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0-16

回收LCD 大葉大學每年創3億產值

◆ 回收LCD 大葉大學每年創3億產值

【聯合報╱記者何烱榮/彰化報導】2010.10.15

手機、iPad、電腦、液晶螢幕(LCD)愈來愈普及,每年廢棄LCD數量驚人,至今仍欠缺適當的回收處理技術。彰化縣大葉大學師生努力研發回收處理,每年還能創造3億元回收產值。

大葉大學環境工程學系李清華教授,率學生洪基恩、張映雯、廖靖華和楊念震,開發出「廢液晶顯示器(LCD)之資源回收處理裝置與方法」,參加今年的台北國際發明暨技術交易展,獲得發明競賽獎銀牌。這項處理回收技術,將移轉給民間廠商。

李清華表示,LCD中含有銦錫氧化物,屬稀有金屬,若能有效處理回收,每年可創造3億元的產值,更能減少環境汙染。

手機、iPad、電腦,已是求學與生活上的必需品,但淘汰的液晶面板也堆積如山,至今,廠商仍無法處理這個問題,也是生態環境的沉重負擔。

大葉研究團隊開發回收技術,將LCD屏幕拆解出廢液晶玻璃基板,利用精密的切割,將玻璃基板分別進行超音波震盪清洗、加溫、瞬間急速降溫,使玻璃基板上的偏光膜和液晶能夠完全的分離及去除,得到乾淨、完整,可以回收再利用的銦錫氧化物導電玻璃基板。

光是2007年,台灣消費者購買的LCD,就可以產生各類的廢棄物數量:玻璃1萬2933公噸、塑膠2130公噸、銦錫氧化物29 公噸、液晶(有毒物質)19.7公噸。如今,數位3C產品的生產量和廢棄物,更加驚人,政府應該早日因應與處理。



◆ 歐美試驗小有成果 陽光+二氧化碳=汽車燃料

【黃文正/綜合報導】2010-10-15 中國時報

利用光合作用原理,將太陽光和二氧化碳轉化成汽車燃料,既省錢又環保,一直是許多科學家的夢想,如今相關試驗終於獲得初步成果。

英國《每日電訊報》報導,歐美科學團隊以太陽能反應器將二氧化碳分解成一氧化碳,把水分解成氫和氧,再利用「費希爾—特普希反應」(Fischer-Tropsch process),讓兩者與催化劑起作用,製成燃料。

美國桑迪亞國家實驗室(Sandia National Laboratories)科學家所設計的「反轉環接收反應換熱器」( Counter Rotating Ring Receiver Reactor Recuperator,CR5,見圖,摘自網路),目前已能從發電廠廢氣獲取二氧化碳,未來盼能從空氣中直接提取。

CR5的巨大碗碟狀鏡片,可將日光集中於由氧化鈰轉環分隔的兩個密室。當轉環旋轉,氧化鈰加熱至攝氏一千五百度,釋放氧至一間密室。氧旋即被抽走,鈰被移至另一密室。接著二氧化碳排入,剛失去氧的鈰會偷走一個氧分子,形成一氧化碳和氧化鈰。

蘇黎世「瑞士聯邦理工學院」(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團隊也採用類似系統,但他們使用的氧化鈣、氧化鋅和水蒸氣可形成氫和一氧化碳,並直接使用空氣中的二氧化碳。

不過,目前桑迪亞團隊的系統每次運轉只能持續幾秒,瑞士團隊的系統也僅能產出十瓩電力。他們都盼能提升可靠度和產出。



◆ 研發機器魚 日探海底資源

中央社 2010/10/15

(中央社記者楊明珠東京15日專電)耽心中國限制稀土出口,日本政府已積極研擬對策,包括考慮加速研發探鑽海底資源用的自動控制裝置,這種裝置就像一尾「機器魚」,研發經費約需新台幣3億多元。

日本「朝日新聞」報導,為了探勘海底的稀土類和稀有金屬等蘊藏 ,日本文部科學省將研發探勘用的自動控制裝置。從日本海洋研究開發機構提供的完成模擬圖來看,能自動潛航的探勘海底資源機器宛如一尾魚。

報導說,文部科學大臣高木義明有意加速研發自動機器裝置,並計劃在本期國會的修正預算中編列研發經費。

去年9月日本政權輪替,在預算重新調整時,原本研發探勘海底資源自動裝置的預算被砍,計畫中斷,但近日因中日發生釣魚台撞船事件,中國有阻礙稀土出口到日本的情況,所以研發探鑽資源機器一事再度受到重視。

※ 相關報導:

稀土可被中國壟斷 美將重建供應鏈
紓解電荒 滬智能電網加速啟動
S2P:科學家利用陽光從 CO2 製造燃料

1 則留言:

fsj 提到...

