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運動就會瘦?微喘才有效果!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7812439.shtml
【聯合晚報╱黃玉芳】2013.04.06
減肥不僅要減少體重,更想要線條看來結實,擺脫鬆垮垮的肥肉。運動治療師建議,跑步、快走、游泳、有氧舞蹈等,都是能有效消除脂肪的有氧運動,要動到微喘、腳有點痠,才有運動效果。
雖然站上體重計數字下降,但身材看起來卻沒太大改變,這種情況最讓減重的人氣餒。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減重防治暨運動中心運動治療師陳韋均說,減重期間還是得藉由有氧運動消除脂肪,她建議選擇自己喜歡的運動,否則做兩天就覺得很痛苦,很容易半途而廢。
「運動不是有動就好!」陳韋均說,要持續一段時間,且感覺微喘、腳痠痠的。她說,有些人去游泳池,泡水聊天的時間比實際游泳久,運動效果可就大打折扣。
另外,男生因為體脂肪較女生低,持續運動鍛鍊肌肉的成果會比女性快,當體脂肪下降,就會感覺有腰身、穿起衣服變好看,旁人也會發現自己的改變。但如果要達到肌肉緊實,可能必須進行特殊的肌肉訓練,才能讓身材更健美。
※ 相關報導:
* 腳丫臭翻天? 小心細菌感染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apr/6/today-health2.htm
其實這種情形並不是常見的香港腳(足癬),而是一類微小球菌或棒狀桿菌細菌感染,這些細菌會分泌角質溶解酵素,分解腳底皮膚角質層的角質蛋白,造成腳底許多點狀小洞,同時也因為這些細菌會分解蛋白質中的硫,所以會散發出類似阿摩尼亞的臭味。
◆ 控制飲食多喝水 他瘦得健康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7812438.shtml
【聯合晚報╱陳志平】2013.04.06
當電視台攝影記者時時需要衝鋒陷陣才能搶到第一手畫面,扛著攝影機的金惟中過去給人的印象總是精壯魁梧,調派中部後快速變身型男,短短兩個月內,體重從97公斤減至77公斤,讓好朋友都嘖嘖稱奇。
問起瘦身秘訣,金惟中毫不藏私,原來是和朋友一起揪團南下,定期到高雄左營某減肥診所,在醫師的指導下減重。神奇的是,全程只靠飲食控制,完全沒有吃坊間減肥診所常搭配的各式減肥藥,僅額外補充B群、鈣片及綜合維他命等營養品。
由於減重方式健康,連金惟中70多歲的媽媽也從存疑到決定跟進,也減了10公斤,完全沒有遇到所謂老年人新陳代謝低難減肥的瓶頸。
金
惟中說,那家減肥診所很熱門,減肥療程還要先上課才正式展開。他回憶,初診那天,上百名學員從早上8時半上課到下午3、4時,診所詳細講解減重的原理,說
明為什麼很多人愈減愈肥,也教學員計算自己一天所需的卡路里,並依學員體重、年紀,訂出減重目標,包括體重、體脂等,日後每次回診都會測量,比較有無進
步。
他歸納說,診所的減重心法就是喝大量的水,以及嚴格的飲食控制。第一階段的飲食控制,要求無油、無糖、無魚無肉、無澱粉,以非根莖類
的蔬菜和菇類為主,蛋白質來源是豆腐與牛奶。烹煮方式可水煮、蒸滷,但不要油炸,可加胡椒、七味粉調味,但不要有任何勾芡。每餐不限制食物的量,建議學員
吃飽不吃撐,醫師更提醒他們,「羊吃草也可以吃得很肥」。
金惟中說,剛開始飲食控制的前10天,必須非常堅持,他在這10天就瘦了7公斤,由於瘦下來身體變得很輕鬆,新陳代謝也加快,讓他很有持續的動力,同梯的學員中,減重第一名的人,10天內就瘦了十多公斤。
金惟中也說,兩個月的減重過程,讓他深深體悟「胖是自己吃來的」,飲食清淡,吃對東西,一天三餐、生活作息規律,就不會亂吃或偷吃宵夜,這樣的減重經驗,也教會了他如何維持健康。
※ 相關報導:
* 喝低脂牛奶不會胖?未必喔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7812444.shtml
維吉尼亞大學小兒內分泌教授狄波爾與同事分析了1萬700個小孩所喝的牛奶種類,與他們的身體質量指數(BMI)之間的關聯,發現2001年出生時體重正常的小孩,如果一直喝1%脂肪的牛奶,到他們4歲時,肥胖的風險增加了57%。
* 熬大骨湯補鈣 不如天天1杯牛奶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apr/6/today-health1.htm
其
實大偉的媽媽辛苦熬製的蔬菜大骨粥裡的熱量與營養是非常低的,簡直可以稱為「減肥粥」!因為胡蘿蔔與蔬菜幾近零熱量,大骨湯好不容易有點油,卻又被媽媽撈
掉,整體而言,其熱量就相當於白水煮稀飯,且大骨中的鈣質只有極少量會溶於水中(大骨湯的鈣質含量約為奶製品的1%),完全不是一般人想的「營養豐富」;
其實在寶寶6個月大之後添加魚、肉並不會導致將來容易過敏。
◆ 年輕人吃重鹹 逾7成不知患高血壓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apr/6/today-t3.htm
12人有1人 得高血壓
自由 2013.04.06
〔記者魏怡嘉/台北報導〕年輕人要多注意自己的血壓了!衛生署國健局調查發現,國內每十二位二十歲到三十九歲e世代年輕人,就有一人患有高血壓,更有四分之三的人渾然不知自己罹患了高血壓,主要是因為年輕族群常外食,往往不知不覺鈉攝取量超標,加上又不常去量血壓。
二○一二年世界衛生組織(WHO)發布的報告指出,高血壓在造成世人死亡的危險因子中排第一名,全球六十億人口中每年約十三%的人死於高血壓,WHO今年四月七日世界健康日的主題,即在呼籲民眾重視高血壓的危害,降低心臟病及中風的發生。
常外食 鈉攝取量超標
國
健局局長邱淑媞表示,飲食中的鈉鹽攝取過多是國人血壓升高及罹患高血壓的主要原因之一,WHO建議每人每日鈉攝取量最好不超過二千毫克,但根據國健局國民
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顯示,國內十九到三十歲的民眾,每日鈉總攝取量分別為男性四千五百九十九毫克,女性四千零九十六毫克,亦即十九到三十歲的男、女
性鈉攝取量已達建議值的二.三倍及二倍。
邱淑媞指出,時下年輕人聚會或聚餐常喜歡吃火鍋,且偏愛重口味的麻辣鍋、酸菜白肉鍋等,再加上搭
配醬油、沙茶醬、豆腐乳沾醬等含鈉量高的醬料,一人份麻辣鍋加上一碟沙茶沾醬含鈉量就高達六千四百毫克,一人份酸菜白肉鍋加上一碟豆腐乳沾醬的含鈉量也高
達五千一百毫克,一頓飯吃下的鈉就高得驚人!
中風等疾病 風險倍增
國健局對國人三高追蹤調查研究亦顯示,二十到三十九歲的民眾高血壓自知率僅為二十六%,即平均每四個有高血壓的年輕人就有三人不知道自己血壓過高;高血壓病人未來罹患腦中風、心臟病、腎臟病的風險分別是一般人的二.八四倍、一.九三倍及一.六六倍。
中華醫事科技大學食品營養系副教授吳幸娟表示,老年人多會注意自己的營養攝取狀況,相較之下,年輕人卻易忽略,加上年輕人外食機會高,市面充斥著各種含鈉量高的加工食品,即便有各種含量標示,年輕人往往只在意熱量、脂肪含量,卻忽略了含鈉量。
吳幸娟指出,年輕人要降低飲食的含鈉量,就要少吃香腸、玉米濃湯等加工食品,泡麵與涼麵的沾醬或是調味包最好減半添加,不然會愈來愈重口味,另外,食用前先仔細看清含鈉量標示,亦有必要。
※ 相關報導:
* 頻繁罹癌? 醫師:9成因生活習慣
21 則留言:
平常會喘 別玩刺激遊戲
【聯合報╱記者張念慈/新竹市報導】2013.04.07
許多人愛挑戰刺激的遊樂設施,醫師指出,挑戰刺激遊戲後,出現嘔吐、脖子緊、暈眩、頭痛症狀,可能就是腦血管在發出警訊,應立即就醫。
馬偕新竹醫院急診醫學科主任蔡維謀表示,許多人以為只有老年人會有心血管疾病,其實不少年輕人也是患者;但可能因疾病未發作,不知道自己是高危險群,從未就醫,導致意外發生時令人錯愕。
他說,如果本身已知有心血管疾病、高血壓或常會暈眩,這些都與腦血管、神經問題相關;如果遭遇刺激一時承受不了,就容易造成腦部血管瘤破裂,呼籲最好不要玩刺激遊戲。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心臟血管外科醫師侯守賢指出,年輕人愛冒險,太刺激的遊戲可能會讓心臟承受極大壓力,造成心肌梗塞;但一般來說成年人較會有此問題,吳姓少女尚未滿十八歲,如此年輕因心肌梗塞死亡案例較少。
侯守賢說,許多心臟疾病難事先得知,建議民眾如果平常會喘、心臟急遽跳動,可能就是心臟疾病潛伏患者,最好就醫診斷,不要輕易嘗試劇烈運動或玩刺激性遊戲。
※ 相關報導:
* 少女挑戰笑傲飛鷹 嚇癱死亡
http://news.chinatimes.com/society/11050301/112013040700129.html
....國軍桃園總醫院表示,吳姓女學生五日下午二時許被送抵國軍醫院急救,儘管六福村至醫院僅需廿分鐘,無奈抵院前已休克且無生命跡象,急救約半小時,仍回天乏術,隨即宣告死亡。晚間六時許,吳女遺體由家屬領回。
◆ 配合標靶藥 血癌5年存活率9成
【聯合報╱記者黃文彥專題報導】2013.04.06
居禮夫人因血癌辭世,最近一起名人血癌案例,就屬青蛙王子高凌風。目前醫界對於血癌看法,已從癌症轉變成是一種慢性疾病。
高凌風去年11月被檢出罹患急性骨髓性白血病,他在台北榮民總醫院接受3次化療後,一度簽下拒絕治療書。台大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柯博升表示,多數人聞癌色變,但相較其他癌症,血癌算是預後較好的癌症。
血癌可分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急性淋巴球性白血病、慢性骨髓性白血病及慢性淋巴球性白血病四種;其中,慢性骨髓性白血病已經有良好的口服標靶藥物。台大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姚明表示,以前只有半數患者可存活超過5年,現在配合標靶藥物治療,5年存活率高達九成。
至於其他類型的白血病,化療仍是主要的治療方式。柯博升表示,化療大致可分為誘導與鞏固兩階段,誘導階段有超過八成機率能緩解病情;所謂緩解是指癌細胞經過治療後,血液中看不見癌細胞,血球也恢復正常數目。
柯博升表示,病情緩解後,患者可進入鞏固階段化療,目的是避免癌症復發;他說,現在分子生物學發達,癌友若配合治療,血癌復發機率有機會低於五成以下。另外,透過骨髓移植,也有機會治癒血癌。
柯博升說, 多數人對血癌總是聞之色變,事實上,它的發生率不高,就算發生也非完全絕望。他說,治療血癌從化療到骨髓移植,過去需花費2、3百萬,但現在健保皆有給付。
◆ 台灣國際醫療 瞄準大陸13億人口
【聯合報╱記者詹建富、楊欣潔、施靜茹、羅建怡/專題報導】2013.04.07
經建會公布自由經濟示範區方案,國際醫療專區潛力無窮,未來連健檢及醫美診所也具申請資格。有醫師形容:「未來在醫院商店街,碰到南腔北調的大陸客,就像逛免稅店一樣。」
台灣國際醫療上路七、八年,開放兩岸大三通與陸客自由行,及鬆綁醫療簽證後,各大醫院爭相設置國際醫療中心。
衛生署國際醫療管理工作小組執行長吳明彥表示,大陸有十三億人口,只要各醫院診所好好經營,「即使一家醫院,只分配到對岸一個沿海城市的人口,就足夠吃飽了」。
吳明彥分析,台灣醫院近年發展的國際醫療,以健檢、美容醫學為主,其次才是疾病治療。衛生署統計,前年來台健檢外國人士近萬人,去年激增到四萬八千多人,增加四倍,其中陸客就占了九成三。
「對岸大老闆難得悠閒,最需要放空;老闆娘們則喜歡修修臉,做微整形」,旅行社老闆小邰說,陸客VIP都得量身規畫,要夠特別,時有驚喜,還得放入「台灣文化」;只要安排得宜,富豪出手絕對大方。他曾接待一組四天三夜、每人團費六十多萬的團,「含金量」絕對最高。
新光健康管理公司總經理洪子仁表示,該院幾乎每個月都有陸客健檢團造訪,有時一個月就接待兩、三團。新光醫院最近就接了來自內蒙古健檢團,十一個人不含機票,在台健檢費與消費金額就達兩百四十萬元。
桃園敏盛、壢新醫院,中部的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彰基、秀傳,及南部的高醫、義大醫院等,也都透過與旅行社合作的異業結盟,歡迎陸客來治病或健檢。
振興醫院健康管理中心健康管理科主任劉銀冰表示,陸客健檢「套餐」從中價位的一萬元到頂極的廿五萬元都有,花錢毫不手軟。
但不見得所有醫院都以陸客為主。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求診的外國人士,不少是緬甸華僑,陸客並不多,它光是打著鄰近台北一○一大樓的號召,及口耳相傳吸引外國健檢客。
三總健康管理中心主任方文輝說,三總是軍醫院,陸客進「營區」畢竟敏感;所以該院接待來台健檢陸客「只能做,不能說」。
由於政府只在去年開放卅九家醫院,可代陸客申請來台簽證;部分較具規模健檢及醫美診所,有意搶食這塊大餅,卻受限於客戶只能透過觀光、商務簽證,必須「團進團出」,能拉到多少客源,僅能各憑本事。
最近衛生署有意將通過醫策會認證的診所,納入管理並優先考量。吳明彥透露,包括哈佛健診、美兆健康管理中心及安法診所,可望繼醫院之後,也能代陸客申請醫療觀光簽證,將來還會有更多診所加入。
陸學者:慎防禽流感隨天暖北移
中央社 2013-04-07
大陸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姜慶五表示,隨著氣候從南向北逐漸轉暖,需要提防禽流感發病地區隨之北移。
人民網報導,復旦大學與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5日起上海舉辦「中國公共衛生學院院長論壇」,會中討論到H7N9禽流感問題,姜慶五在會後接受媒體採訪時,發表上述看法。
姜慶五說,H7N9禽流感「並非高致病型傳染病」,且今年春天的流感發病率,甚至比去年稍低。依目前狀況來看,「只要加強專業隊伍防控即可,公眾不必過度緊張。」
但他說,即使在上海這樣的大城市,許多菜市場裡的活禽銷售、宰殺點仍然簡陋,更有不少路邊攤也在販賣活禽,甚至邊殺邊賣。從近幾年禽流感問題反覆出現來看,家禽問題、特別是人口密集區域的人禽接觸,應該受到重視。
姜慶五認為,大陸當局應大幅提升對家禽運輸、銷售和宰殺的環境要求,嚴格落實規範,加強人員防護;在養殖環節也應降低圈養密度,儘量將豬、雞養殖地分開,減少禽流感病毒向家畜傳播,以及合成新病毒的機會。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克拉格(Michael Klag)認為,H7N9禽流感的早期防控,尤其是控制人與動物的接觸非常重要。由於H7N9病毒潛伏期約為7天,持續阻斷人禽之間接觸,就可有效控制病毒傳播,尤其是減少形成突變的可能。
克拉格表示,撲殺禽類等阻斷人禽之間接觸的作法,雖會引起經濟損失,但和疾病流行的代價相比「是非常值得的」。
◆ 台灣專家:鴿子不會染禽流感 蒙冤了
【聯合報╱記者林思宇/台北報導】2013.04.07
中國大陸在鴿子、鵪鶉中驗出H7N9病毒,專家表示,鴿子不會感染禽流感,會驗出來是「很奇怪的事情」;這次應該是從水鴨(候鳥)傳給鵪鶉,再傳給雞才到人身上。
台大獸醫專業學院教授王金和說,斑鳩、鴿子沒有感染禽流感的「感受性」,所以鳩鴿科動物不會感染禽流感。美國和台大曾做過人工感染試驗,都沒辦法讓鴿子感染H5、H6和H7,會感染的話是特例。
※ 相關報導:
* 防H7N9 陸緊急管控禽鳥
http://www.cna.com.tw/News/aCN/201304070145-1.aspx
....此外,由於浙江省公布杭州一名H7N9患者曾購買且食用鵪鶉,讓杭州市出現鵪鶉帶有H7N9病毒的傳言,當局在上述地區撲殺活禽後,把檢體送驗,杭州市衛生局表示,鵪鶉體內暫時未驗出H7N9病毒核酸,只能算高危因素,「鵪鶉檢出H7N9病毒的說法是誤傳」。
* 南京麻雀集體死亡 排除禽流感
http://www.cna.com.tw/News/aCN/201304070157-1.aspx
中國大陸南京市農業委員會今天確認,南京建鄴區一個社區出現的死麻雀H7N9檢測結果全部呈陰性,判斷麻雀集體死亡不是禽流感造成。
◆ 防疫專家赴上海 不取病毒株
中央社 2013-04-07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表示,2名防疫專家已經到上海,了解當地的防治策略及工作,不過沒有要去取得流感病毒株。
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張峰義說,第一批指派國內2名防疫專家赴上海,深入了解當地H7N9流感的相關防治策略與工作,包括監測通報、醫療處置、診治檢驗、公共衛生介入措施、醫院感染管制、及各項防治工作等實際情況。
為讓防疫專家專心工作及調查,暫時不公開專家身分、姓名。張峰義指出,2名專家抵達上海,隨即前往定點醫院,與曾照顧H7N9流感個案的主治醫師會面,與當地醫療衛生專家討論。
張峰義說,討論內容包括患者疾病病程、檢驗數據、通報及轉診流程、禽鳥接觸史、親密接觸者追蹤狀況、隔離時間、院內感控措施,還有主治醫師的診療經驗及疫苗研究。
不過,張峰義說,此行目的是了解疫情,取H7N9病毒株不是這次訪問的任務。
※ 相關報導:
* H7N9再添新例 陸火速通過抗流感新藥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6/7813722.shtml
大陸H7N9疫情昨(6)日在上海再新增兩名病例,累計至今已有18起確診病例,其中6人死亡。大陸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昨天公布,抗流感新藥「帕拉米韋氯化鈉注射液」(Peramivir)已獲得加速審批通過。預計將有助於治療H7N9患者。
* 抗H7N9 陸向世衛分讓毒株
http://www.cna.com.tw/News/aCN/201304070020-1.aspx
中國大陸H7N9禽流感疫情確診病例增至18例,其中6人死亡。中新社今天表示,大陸官方啟動向世界衛生組織流感資訊與研究合作中心分讓毒株的程序。
衛署:若取得疫苗株 8周產出疫苗(節錄)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5/7815839.shtml
【聯合晚報╱記者陳麗婷、陳志平/台北報導】2013.04.08
為防堵禽流侵台,衛生署疾管局表示,昨天檢驗中的兩例疑似H7N9病例均已排除,但昨天中午到今天中午,機場、醫院又後送七名疑似病例,目前有三例仍在檢驗中,另四例排除。衛生署昨召開第一次H7N9疫苗工作小組會議,衛生署副署長林奏延表示,一旦取得適合疫苗株,最快六到八周可以產出疫苗,當疫情嚴峻、發出緊急命令時,可立即生產供高危險群施打。
疾管局副局長周志浩今表示,七例疑似H7N9病例分別從醫院及機場後送檢驗,其中三例為H1N1、一例為H3N2。昨天中午到今天中午,機場、港口發燒篩檢出60 名患者,其中四人來自大陸禽流感疫區,均已排除感染。
因應H7N9禽流感疫情擴大,衛生署成立H7N9疫苗工作小組,評估疫苗製造能量及法規。林奏延說,國內製造疫苗所需的疫苗株或病毒株,可由世界衛生組織、美國CDC取得疫苗株,或從中國大陸取得病毒株,若能直接取得疫苗株,最快六到八周就能生產出疫苗。
林奏延說,國內防疫等級仍為第三級,疫苗製造要按照規定經過臨床試驗、安全評估,但一旦提升為第四級,且政府發布緊急命令時,則可視情況立即生產,提供一線防疫人員、禽畜業者、醫護人員使用。近日內將和國光、基亞等疫苗廠商討論生產事宜。
國衛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所長蘇益仁表示,大陸H7N9禽流感疫情持續擴大,但目前僅公布鴿子等禽鳥帶有H7N9病毒。他憂心可能「鴿子替雞、鴨等背黑鍋」,因為一旦公布雞鴨也帶有H7N9,撲殺範圍會相當大,甚至嚴重影響國家經濟,因此國內防疫一定要更嚴格。
