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5-21

羅比尼專欄/第二波危機 山雨欲來

【經濟日報╱編譯莊雅婷、吳國卿】2010.05.20

市場正面臨潛在的第二階段金融危機,包括從英國到日本等高負債國家都可能變成債市「義勇軍」的目標,美國也可能成為受害者。

希臘、西班牙、葡萄牙、愛爾蘭和冰島等國的債市義勇軍(bond vigilantes)已經覺醒,如果各國赤字還是居高不下,他們很快也會在英國、日本甦醒,而在美國則很可能在未來三年出現。

從希臘、日本到美國的主權債務激增問題,最後將造成高通貨膨脹或政府違約。高政府債務將難以持續。

2008年金融海嘯造成的公共債務負擔,可能導致金融危機產生新變化。許多公共部門正進行大規模的再槓桿化(re-leveraging),有幾個國家預算赤字占國內生產毛額(GDP)比率高達10%。

歷史可能證明這場危機還未真正結束,實際上我們才走完第一階段,很可能還有第二階段的金融危機等著我們。今日我們民間部門的債務水準逐漸穩定,但公共部門的債務槓桿卻大幅升高,我最擔心的是主權債務的累積,遺憾的是,美國債券市場的義勇軍尚未覺醒。

但到最後,美國的財政問題將達到不容忽視的地步,且帶來極其嚴重的風險。未來若要迫使美國開獎控制債務,唯一方法將是債券市場出現對債務問題的強烈關切。

在歐元區面臨的危機上,歐元區在希臘財政危機後正面臨解體的威脅。在這種情況下,歐元區經濟發生二度衰退並非不可能。

歐盟的7,500億歐元(9,310億美元)救援方案,意在安撫市場,遏阻債市恐慌從希臘傳染到其他國家,但投資人仍然質疑政府是否有足夠堅定的決心執行必要的節約措施,以及有沒有能力解決棘手的問題。

就希臘而言,我們看到民眾暴動,有人橫死街頭,儘管有龐大的救援方案,公共債務與財政調整的規模大到我想希臘終究會違約,或重整債務;希臘甚至可能必須退出歐洲市場。

在另一方面,英國的新保守黨—自民黨聯合政府仍未經測試,隨著新政府周末的緊急預算案出爐,我們將更清楚看到情勢可能的發展,因為許多艱困的決定將牽涉到稅收、支出,以及聯合政府的立場是否夠堅定。

(作者Nouriel Roubini是紐約大學教授、有「末日博士」之稱/編譯莊雅婷、吳國卿)



◆ 德禁令爆大逃殺 歐元摔4年新低

【聯合報╱記者羅兩莎、編譯廖玉玲/綜合報導】2010.05.20

德國前天宣布,到明年三月底禁止無券放空十大金融機構股票和歐元區公債。這項措施旨在打擊投機,卻讓市場擔心德國政府將加強監管金融市場,拖累全球股市昨天重挫,歐元兌美元匯率再度改寫四年新低,國際油價跌至七個月低點。

昨天歐洲匯市一開盤,歐元兌美元匯率就暴跌逾百分之一點五,跌破一歐元兌一點二二美元大關,最低殺到一點二一四三;但昨晚歐元稍事反彈至一點二三美元。累計年初迄今歐元暴跌逾百分之十五。

大型外匯銀行主管說,德國總理梅克爾坦承,歐元正面臨嚴峻考驗,希望大家能共體時艱;市場解讀,歐元區可能還有一些未爆彈,進場狂殺歐元,導致歐元重挫,創下四年以來新低價。

銀行主管解釋,歐盟在祭出一兆美元救市方案後,握有歐元債券的各法人機構因普遍看空歐元,在市場利用避險工具放空歐元,達到避險目的;但德國祭出禁止放空令,「大家都無法避險,市場一時找不到宣洩管道,只好先砍歐元,造成歐元再度大跌。」

面臨歐元暴跌,德國金融監理局主管昨天表示,歐元正受攻擊。外商銀行主管則說,就技術面來看,這波歐元跌勢短期內恐無法就此打住,一定會先測試一點二美元價位,而且很快就會看到一點一五的低價;因為市場一定會過度反應,歐元一旦往下殺就會很激烈。

外銀主管解釋,在德國祭出禁止放空令後,市場氣氛就變得很詭異,「有類似金融海嘯雷曼兄弟破產時的感覺」,引發市場恐慌性賣壓。

※ 相關報導:

* 德國單打獨鬥 禁令恐成空包彈
http://udn.com/NEWS/WORLD/WOR2/5611840.shtml

分析師認為,如果美國也沒有回應,德國這紙禁令可能「毫無意義」。



◆ 美股防山崩 新「斷路」系統待命

【經濟日報╱編譯余曉惠/綜合外電】2010.05.20

為避免5月6日美股盤中暴跌近千點的歷史重演,美國證管會(SEC)18日宣布新的暫停交易機制,若標普500指數成分股在5分鐘內股價波動幅度超過10%,就會啟動斷路器,讓該股在全美暫停交易五分鐘。消息人士透露,新措施最快6月中旬開始實施。

美股6日盤中瞬間狂瀉近千點,創歷來最大單日跌點,為此主管機關已展開調查。

證管會主席夏比若(Mary Shapiro)說:「我們深信,各交易所不同的交易規則和習性,是造成6日市場失序加劇的原因。」也因此,必要時啟動統一的斷路系統,以便各交易所迅速因應市場的異常波動,十分重要。根據新規定,標普500指數成份股若在5分鐘內波動幅度逾10%,將在全美各大交易所暫停交易五分鐘。目前作法則是先觀察是異常波動的個股在哪個交易所交易,再視情況啟動斷路器。

證管會說,新機制讓市場有機會吸引新的交易,建立合理市場價格,以公平且有秩序的方式讓該股恢復交易。

SEC指出,這能為標普500指數的個股創造適用於各市場的統一標準,也能提高市場透明度、保護投資人,並讓各交易所暫停個股交易的決定更加一致。

新機制上路前會先有10天的建議期,再交由五位委員評估通過,之後會一路實施到12月10日,作為讓市場適應的「前導期」。不過,證管會並未說明何時實施,只說未來可能擴大適用對象,例如指數股票型基金(ETF)。

不過,各交易所仍將持續使用不同的規則,減緩部份股票的交易,例如紐約證交所(NYSE)就已決定沿用自家的阻斷系統,對象包括在該所掛牌的所有股票,而證管會的規範僅限標普500成份股。

SEC另表示,有意進一步檢視所謂的「自助機制」,也就是當某交易所認為完成交易指令的速度不夠快時,可以拒絕把指令發送到其他交易所。SEC認為,這種更改路徑的行為,是加劇6日股災的原因之一。

※ 相關報導:

* 道瓊6日閃電崩盤 六種可能
http://udn.com/NEWS/WORLD/WOR6/5612001.shtml

目前已排除交易員打錯交易單位字母的「胖手指」因素,以及電腦遭駭客入侵和恐怖攻擊,但仍未能歸結單一原因。



◆ 大陸物價上漲 「蒜你狠」後又「豆你玩」

中央社 2010.05.20

大陸繼大蒜價格猛漲超過豬肉後,成都市場黑豆價格近日離奇攀升,一度超過肉價。往年2、3元都賣不出去的黑豆,如今一斤9元多。

與台灣的台斤制不同,中國大陸的一斤是500公克。

大陸網民們給難以控制的五穀雜糧價格取了一個個特殊的名字,大蒜漲價叫「蒜你狠」,綠豆、紅豆、黑豆漲價被戲稱為「豆你玩」。

中新社報導,在成都市幾家菜市場,猛漲的黑豆價格不僅讓市民想不通箇中原因,就連多年從事雜糧批發的商家也覺得匪夷所思。

1位批發商說,黑豆價格亂得很,最貴的「大綠心」批發價每斤14元左右,1斤好黑豆批發價幾乎可以買2斤豬肉。

報導說,成都各大超市最貴的黑豆價格已經達到19.9元/斤。同樣的現象也出現在綠豆、黑米、紅豆等雜糧的價格上。一直默默無聞的黑米,價格從3月份的每斤3元多攀升至現在的9元左右。而紅豆價格比去年同期翻了整整1倍。

報導研判,近期有許多養生專家透過電視節目、報紙專欄透露「黑豆泡醋後食用,有補腎、明目、黑髮、美白、減肥等養生功效」的訊息後,一時之間民眾趨之若鶩。



◆ 陸房價若跌逾三成 恐金融危機

【聯合報╱記者賴錦宏/綜合報導】2010.05.20

大陸房地產界人士警告,若房價大跌三成以上,極有可能出現大批量的「斷供潮」,銀行業更將面臨房價持續下跌可能引發的還貸危機和信用風險,這將導致大陸的金融危機。

大陸中央到地方最近公布一系列抑壓房價政策,大陸資深房地產人士蔡鴻巖表示,中央這次調控旨在抑制房價過快上漲,而非打壓市場。但因房地產市場變數誘因極其複雜,行政或市場手段的調控歷史上從沒有拿捏到「恰如其分」最佳的狀態,不是過去的事與願違,房價不跌反漲。但這次難免有些矯枉過正。

蔡鴻巖認為,房地產雖然不健康,但終歸是支柱產業,即便真想要求他們退出市場,也應緩慢抽血,以保經濟全局平穩著陸順暢轉型。政府公布的一系列政策是不計後果,「過重的」調控手段在抑制了房價上漲的同時,極可能會帶來不僅是房產市場跌落。

他預測,若繼續公布新政對房價「下猛藥」,房地產下滑極有可能拖累經濟整體,前一段時期股市大盤行情即可見一般。銀行業將在未來二到三月後出現斷供。今年下半年,中國大陸將切實感受到金融危機的出現。

他還預言,若房價大跌,將成批量出現斷供潮。若斷供潮顯現,過不了一年,政府還會反方向支撐市場。

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表示,房地產作為支柱產業在去年「保八」中權重價值凸顯,新政公布的確造成房地產業萎靡。但是,「短期利益和長期發展之間的博弈,若地方政府靠賣地生活,銀行靠房地產貸款謀生,許多投資方的資金流入房地產,大陸經濟就會受到極大影響,最終只會房價越炒越高,產生房地產泡沫,引發例如美國的次貸危機」。

趙錫軍認為,最好的解決辦法是,「還沒有進入到危機和泡沫,趕緊剎車,讓還沒有流入房地產領域裡的資金流,分流到其他領域中去。這是為了長期的經濟健康發展,必須要短期內進行一定的控制」。

※ 相關報導:

* ECFA早收清單 至少300項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1/5611752.shtml

兩岸經濟協議(ECFA)最新工作層級磋商昨(19)日落幕,原本外傳我方有意提列的石化、機械恐遭排除於早收清單外,但據瞭解,石化中的聚丙烯(PP)至少會列入,早收清單項目應可保住300項。



◆ GDP衝兩位數 學者:數字藏隱憂

【聯合晚報╱記者吳孟庭/台北報導】2010.05.20

總統馬英九就職2周年演說時預告,今天下午主計處將公佈的2010首季經濟成長率 (GDP)將達兩位數,但學者指出,在好消息及亮麗數字背後有隱憂,提醒政府應注意首季高成長主因是去年基期低,且目前靠外銷支撐,仍須正視民間消費與政府支出表現不佳的問題。

主計處2月時預測首季GDP為9.24%,今天上修至10%以上,台經院研究六所所長楊家彥預期,原本主計處預估第二季6.05%,也可能上修至近7%,因為第二季出口表現淡季不淡,然而漂亮數字背後來自去年上半年景氣谷底導致基期低。

推動公共支出有趨緩現象

GDP(也稱國內生產毛額)的組成是由民間消費、民間投資、政府支出加上外銷出口後扣掉進口值換算百分比而成,楊家彥說,除了基期外,目前幾乎是由外銷部份帶動投資,進而支撐台灣經濟成長力道,但在民間消費與政府支出上就顯得力道薄弱。

台經院上月曾發布預測,顯示民間消費皆維持在2~3%左右,他表示,民間消費數字不漂亮是因為薪資漲不動以及龐大失業人口尚未消化,但預期在出口帶動投資下,國內人力回補力道越趨明顯,多少對紓緩失業率有幫助。

值得注意的是,據主計處資料顯示,民間消費表現還比政府支出大,顯示在當前台灣政府財政赤字下,推動公共支出有趨緩的現象。楊家彥建議,在資源有限下,政府調整台灣產業結構可從法規上的調整或鬆綁著手,彌平產業發展障礙,對中長期台灣產業的競爭力才有幫助,不一定要靠撒錢。

※ 相關報導:

* 銀行過剩資金 導入愛台建設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2/5611268.shtml

金管會主委陳裕璋昨天說,配合總統馬英九的「黃金十年」,協助金融業建立創新的融資平台,把銀行過剩資金導入愛台12項建設或服務業等產業上,提高銀行獲利。



◆ 周行一:找對的人,做對的事

【聯合報╱周行一】2010.05.20

中華民國就要慶祝百年生日了,馬英九先生真是個非常幸運的人,在百年歷史的轉折時刻擔任國家元首。第一個百年是個動盪頻仍的時代,從開國到1950年代,打仗的時期比停戰的時間還要長許多,1960年到2008年間,戰爭的陰影就像揮之不去的夢魘壓在國人心中,馬先生擔任總統的最近兩年,我們才真正感覺到和平觸手可及,這是馬總統任職兩周年最大的成就,也代表了中華民國永續發展的希望。

經濟發展一向是中華民國賴以生存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它帶來外國人對台灣小島的尊敬、提供了購買國防武器的金錢,因此維繫了幾十年脆弱的台海和平,也奠定了台灣永續發展的基礎,更孕育出了特殊的文化,讓台灣人有充分自豪的理由。

馬總統的永續發展思維其實非常簡單:擴大兩岸交流,讓台商在大陸生根壯大,變成影響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台商愈有錢,台灣的經濟發展就愈好;兩岸交流愈正常,台灣愈幫助大陸往好的方向發展,台海就愈不會有戰爭,台灣上空就不會再有戰爭的陰霾。

所以兩岸通航、相互投資、通商、人力的交流是必然過程,簽訂ECFA是達成交流必要手段。ECFA提供兩岸交流的規範架構,讓交流能循序漸進,在ECFA 平台上台陸雙方可以因勢調整,創造出繼續邁進的機會。但是台灣島內的反對力量強勁,如果馬政府的思維無法貫徹,ECFA反而可能弄巧成拙,因此馬總統未來兩年的最大挑戰,就是贏得多數台灣民眾的認同,堅定勇敢的實踐國家永續發展的思維。

馬先生最大的資產就是操守,但這不足以讓他成為創造歷史的領導人;ECFA會同時帶來機會與問題,有些民眾甚至疑慮,ECFA是否會影響到大家珍惜的自由民主的生活方式,對於這種強烈的不確定性,百姓要的不是確定的答案,而是可以信賴的領導人,馬總統必須讓人民相信,他有堅強的肩膀可以被百姓依靠,在兩岸未來發展的波濤中,他能堅定不移的掌舵,不計生死或個人毀譽,保持兩岸和平發展,唯有這樣,大家才會跟隨他的領導。

所以馬總統在就職兩周年之際,最急迫的就是要成為大家心中足以託付的領導人。除了有永續和平發展的願景,馬總統必須要做到下列幾件事:

一、組成有效的溝通團隊,讓民眾感受到施政成果,同時用心瞭解百姓的疑慮;

二、馬總統要能掌控全局,尤其在立法院是執政黨占多數的情況下,實在不應當發生黨籍立委不能支持總統施政方向,或是朝令夕改的情形,馬總統在這方面是最需要展現領導能力的;

三、總統必須要挺內閣官員,創造出他們能成功的工作環境,經常改組的內閣會減低民眾對政府的信心,也會降低官員勇於任事的意願。

四、擇善固執,相信人民會選擇勇於擔當、不計個人權位的總統,不要有捨我其誰的心態,反而要有樹立典範的決心。

人對了,事情就對了,領導人的工作就是找到對的人來做對的事,同時鼓勵、保護這些對的人,絕大多數人都同意馬總統是好人,但他必須要讓百姓相信他也是對的人。

(作者為政治大學財務管理系所教授)



◆ 短 評-為30%換腦袋吧

【本報訊】2010-05-20 中國時報

馬總統宣布的六大願景,其中包括節能減碳,台灣將向聯合國具體承諾二○二 ○台灣的排碳量,將減少三○%。這個承諾,棒透了,而新的財經團隊,也該為這個承諾換個腦袋。

過去,政府對減碳問題,總是閃爍其詞,不給個具體承諾,所憂者就是影響經濟成長。因此,不時以我國非聯合國會員國、非京都議定書簽訂國… 等理由閃躲。但事實上,未來「碳權貿易障礙」產生後,我國出口勢必受影響,特別是輸往先進國家的產品,受到的影響特別大。這點,民間企業早看出,該做的減碳、碳足跡,都早在做了。

只有政府在當鴕鳥,連要分十年逐步實施的能源稅都被卡死。政府主推的重大投資案,還是看到國光石化、六輕五期、大煉鋼廠等溫室氣體排放量大的案件。官員腦中,所謂的經濟成長、產業發展,還是那種一望無際的工業區、廠廠相連到天邊的模式。

不過,在有一個減碳三○%的目標,而且是向聯合國具體承諾後,官員是該換個腦袋了。喊了十多年的知識經濟,不是搞大工業區、大廠就可以做成的吧?要比大型,台灣怎麼樣也比不上大陸吧?而且,以台灣這種資源缺乏的國家,搞這種大量進口原料,加工後再出口,賺取中間微薄利潤,但卻把所有汙染留在國內的產業,顯然不划算。

捨了這些,還是那些?很多,不是每個國家都是靠廠廠相連到天邊而富裕。觀光、服務、文創、行銷、品牌…,台灣是該走不同以往的路了。黃金十年,不該是由更多的填海造陸工業區、更多的廠房打造的吧!

※ 相關報導:

各國印鈔還債 巴菲特:看空所有貨幣

20 則留言:

fsj 提到...

慌!美股又山崩 台股土石流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0.05.21

歐債危機又發威 歐股也全面下跌

暗潮洶湧的歐盟債務危機20日再度發威,投資人強烈意識到危機可能擴散至全球、阻撓美國經濟復甦,信心潰散;再加上數據顯示美失業問題依舊,道瓊指數重挫,逼近萬點大關,歐洲股市也全面下跌,並拖累原油等商品價格。

道瓊大跌376點 萬點差一點失守

道瓊指數下跌376.36點或3.6%、以10068.01點作收,創去年2月以來最大單日跌點,距離萬點防線不到100點。

最近幾個星期,由希臘引發的歐盟債務危機議題始終存在於金融市場、揮之不去,對股匯市行情的影響時好時壞,威力也大小不一;投資人20日似乎突然驚覺到危機力道巨大無比,擔心光是靠歐盟國家力量不足以解決問題,將拖累全球經濟,華爾街股市重挫,三大指數跌幅都在4%左右。

用以衡量投資人對股市前景不安程度的「波動指數」(VIX )一度大幅攀升31.3%至46.37,創一年多來最高盤中紀錄,收盤時稍微回降到45.79。

除了歐盟危機議題發威,若干與美國相關的經濟數據透露負面訊息讓跌勢雪上加霜。美國上周首度申請失業保險金人數意外增加2萬5000人,為4月初以來首見上升,顯示就業市場並不如此前預期那樣穩定好轉;此外,工商協進會4月份經濟領先指標意外下降、費城聯邦準備銀行公布大西洋中部地區5月份製造業指數不如預期,也都顯示美經濟堪憂。

在歐盟危機議題發酵下,史坦普500指數下跌43.46點或3.9%,達1071.59點;那斯達克指數下跌94.36點或4.11%、以2204.01 點作收。歐洲股市也未能倖免於難,英國FRSE100指數下跌1.6%、德國DAX下跌2%、法國CAC40下跌2.3%。

※ 相關報導:

* 信心危機升高 市場美元大缺
http://udn.com/NEWS/WORLD/WOR2/5614814.shtml



◆ 金改案 美參院59:39 過關!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0.05.21

美國參院20日以59票對39票通過歐巴馬總統推動的金融改革法案。這項1930年代經濟大蕭條以來最大規模的金改案將影響美國各階層民眾,包括華爾街的執行長、第一次購屋者、交易員和小鎮貸款業者。

該法案必須和眾院去年12月通過的法案統一。眾院金融委員會主席佛朗克說,預期兩院協商人員不會有太多意見不同的地方,預料歐巴馬將可在7月4日前簽署法案。

20日稍早,參院以60票對40票通過終止辯論後,歐巴馬召開記者會。他表示,修法是鑑於華爾街投資銀行在金融風暴時幾乎崩潰,而且需要政府巨額紓困,「我們的目標不是懲罰銀行,而是保護更大的經濟和美國人民免受過去幾年看到的震盪」。歐巴馬說,金融業以大量說客、花大錢做廣告試圖阻止新法。

該法案設定新方法來觀察金融體系的風險,而且清算經營不善的大型金融公司較容易。新法為導致金融危機的複雜證券設下新規定,並成立新的保護消費者機構。

歐巴馬宣布:「我們將很快會有歷來最強力的保護消費者條款」,涵蓋包括信用卡、學生貸款、房貸等。

法案將對最大型、關係最複雜的銀行設立新限制,同時對即使是最簡單的房屋貸款,都會要求申貸民眾出示還款能力的證明。



◆ 就業情勢不佳拖累 民間消費估僅增1.99%

【經濟日報╱記者徐碧華/台北報導】2010.05.21

外需高成長,帶不動內需。今年第一季工業成長高達35.49%,服務業成長只有6%。

行政院主計處預測今年就業情勢不易顯著改善,薪資增幅受限,所得因素壓抑民間消費成長,預測民間消費成長率只有1.99%。

馬英九的「633」夢幻數字僅達成了一個,即平均每年經濟成長率6%,但第二個數字可難為了,失業率要降到3%以下不容易。不僅新任經建會主委劉憶如提到結構性失業是個嚴峻問題,行政院主計處第三局局長蔡鴻坤也表示,預期今年的經濟規模會超過金融海嘯前,但就業人數就是回不到當時水準。

蔡鴻坤表示,第一季上市櫃公司獲利良好,稅後淨利高達3,473億元,去年第一季才20億元。因此,股價也回升。高價商品買氣已見增溫,第一季自用小客車新車掛牌數較去年同季上升10.94%。

但整體來看,第一季民間消費只成長3.04%,未跟著出口成長等回升。全年民間消費預測也只成長1.99%。

近年來,國內一直在討論「為何薪資沒跟上經濟成長?」「勞工為何無法分享經濟成長成果?」這樣的議題今年更具爭議,因為今年經濟成長已遠超乎預期,但薪資仍在辛苦追趕物價上漲率。

蔡鴻坤說,就業加薪資合計的所得因素沒有提高,民間消費很難上得來。



◆ 農產品行銷-在濁水溪以南打造亞洲綠色廚房

【邱莉玲】2010-05-21 工商時報

拿萵苣當盾牌、醬油當短刀,台灣搶攻國際市場又多了一項農業武器!

