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2-14

口腔癌能提早被診斷出來

Oral cancer patients could be diagnosed earlier
http://www.physorg.com/news148134034.html

December 10, 2008

全世界,每年有超過 500,000 個新口腔癌病例被診斷出來。這些病例被發現時大多數都已經太遲了,導致許多人在發現他們罹患癌症的五年內死亡。對於那些經歷過手術或化療的病患,這裡存有許多與之相關的資訊,但是對於早期診斷與參考來說,資訊卻很少。

在 Journal of Prosthodontics 的一篇新文章中,由 Michael A. Siegel, DDS, MS, FDS, RCSEd 所領導的研究者,針對義齒補綴科醫師(prosthodontists,膺復牙科醫師、修復齒科醫師)描述了口腔癌的流行病學以及目前可利用的診斷工具,以確保他們的病患能在最早的可能時機中被診斷出來。

雖然補綴的的需求,預期會隨著預防手段的推動而減少,但事實上,它會隨著老化人口的增加而增加。形成口腔癌的最高風險是超過 40 歲以上、使用菸草與酒精(譯註:還有檳榔)的成人。然而,這些無論是誰都有可能發生,故每年造訪補綴科醫師會愈來愈顯重要。

大多數的口腔、頭部與頸部癌症最初都是在末期階段被診斷出來,其五年預後(prognosis)不到 50%。如果這些腫瘤能在最早期階段被發現,五年的預後將會是 95%。

所有的牙科醫師,包括補綴科醫師,都經過特別訓練以在最早期階段偵測出這些腫瘤。僅有 28% 的病患報告,他們曾進行過口腔癌檢查。那些失去牙齒的病患,尤須對他們定期回診的忠告格外注意。他們可能會錯誤地認為,沒了全部或部份牙齒,就不需要定期被補綴牙科醫師追蹤。

最近,有數家公司已在行銷一些簡單檢測方法,旨在幫助牙醫師早期偵測或診斷口腔的受損,甚至是在它們轉變成癌症之前;這些檢測不但無痛且價格相對低廉。若口中有任何的疼痛、腫塊或突起正在擴大,應儘早接受評估。

※ 牙疼果真會要人命。相關報導:

* Oral Cancer: A Prosthodontic Diagnosis
http://www3.interscience.wiley.com/journal/121475765/abstract
Michael A. Siegel, DDS, MS, FDS RCS, Michael A. Kahn, DDS, &
Mitzi J. Palazzolo, DDS, MS
Published Online: 21 Oct 2008
doi: 10.1111/j.1532-849X.2008.00373.x



◆ 臺北市口腔癌死亡率,10年成長近七成
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5499

優活健康資訊網╱uho編輯部 2008-12-14

臺北市96年口腔癌標準化死亡率在全國僅高於金門縣、連江縣,但近10年粗死亡率卻成長了6成9,排除人口老化因素之標準化死亡率亦成長了3成6,顯見死亡率的增加人口老化並非主要因素。多項醫學研究證實嚼食檳榔、抽煙皆是導致口腔癌的危險因子,紅唇族、癮君子要注意了!

近10年臺北市民口腔癌粗死亡率逐年增加,在主要癌症死因中,成長幅度僅次於攝護腺癌。臺北市口腔癌近10年平均死亡年齡為58.2歲,是主要癌症死因中平均死亡年齡最輕者。若以性別來分析,男性近10年平均死亡年齡為57.2歲,女性為66.2歲,男性較女性低8.9歲;死亡率方面,男性口腔癌死亡率大致呈逐年上升趨勢,女性死亡率則大致在每十萬人口1.0人至1.4人間變動,近10年男性口腔癌平均死亡率每十萬人口8.2人為女性1.1人的7.5倍。

若依年齡層來觀察,近10年口腔癌死亡率隨著年齡增加而增高,65歲以上人口死亡率居各年齡層之首,而口腔癌皆落在女性癌症死因14名以外,惟口腔癌則居男性的第5或第6大癌症死因,其更是壯年男性(25-44歲)的第2大癌症死因(次於肝癌),男性口腔癌日趨年輕化,對家庭和社會影響不容忽視。96年我國與臺北市口腔癌死亡率分別為每十萬人口10.1人與5.1人,與其他國家或地區比較,高於日本2.0人(2003年)、香港2.5人(2006年) 及美國2.5人(2005年),臺灣檳榔文化應是一重要影響因素。

嚼食檳榔對環保或是民眾的健康都有負面的影響,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呼籲市民應及早戒除嚼食檳榔的習慣,除針對18歲以上吸菸或嚼食檳榔市民提供口腔癌篩檢服務外,並辦理戒檳班與推動無檳職場,以期降低口腔癌發生率,提升市民健康品質。

※ 相關報導:

* 口腔癌 - 陶聲洋防癌基金會
http://www.sydao.org.tw/cure/cancer_12.html

應用樂高積木概念 成醫開發新奈米標靶技術
研究:牙科用藍光也許能阻礙癌症生長
愛爾蘭盲人在兒子牙齒的輔助下恢復視力
牙齒幹細胞 勝過骨髓、臍帶血
人類口水 可加速傷口癒合
案例:母親預先咀嚼食物將 HIV 傳染給小孩

科學家確認避免罹患肺癌的基因

1 則留言:

fsj 提到...

19歲,成口腔癌候選人

【聯合晚報╱林進修】 2008.12.28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最近碰到一例才19歲就出現黏膜下纖維化的個案,如此年輕的口腔癌準候選人,讓醫護人員看得心驚。

北市醫牙科醫療部主任陳立愷表示,這名陳姓男性患者近來總覺得口腔內側的黏膜「粗粗的」,於是到忠孝院區就醫,經檢查發現已出現黏膜下纖維化。對方表示以前嘴巴還好好的,但自從兩個月前開始嚼食檳榔後,才開始出現問題。

陳立愷指出,嚼食檳榔會讓口腔黏膜出現永久性改變或破壞,就算不再嚼食,也難再恢復。一旦黏膜失去彈性和完整性,黏膜會變薄變硬,失去保護及抵抗能力。而且會變得敏感,吃酸、鹹、辣的食物,或喝汽水、刷牙時,都會覺得疼痛。嚴重到潰爛會無法進食。

三軍總醫院口腔外科主任夏毅然表示,嚼食檳榔10~30年內是口腔癌的好發期間,如果十幾歲的年輕人因好奇而接觸檳榔,很可能在中壯年就面臨口腔癌的威脅,對家庭及社會都造成損失。陳立愷說,口腔黏膜下纖維化是口腔癌的前期病變之一,病人隨時活在罹癌的陰影中。

陳立愷建議,「紅唇族」應立即戒除檳榔,並檢查口腔黏膜。也可自己面對鏡子時,先張口檢查口腔內舌頭、頰側及牙齦等處黏膜有無潰爛,有無白斑、紅斑或其他顏色的改變。接下來,再用舌頭去接觸口腔內所有可以接觸到的黏膜,仔細感覺有沒有疼痛感或粗糙感。最後再用雙手從兩側耳後沿著下顎骨往下巴方向移動,觸摸這些區域是否腫大或疼痛。整個自我檢查可在30秒鐘內完成,省時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