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8-02

農民上雲端 徹底解決剝削

◆ 農民上雲端 徹底解決剝削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1/112011080100383.html

【賴士葆、林宏遠】2011-08-01 中國時報

每每遇農產品價格波動時,農民往往都是遭到剝削的對象。造成這個現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產銷資訊不對稱,農民缺乏販售農產品的管道,與盤商交易時又缺乏足夠的資訊議價,才會讓農民在漲價時賺不到錢,跌價時又得承蒙損失。從電子商務發展的經驗來看,愈豐富的資訊愈有助於增加市場交易的公平性。以美國為例,農產品銷售資訊由零售通路業者直接連線提供,全民皆可直接掌握即時的交易價格,有效提升農產品交易的公平性。

因此,筆者認為,徹底解決農民被中間剝削問題的辦法,就是讓農民上雲端。

我國是資訊強國,宏碁創辦人施振榮曾說,台灣的資訊業在協助全球降低縮短數位落差方面提供了重要的貢獻。現在,我們該回頭利用這樣的能量協助農民降低數位落差促進農產品產銷資訊透明化,進而發展數位機會。根據主計處統計,農民平均上網率約為四成左右,低於全國一般民眾的六成以上平均上網率,農民不容易有效掌握即時農產品產銷資訊,以適時調整或因應農產品的產銷作業。

就農產品的產銷資訊而言,已有許多資訊可以透過農委會的網站查詢,但這樣的方式不夠便捷且資訊傳播管道有限。隨著雲端時代的來臨,我們也可以運用雲端的概念,建構農產品產銷資訊雲端平台,讓農民可以透過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筆電、數位看板、電視等多元設備,隨時、隨地取得產銷資訊。此外,藉由這農業雲端服務的推廣,亦可逐步提昇農民數位能力,讓農民未來甚至可以直接從事農產品的電子商務,增加更多的銷售管道、降低中間剝削。

以網路興起後所帶動的團購等諸多商業模式觀之,所凸顯出的重要訊息即是人多就是力量。根據官方估計約有七十五萬戶、三百萬人的農民,隨著世界雲端流所潛藏的無限商機,其實是具有很大的談判力量,農民應化被動為主動,運用此籌碼為自己爭取更有利的數位機會。

政府除了現階段幫助農民建構農民專用手機,達到資訊透明化外,更重要的是要能加以整合電信業者、數位電視系統業者、手機製造業等力量,在各種優惠甚至○元方案的手機促銷手法上,透過各種方案的包裝提供農民免費的智慧型手機或數位機上盒搭配更低價的上網費,以期有效降低農民的數位落差,創造農民的數位機會。此舉亦可同時為相關業者帶來另一商機,形成互惠互利的多贏局面。

(賴士葆為國民黨籍立委,林宏遠為世新大學資管與企管系助理教授)

※ 終於有人想到了。



◆ 小地主大佃農 休耕未改善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5/6497738.shtml

【聯合報╱記者劉金清/新營報導】2011.08.01

台南市政府農業局副局長郭伊彬說,「小地主、大佃農」是很好的理想,但農民擔心影響土地權益,信心不足,同時嫌程序複雜,實際經營面積與休耕面積比較仍有段距離。

郭伊彬說,原台南縣前年與去年實際經營「小地主、大佃農」的面積,各只有200多公頃,今年稍多約500多公頃,但與一年休耕面積2萬公頃比較,仍顯得微不足道。

他指出,「小地主、大佃農」,租期3年以上,一公頃每期租金5萬元,一年10萬元。休耕補助,相同面積每期補助4萬5000元,一年二期就是9萬元,兩相比較差1萬元。

部分農民認為,休耕補助手續簡便,也領習慣了,但申請經營「小地主、大佃農」手續繁雜,限制也多,一次簽約3年,變數也多,不少農民寧願選擇領休耕補助。

郭伊彬認為,如要提高農民參與「小地主、大佃農」意願,應再提高租金標準,同時申請手續越簡單越好,對地主的保障要百分之百,實施對地不對人補貼,才會有更多人投入。最重要是培養年輕專業農民接棒,才能解決農村老化問題。

崑濱伯黃崑濱說,年輕人對務農沒有興趣,認為無法「顧肚子」,務農也沒有經驗,申請「小地主、大佃農」當然少;上了年紀的有務農經驗,也有興趣,偏偏又有年齡限制,這種情況下,申請「小地主、大佃農」的人怎麼會多呢?如果政府真的想推動「小地主、大佃農」政策,就不應該年齡設限。

農業局農務科長李婉瑩說,政府鑑於農村人力老化,對申請「小地主、大佃農」的專業農民年齡才設限55歲以下,希望藉此調整農村人力結構。

※ 相關報導:

農民有幾種?

21 則留言:

fsj 提到...

教導種好米 莿桐產銷班 摘三鄉鎮冠軍

自由 2011.08.03

西螺、莿桐、土庫稻米品質競賽揚威

〔記者黃淑莉/莿桐報導〕莿桐鄉農會水稻產銷班國內稻米品質比賽常勝軍,今年班員更囊括西螺、莿桐及土庫三鄉鎮的稻米競賽冠軍,其中莿桐鄉冠軍劉崑崙的品質連台南農改場專家都極力讚賞,將代表參加全國十大經典好米比賽。

劉崑崙說,稻米是國人的主食之一,好吃才能讓人愛吃米飯,這也是他堅持種出好米的動機,所以不論在施肥、用藥都很注意,只要有空就往田裡跑,沒事坐在「田頭」對著水稻田說話,稻作應該感受到他對它們的關愛。

曾獲兩年全國十大經典好米

莿桐農會水稻產銷班班員曾榮獲二○○八、二○○九全國十大經典好米殊榮,在縣內稻米界頗負盛名,今年各鄉鎮稻米品質競賽莿桐產銷班又傳佳績,西螺農會頭等獎高榮宏、土庫農會頭等獎張惟深,兩人都是該產銷班班員。

莿桐農會水稻產銷班執行長蔡禮謙表示,自己家中經營輾米廠看到許多農民辛苦栽種水稻,結果因不善管理品質不佳,組成產銷班邀請專家學者指導農民正確用藥、施肥及管理,也讓農民彼此交流,提昇栽種技術、專業,進而改善稻米品質。

莿桐鄉農會日前舉辦稻米競賽,其中獲得特等獎的劉崑崙榮獲八十七點五分,評審之一台南農業改良場技佐吳炳奇都覺得訝異,創下雲林、嘉義及台南等地稻米品質競賽最高分。

種稻50年 7旬崑崙伯頭等獎

莿桐鄉農會總幹事張鈺萱指出,台南有崑濱伯,雲林則有崑崙伯,七十歲的崑崙伯種稻近五十年,為了種出好吃的稻米用心程度令人佩服,每天天微亮就到田裡,除了插秧、割稻委託別人,其他工作都自己來,把稻作當成兒女細心呵護,連續三年參賽,前年獲參等獎、去年貳等獎,今年抱回頭等獎實至名歸,也將代表參加全國十大經典好米選拔。



◆ 種出「雙胞胎冬瓜」 留籽孵後代

【聯合報╱記者楊孟立/龍潭報導】2011.08.03

龍潭鄉65歲農民林士傑最近種出1目生2條的「雙胞胎冬瓜」,吸引左鄰右舍跑來參觀,林士傑種菜一輩子,從來沒看過如此相似雙生冬瓜,他猜測這對冬瓜應該是基因突變,打算把冬瓜籽留下來播種,看能不能再種出一對雙生冬瓜。

林士傑說,冬瓜藤與冬瓜之間的連結就叫「目」,1條冬瓜藤會有很多目,延著冬瓜藤根部數過來第一個目所生出的冬瓜能吸收到的養分較多,通常會長得比第二、三個目所生的冬瓜大,一旦第一個目的冬瓜成熟就要趕快採收,不然後面的冬瓜吸收不到養分就會死掉。

這對雙生冬瓜是在4月種下,7月初林士傑就已發現2條冬瓜自同一目所長出來,他起初不認為這對冬瓜能順利成長,最好情況就是長成一條大一條小,想不到冬瓜均分養分,昨天一量,雙生冬瓜各約2尺半長,10斤重,形狀、色澤也簡直是如出一轍。

林士傑表示,他的菜園裡面有種冬瓜、絲瓜、小黃瓜、胡瓜、南瓜、茄子、空心菜等蔬果,採收後自己家裡食用,有多的再分送鄰居,「可惜冬瓜不能保存,不然就留下來當傳家寶。」

他笑說,以前也有種出雙生的小黃瓜、絲瓜,但都沒有這對冬瓜如此成功,「不知道用雙生冬瓜籽來播種,會不會再長出新的雙生冬瓜?」

fsj 提到...

非洲棉農的辛酸

【顏嘉南】2011-08-07 工商時報

■西非與美國的棉農命運迥異,原因無關乎棉花品質或是美國的補貼政策;壟斷西非布吉納法索的棉花業者,掌握棉農的生死大權。

■These mechanisms result in poverty for producers and wealth for companies and traders.

棉價在今年3月創下每磅2.197美元的歷史高點,2年來漲幅高達430%,西非布吉納法索的棉農卡方多(Amado Kafando)不禁振臂高呼:「感謝老天!這一刻終於來到。」

現年45歲的卡方多和11個小孩住在沒有電力的簡陋房舍,當棉價躥揚為生活帶來一些轉機的時候,他表示,棉花總算成為當地人口中所稱的「白色黃金」。

抗議壟斷.棉農上街頭

然而卡方多的興奮之情並未持續太久,幾周後政府和壟斷布國棉市的業者宣布,肥料價格將調漲38%,且棉花收購價只有當時全球水準的3成。卡方多表示,此舉無異是斷人生路。於是布國數千名棉農被迫走上街頭抗爭,威脅杯葛耕種該國的最高經濟作物。

反觀大西洋另一端的棉農,命運則大不相同。北卡羅來納州61歲的棉農維克(Jerome Vick),已為今年晚期約40%的收成簽下每磅1.25美元的收購合約,較卡方多拿到的價格高出1倍有餘。如果天公持續作美,而且近期棉價跌勢歇止,維克預期今年至少賺進100萬美元,足以再增加300英畝的農地。

維克的家族在北卡羅來納州擁有5,000英畝的土地,基於棉價後市看好,維克做出與卡方多迥異的決定,他表示,將盡可能的種植更多棉花。

維克與卡方多運勢截然不同,並不是棉花品質或是政府補貼所造成。事實上,卡方多的手摘棉花品質更勝於北卡羅來納州或德州的作物。

過去近10年來,美國的棉花價格補貼造就了維克的財富,並讓西非的棉農生活陷入貧困,然而研究全球棉花交易的世界銀行資深經濟學家巴菲斯(John Baffes)指出,在美國的補貼政策依舊之下,棉花價格觸及歷史高點,補貼抑制非洲農民生計的論調,忽略了當地棉花市場遭少數企業壟斷這項因素。

布吉納法索的棉農別無選擇地必須將棉花出售給政府核可的獨占企業,這些企業背後的大股東包括法商Geocoton和瑞士的Paul Reinhart公司。棉價在3月創下美國自南北戰爭以來最高水準,由壟斷布國棉業的企業組成的委員會,修改了棉花收購計價公式,結果上季的收購價大降39%。

研究西非棉農逾20年的美國伊利諾大學地理學教授巴塞特(Thomas J. Basset)指出,「棉價攀升應該是讓農民總算有一點點錢,有能力將房屋翻修為鐵皮屋頂的1年,但這些機制造成流血流汗的農民依然貧困,企業或交易商卻能坐享財富。這個情形既不可思議又令人覺得卑鄙。」

拒絕調價.棉商態度硬

布國3大棉花收購業者SOCOMA、Faso Coton和Sofitex的發言人,婉拒接受訪問,亦拒絕提供財報或其他資料。SOCOMA的大股東-Geocoton執行長摩西隆(Yannick Morillon)出言捍衛調整公式這項決策,稱如果不修正付費公式,SOCOMA今年恐虧損600萬歐元(約840萬美元)。

棉價在3月衝上歷史高點後已崩跌5成,仰賴棉花維生的卡方多表示,「種植棉花並不輕鬆,棉農今日風光,明日可能灰頭土臉。」



◆ 破布子量多價跌 不妨DIY

【聯合報╱記者李東憲/新社報導】2011.08.07

山城地區破布子(俗稱「樹子」)盛產,農友表示,今年採摘的生貨售價,只有兩年前一半,喜歡它的民眾不妨買些鮮貨,自己製做據說可開脾健胃排毒的「古早味」破布子。

新社區福興里羅水來、羅劉玉英夫婦,有多年製做破布子經驗;羅水來說,破布子一旦成熟,採收期只1星期,兩年前每斤生貨可賣70多元,今年產量多,只剩30幾元。

羅水來說,製做破布子最費工的是第一道程序─拔蒂頭,再來就是以活水沖洗篩選分級;接著就是2至3小時的熬煮,可依個人喜好加入甘草或其他香料,直到破布子沒有澀味為止。

他說,熟透的破布子宜趁熱、依個人口味加入適量鹽巴,也有人會加入九層塔、蒜末或薑片;快速攪拌均勻後即可放入碗中,用力擠壓成塊狀。東勢盤商的收購價為3塊100元,對一般農戶不無小補。

「想怎麼吃就怎麼吃」,羅水來說,破布子的吃法因人而異,即使剝成小塊、加點醬油及蒜末悶蒸就很下飯;用作清蒸鮮魚或碎肉的料理也很可口;和雞蛋、九層塔、木耳或香菇絲一起炒,風味也不錯。

此外,炒豆皮、燒豆包、炒苦瓜、炒空心菜或做豆腐煲,也是常見破布子料理;如以蔭油、薑片、甘草、冰糖料理,就成蔭油破布子。

fsj 提到...