這些年濁水溪以南的農業縣市積極推展國際行銷,帶頭衝的正是雲林縣政府。雲林縣政府農業處處長呂政璋表示,繼使出萵苣、烏魚子攻勢,立足日本市場,讓澳門幾乎所有飯店都用雲林的醬油之後,5月黑金剛花生再打進韓國樂天超市,預計中秋時節雲林農特產也將進駐上海City Shop開店中店。

「雲林國際行銷的目標是要做亞洲的綠色廚房。」原本在中國從事台灣水果貿易的呂政璋,回台後進入雲林縣府的第一件事,就是擬定以亞洲市場為主的國際行銷策略,尤其鎖定日、韓,這2國具高價購買力但民族性也高的市場,日本又是台灣農產品出口最大國。

目前雲林的農林漁牧總產值約590億元,其中農特產品產值居各縣市之最,從2008年起便以台灣的農業首都在亞洲各國參展,逐步提高國際能見度和銷售量,去年再用西螺大橋意象設計「雲林物產館」出擊,國內試行6個月創造千萬元業績後,今年開始在各國食品展和兩岸市場複製這個行銷模式,國內主要循高鐵、捷運、百貨公司設8個館,中國預計在上海連鎖店City Shop開設5個店中店,未來還有移植到北京、新加坡的計畫。

不要小看參展行銷,呂學璋形容這是小兵立大功,一年花費7、8百萬元,這2年卻為雲林創造10億元外銷額。雲林在今年3月的日本食品展、 5月的韓國食品展接獲訂單,都比去年多1倍以上,光是萵苣一年輸日就有200個貨櫃,逐步從殺價競爭的中國手裡收復日本市場。

贏的關鍵就在,雲林農特產品針對日韓高價市場訴求安全履歷,對台灣內需市場也不例外。進一步,雲林自這個月嘗試支撐價格的新法,將農特產品用文創手法包裝,與學學文創的一口一口學食堂合作,以好食料理切入,嘗試販賣五感體驗的飲食文化美學,未來大可複製到其他國家、餐飲通路。

農產品產期不穩定,要維持價格談何容易。經常不是生產過剩,價賤傷農;就是生產不足,價高惹民怨,加上近年溫室效應更讓產銷失衡,就像眼前在淡季、平價的5月竟出現蒜價漲逾1倍的現象,雲林農業處於是針對氣候議題,這2、3年補助3億元讓農民大量蓋溫室、冷藏庫,建構安全的生產環境,讓農特產品可以源源賣進市場。



◆ 淡季提早來 蛋價幾破盤

【聯合晚報╱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2010.05.21

雞蛋因為生產過剩、市場買氣降低,今年消費淡季提早一個月來臨,目前雞蛋批發價格每台斤23.5元,創下過去三年來,同期新低點,幾近破盤。農委會今天宣布,即日起啟動調節措施,協調養雞團體依序淘汰老母雞,並警告此時雞蛋若不減產,端午過後,蛋價會更便宜,嚴重衝擊蛋農生計。

即使雞蛋批發價跌到谷底,但在零售市場,天雞蛋一台斤仍要價30元左右,婆婆媽媽們依舊「買不到便宜雞蛋」。農委會表示,已展開蒐集資訊一旦發現盤商聯合壟斷,將正式行文,請公平會依法介入調查。

農委會畜牧處科長江文全表示,每年端午節過後到暑假結束,是雞蛋消費淡季,但今年蛋價異常波動,從過年後便一路低迷,清明節前後一度回穩,批發價每台斤雞蛋可賣26.5元,但沒多久又開始一路狂跌,目前批發價每台斤23.5元,創下三年來同期新低點,價格幾乎破盤,接近生產成本,宣告雞蛋消費淡季,提前一個月來臨。

江文全分析,老母雞淘汰少,雞蛋生產過多,是量多價跌的主因。常規一天雞蛋供應量約8萬5000箱至8萬7000箱,但目前生產量多5%,一天供應9萬箱;加上蛋農正常每月應淘汰80至100萬隻老母雞,但上個月僅淘汰74萬隻雞。

農委會即日起,協調養雞團體啟動產銷調節措施,並警告蛋農,雞蛋若立刻減產,至少可穩住目前價格,否則端午節後,市場買氣弱,蛋價會更低迷。

fsj 提到...

中國新視野-中國經濟的一窩蜂危機

【李書良】2010-05-22 工商時報

在中國大陸做生意稍久的人都知道,有時候不是你的產品好不好,而是看是否迎合中國政府的需要。於是,相較於煤炭、電解鋁等高耗能、高污染行業屢被大陸官方舉黃牌警告,節能環保當道的今天,電動汽車充電站意外成為中外業者與大陸地方政府的投資新寵兒。

由於看好電動車充電站的商機,大陸民營業者以及外資巨頭不約而同地投入建設。上海證券報報導提到,對於充電站的建設,中外業者都在投石問路,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一些大陸企業,譬如受到「股神」巴菲特加持的比亞迪、許繼電氣之外,安費諾、西門子、金米勒等外資公司都已經進行開發或投資充電站的建設。

以德國企業金米勒來說,該公司非常看好中國大陸的電動車充電站市場,雖然目前大陸的國家技術標準還未公佈,但金米勒已經開始研發相關產品,其樣機已在試驗階段,很快就會投入市場。

大陸本土業者的動作同樣不慢。浙江民營企業得康電池公司副總經理邵國華表示,他們從電動自行車充電站起步,目前已經將觸手伸向電動汽車充電站。

對於充電站的市場「錢」景,業內人士提出分析,若1個充電站的平均投資為300萬元人民幣(下同),1個充電樁造價約為2.5萬元,以此計算,充電站10年內所累計的基本投資將突破1,000億元,充電站產業可達到250至300億元。

不過這個算法被認為還算保守,因為根據中國發改委、科技部發布的新能源汽車的規劃要求,到2020年,中國大陸新能源汽車的比例占全部汽車的二分之一,約為6,500萬輛。以此規模來看大陸的充電站產業,想像空間巨大,也因此中外各家業者要不落人後,搶先卡位。

其實,因為潛力巨大,就連大陸各地方政府也對充電站趨之若騖,紛紛掀起興建充電站熱。根據大陸媒體調查,僅今年5月份以來,就有山東、天津、福建泉州、浙江杭州、紹興、廣西柳州……從沿海到內陸各地,宣佈進入電動車充電站建設的省市,接近10個之多。

以打造濱海新區聞名的天津市,今年5月底將興建首批100個電動汽車充電柱。到7月中旬,這些充電柱就可投入使用。

浙江省同樣動作迅速,充電站建設也在全省範圍內大規模進行。日前,杭州市政府與浙江省電力公司在電動車充電設施建設方面簽訂戰略協議,今年浙江省將建設6座充電站和500個充電柱。

不過,這種地方政府與企業一頭栽進充電站建設的狂熱,看在中國政府眼中,卻是一則以喜,一則以憂。中國政府擔憂的原因很容易理解,因為按照過去諸多歷史經驗,只要類似這樣的狂熱一開始,在市場競爭與地方政府互相攀比的效應下,該產業馬上就會出現過度投入、殺價競爭,甚至整個市場被做爛的情況。

最近的例子之一,是內蒙古的風電建設。當時的風力發電被視為是值得期待與推廣的新興環保行業,同樣受到地方政府歡迎。那時經濟不發達的內蒙古被視為是發展風電的最佳場所,一群人一窩蜂的前進蒙古大草原,結果是把整個市場做爛,大陸風電業一時元氣大損。

對於這次的充電站熱情,大陸也不乏有識之士提出建言,如全國乘用車聯合會副秘書長崔東樹,提醒各界應該僅慎看待充電站的投資熱。

他說:「充電站的建設已經如火如荼,各方都在跑馬圈地,搶佔資源,但是目前已真正建設好充電站的各大城市中,真正來充電的車輛還是沒幾輛。」



◆ 社論-台灣經濟過度依賴三角貿易的隱憂

【本報訊】2010-05-22 工商時報

行政院主計處日前公布台灣經濟概況,看到這些數據讓人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今年經濟有機會回升至6%以上,終於遠離世紀金融海嘯的陰霾;憂的是台灣近年經濟成長來自三角貿易的貢獻愈來愈大,令人擔心。

依主計處這份最新的報告可以發現,台灣第一季經濟成長率高達13.3%創下近31年最高,比2月的預測高出4個百分點,而全年的經濟成長預測數,也由4.72%大幅上修至6.14%。包括府院高層看到這樣的資料都欣喜不已。持平而論,經濟成長率有這種水準的表現,是該高興一下,但在欣喜之餘,政府更應深入經濟指標的核心,去發掘台灣今天總體經濟所面臨的深層問題。

依主計處所公布的統計,今年第一季經濟成長所以會大幅修正,對外貿易表現優於預期是重要原因。此處所講對外貿易除了指商品出口大幅成長外,服務貿易裡的三角貿易淨收入(三角貿易收入減支出)較去年同季巨增一倍更是重要原因。事實上,台灣的三角貿易淨收入已由2001年的68億美元倍增至 2007年的158億美元,去年雖受金融海嘯衝擊,但仍有132億美元的水準,今年首季又呈倍數升高。以這一情勢研判,三角貿易長期走高,已成必然趨勢。

所謂三角貿易是指「國內接單、海外生產出貨」的貿易型態,早年並不盛行,惟近年隨著中國崛起,各國生產線絡繹移往中國大陸,使得三角貿易日趨普遍,其中台灣因有地利之便,外移情況尤為明顯。2000年台灣製造業的「國內接單,海外生產」比率僅13%,最近已升逾50%。隨著這些年生產線外移,如今許多國內大企業已紛紛轉型為運籌中心。

大企業成了運籌中心,對台灣經濟究竟有何影響?從收入來看,大企業雖移走了生產線,但透過接單運籌,依舊能創造可觀的三角貿易收入。依據 2006年的工商普查結果,台灣製造業的三角貿易收入占營收的比重已達25.2%,其中電腦、電子產品製造業更高達70.7%,顯示三角貿易已成為主導國內經濟成長的重要動能。

如此看來,台灣因生產線外移,在商品出口失去的收入,經由三角貿易收入又補了回來。三角貿易雖可彌補因產業外移所失去的GDP,但是若從就業面來看,情況就沒有這麼樂觀了。因為生產線外移所失去的工作機會,並不可能經由三角貿易補回來。一般而言,企業一旦成了運籌中心或營運總部,是創造不了多少就業機會的,依主計處統計,鴻海、華碩、佳世達、廣達、仁寶這五家大企業2006年在國內總共僱用了2萬3千人,相較於國內企業總僱用人數637萬人,顯得微不足道。

由此可知,運籌中心-海外生產-三角貿易這樣的發展型態,勢將衍生出許多總體經濟問題。短期而言,運籌中心-海外生產-三角貿易的發展型態雖有助於GDP的成長,但長期而言,隨著就業不足、所得停滯,終將影響民眾消費的意願,而一旦占GDP達六成的民間消費起不來,台灣經濟又豈能維持長期穩定的成長?

其實,不待來年,近幾年隨著海外生產、三角貿易走高,其負面效應已漸顯現,包括結構性失業、財富集中、民間消費停滯等病灶都已露端倪,例如:五等分位家庭所得差距十年間已由6.5倍升至7.7倍,幸賴政府發放各式津貼才得以讓所得差距維持在6.0倍的水準;而民間消費近五年平均年增率竟只有1.3%,比起十年前5%到6%的高成長,已有天壤之別。至於結構性失業、隱藏性失業之高,更已非十年前所可比擬。

經建會主委劉憶如日前走馬上任時表示:「總體經濟的目標除了追求經濟成長之外,也應該追求就業的增加、物價的穩定及所得分配的均衡。」我們認為這是極正確的看法,因為GDP想維持長期穩定成長,便不能忽略分配的問題。從1930年美國大蕭條的經驗可以明白,一個失衡的分配終將導致經濟停滯甚至陷入衰退、蕭條的困境,過去如此,未來當然不會例外。

三角貿易推升了當前台灣的經濟成長,但也推升了台灣所得分配、結構性失業及長期經濟成長的隱憂,這個事實明確擺在眼前。我們希望馬政府在欣喜於經濟成長率達到「六三三」的承諾之際,更應朝乾夕惕,正視三角貿易所潛藏的長期經濟失衡問題。

fsj 提到...

勿輕忽大陸金融風險

【經濟日報╱社論】2010.05.22

政府在制定黃金十年的經濟發展計畫,必須考量大陸升值、升息議題對台灣經濟與金融穩定的影響。台灣對大陸貿易與直接投資關係相當密切,兩地股市的連動亦日益增溫;過去台灣加權指數與上海綜合指數相關係數約為七成,最近二年以來,兩者關係逼近九成。再者,2009年大陸股市全年上漲約八成,台灣股市亦有約當的表現;然而今年初迄今,上海綜合指數下跌21.2%、台灣加權指數下跌11.6%,名列亞太股市表現最差的兩個市場。

為達到高度經濟成長,中國大陸一直維持人民幣低估與寬鬆的貨幣政策;甚且在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時,設定經濟成長率保八的目標,推出人民幣4兆元的經濟振興方案,鼓勵銀行加速發放貸款,支援經濟增長。2009年新增貸款規模居然達到通常年份規模的二倍(約人民幣10兆元),且今年上半年仍然持續擴張中;同時外匯存底累積達到近2.4兆美元(占全球30%以上),加以貨幣基數與貨幣乘數拉動貨幣供給的大幅增加,導致人民幣有升值、升息的壓力。

有關人民幣升值議題,大陸流行的觀點是1985年日圓因廣場協議而在短期內大幅升值,嚴重影響了日本出口部門甚至整個經濟的競爭力,造成日本長達十年以上的經濟失落。據此大陸普遍認為,中國應堅決抵制美國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壓力,避免重蹈日本在20多年前走過的老路。

然而,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和資產泡沫,才是導致日本經濟停滯的根本原因。日本政府因擔心日圓升值帶來的經濟緊縮效應太大,試圖通過減息降低影響,在升值的同時採取越來越寬鬆的貨幣政策,造成資產價格泡沫極快速地膨脹。直到1989年中日本央行才被迫開始提高利率,貼現率從2.5%上升到6%,終於戳破了資產價格泡沫,使得企業、住戶和金融機構的資產負債表嚴重惡化。中國經濟狀況與當時的日本類似,例如:龐大的外部經濟失衡、過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嚴重的資產泡沫,如果現在拒絕讓人民幣升值或升息,其實就在走日本的老路。

雖然中國為了控管資產泡沫的現象,在4月份陸續推出抑制房價上漲的措施,但成效有待觀察。倒是大陸地產股股價大幅下跌,連帶提供資金的金融股亦隨之下滑,顯示大陸所隱含的金融風險。

中國金融隱憂還包含地方政府債務問題,自然壓抑動用升息政策的勇氣。為達成國家設定的經濟目標,各級地方政府透過近8,000家性質不同的地方融資平台,大採擴張性建設,包括基本建設與涉入房地產開發,其債務總額在去年一年大幅成長,至今可能已累積到人民幣11兆元。未來一旦資產泡沫破滅,將導致銀行呆帳大幅上升,使得地方政府的隱藏性巨額債務成為金融風險的製造者。

大陸為維持高度經濟成長,應會儘量延緩升值時機,或放寬匯率波動區間採緩步升值的策略,並努力隱藏通膨所帶來的升息壓力,這些舉動將使金融穩定受到挑戰;加上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延燒,人民幣兌歐元升值,貿易順差下降,也將延緩人民幣升值的時機。再者,美國、歐元區的量化貨幣寬鬆政策退場遲緩,過度流動性資金將襲擊全亞洲,埋下總體金融風險的種子。上述趨勢將加大短期資產泡沫,通膨壓力隨之而來,這就是亞洲與中國正面臨的金融系統風險。

追根究柢,金融不穩定的病因主要是貨幣政策、匯率政策長期淪為經濟成長的附屬品,日本經濟長期的失落與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皆是血淋淋實例,台灣必須有所警惕。再者,中國金融風險之大,政府必須審慎面對。



◆ 貧富差距大 陸恐引發動亂

【聯合報╱記者汪莉絹/綜合報導】2010.05.22

中共官方媒體新華社近日發文指出,中國的基尼係數已從改革開放初期的零點二八上升到二○○七年的零點四八,這兩年又不斷攀升,實際已超越零點五的警戒線,若不採取行動解決,可能會引發社會動亂。

基尼係數是國際社會用以衡量一國收入分配公平的標準,一般認為,超過零點四,表明財富已過度集中於少數人,該國社會於可能發生動亂的「危險」狀態。中國大陸基尼係數,則已實際已超過零點五,是十分嚴重的信號。

新華社文章指出,二○○八年按匯率計算,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居世界第三位。但長期積累形成的收入分配四大失衡,導致中國消費開支對GDP的貢獻率呈下降趨勢,而內需和消費不振又直接造成中國過分依賴外部市場,降低中國經濟安全性和長遠發展的潛力,甚至影響社會穩定。

文章指出,中國收入分配失衡的表現,包括政府積累財富的比重愈來愈大,而個人收入占比越來越小。根據大陸人民銀行的統計資料,大陸「政府存款」專案的資金額從一九九九年的一千七百八十五億元,一路上升到二○○八年的一兆六千九百六十三億八千四百萬元,猛增九點五倍,但民眾勞動報酬和居民儲蓄所占的份額越來越萎縮。

表面看來中國的儲蓄率很高,但其中真正屬於民眾的儲蓄占比並不高。據中國人民銀行統計,二○○七年中國企業儲蓄占國民收入的比重從十前的百分之十二上升到百分之二十三,而家庭儲蓄所占比重卻一直徘徊在百分之二十左右。

其次,中國的財富愈來愈向少數人集中,而工農基層民眾收入偏低。財富越多地向管理層集中,而廣大職工卻沒有相應提高收入和福利。

據統計,中國現有中央企業一百五十五家,管理層年薪動輒數十萬、數百萬甚至上千萬人民幣,而大多數員工月工資一兩千元,差距懸殊。

文章指出,中國百分之一的家庭,掌握全國百分之四十一點四的財富,財富集中度遠遠超過美國等其他國家,已經成為全球兩極分化最嚴重的國家。

隨著中國國貧富差距不斷擴大,社會矛盾愈加尖銳,也帶來經濟風險,同時,還將造成民眾的嚴重不滿和社會秩序的震盪不穩,急需採取措施從根源施治。

※ 相關報導:

* Gini coefficient
http://zh.wikipedia.org/zh-hant/%E5%9F%BA%E5%B0%BC%E7%B3%BB%E6%95%B0

通常把0.4作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線」,超過這條"警戒線"時,貧富兩極的分化較為容易引起社會階層的對立從而導致社會動盪。

fsj 提到...

財經漫遊-競爭力沒報告的事

【沈雲驄】 2010-05-22 中國時報

台灣,波蘭,希臘,義大利。這四個國家,有什麼共同點?

在剛剛公布的瑞士洛桑管理學院〈世界競爭力報告〉中,他們都是名次跳升最多的國家。台灣從二十三跳到第八,就不用說了;波蘭從四十四,升了十二名,爬到第三十二;義大利去年排第五十,這次一口氣跳了十級,排名四十;至於希臘,你一定以為很慘,錯了,排名硬是從第五十二名,上升到第四十六。

希臘不是債臺高築,正在火燒屁股?義大利不也是赤字嚴重,經濟成長乏力?波蘭股市前年還突破六萬七千點的歷史新高,不到一年就豬羊變色,去年還一度摔掉三分之二。雖然下半年漸漸回漲,但距離高點仍然遙遠,疲弱的歐洲也正拖累著這個國家,競爭力,好在哪?

相反的,兩年來經濟成長數據相對漂亮,感覺上競爭力不錯的金磚四國,在這報告中的表現卻遜色得多。中國與巴西只進步兩名;印度倒退一名,俄羅斯更倒退兩名。怎會這樣?

