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1-30

對自己的健康負責

◆ 恐怖!流感變種…1周奪31命
http://udn.com/news/story/7332/672549

世界日報 香港新聞組/香港28日電 2015-01-29

香港新聞組/香港28日電

變種甲型H3N2流感殺傷力特別強勁,今年冬季流感「來得早,來得急」,醫院管理局最新分析發現,流感引致的嚴重及死亡個案,由首周約20多宗飆升至第三周超過40宗,增幅近一倍,為近五年最高的單周紀錄;且第三周有31宗死亡個案,亦是近五年死得最多人的一周。

香港昨再多8人死於流感,累積死亡人數增至59人。專家推斷,農曆新年期間為流感頂峰,最終死亡人數或約200人。

流感肆虐,再有未接種流感疫苗的兒童中招後出現嚴重併發症。衛生防護中心昨公布,該名兩歲女童本月15日起有發燒、咳嗽等病徵,曾兩次求診私家醫生,26日到醫院求診,同日轉至威爾斯親王醫院兒童深切治療部。臨床診斷為嚴重肺炎及休克,女童對甲型H3流感呈陽性反應。

醫管局總感染控制主任曾艾壯強調,病人流感入院後死亡率約百分之一,以長者及長期病患者居多。曾艾壯承認院內感染控制「困難」。伊院、瑪麗及威院已為求診病人,做PCR快速測試盡快確診及用藥,其他公院正研究何時採用。

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指,過往流感高峰期間每日約處理200個流感樣本化驗,前日已增至300個,較2009年豬流感爆發時更多,相信創十年新高。他強調,公院只計算流感相關的死亡及留醫深切治療部嚴重個案,將低估疫情。

※ 相關報導:

* 藥歷系統線上查 民眾用藥更安全
http://udn.com/news/story/7266/673013

門諾醫院配合中央健保署建置用藥資訊系統,今年推動「健保雲端藥歷系統線上查詢推動計畫」,期盼民眾的用藥資訊透過雲端系統的連結,可以更保障民眾用藥不重覆,減少藥物交互作用的風險,院方呼籲民眾多配合。



◆ 規律運動者仍過胖 每日可多走4千步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851623

自由 2015-01-29

記者吳亮儀/台北報導

平常有固定運動習慣,也得注意體重!

一項調查發現,7成2有規律運動習慣的受訪者中,仍有3成過重或肥胖,其中2成6為代謝症候群所苦;專家建議,除每天勤做家事外,再額外多走4千步,可消耗熱量,減少代謝症候群。

消耗熱量 減少代謝症候群

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針對1,200名20歲以上男女做調查,發現有運動的人口高達7成2,但其中有3成2的BMI過重、2成6有三高或代謝症候群,另外,僅3成了解「三高」(即高血壓、高血糖和高血脂)、1成9知道代謝症候群指數(女性腰圍不得超過80公分、男性腰圍要小於90公分),顯見民眾對代謝症候群的認知度偏低。

千禧基金會董事長孫璐西說,內臟脂肪會分泌過多的游離脂肪酸使代謝異常,內臟脂肪的堆積會使腰圍增加,當女性腰圍超過80公分、男性超過90公分,代表內臟脂肪堆積多,罹患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及代謝症候群的風險也增加。

陽明大學運動健康科學研究中心教授陳俊忠表示,BMI值超過26代表過重,現代人生活忙碌,但不需花太多時間增加活動量,例如一般生活型態的體能活動像做家事、走路、丟垃圾、走樓梯、做園藝、遛狗、散步等,將勞動變運動,便可增加熱量消耗。

陳俊忠說,每天少坐多動,移動和走路的次數較頻繁者,非運動性熱量消耗會比平常人多,每天可多燃燒 350大卡,這表示日常生活多活動,自然不容易變胖;他也建議,若每天比原本多走4000步,還有助於控制血糖。



◆ 經血過多判斷標準 月用逾20片衛生棉
http://udn.com/news/story/7266/672919

聯合報 記者黃文彥/台北報導 2015-01-29

亞東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吳文毅表示,國內大約有10%到15%的婦女有經血過多的困擾,如果以15歲到50歲育齡女性人口約615萬人估計,國內至少有60萬名女性飽受經血過多之苦。

女性生理期的時候出血量到底要多少才合理?婦產科醫師建議,如果每次周期使用超過20片衛生棉,就算是經血量過多。

正常女性生理期時間大約4到7天,經血量平均約33cc,但會愈來愈少,如果經期流血天數超過7天,或每月生理期流量大於80cc,就應懷疑有經血過多的問題。

台北榮總婦女醫學部主治醫師陳怡仁表示,生理期經血過多的原因包含子宮長瘜肉、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常等不明原因,而長期經血過多也是導致貧血的主因之一。

有一名年約30多歲的護理師,因每月的月經出血量大,幾乎每兩個小時就要換一次衛生棉,最近更經常感覺臉色慘白容易疲憊,檢查發現血色素低到只有8,遠低於正常的12。

針對經血過多患者,過去醫師只能選擇藥物治療,近年已有原本作為避孕之用的子宮內投藥系統,也用來治療經血過多,可免除口服藥物的困擾;但每5年得更換一次。

另外,陳怡仁表示,受到子宮頸癌抹片篩檢接受度高,使得子宮頸癌近年死亡率下降;相反地,與飲食西化、肥胖、糖尿病有關的子宮內膜癌,近年發生率逐年增加且有年輕化趨勢。

※ 相關報導:

新生活運動 2015
忽胖忽瘦健康hold不住
簡單規律生活就可排毒

21 則留言:

fsj 提到...

美研究:常用化妝品 恐提早停經
http://udn.com/news/story/6812/674604

世界日報 編譯黃秀媛/綜合28日電 2015-01-30

美國研究人員28日說,婦女體內如含有大量塑膠和化妝品所含的某些化學物質,會比體內這些物質含量較低的婦女提早停經兩年至四年。

這項研究針對全美1442名平均年齡61歲的更年期婦女,她們都沒有補充雌激素,也沒有開刀切除卵巢。研究人員檢驗她們的血液和尿液,尋找111種可能干擾體內荷爾蒙自然分泌和散布的化學物質,並發現15種化學物質與提早停經和卵巢功能衰退有重大關係。

這些物質包括九種多氯聯苯、三種殺蟲劑、兩種鄰苯二甲酸酯,這些都是塑膠、一般家庭用品、藥品、乳液、香水、化妝品、指甲油、液態肥皂和噴髮劑的常見物質。華盛頓大學醫學院婦產科助理教授安珀‧庫柏(Amber Cooper)說:「這些化學物質有很多存在土壤、水和空氣中,因此無法控制,不過我們可以在日常生活更注意如何使用塑膠和其他家庭用品。」

庫柏說,與提早停經有關的化學物質,可能導致卵巢功能提早衰退。卵巢功能很重要,因為婦女一旦失去這種功能將無法生育,並可能提早出現心臟病、骨質疏鬆和其他健康問題。她建議用玻璃或紙質容器微波食品,以及選擇化妝品和個人保養產品時盡可能避免有害的化學物質。

戒不掉甜飲 初經易提早

含糖飲料不只會造成蛀牙和肥胖,研究人員發現,經常喝這種飲料,也會使少女提早來潮,日後得乳癌的風險也可能略微提高。

國家廣播公司(NBC)報導說,研究結果顯示,與每周最多喝兩份(serving)含糖飲料的少女相比,每天喝超過1.5份的少女初經提早2.7個月。

不過,這項調查並未註明每份飲料有多少盎斯,而在美國,這可能從標準的8盎斯一直到20盎斯。

從1996到2001年參與這項研究的5583名9歲至14歲少女,含糖飲料喝得最凶的人平均12.8歲就初經,而喝得最少的人平均13歲來潮。

加糖飲料的升糖指數(glycemic index,簡稱GI,用以衡量糖類對血糖的影響),高於果汁等天然甜味飲料,也就是對血糖影響較大,也會使胰島素濃度快速提高。這種情況可能導致性荷爾蒙濃度提高,而體內這類荷爾蒙濃度大幅改變,可能導致提早來潮。

研究結果顯示,初經提早一年,估計日後得乳癌的風險只會提高5%,因此初經提早2.7個月影響勢必更小,甚至毫無影響。

俄亥俄州克利夫蘭大學醫院凱斯醫學中心婦產科主任詹姆斯‧劉說,這在統計學上是數據雖小,可是意義重大的發現,不論其長期影響如何都值得注意。

芝加哥Rush大學乳癌專家Katherine Kopkash說,含糖飲料及其對新陳代謝的影響,對癌症風險可能關係重大。

她說,維持健康體重和運動,有助於降低乳癌和其他癌症風險,因此少喝含糖飲料也是保健之道。



◆ 多重疾病老人 可看高齡醫學科
http://udn.com/news/story/7266/675233

聯合報 採訪整理/記者鄧桂芬 2015-01-30

老人疾病多,服藥數量也多,很可能一天服下十多顆藥。由於老人生理機能衰退,肝、腎功能退化,身體脂肪與水分的組成改變,都可能影響藥物的吸收與代謝,因而增加藥物副作用及潛在不當用藥的機會。

潛在不當用藥並非開錯藥,而是部分藥物對老人來說,壞處大過好處,產生的副作用比年輕人更強烈。例如,第一代抗組織胺藥物常用於治療流鼻水,但老人吃了可能出現意識混亂等副作用,走路容易跌倒,增加骨折機率。

建議有多重慢性疾病的老人就診時,將正在服用的藥物帶給醫師參考,或請同一位醫師協助整合各科的慢性處方用藥,避免老人重複用藥及減少藥物交互作用。

另外,老人應避免使用來路不明或成分不清的藥物,若服藥有任何不清楚或不舒服,請詢問醫師或藥師,不要自行減藥或停藥。另外,可預先將要服用的藥品以小藥袋或藥盒分裝好,並註明時間。

老人病多,且往往合併身心功能下降的狀況,在治療及照護老人時需要周全性評估。臨床上常發現,病人疾病治好了,但其他問題卻沒有同時改善,因此對有多重問題的老人,如食欲不佳,活動力下降、頻繁跌倒、營養不良、認知功能明顯變差等症狀時,建議至高齡醫學科就診,進行周全性評估檢查,並接受適當的處置。

此外,造成老人跌倒的因素很多,疾病、藥物、視力不佳、穿不適當的鞋子、地面不平或太滑、輔具使用不當等,皆是造成老人跌倒的原因。唯有找出跌倒的原因,才能預防再次跌倒及失能。

建議老人平日多走出家門活動,可依自身狀況在公園大步走、快步走,或利用踩腳踏車等復健器材,增進肌力及肌耐力,多出門曬太陽也可減少骨質流失、憂鬱症與失智症的發生,改善老人的身心狀況。

諮詢/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醫師彭莉甯

※ 相關報導:

* 諾羅病毒發威 宜縣出現5例
http://udn.com/news/story/7266/675602

諾羅病毒拉警報,宜蘭縣衛生局昨天指出,去年12月至今,接獲5件疑似腸道感染群聚案件,發生場所在國小或幼兒園,少則同班5、6人上吐下瀉,多則7、8人症狀相同,檢驗是諾羅病毒感染。

fsj 提到...

痘痘貼別亂用 小心越貼越糟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852168

自由 2015-01-31

記者黃文鍠/台南報導

青春痘是常見的皮膚疾病,坊間藥妝美容店常見的「痘痘貼」,因標榜方便及可減緩症狀,受到歡迎,但皮膚科醫師提醒,痘痘貼的主要功用是吸取已經冒出膿頭的青春痘分泌物,一旦吸收飽和,就要趕快換掉,以免因為密封過度,讓病情加劇。

台南奇美醫學中心皮膚科主治醫師鄭百珊指出,青春痘是最惱人,也是最常見的皮膚疾病之一。在12歲到15歲的民眾中,有高達8成5的人有不同情況的困擾,大部分的人在年紀增長後會逐漸改善,但也有不少人因忽略治療重要性,或塗抹不當藥物,留下難以抹滅的痘疤。

鄭百珊表示,青春痘形成有4大原因,包括過量的皮脂分泌、毛囊開口的異常角化、痤瘡桿菌的聚集,以及發炎反應。治療上,可以單純使用外用抗生素等藥膏或合併抗生素等口服藥物使用。

坊間相當流行的痘痘貼,一般可分為有含抗消炎成分,以及類似人工皮兩種,主要是用來吸收分泌物,因此在青春痘尚未爆膿前使用,效果比較有限。但痘痘貼只能減緩症狀,並不能取代正規治療,甚至有些患者因為貪圖方便,痘痘貼貼整天,反而容易讓傷口因為無法通風,使情況更加嚴重,因此在使用上還是要謹慎為宜。



◆ 咳咳咳…慢性咳嗽 找出原因才好治療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852167

自由 2015-01-31

文/曾敬閔

「醫師,我已經咳嗽一個多月都不會好,該怎麼辦?」

「我已經咳嗽好幾個星期了,現在只要吸到冷空氣就咳得更嚴重!」

「看了好幾家診所,咳嗽依然還是很嚴重,現在甚至連呼吸胸口都會痛,是不是得了癌症?」

這樣的開場白在胸腔科門診裡屢見不鮮,尤其是長期或慢性咳嗽,大概是一半以上病人會看胸腔科門診的最常見原因。

咳嗽是人體的保護機制,當呼吸道吸入有害氣體或為了清除過多分泌物(如痰液)就會執行咳嗽動作。

急性咳嗽通常與病毒感染導致的上呼吸道疾病、喉嚨發炎等有關,然而在國人觀念中,久咳不癒似乎是罹患嚴重疾病先兆之一,因此病人長期咳嗽時,容易造成憂鬱不安,甚至擔心到睡不著。

閩南話俗語:「醫生驚治咳,土水師驚掠漏。」直接陳述有時醫師對這「症頭」也一個頭兩個大。

為什麼會如此呢?因為引發慢性咳嗽的原因太多了,無法立即判定主因,需要仔細評估與徹底檢查。

◎慢性咳嗽的定義是超過3週以上的咳嗽。依照病史與發生率高低,可能相關疾病如下:

●鼻涕倒流:佔慢性咳嗽41%,病人大多會抱怨鼻塞、流鼻涕和鼻子容易過敏。有時候也會有聲音沙啞的症狀,症狀與頻率在平躺時容易加劇,局部使用類固醇鼻噴劑,治療效果不錯。

●氣喘:24%的慢性咳嗽與氣喘有關,常見於年輕人。症狀包括:胸悶、喉嚨有緊縮感、走路時喘不過氣來,夜間或凌晨常會咳醒,導致睡眠品質不佳,常會合併過敏體質。

有時也會有季節性表現,例如冬天或天氣變冷時容易發作,肺功能檢查在氣喘發作時才會變差,不發作時與一般人無異。病毒感染後,支氣管處於發炎敏感狀況,也常會誘發氣喘。使用吸入性類固醇合併短效支氣管擴張劑,副作用小且症狀緩解快速,病人可感覺明顯改善。

●慢性支氣管炎:與抽菸最有相關性,通常咳嗽帶有痰,肺功能檢查常為阻塞型表現。此類病人首要為戒菸,減少呼吸道發炎傷害,可以使用長效型支氣管擴張劑緩解症狀。

一般人最擔心的肺癌或肺結核,佔所有慢性咳嗽比例不到1%,正面X光片即可初步排除。

碰到慢性咳嗽時切莫驚慌失措,與醫師仔細討論病情,找對方向對症下藥,據統計約70%病人都可經由問診得到正確診斷,獲得正確治療。

(作者為振興醫院呼吸治療科主治醫師)
《健康小叮嚀》胃食道逆流

胃食道逆流雖不是肺部疾病,卻是慢性咳嗽主要原因之一。病人常抱怨胸口灼熱、心口痛、噁酸水等症狀。

此病常與生活習慣不良(如一吃飽就躺下)、暴飲暴食等有關,其機轉為胃酸直接刺激咳嗽受器,因此使用制酸劑及生活習慣改善,如入睡前兩小時禁食、床頭抬高、避免菸酒等刺激物均有幫助。(曾敬閔)

※ 相關報導:

* 靠著3本書 換回健康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131000257-260210

....68年次的張家銘,今年才36歲,是台灣少數年輕的企業董事長,他與高中同學舒雨凡、林東慶及林志銘等人所共同創辦的「愛情公寓」網站,穩坐台灣第一大交友網站,2年前風光上市,當年他還不到35歲。

....面臨罹癌及死亡威脅,張家銘異常淡定,他說「我不害怕死,反正人生順其自然」,他也做好準備,包括工作如何分配都已經想好。

張家銘原打定主意不要去看化驗結果,但最後還是去看了切片報告。還好是虛驚一場,是單純的息肉而非癌症。

雖然是虛驚一場,但張家銘卻因此「決定改變自己的習慣」。

張家銘說,影響他最深的3本書,分別是「救命飲食」、「救命聖經」、「日本癌末權威醫生的奇蹟康復飲食療法:15個奇蹟的見證」。「救命飲食」這本書更是亞馬遜書店預防醫學類別蟬連250周銷售冠軍的暢銷書。

張家銘說,「救命飲食」這本書所闡述的重點就是「動物性蛋白質是誘發癌症的危險因子」,因此,張家銘決定捨棄肉類、牛奶及雞蛋,改吃「植物性蛋白」的食品。



◆ 孕護累倒成植物人 醫院判賠1800萬
http://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852093

