批銅版畫卻證明乾隆精益求精、願意向西方取經。也有學者認為,乾隆透過委外製作,將自己最得意的戰功傳播到西方。

一七六五年,廣州行商潘振承將第一批畫稿交由法國東印度公司帶往法國皇家藝術學院承做,成為法國舉國關切的大事。法國將任務交給巴黎最頂尖的雕刻家柯升監督製作。柯升率領七位工匠,耗費十二年完成。之後銅版畫的圖稿、銅版與印刷機、紙墨等,分十次運回中國,歐洲銅版畫的美學與工法從此傳進中國。

此套畫原藏於清宮的銅版於庚子拳亂時流出中國,有三幅藏於柏林民族學博物館。故宮則典藏兩套得勝圖銅版畫。

「銅版記功」為全台首部4K紀錄片。「銅版記功」導演陳普表示,得勝圖銅版畫華麗繁複,以4K解析度拍攝,更能彰顯十八世紀印刷工藝的輝煌。

.「銅版記功」廿六日晚上八時於udnTV電視台首映,廿八日到十月十一日於Youtube播映。十月六日起於故宮「神筆丹青:郎世寧來華三百年特展」展廳播放,十二月廿五日在故宮教育頻道上架。「銅版記功」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etchingvictories

※ 相關報導:

* 紀錄片深入祕地 找到郎世寧親筆信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209095

清朝乾隆皇帝平定西北,首度以銅版畫「得勝圖」記錄軍事戰功,不但是以銅版記功的首例,結合當時北京宮廷內西洋傳教士畫家與法國王室銅版技師,不只成就中、西藝術文化的交流,更打造出十八世紀銅版畫藝術的巔峰之作。

故宮委託的聯合互動拍攝團隊,為拍攝此一具有歷史價值的紀錄片,深入故宮館藏祕地,搜尋從未曝光的銅版畫祕密,從乾隆手御、到中、法兩國間的合約,還找到郎世寧當時為此與法方的書信往來、及法國主要銅版技師柯升的回函等。

拍攝團隊更親赴巴黎、柏林等地,造訪當年製作得勝圖銅版的版畫工作室,由專家現場示範說明銅版製作經年耗時的原因,並尋找八國聯軍後流散到歐陸的銅版蹤跡。



◆ 趕上流行 壁咚調味罐獲創意獎
http://udn.com/news/story/7323/1208859

聯合報 記者連珮宇/鶯歌報導 2015-09-25

台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學生楊天佐,發現身邊好友每每討論時下流行的「壁咚」時氣氛熱烈,突發奇想設計出「壁咚調味罐」,使用者將罐子歸位就像壁咚,令人會心一笑,也讓他擊敗許多業界人士,抱回2015陶瓷新品獎的「創意設計獎」。

「壁咚」是日本漫畫影劇作品常見浪漫橋段,源於男生將女生逼向牆壁時,伸出手拍擊牆面發出「咚」聲,楊天佐發現身邊好友只要討論到壁咚,就會陷入歡樂趣味的熱烈氛圍,引發設計靈感,希望把愉快心境融入生活用品。

楊天佐將2個調味罐設計成壁咚中的男女,1個伸出右手、另1個掩面露出嬌羞表情,使用者每次將罐子歸位,就好像讓調味罐玩「壁咚」,成品出爐後民眾一邊使用一邊露出驚豔又害羞表情,讓楊天佐直呼「很滿足」。

楊天佐說,當初為了增加作品曝光率,嘗試參加陶瓷新品獎,沒想到能獲得「創意設計獎」,還引發各方回響,對他而言是莫大鼓勵。

鶯歌陶博館表示,2015陶瓷新品獎鼓勵藝術家揉合傳統陶瓷工藝與創新概念,今年首次不分類評比,得獎者可獲「鶯歌燒」品牌認證,還可在陶博館寄賣。

吸引182件作品參賽,創下年新高,共選出年度新品獎、創意設計獎、市場明星獎等11個獎項。

文化局長林寬裕表示,「陶瓷新品獎」鼓勵陶瓷業者開發兼具美感創意、使用機能、高技術水準及市場性的商品,盼藉此提升陶瓷新品能見度,建立台灣優良陶瓷品牌形象。



◆ 何謂「文青歌手」?她們已在某個程度上定義
http://udn.com/news/story/7263/1210623

聯合報 記者袁世珮/台北報導 2015-09-25

在「文青」這個名字被叫到庸俗之前,她們已在某個程度上定義了何謂「文青歌手」。她們並不張揚著自己是「文青」,只是做著不媚俗的音樂,可能不夠大眾,自有一群死忠護衛者追隨。

雷光夏即使沒有猛發片來「刷自己的存在感」,但在歌壇,這名字一直如傳說般存在。新專輯「不想忘記的聲音」與上張作品一隔9年,要是流行歌手,早就汰換了幾輪,但雷光夏不只出專輯,9月的台北國際會議中心演唱會,也是標記出道20周年的演唱會,歌迷自動報到。

雷光夏聲音很具療效,作品帶著詩意,每首歌都自備畫面,現場演出也常結合影像,不只是演唱,更像在說故事一般,充滿實驗性。這樣的音樂類型,不談情說愛、甚至有些艱澀,再加上這樣「清淡」的歌手,在流行歌壇能生存,就因為人稱「夏美大人」的她,磁吸了一票「懂」她的粉絲。

陳珊妮也是歌迷心中的文青「公主」,在主流歌壇比雷光夏「活躍」一點,但同樣也是慢工出細活型的,久久才出一次個人專輯,日前推出了相隔了兩年的新作「如同悲傷被下載了兩次」,27日也將在台北Legacy舉行同名演唱會。

專輯同名曲與林宥嘉詞曲合作、合唱,已深受矚目,整張專輯由陳珊妮全製作及作曲,再找來10位創作人跨界填詞,包括駱以軍、鮑鯨鯨、蔡明亮、丁丁張、聶永真、個人意見、韓松落、七堇年、鯨向海與歐陽應霽,一字排開,「文」氣衝天。

陳惠婷與魏如萱歷程類似、發片頻率接近、也都是歌迷心中的文青教主。陳惠婷本是Tizzy Bac主唱兼鍵盤手,同時也負責主創作,2014年單飛後,創作能量不墜,「21克」評價高,入圍金曲獎最佳新人,今年也預定出新專輯,她的風格多元,有民謠搖滾、電氣編曲,歌詞深遂有靈魂,在Legacy開唱也都有死忠歌迷護持。

魏如萱本是「自然捲」主唱,2007年單飛發片,2011年底加盟添翼創越,成為「文青」師姐陳綺貞的小師妹。她的創作不搞做作,有些神經質、甚至讓人看不懂的無厘頭,但從最初的「甜蜜生活」到去年的「還是要相信愛情啊混蛋們」,都有口碑、也都獲得金曲或「年度十大」的肯定,去年還唱進台北小巨蛋,有一萬人支持這文青的「娃娃」。

※ 相關報導:

* 6箏齊發 黃好吟獨奏打太極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25000544-260115

暌違12年,台灣古箏演奏家黃好吟將舉行古箏獨奏會,帶來多首沉潛卻無比創新的古箏樂曲,並將首演同時演奏6台古箏、撥弄136絃的《瑤池金母》,黃好吟將邊奏邊打太極,遊走演奏也唱著王母娘娘伏妖降魔、救世渡眾的故事。

* 馬友友 拉奏生命之歌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25000542-260115

大提琴家馬友友超過10年未錄製個人專輯,如今在耳順之年,他推出《生命之歌》獨奏專輯,用音樂回顧、探索過去60年的心路歷程,並將於10月來台舉行音樂會。

「我即將邁入60歲,在思考60歲的自己會是什麼模樣的同時,我也試著回想往昔種種。如今我可以說有了一定的生命體驗,希望透過這張專輯與大家分享生命中的美好片段。」

fsj 提到...

新北風箏節文創賽 磁鐵肥皂獲首獎
http://udn.com/news/story/7323/1211019

聯合報 記者連珮宇/淡水報導 2015-09-26

「北海岸國際風箏節」今天將在石門熱鬧開幕,現場集合各國美麗風箏,今年更舉辦「新北市國際風箏節文創商品設計競賽」,結合在地學生文創。得獎的風箏應用文創商品,一個比一個更具特色,全都在風箏節與民眾見面。

石門區公所今年與淡江大學合作舉辦國際風箏節文創商品設計競賽, 首獎作品「磁鐵肥皂」創作者楊子筠,將色彩斑斕的古代燕子風箏造型磁鐵包進肥皂內。吸引小朋友為了得到風箏磁鐵而勤洗手,不僅適合親子同樂,還達到健康防疫目的。

第二名「夢想起飛文具組」創作者林沛潔,以風箏造型紙黏土,以彈簧連接鉛筆頂端,寫字時風箏可愛晃動的模樣彷彿就像在天空發揚,獲得評審一致好評。由黃昕柔所創作的第三名作品「風箏捲線器」,利用中國傳統燕子風箏造型為基底,手繪鮮豔飽和色彩,簡單卻吸睛實用。

淡江大學資訊傳播學系助理教授蔡惠如表示,該競賽今年起與系上實習課程結合,以「低成本」、「可量產」為原則,採用「風的故鄉」為設計概念,設計出多款文創商品,不僅各有特色,成本全低於20元。

蔡惠如說,過程中學生不僅發揮創意與實作能力,更親身瞭解這塊土地,商品深具地方風情。例如有學生結合石門「衝浪」與「鐵觀音茶葉」意象,製作出有衝浪者圖樣的茶包袋,也很有特色。創意作品今將在風箏節擺攤展示,未來將再篩選適合作品量產販售。

※ 相關報導:

* 名師教天然染 縣府打造「宜蘭染」
http://udn.com/news/story/7328/1212770

宜蘭縣曾是台灣藍染的重鎮,宜蘭縣文化局籌辦「2015台灣設計展」,規劃地方特色主題館「綠時尚.染工坊」,並培養染布創意人才,昨天起舉辦「宜蘭染人才培力訓練營」,邀請「天染工坊」陳景林授課,培養創作人才,打造「宜蘭染」產業。

宜蘭縣承辦「2015台灣設計展」,11月21日在中興文創園區登場,縣文化局以「天然染」為主題,籌設地方特色主題館「綠時尚.染工坊,並開辦育成活動,與礁溪鄉公所、台化集團紡織廠合辦「宜蘭染人才培力訓練營」,未來將在礁溪發展宜蘭文創布藝。



◆ 吳明益〈石獅子〉 阮光民細雕琢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28000283-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9月28日 郭佳容/台北報導

當小說遇上漫畫,將撞擊出怎麼樣的火花?作家吳明益與漫畫家阮光民跨界合作,將短篇小說《天橋上的魔術師》中的〈石獅子會記得哪些事?〉改編成漫畫,創作的美好經驗讓兩人直呼愉快,也希望繼續跨界計畫。

過去吳明益的作品已經陸續翻譯成英、法、日文,這次則由漫畫展現文學張力。阮光民表示,4年前偶然在書店讀到這篇小說,當下就不能自拔,一口氣將它讀完,也希望有一天能以漫畫來呈現這篇故事。後來在華文朗讀節的牽線下,開啟這段合作的緣分。

〈石獅子會記得哪些事?〉場景設定在上個世紀80年代的中華商場,當時商場聚集小吃、鞋店、鎖店、鐘表店等商家,主角是家裡開鎖店的小男孩,一次和母親拜訪寺廟時,頑皮將手伸進石獅子的嘴裡,從此與石獅子展開一連串夢境歷險。

夢中石獅子徘徊於連接商場不同區域的天橋,停在男孩暗戀的女孩家門前,後來商場拆除,人們各自離散,小男孩在光華商場的魔幻經歷也慢慢褪色、遠離。

阮光民表示,小時候家門前的寺廟就有石獅子,對小說描述的情節很有感覺,然而老家在雲林的他不曾經驗1980年代的中華商場,只能透過吳明益提供的歷史照片,還原當時的場景。

台灣中生代作家中創作量豐沛的吳明益則說,「漫畫家的跨界合作是第一次,然而見面之初就感受到雙方無比的熱情,這次的經驗很棒,曾經存在的商場空間和歷史,透過漫畫呈現出更多元的面貌。」(中國時報)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多位大師手稿 漫畫家大展吸睛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26000505-260107