原因很多。首先,是時間差。我們對一個國家表現好壞的印象,往往跟最新的情勢有關,但這份報告所調查的,是前一年的表現。例如希臘,國際管理學院自己也說,等著看明年所公布的報告,希臘的成績應該不會太好。

其次,我們平常對一個國家表現好壞的印象,往往來自少數幾個指標,如經濟成長率的高低、失業率的好壞、政治動盪等。但這份報告所得出的名次,是來自四大類、二十小項、高達三百多個指標,其中大部分指標我們平常不太關心,但卻與一個國家的競爭力高低有關。再加上,任何單一指標的好壞固然不能說不重要,但其實對整體排名的影響是很有限的。

何況,還要跟別的國家比較。你好,別的國家更好,你的排名照樣後退;你差,別人更差,你的名次還是能上升。例如巴西,其實總體得分跟去年差不多,之所以名次可以進步,是拜鄰國祕魯的退步所賜。

國際管理學院說,這份報告其實是要給三種人仔細看的。第一,給企業主管,讓他們決定要在哪投資、在哪設廠;第二,給政府,作為決策時的參考,看看別人成功在哪裡,自己該加強什麼;第三,給學術界研究,看看國家與企業該怎樣才能脫穎而出。

哪個國家與企業不想脫穎而出呢?這就是為什麼,這份報告每年公布後都會引廣泛討論。成績好的,政府喜形於色,例如今年的台灣與馬來西亞,儘管有在野黨扯後腿,但總是件可拿來激勵人心的事。倒是那些成績爛的,通常會當做世界上沒這份報告,就像排名殿後的委內瑞拉,該國報紙與官員,提也不願提。

不願提這份報告,不願正視自己國家的競爭力,當然不對。但是過度看重這份報告,過度沉迷於競爭力的排名競賽,也不是政府該做的事情。

首先,在這份報告上排名的高低,絕不是一個國家競爭力的保證。去年這時候,這份報告的創始人、洛桑大學教授葛瑞利,還稱讚美國是「全球最具競爭力」的國家,丹麥是「最有條件對抗危機」的國家。現在呢?美國被兩個亞洲小島打敗;丹麥更一口氣掉了八名,從第五名摔到第十三名去。

其次,只看排名,不問內容,將無法督促政府面對真正問題。遠的不說,最近讓歐洲很難看的豬玀四國中,除葡萄牙的排名稍微退步,義大利、希臘、西班牙全都大「進步」。實際上呢?赤字依然嚴重,負債越墊越高,人民嚴重焦慮。排名好看,卻沒有解決半點問題。

更重要的是,這份報告的初衷,是希望能幫助讓我們理解一個國家如何利用整體的資源與競爭條件,來提升人民生活上的繁榮。問題是──套用英國學者提姆.傑克森的話──我們需要的,是什麼樣的繁榮?有些國家需要的,是擺脫沒水沒電生活的繁榮,但對於那些已經有了水電很多年、此刻正遭受貧富差距不斷拉大,或是生態無法恢復之苦的國家,需要的是卻另一種更平衡與心安的繁榮。

不平衡,不心安,不正是此刻很多國家的人民,在看這份競爭力報告時的感受嗎?(作者為早安財經出版社發行人)



◆ 經濟學家警告:雙底衰退是可能的

【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美聯社柏林二十一日電】2010.05.22

全球金融市場如今都烏雲密布,愈來愈多人斷言歐洲債務危機將重創全球成長,甚至讓好不容易才擺脫的衰退再現江湖。

以提振民眾信心為己任的政府官員大都淡化威脅的風險,但很多經濟學家警告,眾所擔憂的「雙底」 (double-dip) 衰退可能會從歐洲蔓延開來。

希臘幾近債務違約與德國幾個星期的躊躇,已掀起石油、黃金等商品市場的驚濤駭浪,需求與信心的萎縮持續重擊全球股市,不論是加州或太平洋彼岸的南韓民眾,現在都得為他們持續縮水的儲蓄提心吊膽。

2007年時,經過包裝的次級房貸與龐大壞帳結合,剛開始侵蝕銀行與避險基金的根基,但到了2008年初,整個金融體系已迅速崩解。

這回的問題出在全球銀行業都擁有龐大部位的主權債券,這些有如是政府借據的債券價值,幾個月來一直在下滑。華頓商學院勞德研究所所長基林說,歐洲經濟的龐大規模是個重要因素,「如果歐洲需求下沈,全球成長都會被拖累」。

ConvergEx集團的首席市場策略師柯拉斯說:「單是歐洲經濟落後,未必會拖累世界經濟陷入衰退,但歐洲經濟若無法安定其貨幣與資本市場,則勢必會把全球經濟重新推落山谷。」他說:「雙底衰退是可能的。」

這是個令人害怕的景象,畢竟各國政府剛布署過他們的最佳對策,包括央行降息與龐大的景氣刺激方案等,可用的籌碼已所剩無幾。

※ 相關報導:

* 支持德國 歐盟擬嚴懲赤字違規
http://udn.com/NEWS/WORLD/WOR2/5616225.shtml

* 亞洲出口商 掃到歐債颱風尾
http://udn.com/NEWS/WORLD/WOR2/5616226.shtml



◆ 克魯曼專欄/失落十年的威脅

【經濟日報╱克魯曼】2010.05.22

近來許多人警告美國可能步上希臘後塵,但美國一點也不像希臘,反而愈來愈像日本。

過去幾個月來,許多經濟評論有一個共同的主題:決策者做得太多,政府應該停止支出。希臘被當成惕厲;美國政府債券殖利率一上揚,就被當成市場攻擊美國赤字的跡象。另一方面,不斷有人警告通膨威脅潛伏,聯準會必須撤回支援經濟的措施,開始「退場」。

看看國內失業率居高不下的情況如何:過去幾個月增加的就業人口不到50萬人,遠不及金融危機期間流失的800萬個工作,我們對失業的擔憂仍和2009年沒有兩樣。

事實上,決策者並沒有做太多;他們還做得太少。近日的數據並未顯示美國出現希臘式的投資人信心崩潰,反而是我們可能陷於日本式的失落十年,被困在長期的高失業和低成長中。

先談利率問題。過去一年每當利率小幅回升,我們便不斷聽說「債券義勇軍」(bond vigilantes)已經出動,美國必須立即削減赤字,然而每次利率都很快回跌。最近的例子是3月,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從3.6%攀升至近4%;雖然沒有證據顯示這是由債務恐慌引起,華爾街日報的標題卻寫著「債務恐慌推升利率飆漲」。

利率已回跌,截至20日十年期公債殖利率已降回3.3%以下。我希望能說利率下跌是反映市場對美國聯邦財政的樂觀,但實際上那是對經濟復甦展望的悲觀再起,導致投資人規避風險較高的資產,轉向較安全的美國公債。

這股悲觀背後的因素是什麼?它一部分反映歐洲的問題,但與政府債券的關係並不如大家想像的深;真正的問題是歐元區經濟體並未準備好承受單一貨幣的體制。美國國內也出現警訊,最近公布的消費者物價指數顯示通膨主要指標跌幅創44年來的紀錄。

這並不令人意外:高失業率和產能過剩會讓通膨下跌,這確實是壞消息。低通膨(甚至更糟的通貨緊縮)會導致經濟長期不振,因為它鼓勵大家屯積現金而不花費,經濟因而欲振無力,進而帶來更多通縮。這種惡性循環並非假設,問日本人就知道,日本在1990年代掉入通縮陷阱,期間偶爾出現成長,但至今仍未完全脫困。這種情況也可能發生在美國。

我相信許多人已看到這種危險。聯準會的部分官員應已看清日本的殷鑑不遠,且希望多做點支援經濟的事。但在實務上,他們只能做到牽制主張緊縮的同僚。我也懷疑歐巴馬政府的經濟學家很想再提出一套振興方案,但他們知道這類方案不可能通過當前赤字鷹派橫行的國會。

情況真的會演變到這麼糟嗎?未必會。也許已採行的經濟措施最後會奏效,能啟動可長可久的經濟復甦。當然這是我們的期望,但期望並非具體方案。

(作者Paul Krugman是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吳國卿譯)

fsj 提到...

希拉蕊飛北京 中美明舉行戰略與經濟對話

中央社 2010.05.23

美國國務卿希拉蕊今天下午從上海飛北京,將和財政部長蓋特納參加明天起舉行的第二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

這一輪中美對話將於24日至25日在北京舉行,希拉蕊和蓋特納是美國總統歐巴馬的特別代表,將與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的特別代表:國務委員戴秉國、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共同主持對話。

蓋特納已於今天上午抵達北京。

美國負責東亞和太平洋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康貝爾日前表示,美方這次派出來自各部門200多名官員與會,美方的代表團規模空前龐大。

美方代表團除了希拉蕊和蓋特納之外,還有商務部長駱家輝、衛生與公眾服務部長塞比留斯、貿易代表柯克、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羅默、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主任霍德倫、聯準會主席柏南奇、美軍太平洋總部司令威拉德等。

中美戰略和經濟對話是兩國就戰略性、長期性和全局性問題廣泛深入交換意見的平台,這次對話在北韓被控擊沈南韓天安號軍艦和歐洲主權債務危機蔓延之際舉行,格外受到關注。



◆ 溫家寶28號訪韓 將與李明博談天安艦

中廣新聞/王長偉 2010-05-23

中國總理溫家寶28號將前往南韓,與南韓總統李明博舉行會談。

南韓青瓦台今天表示,溫家寶訪問期間,還將會見國會議長金炯午、國務總理鄭雲燦,並將與南韓經濟界人士見面。

溫家寶接著要前往濟州島,出席「韓中日三國首腦會談」。當地媒體表示,李明博預料將會和溫家寶談及「天安艦」問題。

這是繼李鵬於一九九四年、朱鎔基在二○○○年,和溫家寶在二○○七年之後,中國總理第四次正式訪問韓國。



◆ 大陸經濟的新兩難

【經濟日報╱社論】2010.05.23

高速成長的大陸經濟,發展內涵及政策複雜度都大增,不只面臨成長與穩定的抉擇,近來大動作調控房地產市場,造成房市及股市波動,也意外凸顯出地方政府快速升高的債務風險,令調控陷入新兩難。一般認為,大陸房產價格自去年中起異常性上漲,泡沬病癥日明,有必要加強調控;但因房地產調控可能使地方政府財政陷入困境,甚或引爆債務危機,調控政策的代價不小,後果堪憂。

大陸地方政府財政入不敷出的困境,由來已久。自1994年實行分稅制以來,大陸中央與地方的財政收入關係做了調整,中央政府的份額相對擴大;但財政支出的責任分擔沒有太大改變,義務教育、民生、醫療和公共服務等支出多由地方埋單,以致中央與地方的財權和事權愈趨失衡。依大陸官方統計,近年中央與地方的財政收入份額大致維持五五比,但地方在財政支出的分攤比重愈來愈高,2009年已高達79.9%。在此體制下,大陸許多地方政府的財政狀況捉襟見肘,地方想要發展或有所作為只有靠舉債。

弔詭的是,大陸的預算法不允許地方政府實行赤字財政,擔保法也禁止地方政府從事商業擔保活動。為廣闢財源,地方政府從設立地方信託投資公司到開發房地產,無所不用其極。地方政府透過「平台公司」,以土地等國有資源和資產做抵押,加以政府隱性擔保等方式,從金融機構獲取貸款融通。據估計,目前全大陸各省、市、自治區設立的平台公司已超過8,200家,其中縣一級平台公司即有4,900家,貸款債務超過人民幣7.2兆元,債務餘額幾乎與年度財政收入相當。

地方政府要清償這些投融資平台的債務,基本上是靠土地出讓收入。房地產調控導致市場變化,造成土地出讓收益縮水,也讓信貸資產的品質打折扣,地方政府的財政債務風險隨之暴露無遺;因而當調控時間愈持久、力度愈大,地方債務爆發危機的可能性也愈高。

房地產調控可能衍生為地方債務風暴,並非危言聳聽;因為大陸地方政府財政收入約一半來自出賣土地,而去年底高達7.2兆元的債務,是當年度土地出讓收入的四倍多,僅利息每年就要5,000多億元。中央的房地產調控造成土地收入大減,不只讓地方政府的償債能力面臨嚴峻考驗;更因地方財政長期高度依賴房地產,缺了房地產這一塊,等於失去了主要財源,地方政府的債務也將雪上加霜。

從美國次貸危機到最近冰島、希臘等國家的主權債務危機觀之,無一不是因過度擴張而陷入債務償還困難的險境;現今大陸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債台高築的現象,似亦上演類似的劇碼,其代價可能是政府信用破產、資本市場債務危機和銀行不良貸款增加。

地方政府的債務問題已引起大陸央行和銀監會的重視,並展開徹查行動,但一般認為,徹查或能在短期內抑制地方政府融資,但體制不改,難收治本之效。地方政府的債務沉痾,使中國政府總體債務狀況比公開宣稱的要糟糕許多,並因這些債務極可能變成銀行的呆帳,它正像一顆不定時炸彈,隨時可能引爆並造成危機。

由於房地產調控直接涉及地方財政矛盾,一些地方為確保財源,在執行中央調控政策上不太可能積極配合。再就中央政府的立場而言,為避免引爆地方財政債務危機,甚至進一步觸發社會政治危機,也可讓調控政策點到為止或見好就收。因此,近期大陸實施的房地產調控政策效果很可能和過去一樣,雷聲大、雨點小;而目前採行的調控手段,也不可能從根本解決房地產市場周期性泡沬問題,除非在財政體制上進行配套改革。

fsj 提到...

社論-兵無常勢,水無常形

【本報訊】2010-05-24 工商時報

孫子兵法虛實篇:「…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謂之神。故五行無常勝,四時無常位,日有短長,月有死生。」上週全球股市的瘋狂下殺,可謂是「五行無常勝,四時無常位,日有短長,月有死生」,但也引起許多人擔心,懼怕二次衰退的發生。其實以「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而言,二次衰退發生的機會固然不是沒有,但以目前情勢看來,類似2008年金融海嘯又快又猛的大衰退,其復臨之可能性,可以說是微乎極微,國人不必太過恐慌。當然,如能做最壞的打算,同時做最好的準備,則符合孫子所稱「因敵變化而取勝,謂之神」。

此次發生全球股災原因,乃是另一個金融面引起的災難。表面上看來純粹是希臘的主權債務問題,導致歐元貶值,引起全球股市加深未來前景的不確定感,先從美國發生期貨合約瘋狂拋售,引起現貨市場股價崩盤(最初市場傳聞是「金手指事件」-交易員誤將「百萬」打成「十億」,後來查明源自期貨合約的拋售),進而蔓延至全球股市,幾近摧枯拉朽,哀鴻遍野。許多人都忽略了希臘主權債務危機的背後原因,在於高盛公司協助希臘政府,以金融交易方式將鉅額債務隱藏,直到不可收拾才爆發,所以這也像2008年金融海嘯,是少數太聰明的金融玩家惹出來的禍害。

事實上全球各主要國家的實質面成長,原本已經逐漸趨穩。美國的汽車產業中,浴火重生的新通用公司開始出現獲利,美國第一季的新屋開工率也有明顯的成長。如果帶動美國經濟成長的兩大內需產業能穩步趨堅,則其景氣復甦自是指日可待。然而,美國目前的國內消費仍然沒有恢復,以致作為世界市場的功能無從發揮,許多以出口至美國支撐經濟成長的新興國家,也因而缺少動能。在歐元區發生主權債務危機之前,原本歐元對美元呈走強趨勢,亞洲新興國家出口至歐元區成為推動其經濟成長的另一支柱。如今歐元大幅下跌,輸往歐洲的商品因匯率因素變得缺乏價格競爭力,經濟成長將因而趨緩,這是亞洲股市大幅崩盤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關於歐元區的主權債務問題,目前已經爆發的雖然只有希臘,但實際上一般認為葡萄牙、西班牙、義大利也岌岌可危(根據這四國國名,媒體謔稱為四隻小豬PIGS)。歐洲中央銀行與IMF為了解決PIGS的主權債務問題,攜手合作,已決定提供7,500億歐元成立基金。因此,我們樂觀地認為,歐元區的主權債務問題,應該不致成為二次衰退的導火線。

非常諷刺的是,當全球各國紛紛發表今年第一季經濟成長年增率創近年或歷年新高時,全球股市卻以大幅崩盤回應。如前所述,這個現象雖然部分源自對二次衰退的憂慮,但實際上也顯示在游資氾濫,而且高財務槓桿操作的國際股市中,任何風吹草動,都會引發所謂的「蝴蝶效應」,立即蔓延甚至擴大衝擊全球各股市。因此全球化與國際化的資本流動,往往造成「城門失火,池魚之殃」的過度反應,而其所造成的損失,值得學者專家研究估算,並且提出全球金融監理合作的建議。

雖然二次衰退的機會很小,但我們認為仍應「毋恃敵之不來,恃吾有以待也」預為因應:首先,由於目前全球游資氾濫、資金使用成本偏低,許多私募基金都能輕易以高財務槓桿取得資金,從而橫行於全球各股市及匯市,對於造成「蝴蝶效應」的國際熱錢,各國央行應聯手合作,加強管理。管理之道則不只是短期的堵塞與驅離而已,應該更進一步「釜底抽薪」,限制其財務槓桿倍數,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其次,金融國際合作雖是長期根本之道,但耗時曠日,緩不濟急,因此在短期內,建議中央銀行不只防範外資炒匯,而是更進一步將高財務槓桿的基金,阻絕於境外,讓真正願意在台灣長期投資的基金才得進入台灣股市。在核准外資匯入之前,先進行過濾與限制。如此,就不必在外資匯入後追蹤其流向,防止其炒匯,而我國股市也不致屢因國際間風吹草動,引發外資大額賣超,形成股市巨大波動。

另外,在產業及外貿政策方面,短期內應該減少對歐美出口的依賴。因為以美國四月份失業率高達9.99%,較三月的9.97%仍微幅上升,看來短期內要有明顯的好轉,似乎難以期待;在歐元區方面,為了解決PIGS的主權財務問題,歐元快速回升機率不高,也影響我國對歐元區出口的成長。因此,應該持續把握中國快速成長的契機,加速ECFA談判的進度,爭取石化業、機械業等在中國市場的相對優勢。同時,金融業的市場准入也應列入ECFA的早收清單中,爭取到預期的理想條件,讓在微利環境下辛苦經營的金融業,多一個選擇與出路。至於長期之計,我們期盼經建會研擬中的「黃金十年」計畫,能夠高瞻遠矚、格局寬闊,真正為台灣經濟奠定可大可久的根基。



◆ 社評-充滿算計的第二輪中美對話

【本報訊】2010-05-24 旺報

第二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今天起於北京召開,美國派出近200官員出席,陣容空前龐大。這次對話的四大議題與天安艦事件、美國提出制裁伊朗案等交相迴盪,對話將充滿大國間的戰略算計。

中美對話的四項議題為:(一)促進強勁的經濟復甦和更加持續平衡的經濟成長;(二)促進互利共贏的貿易和投資;(三)促進金融市場穩定和改革;(四)推動國際金融體系改革。

在金融海嘯後,中國經濟復甦力道強勁,不僅自己在經濟成長率上成功保八,也帶動亞太周邊國家復甦。

儘管中美兩國在經貿上已成為利益共同體,但雙方在許多議題上仍各自有所盤算。有些問題不會就此消失,只是暫時拆除引信而已。在人民幣匯率問題方面,美國財長蓋特納先前表示,美國不會在本次對話上對此問題向中國施壓。不過,他將在6、7月間向國會提交報告,討論哪些是透過控制貨幣匯率傷害美國利益的國家。因此,中國遲早要處理人民幣的匯率問題。

另外,有些問題看起來只是暫時緩和而已,而不可能徹底解決。例如,儘管美國商務部長駱家輝鬆口表示,美國將對高科技產品的出口重新審議,分析家也認為美國可能會在這次對話稍作讓步。但是美國在軍事、電腦技術等敏感領域的出口限制方面,絕不可能完全不設防。美方即便在處理空氣清淨、地球暖化相關設備上放寬口限制,也是象徵意義大於實質意義。

歐洲債信危機的爆發,提高了推動國際金融體系改革的正當性與必要性。但如何改革,顯得益發困難。原本應對其他國家伸出援手的老牌「國際貨幣基金」,從去年開始,自己都需要其他國家挹注資金,是否能夠推動國際金融體系的改革,不無疑義。

其次,最近南韓針對天安艦遭到擊沉事件完成調查,將報告提送聯合國安理會,要求制裁北韓。美國國務卿希拉蕊,將與中國領袖階層討論安理會制裁北韓的決議案。由於調查報告證據確鑿,中國這次對北韓也極度不滿,認為平壤讓北京丟臉。北京的不快,可從國家主席胡錦濤不願擁抱當時訪中的北韓領導人金正日,以及中國總理溫家寶當面拒絕金正日的援助要求,看出一般。

第三,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期間,正值美國要在聯合國提出制裁伊朗的決議案。可以預見,希拉蕊也會與中國官員與領導人討論安理會制裁伊朗的決議案。在胡錦濤4月中旬參加華府舉行的「核安峰會」前,北京已同意參加討論制裁伊朗的決議案。只要決議案不致引爆戰爭,北京似乎已沒有太多選擇,只有追隨華府的決定。

我們也觀察到,針對北韓與伊朗的聯合國制裁案方面,華府似乎有意利用對台軍售問題對北京施壓。美國空軍部副次長雷姆金日前指出,有關出售 F-16C/D還是提升現有F-16A/B性能的問題,美國正審慎評估。言外之意,如果中國繼續包庇北韓與伊朗,美國也會有自己的考量。

在美國運用各種軟硬實力下,從人民幣匯率、高科技產品出口中國、制裁伊朗,到制裁北韓等問題上,中國似乎已沒有太多選擇,正一步步受到美國的影響。

fsj 提到...

