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8-03

「後金融危機」與「後後冷戰時代」

◆ 「後金融危機」與「後後冷戰時代」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6500123.shtml

【經濟日報╱社論】2011.08.02

──美債危機在美國國運上的標誌意義

美國總統歐巴馬宣布,國會共和、民主兩黨已就提高債務上限達成協議,可望在美東時間8月2日的大限前完成必要程序,以避免美國出現史上首次違約。數月來籠罩美國的債務和不確定感烏雲雖暫時散去,但美債上限危機反映的不只是傳統上有關大政府抑或小政府的路線之爭,也非僅是兩黨的權力之爭;在更大程度上,它折射了「後金融危機時代」下美國國勢在全球權力板塊位移中的衰微之兆。

美國在1945年二戰之後逐漸取代英國成了全球市場經濟陣營的共主。從1900到1950年約半個世紀,英國先後把製造業王國、最大債權國及英鎊作為國際貨幣的三個象徵霸主地位的權杖,一個一個地交出,一個一個地交給了美國。美國成了全球市場經濟新霸主之後,繼續以其體制的優越性,在冷戰時期與另一體制的霸主蘇俄進行兩極對抗。1991年,蘇聯解體,冷戰結束,「後冷戰時代」開啟。當時,日裔美籍政治學者福山出版巨著《歷史的終結》宣稱,長達將近一個世紀的人類探索最佳體制的歷程或歷史告一段落了,答案已經揭曉,那就是以美國為代表的民主政治及市場經濟體制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從1990年代開始到20世紀末的這十年,也即是後冷戰的初期,天下確實有萬流歸宗的氣勢。從柏林圍牆到「蘇東波」到中國大陸的體制改革,美國作為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龍頭,的確獨領風騷,睥睨群雄。美國的國勢臻於顛峰,如日中天。

但《易經》卦爻的邏輯是,到了「飛龍在天」之後,必須要懂得持盈保泰,否則很快就會「亢龍有悔」。如今看來,2001年很可能就是美國國勢從「飛龍在天」到「亢龍有悔」的轉折點了。那年美國遭到911恐怖襲擊,布希總統迅即反擊,發動阿富汗戰爭;2003年同樣以反恐為由發動了聯合國並未同意的伊拉克戰爭。這些戰爭,尤其是後者,不僅讓美國元氣大傷,在相當程度上也讓美國蒙上了霸權主義的形象。

2008年世紀金融海嘯爆發,重創全球金融與經濟,禍首卻是美國長久以來寅吃卯糧的過度消費、華爾街金融資本家的貪婪,及美國政府對金融紀律的疏於監管;美式資本主義的弊端自此暴露於天下。更讓國際社會不滿的是,美國為了拯救自己的經濟,竟以全球為壑,一再採取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美式資本主義因此成了帝國資本主義。但即使如此,所有一切作為似乎都不足以扭轉美國的財政危機。美國兩黨雖然在大限前各讓一步,達成分兩階段將債務上限提高至2.2兆元,可支持聯邦政府的借款到2013年,但於美國國勢大局及美元的長期走衰已無太大補益。

正因如此,1991年開始的「後冷戰」迄今雖正好20年,從全球權力板塊的消長而言,卻有必要區分為兩個階段。從1991到2000年,是「後冷戰」;從2001年到現在,是「後後冷戰」。後冷戰與後後冷戰雖均為十年,但從美國國勢走向與全球權力結構的變化來看,卻存在著明顯的不同。

2001年,美國「飛龍在天」到達顛峰,股市市值占全球一半;包括美國在內的G7,股市市值占全球79%,而中國大陸占1.9%,加上台灣與香港,大中華市值也只有4.5%。2011年,美國股市市值劇減為30%,G7也劇減為56%,大中華則已上升為14%了。

從現在看來,2008年爆發的金融海嘯包括了兩個部分或上下兩集。上集的主角是金融機構;續集的主角則是各國政府,尤其是美國政府了。從1941年開始,標普給美國國債AAA評級迄今70年,如果其債信用評級果真被下調,這將是一個歷史時刻。

1900年,英國從「飛龍在天」步上「亢龍有悔」;100年後的2000年,同樣的事會發生在美國身上嗎?

※ 相關報導:

* 10個跡象 衰退潮又來了?
http://udn.com/NEWS/WORLD/WORS1/6500216.shtml
很多美國人懷疑金融海嘯從未退潮,經濟學家從十個跡象判斷,二度衰退已經展開,儘管不像前一波嚴重,卻可能延續好幾季。



◆ 社論-「弱領導」的時代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3/122011080200103.html

【本報訊】2011-08-02 工商時報

全世界正在進入一個「弱領導」的時代,歐洲的倒債風暴、美國的破產危機、大陸的溫州動車慘案,都因為領導人「怯戰」導致風暴不斷擴大。從明年開始,各主要國家都將陸續舉行大選,不斷升高的社會與經濟動亂,以及聲浪越來越大的極端主張,在在顯示內外環境日益惡劣,執政的領導卻越來越弱,成為社會與經濟動亂最大的變數。

美國參眾兩院在最後一刻達成折衷協議,躲掉了一場原本早就該避免的金融風暴。但是整個過程歹戲拖棚,全球第一大強權被當成病入膏肓的病人,不斷被媒體戲謔、質疑,把美國與希臘、愛爾蘭這些破產小國相提並論。整個過程不只讓美國納稅人失望,更讓「嘲笑美國」成為全世界媒體報導的共同主軸,連歐巴馬總統都承認這是一場「由華盛頓造成的國家危機」,希望儘快讓這場烏雲趕快散去。

被媒體形容為歹戲拖棚的肥皂劇,原本應該在七月中旬就該落幕了,但是美國的兩位主角,現任總統歐巴馬,以及共和黨籍的眾議院議長貝納,都沒有在關鍵時刻展現強勢領導的決心,都想藉著讓政治對手出錯出糗,來贏得負面選票。歐巴馬與貝納的談判不歡而散,貝納回到眾議院提出的議案,卻連黨內的共識都無法凝聚,更遭到黨內極右派的茶黨議員要脅,被迫拖延表決時程。提高舉債上限的決策拖延了兩個禮拜,全球的媒體卻是每分每秒質疑美國破產,「美國破產」從完全不可想像,到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全球共識的形成,拐點就在這關鍵的兩個禮拜。

美國聯邦政府在過去50年間,曾經70幾次調高舉債上限,即使從1993年起算,調高舉債上限的次數也高達16次,卻從未像這次這樣拿「國家破產」來做政黨與個人的政治豪賭。歐巴馬總統對人民演說雖然有力,但是在與共和黨的談判過程卻不提出強有力的解決方案,把責任推給顯然無法過半的參議院與眾議院。總統退居第二線,而共和黨敗事有餘,卻成事不足,內部的領導形同散沙,這次美國政府被人看破手腳,不止累積百年穩如泰山的債信已經動搖,連帝國的威信都付諸東流。

不過,歐巴馬並不孤獨,上個月差點搞到歐元解體的希臘破產危機,也是歐洲政治領袖不斷閃躲所造成。希臘的債務危機雖然戲劇化,但是規模只有歐豬五國加總的十分之一,如果把歐洲當成聯邦來比擬,希臘之於歐盟猶如美國威斯康辛州的規模,以歐盟17國的實力,及早防範並不困難。但是,德國總理梅克爾不願意挺身成為歐盟領袖,各種考量包括德國不願意重蹈二次戰前希特勒的覆轍、德國不能拿納稅人的稅金來救希臘、德國內部反對黨的聲浪必須顧慮,全都是德國內政的理由。

梅克爾不願掌握歷史給予的領導歐洲的機會,面臨二次戰後以來最嚴重金融危機的歐洲,梅克爾幾乎不曾站到第一線來提出對歐盟未來的主張,任由歐元一次又一次面臨崩解危機,才拉著法國與其他歐盟國家領袖的手,以防禦的方式來度過危機。

還有,十天前意外的溫州動車追尾,也意外暴露了大陸領導力量鬆動的跡象。不斷出事的鐵道部引起全民公憤,身為國家宣傳機器的媒體成了反政府的大本營,直到事件爆發7天之後才由共產黨中央中宣部發布命令,收緊媒體報導尺度,卻引來更大的反彈。事故期間,中央領導只有總理溫家寶到現場舉行了一場記者會,強勢領導的黨中央,在這個特大事件的孱弱表現令人訝異。

今年最先爆發災難的日本,此時倒成了先進國家的先行指標。日本早已陷入「弱領導」多年,菅直人在311大海嘯的表現更是令人搖頭不已,導致日本政治領導力不斷衰退的病灶,包括經濟成長近乎停滯、政府負債破表、零利率多年仍然無法起色、地產泡沫破滅後再也無法翻身,這些病灶,不論歐洲、美國甚至中國都已經相繼顯現。

明年三月開始西班牙舉行國會大選,美國在明年11月總統選舉,中國也在明年11月召開十八大會議,換屆選出新領導;另外,德國與義大利都在2013年五月改選。面臨低迷的經濟、高居不下的失業率,以及日益高漲的民粹勢力,孱弱的政治領袖們到底有沒有能力化解不斷爆發的危機,著實令人擔憂。

※ 相關報導:

* 南方朔觀點-政企兩界 為什麼一代不如一代?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1/112011080200521.html

當一個體制不論大小,有許多人都自認是「圈內人」而非「圈外人」,這個體制就會像是個有機體般的運作,整個體制由於層級分工而形成的必然死角,就會隨時都有人去填滿。用今天的話來說,那就是上面的不敢也不會馬虎,下面也每個螺絲都拴得很緊。

國家資本主義與帝國資本主義
歐元區的赤壁之戰

21 則留言:

fsj 提到...

歐巴馬簽了 美即獲4千億美元舉債額度

【聯合晚報╱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2011.08.03

美國參、眾兩院通過的舉債上限與赤字刪減法案今天送交歐巴馬總統簽署生效,財政部立即獲得4000億美元的舉債額度,使美國國債不致發生有史以來第一次違約。

在民主跟共和兩黨達成舉債與減赤共識後,國會眾議院於1 日傍晚以269票對161票率先通過法案。參議院則於債限2日午夜屆滿之前不到12小時,才在下午以74票贊成、26票反對通過。

歐巴馬敦促國會推動經濟成長

美國債信危機暫解,歐巴馬在白宮表示,國會批准提高美國債務上限和削減赤字法案,只是美國邁向重歸「量入為出」財政的第一步。他敦促國會迅速採取必要措施,推動經濟成長,創造就業,提高消費者信心。

歐巴馬趁機砲轟反對債限法案的共和黨議員說:「選民或許希望見到相互制衡的行政與立法部門,但決不會願意看到失能的政府。」

歐巴馬再為增加富人稅賦請命

他並再度為增加富人稅賦請命說,在政府削減赤字的同時,一些富裕的美國民眾應該做出必要的犧牲。他強調,平衡預算,不能把重擔加在受經濟衰退影響最大的民眾身上。歐巴馬敦促國會在9月復會後,應該修補法案不足之處,包括社會福利和稅務改革。

參院民主黨領袖瑞德表示:「今天我們確保了美國有能力支付帳單,現在要確保美國人也有能力支付他們的帳單。」

數月來有關提高債務上限的爭議讓華府陷入例來最激烈的政爭,財政部長蓋納表示,他不知道激烈的債限惡鬥是否會影響美國的債信評級,但相信一定會破壞全球對美國的信心,各界對國會的表現也會打分數。

美國國債的舉債額度14.3兆美元於2日午夜用罄,在法案生效後,國債舉債額度將增加2.1兆美元,同時聯邦支出必須在未來10年刪減約2.5兆美元。

雖然美國債限危機解除,但專家多認為,這只是把美國的債務危機拖後引爆,並未根本解決高赤字問題。到2013年初,美國恐怕將再次面臨提高債務上限問題。

※ 相關報導:

* 美債搞定?赤字繼續往上加
http://udn.com/NEWS/WORLD/WORS1/6503167.shtml

這項協議規定,未來十年至少削減2兆1000億美元開支,但這在今後十年出現的近7兆美元赤字中,只是杯水車薪,尤其是布希政府時期的減稅政策在2013年到期後如果繼續延長,赤字還會增多數兆美元。



◆ 支出不振 美再陷衰退機率高漲

中央社 2011.08.03

美國評定經濟衰退週期的9人小組,其中有5人認為,由於消費者縮減支出,加上政府削砍開支,美國經濟再陷衰退的機率日益升高。

美國商業循環評定委員會(Busines Cycle DatingCommittee, BCDC)成員之一、哈佛大學經濟教授費德斯坦(Martin Feldstein)接受彭博電視節目「Surveillance Midday」主持人祁恩(Tom Keene)專訪指出:「美國經濟處在平衡邊緣。美國經濟再陷衰退機率目前達五成。美國經濟欲振乏力。」BCDC隸屬美國美國全國經濟研究所(NBER)轄下。

BDCD主席、史丹佛大學經濟家霍爾(Robert Hall)指出,今年上半年成長減速幅度超過預期,美國身為全球首大經濟體的風險大增。

美國商務部7月29日發布數據指出,美國第2季國內生產毛額 (GDP)成長年率達1.3%,其增速不如先前預期,而第1季GDP增速則下修至0.4%。

霍爾受訪時指出:「成長放緩的情況愈趨明顯,經濟就愈易遭受不利衝擊而墜入衰退深淵。」

霍爾表示,BCDC並未預測景氣衰退的機率,但個別成員可自行作出預測。BCDC在歷經逾一年的研究才於去年9月判定,美國這波1930年來以來最嚴重景氣低迷於2009年6月劃下句點。

美國商務部上週指出,2007年第4季至2009年第2季之間,美國GDP萎縮5.1%,衰退幅度高於先前公布的4.1%。二戰後次差的經濟表現是在1957-58年之間萎縮3.7%。

美國商務部日昨公布,6月消費支出意外滑降,是近2年來首見,儲蓄率則攀升。

※ 相關報導:

* 美個人支出衰退…熊市來了
http://udn.com/NEWS/WORLD/WOR2/6502424.shtml

有「末日博士」之稱的經濟學家麥嘉華(Marc Faber)接受CNBC訪問時表示:「熊市已經來臨。如果你把股票拿來和債券與現金比較,我不認為股票表現會多好。」

* 南歐債市 又告急
http://udn.com/NEWS/WORLD/WOR2/6502428.shtml

美歐經濟可能二次衰退的疑慮使南歐債市再陷混亂,義大利和西班牙10年公債與德國公債的利差2日創歐元問市來新高,擔保義、西兩國主權債券的成本也創新高,促使義大利當局召開緊急會議,西班牙總理也因市場動盪而延遲休假。

* 美股狂挫、歐股破盤 亞股慘烈
http://udn.com/NEWS/WORLD/WOR2/6503251.shtml

美國債信僵局解凍顯示未能為美股帶來利多,由於參議院通過的提高債務上限方案仍然有許多不確定性因素,導致市場信心不足,再加上美國商務部宣布6月消費者開支月減0.2%、是2009年9月以來首次下挫,且若加計通膨因素,6月消費者開支等於形同停滯,嚴重影響經濟復甦。



◆ 窮到沒飯吃 美出現帳棚貧民窟

【尹德瀚/綜合報導】2011-08-03 中國時報

美國是全球首屈一指的經濟強權,紐約更是世界上最奢侈的都市之一,但就在離市中心曼哈頓約一小時車程的地方,卻存在一個破破爛爛的「帳棚城」(tent city),這裡的住民超過五十人,他們處於社會的最底層,每天為活下去而掙扎。

「帳棚城」位在新澤西州海洋郡湖林鎮(Lakewood)的一座樹林裡,佔地約兩英畝,放眼望去都是破爛帳棚,用油氈布、塑膠布和回收木材搭建而成,這裡沒有水電等公共設施,只有一個公用的汽油發電機,大家靠它來燒水洗澡和提供電力,至於三餐則多半靠附近的餐廳施捨。

五十歲的史提夫.布瑞漢是眾人推舉的「城主」,他是牧師出身,但後來放棄神職,來到此地為貧民服務。帳棚城採行民主制度,所有事務和誡律經大家同意後實施,例如分攤清潔工作,不得吵架打架,晚上十點以後不得吵鬧。

這裡的居民有墨西哥裔、非洲裔、波蘭裔和純種白人,他們的共通點是長期失業,也沒有資格領取失業救濟金,如果沒有帳棚城提供棲身之地,這群人只有流落街頭當遊民,但在這裡,他們找到一絲希望。

然而現在連帳棚城本身也難保,海洋郡當局要求住民遷離並拆除房屋,幸好一位律師免費替他們出面交涉,要求郡政府在拆遷之前先成立一個專案收容中心,目前此案進入法律訴訟程序,官司已經一路打到新澤西州最高法院。



◆ 不繳稅是怎麼回事?

【聯合報╱黑白集】2011.08.03

媒體報導名醫丁民峰欠稅四千多萬,不但多年來未繳所得稅,一度連汽車牌照稅、燃料稅都不繳。現在行政執行署要對他發「禁奢令」,不准他出入奢華。

這件事讓很多人看不懂。每年五月,全國數百萬家戶把報稅當成年度大事,有些人甚至要事前盤算著存錢,以備繳稅之用。老百姓這樣戒慎恐懼於繳稅大事,就算未必全出於「好國民」的榮譽感,至少也擔心著若未能如實報稅的罰款和其他後遺症。

現在看來,難道大家都是傻瓜?原來欠稅可以一年拖過一年?不繳稅的後果,只不過是「禁奢」而已?這未免太「好康」了吧!

七月初財政部曾公布欠稅大戶,並傳出行政院擬加速修訂稅捐稽徵法,延長追討欠稅期限,否則明年三月將有近一千兩百億元的欠稅案一筆勾消。當時輿論譁然,很多民眾也才明瞭,原來欠稅的人和錢累積到那麼多,政府始終追討不到,甚至可能「到期免繳」。如今再公布欠稅大戶的資料,民眾再一次「學」到,原來欠稅真的可能就這麼賴下去,欠稅大戶照常食衣住行,只不過行為奢侈的話,要小心被人檢舉就是了。

不繳稅是怎麼回事?從商界聞人到名醫,欠稅欠到千萬、上億的「能耐」,看來還真是有錢人的「特權」!而政府處理這些欠稅案又是怎麼回事?對賣小吃、賣飲料的商家,可以有人力派往站崗查發票;對於欠了千萬上億的大戶,只能不准他上酒家、買股票,而且通常還要等人檢舉?果真債多不愁,原來是官府放任出來的。

※ 相關報導:

* 高鐵第一貪張曙光 海角有28億美元
http://money.chinatimes.com/news/news-content.aspx?id=20110803000876&cid=5080077

高鐵高達2兆人民幣的財務黑洞,引來各界撻伐。日前大陸中央電視台在官方微博發布一則半年前「舊聞」,指有大陸「高鐵第一人」之稱的張曙光,其海外存款達到28億美元的消息,引來英國媒體關切,更指央視此舉似乎間接證實這則半年前坊間盛傳的舊聞。

fsj 提到...

美國的債務,全球的麻煩

【聯合報╱社論】2011.08.04

美國總統歐巴馬在國債上限屆期的十個小時前簽署了法案,讓美國暫時避開了無錢償債的違約之禍,但無論是從市場反應或協議本質來看,美債上限的提高不是故事的結尾,而是新一輪經濟政策論辯的開始,不確定性恐將長期化。

一九七一年美國財長康納利的名言:「美元,我們的貨幣,你們的問題!」犀利地道出了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四十年後的今天,一場調整美國國債上限的政治協商,揭開了「美國的債務,全球的麻煩」這齣新戲碼的序幕。

美國國會兩黨與白宮耗費數周協商出來的提高國債上限法案,唯一明確的方向是政府可以繼續借錢度日,由現在的十四‧二九兆美元至少再增加二‧一兆美元的舉債空間;但因實質大幅縮減政府支出的行動是在二年後、十年內最多削減赤字二‧四兆美元的規模,遠低於理想的減赤目標四兆美元,加以具體的減赤內容尚待兩黨組成的特別委員會協商等,反而為美債危機留下了更多的問號。因此,歐巴馬宣布達成協議時市場歡聲雷動,但隨著協議內容一一揭露,市場的興奮很快就被新的憂慮替代,並將之投射於負面經濟數據上,亞歐美股市近來連日震盪,正反映了市場的不安。

市場的不安,其一是來自美國。這次美債協商影響的不只是政府預算問題,還有美國的經濟前景。儘管這次協議未立即啟動大規模的縮減政府支出計畫,以避免美國景氣陷入二次衰退的噩運,但它至少限縮了政府擴張財政政策反景氣循環的能力,使美國經濟復甦的腳步更為遲緩。此外,美國兩黨在這次僵局中的表現亦令人失望,明知美債違約的嚴重後果,卻無視市場的起伏波動,相互要脅卻拿不出有效的對策,屆期前的妥協顯現的是政府管理經濟事務的無能為力,經濟政策的一致性及執行力受到質疑,進而將削弱企業及消費者的信心,更不利經濟前景。

更深的不安,則是來自全球。美國經濟看不到成長動能,全球經濟自也受到拖累,這是全球的麻煩之一。此外,在財政政策運用受限下,相對的,貨幣政策就被期待承擔起更大的責任,因而第三次量化寬鬆政策(QE3)的呼聲於債限法案通過後再起;但以QE2於美國經濟挹注有限、卻導致國際農工原料的飆漲及新興國家資產泡沫化的前車之鑑,QE3若成真,勢將成為全球的新麻煩。

再者,債限法案的未來,還涉及美債的債信評等,目前三大信評機構中穆迪和惠譽確認美債保有最高評等,但穆迪留下「負向展望」的伏筆,標普尚未鬆口;如果美債被降等,美國舉債成本將升高,美元也將因持有意願下降而趨向貶值。其中,前者將加重美國政府支出,財政前景更不穩定;後者則將衝擊出口導向國家的價格競爭力,持有大量美元資產的國家也將面臨價值縮水的風險,還可能使以美元計價的國際商品原物料市場再度陷入震盪,全球幾乎同受其害,這當然是全球的大麻煩。尤其是中國大陸,既依賴美國市場,又是美國最大債主,將受到雙重的擠壓,對此發展最為憂慮;台灣處境與大陸類似,且因經濟規模較小而波動更劇,實須提早嚴密防範。

面對美債危機的近憂遠慮,全球各大經濟體當然也不會束手等待,這就帶來了全球的另一個大麻煩──充滿未知的再平衡過程。這些過程包括:財政收支的平衡,例如美國減赤項目的選擇,將由兩黨再次博弈,將影響經濟施政優先性;成長結構的平衡,例如中國大陸等外貿導向國家以擴大內需降低對出口的依賴,將帶來全球貿易的變化;資產組合的平衡,不只國家,全球投資人亦然,都正尋找美元以外更可靠的資產,或至少降低美元資產比重,金融市場波動難免;國際規範的平衡,美元雖仍是不可或缺的國際儲備貨幣,但美債信用的不確定性將促使國際思考新的制度,以限縮美元氾濫的衝擊,惟目前方向未明。這些調整過程無疑是重重的挑戰,世界經濟依然走在緊繃的鋼索上!