溫家寶:全力搶救河南禹州礦難

中央社 2010.10.16

今天清晨發生在河南省禹州市平禹煤電四礦的災變,已造成21人死亡,16人仍生死未卜。中國總理溫家寶指示要求全力做好救援工作。

中新社報導,今天下午,河南省省長郭庚茂、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局長駱琳,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副局長兼煤礦安監局局長趙鐵錘等人已趕抵災變現場,指揮救災。

郭庚茂說,這起事故屬於特重大事故,特別是發生在中共17屆5中全會期間。他表示,當務之急是要把救人工作放到最優先的位置、最核心的目標。

今天清晨6時左右,位於河南禹州、隸屬中平能化集團的平禹煤電公司四礦突然發生煤與瓦斯突出事故,當時礦井下共有276人作業,事後有239人安全撤至地面、有37人被困。

2008年8月1日,此礦曾發生相同災變,當時造成23人死亡慘劇,今天這起事故與上次事故發生在同一礦井的同一個開採作業面。



◆ 地底陰暗面曝光 一度想吃人肉?

【聯合報╱編譯莊蕙嘉/報導】2010.10.16

受困智利礦工重見天日,受困地底69天期間的點滴也隨之逐一曝光。礦工表示,在搜救人員發現他們仍然活著並開始供應食物之後,他們才有勇氣拿「吃人肉」這個主意來開玩笑。礦工的友人則爆料,指33人間曾發生激烈打鬥,不若外界想像那般團結。

礦工之一畢亞羅爾說,礦坑坍塌後,他們全體協議共享食物,靠著2天的糧食撐了17天。由於食物不夠,加上他們在地底仍須努力工作以尋找水源和勘察環境,大家因此暴瘦。

第2名出坑的礦工塞浦維達的兄弟說,前17天礦工賴以維生的糧食實際數量比媒體報導的更少。他們只有10個鮪魚罐頭,每人每48小時只能吃2小匙;牛奶早就餿了,根本不能喝;水也有油味。

畢亞羅爾說,在那17天中沒人提到「吃人肉」這件事,直到搜救人員發現他們,鑿通運送補給品的管道後,大夥才如釋重負,把吃人肉這個念頭當成笑話聊。

礦工友人桑德森表示,受困礦工寫給他的信中提到,礦工曾彼此揮拳相向,打成一團,因此被分成三組,減少衝突。不過桑德森肯定工頭鄂蘇亞的領導,說他是團體中的「中流砥柱」(fundamental pillar ),凝聚礦工的意志,使大家保持積極和團結。

1972年,一架載著橄欖球隊員的飛機在從烏拉圭飛往智利途中,失事墜毀於寒冷的安地斯山脈。當時眾人皆認為球員凶多吉少,卻有27人倖存。飢寒交迫的球員為了生存,只得吃死去同伴的肉。27人在72天後終於獲救,這段故事也改編成電影「我們要活著回去」。

至於意外現場聖荷西金銅礦,智利政府已下令永久關閉,未來可能連同家屬在旁邊搭起的「希望營」,一同改建成博物館。搜救小組已向金氏世界紀錄提出申請,將33人列為「受困地下最久」的紀錄。



◆ 太陽能,台灣不能?

【聯合報╱社論】2010.10.17

近日國內太陽光電業者聯名在各大報刊登廣告,指控政府推動再生能源發展不力;之後台電也在媒體予以回應。我們在此先對雙方的訴求與主張略加描述,然後再予以評論。

太陽能光電業者認為,再生能源條例是去年七月通過的,今年七月才受理申請。若干業者早在今年上半年即開始準備文件,七月啟動後即依法送件,但據報載三個多月下來核准件數為零。即便如台電所說已有數十案已核定,但不必諱言,這些已核案件只佔民間投遞數百件待審案的極少數。況且,台電也沒有明文規定申請案要怎麼審、多久審出結論,民間當然會不滿。尤有甚者,政府每年都可對費率公式重新公告核定,致使現在提出申請有可能適用明年未知(預期將降低)的補助費率,打亂申請者所有的財務規劃,遂有今日抗議之產生。

台電與環保署在十月十四日各大報的說明重點有三。第一、再生能源不穩定,太陽與風力均不足恃,不可能取代傳統的火力或核能發電,不該過度倚賴。第二、太陽能發電效率有限,若要發電達若干規模,需要數百個中正紀念堂的土地面積,不切實際。第三、台灣抄德國的辦法只抄了半套,且住戶電費甚低,不宜以特定替代能源(如太陽能)之片面高費率補助,扭曲再生能源之發展。此外,也有官員私下表示,當前再生能源的收購費率是光電業者遊說施壓的結果,高於一般電價的五倍,非常不合理。

