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2-17

自然期刊:全球暴雪水患 人為暖化害的

◆ 自然期刊:全球暴雪水患 人為暖化害的
http://udn.com/NEWS/WORLD/WOR4/6158253.shtml

【聯合晚報╱美聯社/華盛頓十六日電】2011.02.17

自然 (Nature)期刊16日刊登的兩項科學研究顯示,近年來極端暴雨和暴雪日趨強烈,並證明人類造成的全球暖化,與經常導致致命水患的狂暴雨雪有關。

加拿大和蘇格蘭研究人員分析1951至1999年北半球每年出現的最強烈雨雪,發現近年來的強烈雨雪降水量比以前增加7%。

科學家說,這項研究在1999年結束時,氣候變遷愈來愈激烈,而當時出現的強烈雨雪,與近年的一些天災頗為類似,包括去年在巴基斯坦和美國田納西州納許維爾引發洪患的豪雨,以及這個冬天使美國一些地區為之癱瘓的暴風雪。

另外,牛津大學對英格蘭和威爾斯2000年秋天的水患進行研究。當年的天災是這個地區保持雨雪紀錄超過230年來降雨量最大的的一次,財物保險損失超過17億美元。

參與研究的牛津大學學者艾倫說,上述兩項研究應能駁斥氣候變遷是「沒有受害人的犯罪」的說法,顯示極端天氣狀況確實會傷害人類。

世界衛生組織說,1950年以來,全球已有超過230萬人死於洪水。

全球暖化 使洪水提高一倍以上

研究人員發現,全球暖化使發生洪水的可能性提高一倍以上。科學家也在進行類似研究,以探究去年俄國的致命熱浪和巴基斯坦水災,是否與全球暖化有關。

科學家多年前就根據基本物理學和氣候知識,認為全球暖化可能造成極端氣溫和雨量。新的研究使他們首次能夠藉著科學界可以接受的嚴格方法,指出明確因果關係。


◆ 春季融雪 美中西部備戰抗洪
http://udn.com/NEWS/WORLD/WOR6/6153751.shtml

【世界日報╱路透明尼亞波利斯市14日電】2011.02.16

中西部各州在歷經嚴寒和幾十年來降雪量最多的冬季後,近期氣溫逐漸回升;然而,從內布拉斯加州至北達科他州的官員,為因應春季融雪可能帶來的洪患,無不未雨綢繆,準備抗洪計畫。

目前中西部到處可見結冰阻塞的河道,官員希望厚重冰雪慢慢融化,流量讓河道足以負荷,並能保持在堤防範圍內,而快速融雪可能造成潰堤。

內布拉斯加州目前正考慮在普拉提河(Platte River)河面上的厚冰灑上煤灰,以有助融解為較小塊結冰,避免堵塞水壩和引發河水暴漲,但這種方法會產生環境污染問題。另一種方案則是以炸藥爆破厚冰。

內布拉斯州急難管理局助理主任伯恩特(Al Berndt)表示,這可能是該州連續第二年將使用煤灰,而近30年來僅有五次冬季採用此法。

南達科他州各地方政府自1月起已召開多次抗洪應變會議,州長達爾林波(Jack Dalrymple)11日並發布全州急難通告,以在遭受嚴重洪患後,做為尋求聯邦補助的藍本。

在緊鄰的明尼蘇達州,州長達頓(Mark Dayton)和國會參議員法蘭肯(Al Franken)已在莫海德(Moorhead)和克魯斯頓(Crookston)等地區,與居民和急難官員研商對抗洪患的對策。

在北達科他州的法戈市(Fargo),市府當局正尋求志工製作逾300萬個沙包,以在紅河(Red River)抵擋洪水。

中西部北部各州在13日的氣溫已升至冰點以上,有些河流開始看到河水流動。不過,國家氣象局表示,更寒冷的天氣在一周內又將來臨。



◆ 研究:2100年 美國近10%陸地淹沒
http://www.awakeningtw.com/awakening/news_center/ht.php?itemid=20056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綜合報導】2011-02-16

根據美國亞利桑那大學最新研究指出,受到海平面上升影響,美國東部沿海城市包括商業城市紐約、邁阿密與紐奧良等180座大城市近10%的陸地,在2100年將完全被海水淹沒,影響人口超過4千萬人。

這次亞利桑那大學發現,美國沿海主要城市,在2100年受到海平面上升1公尺影響,發生海水漲潮或破壞原有陸地的情形,共會影響到180處人口較為集中的城市,受影響居民超過4千萬人,其中邁阿密與紐奧良陸地有10%將被海水吞沒,科學家也指出,海平上升不僅直接影響到海灘,包括溪流、低窪地區以及海水入口都會受到破壞。

研究人員歐沃佩克表示,「我們努力的目標,是希望讓民眾能對自己社區,在面對海平面上升的事實,思考應該如何適時因應。」另外這次研究結果也預測2100年時,全球平均溫度要比現在上升華氏8度。

另一名研究人員魏斯表示,「接下去的幾百年時間內,包括格陵蘭與南極等地的冰床在夏季暖和時融解,將繼續造成海水上升。」

這次科學家是利用美國地質調查所的「美國國家高程資料庫」 (National Elevation Dataset)進行分析,以及繪製可能遭海水侵襲的地圖範圍,根據最新的科學預估指出,2100年海水上升約1公尺,接下來則以每百年上升1公尺的速度增加。

本次研究結果將刊登在本周的《Climatic Change Letters》。



◆ 里約暴雨死亡達902人

中央社 2011/02/16

(中央社記者唐雅陵聖保羅15日專電)根據巴西警方的最新資料顯示,上個月12日襲擊里約熱內盧山區的暴雨造成902人死亡。

里約熱內盧警察廳的報告指出,在新富麗堡(NovaFriburgo)尋獲426具屍體,特勒索波里斯(Teresopolis)379人死亡,貝德羅保利斯(Petropolis)71人,蘇米多羅(Sumidouro)21人,聖約瑟黑河谷(Sao Jose do Vale do Rio Preto)4人,好花園(Bom Jardim)1人。

另據里約州公共部指出,還有405人失蹤,其中特勒索波里斯即佔221人,顯示死亡人數將繼續攀升。

※ 相關報導:

世紀洪水狂襲 澳第3大城受困
再不減排 苦頭還多著呢

21 則留言:

fsj 提到...

海洋浩劫 暖化助長毒藻和細菌

法新社/賴秀如 2011/02/20

(法新社華盛頓19日電) 美國科學家今天說,全球暖化導致全世界海洋和湖泊的有毒海藻及細菌激增,所帶來的影響可能10年就感受得到。

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ational Oceanic and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NOAA)的研究顯示,受到氣候變遷影響,海洋和淡水水域環境更容易生長有毒海藻,有害微生物和細菌也快速增生。

其中一份研究中,NOAA科學家以未來海洋和天氣模式為藍本,預測地球暖化在有毒「紅潮」的「鏈狀亞歷山大藻」(Alexandrium catenella)成長效應。這種毒藻可囤積在貝類中,吃進人體會引起嚴重症狀,包括癱瘓。

研究人員說:「有毒藻類大量增生季節的改變很明顯,我們預計30年內,甚至可能在10年內,毒藻就會顯著增加。」

另一份研究中,NOAA科學家發現含鐵的沙漠塵土從大氣層中進入海洋,可能會導致海水中有害細菌增生。

喬治亞大學(University of Georgia)研究人員發現,海水中加入沙塵,會明顯刺激弧菌(Vibrio)生長,這種細菌會造成人類的腸胃炎和其他傳染病。

過去30年來,含鐵沙塵流入海洋總量持續增加,預計還會繼續成長,因為非洲西部降雨減少,沙漠化現象嚴重。



◆ 海洋毒物增生 學者籲把關

中央社 2011/02/20

(記者魏紜鈴台北20日電)據美科學家研究顯示,全球海域環境因暖化影響將有助有害微生物和細菌增生。長期關注環境荷爾蒙議題的清大教授凌永健說,從源頭做起最好,政府應協助民間為近海養殖環境把關。

據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ational Oceanic and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NOAA)的研究顯示,全球因受到氣候變遷影響,海洋和淡水水域環境易導致全世界海洋和湖泊的有毒海藻及有害微生物細菌激增。NOAA科學家預測,海洋內毒藻可囤積在貝類中,人類吃進體內可能會引發中毒症狀。

當海域環境充斥毒藻,導致海產受到汙染,人們在飲食上該如何防範?長期關注環境荷爾蒙議題的清華大學化工系教授凌永健對此表示,全球暖化使二氧化碳增多並溶進海中,有利於海底有毒菌體生長,例如早期霍亂病或有些人到海產店吃壞肚子上吐下瀉等症狀,就是因吃進有毒海產。

凌永健說,吃進有毒海產對人體荷爾蒙的影響須長時間研究評估,「海域環境有毒生物增多對人體荷爾蒙的直接影響性至少須花10年以上觀察才有結果,但多少會有影響。」他建議,政府應協同民間,建立從產地源頭至消費端的完善把關機制。

凌永健表示,當海產養殖環境惡化時,最好的方式就是把關源頭,就像吃自家菜園種的蔬菜較安心道理一樣。他認為,政府除把關汙染物外,其實生物毒性也是新興汙染物,政府可從控制近海養殖環境品質,到制訂定期調查機制,「從自家地方生產源開始掌控良好生長環境,並協助民間維護食品品質,這是政府可以替人民做的。」

至於個人部分,凌永健表示,目前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預計在年底推出「環境荷爾蒙計算器」,民眾可像減肥計算卡路里試算表的形式,計算在生活中接觸戴奧辛、鄰苯二甲酸酯類等有毒物質的比例,使生活遠離毒害。



◆ 奧州驟冷驟熱 一周波動百度

【世界日報╱編譯中心綜合18日電】2011.02.20

奧克拉荷馬州土耳沙地區上周還北極寒流籠罩,道路積雪冰封,現在卻艷陽高照,暖和得可以在戶外徜徉,並面對野火肆虐的危險。

降雪量創新紀錄才一周,這一帶又創下另一項紀錄:17日下午高溫達到華氏72度,平了1907年2月17日的創紀錄高溫。

這表示奧克拉荷馬州東北部大部分地區,一周內氣溫波動超過100度。由於氣溫高於正常水準,加上時速25哩至35哩的強風吹襲,氣象專家警告民眾謹防火災。

本月10日奧克拉荷馬州巴托維爾市(Bartlesville)氣溫仍低達華氏零下28度,比南極氣溫還略低一點。17日下午當地氣溫卻高達華氏82度。兩者相去110度。

這裡兩周前才遭受狂風暴雪侵襲,整個城市被厚厚的積雪覆蓋。17日下午居民卻在戶外長椅上啜飲冰咖啡,雖然遍地積雪未消。

土耳沙的國家氣象局人員說,一周內氣溫如此大起大落很不尋常,不過奧克拉荷馬的天氣向來就不太「正常」,因為在美國這一帶,幾乎任何情況都可能出現。

來自美國其他地區的氣團,經常在美國中部平原會合,彼此衝擊,使奧克拉荷馬州的天氣急劇變動。上個星期還得穿雪靴,這個星期就可以穿涼鞋。

諾瓦塔市(Nowata)10日上午氣溫低到華氏零下31度,17日下午卻出現華氏79度高溫。即使在奧克拉荷馬,短短的幾天內氣溫變動這麼大也不多見。



◆ 暖化影響 墨火山冰河臨消失危機

公視 2011/02/19

全球暖化造成極地冰河快速消融,最近墨西哥的科學家進一步發現,熱帶冰河消融速度也是前所未見,目前當地冰河不僅從五條減到只剩兩條,其中一條火山冰河,還可能在四年內完全消失不見。

從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市,就能看到高度超過5200公尺,被當地人稱為白衣女子的火山冰河。這處全球罕見的熱帶冰河,因為景觀特殊,被規畫成國家公園,然而科學家在最近的探勘中,發現令人驚訝的結果,這條冰河正以超乎預期的速度消融,可能在四年內就完全消失。

國家公園處長 羅德里蓋茲:根據紀錄,八百年前冰河的面積是目前的三倍大。我們可以比對舊照片,當時四千公尺以上的山頭蓋滿積雪,但現在積雪侷限在4200公尺以上。

因為全球氣溫持續上升導致南美洲熱帶冰河消失的速度,快過極地冰河。目前全墨西哥的冰河已經從過去的五條,銳減到現在只剩兩條。如果冰河持續消失,將會造成水源大量減少,衝擊拉丁美洲各大城市的農業跟水力發電。後果不堪設想。

冰河學家 戴爾佳多:冰河消失的衝擊包括當地的氣溫會升高,裸露的岩石會吸收輻射,改變山頂的氣溫以及周遭生態,特別是森林。緯度較低的山區同樣也會受影響,影響植物跟花卉的生長。

冰河不見還可能造成物種滅絕,破壞生態平衡。甚至引發疾病的大流行。僅管目前大家都知道造成暖化的元兇是溫室氣體排放,但各界搶救地球環境的進度,似度還趕不上氣候變遷的速度。

fsj 提到...