※ 相關報導:

* 金價狂飆 3警訊防泡沫破裂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MAIN_ID=253&f_SUB_ID=2750&f_ART_ID=334348

金市多頭持續10年,金價迭創歷史新高,期間漲幅最高達5倍多,金市泡沫是不是快破了?比較2波大多頭背景,再觀察破裂前的訊號,才能正確判斷。

* 桑莫斯專欄/美國下猛藥…後遺症找上門
http://udn.com/NEWS/WORLD/WORS1/6504788.shtml

....沒錯,目前的法案限制了舉債上限,並有自動減債機制,但這些法案內容幾乎確定都會在2013年遭到重寫。事實擺在眼前,未來能夠反映最新民意的國會,才能掌控政府的預算支出。....更驚人的是,將要負責提出第二波減少赤字1.5兆美元的國會委員會,居然沒有明言他們減少赤字的基礎點在哪。從哪兒減起?有先扣掉布希的免稅額嗎?有讓目前的稅賦優惠如期結束嗎?有算進每年都會調整的最低應稅下限嗎?這些問題通通沒有答案。

* 謝金河:玩股票難致富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MAIN_ID=253&f_SUB_ID=2750&f_ART_ID=334347

謝金河想告訴年輕人,工作還是選自己喜歡的最重要,有熱情才有動能,再累也開心。「財訊這棟大樓從民國74年買到現在,我從未想要離開這裡,一磚一瓦,都是感情。」



◆ ATM領千元鈔 一摸就掉色

蘋果日報 2011/08/04

【何柏均、李亮萱╱台北報導】鈔票褪色,是不是假鈔呀?民眾日前在新北市台灣銀行板橋分行提款機領千元新鈔,每張都嚴重掉色,摸過鈔票的雙手立即沾染藍色油墨,民眾訝異說:「台銀領的錢,應不至於是假鈔。」台銀及發行的中央銀行昨強調是真鈔,互推是提款機或油墨出問題,台北市郵票錢幣商業公會怒斥:「摸一摸油墨就掉,太扯!」

台銀:都是真鈔

陳姓男子投訴說,他前天在板橋區台灣銀行板橋分行的提款機領兩萬元,但摸過鈔票的雙手瞬間染成藍色,一度懷疑領到假鈔,立即找銀行更換。

《蘋果》記者到該台提款機領錢,發現千元新鈔嚴重掉漆,一名男性大賣場收銀員也前往領錢,張開被染色的手指說:「收過那麼多錢,沒摸過這種鈔票。」《蘋果》拿掉漆鈔票購物,尚未有店家面露難色或拒收。台銀板橋分行出納部林姓襄理昨說,該批鈔票是過年進的,最近啟用,可能是過年趕印,油墨未乾導致,「這些都是真鈔,民眾不放心可以換。」

兩機構互推責任

中央銀行發行局局長施遵驊說,該批鈔票從中央造幣廠分送至台銀板橋分行的過程都沒問題,但該提款機三天前換過新的滾輪,因滾輪較緊,機器吐鈔時滾輪刮到油墨,加上民眾手較濕,就可能摸到掉漆。

針對央行說法,台銀板橋分行經理鄭坤德說:「提款機有專人維修,懷疑是油墨出問題。」台北市郵票錢幣商業公會總幹事許求麒說,各國對鈔票油墨附著度的要求很高,「摸一摸油墨就掉,太扯!」懷疑油墨有問題或製作過程出差錯。



◆ 日立、三菱 擬合組新公司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1.08.04

日立製作所和三菱重工業已達成共識,開始洽談有關基礎建設事業的合併,預計2013年春設立新公司。若談成,將成世界最大規模綜合基礎設施企業。

中央社引述《日本經濟新聞》報導指出,日立社長中西宏明與三菱重工社長大宮英明,已針對旗下主力事業合併,達成了基本共識,預計今天下午正式發表聲明。

合併的對象為核能、火力等電力廠、水資源處理、再生能源、鐵路車輛等公司基礎設施及有關以資訊控制等IT為主的領域。這些都是兩家公司的主力事業,如果獲日本公平交易委員會批准,初步計畫於2013年4月進行整併,成立新公司。有關整併的型態、三菱重工防衛部門的事業等,如何處理,還有待協商。

兩家公司如果進行事業合併,單純合計的營業額超過12兆日圓(約新台幣4兆4000億元)。在日本的製造業中,營業額將僅次於豐田汽車。

受到311東日本大震災導致福島第一核電廠發生事故的影響,原為賺錢、屬成長領域的核電事業前途出現不確定性,加上日圓急遽升值,競爭環境產生劇烈變化,促使兩家公司洽談合併。

今後,以新興國為主的國家將加速社會基礎設施事業的舖設。摩根士丹利估計,到2030年為止,全球基礎建設投資額累計達41兆美元(約合新台幣1185兆元),日立與三菱重工計畫合併部分事業,組新公司搶食全球基礎建設這塊大餅。

fsj 提到...

歐巴馬 還能怎樣救經濟?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2011.08.05

頭髮白了 民調掉了…

歐巴馬除了頭髮變白,50歲生日剛過而望之如60許人,他還拿得出什麼表現來說他辛苦做了兩年半總統,希望再做一任?沒有多少。他還能有什麼表現,使選民再投他一票? 也沒有多少。他的民調支持率剩下42%。

歐巴馬以承諾帶來「我們能夠相信的改變」入主白宮,上任以來在經濟和政治上改變了什麼? 有改變,只是往壞變。美國經濟更糟,也就是人民對他更失望,政治意識形態更兩極,也就是他的政策在國會更難過關。

他上任之初的最大挑戰是經濟,而他救經濟的所有方案,包括健保改革、刺激、紓困、金管、綠能投資、量化寬鬆 (印鈔票)、增 (富人)稅,全部失靈或無成。

救經濟,就業和消費是關鍵。美國今天的就業人口比他上任時少250萬,消費者信心之低為2009年3月以來僅見。

拚完債限又繼續救失業

債限減赤協議2日出爐後,歐巴馬再度出門奔走救經濟,主打刺激就業,並且要國會延長薪資減稅和緊急失業福利。美國今天失業率9.2%。一般評論是,他的努力仍然將只是聊勝於無。

有沒有光點? 不太容易看到。歐巴馬獲得廣泛民眾支持的國內成就寥寥可數。沒有人認為就業率、成長或房市會好轉多少,基本上歐巴馬也無能為力。

民主黨民調單位說,揆諸歷史先例,在這種經濟環境之下,總統連任的遠景難說正面。

歐巴馬是做了一些事,救車業、金改、管制信用卡業、廢止軍中同性戀歧視。但這對他支持率有何益處,並不明顯。經濟無起色,甚至惡化,一切功不抵過,得難償失。

從此以往,他做事或連任之路還會更崎嶇。觀察家說,債限減赤的政治混仗後現身的歐巴馬更弱了,前頭面臨的政治和經濟障礙更大。這些障礙所以變得更大,有一半是因為歐巴馬力量變小。

還剩下多少總統的說服力?

美利堅大學「國會與總統研究中心」研究員瑟柏表示:「歐巴馬沒有剩下多少總統的說服力。他的資本快用完了。」

歐巴馬會說 (而且沒錯),美國今天的經濟困境不應該由他獨任其咎,而且到2012年秋天,經濟循環會使美國經濟加速。不過,晚來的復甦可能太晚。選戰打的是你給民眾的經濟和民生事實。

簽署債限協議之後,歐巴馬馬上呼籲國會協助就業饑渴的美國經濟貼出「本公司徵才」的告示,並且表示「我將繼續奮鬥追求美國人民最關係的目標:新的工作、更高的薪資,和更快的經濟成長。

歐巴馬承諾很快會提出促進就業的點子,有什麼點子,白宮賣關子。

一切要過國會這關,而國會此此刻夏休去了,9月才能提案。歐巴馬兀自不肯停蹄,排定8月15到17日奔走中西部「談」就業。

※ 相關報導:

* 歐美股市暴跌 美元美債受熱捧 黃金意外崩盤
http://news.cnyes.com/Content/20110805/KDYJH2Q8X20LY.shtml?c=gold

* 新興亞洲 下半年領頭羊
http://money.udn.com/fund/storypage.jsp?f_MAIN_ID=339&f_SUB_ID=3099&f_ART_ID=243252

觀察亞洲多國,如菲律賓、韓國、新加坡、紐西蘭等,目前「實質有效匯率」大部分還低於金融海嘯前高點,預計亞洲各國匯率尚有升值空間,推升未來亞洲消費動能預期。

* 美國站在經濟懸崖 衰退又要回來了?
http://www.udn.com/2011/8/5/NEWS/WORLD/WORS1/6508099.shtml

起初,這只是一些投資論壇的熱門話題,但現在,即使是嚴肅的經濟學家也開始鄭重地思考。

* 世界股市慘綠 學者:也是觀察進場時機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50109314/132011080500775.html

殷乃平指出,目前大家儘管陷入恐慌心理,但當這一波股災跌到差不多的時候,投資人就應該考慮進行回補的動作,早一步準備自己應對的投資組合。

* 打強心針 科技大老說安啦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2/6509337.shtml



◆ 社評-兩岸如何脫離美元陷阱?

【本報訊】2011-08-05 旺報

《華爾街日報》最近在報導中,指出了兩個令中國頭疼的金融問題,第一個是人民幣國際化副作用,第二個就是因持有美債掉入的「美元陷阱」。這兩個問題看似不同,實際上關係密切,互為表裡。「美元陷阱」不但是中國在金融上的大難題,也一直是台灣的隱憂,兩岸都亟需解決之道,但是該走的路卻不一樣。

大陸《經濟參考報》報導,人民銀行自2011年7月中旬起,基於「當前宏觀調控和穩健貨幣政策背景」的考慮,暫停受理境內企業直接從境外銀行融入人民幣之業務。人行這個措施顯示,人民幣國際化及跨境結算的推動,開拓了國內外利差的獲利管道,加速熱錢湧入大陸。外匯儲備因此反而增加,與推動跨境結算的預期效益剛好相反。

面對美國剛剛結束的債務上限風暴,大陸出現許多脫美債的聲音。如果在拋售美債的同時,大陸金融當局無法將資金轉入其他市場,將美元換回人民幣就會使其升值,迫使大陸像南韓及泰國一樣,買回美元阻升人民幣。這樣的陷阱,台灣也深陷其中,雖然沒被《華爾街日報》點名,但是兩岸掉入的是相同的陷阱。

美國聯邦公債中超過3成是由外國人所持有,主要原因無他,就因為美元是最重要的外匯準備貨幣。這個市場在美國經濟以及全球央行多年加持之下,成為全球唯一可胃納10兆美元以上的債券市場,5倍於德國及英國公債市場規模的總和,10倍於規模更小的黃金市場。雖然美元外匯準備資產之世界占有率,已從10年前的70%降至今日的60%左右,但是美元仍是所有出口導向型經濟的最愛。因此掉入「美元陷阱」的不在少數,但是大陸被套住的美債金額最高,而台灣所陷入的資產占GDP比例最高!

對於台灣而言,經濟已經逐步降低對出口之依賴,但是新台幣地位過低,與各主要貨幣間無法建立獨立匯率,必須經由美元轉換。因此,台灣要脫離對美元或美債的依賴,可行的管道不多。人民幣對美元的匯價,基本上與新台幣和美元間的匯率關聯不大,而兩岸之間貿易幾占台灣對外總額的一半,所以人民幣是台灣出脫美債資產的最好出口。雖然大陸國債市場仍不發達,但是銀行利率高出台灣不少,市場胃納也在快速增加。人民幣的升值潛力,正好抵消美元走弱的風險,也彌補人民幣商品不足的缺點。賣掉美債轉入人民幣,不會引起台幣的大幅升值,是救台灣脫離「美元陷阱」最便捷的做法!

大陸可選擇的解決方法,跟台灣完全不同,因為人民幣直接與各主要貨幣兌換,無需經過美元。但是大陸的外匯準備資產過於龐大,想把美債轉成其他國家公債,選項不多且市場規模有限。雖然國家外匯管理局已於今年1月,停止了「強制結售匯」制度,允許企業出口所得外匯於境外直接使用,但是在2011年4、5兩個月裡,中國依舊增持了76億及73億的美國國債。

中國國債利率與美國相當,人民幣又持續對美元升值,所以取代美債的存放工具,報酬率必須能夠抵消美元貶值的損失。除了公債之外,只有股票市場才能容納中國大陸的龐大資產。2010年全球股市之股票總值略低於50兆美元,美國的兩大股市總值即占了20兆,亞太區總共約值15兆,而歐洲也有11兆左右。中國的中央投資公司,以及各國之主權基金,基於股市的規模及報酬,在各主要市場進行直接或間接投資。但是中投卻虧損連連,原因在於未掌握主權資產的管理要領,中國注重人治忽視法治的陋習,也促成了中投的失敗。

大陸應該學習退休基金的操作方式,也效法台灣政府基金委外操作的模式,投資於抗景氣循環的股票基金,才能避免重蹈中投的覆轍。股票基金較無個別風險,選擇上不易產生弊端,適合大規模主權資產長期持有。民生消費、健康醫療或基礎建設等基金,不受景氣循環所影響,防禦色彩濃厚,巴菲特就特別看重它們的風險分散功能。

兩岸金融當局,只要有決心戒掉美元的癮,絕對可以找到適當的管道。兩岸人民應該擔憂的,是金融當局的故步自封,而不是美元的陷阱!

※ 相關報導:

* 貨幣競貶大戰 全球開打
http://www.udn.com/2011/8/5/NEWS/WORLD/WOR2/6507221.shtml

繼瑞士中央銀行3日意外降息以阻升瑞士法郎後,日本4日也進場強力干預日圓,凸顯隨著美國再推量化寬鬆的機率升高、美元後市趨貶,不只新興市場競貶本國貨幣,已開發國家也設法阻升幣值以捍衛出口競爭力,全球儼然進入新階段的貨幣競貶大戰。

* QE3若成真…「亞幣埋不定期炸彈!」
http://udn.com/NEWS/WORLD/WORS1/6509892.shtml

事實上早已有不少專家指出,QE2對美國經濟挹注有限,卻引發國際原物料價格飆漲,引發包括中國大陸在內的新興工業國家嚴重通貨膨脹,QE3若是成真,勢將成為全球的一大麻煩,除加重美元後市看跌氣氛,熱錢也恐將奔竄至亞洲國家。

* 恐慌!美國大咖 都在囤現金
http://udn.com/NEWS/WORLD/WOR1/6509914.shtml

全球經濟和政治事件動盪不斷,許許多多交易員、公司財務主管、退休金管理人認定,現金和美國國庫券是最安全的籌碼。

fsj 提到...

美國信評遭調降 AAA→AA+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1.08.06

國際債信評等機構標準普爾 (S&P)5日以美國赤字嚴重、決策程序缺乏效率,把美國政府的債信等級從最高的AAA降一級到AA+,債信展望為「負向」,負向通常指未來12個月到18個月仍有可能再降。

美財部駁斥
標普:赤字落差2兆美元

這是世界最大經濟體美國1917年獲得穆迪公司 (Moody’s)AAA評級以來,債信首次被降。標普從1941年以來一直對美國維持AAA評級。美國財政部立即駁斥,標普認為美國應該削減的赤字金額有2兆美元落差。

標普對美國會通過提高債務上限表示認可,但對國會和政府解決金融問題的能力表示「悲觀」,嚴厲批評美國政治系統癱瘓,認為他們無力將法案落實,實現長期的債務穩定。

歐巴馬難看
舉債成本恐增千億美元

債信降級會讓美國總統歐巴馬很難看,也可能加重美國政府的貸款成本,舉債成本恐增加約1000億美元。

由於美元和美國的國庫券對世界貿易和金融扮演非常重要角色,美國債信降級理論上可能對全球經濟體系造成強烈震撼。標普調降信評,可能讓外國債權人更加憂慮,特別是中國。中國持有1兆美元美公債,屢次呼籲華府挺身面對預算問題,保護中國的美元資產。

但是,一些分析家認為債信降低不會影響對美國政府公債的需求,市場也不會太在意,因為外界認為債信評等機構本身信譽有點問題。

狀況還沒完
穆迪、惠譽也還在評估

歐巴馬2日簽署提高國債上限的法案不久,穆迪和另一信評機構惠譽 (Fitch)都重新認可美國的AAA級債信,雖然它們警告說,還在研究美國會削減赤字的做法是否足夠,以確定是否應讓美國維持AAA等級。

標普是國際三大信評機構中影響力最大的一個,它對降低美國債信也表現得最積極,4月間就以華府對縮減財政赤字拿不出切實計畫,把美國的債信展望從「穩定」降級到「負面」。7月間國債上限引發政治惡鬥時,標普又把美國列為債信觀察對象,並警告90天內把美國債信降級的可能性至少五成。

※ 相關報導:

* 美國評級下降 學者:象徵意義
http://udn.com/NEWS/WORLD/WOR1/6509785.shtml

有香港學者指出,這是象徵性的舉動,旨在警惕美國政府處理好債務問題。

* 克魯曼專欄/急迫削減赤字 白宮搞錯方向
http://udn.com/NEWS/WORLD/WOR6/6509536.shtml

這些或許只是枯燥的統計數據,但卻反映出令人膽戰心驚的事實。不僅多數美國人處在失業或半失業狀態,這也是許多美國勞工自大蕭條(Great Depression)以來,首度面臨長期或永久性失業的窘境。而長期失業率升高將導致政府稅收減少,因此單在財政這方面,我們就處理得很不明智。但更重要的是,這是一場人為災難。... 重點在於,現在是認真看待經濟危機的時候了,聯準會必須停止找藉口,總統也得提出真正能創造就業的方案。要是共和黨封殺這些提議,總統就祭出杜魯門式的選戰予以反擊。



◆ 「童貨膨脹」風暴 英國父母頭疼

【聯合報╱編譯戴定國/報導】2011.08.06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日益上漲的兒童娛樂活動和玩具費用,讓手頭本就拮据的英國父母倍感頭疼,有人乾脆稱為「童貨膨脹」。

英國一家購物網站進行調查,最近一年來,最受英國兒童歡迎的零食大禮盒價格上漲了17%,一些小零食更上漲了40%,暢銷優酪乳漲22%,漢堡漲19%。

另一個關於食物、衣服和其他商品的調查顯示,兒童商品比其他商品漲幅都來得高。2008年以來,兒童商品價格上漲14.3%,而其他商品平均上漲8.5%。

桑坦德銀行的統計資料顯示,兒童糖果和巧克力的價格漲24%,不含酒精的軟性飲料上漲16.2%。童裝上漲17.4%,其他兒童娛樂休閒花銷漲了13.6%。

桑坦德銀行說,「一般而言,通貨膨脹只影響成年人,但很明顯,它也影響了孩子。孩子們每天要買的商品價格不斷上漲,而父母給的零用錢愈來愈少」。

調查顯示,已有10%的英國家長減少孩子的零用錢,還有2%的家長不給孩子零用錢。以往暑假時家長會帶孩子外出度假,如今經濟不景氣,許多家庭取消了旅遊計畫。



◆ 轉守為攻 包裹輸出竹科模式

【記者宋秉忠/專題報導】2011-08-06 旺報

幾千種台灣農業種源和技術早在大陸開花結果,但台灣卻沒有收到任何權利金;大陸各地湧現的高新區不少是仿效竹科模式,並回過頭來跟竹科搶訂單。在面臨大陸「竹科」挑戰的同時,台灣竹科模式是否能轉守為攻,主動輸出?

前新竹市副市長林正杰與大陸企業合作,在江蘇常熟規劃「新新竹科學園區」;竹科管理局前副局長童虎被挖角到上海張江工業區,辦國際學校吸引海外人才;竹科第一任管理局長何宜慈也曾擔任廈門火炬高科技園區顧問。

竹科模式不斷外流大陸,反過頭來,讓大陸高科區成為台灣竹科的競爭對手。

就以半導體產業為例,大陸一方面受到國際科技協議的限制,加上過去「大煉鋼、兩彈一星」的思維影響,發展半導體產業時,一切自己來,從自行研發設備開始,曠日費時。即使引進外商技術,像1988年就與恩智浦(NXP)合資成立第1家IC廠「上海先進半導體」,其後又有首鋼日電、無錫華潤上華、華虹NEC等半導體廠陸續成立,但投資大,虧損也大,根本沒有任何競爭力。

台灣救活 大陸半導體

後來,多位台灣半導體專家(其中包括某位資策會的高階退休主管)向大陸建議:放棄自製設備,轉向購買設備,發展晶圓代工。才讓大陸的半導體產業政策走向正途。由於全球高階半導體製程設備禁止輸入大陸,因此,台商到大陸設廠,等於幫大陸突破國際封鎖。

在2001年至2010年的十五規畫與十一五規畫期間,大陸最有競爭力的幾家半導體廠,如中芯國際、和艦科技、台積電松江廠、宏力半導體等,都是由台商主導。

正因為台灣半導體產學界在觀念和技術上的協助,大陸半導體產業產值從2001年171億元(人民幣,下同)成長至2010年的1184億元,10年中的年複合成長率高達24%。

雖然大陸半導體目前的7成產值仍是來自技術層次較低的封裝測試,但在產量上,甚至是技術上都已經超越台商,像江蘇長電、南通富士通,其封裝技術與產能都已經超越台灣的二線封測廠。

大陸政府 執行力驚人

跟台灣相比,在科學園區的發展上,大陸還有二項台灣沒有的優勢,一是大國優勢,二是政府執行力。

20多年前到過北京中關村的台灣人,一定覺得它連台北的光華商場都比不上,唯一像樣的「電腦公司」就是1984年成立、以打字機起家的四通公司;四通公司捐建的「四通橋」還是當時北京最大的人行陸橋。

但現在的中關村高新區,已經和韓國大德科技園區、日本關西學研都市、法國索菲亞科技園、加拿大渥太華研究創新中心、史丹福大學創新研究中心等世界級的科學園區,建立合作關係。這就是台灣竹科所沒有的「大國優勢」。

2006年1月,大陸國務院又通過提升高新區競爭力的「新三板」,為園區廠商創業提供風險投資的平台。

中關村先實施「新三板」,接著2011年3月兩會提出「新三板擴容方案」,張江、東湖、蘇州高新區(蘇州市政府創立)、成都高新區都獲准實施。大陸替「竹科」模式又加上了一雙金融的翅膀。

因此,台灣科學工業園區科學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謝其嘉建議政府:「台灣如何營造出如美國般鼓勵尖端科技研發的環境甚為重要,因此可藉由政府、投資銀行、基金等機構給予企業資金協助。」面對大陸「竹科們」的競爭,正宗的竹科應該轉守為攻。

資策會董事長史欽泰把宏碁創辦人施振榮「整案輸出」的概念用在竹科轉型上,他表示,要輸出竹科管理制度,並參與(大陸)園區投資,如同新加坡政府與蘇州省政府合作的「蘇州工業區」模式。

台灣科學工業園區科學工業同業公會所做的《2011台灣科學園區與主要國家園區投資環境比較》,對竹科模式轉型提出三大建議,其中就包括「拓展合作模式:兩岸合作與整合服務、導入風險型企業」。

※ 相關報導:

* 7大新興產業 5年後產值大增
http://news.chinatimes.com/tech/171706/112011080500217.html

根據《經濟參考報》報導,十二五計畫中,7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細項內容即將曝光,大陸相關部門正在做最後總結,7大新興產業其中4個定位為支柱產業,3個定位為先導產業。

fsj 提到...