新北市政府集結許多優秀漫畫大師,舉辦「新北漫視野-新北市漫畫家大展」,即日起於府中15動畫故事館展出,漫畫迷耳熟能詳的敖幼祥、蕭言中、邱若龍等大師級漫畫家,提供珍貴手稿參展,可謂台灣漫畫史上盛事,漫畫迷們千萬不可錯過。

* 竹筆創作 劉玉玲畫出原民張力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26000448-260115

1980年代,曾參與導演林清介執導的《畢業班》、《台上台下》、《安安》等電影演出的劉玉玲,旅居海外近30年後回台,除了在林清介新片《奇幻同學會》中尬一角,更搖身成為畫家,以在峇里島習得的「竹畫工法」描繪台灣原住民族的生活景象,首次在台舉辦個展「台灣.懷鄉.原住民」。

劉玉玲的母親是太魯閣族人,她也承襲原住民熱情浪漫、單純質樸的個性。林清介當年拍學生片,在青年高中挖掘不少人,劉玉玲就是其中之一。

* 80歲莊喆 想把水墨羅漢變立體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28000281-260115

致力探究繪畫與抽象理論超過半世紀,藝術家莊喆於台北市立美術館舉辦80回顧展「鴻濛與酣暢」,展出150餘件作品。莊喆與夫人、陶藝家馬浩從美國返台參加開幕典禮,與各方老友歡聚,場面溫馨。

莊喆1960年代崛起於藝壇,是台灣現代繪畫團體「五月畫會」要員之一。

....「中國畫是形、筆的結合,也是線條的表情,宋畫打開大局面,如范寬的山水就是由筆墨組織堆疊起來」,莊喆表示,「反思中國畫為何後來變得這麼弱?我認為因為太重筆墨細節,形狀的力量沒有了。」莊喆為外界熟知的是他的抽象山水繪畫,源自於外觀自然進而走向形神為終極目標。

* 著色書正夯 來畫聶隱娘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26000445-260115

著色書不是小孩子的專利,現在連大人也風魔,今年2月出版的《秘密花園》問世至今,銷量達到50萬本,過去著色書多來自國外,近日國內出版社也以本土題材搶攻市場,揚威坎城、正在國內熱映的《刺客聶隱娘》,即推出美術原畫唐風著色集。

* 靜心、紓壓 專攻大人市場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26000447-260115

今年台灣出版業的奇蹟,非著色書莫屬,早在去年6月國內已經出現第一本著色書《法國清新舒壓著色畫50》,當時還首開買書送色筆組合的先例,不過直到今年2月的《祕密花園》中文版,在韓劇和偶像團體帶動的擴散效應下,才逐漸掀起熱潮。

....著色書到底有何魅力?汪若蘭以曼陀羅著色書為例表示,根據心理學家榮格在《榮格自傳:回憶、夢、省思》提到,「曼陀羅源自印度教的傳統,具有幫助靜心的效果,它的圖形規則而重複,對現代人心靈和自我認識具有特殊意義。」著色書對現代人而言,也有這樣靜心、紓壓的功能。



◆ 廖瓊枝編導製 李三娘濃縮版登場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26000443-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9月26日 郭佳容/台北報導

由台灣「人間國寶」、歌仔戲名旦廖瓊枝親自編寫、執導、監製的壓箱好戲《李三娘》,將過去連演10天的野台戲濃縮成2個半小時的現代劇場版本,今(26日)起將由薪傳歌仔戲劇團演出。

邊寫劇本邊查生字

「過去,歌仔戲都是即興演出,沒有劇本,表演靠的是演員間的默契。」廖瓊枝說,歌仔戲歷經內台、外台、廣播、電影和電視等不同階段,曾經風光,但傳承不易,為了保存傳統文化,多年來她致力將傳統歌仔戲寫成劇本,如今已有10多齣經典好戲搬上舞台。

應傳統藝術中心「再現看家戲」計畫邀約,廖瓊枝花費1年時間撰寫《李三娘》劇本,目前還在大學教戲的她說,「白天我都在上課,晚上11點才開始寫劇本,固定寫到凌晨2點,趕工時甚至寫到凌晨4、5點,但為了推廣歌仔戲,我覺得很值得。」

提得一提的是,出身刻苦的廖瓊枝沒有受過教育,寫劇本時常常遇到生字,她總會先以符號代替,再找人詢問,好學不倦的精神令人感佩。

出身坎坷在劇團長大

現年80歲的廖瓊枝,被稱為「台灣第一當家苦旦」,深刻的演技源自坎坷的身世,廖瓊枝的父親出身基隆富家,母親則家世微寒,因男方反對婚事,母親不得不獨立撫養廖瓊枝,卻在她2歲時因船難身亡,後來撫養她長大的外公外婆也相繼過世,廖瓊枝因而投身歌仔戲團,展開走唱生涯。

《李三娘》改編自南戲《白兔記》,描述富家之女李三娘下嫁家中長工劉致遠,兩人遭受兄嫂虐待,劉致遠赴異地從軍,李三娘一人在家,因勞累過度,在磨房自咬臍帶產子,為逃避兄嫂迫害,李三娘將兒子送到劉致遠處撫養,長大後兒子回鄉探母,才奮力救回生母,一家團圓。

投入傳統劇推廣教學

此次廖瓊枝特別編寫李三娘產子的橋段,她說,「這部戲的精神在於孝道,透過母親艱辛產子的過程,表現出女性的堅強韌性,希望讓年輕人體會生產之苦楚、養育之辛勞,才不會輕易和父母賭氣衝突。」

廖瓊枝是台灣第一個登上電視台的旦行歌仔戲演員,1962年的《白蛇傳》是台灣第一部電視台歌仔戲,當時造成轟動,後來陸續演出《精忠報國》等電視歌仔戲,1988年她創立薪傳歌仔戲劇團,2009年被指定為人間國寶,之後封箱不再演出,目前持續從事戲曲教學與推廣。

《李三娘》將於26、27日在台北城市舞台演出。(中國時報)

fsj 提到...

「五星級魚干女」 關島影展「笑」果好
http://udn.com/news/story/7262/1215915

聯合報 記者蘇詠智/綜合報導 2015-09-28

台灣魚干女的魅力,連老美都傾倒!導演林孝謙帶著「五星級魚干女」前往關島國際影展,觀眾看完片子後紛紛發出讚嘆,一直問:「台灣電影都這麼好笑嗎?」擅演悲情媽的呂雪鳳再度施展強大演技,逗得全場哈哈大笑,連影展策展人都稱她為「女卓別林」。

「五星級魚干女」是「台北捷運愛情」系列電影之一,由柯佳嬿與周華健的兒子周厚安這對新鮮的組合主演,以充滿溫泉鄉風情的北投為主要外景地,柯佳嬿化身台版魚干女完全不顧形象,展露轉型「女丑」的雄厚潛力,表現令不少電影人相當驚豔。

而才以「醉.生夢死」苦情母親一角,奪下台北電影獎最佳女配角的呂雪鳳,在片中則變成搞笑的旅店女中,一出現就讓全場爆笑,老美觀眾還對她的「台式美語」意猶未盡。她將美國背包客消遣她們旅店「Horrible!」強翻譯成台語、說客人要「一塊黑布」,人家說要去「Outside」,她誤以為客人很「剉賽」,製造無窮笑料。

關島國際影展今年從來自32國、多達200多件作品中,挑中了「五星級魚干女」作為代表台灣參賽唯一長片,吸引眾多觀眾先睹為快,除300座的映廳無虛席外,很多人乾脆席地欣賞。策展人凱爾穆納,由於有個台灣丈母娘,因此對「五星級魚干女」描述的異國戀曲格外有感,林孝謙更把握映後機會,現場教起老美台語,眾多老外欲罷不能,超時一小時才結束。



◆ 「麻醉風暴」奪金鐘 凸顯麻醉醫師壓力大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214594

聯合報 記者吳佳珍、張嘉芳/台北報導 2015-09-28

《麻醉風暴》勇奪金鐘獎四項大獎,導演、演員紛紛將榮耀獻給第一線醫護人員,不少麻醉科醫師肯定之餘,對於長期潛藏問題終於被看見也感到欣慰。

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麻醉科主任儲寧瑋表示,自從《麻醉風暴》播出,民眾了解麻醉醫師在做什麼,更能體諒醫師忙碌,他曾遇到病患說:「在電視上看過麻醉過程,您辛苦了。」

儲寧瑋表示,麻醉醫師幾分鐘內須決定用藥劑量,沒有時間猶豫,性質跟急診醫師很像,需廿四小時在醫院值班待命,沒時間吃飯,壓力大到很多醫師普遍睡眠不足,劇中深刻呈現,堪稱有史以來最接近醫療現況的戲劇。

台北榮總副院長何善台表示,麻醉醫師的壓力來自「可控性昏迷」,如何根據病患情況,給予適合劑量,讓外科醫師在手術中可開膛剖肚,術後又能順利甦醒,只要任何一個環節出錯,都可能讓病患「一覺不醒」。

「百分之十至十五的麻醉專科沒進到醫院服務。」何善台說,麻醉醫師工作量大、健保給付低,讓不少醫師紛紛出走到醫美或疼痛專科。以醫學中心為例,美國有五十位麻醉科主治醫師,台大僅卅位,北榮廿六位;但部分複雜手術需兩位以上的麻醉醫師協助,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

麻醉醫學會理事長謝宜哲也說,麻醉醫師平時的確忙得像陀螺轉不停,平均一位麻醉醫師同一時間需周旋於四間手術室;但醫院基於成本考量,只有少數願意賠錢多聘幾位麻醉醫師、分擔工作量。

儲寧瑋說,一項針對醫師自殺研究發現,麻醉醫師自殺率僅次於精神科醫師,排行所有醫師的第二名,除了工作壓力大,其對麻醉藥物知識豐富,可能是自殺率高於其他科別醫師原因,不乏自己打針加工自殺案例;也有醫師長期飽受睡眠問題所擾,服用過量安眠藥。

醫勞盟理事長張志華表示,基層醫療勞動人力嚴重不足,醫護成天處於高壓緊張環境,一旦出現醫療糾紛,部分病患對白色巨塔生態不了解,往往將矛頭指向第一線醫護人員。其實,許多醫療糾紛發生,並非是醫師犯錯,而是整體醫療系統性問題所致,無論是醫院經營者為了成本考量,或健保給付太低,全都難辭其咎。



◆ 鄭有傑「太陽的孩子」 找回拍片初衷
http://udn.com/news/story/7262/1215677

聯合報 記者項貽斐/專訪 2015-09-28

導演鄭有傑、勒嘎‧舒米合導的「太陽的孩子」獲今年台北電影節觀眾票選獎,以往鄭有傑從不掩飾挑戰形式的企圖,但以花蓮原住民部落為背景的「太陽的孩子」卻踏實描繪人與土地深厚的情感,鄭有傑說,因為勒嘎的紀錄片「海稻米的願望」觸動了他,才想把紀錄片改編為「太陽的孩子」,「感謝老天爺讓我看到這部片,點醒我以前的鑽牛角尖,回到拍片的初衷。」

會有「太陽的孩子」,得從2010年說起。那時勒嘎‧舒米剛退伍,無所適從,於是回到母親故鄉花蓮。剛開始學習攝影的勒嘎試著記錄母親在部落推動復育梯田的過程,後來剪輯成紀錄片「海稻米的願望」放上網路。2013年鄭有傑到花蓮想拍一部關於原住民超馬女孩的電影,在影片田野調查時認識勒嘎,彼此交換作品,鄭有傑看片後不到2星期就有強烈衝動決定改編成電影,並邀勒嘎共同執導,「因為我畢竟是外來者,勒嘎可以帶來在地觀點」。

時隔6年再拍電影,鄭有傑已升格為3個孩子的爸爸,對台灣社會有更多觀察體會。「太陽的孩子」描繪親情與家鄉呼喚下溫馨的返鄉故事,也涵蓋文化衝擊、兩岸交流、土地正義等現實議題,對鄭有傑而言,拍片過程也是重新學習。

