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10

農村活化

◆ 樂農輕旅行 走訪私房景點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07000514-260107

中國時報 2015年10月07日 池雅蓉/新北報導

出遊不再走馬看花,也能動手體驗農家生活。新北市觀旅局推出8條「樂農」輕旅行,安排在三芝、石門、石碇、坪林及雙溪等地,每條路線都安排遊客動手做,深度體驗當地農家生活,首梯於今日中午開放報名,心動要趕快行動。

觀旅局表示,樂農輕旅行將帶民眾走入平常無法輕易體驗的私房景點,像三芝石門景點就將走入共榮社區,採收比他處都還要高的茭白筍;石碇坪林茶鄉旅遊,則可以走進茶園親自採茶,也能體驗製作包種茶。

雙溪‧漫漫小旅行則分為1日遊及2日遊,可走訪農家,體驗種植段木香菇,也能到當地咖啡店享受下午茶,或選擇住民宿一晚,體驗農家生活,早起至市集採買,體驗雙溪生活。

8條輕旅行都有人數限制,除三芝、石門旅行一團40人,其餘皆為18人小型團,首團將於今日中午開放報名。(中國時報)



◆ 陸劇組拍「蟹逅」 行銷苗栗大閘蟹
http://udn.com/news/story/7331/1233411

聯合報 記者范榮達/泰安報導 2015-10-07

苗栗縣推廣養殖大閘蟹4年有成,也搭起兩岸技術合作的橋梁,上海一家電影公司跨海來台拍「愛在蟹逅時」電影,以兩岸年輕男女因大閘蟹相遇的愛情故事為主要劇情,電影有三分之一的場景在苗栗,希望進一步行銷苗栗大閘蟹。

苗栗縣政府2012年起推廣養殖大閘蟹,上海市海洋大學專家學者甚至常年進駐苗栗,輔導養殖戶,歷經4年打出知名度,建立苗栗優質大閘蟹的品牌,苗栗縣觀光協會理事長江德利牽線下,上海市一家電影公司拍攝「愛在蟹逅時」,劇組最近入住泰安觀止溫泉旅館,導演崔軼率到團隊到苗栗勘景。

江德利表示,「愛在蟹逅時」描述台灣女孩到上海市海洋大學,大閘蟹牽動了兩岸年輕男女的愛情故事,將在大陸電影院上演,預計到時至少有1.5億人次觀看,也期許透過兩岸文化產業交流媒介,結合在地文化促使大陸客更加了解「台灣之美」,推廣自由行景點,帶動苗栗觀光產業發展。

縣府樂觀其成,農業處長許滿顯說,苗栗縣養殖大閘蟹逐年改為稀養,前年放養74萬隻,去年減到56萬隻,今年48萬隻,提高存活率,養出更大、更肥、更鮮美的大閘蟹,保守估計產值可達4500萬元,明年「愛在蟹逅時」上映,可望吸引更多觀光客到苗栗旅遊,品嘗大閘蟹風味。



◆ 彩色LED燈照明 夜間果園很繽紛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233358

聯合報 記者賴香珊/竹山報導 2015-10-07

南投縣竹山鎮果農陳顯文3年前從中國返台從農,因看準國內紅龍果商機,去年投入種植,堅持有機無毒,採草生栽培,還自製益生菌肥料,入秋後更使用彩色LED燈,達到環保省電又顧生態的目標。

46歲的陳顯文出身建築世家,15年前到中國考察發現當地土地成本低廉,進而投資,並透過農業發揮土地產能,他原本對農業一竅不通,返國學務農種木瓜,沒想到一頭栽進農業世界。

陳在中國種植木瓜10多年,因對岸工資逐年攀升,3年前決定返台務農,對農業很有看法的他,看準紅龍果商機,去年毅然投入栽種,但要怎麼才能達到安全、省錢和生態三大要素,令他傷透腦筋。

「取得經濟和生態平衡最困難。」陳顯文說,草生栽培和有機無毒觀念日漸普遍,農友間交流多有心得,面對秋分過後,日照縮短,怎麼省錢做光照,又兼顧生態,讓他和從事舞台燈光的朋友研究半年之久。

陳運用時下最省電且流行的LED燈進行夜間光照,他說,7W的LED燈和23瓦省電燈泡效果一樣,用電量卻足足降低3.28倍;若以千顆燈泡每天4小時,每度電5.28元計算,每月可省下萬元電費,成本大幅下降。

他不僅使用黃光LED燈進行產期調節,也使用紅、藍兩色光,果園因此變得繽紛,他說,紅、藍兩色能減輕光害,對生態友善,且選對波長對作物生長更具助益;歡迎農友與他交流討論,可洽0923888692。



◆ 宜蘭農舍申請 擬回歸中央新法
http://udn.com/news/story/6656/1233281

聯合報 記者鍾知君/宜蘭報導 2015-10-07

宜蘭縣長林聰賢昨天表示,縣府今年4月公布實施的《宜蘭縣興建農舍申請人資格及農舍建築審查辦法》嚴管農舍興建,而中央日前已修正《農業用地興建農舍辦法》,在中央新法上路後,擬修正或停止適用新規,10月中旬後回歸中央法規落實管理,新的違規案件「即報即拆、即報即罰」。

林聰賢說,中央的法令不周全,讓大家利用模糊地帶製造違規,因此縣府4月實施的審查辦法主要是導正亂象,9月4日獲中央正視且回應,農委會水保局於9月17日邀各縣市政府討論農業用地興建農舍辦法的執行細則,包括經營計畫書、審查原則等,預計1周後就會公布實施;宜蘭縣的新規即完成階段性任務,將回歸中央法規,根據中央條文修正或停止適用。

縣農業處說,中央修正的辦法與宜蘭新規原則上相同,如農民資格認定、農舍興建位置配置都朝相同方向修正,僅部分細節不同,宜蘭縣規定申請人需有農保,並提出經營計畫,沒農保的要提出經營計畫和產銷證明,中央的辦法在農民資格認定除了具有農保資格,與有心從事農業生產者外,再加上具有全民健保第三類保險人。

農業處表示,往年1年約有700多件農舍申請案,新規上路半年來,申請件數減少5成,顯示法規確實達到遏止農地炒作目的、降低農舍興建數量,的確有其效果。

林聰賢表示,導正措施得到回響,農舍申請回歸常態,因此10月中旬後,所有農地、發照與農業設施管理都回到中央標準,避免造成混淆;新建農舍只要有違規,即報即拆、即報即罰,既有違規舊農舍錄案列管,依排程處理。

※ 相關報導:

民以食為天

21 則留言:

fsj 提到...

屏縣府契作「老鷹紅豆」 友善農田
http://udn.com/news/story/7327/1235804

聯合報 記者翁禎霞、張進安/屏東報導 2015-10-08

萬丹毒鳥事件引發關注,屏東縣政府昨天疾呼友善農業。農業處長姚志旺表示,今年縣府已透過企業與萬丹農民契作30公頃紅豆田,明年1月採收後將取名為「老鷹紅豆」,呼籲農友防鳥害時,以驅趕代替毒鳥友善大地。

根據動保法規定,毒鳥已觸犯第19條,但該法第21條也規定,如果野生動物有危害農林作物等行為則不受此限,姚志旺說,他了解鳥害讓農民困擾,但是友善大地同樣重要,縣府會再加強宣導。

萬丹毒鳥事件在網路上也引起熱議,有人看了大量鳥類屍體覺得不捨,甚至有網友表態要發起拒買萬丹紅豆行動。萬丹鄉長劉昭相昨上午現場勘查,並指出毒鳥只是少數農民的行為,不應該一竿子打翻一船人,更該給辛勤農民鼓勵,也請農政單位加強宣導安全用藥,不要毒殺鳥類,也希望消費大眾能繼續支持萬丹紅豆。

「鳥吃剩的,才是農民的收成」這現象一直都是農民心中的痛。陳姓農民指出,成千上萬的麻雀、鳥類過境,田裡就一片「杯盤狼藉」,想盡辦法驅趕也沒有明顯成效,建議政府重視鳥害,甚至列入災害補償,或許就可以降低毒鳥。

姚志旺表示,不只鳥害,山區民眾經常反映彌猴破壞農作物形十分嚴重,縣府曾請示中央是否列入災害補償,但未獲回應,在修法之前,還是呼籲農民人道趕鳥。



◆ 入菜製冰泡茶…菱角好食用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08000581-260107

中國時報 2015年10月08日 莊曜聰/台南報導

立秋時令,菱角產季到來,占台灣市場7成產量的台南官田將在17、18日舉辦「菱尚讚」菱角節活動,現場有以菱角入菜的豬腳、排骨、冰棒等美食提供民眾享用,菱角加工農產品8折優惠,官田區農會總幹事林正容說,菱角仁可食用,菱角殼也可泡茶飲用,經濟價值越來越高。

林正容說,官田菱角產量約6300噸,占市場7成,每公斤拍賣價比去年漲了10元,因栽種辛苦,栽培面積近年來都在380公頃左右。農會人員展示生菱角、菱角麵等產品,還有熱賣的菱角茶,農會人員表示,菱角茶以菱角殼製作而成,甘甜好喝,農民也會用殼當燃料燒水煮菱角,整顆都可用,一點也不浪費。

官田區長顏能通說,菱角雖然栽種辛苦,但經濟價值頗豐,如果年輕人願意付出勞力,相對就有利潤,也能讓更多人留在故鄉,現在農會與公所也在研究菱角殼的新用法,試驗成功後將會對菱角的產量提升帶來助益。(中國時報)

※ 相關報導:

* 糀屋第九代傳人 來台推廣鹽麴
http://udn.com/news/story/7270/1237742

日本三百年糀屋第九代傳人淺利妙峰來台推廣鹽麴,這項具有養生特色的調味品,近年在日本紅透半邊天,不僅能讓食物更有滋有味,對身體也很有助益。

說到鹽麴前先談米麴,米麴是由米與麴菌發酵製成,有幫助人體促進腸道循環等優點。近兩年在日本大為風行,成為話題寵兒,米麴可以與鹽結合變成鹽麴,取代鹽的使用;而米與麴菌結合可以分解出葡萄糖,不加糖就有自然甜味,可取代糖;跟醋結合就變成麴醋,變化成不同的調味品。

* 氣候攪局 台灣名米大洗牌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08000423-260114

2015年全國名米產地冠軍昨天揭曉,花蓮玉溪農會以「台稉2號」,擊退名氣響亮的「台稉9號」,「桃園3號」香米也異軍突起。評審表示,隨著氣候變遷,台灣冠軍米產區未來可能大洗牌,北部和花東趁勢崛起。

農糧署表示,今年共有14個縣市50個鄉鎮198名農民參賽,入圍決賽共22隊,昨由農委會主委陳保基揭曉,香米組冠軍由桃園市八德區「桃園3號」獲得;非香米組冠軍則由花蓮縣玉溪地區「台稉2號」拿下,勝出原因多虧老天幫忙,勝過台稉9號,拔得頭籌。



◆ 推田園城市 基地變「開心農場」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921997

自由 2015-10-08

〔記者何世昌/台北報導〕台北市長柯文哲力推田園城市計畫,除了台北市政府大樓、議會周邊設有示範區,萬華區、士林區、中正區、信義區也開放部分田園基地供民眾體驗農作生活。北市府工務局公園處表示,田園基地的農作種類多元,如:辣椒、香草、百香果、地瓜葉、甘蔗等。

公園處除了開放台北市政府大樓、議會周邊的三處示範區供民團認養,各區公所、民政局、警察局、土地開發總隊也將陸續釋放十六處田園基地供認養。

不過,公園處園藝科企劃股長胡立德表示,大部分基地的排水設施、鋪土工程今年年底前才會完成,暫不開放認養,現僅萬華區糖廍文化園區及一號綠地、士林區警察宿舍田園基地、南港區七四六田園等四塊基地「出養」。

公園處園藝科綠化股長郭蘭香說,田園基地的農作多元。示範區種有芥蘭、地瓜葉、空心菜等葉菜;檸檬香蜂草、萬壽菊、薄荷、九層塔、甜羅勒、鼠尾草等香草;薑、辣椒等辛香料;以及百香果、桑葚、洛神、木瓜樹、金桔樹、柚子樹、檸檬樹等。

胡立德說,中正區同安街八十七號綠地、詔安街二六○巷綠美化空地正在審查中,近期會公布認養名單。



◆ 為兒健康 他製作無毒蠟筆
http://udn.com/news/story/7326/1238095

聯合報 記者李京昇/大埤報導 2015-10-09

製作婚宴鳳凰帳、婚禮周邊商品等的梅鳳企業有限公司,也生產兒童用蠟筆,業者溫志文為孩子健康,研發出無毒大豆蠟筆,並參與雲林縣政府所輔導的小型企業創新研發計畫(SBIR),配合雲林­縣農產特色,做出天然又具有香氣的蠟筆,一推出就受到家長歡迎。

梅鳳公司從事家具製作已有20多年,94年引進天然提煉出的大豆蠟,並陸續研發出香氛蠟燭等商品。溫志文的孩子出生後不久被診斷有腎臟疾病,他­為了孩子打造無毒環境、尋找天然無毒的用品,小孩2歲多時喜歡用蠟筆畫畫,讓溫志文開始運用自己的專業,研發出適合兒童用的無毒大豆蠟筆。

「受歡迎相當意外。」溫志文笑著說,一切都是因緣際會,當初一心只想讓小孩有安全天然的畫具,研發過程製作蠟筆的色素與原料無法互融,他耗時一年多研發出第一支無毒大豆蠟筆,去年配合農業博覽會第一次展出大豆蠟筆,意外受到許多家長贊同與詢問,很多人以為是進口,但其實是雲林在地製造,「非常有成就感」。

溫志文指出,一般市售的無毒蠟筆主要原料是石化蠟,而石化蠟雖未確切證實對人體有何影響,但仍屬化學物質。大豆蠟原料是由植物油提煉而成,成本約一般蠟筆原料高出10倍,不過相對上非常安全,即便小孩在任何物體亂畫,只要使用溫水即可擦拭。

他表示,參與SBIR計畫是希望藉此推廣在地農特產品,運用可食用原料,融入大豆蠟筆中,散發出雲林咖啡、柑橘等果香,讓孩子在塗鴉時,認識在地農作物的香味與色彩,未來將會研發更多在地的味道。



◆ 拯救200頓過期食物 咖啡館專賣「垃圾」當紅
http://udn.com/news/story/6810/1236476

聯合新聞網 特約記者侯品如/綜合報導 2015-10-08

過期的食物,一般人都會以不新鮮、壞掉等原由丟棄,但英國卻有「垃圾食品咖啡店」反其道而行,專賣這些過期的食品,讓尚可食用的食物有效利用,這樣的理念被許多店家認同,甚至影響到其他國家,至今全球已有約120家的商店合作,遍及美國、法國、澳洲等地。

發起這項理念的英國廚師史密斯(Adam Smith)認為,每年有近13億噸的糧食被浪費,然而這相當於全球總生產量的百分之四十,糧食分配不均的結果也造成不必要的浪費,認為人們需要重視食物浪費的問題,因此成立「真正垃圾食品計畫(Real Junk Food Project)」,希望能透過自己的拋磚引玉,喚醒大眾對於這個議題的重視。

這項計劃始於墨爾本的一處河岸,史密斯與合作夥伴在澳洲目睹了食物被浪費的規模是如此的龐大,於是他們意識到要著手進行改變,在徵求友人意見後,決定改變先從自己的家鄉開始,認同他們理念的店家提供了胡蘿蔔等食材,與史密斯交換了豆腐、洋芋片,這也是垃圾食品咖啡館第一批進的食材。

但不是所有的過期食品都會被再次利用,這間垃圾食品咖啡館也有品質檢驗,透過味道、試吃等方式判斷是否能提供給客人,全球響應這項計劃的店家也越來越多,但受限於英國法律不容許出售過期食品,因此垃圾咖啡館採捐款制,讓顧客品嘗過後自由付款,史密斯接受法新社採訪更表示自成立以來已經「拯救」了約200噸的食物。

fsj 提到...

挑戰無毒耕作 雲林最高獎10萬
http://udn.com/news/story/7326/1239777

聯合報 記者陳雅玲/斗六報導 2015-10-10

台灣公益CEO協會為鼓勵青年返鄉從農,主辦第三屆CITA比賽即日起受理報名,雲林縣政府鼓勵青年踴躍參加,挑戰無毒農業施作,提升農業競爭力,獎金最高可得10萬元。

農業處長張世忠說,雲林有近半數縣民務農,是台灣農業主要生產基地,但農業需要傳承革新,因此與台灣公益CEO協會合作,以西螺道之驛做平台,參加競賽團隊可搭配雲林縣農民大學農友,或尋找有意從慣行農法,轉為無毒耕種農友。

台灣公益CEO協會秘書長林淑娥表示,年輕人想返鄉務農不容易,一方面缺乏經驗,另一方面缺乏土地資金,因此第三屆CITA目標就是要克服這2個問題,讓年輕人有機會務農。

林淑娥說,有意參賽的團隊要先取得農友同意,共同規劃農地使用,並在耕種過程如實記錄生產履歷,優勝的三組團隊各可獲得10萬元獎金。

張世忠指出,參賽團隊必須要有能力提出讓轉作農友獲利的具體可行計畫,做為說服農友合作的基礎,歡迎青年返鄉挑戰。報名日期至21日截止,報名網址 :http://www.ceoclub.org.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737&Itemid=296 。

※ 相關報導:

* 有機樂活產業展 花蓮農產夯
http://udn.com/news/story/7328/1239794

「2015第八屆亞洲(台灣)有機樂活產業展」昨天起3天在台北世貿一館登場,花蓮館規畫8個攤位,展售花蓮無汙染環境生產的有機農產品及優質加工品,吸引大批搶購人潮。

縣政府農業處長羅文龍表示,花蓮縣有機驗證合格生產者236戶,約占台灣有機總戶數13%,縣內經有機驗證土地面積1130公頃,約為台灣有機總面積18%,更是全台唯一有機栽培面積超過1千公頃的縣市。



◆ 泰雅奶奶古法種小米 文化扎根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922674

自由 2015-10-11

〔記者李忠憲/台中報導〕環山部落最年長的雅鳳奶奶(Yaki Yabon),原憂心族人不種小米,傳統將消失,靠著紀錄片「好久不見德拉奇」導演莎韻西孟帶回家鄉的小米種子,運用古法順利復育小米,並開始在學校進行扎根計畫。

小米一直以來是原住民族重要主食之一,相傳小米具有靈性,是祭祀儀式必用之物,因此從播種到收割須舉行許多繁瑣的祭儀,以安撫敏感的小米精靈。

只是,漢人、日本人等外來民族入台後,原住民被迫改種水稻,和平區泰雅族也因為高山上改種梨子、蘋果等高經濟水果,不再種植小米,加上小米須生長在乾淨無農藥處,因此消失無蹤。

Yaki Yabon回憶,她五十年前跟著家人種植小米,熟知如何種植。莎韻西孟兩年前返鄉商請她重新種植,她便根據祖先經驗,找到合適土地將種子種下。整地、除草、翻土,並燒草當肥料,並在二、三月間播種,三月下雨長苗後,再灑一次種子。看著熟成的小米,小時回憶竟因此在腦海重現,歷歷在目。

※ 相關報導:

* 為吃好米學種田 她栽出香Q黑米
http://udn.com/news/story/7326/1239770

「為吃一口好米,種一片田!」雲林縣莿桐鄉民蘇玉燕去年身體亮紅燈,遭醫師警告。為找回健康,她開始注重飲食,甚至因此投入無毒黑米栽培,從育苗到收割一手包辦,不僅成功減重近20公斤,也找回身體健康。

....蘇玉燕說,她聽人說黑米屬糙米類,含有豐富蛋白質、氨基酸、鐵、鈣、錳、鋅等微量元素,且澱粉含量較白米低,有助於穩定血糖,便從白米改吃黑米,但市面上黑米口感不如白米,讓她心生乾脆自己種稻念頭。

蘇玉燕不曾實際耕作,憑藉與農友30多年接觸經驗,與好友石素美一頭栽進無毒黑米栽培。她從育苗、病蟲害防治、有機質肥料管理到收割都一貫作業,確保黑米品質。



◆ 米蘭世博/正統台菜館 滷肉飯「黯然銷魂」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240125

聯合報 記者林政忠/專題報導 2015-10-10

今年米蘭世博的主題是「食物」,各國美食在世博舞台各領風騷。如果有機會向全世界介紹,有什麼美食可以代表台灣?