他的冠軍香蕉餅 給蕉農新生機

【聯合報╱記者陳崑福/屏東報導】2011.08.08

屏東市多麥綠烘焙坊師傅林怡成,以香蕉為內餡,利用黑糖帶出香味,做成的香蕉餅,外酥內軟,日前贏得今年台灣香蕉節香蕉烘焙創意競賽社會組冠軍,增加香蕉的用途,也為滯銷香蕉找到新生機。

36歲的林怡成家住屏東縣內埔鄉,原與父親務農為生,種過蓮霧、香蕉等作物,深深體會農作物「菜金菜土」的無奈,「種愈多、虧愈大」他說,25歲決定改行,從擔任麵包學徒開始學揉麵團。

「由於年紀比一般人大,更要下大功夫、用心學」林怡成表示,終於讓他熬出頭;香蕉生產過剩,蕉農血本無歸,欲哭無淚情形,近年來一再重演,他決定找出更多香蕉用途,替蕉農另找出商機。

他想到用香蕉當麵包內餡,研發香蕉餅,因香蕉鬆軟、水分多,雖以慢火煨出香蕉的果膠,且嘗試各類糖做搭配,經過一再試吃,總覺得口感少那麼一點「味」,經兩個多月嘗試,終於到黑糖可完全融入香蕉果膠中,並帶出香蕉的香氣,香蕉餅終於誕生。

台灣農漁會生鮮超市中心日前舉辦「2011台灣香蕉節」活動,有香蕉烘焙創意競賽,他自力研發的香蕉餅,成功得到評審青睞,獲得社會組第一名;但讓林怡成更開心的是香蕉煨成果膠,作為香蕉餅內餡,增加香蕉用途之餘,香蕉果膠經冷藏,可保存兩個多月,也有助解決香蕉滯銷問題,提高農民收益。



◆ 「傻蛋」菜農發明澆水車 解缺工困擾

【聯合報╱記者蔡明樺/大園報導】2011.08.08

年輕人不願投入農業,政府又不開放外籍農工,大園鄉民鄒金源飽受「缺工荒」之苦,24年前自動洗車機帶來靈感,讓他投資上千萬打造「菜苗火車」自動澆水設備,年省100多萬的人力成本,當初被笑傻蛋的他,如今已是同行的效法對象。

鄒金源年輕時就務農,民國82年以前種植水稻,微薄利潤連養家都有困難,只好改種菜苗,但1500坪的農地他一個人照顧不來,每年有1 /3的成本花在人力上,更讓鄒金源傷腦筋的是,「就算有錢,也不一定找得到人。」

缺工荒不斷墊高鄒金源的人力成本,有一天他開車去加油,看見當時剛引進台灣的自動洗車機,突然一個念頭閃過腦海:「車可以自動洗,菜能不能自動澆水?」菜苗火車的概念油然而生。

「自動化」在80年代的農業還很陌生,鄒金源發揮想像力,自己找鐵工廠開模生產,包括軌道、灑水設備、菜苗架全都是他的點子,完成後菜苗裝籃放在鐵架上,經由軌道運送灑水,就像菜苗搭火車,有趣又實用。

一口氣砸下上千萬,鄒金源被朋友笑傻,他堅持眼光要放遠,1500坪的菜苗一天要用3個人力,菜苗火車誕生後,1個人就能輕鬆搞定,每年的人力成本降到1/5,一年省下100多萬的人力費用。

鄒金源目前有26組菜苗火車,上半年以西瓜、冬瓜、小黃瓜等瓜苗為主,下半年栽種高麗菜、萵苣和芥菜等,每年有11萬盆的產量,當年投資的菜苗火車費用早已回收,有同業想跟進,只是原物料大漲後,菜苗火車的造價比當年要貴上3、4百萬元,成為自動化的「絆腳石」。

鄒金源動腦筋讓工作更輕鬆、降低人事成本,精緻農業讓他從當年的「傻蛋」,變成現在同業效法的榜樣。



◆ 糯米橋封閉 遊覽車每天來20輛

【聯合報╱記者紀文禮/國姓報導】2011.08.08

南投縣國姓鄉糯米橋休閒農業區,暑假以來遊覽車來客量每日接近20輛,雖然糯米橋汛期封閉不能登橋,但橋畔園區野薑花、七里香、玉堂春等香花滿佈,而且綠蔭處處,令遊客暢遊消暑氣,能有這樣宜人的景致全得歸功義務老園丁葉佳壇。

糯米橋休閒農業區包括梅庄、梅林、田園、春天、神仙島等民宿,進入暑假旅遊旺季,各家平均每天有二、三輛遊覽車帶進一批批遊客,參觀農場體驗DIY或住宿、用餐,自行駕車的散客更多,業者都笑稱,以往「周休五日」清閒不再,現在可是「周忙五日」還不止呢!

糯米橋休閒農業區最重要的景點三級古蹟糯米橋,完全不受汛期拆除臨時護欄後,封閉禁止遊客登橋影響,糯米橋園區天天遊人如織,除了古蹟橋、北港溪的美景外,園區的水車音樂鐘、觀景瞭望台和鳳凰木、五葉松等大樹成林,遊客漫遊其間,溪邊涼風吹拂下享受花香,大家都說:「真正是天然耶尚好」!

這些花草樹木都是由當地北港社區理事長葉佳壇一手移植、照料,葉佳壇得意的說,最近他在音樂水車旁種了一整排的野薑花,引圳水灌溉的野薑花長得茂密又每天開新花,站在野薑花旁映照古蹟糯米橋,花香美景令人陶醉。



◆ 採果+聯誼 美農民市集暴增

【聯合晚報╱編譯范振光/綜合報導】2011.08.08

美國農業部的統計顯示,過去一年來全美新增1000多個假日農民市集,成長率達17%,讓民眾多了採買新鮮蔬果和交誼的好去處。

《今日美國報》報導,根據美農業部的「2011年全國農民市集指南」,到6月24日為止,美國共有7175個假日農民市集,比去年的6132個增加1043個。不過,農業部副部長凱瑟琳‧梅莉根表示,實際數字可能更多,因為上述統計數據來自各市集管理委員會主委的自願申報,而有些市集可能未申報。

農民可在市集直接和消費者交易,不必經過盤商。梅莉根表示,對於年紀較輕的農民而言,市集可當做站穩腳步的基礎,因為他們可先在當地買賣,進而打開區域知名度。

美國30%農民的農民超過65歲,能讓年輕農民建立事業基礎,對農業傳承很重要,農民市集是農業部延續農業發展的策略之一。

農民市集成功的最大關鍵在地點。編纂全美農民和農民市集目錄的艾琳‧巴尼說,如果交通方便,自然可以吸引人潮。當然,產品多樣化也能增加吸引力。有些市集純粹只賣蔬果,有的市集除了蔬果,也賣烘焙食品、肉類、雞蛋甚至手工藝品。

對於許多城鎮或社區來說,假日市集不但增加採購蔬果的便利性,也是和親友見面的好地方,上市集變成假日休閒節目的一部分。

美國農業部表示,以前假日農民市集不多的州,現在成長率反而最快,包括阿拉斯加州的46%、德州的38%。

舊金山Glen Park社區5月間成立32個攤位的假日市集,居民凱倫‧戈爾表示,假日市集讓她更加感覺自己住在都市裡的小村落。戈爾表示,她最近在市集碰到同社區朋友,對方告知有家新開的餐廳還不錯,她隔天就和先生到那家餐廳共進美好的晚餐。人際互動機會讓市集的價值超越蔬果採買,也讓民眾更有社區歸屬感。

fsj 提到...

基因轉殖水稻 農委會不放行

記者張國仁/台北報導 2011-08-09 工商時報

國際基因科技公司,與中研院、國科會及中研院研究員余淑美等簽訂生技專利技術移轉授權契約,取得「植酸酵素基因轉殖水稻」研發成果,卻無法通過農委會審查進行產銷,該公司損失不貲告進法院,請求判決中研院等對其損失補償7,636萬元。

但台北高等行政法院認為,兩造的契約為私權關係,應該打民事官司,而非行政訴訟,裁定將本件訴訟移轉台北地方法院審理。國際基因董事長曾政德不服,已向最高行政法院提起抗告。

國際基因主張,雙方簽訂的是「行政契約」,屬於公法上契約,所以提起損失補償的給付訴訟事件。

雖然國際基因投資生產植酸酵素研發10餘年耗資1億3,500萬元,但主動剔除一般性開支,請求法院判決中研院等應補償該公司7,636萬元。

民國82年間,中研院分子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余淑美,以植物基因轉殖水稻成功,是全球成功的首例。為此,國科會舉辦二次技術移轉招商會,但無人問津。

直到88年間,國際基因科技公司成立,與中研院簽訂「技術授權契約書」,由中研院將植物生產植酸酵素的技術授權國際基因使用,國際基因支付授權金600萬元及權利金國際基因股票15萬股給中研院。

由於余淑美是接受國科會補助研發成功,因此她的專利及非專利的智慧財產權,屬中研院、國科會與她共有。

國際基因為取得完整的植物生產植酸酵素技術,在89年7月再與中研院、國科會和余淑美等3方,簽訂「α (Alpha)澱粉水解酵素基因」的專利技術移轉授權契約,再支付權利金現金500萬及國際基因股票15萬股,且提供履約保證金30萬元。

國際基因認為,在取得與中研院、國科會等政府機關技術授權後,所研發的產品產銷應無問題,不料農委會以「生態安全」為由,多年來始終未予同意。該公司始知配合政府機關投資研發的合作目的,自始不可能實現,投入的人力、物力及金錢,皆為虛擲。因此提起本件損失補償訴訟。

曾政德表示,該公司配合政府政策推廣生技產業,12年來進行投資與研發,不遺餘力,但政府單位多頭馬車的行徑,仿如「詐騙集團的騙術」,令人遺憾。



◆ 農委會:有基因流布危險

記者崔慈悌/台北報導 2011-08-09 工商時報

國際基因科技公司取得「植酸酵素基因轉殖水稻」技術後,研發出來的產品無法通過農委會審查,農委會表示,該案經評估委員會認定會造成基因流布,影響生態安全,因此未予同意。

農委會表示,為避免造成生態危機,國際間對於基因轉殖產品都採取一定的控管機制,我國政府的作法也是一樣,必須經由相關單位召開評估委員會議進行審查,確定沒有基因流布危險才能放行,「包括日本、美國等先進國家的作法和評估標準也都是一樣」。

中研院進行「植酸酵素基因轉殖水稻」技術的研發並無問題,不過農委會表示,該技術可以用於防治病害等各種用途,但若開發為產品,該產品就必須確定無基因流布危險,以免影響現有稻作基因,造成基因變異,為環境和植物界帶來大災難。

對國際基因科技公司取得「植酸酵素基因轉殖水稻」技術後,研發出來的產品無法通過審查,農委會表示,主要原因就是該產品會對生態安全具有威脅,但並非所有基因轉殖產品都無法通過,而要經由評估委員會視個案的情況來決定。



◆ 新聞分析-政府政策不定 害慘投資者

張國仁 2011-08-09 工商時報

投入植物基因改造研發12年,國際基因科技公司董事長曾政德,如今卻對政府推動基因等生技產業痛斥為「詐騙集團的騙術」,還與中研院、國科會及余淑美博士等合作夥伴對簿公堂,真是情何以堪。

國際基因科技公司全體股東耗資1億3,500萬元,購買余淑美等共有的專利,投資研發成功的「α (Alpha)澱粉水解酵素基因」專利技術,農委會一再拒發同意產銷文件,多年投資基因生技成果,嘆息無法進行實際上的種植與產銷。

該公司股東之一的僑務委員施慶桂,雖在民國91年即提議政府應制訂「基因轉殖物管理規範」,無論是簽約時執政的民進黨政府,還是如今的國民黨政府,迄今都未予重視,仍是空中樓閣。

政府機關因各單位間的步調不一致,導致人民承擔所有投資研發經費都付諸流水,雙方簽訂合約、授權專利進行研發產銷的目的不能執行,中研院、國科會及余淑美等要否負擔「損失補償」責任,法院最終會有定奪。

不過,在植物病理學泰斗葉錫東教授的「基因改造木瓜」,成功抵抗木瓜天敵「輪點病」,也是無法在台灣轉殖生產,國際基因科技成功研發「植酸酵素基因」轉殖水稻技術,農委會同樣不准放行該項技術產銷。

在此同時,美國基因改造的黃豆、玉米等作物,早已大量進入台灣,政府卻未提醒人民應該注意。這種矛盾現象,在在凸顯政府對基因改造作物與國內環境的生態安全間的衝突,尚無能力謀合規劃前瞻性政策方向,政府立場舉棋不定,難怪曾政德在「十年投資夢,到頭一場空」後,痛斥與政府機關技術合作,形同碰到「詐騙集團」。



◆ 口蹄疫病毒蠢動

記者崔慈悌/台北報導 2011-08-09 工商時報

雪上加霜!農委會昨天宣布,在防檢局主動監測下,在新北市及台南市養豬場發現口蹄疫病毒。由於台股已跌成一團,為避免打擊食品股,農委會強調,2座豬場的豬隻健康良好未有症狀,只是從抗體陽性證實曾有病毒活動。

去年澎湖曾爆出豬隻口蹄疫疫情,之後台灣本島也陸續傳出發現口蹄疫病毒消息,當時的食品股逆勢上揚,由於市場預估消費者對於肉品的需求會有部分轉向雞肉,白肉雞大廠的卜蜂和大成隔日股價都是大漲。不過此次台灣本島再度發現口蹄疫病毒,正逢台股跌勢正猛之際,讓農政單位高度緊張。

農委會表示,防檢局日前進行畜牧場及肉品市場端例行性血清學監測時,分別在新北市及台南市各1養豬場的豬隻中,檢出口蹄疫非結構性蛋白抗體陽性。

在通知所在地動物防疫機關立即派員前往臨床調查發現,全場豬隻健康情形良好,經再分別就養豬場採取檢體樣本送驗後,結果顯示該2場內雖未再檢出病毒,但從抗體陽性證實曾有病毒活動,判定仍屬口蹄疫個案。

防檢局表示,我國已向世界動物衛生組織進行通報。該2座豬場周圍3公里內計有40座豬場、3座牛場、3座鹿場與6座羊場,經所在地動物防疫機關依流行病學進行調查,結果也顯示周邊牧場動物健康情形均良好,未來數週仍將依規定加以持續監控,直至無疑慮為止。

防檢局指出,今年口蹄疫個案合計7例,顯示田間仍殘存口蹄疫病毒,由於亞洲各國口蹄疫情升溫,呼籲養豬場應做好豬隻疫苗免疫工作,加強豬場生物安全管理,以免導致實際經濟損失。

fsj 提到...

不苦不澀果香咖啡 花蓮推有機黑金搶商機

中廣 2011/08/13 劉敏娟報導

花蓮種植50多公頃咖啡,不苦不澀、具有特殊蜜香、果香,可惜沒有知名的品牌與行銷策略,花蓮縣府今年首度整合全縣咖啡農友,成立運銷合作社、鼓勵農友有機栽植,積極教育推廣,希望讓源自(日本原生種)的咖啡享譽台灣,行銷世界,咖啡品牌可能取名為「花蓮黑金」。

咖啡依照種植地形,分為三大類,第一是高原型,例如肯亞、衣索比亞咖啡,第二是高山型,如印尼咖啡,第三如夏威夷咖啡等的島嶼型咖啡。

花蓮縣咖啡運銷合作社社員蔡實彥在壽豐鄉經營「齒留香」咖啡農園,10年種植了2千多棵咖啡樹,他說明花蓮咖啡的特色:花蓮的咖啡多半延續日本留下的原生種咖啡,屬於島嶼型咖啡,具備特殊的蜜香、果香,國外的咖啡都常在六、七分熟就採收,而花蓮咖啡屬精品製,會在全熟時候才採收,因此不苦不澀,不會讓人過分心悸、興奮。

雖然花蓮咖啡品質良好,但是過去一直沒有大力推廣,宣揚自有品牌,因此花蓮縣府農業發展處今年開始整合全縣咖啡農,四月份協助農友成立「保證責任花蓮縣咖啡運銷合作社」,農發處長張智超表示,咖啡是花蓮近年新增的特色經濟作物,目前全縣種植面積50多公頃,包括富里、玉里、卓溪、萬榮、瑞穗、壽豐等地都有種植,47位社員在多次理監事會議以及社員大會中經常建議,希望透過系列正規教育訓練課程,更加了解種植、品牌行銷的技巧,因此農發處因應農民的需求,從8月13號起到年底舉辦「100年度花蓮咖啡產業推廣及教育訓練活動」,總計有六次課程,8月13號首次辦理的教育訓練特別選在花蓮鯉魚潭畔的花蓮縣水產培訓所辦理,剛好配合縱管處在鯉魚潭舉辦夏季音樂會活動,希望能讓在地鄉親聞香而來,讓參與音樂活動的民眾認識花蓮咖啡的特色,可以一邊欣賞美妙樂音,一邊品嘗香醇咖啡。是非常貼心又浪漫的推廣活動。

合作社理事長林瑞國表示,花蓮咖啡要具備競爭力,一定要走有機栽植的方式,目前已經有一位農友蕭淵水種植的有機咖啡已經通過認證,而且非常難得的行銷到日本,證明花蓮咖啡獲得肯定,林瑞國有意將咖啡品牌定名為「花蓮黑金」,因為這項經濟作物商機無窮,如果全面大力栽植有機咖啡,將讓品嘗咖啡的消費者更有福氣、身體更加健康。

fsj 提到...

