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1-22

歐巴馬時代 從邪惡軸心到希望軸心?

* 「美好的一天」 美國重新出發
* 歐巴馬時代 從邪惡軸心到希望軸心?
* 國際瞭望 布希該為伊戰負全責嗎
* 以色列:未考慮從加薩完全撤軍
* 國際紅十字會:加薩未爆彈續威脅平民生命
* 歐巴馬 如何應付中東老問題
* 歐下令 關灣審訊暫緩、駐伊美軍速撤
* 瑞士願考慮接受關達那摩釋出囚犯
* 化解以巴衝突 格達費別出心裁
* 國安架構下的憲兵角色
* 監院:推動募兵 專業考量應重於政治決定

◆ 「美好的一天」 美國重新出發

【劉屏/華盛頓廿一日電】 2009-01-22 中國時報

美國第四十四任總統歐巴馬的就職演說總計二千四百字,全長不到廿分鐘,在歷來的就職演說中算是短的。但是它揭櫫的理念極其動人,其內涵,不只是他在競選時最吸引人的口號「變」,更是「不變」─傳統的價值觀與美國的立國精神。

美國的「變與不變」

變,因為八年來的單邊主義,造成美國的國際形象低落,所以歐巴馬要「選擇新的道路」,而且「再不能對他人的苦難無動於衷,也再不能肆意消耗世界的資源」。因此,幾年來,美國那種對京都議定書視而不見的心態,可望就此過去。

不變,因為「美國人民的信仰和決心,是我國的立國之本」,因為誠實、勤奮、勇氣、公平、寬容等價值觀「是我國整個歷史過程中一股無聲的進步力量」。憑藉著希望和美德,必能不懼嚴寒勇為中流砥柱。

基本價值重塑美國

從美國成為兩洋大國起,美國在國際社會上已有無可推卸之責,所以歐巴馬提醒國人,「每一位美國人都需要認識到我們對自己、對國家、對全世界都承擔著義務」。

重歸基本價值,適切因應變局,歐巴馬告訴國人,「必能重新塑造美國」。「重造」一詞成了很多媒體的標題。

就職演說中引用聖經,是從第一任華盛頓就職就建立的傳統,歐巴馬引用聖經的話說,「現在是拋棄幼稚的時候了」。網路上很多人問,語出何處。這是哥林多前書十三章(就是「愛是恆久忍耐」那一章)十一節,「我作孩子的時候,話語像孩子,心思像孩子,意念像孩子,既成了人,就把孩子的事丟棄了」。

新領導帶來新希望

紐約時報社論說,對於歐巴馬,有人擔心他太年輕,有人擔心他缺乏治理的經驗,白人嫌他黑,黑人嫌他白;但從就職時刻起,從演說揭示國家方向起,這一切憂慮都過去了,「危機依然存在,但新的領導人帶來了新的希望」。

推崇歐巴馬及其演說最力的,是最為保守的華盛頓時報,因為他清楚的點明美國面臨的困境,明確的指出未來的方向,也堅定的向國際社會─或友或敵─闡明美國的立場。因為社論說,「這是美好的一天」。



◆ 歐巴馬時代 從邪惡軸心到希望軸心?

【聯合晚報╱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 2009.01.21

美國前總統布希創造了「邪惡軸心」的名詞,把伊朗、伊拉克和北韓打入黑名單,而今美國政府改朝換代,八年來和美國劍拔弩張的一些國家期待趁機和美國改善關係,在歐巴馬時代,「邪惡軸心」可能變成「希望軸心」。

北韓盼與美國對話

自從歐巴馬當選以來,北韓動作頻頻,目的就是讓歐巴馬把目光「照過來」,政治分析家認為,最值得觀察的跡象是,北韓領袖在元旦談話時,隻字未提一貫的反美論調,南韓媒體也報導,北韓很想參加就職典禮,只是未能取得請帖。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北韓研究中心主任阿姆斯壯說:「北韓似乎認為歐巴馬政府會對北韓有利,在布希主政八年後,可以和美國展開新關係。」北韓官員最近表示希望與美國展開對話,雙方甚至可成為「親密朋友」。但北韓也不甘示弱,同時又釋出擁有武器級鈽的消息,和對南韓出言威脅,其間的算計錯綜複雜,總之就是要讓歐巴馬不能忽視北韓。

伊朗也在試探風聲

而邪惡軸心之二的伊朗也在試探風聲,伊朗總統阿馬丁加德表示,希望歐巴馬能夠遠離布希的伊朗政策,馬丁加德的親信隨後補充說,如果歐巴馬不像布希那樣到處樹敵,美、伊關係會有「改善空間」。在宗教方面,歐巴馬希望與伊斯蘭世界拉近距離,有意在上任首百天內到一個伊斯蘭國家首都發表演說。

拉丁美洲釋出善意

而在美國後院的拉丁美洲,和布希時起勃谿的委內瑞拉和玻利維亞總統都有意和歐巴馬改善關係,古巴領袖勞爾‧卡斯楚也有意和華府對話。近來和美國關係跌到低點的俄羅斯總理普亭則較謹慎,雖然稱贊歐巴馬「誠懇、開放」,但也提醒各國,不要期望過高。

歐巴馬選擇國際知名的希拉蕊‧柯林頓擔任國務卿,強調重新和世界建立關係,預料歐巴馬政府可享短暫外交蜜月期,但分析家也提醒美國新政府,在中東、伊朗、巴基斯坦及北韓等國的長期外交問題若無法取得進展,全球對美國的高期望恐怕會變為失望。



◆ 國際瞭望 布希該為伊戰負全責嗎

【本報訊】2009-01-22 中國時報

布希可以說是黯然離開華盛頓,他被評為非常不受歡迎的總統,但這真能怪布希個人嗎?他的最大錯誤可能是發動侵略伊拉克戰爭,這使美國陷入泥淖,然而發動侵伊戰爭是布希一意孤行嗎?

嚴格地說,二戰以後,美國是最喜歡發動戰爭的國家,因為它自認為軍力最強,有此力量而不靠它達成外交目的,豈不是浪費了國防經費?絕大多數美國人認為,炫耀武力震懾他國,或征服他國,使其聽從美國的意志,是天經地義的事,不管有無很正確的理由。一句話,它是優越感作祟,不過當事與願違時,便會有一片反對聲,因為美國丟不起人,執行戰爭者便成為被攻詰的目標。

韓戰是一例,麥克阿瑟曾被美國人奉為蓋世英雄,但韓戰失利後便成為狗熊,發動戰爭的杜魯門黯然退出政治舞台,因為韓戰打不勝。越戰又是一例,美國民意及國會也曾支持越戰,政客認為越南如不保,在東南亞會產生骨牌效應,但越戰打不勝而陷泥淖,倒楣的不是開始介入越戰的甘迺迪,而是越戰收不了場的詹森,他也黯然退出政治舞台。

當布希要發動侵伊戰爭時,共和黨新保守主義者錢尼、倫斯斐、伍夫維茲等人固然幫腔甚至擘劃,但如果這是錯誤,為什麼國會與輿論都支持呢?為什麼《紐約時報》當初支持,如今卻主張撤軍呢?為什麼民主黨的重量級參議員凱瑞與希拉蕊都投票支持侵伊呢?如今他們卻也認同撤軍。擴而大之,美國選民為什麼還要投票支持布希的第二個總統任期呢?

韓戰造成多少人死亡?越戰造成多少人死亡?伊戰又造成多少人死亡?而美國並未達成任何開戰的目的,北韓如今有了核彈,北越吃掉南越,伊拉克從一個統一國家變成三分互鬥的國家。這難道只是杜魯門、詹森、布希個人意志造成的嗎?不是,是美國這個國家人民的意志所造成的。



◆ 以色列:未考慮從加薩完全撤軍

【世界日報╱編譯中心綜合20日電】 2009.01.21

以色列軍方20日稱,目前尚未考慮從加薩地帶完全撤軍。之前有報導說,以軍地面部隊將在20日稍晚,即歐巴馬就任美國總統前,會從加薩地帶全部撤離。

法新社報導,以色列軍方發言人說:「目前,沒有人考慮完全撤軍。這將取決於地面的現實情況。我們正在逐步減少加薩地帶的部隊數量,但我們仍然在該地區的周邊保有作戰部隊以便對任何情況做出快速反應。」

以巴停火後,雙方仍有零星衝突。20日,加薩地帶北部傑巴利耶的一名農民遭以軍槍擊身亡,以軍稱其接近了以方的軍事禁區。這是停火後被以軍打死的第2名巴勒斯坦人。

此外,聯合國表示,在加薩地帶的人道問題仍然嚴重,5萬多人無家可歸,40萬人沒有清潔的食水。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20日前往加薩,親自了解情況。以色列總理歐默特20日發出呼籲,敦促國際社會不要讓哈瑪斯控制加薩地帶重建進程。



◆ 國際紅十字會:加薩未爆彈續威脅平民生命

中央社 2009.01.22

加薩走廊雖已停火,紅十字國際委員會(ICRC)今天警告,現場遺留的未爆彈嚴重威脅加薩居民,尤其是兒童的生命安全。

ICRC在今天發布的聲明中說,昨天在加薩市東邊,有兩個小孩被一顆戰時未爆的砲彈炸死。這顯示「散落在平民居住區域內的未爆彈已構成了新的重大危險」。

總部位在日內瓦的ICRC指出,三週的激戰中,加薩大多數小孩躲在家中,現在戰事過去,他們跑出去玩耍,在廢墟中很容易觸動未爆彈而致死或成殘。

ICRC加薩辦公室主任葛蘭德(Antoine Grand)說,「加薩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地區之一,這使得未爆彈問題尤為嚴峻」。

他說,未爆彈不僅威脅居民,也威脅救援工作者的安全,「可能會延緩人道工作的腳步」。

聲稱為阻止巴勒斯坦哈瑪斯組織對以色列的火箭攻擊,以色列在去年12月27日對加薩走廊發動空襲,地面入侵在1月4日跟進。這場戰事造成加薩超過1300人死亡,逾5000人受傷,在國際調停下於18日停火。

ICRC說,該會將持續迅速提供物資,協助家園被戰火摧毀的民眾。



◆ 歐巴馬 如何應付中東老問題

【聯合報╱劉必榮】 2009.01.22

美國新任總統歐巴馬在全球矚目下宣誓就職了。對美國、對世界,這都是一個嶄新的開始。

720天前,2007年2月,當歐巴馬在伊利諾州宣布角逐白宮寶座時,他所面對的世界,和2009年1月20日就職時的世界是迥然不同的。當時道瓊指數是1萬2580點,還一路往1萬4000點衝;美國國內因為布希的增兵伊拉克而持續分裂;巴勒斯坦的法塔則正在和哈瑪斯談合組權力分享政府。

然後世界就開始變了。西方媒體指出,兩年來,歐巴馬談伊拉克的次數愈來愈少,談穩定國際經濟情勢的頻率愈來愈高。因為美國國內對撤兵伊拉克已經逐漸形成共識,反倒是經濟問題愈來愈嚴峻。可是在準備入主白宮的時候,情勢又變了,幕僚人員現在忙著在評估對阿富汗、巴基斯坦、加薩和伊朗的政策,因為這可能是新總統一上任就要面臨的考驗。

各種新的情勢,就這樣戲劇性地,一幕幕在眼前展開。做為美國這樣的大國,根本沒有只做旁觀者的權利。她總是會被捲進去,或主動或被動,成為劇中的一部分。柯林頓時代的國務卿梅德蘭.歐布萊特就說,美國外交政策常常當初想的,和後來做的不一樣,因為新情勢總逼得美國必須快速調整政策焦點與議題範圍,就像「一邊開飛機,一邊修飛機」一樣。

新議題不斷湧現,意味著總統必須不斷接觸新的顧問,聆聽新的意見。「如何影響美國總統」,也因此變成白宮策士私下最感興趣的話題。以中東問題為例,這是歐巴馬上任後面對的第一個考驗。美國媒體指出,白宮不缺中東問題的建議。一點不錯。柯林頓時期就用過四個中東特使,有意思的是,這四個專家都寫過書,也都批評過對方策略錯誤。現在老將復出,歐巴馬會聽誰的?

四個中東特使的辯論,主要環繞兩個議題:一是美國是否還要像布希時期一樣,對以色列幾乎無條件地支持?反對的人說這是政治偏頗,但支持的人說,唯有如此,美國對以色列才有槓桿,也才能據此說服阿拉伯世界接受美國調停。另一爭論焦點是,美國是否還要像柯林頓時期一樣,對中東和議涉入得那麼深?美國在中東要見的應該是林,而不只是樹。

這些辯論還沒結果,但由於檯面上的中東專家多是猶太人,於是歐巴馬又用了一些阿拉伯裔或伊朗裔的策士,以此向中東國家表示,美國真的很認真傾聽中東的聲音。這兩股人馬誰最後會真正影響到政策?

還有希拉蕊。美國觀察家指出,希拉蕊不是空花瓶,你想倒什麼水就倒什麼水進去,她有自己的經驗與定見。在當第一夫人時,她因為太偏巴勒斯坦而遭到攻擊。等當到紐約州選出來的聯邦參議員後,她又一變成為以色列的捍衛者。過去在黨內角逐時,歐巴馬和希拉蕊的中東政策並不同調,希拉蕊支持伊拉克戰爭,歐巴馬反對,歐巴馬主張跟伊朗接觸,希拉蕊批評他太天真。現兩人如何磨合妥協,也成為大家矚目的焦點。

歐巴馬在就職演說中,強調美國仍將領導世界,世人也對白宮新主人有很高期盼。但新時代所面對的,很多還是像中東這樣的老問題。歐巴馬的作法一定和布希不同,但能否借力超高支持度,順勢端出有樹有林的中東政策願景,才是我們所關心的。

(作者為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



◆ 歐下令 關灣審訊暫緩、駐伊美軍速撤

【聯合報╱編譯陳世欽/綜合報導】 2009.01.22

美國總統歐巴馬20日簽署行政命令,指示關達那摩灣軍事檢察官建請法官暫緩審案120天,至5月20日為止。檢方表示,暫緩審理將使新政府得以從容評估全部案件,同時決定往後的審理方式,「符合司法利益」。

歐巴馬政府20日同時下令所有聯邦機構暫緩實施一切即將實施的新規定,靜候各機構新任幕僚審核。這些規定是布希政府在任最後一年推出。歐巴馬政府將詳予檢討,不容偷渡。

美國軍方準備提控關灣監獄的21名囚犯,其中5人被控策畫911恐怖攻擊,最高刑度是死刑,審訊前的庭訊將在本星期內召開。官員透露,他們打算提控另外數十名囚犯。

白宮在歐巴馬就任後數小時發表聲明指出:「今天下午,白宮幕僚長艾曼紐簽署備忘錄,要求暫停所有即將實施的規定,直到歐巴馬政府進行法律與政策審核。」審核是新政府常使用手段,以阻止前任總統在大選結束與新總統就職日之間,提出所謂的「午夜規定」(midnight regulation)。

歐巴馬21日還在白宮接見高階國防與軍事官員,討論加速自伊拉克撤軍的可能性,預期也會討論在阿富汗增兵的事宜。

小檔案》關灣監獄

1898年,美國戰勝西班牙,拿下古巴島,在當地扶植傀儡政權。1903年美古簽約,美國自古巴撤軍,但永久租借關灣建立軍事基地。

1934年兩國重訂條約,美國放棄干涉古巴的權利,但規定除非美國同意,關灣租約才能中止。

1959年卡斯楚上台後反對美國在古巴設置軍事基地,拒絕接受租金。

2002年以來,美國曾在關灣監禁過779名恐怖嫌犯,目前還有247人。美國將恐怖嫌犯監禁在關灣,主因是該地仍為古巴領土,不受美憲法約束。



◆ 瑞士願考慮接受關達那摩釋出囚犯

中央社 2009.01.22

瑞士政府今天表示,可能接受美國新政府關閉關達那摩灣(GuantanamoBay)監獄後釋出的部分囚犯。

美國新總統歐巴馬就職次日,瑞士聯邦政府以聲明表示,「歡迎歐巴馬總統盡快關閉關達那摩的意願」。

聲明說,對瑞士而言,關達那摩的監禁是違反國際人道法的。瑞士聯邦願意提供協助解決這個問題,包括研究瑞士「是否能夠,及到何種程度,對關達那摩釋放出來的囚犯提供庇護」。

聲明說,這必須進行詳細而謹慎的分析,尤其針對安全與法律層面。

美國在古巴東南端關達那摩灣海軍基地設置的監獄目前關押有約250多名被指從事恐怖活動的嫌犯。當地進行的監禁和審訊迴避正常司法程序,充斥刑求虐待。

歐巴馬多次表示要關閉這所人權狀況飽受國際抨擊的監獄,昨天他一上任立即下令關達那摩軍法官暫停審理案件120天。

但有些囚犯被釋放後將無國可回,或遣回原國家有生命危險,例如被中國指為疆獨分子的維吾爾人,安排這些人的去處是一大難題。德國已表示願意接受部分囚犯,澳洲則拒絕。



◆ 化解以巴衝突 格達費別出心裁

中央社 2009-01-22

(中央社記者曹宇帆特拉維夫22日專電)以巴恩怨難了,利比亞領導人格達費表示,解決雙方的衝突,應鼓勵他們建立一個統一的、而非兩個獨立的國家,且國名可稱「以色勒坦(Isratine)」。

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k Obama)上任,即著手處理棘手的中東問題與以巴衝突,格達費(Muammar Gaddafi)建議這位白宮新主人,不妨思考以巴融合為一。

因美國前總統布希所提中東和平進程路線圖,有關化解以巴衝突,主張採建立兩國的方案,但格達費認為,建立以巴共存的「以色勒坦」更理想。

若以色列極右派不贊成一國方案?以色列媒體報導,格達費向美國喬治城大學的學生發表視訊演說提議,他們不妨到夏威夷、阿拉斯加或太平洋的其他島嶼定居。

格達費說,如此他們應可活得幸福平安又與世無爭。

此外,他在演說中呼籲歐巴馬,何妨給蓋達組織(Al- Qaeda)領導人賓拉登(Osama bin Laden)一個改革的機會。

格達費透露,美國頭號通緝要犯賓拉登,正在尋求與美國對話的機會。

歐巴馬入主白宮後立即宣布,關閉位於古巴的關達那摩灣(Guantanamo Bay)監獄,他大表贊同說,這是目前為止,歐巴馬政府所釋出的正面訊息。



◆ 國安架構下的憲兵角色

【廖舜右】2009-01-22 中國時報

根據《中國時報》報導,政府調整國軍兵力的規畫方向之一,可能將憲兵司令部完全裁撤,或將其納入陸軍管轄的直屬單位之一。然而,從國土安全與國土防衛的概念而言,這兩種選項如果不具備綿密與可行的替代方案,將會使台灣在都市防衛與反恐作戰兩個面向,都面臨重大的缺失與挑戰。

從國土安全而言,反制恐怖主義已經是廿一世紀國家安全的優先項目之一。原因即在於恐怖攻擊事件,不僅可能造成民眾重大傷亡,同時透過傳媒即時轉播,非常容易引起社會各層面的動盪與不安。因此,各國國家安全戰略均將反恐視為重要的戰略目標之一,並投注相當的國防資源。

在台灣,具有執行全方位反恐任務(反劫機、反挾持,以及因應生化攻擊)的第一線機動單位,只有憲兵特勤隊、內政部維安特勤隊、航特部特勤隊,以及海軍陸戰隊特勤隊四個單位。

而在四者之中,內政部維安特勤隊較偏重保護重要政經人士,航特部特勤隊較強調演訓作業的敵軍模擬,海軍陸戰隊特勤隊則重視確保駐紮地區的戰略位置,因此在反恐任務的調度方面,其實已無法因應現階段恐怖份子集中於都會區、人口稠密區,以及交通樞紐區的攻擊特性。這些特性,可由近年來恐怖份子所發展出的攻擊模式、地點與時機加以判斷。

因此,唯有熟悉都會特性、並具有即時反應能力,以及優於有限空間作戰的憲兵部隊,較符合現階段全球反恐功能的需求。相對於維安特勤隊或陸戰隊,駐紮在廿四個縣市的憲兵部隊,可在最短時間內抵達恐怖事件發生現場,進行偵搜、管制,以及敉平作為。

換句話說,憲兵部隊實為各都會區第一線的反恐機動單位,也就是重裝警察。這亦是美國與歐盟,將於近期內進行大規模擴編憲兵編制的主要原因。因此,為使台灣的反恐機制與國際潮流平行接軌,如要裁撤憲兵部隊,也應事先規畫執行第一線反恐任務的替代單位方案。

從國土防衛的角度而言,現代戰爭的模式迥異於上個世紀的戰爭形態。許多沿用已久的軍事兵推、假定,以及設想,都應該隨著作戰形態變化而進行更新與調整。以往戰場與非戰場的區分尚稱明顯,但今日的作戰模式,在講求減少平民傷亡及降低敵人戰力與戰志的條件下,已有把都會區列為首要攻擊目標的趨勢,亦或空降亦或滲透。也因此各國的國土防衛計畫,均在都會區內維持具備一定火力的機動部隊,以防範敵方在戰時由內而外的滲透與突襲,同時維持都會區的戰地秩序。

以台灣的地理條件與都市結構,快速占領首都與重要都會區的車站、機場,以及通訊樞紐,是一種不依循傳統軍事邏輯的戰鬥模式,但同時也是一種成本低廉但效益甚高的作戰模式。而在台灣的重要都會區內,能夠在最短時間內有效反制敵人突襲的先決條件,是機動性與打擊火力。

然而,內政部維安特勤隊火力裝備不足,海軍陸戰隊特勤隊與航特部特勤隊因駐地遠離都會區而彈性機動不足,只有在十五分鐘內,能抵達各都會區任意地點並配備一定火力的憲兵部隊,能夠即時展開有組織的初步反擊與壓制,為正規與重裝備的國軍部隊爭取抵達時間。

換句話說,憲兵部隊實為各都會區第一線的快速反應部隊,也同時兼具司法警察維護秩序功能。

憲兵部隊實有平時側重都會區反恐任務,戰時反制敵軍突襲戰略目標的雙重功能。集合機動、火力,以及司法警察三個特質的憲兵部隊,應為台灣國家安全、國土安全,以及國土防衛不可一日或缺的快速反應單位。

(作者為東海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



◆ 監院:推動募兵 專業考量應重於政治決定

中央社 2009-01-22

(中央社記者溫貴香台北22日電)監察院今天審議通過「國防部擬實施全募兵制對政府財政及國軍戰力之影響」專案報告指出,募兵制推動過程中,應設停損點,專業考量應重於政治決定。

監察院上午審議通過由監委黃煌雄、黃武次、尹祚芊、葉耀鵬等4人所調查的「國防部擬實施全募兵制對政府財政及國軍戰力之影響」專案調查研究案報告,列出27點結論與建議,送請總統府、國家安全會議,行政院及國防部參考。

黃煌雄表示,募兵制的改革變化甚大,非僅是國防部內部事務,行政院內應成立跨部會機制主其事,涉及立法部分,更應跨黨派共同參與;推動募兵制之際,不能牴觸憲法的規定;應定期評估與管控,並設有停損點,專業考量應重於政治決定。

他說,募兵制應遵循國家戰略與軍事戰略的指導,在評估人力與戰力需求時,應考慮兩岸的特殊因素;募兵制最基本要求應先確定兵力規模,兵力規模是根據戰役模擬計算出來的,應符合國家戰略目標,且是科學驗證的結論。

黃煌雄表示,推行募兵制應考慮人口出生率與財政支持度兩個前提,其中少子化趨勢是對兵力目標的最大考驗;國防部推動募兵制同時,一定要推動組織結構的調整。

他指出,一旦採行募兵制之後,現行替代役將失去基礎,行政院宜責成相關部會妥善因應。

黃煌雄說,國防組織重大變革從10年兵力規劃到國防二法的執行,雖曾出現過齊頭式裁減、應裁未裁、先裁後復等缺失,尚容許有犯錯空間;但募兵制是兵役制度的根本顛覆,如果推動不順,將涉及國家的生死存亡,國防部不能不戒慎恐懼。

※ 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以軍展開地面攻擊 加薩將死傷慘重
希拉蕊能擊敗歐巴馬?

34 則留言:

fsj 提到...

非關正確:美國人為什麼不害怕?