歐洲省錢抗債 復甦微光恐滅

【經濟日報╱編譯廖玉玲/綜合外電】2010.05.24

為提振市場信心,避免步上希臘後塵,歐洲各國紛紛推出撙節支出方案,進入縮衣節食的新年代。但民眾反對聲浪日漸高漲,且此時才下猛藥恐怕已經太遲,可能扼殺才冒出頭的復甦嫩芽,讓經濟陷入二度衰退。

2008年全球爆發金融風暴後,各國政府大手筆推出刺激經濟方案,讓人民在經濟衰退期生活好過一些,不到兩年各國政府卻得開始大砍赤字。

在歐盟與國際貨幣基金(IMF)提供近1兆美元的穩定基金交換條件下,西班牙、葡萄牙和義大利都準備擴大削減公共債務和預算赤字。

繼葡萄牙日前宣布今年將再削減20億歐元(25.2億美元)的預算赤字後,西班牙政府上周也通過1978年民主化後首次公務員減薪計畫,預估今、明兩年可節省150億歐元(188億美元)。

巴克來財富公司研究部門主管迪克斯表示,這些措施不受歡迎,是大家最不想做的事,所以代表各國是玩真的,「比較令人擔憂的是,預算赤字縮減至6%的時候,經濟表現如何?經驗法則是成長率至少會掉3個百分點。」

歐洲被市場追著縮減赤字,如今可能已經太遲,而且大砍支出可能讓原已遲緩的經濟復甦更步履蹣跚,甚至因而導致經濟二度衰退,讓未來的財政問題更惡化。

西班牙財政部預估,明年的預算赤字比將由2009年的11.2%降至6%,但明年國內生產毛額(GDP)會從1.8%降至1.3%。

幾乎所有歐元區國家都在管控公共支出,希望三、四年內能符合預算赤字比低於3%的標準。例如西班牙和希臘嚴格查緝逃漏稅,愛爾蘭減少7.8%到9.6%的兒童福利;法國首都巴黎周邊的公路,夜間照明將逐步減少,預估每年可省下300萬歐元。

向以勤奮謹慎聞名的德國,也深深明瞭服務和稅負一定要有所取捨的不變真理。本月10日北萊因西伐利亞邦的選民,用選票表示寧願多繳點稅,也不願見到社區的游泳池或幼稚園關門。

Mainz大學政治學教授佛特指出,德國人比較喜歡穩定和節約,不喜歡擴大支出。這是集體記憶的一部分,他們祖父母那一輩的積蓄被1920年代的惡性通膨徹底摧毀。

※ 相關報導:

* 日本 陷入債務詛咒
http://udn.com/NEWS/WORLD/WOR2/5619357.shtml

由於日本承擔先進國家中最龐大的公共債務,勢必使政府協助年輕人解決就業問題的能力大受局限。據洛桑國際管理學院(IMD)近日公布的報告,先進國家普遍遭遇「債務詛咒」,其中尤以日本最為嚴重,IMD估計日本要到2084年才能把公共債務水準降到可接受的水準。



◆ 施顏祥:明年「設計年」 展現台灣軟實力

【經濟日報╱記者林安妮、徐碧華/台北報導】2010.05.24

經濟部嚴選建國百年大禮,台灣成功爭取主辦有「設計界奧運」封號的「世界設計大會」,明年10月移師台北舉行,是亞洲國家首度取得年會主辦權。經濟部將明年定調為「設計年」,由南到北、全面引爆台灣的軟實力。

經濟部長施顏祥接受本報專訪指出,迎接明年建國百年,行政院也同意將明年定調為「設計年」,屆時經濟部將全台大力鼓吹設計價值與台灣創意。

國際三大設計社團組織(Icsid、Icograda及IFI)在合併前,每六年會合辦一次世界設計大會,最近一次是2005年在丹麥哥本哈根。2007 年,三大組織合併為「國際設計聯盟」(IDA),當年就有全球13國、19個城市,全力角逐IDA合體後的首次年會主辦權。

在歷經一年多的爭取,2007年下半年,台灣在面臨激烈的五輪投票後,擊敗巴黎、墨爾本等強勁對手,爭取2011年世界設計大會在台北。經濟部長施顏祥說,世界設計大會與民國百年同年,剛好可以相互輝映。

2011年台北世界設計大會,以「交鋒」為主題,期待設計與其他科技、文化、經濟等領域相互激盪後,有前瞻突破。 經濟部預估,明年10月,可望吸引超過60個國家、3,000位全球設計領袖及菁英來台參與此項全球設計盛會。

經濟部官員表示,世界設計大會結合平面設計、工業設計及室內設計等三大設計領域,被視為設計界的「奧運」,台灣能夠順利出線,說明「軟實力」備受國際肯定。

據瞭解,在台北擊敗墨爾本後,全球多家知名品牌,紛紛前來詢問參展,甚至是表態有意擔任贊助廠商,像是韓國三星(Samsung)以及國內的明基(BenQ),都有意藉著世界設計大會平台,吸引全球目光。

經濟部與執行單位—台灣創意中心,敲定明年9月底至10月底,在松山菸廠、世貿1、2館與南港展覽館,舉辦「世界設計博覽會」,以及在10月下旬舉辦世界設計大會年會,且落實設計年的概念,月月還將有活動登場。

台創中心執行長張光民表示,為鼓勵全民參與,經濟部廣邀各地方政府與民間團體參加「認證」,只要通過認證,就可爭取自家活動納入年會的行程表,全台約已有 20個單位獲得認證。經濟部與台創中心也正規劃,打造一輛設計列車,全台跑透透,讓全台創意動起來。



◆ 就愛mit進軍全球經濟部要全民動起來

【陳富瑩】2010-05-24 工商時報

經濟部積極推動的MIT產品品質驗證制度,繼去年底通過驗證之紡織等9大類產業掛牌上市後,今年3月更迅速在遠東愛買大直店開設第1家示範專賣店,未來將不斷透過百貨量販店、網路及電視購物等各種通路,為風靡MIT開啟「全民運動」,更為台灣產業迎接貿易自由化做好行銷全球之準備。

施顏祥部長為全台第1家「MIT生活館」揭幕時曾指出,貿易自由化是全球的趨勢,產業受到衝擊時政府有責任採用各種方法,協助弱勢傳統產業升級轉型,政府自今年起將投入為期10年約新台幣950億元的資源,此外,同時集結國內一流專業財團法人研發機構的能量,組成「因應貿易自由化經濟部產業輔導團」,從研發、設計、生產、物流、行銷、產品檢驗、市場拓展等各個環節,來全面協助產業成功升級轉型。

據統計,截至目前為止,通過驗證的MIT產品品項約達5,000多項,今年底預計可達10,000項產品加入,並預計將開設5家以上「MIT生活館」,未來更將結合不同通路及行銷管道為MIT產品找出路。

經濟部工業局表示,只要是依法登記之獨資、合夥事業或公司,向工業局委託之個別產業驗證機構提出驗證申請即可參加,相關申請細節可洽詢「台灣製產品MIT微笑標章推動辦公室」網址:www.mittw.org.tw。

繼去年12月的9大產業加入MIT驗證行列之後,立即吸引陶瓷、石材產業的陸續加入,下半年小家電亦將陸續加入,預計此種磁吸作用將持續發酵,未來要和全球市場競爭,台灣當可借助老祖先「團結力量大」的「綁筷子智慧」,讓全球見識到MIT產品必定是「安全、健康、值得信賴」,更是「物超所值」。

fsj 提到...

給一份清晰的經濟藍圖

【經濟日報╱社論】2010.05.25

馬英九總統於5月19日就職兩周年記者會致詞中,一方面總結了過去兩年施政成果,另一方面則提出「創新強國、文化興國、環保救國、憲政固國、福利安國、和平護國」六大主張,作為努力的方向。總統並期許將與國人共同打造未來的黃金十年。

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IMD)同日下午正式發布「2010年世界競爭力報告」,其中台灣的國家競爭力排名大幅進步,從去年的23名躍升為全球第八。主計處隨後公布的最新統計顯示,今年第一季國內生產毛額(GDP)年增率超過13%,預估全年經濟成長率為6.14%,是近六年來最好的成績。由於已經事先掌握到國內、國外這兩項「期中考」好成績,總統在記者會中顯得從容自信。

在記者會的致詞中,總統強調政府過去兩年各種措施的正確性,使得台灣安然度過經濟危機。但是很遺憾的,總統卻未全面評價台灣在經濟危機中的表現,也沒有清楚勾勒台灣未來的經濟藍圖。

首先,全球性的經濟危機並未解消。最近希臘的債信危機,不僅直接衝擊歐元地區,也連帶波及美國與亞洲地區。而歐元地區中搖搖欲墜的不只希臘一國;未來任何風吹草動,都可能引發連鎖的金融動盪,進一步影響經濟的實質面。換言之,即使經濟成長的數字令人欣喜,我們其實仍身處「雷區」,還是可能因別人觸雷而受傷。

其次,這波經濟危機之所以在短期內得到舒緩,主要得力於各國同步採取的反衰退政策。擴張的財政政策固然避免了經濟緊縮產生的大蕭條,但也導致各國負債快速增加,財政惡化;寬鬆的貨幣政策則在許多國家造成資產泡沫,更使得國際資金四處流竄逐利,威脅各國金融市場的穩定。而財政紀律或資產泡沫這些潛在風險,也是台灣無法迴避的問題。總統除強調經濟復甦的「光明面」,亦應說明政府將如何解決這些財政與金融上的「黑暗面」。

再從台灣的發展來看,我們更需要一份清晰的經濟藍圖。當大陸推出海西經濟區,允許特定對台政策在此先行先試,我們至今卻毫無反應與對策。當大陸觀光客大舉來台,大陸各省市領導率領的採購團及招商引資團在兩岸間絡繹於途時,我們也沒有規劃如何利用這些機會來壯大台灣,反而聽任民間企業各自發揮。

大家都看得出北京方面的處心積慮,籠絡台灣的招式更是綿密,而且招招到位。相形之下,我們的應對顯得單薄,一次就只有一招:先是兩岸金融監理合作備忘錄(MOU),現在是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但是卻鮮少人知道,伴隨著這份協議的經濟戰術規劃會是什麼?我們想要達成的戰略目標又是什麼?

在戰略目標上,總統應該明確宣示台灣在兩岸經濟競合中將扮演的角色與重要性。在戰術層面上,ECFA固然可以改變兩岸的經貿態勢,但它無法自動解決台灣的產業與失業問題。所以,總統應該清楚說明,台灣究竟需要有什麼樣的產業政策與配套措施,才能改善台灣的經濟體質,達到長程的戰略目標?大家更希望知道,台灣要如何在與大陸合作的同時,能夠進一步連結亞洲,加入區域經貿以及金融合作體系,從而得到更大的發展空間?

台灣經濟經歷過沉鬱十年,其中最後兩年正是馬總統執政的前兩年;未來若能打造黃金十年,這十年的前兩年仍舊完全掌握在馬總統手上。因此,經濟或者沉鬱,或者閃亮如金,全繫於馬總統的決心與執行力。錯失了就職兩周年的機會,總統應考慮再一次明確的宣示,讓大家知道黃金十年將如何開始,又會走向何方。

※ 相關報導:

* 社論-經濟是否已經復甦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0,5252,11051403x122010052500252,00.html



◆ 闢財源 推動國有地證券化

【經濟日報╱記者陳美珍/台北報導】2010.05.25

財政部長李述德昨(24)日表示,未來二年內將比照台北市政府發行「黃金地段債券」,自現有22.2萬公頃、市值4.5兆元的國有非公用土地中,選擇適當標的從事BOT,並發行中央政府首宗「租金收益證券化商品」,以活化國有資產並充裕國庫。

台北市政府是在96年時,以信義計畫區四筆黃金地段的土地租金發行債券,為北市府賺進18億元。

李述德表示,台北市政府曾經有過成功經驗,他考慮複製運用以活化國有土地。國產局也已著手規劃,最快6月會優先提出北市六筆國有地BOT案,只要未來租金收益穩定,最快二年內就會推出租金收益證券化商品。李述德昨天是在立院答覆立委賴士葆質詢時,做出以上表示。

國產局擬設定地上權的國有地共計有六筆,面積都超過300坪,最大面積者位於內湖區康寧路公視附近,總面積1,603坪,屬於第二種住宅區;其他則分別位於大同、中山及大安區等處,均為商業區及住宅區。

李述德昨天向立法院財政委員會提出國有土地清理活化開發運用的專案報告。李述德指出,國有財產總值達8.5兆元,其中屬於財政部國有財產局管理的非公用土地即達8,566億元,可以開發利用的建築用地則有2,156億元。

fsj 提到...

巧克力廠發行巧克力債 利息…巧克力

【聯合晚報╱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2010.05.25

公司發行債券不稀奇,英國知名精品巧克力廠「巧克力飯店」 (Hotel Chocolat,HC)推出的「巧克力債券」卻是全球首見,購買該公司債券,將來拿到的利息不是現金,而是更能讓巧克力迷心滿意足的美味巧克力。

HC的發債計畫已獲英國金融服務管理局批准,可向該公司巧克力賞味俱樂部10萬會員發行三年期債券。會員投資2000英鎊 (約台幣9.2萬),每兩個月可接到一盒價值18英鎊的巧克力,報酬率6.72%;如果投資4000英鎊,每個月都有巧克力可吃,報酬率7.29%。

以目前銀行率超低,巧克力債券的投資報酬率別具吸引力,三年期滿最多可拿到36盒好吃的巧克力,腰圍恐怕也會相對成長。

HC計畫集資500萬英鎊,把連鎖店由目前的42家擴張到72家,在聖露西亞興建新的環保巧克力工廠,並擴大海外據點。HC共創辦人兼執行長瑟威爾表示,與其付利息給銀行,不如讓死忠顧客「嘗甜頭」。許多人把錢放在銀行裡也賺不到什麼利息,不如領「巧克力利息」來得實際。

HC的巧克力口賞味俱樂部會員目前可享5%折扣,發行巧克力債券對HC來說十分划算,雖然利息最高可達7.29%,高於銀行利率,但如果以巧克力成本計算,實際利息支出並沒有那麼高。



◆ 1910億 振興經濟預算過關

【聯合晚報╱記者蔡佩芳/台北報導】2010.05.25

立法院院會上午三讀通過99年度中央政府振興經濟擴大公共建設特別預算案,小刪新台幣11億4100萬元,最後通過歲出 1910億9421萬元,全數以舉措債務,不受公共債務法每年度舉債額度限制。

院會通過多項決議,教育部培育優質人力促進就業計畫被質疑執行率偏低,無法解決高學歷者失業困境,院會決議凍結預算五分之一,待教育部向教委會報告後始得動支。要求教育部必須在今年年底計畫期程結束後,針對執行情形、實際效益、政策接軌等,向立法院教育委員會提出專案報告。

為了協助工業區的更新活化、中小企業發展,立法院通過三項決議,要求經濟部工業局配合行政院台商回流及吸引廠商進駐工業園區政策,檢討台南科技工業園區土地售價,調降至市價以吸引廠商進駐。與台糖協調釋出台糖土地,以專案方式變更為工業區,提供中小型工廠發展。針對閒置工業區土地規畫不同規格,適合中小企業發展使用,研議比照科學園區廠商優惠方案。

面對汛期即將到來,院會通過決議重要河川環境營造計畫中,除莫拉克災後河川復建等費用外,其餘凍結五分之一,待水利署向經濟、財政聯席委員會專案報告並經同意後,才能動支。

民進黨立院黨團原提案將台鐵都會區捷運化桃園段高架化建設計畫7億7756萬元預算全數刪除,經朝野協商後改為由交通部評估地下化可行性,如可行,地下化所需經費不足之處由中央政府編列預算補足。

針對院會也通過決議,要求自民國100年度起,漁業署加速辦理地層下陷排水環境改善示範計畫預算應移緩濟急,將彰、雲、嘉、屏、台南地層下陷嚴重區域都納入改善計畫範圍。



◆ 日本對外純資產 連19年冠全球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0.05.25

中央社報導,日本財務省今天發表統計指出,去年12月底為止,日本的對外純資產總額達266兆223億日圓(約新台幣95兆元),連續19年排名全球首位。

日本對外純資產是指把日本政府、企業和個人在海外投資擁有的股票、債券和工廠設備等資產總和,扣除外國在日本擁有的總資產。

財務省的統計指出,去年底為止,日本對外純資產比前一年增加18.1個百分點,是繼2007年之後兩年來的首次成長,創下1996年開始有資料可比較後最高紀錄。

統計指出,去年底為止,日本對外總資產為554兆8260億日圓,比前一年增加6.9個百分點;屬於日本負債的海外對日本投資總額為288兆6030億日圓,負成長1.7個百分點。

統計分析指出,去年日本在海外擁有的股票升值、日圓兌美元價位下跌,以及日本增加對外的證券投資,相對的,海外對日本的投資未見增加,是造成對外純資產增加的主因。

日本媒體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的統計報導指出,中國對外純資產為167兆7333億日圓,比日本少了近100兆日圓,排名第二。



◆ 美城市債務成地雷 洛城、底特律破產?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0.05.25

中央社報導,正當華爾街緊張注視主權債務危機在希臘爆發之際,另一枚能夠癱瘓美國城鎮的潛在地雷,正悄悄逼近門口,將迫使聯邦政府勉強著手另一項紓困方案,並可能導致失業率竄升,而這次危機是美國的市政債務。

美國「時代」雜誌網站報導,對地方公庫而言,高失業率和脆弱的消費者信心,意味縮水的所得稅收和微薄的營業稅收入,因此各州和地方政府瘋狂發行債券,彌補預算短缺。

在此同時,過去18個月所有房地產的重估也次第完成,房價下滑和住宅遭查封拍賣攀升,將在今年開始重擊市政機構。

報導說,若干市府,例如洛杉磯和底特律,甚至已悄悄傳出「B(破產,bankruptcy)」字眼。前洛杉磯市長黎奧丹本月稍早在「華爾街日報」社論中聲稱,洛杉磯市別無多少選擇,很可能會在現在起到2014年間宣布破產。一些較小的市政債券市場,例如賓夕法尼亞州的哈立斯堡和阿拉巴馬州的傑佛遜郡,早已公開討論要引用僅適用市政機關的破產法第9章申請重整。

市政債券總值達2.8兆美元

對市政債券持有人而言,宣告破產是特別令人不安的前景。據市政市場顧問公司表示,市政債券市場總值達2.8兆美元。

報導說,據美國投資公司協會表示,最近幾年,受到市政債券穩定且免稅的誘惑,許多投資人在此市場尋求避難,2009年流入市政長期債券共同基金的資金超過 690億美元,遠超過2008年的78億美元和2007年的109億美元。2010年迄至目前,又增加了152億美元。

但大量增加的市政債券,被認為容易受到使許多公司和若干主權政府陷入危機的同一壓力傷害。

據報導,市政市場顧問公司總經理費比安表示,自從去年7月以來,已有207個市政債券發行機構違約,欠債總額達60億美元,而這個數字預期將會持續增加。



◆ 歐洲人民福利大縮水

【記者顏嘉南/綜合外電報導】2010-05-25 工商時報

歐洲國家向來以高保障的人民福利而自豪,然而歐洲爆發主權信貸危機,各國致力削減預算赤字,歐洲人民福利面臨數十年來最嚴重的威脅。

1年可休假6週、60歲退休、生小孩可領到數千歐元的補助、唸大學的花費比買1台筆記型電腦還便宜,歐洲國家在二次大戰後建立了上述的福利制度,旨在共享繁榮,預防未來衝突,慷慨的終身福利制度也成為現代化歐洲國家的象徵。

歐洲各國大幅度削減預算,雖然第一階段主要針對政治反對力量最小的公務員開刀,但是人民福利仍岌岌可危。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的國際經濟計畫主任達杜什(Uri Dadush)表示,「歐洲無法再負擔現在的福利制度了。」

德國將於下個月決定如何削減預算支出,而德國政府日前首次透露可能削減失業救濟金,其中包括給予50歲以下的失業者最多達1年,相當於最後一次薪水60%的失業補助。

德國財政部長蕭伯表示,「我們必須調整社會安全制度,激勵人民接受固定工作,並且要停止給予會產生不良後果的補助。」

人口統計學家和經濟學家數十年前即已警告,歐洲的社會福利將被步入老化的嬰兒潮世代拖垮。

歐洲部分政府已著手削減福利並進行改革,但現在幾乎所有歐洲國家皆致力縮小預算赤字,預防歐元信心進一步崩潰。

來自西班牙的歐盟執委員艾蒙尼亞表示,「為了保障歐洲的社會模式,我們需要改變和適應。」然而此舉存在風險,專家警告,緊縮開支可能減損讓預算回歸正軌的經濟成長力道。

英國計劃削減60億多英鎊(約86億美元)的開支,主要是針對公務人員和政府開支,且英國也承諾延後領取退休金的年齡,女性由60歲延到 65歲,男性由65歲延到66歲。

fsj 提到...

美債破13兆美元 未來有惡性通膨之虞

中央社 2010.05.27

及時追蹤美國收支狀況的網站「美國債務時鐘」(USDebtClock.org)指出,美國國債已經突破13兆美元大關。專家擔心,歐巴馬延長失業救濟和減稅的法案,可能再增1300億美元的國債,財政上的魯莽恐將導致惡性通貨膨脹。

USDebtClock.org的資料顯示,國債13兆美元分給美國約3億900萬人口,每人平均負債4萬2026美元,利息2211美元,利息總額為 1.9兆美元。若以美國1億1000萬報稅人口換算,納稅人平均分攤11萬7982美元負債。

美國廣播公司新聞網(ABC News)報導,參議院少數黨領袖麥康奈(Mitch McConnell)在得知國債創新高後立即警告:「美國在今天就可能已來到1座里程碑,即國債突破13兆美元,這是我們有史以來首度跨越這道可怕的門檻。」

他說,歐巴馬政府的減稅法案,將讓國債再增1300億美元,凸顯政府「在財政上的魯莽」。他說:「這裡真正的緊急事件,是我們的國債問題。」

2008年紀錄片「巴菲特報告」(I.O.U.S.A.)監製魏金(Addison Wiggin)表示,舉凡政府例行運作、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或彌補景氣低迷稅收短缺的振興經濟法案,全是導致國債快速增加的原因。

魏金表示,10年前,美國國債是5.7兆美元,2005年增至7.7兆美元。6個月前,國債達12兆美元。債務變得越龐大,美國政府利息累積的速度越快。

批評歐巴馬政府處理國債方式的馬里蘭大學商學教授莫瑞西(Peter Morici)警告,國債目前佔國內生產毛額(GDP)的90%,未來若升至150%,將提高惡性通貨膨脹的風險,鑒於中國是美國最大的債權人,未來「中國人恐怕會買下華爾街」。



◆ 我投資環境全球第4 優於日中韓

【聯合報╱記者朱婉寧/台北報導】2010.05.27

我國國際評比再傳出好消息!繼瑞士洛桑管理學院我國競爭力排名大躍進後,美國商業環境風險評估公司 (BERI)昨天最新報告出爐,我國投資環境評比從全球第五名進步到全球第四,在亞洲僅次於新加坡。

BERI每年會針對五十個國家進行三次投資環境評比,我國成績一向不錯,昨天公布的最新評比中,我國總分維持七十分,投資環境評比顯示為「適合投資的地區」,排名從第五名進步到第四名,在全球僅次於瑞士、新加坡及挪威,與荷蘭並列。

在亞洲國家中,我國優於日本的第六名、中國的第十五名、南韓的第十八名。

BERI評分的三項主要指標分別為:營運風險指標、匯兌風險指標、政治風險指標。

在政治風險方面,我國排名全球十三,分數與去年十二月相同。不過,BERI認為,兩岸即將簽署兩岸經濟架構協議(ECFA),預測台灣在明年政治風險指標的分數將會提高,排名也會再進步。

三項指標中,我國匯兌風險指標表現最佳,為全球第三名,排名進步一名,主因是去年外銷表現好,商品貿易盈餘大增。

另外,台灣今年至明年政局穩定,未存在重大風險,同時經歷金融海嘯、經濟衰退後,我國的外部需求及內需消費都有持續復甦跡象,營運風險指標位居全球第五名,分數為六十七分,比去年十二月的評比進步一分,居亞洲第二,僅次於新加坡。

經濟部分析,在營運風險指標評分中,我國包括政策延續性、勞動成本與生產力比、通貨膨脹、對外商態度、民營化程度與長期融資與創投資金等,表現都不錯。

※ 相關報導:

* 中國經濟總指揮 王岐山倍受關注
http://mag.udn.com/mag/world/storypage.jsp?f_ART_ID=249944



◆ 影響降低 全球股匯市回神了

【聯合報╱編譯余曉惠、陳澄和/綜合報導】2010.05.27

朝鮮半島緊張情勢造成南韓股匯市廿五日遭遇強大賣壓,但在南韓政府表示「已準備好動用外匯存底因應市場波動」後,廿六日市場趨穩。分析師說,目前韓股價格低得「令人忍不住尖叫」,未來可望強彈百分之廿五。

兩韓情勢雖然持續緊張,但對全球股匯市的影響已明顯降低,歐洲英、德股市廿六日漲幅超過百分之二,法國漲超過百分之三,美股道瓊指數開盤就上漲超過一百點。日經、恆生指數廿六日也分別上漲六十二點七七及兩百一十點九五點。

首爾股市Kospi指數廿五日重挫百分之二點七五,廿六日因逢低承接的買盤浮現而上漲百分之一點四,至一千五百八十二點。

韓元匯率廿五日暴跌,財政部長尹增鉉在內閣會議中表示,財政部擁有充裕外匯存底足以管理金融市場的波動。信心喊話後,廿六日韓元趨穩,只小貶百分之零點零九,至一二五二點二八兌一美元。

韓股目前本益比僅九點五倍,在亞洲市場僅高於巴基斯坦。國際投資顧問公司總裁賽格曼說,韓股目前正是進場布局的良機。



◆ 黃金會是下一個泡沫?