事實上,米蘭有間「台灣料理」餐廳,這也是全米蘭唯一一間由台灣人開的餐廳,招牌滷肉飯常讓老饕吮指回味,堪稱米蘭版「黯然銷魂飯」。

老闆娘瞿筱雯在米蘭一住卅五年,「我是台中人,米蘭是我第二個故鄉」。當年她懷孕跟著廚師老公到米蘭打天下,如今已落地生根到第三代;但瞿筱雯要求,小孫女放暑假要回台學繁體中文,因為人不能忘本,一定要知道「根在哪裡」。

中國大陸近年西進歐洲,在義大利開了多間「中華料理」餐廳,餐飲業競爭激烈,米蘭的台菜餐廳都陸續關門。

台灣料理靠著三大招牌菜「滷肉飯、牛肉麵、三杯雞」,名聞遐邇,堅持道地的台灣味,許多訪義的北京大官都曾聞香而來。

尤其是招牌滷肉飯,碎肥嫩肉淋上熱騰騰的義大利白米飯,加上熬燉透徹入裡的香醇滷蛋和一小片黃金色醃蘿蔔,關鍵是鹹度飽滿入味的滷汁,簡直是滷肉飯版的「黯然銷魂飯」。

電影食神的評審吃到「黯然銷魂飯」,感動到倒地流淚,周星馳冒出一句經典台詞:「我加了洋蔥」。

台灣料理的滷肉飯令人動容,「台灣味」就是她加的洋蔥。許多台灣遊子在米蘭吃到這碗滷肉飯,暖胃也暖心,因為「它解的不是饞,而是鄉愁」。

瞿筱雯說,牛肉麵好吃的秘訣,在於加入台灣「牛頭牌沙茶醬」,沒有沙茶醬,炒不出台灣味;三杯雞一定要先浸泡整晚,否則不入味,她寧可跟客人說「缺貨,今天不賣」。

瞿筱雯為人爽朗,自稱「大姐頭」。除夕年節,她經常招呼無法回家的華人到此團聚,大家都會穿上正式的唐裝、旗袍,餐廳春節不打烊,彷彿是旅外華人的第二個家。

外交部近年撙節開銷,駐外使館大幅縮編,台灣駐義代表處遠在羅馬,距離米蘭六百公里。台灣旅客若在米蘭發生緊急事故,代表處常會請瞿筱雯臨時協助翻譯、找人,發揮民間版代表處的功能;台灣料理的老外服務生都超愛「台味」,常穿台灣T恤上班,無形中也做了最好的國民外交。

※ 相關報導:

* 米蘭世博/老外見榨菜鎖眉 一嘗卻笑開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240129

二○一五年米蘭世博倒數一個月。兩周前,一群台灣年輕人透過網路募資,跨海到米蘭設立首座民間版「外帶台灣館」,台灣館開幕晚宴,端上檯面的是西魯肉、老菜脯、米糕等傳統佳餚,讓米蘭飄散陣陣台灣味。

九月廿五日,台灣館開幕晚宴由不到卅歲的宜蘭渡小月第五代傳人陳冠宇負責上菜。

餐前開胃菜,陳冠宇用一支支小湯匙盛著台灣榨菜,一位義大利記者先聞了一下,再一口下肚,原本疑惑深鎖的眉頭突然鬆開,換上豁然開朗的笑容。

* 港式飲茶冷知識 「一盅兩件」該吃啥?
http://udn.com/news/story/7270/1241714

香港米其林一星餐廳來台掀起旋風,重新燃起饕客對傳統港點的熱情,但是台港飲茶習俗還是有一點點不同。關於港式飲茶,就來知多一點點吧!

fsj 提到...

25歲青農不爆肝 返鄉當「菇媽媽」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241631

聯合報 記者洪欣慈/台北報導 2015-10-11

台中區羅伊秀年僅廿五歲,種植香菇有成。 記者林俊良/攝影
分享

「會種不夠,還要會賣。」第一屆百大青農羅伊秀二十五歲,大學念工業管理,因不想在科技業「爆肝」,返鄉種香菇,自創「菇媽媽」品牌。

第一屆百大青農昨舉辦成果展,最年輕的羅伊秀格外引人注目。家住台中的她,父母都是菇農,大學時頻傳科技業員工尋短的新聞,很怕自己以後從事相關行業不快樂,決定返鄉幫父母種香菇。羅伊秀說,自家的香菇以往被大盤商壓低價格,她大四起著手開創產銷通路,創立品牌、包裝後賣給校內教職員,反應不錯。

「剛開始早起很痛苦,久了發現務農生活很自在」,羅伊秀說同學多在科技業任職,難免比較薪水,但她喜歡現在的生活,「比來比去沒意義。」

現在羅伊秀家中的香菇九成賣給大盤商、剩下一成透過網路、百貨公司通路販賣。有別於以前每公斤只賣得到一千元,現在可賣到一千五百元。

有趣的是,羅伊秀因參加農委會舉辦的青農交流活動,認識同是青農的男友吳鎮宇。



◆ 水果小黃瓜正爽口 網購夯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241383

聯合報 記者黃茹婷/苑裡報導 2015-10-11

苗栗縣苑裡鎮農會愛情果園的水果小黃瓜產量高、品質佳,最多每天有150台斤產量,不只遊客到果園試吃採買,網路團購也成為主要銷售管道。

愛情果園栽種一千多株的水果小黃瓜,為以色列品種,耐旱、耐熱適合在溫室成長,跟市面上日本品種的小黃瓜不論口感、栽種環境都不同,水果小黃瓜外皮光滑,沒有帶毛、帶刺,吃起來多汁、甜度較高,雖然小黃瓜為常態供應,但初春及入秋氣候穩定,產量、品質相對好。

愛情果園園長鄭年鈞說,小黃瓜採果有時間限定,才能維持品質,最佳採收時間是上午8點前,趁太陽尚未露臉就要採,避免日照後果實水分流失影響口感脆度,由於遊客10點後才現身,不建議自採,園內販售1斤60元。

鄭年鈞建議,水果小黃瓜最佳品嘗方式為直接吃,也可沾梅粉或芥末椒鹽,若要入菜以涼拌優先,如清炒則要注意下鍋時間,以免小黃瓜水分流失影響口感。

※ 相關報導:

* 金門烈嶼芋頭季24日展開 挖芋頭秒殺
http://udn.com/news/story/7322/1239767

金門烈嶼(小金門)的芋頭以香、鬆、綿等特點,遠近馳名,成為當地的一大特產。為推廣這項特產,烈嶼鄉公所每年都會舉辦「芋頭季」,邀請各地的遊客一起來親近芋田,挖芋頭,共享芋頭饗宴。

今年的芋頭季將於本月24日展開,今年一樣有舉辦挖芋頭體驗活動,900個名額瞬間秒殺;烈嶼鄉長洪成發表示,為讓台灣的遊客也能體驗挖芋頭,將於11月起,每周的六、日,擇期安排體驗活動,歡迎大家踴躍報名。

* 口味像荔枝+釋迦 黃金果豐收
http://udn.com/news/story/7328/1239826

在北部較少見的黃金果富含鈣質、膠原蛋白,適合秋冬交替之際食用。「泰安市民」農園多年前試種黃金果,克服北部濕冷氣候,今年收成良好,未來會擴大栽種,再開放民眾認養。

黃金果來自南半球屬熱帶水果,在台灣栽種面積小,多分布在南部,對多數人而言,是神秘又陌生的水果。它色澤金黃飽滿,果肉Q嫩甘甜,呈乳白半透明,散發一股清香,吃起來像荔枝及釋迦的綜合體,擁有豐富膠質,每顆重達半台斤。

* 九芎、楓香、無患子 羅娜村種布農植物
http://udn.com/news/story/7325/1239832

「我們要打造一個屬布農的休憩園區。」南投縣信義鄉羅娜村昨天舉辦「社區綠美化暨種回原住民傳統植物」植樹活動,由林管處提供布農族傳統植物在羅娜布農文化園區旁空地植栽,地方期許園區成為布農休閒好去處。

* 嘉藥夫妻檔老師 研發蓮霧花面膜
http://udn.com/news/story/7326/1241400

台南市嘉南藥理大學保健營養系老師楊彩秀與丈夫劉家全花3年多時間,從蓮霧花梗中萃取精華,製作成具美白、抗氧化功能的商品,希望能幫蓮霧找到「第二春」,協助農民提升產值。



◆ 翻轉峨眉 農村小鎮野餐趣
http://udn.com/news/story/7324/1239818

聯合報 記者葉建宏/峨眉報導 2015-10-10

新竹縣峨眉鄉天主堂昨天舉辦「在野一餐-懷舊復古野餐Party!」,儘管天空不作美,下著雨,仍吸引民眾參與,活動邀來獨立樂團駐唱,多家在地藝術家手作商品、小農產品及二手衣物等擺攤,為峨眉小鎮注入年輕活力。

「秋天是舊時客家農人還福的季節,而收成是感懷整年的努力」新竹縣文化局希望藉由活動,勾起民眾共鳴,以農村小鎮野趣,讓更多人認識新竹縣,吸引年輕人返鄉投入觀光、文創。

你聽過峨眉鄉嗎?請問在台灣哪裡?活動企畫梁永勛表示,峨眉鄉具有豐富的農業文化,但因人口外移嚴重,許多年輕人也無意留下。他說,腳踩著雨後的泥濘,就像是農夫視土地為母親,希望透過野餐Party,注入峨眉鄉傳統農業文化,吸引更多年輕人目光。

峨眉鄉觀光文化協會理事長姜信鈞拿著心智障礙者製作的肥皂說,這次活動邀來「拙茁家園」義賣,希望增進人際互動,透過互動及參與來翻轉峨眉鄉,為峨眉鄉勾勒不同的面貌。

劉姓遊客家住竹北,昨天和家人、鄰居到場,兩家人鋪著野餐墊,坐在地上聽著音樂,吃著自製的三明治。她說,平常很少來峨眉遊玩,多半在市區活動,她們在網路上看到這項活動,支持這一理念,因此相揪一起來。

fsj 提到...

南澳農場 宜縣府擬打造成「武陵農場」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922921

自由 2015-10-12

因應蘇花改完工 觀光潛力雄厚

〔記者朱則瑋/南澳報導〕宜蘭縣南澳鄉南澳農場部分土地租給業者契作,其餘開放遊憩,但利用率不高,宜縣府看中蘇花改工程完工後,南澳農場交通便利性提升,計畫以BOT方式委由民間經營,希望打造另一個武陵農場,正在辦理可行性評估,最快明年六月招標。

南澳農場有蘇花公路路過,是宜蘭到花蓮的中心據點,觀光潛力雄厚,蘇花改如果完工通車,宜蘭至南澳行車路程將大幅縮短,農場距離武塔火車站不遠,擁有鐵、公路雙重交通優勢,其中的四十四公頃土地,宜縣府將以BOT方式開發。

蘇花改工程處指出,蘇澳至南澳需一小時車程,蘇花改通車後,只需二十分鐘,蘇澳到花蓮也從兩小時縮短為四十五分鐘。

宜縣府農業處副處長康立和說,南澳鄉有機水稻、蔬菜、火龍果等作物發展成熟,盼以「有機」為主題,提供作物體驗、栽種,並建置住宿、露營設施,交由民間業者照規劃方案開發,有機會像武陵農場一樣,成為熱門觀光景點。

可行性評估結果 明年六月出爐

康立和說,南澳農場不會高密度人工開發,儘可能保留原始地貌,功能性不與武陵農場重疊,要加入在地泰雅族文化展覽、有機農養生研習課程,和鄉公所合作推出多日遊程,帶動當地觀光,轉型為新的特色景點,目前已和廠商簽約,進行可行性評估,預計明年六月結果出爐,如果一切順利,到時就會訂出BOT計畫內容,公開招標。

南澳鄉長薛秋花說,南澳農場缺乏整體性規劃,平時開放給免費露營、遊憩,使用熱水、垃圾清潔費都不收費,有些人當成自己家,長期居住,十分不合理,縣府要開發當然很歡迎,希望聯手合作,針對發展、環境保護等各方面議題,討論出最佳方案再上路。



◆ 策略行銷/農業科技 開花結果
http://udn.com/news/story/7244/1243031

經濟日報 李珣瑛 2015-10-12

為協助我國科技農企業拓展日本巿場,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委託財團法人農業科技研究院本周率領福壽等10家科技農企業前往日本千葉縣參加「2015國際農業資材展」,攜手搶進年產值高達1.5兆日圓的日本農業資材市場。

農科院日前在竹南院區辦理行前記者會,現場展示包括駟丞生技的「攜帶型農藥快速檢測箱儀」新產品,可迅速偵測農產品是否殘留農藥保護食品安全;福壽實業秀出全台唯一非基改蘇力菌產品,約占其生物製劑五成業績。東台興業解說農業用造霧機和涼風扇的使用;台茂奈米生化展示奈米肥料產製,都將赴日拓銷市場。

國際農業資材展堪稱是日本最頂尖、最專業的國際農業資材及技術貿易展,被視為進入日本農業巿場的絕佳門戶。2014年有1,424個國際參展商,逾3.8萬名業界人士參觀。2015年展會面積達2萬平方米,將有來自25個國家的1,760家廠商參展,規模更大,預估整個展會期間可創造20億日元的經濟效益。

為確保參展效益最大化,農科院透過公開甄選程序選出具代表性的優質農企業參展,今年獲選參加AGRI World2015的10家參展商為:丁揚、台茂、台農、利統、安稼、東台、益欣、福壽、駟丞及台灣區農機工業同業公會,以台灣館形式共同展出,展出品項涵蓋農業灌溉設備、專用噴水頭、造霧機、生物農藥、肥料、世界專利的農產品保鮮劑、攜帶型農藥快速檢測儀以及各式農機械等,形成完整的農業產業價值鏈。

農科院表示,執行農委會「推動農業科技產業全球運籌」計畫項下的國際參展工作,積極推動台灣農業科技國際化及增加產品能見度。2014年參加中國北京國際集約化畜牧展覽會、日本國際農業資材展,對廠商拓展國際市場有實質助益。根據農科院展後追蹤結果,參展廠商的出口年營業額約成長5%以上,並衍生出新增投資計畫近1億元擴充產能效益,見證國際參展的效果宏大。

※ 相關報導:

* 體驗龍洞有機村 採洛神製果醬
http://udn.com/news/story/7324/1242888

苗栗縣西湖鄉龍洞村長年推廣有機栽種,大部分農戶採收後都送至大型有機合作社銷售,鄉公所為讓更多遊客認識龍洞有機村,昨天舉辦有機農事體驗踩線團,吸引約百人參加,現採有機洛神花果實並動手DIY果醬、果汁,遊客直呼新鮮又有趣。

龍洞村是鄉內有機栽種先鋒,除了有機稻、有機柚,還有許多果樹、農產都加入有機行列,然而大部分以小農居多,鄉公所為了擦亮龍洞村「有機」招牌,主動出擊邀遊客來造訪,昨天約百人參加踩線團活動,有機農戶江泰佐介紹有機栽種,除了近距離觀察有機稻田在不用藥環境中生長情況,另外也請遊客一同到有機洛神花園體驗採果樂。

* 尼姑庵種無毒酸菜 貴4倍仍搶光
http://udn.com/news/story/7326/1242741

傳統酸菜醃製法添加許多鹽分,少數業者為了保存甚至會添加防劑,大埤鄉是國內酸菜生產重鎮,其中南和村尼姑庵社區村民,從93年起堅持種植無毒酸菜和醃製,自然又健康的酸菜,經常一推出就銷售一空。

沙鹿區果菜運銷合作社理事長童育賢,自己經營食品加工廠,鑑於沙鹿、大肚、龍井一帶農友會種植地瓜卻不會加工銷售,於民國九十七年成立沙鹿區果菜運銷合作社,輔導農友改善種植方式,免除消費者對於地瓜施用農藥的疑慮,取得產銷履歷,目前合作的農業團體多達卅多個。

* 工程師變農夫 專種有機蔬菜
http://udn.com/news/story/7324/1242937

一袋袋鮮綠蔬菜,上架不到半小時,立即被識貨者掃空;新埔鎮有機蔬菜農友劉邦秀種的蔬果極受歡迎,但鮮少人知道他不是科班出身,還曾是一名工程師,務農歷經挫折與磨練,終於種出好吃的蔬果。

劉邦秀曾在竹科擔任工程師,多年前在一時衝動下,憤而離職,也曾加盟超商,5年後,有感超商工作壓力大,全年無休,也喪失生活品質,萌生轉行念頭。他加入職訓局訓練課程,經過3個月、305小時密集上課後,3年前,嘗試種植有機蔬菜做農夫。



◆ 石門年輕茶農傳承 再造阿里磅紅茶
http://udn.com/news/story/7323/1244398

觀天下 記者許端驛/石門報導 2015-10-12

來到新北市石門區,除了有長達十多公里的海岸線,其實也有一大片的綠色茶葉產區,石門茶不僅有最著名的鐵觀音,其實在石門早期,可是以種植「硬枝紅心」為主要的經濟作物,但隨著時代變遷也逐漸落沒。不過現在卻有年輕一代的茶農子弟願意回到石門,將已經沒有人在種「硬枝紅心」的紅茶進行復育,並以石門在日治時代的地名「阿里磅」來為紅茶命名,希望在未來繼續的傳承下去。

年輕茶農李宗烈說,在六年前原本在台北從事買賣工作,為了要回家照顧年長的母親因而回到石門,當時看到整個三公傾的舊有農地,都長滿了樹木雜草,因而向附近老一輩的茶農,找來硬枝紅心的枝葉,進行『扦插』的復育工作。就是希望傳承老父親那一代所種的茶種。

李宗烈說,早期日治時期,在北海岸淡水一帶,都是被列為茶產業的重點區域,而且都是以硬枝紅心為主,但後來不僅是人口外移,高海拔的阿薩姆紅茶引進也造成衝擊,導致原本的硬枝紅心愈來愈沒有市場,不過在台灣最北端茶產區,所產的紅茶,可是有很不一樣的特色。

李宗烈表示,雖然沒有高海拔,但在北海岸不僅是有最北端的茶區,還有大屯火山的土壤,讓這裡所種出來的紅茶,有著清香的茶香味,喝起來甘醇可口不輸進口茶,此外全區以有機無毒的方式種植,也讓李宗烈在這六年,吃了相當多的苦頭。

有機種植一植是李宗烈的原則,他說只要一用農藥除草劑等等,這些茶可是都會吸收進去,用最自然的方式防蟲害,自己勤苦一點拔除雜草,打造有善的種植環境,才可以永續經營,因此在復育的過程中,前三年的時間種下了近八千珠的硬枝紅心,只活下一千多珠,就算存活率低,李宗烈也要做下去。

阿里磅是石門在日治時代的地名,因此現在李宗烈所種出來的硬枝紅心,紅茶都稱做是阿里磅紅茶,他說復育是一條漫長的路,雖然成果不及投入的成本,但他還是堅持的做下去,就是要讓石門的特色硬枝紅心茶,能夠在未來繼續的傳承下去。

※ 相關報導:

* 全國製茶賽 大三生吳嘉晉初試啼聲摘銀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923332

「製茶過程千變萬化,喜歡做出好茶的成就感。」鹿野茶區第三代茶農吳嘉晉,年僅二十歲,憑著一股製茶的熱忱及父親的技術傳承,日前代表台東參加全國部分發酵茶製茶技術競賽,拿下條形組第二名佳績,第一次參賽就得獎,吳嘉晉謙虛地說,全賴曾是全國製茶冠軍的父親吳昭賢技術傳承。

fsj 提到...

部落玩有機 玉山瓦拉米打出名號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923507

自由 2015-10-14

〔記者花孟璟/花蓮報導〕玉山國家公園東部園區有知名的「瓦拉米步道」,而卓溪鄉南安部落的布農族農民,由花蓮農改場輔導,去年起試種有機稻米,還包裝成可愛的「玉山瓦拉米」品牌,由於收益高於慣行水稻,今年二期栽種面積擴張到十五公頃。

卓溪鄉南安部落位於卓清村,是玉山國家公園東部園區入口,轄內還有知名的八通關古道東部路段,而國家公園以日治時期八通關警備道路為基礎,整理出山風到瓦拉米段為「瓦拉米步道」,每年都吸引大批國內外旅客來此登山健行!

農改場輔導 試種一年成效佳

部落在秀姑巒溪上游的拉庫拉庫溪南岸,約有三十公頃土地長年栽種水稻,採取慣行農法,農民多年來習於農藥、化肥的使用,憂心長年使用藥劑影響土地及自然環境,花蓮農改場結合玉管處輔導農民轉型栽培有機水稻。

花蓮農改場研究團隊技術指導,從一百零三年一期稻作開始先試種六公頃「有機水稻示範田」,選用台粳二號品種,透過慈心基金會申請有機驗證,舉辦多場栽培技術講習、田間技術指導。

作物改良課副研究員潘昶儒說,有機栽培因不用藥,管理方式與慣行農法不同,包括插秧不能太密集,且施肥不能太重,雖然有機肥比較貴,但由於不噴藥也省了不少錢。

收益高 南安部落半數耕地加入

雖然有機示範田的收穫量比起慣行水稻少了大半,但在慈心基金會協助下,產出的有機米由國內知名銀行收購,包裝成「玉山瓦拉米」贈送客戶,由於全期收益比起交給糧商還高,吸引農民投入,一百零三年的二期增為九公頃,今年的一期稻作增至十二公頃,二期稻作更達到十五公頃,等於部落有半數耕地都改種有機米。

潘昶儒說,起初只有一、二位農民願意投入有機栽種,之後因為收益不差、且不噴農藥對身體好,愈來愈多農民加入,也讓農民對「友善土地」的農法更有信心。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三代稻香世家 用心種出冠軍米
http://udn.com/news/story/7322/1247528

南投縣竹山鎮農會稻米品質競賽昨天頒獎,由山崇里農友張俊億以台梗11號奪冠。

針對日前疑流出劣質米事件,竹山農會總幹事鄭文惠說明,該批受潮稻穀受損程度未達二成,雖因熱損害等碾製成白米會呈現黃粒,但可經色彩選別機篩選剔除,檢測結果也無黃麴或真菌毒素,食用安全無虞。



◆ 台農秀神技 百香果飄香大陸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14000983-260309

旺報 2015年10月14日 記者莊舒仲/綜合報導

百香果素有「果汁之王」稱號,過去大陸種植百香果者少之又少,隨著兩岸交流,台灣農民將百香果帶往大陸試種,一種之下就此生根發芽,遍地開花,不僅成了大陸水果新秀,甚至被奉為當地農村翻身的寶貝。最近台灣更與大陸官方建立百香果苗木輸出管道,台灣果農能否守住,百香果獨特種植和種苗培育技術,將成新挑戰。

大陸以其外型、口味或高經濟價值,稱百香果為情人果或搖錢樹,目前在廣東、海南、福建、雲南、廣西等地都有種植,山東官方也曾向台灣獲得神農獎的種苗業者劉清尊招手,盼能在當地發展;但受限兩岸檢疫問題,種苗仍未過海販售,多為農民私自引進。

兩岸市場競爭激烈

1993年,曾任南投縣議員的吳舉城,帶著2株百香果苗到大陸梅州蕉嶺試種,又將種植知識傳授給當地的果農,帶著當地客家農民走上致富之路,吳舉城也成為陸媒口中的「大陸百香果之父」。除了吳舉城,台灣還有不少具有農業背景和技術的果農挾著技術,將百香果帶往大陸。