另外,總統府發言人李佳霏指出,馬總統上午與副總統吳敦義、行政院長江宜樺會面,會中討論H7N9流感疫情,馬總統認為,衛生署已採取的措施可有效讓民眾安心,且防疫視同作戰,政府會嚴加戒備。馬總統近日也將視察「H7N9流感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農委會防疫專家 最快本周赴陸
※ 全文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世衛:流感病毒 對兩抑制劑敏感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7815308.shtml
中國大陸H7N9疫情不止,世界衛生組織(WHO)連續5天更新疫情資訊,並表示目前雖無疫苗,但檢驗結果顯示病毒對兩種神經胺酸酶抑制劑敏感。
* 大陸H7N9 新增2病例1死亡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5/7816842.shtml
新華社報導,江蘇省今天新增2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確診病例,上海則新增1名死亡病例。截至目前為止,中國大陸共發現23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其中7人死亡。
* 防疫漏洞?殺雞鴨污水 直奔淡水河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apr/8/today-taipei5.htm
中國H7N9流感疫情持續擴大,萬華區民眾卻在清明節上午直擊,沿著雙園抽水站旁的河濱公園水道,瀰漫一大片混合著雞鴨羽毛、內臟及瀝青的污水,現場瀰漫惡臭,附近居民也將排放廢水的矛頭指向緊鄰的台北市家禽批發市場,憂心成為防疫漏洞。
◆ 1年2.6萬次 高市濫用救護車收費
【華視新聞╱報導】2013.04.08
為了防止民眾亂叫救護車,高雄市在7月1號以後,針對濫用救護車要對民眾收費1700元,包括指定醫院、急診轉門診,以及檢定為4.5級非緊急患者,消防局說這樣做真的不得已,因為一年救護車被濫用的出勤次數就高達兩萬六千次。
救護車鳴笛要趕去救人,但這出勤居然10次裡有兩次是這種狀況,這一位潘先生叫了救護車,人卻好端端的站著等車來,原來他只是喝醉了肚子痛而已,不但可以自行上車,還要指定去長庚醫院,如果不去他指定的醫院,他就裝睡不醒,還有這一位阿嬤,也是小病小痛,就把救護車當計程車。
統計下來,高雄市一年救護車出勤13萬次,就有兩成、高達2萬6千次是非緊急狀況,現在消防局決定要對這些濫用者收費,7月1號以後,只要患者指定醫院,到院後檢定為4.5級非緊急患者,或是急診轉門診,都可以酌收1700元的費用,只希望規定實施以後,可以減少濫用情形,把救護資源留給真正需要的人。
美新發現 吃紅肉傷「心」關鍵
中央社 2013.04.08
美國科學家發現,吃太多牛排、絞肉及培根對心臟不好的關鍵因素,在於紅肉中的關鍵成分「肉鹼」。
腸道中的細菌會將它轉化成代謝物「氧化三甲胺」,造成心臟疾病風險增加。
根據英國廣播公司新聞網(BBC News)報導,腸道中的細菌可以分解紅肉中的肉鹼,這造成膽固醇較高及心臟疾病風險增加的連串效應。「自然醫學雜誌」刊出這篇新研究。
在英國,政府建議每天攝取紅肉及加工肉品不要超過70克,相當於兩片培根。
據信,飽和脂肪和加工肉類保存方式和引發心臟問題有關。但專家認為這恐非全貌。
主要研究人員赫森博士(Stanley Hazen)說:「瘦紅肉所含的膽固醇和飽和脂肪含量沒那麼高,是其他東西造成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
在針對老鼠和人類的實驗顯示,腸道細菌可吃肉鹼,且將肉鹼分解為氣體,在肝臟轉化成一種稱「氧化三甲胺」(TMAO)的化學成分。
研究顯示,TMAO和血管內脂肪堆積有強烈相關,脂肪堆積可導致心臟疾病及死亡。
赫森說,常被忽略的TMAO,「它或許是廢棄物,但明顯影響膽固醇代謝且淨效應導致膽固醇累積」。
「這項新發現支持少吃紅肉較好的觀念。」
他說,新發現也提出利用益生菌優格,平衡腸道細菌的看法。
減少吃肉鹼的細菌數量,理論上會減少紅肉對健康的危害。
◆ 遺傳運動感覺神經病變 找到致病基因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2013.04.08
有人覺得自己運動神經遲鈍,不過如果家族中多人如此,甚至導致走路不穩,可能是罹患「遺傳性運動感覺神經病變」。一名林先生不僅已無法自行行走,家族中有7人陸續出現症狀,四處求醫才找到病因。醫師表示,這項疾病過去診斷不易,榮陽團隊合作最近發現一致病基因,有助於進行篩檢,提早透過運動等延緩病情惡化。
50歲的林先生,13歲起雙腳肌肉萎縮、走路不穩,46歲後只能藉由輪椅代步,無力工作。他的父親、三個小孩、妹妹、妹妹的小孩,家族七人都有類似症狀,四處求醫直到八、九年前輾轉到榮總,才找到病因。
另一名7歲的陳小弟,2歲時剛學會走路就開始摔跤,3歲需坐輪椅,雙手也開始萎縮,幸好在父母細心照顧下,病情沒有進一步惡化,現在他努力學習讓手指更靈活。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主治醫師李宜中表示,遺傳性運動感覺神經病變會造成患者周邊神經退化,以致於手、腳漸進性肌肉萎縮,有些人因此行動不便,甚至連基本的寫字、拿筷子都有障礙。
醫師估計,台灣至少有9000名遺傳性運動感覺神經病變病患。北榮周邊神經科主治醫師林恭平說,患者若症狀輕微,可能只當成運動神經遲緩,有些患者診斷出罹病後才「恍然大悟」為什麼小時候跑步永遠最後一名,更有症狀嚴重者被誤以為是小兒麻痺。
榮總神經醫學中心及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中心組成榮陽團隊,在林先生及家族的參與下,研究多年,分析患者的基因序列,找到會引發疾病的「GNB4」基因變異,研究成果刊登在「美國人類遺傳學雜誌」。
林恭平提醒,如果民眾的體能協調性差,老是落後同儕,且家人也有類似情況,無法以腳後跟走路,可以考慮接受抽血篩檢。
◆ 19歲男得乳癌 醫疑豆漿喝多
林宏聰/高雄報導 2013-04-08 中國時報
年輕男性也會得乳癌!屏東一名十九歲男大學生半年前發現乳房腫塊,切片化驗確定罹患乳癌,可能是國內最年輕的男性乳癌患者。醫師說,這名病患超愛喝豆漿,每天幾乎把豆漿當開水喝,懷疑因此雌激素過量,刺激生成乳癌。
這名男病患就讀南部某大學,半年前發現左乳暈下方有硬塊,至屏東地區醫院檢查,醫師說追蹤觀察即可。但他越想越擔心,日前主動要求做切片,化驗後確定是三陰性乳癌,腫瘤大於二公分,臨床分期為第二期。
懷疑雌激素過量 刺激生成
隨後他轉至高雄長庚醫院,開刀進行根治式全乳房切除,並以輔助性化療預防乳癌復發,目前恢復良好。高雄長庚一般外科醫師吳世重說,病患並無乳癌家族病史,身材中瘦,也不愛吃油炸類食物,引發乳癌的原因令人費解。
醫師懷疑,因病患很愛喝豆漿,從小以豆漿當早餐,而且買豆漿機自製豆漿,每天攝取量明顯過多。吳世重指出,豆漿是黃豆製品,富含植物性雌激素,而賀爾蒙是乳癌發生原因之一,懷疑病患罹癌很可能與豆漿喝太多有關。
豆漿惹禍 義大醫:不太可能
但義大醫院一般外科主任洪朝明認為,喝豆漿致癌的可能性不高,這幾年文獻甚至顯示,東方女性攝取豆漿反而降低乳癌機率,推論是因豆漿中大豆異黃酮與雌激素受體結合,有類似抗賀爾蒙藥物效果而降低乳癌風險、復發率。
非女性專利 有年輕化趨勢
「乳癌不是女性的專利!」吳世重說,男性乳癌案例數不到女性一%,且多為五、六十歲中年男性。但這幾年男女乳癌均有年輕化趨勢,男性治療方式和女性一樣,開刀之外化療、放療、標靶、抗賀爾蒙藥物療效都不錯。
他表示,年輕男性得乳癌相當少見,但胸部脹痛、硬塊等症狀與「男性女乳症」很類似,年輕男性若發現單一邊乳房有硬塊、摸起來很硬卻不會痛、且硬塊持續沒改善,就要提高警覺,接受進一步檢查。
◆ 蛋白尿濃度 可預知人類壽命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2013/04/08
從蛋白尿濃度竟可以預測壽命長短!加拿大一項研究發現,與蛋白尿濃度低的人相比,蛋白尿濃度較高的人壽命往往比較短。
這項研究已於昨(三)日發表於美國國家腎臟基金會所出版的「美國腎臟疾病期刊」。研究顯示,蛋白尿濃度與壽命長短有明顯關聯。
研究首席作者加拿大卡加利大學的坦維爾‧喬德哈里‧都靈博士表示,研究發現,無論男女,只要蛋白尿濃度較高,壽命通常比蛋白尿濃度低的人短。
根據美國國家腎臟基金會資料顯示,腎臟就好像過濾器一樣,會把蛋白質留在體內,一般健康的人很少會出現蛋白尿。蛋白尿常是腎臟病早期指標,腎臟受到損害時,蛋白質很容易就跑進尿液當中,形成蛋白尿。
研究作者以加拿大八十一萬名患者為研究對象,這些患者都曾在醫院門診做過蛋白尿測試。
研究數據顯示,三十歲到八十五歲患者若有中、重度蛋白尿,壽命就很容易縮短。舉例來說,四十歲男、女如果沒有蛋白尿症狀,壽命分別會比重度蛋白尿男、女患者多十五點二歲、十七點四歲。至於中度蛋白尿男、女患者,其壽命會比沒有蛋白尿的男、女分別減少八點二歲、十點五歲。都靈博士表示,蛋白尿嚴重程度似乎與壽命長短息息相關。
◆ 飯吃七分恰恰好 睡前小酌助循環
【元氣周報/整理記者詹建富】2013/04/08
根據黃校長所講述的養生之道,可歸納為「飯吃七分,睡前小酌,多喝水、勤運動」四大項,難怪他年近七十,都還可以健步如飛。
由於現代人普遍營養過剩,如果餐餐都吃得過飽,攝取熱量過高,會引發肥胖的後遺症。另外,如果胃部塞進許多食物,也會太撐,反而覺得不舒服。因此,如果以正常進食的速度下,每餐用餐大約20分鐘左右,就要準備減少吃固體食物,改喝湯或其他液體食物,這樣才不會吃得過飽。
至於飲酒,根據研究發現,少量飲酒有益健康,主要是酒可促進血液循環,增加好的膽固醇,而且葡萄酒所含的葡萄多酚可幫助去除自由基,啤酒酵母也含有豐富的維他命B。但由於酒精必須經由肝臟代謝,因此切勿過量,例如酒精度12%的葡萄酒一天不可超過100cc;酒精度4%的啤酒一天不可超過300cc;酒精度超過50%的烈酒,一天以30cc為限。
此外,每人每天至少需攝取2000至3000cc的水,可幫助人體新陳代謝功能,輸送養分、清潔身體內部,而且多喝白開水可降低罹患感冒、便秘、泌尿道感染、腎結石的風險。但喝水切忌牛飲,正確的喝水方式,是每隔一個小時補充200至300cc水分。
最後談到運動,人要「活」,就要「動」,運動的好處多多,除可提升心肺功能,讓身體保持活力及好精神外,也能紓解壓力,遠離焦慮或憂鬱,是永保年輕的方法。
(諮詢/台北榮新診所副院長何一成 )
※聯合新聞網提醒您:喝酒不開車,安全有保障。
陸研究:H7N9源於中韓混血
中國時報 2013.04.09
中國科學院實驗室研究員人近日發現,新型H7N9型禽流感病毒基因來自於韓國野鳥和上海、浙江、江蘇鴨群、雞群的基因重組。
中科院病原微生物與免疫學重點實驗室研究人員8日對財新網表示,H7N9禽流感病毒的8個基因片段中,H7片段來源於浙江鴨群中分離的禽流感病毒,而浙江鴨群中的病毒往上追溯,與韓國野鳥中分離的禽流感病毒同源;N9片段與韓國野鳥中分離的禽流感病毒同源。
至於6個基因片段(PB2、PB1、PA、NP、M、NS)則來源於H9N2禽流感病毒。據病毒基因組比對分析顯示,H9N2禽流感病毒來源於上海、浙江、江蘇等地的雞群。
研究人員相信,這次的H7N9疫情,可能是由韓國野鳥在遷徙過程中,和大陸長三角地區的鴨群、雞群本身帶有的禽流感病毒,進行基因重組後產生。
研究結果還顯示,H7N9禽流感病毒暫未發現在豬群中的變異跡象,即豬在這次病毒基因重配中未發揮中間宿主的作用。
截至8日,中國大陸共有24人感染H7N9禽流感,其中7人死亡。
◆ 中國專家:H7N9內藏H9N2病毒
自由 2013.04.09
〔記者邱宜君、黃以敬/綜合報導〕中國國家衛生和計畫生育委員會昨日首度向境外媒體召開H7N9禽流感疫情記者會,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副所長舒躍龍表示,H7N9禽流感病毒的外殼是H7N9,但內部是H9N2,屬於一種禽流感病毒,應是二或三種禽流感病毒的變異組合。
專家:直接接觸禽鳥或病例才會感染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台大感染科醫師李秉穎表示,因為禽類的防疫比較不確實,所以各種禽流感病毒長期在禽類身上進行基因重組,並不稀奇,也與病毒侵犯人類能力無關,「真正讓病毒有能力打開人類細胞膜的鑰匙是H(血球凝集素)」,但目前不論是H7或H9都還沒有這個能力,只有直接接觸禽鳥或是密切接觸確定病例者,才會因暴露大量病毒而感染。
至於H5目前跟H7一樣,H5N1致死率雖高達六成,過去十年的疫情也都只停在禽傳人,台灣也從未有人類感染。至於H1雖能人傳人,像H1N1就很常見,官方列為季節性流感,目前致死率已很低。
應是二或三種禽流感病毒變異重組
舒躍龍昨指出,H7N9是第一次看到的新病毒,病毒的重組或重配非常容易發生,就像一根根積木一樣組合,至於這種病毒是如何產生?在哪裡產生?還需要更多研究。
事實上,四月初英國科學期刊《自然》即曾指出,H7N9病毒為三種禽流感病毒株的重組合,包括早期中國浙江候鳥H7N9病毒、韓國候鳥H7N9病毒、和中國家鴨的H9N2病毒;H9N2病毒具有和H5N1病毒相同毒性的內部基因片段,得在重組合的H7N9病毒中存在。
台大獸醫學院名譽教授賴秀穗表示,這種多種禽流感病毒基因混合的情況,代表病毒存在禽類身上已經很久了,只是八段基因中的第一段發生了變異,才使病毒得以和人類受體結合。但也因為都還是禽類病毒,目前還是以禽傳人為主。
李秉穎解釋,禽流感病毒固定有八段基因、其中一段就是製造H,如果這段基因突變導致H適應人類細胞,少量病毒就會感染人,才會有能力引發大流行。過去歷史上只有三次,分別是一九一八年西班牙流感,有五千萬人死亡,一九五七年亞洲流感,有二百萬人死亡,還有一九六八年香港流感,有一百萬人死亡。
醫師:「外殼」決定是否感染人類
台大醫院副院長張上淳表示,病毒基因重組並不稀奇,但外殼是決定是否感染人類的關鍵,所以重點還是擺在H7N9,他認為病毒今年內應不至於再變異了。
※ 相關報導:
* 農委會:我動物防疫專家將登陸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5/7817734.shtml
大陸H7N9禽流感疫情持續延燒,至今共廿四例確診、七人死亡,台大獸醫系名譽教授賴秀穗認為,疫情從三月底傳出,短短一周已七死「很可怕」。農委會表示,最快本周防檢局就會派我國動物防疫專家前往大陸。
◆ 遊日本感染德國麻疹 境外移入今年首例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2013.04.09
疾病管制局今天公布今年首例境外移入德國麻疹病例,一名35歲女性3月中旬至日本京都、大阪等地自助旅行,回國兩周後出現紅疹、頸部淋巴結腫大等疑似德國麻疹感染症狀,檢驗確定為德國麻疹,目前已痊癒。
疾管局第二組組長劉定萍指出,最近幾個月來,日本地區爆發大規模德國麻疹疫情,截至3月已有2000多名確定個案,染病人數為去年同期的24倍,美國已發布旅遊警訊。
由於無抗體的孕婦一旦感染德國麻疹病毒,容易造成死產、自然流產或胎兒主要器官受損,如先天性耳聾、青光眼、白內障、小腦症、智能不足及先天性心臟病等,後遺症相當嚴重。防疫單位接獲通報立即展開防疫工作,截至目前共掌握160名接觸者,其中48人為育齡婦女,一人已懷孕11周,還好經追蹤,無人出現疑似德國麻疹症狀。
劉定萍指出,德國麻疹好發於春季或冬季,屬於急性高傳染性疾病,傳染途徑為飛沫或與病人直接接觸,患者在發疹前一周至發疹後至少四天都具傳染力。
她提醒育齡婦女在計畫懷孕的前三個月,務必確認自己是否有抗體或接種德國麻疹相關疫苗,如無抗體或未接種相關疫苗,應儘速補接種MMR疫苗,以避免懷孕時感染;接種後三個月內,也要避免懷孕。
◆ 寶寶氣喘險喪命 禍首是…老吸塵器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2013.04.10
孩子氣喘險喪命,原因竟然是吸塵器過於老舊!北部一名兩歲半的小朋友經常夜咳、氣喘、皮膚發癢,過年前家裡大掃除,更誘發嚴重氣喘。小兒科開業醫師周怡宏認為,久治不癒的過敏疾病,很可能來自於家中老舊的吸塵器。
這名兩歲半幼童從小就有過敏體質,皮膚及呼吸道常出現過敏症狀,皮膚紅癢、夜裡咳嗽,症狀嚴重時還會哮喘,好幾次緊急送急診。農曆過年前夕,他又因氣喘緊急就醫,進一步問診發現,病患母親為了改善環境清潔,煞費苦心勤換枕頭套、被套,家裡也不用地毯及窗簾。
但過年前大掃除時,房間裡的塵蟎飛揚,加上吸塵器老舊包覆性較差,排氣口或其他部位逸散出來的氣體,造成二次汙染,讓幼童猛打噴嚏、鼻塞甚至氣喘。
周怡宏指出,台灣氣候溫暖潮濕,利於蟎蟲生長,人體脫落的皮屑、食物碎屑是塵蟎主要的食物來源,最常躲藏在床墊、棉被、窗簾、布沙發等布製品中。 吸塵器原本可以有效清除塵蟎及其排泄物,減少家中過敏原,但如果吸塵器過於老舊、吸力不夠,甚至會氣體外漏,反而會越吸越髒,助長塵蟎繁殖。
周怡宏強調,空氣中飛揚的塵蟎是誘發各種過敏性疾病的元凶,如果常有黑眼圈,皮膚紅腫發癢,且出現常打噴嚏、鼻塞等類似感冒症狀,但吃藥總是不好,應該就是過敏引起,務必注重居家環境衛生。
曾有網路調查發現,全台約有八成八家庭仍使用老舊、包覆效果不佳的吸塵器,以致塵蟎長期危害家人健康。周怡宏提醒,想遠離過敏原,務必慎選吸塵器、除濕機、空氣清淨器等清潔器具。
◆ 現代人吃太好 痛風族群年輕化
【聯合報╱記者王慧瑛/新竹報導】2013.04.09
「關節痛到要發瘋!」一名40多歲工程師左外側腳踝關節疼痛,一跛一跛吃力地走入候診室,患者無扭傷病史,X光檢查排除骨頭病變,推測是痛風關節炎作怪,服藥後已改善。醫師發現,痛風族群有年輕化趨勢,可能和基因和飲食習慣有關,多數人急性痛風發作前有誘因,如喝啤酒、吃海產、內臟等,有患者喝完喜酒大餐1、2小時後,痛風嚴重發作。
過去被稱為「帝王病」的痛風,有「富貴病」之稱,現代社會飲食習慣改變,痛風不再是富人專利,成為常見的現代人文明病。
醫師表示,急性痛風好發在中年男性身上,常由腳大拇趾根處突然感覺緊繃抽痛,痛如針刺,有病人在睡夢中痛醒。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骨科部醫師葉敏南表示,痛風診斷從病史、患者原有的疾病、臨床檢查、關節液抽檢等,可得到初步診斷,血液檢查可知道尿酸值。
葉敏南說,血尿酸值高患者不一定都有痛風症狀,約15%的人會痛風發作。
他說,若患者沒有按時就醫服藥,痛風反覆發作,關節周遭有尿酸鈉鹽的沉積,形成痛風結石,痛風石慢慢累積,嚴重會破出皮膚,引起感染,甚至引發敗血症。
急性痛風可能係因外傷、劇烈運動、走路過度疲累、酒精、天氣突然變化、壓力過大或攝取大量高普林飲食而誘發。
醫師建議,痛風的預防和治療原則是避免高普林飲食、喝酒、肥胖,每日至少喝2000CC的水,幫助尿酸排泄。此外,避免過度疲累或長途步行,保持規律生活,配合醫師按時服藥,就能遠離痛風之苦。
※ 相關報導:
* 朱澤民/別養大了醫療巨人 扭曲醫療生態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49669
....相對於一般私人醫院或社團法人醫院而言,財團法人醫院在人員與財務基礎上有較高的競爭力,稅務法令上又給予地價稅與房屋稅等地方稅的免除,並對醫院的擴充資本支出開了方便之門,使其不必繳納地方稅及營利事業所得稅,實待相關單位檢討,以避免醫療巨人酷斯拉愈長愈大,扭曲醫療生態!