【胡晴舫】 2009-01-23 中國時報

歐巴馬上任了。兩百萬美國人湧進他們的首都,身處零下七度低溫,搖著小國旗,胸前別著徽章,迎接第一位黑皮膚總統進駐白宮,成為全美及全球最有權力的人。

兩場戰爭尚未結束,中東危機加深,美國財政赤字破紀錄達一.二兆美元,負債破表一○.六兆美元,在此「嚴峻寒冬」(套用歐巴馬套用華盛頓的話),向來冷靜內斂的歐巴馬沒有過分利用他個人的「光榮時刻」,反而選擇平實語言,節制了他有時過於精練的演說能力,但,這不妨礙美國民眾在他宣誓就職後情不自禁地齊聲高喊他的名字。

非常時機,非常領袖。

打從年輕參議員歐巴馬出現於政治地平線上,布希政府的一連串決策錯誤就像是準備好一個完美風暴,使歐巴馬得以接近完美政治領袖的身姿登場。他很少說錯一個字,不曾犯下致命錯誤,他讓喜劇演員沮喪,令媒體毒舌驚艷,鼓舞了大多數美國人。當美國面臨八十年來最慘痛的經濟衰退,短短四個月內兩百萬美國人失業,民調指出,美國人並不天真認為歐巴馬將解決一切,也不相信危機很快過去,但他們期待歐巴馬,願意等待。因為,他,讓他們充滿希望。

完美的政治家,如同完美的愛情,每個成年人都會告訴你,在現實生活中完全不可能。對政治失望,就像對愛情幻滅,是人生必經過程。

歐巴馬的崛起,乃一齣無懈可擊的金獎鉅片,編導精準,演員稱職,既具時代宗旨,又溫情動人,每個離開戲院的觀眾都無法否認心中澎湃著一股騷動情感。但是,電影歸電影。當人們回到烏煙瘴氣的都市街頭,口袋只剩零錢,星期一上班要擔心解雇,他們就會搖搖頭把那股感動甩到身後,恢復世故;如此,現實生活中必然發生的失望才不會變成絕望。

因此,許多人已經準備對歐巴馬失望。英國人回想一九九七年五月布萊爾上台時,台灣人回想二○○○年三月陳水扁當選總統,他們均迎合時代召喚,像希臘悲劇最後結尾時從空而降的機器神,準備解決當下看似不可能的情境。結果,你瞧,布萊爾跟陳水扁執政後都發生了什麼事。

歐巴馬在一個更不可能的情境下凌空降至政治舞台,期望更高,希望更濃,隨之而至的失望是否只會更重。

嫉俗分子通常是對的,也許歐巴馬只會證明了政客終究一張花嘴,他的一兆美元救市計畫把美國推往更深的經濟泥淖,他的菁英團隊將沉溺於個人英雄主義的意志角力,他的國防外交將因用了最大政敵希拉蕊而荒腔走板。

然而,當下,美國人需要歐巴馬這個總統,因為歐巴馬神話其實是美國核心價值的再確認。在布希政府令人沮喪的執政之後,美國聲望下滑,經濟衰退,美國人已經認不出自己是誰。不似其他國家以特定種族文化當作立國基礎,移民立基的美國人靠的是共同價值以及據此而建的制度法律來建構他們的身分定位,許多看似陳腔濫調的理念價值因此不斷重複,在不同時間地點一再出現,包括好萊塢電影和歐巴馬的就職演說。維護這些普世價值,即在維護美國這個國家概念。

美國人賭注並不在歐巴馬,而是在他們自己。這個擁有肯亞父親與堪薩斯州母親的混血兒,此刻被高高舉起,當作美國混種文化搖籃所能產生的最佳代表,幫助他們繼續相信;他不是救世主,但,肯定是美國精神的完美之子。

歐巴馬深知這個道理,因此在就職演說裡不斷使用「我們」,表示挑戰是新的,迎接挑戰的方法也是新的,成功所須依靠的價值卻是舊的,這些價值「是推動美國各段歷史前進的靜默力量」,更強調,「我們不會為我們的生活方式道歉,也不會猶豫去捍衛它。」

一個選擇相信自己的人,當然不用害怕未來,即使前方充滿荊棘。而,要問的是,台灣人,我們害怕我們的未來嗎?

fsj 提到...

沒有美國的世界?

* 美無人飛機 炸巴國15死
* 沒有美國的世界?
* 巴紐國軍遺骸 中共也想爭?

◆ 美無人飛機 炸巴國15死

【聯合報╱編譯林沿瑜╱報導】 2009.01.25

英國泰晤士報指出,幾架疑似屬於美國的無人飛機23日向鄰近阿富汗的巴基斯坦邊境發動飛彈攻擊,造成至少15人喪生。這是歐巴馬就任美國總統後,首次有疑為美方的飛機空襲巴國邊境,也意味歐巴馬就任後美國對巴國的軍事政策並無改變。

歐巴馬曾表示,將盡量採取外交手段處理國際紛爭,22日並任命前駐聯合國大使郝爾布魯克為阿富汗與巴基斯坦事務特使。不過隔天即傳出美方利用中情局(CIA)的無人飛機轟炸巴國邊境疑為恐怖分子藏匿的房屋。

維安人員表示,無人飛機共發射了5枚飛彈,有7名「外國人」死亡。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邊境,「外國人」一詞常指「凱達恐怖分子」。當地人還說,有3名孩童在攻擊行動喪生。

美國前總統小布希自去年8月開始向鄰近阿富汗的巴基斯坦邊境發動攻擊,試圖剷除當地的恐怖分子。而就在效果不彰之後,小布希持續密集發動攻擊。歐巴馬曾表示盡量利用外交手段解決紛爭,巴基斯坦也反對美軍在境內發動攻擊,認為此舉侵犯了巴國的領土,破壞了巴國處理好戰分子的努力。

自去年9月起,美國被指共發動了30次類似攻擊,造成超過220喪生。

※ 不曉得哪一邊比較像恐怖份子。



◆ 沒有美國的世界?

楊仁賢 2009/01/24 聯合新聞網

《沒有美國的世界》(The World Without US),這部大約90分鐘的影片值得關注國際關係的人上網看一看。影片一開始演員便以模擬總統候選人訴求選民認同政見的方式強調,美國不應繼續浪費納稅人的金錢來維持全球各地大約90多個軍事基地保衛他國,而是應將每年高達4千2百多億美元的軍事預算用於國內建設,創造工作機會,讓美國回歸為「正常」的民主國家。美國真有可能撒手不管?若真有那天的到來,沒有美國的世界會是甚麼模樣,令人好奇。

小時候爲了逃離羅馬尼亞家園的戰火,勇敢隻身徒步穿越匈牙利,最終抵達奧地利獲得難民身分而成功移居美國的製作人米契‧安德遜 (Mitch Anderson), 由於不解為何美國會陷入伊拉克戰爭的泥沼,於是在2005年春天開始構思製作此片,試圖解答。全片共分三部份來探討問題:歐盟是否能夠取代美國、中東石油及其糾結、以及亞洲的南韓、台灣和日本的防衛問題。針對台海問題,製作人更是親自來台拍攝台灣海軍且訪問前立委蕭美琴、羅致政教授及蔡瑋教授。最後的答案很清楚:這個世界不能沒有美國。內容雖有未盡詳細之處,卻相當發人省思。

帝國

的確,冷戰結束後,世上再也沒有一個國家能與美匹敵。半個世紀過去了,美國仍繼續提供日本、德國、南韓等經濟大國軍事安全保障;俄國、中國雖然重新再起,但現階段仍必須在許多議題上與美國合作,多數世人對美國有著相當的期待。對傳統保守派 (Neo-conservatives) 來說,這是難得的歷史機會,在沒有其他強權挑戰及約束的狀況下去大力推行民主,傳播理念,建構屬於自己的國際秩序。這也是現代歷史上的第一次。

對他們來說,這是一個單極的美國紀元 (American unipolar age)。特別是911後,反恐戰爭讓布希團隊相信,尊重他國主權是有條件的 (Contingent Sovereignty),並擁有「先發制人」(Preemptive Strike) 的權利。入侵伊拉克,讓美國保守派的單極世界觀更顯真實。美國是不是「帝國」 (American Empire) 的爭論回來了。

美喬治亞城大學教授約翰‧伊肯柏里 (G. John Ikenberry) 認為,美國不僅是一個追逐自身利益的超級強權,美國的霸權 (Hegemony) 也是各國支持建構現今世界秩序下的產物。如果將「帝國」(Empire) 的定義放鬆,美國絕對符合其定義。牛津大學歷史學教授也是影片製作期間的主要顧問里爾‧佛格森 (Niall Ferguson) 在其《巨像:美國帝國的代價》一書中,更是將現今的美國力量比喻為超越歷史上任何一個帝國的「新羅馬」(new Rome)。在他眼下,美國是一個「自由帝國」(Liberal Empire),藉著維持和平來捍衛公共利益,維持海上與空中的通暢自由及管理國際金融貿易體系。

伊肯柏里教授認為,對大多數國家而言,美國所領導的是一個可以在內部互相協商的國際秩序。它有三項特質:保障公共利益,支持開放貿易的政權;透過規則與組織來運作力量;以及弱小國家擁有同樣發聲的機會。歷史學者查理士‧邁爾 (Charles Maier) 更是將此特色取名為「共識型帝國」(Consensual Empire) 。

美國不承認自己是「帝國」,但美國的全球領導力 (Leadership)卻是真實的。而這份自二次戰後以來的真實感更是根植於他人的信賴之上。佛格森教授希望美國能承認自己的帝國身分,因為這有助於自己認清所擔負的道德責任。或許就是因為不承認自己是帝國,在過去7年多,反恐戰爭讓美國快速喪失理想性、合法性、自信心與他人信賴。在多數世人眼中,布希領導的美國變成只知一昧追求自身利益、權力的「侵略者」。無怪乎,他成了美國歷史上,民意最差的卸任總統。

巧實力

2004年最早提出「巧實力」(Smart Power)的現任人權觀察組織 (Human Rights Watch) 首席執行長蘇珊‧羅塞爾 (Suzanne Nossel),在其文章中就大力批評布希政府的偽善。她說,布希的外交政策雖是打著民主與人權旗號,但實際上卻是具有侵略性的單邊政策 (unilateralism)。「不被他人視為民主的超級強權,是無法贏得信任去承擔自由主義保護者一職。」

她強調,美國應回到自由國際主義 (Liberal Internationalism) 原則 ,重拾世人對美國的信任,遵循伍德羅‧威爾遜 (Woodrow Wilson) 的理想主義去建構國際秩序。如同過去領導對抗蘇聯,美國力量本身並非永遠是最佳的選擇,美國應積極透過道德理想的力量號召他人認同,透過國際組織一起努力,贏得安全與重塑美國領導力。

1月13日美參議院聽證會上,希拉蕊‧柯林頓 (Hillary R. Clinton) 不下10次引用「巧實力」(Smart Power) 的概念來闡述她擔任國務卿 (Secretary of State) 後的外交理念。她說,美國必須加強世界的領導力,確立美國在世上是一個正面的力量。為此,美國必須廣交朋友,少樹立敵人,共同對抗威脅,並抓取機會。她也在聽證會上強調,軍事力量雖是需要的,但僅是最後的手段,美國會加強利用國際組織與他國合作,加強經濟發展,共同解決爭端。「我們必須與他人、和其他國家共同找到相同的價值與目的,如此我們才有可能克服仇恨、暴力、失望與失序。」

《重塑美國領導力》(Renewing American Leadership),這篇是歐巴馬在2008競選時針對美國外交政策所發表的一篇重要文章。文中他雖未引用「巧實力」名詞,但他的外交理念卻與羅塞爾女士互相呼應。「美國的任務在於提供可以與人共享安全與價值的全球領導力。」「我們的理念在於希望,這是我們為何可以戰勝恐怖主義的地方。」

在喬瑟夫‧奈伊教授 (Joseph S. Nye) 與理查‧阿米塔吉教授 (Richard L. Armitage) 的主持下,美國戰略研究中心 (CSIS) 更在2006年特別針對「巧實力」進行研究。報告中提及:「勝利的定義已經改變了。勝利決定於是否能夠贏取他人站在同一陣線,以及是否能夠幫助他們建立民主且有能力的國家。」

簡單的說,歐巴馬的外交政策就是要回到「以德服人」的理念上,重拾領導威信。不管是「帝國」,還是外交關係協會主席理查‧哈斯 (Richard Haass) 所說的 「分眾化時代」 (The Age of Nonpolarity),現階段國際秩序仍需美國繼續領導與保障的事實是無庸置疑的了。

※ 相關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香江風情─美國明年將解體?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14+112009012500073,00.html



◆ 巴紐國軍遺骸 中共也想爭?

【聯合報╱記者程嘉文、李志德/專題報導】 2009.01.25

本報獨家報導在南太平洋新不列顛島的拉布爾,曾有抗戰時的國軍俘虜被送去擔任奴工,但是墳墓荒蕪無人聞問。消息披露後,國防部與外交部組成專案小組處理,已經找到官兵墳墓,軍方人員將於二月初到當地勘查。官員表示可能比照國軍在印度的遠征軍公墓,在當地重新安葬、定期祭拜,並入祀忠烈祠。

中共外交部昨日也發布消息,表示有關巴紐發現中國抗戰將士遺骸一事,中共政府有關部門對此高度重視,正抓緊了解、核實有關情況,似乎有意介入處理。

外交部新聞司副司長章計平指出,駐巴紐代表處已請當地華僑與台商協助,在拉布爾找到了這三座墳墓,現場狀況也符合先前《聯合報》的報導。目前外交部與國防部組成專案小組,研究可能的處理模式。

專案小組由國防部主導,正在清查能否找到這些官兵的兵籍資料,但由於政府來台前部隊兵籍資料散失嚴重,機率不大。

國防部軍事發言人池玉蘭透露,比較可能的方式,是比照民國八十年代軍方三度前往印度東北部蘭伽、雷多、浪吐等地,修葺當地中國遠征軍公墓的前例。當年陣亡的一萬七千名官兵除入祀忠烈祠外,我駐印代表處人員每年春秋兩季均前往當地祭祀掃墓。

當年國軍前往印度修墳時,曾經受到來自中共的阻力,人員一度根本無法進入當地。不過外交部研判,隨著兩岸關係改善,以及中共逐漸承認抗戰史實,這次大陸方面應該不會掣肘。

立院外交國防委員會召委林郁方說,美國海軍陸戰隊的精神就是「不論生死,都要把同袍帶回家」,這種觀念在軍中根深柢固,才能成就一代強國。目前看來政府的作法值得肯定,不過動作一定要快,否則如果讓中共搶在前面做了,「那真會丟臉死」。

※ 荒墓經年無人問,一報成名天下知。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巴紐異域 國軍荒塚千骨枯

fsj 提到...

揭開航母神祕面紗

◆ 揭開英國新航母神祕面紗

【林家群/專題報導】 2009-01-28 中國時報

隨著國際戰略情勢演變,英國皇家海軍決定建造兩艘六萬五千噸級的大型航空母艦,英國《每日郵報》獨家到艦艇設計單位採訪,獲得航艦第一手資料,但航艦設計圖因涉及《公務機密法》而無法拍攝,記者只能拍到以二○○:一比例做的模型,但已可讓外界一窺皇家海軍再度成為「遠洋海軍」的企圖心。

兩艘新航母分別命名為「伊莉莎白女王號」(HMS Queen Elizabeth)及「威爾斯親王號」(HMS Prince Wales)。

採雙艦橋式設計 不使用核動力

英國大型航母計畫已紙上談兵十年,直到去年七月才正式簽約,兩艘航母預定分別於二○一六年與二○一八年交艦,但由於艦體是先分散在各地建造後,再運到蘇格蘭羅西斯(Rosyth)組裝,難度極高。

另外艦載機F35「聯合打擊戰鬥機」(Joint Strike Fighter)的開發時程也拖延,能否準時交艦沒人能說得準。

新航母最特殊的設計是雙艦橋式,優點是讓甲板飛機空間變大,視野更佳,而配置的兩座大型升降梯,每座一次可讓兩架飛機在一分鐘內由機庫運到甲板起降。每艦各搭載卅六架由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開發,可垂直起降的F35戰鬥機與「歐洲直升機工業公司」研製的EH-101「梅林式」(Merlin)中型多功能直升機。

新航母不採用核子動力系統,而採用四具柴油引擎或兩座勞斯萊斯渦輪引擎推進,最大航速每小時超過廿五節,續航力達一萬浬。艦上設計九層甲板,居住空間舒適,軍官臥室有單人或雙人房,水兵臥室一間容納六人,搭載官兵數為一千四百五十人。

英國不是沒有擁有過航母,一九六○年時,她最多曾擁有九艘航母,規模僅次於美國海軍。但英國在一九七○年代末期決定不再發展大型航艦,一九七九年並將五萬三千多噸的「皇家方舟號」除役解體。

沒想到一九八二年發生福克蘭島戰爭,英國緊急將兩艘原本設計作為「直通甲板巡洋艦」(through deck cruiser)的「無畏號」(HMS Invincible)及「愛瑪士號」(HMS Hermes)改裝為小型航艦,但兩艦因艦載機過少(僅各搭載八架「海獵鷹式」戰機),並未發揮功能。

經費拮据 艦身裝甲被批不夠厚

英國為何要發展大型航母,「皇家聯合軍種研究所」的海事研究計畫部門主管的威力特博士(Dr. Lee Willett)解釋說:「全世界主要國家的海軍都在發展航母,俄羅斯要讓已除役的『庫茲涅佐夫海軍上將號』航母再度下水服役,還要發展一支有十二個航母戰鬥群的海軍。印度與中國海軍也都在發展航母;連日本都在建造一艘能作為直昇機母艦的大型驅逐艦。美國更不用說,已在研發更新一代的航母了。」

威力特說:「英國也有全球利益考量,所以我們該有一座四英畝大小,當哪裡有需要即可移動部署的主權機場。」

在現代盟邦難覓,後勤補給困難且固定基地易遭攻擊的狀況下,威力特說解決方法就是:「我們不必問別人同不同意,就可把航母戰鬥群部署在他國領海十五浬外的國際水域,然後由該處執行任務,不必派兵登陸或擔心補給線被切斷。」

「伊莉莎白女王號」及「威爾斯親王號」這兩艘航母預估將讓英國花掉卅九億英鎊(約六十六億美元),比美國建造一艘核子動力航母要花九十億英鎊(約一百四十億美元)還省,不過由於經費拮据,只好能省則省,未採用很花錢的核子動力系統,不過有人對它艦身兩側的裝甲不夠厚以致防護薄弱有所批評。

分散多地製造 運輸組裝大考驗

航母的組裝與整合更讓皇家海軍以及英國政府關切,由於艦體分散在英國各地的造船廠製造,運輸就是一大問題,有的可直接在船塢浮起來,再用船拖著到羅西斯的船廠進船塢組裝,但船尾部分無法這樣運送,必須用駁船載運,估計光組裝艦體就要花兩年,然後還要試看看各部分系統能不能整合,而這件大工程全英國與全世界都會持續關注。



◆ 中自製航母 還要過五關

【亓樂義/專題報導】2009-01-28 中國時報

中共最近不斷釋放興建航母的消息,但直到目前仍未有官方確切說法。但如果要建,中共除了在軍事戰略上確認有其必要,在技術上尚需克服多項難點。

首先,航母作為海上浮動平台,艦載機是其主要的承載武器裝備,因此如何建構「艦體平台與艦載機系統整合框架」,為研製航母的起點。

目前有關中共航母上的艦載機有不少傳聞,一說是殲十的海軍版,亦有推測是殲十一,或從俄羅斯引進蘇卅三,共三個版本,每一種版本都需和航母構型配套。據美國中央情報局獲悉,去年十二月十八日殲十艦載機試飛成功,意味中國興建航母將成事實,但此訊息未獲中共證實。

接著是飛機的起降方式,究竟採類似美國的蒸汽彈射方式或俄羅斯的躍飛甲板方式?至今各界亦無權威性的說法,而這又涉及艦載機的選擇。據了解,中共對上述兩種起降技術都有研究,但真正付諸實驗的是後者,並曾改裝一架殲六戰機,作為滑跳起飛技術的試驗機。

另外,航母之所以發揮遠洋戰力,係因具備「艦載機群」的優勢,從空優機、攻擊機、電子機、預警機、反潛機到加油機,一應俱全。中共組建一個遠洋航母戰鬥群,從現役軍艦的配套上應無問題,但就航母本身是否具備組建一個有效的「艦載機群」,目前看來能力不足。除非中共航母實施相對近海的防禦任務,不需要全備的機群則又另當別論。

在動力方面,一般中小型航母都使用常規動力,採燃氣輪機技術,大型航母主要採核子動力。去年初,《中國航空報》披露中國研製R0110重型燃氣輪機取得突破性進展,功率高達十五萬馬力,「可作為中型常規航母的主動力。」這項消息暗示什麼?猶待進一步觀察和釐清。

有關造船部分,中共造船能力普遍受到肯定,但建造巨(貨)輪和打造性能優越的大型作戰艦體畢竟不同,從電腦輔助設計、放樣到自動化焊接;從艦體模塊建造、船台合攏到下水西舟裝等,其技術和系統整合的要求不能以一般商船視之。

早年,中共無法生產航母起降的優質甲板,如今問題似已解決,生產甲板就這麼費勁,可見打造航母之不易。

最 後,為因應資訊化戰爭,航母已從機械化時代的海上平台,轉型為一個嶄新的資訊化作戰平台,包括從監視偵察、衛星通信、慣性導航、空中引導、指揮控制、數據鏈接、聯合打擊、電子對抗到後勤保障等,無不需要在一個平台上進行有效整合。

嚴格說,航母的有效運作,已非技術、資金和戰力方面的問題,而是一個大的系統集成,需要嚴謹的系統管理和成熟的現代管理文化做為基礎,而解放軍在這方面的系統管理能力還很缺欠。



◆ 美建新一代超級航母福特號

【劉屏/專題報導】2009-01-28 中國時報

美國最新一艘航空母艦「布希」號(CVN-77)成軍服役後,象徵著一個時代的結束,因為十艘「尼米茲」級至此全部完工,接下來將是新一代航母「福特級」,首艘是「福特」號,紀念美國第卅八任總統福特。

福特就任總統時,說他「是福特,不是林肯」。解讀之一是:「福特」是普遍的家用車,「林肯」則是豪華車。但是到了航母,情勢為之一變,因為「林肯」號屬「尼米茲」級;「福特」號則將是「超級航母」。

不管怎麼定義「超級航母」,單憑兩個數字就可以知道「福特級」的特色:其一,同樣時間,它的戰機起落架次,比「尼米茲級」提高了百分之廿五。其二,它提供的電力,比尼米茲級提高了多達三倍。

「福特」號預定今年安放龍骨,開工建造。其實早在二○○五年八月,諾斯洛普格魯曼公司已經舉行了簡單的工程啟動儀式,不過當時以象徵意義居多。當時尚不知新艦名稱,直到二年前福特去世後,美國海軍宣布了新艦名稱。前國防部長倫斯斐則透露,福特過世前未久,他已向福特報告命名之事。

「福特」在某些方面與「尼米茲級」相似,例如滿載約為十萬噸,航速超過卅節(具體數字是機密),艦載機可以攻擊千百公里外的目標等。但外觀最大的差別是艦塔位置移後,體積也較小。這是由於福特級的系統較為先進,不但維修更易,所需的人力也減少,從而使福特有了更廣闊的飛行甲板。

尼米茲雖有四個協助彈射起飛的設備,但只有三個能讓所有艦載飛機起飛,第四個受限於甲板空間,只有部分飛機可用。福特沒有這個問題。而且福特的彈射起飛設備、降落鎖定設備也較新穎,人力得以精簡,福特級的官兵總數較尼米茲減少了約一千人,個人的空間因此加大。

尼米茲級的飛機起飛時,蒸汽彈射設備每分鐘需水一千加侖,約為三千八百公升,電力不足一直是重大困擾。如今福特採用新式的A1B核子反應器,取代尼米茲的A4W核子反應器,提供的電力將大幅提高三倍,一舉解決了難題。

尼米茲級可在海上連續航行九十天不需補給。伊拉克戰爭,西奧多.羅斯福號(CVN-71)曾經連續執勤一百五十九天,沒有靠港,也沒有添加燃料。福特由於可運用的空間更大,續航力、持續戰鬥力將更為增強。



◆ 作亂 中國疏通地下教會領袖

自由時報 2009-01-27

〔編譯羅彥傑/綜合報導〕中國官員與遭北京當局查禁的基督新教(又稱抗議宗)地下教會領袖,最近在北京舉行兩次秘密會談。英國泰晤士報二十六日報導說,這是官方人士與「家庭教會」虔誠教徒首次以談判代表而非仇敵的身分坐下來談,象徵雙方數十年的對立已朝和解跨出重要的第一步。

泰晤士報指出,這次的談判時機別具意義,因為今年適逢中共建政六十週年,北京當局欲確保不會有人來干擾慶祝活動。

過去三十年來, 北京當局只允許官方批准的教會在嚴苛限制下運作。基督新教的教徒依照規定,應該是在官方宗教機構「三自愛國運動」(代表自治、自養與自傳)的羽翼下做禮拜。屬於舊教的天主教徒,則是在中國天主教愛國會管理的教會做禮拜。至於其他基督教組織均屬非法。

近年來,中國的基督徒人數激增。官員私下估計,總人數約一億三千萬人,遠超過共產黨員的七千四百萬人。其中大多數是新教徒,且加入非官方的家庭教會。

教會領袖相信,這可以解釋,為何官方智庫「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在去年底召開這兩次破天荒的會議。第一場會議約有十二名學者與律師參與,其中有多人是地下教會的成員;第二場則吸引六名家庭教會領袖。地下天主教教會則無任何代表獲邀。共黨仍視梵蒂岡為敵對勢力,雙方臨時性談判的進展也很有限。

※ 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fsj 提到...