自由 2015-01-31

懷孕30週 值夜班頭痛嘔吐

〔記者丁偉杰/嘉義報導〕台中榮總嘉義灣橋分院護理師陳欣蘭,九十九年十月在加護病房工作時已懷孕卅週,疑因值夜班工作過勞,引發顱內動靜脈畸形瘤破裂累倒,送醫後呈現腦損成植物人,目前住進灣橋護理之家。陳女的丈夫對醫院提告職災損害賠償,嘉義地院判決醫院要賠償陳女和家屬共五人,合計一千八百五十七萬元。

中榮灣橋分院 指下班發病

灣橋分院副分院長黃志峰表示,陳女患有先天性顱內動靜脈畸形,懷孕造成血管破裂機率極高。她負責小夜班,工作量並無增加,班表符合勞基法規定,她發病時間不是在工作期間,而是下班後,事發後為確保胎兒安全,延遲開刀,事故發生與工作無因果關係,是否屬於職業病?有重新鑑定的必要。醫院尊重法院判決結果,將與律師討論研究上訴與否。

陳女事發時年僅卅歲,因腦出血影響腹中胎兒,經剖腹後產下女兒,陳女雖經手術治療,仍有意識不清、嗆咳等後遺症,目前被安置在灣橋護理之家,她當職業軍人的丈夫代妻提告,訴求職災賠償;陳女住家昨無人應門,無法得知家屬的說法。

陳女丈夫提告指出,妻子十年前受僱於中榮灣橋分院加護病房,九十九年十月懷孕第卅週時,因醫院人力不足,排定輪值夜班,並被要求加班,妻子值夜班時頭痛、嘔吐不適,造成顱內動靜脈畸形瘤破裂及腦室出血併水腦等症狀,前年經勞委會鑑定為懷孕期間,工作量增加,造成身體不堪負荷,屬執行職務所致。

夫提職災損害 判賠償5人

灣橋分院認為,陳女已向勞保單位以職業傷害為由申請失能給付,並另提醫療訴訟,本案訴訟的損害賠償請求權逾消滅時效二年;法院則判決,另案的醫療訴訟與本案無關,依職災鑑定報告,判決醫院要付一千六百一十七萬餘元損害賠償給陳女,同時一併賠償陳女的父母及丈夫、女兒共四人,合計二百四十萬元精神撫慰金。

※ 相關報導:

* 河南婦看醫後被盜腎 苦尋未果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131001043-260309

河南一名農婦因直腸癌至大醫院進行切除手術,2年後發現健康的右腎竟然「不翼而飛」,僅存的左腎也因長期「過勞」,被檢查出腫瘤。多年來,農婦一直在尋找「右腎」的下落,然而受限漫長的法律訴訟,農婦只能獨自在暗夜中,無語問蒼天。家住河南項城市城郊鄉郭莊村的徐秀英,2006年發現血便,到河南周口市中心醫院做檢查,檢查結果是良性直腸瘤。

fsj 提到...

單吃一種蔬菜 「藥」小心交互作用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852421

自由 2015-02-01 圖.文/柯雅琳

冬季蔬菜正盛產,當季蔬菜便宜又好吃,但可別單吃一種蔬菜,以免與服用的藥物產生交互作用,反而有礙健康。

58歲的林先生日前在家準備早餐,家人外出運動回來,卻發現他跌坐在地上,右手和右腳不能動。問他發生什麼事?林先生只能發出「嗯嗯啊啊」的聲音,一句話都說不出來。家人趕緊叫救護車送他到附近醫院急診,經過一連串診查,醫師確診林先生中風了。

「怎麼會這樣?」林太太紅著眼眶表示,林先生幾年前在大醫院接受心臟金屬瓣膜置換手術,心臟功能有慢慢改善。術後也積極照顧身體,飲食少油、少鹽、多運動,原本糖尿病與尿酸過高的老毛病,在改變生活習慣與配合醫師治療後,也都控制良好,想不到竟然會突然倒下。

醫師滿臉疑惑問她:「請問林先生的藥都有按時吃嗎?」林太太回答:「當然有啊!」醫師聽完,眉頭皺得更緊:「這就奇怪了!林先生一直在吃抗凝血劑,最近幾次凝血功能檢驗也都在預期範圍內,可是剛剛抽血結果卻跟完全沒吃藥的人一樣。」

醫師說:「體內有金屬人工瓣膜的人如果沒有配合適當的抗凝血劑,就很容易中風,林先生可能就是失去抗凝血劑保護才會中風的。」

沉默幾秒鐘後,醫師突然問:「林先生最近有沒有吃綠花椰菜或是喝很多綠茶?」林太太被問得莫名其妙表示:「最近綠花椰菜進入盛產期,朋友又說多吃可以抗癌,我們家最近幾乎天天吃。」醫師聽完後恍然明白。

不要偏食 均衡飲食最重要

原來常用的口服抗凝血劑Warfarin(可邁丁、歐服寧、脈化寧)如果遇到大量維生素K,藥效就會被抵銷,偏偏綠花椰菜又是富含維生素K的食物。

林先生短期內突然吃很多,抗凝血劑的藥效消失,腦部血管就跟著塞住。要不是及早就醫,後果不堪設想。

提醒民眾,如果正在服用抗凝血劑Warfarin,建議每週攝取固定量的維生素K,避免忽多忽少;服用任何藥物前,要告訴醫師正在服用Warfarin,避免藥物交互作用。另外,使用任何健康食品,也請先詢問醫師,以免抗凝血劑藥效不穩定,引起血管栓塞或出血,造成終身遺憾。

◎富含維生素K的食物:綠花椰菜、綠茶、菠菜、芥藍菜、動物的肝臟、萵苣、莧菜、西洋芹、包心菜、甘藍菜、青豆、小黃瓜、酪梨、白花菜。

◎使用口服抗凝血劑Warfarin的注意事項:

●每週攝取固定量的維生素K。

●避免突然吃很多柚子或葡萄柚。

●服用任何藥物前,提醒醫師您正在使用Warfarin,避免藥物交互作用。

●使用任何健康食品,請先詢問您的醫師。

(作者為彰化秀傳紀念醫院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寒證型便秘」 大量蔬果無助「嗯嗯」
http://udn.com/news/story/7266/679314

「便秘多吃蔬菜水果不一定有用」,奇美中醫師表示,便秘的原因有很多種,以中醫角度來看,正常排便應該每天一次、解便快速容易,多吃蔬果、搭配充足水分可軟化大便,但大量蔬果對「寒證型便秘」患者來說,反而會使病情惡化。

* 「血便」怎麼辦? 就醫檢查別拖延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852424

....所謂「十男九痔」,因痔瘡導致的大便出血,確實佔了80%以上。

但部分的大腸直腸惡性腫瘤,也會以血便來表現,有時兩者難以區分,少數患者甚至一開始以為痔瘡,後來檢查竟發現腫瘤已經轉移,不可不慎。

* 對付「乾眼症」 結合中醫對症下藥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852422

....乾眼症在全世界的盛行率,根據不同的研究方法及研究族群,盛行率從14.5%到30%不等,研究發現,隨著年齡有增加的趨勢。

發生乾眼症的危險因子,除了年紀,還包括自體免疫疾病(例如紅斑性狼瘡、乾燥症等);停經後婦女荷爾蒙變化,造成淚液品質的改變;藥物引發,如抗組織胺等可能影響副交感神經系統、抑制淚液分泌功能;或接受眼科手術,如雷射近視手術等。

近年來由於3C產品十分便利,因為長時間使用電腦或智慧型手機,使得乾眼症的患者更增加了許多。

....平日可以煮桑椹潤眼茶保養眼睛,也可透過中醫眼睛望診結合現代科學儀器—「裂隙燈」的檢查,藉由仔細觀察眼睛健康情形,以及眼睛的血脈分布與型態,獲取更多中醫體質分型的診斷訊息,對症下藥治療乾眼症,讓眼睛重新潤澤亮起來。



◆ 搶藥局贈品 民眾瘋狂看病
http://udn.com/news/story/7266/679629

聯合報 記者張嘉芳/台北報導 2015-02-01

藥局攬客花招推陳出新,部分藥局推出持慢性病連續處方箋領藥,可獲贈品,甚至推出集點送高單價保健食品或血壓計,有民眾到處看診、蒐集慢箋,領完贈品就把藥物丟入回收箱,浪費健保醫療資源。

日前衛生福利部研擬限制奶粉開罐可享優惠價格,引起家長反彈。除了奶粉開罐優惠,藥局贈品包括牙膏、洗髮精、洗碗精、醬油、米酒、沙拉油、米、蛋、咖啡隨身包等,還有人祭出送大樂透彩券、集點送保健食品或血壓計,或贈送一串八包、兩串十六包衛生紙。

食品藥物管理署副署長吳秀英表示,已發函藥師公會、藥劑生公會及各縣市衛生局,要求藥師秉持專業、符合倫理,不該有以贈品攬客的不正當行為,以免違法。

一名社區藥局藥師發現,不少長輩有多重慢性病,為了持慢箋到藥局領藥拿贈品,分別到許多科別看診,就是為了多拿幾張慢箋,換得贈品以為撿到便宜,卻可能增加用藥風險。

甚至有人為拿衛生紙,領完贈品就直接把藥丟進回收箱,有藥師批評,持慢箋領藥拿贈品行為不僅變相鼓勵病人看病,健保還需多支付藥師調劑費、醫師診察費,民眾也得多花掛號費。

台北市藥師公會常務理事、社區藥局藥師沈采穎強調,持慢箋送贈品是少數藥局或藥師的個人行為,呼籲國人勿被贈品一時迷惑,若有問題可諮詢住家附近的社區藥局藥師,才能真正為用藥安全把關。

fsj 提到...

少年高血壓 千萬別輕忽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852672

自由 2015-02-02

文/孫德金

他的身材高瘦,剛上大學,在入學檢查時發現血壓偏高,起初以為只是緊張,不過後來量好幾次都高,媽媽很緊張地帶他來問我怎麼辦?

高血壓不是成年人的專利,根據一項統計,3至18歲「高血壓前期」和高血壓的盛行率分別是3.4%及3.6%,發生在胖小孩的比率更高。

正常血壓值隨著年紀、性別、身高、種族而有所不同,所謂「高血壓前期」是介於同儕的「90-95百分位」之間,或是大於120/80mmHg;高血壓分為兩期,第1期是「介於95-99百分位再加5mmHg」,第2期是「大於99百分位再加5mmHg」。

譬如16歲身高中等的男孩「90百分位血壓」為132/82 ,「95百分位」血壓為134/84 ,「99百分位血壓」為141/92,所以對於16歲中等身高的男孩而言,正常血壓是小於132/82;高血壓前期就是介於132/82與134/84之間;第1期高血壓就是139/89至146/97 ,第2期高血壓就是大於146/97。

這些血壓值要在安靜狀態下,分別測3次都高才算高,而且使用的脈帶要適當,寬度至少要在上臂臂圍的40%以上,長度要在臂圍的80-100%之間。

大人的高血壓多半是原發性找不到原因,而小孩的高血壓就有較高機會是其他病因引起的,特別是小小孩或是第2期的高血壓,所以針對這類小朋友要仔細檢查,以找出誘發因子。

但隨著小孩越接近成年,原發性的機會就越高。在眾多造成次發性高血壓緣由中(如:主動脈狹窄、藥物濫用、甲狀腺亢進、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嗜鉻性細胞瘤等),以腎實質病變與腎血管病變最為常見。

研究顯示,小時候高血壓,長大後也比較會高血壓。小孩高血壓也和大人一樣,可能造成心臟、血管內膜、腎臟、神經系統、視網膜的傷害,越早發現就可以越早預防。

◎哪些小寶貝容易有高血壓呢?包括媽媽在懷孕期抽菸、出生體重過輕、家族有高血壓或心血管疾病、久坐、少運動、過重或肥胖、吸二手菸、還有男性等。反而全母奶餵食至少6個月到一年具有保護的效果。

規則持續的運動,是降低血壓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最好每天能有30-60分鐘中度有氧運動,對於肥胖的小孩減重也是必須的。

少油、少鹽、多新鮮蔬果,對降低血壓也有幫助。

當這些方法都無效時,才考慮開始藥物治療。

(作者為桃園孫德金診所醫師)

※ 相關報導:

* 忽視家族病 他心肌梗塞險送命
http://udn.com/news/story/7266/680978

59歲蔡姓男子家族有心肌梗塞病史,他卻自恃「身體還不錯」未正視高血壓問題,日前到學校運動時突然心肌梗塞,幸路人施以AED急救,送醫接受心導管手術後順利出院。

林新醫院心臟內科醫師楊峯菁說,心臟疾病高居10大死因前3名,冠狀動脈會因抽菸、高血壓、高血糖等問題而受損,過多脂肪沉積在冠狀動脈,就會造成粥狀硬化,當硬塊破裂就會大量血栓,形成心肌梗塞,使心臟停止運作。



◆ 近10年 英美不用女性血漿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202000307-260114

中國時報 2015年02月02日 林宜慧/台北報導

捐血一袋恐害人一命?英、美研究陸續指出,輸血造成致死率高的急性肺損傷(TRALI),與懷過孕婦女捐的血漿可能有關,臨床上更證實,只輸男性血漿可大幅降低8至9成TRALI發生率;為減少TRALI造成不幸,英、美兩國已近10年不使用女性捐的血漿輸給病患,然而我國沒有正視此情況,TRALI病人形同黑數。

嚴重的TRALI病人在輸血後6小時內會出現呼吸困難、發燒,甚至導致死亡;國泰醫院汐止分院呼吸胸腔科主任柯延昆表示,雖目前醫界無法證實精確的病理機轉,但可知與輸進血液所含的白血球抗體有關。

高風險血液為何指向懷過孕婦女?柯延昆說,懷孕期間(含墮胎者),母體與胎兒的血經臍帶交互作用,胎兒抗原誘發母親產生不同的抗體,含有這類白血球抗體的血液,就成為增加TRALI發生率的可能因子;而多產的婦女接受抗原機會跟著增加,生越多胎,發生抗體的機會越大。

英、美等國對TRALI的研究長達10餘年,台灣血液基金會研究處長程仁偉指出,據美國調查,因輸入懷孕抗體血液導致TRALI的發生率,在5000分之1到19萬分之1間,各醫院資料不一;另依據英國SHOT於1996至2001年研究指出,TRALI是輸血造成病人第3大死因,在這5年間70個死亡病例,有18個因TRALI而死。

美國紅十字會所監控的研究顯示,從2003到2005年共有550個輸血來自女性而發生TRALI的個案,其中嚴重的有71%是白血球抗體陽性的捐血者。為了避免TRALI造成不幸,英、美兩國已在2004及2006年開始不使用女性血漿來輸血。

實施之後,美國食品及藥品管理局資料顯示,TRALI雖仍是常見的輸血死亡原因,但死亡數已因血漿的減量而減少了;程仁偉也指出,綜觀兩國實施後的結果,只輸男性的新鮮冷凍血漿,大幅降低TRALI發生率達8至9成。

然而,國內以往並沒有正視此議題,也沒有確切統計數據。

※ 相關報導:

* 孕後生抗體 分離術捐血恐害命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202000305-260114

往後婦女得先通過白血球抗體檢驗,再做分離術捐血,否則恐遭捐血中心謝絕!台灣血液基金會計畫跟進英、美措施,在接受捐血人「熱血」時,勸退想做分離術捐血的懷過孕婦女,預計最快今年3月上路。



◆ 100對中有10對成長到15對 不孕夫妻比例升
http://udn.com/news/story/7266/681150

聯合報 記者周毓翔/新莊報導 2015-02-02

國人不孕的夫妻愈來愈多,衛福部台北醫院婦產科主任曹國桃指出,機率已經從10年前每100對夫妻有10對不孕,成長到有15對不孕,如果原因是輸卵管堵塞,醫師都會建議直接做試管嬰兒,因為輸卵管手術成功率不高。

曹國桃指出,不孕的原因主要分為3種:男性因素、女性因素與男女共同因素,3種因素發生的機率差不多;男性因素主要是精子的數量不足或是不健康;男女共同因素通常是女生的身體抗拒男生的精子,導致卵子無法受精,才會不孕。

女性因素則可分為排卵問題、輸卵管問題、子宮問題,常見的排卵問題為卵巢發育不良或事多濾泡性卵巢症,靠吃藥或是打針治療,子宮方面,除了先天性的子宮畸形不好處理外,若檢驗出是因為子宮肌瘤的緣故,則可透過手術移除肌瘤,幫助受孕。

最難處理的是輸卵管問題,常見病狀是輸卵管堵塞或是沾黏,曹國桃說,一般不建議進行輸卵管手術,因為成功率低,且無法確定手術完成後就能夠順利受孕,通常都會建議患者直接做試管嬰兒,以免白做一次手術。

曹國桃表示,影響受孕的因素非常多,患者有可能受生活環境或是心理壓力影響;近年來越來越多人晚婚,也是導致不孕人口增加的原因,最適合受孕的年齡是20至25歲,但工業社會平均30歲左右才開始結婚生子,錯過生育最好時機。



◆ 每天必喝?關於咖啡你該知道的9個好處
http://udn.com/news/story/7266/679848

聯合新聞網 特約記者林佳誼/綜合報導 2015-02-02

一起床不先來一杯咖啡,腦袋就無法清醒過來、吃完午餐後沒來一杯咖啡提神醒腦一下,下午整個人就在混沌中度過,甚至是工作做不完又好想睡喔,這時就只好狂灌咖啡保持清醒,咖啡已經成為現代人生活的必需品,沒有它生活都不知道該怎麼過,愛喝咖啡的咖啡迷有福了,適量喝咖啡好處多多。

1.減緩帕金森症

雖然沒有直接的證據證實咖啡因可以預防帕金森症,但是有研究顯示,一天一杯到兩杯的咖啡不但能有效減暖帕金森症,還能讓您白天比較不會想睡覺。

2.防止老人癡呆(阿茲海默症)

一天喝三到五杯的咖啡,可以達到保護大腦的作用,能有效的預防記憶力的流失,防止阿茲海默症。

3.有助健身

運動前來一杯咖啡不但可以提高運動的效率,還可以降低運動時肌肉產生的酸痛感,讓您可以運動的更加happy。

4.腎結石Out

有研究顯示,有喝咖啡的人比沒有喝的人少了30%罹患腎結石的機率,如果您有此症狀不妨試試。

5.對抗第二型糖尿病

生活在富裕的現代,生活機能便利,人們對吃也比較講究,高油、高鹽、高糖的精緻食物越吃越多,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人也越來越多,有研究指出,喝咖啡能降低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機會。

6.抗憂鬱

不論男女,每天喝適量的咖啡能有效降低憂鬱指數、提升交際能力,比較不會罹患憂鬱症。

7.減少罹癌率

有研究表示,每天喝兩杯以上的咖啡能降低8%罹患子宮頸癌以及37%得到大腸癌的風險。

8.有助呼吸

咖啡因能舒緩呼吸系統,讓您呼吸的更順暢,此外,還能降低支氣管炎的發生,以及如果您有在從事有氧運動,喝咖啡能提升成效,讓您事半功倍。

9.預防肝癌

工作壓力越來越大,加班、熬夜屢見不鮮,肝病成為現代人的文明病,有研究指出,喝咖啡有護肝的功效,減少肝硬化的風險。

咖啡含有豐富的抗氧化劑以及許多有益健康的營養素,適量的攝取可讓我們更健康,多了就有害,所以別因為聽到咖啡很好就一天喝十杯以上,這可是會咖啡中毒的。

fsj 提到...