美若作成H7N9疫苗病毒種 會立刻與我分享
【聯合晚報╱記者陳志平/台北報導】2013.04.10
大陸H7N9疫情有擴大之勢,馬英九總統上午在衛生署長邱文達陪同下,視察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他說,我已獲得美方通知,只要一旦作成H7N9疫苗病毒種,會立刻與我分享,以利後續製作疫苗,在防疫上我不排除和任何方面合作,美方先做出來,我們就先與美方合作。
他說,防疫視同作戰,一刻不能疏忽,這場戰爭我們一定能打贏,也請民眾放心,維持正常的生活。
馬總統表示,H7N9起源於大陸,還沒有人傳人病例,國內也還沒見到病例,大家不能掉以輕心。10年前SARS 發生時,兩岸尚無直航,病毒不到一周就從大陸傳到台灣,現在兩岸每周有616班直航班機,上海地區連繫非常密切,防疫準備要更增強,如何做好邊境把關,包括移民署、內政部及衛生署都要特別注意。
他說,國內通報及感染防治系統已有大進步,但有些設備稍老舊,應盡快改善。風險溝通方面,應讓民眾不要恐慌,以免反造成問題及傷害。
馬總統說,我們現有的藥物器材準備相當充裕,以SARS 的經驗,防疫工作不會在短期內結束。應該準備做到最紮實,我們不排除和任何方面合作,也會與國際組織保持密切連繫,下個月我將派員參加世界衛生大會,相關防疫經驗,也可成為與各國分享的資訊。
※ 相關報導:
* 男童染H5N1死 越加強檢疫
http://www.cna.com.tw/News/aOPL/201304100256-1.aspx
越南銅塔省(DongThap)4歲男童感染H5N1禽流感7日死亡後,當局立即展開消毒檢疫工作,以免疫情蔓延。
◆ 含汞魚貝下肚 二型糖尿病易上身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2013/04/10
不少魚類、貝類等海鮮帶有重金屬汞污染,汞污染不只會使心智能力衰退,也可能增加糖尿病風險。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最新研究發現,年輕人體內汞濃度一旦偏高,往後得第二型糖尿病的機率就會上升百分之六十五。
研究作者指出,魚類、貝類雖然含有多種營養素,卻也是人類體內汞污染的主要來源。這是第一次研究發現汞污染與人類糖尿病大有關聯。
研究作者強調,幾乎所有魚類、貝類都可以發現汞污染蹤跡,但魚類、貝類也含有優質蛋白質、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鎂等營養素,這些營養素或可抵消汞污染所帶來的傷害。
研究計畫涵括近三千九千名男女,這些人在一九八七年參與研究,當時年齡介於二十歲到三十二,且都沒有得糖尿病。研究人員從他們的腳趾甲檢驗體內的汞濃度,也定期測量其血糖,研究追蹤、持續至二○○五年。結果發現,一個人體內汞濃度高低與第二型糖尿病風險息息相關。就算控制生活型態、飲食等變數,結果還是一樣。
生活型態健康的人身體脂肪、腰圍、運動量等多有達到健康標準,但研究發現,生活型態很健康的人往往吃很多魚,所以體內汞濃度也最高。研究成果近日已發表於「糖尿病照護」期刊。
研究人員提醒,像蝦子、鮭魚、鯰魚等汞濃度都比較低,至於劍旗魚、鯊魚等汞濃度則較高。民眾應盡量選擇汞濃度較低的海產,以免長期下來汞污染傷害身體。
◆ 「3A」運動 5分鐘讓你瘦更多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陳麗婷/台北報導】2013.04.10
減重最好多運動,但知易行難,不少人想到運動就頭大 。有醫師打破多年倡導的「運動333」原則,建議採用「3A運動法」,強調「any where、(任何地方)、any time (任何時間)及any exercise(任何運動)」,一次先動5分鐘起,讓自己養成運動習慣。
京典麗緻診所減重部主任盧佳享表示,每個人都知道少吃多運動,但上班族忙了一天,不少人下班回家到,只想窩在沙發裡看電視,要做到「運動333」(每周三次、每次運動30分鐘、心跳達到每分鐘130下),不少人一想到就打退堂鼓,或做了幾次就放棄。
中華民國肥胖研究學會副理事長蕭敦仁表示,把握零碎時間運動,效果不輸一次運動30分鐘。美國運動協會曾發表研究,分一次運動30分鐘、運動10分鐘兩組,三個月後發現,一次運動10分鐘的減重效果更好。原因是很多人工作忙碌,非要找時間運動30分鐘並不容易,若能利用零碎時間運動,總運動時間反而更長、效果更好。
台東醫院院長祝年豐也表示,很多研究陸續發現,不一定要一次運動30分鐘,每次5到10分鐘的運動,累積下來效果不會差太多,重點是「有動比較好」。例如利用上下班時間簡單動動,提前一站下車走路,中午飯後在公司爬爬樓梯、晚上走路倒垃圾等,都有益健康且能幫助體重控制。
他強調,運動不一定要到健身房、體育場,居家式體能活動也不錯。要大家每周找幾天時間運動30分鐘,反而讓民眾有藉口「沒時間」,每次運動5到10分鐘,累積下來的時間也許更可觀。
盧佳享建議忙碌民眾,不妨採用3A運動法,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選擇當時可以做的任何運動,例如原地踏步、擴胸、走路、慢跑、轉腰、甩手等,只要注意動作要大、要連續,而且最好能動到平常動不到的肌肉。
他建議,第一、二周先以一次5分鐘開始,一天做2至3次,第三周後,改為一天3至4次,第五周改為一次8分鐘、一天3至4次,第七周改為一次10分鐘,漸進式的養成每天都運動的習慣。
◆ 「吃錯」早餐 營養更不足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49927
【台灣新生報/記者萬博超 /台北報導】2013/04/10
明明吃了早餐,卻還是容易餓,大概是「吃錯」早餐。蛋白質不足、纖維質有限、脂肪過低、食量過少,太晚吃是幾個常見問題。
不少人自認吃下豐盛早餐,卻不見得具有足夠的營養,幾個問題如下:
‧蛋白質不足
有些民眾早上吃穀片配牛奶,不少人吃下穀片,卻未必喝完牛奶,1杯牛奶約提供9克的蛋白質。蛋白質的消化比碳水化合物慢,蛋白質攝取量少自然容易餓。如果不想喝完牛奶,不妨吃一顆蛋或一片全麥吐司,抹上堅果奶油,同樣能攝取到較適量的蛋白質。
‧纖維質有限
足夠的纖維質能延長飽足感,如果穀片糖含量太高,反而容易餓。一餐最好食用至少5克的纖維質,可酌加一些起亞籽或亞麻仁;但食用亞麻仁前要先研磨,否則難吸收。
‧無脂肪
一旦食物缺乏脂肪,往往用餐完1小時內就容易餓,與其早餐食用無脂肪優格,不如考慮1~2%脂肪含量的優格,不過脂肪也不需太多。
‧食物量不足
雖然水果含有纖維質與豐富的維生素與礦物質,只吃一塊水果不足以解決一餐,開車時啃一顆蘋果解決早餐並非好主意。只要坐下來吃下3、4百大卡的熱量,到中午前便不至於過度飢餓,下一餐也不容易大吃大喝。
‧早餐吃得太晚
最好在起床1小時內吃早餐,時間拖愈晚,愈容易飢餓而胃口大開,早餐的功效是在一整晚未進食的睡眠時間後,適度補充能量與營養,如果早餐的時間與午餐太接近,意義不大。
市醫新陳代謝科主任醫師葉啟昌指出,少部分人希望藉不吃早餐或正餐改善血糖偏高或代謝症候群,觀念不正確,還是要正常飲食,只是飲食內容要控制,避免一次吃太多高油、高糖的食物。
※ 系列報導詳見原站。
抗煞救急啟示錄 還是管用
【高克培】2013-04-11 中國時報
大陸H7N9疫情持續升高,病例數快速增加的壞消息不斷傳來,可惜至目前為止他們的醫療除了營養和呼吸支援外,還沒有抗H7N9病毒特殊的治療法。一些已知的抗流感藥物,如克流感、瑞樂沙等的療效應該很不理想,否則也不至於有高得嚇人的死亡率(至少三十五%以上,累積二十四例中七例已死亡)。至於大陸號稱他們研發的「帕拉米韋」,其實台灣和一些國家已有多年,療效還有待大陸方面印證。
理論上,病毒感染的患者「持續惡化」、甚至過世常是因為他們體內病毒的量比較大,在藥物無法克制的情況下,他們身體的防疫系統無能對抗不斷分生、肆虐的病毒。相反地,有些幸運的患者得以存活就是因為他們的防疫系統能迅速反應,產生出能夠抵抗病毒的抗體(或是足夠、較多的量)游動於血漿內保護他們。
回想SARS肆虐時,全球醫界一樣無計可施,直到後期二○○三年左右,抗煞表現非常優異、享譽全球的香港中文大學的醫師們首先利用這個理論,他們從那些「能夠存活而漸漸恢復」患者們的身上抽取血漿(排除B肝、C肝、梅毒、愛滋患者,當然得到患者的同意),再經過專業處理後,由靜脈注射到十九位「持續惡化」的患者體內(此療法簡稱CPD, convalescent plasma donation),另外二十一位仍然維持慣例的治療。
結果他們發現,接受血漿注射的患者得到的療效明顯好很多:百分之七十三的患者能在第二十二天出院,而且無人死亡,但是,維持慣例治療的患者卻只有百分之十九能在第二十二天出院,更有五人死亡。雖然該報告只是「回溯性」研究(抗病毒研究雜誌Antiviral Research,二○○五年),不能夠據此下斷言這種治療對SARS「絕對有效」,但是治療機轉的合理性後來被歐洲國家認同,而且美國疾病防治局更在老鼠實驗得到驗證。
H7N9禽流感與當年的SARS一樣,亦是人類全然未曾遭遇到的病毒所引起的疫病,「人類體內從未有H7N9抗體」,短期間也不可能會有確定有效的對抗H7N9禽流感的方法或藥物,這就是令人憂心之處。
筆者認為,既然注射「能夠存活而漸漸恢復」的血漿能夠相當成功地治療SARS,未來我們醫界不幸面對「持續惡化」病危的H7N9禽流感病人時,與其束手無策,何妨也比照採用,讓病危的患者有機會與死神奮力一搏,或許也會有類似治療SARS的療效。
依據中時的報導,大陸確已有一位四歲男童康復、一位六十七歲患者恢復中,CPD療法值得嘗試!