無論拍電影或電視劇,鄭有傑習慣效率掛帥的工作模式,但拍「太陽的孩子」一反慣例,以「先感受、再拍攝」為原則,不趕時間。為此將器材減到最少,拍片期間拉長,早在1個半月前劇組就先抵達當地體驗生活,沒想到大家都覺得好像回到第一次拍電影的感覺。更換步調、置身天地間,個人也變得微不足道。

「太陽的孩子」裡的復育梯田與種植水稻仍在銀幕外繼續,導演勒嘎說,這些事不會因電影拍完就結束,就看能影響多少人。



◆ 飯店文創品吸睛 年賺百萬立大功
http://udn.com/news/story/7270/1213927

聯合報 記者陳靜宜/台北報導 2015-09-28

餐廳飯店推文創商品,小兵也能立大功,故宮晶華挾著位於觀光景點旁的地利之便,成功銷售多款與餐廳、文史相關商品,一年能帶來三百多萬餐飲以外的收入;而礁溪長榮鳳凰的自有商品,也能帶來一年450萬元商機,別小看拖鞋、備品,華泰瑞苑的隨身瓶,一年也能賣出七百多個。

很多餐廳一年營收可能都不到300萬,但故宮晶華一年光是自有商品的銷售就已經超過300萬,這要歸功於故宮晶華能把餐飲與商品成功結合並且行銷,十月中旬過後,故宮晶華要延續故宮的紙膠帶商品,推出餐廳內特色元素如冰裂紋、國寶宴菜色、特製餐具與12色釉彩菊瓣盤圖案的膠帶。

故宮晶華執行總監楊惠曼說,紙膠帶單價低,一款80元相當好入手,對觀光客來說,方便攜帶又具實用性,是很討喜的伴手禮。其中「12色釉彩菊瓣盤」是其中賣最好的,12款不同顏色的小圓碟,顏色多樣又帶有古風,讓貴婦們愛不釋手,用來當作下午茶的套裝零件,還有人一買就是60組、100組,也因此幫餐廳額外增加了三百多萬營收。

而也別小看飯店專賣店,拖鞋、浴袍、沐浴乳、溫泉鴨鴨這些客房用品,也能創造體驗商機,像礁溪長榮鳳凰酒店的自有商品,一年也能創造出450萬元營收,賣得最好的是親子T恤,一年能賣出600套。至於華泰瑞苑除了客房內的隨身瓶是免費贈送外,每年也能另外賣出七百多個隨身瓶,小兵也能立大功。

※ 相關報導:

* 小寫意花鳥畫 以情入畫、神韻橫生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27000631-260102

遠從中國西安嫁做臺灣媳婦的楊小寧,在2006年春節那場突如其來的瓦斯氣爆下被火紋身,雙手及臉部遭受二、三級的嚴重燒傷,當下的楊小寧腦中不斷的迴盪著一個念頭:「這輩子完了,以後活不下去了!」事發後她不但無法以過去美麗的外表和外界接觸,甚至連她最鐘情的畫筆也拿不住。楊小寧說:「復健的過程漫長而艱辛,當能再執畫筆時,每畫幾筆,手指就變得僵硬、疼痛,只能透過不停按摩手指才能繼續再畫。

有時,甚至要用繃帶纏縛拳頭,強迫關節彎曲來作畫。」但基於對繪畫無比的熱愛,讓她度過痛苦不知何為盡頭的復健過程,而愛美的她也調整心態,她說:「雖然沒有漂亮外表,但要讓大家看見她的內在美。」

....楊小寧,出生於古城西安,畢業於北京清華美術學院,自幼天資聰敏,酷愛詩、書、畫、剪紙、刺繡、音樂、裝裱藝術,曾獲「裝裱大師」稱號,擅長中國山水、寫意花鳥及新漢畫。

....楊小寧說:「我的畫強調「氣韻生動」,不會拘泥於物體外表的唯妙唯肖,反而是以抒發作者的主觀情感為軸。而水墨畫講求『以形寫神』,追求一種『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的感覺。」她還說:「水墨畫不只是點染勾勒,還要表現「氣韻」及「境界」。所謂「詩為畫之意,書為畫之骨。」在畫面的表象之外,還要能看到精神面的層次。」此外,楊小寧的新漢畫也是一絕,新漢畫具有原創性的高妙潑墨、潑彩等沒骨畫法,顛覆了近千年來國畫勾線填色的筆墨造型基本型式,同時兼具中國美學理論及傳統筆墨技法之精髓。

fsj 提到...

在故宮展作品 楊忠銘當代藝家第一人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919507

自由 2015-09-29

〔記者翁聿煌/新北報導〕「第一個在故宮展出作品的當代藝術家!」版畫藝術家楊忠銘因緣際會參與國立故宮博物院「匠心筆蘊—院藏明清版畫特展」,受邀提供當代版畫作品「夢遊園」,與三百年前的版畫跨越時空對話。楊忠銘笑說,「創作前有先認真欣賞祖師爺的珍本作品,聞到三百年前的書頁味道」,心中的震撼及感動無與倫比。

這項特展即起展至明年元月十六日,展出院藏明清版畫上百件,包括《紅樓夢》、《西廂記》等文學作品。

四十二歲的楊忠銘畢業於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研究所,從事版畫創作十餘年,學生時期曾獲得全省美展銀牌和南瀛美展首獎。他說,去年故宮展出「艾雪的魔幻世界畫展」,大部分是版畫作品,他受邀到故宮演講,對版畫的精采講解和論述引起故宮興趣,促成古今版畫對照展示構想。

楊忠銘花了兩個月時間創作「夢遊園」,採取橡膠版「多版複刻」、傳統裱貼及空壓浮凸法等技法。楊忠銘說,他喜歡明末陳洪綬在《西廂記》秘本中的「窺簡」一折,兩位主角與後方屏風的巧妙關聯及多重隱喻,因此,他將四季景致重新組構至畫面,帶出故事情節的高潮起伏。

楊忠銘目前在淡水新市國小擔任駐校藝術家,協助藝術老師妻子林竹君教學,他鼓勵小朋友體會身旁美好的人、事、物,發揮想像力,「就是最棒的創作!」

故宮圖書文獻處科長鄭永昌表示,這是故宮首次邀請當代藝術家以現代版畫對映院藏版畫,在技法和畫風上呈現趣味性。有人開玩笑說,他成為第一個在故宮展出作品的現代藝術家,楊忠銘說,他想的是如何用作品「向大師致敬」。



◆ 退休筍商愛玩藝 紙雕台北101
http://udn.com/news/story/7322/1216399

聯合報 記者賴香珊/竹山報導 2015-09-29

南投縣竹山鎮民曾昭嘉曾是竹筍中盤商,退休後愜意學捏陶,意外重新啟蒙其藝術因子,不僅以陶土做冬筍,還無師自通繪壓克力畫,用紙雕技法做出蘭嶼獨木舟、台北101、東方明珠等縮小版,令人驚嘆。

68歲曾昭嘉在學期間喜歡繪畫,但因家境不富裕,「為著顧腹肚」,初中畢業後就開始工作。他說,少年時當黑手學技術,之後走入竹林當筍農,更當起中盤商仲介筍銷售,忙著掙錢養家,沒時間提筆創作,當時與藝術徹底絕緣。

直到曾昭嘉退休後,擔任教職的女兒見他賦閒在家,邀他重返校園,成為陶藝班一員;「捏陶重啟兒時對藝術的記憶。」他說,任何主題都捏得有模有樣,其中冬筍捏得最好,畢竟有筍相伴逾30年,優質冬筍形體長什麼樣他最了解。

「把腦海中的美景實體化。」曾昭嘉除了能捏出逼真陶筍外,更擁有超強記憶力,凡是看過的山水風景,就能憑藉著腦中印象,用畫筆詳實繪出,甚至超越平面限制,用各式紙材和熱熔膠做出栩栩如生的紙雕作品。

曾昭嘉說,旅遊時看見商家販售景點模型,很想買又怕傷荷包,返家後索性嘗試自己做;最困難的莫過於選材,木頭太硬,紙張又太軟,最後選用紙板,但紙板彎曲時彈性大,無法快速黏貼密合,最後用膠槍克服,才越做越上手。

只是紙雕講求細節,創作曠日廢時,曾昭嘉卻樂此不疲。他說,有次靈感泉湧而出,他坐在椅上廢寢忘食趕工製作,完成後竟雙腿無力,只能靠輪椅代步,休養近半年才復原,但用心製作贏得眾人讚嘆。

※ 相關報導:

* 彭明德 詩書畫雕刻樣樣通
http://udn.com/news/story/7013/1212745

花蓮縣文化薪傳獎得主彭明德昨天起展出150幅書畫文創雕刻作品,縣長傅崐萁參觀時,稱讚他的藝術造詣與成就,也期勉藝文界擴大藝術文創的層面,把花蓮的藝術文化成就推上國際,讓世界看見花蓮的深厚內涵。

* 進軍數位領域 樂高積木「活」起來
http://udn.com/news/story/6812/1216026

玩具製造商樂高(Lego)與電影公司華納兄弟(Warner Bros)本周將推出重金打造的電玩遊戲「Lego Dimensions」,這款結合實體積木與虛擬電玩的遊戲象徵樂高已近軍數位領域。

儘管入門版的Lego Dimensions就要價100美元,但讓樂高積木「活」起來後,樂高公司每年光在美國就會進帳7億美元。

樂高財務長古德溫說:「樂高是第一個活起來的玩具。我們不斷在擴展數位領域,讓孩童的所有遊戲領域都有我們的蹤影。」



◆ 星期評論/展演老送花籃 何不改送孩子看展
http://udn.com/news/story/7328/1216355

聯合報 本報訊 2015-09-29

宜蘭縣文化局日前開放個人申請在羅東文化工場展出,而且為了響應環保,婉謝花圈、花籃,此舉獲得藝術界人士支持,甚至建議宜蘭美術館應該比照辦理。

其實文化工場禁止花籃是有跡可循,因為這裡屬於開放空間,風勢強勁,如果擺放花圈花籃容易被強風吹倒,為避免凌亂不堪的景象,還不如直接省去這些繁文縟節,保留完整空間給作品與看展者,而且在這座曾經榮獲台灣建築獎首獎的文化工場,首推這樣的概念,借力使力,更能夠奠定其定位與文化氣息。

不過有藝文界人士認為,心意表達的方式很難免俗,送花籃也是其來有自,因為花本身就是活脫脫的藝術品,也會把展場襯托得更芬芳,而且現在花店服務周全,一通電話便能讓不能到場的人表足心意,也難怪花圈花籃一直都是展覽的固定背景。

但是花易謝,包裝也不環保,嚴格來說,送花也是禮儀上的便宜行事;其實花不是不能送,而是要送得實際、送得體貼,比方說換個方式選用耐久的花種或盆栽,可義賣捐出做公益,像韓國也開始有了取代花籃的替代品,比如以米取代花的米籃,活動後,將米捐出去給獨居老人,都是不錯的做法。

甚至還可以跳脫這些拘泥於外在的「看得見」的禮物,改送「看不見」的禮物,好比多帶親友看展,或安排弱勢孩子看展,這些對於展出人來說,都是更實際有幫助的心意,想要改變長久以來的送花習慣,還是得靠政府帶頭宣導。

※ 相關報導:

* 全球暖化加劇 水淹威雙吐瓦魯館
http://udn.com/news/story/7014/1219082

全球暖化加劇,冰川大量融化,位在南太平洋上的島嶼吐瓦魯地勢低窪,未來五十年間可能慘遭海水淹沒。台灣藝術家黃瑞芳在威尼斯雙年展設計一座游泳池,中間有兩條交叉的步道,但水會逐漸溢出,弄濕人們的鞋子與褲管,反映吐瓦魯面臨海平面持續上升,生存空間被剝奪的處境。

今年,威尼斯雙年展吐瓦魯館邀請藝術家黃瑞芳參展。他以《越過潮汐》(Crossing the Tide)為題,將展館佈置成「上雲下海」的空間,在地面鋪上藍綠色塑膠布,隨後引入自來水,同時利用噴霧機,營造水氣氤氳的氛圍,彷彿世界只剩下海洋與天空。

「吐瓦魯是最小的國家館,但我們試圖處理最大的全球性危機。」黃瑞芳表示,他相信多數人從未聽說過吐瓦魯,也不曉得這個國家是氣候變遷的犧牲者。他希望透過藝術創作幫助吐瓦魯獲得更多國際關注。

黃瑞芳開始為吐瓦魯發聲,與他2009年參加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會議(UN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有關,他被吐瓦魯代表傅萊(Ian Fry)的演講所感動。傅萊曾說,吐瓦魯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低,卻被剝奪生存空間,這是非常不公平的。

※ 詳見原站。

fsj 提到...