幼童B肝帶原之謎 台大解開了
http://udn.com/news/story/7314/685862

聯合報 記者吳佳珍/台北報導 2015-02-04

成人感染B肝病毒,百分之九十五可自動痊癒,但新生兒或兒童感染後,九成卻成B肝帶原者。台大醫學院昨天揭開謎底,發現腸內共生菌可能誘發肝臟對B肝病毒免疫力,可望進一步找到治癒B肝的鑰匙。

B型肝炎是國人肝病最大禍首,全台約三百萬名帶原者;每年死於肝癌約七千人,其中六至七成是B肝引起。中研院院士、台大醫院肝炎研究中心主治醫師陳定信表示,台灣約半數B肝帶原者是垂直感染,即母親的B肝病毒從血液傳染給新生兒,早在半世紀之前,醫界就知成人對B肝病毒的抵抗力比幼兒強,但對幼兒可抵抗其他病毒,卻無法抵抗B肝病毒不得其解。

台大臨床醫學研究所副教授王弘毅表示,研究團隊發現新生兒出生時腸道處於無菌狀態,開始進食後,自外界引入共生細菌,約兩三年建立穩定的腸內菌落,剛好與肝臟發展出可清除B肝病毒的免疫能力時程相符。

研究團隊於是將B肝病毒注入不同年齡的小鼠體內,發現成熟小鼠在注射六周內清除病毒,年輕小鼠在注射廿六周後仍有病毒留存。若在年輕小鼠的飲水中加入廣效抗生素,清除體內的腸內共生菌,小鼠成熟後就失去清除病毒的能力,證實腸內共生菌是造成B肝帶原的關鍵。

王弘毅指出,研究也發現,免疫受體TLR4有缺陷的小鼠,不論任何年齡都可以清除B肝病毒,上述研究發表於最新一期「美國國家科學院彙刊(PNAS)」。

台大研究團隊歷時七年,終於解開謎底。中研院院士、台大內科部主治醫師陳培哲表示,目前對B肝的治療,多採取抗病毒藥物或干擾素,但清除B肝病毒的效果皆有限,現在已有國外藥廠開始研發TLR4藥物,若能成功在細胞新生時阻斷B肝病毒入侵,將有治癒慢性B肝的潛力。

※ 相關報導:

* 避免輸血後併發症 7月捐血新法上路
http://udn.com/news/story/7266/685115

為降低受血者因輸接受分離式捐血而出現急性肺損傷等風險,血液基金會將於今年7月1日起實施「優先供應男性血漿」及「增加女性分離術捐血者白血球抗體篩檢」兩大措施,讓受血者的用血更為安全。

5年前,法務部前部長廖正豪接受心血管繞道手術,輸血時意外造成急性肺損傷(TRALI)症候群,幸經葉克膜急救而挽回一命,當時他就疾呼捐血中心應對血液做必要的篩檢,「不要讓救人的輸血,成了殺人元凶」。

台灣輸血學會理事長朱芳業解釋,由於婦女在懷孕過程,腹中的胎兒抗原會誘發母體產生不同於自身的白血球抗體,且隨著懷孕的次數增加,體內產生抗體的機率愈高。這種抗體對孕婦本身沒有危害,但如果捐血,則這些白血球抗體經由輸血,可能造成受血者產生不良反應,急性肺損傷就是其一,病人會有肺水腫、呼吸困難等症狀。



◆ 過年10大飆肥食物 5大禁忌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1223760

自由 2015-02-04

〔記者吳為恭/彰化報導〕彰化縣衛生局今表示,依過去經驗,過年期間近4成民眾體重胖了2公斤,他們公布年節應景食物的「10大飆肥」食物,包含炸年糕、花生荖、煎香腸、牛軋糖、汽水、開心果、巧克力、 啤酒、豬肉乾及剩菜。

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表示,10大飆肥食物都是屬於高糖、高油、高熱量的食物,與親友團聚中常讓我們越吃越順口,不知不覺中就吃過量了。

葉彥伯說,針對國人年節期間的生活習慣歸納出造成過年肥的5大禁忌:1.吃飽睡,睡飽吃。2.請客聚餐吃不停。3.打牌長坐日夜顛倒。4.看電視零嘴不離身。5.心情放鬆,懶得動。

青山國小的小朋友以輕鬆逗趣打竹板方式提出「三羊開泰健康九招」,包含得意三招:1.年節食物採購單,先寫再買。2.大量熟食先分裝,分次加熱。3.年糕不裹粉油炸,蒸烤烹調。

健康三招:1.瓜子堅果開心果,一天一把。2.拒絕喝酒與飲料,以茶解膩。3.彩頭長年鮮蔬菜,餐前一碗。

平安三招:1.打牌長坐30分,起身甩動。2.飯後健走一萬步,放鬆身心。3.3C產品日二時 ,按眼舒壓。



◆ 「三親」DNA嬰兒 可能誕生英國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204000886-260108

中國時報 2015年02月04日 尹德瀚/綜合報導

英國國會下議院3日表決重大法案,以382票贊成、128票反對通過,允許透過試管受孕製造擁有「三親」DNA的嬰兒,從而防止母親經由有缺陷的粒線體DNA(Mitochondrial DNA)將重大疾病傳給下一代;該法案一旦經上下兩院都通過,將使英國成為第一個讓嬰兒擁有父母和第三人DNA合法化的國家。

粒線體經由母親代代相傳,它幾乎存在於人體所有細胞,且有它特殊的DNA,這些DNA不會影響外貌、智力或性格等特徵,但如果粒線體DNA有缺陷,就會導致許多遺傳性疾病。

新堡中心是研究粒線體遺傳疾病的權威,中心主持人藤布爾說,粒線體疾病影響「相當依賴能量代謝」的器官,在心臟會導致心臟衰竭,在腦部會導致癲癇、中風和認知衰退,在肌肉則導致肌肉萎縮和極度疲乏,嚴重者可導致嬰兒出生48小時後死亡。

2000年起,藤布爾開始研究如何不讓母親將有缺陷的粒線體傳給下一代,並提出「前核轉移」(pronuclear transfer)的療法,讓來自父母的健康DNA能夠與第三者捐贈的健康粒線體結合。

「前核轉移」的第一步,係透過試管受孕把母親和捐贈者的卵子都受精變成胚胎,父母的DNA在胚胎形成兩個基因球(亦稱前核)-也就是嬰兒的基因藍圖,然後將父母基因球轉移到摘除前核、但保留健康粒線體的捐贈者胚胎,最後將此胚胎植入母親子宮。

上述研究發表在科學期刊《自然》之後,立刻遭到天主教和英國國教的抨擊,聲稱「前核轉移」的過程必須摧毀胚胎。另有衛道人士指出,一旦通過允許嬰兒擁有「三親」DNA的法案,將為所謂的「訂製嬰兒」開啟門戶,也就是透過基因改造,使嬰兒更健康、美貌與聰明。

支持者說,所謂的「三親」DNA嬰兒只是誤解,因為嬰兒99.9%的DNA仍來自父母,只有0.1%DNA來自捐贈者。生殖倫理專家拉克伍女士說,嬰兒的身高、體重、膚色、性格和聰明才智,都不會因此改變。

英國政府原則上支持上述法案通過,但各政黨對此立場開放,讓所有議員各憑良心投票。一旦法案通過,第一位擁有「三親」DNA的嬰兒明年就可能在英國出生。

fsj 提到...

健康你我他/生活要「四多」 歡喜心保活力
http://udn.com/news/story/7266/687844

聯合報 周正康/竹市北區 2015-02-05

馬蹄聲遠颺,羊咩咩來報到;半百初老的我,揮別吃不安心的馬年後,祈願能夠做到「四多」,用歡喜心迎接「乙」個嶄新的「未」來:

一、多蔬果:飲食清淡,細嚼慢嚥,不再囫圇吞棗吃「速」食,白開水是唯一的飲料;一日五蔬果是基本,新的一年要朝向七蔬果,甚至九蔬果的目標邁進。

二、多走路:有道是「日行一萬步,健康有保固」,同時把握運動333原則(每周至少運動3次、每次30分鐘、每分鐘心跳130下),力行節能減碳,環保愛地球,不但自己身強體健,也留給後代子孫更美好的生活空間。

三、多捐血:持續當個快樂的捐血人,自我要求生活規律、作息正常,遠離「香(菸)、檳(榔)、酒(精)」,拒絕高油脂,促進新陳代謝,也幫助別人,真正「內心快活、生活樂活」。

四、多讀報:身為聯合報長年的忠實讀者,健康版、元氣周報使我了解如何善待自己的身體,進而擁有良好的生活品質,更有助於避免或過早罹患失智症。

生老病死是必然,老化也無可避免,期望新的一年真正做到「四多」,健康快樂亦不遠矣!

※ 相關報導:

* 高纖年菜食譜 大千醫院備索
http://udn.com/news/story/7266/688006

年關將近,苗栗市大千綜合醫院邀請飯店主廚製作12道年菜,推出「高纖年菜享輕盈」活動,提醒民眾製作年菜把握低糖、低鹽、低油及高纖的「三低一高」秘訣,相關高纖年菜食譜放置醫院服務台,提供民眾索取。

* 多種保健食品混用 易出現副作用
http://udn.com/news/story/7266/688092

許多人有病吃藥,沒事吃保健食品,但多種保健食品混用可能吃出問題。食藥署接獲通報,有人一天服用魚油、B群、綜合維他命、葉黃素、葡萄糖胺等五種保健食品,出現噁心、腹瀉、睡不著等副作用。



◆ 高溫烹食物 多吃易失智
http://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08/686137

台灣新生報 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2015-02-04

【台灣新生報/記者記者鍾佩芳】

美國最新研究發現,食物烹煮溫度越高,吃這些食物就越會增加失智症風險。研究人員認為,採用低溫烹調,加水拌煮,或許可以避免失智症上身、維持大腦健康。這項研究已發表於「阿茲海默症期刊」(JournalofAlzheimer'sDisease)。

研究人員分析各國飲食、臨床研究中的「高度糖基化產物」(AGEs)含量,並比對阿茲海默症發生率,近而得到上述結論。

「高度糖基化產物」為糖類、蛋白質與其他大型分子結合產物,許多研究證據顯示,高糖基化產物與阿茲海默症息息相關。除了身體本身會合成高度糖基化產物,食物經過高溫烹調,或烹煮時間很長,也會產生高度糖基化產物。

高度糖基化產物會引起身體發炎反應,並造成氧化壓力,進而增加各種慢性病風險。這種物質也會和高度糖基化產物受體結合,轉化為乙型澱粉樣蛋白(BetaAmyloid),引發阿茲海默症、造成失智症。

在這項研究當中,美國西奈山醫學院研究團隊以各種方式烹煮五百四十九樣食物,並測量其高度糖基化產物濃度。結果發現,食物烹煮溫度越高,高度糖基化產物也月就多。舉例來說,一百公克生牛肉含有七百零七單位的高度糖基化產物,而一百公克烤牛肉則含有六千零七十一單位高度糖基化產物,兩者相差甚多。

研究作者指出,無論是動物實驗,或人類臨床研究,都顯示飲食中的高度糖基化產物在阿茲海默症發生、病程上扮演重要角色。當老鼠採用西方飲食,就會攝取較多高度糖基化產物,大腦就會很容易堆積乙型澱粉樣蛋白,增加阿茲海默症風險。研究人員建議,烹煮食物時,最好採用低溫烹調,多放一些水,對於維護大腦健康,不只飲食食材很重要,烹煮方式也是重點。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
http://61.222.185.194/index.php?FID=2

※ 相關報導:

* 熱敷改善循環 滾筒放鬆肌筋膜
http://udn.com/news/story/7266/687865

農曆年節即將到來,不少家庭已計畫來個除舊布新;但不論是仰頭揮舞著手臂擦高處的玻璃、或彎腰用抹布擦拭地上頑固的灰塵和髒汙、甚至提著水桶趴趴走,抹布髒了要用力擰乾,整個大掃除下來,難免讓人腰痠背痛,破壞了要過年的好心情。



◆ 國內2萬人中壯年就失智
http://udn.com/news/story/7266/688230

聯合報 記者鄭涵文/台北報導 2015-02-05

失智症不是老人專利,即將在台上映的電影「我想念我自己」,描述大學教授在人生顛峰被診斷出早發性阿茲海默症、一步步退化、轉變的故事。國內也有類似患者,擁有雙碩士和博士學位的嚴劍琴,就是其一。

一般人以為失智是老年人疾病,早發性失智症發生於事業顛峰的中壯年,國內約有兩萬名患者。嚴劍琴曾任中華電信高階主管,當年和團隊一起開發MOD系統,在先生張鎮華眼裡,是堅強又獨立的女性。

五年前某一天,嚴劍琴拿著文獻資料請張鎮華幫忙看,讓他嚇到了,因為那資料對嚴劍琴應該一點也不難。從那次起,張鎮華就開始懷疑,後來帶嚴劍琴就醫,做了四個多小時的測試,確診是阿茲海默症。

不到六十歲就失智,嚴劍琴全家都無法接受。嚴劍琴不只記憶退化,方向感也愈來愈差,常不知自己身在何方。

為了延緩惡化,張鎮華帶著嚴劍琴每天早上去打太極拳、找朋友聊天,飲食也愈趨清淡。

張鎮華說,以前獨立、能力強的太太,現在有不少生活瑣事得依賴他,這也是一種「因禍得福」,因為多了許多兩人獨處時間。還好嚴劍琴惡化速度不快,現在都還認得身邊的人。

大部分早發性失智症患者發病時,都還在職場,多由同事發現異常。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說,若身邊同事原本拿手的技能變得生疏、或應變能力異常,應主動關心,建議至神經內科、精神科就診與諮詢。

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邱銘章表示,早發性失智與遺傳、基因有關,但不建議先做基因檢測,因為不論是否有失智症的遺傳因子,都要努力趨吉避凶,增加大腦保護因子、遠離失智的危險因子。

fsj 提到...

台北鬧血荒 A型缺很大
http://health.udn.com/health/story/5999/691522

聯合晚報 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 2015-02-06

為空難救援盡一份心,從昨天下午起,前至台北捐血中心捐血的人潮湧現,有不少民眾排隊半小時等待捐血。台北捐血中心表示,目前僅剩四至五天的血液庫存量,近日寒流發威、加上春節將近,希望能將庫存量提高到七至十天。

復興航空前天發生空難,造成嚴重死傷,台北捐血中心因應各大醫院的緊急用血需求,先向高雄捐血中心調撥200袋A型血應急,緊急供應搶救受傷病患。

盼有7~10天庫存

台北捐血中心企畫課長角志宏說,空難急募血的消息曝光後,昨天下午起,挽袖捐血的民眾較平日增加許多,但目前A型血仍較不足,僅有四天庫存量,其他血型則有五天庫存量。由於近來氣溫下探八度,希望農曆年前能備足七至十天的血液安全庫存量,請民眾踴躍捐血。

台北捐血中心今天並公布「捐血就是失血,術後要進補」等常見疑惑,捐血中心醫務組長謝輝和表示,一次捐血250cc,僅占全身血液的20分之1,不影響健康,也不必特別進補。如果覺得疲勞,可以適量補充含鐵量較高的鴨肉、牛肉、鴨血、豬血糕以及各類海鮮。

有人誤以為「大吃大喝以後捐血,可以減肥」,謝輝和說,捐血不能減肥,但捐血可促進血液新陳代謝,定期捐血人也會比較重視飲食清淡和運動,可能因此有利於體重控制。

‘捐血像靜脈放血’

謝輝和說,捐血就像是靜脈放血,德國研究發現,體內鐵蛋白含量高,與頸動脈硬化成度高有正相關,推論長期捐血的人,體內鐵蛋白含量較低,可預防頸動脈硬化。

捐血四大迷思

迷思1:捐血失血,要進補?