伊朗擁核武 2010年底恐有譜

中央社 2009-01-29

(中央社記者曹宇帆特拉維夫29日專電)據總部位於英國倫敦的國際戰略研究所公布的報告,指伊朗今年可累積足夠的低濃鈾,並可逐步突破增加鈾元素純度的關鍵技術門檻,最快明年底應有能力製造核子彈。

據國際戰略研究所(International Institutefor Strategic St udies)公布的研究報告,因伊朗應可於今年突破製造核武的關鍵技術,最遲再一年,伊朗即可擁有首枚核彈。

據以色列媒體「新消息報」(Yedioth Aharonoth)報導,數年前以色列的情報單位即透露相關情資,但國際社會卻認為以色列有點小題大作,如今研究報告證明,以色列所言不假。

另據國際原子能總署(The International AtomicEnergy Agency)近期公布的報告,伊朗境內目前運轉中的3820部離心機,可提升鈾元素的純度至4﹪,且已生產630公斤的低濃鈾。

鈾元素達4%可用於核能發電,這也是伊朗一再對外宣稱,研發核能為民生發電用途的上限,若鈾元素的純度被提煉至87.5﹪或更高純度,即可用於軍事用途。

國際戰略研究所的報告說,伊朗將在今年進一步大量生產低濃鈾,若伊朗有意朝增加低濃鈾濃度的方向繼續研發,即可成為核武所需的核分裂物質。

報告表示,提升低濃鈾的濃度至可供核武使用,伊朗科學家們需克服諸多挑戰,少說約需費時一年,預估今年底伊朗可突破這項技術門檻。

不過新消息報報導,提升鈾濃度所需的技術門檻十分複雜,遠比當初伊朗取得操作離心機關鍵技術的過程,更加棘手,而減少含量不夠純的鈾元素,伊朗也還需多下功夫。

報導說,目前國際社會正積極設法,阻絕伊朗取得提升鈾濃度的關鍵技術,並呼籲鈾元素的專家別與伊朗打交道。

fsj 提到...

正視菲國群島基線法 兩韓關係急凍

* 正視菲國的群島基線法
* 北韓撕毀協議 兩韓關係急凍
* 情蒐入獄 美CIA官員仍然當俄諜
* 中日法官方色彩媒體 爭奪全球觀眾
* 墨西哥肅貪 請人民「看管」警察
* 從兩韓看兩岸的禍福相倚
* 期盼兩岸持續維持友善互動的氛圍

◆ 正視菲國的群島基線法

【陳鴻瑜】2009-01-31 中國時報

菲國參議院在一月二十八日三讀通過菲國群島基線法,該基線法編號是Senate Bill 2699,它將爭議的卡拉揚群島(菲國將靠近巴拉望島的南沙群島改名為卡拉揚群島)和黃岩島排除在菲律賓群島基線外,另依「群島制度」單獨處理。參院外交委員會主席聖蒂牙哥說,此作法主要目的是在避免周鄰爭端國的憤怒和報復。將卡拉揚群島和黃岩島納入群島制度,菲國仍可據此對這兩處島礁提出主張。「群島制度」內每個島礁仍享有其領海、鄰接區、專屬經濟區和大陸礁層權利。

菲國參議院所以在此時提出群島基線法,乃緣起於眾議院在二○○七年十二月也曾二讀通過菲國群島基線法,該法將卡拉揚群島和黃岩島納入菲國群島基線內,因事涉敏感及中國的抗議,艾洛育總統致函眾議院,將該案擱置。隨後由參議員聖蒂牙哥在去年五月籌組國會兩院國家領土委員會,進行研究,以研擬菲國群島基線法。因此,目前參議院二讀通過的群島基線法,應是該一研究案的結果。

菲國參議院的群島基線法有兩處引起爭議,第一,該法仍將繼續對南沙群島和黃岩島提出主權主張,而該主張勢將持續與周邊聲索國發生衝突。事實上,菲國主張南沙群島或黃岩島,並不符合其歷史領土。誠如菲國參加聯合國海洋法會議的代表lawyer Estelito Mendoza去年在參議院有關菲國群島基線法聽證會上表示:「菲國不會將卡拉揚群島納入其群島基線內,其理由是菲國沒有足夠的海軍和空軍保護該一有爭端的群島,而且將之納入菲國基線內之作法亦有違反國際法之危險。最大的困難是數世紀以來,菲律賓從未將卡拉揚群島視為菲律賓群島之一部分。」

第二,該群島基線法將北緯二十度以北巴丹群島納入其領土,且予以法律化,違反一八九八年美西巴黎條約第三條規定,至為明顯。依據巴黎條約第三條規定,西班牙將北緯二十度以南的地區割讓給美國。而巴丹群島位在北緯二十度以北,故不在割讓之列。菲國在一九六一年公布基線法,將其疆界北擴到巴丹群島最北邊的雅米島。依據西班牙和日本在一八九五年八月七日簽訂的兩國疆界共同宣言以及美、西巴黎條約談判內容,我國對於巴丹群島之主權仍有爭取之空間。

此外,菲國該一群島基線法將同時確定菲國為一群島國,其直接影響我國船隻通行菲國群島海域的權利以及漁民在呂宋海峽附近海域的傳統捕魚權益。依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之規定,群島國必須尊重鄰國在其群島海域的傳統捕魚權以及公開讓外國船隻通航其群島海域之航道。過去菲國對於其群島海域之定位不明,強調繼續實施一八九八年的「條約疆界」,以致外國船舶無法通行其群島海域,我國漁民亦喪失在呂宋海峽海域的傳統捕魚權利。若菲國繼續執行「條約疆界」,我國應表示抗議。(作者為淡江大學東南亞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 北韓撕毀協議 兩韓關係急凍

自由時報 2009.01.31

南韓深表遺憾 若越界就還擊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北韓三十日宣布,南北韓有關消除政治及軍事對立的所有協議事項,即刻起全部失效,南北韓基本協議書中有關黃海「北方限界線」的條例,也將廢除。負責處理南北韓關係的北韓「和平統一委員會」發表聲明,指控首爾政府將雙方關係推向「戰爭邊緣」。南韓對此深表遺憾,並強調如果北韓侵犯警戒線,將立刻還擊。

南韓總統府青瓦台表示,正在密切關注事態發展;南韓國防部則強調,南北韓共同簽署的協議書不能因為單方面宣布廢除而取消,黃海北方限界線是雙方五十多年來遵守的海上警戒線,如北韓侵犯警戒線,南韓會立即還擊。

近幾個月來,南北韓關係一直陷入緊繃狀態。繼北韓軍方揚言對首爾當局採取全面對決態勢後,南韓軍方於今年一月初下令提高邊界警戒。

南北韓雙方曾於一九九九和二○○二年在黃海上爆發血腥衝突。北韓和平統一委員會痛批南韓總統李明博「無情廢棄」二○○二年和二○○七年雙邊高峰會達成的協議。

北韓從未承認美國領導的聯合國部隊於韓戰結束後片面劃定的北方限界線。北方限界線其後成為實際上的南北韓海上疆界,儘管北韓要求劃定新海上疆界,但南韓拒絕。

北韓一石三鳥 衝著歐巴瑪來

北韓軍隊目前沒有異常行動,但南韓國防部已經要求部隊保持戒備,不過多數專家研判,北韓只是想藉此吸引美國總統歐巴瑪注意,並壓迫南韓改變強硬立場,目前要開戰的機會可能並不大。

高麗大學教授俞浩閱(譯音)指出,北韓這項最新表態有三大目標,一是壓迫南韓總統李明博軟化其強硬政策,二是給美國歐巴瑪政府下馬威,三是凝聚國內政治向心力。不過令人擔心的是,北韓可能因為狠話說絕,讓自己沒有轉圜空間,而升高兩韓爆發更大規模軍事衝突的可能性。

雖然狠話說絕 不致馬上開戰

南韓智庫世宗研究院資深研究員朴學純(譯音)也認為,北韓顯然是為軍事挑釁鋪路,兩韓可能不久後就會爆發武裝衝突,「北韓也試圖把能發生的軍事衝突責任推給南韓。」

華府「傳統基金會」的北韓問題專家克林格納則強調,「北韓升高威脅並不意謂重大衝突迫在眉睫,但很容易與南韓在海上引爆另一回合的海戰對峙。」



◆ 情蒐入獄 美CIA官員仍然當俄諜

【聯合報╱編譯陳世欽/報導】 2009.01.31

美國中情局(CIA)前官員尼可森由於為俄羅斯蒐集情資被查獲,而於1997年下獄。然而檢方的起訴書指出,過去3年他在獄中運籌帷幄,和24歲的兒子納坦合作,利用探監、加密信件與納坦秘密的赴海外和接頭者會晤,仍繼續為俄國蒐集情報。

尼可森1997年承認,他曾經為俄國提供多名中情局幹員的姓名、身分及任務,為此取得30萬美元的報償。尼可森曾任中情局駐馬來西亞分站副站長,1994年調返中情局總部,擔任高階的反恐職務。遭到定罪後,為避免終身監禁而以認罪交換輕判,最後被判處23年徒刑,是因為替外國蒐集情資而入獄的歷來最高階中情局官員。

入獄後的尼可森繼續籌畫如何為俄國蒐集情報。他去年7月在寫給納坦的家書中表示:「你踏入這個危險而迷人的新世界,勇氣可嘉。」檢方指出,這暗指他的謀畫。

尼可森父子29日在奧勒崗州波特蘭市出庭,矢口否認控罪。1997年,尼可森承認向俄國人透露中情局同僚的身分,2006年開始在獄中向納坦傳授情蒐技巧並交付任務,協助納坦在墨西哥、秘魯、塞浦路斯等地會晤俄國的接頭者,交付有助於俄國特務免於身分敗露的情資,換取金錢回報。

官員表示,本案說明,美俄之間的間諜戰並未隨著冷戰的落幕而終結。



◆ 中日法官方色彩媒體 爭奪全球觀眾

朝鮮日報中文網 2009/01/31

【朝鮮日報/駐東京特派記者辛貞祿、駐北京特派記者李明振/朝鮮日報中文網提供】

為爭奪全球觀眾,各國扶持電視台國際頻道的競爭十分激烈。這具有濃厚的國家利益色彩,即都想把國際頻道建設成向國際社會宣傳本國立場的有效手段。

日本NHK決定自今年2月2日起大幅加強針對外國人的英語衛星頻道「NHK全球頻道」。首先是把整點播出的15分鐘新聞節目延長至30分鐘。此外,NHK還要擺脫沿用至今的翻譯國內新聞的方式,單獨製作英語新聞。

NHK還計畫把原本覆蓋歐美地區的信號,擴大到中國、中南美、非洲等世界各地,以確保1.25億個家庭收看節目。NHK的目標是與CNN和BBC比肩而立。這裏面有著考慮到國家利益的因素,2006年時任日本首相的小泉純一郎看到韓國、中國等加強國際頻道後,於2007年修改了《電視法》,奠定了制度基礎。

中國官方媒體也憑藉政府的大力支持,夢想成為世界媒體強國。據香港《南華早報》近期報導,中國財政部計畫投入450億人民幣,以支持新華通訊社、中國中央電視台(CCTV)、《人民日報》等3大官方媒體增設新媒體,擴大海外新聞資訊網路。

今後,新華通訊社將把目前的100個海外分社增至186個,並成立24小時播報國際新聞的中國版CNN,挑戰國際電視市場。目前擁有漢語、英語、法語、西班牙語頻道等國際頻道的CCTV,將在今年內增設伊斯蘭語和俄語頻道。

伊斯蘭地區的半島電視臺有一個24小時播報英語新聞的「半島英語電視台」(Al Jazeera English),憑藉近期對加薩事態的報導,使半島電視台進一步鞏固了其中東地區報導的權威性。美聯社報導說,美國CNN電視台和《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等均參考半島電視台的報導撰寫了新聞,而爆發加薩事件時,該台觀眾有60%以上是美國人。

此外,法國的國際新聞頻道「法國24小時」也在憑藉國家的支持全力提高競爭力。「法國24小時」頻道是在法國前總統席哈克授意下於2006年12月成立的,歐洲和非洲、中東地區有衛星信號,華盛頓可通過有線台收看。

※ 這背後有戰略意義。



◆ 墨西哥肅貪 請人民「看管」警察

【郭篤為/巴拿馬卅日電】2009-01-31 中國時報

警察街頭索賄、下班後參與勒索打劫、高階警官向毒販提供情報換取鉅額利益,令墨西哥警察形象屢受沈痛打擊。墨西哥政府被迫使出絕招,聲稱將組織民間監督網「看管」人民保母。

聯邦公安部發言人法昆多.羅哈斯廿九日宣布,公安部計畫在首都特區與全國卅一個州成立「公民觀察網」,將各地非政府組織、學校家長會、大學社團及商會加以組織,隨時將各地警察濫權或與毒販、幫派勾結的情資向公安部中央回報,以便徹底消除不當惡習。

曾下令把聯邦部隊空降到數個美墨邊境城市就地替換並監管當地警察的卡德隆總統,○八年底進一步下令對全國警察進行代號為「大清掃」自清運動,逮獲多名為毒販臥底州、市高階警官,包括卸職不久的全國掃毒總監和「國際刑事警察局INTERPOL」墨西哥負責人。

羅哈斯證實去年公安部接獲九百多宗對聯邦警察的檢舉案,大多涉及在軍警聯合緝毒行動時放水,以及上下聯手私吞毒品後轉售。更令人難以置信導是,負責總統安全的高級警官竟定期向「太平洋岸販毒集團」毒梟匯報卡德隆行程。雖然至今已見若干成效,但也有網友質疑:「誰能保障舉發的線民身家安全,誰能保證舉報網路的另一端不是毒販的電腦監視器?」



◆ 從兩韓看兩岸的禍福相倚

【聯合晚報╱社論】 2009.01.31

新春伊始,北韓突然片面宣布廢止與南韓間的政治與軍事協議,兩韓緊張情勢再度升高。雖然這似乎是北韓慣用的「變臉」策略,目的是對剛上任的美國總統歐巴馬作態,但兩韓間情勢不穩,加深了朝鮮半島核危機的可能性,美國將難以等閒坐視。

運用核武威脅換取外交與經濟上的利益,幾乎已是北韓的窮國生存戰略。從試射飛彈耀武揚威,再回到談判桌上提高籌碼,平壤政權已成一個國際政治「恐怖平衡」的玩家。這次,北韓意欲在歐巴馬的東亞政策底定之前,製造僵局,升高對立,形塑戰爭邊緣的氣氛,把歐巴馬拉向符合北韓企冀的位置。其決絕作為的另一關鍵因素,是南韓自去年李明博當選總統後所採取的「親美抗北」路線。相較他的前兩任自由派總統的陽光政策,李明博可說毫不買平壤的帳,逼使北韓自去年起不斷做出中斷對話、切斷縱貫兩韓鐵路、遣回南韓官員等激烈措施。如今近似撕毀協議的動作,更有發出「哀的美敦書」的意涵,向美國與南韓作出警示。

兩韓情況映照於台海兩岸情勢,有相異處也有相似處,值得我們留心觀察並時時警惕。南韓與台灣都在過去一年間經歷了政黨輪替,且因此造成外交路線和處理國家分裂局勢的政策改變。海峽兩岸關係是由對抗走向和解,不但直航班機你來我往,春節期間大陸觀光客帶來大量商機,甚至團團圓圓和台灣民眾的「相見歡」,都指標著兩岸關係的「春暖花開」。但這種表面一團和氣的景象,卻不表示毫無隱憂。兩岸不要說「定位」問題未解,在外交舞台和國際組織中也仍有敵對關係,台灣內部的朝野政黨尤其仍糾纏著難解的意識形態之結,很多對立議題仍有如未爆彈一般存在著隱性威脅。

朝鮮半島雖升高了核戰危機,卻未必燃爆,兩韓間各有籌碼運用。台海如今邁向和解,卻未必保證已捻熄未來戰禍的引信,正所謂「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繫」!馬英九的大陸政策雖受到國際肯定,卻仍是帶著實驗性質,未能於國內大膽交付公共論辯,在刻意模糊中「摸著石頭過河」。分裂國家的關係禍福相倚,台灣大意不得。



◆ 期盼兩岸持續維持友善互動的氛圍

【中時社論】2009-01-31 中國時報

很難想像,不過短短半年,兩岸竟出現十多年都不曾有的景況:直航包機每天在台北、桃園等地機場與北京、上海等地機場頻繁起降,爭議的話題則集中在航班太少與機票太貴;台灣著名風景區已經習慣看到一團團陸客穿梭,爭議的話題也只剩下對岸開放的幅度能否再大些;而在台北市立動物園裡展示的兩隻貓熊,春節開放後絲毫不見人潮退燒,唯一爭議的話題只在兩萬多的限額讓許多擠不進的遊客失望... ,這些景況如今看來都好像沒啥特別,讓人幾乎忘掉不過才是半年多前,所有這一切的話題,都還停留在意識形態的口水爭議中哪!

可以這麼說,去年是兩岸關係變化最多的一年,十多年的對峙僵局,隨著二次政黨輪替之後,雙方陸續釋出善意的訊息,糾結於兩岸間一連串解不開的死結,旦夕間就鬆動了。也因為這樣,我們都很期待,在這嶄新的一年裡,兩岸關係能走出更多良性的循環。

趕在新曆年前夕,北京當局對台灣拋出了「胡六點」,希望能在適當的時機下建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馬政府這廂迄今還未做出正式回應;趕在舊曆年前夕,北京軍方又發布了國防白皮書,兩岸部分已經不算是其中重要的篇章,只是刻意強調兩岸間關係已經出現正面改善,以往那些在白皮書中慣常出現的恫嚇修辭已不復見,如果拿歷年北京軍方發布的國防白皮書內容文字比一比,誰能說兩岸間的關係沒有出現重大變化?

根據預定中的議程,兩岸將在今年五月底以前舉行第三次江陳會,針對定期航班及第五航權(延遠權)簽署協議,並將在簽署後四十天後執行。換言之,如一切順利,今年七月以後,不僅現行直航包機可望變成定期班機,台灣還可以做為兩岸轉機的重要空港,大陸飛機可從台灣延飛至北美與南美,台灣飛機則可從大陸延飛至歐洲與中亞各國。這個發展在半年前幾乎連紙上作業都談不上,卻有機會在今年之內發展成為事實。

另一項在今年同樣也會擴大發展的是陸客來台觀光。隨著組團人數下限放寬,以及大陸政策性門檻不斷降低,使得今年陸客來台觀光人數可望進一步衝高。據估計春節的連假已經帶進五百多團,約有一萬三千多名遊客,大概可以創造八.五億的商機,僅年初一就已經突破三千人。可預見隨著直航的效應擴大,陸客觀光潮很有機會在今年締造另一個高峰。

當然,兩岸氛圍的改變,並非不存在隱憂,直航與觀光畢竟較容易處理、也是較不會衍生重大爭議的部分,兩岸今年真正最大的考驗,還是在逐漸邁入外交休兵後,台北能否在國際活動空間上,爭取更多參與的機會。而今年五月期間台北能否出席世界衛生組織大會(WHA),就是一項至為關鍵的考驗。年前衛生署已經宣布世界衛生組織(WHO)曾致函衛生署疾病管制局,接納台灣參與國際衛生條例(IHR)運作。這意味台灣不僅已經可以和WHO直接連繫互動,也等於正式加入了全球疫情通報及防治體系,但這能不能讓台灣進一步爭取成為WHA的觀察員?接下來的這兩三個月即可見揭曉,它也勢必將會是兩岸擴大和解的重要觀察指標。

講實在話,兩岸實質互動遠比僵持對立要複雜多了。往昔對立的年代,兩岸關係經常陷入劍拔弩張,但兩岸當局只須在聲明修辭上比狠即可,實務上其實可以毫無作為。如今的情況則是完全不同了,通航與觀光已經涉及許多法令的改變,接下來諸如陸生來台就學、兩岸金融機構登陸、媒體互設據點等等,哪一項不涉及諸多法令的修改與政策的調整?在野民進黨提示的相關疑慮也不能完全不理,依去年陳雲林訪台的經驗,任何一項互動若出現磨擦或是衝突,民進黨一定擴大操作,別忘了年底還有地方縣市的三項選舉,如何能不謹慎?但相信誰也都不會否認,兩岸已經啟動了良性互動,能不能持續友善氛圍,仍有待兩岸努力,且讓我們共勉之吧!

fsj 提到...

歐巴馬領軍 左撇子統治世界?

【鍾玉玨/綜合報導】 2009-02-01 中國時報

歐巴馬就任美國總統後,他橫拐著左手書寫的畫面引起不少注意。據統計,美國至今四十四位總統中,左撇子就佔了八位,將近五分之一,超過一般人口中的左撇子比率。在歐巴馬之前,柯林頓、老布希、雷根也都慣用左手,似乎印證自古以來左撇子多奇才的說法。

不過據英國《泰晤士報》報導,倫敦大學學院心理系教授麥克麥納斯(Chris McManus)表示,左撇子在音樂與數理方面的表現的確出類拔萃,但並無具體數據顯示,他們在政治等其他領域也都是頂尖人物。

美國歷任總統 左撇子近兩成

麥克麥納斯說,放眼歷任美國總統、英國首相、法國總統與德國總理,左撇子比例並沒有特別高。不過,左撇子罹患自閉症、閱讀障礙、心理疾病、出意外的比率,倒是遠高於右撇子。

他出版了一本《右撇子、左撇子》科普書,談到左撇子是「最後一批被漠視的少數族群」,並以左撇子外科醫生遭不平待遇為例,強調醫療器械幾乎都是為慣用右手者設計。麥克麥納斯甚至主張,人口普查問卷應問受訪者是左撇子或右撇子,以此掌握左撇子人口的成長趨勢。此書一出,成了左撇子爭取平等待遇的聖經。

然而麥克麥納斯也認為,左撇子社群有時為了強調自己天賦異稟,不惜「胡扯」。他說:「聲稱鮑伯狄倫、畢卡索是左撇子,這些都是無中生有的迷思。有人對自己是左撇子沾沾自喜,不過迄無證據顯示,左撇子在各方面比一般人更有天分。」

在美國,每十個人當中約有一個是左撇子,而且男性高於女性,比例約為五比四。此外,男同志當中,左手族的比例也偏高,顯示荷爾蒙是影響因素之一。

日本人比例低 英比荷冠全球

左撇子也因種族而異。日本左撇子偏低(約四%,但比例逐年攀高),英格蘭人、比利時、荷蘭人約一○%,居全球之冠。這可能和社會文化與常規相關。

隨著社會風氣越來越開放,左撇子不再被視為陰險、邪惡的同義詞,左右通婚成了常態,左撇子基因得以代代相傳,難怪左撇子人數有增無減。麥克麥納斯教授預測,這個上升趨勢連帶能提升數理、體育和藝術方面的傑出人才。

歐巴馬和多數左撇子一樣,習慣彎曲手腕、倒勾著寫字,若硬是糾正其寫字方式可能適得其反。過來人史都華說,硬是逼迫慣用左手者改用右手寫字,可能會傷及自尊。身為老師,除了教導正確的握筆姿勢之外,也要教學生如何不會弄髒左手或袖口,並避免和別人手肘相撞。

世界上雖然右撇子居多,卻常被左撇子統治,這倒是有趣的現象。凱撒大帝與亞歷山大大帝是左撇子,美國五分之一的總統也是慣用左手,甚至連恐怖組織首腦賓拉登也不例外。

fsj 提到...