「老司機」無力 美陷經濟大窘迫
http://udn.com/NEWS/WORLD/WOR1/6510924.shtml

【聯合報╱編譯組/綜合報導】2011.08.07

美國經濟規模龐大,內容多樣且以市場為導向,這種「增長模式」一直是美國政府政策、投資者決定及企業和消費者行為的基礎。但美國的這種戰略現在行不通了。

華爾街日報報導,在美國經濟從萎縮轉向擴張的兩年後,美國經濟產出依然未回到衰退前水平。還要新增一千萬個工作崗位才能實現充分就業,成年人在職比例只有百分之五十八點二,處於廿八年來的最低水平。

最新發布的一系列糟糕的經濟數據,引發人們對美國經濟二次衰退的擔憂,強化「老司機」無法在將來推動全球增長的事實。

華爾街日報報導,紐約大學經濟學家羅默把美國的這個情況稱為「大窘迫」(Great Distress),他預測這段陣痛期將持續五年甚至十年。

正如即將離職的歐巴馬經濟顧問古爾斯比堅稱的那樣,美國不應渴望回到過去十年那個通過舉債消費和房地產泡沫來推動經濟的國家商業模式中去。古斯比說,我們不能再做本世紀頭十年做過的事情。

他建議,經濟復甦應受到企業投資、出口增長和創新的推動。

報導指出,美國增長模式的一大特點就是,金融和醫療兩大行業一直在膨脹。

金融業的高薪吸引了大批優秀人才,而他們本可受雇於科學、軟件、工程等領域。這個臃腫行業對美國經濟的損害,超過了二戰以後任何共產主義敵對勢力所造成的損害。美國醫療體系的人均成本則比其他任何國家都多,但並沒有造就世界上最健康的人群。在這兩個行業,美國的錢都花得不值得。

羅默指出,金融和醫療業的逐利者綁架了國會,抵制限制他們為所欲為的監管,並為了私利而利用過時的規則和政策。國會應更多地管住自己的手腳,保留調查權,在就議案投票時可以通過或否決,但要避免詳細制定影響資金流向的立法條款。

※ 相關報導:

* 美嗆標普 赤字多算兩兆多
http://udn.com/NEWS/WORLD/WOR1/6510867.shtml

財政部檢視內容後,失望且憤怒,指出兩大缺失。第一是標普的美國政治分析失準。標普過度強調府會進行債限談判時的政黨惡鬥,同時低估朝野攜手解決問題的潛力。第二是標普在預估美國未來十年的赤字中,將政府可自由支配的支出多算了兩兆美元。

* 觀察站/標普大義滅親 恐有後座力
http://udn.com/NEWS/WORLD/WOR1/6510874.shtml

標普等三大債評機構,因未能預警觸發金融海嘯的高風險次貸債券,任由華爾街操作圖利,事後被重批,美國會聽證時被嚴厲指責,重創標普等三大形象;這次調降美債信,標普可說是「大義滅親」,也是挽回信譽之舉,但是否因此付出政治代價,有待觀察。

* 美信評降級 百姓得多繳稅多付息
http://udn.com/NEWS/WORLD/WOR1/6510876.shtml

美國信評降級對全球市場的效應要到八日才會逐漸明朗,但摩根大通銀行一位主管曾經預測,信評調降會造成美國政府每年借貸成本增加一千億美元。



◆ 克魯曼專欄/標普,捏造事實

【經濟日報╱編譯莊雅婷】2011.08.07

標準普爾公司(S&P)果真付諸行動調降美國的債信評等。這是很奇怪的情況。

一方面,有理由這麼說,是右派的瘋狂行徑導致美國成為不健全的國家。這一切的確得該怪罪瘋狂的右派,要不是共和黨的極端反加稅勢力阻撓,我們早就能順利達成協議,確保政府的長期償債能力。

另一方面,很難想到還有誰比信評機構更沒資格評論美國。這群曾評比抵押房貸證券的傢伙,現在竟然宣示自己是財政政策的裁決者?我沒聽錯吧?

更糟的是,標普還算錯了2兆美元,他們經過冗長討論後才勉強坦承這點,但最後還是堅持降評。

不僅如此,標準普爾對美國財政提出的每項要求,在我看來都是胡說八道。該機構表示,降評與否將取決於未來十年國會同意削減赤字的規模,而4兆美元就是標普的神奇數字。

然而,美國的償債能力幾乎不受短期或中期事件影響。增加1兆美元債務,只會稍微提高利息成本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比重,因此多幾兆美元負債長期而言幾乎無傷大雅。最重要的是長期展望,而這主要取決於健保支出。

那麼,標準普爾到底在說什麼?或許他們有一套理論,認為現在的財政緊絀可預示未來的情況。但這種理論缺乏取信於人的充分理由,而且標普也絕對無權下這種模糊的政治判斷。

簡言之,標普只是捏造事實,但經過次級房貸的災難後,他們實在無權這麼做。

因此,這是一種囂張的行為,不是因為美國無懈可擊,而是因為這些人根本沒立場發表評論。(作者Paul Krugman是紐約時報專欄作家)



◆ 美債降等催動四大政經效應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6510768.shtml

【經濟日報╱社論】2011.08.07

美國國會和白宮上周在國債上限破表前的最後一刻,達成了提高舉債上限的決定,避開美債違約的災難,但信評機構標準普爾還是在美東時間8月5日下調了美國主權債信評等,從AAA調降為AA+,並聲稱美債展望是「負面」,意謂今後12到18個月內,還可能再降等。

自20世紀上半葉以來,包括標普在內的三家評級機構,對美國國債一貫維持3A的最高評級,昨天標普的舉措乃史無前例。穆迪與惠譽雖仍維持3A評級,但在標普做出降等決定後,也表示將繼續審慎觀察。美國官方在市場傳聞標普可能採取調降行動前,指出標普在計算美債負擔時犯了誤差多達2兆美元的錯誤,但標普在重新核計後不為所動,堅持調降評等。

標普之所以力抗美國政府壓力,做出了專業判斷上的堅持,相關邏輯其實不難理解:(1)如果這次美國國會與白宮在8月2日前未能達成提高債限的協議,則8月3日起,美主權債就立即出現違約,評等非降不可;(2)即使提高了債限,但減赤規模2.4兆美元,未達一般專家認為的「安全水準」4兆美元,顯示美國財政仍不具穩定性,所以也應調降,也是此次標普調降的論據;(3)就算把舉債上限一口氣調高4兆美元,信評機構也有降等的理由,因為這表示美國的主權債務問題已演變為一個長期性、結構性,甚至在常情下完全無解的難題。因此,美國的國債危機,在舉債上限調與不調及如何調之間,實是一個三難的困局。

標普做出此一決定,全球政經局勢將面臨強烈震撼,在全球股市被經濟大衰退陰影籠罩下已普遍挫跌一周之後,這個可能帶來「雪上加霜」效應的舉動,甚至將在美國內部引發了複雜的政治反應,共和黨議員指責政府無能,也有議員要求財長蓋納立即下台。未來一周全球金融市場會受到何等影響,值得密切關注。由於美國國債3A評等的調降前所未有,一旦調降在全球範圍內會產生什麼衝擊,恐怕連專家都未必清楚,此等不確定性將對全球市場構成另類的強大壓力。就目前情勢而言,比較明確的影響,至少有:

(一)美國舉債成本將因此提高,也可能拉高各種抵押貸款與房貸成本,並因此衝擊一段時期以來美國金融當局刻意維持的超低利率貨幣政策。

(二)許多基金在投資債券時,都有相關投資標的須有3A評級的條款規定。標普調降美國國債評等,這些基金不是修改條款,就是要拋售美債或是減持更低評等資產以平衡,其對全球利率與匯率的影響相當複雜,不容低估。

(三)再一個影響就是美元。無論就美國的財政形勢與金融形勢而言,長期間,美元均只有貶值之一途。這一點,相信美國的執政者,甚至一般百姓,都已有愈來愈多的心理準備了。事實上,美國仍在攀高中的債務,撇開戰爭等極端方式不論,似也只有靠美元貶值才能獲得一定程度的消減。

(四)美債降等將無可避免地衝擊到全球政經形勢與權力結構。短期而言,無疑對持有美債的國家,如中國大陸、日本、台灣、香港等造成程度不一的損失;長期而言,對中國大陸,特別是中、美兩國在全球權力的大博弈,則將會因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加速而產生深遠的影響。

英國自1900年後,將象徵全球霸主地位的三大權杖─全球製造業王國、債權國及國際儲備貨幣,一個個地交給了美國;100年後,美國在2000年達到了「飛龍在天」的顛峰,但不過30年光景,也逐一開始把製造業王國、債權國的權杖交給了中國大陸。接下來的,就是國際貨幣的大博弈了,估計還需要二、三十年。標普的調降,從歷史的角度看,或將是一個關鍵的拐點。

fsj 提到...

鴻海機器人大軍 耗資4,500億

【經濟日報╱記者林宸誼/綜合報導】2011.08.07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日前宣布,旗下富士康集團未來三年將新增100萬台機器人取代低階人工,但大陸媒體指出,富士康大量採用機器人不是為了裁減人員,而是為了減少員工枯燥、簡單重複的工作,而且總投資將高達人民幣1,000億元(約新台幣 4,500億元)。

中國經營報昨(6)日報導,郭台銘所稱的「機器人」在富士康內部被稱為「Foxbot」,一般認為應是以富士康在2006年10月深圳高交會推出的「富士康深圳一號」機器人為原型。「富士康深圳一號」當時曾現場演奏了「茉莉花」,展現富士康機器人高超而複雜的技術水準。

中國經營報指出,富士康大量採用機器人不是為了裁減雇員。報導引述富士康內部人士的話表示,「富士康在大陸最寶貴的財富仍然是100多萬名產業工人。」富士康機器人在新建的成都工廠也有使用,但為iPhone外殼拋光這類工作,機器人基本上做不來,主要還是得依靠人工。

如同郭台銘7月29日當晚所說,富士康的100萬台機器人未來主要將從事噴塗、焊接、裝配等比較枯燥且相對簡單的重複性作業程序,富士康已經投入使用的一萬台機器人主要就是做類似工作。

報導還表示,富士康所需這100萬台富士康機器人不會從外購買,而是由富士康SHZBG(鴻超準產品事業群)負責研發及製造。

根據富士康官網對鴻超準產品事業群的介紹,該事業群掌握「世界領先的精密模具設計製造、機器人暨自動化設備機構/控制系統研發、光電/光通訊技術、塑膠/金屬表面處理技術、精密機械加工技術等」。

中國經營報引述知情人士說法,如果富士康所需機器人的功能不過於複雜,透過大規模工業化生產,成本可以控制在每台人民幣10萬元以內。以此估算,富士康三年內100萬台的計畫,至少需要投資人民幣1,000億元。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財政稅務系主任林江認為,鴻海集團目前的現金流還不錯,但如果要運用流動資金來購買機器人,公司財務壓力將會很大,而且由於這筆投資不是馬上能消化得了,成本增加可能會使公司的毛利進一步降低。



◆ 救台塑 先終結七人小組

【鄭致文】2011-08-07 中國時報

台塑集團堪稱是台灣企業中的旗艦,自從台塑集團麥寮廠區投產後,國內事業營業額占台灣GDP比重,二○○八年更因為油價高漲,創下一四.三%歷史高點,二○一○年也高達一二%,簡直是台灣的經濟大動脈。但對於最近台塑一年七爆的慘狀,卻看不到台塑高層提出真正的良方妙計,實在令人擔憂。

美國也曾發生過類似台塑的慘案,一九九三年IBM累計虧損高達一六○億美元,四五○○○名員工被遣散,幾乎已經陷入絕望的地步,IBM的董事會找來葛斯納(Louis V. Gerstner, Jr.)來力挽狂瀾。二○○二年葛斯納交棒時,也交出漂亮的成績單,股票股價漲了八倍,股票市值增加了一八○○億美元,《誰說大象不會跳舞》這本書中就詳細描述葛斯納這段驚心動魄的歷程,與他對於企業管理的獨特見解。

葛斯納自己數次婉拒IBM的CEO職位,因為他自認為對科技一竅不通,就任之前的工作是賣煙草及餅乾的RJR Nabisco餅乾公司的CEO,曾任職於美國運通,這是他職業生涯中最接近電腦業,因為美國運通當時是IBM的最大客戶。葛斯納在一九九三年的愚人節到任,上任最重的事,就是不到一個月內終結IBM的六人管理委員會(Management Committee)。他認為這是世界上最奇怪的管理方式。管理委員會是一種中央管控卻是將權責分散的方式,顯然無法達到領導的目的。管理委員會的決議通常是彼此妥協的結果,最後就是走個程序,成為橡皮圖章。

家族事業由家族成員來管理,經常變成可怕的「家族管理魔咒」。二○○一年福特家族的第四代傳人比爾.福特風光的成為福特汽車的CEO,這是福特汽車第三次由福特家族成員擔任CEO的角色。二○○三年時在美國市場,福特汽車的市場佔有率更跌到一五.六%,是該公司從一九二○年以來的最低市場佔有率。其佔據的世界第二大汽車製造商的位置,也在這一年拱手讓給豐田。另外,由於受到亞洲汽車製造商的衝擊,福特在歐洲以及亞洲等其他新興市場開始陷入泥淖,從而使福特公司的整體虧損變得無法避免。福特家族佔有公司五%的股份和四○%的投票權(B股)。福特家族擁有四十六位持股成員。比爾.福特接任CEO時,福特家族的B股市值十一.四億美元,不到六年的時間裡,股價市值更是縮水了一半。

二○○五年福特公司創造了一○三年的虧損記錄,全球業務虧損高達一二七億美元,平均每銷售一輛車虧損一九二五美元。在此背景下,比爾.福特自動交出執掌了五年的福特公司帥印,黯然離去。有統計顯示,在小福特任職期間,裁員七.三萬人,股票市值下跌一八○億美元。二○○六年九月,壯志未酬的小福特終於下定決心,欽命從波音公司來的艾倫·穆拉利接替自己擔任福特汽車CEO。誰能告訴我,一艘小船需要一個船長,一艘大的旗艦就需要七個船長共同指揮?這是什麼管理學?這就是現在台塑七人小組的荒謬與現實,這就是投資人的無奈與台灣經濟的悲哀。

目前台塑解決問題的方法是讓台塑化董事長王文潮閃辭,政府下令台塑全面停工,台塑副總裁王瑞華目前正準備引進新加坡團隊,解決六輕「鹽化」的工安問題,並另尋人選擔任台塑化董座。這些都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唯有終結七人小組開始,徹底改變台塑的企業文化與未來策略,才能真正拯救台塑這艘福爾摩沙的旗艦。(作者為晴佳公司總經理)



◆ 求援! 房利美財務大洞51億美元

【聯合晚報╱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2011.08.07

美國抵押貸款融資公司房利美 (Fannie Mae)在宣布第二季淨虧損29億美元之後,現在可能必須再向美國政府要求28億美元紓困金。

由於高失業率、以及房價自2006年以來持續下滑等因素,房地產和抵押市場疲軟,房利美在過去16季有15季出現紅字,而今年第二季虧損29億美元是去年同期12億美元的兩倍多。

分析師表示,房利美恐怕一、兩年內還會繼續虧損。財務長蘇珊‧麥法蘭則樂觀的認為,目前的虧損均來自2005至08年的貸款,後來的貸款標準已經提高,所以安全度相對提升,將為公司獲利來源,自去年6月份以來拖欠繳款的比率已逐步降低。

第二季除了貸款虧損,房利美也付給財政部23億美元的優先股股利,財務大洞總計51億美元。分析師質疑房利美和財政部在玩帳面遊戲,房利美一方面付股利,一方面伸手向財政部要錢。

房利美在第一季付給財政部22億美元,加上當季虧損65億美元,在第二季開始時又向財政部要求85億美元紓困,以打平帳面赤字。

自從三年前被政府接管以來,房利美提出的紓困要求達1048億美元,支付的股息總額已達147億美元。歐巴馬政府在今年2月間雖然提出房利美和房地美的「兩房」改革計畫,以逐漸減少政府在住房金融體系的角色,但這項改革計畫迄今未有實質進展。

在美國政府債信遭標準普爾降級後,預料所有聯邦政府擔保債務的成本將上升,其中就包括房利美與房地美的債務。

※ 相關報導:

* 中國房市風暴將至
http://news.chinatimes.com/world/50406404/122011080700185.html

中國政府一連串的打房措施,導致新成屋乏人問津,中國各大中小城市房屋空置率大增。包括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完工未售出的房子必須10個月才能去化,一場房市風暴悄悄來臨。

fsj 提到...

拯救世界 中國無力也不會出手

中央社 2011.08.08

當恐慌瀰漫各國市場、西方國家深思新一波金融危機的可能時,全球第2大經濟體中國似乎安然不動,甚至可能用其財富解救更有錢的先進國家。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Daily Telegraph)報導,表面上看,中國似乎有許多理由微笑以對。今年上半年的經濟成長達9.5%,與去年上半年相比出口增加24%,坐擁3兆美元的外匯存底,身居美國政府最終請求金援的對象。此外,外國政府面對中國的人權紀錄,目前也噤聲不批評,就像美國國務卿希拉蕊說的:「你能對你的銀行大聲說話嗎?」

一個擁有數億貧民的國家出手救援西方國家,似乎是個矛盾的想法。但中國崛起已經增加對它成為「負責任利害關係人」的期待--這是世界銀行總裁左里克(Robert Zoellick)的說法,也提升了對中國扮演好稱職角色,協助世界經濟轉危為安的期待。

當然,穿著乾淨筆挺西裝的中國領袖,已經對西方國家的揮霍無度明白表示並不贊同,也對歐巴馬政府和歐洲政府無法管好國內事務,大搖其烏黑茂密的頭。他們也非常願意強調,中國經濟在2008年底短暫下挫後回復強勁成長的成功模式。

然而令人沮喪的是,中國為許多束縛所困、而限制了它扮演與其經濟實力相稱全球角色的能力與意願。這相當程度上是由於中國所處的世界,例如,在美元表現不佳的情況下,北京想降低持有美元的比重。但是中國也不認為歐元區金融管理的表現讓人欣賞,而此外別無能吸納中國外匯總額的貨幣市場存在。

上一回,在雷曼兄弟控股公司(Lehman Brothers)倒閉、爆發金融危機後,中國推出人民幣4兆元(6220億美元)的擴大支出救市計畫。此計畫不僅使中國經濟維持成長,也有助於在關鍵時刻穩住世界經濟。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在刺激計畫中修建的鐵路、橋樑和建築物,推動了對澳大利亞和巴西等資源豐富國家的原物料需求。中國消費者持續購買汽車和電腦,在先進國家市場需求減弱時,幫跨國企業提振業績。中國占全球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比重,則由2006年的5.5%增加到2010年的9.3%。

但是,現居世界第2大經濟體的中國,目前正奮力應對上回大規模救市計畫所付的代價:通貨膨脹、房地產泡沫與債務的增加。經濟學家表示,這些因素將限制政府再次振興經濟的能力。

加拿大皇家銀行(RBC)駐香港經濟學家傑克森(Brian Jackson)說:「兩三年前他們已經被迫推出1項大規模刺激計畫,因此使採用同樣方法變得更難。」

中國經濟向內需型轉型仍處於萌芽階段,這也限制了中國拯救世界的能力。雖然家戶支出和工資持續增加,但是由於政府刺激計畫的支出,投資占國內生產毛額的比例自2008年以來一直上升、而非下降。如果美國和歐洲的需求減弱,中國將無法指望本國家戶能彌補需求的缺口。



◆ 加快減支棄加稅 美經濟有救

中央社 2011.08.08

標準普爾公司調降美國信評,引發市場恐慌。美國智庫傳統基金會今天表示,只要美國總統歐巴馬放棄加稅計畫,快馬加鞭削減支出,審慎應對津貼改革,挽救美國經濟猶時未晚。

傳統基金會今天公布研究報告表示,過去幾十年,美國政府的債務是信用評比的黃金指標,教科書中提到美國債券相較於其他國家,是「低風險資產」。

傳統基金會認為,即使共和黨同意歐巴馬的增稅主張,但增加的稅收仍然無法與削減的支出相提並論。

美國信評遭降意味美國政府債務將面臨較高的利率,這也會對美國赤字帶來更大壓力,意味美國會有更多舉債,形成所謂的債務循環。

傳統基金會認為,歐巴馬和國會仍有機會改變財政政策的方向,美國可以恢復AAA信評等級,但一定要快。

債限法案規定由國會設立一個跨黨派的委員會,在未來10年削減政府支出1.2兆美元,且必須在11月23日前找到第二筆削減的支出項目。報告認為,這樣的削減數字太低了,且11月23日期限也太晚了。許多人都看衰特別委員會會失敗,但這是絕對不能發生的。

傳統基金會表示,歐巴馬應該放棄增稅的意識形態之爭,畢竟美國現在失業率居高不下,經濟成長緩慢,等到美國失業問題獲得改善後再來討論增稅一事才是明智之舉。

此外,歐巴馬應該捨棄透過改革津貼制度以遂行政治目的想法。雖然各政黨以及全國都深知津貼制度有很多問題,但民主黨必須終止令年長者憂心的削減社會安全支票及醫療照護支出的腳本,而是在尋求共和黨支持後,再來討論這些津貼制度的改革。

傳統基金會指出,美國的目標很清楚,減少包括津貼計畫在內的支出,在不加稅的情形下尋求預算平衡。一旦達到上述目標,將引領美國經濟成長,更多人就業,恢復美國的信評等級,而這些是可以做到的。

※ 相關報導:

* 挺到底 歐亞續抱美國公債
http://udn.com/NEWS/WORLD/WOR1/6512212.shtml

標準普爾公司5日史無前例地調降美國債信評等,但亞洲政府紛紛表態將續抱美國公債,歐洲各國也表示對美國這個全球最大經濟體充滿信心。

* 救經濟 全球拚了
http://udn.com/NEWS/WORLD/WOR2/6512141.shtml

為避免歐美雙債風暴嚴重衝擊市場,七大工業國(G7)、20國集團(G20)和歐洲央行(ECB)都趕在亞洲市場本周一(8日)開盤前召開緊急會議商討因應對策,試圖穩住投資人信心。但受美國被降級影響,中東股市7日率先大跌,新興市場教父墨比爾斯警告,市場波動將加劇。

* QE3救美? 三大專家論戰
http://udn.com/NEWS/WORLD/WOR6/6512114.shtml

上周金融市場動盪,投資人似乎已將一線希望寄托於美國聯準會(Fed)推出第三輪量化寬鬆(QE3),不少分析師也相信,美國疲軟的成長已大幅提升聯準會推出QE3的機率,但此舉勢必伴隨著通膨升溫的風險。

fsj 提到...