答:不必特別進補,若覺得疲勞可補充含鐵食物,如鴨肉、牛肉、鴨血、豬血糕以及海鮮。

迷思2:捐血可以減肥?

答:不能減肥,但可促進血液新陳代謝。

迷思3:民俗療法中放血可以預防中風,難道「捐血就是放血嗎?可以預防中風嗎?」

答:捐血是靜脈放血,根據醫學研究有助於降低心肌梗塞及頸動脈硬化的風險。

迷思4:什麼是乳糜血呢?跟三高有甚麼關係?

答:一般來說,血液中乳糜微粒是暫時的現象,注意飲食控制就可改善。極少數人是常態性的乳靡血,就要找專科醫師做詳細檢查。

資料來源:台北捐血中心

※ 相關報導:

* 復航傷者急需血 吳念真妻留紙條「捐血去!」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206000476-260102

復興航空班機墜河,傷患緊急送雙北各家醫院搶救,然而供應北部血液需求的台北捐血中心血液庫存量偏低,A型血更僅剩3、4天庫存,為確保血液充足,台灣血液基金會緊急「南血北送」,從高雄調度200袋共5萬C.C.的A型血到台北。

此外,導演吳念真在臉書上貼出妻子高明瑞一早留的紙條,呼籲大家捐血去。

* 你應該要學習的五招空難存活術
http://health.udn.com/health/story/5999/689841

二月四日,復興航空編號GE235班班機,起飛不到兩分鐘,就發現機械故障,幾分鐘之內,飛機直墜基隆河,造成多人死傷,許多民眾對於搭飛機,已經開始出現「莫名的恐懼」,如果遇到飛機失事,你/妳應該怎麼辦?

空難發生,最黑暗的「黑色十分鐘」

中華科技大學航空學院院長祝如竹表示,根據統計,空難最常發生在兩個階段,一個是起飛,另一個就是降落,而起飛到安全高度,約1000公尺,以及從下降到安全降落,各自都需要十分鐘,而這兩個階段的時間,都是飛機最不穩的時間。

....何姓前空服員表示,飛機迫降時,一定要記得緩衝口訣。

1. 雙腿微分開、雙手交叉身體往前傾,手抓前椅背,頭與手靠緊。

2. 彎腰抓腳踝,無法抓腳踝,環抱雙腿下。

何姓前空服員提醒,兩個方式都可以用,如果有抱小孩,則是緊抱孩子,手抓前椅的椅背,頭靠著手保護自己與小孩。

....何姓前空服員表示,依照空服員教育訓練的指導原則,飛機迫降後,必須要在一分半中完成疏散,也就是外界所說的「黃金90秒」,而疏散最高指導原則一定是「冷靜」、「聽從空服員指令」,其他的自救方式,有五招可以知道。

第一招 聆聽機上安全須知
第二招 行李千萬別塞椅下
第三招 自己氧氣罩先戴再幫他人
第四招 機位和家人排一起
第五招 搭機前制定逃生計畫

※ 全文詳見原站。

fsj 提到...

空難激出熱血族 首捐率衝高
http://udn.com/news/story/7763/693218

聯合報 記者鄭涵文/台北報導 2015-02-07

每年冬季、寒假期間是傳統「血荒季」,近日受到復興空難事件影響,不少熱血青年紛紛挽袖。台北捐血中心統計,空難發生當天的首捐率為百分之四點八,但事件次日已升至百分之八點零五,遠超過以往二月的百分之五點四五。

南海捐血室護理長尹菊煥說,平時要好幾天才會遇上一名首捐族,但昨天上午已有好幾人未曾捐過血,前來響應捐血;因捐血者絡繹不絕,有時得等上四十分鐘才捐得到。

雖然民眾踴躍挽袖,這兩天總捐血率顯著上升,但全台的血液存量僅五天左右,若要達到至少七天以上的安全存量,且過年期間供血無虞,還須民眾踴躍捐血。

從未捐過血的李小姐說,看到空難非常難過,她很想幫忙,但前往救災現場只會礙手礙腳,後來得知血庫存量不足消息,剛好她血型就是全台最缺的A型,當下決定捐血,並找來不曾捐血的好友一起響應。昨天一早就到南海捐血室報到的王先生,也是第一次捐血,偷偷「溜班」來幫忙,希望能為空難傷患盡棉薄之力。

目前全台血液庫存量未達安全標準,尤其缺A型血。以台北為例,目前A型血的庫存量僅四點二天。若就地區而言,南部最缺血,存量僅四點三天。

台北捐血中心醫務組組長謝輝和提醒,捐血者應注意健康,尤其捐血前兩小時的飲食要清淡、前一晚也不要吃大餐或喝酒。另外,捐血前也要避免吃乳酪蛋糕或米漿、過量堅果,以免捐出「乳糜血」,最後只剩紅血球可用。



◆ 擺脫油滋滋 遠離心血管疾病
http://udn.com/news/story/7266/692585

聯合報 蕭敦仁/敦仁診所院長 2015-02-07

你是否覺得,每次過完農曆新年後,原本寬鬆的褲子怎麼突然變緊了呢?這是由於過年許多食物的熱量往往超過一般人一日所需的量,自然而言,身材也跟著走樣。

農曆新年期間所吃的年菜,有90%以上幾乎都含有高油脂的成份,例如象徵「年年高升」的炸年糕,每150克就有約620大卡的熱量;代表好采頭的煎蘿蔔糕,每100公克的熱量約230大卡;象徵「年年有餘」的紅燒魚每300公克,熱量約470大卡;而象徵平安長年的干貝燴芥菜,每500公克的熱量也約330大卡。

然而,要一整個農曆新年都完全不碰這些高油脂的食物是比較困難的,如果想要消耗掉這些熱量,就應增加運動量。

至於要運動多少時間,才能消耗這些吃進去的熱量呢?

一般而言,身體若累積1公斤的脂肪,需消耗7700大卡的熱量才能減掉,假設一個60公斤的成年人,要跑步30分鐘消耗250大卡,等於需足足連續跑15.4小時,相當於從台北到新竹的距離,才能消耗掉7700大卡的熱量。

問題是,對生活忙碌的現代人而言,要運動這麼長的時間,談何容易呢!

以減重觀點來看,若無法大量運動消耗身體脂肪量的話,那就要減少油脂吸收的量來達到瘦身的效果,一方面改變烹調方式,以蒸、煮、滷來取代煎、炒、炸,另一方面,可藉由某些市售具有限制油脂吸收的油切產品,來減少油脂吸收,也算是一種輔助的方法。

以成人為例,一天所需1900大卡的熱量來維持身體機能,如果他當天吃進1900大卡,但其中200大卡的油脂會因油切產品而排出體外。由於身體不夠200大卡,因而會消耗體內200大卡的脂肪,如果儲存少、消耗多,一段時間下來體重自然就會下降。

對於擁有大肚腩或蘋果型身材的人而言,只要體重下降了,除可提高體內胰島素的敏感度,加上內臟脂肪的代謝率快,從而降低血液脂肪中的膽固醇及三酸甘油脂,可減少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不過,在減少油脂攝取的同時,建議應適時地補充維生素A、D、E、K,並且每日飲水量達到2000cc以上。另外,也要配合控制飲食的用量、落實每周2至3次的運動習慣,如此方能健康減重。

※ 相關報導:

* 茹素10年養心 日行 1 萬步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207000245-260210

2004年施振榮從一手創辦的宏碁(acer)正式退休後,儘管生活並未馬上從絢爛歸於平淡,但在飲食及作息上卻有著重大改變。相較於叱咤業界時應酬不斷、葷素不忌、且難有時間運動;現在的他,已是個茹素10年、日行1萬步的樂活玩家。



◆ 幼童誤食中毒 過年前最多
http://udn.com/news/story/7266/692817

聯合報 記者程遠述/潭子報導 2015-02-07

農曆過年家戶大掃除,但隨意擺放的清潔劑、藥品,常有幼童誤食送醫,形成潛在危險。

台中慈濟醫院小兒科醫師吳漢屏指出,兒童誤食中毒最常見是把藥品當糖果,也有誤以為清潔劑和農藥是飲料而喝下,在春節發生案例暴增,佔全年總數量的一半。

吳漢屏昨天公布,中區大醫院7年內發生100多件孩童誤食中毒案例,尤其在過年前最多;他推測可能是春節掃除,清潔劑沒收好,翻出來的藥品及農藥來不及整理,被小孩好奇吞下肚造成悲劇。

「催吐、多喝水甚至喝牛奶都不對!」吳漢屏強調,如果不幸誤食有毒物,催吐反容易使孩童食道受傷,喝水及牛奶不僅沒幫助,還會加速毒物消化,「傷害會從胃擴及到食道、腸道,甚至全身」,應儘速帶小孩就醫,並明確記錄誤食什麼東西、吃了多少、吃了多久,告訴醫護人員,才是正確的處理方式。

慈濟醫院表示,農藥的毒性最強,誤食會有生命危險,另外,也曾有小孩吃到外公的降血壓藥,發生抽搐及休克,送進加護病房。

慈濟醫院呼籲,預防重於治療,大人應把農藥、清潔劑及藥品收藏好,並放在小孩拿不到的地方,避免危險。

※ 相關報導:

★電子病歷1年省紙 6座101大樓高
http://udn.com/news/story/7266/693683

實施電子病歷,可以讓大醫院一年省下六座101大樓高度的紙張,也改變民眾就醫模式。衛生福利部和聯合報健康事業部今天共同舉辦「Dr.雲的健康管理學論壇」,分享聰明就醫秘訣。

fsj 提到...

防癌教母莊淑旂 享壽96歲
http://udn.com/news/story/7314/696309

聯合報 記者鄧桂芬/台北報導 2015-02-09

台灣光復後第一位女中醫師、「防癌教母」莊淑旂,本月四日下午於龍潭媳婦家中安詳過世,享壽九十六歲,告別式將於十六日舉行。

莊淑旂三女莊靜芬形容媽媽「走得好美」,皮膚粉粉嫩嫩,身上還發出淡淡的玫瑰香,「見到媽媽能安然回到佛祖身邊,我們都很替媽媽開心。」

莊淑旂自二○○九年宣布退休之後,就很少公開露面,平常和三女莊靜芬住在台北市士林區,偶爾會由媳婦接去桃園龍潭照顧。

莊靜芬表示,媽媽的身體一直都不錯,但最近二年雙腳無力,需以輪椅代步。由於活動力大量減少,媽媽改為少量多餐,從一天三餐改成六餐,每天用溫熱的中藥水泡腳,促進血液循環;就算躺在床上,也堅持要在床上做完操才休息。

「媽媽似乎知道自己隨時要走了,這幾天都靜靜地不怎麼說話。」莊靜芬說,媽媽生前已交待告別式要低調,不希望子女在告別式上穿黑衣,也選好塔位,希望自己未來的「住處」能夠幽靜安寧。

莊靜芬上周二(三日)她因感冒咳嗽,擔心傳染給媽媽,因此將媽媽送去龍潭請弟妹照顧,沒想到隔天就收到電話通知「媽媽走了」。

莊靜芬說,感覺媽媽走得很安詳,她在媽媽耳邊輕聲說「妳放心,好好地去吧」、「我們都會記得妳的教誨」。

※ 相關報導:

* 「姨媽」不規律 26歲女罹子宮頸癌
http://udn.com/news/story/7266/696252

26歲女子,月經長期不規則、又持續出血,感覺有異後到天主教仁慈醫院就診,經內診後發現,竟罹患子宮頸癌第一期。

醫師提醒,儘管健保給付30歲以上女性做抹片檢查,但只要有生育、性行為的年輕女性,也應定期做抹片檢查,即早預防。



◆ 搖籃到墳墓 衛福部打造全民健康雲
http://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08/694766

聯合報 記者黃文彥、鄭涵文/台北報導 2015-02-08

衛福部昨天在「Dr.雲的健康管理學」論壇中,第一次公開向民眾宣導使用健康存摺,未來可查詢過去一年的就醫紀錄,健保署長黃三桂透露,還會納入疫苗接種、成人健檢與各項檢查紀錄,打造從搖籃到墳墓的健康雲。

聯合報與衛福部昨天舉辦「Dr.雲的健康管理學」論壇,現場專家雲集,包含行政院副院長張善政、衛福部長蔣丙煌、台北醫學大學講座教授張珩、台大醫學院長張上淳、慈濟大學教授葉金川等人與會,聯合報社長項國寧也出席致詞。衛福部費時十年打造的電子病歷,不僅國人高度期待,擁有資訊背景的張善政也冀望,雲端可替國內健康產業加值。

這也是國內推動電子病歷十年來,首次大規模對外向民眾說明健康雲的應用,除了電子病歷,還包含雲端藥歷與健康存摺,吸引數百人聆聽,現場坐無虛席。

電子病歷打造有成,張善政有感而發,透露自己尿酸過高,看病拿藥擔心副作用,還得自己上網搜尋關鍵字才放心;他說,現在有了雲端藥歷,民眾看病可以不用再七上八下。

國內目前有三百六十三家醫院可以交換電子病歷,根據聯合報元氣網調查,九成民眾認同電子病歷可以避免重複檢查,以後看病不用再帶一堆病歷。

蔣丙煌表示,健康雲就是希望每個人擁有屬於自己的健康資訊,才能掌握自己的健康狀況。聯合報社長項國寧也提及資訊科技對改善健康的重要性。

台北醫學大學講座教授張珩以工研院與業界合作開發的「智慧型紙尿褲」為例,說明雲端結合健康產業發展的商機無限。該款紙尿褲利用溫濕感測技術結合無線通訊,可即時通知護理站,保持患者皮膚乾爽及衛生。

張珩表示,台灣醫療支出僅占國內生產毛額百分之六,遠低於美國的百分之十七,但醫療品質卻不遜於歐美,主要關鍵在於資訊化,未來健康結合4G發展出來的穿戴裝置,不僅促進產業發展也實現個人化醫療。

※ 相關報導:

* 醫學中心轉診難!擠急診 寧在走廊等
http://health.udn.com/health/story/5999/697051

急診病人寧願在大醫院走廊苦等,也不想轉到有空床的中型醫院。健保署統計,去年有7萬5000多人次於急診滯留超過兩天以上,多數發生在醫學中心。

* 擠急診/4家醫學中心 將設協調員
http://health.udn.com/health/story/5999/697053

急診壅塞不易緩解,不少醫學中心常接到「喬病床」請託。台大、林口長庚、高雄長庚、台中榮總四家醫學中心預計今年增設「轉診協調員」,把情況穩定的急診病人轉院到其他醫院。

fsj 提到...