反聖嬰推高海平面 水漫馬紹爾

法新社/楊盈 2011/02/21

(法新社馬紹爾群島首都馬久羅20日電) 地勢低窪的大洋洲國家—馬紹爾群島遭到巨浪侵襲,水淹首都馬久羅(Majuro)部份地區。專家今天警告,因海平面升高,更糟的還在後頭。

馬久羅部分地區昨天已淹水。專家預測,滿潮水位退去前,今晚恐有更多災情。

夏威夷大學(University of Hawaii)海洋研究員福特(Murray Ford)表示,多數馬紹爾群島的環礁只比海平面高不到1公尺,未來幾年這些地區發生水患的「頻率及規模」都將會加大。

在馬紹爾群島研究海平面上升問題的福特表示,受到反聖嬰現象(La Nina)的推波助瀾,本週末的浪高達1.67公尺。反聖嬰現象於過去數月之間已經造成海平面上升15公分。(譯者:中央社楊盈)

※ 相關報導:

* 反聖嬰後一年/春雨梅雨偏少 5月提前備戰颱風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feb/21/today-life1.htm

今年是反聖嬰現象後一年,氣象局及學者研判今年春雨和梅雨季的雨量會比正常值偏少,專家已在密切關切夏季用水量是否吃緊。此外,今年夏季雖不至於像去年般燠熱難受,但依經驗看來,今年颱風可能多且早,颱風季恐怕在五月份就會展開,防颱、防汛應提前應戰。



◆ 菲布魯珊火山 噴3公里高灰柱

中央社 2011-02-21

菲律賓呂宋島南端布魯珊火山今天上午噴出3公里高的火山灰,將附近村莊籠罩在一片黑暗之中,但當局仍把火山警戒維持在最低層級。

菲律賓火山暨地震研究所(The Philippine Institute of Volcanology and Seismology, PHIVOLCS)發佈通告指出,布魯珊火山(Bulusan)於上午9點12分噴發火山灰,籠罩了週遭村莊,火山灰並朝西南方向移動。

在過去24小時之間,布魯珊火山一帶發生了2次火山地震。

火山暨地震研究所表示,火山灰的噴發是由熱蒸氣引起,且發生源較淺,布魯珊火山現仍維持1級火山警戒。

地方當局已提醒民眾不要靠近火山週邊4公里的永久危險區,但暫未疏散民眾,菲律賓民航局也宣佈布魯珊火山一帶為禁飛區。

布魯珊火山位於呂宋島南端蘇索岡省(Sorsogon),距離首都馬尼拉約250公里,是菲律賓第4活躍的活火山,前1次火山灰噴發是在2007年10月,但從去年12月以來又蠢蠢欲動。

fsj 提到...

強震襲基督城 65死百人受困

中央社 2011.02.22

紐西蘭第2大城基督城今天發生規模6.3強震,殺傷力超過去年的規模7.0大地震,摧毀許多建築和車輛,已知造成65人喪生,至少仍有上百人受困,是歷來最嚴重天災之一。

6個月前基督城(Christchurch)也發生規模7.0強震,但未造成人員死亡,堪稱奇蹟。這次則不再如此幸運,據信原因是震央更接近市區,而且上次強震已使得建築物的耐震能力減弱。

此外,上次地震發生時間為清早街頭空無一人的時刻。今天的地震發生於紐西蘭時間中午12時51分,人口40萬的基督城街道、商店及辦公室人潮正川流不息。

紐西蘭總理凱伊(John Key)說:「或許我們正面臨紐西蘭史上最黑暗的1天。」

他指出:「去年9月基督城也遭到地震襲擊,但這一次完全不一樣,全市災情極度慘重。數小時前基督城還是個熱鬧的城市,卻在短時間變成滿目瘡痍。」

凱伊並且警告死亡人數可能持續升高。他說:「災區民眾只能無助地坐在路旁,雙手抱著頭。目前整個城市陷入極度的痛苦當中。」

基督城市長派克(Bob Parker)宣布全市進入緊急狀態,他對紐西蘭廣播電台(Radio New Zealand)表示:「每個人都必須知道,今天對受到重創的基督城來說,是非常黑暗的1天。」

派克表示,規模6.3的地震相當「巨大」;當地震發生時,人在委員會大樓的他摔倒在地。「我一起身連忙看市景情況如何,我看到建築物倒塌揚起的灰塵漫天飛舞,很多人都在哭泣。」

他接受電台訪問時,曾估計可能有多達200人受困瓦礫堆下,但後來下修為大約100人。

這是紐西蘭80年來死亡人數最多的1次地震,地震來襲時,許多建築物當場震垮,街頭遍地瓦礫,許多民眾身上鮮血直流,驚慌失措地等待救援。

1名渾身顫抖男子檢視震災受損情形後,告訴紐西蘭電視台:「(去年9月)的那場地震與這次相比,真的是小巫見大巫。」

約500名警察和軍人在廢墟中搜尋生還者。直升機和起重機在紐西蘭被地震震垮的建築物救出驚恐的倖存者,然而當黑夜降臨飽受煎熬的基督城後,許多民眾仍受困頹圮的建築中。

許多建築物的樓梯間在地震中倒塌,救難直升機只能從屋頂將受困民眾救往安全處所。救難人員則出動大型吊車,救出陷困在大樓裡的上班族。

電視畫面顯示,一些倖存者被直升機由17層高的Forsythe Barr大樓屋頂吊到安全地點。這座高樓的內部樓梯已崩塌。

被視為全市地標的大教堂尖頂遭震落;而6層樓高的坎特布里電視台(Canterbury TV)大樓也被夷為平地,只剩下1堆仍在冒煙的斷垣殘壁。

其他教堂也遭局部摧毀,基督城1家地方報社的辦公室更是遭到重創。媒體報導指出,許多生還者躲在辦公桌底下,瘋狂傳簡訊向親人求救。

基督城機場管制塔台也在地震中受損,導致紐西蘭全國班機短暫停飛。

地震過後,基督城數千市民飽受停電之苦,行動電話網路服務也告中斷。公路和鐵路交通同遭重創。

基督城醫院也在地震中受損,不過仍持續運作。澳洲已經派出一隊40人的搜救小組前往基督城,協助救援行動。

※ 地震與暖化的相關性為何?

* 火山爆發、地震頻傳 科學家指全球暖化是主因
http://www.nownews.com/2010/01/14/334-2558639.htm



◆ 紐國地震災情慘 我七百僑民平安

公視 2011.02.22

強震過後,建築物坍塌,煙霧瀰漫,從民眾拍下的畫面可以看得到,當地情況有多混亂,地震發生的基督城,是紐西蘭第二大城市,在這裡有七百多位台僑,經過駐外單位緊急聯繫,到目前為止,僑民都很平安,但有些人住的地方,受到地震波及。

駐外單位表示,地震發生的當時,沒有台灣旅行團在基督城。由於目前不是遊紐西蘭的旺季,因此台灣旅客並不多,目前在南島的台灣團,只有雄獅台灣旅行團一行12 人在皇后鎮,原本將要前往達基督城,但因為這起強震也已經變更行程。

由於當地災情嚴重,為了協助紐西蘭政府救災,消防署的特種搜救隊,一共24人,攜帶兩噸救援物資,和救難犬,將在深夜搭乘華航飛往澳洲雪梨,再轉機前往紐西蘭,協助救災。



◆ 基督城80%電力中斷 一時難以恢復

【中廣新聞/中廣新聞】2011-02-22

紐西蘭發生強震之後,基督城80%的電力供應發生中斷,電力公司對於何時恢復供電態度十分保守,因為他們擔心恢復供電可能造成更大的損害,以及引發附近洩漏的瓦斯造成火警。

電力公司發言人表示,因為災情嚴重,根本無法到現場巡視電力設施整體受損災情,電力公司難以判斷究竟何時可以恢復供電。如果草率透過遙控裝置恢復供電,可能導致受損的電力設施更加嚴重的損壞,甚至引發鄰近洩漏的瓦斯造成大火。

目前他們只能希望,盡量在天黑之前能夠讓電力供應恢復。



◆ 紐西蘭強震 冰河大面積斷裂

央廣 2011/02/22 黃啟霖

紐西蘭南島22日發生芮氏規模6.3的強震,造成嚴重災情,也導致位於南阿爾卑斯山(Southern Alps)的塔斯曼冰湖(Tasman Glacier),有大約重達3千萬噸的冰塊斷裂脫落。

塔斯曼冰湖是紐西蘭最大的冰河。

報導中引述觀光客的描述指出,地震導致大面積的冰塊脫落,導致冰湖湖面起伏震盪長達30分鐘。

塔斯曼冰湖位在南島西岸,距離震央的基督城大約200公里。



◆ 菲律賓火山再爆! 19分鐘16次地震

TVBS 2011.02.22

除了紐西蘭發生強震外,菲律賓今天上午10點10分,也發生芮氏規模5.3的地震,震央在馬尼拉西南方66公里;事實上昨天菲律賓布勞森火山再度爆發,19分鐘內,引發多達16次地震,火山灰直衝3千公尺高空,估計有10萬人受到影響。

火山灰直衝3千公尺高空,好像世界末日來臨,居民們紛紛抬頭看,議論紛紛,位在菲律賓中部索索貢省的布勞森火山,在星期一上午開始噴發,濃濃的火山灰籠罩,還引起地震。當地居民:「街上一片漆黑,燈光都無法穿透火山灰,非常的黑。」

火山附近城鎮的學校都已經停課,小朋友趕緊回家,用手捂著嘴,避免吸入太多火山灰。當地小朋友:「我們要趕快走,火山噴發了。」

警察也在重要路口分送口罩,民眾搶著要,路上的能見度非常差;布勞森火山是菲律賓最活躍的火山之一,去年9月曾經噴發,但在年底暫時熄火,菲律賓火山及地震研究所,早把火山附近劃為一級警戒區,並建議疏散方圓4公里內的居民。

在菲律賓軍方的協助下,火山附近的2個城鎮,大約2000位居民已經撤離,根據菲律賓官方表示,火山周邊大約有10萬人生活受到影響;另外,星期二上午10點10分,菲律賓也發生芮氏規模5.3的地震,震央在首都馬尼拉西南方66公里,大馬尼拉地區有震動的感覺,持續了大約10秒左右。



◆ 也震!阿根廷發生規模5.9地震

【世界日報╱編譯中心綜合21日電】2011.02.22

阿根廷北部地區21日凌晨發生芮氏規模5.9地震,目前還沒有人員傷亡及財產損失的報告。

新華社報導,據美國國家地質勘探局消息,此次地震發生在當地時間21日凌晨3時58分,震中位於阿根廷北部聖地亞哥-德爾埃斯特羅省西北部城市博卡-德爾蒂格雷地區,距離該省首府聖地亞哥-德爾埃斯特羅市約100公里,震源深度為13公里。

據報導,阿根廷西部和中北部的圖庫曼省、薩爾塔省、科爾多瓦省和拉裏奧哈省均有不同程度震感。

圖庫曼省首府聖米格爾-德圖庫曼市距離震中僅45公里,地震造成建築物明顯晃動,而且造成當地大規模停電。當地一家電台負責人說,當時地面持續晃動了約十秒鐘,居民紛紛跑出家門以躲避餘震。

fsj 提到...

紐西蘭全國進入緊急狀態 罹難者增至75人

央廣 2011/02/23 吳寧康

在紐西蘭基督城(Christchurch)22日發生6.3強震,造成嚴重死傷後,總理凱伊(John Key)23日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而最新數據顯示,地震死亡人數已從65人增至75人,還有300人下落不明。

凱伊在結束緊急內閣會議後表示,內閣已同意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基督城市長派克(Bob Parker)在地震後不久,就已宣布進入緊急狀態。

而紐西蘭消防局的地區指揮官狄特曼(Ross Ditmer)則表示,救難人員正試圖從一棟倒塌的6層樓建築物中,救出被困的15人。

基督城22日中午遭受強震重創,災情慘重,市中心4層樓高的PGC大樓(Pyne Gould Corp building)倒塌,不少車輛被坍塌的樓房壓垮,有人被埋在瓦礫堆中,搜救人員穿梭在災區進行搶救。由於地震發生時正值上班上課時間,當局擔心受困、傷亡人數將持續攀升。

※ 相關報導:

* 紐西蘭6.3強震 75死300人失蹤
http://udn.com/NEWS/WORLD/WORS1/6169749.shtml

基督城市區多棟建築物不敵強震而倒塌,具一百多年歷史的觀光景點「基督城大教堂」的螺塔受損。大教堂旁四層樓高的PGG金融辦公大樓全倒,另有七或八棟建築物全倒,多棟建築物嚴重受損,受困人數約分布於六處地點,總計恐逾百人。

* 人在7樓開會 強震後…竟身處1樓
http://udn.com/NEWS/WORLD/WORS1/6169759.shtml

去年九月,基督城發生規模七點一強震,當時雖無人死亡,但建築物和公共設施多處受損,尚未完全修復,竟又遇上這次地震。市區水、電、電話和汙水管線處處毀損,自來水自破裂管路中湧出,漫流在龜裂扭曲的馬路上,路旁人行道磚石崩落一地。

* 紐西蘭強震 震撼亞洲旅外學子
http://udn.com/NEWS/WORLD/WORS1/6171856.shtml

強震襲擊紐西蘭,基督城(Christchurch)的語言學校化為破瓦頹垣,而來自日本及南韓的25名學子今天仍下落不明,這是家屬最不願見到的。而對數十名前往紐西蘭學英語的亞洲學子而言,今天這棟被震垮的學校,或許就是他們僅存的希望。



◆ 地震誘發?紐西蘭冰山崩解

中央社 2011.02.23

紐西蘭官員今天表示,在南島基督城發生強震幾分鐘後,3000公噸的冰山從冰河應聲崩落。

基督城昨天發生規模6.3的地震,一陣天搖地動後,這塊巨大冰山頓時崩落沒入湖中,所激起的浪潮高達3公尺,時間長達30分鍾,使2艘觀景船劇烈搖晃。

當地旅遊官員表示,這塊估計重達3000-4000公噸重的巨大冰山,從奧拉基庫克山國家公園(Aorakimount Cook National Park)的塔斯曼冰河(TasmanGlacier)剝落時,發出像是來福槍的巨大聲響。

紐西蘭保育部(Department of Conservation)證實「一大塊」冰山從冰河剝落沒入湖泊,但說無法確知是否真由地震所造成,因為庫克山周圍距離震央有150公里遠,只有輕微震度。(譯者:中央社陳怡君)



