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家封筆,可能嗎?
http://udn.com/NEWS/WORLD/WOR4/7898729.shtml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專題報導】2013.05.15
三百六十行,行行幾乎有退休。但天底下沒有「作家退休」這回事?
去年底,情色小說《葛雷的50道陰影》 (Fifty Shades of Grey),和羅琳告別哈利波特轉向成人小說的新作《臨時空缺》(The Casual Vacancy)在全球推出,到處轟動,但無數文學迷可更關心的,是當今美國文壇祭酒羅斯 (Philip Roth)退休。他其實不曾口出retire這個字:他接受一家法國雜誌訪談,說他已三年無新作,「老實講,我 (寫)完了」,而且不想再當寫作那種磨人經驗的奴隸。寫了31部小說,諾貝爾文學獎決選名單常客的羅斯,79歲之年「退休」,成為文壇頭號消息。
美國公共電視新近製作紀錄片〈菲力普‧羅斯:摘下面具〉,根本不提他退休,主因就是製片根本不相信羅斯,或任何作家,退休之說。
熟悉文學史和文壇掌故的行家也說,作家退休,事甚可疑。《紐約時報》評羅斯說,羅斯封筆,相當於羅斯「從呼吸退休」,可能嗎。
有沒有誰聽過「前作家」某某? 作家舉行記者會,兩旁簇擁著另一半、經紀人、出版公司總編輯,對著麥克風感謝忠實讀者多年來的支持,從此清閒渡日,起居標準,和老朋友話家常,玩iPhone?
許多人可能不知道,人類從古並無「退休」制。退休制起源於19世紀末葉的德國社福系統裡的養老金制度,而長足發展於1930年代的美國,當時政府鼓勵上了年紀的勞工把機會讓給年輕人。
同樣的構想未必適用於作家。老作家退位,未必有助年輕作家卡位。多少作家去世多久了,作品今天還令人手不釋卷。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馬奎茲的家人去年宣布,80幾歲的大師罹患癡呆症,不再寫作。這算是退休了,但完全不是正常意義的「退休」。
史蒂芬金十年前萌生退休之意。這麼暢銷的作家才過半百就說要退,頗非常理。果不其然,恐怖大師在「退休」中寫了至少十本新作。他的封筆,假定當初說的是真心話,成為一次「失敗的實驗」。
莎士比亞據說退休,史家說他1613年以後離開倫敦,再沒有歸於他名下的作品,但也有人說他寫得比原先更勤快。寫《失樂園》的米爾頓晚年既瞎又盲,應該是退休首選,結果他至終沒有擱筆。
狄更斯有意告老,在世最後兩年說是要為筆耕生涯畫下句點,巡迴英國舉行「告別朗讀」,每到一處,都像今天的搖滾巨星般轟動。他退了沒有? 他臨終還在忙最後一部小說。
有人打個妙喻,說寫作是挺神秘的衝動,其行事像肝一樣,不是你能控制,也不是你能知曉。況且作家的話自古不可盡信,他們嘴上的宣布每每如同他們筆下的情節,屬於虛構。要是明年或幾年後又見羅斯新作,不必訝異,買來讀就是,很多好作家的智慧與筆力隨年紀而俱醇,況且羅斯絕少令人失望。
所以,一般人是工作、退休、往生,作家通例則是寫作、往生,中間沒有退休,他們只在往生時退休。
※ 相關報導:
* 綠島拉胡琴… 楊逵噤口的血淚往事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3051500486.html
一九四九年,已故作家楊逵因一篇約六百字的〈和平宣言〉,觸怒當時台灣省主席陳誠,遭軍法審判十二年並移送綠島「新生訓導處」監禁。一張楊逵在綠島與難友們拿胡琴表演的照片,於「沉思火燒島」影像展曝光。楊逵次子楊建第一次看到父親在綠島時的照片,難掩激動:「他從來不說在綠島的生活。」
....龍應台說,牽連到家庭往往是受難者最大的痛苦,如楊逵被捕時,楊建才十三歲。現年七十八歲的楊建說,收到判決書才知道父親被捕的原因是因為「有利匪文章」,「父親被抓走後,家裡只剩十五塊,兄姐輟學外出打零工,賺多少吃多少。」楊逵被判刑十二年,曾嘲諷:「我領過世上最高的稿費,是我只寫了一篇數百字的文章,就可吃十餘年免錢的飯。」
* 丹布朗新書 登亞馬遜暢銷榜冠軍
http://udn.com/NEWS/WORLD/WOR4/7898727.shtml
睽違四年,暢銷作家丹布朗的最新冒險小說《地獄》(Inferno,暫譯)14 日正式全球開賣。書中主角蘭登教授將再次大顯身手,破解但丁《神曲》的謎團。這本書的預購數量超越丹布朗之前的作品《達文西密碼》、《天使與魔鬼》,讓《地獄》在上市之前就成為暢銷力作。
◆ 「對焦國寶」DVD 故宮贈偏鄉學校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7897549.shtml
【聯合報╱記者張祐齊/坪林報導】2013.05.15
為了將基礎美學教育深入各地,並滿足偏鄉地區的國中學子們無法親臨國立故宮博物院欣賞國寶的缺憾,公共電視與國立故宮博物院共同製作HD高畫質「對焦國寶」紀錄片。昨天致贈「對焦國寶」DVD給學校,由坪林國中校長李永旭代表接受,希望讓學子們更能親近故宮國寶,欣賞古人作品並觀摩、學習。
昨天在坪林國中舉行的「對焦國寶美學教育之旅暨記者會」,包括故宮副院長何傳馨、公視總經理曠湘霞、對焦國寶導演劉嵩、坪林國中校長李永旭等人都到場,並由故宮資深導覽志工曾淑芸,帶領師生親近故宮國寶、賞析北宋范寬的「谿山行旅圖」。
7年級學生張建達看完紀錄片說,以前根本不知道谿山行旅圖這部作品,直到看紀錄片才知道,對畫中高山的高大聳立與人的渺小留下深刻的印象,更領悟到「人與自然需要和平共處」。
何傳馨表示,這是首度由台灣製作團隊拍攝,介紹故宮國寶的紀錄片「對焦國寶」,故宮是從百件國寶中挑選出4件「國寶中的國寶」與公視合作拍攝。包括:巧雕超級人氣王「翠玉白菜」、北宋經典名作范寬「谿山行旅圖」、青瓷經典中的經典汝窯「蓮花式溫碗」和書聖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
何傳馨說,像谿山行旅圖等故宮國寶,為減少光線對作品的傷害,每3年才在故宮展出一次,如今民眾可透過紀錄片貼近千年古畫,細細地近覽筆觸細節。
對焦國寶紀錄片5月16、23日晚間10時在公共電視頻道全球首播,5月27日、28日晚間7時在公視HD頻道高畫質播出。
◆ 烏克蘭班多拉琴 63弦奏天籟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3051500488.html
【邱祖胤/台北報導】2013-05-15 中國時報
擁有千年歷史的班多拉琴(Bandura),長得像吉他,卻擁有六十三根弦,聲音則像大鍵琴,合奏時宛如山谷中的迴響。來自烏克蘭的班多拉魔弦藝術團,是全球演奏這項珍貴文化資產最著名的樂團,今明兩天將在彰化、台北演出。
樂團清一色由女性音樂家組成,她們身穿烏克蘭傳統服裝上場演奏班多拉琴,同時也演唱當地民謠,還原一千年以前的場景。這次是樂團第二次來到台灣,除了古典曲目及電影主題曲,還特地準備了〈天黑黑〉、〈月亮代表我的心〉等台灣觀眾熟悉的歌曲。
樂團創始人、團長瓦塔曼育(Nadiya Vatamanyuk)表示,班多拉琴是現存最古老的撥弦樂器,擁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十五世紀時深受烏克蘭貴族喜愛,民間則由盲眼的吟遊歌手演奏傳唱,至今仍是烏克蘭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樂器。
班多拉琴長得像超大型吉他,六十三根弦佔滿整個共鳴箱。演奏者必須戴上特殊的指甲片,左手控制和弦及低音聲部音域,右手撥奏旋律,琴音清脆細緻。樂團一次由七位團員上場,並搭配一把小提琴演出,七把琴同時交響,氣氛莊嚴而溫暖。
瓦塔曼育八歲就進入專門的音樂學校就讀,國立利維夫音樂院畢業後,即巡迴世界各地演出。她從音樂學院嚴選學生,嚴格訓練,一九九四年成立樂團,廿年間巡迴歐美及亞洲多國,烏克蘭文化部特別將他們列為國家代表團。
瓦塔曼育表示,班多拉琴的音域非常廣,近年透過改良,除了演奏民俗音樂,也能演奏所有的古典曲目,音樂院的學生一開始在琴上的訓練,就是以巴哈、蕭邦等的曲目為主,甚至可以和交響樂團一同演出。烏克蘭班多拉魔弦藝術團,今天在彰化員林演藝廳,明天在台北國家音樂廳演出。
※ 相關報導:
* 太空艙內飆歌 加太空人出輯
http://udn.com/NEWS/WORLD/WOR4/7899085.shtml
最紅的太空人出MV了!加拿大太空人海德菲爾德過去透過網路分享太空人的生活,讓他成為名符其實最忙碌的太空人。隨著他的太空任務即將結束,身為第一位擔任國際太空站的指揮官加拿大太空人,他將自己心歷路程融入歌聲中,詮釋的經典歌曲《怪異空間》,吸引無數民眾上網點閱。
* 李泰祥坐輪椅指揮...音樂創作不止
20 則留言:
台灣特殊聲響 呈現美國人眼中的台灣
【聯合報╱記者何定照/台北報導】2013.05.16
屬於台灣的特殊聲響是什麼?美國聲音藝術家、哈佛大學電子音樂中心副主任史特丞(Kurt Stallmann)說,是摩托車聲和整修房屋聲。周六他將舉行一場音樂會,將他來台一年錄下的聲音與傳統國樂曲融合成四個樂章,用聲音呈現「美國人眼中的台灣」。
史特丞對當代音樂研究深廣,曾獲美國藝術文學獎,近年跑遍全球錄製各國環境聲響,培養出「用聲音判斷城市」的獨到見解,有如聲音偵探。去年他應美國傅爾布萊特學術交流基金會之邀來台,走到哪就錄到哪,很快發現台灣「獨步全球」的特殊聲響。
他說,來台前,傅爾布萊特相關人員告訴他台灣面積小如美國小州「馬里蘭」,人口卻和他所住的德州一樣多,他覺得不可思議。來台後,他從四處響個不停的摩托車聲、整修房屋聲中聽出人口密度:「台灣到哪都距離很近,所以有那麼多摩托車;人人比鄰而居,從早到晚都聽得見整修聲。」
與一九八九年初次來台相比,他也聽出台灣的變化。史特丞說,當年台灣商店門窗都大開,「公私界線很模糊」,人群關係較密切,比其他國家來得溫暖親近;但他這回來台,許多街道的聲音都變得「封閉」,尤其到了一○一大樓附近,錄到的聲音跟紐約很像,「因為都是密閉大樓」。
他感慨,現在年輕一代常沉迷於手中3C產品,彷彿建造一座牆,把自己關在玻璃箱。「你看得見他們,卻聽不見他們,他們也聽不見你;大家都變疏遠了。」
然而台灣人特有的熱情,仍存在於史特丞的聲音。在他第二樂章「剖析咖啡店」裡,他用聲音記錄自己經驗:一回向咖啡店買茶,店員聽不懂他的話,結果一堆人都跑來幫他,他選「十面埋伏」琵琶曲與該曲對照,比擬當時他有多緊張。
史特丞音樂會周六下午兩點半,在台灣音樂館一樓多媒體視聽室免費舉行。
◆ 漫畫雜誌 百花齊放掀台流
【江家華/台北報導】2013-05-16 中國時報
台灣漫畫雜誌進入「百花齊放」時代,出版社、漫畫家近來陸續推出面向不同以往的新刊物,讓創作發表平台更為多元。
無限出版社推出漫畫季刊《圖文主張 2》,主打命題式「圖像小說」;匯集台灣獨立漫畫家的半年刊《TX6》,邀請法國漫畫家跨海背書;《亞細亞原創誌》季刊則匯集來自中國大陸、台灣兩岸漫畫家精彩創作。
讀者需求大 催生創作平台
無限出版總編連翠茉表示,出版社去年曾將舞台劇《人間條件》改編成漫畫,內容談及色恐怖歷史的漫畫作品《我的青春,我的FORMOSA》也受到歡迎,包括年紀很大的阿公、阿嬤也打電話來訂書,這讓他們發現不同年齡層的漫畫人口湧現。
「我感受讀者有需求,但人才到底在那裡?這是個雞生蛋、蛋生雞的機制,提供創作平台才是重點。」
以圖像小說 拉攏文學人口
連翠茉表示,《圖文主張》今年一月開始發行,每一期都有不同的命題,以廣發英雄帖的方式,邀請漫畫家和插畫家發表。第一期以「消失中的」為主題,希望激起創作者發表社會討論。「我的觀察是,漫畫家其實很熱血,充滿理想性,應該要有個讓他們發洩憤怒、表達意見,讀者也感到共鳴。」
《圖文主張 2》以如同紙上電影的「圖像小說」為號召,也找來作家駱以軍撰寫〈消失〉一文,「希望能拉攏文學人口。」
由台灣獨立漫畫團體Taiwan comiX發起的《TX》,當初則是為了讓法國安古蘭漫畫節了解台灣漫畫,網羅漫畫界老中青如鄭問、陳弘耀、傑利小子、楊若笙等人出版合輯。後來《TX》發展成半年刊固定發行,延攬動畫、同人誌漫畫家,每期至少十位作者發表,內容頗具獨立漫畫特色。
網路先曝光 數位化搶商機
Taiwan comiX經紀人Amigo表示,剛推出的第六期《TX 6》中有米奇鰻的《五分鐘搞懂台灣!》,以廿頁漫畫道來台灣複雜的近代史。漫畫家陳弘耀突破過去的現代科幻風格,以細膩寫實的《麵線伯奇遇記》,繪製麵線伯與外星人相遇的溫馨故事。
未來從《TX7》開始,內容將先以數位版漫畫曝光,每兩個月逐步先曝光部分作品,最後集結成紙本刊物,如同過去漫畫雜誌連載的模式。
另外,由台北書展動漫館策展人夏曉雲發起,結合兩岸漫畫家的《亞細亞原創誌》也以季刊開始出版,每季以不同主題邀稿,目前已經邀請過台灣漫畫家柳宮燐、阮光民以及大陸的姚非拉、夏達,在兩岸掀起不少討論。
※ 相關報導:
* 紙風車到苗栗 獨角仙穿花布衣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7897678.shtml
紙風車台灣動物昆蟲創意展來到苗栗了!來看展的苗栗鄉親,一定會覺得其中兩隻昆蟲特別親切,牠們是披著客家花布的藍色獨角仙和紅色姬獨角仙。
* 上默劇新作「浮生」 重新定義殘缺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7899588.shtml
因為有愛,失憶症的老婦、腦神經麻痺女子不再「殘缺」!上默劇即將推出新作《浮生》,是藉由各類肉體或精神上殘缺者的故事,重新定義殘缺的意涵,凸顯每個人都有不完美。
* 《米蘭大教堂廣場》 在世藝術家新高 李希特油畫11億拍出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3051600445.html
德國藝術大師李希特(Gerhard Richter)一九六八年的油畫《米蘭大教堂廣場》(見上圖,美聯社提供),十四日在紐約蘇富比拍賣拍出三千七百萬美元(約台幣十一億)的高價,創下在世藝術家作品拍賣的新高紀錄。
每天繳3元 保護設計專利
【經濟日報╱記者江睿智/台北報導】2013.05.18
現在設計正夯,為鼓勵年輕人投入設計,注重自己作品權益,經濟部智慧局昨(16)日表示,只要以電子方式申請,前3年僅需繳3,400元,免繳年費,每日平均3元,自己作品就有專利。
新一代設計展現正在世貿開展,智慧局官員提醒,依專利法規定,在申請專利前,如果將自己的設計作品公開,極有可能因此錯失取得專利的機會。不過,若是將作品發表在畢業專刊、報章雜誌等刊物,或是陳列在政府主辦或認可的新一代設計展、發明展等展覽會,則可在事實發生後6個月內出具公開證明文件,向智慧局提出設計專利申請。
◆ 文創注入活力 傳產走出新格局
【馮惠宜/台中報導】2013-05-17 中國時報
紡織廠賣個性帆布包、家具工廠發展木製家飾,傳統產業靠著文創注入新生命,也走出新格局;就連早期販售縫紉機的業者,也透過拼布、手作教學體驗擴大市場,透過「在地文創設計聯展」,民眾可以洞見台灣在地的創造力。
近幾年許多老字號店舖或傳統產業,運用了現代設計概念融舊匯新,為品牌注入全新的理念及包裝。將台灣在地好物結合豐富的設計力行銷,玩出了「台灣味新設計」。台中新光三越匯集北中南在地文創品牌及產業舉辦「在地文創設計聯展」,以行動實踐對文創產業的支持。
包括「夕遊出張所」結合古蹟與鹽創商品完整展出三六六色彩鹽,還有友善環境一年一作的在地品牌「鹿窯菇事」,以及充滿台灣布懷舊記憶的「印花樂」,另外還有復興精湛鞋工藝的「林果良品」,和木作巧思引起手作風潮的「木匠兄妹」。
而進入第十三屆的「台灣喜佳國際縫紉生活展」,每每十二天展期可創造上千萬元商機,使得許多百貨業者爭相邀約辦展,台灣喜佳走出縫紉機製造、販售的舊格局,以手作、拼布教學吸引更多民眾投入縫紉DIY,台灣喜佳總經理吳銘仁說,全國已有廿萬會員,透過教學、販售限量印花布、配件等,年產值超過七億元。
◆ 當梁志民遇上高行健... 山海經傳Rock給你聽
【汪宜儒/台北報導】2013-05-17 中國時報
熱血慷慨的搖滾音樂,碰上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高行健的《山海經傳》,是什麼模樣?由梁志民導演、台師大表演藝術研究所製作的搖滾音樂劇《山海經傳》,將於六月上演,屆時追日的夸父、可怖的蚩尤、射日的后羿,都將隨著重拍搖滾節奏唱出自己的故事。
《山海經傳》是高行健以中國神話《山海經》為本寫下的現代史詩劇作,內容以原著的上古神話為依據,人物豐富,包括三皇五帝、蚩尤、后羿到夸父、大禹、女媧等。高行健詳細塑造了神話人物的面目,又添了點荒誕與重新詮釋解釋,像他筆下的黃帝,有點像曹操,擅於權謀,手段詭詐,后羿則是一位悲劇英雄。
過去,《山海經傳》曾在香港兩度搬演,以皮影戲、陝西老腔等傳統戲劇元素詮釋,這是第一次以現代搖滾音樂的手法來呈現。梁志民說,這樣的手法是高行健提出來的,「雖是上古時代的傳說,但要跟現代人有連結,而劇中人物的生猛力道,該以搖滾音樂表現。」
梁志民說,過去常見的音樂劇,多數是典型的男女主角配置,但這次《山海經傳》卻像是傳統折子戲,「每段都有不同主角的不同故事,演出與音樂風格也各不相同。」
他說,全劇共有七十個角色、高達四十次的換景調度,至於原著中長相奇特、種類豐富的動物群,將透過面具、偶與舞蹈的手法表現。
《山海經傳》六月廿八至卅日在台北國家戲劇院演出,由演員段旭明,京劇名角朱陸豪及女高音何康婷等人主演,高行健也承諾首演時將回台。
※ 相關報導:
* 阿卡貝拉四大天團 「在一起」接力唱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7903191.shtml
周六來聽阿卡貝拉嘉年華!台灣大哥大「與你生活在一起」系列音樂會,五月十八日起在臺北文創文化廣場免費開跑,首場推出「唱在一起」,由四個阿卡貝拉天團VOX玩聲、神祕失控、歐開及The Exchange接力連唱四小時,天王天后PK訊息已在網路造成轟動。
* 4年沒首席指揮 吉博.瓦格北市交報到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3051700402.html
台北市立交響樂團長達四年沒有首席指揮,經過九個月的溝通,由匈牙利指揮家吉博.瓦格(Gilbert Varga)擔任。瓦格是匈牙利小提琴家提伯.瓦格之子,是指揮大師傑利比達克的學生,歷任匈牙利愛樂、明尼蘇達交響樂團指揮,在歐美相當活躍。
◆ 安徽現宋代幣窖 出土500斤
中央社 2013.05.17
中國大陸安徽省固鎮縣文物局表示,固鎮縣一處工地15日發現宋代錢幣窖藏,共出土各類古錢幣500多斤。
中新社報導,據現場工作人員指出,錢幣窖藏的地點位於固鎮縣城老街,當時正在進行棚戶區改造施工的工人,發現距離地表約1公尺深處有大量銅錢。
考古人員隨後保護現場,並開挖清理。此次發現的錢幣上分別刻有「開元通寶」、「元佑通寶」、「崇寧通寶」、「元豐通寶」等字樣。
據考古人員形容,這處窖藏錢幣堆放有序,大部分錢幣都用繩索串起來存放,但由於時間久遠,錢幣銹蝕粘連在一起,串錢幣的繩索也腐爛消失,不過錢幣依然維持原來型態。
據介紹,錢幣窖藏主要是過去有錢人家為了躲避盜搶或應付戰亂等突發事件,所採取的一種儲存錢財的方式,在中國很早就開始流行。
經考古人員初步揀選,這批錢幣中以北宋錢幣居多。截至發稿,這個窖藏發掘清理已基本結束,共出土了各類錢幣500多斤。
帕克特展 藝術家玩家家酒
【吳垠慧/台北報導】 2013-05-18 中國時報