新北市有機農結訓學員 延續農耕夢

【聯合報╱記者黃福其/板橋報導】2011.08.16

新北市政府辦理「有機農業(心希望農業)推廣訓練班」,提供農地、資材及師資,供民眾免費學習有機農業。受訓學員有國立大學碩士、退休企業經理人,都逐漸變成有機農作高手,還有學員結訓後邀合夥覓地闢建有機菜園,延續農耕夢。

農業局長廖榮清說,秋季班正在招生,可洽詢農業局或鶯歌區農會報名。

新北市心希望農業推出兩年多,結訓約120人,約40人繼續從事有機農作。學員余建利、孫斌材分別自台大園藝系、會計系畢業,兩人去年起合夥在鶯歌租農地從事有機栽培。

原是電腦維修業的孫斌材,前年失業後朝有機農業發展。他說,雖然還得克服銷售問題,日後取得認證也需資金,但「堅持做下去總會成功。」

余建利從小就有農耕夢,去年得知新北市有免費培訓課程,毅然辭去教職。他說,外界很難想像有機農業的心血及成本,雖然至今仍虧損,但相信一定能研發出高價值的有機農產。

從學員變成輔導員的廖政輝,原在家幫忙飼料生意,母親要他參加有機農業受訓,讓他學出興趣,為農園架設部落格,雖然近日午後高溫達35、36度,網室裡溫度更高,廖政輝卻形容投身種菜是「人生美好的意外」,只要大家肯定他們種的菜,那就非常滿足。

學員裡還有從事水電工程的江沛基、從統一公司業務經理退休的謝文為,以及開牧場的蔣義隆,他們說,學有機農作不為賺錢,而是要自己吃得養生、安全,也可在勞動中獲得健康。



◆ 從南「割稻北」遊牧農推屏東米

【聯合報╱記者林順良/東港報導】2011.08.16

屏東縣東港鎮農民蘇明竹從父母手中,接下4公頃稻田後,不但成了種稻高手,有黑手底子的他,還每年從南部稻作成熟開始,像遊牧民族般不斷往北割稻,直到桃園才南返,有人戲稱他是專門「割稻仔尾」的高手。

稍早,東港鎮農會舉行良質米評鑑大賽時,蘇明竹就拿下第1名,也將代表屏東縣參加全國十大經典好米大賽,只可惜,當天頒獎時,他人在中部割稻,只好由他讀小學的兒子代領,也讓大家見識了蘇明竹種稻一流、割稻也一流的本事。

蘇明竹說,東港鎮農會已成立產銷班,去年班員林清源得到全國十大經典好米,今年由當班長的他親自上場,他一樣深具信心,讓屏東米再度揚名全國。

40歲出頭的蘇明竹,已有10幾年耕稻經驗,他從修理汽車的黑手轉行務農,曾經有段掙扎期。他說,父母親留下來4公頃多農田,總不能荒廢,於是開始學種稻,後來又加入收割稻米操作收割機的工作。

蘇明竹說,屏東一期稻作4、5月份收割,他帶著妻子和幾名工人從南到北,從屏東、台南、雲林一路到桃園一帶,一趟路出去,就像遊牧民族般,至少一個半月才能回家休息,隨後再繼績北上工作。

「收割時,最怕遇到下大雨或颱風」,蘇明竹說,因為被大雨或颱風吹倒的稻穗,不能用機器採收,只能以人工收割,這時候就要花掉較多的成本及人力,且需短時間完成收割,倒伏稻穗若不馬上收割,很容易腐爛或發芽,就報銷了。

他說,從南割到北,收割時,大概就可以看出米的品質。他認為,屏東的氣候及環境,非常適合種稻,而且品質不輸其他縣市,只可惜沒有建立很有名的品牌,原因是每年新米從屏東開始採收,外地的米商就會南下收購,到他縣打品牌。



◆ 木瓜病蟲害 瓜農小心!

【聯合報╱記者陳崑福/屏東報導】2011.08.16

木瓜秀粉介殼蟲來勢洶洶,高雄區農改場已發現不少木瓜受到感染,由於目前還無正式核准防治藥劑,農改場呼籲農民注意防治,有問題,可連絡農改場協助。

高雄區農業改良場人員說,木瓜秀粉介殼蟲原生於墨西哥和中美洲,已在美國夏威夷州、佛羅里達州、印尼等地區造成危害;台灣在1、2年前也發現此害蟲入侵,除木瓜外,辣椒、番茄、茄子、馬鈴薯、番石榴、朱槿、棉花等均發現其行蹤。

這種蟲繁殖速度很快,且一旦發生,很難根除,染病嚴重時導致葉片黃化、畸形、落葉及果實畸形,影響果品外觀與價值,同時分泌蜜露引發煤煙病,影響植株的光合作用。目前南部部分木瓜園已遭受危害,提醒農友注意防範,以免疫情一發不可收拾。

由於該蟲的雌蟲體表外包覆白色臘粉,卵則包覆在白色棉絮狀的卵囊中,很不容易防治,一旦被感染,要將被害植株儘快隔離、燒燬並掩埋;引進苗木時要採用無此害蟲侵染的健康植株;儘可能避免在木瓜園附近種植該蟲的其他寄主植物,如蕃茄及朱槿等。目前可用馬拉松乳劑等防治。

fsj 提到...

視訊買農產 台東3D網路農場啟用

自由 2011/08/18

〔自由時報記者張存薇/台東報導〕台東3D網路農場昨天正式啟用,總統馬英九透過視訊,成為第一位認購人,買了七百八十元的釋迦,他說,未來還會再「買一堆」送給台東弱勢團體,也邀請全國鄉親共襄盛舉。

縣長黃健庭指出,台東縣擁有豐富多元的農特產品,透過縣府提供的網路農場平台,結合現代科技、無遠弗屆的網路行銷,也讓消費者更有信心。

他說,所謂的3D就是多樣化(Diversity)、數位影像(Digital)、產地直送(Delivery)等創新服務,目前共有四十一戶農友加入,其中還有十戶有機示範農戶,消費者透過「3D台東網路農場」(http://efarmer.taitung.gov.tw),即使在都會區也可透過網路了解台東農作生長狀況。

總統透過視訊,買了「源緣園自然農場」有機釋迦一箱七百八十元,黃健庭笑說:「七百八十塊太少了,後面再加兩個零還差不多!」馬英九則幽默的回說:「你太小看我了」,他說,還會再買「一堆」送給台東弱勢團體,「絕對不會太少」。

馬英九表示,台東縣網路農場是全國首創的縣市,歡迎全國民眾、甚至境外鄉親共襄盛舉,共同為台灣農業打拚。

※ 相關報導:

* 辦網路農場啟動 馬買6萬元台東農產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1/6533728.shtml

馬總統表示,台東縣首創「網路農場」,也是全台第一個推動農產品線上預購契作平台的縣市,不僅兌現了黃健庭縣長廿大施政計畫目標,積極為在地農民謀求福祉,同時也展現農委會推動農業升級的具體成效。



◆ 農產上雲端 台東網路農場開業

中央社 2011-08-17

台東網路農場今天正式上路,總統馬英九率先上網訂購釋迦,贈送弱勢團體。

台東好山好水,生產優質農特產品,不過地處偏遠,行銷成為最大困擾,為了讓農產品直接銷售到消費者手中,並可親自參與農產品耕種過程,台東縣政府架設網路農場。

農場主人、台東縣長黃健庭表示,網路農場除了讓農產品上雲端外,也會在農場架設270度的攝影機,24小時將農場狀況放在網路上,認購的消費者隨時掌握耕種情況。

「台東網路農場」今天下午啟動,馬總統成為首位消費者,在總統府內立即訂購優質釋迦以及其他農特產品送給弱勢團體。總統高興地說,不用出門就能買到台東優質的農特產品。

台東縣鹿野農會總幹事潘永豐感謝台東縣政府建置網路農場平台,銷售農產品,他說,有農民感到好奇,將「3D」當成「山豬」 (台語),不斷地問「山豬 (3D)網路農場」,是不是在網路上可買山豬?

「台東網路農場」初期選出10戶有機示範農戶,建立「網路認養、農地契作」,另有31戶加入網路農場平台。相關活動訊息可上http://efarmer.taitung.gov.tw網站。1000817



◆ 「溫室美濃瓜」一株一果 超甜價俏

自由 2011.08.17

〔記者蔡宗勳/嘉義報導〕盛產時,路邊叫賣五斤一百的美濃瓜,經輔導採溫室設施栽培,演化到一株一果、確保品質後,鹹魚翻生成了頂級甜瓜,嘉縣府將舉辦甜瓜節選拔瓜王,確定嘉義美濃瓜領導品牌地位。

每顆可賣兩百元 縣府選拔甜瓜王

夏季平價水果的美濃瓜,果農看天吃飯,雨水多時,品質不佳,賠售還乏人問津,盛產則供過於求、價格崩盤,因而種植面積逐年減少,太保農會認為美濃瓜是好水果,棄種可惜,幾年前開始輔導農民朝設施型栽培發展。

太保農會總幹事黃榮利表示,嘉義縣美濃瓜品種以「嘉玉」為主,肉色白綠色,肉質細緻甜美,採用溫室直立式栽培,一株僅留一果,每粒果重約四百五十到六百公克之間,甜度可達十五度以上,百貨公司每顆要價兩百元以上。

縣長張花冠指出,設施農業生產的甜瓜,因減少農藥使用,讓消費者吃得安心與健康,加上水份、光照、施肥、防蟲控制得宜,品質優良、甜度高,已成了嘉義縣優勢農產之一,對提升農民收益大有幫助。

縣府特別舉辦第一屆甜瓜節,有來自各鄉鎮五十四位高手報名角逐「甜瓜王」,經外觀和重量檢測的初審合格後,晉級複審,評審項目包括外觀品質、果實整齊度、甜度和口感,並送交農藥檢驗,保證美味及安全度。



◆ 節氣亂文旦晚熟 峨眉柚農憂

自由 2011.08.17

〔記者蔡孟尚/峨眉報導〕新竹縣峨眉鄉柚農說,通常文旦柚是在農曆白露附近幾天採收存放至少一週,接著在中秋節時上市,這樣吃起來正甜且售價好,但今年的白露距離中秋節只有四天,如果在中秋節後才上市,恐怕買氣不佳。

縣府有促銷備案

峨眉鄉農會總幹事郭素玉說,今年各項農產品的生長周期,普遍比往年晚了半個月,先前的東方美人茶就是如此,接下來的文旦柚也可能晚熟,目前農會正和柚農密切注意氣候變化,如果真的拖到中秋節後上市,農會會協助促銷。

縣府農業處長范國銓表示,峨眉鄉是全縣生產文旦柚最多的鄉鎮,但總種植面積已經剩下不到五十公頃,以每公頃產量一萬五千台斤來估算,頂多七十五萬台斤的總產量,對整個市場而言不算多。

柚農說,以往的經驗是跟著節氣和柚子成熟度來敲定採收日期,但今年氣候紊亂,依照過去作法,在白露附近那幾天採收文旦柚,放到中秋節時根本還不夠甜,勉強上市沒辦法獲得消費者肯定,價格不會好;他們更擔心,晚點採收且放到中秋節後再上市,錯過了秋節送禮商機買氣下滑,柚子再甜也沒人想買。

范國銓說,如果文旦柚在中秋節時賣不好,縣府有協助行銷的備案,峨眉的產量不大,要消化不成問題。



◆ 嫁接百年茶花 園藝新秀搶眼

【陳權欣/竹縣報導】2011-08-17 中國時報

家住竹東的年輕園藝家陳義忠,為保護三棵百年嫁接油茶花,花了十幾萬,在自家院子掛起巨大黑帳抵擋太陽、寒風,他雖入行僅二年,卻引起業界重視,稱他是園藝嫁接「新玩家」。

別人嫁接茶花是一枝接四芽,陳義忠認為接一芽同樣可以做造型,人家接芽採平口切,他卻改為圓型切,讓傷口更見自然,縮短修整時間。

陳義忠入行二年,但他突破傳統的作法,引起業界重視,很多老手到他園藝場參觀,不相信短短二年有這種成績。

陳義忠說,嫁接茶花土壤跟品種很重要,油茶巨木嫁接好以後,要快吸收養份,他找到日本天然赤玉土試驗,效果一級棒,去年嫁接的茶花,今年紛紛長芽,有些還帶出花苞。

陳義忠這位新玩家,技術不藏私,也分享日本天然赤玉土,希望帶起種植茶花的風氣。

fsj 提到...

超怪水果 外表像芭樂 裡面如龍眼

【許素惠/雲林報導】2011-08-21 中國時報

芭樂龍眼,可別以為是兩種水果,其實是一種。北港鎮農民鄭貞宗種出外形像芭樂,果肉像龍眼的超怪水果,口感與龍眼無異,卻散發芭樂味,風味獨特,他自己也不知道這是什麼水果,索性稱為「芭樂龍眼」。

淺綠色果子結實纍纍,乍看以為是土芭樂,趨近細瞧,卻又不像,到底是什麼,七、八名來客沒人說得準。

鄭貞宗指出,廿多年前朋友送一棵小樹苗給他,他問朋友是什麼樹,友人說:「我嘛不會說!」樹苗逐漸長大,從葉子也判斷不出到底是什麼。

十年前春天,枝頭花團錦簇,夏天竟長出串串像土芭樂的果實,外皮淺綠。家人好奇,摘下來洗淨想吃,一咬皮綻肉開,果肉甜Q如龍眼,卻又散發清淡的芭樂味,風味獨到。

鄭貞宗表示,他把果子分享左鄰右舍,鄰居眼界大開,都說很好吃,不知叫什麼,索性就直接稱「芭樂龍眼」。

鄭貞宗說,芭樂龍眼很好種,只要把果核埋在土裡,很快就會長出枝葉來,也無須過度施肥、澆水,樹貌長得像台灣龍眼,只是沒那麼高大,是很好的庭園植物,種在自家裡園十多年後開始結果,往後每年夏天都能採收。經上網查詢,該水果和龍眼一樣屬無患子科,原生於印尼、馬來西亞等南洋地區,屬於熱帶水果,結果期和龍眼一樣,約在七、八月,生長力強,產期結實纍纍長滿枝頭。



◆ 米麵包、米蛋捲 新營農會做口碑

自由 2011.08.21

〔記者楊金城/新營報導〕新營農會研發米食品,以純米粉研製手工米麵包、米蛋捲,比用米穀粉做的還厲害。

農改場以米穀粉研發製作米麵包、米蛋捲,推銷米食,闖出名號,新營農會代理總幹事蕭水樹說,農會以蓬萊米百分之百碾成純米粉,拿來做手工米麵包、米蛋捲,口感和香氣一級棒。

新營農會以百分之百蓬萊米生產太子麻糬,已是農會明星產品,在既有基礎下,農會家政班指導員鄭宇玲帶著媽媽班員鄭舜文、林翠兒、張惠珠、魏琪方等人,埋頭研究純米粉製手工米麵包、米香芝麻蛋捲、葡萄乾馬芬,費時三個月才有成果。

農會發表手工米麵包、米蛋捲的研發成果,純米粉也能做成麵包、蛋捲和馬芬,讓農民和觀眾嘖嘖稱奇。

鄭宇玲說,太子麻糬、米香芝麻蛋捲、葡萄乾馬芬都是百分之百純米粉製成,米麵包則是四十%的米粉加上米穀粉,全純米粉製成的話太硬不好吃,研究結果混合比率才訂為四十%的米粉。

fsj 提到...