小三學童近視率 逼近五成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54841

自由 2015-02-10

〔記者葉冠妤/台北報導〕近五成北市小三生罹患近視,一近視就再也回不去了!台北市衛生局昨公布最新數字,國小學童每半年一次的免費專業視力檢查結果發現,國小三年級學童的近視率逼近五成,且近視三百度以上的學童比率超過六%,持續攀升;衛生局健康管理處長林莉茹指出,學童近視人數雖已趨緩,但研究證實孩子一旦近視,小學一到四年級平均每年加深一○○至一二五度,提醒家長應控管孩子每天使用3C產品的時間低於兩小時,連續使用卅分鐘應休息十分鐘護眼。

林莉茹說,北市從去年暑假起提供國小二年級學童每半年一次免費專業視力檢查,迄今服務五萬多人次,統計三次檢查結果發現,第二次近視人數增加八六五人,第三次近視人數增加五三四人,近視比率分別為卅六.四二%、四十三.三○%、四十八.二五%,增加幅度雖趨緩,但去年上學期台北市國小三年級學童近視率已逼近五成。

衛生局曾就學童視力進行問卷調查,發現造成學童「惡視力」的原因中,高達四成以上學童近距離用眼少於卅公分,且七成學童上過安親班或課後輔導,「父母有無近視」、「近距離用眼」、「有無上安親班或課後輔導」也有影響。

林莉茹表示,家長應協助學童定期接受視力檢查,並養成「每日戶外活動兩小時」、「近距離用眼卅分鐘應休息十分鐘」、「使用3C產品每日應少於兩小時」等正確用眼習慣。



◆ 健管論壇/雲端藥歷發威 健保季省13億
http://udn.com/news/story/7314/698557

聯合報 記者黃文彥/台北報導 2015-02-10

台灣醫療便利,民眾一年平均看病高達十五次,等於每個月都在看病,衛生福利部希望透過雲端藥歷與電子病歷讓民眾自己管理健康,或能使健保免於破產危機。

衛福部資訊處長許明暉表示,推動電子病歷,也是為了偏鄉醫療的便利性。

許明暉以一名住在桃園市復興區的病患為例,過去患者往返山區到市區看病往往費時四小時,一旦有了電子病歷,可以直接在區公所衛生局取得病歷,不用再千里迢迢下山拿病歷。

許明暉表示,台灣每天看病人數高達一百萬人,就有一百萬份病歷拿來拿去,改為電子化後不僅傳遞方便,也讓病患調閱病歷、轉診都更容易。

台大醫學院長張上淳曾目賭患者在急診室久候紙本病歷,他說,患者和家屬的焦躁心情,醫護人員都能理解。他在擔任衛生署副署長期間,積極推動電子病歷,希望為患者解決問題。目前各醫院幾乎都已做到病歷無紙化,但接下來更大的挑戰在於跨院間如何無障礙調閱病歷。

除了電子病歷,衛福部近兩年陸續完成建置雲端藥歷與健康存摺,提供醫師、藥師即時取得患者用藥資訊,避免重複開藥,而健康存摺則是讓民眾可以在雲端上取得個人就醫紀錄,方便個人做健康管理。

衛福部長蔣丙煌表示,推動健康雲的最終目的,是希望每個民眾擁有自己的資訊,可以掌握自己的健康狀況。健保署長黃三桂有感而發說,「健康的責任在自己,不是國民黨也不是民進黨的責任。」

健保署統計,國內民眾一年看病十五次,歐美人一年才看病四到五次。黃三桂表示,台灣民眾高就醫次數的背後代表台灣病患重複領藥的情況嚴重,對健康也造成危害。

國內六十五歲以上長者大約只占總人口的百分之十一,卻花費了百分之卅四的健保資源,未來步入高齡社會,各項社會保險都有破產危機。

健康存摺概念來自金融存摺,透過資訊揭露比照理財觀念,讓民眾自我管理健康。黃三桂表示,去年第三季因雲端藥歷減少重複開藥,就省下十三億元。

目前健康存摺可以下載最近一年的就醫資料、處方藥品、手術與疾病名稱,未來將納入小兒預防接種、成人健康篩檢及重大檢驗數據,建構從搖籃到墳墓的健康雲,將調閱病歷的權利還給民眾。

※ 相關報導:

* 電子病歷 把科技帶進健康照護
http://udn.com/news/story/7314/698543

根據聯合報元氣網調查,九成民眾高度期待電子病歷,但實際申請者只有一成。由衛福部與聯合報主辦的「Dr.雲的健康管理學」論壇,針對電子病歷、雲端藥歷、健康存摺三大主題,由衛福部官員、醫師與醫療資訊專家,教您一次搞懂電子病歷,做個聰明的病人。

* 健管論壇/不用等跑趕 醫病關係加溫
http://udn.com/news/story/7314/698568

談起電子病歷的好處,台中慈濟醫院院長簡守信笑說,電子病歷能提升醫學生的人權。怎麼說呢?以前醫學生向資深醫師做個案報告,做不好會被「甩病歷」,「但電子病歷甩不出去,可減少對年輕醫師人格的摧殘。」語畢全場笑聲一片。

玩笑歸玩笑,實際上電子病歷的好處,是醫、病雙方都能得到溫暖的「醫病關係」。

台大醫院發言人譚慶鼎說,電子病歷匯入資料方便,不只病人不需重複填表單,醫師等待病歷、病人跑流程的時間減少,醫病互動的時間就多了。

fsj 提到...

心靈垃圾未除 早死機率高
http://udn.com/news/story/7266/700636

聯合報 柯俊銘/公職臨床心理師 2015-02-11

農曆春節就要到來,一般民眾應已準備要全家大掃除。該傳統習俗又叫做「洗邋遢」,旨在除舊布新,盼透過打掃家裡與周遭環境,淘汰堆積無用的舊東西,把以往不吉利的霉氣全都去除,讓新的一年能過得更加平安、順利。

然而,正當大家針對住屋內外有形的塵垢、長物,進行大掃除時,其實我們心中許多無形的垃圾,也需要趁這個機會清空。回顧過去,生活中難免遭遇挫折與壓力,所謂「人之不如意,十之八九」,因而衍生憂鬱、焦慮、憤怒與悲傷等負面情緒。它們有如身體毒素,若未適當排解,長期累積下來恐危害健康。

美國羅徹斯特大學的學者,曾針對796名平均年齡為44歲的男女,進行長達12年的追蹤調查,最後有111名個案陸續過世,且幾乎都死於癌症或心臟病。統計顯示,死亡率較高的為平時習慣壓抑、隱忍情緒者,其罹患癌症、心臟病的風險,比起其他人高出約70%與47%,早死的機率也高出有35%,如此結果實發人深省。

正當年關將近,如何讓自己能擺脫情緒上的包袱,避免因牽腸掛肚,礙手礙腳,影響日後人生的規劃、發展,阻礙往前邁進的動力及步調,相信是現代每個人皆要正視與學習的課題。

待大掃除後,您可以把記憶中任何值得感恩或讓自己歡喜、感動的事件記下來,並閉眼在心中說:「我非常感謝他的幫忙」、「這樣的事發生在我身上真是太棒了」,或「我能擁有這一切,實在是很幸福」等。藉由此方式,為內心騰出來的空間,注入正向能量,當持續專注於類似思考,未來的每一天都能過得自在與滿足。

俗語說:「一年之計在於春」,在年終大掃除的同時,心靈何不也一併打掃乾淨,把不好的情緒都丟掉,添加善念的養分,為來年的美好,預先起個好彩頭吧!

●茲提供以下建議,以便能做好歲末的心靈大掃除:

1.捫心自問:準備紙筆,找個安靜的地方整理思緒。回憶本身仍介意的負面事件(如遭人攻訐、情場失利、事業觸礁等),將內容與感受以文字具體呈現。

2.坦然面對:細想先前發生的負面事件,重溫相關經驗,或許當下會感到不舒服,進而出現抗拒或企圖逃避。喝點水,深呼吸,待心平氣和再繼續「盤點」。

3.研擬對策:對於每項負面事件,寫下已採取的因應措施與結果。省思有無必要改善,若仍需努力或尚未介入,註明打算使用的方法與接下來處理的時程。

4.接受事實:若負面事件造成的損失或傷害確認已難以補救,不妨嘗試轉念,賦予正向、積極的意義。一旦願意原諒與包容,自然能獲得放鬆,如釋重負。

5.順其自然:負面事件現階段無解,那就如美國賣座動畫「冰雪奇緣」的主題曲「Let it go」,意即放下隨它去吧。畢竟一直鑽牛角尖,只會帶來無謂困擾。



◆ 藥物重疊率過低 害慘病人
http://udn.com/news/story/7339/701078

聯合報 陳豐偉/醫師、精神科診所協會理事長(高雄市) 2015-02-11

健保署公布憂鬱症藥物重疊率高院所,有媒體直接下標「憂鬱症藥沒吃完又開藥、桃園療養院最嚴重」。這是不對的,全國平均重疊率是○.三四%,桃園療養院○.四五%並未偏離多少。健保署從未禁止提前看診、開藥,指責桃園療養院沒有道理。

是的,健保署從未禁止「重疊開藥」。病人遺失藥物,藥物泡水、掉地、踩碎損毀,或一氣之下吞藥自殘,病人回診請醫師重新開藥,醫師能拒開嗎?不行。醫師頂多能在培養穩定回診習慣前或病情穩定前,不開長天數藥物或成癮性高易濫用藥物。

開藥天數「重疊」不代表重複用藥,也不代表病人有多吃藥。健保署發布的重疊開藥比例,只是同儕值的參考。當同儕值是○.三四%時,如果有院所是三%,不代表是錯的,但健保署可能會抽審病歷,媒體不宜未審先判。

健保署建置雲端藥歷查詢系統,希望能減少藥物重複使用,這大方向是對的。但請健保署同時也讓媒體知道,正常的就醫行為,必然會有一定程度的重疊率。除了藥物遺失、損毀外,因為藥物副作用、藥效不夠、病情變化,病人常出現提前回診的需求。過度要求降低藥物重疊率,恐怕會讓醫師左右為難,有時會延誤病人病情。

許多勞動階層、輪班的服務業、家庭工作兩頭燒的職業婦女,很難在固定的看診時間回診,延後回診就沒藥吃,這時只能提前回診。為準時回診而請假,會讓許多受雇者擔心是否會讓老闆留下不好印象。為病人考量,請媒體勿對正常的藥物重疊率煽風點火,反應保障病人在合理範圍內提前回診的權益。



◆ 挖出居家剩藥 一起說掰掰
http://udn.com/news/story/7266/700630

聯合報 張展維/嘉義長庚紀念醫院藥劑科組長 2015-02-11

年節快到了,許多家庭主婦趁太陽探出頭,趕緊打掃及除舊布新;但許多人也許疏忽了,家裏的醫藥箱或抽屜裏堆積不少過期(剩)藥品,需要進行總體檢及大掃除;特別是家有慢性病用藥長輩的人,別忘記主動幫忙協助。

重點是留意藥品的有效期限及保存狀況,把過期的藥品清出,把必需的藥品補充進來。

要清理舊(剩)藥,首先是檢視有效期限及保存狀況。通常在藥盒包裝上,都標有有效期限,可用來初步判斷藥品是否已過期,即使未過期,也要注意是否已受潮、變質。

要提醒讀者的是,當藥品不是原包裝時,儲存條件就已經改變,不再適用標示的保存期限(Exp, expiration date),醫院通常會標註建議使用期限(BUD, Beyond-use Date)。以藥錠或膠囊來說,期限計算方式通常是採半年標示。要檢視已開封或分裝藥品,包括無原廠密封鋁箔、使用小夾鍊袋或小紙包封裝藥品,需留意包裝上的「使用期限」,最好依處方天數使用,不建議留存。

至於已開封的眼藥膏、眼藥水,先標註使用期限,因無法確認無菌程度,建議開封後逾一個月,就不要再使用。一般外用藥膏則涉及使用頻率、狀況及保存條件等因素影響,建議以單一療程使用為原則。另外,也別忘記檢查家中是否有來路不明的藥物、標示不明確的藥品。

一般居家廢棄剩藥可經過適當處理,以一般垃圾隨垃圾車清運處理;部分醫院會直接在藥袋上標明,須帶回醫療院所檢收的藥物,例如:抗腫瘤藥物、注射藥品、部分抗生素及荷爾蒙藥等,以及自己無從分類的藥物,可以一起送至醫療院所或設有「居家廢棄物檢收站」標章的社區藥局回收,由專業人員檢收,再依醫療廢棄物處理。

透過居家剩藥的大掃除,能避免再次用到來路(標示)不明、或過期、變質的剩藥,也透過此文祝福所有用藥者,來年是個用藥安全的健康好年。

fsj 提到...

常頭痛?試試低鈉飲食
http://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08/703946

聯合報 記者鄭涵文/台北報導 2015-02-12

常沒來由的頭痛嗎?快減少調味料攝取。董氏基金會指出,美國近日有研究發現,若每日減少攝取鈉2300毫克(約一茶匙的鹽),可降低頭痛機率約三成。年假將至,高鈉餐點和零嘴蜂擁上桌,民眾更要注意,別讓身體天天「鈉超標」。

這份2014年由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所做的研究,發表於《英國醫學雜誌開放版》期刊,研究讓390位成人三個月內依序更換高鈉、中度鈉含量以及低鈉飲食,結果發現低鈉飲食的頭痛發生率比高鈉飲食明顯低約三成。

經分析可能原因後發現,飲食中鈉含量若過高,容易讓血壓上升。且過多的鈉需足夠的水份才能排出體外,若水分攝取不足,血管擴張也容易引發頭痛。因此降低鈉攝取、喝足量的水,較可維持血壓正常。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組主任許惠玉說,衛生福利部建議成人每日鈉總攝取量不宜超過2400毫克,但最新國民營養調查顯示,台灣成年女性每日平均攝取鈉3657毫克,男性更有4579毫克,皆遠超過建議值。

許惠玉說,鈉攝取過量會增加腎臟負擔及心血管疾病風險。攝取太多鈉也會讓身體排出鈣質,骨鬆風險也大增。尤其最近要過年了,家中一定會有肉乾、乳酪絲、魷魚絲、蜜餞、瓜子等零嘴,聊天、看電視之餘全下肚了,鈉也一起超標。

許惠玉也提醒,不少民眾還會覺得海苔、堅果很健康,可以放心吃,殊不知加工過程中也是放了很多鹽、糖和油,不能無所節制。因此她建議,買年節零食可多研究一下標示,選夠鈉含量較低的食品。



◆ 高膽固醇食物 美指南撤警語
http://news.ltn.com.tw/news/world/paper/855334

自由 2015-02-12

〔編譯顧佳欣/綜合報導〕美國飲食指南指導委員會(DGAC)決定移除長達四十年來對富含膽固醇食物的攝取警語,也醞釀改變關於瘦肉、鹽份的攝取建議。但不變的是,人們應多吃水果、蔬菜及穀物,少吃飽和脂肪、鹽份及糖份。

飲食指南每五年改寫一次,DGAC最新報告將在未來幾週出爐,提交給農業部及美國衛生及公共服務部,據此撰寫二○一五年最新版飲食指南,做為學校營養午餐、食物包裝營養成份表等基準。

自一九六一年來,美國政府不斷宣導攝取高膽固醇有害健康,目前通行的二○一○年版營養指南,建議成人每日膽固醇攝取量不得超過三百毫克,約一顆雞蛋的含量。但DGAC去年十二月改變看法,認為飲食中的膽固醇已不再是攝取過量的「營養問題」,因為愈來愈多醫學研究發現,影響血膽固醇濃度的因素複雜許多,人體自行產製的膽固醇比飲食攝取者還要多上許多,人體也會自行調節血膽固醇濃度。

研究也顯示,並非多吃雞蛋、龍蝦等富含膽固醇的食物,就會影響血膽固醇濃度,或使罹患心臟疾病的機率提高,更大程度取決於人體所攝取的脂肪種類,例如肥肉、全脂牛奶、奶油等。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學系主任威列特認為,這種對膽固醇的扭轉性看法是「合理的進展」,因近年來醫界普遍認為膽固醇並非飲食重點。

不過,DGAC仍將保留可能引發心臟疾病與其他健康問題的「有害膽固醇」警語,糖尿病等特定疾病,更應避免高膽固醇食物。

鹽份方面,二○一三年醫學研究所(IOM)報告顯示,沒有明顯證據指出,每日攝取少於目前指南規定的二三○○毫克鹽份者,對健康有益,草案預計在這方面也會有所著墨。

不過,飲食指南也難以避免捲入政治。目前指南呼籲應以瘦肉做為蛋白質來源,但DGAC對此持保留態度,草案建議應攝取較少「加工紅肉」,導致肉品工業直批「荒謬」。草案也認為,以蔬菜為基礎的飲食比肉類更健康,並可減少環境衝擊。

fsj 提到...

調查:4成大學生 避孕方式錯誤
http://udn.com/news/story/7266/706072

聯合報 記者王昭月/高雄報導 2015-02-13

情人節是性行為高峰,樹德科技大學人類性學研究所調查發現,時下有兩成半大學生壓根沒想要「戴套」,四成避孕方法錯誤,以致激情後懷孕或罹患性病,代價很高。

樹德科大性學所建置有「台灣性學調查資料庫」,所長林燕卿與教師施俊名最新一份「大學生準備了沒」性行為調查,搜集五百卅六個有效樣本,發現大學生性行為發生率日增,性知識卻相對貧乏。

調查發現,五成二大學生第一次性行為是兩情相悅,三成四是半推半就,最危險的地點在伴侶的「家」,多半趁大人不在時初嘗禁果。

林燕卿指二成半大學生性衝動根本沒想要「戴套」,有人自認沒有懷孕風險,一成七認為戴套沒快感。另有四成一認為體外射精、計算安全期或吃事後避孕藥,就能成功避孕,觀念都不盡正確,墮胎率仍近兩成。施俊名感嘆,大學生性知識並未提升,對性病篩檢更沒有危機感。

「大學生想愛時沒想戴套,想戴的又戴錯。」高宜君說,戴保險套有「看、撕、推、吹、扭、套、丟」七步驟,使用時先看有無過期,撕開後應從包裝袋推出,然後吹氣看正反面,再按住儲精室位置扭轉擠出空氣,最後套上。完事後取出打結,包裹衛生紙再丟。

她說,別以為計算生理期、體外射精不用戴套,女性過度性刺激會「反射排卵」,仍有懷孕風險。



◆ 「SMART」過好年 遠離年節症候群
http://udn.com/news/story/7266/705751

聯合報 記者徐如宜/高雄報導 2015-02-13

團圓歡樂的農曆春節將到,有些民眾卻陷入大掃除、採買、送禮、紅包額外支出等「年節症候群」中。高雄市衛生局提供「SMART」過好年的方式,可以減輕或預防這些負面的年節症候群。

歡樂的年節對有些人來說卻是一種壓力,像是要承擔繁雜的大掃除、採買、烹煮等工作,額外金錢支出如包紅包、送禮,還有年節期間過度的人際互動,加上親戚間從孩子的學業比到大人間工作成就、經濟收入,都讓人備感壓力。當負面情緒大於正面能量,超過心理負荷,壓力無法排除時,就容易出現頭疼、失眠、胃不舒服、焦慮及恐慌或憂鬱等壓力症候群。

衛生局表示,參考「SMART」過好年方式,就可以遠離年節症候群。「S」是建立優先順序(Set up),每天花10分鐘思考,寫下想完成的工作,從最重要的事物開始安排規劃。「M」是管理(Management),妥善有效的規劃時間及年節預算,以減少時間及金錢不夠使用的困境。

「A」是運用靜心方式(Approach),每天花5分鐘時間傾聽內在聲音,緩和負面情緒、沉澱心靈、釋放壓力。「R」是放鬆(Relax),透過腹式呼吸、伸展運動,讓身體及心理獲得放鬆。

最後一個「T」是換個立場(Transfer),把自己當旁觀者,假設事情發生在別人身上,你會怎樣給建議?把要告訴別人的話,拿來告訴自己,換個新想法、改變負面情緒。

※ 相關報導:

* 腹痛吃藥都沒效 才知糞石阻塞腸道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855831

....糞石(bezoar)這個字可能是由波斯語中「解毒劑」演變而來,有些民族曾使用動物糞石治病解毒。

糞石的產生,是由胃腸道中難以消化的異物或纖維聚集形成團塊狀,大部分是在胃內結塊。

* 上班族健康操 5招輕鬆動
http://udn.com/news/story/7266/707655

現代社會幾乎每人都是「低頭族」,羊年將至,雖然羊也是常低頭吃草,國泰醫院物理治療師簡文仁特別為本報讀者設計一套「上班族健康操」,提醒3C低頭族或上班族久坐辦公桌、交際應酬吃太飽,隨時就能運動顧健康。



◆ 提升臨終照護 安寧支付調高
http://health.udn.com/health/story/5999/706733

聯合晚報 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 2015-02-13

據統計,去年國內共有3萬616人接受臨終照護,絕大部分為癌末患者,但有六成未申請安寧緩和服務。健保署從104年2月1日起,大幅調升安寧療護支付點數,希望更多醫院提供相關服務。

台灣安寧照護已經走入社區,為了讓末期病人一路好走,健保署規畫由專業人員執行臨終訪視、善終準備及家屬哀傷輔導等,盼病患人生最後一段路能夠善終、善別。

健保署專門委員陳真慧指出,健保署104年度編列2.88億元,用來提高全民健保安寧療護支付點數,項目包括住院安寧每日支付點數、安寧居家在宅訪視費、安寧共同照護支付、緩和醫療家庭諮詢費等。

其中臨終訪視費調升一倍幅度最高,陳真慧指出,安寧居家療護是目前臨終照護的發展重點,難度相當高的臨終訪視,對病患及家屬幫助相當大。

fsj 提到...