藝術家與藝術雜誌一起玩「家家酒」,會出現什麼樣的作品以及什麼樣的雜誌面貌?國際知名的當代藝術雜誌《帕克特》(PARKETT),邀請逾三百位藝術家規畫雜誌內容,並進行創作計畫。台北市立美術館舉辦「帕克特X藝術家─220件合作計畫(+5)」展覽,精選這卅年來二二○件為《帕克特》創作的藝術小品。
沃荷作雜誌封面 成最後簽名作
這些作品涵蓋繪畫、版畫、攝影、錄像、聲音裝置乃至於現成物挪用,可說是卅年來當代藝術發展的縮影。帕克特出版社社長狄特.馮.格蘭菲瑞德(Dieter von Graffenried)表示,雜誌是「一座小型博物館,也是一座大型當代藝術圖書館」。
與《帕克特》合作的藝術家星光熠熠,如安迪.沃荷一九八七年為《帕克特》製作特別版封面,四張照片之間以機器縫線,沃荷完成作品後兩天過世,成了沃荷生前最後一張簽名作。又如甫在拍賣上創下新台幣十一億天價成交的德國畫家傑哈.李希特,一九九三年為《帕克特》創作小尺寸油畫。
以藝術家為核心 共同規畫雜誌
格蘭菲瑞德表示,《帕克特》的創辦精神是「以藝術家為核心」。有感於市面上缺乏一本深入介紹藝術家的雜誌,一九八四年格蘭菲瑞德和幾位朋友在瑞士蘇黎士創辦《帕克特》,強調與藝術家密切合作為工作模式。「我們找尋表現卓越、持續性創作且具備激發性能量的藝術家合作,比較不偏好太年輕的藝術家。」
《帕克特》的操作模式獨特,每期邀請三至五位藝術家共同參與雜誌的形成,並由藝術家推薦作者撰寫專文,再與出版社一起選圖、設計版面等,每年出刊兩次,以英德雙語印行,在四十個國家發行,今年六月將發刊第九十二期。
藝術家創作小品 開放讀者購買
最特別的是,藝術家必須為《帕克特》創作限量版藝術小品,從生活找尋靈感,除了出版社收藏,也開放給有興趣的讀者購買,在自家公寓也能摸到藝術品。
「帕克特X藝術家」展出二二○件藝術小品、九十一期的《帕克特》雜誌以及和雜誌人員與藝術家討論往返的內容。
平面創作到立體 反映藝術發展
第一期是義大利藝術家恩佐.庫奇(Enzo Cucchi)將版畫《悲歌與蝕刻》裝訂在雜誌裡,隨著藝術家創作的媒材多元化,可以見到藝術家卡普爾(Anish Kapoor)將絲襪拉成喇叭狀的立體作品,達米恩.赫斯特(Damien Hirst)用吹風機不斷吹一顆乒乓球的《有起有落》,凱利.沃克(Kelly Walker)拿巧克力與紙漿製作人頭模型,道格拉斯.戈登(Douglas Gordon)把自己的咬痕當簽名,裝訂在雜誌裡。
格蘭菲瑞德說,早期藝術家多做平面插頁設計,之後漸出現不同形式,反映當代藝術的發展。
※ 相關報導:
* 新一代設計展 嶺東科大6作品入圍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4/7905115.shtml
嶺東科技大學科技商品設計系、視覺傳達設計系、數位媒體設計系的大四學生,今年共有63件作品,參加昨天開幕的「新一代設計展」,其中6件作品更入圍視覺傳達設計類、產品設計類、工藝設計類等獎項,將與其他入圍學生角逐設計競賽最後大獎。
◆ 論語愛曬心情 孔子獲封微博始祖
【記者潘勛/綜合報導】2013-05-18 旺報
《論語》思想影響東亞文明至深,其書寫方式被稱為「論語體」。然而大陸網友使用微博日久,突然「頓悟」,認為《論語》篇條實在像煞微博,因此撰文尊稱孔子為「微博始祖」,文章傳出,眾網友為之粲然。
貼文指出孔子是微博始祖的原因有6;首先,論語每條都未超過140字,怎麼看都像最早的微博合集;2、言簡意賅,寓意深刻;3、論語內容多為孔子曬心情、交流哲思,相當碎片化;4、孔子粉絲3000多人,其中有72人獲實名驗證;5、論語裡主張的仁政太過理想,無法落實;最後,估計老子若是沒被微博銷號,也是孔子粉絲,「求關注、求互粉」。
《深圳晚報》日前報導一出,網友見著貼文,深獲啟發者不少。「mjbj8673」指稱,「論語是孔老去世後弟子總結出來的,所以才精練呀。孔子每天授課,難道每個課題只說140字嗎?」;「如語如行」則表示,「大家嘻哈,娛樂您老人家,還請聖人別見怪!」
◆ 謝里法《變色的年代》小說續寫美術史
【汪宜儒/台北報導】2013-05-18 中國時報
台灣美術史評論家謝里法在四年前寫了《紫色大稻埕》,以小說形式道出一九○○至一九四五年,台灣美術的發展進程與人物故事。如今,接續《紫色大稻埕》的手法與主題,他又出版了十七萬字的《變色的年代》,時序從一九四五年台灣光復開始,終至一九四七年的二二八事件爆發前。
撫觸著新書,謝里法說:「我本以為《紫色大稻埕》是我這輩子最後一本書,但寫完後,書裡那些人物沒放過我,我又想起好多事沒交代,只好再寫寫看。」
他形容自己這兩本書是「美術史演義」,《變色的年代》算是上一本的續集,「有了兩本,看起來更像演義了!」
謝里法今年七十五歲,在新書發表會上,面對特來站台的作家老友陳芳明與白鷺鷥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陳郁秀,他精神奕奕,談笑風生,還幽默自嘲:「活到這年紀,畫家?歷史學家?音樂家?自己好像什麼家都不是,什麼都會一點卻又不太會,你們叫我雜家好了。」
陳芳明表示,在台灣畫家中,以文字干涉歷史的衝勁,當以謝里法最為旺盛。儘管謝里法是以小說寫歷史,年代難免混淆錯置,人物關係也不免虛構假想,但陳芳明以為,「歷史是一種時間的閱讀,文字與藝術則是空間的閱讀,唯有謝里法能三者兼具,將裡頭的故事立體。」
在《紫色大稻埕》中,年少時期的前輩畫家輪番登場,人人都是時代主角。在《變色的年代》中,謝里法選定了兩位主角:台灣省交響樂團第一位團長蔡繼琨與版畫家黃榮燦。隨著他們的人際往來,還有第一屆省展(全省美展)的籌辦過程,穿針引線似的再帶出其他前輩畫家在光復後的發展,包括李石樵、郭雪湖、楊三郎、顏水龍、李超然等人,他們不再年少,表現出經過歲月流轉、政權更迭後的成熟模樣。
謝里法說,自己喜新厭舊,因此更愛《變色的年代》,「時空濃縮在不到兩年內,更緊湊。加上那是轉變的時刻,在日治皇民與光復民國之間,從語言、文化到思想都有很不同的對比,我很喜歡。」而兩位主角的人際往來與對話,「彷彿是我幾十年來與前輩畫家們的訪談內容再現。」
問謝里法還有沒有第三本?他笑說,「不知道耶,但如果有,一定更精彩喔!」
他說,很多人問,怎麼這兩本都沒有那些前輩們戀愛的故事與八卦,「其實我聽了很多,但很怕寫出來,他們的家屬會來抗議。我想,如果等到我快死之前再拿來出版,他們想罵也沒得罵了啊。」
新書出版之外,謝里法的版畫展《舊版新印》即日起至七月十四日在關渡美術館展出,展品是他旅居巴黎、紐約時期創作的膠版與鋅版作品。
◆ 「望春風」80年 音樂會傳唱
【聯合報╱記者莊琇閔/台北報導】2013.05.18
為紀念「望春風」傳唱80周年,北市府文化局今天下午在大稻埕公園舉辦紀念音樂會,邀請知名音樂家及聲樂家,演唱李臨秋及鄧雨賢所創作的台灣紀念歌謠。
音樂會於下午3點登場,由名聲樂家簡文秀演唱「四月望雨組曲」揭開序幕,指揮家葉樹涵將帶領國立台灣師大管樂團,由李臨秋先生孫婿Paul Corens、字憶蘭、劉恩廷、李宥穎、蕭涵、沈俊清等知名聲樂家,演唱望春風、四季紅、補破網、相思海、一個紅蛋、跳舞時代等近20首膾炙人口的曲目。
文化局表示,大稻埕公園是台灣首座歌謠公園,為了讓民眾深入認識望春風作詞者李臨秋,在公園設置了紀念雕像。
※ 相關報導:
* 古老與前衛碰撞 驚艷國家音樂廳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7904564.shtml
有時蜿蜒曲折、有時又如雨聲般急促,讓人有捉摸不定的感覺,國家音樂廳17日由國樂和西方管弦樂合作奏出的《間奏》等樂曲,是由采風樂坊和加拿大Sound streams樂團將中國傳統樂器結合西方管弦樂演出。
樂聞樂思/聽安東森一席談
【聯合晚報╱焦元溥】2013.05.19
昨天非常高興,能和挪威小號名家安東森 (Ole Edvard Antonsen)餐敘,學到很多。
對我而言,安東森是如雷貫耳的當代「古典」小號名家。但我最近才得知,他其實對各種音樂都很在行,於爵士與跨界領域都有傑出成就,甚至自己也作曲與指揮,是全方面的音樂家。「這和我的家庭有關。家父是業餘音樂家。嗯,說是業餘,是因為他還有其他工作。但他組織了大樂隊 (Big Band)還有木管樂團。家母會演奏風琴,我哥會演奏吉他,我和我弟都吹小號。在我記憶中,家裡永遠充滿音樂,古典、爵士、流行、搖滾、民俗,什麼都有!」
既然如此,為何安東森還是接受非常正式的學院派小號學習呢?「因為家父非常堅持,音樂家還是要有札實的古典訓練。這是一切技藝的根本。只有想法卻沒有實踐技術,或是只有創意卻沒有應當素養,結果就是成果低劣不堪。我總是從古典作品中學習,看作曲家如何表達以及如何記譜。更不用說古典作品中對小號的技巧要求,總能讓我精進努力,也讓我不斷思考小號的表達藝術。」
安東森可是說到做到。不但在古典領域成就斐然,在自己的創作與改編上也深獲好評。他在1992年於挪威發行的個人作品與改編專輯,光在家鄉就賣了十五萬張,讓他成為家喻戶曉的名人,更被EMI邀請發行專輯。他的音樂會自己演奏並解說,從巴洛克時代一路延伸到自己的作品。甚至,他不只有小號學生,還有鋼琴學生!「我不會彈鋼琴,但我會音樂。很多時候我在國外舉行大師班,為我表演的是鋼琴、小提琴、長笛或者歌手。
但這有什麼不對嗎?我們探究的是音樂的道理,而不只是演奏技術。小號對我而言,也只是用以表現我心中音樂的樂器。我可以沒有小號,卻不能沒有音樂。況且各類樂器 (和人聲)都有自己的盲點。比方說上次我就問我的鋼琴學生,為何這段速度轉折是這樣,他回答因為這段左手技術很難,所以他下意識地改了節奏與速度。這就是因為技術或習慣而影響了音樂表現,但作為『音樂家』不該如此。旁觀者清,從我的角度來聽鋼琴演奏,或許更能發現其中的問題。」
我想台灣的學校或主辦單位,大概不會安排鋼琴或聲樂學生接受小號演奏家指導。不過台灣還是有和國際同步的一面:「現在的學生,越是唾手可得,就越是不懂珍惜。我沒有演出的時候,每周都有從世界各地飛到挪威來和我上課的學生,可是我在音樂院的學生,卻總是能躲一堂就躲一堂,最好老師永遠在出國演奏。而且他們也不太去聽音樂會!我真不知道這是怎麼回事!」
的確,我也不知道這是怎麼回事。
※ 相關報導:
* 艾未未新作 凸顯中國「食」在不安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may/19/today-int4.htm
中國異議藝術家艾未未十七日在香港展出新作,他使用逾一千八百罐嬰兒奶粉拼出一幅巨大的中國地圖,意在凸顯中國家長因為不信任國產奶粉品質,在全球各地狂掃嬰兒奶粉所引發的爭議。
....艾未未說,「一個能把衛星送入太空的國家,卻無法把安全的奶嘴送到小孩口裡,人民必須跑到其他地方才能買到奶粉,實在荒謬至極。」他說,中國的食品安全問題很嚴重,且多半與缺乏監督及製乳業者道德淪喪有關。「我曾聽過走私毒品,但當一個國家竟然走私奶粉而非毒品時,我認為這是個毀滅性的徵兆。」
◆ 熱血創作展 「發條」搞怪畫蜘蛛人
【聯合報╱記者莊宗勳/台南報導】2013.05.19
新光三越台南中山店13樓文化館昨天起舉辦「熱血創作聯展」,8名年輕創作者在展場的小木屋展示各自作品,有插畫、攝影等類型,現場也安排塗鴉區讓親子揮灑色彩,展期至6月4日止,歡迎民眾免費參觀。
台南中山店行銷葉月莉說,這次展覽邀請了8名分別在插畫、設計、攝影與時尚等領域各領風騷的年輕創作者,包括網路名人「發條」林家瑋,以及創作出「軟綿綿獨角獸」的張容瑱,並為每人打造1棟小木屋,讓創作者以「家」為概念來呈現自己的作品。
原本擅長日式黑白線條的林家瑋,這次特別挑戰美式畫風,他把家中寵物柯基犬結合蜘蛛人等超級英雄形象,創作出許多令人發噱的畫作;張容瑱則把自己的小木屋打造成工作室,希望觀眾除了欣賞作品,也能看見創作過程。
展場也設計了大片塗鴉區,提供親子揮灑色彩,有學童畫上中華職棒各明星球員的圖案,欲罷不能,父母拉都拉不走,在一旁好氣又好笑。
※ 相關報導:
* 獨白到對話 葉子奇畫生命圓融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3051900275.html
台灣藝術家葉子奇的寫實繪畫,散發著懷舊的古典氛圍,現於誠品畫廊舉辦「對話.獨白」個展,涵蓋一九七九年、大三時的《自畫像》迄今近四十件畫作,卅年的創作宛如小型回顧展。早期畫作呈現冷冽的孤寂感,隨著年歲的增長,而今葉子奇的筆尖多了些許溫暖。
....葉子奇以純熟的寫實技巧,使對象凝結於特定情境中,在戲劇性的光線下描摹感受性的細節,如《來自玉里的大西瓜》喚起的不僅是夏日記憶,更蘊涵葉子奇與夏陽在紐約相知相惜的漂泊歲月,並勾起和父親挑西瓜的童年往事。
◆ 飛越兩千里 她為孩子說故事
【聯合報╱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2013.05.19
「我喜歡說故事,更喜歡為那些沒機會聽故事的小孩說!」鄭雅薪白天在金融業上班,晚上則到書店為孩子說故事。今年,她終於可以完成多年前的夢想—到泰北華人村為小學生說故事。
龍應台文化基金會昨舉行「思想地圖青年培訓計畫」獲選發布會。該計畫鼓勵青年出國尋夢、拓展視野,選出卅三項計畫予以資助,每項計畫最多補助廿萬元。獲選者在會場以海報展示理念,鄭雅薪的「說故事/讀書會巡迴暨集體創作繪本」是其中之一。
鄭雅薪大學剛畢業時,曾到泰北華人村擔任志工,當時便立下「為孩子說故事」的心願。這次圓夢,她要與當地孩童一起創作「村落故事書」。回台後,她將帶這些故事全台巡迴,「讓孩子透過故事,理解兩千公里外孩子們的生活與夢想」。
台灣是移民社會,入選的卅三項計畫中,有六項計畫將焦點對準新移民,顯示新一代對族群議題的關懷。
影像工作者張騰元提出「南『向』跨越」計畫,參訪越南當地傳統與當代藝術,再回台策展「關於移民博物館的想像」。清大人類所碩士蘇家瑩,則計畫赴加拿大多倫多族裔聚集區,觀察記錄多元文化社會中,不同族群的互動模式。
還在雲林科大攻讀管理學位學程的李庭萱,提出「搖籃吧!」計畫,到荷蘭參訪以資源回收為理念運作的城市規畫。
在嘉義縣政府服替代役的徐家瑋,提出「想像『新港』—日本社造取經計畫」。他將赴日本岐阜縣考察「高山祭」,並參觀白川村為小學生設計的「復原農地計畫」。新港奉天宮將在兩年後舉行百年建醮活動,希望藉此計畫深入了解日本的宗教模式,為傳統注入新觀點、創造新模式。
◆ 芭蕾、佛拉明哥 舞出小鎮情緣
【聯合報╱記者廖雅欣/宜蘭報導】2013.05.19
宜蘭縣「龜之劇場」與「普羅佛拉明哥舞集」邀縣內多名芭蕾、佛拉明哥舞者,推出「小鎮情緣」芭蕾、佛拉明哥舞劇,表演者全是宜蘭子弟,透過身邊的愛情故事,期待更多人親近舞蹈表演藝術。即日起售票。
「龜之劇場」由舞蹈家蔡佳君成立,取自蘭陽的龜山島,近年嘗試以戲劇、舞蹈及音樂等演出,走進社區分享,今年與蔡宜容的「普羅佛拉明哥舞集」合作,推出「小鎮情緣」舞劇,邀前雲門舞集舞者黃俊文擔任舞劇導演。
演出時間為6月21、22日晚7時30分,23日下午2時30分,在宜蘭演藝廳演出,票價從200元起,購票可洽宜縣演藝廳及兩廳院購票系統。
※ 相關報導:
* 打擊樂+京劇《木蘭》不一樣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7907033.shtml
當打擊樂遇到京劇,會擦出什麼火花?朱宗慶打擊樂團與國光劇團再度合作,推出全新擊樂劇場《木蘭》,將樂器、身段、唱腔與肢體與打擊樂巧妙融合,透過樂器的靈活調度與隊形的變化,讓觀眾如臨沙場,親眼見證木蘭充滿傳奇的一生。
* 留下新舞臺 典藏辜老的愛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7907026.shtml
40多年前,高科技產業當紅者即為「IBM」電腦公司,能與其競爭者為華人企業的「王安電腦」,創辦人王安先生去世後,企業隨之轉賣,漸之式微,幾盡消失,但「王安」兩個字在美國並未被遺忘,尤其在波士頓這個城市,緣由乃王先生在世時建造了一座「王安劇院」捐給波士頓市,成了該市的重要精神指標。....近日台北「新舞臺」的存廢成為眾所矚目的焦點,如果我們的社會及政府當局,因卡在所謂的「金融法規的瓶頸」或迂腐的官僚思維,而採取不當遷移甚或拆除改建用途,台灣將成國際的「文化大笑柄」。
孔子極簡 屈原誇張 諸葛亮風騷 古代中國潮男 比女人愛美
【江家華/台北報導】2013-05-20 中國時報
早在西方時尚引領世界潮流前,中國男子的穿著品味同樣有型有款,而且騷到骨子裡,孔子講究配色、愛好極簡風;屈原愛戴高帽、搽香水,配件超誇張;諸葛亮的羽扇綸巾更引領風騷,連周瑜都吐血。
香港時尚設計師陳仲輝,現年五十三歲,原為平面設計師,卅二歲才踏入時尚界,曾為北京奧運的運動員製作制服,他不滿西方時尚界經常濫用中國文化,現代人卻又盲目追求名牌,因此決心寫一本中國時尚指南,耗時四年研究古籍,完成《中國潮男》一書,重新檢視中國古人的穿衣美學,發現中國男人不但愛美,而且一點都不輸女人。
陳仲輝表示,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皇帝與平民都一樣,但漢代以前,中國男人文武雙全,漢以後,卻變成文弱書生,後來更被貶稱為東亞病夫,沒有好的體魄,當然撐不起時髦的裝扮。
書中一開始就引用屈原《離騷》中的辭,展現屈原對衣飾的執著,自述年幼就愛奇裝異服,到老都不減低興致,帽子愈戴愈高,香水搽愈多愈好。陳仲輝認為,屈原既遵古又前衛,既是天才,也是瘋子,稱他為時尚之父,當之無愧。
孔子也有獨特穿衣哲學,「不能以白色襪子搭配正式服裝」、「夏天外出不管內搭厚薄,必加外衣」,甚至連內在美都要管,「褲子不能緊到看出內褲痕」。
諸葛亮頭戴綸巾、手持羽扇的形象鮮明,比起另一美男子周瑜,一點都不遜色,扇子也從他開始,成為士大夫必備的流行飾品。
◆ 烏鎮戲劇節 2條老街演出600好戲
【聯合報╱特派記者何定照/浙江烏鎮報導】2013.05.20
江南水鄉烏鎮向以觀光古鎮聞名,如今更添文化元素。首屆烏鎮戲劇節昨天落幕,六個新建劇場、上百組國內外團隊、近六百場演出成功營造「古鎮戲劇嘉年華」氛圍,整體吸引遊客約多兩成。
「這真的是傳統與現代的融合!」專程從鄰近城市來看戲的陳小姐說,她是第一次來到烏鎮;周六這天,她就在街頭看了免費的啞劇、相聲、口技表演等,晚上再看國際級大師歐丁劇場。
戲劇節集中在烏鎮「西柵」(柵指水城門)舉行,這裡由兩條長一點八公里的臨水老街組成,數百場戲劇,就在碧綠水面、來往小舟、七十二座古橋、上百處古樸店面及巷內劇院上演。
這裡一位上海姑娘撐舟划過河面,古曲「蓮花落」唱得宛轉動情,讓遊客瞬間跌入古老時空;那裡一隊森巴鼓隊吹打走過橋面,熱情森巴女郎一路扭舞,又讓遊客宛如來到西方。
舉辦戲劇節靈感最初源於大陸演員黃磊。二○○○年,他為拍攝電視劇「似水年華」四處勘景。他一到烏鎮「東柵」就說「我好像前世來過」,決定在此拍攝,也結下他與現任烏鎮旅遊公司總裁陳向宏情誼。
六年前陳向宏開始開發烏鎮西柵,邀黃磊看成果。黃磊看後「總覺得少了點東西」,突發奇想「來辦戲劇節」,陸續邀來台灣導演賴聲川、大陸導演孟京輝,籌備三年半,戲劇節終於誕生。
戲劇節藝術總監賴聲川表示,此次規畫藍圖受法國亞維儂戲劇節啟發,「西柵和亞維儂都局限於小空間,同樣可塑造走幾步就看到劇場、上百劇團上演盛況。」首屆戲劇節共六場國際節目、十二場青年競演、上百場街頭嘉年華,還有多場戲劇座談及工作坊。
※ 相關報導:
* 終極現代舞團 暴烈激情展現經典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3052000359.html
來自比利時的終極現代舞團,以直覺式的身體動能及爆發力,享譽國際舞壇,這次第六度來台演出,將帶來創團作《身體不記得的》。