巴攻以不對稱回應 簽署停火本週有望

◆ 巴火箭攻擊 以將不對稱回應

【聯合報╱編譯陳世欽/綜合1日外電報導】 2009.02.02

加薩的激進分子1日清晨對以色列南部發射2枚火箭,未造成任何傷亡。以國總理歐梅特表示,以國將對來自加薩走廊的火箭攻擊採取「不對稱回應」。以國與哈瑪斯上個月18日達成的停火為之緊繃。

激進分子是繼上星期對以國南部施以零星的火箭攻擊,以及一名以軍死於邊界的爆炸事件後,對以南發射火箭,凸顯雙方達成完全停火之不易。以國軍方窮多年之力遏止火箭攻擊,效果不彰。即將卸任的歐梅特1日在內閣會議中表示,火箭攻擊已經達到以方必須有所回應的「新階段」。他說:「我們不會向恐怖分子預告具體回應的方式、地點或時機,不過我們一定會有所回應。」

控制加薩地區的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瑪斯並未出面自承發射火箭,反而是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巴斯所屬巴人派系法塔的「阿克撒烈士旅」自承發射,不過以方表示,哈瑪斯必須為來自加薩地區的一切攻擊負責。哈瑪斯表示,這是以國執政當局在10日的以國國會大選前使出的競選花招。雙方上個月停火之後,激進分子繼續對以南施以零星的火箭攻擊,以軍戰機則多次空擊加薩走廊。

1日的火箭攻擊可能影響以國大選的結果,因為它將意味,以國最近對加薩地區施展的大規模攻擊並未收到預期效果,以國外長李夫尼當選總理的機率也將受到影響。

李夫尼是以國中間派執政黨前進黨的總理候選人,是以國聯合黨總理候選人內唐亞胡的唯一有力挑戰者,也是以國1月大規模攻勢的幕後主要推手之一。



◆ 以巴簽停火協議 本週可望有結果

中央社 2009-02-02

(中央社記者曹宇帆特拉維夫2日專電)埃及積極斡旋以色列與控制加薩走廊的哈瑪斯集團協議停火有進展,據阿拉伯電視台報導,若雙方於協議重開拉法邊界若有共識,以色列與哈瑪斯集團可望停火一年。

自加薩戰事平息,以色列與哈瑪斯集團(HAMAS)協商停火協議,關鍵在於能否重開加薩邊界,且哈瑪斯集團不願他人插手加薩邊界,使得僵局難解。

據阿拉伯電視台(al-Arabiya)報導,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官員透露,哈瑪斯集團首度允諾,若以色列能同意,由他們與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共管與埃及交界的拉法(Rafah)邊境,可接受長達一年的停火協議。

因10日以色列即將舉行國會大選,報導說,以色列也初步同意,不介入加薩邊境事務,若一切進展順利,最快可於5日重開拉法邊境。

報導表示,哈瑪斯集團的代表將於今天抵達埃及,除具體回應埃及最初所提的停火倡議,對於停火協議也將有所回應。

報導說,哈瑪斯集團希望由巴勒斯坦自治政府把關拉法邊境,他們指派調查員與自治政府合作,兩方一同共管拉法邊界。

至於以色列民眾最關切,2006年遭哈瑪斯集團綁架的士兵沙力特(Gilad Shalit)能否獲釋,報導表示,哈瑪斯不打算把停火協議與沙力特掛勾。

或許越到最後關頭深怕節外生枝,報導說,埃及外交部態度轉趨低調,對於雙邊可望停火一年的消息,既不承認、也不否認,僅說今天將宣布「他們努力促成停火的成果」。

而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巴斯,也將在今天動身前往埃及。

※ 明年初說不定同樣戲碼又要來一次。



◆ 泰國紅衫軍發出最後通牒 要求15天內解散國會

NOWnews.com 2009/02/01

泰國1月31日再度爆發反政府的示威抗議活動,上萬名支持前總理塔克辛的紅衫軍聚集在國會大樓前,要求現任總理艾比希解散國會,並提前舉行大選。警方出動5000名警力架起拒馬,但紅衫軍一度衝破封鎖線,和警方發生激烈衝突。

上萬名支持前總理塔克辛的民眾在國會前舉行示威抗議活動,他們要求現任總理艾比希解散國會,並且要起訴去年佔領曼谷機場的民盟領袖。示威領袖向高聲歡呼的示威群眾說:「我們要知道,圍堵機場的行為顯然是犯法的,但為何他們的領袖卻沒有一人被捕?」

為了防止暴動事件發生,警方在現場派駐5000名警力,整個抗議雖然衝突不斷,但過程中並沒有人傷亡,警方也沒有逮捕任何人。不過紅衫軍已經發出最後通牒,要求在15天內解散國會,否則他們將無限期抗爭到底。(新聞來源:東森新聞記者陳國華)

fsj 提到...

伊朗成功發射首枚自製衛星 北韓長程飛彈試射倒數中

* 伊朗成功發射首枚自製衛星
* 北韓長程飛彈 試射倒數中
* 兩岸停止敵對 中共擬步驟

◆ 伊朗成功發射首枚自製衛星

【陳文和/綜合德黑蘭三日外電報導】 2009-02-04 中國時報

在國際社會盛傳伊朗秘密研製核子武器之際,伊朗國營媒體三日宣布,該國已將自製的「使者二型」(Safir-2)火箭,將首枚自力研發的「希望號」(Omid)人造通訊衛星成功送入地球上空的預定軌道,為伊朗太空科技寫下歷史新頁,這也顯示伊朗有載送核武彈頭的彈道飛彈的能力。

喜逐顏開的伊朗總統阿瑪迪尼杰三日透過國營電視表示,隨著首枚自製人造衛星順利進入地球軌道運行,伊朗在太空領域取得了立足之地。此刻伊朗也正慶祝一九七九年的伊斯蘭革命屆滿卅周年。

慶祝革命卅年「希望號」升空

「希望號」二日晚由伊朗國防部轄下「航太工業組織」研製的「使者二型」火箭攜載升空,隨後於三日順利進入距離地球表面二五○至五○○公里的低地球軌道。接下來伊朗也準備協助運載其他伊斯蘭國家的人造衛星進入太空軌道運行。

緊咬伊朗意圖研發核武的美國認為,全球第四大石油生產國伊朗的「使者二型」運載火箭屬軍民兩用,相關技術可用來研發能配備核彈頭的洲際彈道飛彈推進系統,而以色列對此也高度關切。

「使者二型」運載火箭二月間首度試射後,布希政府當時指詰伊國真正的意圖係在研發核彈頭推進系統,並以此為由,積極推動在東歐地區部署洲際彈道飛彈防禦系統的計畫。

德黑蘭表明不用來發射核武

而德黑蘭當局表明,將人造衛星推送進太空軌道的技術,不會用於發射武器,不過,始終擺脫不了美國等西方強權國家的懷疑,且遭聯合國與美國施加了若干制裁。

美國新總統歐巴馬雖然認為伊朗對於美國具有威脅性,但他再就職後首度接受訪問時,即表明願與伊朗的領導階層直接對話。

伊朗的「希望號」人造衛星僅為科研用的「測試衛星」,將只在低地球軌道運行一至三個月,其主要任務在於蒐集研究數據,以及測試實驗用的通訊裝備、衛星操控裝置、數位設備以及電力供應系統,俾協助伊朗科研團隊研製長期運轉的人造衛星。

歐美的專家表示,外界仍難精確評估伊朗既有的火箭與飛彈研發技術的先進程度,但其新研製技術泰半是改良中國、北韓等國提供的裝備發展而成。

※ 2010 換核武?



◆ 北韓長程飛彈 試射倒數中

【聯合報╱東京特派員陳世昌/3日電】 2009.02.04

日本媒體3日一致報導,北韓西北部平安北道的飛彈發射基地,出現似乎正在準備試射長程飛彈的跡象。美國已將偵察衛星偵獲訊息通告日本與南韓,並密切注視北韓的動向。

報導說,在北韓平安北道東倉里地區,去年新建的發射設施周圍最近車輛往來頻繁,似乎正在準備發射「大浦洞2號」長程飛彈。

報導指出,「大浦洞2號」的射程約6,000公里,北韓若真要發射,估計包括注入液體燃料所需的時間在內,準備工作預計要花1、2個月。

南韓KBS電視台日前引述南韓政府人士的話說,已確認最近有推測裝載飛彈零件的火車,從平安北道的軍工廠駛向東倉里。

北韓2006年7月曾在咸鏡北道花台郡舞水端里,發射被認為是「大浦洞2號」的彈道飛彈,但飛彈升空後立即解體,美日分析認為試射失敗。

南韓國防部去年9月宣布,北韓東倉里的發射基地已建成80%,南韓媒體去年還報導,北韓在這個基地進行了「大浦洞2號」或者其改良型飛彈的引擎燃燒實驗。



◆ 兩岸停止敵對 中共擬步驟

【聯合報╱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2009.02.04

「胡六點」就兩岸軍事交流定調,中共軍方已擬妥相關方案及步驟。中國軍事科學院世界軍事部副部長王衛星發表專文,首度建議兩岸共同設計規劃「兩岸軍事互信機制未來發展路線圖」,開展務實合作,早日打開局面。

王衛星說,路線圖的內容,可以包括協商兩岸軍事部署調整,逐步減少以至停止敵對性軍事活動。

他說,路線圖似可考慮設立軍事熱線、預先通報重大軍事演習、實現退役將領互訪、推動院校和智庫人員交流、共同舉辦軍事學術研討等;可以包括在非傳統安全領域廣泛開展軍事合作,聯合舉行反恐演習,相互通報有關情報,合作開展海上救援等。

他強調,這些措施可以先易後難、先民間後官方,先個案後整體,循序漸進的程序,逐步推動。兩岸長達六十年的軍事對峙,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嚴重障礙;結束敵對狀態,建立軍事互信,已成為兩岸關係邁上通途的首要前提。

王衛星在最新一期「中國評論」月刊,發表題為「兩岸軍人攜手共建軍事安全互信」的文章,指出在和平發展中,兩岸要朝著結束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定的方向邁進,關鍵是要建立互信。在兩岸互信關係的建立中,政治互信是安全互信的基礎,而軍事互信則是安全互信的核心。

他說,建立兩岸軍事安全互信,關鍵是看雙方有沒有政治層面上的相互信任;這不僅需要改變一些陳舊的思維,也需要拋棄一些過時的認識。最需要的是,雙方都要表現出足夠的政治勇氣。

他表示,目前兩岸軍隊迫切需要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盡快結束敵對狀態、推動兩岸軍事互信、改善兩岸軍事關係。雙方應盡早從建立兩岸防務部門之間的信任開始,進行實質性的交流接觸;將兩岸軍方的交流、接觸,分階段、分領域、分層次地逐步推及到更高層面和更深層次。

※ 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fsj 提到...

美俄協議 擬減8成核彈

* 美俄協議 擬減8成核彈
* 看懂天下事》伊朗、北韓出招 歐巴馬如何接?
* 利比亞領袖格達費 當選非洲聯盟主席

◆ 美俄協議 擬減8成核彈

【聯合報╱編譯王麗娟/綜合報導】 2009.02.05

英國泰晤士報4日引述美國官員的話報導,美國總統歐巴馬準備與俄羅斯展開1960年代以來規模最大的武器裁減談判,兩國可能同意裁減核武庫存的八成,將核子彈頭各自刪減到僅剩1,000枚。

歐巴馬將裁減核武列為總統任期的核心工作,而他的第一步,將是與俄國就1991年簽署的「美蘇戰略武器裁減條約」(Start)重開談判,條約今年12月到期。

根據條約,兩國已將核彈頭從1萬減到剩下5,000枚。美蘇冷戰高潮時,雙方各擁有約3萬枚核彈頭。歐巴馬預定在4月倫敦的G20高峰會中,與俄國總統麥維德夫進行會外會,為兩人的首次。

美俄核武裁減談判的最大絆腳石,是美國計畫在東歐布建飛彈防禦系統。預料雙方定會就此進行討論,歐巴馬政府尚未就飛彈計畫表態,但光是同意延後在波蘭部署飛彈、在捷克設置雷達站,就使美俄裁武談判成功有望。

美俄將就Start條約重上談判桌似乎愈來愈有譜。俄國副總理伊凡諾夫4日接受訪問時說,俄國對美國新政府有意更新Start條約,並在一年內完成談判的立場表示歡迎,而俄國業已作好準備。

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與俄國外長拉夫洛夫3日通電話,同意就美蘇關鍵的戰略問題展開密切討論。俄國外交部發表聲明說,希拉蕊致電拉夫洛夫,討論深化「戰略對話與經濟合作」,並希望在阿富汗等國際問題上加強合作。

在阿富汗戰爭問題上,美國4日再次因為俄國而受挫。前蘇聯加盟共和國吉爾吉斯4日宣布將關閉境內的一個美軍空軍基地。

此基地為對付阿富汗神學士戰鬥中,以美國為首聯軍的中途站,而為結束阿富汗戰爭,歐巴馬還打算對阿富汗增兵,吉爾吉斯3日與俄國達成金援協議後,卻宣布將關閉基地,帶給歐巴馬政府另一打擊。



◆ 看懂天下事》伊朗、北韓出招 歐巴馬如何接?

【聯合報╱劉必榮】 2009.02.05

美國總統歐巴馬一上任,就任命了中東特使米契爾、巴基斯坦與阿富汗問題特使郝爾布魯克,希望把最棘手的外交問題交給兩個老手處理之後,能騰出精神,專心推動振興經濟方案。沒想到伊朗和北韓卻沒有給歐巴馬喘息時間。

2月3日,伊朗為慶祝1979年革命30周年,發射了「大使2號」(Safir 2)火箭,將伊朗首枚自製衛星「希望號」(Omid)送入太空軌道,藉此展現了德黑蘭發展太空科技的實力。擁有把衛星送上軌道的能力,等於擁有把飛彈彈頭投擲出去的能力,因此儘管伊朗聲稱沒有發展核武的計畫,但發射衛星的成功,仍為西方普遍關切。

北韓也一樣讓美國頭疼。1月30日,北韓「祖國和平統一委員會」(簡稱「祖平統」)發表「機關聲明」,撕毀所有過去和南韓所簽訂的協議。1月17日發表兩韓「進入全面對決狀態」強硬聲明的是總參謀部,所以北韓的軍和黨,現在對南韓的強硬態度都口徑一致了。

過去北韓對南韓發表強硬聲明時,多由《勞動新聞》評論員、南北將軍級會談北方代表團團長、海軍司令部發言人等名義發出,分量都不如「祖平統」。可是「祖平統」的發言,從「記者會」到「機關聲明」,一共還分了七級。所以30日的聲明,可以說是層級最高的聲明了。除此之外,北韓還準備試射長程飛彈,把東北亞緊張又往上拉高一個層級。

在伊朗和北韓相繼出牌之後,美國會怎麼回應?

一般認為,現在歐巴馬政府必須要作的,是用更高層次的戰略思考,作更全面的戰略佈局。以伊朗問題為例,一轉眼,今年是伊朗革命30周年,當年美國駐伊朗大使館被困444天,也是30年前的往事了。30年來,美國跟伊朗的關係並未改善,顯見過去對伊政策30年的失敗。

許多伊朗問題專家都指出,美國過去一直把伊朗「棄核」作為恢復對話的前提,這是不可能奏效的。因為伊朗就算溫和的改革派,也把發展核子計畫和民族榮譽畫上等號,不可能答應棄核。所以應該考慮把「雙邊關係」和「核子問題」脫鉤處理:美國和伊朗談雙邊關係,核子問題留給聯合國。雙邊關係可談的很多,像重建外交領事關係,雙邊貿易、以及在阿富汗的共同利益等等都可以談。等到雙邊關係改善,安全威脅降低,再回來看核子的問題,可能感覺完全不同。

還有分析指出,就算二者不脫鉤,美國也應把「伊核」問題,放在更大的「美伊關係」架構裡面思考,這樣才不會有所偏頗。

北韓問題也需要新的戰略思考。北韓把衝突拉高,明顯是在逼美國表態:到底美國希不希望緩和朝鮮半島情勢?希不希望和北韓改善關係?南韓李明博政府認為美國應不希望南北韓和解太快,所以有恃無恐地,對北韓態度日趨強硬。日本也不希望兩韓和解太快,擔心這樣一來被北韓綁架的日本人問題就沒人管了,所以日本對北韓也很強硬。

那歐巴馬又是怎麼想?在白宮新主人的大戰略裡,韓、朝、日三國的相對位子怎麼擺?北韓想透過升高衝突的方式,找出這個答案,再決定自己「通美(國)封南(韓)」的戰略要不要繼續往下推。

所以歐巴馬所面對國內外的「考題」還真不少。他會如何因應,是我們觀察的重點。

(作者為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



◆ 利比亞領袖格達費 當選非洲聯盟主席

【世界日報╱編譯中心綜合4日電】 2009.02.04

利比亞領袖格達費2日在非洲聯盟峰會上當選該聯盟主席,矢言要建立非洲合眾國,統一軍隊、貨幣和護照,冀能在國際舞台上擴展勢力。不過,他的夢想遇上不少阻力,先不論其他國家未必願意放棄主權,馬達加斯加的騷亂未止、索馬利亞新政府未穩、蘇丹總統面臨戰爭控罪,在在顯示非洲仍處於動盪期。

非盟峰會1日起一連3天在衣索比亞召開,在部分成員國強烈反對下,格達費成為首個出任非盟主席的利比亞元首。格達費早於1999年已倡議建立非洲合眾國,他當選後稱,會於7月下次峰會舉行時再度提出,不過他承認,短期內難以成事。

※ 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fsj 提到...

俄快速反應部隊能與北約抗衡? 格達費翻身

* 國際瞭望 俄快速反應部隊能與北約抗衡?
* 格達費翻身 從狂人到非盟主席
* 格達費倡議非洲合眾國 出訪30處女護駕
* 扁曾訪狂人 台灣罵到翻
* BBC全球評價 美升中俄降

◆ 國際瞭望 俄快速反應部隊能與北約抗衡?

【本報訊】 2009-02-07 中國時報

在俄羅斯的主導下,「獨立國協集體安全條約組織」決定組建快速反應部隊,而雖然列舉了許多任務,但實際還是以對抗「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為主,問題是能抗衡得了嗎?

俄國總統梅德維捷夫說:「這支快速反應部隊規模強大,而且配備了最先進的裝備,訓練有素,他們的作戰能力應不亞於北約武裝力量。」他拿北約軍隊作比較,言外之意便昭然若揭了。

梅氏沒有明指這支部隊的番號,但軍方已透露是第九十八近衛空降師(目前駐紮於伊萬諾沃州),及第卅一近衛陸戰隊(駐紮烏里揚諾夫斯基州)。

九十八空降師確實可以說是俄軍的王牌部隊。這支部隊以反應快速、戰鬥狠出名,在第二次車臣戰爭期間,曾以一個連的兵力在敵後阻擋二千五百人的車臣武裝突圍,三天內殲敵四百人,全連戰至只剩六人仍堅守不退。

近兩年它得到進一步的加強,BMD─三及四新型傘兵戰車、「吸血鬼」DS一二五型反坦克自走大炮、「短號」反坦克飛彈系統、AGS三○型自動榴彈發射器、射擊精確度超過卡拉尼科夫機槍三倍的佩切涅格人七.六二毫米機槍、SVD─S刑狙擊步槍與衛星導航系統都在配備之列。去年八月俄羅斯與喬治亞之戰期間,是閃電打擊喬治亞的神勇部隊,再次顯示了它的戰鬥力。

這樣的部隊也許會如梅德維捷夫所言,不遜於北約部隊,但它只是俄軍的樣板部隊,真的要與北約戰鬥,俄國能拿出幾個這樣的師?

像喬治亞那樣的對手,當然不足道,但真的與北約衝突時,情況就不同了。去年八月俄喬作戰時,俄國《獨立軍事評論》雜誌便舉例證明說,俄軍尚未準備好打廿一世紀的「非接觸戰爭」。而與北約作戰的話,非接觸戰爭是最有可能的。

換言之,國防領導人如果對大規模使用高精度武器打擊敵方的軍事及經濟設施不重視,仍像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一般而調動大型地面部隊、使用人海戰術,戰爭必輸。



◆ 格達費翻身 從狂人到非盟主席

【聯合報╱國際中心╱林沿瑜】 2009.02.07

利比亞領導人格達費靠軍事政變起家,曾出面承擔泛美客機遭恐怖攻擊墜毀案的責任,並公開承認發展大規模毀滅性武器,不過他既沒有像賓拉丹般被列為國際頭號通緝犯,更未如伊拉克總統海珊般被絞死,反而在2日當選了「非洲聯盟」的主席。

「非洲聯盟」成立於2002年7月,是繼歐盟之後第二個重要的地區國家聯盟,旨在促進、維護非洲大陸的和平穩定,推行掃貧策略,實現非洲的發展和復興,有53個成員國。

「非洲聯盟」第12屆元首高峰會2日在衣索匹亞舉行。聯盟發言人梅吉瑞雪克宣布:「格達費在閉門會議上被與會領袖選為主席,任期一年。」

1969年,格費費發動軍事政變,一夕之間以上校軍階成為三軍統帥。在強人極權領導下,利比亞被西方列為支持恐怖主義的「流氓國家」,美國前總統雷根更稱之為「中東地區的一隻瘋狗」。

利比亞恐怖分子主導1988年的「洛克比事件」,震驚全球。該年12月21日,美國泛美航空一架班機在英國蘇格蘭洛克比上空爆炸墜毀,造成機上259名乘客、機組人員全部喪生,並波及地面無辜民眾11人,合計270人罹難。

「洛克比事件」被查出為利比亞恐怖分子所為,格達費在2003年亦首度表明為此事件負責,並承諾放棄發展大規模毀滅性武器。自此之後,利比亞與西方國家的關係開始解凍。

2006年4月,美國布希總統宣布放寬對利比亞之經濟制裁;同年5月15日,美國宣布將利比亞從支持恐怖活動國家名單中剔除,同時恢復全面外交關係,設立大使館;2007年10月,利比亞更獲選為聯合國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

儘管格達費似已浪子回頭,卻也有人認為,格達費向西方傾斜只是權宜之計,為的是自保,避免步上海珊的後塵,並挽救利國經濟、避免被孤立,他狂傲的本質並沒有改變。



◆ 格達費倡議非洲合眾國 出訪30處女護駕

【聯合報╱國際中心╱林沿瑜】 2009.02.07

格達費1969年推翻利比亞伊德里斯王朝後,即擔領導人至今,執政近40年。多年來倡議創立「大阿拉伯國家」、「非洲合眾國」等大一統國家,頗有四海一家的氣概,不過他個性陰晴不定,尚難獲得國際社會的認同。

格達費1942年出生在利比亞南部的沙漠地區,家中從事畜牧業,沒有顯赫家世。後來從軍,曾到台灣復興崗「政工幹校」(「政治作戰學校」前身)的「反共訓練班」受訓。不過到了1978年,他主政下的利比亞竟和中華民國斷交,轉而與中共建交。

2007年12月格達費至法國訪問,繼續推動他「國際化」,當時帶上了自己的駱駝、帳棚,和30名號稱都是處女的保鏢,據說意在維持家鄉傳統,並「以天為幕,以地為帳」,表達對大地的謙卑。諷刺的是,格達費出訪法國的陣仗高達400多人,至少動用5架飛機,看不出謙卑何在。

格達費近年立場雖向西方傾斜,聲言加入反恐陣線,上個月卻公開向美國新總統歐巴馬喊話,希望美國給凱達恐怖組織首腦賓拉丹一個改變的機會。他還告訴歐巴馬,賓拉丹正在尋求「對話」。

格達費對國際問題頗有主張。1990年代,格達費提出「大阿拉伯國家」的構想,希望阿拉伯國家團結起來解決中東問題;近年又倡議成立「非洲合眾國」,進一步拉近「非洲聯盟」成員國間的關係;上個月22日,格達費主張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建立一個統一的國家,國名可以稱做「以色勒坦」(Isratine)。

格達費碰到個人事務時卻有點公私不分。去年7月間,他竟因小兒子漢尼拔‧格達費夫婦涉嫌在瑞士毒打傭人遭警方羈押,怒而召回駐瑞士大使、停發簽證給瑞士人、甚至考慮停止出口石油、斷交,讓兩國陷入緊張。

格達費不僅把家事和國際事務攪在一起,也把個人的好惡投射在國家事務上,要求將利比亞的紅白黑三色國旗改成他偏好的一片全綠。



◆ 扁曾訪狂人 台灣罵到翻

【聯合報╱國際中心╱林沿瑜】 2009.02.07

利比亞和台灣距離雖然遙遠,利比亞領導人格達費卻曾來台灣接受反共思想教育,前總統陳水扁也曾經至利比亞和格達費見面。只是,利比亞在格達費主政下和台灣斷交,陳水扁也因為和爭議性人物格達費見面,而招致負面評價。

利比亞在1959年至1978年間與台灣有邦交,之後轉而投向中共的懷抱,和台灣斷交。1980年至1997年間,台灣在利比亞設有「商務辦事處」,兩國維持經貿上的往來。

2006年,台利關係在陳水扁主政下有所進展,該年1月18日,利比亞領導人格達費的長子、「利比亞格達費基金會」主席賽義夫‧格達費在軍火商的牽線下來台與陳水扁見面,雙方同意互設代表處。

2006年5月,陳水扁展開「興揚之旅」,首度訪問利比亞,並與利比亞政府簽署互設代表處備忘錄。陳水扁訪問利比亞事出突然,隨行媒體在飛機降落前才得知此項行程,但陳水扁當時表示,去利比亞「不是過境訪望,是正式訪望」。

陳水扁抵達利比亞首都的黎波里的軍用機場時,利國政府在停機坪鋪設紅地毯,由賽義夫迎迓,陳水扁隨後與格達費碰面,引起台灣島內的批評聲浪。

去年2月13日,台灣駐利比亞商務代表處在利比亞首都的黎波里掛牌運作,成為我國在北非的第一個據點。

※ 相關報導:

斷交26年 美與利比亞復交

你所不知道的利比亞



◆ BBC全球評價 美升中俄降

【聯合報╱編譯陳君薇/報導】 2009.02.07

BBC全球性年度例行民意調查顯示,俄羅斯與中國在世人心目中形象惡化,今年給中國正面評價者僅39%,比去年整整少了6個百分點;俄國負面評價占42%,升幅高達8個百分點,美所獲正面評價是從2005年來首次超越俄國,從去年的35%上升到40%。

這項調查是BBC委託全球民調企業(GlobeScan)與馬里蘭大學國際政策態度計劃(PIPA)做的,訪問21個國家的1萬3575人,誤差範圍在2. 4%至4.4%之間。

去年全球人民大致認為,中俄兩國對世界有正面影響,今年對中國觀感則漸趨分歧,給予負面評價占40%,與給予正面評價者的39%僅有些微差距。

※ 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fsj 提到...