健保行動App 就醫諮詢好幫手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856320

自由 2015-02-15

春節假期將到,有民眾擔心臨時有狀況需就醫,但不知可以去哪看病?衛生福利部醫事司表示,可下載「全民健保行動快易通」App隨時查詢,平時也能利用「院所查詢」功能查門診和藥品項目查詢、二代健保補充保費試算、活動通知和更新健康資訊。

醫事司表示,各地衛生局急救責任醫院依急診高峰時段,訂定農曆春節急診應變機制,包括加開門診時機以及等待加護病床人數等,供民眾必要時可運用及查詢。

(文:記者吳亮儀)



◆ 飯後1小時飲黑咖啡 正確喝法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215000729-260307

旺報 2015年02月15日 陳佳禕

隨著文明程度越來越高,咖啡成了品味和格調的代名詞,咖啡廳、咖啡屋等專品咖啡的場所越來越多,你品出了高雅,但正確品出健康了嗎?

咖啡的分類方式多種多樣,又根據咖啡豆品種分為大、中、小粒種,還有根據咖啡的產地、出口港命名的,無論名稱花樣百出,都是以下列三種方法飲用:清咖啡、普通咖啡和花式咖啡。

配合步行可燃燒脂肪

清咖啡是指在喝咖啡時不添加任何配料,其味香而濃烈。在功能上,可以促進心血管循環,對於減肥人士,可在午飯後1小時品一杯不加糖的清咖啡,並配合步行,可以促進脂肪燃燒。

普通咖啡是指加了奶和糖的咖啡,這裡所說的奶大多數指奶精,奶精其實是油,奶精中含有的油是具有奶味的,並且屬於人工油脂,含有反式脂肪酸,很多人誤以為奶味的食物就含有奶,卻不知吃了對健康大打折扣。

此外,加糖的咖啡可能導致攝入的糖超標。每天每人攝入的單糖或雙糖應控制在35克以下,否則長期攝入含有單糖或多糖含量高的食物,容易引起血糖波動,可能導致糖代謝疾病。

花式咖啡就是加調味品及其他飲品的咖啡,除了牛奶,還可以加巧克力醬、酒、茶和奶油等,事實上花式咖啡沒有太多定義,只能算是一種飲料,與雞尾酒的道理差不多。製作工藝上還可以配上拉花,有漂亮的外形和香甜的口感,但是也不外乎加入香精香料、糖等,對健康幫助甚少。

停經後飲用要加牛奶

提到咖啡就想到其中含有咖啡因,但咖啡豆含有對身體有益的物質相當多。研究發現,老年人固定少量喝咖啡,能增加認知能力,增加短期記憶力,且咖啡因具有制動的效果,可以減輕偏頭痛及頭痛等症狀。咖啡還對治療脂肪肝具有特別療效。

健康喝咖啡益處多,但不得不提以下四個健康注意事項:

1.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飲用咖啡,查詢飲用的咖啡因含量,以每人每天不超過300毫克咖啡因最安全。

2.建議適量飲用清咖啡,也就是常說的黑咖啡,其益處遠超過外觀花俏口感甜膩的花式咖啡。

3.飯後1小時再飲咖啡,避免影響食物中鐵質的吸收,長期錯誤時間飲用可能導致貧血。

4.停經後的女士飲用咖啡,建議咖啡要少量並且加牛奶。

有部分人單純喝牛奶之後會感到胃裡酸酸的,加一點咖啡就變成充滿異域風情的牛奶咖啡,香醇的咖啡配上絲滑牛奶,很難不陶醉其中。教你一款操作方便、美味可口、健康營養的咖啡:

配料和器皿:黑咖啡、牛奶、馬克杯、玻璃杯等。

製作方法:1.玻璃杯用開水燙熱,將加熱的牛奶倒入玻璃杯中,注意牛奶不能煮開。

2.用開水將黑咖啡沖開並攪拌均勻。

3.將熱好的牛奶倒入咖啡中,就會發現咖啡顏色逐漸變淡。

配以堅果、布丁等食物,盡情享受下午茶時光吧!

(作者為營養師)

★中時電子報關心您:喝酒過量,有礙健康!



◆ 整形追求一次到位 很危險
http://udn.com/news/story/7266/709738

聯合報 記者張嘉芳、王昭月/連線報導 2015-02-15

春節前是醫美整形的高峰期,醫師表示,求診民眾常要求抽脂減肥、微整形注射除皺或填補皮膚凹陷要一次到位,效果愈久愈好…等都是常見迷思。因抽脂只能「局部雕塑」,並無法減肥;微整形注射量太多,一旦出問題不易取出,填充物還會長年如影隨形。

整形外科醫師吳國芳表示,一次抽脂超過五千西西,實際體重也不可能減少五公斤,主要是抽出的物質包括水、血液及油脂,油脂本身重量較輕,抽五公斤可能體重降不到三公斤;且抽脂量愈多,麻醉時間及併發症也多。

皮膚科醫師曾忠仁說,若要一次達到足夠的抽脂量,對身體破壞很大,還有出血感染風險,一旦皮下脂肪斑塊隨著血液循環跑到肺部,還可能造成肺栓塞,嚴重恐有致死危機。

另外,微整形注射追求一次到位,或效果持續一輩子也非常危險。醫美診所院長沈貞吟說,填充物注射量太多,如發生問題不僅取出困難,也不容易修補,術後也較腫痛、不自然。

整形外科醫師朱純慧表示,門診曾有一名廿多歲女子,希望鼻子高挺,玻尿酸一次注射劑量太多,她又自己亂擠臉上青春痘,感染發炎,只好趕緊清創把玻尿酸擠出來。

義大醫院皮膚科主任劉懿珊最近發現,不少民眾在診所做醫美微整形療程,因玻尿酸或肉毒桿菌素施打過量,整張臉皮笑肉不笑,變成僵硬的「木偶臉」;或鼻子注射過多玻尿酸,山根過於筆挺,活脫像電影「納美人」;還有人除唇紋豐唇,結果兩邊打得不對稱變歪嘴。

部分強調終生有效的填充物,一旦植入臉部不適合,永遠拿不出來,也無法溶解,像多年前演藝圈盛行的小針美容的矽膠就是如此。



◆ 心臟也會休眠 胸悶易喘是警訊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856316

自由 2015-02-15 文/江孟修

大家對於「狹心症」或「心肌梗塞」的認識隨著傳播媒體衛教新聞的不斷報導而日益加深。然而,大家有聽過「心肌休眠(myocardial hibernation)」嗎?

「心肌梗塞」是供應心臟的血管發生阻塞,心肌無法獲得足夠的氧氣及營養,而引起心臟肌肉壞死。

以高速公路比喻成血管,山坡壁為血管壁,血管的健康比喻成山坡地的水土保持。

如果發生大山崩,把高速公路完全堵塞,堵住運送食物到山上,則山上的人很快就餓死了(心肌細胞壞死,沒救了),所以「急性心肌梗塞」需要在黃金時間內救援才有用。

「心肌休眠」則是因為水土保持不好,所以山坡地的泥土慢慢淤積,把高速公路變成產業道路或變成一線道,山上的人雖然不會餓死,但因為供應的養分不夠,所以慢慢虛弱,有些細胞就進入休眠狀態,一旦血管通路打通,則會慢慢恢復正常功能。

民眾如何得知自己的心肌進入休眠狀態呢?「心肌休眠」屬於冠狀動脈疾病的一種,常見的臨床表現為胸悶、易喘、活動力及運動能力變差。

醫師通常會安排幾項初步檢查,來判斷心肌缺氧嚴重度及心臟功能好壞,包括靜態心電圖、胸部X光、運動心電圖及心臟超音波。
及早發現 可治療恢復

其中運動心電圖部分,如果年紀較大跑不動或是跑步效果不佳,無法得到有效的檢查數據者,則需要做核子醫學檢查。

「鉈-201心肌灌注掃描」已是目前最被廣泛使用的檢查。鉈-201核子造影劑會循著冠狀動脈血流灌注進入正常心肌內,如果心肌因為冠狀血管的狹窄或是完全阻塞時,照影後病灶區便會呈現出缺損的影像。

3-4小時後會再照影一次,進一步鑑定心肌灌注缺損區究竟是缺血或是梗塞壞死所造成。

如果缺血區域尚有存活的心肌細胞,在經過數小時的休息之後, 鉈-201會藉由其「再分布」的特性而進入這些存活的心肌細胞中,使得缺損區變小;至於梗塞壞死區域則因細胞已經死亡,因此缺損區大小不會改變。

因此,當醫師發現心肌收縮異常,但心肌仍是活的,只是處在休眠狀態時,會儘速安排心導管檢查及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即使遇到慢性完全阻塞的血管,也會費盡千辛萬苦去打通它。

所以心肌休眠是可恢復的,只要及早發現,則可以讓心臟恢復健康。

民眾如果有心臟方面問題,建議平日做好血管的水土保持,定期接受醫師檢查,才能常保心臟健康。

(作者為羅東博愛醫院心臟血管內科醫師)

fsj 提到...

韓柏檉/癌後生活 身體力行的重要
http://udn.com/news/story/7340/712776

聯合報 韓柏檉 2015-02-17

我的癌後生活,現在日復一日謹記在心中三件事:覺知的重要、體質的重要,還有大自然的協同作用。

首先,覺知就是覺悟。覺,看見;悟,我心,看見自己的心,就是要有所自覺,去好好地改變自己、保重自己,否則會牽累自己、家人,甚至造成社會的負擔。其次,只有改變當前的體質狀況,才能解決生病的問題並維持健康。

三是大自然的協同作用,想要讓疾病好轉,一定要回歸自然的協同作用。使自己的身體愈來愈好,譬如多吃蔬菜,打禪靜坐,這些好習慣會引發並擴大身體變好的效率,經過這些嘗試,漸漸地就會開始少吃肉,甚至開始戒菸。

好習慣多 提升身體能量

我們在生活中力行的好習慣愈來愈多,一加一的效果遠大於二,最終目的就是平衡身、心、靈,使得身體能量、自癒力與免疫能力有所提升。

現代人生活繁忙,恐怕沒有那麼多時間養生,但建議即使再怎麼忙,每天有三件事情一定要做:第一就是呼吸、靜坐或粗鹽泡腳,三者擇一;二是運動、氣功、經絡按摩或曬太陽廿分鐘,四者擇一;第三,每天都要喝蔬果汁或穀類豆類及日常飲食來均衡飲食。

覺悟知覺 養生保重自己

簡單來說,這三件大事情就是心、動、吃的調整。呼吸、靜坐可以調理心情,使心靈沉澱;運動、氣功可紓解壓力,清理內在負面情緒;而每天一、兩杯蔬果汁,則可讓很方便地吃進更多樣的營養。

以上是我這幾年歸納的心得,這也是身心靈整體的一種健康的狀態或恢復。最重要的是,有這種覺悟十分重要,要讓自己有所知覺,好好地改變,保重自己,不牽累自己和家人,造成社會的負擔。

罹患腦癌的大衛.賽文.薛瑞柏醫師說過:「解決問題的答案,就存在於新的、你不熟悉的領域之中。」我非常認同,且身體力行,只要親身體驗、真實接觸,所有事情都要經歷過,才能真正的學習到東西。以前那些舊習慣,都不要了,要去廣泛地接觸不同的東西。

擺脫舊習 去改變去行動

現今社會抗癌知識十分充足,但真正體驗跟行動的人卻不多,所以重點在於自己願不願意去改變、去行動,並願意持之以恆,擺脫舊有的習慣,才有機會全面改善自我身心靈的健康,進而擁有一個更美好的人生。

身體健康是每個人都可以達成的目標,體質的狀況是每個人都可以改善的狀態。要實現這些願望,最重要的是,要確實地實踐改變,要願意嘗試這些以前未曾接觸的事物,去相信好的習慣、好的行為是能夠幫助自己,而自己也能身體力行,並且持之以恆,才能在身心靈上達到真正的健康。

(本文作者為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系教授)

※ 相關報導:

* 圍爐火鍋 健康吃三技巧
http://udn.com/news/story/7266/712777

現今的忙碌社會,全家要相聚一堂的機會愈來愈少,若能乘著除夕團圓夜,全家圍著熱呼呼的火鍋邊吃邊聊,不僅身體暖和起來,心也跟著暖呼呼的;但在過年團圓之際,火鍋怎麼吃最健康?其實很簡單,只要巧妙利用以下技巧,就能輕鬆地在家準備既健康又均衡的火鍋。

技巧一:養生鍋底輕鬆煮
技巧二:新鮮食材聰明選
技巧三:火鍋沾醬健康調



◆ 推翻史丹佛中研院:心肌可再生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217000206-260114

中國時報 2015年02月17日 許瀚分/台北報導

自己的心臟自己救!日前台灣知名美食作家王宣一因心臟病發作猝逝,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謝清河昨天表示,過去醫界認為人體無法再生心肌細胞,但他的研究團隊歷經5年研究,證實血液細胞可再生為心肌細胞,可望為心臟治療展開新扉頁。

謝清河表示,2004年史丹佛大學將一隻心臟正常的老鼠及另一隻心肌梗塞的老鼠縫在一起,利用共體循環系統做實驗,結果指出血液細胞不會再生心肌細胞,而他的研究團隊同樣以共體循環系統做實驗,但在兩隻老鼠縫在一起後才進行心肌梗塞的手術,進而發現血液細胞可生成心肌細胞,修復受損的心臟。

主要研究者吳美芳指出,兩隻老鼠的血液循環系統要等到縫合手術後7天才會穩定下來,團隊等到手術1個月後才進行實驗,發現正常鼠的血液細胞會透過融合或轉分化兩種方式,在心肌梗塞鼠的體內生成心肌細胞,修復心臟。

謝清河說,此研究成果證實人體具備自我修復受損心臟的能力,因此下一步必須研發特殊的藥物,促進血液細胞生成心肌細胞,提升再生能力,可望能改變現階段在心臟病患者體內植入外來細胞的治療方式,以降低細胞排斥造成心律不整的問題。

謝清河研究團隊創新的研究成果已在今年2月13日登上國際心血管研究期刊《Circulation Research》,謝清河透露,過去8年研究的投稿都未能被此期刊錄用,可見這次的研究成果相當重要。

fsj 提到...