【經濟日報╱編譯/于倩若】2010.05.27

金價近年的漲勢超驚人,若在10年前投資黃金,現在的報酬率會高達四倍,連中國股市也相形失色,但隨著金價迭創新高,投資人不禁懷疑,黃金是否是下個泡沫?

金價漲勢是否即將結束?哈佛大學教授弗格森說,黃金最佳買進時間是1999年、不是2010年,但他認為金價還是可能更上層樓。也有人說「老手已在幾個月前出脫黃金」,但這句話已說了好多年。

若黃金是泡沫,幾個原因可說明黃金行情可能尚未結束。首先,近來的漲幅容易令人誤解。沒錯,金價已從每英兩250美元漲至1,200美元,但這波漲勢的起漲點是2000年到2001年的超級空頭市場谷底,此前20幾年黃金都下跌,過去10年的漲勢只是讓黃金回到長期均價。

第二,拿這10年的金價走勢與1990年代科技泡沫期間那斯達克指數走勢及2006年房市泡沫攀頂前10年道瓊指數走勢相比,金價漲勢明顯比前兩次泡沫和緩,顯示黃金離泡沫破滅還有很長的距離。

再看看分析師對黃金產業的看法。通常在泡沫的高峰,華爾街分析師會一面倒地看好某個產業,但這次並非如此。據湯森路透的資料,追蹤黃金開採巨擘巴瑞克金礦公司(Barrick)的分析師中,只有三分之二看好該公司前景,以華爾街的標準來說,這個比率非常節制,而且大約只有半數分析師看好紐蒙礦業(Newmont Mining)和蘭德黃金資源公司(Randgold Resources)。

從街頭巷坊觀察,也感覺不出黃金即將達泡沫頂峰,計程車司機和酒保有在談論黃金,但尚未開始傳授採礦秘訣。

當然,沒人敢保證黃金會出現新一波搶購熱潮,但這項商品現在似乎處在「永恆泡沫」狀態,一點風吹草動都可能促使投資人出脫黃金。(取材自華爾街日報)

fsj 提到...

營所稅降至17% 稅損343億

【聯合晚報╱記者楊美玲/台北報導】2010.05.28

立法院院會今表決三讀通過將企業營所稅稅率調降為17%,促使「產創條例」所規劃的「17+1+1」租稅優惠完成最後一塊拼圖。財政部初估,營所稅稅率從20%降為17%,稅收損失約為343億元,但強調其所帶來的誘發效果,將可適度擴增營所稅與綜所稅的稅基,並對所得稅的稅收有挹注效果。

財政部賦稅署副署長李慶華表示,營所稅稅率降至17%,將可提高我國的國際競爭力,並創造就業機會。她指出,目前中國大陸營所稅稅率是25%、韓國為 22%,台灣降至17%後,將與新加坡的17%、香港的16.5%稅率相當,有助於提升國際競爭力,同時也可增加外商來台投資的誘因。

李慶華指出,對於中小企業和傳統產業將是最大獲益者,因可大幅度減少其租稅負擔,有助於國內產業的平衡發展,此外,還可以簡化稽徵的申報程序,提高透明度。她強調,營所稅率降至17%,除了租稅減免稅基侵蝕可獲得改善,同時稅制複雜度和各產業租稅負擔不公的現象,都可大幅改善,最重要的是其所帶來的誘發效果,將可有效提高所得稅的稅收。

【記者沈明川/台北報導】

立法院今天三讀通過降低營所稅,經濟部工業局隨即在中午立即發布新聞,感謝立法院及朝野黨團委員協助。工業局說,產業創新條例業經立法院於民國99年4月 16日三讀通過,並於民國99年5月12日奉總統公布,當時僅保留研發投資抵減,其配套為修正所得稅法,亦即將營利事業所得稅稅率由20%調降至17%,配套法案通過後,將可有效降低企業租稅負擔。

工業局表示,為營造公平、效率、簡化及具國際競爭力之租稅環境,所得稅法營所稅稅率由20%調降至17%,將可有效降低所有企業之租稅負擔,而過去高科技業者與中小企業及傳統產業租稅負擔不一致之情形,將大為改善。

工業局強調,在全球化競爭時代,租稅環境為觀察一個國家其國際競爭力的主要指標之一,亦為企業選擇投資地點的關鍵因素之一,現今我國營所稅稅率已調降至 17%,在亞洲國家具有優勢,再搭配政府隨時檢討鬆綁不合時宜的法規,並藉由更有效率的行政措施,將可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吸引外商來台投資,促進國內民間投資。此外,配合研究發展投資抵減之租稅優惠,相信可引導業者之資金投入研究與發展,厚植產業創新能量及加速技術升級轉型。



◆ 三大領先指標同下滑… 下半年成長動能趨緩

【經濟日報╱記者徐碧華/台北報導】2010.05.28

這兩天出爐的三大領先指標同步停滯,台經院、中央大學和經建會同步發表看法:下半年經濟成長動能趨緩。

台經院25日公布4月製造業營業氣候測驗點微幅下滑,從3月的118.28點微降到4月的118.25點。這是自去年景氣從谷底回升後,開始出現停滯不升的現象。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陳淼解讀,下半年經濟成長將趨緩。

他指出,該測驗點線圖和國內生產毛額(GDP)線圖波動相仿,而且領先五個月。主計處日前公布的第三、四季經濟成長率預估值都不高,各為4.40%、 0.69%,與台經院調查結果相吻合。

經建會昨(27)日發布的4月領先指標六個月平滑化年變動率,連續三個月下跌。經建會副主委胡仲英也表示,指標顯示,下半年經濟成長趨緩。

消費者信心指數(CCI)也是從去年3月一路上揚,到了今年5月才打住;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昨天發布5月CCI為76.00點,較上月下跌 2.68點。該中心主任徐之強說,可以一起觀察三個領先指標,指標顯示的方向相當一致,下半年景氣並不穩定,值得政府注意,最好政府能用力做基礎建設。



◆ 謝國忠:房市崩盤 陸股才會牛

【經濟日報╱記者劉煥彥/綜合報導】2010.05.28

大陸獨立經濟學家謝國忠語出驚人表示,只有房市崩盤才能讓陸股重現牛市,這樣才能迫使投資人把資金撤出房市轉進股市。

他也警告,除非中國人民銀行調升利率,否則未來大陸將出現10%以上的通貨膨脹率。

彭博資訊與大陸和訊網報導,謝國忠昨(27)日在北京舉行的AVCJ中國私募股權與創業投資年度論壇專題演講時指出,目前大陸房地產市場和股市並不理性, 未來中國經濟將會整體緩慢下滑。

謝國忠說:「樓市吸走了所有的資金。樓市如果不崩盤,股市想出現牛市就不太可能。」

中共官方近幾個月大力打壓房地產市場,以抑制資產泡沫風險並使更多人有能力買房子,大陸房價4月仍出現歷來最大漲幅,反觀陸股表現在全球幾乎吊車尾。上海證交所綜合指數從去年11月23日站上前一波高點以來,截至本月11日累計下挫20%。

中信證券預估,2009年全大陸前35大城市房地產交易金額中,大約有三分之一相當590億美元,今年可能從房地產市場轉進股票市場。

謝國忠本周在彭博資訊與大陸財新網,發表名為「中國股市已成窮人賭場,只有樓市崩盤才會轉好」的專文中指出,有錢人已經不在股市玩了,他們轉去了房市。絕大多數人相信樓價只漲不跌,今天玩房市的人並未經歷過1997年的房市崩盤。

他說:「股市在2007年至2008年經歷過一次崩盤,一年間,從6,000點跌到1,700點以下。那些能夠炒得起房的人發現股市是一個壞地方。這是為何自2007年以來樓市總是紅火,而股市卻一直在掙扎。」

※ 相關報導:

* 大陸抱歐債 歐美股大漲
http://www.udn.com/2010/5/28/NEWS/MAINLAND/MAI3/5628533.shtml

中共官方駁斥將減持歐元資產的報導,緩和歐元區債務危機恐惡化的顧慮,使歐元猶如久旱逢甘霖,昨(27)日中止連續三天走跌的頹勢,一舉四年來低點反彈回升,並激勵歐美股市全面大漲...


* 囤積農產 大陸開鍘
http://www.udn.com/2010/5/28/NEWS/MAINLAND/MAI1/5628559.shtml

發改委網站指出,大陸農業生產連續幾年豐收,糧油肉糖等重要農產品生產穩步增加,庫存充裕,市場供求總體平衡,價格穩定,但近期部分地方少數經營者利用一些地區發生自然災害、少數農產品生產和價格出現波動之機,捏造散佈漲價資訊、囤積居奇、哄抬價格、牟取暴利。



◆ 日本上月失業率意外飆升

【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綜合報導】2010.05.28

日本4月份失業率意外竄升,消費者物價則加速下滑,顯示國內需求遭抑制,仍然阻撓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走出戰後最嚴重的經濟衰退。

日本統計局28日發布的統計顯示,4月失業率從前一個月的5%升到5.1%;彭博公司對23位經濟學家的調查顯示,分析師原本預期會維持不變。大和資產管理公司的經濟學家松岡說:「企業界可能要等到下個會計年度,才會增加雇用。」

統計局的數字並且顯示,不含生鮮食品的4月消費者物價比去年同月下滑1.5%,比經濟學家預測的1.4%加深,與3月比較則下降1.2%。

分析師指出,日本上月調降高中生學費,掩蓋了通貨緊縮實際已趨緩的事實。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本周表示,即使如此,日本銀行(日本央行)可能繼續維持幾近於零的利率「直至2012 年或更晚」,以確保通貨膨脹能夠鞏固下來。

東京大和研究所的經濟學家渡邊宏說:「若扣除暫時性的學費調降效應,物價下跌壓力應會逐漸消減,但速度可能很緩慢。在此情況下,央行走出緊急政策模式的時機可能還很遙遠。」

統計局表示,4月的家庭支出比去年同月減少0.7%,和經濟學家預估的增加2.5%背道而馳;零售業銷售則在加油站與汽車銷售帶動下升高4.9%。

上個月公布的報告顯示,日本經濟在3月底止的第一季締造4.9%的年增率,正加緊走出戰後最嚴動的衰退。但該報告也反映,耐久財的支出成長減緩,其他部門的支出也未見加速,令人擔憂一旦政府終結經濟刺激方案,可能帶來負面的衝擊。政府的獎勵措施,是最近日本民眾踴躍購買汽車與電子產品的很大誘因。

※ 相關報導:

* 南方朔:一個大寫的W型衰退正在慢慢靠近!
http://www.udn.com/2010/5/28/NEWS/OPINION/OPI4/5626365.shtml

文章指出各國無限制的舉債救經濟,它或許避免掉了紓困不足而造成的W型雙谷底衰退,但反而可能引發另一個由於債務及貨幣危機而造成的更大的W型衰退!

fsj 提到...

救蕉農 香蕉特賣一根3元

【江佩君/台北報導】2010-05-29 中國時報

為了拉抬價格暴跌的香蕉買氣,不讓盛產變「剩產」,愛買從產地調來一百公噸高雄旗山香蕉,今日起一連三天,舉辦香蕉一根三元特賣。相當於市價一斤約十六至十七元的香蕉,現在一斤特價不到十元。

愛買表示,這次香蕉特賣全為產地直供價,運費、人力成本全部自行吸收,消費者可以買到當季好吃的香蕉,蕉農也不會因剩產讓價格遭剝削、物賤傷農,達到雙贏效果。預計三天內一百公噸香蕉會全賣光,活動期間若不夠賣也會緊急追加。

大潤發指出,目前全台各分店也推出香蕉促銷,每斤十元至十四元不等。另外,家樂福也預計於六月初推出香蕉促銷,每斤預計在十五元以下。



◆ 熱門話題-香蕉價跌 誰吃到甜頭?

【陳宏煇/北縣淡水(教官)】2010-05-29 中國時報

報載,雖然國內的香蕉正值盛產期,但由於八八風災過後,各地產季撞期,導致香蕉的產地收購價格,每公斤只剩三至五元,而農委會也已經啟動因應機制,包括請軍方、各級學校和監所大量採購等。

每次水果盛產,農委會的因應之道似乎就只有請軍方、學校和監所幫忙採購而已,找不出根本解決之道。筆者上周假日開車經過台南玉井的批發市場,香蕉每台斤的批發價為八元,而住家附近的水果商為每台斤二十元,而攤販則賣到三十元,超商則是一條十八元(一百六十五公克),中間差價相當大,很顯然地問題出在中間商。

農民辛苦栽種,但利益卻被中間商層層剝削掉,農民入不敷出,但中間商卻是大發利市,也難怪農民不平。農委會該要有積極作為,像是可以輔導農民利用網路販售、增加出口通路,或是轉型種植高價值水果等,另外也可以農會對農會的方式減少中間剝削,讓民眾可以享有物美價廉的水果,而農民也不會血本無歸。



◆ 歐洲債務危機 燒到巴西出口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2010.05.29

「金磚四國」之一巴西國家經濟與社會發展銀行(BDNES)總裁庫丁赫28日表示,歐洲的債務危機將會衝擊巴西的出口,因為歐洲是巴西最主要的出口市場。

庫丁赫對巴西媒體表示,歐洲危機「令人擔心」,因為許多專家預測歐洲將會在一個相當長的低成長階段中掙扎。庫丁赫表示,「歐洲危機由於規模太大,造成的衝擊將會非常真實」。

迄今為止,拉丁美洲在貨幣和財政方面,對全球金融危機和歐洲債務危機的因應情況優於預測,但歐洲動盪仍然是一大不確定因素。世界銀行的拉美和加勒比海地區首席經濟學家德拉托爾說,未來六個月絕對是關鍵,歐洲危機對拉美實體經濟的影響將會日益明顯。

巴西GDP在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機中萎縮0.2%,今年已見回升,但現在碰到歐洲危機,必須妥善回應。美國富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阿勒曼指出,歐洲能不能走過債務亂局,對新興經濟體非常重要,特別是巴西。

庫丁赫表示,歐洲危機對巴西的影響,主要在於巴西的出口品有22%輸往歐洲。

巴西對歐洲出口製成品和半製成品,巴西另外也是農業和原料商品的出口大國,包括鐵砂、銅、咖啡、蔗糖,這些大宗出口品對全球價格變動都十分敏感。

阿勒曼指出,部分由於歐洲危機,以及相關業者擔心歐洲危機可能拉低全球其他地方的需求,巴西這些出口品近來全都出現不利的走勢。5月16日為止,巴西的 2010年貿易順差為36億4000萬美元,差不多是去年同期77億3000萬美元之半。

巴西其他受歐洲危機影響的部門,還有資本市場。本月稍早,多家銀行和工業集團由於「市場條件不利」,臨時打消發行公司債和新股的計畫,房市也下挫,因為投資人對歐洲防堵危機的政策抱持疑慮。

巴西經濟目前的最大定心丸是內需堅實,包括消費者信心充足、薪資上升以及信用充裕。



◆ 歐債風暴/南歐工會串聯 醞釀大罷工

【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路透羅馬二十八日電】2010.05.29

債信危機聲中,南歐各國的工會組織本周升高行動,相繼宣布罷工、示威,甚至要跨國串連抗議,企圖封阻削減預算赤字的嚴厲緊縮方案。

擁有600萬會員、勢力龐大的義大利工會CGIL,已宣布6月25 日要發動全國大罷工,罷工之前兩周並且會在全國各地舉行各種示威抗議。希臘的民間工會GSEE也說下個月要發起罷工,抗議退休改革計畫。

葡萄牙最大的勞工團體29日將在里斯本街頭舉行龐大的示威,而西班牙工會與社會黨政府的勞工改革談判仍然僵持不下,同樣威脅要發動總罷工。

惠譽公司28日降低西班牙債信評等,造成市場的崩垮後,馬德里政府如今也面臨必須硬著頭皮推動改革的沈重壓力。

就在南歐四國的勞工都強烈抗拒緊縮方案之際,希臘GCEE領袖艾皮法尼28日說:「我們在這樣的時刻,需要有擴及歐洲層級的行動。」他表示,GCEE工會 6月1日在布魯塞爾舉行的歐盟會議上,將提出這項訴求。

葡萄牙的CGTP工會也說,29日的示威只是抗議活動的第一步。CGTP的全國領導委員會成員卡洛斯說:「我們會不斷升高抗爭,所有途徑都在考慮之列,包括號召全國總罷工。」

希臘債務危機爆發之後,為了安撫緊張的債券市場,宣布嚴厲緊縮方案的歐洲國家已愈來愈多。最近幾周,西班牙、葡萄牙、英國、義大利、荷蘭與法國都宣布了新的措施。

不過分析師指出,儘管各國工會都對緊縮方案敵愾同仇,但因為各國之間彼此存在心結,不同工會也有互異的訴求,各國工會串連成全歐洲抗議活動的機會,實際相當微小。



◆ 政院拚公共建設 向6兆游資招手

【經濟日報╱記者李淑慧/台北報導】2010.05.29

五大部會擬聯手引導國內6兆元游資支持愛台12項建設與六大新興產業。依據金管會資料,目前銀行對愛台12項建設與六大新興產業相關授信,逾8,000億元,相關投資也達1,253億元。

不過,保險業對公共建設投資金額相對較少,目前僅279億元。金管會副主委吳當傑昨(28)日指出,目前銀行、保險業投資公共建設的機制都有,距離法定上限還有很大的額度,希望外界能提供更多意見,金管會也願意研議更具體的鼓勵措施。

立法院財委會下周一將舉行「銀行法及保險法修正草案(引導國內6兆游資支持『愛台12項建設』與『六大新興產業』應有何具體作為)」公聽會,邀請中央銀行、財政部、金管會、經濟部、經建會等五大部會出席,也邀請銀行公會、保險公會出席。

據了解,新任經建會主委劉憶如將親自出席,其他部會則由副首長代打,包括金管會副主委吳當傑、中央銀行副總裁周阿定、財政部次長曾銘宗、經濟部次長梁國興。

依據金管會書面資料指出,愛台12項建設計畫的總經費需求達3.99兆元,其中政府預算為2.79兆元、民間投資為1.20兆元。至於六大新興產業規劃陸續完成,初估自2009年至2012年政府投入經費超過2,000億元。依據銀行局對國內銀行調查結果,銀行對愛台12項建設的相關授信,共有4,184 億元,對六大新興產業的相關授信有3,904億元。

以銀行對企業放款餘額約9兆元來計算,對上述兩大案的授信,已占企業放款的8%。

另外,銀行對愛台12項建設與六大新興產業的相關投資(如購買公司債等),金額分別為1,264億元與259億元。

保險業對於公共建設投資相對保守,截至今年3月底,投資金額僅279億元,占可運用資金比重為0.28%,距離法定限額10%還有相當大的距離。

壽險業者指出,保險業不是不想投資公共建設,但過去投資經驗「慘不忍睹」,以投資高鐵為例,只有虧損。因此,如果政府希望引導保險業資金到公共建設,希望以財政部發行公債的方式來做,讓保險業可以有穩定的投資收益。

※ 相關報導:

* 社論-台灣如何才能往四小龍第一邁進?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0,5252,11051403x122010052900166,00.html

fsj 提到...

麵包師的感恩

【聯合報╱黑白集】2010.05.30

世界大賽冠軍麵包師吳寶春舉辦「感恩之旅」講習會,向同業公開他製作得獎麵包的祕訣,所得將捐助屏東家鄉的八八水災戶。吳寶春說,「得冠軍只是當下,學習才是永遠」;他用麵包來傳達愛和感恩,藉分享來表示他對麵包的敬意。

從一個只求溫飽的小學徒,到成為通曉麵包所有細節裡的魔鬼的金牌麵包師,吳寶春最讓人讚嘆的,其實不是他的手藝,而是他的追求。做了卅年麵包,他不只是追逐賣相或銷售成績,也不是為了冠軍頭銜或外界的讚譽,而是要向自己不斷挑戰。吳寶春像哲學家一樣思索:麵包是什麼?自己做麵包的原點是什麼?一個麵包師的最高境界是什麼?