台灣觀眾對比利時終極現代舞團並不陌生,他們過去曾來台演出《非關慾望》、《有關借來的人生》、《騷紅》、《純淨》與《新黑色》。舞團創辦人凡德吉帕斯生於一九六三年,學的是心理學,同時具有電影導演、攝影師、演員等多重身分。
* 5人辦聯展 舞「石」弄墨很藝術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7908001.shtml
嘉義三弦詩社即日起到6月20日,在嘉義市鐵道藝術村壹號倉庫舉辦「舞石拾伍」聯展,現場展出的15顆雅石渾然天成各異其趣,搭配量身打造的詩詞、書法,激盪全新視覺饗宴。
◆ 娃娃音樂會 笑聲哭聲不斷 喝奶奶、換尿布
【李義/高雄報導】2013-05-20 中國時報
文化中心至德堂昨天有一場特別的音樂會,聽眾席裡呀呀聲此起彼落,呼應著舞台上交響樂團演奏!這是高雄春天藝術節首度推出專屬零至三歲嬰兒的音樂會「小小阿瑪迪斯」,許多家長像袋鼠般抱著寶貝提前接受音樂薰陶(見圖,李義攝)。
這場帶有實驗性質的交響樂音樂會,一推出就反映熱烈,主辦春天藝術節的文化局為此還加場,門票也立即秒殺。
聽眾席上都是家長環抱著零至三歲的嬰幼兒,家長專注聆賞之餘,還不時要回應著寶寶們隨著音符起伏而發出的呀呀聲、哭啼聲或笑聲,有時還抱著寶寶換尿布、跑廁所完全違反安靜聆聽音樂會的傳統。
高雄市交響樂團也特別為這群小聽眾準備了適合親子們聆賞的曲目,有熟悉的莫札特《小星星變奏曲》、《小夜曲》和睡美人故事有關的《圓舞曲》以及畫面豐富的《波斯市場》等。
團員們也說「是次前所未有的經驗」,過去,如果聽眾席發出手機聲響、說話,都會影響演奏,甚至會停止演奏;幸好大家都有心裡準備,知道是一群小聽眾。
帶一歲女兒聽音樂會的蔡媽媽說,為了照顧小孩而忍痛割捨許多音樂會,「小小阿瑪迪斯」讓她帶著孩子一起欣賞很高興,希望以後能再舉辦。
也有阿公阿嬤抱著孫子參加,對主辦單位還設置哺乳室、換尿布檯、奶粉沖泡區、嬰兒車寄放處等服務,讚許是貼心服務。
※ 相關報導:
* 歐洲歌唱賽 丹麥女壓倒性奪冠
http://news.chinatimes.com/world/11050403/112013052000004.html
第五十八屆「歐洲歌唱大賽」(Eurovision Song Contest)十八日在瑞典南部大城馬爾莫進行總決賽,代表丹麥的廿歲女歌手艾美莉.狄佛瑞斯特(Emmelie de Forest),以一曲《唯有淚珠》(Only Teardrops),擊敗其他廿五國競爭對手,風光稱后。
* 吳蠻玩遍跨界 回歸琵琶古樂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3052000007.html
曾為李安電影配樂、與馬友友攜手推動絲路計畫的琵琶演奏家吳蠻,今年發行新專輯《琵琶蠻》,收錄〈梅花三弄〉、〈霸王卸甲〉等名曲,重新找尋經典古樂新風貌。吳蠻曾四次入圍葛萊美獎,去年更來台與原住民音樂對話,引起迴響。
....「許多外國人聽到琵琶的聲音,總會告訴我,這聲音很像他們的曼陀鈴、班鳩琴或豎琴,但琵琶音樂語言的豐富性卻更勝其他樂器,而且能跟不同樂器對話、合作,這也是我這幾年投入馬友友的絲路計畫,甚至和台灣原住民音樂對話的最大原因。我想讓這樣的演出,讓觀眾同時認識兩種以上的文化。」
◆ 2輔大女訪傳產 創意設計獲獎
【洪榮志/台南報導】2013-05-20 中國時報
輔仁大學應用美術系女生黃靖懿、嚴芷婕,以五十二份報紙介紹各種傳統產業達人的「職人誌」作品,因有三分之一是走訪台南的傳統產業,在今年的新一代設計展數千件作品中,脫穎而出,贏得「台南創意新人獎」。
第二屆「台南創意新人獎」,經過四位評審帶領十餘位工作人員,審查台北世貿「第三十二屆新一代設計展」展場中,國內數十個創意設計院校的數千件作品後,十九日不僅宣布首獎作品得主外,市府祕書長陳美伶更在當天的新一代設計獎典禮上頒獎。
台南市文化局指出,今年評審的共識極高,一致青睞輔大應美系黃靖懿、嚴芷婕的「職人誌」獲得首獎。兩人花了一百多天,以五十二份每周一份的報紙形式,介紹各種不同的傳統產業達人;其中,至少有三分之一是走訪台南的傳統產業,不僅攝影及插畫傑出、擁有自己的語彙,內容也有許多令人會心一笑的幽默。
評審還認為,此一作品對細節的講究幾乎無可挑剔,也突顯出創作者充滿耐心及勇氣的認真踏實。鑑於今年的新一代設計展,雖然整體設計水準的「完成度」及平均素質提高,但驚喜度卻降低,進步也有限;各校系所今年花大錢在展場的設計上,也突顯出「學校也開始在貧富差距」,令人較不樂見。
雷諾瓦展 沉浸幸福裡╱原民史料 沉睡異鄉350年
◆ 雷諾瓦展 沉浸幸福裡
【聯合晚報╱記者邱瓊平/台北報導】2013.05.20
5月25日 故宮登場
由故宮和聯合報系金傳媒集團舉辦的「幸福大師─雷諾瓦與二十世紀繪畫特展」,5月25日將於故宮圖書文獻大樓盛大登場,展出65件作品,其中有28件雷諾瓦的畫作,另有37件是畢卡索、馬諦斯、杜菲、奇斯林、羅蘭桑、凡東榮、波納爾、拉普拉德、馬約爾等9位名家傑作,讓觀眾沉浸幸福氛圍。
雷諾瓦特展今天下午舉辦開箱記者會,來自日本箱根POLA美術館的《戴蕾絲帽的女孩》及《沐浴的年輕女子》兩幅展品搶先曝光,這兩件作品均是雷諾瓦繪畫生涯的代表作,呈現印象派繪畫大師雷諾瓦筆下的女性,充滿溫暖、鮮明、迷人的夢幻色彩。
《戴蕾絲帽的女孩》以簡潔筆觸生動捕捉人物姿態,完美呈現出蕾絲帽華美和精緻的質感;《沐浴的年輕女子》則是雷諾瓦從1881年起赴義大利遊歷時的創作,融合在印象派時期常描繪的自然戶外場景,從裸女的雙足到頭上的天空,周遭環境都以統一的柔軟筆觸漸進、堆疊。
聯合報系金傳媒集團指出,展覽六大繪畫主題包含「戴帽女子」、「花卉」、「女人」、「田園與音樂」、「身體表現」以及「法國南部和地中海」,呈現法國印象派畫家皮耶─奧古斯特‧雷諾瓦以日常生活為主題的「幸福」繪畫世界,此展也是台灣首見以雷諾瓦為主題的大型畫展。
展出的65件展品有53件來POLA美術館,還從美國波士頓美術館、華盛頓國家畫廊,法國的龐畢度現代藝術中心、里摩居美術館,及日本東京富士美術館、埼玉縣立近代美術館、北九州市立美術館等博物館商借的展引,呈現雷諾瓦各個時期的藝術樣貌。
此展將於5月25日至9月8日,在故宮圖書文獻大樓一樓特展廳展出。即日起至5月24日前,門票在全台7-11、全家、萊爾富、OK等超商及博客來網站預售,每張優惠價150元,更多資訊詳見http://renoir.ishow.udn.com。
◆ 原民史料 沉睡異鄉350年 與祖先重逢 荷蘭治台傳教史曝光
【蔡永彬/台北報導】2013-05-20 中國時報
一批典藏在印尼雅加達「印尼國家檔案館」的台灣史料,在沉睡三百五十多年後被人發現。原住民族委員會拿到數位檔案,將於明天起舉辦特展,告訴大家十七世紀荷蘭統治台灣的傳教史,讓我們與幾百年前的祖先重逢。
二○○二年時,荷蘭的檔案管理員偶然發現這批檔案。原民會主任委員孫大川去年四月率團訪問印尼,見證我方文化園區管理局與印尼希拉拉喜中心簽署文化合作備忘錄之後,經歷半年多協調,印國檔案館才願意將編號四○四三、四四五○、四四五一共三卷、六百七十三頁檔案掃描建檔,並將電子檔以及文獻使用權贈送原民會。
原民會找了國內專長古荷蘭文的學者,逐一將這批史料翻譯成中文。原民會表示,這批文獻中有各部落母語、外語教學的調查報告,有選派原住民到荷蘭讀書的提議等,一頁一頁都是失落已久的台灣記憶。
原民會表示,這批檔案為台灣史填補缺頁,勾勒出台灣先民更清晰、明朗的樣貌,也是原住民文化海外交流的嶄新指標。無論從多元文化、高山與海洋觀點,或從印尼、東亞、荷蘭與世界的聯結視野來看台灣島,這些文獻都有無比珍貴價值。
原民會從明天起至六月一日,在原民會一樓展示廳舉辦「歷史機遇 十七世紀荷蘭東印度公司巴達維亞文獻重現臺灣展」特展,展出數位檔案,歡迎民眾參觀。
此外,明天下午兩點,原民會將在台灣師範大學社會科學院會議廳舉辦「歷史原點再啟航 從歷史機遇文獻特展,談原住民族文獻的徵集、研究與運用」座談會,由孫大川主持,探討文獻重現的過程、研究、新發現與啟示,也歡迎民眾參與。
台北人對書店的珍愛
【(黃梵/南京理工大學藝文部文學教研室主任)】2013-05-21 旺報
只要有空,我會沿街逛一個個書店。我發現,要瞭解台北的真正妙處,一定得越過它短暫的建城史。從一排排胭脂般的招牌中,我瞥見了無數的書局、書店,甚至專買大陸簡體書的書店。那些善待讀書人的書店,就像瘋長的青草,蔓延進了所有街道。
我常在台北鬧市區逛街,已經獲得一種經驗,無論是拐進哪條街道或小巷,你都可以指望撞見很不錯的書店。台北車水馬龍的街巷對書店的珍愛,真有如南京街巷對銀行的珍愛。只需把南京街頭迤迤邐邐的大小銀行,全部置換成書店,就能復現在台北逛街的感覺。一開始,我不明白,為什麼台北的書店比銀行多,而南京的銀行比書店多。大概腦中塞滿大陸經驗,等到需要兌換台幣才發現,在台北街頭找銀行並不容易。
記得同去的友人,告訴我哪兒有台灣銀行時,言語中明顯有一種激動,那彷彿是窮盡了台北街巷以後的重大發現,如同南京友人告訴我某處有書店,那種高度重視的口氣居然非常相像。
有關台北的一些數字,我至今銘刻在心。它只有區區270萬人,卻供應著數量驚人的大小書店、收費寫作班和文學堂。比如,誠品書店在台北有難以置信的18個分店,誠品敦南旗艦店的營業面積,是南京先鋒書店旗艦店的兩倍,同時敦南店實現了24小時開門的壯舉。
我想,一個城市要有何等的文化尊崇,才能支撐書店晝夜開門,開門需要的不只是勇氣和願望,它一定用什麼抓住了從慾望泥沙中露出尖尖的文化景仰,趕走了南京街頭任由銀行馳騁的金錢氣。
在大陸,知識分子往往對潮男潮女有一種貶低的看法,認為他們都是腦袋空空的花瓶,或物慾超載的皮囊。一到台北,潮男潮女在大陸的典型形象,居然變得令我難以辨認。在深夜的敦南店,我看見潮男潮女們填滿了書店5層樓的各個角落,不少人抱著嚴肅書籍席地而坐,就像陷進了沼澤地,一坐不起。那時,在他們默默看書的靜穆中,我忽然覺得他們與我是一丘之貉,彷彿生來就中了書的魔咒,終生與書不離不棄,同時體會到了時尚的另一種性格:書與時尚並非水與火,彼此不容。
原來在台北時尚男女無以計數的美夢中,與書的邂逅並非巧合,他們每往前邁一步,依舊懂得對書籍抱著請其指點迷津的尊崇。而在南京的深夜,我只看見潮男潮女們快活地進出夜宵店、酒吧、舞廳。我甚至不敢預言,倘若南京也有晝夜開門的書店,那些潮男潮女會克服夜間其它娛樂的誘惑,紛紛湧進書店。選擇晝夜開門的台北書店不只一處,正是深夜在街頭潮水般湧動的時尚男女,使台北還擁有晝夜開門的書店。
台北的閱讀風氣令我想起大陸的80年代。那時,也許剛經歷過無書可讀的歲月,人們一時讀書讀得瘋狂,但不到10年,商業市場就像第三者插足進來,令剛被書籍武裝起來的精神孤魂們,紛紛丟盔棄甲,曾熱氣騰騰的讀書風氣,一夜間消失得無影無蹤。目前大陸只剩下考試書,還會在孩子和家長的心裡閃閃發光……
記得有一天,我特意去台北的溫羅汀,想見識傳說中那些奇奇怪怪的小書店。我滿意地從台師大附近的舊香居,逛到羅斯福路上的唐山書店、華政書局、雅舍二手書店、賣中醫書的啟業書局,再穿過羅斯福路,準備去誠品台大店時,一眼望見政大考試書店的招牌。當時,我相當牴觸地停下腳步,想避開它。我難免把大陸考試書店的文化沙漠印象,強加給了它。大陸考試書店上架的大量應試書,基本否定了文化探索的可能。
在大陸,我絕不會走進這樣的考試書店。不過那天,想看看它究竟有什麼不同的念頭,讓我沒有看見招牌就逃走。乍看,它像個自閉者,縮在一間地下室,從曲折狹窄的入口通道下去,竟是占據著上千平方米的排排書架。大概是急於找到那些實用的考試書,我頑固地踱來踱去,最後發現事實非常簡單:它只在店堂後面有一點考試書。原來台北的考試書店無意只扮演一個個模擬考場,只給學子們提供一些殭屍般的答案。
書店作出了與大陸考試書店完全不同的選擇,它竭力提供各類考試涉及的所有原著、參考書。說真的,這樣的書店我也願意在其中徜徉,瀏覽森林一般陳列的文學經典、哲學經典、科學經典……總之,它不像大陸考試書店,只向學子提供一塊文化墓地,讓學子歷練抄寫碑文的無用之功。
◆ 追尋文學巨擘 李黎寫半生書緣
【邱祖胤/台北-史丹福越洋採訪】2013-05-22 中國時報
廿世紀華文文學代表人物逐漸凋零,作家李黎早在七○年代就開始「追星」,歷經卅六年時間訪問十二位重量級人物,包括茅盾、巴金、沈從文、丁玲、艾青、錢鍾書、楊絳、范用、劉賓雁、李子雲、殷海光、陳映真,新書《半生書緣》深刻描述十二位作家的人格與作品風格,充滿細膩觀察及人情溫暖。
後文革年代 能面訪特別可貴
李黎七○年代留學美國,因參加保釣運動被列為左派,長達十五年不能回台灣,一九七七年透過中國作家范用的牽線,得以到中國訪問,陸續接觸這些重要作家,取得第一手資料,在兩岸對峙緊張的年代,這些訪談特別難能可貴。
「說來有些難以置信,即使在七○年代末那段文革剛過不久的時日,我也完全沒有感到什麼困難或阻力,可能因為我想見的人物都已經平反了吧。而他們的言談之直率,有些也出乎我我的意料之外。」
面對大人物 無所不問暢快談
李黎本名鮑利黎,一九四八年生於南京,隔年舉家遷至台灣,定居鳳山,高雄女中、台大歷史系畢業之後,赴美就讀普度大學政治學研究所,曾獲國內多項文學獎,作品包括《最後夜車》、《袋鼠男人》、《悲懷書簡》近卅部。
李黎在美國留學期間,大量閱讀台灣讀不到的禁書,因而認識中國一整代作家的作品,促使她轉而到大陸進行文化源流探索。
李黎對這些大人物無所不問,問生活、問文學、問政治,而他們也都答得爽快,知無不言。她直接問茅盾,解放前後的文學作品好壞,茅盾毫不遲疑回答:「建國以來的卅年是比較差,現在那些年輕作家的小說故事乾巴巴的。他們應當在人物性格和動作上去表現,使讀者自己去看,而不是作家出來講話。」
有風骨者 大多難逃政治漩渦
她問巴金,文革這樣的事還會再來嗎?巴金回答:「要是再來也是很容易的,但我們自己每個人都有責任使它不要來…民主不是恩賜的,是自己有責任去爭取才有。」
這些人都曾遭遇過政治的迫害,甚至牢獄禁錮,「是巧合嗎?還是我不自覺的選擇?顯然他們是中國歷史的映照,他們是一群知識份子的範本。」李黎認為,這些有理想、有才華、有風骨的寫作者,身處那個時代,無論在海峽的哪一邊,都無法逃脫政治的漩渦。
◆ 龍應台:公視成國際醜聞 後悔當文化部長
【聯合晚報╱記者邱瓊平/台北報導】2013.05.22
「若再這樣下去 贊成廢公視」
文化部成立屆滿周年,立委今天問龍應台是否後悔當文化部長?龍應台說,白天忙於公務沒空想,但午夜夢迴時每天都有後悔。她並以「台灣最大的國際醜聞」形容公視爭議,公視董監事難產、問題難解成為最棘手的燙手山芋,導致公廣政策無法提出,如果再這樣下去,她也贊成廢除公視。
立法院教育委員會邀請龍應台報告「文化部成立一周年業務」,並審查「公共電視法修正草案」。龍應台從文建會主委到首任的文化部長,成為最被矚目的內閣官員,她回應立委詢問午夜夢迴時是否後悔擔任部長,她坦承,「當然有、每天有」,還自問:「自己在做什麼?」
「如果今天中風了,就是告訴我這不值得!…」
龍應台語氣平氣的說,只要在這個位子上一天,就會竭盡所能做好,「會一直做到我覺得不值得了」,她更說,社會充滿負面能量,同一件事在民間做會被肯定,在政府做就會被罵,讓她感到挫折。
立委何欣純追問,當文化部長很不值得嗎?她還拍桌質疑龍應台用人不當。龍應台回說,「如果今天早上中風了,就是告訴我這不值得!」
※ 相關報導:
* 傳統結合前衛 國光推新戲劇平台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7912202.shtml
「如果你了解人生的意義,你才可能了解戲劇。」演員黃宇琳在記者會上引用屏風表演班李國修老師的名言,來表達戲劇能夠給予人們的深意。國光劇團推出「小劇場 大夢想」戲劇活動平台,將原本只演出京劇的國光劇場設定為實驗劇場,希望傳統結合前衛,藉此擦出新的火花。
* 明華大戲周日上演 猶如王子復仇記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7913393.shtml
明華園戲劇總團封箱六年的大戲「乘願再來」,周日(廿六日)將於高雄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大廣場再度登場。該劇演出時將動用四座五百吋現場直播螢幕,預估吸引三萬名觀眾欣賞。
穿梭千年 打開風獅爺身世謎團
【聯合報╱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2013.05.23
作家吳鈞堯金門老家附近有座風獅爺,「我把祂當兄弟。」長大後,吳鈞堯發現風獅爺是金門特有神祇,來源缺乏文獻記載,僅「傳說」為明鄭末期自琉球引進;這個謎團激發他寫廿萬字小說「遺神」,以風獅爺為主角,宛如金門版「封神榜」。
「金門是多神之島,先賢偉績、詭奇傳說,鄭成功、蔣介石等人遺下他們的影子,成為或亮或暗的故事。」吳鈞堯說,現代社會缺乏「神話」,但人類若相信科學、太過理性,便會不尊重甚至傷害自然。他決定以金門豐富的神話傳說為寫作素材,「透過風獅爺尋找身世,上溯千年,探討人與神。」
明末鄭成功避走金門,砍伐金門樹木造船,登陸台南驅逐荷蘭。但這砍樹之舉也造成金門遍地荒土,傳說中,鄭成功部下因此自琉球引進鎮風沙的風獅爺。
「遺神」中,吳鈞堯安排風獅爺穿梭千年歷史追尋身世,最後相信鄭成功是自己的生身之父。
鄭成功在台灣是「民族英雄」,但在金門,延平郡王祠香火不旺。
吳鈞堯說,鄭的砍樹和遺棄金門,都讓金門人失望。「一將功成萬骨枯,但誰能決定,誰被完成,誰被犧牲?」他希望透過「遺神」,寫下迥異「台灣觀點」的金門歷史。
同樣出身金門的作家楊樹清指出,金門比台灣本島小,歷史卻比台灣長,「用『大』台灣觀點看『小』金門,經常發生誤差。」近年吳鈞堯致力「金門三部曲」,便企圖用小說喚醒金門人對歷史的重視,並重新定位金門在台灣、中國歷史中的位置。
吳鈞堯上部作品「火殤世紀」,寫的是金門庶民的百年故事;「遺神」描述金門神祇的千年傳說。他透露,「金門三部曲」第三部已動工,這次他把場景拉到遠古洪荒,打造金門版的「盤古開天」故事。
※ 相關報導:
* 廖末喜菅芒花開 6月免費看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5/7915545.shtml
台南藝術節今年以「文學城市」為主題,邀請資深舞蹈家廖末喜取材文學家許丙丁作品新編舞作「菅芒花開」,以文學入舞,6月1日在新化演藝廳演出,免費索票進場;當天晚上另有飛揚舞蹈團「壓不扁的玫瑰」在楊逵文學館演出。
* 聽見下雨的聲音 今秋上映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may/23/today-north21.htm
聽見下雨的聲音」是方文山籌畫五年、今年三月才開拍的一部愛情音樂電影,也是他嘗試的第一部電影長片作品,由於宜蘭的田野景觀、建築特色,都與電影故事情節相當符合,且有許多未被開發的場景,讓他決定以宜蘭做為整部戲主要取景拍攝地點。
◆ 文化部因噎廢食 作秀勞民傷財
【徐紀琤、林怡秀/台北報導】2013-05-23 中國時報
文化部成立1年,外界批評不斷,22日舉行金曲獎入圍名單公布記者會,既是需要透過媒體公布名單,文化部卻選在不方便媒體作業的下午5點開記者會,理由只是為了「避免名單提前外洩」,寧可媒體時間倉卒、報導無法深度。文化部幼稚的思維和1歲的年齡似乎成正比。
瞎掰不打草稿
文化部昨說,入圍名單的審核要經過緊密完整的討論,評審昨早上9點開會到下午3點半,「我們全程保密,作業時間已盡量加快。」為何不提早在前天討論、昨天開記者會?文化部說:「金曲獎舉辦以來都是這時間。」這真是「外行人說外行話」,除了去年,金曲獎多年來都是「下午2點或3點」開記者會!文化部發言不打草稿,行事更不做功課!