喧鬧中求寧靜...通勤冥想夯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221000225-260102

中國時報 蔡鵑如/綜合報導 2015年02月21日

每到尖峰時刻,通勤族總是行色匆匆,但有些人卻老神在在,兩眼直視前方,深呼吸,尋找內在平靜。近年來,「通勤冥想」(mindful commuting)越來越夯,近200萬人下載相關App,有人上網聆聽或下載語音版教學帶或播客,還有人去上冥想課程,讓他們從每天得面臨的熙嚷喧鬧中,找到內在的寧靜。

訓練呼吸 減壓放輕鬆

在路上行走或搭大眾運輸工具的通勤冥想族,通常採較正式的冥想方式:專注於呼吸,集中思緒,並反覆不斷把心思放在呼吸上,用以「訓練」注意力。開車或騎車的通勤族,則採行較非正式的冥想方式,也就是訓練專注力。他們聚焦在當下出現在周遭的聲音、視線和身體的感覺。

這群通勤冥想族認為,他們覺得壓力減輕了,「糟糕,我要遲到了」、「我恐怕會被炒魷魚」等不時浮現的想法,很快就會煙消雲散。

63歲卡普蘭女士在管理顧問公司擔任營運長。她起初不太想讓同事知道她邊開車邊冥想,怕被認為「參與通靈之類活動」。

卡普蘭每天開超過一小時車上班,每當她咬緊牙根、雙手死握著方向盤時,就開始調整呼吸並放鬆情緒,她說,冥想可擴展她開車的視野,眼前不再只有車陣、路樹和雲朵的形狀,「它讓我成為更好的駕駛人,」她說,開車時總有脾氣,但冥想後她「可以很快平靜下來,10年前可不是這樣子。」

冥想App 170萬人下載

哈佛醫學院心理系的臨床助理教授席格說,觀察通勤期間產生的情緒,可訓練大腦更快、更明智地注意並回應一整天的情緒,「因為這些情緒只是想法和感受,不一定代表現實,冥想讓我們善用每一刻,而不只是把通勤當成每天必經過程而已。」

2010年問世的冥想App「頭頂空間」(Headspace),今年新增為通勤族設計的語音功能。創造者普迪康伯指出,這款App就是希望提供「想時常冥想,卻沒時間的人」服務,至今已有170萬人下載App或在該公司網頁上收聽。「有愈來愈多人尋找讓冥想與日常生活融合一體的方式,通勤正是個簡單的方法。」

有益健康 增強專注力

專家說,目前並無研究討論冥想對通勤族的情緒或舉止的影響,但科學研究顯示,冥想的確對健康有益,諸如降低血壓、增強專注力、減輕焦慮和憂鬱,讓人更平靜,腦筋更清醒。

運輸專家認為,只要讓人放鬆情緒並維持專注,就能遏止挑釁性的駕駛行為,預防暴躁駕駛、減少意外。



◆ 不忙就焦躁?小心變成工作狂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221000233-260102

中國時報 2015年02月21日 蔡鵑如/綜合報導

認真工作可贏得讚譽,獲得拔擢,但也可能賠上健康和家庭生活。工作狂和高績效能者間的區分很微妙,若不必上班時會覺得焦躁,或永遠對工作表現不滿意,你工作可能就認真過頭了。到底該如何介定工作狂,且在情況惡化之前設下停損點,職場專家提出多項建言。

高績效諮詢公司New Higher的創始合夥人戈登在「高效率vs.工作狂」文中寫道,從外表看起來,這兩款人沒太大不同,他們的最大差異在於,如何看待自己在工作中的分量。

他認為,做事和忙碌有其差異,「工作狂的首要目標就是要忙,所有時間都被忙碌的工作填滿,因為啥都不做會讓他們沒有安全感。這種不安全感係因他們不瞭解自身價值,以為愈忙一定代表自己愈重要。」

高績效的人很清楚自己已圓滿完成任務或某件專案,但工作狂不知道該何時罷手,會認為自己還不夠好,事情辦得不夠完善,他們不明白成功的意義。

戈登指出,高績效的上班族懂得自我價值,工作狂得靠外人確認。「他們得等待年度評量等外來評價,才知道自己表現有多好。」他寫道,高績效者把重心放在工作上,也就是付出與產出,這和只關注結果與收入的工作狂大大不同。

捷藍航空董事長彼得森在「你工作過頭的十大徵兆」文中指出,工作狂的最大癥結在於,他們不認為自己是工作狂。他舉例,《芝加哥太陽報》一位編輯曾說,他無法休假,擔心報社沒有他會垮,但這狀況並未發生,讓他心生恐懼。彼得森認為,要是認為整個宇宙都得仰仗你,恐會因壓力過大崩潰。

工作狂的另一徵兆是,經常把「電郵來了」掛在嘴邊。彼得森指出,電郵就像雙面刃,如果夠自律,電郵是省時間的好幫手;但如果缺乏約束力,電郵會不斷來干擾,他建議,不要打開電郵帳號。

挑三揀四、什麼都要批評,也是工作狂另一項前兆。比如說,怪他人難以取悅,嫌食物不夠好吃、飯店交通不夠方便等。彼得森說,解決這種壞毛病的祕訣在於「內省,並改變思維模式。」

彼得森並提到,大多數工作狂不是活在過去就是未來,「永遠都在追憶,只會提當年勇,要不就是在等待未來,在達成特定目標之前,都無法真正開始向前走。」這些代表你脫離現實,這只會引發更多壓力。

fsj 提到...

poo-free 清水洗頭更健康
http://udn.com/news/story/7266/715137

聯合晚報 記者許依晨/台北報導 2015-02-22

國外風行多年的「poo-free」風潮吹向台灣,poo-free也就是shampoo free,不用洗髮精改以清水洗頭,poo-free實驗成功的實踐者表示,拋棄洗髮精後,有人髮質變得澎鬆柔軟,也有人減少掉髮和頭皮屑,頭皮回歸最自然健康的狀態。

作家兼歌手的鄭華娟旅居歐洲多年,親身體驗poo-free後,她說數年不用洗髮精,她的頭髮變多、髮質強韌,頭皮回到穩定狀態時,也不必常洗頭,好處多多。

鄭華娟在粉絲團上介紹poofree也就是不用洗髮精的意思,因為洗髮精裡的清潔劑長期滲透到頭皮和皮膚,甚至流入眼睛,其實都對人體上最大的器官「皮膚」,造成不小的傷害。

另外,poo-free除了可以減低清潔劑對皮膚的侵害,更可以做環保,太多的清潔劑流入地下水道,最後就是污染水資源,越多人加入poo-free的行列後,「看似微不足道的生活小改變,就能積聚成大貢獻」。

鄭華娟將實行成效透過臉書推廣給國內民眾,鄭華娟在臉書開設的「我愛poo-free」粉絲團,已吸引近7000人按讚,是台灣唯一推廣poo-free的網路社群,網友們熱情響應在粉絲團上大方分享自己實行poofree心得和照片,大家一起討論poo-free體驗狀況,以及「卡關」時的解決方法,盼早日擁有一頭烏黑亮麗的健康秀髮。

※ 相關報導:

* 清水洗頭撐過排油期 柔柔亮亮
http://udn.com/news/story/7266/715169

綜合網路上眾多poo-free者分享心得,許多人決定開始實踐poo-free的原因不外乎改善頭皮出油、強韌髮絲及減少分岔,不過想回復健康秀髮,中間得熬過棘手的過渡期,隨著個人體質不同,時間可長可短,熬過去才算是真正poo-free成功者。



◆ 產後自食胎盤 美國產婦新流行
http://news.ltn.com.tw/news/world/paper/857310

自由 2015-02-22

〔編譯張沛元/法新社華盛頓21日電〕愈來愈多美國產婦流行產後吃胎盤,以講求自然療法或追求新時代潮流的好萊塢名流最為熱中,不少人大讚吃胎盤的好處,認為此舉有助於補充體力、增加奶水與免於產後憂鬱症。

美國產婦所吃的胎盤形式多樣,有液狀、固體,甚至是製成藥丸。胎盤富含鐵質,主要作用是在妊娠期間透過臍帶提供胚胎養分、氧氣與荷爾蒙。65歲、在家中自製胎盤藥丸的婦人布克說,胎盤所提供的維他命、礦物質與荷爾蒙能修復身體,重新恢復活力;也能讓產婦免於產後憂鬱症,以及有助於減緩產後的疲累與焦慮。

布克把胎盤做成藥丸的過程不像製藥,反而更像做菜:先把胎盤洗乾淨,把血擠出來後蒸熟,放入乾燥機一整夜;之後取出切絲放入咖啡研磨機磨成粉,最後分裝到小膠囊內做成胎盤藥丸。此一製藥過程是由一名中醫針灸師傳授。

食用胎盤的影視名流包括電影「獨領風騷」女主角艾莉西亞.席維史東,以及影集「廣告狂人」女星詹紐瑞.瓊斯;此外還有人寫胎盤食譜,不少媽咪部落格上都有試吃胎盤千層麵、胎盤墨西哥玉米餅或胎盤巧克力松露的分享文。有人把胎盤切丁後與杏仁牛奶、蜂蜜與藍莓混合,打成泥狀以掩飾特殊氣味。

儘管中藥有紫河車這種胎盤藥材,但目前鮮少有關於食用胎盤的科學研究,水牛城大學心理學家克利斯塔爾曾研究哺乳動物的吃胎盤行為,發現母鼠吃胎盤能減輕產後痛苦。

fsj 提到...

酗咖啡 你恐怕「藥物濫用」了
http://udn.com/news/story/7266/720473

聯合報 莊毓民/衛福部桃園療養院副院長 2015-02-24

開年上班第一年,您想靠咖啡提神嗎?請先看看這篇文章。

「醫師,您怎麼可以看診速度這麼快,可以教我秘訣嗎?」年輕後輩醫師誠心請教我,我一個上午很輕鬆地可以看50人次的門診病患,其中很多是病情複雜的病患,我總習慣在看診時邊喝一杯大杯美式咖啡、邊看門診。

「學弟, 咖啡是我看診速度增快的秘訣……」,我搖著手中的大杯美式咖啡笑著回答。

不過,咖啡雖然讓我看門診動作變快,我卻有時無法聚焦思考病患所陳述的主訴症狀,而且喝了咖啡,常常只讓自己感覺更累。

我聽著病人陳訴著複雜的症狀,「醫師,我頭痛是從左邊太陽穴開始,一個月有3次與生理期有關。」,我的思緒無邊際,且無法聚焦,說話很快卻無法切中要點,更重要的是,咖啡因促進排尿,讓我一直想上廁所。

直到最近,讀到新版的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DSM-5),將「咖啡因過量」提列為心理疾病,診斷碼歸納在305.90,也就是「藥物濫用」。

換算一下,只要早上到連鎖咖啡店點一杯大杯每日精選咖啡,咖啡因含量就超過診斷標準的250毫克。一杯咖啡就算濫用,會不會太過分?診斷「咖啡因過量」至少需合併以下症狀的五個:坐立難安、緊張、興奮、失眠、臉紅、尿液增加、胃腸紊亂、肌肉抽搐、思維渙散、心跳不規則或過快以及躁動,更重要的判斷是否有造成社交與職業功能受損。

漫無邊際的思考和言語,可能是咖啡因過量的特徵之一,但也有人喜歡這種稍微與現實解離的狀態,「是否有造成社交與職業功能上的受損?」這是個難以定義且因人而異的問題,醫學也創造出一個模糊空間,好讓現代上班族得以藉由咖啡的魔力,在都市叢林裡跳舞。

只是大杯美式咖啡含加啡因250毫克,真的太「沉重」,「我想改喝小杯美式就好,就不算濫用吧!」上診前,我在咖啡店門口如此思考著。



◆ 花生貼布 能對抗過敏
http://udn.com/news/story/7266/720552

Upaper 中央社 2015-02-24

研究人員在美國過敏、氣喘與免疫學會年會上,發表研究報告指出,貼在皮膚上的貼布,能對抗花生過敏。

西奈山醫學院小兒過敏科教授桑遜率領的研究團隊指出,1項已進入第2階段的實驗,花生過敏者若貼藥劑含量最高的「花生貼布」達1年,半數能吃約4顆花生,而不會產生過敏反應。

研究人員讓221名6到55歲的志願者,分別貼上安慰劑貼布,或劑量分別為50微克、100微克及250微克花生蛋白質的貼布,經約1年實驗,貼250微克貼布的人,可食用約1克的花生蛋白質,而不會過敏。

桑遜指出,研究結果意味使用這款貼布後,花生過敏者可不必再為誤食帶有花生殘留的包裝食品,或在餐廳裡吃到沾有微量花生成分的食物而擔心。



◆ 黃達夫/醫師怠惰 造就病人逛醫院
http://udn.com/news/story/7340/720465

聯合報 黃達夫 2015-02-24

最近有同事轉來陳畊仲醫師在TEDx Taipei的演說影片。陳醫師在影片中很生動地描述了台灣的醫療實況,包括今天在台灣許多地方已經沒有婦、外、兒、急診科醫師,台灣外科醫師的工時高居世界第一,護士照顧的病床數也是名列前茅。

其實,不只臨床科的醫護人才出走,連檢驗科的醫護、技術人員也在流失,因為多年來政府政策矛盾,一方面實施全民健保,另一方面又推動觀光醫療,結果醫美診所、健檢中心林立,不但臨床醫護轉行做醫美,放射診斷科醫師、技術師也出走做健檢,而加速了醫護人力的流失。

插管給付 比不上通水管

陳醫師談到廉價健保,舉急救插管為例,如此攸關生死的醫療處置的給付,居然比通水管的水電工費還不如。陳醫師還提到不少原廠藥品、醫療器材也因健保給付的不合理而退出台灣巿場,長此以往,病人將得不到適當的醫療。

陳醫師更沉痛地強調除了廉價健保外,造成醫療崩壞的最重要原因是,層出不窮的醫療糾紛,病人無理的濫訴與天價賠償。

我必須說台灣不良的健保制度,無疑是造成醫療崩壞的禍首!但是,要解決台灣的醫療問題,還有許多因果關係必須釐清,譬如,我們批評台灣病人愛逛醫院、愛拿藥、愛做檢查、浪費醫療資源。然而,病人這樣的就醫習慣是怎麼養成的?

不問診 就叫病患去檢查

數十年來,台灣的門診,動輒七、八十人至上百人,有多少醫師花時間向病人解釋;為什麼傷風、感冒不須要看醫師、吃藥。因為如此一來,醫師不但賺不到藥費,連門診費都沒得賺。醫師在門診時,不問診,不做身體檢查,直接叫病人去做血液、影像檢查,既省時,又可賺到比門診費更高的檢查費。

追根究柢,始作俑者固然是不合理的健保給付。但是,醫師不良的行醫行為才是導致病人愛逛醫院、愛拿藥、愛做檢查的主因。而且,不論在門診或急診,因病人量太大,醫師無法從容與病人應對,尤其是急診處有如菜巿場,環境吵雜混亂,不但輪椅要自己搶,還因醫護人力不足,病情可能延誤。

病醫雙方心情焦躁、情緒緊繃,很難避免衝突的發生。所以,急診暴力的發生,不是病人刁難、不講理,而是不良的就醫與執業環境所造成。因此,要避免急診暴力最有效的處方,是量力而為,訂定合理門診量,讓病醫之間有時間建立互信的關係,在門診把所有病人的問題都處理好,即可減少病人跑急診的必要。

更重要的是,台灣的醫院應堅守為病人謀取最大利益的核心價值,把病人安全擺第一,醫療糾紛自然會減少。

醫療過失保險 盡早規劃

至於高額賠償是否不合理,則須站在他方立場思考。當一位青少年或一位年輕的母親,因為醫療疏失而變成植物人,其父母或先生須放下工作,投入半生歲月來照顧家人時,將心比心,我們怎能說三、四千萬的補償是太多呢?

個人認為問題不在高額賠償,而是我們為什麼到今天還沒有建立醫療過失保險制度,在不幸事件發生時,讓病醫雙方都能免於破產的恐懼。這其實反應長期以來醫界的傲慢,認為所有不良的後果都是醫療的不確定性所造成。而不願面對醫師是人,醫師會犯錯的事實,並以最謙虛的態度,為那可能發生的萬一做妥善的規劃。

事實上,生命無價,再多的賠償都無法補償失去的親人,台灣醫界有責任為了病醫雙方的利益,帶頭建立醫療過失保險制度。

(本文作者黃達夫為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院長)

fsj 提到...