佛里曼專欄/去槓桿化 白宮首要任務

【經濟日報╱編譯湯淑君】2011.08.08

歷經令人失望的預算協議與美債遭標準普爾降評後,或許我們必須在全美各地港口與機場的移民入境大廳掛起新告示牌,上面可能寫著:「歡迎,你正入境美國。過去的績效未必是未來報酬的指標。」

這是因為我國國勢正緩緩走下坡,這是最糟的一種衰頹,恰好慢得讓我們可以騙自己說,只要未來和過去一樣好,就沒必要做任何根本上的改變。

國勢緩步衰頹,是兩種問題造成的。第一個問題是,我們讓後冷戰時期支撐經濟成長的五大基本支柱腐蝕了。這五大支柱是:教育、基礎建設、吸引高智商創新人才與創業家移民、獎勵冒險與創業的法規,以及政府贊助促進科技發展的研究。

多年來歐美累積的債務問題終於在2008年爆發,導致了第二個問題:房貸戶、公司、銀行和政府如今都必須「去槓桿化」(deleveraging)。這意味現在要多存錢、少購物、償還欠債、設法從高於房價的房貸中脫困。

這些現象有什麼意涵?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羅格夫(Kenneth Rogoff)解釋得最透徹,他上周在Project Syndicate的一篇評論中指出,美國此刻並未陷入「大衰退」(Great Recession),而是陷入「大(信用)萎縮」(Great (Credit) Contraction)。他問:「為何人人還是把最近的金融危機稱之為『大衰退』,這個詞讓人覺得經濟正循著典型衰退的路線走,只是比較嚴重,就像染上重感冒似的…但真正的問題在於,全球經濟過度槓桿化的情況很糟,除非設計出一套計畫,透過債務違約、金融壓抑(financial repression)或通貨膨脹等方式,把財富從債權人移轉給債務人,否則無法快速解套…」

羅格夫說:「在傳統的衰退中,恢復成長意味相當快地恢復正常。經濟不僅收復了失土,而且通常在一年內就會回歸長期的上升趨勢。典型的嚴重金融危機結束後,卻是截然不同的情景…通常經濟需要超過四年的時間,平均國民所得才能追平危機前攀抵的顛峰水準…許多評論家聲稱,財政刺激之所以失敗,大致上不是因為弄錯方向,而是因為規模不夠,不足以迎戰『大衰退』。但在『大萎縮』中,頭號問題是債務太龐大。」除非我們想出重整債務的辦法,免除消費者、企業、銀行和政府的一部分債務,否則支出不會回升到驅動成長所需的規模。

因此,我們現在的挑戰是讓經濟儘快「去槓桿化」,同時回頭儘量投資強化我國真正的經濟成長支柱,好讓復甦能奠基於可持久的產業與真正的工作上,而不只是另一輪的信用挹注。

就去槓桿化而言,羅格夫建議,政府可協助打消房貸,交換條件是未來房價若是回升可分得一份。

提振經濟成長,我們需要一套長期的財政方案,當然必須比剛從華府出爐的那套計畫高明。要砍支出,砍的項目和砍的時間表必須是傷害最輕的;要增稅,也必須採取傷害最小的方式(現在是提高汽油稅而非薪資稅的最佳時機);我們也必須動用一部分的收入,來投資強化成長支柱,尤其要強調基礎建設、研究與創業投資獎勵。我們必須提供各種誘因鼓勵創業,以促進經濟成長,掙脫目前的困境。

同時要達到這麼多要求,的確是艱難、複雜的任務。但沒有單一政策就能擺平的簡易解決方式。我們必須協助民眾去槓桿化、砍掉一些支出、提高稅收,然後再投資強化成長引擎,這是國家復興的整體策略。如此龐大而複雜的工程,絕非一黨能獨力完成,需要通常在國難當頭時才會激發出的集體行動。我們愈早同心協力,愈好。

(作者是紐約時報專欄作家)



◆ 面對世界經濟危機的生存之道

【經濟日報╱社論】2011.08.08

近月歐債、美債一連串的危機,以及美、歐經濟二次衰退風險升高,引發上周五全球股災;正值市場信心不足之際,信評機構標準普爾又在5日調降美國主權債信評等,預料將進一步衝擊全球金融市場。台灣和國際經濟連動性高,上周五股市重挫5.58%,跌幅居亞洲之冠;馬英九總統周六特別召開記者會,呼籲投資人對台灣經濟要有信心,並強調政府會盡一切力量因應,減少衝擊。

這波全球金融市場的動盪,反映出世界經濟並未從2008年金融海嘯衝擊中真正步上復甦之路。歐債及美債危機是歐盟國家及美國採用凱因斯學說舉債振興經濟造成的後遺症;美國聯準會二次量化寬鬆措施(QE2)造成全球通膨壓力及資產泡沫化,也是當前全球股災根源之一。不過,從本質來看,這次危機的根源是長期經濟問題導致市場信心動搖,立即的衝擊不致重演金融海嘯的恐慌情況;七大工業國(G7)近日將召開緊急財長會議,尋求因應之道,預料世界金融市場波動尚不致失控。

儘管如此,這次危機可能帶給全球經濟的長期挑戰將更甚於2008年金融海嘯,原因有四:其一,金融海嘯後20國集團(G20)推動的全球經濟再平衡顯然成效不彰,現在美、歐等工業大國經濟不振,二次衰退機率大增;新興市場則面臨通膨及資產泡沫崩潰的嚴峻情勢,經濟再平衡已淪為空談;其二,各國可用來對抗經濟衰退的政策工具幾已告罄,主權債務危機讓各國無力再推動擴張性財政政策;QE2證明過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不僅無助改善經濟,反而衍生更大的後遺症;聯準會即使再推出QE3,對市場信心提振亦屬有限。

其三,美國債信評等降級可能觸發美元新一波貶值,此雖有利振興美國出口,但各國為保經濟成長,爆發新一輪貨幣戰爭將無可避免,貨幣競貶亂象可能持續多年;其四,金融海嘯時曾經被視為救世主、與美國並列為G2的中國大陸,在全球經濟可扮演的角色顯然被高估,現在愈來愈多經濟專家看衰大陸經濟,北京已是自顧不暇。

面對全球股災及新一波危機,台灣金融市場首當其衝。台股重挫讓投資人人心惶惶,政府首長出面安撫人心固有必要,但政府介入股市必須高度謹慎。最近全球股市持續下跌,反映的是QE2推升全球資產泡沫崩解的波動現象,也是遲早要發生的股市修正。從金融海嘯經驗顯示,市場力量不是政府可以扭轉,盲目護盤是為外資製造脫手套現的機會,對大市反而不利。國安基金護盤須以非經濟因素及不正常的市場動盪為準,有限籌碼也要用在刀口,如果全球股市皆向下修正,國安基金護盤又豈能有效!

在實體經濟方面,出口產業尤其是資通訊產業可能受到的衝擊,政府須及早籌謀對策。歷經2000年美國網科泡沫崩潰及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台灣在亞洲受創皆最深,主因係高度依賴資通訊產品出口。最近美、歐經濟同步趨緩,資通訊業出口已明顯受到影響,如果股災導致全球經濟二次衰退,資通訊業勢將再受重擊,對國內經濟的影響也會日益擴大。因此,政府宜及早規劃一套因應產業衰退的緊急應變方案,根據產業不同的受創程度,採取對應措施協助資通訊產業及相關業者,包括下游眾多大陸台商,減緩衝擊,度過難關。

更重要的是,政府須嚴肅面對世界經濟進入長期調整的必然趨勢,以最快步伐,加速調整國內產業結構,降低對出口的依賴,將台灣轉變成為兼顧出口與內需,重視在地就業及生活品質的成長模式,這也是台灣面對世界經濟危機的唯一生存之道。

fsj 提到...

標普再揮刀 歐美股續挫

【經濟日報╱編譯廖玉玲/綜合外電】2011.08.09

美國頂級信評上周首度遭降後,全球已開發和新興大國財金首長出面信心喊話,但仍不敵市場的恐慌,歐股8日開高走低,道瓊盤初即跌逾385點。如今市場暗自把希望寄託在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期待Fed 9日貨幣決策會後提出救市行動。

標準普爾公司(S&P)繼上周破天荒調降美國最高級信評後,8日再對包括「二房」等政府支助機構開鍘,連美國政府擔保、以色列發行的近60億主權公債也遭殃。標普說這些都「直接依賴美國政府」。至於美國其他地方政府受美國信評降等的影響,標普很快也會公告周知。美國遭降等的後續效應恐怕會持續擴大。

為安撫市場,全球決策官員火速開會,G7和G20財金首長先後強調,將盡全力維護金融穩定,促進經濟成長。歐洲央行(ECB)也開始進場收購義大利和西班牙公債,希望防堵歐債危機蔓延。義、西兩國公債殖利率如願下滑到安全水位,但股市投資人顯然不買帳。

美股8日開盤即重挫,那斯達克指數早盤最低跌逾4%,道瓊早盤跌幅最深近3.4%,標普500指數一度跌3.96%;歐股早盤一度受ECB進場買公債激勵大漲,但沒多久就由紅翻黑,英法德等主要股市跌幅一度甚至超越5%。

美國聯準會定9日下午2時15分(台灣時間10日凌晨2時15分)公布最新貨幣政策,曾任Fed經濟學家、現任職於布魯金斯研究所(Brookings)的迪南(Karen Dynan)表示,Fed 會好好權衡市場的動盪和近來的經濟數據,例如製造業景氣和上半年經濟疲弱等狀況。

市場只關注Fed究竟是否會暗示將推出第三輪量化寬鬆方案(QE3),但專家認為,Fed目前彈藥已不多。

※ 相關報導:

* 美股暴跌 1兆美元蒸發
http://udn.com/NEWS/WORLD/WOR1/6515364.shtml

金融類股是美股8日暴跌的領頭羊,追蹤全美24家大銀行的KBW銀行指數陷落10.7%。但除了債信調降的衝擊外,還有其他因素促成金融股的一蹶不振。

* 全球股災 台灣出口仍穩健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2/6514909.shtml

經濟部強調,目前影響層面僅限於金融面,但會慢慢波及歐美消費意願,8月開始的接單旺季恐怕不明顯,接單與出口景氣從樂觀轉為「審慎保守」。



◆ 美債假議題 葛老:歐債是真危機

編譯盧永山/特稿 2011.08.09

標普上週五調降美債評等,加上歐債危機有擴大至西班牙和義大利之虞,導致全球股市暴跌。但誠如美國前聯準會主席葛林斯潘所言,美債危機是假議題,歐債危機才是真危機,葛老也警告,美國必須小心,不能被歐債危機掃到。

美國白宮和國會從今年四月以來就為提高舉債上限和削減預算赤字吵鬧不休,最後終於在八月初搞出一份妥協過的協議,化解倒債疑慮。標普以兩黨在協商過程中出現的政治僵局為由,調降美國債信評等。

事實上,美債的流動性,加上美元作為國際主要外匯存底貨幣的地位難以撼動,美國幾乎不存在倒債危機。因此,吵了四個月的美債危機可說是假議題。

就如葛老所言,真正令全球投資人恐慌的是歐債危機。此一危機已由經濟規模較小的希臘、愛爾蘭和葡萄牙,延燒到第三和第四大經濟體義大利和西班牙,現在更有分析師預估,在美債評等被調降後,法國的AAA評等也可能被調降,後果恐怕難以想像。

去年歐盟為了解決債務危機,成立了一個七千五百億歐元的穩定基金,光紓困希臘、愛爾蘭和葡萄牙就花了二千七百三十億歐元,而且希臘還要第二輪紓困。

而義大利和西班牙的合併負債高達二.二七兆歐元,萬一兩國爆發債務危機,進而需要紓困,歐盟根本無力金援。若負債近一.六兆歐元的法國也中箭落馬,那將是歐元區的最大災難。

葛老警告,因美國和歐洲唇齒相依,若歐債危機延燒到義大利等較大經濟體,美國恐難倖免於難;一旦美國被歐債危機掃到,導致經濟二次衰退,全球才真的要剉咧等。

※ 相關報導:

* 歐美現在需要邱吉爾
http://udn.com/NEWS/WORLD/WOR1/6515374.shtml

儘管世界各國領袖紛紛出面喊話,G20、G7、歐盟、歐洲央行異口同聲的釋出強烈信號,力圖恢復市場信心,投資人卻置若罔聞,全球股市一片哀鴻。華爾街日報和美國CNN不約而同指出,民眾對領導人的信心蕩然存,是最根本的問題。

* 克魯曼專欄/信任標普判斷…你就輸了
http://udn.com/NEWS/WORLD/WOR1/6514516.shtml

在瞭解信評機構標準普爾日前首次將美國債信評等降級造成轟動,並引起美國政府強烈反彈的背後原因時,你必須謹記兩個看似矛盾的觀念。首先是,美國的確已經失去穩定而可靠的分量。其次是,標普本身的可信度更低。在評估美國的未來發展時,任何人都應忌諱參考它的見解。...即使以財政而言,美國真正面臨的問題不是能否將赤字降低1、2兆美元,而是我們能否擊潰處處阻撓負責任政策的激進人士,並使他們邊緣化。



◆ 標普看衰亞洲 新危機衝擊財政

不利日台印度財政復原

自由 2011.08.09

〔編譯羅倩宜/綜合外電報導〕標普警告,新一波全球金融危機對亞洲衝擊,可能比金融海嘯嚴重,尤其是財政仍在復原的國家如日本、台灣、印度等;此外,美國降級也將使中國通膨更為嚴重。

標普週一表示,亞洲許多國家仍在修補二○○八年金融海嘯造成的財政損傷,例如日本、印度、馬來西亞、台灣與紐西蘭,與海嘯前相比,這些國家的財政能力相對縮水。標普表示一旦發生新一波危機,將有更多亞洲國家主權評等遭調降。

分析師認為,未來不少亞洲國家將容忍貨幣升值。香港法國農業信貸銀行(Credit Agricole SA)分析師Kowalczyk點名韓元及新台幣特別具有支撐。他說:「擁有經常帳順差的國家,對本幣升值的容忍範圍較大。」

美國銀行(BoA)指出,標普最快今年十一月再度調降美國評等。美銀北美分析師表示:「國會特別委員會必須在十一月制訂出長期可靠的減赤方案,其達成能力令人懷疑,因此年底標普再對美國降級並不意外。」標普稍早表示,未來六到廿四個月,有三成以上機率再調降美國評等。

降級對亞洲的影響,首推持債最多的中國。美國財長蓋納表示,一點都不擔心中國停止買債,因為「美國公債是全世界流動性最好、最穩健的投資工具」。不過分析師認為,美國降級後,中國的通膨問題將愈來愈嚴重。

雖然週一全球商品市場出現賣壓,不過如果因為美國評等下降,導致美元持續貶值,投資人將從美元轉向商品,推升各類大宗物資價格。中國目前飽受工資、房地產及物價上漲的困擾,六月份CPI增幅達六.四%,創下三年新高;九日即將公布的七月份CPI,路透及高盛估計約在六.二到六.五%的高檔。



◆ 陸信用卡壞帳 總額逼近百億

記者鄭惠元/綜合報導 2011-08-09 旺報

美債信評調降,全球籠罩二次探底之際,大陸人民銀行昨日發布的《2011年第二季度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報告顯示,二季度末大陸信用卡壞帳總額逼近百億(人民幣,下同)。

統計指出,銀行卡發卡量持續穩定增長,信用卡發卡同比增速持續放緩。截至二季度末,信用卡累計發卡量為2.57億張,較第一季度末增長6.3%,同比增長24.3%,增速較上年同期放緩3.0個百分點。

按照國際慣例,信用卡逾期180天未償還的貸款將被視為壞帳。人行稱,二季度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較快增長;股份制商業銀行信用卡逾期貸款總額占比小幅上升。截至第二季度末,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99.29億元,同比增長36.0%,較第一季度增加17.22億元,增長21.0%;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占期末應償信貸總額的1.7%,占比與第一季度持平。

截至第二季度末,中國銀行業信用卡授信總額2.30萬億元,同比增長40.0%,較第一季度增加2065.34億元,增長9.9%;期末應償信貸總額5851.06億元,同比增長103.3%,較第一季度增加1113.24億元,增長23.5%。

fsj 提到...

羅比尼專欄/美避免衰退…不可能的任務

【經濟日報╱編譯于倩若】2011.08.09

大部分先進經濟體今年上半年成長減速,樂觀主義者說這是暫時性疲軟,這個妄想已經破滅。即使在上周的恐慌之前,美國及其他先進經濟體就有再次陷入嚴重衰退的可能。

美國近來經濟數據疲軟:幾乎沒有創造就業、成長疲軟、消費及製造業生產停滯不前、房市仍低迷、企業及消費者信心每況愈下,而且現在看來必定會進一步下滑。

大西洋彼端的歐元區周邊國家目前經濟不是萎縮就是幾近零成長。目前看來義大利或西班牙被拒於債市門外的風險非常高。不同於希臘之處在於,葡萄牙和愛爾蘭這兩國是大到救不了。

與此同時,英國受撙節措施影響,經濟幾乎是零成長;陷入結構性停滯的日本經濟未來幾季可望復甦,不過一旦刺激經濟措施退場,只會再陷停滯。更糟的是,全球製造業領先指標顯示擴張速度正大幅減緩,無論是中國、印度和巴西等新興經濟體,還是德國和澳洲這些出口導向或天然資源豐富的國家。

決策官員直到去年都還總是能從帽子裡變出兔子,讓資產再膨脹並刺激經濟復甦。零利率政策、第一輪量化寬鬆(QE1)、第二輪量化寬鬆、信貸寬鬆、財政刺激、提供數兆美元的流動性,以及紓困銀行及金融機構等方法全都試過,但現在帽子裡已經沒有兔子可抓了。

標準普爾公司(S&P)誤導人的調降美國債信決定,只是在市場劇烈動盪和經濟疲軟之際,提高二次衰退的可能性,甚至會提高財政赤字擴增的風險。

然而矛盾的是,美國公債可能仍會是世上最安全的資產:規避風險、股市下挫和經濟衰退逼近甚至可能壓低而非推升美國公債殖利率。

歐元區和英國目前都採取緊縮的財政政策,美國也是,唯一差別只在緊縮程度。美國州、地方及聯邦政府都在削減支出和轉移支付,很快也會增稅。新一輪銀行紓困行動在政治上不被接受。大多數國家,尤其是歐洲國家是如此的低迷,其主權風險實際上會引發銀行風險,原因是銀行持有大量的政府債券。

大多數西方國家的通膨遠高於目標水準將降低人們對量化寬鬆的期待。聯準會(Fed)可能啟動第三輪量化寬鬆,但可能很晚才推出且規模很小。去年規模達6,000億美元的第二輪量化寬鬆(連同1兆美元減稅與轉移)勉強創造了單季3%的成長。QE3的規模將遠比QE2小,效果也會小很多。

出口也沒幫助。所有先進國家都需要貨幣貶值,但各國貨幣不可能同時貶值,當一種貨幣貶值就會有另一種貨幣升值,這種零和遊戲可能再次挑起貨幣戰爭。我們可從日本和瑞士試圖貶抑自家貨幣的過程中看到爭端再起的跡象,其他國家很快就會跟進。

我們有辦法避開另一場嚴重衰退嗎?這或許是不可能的任務。最佳情況是美、英、日、德等尚未被市場拒於門外的國家推出新的短期財政刺激措施,並承諾推行中期財政撙節計畫。

美國被調降債信評級將導致緊縮財政的要求變得更急迫,但該國尤其應該致力於中期的大規模削減計畫,而非立即緊縮財政,否則將傷害經濟成長並導致赤字擴大。

大多數西方央行都該進一步推出量化寬鬆,即使效果有限。歐洲央行(ECB)不該只是暫停升息:應把利率降至零,並大規模收購政府債券以防止義大利和西班牙被市場拒於門外。西義兩國若無法到市場融資會是真正的重大危機,將需要兩到三倍的紓困資源,甚至可能導致歐元區解體。

我們或許無法避免另一場衰退,但良好的政策能阻止二次蕭條。

(作者Nouriel Roubini是紐約大學經濟學教授、有「末日博士」之稱)



◆ 社論-不要再問國家能為你做什麼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3/122011080900320.html

【本報訊】2011-08-09 工商時報

美國已故總統甘迺迪(JFK)1961年的就職演說,留下一句傳世名言:「不要問國家能為你做什麼,而要問你能為國家做什麼。」JFK當時演說的重點在後半段,旨在激發美國人的愛國情操。整整50年過去,山姆大叔的愛國心、企業創新與政治強勢,支撐美國在多數歲月裡稱霸世界。

然而,「民間不斷過度消費、政府長期預支未來」的運作模式終達極限,美國「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紙老虎形象被迫攤在陽光下,民主共和兩黨竟然敗壞到拿舉債上限當選戰籌碼,不禁令人感慨JFK演說的前半段。

因為事到如今,不管主張大政府或小政府,要錢沒錢,興利不易,真的也無法指望國家能為人民做什麼了!