要評審交手機
這次的評審團總召集人倪重華說,因前幾年入圍名單外洩,今年特別謹慎,昨天一早開會大家很緊張:「我們好怕名單來不及出爐,趕不上下午的記者會!」文化部還要評審交出手機,並且等記者會開完才能離開,令人驚訝經常和媒體溝通不良的文化部,對只是公布入圍名單一事草木皆兵,做法更本末倒置。
多年來,新聞局和文化部的入圍名單公布記者會都像是作秀般大張旗鼓,昨先長官致詞,接著羅大佑、蔡健雅、嚴爵、孫淑媚輪流揭曉,過程落落長,事實上,電子時代,媒體只需電子郵件名單即可,文化部卻要電視現場轉播、藝人出席、場地費用,至少花費30萬,勞民傷財。一位多次和文化部合作的電視台主管說:「文化部就是聽不懂外界在說什麼,明年可能還是這樣!」
※ 相關報導:
* 金曲獎入圍贏家出列 林憶蓮6福星 雙J大4喜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may/23/today-show9.htm
第24屆金曲獎入圍名單昨天公佈,6年沒發國語專輯林憶蓮挾著「姊弟戀」正熱運勢,入圍6項成為大贏家,昔日愛侶「周董」周杰倫與「Jolin」蔡依林則不約而同入圍4項,並將在最佳國語專輯獎正面交手;Jolin2007年曾自林憶蓮手中奪走歌后獎項,兩人也將再度火拚。
◆ 獎勵新生代爆冷 逼中古歌手出走
記者張釔泠/特稿 2013.05.23 自由
金曲獎入圍名單昨放榜,呈現兩極化,評審似不想被罵偏離市場,於是選擇了雙J,也確保典禮有星光,實則偏愛藝術性高的作品,但也不忘讓香港歌手鄧紫棋、盧凱彤入圍,營造金曲獎在亞洲「仍」有影響力的氛圍,看來野心不小,但每一年金曲盛會結束後,是否能達到振興台灣唱片市場、活絡景氣的功能,卻永遠是問號。
今年名單出爐,評審看來想要獎勵新生代,尤其反映在國語女歌手部分,除了林憶蓮、「Jolin」蔡依林外,資深歌手全被撇除,有「改朝換代」的味道,其他獎項也有不少新面孔,讓網友直呼太冷門,僅剩下男歌手的對決較有看頭。
多年下來,更有不少圈內人覺得,金曲獎有孤芳自賞的問題,不理睬所謂的「流行指標」,如數位下載、KTV點播、實體銷售等數字,音樂確實可以海納百川,任何曲風都可以受到肯定,但金曲獎的創立目的,既然是以鼓勵流行樂為主旨,如評審只是年復一年關門獎勵某一類型作品,卻未能帶動市場,台灣音樂工業前景堪慮,也難怪「中古歌手」都要出走。
新北徵紀錄片 優選10種感動
【莊莉萍/新北市報導】 2013-05-24 中國時報
「感動,無所不在!紀錄片就是要尋找某個撼動人心的故事。」新北市新聞局舉辦紀錄片徵件活動,十位優選導演名單廿三日出爐。來自全國各地的十篇故事,表達了十種感動與十種夢想。
優選十部影片:葉蔭龍《傻子的夢想》、蔡宇軒《阿公阿嬤別鬧了》、盧彥中《南島盛艷之花》、傅榆《她在台灣,她正青春》、周文欽《夏日浮生》、何品儒《100分命中touch the dream》、徐靖倫《紅毯另一端》、張志宏《女神降臨》、賴皓韋《送不出去的禮物》、張舒程《九零后打工妹》。
首度參與台灣紀錄片徵選的評審、廣州國際紀錄片顧問何紹文表示,他對紀錄片提案企畫抱有高度期待,希望能藉由監製後的拍攝成果,進一步了解台灣的在地故事,看見台灣的風土民情,並帶給自己在台灣不同的視野與觀點。
這次活動打破以往以新北市為主題的限制,入圍公開審片的廿部影片,囊括各種社會議題,包括有機種植、探討核能、關懷弱勢、青少年,甚至是聚焦中國城鄉情況等。新聞局長林芥佑表示,所有提案企畫皆務實紀錄社會景況,值得探討。
新北市紀錄片徵件競賽已邁入第三年,新北市政府秘書長陳伸賢表示,獲選作品並非為完整成品,而是導演們藉由生活中觀察與用心體會得來的計畫構想,希望藉由徵選活動發掘全國各地的感動故事,並提供紀錄片導演們追尋夢想的起點。
擁有八年紀錄片工作資歷的導演周文欽表示,年輕導演在紀錄片領域較不易有表現機會,感謝新北市政府提供年輕紀錄片導演一個平台,讓新興導演的作品可在大眾面前展出,且相互交流成長。入圍的十部影片,新北市府將補助廿五萬元拍攝獎金,並由新聞局邀五位專業紀錄片導演擔任監製,協助指導拍攝,預計十一月上旬完成並進行決審。
◆ 台灣紀錄片《陸戰蛙人》發光 九九神功全美看得到
徐定遠/台北報導 2013-05-24 中國時報
國家地理頻道自2004年起,將符合國際水準的製作要求引進台灣,製作多部台灣自製紀錄片,將屬於台灣的人文特色介紹到全世界。美國的國家地理頻道對外國製作的節目內容要求嚴格,但今年選定播出的4部亞州紀錄片中,就有3部出自台灣團隊。
美國選定播出的《不能說的江湖祕密》,內容包括「九九神功」創始人塗金盛的「台灣功夫」祕辛。台灣「國家地理頻道」工作人員在看台灣團隊赴美拍攝塗「陰吊拖飛機」的毛片時,驚叫「好大」,全公司紛紛湧至螢幕前議論紛紛。
國家地理頻道將於今夏首播《台灣精英:陸戰蛙人》系列,台灣團隊以1年時間忠實紀錄兩棲集訓隊訓練過程,6集節目品質不輸好萊塢,貼身紀錄國軍英雄由蝌蚪變成蛙人的血淚交織過程。
◆ 日美妝集團社長 催生雷諾瓦展
【聯合報╱台北訊】2013.05.24
銀座最熱鬧的中央通,兩旁CHANEL、LV等精品店櫛比鱗次,一棟十一層樓高白色建築矗立其間,這是日本第三大美妝企業POLA ORBIS集團總部。現任經營者鈴木鄉史社長,同時擔任POLA美術振興財團理事長,也是五十三件雷諾瓦、畢卡索、馬諦斯等名家傑作明起來台展出功臣之一。
「幸福大師─雷諾瓦與二十世紀繪畫」特展,是成立十周年的POLA美術館,首次將館藏外借至海外展出。該館九千五百件藝術品,源自第二代經營者鈴木常司四十餘年收藏;其中以印象派為主的西洋繪畫,多達四百件。
鈴木鄉史提起這位讓他尊敬的舅舅說,鈴木常司雖是個嚴肅的企業家;由於沒有後代,一直視他如己出。鈴木鄉史最佩服舅舅的是,他奉「組織和諧」為最高宗旨,重視基層意見、徹底執行由下而上的企業作風。
鈴木鄉史曾撰文提到,想讓人們在POLA美術館看到一些作品,例如畢卡索畫的奇怪角度臉龐、雷諾瓦畫的透明女性肌膚;不論是哪件作品,他相信這樣的記憶會在參觀者的人生中留下些什麼,這正是POLA美術館作為文化設施的天職。
鈴木認為藝術的價值不在於價錢,而在於欣賞的人對它的感受;藝術品也像鏡子,可以映照出觀者的思想。例如馬諦斯畫作「魯特琴」(The Lute)中鮮豔的橘黃,是法國南部獨特的色彩;這樣的作品,讓人即使在陰鬱天氣裡,心情也會好起來。
數度造訪台灣的鈴木鄉史,最愛去的地方是故宮,認為它代表台灣人的驕傲;此次POLA美術館的收藏能在故宮展出,他視為「一件榮幸的事」,也希望台灣民眾能從這些作品中得到啟發。
‧由聯合報系主辦的「幸福大師─雷諾瓦與二十世紀繪畫」特展明起至九月八日在故宮文獻大樓展出,更多資訊詳見官網http://renoir.ishow.udn.com
醫師作家蘇上豪 趣寫開膛史
【林欣誼/專訪】2013-05-24 中國時報
「從前從前,有個人拿了一把刀,活生生切開了另一個人的胸膛……喔不,他不是殺人魔,他的名字叫外科醫師。」從開場白就可見蘇上豪的不按牌理出牌,他除了是每月開四十幾台刀的心臟外科醫師,還寫歷史小說、科普散文,新書《開膛史》光書名就聳動嚇人。
科普散文 把醫療知識生活化
「大家不用太尊重醫師、不要造神,用平常心看待醫療專業就好。」一身西裝領帶的蘇上豪(見圖,王遠茂攝)看起來斯文專業,一開口卻流露天生反骨與喜感,他表示寫作《開膛史》就是秉持「生活化」,從西方醫療史角度切入,用說故事的筆法趣談相關知識。
例如書中介紹外科醫師的祖師爺,不是什麼名人大咖而竟是「理髮師」,因當時醫界認為手染鮮血有損尊嚴,中世紀歐洲油畫中出現一手拿剪刀、一手拿剃刀的理髮師,就是兼差幫人割除腫瘤或痔的江湖術士。
輸血治療則源於十七世紀,最早用牛羊等動物的血輸給病人,在巴黎蔚為風尚,還有醫生為一個瘋子輸入「溫柔的小牛」的血以治療瘋症;十九世紀的英國曾因缺乏大體解剖屍體,而出現專門盜墓挖取新鮮屍體、甚至下手謀殺販屍給醫生的賊人。
熱愛寫作 一手握刀一手拿筆
蘇上豪以大量英文醫療史著作為基礎,寫來趣味橫生,他笑談十九世紀的搖頭丸就是現在的麻醉藥;人工血管的材料就是不沾鍋用的鐵氟龍;信徒病人一句「縫線是葷的還是素的?」問倒他,也開啟他的追查之旅。
蘇上豪一九六七年出生,現為博仁綜合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去年推出結合歷史、懸疑的長篇小說《國姓爺的寶藏》,獲選《亞洲周刊》十大華文小說。他一手拿手術刀,一手拿筆,踏上寫作並非偶然,就讀國防醫學院時就參加文學獎、每年讀一百本書,從金庸、李敖讀到史蒂芬金等。
靈感豐沛 再寫五年也沒問題
他表示,過去工作忙碌,現調整為「百分之五十當醫生,百分之五十過生活」,對寫作不強求,但腦中累積靈感足以再寫上五年。他最欣賞史蒂芬金的布局、川端康成的語彙,最想學芥川龍之介的嬉笑怒罵,與醫師作家王溢嘉的散文筆觸。
如今他立志每年出一本書,下部輕小說《狼人》以精神病人為題材,已經完稿;同時也持續寫作科普散文、省思醫病關係,如此豐沛精力,為台灣醫師寫作圈再添一個傳奇。
◆ 創作社《檔案K》 墜入平行宇宙
【汪宜儒/台北報導】2013-05-24 中國時報
魔術方塊狀的旋轉舞台,層疊交映的影像與動畫,科學家滿口物理學論述像夢囈似的,領著觀眾在現實與虛幻的時空中跳躍。這是創作社的新作品《檔案K》,由新生代劇場工作者楊景翔導演、吳瑾蓉編劇。
創作社創團十七年,核心團員包括李慧娜、紀蔚然、王孟超、周慧玲與魏瑛娟。兩年前他們開始CS監製計畫(Creative Support),由團內製作班底與新生代的編導人才合作,第一部作品是《我為你押韻—情歌》,這次的《檔案K》是第二部。
七十年次的楊景翔畢業自台藝大戲劇系、北藝大劇場藝術研究所,是編導演全才,近年的導演作品有《我為你押韻—情歌》、《變奏巴哈》、《據說有戰爭在遠方》、《大家一起寫訃文》等。編劇吳瑾蓉是七十三年次,畢業自大外文系、北藝大劇本創作研究所,近年主力在電視編劇,累積有《聽你聽我》、《給愛麗絲的奇蹟》等的作品,另有劇場作品《維妮》,《檔案K》是她二○○九年完成的。
《檔案K》故事從致力研究平行宇宙理論的物理學家費羅傑的家庭開始。費羅傑深信平行宇宙理論中。但他的瘋狂與偏執導致家庭生活失序,最後兒子自殺、妻子離家。在一切崩毀之前,費羅傑透過兒子嚼過的一塊口香糖進入了另一個世界M星球,而那是一個沒有回憶與過去,只有未來與快樂的地方。
整齣戲以科學理論與瘋狂幻想來表現,但吳瑾蓉意圖探討的仍是人如何看待生命、面對死亡的問題;「一個家庭如何面對獨子死亡、失去親人?」
《檔案K》將於五月廿四至廿六日在台北水源劇場演出。
※ 相關報導:
* 札哈木藝術秀 明伴夕陽起舞
http://news.chinatimes.com/domestic/11050611/112013052400288.html
去年造成迴響的札哈木音樂舞台,二十五日傍晚將在札哈木公園重現,由大專原住民青年組成的札哈木舞蹈團去年的表演風靡民眾,民族事務委員會邀請舞蹈團與一群素人表演團體在每個月最後一個周末,伴隨著安平的夕陽呈現給民眾。
* 創意偶戲賽 冬山偶戲獲特優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may/24/today-north20.htm
冬山國小今年以社區鄉土題材,創作「戲說冬山」創意偶戲,獲全國特優與最佳舞台設計獎等獎項,表現突出。
◆ 戲劇節閉幕 烏鎮劇院不落幕
【聯合報╱特派記者何定照/浙江烏鎮報導】2013.05.24
江南水鄉烏鎮首屆戲劇節剛落幕,大手筆興建六個劇院成話題。規畫、建造這些劇院的,是台灣導演賴聲川和建築師姚仁喜及其團隊。賴聲川笑得心滿意足:「有這麼多設計各異的劇院,任何導演都可挑到自己喜歡的空間。」
六個劇院中以姚仁喜設計的烏鎮大劇院最受矚目,其兩廳相連如「並蒂蓮」的靈感,來自烏鎮旅遊公司總裁陳向宏及賴聲川。十四年前負責規畫烏鎮「歷史街區再利用」的陳向宏說,江南多蓮,蓮花從水長出,就像劇院要從烏鎮長出;蓮花雖多,代表吉祥的並蒂蓮卻很少見。
走進這朵並蒂蓮,有著金箔牆面的「金廳」是大劇院,鋪上銀箔牆面的「銀廳」是多功能廳。兩廳就像建築外型一樣比鄰相背,神奇的是可融為一體,戲劇節開幕作「如夢之夢」就是拉掉兩廳的隔間一起演。
「沈家戲園」是賴聲川與姚仁喜旗下的建築團隊另個驕傲。賴聲川說,烏鎮將一幢五進大宅交給他當戲劇節中心,表明任他設計,他於是將第三進規畫為戲園,搬進傳統戲台、雕花屋頂,塑造傳統戲園的感覺。
另座古戲台的改造更神奇,露天的古戲台有六百多年歷史,歇山式屋頂、精細木雕華麗珍貴。賴聲川與建築團隊規畫在戲台原址蓋上建築外殼,一座露天戲台頓時變身室內「國樂劇院」,古屋頂、木雕都不變,讓觀眾看戲時分心注意。
賴聲川稱為「雙胞胎」的蚌灣劇場及秀水廊劇院,則脫胎自對面而居的倉庫。前者空間寬矮,賴聲川與建築團隊規畫為三面觀眾席,好延伸座位,再搭上簡易舞台,作為青年競演場地;後者空間瘦長,挑高足有二、三層樓。
戲劇節落幕,賴聲川和陳向宏都不擔心場館變成蚊子館。烏鎮大劇院將舉辦常態演出,其他劇院也可用以辦展覽、會議等;賴聲川說,下屆戲劇節希望邀來全球團隊,讓烏鎮戲劇能量持續發散。
◆ 周莊神髓 台灣九藝術大師聯展
【沈揮勝/南投報導】2013-05-24 中國時報
中國最美水鄉江蘇古鎮周莊,去年被CNNGO網站評為全球十大最美小鎮;台灣九名藝術大師,年初踏上水鄉之旅,浸淫在粉牆黛瓦、垂柳拱橋及煙嵐夕暮氛圍中,寫生、創作精品六十餘件,廿三日在日月潭發表,讓人看得無不神往!