◆ 台歐協助尼國成立天災防治中心

中央社 2011.02.23

中華民國駐尼加拉瓜大使吳進木今天與歐盟駐中美洲代表李特維尼(Marc Litvine)大使及尼國國際關懷協會(CARE Nicaragua)主任茉菈(Martha Mora)共同主持天然災害防治中心落成典禮。

吳進木22日(當地時間)前往馬沙雅(Masaya)市主持落成典禮,馬沙雅市長崔賀斯(Felix Trejos)、尼國國土監測局、民防局及天然災害防治局等相關單位首長在場觀禮。

吳進木致詞指出,台灣常年遭受地震威脅,每逢夏季颱風、豪雨肆虐成災,已深刻體會預防天災的重要性,中華民國樂於提供相關成功經驗與尼國分享。

這次中華民國與歐盟合作,透過尼國國際關懷協會執行「降低天然災害風險計畫」,成立尼國首座天災防治中心,意義非凡,將強化尼國緊急通報系統進而提升居民安全係數。

此外,吳進木強調,願透過與尼國正在進行的「地理衛星遙測系統」提供所需資訊,如火山衛星空照圖等,協助尼國進行火山監測活動。

中華民國駐法代表處曾於1月28日與國際關懷協會法國分會簽署協議,強化尼加拉瓜馬沙雅市鄉村及都市人口面臨地震火山威脅應變能力及降低傷害計畫,並透過國際關懷協會尼國分會執行,預計將有7萬9469名居民受益。



◆ 中西部又降暴風雪 事故頻傳

【世界日報╱美聯社明尼亞波利斯市21日電】2011.02.23

中西部各州和俄亥俄州山谷北部20日和21日遭到暴風雪重創,許多地區積雪超過一呎,造成航班被迫取消或延誤,公路傳出多起交通事故。部分地區並宣布進入「雪災緊急狀態」。

這場暴風雪20日侵襲範圍涵蓋上中西部大部分地區,並在南北達科他州、威斯康辛州、密西根州和賓州許多地區降下逾十吋積雪。暴風雪在21日由明尼蘇達州東移後,持續在上中西部和俄亥俄州山谷北部降雪。

國家氣象局表示,明尼亞波利斯市-聖保羅國際機場在21日上午的降雪量達到12.3吋。達美航空(Delta Airlines)20日已宣布取消數以百計的航班,該機場在暴風雪遠離後即恢復正常起降,但仍有航班誤點達一個小時。機場當局指出,21日上午約取消 160個航班。另外,底特律大都會機場也取消數百個航班。

在明尼亞波利斯市南部郊區降雪更嚴重,其中伊登草原(Eden Prairie)17吋、布魯明頓(Bloomington)16吋,而明尼蘇達州西部的麥迪遜(Madison)更高達19吋。

密西根和俄亥俄州部分地區發生電纜被冰雪壓斷,導致電力中斷,有數以萬計的居民在21日受影響。明尼亞波利斯市和聖保羅地區醫院當局指出,已有25人因天氣有關的意外而受傷就醫。

美國汽車協會(AAA)宣稱,該組織在20日和21日上午共執行逾4000次的交通救援。AAA指出,由於21日正值節日休假,道路上的車輛不如平日,否則求援車輛將更多。

威斯康辛和明尼蘇達州已警告民眾,非必要勿駕車上路,以利當局鏟雪作業。

fsj 提到...

氣候異常 華府颳強風.舊金山恐下雪

公視 2011/02/26

美國最近出現反常氣候,華府猛颳強風,連白宮門前已經屹立30多年的國家耶誕樹都不支倒地。

暴風雨還奪走四名小孩的性命,而已經35年沒下過雪的舊金山,可能在周末罕見降雪。

走在路上的行人不是忙著保護頭髮不被強風吹亂,就是忙著捉緊手上的傘。美國首府最近颳起怪風,時速逼近90公里的強風,甚至把白宮橢圓形廣場前面,從卡特總統時代就栽種的聖誕樹,吹倒在地。

連日來美國東岸出現反常氣候,原本處於寒冬的華盛頓地區,溫度一度飆到攝氏21度。但隨後不僅颳起強風,溫度還陡降到攝氏零下六度。除了強風還雜夾著閃電,阿肯色州議會慘遭雷擊,悲劇還發生在肯塔基州,當地一戶艾米許教派人家,一家九口駕著馬車外出時,遇上河川暴漲,馬車翻覆在湍急的河水中,造成車上四名兒童不幸溺斃。

東岸吹怪風,西岸的加州上空則是被大片冷氣團包圍,舊金山可望在周末出現35年來的第一場降雪。 連南加州都將下探攝氏零下一度的低溫。不過到了28號時,天氣可望放晴,白天溫度也將回升到攝氏12度左右。不至於影響在洛杉磯登場的奧斯卡頒獎典禮。



◆ 祕魯、玻利維亞 多日雨天災不斷

民視 2011/02/23

國際間最近天災人禍頻傳,除了紐西蘭發生強震,南美洲的玻利維亞和祕魯,最近在遭逢連續豪雨後、爆發水患,造成玻利維亞至少有三人死亡,當局宣佈進入緊急狀態。

看著山洪爆發後的滔滔泥流往下沖,居民一臉無奈,受到反聖嬰氣候影響,玻利維亞四個省分大雨不斷、主要河川全都暴漲四溢,城市泡水幾乎都要發霉了。

6000戶受災、數千人流離失所、26條公路完全或半封鎖,居民抱怨政府救災不力、當局22日宣佈進入緊急狀態、以增加救援動員力。

天災讓因糧油價上漲而累積的民怨、瀕臨爆發邊緣,當局緊急撥款2000萬美元救災,但眼看農作物重要產區也遭洪水淹沒,水退了,恐怕才是難關的開始。

這種水淹城鎮的災情,還發生在祕魯,20天的連續大雨讓河川暴漲,沖斷鐵路系統,讓2400公尺高的印加古城馬丘比丘成了孤城,各國遊客通通卡在途中。只是這些堅持不退的遊客,可能要有長期抗戰的心裡準備,因為去年此時馬丘比丘也曾因水患而交通中斷,而這一斷就是2個月之久。(民視新聞林意慈綜合報導)



◆ 限制煤灰排量 可抑制全球暖化

路透 2011/02/27

(路透奧斯陸26日電)聯合國支持的研究指出,為了達成嚴格的全球氣候目標,嚴格限制煤灰與臭氧的空氣汙染,可使全球暖化降低攝氏0.5度。

研究指出,嚴格限制俗稱「黑碳」的煤灰與對流層臭氧也能淨化空氣、降低人類死亡人數並提高作物產量,尤其是在亞洲。對流層臭氧是溫室氣體,為煙霧的主要成分。

研究說:「儘快落實獲證實有效的減排措施,能讓人類立即在多方面受惠。」

建議措施包括減少燃燒天然氣、控制管道的瓦斯外洩與降低家畜的甲烷排放量。貧窮國家應該推廣使用較乾淨的火爐,戶外燃燒農業廢棄物也應禁止。

這項研究是由聯合國的環境規劃署(Environment Programme)、世界氣象組織(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以及斯德哥爾摩環境協會(Stockholm Environment Institue)所贊助,出席21日到25日肯亞首都奈洛比(Nairobi)會議的全球環保部長將會審閱這份研究報告。

報告指出,全面實施上述建議措施,以減少黑碳與臭氧排放量,可使全球暖化降低攝氏0.5度,預估的範圍是降低攝氏0.2度到0.7度間。中央社(翻譯)

fsj 提到...

台灣地區創1986年來最冷冬紀錄

央廣/陳士廉 2011/03/01

台灣地區從去年(2010)年底開始,寒流一波接一波,根據中央氣象局統計,創下1986年來最冷的冬天紀錄,屬乾冷型態;另外,氣象局今天(1日)也預測,因為反聖嬰現象減弱,今年春季可望回復往年的氣候平均值。

台灣地區入冬以來冷空氣一波接一波,不僅低溫屢創新紀錄,時間也維持很長;依照氣象局定義,2010年共有5波寒流,以12月份冷空氣開始南下做區分,之前都屬於乾冷型態,直到2011年元月開始才慢慢轉為濕冷,而且冷空氣幾乎沒有間斷。

氣象局預報中心主任鄭明典表示,寒流沒間斷在最近15年的確比較少見,但是在1986年以前常常會有這樣冷的冬天;而在雨量統計部分,整個冬季偏乾,尤其台灣東部地區最為明顯,至於西部則是維持在平均值附近。

另外,台灣氣象史在2011年冬季也創下部分新紀錄,包括花蓮跟台東地區寫下設站以來「最乾的元月份」的紀錄,還有宜蘭等地創下最低日均溫等。鄭明典說:『(原音)在日均溫創新低的有蘇澳、梧棲兩個站,就是從設站以來量到最低的日均溫,那元月雨日新高,這包括基隆30天的雨日,這都是創了該站的一個紀錄。』

在2011年3到4月份氣候預測方面,鄭明典說,因為受到反聖嬰現象減弱影響,台灣各地氣候可望回復往年的平均值,氣溫跟雨量都以「正常」機率較大;至於颱風預測方面,由於依目前資料難以判斷,要等幾個月之後才能較正確預測。



◆ 紐西蘭 災後又臨強風雨

【Upaper╱中央社】2011.03.01

遭強震重創的紐西蘭基督城28日飽受劇烈餘震襲擊之餘,也將面臨1場劇烈暴風,惡劣天候導致搜救工作更加危險。

22日遭規模6.3強震襲擊的基督城,28日面臨更多威脅,1個俯瞰近郊街道的懸崖出現裂縫,迫更多居民逃離家園。

震災死亡總數已到148人,警察先前已表示,他們預估最終死亡人數將超過200。目前仍有50多人因困於瓦礫堆下而被列為「失蹤人口」。

相關單位預測風暴將於28日下午抵達,這表示搜尋遺體及可能生還者的搜救人員,需遠離搖搖欲墜的建築物。

市長派克表示:「強風當然會影響(建築)結構,連帶阻礙搜救行動。」

fsj 提到...

天災降臨?超級月亮19日將現

中央社 2011/03/09

3月19日當天,地球將處於自1992年以來距離月球最近位置,即月球落在近地點(lunar perigee),屆時月亮僅距離地球約35萬6578公里。

但一些科學家警告,這種「超級月亮」可能會干擾地球的氣候模式,甚至可能引發地震與火山活動。

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這絕對是業餘天文學家拍下獨特照片的大好機會。

前幾次超級月亮分別發生於1955、1974、1992與2005年,這幾年全都發生極端天氣事件。

造成印尼數十萬人死亡的大海嘯,發生在2005年1月出現超級月亮前兩週。1974年耶誕節的崔西氣旋(Cyclone Tracy),曾重創澳洲達爾文市(Darwin)。

但國際電波天文學中心(International Centrefor Radio Astronomy)的科學家惠勒(Pete Wheeler)說,要以懷疑態度看待任何有關即將發生的災難警訊。

他告訴澳洲新聞網(news.com.au):「屆時將不會因此發生地震或火山爆發,除非那是原本就會發生的。」

他說:「在出現超級月亮前後,地球只會出現比平常低或高的潮汐。」

澳洲天文學家勒內克(David Reneke)抱持相同看法。他指出,陰謀論者總能找到與特定時間扯上關係的天災,並怪罪超級月亮。(譯者:中央社張曉雯)

※ 但滿月前後的地震感覺比較多?



◆ 日本7.3強震 發布海嘯警報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2011.03.09

日本面臨太平洋的本州東北部地區9日上午發生芮氏7.3的強烈地震,遠在四百多公里外的東京房屋也搖動,氣象廳並發布海嘯警報,所幸迄今尚未傳出人員傷亡或建物損壞,附近一座核電廠也無恙,但有關單位繼續嚴密監測。

日本氣象廳表示,這起強震發生於當地今天上午11時45分 (台北10時45分),震源在宮城縣外海約150公里,距東京東北440公里,深度在海床底下約10公里。主震12分鐘後,有一波芮氏5.6的餘震。

氣象廳宣布,和宮城相鄰的岩手、福島、青森等縣市必須嚴防海嘯。正午過後不久,岩手縣下的濱海小鎮大船渡出現60公分高的巨浪。

東日本鐵路公司表示,地震之後,東北新幹線白石藏王至新青森段一度停駛,以策安全,但午後恢復營運。

東京電力公司和東北電力公司則表示,宮城縣境的女川核電廠,以及福島的核電廠,都沒有問題,維持正常運轉。

宮城縣一位居民表示,地震持續大約30秒,震後舉目未見異常。一位官員則說,他先感覺從地下抖上來,然後是左右搖晃,震動不算小,但辦公室架子上的東西沒有落地。

氣象局:對台無影響

【聯合晚報╱記者謝蕙蓮/台北報導】

日本今天上午發生規模7.2的強震,中央氣象局表示,根據初步觀測,這起地震發生在日本東部外海,距離日本最近的海岸線有100多公里遠,距離陸地上的城市更遠,對台灣沒有任何影響。

氣象局地震中心副主任呂佩玲表示,日本東部的地震,主要是太平洋板塊和歐亞大陸板塊作用引起;台灣的地震則是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作用引發,以板塊運動機制來看,日本東部外海的地震,對台灣沒有影響。

至次一般民眾比較擔心的海嘯問題,規模7.2的地震,還不至於發生災難性的海嘯。日本今天上午這起地震,日本氣象單位雖然發布海嘯警報,但日本觀測的最大浪高只有60 公分;而太平洋海嘯預報中心,則沒有發布任何警報,台灣民眾不必擔心。



◆ 豪雨不斷 昆士蘭再成澤國

中廣 2011/03/09

澳洲昆士蘭州的西部地區,最近又下起暴雨,洪水成災。

昆士蘭從上週末開始下大雨,當地民眾說從來沒見過這麼大的洪水,氣象單位表示,這次洪水大概需要一星期的時間才能消退。

目前,昆士蘭氣象部門正在密切監測雨量變化,未來幾天,大雨仍將持續,政府將調派人員前來救災。



◆ 加州群魚斃 藻類成疑凶

中央社 2011.03.09

數以百萬計的沙丁魚死於加州芮當多灘國王海港(King Harbor)內,科學家評估可能是因為藻類大量繁殖,海水含氧量偏低,導致魚群窒息而死。

超過百萬隻沙丁魚今天上午被發現集體死於芮當多灘(Redondo Beach)內,引發關注,讓人聯想起前陣子美國其他地區發生的鳥類集體死亡的新聞。

此間媒體報導,在接獲通報後,科學家立即前往調查檢測,發現該地區海水含氧量幾乎為零,含氧量低的主因可能是藻類大量繁殖所致。

加州漁獵局(California Department of Fishand Game)發言人胡根表示,南加州昨晚颳起大風,魚群可能是被大風趕進封閉的碼頭區,撞上港口硬壁,加上氧氣不足,導致窒息而死。

胡根表示,目前看來沒有任何異常狀況,沒有漏油跡象,也沒有化學品污染反應,這起事件很可能是自然現象導致。

不過,導致魚群大量死亡的原因,還需經過更進一步的檢測。

事實上,這不是國王海港第一次出現魚群大量死亡,2003與2005年時,此地也曾出現類似事件,當時科學家檢測後認為,應當是藻類大量繁殖,導致海水含氧量偏低所致。

fsj 提到...