果醬、梅子餅… 小林災後新滋味

【聯合報╱記者歐陽良盈/高雄報導】2011.08.22

莫拉克風災後,倖存的高雄甲仙區小林村民自許「日光小林」,展現不向命運低頭的向日葵精神;去年他們從零開始,學做月餅,今年更北上傅培梅基金會取經,學做「屬於小林味道」的法式果醬。

「我們希望靠自己雙手,做出專屬小林的味道」,日光小林工作坊成員潘美如說,今年的中秋禮盒內,除有取經研發的濃郁芒果香法式果醬,選用桃源區和那瑪夏區新鮮梅子做成的梅子酥餅,也很受歡迎,酸酸甜甜的梅子鑲在酥脆的餅乾中,「賣相好,吃起來很香」。

小林自救會會長蔡松諭說,工作坊成員為了協助在地水果產銷,嘗試做有別於一般果醬的法式果醬,不過挫折連連;於是鼓起勇氣打電話向傅培梅飲食文化教育基金公益信託求助,執行長潘秉新一口答應,不僅安排課程,還引薦網路行銷團隊。

「他們想學什麼,我們都會找最好的老師來教」,同時也是yami cook美食廚坊董事長的潘秉新說,希望帶給小林的協助,是長期而不是曇花一現,而小林種子學員上課認真專注,讓老師們很感動,「過程中的每個細節都問得很仔細」。

潘秉新表示,一開始自己帶領老師們南下小林組合屋教學,由於設備和場地限制,改由小林的種子學員北上學習。

種子學員之一的李長諭說,之前以為做出稠稠甜甜的東西,就是所謂的「果醬」了,「直到第一堂課,吃了老師做的正統法式果醬後,驚為天人」,學員們體悟「就是要這個味道」。

中秋將屆,十多坪大的小林組合屋烘焙廚房內,六、七個媽媽和返鄉青年們各司其職忙碌著。六十一歲潘銀好說,學會做糕餅,可以靠自己的雙手過日子,「這樣的生活才有意義啊」。

今年小林月餅限量三千盒,每盒均附「日光小林美麗新生」紀念明信片,上面有小林村孩童親筆寫下的感謝。

有意訂購者可上露天拍賣或(○七)六七七五一○○洽詢。



◆ 「美如藝術品」關山農產艷四方

【聯合報╱記者羅紹平/台東報導】2011.08.22

台東縣關山鎮20位農友展現創意,他們用心研發農產加工品、推動精緻農業,日前在「休閒農業環境自主營造」成果展會場上,不僅令農委會邀請的專家、評審刮目相看,連遊客也稱讚不已。

為鼓勵農民發揮創意,農委會、台東縣政府農業處及關山鎮農會積極輔導當地20位參與自主營造的農友,從農產品加工生產過程到包裝、行銷到農場經營、休閒民宿管理等,都安排專家為農友上課,訓練、教育農友提升競爭力,同時讓農友自己發揮想像力與創意,規畫、設計農場經營,產品包裝等。

日前在關山鎮農舉辦的成果展,「尋飽」餐廳、紅石居民宿、親水軒麵包店、大肥鵝小吃店、宏昌客家菜館、多福豆花、關山便當、親山農場等20位農友,無不費心的佈置農場庭園,就連農產品外包裝,也是一個比一個精美,甚至有些農產品外包裝,美的如同藝術品,讓評審、遊客驚呼連連。

關山鎮農會表示,期待藉著自主營造計畫,讓農民用心經營,農村商品更精緻化,才能更獲得社會認同,成果展上的商品,都是農民的心血結晶,也證明關山鎮推動精緻農業,潛力無限。



◆ 雙胞胎家族 種香蕉也結雙胞

【聯合報╱記者高堂堯/莿桐報導】2011.08.22

雲林莿桐鄉民代表江談坤一家兩代卻都生出「雙生仔」:江談坤夫婦結婚後,頭胎就生下雙胞胎姊妹,三兒子也生下雙胞胎女兒。

55歲的江談坤笑說,家族中除自己和兒子都生雙胞胎女兒,大姊的兒子也生下雙胞胎兄弟、堂姊的女兒生雙胞胎姊妹,堪稱不折不扣的「雙胞胎世家」,鄉里稱奇,不時有人詢問要怎麼生雙胞胎?

江談坤年輕時從事建築,年長後繼承祖田務農、養雞,母雞特別會生有雙蛋黃的大雞蛋;近兩年種香蕉,想讓家人當點心或送鄰居親友,「前幾天我太太去巡田回來,興沖沖地叫我去看香蕉。」一看才發現從未特別照顧的香蕉樹,也結出雙胞連體果實。

江談坤一對雙胞胎女兒江惠茹、江惠琁現年29歲,都是皮膚白皙大眼美女,高職畢業後都從事美髮;他回憶,兩個女兒刻意選擇去不同髮廊上班,姊姊惠茹離職,惠琁轉檯補她的缺,惠茹的熟客不禁狐疑問道:「你不是已經辭職了嗎?」讓人莞爾。

江談坤的三兒子江俊生又生雙胞胎女兒江季家、江季庭;年紀不到兩歲的小姊妹,長相跟雙胞姑姑像一個模子刻出來,是全家開心果。

「應該是遺傳吧。」江談坤表示,家族中出現這麼多對雙胞胎,只覺得是有趣的巧合,或是家族特別的遺傳基因所造成,未特別詢問醫師。



◆ 突破糧商壟斷 白米也能很高貴

民視 2011/08/22

在花蓮富里,有一家已經經營了四代的碾米場,因為老是被中盤商剝削,老闆苦撐之下,嘗試轉型,自產自銷,將白米結合文創,嶄新行銷手法,沒想到一炮而紅,現在遊客路過工廠,人手一包買回家。

遊覽車才剛停好,遊客一進門,就開始橫掃架子上的一袋袋商品,只是,觀光客買的,不是一般的紀念品,而是一包包的白米。

一包包的白米,被裝在紅色跟紫色的禮盒裡面,大紅花布的包裝,充滿濃濃客家風味,如果覺得太鮮豔,還有藍色跟粉紅色的花布包裝,甚至還有走簡潔路線的米白色包裝,畫著可愛兔子,對準年輕人市場。

從台北回到花蓮農村,宋鴻琳發現富里稻米品質很好,乾脆自己跟農夫收購,先參加比賽,打開名聲後,再用心包裝,打造形象,讓秤金論兩的白米,變成高貴的伴手禮。從平凡的碾米場老闆,搖身變成文創業者,宋鴻琳用文化創意,提升農業價值,也替碾米場跟農民們,重新找到生機。

fsj 提到...

留美女碩士追夢 鄉下種紅棗闖出一片天

【中廣新聞/彭清仁】2011-08-23

全台目前只有苗栗縣公館鄉產紅棗,目前也正值產季,每天都有不少遊客前往苗栗公館鄉採果。而在講究有機的時代,公館鄉只有三家有機紅棗農場,其中留美碩士(陳淑慧),毅然決然的舉家跑到公館鄉種植紅棗,經過不斷的摸索,目前光是網路就不夠賣。

台灣的紅棗由於產量並不多,不少民眾可能不知道紅棗也能和一般水果一樣的生吃,而且脆而甜美,更是養生最佳的水果。而苗栗縣的公館鄉也是全台唯一生產紅棗的地區,目前正值紅棗生產的季節,不少遊客也紛紛跑到苗栗公館採果,品嚐鮮脆的新鮮紅棗。

而公館鄉目前通過有機認證,採自然農法耕作的農場只有三家,其中最讓附近棗農佩服的,就是頂著留美碩士高學歷的陳淑慧,從一個完全不懂的小妮子、門外漢,一個決定舉家遷到公館鄉,脫下高跟鞋走入農園,從無到有的開始摸索有機紅棗。陳淑慧坦言前兩年虧損累累,但為了家人的健康和心愛的狗狗,不斷學習和改進,這兩年陳淑慧的有機紅棗,在網路市場大受歡迎,不預訂還買不到;紅棗園也不開放採果,讓附近的老一輩的棗農也自嘆不如。

陳淑慧指出,現代人重視養生,紅棗如果有農藥殘留,又是民眾最喜歡的補品,對民眾的健康一定會有不當的影響。這兩年也有不少身體狀況不佳的病患家屬,從外地專程來找有機的紅棗!目前已是苗栗鄉下人的陳淑慧,對於家人都習慣喜歡田園生活,陳淑慧勇敢築夢的過程,值得年輕人的效法。



◆ 外國柚種+台灣母欉 「蜜柚」全年開花結果

【鄭緯武/高雄報導】2011-08-23 中國時報

許多人喜歡吃柚子,文旦更是中秋節應景水果,但柚子結果有季節性,過了產季即必須等來年才又有品嘗機會,高雄市「竹寮山」生技公司董事長楊豐茂從外國引進柚種,嫁接在台灣柚子母欉,全年都是產季,馴化後將推廣。

楊豐茂性喜研究,他心想柚子雖然好吃,可惜的是產季短,他希望能研究出產季較長的柚子,於是在兩年多前,他從某個國家引進柚種,以台灣柚子為母欉進行嫁接,沒有想到不久後柚欉就開花、結果。

更讓楊豐茂興奮的是,嫁接的柚欉不但結實纍纍,而且,竟然一面結果還一面開花,持續一整年,換句話說,整年都是柚子的產季。

「嫁接的柚欉果實很大,果肉呈金黃色,又香又甜,成熟的柚子甜度可以達到十五、六度,所以我取名為『蜜柚』。」楊豐茂說,他拿蜜柚給親友品嘗,大家都讚不絕口。



◆ 用文學寫台灣農業史 農民的記錄者 鍾鐵民病逝美濃

【林欣誼、張立勳/綜合報導】2011-08-23 中國時報

被譽為農民生活的記錄者、長年關注美濃鄉土的作家鍾鐵民,八月八日因水腫及氣喘嚴重住院,歷經多日搶救無效,於廿二日下午兩點多病逝,享壽七十一歲,九月十日將在鍾理和紀念館舉辦告別式。

鍾鐵民是作家鍾理和的長子,著有《石罅中的小花》、《菸田》、《三伯公的傳奇》、《雨後》等小說及散文,奠定農民寫實文學風格。他幼時因脊椎摔傷而駝背,多次因神經壓迫癱瘓,但長年受病痛殘疾之苦的他,展現生命意志,除了寫作外熱心鄉土,在美濃地方深受景仰。

鍾鐵民幼時因身體不好,在臥病中細讀父親留下的書籍與書稿,深受啟發,父親過世後也成為作家。他廿歲開始提筆寫作,一路上受到鍾肇政、林海音等文壇前輩提攜。高中畢業後,北上考取師大夜間部國文系,期間又因發病中斷學業,文壇熱心發起勸募籌款,幫助他手術。

他畢業後回鄉在旗美高中任教,並持續投入地方環境議題,在八○年代推動成立第一個民間經營的文學館「鍾理和紀念館」,創風氣之先。九○年代鍾鐵民組織美濃愛鄉協進會、參與反美濃水庫興建運動,凝聚美濃青年鄉土意識,之後又籌畫農村型的旗美社區大學,去年剛購地準備打造美濃文學園區。此外,他也主編中小學鄉土教材《我的家鄉》、國小母語教材《客家話》、舉辦高中笠山文學營等,將筆墨與行動、土地結合。

去年五月鍾鐵民舊疾復發,由高雄長庚醫院進行第二次脊椎手術,手術成功,可是身體內的鈦合金支架必須有兩年靜養才能與身體完整結合。今年八月初鍾鐵民出現嚴重水腫及氣喘,父親節當天由妻女載往醫院治療,發現嚴重的心肌梗塞,立刻進行手術。情況一度穩定,直到昨天鍾鐵民心肺衰竭,家屬決定將他帶回家中拔管,親友守候陪伴,昨天下午兩點卅五分過世。鍾鐵民離開時嘴角露出微笑,水腫也消退。

他的老友學者彭瑞金表示,鍾鐵民不愛喊口號,卻是腳踏實地實踐「愛鄉土」的人,「他用文學寫下台灣農業史,從愛鄉協進會、反水庫運動到籌辦社區大學,都發揮了地方上文化領袖的功能,對美濃有深遠影響。」

他描述鍾鐵民個性溫和善良,即使身體不好依然樂觀,也是台灣難得一見、用數十年時間記錄台灣農村變化的作家,「他雖不種田,但從未離開鄉村,他以寫實角度描繪台灣農民處境,展現悲天憫人的關懷,但他不是替自己講話,也因為旁觀,讓他有一種特別的理性,能清楚看見農村問題。」

fsj 提到...

太陽能捕蟲器 節能又少農藥

中央社 2011-08-26

除蟲劑總是會有殘留疑慮,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台東區農業改良場費時 1年半,研發出溺水式及吸入式兩款太陽能捕蟲器,一公頃稻田約用2台,已技轉2家廠商製作,預計明年量產銷售。

研發、製作出這兩款太陽能捕蟲器的台東場副研究員林永順指出,經由與生物學者合作,得知蛾類等各種會吃農作物的昆蟲習性後,展開研製,並儘量壓低成本製作,運用昆蟲趨光或逆光等行為模式,加上使用太陽能板作為照明能量來源,設計出兩款捕蟲器。

台東場場長林學詩說,太陽能捕蟲器主體有5大部份,包含太陽能板、可伸縮高度主體架、蓄電及供電控制單元、誘蟲燈泡、誘捕裝置,使用這個儀器可以減少農藥使用,目前已在有機作物田園試用,效果良好,也有種毛豆的農企業者有意願使用,希望未來能推廣開來。

他補充,新儀器適用對象不限於有機田園,包含一般果園、菜園、水稻田及咖啡園都可以使用,可捕捉的昆蟲包含鱗翅目的斜蚊夜盜、斑螟蛾、瘤野螟及吸果夜蛾等;另外鞘翅目的窄胸天牛、斑星天牛及金龜等,以及半翅目的椿象等的誘捕效果都很良好。

林永順說,兩款捕蟲器都已取得智慧財產局二項新型專利,技轉、授權清旺及安立兩家中小企業製作,預計明年就會量產,但還沒推廣到外銷部份;單價每台新台幣1.5萬元,1公頃稻田約用2台,果園昆蟲較多,需要3、4台,所用太陽能板吸收1天陽光,可供6天能量使用。



◆ 檳榔心芋頭 喝礦泉水長大

【聯合報╱記者吳淑君/宜蘭報導】2011.08.26

宜蘭縣員山鄉蓁巷村、深溝村的地下水豐沛,不但是水源地,更有大企業在這裡生產礦泉水,村民種了20公頃的檳榔心芋頭就是喝礦泉水長大的,與眾不同,員山鄉農會27日上午舉辦評鑑會,歡迎民眾前往試吃。

「我種過9斤多的芋頭!」蓁巷村、深溝村是縣內唯一生產芋頭的專區,種出來的芋頭一個比一個大,平均有2.5斤,大的有到7、8斤,甚至更大,不但賣相佳,煮熟後鬆軟香Q,有濃郁的芋頭香氣,味道鮮美,很搶手,村民打算明年擴大種植。

芋頭產銷班班長謝永德表示,芋頭栽培以水為重,蓁巷村地下水豐沛,日據時代就有人種檳榔心芋頭,距今有百年歷史,他們都採高畦栽培,不同花蓮的水田或山芋種法,所以長出來特大。

芋頭要8、9月才能採收,今年初遇寒害,採收期延後,重量雖然不如以往,但口感和品質更讚,特級品產地每斤45元,優級品35元,他們還做成芋頭豆腐乳,風味一絕,要買檳榔心芋頭可洽 (03)9224375謝永德。

員山農會27日上午舉辦檳榔心芋頭品質評鑑會,當天會準備清蒸芋頭、芋仔冰、芋仔小饅頭讓民眾免費品嘗,還有農特產品展售促銷,民眾在服務台簽到後,領取摸彩券參加芋頭摸彩,有機會獲得參賽的檳榔心芋頭。



◆ 種稻超厲害 全家都是米王

【聯合報╱記者廖雅欣/宜蘭報導】2011.08.26

宜蘭縣三星鄉農民朱坤宗帶領全家人在三星鄉和冬山鄉種稻米,去年妻子蕭月娥代表參加評鑑比賽,入選「全國十大經典好米」,今年女兒朱麗珍先獲冬山鄉「米王」,昨天兒子朱緯祥又獲三星鄉「米王」,朱坤宗代表領獎,贏得滿堂采。

三星鄉今年首度舉辦稻米品質評鑑競賽,經過初選之後,有18名農民在昨天參加複賽,最後由朱緯祥、吳建良、朱春和獲得前三名。

朱坤宗代表兒子朱緯祥上台領獎,大家才知道,朱家真的很厲害,一家都是「米王」。朱坤宗一家在三星鄉及冬山鄉種稻米,去年他的妻子蕭月娥代表參加冬山鄉稻米競賽,獲得第一名,又入選「全國十大經典好米」,今年冬山鄉農會舉辦稻米競賽,朱家女兒朱麗珍再參賽,獲得第一名。

朱坤宗帶領全家人種稻米,他從小跟著父親學種稻,已經有數十年種稻歷史,民國95年開始,他參加有機米產銷班,開始種有機米,其餘種植的是良質米。朱坤宗說,他參賽的都是安全用藥、合理施肥的米,重視的是田間管理,還有施肥技巧,品質為重的前提之下,才會有機會獲獎。

朱坤宗說,他自己經營「穩農牌」米店,試種各種米種之後,發現消費者比較喜歡「高雄145號」,果然這幾次得獎的都是這款米種。

鄉長劉燉亮表示,三星鄉位於安農溪上游,水質佳,礦物質含量豐富,希望藉由舉辦稻米競賽鼓勵農友,提升三星米的名氣。

fsj 提到...