美與全球關係 將開創新基調

* 美與全球關係 將開創新基調
* 佛里曼專欄》助巴政府上軌道 更勝和平計畫
* 巴國「核武之父」獲釋 美關切
* 能源外交 高層積極出訪
* 陸以正專欄:大陸以經濟外交出擊

◆ 美與全球關係 將開創新基調

自由時報 2009.02.08

拜登楬櫫歐巴瑪新外交政策

〔編譯俞智敏/綜合七日外電報導〕美國副總統拜登七日在德國慕尼黑安全會議上首度發表有關美國外交新政策的重要演說,在二十五分鐘的演說中,拜登暗示會對伊朗採行強硬政策,也拒絕承認有所謂的俄羅斯勢力範圍,還說會持續發展飛彈防禦系統。

強調持續發展飛彈防禦系統

拜登承諾要在美國與全球的關係上開創「新基調」,一改布希政府「非友即敵」的外交政策,也會多多傾聽並諮詢盟邦意見,但他同時也呼籲盟國應在解決全球危機中承擔起更多責任,並強調美國絕不會放棄以武力來捍衛國家安全。

拜登說,美國的新基調是根植於雙方對因應這些共同挑戰有著強烈共識。他要求在打擊極端主義的共同奮鬥中,盟國應提供更多幫助,共同承擔起捍衛安全的責任。

暗示會對伊朗採行強硬政策

在伊朗核子問題上,拜登說,美國願意與伊朗會談,但他也態度強硬地表示,美國會提供伊朗非常明確的選擇:繼續你們的現行路線,就將面臨壓力與孤立;放棄不法的核子計畫與支持恐怖主義,則可得到重大鼓勵。

他還說,美國將繼續發展飛彈防禦系統來反制伊朗不斷成長中的飛彈能力,但同時也會徵詢各北約盟國及俄羅斯的意見。

拒絕承認俄羅斯有勢力範圍

在對俄羅斯關係上,拜登明確表示不會在所有議題上與俄羅斯看法相同。例如美國就不會承認阿布哈茲及南奧塞提亞為獨立國家,也不會承認任何國家擁有專屬的勢力範圍。但美國與俄國可以在意見不同的情況下,持續在共通的利益上合作。

在以色列與巴勒斯坦問題上,拜登重提讓以巴雙方接受兩個國家並存的方案,美國將致力達成以色列及其阿拉伯鄰國間的廣泛區域和平。在阿富汗問題上,他認為如果沒有巴基斯坦的合作,任何阿富汗策略都不可能成功。



◆ 佛里曼專欄》助巴政府上軌道 更勝和平計畫

【聯合報╱夏嘉玲譯】 2009.02.09

我走訪以色列時,被以國人和巴勒斯坦人接二連三問,以巴和平進程在歐巴馬總統的優先要務中排第幾。我答說,我猜歐巴馬總統有三項立即要務:銀行、銀行,還是銀行(banks),其中並無約旦河西岸(the West Bank)。

儘管如此,一旦歐巴馬能重新思考中東問題,他會發現布希政府在這個地區的遺業頗耐人尋味:有14萬名美軍在伊拉克進行建國大業,而約旦河西岸只有一名美軍,事實上是位美軍三星將軍,協助巴人建國。我們不能太厚此薄彼。

駐伊拉克美軍可為最近的伊國選舉自豪,選舉結果是世俗和中間黨派勢力變大。但我們必須觀察選舉輸家,能否平心靜氣接受敗選,贏家能否確實改善施政績效。不過,伊拉克的選舉是阿拉伯人有機會從根本創造自我前途的罕例,我繼續為他們加油。

巴人需要相同的機會。不能有以巴兩國並存的解決方案,卻沒有兩個國家的事實。仍支持兩國協定的約旦河西岸巴人政府目前缺乏國家架構,尤其是有效警力。因此,我盼望歐巴馬不只把重心從上而下放在和平計畫上,也要從基層建立體制。孤立加薩地區哈瑪斯組織的絕佳辦法,是把約旦河西岸的巴人當局建設成能穩定擴大控制巴人土地的像樣政府。

這正是約旦河西岸那位美軍軍官戴頓中將現在的任務。

我隨他和他那一小群弟兄到一度是約旦河西岸最暴力的城市葉寧,參觀他們的工作。景象真壯觀,我看到一群剛受訓練、自豪且看來十分專業的巴人自治政府部隊立正站著,身旁立著AK-47衝鋒槍,顯然帶著敬意,傾聽這位美國將軍告訴他們:「各位所做的,對促成巴人建國計畫,貢獻甚於任何其他一切... 你們在時局艱困之際保衛同胞,這正是國家安全部隊所該做的。」

不,如此場面可不是天天看得到。

戴頓將軍是在向巴人國家安全部隊第二特別營講話,這個營在美軍安全協調官,也就是戴頓將軍督導的計畫下由約旦警方訓練。戴頓原在2005年被布希政府指派協助改革巴人安全,但到2007年哈瑪斯拿下加薩後才拿到經費。目前已有約1600名巴人國家安全部隊隊員結訓,還在訓練中的有500人。國家安全部隊訓練內容從鎮暴到處理人權問題一應俱全,是巴人自治政府主席阿巴斯統領的唯一真正專業部隊。

以色列軍方原對戴頓的訓練任務半信半疑,現已十分重視並允許範圍擴及希伯倫。讓以色列眼睛一亮的,是以國和哈瑪斯在加薩交戰3星期間,約旦河西岸不曾有民怨爆炸,大致歸功於國家安全部隊允許巴人四處抗議,但防止抗議者和以國士兵起衝突。

「戴頓將軍是我國友人,」國家安全部隊阿希達中校說:「現在我們有絕佳訓練,安全工作有專業精神。我們在加薩抗議期間告訴民眾說:『你們可以抗議,但必須以現代的方式抗議。』」

很不幸,戴頓的訓練工作經費─由有遠見的聯邦眾議員羅伊和艾克曼爭取而來─即將用罄,會是個災難。在國家安全部隊進駐前,「這裡一團亂,」葉寧一家婚禮用品店老闆巴克爾提到阿拉法特政府垮台後的安全真空期時說:「每個人都想找別人鬥,現在一切井井有條。」

戴頓任務一片殘破中的亮點是我們賴以建設的地基。「問題不光是領土,而是如何充實領土,」以色列智庫路特研究院院長葛林斯坦說:「葉寧很重要,是建立能力的起點,建立能力才能建立體制,繼而建國,繼而獨立。」

他還說,但巴人警察的合法性端賴和平進程有所進步,及巴人願意讓出更多土地控制權給以色列以明志,「否則,他們會被視為促使佔領的工具,將淪為非法而遭攻擊。」

所以,美國中東特使米契爾從高層穩定推動外交十分重要,但若美國不從基層多加把勁,協助約旦河西岸民眾建立可靠的治國能力,則將一事無成。從根本使勁,萬事皆能,否則將無事能成。

(作者Thomas L. Friedman是紐約時報專欄作家)



◆ 巴國「核武之父」獲釋 美關切

【尹德瀚/綜合七日外電報導】2009-02-08 中國時報

涉嫌販售核武的巴基斯坦核子科學家卡迪汗在被「居家軟禁」五年之後,昨天由法院下令釋放;美國對此表示嚴重關切,但很難以具體作為懲罰巴基斯坦。

卡迪汗是巴基斯坦發展核武的最大功臣,在巴國有「核武之父」之稱,二○○四年他坦承販賣核武機密給伊朗、北韓和利比亞,但從未遭到正式起訴,今後更將逍遙法外。巴國外長庫雷希堅稱,卡迪汗的走私網已被破除,他不再具有威脅。巴國政府發言人說,所謂的卡迪汗事件已是「結束的章節」。

美國國務卿希拉蕊聲稱她對卡迪汗獲釋「非常關切」。國務院發言人杜古德說,美國相信卡迪汗「仍對核子擴散形成嚴重風險」,卡迪汗及其同事對伊朗與北韓提供的擴散支援,未來多年對國際安全將造成有害衝擊。美國眾院外交委員會主席伯曼說,此事可能影響美國對巴國的援助。

美國中央情報局等單位從九○年代就對卡迪汗展開調查,直到二○○三年,一艘載運核武零件前往利比亞的貨船在地中海被查扣,才讓卡迪汗的核子走私行動曝光。

美國和聯合國官員指控卡迪汗領導一個龐大複雜的走私網,生產並且販賣製造核彈所需的零組件。

在巴基斯坦前總統穆夏拉夫的勸導下,卡迪汗於二○○四年承認犯行,但隨即被特赦,四年多來他遭到「居家軟禁」,巴國當局一直拒絕讓美國或聯合國國際原子能總署的官員對卡迪汗進行偵訊。美國至今仍想偵訊他。

原子能總署去年證實,卡迪汗的走私網曾走私核武藍圖給伊朗、北韓和利比亞,其成員曾於十二個國家活動。

美國務院上月表示,該院已對十三名個人和三家私人公司進行制裁,理由是他們和卡迪汗的網絡掛鉤。

最近在瑞士和杜拜,相繼在電腦中發現核武藍圖,令人懷疑卡迪汗網絡造成的危害是否已被確實防堵。美國官員說,除伊朗、北韓和利比亞之外,卡迪汗可能還把核武機密賣給其他國家或恐怖組織。

卡迪汗的走私網被破獲已近五年,但針對其成員採取的法律行動並不順利,迄今只有少數幾個龍套角色被定罪,真正坐牢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如今首犯卡迪汗也恢復自由,且在巴國依然被視為英雄。



◆ 能源外交 高層積極出訪

【王銘義/綜合報導】2009-02-09 中國時報

農曆春節假期剛結束,中國高層領導人隨即展開新一輪「能源外交」行動。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十日即將出訪沙烏地阿拉伯與塞內加爾、坦桑尼亞等非洲四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八日出訪墨西哥、委內瑞拉等拉美五國。

在國際金融危機持續蔓延,世界經濟發展面臨困境之際,各國能源政策與因應措施,將是影響金融與經濟發展重要關鍵,中國領導人在新年之際積極出訪,並以石油能源生產與出口大國為目標,其戰略布局格外受到關注。

這是胡錦濤今年首次出訪,也是繼○六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高峰會後第二次出訪非洲國家。胡錦濤三年內二度訪問沙國,使得中沙兩國今後的能源合作,備受矚目。中國和沙國近年關係發展順利,能源合作更是重要的組成部分。沙國目前是中國最大能源供應國,中國去年從沙國進口三千六百多萬噸石油。

對胡錦濤出訪沙國與能源合作,中國外交部部長助理翟雋低調表示:「胡錦濤主席這次訪問五個國家,除了沙烏地阿拉伯,其他非洲四個國家都不是能源、資源富有集國。能源資源合作是中非合作的組成部分,但不是全部。」

在胡錦濤出訪前夕,習近平八日出訪墨西哥、牙買加、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巴西等國。同時,國務院副總理回良玉也在七日前往阿根廷等國正式訪問,這波密集出訪拉美與南美的行程,重點應集中在能源合作。

中國近年積極與拉美各國發展雙邊關係,除對台灣與中美洲和拉丁美洲的雙邊關係造成外交壓力,其主要戰略目的,即在爭取拉美能源這塊「肥肉」,拉美各國也積極尋求與中國建立雙邊投資與合作開發能源的機會。



◆ 陸以正專欄:大陸以經濟外交出擊

【陸以正】2009-02-09 中國時報

全世界都忙於應付金融風暴時,大陸挾其將近二兆美元外匯存底的優勢,趁歐巴馬總統只顧撲滅華爾街大火之際,派領導人分訪世界各地,展示國力。所至之處,各國領袖打躬作揖,逢迎惟恐不及,這就是今日國際關係的寫照。

二月三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剛在訪問瑞士、德國、西班牙、英國、與設在布魯塞爾的歐盟總部、並出席瑞士達沃斯的「世界經濟論壇(WEF)」後,返抵北京。明天二月十日,胡錦濤主席又要出訪沙烏地阿拉伯和非洲的馬利、塞內加爾、坦桑尼亞、與模里西斯。副總理回良玉也去訪問中南美的阿根廷、厄瓜多爾、巴貝多、和巴哈馬。真可說馬不停蹄,宣揚國威。

溫家寶去歐洲,繞著法國走了一圈,獨獨漏掉巴黎。理由很簡單,因為薩科奇總統接見達賴喇嘛,觸犯北京的大忌。在記者會上,外國記者問他為何獨漏法國,溫微笑回答說:「你們都知道是什麼原因」,直接賞了法國政府一個響亮的大耳光。

他自己稱歐洲行為「信心之旅」,所指顯然並非惶惶不可終日的歐洲國家,而是大陸本身信心滿滿。中國的高官都喜歡掉書袋,溫總理在劍橋大學演講時,先引唐詩『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象徵大陸經濟不受金融海嘯的影響,可見其得意忘形的程度。

但馬上就發生了殺風景的事。劍橋聽眾裡,有個學生效法布希總統在伊拉克記者會上,被人丟皮鞋的往事,也朝溫家寶丟了隻鞋,不曾打中,馬上被維安人員拖走。溫並未閃躲,只瞪著眼睛看台下,等紛擾過去仍繼續演講。大陸中央電視台破例報導了這樁意外事件,但沒有丟鞋子的畫面。外交部發言人姜瑜被問到這件意外事故時說,英國政府和劍橋大學校長Alison Richard都已向溫氏道歉了。

溫本人很看重在充滿傳統的劍橋大學演講一事,新華社與外交部網站都刊出講詞全文。他以西北沙漠裡逆勢生長的胡楊樹為象徵,說明中國「以人為本」的政策,與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的成就:全國貧困人口減少兩億多,每人平均壽命則提高了五歲。

他也提到四川大地震,描繪訪問汶川災區的感想。最後強調:有人說「國強必霸」,中國沒有這種野心。相反地,「中國和世界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合在一起」,全國有三億人在學習英語,有一百餘萬人在外國留學;中國將與國際社會積極合作,應付百年未有的金融危機。

總理訪英,當然要到唐寧街十號首相官邸,會見布朗首相。兩人晤談後,簽署了兩國「加強合作積極應付國際金融危機的聯合聲明」。

次日,又在冰天雪地的倫敦,出席了雙方金融與學術界人士的早餐會,聽取如何復興經濟的建言。

溫家寶也接受了《金融時報》獨家專訪。刊出第二天,該報有一篇社論,話裡藏針地指出:中國忙於擴大內需之時,恐怕沒有餘力支援國際貨幣基金的增資號召。它也說,北京手中握有數千億美元的美國國庫債券,如今面臨進退兩難的困境。在市場拋售,賣得少了只能坐視美元貶值,賣多了又可能壓低折扣價,惹起美國國會反感。

社論引用專訪內容,有人指責中國人儲蓄率太高,間接引發了美國金融危機,溫的反應是「笑話」。美國新任財長蓋特納批評大陸操縱匯率,溫認為這種說法「毫無根據」,顯示他得理不饒人的個性。

細讀溫家寶在英國的言論,祇有中國應付經濟危機的四項步驟有實質內容,其實與任何國家所採辦法並無大差異,包括:(一)大規模增加政府支出,擴大內需;(二)大範圍實施產業調整振興的計畫;(三)大力推進科學技術的進步和創新;(四)大幅提高社會保障的水平。

倒是二月四日在德國休假勝地Wiesbaden舉行的六國外交部總司長級的會議,大陸由外交部長助理劉結一代表出席。會中討論兩個議題:一是如何勸阻伊朗,不要發展核子武器;二是為「改革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部長級會議鋪路。這場中、美、俄、英、德、法的六強預備會,值得全球各國注目。

fsj 提到...

阿富汗會是下個「越南」?

* 以大選鷹派勝算高 中東媾和難
* 國際瞭望 歐巴馬已知增兵解決不了阿局
* 林博文專欄─阿富汗會是下個「越南」?
* 國軍重大演訓 半數將不開火
* 演訓少軍費仍高 錢花哪去了

◆ 以大選鷹派勝算高 中東媾和難

【王嘉源/綜合十日外電報導】 2009-02-11 中國時報

以色列十日舉行單院制國會改選,由於選前民調顯示,右翼勢力可望奪下國會主控權,這些勢力反對以國在領土問題上做出退讓,勢將阻礙未來以國與巴勒斯坦人乃至敘利亞等中東鄰國媾和的進展。

此次大選共有卅三個黨派和團體角逐國會一百廿席,各黨派至少須跨越二%的得票門檻才能分得席次。以國合格選民約五百卅萬,選前民調顯示,多達二○%的選民投票意向未決,為大選結果添增了變數,截至當地時間中午為止,選民投票率勝過三年前上次選舉。

在這次選舉中,政黨的對決態勢乃聚焦於前總理納坦雅胡領導的強硬保守派「聯合黨」與現任外長李芙妮領導的中間派「前進黨」。然而這兩大政黨預料均無法在國會中拿下超過卅席,勝出者選後勢必得與一些小黨籌組聯合政府。

近半年來,聯合黨的聲勢一路領先,納坦雅胡回鍋任總理的希望甚濃,但在選前最後一周卻被李芙妮的前進黨幾乎追成平手,聯合黨不免擔憂勝利的果實恐拱手讓人。

去年底以色列大舉攻打巴勒斯坦人自治區迦薩走廊,報復巴人激進組織「哈瑪斯」發射火箭攻擊以境,這一議題大大左右了這次以國大選的民意動向。李芙妮是以軍攻擊迦薩走廊的推手之一,她試圖塑造一種強悍但理性的形象,例如她支持完全撤出約旦河西岸,認為這是以國維護自身安全的必要手段。

然而,納坦雅胡對著前進黨執政期間力主中東和平卻無具體成果予以窮追猛打,並矢言擊垮哈瑪斯,聲勢因而水漲船高。只是好景不長,比聯合黨立場更極右的「以色列家園黨」領袖里柏曼成功操作以、巴衝突議題,異軍突起,不但在民調中擠下中間偏左「勞工黨」的第三名地位,聯合黨的右翼龍頭招牌也被搶去不少光彩。

里柏曼在未來籌組聯合政府的過程中可望扮演一個關鍵角色。不過納坦雅胡已表明,若是他回鍋組閣,他較屬意與前進黨及勞工黨籌組大聯合政府。至於李芙妮,她雖然也有可能成為以色列卅五年來第一位女性總理,但選後國會由右翼主導,她要組閣的困難度將更高。



◆ 國際瞭望 歐巴馬已知增兵解決不了阿局

【本報訊】 2009-02-11 中國時報

歐巴馬想增兵阿富汗是在競選期間便決定的,但現在他對這個目標自己也起了懷疑,傳說增兵計畫已暫時擱置。

歐巴馬如果有此決定,那是明智的,因為必須弄清楚增兵乃至繼續打下去的結果,而如果是拖下去,那就不如不打。上月,歐巴馬在五角大廈與國防部長蓋茨以及參謀首長聯席會議的主席和成員舉行了一次會議,他為軍方缺乏戰略考慮而擔憂,對增兵阿富汗一事發問說:「最終結果是什麼?」對這一問,他沒有得到具說服力的回答。

為難的當然是蓋茨,他把原本要作的增兵中止了,因為他也為增兵的目標發愁,上周他在國會的一個委員會中作證時說:「我們需要對美國在阿富汗要達成的目標有非常清楚的認識,我的擔心是阿富汗人把我們看成是麻煩,而不是解決麻煩的人,果然,我們就輸定了。」

歐巴馬在競選時承諾的增兵阿富汗數量頂多一萬,但軍方後來卻將這數字提高了,第一階段就要增兵一萬七千人。兵員數大為增加,而無法說明結果將如何,這就無怪歐巴馬要起疑了。

布希政府認為應把目前駐阿美軍從三萬增為六萬,這是蓋茨任內的看法,換了政府,蓋茨仍留任,所以倍增的計畫仍舊,好在歐巴馬是贊成增兵的,但是蓋茨卻忽略了歐巴馬絕不願讓自己落入阿富汗泥淖而難以自拔。

歐巴馬確實想把反恐戰爭的重心轉向阿富汗,但他已發現這不是靠美國增兵能解決的問題,副總統拜登在本屆「慕尼黑安全政策會議」席間針對阿富汗問題發言時便要求國際合作,他說:「美國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美國。」

「英國廣播公司」報導說,歐巴馬的阿富汗及巴基斯坦特使郝爾布魯克認為贏得阿戰遠比贏得伊拉克戰爭困難,他說:「我從未見過如此爛攤子。」歐巴馬能不慎重行事嗎?



◆ 林博文專欄─阿富汗會是下個「越南」?

【林博文】2009-02-11 中國時報

布希政府在二○○一年十月開始派兵進攻阿富汗(見圖,法新社)

阿富汗情勢越來越壞,美國和北約組織如拿不出善策,這個貧窮的中亞古國可能就將永遠沉淪下去。同一晚上,歐巴馬舉行上台後的首次記者會,在長達一小時問答裡,經濟與金融危機占了絕大部分時間,只有一個記者提到阿富汗問題,另一個記者問及伊朗問題。但華府觀察家都知道阿富汗局勢已惡化至必須送往加護病房的階段了。

布希政府在二○○一年十月開始派兵進攻阿富汗,掃蕩神學士政權,如美軍繼續留駐阿富汗清剿神學士和「基地」組織,而未在二○○三年三月貿然改變戰略,大舉侵略伊拉克,則阿富汗情勢也許不會變成今天這種令人歎氣的地步。神學士組織和巴基斯坦關係密切,而巴基斯坦和阿富汗邊界的崇山峻嶺已成為賓拉登及高級黨羽和神學士分子隱身的基地。布希當年發誓要抓到賓拉登,「不論死活」,結果布希下台了,賓拉登亦仍在山間活動。

除了轉換戰場,布希的另一失策是扶植無能而又腐化的卡札出任阿富汗領導人。近五年來,中央政府的權力僅涵蓋首都喀布爾,大小軍閥和神學士分子控制全國各地省分和山區。即使是喀布爾的安全,亦每況愈下(只有布希的妻子蘿拉說:「越來越好」),北約駐軍以「保護自己」為主,不敢戀戰,結果營房儲存大量啤酒和香腸,士兵好吃懶做,個個發胖,根本不能打。美軍則經常濫炸,無辜百姓死傷無數。

最糟糕的是,阿富汗官員腐化程度,名列世界前五名,貧窮程度亦位居全球前五名。阿富汗面積六十四萬七千平方公里,和德克薩斯州差不多,人口三千二百多萬,百分之七十的人每天只有一美元生活費。貪官汙吏的領袖就是總統卡札的弟弟,平時在家賣官鬻爵,還做鴉片批發生意。阿富汗鄉間「很美」,原因是遍地罌粟花,罌粟是做鴉片的原料,全世界百分之九十三的罌粟來自阿富汗。

北約駐阿富汗軍隊約三萬七千,歐巴馬準備自伊拉克抽調一萬五至三萬美軍增援阿富汗。華府已了解到僅憑武力並不能解決阿局,希拉蕊在國務卿任命聽證會上提出「明智力量」引導美用外交政策的觀點,所謂「明智力量」,即是融合文化、政治與外交的「軟實力」和軍事與經濟的「硬實力」,使這兩個實力提升為有利於美國亦有益於天下的外交戰略。

歐巴馬和希拉蕊已任命精明幹練而又霸氣十足的理查.霍布魯克出任巴、阿問題特使。目前華府已傳出除了增兵之外,亦應和不同派系的神學士接觸的聲音,勸他們勿和賓拉登的「基地」恐怖組織合作,美國的談判籌碼只有送大紅包(一個派系數百萬美元)。不少政論家和智庫策士最近紛紛警告歐巴馬對阿富汗問題不要掉以輕心,千萬不可重蹈當年詹森掉進越戰泥淖的覆轍,上周問世的《新聞周刊》即以〈歐巴馬的越南〉為封面故事,向歐巴馬提出強化中央政府,向巴基斯坦施加壓力、與神學士談判、採取正確的壓制叛軍戰略等五大建議。

詹森於一九六三年十一月下旬上台後,留用甘迺迪的所謂「出類拔萃的一群」(the best and the brightest),步步掉入越戰深淵,而他自己所構想的「大社會」計畫亦被打亂。一個雄心萬丈的政客,被他所不熟悉外交和海外征戰而整得心力交瘁,黯然下台。今天的阿富汗和當年的越南,當然不能同日而語,駐越美軍最多曾達五十餘萬人,駐伊拉克美軍最高峰為十五萬人。許多軍事評論家表示過度增兵,並非解決阿富汗問題之正途,應從整頓中央政府、改善與神學士關係、加強圍剿「基地」組織等著手。據北約官員說,阿富汗軍隊至少需要五年時間才能「像支軍隊」,而阿富汗警察則只會魚肉良民,北約部隊只好協助維持治安。

擁有核武的巴基斯坦和分崩離析的阿富汗,必然是歐巴馬政府的頭痛問題,未來四年如能控制局面,不致惡化,即屬大幸。從古史上的亞歷山大大帝到成吉思汗,歷經十九世紀英國和帝俄的爭霸,以至二十世紀七○年代蘇聯的貿進,歷史證明阿富汗是外國勢力與外籍兵團的墳場。歐巴馬必須以詹森的越戰政策為教訓,慎重將事,不可躁進!