朱宗慶/力爭和據理
http://udn.com/news/story/7340/1218865

聯合報 朱宗慶(朱宗慶打擊樂團創辦人暨藝術總監)2015-09-30

人們常說藝術文化是「造夢」的工作,而藝文工作者則是充滿理想抱負的人。但說來有些弔詭,夢想之所以為夢想,就在於它有被實現的可能;唯有當「夢想成真」,我們才有機會繼續不斷地逐夢,努力讓理想不再是虛幻的烏托邦。然而,相信許多人都深有所感,要在現實世界裡實現夢想,絕非易事。

就拿藝文工作來說,除自身專業能力的具備外,還會涉及團隊合作、組織制度、外在環境等互動,幾乎每件事的促成都需要眾志成城以及天時、地利、人和。許多時候,相較於其他行業,從事藝文工作的有志者更需要主動積極地去爭取資源,以克服各項主、客觀條件的限制;尤其是當藝文工作者有機會以專業去對社會產生貢獻時,反而更應該去力爭。對我而言,力爭意味著「求好心切」,為了不錯失任何實現夢想的可能性,就算可能會「得罪到人」,有時也是必要付出的代價。

以個人經驗為例,我很幸運地有機會在劇場營運和藝術教育領域貢獻一己之力,進入公部門參與藝文發展的推動工作。在三次進出國家兩廳院以及擔任兩任北藝大校長期間,身為團隊領導者,為推動組織改造及帶動校務發展,無論是對主管機關或是對團隊同仁,我的心態和做事原則始終是全力以赴、不輕言放棄。在大小事務的實踐過程中,有獲得支持的時候,也有未能被認同的時候,在我看來,這是自然的現象;而「力爭」的意義,除了是為盡可能地提高達成目標的可能性,也在意見未能被接受時,但求問心無愧。

猶記得推動兩廳院行政法人化之初,當時我與主管機關教育部的官員們並不認識,從部長、次長到司長、處長皆沒有特別的交情;第一次見面開會時,我就分別和司長、處長發生過爭執。共事過程中,我更幾番以藝術家的本位心態,在預算、人事、法條研擬、組織命名等方面堅持已見,提出許多期待和要求。如果身分對調,我應該也會認為這位「朱先生」實在是「很難搞」吧!

所幸,主管機關的官員雖然覺得我「很麻煩」,但他們卻都可以理解那是因為我的職責所在,而願意盡可能配合。同時,經過多次爭執和磨合後,彼此也相互發現到,大家都是想做事的人,信任感就此油然而生,甚至成為會互相關心的朋友。還記得當時的黃榮村前部長,曾經特別在部務會議上向同仁們說:「朱主任是藝術家,個性熱情、做事積極、講話也比較直接,但他的確是想要為社會做事,我們應該支持他!」對真心想為團隊做事的人來說,我想這樣的表態,是最直接而實質的肯定了。

不過,力爭的魄力表現絕對不能夠直接等同於「大聲嗆聲」或「強詞奪理」,因為力爭憑藉的是理據、是完整的計畫、是清楚的願景藍圖和目標設定,如果沒辦法論有所據、理直氣壯,那麼那些爭取,往往就只會是不滿情緒的發洩,或是吐苦水、自艾自憐的抱怨,無助於推動工作進展,甚至可能讓原初美好的夢想逐漸「泡沫化」,惋惜和感慨也就可以想見。

於是乎,在日益艱困的大環境裡,仍選擇要當個懷抱夢想的人,所需要的,也許是多一分力爭和據理兼具的堅持與執念。

(作者為朱宗慶打擊樂團創辦人暨藝術總監)

※ 相關報導:

* 拚文創 台中藝術亮點銀行出爐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30000113-260205

國銀拚文創,不只是贊助投資,也進階到從分行開始改造推動。舉辦超過十年的「台中藝術亮點」計劃,今年銀行業的藝術亮點由永豐銀興大簡易型分行拿下,是近十年來第二家成為藝術亮點的銀行,第一家是大眾銀行大里旗艦分行,在2011年時就已成為藝術亮點銀行。

* 中信文創豐收 投資電影創佳績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30000115-260205

中信創投今年投資國片大豐收,「我的少女時代」票房近4億元,中信創投指出,今年上半年國片市場依然冷蒐蒐,下半年在西洋片強敵環伺下能衝出此佳績其實蠻出乎意料,也是近三年投資國片以來成績最好的。

中信創投分析,今年國片市場依然「很悶」,除大囍臨門獲利不錯外,角頭、屍憶等片雖然也開出不錯票房,但多只能打平製作成本,因此整體對國片投資看法較保守。



◆ 穿越裸體入口 探索行為藝術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30000441-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9月30日 吳垠慧/台北報導

高雄市立美術館舉辦「以身作則:身體行為藝術」特展,以行為藝術教母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Marina Abramovic)為核心,展出1960年代以降的行為藝術代表作,計有波依斯、維托.阿康奇等國內外39位藝術家的作品和文件,看藝術家如何透過身體產生激進的行動力量,建構出不同於以往的藝術史觀。

凝視瑪莉娜 衝擊人心

該展由前館長謝佩霓主持策畫,從引述古希臘哲學家普羅泰戈拉(Protagoras)名言「人是萬物的尺度」為展覽開端,說明行為藝術家如何透過身體表現與自己、他人及和天地之間的關係。

展場入口以阿布拉莫維奇和過去的創作伴侶烏雷1977年合作的《無法估量》紀錄為意象設計,阿布拉莫維奇和烏雷裸體相對,觀眾若想經過,得從兩人之間僅容側身的縫隙穿越而過,對觀眾來說,是令人尷尬的挑戰。阿布拉莫維奇和烏雷1975年起展開一連串的合作,藉由陷入痛苦和危險探索身體與精神的極限,雖然兩人12年後分道揚鑣,作品已在藝術史上樹立地位。

台灣藝術家 批判體制

1997年,阿布拉莫維奇的《巴爾幹巴洛克》獲威尼斯金獅獎,她坐在1500個獸骨組成的骨堆上,一邊洗刷獸骨上的血肉,一邊低吟家鄉民歌,充滿悼亡之氣,反映故鄉巴爾幹半島上的現實。

先於阿布拉莫維奇投身行為藝術創作的女性,有小野洋子、草間彌生等人,在1960年代保守的社會氛圍下,她們以己身為媒介宣揚反戰、探索人與外界的互動關係。此後如辛蒂.雪曼、歐蘭等女性藝術家透過扮裝、改造肉體等,瓜地馬拉藝術家芮吉娜也以折磨自己身體的方式,抗議國家對女性的不公平待遇。

「以身作則」展也有12位台灣藝術家作品,李銘盛、陳界仁等在解嚴前後,以身體表達對政治體制的批判。石晉華的身體是他思考時間與生命的媒介。「以身作則」展至10月18日。(中國時報)

※ 相關報導:

* 恨嫁家族 低吟女性無奈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30000443-260115

香港鬼才導演林奕華巡演兩年大戲《恨嫁家族》,終將轉回台北演出。該劇是繼《賈寶玉》、《三國》後林奕華與編劇黃詠詩再一次合作,故事劇情拋出「我恨故我嫁,我嫁故我恨」的主旋律,低吟女性在家庭中的糾結和無奈。

林奕華說,「這不會是時下的家庭劇,我想回歸問題本身,為家庭照一次X光。」故事以謝盈萱飾演的大姐為主線,婚禮在即卻冒出一堆不請自來的「客人」,懷著報復恨意的前公司高層、毒舌閨蜜、念念不忘的舊情人,當所有人的祕密因婚禮被連結,矛盾也從此展開。



◆ 故宮國寶 肉形石明年赴美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219604

聯合晚報 記者嚴文廷/台北報導 2015-09-30

國立故宮博物院上午宣布,國寶肉形石等150多件故宮文物,將在明年中赴美巡迴舊金山與休士頓展出,展覽名稱為「帝王品味:國立故宮博物院精品展」,這是肉形石去年赴日本九州展出後再度出國,其中包括30件絕世珍品。

故宮強調,與美國有簽署司法免扣押,加上過去故宮國寶曾在1996年赴美展出過,已經有相關的經驗,能確保國寶安全。

故宮表示,這次展出的150餘件展品中,有半數是首度赴美,展現宋代至清代九位帝王統治下多元發展的藝術品味,重點展品包括北宋汝窯青瓷紙槌瓶、傳世惟二描繪西亞雜耍藝人的明代青花人物扁壺、成化鬥彩雞缸杯、義大利傳教士郎世寧所繪〈畫白鷹〉、宋徽宗瘦金體書作〈怪石詩〉等。

※ 相關報導:

* 光啟有奇石 像金華火腿又像豬蹄
http://udn.com/news/story/7322/1218509

私立光啟高中餐飲科實習教室異國餐廳裡頭,高掛一顆形狀貌似「金華火腿」的「珍石」,特殊外型總讓訪客嘖嘖稱奇。

....金華火腿石長約120公分、寬約50公分,重達120公斤,要2、3名成人才能合力抱起。黃笑說,為購回這顆珍石,還另外買了其他石頭,湊成一貨櫃一起運回台灣。曾有人出價百萬想買這顆金華火腿石,黃東榮都不捨割愛....

fsj 提到...

聲音的記憶 織音生景聆聽大地
http://udn.com/news/story/7323/1221070

聯合報 記者呂思逸/板橋報導 2015-10-01

隨著時代演變,歷史古蹟、地景等建築會消失或改變,有些聲音跟著不見,新北市文化局與台灣聲景協會秘書長范欽慧等藝術家合作,舉辦「織音生景:當代藝術x在地聲景」展覽,希望喚起民眾對在地文化認同。

文化局長林寬裕表示,「聲景」一詞結合聲音與風景,展覽中,有瀕臨失傳的打鐵、裁縫、活字印刷等傳統產業聲音、菜市場聲音、中華白海豚叫聲等,希望各式聲景展覽,喚起民眾對聲音保留、土地關懷的意識。

范欽慧自18年前起,走訪全台記錄各式聲音,包含阿里山火車聲、1997年和2013年關渡自然風景區的環境聲、中華白海豚叫聲等,她說,「聲音是最有穿透力的力量,也是進入台灣土地的邀請」。

「聆聽就是關心。」她說,希望藉由不同時空聲音變化,讓民眾欣賞不同風景並反思環境改變帶來的影響,關心在地文化、自然環境變化,認同生活環境。

「織音生景:當代藝術x在地聲景」展覽,即日起在新北市府1樓、新北市藝文中心展覽,展覽以聲景結合各式藝術,展場中,民眾可坐在梯田造型台階上聆聽貢寮水梯田聲景,還可在菜市場攤位前感受南雅市場豪氣的叫賣聲。



◆ 李天祿、班任旅的木偶奇遇記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01000594-260107

中國時報 2015年10月01日 郭芝函/竹市報導

「台灣聯合大學系統藝文專案」昨在交通大學推出一系列展覽,來自法國小宛然掌中劇團團長班任旅,首次在台灣展現收藏多年的布袋戲及劇本手稿等傳統戲偶、原創資料,身為國寶級大師李天祿第一位洋弟子的他,把法國人文思想融合東方傳統技藝,以創新手法映入大眾眼簾。

為什麼會嚮往東方世界?班任旅的曾祖父曾被派至上海工作,帶回一些人物畫像,一代代的流傳,在家人耳濡目染下,開啟了班任旅對神秘東方世界的好奇。

1971年班任旅進入中國東方語言學院中文系就讀,認識當時鑽研中國偶戲的教授班文干,他見班任旅如此愛好傳統戲曲及小木偶,告訴班任旅,「你這麼喜歡,那就去台灣找李天祿!」