百香果引進大陸,造成台灣必須與廣東、海南等當地農家競爭,甚至越南等,都是潛在競爭對手。加上台灣水果價格相較大陸或東南亞來得貴,除藉差異化提高附加價值,品種改良、種苗技術更是維持核心競爭和市場重心。

無病毒種苗生產體系

然而,台灣百香果品種改良僅有台農1號,未再有新品種,不易著力。反倒是為了防治病毒感染百香果,台灣發展出一套完整的無病毒種苗生產體系,採用分區隔離栽植減少感染。台農業試驗所副所長蔡致榮認為,獨到培育和檢測技術,乃是維持台灣在百香果領域不敗的競爭力。

農試所花卉研究中心主任謝廷芳指出,台灣已管控百香果生產面積和胃納量,避免一窩蜂種植,市場供需平衡;反倒是「種苗」這一塊,在每年必須換新苗的情況下,百香果種植面積越大,種苗需求就越多,「只要種苗業者掌握關鍵技術不外流,大陸百香果市場越熱,反而越有商機。」(旺報)

※ 相關報導:

* 捨百萬薪務農 種出冠軍紅龍果
http://udn.com/news/story/7269/1247530

屏東縣萬丹鄉農民洪兆濡,放棄原本科技業的百萬年薪,9年前卸下科技新貴光環,返鄉種紅龍果,今年勇奪「全國紅龍果優質果品評鑑會」紅肉組冠軍,一雪去年些微之差落居亞軍之恥。

* 龍昇蒲瓜宴 福星採芋趣
http://udn.com/news/story/7322/1247303

水土保持局「農村再生」計畫發掘農村亮點,造橋鄉龍昇社區成功開發蒲瓜文創產品,後天晚上將舉辦一場別開生面的「田園餐桌蒲瓜晚宴」,此外,公館鄉福星社區昨掛起芋頭特色門牌,推出採芋頭等體驗活動,龍昇、福星都歡迎民眾參加農村「派對」。

龍昇社區今年首度辦理「蒲瓜燈藝季」,16日、17日在龍昇生態園區(桉心園)登場,16日晚上6點有點燈儀式,接著有主廚上菜秀和星光蒲瓜晚宴,利用在地食材料理上桌,還可欣賞浪漫美麗的文創蒲瓜燈藝,17日一早還有農村再生成果展和埤塘導覽等精彩活動,詳情洽0922-462080。

* 吃不完的柚子 變果醬、清潔劑
http://udn.com/news/story/7324/1247301

苗栗縣三灣鄉農會家政班昨天展現研習成果,班員將中秋節過剩的柚子、文旦製作環保清潔劑、果醬,讓吃不完的柚子能物盡其用,並延長保存期限,還運用柚子果醬及特產苦茶油等食材,創造口感滑順、有柚香味的綠豆糕。

中秋過後柚子的市場價值開始滑落,剩餘的柚子或家中吃不完的柚子應如何處理變成問題,鄉農會秘書謝杏玲表示,柚子、文旦及其次級品果皮能製成天然環保的清潔劑,果肉則能變身果醬延長食用期限、泡果茶喝,可以增加農友收益、避免浪費,相關技巧還能應用在三灣盛產的柑橘次級品,及酸柑茶製作所需的虎頭柑。

* 柿澀染DIY 番路落果變文創
http://udn.com/news/story/7326/1247325

番路鄉公所與農會本月17日起,連續2個周末,將在半天岩紫雲寺及番路鄉農會前廣場,舉辦「果香柿佳」柿子節活動,番路鄉長林清根不惜重資加碼「東京來回機票」摸彩大獎,邀請民眾前來全國最大柿子產區,品嘗最新鮮、最好吃的柿子,並首度推出最新「柿染」文創品。

嘉義縣長張花冠表示,柿子營養豐富,維生素A、C含量比蘋果高,重要的是富含多元酚氧化酶,抗氧化成份是保持青春、維持人體健康的來源。

* 1,040億美元併購案 全球最大啤酒帝國誕生
http://udn.com/news/story/6811/1247680

全球最大啤酒商安布英博公司(Anheuser-Busch InBev)幾度加碼求親後,英國「南非米勒(SABMiller)」集團終於答應一千零四十億美元的併購價碼,將結合為全球最大的啤酒帝國。未來全球每三瓶啤酒,就有一瓶是由這兩家合併後的企業所生產。

fsj 提到...

農舍法備查改審查 農團批17名「利委」
http://udn.com/news/story/6656/1250784

聯合晚報 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 2015-10-15

為解決豪華農舍亂象、防止農地炒作,農委會和內政部聯手修訂「農業用地興建農舍辦法」,今年9月4日公告、6日生效,送交立院備查,卻被陳超明等17名立委及台聯黨團由「備查」改為「審查」,學者農團表示失望,痛批立委是名符其實的「利委」,與財團掛勾,藐視國家糧食安全與公共利益。

農委會主委陳保基今天低調表示,法案交付審查後3個月內未完成,「視為已經審查」,他只求修正案通過就好,立委應該為台灣農業留下永續發展的機會。

「農業用地興建農舍辦法」修正案,是確保具有農保、或健保第三類的農漁會會員才能興建農舍,杜絕非真正務農的農民炒作農舍、農地價格。

政大地政系教授徐世榮表示,這些立委就是跟土地炒作掛勾在一起,立委的眼光應該著眼於土地的公共利益,而不是為私人財團服務,台灣的優良農地已經被破壞殆盡,立委作法正在「滅農」,令人非常失望生氣;立委和利益集團糾結實在不應該,應該多為後代子孫想想。

農委會前主委彭作奎認為,各黨黨團應針對農舍修法表示意見,總統、各黨總統候選人也都應該表態,未來不論哪一政黨執政,都不能忽視糧食安全和台灣糧食自給率低的問題,不應允許農舍亂象繼續下去。

彭作奎認為,這次農委會送出的行政命令,完全依照農發條例授權,也依法送交立院備查,農委會訂出的新辦法已經產生效果,行政命令已經公告實施,中間幾乎已經沒有商量的餘地;民意代表硬要改為審查,甚至意圖翻盤,應該要對國家歷史負責任。

彭作奎說,農地回歸到合理價格,絕對不是崩盤,要照顧農民不是叫農民把祖產賣掉;他呼籲行政院法規會應該釐清立委做的適法性,行政權和立法權的職權應相互尊重,而不是干預,否則未來行政機關將無所適從。



◆ 直言集/干預農舍修法 藍有這樣的隊友還要敵人嗎?
http://udn.com/news/story/6656/1250788

聯合晚報 記者彭宣雅/特稿 2015-10-15

2000年農發條例開放農地自由買賣後,農地和農舍已經炒作成為商品,台灣優良農地大量流失;農委會為了修法努力大半年,即使已經公告實施的法令,竟被立院由「備查」改為「審查」,這些立委究竟存的是甚麼心?

農發條例修正15年來,台灣的農地早已「回不去了」,這個問題再不解決,未來青年農民再也沒有合理價位的農地可耕種,台灣也無法提升糧食自給率,更遑論要保障國人的食品安全;雖然立委們只是一個小小的政治動作,卻會掀起滔天巨浪,吞噬台灣所剩不多的生存空間。

農委會主委陳保基想必心知肚明,要處理農舍亂象和農地問題,一定會得罪財團和既得利益者。他曾透露,當農舍修法內容公布時,第一時間來找他溝通的是不動產公會,而非農民團體;但農委會為了要卡住六成非實際務農農民蓋農舍,力抗仲介的態度強硬。

但陳保基恐怕沒有想到,雖然已獲馬英九總統與行政院長毛治國首肯,同黨立委還是一路追著打;先是找行政院高層「疏通」,再揚言杯葛預算,即便農舍法已在9月公告實施、送立法院備查了,立委還妄想連署翻盤。這種動搖國本的問題任由繼續擺爛,有這樣的隊友,國民黨還需要敵人嗎?

這些「建商派」、「老農派」立委們,雖然口口聲聲說維護農民權益,但實際上維護的根本不是真正務農的農民,而是想炒農地大撈一筆的建商。根據今年8月統計,農地成交量因此減少46.8%,成交值減少56.3%,不少仲介被套牢唉唉叫,確實成功遏止了農地炒作。

台灣地狹人稠,七成的糧食都仰賴進口,面對貿易自由化,台灣農業需要這些優良土地為根基來翻轉,才不致在全球競爭中滅頂。

面對台灣農業永續經營,現在正是關鍵時刻,執政黨已經沒什麼好失去了,在最後執政的幾個月裡,好好做一件對後代子孫有益的事吧。

※ 下屆立委不用選了。



◆ 李克強:做大農村電商
http://udn.com/news/story/7333/1249858

經濟日報 記者戴瑞芬、蔡敏姿/綜合報導 2015-10-15

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昨(14)日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號令行動網路下鄉,做大農村電商,預計總投入超過人民幣1,400億元(約新台幣7,000億元)的政策紅包將惠及6億農民,帶動3,000多萬戶農村家庭寬頻上網升級,到2020年農村網路覆蓋率將達98%。

李克強指示,針對農村及偏遠地區建立網路電信普遍服務補償機制,加大中央財政投入,引導地方強化政策和資金支持,鼓勵基礎電信、廣電企業和民間資本,透過競爭性招標等公平參與農村寬頻建設和運行維護。

根據大陸國家統計局調查,大陸總人口13.7億人,農村居民約6.2億人;而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則統計,全大陸網民約6.5億人,但農村網民僅占1.8億人。若以網購用戶數年增四成的成長推估,農村電商市場將是現代商業服務業新增長的金雞母。

李克強指示加快發展農村電商,要讓億萬農民「觸網」,走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舞台。

根據國務院規劃目標,到2020年達成5萬個原本沒有網路的農村實現寬頻上網、帶動3,000萬戶農村家庭網路升級,使農村網路覆蓋率達到98%。預計總投入超過人民幣1,400億元發展農村電商。

針對發展農村電商的相關配套,李克強做出四點指示,一是鼓勵民資、供銷社投入建設農業電商平台,發展農產品、民俗產品、鄉村旅遊等電商市場;二是鼓勵農村商貿企業建設配送中心,發展產地集配、冷鏈等第三方配送;三是培養農村電商人才,鼓勵網路創業就業;最後要加大農村電商政策扶持,提供擔保貸款及貼息協助創業,並鼓勵金融機構創新網上支付、供應鏈貸款,加大對電商創業信貸支持。

李克強指示促進快遞業發展措施。國務院規劃,進一步開放快遞市場,支持快遞企業兼併重組、做優做強。其次,簡化快遞業務經營許可和進出境快件通關手續,開放快遞業「一照多址」。

另外,國務院將推進「互聯網+」快遞,引導快遞業服務農業訂單生產、工業個性化定製等新模式,開展代收貨款等業務。還要實施快遞業「上車、上船、上機」鏈接工程,給予快遞專用車輛的城市通行和作業便利。最後則加大財稅、金融、用地等政策支持,協助快遞業搭上發展特快車。

※ 相關報導:

* 爸爸要Costco買的蛋糕 收到時竟長這樣?
http://udn.com/news/story/6810/1250428

有一名國外網友在網路上分享了一張Costco建築的造型蛋糕照片,蛋糕上還寫著爸爸生日快樂,引起網友熱議。

一名s2kd的網友在國外論壇Reddit上po了一個標題為「爸要我從好市多買生日蛋糕,我就給他一個好市多造型蛋糕」的照片,照片中可以看到,一個Costco建築造型的蛋糕上寫著「爸爸,生日快樂」,旁邊還附上一張寫著生日快樂的Costco發票,而這張發票竟然也是可以吃的,相當有創意。

這張照片貼出後,引起超多網友討論。有人大讚這個蛋糕有創意,還有網友開玩笑表示「Costco的公關團隊簡直太棒了」



◆ 返鄉種芋香米 打出雲林知名度
http://udn.com/news/story/7326/1249673

聯合報 記者陳信利/雲林報導 2015-10-15

雲林縣政府2年前自創「金、綠標章」農產安全認證,鼓勵農民從事有機或無毒耕作;縣長李進勇上任後再精進,昨天推出金綠標章2.0版重新上路,除擴大納入畜牧及漁產品認證,並委託虎尾科技大學參與檢驗及行銷。

所謂「金標章」是指農作物未使用藥物並經有機驗證通過、畜水產養殖未使用含藥飼料添加飼養;「綠標章」是具CAS認證或有產銷履歷、或使用農藥與化肥但檢驗通過的農產品,經縣府認證通過授與品牌戶標章。

全縣共有31家農畜漁戶通過金標章、38戶通過綠標章,縣府昨天邀請30多位取得標章認證農畜漁友展示特色產品,並由返鄉務農青年賴信誠及周緯宏,分享心得與喜悅。

賴信誠、周緯宏原分別在台北、高雄從事設計工作,返鄉承接農務後,因未接觸過農業,參加縣府開辦的農業大學結識進而合作,不僅在虎尾耕種7分多農田,更自創「留金穗悅」品牌芋香米,透過網路行銷,銷售量穩定成長。

「只要肯努力、創新,一定可以翻轉雲林農業!」兩人表示,感謝農業大學前輩無私地指導,期盼政府部門運用網路行銷,建立農產品銷售平台,幫忙不會行銷的農民,將產品推廣出去。

縣長李進勇說,雲林農業產值前年659億,去年已躍升高達726億,他深以雲林農民為榮。

李進勇表示,農民如此打拚、政府也得努力,因應食安問題備受重視,縣府於2年前建立金綠標章,成效良好,在現有驗證基礎上,將更加強稽核作業,並擴大到畜產品、漁產品認證,讓檢驗面向更寬、參與的農民更多,全面確保消費者食安與權益。

fsj 提到...

優良農地管制 農委會提議放寬
http://udn.com/news/story/8833/1252344

聯合報 記者董俞佳/台北報導 2015-10-16

營建署去年提出「全國區域計畫修正草案」,將優良農地全納入環境敏感區;但昨天傳出農委會在內政部區域計畫委員會上提議放寬,擬將優良農地分別降至二級敏感區及一般農業區,使得優良農地也面臨開發風險。環團批評此舉是讓農地農用走回頭路,農委會表示,目前全案仍未定案,將持續討論。

根據營建署全國區域計畫修正案,在土地利用方面從原本「限制發展區」、「條件發展區」、「一般發展區」三類,改為「第一、二級環境敏感區」。第一級環境敏感區如山林、水庫等限制開發,第二級如有風險的山坡地、礦區等則為有條件開發。

農委會耗時十年調查全國農地,將八十六萬公頃以廿五公頃為一個調查單位,分一到四級,一級農地為農業使用維持在八成以上,二級為六成以上、三級為六成以下,可做為政府的開發地,四級為山坡地上的農牧用地。

全國區域計畫修正案中將一級農地列入第一級環境敏感區,二級、四級農地被列入第二級環境敏感區。但農委會代表昨天於「全國區域計畫修正案草案」會議上提案放寬,分別將農地降為二級環境敏感區及一般農業區。

農委會指出,第一級環境敏感區比照水庫蓄水範圍、集水區等,須維持環境原狀,不得有任何硬體建設;但考量農民仍可能蓋溫網等設施,才做此提案。

農委會表示,昨現場亦有學者認為將農地套在環境敏感地區就能保護農地,結果可能未達到保護效果,卻限制農民。

環團昨天至營建署前抗議農委會放寬農地分級,要求主委陳保基下台,環團指出,由於農地保護不當,台灣糧食安全已出現問題,這兩年持續要求優良農地應納入第一級環境敏感區。地球公民基金會批評,台灣的農民大多為小農,很少會有大規模的農業建設,農委會此舉恐加速我國優良農地流失。



◆ 外來客炒農地 宜蘭人買不起房
http://udn.com/news/story/7339/1252324

聯合報 楊德麟/農(宜蘭市)2015-10-16

有立委說,蓋農舍還要學者專家會勘認定,根本是在欺負農民。是這樣子嗎?

我想從兩個角度來說明,誰才是受害者。

農地興建豪宅,炒高農地價格,真正耕種生產的農民,買不起租不起,靠農作維生的農民,被擠壓到入侵山坡保護地、河川高灘地,讓水土保持成果,毀於一旦,受害的是全體國人。

第二種受害者,我舉宜蘭為例,宜蘭廿幾年前鼓勵農舍興建,招來了不懂農業,只知建築美的建築師競圖,幫幾位不確定是靠務農維生的人,蓋了豪華農舍,但卻不符合農民使用。

真農民的農舍有那幾種:一,簡易的像木棚架,白天避雷雨、晚上巡田;二,防止農業材料、機具、資材被偷,所以蓋個像大型廁所一樣,只有一個小門,沒有窗戶的庫房;三,單層建物,供生產農穫時加工,及儲存農產品的空間,要很大的門,幾乎沒有牆,以讓農機及貨運方便出入,去看看碾米廠;四,以前交通不便,農民蓋工寮供僱幫工臨時居所。如今,人人有車,僱幫工也現代化了,要雇主提供旅社或都市民宅。

真正的問題在,炒高了農地受害的是誰。新型農舍游走法律邊緣,像民宿、餐廳、遊樂場等,引來了投資者及工作人員,於是市區居住需求提高,而農地引來的仲介多,順便炒熱房地價。炒高了房地價及租金,平均高了一倍左右。結果受害者輪到二、三十歲在都市長大的年輕人,買不起從小長大附近的房子,想結婚只好買郊區房子,無法跟父母住在附近。這還算幸運,事實上大多數經濟差的人,已經買不起房子了,這是宜蘭這幾年來的問題。

外地人來炒高了農地價格,也順便炒高了都市地;農民沒得到好處,都市裡面的居民,也沒好處,大家都是第二種受害者。



◆ 聯晚/立法院率獸食人
http://udn.com/news/story/7338/1253132

聯合晚報 午後熱評 2015-10-16

宜蘭的肥沃月彎早已失去光澤,在那一片先民曾經蓽路藍縷所開墾出來的平疇上,如今植滿了水泥。但人們痛惜它變得如此瘡痍、如此醜惡的時刻,試圖力挽狂瀾的「農業用地興建農舍辦法」,又再被一群立委蠻橫阻擋。正義已無立錐之地,利益與人性貪婪是國會唯一的主宰。

在理應是阡陌縱橫的水田上,作物逐漸消失,淪為配角,這是台灣各地的光景;宜蘭成了台北的後花園,是有閒有錢的富人們假日的休憩去處,是他們逃離壓力的美妙勝地;一幢一幢歐式外形的別墅占滿了宜蘭,假農舍的真豪宅,在農地條例和立委的庇蔭下,如雨後春筍般生出。

但不只是宜蘭,在所有人的眼皮底下,甚至是地方政府佯裝未見、甚至暗通款曲的情況下,這些年假農舍以等比級數的速度,把原來真正老農眺盼的視線遮蔽了;台灣似乎從來沒有法律,法律成了曲護利益的包裝紙或外衣。

但它終於囂張到讓所有人都不能視而不見,農委會不得不修訂法規,明定只有真正的農民才能興建農舍;亦即,只有真正實際耕作的農民,將農作作為營生重要工具的人,才具備「起厝」的資格。

但是,如此低調的法規,亦敵不過那些猶如豺狼的利益集團。那些以為世上只要有錢、有選票就是老大的人們,唆使他們可以操控的立委阻擋這個法案,把行政院的權力剝奪,將備查為審查,等於給了立法權凌遲行政命令的機會。

若是一個完全是行政權的權力,可以任意被國會搶奪,而國會實際又由一群跋扈自私的「利委」所操控,那麼台灣已淪為民粹至上的社會,成為弱肉強食的叢林,再也無法約束規範;國會霸凌行政,立委率獸食人,炒農地的需求雖然得到滿足,但台灣終將無可種之田。



◆ 從農專案 10個月助青農創業
http://udn.com/news/story/7269/1254179

聯合報 記者鄭國樑/桃園報導 2015-10-17

桃園市政府將培育在地青年農民,提供為期10個月的從農專案輔導機會,每年預計培育50名設籍桃園市、18至45歲青年從事農業經營及創業,昨天的說明會中,桃園農畜產業各領域全國賽的金牌農民達人,現身一起鼓勵青農,並允諾傳承經驗,讓桃園農業生生不息。

市長鄭文燦指出,參加青農輔導計畫的學員提出優質營運從農計畫,一旦通過審查,將給予三分之一資材或設備投資等補助,每人最高20萬元。先前參與不同計畫的青農強調,市府提的青年輔導計畫確實有助於青年返鄉接棒,讓人感受務農不再是呆板或沒前途的工作。

農業局長謝長勝說,培育輔導分「農業系列課程」、「農業實習」、「輔導農業經營及創業」3階段,考量青年農民接受培訓期間有經濟壓力,在第1、2階段培訓期間,每月提供3萬元生活津貼、為期4個月,第3階段輔導學員創業,撰寫營運計畫書、財務規畫、市場環境分析、產品規畫、行銷規畫,同時協助學員取得創業資金,量身打造創業建議與輔導,提供在地化服務。

農業局表示,一般學徒拜師學習需要3年,「青年從農專案輔導計畫」為期10個月,透過老師傅將經驗傳承給年輕一代的農民,先安排160小時的農業理論和行銷知識學習,再到產銷班及合作農場實習,運用最後6個月開發產品並規劃行銷策略,完成青農創業夢想,讓農業成為一個可以生活、工作及實現夢想的行業。

※ 相關報導:

* 周末道農市集 停車休息買蔬果
http://udn.com/news/story/7325/1252059

農委會農糧署為協助小農「地產地銷」,輔導在11個國道服務區,定點設置「道農市集」,每周六、日設攤展售新鮮國產優質蔬果,17日將集結各站參加的農友,在古坑服務區擴大舉辦開幕促銷,當天還有限量新鮮水果免費送歡迎民眾A好康。

農糧署主祕蘇茂祥指出,國道服務區普設「道農市集」,需要喜愛國產農產品的朋友們前往支持,歡迎各地遊客,別忘了在旅途往返中歇歇腳,嚐鮮購買。



◆ 「時尚之丘」賣萌 餐具有高通通
http://udn.com/news/story/7327/1252094

聯合報 記者謝梅芬/高雄報導 2015-10-16

高雄農業精靈「高通通」人氣爆紅,在高雄綠色友善餐廳除可看到高通通公仔,連餐具都有高通通,綠色友善餐廳「時尚之丘」親子餐廳,讓健康環保的餐具也出現高通通可愛的笑容。

「好可愛!」上班族楊玉明利用假日帶小孩到「時尚之丘」用餐,當小朋友看到可愛的高通通餐具,都吃得特別開心。

玉米食器是完全不含塑化劑的環保替代材質,從研發、設計和製造都是由高雄在地廠商製作。 「時尚之丘」玉米食器製造商第一次接受授權製造兒童餐具,希望推廣給更多兒童使用,讓小朋友們遠離塑化劑對身體及環境的傷害。

高通通玉米食器由天然的玉米製成,不含石化毒素,可由土壤中的微生物,自然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擁有優越的抗熱性,耐用程度與一般塑膠相近,可重複使用,也是消費者選擇餐具的健康新選擇。

「時尚之丘」不只用玉米食器關心土地,也在橋頭經營使用有機食材與在地物產的親子示範餐廳「糖廓特色火鍋咖啡」,餐廳內除了遊戲區和溜滑梯,還有戶外沙坑和大草坪,許多家長經常在假日帶小朋友放風,體驗高通通無毒玉米食器。

高通通無料授權可上高雄市政府農業局網站或高通通─高雄Super Go粉絲頁查詢。

fsj 提到...