瑞岩香米失傳38年 費時兩年復育成功
http://www.udn.com/2011/8/27/NEWS/NATIONAL/NATS5/6552699.shtml

【聯合報╱記者黃宏璣/南投縣報導】2011.08.28

失傳卅八年的南投縣仁愛鄉瑞岩香米,再度飄香!

今年得到醫療奉獻獎的原鄉醫師楊茂銀,費時兩年,成功復育瑞岩香米,瑞岩部落長者喜極而泣。楊茂銀昨天談到記憶中「香傳四里」的香米,兩眼發光,還透露香米背後一段珍貴的師生情誼。

他說,香米早期種在仁愛鄉發祥村瑞岩部落沼澤邊,一年一栽,一九七二年因稻熱病,泰雅族人見收成無望,未再栽植,就此絕種。

隔年暑假,他讀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二年級,指導教授鍾文政上山做寄生蟲調查,順便探訪楊茂銀,「老師來了,我爸拿出僅存的瑞岩香米待客,我抓一把香米稻穀裝在塑膠袋,給老師當見面禮。」

鍾文政知道香米的珍貴,帶回台北後,包好放進研究室冰箱冷藏。前年底楊茂銀與另名醫師全文章邀已退休的鍾文政下鄉一遊,師生見面聊起來,楊問老師:「吃過原鄉一種香味獨特的香米嗎?」

「有呀,當年我到你家,你的家人請我吃香米,你還抓一把香米穀子給我,我一直保存著。」鍾文政這句話,讓楊茂銀興奮不已。

他說,部落耆老是多麼想念早期香米,族人常說早年「一家煮香米,香聞全村」。二○一○年一月十日,楊茂銀收到老師寄回的香米稻穀,久久不能自已。

他立即連絡熟識的中國醫藥大學植物藥用研究所博士吳金濱,研商栽培方法,吳金濱用科學方法在溫室育種,長出一苗後枯萎了;楊茂銀用土法煉鋼栽培長出三芽,但只有一芽成功移植到栽培區。

楊茂銀的妻子高阿珠,專程跑回瑞岩當年種香米的地方,辛苦搬運泥土回到秘密栽培基地做基土,天天觀察、記錄。楊茂銀說,那株香米慢慢長出側芽,長出十三株稻穗,這年的收成,他極其珍惜,一粒粒細數,「共收成八千粒米」。

瑞岩香米成熟會變紫色,相當特別。今年初楊茂銀闢五坪栽植數十盆,七月底到八月先後收成八公斤,他捨不得煮來吃,計畫九月擴大規模栽種零點四公頃面積,年底可大批收成,「到時要邀族人,一起品嘗回味香米」。

楊茂銀說,香米復育成功也要感謝另一半,他要以夫妻倆名字命名「銀珠香米」。

※ 相關報導:

* 重見瑞岩香米…部落耆老喜極而泣
http://www.udn.com/2011/8/27/NEWS/NATIONAL/NATS5/6552767.shtml

「沒想到收藏那麼久的穀子,還能栽種出瑞岩泰雅族人朝思暮想的香米」,台北醫學大學教授鍾文政興奮地說,「這是人間美事一樁。」瑞岩香米復育成功,更讓瑞岩部落耆老、年逾八旬肺癌纏身的高阿櫻喜極而泣,她在第一批香米收割後辭世。



◆ 「北極星」文旦登陸 芒果酥盼跟進

【聯合報╱記者吳政修/後壁報導】2011.08.27

農委會與台南市政府輔導台南市洋香瓜聯合運銷合作社在今年中秋節前,外銷100公噸的「北極星」麻豆文旦到香港與上海,理事主席王楨傑昨天表示,合作社最近還研發出特殊的「芒果酥」,開發農產品新商機。

台南市洋香瓜聯合運銷合作社位在後壁區,成立8年,雖以洋香瓜命名,但各種蔬果都幫社員行銷,並創立了「北極星」品牌,外貿協會、農委會鼓勵該合作社到大陸及國外展售,漸打開知名度。

合作社找到大陸貿易商,中秋節之前將外銷100公噸文旦到香港及上海,王楨傑說,大陸的柚子市場競爭激烈,大陸沙田柚與泰國柚深受大陸人民喜愛,合作社外銷大陸的文旦品質都經過篩選,絕對是老欉的文旦,每箱重6公斤,去年外銷平均1箱價格是1200元台幣,今年也約這個價位,外銷價格比內銷好。

合作社還研發出「北極星」芒果、哈密瓜、小番茄及芭樂干,濃濃水果味獲得消費者好評。另外,新口味的「芒果酥」外表與鳳梨酥類似,但內餡是使用愛文芒果,有特殊芒果香,尚未量產,目前正在觀察市場的反應。



◆ 老農學有機種植 歡喜拿「大學」證書

自由 2011.08.27

〔記者張勳騰/苑裡報導〕山水米公司有機稻場開辦「在地農民學堂」,邀請六、七十歲的老農夫學習有機種植、肥料施作等,並且學會上網行銷,經過五年的苦讀,老農夫們昨天穿上學士服參加畢業典禮,將學士帽拋向天際,高興地喊出「我畢業了!」。

負責有機稻場營運的觀樹教育基金會表示,民國九十六年開辦「在地農民學堂」,老農夫們學習有機種植、肥料施作、自然農法、五穀雜物種植等課程,許多老農夫剛開始連電腦開機都不會,但在經過初階與進階課程後,不但學會用電腦查詢資料、稻田管理、填寫產銷履歷,還會用網路行銷來推廣農產品。

觀樹基金會昨天下午為三十多名好學不倦的農夫爺爺舉辦畢業典禮,他們露出笑容並互相稱讚說:「你跟你孫子一樣,大學畢業哦!」、「不簡單哦,這黑嘛嘛的學士服,穿起來很有學問哦!」與會人員同時也給這群孜孜不倦的老農,掌聲與喝采。

老農民余啟全等人從山水米董事長李東朝及總經理葉淑蕙手中接下畢業證書,余啟全說,在「農民大學堂」學到很多東西,活到這把年紀還有機會穿學士服,很高興。



◆ 媒體亂報芭樂價 果農:被害慘了

【洪璧珍/彰化報導】2011-08-27 中國時報

都是媒體報導惹的禍?月中有媒體報導芭樂產地價格一公斤三元,農委會主委陳武雄昨日到社頭關切芭樂的產銷問題。

果農紛紛抱怨,一公斤三元是次級品或過熟品,正常的一公斤都在十元以上,少數媒體不察,亂報一通,害得果農苦不堪言。

陳武雄昨日上午由副縣長楊仲、立委蕭景田陪同,前往社頭關心芭樂及龍眼產銷問題,不料果農紛紛把錨頭對準媒體,抱怨被少數媒體的報導害慘了。

芭樂產銷班的果農蕭謙信、張炳鑫等人表示,一公斤三元的芭樂,真的是有啦,但那是品相差、過熟的,準備送到加工廠去榨汁、做飼料的次級品,一般正常的鮮食芭樂,一斤還有十元左右的價格。

可是少數媒體不察,一公斤三元的報導一出,芭樂價格應聲而跌,加上近日天氣穩定,產量大增,情況雪上加霜,果農苦不堪言。

陳武雄表示,他就是要來了解芭樂價格誤傳之後對產地的影響。他指出,台北果菜市場前一天的交易行情,芭樂上品每公斤廿元、中品十三元、下品六元,果農幾乎沒有利潤可言。

農委會已啟動機制,從過熟芭樂轉作加工品著手,由加工廠以每公斤三元、政府每公斤補助二元的方式來消化盛產的芭樂。

另一方面,也透過國軍部隊等大消費戶多多採購,讓價格可以提升,恢復正常市場機制。

由於即將進入採收旺季的龍眼,也可能面臨與芭樂相同的困境,陳武雄也前往一處龍眼乾加工場了解現況,以預作準備。

fsj 提到...

台南無患子 歐洲來搶貨

自由 2011.08.29

〔記者吳俊鋒/台南報導〕無患子搓揉後就能成為天然皂乳,深受重視環保的歐洲國家歡迎,台灣之前因貨源有限,難以出口,但隨著政府推廣平地造林,外銷指日可待,不起眼的褐色果實,經濟價值看漲。

台南市安定區無患子產銷班長王高榮表示,台灣野生種的質地精純,系列商品研發全數採用國貨,平均每年收購量達一百公噸,台灣已供不應求,儘管歐洲貿易商多次前來洽談外銷事宜,但實在愛莫能助。

他指出,歐洲國家的民眾都將小袋子包裝的無患子果實,直接吊進洗衣機內,隨著水流攪動,可產生具清潔效果的泡沫,不需擔心任何人工添加物,最為天然,又符合環保,在當地的有機商店或大賣場已相當流行。

他說,貿易商以往多採用印度或中國的無患子,測試之後發現台灣品質更好;日前接洽獲神農獎的安定產銷班,希望能大量出口,甚至提出每年一百公噸的保證合約。不起眼的褐色果實,突然變成搶手貨,令人始料未及。

他表示,野生種多在中、高海拔處,由原住民採收後辛苦載運下山;近年來政府積極推廣無患子平地造林,以台糖為例,就有十萬株,稍加整合,未來可望成功進軍歐洲市場。



◆ 南投水果酒 多次獲國際大獎

【聯合報╱記者張家樂、黃宏璣/南投報導】2011.08.29

南投縣盛產水果,南投酒廠是台灣菸酒公司唯一的「水果專業酒廠」,生產的荔枝酒、烏梅酒等,多次在世界大賽中奪得金牌。信義鄉農會利用當地盛產的青梅,釀製「柔水」、「狂野」等梅酒,也多次獲獎,希望打響南投縣為水果酒故鄉的名號。

南投縣長李朝卿說,大家都知道南投縣的水質好、水果佳,其實南投在地的水果酒,經常在世界酒品大賽中得獎,埔里鎮農會的「玫瑰淡酒」,還獲選為2012台灣農漁業百大精品。

南投酒廠的玉泉青梅和玉泉烏梅酒,去年在世界菸酒評鑑中雙雙獲得金牌。橄欖酒和荔枝酒則獲得銀牌。廠長林煜登說,南投酒廠以荔枝、龍眼等水果,釀製各式水果酒,已有賓樂酒、香蒂酒、烏梅酒、葡萄蜜酒、愛可涼酒等十多種,在世界大賽中獲金牌。

不僅如此,信義鄉農會的梅酒也屢獲大獎。鄉農會的梅子夢工廠,先後和中興、大葉大學合作,以當地盛產的青梅,釀製的「梅花醉」,於2004年獲首屆農村酒莊酒品評鑑銀牌獎。

四年前梅子蒸餾酒「狂野」在農村酒莊酒品評鑑奪得金牌獎,「山豬迷路」與「柔水」分別獲得銅牌獎;翌年「柔水」繼「狂野」之後,再度奪魁。

信義農會酒莊酒品一路紅到國外,去年世界烈酒大賽「50%狂野」先獲銀質獎,今年「梅花醉」與「長老說話」同奪比利時布魯賽爾世界酒類評鑑銀質獎;「狂野」更在今年世界烈酒大賽得金質獎,讓人刮目相看。

成立不到十年的原鄉農會酒莊酒品能在國內外發光發熱,不斷上演成功方程式,梅子夢工廠團隊從設計到研發創意不斷。首創以說故事的手法吸引消費者,小米風味酒「馬拉桑」贊助導演魏德聖200萬元,拍攝電影「海角七號」,使鄉農會和「馬拉桑」都聲名大噪。

※ 提醒您:飲酒過量 有礙健康



◆ 挑選文旦柚 農改場教3秘訣

【聯合報╱記者吳淑玲/新化報導】2011.08.29

文旦進入採收期,台南區農改場教導消費者挑選優質文旦3大要訣,外觀果皮油胞越細越好、形狀底厚上尖、重量用手托有沉重感。

農改場表示,今年文旦柚開花期受到低溫影響,花期較往年延後2 、3周,但生長期間雨水及日照充足,品質相當好,8月底前已陸續採收上市。

挑選好吃文旦柚有3大要訣,一、先看外觀,果皮光滑呈黃綠色,且油胞越細越好,代表果肉越細緻。

二、形狀要「底寬而上尖」,底部須開闊而內凹,呈短三角形,果實端正不歪斜,品質最佳。

三、拿在手上托有沉重感,代表果肉發育充實,水分較多,每顆重量約在400至600公克左右最佳。

農改場指出,文旦柚一般要採收後經3至7天「消水」後,果肉漸由硬變軟,風味及口感最佳。消費者若想馬上品嘗,應選果皮呈淡黃色者佳,若要久放才享用,則應選果皮略黃綠者,置於通風陰涼處,可保存1至2個月。

fsj 提到...

魔力數位農場 生產履歷看得到

【聯合報╱記者董俞佳/屏東報導】2011.08.31

結合農產品和電腦,屏東農民吳志成透過3G手機將整地到生產過程全記錄,消費者走進農會超市只要刷一下條碼,就可知道自己所採購蔬果的生產過程,吳志城說,自己也是農家子弟,因了解農民辛苦,決定運用個人電腦專業,幫農民行銷農產。

吳志城畢業於東吳大學資管系,也是屏東縣電腦公會前任理事長,從小生長在台南農家,阿公、爸爸全是艱苦農民,深知農民辛苦,他一直在思考「怎麼樣才可以幫農產品加值」。

5年前,吳志城運用個人電腦專業,開發魔力數位農場,與中華電信結合,農民只要人手一支3G手機,拿著手機將整地到收耕的過程,全都拍下來,上傳到網路,消費者只要到農會超商買東西,拿著有生產履歷的產品條碼刷卡,就可以在網路上看到農產品的生產過程。

吳志城說,現在這套系統和大飯店結合,最快今年底到台北圓山大飯店吃飯就可以看到成果,出菜時,就會有影片解說及各種蔬果生產過程,還可以看到可愛的農夫。

吳志城說,現在已有上百種有機蔬果參加這套系統,最夯的是阿里山茶葉,且為維護消費者權益,都挑選有生產履歷的產品。



◆ 讓蝴蝶蘭1年開花 獲獎

【聯合報╱記者劉星君/屏東報導】2011.08.31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農園生產系教授陳福旗、陳麗筠、副教授金石文、助理教授李鎮宇組成「蝴蝶蘭研發團隊」,以「蝴蝶蘭種苗生技之研發」,獲得今年國家生技醫療策進會舉辦的「第八屆國家新創獎」競賽學術研究組首獎,今年10月將北上領獎。

蝴蝶蘭原本從授粉到開花,需要2到3年,團隊研發藉由「擬原球體增殖技術」,讓蝴蝶蘭只要1年即可開花,速度快,穩定度高,也可降低成本,相較傳統培植技術,成本至少減3至4倍,國內現有10多家蝴蝶蘭園向屏科大申請技術轉移。

屏科大「蝴蝶蘭研發團隊」成立10年,致力熱帶花卉種苗量產相關技術的研發,並以蝴蝶蘭種苗量產、新品種育成、組織培養變異檢測、高效率節能省水肥培等關鍵技術為研發重點,並且將研發的新技術授權給國內10多家的蝴蝶蘭公司及其他栽培業者,有助提升種苗量產能力、降低蝴蝶蘭生產成本,也提高國際競爭力。