初次見到李天祿時,班任旅態度十分無禮,李不但不以為意,還一口答應收徒,1974年開啟了班任旅與李天祿的木偶傳承記。在學習期間,李天祿告訴班,歐洲不是很多傳奇故事嗎?他認為,不能光以表演台灣布袋戲自滿,時刻督促班,要創作自己的東西。  班任旅說,李天祿生前曾贈他2個布袋偶,把它當作是寶貝一樣收藏,學成回法國後,李時常去探望他,並給他建議,至今想起當初拜師的態度,仍然感到懊悔。

此次在台展出的皮影戲為民俗專家靳之林在文化革命期間,險些遭受銷毀的珍品,他贈送班任旅目的,是以學習做交換條件。班任旅說,保留傳統兼創新,未來將不斷推廣。(中國時報)



◆ 柯P慎重裝備 為電競選手加油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01000536-260107

中國時報 2015年10月01日 陳芃、張潼/台北報導

「慎!是你?」線上遊戲「英雄聯盟(簡稱LOL)」世界大賽今天開打,台北市長柯文哲近日特別穿上全套手術衣,化身英雄「柯P慎」拍攝短片,呼籲民眾為台灣選手加油。影片曝光後引起廣大迴響,有網友稱讚,第一次看到市府把電競看作體育賽事,也有人認為,柯文哲的歷史定位已經確定。

這支影片由北市觀傳局拍攝,另一主角則是體育主播徐展元。柯文哲日前和將到歐洲比賽的電競選手到行天宮上香祈福,隨後借用廟方的小會議室拍攝,僅花1小時就完成。

柯在片中化身遊戲角色「外科醫生慎」,戴手術帽、穿手術衣,背後還有兩把特大的手術刀。脫離醫院一段時間的柯文哲,換上「戲服」時還說,大概2年多沒穿手術服了。

片中有許多趣味對白,像柯文哲說自己也是電競高手,「只是我玩的是新接龍」;更融入LOL的術語,包括「來到我身邊,給你們support」,最後更吐舌說:「呼,又carry了一場。」柯還在片中使出慎的大絕招「並肩作戰」,讓玩家看起來超有感。

據了解,柯文哲日前和電競業者、選手及設備廠商舉行座談會,選手希望柯錄製加油影片、觀看電競賽事,提升政府對這項產業的支持度,柯當場同意。

觀傳局、資訊局和選手花了1個下午討論影片腳本,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有外科醫生形象的慎,「並肩作戰」更符合柯要市府團隊一起努力的精神,劇本也就此定案。

陳姓玩家興奮表示,看到影片覺得很驚喜,柯文哲「Cosplay得很完整」,連背後手術刀都有。玩家笑說,以前沒有政治人物這樣做過,柯文哲此舉大概可以拿到所有玩家的選票。

柯文哲昨天透過臉書發表這支影片,並表示10月11日下午4點,北市府將在Y17的3樓直播LOL賽事,呼籲民眾一起為台灣選手加油。據悉,柯屆時也將到現場觀賽。(中國時報)

fsj 提到...

漫畫家畫「火人」 向救難英雄致敬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920110

自由 2015-10-02

〔記者吳柏軒/台北報導〕九月地震、颱風,加上澎湖空難、高雄氣爆、八仙塵爆等近年來頻傳的重大傷亡事故,大災難之下,總有群無名英雄默默地擔綱國家救難之責,其背後辛酸血淚卻鮮為人知,漫畫家決定從陸海空三支救難隊伍故事繪製成漫畫,讓熱血與不放棄的精神,成就國家守護的傳奇。

無名英雄辛酸血淚躍紙上

台灣圖文作家羊寧欣在網路將消防隊員畫成「鴿子」,繪製逗趣故事短篇,臉書粉絲專頁超過五萬七千人追蹤,近日推出「真人版」畫風的作品《火人FEUERWEHR》,將台灣打火英雄的各種日常任務,繪製成連載漫畫出刊。如幫民眾撿鑰匙、找寵物、清蜂窩等,從消防菜鳥隊員「安倫」的觀察,讓讀者體會消防員辛勞。

日本漫畫家佐藤秀峰的作品《海防英雄》,講述海上保安廳(類似台灣海巡署)的急難任務,其保安員被以「海猿」之名廣傳,漫畫由愛大海的主角仙崎大輔立志成為最前線救難的潛水員展開,在一次次多變海象、困難救助任務中,體驗生命殘酷與家屬責難,提升自我最終更加堅定救人信念。

除了陸地與大海,天空救援更不容忽視,日本漫畫家大塚Tommy的救難英雄漫畫《RESCUE WINGS航空救難隊》,則是描述直升機駕駛員川島遙風,在面對不穩定的氣候、極度環境、高難度任務派遣下,如何和夥伴同心協力,以最佳行動完成任務。

盼民眾多關懷支持消防員

羊寧欣認為,這些救難人員在危機發生時,搖身一變成為抗災救難的最前線,這種「最終時刻的英雄」將帶給人民信賴與安心,是社會安穩根基,但救難人員也非常需要大眾關懷與支持。她說,希望藉由筆下角色,傳達消防員工作的高危險性,建立專業制度、良好設備等支援,也希望推廣讓更多人「尊重、感謝與同理」,就是給救難英雄最大的鼓勵。



◆ 玻璃牆當舞台 「婆娑之港」高空演出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920382

自由 2015-10-02

〔記者陳文嬋/高雄報導〕二○一五新舞臺藝術節昨首度於高雄登場,由知名美國高空舞團BANDALOOP,以大東藝術中心玻璃牆面為舞台,十二公尺高空演出《婆娑之港》,四百多名學生驚呼連連,場面熱鬧滾滾。

開幕儀式昨於大東文化藝術中心舉行,高市副市長許立明、文化部藝術發展司長梁永斐、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馮寄台參加,一同為活動揭牌,馮寄台贈送市府「藝術存摺」,象徵藝術就像儲蓄,從小養成習慣,就會愈來愈富有。

活動由知名美國高空舞團BANDALOOP揭開序幕,以大東文化藝術中心高十二公尺的玻璃牆為舞台,在「望春風」樂聲下,舞者翩然起舞,高空演出《婆娑之港》。

文化局表示,BANDALOOP量身打造充滿港都意象的《婆娑之港》舞作,舞者以一根攀岩繩索,將平面舞台翻轉成九十度,呈現三度空間的現代舞。

文化局指出,隨著大提琴手演奏台灣民謠《望春風》緩緩流瀉,舞者懸空擺盪,猶如海浪波濤起伏,甚至高空翻轉與跳躍,演出高難度的動作,融合台灣在地元素,令人驚豔。

文化局說,活動邀請五所學校共四百多名學生到場,上了寶貴的「戶外藝術課」,並規劃國內、外六檔精采節目,開辦「新舞臺藝術學院」,推出十多場講座,歡迎民眾共襄盛舉。

※ 相關報導:

* 吳念真加料 押解把火車搬上台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02000466-260115

30年前,導演吳念真注意到作家段彩華獨特的幽默敘事風格,發願將4000字《押解》小說改編成電影,可惜一直未有適當機會;30年後,塵封的劇本已經泛黃,這個劇本卻被當年的電影夥伴柯一正想起,改編成舞台劇,本周起將在台北城市舞台首演。



◆ 國樂詮釋芭蕾 未演先轟動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02000579-260107

中國時報 2015年10月02日 曹婷婷/台南報導

西方的古典芭蕾遇上東方國樂,2種古典交織出台灣經典!台南市立文化中心首任藝術總監余能盛,嘗試以國樂詮釋芭蕾,結合福爾摩沙芭蕾舞團與台南市民族管絃樂團,推出年度鉅作《天旋~當芭蕾遇到國樂》,未演先轟動。

台南市立文化中心開全國風氣之先,今年聘請旅居歐洲30年的余能盛擔綱首任藝術總監,余是目前德語國家中地位最崇高的台灣藝術家,出身台南的他,深感該為家鄉芭蕾舞蹈貢獻,每年固定率歐洲傑出舞者與台灣後輩切磋,帶動台灣芭蕾邁向國際發展。

文化局借重余在歐洲劇院跨界製作豐富經驗,延攬擔任無給職的藝術總監一職,這也是他首度為文化中心31周年館慶,精心製作的跨界創作。余能盛說,《天旋》誕生標誌台灣民族管絃樂藝術形式全面翻新的契機,透過芭蕾舞演繹,讓台灣民族音樂家作品展現新貌。

余能盛說,此次共演出馬水龍的《梆笛協奏曲》等6首曲目,最難的環節在於如何讓肢體與國樂做結合,畢竟國樂節奏不同於交響樂,對舞者本身也是一種挑戰,難度更勝《天鵝湖》。

台南市民族管弦樂團團長劉文祥說,芭蕾跟國樂各自代表東西方的古典,台南市嘗試結合古典、創造經典,他認為,未來可做為台灣經典的象徵。

《天旋~當芭蕾遇到國樂》本周六、日在台南市立文化中心一連演出2場,售票超過9成文化局也呼籲民眾把握機會購票觀賞。(中國時報)

※ 相關報導:

* 西薇姬蘭 告別芭蕾舞台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02000470-260115

芭蕾天后西薇姬蘭本周起以「生命進行式(Life in Progress)」在台灣舉行告別舞台世界巡演。昨天的抵台記者會上她開頭的第一句話就是,「我在這裡跟台灣舞迷說哈囉,也在這裡說再見,但要說再見,其實決定並不容易。」

齊瀏海的大眼下,有著優雅的笑容,作為一位芭蕾天后,姬蘭無論是身形或是姿態,仍然超級完美,她的腳背線條動人,被譽為全世界最美的腳背。在最美的狀態下退隱,西薇說,「跳舞就是一個挑戰自己的過程,的確可以讓人成長;但退休之後我也不會閒著,我得忙著拯救世界。」



◆ 南臺科大設計多功能花窗式衣架 摘國際大獎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920380

自由 2015-10-02

〔記者林孟婷/永康報導〕南臺科技大學跨系合作所設計出的「多功能花窗式衣架」,不僅具有閩南式的花窗造型,同時還增加衣架的功能性,跳脫一般衣架的設計構想,兼具藝術與實用性,一舉拿下國際大獎。

南臺科大商管學院老師楊維珍及數位設計學院老師林佳駿,跨學院合作指導的「多功能花窗式衣架」,不僅獲得文化部「文創之星」比賽的最佳人氣獎,同時也獲「二○一五美國IDEA設計獎」的肯定。

南臺科大表示,美國IDEA設計獎與德國紅點、iF齊名,同為世界四大工業設計獎之一,美國IDEA設計獎僅接受有實體作品、可商品化的設計,「多功能花窗式衣架」能獲肯定實屬不易。

「多功能花窗式衣架」採用可回收再塑PP塑材,以傳統閩南式建築的花窗為造型理念,但同時增加單支衣架的功能性,運用傳統建築的榫卯結構原理,使衣架能相互結合,並可組合成能平放衣物的形式。

南臺科大說,由學生李兆倫、鄭綵薰、賴乙慈、陳慧穎等四位同學組成團隊以「多功能花窗式衣架」的加值企劃案,設定發展具有文化元素、可解決問題的好設計、可量產的真正文創產業為目標,參加「二○一五文創之星創意加值競賽」,經各界專家與文化部iMatch會員之投票,也拿下最佳人氣獎。

fsj 提到...

演藝圈只有香蕉 未來在哪裡?
http://udn.com/news/story/7339/1226025

聯合報 朱立安/大學教師(嘉義市)2015-10-03

剛做了場關於讀研究所「深造」的演講,在當前「投資報酬率」成為關鍵話題的環境,這類題目不容易;一方面,不景氣慘狀只宜點到為止,但總不能戴玫瑰色眼鏡,鋪陳實際上不存在的美妙未來。

我舉了兩個例子:其一,有個帥氣小鮮肉,成績向來不優,父親看他不愛念書而將他送到國外軍校,現在又輟學回台灣校園輾轉,但他拍了賣座電影,成為當紅炸子雞。但日昨金馬獎公布入圍名單,雖毫無意外成了「遺珠」,但他真在意當「金馬獎遺珠」嗎?