國中畢業的吳寶春,為了做出更好的麵包,不斷地閱讀、求知,向各方前輩請益。他甚至自習外文,研讀艱澀的微生物學,以便窺知不同酵種在老麵中的作用和生存條件。在國際大賽中,他不刻意迎合歐洲評審的口味,而把故鄉的滋味揉成法國麵包的香氣,讓法國麵包也有了新的氣象。

吳寶春追求卓越的哲學,傳承的是日本師傅的執著精神。從削磨麵粉開始,就是一門細膩專業;再到師傅親自清理、揉麵,全都不假手他人。吳寶春特別感謝菊谷先生教給他「一百五十分的準備」哲學,要在比賽中達到一百分的表現,事前要做到一百五十分的準備;吳寶春給自己的目標,是要做到兩百分的準備。

在富士康的跳樓陰影下,在藍綠對峙的選舉騷動中,看到一個麵包師傅不停追求與無私分享的故事,讓人特別感動與振奮。

※ 相關報導:

* 富士康驚傳火警 郭台銘在廠內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may/30/today-t3.htm

屋漏偏逢連夜雨!最近因為接連發生十二名員工跳樓而焦頭爛額的富士康公司,昨晚六時許深圳廠房發生火警,緊急疏散員工,經中國公安消防單位出動消防水車前往灌救,火勢約一個多小時後撲滅,燒毀一樓廠房設備,初步火場鑑定應為電線走火所導致。



◆ 日本有Sony,韓國有三星,中國呢?

【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綜合報導】2010.05.30

中國正積極跨越「中國製造」 (Made in China)的身份,努力想創造出享譽全球的「中國名牌」。因為徒有國際影響力,沒有享譽全球的品牌,會讓中國成為超級強權的美夢難以成真。

華盛頓郵報最近刊出的一篇文章指出,一般人提及日本時會聯想到Sony,說起墨西哥會想到Corona啤酒,提起德國會念及BMW汽車,即使南韓也有三星電子可以誇耀,但中國呢?人們回答這個問題時,往往相當猶疑。而這正是中國目前面臨的巨大難題。

「世界工廠」淪為低階生產

報導指出,中國去年取代德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出口國,今年可能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是缺乏家喻戶曉的全球品牌,意味著中國頂著「世界工廠」頭銜,卻只能在低階生產線上忙得團團轉,任由海外的設計師、工程師優雅地賺翻。

例如,蘋果的iPhone手機大部分都是「中國製造」,但一支iPhone賣750美元,中國只能分到25美元;一雙耐吉球鞋,中國更只能從每一美元中賺到4美分。

這個問題的癥結在於中國欠缺創新技術,只能為別人想像、發明與設計的智慧財產,做些縫合與焊接的末端工作,賺取一些勞力成本。沒有創新能力,就意味中國只能聽任老外賺走龐大的專利與授權費用。

中國大手筆鼓勵創新

然而,中國已開始以一貫的大手筆回應這個問題,積極投入論億上兆的資金,創造品牌與鼓勵創新,決心捍衛自已的市場不致任憑外國技術宰制。

中國如今透過減稅與補貼等多項優惠,擁抱「走出國門」的策略,支持國內公司收購海外企業,攫取天然資源或擴張海外版圖。聯想收購IBM個人電腦事業,吉利汽車買下Volvo車廠,或是中石油在世界各地搶購油田,都是這項策略的具體實現。

而在國內,中國也推動「本土創新」計畫,逼迫有意在中國銷售產品的外商,必須移轉他們的商業機密與專利,藉此鼓勵國內企業製造高科技產品。

斥巨資重塑自身形象

中國政府甚至開始斥巨資重塑自身形象。在人們對中國有毒的寵物食品與三鹿奶粉記憶猶新時,中國商務部就與國際知名的DDB廣告公司簽訂價值30萬美元的合約,拍出一支跨耀中國製跑鞋、iPhone等系列產品的廣告,並在吉他伴奏下,唱出這樣的口號:「中國製造,真正含義就我們與世界一起在中國製造」。



◆ 無感復甦的真相

【郭迺鋒、韓天德】2010-05-30 中國時報

近日經建會新主委表示,六三三後面的三三(國民所得三萬美元及失業率三%以下)無法如期達成,經建會又公布史上最長的連續紅燈,顯示景氣的火熱,但民眾卻「無感復甦」,未下降的失業率成為備受關注的指標,但,無感復甦的真相卻是:短期廠商的理性表現以及長期產業的轉型陣痛。

此際正值經濟緩步復甦,但諸如歐洲國家主權負債、兩韓局勢緊張等等問題,使得復甦之路荊棘滿布且大霧迷漫,廠商面對景氣復甦將明未明的經濟現狀,是否會立即聘雇新進員工,其實答案不言可喻。

為何聘僱新進員工不是此時廠商的最佳策略?因為廠商新聘員工從招募到訓練,員工工作技能從生疏到熟練無一不是成本,聰明理性卻如履薄冰的廠商除非已對未來景氣的復甦成竹在胸,否則怎願輕易新雇員工?然而,廠商如何因應伴隨景氣回穩所增加的產能需求?增加工時無疑是邏輯的必然。

根據主計處統計,台灣「製造業與服務業的每月平均工時」自二○○九年十一月開始出現快速而持續的增加,今年一月的年增率更達到二二%,如果認為這是緣自太低的基期,那麼參考平均工時的原始統計值也可以發現,今年三月的平均月工時已達到一九二.四小時,這個數字恰好是○七年八月台股攀上九千點的月工時,過去十年,月工時超過一九○個小時的月份更僅有八個月,「工業及服務業每人每月加班工時」的年增率也在連續減少一年三個月之後,自○九年十一月開始大幅成長,種種數據皆指出了景氣正在復甦的高度可能。

此外,用電量的增加亦是反映景氣好轉的有力指標。如前所述,廠商以員工工時的增加來處理增加的產程需求,而幾乎所有的生產都需要電力,因此勞工工時的增加應與電力使用的增加同步發生,自○九年七月開始,反映企業用電量的「電力(企業)總用電量」年增率開始出現正成長,其原始值亦來到○七年八月台股榮景時的用電水準,到了○九年十月,企業用電更是大幅度且持續的增加,這個時間點顯然不是夏季因素所造成的。因此,勞工工時與用電量的同步增加顯現了景氣正在復甦的事實。

另外,檢視目前行政院正在推動六大新興產業,從精緻農業、觀光旅遊、醫療照護到文化創意產業無一不是服務業範疇,顯見台灣正在經歷又一次的產業轉型,這樣的產業轉型會造成勞力異質化的現象:正在轉型的產業開始減少工作機會,但新興產業卻尚未開始提供新工作機會,在如此的轉型過程中,失業率的僵固現象便無可避免。

台灣從農業走向工業,從工業走向服務業,這過程告訴我們,產業轉型是企求長期經濟發展的必經之路,台灣過去經歷的產業轉型,大都以快速的腳步完成,新興產業提供的工作機會可以快速吸納被取代產業所釋放出的人力,但近年的轉型並非如此,因為產業升級後所提供的工作機會需要愈來愈高的專業技能,被取代產業所釋出的勞工卻沒有辦法快速習得新興產業所需的技能,而產業轉型又是不得不然的過程,所以即使經濟開始復甦,失業率也未必會下降,甚至會因為產業的轉型而維持在較高的水平。因此,值此產業轉型之際,以失業率來看景氣復甦與否,實在有相當的討論空間。

最後,即使經過多次的產業升級,台灣目前仍停留在不斷追求生產力的製造業思維,甚至出現強化製造業的聲音。殊不知,台灣早已邁向以服務業為主的產業結構,世界先進國家無不以服務業為產業發展主軸。此刻我們需要的應不僅是生產力的提高,而是要加速產業轉型的腳步,縮短這個宛如青春期的轉型過程。

產業轉型就像剛步離童年的青少年,身心都在經歷大幅變化,有著快快長大的想望卻又帶著未脫的童稚,有著一種難以定位的青澀與矛盾。因此,協助產業轉型最好的方式無疑的是讓這個過程平穩且快速的完成,而非重回那個令人懷念卻已遠去的快樂童年。(郭迺鋒為世新大學財務金融系副教授、韓天德為研究生)

※ 相關報導:

* 西班牙債信降等 歐元嚇跌
http://udn.com/NEWS/WORLD/WOR2/5632098.shtml

fsj 提到...

經濟學人:各國政府無能 拖累全球經濟

【黃文正/綜合報導】2010-05-31 中國時報

最新一期英國《經濟學人》雜誌指出,先前金融風暴席捲全球,各國政府步調一致,成功挽救全球經濟步入蕭條。然而,如今各國政府的無能,或將成為拖累全球經濟的問題製造者。

近來全球金融市場因歐債風暴、中國打壓房市及朝鮮半島情勢緊張等利空因素,劇烈震盪。

不過,《經濟學人》認為,市場對全球經濟復甦可能生變的擔憂可能言過其實。因在新興經濟體帶動下,今年全球經濟產出可望成長逾五%,遠超乎多數專家的預期。

該刊指出,全球經濟復甦力道將會減緩,也應當減緩。首先,中國等新興經濟體正面對逐漸加劇的通膨和資產泡沫,這也是為何中國政府必須嚴控貸款和房價的原因。

另外,由於美國企業回補庫存而政府刺激方案逐漸收手,美國經濟成長或許也將放緩。不過,這個全球最大經濟體已不再徘徊於二度衰退的邊緣,因人們又重新消費,且工作機會也不斷增加。

歐洲的前景最顯黯淡,歐元區經濟反彈原本就很虛弱,如今歐債風暴罩頂更是雪上加霜。財政緊縮政策可能讓某些國家更加艱辛,但歐元急貶會促進歐洲的出口,或將提振人們低迷的信心。

《經濟學人》說,近來市場陷入恐慌之因,在於擔憂出現更糟結果的風險不斷增加,而這些風險主要來自各國政府。

歐洲的政策最搖擺不定,為了歐元的生存,歐洲人不僅須進行痛苦的財政整頓,更亟需深廣的結構改革。為因應財政緊縮,歐洲央行也應採行更寬鬆的貨幣政策。

除了歐元區,其他國家的政府也有可能做出錯誤的決策,尤其在匯率和財政政策方面。近來歐元的急跌,似乎讓中國政府以為人民幣升值不再那麼急迫。

但事實正好相反,在歐洲這個中國最大出口市場陷入慌亂之際,中國政府應藉由強勢貨幣促進國內消費,以維持經濟平衡。

然而,對多數富裕國家來說,歐洲的慌亂帶來最重要影響在於財政。各國政府須在為避免出現希臘式危機而採行不成熟的財政緊縮政策,以及坐視公共財政長期惡化之間,權衡利弊得失。

※ 相關報導:

* 預知歐元死亡記事 三部曲
http://udn.com/NEWS/WORLD/WOR2/5633634.shtml

歐洲債信危機蔓延,歐元區即將崩解之說甚囂塵上,路透的專欄作家迪克森(Hugo Dixon)特別以「預知死亡記事」的虛構筆法,演繹歐元區可能解體的三部曲。他認為,一旦歐元崩解也將掀起貿易壁壘與極權體制的還魂,全球經濟將回到上世紀走向大戰前的蕭條。



◆ 台灣債淹腳目? 李述德:台灣不可能變希臘

【聯合晚報╱記者陳素玲/台北報導】2010.05.31

舉債還沒有達法定上限

稅改聯盟昨天抨擊台灣財政惡化,可能成為「希臘第二」,立委今天也說國債逼近15兆元,已經超越滿水位,「台灣債淹腳目」,財政部長李述德今天強調,台灣舉債還未達法定上限,而且每年都依規定還本付息,但希臘是還不出利息,因此台灣不可能變成希臘。他還說,因為特別預算在這兩年逐漸到期,民國103年起,公務預算債務可望降下來。

「舉債上限不用」 像傻瓜

李述德重申,舉債是一種財務策略,不舉債是不正確的操作,就像很多人做生意會貸款一樣,「舉債上限不用,就像傻瓜一樣;必須善用政府資源」。但他表示,「政府畢竟不是生意人,會保守一點」,總而言之,財政雖然困窘,但尚稱穩健。

對於稅改聯盟批減稅,李述德反駁,到目前為止減稅只減700多億元。稅改聯盟批評要根據事實論述,減稅是「捏緊緊,死蹺蹺;放開了,活跳跳」(台語)。

稅改聯盟多次開記者會砲轟政府財政惡化,多位立委今天在立院財政委員會提出關切。羅淑蕾質疑李述德之前表示「中華民國財政是全世界最好」,根本是「自我感覺良好」。她表示,我國公共債務定義狹隘,與世界各國相較,數據已經失真,若將「隱藏性負債」納入,廣義國債已經逼近14~15兆元,早已超過公債法規定 40%上限,財政惡化狀況遠比帳面嚴重,「台灣債淹腳目」。

羅淑蕾批評,根據IMF(國際貨幣基金)統計,台灣財政狀況比亞洲各國嚴重,加上五都舉債以歲出250%計算,歲出無法控制,五都可能用歲出編一堆預算,債留子孫,台灣主權信用評等已經自89年起一年不如一年,結果政府的稅還一直減,她說,外資是否投資,稅制只是一部分,「部長的民調一直很低,就是一連串減稅下來,老百姓感覺是為富人減稅。

李述德表示,目前債務雖有4.2兆元,佔GDP32%,明年預算4.5兆元,佔35%多,很多人說財政惡化,是將潛在債務一起計算,沒有實質意義,因為政府資產有22兆元,「只說每人負債多少,會造成大家恐慌」。不過,立委說「大家比較相信稅改聯盟的數字」。

103年起債務會降下來

李述德強調,目前政府每年都按時還本付息,因此不可能像希臘一樣,而且五都舉債比率雖以歲出預算計算,但是有流量管制,不會太嚴重。他說,包括4年5千億元等特別預算都會在這兩年陸續到期,屆時債務可望慢慢降下來,「102、103年政府預算編列壓力會小一點」。

但羅淑蕾說,馬英九曾經說過「數字是冷冰,老百姓的感受才是真的」。李述德則說,大家要理性不要感性,希望大家了解很多減稅是手段,不是目的。



◆ 永久換匯 打造金融安全網

【經濟日報╱編譯廖玉玲/綜合外電】2010.05.31

20國(G20)財長會議本周末將在南韓釜山舉行,歐洲債務危機勢必成為會議焦點,銀行稅也將是核心議題。南韓央行另選在財長會前五天於首爾舉行的央行首長會議上,提議永久換匯協議,希望有助解決資金短缺的問題。

G20財金首長訂6月4、5日在釜山齊聚一堂,為6月底加拿大多倫多G20領袖高峰會鋪路。此時歐債危機當前,市場動盪不安,各國若能擺出全球合作解決問題的氣勢,勢必能對市場產生若干安定作用。不過關起門來,中美兩國可能催促歐元區儘速執行緊急救援計畫,端出縮減赤字的具體步驟。但除此之外,可能也提不出什麼新做法。

另一項焦點是金融改革。美國總統歐巴馬最快7月簽署金融改革法案,歐盟今年也將通過金融監管、避險基金和銀行資本的改革,同時將實施信評機構和證券化的新規定。

各國首長也會彼此提醒加強協調,尤其是德國5月上旬突如其來宣布禁止無券放空歐元區政府債券的做法,著實令全世界嚇了一跳。

對全球銀行課稅的議題勢必也將再經歷一番折衝。國際貨幣基金(IMF)4月提案對銀行開徵兩種稅,為未來的紓困做準備,但此案至今還在檢討階段。預料本周的G20財長會後仍不會有具體結論,甚至到月底的高峰會上也不會有定論,至少加拿大如今仍強烈反對。

此外,南韓央行訂5月31日主持一場為期兩天的各國央行總裁論壇,南韓央行總裁金仲秀將發表演說。從30日公布的演說內容來看,南韓將提議各國央行簽訂永久換匯協議,「擴大並制度化」此項措施,有助建立起「全球金融安全網」。

金仲秀指出,新興經濟體以大量外匯存底做為保險,經濟成本相當高,而他的提案能降低這方面的需求。他說,發生國際金融風暴時,資金開始流向比較安全的避風港,許多新興市場經濟體的貨幣容易出現巨幅震盪。

他也知道,要成立這樣的機構並不容易,有許多問題需要克服,例如接受援助的國家可能會有「面子」問題,另外就是受援國的道德風險問題。

金仲秀還表示,近來爆發的危機顯示,許多國家的金融法規有嚴重錯誤。尤其是大家只注意個別金融機構的健全,卻忽略系統性的風險。他認為央行應擴大職權,超越確保物價穩定的傳統任務,進一步維持整個金融體系的穩定。

※ 相關報導:

* 中國工資蠢動 全球經濟不安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may/31/today-e1.htm

* 礦業3巨頭 醞釀Q3漲價
http://udn.com/NEWS/WORLD/WOR2/5634382.shtml

fsj 提到...

劉憶如訪財長 研擬推32建設

【聯合報╱記者賴昭穎、許玉君/台北報導】2010.06.04

行政院經建會主委劉憶如昨天拜會財政部長李述德,研擬推出32項重大投資建設,包括愛台12項建設、6大新興產業、10大服務業與4大智慧型產業等,希望吸引民間資金投資,甚至到國外招商。

劉憶如預告,今天她要向行政院副院長陳冲報告這項計畫的進度,她也將拜訪金管會主委陳裕璋,希望盡速將國內充裕資金與投資建設串連起來。

李述德昨天會後則說,財政部會協調政府資金提供必要協助。

為引進民間資金投入重大建設,劉憶如接經建會主委後,馬不停蹄的與各相關部會首長協商,前天與央行總裁彭淮南會面,昨天傍晚也安排與財政部長李述德會晤。劉憶如說,之後還會與金管會、公共工程委員會等相關部會會商。

劉憶如透露,昨天她已與工程會主委范良銹討論,希望導入民間資金的建設面具體計畫,未來將列出一張表,按自償性高低排列,積極吸引民間資金,甚至到國外招商。

她指出,未來會採取國外流行的「政府民間合作」 (PPP)原則,政府不見得要出資入股,但一定會透過各種方式表態支持,包括營造有利環境、鬆綁相關法令等。

李述德強調,最重要的是計畫要出來,透過政府預算、特種資金財務或民間投入,概念類似先前提出的投融資平台,但前提是要先提出計畫;假定是要動用4大基金,投資標的更要保本保息,不過,是否投入要視個案狀況而定,目的是要讓資金做最有效運用,在保障資金安全前提下,加速計畫推動。

※ 相關報導:

* 伊斯蘭市場 全球大躍進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MAIN_ID=206&f_SUB_ID=4221&f_ART_ID=251486

全球信奉伊斯蘭教(回教)的穆斯林(回教徒)約超過16億人,當全球經濟走向多元文化發展,台灣廠商還在摸索清真(Halal)認證時,其他跨國連鎖企業早已紛紛推出清真產品,瞄準這塊潛力無限的市場。這個在人口、消費力上,與中國大陸相比一點都毫不遜色的伊斯蘭市場到底具有什麼吸引力?



◆ 電子10雄變壓力鍋

【記者楊玟欣、呂俊儀、王中一/台北報導】2010-06-03 工商時報

鴻海日前火速宣布6月起富士康集團基層員工至少調薪3成,市場擔憂電子十雄會變成鴻海加薪後的最新「壓力鍋」。廣達、緯創、和碩、仁寶、台達電及光寶等大廠昨日均表示,已在今年第1季調漲大陸廠區基本工資,暫時無跟進的必要。不過市場專家預期,台廠在大陸面臨的調薪壓力將越來越大。

和碩指出,直接人工成本占筆電代工整體成本不到1%,加薪對毛利率影響有限。此外,緯創、台達電及光寶表示,隨自動化設備提高,人工數反而下滑,但會注意鴻海加薪後的後續效應。

市場擔心鴻海大動作調薪將開啟加薪潮第一槍,繼而對毛利率已成「茅山道士」(毛利率3~4%)的代工廠雪上加霜。對此,廣達、緯創、和碩均表示今年第1季才調漲過基本工資,幅度約在10~20%,工資與同業相較具競爭力,不擔心富士康加薪會引發招工排擠效益。

仁寶總經理陳瑞聰表示,大陸員工基本薪資約960元人民幣,尚無調薪計畫,但會加強績效獎金發放。

廣達指出,大陸員工人數約5萬多人,第1季基本工資已調漲10%~15%,且廣達廠區位於華東,其基本工資結構原本就相對較高,目前並無調漲的計畫。

反映在毛利率上,廣達第1季合併毛利率4.1%,比去年第4季的4.4%還低,也遠不及去年同期5.8%,不過,法人認為,除薪資調漲因素外,第1季CPU、DRAM缺料漲價,對毛利率影響遠高於薪資,此外,也與廣達廣接高階機種訂單有關。

和碩表示,大陸員工約6萬多人,今年第1季已調漲過大陸基本工資,從920元人民幣調高到1,100元人民幣,漲幅近2成,再加上一些員工福利,目前薪資水準與富士康調薪後的水準基本上差不多,再者,和碩廠區位於華東地區,富士康則在華南,不同區域彼此薪資競爭影響並不大。

和碩指出,直接人工成本占整體成本結構相對較低,尤其以筆電代工來說,成本絕大多數來自於材料,人工成本約僅占0.6~0.7%,即使加薪2成,對毛利率影響也很有限。



◆ 我們的時代-中國模式 台灣是共犯

【張鐵志】2010-06-03 中國時報

當那些青年縱身而跳時,他們想必也是極其靜默地。

此前,富士康的年輕工人們住在這座看似現代化但巨大冰冷的無情之城中,每天十二小時靜默地站在生產線前重複同樣動作,靜默地在一小時內吃完飯,然後在一天的疲憊之後回到寢室靜默睡去(他們大部分和寢室同房不熟識)。第二天繼續開始如此無聲的日子。

半世紀前卓別林的《摩登時代》在這裡被不斷上演著,不只是因為電影中描寫的機械式生產過程在此被複製,也是因為在富士康的巨大廠房中,數十萬個主角們真的演出了一場無聲默劇(除了機器的聲音)。不過,電影演員下了戲可以回到真實生活,富士康工人們卻無法走出這部色彩黑白的電影。他們對未來沒有夢想、沒有希望,因為他們不能在這個工作的城市建立屬於他們的家庭、他們的生活。他們的人生是在這個流水線中沉默地度過。

關於富士康連續自殺事件,評論者已經從不同角度提出分析。從富士康的內部管理,到中國模式的困境;從富士康做為一個血汗工廠,到富士康做為一個在血汗國度的工廠─是的,中國作為「世界工廠」,就是最大的一個「血汗工廠」。中國模式的核心就是中國工人的血與汗。

中國模式確實創造了一個世界經濟奇蹟,而台灣資本無疑是過去二十年中國模式的重要參與者;或者可以反過來說:台商其實是中國模式的主要受益者。

例如中國法律規定的廉價最低工資,讓工人們成為被壓榨的生產零件,讓他們不得不「被加班」來獲取更高的工資;中國不允許自主工會,使得資本家不用面對勞工的集體協商(最近廣東佛山本田汽車工廠的罷工抗爭中,官方工會甚至出來毆打罷工者);中國城鄉二元化的戶口制,讓企業無須提供和城市居民一樣的社會保險。尤其,因為沒有民主制度,人們不能透過政治參與來介入公共政策,以改變市場的不平等與不民主性。

台灣的威權時期也曾如此創造過一個經濟奇蹟。八○年代開始,台灣資本紛紛外移到中國,因為他們說「台灣投資環境困難」─意思是政治轉型中的台灣工人開始抗爭,爭取改善勞動條件,開始爭取作為人而不是機器的尊嚴。於是大小資本家們紛紛外移去利用共產主義中國為他們提供的「更好的」投資環境。而台灣的民眾們享受鴻海或其他高科技公司的高股價,彷彿那些血汗與我們無關。

現在,許多人期待中國改變其低人權、低工資的發展模式。但在這個歷史時刻,台灣政府急於與北京政府簽ECFA,但這是不是可能成為幫助中國模式和台灣資本的舊聯盟的延續?難道,台灣能夠輸出到中國的經驗就是過去那套威權政治加上勞工剝削製造出的經濟奇蹟?台灣是否可能在與中國簽訂經濟協定時加上人權或企業社會責任條款,來給與中國改革的壓力?