對於美國朝野兩黨長期怠忽「債台高築」的結構性弊端,只想靠「以債養債」茍且度日的耍賴行徑,近年來國際間早已怨聲載道,也迫使信評等公司標準普爾(S&P)終於出重手,將美國自1941年以來即保有的3A頂級信用評等調降至AA+,等於送給歐巴馬總統一個黑色的50歲壽禮。美國財政部對這項奇恥大辱,當然氣急敗壞;全球市場慘遭池魚之殃,各國高層也紛紛改口,直批S&P落井下石。

但所有辯詞終究掩飾不了美國財政隳壞的事實。

正所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民主世界昇平太久,讓各國政治人物與官僚體系無法培養大開大闔的視野與胸襟,任令積重難返,日本失落20年,是最震撼的例子。日本公共債務約當GDP的兩倍,由於外債只佔10%,官方以債養債,消磨的正是本國競爭力。

美國則不然,以霸權之姿,將全球當成提款機;美元長期扮演準備貨幣角色,各國央行也不得不買帳。因此,若問魔鏡:「誰才是全世界真正大到不能倒的人?」魔鏡一定回答:「那還用說,當然是山姆大叔!」

如果美國使出「倒債」七傷拳,日本與中國兩大金主必然受傷慘重,其他擁有高額外匯存底的國家如台灣,也難倖免。在美國兩黨為舉債上限相爭之際,股神巴菲特建議乾脆取消舉債上限,正是看準國際金主投鼠忌器,無法擺脫美元的糾纏。

聯準會(Fed)主席柏南克勇於推出一系列量化寬鬆措施(QE),甚至QE3箭在弦上,亦是基於「美國最大」的心態。就算各國央行逐步調降美元資產比重,也要耗費數十年時間,才能扭轉美元獨大的局面。屆時,包括美國總統歐巴馬、巴菲特、柏南克這些檯面上的人物都不在了,他們又豈會在乎身後的毀譽?

換言之,就算美國債務危機惡化到希臘的境地,也不可能像希臘賣小島那般,賣掉夏威夷抵債。對於美國長遠發展而言,民主與共和兩黨的確都是「弱領導」,無法有效矯正債留子孫的失衡赤字結構。但對於個人政治生涯而言,他們可都是精於計算的選舉戰將,所作所為,只求倒債危機不要再任內引爆。

現在處理歐元債務危機的決策高層心態,亦復如此。只求歐元區不要在自己的任內解體,表面目標崇高,畢竟歐洲單一貨幣機制得來不易,實際上也是政客個人的精算。因此明知「先天不足、後天失調」,葡、義、愛、希、西(PIIGS)債務危機國的任何減赤方案只是杯水車薪,對這5國的任何金援只是飲鴆止渴,歐元區高層始終避談「動搖國本才能脫胎換骨」的結構性改革。

時值暑假,要不是日前義西公債大跌,西班牙總理薩巴德洛還沒打算延後休假,其他歐元區高官則是假照休,有事打電話,又顯得多麼「平常心」!

民主政治平庸化,兩黨將國家利益當幌子以行私利,是人民最大的悲哀。極端訴求因此容易躥出頭,美國近年快速崛起的極右派「茶黨」不會是唯一的例子,挪威極右派分子的大屠殺也不會是絕後的事件。

國家失能,也正腐蝕民間自立自強的實力。以日本企業為例,美國行弱勢美元之實,歐元前景不明,基本面一攤死水的日圓漲得莫名其妙,連財金當局再度干預,也嚇阻不了投機避險的市場力量。業者眼睜睜看著出口競爭力流失,營運由盈轉虧,除了加速外移或出走,別無他途,產業空洞化的結果,日本經濟更難有翻身的一天。

我們何其幸運,曾身歷冷戰結束,和平紅利造就的昇平年代,但我們又何其不幸,正遭遇盛極而衰的時代轉捩期。

金價自2008年9月雷曼兄弟倒閉以來,已大漲近一倍,且正式衝破每英兩1,700美元天關。當人們開始瘋狂追逐黃金,它意味著什麼?證諸歷史,未來世局的可能發展,讓人不寒而慄!

fsj 提到...

大陸物價看齊歐洲 房價接軌月球

【聯合報╱本報記者 羅印冲】2011.08.10

大陸物價指數年增率再創新高,其中食品價格漲得最兇,直接衝擊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以速食龍頭「麥當勞」為例,從去年七月以來,已經四度漲價,難怪有網友說:「要去麥當勞,先找折價券」;還有網友把麥當勞標語「I'm Lovin' It」改成「I Can't Love It」。

大陸物價一點都不便宜,除了麥當勞連番漲,日式定食「吉野家」一份普通的牛肉飯套餐,要價人民幣廿五元(台幣一百十五元),與台灣的定價不相上下;珍珠奶茶一杯七元(台幣卅二元)、番茄牛肉麵一碗廿二元(台幣一百元)。

七月消費者物價指數中的中的豬價更衝翻天;與去年同期相比,豬肉價格飆漲百分之五十六點七。因此有人將CPI(消費者物價指數)戲稱為CHINESE PIGS INDEX(中國豬價指數),意指物價、豬價同時登頂。

吃的變貴,搭計程車也不再便宜。由於汽油價格上漲,杭州計程車司機日前集體向政府抗議,要求調漲車資;杭州當局最後只好妥協,宣布從十月底起,提高計程車費率,但這項措施等於瘦了民眾荷包。上海計程車也自七月起調漲計程車費率,起跳價(三公里)十四元人民幣(約六十五元台幣)。

物價攀升,大陸網友紛紛上微博發洩怨氣。網友「開創完美新世界」說:「物價與歐洲接軌、房價與月球接軌,只有堅強的工資保持與非洲接軌;但我們要勇敢地活著,因為墓地和喪葬費也漲了。」

網友「月痘艾月」說:「以後不能隨便罵別人是豬了,現在的豬肉可不是人人買得起。」

還有網友總結近期的生活苦悶:「想吃豬排,漲價了;想看NBA,姚明退役了;想去旅遊,高鐵出事了;想搭電梯,故障了;想捐款助人,郭美美出現了;工資可能要調了,CPI又先跑了。這個夏天還能做什麼?」

※ 相關報導:

* 美股重挫519點 亞股台股紛紛大跌
http://udn.com/NEWS/WORLD/WOR1/6518735.shtml

歐美股市再度狂瀉,今早日韓股市都重挫1.6%以上,台股開盤大跌165點,指數來到7570點,盤勢開低走低,開盤不久跌點已逾200點。

* 降級美債疑計算有誤 標普否認
http://udn.com/NEWS/WORLD/WOR1/6518849.shtml

標準普爾公司(S&P),現正抗拒美國政府的提案,案中將規定信評公司在計算評等出現「重大錯誤」時,必須公開。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教授柯菲(John Coffee)表示,管理當局在信評調降之前,應查明是否有重大的交易活動,諸如企圖作空國庫券。

* 降評前爆巨量賣盤… 標普捲入內線疑雲
http://udn.com/NEWS/WORLD/WOR1/6517923.shtml

上周五(5日)市場盛傳標普公司當天就會調降美國債信時,當天的某個時點曾爆發巨量與重大賣盤,市場規範觀察家的注意力如今都聚焦在兩者之間的可能關連。因為,標普確實也在當晚就宣布降低美國債信評等。

* 6雙無名的手 撼動全球
http://udn.com/NEWS/WORLD/WOR1/6517176.shtml

紐約時報指出,標普內部六個沒沒無聞的人組成的委員會,做成這個撼動美國和全球金融市場的決定。紐時指出,這六個人毫無知名度,可能只有各國財長認得他們。標普對委員會的決策過程守口如瓶,未說明委員會成員是否一致表決通過,也未透露他們的身分和究竟有幾個人。



◆ 華爾街解讀:沒有QE3的QE3

【聯合晚報╱紐約特派員傅依傑/特稿】2011.08.10

美聯準會(Fed)9日利率會議(FOMC)最重要宣示,是將現行趨近零的聯邦資金利率「至少維持到2013年中」;這似乎為下階段量化寬鬆舖奠環境、投石問路。

Fed會後宣布政策聲明,華爾街股市一度重挫,因Fed並未明確提出新QE措施,但市場隨後聚焦在零利率展延至2013年語句,解讀為「這是沒有QE3的QE3,」或是「準QE3,」市場情緒翻轉利多,加上前市超賣後技術性反彈,因而帶動股市絕地反撲。

聯邦資金利率為美短期利率指標,是Fed掌控貨幣政策重要工具,將現行聯邦資金利率預定在某一時間框架,為Fed歷史性舉動。

Fed於上一波金融海嘯空峰期2008年底,將聯邦資金利率壓至0-0.25% ,持續至今,現確定至少再延2年,美維持歷史谷底零利率將長達4年半以上,為美歷史罕見。

Fed此舉也如同將自己逼入牆角,拋掉了使用利率工具的彈性,在未來二年將首要貨幣工具釘在牆上不動。

這也反映Fed對未來二年經濟前景悲觀,必須持續以超低率支撐。有人可能質疑,若2013年前經濟復甦起步、通膨蠢動,Fed如何因應?是否仍持續零利率?

Fed這次雖未提出QE措施,但設定未來二年零利率,形同為新一波QE舖路,雖然不一定以QE3為名。Fed在QE1及QE2共挹注2.3兆美元,使資產負債表膨脹至2.8兆元新高,推動了股市,但QE2顯然未能使經濟持續成長,成效不彰,使Fed對再祭QE3存有顧慮。

但基於經濟與政治(美大選)考量,若美經濟持續低迷,Fed可能不得不再推新寬鬆措施,但這回勢將面對國外更大質疑與反彈;此外,Fed內部阻力也更大,這次FOMC會議三名Fed成員投反對票,創20年紀錄,其中二名是反通膨鷹派,他們將是Fed再祭量化寬鬆的擋路石。

fsj 提到...

再論「弱領導」的危機

【本報訊】2011-08-10 工商時報

本報上周二社論指出,強權國家政治領袖「弱領導」的現象,正是歐美倒債危機的真正危機。過去一個禮拜全球股市暴跌,正是市場對於「弱領導」的高聲抗議,更是對歐巴馬、梅克爾等政治領導者一次驚心動魄的不信任投票。

面對沸騰的民怨,對抗惡化的經濟,即將面臨大選的各國領袖,必須先發制人展現強勢領導力,重新聚焦,創造新的趨勢來帶領國家與人民。這是政治人物的真理時刻(The moment of truth),想要搞花招的政客,必然會被掃進歷史垃圾堆。

美國總統歐巴馬在這波危機中領導力孱弱,「破相」的過程堪稱戲劇化。他在8月4日度過五十歲生日,紐約股市卻以單日暴跌512點來警告他;8月8日台灣父親節當天,歐巴馬再度走進白宮新聞室,指責調降信用評等的標準普爾。

歐巴馬說,美國不需要信評公司來對華盛頓的政治體系說三道四。記者會不開還好,歐巴馬兩分多鐘的演講結束後,道瓊又跌了三百多點,創下單日下跌634點的新紀錄。

馬英九總統也在8月6日為台灣股市重挫開了記者會,他雖然快速反應,強調「政府絕對不可以掉以輕心,一定會盡一切的力量來減少這個衝擊」,卻也花了很多時間說明台灣經濟基本面健全,投資人不必恐慌。馬總統的記者會開了,但是台灣股市照樣重跌,從8月5日的收盤價8,313點,兩個交易日內最低跌到7,151點,跌幅超過一千點。

金融市場的重挫看來恐慌、不理性,但是傳達的訊息非常明確:債務危機只是表面,真正的問題在經濟的衰退!

歐巴馬、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以及一干共和黨民主黨的政客們,可以為標普該不該調降評等吵得口沫橫飛,可以不斷怒罵甚至調查標普的決策如何粗糙,但是美國核心的問題在於政府支出必須大幅縮減,社會福利、教育經費、國防軍費,甚至歐巴馬信誓旦旦要全力發展的替代能源,全部都得大幅縮減,這會造成消費緊縮、企業獲利衰退,甚至引發不可預料的社會動亂。

歐債危機則是美國的先行指標。歐洲問題的癥結也不在國家倒債,而在背負巨額債務的政府已經無法再隨意揮霍,必須緊縮支出。從希臘到愛爾蘭,數以千萬計退休者的退休俸已經縮水,希臘的教師上街頭抗議甚至暴動,絕對不是偶發。

歐洲人的好日子已經走到盡頭,福利國家的夢想已經破滅,希臘總理巴本德里歐面對抗議群眾,高聲說:「不要指責別人,希臘今天的財政赤字,就是你、我以及所有希臘人共同造成的!」

破產的希臘政府死豬不怕燙,總理才敢說真話;其他的歐洲國家都還在掙扎,不願意脫下那件國王的新衣。因此金融市場不斷逼迫政客,要求他們正視問題、承認問題,逼他們做出痛苦卻必要的決定。

金融市場還逼迫德國必須扛起更大的責任,對於德國總理梅克爾閃閃躲躲的態度投下反對票。德國股市在八月領先所有市場率先下跌,崩跌幅度已經超過20%,因為德國如果再不主動因應,最終所有歐洲負債、社會的動盪都將成為德國的包袱。

八月股災雖然戲劇化,其實從經濟長期發展的角度來評估,還只是一次溫和的回檔。美國的經濟規模從金融海嘯下挫之後,至今尚未回復到2007年的水準,但是道瓊指數卻已經回到2007年的高點,並且比海嘯時期的低點高出60%。

歐巴馬面對的挑戰,是如何在政府緊縮財政的同時,避免失業率再飆新高、維持社會福利與教育體系正常運作,這些都需要痛苦的決定、需要強而有說服力的新政策。

台灣無法自外於這場風暴。我們所面對的難題是,科技製造業的外銷市場正在縮減,尤其是歐美政府預算大減之後,勢必面臨更大的衰退壓力。新開發的大陸觀光客成長雖快,卻無法填補外銷產業的減損;還有我們兩兆雙星產業的困境已經暴露,這些都不是短期的震盪,而是長期的緊縮。

另外,美中關係日益緊張且越來越複雜,夾在兩大之間的台灣如何找到平衡點。目前政府如果啟動國安基金護盤,只能短期療傷,應該要做的是必須先發制人,提出具有前瞻性的政策,解決目前的困境,創造新的需求。

八月股災短期內不會結束,道瓊指數繼續向下跌破萬點的機率仍在。面對全球經濟的惡劣環境,政府的施政的確困難重重;但是,執政者的任務,就是要替人民解決困難的問題。當前台灣需要強勢領導,唯有前瞻性的擘劃、大開大闔的施政格局,才能克服險峻的難關,安度充滿變數的風暴。

※ 相關報導:

* 王國沉淪/台塑管理心態太可惡! 「一天工作22小時」工安內幕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ART_ID=335898

這家工廠的員工在白天上班九個小時後,還得繼續值夜班直到隔天早上八點才能下班。值班中,他負責監測工廠運作情況,機器運作如有異常或發生工安事故,他必須即刻通報相關單位進行緊急處置。...如果你家就位於這家工廠附近,而這家工廠夜間安危,竟操之在一個連續上班二十幾個小時,已經睡眼惺忪,體力透支、精神疲憊不堪的人,請問你會睡得安心嗎?



◆ 專利變商品 經部媒合平台挖寶

【經濟日報╱記者林安妮/台北報導】2011.08.10

經濟部力推「發明專利產業化」方案,五年內將投入118億元,協助「櫃子裡的好專利」也能商品化、事業化。據瞭解,過去包括宏碁、宏達電也曾透過工研院籌組的專利交易平台,便宜買到反訴專利。

圖/經濟日報提供

發明專利產業化是政府力推「四大智慧型產業」中的關鍵一環,是指政府透過平台建置、輔導,協助國人專利都有機會商品化。發明專利產業化方案自民國99年推動迄今,已促成千餘件專利授權及讓與交易案,帶動約36億元民間投資。

經濟部官員表示,我國每年在德國、瑞士、英國與美國等地舉辦國際發明展競賽屢獲佳績,以去年國人參加紐倫堡發明展為例,平均獲獎率達84%,這些好專利若能開發成新商品,就不會變成「鎖在櫃子裡的無用專利」。

官員表示,經濟部主要是透過六大策略,來協助國內產學研研發出的專利,能夠媒合到產業界,包括建置專利加值輔導顧問中心、提供商品化驗證服務、強化台灣技術交易整合服務中心(TWTM)服務功能、輔導個人專利與科專研發成果商品化等。

以TWTM來說,這是由經濟部委託工研院籌組的專利交易平台,自民國94年建置迄今,已擁有2萬多筆專利,其中每年來自企業或學校端的新增專利約有3,000多件。TWTM創立迄今,也已成功創造1,400多件專利商品化案例,成功率約6%。

fsj 提到...

再商QE3? 3巨頭白宮會商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2011.08.11

美國總統歐巴馬10日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會晤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主席柏南克,討論長期削減赤字的必要和歐洲金融危機。參加這次會晤者還有財政部長蓋納、白宮幕僚長達里,以及白宮首席經濟學家史培林。

白宮10日稍早宣布歐巴馬要在白宮會晤柏南克,由於聯準會9日才宣布0%到0.25%的超低利率要延長到2013年,媒體熱鬧猜測兩人這回將會談些什麼事情,並且明顯有所期待。儘管白宮發言人卡尼本周稍早暗示歐巴馬不會要求柏南克實施第三輪量化寬鬆,但《富比世》網站仍然臆測,兩人此晤會不會談這件事。

結果歐柏會後,白宮只有短短數語:「總統和主席討論了經濟復甦和就業的遠景以及財政問題,包括如何長期落實削減赤字。」白宮聲明說:「他們也討論了歐洲的情況。這是總統今年第三次會晤主席。」

歐巴馬10日另外約見蓋納,本周稍後要和企業領袖見面。

白宮10日也宣布,歐巴馬不會為了美國債務危機和股市動盪或歐洲問題而取消本月稍後的夏日度假計畫。市場變化劇烈,二次衰退的陰影逐漸變濃,有政經評論家呼籲歐巴馬留在華府拼經濟。

卡尼說,「總統和家人共度一些時間,我認為美國民眾不會不高興。」他表示:「天下沒有總統度假這回事。總統出門,也與民同在。他會保持聯絡,隨時接受國家安全團隊和經濟團隊的簡報。當然,只要有必要,他絕對能夠趕回來。」

※ 相關報導:

* 歐洲領袖 天塌下來也要度假
http://udn.com/NEWS/WORLD/WORS1/6519585.shtml

美國能源諮詢公司的韓歐爾講得更白:「歐洲的八月是不可侵犯的,領導人趁這段時間度假。不過這樣的堅持,在今年會傷害到全球經濟。」

* 3大信評急闢謠:法國AAA評級沒變
http://udn.com/NEWS/WORLD/WOR2/6520292.shtml

歐元區債務危機升高之際,市場盛傳法國債信也可能遭調降,導致法國銀行類股10日遭到圍剿,但三大信評機構趕緊出面滅火,確認法國的AAA頂級債信評等,展望也維持「穩定」。



◆ 馬凱:美國二次衰退 唯人自招

【聯合報╱馬凱】2011.08.11

前 言

美國怎麼了?從國債危機點燃引信,到信評被降導致全球股市烽火,美國經濟會陷入二次衰退嗎?美國政治惡鬥與治理失靈如何拖垮經濟?美國社會生活型態與消費文化仍要全球埋單嗎?強權消長的陰影將如何影響國際關係與兩岸格局?

名人堂專欄即日起推出系列,為讀者深入剖析。

「二次衰退」的魅影,飄浮上空,冷不防就迎面撲來,嚇得各個國家失魂落魄、膽戰心驚。這一次趁著美國朝野兩黨為爭取明年大選籌碼糾纏舉債上限惡鬥不休,大肆作祟;從美國開始,全球股價大跌,造成金融海嘯以來最大的股災;但細究暴跌原因,卻全是空穴來風。

美國經濟疲弱不振,可能會陷入「二次衰退」,被視為最初的禍首。但美國經濟體質其實自金融海嘯以來,一直是全球最強,難與倫比;企業獲利表現亮麗,手頭滿握現金,只是在一片唱衰聲中,不敢投資、也不敢雇人。尤其聯準會悖逆基本經濟原理,強將利率壓抑至零利率的邊緣,擾亂資金市場、扭曲資源配置,更令大量資金四出投入利差交易;在資金如此大量失血的情況下,美國經濟猶有如此表現,足見其實力驚人。當金融海嘯的影響逐漸消退,美國經濟只會日有起色;藉此挑起二次衰退的恐慌,自是空穴來風。在黑色星期四次日,美股大跌特跌之際,傳來美國失業率降低、經濟表現出乎意料地強勁,正是明證。

又有論者高喊美國舉債太多、債信惡化,導致全球一片恐慌,股價又大跌特跌。但環顧各國,經濟實力可與美國相侔、償債能力堅強無虞、債券流通暢順運用便利者,迥不可得;因而信評機構降等之後,為逃避風險而搶購美債者反而更加踴躍,使得美債殖利率不升反降,令人啼笑皆非。

其實,所謂「二次衰退」也者,在學理上全無根據;只是由於金融海嘯的衝擊太過可怖,全球信心迄未完全恢復,不斷憂心復甦的好景會化為泡影,而暗藏於心中的夢魘,一有風吹草動,就被勾引出來作祟。不徹底消除此心中之魔,世界將無寧日。

不過,金融海嘯以來,全球經濟的運作備受非理性干擾,主要國家都背棄基本經濟原理,倒行逆施。除美國強自壓抑做為資金市場主要價格的利率水準,不許其正常運作,並且不顧千夫之指蠻橫濫印美鈔之外;歐元區為維持單一貨幣的門面,強要情況悖反的成員國遵循相同的匯率與貨幣政策,甚至對已淪入衰退的國家施以最緊縮性的總體經濟政策;而中國大陸則為強保高成長率,任由公共部門胡作非為、盲目擴張,不惜毀掉好不容易重新打造的民間企業。

凡此種種,才是橫阻全球經濟走向復甦之路的障礙,使世界經濟每天都處於混亂失序、欲振乏力、危機四伏的困擾。當這些反其道而行的力量積蓄日久、全球經濟實力被斲傷過度,的確不無可能陷入衰退厄運;不過那就不能怨天尤人了,因為一切災難,唯人自招。 (作者為經濟評論者)



◆ 他山之石-經濟兩極化 引爆失序英國

【趙哲聖/台中市(英國倫敦城市大學博士)】2011-08-11 中國時報

倫敦北邊的暴亂有如星火燎原,為即將舉辦奧運的倫敦城建設投下變數。

倫敦這十年的社經變化急遽。當初加入歐盟的英國,一直採取自己的英鎊,英國人普遍認為,英鎊的幣值高,是強勢貨幣。然而,這種「自視甚高」的經濟情況,沒多久便開始「兩極化」,倫敦的房價大漲,造成有錢人更有錢,而中下階層的勞工階級更加住不起房子,倫敦交通運輸費逐年上漲,碰上全球金融風暴,整個倫敦經濟消費能力銳減,英鎊續貶,工廠關閉,失業率提高,英國白人又不太願意從事藍領低階的工作,因此大量「尼特族」出現,這些不升學、不就業、與不參加就業輔導而終日無所事事的青年尼特族群,幾乎綁架了倫敦許多低發展的區域。

二○一二倫敦奧運,光鮮亮麗的硬體建設背後,仍舊充滿著失業率高的影子,政黨輪替後聯合內閣所採取大量削減預算與社會福利的政策,更製造民怨。大環境差與長期失業率高的「遠因」,又碰到這半年歐元體系虛弱,美國國債風暴,與整體經濟氛圍低迷的「近因」。此次暴動成為一次「斷裂」的引爆,看似不相干的舉措,卻是英國這幾年經濟風暴下遠因與近因的總和,也是當地民眾對無奈社會時局的「反撲」!