(作者為北醫附設醫院顧問醫師)
※ 相關報導:
* 上海疫情是否獲控制 4月16日關鍵期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5/7823122.shtml
大陸H7N9疫情不退,我派往大陸的兩名防疫專家昨天返台,並指出,大陸疫情並未出現人傳人,暫不致引起大流行。她們也推估,十六日是關鍵期,觀察十六日之後是否仍有發病個案,將是上海疫情能否控制的關鍵點。
* 陸H7N9確診38例 10死
http://www.cna.com.tw/News/aCN/201304110421-1.aspx
中國大陸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今天公佈,截至11日17時,大陸總共報告人感染H7N9禽流感確診病例38例,其中10人死亡。
◆ 3種運動 有助長高
【聯合晚報╱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2013.04.11
能夠長多高?榮新診所副院長丁綺文表示,七成是基因遺傳,三成可靠後天努力達成,包括充足睡眠、適當運動,以及補充大量蛋白質食物,都可幫助長高。曾有小男生因父母身形嬌小,推估長大後最多170公分,但經過後天努力,最後竟有178公分。
丁綺文表示,患者常尋求各式長高偏方,包括吃中草藥,轉骨方等等,但有些藥物促進分泌性荷爾蒙,幫助孩子「催熟」,也許短期間看見孩子一下子長高了,卻加速生長板關閉,最終的身高卻沒有提升,非常可惜。
在運動方面,丁綺文認為,打籃球最好,不僅可以有跳躍刺激,還有伸展動作,一周打籃球三次,一次30分鐘,或者每天跳繩10分鐘,多多游泳,這三種運動有助於長高;另外,充足睡眠也很重要,每天晚上10時上床睡覺,晚上10時到凌晨2時,是生長激素分泌最為旺盛的時節;最後是多吃胺基酸食物,包括蛋、奶等優質蛋白質。
丁綺文說,不少台灣的小留學生到美國後,長得特別高,經過分析發現,美國食物以奶蛋、牛排為主,加上運動,因此促進長高。她提醒,骨齡推估一年照一次,但如等到女生初經、男生遺精時,若想要再長高,可努力的空間就較小。
※ 相關報導:
* 10道點心食譜 學齡童健康加分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apr/11/today-taipei9.htm
學齡期兒童活動量大,點心時間常以小朋友喜愛的炸雞、果凍為主,營養師認為,這些點心對學童成長沒有助益,建議以新鮮食材來滿足他們蛋白質及其他營養素需求,十套專為學童設計的點心食譜,即日起在衛生局網站供下 http://www.health.ntpc.gov.tw/
◆ 該睡不睡該醒不醒 生理時鐘出問題
【中廣新聞/劉怡伶】2013-04-11
網路、夜生活世界迷人,經常讓人錯過睡覺時間而不自知,隔天又起不來;醫師指出,這在睡眠醫學裡稱為「睡眠相位後移症候群」,最容易發生在寒暑假及長假期間,一旦假期結束,又得恢復早起上學、上班的作息,生理時鐘已發生嚴重紊亂,容易影響工作及學習品質。
署立台南醫院耳鼻喉科主任林政佑指出,睡眠相位後移症候群是指睡眠開始和醒來的時間,比正常人往後延遲約數小時,例如:凌晨3點以後才能睡著,往往睡至隔天早上10點至12點才起床。基本上每天睡眠總時數差異不大,一旦入睡,不會輕易睡眠中斷、醒來。早晨6點至8點起床是非常困難的,無法調適在正常的時間上床入睡和起床。
這種情形最容易在學生寒暑假時或休長假時發生,這樣的生活型態持續一段時日之後,生理時鐘就會習慣,一旦假期結束,又得恢復早起上學、上班的作息,會非常痛苦,尤其晚上該睡的時間睡不著,隔天因睡眠不足要醒來時又痛苦萬分,即使勉強起床也精神不濟,嚴重時甚至會影響白天的學習品質及工作效率。
由於「睡眠相位後移症候群」是生理時鐘發生紊亂,那就不同於一般的失眠,並不只是消除單一因素即可,而且這種狀況下即使吃安眠藥也幾乎沒有效果。
他建議該上床睡覺時就要上床休息,到了早上該起床的時間,即使很想睡仍要勉強自己起床,起床後好好吃頓早餐,可以讓全身準備進入活動模式或是洗個熱水澡也有幫助。在白天安排一些動態活動,例如運動,可提高白天的精神,也可改善晚上的睡眠深度。
※ 相關報導:
* 柴契爾夫人辭世 中風 中老年人健康殺手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49908
「鐵娘子」柴契爾夫人因中風辭世。外電報導,柴契爾卸下英國首相一職後,曾多次小中風,併發失智症,以致晚年飽受失智症所苦。
醫師指出,小中風症狀不明顯,卻是中風警訊,中風是中老年人健康殺手,特別曾經中風者,再發風險是一般人10倍以上,不容輕忽。
美將給我疫苗株 最快11月量產
【聯合報╱記者林思宇、黃文彥/台北報導】2013.04.12
因應大陸H7N9禽流感疫情,衛生署表示,一周內可取得大陸提供的H7N9病毒株,美國也承諾給台灣疫苗株,最快十月進入人體試驗。一旦國內爆發人傳人疫情,衛生署不排除清空廿家署立應變醫院及隔離醫院,全力收治病患。
衛生署副署長林奏延昨赴立院進行大陸H7N9禽流感疫情及防範專案報告。他說,取得大陸H7N9病毒株後,將由國家衛生研究院研發成疫苗株。另,美國疾病管制局(CDC)也承諾,最快六月給台灣疫苗株,預估最快十月可進入人體臨床試驗,最快十一月量產。
對於部分民眾自行到藥房購買克流感儲備。疾管局防疫醫師羅一鈞說,克流感是處方藥,若未經醫師處方就販售,此是違法行為;且克流感有副作用,須經過醫師評估用藥。
因應H7N9疫情,衛生署指定全國廿二家應變醫院作為確定病例的收治醫院;這廿二家應變醫院中,署立醫院就占十三家,共兩百卅二床負壓隔離病床。
※ 相關報導:
* H7N9中韓混血? 韓否認
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land/11050501/112013041200174.html
韓聯社報導,韓國農林畜產食品部表示,最近在中國成為問題的H7N9禽流感病毒很難與韓國扯上關係,因為該病毒中的「H7」DNA片段與中國浙江鴨群中分離出的病毒十分相近,而該病毒片段在中國、蒙古、日本等亞洲地區的野生鳥類體內較為多見,因此H7N9病毒有可能源於中國本土。
* 衛署召開疫苗會議 國光生技拒出席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6/7825733.shtml
國光生技發言人高聖凱表示,國光生技是國內唯一符合法規的疫苗廠商,但自從衛署有意邀集其他生技業者會商生產禽流感疫苗事宜,國光的股價就一直掉。他說,本周已接到許多股東的關切電話,因此才作出不派員出席決定。
* 詹啟賢重話:拒與不合格疫苗廠開會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6/7826513.shtml
對外界臆測國光是為了股價才不出席會議,他認為這項說法「太狹隘、也太小看我們了」,但國光會在兼顧國人健康及秉持合法間,取得平衡。
....他解釋,不符合法規的廠商,若參與這次疫苗會議或生產疫苗,以後一定會引起爭議與糾紛,對防疫大打折扣,台灣的信譽也會在國際上受損。他還舉例反問媒體,新聞局邀請媒體主管與地下電台或沒有登記的報章雜誌一起開會,「你們會同意一起嗎? 」
....他強調,有沒有生產H7N9 疫苗,都不會影響國光的營收,因為原有生產線已經排到年底了,若必須緊急生產H7N9疫苗,國光承諾會停止原有的季節性流感疫苗生產線,加快生產H7N9疫苗。
* 基亞董事長張世忠:多說無益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6/7826518.shtml
針對國光生技董事長詹啟賢上午表示,不願意和不合生產流感疫苗法規的廠商相提並論,近日同被衛生署邀請生產戰備疫苗的基亞董事長張世忠回應,「多說無益!」只強調基亞會配合政府政策提供疫苗,而不是將此當做生意看。
* 台灣首次從頭包辦/自製H5N2疫苗株 9月問世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apr/12/today-life3.htm
國家衛生研究院昨宣布台灣已經可以「從頭包辦」疫苗生產,今年九月就會完成H5N2疫苗株,院長龔行健說,這是台灣醫學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國衛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所長蘇益仁表示,今年一月行政院要求國衛院提出詳細規劃內容,由農委會淡水家畜衛生試驗所從雞隻取出數十株H5N2病毒,交給國衛院基因工程專家「馴化」成減毒的數十株疫苗株,挑出最適合做疫苗的三株。
蜂蜜、水果 最佳糖類來源
【台灣新生報/記者陳敬哲/台北報導】2013/04/12
現代社會含糖食品非常的多,除了很多精緻甜點都放大量的糖,許多含糖飲料更是小孩的喜愛,許多研究都已經證實,過量的糖份攝取,容易造成小孩蛀牙、發炎反應、或者體重過重,還可能導致新陳代謝異常,罹患非遺傳性的糖尿病。
糖尿病能導至身體多處疾病,例如白內障、心血管疾病、或者腎臟衰竭等,若是不慎讓皮膚出現傷口,還可能因為血糖過高,容易造成細菌感染而傷口潰爛,最嚴重可能還需要截肢。
掩人耳目的標示
在口乾舌燥之際,來一瓶清涼的含糖飲料,讓人不由得一口接著一口,但是卻可能沒有意識到攝取了多少糖份,喝一罐含糖飲料,可能裡面就含有十塊方糖,而某些廠商為了讓糖的名稱看起來不那麼明顯,會將糖份標示為玉米糖漿、葡萄糖、果糖、糖漿、麥芽糖、蔗糖,這些名稱都可能是掩人耳目的作法。
並且不但含糖飲料如此,許多蛋糕甜點,也會在外包裝中,使用類似的標示,讓人誤以為吃的是比較健康的糖份。
其實吃甜食,真的有比較健康的選擇,選擇添加比較天然的調味劑,例如較為溫和的蜂蜜,將其泡水擺放到冰箱中,一樣能享有冰量的暢快,以及甜甜的滋味,而甜點可以用新鮮水果取代,水果含有豐富的纖維質,不但能夠增加飽足感,糖份也絕對比蛋糕低。
此外水果還會提供豐富的維生素,讓身體攝取的養分能夠更加均衡,同時水果內含有許多的抗氧化劑,能夠防止身體老化,還能夠預防癌症,還可以減緩身體的發炎反應,一舉而多得。
醫師意見
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醫師康宏銘表示,許多加工食品為了增加甜味,會增加玉米糖漿,雖然玉米糖漿的甜度很高,但是很容易讓血糖快速升高,對於糖尿病患者可能造成危險,此外還可能造成痛風問題,正常未加工的水果就是最好選擇,不但能夠抗氧化,還能夠減緩身體的消炎反應,民眾應常食用新鮮的水果,讓身體更加健康。
◆ 「不自覺型腦中風」愛襲老人 容易復發
【聯合報╱記者詹建富/台北報導】2013/04/12
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日前中風病逝,她之前因多次小中風併發失智症,國內醫師指出,不少人出現「不自覺型腦中風」,腦血管阻塞卻毫無知覺,尤其是60歲以上長者,比率達一成以上。
新光醫院中風中心主任連立明指出,過去7年間,新光針對1萬3千名自費健檢民眾分析,發現711人已出現腦梗塞,其中643人(4.6%)完全無自覺症狀,只有透過腦部磁振造影檢查,才能看得到局部缺血的中風病灶。
另外,針對社區健檢民眾,303名健康成人中,有6%出現腦梗塞,同樣毫無自覺症狀。進一步分析,年齡愈高,不自覺型中風比率也愈高,60歲以上比率達一成以上。
連立明強調,根據國外文獻報告,這類毫無外顯症狀的中風,經2到4年追蹤,其再發中風機會是一般人2到10倍。
中風是老年人健康殺手,連立明提醒,年滿40歲以上,只要家中長輩有中風病史,或本身有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症等,最好接受磁振造影檢查,早期發現是否有腦部微小梗塞等,以便及早治療。另外,平常控制飲食、保持正常體重、少抽菸、多運動,也是遠離中風的關鍵。
※ 相關報導:
* 頭昏目眩≠貧血 不能只補鐵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50098
....說到貧血,許多人腦海中第一個閃過的就是缺鐵。但貧血是顯現在外的結果,引起貧血的因素很多。面對貧血,需要先確定是什麼原因造成,未必是缺鐵。
一般而言,常見貧血有3種,一是遺傳性貧血,如地中海型貧血、鐮刀型貧血、胚核鐵質沉著性貧血、溶血性貧血。二是紅血球流失性貧血,例如大出血。三是營養性貧血,通常與缺乏維生素B12或葉酸、鐵、蛋白質及熱量不足等有關。
◆ 臉黃狂瘦8公斤 34歲得胰臟癌
【聯合報╱記者陳雅芃/台北報導】2013.04.12
34歲的知名大廠科技新貴,兩年前因壓力大而辭職。他最近小便顏色變深、臉色變黃,2個月內快速瘦8公斤,原以為肝出問題,沒想到一檢查竟發現是胰臟癌。
依衛生署統計,胰臟癌已連續幾年擠進我國十大癌症死因之一,可見其對國人健康的嚴重威脅。
北市立聯醫仁愛院區消化內科醫師林聰蓉說,胰臟癌常見症狀包括體重減輕、食慾不良、上腹痛、黃疸、茶色尿等,但早期通常沒有症狀。
林聰蓉表示,一般來說,胰臟癌病人很少低於45歲,其危險因子還有抽菸、肥胖、有家族病史等。該男性患者年僅34歲,且無胰臟癌家族史,情況相當少見。
他說,該名患者原本在一家知名電子大廠擔任工程師,兩年前,因壓力大而辭職,在家當SOHO族。最近兩周小便顏色變深,家人發現他臉色變黃,有如黃疸。
林聰蓉指出,病患一開始以為是肝出問題,前往醫院就診,沒想到檢查後發現,胰臟頭部有一顆2公分的腫瘤,壓迫到總膽管下端,造成膽汁無法排出,病發黃疸。
他說,一般民眾要遠離胰臟癌的威脅,需要戒菸戒酒,少吃高熱量食物、多運動,且注意體重是否有快速減輕的情況。
※ 相關報導:
* 間質性膀胱炎作祟 她1天尿20幾次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50310
據統計,國內約有3萬6千名婦女飽受間質性膀胱炎所苦,出現頻尿、夜尿、漏尿及小便疼痛等症狀,有的婦女行房後症狀更加嚴重。
* 血便誤診為痔瘡 醫生罹腸癌
http://www.udn.com/2013/4/12/NEWS/HEALTH/HEA1/7826248.shtml
50多歲中醫師解便有血以為自己痔瘡發作,就醫後發現與肛門相隔不遠的直腸出現腫瘤,已罹患第四期直腸癌,且癌細胞已經轉移肺臟,最後用化療、電療與手術治療除去兩處腫瘤,幸運保住患者肛門功能維持生活品質,術後追蹤一年癌症指數也未上揚。
◆ 器捐中心:醫院移植太少 該退場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2013.04.12
國內器官移植手術集中在某些醫院,但部分醫院移植案例少,造成患者長年等待卻遲遲等不到移植。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今天下午討論器官移植醫院的退場機制,認為應建立評核制度,當醫院進行的案例數太少,衛生署就應該中止手術資格。
器捐中心提案,主張肝臟、腎臟移植,若連續兩年未執行2例以上手術,應中止資格。心臟移植則是連續兩年未執行1例以上手術,醫院應退場。討論結果將提報衛生署,希望盡快訂出退場機制。
國內可進行器官移植手術的醫院名單一長串,據器捐中心今年3月統計,心臟移植有17家、肝臟移植有22家、腎臟移植有更多達37家醫院。
但統計也發現,實際移植病例集中在某些醫院,有的醫院移植病例數多達上百例,但也有醫院僅有零星幾例移植個案,差異很大。健保局日前分析近10年來換肝手術,移植病例最多的高雄長庚,約占移植病例數的三分之一,但卻有五家醫院10年來移植數少於10例,也就是各家醫院平均一年移植病例數不到一例。
換心手術也有類似情況,以振興、台大醫院兩家醫學中心病人數最多,患者的嚴重度也高。但是病例數較少的四家醫院,五年內各僅完成一、兩例。
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今天下午邀集移植醫院,討論心、肝、腎、眼角膜等器官組織的移植醫院退場機制。器捐中心董事長李伯璋說,醫院雖然有能力進行移植,但如果沒有評核機制,施行的病例數太少,就無法累積經驗。
柯文哲:至少十例才能累積經驗
台大醫院創傷醫學部主任柯文哲說,台灣面積不大,不僅器官勸募網絡要整併,移植醫院也應該整併,才能提昇效率及病人的存活率。柯文哲說,國外的學術論文發現,移植病例越多、死亡率越低,一家醫院一年至少應做10例移植手術,才能累積經驗。
※ 相關報導:
* 等腎十年 兩三千人等錯醫院
http://www.udn.com/2013/4/12/NEWS/HEALTH/HEA1/7826254.shtml
醫院明明沒做腎臟移植手術,患者卻傻傻登錄等了10年。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董事長李伯璋說,國內等待移植人數最多的器官是腎臟,共有約6000名患者「排隊」等候,但估計可能有2000至3000人「等錯」醫院。
北京出現1確診H7N9病例 華北首例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3.04.13
中國爆發H7N9禽流感疫情,目前確診病例增至44例,11人死亡,北京市也出現首例。北京市衛生局今天表示,發現第一名患者感染H7N9禽流感。
先前H7N9疫情的病例一直侷限在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等長三角一帶;如今北京發現首名病例,使疫區頓時向華北擴大。由於之前就謠傳北京早有病例但遭隱瞞,今天北京衛生局特別強調,這名女孩病例從住院到確診,「只用了一天半的時間」。
今天凌晨經中國疾控中心復核,北京市判定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確診病例。目前該患者病情穩定,兩名密切接觸者未發現異常。北京市衛生局稱,患者是一名姓姚的7歲小女孩,居住在北京順義區後沙峪鎮古城村中心街。
患者父母在居住地從事活禽販賣工作。患兒11日上午出現發熱、咽痛、咳嗽、頭痛等症狀,當日送到北京地壇醫院急診,後以「肺部感染」原因住院。
北京地壇醫院表示該患兒入院後經過積極治療,患兒咳嗽憋氣症狀明顯好轉。目前該患者病情穩定。截至目前,另兩名密切接觸者未發現異常症狀。
◆ 觀念平台-H7N9未來流行潛力 視防控機制而趨變
【金傳春】2013-04-13 中國時報
新型禽流感病毒H7N9感染人病例自上海公共衛生人員警覺採檢而於三月三十一日宣布後,至今已有三十八確定病例與十例死亡;情況不可小覷。
初步分析可以看出:一,致死率仍維持在三成上下,即病毒毒力尚未明顯增加;二,病例數呈等差級數而非等比級數上升,且目前多為散發,未有較大的群聚;三,病例多集中在江浙一帶,是江浙區在發覺流行警訊能力較他地為強,還是這些區域的肺炎或肺炎致死病例已較其他地區為高,其真實情況尚待症候群偵測數據進行跨地域的比較分析;四,究竟此H7N9流感病毒在禽類與活禽市場人員的感染盛行率及地理分布為何,將有助於未來擬定防治政策的參考。
因中國未傳出禽鳥大量死亡,即此病毒對禽鳥的致病力低,卻仍造成人的重症與死亡,打破過去僅「高致病性禽流感才造成人死亡」的迷思;更重要的是非H5及H7的「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如此次提供內部基因的H9N2亞型)也可扮「特洛伊木馬」的角色,在人輕忽下突將疫情升溫,而增其流行潛力。因此,科學家在面對每次流行時,均需以謙卑求真的態度虛心學習,畢竟每次流行仍有其未知數。
中國大陸此次快速公布上海首兩例及安徽首例的三株H7N9流感病毒株的全部基因序列,並提供檢驗法及流行病學資料,在提升亞洲衛生已展現泱泱大國的貢獻。值得注意的是此三株H7N9病毒的內部PB2基因E627K的胺基酸突變,有其「適應哺乳類」的標誌,且其中一株有對克流感的抗藥性,另兩人出現碳青黴烯類抗生素抗藥性的不動桿菌的二次感染。由人病例中病危者多,顯示此病毒的未來走向仍需整合臨床變化、病毒分子變異、血清流行病學與病例追蹤調查及防控策略而定。
因此,防疫策略應教育禽畜業者與活禽市場人員正確認識禽流感,做好個人安全防護,罹病時盡早求醫並主動提供職業、旅遊與接觸史,及省縣市提供健全的醫療衛生網絡體系,以降低重症率,再加以人與動物交界的兩宿主病毒血清學偵測的研究,配合流行病學調查的危險因子(如抽菸、前驅疾病、暴露史等)徹底了解,將可減少H7N9更適應人群的機會,如同香港成功防堵H5N1。
台灣禽流感H5N2流行至今已十年,令人感慨的是如同SARS流行之初,國人習作壁上觀,對他國流行過度關注,但本地疫情渾然不覺。更重要的是我國不重視例行性的禽流感偵測,待病毒一旦久居某地而異質化,以H5N1的前車之鑑將徒增往後防疫困難;再加上高致病性禽流感H5N2的八段基因至今仍未公布,大家在「未知」中防疫,恐怕事倍功半。
未來我國的流感監測與掌握流行走向必須在行政院下成立單一整合動物與人流感的專家委員會齊心防疫,避免漏網之魚讓疫情擴大。(作者為台大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
◆ 吹風機吹後背 也能提升免疫力
記者黃美珠/新竹報導 2013.04.13 自由
洗完澡、洗完頭,利用吹風機吹頭髮、吹後背,可以提升免疫力!不妨在看電視時抓抓腋下、或用手掌拍拍鎖骨和肩膀交會處的肺經,也同樣有幫助。
一品堂中醫診所新竹分院院長翟慎言說,流感應是時下民眾最擔心的流行性疾病,特別是中國的禽流感疫情發燒,兩岸商旅頻繁,預防感染,應該從提升自己的免疫力和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做起。
翟慎言說,要有好的免疫力,一定要飲食均衡、睡眠充足和運動都不可少,還可以利用吹風機及運用雙手,隨時隨地做一些簡單動作,活化自身免疫系統。
中醫界有「仙人最怕腦後風」的名言,講的就是要重視頭、頸部保暖。
保暖之道很簡單,就是每天洗澡、洗頭後,利用吹風機吹乾頭髮的機會,同時從頭部和頸部交界處的風池穴,一路往下吹風門、和肺兪等6個穴道,可以刺激穴道,提升免疫力。