超級月亮毀天滅地 專家:別鬧了

【諶悠文/綜合報導、李宗祐/台北報導】2011-03-10 中國時報

本月十九日,月球將經過「月球近地點」(lunar perigee),屆時月球距離地球僅約卅五萬六千五百七十八公里,是自一九九二年以來距離地球最近的一次。網路盛傳,如此接近地球的「超級月亮」(Super Moon)可能引發地震、火山爆發和暴風雨等天災,不過科學家嗤之以鼻。

若干占星家表示,這種自然奇觀顯示「月亮末日」(moonageddon)的開始,暴風雨、地震和洪水將隨之而來,甚至金融市場可能崩潰。網路還傳言,這種會干擾地球的氣候模式,可能引發地震與火山劇烈活動。

陰謀論者言之鑿鑿,前幾次「超級月亮」分別發生在一九五五、一九七四、一九九二與二○○五年,這幾年均曾發生極端天氣事件。

二○○五年一月十日出現「超級月亮」,造成數十萬人死亡的南亞大海嘯在前兩周發生。二○○五年九月,「卡崔娜」強烈颶風掃過美國南部,奪走一千八百多條人命。一九七四年耶誕節「崔西氣旋」(Cyclone Tracy)襲擊澳洲,重創西北海岸城市達爾文。

但澳洲「國際電波天文學中心」科學家惠勒(Pete Wheeler)駁斥說:「在超級月亮出現前後,地球只會出現比平常低或高的潮汐。屆時將不會因此發生地震或火山爆發,除非那本來就會發生。」

澳洲天文學家雷內克(David Reneke)抱持相同看法。他指出,陰謀論者總能找到與特定時間扯上關係的天災,並怪罪「超級月亮」。不論如何,超級月亮出現,而且是滿月(農曆二月十五日),絕對是天文迷拍下獨特照片的大好機會。

針對「超級月亮」引發超級災難說,氣象局預報中心主任鄭明典表示,類似傳聞每隔幾年就會出現,已經不是「新議題」了。氣象局地震中心曾多次觀察月球通過近地點前後,台灣地區地震活動變化,並未發現任何異常現象。

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助研究員王為豪指出,月球運轉軌道,有時候會距離地球近一點,有時候會遠一點。從科學角度來看,本月十九日月球通過近地點,應該適逢滿月大潮。這種情形在過去不知已發生過多少次,是天體運轉的自然周期變化,大家不必杞人憂天,頂多只是月亮看起來大一點而已。



◆ 6.6強震襲巴布亞紐幾內亞

中央社 2011/03/10

美國地質調查所(USGS)表示,巴布亞紐幾內亞(Papua New Guinea)偏遠地區外海今天發生規模6.6強震,但未立即傳出傷亡或損害消息,當局也未發布海嘯警報">海嘯警報。

USGS指出,這起強震於10日清晨7時24分發生,震央位於新不列顛島(New Britain Island)小鎮坎德利安(Kandrian)東北方27公里處,震源深度43.2公里。

位於夏威夷的太平洋海嘯警報中心(Pacific Tsunami Warning Center)表示,這起地震應該不會引發海嘯。



◆ 雲南5.8地震 淺層傷亡慘重

中央社 2011.03.10

中國大陸雲南省盈江縣10日中午發生規模5.8地震,至少造成24人死亡、207人輕重傷,損失嚴重。專家表示,震源淺、震央靠近縣城、餘震不斷等是這起地震傷亡慘重的主因。

新華社引述雲南省地震局震災防禦處處長谷一山分析,盈江地震規模不大,但傷亡不小,主要有4個原因:首先,這起地震深度僅10公里,震源較淺。其次,震央靠近縣城,人口比較稠密。

再者,地震後餘震不斷,20分鐘內接連發生規模4.5和4.7兩次較大規模餘震,幾次地震的合力造成震災損害疊加,破壞性更強。

此外,近兩個多月以來,當地發生超過1200次小規模地震,有些房屋已有一定程度受損。

※ 相關報導:

* 雲南盈江地震 遇難人數升至24人
http://www.udn.com/2011/3/10/NEWS/MAINLAND/MAI2/6203074.shtml

記者從雲南省德宏州政府新聞辦了解到,截至19時,盈江地震已造成24人死亡,其中包括4名學生,207人受傷,房屋倒塌1264間,嚴重損壞17658間,輕度損壞15939間。



◆ 美60年最嚴重洪災 26州淹水

公視 2011/03/09

而在美國、從二月份以來、連續受到暴風雨的侵襲,目前已經造成大半個美國、都淹大水,已經是六十年、災情最慘重的一次。不過這還不是最嚴重的、因為根據最新的氣象預報,還有更大的暴風雨來襲,災情恐怕會持續擴大。

從紐奧良到紐約,大半個美國共26州全泡在滾滾洪水當中。街道變成河道,氾濫的洪水每秒鐘就可以灌滿兩座奧運標準泳池。四目所及都是泡水車,滿地的洪泥。紐澤西的住宅區變成了孤島,居民出門只能划船。

這是目前最佳的交通工具是嗎

住在當地快60年的居民表示,生平第一次看到這樣的慘況。除了二月以來持續下不停的暴雨,麻州更因為積雪開始消融,雪上加霜。當地一戶人家的地下室因此進水,發電系統停擺,一對母女受困在又濕又冷的家中長達五個小時之後,才被救難人員救出。不過美國的氣象單位警告,目前有一個威力更強的暴風雨正從南方席捲而來,並且將引進更豐沛的雨量。讓已經拉警報的河川系統更加危急。

當地民眾表示,現在只能加強防災準備,剩下的就聽天由命。



◆ 研究:格陵蘭南極冰原融速加快

法新社 2011/03/10 盧映孜

(法新社華盛頓8日電)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資助的一項研究今天指出,格陵蘭島和南極冰原的融化速度「迅速加快」,造成全球海平面上升。

研究主要撰寫人瑞格納(Eric Rignot)說:「冰原融化將成為未來海平面上升主因,不足為奇,它們比高山冰川擁有更多冰體。」NASA噴射推進實驗室(JPL)與加州大學爾灣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Irvine)共同進行這項研究。

瑞格納說:「令人驚訝的是冰原促成海平面上升的事情已經發生。」

他表示,根據目前趨勢,海平面很可能「顯著高於」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問題小組(IPCC)2007年預計的高度。

研究共同撰寫人維利科格納(Isabella Velicogna)告訴法新社,冰原融解或崩解成冰塊,漂流進海洋中。

加州大學爾灣分校教授維利科格納說:「這與地球暖化有關,但這不是本篇論文重點。我們只是觀察到這些變化。冰原消失速度遠超過多年前的預期。」

研究顯示,與高山冰川和冰帽2006年消失程度相比較,格陵蘭島和南極的冰原2006年消失程度,足以導致全球海平面平均每年上升1.3公釐。

研究說,這些冰原消失速度年復一年加快,是高山冰川和冰帽的3倍。

研究表示:「研究撰寫人的結論是,如果目前冰原融化速度未來40年持續加快,冰原消失的累積到2050年,可能造成海平面上升約15公分。」

研究說:「再加上冰川冰蓋預計造成海平面上升8公分,以及海水受熱膨脹造成的9公分,海平面升幅總共可達32公分。」

這項研究結果刊登在3月的「地球物理研究通訊」(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譯者:中央社盧映孜)1



◆ 暖化變常態 台灣又熱又溼

【李宗祐/台北報導】2011-03-10 中國時報

台灣地區歷經連續十三年異常暖化之後,「比較暖」已演變成為正常氣候!中央氣象局昨日更新台灣地區「三十年氣候值」,平地年平均溫度升高○.二一度;年雨量增加廿.三毫米,不但變熱又變溼。氣象局長辛在勤表示,年均溫氣候值升高,證明台灣暖化的事實。

氣象局預報中心主任鄭明典以「人為暖化的異常,變成氣候的正常」形容台灣地區未來十年進入「比較暖的氣候基準」。氣候變化不但會影響農林漁牧生產供需,防疫單位也必須重新評估流行性傳染病擴散風險,面臨更嚴苛挑戰,首當其衝的就是本土性登革熱繼續存在的機率升高,造成更大威脅;另一個主要衝擊是水資源的供需調度。

鄭明典指出,這次最大變化是氣候值年均溫「整個調升」,顯示台灣地區過去十年明顯變暖,尤其是中央山脈以西的都會區更明顯,從南到北平均升高○.三到○.三六度,都市高密度開發引起熱島效應,完全反應在氣候的變化。

年雨量方面,整體平均雖呈現微幅上升,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情形,卻越來越嚴重。西半部都會區年雨量氣候值全面提高,從南到北增加八十到一百三十一毫米,東南部則減少一百八十九到二百三十四毫米。鄭明典分析,平地年雨量氣候值增加,最主要是因為九月秋颱侵台機率在過去十年明顯增加,東北季風與颱風環流形成共伴效應帶來豪大雨。

鄭明典分析,西北太平洋全年生形颱風總數氣候值雖然從廿六.六個降到廿五.七個,但全年侵台颱風個數卻從三.一個增加到三.六個,顯示颱風侵台機率已隨氣候暖化而明顯增加,對台灣造成更大威脅。

fsj 提到...

日本超級強震上修為8.8 10公尺大海嘯席捲沿海
http://www.nownews.com/2011/03/11/91-2695593.htm

NOWnews.com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2011/03/11

日本宮城縣今天(11日)下午1點46分發生芮氏規模8.8超級大地震,全國均遭到劇烈搖晃,氣象當局發布高達10公尺的「大海嘯」警報,沿海地區湧入3公尺高巨浪,將一些漁船、車輛及建築物捲進海裡,東京市已傳出火警,成田、羽田機場均已關閉。台灣也列入海嘯警報範圍。

原先測得地震強度為規模7.9,後來上修為8.8,大海嘯高度6公尺,也修正為10公尺,震央位於本州東北外海,深度僅有10公里,日本全境遭到強烈搖晃,隨後又有數次強烈餘震發生。

亞太地區近幾天地震頻頻,不禁令人擔憂。日本本州以東海面當地時間9日上午11時45分(台北時間10點45分),也發生芮氏規模模7.2的地震,震央距離仙台以東約200公里,震源深度約10公里,當局也發出海嘯警報,東部沿岸出現約半公尺高的海浪。東北新幹線一度因此停駛,距離震央400多公里的首都東京,有居民表示感到建築物搖晃。

10日凌晨3點左右,日本再度發生規模6左右的餘震,影響潮位變化,不過並無海嘯之虞。不過,今天下午這起8.8地震由於過於強烈,日本氣象當局一開始發布高達6公尺的大海嘯警報,後來上修為10公尺,國內警報聲四起,透過廣播要求沿海居民儘速避難,據了解,岩手有數十輛汽車被捲入海水中。

大陸雲南盈江縣10日中午12時58分發生芮氏規模5.8地震,深度只有10公里,隨後在同一位置,下午1時03分及04分,又相繼發生4.7地震和4.5地震,由於震央離盈江縣市中心僅2公里,地震深度又屬於僅有10公里的淺層地震,震後也傳出有不少房屋倒塌,其中還包括一家飯店,超過20人死亡,受傷人數超過200人,超過6萬戶的居民受害。同樣位於東半球巴布亞紐幾內亞於台北時間10日清晨5點24分發生芮氏規模6.6強震,所幸未傳出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fsj 提到...