江明賢、黃進龍、蔡友、李重重、陳朝寶、吳士偉、謝明錩等七名水墨、水彩畫家,二月底與攝影家劉振祥、旅遊文學作家褚士瑩進駐面積只有○.四七平方公里的周莊,以六天時間深度感受小鎮神髓,在有限空間,發揮無限創作靈感。
昨天,這項名為「愛上周莊不是傳說─昆台文化旅遊交流會」暨「周莊傳奇─台灣藝術家書畫攝影周莊展」的發表會,下午四點半在雲品酒店開幕,蘇州市長周乃翔說,讓中國大陸第一古鎮,與台灣最具盛名的日月潭作連結。
來賓還包括昆山市委書記管愛國、周莊旅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張衛青等數十名代表團成員。他們除了以投影片簡報,介紹蘇州、昆山文化旅遊產業,以及周莊之庭園、小橋、運河之美,另播放微電影《有一種生活叫周莊》,向台灣遊客招手。
年初這一趟藝術家周莊水鄉之旅,透過台北紅館總經理黃寤蘭促成。她說,昨天的展出只有半天,算是預展或暖身。刻意選在日月潭,在於強調兩岸最美景點的文化旅遊和交流。正式展期訂在六月八日至七月七日,地點華山藝文特區,作品更精彩。
發表會除了對岸人士,中視董事長林聖芬、旅讀中國總經理湯碧雲等資深媒體人,以及嶺南畫派大師歐豪年、台灣畫院院長馮儀、水墨大師李轂摩、書法家林榮森等數十名藝術菁英到場。台灣畫院還宣布成立昆山分院,並當場舉辦授牌儀式、現場揮毫、交換畫作。
隨即在古樂《漁舟唱晚》、《平湖秋月》,以及經典昆劇《牡丹亭》的樂音中,分別由蔡友、李重重等藝術家,針對自己的創作理念與心路歷程作導覽,與來賓分享周莊之美。
鄭愁予80大壽 大甲高中朗誦《錯誤》
【洪璧珍/彰化報導】2013-05-25 中國時報
「我達達的馬蹄…」以《錯誤》一詩引領詩壇半世紀的詩人鄭愁予,今年八十歲,明道大學舉辦「鄭愁予先生詩作朗誦表演賽」為他慶壽,全國廿四隊近二百名高中學生,以口說吟唱、肢體表演、舞台配樂等方式朗誦鄭愁予歷年詩作,表達對鄭愁予的敬意。
大甲高中以歌曲《我願意》為配樂,結合拉丁和現代舞蹈,表現出《相思》和《小小的島》兩首詩人想念心儀女子的心的詩作,獲得第一名風華絕代獎。
彰化高中以極具舞台效果的肢體語言、鏗鏘有力的朗讀聲情,獲第二名;第三名則由興國高中組合《生命》、《想望》等十七首詩作,融合同學自己譜的曲子演唱、朗讀,獲得評審青睞。
這項比賽由鄉土作家吳晟、彰師大台灣文學研究所教授蘇慧霜與、明道教授溫德生等人擔任評審。主辦的中文系主任薛雅文說,在作家陳憲仁眼中,明道是一所「離文壇最近的莊園式大學」。
鄭愁予被譽為「現代抒情詩的絕響」,為向一代詩人致敬,明道國學研究所與中國文學系特別舉辦一系列壽慶活動,除了朗誦比賽,還有學術演講會,校園內也打造以鄭愁予詩作為主題的「鳳凰詩園」,訂於卅一日揭幕。
◆ 什麼是金門?吳鈞堯寫《遺神》
【江家華/台北報導】2013-05-25 中國時報
作家吳鈞堯曾以五年時間爬梳故鄉金門的百年歷史,交出《火殤世紀》,獲得第卅五屆金鼎獎「圖書類文學獎」。接著,他又花三年續寫金門的眾神先賢,發表新書《遺神》。吳鈞堯說:「我對金門的任務還沒有結束。」
《遺神》由十六個短篇組成,串聯成前後呼應的長篇故事,寫的是金門島上的眾神祇及先賢偉績,包括風獅爺、鄭成功、陳淵、蔣介石等,也融入部分詭奇傳說。不過,這些書寫思考的命題總離不開「什麼是金門」、「什麼是金門人」。
《火殤世紀》後 寫眾神先賢
現年四十六歲的吳鈞堯,出生於金門席果山,十二歲時他的父母帶著全家遷居台灣。難忘故鄉的吳鈞堯,九年前進入東吳大學在職中文所後,便以「金門現代文學」為論文題目,同時動筆寫作《火殤世紀》,試圖從書寫中找到自我的根源與歸屬。
吳鈞堯表示,開始寫《遺神》頭篇章節時,他最先想到代表金門的風獅爺,於是考據金門島上的八十多尊風獅爺,想知道風獅爺究竟從何而來。最後卻發現,史料最多只能回溯到清中葉,風獅爺設立作用是為了擋風沙。「所以我最後只好加入些自己想像的故事,讓風獅爺困惑自己從何而來,困惑自己生父是誰。」
「《火觴世紀》完成後,我猶如置身沙漠面臨乾枯,寫《遺神》首篇似乎激昂飛躍,卻發現原來都是假象。」吳鈞堯說,這樣的心情一直至二○○九年才有所改變,他與家人閒晃至東吳大學附近的大崙尾山,驚覺山中竟藏著一座大廟,大廟供奉著鄭成功,這刺激他將鄭成功寫入《遺神》,並且還是主角之一。
鄭成功等故事 融入詭奇傳說
吳鈞堯表示,大眾熟知的歷史是鄭成功曾在金門島上砍伐樹木造船,登陸台南鹿耳門,驅逐荷蘭。但比較不為人知的是,金門後來被清廷與荷蘭聯軍攻陷,居民甚至被迫遷居,導致廿年內島上無人。「歷史的功過很難界定,當然也很難說都是因為鄭成功才讓金門人從島上被驅離,只是,現在金門島上沒人在拜鄭成功。」
吳鈞堯說,他的寫作進度很密集,寫第一本書後僅隔一個月,又接續寫書,彷彿無形中有股神祕力量在引導他。
他說,《火殤世紀》、《遺神》寫金門島上的人與神,下一本小說他則將專心寫神話,「廿一世紀的我們需要神話。」
※ 相關報導:
* 獲安古蘭漫畫大獎 法鬼才漫畫家 《波麗娜》找到自己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3052500409.html
法國鬼才漫畫家維衛斯(Bastien Vives,見左圖摘自網路)兩部成名作《氯的滋味》與《波麗娜》將陸續在台發行中文版。其中《波麗娜》是他獲得二○一二年安古蘭國際漫畫節評審大獎的作品,描繪俄羅斯女孩波麗娜,六歲起便展現過人的舞蹈天份,但在追尋舞蹈的路上卻歷經波折,最後走上與正統芭蕾截然不同的道路,也找到了自己的認同,在現代舞壇闖出一片天。
* 科技人跨陰陽 李雲橋平心看生死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3052500407.html
丈夫外遇,少婦帶著兩名稚子燒炭自殺,沒想到悲傷竟讓母子三人的魂魄困在空屋七年,直到好心人渡化。被結義的兄弟背叛,慘遭殺身與滅門之禍的血仇,讓受害者死後化為惡鬼追索仇家,卻也連累全家無法超生。這些看似光怪陸離的情節,是李雲橋的真實經歷,他將十多年來橫跨陰陽界的故事寫成小說《逐光陰陽間》,宛如現代陰陽師。
◆ 陳柔縉/台灣二○年代的「大亨小傳」
【聯合報╱陳柔縉】2013.05.25
剛上映的電影《大亨小傳》,原著小說完成於二○年代,寫的也是二○年代,但那是美國的二○年代。
台灣的二○年代,同樣如按捺不住的彩球,在時代氣氛的熱烘下爆開,撒出漫天的繽紛,新派華麗,讓人目眩。
在二○年代,台灣開始有電冰箱、攝影機、哈雷機車,開始打籃球,還開始賽馬。但台灣的物質文明終究遠不如美國,基隆煤礦富豪顏欽賢一九二五年去美國,發現那裡連礦工都開車,六個人就一部汽車。同時期的台灣,總數卻連四百都未破,大約一萬人才一部車。
不過,沒有美國的豪奢瘋狂,二○年代的「解放」精神,台灣仍然十足飽滿,特別是女性的外表,完全脫離千年舊貌,蛻變為現代的模樣。
衝出二○年代新精神的台灣女性,我想起阿寶和蔡嬌。
蔡嬌十七歲,艋舺富家小姐,一九二二年,台北汽車才七十七部而已,就跑去派出所說她想開車,該怎麼取得駕駛執照。警察搖頭搖手,十八歲才能開車,她太年輕了。蔡嬌抱希望而來,帶失望而去。
阿寶是台北大稻埕的藝旦,一九二七年,報紙刊登了她的半身素描,標題寫著「最新流行?斷髮」,阿寶的髮型竟然跟戰後女學生的「清湯掛麵」一模一樣。土里土氣的清湯掛麵也能稱最新流行,只因當時滿城滿台的女性都長髮。
一○年代,女人頭髮一定是長的,年輕女生愛漂亮,能玩的「變髮」遊戲,只限前額,一下子瀏海蓋滿額頭,一下子瀏海剪弧線,露出半圓型的前額。阿寶剪短髮,有革命之意,阿寶之後,短髮就大流行了。一九三○年,報紙有新聞說,嘉義十七歲的陳姓少女,「因近時斷髮流行。深慕剪却」,被父親大罵一頓,吞了硝酸要自殺。
一九一○年代,台灣女性還穿著兩段式的漢服,上為衫,下為長裙,全身包得密不透風,臀部被長長的衣衫蓋掉,脖子被高高的衣領遮走,整隻胳臂也只見手背而已。
進入二○年代,現代摩登之風從上海、福州吹過來,女性服裝好像裝了自動捲簾,長衫的下襬一寸一寸往上收到腰,露出臀部來。袖子也縮短了,女性柔細的手腕終於見到陽光。衣領高度一邊往下降,長裙一邊往上拉,雖然未過膝蓋,千年不見的小腿,也終於走出大牢。
前一陣子,我去拜訪了前駐日代表羅福全,聽他說,「我爸爸在嘉義開過織襪子工廠」,循此線索,舊報紙確載了此事。據報紙說,羅福全的父親羅程一九二四年率先去日本買進十幾臺織襪機,才一、兩年光景,嘉義市街馬上有六家織襪工廠,而且「所製多婦人用襪」,熱銷到南部,北港、新港也開始有人跟進設廠,因為「近時生活向上。此物用廣」。女襪所以會「用廣」,正因台灣的女人,小腿初露,但還不能裸著露,需要長襪子來遮飾。
以台灣現代女性的服飾風尚來看,二○年代可說是第一個十年。一○年代則是千年傳統服飾的最後十年。(作者為作家)
數位時代上海人 仍愛讀紙本書
【聯合報╱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2013.05.27
步入「數位時代」的上海人,依然未放棄對於傳統紙質閱讀的喜愛。
新華社報導,截至2012年底,上海市民中共有190萬人次擁有上海圖書館及市中心圖書館的借閱證,其中一位「逛館達人」到過41家圖書館,而借閱量最大的一位讀者去年借過3134冊圖書。
上海圖書館於26日對外公布了首份總結上海讀者的閱讀生態、面向公眾的圖書館閱讀白皮書「上海市公共圖書館2012閱讀報告」。
報告顯示,上海市民喜愛閱讀,上海圖書館、上海市中心圖書館去年平均每位讀者外借量為27.73冊。遠高於同期權威統計的中國大陸民眾的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
上海市的圖書讀者群男女比例較為均勻,男性占了52%,女性占了48%。而在成人讀者中,20至40歲的青壯年為主力,占到62%。
報告提供的數據還顯示,上海圖書館及上海市中心圖書館的讀者來源覆蓋了全球100多個國家,遍及亞歐美澳等洲,體現了上海國際化大都市的特點。
2012年上海市中心圖書館總流通量超過3771萬冊次,同比增長了23.5%。當年共有約50萬讀者在此借過書,而文學、歷史、地理和工業科學是最受上海讀者歡迎的圖書門類。
目前,上海市中心圖書館「一卡通」服務體系成員包括249家機構,服務網點數達到283個。
◆ 大陸版那些年「致青春」爆紅
自由 2013.05.25
(中央社記者蔡素蓉台北25日電)彷彿是大陸版「那些年」,「致青春」上映16天,票房飆紅「超6奔7(人民幣億元)而去」,成為大陸媒體、社會熱門話題。
一部大陸國產文藝片、青春校園片、小成品製作、由藝人趙薇首次擔綱導演的電影 「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 票房飆紅,在大陸媒體、微博掀起討論熱潮,「你看致青春了沒?」也成了流行問候語。
「致」片描寫一群大陸年輕人從1990年代初大學校園,一直到出社會之間10年多的愛情、友情、校園生活、就業後現實生活等。
為什麼會想拍這樣的一部電影?趙薇接受陸媒訪問時說,她看遍韓國、日本、香港、台灣的青春題材電影,但這些都不是她所經歷過的青春,拍得再好,「就像在看樣板戲,不入戲,不進心。」
所以,趙薇選擇大陸著名作家辛夷塢的同名小說改編拍成電影,「我希望電影能涵蓋一代人青春的特徵和縮影」。
影片中不少對白「青春是一場遠行,回不去了。青春就是用來懷念的」、「怎麼每一次我吻你,你都一定要睜著眼睛呢?因為我想牢牢看在心裡。」果真勾起許多「70後(1970年後出生)」大陸影迷當年在校園的集體青春記憶。
因此,有人把「致」片比作大陸版的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 ,原汁原味懷舊地呈現許多人當年在校園中的愛情、友情、生活的青春回憶。一樣是小成本製作,創下驚人票房。
陸媒報導,「致青春」拍攝成本才人民幣6000萬元,在好萊塢大片 「鋼鐵人3」 環伺下,「致」片票房竟然呈「4天2億,6天3億,16天6億(約新台幣29億元)」成長,且「超6奔7(億元)而去」。
貼近每個人生活,提供娛樂、緬懷青春或許正是不少大陸小成本電影票房近來紛紛告捷的原因。
例如由號稱「囧神組合」的徐崢與王寶強所擔綱主演的「人再囧途之泰囧」,製作成本才3000萬元,卻創下12.66億元票房新高紀錄。小成本喜劇片 「北京遇上西雅圖」 ,票房也突破5億元。
這當然也與近幾年大陸電影院愈建愈多,愈來愈多年輕人進入電影院看電影的整體環境有關。
一位主跑影劇線的大陸記者就告訴中央社:「近年真的愈來愈多年輕人走進電影院看電影,跟以前相當不一樣。」
「致」片掀起的話題還不只「70年後一代開始主導消費」,還有光線傳媒股價近來飆漲、疑遭「偷票房」等話題。
光線傳媒當年眼光獨具,願意投資其他人不願投資的「泰囧」一片,結果名利雙收。如今,光線傳媒再投資「致」片20%,受惠於「致」片超高票房,光線傳媒股價漲不停。
大陸電影界「偷票房」是指電影院在出票時,不透過電腦印出電影票,而在空白票寫上片名和票價,這樣就可以不計算入總票房,以左右電影票房的分成。不少大陸網友近來紛紛在網路上留言說:「趙薇被偷了!」
隨著「致青春」票房持續飆高,「奔7而去(朝向7億元)」,後續恐還會引發更多值得討論的話題。
◆ 關嶺青陶器 白河最新文創商品
【周曉婷/台南報導】2013-05-27 中國時報
台南市白河區陶藝家林文嶽在陶土混入關子嶺溫泉泥,研發新款釉色「關嶺青」,水滴與荷葉造型的壺與杯,成為今年白河蓮花節最夯文創商品。
林文嶽形容關嶺青為「破曉天青處的青」,也是台南最高峰大凍山在清晨天剛亮那一瞬間的色澤,要把溫度控制在一千兩百度以上讓氧化鐵還原才能成就「青」色,幾乎每次開窯,十餘件作品僅一、兩件達到林文嶽的要求,至今失敗作品不計其數。
早在關嶺青之前,他在溫泉泥裡加入蓮蓬灰,燒出白河白系列陶器,他說,「關嶺青」與「白河白」都是白河獨有的顏色,關嶺青是溫泉泥與陶土的結合,白河白則加入蓮蓬灰,都是是白河最在地的元素,自然也成就白河最具特色的文創商品。
今年新推出的「關嶺青」組合,他從觀察水滴落下的形狀變化、荷葉開展的姿態等,運用到茶壺與杯盤設計,幾款看來厚實的缽,捧在手裡竟意外輕巧,原來他以中空等技術,讓作品既有藝術品的外觀更具有實用價值。
※ 相關報導:
* 慢遊台東 發現原民創造力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7923111.shtml
除了好山好水,台東豐沛的原住民文化,長期被社會關愛的眼神所冷落,在公益團體和原住民文創藝術家的耕耘努力下,原民文化慢慢整合成一股文創的力量,適逢在地旅遊的興起,在文創旅遊的包裝下,原民文創呈現出樸素且充滿生命力的勁道。
....嚴長壽指出,台東的自然景觀和人文特色,是台灣必須要保存的資源,因為它代表社會一直在尋找的「美好生活價值」,為了保存它的美好,無論在觀光推廣或是產業輔導上,公益平台順應在地需求,為了做到「給予釣竿、教會釣魚,並將魚群吸引過來」,公益平台先由選對的人、作對的事,並協助包裝與行銷,最後連結外部資源,希望創造在地就業機會。
◆ 文化部人間國寶授證 7大師獲表揚
【聯合報╱記者喻文玟/台中報導】2013.05.26
文化部昨天舉行「人間國寶」授證典禮,「重要傳統藝術」及「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共兩類七人獲獎,其中傳統建築彩繪國寶陳壽彝、恆春民謠保存者朱丁順已經離世,朱丁順的曾孫朱育璿現場彈唱恆春民謠,傳達思念。
昨天獲表揚的人間國寶,通過「重要傳統藝術」認證的有「傳統建築彩繪」陳壽彝、「泰雅史詩吟唱」保存者林明福、「滿州民謠」保存者張日貴、「恆春民謠」保存者朱丁順、「宜蘭本地歌仔」保存團體壯三新涼樂團。「文化資產保存技術」有「傳統彩繪技術」保存者黃友謙、「鑿花技術」保存者李秉圭。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表示,「重要傳統藝術」認證名單是二○一二年九月公告,陳壽彝與朱丁順分別在去年十月及十二月過世,來不及等到昨天的授證典禮,文資局除感到遺憾,也顯示傳統藝術保存迫不及待。
文化部次長林金田在典禮中表示,體現台灣傳統文化的多元常民,正是「泥土化」政策的落實。
授證儀式後,國寶大師們現場演出,有「泰雅活字典」之稱的林明福吟唱史詩,張日貴與老、中、青三代學生彈唱「思想起」等,壯三新涼樂團也演出「山伯英台」樓台會,在場民眾直呼精彩。
「傳統技藝容易學,要走出自己的風格,還是要飽覽詩書。」六十五歲李秉圭祖傳五代都在彰化鹿港從事鑿花技術,他認為最不容易傳承的是文化內涵。黃友謙定居澎湖,他的宮廟彩繪充滿地域特殊性,例如澎湖海域常見魟魚,就融入他彩繪的廟宇線條。
配合授證典禮,同步推出「鑿繪乾坤:二○一三國家指定重要傳統藝師特展」,即日起到六月廿六日,在台中文化創意園區展出國寶大師的作品。
管弦樂魔法師 讓聲音效果達極限
【汪宜儒/台北報導】2013-05-27 中國時報
今年是華格納誕生兩百周年,全球各地紀念活動不斷,台北藝術節將推出戲劇節目《華格納大爆炸》,並發行《未來藝術革命手冊》一書,探索華格納這個人,書中收錄德國作曲家莫利茲.嘉根、劇作家托馬斯.伊爾默等人的文章,以及華格納本人撰寫的〈未來藝術作品綱要〉,批判藝術商業化的現象。
華格納生於一八一三年,受劇作家繼父影響,投入戲劇及音樂創作,歷任宮廷樂團指揮,在樂壇相當活躍,不過卅五歲時因為參與政變失敗而逃往巴黎,因而認識大作曲家李斯特,並娶他的女兒為妻。
華格納提倡戲劇與音樂並重,強調文字必須和音樂緊密結合,並以音樂短句象徵人、事、物及情感,讓音樂直接說故事;他更大膽實驗管弦配器,不斷擴增樂團編制,讓聲音效果達到極限,使他被譽為管弦樂魔法師,華格納帶來的啟發讓不少人認為,沒有他,就沒有電影配樂。
哲學家尼采說,華格納的音樂使人瘋狂,許多人提到華格納更是語無倫次,書中收錄的名人語錄即可見。十九世紀愛爾蘭作家王爾德說:「華格納的音樂很吵,吵到就算你從頭到尾喋喋不休,別人也不會覺得你很吵。」美國知名導演、猶太裔的伍迪艾倫說:「每次我聽到華格納,都有種衝動想進軍波蘭。」
※ 相關報導:
* 女武神大陣仗 NSO挑戰顛峰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3052700353.html