諾羅病毒肆虐 過年3萬人腸炎急診
http://udn.com/news/story/7266/722944

聯合報 記者吳佳珍/台北報導 2015-02-25

病毒型腸胃炎發威,春節四天急診人次逾三萬四千人,創四年來新高,諾羅病毒更造成群聚感染,影響民眾假期遊興。疾管署發現,目前流行的諾羅病毒已出現變異,武陵農場事件是否為新型病毒引起,結果最快今天出爐。

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去年流行的諾羅病毒主要是「GⅡ.4」和「GII.6」型,去年底發現「GII.17」型,年初流行的諾羅病毒也是「GII.17」型。

GII.17型於二○一三年十月首次在台被分析出來,但當時未造成流行,是否比其他型別的諾羅病毒更具感染力,有待了解。莊人祥說,諾羅病毒GII.17型於二○○五至二○○六年在巴西造成群聚感染,二○一一年在南非、喀麥隆都有檢出,美、日也有零星個案;上月金門發生的諾羅病毒群聚感染則是GI型別。

莊人祥說,春節初一到初四腸胃道症狀急診每天都超過八千人,占急診就診人次四分之一。

台大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黃立民表示,目前對諾羅病毒GII.17型了解不多,但諾羅病毒每二至三年就會突變,GII.17型可能會逐漸取代GⅡ.4型,成為主要的流行型別。不過,不同型別的諾羅病毒預防方式相同,就是飯前、便後洗手,蔬果洗淨、避免生食。

疾管署表示,諾羅病毒傳染力強,只要個位數病毒量就可引發症狀,主要由糞便或嘔吐物傳染給人,症狀主要為惡心、嘔吐、腹瀉、腹絞痛,也可能合併發燒、倦怠、頭痛及肌肉痠痛,症狀持續一至兩天就會痊癒,但病毒傳染力強,痊癒兩天後仍有傳染力,建議感染諾羅病毒民眾,多休息兩天再開工。

※ 相關報導:

* 台中市衛生局:富野的供餐沒問題
http://udn.com/news/story/7266/723729

台中市武陵農場內的富野度假村,春節期間驚傳207人疑感染諾羅病毒,吐瀉不止送醫;但經疾管署、台中市衛生局人員調查,認為富野的供餐沒有問題,初判病毒是透過空氣傳播。富野今天已停止封館,但衛生局表示為求謹慎,三天後調查報告出爐,才能決定富野是否能恢復供餐,而病毒確切的傳染原因,則要等五天後的檢體報告結果。

* 諾羅病毒攻陷阿里山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225000379-260102

繼武陵農場淪陷,諾羅病毒春節期間也攻上遊客如織的阿里山。自17到20日,阿里山森林遊樂區內的高檔飯店「阿里山賓館」陸續傳出員工及遊客10多人上吐下瀉送醫,衛生局採檢體化驗,24日證實3名廚工感染,賓館已展開大規模漂白水消毒,不過遊客沒在怕,住房率仍高達8成。

* 1傳20 小心新諾羅病毒肆虐校園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225000388-260102

過年期間病毒性腸胃炎大流行,大年初一至初四每天都有逾8000人因腸胃炎到醫院報到,衛福部疾管署表示,過去流行的諾羅病毒以GII.4與GII.6這2型為主,但去年底突然發現GII.17型,已成今年最流行的諾羅病毒型。

病毒性腸胃炎可分為諾羅病毒及輪狀病毒,兩者感染力都極高,台大兒童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黃立民提醒,1個病毒型腸胃炎病人即可傳染給20個健康的人,開學後,小病人將病毒帶入校園,這幾天各學校可能會有大小不一的腸胃炎感染潮,建議家長、老師,如果孩子出現腸胃炎症狀,最好在家休養外,碰觸過的物品也要用漂白水擦拭消毒。



◆ 全球首例 胸腹連體嬰成功分割
http://news.ltn.com.tw/news/world/paper/857778

自由 2015-02-25

〔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報導〕美國一對天生胸腹相連的雙胞胎女嬰出生十個月後,本月稍早接受二十六小時馬拉松手術成功分離,創下胸腹相連連體嬰成功分割的全球首例。

兩嬰共享肺、肝、腸等器官

去年四月出生的娜塔琳(Knatalyne Hope Mata)和艾德琳(Adeline Faith Mata),分享胸壁、肺、心包、橫膈膜、肝、腸、結腸和骨盆等重要器官;出生前,父母即已得知姊妹倆是連體嬰。德州兒童醫院決定幫小姊妹動手術後,花了數月時間準備,例如製作器官的3D模型練習等。

去年五月,醫療團隊先做了五小時的手術,將為兩姊妹量身訂做的組織擴張器,置入兩人的胸腔與腹腔,擴張她們的皮膚,為手術預做準備。

姊妹歷經26小時手術後分離

萬事具備後,德州兒童醫院十二名外科醫生、六名麻醉醫生和八名外科護士進入開刀房,替這對連體女嬰進行分割手術。經過二十六小時的漫長過程,姊妹倆成功分離。接下來幾個月,她們都會待在加護病房觀察,目前不清楚出院時間,姊妹倆也還有可能得接受其他手術。

正式分割在手術展開十八小時後進行。首席外科醫生凱斯(Darrell Cass)說,由於這對小姊妹共同擁有好幾個器官,這項手術頗具挑戰性,「但我們對她們的情況很滿意」。她們的母親則說,醫療團隊給了兩個女兒獨立生活的機會,她無法形容自己的感激之情。

據美國馬里蘭醫學中心統計,連體嬰發生機率僅二十萬分之一,多數無法存活,約四成到六成會流產,約三成五只能存活一天,而成功來到人世的連體嬰存活率,則端視他們是共享哪種器官而定。

※ 相關報導:

* 大腦只用一成? 每部分都在運作
http://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08/723220

大腦是人類智慧的中樞,但民眾對大腦常有許多迷思,例如認為喝酒會殺死腦細胞或只有少部份的大腦潛能開發,甚至誤認大腦細胞死亡後不會再生。以下是有關大腦的七項迷思與事實。

迷思:人類只使用百分之十的大腦?其他有待開發?

事實:完全是謠言。人類即使在休息、睡覺,大腦許多部位都在活動。如果此說成立,人類傷了九成的大腦依然可以正常生活?事實上不可能。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神經醫學教授拜瑞高登指出,人類大腦的每一部份都在運作,消耗身體兩成的熱量,儘管重量只佔身體的百分之三。

迷思:大腦如果受傷,多半是永久性的?
迷思:人類不是左腦較發達,就是右腦較發達?....

fsj 提到...

健保20歲生日快樂…「很難再撐10年」
http://udn.com/news/story/7813/725169

聯合報 記者黃文彥/台北報導 2015-02-26

健保敵不過台灣人口老化

全民健保於民國八十四年三月一日開辦,今年步入廿年。健保署昨天邀請歷任健保首長參與感恩茶會,當初催生健保制度的前衛生署長楊志良卻悲觀指出,健保恐敵不過台灣人口老化,「不要說未來廿年,(撐過)未來十年都很難。」

健保署廿年感恩茶會,除了楊志良,當年任職衛生署長的張博雅,以及葉金川、賴美淑、張鴻仁、劉見祥等歷任健保首長皆與會。衛生福利部長蔣丙煌昨天指出,健保成就有目共睹,台灣民眾方便就醫的目的已完全實現。

楊志良批沒政黨願承擔調漲

楊志良昨天為全民健保打了高分八十五分,他坦言:「沒想到能做到今天的地步,已經超乎我原先的想像。」

但楊志良提醒,健保財務穩固只是暫時,台灣人口結構漸漸呈現倒三角形,人口老化趨勢持續,應開始思考保費增加問題,否則屆時健保恐怕完全走不下去。楊志良也批評台灣只顧眼前利益,沒有政治人物與政黨願意承擔保費調漲的責任。

蔣丙煌稱三年後提出修法

蔣丙煌說,衛福部已針對二代健保總檢討報告進行討論,預計最快兩個月內邀集學者專家成立長期規畫小組,對於健保費率、藥品差額負擔、收取保費為家戶總所得、補充保費等項目進行討論,預計三年後提出「全民健康保險法」修法規畫,將以照顧弱勢為核心價值。

健保實施廿年來,總共歷經四次財務危機,卻只調漲過兩次保費,當時的衛生署長李明亮與楊志良分別在保費調漲後掛冠求去;經過二代健保財務改革收取補充保費後,截至去年底為止,累計一千兩百億元安全準備金,是廿年來財務最佳的情況。

家戶總所得是未來的選項

當年二代健保原訂採取家戶總所得,遭質疑懲罰單身、行政成本太高,立法院修法時臨時改採補充保費。面對近來有團體呼籲回歸家戶總所得,衛福部社會保險司長曲同光表示,任何制度都有優缺點,未來健保會持續改革,他也坦言,家戶總所得是將來考慮的選項之一。

健保開辦前,只有公保、勞保與農保,全台半數民眾沒有醫療保障,如今健保納保人數幾乎涵蓋全台;廿年來醫療院所從一萬四千五百多家成長到兩萬多家,數量比便利商店還多。

健保廿年 滿意度高達85

健保廿年,滿意度達百分之八十五,幾乎是台灣評價最高的公共政策,但提供醫療服務的醫護人員卻不認為,遠見雜誌調查,近九成二醫療人員對未來悲觀,超過半數想過出走;醫界近年面臨「五大皆空」,內外婦兒急五大科招不到醫師,也被認為與健保給付不均有關。

※ 相關報導:

* 給付不公、浪費醫療…健保苟延殘喘?
http://udn.com/news/story/7813/725379

廿年前,健保匆促上路;廿年後的今天,健保的民調滿意度高達八成五,被政府視為「台灣之光」。但展望將來,健保下一個廿年的面貌為何?健保帶給民眾就醫便利的同時,也面臨給付分配不公、新藥給付困難、無效醫療造成浪費等難題,亟待解決。

....國人一年平均看病次數約十四到十五次,足足是歐美國家的二到三倍,就醫方便的背後也有醫療資源浪費的疑慮。而根據遠見雜誌針對國內醫界調查,健保最急迫改革的項目前三名分別是「提高自付比率項目與自付金額」、「保大病不保小病」,「以個人醫療帳戶設定上限」。這三選項有共同特點:以制度抑止民眾濫用醫療資源。

* 健保弊端…民眾更愛逛醫院 醫護更血汗
http://udn.com/news/story/7813/725385

健保風光慶祝廿周年,醫護人員認為健保的成就建立在自己的血汗上。資深醫師表示,健保讓民眾就醫可近性大增,但資源分配不均和各種限縮制度,讓醫護人員更血汗。

「領和廿年前一樣的薪水,看的病患人數卻是兩倍。」一位不願具名的資深腫瘤科醫師表示,醫療科技進步,看診需考量的複雜度提升,治療選擇增加,醫師付出的時間和心力是過去的兩倍,不但沒有相對報酬,看診反而更戰戰兢兢,深怕引起糾紛,感嘆「健保逐年提升藥價給付嘉惠病患,醫護人力資源卻相對被壓縮」。

* 健保財務緊 推「差異化醫療」才能治本
http://udn.com/news/story/7813/725345

....業界表示,「差異化醫療」簡單來說就是「大病上大醫院、小病上診所」,並且以修改給付方式來達成,比如上大醫院的收費必須提高,且部分藥價要自行負擔等,如此才能讓重症病人能夠有足夠的醫療人力服務。

* 三代健保 擬朝家戶所得收費
http://udn.com/news/story/7813/725351

....對於第三代健保的改革,衛福部社會保險司長曲同光表示,是否改變健保經費支出方式、增加補充保費,或比照家戶總所得方式收費,都是可能的選項與方向;他強調,沒有哪一個制度是絕對的好壞,未來就是要朝向擇優汰劣方式進行。蔣丙煌表示,將邀集專家學者在一到兩個月內成立健保小組。

※ 還要等三年?



◆ 國人吃太飽 胃撐3倍大
http://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08/725970

聯合晚報 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 2015-02-26

常常吃到飽,小心胃被撐大,台灣肥胖防治衛教學會分析1300多人食物流量表,發現在吃到飽飲食文化影響下,近幾年來國人胃容量被撐大,正常胃容量800cc,國人普遍撐大兩三倍變成2000至3000cc,成為肥胖的主因。

台灣肥胖防治衛教學會常務理事劉伯恩指出,健康意識抬頭,許多民眾遵守少油、少鹽、低熱量等飲食原則,卻還是瘦不了,原因可能出在經常吃太飽、喝太多。

「健康飲食必須兼顧食物體積。」劉伯恩表示,一般人胃容量約800cc,但如果持續半年以上餐餐吃太多東西,或是飲用大杯手搖杯飲品,就可能將胃容量撐大;一旦胃被撐大,飽足感標準就會上升,易覺得飢餓,一直想吃東西。

台灣肥胖防治衛教學會分析去年10月至今年1月1300多人的食物流量表,結果顯示,儘管飲食習慣偏向少油、少熱量,整體攝取熱量下降,但國人普遍吃太多,胃體積被撐大兩三倍。

劉伯恩指出,有民眾在過年期間暴飲暴食,與朋友吃自助火鍋,短短一小時內居然嗑下5000多cc食物及飲料,胃體積撐到常人的五倍。

「手搖杯飲料也是造成國人胃體積變大的原因。」劉伯恩表示,不少上班族習慣在中餐時喝一杯飲料,一個便當加上一大杯冷飲,加起來體積一定超過1500cc,只要持續半年,胃部組織就會被撐大。

為了實際瞭解國人胃容量的變化,台北馬偕從去年開始以電腦斷層來觀察大腸癌患者的胃容量大小,希望提供實證數據,讓民眾瞭解到食物體積的重要性,餐廳除了標示熱量外,還能標示食物體積。

劉伯恩指出,一旦胃被撐大想再變小,至少得花上半年時間,期間必須謹守健康飲食原則。

※ 相關報導:

* 來不及吃早餐?長期恐增膽結石風險
http://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08/725464

上班族每天早上匆忙出門,來不及吃早餐?當心!長期不吃早餐,不僅容易造成專注力下降、精神不濟等,使身體健康狀況亮紅燈,藥師更強調,若不加以改正這樣的NG行為,長期下來恐增加罹患膽結石的風險,不可不慎!

fsj 提到...

勤洗手+漂白水消毒 防諾羅病毒不能大意
http://udn.com/news/story/7266/727138

聯合報 採訪整理/吳佳珍 2015-02-27

諾羅病毒來勢洶洶,典型症狀是惡心嘔吐,如讀者所述,小女孩沒有到武陵或阿里山,卻也感染,因為諾羅病毒本來就存在我們生活環境中,而且傳染性強,只要些許病毒就可能引發症狀。

也就是說,可能因成人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手摸握把沾染病毒,回家沒有徹底洗手就抱小孩,或準備食材等,將病毒帶給小孩,或成人已感染,但因抵抗力強或症狀輕微沒有留意,將病毒帶回家給孩子。

今年流行的諾羅病毒似乎較為強烈,過去感染諾羅病毒的病患,多半一至兩天就可以康復,今年症狀嚴重且持久,還有持續胃痛、惡心、嘔吐達一周的案例,不常出現的水瀉症狀也時有所聞。

惡心、嘔吐時,很難吃下東西,建議如讀者所述,吃清淡食物,如稀飯、蘋果、香蕉等,或補充電解質液,如果真的吃不下東西,建議就醫,此時應避免脫水。

諾羅病毒透過糞口傳染,多洗手是不二法則,用肥皂清洗30秒以上可沖掉病毒,但諾羅病毒表面包膜沒有脂肪,酒精無法消毒,需用漂白水才可消滅,而患者排泄物、嘔吐物、口水都含病毒,家長得留心處理,避免感染。

另外,若家中成員感染病毒型腸胃炎,記得使用公筷母匙,用漂白水擦拭消毒小朋友接觸的玩具或物品表面,注意環境衛生,但不須過度隔離。

值得注意的是,諾羅病毒會在腸胃道裡生存二至三周,就算症狀緩解,還是不可掉以輕心,建議康復一周內仍要留意飲食,避免大吃大喝再度引發症狀。

諮詢/書田診所小兒科主治醫師潘俊伸



◆ 聯晚/植牙亂象的弔詭
http://udn.com/news/story/7338/728054

聯合晚報 聯合晚報午後熱評 2015-02-27

同樣是植牙,台灣頭跟台灣尾價差竟達兩三倍,台北市至少十萬起跳,台中比台北便宜,到了台東只要四萬;除了價格紊亂、牙醫師坐地喊價之外,植牙手術水準也參差不齊,令人擔憂。

為此,衛生福利部昨天邀集七大牙醫學系代表、牙醫師公會協商植牙醫療費用標準,期盼訂出收費上限,但最後決議是「尊重專業」四字。

在醫療天平上,病患永遠處於弱勢,如果覺得冤屈不平,家屬至醫療診所抬棺、灑冥紙抗議,還得承擔「不理性」的罵名;反觀擁有專業醫療背景的醫師始終位居上風,在醫療自費市場上更是如此。

以人工植牙為例,北部某些牙科醫師自認技術一流,植體品質優異,價格當然較貴,如同五星級飯店的牛肉麵;至於中南部的植牙費用低廉,則像是夜市巷弄裡的陽春麵。

類似自由經濟市場概念看似有理,但套用在醫療領域,就顯得強詞奪理。民眾在路邊攤、五星級飯店消費,都能填飽肚子;但植牙絕非餐飲,屬專業醫療的一環,牙齒健全與否關乎健康,放任市場機制,只會製造更多的醫療糾紛。

台灣人口老化,缺牙比率居高不下,政府應積極管理植牙亂象,幫民眾健康及荷包把關;除了制訂植牙收費上限,更需健全植牙醫療體系及醫療品質,而不是一句「尊重專業及自費市場」,即撒手不管。

國內醫療自費市場龐大,包括人工水晶體、人工髖關節、人工心律調節器、心血管支架、義肢等五大自付差額醫材金額逐漸增加;以血管支架來說,98年全年申報數量為1萬2521根支架,去年上半年就達1萬2652根,成長幅度驚人。

不管是植牙、水晶體、心血管支架,同樣一種醫材,南北價格差距甚大、各醫療院所收費不盡相同;政府有必要出面整頓,讓醫療資訊透明化,維護民眾就醫品質,其實也保障了醫事人員的合法權益。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植牙亂象/醫改會:植牙前先提5問
http://health.udn.com/health/story/5999/726068

花十萬元植牙,才過半年居然就掉落。植牙費用昂貴,但實際上卻是「跟刀手」(植體廠商業務)執刀,而非醫師操刀。國內植牙亂象不少,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認為,衛福部應盡快擬定植牙定型化契約、訂定植牙費用上限,保障民眾權益。

醫改會提醒民眾植牙前應提出五問,包括:「我需要植牙嗎」、「植牙花多少錢」、「手術怎麼作」、「誰幫我植牙」、「術後注意事項」等,確認醫師都能具體回答,甚至提出書面治療計畫或說明書,才是值得信任的牙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