全球受災人口 2050年將達15億人

【台灣醒報╱記者蕭介雲╱台北報導】2011.03.31

全球巨災不變,根據世界銀行公布最新研究顯示,到2050年,因為暴風、地震等自然災害影響,各大城市的受災人口,可能會達到15億人,到2100年,天氣災害損失會增加兩倍,達到每年1850億美元。報告建議,各國政府要採取預防措施,重新檢視和強化基礎設施。

強震、海嘯重創日本,但也突顯災害預防工作,的確可以盡量降低損害。而2050年可能的環境難民人數,也由早期預估的2億人口,直線飆升到15億人。世銀報告建議,各國應採取低成本高效率的預防措施,包括擴大災害相關的資訊透明化,以及修改法規,鼓勵改進對建築物的修繕和維護,並要針對基礎設施,例如改善學校可以兼避難場所,道路兼具排水功能,以及建立早期預警系統。曾負責緊急救援協調的前聯合國人道主義事務副秘書長約翰‧霍爾姆斯在發佈會上表示,「我們在原則上,都知道預防勝於治療,但往往卻少有作為」。展望未來,世銀報告估計到本世紀末,可能成為受氣候變遷,所引起的熱帶颶風影響最嚴重的三個國家,將承擔全球經濟損失的90%,包括美國300億美元、日100億美元、中國90億美元。

這份報告是由世銀與聯合國共同編寫《自然災害,非自然災害:有效預防的經濟學》,目的在強調要降低自然災害,以及提出適應氣候變遷的預防作為。



◆ 泰南水災11死 百萬人受困

【梁東屏/曼谷三十日電】2011-03-31 中國時報

泰國南部多個省份近來持續大雨,造成嚴重水患,至少有十一人死亡,超過百萬人被困待援。攀牙、蘇美島、普吉島等度假勝地,由於水患影響陸、空交通及渡輪,大量遊客也都被困在當地。

此次受創最重的是素拉他尼、董里、攀牙、拉儂、春蓬、博他崙六府,度假勝地蘇美島也因為氣候不佳飛機停飛,「曼谷航空」指出至少有兩千名遊客被困機場。

泰國天災預報中心則預估從三月三十一日起,還會有兩天持續大雨,普吉、潘牙與蘇美島等度假勝地,都在預警範圍內。蘇美島連續多日大雨,不但停飛,渡船服務也因為大浪暫停,不少旅客滯留在機場或旅館。洛坤府以南的所有鐵路服務也都已因水位過高而暫停。

位在暹邏灣的龜島因為巨浪渡輪停駛,有超過一千一百名的旅客及當地居民被困,蘇美島有數千人,攀牙灣則有二至三百名,甲米府則有兩人死於泥石流,至少二十人失蹤,當地官員還在核實數座村莊被泥石流淹沒的報導。

蘇美島市長蘭內特表示,部分地區水深及腰,救援相當困難,很多地方也停電,「這次水災是蘇美島十年來最嚴重的一次,現在最重要的是將人員撤離至安全地點,並請遊客留在飯店內。」

fsj 提到...

專家:美防震準備遠遠不足

【世界日報╱編譯中心綜合華盛頓30日電】2011.04.01

全國研究委員會(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30日公布的新報告提出警告,美國由於百餘年沒有發生大地震,對地震有不實的安全感。參與編纂報告的已退休地震學者漢彌頓(Robert Hamilton)說,美國防範地震的準備差得很遠,但日本這次大地震將警惕有關當局,不敢再輕易削減防範地震的經費。

報告指出,美國上次遭到驚人地震侵襲是1906年的舊金山大地震,強度為芮氏規模7.8(日本這次強震的規模為9.0)。2008年,加州針對假想芮氏規模7.8大地震進行演習,估計將造成1800人喪生、建築物損失1130億元,商業中斷損失700億元。漢彌頓說,日本大地震和卡翠納颶風帶給人們的教訓是:從中等天災到巨大天災,問題和麻煩將增加許多倍。

美國廣播公司新聞網(ABC News)報導,國家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已擬妥打造美國「地震復元力」的20年「路線圖」,展開減少地震損失和加快復元的措施。但是,遵照這個路線圖防範地震,花費頗為龐大,估計最初五年每年將花費3億600萬元。

國家研究委員會的新報告在日本大地震前即已著手。它提出18項建議,改善美國對地震的防範和善後,包括加強研究以幫助了解及預測地震;測試及設計更好的建築物法規,加強建築物耐震力;更新要求標準,使公路、發電廠和供水系統在地震後能繼續運作;改善緊急應變措施,包括研發應變計畫和進行演習。漢彌頓說,各項建議沒有先後輕重之分,應廣泛實施,相輔相成。他強調:「這種努力應持續不斷,無止無休。」



◆ 印尼爪哇強震 規模6.7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2011.04.04

印尼大島爪哇4日凌晨3時 (台北凌晨4時)過後不久發生芮氏6.7的強烈地震,相當接近震央的爪哇南部城鎮西拉蓋普數千居民從睡夢中奪門而出,逃到高地避難,當局一度發出海嘯警報,但後來取消。迄今為止,幸無傷亡報導。

美國地質調查所測得震央在爪哇南部外海318公里,位於海床底下24公里。原先認為是277公里外海和海底十公里,後來修正。

西拉蓋普好幾千人夢中搖醒,驚慌開車、騎機車或徒步奔跑,往高地避難,有的躲進清真寺。一位記者說,大家不斷狂喊「地震,地震」。

印尼「氣象和地球物理局」測得的規模是7.1,有掀起奪命巨浪的潛力,因此透過公共警報SMS系統發出海嘯通告。

兩小時後,海嘯威脅宣布解除,民眾才放心回家。

這次地震的震央在澳洲「耶誕島」東北東241公里,當局表示感覺到震動,但未發海嘯警報。

有一圈火山和斷層環繞太平洋盆地,通稱「火環」(Ring of Fire) ,印尼坐落這個環上。



◆ 泰國南部洪災已45死1失蹤 淹水最深達5米

【中廣新聞/陶泰山】 2011-04-04

根據泰國官方公佈的最新資料顯示,泰國南部洪災已經造成45人死亡,1人失蹤。

據媒體報導,從3月23號起持續的暴雨導致南部10個府遭遇嚴重洪災,部分道路被毀,海陸空交通受阻。

截止目前,洪水形勢仍然非常嚴竣,部分地段水位最深可達5公尺,許多房屋被淹,人們出門或領取物資都需以船隻作為交通工具。當地政府也以村鎮為單位,租借簡易船隻給需要的村民,以幫忙轉移物資或撤離被困房屋。

此外,衛生部透露,持續的洪災也造成嚴重的後遺症。從3月26號以來,衛生部派出的醫療小組已經向1萬8000多名災民提供醫療服務,不少人還需要接受特別的心理諮詢。

據泰國旅遊局發佈的統計資料指出,受洪災影響,南部地區的觀光飯店入住率銳減近70%,預計的直接經濟損失將達每天400萬泰銖(約新台幣386萬元)。



◆ 泰國大水患 經濟成長略跌

中央社 2011/04/01

泰國南部因為連續大雨造成嚴重水患,淹沒11萬6800公頃農地,相關產業與觀光業受創,泰國商業銀行今天評估,今年經濟成長率受水患影響將減少0.1至0.2個百分點。

泰國商業銀行(Siam Commercial Bank)指出,泰國今年經濟成長率原本預估約為4%到5%,南部水災雖然帶來影響,但衝擊不大。

泰國商銀表示,泰國南部水患8省佔國內生產毛額(GDP)的7%。

被淹沒的11萬6800公頃佔泰國農地的0.5%,雖然泰國商銀初步評估衝擊有限,但若水災再度惡化,今年經濟成長率可能還會再減少。

這次水災地區有不少地方是知名觀光勝地,包括蘇美島、普吉島等,水災發生後觀光客卻步,每年到泰南旅遊的外國遊客約佔所有人數的8%。

泰國商銀指出,若情況嚴重,觀光業損失可能達100億泰銖(約合新台幣97億元)。

泰國政府今天撥款50億泰銖協助農民。另外,當局也撥款15億銖救助受災戶。



◆ 救災要快 慈濟與太空中心合作

中央社 2011-04-01

慈濟基金會經常動員人力趕往世界各地救災,但因災區資訊難以有效掌握,慈濟為加強救災效率,和國家太空中心簽約合作,將可無償取得國外災區衛星影像協助救災。

慈濟今天指出,世界上任何地方發生災害時,慈濟都秉持人道救援精神,經常在第一時間動員人力趕赴災區救災,但往往因災區通訊不良,難以確實掌握災區狀況,對於救災工作相當不利。

慈濟為加強救災效率,透過氣象博士彭啟明的牽線,昨天與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太空中心簽署「國外災區衛星影像支援合作」備忘錄,將無償取得國外災區衛星影像,以協助救災工作。

慈濟表示,近來世界各地災害頻傳,國家太空中心的福衛二號衛星因具備每日再訪取像能力,所拍攝的影像對於災區第一時間和持續監測工作有相當大的助益,而災區衛星影像讓救災工作更即時、更有效率,對於亟需援助的災民幫助很大。

fsj 提到...

北極40%臭氧層破損 創新高

【黃文正/綜合報導】2011.04.06 中國時報

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五日表示,從去年冬季至今年三月底,由於大氣平流層氣溫過低等因素,北極上空的臭氧層有四○%受損,破損程度且改寫先前的三○%紀錄,創下歷史新高。

「世界氣象組織」指出,北極地表溫度在剛過去的這個冬季非同尋常的暖和。但在大氣層的高處,卻非常寒冷,從而引發史上最為嚴重的平流層臭氧耗竭。

另外,工業產生的化學物質也對臭氧層造成損害,在冬季尤為嚴重。

紫外線照射可致皮膚癌,臭氧層能過濾人類所受的紫外線照射。儘管一九八七年各國政府簽訂《蒙特婁公約》,試圖保護臭氧層,鼓勵廠商少用傷害臭氧層的化學物質「氟氯碳化合物」,但臭氧層仍破損連連。氟氯碳化合物廣泛用於電冰箱、冷氣機、滅火器及噴霧髮膠。



◆ 北極臭氧層耗損 程度前所未見

中央社 2011/04/06

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WMO)今天表示,北極上空臭氧層耗損程度創新紀錄,這要歸咎於大氣中的有害物質和非常寒冷的冬天。

根據世界氣象組織,自入冬至3月底,北極地區臭氧層損耗約40%,超過往年整個冬天喪失30%的紀錄。

世界氣象組織在聲明中表示:「因為大氣中持續出現破壞臭氧層物質,加上平流層冬天的低溫,今年春天北極上空臭氧層耗損程度為前所未見。臭氧層為保護地球上生命免受有害程度紫外線侵襲的屏障。」

隨著臭氧層稀薄地區在3月底由極區移動籠罩格陵蘭(Greenland)和斯堪地那維亞(Scandinavia),這些地區必須小心未來幾周出現比平常強的紫外線輻射。

世界氣象組織表示:「當未來幾周正午太陽仰角增加,受臭氧層耗損影響的地區將遭遇較平時高的紫外線輻射。」

世界氣象組織並表示:「建議民眾留意本國的紫外線預報。」

可能受影響的包含加拿大部分地區、北歐國家、俄國和美國的阿拉斯加(Alaska)。不過,世界氣象組織表示,北極區外緯度較低區的紫外線輻射即使上升,強度也不會高於熱帶地區。

有研究顯示紫外線輻射會導致皮膚癌、白內障與人類免疫系統受損。世界氣象組織表示:「部分作物和海洋生物也可能蒙受其害。」

平流層臭氧有如天然過濾網,能隔離有害的太陽紫外線。高空的極低溫和大氣中積累的特定污染物質會導致臭氧層耗損。這種污染物質來自常用於冰箱、部分塑料泡綿或噴霧劑的化學物質。(譯者:中央社張詠晴)



◆ 玉山冬天升溫 鳥類棲地又搬家

【台灣醒報╱記者蕭介雲╱台北報導】2011.04.06

針對玉山冬季均溫上升一度,台大生態所所長李培芬表示,根據調查,玉山「變熱」後,對鳥類海拔分布更有顯著影響,除了金翼白眉居住高度下降9公尺外,其他10種高山鳥類統統「越搬越高」,其中,白眉林鴝變的棲地,甚至提高了272公尺,顯見暖化已經衝擊生態。

玉山溫度變化,由1987年的1度,至2006年的19年間,已上升至2度,下雪天數,則由1992年的40天,到2006年只剩下11天。

而在這樣的變化,對鳥類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呢?根據李培芬研究顯示,有5種高海拔的鳥類族群,但均全呈現銳減情形,而中海拔的三種鳥類則有增加的趨勢,而玉山「變熱」後,對鳥類海拔分布更有顯著影響。

棲地最高的岩鷚,則由3602公尺,再向上搬到3612公尺,平均則是增加了42.9公尺。以鳥種分布海拔上限來看,有6種鳥種的海拔分布向更高海拔延伸,包含白眉林鴝、灰鷽、煤山雀、火冠戴菊鳥、深山鶯與褐頭花翼畫眉。

「全球暖化是現在進行式,不但改變了溫度,更直接衝擊自然生態系統,鳥類就是很好的觀察指標。」李培芬受訪時指出,而未來應降低能源消耗、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和強化污染防治,並且應該在環境保護法規中加以嚴格規範。

此外,藉此界定生物重要保育指標與保育策略,並確立物種遷移廊道,使物種得以因應氣候變遷而遷移,李培芬主張,應建立庇護場所、自然公園或保護區,甚至利用捕捉、人工餵養,將特定物種移入適宜的生存區域等,都是減輕可能衝擊的作法。

fsj 提到...

對抗氣候變化 各國歧見仍大

中央社 2011.04.08

聯合國曼谷氣候會議今天閉幕,但具體談判議程仍未確定,雖然各國都關注京都議定書未來走向,但已開發和開發中國家依舊沒有共識,雙方歧見仍有待克服。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UNFCCC)執行秘書費蓋雷斯(Christiana Figueres)今天在記者會指出,曼谷這次會議有正面與建設性的進展,但各國間的分歧仍有待解決,德班氣候變化大會才能有結果。

雖然日本、俄羅斯與不曾批准過京都議定書的美國都不打算參與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但費蓋雷斯指出,這次會議對以京都議定書規則為基礎的方案仍有很強的渴望,也希望能在2011年找出政治解決方案。

京都議定書是目前有具體減少碳排放量的國際協定,第一承諾期將於2012年到期,由於部分國家表示不願參與第二期,全球對抗氣候變遷的努力將出現空窗期。

雖然墨西哥坎肯(Cancun)氣候協議去年簽訂,協議內容包括成立「綠色氣候基金」(Green ClimateFund)、保護熱帶森林的措施,及分享潔淨能源科技、幫助開發中國家適應氣候變遷的方法等,但沒有具體減排的法律約定。

曼谷會議擬進一步確定工作計畫,但在氣候變化公約(Climate Change Convention)架構下的「長期合作行動」(Long-Term Cooperative Action)工作組,尚未訂出具體議程。

費蓋雷斯表示,已開發國家主要把焦點放在坎肯協議的實施,而開發中國家希望確定坎肯會議上還未解決的問題,能以平衡的方式處理。

他表示,各國將在南非德班處理坎肯會議已完成與未解決的工作。

南非德班(Durban)的氣候變化大會是否能確定未來方向,仍有待今年各會議談判的落實,雖然聯合國官員認為,這次曼谷會議有正面與建設性收穫,但實際上進展有限。

※ 相關報導:

* 赤道降雨帶北移非旱即澇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MAIN_ID=77&f_SUB_ID=234&f_ART_ID=309577

科學家從太平洋島嶼上的湖泊採集沉積物,發現雨帶目前位於北緯3~10度,這是1200年來最偏北的位置。以目前的暖化速率來看,雨帶在公元2100年前甚至可能再北移5度,厄瓜多、哥倫比亞等地的農田將陷入乾旱,影響數百萬人。

fsj 提到...