為了搶奪一只魔戒,父親一再利用兒女,讓悲劇一再上演,十九世紀德國作曲家華格納取材自北歐神話的歌劇《女武神》(見圖,美聯社),內容充滿亂倫及冒險情節,激烈的武打、對肺活量的高度要求,更令歌手們聞之喪膽。今年是華格納兩百歲誕辰,NSO國家交響樂團將於七月推出全本歌劇,挑戰顛峰。
《女武神》是華格納超級大戲《指環》四部曲中的第二部,其中〈女武神的飛行〉片段經常被電影及廣告引用,演出時間長達五小時,對歌手及觀眾都是挑戰。製作團隊特別邀請華格納專家彼得雷曼擔任導演,國內多位聲樂家包括翁若珮、林慈音、羅明芳、范婷玉、張嘉珍都將上場,國外卡司包括德國男高音史瓦寧格、女高音費絲麥爾等人。
◆ 優人陳紫綸 登葛托夫斯基劇場
【聯合報╱記者何定照/台北報導】2013.05.27
優人神鼓深沉鼓聲感動全世界,他們的訓練精神核心源於創辦人劉若瑀曾師事的波蘭實驗劇場大師葛托夫斯基。如今葛托夫斯基劇場有首位台灣團員,她是劉若瑀的女兒、同為優人的陳紫綸(暱稱小ㄈ)。
葛托夫斯基與布雷希特、亞陶、史坦尼斯拉夫斯基等同為20世紀戲劇巨擘,以「貧窮劇場」理念影響全球乃至台灣劇場界深遠。1980年代蘭陵劇坊、人子劇團乃至劉守曜、王榮裕等劇場人士都深受啟發,導演李安甚至稱葛氏是他偶像;國內戲劇科系至今也都教葛氏訓練法。
要師事大師不簡單,1985年,劉若瑀從全球200多人脫穎而出,成為12位跟隨大師的弟子之一。她至今記得當年大師一針見血的觀察:「妳的作品是想出來的,不是做出來的。」讓她頓悟自己不該盲目追求西方現代戲劇,而該回歸東方血脈。回台後,優劇場(優人神鼓前身)誕生。
此後優人神鼓一路開枝散葉,培養小優人,也在景文高中開設表演藝術班,小ㄈ正是景文培育的青年優人,考上文化大學國樂系音樂劇場組。然而天天苦練音樂,沒法接觸外界世界,讓小ㄈ動念休學,就在此時,劉若瑀接到葛托夫斯基劇場甄試公告。
葛托夫斯基於1998年過世,由弟子湯瑪斯承繼衣缽,劉若瑀指出,葛托夫斯基劇場已久未徵人,這回因全球巡迴,才又招人。
小ㄈ從寄作品錄影帶到飛去巴西面試,面試一整個月,眼見來自全球考生一位位剔除,終於靠優秀身體底子、演戲及唱歌功力,從上百位考生中躍身5位新實習團員之一。
※ 相關報導:
* 瘋台灣舞台劇 陸戲迷連看4遍
http://www.udn.com/2013/5/26/NEWS/READING/REA8/7922490.shtml
國內表演團體的熱銷舞台劇在大陸嶄露頭角,果陀劇場六度在上海加演《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場場爆滿,有戲迷看了四遍,每次都買最貴的680元人民幣票券,甚至還有戲迷跟著巡演到處跑;屏風表演班則是把全劇有397個笑點的《三人行不行》搬到大陸,有趣的台北故事同樣讓大陸觀眾笑得東倒西歪。
* 票價5萬 高行健音樂劇打敗帕華洛帝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7923704.shtml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高行健作品《山海經傳》改編而成的搖滾音樂劇,六月底將在國家音樂廳上演,昨天推出要價五萬元的限量貴賓券,創下兩廳院有史以來最貴票價,打敗世界三大男高音帕華洛帝來台表演時的紀錄。
◆ 花花 藝術家眼裡的世界
【吳垠慧/台北報導】2013-05-26 中國時報
花開的燦爛與花謝的惆悵,自古以來是騷人墨客吟詠的題材,也是藝術家傳達情感的媒介。台北市立美術館策劃展覽「花花:世界」,從典藏品中挑選出十四位藝術家的作品,呈現藝術家眼裡的「花花世界」。
展出的藝術家來自台灣、荷蘭、日本與德國,共呈現廿一組件作品,從一九○一年出生的素人畫家吳李玉哥,到一九七五年出生的畫家華建強在內。
吳李玉哥和張李富兩位素人畫家,作品都融合了民俗語彙且充滿童趣。吳李玉哥的《野菊盛開》將記憶中的野菊放很大,人群簇擁,場景歡樂。而張李富的《山居繪卷》描繪甘苦自得的山居生活,卷長廿公尺,環繞展場相當壯觀。
華建強的《遊春圖》則結合了膠彩與漫畫手法,回憶羞澀的約會往事,像拍照、騎車、躲雨等浪漫片刻。
日本藝術家須田悅弘的裝置《深紅色木蓮花》,觀眾走進益形狹窄的隧道空間,看見盡頭竟有一株極度仿真的木蓮花,頗富禪意。台灣攝影家林壽鎰的「百合花」系列,顯影過程中利用中途曝光技法,創造出高反差、帶有疏離感的百合花意象。
抽象藝術中可見簡化、隱藏的處理手法,如朱為白在白畫布上微微割出幾道齒狀布條,命名為《花非花》。而荷蘭藝術家坦恩(M.de Rooy-Taen)的軟雕塑《鬱金香門》,以植物纖維編織出一對三.五公尺高的巨大鬱金香,讓人穿梭其間。
◆ 故宮潮秀文創 與國寶互動
【趙麗妍/台中報導】2013-05-26 中國時報
故宮博物院與台中市政府共同舉辦「故宮潮.當國寶遇上設計」特展,廿五日在港區藝術中心開幕,故宮文創首次於院外完整展出,吸引許多民眾前往,民眾除可免費欣賞故宮文創商品,還可利用數位多媒體互動裝置,打破以往欣賞國寶文物方式。
其中,「國寶衍生商品設計競賽」吸引許多學生參賽,透過創意巧思,將故宮知名國寶文物,採取文物的顏色、條紋等特色元素,與文創結合,設計出各式的文具、餐具、家飾等,其中,以翠玉白菜為主題設計的翠玉白菜傘,乍看之下,雨傘就像白菜,吸引觀眾目光。
現場設有多媒體互動裝置,民眾可到場親自體驗,結合眼、耳、手、腳,可更仔細發現文物的精緻與細膩,親身感受與文物互動的樂趣。
國立故宮博物院副院長何傳馨表示,「數位多媒體互動裝置」將故宮經典名畫結合數位技術,透過投影、感測裝置等科技,重新賦予畫作新生命,以往民眾在欣賞畫作時,僅能在心中體會畫作中的意涵,現今,透過科技與畫作互動,除更加生動外,更增添許多趣味。
此次展覽規劃有「國寶衍生商品設計競賽」、「文創產業發展研習營」、「故宮品牌授權商品」、「國寶動畫劇場」、「數位多媒體互動裝置」及「快樂親子學習」等六大展區。
何傳馨表示,藉由展出故宮國寶文創及多媒體藝術作品,可推廣給更多的民眾。
※ 相關報導:
* 故宮授權 邀你「改造」國寶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7923107.shtml
故宮典藏向來是國內文創業者取材的對象,今年故宮首度開放清朝乾隆皇帝的典藏素材,以「時空之眼-Open乾隆皇帝的百寶箱」為主題,舉辦「第一屆新媒體創意競賽」,鼓勵社會人士及學生進行新媒體互動藝術、APP應用、動畫、微電影四類數位創作,總獎金及獎品高達新台幣200萬元。
台北藝術節 真人、機器人同台共演
【聯合報╱記者何定照/台北報導】2013.05.28
來看機器人演戲、伐木工人飆馬戲,還有眾多音樂、舞蹈、戲劇對話!第十五屆台北藝術節八月一日起跑,十一檔節目跨國、跨界、跨人種呈現,還探討科技與人性、外來移民、老年失智等議題。
本屆藝術節陣容堅強,國際節目方面,最具話題的是日本「機器人教父」石黑浩與日本名劇團「青年團」合作的契訶夫名作「三姊妹」人形機器人版;該劇首創真人、人形機器人、機器人同台共演,曾為CNN評為最能影響人類生命的八位天才之一的石黑浩,也將隨戲來台。
台北藝術節藝術總監耿一偉指出,俄國十九世紀經典「三姊妹」討論勞動意義、階級起落,青年團與石黑浩選定機器人與人類演此戲,具有「人類/機器人分際」的辯證深意。劇中三姊妹中的么妹,由人形機器人演出;另名機器人則演僕人。兩位機器人大名還列在演員名單最上端。
石黑浩在台灣科學界享盛名,此次來台將在中研院、清大、交大等舉辦機器人與戲劇講座。耿一偉說,兩位機器人非常珍貴,來台搭機將坐商務艙。
加拿大阿爾馮斯馬戲團以雜技呈現伐木工人一天的「伐木樂園」。耿一偉表示,該劇以雜技呈現魁北克民間生活、文化傳說及快要消失的伐木產業議題,所有雜技道具都從伐木工廠找來。
西班牙庫倫卡劇團的「安德魯與多莉妮」,則以套頭面具偶劇呈現老年失智議題,溫馨中帶感傷。
國內節目方面,EX亞洲劇團詮釋日本劇作家野田秀樹的「赤鬼」,探討移民議題。導演江譚佳彥是在台印度人,深感台灣人對待不同種族的差異,「在火車上,大家看西方人高聲談笑是一種態度,但看東南亞人談笑又是另種態度。」劇中也將加入菲律賓事件。
藝術節節目還包括奇巧劇團由豫劇皇后王海玲母女三人首度合演的「波麗士灰闌記」、編舞家董怡芬與樂手對話的「我不在這」、導演王嘉明常民系列繼「麥可傑克森」之後的「SMAPXSMAP」、舞蹈空間舞團與西班牙編舞家合作的「時境」、陳玉慧與德國藝術家合作的「華格納大爆炸」等,分別在中山堂、城市舞台等演出。購票洽兩廳院售票系統。
※ 相關報導:
* 美女機器人演契訶夫三姊妹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3052800499.html
....Geminoid F過去一年不斷在國際媒體亮相,外形跟真人女性看不出分別,但只能靠電腦程式發聲,作出簡單的表情動作。《三姊妹》中設計她坐輪椅出場,除了Geminoid F,台上還有一位管家機器人,與真人一起對戲。
....機器人版《三姊妹》,時空設定在未來世界的日本,一位專門研究機器人的科學家死後,三個女兒留在落後的城市,與一批面臨淘汰的機器人共同生活。不過,因為老三重病在床,家人找來跟她長得一模一樣的人形機器人一起生活,她們的對話揭露家族祕密,也暗示對高科技的懷疑。
* 果陀「搶錢」 演出帽子大王心聲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7926128.shtml
當併購大亨碰上傳統產業老闆,結局是否已定?果陀劇場「搶錢的世界」寫實呈現全球天天上演戲碼,讓曾有帽子大王稱號的戴勝通看了說:「這根本是寫我的故事。」
「搶錢的世界」一九八九年在紐約外老百匯首演,大受歡迎,也奪得最佳劇本獎。華人大導演楊世彭將該劇引進華文地區,港、陸演出都獲好評,今年首度來台,由屈中恆詮釋心狠手辣的華爾街大亨,趙樹海扮演宅心仁厚的工廠老闆,其他演員包括郎祖筠、劉亮佐、呂曼茵等。
◆ 推動藝術銀行 文化部:不會與民爭利
【聯合報╱記者周美惠/台北報導】2013.05.28
文化部從三月下旬開始推動「藝術銀行」計畫,購入台灣藝術家作品再租賃給外界以推廣台灣藝術家創作;不過,文化部將租金設定為○點四趴,專家擔心好不容易建立的「藝術專業應合理付費」的觀念,會被政府的廉價策略給打趴。
但文化部藝術發展司司長陳悅宜回應,今年為藝術銀行頭一年試辦,目標是在公部門播撒藝術種子,未將民間企業涵括在內,不致影響民間現有的藝術租賃機制。
策展人胡永芬表示,和世界各國現有藝術銀行租金相比,文化部藝術銀行租金明顯偏低,表面像推廣,實則扼殺市場,讓民間營運的所有藝術品出租、展示、顧問服務的業務都喪失競爭力。
※ 相關報導:
* 《月亮代表我的心》、《小城故事》…全出自他手 作曲家翁清溪去年8月已辭世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may/28/today-t3.htm
「你問我愛你有多深,我愛你有幾分?我的情也真,我的愛也真,月亮代表我的心。」愛唱歌的華人都會這首「月亮代表我的心」;「小城故事多,充滿喜和樂,若是你到小城來,收穫特別多。」走過三義小鎮,你一定會跟著哼起「小城故事」。
創作這兩首名曲的作曲家翁清溪,已於去年八月過世。家屬八個月來,卻都未公開此一訊息,低調作風更勝鳳飛飛。
* 《男女訴情意》排灣口簧琴 少妮瑤想振興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may/28/today-south7.htm
電影「賽德克.巴萊」讓人對泛泰雅族的口簧琴留下深刻印象,其實排灣族也有類似的口簧琴,只是構造稍有不同,排灣歌手少妮瑤無意間在部落發現一位耆老收藏的口簧琴,她計畫今年展開振興行動。
....少妮瑤指出,一般人認為口簧琴是泛泰雅族的特色樂器,其實排灣族早年也有,只是約從日治時期之後慢慢消失,她曾經在日本大阪的博物館看到排灣族口簧琴,去年底也在獅子鄉楓林村一位七十六歲的耆老家中,看到外型古樸的口簧琴,耆老告訴她「是阿嬤的阿嬤留下來的!」
* 《最糟的假期》獲瑞士兒童繪本獎 型男塔列克 用顏色說故事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3052800500.html
法國童書繪本畫家奧利維耶.塔列克(Olivier Tallec),出版超過五十部繪本。台灣引進過他的十五部繪本,這次他帶來《最糟的假期》及《小傷疤》中文本。
創意大PK 文化部首度文創選秀
【聯合報╱記者周美惠/台北報導】2013.05.29
「請用兩句話說服我投資你。」文化部昨天首度模仿選秀模式舉行「文創嘉年華」,把創投公司遴選微型文創業者的競賽經過全程公開。映雲科技、到陣來喲、新時代數位遊戲等三家公司脫穎而出。
文化部昨天邀請廿多家創投公司與廿家微型文創業者,以「打擂台」方式進行創意大PK。電影導演looloo與設計師ayo創辦的到陣來喲,從常民生活文化尋找設計靈感,進一步扶持原住民部落、農村婦女、輪椅媽媽重拾裁縫,強打「台灣原創設計包」,獲五家創投青睞。
由兩位七年級生創辦的映雲科技,打造Fandora愛藝術創作社群,提供喜愛插畫、攝影及設計的朋友分享交流創作的平台,並在網站上販售兩百位插畫家商品,吸引六家創投公司簽署合作意向書。同樣是七年級生創辦的新時代數位遊戲公司,也獲四家創投公司肯定。
文化部長龍應台表示,一旦創投公司決定要投資微型文創業者之後,文化部也將從國發基金撥款相對投資微型文創業者。
此外,文化部預計下月廿日召開公視第五次董事審查會。龍應台說:「我如果覺得臨界點過了,我就會走。」但如果沒有走,就會高高興興地做。
◆ 28歲高材生創立 Fandora插畫平台 文創星勢力
【邱祖胤/台北報導】2013-05-29 中國時報
四位平均年齡只有廿八歲、畢業於台大及成大的高材生,今年五月在網路成立Fandora插畫平台,開放插畫家授權圖像製作周邊商品,開張一個月就吸引兩百多位插畫家合作,推出四百多項商品,月營業額四十萬元。Fandora插畫平台昨天入選文化部首屆「文創星勢力」優選廠商,吸引多家創投公司注意。
創辦人蘇晏良學校讀的是資訊工程,其他夥伴兩位念物理,一位念漁業,四個人因為對網路生態的高度興趣而合作。蘇晏良表示,去年因幫一位插畫家朋友想辦法賣明信片,他用利用網路社群的宣傳,短時間內就賣出四百張。「這讓我們感受到網路的力量,一定有很多插畫家想將他們的作品推銷出去,也有許多消費者想尋找他們喜歡的作品。」
四個年輕人 網路拚出頭
蘇晏良說,時下年輕人瘋手機,希望自己的手機與眾不同,市面上的手機外殼已不能滿足消費者,於是他們想到將插畫家的作品結合手機外殼設計。
他們先在網路成立平台,讓插畫家來發表作品,網友可先在網路上看到插畫在手機上呈現的模樣,挑選喜愛的並付費後,由公司製作手機外殼。
由於選擇性高,圖案多元新潮,一個月內就累積四十萬營業額,最高紀錄是由插畫家柑柑妹繪製的柯基犬圖案,一位香港網友一天之內下了卅份的訂單。
值得一提的是,插畫家能獲得的權利金,是由消費者來決定,Fandora為每幅作品列了三種標準,經典級可得定價的一○%,原色級為一六%,大師級為二一%,消費者下單時就同時評分,插畫家也藉此評估自己的人氣及實力。
文化部牽線 與創投合作
為鼓勵文創業者大膽發揮創意,文化部今年首度舉辦「文創星勢力」活動,由十家創投業者擔任評審,從七十多家參賽者中選出十家文創業者進行決選。最後選出Fandora插畫平台的映雲科技、以台南武廟形象製作創意背包的「到陣來喲」,以及融合股票、期貨操作為網路遊戲的新時代數位遊戲公司。這三家公司將可接受創投業者長達半年的諮詢輔導及投資合作。
◆ 可口可樂「賣萌」 年輕人捧場
【經濟日報╱記者林宸誼/綜合報導】2013.05.29
為了迎合大陸年輕消費者,中國區可口可樂推出賣萌(裝可愛)新包裝;包裝標籤以可口可樂字體印上「文藝青年、高富帥、白富美、天然呆(傻乎乎有點反應遲鈍)、喵星人」等涵蓋近一兩年所有大陸網路流行用語,相當受到年輕人的歡迎。
京華時報、第一財經日報報導,北京科技大學裡的一處超市,帶有「個性標識」系列的可口可樂,已經擺上貨架。超市老闆說:「這次進來的貨都帶著這種標識,已經賣了一個星期了。」超市老闆笑著表示,確實有專門衝著商標來買,還說要「收集全部圖案」。
一名大二的女孩為了買一款帶「閨蜜」(女性的閨中密友)標籤的飲料,已找遍大半個學校。「就為了給我閨蜜買一瓶,找了好多超市都沒有,幸好這兒還有幾瓶沒賣掉,都要買回去。」這名女孩說。
可口可樂中國區相關負責人王靜表示,這是可口可樂在2013年夏季,專為大陸市場推出,印有不同暱稱的包裝產品。她說:「首批上市的產品選擇24個暱稱,接下來第二批產品,將有更多新暱稱上市。」
據網友不完全統計,這些標籤包括「閨蜜、喵星人、白富美、天然呆、高富帥、純爺們(行為舉止大方有男人氣概)」等數十種網路流行語。這是可口可樂進入大陸以來,為了適應本地文化,進行的最大規模市場活動。
◆ 「時尚琴人」查理‧席姆 成大首演
【聯合報╱記者修瑞瑩/台南報導】2013.05.29
被封為「時尚琴人」的英國小提琴家查理.席姆,卅一日將在台南成功大學舉辦首場演奏會,他昨天出席記者會,外表俊美加上貴族般氣質,風靡全場。
廿六歲的查理.席姆,父親是挪威人、母親是英國人,家境富裕,中學讀的是和英國威廉王子同校的伊頓公學,大學念劍橋音樂學院,再到皇家音樂院深造,培養出高超琴藝。
查理‧席姆因外形俊美,受到時尚界寵愛,曾為名牌走秀,也擔任形象大使,連時尚大師卡爾.拉格斐都為他拍攝一系列照片。
查理.席姆在記者會上,穿著自己設計深藍鑲黑邊、有華麗刺繡的西裝外套,搭配敞領白襯衫與牛仔褲,臉上有著鄰家男孩的親切笑容,他一出場,就吸引眾人目光。
「我愛台南!」他用中文向台灣樂迷打招呼,他表示,前天從只有攝氏十一度的倫敦飛來,但台灣卻非常溫暖,「對我的小提琴很好」,一下飛機已吃了台灣牛肉麵,還想再去吃鼎泰豐小籠包。
在台積電的贊助下,首度來台的查理.席姆(Charlie Siem),將和鋼琴家陳冠宇合作演出,六月一日在台北、二日在台東都有演奏會。
Fly Studio 助身障DJ圓夢
【蘇瑋璇/台北報導】2013-05-30 中國時報
結合夢想、文化及公益,全台首座無障礙互動錄音室「Fly Studio」,廿九日在新北市淡水殼牌倉庫揭幕,成為身心障礙者在空中發聲的翅膀。啟用當天,六組身障天使DJ與六國非營利組織越洋連線,開啟國內廣播視訊的新頁,更為自己生命寫下歷史。