第二個例子是上星期大新聞,某台灣音樂美少女放棄美國知名學校全額獎學金,要改行當藝人。一些媒體有後續報導,訪問欲言又止的音樂界人士,談為生活拚搏的辛苦,令人唏噓。

從本屆金馬獎入圍名單來看,已獲國際大獎的《聶隱娘》及《醉生夢死》當然風光,但兩部電影票房收益,加起來還不如夯片《我的少女時代》。

自從國內把文化創意當「產業」去發展,藝文生態的發展,就脫離不了財報數字。

日前金鐘獎頒獎,被批評得一塌糊塗,甚至來賓在台上嗆評審;然而看看中華民國剪輯協會的統計,台灣戲劇節目製作費,一集甚至低到四十萬台幣,日本是將近兩千萬;我們綜藝節目一集平均九十多萬製作費,然而中國卻是三千三百多萬。

拿李子比桃子的同時,很難不想到另一句名言:「付香蕉的價錢,就只能請猴子」!有藝文才華的年輕人,若不願當猴子,當然把評審專業口味踩在腳底,但這種徹底不尊重專業的背後,更代表了美學教育和文化政策的挫敗。我們文化部在哪?我們教育部在哪?

沒錢就吸引不了人才,沒人才則出不了好作品,而好的藝文作品,即使得獎了,卻缺乏民眾欣賞,甚至還變成大眾與評審之間的針鋒相對!

想挽救這種慘狀,並非多弄幾個金馬獎或是金鐘獎就可以,必得從經費治標與教育治本兩方面尋找誘因,去鼓勵長江後浪一直推出好節目。

否則,真的怪不了年輕一輩想盡辦法暴紅,但台灣文化層次卻不見起色呀。

※ 相關報導:

* 高雄電影節 「卓別甯」來啦
http://udn.com/news/story/7262/1227168

2015高雄電影節昨天開跑,首賣套票,主題是「愚樂時代」,邀藝人許瑋甯擔任影展代言人。今年高雄電影節與「IPASS娛樂網」合作,影迷從訂票、選片、畫位到進場,靠一支智慧手機就搞定。

* 復古風席捲 黑膠唱片翻紅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03000348-260102

國片《我的少女時代》票房大賣,帶動復古風,推升黑膠唱片銷售量。PChome24h購物指出,黑膠唱片平均價格比CD貴好幾倍,如披頭四合唱團典藏套裝唱片已衝上12000元,躋身近期售價排行冠軍。露天拍賣則透露,台語天后江蕙告別歌壇,在歌迷大舉搶購下,近期發行的紀念版透明水晶唱片,躋身露天最賣黑膠。

露天拍賣指出,最近對黑膠唱片市場影響重大的事件,除了《我的少女時代》票房大賣,二姊江蕙告別歌壇,連續舉行了25場告別演唱會,影響所及,8月露天拍賣黑膠唱片的熱銷排行榜第1名就是她的限量紀念版透明水晶唱片,其次則依序是:金韻獎3、麥丹娜Who’s That Girl美版、貝多芬第六號交響曲、Adele21愛黛兒。



◆ 美女外婆愛畫畫 累積作品開個展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03000955-260301

旺報 2015年10月03日 記者李怡芸/專訪

年僅8歲,謝玲玲便在1000多位甄試者中脫穎而出,飾演《婉君表妹》裡的童年婉君,她也曾2度贏得金馬獎最佳童星和第13屆亞洲影展童星。如今在油畫另擁一片天的謝玲玲欣慰地說:「其實小女兒和大女兒,看得出遺傳了我的藝術細胞。」

和5個子女感情十分緊密的謝玲玲,首次來台舉辦油畫義賣會,除了募得相當可觀的捐款,更帶來大女兒生下寶寶「升格當外婆」的好消息。說起自己和子女的美感養成,謝玲玲表示自己在接觸油畫之後,尤其喜歡透過畫來展現自己內在陽光、活力的一面,她喜歡畫風景與靜物,尤其喜歡色彩繽紛的畫面,「看的人往往也能感受得到我的幸福和開心。」

謝玲玲畫畫,兒女從小就喜歡在一旁「參與」,總要在畫面上點上幾筆,和母親「共同創作」一番。近年小女兒和大女兒也都開始習畫,2年前謝玲玲在香港為晨曦會捐畫籌款時,大兒子林孝賢也以買畫,實際支持母親的興趣與公益理念。謝玲玲自認如今的生活「雖不完美但完整」,也始終教導子女要把愛傳遞出去。

接觸油畫5、6年,在老師的催促下原訂今年內要舉辦個人畫展,謝玲玲卻忙於事業和進修,她表示:「人生應是學無止境,」因此她目前正在研修企管課程,但仍不排除慢慢累積作品為畫展作準備,同時,她也打定主意,「未來畫展也希望是和公益結合的。」(旺報)

※ 相關報導:

* 向陽版畫刻人生 抒壓兼療傷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04000322-260115

「走過頓挫,方知深刻之必要,細描之必然。」國家文藝獎得主、作家向陽以詩及散文聞名,卻少有人知道他在版畫領域的造詣,上個世紀90年代他開始創作版畫,聚焦老台灣及平埔族印象,近期公開一系列作品。



◆ 雲林刺繡特展 傳統繡出現代美
http://udn.com/news/story/7326/1227148

聯合報 記者李京昇/斗南報導 2015-10-04

雲林他里霧生活美學館即日起至11月22日,舉辦月滿繡秋藝特展,邀請刺繡老師鄭淑琴展出50多件刺繡作品,昨天鄭淑琴到場與民眾互動,為展覽揭開序幕,也期望民眾進一步認識刺繡文化與其轉變過程。

「這已經是種藝術。」詹姓鎮民說,她從前也會刺繡做毛巾、衣物或包包等,但這麼精細的刺繡圖案與作品,是她頭一次看到。

其中刺繡作品「風情圖」最讓鄭淑琴感到滿意,作品背景是她的學生,運用黑白線條繪製出人像與貓頭鷹共73個臉譜,她說,作品是以60種不同的刺繡法完成,並搭配花朵、愛心,耗時150天刺繡出一幅鮮豔色彩的圖畫,希望民眾感受到她豐富的情感。

美學館執行長黃渟桂指出,老師的作品除精美傳統刺繡,更包含她運用60多種刺繡針法,融合傳統刺繡與現代美學,希望透過一幅幅充滿寓意的刺繡作品,讓民眾了解刺繡手工藝背後深遠意義,並藉此喚醒民眾對於傳統手工藝的認知。



◆ 台灣設計師周 用特寫凝視細節
http://udn.com/news/story/7270/1225375

聯合報 記者楊詩涵/專題報導 2015-10-03

邁入第九屆的台灣設計師周,昨天在松山文創園區開幕,規模更勝去年,包括66家設計相關品牌或平台、共超過200位台灣設計師參與,其中新面孔高達56%,比例創歷年之冠。去年大會以突破框架為主題,今年度以「Design Close up」為軸,展場空間規畫出探索旅程,讓人們用特寫的視角,欣賞設計的細節。

台灣設計師周總召集人廖軍豪表示,事實上台灣登記在案的設計師有24萬人,當然實際更多,每位都在自己的領域努力被看見,致使每年新面孔創新高,包括貿易商轉型、設計師由服務客戶轉為自創品牌等。相較之下,國外來台參展商或策展人比起往年沒有大幅提升,但荷蘭、日本、義大利等單位都以主題聯展的方式展現群體性的合作,較往年更緊密,像去年曾來台演講的Design Hotels亞太區總監,今年還主動聯繫我們,在展期來台,讓台灣的設計面向全世界。

向來是最具火花的「主題聯展」,由海內外設計師串聯不同主題展出,今年度共分7個主題,生活中的咖啡、椅子等都是創意發想點,傳達藝術與生活密不可分的趣味;而設計也可以從關懷的角度出發,例如以行動咖啡車為主軸,讓15歲以上的身心障礙慢飛兒,有創業計畫的未來。

另在「設計星勢力」部分,參展者林俊宇和同學們設計出讓視障小朋友用觸摸來辨色的色卡,提供不同的創意思考。「設計星勢力」不限專業背景,不拘在職、在學,讓素人設計師可以有發揮與實際互動的舞台,每年都讓人期待,今年投件者有80幾件作品,遴選出20參展。

台灣設計師周為民間力量發起的設計展會,特色在於先招商才分類,因此可以看到許多跨領域的驚喜設計。「設計論壇」今年以和紙、建築、咖啡、家具、自行車等為題共10場,邀集各界頂尖者參與,例如鳥取縣市場開拓局代表談如何致力推廣該地生產的「因州和紙」、HAY北歐傢俱品牌亞太區銷售經理談丹麥設計,讓參加者以最短的時間汲取珍貴的經驗,並以論壇的交流方式觸及更多設計背後的概念。

台灣設計師周展覽資訊

地點:台北松山文創園區

日期:10月2日(五)~ 10月11日(日)

時間:周日~周四10:00 ~18:00(17:30停止入場);周五~周六10:00 ~21:00(20:30停止入場)

官網:www.designersweek.tw

票價:全票230元,7-ELEVEN ibon、博客來售票網

fsj 提到...

藝術家博覽會 移師花博規模大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05000392-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10月05日 吳垠慧/台北報導

「2015藝術家博覽會」現在台北花博爭艷館登場,這是有史以來藝術家博覽會規模最大的一次,超過200位台灣藝術家參加,包括當今活躍的藝術團體「悍圖社」也參與這項盛會,展期至10月9日。

「藝術家博覽會」自2002年起由視覺藝術協會(視盟)開辦,以落實藝術平權為準則,開放給全國的藝術家會員參展,今年首次移師鄰近台北市立美術館的花博爭艷館展出,與北美館互為連結,擴大連動效應。

除了12個來自台灣南北各地的替代空間與會,視盟還特別邀請6個國外藝術空間來台展出,包括TAKIBI藝術文化基金會、藝述館、活化廳、街坊會、San Art、牛房倉庫等,分別來自東京、香港、北京以及越南的胡志明市等。

為提供台灣年輕策展人演練的舞台,提供主題策展區和影展區,有策展人林宜寬的「有界無間:空場影像聯展」,另兩位策展人陳湘汶與侯昱寬一起進行一場策展實驗,他們一同邀請羅仕東、洪韵婷、王挺宇、劉耀中和郭奕臣5位藝術家,挑選不一樣的作品分別展出,讓同樣的藝術家在兩個不同的策展脈絡下展現作品。(中國時報)



◆ 香堤克利合唱團來台 開大師班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05000393-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10月05日 趙靜瑜/台北報導

香堤克利合唱團是全美唯一,也是最具指標性的「全職」專業古典男聲合唱團,音域橫跨4個8度,和聲均衡,素有「人聲管弦樂團」之稱。如今暌違台灣12年,香堤克利合唱團將再度訪台,下周在台北國家音樂廳演出。

這場音樂會將以「漫步在月球」為主題,從早期作曲家蒙台威爾第、拉素士等人的作品開始,涵蓋至晚期浪漫如艾爾加、巴伯及芬濟等作曲家的作品,還有經典名曲《月河》及《帶我飛向月球》的全新編曲。

這次來台,該團也將演唱梅森貝茨《麥哲倫星雲中的守望者》,以及作曲家尼可穆里在台首度發表,根據詩作「月光小丑」創作的三首《月之頌組曲》。

香堤克利合唱團由12位男聲組成,該團團名源自《喬叟坎特伯利故事集》中那隻歌聲清脆的公雞香堤克利(Chanticleer),以此為自我期許。自從1978年成軍以來,每年有超過百場世界巡演,對於文藝復興時期音樂、爵士福音歌曲以及富冒險性的現代音樂詮釋表現出色。

今年在新任音樂總監威廉(William Fred Scott)帶領下,從9月19日在舊金山舉行世界首演,台灣是第三站,也是唯一開設大師班的國家。

台北愛樂合唱團指揮古育仲表示,香堤克利合唱團就像紐約愛樂一樣,是全職的合唱團,他們每年委託作曲家創作新品,到現在累積超過20部新合唱作品,「他們曲目豐富,從文藝復興到20世紀古典曲目都唱,從台灣民謠〈丟丟銅仔〉、〈鳳陽花鼓〉到黑人靈歌、爵士歌曲,最近還和電子樂DJ合作,曲目不設限。」

香堤克利合唱團將於10月6日在台北國家音樂廳演出,10月7日在台灣工業銀行音樂廳舉辦大師班教學。(中國時報)



◆ 羅東森藝館 展出「微笑」木竹精品
http://udn.com/news/story/7322/1228604

聯合報 記者吳佩旻/羅東報導 2015-10-05

羅東林業文化園區森藝館舉辦「木竹創藝生活系列特展」,目前進入第二檔期主題「國產材與MIT微笑標章木竹製品」,邀請在地木材相關廠商參與,利用精細雕工及熱處理技術,巧妙製作傳統樂器與生活藝術品等,歡迎民眾前往參觀欣賞。

羅東林區管理處於9月起推出「木竹創藝生活系列特展」,目前進入第二檔期主題「國產材與MIT微笑標章木竹製品」,邀請昆儀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及台灣大學實驗林等共同參與,透過創新設計打造出國產材的品牌形象,也讓民眾相信台灣製MIT微笑產品的品質值得信賴。

目前通過MIT木竹製品認證的產品共2186項,包括製材類、保存處理木竹材、熱處理材、木製防火門類、合板類、單板層積材與結構用單板層積材、結構用與裝修用集成材、木質地板、粒片板、纖維板、其他類木竹製品等共11類產品。

展覽中可見二胡、烏克麗麗、象棋等,均由熱處理純熟技術打造而成,不但能改善木材尺寸穩定性,減少化學防腐藥劑使用,減低對環境衝擊,還能提升木材耐腐朽性能,創造低質木材附加價值,其工藝栩栩如生,讓人彷彿進入一座木頭打造的城堡。

展期10月1日至10月25日上午9時至12時、下午2時至5時,每逢周一、周二休館。

fsj 提到...