◆ 國軍重大演訓 半數將不開火

【吳明杰/台北報導】2009-02-11 中國時報

國防部作戰及計畫次長室軍事訓練處長黃昆宗也表示,九十八年起漢光演習(見圖,本報資料照片)改以兩年為周期

國防部十日公布「國軍九十八年部隊重大演訓規畫」,預計未來一年半內實施五十八次演訓,但其中約半數不開火,也就是採取「實兵不實彈」的方式演訓。演訓次數若以一年周期計算,實際上已降為近年來最低的三十九次,對此軍方表示是基於節能減碳。

國防部作戰及計畫次長室軍事訓練處長黃昆宗也表示,九十八年起漢光演習改以兩年為周期,循環實施,第一年先藉由電腦兵推,驗證作戰計畫及發現戰備相關問題,接續再由國防部及各戰略執行單位,實施防衛作戰的圖上聯戰兵棋推演,研擬計畫可行性。他強調,國軍的作戰演訓不會因兩岸和緩而鬆懈,還是會勤訓精練。

國防部昨天召開記者會,依往例主動公布年度部隊重大演訓規畫,國防部作戰計畫次長室軍訓處長黃昆宗在會中表示,整個周期的重大演訓計畫,區分為聯合作戰演習、軍種作戰演訓、後備動員演習及核化防護演練等四類共五十八次。其中漢光演習三軍聯合電腦兵推將於六月實施,國防部及各戰略執行單位的圖上聯戰兵棋推演則訂於九月份以後實施。

國防部作戰及計畫助理次長李嶽章指出,歷年漢光演習發現的各項問題,都不是短期之內會有答案、能修訂的,在還沒解決問題之前,就立刻面臨次一年演習,的確有商榷必要。



◆ 演訓少軍費仍高 錢花哪去了

【吳明杰/特稿】2009-02-11 中國時報

軍方演習不開火,不管是為了配合兩岸關係和緩,或是真為了「節能減碳」,既然演訓減少,加上武器少買、人員精簡,未來國防預算想必應有很大的減縮空間。

根據軍方內部規畫,未來國軍希望持續精簡到只剩十八萬人,加上短期內並無新增的一、兩千億大型軍購案,現在連重大演訓都大幅減少,演習也少耗彈藥,理論上應該可以省下不少國防預算,在不景氣的現在,未嘗不是好事。

但弔詭的是,國防部今年度預算已達GDP的百分之三,約三千六百多億台幣,幾乎是近二十年來最高的一次。然在人員精簡、裝備少買的情況下,現在連演訓次數都減少,軍方預算還維持如此高檔,不知立場何在。

廿年前國軍預算不到兩千億,當時還要積極外購軍備,每年也頻繁實施重大演訓,卻還養得起四十幾萬大軍;廿年後國防預算增加到三千多億,但現在武器少買、軍演少練,甚至還養不起廿幾萬部隊,宣稱要裁軍,讓外界相當不解。

例如,為了實施全募兵制,軍方評估每年需要至少增加兩百廿億預算,但軍中還是反映人事預算不足,只好變相裁軍才能順利推動;而在武器裝備上,近來不僅暫時沒有戰機和潛艦等重大軍購案,據傳連現有裝備如幻象戰機的飛彈甚至超過壽期,都還在使用,軍方還是反映作業維持費不足,真不知國防部的錢都用到哪去了?

在兩岸關係緩和之際,國軍如果仍有心堅持建軍備戰,作為兩岸互動的後盾,理當支持國防預算的適當支出;但如果只是因為迎合上意而刻意調整建軍備戰步伐,不做軍人該做的事,那高額的國防預算乾脆省下來算了。

一年三千六百億,可以一年發四次消費券,相信民眾都會很支持。

※ 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fsj 提到...

美俄外交過招軟硬互探 美中新關係來硬的

* 美俄外交過招 一硬一軟互探底
* 美中新關係 希拉蕊來「硬」的
* 國際專欄─北韓的「鎂光燈症候群」
* 國際瞭望 以色列選後 政局更不穩

◆ 美俄外交過招 一硬一軟互探底

【聯合報╱劉必榮】 2009.02.12

歐巴馬上台之後,很多國家都想探探美國外交政策的底線:到底新政府想作什麼?和布希時代又有多少差別?

上個禮拜,我們就看到這樣一場精彩的互動。上個星期二,吉爾吉斯總統在莫斯科接受了俄國21億5000萬美元的援助,同時宣布將交國會表決,關閉美國在吉爾吉斯的馬納斯空軍基地。

吉爾吉斯的空軍基地,是美國打阿富汗戰爭一個非常重要的基地,許多部隊、軍需都從這裡起運。歐巴馬上台後,外交政策明擺著是「輕伊拉克、重阿富汗」。這從他甫上任就任命外交老手郝爾布魯克擔任處理阿富汗、巴基斯坦問題的特使,就可清楚看出。歐巴馬也打算在今後兩年,往阿富汗增兵三萬,希望能徹底打贏阿富汗的反恐戰爭。

但是要運兵、運補進入阿富汗,從巴基斯坦這邊過去非常不安全,車隊經常遭到恐怖分子突襲,所以馬納斯空軍基的重要性就日益增加。吉爾吉斯原是蘇聯的加盟共和國,蘇聯瓦解後,中亞各國開始走自己的路,美國也趁反恐之便,將勢力伸入原屬蘇聯後院的中亞。但中亞這些國家政局非常不穩,外交政策也搖擺不定。這次俄國以經濟援助把吉爾吉斯再拉回勢力範圍,明顯就是跟美國在角力。至於美國的反恐戰爭?俄國表示:「我還是支持啊,運兵運補怎麼運?你來跟我談嘛!」從這裡可以看出,要吉爾吉斯關閉基地,其實也是俄國的談判策略。

接著登場的就是周末在慕尼黑的國際安全會議。美國副總統拜登親自參加。所有與會的代表,都在看拜登會勾勒出什麼樣的美國外交政策。早在歐巴馬競選之時,就有學者建議,美國應重建與俄國的關係,如此方能穩住國際秩序。俄國在歐巴馬上台後,也的確傳達出一些善意,比如說歐巴馬願意跟伊朗對話,是令人鼓舞的,以及美國在限武談判上的態度,是一個嶄新的開始等等。但是到了吉爾吉斯問題,又一拳打在美國鼻樑上。所以俄國傳達的是一串矛盾的訊息,目的就是攪拌一下,探探美國的底。

在這種情況下,拜登就算想要傳達與俄國改善關係的訊息,也不能在吉爾吉斯宣布關閉基地過後沒幾天就傳達,這將予人美國示弱的感覺。所以他也用了矛盾訊息的戰術。俄國最關心的議題,是美國在波蘭和捷克部署飛彈防禦系統的問題。在拜登演講前一天,俄國副總理在慕尼黑就先釋出一些善意,表示如果美國願意重新評估飛彈防禦系統,俄國將不在波蘭邊界部署飛彈。可是輪到拜登演講時,他卻強硬表示,「只要技術可行,且符合成本效益,美國將繼續部署飛彈防禦系統以對付伊朗。」另外也強調,美國不會承認任何國家有勢力範圍,各主權國有權決定自己跟誰結盟。西方媒體於是用大標題報導:美國依然強硬!

可是講完接受媒體專訪時,拜登又一轉展現了彈性。他說美俄關係現在應開「重新開始」(reset),兩國有很多地方可以一起合作。美國也願意多傾聽其他伙伴的意見。俄國大喜,趕緊表示歡迎,稱拜登的講話有積極意義。媒體又轉而報導:美國立場有彈性!

這些一硬一軟的精彩過招,都還在測風向、探水溫的階段。最後會如何影響實質的美俄關係,是我們繼續觀察的重點。

(作者為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



◆ 美中新關係 希拉蕊來「硬」的

自由時報 2009.02.12

〔編譯陳成良/紐約時報十一日報導〕據美國政府高層官員表示,在國務卿希拉蕊的主導下,歐巴瑪政府計畫調整布希政府時代以經濟為重的美中關係,重新安排兩國關係重點事項,納入氣候變遷、能源及人權等「硬」議題,但此舉恐會為美中關係帶來風險。

納入人權、環保、能源等議題

美國國務卿希拉蕊下週將展開上任後的首次外交之旅,訪問北京,美國政府相信,與中國建立更廣泛關係,將可開創更多合作機會,不只局限於因應全球金融危機方面,更可在環保和北韓、伊朗核武問題上展開合作。

然而,希拉蕊對中國的新關注焦點會為美中關係帶來風險。專家表示,談及中國鎮壓西藏和中國作為全球第一大溫室氣體排放國之地位的敏感問題,均會導致美中關係緊張。

專家憂美中關係恐陷入緊張

專家也指出,希拉蕊的另一項阻礙在於美國仍然亟需中國的經濟支援,若將這些議題放到談判桌,美國要得到北京對金融監理和振興方案上的支持,便更困難了。

華盛頓智庫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專家裴敏欣指出,希拉蕊的困難不只是時勢不對,更在於這些話題將會增加兩國摩擦,「兩國過去沒有談這些話題,是因為這些都是爭議性問題。 」

希拉蕊尚未公開宣示處理中國問題的優先順序,她也不是對中國議題充滿野心的唯一一人,財長蓋納和白宮能源與氣候政策協調官布朗納皆展現對中議題的重視。

國務院要奪回對中議題主導權

不過,希拉蕊已著手奪回國務院對中國關係的主導地位。前財長保羅森曾長期主導所謂的美中「戰略經濟對話」,儘管這個會議涵蓋了大部分議題,但卻局限了美國對西藏等議題的檢驗。

中國去年爆發西藏事件後,當時爭取民主黨總統提名的希拉蕊曾呼籲布希不要出席北京奧運開幕式。但最後布希去了北京,因為布希向來是在人民幣匯率議題上對中國施壓,而非人權議題。

官員表示,歐巴瑪政府對中國一開始也會柔和以對,先關注中國的氣候變遷和能源效益問題,所以預料希拉蕊會帶著新任氣候變遷事務特使斯特恩一起訪問北京。

但希拉蕊目前最大挑戰還是要先搶佔對中國政策的主導權,但一些專家對此表示懷疑,畢竟希拉蕊不是財長。美國國際經濟研究所資深中國經濟問題專家拉迪說:「現在有什麼問題比經濟問題更重要?」



◆ 國際專欄─北韓的「鎂光燈症候群」

【蔡增家】2009-02-12 中國時報

最近很流行一種病症叫做「鎂光燈症候群」,罹患這種病症的人,平常沉默寡言、不愛講話,但是一看到鎂光燈就好像變成另外一個人,他不但會全身血脈賁張,更會不知所云地侃侃而談,曲終人散之時還會顯得鬱鬱寡歡,落寞不可終日。

北韓就像是國際間典型的「鎂光燈症候群」國家,因為從一九九○年以來,北韓便無所不用其極地來吸引外界對它的注意,它可以在沒有任何理由下綁架日本人質,來喚醒日本對這個不起眼鄰國的恐懼感,它也可以隨意地對外試射導彈,來換取南韓對這個北方敵國的經濟援助,它更可以傾全國之力來發展核武,來讓東亞五強國乖乖地坐下來與它進行談判。北韓永遠想要把自己放在國際新聞的頭版上,操弄大國之間的矛盾來無限制地哄抬自己的身價。

而北韓的國際知名度及價碼,在美國布希政府把它列為全球四大「流氓國家」之後達到了最高峰,核武也成為北韓漫天要價的最佳利器,但是當今年一月美國歷經政黨輪替,民主黨歐巴馬政府上台之後,卻似乎一切都變了樣。

從去年十一月歐巴馬當選美國總統之後,北韓便一直在期待美國新政府「關愛的眼神」,但是無奈歐巴馬政府最主要的任務便是要如何解救美國搖搖欲墜的經濟,外交不是他的專長,更不是他當前關注的焦點,除了伊拉克撤兵問題之外。所以在有限的外交資源上,中東地區便成為主要的施政重心,東亞地區似乎不再是美國所關切的重點,就連美國在東亞最重要的盟國──日本,都已經排在歐巴馬熱線通話順序的十幾名之外了。

因此,歐巴馬去年的當選演說沒有提及北韓,今年一月二十日的就職演說更是跳過北韓,就連北韓最高領導人金正日都親自登場演出失蹤記,以喚醒美國對它的「記憶」,但就當全世界各國都在臆測金正日的生死時,美國政府卻連大氣也沒有吭一聲,這讓北韓政府非常沒有面子,之後北韓就好像失去了舞台的過氣政客,惶惶不可終日。

而根據北韓過去的行事邏輯,當它受到大國冷落之後,它總喜歡找鄰國出氣,而北韓出牌的時機,通常也會選在全球發生重大經濟危機的時間,這樣可以讓大國無暇他顧,來獲得最大的政治利益。例如一九九八年北韓在亞洲金融危機發生不久後,便對日本領空試射大浦洞一型飛彈;而以這次為例,之前屢次對北韓發表不友善言論的南韓李明博政府,自然就成為北韓搏版面的最佳祭品,而現今全球發生經濟危機,自然也就成為北韓出招的最佳時機。

因此,就當美國與西方工業國家正在瑞士召開「世界經濟論壇」,探討如何解決這波戰後以來最嚴重的世界經濟危機的同時,全球「最幸運」、唯一完全不受這波經濟危機影響的北韓,便開始對南韓進行一連串的文攻武嚇。

首先在今年一月十七日,北韓史無前例的由人民軍總參謀部發表聲明,宣告南北韓已經進入全面對決的狀態;其次在兩星期之後的三十日,更由北韓祖國和平統一委員會宣布,南北韓雙方過去所簽署「六一五宣言」及「一○四宣言」,有關「消除政治軍事對立協議」的相關事項全部都無效,同時北韓政府也片面廢除南北韓基本協議書和附帶協議書中「西海北方界線」(NLL)的相關條例。北韓此舉無疑讓朝鮮半島瀕臨戰爭邊緣。

至於南北韓會不發生戰爭呢?從過去的經驗來看,北韓對外發動戰爭從來都不會事先預告的,其次從北韓的這兩次聲明,不論從形式上還是內容上,都還只是透過「語言」來強化對南韓的威脅感。由此可見,北韓此舉無疑是想在「核武牌」、「失蹤牌」失效之後,改換打個「宣戰牌」,以進一步升高朝鮮半島的對立緊張關係,來吸引美國政府及國際媒體對它的注意。

因此,歐巴馬何不開開金口來安撫一下北韓「受傷的心」,而國際媒體也可以順水推舟,大肆報導來滿足一下北韓的「鎂光燈症候群」。(作者現任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兼亞太所長)



◆ 國際瞭望 以色列選後 政局更不穩

【本報訊】2009-02-12 中國時報

以色列國會改選由「前進黨」獲勝,依法前進黨可以進行組閣,黨魁李芙妮可以擔任下屆總理,但結果也許不是這樣,當她組閣不成時,「聯合黨」的納坦雅胡也有權組閣,而不論誰能組閣,以色列政局不會安定下來,以國與巴勒斯坦人之間的衝突也不會平息。

以色列國會選舉是採取比例分配制,候選者是政黨而非個人,對政黨來說這是公平的,小黨也能參與政治,但是大小政黨瓜分議席,很難產生能過半數的大政黨。譬如這次選舉,得票最多的前進黨也不過能分得卅席,在一百廿席議席中只佔四分之一,非與其他政黨聯合組閣不可,如只能勉強湊夠六十一席,則任何合作的小黨中途退出,這個內閣便有了危機。

前進黨的李芙妮能拉到另外卅一席而組閣嗎?頗有疑問,因為根據選舉結果,右派政黨的席位聯合起來就能過半數,所以納坦雅胡組閣的可能也有。

而在左右鬥爭中,目前最有制衡份量的是極右派「以色列家園黨」,它可能獲得十五至十七席,雖然不如預期那樣多,但卻是任何黨組閣的關鍵,以色列家園黨黨魁里柏曼如支持納坦雅胡,聯合力量就會勝過李芙妮與「勞工黨」巴拉克的聯合。對巴拉克來說,如果眼看前進黨組閣缺乏力量,則他只要保住國防部長一職,參加聯合黨內閣也未嘗不可。最能得到美國支持的當然是李芙妮,但美國的支持能否影響到其他政黨意向,尚有待發展。

如右翼組閣,對中東和平當然毫無助益,而即使左翼組閣,由於力量薄弱,受制於右派勢力,也不能放手去追求和平,以巴之間的和解恐怕只有更添困難。

※ 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fsj 提到...

剛果萬名童兵已脫離武裝組織

* 剛果3.2萬名童兵 已脫離武裝組織
* 觀念平台:超級盃的保護主義
* 美情報總監:台安全仰賴與中達協議
* 國安高層要求停止中國佈建

◆ 剛果3.2萬名童兵 已脫離武裝組織

【新華社╱金夏沙2月12日電】 2009.02.13

剛果政府「解除武裝、復員和重返社會」計劃協調員恩通巴·盧瓦巴12日在金夏沙說,目前剛果已有3.2萬名兒童兵脫離了各武裝組織。恩通巴·盧瓦巴說,剛果的兒童兵佔全世界兒童兵總數的十分之一。目前,在該國東部地區活動的反政府武裝和部族民兵組織中仍有近8000名兒童兵,他們手持武器,充當戰爭犧牲品。

恩通巴·盧瓦巴說,這些兒童兵的身心備受摧殘,使用兒童兵的武裝組織應受到法律嚴懲。他表示,剛果政府將繼續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等國際組織進行合作,使兒童兵脫離武裝組織。

據統計,剛果是世界上兒童兵現象最嚴重的國家之一。2004年11月,剛果通過一部法律,禁止政府軍招募18歲以下青少年。剛果還簽署了關於成立國際刑事法庭的《羅馬條約》,條約規定,使用兒童兵屬於戰爭罪和反人類罪。



◆ 觀念平台:超級盃的保護主義

【方祖涵】2009-02-13 中國時報

超級盃一秒三百四十萬台幣的超級廣告,在不景氣的大環境下還是賣得精光。廣告主至少要花上一億,才能夠在上周日的比賽中露臉。在許多同業苦苦哀求政府補助的同時,韓國的現代汽車除了大手筆買下兩個三十秒的時段,還花了不少錢贊助比賽的轉播,是這次超級盃裡花了最多錢的車廠。

我很喜歡現代汽車的廣告,鏡頭的開始,是一個日本凌志車廠的社員給社長一份報紙,上面寫著今年最佳房車獎的得主,鏡頭再轉到德國的BMW車廠,是同樣的消息,接著日德兩國的老闆開始斥罵員工... 「怎麼是現代?」「現代?」螢幕上接著打出現代的高階車種Genesis拿到二○○九年最佳房車獎,旁白跟著說著:「贏了一個獎之後,他們終於弄清楚怎麼念我們的名字了。」

另外一個時段,現代的廣告是他們最新的促銷計畫,如果顧客在買車一年內失業,現代汽車願意回收賣掉的車子。聽起來在這個經濟不景氣的關頭,這個點子還算蠻實際的。

結果在今日美國報的賽後調查裡,這兩個廣告在五十支廣告當中,排名第四十七跟四十九名,第四十八名是日本豐田車廠的廣告,而最後一名,很遺憾的,是來自台灣的瑞軒電視。瑞軒的廣告跟經濟也有直接的關聯,螢幕上出現一個箭頭,指向電視下方的商標,然後說「如果上面不是寫Vizio,你就是個冤大頭」,然後還對美國的經濟復甦計畫跟新總統開了個玩笑。

從事後諸葛的角度來看,現代跟瑞軒的廣告,在美國的黃金歡樂時段提醒觀眾經濟的不堪,真不是個好主意。美國雖然是金融風暴的起源,可是解決經濟問題的辦法之一,卻竟是對本國企業的保護主義。在這當頭,這些外國企業的廣告看似張牙舞爪,難怪被觀眾嫌棄。

再回到今日美國報的名單,最受歡迎的廣告系列,是百威啤酒的馬廣告。就只是一匹馬,並沒有喝啤酒,也沒有令人發噱的鏡頭,怎麼看都跟啤酒八桿子也打不著,可是三支馬廣告都受到觀眾的熱烈歡迎。

原因無他,因為馬跟廣告中也露臉的大麥町狗,帶給觀眾的是美國草根的印象,那個拓荒時代天不怕地不怕的印象。百威啤酒很狡詰地把保護主義包裝出售,弔詭的是其實三個月前百威已經正式交易給位於比利時的企業。從觀眾的接受度來看,這個美國老牌啤酒,絲毫沒有受到所有權轉移到歐陸的影響。

百威的廣告當中,也用馬的血統暗示了歐洲跟美洲的同根性。而平平是汽車廣告,歐陸的奧迪汽車就頗受觀眾歡迎。我想,從倒數前四名的超級盃廣告,亞洲的企業主應該要覺醒,在美國正在崛起的新保護主義,首當其衝的,就是自己的品牌。美國人已經受夠了亞洲的崛起,黑髮黃膚的亞洲企業,在美國經濟的復甦期,即將有劇烈的陣痛。



◆ 美情報總監:台安全仰賴與中達協議

【聯合晚報╱華盛頓特派員張宗智/十二日電】 2009.02.13

美國新任情報總監布萊爾在國會表示,馬英九總統當選後的兩岸關係發展,是美國近年來所見「最正面的發展」;但他頗耐人尋味地說,台灣的長期安全,仰賴與中國達成某種安排,而非軍事防禦。

布萊爾在參議院情報委員會上,就美國國家安全威脅報告時表示,讓美、中關係緊張的台灣問題,已實質緩和;台灣總統馬英九在去年5月就任後已與北京恢復對話,兩岸的領導人對雙方維持較不衝突的關係,也審慎樂觀。

布萊爾在回答委員會主席范士丹詢問兩岸關係現況時表示,馬總統當選後的兩岸關係發展,是美國近年來所見「最正面的發展」。

布萊爾說,馬政府和中國(在改善兩岸關係上)所採取的作法,布萊爾說,為兩岸的利益而發展出某些動能非常重要,「我也為兩岸採取的那些措施鼓掌」。

布萊爾說,美國目前在兩岸事務上能做的一項重要部分,就是確保兩岸不要動用到軍事手段,讓兩岸發生衝突;維持兩岸平衡,也是台灣關係法的要求。

因此,布萊爾說,一方面,台灣不能毫無防禦能力,導致一切唯中國是從,另一方面,中國因此也無法隨心所欲地欺凌台灣。

不過,布萊爾竟話鋒一轉說:「台灣必須了解,台灣的長期安全,仰賴與中國達成某種安排,而非軍事防禦。」

美國對解決台灣問題的終極立場,就是必須得到兩岸人民的同意,和平解決,其間並無主從關係,因此布萊爾說法,頗耐人尋味。

布萊爾說,如果美國能正確維持兩岸這種「平衡」,接下來解決兩岸問題的所有誘因,都會是用政治和人民間互動的方式。

布萊爾表示,他認為過段時間,兩岸就會在給台灣認為自己值得擁有的國際空間問題上,達成安排,這也可以給中國保證:「一個中國是個實事求是 (realistic) 的政策。」

但布萊爾也強調,為可能發生的台海衝突做好準備,在回答參議員邦德詢問中國增加軍事預算,對美是否構成長期威脅,布萊爾說,得視中國如何使用軍事力量,但中國增加軍費,對台灣的威脅較大。

布萊爾強調,美國是唯一能幫助台灣的國家,「除非台灣做點事,維持平衡」,才不致能讓中國的軍力,產生壓迫或軍事的能力。

【華盛頓特派員張宗智/十二日電】

美國新任副國務卿史坦伯格12日在就任後首次公開演講的場合上說,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在兩黨認同下,是多年來最成功的外交政策之一,「維持一中政策的架構非常重要」。

史坦伯格在國務院安排的一場演講上,對國務卿希拉蕊20日將訪問北京表示,此行將建立雙方合作與正面關係,並深化在各項議題上的合作,會向中國坦率表達雙方的歧見。



◆ 國安高層要求停止中國佈建

自由時報 2009.02.13

〔記者鄒景雯/台北報導〕兩岸關係已經緩和,因此台灣相關單位不需要到中國去佈建了?安全系統傳出,國安高層以上述理由要求負責統合聯繫各情治機構的國安局調整工作型態,停止對中國的人員佈建工作。由於此一干涉行為造成業務干擾,傳出後引起反彈,認為特定高層完全不了解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嚴重錯估兩岸關係的複雜性與嚴肅性。

國安會並出現「搶奪」國安局資源的爭端。據指出,對於局所屬的兩個外圍單位「遠景基金會」與「亞太和平基金會」(原中華歐亞基金會),國安高層企圖主導基金會的議題及安排「有關係」的人士進駐,甚至使用其部份預算,已令圈內側目。消息人士批評,在安全經費與預算日趨透明化、愈來愈難容許有「秘密」空間的今天,國安會若有太多不當的插手,很容易造成「誤會」。

國安會 不能介入情報工作

對於國安高層竟傳出「指示」國安局停止對中國佈建,一位受訪的前國安首長表示,此一消息倘若屬實,至少涉及三個層面的問題,非常不應該。首先,國安會是總統的諮詢單位,不是安全的責任單位,依據權責,它完全不能介入國安局的情報工作,過去的二十年間,從未聽說過哪個時期的國安會會去介入情報、包括佈建的問題。

其次,他強調,國安局有自己的法定職掌,這是它的責任,在法律明定的責任下,任何一個單位怎麼可以去要求國安局不做什麼?當然佈建有很多種方式,這部份不方便公開去討論,但既要達成任務,怎麼可以不去做。因此,聽到這個消息很令人訝異,不知道他們在幹什麼!