這種近似於叛亂的舉動,顛覆與衝撞兩極化的經濟面向,網路與手機簡訊,只是增加資訊的片段化與流動性,當地失衡的黑暗怨氣,才是暴民隨處搶奪的潛在意識。英國,也走向了「失序與斷線」的社會步調了。

fsj 提到...

葛洛斯專欄/美危機核心不是債務 是經濟

【經濟日報╱編譯吳國卿】2011.08.12

過去幾天的歐巴馬總統似乎成了債券市場專家,他在8日稱頌美國是AAA國家,而且不管債信評等機構怎麼說,永遠是AAA國。美國公債立即報以熱烈漲聲,價格勁揚,殖利率跌至周期的低點。遺憾的是,漲聲面對的現實卻是一個債務沈重且財力不足以提振需求的AA+國家,成長日漸遲緩,甚至可能再度陷入衰退。

政治人物和投資人都必須明辨因與果,以及病因與病徵。華府過去幾個月的運作都基於一個假設,即美國和歐元區都面對一場必須藉短期削減支出來解決的債務危機。

增加收入可能是解決辦法之一,但必須搭配不成比例的削減支出(例如每1美元增稅,搭配3或4美元減支)—這個前提是假設市場與經濟成長從根本上需要財政緊縮措施,就像過去數十年國際貨幣基金(IMF)在新興市場的作法。共識是,我們必須像1980年代的阿根廷、巴西和墨西哥,藉削減支出、降低赤字來勒緊腰帶,然後經濟成長就會隨之而來。

但儘管我們的債務危機是真實的,而且未來幾年還會擴增為天文數字,但債務不是病因,而是病徵。簡單的說,總需求不足,或消費和投資不足,才是病因。債務只是政府與民間市場錯誤的藥方養大的病徵。過去數十年來,美國和全球市場的競爭者一直面對總需求不足的問題,而隨著槓桿操作的萬靈丹效力逐漸耗竭,現在才終於清醒過來。這種可能致命的資本主義疾病,是幾種長期現象造成的結果:

(1)人口老化。嬰兒潮世代接近退休年齡,支出相對於年輕一代開始減少。

(2)全球化。來自亞洲和其他國家的20億勞動人口,搶走已開發市場訓練不足、40幾歲人口的就業與所得。

(3)科技創新。機器與機器人取代勞力,為企業創造獲利,卻導致薪資降低。

債務危機的頂點過後,緊縮支出措施長期抑制成長的影響勢必開始顯現。信用卡額度用盡而無法繼續支出,意味我們已達到市場機制強迫我們去槓桿的極限。不過,危機的核心不是債務,而是全球性的總需求不足。隨著世界各國競相採取鼓勵人民就業的措施,決策者也紛紛降低利率和延緩政府、企業和家庭的違約,以提供喘息空間。

然而就財政來說,立即採取反凱因斯的財政平衡,形同對任何一息尚存的需求再束緊套索。華府為舉債上限爭論不休,忽略了創造就業,是基於對平衡財政可以創造平衡經濟的錯誤信念。平衡財務不會創造平衡經濟。

總統與國會必須認清,一個AA+國家若想保住AA+評級,短期必須專注於成長,而非減債。

我們有債務問題,但根本上這是總需求危機。凱因斯如果活在21世紀一定會看出這一點,並發出警告,指出死守財政觀點的決策者,將引導我們走向衰退和重蹈慘澹的1930年代,而不是一個低成長、但生機依舊盎然的21世紀美國經濟。(作者Bill Gross是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共同投資長)

※ 相關報導:

* 降評誰先知? 美向標普要名單查內線交易
http://udn.com/NEWS/WORLD/WOR1/6522515.shtml

消息人士說,美國證管會 (SEC)已對標準普爾公司 (S&P)可能涉及的內線交易進行初步瞭解,要求標普透露上周宣布調降美國債信評等之前,有哪些公司高層事先已知道這項決議。

* 止血! 歐盟4國禁止放空金融股
http://udn.com/NEWS/WORLD/WOR1/6522518.shtml

法國興業 (Societe Generale)等歐洲銀行股近日陷入慘重賣壓,股價摔到信貸危機以來最低水準,法國、西班牙、義大利與比利時宣布禁止放空,希望穩定市場。

* 亞洲升息暫緩 先救經濟
http://udn.com/NEWS/WORLD/WOR2/6521878.shtml

近來商品價格大幅回跌,讓食品和燃料占消費支出大宗的亞洲國家暫時能喘口氣。但隨著全球前景惡化,亞洲即將面對外部需求疲弱、海外信用枯竭,和美國可能再祭出量化寬鬆措施的問題。分析師指出,亞洲央行可能得暫停升息。

* 黑天鵝基金 逆勢大發財
http://udn.com/NEWS/WORLD/WOR1/6521732.shtml

押注市場極端且罕見波動的黑天鵝基金,成為這波股災的大贏家。消息人士透露,Universa投資公司規模60億美元的黑天鵝基金,8月來和今年來漲幅均達20%至25%。



◆ 大危機 歐盟五百萬年輕人失業
http://udn.com/NEWS/BREAKINGNEWS/BREAKINGNEWS5/6523091.shtml

中央社 2011.08.12

歐盟國家年齡15到24歲的年輕人有1/5找不到工作,多達500萬人,是歐盟地區最令人憂心的社會問題之一,其中又以西班牙最嚴重,年輕人失業率高達45.7%。

根據德國聯邦統計局資料,今年6月歐盟地區平均失業率9.4%,但年齡在15到24歲的年輕人失業率卻高達20.5%。

年輕人失業問題最嚴重的是南歐的西班牙,希臘年輕人失業率也高達38.5%、義大利則是27.8%、愛爾蘭26.9%、葡萄牙26.8%、瑞典23.1%、法國22.8%、芬蘭19.9%、英國19.6%。

在東歐前社會主義國家的年輕人也有覓職困難的問題,其中以斯洛伐克年輕人失業率最高,達33.3%,其次是立陶宛32.6%、拉脫維亞29.7%、保加利亞27.3%、匈牙利24.8%、波蘭23.6%、羅馬尼亞22.8%。

年輕人失業率在10%以下的歐盟國家,只有荷蘭7.1%、奧地利8.2%、德國9.1%。不過,這三個國家年輕人失業率仍高於所有年齡層人口的失業率。荷蘭的失業率是4.1%,奧地利是4%,德國是6.1%。



◆ 乾旱糧價飆 肯亞大鬧饑荒

【聯合報╱編譯王麗娟/報導】2011.08.12

在東非窮於應付逾半世紀以來的的最大乾旱之際,糧價飆漲已導致肯亞饑荒加劇。經濟學家形容持續上漲的糧價,是一場「無聲的危機」,且在非洲已蔚然成形。

世界銀行的肯亞事務經濟學家芬格勒告訴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說:「這是一場危機。因為東非仍是貧窮地區,半數人口一天生活費不到2美元。收入的一半用於購買食物。糧價上漲,只好少吃。」

肯亞今年7月的通膨率從6月的14.49%升高為15.53%,連續9個月上漲。生活費激增,是玉米粉、玉米粒、糖和稻米等主食價格上漲的主因。90公斤一袋的玉米,去年6月要價16美元,今年7月叫價44美元,漲幅160%。

分析師說,高糧價是多重原因造成。非洲遭遇60年來最大旱,是明顯原因,其他成因還有高油價導致糧食運費升高,肯亞幣疲弱,以及鄰國坦尚尼亞、衣索匹亞等為維持糧價穩定,實施玉米出口禁令,導致肯亞更加缺糧等。肯亞糧產減少至少五成,又無法進口,情況雪上加霜。

理論上,糧價上漲,對仰賴農業的開發中國家是好消息,農民可望提高收入。問題在於僅一小撮農民有足夠的資金與土地,種植夠多的糧食可供出售。這種農民在肯亞約僅1000人。

國際援助機構Oxfam發現,物價上漲已迫使76%肯亞人改變飲食習慣,其中79%的人歸咎於高糧價。



◆ 北京7月物價飆 9個月新高
http://udn.com/NEWS/BREAKINGNEWS/BREAKINGNEWS4/6523202.shtml

中央社 2011.08.12

北京市統計局、中國大陸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今天聯合發佈經濟數據,今年7月份北京市居民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6.4%,創下39個月以來的新高。

陳姓計程車司機告訴中央社,現在北京的東西不知不覺就漲了,但就是工資不漲,錢一下子就沒了,生活真的是愈來愈辛苦了。

在超市買東西的一位李太太則表示,去年7月1斤豬肉要賣人民幣7、8元,今年7月「搞特價」還要13元,可見得漲的有多厲害。

另外,北京市7月CPI月增率0.2%。北京市CPI年增率曾在5月小跌,6月與7月連續上揚,尤其是7月領漲的是攸關民生的食品類和居住類,比去年同期分別上漲12.7%、8.7%。

統計顯示,今年1到7月,北京市的CPI和去年同期相較上漲5.6%。

報告說,今年1到7月,北京市的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為人民幣1萬8844元,比去年同期成長10.4%;受兩次提高相關社會保障標準帶動,養老金、離退休金收入成長14.8%。

北京大學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周清杰告訴「法制晚報」,帶動7月CPI上漲最大因素是食品類價格和居住類價格,是豬肉和房租共同作用結果;豬肉價格攀升外,由於7月是租房旺季,今年房租又比去年同期高了不少。

周清杰指出,只要家庭或個人食品和居住類這兩方面支出高於平均水準,那受到CPI上漲的影響也就愈大,這也是為什麼高薪反而盈餘更少的原因。

周清杰指出,今年前7個月的CPI上漲了5.6%,就意味著百姓的支出平均多了5.6%,因此CPI上漲對各收入階層都有影響,生活支出會明顯增加,生活水準下滑。

fsj 提到...

美國隊長少個A 如何自處?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MAIN_ID=253&f_SUB_ID=4199&f_ART_ID=336251

【撰文/公孫策】2011/08/12 萬寶週刊

標準普爾降低美國國債的信評為AA+,造成全球股災。華府對標普「嗆聲」,說是「高估債務二兆美元」,但標普仍完全沒有要讓步的意思。在我看來,債務的計算方法其實次要,信心才是真正的要素。標普這一次的舉動,就如童話故事《國王的新衣》中,那個說出真話的小孩──山姆大叔有沒有穿衣服,眾目睽睽騙不了人,重點在於國王如何自處。

五代後周時,袞州節度使(山東軍閥)慕容彥超兵變,後周太祖郭威御駕親征。慕容彥超起初還相信術士說的「星象有福」,後來情勢危急,急忙拿出窖藏銀錠,期待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孰料,軍士們對銀子嗤之以鼻,反而加速逃亡或投降。最後,慕容彥超與妻子、兒女一同投井而死。

軍士為什麼對慕容彥超的窖藏銀子嗤之以鼻?因為那是「鐵胎銀」。

什麼是鐵胎銀?

袞州城內一家當鋪,曾經接到一個工匠模樣的客戶,拿了一錠大銀前來,卻只典當一錠小銀的錢,就歡喜的走了。當鋪主事人員起了疑心,仔細檢查那錠大銀,才發現那其實是一塊鐵,外面包覆銀子,幾可亂真──鐵胎包銀故稱鐵胎銀。

慕容彥超素有謀略,他施計將那個工匠誘了出來(過程略),命令他在地窖中製造鐵胎銀,裝滿了一個又一個地窖。

然而,紙不可能永遠包住火,軍隊間漸漸流傳開來,「地窖中的銀錠,都是鐵胎銀」。因而在危急時刻,完全不生作用。

今天的全球金融危機,最大的泡沫其實是美元,美國印了太多鈔票,還包裝成國債,要世界各國購買。事實上,美國國債已經形同「鐵胎銀」,成色不足。

可是世界各國已經都被美元套牢了,多數國家係以美元為本國貨幣發行儲備,也就是抱了一拖拉庫美國國債。當美國國債被降低信評,各國甚至還不敢賣,因為假設你賣掉持有數的10%,美國國債價格下挫,等於你仍然持有的90%通通下跌。所以,為了保住手中美國國債的價值,只好繼續購買新發行的美國國債。直到……泡沫破裂,同歸於盡。

遼、宋對峙時,遼朝對東北的女真族和漠北的蒙古族徵索無度。原本使者受派遣出任務,分為金牌、鐵牌、木牌三個等級,各有數量限制。後來,遼朝自毀制度,濫發銀牌,所有使者都稱銀牌使者,到女真地區徵索海東青(一種獵鷹)、北珠、人蔘、貂皮、松子、名馬等。最初一年兩次,後來使者頻繁、甚至不給錢,最終逼反了女真人,金朝興起,滅了遼朝。──那些使者配的(濫發的)「銀牌」,也是另一種形式的「鐵胎銀」,不是嗎?

北宋時,陜西地區流行一種鐵錢,結果與全國流行的銅錢發生兌換問題,造成諸多問題。有官員建議廢除鐵錢,朝廷不准,因鑄鐵的銅不夠用。但是消息已外洩,一下子市場上都是鐵錢,造成物價騰貴,金融大亂又造成社會秩序大亂。

大學士文彥博召來絲絹商人,要他們拿出庫存絲絹到市場上賣,並且聲明「只收鐵錢,不收銅錢」。於是,關中人民知道鐵錢不會廢,遂又開始儲蓄鐵錢,市場自然而然恢復穩定——有信用,鐵錢一樣好用

前述兩個故事,是山姆大叔可以採取的兩種截然相反的自處之道:是漫無節制的發行「鐵胎銀」,繼續拿不值錢的美元,「徵索」全球物資,供美國人民「揮霍」(美國人確實享受了超過他們應得的生活);還是拿出「實物」,供應全世界,以重建美元的價值。例如開採美國自己的石油,或拿出諾克斯堡的黃金,向各國換回國庫券……。

選擇前者,等到美元泡沫破裂,美帝國也隨之土崩瓦解;選擇後者,美國仍可維持老大哥地位。 【完整內容請見《萬寶週刊》928期】



◆ 社論-借錢要正當,用錢要適當

【本報訊】2011-08-12 工商時報

民國六十年代初期石油危機重創台灣經濟,時任行政院長蔣經國曾表示:「政府一定會幫工商界,但要在正當的前提下,幫少數人發財是不正當的。政府借你錢是去蓋工廠而不是去蓋私人公館、蓋游泳池的。借錢要正當,用錢要適當。」

蔣經國在行政院長及總統任內對台灣經濟的貢獻,早已備受各方肯定,他在石油危機年代這番談話,當然是企業經營及政府財政應遵守的原則。也正由於「借錢要正當,用錢要適當」的思維,即令他任內進行南北高速公路、北迴鐵路及興辦中鋼、中船等十大建設,也沒有為台灣財政帶來太大的負擔。直到民國77年他走完人生的旅程,為台灣留下的債務餘額占GDP比率僅4.9%。

台灣自民國四十年代兩岸戰雲密布,直到六十、七十年代大力推動經濟建設,政府需錢孔急,財政壓力絲毫不低於今天。但由於當年的內閣不隨意舉債,使得台灣經濟能在穩健的財政環境下成長,每人GNP由民國60年的449美元,到蔣經國執政的最後一年,已升至6,513美元。

正是這種「借錢要正當,用錢要適當」的思維,讓台灣得以在健全的財政環境下創造經濟奇蹟,而表現經常居四小龍之首,他留給台灣資產而非負債。但自民國八十年代政府的財政支出急速擴張,為討好民眾不斷降稅,使賦稅負擔率由20.1%降至如今的11.9%。在支出擴張、收入減少之下,政府的債務日趨沉重,如今各級政府的債務餘額占GDP比重,已升逾40%。

回顧過去60年的歲月,前40年政府累積的債務占GDP不到5%,但後20年居然已讓台灣的債務總數衝破40%,速度極為驚人。若再深究這些年政府舉債用錢適不適當,則不免更令人失望。這十多年來政府所興建的蚊子館高逾百億元,近日吹熄燈號的屏東機場耗費近15億元整建,並於94年完工啟用,但由於設施使用率過低,終致關閉。再如社會福利津貼在兩黨選舉競相加碼下,不斷地升高,這種即興式的福利政策,自然也加重了政府的財政負擔,使得近年債務直線升高。

近來美、歐債務之所以接連發生危機,正是因為這些國家長期寅吃卯糧,既要享受福利帶來的好處,又缺乏足夠的稅收進帳,於是年年舉債,終致如今債務纏身。每年支付的債息已讓這些國家難以喘息,復以信評機構接連調降信評,終於讓財政危機演變成金融危機。全球財政所以會走到這步田地,全是選舉政治的結果,當執政者只想當討好選民的耶誕老人時,就已註定了日後的危機。

美、歐政府面對天文數字的債務,在選舉考量下依舊不敢大幅加稅,也不敢大幅緊縮政府支出,最後只好採行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QE),透過央行發行鈔票購買財政部發行的公債來籌得預算。但這種憑空創造貨幣供給的手段,勢必推升通膨壓力,長期使用這一非常手段更將釀成惡性通膨。若不從長期的眼光來處理這場財政危機,持續的量化寬鬆無異飲鴆止渴,至終將破壞金融體系而後已,其結果將是難以想像的災難。

不要以為台灣今天的負債情況優於美、歐,可以高枕無憂。表面上我國公債占GDP的比率40%低於美、歐、日90%到220%,但這實在是因我國《公共債務法》有關公債的定義不同於國際所致。我國《公共債務法》第四條有關法定債務上限所認列的債務,既不包括非營業基金所借的債務,也不計入國庫券等短期借款,同時也排除具自償性的公債。然而美、歐、日所揭露的政府債務範圍,卻將這些長、短期債務悉數計入。由此可知,我國債務占GDP比重低於美、歐、日,並不足以證明台灣財政沒有危機。

當然,最近行政院在明年公共建設預算編不出來之際,也已明白台灣財政隱憂已經浮現。面對稅收不足以支應歲出,吳內閣如今想到的辦法是透過出售容積(容積銀行)、滾動分區等方式來為財政挹注收入。然而不論容積率的給予或都市用地的分區考量,自應以公共利益為重,豈能為了紓解財政收入,而讓容積與都市用地分區任憑市場決定?須知,在市場利益的主導下,未來土地過度使用、不當使用的情況必然會發生,如此非但難以解決財政問題,恐怕又將衍生出新的都市空間問題,如此籌錢豈屬正當?

今天在財政壓力下,美、歐政府以量化寬鬆籌錢,我國以容積率、土地使用分區籌錢,這些非常的手段都將留下可怕的後遺症,值得警惕。我們認為經國先生所提的「借錢要正當,用錢要適當」,才是解決當前財政的正道,捨此則後患無窮。

fsj 提到...