索尼引進「遺珠」 饗台灣樂迷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06000531-260115

中國時爆 2015年10月06日 趙靜瑜/台北報導

能與馬友友合作,夥伴們都非常「忠誠」,因為互信,讓美好的樂音得以在世間流傳,多年來馬友友在華人地區巡演的音樂會,都是與牛耳藝術合作,這是其一;其二就是索尼唱片,從馬友友成名之後,就一直跟索尼唱片合作至今,不曾改變。

為了迎接馬友友月底來台,索尼唱片不但跟全球同步,發行了馬友友最新專輯《生命之歌》,更找到過去不曾在台灣發行的專輯,向國外訂購引進台灣,希望台灣的樂迷可以藉此機會收藏所有的馬友友錄音。

索尼唱片找到的馬友友「遺珠」專輯,包括他第一次錄製德弗札克《大提琴協奏曲》,馬友友多次在音樂會上演奏,但這個錄音版本是1986年馬友友第一次灌錄,全曲詮釋洋溢著熱情氣息。

另一張是馬友友的《獨奏》專輯,該張專輯發行於1999年,雖然至今已經超過15年,但專輯收錄的樂曲,現在看來仍十分新穎前衛,包括中國旅美作曲家盛宗亮的7首中國調。

在1990年代,美國音樂界眼裡還沒有東方,馬友友就邀約盛宗亮以熟悉的中國民謠創作,他自己讓大提琴以革胡的風格去演奏,提高東方音樂的能見度。

這張專輯還收錄英國作曲家大衛懷爾德為馬友友創作的《薩拉耶佛的大提琴家》。馬友友委託懷爾德創作這首作品時,正是薩拉耶佛事件最慘烈的時期,前後4年,該城被南斯拉夫人民軍和塞維亞共和國陸軍圍困,後來薩拉耶佛大提琴家維德朗史麥洛維奇,每天都穿演奏服在下午4點到事發地點演奏,悼念亡者。

這樣維持多年,事件被《紐約時報》報導,引起了全球注意,也讓懷爾德有了創作動機,從這首樂曲,也看見馬友友獨特的文化性格與人道關懷。(中國時報)

※ 相關報導:

* 賓士牽線 大師馬友友貼近學子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06000528-260115

大提琴家馬友友月底舉行大提琴獨奏會,將以多首「生命之歌」回望他的60歲人生。從2001年開始,馬友友的台灣音樂會就與台灣賓士結下了難得緣分,今年第9次合作,台灣賓士舉辦導聆會,豪華的展示間成了精緻的音樂廳。



◆ 陣頭警世刑具 變身迷你裝飾品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06000684-260107

中國時報 2015年10月06日 許智鈞/屏東報導

傳統工藝結合宗教元素,屏東新園木雕師張豐盛生於木工家族,從小熱愛陣頭文化卻無緣接觸,年輕時就以製造傢俱及修繕廟宇為業。為讓傳統宗教文化變得親民,他在八家將陣頭中使用的刑具添加巧思,製成迷你版刑具相當討喜。

33歲的木雕師張豐盛,從小在充滿陣頭文化東港長大,看著好友們練習陣頭時,痛快揮灑汗水,他只能默默精進木工技術。年輕時從事廟宇維修工作,跑遍全台大小廟宇,結識各地陣頭前輩,反而了解各地陣頭不同的習俗故事。

「從小就被什役肩上的刑具深深吸引!」張豐盛說,什役又稱刑具爺,肩上挑著2組刑具走在家將團最前端,分為挎男性的虎枷及挎女性的魚枷,背面各有皮鞭、藤條、手銬等18種刑具,相互撞擊後發出的聲響,是指揮團隊步伐的主要重心。

張豐盛表示,他一直想把傳統工藝結合故鄉宗教文化,曾手工製作多種宋江陣頭武器,為配合東港迎王,才嘗試將長約50公分、寬30公分的刑具,做成體積不到一半的縮小版。

迷你版刑具可做為裝飾品,還有警惕作用!張豐盛指出,在八家將習俗中,使用刑具能達到改運、避邪等效果,但大家不用把迷你版刑具看得過於嚴肅,放在家中當作擺飾,還能提醒世人要多做善事。(中國時報)



◆ 陸人愛唱台灣歌 版權費跨海來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06001060-260308

旺報 2015年10月06日 記者吳冠瑾╱台北報導

台灣詞曲華語音樂圈頗受歡迎,不只大陸歌手愛唱,許多選秀節目幾乎有3分之1選手選唱台灣歌曲,這涉及智慧財產權,台灣詞曲創作者因此可以拿到版權費。從KTV到電視節目,台灣創作者一年能從大陸獲數千萬版權費用,像周杰倫和方文山都超過500萬元。

大陸歌唱選秀節目多,參賽者多以翻唱歌曲為主,只要有商業用途,電視台就應當取得授權並付酬;絕大多數的演出者、電視台,會透過在大陸立案的版權商或音樂製作公司,購買台灣歌曲的版權。

音著協為歌手爭版稅

大陸電視台通常以「年付」方式,付錢給音樂著作權管理協會,音樂著作權管理協會(簡稱音著協)成立於1992年,由大陸國家版權局和中國音樂家協會共同成立,只要在公開場合使用協會會員(詞曲創作者)的曲目,音著協就有權力去向使用者徵收使用費,音著協則按一定比例,將徵收來的費用分配給詞曲作者。

歌手在演唱會上演唱其他人曲目,同樣要付版權費;在大陸各級城市常見的歌手商演,活動上演唱歌曲亦需付版權費,但目前尚無明確規定,通常是有人去檢舉或是原作者不滿歌曲被使用,主辦單位才會被提告。

KTV歸音集協管理

現今大陸的KTV、卡拉OK行業正在快速發展中,大小KTV、卡拉OK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KTV播放歌曲也要付版權費,中國音像著作權集體管理協會(簡稱音集協)專門針對音樂伴唱版權進行收費,再轉交給唱片公司,音集協和音著協保障和「服務」的對象不太一樣。

如果詞曲作者是台灣人,音著協、音集協就必須向台灣創作者付費。台灣音樂人估計,如果以歌曲翻唱次數計算,鄧麗君的《我只在乎你》絕對高占第一。但這首歌作曲者是日本人,作詞是慎芝,版權擁有者是慎芝女兒關韻千,這首歌被傳唱超過30年,早前可能無法獲版權費用。

台灣資深音樂人表示,音樂版權在大陸都是官方說法,還無法深入到每個角落。以年代來說,鄧麗君的歌曲算是最早在大陸收取版權費的一批,整體來講,大陸王菲和香港張學友的歌曲最多人翻唱,選秀節目裡則很多蘇芮的歌曲。(旺報)

※ 相關報導:

* 版權制度不全 音樂人改行當評審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06001063-260308

大陸阿里音樂控告酷狗音樂一事在近期炒得沸沸揚揚,歌手王菲、李代沫之前也曾因為歌曲侵權惹爭議,王菲和歌曲版權擁有者孫湧智官司纏訟近一年,最後被判要賠償對方2250元(人民幣,下同),孫湧智氣得直呼不再上訴。

....孫湧智表示,《傳奇》在2010年央視春節晚會被王菲演唱後,變得非常熱門,大陸全國各地卡拉OK不知有多少人點唱這首歌。但他在2012年一年得到的卡拉OK方面由音著協轉過來的版權收益只有94.75元。

....按理說,歌曲創作者的收入來源就是版權稅,其中,版權稅來源又以卡拉OK、KTV點唱占最大收益來源,但在法律部分,大陸的知識產權法制不夠健全,音樂創作者不能獲得相應的權益和收益,導致現在很多人不願意製作音樂,改去當歌唱節目評審。

* 網友跟官方伸手要盜版 台灣角川怒了!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232061

....角川書店臉書專頁的小編表示,常有人留言詢問「台灣角川什麼時候會『漢化』某某作品」或「那些作品可以在網路上看」,氣憤得說在網路上看到的「漢化」作品均為「盜版」,不解發問的網友是什麼心態?真的要氣炸了。他更強調,角川只會「出版」、「取得授權」及「翻譯」,並不會「漢化」作品。

fsj 提到...

陳南呈琴挑詩意舒曼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07000433-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10月07日 趙靜瑜/專訪

旅美大提琴家陳南呈將返國與國立台灣交響樂團合作,演奏舒曼《大提琴協奏曲》,陳南呈說,這首作品在舒曼生前從未被演奏,直到過世後才被挖掘,更增添傳奇色彩。

陳南呈說,舒曼寫這首作品,不是要凸顯獨奏者高超的演奏技巧,「大提琴聲部除了稱職擔綱主奏之外,有時還會回到樂團裡,成為協奏的一員,樂曲充滿詩意,更可以聽見舒曼對於大提琴的優異掌握。」

27歲的陳南呈生於台中,目前就讀紐約市立大學音樂研究所博士班。他在小學畢業之後就出國學習音樂,一路念到茱莉亞音樂院。

陳南呈說,他是獨生子,父親經商,母親是家庭主婦,在母親嚴格要求下完成各種學習,「虎媽教育」造就陳南呈厚實的音樂基礎,也讓陳南呈曾經叛逆,卻不減他對音樂的熱愛。

陳南呈說,他到美國之後,就以14歲之齡跳讀高中,後來轉學、到東岸念書,一切生活起居都自己來,非常獨立,「我曾經在機場睡過好幾晚,因為趕不上轉機,當時很想哭,覺得自己為了學音樂,有點悲壯。」

父母親從陳南呈小學畢業出國之後,只在高中畢業典禮上見到過他,「也許疏於聯絡,但家人的情感非常緊密,我考上茱莉亞,我去哪裡演出,我人生任何重要的時刻,都一定用電話用手機用簡訊跟家人分享。」

相隔多年,陳南呈再度回到台灣,才知道母親當年的苦心,以及為音樂推廣的付出。母親林莉華現在是台中市音樂美學協會理事長,為推展大台中地區古典音樂努力,「天啊!我現在才真的理解母親在做的事情。」

國台交「德意志之夜」音樂會,10月9日在台中中興堂、10日在苗北藝文中心演藝廳演出。(中國時報)



◆ 推廣爸爸種的茶 七年級女生「漫畫品茶」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233540

聯合報 記者馮靖惠/台北報導 2015-10-07

出生茶農之家的漫畫家張季雅,花兩年時間鑽研史料,以細膩畫風描繪十九世紀台灣烏龍茶之父英商陶德與大稻埕名人李春生,如何將烏龍茶推廣至世界的傳奇故事,帶領讀者「用漫畫品茶」。