坦白說,我們真的難以同意台電與政府其他單位以上的說明。首先,我們從來沒有聽過哪一位學者或業者,主張要以太陽光電「取代」傳統發電;而「再生能源發展條例」第一條也只是明文指出要「增進」能源多元化。沒錯,光與風力均不穩定,但是夏日無風有豔陽、冬天缺日照卻多季風,正是大自然原本即有的互補能量。多元發電的邏輯就像是多元投資,不期待單一投資標的大獲全勝,卻要靠多重投資互補風險。今天我們不解的是,當初再生能源條例是馬總統宣示列為優先法案的、立法院中執政黨是佔絕大多數的、該條例是要「推廣」再生能源的。台灣目前再生能源比例極低極低,怎麼會立法一年後就自打嘴巴,由經濟部所屬的台電刊登這種唱衰再生能源的言論,大力打壓民間推動的意願呢?

其次,就費率高低而言,即便訂定過程中有業者遊說高價,該負責任的也是經濟部與台電。依再生能源條例第九條,政府買回電力的費率該由中央主管機關邀集政府其他單位、學者、專家組成委員會計算審訂。由以上條文可知,委員會怎麼組成、找哪些人來參加、會議如何進行等,全是由經濟部主導。依行政流程,這個委員會的決議也一定要經首長核定。如果費率真的訂得偏高,不是經濟部負責該誰負責?如果委員會真有利益遊說、真會使國家財政破產,難道首長不能退回重擬?總而言之,中央主管機關依法審定費率,那麼就請依法負起責任。

最後,當然就是台灣「學德國只學半套」的問題。國外對於再生能源,有用「招標法」取代「政府訂價法」;國外雖然政府收購價也高於民間使用價,但他們的使用費率頗高,因此買價與賣價之間也就沒有像台灣那麼懸殊。但是,這種「學半套」的行政表現又該怪誰呢?既知國外有招標法,政府首長為什麼不在去年七月將此法納入再生能源條例呢?既知台灣電價偏低,又為什麼沒有政府首長有一丁點道德勇氣,去逐步調高電費呢?經濟部不敢碰電費,才是造成台灣今日費率全世界最低的原因。

這次太陽能發電所衍生的問題要如何收場,我們難以預知。但是以行政官員及台電因應的態度觀之,我們擔心不久它就會成為五都選舉的話題。一旦到了那個地步,那就有理說不清了。馬總統與吳院長,該出手管一管了吧!



◆ 法國煉油廠因罷工停擺 油庫告急

【聯合晚報╱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2010.10.17

法國反對退休制度改革的罷工和示威持續延燒,但政府表示16日在全國走上街上的群眾僅85萬人,遠低於工會估計的250萬到300萬人。但罷工活動導致多數煉油廠陷入癱瘓,相關行業協會已發出燃油短缺警報,駕駛人也開始搶加。

法國總統沙克吉提出把退休年齡由60歲提高到62歲,領取全額政府退休金的年齡從65歲提高至67歲,以避免退休金短缺在2020年膨脹到每年700億美元。工會認為這項改革違反勞工基本權利,而強烈反對,引發全國第5次示威潮。

法國12座煉油廠也在12日展開無限期罷工,10家已停產,仍在生產的兩家也減產,引起部分地區出現了恐慌性搶購。法國政府准許石油公司使用自身的緊急庫存,但尚未動用戰略燃料儲備。儘管面臨強大壓力,沙克吉政府誓言不讓步。

國會參議院從本月初起開始審議法案草案,定20日進行表決,改革方案雖然把退休年齡至62歲,但在歐洲國家中仍然偏低。

法國內政部說,全法各城市16日有85萬名民眾走上街頭,較先前4次反對退休制度改革的抗議人數為少,顯示民眾已漸漸能接受提高退休年齡勢在必行的情勢。

工會則表示,16日的示威有250萬至300萬人參加,雖然人數減少,但工會計畫在國會參議院對退休改革方案投票前夕發動第6次大規模示威,預料19日的示威將有350萬人參加。

目前政府最頭痛的問題是燃料短缺,煉油廠5天來的罷工行動,迫使通往巴黎兩大主要機場的燃料輸送管一度被迫暫停供油,政府調派鎮暴警察重新打開被罷工人潮所封鎖的油庫,讓石油維持輸送。

16日雖然恢復供油,但戴高樂國際機場的油料僅能維持到20 日、巴黎近郊的奧萊機 (ORLY)機場情況較佳,儲油還可維持17天。戴高樂機場已採取「B計畫」,要求飛往機場的中、短程飛機必須自備回程油料,奧萊機場也宣布取消部分班機起降。

經濟部長拉嘉德則呼籲民眾不要恐慌,表示全國1萬3000家加油站僅230家有缺油現象,政府儲備量足夠全國一個月所需,但民眾卻持懷疑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