科學家︰氣候 也會牽動板塊運動

自由 2011/04/14

〔國際新聞中心/綜合雪梨十三日外電報導〕一直以來,科學家知道板塊運動會產生山脈與海溝,進而影響氣候,但直到現在,澳洲科學家領導的研究團隊才首度證明,氣候也會反過來對板塊運動造成影響。此項研究結果有助提供寶貴見解,讓人了解強烈地震的起因。

印度季風增強 導致印度版塊運動加速

法新社說,澳洲國立大學地球科學家艾菲爾丹諾領導的德法研究團隊發現,印度季風增強,在過去一千萬年導致印度板塊運動加速,一年移動近一公分。「新海盆(ocean basin)閉合或張開,或像安地斯和西藏等大片山群的隆起,都是會影響氣候型態的地質過程。我們的研究首度證明,這種因果關係反之亦然,氣候型態也能形成反饋機制,回過頭來影響板塊運動」。

艾菲爾丹諾強調,他的研究並不代表全球暖化將使強震發生頻率增加,「板塊與板塊間當然會因為板塊運動引發地震,但我們的研究完全不是暗示這種類型的事件將會增加」。這項研究近期發布在「地球與行星科學通訊」期刊。



◆ 研究:受全球風速影響 海浪不斷增高

台灣醒報 2011/04/14 1莊瑞萌

根據澳洲大學的聯合研究發現,受到風速增強影響,過去20年來,全球浪高也水漲船高,超大浪高度平均增加7%,其中赤道地區海浪高度每年以平均0.25%速度增高,在高緯度地區浪高則以1%速度成長。學者表示,台灣面臨同樣的危機。

成功大學全球觀測與資料分析中心主任劉正千教授受訪時表示,台灣西岸飽受地層下陷與海岸侵蝕的威脅,全球平均與超大浪高增加的趨勢,會使得海岸侵蝕的情形更加惡化,國土消失的速度勢必越來越快,必須持續監測,並提早採取因應對策。

澳洲國立大學與璇賓科技大學研究人員利用衛星技術分析1985年到2008年海洋變化資料,結果發現受到海面風速增強影響,全球海浪高度在過去20年來也明顯增加,研究人員巴柏霖表示,「從科學角度來看,這也是觀察氣候變化的指標之一,因為溫度改變全球氣壓模式,氣壓決定風速,最後才影響到浪的高度。」

研究人員也指出,過去廿年來,全球最快海洋風速,平均速度增快10%。若以澳洲為例,澳洲西南部目前最極端的浪高可達6公尺以上,相較1985年時的高度,增加了至少1公尺以上。

國立成功大學劉正千教授也表示,「自90年代初期美國TOPEX/Poseiden升空運轉後,利用衛星遙測技術精確測量全球浪高的資料,便開始免費提供全世界。」他說,澳洲團隊藉由分析這些資料與全球暖化長期的趨勢,確立全球平均與超大浪高增加的趨勢,這種作法非常值得我們借鏡。

對此,劉正千教授補充說,「台灣應該對周遭海域這一類已蒐集了數十年,完全免費卻又相當重要的衛星遙測資料,進行系統性的處理、整合與應用,並對環境變化的影響持續監控。」

本次研究結果刊登在《科學 》期刊。



◆ 菲律賓火山蠢動警戒升 遊客止步

中央社 2011.04.14

全球唯1的湖中火山--馬尼拉近郊著名觀光景點塔爾火山,最近蠢動,過去24小時發生至少12次的火山性地震。當局把警戒層級升高到第2級,並呼籲民眾及觀光客暫勿前往。

菲律賓火山暨地震研究所今天上午10時發佈報告說,這12次的火山性地震當中,至少兩次是當地居民可以感受到的規模1至2有感地震,第1次是在清晨4時32分,伴隨著轟隆隆的落石響聲,14分鐘之後發生第2次。

報告指出,塔爾火山(Taal Volcano)表面略有膨脹,岩漿正朝地表移動,火山口裏面的小湖泊,水溫為攝氏30.5度,現處於規模2的警戒狀態。

菲律賓的火山警戒共分為5級:2級只是預警;3級是可能發生火山爆發;4級意味火山瀕臨爆發,永久危險區延伸至半徑7公里的範圍;5級是火山已經爆發,岩漿或灰柱自火山口綿延6公里。

火山研究所官員表示,火山口持續釋放出高濃度的2氧化碳和其他有毒氣體,且有突然爆發的危險,整座火山島都已列為「永久危險區」,觀光客暫勿前往,而當地居民應該撤離。

塔爾火山位於馬尼拉以南約70公里處,座落於塔爾湖中間,而火山口內又有一片湖,有「湖中湖」之稱,遊客可以騎馬登到山頂俯瞰火山湖,並欣賞四周壯麗的景色。(本文附有照片)

fsj 提到...

古巴出現50年來最嚴重乾旱

【中廣新聞/謝佐人】2011-04-16

古巴面臨50 年來最嚴重乾旱,成千上萬戶家庭完全仰賴卡車載運用水。

這起乾旱從兩年前開始,持續的結果導致古巴境內的水庫蓄水只剩下正常水位的五分之一。在首都「哈瓦那」,由於水管老舊破裂,使得缺水問題更加惡化。當地媒體報導,「哈瓦那」的輸水管漏水嚴重,將近百分之70都需要修理。民眾必須提著水桶及容器前往政府設立的供水站取水。

目前古巴民眾在抱怨水不夠用之外,只能祈求在5、6月雨季來臨時,能夠天降甘霖,舒緩乾旱。



◆ 閩中南部沿海 大旱

中央社 2011.04.16

今年以來福建省全境降雨量持續偏低,較往年同期平均減少一半以上,與去年同期相較更減少逾6成,沿海部分縣市更減少逾8成,中部及南部沿海21個縣市連續不降雨逾46天,達到「大旱」標準。

中新社報導,根據福建氣象部門資料,到13日止,福建中、南部沿海連續不降雨日數超過46天的縣市,已達21個,達大陸氣象單位定義的「大旱」標準。

14日早上,福建北部雖出現今年以來第1場雷,但初雷時間比往年明顯延後許多。

位在福建沿海的羅源縣,就出現史上罕見的秋、冬、春連3季旱象,是50年一遇的乾旱年,造成主要供水區水庫幾乎乾涸,城區居民用水吃緊,當地政府只好尋找新的臨時水源,基本上可滿足過渡期間的城區供水。

根據預測,福建要到4月底至5月初才會進入雨季,乾旱將有機會緩解。



◆ 龍捲風肆虐美南 至少45死

中央社 2011.04.17

威力強大的風暴侵襲美國,在南部7個州引發上百個龍捲風,有些地方爆發洪水,有的地方下起大如壘球的冰雹,媒體今天報導,幾天來的極端氣候至少已造成45人喪生。

國家暴風預測中心的氣象人員表示,這個強烈暴風已於今晨進入大西洋。

國家廣播公司(NBC)電視網報導,這些龍捲風昨天重創北卡羅來納州,夷平許多民宅和商店,也導致電力中斷。龍捲風移動速度飛快,拔起樹木,扯斷電線,掀起屋頂,吹得公路上的大拖車失控亂竄。

北卡州州長裴度(Bev Perdue)表示,據報北卡州出現多達62個龍捲風,這創下1984年3月22個龍捲風侵襲以來的最高紀錄。當年的風災共造成57人死亡和數百人受傷,北卡州就有42人喪生。

裴度宣告全州進入緊急狀態,並表示當地最多時有25萬用戶停電。她透露州內有4個郡傳出有人死亡,但不願立即證實人數。不過,伯蒂郡(Bertie County)的官員已證實當地有10人喪生。

災情最慘的是北卡羅來納州首府羅里(Raleigh),有數十棟房屋全毀。官員表示,當地有多人喪生,而且全州有許多地方停電。

國家氣象局表示,這次風災起於14日,奧克拉荷馬、堪薩斯和德州三個州一天內出現15個龍捲風,密西西比和阿拉巴馬兩個州15日也出現20餘個龍捲風。

美國媒體報導,阿肯色州和喬治亞州15日也出現惡劣天候。而在北卡羅來納州之後,北方的維吉尼亞州也傳出災情,已知有4人死亡。

遭侵襲的南部各州都傳出傷亡,當局警告,隨著今天對受損民房和商店進行搜索,死亡人數可能會升高。

阿拉巴馬州喪生的7人包括一個母親和兩個孩子,他們在龍捲風來襲時躲在活動房屋裡,結果房子遭強風掀起,脫離地基,拋到500呎外,屋頂落地。



◆ 大陸沙塵來了 台灣監測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謝蕙蓮/台北報導】2011.04.17

明天轉乾冷 沙塵有可能飄到台灣

大陸中央氣象台今天發布沙塵預警,未來24小時,中國大陸北方大部分地區將出現沙塵,局部地區會有沙塵暴。由於這可能是今年影響台灣的第一道沙塵暴,環保署相當謹慎,正嚴密觀察中;中央氣象局表示,明天北部、東部開始轉為乾冷天氣,若大陸出現沙塵暴,沙塵確實有可能隨著大陸高壓飄到台灣。

大陸中央氣象台監測顯示,昨天凌晨到今天凌晨,新疆南部、甘肅中部、內蒙古中西部部分地區、河北西北部出現揚沙或浮塵天氣,內蒙古錫林郭勒則出現沙塵暴。大陸中央氣象台已發布沙塵藍色預警,未來24小時,甘肅西部、內蒙古中西部、寧夏北部、陜西北部、山西中北部、河北中北部、北京和天津等地的部分地區將有揚沙或浮塵。

沙塵暴若來 會提前預警告知民眾

環保署環境監測及資訊處簡任技正張舜欽指出,環保署密切觀察大陸沙塵暴的變化,如果真的南下影響台灣,一定會提前預警告知民眾。從目前現有資料來看,國人無須緊張。

往年3、4月是大陸沙塵暴影響台灣最嚴重的時節,但今年卻反常,迄今無明顯沙塵暴南下,張舜欽解釋,沙塵暴減少,與天氣太冷及地表結凍有關。最近幾個月氣溫實在太低,蒙古地區地表都結凍,減少揚沙的機率。這一波大陸沙塵暴是否影響台灣仍有待觀察,需要兩三天時間。

氣象局預報員林秉煜表示,台灣地區今天到明天主要受到鋒面影響,上午馬祖地區已經觀測到打雷,這波雲系中午前後會到達台灣上空,下午雨勢就會愈來愈明顯,北部、東北部降雨會持續到明天清晨,中南部雷雨則會持續下到明天白天。

fsj 提到...

美國連續三天發生241起龍捲風 破紀錄

中廣 2011/04/18

美國氣象專家指出,過去三天,總共發生241起龍捲風,奪走40多條人命。打破美國史上,單一一起暴風雨系統中,出現龍捲風最多的紀錄。

這幾天,美國從中西部「奧克拉荷馬」到東部「北卡羅來納州」,遭到許多致命龍捲風侵襲,不少城鎮都慘遭蹂躪。

美國民營氣象網站專家表示,過去從未見過在單一的暴風雨系統中,爆出這麼多起龍捲風。以2003年五月的紀錄為例,當時連續七天,出現401起龍捲風,但都分別來自不同的暴風雨系統。

而最近這一波龍捲風橫掃了14州,死傷人數可能還會增加,當局還在調查。

根據紀錄,上次發生最嚴重的龍捲風災害是在2008年的超級星期二,當時有131起龍捲風肆虐,造成57人死亡,不過,由於當天是超級星期二、美國總統初選投票日,許多人出門投票,因此造成嚴重傷亡。



◆ 龍捲風災 美核廠反應爐關閉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1.04.18

中央社報導,官員17日表示,過去3天侵襲美國南部各州的強烈風暴及龍捲風,造成至少45人喪生,數百棟建築及電線遭毀。

龍捲風侵襲維吉尼亞等其他13個州,道明維州電力公司(Dominion Virginia Power)表示,龍捲風16日來襲切斷維州東南部瑟瑞發電廠(Surry Power Station)電力時,廠內兩座反應爐自動關閉。

該公司在聲明指出,備用電力運作正常,兩個反應爐「狀況安全且穩定」。

維州官方死亡數字為4人,但未證實消息指另有3人遇害。

而北卡羅來納州昨晚接二連三遭龍捲風肆虐,死傷及財務損失最劇,有22人死亡,逾80人受傷。

北卡州州長裴度在視察受災區後告訴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新聞網(CBS News):「我過去幾年在北卡目睹過很多災害,但這次災情最為嚴重。」

她表示:「有23郡災情慘重,財務損失重大、學校也沒了,基礎建設也被吹壞。」她指出,總統歐巴馬已誓言,「不計一切重建北卡」。

※ 相關報導:

* 逾百龍捲風襲美 網友影片直擊
http://udn.com/NEWS/WORLD/WOR6/6279706.shtml



◆ 內蒙沙塵暴 短期對台無影響

中央社 2011/04/18

(中央社記者許秩維台北18日電)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今天上午表示,大陸內蒙和華北局部地區雖出現沙塵現象,但規模不大、持續時間不長,環保署研判,未來2、3天對台灣本島不會有顯著影響。

大陸中央氣象台17日發布沙塵預警。環保署環境監測及資訊處處長朱雨其表示,根據17 日地面觀測資料顯示,大陸內蒙和華北局部地區雖出現沙塵現象,但規模不大、持續時間不長,環保署研判,未來2、3天對台灣本島不會有顯著影響;但金門和馬祖可能受大陸沿岸工業汙染排放影響,提醒民眾留意。

朱雨其說,大陸平均每年會發生10多次沙塵現象,3到5月是發生較頻繁的時間,但其中只有2到3次可能會對台灣造成影響,今年由於大陸北方氣溫低、降雨多,因此,沙塵現象也偏少。

朱雨其表示,目前這波沙塵的路徑尚未發現往南的跡象,台灣的懸浮微粒濃度也屬正常範圍,未來2、3天內台灣的空氣將可維持在普通等級;環保署未來也會持續進行觀測,了解是否會對台灣造成影響。



◆ 廣東冰雹風雨 17死153傷

中央社 2011.04.18

大陸廣東省昨天氣候異常,強風雷雨加上冰雹,截至今天清晨,共造成17人死亡、153人受傷,死傷主因是高達14級強風吹倒圍牆、工棚或吹起落物砸傷人。

綜合新華社、香港中通社報導,據廣東省氣象台消息,17日白天,廣東省肇慶、佛山、廣州、東莞等地出現暴雨、雷雨強風天氣,部分地區還降下冰雹。

廣東省救災搶險部門表示,造成多人傷亡的主因是強風吹倒圍牆、工棚及吹起高空落物砸傷人。

根據廣東省氣象站網監測,佛山市的高明區荷城鎮、順德區大良鎮、南海九江、廣州南沙、肇慶市德慶縣等在17日中午前後先後出現了冰雹天氣。

廣東省氣象台首席預報員盧山告訴新華社,廣東省25個市、縣已經發佈了雷雨大風藍色預警信號,珠海、肇慶、梅州、深圳和廣州番禺等6個市、縣發佈了暴雨黃色預警信號。18日,廣東全省降雨可望結束。



◆ 基督城周末大餘震 今晨又在搖

中廣 2011/04/18

紐西蘭基督城上周末發生一起明顯餘震之後,昨天和今天還在繼續搖。

基督城前天、昨天以及到今天早上為止已經至少發生了十六起餘震。

位在一處山邊、總計四百多棟在二月地震後已經撤離住戶的住宅區,發生大規模土石崩落,社區恐怕得永久廢棄。一個禮拜前才重新開放的一棟位在市中心的五層樓辦公建築,在星期六的餘震之後,位移了十五公分,又有一個地區有大片土壤液化。

從去年十一月發生七點一地震以來,基督城就餘震不斷,專家說,它可能會持續一年。南半球的冬天接近了,基督城現在估計有多達一萬地震災民需要繼續安置,主管單位加速興建組合屋。

fsj 提到...

美今春多災多難 龍捲風、暴雨成災

TVBS 2011/04/28 蘇雅容

美國今年春天,可謂多災多難,龍捲風接連狂襲了2個星期,過去24小時,多達160起龍捲風,又重創南部5個州,奪走至少173條人命,除了南部有龍捲風,密蘇里州和紐約州,也因為暴雨,造成大淹水。

遠方樹林後面,巨大的漏斗旋風,在空中瘋狂向上捲動,美國阿拉巴馬州遭受超大龍捲風襲擊,冒險拍攝影片的民眾一邊拍,還可以聽到喘氣聲,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龍捲風移動的速度更快。氣象主播:「這個暴風以時速高達150到200英哩旋轉,從所經過的路徑地面上,捲起所有東西。」

美國這一波挾帶龍捲風的強烈暴風雨,週三橫掃美國南部5州,造成至少173人死亡,其中一級災區阿拉把馬州,就有128人喪命,過去24小時內,發生160起龍捲風,密蘇里州的一間廢五金廠,也拍到龍捲風來襲的瞬間。

龍捲風撲天蓋而來,強大的風捲起漫天風沙,下一秒,連廢五金廠的屋頂都被整個掀走,威力之大,前所未見。氣象主播:「過去3天來是從1974年來,我所見過最嚴重的龍捲風災難,真的很大,還有15個龍捲風警報正在發布,有4個已經確定接觸地面了。」

龍捲風同樣在阿肯色州釀禍,小岩城一所高中,鐵皮屋頂整個被吹走。CNN記者:「就在這些瓦礫殘骸中,一塊鐵皮屋頂吹到樹旁,被捲的像是緞帶一樣,弄壞了兩道磚牆,跟這些水泥塊一起,散落在停車場旁。」

一顆顆石頭大小的冰雹,落在地上蹦蹦作響,暴風雨的天氣,不只在密蘇里州帶來冰雹,還挾帶閃電,更帶來大水淹沒城鎮,突如其來的大雨,讓密蘇里州上游水壩緊急洩洪,造成下游淹大水,大水衝破堤防,從空中鳥瞰,大水淹沒房屋,只剩紅色屋頂,居民拎著家當,搭小船趕緊逃命。民眾:「這是新的經驗,以前沒有這樣逃命過,所以讓我很緊張。」

狂風暴雨也來到北方的紐約州雪城搗亂,大雨導致積水,馬路上好幾輛車,就這麼泡在水裡,拋錨動彈不得,在交通尖峰時段,造成大塞車,美國接連遭到天災襲擊,今年春天可謂多災多難。

fsj 提到...

美龍捲風死者337人 史上第二高

【聯合報╱記者王麗娟/即時報導】2011.04.30

美南龍捲風肆虐的死亡人數增至337人,為美國天災史上第二高者,其中阿拉巴馬州至少246人死亡。

美國最嚴重的天災發生於1925年3月18日,747人於橫掃密蘇里、伊利諾、印第安納州的暴風雪中死亡。(美聯社)



◆ 龍捲風連襲美南 奪走逾300命

【聯合報╱編譯組/報導】2011.04.30

飽受驚嚇的美國民眾28日力抗數十年來最嚴重的龍捲風災害。一波波龍捲風27日橫掃美國南部地區,死亡人數增至313人。

阿拉巴馬州長班特萊的家鄉小鎮塔斯卡盧薩等社區受到龍捲風重創,幾乎快從地圖上消失。美國總統歐巴馬夫婦29日抵達該州視察,承諾全力協助災區復原。

在人口10萬的塔斯卡盧薩,媒體記者目擊所有街區幾乎全毀,除證實36人喪生外,另有至少600人受傷,數十人下落不明。僅在阿拉巴馬州的罹難者人數就多達195人。

阿拉巴馬州、阿肯色州、喬治亞州、肯塔基州、密西西比州、密蘇里州、田納西州及奧克拉荷馬州都宣布進入緊急狀態,各州州長也都出動國民兵,協助救難與善後清理作業。其中又以阿拉巴馬州受創最重。

美國國家氣象局指出,22日這波風災開始發威以來,計有300個以上的龍捲風先後來襲,僅是27日就有逾130個龍捲風出現。氣象專家表示,冷鋒遇到溫暖潮濕的空氣,加上不同高度的極端風況,形成罕見但威力強大的組合,引發本周的致命龍捲風。

美國暴風雨預測中心氣象專家艾米表示:「龍捲風發生需要的一切全就緒。」專家表示,這個月的龍捲風數量可能創紀錄。

龍捲風與雷暴雨肆虐導致阿拉巴馬州1座核電廠斷電停機,幸好備用電力系統立即啟動,並未出現像日本核災那樣爐心部分融毀狀況。



◆ 怪獸龍捲風奪300命 歐巴馬心碎

【世界日報╱編譯中心綜合阿拉巴馬州塔斯卡路沙28日電】2011.04.29

近40年來最強大的龍捲風和暴風雨27日侵襲了南部六州廣大的地區,已造成近300人死亡的大型天然災害,救災單位估計罹難人數可能還會增加;歐巴馬總統說,這等於是「摧毀性的大災難」,真是令人心碎。

許多市鎮和社區建築全遭被夷平,基礎設施被摧毀,倒樹、汽車堆積在道路上,景象慘不忍睹。在這個損失最慘重的龍捲風暴中,阿拉巴馬州受創最重,已證實有204人喪生,塔斯卡路沙市並開始實施宵禁。

塔斯卡路沙市長梅道克斯說,當時真像一個巨大恐怖的怪獸迎面撲來,根本難逃此劫,「我們從小就習慣龍捲風,但這個龍捲風的侵襲範圍是寬半哩至一哩,長五哩至七哩,塔市有些部分被夷平,我都不認識了,但那是一些人畢生所住的地方」。

據最新統計,截至28日晚,六州已知有290人罹難,除阿拉巴馬州外,其他五州的死亡人數是密西西比州33人、田納西州33人、喬治亞州14人、維吉尼亞州5人和肯塔基州1人。歐巴馬總統將在29日前往阿拉巴馬州視察災情。聯邦急難管理局(FEMA)局長傅蓋特28日趕到阿拉巴馬州,與州長及地方官員討論救災事務。

今年前四個月的龍捲風導致的死亡人數已超過去年,位於奧克拉荷馬州諾曼鎮的國家風暴預測中心指出,今年的風災很可能是自1974年的「超級風暴」(Super Outbreak)以來,致死人數最多的龍捲風災。阿州氣象學家薩特費德說:「在32年的預報生涯中,我從未像今天這樣,在雷達畫面上見到如此多的強烈龍捲風。」

在中西部被一個強大龍捲風重創的塔斯卡路沙市有36人死亡,數以百計的房屋和公司倒塌,數十條道路被倒樹倒屋阻斷。

強風造成阿拉巴馬州到28日仍有將近50萬戶斷電,喬治亞州有6萬1000戶斷電。阿拉巴馬、密西西比、喬治亞和維吉尼亞州都宣布進入緊急狀態。



◆ 525後才會有較大降雨 怕梅雨季偏乾

【聯合報╱記者蔡永彬/台北報導】2011.04.30

今年春雷不響、春雨少下,現在連梅雨都可能遲到。中央氣象局預估今年梅雨「正常偏少」,而且可能來得晚;氣象局預報中心主任鄭明典表示,今年可能要到五月廿五日以後才會有較大降雨。

受反聖嬰現象影響,鄭明典說去年冬天起東北季風就特別強;不僅造成四十年來最冷的三月四月、讓今年春雷打得最晚(台北甚至還沒打過雷)、台灣西半部的平均累積春雨量只有氣候背景值(一九八一至二○一○年平均)的四分之一。

鄭明典解釋,氣象局從「歷史經驗」和「電腦動力模式」預估梅雨。以歷史上「反聖嬰後一年」如一九七一、七四、九九、二○○八共四個年份為例,除了二○○八年之外,其他三年都在五月底才有顯著降雨。電腦預測的結果更令人擔憂,鄭明典說近期「完全沒雨,幾乎是乾的」,整個梅雨季也是偏乾的機率高。

綜合研判,氣象局預估今年梅雨僅兩成機率偏多、四成正常、四成偏少。

目前不少地區已有用水隱憂,但鄭明典提醒民眾要同時準備「抗旱」和「防洪」。他指出,梅雨季只要下一場較猛烈的豪大雨,雨量可能就會超過平均值,須提防積水和土石流。他還提到,梅雨季可能發生「劇烈對流性天氣」,民眾要對豪雨、雷擊、強風、小範圍冰雹或龍捲風有心理準備。

氣象局預報中心副主任林秀雯表示,現在台灣上空有許多雲層,不過結構鬆散,下星期北部會有一波鋒面滯留,北部、東北部易下雨。



◆ 高溫少雨 粵北百座塘庫見底

【聯合報╱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2011.04.29

持續的高溫少雨令廣東多處地區旱情加重,在粵北超過100座山塘水庫乾涸見底。至28日,廣東省第三大水庫——南水水庫水位下降了12米多,而北江水位大幅下降也導致大量船舶擱淺。

中新社報導,位於韶關乳源縣境內的南水水庫被譽為粵北「高山天池」,原本湖光山色、美不勝收。但因久旱水位急速下降,湖岸邊原本生活在水中的田螺、花貝以及一些不知名的水生蟲類暴露出水面,在烈日曝曬下早已乾死,引來了大量的白鷺等鳥類前來覓食。周圍空氣中,散發出陣陣腥臭。

「農曆穀雨都過了,居然還沒聽到過雷聲,我這輩子還是第二次遇到這種情況。」居住在南水湖附近大橋鎮東京洞村90歲的蔡大爺告訴記者。入春以來如此乾旱,這樣的情況在當地還是上世紀50年代出現過一次。蔡大爺風趣而又無奈地感嘆:「也許是雷公犯了天條,被玉帝關起來了。」

目前粵北境內大量山塘水庫水量明顯減少,水位普遍下降,超過100座已經乾涸見底。缺水直接導致粵北超80萬畝農田無法耕種、4萬多民眾飲水困難。而隨著乾旱天數的增加,旱情將進一步發展。

受旱情影響,珠江源頭—北江水位持續走低,導致北江清遠段出現大面積塞船現象。清遠市三防部門表示,目前北江清遠站水位維持在4米的低水位,為同期罕見。

在清遠市清新縣山塘段北江沿岸,隨著水位的下降,一塊塊古老的礁石露出水面,部分河床裸露,不少漁船和貨船已被迫在河灣裡停泊了數日。

目前,韶關、清遠兩市海事部門為了嚴防北江出現更大規模塞船,已啟動防控塞船應急預案。相關人員說,「我們從本月中旬開始就緊盯水情,從源頭調控,將清遠河段大量塞船的情況及時派發給相關人員,並把好船舶的現場檢查關,限制船舶的裝貨量。」

fsj 提到...