七年級生張季雅,原就讀斗六高中資優班,常書讀一讀就跑去畫畫,將讀書壓力轉換成創作爆發力。然而,考上好大學,不是她的夢想。

「我最喜歡的,還是畫漫畫。」張季雅在高二學期末時休學一年,「師長都覺得我瘋了」,當同學都在準備大學學測時,她也破釜沈舟地準備新人獎比賽,相繼在比賽中得獎。

張季雅二○一○年開始刻畫台灣茶的歷史題材,她研究大量史料,書櫃有四十多本台灣史的書,「很多讀者還以為我讀歷史系」,隨後發展出「異人茶跡」系列漫畫,二○一三年出版後廣受好評。

張季雅還說,透過漫畫創作,無形中也讓她跟父親更親密;為了考究細節,她會打電話問爸爸種茶的知識和技術性問題。

張季雅新作「異人茶跡—拳山茶家」將於月底出版,描述台灣烏龍茶如何穿越拳山茶路古道,經過大稻埕茶箱集貨,登上淡水碼頭快帆船銷售國際的精彩故事。為了讓角色鮮明而立體化的呈現,張季雅還特地去爬古道,體驗當年茶農採茶的艱辛歷程。

對於台灣漫畫家出路,張季雅樂觀看待。她說,台灣現在流行「文青風」,對於在地故事開始好奇跟注意,「以台灣故事為底創作,就是在地漫畫家的優勢。」

※ 相關報導:

* 中國動漫了不起 三赴國外參展
http://udn.com/news/story/7334/1233278

中國動漫作品10月6日再次集體赴非洲最大漫畫節:「阿爾及爾國際漫畫節參展」,這是繼今年1月和5月,分赴法國昂古萊姆國際漫畫節和俄羅斯莫斯科國際漫畫節參展後,中國漫畫作品今年第三次大規模赴國外參展。

中新網報導,與前兩次參展一樣,這次阿爾及爾國際漫畫節將設立「中國館」。



◆ 「我們這樣拍電影」 牽起兩岸紀錄片對話
http://udn.com/news/story/7262/1235114

聯合報 記者項貽斐/綜合報導 2015-10-07

蕭菊貞執導的紀錄片「FaceTaiwan—我們這樣拍電影」6日在南韓釜山影展國際首映,該片是釜山影展20周年特別企畫單元「亞洲電影的力量」中記錄台灣當代電影的故事,並與杜海濱導演執導的中國篇「我們夢見電影」同場聯映,形成有趣電影對話。

釜山影展「亞洲電影的力量」系列紀錄片共邀亞洲10國導演拍下各自國家的電影現況。蕭菊貞的「Face Taiwan—我們這樣拍電影」呈現台灣電影近15年的起伏,由2000年後的窘況到2008年後翻紅的經過,並遍訪侯孝賢、魏德聖、李烈等30位電影人,探討台灣電影人拍片的難題與在台灣國際困境下的認同問題。不少觀眾透過紀錄片更認識台灣電影,兩岸敏感現狀,也讓釜山觀眾聯想南北韓的狀況。

大陸導演杜海濱與蕭菊貞在映後提起兩岸電影市場差異,台灣市場太小努力想走出島外,中國卻像打生長激素,不斷爆量。

KBS電視台為「亞洲電影的力量」系列紀錄片製作特別節目,製作人透露以台灣篇「FaceTaiwan—我們這樣拍電影」與日本篇「沉默中的火焰」最受矚目,因此KBS電視台在播放時也以台灣篇為此系列打頭陣。「FaceTaiwan—我們這樣拍電影」完整版,將在11月19日於金馬影展首映。

fsj 提到...

天團接力 維也納愛樂打頭陣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08000506-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10月08日 吳垠慧/台北報導

今年下半年最令古典樂迷振奮的消息,莫過於全球三大交響樂團將接力來台,並由維也納愛樂在10月打頭陣,芝加哥交響樂團、柏林愛樂接續,炒熱2015至2016整個樂季。亞洲地區能成功邀請到全球三大樂團演出的幸福音樂城,只有台北和東京這兩個城市。

就在維也納愛樂來台前夕,主辦單位牛耳藝術宣布新增高雄場的好消息,港都將首度迎來全球三大交響樂團。

艾森巴哈指揮兼獨奏

暌違11年,維也納愛樂將由知名指揮克里斯朵夫.艾森巴哈領軍,10月13日、14日在台北國家音樂廳演出,艾森巴哈不但指揮樂團,也會親自演奏鋼琴。

身為莫札特權威,艾森巴哈帶領的維也納愛樂,第一場將以莫札特歌劇《費加洛婚禮》序曲熱鬧揭幕,接續登場的是莫札特華麗的《交響協奏曲》、柴可夫斯基弦樂小夜曲、普羅高菲夫的《古典交響曲》,靈感均源自莫札特。

台北的第二場演出,艾森巴哈將身兼鋼琴獨奏,獻上莫札特最顛峰時期譜下的《第23號鋼琴協奏曲》和流傳最廣的《第40號交響曲》,及貝多芬《第1號交響曲》,古典樂派經典宴饗樂迷。

贊助商支持藝文活動

能在一個樂季中邀請到全球三大樂團前來演出非易事,「沒想到我們辦到了」,牛耳藝術總監牛效華表示,維也納愛樂是在BMW總代理汎德、中國信託、中華航空的贊助下順利來台,「BMW、中信和華航都曾贊助全球三大來台演出,這次再度合作,顯示他們對於藝文推動不遺餘力。」

牛效華舉例,如華航在飛機上播放維也納愛樂來台演出影片,「也讓音樂會資訊以最快速的方式讓華航貴賓級會員得知。」華航台灣地區處長羅皓明指出,華航2013年11月第一次贊助柏林愛樂,「對我們來說這是很大的嘗試,能與古典音樂合作對華航的形象很不錯。」

高雄增場票券全賣光

華航的會員有300萬人,超過40%是金卡會員,金卡之上有翡翠卡、晶鑽卡,「我們先通知貴賓級會員,成效很好,這點讓我們很訝異」,羅皓明笑說,「上次是柏林,這次是維也納,全球三大我們還缺一個,繼續努力。」

維也納愛樂10月13、14日在台北國家音樂廳演出2場,15日在高雄至德堂演出1場,目前北高3場票券皆已售罄,宣告「全球三大樂團演出計畫」正式啟動。(中國時報)

※ 相關報導:

* 衛武營爭取 南台灣第一次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08000509-260115

在高雄衛武營的努力下,維也納愛樂將首次踏上南台灣,讓南部樂迷也能欣賞到黃金之聲的磅礡氣勢。牛效華指出,原本維也納愛樂只有安排台北的兩場演出,剛好泰國場次取消,衛武營積極爭取,加上中鋼集團、日月光文教基金會的共同合作,讓高雄港都首度迎來全球三大交響樂團。

* 衛武營玩藝節 39天看170場表演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922055

「二○一五衛武營玩藝節」今起推出三十九天、一百七十場表演,由戲劇旗艦《釧兒》揭開序幕,國際維也納愛樂管弦樂團暌違十二年再度來台演出,衛武營與台東縣政府也將聯手雙城轉播音樂會,凸顯跨縣市藝術文化聯盟。

「二○一五衛武營玩藝節」今起至十一月十五日,以「玩藝總動員ARTs」為主軸,展開為期三十九天、一百七十場演出,包括影展、展覽、講座、工作坊、市集等活動。

今首場推出戲劇旗艦《釧兒》,超過十個月製作,融入高難度的歌仔戲曲調、台語音調、西方音樂入劇,將於衛武營榕園下,戶外重現廟口戲台氛圍。

* 歌迷嫌新專輯貴 青峰酸:是你聽不出來
http://udn.com/news/story/7263/1237640

蘇打綠歷時6年的音樂韋瓦第計畫,將在11月4日發行的「冬 未了」畫下完結篇,這場從「無與倫比的美麗」專輯中的「四季狂想」開啟的四季協奏曲,經過台東「春.日光」開始、倫敦「夏/狂熱」,北京「秋:故事」,最終在柏林結尾,不過一張800元的專輯,被質疑賣太貴,還有人說是史上最貴的專輯,青峰不以為然說:「這是史上最超值的CD,你看不到價值,是看你們的眼光。」



◆ 作品在吶喊 李銘盛關注土地環境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08000512-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10月08日 吳垠慧/台北報導

台灣藝術家李銘盛今起在寶藏巖國際藝術村舉辦「物與聲音的裝置:我那會吶喊的作品」個展,將日常生活常用的石化產品組成裝置作品,隨著環境的變化產生聲響,彷彿向觀眾訴說自己的故事,即「曾經被人類所需要、使用後就棄之如敝履的現今」,藉以反思人類對環境的傷害。

李銘盛是台灣行為藝術的代表人物,1980年代解嚴前後,他在台北市立美術館前大便抗議美術已死,此舉震撼當時社會,後續他不斷以一人身體的行動藝術,在台北街頭、全國各地實踐他的理念,挑戰公權力,也讓行為藝術引介到台灣藝術領域。

李銘盛1986至89年參加北美館「新展望展」與「雕塑競賽大展」,脫穎而出。1993年以作品《火球或圓》受邀參加第45屆威尼斯雙年展,為台灣最早參與該國際展之人,開始在國際舞台嶄露頭角,在日本、德國展出。

喧囂過後,近年李銘盛內化積累30多年的創作經驗,回歸初心,從最親近、熟悉的成長環境著手,探討人們與土地的相關議題,透過攝影、繪畫、影像、雕塑、裝置、表演等方式呈現。

當代生活裡,人們經常使用塑料瓶罐、塑膠杯、塑膠袋這類石化產業,李銘盛藉由作品促使人們思考對石化產業是否過於依賴,以及環境隱憂的課題。「我那會吶喊的作品」展至10月20日。(中國時報)

※ 相關報導:

* 攝影獲美大師獎 退休老師揚名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921859

現年七十五歲的顧敏勝從國立崇實高工英文老師退休後,潛心鑽研攝影美學,日前獲得美國攝影學會「大師獎MPSA(Master of Photographic Society of America)」,而台灣僅有三位專業攝影師獲此榮銜,讓顧敏勝的作品揚名海內外。

* 老陶師展覽 7萬只茶壺中精選
http://udn.com/news/story/7322/1238181

鶯歌陶瓷博物館「市民陶藝平臺」自啟用以來,提升了陶藝工作者與作品的能見度,只要設籍新北市,無論個人或團體都可提出申請。80歲的老陶師吳國龍從有記憶以來就拉坯,至今已做超過7萬只茶壺,即日起至11月1日,吳國龍精選所有心血結晶,至鶯歌陶博展出。

陶瓷事業在吳國龍家族中一脈相傳,吳國龍的父親是福建人,一生以拉製生活陶器為業,因此吳自幼耳濡目染,向父親學習拉坯技藝,後受僱於北投中華陶瓷藝術館,直到晚年才回到鶯歌開立個人工作室。



◆ 甜心趴睡枕 苑裡藺編奪設計金牌獎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921901

自由 2015-10-08

〔記者蔡政珉/苑裡報導〕苑裡台灣藺草學會參加「二○一五台灣國際創新發明暨設計競賽」,以「甜心趴睡枕」勇奪金牌獎,趴睡枕形狀像甜甜圈,厚度扎實,還有獨特藺草香氣,真的讓人有甜心的感覺!

台灣藺草學會工藝師作品屢屢獲得國際獎項肯定,之前也以「藺暖簾」榮獲日本無印良品設計展銅牌獎,展現傳統工藝蘊含的創新設計能力。

另外,知名女星舒淇日前在台北市慈善攝影展登場走秀,身上就披著台灣藺草學會以苑裡藺草製作的藺草衣,時尚流行結合傳統工藝,吸引眾人目光,也再度成功打響苑裡藺編工藝名號,完美展現來自苑裡鎮的傳統手工藝。

台灣藺草學會理事長葉文輝說,甜心趴睡枕是設計師的心血結晶,而學會的工藝師必須努力將產品製作出來,最困難的,是整個甜心趴睡枕一體成形,又必須滿足適合拆卸的要求,讓工藝技師的收草、放草必須更仔細、專注。

他說,趴睡枕的圓弧度也考驗藺草韌性,不過,學會工藝師仍成功達成要求,還一舉拿到金牌獎,以藺編技藝為苑裡爭光,榮耀故鄉,大家都很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