採自然農法 917咖啡 征服愛咖一族味蕾
http://udn.com/news/story/7328/1252024

聯合報 記者謝龍田 2015-10-16

竹科工程師李錦智夫婦為照顧年邁父母,返鄉務農,種植咖啡,進而烘豆、行銷,自創「917咖啡」品牌,征服「愛咖一族」的味蕾。

李錦智是玉里鎮特用作物產銷班第二班班長,與太太黃怡瑄原是竹科工程師。7年前返鄉,5年前以自然農法種咖啡。

「灌溉的水來自海岸山脈的瀑布,特別純淨,生產的咖啡豆安全、香醇。」黃怡瑄說,夫婦倆愈種愈有興趣,目前共種2甲地約2千株。

李錦智夫婦開車到西部「取經」,學烘豆等,是玉里鎮最早自產自銷的咖啡農;為紀念孩子在9點17分出生,所以命名為「917」;愛好這味咖啡的老饕則解讀是「上班時間9點到17點」。

農事主要由李錦智負責,黃怡瑄行銷。「917咖啡」品牌的知名度上揚,行銷網絡日廣。他們開創有機咖啡業的努力與成功,獲得其他返鄉咖啡農認同;在龍鳳甲合作社輔導下,1年多前成立產銷班,有13名班員,種植面積13甲,共5000多株。

班員黃淑芬說,有機耕種要常除草,「很辛苦,但很快樂。」她種了100多株,要向班長夫婦看齊,學會烘豆,更上一層樓。

※ 相關報導:

* 田園茭饗趣 三芝店家推茭白筍披薩
http://udn.com/news/story/7323/1253762

現在正好是茭白筍的產季,今年新北市農業局舉辦的「田園茭饗趣」,廣邀三芝區數十家間餐廳店家共襄盛舉,各餐廳主廚將以在地茭白筍為食材,詮釋心中的茭白筍風味,而其中在三芝區台二線上有一間義式料理,就將茭白筍結合義式風,推出茭白筍披薩,創造出獨特口味。

* 雪霸甜柿開賣 入菜風味更讚
http://udn.com/news/story/7324/1252157

又到了秋高氣爽的好時節!苗栗縣泰安鄉的甜柿進入產季,泰安鄉公所昨天在縣府大廳為「雪霸甜柿」行銷,邀請大家到泰安遊玩、泡湯,採購甜柿、享受爽口甜美的好滋味。

縣長徐耀昌、泰安鄉長劉美蘭連袂行銷泰安甜柿,宣告泰安「雪霸甜柿」開賣,傳源文化藝術團表演豐收祭歌舞,並走秀展示甜柿伴手禮盒,私立育達科技大學餐旅經營系師生也推出多道甜柿創意料理,包括喜柿雞燉盅、甜柿菊花魚、泰式甜柿海鮮、和風甜柿堡等,利用甜柿入菜,讓人垂涎。

* 千年山西老陳醋 台灣吃得到
http://udn.com/news/story/7332/1252362

兩岸民眾都愛「吃醋」,有「中國醋都」之稱的山西與台灣進行文化交流,「醋文化」是強項。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美和居老陳醋釀製技藝傳承人郭俊陸透露,山西老陳醋集團計畫今年底進軍台灣,讓台灣人不必遠赴山西,在台灣就能吃到原汁原味的老陳醋。

說到醋文化,也是老陳醋集團董事長的郭俊陸,如數家珍。他表示,山西出產的老陳醋,與江蘇鎮江香醋、四川保寧醋、福建永春老醋,並稱中國的四大名醋。老陳醋產於清除縣,至今有幾千年的歷史;味道以「綿、酸、甜、香」為主,是中國四大名醋之首。

....山西老陳醋集團,源自明朝洪武元年創立的美和居醯坊。一九四九年後,歷經周折,清徐縣最優秀的製醋作坊,包括「美和居」、「福源昌」、「聚慶成」、「永泉玉」等廿一家老字號合營,成立以「東湖」為品牌的山西老陳醋集團,生產的老陳醋,有「華夏第一醋」之稱。



◆ 購災損南瓜 麵包店老闆烘焙蛋糕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924078

自由 2015-10-16

〔記者陳燦坤/水林報導〕農民許瑞郎栽種的南瓜在颱風期間受損,瓜果僅正常果實一半大小,麵包店老闆鄭旭伸得知消息,向他採購南瓜烘焙蛋糕,希望發揮拋磚引玉效果,鼓勵民眾以行動支持農民。

許瑞郎在水林鄉海埔村栽種八分地南瓜,之前蘇迪勒、杜鵑颱風先後來襲,南瓜藤、葉被強風颳傷,瓜果無法吸收充足養份;現在南瓜進入採收期,每顆南瓜僅約一台斤重,是正常南瓜重量一半,許瑞郎擔心瓜果賣相差,可能乏人問津。

鄭旭伸得知許瑞郎處境,立即伸出援手,向他購買卅五台斤南瓜,烘焙成蛋糕幫忙促銷,鄭旭伸同時在店面闢出一個位置,擺放許瑞郎的南瓜,方便他向上門的民眾推銷,鄭旭伸以自己拿南瓜當食材的經驗,告訴民眾南瓜雖小,但品質不受影響,希望大家踴躍選購。

鄭旭伸在水林鄉長大,深知農民靠天吃飯的無奈,每逢颱風過境,農民除了需面臨作物災損,還得煩惱災後損傷的作物可能滯銷,他只是盡一己力量,協助許瑞郎減輕南瓜庫存的壓力,也藉由烘焙蛋糕,與民眾分享水林鄉當季的新鮮蔬果。

許瑞郎很感激鄭旭伸伸出援手,直說日後有機會,他也要學習鄭旭伸的善行幫助他人。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Q彈很堅持 九旬饅頭老伯手工揉麵糰
http://udn.com/news/story/7323/1253769

在汐止忠厚市場內有一攤手工饅頭,Q彈好吃的口感,吸引好多民眾來買,而他們主要都是衝著老師父每天手工揉麵糰,做出來的饅頭就是好吃,而這位老師父其實已經九十歲,為了維持饅頭Q彈口感,儘管很費力氣,依舊堅持親手揉麵糰,難怪有人一吃,每個禮拜都固定來報到。

每天早上四點固定來到攤位上,開始一天的工作,這位已經九十歲的仲維坤饅頭老伯,自從忠厚市場開張後,就在這裡賣手工饅頭,而且都是從麵粉開始做,光是揉麵糰就是很費力的勞動工作,不過,他從八十歲到現在年紀不小了,還是堅持要手工揉麵糰。

* 口味轉變 亞洲小麥需求激增
http://udn.com/news/story/6811/1252315

亞洲人對麵食類的需求已讓此區成為最大及增速最快的小麥進口市場,過去五年的小麥年進口量超過4,000萬噸,占全球進口量25%。

這種趨勢在南韓最為明顯,印尼、印度、孟加拉及中國的小麥需求量也大增。

fsj 提到...

不毒鳥紅豆播種...老鷹真的來了
http://udn.com/news/story/7470/1257491

聯合報 記者翁禎霞/屏東報導 2015-10-19

為保護老鷹,屏東縣政府與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室結合農民及企業共同推出「老鷹紅豆」,日前已經播種,明年2月就要採收,農民興奮:「播種時已有老鷹來相伴」。

「這是第一次由老鷹擔任屏東農村的代表人」,縣府指出,目前全聯福利中心已與農民契作30公頃紅豆,協助老鷹紅豆的通路,明年2月採收後,全台全聯門市都可以買到老鷹紅豆。

此外,慈心基金會也契作5分地,將進行一場無農藥無化肥的有機紅豆實驗,收成後將在里仁門市鋪貨。

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室是於近年訪查發現,部分農民為防鳥害,不得已以農藥毒鳥,卻間接造成老鷹因撿拾鳥屍而死亡的現象,使得老鷹數量愈來愈少;屏科大、縣府特別結合企業、農民力推友善農業。

曾獲神農獎的農民林清源自去年起就把18甲農地作為「紅豆示範區」,於紅豆播種期間不毒鳥,他說,雖然成本增加,但是友善環境獲好評,紅豆也跟著銷售一空。

今年他更號召來自東港、崁頂、新園、南州等地的農民共同響應,加入推廣「老鷹紅豆」的行列,今年的種植面積已超過30公頃,明年2月就採收。

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室研究助理林惠珊最近更深入紅豆產區向農民宣導,林清源興奮告訴她,在「老鷹紅豆」播種之際,老鷹真的來了,「看到6隻老鷹來打招呼,心情特別好」。農業處也期待從老鷹紅豆開始,帶動企業及更多的農民參與友善農業。



◆ 自然栽種黑豆 釀出西螺百年醬油
http://udn.com/news/story/7326/1257499

聯合報 記者胡瑋芳/西螺報導 2015-10-19

西螺鎮陳源和醬油廠創立於清朝光緒年間,有120多年歷史,傳承至第五代陳俊志、陳怡伶兄妹,不僅遵循古法釀造技術,並和農民契作,以自然農法栽植的台灣本產黑豆,友善環境無化肥、無農藥,為老店開創新生命。

劉姓夫婦昨天從台中開著超級跑車,專程來買醬油。劉太太說他們家從小就食用陳源和醬油,加上苦茶油乾拌麵,就是香噴噴的一餐。

王小姐更從台北包計程車專程來西螺買醬油,因受左鄰右舍請託,共買了12箱陳源和醬油,回程滿臉笑容開心地說滿載而歸。

陳怡伶表示,她是接棒者中最年輕的, 與二崙原味番薯園楊協翰熟識,楊建議她與年輕農民契作,因為黑豆比較適合種植在乾燥的地方,屬於旱作,可減少有農地無農民耕種情況,楊幫忙介紹台南農民劉榮文轉作雜糧,1季稻作1季雜糧,轉作既有政府補助,還可幫農民有固定收入。

前年首度收成,劉榮文種植的黑豆台南5號,因採用自然農法,豆箕長度不夠高,機器無法收割,只能採用人工採收,大家趴在農地上盡力採收,但產量仍不夠,後來又有嘉義鰲鼓農民蔡一宏加入契作滿州種黑豆,用來製作成油膏。

近年來健康飲食意識抬頭,里仁、主婦聯盟等有機商店,不約而同與陳源和醬油合作,並採用無塑化包裝,拒絕化學醬油、精選材料釀造、不添加人工調味劑,分享健康飲食理念,讓消費者品嘗到陳家世世代代用心醞釀的甘醇醬油。

※ 相關報導:

* 有機農產廚藝賽 巧克力包柑橘
http://udn.com/news/story/7325/1256004

中州科大餐飲廚藝系學生陳玠名、林聖憲、杜祥嘉,組隊參加農糧署在台北世貿一館舉辦的2015國產有機、產銷履歷新一代廚藝展暨「國產有機、產銷履歷料理、烘焙」大賽,獲得團體金牌獎。

指導老師陳德勝說,現在餐飲業注重健康及本土概念,這項競賽以「創意、永續、健康」為主要訴求,以國產有機產銷履歷商品為主材料,國產蔬果及五穀雜糧類為副材料,期望創造國人友善環境概念,展現學生的創意和研發能力。



◆ 北美》農場上的高科技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18000184-260209

工商時報 2015年10月18日 蕭麗君

在資訊科技加持下,美國農業正掀起新一波的綠色革命!美國農民利用像是新創企業Granular等所研發的軟體,以協助他們更有效經營農場與提高生產力。

■If we're really going to be professional farmers and feed everybody in the world, we really have to utilize this technology to do the job.

拜資訊科技之賜,過去為勞力密集的美國農業,如今已轉型為資訊密集與先進技術的產業。像是擁有谷歌資金挹注的農業新創企業Granular,它所研發的軟體就協助許多農民更有效率的管理農場。

布萊恩(Mark Bryant)在俄亥俄州擁有占地1萬2千英畝的農場,他在此種植玉米、黃豆與小麥。

不過,他卻很少開著牽引機進行農活。拜新創企業Granular研發的軟體、iPhone與iPad,以及無人駕駛飛機及自動牽引機等,布萊恩能在第一時間收集這些作物的生長資料。

透過科技 提高生產率

此外,透過這些科技輔助,他還可以得知最近的濕度與土壤品質,對於栽種作物是相當有用的情報。布萊恩說,「在Granular還未成立前,所有工作都在微軟Excel的試算表上進行。」

然而布萊恩並非是少見的科技農民,事實上,全美愈來愈多農場利用資訊科技,協助他們提高生產效率。

密西西比州Belzoni一名農場經營者傑克(Jeremy Jack)表示,「我們若想成為專業農民,並餵飽全球每個人,我們必須使用科技來幫助我們工作。」

目前全球約有70億人口,到本世紀中預估將會多出20億人。此外,約有10億人將會進入中產階級,並推升對肉類與其他能源密集的糧食需求大幅增加。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推估,到了2050年,全球農民必須在比今日更少的土地面積與水資源上,生產較目前高出7成的卡洛里,否則2007至08年的全球糧食危機恐將再現。

現今外界對於美國農業系統的永續性仍有諸多爭論。因為該系統必須大量倚賴水與石油能源。而民眾對於基因改良與有機食品,以及自然牧養與工廠養殖也存在歧異看法。

不過爭論結果如何,有一項事實是無法抹滅,就是美國現有的210萬座農場當中,高達97%是家庭農場,他們須在每平方公畝面積生產更多糧食。

美耕種面積 不斷萎縮

儘管美國擁有較全球其他國家更多的耕種土地,但耕種面積卻不斷萎縮。因開發影響,美國平均每天有3千英畝土地消失。雖然美國土地現今只有4成是拿來耕種,但它仍是全球最大穀物出口國。

就現實面來看,美國的確已成為全球的主要糧倉。因此如何在每英畝面積上生產更多作物,但同時又不摧毀自然環境,已成為下一代必須認真思考的議題。這也意味美國農業必須向其他產業學習提高生產效率,並懂得善用科技以精確掌握作物生產情況等。

為因應趨勢改變,美國農具生產大廠John Deere研發無人駕駛牽引機,其內部裝置螢幕與平板,加上最新軟體輔助,其機密設計就如同民航機的駕駛艙。

此外,資訊科技公司也加入該行列,例如成軍才兩年半的Granular,其推出的軟體讓美國農場有能力管理他們的供應鏈,以及將現金流與人力資源等數據串聯起來。

這樣的改變對於經營農場的布萊恩而言是一大革命。他過去常用Excel的試算表與直覺來經營農場,如今拜科技所賜,讓他可以更有效的管理農場與提高作物產量。(工商時報)



◆ 日媒:全球糧價 得看大陸臉色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18000668-260309

旺報 2015年10月18日 記者勵心如/綜合報導

在供過於求下,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發布的8月糧價指數已創下逾6年來新低,面對國際糧價下行壓力仍大,日媒示警,大陸農產品價格下滑恐將再加重全球糧價下行壓力。

大陸糧食價格高於國際,在基礎糧食上,玉米、小麥、稻穀比國際市場貴40%至50%,在國內外價差大之下,導致大陸糧食進口量與庫存量不斷增加,但同時糧食生產量也不斷攀高,有專家即指出,今年預計將是大陸糧食產量達連續增長的第12年。

《日本經濟評論》網站指出,隨國際糧價持續下滑加上大陸糧食庫存過高,大陸玉米、小麥等價格嚴重下滑,若價格下滑超過大陸官方能容忍的底線,在農產品進口配額上,可能將面臨緊縮,進而影響全球糧食市場。

報導稱,這樣的情況已發生在棉花市場上,大陸上半年棉花進口量與去年相比下降30%,進口配額被大幅削減,主要是為消化過多的儲備。而由此來看,預計隨玉米價格下降,可能將使被飼料加工廠用於大陸玉米替代物的高粱、大麥、釀酒穀物等進口受到影響。

而其他農產品市場也一樣存有風險,在奶粉市場上,由於大陸企業去年庫存過多,今年進口奶粉價格出現暴跌;而在大豆上,受國際市場低價的推動,大陸一直以創紀錄的速度進口大豆,但報導推斷,由於大豆製品的終端市場價格下降,進口增速也可能將減緩。(旺報)

fsj 提到...

台灣水果太甜啦 農委會要找回原始好滋味…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260603

聯合晚報 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 2015-10-20

台灣是水果王國,國人愛吃甜,消費者導向讓台灣水果越種越甜,葡萄動輒20度以上、鳳梨釋迦糖度甚至達26度比甘蔗還甜,幾乎失去水果應有的風味。農委會農試所為了找回台灣水果原始好滋味,未來在育種時,將找出各種台灣水果的適當甜酸比率,讓國人吃到美味也找回健康。

農委會農試所所長陳季駿表示,消費者有迷思,覺得水果「甜就是好」,水果甜消費者回購率就高,為了躋身高價水果行列,農民越種越甜,短短幾年間,市面上的葡萄,糖度就增加了4至5度,當水果太甜,就遮掩原本帶有的酸味,失去了水果原本的風味。

農委會農糧署作物生產組組長翁震炘表示,有些水果確實非常甜,比如有小番茄糖度達18度,葡萄達20度以上,甜瓜、哈密瓜糖度也都有20幾度,甚至有鳳梨釋迦糖度高達26度,比甘蔗的24度更甜。

陳季駿表示,水果的糖度可以透過品種選育、栽培技術控制,同一品種,在不同環境、不同肥配下糖度就不一樣,以番茄來說,氮肥不要太多、日夜溫差大,番茄就會好吃;鳳梨是熱帶水果,每年4、5、6月夏季產的鳳梨好吃,但冬天溫度太低就會非常酸。

農試所正在研究各種水果的甜酸比率,未來將透過品嘗和教育,讓民眾習慣帶點酸味的水果,既可吃到水果原本的風味,也不會因為水果太甜吃多了影響健康。

國內番茄育種專家、農委會台南農改場場長王仕賢表示,水果糖度受品種和栽培技術影響,日本認為番茄糖度9度以上就是高糖度,但國內番茄比賽時,糖度11、12度比比皆是;當所有番茄都甜,接下來就會評比風味,吃到最後是否還有番茄餘韻等。他認為,國人嗜吃甜,許多慢性病雖然與精緻飲食習慣有關,水果過甜並非單一原因。



◆ 釀酒師返鄉打造葡萄酒區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20000483-260102

中國時報 2015年10月20日 王瑄琪/嘉縣報導

市面上低價化學紅酒充斥,任職酒廠和大學釀酒指導老師的馬榮茂,退休後卸下學者身分回歸家鄉田園,發現嘉縣含砂礫土的淺山區排水佳、日照足,不惜重金從美、法引進葡萄,堅持不加1顆糖、1滴水,致力釀造酒質堪與歐洲媲美的台灣葡萄酒,未來更夢想串連山區轉型高經濟「酒區」,促農業精緻化。

台灣品酒人口眾多,不過愛喝到自己從國外引進植栽的果農少之又少,馬榮茂40多年來遊歷歐美,在加拿大擔任酒莊執行長,長年投注葡萄環境研究與品種變異及育種工作,返台後受聘到大專院校指導釀酒技術,想到自己身為葡萄酒專家卻從未真正擁有葡萄園,加上身居台灣總想傳承取經國外的釀造技術,為實踐夢想,退休後挽袖當農民。

馬榮茂表示,種植葡萄必須考慮溫差、溼度、坡向日照、土壤、排水及周邊是否有河流調節氣候等,才能培養出甜度高、果酸充足的原料,4年前碰巧讓他找到中埔鄉瑞豐一帶丘陵具完整條件,他先後從美、法引進3種葡萄疏植於7分地上,在積極整枝、調配液態肥管理下,使葡萄挺過病蟲害侵襲,在台開花結果。

首年採收的無毒葡萄不加水和糖類,只加入酵母發酵,經橡木桶熟成及11道不鏽鋼桶換置工序,靜候2年才裝瓶,平均3公斤葡萄僅製出0.75公升葡萄酒。他滿意地說,紅酒香氣與酒體酸甜度平衡,含有杏仁與白胡椒獨特風味,後味口感圓潤,白酒則果香濃郁、爽勁十足,不負期待!