巴菲特:美股愈跌 我愈買

【諶悠文/綜合報導】2011.08.13 中國時報

「股神」巴菲特九日接受美國《財星》(Fortune)雜誌專訪,暢談財經大勢。他表示上周美國股市雖然暴跌,但他加碼進場,而且他並沒有見到經濟二度衰退的跡象。

高齡八十歲、有「奧瑪哈先知」之稱的巴菲特,向來以愛撿便宜出名。秉持這種精神,巴菲特表示,股市暴跌並沒有讓他恐慌,「跌愈多,我買愈多,現在要做的就是買進」,他的感覺「從來沒有這麼好過」。巴菲特告訴《財星》,目前他沒有見到經濟再度轉壞的新跡象,只不過如果市場狀況遲遲沒有改善,整體情勢可能會出現變化。



◆ 美民調:歐巴馬無需為經濟負責

中央社 2011.08.13

一項最新公布的民調顯示,多數美國民眾認為美國經濟會持續衰退,但6成美國人並不認為歐巴馬政府該為美國經濟衰退負責。

根據麥克萊契新聞集團與馬瑞斯特學院(MaClatchy-Marist)共同進行的民調顯示,6成美國民眾不認為美國總統歐巴馬應該為近來低迷的經濟景況負責。高達80%的民主黨支持者與58%共和黨支持者認為,歐巴馬是從前朝「承襲」目前的經濟危機。

共和黨支持者中,59%認為目前的經濟困境多半是因為歐巴馬推動的政策造成的;在自認是茶黨支持者的前提下,這個比例更攀升到70%。

民調並顯示,2/3受訪者認為,美國經濟還將進一步惡化,其中75%做此表示的受訪者屬於共和黨支持者。而民主黨支持者中,57%認為經濟危機還未見到谷底;只有27%認為,經濟衰退已經結束。

一個有趣的現象顯示,年紀較長的美國人較年輕者更為悲觀,超過60歲的受訪者中,68%擔憂未來經濟會更為困頓;但對不到30歲的年輕人來說,只有42%有此擔憂。

這項民調是在8月2到4日,針對1000名美國公民進行。

※ 相關報導:

* 救經濟 歐巴馬密會大老闆
http://udn.com/NEWS/WORLD/WOR1/6524257.shtml

美國總統歐巴馬12日邀請八家大型公司的執行長前往白宮會談,請教振興經濟的構想。消息人士說,在一個小時的會談中,歐巴馬問這些企業領袖,他和政府能做些什麼,來增強他們的信心。



◆ 大師唱反調/羅比尼看衰 QE5都有可能

【經濟日報╱編譯葉亭均/綜合外電】2011.08.13

有「末日博士」之稱的紐約大學教授羅比尼(Nouriel Noubini)預測,全球陷入衰退的機率超過五成,美國可能在未來數年推出第三、第四甚至第五波的量化寬鬆政策(QE)。他提醒投資人,現在不宜投資高風險資產。

羅比尼指出,在美國、歐元區和日本領頭下,全球經濟正瀕臨陷入集體衰退的邊緣,而政府因應危機的手段卻錯誤,因為歐美等先進國家原本應該實施更多貨幣刺激政策,但卻執行撙節措施以削減債務。

羅比尼預測全球陷入衰退的機率逾50%,接下來二到三個月是觀察全球經濟未來走向的關鍵期。他說:「目前我們陷入失速狀態,不知道未來經濟會好轉或變壞。全球正在『不確定的迷霧中』前進。」

羅比尼說,以某些方面而言,過去幾年金融機構已經變得大到不能倒,威脅已經沒有金融後盾來化解此類潛在危機的美國經濟。他表示:「現在有可能出現像大蕭條期間那般,經濟二度惡化的風險。」

羅比尼還預測,美國未來幾年可能推出QE3、QE4甚至QE5。羅比尼說:「現在不是投資高風險資產的時機,包括歐元在內。」他表示自己正擁抱現金,也認為投資美國公債是明智的選擇。

他還預測未來五年,如果義大利和西班牙認為在對自己有利的情況下,或認為他們因身為歐元區成員國而失去市場,兩國可能會選擇離開歐元區。

談到美國信評遭到調降,羅比尼指出,「我們摧毀了主權債信的永續性」,因為美國從布希時代就遠離健全的財政盈餘,到2011年陷入1.3兆美元的預算赤字,主要是不斷擴大補助、進行兩次戰爭、紓困金融機構,還持續維持低稅政策。

羅比尼認為馬克斯的理論,最能解釋當今全球經濟動盪的原因。他說:「馬克斯說的對,到一定的階段,資本主義會自我毀滅。目前市場不管用了。」



◆ 美國人不想花錢!電視、媒體叫苦

【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美聯社紐約電】2011.08.13

付費收視戶 創空前新低

虛弱的經濟削弱美國人花錢看電視的意願,根據美聯社對有線與衛星電視業的財報分析,取消付費電視的訂戶已創空前紀錄。

美國付費電視行業訂戶數目,一年前首次呈現小額的流失,但原來的涓滴細流如今已幾乎匯成大川。最主要的禍首似乎是持續偏高的失業率,而多且很多人現在和父母親住在一起,也減少另外支付有線電視帳單的需要。

此外,民眾取消訂閱或根本不曾訂閱,另一種可能是,他們都在看低廉或免費的網路影片。這項威脅已存在一段時日,如果情況持續惡化,電視公司與好萊塢製片公司可能會採取行動,限制線上影片的流通,以確保營收能夠進帳。

美聯社的報告指出,全美九家最大付費電視業者中的八家,第二季共損失19萬5700個訂戶,是該群體訂戶數目首見的單季下滑。八家業者共為全美70%的家庭提供服務,4至6月流失的訂戶約占全部8320萬電視訂戶的0.2%。

這個群體包括五家最大有線電視公司中的四家,他們的訂戶近幾年來一直在流失,另外還包括電信公司Verizon、AT&T,以及衛星廣播公司DirecTV集團與Dish Network等。

後面四家公司直到最近之前,都一直在侵蝕有線電視的用戶。電信公司的用戶第二季仍在增加,DirecTV也小幅增加,但Dish損失了13.5 萬用戶,所以合計算起來,美國衛星廣播業上季用戶數目也出現歷來首見的流失。

美聯社的報告未計入全美第三大有線電視公司Cox通訊以及許多小型有線電視的用戶,Cox通訊是未上市公司,並未對外公布訂戶數目。

廣告又衰退 陷營收低潮

許多美國公司還在尋找經濟復甦跡象時,各大媒體集團已在享受強勁的回升。直到最近。

對迪士尼、CBS、NBCUniversal和新聞公司,大衰退期間重挫的廣告營收在2010年大幅上升。但是現在,消費信心冷卻而且經濟出現再度衰退之象,廣告營收成長又減緩了。

上月有兩家廣告公司下修預測。投資人憂心導至股價溜滑梯,媒體公司正在走入一個很不確定的2011下半年。

2010年,美國國會期中選舉帶來巨額政治廣告進帳,零售業和汽車公司也在年底增加廣告支出。那樣的強勁成長,2011 下半年不容易再現。加上經濟不確定,情況更難樂觀。

經濟走緩,廣告支出的腳步也變慢。廣告市場的最低潮,和媒體公司股價的最低谷,出現於2009年3月,當時企業界大砍行銷支出,美國經濟幾乎崩盤。2009年3月9日,追蹤媒體公司股價的「道瓊媒體巨擘30指數」陷入128.81低谷。這個指數今年7月5日飆上300.78高峰,因為經濟回升。

但最近經濟消息不好。美消費者信心下探歷史新低。就業成長不足以大幅降低美國的失業率。還有,房市死氣沉沉。「道瓊媒體巨擘30指數」12日收在252.74點,比高峰降低16%。

法國廣告集團Publicis旗下的廣告公司ZenithOptimedia最近下修2011年美國廣告支出成長預測,從2.5%調降為2.1%。全球媒體通訊服務集團WPP的媒體投資部門GroupM也下修2011 年全球廣告支出預測,從5.8%調降為4.8%。

企業界的廣告支出大多流向電視,特別是預算緊縮時。廣播電視對廣告主的吸引力又不如觀眾明確的付費電視。電台、報紙、雜誌廣告不斷減少,網路廣告則上升。

但是,整體而論,美國2011年的廣告支出預測有1480億美元,很難重現2007年 (衰退前)的1560億美元盛況。連預測中的2012年1540億美元也比不上那個高水平。

要重現那個高水平,可能需時數年。而且,要是美國經濟再跌一跤,2012年的預測還得再減一點。GroupM投資長史康左尼說:「12月要是必須修正預測,我不會訝異。」

※ 聽說廣告公司倒了不少。

fsj 提到...

油價續高 全球經濟難逃衰退

【聯合晚報╱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2011.08.14

經濟學家警告,如果油價繼續維持高價位,全球經濟可能再陷衰退,風險最大的是美國和其他已開發國家。

石油開支指數降不下

儘管油價在這個月暴跌,但「石油開支指數」(石油開支占全球GDP比率)仍然偏高,許多經濟學家雖然認為,全球經濟成長仍然有機會避免衰退,但先決條件是油價和能源價格必須進一步下跌。

石油開支指數自1965年以來大致維持在全球GDP的3%左右,自1965年以來,只有三個時期超過4.5%,第一次是1974年以阿戰爭引爆的石油危機、第二次是1979至85年伊朗革命和兩伊戰爭;第三次是2008年金融海嘯,油價首次突破每桶100 美元、並曾飆到147美元天價。這三次石油危機都伴隨全球經濟衰退。

這次石油開支指數狂飆是因為失去利比亞每天160萬桶的供應量、中東和北非示威潮、以及中國和印度等新興經濟體的需求增加。

占GDP4.5%以下才安全

分析師推算,油價在每桶100美元水準,石油開支指數相當於全球GDP的5%;油價必須長時間維持在90美元以下,才能回歸4.5%以下的安全範圍。

但做為基準的布侖特原油期價已經連續6個月維持在100美元以上,4月份達到127美元的兩年半新高,雖然經過近來大跌,比月初價位下跌20美元以上,仍在110美元左右徘徊。

高價已使部分地區的石油需求下降,美國5月份汽油消費比去年同期減少4.7%。德意志銀行報告指出,石油需求減少是經濟困境的先期指標,美國上次石油需求下降是在2007和08 年。以歷史為鑑,如果油價不下跌,美國恐難逃衰退命運。

經濟學家對油價在什麼價位會引發全球經濟衰退並無定論,油價也不是經濟衰退的唯一因素,但高油價對家庭開支造成壓力。如果油價到年底前一直維持在每桶110美元,明年初會將出現難關。

※ 相關報導:

* 西方大搖晃 東方崛起?
http://udn.com/NEWS/WORLD/WOR2/6525347.shtml

世銀總裁佐立克在接受媒體專訪時表示,「我們將步入一場截然不同的暴風雨,多數已開發國家已經用盡財政空間。」皮特森研究所(Petersen Institute)高級研究員艾斯倫德(Anders Aslund)認為,這是一場美國、歐洲的金融危機,西方國家沒有能力阻止危機,但新興經濟體卻採取更好的經濟政策;這場危機代表新興市場將超越主要的西方國家,對全球實力、金融和政治有重大的影響。

* 救歐債! 義財長:發行歐元債券
http://udn.com/NEWS/WORLD/WOR2/6525491.shtml

義大利12日通過痛苦的455億歐元的裁減支出/加稅撙節預算包裹後,義大利財政部長特雷蒙提13日呼籲歐元區統一口徑因應歐元區債務危機,最好的辦法是發行歐元債券。... 不過,歐元區距離統一因應危機似乎還有相當一段路。德國和法國始終反對歐元區統一舉債的任何辦法。德國財政部長蕭柏對《明鏡》周刊強調,「我排除歐元債券」。

* 被美債綁架 中國抱頭燒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6525393.shtml

首先,西方需求下滑會削弱出口導向的中國經濟成長。其次,始料未及的信貸憂慮會造成中國巨額外匯價值的縮水。而且,西方需求衝擊帶來的直接政策結果,可能就是印發更多的鈔票。... 中國當然也可以加印自己的鈔票,但在通膨已居高不下的情況下,此舉只會破壞社會穩定。中國若反過來以拋售美國資產作威脅,同樣也像是搬石頭砸自己的腳,因為美債行情若因此下跌,自然也會讓自己持有的美元資產縮水。金恩說:「無論是哪一種情況,中國都是輸家。」



◆ 大陸兩種通膨 互相影響

中央社 2011.08.14

中國有兩種通貨膨脹,一種是商品通貨膨脹,另一種是房地產通貨膨脹。

美國財經雜誌「富比世」(Forbes)報導,根據最近發布的政府統計資料,中國7月分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達6.5%,高於6月的6.4%。同時,房地產價格上漲11.7%,之前還有多年兩位數成長,讓部分經濟學家開始談論「房地產泡沫」。

這兩種通貨膨脹並非互不相干。物價上漲會讓房地產價格上漲,因為投資人爭相購買預期會增值或甚至超過通膨率的房地產。相反的,透過經濟學家所稱的「實質財富效果」,房地產價格上漲也會造成物價上漲。

消費者物價指數主要是因為食物價格持續上漲(增加14.8%)而推升,尤其是豬肉價格(漲57%),這對中國經濟來說,既是壞消息也是好消息。壞消息是,通膨對中國消費者造成重大衝擊,因為他們的收入約有1/3是花在食物上。好消息是,通膨沒有擴散,只要不尋常因素消失,應該就能下降。但最能讓中國通膨放緩的是嚴重全球經濟減速,尤其是中國的最大出口國美國的經濟減速。

消費者通膨減速將能協助冷卻通膨預期,因而資產通膨也會緩和下來,這種效應可能是間接而非直接的,因為房地產業是國內產業。而這對中國與全球經濟都有利,因為房地產市場將會軟著陸,而非出現硬著陸。



◆ 公債的不歸路

【于國欽】2011-08-14 工商時報

■凱因斯說:「政府舉債增加支出,可以推升消費與投資,稅收將因此增加,但稅收可能有時間上的落後,如此,當年度預算雖不平衡,反而會促成多年度的預算達到平衡。」

■亞當斯密說:「公債一旦累積到某種程度,我相信,就幾乎沒有公道地完全償還的實例。國家債務如果有解除的一天,那一定是由破產解除。」

近月美、歐政府債務恐慌一波接一波,進而引發信心危機並導致全球股災,對於古典經濟學家「國家不消滅公債,公債將消滅國家」的格言,過去大家總把它當耳邊風,但看看美、歐如今動盪的處境,古典經濟學家的遠見令人佩服。

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一書中曾對公債多所討論,他以熱那亞、威尼斯、荷蘭及西班牙均因大幅舉債而使經濟日趨疲弱,勸告英國政府不宜舉債,以免重蹈覆轍。同時他也認為政府所借的債務到最後愈積愈多,根本無法還清,一定會藉由各種方法倒帳,最後總不可能公道地完全償還。

對於該不該舉債,另一位經濟學家凱因斯有不同的看法,他在1930年代初期發表《致繁榮之道》一文指出,無為而治是不可能讓景氣復甦的,只有透過赤字預算進行相關建設才能帶動景氣,凱因斯認為預算無需年年平衡,在衰退時舉債提振景氣,而以繁榮時的盈餘來彌平債務,如此仍可維持財政的穩健。

還清國債難如登天

亞當斯密與凱因斯兩位偉大的經濟學家的見解,都十分有道理,但顯然亞當斯密更了解人性。一旦舉債的大門洞開,想要在日後還清國債,難如登天。不要說還債,近20年來,幾乎已少有國家的財政收支能達平衡,年年赤字,年年舉債,債務當然就愈積愈多,直到危機發生破產而後已。

1983年日本各級政府的債務餘額占GDP僅50%,如今已達204%,同期間德國由39%升至83%,美國由35%升至93%,台灣也由4%升至40%,而義大利、葡萄牙、愛爾蘭、南韓、新加坡等國家這30年來的債務也是屢創新高,全球幾乎找不到例外的國家。

各國政府舉債之初都是以凱因斯的擴大內需為名,但至終的結局就如亞當斯密的預言。債務愈借愈多,經濟愈來愈低迷,為提振景氣,又得再舉債,如此循環不已,形成財政與經濟相互拖累的局面。莫說還債,連債息都付的辛苦。最近美歐央行連連採取量化寬鬆(QE)大量印製鈔票收購公債,為經濟體系輸血,走到這一步,說明各國政府已是山窮水盡,債務不再升高已屬萬幸,要想降低債務簡直是天方夜譚。債務上限形同虛設

美、歐舉債歷經3、40年,期間不斷有人以古典經濟學家的格言警告,各國政府也訂出債務上限,以約束舉債的行為。但債務上限形同虛設,歐元區的馬斯垂克條約如今安在哉?每個執政者自己訂出財政紀律,但又可以隨興地更改,巧妙地掩飾,以致原本還可以徐圖改善的財政困難,如今已變成難以收拾的金融危機,是以近日美、歐股市如驚弓之鳥,實非偶然。

從18世紀到今天,人類的文明又歷經兩百多年的變化,但不變的是人性的貪婪,當凱因斯在1930年揭下預算平衡的封條時,美、歐國家的命運早已註定得按著亞當斯密筆下的劇本演出。

fsj 提到...

謝國忠:亂世降臨 恐持續10年

【記者師瑞德/綜合報導】2011.08.15 旺報

歐美接連發生債信危機,對世界經濟摧枯拉朽的破壞力目前看起來不似08年金融海嘯猛烈,但市場「空頭大師」玫瑰石顧問公司董事,經濟學家謝國忠警告,開發與已開發國家各有難以解決的結構性問題,加上二次探底證據浮現,我們正處在一個可能持續10年的亂世中。

謝國忠表示,全球經濟面對的結構性問題,無論是西方發達國家在社會福利方面過度開支,還是發展中國家過度依賴出口,在可預見的將來都無法解決,因為其政治體系無法當機立斷;他因而示警,「我們正處在一個亂世,而這很可能會持續10年。」

二次探底證據浮現

他指出,自2008年以來,全球經濟一直不正常,危機暴露了此前被巨大泡沫掩蓋的結構性問題。各國政府與中央銀行卻沒有著手解決結構性問題,反而試圖用刺激政策復甦經濟;這樣只能在短期起作用,但是市場卻總是會做出相反的假設;謝國忠預測,全球各股票市場前景並不光明,未來1個月市場將會繼續起伏震盪。

謝國忠觀察到,全球經濟二次探底的證據已經出現2個月了;比方說,波羅的海散貨指數(BDI)在過去一個半月內大幅下滑;另外,在過去4周中,全球生產指數都指向收縮。其次,2008年以後,有3個因素導致經濟復甦被誇大,首先是政府過度的財政和貨幣刺激,隨之而產生的需求上升是從未來需求借來的;接著是危機時期信貸緊縮導致去股票化,之後的再股票化誇大了經濟復甦。

還有另外3個因素,導致二次探底更加可能;首先,美國房地產市場再次下滑;其二,歐洲債務危機迫使歐元區採取財政緊縮政策;其三,大陸緊縮政策的作用已開始顯現,大陸經濟很有可能在下半年出現大幅度下滑。

福利社會難以為繼

對於這波系統風險的成因,謝國忠認為與西方福利社會脫不了關係;他說,福利社會成本過高,但沒有政府敢告訴選民真相。他們試圖發更多的債券蒙混過關,希望通過經濟增長解決問題;不願或無法面對問題將會導致全球經濟陷入永久性危機。

另一方面,發展中經濟體仍然依賴出口尋求發展。它們都循著日本和亞洲四小龍經濟發展模式前進。在發展中國家總體規模比發達世界小的時候,這種模式可以發揮作用;但目前發展中經濟體GDP大於美國名義GDP,並且購買力與發達國家基本一致,所以發展中國家很難再通過向發達國家出售產品來維持經濟增長。

謝國忠沉痛地認為,不管決策者最後拿出什麼樣的政策,也無法解決根本問題;最多只能讓股市上升。他認為西方各國政府將會承諾削減更多財政赤字,問題是削減開支最可能出現在未來;比如,美國政府最新一輪削減開支要到2013年才開始;謝國忠質疑,這樣的削減計畫恐難真能得到實施。



◆ 兩岸貨幣清算 年底前敲定

【經濟日報╱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2011.08.15

兩岸簽訂貨幣清算協議,今年底前有機會完成。在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指示下,央行外匯局昨(14)日發布新聞稿,強調央行已成立專案小組研擬方案,與對方進行商談。

一旦兩岸簽訂貨幣清算協議,確定人民幣資金出路,本國銀行就能開設人民幣存款帳戶,兩岸廠商貿易結算也可採用人民幣。

針對外界呼籲台灣應發展人民幣境外中心(即所謂的離岸中心),央行也首度表示,可列為努力目標,但需與對方協商。

不過,對於外界以為一旦簽訂貨幣清算協議就沒有匯兌風險,例如前央行副總裁、現任永豐銀行董事長邱正雄上周呼籲政府,不可忽視人民幣國際化趨勢,而且廠商能直接用人民幣作為支付工具,可節省匯兌成本。央行特別在新聞稿中澄清外界誤解,強調台灣與大陸貿易,無論以美元或是人民幣結算,都無法降低匯兌成本。

央行去年10月曾派出密使到北京,與中國人民銀行代表洽談貨幣清算相關議題;今年3、5、8月,還三度與對岸聯繫,大陸方面告知今年下半年將擇期進一步商談。但截至目前為止,尚無明確的進度。據了解,兩岸貨幣清算「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只差中國人民銀行點頭。

中央銀行副總裁周阿定昨日指出,兩岸簽訂貨幣機制的最大好處,就是確認本國銀行收取的人民幣資金,能有順暢的投資去路。

目前民眾到銀行只能買進或賣出人民幣,但不能做人民幣存款及借款。這是因為銀行收受人民幣存款,必須有資金去化管道,才能支付存戶利息。兩岸貨幣清算機制,就是確定發行人民幣的中國人民銀行,願意收受銀行的轉存款或拆出拆入,這也是國銀開辦人民幣存款業務的關鍵前提。

也因此,央行與對岸簽訂貨幣清算之後,民眾才能到銀行存及借人民幣。廠商最關心貿易結算使用人民幣一事,也能獲得解決。

不過,這不代表廠商就能免去匯兌風險。央行在新聞稿中特別舉例指出,世界各國貨幣皆以美元為定價貨幣,新台幣與人民幣間並無直接匯率,這兩種貨幣的兌換匯率,仍需透過以美元為基礎的交叉匯率折算,採用什麼貨幣結算,差別僅在於由誰來承擔匯率風險。



◆ 罵人債癮 中國舉債更可怕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2011.08.15

標普6日將美國債信降級後,中國國營媒體空前撻伐美國等西方國家借債成癮,明斥美國經濟無異龐氏騙局,說美國自縮其世界責任,應為債癮感到可恥,《人民日報》要美國反省其「寅吃卯糧」的經濟模式,美國政府不敢吭聲,幾乎是轉過另一邊臉頰讓對方教訓。

中國義正詞嚴,言下之意是,咱老中懂得「量入為出」這條古訓,才有今天,你們不懂,乃有今日。實情如何?