計畫緣起復興電台去年開啟「天使DJ圓夢計畫」,有感於許多身心障礙者懷抱廣播夢,卻難容身於商業電台,復興開放天際線,選拔優秀身障者,培訓成為專業廣播人。
計畫邁入第二屆,為方便行動不便的DJ錄製節目,復興電台於市定古蹟淡水殼牌倉庫內打造一座無障礙錄音室。計畫負責人潘美緣說,從募款、找廠商、媒合資源、克服各類障別使用需求,所幸集眾人之力完成。
總台長丁宗說,第二屆天使DJ平均年齡稍長,跨各類障別,人生經歷豐沛,擁有更多說不完的動人故事透過空中分享。
昨以「國際NPO視訊廣播節」做為Fly Studio處女秀,六組天使DJ邀請日本、香港等六國非營利組織,暢談社會福利政策,關注非主流議題。
其中,肢體障礙DJ劉時楨訪談馬來西亞美門殘障關懷基金會夏榮華。夏榮華很感謝台灣「天使DJ計畫」給予國外殘障人士發聲的機會,上月他與五位身障者來台旅遊,在台灣借用電動輪椅,體驗大台北無障礙運輸系統,盛讚捷運、低地板公車路線多,比馬國更到位便捷。節目詳洽復興電台:www.fhbs.com.tw。
◆ 陳繭海之子海之子 對爸爸沒說的愛
【江家華/專訪】2013-05-30 中國時報
日本鳥取縣有兩大漫畫家,《鬼太郎》作者水木茂與《名偵探柯南》的青山剛昌,鳥取縣因此積極發展漫畫觀光產業,去年更首度舉行國際漫畫大賽。台灣漫畫家陳繭以《海之子》獲首獎,從六七一件各國作品中脫穎而出,《海之子》將在台灣漫畫季刊《亞細亞原創誌》連載正式發表。
《海之子》是卅六頁的劇情漫畫,切合大賽的命題「海」。陳繭以日本傳統漁業為靈感,描寫僅靠捕魚養活一家子的漁夫朗雄,非常疼愛一心想成為漫畫家的養子黑澤。黑澤為了理想而離鄉背景奮鬥,等他再度回到日本,朗雄早已過世。來不及說出口的親情,成為心中最大的遺憾,故事突顯「典型東方父子關係」。
天生反骨 主角原型是自己
廿七歲的陳繭出生於台北,畢業於建築系,性格反骨的他,退伍後決定在台南定居專注創作,為了達到卅歲後能以漫畫維生的理想而努力。他平日僅以接稿換取溫飽,生活猶如苦行憎,得知獲獎有五十萬日幣獎金,第一個想法竟是:「下個月的房租終於有著落了。」
其實,陳繭自己正是《海之子》主角黑澤的原型,而黑澤與養父相愛卻從不說出口的關係,也來自現實中他與父親的關係。陳繭說,父親是公務員,表達關心方式就是緊盯他的課業品行,他從未辜負父親期待,從小到大都是學業優異的乖學生,「但始終和父親之間有種說不出的隔閡感。」
貼近真實 鑽研傳統捕魚法
陳繭表示,父親曾一度擔憂他想成為漫畫家的決定,常口頭提點他必須及早規畫未來,直到他這次獲獎,態度逐漸轉為支持。
《海之子》的人物並非俊男美女,而是貼近真實生活的平凡人物。陳繭表示,有鑑於日本漫畫隱藏縝密大量的資訊與細節,他繪製《海之子》前,花了一個月搜集資料,研讀日本捕捉旗魚的傳統漁法,漁夫在反射光線的海平面上,肉眼尋找旗魚蹤影,再下令舵手追趕,最後用手執鏢來捕捉旗魚。「這方法實在太過原始,讓我大感驚訝。」
在台連載 也將發行單行本
陳繭也發揮建築系田野調查的訓練,造訪南方澳的文史工作者、全國第一的漁標師父,以求精確理解日治時期的養殖漁業。他也研讀船難型態、漁隊運作、船長與船東還有漁民間的人際關係。
《海之子》連載除了在日得獎部分,還包括後來增加的全新劇情,之後發行單行本。
◆ 芬蘭航空彩繪畫作是抄襲 將從機身刪除
【中廣新聞/劉剛】2013-05-30
芬蘭航空有一架彩繪客機,機身上的畫作被發現是抄襲,芬蘭航空決定,把這個畫作塗掉。
芬蘭航空這架空中巴士A330客機,負責飛美國和亞洲航線,機身彩繪一幅畫,名稱是(森林居民)。這幅畫,是芬蘭畫家(依索拉)2008年,為一家設在芬蘭的國際紡織品公司創作,成為這家公司的設計圖案。
芬蘭航空覺得這幅畫很好,將它彩繪在飛機上。但(伊索拉)最近承認,這副畫原始創作者是烏克蘭畫家(馬利雅.普利馬申柯),她不小心抄襲對方作品,願意道歉。
芬蘭航空得知真相後表示,他們準備儘快移除這幅抄襲作品,但由於(伊索拉)給芬蘭航空提供過很多畫作,芬蘭航空今後將跟(伊索拉)繼續合作。
◆ 樸素讓台北人不一樣
【(黃梵/南京理工大學藝文部文學教研室主任)】2013-05-30 旺報
我認為是樸素幫台北把好了文化方向。這裡並沒有政府提出的文化重任要求,這樣,文化就恢復了它的本色,無需讓盛氣凌人的政治進來攪局。不是說台北政府不給文化撥款,但他們撥得低聲下氣,甚至無聲無息。
舉例來說,近年《創世紀》雜誌每年都接受文建會和台北文化局的資助,但《創世紀》沒有任何要盡的義務,它給政府的唯一交代,是在雜誌扉頁印上「本刊榮獲文建會、台北文化局補助出版」字樣。政府願意低下頭來,當一隻不喧賓奪主的低調甲蟲,可以說是台北文化的福氣。相反,大陸文化則被政府的文化撥款和義務壓得透不過氣,那些永無休止的公關應酬,令他們幾乎沒有時間進行像樣的文化創造。
如果說,我在大陸碰到的謙虛之人寥若晨星,那麼在台北,我幾乎碰到了一支謙虛的軍隊。不論碰到文化官員、報刊主編、文壇名家、商業大老、學界巨擘、宗教聖賢等,他們都沒有地位可能給他們戴上的虛假面具,沒有把自己與普通人分裂開來。
記得有天晚上,台灣詩學論壇請客,與會的大陸學者照著在大陸養成的尊卑次序,一齊擁到台北名家、主編跟前敬酒、搭話,獨獨沒人搭理我身邊坐著的一位老者。老者在喧囂的敬酒聲中,看起來是那麼不顯眼。大概是為一些大陸學者的功利感到害臊,我耐心和老者聊著天。我感到他心腸柔軟,只是把話題耗在詩歌上,甚至沒用一個字談到他是誰,在做什麼?直到酒宴快結束,宴請方才宣布這位老者想捐款,他捐給創世紀詩社和爾雅出版社的兩筆現金紅包。直到那時,我才知道他是年掙數億元的商業大富。若在大陸,這樣的人早就橫著走路、仰面坐著,竭力耍盡高人一等的派頭。這個我不知其名的人,完全可以作為台北人的代表,作為我千百次交遊經驗的總結。
記得有人告訴我,台北某著名詩人找大陸詩人簽名時,竟虔敬地蹲在一旁,我當時有說不出的感動。我知道大陸人通常會如何看待此行為,他們會認為這是對大陸詩人能力的臣服,從而顯出大陸人常有的得意和輕視。或者說,台北詩人恰恰犯了大陸人的忌諱,大陸人幾乎把樸素、謙虛、低調等同於不自信,把尊貴、倨傲、叫囂等同於自信。
如果說奢華、倨傲、無禮是歷史魔鬼留給大陸人的遺產,那麼樸素、謙虛、有禮則是歷史天使送給台北人的珍寶。習慣把自信建築在權力、金錢、名氣上的大陸人,一時半會還難以學會欣賞這些珍寶,畢竟,他們已經習慣一元文化無時無刻不在設立的各種等級,哪怕只匆匆爬上一座小山丘,也會得意忘形。而樸素令台北人大不一樣,那不是偏居一隅山民的樸素,是遍歷繁盛之後懂得心靈應該停泊何處的樸素,它使人與人不用再靠冒充過活,使人與社會、與自然不用再靠辛酸的相互征服。
記得有次在台北參加詩歌活動,結束時有十來人同時擠進了電梯,一位台北作家冒出一句話:這麼多人乘電梯就比較划算。她的話當時令我一震,須臾間,我重新發現了台北,發現了老派節儉裡的生態意味。我至今銘記著這句話,它讓人意識到,節儉不僅不丟人還相當榮耀。
我搭飛機回南京的前幾天,需要一些舊紙箱來裝書,我走進國際學舍附近的一家小超市,看見超市唯一的營業員(一個男孩)正幹著重活,一開始,我沒有打擾他。不過他一感到我顯然有事,就停下手中的活。當弄清我需要一些舊紙箱,他彷彿忘了正在做的要事,馬上進庫尋找。過了幾分鐘,他拎著幾種不同形狀的紙箱出來,但我嫌它們過於狹小。他二話不說,轉身再次進庫去尋找。這一次,我十分驚訝,十幾分鐘過去仍不見他出來。最後,他好不容易出來時,已經滿頭大汗,雙手捧著幾隻更大的紙箱。顯然,他沒有因為是免費提供,就敷衍我。
我緩緩走回學舍的路上,內心久久不能平靜。若在大陸,大家會把他的行為視為高尚,高尚也意味讚美敬仰之餘,普通人不認為自己能做到。我想單用高尚,難以解釋男孩對待節儉的認真態度;難以解釋國際學舍的電梯為什麼不停2樓和負一層;難以解釋作為公司老總的台北詩人方明,為什麼更願放棄開車或坐出租車,設法去擠地鐵或公交車……我想,樸素導致他們沒有肆意放大物慾,幫他們找到了物慾的底線在哪裡,使他們有了一種珍惜資源的情感,把節儉變成了每個人的日常意識,成為鬆弛人與資源緊張關係的最佳途徑。
※ 相關報導:
* 45.39克拉 7千萬台幣 台設計師 創華人珠寶拍賣紀錄
http://news.chinatimes.com/world/11050403/112013053000076.html
台灣珠寶設計師胡茵菲Anna Hu再度寫下歷史紀錄,前(廿八)日在香港佳士得拍賣會,打破華人當代珠寶藝術家世界拍賣紀錄,一款古玉豎琴翡翠戒拍賣價格超越底標五倍,最終以二五九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七七七五萬四三○○元,被收藏家買下,再次將胡茵菲推上珠寶界巔峰。
台首部史詩喜劇 《總舖師》暑假噴笑彈
中時娛樂網 2013-05-31 新聞速報
已經16年沒有拍電影的鬼才導演陳玉勳,在去年宣布開拍《總舖師》之後,受外界強烈關注。該片找來七大企業共同投資,與陳玉勳聯手打造台灣從來沒有過的「史詩喜劇」,拍攝成本達七千萬新台幣,並為台灣影史開創喜劇新格局。
七大企業除了李烈的影一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葉如芬的威像電影有限公司之外,包括郭台強的中影股份有限公司、餐飲霸主陳飛龍的南僑集團、李崗所成立的安可電影股份有限公司、美商華納兄弟公司與林育賢導演和製片黃江豐成立的一條龍虎豹國際娛樂有限公司。
除此之外,美商華納兄弟公司更是首度投資台片,並將《總舖師》安排在暑假熱檔,與《超人:鋼鐵英雄》、《環太平洋》等西片同列為今年暑假檔的重點大片,顯示對導演陳玉勳的支持與強烈信心。七大企業的首度聯手,更是國片鮮見的幕後合作陣容,也希望一舉為台灣電影再度衝出暑假檔的票房高峰。
《總舖師》於5月15日首發前導預告片,在短短12小時內就創下超過三萬人次點閱率,許多觀眾都在熱烈討論什麼是「史詩喜劇」?更被預告片中出現的菜色所吸引,當晚就有網友反應預告片太過分了,每看一次就餓一次。而陳玉勳表示,因為自己愛美食,所以就從美食下手,台灣有太多不為人知的道地好味,更重要的是「辦桌精神」,將藉由《總舖師》喚醒大家思念的好味道。
今天同時發布三款人物主視覺,由「人」、「神」、「獸」三款組成,「人」由林美秀領軍,楊祐寧和夏于喬大展笑顏,將《總舖師》喜感表現十足。「神」則由最硬底子的超強演技派吳念真、柯一正與喜翔帶出本片最傳奇的辦桌精神。而「獸」則找來三位素人演員誇張的表情,活靈活現地將陳玉勳最擅長的小人物小人物喜劇張力發揮極致。將在8月16日在台上映。
◆ K-pop夯到拉美 小賈斯汀閃邊
【聯合報╱編譯陳韻涵/報導】2013.05.31
「韓流」竟能跨越太平洋,狂襲拉丁美洲。當地青少年過去愛聽英美流行樂,但現在愈來愈多人迷上南韓流行樂(K-pop)。他們固定集會練舞,還會角色扮演成南韓漫畫人物。
美聯社卅日報導,拉美迷K-pop的風潮在秘魯、智利尤盛,而且這些哈韓族愛的已經不只是騎馬舞。南韓團體Super Junior四月在秘魯首都利馬開演唱會,吸引一萬三千粉絲參加。另一團體Big Bang去年十一月開唱,吸引一萬四千人共襄盛舉。兩團體在智利也有相當數量的粉絲。
每周六在利馬鬧區公園,都有數以百計哈韓族大跳南韓偶像團體的舞步,有人還會扮成漫畫人物。大學生雅拉塞莉‧吉倫說:「我十歲就喜歡K-pop,我上網找資料,因為秘魯廣播或電視的資訊有限。」吉倫蒐集許多韓星海報、T恤和偶像金賢重的單曲音檔。金賢重二月訪秘魯,數千粉絲熱情接機。
籌畫秘魯韓式舞蹈大賽的戴安娜‧羅德里奎茲說:「你可能不相信,韓星在秘魯快比小賈斯汀、女神卡卡還受歡迎了。」當地一間購物中心有多層樓販賣南韓唱片、衣服和食物。吉倫說:「我喜歡麵疙瘩湯和另一種甜鹹口味的菜。」
拉美青年瘋K-pop讓家長感到很意外。吉倫說:「我爸聽美式搖滾,他說:『妳不懂韓文為何聽韓文歌?』我說,你也不說英文。音樂只須用心感受。」
※ 拉丁美洲的黃種人血統,也可能是「韓流」受歡迎的原因之一。
◆ 新北投71園區 13個表演藝術團進駐
【聯合報╱記者莊琇閔/台北報導】2013.05.31
北投義芳國小校舍原為閒置空間,經北市府文化局爭取使用,命名為「新北投71園區」,將原先的國小教室規劃改裝為排練室、行政辦公室、儲藏室等空間,讓13個表演藝術團體進駐。
6月2日起至8月24日將陸續推出13場免費的「藝起來FUN」活動,歡迎民眾一起體驗藝術。
文化局表示,「新北投71園區」自前年1月掛牌以來,提供進駐及臨時使用團隊優質的空間環境,現今已有13個表演藝術團體進駐,導演、演員、舞者、音樂人、作家、服裝設計師等藝術工作者在此進出,形成新北投社區的新能量。
今年擔任統籌的台南人劇團製作經理鍾翰、狂想劇場導演廖俊凱表示,為帶動更多民眾親近藝術,決定跨3個月舉辦活動。
「藝起來FUN」系列活動6月2日由「周先生與舞者們」打頭陣,藝術總監周書毅分享「在舞蹈中旅行」的經驗,講述舞蹈與旅行的親密關係。
其他舞團包括光環舞集、體相舞蹈劇場、林文中舞團、紅瓦民族舞團、Meimage Dance、古舞團、安娜琪舞蹈劇場及8213肢體舞蹈劇場。
「新北投71園區」位於北投開明街71號,活動即日起開放網路報名,網址http://goo.gl/CAvdc,額滿為止。
新北創意市集開張
【聯合晚報╱記者楊正海/新北市報導】2013.06.01
新北市文化局主辦的「新北市創意市集」,今天在新店碧潭開張,展示電影、織品、紙本文具、生活設計、音樂、女性等6大類主題文創商品,開幕典禮中,安排模特兒穿著不同主題的服裝走秀,象徵新北市是文創設計者的伸展台。
新北市文化局指出,新北創意市集舉辦時間為期半年,從今年6月起至11月止,時間為每周六、日下午3點至晚上9點,地點採4地巡迴舉辦,每月第一周至第四周的地點,分別在新店碧潭東岸廣場、板橋車站站前廣場,土城捷運海山站前和中和四號公園。
※ 相關報導:
* 孔廟推文創 論語L型夾吸睛
http://news.chinatimes.com/domestic/11050615/112013060100211.html
台北孔廟再推文創紀念品!繼「論語藝術燈」後,再請水墨名家陳牧雨操刀,精選《論語》中耳熟能詳的字句,推出六款「論語L型夾」(見圖,孔廟提供),即起於販賣部銷售。
* 台工藝進軍東京 展現在地設計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06/112013060100460.html
看傳統工藝如何與現代設計結合,產出更具價值的文創商品。由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領軍,將於6月5日帶領台灣國內18家工藝與文創業者,前進日本具指標性的國際生活用品商展——「東京國際家居生活設計展」,展現台灣在地生命力。
◆ 學子讀詩 鄭愁予:詩不會消亡
【聯合報╱記者林宛諭/彰化縣報導】2013.06.01
五、六○年代現代詩詩人鄭愁予的詩作,最近在彰化縣明道大學校園迴盪,上周詩作朗讀表演,學校的鳳凰詩園昨天也揭幕,鄭愁予聽著學生朗誦他的詩,高興地說,這代年輕人可以理解他的詩,驗證「詩會傳承下去,永遠存在,不會消亡」。鄭愁予今年八十大壽,明道大學國學研究所與中文系為表達對一代詩人的敬意,連日來舉辦系列活動,包括「鄭愁予詩作朗讀表演競賽」、國際學術演講會及鳳凰詩園揭幕。
「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在鄭愁予詩作朗誦表演賽獲得前三名的大甲高中、彰化高中、興國高中的學生,在鄭愁予面前,朗誦這些膾炙人口的詩句,鄭愁予聽得入神。
「聽了學生的朗誦,真的很高興」,鄭愁予說,年輕人最適合詮釋他的作品,詩本身是有層次的,學生們能表達出詩的內涵,理解現代詩,很不容易,更驗證詩是永遠存在不會消亡,他為現代詩的前途高興。
學生們還爭相請鄭愁予簽名,興國高中學生陳冠綺興奮地說,國中時媽媽送給她的鄭愁予詩集已泛黃,卻是她最珍愛的詩集,因為能在大師面前朗誦,她才參加這次的朗誦比賽。
明道大學鳳凰詩園將鄭愁予、胡適、徐志摩等四十二位詩人作品,刻在園中雕塑作品或步道上,讓人走進詩園,低首抬頭皆能吟詠詩人們的名句。鄭愁予在詩園揭幕時,讚嘆說「詩有時就像那雕塑一樣靜靜的在那裡,但其實它是充滿熱情的」。
鄭愁予夫婦昨天也參加「鄭愁予詩學論集」發表會,鄭愁予詩學論集共三本四部,由明道大學國學研究所教授蕭水順(詩人蕭蕭)與所長羅文玲,收集近四十年有關鄭愁予的七十多篇重要賞析及論文。
※ 相關報導:
* 猛禽鮮活 嶺南畫派完整呈現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3060100398.html
清末五口通商,廣東與外界接觸頻繁,影響了畫家的視野與技法,啟動了嶺南地區的藝術革命。「嶺南畫派」因此興起,清末民初與京派、海派三足鼎立,成為代表中國南方藝壇的核心團體。故宮博物院策畫「溯源與拓展:嶺南畫派特展」,完整展出嶺南畫派九位代表畫家的九十件畫作。
「嶺南畫派特展」呈現畫派源流、革新及傳承,除了故宮院藏的十件畫作,展品主力來自廣州藝術博物院提供的六十三件作品,另向中央研究院嶺南美術館、挹翠山堂借展。
◆ 明和電機20年 無厘頭永不膩
【汪宜儒/台北報導】2013-06-01 中國時報
穿著藍色工人服的演出者,故作正經面無表情,他們彈奏著形狀特異、聲響特殊的樂器,樂器還不時凸鎚、尷尬走音。他們在台上忙不迭地拿出工具修復,加上以風格化的肢體語言、簡明的解說,無厘頭得讓人發噱又忍不住叫好。這是日本的明和電機,他們不修電器,他們表演又兼賣產品。
紀念特展 免費演出瘋狂Demo秀
明和電機是特殊且受歡迎的表演團體,過去曾兩度來台演出,今年創團廿年,在台舉行「明和電機廿周年紀念展」,展出歷年的創作手稿、社刊、制服、經典商品、演出專用大型樂器,展場也有產品製作流程、演出實錄等影片畫面。此外,六月一日晚間八點,還有一場免費的《Crazy Demo Live瘋狂Demo秀》,讓大家見識他們演出的瘋狂搞笑。
明和電機的社長是四十六歲的土佐信道,他和哥哥土佐正道共同在一九九三年創立這個團體。取這樣特殊又容易讓人誤會是賣電器的名字,其實與他們的父親有關。一九六一年,土佐信道的父親土佐阪一創立明和電機公司,生產電視真空管,是東芝、松下電器的上游工廠,一九七七年倒閉。
土佐信道:創意都來自天上!