陳福旗說,全球對蝴蝶蘭種苗需求量約可達每年4億株,台灣蝴蝶蘭產業在品種研發,以及種苗量產技術,仍有相當的競爭空間。



◆ 麻豆文旦評鑑 陳俊南奪特等獎

【聯合報╱記者謝進盛/麻豆報導】2011.08.31

台南市麻豆區農會昨天舉行文旦評鑑會,柚農陳俊南以0.3分之差獲最高榮譽的特等獎。與會專家掛保證說,今年麻豆文旦品質更勝往年,不受提前採收影響,消費者可安心。

麻豆區農會總幹事李育賢說,有53名柚農報名,邀請台南區農改場、市府農業局、文旦產銷班班長等5人組成評鑑小組,除審視文旦果粒外觀,還得品嘗甜度,擔心有遺珠之憾還多次重複檢視,相互討論後才敲定比賽結果。

農會文旦產銷班第六班副班長陳俊南獲得特等獎,陳俊南的果園在南勢里,約有1公頃,獲知殊榮開心不已。二等獎林秋墓、李易洲,三等獎李明發、沈銘鐘、郭清淵,優等獎莊志銘、吳慶隆、許文華、陳金旺、王淑美。

參與評選的台南區農改場助理研究員張汶肇說,今年文旦甜度、外觀比往年進步,除了甜還有「回甘」味,這是麻豆文旦獨特的魅力。

李育賢說,9月2日至4日安排文旦展售會,今年持續推動產地團體商標,品質有保障。

這幾天豪雨,部分柚農擔心不利文旦銷售。李育賢說,初步調查今年買氣還不錯,雖然雨天少了「外客」,但問題應該不大。



◆ 全台農損7500萬 屏東最慘、台東居次

【聯合報╱記者翁禎霞、施鴻基/屏東、台東報導】2011.08.31

南瑪都颱風在全台造成近7500萬元農業損害,昨天傍晚最新資料顯示屏東縣農業損失逼近3千萬元,居全台之冠,台東縣農損也增加到1900萬,其次;屏東、台東縣政府都將為農民爭取救助。

南瑪都颱風又為屏東縣帶來驚人雨量,累計到昨晚為止,屏東瑪家的雨量已超過800毫米,而恆春半島從昨天凌晨至昨天傍晚,更是急下300多毫米,導致半島全泡水,不僅封橋15座,全縣農業災損也達到2883萬元。

屏東縣府農業處最新的統計,這次受害的農作物面積已增至801公頃,分布於屏東市等14鄉鎮市,受損主要作物以香蕉較嚴重約212公頃,其次為蓮霧約122公頃、西瓜約56公頃、檸檬約55公頃、木瓜約49公頃、二期水稻約42公頃;畜禽類損失也有15萬餘元。

台東縣政府農業處長劉榮堂說,台東縣以小米、玉米、咖啡損失最嚴重,部分農損已達申請專案救助標準。

劉榮堂說,南瑪都颱風的威力在出海後反而顯現出來,台東縣最早統計的農業損失僅有112萬元,但昨天中午各鄉鎮回報已達1380萬元,傍晚前最新資料已直逼2千萬,預估農損金額應該還會繼續上升。

他說,台東縣受創最嚴重的作物是釋迦,約四百六十餘萬元,不過全縣農業損失未達1億元,恐怕無法向中央申請天然災害救助,但耕作面積損害超過20%則有機會申請中央專案補助,補助金額是法定天災救助的一半。

台東全縣統計受災農地共246公頃,受害程度約23%,其中小米、玉米和咖啡都超過20%,已達申請專案救助標準;但產值受創最重的釋迦,因種植面積較大,受害程度「僅」11%。劉榮堂說,縣府會全力爭取果園專案救助,每公頃可獲3萬元。

台東縣內農業損失,約8、9成已完成查估與回報。劉榮堂說,全縣16鄉鎮市都有農業損害,其中以金峰鄉最嚴重,卑南、鹿野受害面積最大,這次颱風因路徑偏南影響,達仁鄉的咖啡損失也不輕。

fsj 提到...

陸乾旱危及秋糧 全球糧價看漲

【聯合報╱特派記者羅印冲/北京報導】2011.08.30

中共農業部昨天指出,目前正值水稻、玉米等秋糧作物產量形成的關鍵期,但持續無雨的西南乾旱已對秋糧生產造成嚴重威脅。這將直接牽動全球糧價,為當前陷入債務泥淖歐美各國,通膨難題再升溫。

大陸的秋糧占年糧食產量的七成,秋糧減產勢必衝擊年糧食總量,進而推高糧價;若乾旱長期未能改善,全球糧價將連帶受到影響,並連續飆上新高。資料顯示,去年秋糧減產,導致玉米收購價格上漲百分之十五。

中新社報導,六月中旬以來,貴州農產大縣普定縣出現少雨高溫的天氣,全縣大部分鄉鎮降水量小於一百毫米,較歷史同期偏少八成;各鄉鎮出現稻穀脫水、玉米捲葉等情況,部分水稻和玉米完全沒有收成。

農業部昨天在新聞中證實,這段時間的乾旱已對秋糧生產造成嚴重威脅。另根據大陸中央氣象台預報,未來十天,西南大部分受旱地區仍無有效降雨,旱情可能進一步惡化。

截至八月廿八日,貴州、雲南、重慶、四川、廣西等五省市農作物受旱面積達四千四百多萬畝;旱情分布在貴州全省、雲南東部、重慶南部、四川東南部以及廣西北部等地。

報導指出,自一九五八年有氣象紀錄以來,貴州余慶縣遭受最嚴重的乾旱,縣內唯一有水的團結水庫僅儲水一百卅八萬立方公尺,是建庫以來最低水位。該水庫目前唯一的功能是,確保縣城及周邊五萬居民的日常飲水。

被稱作「山區農業縣」的余慶縣,目前已有十三多萬畝農作物無法收成,農業損失達二億五千萬元人民幣(台幣十二億元)。乾旱導致十二萬人飲水困難,九月過後,該縣抗旱重點將從「保灌溉」轉為「保飲水」。

余慶縣委書記宋曉路指出,當前抗旱救災是壓倒一切的工作,但是乾旱造成的短收,將導致今冬明春沒有糧食,必須有全盤規畫;該縣上千名幹部昨天起,全部入駐鄉鎮乃至農戶,幫助尋找水源、抗旱救災。

去年大陸西南五省市雲南、貴州、廣西、四川及重慶,曾發生百年一遇特大旱災,使糧食生產及當地民眾生活蒙受極大損失;旱情暴露出大陸農田水利設施薄弱,也促使中共中央必須重視、並加緊推動水利改革。

fsj 提到...

兩成假貨… 麻豆文旦有認證 甜度超過10

【聯合報╱記者謝進盛、呂筱蟬、吳淑玲/台南報導】2011.09.01

「每年估計約有兩成麻豆文旦是假貨!」台南市麻豆區農會去年開始核發「產地團體商標」,保證每顆甜度超過十度以上,去年發出十五萬張,今年將達卅萬張,柚農反應熱烈。

「麻豆文旦是靠口碑累積起來的。」麻豆區農會總幹事李育賢說,麻豆文旦栽種面積約七百公頃,年產約六百萬台斤;「山寨版」麻豆文旦到處可見,靠麻豆文旦名號賣得好價錢,「要查核真假貨不容易」。

果農拿到麻豆文旦產地團體商標,除了文旦甜度要超過十度以上,產銷班班員還得接受八小時農業教育訓練,非產銷班班員十六小時,通過後才能獲得認證。每一枚產地團體商標,都印有著流水編號;對照農會資料後,就知道文旦生產地、柚農姓名。

李育賢說,推出產地團體商標迄今,農會還沒告過任何果農或商人侵權。農會認為商標主要目的,是方便消費者選購,避免不肖攤商以劣等貨混充。

台南區農改場表示,「麻豆文旦」其實是品種名,全台各地栽種的都是「麻豆文旦」,台南市麻豆地區因最早栽種,廿、卅年以上的老欉文旦樹多,加上用心管理,消費者公認品質最好。不過,台南區農改場強調,全台文旦柚栽培面積約有五千多公頃,產地除了台南,還有花蓮、苗栗、宜蘭、台北、台東及雲林等地。若管理得好,株齡十年以上的文旦,品質就相當穩定。



◆ 紅肉西瓜芭樂 3年試種成功

【聯合報╱記者陳文星/芳苑報導】2011.09.01

「只要用心,老天爺也會幫助你」彰化縣芳苑鄉林溪崧引進新品種「紅肉西瓜芭樂」在王功地區栽種成功。林溪崧昨天說,歷經三年時間,終於在貧瘠土地種出優質芭樂,讓他欣喜萬分,樂意分享栽種經驗,改善沿海地區農民收入。

「紅肉西瓜芭樂」每顆約有一台斤重,口感軟Q香甜。林溪崧說,辛苦付出有回報,「有一種夢想成真的感動與滿足」。

林溪崧與母親原本在王功街上賣紅龜粿、油飯;三年前,田尾鄉從事果樹苗栽朋友到家裡作客,覺得沿海地區適合「紅肉西瓜芭樂」生長,鼓勵他栽種。

林溪崧整理荒廢農田,先試種一百株,用心施肥管理,並到宜蘭、彰化縣社頭鄉等地學習栽種技術,即使颱風天,他也守著芭樂園,不敢懈怠。林溪崧說,栽種半年後,芭樂開始結果,結果率達八成,冬天東北季風強勁,連榕樹都會枯黃,芭樂樹竟能茂盛生長,讓他信心倍增,逐年擴增栽種面積,已達五分多地。林溪崧稱他的芭樂為「沿海口味的紅肉西瓜芭樂」,產期5個月,產地批發價每台斤約40元,一分地淨收約35萬元。他希望沿海農民一起栽種。電話 (04)8932055、0930-489599 。

fsj 提到...

「上下游」農業新聞市集 你也來說故事

【聯合報╱記者湯雅雯/台北報導】2011.09.04

莊惠宜、馮小非、蔣慧仙、蕭名宏、楊偉林等五人,來自農業、媒體、網路、工藝等不同領域,十多年來默默關心台灣農業,直到半年多前聚在一起,想為台灣農業「做些什麼」,緊鑼密鼓籌備,首個關注台灣農業與食物的新聞平台「News&Market」(上下游新聞市集),終於在今天誕生,是台灣第一個串聯農業「上下游」的網路平台。

網站主編蔣慧仙說,「上下游」自聘一位專業的獨立記者進行調查報導,報導主流媒體、官員口中聽不到、看不見的農業真相。這個平台也開放大家來加入作者寫文章,「人人都可以來關心食物與農業,分享第一線的農業故事」。

但為了能讓平台確實鼓勵作者、幫助農友,蔣慧仙說,平台還設計了不少的創新功能,例如「按分享」、「給鼓勵」,類似臉書「按讚」概念,只要讀者將文章分享出去,就能讓作者累積點數,這些點數可以兌換農友提供的友善禮物,也幫助農友被更多人認識,形成一個互相支持的友善循環。

作者累積點數兌換的「禮物」,都是由農友提供。此外還自行開發產品,馮小非舉例,高雄桃源鄉梅山部落的紅肉李,因莫拉克斷路,導致李子熟透了卻賣不出去,他們和梅山農友契作,將以天然方式栽培的李子作成果乾、果醋,將產品取名為「回家李」,意為讓農人安心在家耕作、照顧山林,在市集上販售。

「我們賣的不是農特產品,而是幫助滯銷農產品的生產者解決燃眉之急」馮小非說,這個平台除了食物、耕作、農地保存等文章,更重要的是成立一個市集平台,讓生產者可以和消費者產生對話、建立互信,成為「上下游」的夥伴。

莊惠宜,是讓百年老茶廠重生並轉作有機茶的志工型創辦人。她認為,農產品滯銷的問題在於沒人吃,如果有人願意進行產品開發與加工,讓天然農產品可以被更多人購買、分享,農人就能繼續安心的照顧土地與作物。

莊惠宜說,上下游號召所有關心台灣農業的民眾,加入「共同辦報人」行列,大家一起來共同經營,支持台灣第一個以食物與農業為主的獨立新聞媒體,因為「農村是食物的上游,城市是匯聚資源的下游」,讓生活在都市叢林裡的民眾,也能用友善土地的方式扭轉台灣農業。

「News&Market」上下游新聞市集:www.newsmarket.com.tw



◆ 白米炸彈客:台灣農業少了「講述的人」

【聯合報╱記者湯雅雯/台北報導】2011.09.04

國內出現首個探討農業與食物問題的獨立媒體及市集平台,「白米炸彈客」楊儒門跟自然觀察作家劉克襄都樂見其成。楊儒門說,台灣農業目前缺乏「講述的人」;劉克襄則認為,台灣應該重視「食育」,從日常生活做起,在任何場域都能進行環境教育。

曾用激進手法讓社會關注農業問題的「白米炸彈客」楊儒門,這幾年褪下新聞光環後,在台北種菜、辦起農民市集,隱身在東區的農學市集辦得有聲有色,甚至進駐百貨公司,他也很樂見這樣的平台誕生。

楊儒門認為,在不同的時空背景下,幫助農業的方式也不同,當初他用激烈的手段是為了吸引社會關注農業問題;如今投入農業的年輕人越來越多,小農們用自然農法、有機方式種菜、種水果,都種得很好,但少的就是「講述的人」。

楊儒門說,這個平台將新聞與市集連結,藉由闡述每一個小農、每一種食物的故事,來幫助農友;農友再用自己生產的農產品當作「禮物」回饋,形成一個「人地共生」的良性循環,一樣能幫助台灣農業。

劉克襄指出,這個平台提供了很好的交流機會,裡頭有很多跟食物、吃有關的文章,他這幾年也關注起台灣的「食育」 (食物教育)議題,像是大學生吃的問題,他近期也將有文章刊登在平台上,相信透過文章潛移默化、逐漸累積大眾關注的力量,扭轉國人長期偏差的飲食習慣。

他認為,農業的問題其實可以跟日常生活做連結,從吃、食物來看農業問題,不一定要腳踩在濕地、農地上,才能進行環境教育;在永康街、超商,一樣可以學習,甚至在網路平台上,都是一個良好的學習場域。



◆ 大甲芋頭 有註冊商標了

【聯合報╱記者苗君平/大甲報導】2011.09.04

大甲農會昨舉行芋頭節活動,專家在芋頭評鑑中,認為芋頭外觀最好圓滾滾,不能有凹洞、腐爛,剖面的芋肉摸起要有「沙、沙」感覺,吃起來才鬆軟可口。

大甲芋聞名全台,栽種面積約300公頃,品質「鬆軟、香Q」也聞名遐邇,近年成為食品加工的最佳食材,芋仔冰、芋頭酥等都來自大甲芋頭。

農會總幹事吳政文表示,大甲芋頭有品質保證,為確保不被冒充,9月農會芋頭產銷班向經濟部取得團體註冊商標,綠色芋葉加上紫色的圓形芋頭,就是註冊商標。



◆ 韓蔘業現代化 晉級百億產業

中央社 2011.09.04

韓國百年高麗蔘產業從國營轉民營,自藥材轉向多元化生產,種植條件雖受限,但全球業績上看新台幣300億元。

生命遇到瓶頸,上帝總會開啟另一扇窗。韓國鄉間田埂邊可見像沙一樣的乾土,顯見土壤不像台灣農田肥沃,但是這塊北緯36到38度的土地上,卻成了本草綱目記載優質藥材人蔘的最佳產地。

現代研究發現,人蔘因富含具有抗衰老的成份而珍貴,而高麗蔘所含該種成份多達37種,遠高於韓國白蔘的22種、中國參(田七參)的15種、美國蔘(花旗蔘)的14種,以及日本蔘(竹節蔘)的8種,愈顯珍貴。