至於用手掌輕拍身體兩側的肺經,是因為肺主皮毛,與抵抗免疫系統相關;腋下大經則是淋巴的所在,有空就抓,一樣可以活化免疫系統。
不排斥中藥味道的人可以用黃耆、白朮、防風搭配紅棗,每項3到4片(個)配1000cc的水煮茶飲用,或以600cc的熱開水,直接用燜燒杯沖泡,燜燒15分鐘後喝;不喜歡喝中藥茶飲的人可改泡菊花茶替代。
至於蜂蜜檸檬水,翟慎言認為,這樣做多少也有效,因為蜂蜜有滋補脾胃的功能,新鮮檸檬又富含維他命C,脾胃健全了,營養吸收自然好,身體就會強健。
※ 相關報導:
* 採購標餘款7千萬買家電 北市聯醫挨批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7827917.shtml
北市聯合醫院去年底未按正常預算編列程序,以採購標餘款7千餘萬元,招標採購家電等設施,且價格偏高,卻未汰換院區內「骨董級」心臟電擊器,議員質疑,錢根本沒花在刀口上。
北市聯醫公關主任陳家傑承諾,未來相關採購會盡量回歸正常預算編列程序,且聯醫需自負盈虧,不會浪費公帑。
老人練肌力 跌倒率減一成三
【聯合報╱記者楊欣潔/台北報導】2013.04.14
一項研究發現,國內六十五歲以上長者,有超過三成的人近一年內曾跌倒,其中八成跌倒受傷,但多做防跌活動可降低百分之十三的跌倒發生率。
物理治療學會昨天發表「老人跌倒整合預防保健介入模式建置先驅研究」,研究主持人陽明大學運動健康科學研中心副教授李雪楨表示,這是全台最大防跌研究,有六百一十六名六十五歲以上的長者參加。參與者分為兩組,其中介入組成員給予肌力訓練及防跌衛教,另一對照組只有相關的跌倒風險評估與提醒。
追蹤一年發現,接受跌倒風險篩檢、防跌衛教、居家環境安全改善建議,並配合用藥與視力諮詢轉介,電話追蹤提醒等積極介入後,跌倒發生率由四成一降至兩成八;但對照組跌倒發生率僅由二成九降到二成八,顯示有持續運動訓練長者的跌倒機率較小。
老年人訓練下盤肌肉,可預防跌倒。國泰醫院物理治療師簡文仁自創一套銀髮族防跌操,包括左右弓箭雙擺臂、大字伸展轉陀螺、金雞獨立合十敬、頂天立地體自旋、拍手跳腳等五項簡單易學的「防跌」運動,訓練下盤肌肉、靈活度及平衡感。他說,下盤的大小腿肌肉有力,雙腿較能站穩;伸展肢體可增加筋骨靈活度,提高身體靈敏反應,降低跌倒風險;平衡感變好,可避免步態不穩。
簡文仁也提醒,老年人居住環境應避免地板濕滑、地上堆放雜物,家具要穩固耐用,燈光勿眩光,牆壁粉刷少用鮮豔顏色,以免眼花撩亂。老人家若服藥,需注意藥物副作用,如服用安眠藥可能頭腦昏沉,較易發生跌倒意外。
◆ IC卡註記器捐還不夠 得填同意書
記者魏怡嘉/台北報導 2013.04.14 自由
同意器捐,光是在健保IC卡上註記意願還不夠,還必須要再簽署一份「身後器捐同意書」,才算完成程序。
中華民國器官捐贈協會秘書長吳英萊表示,目前國內已有14萬人在健保IC卡上註記同意器官捐贈,但其中僅有近1000人簽署同意書,等於只有這1000份是有效的,除了呼籲14萬名已同意器捐的民眾記得要上協會網站下載簽署同意書外,過去簽器捐卡的60多萬名民眾也要記得回「娘家」,重新完成註記。
僅千人有簽 14萬人註記得補簽
吳英萊指出,由於民眾不一定隨身攜帶器捐同意卡,之後衛生署推動「同意器捐民眾將意願註記到健保IC卡上」,當時計有14萬人完成註記,直至民國100年底,人體器官移植條例第6條生效,也就是經註記在健保IC卡的器官捐贈意願,就具有法律效力。但當時有相關團體擔心醫師只憑健保IC卡就摘取器官,衛生署因而配套加強,除了在IC卡註記外,還要再填一份「身後器捐同意書」。
很多民眾都不清楚這個做法,器捐協會因而再次提醒已完成健保IC卡註記的民眾還要再上網下載同意書,填好後再寄回協會,但目前僅收到近1000份。
器捐協會理事長龍藉泉表示,器官移植條例第6條經註記在健保IC卡的器官捐贈意願,即具有法律效力,這對不少器捐家屬是一大衝擊,因為依法,只要在健保IC卡上同意註記器捐,醫師即有摘取器捐者器官的合法性,不需要家屬同意。但還是會有些家屬不捨亡者被摘除器官,以致有時可能會導致器捐過程不順利或發生憾事。
昨日器捐協會召開相關論壇上,不少人建議除了冰冷的同意書之外,是否可以有其他的做法,例如讓捐贈者在生前就寫下一段文字給家人,寬慰家人的心情,讓器捐更順利。
衛生署醫事處處長許銘能表示,雖然健保IC卡上同意器捐註記就有合法性,但為求慎重,衛生署還配套一份同意書,供醫師一併考量;另摘取器官時,還是需要家屬簽手術同意書,到頭來還是要家屬同意,民眾不用太擔心,至於相關團體的建議,衛生署會納入思考。
民眾若有相關問題或補簽同意書或撤銷同意,可至中華民國器官捐贈協會的網站(網址http://www.organ.org.tw/),取得相關訊息;聯絡電話為(02)27025150;服務專線:0800-091-066。
※ 相關報導:
* 美猶他州創首例 受刑人皆可器捐
http://udn.com/NEWS/WORLD/WOR6/7829805.shtml
48歲的喬安妮持有並分銷安非他命,被判有期徒刑。她說:「何樂不為? 你如果有健康的器官,為什麼不可以助人?」猶他州有247名受刑人簽名登記捐贈器官,她是其中之一。
◆ 健保施行65年 英國民健康吊車尾
江靜玲 2013-04-14 中國時報
一項新出爐的調查發現,在19個西方國家國民健康程度上,西班牙排名第1;而儘管實施全民健保制度已經長達65年,英國國民的平均健康,在歐洲主要國家中卻仍吊車尾、排名第12,平均壽命排名則位居第14名。
根據醫學雜誌《刺胳針》上發表的一項針對歐洲16國,以及美國、加拿大、澳洲進行的《全球疾病負擔研究》報告,從1990年到2010年的國民生病和死亡比率平比顯示,在19國中,西班牙國民健康程度,排名第1。
西班牙人平均可享有70.9年的健康生活,而在歐洲各國中最早實行全民健保制度的英國則排名第12,英國人平均健康生活的年限為68.6歲。美國人67.9歲,名列17;芬蘭人67.3歲,敬陪末座。
而在人民平均壽命上,義大利和澳洲是19國中最長壽國家,人民平均壽命同為81.5歲。西班牙和瑞典居次,81.4歲;法國80.9歲,名列第5。英國國民平均壽命79.9歲,排名14;美國78.2歲殿後。
若以疾病折損的壽命來計算,英國人因為生病少活的時間,在受調查的19個國家中,名列第2。導致英國人早死的幾大主因包括呼吸道感染、早產後遺症和乳癌。而在許多重要的健康指標上,英國都低於其它18個國家,其中吸菸是英國人健康的首要威脅,其次是高血壓、肥胖、缺乏運動、飲酒和不良飲食。
英國的國民健保制度(NHS)從1948年實行以來,迄今已超過一甲子,過去20年,英國全民健保預算更提升了3倍,2013年的預算為1220億英鎊(約5兆7千3百40億台幣),但國民平均健康情況卻日益下滑。專家警告,這項報告為一警鐘,呼籲英國政府投注大筆醫療健保費用之餘,也應加強國民健康生活宣導。
大陸H7N9蔓延 河南爆2例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記者黃玉芳/綜合報導】2013.04.14
中國大陸新型禽流感H7N9疫情蔓延,繼北京市昨天確定發現首例後,河南省衛生廳今天通報,河南首度發現兩人感染H7N9禽流感確診病例,但未發現存在流行病學關聯。H7N9疫情再往大陸內陸推進,也讓大陸病例累積達51人,其中11人死亡。
河南省周口市、開封市各確診一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開封市的馬姓患者為男性,34歲,職業為廚師。目前病人情況危重,正在淮河醫院加護病房積極搶救。另一位患者為周口市川匯區農民,65歲,經常接觸禽鳥。經積極治療,目前患者病情穩定。
河南省衛生廳表示,河南省疾控中心11日晚對上述兩病例檢體檢測後顯示,呈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陽性反應;12日按照大陸國家衛生和計畫生育委員會規定,將檢測檢體送到大陸疾控中心覆核檢測,並於今天由大陸疾控中心確認為H7N9病例。
大陸H7N9禽流感病例從華中地區擴散到北京、河南,上海並出現家庭群聚感染,國內學者及疾管局表示,H7N9病毒隨著候鳥北移,代表病毒在大陸禽類可能有廣泛感染。
疾管局疫情中心主任莊人祥表示,目前研判疫情仍是禽傳人,還不到人傳人的階段,但是華北地區的確診病例,代表著大陸禽類感染的範圍不知有多大,台灣到大陸旅客,也可能返台後把病毒帶回台灣。
※ 相關報導:
* H7N9 恐已在中國禽類間蔓延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apr/14/today-life1.htm
前台灣省家畜衛生試驗所所長劉培柏則認為,一時之間很難釐清這病毒究竟是如何跳過山東、河北,一下子就到了千里之外的北京。他表示,如果以養雞的規模,山東在中國算是不小的據點,但山東沒有疫情,反倒是北京傳出病毒,的確讓人難以理解。
劉培柏指出,兩地距離實在太遠,不大可能是因為活禽交易,使得帶病毒雞隻直接進入北京。那麼會是因為候鳥北飛?或是交通運輸工具?或是有其他原因?從現有資訊難以斷定。
* 咳嗽恐感染 國衛院:H7N9不容小覷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5/7829767.shtml
到花蓮旅遊的一浙江陸客團,今天中午傳出一對母子疑因出現發燒、感冒症狀,到門諾醫院就醫,先住進隔離病房,並將採體送到台北檢驗,疾管局發言人周志浩說,這段時間已陸續有60多人從大陸返台、或是陸客來台旅遊時因發燒需採檢,檢驗非H7N9病毒、排除感染後才能離開。
* 陸童發燒 衛署:排除H7N9
http://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304140057-1.aspx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表示,前往花蓮門諾醫院就醫的中國大陸4歲男童及其母親,已經排除感染H7N9。
◆ 陸人愛吃鮮肉 疫病活體傳染
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land/11050501/112013041400156.html
【記者黃佩君/綜合報導】2013-04-14 旺報
從黃浦江「死豬奇幻漂流」開始,到四川死鴨填河,以及近日令人為之色變的禽流感,大陸養殖業風險之高令人咋舌。為何如此不安全?陸媒引述專家表示,大陸養殖業以小農養殖為主,無法負擔安全撲殺處理疫畜的「無害化」機制,再加上大陸人普遍喜歡現宰,討厭冷凍肉,更難以遏止疫病隨活體動物運輸四處傳播。
金融時報》報導,中國獸醫協會會長賈幼陵教授表示,出現重大疫情時死亡動物應焚燒、深埋,以確保傳染病不會隨屍體流竄;但大陸養殖業多半採取「千家萬戶」的小農式經營,根本無力負擔處理死亡動物的責任,因此往往只能淺埋或往河裡一拋了事。
疫苗不佳 病毒變種
賈幼陵強調,焚燒是最能確保疫情不會傳開的處理方式,但是「對年產200到300頭豬的養殖大戶而言,配備焚燒設施都顯得奢侈」,更遑論占95%以上養不到50頭豬的散戶。
此外,大陸人喜食生鮮、不吃冷凍肉的習慣,也使疫情隨活體動物運輸與買賣更為嚴重。當初香港取消活雞買賣時,遭反對者遊行示威,嚴重性可見一斑;在大陸,儘管城市一般都有定點屠宰,但農村往往還是購買活畜,在家宰殺。
活體動物買賣使疫情傳染更為迅速,無法靠撲殺遏止,只能依賴疫苗。但賈幼陵強調,大陸動物疫苗品質不佳,往往造成病毒快速變種,使疫情越來越複雜,只能仰賴更多疫苗,形成可怕的惡性循環。
規模小 防疫成本大
賈幼陵表示,「大陸養殖的消費與生產方式都不利於疫病防治,加上養殖規模小、疫情報告不及時,大陸養殖業的防疫成本很大。」
除了豬,家禽畜牧也有此問題,尤其家禽養殖又有遭外來飛禽候鳥傳染問題,病毒變種又快,因此更加棘手。大陸小戶養殖對控制疫情造成不少困難,例如11日南京市政府下令「全城殺雞」,就遭到不少反對聲浪,要求採取「精準撲殺」。但活禽交易點星羅棋布,並非只是集中在一兩個工廠或大市場,「精準撲殺」談何容易,在民意抵制下,疫情雖如火燎原,卻難以馬上遏止。
◆ 與不時突變的禽流感新病毒周旋下去
【聯合報╱社論】2013.04.14
這波H7N9禽流感疫情已造成十一人死亡,但迄今病源成因、傳播途徑仍然未明,針對病毒類型的疫苗也未到位;面對流感新病毒不時「突襲」,必須構築陣地拉好防線,才能從容應對變化萬端的新病毒來犯。
一般來講,禽流感病毒很難跨越物種障礙而感染人類,一九九七年首次在香港發生人類感染禽流感(H5N1),震驚世界;一九九九年香港又出現H9N2型人類禽流感,二○○三年荷蘭也爆發H7N7型人類禽流感;此次H7N9又是一次流感禽傳人事件;多起禽傳人的疫情,讓病毒重組、突變為人傳人的機率升高。
禽流感病毒依病毒外膜抗原性的差異,血凝素(H)有十六個亞型,神經氨酸酶(N)有九個亞型,以HxNx病毒模式出現時有一六四組變化。而近二十年各地出現不同類型的禽流感,不過是其中十項不到,換言之,日後隨時可能有不同型的禽流感爆發;因而,從根本上布設防疫陣地,比被動追著病毒打轉重要。
包括派赴大陸防疫專家蒐集的情資等各項資訊,截至目前,確認H7N9仍是禽流感,已出現禽傳人,但沒有證據足資認定會人傳人。根據大陸江浙地區的防疫措施觀察,若新增病例數顯著減少,表示疫情獲控制,可確認疫情不是人傳人。至於大陸所採到H7N9野生病毒株,因已產生變異亞型,是比較麻煩的局面。
美國疾病管制中心(CDC)專家揭示的防疫三步驟:一、加強病源偵測、迅速找出病源;二、精準防疫對策、控制疫情擴散;三、防止成為傳染病。根據這三步驟檢視台灣目前的防疫動作,雖說都已起步,但比重、投注資源卻受民眾恐慌的社會氛圍左右,一些必須的配套也未到位,防疫效果難免打折。
第一、迅速偵測出病源方面:台灣因不是病源發生地,能夠著力之處不多,但遠超過大陸的防疫經驗及公衛水平,可提出偵測病源及後續方向的建議。防疫無國界,這是我們可以多努力的部分。
第二、精準防疫對策、控制疫情擴散:這部分待補強之處甚多。阻絕病毒於境外是第一優先,包括人流、物流、候鳥等可能輸送病毒入侵的管道都應嚴格設防。人流方面,目前機場、港口對入境者的測溫相當嚴密,問題是病毒在潛伏期時並無症狀,測溫難有發現,這漏洞亟需補上。
物流方面,野生鳥類是禽流感病毒的中間載體,因其帶毒而不發病,很難從外觀判定是否異常,因此鳥類貿易、走私等目前完全不設防的地帶,急迫地需有一套防疫對策;另外,對自疫區載運禽類產品來台的航空器,應進一步評估運具消毒的必要。
至於候鳥追蹤,二○○四年初台灣、香港、越南的H5N1禽流感堪作例證,擴散的路線、時間與冬季候鳥南遷度冬的時間、路徑相當吻合。由於禽流感透過野鳥糞口傳播,若此刻監測候鳥移棲,在候鳥消化道檢測出H7N9病毒,即可在候鳥移棲的下一站先展開防疫措施;這個「預為防疫」作法,是本世紀初美國遭西尼羅病毒侵襲付出慘痛代價換來的。
第三、防止成為傳染病。接種疫苗是迄今效率高、成本低的方法,但前提是必須能掌握病毒株基因序列,且有高產能生產技術。這波疫情,大陸雖同意贈我H7N9野生株病毒,但以目前進入雞蛋生產鏈的疫苗製造,極有限的產量將遠不敷防疫所需;必須以生物技術重組、植入高產能基因,才能在較短時間生產出基本量的疫苗,但這還是要幾個月、甚至半年時間。
現況是,民眾極度關切H7N9疫苗何時可供應,這當然重要,但不是阻絕病毒入侵、遏止疫情擴大的最優先工作;亦不能因為民眾恐慌,讓防疫單位付出不成比例的資源。
病毒藉不斷突變、重組以達到進化的目的,因而人類與病毒、傳染病共處也屬必然;面對一波接一波禽流感,防疫工作須以科學支撐,審慎應對,才能與病毒周旋下去。
人體新陳代謝 繪成「谷歌地圖」
【元氣周報/記者黃文彥/輯譯】2013/04/15
用過谷歌地圖的人一定對地圖中的街景功能讚不絕口,未來也可以在電腦上看到人體新陳代謝的「街景」。
Recon 2,堪稱是現今人體新陳代謝最完整的虛擬構圖,未來有機會應用在電腦模型上。這個被稱為人體新陳代謝的「谷歌地圖」,目前已發表在《自然生物科技期刊》(Nature Biotechnology)。
一群來自歐美的科學家合作,將發生在人體細胞中3300種新陳代謝的機轉解碼,並繪製成Recon 1地圖;現在第二代的Recon 2地圖能呈現超過7400種不同的新陳代謝反應。
基因是人體健康狀態的密碼,但包含酉每、荷爾蒙等卻是影響基因互動的關鍵;Recon 2可以幫助科學家瞭解人體新陳代謝的過程,科學家相信利用這個模型,未來可以發現糖尿病、癌症等其他疾病的治療方法。
Recon 2仿照谷哥地圖,將人體新陳代謝的功能,製作成互動圖表,科學家可以藉此縮小、放大,研究不同新陳代謝的路徑。
這張堪稱目前最詳細的人體新陳代謝地圖,可以在http://humanmetabolism.org/瞭解科學家重構地圖的最新進度。
◆ 經前暴食 雌激素作祟
【聯合晚報╱記者陳麗婷/台北報導】2013.04.15
不少女性在月經前會出現水腫、煩躁不安、頭痛、暴食、發胖等症狀,當心是「雌激素戒斷症候群」。30歲黃小姐是網拍平面模特兒,平常遠離蛋糕、雞排努力維持身材,但只要月經來前一周,就開始嘴饞狂吃,常常在月經過後胖了2、3公斤,就醫才知道是因為體內雌激素起伏劇烈引發。
醫師建議女性,平常可多吃高纖維蔬果、補充鈣、維他命B、充足睡眠,有助於改善情緒起伏、暴食等現象。
台北市京典麗緻診所減重部主任盧佳享表示,「雌激素戒斷症候群」是在月經來前一周,女性雌激素起伏過大,有些人無法適應此變化,就會食慾大增,造成體重增加、身體水腫、情緒暴躁等現象,也就是所謂的「雌激素戒斷症候群」。
這名30歲的黃小姐,每個月月經來前,會把平常不吃的蛋糕、雞排等高熱量食物全部吃下肚,月經過後總會胖個2到3公斤,靠積極跑步、做瑜伽才能瘦下來,後來就醫才知道是雌激素起伏引起。
台北市婦女保健協會理事長、婦產科醫師周輝政表示,戒斷症候群應該就是所謂「經前症候群」,通常出現在月經前3到10天,症狀包括愛吃甜食、水腫、乳房脹、情緒起伏等。
他表示,吃甜食只是暫時因血糖上升症狀緩解,但血糖下降後症狀恐更嚴重,建議飲食應多吃全穀類、糙米,或多補充鈣質、維他命B,尤其鈣質可以讓人體神經系統穩定,只要情緒平穩,其他症狀也會跟著減少。
盧佳享說,要改善「雌激素戒斷症候群」,飲食最好多攝取高纖維質、低動物性脂肪。因為吃高纖維食物後,腸道中的纖維會將過量的雌激素吸收,並隨其他廢物排出體外。減少攝取動物性脂肪,則可降低體內膽固醇,讓身體雌激素濃度平穩。她建議有此困擾的女性,可透過簡單的運動如散步加上充足睡眠來緩解。
◆ 心病致死患者 多數飲食太鹹
【元氣周報/記者黃文彥/輯譯】2013/04/15
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根據哈佛大學在美國心臟協會提出的報告,2010年全球死於心臟病發作、中風與心血管疾病的人當中,有15%是因為攝取過多鹽分所導致。
研究發現,因鹽分攝取過高而喪命的案例中,有將近100萬人不到69歲就死亡,占總死亡人數的40%;其中,42%的人死於心臟病,41%死於中風,其他人則死於其他類型的心血管疾病。此外,84%的死亡案例出現在中低所得國家,而非高所得國家。
主持這項研究的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醫學與流行病學系助理教授Dariush Mozaffarian表示,含糖飲料是單一種食物,比較容易避免,但鹽分卻無所不在,讓人很容易因為忽視而過度攝取。
估計全球每年約有230萬人因為過高的鹽分攝取而喪命。從這份研究來看,鹽分對健康的威脅,或許遠超過含糖飲料。
※ 相關報導:
* 心肌梗塞 恐怖血管土石流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38967
....正常人冠狀動脈直徑約0.3到0.4公分,如果原本已經堵塞50%,加上血塊,就足以堵住血管。王宗道說,血塊形成時間僅有數分鐘到半小時,斑塊形成日積月累,麻煩的是很難被發現。
王宗道說,如果平常活動覺得胸悶,血管已阻塞90%;如果跑步、運動或走4、5層樓才會胸悶,一般來說,血管阻塞70%,但血管阻塞70%以下,當事人可能完全沒感覺。
* 她酗酒 三酸甘油酯飆常人百倍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7830766.shtml
屏東一名42歲女子長年酗酒,上周因腦血管阻塞、破裂,緊急送醫發現她三酸甘油酯指數飆破6000mg/dl(毫克/每百毫升),是常人100倍,連護理人員也不敢置信。
H7N9擴散…單日爆11例 河南淪陷
【聯合報╱記者程嘉文、林思宇/綜合報導】2013.04.15
大陸H7N9禽流感疫情出現擴散態勢,昨天新增十一名患者,到昨晚為止已有六十名病例;十三人死亡。上海、江蘇、浙江都出現新病例外,在河南省的開封、周家口各出現一起病例,出現疫情的省市達到六個。
H7N9通報個案數有增加趨勢,四月十二日全大陸共發現五人,十三日六人,十四日則一口氣出現十一人,創下單日最高紀錄。
目前H7N9禽流感在上海廿四人確診,九人死亡;安徽兩人確診,一人死亡;江蘇十六人確診,一人死亡;浙江十五人確診,兩人死亡;北京一人確診;河南兩人確診。各地防疫機構也都表示,不能排除出現新病例的可能。
河南新增的兩名患者,包括擔任廚師的卅四歲馬姓男子,目前病況嚴重,正在加護病房搶救。另一名六十五歲張姓男子是農民,與家禽接觸機會較多,目前病情穩定。
北京前天確認罹病的姚姓女童,父母從事家禽販售。姚家曾向天津市寶坻區的邰姓雞販買五十多隻活禽,邰某又是從武清區一家養雞場批來。天津市衛生單位已對上述兩地採取臨時隔離措施,不過目前在當地採得樣本中,均未驗出H7N9病毒。
中央社發自北京的消息指出,北京市發生首例的順義區古城村,前天起出入口都由保安人員把守,人車一律登記進出,答不出探訪對象的村外人,都被拒絕入村。
新病例擴增,是否代表疫情加重?大陸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表示,病例仍呈散發狀態,未發現人傳人的證據。專家認為,疫情形勢未發生顯著變化。
我疾管局宣布,如果大陸人士來台期間確診感染H7N9,在台隔離治療直到康復期間的費用全由我方支付,消息也在微博上引起熱議。有大陸網友譏諷,自己「恨死蔣介石與國民黨」,為何他們當初要輸掉大陸?