有人就有威脅 就需要情報

對於所謂「兩岸情勢已經緩和」的說法,這位國安專家直言「這是鬼扯淡」。他說,冷戰剛結束之初,當時美國有一些無知的文人也說,「現在好了,最大的威脅已經解除了!」但他們沒有搞清楚,過去的安全工作是以軍事反情報為主,後來的則是以商業、科技情報為主,反而愈是「友好」的國家造成的威脅愈大,直到吃到苦頭後,才調整錯誤,並更加強相關工作,尤其九一一之後,各國更把反恐提高到最高的位階。

這位前首長強調,自古以來,有人,就有安全威脅,就需要情報,安全工作一天都不能放鬆,從來沒有一個負責任的政府會不重視安全,若以兩岸的情勢為藉口,只能說他們非常無知,任命這些人在做國家安全工作,才是國家安全最大的威脅。

※ 國安會,先幫馬總統顧好台灣經濟吧。

fsj 提到...

美副卿:維持一中非常重要 泰國的冒犯君主罪

* 美副卿:維持一中非常重要
* 台安全賴中國 美真心話?
* 朝遠洋發展 中擬自製兩艘核子動力航母
* 紐時專訪》馬盼台美簽自由貿易協定
* 以國硬碰碰 台灣靠軟實力
* 東協筆記─泰國的冒犯君主罪

◆ 美副卿:維持一中非常重要

【聯合報╱華盛頓特派員張宗智/十二日電】 2009.02.14

美國新任副國務卿史坦伯格十二日在就任後首次發表公開演講時說,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在兩黨認同下,是多年來最成功的外交政策之一,「維持一中政策的架構非常重要」。

史坦伯格在國務院安排的一場演講中談到美國的外交政策,就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廿日將訪問北京表示,此行將建立雙方的合作與正面關係,並深化在各項議題上的合作,也會向中國坦率陳明雙方的歧見。

史坦伯格曾任柯林頓政府副國家安全顧問,多次與台灣前國安會秘書長丁懋時在紐約與波士頓會談,他在台灣記者問到美國新政府的兩岸政策時表示,處理兩岸問題是美國多年來最成功的外交政策之一,作法也獲有美國兩黨的共識。

史坦伯格並表示,近來兩岸關係的發展,尤其是兩岸增強對話,並提供機會解決兩岸人民間的歧見,「我們所有人都感到鼓舞」。

【記者林河名/台北報導】針對美國新任情報總監布萊爾肯定馬英九總統當選後的兩岸關係發展,是美國近年來所見「最正面的發展」,前民進黨立委林濁水昨天說,美方的意見其實有肯定、也有擔憂,馬政府不能「只聽好聽的」。



◆ 台安全賴中國 美真心話?

【聯合報╱華盛頓特派員張宗智】 2009.02.14

從歐巴馬政府兩位重要國安團隊成員,十二日有關兩岸議題談話,可看出美新政府的兩岸政策方向,仍以穩定和維持現狀為先。

其中,副國務卿史坦伯格繼續強調美國維持「一個中國」政策,並視其為美國「最成功的外交政策之一」。曾任太平洋美軍司令的情報總監布萊爾則著重兩岸「平衡」,提到解放軍仍不放棄武力犯台,即使兩岸目前關係改善,台灣仍必須有自我防禦的能力。

馬總統當選後,兩岸關係很快就改善,但台灣內部和美國也出現充滿臆測的雜音。

從布萊爾與史坦伯格對兩岸關係融冰同時表達「鼓舞」,布萊爾甚至用「近年來最正面的發展」,肯定兩岸領導階層近來的作為。可以看出,歐巴馬政府非常支持兩岸恢復對話,並達成解決實質問題協議的作法。

不過,布萊爾的談話中,仍有部分模糊不明之處。例如他說台灣的長期安全,仰賴與中國達成「某種安排」,而非軍事防禦,似乎暗示台灣得向中國「求」得安全。

美國的學界與政策,的確有類似「台灣必須自己和中國談」的聲音存在,但美國的兩岸政策,雖鼓勵兩岸對話,卻絕對沒有類似「台灣得仰賴中國」的前提。

在敏感的兩岸議題上,布萊爾在回應時或許不夠精準,但他是否坦率說了歐巴馬政府沒有修飾過的「真話」?兩岸得審慎觀察。



◆ 朝遠洋發展 中擬自製兩艘核子動力航母

【黃菁菁/東京十三日電】2009-02-14 中國時報

《朝日新聞》報導,中國軍方消息人士指出,中國計畫在二○二○年之後,首度自製兩艘核子動力航空母艦。中國從今年起已著手建造兩艘一般航空母艦,但核子動力不需補給燃料即可保持長時間續航能力,顯示出中國正式朝遠洋發展,此一動向頗受關注。

根據中國軍方人士的發言,北京政府去年十二月卅日在軍方主持的內部檢討會議上,軍方幹部說明「海軍從○九年起將開始積極製造航空母艦」,且中國已開始自製電力控制系統的零件,預定在二○一五年完成兩艘一般航母。中國希望在二○二○年以前,確立航母的運用體制,以跨越連結琉球、台灣、菲律賓等的「第一島鏈」,跳脫沿岸防衛的現狀。

中國擬建造的兩艘核子動力航母都是六萬噸級的中型航艦,據了解,中國得到舊蘇聯時代建造中止的核子動力航母「烏里雅諾夫斯克(Ulyanovsk)」的設計圖後,以此設計圖為研發自製航母的參考。

中國人民解放軍設定的未來目標是,不只要掌握從日本列島至關島、印尼一帶的「第二島鏈」內西太平洋海域的制海權,還要在印度洋、太平洋的所有海域與美國海軍對抗。這名中國軍方人士表示:「今年起建造的兩艘一般航母只不過是準備動作而已,雖然核子動力航母的建造及運用需花龐大費用,但是以中國經濟發展的情況來評量,並不會構成太大的障礙,甚至今後還可能多建造幾艘。」

朝日指出,中國於二月廿日發表的國防白皮書中,首次明白記載「將提升遠洋作戰能力」,卻未提及航母之事。但是,中國海軍為了建造航母已開設專門的部署「○四八辦公室」,還在海南島的亞龍灣著手建造,擁有航母母港功能,也有可儲藏彈藥的地下隧道的碼頭。

目前全球擁有核子動力航母的國家除了美國只有法國,因此中國建造核子動力航母的計畫若更加具體的話,不僅是日本、東南亞等周邊國家,連美國也勢必會提高警戒。



◆ 紐時專訪》馬盼台美簽自由貿易協定

【聯合報╱記者范凌嘉/台北報導】 2009.02.14

馬英九總統前天接受美國紐約時報專訪,表達「對美三願」,他期盼美國能與台灣簽署自由貿易協定,也希望台灣人民可以免簽證訪問美國,至於台美雙邊引渡協定,馬總統表達了簽訂的意願。

這篇以「台灣低調可能有助於達成目標」為題的報導,昨天刊登在紐約時報,報導指出,自從去年五月馬總統上任以來,台海已不再是可能爆發衝突的引爆點。

對於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準備亞洲之行幾乎沒提到台灣,馬總統並不在意,他指出,兩岸緊張情勢降低,對大家都是好消息,台灣不會因為沒有列入希拉蕊首要之務而不滿;他強調,美國可以在兩岸關係上扮演建設性的角色,鼓勵兩岸維持現狀。

馬總統期待華府在三項問題上可以改變:第一,美國與台灣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其次,比照英國讓台灣旅客免簽證入境;第三,簽訂台美雙邊引渡協定。

紐約時報認為,馬總統的「對美三願」要完成並不容易,去年美台官員曾深入討論一項貿易及投資架構協定,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長楊甦棣公開表示,美國決策者著眼在貿易及投資架構協定,對此美國總統歐巴馬政府並沒有改變的跡象。

紐約時報也指出,楊甦棣也曾公開表示,台灣在防範非台灣人民取得台灣護照方面,管制仍不足,美國政府仍不放心台灣民眾免簽證入境;至於雙邊引渡協定後,前總統布希政府未予支持,歐巴馬政府也沒有表態。

馬總統在專訪中也談到兩岸直航、經濟不景氣及政府因應之道,他說,只要台灣主要的出口市場經濟復甦,經濟就會成長,政府為提振經濟,除出約一百一十美元的消費券刺激買氣,也積極擴大投資基礎建設。



◆ 以國硬碰碰 台灣靠軟實力

【聯合報╱國際中心╱林沿瑜】 2009.02.14

以色列,一個對台灣人而言顯得遙遠的國家,卻幾度被拿來與台灣相互比擬。而台灣也有政治人物自比以色列的民族英雄摩西、約書亞,要帶台灣人走出暴虐的埃及統治,進入聖經中所稱的上帝「應許之地」。

以色列對信奉舊約聖經的猶太人而言,是上帝賜與的「迦南美地」,因此即使在歷史上一再遭到掠奪,猶太人建國的理想始終不滅。終於,以色列在1948年獨立建國,印證了上帝的承諾,卻同時點燃了和阿拉伯國家的戰火,成了中東的火藥庫。

以色列和台灣確實有相同之處:實施民主制度、推行市場經濟、土地面積狹小、具有重要的戰略地理位置、面臨周遭國家的武力威脅、獲得強權美國支持。

不過以色列和台灣的差異恐怕更為關鍵。首先,以色列面臨的是一個四分五裂的「阿拉伯世界」,並非一個真正的經濟、軍事強權。台灣恰恰相反,面對的是一個經濟和軍事實力兼備的中國。因此,美國可以對以色列毫無保留的支持,對台灣卻是態度模糊,時時顧忌中國的反應。

兩相對照,以色列較具有與周遭國家硬碰硬的實力,台灣則比較依賴民主制度、人道關懷等軟實力。

※ 台灣現在不需要硬起來。



◆ 東協筆記─泰國的冒犯君主罪

■ 梁東屏 2009-02-14 中國時報

對於很多人而言,「冒犯君主罪」是件很難於理解的事。而在泰國,卻人人都知道王室至高無上(見圖,法新社),甚至於貴為總理,晉見泰皇時都要匍匐在地。

好友「多維新聞網」董事主席何頻到曼谷旅遊。媒體人就是改不了東問西問,「泰國有沒有新聞自由?」。我跟他說整體而言,泰國確實有新聞自由,因為媒體可以報導、批評任何事件,「但是如果說完全的新聞自由,那又很難說,因為泰國有涵蓋甚廣又嚴厲的『冒犯君主罪(Lese Majeste)』,換句話說,為免不必要的麻煩,有關王室的任何問題都盡量不要去觸碰」。

對於很多人而言,「冒犯君主罪」是件很難於理解的事。而在泰國,卻人人都知道王室至高無上,甚至於貴為總理,晉見泰皇時都要匍匐在地。

泰國是君主立憲國家,設有世界上少有的嚴苛「冒犯君主罪」,最高刑期十五年。泰國新一屆新政府上台後,更有變本加厲的態勢,除了司法部推動將最高刑期提高至二十五年,參議院也擬設特委會嚴格執行法律。

泰國「冒犯君主罪」厲害的地方在於人人都負有檢舉之責。舉例而言,泰國電影院在影片開映之前會播放敬重國王的「崇聖歌」,觀眾都必須起立致敬,否則就可能會被其他觀眾檢舉、指控不尊重泰皇而面臨刑責。

在泰國旅遊,當地導遊也都會提醒遊客要尊重君主制度,特別注意不要出現手指泰皇肖像的不敬重動作,以免困擾。

正因為「冒犯君主罪」這樣容易讓人「動輒得咎」,所以大家都不敢掉以輕心。單單這兩年,就有好幾起涉及「冒犯君主罪」的案件。

二零零七年,瑞士人尤弗在泰北清邁因酒後用黑顏料塗抹泰王肖像,結果被判入獄十年,坐牢四個月後在泰國新年之際被特赦,隨後被驅逐出境。

澳洲作家尼克拉提斯因觸犯「冒犯君主罪」於今年一月十九日在曼谷遭判處三年有期徒刑,只因為他在二零零五年的著作《Verisimilitude》中,有個段落冒犯王室。

這本書當初只印製五十本,實際銷售僅七本。尤有甚者,書中提到王室的段落不但僅有一行而且文字十分隱諱,只含含糊糊提到「一位王儲」。結果尼克拉提斯卻為此付出了代價,至今還待在牢獄中。澳洲政府為他求情,希望得到特赦,但是尚無具體結果。

在「冒犯君主罪」的巨大傘蓋下,許多政治、媒體乃至於學界人物都被指控。

譬如泰國前總理公署部長乍卡普二零零七年在「外籍記者俱樂部」演講,就遭指控此罪名;英國廣播公司(BBC)駐泰特派員海德也因主持這場座談會而遭池魚,去年更因為在網站上把泰皇照片放在前總理戴克辛下方,報導反政府「黃衫軍」封鎖機場事件時提及泰皇等,被泰國警察指控冒犯君主。

曼谷朱拉隆功大學政治系副教授蓋爾茲也因在二零零六年政變後出版「為了富人而政變」一書,遭指控「冒犯君主罪」。擁有英、泰雙重國籍的蓋爾茲本人,已在日前逃往英國,同時聲稱,「在泰國,沒有所謂的司法正義」。

泰皇在泰國有近似於「神」的地位。儘管泰皇曾經表示自己不應該免受批評,但警方還是不敢不調查所有的檢舉,因為他們擔心如果置之不理,自己也會受到「冒犯君主罪」的處罰。

從這個角度來說,泰國的「冒犯君主罪」實際上阻止了君主立憲民主國家正常運作,因為這項罪名確實限縮了言論自由,也讓政治勢力有藉之打擊異己的口實。

※ 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fsj 提到...

美暗示聯俄阻伊核 希拉蕊向北韓釋善意

* 聯俄阻伊核 美暗示放緩東歐飛彈部署
* 出訪亞洲 希拉蕊向北韓釋善意
* 希拉蕊:盼美中同舟共濟
* 國際瞭望:面對北韓 歐巴馬尚無新政策
* 防北韓飛彈「恭候」希拉蕊 美日加強戒備
* 國際關係學門 面臨斷炊危機
* 培養國際關係人才 不能拖

◆ 聯俄阻伊核 美暗示放緩東歐飛彈部署

自由時報 2009.02.15

〔編譯羅彥傑/路透十三日電〕美國十三日暗示,如果俄羅斯同意協助阻止伊朗發展核武,願意放緩在東歐部署飛彈防禦系統的計畫。

美國部署飛彈防禦系統的計畫,過去數年造成美俄關係惡化,但剛上台的歐巴瑪政府已表示,希望可以和俄國重新開始與修好。

歐巴瑪政府 試圖與俄修好

美國一名要求匿名的高級官員表示:「如果我們能夠合作勸使伊朗不去追求核武能力,我們將會放慢在歐洲發展飛彈防禦系統的腳步。」這是美國政府官員將飛彈防禦問題與俄國是否願意協助解決伊朗核武僵局兩件事相提並論,迄今最明白的一次表態。

在此同時,美國國務次卿伯恩斯正在莫斯科舉行會談,這也是自歐巴瑪上個月就職以來,位階最高的訪俄官員。

伯恩斯暗示,美國準備在重新安排飛彈防禦系統計畫時,將莫斯科列入考量。俄國國際傳真社引述他的話說:「飛彈防禦系統將利用各方所擁有的資源,有關飛彈防禦新配置的問題,(華盛頓)對於和俄國與北約組織夥伴一併合作的可能性抱持開放態度。」他未對此多做說明。

希拉蕊下月將會晤俄外長

美俄緊張關係可能解凍的另一跡象,則是歐洲聯盟外交政策首長索拉納表示,美國國務卿希拉蕊下個月將在瑞士日內瓦會晤俄國外長。

飛彈防禦系統鬆綁 美展誠意

美國在飛彈防禦問題上的立場表現更具彈性,是在回應俄國對華府的其中一項主要抱怨。莫斯科認為,在波蘭部署飛彈及在捷克部署雷達追蹤站,等於是對俄國傳統後院安全的一大威脅。

上述匿名的美國官員說,部署飛彈防禦系統的動力來自伊朗的威脅,如果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則在檢視該系統的部署時,就必須將此列入考慮。



◆ 出訪亞洲 希拉蕊向北韓釋善意

【尹德瀚/綜合十四日外電報導】2009-02-15 中國時報

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將於十五日啟程展開上任後首度海外之旅,訪問日本、印尼、南韓和中國等四個亞洲國家,她在出訪前表示,北韓核子計畫是對東北亞區域安定最尖銳的挑戰,並承諾只要北韓完全放棄其核子計畫,美國願意和北韓建立永久和平的正常關係。

希拉蕊十三日在「亞洲協會」(Asia Society)紐約總部發表演講時表示,假如北韓真心準備以可查證的方式完全放棄其核子計畫,歐巴馬政府願意促使雙邊關係正常化,以永久和平條約取代朝鮮半島停戰協定,並協助北韓人民滿足其能源與其他經濟需求。

和平條約換取對方棄核

在遞出橄欖枝的同時,希拉蕊也警告北韓避免對南韓做出任何挑釁行為。北韓最近宣布將廢棄與南韓的停戰協定,揚言要在朝鮮半島發動戰爭,並威脅要試射射程範圍足以涵蓋美國西岸的飛彈,導致朝鮮半島緊張情勢升高。

希拉蕊並對前總統布希任內的外交政策嚴加批判,聲稱美國政府近年來往往訴諸「反射性」的行動,未能「聆聽事實」或「傾聽他人」,未來歐巴馬政府的外交政策將重視其他國家的意見,對於美國該負的責任也會負責,並承認美國所助長的全球問題。

一反傳統未赴歐先訪亞

歷任美國國務卿上任後均先訪問歐洲,但希拉蕊卻一反傳統,第一次出訪就到亞洲。近年來亞洲的全球地位日益重要,但一直自覺受到美國忽視。希拉蕊說,她這次亞洲行顯示歐巴馬政府願意付出很多時間與精力,與亞洲及太平洋地區所有國家合作。

希拉蕊此行將訪問日本、印尼、南韓與中國,日本是首站。

此行將拜會日印尼韓中

希拉蕊表示,美國準備與日本簽署協定,將八千名美國駐軍從琉球遷往關島,但她也強調,美國與日本長達五十年的安保同盟「無可動搖」。

希拉蕊還說,她十七日將與被北韓特務綁架幾十年的日本人質親屬見面。同一天,希拉蕊還將先後與日本首相麻生太郎、外相中曾根弘文及防衛大臣濱田靖一,進行會談。

對於美國未來與亞洲國家的交往,希拉蕊在其演講中勾勒出完整輪廓,包括加強雙方貿易,尋求彼此經濟復甦,防止核武擴散以及設法逆轉全球暖化的趨勢等等。



◆ 希拉蕊:盼美中同舟共濟

【劉屏/華盛頓十四日電】2009-02-15 中國時報

美國國務卿希拉蕊十三日表示,期盼台海兩岸進一步改善關係,也期盼美、中之間同舟共濟,建立正面、合作關係。

希拉蕊訂明天啟程訪問日本、印尼、韓國、中國大陸等地。她十三日在紐約「亞洲協會」演講,說明此行重點,並闡述美國新政府的亞洲政策。國務院已刊出她的演說全文。

她說,有人認為崛起的中國註定是美國的對手,「其實與此相反。我們認為美中為各自的成功,可以互惠互利」。她引用中國成語「同舟共濟」說明兩國合作的重要。又說,「金玉良言中的智慧,今天必然繼續指引我們」。

希拉蕊表示,世界已是地球村,「核武擴散所導致的危險,廣州擔心,華盛頓也擔心;氣候變遷影響湖南的農民,也影響美國中西部的農民」。她表示,美、中兩國合作,不但有利於亞太區域,對全球的和平及繁榮也是關鍵。

她表示,北京當局在有關北韓核武的「六方會談」扮演積極角色,也承諾繼續參與國際維持和平工作。「我們兩國,我很高興的說,這個月下旬就會恢復中階層的軍事對話;我們期待台海兩岸關係進一步改善」。

去年十月,中方因為不滿布希政府宣布對台軍售,因而中斷與美國間的軍事交流,以示抗議。

希拉蕊在演說中提及亞洲各國面臨的經濟衝擊,例如韓國有廿萬人面臨失業;中國大陸的一億三千萬農民工中,有二千萬人失業;印尼的出口下跌了二○%;「台灣的經濟報告說,出口下跌了創紀錄的四四%」。她說,經濟不景氣是各國共同面臨的問題,需要各國共同尋找對策。

她表示,此行目的之一是向各國重申美國的承諾,美國要與亞洲國家合作,共同因應挑戰。她表示,歐巴馬總統和她本人,推動外交政策都「不會受到感情因素和意識形態左右」。新政府的外交政策將強調普世價值,「人權仍是美國關切的議題」,包括緬甸民主運動領袖翁山蘇姬、西藏的宗教自由等。



◆ 國際瞭望:面對北韓 歐巴馬尚無新政策

【本報訊】 2009-02-15 中國時報

北韓可能試射飛彈的傳聞雖使國際間又有了新的緊張,即使成為事實也不足奇,這是北韓強硬政策一步一步的行動,問題倒是:美國歐巴馬政府如何因應呢?

北韓先是終止了與南韓的一切關係,然後又宣布南北進入戰爭狀態,但美國及南韓似乎老神在在,仍要等著瞧,而北韓會縮回去嗎?當然絕無可能,試射飛彈應該就是繼續的行動,如果這一招仍使美韓不為所動,那麼繼續行動就可能是再進行一次核子試爆。

南韓總統李明博已經把對北韓政策完全交付美國掌管了,美國將如何回應呢?按目前情形看,歐巴馬似乎還沒有一套新想法,如果推翻布希的朝鮮半島政策,自己必須有一套代替政策,調走「朝核六方會談」美方談判代表希爾顯示政策要變,但卻不知如何變。按新任國務卿希拉蕊的說法,六方會談仍是解決之途,只不過美國要加上一個更強硬的帽子而已,至於能否強硬到使北韓生懼,似乎也未十分考慮。

對可能試射飛彈一事,希拉蕊的說法是:「北韓必須明白,東亞所有國家已經明確表示,無法接受北韓的行為。」但不能接受又怎樣?

當新聞記者問到美軍會不會啟動偵監時,國防部長蓋茨說:「如果認為有必要,會做這樣選擇。」他又說:「大浦洞二號飛彈射程仍待觀察,從目前來看,這種飛彈的射程非常短。」

這兩位的發言都很輕鬆,實在看不出一旦事情發生,會有什麼嚴重反應。

至於南韓外長柳明桓的話等於是廢話,他說:「北韓試射飛彈將對東北亞穩定及南北韓關係構成嚴重威脅。」東北亞早已不穩定得很了,而南北關係也已嚴重到不能再嚴重了,還能再添什麼嚴重威脅?第二次韓戰嗎?



◆ 防北韓飛彈「恭候」希拉蕊 美日加強戒備

中央社 2009-02-15

(中央社記者楊明珠東京15日專電)日本「產經新聞」報導,因北韓準備發射飛彈,加上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明天訪日,美軍已在日本沖繩(琉球)部署電子偵察機「RC135S」加強防禦。

報導說,因北韓準備發射長程彈道飛彈「大浦洞二號」,加上希拉蕊明天預定抵達日本訪問的敏感時刻,昨天傳出美軍已在琉球的嘉手納基地展開部署彈道飛彈電子偵察機「RC135S」。

2006年7月5日,北韓發射包含「大浦洞二號」在內的飛彈,在這之前的 5月,美軍已在嘉手納基地部署電子偵察機「RC135S」。

這種電子偵察機是可紅外線掃瞄追蹤飛彈,從飛彈發出的電波數據等情報分析飛彈的彈道、性能等。也可釐出發射的地點或預測著彈地點。

這次,美軍在琉球嘉手納基地部署的電子偵察機「RC135S」有 2架,前天晚上已從美國本土飛抵該基地,目前雖未看出北韓急著發射飛彈的跡象,但仍持續加強偵察中。

報導說,美軍目前擁有3架電子偵察機「RC135S 」,其中 2架已部署在沖繩,這是美國總統歐巴馬上台後,針對蠢蠢欲動的北韓所採取的牽制動作與一種軍力的示威。

另外,日本的海上自衛隊將派出電子偵察機「EP3」,日本航空自衛隊也將派出電子偵察機「YS11E」加強防禦。

報導說,北韓這次與上次三年前發射「大浦洞二號」一樣,正在當年發射飛彈的咸鏡北道舞水端里的基地做發射準備。北韓於上個月底開始做發射飛彈準備,本月初傳出,載運著圓筒型貨物的火車已駛底舞水端里。

韓國媒體本月11日報導說,北韓正運送發射飛彈用所需器材。12日得知,偵察衛星偵測到有火車駛往基地,可能是駛入基地內的庫房,研判北韓的軍方人員已在組裝飛彈,為發射做準備。



◆ 國際關係學門 面臨斷炊危機

【聯合報╱周陽山/監察委員(台北市)】 2009.02.10

教育部目前推動的大學系所評鑑制度,對獨立研究所師資規範為專任老師七人以上(一般的系所則為十一人以上),已引起全國各校相關研究單位的憂慮,有的學校甚至被迫採取研究所裁併或停辦等應急措施,以為因應。其中尤以國際關係與區域研究類別的獨立研究所,影響最大。

國內相關的獨立研究所包括:政治大學東亞所、俄羅斯所;淡江大學美國所、拉美所、日本所、東南亞所、俄羅斯所、歐洲所、大陸所;文化大學大陸所、美國所,以及清雲大學的中亞所等。由於這些研究所未設置大學部,研究生名額有限,師資員額不足七人,恐將難以符合教育部的評鑑標準,並造成上述學門與研究領域被迫消失。如此一來,台灣高等教育中的國際研究,勢將面臨縮減、裁員,甚至斷炊的危機。

教育部目前已擬定修法計劃,包括:若研究所本身規模較小,或為新設,在學研究生數量未達一定數值者,則放寬「至少七名專任師資」的規定;若研究所屬於特殊類科,師資需引進實務人士者,得以兼任師資人數折算專任人數,以求其彈性。

除教育部的補救措施外,外交部與國安單位亦應考慮在擬議籌備中的「外交學院」內,設置國際研究與區域專才培育單位,或與各大學相關研究所合作,建立外交人才培育管道,設學位及學程計畫,給各所適當補助,強化各校相關研究單位師資與研究專才。

總之,台灣的國際研究與區域專才目前已呈現人才斷層、青黃不接的窘態,如果再讓為數不多的國際關係及地域研究所因師資員額不足而被迫整併、裁汰,造成新的人才無以為繼,台灣在走向國際化與全球化的路途上,就更要備顯艱辛了。



◆ 培養國際關係人才 不能拖

【聯合報╱林碧炤/政治大學外交系教授兼副校長(台北市)】 2009.02.11

拜讀十日周陽山教授大作「國際關係學門,面臨斷炊危機」後,深有同感,更要呼籲國內學界加強國際法及國際關係的研究,但沒有政府及民間的支持做不到。

早年台灣的這些研究及教學得利於從大陸到台灣和後來學成歸國的學者,經過這麼長的時間,人才斷層非常嚴重。在美國教書的台灣學者和回國任教的年輕學者愈來愈少。現在中國大陸在國際關係所投下的人力以及進行的研究真是相當積極。雖然研究成果品質不一,但是已經有相當出色的著作,稍微留意大陸圖書的先進就知道。另外,大陸把國際關係的主流思想和著作有系統的翻譯,有些外文專書在大陸依法翻印,限地出售,可見他們對於推廣國際關係研究所做的努力。

綜合來看,大陸的國際關係和國際法知識社群已經逐漸成型。有判斷力的人力(critical mass)逐漸累積,他們也很清楚要在西方學界主導的國際關係中凸顯特色,需要很長時間的努力。不過,外界很容易可以看到那股活力和衝勁。在我出席的國際會議和訪問過的大學,大陸學者愈來愈活躍,而且有自己的見解。台灣真的需要加油。我們有沒有去留意世界上已經有多少家孔子學院?