「後來明和電機並沒有消失,我和哥哥恢復了他,也一直都穿著工廠工人的藍色工作服。」土佐信道笑說。
一開始,明和電機鎖定藝術性的產品進行研發,像是魚形的彈奏樂器,外型像是翅膀的響指木魚,還有連接手臂使用的遙控踢踏舞鞋。土佐信道說:「後來為了要把產品賣出去開始演出,雖然大家都說這是演出,但其實應該算是一種產品展售會。」
其實,明和電機的產品多數是利用簡單的機械及物理原理設計出來,像齒輪、馬達是最常被運用的,而那些令人驚豔,交融了趣味、荒謬、可愛的外型與創意靈感,「我想都來自天上喔!」他比了比天空,還刻意皺一下眉頭。
創團至今,明和電機的營運一半靠演出與展覽,一半依靠產品販售。因為演出風格無厘頭又搞笑,每次演出又都有新產品與新創意,不論在日本或外國都廣受歡迎,每次演出人數從一人到八人不等,端看演出場地與規模。此外,透過實際演出,他們不斷改良產品,也針對容易操作的、觀眾反應良好的產品進行量產。
創意造型樂器 屢掀起搶購熱潮
目前他們量產的產品多以「能發出聲音」的樂器為主,像是早在日本小學生之間掀起熱潮,狂賣十二萬隻的「音樂蝌蚪」。另有部分造型奇異的創意道具,像是早期的「魚器」系列,由魚骨、魚形延伸而出,其中「魚骨頭電源線」,是明和電機最早的量產產品,目前已絕版,這次展覽都將展出。
「我容易對事物感到膩,所以只能不斷創造新的東西,不演出時,我都在開發產品。」
「明和電機廿周年紀念展」即日起至六月九日在敦南誠品B2藝文空間展覽,《Crazy Demo Live瘋狂Demo秀》也在同一場地。
※ 相關報導:
* 喚起5百年文化 一同穿越「打狗傳奇」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7935747.shtml
中山大學劇藝系與太平盛世劇社合推出舞台劇「打狗傳奇」,6月14、15日在大東文化藝術中心演出。劇情也走穿越風,女主角穿越現代、近代、古代之間。
「打狗傳奇」以橫跨500年的高雄歷史故事為主軸,希望藉由鄉土傳說喚起民眾對土地與文化的認同。導演是楊士平,由劇場界有「小金士傑」之稱的徐華謙,和非伶劇團當家花旦林竹君領銜主演。
....劇組表示,這次「打狗傳奇」簡單的說就是「六、五、四、三、二、一」,有「六」大看點、融合「五」個傳說、結合「四」種表演、穿梭「三」個時空、邀演「兩」位明星演員,呈現出「一」份高雄感動。
* 華格納2百歲冥誕 竹中獻上男男讀劇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7935609.shtml
今年是音樂家華格納2百歲冥誕紀念年,全球歌劇重地紛推出華格納作品,向大師致敬;台積電文教基金會也支持NSO國家交響樂團製作華格納歌劇「女武神」,7月中在國家劇院演出,也舉辦讀劇體驗,首場昨天在新竹高中,學生即興演出劇情片段,讓人驚豔。
台積文教基金會主任許峻郎說,歐美知名歌劇場為年輕族群辦的「讀劇與體驗」非常盛行,像華格納歌劇的聖地:拜魯特劇院,每年辦30多場,針對不同年齡層學生設計,「這在台灣是第一回」。
荷蘭洋女婿 朗讀《楚辭》慶端午
【陳鴻偉/台北報導】2013-06-02 中國時報
身高二○三公分,外表有點像賈伯斯的荷蘭人秦玉龍,從事翻譯文學的工作,他精通英、法、德語,十年前因想學中文來台,還一頭鑽進古典文學的世界,花了五年時間,將屈原的《楚辭》翻成荷文,今天他將出席移民署端午活動,當場用荷文朗頌有關祭神的〈九歌篇〉,發揚中華文化。
卅五歲的秦玉龍身材高大,走到哪都引人注意,他在荷蘭求學時,因環境需要,已學會英、法、德、俄羅斯和希臘語,其中不少語言,是為了研究宗教、神話而學習。
秦玉龍笑說,中文是他學習的第九種語言,也是最難的一種,「因為發音、語法和字彙都跟其他語言不一樣,又有很多典故和成語。」所以雖然已經學了十年,還是覺得非常深奧。
今年娶了台灣妻子的秦玉龍,十年前來台灣的師大學中文,他在掌握一般白話文後,又轉而學起古文,包括《詩經》、《論語》、《孫子》等,其中又以《楚辭》讓他最有感覺。
他說,《楚辭》表現出的情感極為豐富,雖然是使用楚國方言,但字裡行間展現出的各種歡樂、激昂、崇敬和悲憤,讓他很有共鳴,決定將這本兩千多年的古書,翻譯成荷蘭語,將它介紹給歐洲人。
《楚辭》因年代久遠,很多文字都很艱澀,秦玉龍為了作好翻譯,開始參考各家注譯,像裡面有很多植物,〈天問篇〉則有許多神祇,「如果直接翻譯,荷蘭人一定看不懂。」最後他選用形象相近的希臘神祇,來做代替和比喻。
為了控制品質,讓頭腦保持最佳狀況,每天埋首於大量書海的秦玉龍,堅持一天的翻譯量決不超過十六行,所以這本荷蘭版的《楚辭》,前後花了他五年才大功告成。
移民署知道有荷蘭人會讀《楚辭》,今天在松山慈惠堂舉辦包粽活動,特別邀請秦玉龍到場,要他用荷蘭語朗讀一段《楚辭》,藉此向原書的作者屈原致意。
今天的活動中,秦玉龍打算朗讀裡面的〈九歌篇〉,〈九歌〉原本是楚國民間祭神時,演唱禱念的文辭,屈原將依不同的神祇,改成編十一篇,他笑說:「用荷蘭語念出來,是想讓這個偉大的詩人知道,這麼悠美的作品,經過兩千多年,甚至已經隔海傳唱到了歐洲!」
◆ 朱宗慶:廟口看戲 也是美感體驗
【聯合報╱記者陳秋雲/台中報導】2013.06.02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校長朱宗慶昨到台中演講,他說,藝術體驗靠個人比較快,等政府做就來不及了。他指藝術體驗不必花大錢,到廟口、學校看展演,重要是把孩子帶去體驗。
朱宗慶昨應新台中教育論壇基金會邀請,以「提昇實踐力,美力時代-在生活中實踐藝術」為題演講。
他說,美是一種競爭力,反映在各行各業,是驚人產值與財富。在個人則會倍增職場競爭力。
中市不少校長、家長會長與會;協成國小校長王慧娟提問說,12年國教壓縮藝術課程時數;美群國小校長邱家麟也指現在學生又累又辛苦,花在藝術教育時間少得可憐。
朱宗慶認為「做自己,做就有用」,目前環境讓人擔心,但「守住自己這一塊,做多少算多少」,不要等政府來做,靠自己比較快。
他指出,到廟口、學校看展演,照樣體驗不同美感,再不行就去文化中心擔任志工,幫忙撕門票,也可看到不錯演出。
朱宗慶期許文化部打造滿天繁星,也讓一輪明月耀眼。他說,文化部應與教育部合作,推動藝術教育,讓台灣到處是繁星。
※ 相關報導:
* 發揚雕刻 吳榮賜成立工藝之家
http://news.chinatimes.com/domestic/11050609/112013060200186.html
暨「陳力維木雕工作坊」、「陳柏融大易木雕工作坊」後,擅長刻劃人物的內心世界,並獨創波紋及殘影雕法的雕刻家吳榮賜,一日也在大溪鎮個人工作室成立象徵工藝界最高榮譽的「台灣工藝之家」,要藉此發揚及傳承國寶級的工藝技術。
* 高級時裝,MADE IN CHINA!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7937567.shtml
中國製造長期來一直是偷工減料和廉價商品的同義詞,但隨著民眾消費能力與品味的提升,很多中國品牌開始專注於高等工藝,並凝聚傳統元素與精緻的設計,女裝品牌「王汁」、女鞋品牌「貞」、女裝品牌「波司登」和男裝品牌「七匹狼」等,都是這類漸受矚目的高端中國品牌。
◆ 對iPad吹口氣 故宮國寶動起來
【聯合報╱記者周美惠/台北報導】2013.06.02
對著iPad吹一口氣,故宮國寶「毛公鼎」從塵埃中出土、接著鼎上的銘文即出現在眼前;輕撫懷素「自敘帖」,原本現代人看不太懂的草書會自動「譯」成楷書體…。
博物館搶著討3C族群歡心,紛紛開發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App。故宮先後開發「帶著故宮走」、「故宮常設展」兩款App,搭配「虛擬文物互動」展示,讓靜態文物「動起來」。國立歷史博物館也為「逸筆儒風:溥心畬書畫展」推出App,原本靜態的「鍾馗馴鬼圖」透過App瞬間讓小鬼們活蹦亂跳,也拉近年輕族群與傳統書畫的距離。
「帶著故宮走」上市迄今不到半年,累計下載次數已超過一萬多次;當中最受歡迎的單元包括一百件精彩國寶、廿件虛擬文物互動展示等。故宮再接再厲推出的「故宮常設展」App精選近四百件文物,提供中、英、日文三種語言版本導覽。另推出具備展間文物導航功能的QR code(快速條碼產生器),可供觀眾迅速找到自己想觀賞的國寶。
不過,囿於故宮禁止觀眾在展廳內照相,目前QR code的使用限於展廳門口前,觀眾並不能直接對著故宮文物使用QR code。
史博館為溥心畬書畫展設計的App,是國內首見可直接對著書畫真跡使用QR code的App。這款App針對「鍾馗馴鬼圖」設計了語音導覽、作品賞析、動畫等互動資訊。
與史博館合作開發這款App的雅凱電腦語音公司總經理林正儀看好QR code未來將廣泛運用在文物、古蹟、公共藝術、雕塑等領域,這種突破傳統形式的導覽兼具知性與趣味性,將隨著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的日漸普及,從年輕族群一路席捲大眾。
◆ 當代華文小說家 新作陸續推出
【記者李怡芸/台北報導】2013-06-02 旺報
近20年來,台灣近7成的新書為翻譯書,對於有心經營華文作家的出版社而言,面臨本土作品青黃不接的窘境,向外開發作者成為當務之急,除了過去台灣讀者熟悉的大陸作家王安憶、余華等人,近年更持續由大陸乃至馬來西亞華文界引進40歲左右的當代中堅作家。
2012年《聯合文學》選出的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龔萬輝為其中之一,他的最新短篇作品《卵生年代》近期由寶瓶文化在台出版。龔萬輝可說是繼張貴興、黃錦樹、鍾怡雯、陳大為後,最受矚目的新生代華文作家,《卵生年代》獲知名作家駱以軍推薦:「我一路讀得從背脊、後頸到耳根起雞皮疙瘩,終於淚流滿面。」
寶瓶文化繼去年與重慶出版集團共同策畫的「這世代─火文學」系列,一口氣向台灣讀者推薦盛可以、畢飛宇、魏微、徐則臣、李洱5位創作能量正在顛峰的大陸作家,今年「40未滿,浪尖上的華文小說家」系列,又推出阿乙的《模範青年》,這位在詩人北島眼中「近年來最優秀的漢語小說家之一」、足以令很多成名作家感到臉紅的新生代作家,作品同樣在台灣文壇受到駱以軍、傅月庵等人的好評。
聯經出版社的華文創作當代名家系列,今年亦從年初便陸續推出了張貴興《沙龍祖母》、蘇童《童言童語》,至9月還將陸續出版楊煉的《敘事詩》、董啟章《體育時期》和黃錦樹的《南洋人民共和國》。
※ 相關報導:
* 年增3成 華文輕小說崛起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06/112013060200343.html
兩岸閱讀習慣隨著電子書、行動閱讀等新型態閱讀模式興起,輕小說有逐年成長的趨勢,相較於過去輕小說多半由日本引進,近年華文原創的輕小說,在題材和數量上都漸趨成熟,也使得更多出版社投入對華人原創作者的培養,以及對市場的深耕。
傳奇鋼琴家登台 指揮琵琶地子弟兵
【聯合報╱記者何定照/台北報導】2013.06.03
創立一百五十年的美國琵琶地音樂院,數十年來栽培上百名台灣學生,包括女高音劉塞雲、大提琴家劉聖文、男高音李文智等人。
昨天台灣校友成立琵琶地校友會,在校任教逾半世紀的傳奇鋼琴家里昂‧弗萊雪也前來,周末將指揮弟子陳偉茵與國立台灣交響樂團舉行音樂會。
今年八十四歲的里昂‧弗萊雪妙語如珠,環視滿室台灣學生,笑說「我在琵琶地教學的年歲,比這裡每一位都老。」他說歷來看到的台灣學生,個個充滿生命力、能量充沛且個性開朗,音樂則各有風格。
談起他教了五年的陳偉茵,弗萊雪讚她表現卓越,這次將指揮她與樂團演奏的布拉姆斯D小調第一號鋼琴協奏曲,這是他當年獲比利時伊莉莎白鋼琴大賽首獎彈的樂曲。陳偉茵則說,老師總教她「音樂永遠最重要」,「要讓聽眾聽到你對音樂的觀點,而非個人感受;表達感覺應該有知性支持,否則只是走錯路。」
弗萊雪年紀輕輕就走紅,右手卻在三十六歲時罹患局部肌張力不全症,只能用左手彈琴。一九七○年他開始學指揮,但仍持續復健右手,終在一九九○年代末重拾雙手彈琴,鼓舞眾多有同樣問題的音樂家。如今他彈琴、指揮都來,但每回巡迴只擇一。
* 弗萊雪指揮陳偉茵與國台交音樂會,六月七日、八日分別在新竹縣文化局演藝廳及台中中興堂演出,購票洽兩廳院售票系統。
※ 相關報導:
* 拉赫曼尼諾夫《晚禱》挑戰人聲極限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3060300003.html
古典音樂家拉赫曼尼諾夫也唱阿卡貝拉?他的純人聲作品《晚禱》,傳承俄國東正教「徹夜禱」儀式的傳統,十五首無伴奏合唱曲,用人聲模仿教堂鐘聲及交響樂。拉赫曼尼諾夫甚至寫了比正常男低音還要低一個八度的「超男低音」,挑戰人聲極限。台北愛樂合唱團今在台北國家音樂廳演出,由莫斯科音樂院室內合唱團藝術總監索羅夫耶夫擔任指揮。
◆ 呂游銘畫童年 鐵路腳見真情
【邱祖胤/台北-舊金山連線報導】2013-06-03 中國時報
「我畫這些大場面的時候,眼睛幾乎都是含著眼淚。」旅美畫家呂游銘,近期一口氣出版《鐵路腳的孩子們》、《想畫就畫就能畫》、《魚鷹搬家》等繪本,喚起許多讀者的童年記憶,其中《鐵路腳的孩子們》是呂游銘以台北萬華老家為藍本,勾勒出濃濃人情味。
書中描繪一九五○年代的台灣,生動捕捉貧窮人家小孩子在鐵路旁撿煤渣、偷拾地瓜的畫面;其中一幕黃牛在雨中跌倒爬不起來,被車伕鞭打,小朋友路見不平相救,場面感人。
恩師鼓勵 重喚童書熱情
呂游銘(右圖,天衛提供)說,「當年沒有電視、網路,生活困苦,但精神生活卻比現在還豐富,而且充滿人情味,這些故事在我的腦中醞釀了幾十年,畫的時候總是內心澎湃。」
呂游銘生於一九五○年,國小受插畫家鄭明進的啟蒙,立志創作,就讀復興美工時就出版第一本童書《三花吃麵了》,十年間發行超過廿本書,曾獲中華兒童叢書金書獎,一九八三年赴美發展,從事版畫及藝術創作長達卅年,直到去年出版社邀他為恩師鄭明進的八十大壽執筆創作《想畫就畫就能畫》一書,重新喚起他對童書的熱情。
呂游銘表示,他手邊有許多筆記,畫下許多小時候記憶深刻的事物,只是不覺得這些老東西有人要看,直到去年鄭明進鼓勵他:「你經歷過那麼多事,又可以把它們記錄下來,你不做這件事,誰來做?」
俯視角度 畫老萬華風情
呂游銘從小就住在萬華車站附近,是名副其實的《鐵路腳的孩子們》,書中描繪老萬華的生活百態,包括鐵路工人的作息,貧苦人家孩子如何補貼家用。其中最感人的雨中救黃牛,呂游銘表示,那是他小時候透過家中窗戶看到的社會事件,當時那隻黃牛跌在地上,任憑車伕怎麼鞭打就是不起身,只是一直流淚,後來有人上來勸阻才救了這隻牛,他在屋裡看得非常激動,窗上的雨滴猶如眼眶裡的淚水。
書中以俯視的角度畫出當時老萬華的風情,包括徵信新聞社(中國時報前身)、萬華火車站,「出書以後,竟然有人拿著書來指出他家住的位置!」不過這些老房子,如今只剩西園路上的一棟四層樓紅磚屋。
呂游銘說:「我是『反魚眼式』的畫法,攝影機的魚眼鏡頭可拍進大場面,但畫面易失真,我希望透過畫筆把更多記憶中的事物畫進來,而且不失真,藉此喚起更多人的記憶。」
※ 相關報導:
* 李清志/老夫子搭火車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7937386.shtml
....事實上,動漫人物與鐵道列車的彼此宣傳造勢,在鐵道王國日本十分普遍。0最有名的是漫畫家松本零士所畫的「銀河鐵道999」,因為漫畫本身就是描繪行駛於銀河間的鐵道列車,東京西武池袋線、西武新宿線都曾推出以「銀河鐵道999」為主題的列車;位於九州小倉市的單軌電車在廿五周年紀念時,也推出了銀河鐵道999列車,造成當地的轟動,同時也成為北九州的新景點。
* 客製化畢業班郵票 台南郵局有優惠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5/7938679.shtml
畢業季快到了,台南郵局推出客製化畢業季紀念郵票,學生可提供數張照片給郵局集郵服務中心製作。即日起至6月30日,製作50張以上還可享有優惠。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