我疾病管制局疫情中心主任莊人祥表示,過去大陸患者必須有肺炎症狀,才會做H7N9病毒篩檢。但現在大陸民眾只要出現發燒及上呼吸道感染,就會篩檢H7N9病毒,所以病例數增加。
※ 相關報導:
* 我防疫等級不變 擴大旅客篩檢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5/7830897.shtml
H7N9禽流感疫情延燒,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最新風險評估,目前無證據顯示有持續性人傳人現象,國內疫情等級不變;但旅客篩檢已擴及河南,山東等北部省分也評估是否列入旅客篩檢範圍。
....台大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黃立民說,禽流感病毒若發展大規模人傳人階段,需要有兩種病毒變異,目前已知H變異可進入人體肺部深部,但還無法透過飛沫等上呼吸道方式傳染,因此還未達大規模人傳人階段。
◆ H7N9病毒 逐漸適應人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2013.04.15
為了破解H7N9禽流感,長庚大學與上海復旦大學攜手完成病毒基因序列解碼,發現H7N9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禽流感病毒,因為以往禽流感很少造成人類死亡。此外,病毒基因已突變,逐漸適應人類。不過,現階段仍屬禽傳人,不至於人傳人。
長庚大學新興病毒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憂心地說,台灣傳統市場裡的生宰活禽講究溫體,看似新鮮,但從臨床病毒學來看,卻是相當危險的禽類病毒傳人途徑,政府應該明令禁止,採中央屠宰方式,才能降低禽流感威脅。
施信如說,與其他禽流感病毒相較,H7N9確實特別,除了會傳給人類,且致死率高。但與SARS病毒相較,感染力卻明顯較弱。截至目前為止,沒有任何證據顯示,H7N9會造成人傳人,還只在禽傳人階段。因此防疫上只要出現不明原因肺炎,能立即隔離、治療,就可控制疫情。
◆ 研究:抗生素治輕微感冒 沒療效反有害
【台灣新生報/記者陳敬哲/ 綜合外電報導】2013/04/15
英國研究指出,若是輕微感冒,不需使用抗生素治療。英國南安普敦大學研究團隊,從兩千位病患的病例中發現,輕微感冒中使用抗生素治療病患,與服用安慰劑的病患,兩者感冒的嚴重程度與持續時間都顯著差異,研究學者保羅表示,若是只是輕微的呼吸道感染,使用抗生素治療,不太可能有幫助,還可能會有傷害。
保羅解釋,當病患只是輕微的感冒,卻過度使用抗生素,不但可能是無效治療外,還可能導致體內微生物有抗藥性,還可能會有腹瀉、皮膚出疹、與嘔吐等副作用,發表這項研究是為了證明病患可以依靠免疫能力,讓病情漸漸的好起來,但是還是會有少部分病患需要抗生素的協助。
英國皇家醫學院麥可博士表示,如果是輕微的上呼吸道感染,就不應開立抗生素給病患服用,以減少細菌的抗藥性,但是下呼吸道的感染就必須小心,若是醫生懷疑罹患肺炎,抗生素仍然可以使用。
根據統計,比利時、英國、法國、以及德國,2007年至2010年間,有胸腔內部感染,例如支氣管炎、肺炎等患者,一共2061例,這些病患都有咳嗽持續超過二十八天的症狀。
某些醫療學者認為非抗生素治療,應該把肺炎等下呼吸道疾病排除在外,應為如果不及時治療這類疾病,病情可能會更加嚴重,認為抗生素治療還是有其必要性,不應該一開始就排斥使用。
◆ 肉品殘留抗生素 是否有害人體?
【台灣新生報/記者萬博超/綜合外電報導】2013/04/15
肉品殘留抗生素的消息時有所聞,塔夫斯大學教授、美國慎用抗生素聯盟主席史都華特·李維指出,在家禽動物身上濫用抗生素,是造成細菌抗藥性的原因之一;但畜牧、家禽及肉品業者及團體認為,抗生素是維持動物健康的手段,並非人體病菌出現抗藥性的主因。
美國官方則強調,在動物與人類身上濫用抗生素,都可能提高細菌抗藥性風險。
醫師提醒,濫用或不當使用抗生素,除影響細菌產生抗藥性,也影響有益細菌的蛋白質與細胞壁合成,尤其是廣譜性抗生素久用後,常影響腸胃益生菌平衡;久用或濫用後,必然影響健康。
醫師強調,由於抗生素濫用及抗藥性的增加,使得細菌性肺炎來得又凶又急,近年來發現肺炎雙球菌病例不僅數量增加,亦容易在很短時間產生膿胸或壞死性肺炎需要開刀。
近年來對抗生素抗藥性的比例居高不下,也可能是濫用藥物的影響,臨床醫師發現,治療時常遇到第一線抗生素無效病患,需要用到二、三線抗生素,甚至最後線藥物的情形。例如肺炎鏈球菌對各種抗生素的敏感度正逐年下降,治療類似的棘手感染症遭受到不少挑戰。
◆ 生活中醫-配戴中藥香包 抗菌防禽流感
馮惠宜/台中報導 2013-04-15 中國時報
中國人端午節有配戴香包習慣,值大陸H7N9禽流感疫情持續延燒之際,中醫師教導民眾不妨以芳香辟邪驅穢的中藥包隨身攜帶,提升自身防禦能力,或透過DIY穴位按摩,調和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作用,可增強免疫力。
蓮樺中醫診所院長蔡蕙君指出,H7N9禽流感屬於中醫「瘟病 」,根據既往中醫藥防治流感的臨 床經驗在疫情傳染源未明之前,民眾唯有提升自身的免疫力,才能防範未然。
其中仿端午香包,用藿香、佩蘭、艾葉三味中草藥製作中藥隨身攜帶,可每天置於鼻前聞香兩次、每次至少3分鐘,睡前置於枕邊,每周更換一次,可使風、寒、暑、溼、熱等邪氣不侵體。
另,也可透過穴位按摩保健,蔡蕙君說人體迎香、合谷、百會等穴位都是人體保健穴位,對調節內分泌、並有益平衡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作,一天按3次,每次15分鐘,可強身益體。
而足三里、神闕、氣海等穴位也具相同功效,但較適宜以艾灸穴位,實熱證體質不宜採此方保健,蔡蕙君建議宜請醫師辯證論治後再進行。
她也提供一味瘟病盛行期中藥帖讓民眾當平日保健茶飲,內容為桑葉9克、菊花6克、生甘草3克,再以沸水沖泡代茶飲。
由於目前醫界認為,H7N9侷限於禽傳人,因而禽類養殖、銷售、宰殺等加工業者,或近期接觸過禽類者是高危險群,她建議,可用金銀花、連翹、黃芩、黃耆、防風、白朮、板藍根等中藥用水煎服,每日一帖分兩次服用,做預防保健之用。
不過,上述藥包及艾灸穴位,慢性病患者及婦女經期、產後最好先請教過醫師再使用,孕婦則禁用。
人瑞驚人 斷骨開刀4天能走
【聯合報╱記者蔡維斌/北港報導】2013.04.16
雲林縣北港鎮101歲人瑞蘇黃魚日前摔斷股骨,無法走路,緊急開刀打上鋼釘,沒想到阿嬤術後恢復力驚人,4天就可靠輔助器走路,北港媽祖醫院醫生驚奇「阿嬤的體力嘸輸少年仔」。
蘇黃魚本月8日不慎摔倒後無法走路,嚇壞了80歲女兒蘇秋霞,趕緊將老人家送醫。醫師何堃淵發現老人家的股骨已斷裂,不手術很危險,因老人家心臟功能還很強,家人同意放手一搏,但老阿嬤年事已高,醫院還是為她準備術後的加護病床。
經4小時開刀,非但加護病床用不上,老人家醒來還有說有笑,第4天竟可下床靠輔助器走路。何堃淵驚訝連連誇讚「阿嬤比少年仔擱卡勇」,逗得阿嬤笑呵呵,緊握何堃淵的手連聲道謝,還說要摘土豆送醫生表達感謝。
蘇秋霞說,母親個性開朗,飲食均衡,特別愛喝芝麻五穀漿配菜包,吃得簡單,身體很健康,偶而還能下田幫忙拔花生。
「百歲阿嬤能恢復這麼快,相當少見。」醫生何堃淵說,未來只需要簡單復健即可。他說,老人最怕摔,通常摔後因長期臥床,活動、飲食減少,就開始出現毛病,甚至會危及生命。他呼籲家裡如有老人摔傷,最好趕緊就醫,千萬別亂投藥。
北港媽祖醫院統計資料,民國89年起,100歲以上接受骨科開刀多達339人次,「阿魚奶奶」是第二高齡,卻是術後恢復最快的人瑞。
※ 相關報導:
* 肌力訓練 1條毛巾搞定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7834189.shtml
現代人久坐不動,眼睛緊盯著螢幕打電腦,身體肌肉僵硬不堪,愈來愈多醫界研究主張運動採取「零存整付」觀念。書田診所物理治療中心組長蔡佩玲說,許多日常生活中的活動,像是拖地、擦地板等家事,都可納為生活運動之一,不僅可以增加肌耐力、身體柔軟度,也對身體健康有幫助且不易受傷。
....除了這些活動,她建議平時在家看電視時,也可拿一條毛巾雙手向上緊握伸展,或是試著站立將毛巾向後拉直伸展,訓練肩膀手臂的肌力。另外,平常無聊時手握彈力球,也可訓練手掌的握力與肌力,這些看似沒有太大動作的活動,做久了身體也會微微流汗,甚至肌肉會有點發痠。
◆ 老人聽力退化 加速大腦老化
【台灣新生報/記者陳敬哲/綜合外電報導】2013/04/16
老年人聽力退化,加速大腦的老化。美國一項研究指出,聽力有障礙的年長者比全聾的人,大腦老化的速度快上許多,可能因為聽力下降可能容易產生誤解,大腦必須更新原本的既有認知,研究團隊希望,藉由治療聽力受損,可以減緩認知功能的衰退,推延大腦化的程度,讓老年癡呆症的病況得以減緩。
研究從一九八六年開始,研究當時七十歲的長者,調查他們的聽力與智力,並且再接續的六年中,持續追蹤相關的數據,來推斷聽力老化與大腦的關連,隨著時間過去,研究人員發現,有百分之四十的聽力退化的患者,相較於聽力正常的長者,大腦退化程度高了許多,可能的原因推測有兩個,首先可能是與社會脫節,其次可能是過度處理無法判讀訊息。
研究人員富蘭克林醫師解釋,聽力退化長者,因無法正常判讀他人所說的話,容易產生誤解,但是這樣卻更讓大腦的認知功能退化。
◆ 大腸激躁症易復發 疏肝健脾助緩解
【聯合報╱林彥廷/基隆逍遙中醫診所中醫師】2013/04/16
大雄上了明星高中後,每逢大考就拉肚子,害他考試失常;失業兩個月的阿福只要面試前,如廁就會有狀況,一蹲廁所,即使有便意,卻怎樣都大不出來。
上述病例是典型大腸激躁症表現,大腸激躁症可說是文明病,是一些症狀的集合,診斷上必須先排除其他疾病,如乳糖不耐、腸道腫瘤等。
大腸激躁症的症狀主要有腹絞痛、脹氣、排便習慣改變(包括頻率和型態)、大便帶有黏液,可能是腹瀉、便秘或腹瀉便秘交替出現,特性是常在經歷重大情緒,如緊張、焦慮、驚恐時加重症狀,一旦壓力解除,腸胃症狀往往不藥而癒。
引發大腸激躁症原因很多,可能與飲食、腸道蠕動、神經異常有關,也可能是心因性,目前尚無定論。
就中醫而言,大腸激躁症可從肝論治,中醫的肝和情緒相關,肝的疏泄會影響腸胃功能,即所謂肝木克脾土,調肝可以緩解自律神經的過度亢奮。
若病患個性較易緊張、焦慮或要求完美,還可能伴隨胃痛、胃酸逆流、煩躁不安或睡眠障礙,脈象弦緊,可以柴胡疏肝湯或痛瀉要方加減治療。
部分本身脾虛的病患,大便比較稀溏,拉完肚子後有倦怠感、四肢無力,可伴隨體瘦、胃口不佳或糞便出現較多食物殘渣等。脈象虛細無力,治療以香砂六君子湯或補中益氣湯加減。部分病人肝鬱加脾虛,同樣可以上述藥方依比例加減施治。
大腸激躁症基本上被認為是功能問題,是不難緩解卻容易復發的疾病,飲食習慣和壓力調適很重要,如少量多餐、少吃刺激性食物、攝取足量高纖食物、作息正常、規律運動和適時紓壓等,對於緩解症狀和減少復發都有不少幫助。
※ 相關報導:
* 高血壓是吃出來的!
http://tinyurl.com/c4zcn28
作者: 文/洪文嵐 | 常春月刊 – 2013年4月13日
台灣高血壓學會祕書長、台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王宗道表示,根據美國國際預防高血壓第7次會議報告(JNC7)的建議,維持理想體重、採高鉀及高鈣的飲食原則、減少飲食中的鈉含量、增加身體的活動量、避免過量飲酒等等,都具有降低血壓的功效。不但一般人可依此原則來預防高血壓,已經服藥控制高血壓的患者,可使降壓藥物的效果更理想,甚至可以降低藥物的劑量。以下就來看看,為什麼說高血壓是吃出來的?
6月17日起 傳統市場禁宰活禽!