雖未量產上市,園區已吸引10多位具經濟基礎又願意付出時間成本的退休人士跟隨學習,半百人生在酒體轉化中,也陳釀了心情故事,他們共同願景是推展耐旱又可延續百年的葡萄藤經濟,期盼在嘉縣串連出特色「酒區」,寫下台灣精緻農業新頁。

中時電子報關心您:喝酒過量,有礙健康!(中國時報)



◆ 美國名廚古柏訪宜蘭 品嘗農夫餐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259902

聯合報 記者侯俐安/宜蘭報導 2015-10-20

負責美國五十二所校園午餐的美國名廚安.古柏首次來台,昨拜訪宜蘭深溝國小,親手揉製以在地食材製成的草仔粿、參觀營養午餐製造過程。品嘗學童種稻才會吃到的「農夫餐」,當地媽媽手工非基因改造豆腐及醬油則讓她大呼是「吃過最好吃的豆腐和醬油」。

安.古柏在高級餐廳擔任主廚卅多年,一九九九年開始推動營養午餐革命,每天供應一萬三千公噸午餐。前天應聯合報願景工程之邀來台演講後,昨天走訪國內推動食農教育首屈一指的深溝國小。

難得有美國廚師來訪,學童眼神都離不開她,把握機會提問「美國營養午餐多少錢?」「學生都吃什麼呢?」「最新研發的菜色是什麼?」

古柏逐一解釋,營養午餐要三美元(約合台幣一百元),學生每餐有三種選擇,還有沙拉吧吃到新鮮蔬菜,她最新研發的菜是「糙米飯糖醋豆腐」。她說,不好的食物會讓孩子生病,能讓孩子每天吃得健康平安,是她最大的動力。

有別於台灣小學生家長擔心孩子接近火源及菜刀危險,不讓孩子進廚房,古柏說,美國校園更希望孩子從幼稚園開始走進廚房,從小學習切菜、烹煮,培養不挑食的好習慣。

深溝國小校長黃增川說,老一輩大多兒時已會煮菜,現代父母擔心孩子受傷,卻可能讓孩子長大後沒有料理能力,未來食農教育規畫中,希望設定能力指標,讓學生畢業前能自己完成料理。

古柏對於台灣營養午餐添加雞粉等人工香料感到疑惑,認為應可更天然。她說,校園午餐要做得好,食物、經費、設備、人力、行銷和教育是六大關鍵,期待透過交流,讓台美學生都有美味健康的午餐。

※ 相關報導:

* 阿嬤的「番仔豆」 滿滿童年回憶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20000637-260107

77歲阿嬤陳樹玉,每天提著水桶叫賣豌豆仁 ,豌豆仁俗稱「番仔豆」,是早期農村流行的零食,風味別具,現今全彰化縣就僅剩她在賣 ,不少上了年紀的消費者聞香捧場,就為了尋找水桶裡的童年回憶!

豌豆仁經過蒸炒,搭配蒜花、香菜以及胡椒粉3種佐料,有種特殊的香氣,吃了口齒留香,讓人回味。陳樹玉說,豌豆仁在台語被俗稱叫「番仔豆」,5、60年代,幾乎到處市集都有在賣 ,現在「全彰化縣就只剩下我在賣」。



◆ 台灣好米 直銷大陸
http://udn.com/news/story/7331/1259842

聯合報 記者謝龍田/花蓮縣報導 2015-10-20

大陸阿里巴巴集團下的天貓國際,與台灣網購平台PayEasy及花蓮、台中四位稻米達人合作,下月起,首度跨境將台灣好米直接賣給大陸消費者,為台灣優質農產品尋找新出路。

參與契作的玉里農友彭鏡興、李文煌、夏俊傑及台中農友翁良材,都是台灣稻米界佼佼者。配合這次合作,李文煌等人在玉里鎮種植「天貓彩繪稻田」,紫色的天貓LOGO很吸睛。

首波將在下月十一日阿里巴巴的「1111光棍節」銷陸,共一萬盒益全香米(台農七十一號)。每盒六包,每包六百公克,三點六公斤售價人民幣一百廿九元,每公斤折合台幣約一百八十元。

曾獲「日本米.食味鑑定」國際競賽特別優秀賞的彭鏡興,與七縣市四十多位農民,合資成立全台最小的糧商「台灣稻農有限公司」,與PayEasy(康迅數位整合)以「我的一畝田」為品牌行銷。這次攜手天貓,透過B2C(企業對消費者)商務模式,進軍大陸。



◆ 促進農業關係 日女創台灣塾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20000544-260102

中國時報 2015年10月20日 林宏聰/高雄報導

日本人高峰由美熱愛台灣,來台旅遊50餘次,去年向宮崎縣政府申請成立「台灣塾(台灣講堂)」,最近辦結業旅行150餘人包機來台,19日在高市農業局安排到型農開的冰店吃冰,了解台灣農業發展狀況。

高峰由美原先做進出口貿易,8年前到台北旅遊,發現街道、商店跟日本如出一轍,一方面覺得熟悉,一方面又深感懷疑,覺得這不是真正的台灣,於是花8年時間來台自助旅遊50餘次,騎著機車到處跑,最遠去過澎湖。

她說,3年前在台東遇到原住民農夫,這位年輕農夫告訴她,日本農產品銷台均有政府支援,像打團體仗,令台灣小農很害怕;她曾覺得將日本食物賣到台灣對兩國有利,開始認真思考,到底該怎麼做才能創造雙贏。

去年她向宮崎縣政府申請補助成立「台灣塾」,1年來在日本舉辦6次、在台北舉辦1次大型研討會,讓日本人更認識真正的台灣,本月初在宮崎舉辦台灣塾結業式,也邀請宜蘭縣、高雄市農業局組團前往參加。

另外,台灣塾成員17日包機來台參訪,產官學界團員共150人,分4組路線,昨天30餘人在高市農業局安排到型農吳兆基開的艾司加冰屋吃冰,品嚐在地小農食材製成冰品,見證高雄推動產業整合概念「六產農業」成果。(中國時報)

fsj 提到...

10大績優產銷班 台東縣金針山枇杷、關山蔬菜脫穎而出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925611

自由 2015-10-21

〔記者陳賢義/台東報導〕太麻里鄉金針山枇杷產銷班生產早春枇杷,在所有成員齊心努力栽植下,獲吉園圃及產銷履歷驗證,還獲選二○一五年全國十大績優農業產銷班;另關山鎮蔬菜產業銷第三班也同獲殊榮。

金針山枇杷產銷班由班長康崇熙領軍,以具體行動來響應農委會推動生產健康安全及友善環境農產品的政策,透過與台東農改場栽培管理技術的互動和合作,更新產區枇杷品種及改善栽培管理做法,提高產值及銷售單價,也凝聚班員共識及向心力。

至於關山鎮蔬菜產銷班第三班則以「友善栽培勤呵護番茄果品展新貌」創意產銷成果獲肯定,首創以套袋技術導入牛番茄栽培管理,減少日曬、鳥害及病蟲害的特色獲推薦,班員中有相當高比例參加吉園圃及產銷履歷的驗證,另也呼應農委會鼓勵青年返鄉從農政策,班員青農近兩成。

農改場表示,這次全國評選各區農改場總計推薦卅處產銷班角逐,台東兩產銷班脫穎而出,值得喝采,農委會將擇期舉行表揚大會,表彰農友胼手胝足的辛勤努力及農村永續發展的貢獻,期望得來不易的成功經驗,能成為農友與青農的學習典範,帶動台東整體農業發展。



◆ 高麗菜漲3倍 臭豆腐沒泡菜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21000420-260102

中國時報 2015年10月21日 湯雅雯/台北報導

史上最貴 沒菜蟲作祟

昨日大台北平均批發菜價,每公斤還是維持50元以上高檔。民眾陳小姐反映,現在菜價比過去漲3倍,過去1把20元的地瓜葉、芥藍菜現在漲到60元,高麗菜1顆2、300元,感覺是有史以來菜價最貴,懷疑是人為操作,政府沒人管。

高麗菜貴到不僅火鍋店的菜盤高麗菜變少,綠色葉菜更只有一片「裝飾」,連高麗菜水餃也是變得「肉比菜多」縮水了,甚至連臭豆腐的好搭檔「台式泡菜」,有些店家改用鹹菜取代,還有攤販連泡菜都「不給了」,因菜太貴,消費者直呼「太離譜」。

高麗菜水餃 肉比菜多

在萬華區的中原夜市,一攤賣了40年的臭豆腐攤販,就受到菜價影響,日前貼起公告說,「菜太貴了!泡菜暫時停用,改成每份多一片豆腐」。老闆娘李小姐說,一簍30斤高麗菜,從500元漲到2000元,成本提高4倍,且高麗菜只有雞蛋、拳頭那麼小顆,買了就賠本,最快可能要到11月菜價回穩才再供應。

臭豆腐店老闆「阿臭哥」賈先生說,在中原夜市賣了40年的臭豆腐,近20年沒看這麼貴的高麗菜價格。他認為一定有菜蟲、人為操作,因為颱風不是突發事件,政府卻放任菜蟲左手配量控管、右手囤積高麗菜,哄抬菜價賺取暴利,小百姓只能任人宰割,相當無奈。

杜鵑害的 復耕等70天

農糧署署長李蒼郎表示,杜鵑颱風重創高山高麗菜,高麗菜復耕需70天,加上冬季平地高麗菜尚未上市,才會導致高麗菜價格高。至於是否有菜蟲哄抬,他認為炒作空間有限,應該沒有菜蟲。

李蒼郎說,短期葉菜類復耕約2至3周時間,即日起菜價將開始逐漸回穩,加上巨爵颱風不來,且蔬菜到貨量已慢慢增加,短期內菜價就會回跌。(中國時報)

※ 相關報導:

* 買便宜蔬菜 到大賣場最划算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21000456-260102

今年颱風特別多,國內菜價維持3個月高檔。到底便宜蔬菜哪找?農糧署表示,量販超市菜價公開透明,常有平價蔬菜促銷,建議民眾到大賣場搶便宜。

fsj 提到...

全台最賺錢的一棵樹 怎麼讓池上每年賺千萬?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264864

聯合新聞網 綜合報導 2015-10-22

全台灣最會賺錢、最會帶來商機收益的樹在哪?答案非台東池上的金城武樹莫屬!台東縣池上鄉的天堂路和伯朗大道旁,原本是一片稻田,因為一棵金城武樹暴紅,而這股熱潮依舊,甚至讓公所零負債,每年還有近千萬元結餘款,完全讓其他縣市望塵莫及。

中國時報報導指出,公所每年光迎接60萬人次、平日1天有1000多人次的遊客,就帶動附近的民宿、單生和餐飲店生意興隆,尤其金城武大樹和伯朗大道在旅遊旺季時,每日湧入的人潮,為附近帶來許多新興行業,像是電動車和腳踏車出租業。

而這些業者賺了錢後,還會主動回饋鄉里,包括認養路燈、路樹等公物或是共同維護環境等,公所除了在減少人力支出成本外,也表示,業者的愛心對當地財政都有很多正面的幫助。

台東池上天堂路和伯朗大道旁,其實原本是一片稻田,現在因金城武樹爆紅已經成為台東最紅的景點,池上鄉公所採取全年管制措施,車輛不准進入,不過現在入口處的收費停車場,「種車比種稻」輕鬆好賺。目前台東16個鄉鎮市中,僅有2鄉鎮有負債情況,池上鄉的財政狀況都持續維持在前3名。

此外,不少民眾也紛紛趁著金城武樹熱潮,走自產自銷的路線,在金城武樹附近出租腳踏車兼賣米,而很多人喜歡吃的池上米,現在公所為了避免不良商販魚目混珠,公所推動認證標章,平均每張2元的標章,加上檢測費用,公所每年就進帳約400萬元,而這些包裝米1公斤售價120元至170元,較市面上的包裝米每公斤約80元、貴4成左右。

對照台東的金城武樹帶來龐大的商機,一棵樹變成了搖錢樹,相較之下,財政十分困窘的苗栗縣也想跟進,苗栗縣西湖鄉苗33線旁稻田的一株苦楝樹,就被稱為「西湖伯朗大道」及「小金城武樹」,但目前看起來,多數民眾仍喜歡最正宗的台東金城武樹。



◆ 年接2萬客 一日農夫紅遍海外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925909

自由 2015-10-22

卅七社區各具特色

〔記者陳文嬋/高雄報導〕高市有三十七個農村再生社區,隨著「一日農夫」揚名國際,帶動大樹龍目等四個社區夯爆,近一年接團約二萬人,八成都是中國觀光客,達到自給自足生活。

市府農業局推動農村再生計畫,今年新增四個農村社區,包括旗山勝湖、美濃德興、六龜興龍、田寮鹿埔社區,累計已達三十七個社區,各具特色。

近年來隨著「一日農夫」夯爆,連中國觀光客也來台搶當農夫,打響高雄農村知名度,其中六龜中興社區是輔委會設立屯墾區,安置少尉級以上退伍老榮民,是電影「老莫的第二個春天」拍攝場地,走訪體驗眷村文化,還能品嚐「反共抗餓餐」,令人莞爾。

超過八成是中國客

據市府農業局統計,大樹龍目、統嶺及六龜、內門內豐等四個社區,近一年自行接團約二萬人,高達八成七都是中國客,台客約佔一成三,整個社區都動起來,不但能自給自足,更增加就業機會,展現農業經濟的軟實力。

以大樹龍目社區為例,光是社區販售的啞巴冰,過去一天收入只有二百元,如今一天收入可達三千元,農民收入翻了十五倍,不用離鄉背井,生活更穩定。

高雄師範大學語言與文化教學中心老師黃筱琦風聞「一日農夫」夯爆,帶著來台學習中文的十五國六十多名學生參訪龍目社區,親手採鳳梨、品嚐社區風味餐、製作鳳梨蔭醬等,讓國外學子驚呼連連,留下令人難忘的回憶,成為另類國際外交。



◆ 創辦農業社企 盧紀燁助小農行銷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925781

自由 2015-10-22

顛覆傳統方式 獲選百大青農

〔記者王錦義/花蓮報導〕三十五歲、念到博士班的盧紀燁,沒走白領上班族的路,反而回到花蓮縣壽豐鄉務農,並善用所學財務金融專長,籌設、運作農業型社會企業「壽豐印象」集合各地五十多名小農加入,讓原本單純協助小農販售的網路平台,更完整具備金流功能,也使產地與消費者間的距離縮短,小農獲利提昇,顛覆傳統農業產銷方式,入選農委會首屆百大青農之一。

「我們是生產人共同組織,農民是生產人、也是盤商。」盧紀燁說,許多農民只懂得生產,而完全忽略了市場機制,他五年前返鄉是因為父母年邁,但返鄉看到的是老父母務農一生仍生活困頓,他開始查探周邊小農的銷售狀況,並協助將其農產品利用「壽豐印象」進行販售,同時架設網路行銷通路,也在實體店面陳列小農所生產的農產品,成功整合地區農產品,減少滯銷危機,提高農民收益。

設網購平台 省下物流、金流費用

盧紀燁把目前在做的事,簡單的定義成:「標準化、生產型農業社會企業。」他說,壽豐印象就像個經紀公司,除了把旗下農產品當作明星包裝、行銷出去,最重要的是要幫農民「節流」。壽豐印象的農產品,一直以來都是以消費者向生產者直接購買的模式進行,把農民的物流、金流、人力成本省下來,目前平均可省下約七到十趴的金流、物流成本,也就是說每一千元的交易,約可省下七十到一百元的支出。

盧紀燁說,其中提升金流便利性,讓農民不用花太多的人力時間去做管理,並結合同為專案青農的黃玲雯與伍美黛共同合作,開發出新一代銷售平台,除網站介面整體設計明顯提升,其操作功能更為簡化,支付方式也增加了ATM、信用卡、貨到付款等項目,讓消費者隨時隨地都能在壽豐印象享受購物樂趣。

「不只能自產自銷、做好品管,核心的小農還能推動技改。」盧紀燁說,例如目前壽豐印象銷售的農產有六、七十種,所有米作物與出貨由做得最好的青農統一管理,有機蔬菜及南瓜等也是,這樣的運作節省了工作時數或提高的毛利,讓青農有時間與資本再進一步技改。

盧紀燁認為,目前很多青年農民返鄉投入農業生產,要有穩定的獲利,最重要的就是穩定這些已投入的青農,扶植生產者達到企業規模,「紐西蘭有奇異果,日本有青森蘋果,那台灣呢?」政府應體悟,台灣農業要轉型翻轉,應與青農們面對面交換意見,青農才是開拓農業新局的關鍵。

※ 相關報導:

* 青年從農貸款 最高可貸1000萬元
http://udn.com/news/story/6/1265203

為鼓勵青年投入農業經營,農委會自2012年10月推出「青年從農創業貸款」,支應青年從農所需低利資金,截至今年9月底止,已貸放255件,總計逾4億元。

「青年從農創業貸款」對象為18歲以上45歲以下,並為農業相關科系畢業、5年內取得相關農業訓練滿80小時或實際從事農業生產並符合相關條件者;另或為該會遴選之專案輔導青年農民,農金局將提供青年從事農業生產與其相關農產運銷等所需之資本支出及週轉金,包括:購買農用資材、農業設備、興建溫室、加工或運銷等用途均涵蓋在內。



◆ 金黃火龍果 白肉酸帶甜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925649

自由 2015-10-22

火龍果「係金A」!

南投縣信義鄉火龍果農汪國本,近期引進俗稱「黃龍」的哥倫比亞種火龍果,表皮呈現金黃色,果肉則是白色,吃起來不僅有甜甜的香氣,口味更是酸中帶甜,連不愛火龍果的民眾初次品嘗也為之驚豔。汪國本說,原本只是好奇買枝條試種,沒多久就開花結出一顆顆「小黃龍」,相當漂亮。

黃龍果個頭比一般火龍果700克的大小袖珍很多,大概100到200克,加上果皮帶刺,採收還得去除細刺,因此市面上並不常見,現階段也只是種來觀賞並分送親友,未來則會嘗試改良,讓果肉更大更飽滿,吃起來更過癮!

※ 相關報導:

* 中埔絲瓜熱銷 2天賣8萬公斤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925712

嘉義縣中埔鄉絲瓜先前受蘇迪勒颱風損害嚴重,但絲瓜為短期作物,產銷復元快速,十月進入產季,產量增加,中埔產銷班透過農會共同運銷,兩天來出貨量近八萬公斤,產值約二百八十五萬元,市場價格漸趨平穩,不過仍比上一季高。

* 福源社區再生 地瓜、蜂蜜熱銷
http://udn.com/news/story/7324/1264350

苗栗縣通霄鎮福源社區兩年前通過水保局農村再生計畫,將在地蜂蜜、地瓜包裝行銷,近期推動綠美化,福源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湯培修說,提升產業、美化環境都是為了讓福源更好,進而吸引年輕人返鄉。

fsj 提到...

你有聽過阿美族「哈拉米」嗎?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268885

聯合報 記者游婉琪/花蓮報導 2015-10-24

隱身在花蓮秀姑巒溪源頭的「吉哈拉艾」部落,住著阿美族人。被稱為「廣媽」的部落媳婦范綉英,在兒子提議下,重新挽起衣袖、彎腰插秧,用比有機農法更嚴格的方式,種出無毒「哈拉米」,重現阿美族祖先「Malapaliw」共田共耕精神,與大自然生態共生。

本名范綉英的「廣媽」,出生於台東泰源的阿拉巴灣部落,17歲時奉父母之命嫁到花蓮縣富里鄉豐南村的吉拉米代部落。為養育兒女,年輕的廣媽離開家人到外地工作,賺取孩子的教育費和生活費,直到婆婆跌倒骨折才重回部落。

吉哈拉艾聚落位於秀姑巒溪的源頭,水質純淨無汙染,是台灣特有種「台東間爬岩鰍」的重要棲息地。廣媽發現,有機農業以苦茶粕防治害蟲,雖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卻讓她兒時記憶中,田間常見的蝌蚪與蛙類生物逐漸消失。

為與大自然和平共處,廣媽選擇花費更多時間對抗福壽螺等害蟲。長期彎腰除草、撿金寶螺,常讓她累到渾身酸痛,但每日清晨起床時,田邊震耳欲聾的蛙鳴聲,鼓舞她持續為了推動自然保育的農業生活努力著。

廣媽的大兒子「阿廣」就讀台大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博士班,他發現部落有豐富的地景和生態資源,農民卻未能有效產銷有機米,因此鼓勵廣媽與其他農民以永續方式耕作,成立部落品牌,希望讓「哈拉米」的意義被更多人看見。

阿廣解釋,哈拉米的「哈拉Hara」二字,取自阿美族語的台東間爬岩鰍之意,已獲經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綠色保育標章」的認可,是符合綠色保育概念生產的農產品。

在重新恢復土地生機的努力中,廣媽和部分認同生態農法的族人,選出一塊地做公田,以志工的方式,輪流為公田的稻作除草、撿福壽螺,由耆老帶領找回傳統阿美族「Malapaliw(共田共耕)」精神。

「哈拉」小檔案

哈拉為阿美族語的「台東間爬岩鰍」,哈拉米種在花蓮秀姑巒溪源頭,清澈溪水吸引台灣特有種「台東間爬岩鰍」駐足;農民以百年水圳灌溉,並保有水梯田特殊景觀。因水質平均溫度較低,稻米成長速度較慢,讓稻穗在緩慢生長過程中粒粒飽滿。(記者游婉琪)

廣媽 找回最符部落文化的農技

49歲的廣媽范綉英是種植哈拉米主要推手之一,正如她的阿美族名Nikar代表晨曦的意思,廣媽總是帶給人希望的力量。

廣媽回憶,剛從台東嫁到吉哈拉艾沒多久,夫家為考驗她這名體型嬌小的新媳婦,刻意要她插秧、搬稻穀等做粗重的工作,好在她從小就跟著爸媽務農,夫家交辦的事項都一一穩妥完成,也讓族人對她刮目相看。

1980年代正值臺灣社會起飛轉型的階段,大量原住民離開家鄉到外地工作,在必須養育3名孩子的情況下,廣媽離開部落,遠赴台北擔任板模工人,有時也到梨山採水果,以勞力換取孩子的教育費與生活費。

民國88年,因年邁婆婆跌倒骨折,丈夫因任職於台糖,不便隨侍母親,廣媽才重新回部落。照顧婆婆生活的壓力雖大,卻成為她的生活重心,婆婆90多歲離世後,廣媽一度找不到歸屬。