歷史上,韓國夾在中、日兩國間求生存,強烈的愛國民族性,引發韓國近年來積極發展各項產業,從3C到影視業,就連高麗蔘此一特有產業也不例外。高麗蔘已跨足藥品與民生用品兩大領域,且積極拓增產值中。

韓國正官庄股份有限公司考察歷史發現,古代曾有日本人欲以低價採購高麗蔘,當時即有韓商以具體行動抵制,將持有的高麗蔘全部燒毀也不賣;至此,高麗蔘的價格一直維持高價。

來到近代,高麗蔘產業從國營、壟斷事業,步向民營化。

成立於1899年的韓國宮內部內藏院蔘政課,為韓國人蔘公社前身,1908年制訂人蔘專賣法;1928年,台灣民眾耳熟的「正官庄」品牌標誌啟用。1940年以正官庄出口,1948年變更為韓國財政部專賣局、1952年升級為專賣廳、1987年成為韓國優良醫藥製品商,同年變更為韓國專賣公社,1988年取得醫藥品製造業及品目許可證。

到了1996年,廢止紅參專賣制度;1999年韓國人蔘公社成立,正式宣告民營化。

民營化的演進前後,此一韓國特有事業持續從藥品走向多元開發,以因應行銷全球市場的目標。

正官庄股份有限公司海外事業部本部長金泰植說,已開發出上千種產品,橫跨5大類產品,包含家庭用、粉(丸狀)、功能性製品、條狀(高麗蔘),以及禮盒。

隨著產品多元開發,在台灣、中國上海、美國及日本設子公司,也在新加坡設營業處,今年除稱霸南韓本國市場,也開始站穩亞洲市場,並前進全球市場中。

金泰植說,今年原定 1億美元的海外市場目標,已提早在8月達成,進度超前;其中,有用人蔘進補文化的中國占40%,台灣亦高達30%,其餘業績多來自其他亞洲市場。

高麗蔘在中國的銷售,已深入上海、重慶、北京、廈門、浙江及成都;台灣除傳統中藥店,百貨直營門市、康是美、家樂福與屈臣氏等也有售相關製品。

正官庄統計,全韓國經銷門市多達850店,連同已經稱霸的韓國市場,今年全年海內外市場產值可達10億美元,約達新台幣300億元。

正官庄公司設於大田的研發中心補充說,該公司每年投入250億韓元在研究與開發產品。正官庄公司扶余人蔘廠表示,獨家技術萃取製成的「紅蔘精」相關產品業績,已占全年業績1/4強。

正官庄台灣子公司南部支社長梁大烈並說,韓國民眾對於新開發的產品,從各式飲品到保養品,都很能接受,相信更容易吸收。

正官庄台灣子公司經理姜威則說,台灣人還是最愛用蔘條,「切片」是應台灣需求,獨家開發的產品;以台灣市場而論,歸為藥品的蔘條產品約占總產品項目的4成,但業績多達總業績的6成;反之,加工製品高居所有台灣產品項目的6成,卻占總業績4成。

台灣人偏愛蔘條,相信蔘條的藥效,甚至用於養護種犬。姜威舉例說,蔘條售價動輒新台幣萬元計,曾有老顧客說是為狗而買,一問得知是為幫種犬養生。

統整整個全球市場,金泰植說,不僅亞洲市場明年會持續成長,整體外銷市場已打入4大洲,約計40多國及地區,共籌設17個銷售代表處。

至於如何進軍非中醫文化市場?金泰植說,將以現代化保健、保養品等商品進軍。正官庄所出示的產品,連女性更年期、男性健身,甚至於巧克力、炎夏罐裝茶飲都有;正官庄野心勃勃備妥上千種產品,以投各種文化市場的喜好。

粱大烈說,如何打入各市場銷售管道、符合藥品與食品法規,是另一大拓銷海外市場的致勝關鍵。在台灣,已深入中藥店、藥妝店等連鎖店,還有開設直營店;其他海外市場一樣會循在地機制發展。金泰植說,明年海外市場業績要從今年的1億美元,倍增為2億美元。

fsj 提到...

農藥過度使用 隱藏糧荒危機

【記者龔俊榮/綜合報導】2011-09-06 旺報

糧荒將是全球資源爭奪戰的下一個目標,尤其是中國大陸面臨的缺糧課題更加嚴峻,為養活13億人口,付出代價十分慘重,消耗了全球35%的氮肥和70%水資源。表面上,糧食連續7年豐收,背後卻是用了2至3倍於歐美花費和農藥使用量,以及數倍於傳統種子的工業種子。專家警告,如果不力挽狂瀾,5年之後大陸農業問題會浮出檯面。

大陸不僅缺電,缺糧恐怕更是當局要面對更嚴肅的課題,根據中國化肥網報導,大陸高層包括總理溫家寶都不約而同展開農業調研行動,反映出對糧食供應的關注程度。

國際糧食政策研究所所長,也是糧食經濟學家的布勞恩指出,農業生產增長率大致維持在每年1.2%左右,但這增長率卻無法趕上人口增長和由此而來的對糧食需求增加。

中國農業大學資環學院課題研究組的資料顯示,過去8年,大陸糧食單位產量幾乎沒有顯著增長,但每畝化肥施用量卻增長近40%,每公斤化肥生產的糧食不足19公斤,且這一生產效率正在以每年1公斤的速度下降。化肥增長對糧食增產的貢獻率降低到10%左右。

中國化肥網指出,「糧食」在未來10年是大陸的重要國家戰略物資,在資本市場,它就是下一個石油。



◆ 新竹良品為名 農特產銷國際

【羅浚濱/竹縣報導】2011-09-06 中國時報

縣府繼新竹縣十大伴手禮後,再度整合各廠商製造的優良產品,將以「新竹良品」為名行銷國際,十四日前往大陸南京、蘇州參展,讓陸客了解竹縣多元特色農產加工、美食及手工藝品,十六日則至日本行銷。

縣府五日召開「新竹良品躍向國際」記者會,預告國際行銷計畫,各鄉鎮農會總幹事和議員們多出席力挺以「新竹良品」之名,布局全球。

縣長邱鏡淳指出,新竹縣農特產品豐富,除東方美人茶享譽國際外,還有很多優質產品有待開拓通路,除九月中旬到南京、蘇州及日本行銷外,十一月將在台北旅展和台北美食展,增加曝光度。

新竹良品行銷計畫除十大伴手禮、十三鄉鎮季節性農特產品及「少帥文創產業」外,更結合「必翔實業」、「十全美食」、「濟生製藥」、「璞玉擂茶」、「哈客愛擂茶」、「進吉食品街」及「勇盛醬園」等廠商製造的優良產品。

代表廠商發言的璞玉擂茶馬姓負責人說,業者生產的優質產品,以往單打獨鬥成效有限,縣府舉辦十大伴手禮選拔,到台北花博和大陸北京等處行銷後,讓不少業者受惠,產品已能舖貨到桃園機場和高速公路休息站,希望藉由此計畫進軍國際市場。



◆ 雲林在地好味道 蔬果汁、蜜醋蒜…

【聯合報╱記者陳信利/雲林報導】2011.09.06

2011年「雲林十大農特產品伴手禮」昨天頒獎,縣農業處長呂政璋表示,前3屆伴手禮市場反應熱烈,銷售長紅;今年第4屆產品,縣府將強力行銷,讓全台消費者都能品嘗雲林在地好滋味,是中秋節送禮或自嘗最佳選擇。

今年十大伴手禮是:東勢果菜生產合作社100%全果蔬果汁、可味企業意油未盡、樂陽國際流通公司黑松露雞肉酥禮盒、雲林縣農產加工運銷合作社陳年蜜醋蒜、千巧谷烘焙工坊崙背鮮奶酪、雲林農產物流中心頂級文旦禮盒-白露、小農家美濃蜜香瓜甜蜜好禮、瑞春醬油公司五虎醬、菓樂商行菓粒米、元長鄉農會頂級黑金剛花生禮盒。

呂政璋頒贈獎座,獲獎者是從入選的59件產品中,由評審以創意設計包裝、環保概念及在地特色產品等評選而出,縣議員沈銘恭、虎尾鎮長林文彬等人品嘗後都讚不絕口。

其中,100%全果蔬果汁是全果搾取,無添加糖、不含防腐劑,獲HACCP、ISO22000認證,胡蘿蔔原料通過國際歐盟GLOBALG.A.P認證;崙背鮮奶酪以優質乳牛生產的鮮奶,製成香醇濃郁的乳酪蛋糕與鮮奶酥等。

呂政璋表示,過去3屆十大伴手禮都引起熱烈迴響,打響雲林農特產「優質、美味、安全」名聲,大幅增加農漁民與加工業者收益,像是第1屆獲獎的口湖鄉台鑫烏魚子,業績因此成長6倍。



◆ 租休耕地 變身農夫 種出有機三代米


【陳權欣/竹縣報導】 2011-09-06 中國時報

原本經營運輸業的劉盛展夫妻,過了中年想做農夫,回到峨眉家鄉配合政府的小地主大佃農政策,一年只花十萬元左右租下五公頃休耕地,做鴨間稻有機經營,所生產有機三代米也打出知名度。

要經營五公頃稻田很辛苦,尤其是有機經營,為了除蟲,他們養了三百隻鴨,以鴨間稻方式耕種,這群鴨子還很會生蛋,夫妻為此學習鴨蛋加工做成茶葉蛋出售,創造一筆額外收入。

結束競爭激烈的運輸業之後,劉盛展、方依萍夫妻,有一陣子也很茫然,因緣際會知道政府小地主大佃農政策,夫妻回到峨眉湖光村家鄉向鄰里親戚租下土地,開始學習做農夫。

夫妻選擇台中秈十號之改良再來米做為稻種,這種稻米高纖低澱,膳食纖維比蓬萊米多三倍,第一年收成就大獲好評,增加夫妻倆的信心。

農場取名無負擔農場,由於是三代一起經營,把所生產的米稱為三代米,兒子還特別考進關西高中食品科,跟著父母一起耕種,名副其實是三代米。

夫妻倆很滿意目前的情況且心懷感恩,特地畫出二塊地提供附近峨眉國小畢業班的學生耕種,收成的一百八十公斤稻榖,全部包裝完好交由學校處理。另一塊地則提供社區老人家種菜,獲四鄰稱讚。

縣府農業處指出,新竹縣全縣有二千五百公頃稻田休耕,目前只有三百五十公頃轉為小地主大佃農方式再耕,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fsj 提到...

咖啡豆盛產 明年將跌價

【經濟日報╱編譯朱小明/綜合外電】2011.09.07

隨著咖啡豆的產量增加,分析師預測,過去一年漲價達50%的阿拉比卡咖啡豆價格將回落,明年第一季將降價13%至每磅2.50美元、第二季再降至2.20美元。

彭博資訊調查七位咖啡業分析師和交易商的結果顯示,全球最大咖啡產國巴西明年產量可能達到十年新高的378萬公噸(6,300萬袋),比今年大幅增產37%。

美國農業部資料顯示,巴西的阿拉比卡咖啡豆庫存去年降至50年來第三低,而全球第二大咖啡產國哥倫比亞也因雨量過多以致減產,造成來咖啡價格大漲。

但自去年6月以來,全球消費量最多的阿拉比卡咖啡豆產量增加了一倍,預料10月1日開始的本季將過剩。

瓜地馬拉全國咖啡協會會長韋蘭努瓦說:「咖啡農如果要賣咖啡豆,最好趁現在,預料目前的高價最多只能維持到明年3、4月。」但即使降至每磅2.20美元,仍為10年平均價1.15 美元約兩倍。

據總部設在倫敦的全球咖啡組織數據,2009至2010年全球咖啡豆出口量為9,340萬袋。經紀商Marex集團估計,巴西明年產量將達6,000萬至6,300萬袋,高出今年的4,600萬至4,800萬袋甚多。

出口量預料將增加200萬袋至2,900萬袋,哥倫比亞咖啡出口量則將由780萬袋增至850萬袋。

而中美洲產量將增加1%至1,340萬袋,寫下十年來最高紀錄,其中九成將出口。

目前的咖啡豆價格已比5月間達到的14年高點下挫7%,美國食品公司卡夫和J.M. Smucker已下調咖啡產品價格。全球最大咖啡連鎖店星巴克日前表示,本會計年度獲利將因咖啡豆漲價而每股減少21美分,但分析師預測,星巴克每股獲利仍將達到1.82美元,比前一年成長20%。

美國ICE期貨交易所的阿拉比卡咖啡豆價格上個月漲了20%,為去年6月以來最大漲幅,S&P GSCI指數的24檔期貨以咖啡上漲最多,該指數則下挫1.7%。



◆ 網室種蘆筍 「整年可採收」

【聯合報╱記者呂筱蟬/將軍報導】2011.09.07

「農民也要思考創新,為自己創造更多商機。」因蘆筍產量及價格穩定,台南將軍、西港及佳里一帶種植面積逐年增加。64歲農民謝國文不採露天種植,而是在網室內,不但減少病蟲害,還能控制產期,一年四季都能收成。

「這是一種試驗的心態,要用心去研究。」謝國文說,因為本身是花農,先加入農會花卉產銷班,之後加入蔬菜產銷班。他與台南農改場人員討論研究,利用網室種植2分地蘆筍,短短一年成功栽種整年都能收成的網室蘆筍。

謝國文說,一般露天蘆筍採收期在2至6月,網室蘆筍則不受氣候及季節限制,不但減少病蟲害,還可拉長產期,「到9月都還在採收,市面上量少自然賣得好。」謝國文每早以人工現採,趕在中午前新鮮配送到北部果菜市場。

將軍區農會推廣股長吳明成說,蘆筍產地價1公斤可賣100元以上,價格好農民種植面積增加,將軍區近兩年成長到50公頃種植面積。但因網室種植成本高,1分地至少要投資上百萬,很少人像謝國文一樣,「下重本」嘗試創新種植手法。

謝國文說,因為一整年都是採收期,噴灑農藥的管控成為最大困難,「要精準拿捏生長時機。」他說,網室種植的蘆筍因日曬少,纖維質較少也較白,但品質和露天種植不相上下,「農民辛苦揮汗,怎麼種都好吃」。



◆ 健康鳳梨酥、烤肉醬 做法PO上網

自由 2011.09.07

〔記者俞肇福/基隆報導〕再過幾天就是中秋節,坊間月餅、烤肉醬猛打廣告,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餐旅管理系推出紅麴土鳳梨酥、低鹽少油烤肉醬,並且公開做法供民眾參考;希望民眾能吃得健康又無負擔。

餐旅系主任周景堯說,中秋烤肉可以說是近幾年的全民運動,市售烤肉醬讓人看得眼花撩亂,不過他認為口味偏重,有些甚至太油太鹹;他研發利用天然食材、香料及水果等,代替烤肉醬,讓烤肉更美味也更健康。

周景堯說,這次針對豬肉、雞肉及海鮮研發烤肉醬DIY做法,分別做成乳香雞柳串燒、九層塔蒜香海鮮及鳳梨豬肋排;民眾也可以依個人口味喜好,斟酌變化運用。

曾獲得全國技能檢定烘焙組第一名、上週六參加好菇道比賽達人組獲得第一名郭品岑,這次研發紅麴土鳳梨酥;郭品岑說,紅麴是養生食材,但是濕的紅麴讓酥皮太濕,烤出來不夠酥口感較差,所以改用紅麴粉製成酥皮,與土鳳梨內餡結合,吃起來口感佳,值得一試。

周景堯說,所有的製作過程全部PO上網,有興趣的民眾可以上網(http://hotel.cku.edu.tw)參考;不過,周景堯提醒民眾再怎樣養生的食品,中秋節吃烤肉及鳳梨酥,最好應該考量自己的身體負荷,食用時適度適量為宜。

fsj 提到...