台灣一向自許擁有大陸沒有的民主與自由,而許多大陸的朋友都希望可以借鏡台灣的民主發展經驗,例如地方選舉或是公民社會的組織。這的確是台灣可以幫助中國發展的一個角度。但另一種我們可以影響大陸的正面意義是,要求前進大陸的台灣廠商承擔起更多的社會責任,或者監督台灣政府在與中國簽訂各種經濟協定時,不要繼續成為當前這種中國模式的共犯。

當中國工人還沒有權利大聲吶喊時(雖然已有越來越多抗爭),當他們還只能在生產線前或高樓上維持沉默時,民主台灣的我們或許不能對那些不論是壓榨台灣還是中國工人血汗的台灣資本繼續沉默。

fsj 提到...

G20財長會議登場 聚焦經濟與赤字

【經濟日報╱編譯廖玉玲/綜合外電】2010.06.04

20國(G20)財金首長會議4日起在南韓釜山舉行兩天,各國在銀行稅議題上幾已確定不會達成任何共識,因此如何在削減赤字和維持經濟成長之間取得平衡,以及更廣泛的金改議題,將成為會議焦點。

根據道瓊社取得的聲明草稿,G20財長警告全球經濟復甦的風險仍在,同時呼籲各國儘速整頓財政。歐債風暴當前,各國既要維繫復甦,又要準備縮減預算赤字,決策者面臨的挑戰由此可見一斑。

聲明草稿說:「截至目前,全球經濟復甦仍在持續。然而近來金融市場的波動,提醒我們全球經濟依然脆弱,亟需國際合作…我們仍然處於警戒狀態,密切監控經濟,繼續尋求協調良好的經濟政策,隨時準備實施任何必要措施,確保全球金融穩定,以及強勁、永續且均衡的成長。」

草稿也提到,歐債危機凸顯出「永續公共財政的重要性;有重大財政挑戰的國家,需迅速致力於可靠、一致、有利成長與量身打造的財政整頓政策」。至於有盈餘的國家,則應持續刺激國內消費。

喬治華盛頓大學國際經濟政策研究所主任史密斯表示,希臘財政危機可能是二次金融危機的開場,在這種情況下,G20 把重點放在削減赤字上恰如其分。不過他也強調,不可能發生二次金融危機。

在金融監管議題上,G20草案表示將要求金融穩定委員會(FSB)考慮額外的措施,提高對避險基金、信評機構和店頭市場(OTC)衍生性商品的透明度和監管。

在全球銀行稅的議題上則似乎沒有多大進展,成員國歧見仍深。美國財長蓋納2日要啟程前往釜山開會前也表示,全球對銀行稅尚未達成共識。

他說:「像美國提議的課徵金融費用,在英國和歐洲還是得到廣大的支持,但在G20就沒有全體同意,至少就現階段而言是如此。我認為到了南韓情況依舊不變。」

例如加拿大和日本等非引發金融危機的國家,就強烈反對銀行稅。G20也同意進一步考慮南韓的金融安全網提議。

※ 相關報導:

* 救國庫! 希臘拋售國有資產
http://www.udn.com/2010/6/3/NEWS/WORLD/WOR2/5641148.shtml



◆ 中國地方債已激增到7兆

【聯合報╱記者林琮盛/即時報導】2010.06.03

中國經濟網報導,地方債務在短短幾個月內,已經從人民幣4兆飆升到7兆。專家分析,高達7兆甚至更多的地方債務,可能會拖垮中國經濟剛復甦的腳步。

目前以各種變相形式和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形式發行的地方債,沒有納入到地方預算,舉債資金使用的預算約束不到位,透明度和規範性都不足,都容易釀成風險。

大陸國務院5月26日召開會議,部署加強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管理和處理融資平台公司的債務問題。

2010年,隨著地方政府投融資平台的數量和融資規模的飛速發展,地方政府投融資平台的負債規模也在急劇膨脹。大規模的投融資也給地方政府帶來了居高不下的舉債。

中國銀監會主席劉明康在銀監會召開的2010年第二次經濟金融形勢分析通報會議上說,至2009年末,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貸款餘額為7.38 兆元,較前年增長70.4%。占一般貸款餘額的20.4%,全年新增貸款3.05兆元,占全部新增一般貸款的34.5%。

這離世界公認的警戒線60%已很接近。可見在2009年,為應對金融危機衝擊,地方政府圈錢之猛。

「地方債務的規模究竟多大,實際上是一個非常難以準確回答的問題」,當被問及地方債務究竟有多少時,中央財經大學財政學院財政系主任、教授曾康華如此說。

來自銀監會的統計數據顯示:到去年5月末,全國各省、區、直轄市合計設立8221家投融資平台公司,其中縣級平台高達4907家。而從地方平台公司貸款債務與地方政府財力對比看,債務率為97.8%,部分城市平台公司貸款債務率超過200%。



◆ 兩岸經濟何處去?

【經濟日報╱社論】2010.06.04

其實,早自2008年3月馬總統當選之前,馬政府便已注定要面對極其艱巨的經濟挑戰。2009年9月爆發的金融海嘯與此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

海峽兩岸過去20年的經濟表現,台灣雖每下愈況,但近年尚可保住差強人意的4%上下成長率;對岸則無比亮眼,平均成長率達到令人咋舌的兩位數。不過,兩者的成長都共同繫於一個因素:大陸沿海地區加工出口業的超高速發展。

1960年代到1980年代的台灣經驗向世人證明,加工出口業是開發中國家得以快速向上提升的捷徑。當1980年代後期台灣的加工出口業四散飄零到東南亞及中國大陸,所到之處紛紛締造速成的經濟奇蹟,更提出了充分的證據。究其根柢,不外乎大量廉價勞動藉加工出口,猛力將整個經濟向上拉拔。

中國大陸擁有最豐富的廉價勞動資源,復得地利之便,與加工出口業的先導如台灣、南韓、星、港乃至日本近在咫尺,因而推動力量也無與倫比,創造出超大的經濟奇觀。只是,「槍打出頭鳥」,領先同儕者固然是各方矚目的焦點,卻也是攻擊的目標,所得快速升高,更無可避免地拉高薪資,直接傷損加工出口業的相對優勢。因此,中國大陸循此捷徑快速發展的時間能有多長,原就受到質疑,而中共官方自「十一五計畫」起,過於早熟地要求產業升級,乃使此一捷徑提早斷絕。

在2008年初出籠的各項政策,如勞動合同法、企業所得稅法、削減出口退稅比率等全面圍剿下,加工出口業的出口成長率節節下降,至年中效果已十分明顯,中共中央心生畏懼,趕緊抽回若干打擊措施,如出口退稅的削減;其後忽遇金融海嘯,為積極「保八」,更不敢再造次。然而法令既出,木已成舟,毫無挽回餘地,衝擊仍持續累積及擴大,如勞動合同法等;同時,為了「保八」,遍地烽火地大搞建設,將大量資源與勞動力留置各省市,沿海加工出口業所需勞動力忽然枯竭,缺工問題愈演愈烈,導致工資竄升。深圳富士康12起自殺事件更雪上加霜,加工出口業的低廉薪資成為眾矢之的,各省紛紛調高基本工資,還要與物價水準連動;溫家寶總理更公開宣稱,將採取多種措施提高職工收入。大陸廉價勞動的優勢顯將點滴流失,加工出口業全面退出沿海地區,乃指顧間事。

失去此一「奇蹟發動機」,中國大陸將何去何從?許多專家樂觀地主張,將富士康與其他加工廠西移內陸,繼續運用更廉價的勞動資源,會一舉數得。台灣當年也有產業東移之說,但連區區中央山脈都無法跨越,則距沿海上千公里的內陸豈有可能!

更普遍的看法是,大陸大可以內需做為替代引擎,帶動下一波成長高峰。但內需不外乎消費、民間投資與公共支出,大陸消費占國內生產毛額(GDP)偏低,主要是結構使然,要改變結構與習慣,絕非短期可以奏功;何況為「保八」,中共以大規模的補貼刺激家電、汽車等消費,已非常態,目前補貼措施即將退場,消費將不升反降。至於投資,GDP四成以上的占比已偏高,未來宜減不宜增。另公共支出在「保八」行動中貢獻巨大,高達九成的經濟成長拜其所賜,但此舉不僅不可能長久,「國進民退」更壓縮了民企的空間,貽患久遠。如果這兩者均不可恃,又將何所期待?

當對岸加工出口業走到末路,台灣4%的經濟成長率將泰半消失,情況不會比中國大陸樂觀。如果找不到替代的成長引擎,台灣經濟會一敗塗地。這就是2008年馬總統注定要面對的挑戰。時至今日,大陸加工出口業的敗象幾已確定,目前正是圖窮匕現的關頭,馬政府將何以為計?

※ 相關報導:

* 社論-公債上限 政府不能再放寬了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0,5252,11051402x112010060300188,00.html

台灣的地方首長多年來有一項共同的心理特質,就是認為「天塌下來還有中央頂著」。在這樣的心理預期之下,地方首長往往傾向做一些有利於自己選舉的事,但是對於防災等「最後由中央政府概括承受」的業務,地方政府總是疏於經營... 若是將地方舉債上限調高,其後果就是縣市首長也將他們討好選民的業務支出擴大,而不會增加多少中長期、具建設性的支出,根本不可能落實馬總統「生活圈」的理想。

fsj 提到...

名家觀點/早收清單 商品產值才是重點

【經濟日報╱張五岳】2010.06.04

公投審議委員會昨晚駁回「ECFA」公投,觀察這次台聯提案的ECFA公投審議未通過,可以透過幾個觀點比較清楚的解讀:

第一,公投本身具有創制的能力,但是昨天台聯黨的提案:「你是否同意政府與中國簽訂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 )?」在題目的設定上,就不符合公投法案議題的需求。

目前很明顯可以看出,馬政府團隊的既定政策是推動兩岸簽署ECFA,所以在公投議題的設定上,應該是以「反對簽署ECFA」為題交付公投審議,才能更明確的進行。

第二,就本次交付審查的議題內涵來說,ECFA當中涉及許多包括關稅減讓、租稅與財稅等問題,這些基本上都是屬於民生的議題,並不是公投法主要處理的方向。

當前在WTO框架下,將近400多條的FTA,內涵都比兩岸所簽署的ECFA更加深入,且在議題的層次上也更加一步到位,可以說ECFA只是FTA架構中最初的第一步,未來仍需透過進一步的協商規劃。

尤其,目前全世界近270多條生效的FTA來看,還沒有任何一條法案,是在簽署前就交付公投,也從來沒有任何一條,是沒有經過國會審議,就決定以直接公投的方式進行審核。

無論就法理上、內涵上,或是從國際基本慣例進行討論,最終使得本次台聯交付審議的公投無法成案,但仍希望國內執政與在野的一方,都能就ECFA議題再近一步的溝通和對話。

這次公投法未能成案,有助於今年6月兩岸如期簽署ECFA。但如果要檢驗ECFA是否獲得台灣民眾的認可,2012年3月的總統大選,才是初步的檢驗時機,在此之前,ECFA的公投單獨成案、通過審議的機會可以說是微乎其微。

如果在2012年總統大選時,台灣民眾認為簽署ECFA對台灣的經貿確實產生實質的幫助,且並不傷害台灣在政治上的主權尊嚴,那麼這些回應就會直接反應在選票上,也會使得ECFA 的簽署,變成對於馬總統和整個執政團隊執政能力變相的信任投票。

台灣的公投目前或許是透過時間換取空間,但隨著簽署的時間拉得越長,ECFA所可能產生的實質效應與利益也就越低,即使今年6月順利簽署ECFA,也必須等到明年才能將架構中的利益真正落實。

另一方面,對兩岸簽署ECFA來說,倘若今年第五次的江陳會在北京無法如期簽署,必須延至今年年底回到台灣簽訂,那麼碰上年底的五都選舉,這對兩岸簽訂 ECFA又將埋下更多變數。

此外,在早收清單項目的部分,實際上早收清單並不是ECFA 影響簽署與否的重點,可以說,不論清單項目是300項或500項,對台灣整體利益的發展來說,最值得關注的應是ECFA簽署後,台灣如何進行中長期的布局。

ECFA是兩岸經貿互動的架構協議,早收清單所牽涉的項目數量並不是關鍵,清單背後的商品產值才是重點。執政團隊目前應思考的是如何提昇、強化台灣中小企業與服務產業的競爭力,使ECFA的簽署將可有效解決台灣就業、失業的問題,也才能使ECFA獲得台灣民眾的認可。

(本文由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所長暨專任副教授張五岳口述,記者邱莞仁記錄整理。)



◆ 朱雲鵬:專利數目的表象和真相

【聯合報╱朱雲鵬】2010.06.04

台灣的技術能力經常在國際競爭力的評比中獲得肯定,其重要因素之一,在於許多評比引用美國專利局所核准各國專利數目之排名。在這方面,台灣表現的確相當爭氣。我們獲美國核准的發明型專利去年有六千多件,為世界第五,僅次於美、日、德和南韓;過去還曾是第四,近兩年才被南韓超越。

美國核准的發明型專利數目多,當然值得稱道,但如果根據這個指標,就判斷我國已經成為世界技術大國之一,恐怕就言過其實了。專利不能只看數目,還要看「品質」,也就是這些專利能不能在很多的產業領域,讓其他廠商出錢取得授權,以免受侵權之訴。

是否已成為世界技術輸出大國,一個可以用的衡量指標是「技術貿易的輸出占輸入的比例」。此比例大於一,代表這個國家為技術的淨輸出國,也就是說,從他國得到的技術授權費用,高於自身支付給別人的權利金;相反的,如果比例小於一,則代表為技術淨輸入國。

從這個比例來看技術發展的層級就非常明顯了:台灣的比例不到零點三,代表支付他國的技術費用,是自己所能賺取技術費用的三到四倍。我們輸出的對象,還包括許多在大陸的台商,如果把這些母子公司間技術移轉扣除,就更低了。真正的技術大國,還是先進國家,例如日本是三點五倍,美國是一點八倍,德國是一點一倍。在新興國家中,南韓以零點四居首,但仍低於多數西歐和東歐國家。

另一個常被用來衡量專利「品質」的指標,是一個專利能否同時在美、日、歐獲得核准。在二○○七年,台灣此種專利有二百零四件;而在同一年,日本有一萬四千多件,美國有近一萬六千件,南韓已經達到二千四百八十八件,以色列有四百九十四件,都比我們高得很多。

台灣在美國的專利主要集中在半導體、資訊、通訊和光電產業,生技方面所占的比例非常低,不到百分之三。曾經有一個說法,就是台灣生技專利有「潛力」,只是沒有被好好地商業化。以政府過去在這方面研究的投入而言,我們非常希望這是事實。但到目前為止,這還只是一個「假說」,有待證實。用市場經濟的方法來看,全世界的生技創業投資公司都在找有潛力的好案子,如果有許多願來投資台灣的生技專利,就表示這個「潛力」被看到了,我們拭目以待。但是,即使未來有人願來投資,真正的商業化也還需要相當長的時間,以其目前所占的比例而言,要能成為我國技術發展的主幹之一,恐怕還言之過早。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任何國家一開始都不可能質量兼備。目前台灣有足夠的量,已經不容易,但質方面明顯不足,也是不能不面對的真相。最近經濟部有意就許多產業的關鍵零組件,加強鼓勵研發,以取得核心技術,是令人振奮的消息。其實,我們不是沒有人才,只是目前的誘因體系,沒有發揮應有的整體動員功能。我們的體系似乎假設台灣在製造方面的優勢,會一直存在,「萬事太平」。但是世界沒有太平,相反地,競爭日益激烈。我們希望這方面的問題能夠儘早解決,才能將台灣的競爭力繼續向上推升。

(作者為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



◆ 中國嚴查各省經濟數據灌水

中央社 2010.06.04

大陸省市領導人喜歡在統計數字上弄虛作假,有關當局決定「嚴肅查處」,從國內生產毛額、工業產值、糧食產量到城鄉居民收入、節能減碳目標等數據,一個都不漏。

中國統計數據自相矛盾、與民眾實際感覺不一致等情況時有發生,中國經濟統計數據的可信度也常受外界質疑,尤其近年各地GDP數據總和經常超出國家統計局獨立核算的數據甚多,更將這個問題暴露無遺。

香港大公報引用大陸官方數據表示,去年上半年全中國31省區GDP總和,比中國國家統計局獨立核算的數據足足多出人民幣1.4兆元,將近10%。

北京大學社會學教授夏學鑾分析,地方官員不斷編造數據,是因為「層層加碼」就會「馬到成功」,「層層注(灌)水」就可以「水到渠成」,這樣才能追求政績和達到攀比的心理。

夏學鑾說,檢查只是1種手段,不能從根本上杜絕造假,但制度化就可以讓官員意識到「造假」的代價,「這種方法可以保證統計數據的客觀性,值得統計部門探討」。

據瞭解,這項行動將由統計局、監察部和司法部聯手展開,1位全國統計執法大檢查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向新華社表示,GDP指標將是這次檢查的重點,分為4 個階段進行,當局將公告查處結果,並鼓勵提出檢舉。



◆ 聯合國糧食報告:糧糖價格大跌

【聯合晚報╱紐約記者傅依傑/三日電】2010.06.04

聯合國糧農組織發布「糧食展望報告」指出,因穀物與糖價大跌,今年前5個月國際主要糧食價格下挫。糧農組織全球糧價指數於 2008年春季登上高峰,至今年5月已跌23%。

糧農組織糧價指數為商品價格平均值,包括肉類、奶製品價格。此指數在2008年攀至高點214點,今年1月降至174點,5月再挫至164點,2 年間跌幅23.3%。

聯合國指出,因預期產量大增,糖價已從今年初高峰腰斬一半。上半年糧價指數雖挫,但全球糧食總體商品價格仍比2002年至2004年期間高出70%。

fsj 提到...