所幸3年前,兒子阿廣想藉由部落產業發展,帶動在地文化生態,廣媽回想起17歲剛嫁到部落時那片美好的田園。因此雖已年近50,依然選擇重回務農生活。

對廣媽而言,友善環境農法就是把最符合部落文化的農耕技藝找回來,用祖先教導子孫的方式愛護土地,並與土地上的生物共處。她笑說:「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師」,經過幾年的努力,不僅越來越多族人從觀望到加入,現在趴在田埂上,輕易就可以看見正在開嘉年華會的昆蟲。

廣媽表示,目前種植的田地,已由5分地慢慢擴增到1甲4分,她相信人類只要以友善方式對待大自然,絕對可以展現健康與生態雙贏。



◆ 「原麥山丘」創辦人梁庭銓 打造烘焙界LV
http://udn.com/news/story/7334/1266835

經濟日報 特派記者汪莉絹/北京22日電 2015-10-23

原麥山丘創辦人梁庭銓認為,麵包不僅是麵包,而是一件精品;麵包店也不僅是麵包店,而是時尚。大到門市的裝潢風格、服務員的訓練,小至麵包的擺放位置,透過精心安排,讓消費者「愛上這家麵包店」,進而成為粉絲。

原麥山丘目前最想做的是成為麵包界的「LV」,不但是時尚流行的代表,更要讓消費者一想到麵包,就會想到的第一個品牌;「就像喝咖啡第一個想到的是星巴克,原麥山丘這四個字,就是代表麵包。」梁庭銓說。

走紅後的原麥山丘,吸引大陸各地的商家要求加盟,但原麥山丘有自己的想法,展店多寡不是他們的發展目標。

「開家新店很容易,但我們不想隨便地開新店,也不做加盟,我們每一家分店設計風格都會不一樣,這就是原麥山丘特色。」

不接受加盟的結果就是遍地開花的山寨版,從名稱到裝潢風格都與原麥山丘相似,諸如「原麥世家、原麥時光」等。梁庭銓對此不在意,他充滿自信地說,不怕山寨版。

跟上了大陸最流行的O2O,原麥山丘下階段計畫是推出網路銷售服務,走向「互聯網+」麵包店。其實,大陸淘寶網已有原麥山丘的代購服務。

梁庭銓笑說,「現在網路上原麥山丘的代購,賺得比我還多,每個麵包加5元以上,還不包括郵費。」梁庭銓認為,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發展,成功的關鍵就在「品牌」兩字。談及未來願景,他豪情萬丈地說,「創業者永遠在路上。我們不僅要做北京第一,還要做中國第一、亞洲第一,甚至世界第一。」

※ 相關報導:

* 創業新星 「原麥山丘」麵包紅到北京
http://udn.com/news/story/7334/1266833

來自台灣的麵包冠軍在北京異軍突起,去年一年創下高達人民幣1億元(約新台幣5億元)營收的紀錄,登上北京麵包第一寶座。「我們只專心做好一件事,就是做出好吃的麵包。」原麥山丘創辦人梁庭銓說。

來自台灣的「原麥山丘」,2013年10月底在北京中關村開出第一家店後,短短不到兩年時間,在北京迅速走紅,成為最受歡迎的麵包品牌,即使麵包價格人民幣12元至28元(約新台幣60元至140元),比其它店貴三成至五成,六家分店天天擠滿人潮,火爆場面勝過明星簽名會。第七家分店將於近日開幕,22日舉行試吃活動,一整天人潮不斷,排隊買麵包在北京成為一種新流行。

談到為何選在北京創業,而不是台灣人聚居的上海,梁庭銓笑說,「選擇北京的原因是,北京的麵包實在是太難吃了。」



◆ 金色三麥:台灣精釀啤酒市場將爆發
http://udn.com/news/story/7241/1268621

聯合報 記者陳景淵/台北報導 2015-10-24

國內精釀啤酒廠金色三麥替台灣精釀啤酒尋出路,金色三麥執行長葉冠廷說,精釀啤酒市場在美國連年成長、已成顯學,台灣精釀啤酒的「timing」就是現在,市場即將爆發。

精釀啤酒有別於市面主要通路的啤酒,一般具有產量少、獨立、傳統釀製等元素。台灣精釀啤酒業者「啤酒頭釀造」指出,在台灣主要啤酒幾乎都是Lagers(拉格啤酒),屬於低溫發酵,口感清爽;至於精釀啤酒大多數為Ale(愛爾啤酒),屬於常溫發酵,口感豐富濃郁。

台灣自2002年解禁,開放民間釀酒,金色三麥2004年切入精釀啤酒市場,發展至今成為國內最大精釀啤酒廠,年產能1200噸。

葉冠廷說,精釀啤酒具有釀酒師的個性及在地文化,他們認為台灣龍眼蜜具獨特風味,走訪鄉間尋找無毒採摘的龍眼蜜,一方面解決蜜農的經濟問題,另方面以蜜入酒後,打造一支具台灣獨特風味的蜂蜜啤酒。

葉冠廷指出,近5年美國的精釀啤酒市場每年均成長5%;台灣的精釀啤酒契機亦顯現,業者逾20家,相關通路亦突破400據點。金色三麥成軍11年,餐廳數擴增至12家,每年營收均成長1億元,今年已站上10億元大關。

※ 提醒您: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酒後不開車

fsj 提到...

上海超市「農超對接」 引進台灣農產品
http://udn.com/news/story/4/1269578

經濟日報 記者林則宏╱即時報導 2015-10-24

貿協上海代表處與上海知名連鎖超市、城市超市(city shop)合作舉行的台灣美食節昨天啟動,擁有15家門店的城市超市透過「農超對接」,直接進口各類台灣優質水果與食品,不僅減少中間流通環節降低成本與售價,更能確保產品的安全與品質。

城市超市成立於1995年,目前在上海擁有13家門市、北京有2家,是上海最具規模、專營進口境外食品、日用品的超市,消費客群多為中高收入階層與境外人士。

城市超市總裁崔軼雄表示,城市超市早在2009年就開始進口台灣食品與農產品,七年多來,城市超市台灣商品專區內的產品種類不斷增加。這次台灣美食節與以往最大的不同在於,透過貿協與台灣農委會的協助,城市超商已開始採取「農超對接」(即超市業者直接向農民或業者採購)進口各類台灣農產品與食品。

崔軼雄表示,「農超對接」最大的好處是,直接找到產品的最終源頭,以確保安全與品質。城市超市上個月從屏東進口一個貨櫃的牛奶鳳梨,是首次實現與台灣農民的「農超對接」。此次台灣美食節除展售各類台灣食品、調味料外,城市超市還將進口5個貨櫃的各類台灣水果,包括蓮霧、釋迦、木瓜、楊桃、葡萄柚等。

城市超市副總裁張宗才指出,「農超對接」透過直接向台灣農民採購,估計可減少約三道中間流通環節,節省約三成的採購成本,而且因為速度更快,更能確保水果的品質。例如過去台灣水果若要銷往大陸,大約七分熟就得採收,但以「農超對接」模式銷售給城市超市,可以等到八分熟再採收,品質自然更好。

崔軼雄表示,台灣目前已進入水果盛產期,因此從現在起到農曆春節,城市超市將持續進口各類台灣水果在上海與北京門店販售。透過「農超對接」,城市超市希望能逐漸成為大陸消費者心目中,能放心購買台灣商品的最佳選擇。

※ 相關報導:

* 吉安誠實花店 晚上能採野薑花
http://udn.com/news/story/7328/1268780

被稱為「野薑花王子」的徐正邦,曾是高中國文老師,因從小就喜歡野薑花,20年前開始栽種,遊客絡繹不絕,連晚上都有人想採花,他將工寮變為誠實花店,讓遊客摘花投錢。

* 甘甜微酸 椪柑、大白柚上市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926207

台南市椪柑和大白柚已上市,甘甜微酸的獨特風味,受市場歡迎,現在品嘗正當時,著名的白河關子嶺南寮椪柑節並將在十一月八日登場。

農業局昨天為正值產季的台南市椪柑和大白柚宣傳行銷,農業局副局長郭伊彬說,今年受蘇迪勒和杜鵑兩颱風影響,產量約減少二成,有些外皮被樹枝擦傷影響賣相,但「內才」品質不影響,照樣好吃。

* 寶山葡萄蜜柚 汁多甜度高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24000491-260107

寶山鄉農會24日上午9時將於新竹大遠百舉辦「葡萄蜜柚暨楊桃產業文化展售促銷秋收音樂會」,鄉農會總幹事李筱華表示,寶山鄉出產的葡萄蜜柚品質特優,甜度甚至可以達12度,在10月短短1個月的嘗鮮期間,深受民眾喜愛,常供不應求。



◆ LED燈種菜酷炫 專家說「吃天然ㄟ尚好」
http://udn.com/news/story/6/1269288

中央社 台北24日電 2015-10-24

植物工廠用LED燈種菜酷炫,可種出原本難以產出的蔬菜,並可高價出售。不過食品、化學及農業界專家提醒,人工難以取代大自然,要他們選,當然還是吃天然ㄟ尚好!

「德國、日本等也開始做植物工廠,科技導入農業就等於是推廣植物工廠嗎」?答案似乎不是這樣。農業為何會誕生植物工廠,消費者或許要花點心思了解,以免錯誤解讀,影響自己的消費權益與營養攝取。

其實植物工廠是農地不夠、生產力不足的替代與補充方案,並非主流農業,是因應氣候變遷的國家糧食安全策略之一。

前消費者文教基金會秘書長、師大化學系教授吳家誠表示,就他所知,西歐的英、德等國,亞洲的日本,以及紐西蘭、澳洲等都有研究、嘗試做植物工廠,但這些先進國家發展植物工廠並不是要取代現有在大自然環境下進行的農業,而是為了因應20、30年後氣候變遷加劇,一旦農產減量時,要能確保還能產出農作物。

吳家誠說,除防範未然,發展植物工廠的當下利基是作為技術輸出產業,例如輸銷沒有農業的新加坡相關農業技術,而新加坡也可循此預防未來全球糧食不足時,國際糧價上漲或採買不易時,得以自產作物食用。

用LED燈種菜,可種出原本沒有或無法種出的菜,但菜價高貴,遠高於一般蔬菜行情甚多。電子產業毛利降低後,其實已有國內電子業改建廠房經營植物工廠,業者受訪時指出,每公斤成本高達新台幣400元,因此透過在市區自營高價餐廳,並做成佳餚銷售,屬於高價消費品。

除了價格差異,植物工廠的蔬菜口感及營養,與天然栽種的不盡相同。

農委會農業試驗所所長陳駿季說明,合理用藥的慣行農法、無毒及有機農業等大自然環境下栽種的蔬菜,口感較有脆度與咀嚼感,植物工廠的蔬菜纖維軟許多,若要做比喻,天然栽種的蔬菜口感像是吃放山雞與土雞,植物工廠的菜吃起來較像白肉雞;營養差異則在於植物工廠用人工調出的營養劑,沒有自土壤吸收到的微量元素。

儘管植物工廠已盡力仿照大自然環境,但仍不易。吳家誠說,儘管人工也能合成氮磷鉀等營養成份,但是人工光照仍無法做到跟太陽光照一模一樣。陳駿季並說,有了土壤的微量元素提供,以及大自然環境,作物每個階段的生長情況相對健康,口感、營養自然有別。

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實驗室博士林中英進一步說明,少了微量元素的攝取,會影響身體的離子平衡、生理反應及營養生成;例如微量元素中的3鉻價為有機鉻,人體每天需要3微克,以利胰島素分泌、運作。

吳家誠、陳駿季及林中英都說,科技要用於改良作物品種、減緩天災損害等面向,並非用於取代大自然,人類來自大自然,需要吃天然的東西。

進一步詢問他們,「植物工廠種出的菜跟大自然環境下栽種的菜,要吃哪一種」?他們都說,「當然還是吃天然ㄟ尚好!」



◆ 8料5色3香 揚州炒飯美味SOP
http://udn.com/news/story/7332/1269129

聯合報 記者林克倫/綜合報導 2015-10-24

江蘇揚州公布「炒飯」新標準,要求主食材是特等秈米飯、鮮雞蛋,配料要有海參、干貝、蝦仁等八種配料;炒出來的飯要顆粒分明、晶瑩剔透,具備紅綠黃白橙等五色,且蘊含「蛋香、飯香、菜香」三大靈魂氣息。

第一屆揚州炒飯全國邀請賽廿二日在江蘇揚州舉辦,中新社報導,現場發布揚州炒飯新標準規定,炒飯的稻米品種要採「特等秈米飯」;即台灣所稱「在來米」,米粒形狀較瘦長、口感較硬,軟黏的蓬萊米不適合。

在米飯作法上,揚州炒飯要求「蒸飯」,台灣慣常的「煮飯」可不行。至於炒飯的好朋友「雞蛋」則要求新鮮,按標準是每五百公克的飯量,搭配三至四顆鮮雞蛋;飯要炒出顆粒分明、晶瑩剔透,黃白兩色交融。

配料部分,新標準規定有八大樣,分別為:水發海參、在地熟雞腿肉、中國火腿肉、水發干貝、上漿糊蝦仁、水發花菇、乾淨鮮筍、青豌豆;色彩點綴可用蔥花,提味限用食鹽與白糖,禁用味精或雞粉。

揚州炒飯的外觀型態,在色澤上要做到紅、綠、黃、白、橙等五色,擺盤時要呈現出明快、諧和調性,不可各色擠在一起;品嚐口感要鹹中帶鮮香,米飯軟硬適中,且略帶濕潤但不黏牙;嗅覺氣味則要帶鑊氣,有股大火熱炒的淡淡焦香。

至於主配料都齊全了,最關鍵的「如何炒」,揚州官方並未在官網上發布炒法。大陸網友們對揚州炒飯新標準,議論多集中在「海參、干貝」,畢竟沒多少人吃過炒飯裡加海參,且直呼「正宗」揚州炒飯應該價格不菲。

值得安慰者,炒飯界最讓人痛恨的「冷凍蔬菜」三寶:玉米、紅蘿蔔、豌豆,按新標準僅能用新鮮豌豆;而吃炒飯總要配個湯,新標準對此並無建議。

※ 相關報導:

* 史上最大揚州炒飯 破紀錄後變垃圾
http://udn.com/news/story/4/1269905

史上最大份揚州炒飯重達4192公斤,23日刷新金氏世界紀錄,在結果公布後,工人卻踩在飯上面分裝炒飯,並放上垃圾車運走。大陸已有不少為破紀錄而破紀錄的前例,遭民眾批浪費。

長江日報報導,主辦單位之前對外宣稱,這份炒飯申請金氏世界紀錄結束後,將送往大學餐廳供學生和市民免費享用,卻被民眾拍到工人們站在炒飯上、碗的邊緣,用鐵鏟將炒飯裝進垃圾車車廂。

fsj 提到...

TPP傷農? 日青森蘋果靠它打天下
http://udn.com/news/story/8873/1270666

聯合報 本報記者高詩琴 2015-10-25

有捨,就有得。加入TPP(跨太平洋夥伴協定),一定會傷害國內農產品嗎?看看已經加入的紐西蘭與日本農民,正計畫利用TPP,擴大青森蘋果與紐西蘭奶粉的外銷市場。

經濟部國貿局分析日本與紐西蘭政府日前公布的TPP摘要,歸納出日本與紐西蘭都採「工業產品全面開放,維護農產品」策略。

TPP在十月五日達成協議,雖然協議文本還未對外曝光,不過日本與紐西蘭政府於日前提早公布摘要。

國貿局表示,日本農業向來有「五大聖域」不容侵犯,分別是稻米、牛肉、豬肉、乳製品與糖類,一直有關稅壁壘,如進口稻米課徵百分之七百七十八的關稅。這次五大聖域五百八十六項農產品中,開放了一百七十四項。

國貿局指出,日本將開放八成農產品市場,雖然比其他會員國自由化程度九成八來得低,但對於一向保護農業的日本,已是大開放。日本國內農業將面臨國際競爭,但日本部分農業人士,如青森縣蘋果業者與靜岡縣茶農,把TPP視為擴大外銷的契機。青森蘋果一顆上百元起跳,在台灣知名度高,是日本蘋果代表。靜岡茶栽培量位居日本第一,則是日本茶的代名詞。

國貿局分析,以酪農業為經濟主力的紐西蘭,也替乳製品爭取到優勢。紐西蘭雖然開放羊肉立即降為零關稅,但也爭取到日本、美國兩大主要市場乳製品關稅降為零,包括乳酪、奶粉、起司等,未來紐西蘭奶粉足跡遍布更廣。

國貿局表示,日本、紐西蘭在農業產品都採部分開放,工業產品卻相當「豪氣」,皆百分百全面開放。日本強項汽車零組件、化學、家電製品等工業產品,可立刻享受零關稅出口的效益。

根據紐西蘭分析,TPP會讓紐西蘭「口袋」變深不少。二○三○年前,紐西蘭國內生產毛額(GDP)每年至少增加廿七億紐元(約十七點五億美元)。

紐西蘭銷往TPP其他十一國的貨品有九成三獲得免稅,估計每年可節省出口商約一億六千八百卅五萬美元關稅支出,扣掉每年約一千三百萬美元進口關稅收入,還「淨賺」不少。

不過,紐西蘭也付出了代價。加入TPP後,著作權將從五十年延長至七十年,是紐國加入TPP的最大支出,估計每年約增加三千五百七十五萬美元版權費用。

紐西蘭一向反對美國主要給予藥品十二年專利期,紐國總理及貿易部長在談判期間多次向紐西蘭民眾保證,可繼續以約三點二五美元以下價格購買政府補助的處方藥品,但TPP放寬藥品專利期最多八年,仍對藥價造成壓力。

※ 相關報導:

* 陸進口食品熱 美農民樂
http://udn.com/news/story/6811/1270992

中國經濟最近走緩,曾令美國擔心,中國對進口食品和原料的需求可能減弱,但迄至目前,中國由農業經濟轉型的過程仍持續進行。中國的製造業產量成長減緩、股市暴跌和房市泡沫浮現,並未影響到中國領導人的首要任務:餵飽14億人民。

近30年來,中國經濟發展腳步比歷史任何時期都快,歷經中央管制式資本主義的實踐,中國沿海城市面貌完全改觀,都市居民生活水準大為提高,對過去買不起的進口食品也胃口大增。



◆ 菜價降不下…政府你在哪?
http://udn.com/news/story/7339/1270687

聯合報 雷立芬/台大農業經濟系教授(台北市)2015-10-25

菜價大幅波動頻繁,農委會規畫「滾動式倉儲制度」以穩定菜價,輔導具直銷通路(含截切蔬菜供應團膳)之產地農民團體,以其現有冷藏庫庫存一定數量之蔬菜,並採出陳入新方式管理所貯存之蔬菜,避免蔬菜因長期冷藏劣變。

另一方面,若產區災損嚴重時,即可配合釋出倉儲蔬菜,供應批發市場、連鎖超市及量販店,以平抑價格波動。

今年兩次颱風造成蔬菜產區減產,農委會也稱釋出四千公噸冷藏蔬菜,但為何菜價依然居高下?實有檢討「滾動式倉儲制度」之必要。

產地農民團體冷藏庫之庫存量,主要是定期供應下游廠商,假設全國冷凍庫有六千公噸庫存,當農委會要求配合釋出四千公噸,剩下兩千公噸必然無法滿足原下游廠商定期需求,農民團體若不能緊急從國外進口,必須在國內尋找其他替代貨源,一樣會造成替代貨源價格上漲。

再者,進入批發市場的庫存,是以進貨時較低價格拍賣,還是以飆漲市價為基準定價,也會影響最終成交價。若逐日釋出之數量,無法填補減產的數量,也無助於穩定市場價格。總之,政府擬藉由農民團體的冷藏庫,作為穩定菜價的重要措施甚難達到成效,反有推波助瀾的嫌疑。

回歸市場機制,農政機關必須在災後,儘快評估減產數量並縮短進口時程,適時並適量滿足市場需求,才能穩定價格。

查閱今年進口蔬菜量,八月為五萬三千四百五十四噸,九月增至七萬四千七百四十三噸,其中甘藍從六千四百七十七噸增加為一萬兩千九百九十九噸,但甘藍價格無法快速回穩,顯然進口數量無法有效填補缺口。究其因,若非農委會沒能充分掌握國內供需情勢,就是緊急進口蔬菜仍有困難性。更要質疑的是,政府若無管道以合理價格且快速進口,而必須任由民間業者運作,豈不是養出另一股影響價格的力量?