【聯合晚報╱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2013.04.16
因應H7N9禽流感疫情升高,農委會今天拍板決定,6月17日起,除金門、馬祖、澎湖等離島外,台灣本島的傳統市場,全面禁止現宰活禽,違反規定將依畜牧法開罰2萬至10萬元,一年內再犯還會判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或併科罰金10萬元。屆時民眾在傳統市場,再也買不到現宰的溫體禽肉。
農委會評估,目前國內每天生產30萬隻土雞,其中約有3萬隻土雞在傳統市場私宰。因應傳統市場全面禁宰活禽政策,農委會主委陳保基昨日下午已與養雞協會當面溝通,近期內將與全台縣市政府開會協調。
農委會防檢局副局長黃國青表示,6月17日全面禁止市場私宰活禽後,所有雞、鴨、鵝都不能在傳統市場內私自屠宰,必須交由指定、合格的屠宰場屠宰處理,並且要有獸醫師檢疫,才能賣到市面,確保民眾在市場上買到的,都是合格的健康禽肉屠體,保障民眾消費安全。
由於基隆、新北市至今仍沒有合格的屠宰場。黃國青表示,即日起防檢局將進行媒合,轉介業者到鄰近縣市屠宰家禽。
黃國青表示,雖然已經新政策從6月17日起實施,但若提早在候鳥、家禽身上監測出H7N9禽流感病毒,或台灣出現H7N9禽流感病例,傳統市場禁宰活禽政策,就會提前實施。防檢局今年1月到3月,共監測各式候鳥、禽鳥、屠宰場超過2萬5000件,過去同期監測數量的兩倍。
◆ 北京發病女童與帶原男童「暴露同空間」(節錄)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5/7833420.shtml
【聯合報╱特派記者賴錦宏、施靜茹/北京、台北連線報導】2013.04.16
大陸昨天確診首例H7N9禽流感帶原者,卻沒有臨床症狀。這名四歲男童帶原者是北京H7N9禽流感病例首例的鄰居。北京地壇醫院表示,尚未能證實這是一起人傳人的病例,有可能「只是暴露在同樣空間下」。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疫情中心主任莊人祥說,依現有流行病學調查,由於上海出現一對夫妻都染病的家庭群聚感染,不排除為有「侷限性人傳人」,但現階段無證據顯示有「持續性人傳人」。國內專家研判,此病毒特性,可能傳染給小孩卻不易發病。
....北大醫院感染科主任王貴強表示,病毒帶原者有兩個概念,一是患者沒有被感染,病毒還沒有侵害身體,二是患者目前處於潛伏期,還沒有到發病期。他表示,竹姓男童是第一例還沒有發病的患者。目前,還沒有準確掌握病毒的潛伏期長短,因此發現這名病患具有重要意義。
「現在H7N9病毒要跨出家庭,造成人群感染還不容易。」台大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黃立民說,現在只能推測此病毒很像SARS冠狀病毒,感染給小孩卻不易發病,但要小心病毒會在小孩體內繁殖,增強傳染力,再傳給成人。
◆ H7N9對人毒性未解碼 人傳人還待商榷
【聯合報╱劉培柏/前台灣省家畜衛生試驗所所長(新北市)】2013.04.16
H7N9快要人傳人了嗎?筆者認為仍有待商榷。
對於最近中國的H7N9新型流感疫情,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給各會員國的資料仍記載「不建議入境處採取特殊監測,也不建議任何旅行或貿易限制措施」。該組織認為現階段的疫情仍無人傳人的跡象。
長庚大學與上海復旦大學合作病毒基因序列分析,發現H7N9病毒顆粒表面或內部的基因都出現某些突變,逐漸適應人類,但仍屬禽傳人,尚不至於人傳人。國內有些學者則引用日前出版的《新英格蘭醫學雜誌》資料,表示H7N9病毒可和人類上呼吸道細胞受體結合,而認為病毒會藉此人傳人。國內學者對是否人傳人的說法還是莫衷一是。
筆者根據中國已公布,由病患和雞隻所分離的H7N9病毒基因序列分析,人、雞來源的病毒幾無差異,顯然的由病人分離的病毒仍可輕易的傳染給雞隻。雖然H7N9病毒會入侵人類上呼吸道細胞,但必須於下呼吸道,即溫度較高的肺,及其他內臟部位大量增殖,才會造成感染者嚴重的病變。由雞隻口鼻分泌物或糞便中的病原,要傳染給人類發病,需有一定的病毒量,且能深入感染者的肺部增殖。現已知H7N9病毒對雞隻病原性極低,其在雞隻體內的增殖量有限,排出的病毒量少,人類會被感染發病,可能自身的健康就有問題。
H7N9病毒要具有人傳人的能力;首先必須能藉飛沫傳播,病人噴嚏咳嗽的飛沫中,病毒含量要高。第二,病毒要能深入肺部大量增殖。目前已知H5和H7亞型禽流感病毒的基因序列,具有三個鹼性氨基酸,可判定對禽鳥有高毒性。可惜至今從流感病毒的基因序列資料,仍很難作其對人類毒性的解碼。中國至今發現的六十餘名病患中,六十五歲以上老年人佔多數,沒有青少年,而孩童則症狀輕微,也發現有「無症狀」的帶原孩童,顯然和感染者年齡或健康免疫狀態有關。
中國的H7N9流感疫情,至今傳染源為何?傳染途徑如何?為什麼都是散發性病例?北京和河南新出現的病例和長江三角洲疫區的感染源是否有關?上海夫妻罹病,是否接觸同一感染源發生?這些都是疫情和流行病學判讀上的大疑問。
其實人傳人與否,除由病毒基因序列窺知一二外,主要還是由疫情和流行病學來分析。您認為H7N9快要人傳人了嗎?
◆ 賴明詔:人傳人 「已經在半路上了」
【聯合報╱記者修瑞瑩/台南報導】2013.04.16
冠狀病毒專家、中研院院士賴明詔昨天表示,H7N9禽流感疫情要人傳人「已經是在半路上了」,只是早晚的問題,如果大陸感染人數持續增加,病毒突變到能夠人傳人的速度就會愈快。
賴明詔表示,大陸兩周前公布H7N9三組基因序後,就了解人傳人危險性,「因為它近似於人類流感病毒」,比起之前一度引發恐慌的H5N1,H7N9對人類來說更危險。
但他也強調,雖然目前還無法得知H7N9的死亡率,但基因序顯示病原性並不高,死亡率應該比SARS低;SARS的死亡率為百分之十。
他說,H7N9與H5N1最大不同,是禽類在感染H5N1後會死亡,但感染H7N9卻不會,因此也更不容易被發現與消滅,這也就是大陸目前仍然找不到病源的原因,因為帶病毒的禽鳥仍能正常活動。
他指出,禽流感與人流感的基因序列有很大差異,但禽傳人發生後,等於病毒向前邁一大步,要再發生人傳人,就相對簡單,只剩下一小步,因此可以說H7N9要人傳人應該已經是在半路上,只是時間長短,沒人敢斷定。
他說,病毒演化的速度相當快,進入人體後,只要一、兩天就會發生百萬次的複製,尤其禽流感基因是RNA,有別於人類的DNA;DNA相對穩定,RNA在繁殖過程中容易發生突變,也就容易演變為人傳人。
賴明詔表示,大陸病例逐漸北移,似乎與候鳥北遷路徑一致,秋冬之後候鳥南遷,台灣就在可能感染範圍內,在此之前應做好準備。
飲食不西化 老來好健康
中央社 2013.04.17
避開西式飲食可讓人老來遠離慢性疾病。新研究指出,傳統西式飲食高脂高糖,真的會送人早早進墳墓。
根據倫敦「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一項以超過5000名英國公務員為對象的研究發現,多吃油炸和甜食,和加工肉品及紅肉、白麵包、奶油及鮮奶油,早死或老來健康情況差的機率倍增。
研究結果發表在「美國醫學期刊」(AJM),主要研究人員亞克巴若里(Tasnime Akbaraly)使用「替代健康飲食指數」(AHEI),對中年人的飲食品質做評量,檢視是否與16年後的身體老化情況有關。
替代健康飲食指數起初設計用來提供飲食指引,特別是為對抗重大的慢性病,如心臟病和糖尿病。
亞克巴若里說:「我們的研究指出,遵循如AHEI的特殊飲食建議,對降低不健康老化的風險可能有用。而避免西式飲食可能真的可以在老年時,避免得慢性疾病。」
研究自1985年至2009年追蹤3775名男性和1575名女性,平均年齡為51歲。搭配醫院資料,每5年顯示結果。
在追蹤階段,僅4%達到「理想老化」狀態,他們沒有慢性病,在身體、心理和腦力靈活測試上表現佳。
研究人員說,沒有遵循AHEI的人會提高死亡風險,不論是出於心臟病或其他原因。
※ 相關報導:
* 血液油膩膩 無關胖瘦都藏危機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MAIN_ID=210&f_SUB_ID=1805&f_ART_ID=375202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心臟功能室主任黃群耀指出,當血清中的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與三酸甘油脂等物質的濃度長期過高時,會使血液黏滯度增加,血脂堆積在血管內壁上,若不及早借助飲食或藥物治療等方法控制,長期易有動脈硬化、血管內腔狹窄與血栓等問題,恐因此導致心肌梗塞、腦出血、中風等心血管疾病發生。
* 高血壓+心房顫動 中風危險加倍
http://life.chinatimes.com/LifeContent/1404/20130417001133.html
心悸、頭暈,小心可能是心房顫動症狀。65歲的趙伯伯有高血壓及中風病史,日前在公園散步時,突然下腹一陣劇痛,起初還以為是吃壞肚子,但到醫院檢查才發現是心房顫動導致脾臟發生血塊栓塞。
羅東聖母醫院心臟內科醫師曾元登警告,心房顫動和高血壓如無聲的殺手,許多病人卻可能沒特別症狀而輕忽,一旦發生心房顫動,血液易在心房形成血栓,若血栓脫落隨血液流至全身各處,恐導致腦中風、脾動脈、周邊動脈栓塞等,不可不慎。
◆ 吃胃藥眼斜手抖 像得帕金森症
【聯合報╱記者蔡容喬/高雄報導】2013/04/17
醫師指出,民眾普遍「吃胃藥當保養」,但體質特異者吃了,可能出現類似急性帕金森氏症的症狀,應謹慎服用。
案例一,卅多歲的小楊應酬腸胃不適,請醫師開胃藥回家服用,隔天雙眼竟無法自由轉動,只能朝向一邊看,嚇得趕緊掛急診。案例二,小一生偉偉感冒上吐下瀉,吃了止吐劑後,脖子也突然歪一邊回不來。
高雄市阮綜合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陳志祥說,部分胃藥含有metoclopramide(美托拉麥)成分,可抑制中樞神經達到止吐效果,但極少數人因體質特異,可能出現藥物不良反應,例如急性肌肉張力失調症狀,也可能兩側手腳同時顫抖,症狀表現類似急性帕金森氏症。
高雄市大同醫院藥劑科組長王雅玲表示,根據國際臨床藥學資料庫MICROMEDEX最新通報,含有metoclopramide成分的止吐劑,臨床上有1%會發生焦躁、肌肉緊繃、手指震顫、頸和臉部攣縮等「椎體外症候群」。
她說若直接注射達一定藥量,發生率拉高到2~3%,「比例不算低」,12歲以下和女性,發生不良反應率可能高於這個數字。
陳志祥說,由於年輕患者並非帕金森氏症高危險群,診斷時很快可釐清是藥物引發,若是慢性疾病或中風過的中老年人,長期服用心血管疾病等藥物,搭配含有metoclopramide的胃藥,口服數周至數個月,就可能短暫出現類帕金森氏症症狀,診斷時須釐清腦部結構或血管是否病變。
他強調典型帕金森氏症的症狀為單側肢體持續顫抖,藥物引發症狀則是兩側姿勢性顫抖;若是因服用胃藥發生頭歪、眼斜等肌肉張力失調,除要求患者立即停藥,也會施打抗膽鹼或抗組織胺治療劑緩解。
陸H7N9增至77例 北京防疫升級
【聯合報╱特派記者賴錦宏/北京報導】2013.04.17
大陸昨天又新增十四例H7N9禽流感確診病例,北京市也提高防疫等級,疫情益發緊繃。浙江省衛生廳十六日通報,截至昨下午四時,浙江省新增五例,江蘇新增三例,上海新增一例。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網站表示,北京市醫療機構H7N9防控等級已全面提升,監測物件從高危人群擴大到普通人群。
北京市疾控部門通知,要求全市四百廿一家一級以上醫院,對於凡是有流感樣症狀患者,首診醫生要詢問流行病學史,是否在發病兩周前接觸過禽類,登記患者姓名、聯繫方式等資訊,並進行快速檢測,發現陽性者要逐級複核,以便最後確診。
北京市衛生局發言人鍾東波表示,北京市財政局追加三千萬元人民幣,擴大對禽類養殖、屠宰、儲存、運輸和經營五類高危人群的監測,從原來的電話詢問症狀監測升級為主動監測,抽檢樣本數不少於八百人。
截至昨天,大陸感染H7N9禽流感確診病例共七十七例,死亡十六人。
◆ 候鳥若罹H7N9 西部沿海養鴨場提高警戒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2013.04.17
今年秋天候鳥南飛,可能使國內H7N9爆發禽流感的危機升高,農委會家畜衛生試驗所分析候鳥遷徙路徑,認為候鳥若感染H7N9,可以長距離傳播,評估台灣西南沿海縣市的養鴨場,可能是候鳥傳播的較高風險區,應列為未來監測預警的防線。
野鳥協會理事長阮錦松說,候鳥南遷其中一條路線,會從俄羅斯沿著韓國、大陸沿海,飛到台灣等東南亞各地。同時會棲息於平地的陸鳥,肚子餓了,可能到雞鴨養殖場覓食,若身上帶著H7N9病毒,此時傳染給家禽類的風險最大。
恐帶病毒長距離飛行
家畜衛生試驗所所長蔡向榮也分析,H7N9對候鳥是低病原性病毒,因此候鳥感染後,經飛行可帶著病毒長距離傳播,同時9月冬候鳥南遷來台時,可能以江浙沿海作為中繼棲息站,也是目前大陸疫情較集中的區域。
養鴨場多露天無圍網
蔡向榮依據候鳥在台灣的棲息地分析,認為候鳥傳播病毒到養禽場的風險,應該是南區高於北區。另外,養鴨場因為大部分都是露天,不像養雞場可以替雞舍架設圍網,同時會有水池,吸引候鳥停下休息、喝水,提高候鳥傳播病毒的風險,因此建議應該對西南沿海縣市的養鴨場,加強監測、預警。
根據1998至2012年,家衛所對近五萬隻候鳥禽流感的監測,發現有平均有0.76%的帶毒盛行率。其中曾檢測出兩次H7N9 病毒。
※ 相關報導:
* 陸專家:3種鳥類催生H7N9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5/7837063.shtml
有中國大陸專家透過基因序列對比發現,H7N9禽流感病毒的演變途徑,是由花雀、家禽與韓國野鳥共同作用,逐漸演變成對人類具有危害的病毒。
◆ 空氣污染 恐增兒罹癌風險
【台灣新生報/記者萬博超/綜合外電報導】2013/04/17
加州大學癌症中心研究員茱莉亞·荷克指出,研究顯示暴露於空氣污染恐與罹患「視網膜母細胞瘤」等兒童罕見癌症的風險增加相關。
加大研究團隊檢視近4千名在1998~2007年出生,6歲前被診斷出罹癌的兒童,藉污染評估模型,評估他們及出生前母親的生活周遭一定範圍內的空氣污染量,結果顯示,暴露於較大空氣污染的兒童罹患「視網膜母細胞瘤」的風險增加14%,生殖細胞瘤風險增加17%,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的風險增加4%。
白血病即血癌,急性淋巴球性白血病好發於兒童。白血病又可區分急性白血病及慢性白血病,並細分為淋巴球性及骨髓性白血病,主要根據血癌細胞的種類來決定,急性白血病病情較兇急,若不治療,恐在數個月或數周內喪命。慢性白血病則病況較緩。
白血病患者的白血球缺乏正常血球細胞應有的分化及凋亡特性,屬於異常白血球,除了在血液中流竄,亦出現在骨髓,甚至可影響脾、淋巴、肝各重要器官。正常血液細胞受影響而減少,進而導致缺乏血小板,顆粒球、貧血等異常狀況發生。
※ 相關報導:
* 練氣功養生 調節呼吸健身強體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apr/17/today-health6.htm
氣功往往蒙上一層神秘的色彩,事實上,日常生活最常做的動作「呼吸」,就是氣功表現的一種。「氣」是一種能量流動的表現、感覺與變化。我們生活的周遭都和「氣」息息相關,比如說空氣的流動,四季的變化都是「氣」的表現。
我們每天都是在重複做著氣功的動作。為什麼鍛鍊氣功會有養生的效果呢?這就要談到人體體內的3種氣,包含「宗氣」、「營氣」、「腎氣」。
●「腎氣」是屬於先天之氣,以現代醫學來說就是遺傳,是人體中氣的根本,腎氣沒了,人也就死了,因為是天生注定的,所以沒辦法增加。
●「宗氣」就是我們每分每秒吸入肺臟中的氧氣。
●「營氣」就是我們每天吃飯消化後所產生的能量。
「宗氣」和「營氣」會混合在一起,形成後天之氣,這種「氣」是可以不斷地藉由吃東西、呼吸去增加強化它,所以後天之氣足了,就可以減少先天之氣的消耗。先天之氣消耗得越慢,人就可以活得越久。因此,氣功的鍛練就是在加強「宗氣」的強度,也就是「如何調整呼吸方式,使吸入體內的氧氣做最有效率的運用」,再配合適當的飲食調理「營氣」,加強後天之氣達到健身養生的效果。
以下介紹2種基本的呼吸方法....