匈牙利新政府爆料 面臨倒債危機

【經濟日報╱編譯陳家齊/綜合外電】2010.06.05

匈牙利新上台的政府指控前政府偽造財政數字,警告該國正面臨希臘式的倒債危機,立即引發歐洲債信危機蔓延的憂慮,歐洲股市應聲重挫,歐元重跌破1.2美元的心理關卡。

匈牙利總理府發言人斯金加托4日在記者會上說:「在匈牙利,前任政府編造了財政數字。在希臘他們也編造財政數字。希臘已經面對真相揭露時刻,匈牙利還沒有。」

匈牙利商業新聞網站napi.hu稍早報導說,執政黨副主席柯薩3日表示,新政府發現財政惡化狀況遠比原政府公布得還要嚴重,只有「很小的機會」能避免類似希臘的倒債危機。斯金加托4日表示,這種說法「絲毫沒有誇大」。政府計畫在本周末或下周公布「真正的」財政數字。

消息傳出後,歐元兌美元匯價重貶逾1%,盤中最低跌至1歐元兌1.1990美元,續創四年新低。

歐股4日原本的漲勢瞬間反轉直下,泛歐的道瓊Stoxx 600指數重挫近2%,法國興業銀行股價崩跌逾9%,與西班牙BBVA銀行、義大利聯合信貸銀行等歐洲金融股帶頭殺低股市。法國CAC40指數盤中最多重挫3.2%,義大利與西班牙股市暴跌逾4%,德股英股都出現逾2%跌幅。

匈牙利最大銀行OTP股價崩跌逾14%,迫使證交所暫停該股交易,並帶動布達佩斯證交所指數一度暴跌逾8%。

為匈牙利債券避險的信用違約交換(CDS)合約價格4日暴漲100個基點(1個百分點)至430個基點;匈牙利債券則暴跌,殖利率激漲40到70個基點。匈牙利貨幣佛林特(forint)對歐元匯價暴跌逾2%。

瑞典Nordea銀行評論說:「目前我們不知道狀況到底有多嚴重。但最糟糕的狀況是,匈牙利政府的這種溝通方式將引發更多的市場恐慌。」

匈牙利今年勝選的中央偏右政府數周來已多次警告,今年的政府赤字可能遠高於國際貨幣基金(IMF)前年提供紓困時規定的3.8%上限,並指責這是上一任社會主義政府留下的爛攤子。

蘇格蘭皇家銀行分析師艾許指出,匈牙利政府正在玩弄危險的政治語言,他說:「政府可能有意在口頭上談論政府破產的危險,讓國內的民意願意接受持續的財政緊縮,但是投資人不會喜歡這種舉動。」

※ 相關報導:

* 穆迪:匈牙利不會是下個希臘
http://udn.com/NEWS/WORLD/WOR2/5645287.shtml

信評業者穆迪公司指出,匈牙利管理金融危機的紀錄良好,不會是「下一個希臘」。

* 華爾街太短視 戴爾不玩了
http://udn.com/NEWS/WORLD/WOR2/5644997.shtml

如戴爾能重整旗鼓,選擇下市將省下許多的支出和心力,「如戴爾整頓計畫奏效,未來重新上市,股價會十分突出」。

* 美失業率下滑… 政府撐場面
http://udn.com/NEWS/WORLD/WOR6/5644981.shtml

美國5月失業率下滑,且非農就業人口增幅為十年來最快,但絕大多數是政府僱用的臨時人員,民間企業提供的工作機會並不多,遠不如市場預期。美股4日盤初即在失望性賣壓下重挫逾200點。



◆ 經濟學人:歐美日通縮 將危及新興國家

【林上祚/台北報導】2010-06-05 中國時報

儘管全球經濟逐步走出衰退陰影,但通縮危機卻持續籠罩,根據經濟學人雜誌報導,今年一到四月,美國核心消費者物價僅微幅上漲0.9%,創下40年來新低,歐元區僅上漲0.7%,日本核心物價跌幅更高達1.5%,歐美日若發生通縮,將危及新興市場國家經濟成長。

全球經濟,接下來到底將走向通膨還是通縮,目前眾說紛紜,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已開發國家的通縮危機,至今仍揮之不去,不僅各國公債殖利率曲線,持續呈現負斜率,黃金價格的持續上漲,也反映出投資人對通縮的擔憂。

經濟學人雜誌針對50位經濟學家所做的問卷調查顯示,經濟學家們認為已開發國家陷入通貨緊縮,是短期最大風險。

已開發國家通貨緊縮成隱憂

事實上,歐美日三大經濟體,在金融風暴期間,聯手進行降息,目前利率都已逼近零,三大經濟體的核心物價指數,也已逼近零,甚至是負值,顯示通縮危機在已開發國家並非空穴來風。

另外其他相關指標,例如銀行體系的授信餘額、失業率,也明顯抑制物價上漲,最近南歐國家陷入債信危機,政府負債餘額偏高的國家,紛紛祭出刪減財政赤字政策,這些政策都將不利於物價上揚。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目前已沒有其他牽引物價下挫的經濟變數。

一旦一個經濟體進入通縮,民眾消費意願(尤其是耐久財)將持續下降,民間消費衰退將使經濟進入惡性循環,在負債餘額較高的國家,通縮的發生將加重政府與民眾負擔,從日本經驗也顯示,通縮比通膨更難解決。

經濟學人指出,通縮的發生,往往伴隨資金的外逃,如果歐洲各國持續縮減政府支出,歐洲資金可能會轉往開發中國家,尋找高報酬率的投資機會。

熱錢轉入 新興國家面臨難題

已開發國家資金轉進新興國家,將使得新興國家熱錢問題更加嚴重,根據經濟學人報導,全球25個主要新興經濟體,有三分之二實質利率為負(名目利率扣掉供貨膨脹率),熱錢的湧入將使新興經濟體物價上漲現象,更難以抑制。

儘管中國、巴西、馬來西亞等國家,已開始進行升息,但中國因為採取盯住美元的固定匯率制,升息的效果相對較低,其他匯率相對浮動的國家,升息結果可能會導致該國貨幣大幅升值。

當然新興國家貨幣的升值,是平衡全球經濟的必要手段,但從過去經驗顯示,升值不見得是萬靈丹。

新興國家比起已開發國家,也較容易因資產泡沫導致經濟危機,經濟學人擔心,歐美日等經濟體今日的通縮,很可能引發新興國家明日危機。



◆ 大陸日用品掀漲價潮

中央社 2010.06.05

受原材料、運輸及人力成本等持續上升影響,大陸奶製品、麵包、日用紙張、茶葉、棉布等多種日用品悄然漲價。

經濟學家向香港文匯報表示,儘管近期通脹呈趨緩形勢,但工業品出廠價格(PPI)的快速上漲,不僅令企業生產成本大幅增加,苦不堪言,更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對日用品價格產生帶動作用。

中信證券分析師劉雁群分析,今年以來PPI快速上漲,5月預計將達到7%左右。原材料價格上漲令產品成本增加,油價上漲增加運輸成本,而近幾月來工資也大幅提高,這些都將使消費品價格上揚。

近期大陸棉價連連走高,標準棉的價格已從今年2月的不到1.5萬元/噸上漲至5月的17289元/噸。目前大陸商場裡的服裝品牌價格普遍上漲 10%~15%。

而乳製品價格上漲早在3月份即已顯露,考慮到市場佔有率等因素,大陸奶粉企業大多暫未調價,但業者表示,原材料價格確實仍在上漲,加上能源價格、運輸價格也上揚,漲價壓力頗大,特別是中高檔液態奶、保健酸奶和嬰幼兒奶粉價格仍有繼續上漲可能。

另外,受國際紙漿、甘蔗渣等原材料價格上漲影響,生活用紙近期開始漲價。金紅葉紙業有限公司近期已將產品漲價10%。

報導引述康師傅集團表示,第1季集團所需的原材料價格大部分出現兩位數升幅,其中泡麵主要原料棕櫚油成本比去年上漲30%,飲品主要原料PET塑膠粒及糖價較去年同期大幅上升30%及50%以上,加上人工成本也上漲。因此,漲價壓力很大。



◆ 碩士貶值 起薪連3年降(節錄)
http://news.chinatimes.com/politics/0,5244,50203761x132010060500780,00.html

中央社 2010/6/5

(中央社記者林淑媛台北5日電)根據1111人力銀行調查,企業今年給新鮮人平均起薪為2萬3720元,已是連續3年減少,碩士學位起薪2萬7745元,比去年減少3.17%,「貶值」最大,3年來碩士減薪幅度已近1成...對於企業為何願意晉用沒有經驗的新鮮人,出席記者會的富邦行銷理財商品部經理鄭妍妍表示,新鮮人單純、對工作有熱忱,像一塊海綿可以吸收很多東西,沒有包袱訓練比較快,這是企業願意用沒有經驗新人的主因。

fsj 提到...

英12位經濟學家:歐元5年內解體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2010.06.06

倫敦《周日電訊報》報導,該報徵詢25位頂尖英國經濟學家的看法,他們將近一半表示,歐元正在垂死掙扎,活不過五年,甚至有經濟學家說,歐元區下周即可能解體,不是希臘等幾個債務病入膏肓的成員被踢出來,就是歐洲第一大經濟體德國出走。

《周日電訊報》徵詢的經濟學家,有12位預測歐元撐不過五年,八位猜想歐元還不會一命嗚呼,五位拿不定主意。

一年前,英國經濟學界極少人敢打包票說歐元無可救藥,但希臘、西班牙、葡萄牙的慘況使專家改變看法。歐盟和國際貨幣基金(IMF)雖然通過千億歐元紓困希臘,德國總理梅克爾卻直言這只是「拖時間」,也就是說,歐元深陷「生存危機」。

八位認為歐元還不會死的專家裡,有兩位說,歐元可能活下來,但代價是至少一個會員國的主權債務違約。智庫「政策交流」的首席經濟學家里利科說,歐元不失會員而活下來的機率「差不多是零」。

「經濟與企業研究中心」研究員麥克威廉斯指出,歐元「可能下周都撐不過」。達特矛斯學院教授、前英格蘭銀行政策主管布蘭奇福洛則說,德國很可能走人。

很多人認為希臘或其他較弱的經濟體可能被踢出歐元,但四位經濟學家說,最可能退出的是德國。經濟學家華爾柏頓表示,「德國可能離開,其他中歐和東歐國家,加上丹麥,可能跟著走」。他認為,歐元可能活下來,但不會是以現有形式活下來。

「國際貨幣研究所」的專家康登表示,歐元區將會失掉三或四個成員,也就是希臘、葡萄牙,也許還有愛爾蘭。他指出,如果法國和德國兩巨頭磨擦加劇,歐元區可能完全解體。

※ 相關報導:

* G20財長:全球銀行稅 不開徵了
http://udn.com/NEWS/WORLD/WOR2/5646125.shtml

在金改方面,G20財長聯合發表的公報排除開徵全球金融交易稅的提議,讓各國自行決定如何為處理金融危機所需的費用籌資。

* 歐洲銀行壓力測試 快OK了
http://udn.com/NEWS/WORLD/WOR2/5646127.shtml



◆ 債券紅了 股市就有問題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0.06.06

美國國庫債券 (Treasury bonds)比股票搶手時,是股市大有問題的徵兆,目前就出現這種情況。

2008年秋季到2009年初金融危機時,大家拋售股票,把現金拿來購買美國庫債券,現在情況重演,雖然從歷史經驗看,長期投資股票的獲利優於美國庫債券。

《紐約時報》報導,理財顧問公司Gerstein Fisher的投資長費雪說:「這是典型的避險做法。過去我們也曾見過。」這一次,引起「現金大搬家」的原因不是美國,而是希臘與歐洲其他國家的債務危機。但是,它對美國股市和債券市場的影響同樣嚴重。史坦普500指數上個月大跌8.2%,道瓊工業平均指數重挫7.9%,造成1940年以來股市跌幅最慘的5月。

對持有美國庫債券者而言,今年5月則是表現最佳的時期之一。根據研究機構晨星 (Morningstar)的數據,美長期國庫債券共同基金今年5月的收益率高達5%,超過任何傳統股票型基金。令人感到不祥的是,只有賭股市下跌的「熊市基金」 (bear market funds)表現較好,收益率達到8%。道瓊與史坦普下跌之勢上周還未停止,下跌超過3%。

美國庫債券需求增加之際,其價格激增,殖利率則下降。儘管國庫債券殖利率下降,其價格上漲為長期美國庫債券基金帶來活力。5月25日,10年期美國庫債券的殖利率下跌至3.19%,而今年4月5日還有3.99%。本月5日,其殖利率維持在3.20%。

把現金放在貨幣市場基金 (money market funds)的民眾,其報酬率更低,最大的基金其平均年獲利率只有0.07%,幾乎等於零。

※ 相關報導:

* 周行一:老百姓要自求多福的金融市場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5644680.shtml

亞洲本土金融機構在這次危機中能倖免於難,並非因管理水準較高,或較不貪婪而能置身事外,而是因並未參與美歐機構為追逐金錢而罔顧風險及社會大眾權益的貪婪遊戲... 台灣本土機構其實是還沒有能力從事那些貪婪遊戲的,但是貪婪是普世現象,在台灣僅是以不同形貌出現而已,譬如台灣金融機構還是在種種法規限制下,幫助國際大機構賣給台灣散戶不應購買的金融商品,使得許多人受害



◆ 大陸高工資 台商轉型迎戰

中央社 2010.06.06

面對大陸工資不斷上漲帶來經營成本壓力,經營多年的大陸台商建議,盡量承接附加價值高、價錢高的訂單,採自動化生產,或往大陸中西部或海外遷移發展。

富士康員工跳樓事件後調漲工資;本田汽車調漲大陸員工薪水24%;北京最低工資下月調漲20%等,顯示出台商在大陸投資,勞力成本的經營壓力。

台企聯前會長張漢文今天接受中央社採訪說,大陸台商的經營成本壓力,確實是越來越高,大陸工資平均上漲了約20%,原物料也是漲的很離譜,上漲約20%。最近各行各業的台商能夠接到的訂單情況還不錯,但普遍出現了缺貨問題。

張漢文說,大陸基本工資調漲,出現了不大穩定的問題。不只是大陸政府把工資水準提高,勞方自己本身在企業內部也想再爭取:要求成立工會,爭取勞工權益。

他表示,從制度面來說,台商企業成立工會組織對資方有好處,但令人憂心的是工會組織能否正常發展和運作。

張漢文說,面對大陸高工資時代的來臨,台商的最好做法就是承接附加價值高、價錢高的訂單,重視好的客戶,或將勞動力密集型的產業,轉移到大陸中西部。

他強調,台商可能不會像富士康那樣,過度集中在深圳建立一個大本營的概念;而是分散在大陸各地投資建廠生產,當然,考量工廠遍布各地,建立補給線也很重要。

他說,台商是多方面發展,也有考慮往大陸境外發展,像是到孟加拉投資的案例也有增加,不會把全部的投資都放在大陸。

頂新集團康師傅財務長林清棠則說,不同產業台商面對大陸工資調漲問題,有不同的因應策略。康師傅是百分之百內銷,在大陸市場佔有率超過一半,不可能大規模遷離大陸。

他說,康師傅早在十幾年前,就預測到未來幾年大陸工資高漲的問題,因此很早就開始進行生產自動化,朝向降低勞力密集的生產事業。

林清棠舉例,以康師傅的舊工廠來說,泡麵的每條生產線約有20幾個工人,但是在新工廠減少到約12 人。生產飲料的工廠幾乎是全部機器生產,很少看到員工,像是搬運成品的過程都運用機器人。

他說,康師傅的多數員工是以有較高技術、能操作高機密機械的工人為主,在招聘員工時,當然薪資不是最高,但屬於中上等級,不會擔心富士康事件的後續對台商影響效應。

※ 相關報導:

* 加薪衝擊/正面:刺激消費 負面:帶來通膨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5646543.shtml

fsj 提到...

多管齊下解決超額儲蓄問題

【經濟日報╱社論】2010.06.07

新任經建會主委劉憶如最近密集會晤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財政部長李述德等財金部會首長,並就引導超額儲蓄及龐大游資投入公共建設交換意見,劉憶如還倡議引進國外「政府民間協力」(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PPP)模式,以將過剩資金導入愛台12項建設。

近年國內投資不足及超額儲蓄飆高,一直是政府頭疼的問題。依行政院主計處最新統計,去年國民儲蓄毛額達3.64兆元,但國內投資毛額僅2.18兆元,因而出現1.46兆元的超額儲蓄,占國民生產毛額(GNP)比率達11.28%;今年民間投資從谷底回升,但國民儲蓄也增加,更一舉突破4兆元大關,因而預估超額儲蓄僅略降為1.28兆元,占GNP比重仍達9.42%的高水準。超額儲蓄居高不下,導致國內游資泛濫,依央行統計,國內累計有高達8.6兆元的閒置資金沒有出路。是以,在過去一段時間,財經首長不時強調台灣超額儲蓄很多,民間並不缺錢,缺少的是投資機會,因而政府必須為民間創造投資機會,引導閒置資金投入國家建設。

從總體經濟學原理分析,超額儲蓄代表國民儲蓄超過投資的部分,在封閉經濟體系內,超額儲蓄若不能轉化為有生產力的投資,就會出現國內需求不足,生產過剩乃至國民所得下降等問題。但是,在開放經濟體系,內需不足及生產過剩問題可藉由出口的擴大,以「出超」形式轉化「超額儲蓄」。所以,在國民所得恆等式裡,超額儲蓄其實就等於出超;超額儲蓄愈高,出超也愈大。在民進黨執政八年間,國內超額儲蓄直線上升,出超亦持續擴大,並成為國內經濟成長的最大貢獻來源。從這個角度看超額儲蓄過高的問題,當然會有截然不同的診斷與處方。

追根究柢,出超的持續擴大,主因是國內需求不足,中央銀行為維持經濟成長,選擇採取抑低新台幣匯率政策,藉以擴大出口,勉強維繫經濟成長的動能。而為抑低新台幣匯率,央行長期在外匯市場買進美元,釋出新台幣,因而造成國內游資泛濫及利率長期偏低。這些資金很大一部分並非真正的過剩資金,而是央行雙率政策造成的結果。是以,現在政府若要減少超額儲蓄,首要之務當然是擴大內需,包括促進消費、增加投資及擴大公共建設等;但央行的匯率及利率政策若不能同步進行檢討調整,還是解決不了龐大的超額儲蓄問題。

要鼓勵民間將超額儲蓄及過剩資金轉化為投資,如果投資標的仍是以出口為主的產業,則因出口產能的擴大,對長期出超問題的根本解決,並無太大助益。要對症下藥,就須引導資金投資以內需為主的產業或公共建設,近來政府積極推動服務業發展,若能有效落實,不僅有助於解決超額儲蓄問題,也可提升國民生活品質,減少因過於依賴出口導致長期資源運用扭曲的現象。

在政府財政日益困難下,劉主委積極推動民間資金投入公共建設,方向固然正確,但其效果仍待觀察。一般而言,公共建設的特色就是投資規模龐大,但報酬率相對偏低且回收期長,因而民間投資意願不高。過去政府鼓勵民間採取BOT(民間興建、營運後移轉政府)模式,再配合中長期資金挹注,完成了台灣高速鐵路、台北 101大樓等舉世聞名的案例。但是,高鐵BOT案過程爭議不斷,明顯反映出民間投入公共建設的嚴苛限制。劉主委提出PPP模式,從國外經驗顯示,需要政府與民間的高度互信、嚴謹的制度規範及有利的政治環境,而這等條件在國內目前皆未完備,如何突破此一瓶頸,將是PPP模式能否在台灣成功複製的關鍵所在。



◆ 地方舉債上限提高 「全民變卡奴」

【聯合報╱記者許玉君/台北報導】2010.06.07

立法院財政委員會上月初審通過「公共債務法」修正草案,大幅提高地方政府舉債上限,直轄市舉債上限可高達歲出總額的百分之二百。中央研究院院士、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長朱敬一昨天表示,這種作法十分可議,是讓全民淪為卡奴,且債留子孫。

他說,這就好像我們這一代的人辦信用卡無限舉債,成了卡奴,卻將債務留給子孫承擔。

朱敬一舉例說明地方政府舉債上限大幅提高的後果,假設台北市年度預算一千億元,累積債務已達兩千億元,公債法修正後,北市不僅舉債空間可快速擴增到近三千億元,歲出預算還可以每年近百分之十八的速度持續成長,歲入卻不必相對增加。

也就是說,未來五年內,台北市政府可以完全以舉債因應,多編列一千億元的歲出。朱敬一強調,「借錢是要還的」,借錢的人若不想辦法還錢,龐大的債務將落到後代子孫頭上。

他強調,就算財政部限制地方政府每年舉債金額不得超過當年歲出的百分之十五,但反正就是借錢,而且是「借到爆表」,三年後變卡奴跟五年後變卡奴,「最後都是變卡奴」。

朱敬一強調,財政部這種「變相突破公債上限」的作法可議,表面說法是要讓地方財政自主、不再凡事仰賴中央鼻息;結果反而造成地方債台高築,最後還是要中央出面收拾殘局。

他認為,五都升格後的財源籌措問題,根本的作法是修改財政劃分收支法,與公債法無關,中央與地方分配財源應該自己解決,不能欺負後代子孫,也不能假設子孫沒有感覺,這種「膝蓋級」的道理,政府官員不可能不懂。

※ 相關報導:

* 高盛在希臘事件的兩面手法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MAIN_ID=76&f_SUB_ID=4211&f_ART_ID=251498

* 社論-歐債危機澆熄全球復甦火苗?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0,5252,11051403x122010060700157,00.html



◆ 我見我思-通膨閥打開了

【呂紹煒】2010-06-07 中國時報

大陸風起雲湧的「調薪潮」,其意義可能不僅僅是大陸廉價勞力工廠時代的逝去,更可能是全球通膨閥的開啟。

過去十多年,全球經濟基本上都享受到一段高成長、低通膨的好光景。九○年代後期的高成長、低失業、零通膨,曾經讓當時的美國聯準會主席葛林史班大感疑惑,最後,他是以科技、技術進步帶來的生產力提升做解釋,以「新經濟」一詞「結案」。

不過,新經濟不是唯一原因。九○年代,許多前共產國家崩潰,加入資本主義體系,為這個體系帶來大批廉價勞力;更早十年就「改革、開放」的大陸,更是其中主力,世界工廠的名聲與地位由此奠定。充沛又低廉勞工生產的各種消費品,源源不絕的輸往全球各地,為大陸賺取豐厚外匯,也壓低了各國的通膨。

美好的日子總會過去的。通膨最佳燃料就是大宗原物料及工資的上揚。隨著中印等新興國家經濟起飛帶來的需求增加,加上對沖基金炒作,二○○ 八年,全球經歷一次原物料大漲,原油一舉飆破每桶一四七美元的大震撼,但因金融海嘯帶來的經濟下滑,原物料價格隨即下跌。

不過,原物料與油價終究會再上揚,新興經濟體需求的增加,必然拉動價格。大陸每年增加的千萬台汽車,不吃油,難道喝水嗎?而除了原物料價格的潛在上漲壓力外,工資上漲壓力已經由大陸開始點燃。

由今年初的各地缺工潮,到富士康自殺潮後的調薪三成、本田工潮後的調薪二成多,最後是各地方政府開始調高最低工資:從一成多到二成不等,廉價勞工市場已產生變化了。過去十多年,被「鎖」在國內低廉勞力的通膨壓力,終究要爆發,通膨閥已開啟,即使其傳遞到全球商品市場仍要一段時間。

大陸工人過去十年的每月平均工資,已經增加了二.五倍,平均每年都增加一成多,但,請注意,其增長主要來自加班的收入,而非時薪的調整。事實上過去大陸平均最低工資增幅就低於平均工資的成長。過去,還有官方刻意的維護壓低薪資,但政府態度已變。大陸第十二個五年計畫中,就把工資增長列入重點;大陸人力保障部就說,未來要朝「收入加倍」方向走;大陸經濟也逐漸轉向,由一切為出口的出口導向,逐漸提升內需比重。要有內需市場,工人就要有錢。調高工資、經濟轉向、改善分配,已是大陸必走的路了。

事實上,台灣過去也曾經歷過兩波的工資上漲潮。以製造業的平均薪資而言,六三到七十年間,除了六三年薪資成長三三%是來自於石油危機的通膨外,其餘七年都是接近二成的成長率;七五年到八一年,又出現每年一成多的成長率。每次工資上漲潮出現,總伴隨著景氣榮景、產業結構調整,不少企業就此被洗出局。大陸的工資上漲潮,也難逃此調整的陣痛。台商如不能與時俱進,只知從台灣到大陸、從沿海到內陸,一味追逐低工資,而不知調整體質、提高附加價值,恐怕難逃淘汰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