農委會的措施,主要針對批發價格,但攸關民眾荷包的卻是零售價,更需要關心零售價的形成。以台北市為例,蔬菜由中南部運到批發市場拍賣,再經零批商轉手,才進入零售市場,運銷通路越長、經手者越多,價差便擴大;泡水蔬菜損耗高,若要賣相好,菜販要花更多精力挑掉腐爛葉片,因此零售價再度被墊高並不意外。

因此,縮短運銷通路讓傳統市場價格波動縮小,考驗地方執政團隊智慧,除了主動與農民團體合作建立直銷管道,參與投資建構植物工廠以規避天然災害風險,或許也是可行方案。

※ 相關報導:

* NG蔬果俗賣 擴大供應常掃光
http://udn.com/news/story/7323/1272086

推行1年多的「醜食運動」其實並非英、法等國專利,新北市政府本月拓增5個農會販售NG醜蔬果,最多便宜7成,在高菜價時期更受青睞,經常完銷。

農業局今年3月起在淡水、三重農會超市設櫃及市府大樓擺攤推廣NG蔬果,由地方小農提供奇形怪狀、表皮坑疤或色澤不亮的「規格外農產品」,包括黃瓜、胡瓜、番茄、洋蔥及少許葉菜類等,賣相差但價格便宜,又保證無毒、自然栽培,常上架就被掃光,每周銷售2公噸。



◆ 平地種有機愛玉 洗出1.5倍果膠
http://udn.com/news/story/7325/1271972

聯合報 記者賴香珊/水里報導 2015-10-26

有別於山區野生愛玉,南投縣水里愛玉農許朝和將栽種技術引進平地,用心管理栽培,讓愛玉能在平地成長,甚至透過有機農法,成功提高母株愛玉果實授粉率,不僅一年四收,還能比一般愛玉多洗出逾1.5倍果膠。

66歲許朝和自幼務農,曾種植香蕉、高山蔬菜,經濟收入穩定,卻有感種菜多採慣行農法,成天與農藥為伍,對身體和環境都不友善,20年前思索轉換跑道,因認識種愛玉的農友,詢問後很感興趣,一頭栽入愛玉世界。

「看起來像芒果,竟有公母之分。」許朝和說,愛玉乍看之下像是有白色花紋的芒果,其實截然不同,因為愛玉不像芒果有花,而像榕樹、無花果等榕屬植物為「隱花果」,將花藏在果實裡,經由公株愛玉產出的小蜂會飛入母株果實授粉。

只是,愛玉公株50多種,母株更逾250種,生態種類繁複,光是公母配種就讓許朝和煞費苦心,他說,為找出適合平地,且結成能洗出膠質的愛玉子,不斷請教農試所專家,自己也花時間搭配,總算以1公配6母比例找出最佳品種「紅九」。

許朝和也沒有忘記友善環境,改以有機農法種植愛玉,他說,有機栽培讓從公株果實孵化而出的愛玉小蜂,不受農藥影響,活動力佳也更健康,因此飛進母株授粉率高,同時提升愛玉品質,洗出果膠至少1比80,較一般的1比60還高。

許朝和說,用心通盤了解愛玉生態,選對種植方式,加上平地氣候適宜,他的愛玉一年能採收至少4次,比高山的一年一收還多,產量和產期大增,天然有機農法受到消費者信賴;許也樂意與農友分享經驗,洽詢電話0912977396。



◆ 懂蚯蚓的好 他化糞便成金土
http://udn.com/news/story/7320/1272096

聯合報 記者王柔婷/金山報導 2015-10-26

43歲的王廷宏是與40多萬隻蚯蚓共同生活的男人,他在新北市金山的偏遠農地成立「坵隱農場」,利用菇肥、麥芽渣等食用廢棄物餵養蚯蚓,再將蚯蚓糞便製成抗臭、高營養的「蚯蚓土」販售。

5年前,王廷宏在知名啤酒公司工作,利用蚯蚓什麼都吃的特性,解決釀造啤酒產生的大量麥芽渣廢棄物,他發現蚯蚓糞便還可製成高營養的培養土時,索性辭職,到金山專心養蚯蚓。

坵隱農場位於金山尖山子路,王廷宏特製的「蚯蚓溫室」裡黑壓壓一片,不像一般溫室透光,為的是給怕光的蚯蚓良好生存空間。

溫室裡擺放著大量看似土壤的蚯蚓糞便,非常鬆軟,取名「蚯蚓土」,王廷宏說,他目前養的是台灣原生種紅蚯蚓,每天餵食蔬果、菇肥等,數量達40萬隻,每月可產生10噸。

王廷宏說,麥芽渣若以半年時間發酵也可變成堆肥,若讓蚯蚓吃只需2個月,還可避免長時間悶熱產生異味、蚊蟲。

他表示,蚯蚓糞便內含「鏈黴菌屬」等微生物,當茄科、葉菜類植物感染白粉病或黑露病時,鏈黴菌屬可產生「拮抗作用」抑制上述的黴菌病變。

蚯蚓的糞便經機器過篩後成為細顆粒的「蚯蚓土」,不僅可當作培養土、有機肥使用,還可以鋪在雞舍裡面當墊料,減緩雞糞便產生異味。

fsj 提到...

土鳳梨作果醬 回味古早味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27000624-260107

中國時報 2015年10月27日 廖素慧/嘉市報導

陳玟伶把對阿公阿嬤的思念,用台灣土鳳梨手作限量鳳梨果醬,找回阿嬤的味道,在通往狀元之路的嘉義市「府路巷」修繕老屋成「冰醬營」,巷仔內的阿嬤吃到鳳梨冰時,開心笑說,好久沒吃到這款原汁的古早味啊!

嘉義市國華街181巷通稱「府路巷」,清朝同治年間是嘉義考生進台南府城的趕考的路徑,愛老屋的陳玟伶由文化局舊屋力計畫輔導,修繕巷內一棟43年的老屋變身為「冰醬營」,沒有兵、沒有將,有的是鳳梨冰和鳳梨果醬。

陳玟伶說,老屋是木構與鋼筋混凝土混合建築物,樓梯、2樓地板是木造,還有鏤空雕花鐵窗,洋溢昔日風情,他承租後請老師傅修繕,拆卸木門、鐵製花窗當壁飾裝置藝術,見證時間的流轉。

陳玟伶挑選民雄農民種的土鳳梨,手切鳳梨片、先炒糖半小時,再加入削切好的鳳梨,慢火熬煮4小時半,一顆半的鳳梨只能熬出一瓶260ml鳳梨果醬。

陳玟伶說,從切鳳梨、炒糖、熬煮鳳梨等所有工序完全手工,稍不留心,糖炒焦了,前功盡棄,糖是天然的天然防腐劑,讓鳳梨果醬保存半年,純天然食材製作的鳳梨果醬呈現深琥珀色,保存鳳梨風味,因為手作,產量有限。

陳玟伶說,她由阿公阿嬤帶大,把思念之情放入鳳梨果醬,住府路巷的阿嬤嚐到鳳梨冰的味道,直說「很久沒有吃到這款古早味的鳳梨冰」,好懷念,這就是原汁原味的台灣鳳梨冰,也請2位年輕人來幫忙,在古道的老屋傳遞質樸的台灣原味。(中國時報)



◆ 紅藜養生當紅 小心帶殼有毒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927568

自由 2015-10-28

〔記者張存薇/台東報導〕俗稱「紅藜」的台灣藜營養價值高,成為搶手養生新選擇,不過市面上紅藜產品多,台東區農業改良場副研究員陳振義提醒民眾,帶殼紅藜含微毒性,即始洗過、煮過仍無法全部清除,建議食用脫殼紅藜較佳,且注意不要過量。

農改場:洗煮都無法去毒 最好脫殼

目前市面上紅藜一斤售價在三百至五百元間,量少時甚至上看八百元,以加入粥、飯中烹煮最常見,也有民眾自製麵包時會加一點紅藜。

研究台灣藜多年的陳振義說,紅藜鈣含量是白米五十倍、膳食纖維是燕麥的三倍、也富含鋅、鐵,這幾年全台灣都興起種植風潮,除花蓮、屏東、台東為主要產地,台東縣以南迴地區為主,去年面積達八十到一百公頃,今年估計會超過百公頃,另各縣市也都有農友、部落嘗試零星種植。

市面上部分紅藜產品未脫殼,帶殼紅藜五顏六色,十分討喜,脫殼紅藜顏色為淡褐色,陳振義表示,經動物試驗,紅藜仍不能過量食用,六十公斤重的人一天建議脫殼紅藜食用量不得超過六十五克。

帶殼紅藜含皂素 過量恐傷肝

此外,陳振義表示,帶殼紅藜含有皂素、具微毒性,即使洗過、煮過,仍無法全部清除,吃過量恐造成肝指數升高而發炎。

他推測,可能是部分農友未有脫殼設備,再加上帶殼紅藜有紅、黃、橙、粉紅等各色,賣相佳,且脫殼後的紅藜只剩六成重,所以出現帶殼銷售的情況,不過在安全有疑慮的前提下,紅藜最好脫殼才吃。



◆ 他研發迷你網室 輕鬆種蔬果
http://udn.com/news/story/7326/1274175

聯合報 記者呂慧瑜/中埔報導 2015-10-27

「我種健康給人吃!」,嘉義縣中埔鄉奧莉薇休閒農莊老闆羅博新,以自然農法種植蔬果12年,為達有效防止蟲害,經2年研發出植栽防護裝置的迷你網室,成功以此低成本90元裝置,輕鬆管理種出一盆盆健康蔬果。

奧莉薇休閒農莊老闆羅博新,因對食物要怎麼吃,才能吃出健康的方法很講究,12年前從房產轉行成農夫,親自耕作投入自然農法栽種研究。

大筆資金全投入在2甲農地的自然農法栽種,因長達8年的嚴重虧本,一度遭羅太太質疑要他放棄;但羅博斯認為自己做得很開心,也成功賺到了很多健康,並堅持做對的事。

「剩一塊有機田,少一塊汙染」,羅博新說,自己以不刻意照顧作物的自然淘汰方式,讓農莊創造出與自然達到平衡的生態方式,對作物只求及格不求滿分,別人也能吃到健康。

農莊蔬果因強調無毒、無農藥、無化肥的自然農法栽種,導致初期時,羅老闆每天晚上10點就要開始抓蔬菜上的蟲,上午送蔬果疲於奔命,苦思如何可兼顧不噴農藥,又能避免空氣中、地面上及地底下蟲害。

經2年時間羅老闆從塑膠帆布、輪胎及開模集水器等測試實驗,共失敗5次後,終於成功改良出有效達90%防蟲害的專利「植栽防護裝置」,特製白網、50萬開模的集水器、底網、包塑膠膜鐵絲及吸水綿等器材,成本僅90元,讓他輕鬆管理種出漂亮又健康蔬果,也非常樂於分享他的經驗。



◆ 農團提9大堅持 籲農地農用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28000130-260205

工商時報 2015年10月28日 記者崔慈悌/台北報導

台灣農村陣線昨(27)日針對大選提出農業政策「九大堅持」,要求候選人承諾落實農地農用、嚴格執行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廢除區段徵收惡法、並禁止中資等外資來台購買農地。

農村陣線等農民團體昨天召開記者會,忽視近年來遍及全台浮濫土地徵收、農地炒作,以及威脅農業生存的自由貿易。因此,要求候選人在糧食政策上,擬定具體措施,提昇我國糧食自給率至40%水準,榖物自給率也應提昇至40%水準。

農陣要求,農業政策的制定,應以維護小農生產為核心,建立家庭農場的最適經營規模;落實農地農用,嚴格執行「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全面清查台糖土地,可供農用者全面回歸農牧用地,並禁止轉用;以維護農業多功能價值為基礎,儘速建立環境補貼制度。(工商時報)

※ 相關報導:

* 農地蓋鐵皮屋 按一般用地課稅
http://udn.com/news/story/7243/1274108

高雄市稅捐稽徵處表示,如果民眾在農業用地上搭建鐵皮屋或增建設施,導致該農地未能做農業使用,已不符合土地稅法農業用地作農業使用的相關規定,依法即應改按一般用地稅率課徵地價稅。

fsj 提到...

尖石甜柿上市 快來採果ㄛ
http://udn.com/news/story/7324/1279051

聯合報 記者羅緗綸/竹縣報導 2015-10-29

「吃好柿,有好事!」新竹縣尖石鄉甜柿上市,個個碩大飽滿,尖石鄉長雲天寶說,今年雖受颱風影響,甜柿產量略減,但品質好,甜度12~16,大甜柿甚至超過1台斤重。

11月7、8兩天,在尖石鄉嘉樂竹屋展售場舉辦甜柿展售,安排原住民歌舞和歌星演唱,參加趣味遊戲,優勝可獲1000元及好柿獎狀等禮品。

今年新開辦採果體驗,安排本月31日及11月1日、7日、8日安排採果專車及導覽人員,帶遊客入甜柿園體驗,可上網:http://good.iww.com.tw/報名,當天完成報到,可獲原民手環1份,及「好柿就在你身邊」文創紙膠帶1份,入園費由鄉公所負擔,採果費自行負擔。

11月5日晚上11點59分前在「好柿就在你身邊」粉絲專頁頂置文章下留言,分享粉絲專頁,有機會抽中甜柿禮盒及展售會抵用券,11月7日、8日10點前在活動現場打卡,出示給工作人員查閱,可獲甜柿試吃券、文創紙膠帶。

雲天寶表示,甜柿含蔗糖、葡萄糖及果糖、β- 胡蘿蔔素、維生素A及C,維生素C更比一般水果高1到2倍,和維生素B群、鉀、磷、鐵、碘等營養豐富,現在到尖石選購甜柿,還可品嘗泰雅原民風味餐、小吃及泡溫泉、賞楓。



◆ 青年深耕崎頂 小田農創拉遊客
http://udn.com/news/story/7322/1278878

聯合報 記者張裕珍/竹南報導 2015-10-29

27歲青年林哲甫透過大專生洄游計畫到苗栗縣竹南鎮崎頂地區「耕耘」,感受踏實的務農生活,也打造「小田農創」平台推出崎頂一日遊,獲得遊客好評,他期待更多年輕人返鄉,想好目標穩步邁進,「一個人也能有力量改變」。

林哲甫是台中豐原人,就讀苗栗縣國立聯合大學經營管理系期間曾在牛排店、飲料店、速食店打工,也當過家教,射手座的他嚮往輕鬆自由,二度機車環島,決定留在苗栗,尋找農村新價值。

「崎頂擁有屬一屬二的海景」林哲甫說,參加水土保持局大專生洄游計畫,認識農村文化,讓他想起小時曾在彰化阿公家幫忙農事的景貌,選擇駐點崎頂,是因崎頂有美麗海景、友善作物,值得細細耕耘。

林哲甫以打工換宿方式,替農友謝文崇栽種小番茄與草莓,一早五點多就起床扛鋤頭,農閒時經營「小田農創」品牌,以臉書粉絲團形式設計一日遊遊程,廣邀遊客走入崎頂。

林哲甫說,9月起陸續辦了3場崎頂一日遊活動,帶領台北、桃園、新竹或彰化等地遊客體驗耕作、採果、子母隧道導覽及沙地焢窯等,許多親子反應不錯,有的還揪團再訪,小農也多了行銷管道,提升作物收益。

「就像左手拉著遊客,右手抓著小農,我打了個結將他們連起來!」林哲甫比喻說,「小田農創」就像遊客與小農間的連結,希望能增加遊客對崎頂農業的認同,「吸引更多人走進農村」支持友善耕作的小農們。

隻身挺進崎頂,逐漸打響農村知名度,林哲甫想告訴年輕人,「想返鄉盡心力,只要有心,一個人也能成」,他計畫明年復耕花生,目標6年內成為社會企業,「照顧在地小農與農村」,一起關心在地生活。

※ 相關報導:

* 冠軍稻農 創品牌好米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29000511-260102

八德稻米第二產銷班副班長呂理文及哥哥呂理樹,種稻30多年,從育苗、插秧、收割到乾燥稻穀,完全不假他人之手,因栽種經驗豐富,短短5年,就榮獲4次全國稻米競賽冠軍。2013年兩兄弟創立稻米品牌「德穗米」自產自銷,也熱心輔導農友栽種技術,希望替自己及台灣農業找尋更好出路。

fsj 提到...

經濟/「農村電商」映襯出政府的無能
http://udn.com/news/story/7338/1281613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2015-10-30

中國大陸國務院日前發動了一個重大的農村發展計畫,雖然照例不受到我方朝野的重視,但因其魄力及前瞻性剛好都對照出我國政府的無能,因此必須加以正視,並思考提出我方對案,以免一向自詡為先進的台灣農業,日後反落後於對岸。

大陸國務院決議「行動網路下鄉」,要做大「農村電商」,預計在2020年以前投入人民幣1,400億元(約新台幣7,000億元),帶動3,000萬戶農村家庭寬頻上網升級,嘉惠6億農民。

主要內容包括四項:一、鼓勵民資、供銷社構建農業電商平台,發展農產品、民俗品、鄉村旅遊等產品;二、鼓勵農企業建立配送中心,發展產地集配、低溫等第三方配送;三、培養農村電商人才,鼓勵網路創業及就業;四、提供農村電商貸款及貼息協助,鼓勵金融機構創新網上支付、供應鏈貸款。

此外,要加大財稅、金融、用地、通行等政策,支持快遞業發展來服務農業訂單生產、客製化訂製,協助快遞業「搭上發展特快車」。

看到對岸針對發展相對落後的農業部門,提出如此顯著的資源來打造電子商務通路,再對照我國負責農業發展的農委會近年來的各種政策措施,不禁令人感到憂心忡忡。

農委會網站列出了洋洋灑灑近30項的「重大政策」,但實在看不出有哪些是類似大陸這種可以顯著提升農業競爭力的規畫。大部分的政策都是行禮如儀、年復一年的舊計畫,有的計畫甚至是空的,如「農業ECFA」根本沒做任何事情,居然也列入了重大政策。對於農民經常最感痛心的「農產行銷」問題,竟然沒有任何一項重大政策是為解決此項問題而設計的。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幾乎每年都看到某些農產品在盛產之下,價格被中間商壓低剝削、農民入不敷出的慘況。運氣好的農民因家中有兒女懂得網路設計者,就能夠以網路來獲得社會同情,迅速化解無路可去的存貨;但缺乏知識和能力的農民,就淪為運銷商宰割的魚肉。即使台灣充滿溫情的社會,有眾多國人願意伸出援手,卻根本缺乏資訊而不知如何幫起。

以資訊大國自居的台灣,網路的使用如此發達,竟然可以坐視這種困境年復一年地發生,卻無能建立起連結供給和需求兩方的平台,而且眼看馬上要落後於對岸,豈非國際社會的笑柄?

這種現象之所以產生,極可能是農委會中根本就沒有懂得網路銷售的官員,可以設計規劃這種平台並加以推動,因為這樣的電商專業人才,正是目前企業界急需、薪資非一般公部門可以支付的;現任官員即使了解其重要,也撣於提出方案,以免出包。

但是,一個有責任感、積極任事的公部門機構,斷不會以此為藉口來迴避如此重要的份內事務;然而,我們的農委會就是如此,社會輿論每年呼籲,卻似乎都淪為狗吠火車。

在公務員待遇調整遲滯,一流人才逐漸視公職為畏途之下,整個政府的政策設計能力正在顯著下滑。豈止是「農村電商」令人汗顏,國發會先前規劃「自由經濟示範區」中,有所謂的「農產加值」內涵,但由於開了一扇得以讓加值農產品繳稅進入台灣的緩衝小門,也被外界質疑將損害本地農民權益。

國發會只能以「意識形態作祟」來回應質疑,鬧到示範區條例迄今躺在立院無法通過,卻無能設計一個配套措施,讓加值品繳稅進入台灣的企業,必須在某段期間內增購台灣農產品來抵銷內銷造成的衝擊,以化解外界疑慮。

事務官因循怠惰還情有可原,但若政務官也不能大刀闊斧的拿出作為,不思以最快速度為天下蒼生謀取最大福利的話,台灣不僅會淪為四小龍之末,很快也將落於彼岸之後,真是情何以堪。



◆ 劉維公/垃圾桶食物餐廳的浪漫人文價值
http://udn.com/news/story/7340/1281628

聯合報 劉維公(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2015-10-30

長久以來,為了刺激消費欲望,資本主義一直透過廣告灌輸消費者一種觀念,那就是人們一定要買最新的東西,不夠新的消費商品,意味著就是不好的東西,不應該購買。於是,消費者養成一個根深柢固的心態:「新」代表商品的「價值」。

受到這種心態驅使,當消費者走進超級市場買食物時,往往不會想要挑選那些看似不新鮮的東西,尤其是蔬果,既使它們仍處於可食用狀態。超市經營者也會自動將看相不佳的,從商品架上拿下來,丟到垃圾桶裡。超市這樣貼心的做法,還會得到消費者肯定。

上述描繪現象,僅是當代消費社會眾多浪費食物行為中的一個場景,其他的場景包括餐廳生產過剩餐點、料理準備過程中被丟掉的等。根據統計,每年被浪費掉的食物近廿億噸,約占食物總產量的一半。令人難過的是,全球同時有八.四億左右的饑餓人口。此一荒謬對照凸顯出,現今食物的生產與消費系統存在非常嚴重的問題。

如何解決食物浪費問題?世界各地有許多組織與個人相繼投入,採取具體的改革行動。本文要介紹一個有豐富意涵的案例:二○一三年英國人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發起名為「垃圾桶食物救援計畫」(The Real Junk Food Project)。史密斯提出來改善食物浪費的解決方法很簡單,就是到超市垃圾桶將仍可食用的食材拯救出來,經過洗滌處理符合衛生要求,然後變成一餐餐美味佳餚。

史密斯在他的家鄉里茲,開了第一家以此為訴求的餐廳。垃圾桶食物救援計畫推動至今,世界各地有不少人響應史密斯的提案,在全球大約有一二○家垃圾桶食物餐廳,遍及澳洲、法國、南韓、美國、奈及利亞等國。根據官方臉書的統計資料,今年到十月為止,這些餐廳總共拯救了一五○噸食材。

垃圾桶食物餐廳不只是以減少食物浪費為職志,它更致力於落實「共好」的浪漫人文價值。它是一家沒有「定價」的餐廳,來到這裡用餐,你可以依據你的感受來付費(pay as you feel)。這種誠實店家的經營概念,不僅教育消費者去思考價格與價值的行為關係,同時也讓它發揮社會福利救助的功能,讓弱勢家庭、失業者、學生等人以自己可以負擔的價格,獲得每天應該攝取的健康營養照顧。

響應史密斯計畫而在英國布萊頓成立的垃圾桶食物餐廳,則是發展成為青年創業模式。幾位年輕人成功運用群眾募資,擴大經營的層面,包括為社區開設料理課程、舉辦音樂活動等,讓餐廳變成是社區情感認同的交流中心。

不要更浪費,而是更浪漫,可以說是垃圾桶食物餐廳案例,傳達出來的時代精神。我們可在聯合報願景工程專題報導中,看到台灣類似的案例,而目前由台灣好基金會所負責規畫與執行的空總TAF創新基地示範計畫「再生藝術工坊」,則是最新的理念實踐案例,由藝術家教導孩童運用工廠剩下來的廢料,例如布料、紙張、木材等,進行創造力學習。

當代資本主義正在(也必須要)轉型。其所面臨的嚴肅課題,並不是如何讓資本主義更為強大,而是讓其更有人文價值。在今日追求生態永續與社會正義的時代,雖然垃圾桶食物餐廳是一家小小的餐廳,但它卻具有高度的人文價值,表現出來「小即是大」的創新力量。

(作者為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 相關報導:

* 博土阿公 教虎山學童種番薯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30001563-260107

「寒露之後種番薯,甜又好吃!」、「番薯葉尾朝南才會長得好!」虎山國小學生29日下午在81歲李自治、83歲馬德隆阿公帶領下,體驗首次「種番薯」,老人家的番薯經讓校長林勇成說,腳踏土地的「博土」比博士還厲害。

虎山國小呼應ECO School生態學校理念,讓小朋友從生活中落實「永續食物」觀念,除與台灣水耕減碳環境保護協會合作,闢建水耕農園,採取不用農藥的健康栽培,也在學校土耕區種多樣蔬菜,讓學生參與水耕及土耕種植,實現在地食材、永續食物的夢想。

* 1根25元 蕉農「有生以來最高價」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283907

今年香蕉貴到不行,價格猛飆,南投昨天每百公斤拍賣價最高賣到七千元,創歷史紀錄,蕉農笑呵呵,表示「這是有生以來最好的蕉價」。

百公斤拍賣價七千元,一串香蕉六到八台斤,一串約有十六至廿根,換算一根要廿五元,比目前超商一根香蕉廿三元還貴,這一現象也是以往未見。

fsj 提到...