工作長期盯電腦 她39歲白內障
【聯合報╱記者趙容萱/台中報導】2013/04/18
一名39歲輕熟女因工作需要,長期看電腦螢幕,近視度數在4年內加深約1千度,出現白內障,經置換人工水晶體手術後獲改善。眼科醫師林浤裕表示,隨著低頭族增加,白內障老化眼疾年齡下修。
眼科醫師白佳欣說,隨著3C產品流行,產生二低現象,一是低頭族增加,以及低年齡白內障的增加,原因是過去閱讀如看書是反射光,3C產品如電腦、電視、手機都屬於自發光源,長期盯著看,易造成疲勞、乾眼症、高度近視,得青光眼、白內障機率大增。
林浤裕說,過去從45歲開始眼睛老化,近年來根據臨床經驗發現,隨著3C產品發達、低頭族的人口增加,提早到38歲開始,很多高度近視者擁有一對「老眼球」,就算年齡只有30、40歲,眼球年齡卻超過70歲,老化性眼疾就伴隨而生。
林浤裕指出,高度近視是白內障高危險群,過去白內障被視為老人性眼疾,他檢視今年初院內的求診資料發現,55歲以下因罹患白內障必須動手術者,近六成是高度近視,不少輕熟女在確診為白內障後,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罹患「老年性眼疾」。
林浤裕認為,現代人手機、平板電腦等3C產品長時間使用,34歲到54歲的青壯人口提前罹患白內障的趨勢也越來越明顯,根據數據,5年內青壯白內障患者增加逾2成。
林浤裕指出,白內障治療方式是置換人工水晶體,國內陸續引進濾藍光、非球面、多焦點、散光矯正等各式多功能人工水晶體陸續上市,多功能優點在於畢其功於一役,不需再另做老花或近視手術,但要自費。
◆ 愛吃冰又吸二手菸 罹慢性阻塞性肺病
記者蔡淑媛/台中報導 2013.04.18 自由
78歲的賴阿嬤(見上圖,記者蔡淑媛攝)一年多前嚴重咳痰,常咳到胸痛不已,中醫師把脈診治,發現她有「風熱」症狀,進一步檢查肺部也有纖維化現象,如果沒有好好調養,容易併發肺心症,甚至危及性命。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師李嘉菱指出,抽菸、二手菸和空氣污染等會造成慢性阻塞性肺病。賴阿嬤年輕時經營冰果店,吸了很多二手菸,加上她愛吃冰,阻礙腸胃消化,且長期體內累積濕氣,傷肺生痰。
日夜都咳 中醫調理慢慢改善
6年前賴阿嬤罹患大腸癌,中醫認為「腸、肺互為表裡」,可能也使得她的肺功能更差。她在一年多前咳嗽加劇、濃痰、哮鳴不已,求治於中醫。
李嘉菱說,賴阿嬤的肺功能差,「呼多吸少」,脾胃不佳、痰濕重,替她開藥健脾、溫肺、活血化瘀和平喘補腎,以小青龍湯溫肺化水飲、香砂六君子湯,健脾化濕,並以百合、熟地滋陰,一個多月後,咳、喘、痰症狀都逐漸改善,昨天賴阿嬤開心地說:「我終於不咳了!」
◆ 脂肪肝患 沒喝酒也可能肝硬化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2013/04/18
肥胖、有脂肪肝的朋友最好定期檢查肝臟,看看脂肪肝有沒有惡化,或出現纖維化。美國梅約醫學中心研究發現,有些人雖然沒有喝酒習慣,或平常只喝一點小酒,卻有脂肪肝問題,脂肪肝患者肝臟一旦嚴重纖維化,死亡風險就會上升。
這項研究已發表於四月號的「肝臟學」醫學期刊(Hepatology)。研究人員指出,不只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情會影響死亡率,心臟問題也會增加患者死亡風險。
研究首席作者美國梅約醫學中心金‧雷醫師指出,研究證實,脂肪肝患者的肝臟若沒有進一步出現纖維化,死亡風險就不會上升。因此脂肪肝、肝臟纖維化患者一定要仔細追蹤病情變化,並對於心血管疾病,也要盡早介入治療,將各項風險降低,才能幫助延年益壽。
這項研究含括一萬一千多人,其中有百分之三十四的人患有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百分之七十二的人肝臟沒有明顯纖維化,另有百分之三的人肝臟已嚴重纖維化。
研究追蹤十五年發現,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死亡風險並沒有比較高。死亡風險主要和肝纖維化病程有關,與肝臟沒有纖維化的人相比,患者肝臟如果出現嚴重纖維化,死亡風險就會增加近七成之多。
研究作者指出,肥胖問題越來越普遍,使得脂肪肝患者日漸增多,若想了解脂肪肝病情變化,就得定期接受超音波檢查。
◆ 有氧運動保護大腦 減酒精危害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2013/04/18
美國最新研究發現,常喝酒的人規律做有氧運動,可以幫助減緩酒精傷害,大腦受損較不會那麼嚴重,且運動說不定還能扭轉乾坤,幫助恢復大腦受損組織。
美國科羅拉多大學柏德爾分校研究顯示,有重度喝酒習慣的人若規律進行健行、跑步、騎腳踏車等有氧運動,大腦「白質」受損程度就會比較輕微。
該大學心理學與神經科學系博士生荷莉絲‧卡蘿莉為研究首席作者,她表示,大腦組成成份主要分為白質與灰質,白質是由神經細胞束所組成,負責連結大腦各部組織。
卡蘿莉指出,研究結果發現,一個人若大量喝酒又大量運動,酒精似乎較不會傷害大腦白質。但若一個人大量喝酒,又不運動,大腦白質很容易就受到損害,連結、傳導功能就會大大減弱。
這項研究本周已發表於「酒精中毒:臨床實驗研究」期刊。
總共有六十人參與研究計畫,分別為三十七名男性與二十三名女性,這些人都有中、重度喝酒習慣。研究人員評估他們喝酒的情況,並詢問他們是否曾嘗試控制喝酒酒量,及其運動量、運動頻率。
◆ 直腸癌新手術 保住肛門
【聯合晚報╱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2013.04.18
任何形式的排便出血都應該留意。38歲何小姐解便時流血不止,她以為是月經不以為意,沒想到後來竟檢查出直腸癌;另一名40歲莊姓台商工程師,也誤把肛門流血當痔瘡,差點延誤治療。
醫師表示,傳統治療直腸癌,若腫瘤距離肛門6公分以內,大多需要將整個肛門切除,不僅影響患者生活品質,也讓人失去治療意願。現在有新式手術可成功切除腫瘤,同時保住患者肛門,民眾不要放棄治療。
北醫大腸直腸外科主任郭立人表示,台灣一年有1萬2000名大腸直腸癌新增病例,其中直腸癌患者占4成,需要做人工肛門的病例年增千人,且認定終身殘障可領殘障手冊。據統計,有十分之一患者拒絕人工肛門不治療,國外甚至有患者因此自殘。
但低位直腸癌患者,腫瘤距離肛門口僅3至5公分,過去要除去腫瘤只能切除肛門、做人造肛門,患者終身必須從身體側邊排便,許多患者覺得沒有尊嚴,也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因此放棄治療。
郭立人表示,現在的治療方法,患者可先接受化療、放療後,再合併進行達文西「括約肌間分離併肛門保留」術,可精準除去腫瘤保住肛門,五年癌症存活率達八成以上,局部癌症復發的比率也降至4.4%。患者何小姐進行化療前,醫師還先為她保留卵子,現在她正準備迎接未來的新生命;前述的台商工程師也能繼續事業。
◆ 每張處方逾5種藥 健保局將加強審查
【聯合報╱記者詹建富/即時報導】2013/04/17
消基會今天(17日)公布民眾就醫,醫療院所給藥浮濫,對此,健保局醫審及藥材組長沈茂庭表示,該局自今年起,已開始針對病人單次處方藥品大於10項,以及醫療院所別平均每張處方藥品大於5項者,都會予加強審查。至於慢性病患如有經常至不同院所就醫、重複領藥的情形,該局呼籲醫師能主動檢查病人IC卡的用藥紀錄,以避免給藥浮濫。
沈茂庭說,該局每年都會透過審查醫師及電腦訂定不支付指標,針對醫療院所不當檢查及用藥進行核刪,以去年為例,共核刪140億元,其中藥費有38億元。
陸官方改口:H7N9不排除人傳人
【聯合報╱特派記者林克倫/綜合報導】2013.04.19
大陸衛生官員改口,表示H7N9禽流感不排除人傳人,並強調少量家庭聚集性病例,不代表病毒改變;用字遣詞的轉變,顯示人際傳染性已變高,而大陸提供的病毒株昨也啟運台灣。
兩岸醫療衛生合作機制昨天出現新進展,衛生署疾管局副局長周志浩證實,兩岸首次交換的病毒檢體,H7N9病毒株已於下午啟運,疾管局實驗室簽收後,將先增殖複製病毒株,用以測試檢驗試劑是否合用,而美方也同意將分享H7N9疫苗株。
在大陸疫情部分,現確定病例仍每日翻新,且官方對「人際」傳染疑慮也出現「鬆口」。因上海市已出現兩起「家庭聚集性」病例,大陸國家衛生和計畫生育委員會十七日邀集專家對外表示,「這可以認為是一起家庭聚集性病例。」
中國疾控中心衛生應急中心主任馮子健在記者會表示,「目前不排除H7N9可能會有限的人傳人」,但以這兩起家庭聚集性病例看,「是共同暴露、先後暴露(禽流感病毒環境),還是一人感染,又傳給另外一位家庭成員,我們正在抓緊時間調查研究」。
馮子健指出,少量家庭聚集性病例的出現,不代表H7N9已變異成可在人際間持續傳播的「人流感」病毒;
他強調說,目前所有病例均顯示,H7N9仍是一個禽流感病毒,主要傳播方式仍是「從禽到人的感染」。
針對最近常說的「有限」人傳人與「有效(持續)」人傳人等公共衛生術語,馮子健解釋說,前者常與家庭親人間的遺傳基因易感性有關,最多是傳至二代病人,後者是指人群間的持續傳染、像是流行性感冒,而禽流感病毒「只能在比例非常低的人群中發生」。
疫情部分,江蘇昨新確診一例,浙江新增兩例,上海昨新增一例;截至昨晚,大陸累計共確診八十七例、十八人死亡。
※ 相關報導:
* H7N9籠罩 新北查獲私宰、棄養鴿增多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5/7841093.shtml
H7N9禽流感陰影籠罩下,農業局最近接獲檢舉非法宰殺活禽案件大增,近2周已查獲5件,逾去年查獲15件的三成。此外,棄養鴿子也明顯增加,還有一個多月前原本不准動保員接走鴿子的在家居士,前天主動致電動保處要求帶走鴿子。
* 戴外科口罩 保護力有八成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51547
馬偕紀念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王威勝提醒,當口罩沾到自己、他人口鼻分泌物,就得更換,把口罩拿下來時,手盡量不要直接接觸弄髒的口罩,可以隔著紙巾、擦手紙,從耳朵橡皮筋處取下口罩。將口罩丟掉後,一定要記得洗手,手洗乾淨了,再取新口罩戴上。
王威勝醫師表示,如果手直接去碰弄髒的口罩,然後再去搓揉眼睛、鼻子,病毒、細菌還是會伺機而入。所以只要接觸到弄髒的口罩,就務必要洗手。口罩即使沒有接觸到髒東西、口鼻分泌物,戴八小時後還是要更換,同一口罩戴的時間最長不要超過二十四小時。
◆ 久咳? 狗毛、塵蟎過敏
【聯合報╱記者田兆緯/台中報導】2013/04/19
范姓網路服裝模特兒愛狗如家人,家裡養了六隻狗,卻因狗毛及塵蟎過敏,出現咳嗽型氣喘,醫師查出她肺功能只剩六成。
卅二歲范小姐經營網路服裝,還擔任服裝模特兒,最近她久咳不癒,愈晚咳得愈厲害,睡眠品質差,起初以為是感冒,但服藥數月改善有限,到大醫院就診,發現過敏引發氣喘。
醫師發現,范小姐愛狗如癡,收養六隻流浪狗,把狗當作家人,但她對狗毛、塵蟎過敏,與狗同居,更加重過敏症狀。醫師建議,盡量不要養狗,如果要養最好選短毛狗、或圈養在戶外,過敏者每周要勤洗床單、被單與枕頭套,減少塵蟎。
「氣喘病患中有十分之一會出現久咳現象。」台中慈濟醫院胸腔內科主任邱國樑說,氣喘者中有不少是咳嗽型氣喘,范小姐屬此類,不會嚴重到呼吸困難,但常被誤以為感冒,治不好,只能多運動、重視環境清潔,才能改善。
邱國樑提醒氣喘患者規律性服藥、吸藥最重要,久咳三周未痊癒、痰出現黃稠、發燒胸痛、呼吸困難,有咻咻呼吸聲,要趕快就醫。氣喘易造成氣管痙攣,若未適當治療,可能造成肺功能持續惡化、甚至永久退化。
◆ 波士頓馬拉松爆炸現場 止血帶立大功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2013.04.19
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案煙塵瀰漫的現場,傷者躺在地上大量流血,在西方從羅馬帝國時代就使用,但近年備受懷疑的止血帶救命立大功。
救援人員用皮帶、襯衫,一切可用的帶狀物,綁住流血不止的肢體,防止血流乾、休克和喪生。波士頓地區多家醫院的醫師說,各種形式的止血帶救回許多生命。
爆炸案若發生於十年前,許多急救人員可能避用止血帶。到2000年代初,止血帶仍然深陷它是不是壞事有餘的爭議裡。有人認為止血帶是救命良方,有人說它是魔鬼的工具。
羅馬人截肢用止血帶控制血流,近代軍醫則懷疑其功效,因為從無正式研究證明其用益。比較常見的看法,說止血帶弊大於利,使四肢得不到血和氧,導至截肢。
德州美國陸軍外科研究所專攻控制血流的骨科專家克拉夫說,止血帶不良或不會用,真的會壞事。例如有的不夠緊,造成失血情況惡化,有的是不夠寬。美國紅十字會將止血帶貶為萬不得已才用的最後手段。
德州聖安東尼奧軍事醫學中心的柯克博士說,越戰期間止血帶不常用,因為有人說導至許多截肢,原因包括止血帶綁得離傷處過高,造成本來有救的組織壞死。他表示,現在綁的部位放低,救過許多生命和肢體。
克拉夫和其他專家發表伊拉克戰爭的相關研究,顯示止血帶毫無疑問能救命,塵埃才逐漸落定。
止血帶應該至少一吋 (2.54公分)寬,要綁很緊,以便適當使血停流。醫療產品公司銷售的止血帶最勝任。
能用真正的止血帶當然最理想,但情況危急,波士頓現場的急救人員只能將就,脖子上掛識別證的帶子也用上,因為有總勝無。美國士兵現在身上都有止血帶。波士頓市府的緊急醫療局(EMS)近年開始將止血帶列為標準配備,結果15日現場發揮關鍵奇效。
在伊拉克野戰醫院當過護士的布蘭斐說,止血帶救命之效不容置疑,失血暫停,傷患送抵醫院時情況較佳,不需要失血過多所需的復甦術。
非醫療專業人員,也可以自己想辦法。雅尼妻子左小腿幾乎炸碎,雅尼衝進一家運動品店買件T恤,撕碎當止血帶。雅尼說:「我擔心死了,以為老婆沒救了。那種情況,什麼東西能救命,就用什麼,誰還會多想。」
癌症是不治之症? 你錯了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7841811.shtml
【聯合晚報╱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2013.04.19
台灣一年超過4萬人死於癌症,癌症希望協會今天公布2013年國人最新癌症認知調查,受訪的1500位民眾中,高達九成對癌症有錯誤迷思,認為癌症只是健康問題、是老人病、絕症、宿命。癌症希望協會強調,現代人飲食習慣不佳、肥胖,久坐不動,都會增加罹癌風險,建議避免接觸菸、酒、檳榔等致癌環境。
癌症希望協會董事長、基隆長庚癌症中心主任王正旭表示,癌症不是文明病、老人病,也不是不治之症。他提醒民眾千萬不要害怕檢查,現階段癌症治療非常進步,早期發現接受治療,仍可戰勝可怕癌症。
根據調查,有六成以上民眾認為「癌症是文明病,特別在先進國家容易發生」。醫師認為,這是最要不得的觀念,癌症非先進國家專屬,任何年齡、群體都可能發生,做好防範與保持良好生活習慣,也可戰勝癌症。
35歲淋巴癌患者葉先生,10年前還在念碩士班時,發現罹換淋巴癌三期,經過過6次化療與27次放射線治療積極抗癌,最後經由自體幹細胞移植成功重獲新生。另一名37歲乳癌三期患者黎小姐,經過18次化療讓腫瘤縮小後,再開刀切除腫瘤與部分乳房。今年6月將披上嫁紗,勇敢追求美麗人生。
王正旭表示,民眾大多認為歐美等已開發國家的民眾比較容易得到癌症,事實上,從全球統計看來,全球一年有1200萬人罹癌,其中歐美已開發國家占53%,其他非已開發國家占47%,兩者相差不多;罹癌者中760萬人會死亡,其中有55%為開發中國家民眾。
王正旭表示,由此可知,歐美人士雖然罹癌者略多,但死亡者卻有一半以上在開發中國家,除了先進國家醫療水準相對較佳,另一方面也是不少民眾面對癌症不太積極。至於台灣,癌症五年以上存活率女性有六成、男性僅四成,主要原因就是男性癌症發現期別晚,面對疾病的態度也不如女生積極,因此治療成效不佳。
◆ 通宵掛網拚戰 22歲猝死電腦前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2/7841054.shtml
【聯合報╱記者李奕昕/南屯報導】2013.04.19
年僅22歲的劉姓男子,對網路線上遊戲成癮,常宅在家通宵掛網,玩遊戲時又愛喝啤酒,前天他猝死電腦前,螢幕秀出遊戲畫面、耳機從頭部脫落,死前仍沉醉虛擬世界。
警方調查,從事網拍的劉姓男子跟母親同住,朋友很少,幾乎足不出戶,每天窩在房間玩線上遊戲,因床鋪邊就是電腦,他習慣坐在床上熬夜「拚戰」,餓了就吃家人買回的食物。
前天上午9點多,母親的同居男友買早餐返家,敲房門喊他吃早餐無回應,因房門反鎖,母親持鑰匙開門,驚見他仰躺床上不省人事,耳機脫落在頭部旁,電腦螢幕停留在遊戲畫面,床頭擺放香菸及啤酒罐。
母親嚇得抱起劉男,他全身已僵硬、沒有呼吸心跳,救護人員將他送醫急救,到院無生命跡象,搶救仍回天乏術,檢警相驗研判心肌梗塞猝死。
劉男死前晚上還走出房間,拿取冰箱的啤酒,坐在客廳沙發跟母親閒聊,隨後回房玩遊戲,就再也沒見到人;因劉男無重大病史,母親悲痛不解哭說:「人還好好的!」
母親說,兒子平常都待在家,常熬夜打電腦,不過會鎖起房門,因此不清楚作息,但未曾透露身體不適。
署立台中醫院心臟血管科醫師鄭文君說,心肌梗塞與缺乏運動有關,急性發作時讓病人毫無防備,玩遊戲的聲光刺激造成情緒波動也可能誘發;另外,長時間採取坐姿,容易導致深層靜脈栓塞,若血塊進入肺部也會引發猝死。
她建議無論玩電腦遊戲、打麻將或坐辦公室,1到2小時記得起來活動筋骨,走路或伸展皆可,避免抽菸、喝酒危險因子,並培養運動習慣。
◆ 愛逛醫院!他1年看病582次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7841808.shtml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2013.04.19
健保局統計,國人平均每年就醫約15次,卻有人就是愛逛醫院,就醫次數高得驚人。南部地區一名48歲的下背痛男性為去年就醫次數之冠,看病高達582次,平均一天看兩次病。去年全國有四個人就醫次數超過500次,但因為大多看小病,合計花健保144萬元;就醫前10名,一年共看病4400次,合計花健保331萬元。
健保局提醒,下月起,只要一年門診就醫次數超過20次者,刷健保IC卡時,電腦就會出現即時訊息,診治醫師應主動關心瞭解原因,並予以輔導。
健保局醫務管理組科長林寶鳳無奈地說,全民健保提供就醫便利,但也養成少部分民眾愛逛醫院習慣,有些人更是幾乎天天看病。每年約有3萬3000人就醫次數超過百次,平均三、四天就看一次病。
健保局今天公布去年就醫統計,發現看診次數最高的這名患者,因為自覺下背痛嚴重到處掛號就醫,而他也罹患高血壓、情感型精神疾病。林寶鳳指出,一年看病582次,相當不尋常。健保局已介入訪視輔導,限制該名患者只能在住家附近的四家醫療院所就醫。
第二名為北部一名58歲男性,去年看診555次,就醫原因為慢性腎病、下背痛、泌尿道感染;第三名則為中部54歲男性,就醫次數548次,病因為過敏、關節疼痛、慢性阻塞性肺病。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