《金融時報》報導,中國政府公布,2010年為止,中國負債與GDP之比是17%,相較於美國的87%、英國的80%及日本的21%,堪稱微不足道。去年底,標準和穆迪相繼調升中國債信評級,理由是中國負債規模適中、外部資產規模大,和經濟前景樂觀。

然而中國政府看自己是勤儉又審慎的借款者,人家看你則頗不如是。

專業機構評估一個國家的真實債務狀況,通常使用「政府負債總額」概念,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負債,和社會保障資金。大多數開發國家(如美國)的債務比率是這樣計算。

2008年金融危機後,中國的地方、地區政府大舉興建基礎設施,為此積欠巨額債務。

經濟研究公司GaveKal-Dragonomics(龍州經訊)說,中國政府不同部門對地方政府債務的規模,估計各有不同,但比較權威的數字是,到去年底,地方政府負債占中國GDP約37%。

加上中國政府其他一系列顯性隱性債務,例如鐵道部動輒膨漲的債務、代表國家放貸的政策性銀行債券,以及國營銀行體系的不良債務,則中國實際債務/GDP之比可能高達90% 。

其他分析師說,實比可能在70%到80%之間。惠譽 (Fitch)估計稍微保守:去年底止,比率是48%。各方所得數字各異,但共同點出中國的債務負擔遠重於它承認的規模。

惠譽中國銀行業評級主管朱夏蓮指出,中國整體主權債務水平雖然較低,但許多半主權行為通過銀行體系發生,計算進來,數字相當巨大。她說:「大家忘了,中國是透過銀行體系實施財政刺激方案,而不是像其他國家那樣走發行公債之路。」



◆ 飼料成本增 10月生乳價漲

中央社 2011.08.15

由於國際大宗穀物與原物料價格持續上漲,農委會可望通過生乳收購參考價格每公斤漲1.9元,於10月1日正式實施。農委會強調,生乳調漲不見得會帶動下游鮮奶上漲。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畜牧處長許桂森對中央社記者表示,光泉、味全與統一3大乳廠,不僅生產鮮奶,也生產保久奶、調味奶與發酵奶,透過生產技術改善與經營策略運用,10月生奶價格上漲不見得會帶動下游鮮奶價格上揚。

許桂森強調,國際大宗穀物與原物料價格持續上漲,導致乳牛飼料與草料生產成本也跟著上漲。

許桂森表示,玉米、國外牧草等9項原物料,占生乳生產成本比重至少達7成,且變動性比較高,其他如人工、畜舍等價格比較固定,因此決定每年9月依據年度(去年10月至今年9月)飼料成本變化,做為下年度生乳計價基礎。

許桂森進一步指出,若飼料成本平均差異在每公斤1.5元(含)以上或以下,則調漲或調降乳價,即飼料成本沒有增加到每公斤1.5元(含),生乳則不調漲價格;反之,若飼料成本下降超過(含)每公斤1.5元,生乳則調降價格,希望藉此建立酪農與生乳廠的遊戲規則。

至於今年度的調漲幅度,許桂森說,由於大宗穀物與原物料價格持續上漲,生乳收購參考價格將自10月1日起每公斤漲1.9元,全年平均漲幅約7.99%。

儘管如此,許桂森說,由於大宗穀物等原物料大幅上揚,平均漲幅達12.2%,如玉米每公斤就從8元漲到11元,生乳10月每公斤漲幅7.99%,利潤幾乎被飼料成本吃掉。

fsj 提到...

成也凱因斯,敗也凱因斯

【經濟日報╱社論】2011.08.16

──西方資本主義深層次的病灶

金融海嘯後的新一波全球股災,至少有三個特點:一、嚴格地說,這不是全球性而是半球性的問題,主要的震央是歐洲、美國與日本,新興經濟體受到波及,但本身問題不大;二、上一波危機是銀行的信用,這一波是政府的信用;三、上一波危機是企業與個人的高槓桿,這一次是政府的高負債。高槓桿與高負債都與凱因斯理論有關,無怪乎災情嚴重的主要是發達經濟體了。

1929年爆發的大蕭條,最終是依靠凱因斯的有效需求理論與二次世界大戰終結的,凱因斯經濟學遂成了20世紀的顯學,從經濟學界到政策界,言必稱凱因斯。基本上,凱因斯的政策主張在嚴格的經濟理論架構中是正確且有說服力的,但在時間推移中逐漸被異化了。

凱因斯政策理論的「原型」是,無論個人或政府都是可以提前消費的,如果這些消費是他們預期未來的收入的話。換言之,最佳的資源配置未必是靜態而可以是動態的。以個人為例,他可以預期未來10年或20年、30年的收入足以讓他有條件向銀行借貸購入房子先住,不必熬到二、三十年後以累積的儲蓄購入一幢只剩有限餘年來享受的房子;政府亦然。所謂「量入為出」中所量的「入」,可以包括「未來的收入」。

然而,由於各種原因,凱因斯政策理論卻被扭曲而異化了:

一、理論觀點被過度解讀。「先用未來的收入」往往變成「未來沒有的收入」也先用了;甚至在國家的層次,連「別人的收入」也先用了。

二、金融創新。各種衍生性金融商品的推陳出新,使得無論合理或不合理的透支行為在實際操作上變得可行。

三、西方,尤其是兩黨輪替的民主政治模式,很自然地走上為選票而承諾減稅及增加福利支出的不歸路。對於這種種明顯戕害「財政紀律」的作為,前述被過度解釋甚至扭曲的凱因斯理論,往往就被拿來當做辯解的工具。

四、財政紀律破壞之餘,連「貨幣紀律」也守不住。西方資本主義體制的設計中,中央銀行的獨立性是很重要的一環。中央銀行是一國貨幣政策的最高主管機關,貨幣政策的最高原則是維持一國貨幣對內及對外的穩定。但時至今日,愈來愈多的中央銀行及其貨幣政策是在為執政黨服務,說白了,是為選舉服務。在這樣的情況下,不斷採取寬鬆貨幣政策甚至量化寬鬆政策也就無足為奇了。寬鬆貨幣政策導致的物價膨脹都有時間的滯後性,但那是下一任政府的事。

五、就美國而言,還有一個當年艾森豪總統所說的「軍工複合體」這個因素。這是美國軍費何以長期高居世界第一,並長期占其國內生產毛額(GDP)近一半的主要解釋。

在這五個因素下,以美國為主的西方國家,其財務焉能不出現赤字,而且是愈來愈大的赤字?美國近50年來,舉債上限已提高超過70次,直如家常便飯,其餘西歐國家及日本的國債發行餘額占GDP比重莫不偏高,皆舉債上癮。

上世紀,凱因斯理論曾遭遇先後兩位經濟學大師海耶克與傅利曼的挑戰。經濟學不能像物理學及化學一樣,在實驗室裡進行短期就可以得到結果的實驗。海耶克的奧地利學派與傅利曼的芝加哥貨幣學派強調貨幣紀律與財政紀律,顯然不及(異化了之後的)凱因斯學派在短期內受寵。但經濟學的實驗室如果是整個地球,實驗時間如果長達一世紀,則三位經濟學大師間的勝負恐怕還很難判斷。至少,到了21世紀初,凱因斯理論的問題已暴露出來。

哦,對了,還有一位馬克思,他也曾預言過資本主義會自我毀滅的。

※ 相關報導:

* 不務正業 企業放貸炒股成風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6528591.shtml

中國大陸上市公司不務正業,賺取業外收益已成為風氣,根據已經公布半年報的733家公司,今年上半年非經常性收益(指業外收益)增長高達118%,很多都來自放高利貸及炒股收益。

* 社論-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3/122011081600126.html

美國與這些國家之間,不獨是「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的難捨難分,甚至是「與你生同一個衾,死同一個槨」的死生與共。因此,即使美國公債的債信等級降等,在這種具相互毀滅特質的「親密」關係下,各國不致也不敢對美債的持有做太大或太急的調整,從而七月底至上週的國際金融市場動盪,若非人為炒作,就是杯弓蛇影,自己嚇自己罷了。

* 巴菲特專欄/別寵有錢人 該加稅了
http://udn.com/NEWS/WORLD/WOR2/6528663.shtml

我知道多數富豪擁有良好的品行。他們熱愛美國,也珍惜國家給的機會。多數人都參與「捐贈誓言」(The Giving Pledge)計畫,承諾捐出多數財富做公益。多數人也不介意負擔更多稅,尤其是看到許多同胞承受痛苦。



◆ 亞幣強勢 變資金避風港

【經濟日報╱編譯簡國帆/綜合外電】2011.08.16

華爾街日報15日報導,在歐美債務疑慮在全球金融市場掀起驚濤駭浪之際,亞洲新興市場貨幣安然度過近期的風暴,儼然成為新的資金避風港。

資料顯示,追蹤日圓除外十種亞洲貨幣的彭博—摩根大通亞元指數,過去數月的走勢打破長期以來的歷史模式,在股市下跌時逆勢勁揚,這和過去亞洲貨幣被視為高風險資產、會隨股市下跌的認知出現極大分歧;亞洲貨幣過去幾周雖然下跌,但跌幅仍小於股市。

交易活絡的澳元表現尤其搶眼。儘管澳元在全球股災中暴跌,近來已收復部分失土,15日兌美元匯價一度升值0.8%至1 澳元兌1.0442美元,雖低於7月底的1.10美元,仍遠高於去年6月希臘債務危機爆發時的0.87美分。

星元也因有AAA頂級評等加持,8月初以來對美元勁升1%。

中國上周允許人民幣兌美元升值0.8%,創多年來最大升值幅度,讓市場大感意外,因為中國之前總會避免在市場動盪時大幅改變政策,促使亞洲匯市的看多氛圍日益高漲。

美國銀行美林駐香港匯市策略師辛哈(Adarsh Sinhag)說:「人們正討論以亞洲貨幣作為避險貨幣的潛力。中國的動作舉足輕重,因為這會影響市場對其他亞洲貨幣的信心。」

喜好亞洲貨幣的投資人往往也鍾愛亞洲債券。聯準會(Fed)上周宣示未來兩年將繼續實施超低利率政策後,更提高新興亞洲相對高利率的吸引力。

根據德意志銀行,外資今年頭七個月共530億美元的五大亞洲主要市場當地貨幣債券;相較下,外資去年全年的購買金額為660億美元。

投資之所以願意把資金流在亞洲匯市,是因為亞洲政府和企業的資產負債表相對健全,成長潛力也比病弱的歐美經濟體強,而且更有本錢在全球需求下滑時撤除緊縮措施以刺激經濟;亞洲國家央行也擁有全球最龐大的外匯存底,可支撐其金融體系。

西太平洋銀行(Westpac)匯市專家指出,人們可能認為亞洲貨幣將大幅下跌,縮小和歷史走勢之間的落差,但這群專家不同意這個看法,因為若亞洲貨幣即將崩跌,市場早已湧現拋售潮。



◆ 綠豆椪價飆 和排骨飯一樣貴

【聯合報╱記者謝梅芬/高雄報導】2011.08.16

「啊,一個綠豆椪要六十元!」高雄市上班族陳素月昨天到烘焙坊買綠豆椪,被高價嚇一跳,買不下手;業者表示,綠豆椪裡的餡料全都漲,價格不得不提高。不過,一個綠豆椪價格漲到和排骨便當差不多,許多消費者都說「好貴!」

「沒辦法啦,綠豆去年就開始漲了。」舊振南餅店管理部企劃黃淑瑩說,店裡用的是進口綠豆,去年二月每台斤五十五元,之後一路漲,到今年三月已漲到每台斤八十元,漲了四成五。記者昨天買本地綠豆,一台斤六十五元,業者說去年此時一台斤不到四十元。

高雄市糕餅公會理事長林樹仁說,綠豆椪主要餡料糖、油、綠豆都比去年漲兩成以上;核桃、松子等搭配餡料,也較去年同期漲五成,成本增加,業者利潤越來越少。

由於綠豆價格飆漲,連中鋼福利社都不得不打破慣例,每個綠豆椪調高二元,由廿三元調至廿五元。綠豆椪是中鋼福利社熱門產品,每年中秋節都賣出上萬個,不少企業透過中鋼員工訂購,相當搶手。

坊間不少烘焙店綠豆椪也由一個卅元漲為卅五元,郭元益綠豆椪禮盒六個裝三百六十元,每個單價也多達六十元。

fsj 提到...

泰國推高米價 亞洲通膨剉在等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2011.08.18

盈拉得以當選泰國史上第一位女總理,一大助力是她選戰承諾提高稻米價格,增加包括70萬農民在內的農村所得。彭博網報導,亞洲可能為她這項政見付代價。

最大稻米出口國 牽一「米」動世界

盈拉說,泰國政府將從11月起以每噸1萬5000泰銖 (台幣1萬4400元)收購稻米,目前市價是每噸9900泰銖。泰國是全球最大稻米出口國,盈拉政府此舉推高亞洲的稻米價格。亞洲占全球稻米消耗量87%。盈拉16日向內閣提出她的經濟政策,預定24日對外公布。

專家表示,目前亞洲大多數國家的通膨預測都逼近各國央行所定目標區間上端,泰國拉高稻米價格,將會轉化成提高亞洲通膨的壓力。

泰國加速推動促進稻米消費的政策,可能造成整個亞洲的貨幣政策更趨複雜,因為糧價勁飆增加升息壓力,而且亞洲地區正在準備因應成長減緩。南韓、馬來西亞、菲律賓最近數周維持貸款成本不變,中國、印度、泰國則為了抑制通膨,相繼帶7月升息。

根據荷蘭銀行 (Rabobank )資料,糧食構成亞洲通膨指數30%以上。亞洲至少有十個經濟的通膨已超過十年平均值,不是已經衝過,就是已經逼近官方容忍區間的上緣。2010年3月以來,亞洲央行已升息44次。

過去13個月升息八次之後,泰國央行的政策官員下次開會討論利率是24日。斯里蘭卡央行將在19日宣布決定。

世銀:米價漲 石油商品將動盪

全球大約一半人口吃米,根據芝加哥交易委員會資料,稻米價格過去一年來勁漲大約55%。世界銀行15日表示,全球糧價一直接近2008年高峰,石油之類商品預計未來數月將出現動盪,更加推動糧價上升。

過去一年來,泰國稻米的出口價格勁升24%,到8月3日結束的那周升上每噸567美元,彭博網預測12月底可能衝上700美元。

※ 相關報導:

* 泰米 年底前恐漲50%~66%
http://udn.com/NEWS/WORLD/WOR3/6531854.shtml

盈拉政府兌現高價向農民收購稻米的競選承諾,估計可能造成泰國出口米價年底前大漲50%到66%,並因此導至國際米價上揚。

* 世銀:糧價漲三成 庫存偏低
http://news.chinatimes.com/world/110504/112011081700181.html

世界銀行(World Bank)十五日警告說,全球糧價指數七月份比去年同期飆升三三%,接近二○○八年的歷史高點,將使赤貧國家人民更難以餬口,並推升許多國家的通貨膨脹壓力。



◆ 比過去多!北韓人1天配200克糧食

中央社 2011.08.17

「美國之音」今天報導,據世界糧食計劃署(WFP)北韓地區發言人透露,北韓7月份分發給成年國民1人1天200克的糧食,比過去增加。

報導指出,4月份北韓居民1人1天分得400克糧食,但5月份和6月份卻分別減少到190克和150克,到7月才稍有增加。

7月份的糧食分配數據是北韓當局提供的。世界糧食計劃署對於北韓分配的糧食數量深感擔憂,因為從事體力勞動的成年人平均1天需要700克糧食,200克不到平均值的1/3。

WFP表示,最近幾個月北韓用進口糧食維持分配,尤其是從中國大陸進口了10萬噸糧食。此外,世界糧食計劃署目前在北韓儲備的糧食,包括分散在12個食品工廠的3343噸糧食和已加工處理的280噸營養食品,此一存量也是歷史最低。



◆ 終極資產泡沫? 索羅斯出脫黃金基金

【聯合報╱編譯陳正杰/綜合報導】2011.08.17

國際金價在今年第二季創下連升十一季的新紀錄,國際金融炒家索羅斯和明迪奇(Eric Mindich)選擇減碼黃金,出脫全球最大指數型SPDR黃金基金(SPDR Gold Trust),但美國知名避險基金經理人鮑爾森(John Paulson)並未跟進,維持原本部位,在眾多炒家中居首。

索羅斯名下的基金管理公司到六月底持有四萬二千八百股SPDR黃金基金,比三月底少了六千六百股,明迪奇的伊頓公園管理公司持股從二百三十二萬八千股減為八十一萬三千股。

減少持股的還包括了羅森史坦(Barry Rosenstien)的Jana Partners公司,杜拉吉(Paul Touradji)則在第二季出清全部總價約兩千五百萬美元的SPDR基金。

另一方面,鮑爾森在六月底維持三千一百五十萬股,億萬富翁柯恩(Steven A. Cohen)的SAC資本顧問公司則持有四百卅萬股和SPDR黃金基金連結的買方期權,價值約六億兩千七百七十萬美元。

新加坡輝立期貨(Phillip Futures)的投資分析師翁怡玲(音譯)告訴彭博社,目前低利率的環境和美元走疲趨勢,將進一步提升黃金的吸引力,雖然部分投資人對黃金漲勢感到憂慮,但每英兩黃金價格在未來十二個月,可能從目前大約一千七百七十美元上漲到兩千美元。

黃金價格今年到目前已經上漲百分之廿五,美股標準普爾五百指數則跌了百分之四點二。去年債券的獲利率為百分之六點五。

索羅斯去年底還持有四百七十二萬股SPDR黃金基金,但是,多數股份到三月底已賣出。他在去年一月曾經形容黃金是「終極資產泡沫」。國際金價目前呈現連續十一年的多頭走勢。

fsj 提到...

前景堪慮 歐美股市再跌趴

中央社 2011.08.18

歐美股市今天慘跌,主因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下修全球成長預測,歐洲銀行業資本不足的憂慮升溫,以及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再祭振興方案的希望降低。

在此同時,美國公債價格大漲,金價升抵空前水平,油價則走低。

台北時間晚間10時22分,MSCI AC世界指數重摔4.2%。美股道瓊工業指數重挫460.12點或4.03%,報10950.09點;那斯達克綜合指數挫跌116.04點或4.62%,報2395.44點;標準普爾500指數大跌51.22點或4.29%,報1142.67點。

而在歐洲股市方面,晚間10時8分,道瓊歐洲600指數大跌12.58點或5.28%,報225.47點,刷新2008年以來最深跌幅紀錄。

英股FTSE-100指數重挫279.21點或5.24%,報5052.39點;法股CAC-40指數重摔186.33點或5.73%,報3068.01點;德股DAX-30指數狂瀉389.80點或6.55%,報5559.14點。

美國10年期國庫券殖利率連續第3天下滑,逼近歷史低點,德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則觸及11個月來最低水平。日圓兌16種主要貨幣中15種走升,美元指數升幅寫下兩週來新高。黃金期貨一度上漲2%,達每盎司1829.70美元。紐約油價大跌5.2%。

金融類股走勢最慘,受累瑞典金融主管機關首席經濟家佛里塞爾(Lars Frisell)表示,銀行間貸款凍結近在咫尺,「華爾街日報」(WSJ)報導則指稱美國主管單位正在關切歐系各大銀行的美國分行,以對其弱點進行評估。摩根士丹利將今年全球成長預估,從4.2%下修至3.9%。

波士頓豐信信託公司(Fiduciary Trust)操盤手穆蘭尼(Michael Mullaney)接受電訪時表示:「彷彿全世界買家都在罷工。」穆蘭尼說:「全球經濟活動普遍低迷的情況依舊,外界持續看壞全球成長前景。融資問題出現疑慮,這使我們相當緊張,也因此,至少短期內我們的投資組合都會避險操作。」



◆ 委國下令 金礦國有! 運回海外黃金!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2011.08.18

金價不斷走高,委內瑞拉總統查維茲也動心,他17日表示,將把委內瑞拉的金礦收歸國有,並且計畫收回目前存在美國和歐洲銀行價值110億美元的211公噸黃金儲備。查維茲表示,收回黃金儲備,是為了保護這個產油國家不受美國和歐洲經濟災難之害。紐約黃金現貨17日收盤價為每英兩1791.20美元,高於前一天尾盤的1782.40美元。

委內瑞拉有365噸黃金儲備,其中211噸放在美國、歐洲、加拿大和瑞士。查維茲明白表示,JP摩根大通、巴克萊、渣打、豐業等銀行都有委內瑞拉黃金存放。

委內瑞拉是全球第15大黃金持有國,金價今年已飆漲26%,令查維茲見金眼開。另外,是為了避險。

查維茲說,委內瑞拉應該將投資多元化,將更多儲備放在俄羅斯、中國、巴西和南非。他說:「時候已經到了。歐洲和美國的經濟正在下沉,中國、俄羅斯和巴西比較紮實。」

委內瑞拉央行總裁梅倫提斯在電視上表示,這項措施經過審慎考慮。他表示,做這件事須循序漸進,因為那些儲備是硬硬實實的金條,必須經過驗證等等程序。委內瑞拉多快會落實這項措施,還不明朗。

查維茲表示,他即將在日內簽發行政命令將全國金礦收歸國營,使政府更能控制黃金生產。他說:「我們要把黃金國有化,並且把它變成國際儲備,因為黃金不斷在升值。」

委內瑞拉央行最近透露,委內瑞拉總共有291億美元國際儲備,其中63%是黃金,放在海外的價值110億美元,放在國內央行金庫裡的值70億美元。

委內瑞拉的黃金蘊藏量在拉丁美洲數一數二,根據官方數據,委內瑞拉一年生產4.3噸黃金。俄羅斯Rusoro礦業公司在委內瑞拉西南部經營委內瑞拉極重要的一處金礦。今年2月,委內瑞拉政府取消加拿大Crystallex國際公司的開礦許可。

查維茲去年同意金礦業者將50%產量出口,比先前的30%提高,其餘50%必須賣給委內瑞拉央行。

※ 相關報導:

* 全球央行大買黃金 韓、泰、墨、俄為大宗
http://udn.com/NEWS/WORLD/WOR2/6534246.shtml

金本位制度瓦解整整40年後,隨著歐美債務危機惡化、國際外匯市場波動加劇,黃金如今也重拾各國央行的寵愛。



◆ 貧富差距6.19倍 第3高

中央社 2011.08.18

行政院主計處今天公布去年家庭收支調查結果,雖因景氣復甦,每戶可支配所得差距倍數6.19倍,較前年減,不過,仍是有調查來的第3高,僅次於民國90年的6.39倍及98年的6.34倍。

主計長石素梅表示,受國內景氣復甦,就業市場改善,台灣地區全體家庭所得總額為新台幣8兆8113億元,較98年增加1.6%;每戶可支配所得平均數為88.9萬元,較98年微增0.2%,中位數為77.1萬元;每人可支配所得平均數則為27.4萬元,增加3%。

主計處依每戶可支配所得高低將戶數分為5組,去年最高的20%家庭(高所得者)平均為178.7萬元,最低20%家庭(低所得者)每戶平均28.9萬元,差距6.19倍,較98年的6.34倍縮減0.15倍。

石素梅表示,由於去年國內經濟成長由98年的負1.93 %,轉為大幅成長10.88%,帶動就業與薪資增加,低所得組受益較大,受僱報酬增加5.8%,明顯大於高所得組0.5%,以致去年所得分配狀況較為改善。

此外,主計處表示,98年因金融海嘯重創景氣,政府為加強照顧弱勢團體及提振消費,續辦工作所得補助及發放消費券等措施,致各級政府發放的補助,縮小差距倍數達1.75倍。

不過,主計處表示,由於景氣明顯回升,停辦工作所得補助(98年為151億元)及消費券(833億元),政府社福措施回歸常態漸進式步調,縮小所得分配效果回降至1.42倍,但仍高於金融風暴前的水準(96年為1.4倍)。

值得一提的是,如未計政府移轉收支(即政府福利及租稅等效果)對家庭收支影響,其高低所得者差距倍數分別為97年的7.73倍、98年的8.22倍及99年的7.72倍,為前3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