有機農產拚加工 小農嘆門檻高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928343

自由 2015-10-31

〔記者簡惠茹/宜蘭報導〕有機小農想要從事農產品加工受到層層阻礙,他們反映,目前法規很不友善,以大工廠規格要求小農的農糧產品加工室,門檻過高造成農產難以加工加值;輔導小農的仰山文教基金會表示,小農面臨有機農產加工轉型困難,將輔導成立社區型加工廠進行整合,幫助小農加值有機農產品。

小農︰法令限制多 當大企業看待

「現在的法規,把我們當作義美、統一企業在看待。」有機小農梁朝宗表示,食品加工現行法規都視為同一等級,從事有機農業五年以來,一直想申請加工品有機認證,但是有機加工要符合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食品良好衛生規範準則GHP,設廠規定嚴苛,如果不是農企業,對小農非常困難。

此外,有機認證費用昂貴,有機小農陳小姐表示,自家栽植的蔬菜已經拿到慈心有機驗證,每年都要繳認證費用三萬元,如果還要讓農產加工品進行驗證,要另外繳交有機食品認證費,這些昂貴的認證費,壓得他們喘不過氣,讓許多想申請加工品有機認證的人裹足不前。

仰山︰整合成立社區型加工廠

仰山文教基金會表示,宜蘭農產品少量多樣,輔導小農進行有機農產品加工時,發現小農資金不足,原物料供應不穩定,不太可能獨立負擔一間合格加工廠,獨立個體戶要加工加值困難重重,建議小農整合成立社區型加工廠,類似產品的農戶可以共用冷藏室等設備,甚至推出共同品牌,讓小農們可以減少成本與認證費用,又可以達成有機認證標準。

農業處︰宜大可協助檢驗成分

縣府農業處表示,縣府瞭解小農加工品要申請有機認證的難度,但現行法規規定,有機加工品從製作到販售,都要符合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與有機認證的標準,縣府已經尋求與宜蘭大學合作,讓小農的加工品可以拿到宜蘭大學檢驗成分,協助小農後續申請有機認證的流程更加順利。

※ 相關報導:

* 天然清潔劑豆腐水 店家大方送
http://udn.com/news/story/7324/1281405

苗栗縣頭份市民羅月圓堅持天然健康的理念,利用黃豆、黑豆及鹽滷製作手工豆腐、豆干、豆漿等豆製品,不添加香料、色素、石膏、防腐劑,製程產生的豆腐水及豆渣免費提供民眾取用,作為清潔劑或肥料,節約資源、環保實用。



◆ 「世界最好的醋」 11月征服台饕客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31000920-260309

旺報 2015年10月31日 記者陳怡君/專題報導

未來不必出國也能嘗到原汁原味的手工釀造山西老陳醋。大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老陳醋釀製技藝傳承人」郭俊陸表示,山西老陳醋集團計畫11月底來台設點,在苗栗的觀光旅遊園區展售產品,也將帶來道地的「醋宴」。

郭俊陸說,山西老陳醋在9月「世界名醋博覽會」上,被海內外學者評為「世界上最好的醋」。如今不只遠銷海外、歐美國家,下月底還將登陸台灣,屆時將帶來道地山西老陳醋,並讓台灣民眾體驗原汁原味的「醋宴」。

至於產品銷售通路,郭俊陸表示除了與苗栗觀光園區合作,也計畫在高速公路休息站設點販賣,同時考慮往專賣店方向經營。

郭俊陸說,堅持以手工藝釀製的山西老陳醋,以「酸中帶甜」的口感、有益人體的營養,獲得中南海食堂青睞。他有信心這份用心堅持的好滋味,也能征服台灣食客的挑剔味蕾。(旺報)



◆ 紅火蟻龍潭肆虐 農民滿身咬痕
http://udn.com/news/story/7470/1281428

聯合報 記者賴佑維、董俞佳/綜合報導 2015-10-30

桃園龍潭紅火蟻肆虐,農民被咬得全身疤,盼市府向中央請求支援,避免「蟻」情失控。

桃園市長鄭文燦表示,農委會未負起統籌責任,只編給1000萬元預算;對此市府只好自立自強,追加編列7000萬元,並已做過多次投藥,相信3年內能降低紅火蟻在桃園市內的密度。

農委會副主委陳志清表示,針對桃園紅火蟻,防檢局的看法是重點圍堵,酌以經費補助;但桃園認為要全面防治,需大筆經費,今年已沒經費,無法給予補助。

市議員徐玉樹昨天和里長們前往龍潭區武中路會勘時說,龍潭區內多數旱田都有紅火蟻蹤跡,其中廖姓農民就說,下田除草,結果從腳到手都被紅火蟻咬傷,現在下田得小心翼翼。徐玉樹說,市府不能埋著頭自己做,要趕緊向中央求援,才能根絕問題。

鄭文燦表示,農委會並未負起防疫無縣界的統籌責任,只派專家指導、提供文宣。為此,市府目前採有毒餌誘殺法、觸殺法、藥劑灌注及熱蒸氣防治等方法交互使用,其中以毒餌誘法最便宜,且較具全面性防治。但台灣地形複雜多變,土地利用複雜,地主及農民如需藥劑,可前往公所、里辦公室及農會,免費領取。

農業局農務科長胡淑芬表示,投藥效果,要幾個月才看得出來。

國中生物老師趙光中表示,紅火蟻防治方式多,各有優缺點。舉例來說,若紅火蟻蟻丘在土面上約半米高,地底就有20米深,不管用何種方式都難根除。

趙光中補充,要全面性控制問題,採用「生物防治法」最有效,例如紅火蟻的天敵是寄生蠅,牠會在紅火蟻的肚子產卵,幼蟲孵出後就受控制,效果相當好。目前國內對寄生蠅研究已有所成,若廣泛使用,將能有效控制紅火蟻問題。

fsj 提到...

三星有機村辦品嘗會 金棗茶飄香
http://udn.com/news/story/7328/1285249

聯合報 記者羅建旺/宜蘭報導 2015-11-01

宜蘭縣三星鄉行健村營造有機村有成,昨天舉辦有機食材品嘗會,有米苔目、壽司、紫米芋頭粥、金棗茶,還可選購蕃薯、皇宮菜、有機米等,成為消費者的食源安全基地。

主辦品嘗會的保證責任宜蘭縣行健有機農產生產合作社指出,宜蘭縣長期推行環保又健康的「有機農田」,透過品嘗會,消費者可以在產地吃到食物原本新鮮的香甜美味;因使用無農藥、無化學肥料、無除草劑的有機栽培農法,提高作物的安全性,希望建立消費者品嘗當季食物的習慣,追求安全的食物供應。

品嘗會中的米苔目選用有機在來米,磨成漿壓乾,搓成團,再用手工製孔篩壓製成,是以前農作時的點心;茭白筍壽司使用在地有機米,搭配有機茭白筍製成,清爽可口;紫米芋頭粥選用芋頭、紫米,有豐富膳食纖維、花青素;金棗茶使用有機金棗,以麥芽糖熬煮。

縣議會議長陳文昌、三星鄉長黃錫墉、縣府農業處副處長康立和、農改場人員等都到場相挺。

品嘗會外,也舉辦有機食材特賣會,多個有機農場支持與設攤,展售蕃薯、皇宮菜、有機米等;參加農場包括張美阿嬤農場、阿土農場、坤漳有機農場、三星百客楓林農場、泥土的芬香有機農場、棗健康農場、行健有機農場、永福有機農場、勇伯有機農場、綺香園、行健合作社、發8家農場、朱美橋農場、佶利觀光果園、青雲有機農場等。

行健有機農產生產合作社在民國99年7月23日成立後,在三星鄉行健村協助有機農民產銷,今年整合辦公室、倉庫、碾米場在同一處所,更新設備,服務農民,提供消費者連絡、訂購與寄送服務,昨天也為社址揭牌。

合作社社址在三星鄉行健村廣富路26號,如走國道5號,下羅東交流道後,右轉宜24線往三星方向,仁愛路右轉,經歪仔歪橋,沿196縣道的上將路直走,在路程指標3.5公里處轉入,過廣州仔橋,直走500公尺到底。

※ 相關報導:

* 外役監蜂蜜 賣到缺貨
http://udn.com/news/story/7270/1285399

自強外役監獄「風味蜜」口碑好,賣得嗄嗄叫。今年逢蜂蜜產量銳減,近來頻斷貨。蜂農表示,明年可望豐收,數量及價格都可趨平穩。

自強外役監獄與「蜂之鄉」公司合作,視各種花草蔬果的開花季節,由業者在外役監的無毒有機農場一帶廣置蜂箱,箱裡的「喀尼阿蘭蜂種」蜜蜂會四出採蜜,再製成「自強牌」風味蜜。

自強外役監獄典獄長葛煌明表示,外役監的農場採自然及有機農法,不使用農藥,花草蔬果特別潔淨。蜜蜂採的蜜無毒又美味,這種百花蜜最健康、可口。

* 紅茶與湖泊對話 日月茶會飄香
http://udn.com/news/story/7325/1285271

茶迷引頸期盼的「2015日月潭紅茶文化季」,昨在向山遊客中心頒獎,以紅茶與湖泊對話為主軸的日月茶會登場,在湖光山色陪伴下,遊客邊品茗邊賞湖泊之美,直呼「真是幸福極了!」

魚池鄉公所及農會在日月潭向山遊客中心舉辦日月潭紅茶評鑑頒獎典禮,同時,魚池鄉在地茶藝師擔任典禮司茶人,沖泡特等茶款待佳賓,誠意十足。



◆ 嘉義50年古早味 汽水伯病逝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286812

聯合報 記者林伯驊/嘉義報導 2015-11-02

經營超過半世紀的嘉義市「汽水伯」陳清郎前天病逝,享壽76歲。昨天適逢周日,許多顧客到向榮街攤位,要買手工汽水卻發現未營業,鄰居湖邊里長李高滿足說老闆已過世,家人正忙後事,不知是否會繼承「手工汽水」,顧客對「汽水伯」去世均感惋惜。

本報「去哪鵝」8月報導汽水伯故事,陳清郎年輕時因「愛喝汽水」,拜師學習。從煤礦業轉行一晃眼50年,每天清晨手動方式將二氧化碳搖進水裡,變成大桶碳酸水,再搬到向榮街擺攤,精心熬煮蘋果、梅子、百香果醬料,成為口味豐富的天然汽水。

「我們從小喝他的汽水長大!」李高滿足說,「汽水伯」的手工汽水,曾陪伴許多人歡度童年。她與陳清郎是舊鄰居,早年陳清郎曾賣過麥仔煎,後來賣汽水,彼此都常經過對方門口,她的父親在世時也常到陳的攤位串門子,相當熟識,「他人很好」。

她表示,「汽水伯」去年身體微恙,今年多次出入醫院,一位兒子回家協助經營,上周再度住院,病情惡化不幸在前天病逝。

李高滿足說,家屬低調婉拒協助,家人正忙於處理後事,由於「汽水伯」的3位兒子都各有工作,「手工汽水」未來去留,要待家屬討論後決定。

fsj 提到...

學者看加入TPP 農業應儘速轉型
http://udn.com/news/story/7238/1291518

經濟日報 記者潘姿羽/台北報導 2015-11-04

台灣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有助於經貿自由化,但勢必對農業造成衝擊,台大農業經濟系教授陳郁蕙引用中華經濟研究院的評估指出,農業每年損失590億元產值,農業轉型短期重補償,長期要改善競爭力。

陳郁蕙指出,根據中經院評估,台灣加入TPP後,農業部門每年會減少7.37%產值、約590億元,且會造成1.6萬農民失業。農業產值損失五成來自畜產品,三成是作物、二成於產品。不過,陳郁蕙並未提出中經院的假設條件。

台綜院昨(3)日舉辦「TPP台灣經濟國際化的新挑戰」論壇,陳郁蕙以「TPP下台灣農業如何因應」為題,表示日本在TPP談判時,也面臨多項農產品利益衝突,如稻米、小麥、砂糖、乳製品、肉品等,因此出現支持與反對聲浪。

日本支持者認為不加入將損失貿易機會,且沒有TPP,農業同樣陷入衰退,反對者認為糧食自給率從40%降為14%、小農被迫消失、補償農民的龐大支出也會帶來財政負擔。日本學者認為,即使沒加入TPP,日本農業發展也呈現衰退,與其過度強調農業保護,不如擬定提升農業競爭力的發展策略。

陳郁蕙表示,日本政府在談判前已進行多階段農業政策調整,談判時則將米、麥、砂糖、乳製品以及牛豬肉五大類高關稅農畜產品視為必須捍衛標的,但也作出讓步,換取美國對日本汽車零件進口關稅,一半以上品項在TPP生效後撤銷,這些談判經驗都值得台灣借鏡。

※ 相關報導:

* 農二代返鄉接棒 導覽體驗水梯田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929195

「政壇有政二代接棒從政,農村也流行農二代返鄉下田!」只是返鄉農二代是屬於「半農半工」作業方式,不僅改善農村人力不足的問題,又可繼續從事其他工作,經濟不至於發生問題。

四十四歲、出身貢寮山區的張守隆,退伍後就在新北市跟親戚學水電,後來自己開水電行,月入廿萬元;九年前回到貢寮老家當「農二代」,父親農忙時幫父親做農事,平時則在住家旁養鱘龍魚、養蜜蜂。

* 余三和種茶 教出最棒銷售員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103000516-260102

近年有機農法盛行,許多年輕人也跟「馬克」一樣,找到坪林茶葉產銷班第7班長余三和學習製茶及種茶,余三和不僅教種茶,也費心打理飲食及住宿,余認為,這些「學生」最懂他的茶,不僅是長期客戶,也是最棒銷售員,介紹有機茶給更多人。



◆ 無毒蔬果大集合 「台東小農菜舖子」開賣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929242

自由 2015-11-03

141位小農創設 產地直售

〔記者張存薇/台東報導〕小農團結力量大!集合台東縣青年農民聯誼會一百四十一位成員蔬果所創設的台東小農菜舖子開賣,提供經台東大學檢驗的無毒蔬果,由產地新鮮直售,讓消費者多樣化採買、買的安心。舖址為台東市強國街一六四號,每週三至五上午十時至傍晚六時提供現場選購服務。

均通過東大無農藥殘留檢驗

台東越來越多青年農民返鄉加入務農行列,青農成員李香蘭說,許多年輕一代返鄉務農,也朝無毒農業發展,不過,目前台東市僅週六、日有小型的有機農夫市集,無毒農作物無法在有機市集販售,且有的農民在山區忙種菜,根本沒有對外銷售管道,心想「為什麼青年農民不能結合起來一起做?」

今年五月台東紅龍果產量大爆發,李香蘭嘗試幫農民銷售紅龍果,取貨地點就設在自己家裡,之後也有賣過盛產的檸檬、木瓜等,慢慢做出口碑,「小農菜鋪子」越來越成熟,銷售種類也越來越多。

她說,每週約有五、六種當季水果及七、八種蔬菜提供宅配、銷售服務,青農一百四十一位會員的無毒作物、在地加工品都加入展售,設定疏菜一包四十元、水果一包一百元,農民自行裝袋送至據點,並未收取手續費用,若有民眾訂購宅配箱,運費則由提供產品的農友平均負擔。

購買者王太太說,食安問題接連爆,還是希望吃到安心的食材,「寧願東西貴一點也不要中毒」,也希望鼓勵這些辛苦提供安心蔬菜的小農,所以會定期購買。

李香蘭坦言,無毒的蔬果往往會葉面有洞、或賣相不佳,但均經過台東大學無農藥殘留檢驗通過,也不會因為颱風天災亂漲價,且如果連續下大雨、蔬菜容易爛掉,菜舖子也會暫停供貨不銷售。

每週二、三農友會把蔬果載下山,每週三至五上午十時至傍晚六時提供現場選購,因台東幅員廣大,縱谷、東海岸、南迴線等各區農民會自行協調由誰收貨、載貨,十分團結,大家一心就是希望把最好的作物分享給消費者。



◆ 時論-香蕉還是會變回灰姑娘?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103000476-260109

中國時報 2015年11月03日 李武忠

近來到市場欲購買香蕉的消費者,看到每根香蕉高達20多元,與先前每根約8~10元相較,確實高出甚多,很多人買不下手,儘管蕉農笑呵呵,但是這樣的現象是否合理,政府應多加留意。特別是近來跨國公司如都樂(Dole)成功將國外產香蕉打入國內零售通路之際,若台蕉全年供貨不穩定且價格波動太大,是否因而讓消費者轉而購買進口的菲律賓香蕉,反不利台蕉的長遠行銷,值得深思。

目前國內香蕉產地與零售價格飆高原因,據業者說法,係因為今年遭受到兩次風災、病蟲害及入秋晚熟等影響致使產量大幅減少(冬蕉產量比往年少6成)供不應求所造成,應該屬短期現象,等1、2個星期後南部蕉開始出貨價格理應回穩,如何避免盤商從中操控造成價格回穩出現時間上的落遲,值得持續關注。

每當國內農產品價格飆漲時,獲利部分多數進入廠商口袋,少部分才與農民分享,一旦市售農產品價格暴跌時,政府為穩定農民收入會啟動補助機制,也只少部分直接讓農民受惠,但是費用卻由全民買單,造成部分民眾也不滿,認為政府慷全民之慨照顧農民,致使農民養成過度依賴補貼政策。

事實上農產品長期遭到盤商壟斷,根據研究顯示,台灣農產品暨相關產品獲利只有不到2成進入農民口袋,比率明顯偏低,國內農產品產銷供應鏈確實需要全面變革。遺憾的是,雖然台灣的IT產業國際聞名,政府卻無力藉此建立生產和消費端直接對話的平台,讓雙方都能獲得合理的回報。

儘管目前國內香蕉售價驚人,但非獨行獨市,從長遠來看,台灣香蕉行情還是會從公主變回灰姑娘,在國內香蕉出口大量萎縮(2014出口量僅4千公噸不及全盛期40多萬公噸的1%)之際,想要有所突破,除了穩定全年供應量、價格、品質外,還需突破傳統交易方式,建構新的行銷通路,農民不能因為老是因市場資訊不對稱,而淪為運銷商宰割的魚肉。

鑑於互聯網、物聯網等新科技興起,帶動新的行銷模式,台灣香蕉行銷也要跟上潮流,例如近來「天貓國際」採高於市價直接與國內農民契作,透過網購直接將收成的台農71號益全香米賣到中國大陸,受到農民歡迎,也開創了新的農產品行銷管道,儘管外界對此有不同解讀,但是對農民而言賣給誰不重要,賣什麼價格才是重點。

至於可能產生的買賣糾紛與政治風險,則有賴政府盡早建立糾紛仲裁、預警與風險管控機制才能趨吉避凶。除了稻米,國內其他具本土特色的優質農產品如香蕉、芒果等也可以藉由新科技方式,為台灣農業找到新出路。(作者為農經學者)

(中國時報)

※ 相關報導:

* 一根25元!香蕉高價空前 農糧署急復耕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291361

最近中部香蕉價格水漲船高,昨天產地每百公斤喊到7000元至7200元,已有商家標出一根香蕉25塊錢的空前高價,家庭主婦說,只有少吃或買比較便宜的二、三級品因應。



◆ 二林蔗農事件 融入鄉土教材
http://udn.com/news/story/7325/1288811

聯合報 記者林宛諭/二林報導 2015-11-03

日據時代台灣第一個農民運動二林蔗農事件今年90周年紀念,二林鎮農會總幹事蔡詩傑表示,不只在地人不能忘了這段歷史,當年的農民運動凸顯知識分子為農民發聲的精神,也提醒現今政治人物應有更好的農業政策照顧弱勢農民。

彰化縣二林國小內有二林蔗農事件史料館,收藏了許多二林蔗農事件文史資料及照片,二林國小教務主任陳世杰表示,學校將資料融入12月的人權教育月中做鄉土教材,讓學子也能知道農民運動的歷史。

台灣二林蔗農事件文化協會等單位10月31日與前天分別在台北及二林鎮舉辦學術研究研討會及歷史巡禮活動,邀請到當年發起人李應章醫師的女兒李玲虹等後代,從大陸回台灣參加研討會。

「第一憨種甘蔗給會社秤。」這句俗語說明了蔗農的弱勢,二林庶農事件即是發生在1924年到1925年間因庶農不滿「林本源製糖株式會社」收購甘蔗價格長期偏低,在地開業醫師李應章等人為農民發聲,李應章更成立「二林蔗農組合」為農民爭取權利,後來又衍生農民不讓會社雇工收甘蔗衝突,當時李應章等人還被警察逮捕入獄。

蔡詩傑也是參與者的後代,他的爺爺是「二林蔗農組合」的常任理事蔡淵騰,和理事長李應章是結拜兄弟,蔡詩傑說,這個農民運動也代表當時知識分子帶著農民反抗當權者與資本家的運動,直到今日更值得政治人物省思,如何維護弱勢農民的公平與正義,創造一個更有利農民生存的市場機制與良性循環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