美國中南部龍捲風災 逾350死

【中廣新聞/中廣新聞】2011-05-01

美國中南部遭受龍捲風吹襲,增加到最少350人死亡,這是美國80多年來死傷最慘重的龍捲風災難。

先前,總統歐巴馬視察災區,表示見到滿目瘡痍的情況,令他心碎,他承諾盡力協助重建。

阿拉巴馬大學有超過350名中國留學生和學者受困。他們缺乏食物與生活物資。

外界估計,這次天災的保險賠償高達50億美元;龐大重建費用,將加深政府財政負擔。



◆ 大陸沙塵暴席捲 衝擊9千萬人

中央社 2011.05.01

中國大陸北方地區正遭受今年入春以來強度最大、影響範圍最廣的沙塵天氣,甘肅、新疆、內蒙古、寧夏、陜西、山西、河北、北京等10省區286個縣市,約230萬平方公里、9000萬人受到影響。

中新網引述中國大陸國家林業局指出,根據衛星影像和地面監測資訊綜合評估,此次沙塵天氣起源於新疆南疆盆地和蒙古國南部,這些地區風蝕沙化嚴重,沙源物質充足,加之近期降水偏少,氣溫回升較快,冷空氣強,導致沙塵天氣發生。

大陸國家林業局表示,受較強冷空氣和蒙古氣旋影響,28日到30日,南疆盆地、西北地區東部、內蒙古中西部、華北大部、東北地區西部相繼出現沙塵天氣。其中,北京、天津地區遭受今年第2次沙塵侵襲。

大陸國家林業局說,28日下午,新疆東部哈密、吐魯番出現沙塵天氣,在傍晚時分,甘肅河西走廊酒泉、張掖等地也發生強沙塵暴,能見度低於500公尺。

南疆盆地、甘肅河西走廊、內蒙古中西部、寧夏北部、陜西北部部分地區29日出現揚沙或沙塵暴天氣,南疆盆地局地發生強沙塵暴。

30日清晨,內蒙古中東部、山西北部、河北北部、東北地區西部部分地區出現沙塵天氣。北京地區的風力也逐漸加大,出現揚沙浮塵天氣,市區能見度不足5公里。



◆ 宜蘭規模5.7地震 震央誤標新北 嚇很大

自由 2011.05.01

〔記者林嘉琪、俞肇福、湯佳玲/綜合報導〕地牛昨午在宜蘭翻身,卻嚇壞北台灣民眾。昨天下午四點三十五分,宜蘭地區發生規模五.七地震,是今年震度第二大地震,但明明震央在宜蘭,氣象局一開始卻把震央位置標示在「新北市東南方四十八.八公里」,加上台北搖很大,讓台北地區民眾誤以為震央在新北市,嚇很大。

3小時後改過來 氣象局︰調整參數

昨天民眾連上氣象網站,可以看見氣象局地震報告整個下午都標示震央在「新北市政府東南方四十八.八公里」處,讓北台灣民眾訝異少有地震的新北市「搖很大」。直到昨晚七點三十五分,才把震央修訂到「宜蘭縣政府東南方五.五公里」。

氣象局長辛在勤解釋,氣象局為推動六月份地震測報新版本,讓地震報告同時有「離哪個縣市政府最近」和「鄉鎮所在地」,正調整參數,昨天才「小凸槌」。

氣象局解釋,昨天地震是先從新北市測站開始定位,因為接到太多疑問電話,晚間才改成「比較恰當」的定位描述。

辛在勤說明,目前對震央的描述都是以距離哪個測站最近來定位,但常有震央明明在A縣市,但最近的測站卻位於B縣市,氣象局就曾遭花蓮縣政府抗議:「花蓮沒有地震,但氣象局卻掛上花蓮字眼,影響地方觀光。」

昨天這起地震深度約七十六公里,屬深層地震,搖晃時間長達三十七.九秒,是菲律賓海板塊和歐亞大陸板塊隱沒帶地震。各地最大震度為宜蘭羅東四級最大,北市、新北市、基隆、苗栗及花蓮縣三級。

震度及頻率都正常 民眾不必恐慌

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郭鎧紋表示,規模五.七的地震每個月會發生兩次到三次,昨天這起地震的震度及頻率都在正常範圍,民眾不必恐慌。

地震發生當時台北捷運全線降速,十到十五分鐘後,才恢復正常行駛;台鐵行經蘇澳的火車一度停駛;高鐵未受影響。

核四土地違法徵收地主自救會長楊木火表示,昨傍晚地震發生時,正在核四門口抗議,地震已經讓人害怕了,住在核電廠附近、更怕地震會影響核四廠危安。

原能會副主委謝得志表示,昨天規模五.七的地震,新北市最大震度三級,宜蘭四級。核四廠可以承受震度七級的大地震,民眾不必擔心。

fsj 提到...

地球亂了套! 波蘭罕見降下5月雪

TVBS 2011-05-04

時序已經進入5月了,位在東歐的波蘭,居然下起罕見的5月雪,地球氣候真的亂了。

波蘭西南部地區,到處都是白茫茫的景象,部分地區積雪達到20公分,很多駕駛已經換上夏天用的輪胎,沒想到氣溫突然驟降到零度以下,路面濕滑,交通事故不斷,短短4天,已經發生400起事故,總計547人受傷,41人死亡,不少地區的電力設施中斷,至少10萬戶停電,受到反聖嬰影響,今年全球各地氣候相當異常,沒想到就快進入夏天的波蘭,又降下5月雪。



◆ 氣候異常 東歐波蘭5月雪已41死

自由 2011.05.04

〔本報訊〕全球氣候異常問題已不能再漠視,近日東歐波蘭出現罕見5月雪,南部山區地區積雪更是達到20公分,導致路況不佳,車禍頻傳。據統計數據顯示,大雪4天已發生400起事故,共計41人死亡547人受傷,且不少地區因電力設施中斷而停電,預估有近10萬居民受到影響。

近年全球氣候皆處於不穩定狀況,據波蘭氣象單位提供數據顯示,自2日開始氣溫驟降至零度,南部地區已出現5至10公分積雪,山區積雪也已達20公分,局部溫度目前已下降至零下4度。

波蘭大雪也影響到公路交通路況,車禍頻傳。目前波蘭國道3號與46號公路皆因大雪紛飛而被迫關閉。除了道路車況受到影響,這場大雪共計4天已發生400起事故,導致41人死亡547人受傷,且不少地區居民電力設施中斷停電,估計約有近10萬名居民受到影響。



◆ 1天312龍捲風 創紀錄

【世界日報╱美聯社華盛頓2日電】2011.05.03

美國中南部上周慘遭龍捲風重創,政府初估計,這段期間一天內出現的龍捲風,創下美國史上最高紀錄。

政府分析師說,上周的狂暴氣團共造成362個龍捲風,包括24小時內出現創紀錄的312個龍捲風。

國家海洋暨大氣管理局說,在此之前的最高紀錄,是1974年4月3日和4日接連出現148個龍捲風。



◆ 龍捲風強襲紐西蘭 2死逾10傷

華視綜合報導 2011/05/03

翻天覆地的災難! 汽車四輪朝天

紐西蘭第一大城奧克蘭,星期二下午遭到龍捲風襲擊,許多棟民宅和一座購物中心被毀,並造成2人喪生、10多人受傷。有民眾用手幾即時拍下當時的情況,令人怵目驚心。一股龍捲風挾著排山倒海的威力,橫掃過住宅區。房屋的碎片被強大的旋風捲了起來,在半空中飛舞。龍捲風逐漸逼近交通繁忙的公路,路上的車輛都加足了速度,就怕稍微慢一點,會連人帶車整個被捲走。而路旁的燈柱,這時候卻像是蘆葦一樣,就這麼被龍捲風折斷了。這輛聯結車,則差一點被龍捲風掃到。這裡不是經常遭到龍捲風肆虐的美國中西部平原,而是遠在南半球,紐西蘭第一大城奧克蘭的郊區。這股威力驚人的龍捲風,留下了長達5公里的破壞足跡,許多住宅、甚至一家購物中心,都被吹垮。好幾十輛汽車,不是被強風給翻了過來,就是被撞擊得扭曲變形,車窗全部破裂,災情相當嚴重。記者 綜合報導。

fsj 提到...

地震前兆監測研究 年內整合

中央社 2011-05-10

日本東北大地震後,位處地震帶國家對大地震的前兆研究重新省思。國科會將整合不同單位對於地震前兆監測研究,建置成一平台,預計 1年內先整合較成熟的地震前兆監測研究。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今天舉辦「地震前兆監測及研究平台─跨部會整合機制─國科會災害防救應用科技方案:台灣地震預警及前兆現象整合研究與潛災防災應用」記者會。

國科會副主委陳正宏表示,依過去百年統計資料顯示,如果不包括921(集集)大地震,在台灣地區發生10大災害地震,規模在6至7之間,震源深度有一半以上是淺層,在10公里以內。雖然規模不大,但造成很大傷亡,像梅山地震,規模7.1,震源深度為6公里,死亡人數1258人。

陳正宏表示,目前國科會推動地震前兆觀測研究、中央氣象局彙整地震活動及相關前兆監測、中央地質調查所彙整斷層活動性潛勢分析及監測資料,將建立前兆監測資料庫及交流整合平台,定期召開會議討論與研判。

陳正宏指出,如有地震預警,中央氣象局是權責單位,會作研判;如果地震發生可能性很高,就會報請行政院採取因應措施。

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林正洪表示,目前地震前兆研究,包括地震活動分析(氣象局)、電離層分析(氣象局及中央大學)、GPS資料分析(成大、中研院及氣象局)、地下水監測(氣象局、台大、中研院)、地化流體成分監測(台大、地調所)、大地電磁(中央大學)、井下應變儀紀錄分析(台大、中央地質調查所),及地磁與重力監測分析(氣象局、中央大學)。

林正洪表示,921 大地震後,學者及政府單位投入地震前兆監測研究工作,近年來,國科會或學者認為應結合單獨力量,發揮功效。這項整合平台計畫為期 3年,不過,希望 1年內就把比較主要及成熟的監測技術納入平台,例如地震活動度、電離層、地下水位等監測研究;3 年內將所有的監測技術納入平台。

林正洪指出,台灣有頻繁地震、密集儀器及學者,在天時、地利、人和條件下,有可能成為地震前兆監測先驅;整合平台後,未來如果再發生像921地震,有相當機會觀測到可能的前兆。

此外,在國科會災害防救應用科技方案下,在地震高潛勢地區的中小學,也積極進行現地型地震警報器的設置工作。例如花蓮縣與高雄市共設置48個地震預警感應器站台,南投縣、宜蘭縣以及台東縣等 3縣市也已完成選址作業,近期將在屏東縣與嘉義縣進行選址,預計今年再設置100個預警站。



◆ 萬納杜和日本分別發生規模7.1和5.3地震

中廣 2011/05/10

南太平洋島國萬納杜今天分別發生芮氏地震儀規模七點一地震,而東北亞的日本下午也發生規模五點三地震,目前沒有傷亡報導傳出。

美國地質觀測局說,南太平洋島國萬納杜,台北時間今天下午四點五十五分,發生芮氏地震儀規模七點一,這次地震,震央是在萬納杜首都維拉港口外海133公里,地震深度26公里。

此外,日本仙台外海今天也發生中度地震。這起地震發生在日本時間今天下午6點半,也就是台北時間今天下午5點半,震央在仙台外海241公里,地震深度33公里。



◆ 但…可能有個不太強的地震

【聯合晚報╱記者林進修/台北報導】2011.05.10

國科會今天駁斥5月11日台灣將出現14級超級強震的傳言,但也提醒指出,根據地震前兆觀測平台的資料,中部地區近期可能出現超過5級的地震,國人仍應小心。

國科會副主委陳正宏表示,從4月12日的觀測資料顯示,中部地區有地表變形前兆現象,且持續時間超過10天,但範圍不大。據研判,如果近期中部地區出現地震,地震規模可能超過5級,但也不至於太強。

他也強調,由於觀測到的地震次數並不多,這種前兆成真的機率到底有多高,仍有待觀察。



◆ 511預言倒數 大馬驚傳黃鰻魚湧現

蘋果日報 2011年05月10日

預言511台灣將有大地震、並引發大海嘯的「王老師」,引發民眾部分恐慌,還有人因此跳樓,距離王老師預言的時間點倒數不到24小時,卻驚傳馬來西亞下霹靂州淺海水域,湧現大量黃鰻魚,引發地震前兆疑慮。

根據《星洲日報》報導,馬來西亞多艘漁船,前晚在下霹靂離岸5海浬處捕獲大量黃鰻魚,相當罕見,也令漁民有意外的驚喜。據悉,黃鰻魚在當地雖然屬於常見的魚類,但漁民捕到數百公斤實屬少見,且許多漁船一起捕到大量黃鰻魚,可謂難得一見。



◆ 研究:規模8.9強震 恐襲玻利維亞

【Upaper╱中央社】2011.05.10

根據8日發布的研究,玻利維亞約200萬民眾面臨發生規模8.9地震的風險,為先前估計最大潛在強度的125倍。

研究人員表示,研究結果令人吃驚。這項研究刊登在「自然地球科學」。

夏威夷大學馬諾分校地球物理學家兼研究主要撰寫者布魯克斯說:「沒人懷疑先前估計過低。」

根據過去相對平靜的地震紀錄,稍早預測把中安地斯山脈東部地區最強地震預估設在規模7.5。

布魯克斯說,但根據安地斯山東側的全球衛星定位系統資料詳細分析,顯示應力的聚集與最大規模8.7至8.9地震一致。

布魯克斯在研究中寫道:「整個閉鎖段因地震而斷裂,可能導致規模達8.9的搖晃情形。」

他也說,目前沒有辦法知道這樣的地震何時可能發生,或是否真會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