第一屆台北米食大賞 料理大競技

【陳秀玲/台北報導】2011-09-08 中國時報

第一屆「台北米食大賞」十日起至十八日在台北市花博公園爭艷館隆重登場,除了讓民眾了解超過三千年的台北稻米文化外,火拼氣息最濃的「米食料理競賽」在十三日展開,由五十組高手同場競技,還有一系列「限量報稻禮」,送給幸運民眾。

台北市長郝龍斌昨日指出,台北市與米的淵源很深,民國七十年兩塊帶有稻穗的「碳化米」糰,在芝山巖遺址出土,見證台北稻米文化超過三千年;且台北是蓬萊米的原鄉,九十多年前,磯永吉博士在陽明山竹子湖成功培育蓬萊米,現在全台廣為種植的粳米,多為當時台北蓬萊米的延續。他強調,健康飲食的起點就是多吃飯,因稻米的纖維質及蛋白質高且卡路里低。

台北市商業處主辦的「第一屆台北米食大賞」一連九天,現場有油飯、肉粽、米糕、米粉、燉飯、炒飯、米蛋糕、米冰淇淋、粥食、粿類等多元豐富的米食料理,以及全台各地限量優質好米,保證讓民眾嘗遍各種好味道。

「第一屆台北米食大賞」為吸引廣大民眾前來參觀,各縣市店家將天天輪番推出免費試吃、買一送一等限時限量活動,此外,更有一系列「限量報稻禮」天天送,包括「百年寶寶報稻日」、甜蜜蜜的「新婚夫妻日」、健康敬老的「銀髮樂活日」及憑學生證換紀念品的「熱血青年日」等。詳情請洽http://www.2011tprice.com。



◆ 走私動物禁藥 10公噸已流入全國

純原料稀釋販售 影響難估算

自由 2011.09.08

〔記者鮑建信、曹明正、蔡清華、顏宏駿、何玉華、郭顏慧、阮怡瑜、鍾麗華/綜合報導〕新北市英化公司涉嫌自中國走私瘦肉精和致癌的硝基?喃等禁藥純原料,檢調查扣近四公噸,並初估兩年多來已賣出近十公噸給全國的農漁民。

農委會防檢局副局長黃國青表示,這是查獲走私及販賣非法動物用藥品最大量的一次。

今年一月間,高雄關稅局關員在六十六號碼頭檢驗貨櫃,查獲自中國走私進口氯黴素七百五十公斤,申報人為人頭,於是報請高雄地檢署指揮調查局航業處高雄調查站追查。

檢調說,新北市館前東路英化公司負責人胡新堂,自九十八年一月起,前往中國採購瘦肉精和致癌的硝基?喃後,由同夥進南貨運經理郭振文涉嫌以「氧化鎂」金屬染料名義報關進口,並透過屏東樺茂動物藥業公司、彰化北斗鎮家家藥局等中、下游,銷售全台。

前天上午,雄檢見時機成熟,指揮搜索英化公司和倉庫、家家藥局、屏東樺茂公司等七處,查扣一千四百六十三公斤硝基?喃、二百九十一公斤瘦肉精、磺胺劑等,及大批帳冊、客戶資料,連同先前扣案的氯黴素,高達三千八百卅公斤。

檢方傳喚英化負責人胡新堂、家家負責人兼藥劑師葉石虎、郭振文、樺茂公司負責人黃英樺等人,訊後聲請羈押獲准。據悉,胡等人均否認犯行。檢方指出,英化公司每三個月走私進口瘦肉精、氯黴素、硝基?喃等一公噸,研判近十公噸禁藥已流入市面。

航業處高雄調查站偵查員表示,這些禁藥都是動物用的抗生素,且是純原料,分裝時平均須以水稀釋一千六百倍,稀釋後每公斤平均五百元販售概算,所得粗估就有三十二億元。高雄農業局副局長柯尚余則說,可以稀釋成幾倍,要視使用者要用濃度而定。

新北市衛生局副局長林金富說,目前沒有接獲檢調訊息,新北市農業局也表示,轄內飼料廠、養豬場都沒有抽驗到有瘦肉精。記者走訪英化公司所在地,敲門無人回應,附近居民說,屋主相當神秘,門總是打開一下就隨即關上,印象中常有貨運公司車輛前去收取物品。

家家藥局︰葉石虎是病患 非負責人

另據記者訪查,葉石虎應非家家藥局負責人,只是到家家拿藥的病患。葉太太表示,先生患有高血壓,每個月都會拿處方箋到員林鎮家家藥局拿藥,但先生確實經營家畜用藥買賣,都是合法經營。家家員工表示,負責人姓程,葉石虎只是患者,希望檢方不要張冠李戴,影響商譽。

防檢局統計,近四年抽驗養豬場使用瘦肉精情形,合格率為九十七到九十九%。



◆ 無農藥田園 讓孩子放心玩土

自由 2011.09.08

〔記者顏宏駿/溪州報導〕彰化縣溪州鄉青年菜農陳蒼鄢,經常帶小孩下田,有感於農藥對小孩的傷害,全力投入無農藥栽種,以益菌強化植株,現在他可以放心讓小孩在田間玩耍,也成為許多農友請益的對象。

走進陳蒼鄢的網室栽培園,入口擺放著一台電冰箱,打開冰箱門,裡面盡是須低溫保鮮的益菌包,包括木霉菌、枯草菌、酵母菌還有綜合益菌,琳瑯滿目的菌種都是陳蒼鄢防治病蟲害的「秘密武器」。

白鐵技工出身的陳蒼鄢,原是農業門外漢,兩年前投入蔬菜栽種,立即遇到各種病蟲害,求助的第一步先找農藥行,雖然效果明顯,但他認為四名子女跟前跟後,農藥毒素難免對小孩健康有害,於是他展開「無毒栽培法」的鑽研與實踐。

台中區農改場的農業博士是他請益的對象,他也加入溪州鄉第二十蔬菜產銷班,跟著一群志同道合的青年農夫一起在田間試驗,他發現,消除病蟲害農藥不是唯一的解決方案,即使廚房的沙拉脫都能拿來殺蟲。

他說,利用無化學成分的無患子沙拉脫,經稀釋後噴灑在葉面,就能形成一道「保護膜」,這招對付病蟲銀葉粉蝨尤其有效。

陳蒼鄢投入最深的要屬「益菌防治」,兩年來,小黃瓜共栽種八期,他在幼苗期就於植株根部培養益菌,隨著植株生長,不定時投入其他菌種,並做好田間記錄,由於植株強健,他的採收期總是比別人更長,而他最自豪的是,農藥使用率減少大半,小孩可以盡情在田園奔跑,在小黃瓜成熟期,更可以隨摘隨吃。

陳蒼鄢鼓勵農友一起來實踐無毒栽培法,他也樂意跟有興趣的農友分享心得,歡迎農友打電話直接詢問相關資訊,電話:0933561757。

fsj 提到...

小麥的消失與重生

【黃奕瀠/調查採訪】2011-09-11 中國時報

「小麥每年進口量約有一二○萬噸,已經大於台灣稻米生產量。我們應該要承認有雙主食的存在。」喜願麵包創辦人施明煌深刻感受過度依賴進口原物料的危險,因而從一個「做麵包」的人轉成為一個「農業社會運動者」。他和超過四十位農友契作,鼓勵本土麥作,今年甚至創造了第一個台灣本土小麥麵粉品牌。許多農民受到他的影響,紛紛加入種植小麥雜糧的行列,「一定要把小麥種回來」。

因歷史環境棄種 最大麥田在台中

二○○七年,小麥、玉米、黃豆等食品加工和畜產飼料的漲幅前所未見,這對烘培業來說,是很大的打擊。當烘培業紛紛提高售價時,喜願麵包創辦人施明煌反其道而行,思索對抗的方法:「能不能使用本土小麥呢?」經過介紹,他找上了前大雅鄉員林村村長張文炎契作一公頃,並記錄小麥從播種到加工所有製程,公開上網。

台灣西部原是小麥生產地,因歷史環境和政策改變,農民紛紛棄種,目前只剩台中大雅擁有台灣本島最大面積的麥田,約有七十公頃。當地農民張文炎退伍後才開始種麥,如同其他麥農,他也以間作方式進行,在二期稻作後播種。稻子都還沒收割,便可直接灑種,讓麥種落地直接生長,因此在他眼裡種麥省工省成本,利潤也高。自詡為「專業農夫」的他談起麥子便滿腹心得,還嘗試種蕎麥、燕麥、大麥等不同麥種,「全世界麥種這麼多,既然要種麥,我就想要拓展多元麥作的可能性」」

張文炎試不同麥種 拓展多元麥作

相對於張文炎以農夫身分給自己挑戰,施明煌則到處拜訪農友,鼓勵他們種小麥。因為「什麼都兼」,所以自稱「總兼」的施明煌原為彰化一家外銷工廠副總經理,因答應保育院創辦人瑪喜樂協助院童就業,一頭栽進麵包世界。當麵包原料出現困難時,他捲袖子扮起「農委會」角色,不但招集農友開會、學習,甚至洽談種源、契作,還同時當起「農會」,以優渥價格收購農友種植的小麥,讓他們知道辛苦耕作的農產品並非無處可去。他的目標是,農地多元應用及在地農糧自給。

台灣小麥幾乎百分之百由國外進口,而大雅鄉的小麥也和金門酒廠契作,專門用來製作高粱酒,用於民生食品比例幾乎為零。今年初,糧食危機議題逼迫行政院長吳敦義責成農委會成立召開「跨部會糧食安全小組」,宣示將「糧食安全」提升至國安層級。政府只將重心放在「提振國產米食消費」,並改善糧食消費結構。但在施明煌看來,政府只是不願面對麥食增加的事實,且漠視農業多元種植而已,「他們迴避本土小麥種植。」

施明煌與農友契作 「大麵神」上市

為了讓本土小麥這項在地農產無法被取代,施明煌投入廿噸左右的契作小麥製成「本土全麥麵條」,以「新鮮麵條」的概念來吸引消費者。「因為麵條是最貼近常民的食物,料理方便而且沒有保存壓力。」施明煌也坦言,這可緩解契作小麥在首波收成期的儲運壓力。

這個麵條製作計畫稱為「大麵神」,取台語「厚臉皮」的諧音,施明煌說,這是要更大膽向台灣社會推薦本土小麥自產的宣示。「大麵神」也在今年正式推出上市。

施明煌自嘲厚臉皮,有種土匪性格,他會大聲地說出自己狂妄的計畫,積極讓它實現,「我想做的事一定會說出來,因為如果只有自己知道,願望會消失。」而今年,「施總兼」誇口要讓小麥契作面積與產量達到這五年台灣進口小麥平均值的「萬分之一」,也就是一二○噸,為了顯示他的決心,他訂做一二○噸收成小麥標準包裝,誓言完成「萬分之一」的努力。

農業社會運動者 倡在地農糧自給

「要解決自己的問題前,得先解決別人的問題。」一開始施總兼只想要解決麵包製作原料和成本的問題,因而給自己五年的時間解決「原料生產」的問題,並找結盟的夥伴,不料,去年農糧危機加速進程,提早進入「推廣期」。自認為正在做農業中的社會運動的他表示,若要等到脫離「運動期」,「就是當不只有你一個人在搞的時候」。



◆ 昔 農家種麥用途多元 釀酒、補充糧食...寶島飄麥香

【黃奕瀠/專訪】2011-09-11 中國時報

許多人不知道,台灣西部沿海,曾種有約兩萬五千多公頃的小麥,因歷史因素和社會變遷,而慢慢消失在台灣土地上。到一九九九年左右,農委會編訂的《農業統計年報》已經完全找不到任何小麥資料。

不過,仍有不少人生命中帶著麥香的記憶。現年五十三歲的農民張文炎便回憶,過去因糧食不足,農民都會在冬天種地瓜等雜糧來吃,小麥也是其中之一,地方上甚至有小型的麵粉工廠可磨麵粉。「麵粉粿」就是大雅人熟悉的美食。

「以前沒零食可吃,我們便拔下一粒小麥放嘴巴裡嚼。小麥高筋,咬在嘴裡就像吃口香糖一樣。」張文炎說,小麥的多用途不只如此,麥收割後,麥桿剁一剁可以作飼料餵牛,麥桿根還可當中藥材之用。當然別說「鬥麥獸」是小時候最容易取得的「童玩」,麥田對農家來說是多用途的。因此,儘管許多農民旱季休耕,但抱持著對麥的情感,張文炎仍不想休息,繼續耕作。

趙勝傑也有類似的回憶。由於阿嬤是勤儉的客家人,他從小便陪同阿嬤去拾穗,麥穗帶回家可以爆米香,作麵粉粿等美食。

為了推銷本土小麥而到處收集資料的施明煌表示,過去台灣人種小麥無非是要補足糧食不足,小麥收割後可以和米混著吃,或者加水煎一煎煮著吃。除此之外,麥是很重要的飼料來源,如彰化麥厝種麥多半是為了「給牛吃」:「在農業社會,牛的功能不輸一個男丁,冬天種食物餵飽牠也很重要。」

日治時代,為了釀酒,殖民政府也鼓勵農民多種麥,埔里酒廠便以小麥釀的紹興酒最受日本女人歡迎,「一直到戰後,台灣還是繼續將酒外銷到日本去。」施明煌表示,很多地方種小麥都有自己的目的,不只為了吃。



◆ 今 藝術家推廣麥文化 結合文創觀光 打造小麥之鄉

【黃奕瀠/專訪】2011-09-11 中國時報

這些年,大雅小麥文化節成為受歡迎的地方文創活動,連擁有兩千公頃麥田的金門都取經效法。金門縣政府邀請趙家窯主人趙勝傑擔任顧問,在今年也舉辦石蚵小麥文化季,展現金門的地方文化特色。

「消費者多半以價格論定民生消費品。」趙勝傑是大雅麥文化的推手,他以文化包裝為構想,強化小麥的經濟價值,讓它成為一種包含食衣住行觀光文化的生活,「而不只是吃的小麥」。

作為陶藝家,為了讓作品和鶯歌陶瓷藝術產生區別,趙勝傑考量添加的在地特色,自然是小麥。他以麥桿灰燼為釉料,大肚山的紅土作胚,並在完成品上刻出一個麥桿。趙家窯瓷器因而充滿獨特的在地特色。他甚至讓來參觀的學生和觀光客體驗「窯烤麵包」─利用當地小麥磨成的麵粉揉成麵團,再送入燒陶後殘留餘溫的窯爐中,這都是獨有的在地文化體驗。

當地文化工作者,也有將大雅打造為小麥之鄉的計畫。八年前,大雅小麥文化節誕生,透過媒體和網路行銷,越來越多台灣人知道,原來金黃麥浪不必外求,台灣就有。

隨著小麥文化節一年又一年舉辦,趙勝傑也拉進了一家又一家的店家參與,不論是小麥特色餐、麥桿娃娃或是麥桿毛筆…,都是和小麥相關的文化延伸品。麥田邊,孩子們開心玩著的鬥麥獸和麥草劍,就是直接拿起麥桿和麥草就能利用的簡單童玩;加上為了趕走貪食的鳥兒而作的鯉魚旗和陶鈴,都受到旅客歡迎。藉著小麥的附加價值延伸,打造出一個小麥生活文化圈,是趙勝傑這幾年的目標重心,「人們只要來大雅走一圈,就能到這些點去感受到小麥的文化價值。」

趙勝傑表示,他所做的無非是轉化農民思維,將農業百年文化塑造成品牌。而小麥文化節成功,不僅獲得公部門肯定,連企業也有心善用本土小麥,例如永豐餘紙廠便試著收購大雅小麥桿來造紙,「企業在研發以麥桿造紙,來減低樹木砍伐,而小麥的剩餘價值也能被充分利用。」趙勝傑強調,儘管如此,大雅小麥產量仍不敷所需,因而大部分仍是收購自大陸。

不過,即使酒廠、食品企業都有心使用本土麥作,但由於目前的麥作種植面積太少,產量不多,而且也缺乏收購對口,只能放棄。趙勝傑無奈表示,「很多事其實需要政府一起協助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