學術研究及交流一向重視人文精神和專業內涵,也不會互相排斥。不管是國際或兩岸的學術交流要求的是互相學習、求真求實。台灣的國際關係和國際法研究有很好的基礎,期刊及專書就是最好的證明。人才的培養需要很長時間,現在開始做不會太晚,再不做恐怕就來不及了。

※ 只怕台灣在國際舞台上永遠消失。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fsj 提到...

希拉蕊的亞洲之行 馬說國軍體測不夠嚴

* 陸以正專欄─希拉蕊的亞洲之行
* 攔截北韓導彈 南韓擬設指揮所
* 短評─杯葛的藝術
* 國軍新版體測 馬說不夠嚴

◆ 陸以正專欄─希拉蕊的亞洲之行

【陸以正】2009-02-16 中國時報

美國新任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昨天離開華盛頓,開始她訪問亞洲四國的行程。首站在日本將停三天;本周三到印尼,星期四到南韓;整個周末則將在北京度過,下星期一又回到國務院上班。

傳統上歷屆新任國務卿,首次出訪一定到歐洲去拜訪英、德、法、西等盟國。她為什麼反其道而行,要先去亞洲呢?國務院發言人伍德上周在例行記者會解釋說,因為亞洲的經濟成長速度與影響力日漸重要,所以選擇去亞洲。伍德恰好也是擔任國務院發言人辦公室主任的第一位黑人。

希拉蕊決定來遠東的真正原因,是因為新任副總統拜登正在歐洲訪問,她沒必要去軋一腳;而新任中東特使密契爾(George Mitchell)已經在死結難解的以色列與巴勒斯坦兩邊奔走,她更不必去那兒蹚混水。剩下來只有亞洲,聰明的希拉蕊因而選擇把她第一次出國訪問的榮譽,給了這四個國家。

然而這又使自命不凡的印度,和多年盟邦澳洲心生不滿。怎樣擺平印度呢?希拉蕊利用已故人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恩牧師一九五九年到印度去見甘地的五十周年紀念,找他兒子Martin Luther King Ⅲ率領龐大代表團,包括黑人眾議員John Lewis,和當年支持金牧師的白人之子,現由阿拉巴馬州伯明翰市選出的眾議員Spencer Bachus,乃至著名的爵士樂大師Herbert Hancock,去印度訪問。反正國務院花錢毫不心疼。

對澳洲如何交代,目前尚無下文。澳洲外長史密斯元月底曾和希拉蕊通電話,她想必曾告訴前者將出訪亞洲的計畫。她此行重點,去日本是為安慰這個亞洲最重要的盟邦,並為自民黨籍首相麻生太郎打氣。日本經濟遭受重創,麻生的民調跌到只剩廿三.二%,而他的政敵民主黨領袖小澤一郎的民調,則高達四三.八%,幾達麻生一倍之多。

許多人不懂她為何從東京橫越東海與南中國海,飛往印尼,然後再飛返南韓的道理。美國媒體猜測是因為印尼人口兩億四千萬,是世界最大的伊斯蘭教國家,此行象徵美國並無與伊斯蘭教對抗之意。但印尼的回教徒秉性和平,不像伊朗或敘利亞那麼仇視美國。前幾年在峇里島屢次發生炸彈事件,都是中東來的「蓋達」極端分子所為,與當地人無關。不要忘記歐巴馬童年在印尼長大,希拉蕊此行是否有拍馬屁之嫌,就要讀者自己去評估了。

她到南韓,自然與透過「朝核六邊會談」阻止北韓發展核子武器有關。國務院主管遠東事務的助卿希爾每次開會,必須僕僕風塵趕去首爾,現在傳出將調任駐伊拉克大使。遺缺由波士頓Tufts大學佛萊契法律與外交學院院長Stephen Bosworth接替,後者這次也在隨行人員之列。

希拉蕊自詡,從做白宮第一夫人時起,到參院外交委員會這麼多年,世界各國的元首或政府領袖,沒有幾位她不認識。這話自然不假,但平壤她沒去過,和金正日也從無一面之緣。這次時間太匆促,雖然北韓最希望的就是與美國直接談判,以達建交目的,做到像聯合國一樣地兩韓並存,她不會有很大興趣。而金正日年邁體衰,外傳已患重病,朝不保夕,希拉蕊不想和他見面。

中國大陸才是她此行的聚焦點。外交部長楊潔箎將全程陪伴她出席所有節目。拜會胡錦濤、溫家寶、賈慶林等國家領導人,不在話下。國務院發言人伍德在記者會上說,她與中國領導人談話的項目有金融風暴、有關人權事宜、集體安全、和全球氣候變化等。照理說,金融海嘯應該是財政部長蓋特納主管範圍,但這位部長一上台就指責中國操縱匯率,惹得北京很不高興。她如果拿匯率和人權問題一起提,胡、溫兩人肯定不會給她好臉色看。

現任美國駐北京大使雷德曾供職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旅居香港和大陸三十年,通曉中文,布希總統上任就派他到北京,做了整整八年,是歷來在任最久的駐華大使。這次政權輪替,必須捲鋪蓋走路,繼任人選可能由希拉蕊在北京宣布。華府內幕消息最靈通的尼爾森報導透露,此職將由紐約智庫布魯金斯研究所董事會主席、放棄高盛千萬美元年薪,而到清華大學當每年只拿一美元的客座教授約翰.桑頓(John Thornton)出任,本周末應可揭曉了。



◆ 攔截北韓導彈 南韓擬設指揮所

【聯合報╱編譯陳世欽/綜合報導】 2009.02.16

消息人士透露,南韓軍方計劃2012年成立負責探測並攔截北韓導彈的作戰指揮所,南韓部隊屆時就會具備一套可獨立探測並攔截北韓導彈的系統。

南韓聯合新聞通訊社引述南韓軍方消息人士談話報導,南韓2006年起即推動成立「彈道導彈作戰指揮所」的計畫,預估投入3000億韓元(約台幣72億元)的經費,可望2012年完成。

報導指出,該指揮所平日全天候密切監視北韓的導彈設施,並評估北韓的導彈威脅,一旦發現突發狀況,將與設在第三軍司令部的「大火力戰執行本部」採取聯合措施,執行攔截導彈的任務。

軍方人士表示,為應付來自北韓核武與導彈的威脅,南韓2006年即決定組建導彈防禦系統,並著手推動成立作戰指揮所的計畫。指揮所成立後,可與目前由駐韓美軍獨自操作的「彈道誘導彈防禦及攔截作戰系統」所屬「戰區誘導彈作戰小組」聯合作戰。

報導表示,南韓的上述設施可探測並攔截的北韓導彈包括:射程300至500公里的飛毛腿B、C型;射程1300公里的蘆洞導彈,甚至大浦洞2號導彈也可在向神盾艦下達攔截命令後,予以擊毀。飛毛腿與蘆洞飛彈的射程涵蓋南韓全境。

北韓可利用移動發射台發射蘆洞與飛毛腿系列導彈,其中的飛毛腿導彈自發射到射抵首爾僅需2分10秒到2分30秒。日前有情報消息指出,北韓最近顯然已經開始組裝射程最遠的大浦洞飛彈,可能月底即可準備就緒。

南韓軍方計劃從海外採購彈道導彈作戰指揮所必須運用的預警雷達。它的探測距離為400公里至1000公里,可計算出導彈的飛行方向與彈著地點,同時將訊息傳給作戰指揮所與愛國者攔截導彈部隊。



◆ 短評─杯葛的藝術

【中時小社論】2009-02-16 中國時報

看來,真是天下政治一般黑,競選和就任時紅到不行的歐巴馬,先是面臨提名閣員操守問題;上周,共和黨籍的商務部長被提名人葛列格突然宣布放棄提名,對選舉前後一直矢言跨黨派理念的歐巴馬,又是一記重擊。

葛列格的舉動其實只是表徵,歐巴馬上台後,共和黨沒給他太多蜜月期,對歐巴馬關係重大的經濟振興方案在眾院投票時,共和黨一票都沒有支持,到了參院,也僅有三名共和黨參議員支持,讓民主黨僥倖跨越議事杯葛的門檻。

和台灣的藍綠比起來,這些景象似曾相識,馬英九為了跨黨派理念、找了賴幸媛出任陸委會主委,賴幸媛雖未在綠營壓力下掛冠求去,但是朝野政黨之間的對立,卻更為惡化。

不過,在形似之外,如果細究內容,美國人玩起政治來,還是比台灣高明得多,例如,歐巴馬提名的首長,只要不是操守出問題的,都能得到跨黨派支持,像能源部長朱棣文,甚至是參院全票通過。

更微妙的是,共和黨和民主黨雖對振興經濟有重大歧見,但是卻仍有三名參議員支持振興方案,一來,免得法案沒過、要背負讓美國景氣惡化的罪名;二來,有了三位共和黨參議員當槓桿,參眾兩院協調出來的最後法案,必須考量共和黨的意見。

對立之外,美國政治教給我們的是,即使對立,都要師出有名。



◆ 國軍新版體測 馬說不夠嚴

【聯合報╱記者王光慈、范凌嘉、李明賢/台北報導】 2009.02.16

國軍魔鬼操,「鐵馬」不滿意!馬英九總統要求強化體能,國防部去年底頒布新版體測標準,女兵要跑三千公尺,男性三千公尺標準更提高近二分鐘,以官校畢業為例,男性必須在十四分鐘內跑完才算及格,女性則是十六分五十秒,號稱「全亞洲最嚴」。但據了解,馬總統還是不滿意,認為「太弱,還要再精進」。

日前馬總統邀請馬蕭競選幹部喝春酒,據轉述,號稱「勇腳馬」的馬總統自稱五千公尺成績是廿三分鐘,所以他認為國防部新的體能測驗標準還有改進空間,他也願意「和大家一起下海做到新標準」。

國防部軍事發言人池玉蘭表示,國防部絕對尊重總統的看法,「也會納入參考」。但新版體測標準才剛頒布,今年還在試行階段,要不要再調整還言之過早。池玉蘭說,體能經過訓練後當然可以再精進,但要循序漸進,國防部會務實檢討試行結果,再做考量。

對於馬總統嫌新版體測標準「還不夠」,一位軍方將領私下不滿的說,這個新標準已經有很多人做不到了,如果再提高,「難道要把全部的人都淘汰掉嗎?」

他說,現在高科技戰爭,強調的是專業知識和技術,「魔鬼戰士的軍人已經是過去式了」。新版體測對他們而言已經夠嚴苛,他聽好幾個朋友的小孩都說不敢報考軍校了,如果標準再提高,「以後連推募兵制都有困難」。

依新版體測標準,五十九歲(含)以下的現役官、士、兵,無論男女,至少每半年要接受一次「三千公尺徒手跑步」、「二分鐘仰臥起坐」、「二分鐘伏地挺身」三項基本體測。

至於「身有痼疾無法達到基本體能」者,可以選擇五分鐘跳繩、五公里健走、仰臥推舉等八項替代方案,但要及格也不輕鬆。以五分鐘跳繩為例,官校畢業的男性,五分鐘必須跳超過五百卅下才算合格,女性則是四百卅下。

※ 馬總統想要讓大家成為藍波吧。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fsj 提到...

歐巴馬被誰拖著跑?

* 國際專欄─歐巴馬被以、伊拖著跑
* 希拉蕊抵日:美亞關係21世紀要務
* 迎希拉蕊... 北韓準備試射洲際飛彈
* 希拉蕊:持續對台軍售
* 中國打壓.功能幾近零/駐孟加拉代表處 撤定了
* 看不到的代價

◆ 國際專欄─歐巴馬被以、伊拖著跑

■ 郭崇倫 2009-02-17 中國時報

以色列與伊朗就像是拖扯著美國的兩頭猛犬,牠們不僅把美國的外交政策拉扯到不同方向,甚至還彼此叫囂打鬥,令歐巴馬政府頭疼。(見圖,美聯社)

以色列與伊朗就像是拖扯著美國的兩頭猛犬,牠們不僅把美國的外交政策拉扯到不同方向,甚至還彼此叫囂打鬥,令歐巴馬政府頭疼。

這個美、以、伊三角結構,雖然已經存在十幾年,但是近幾個月來,三國各自的選舉結果將改變此結構。首先是上周以色列選舉,最後要由誰來組閣現在還不明朗,但無論是前進黨的李芙妮或是聯合黨的納坦雅胡,對抗伊朗以及其所支持的真主黨、哈瑪斯的態度則一:「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真主黨與哈瑪斯的火箭還僅僅造成恐慌,但是伊朗的核子武器,則是令每一個以色列政治人物夜不安枕的恐懼;各國對伊朗核武發展速度估計不同,但是特拉維夫的伊朗核子倒數鐘可是最快的。在布希政府晚期,以色列知道美國不可能再發起另一場對伊朗的反恐戰爭,於是轉而要求美國提供可以打地下掩體的「碉堡炸彈」、空中加油後勤,以及飛越伊拉克領空的許可,自告奮勇去攻擊伊朗的核設施;事實上,以色列也曾在地中海演練飛機兜圈子模擬長程攻擊伊朗作業。

少數腦筋還清楚的布希政府官員拒絕了以色列。作為拖延之計,他們承諾展開伊朗境內顛覆破壞行動,「等著看我們是否成功,你們再行動也不遲」。但,一直到布希下台前,耗資幾千萬美元的這項行動似乎未見成效,也許還在進行中。

歐巴馬上任後並不蕭規曹隨。就職演說中,他對過去的敵國們表示:「向那些願意鬆開拳頭的國家首先伸出手」;第一次接受外國媒體訪問時,歐巴馬也對阿拉伯衛星電視台表示希望伊斯蘭國家不要把美國當成敵人。

當時伊朗的反應還是很強烈的,總統阿瑪迪尼杰要求美國撤軍,而且要道歉彌補過去的罪行。但伊朗很快就了解,這不只是總統隨便說說;當歐巴馬九日第一次記者會再釋善意,伊朗總統阿瑪迪尼杰次日就回應:只要美國的政策改變是明確的、不是戰術式的,伊朗歡迎,而且「伊朗也願意在相互尊重與友善氣氛下談判」;這次完全沒提道歉作為前提條件,而且這也不是隨便說說,他是在慶祝何梅尼革命卅周年大會上宣示的。

伊朗目前國內正沸騰不滿情緒,七千萬人口中有七成是在三十五歲以下,換句話說,革命時他們不到五歲,沒有經歷過舊政權的腐化專制,也因此不能體會革命的正當性。與此同時,國際油價劇跌,靠著輸出石油賺取外匯的伊朗,頓時遭逢財政危機。阿瑪迪尼杰的政府削減福利支出,引發民怨;這對他在六月選舉時非常不利,也難怪他希望接下美國遞出的橄欖枝。

歐巴馬政府正在進行伊朗政策評估,但現在看起來美國似乎照著六方會談的模式處理伊朗核問題;二月初,美、俄、中、法、英、德等六國在柏林會晤,協調彼此策略。歐巴馬不僅僅是要拉住這兩頭猛犬,他還希望藉此能夠一舉解決中東問題的核心:以巴問題。柏林六國若真能與伊朗達成核協議,就可能施加影響力,讓伊朗放棄對真主黨與哈瑪斯的支持;以色列此時不僅得放棄攻打伊朗計畫,還須接受哈瑪斯加入中東和談。

這個遙遠的美夢,必須建築在美國與伊朗的直接接觸談判上。但是,伊朗會不會藉此拖延,爭取核武研發的時間?近日以色列就正式要求美國必須在與伊朗談判時,設下期限,不能讓談判拖得太久;一旦伊朗不接受廢核的條件,就要施以嚴厲的懲罰。

西方世界期待的機會之窗,是在六月大選,前伊朗總統哈塔米擊敗阿瑪迪尼杰之後。哈塔米政策路線溫和,西方覺得他是可以交涉的理性對手,但也不要忘了伊朗的核武計畫,是在他任內發展起來的。(clkuo@mail.chinatimes.com.tw)



◆ 希拉蕊抵日:美亞關係21世紀要務

【聯合報╱東京特派員陳世昌/16日電】 2009.02.17

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啟程走訪亞洲四國,16日傍晚抵達首站日本,這是希拉蕊擔任國務卿以來首次出訪,也是1960年代以來,美國國務卿首次將首次出訪地選在亞洲。她在機場說,選擇亞洲作為她上任後的出訪地區,是因為美國與亞洲的關係,是21世紀的重要課題。

這次出訪遠東,希拉蕊將走訪日本、印尼、南韓和中國四國。報導說,美國歷代國務卿上任後,多將歐洲或中東作為首要出訪目的地,但是希拉蕊選擇首先訪問日本,顯示了其在亞洲政策中最重視美日同盟的姿態,這與她的丈夫柯林頓在總統任內,曾經避開東京而訪問北京的立場有天壤之別。

希拉蕊排定17日與日相麻生太郎、外相中曾根弘文以及防衛大臣濱田靖一會談,並將與日本簽署駐沖繩美國海軍陸戰隊遷移關島的協定,以推進駐日美軍整編工作。

此外,希拉蕊還安排了一項令麻生政府尷尬的行程,亦即會晤日本最大在野黨民主黨的代表小澤一郎。據稱,這是因為秋季之前日本將進行眾院改選,民主黨有可能勝出執政,希拉蕊希望藉由會晤小澤一郎,為民主黨可能執政預留伏筆。日本媒體報導,麻生的最新民調支持率已跌破10%。

希拉蕊並表示,將和遭北韓綁架受害者的家屬會面,力促北韓釋放遭綁架的日本人。在綁架問題未解決之前,美國在去年把北韓自恐怖國家名單除名,引起許多日本人不滿。

日本之後,希拉蕊將轉往印尼、南韓和中國訪問,美國多數智庫專家認為,中國雖是最後一站,但地位更顯重要。

希拉蕊表示,雙方討論的優先課題包括尋覓因應全球經濟危機、氣候變遷及防堵核子擴散等。而在此之前,希拉蕊將北韓的核武發展問題,定位為「東北亞安定的最重要課題」,因此在與日中韓各國的會談中,將著重討論這一問題。



◆ 迎希拉蕊... 北韓準備試射洲際飛彈

【聯合報╱編譯夏嘉玲/報導】 2009.02.17

北韓16日給上任後首度訪問東亞的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下馬威,宣稱有權發射其射程最遠的洲際飛彈「大浦洞2型」,再度引發區域緊張。

16日是北韓領導人金正日67歲生日,北韓大肆慶祝,不忘給希拉蕊顏色看,聲稱準備試射理論上可射及美國阿拉斯加的大浦洞2型,指此為發展「和平太空計畫」的一環。

南韓媒體報導,曾試射大浦洞2型飛彈的北韓東北部咸鏡北道舞水瑞里飛彈基地正緊鑼密鼓準備試射飛彈。南韓國防部長李相熹16日在國會備詢時也說,北韓1月起即準備試射大浦洞2型飛彈。

南韓軍方研判,北韓可能在西海海域以飛彈攻擊南韓艦艇。李相熹表示,為了能立即因應北韓的可能挑釁,他已授與南韓三軍前線部隊的現場指揮官作戰權限。

北韓曾裝作要發射衛星,實際上卻試射飛彈,其官方中央通訊社16日也說「之後就知道發射的是什麼」。但分析師說,北韓聲稱發射衛星,意在避免刺激美國新政府,好讓美方把和北韓談判列為優先要務。

北韓第二號人物金永南15日表示,北韓準備與「友善」國家改善關係,但警告說,若南韓繼續挑戰平壤當局,平壤將採取「果斷行動」。金永南是北韓名義上的國家元首,現任最高人民會議常委會委員長,是去年南北韓關係惡化以來,放話威脅南韓的北韓最高階官員。

希拉蕊呼籲北韓避免做出挑釁之舉,她16日抵達上任後首次出訪的第一站日本,預定19、20兩日訪問南韓,之後還將訪問中國和印尼。



◆ 希拉蕊:持續對台軍售

【聯合晚報╱華盛頓特派員張宗智/十六日電】 2009.02.17

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15日在亞洲行第一站東京,就對兩岸關係已降低緊張,並已加強合作表示滿意;她強調兩岸政府都將合作與緩和關係當成目標,美國不僅支持,也會推動。

希拉蕊也強調,她到北京後,除了舉行一項市民會談 、 上教堂,與各界人士會面外,人權問題當然也在她與中國政府討論的議題中。

希拉蕊對媒體一再以人權議題的追問並不願多談,強調這是她首次出訪,「公平一點說,」她主要是要在一連串的議題上,找出一條可以強而有力接觸的道路。

希拉蕊在東京記者會上,回答媒體記者詢問美國是否繼續對台軍售時,非常明確地表示,台灣關係法中有明確的條文,規範美國會提供台灣防禦所需,「出售台灣軍品,一直是多年來的處理方式。」

希拉蕊並重申,美國對台政策,依然基於「一個中國政策」,三項公報及台灣關係法。

希拉蕊對兩岸關係近來已降低緊張,並增強合作的新發展表示滿意,「我們很明確地就想支持和推動此事;我認為當前的中國政府與台灣政府,也以此為目標。」

希拉蕊並重申,她與財政部長蓋納有共識,美國與中國要有超出目前戰略經濟對話之外的更全面、統合的對話,美國也會與中國討論出最好的(對話)方式。

此外,她也非常正面看得美「中」在乾淨能源、氣候變遷與非核擴散,和經濟危機等嚴肅議題上的合作。

希拉蕊說,中國也有非常強的振興經濟計畫,希望兩國能有效共事,解決相關問題。



◆ 中國打壓.功能幾近零/駐孟加拉代表處 撤定了

自由時報 2009.02.17

〔記者范正祥/台北報導〕自二○○四年三月一日起掛牌運作的駐孟加拉代表處,因未能達成當初設立的目的,功能不彰,連最起碼的行使簽證功能都有困難,且駐在國未尊重台灣是個主權國家,為此,當局已完成評估,確認該駐處無存在必要,裁撤已成定局,將逐步展開館產處理等撤館準備作業。

發簽證也困難 開設五年一事無成

外交圈嘲諷,「無法想像,五年一事無成,駐孟加拉代表處的功能幾近於零」。此一外交罕例,涉及有無浪費外交資源,傷害國家尊嚴,恐將引發監察院關注,調查追究有無失職?

據了解,當初決定設駐孟加拉代表處,原是希望達成包括「拓展台灣對南亞經貿關係」、「開發南亞地區廣大市場」、「增加國際社會友台力量」、「延伸南向政策至南亞地區」在內等多元目的,但遭中國打壓。

中方對孟加拉抗議力道之大,造成中孟關係空前緊張,最後逼使孟加拉於二○○四年五月十九日向中方正式通報,「孟加拉政府決定關閉在孟的所謂台北代表處」。當時中方也立即回應,對於孟加拉堅持「一個中國」政策的立場表示高度讚賞。

過去近五年,駐孟加拉代表處雖未被孟加拉當局強制要求撤離,但幾近動彈不得,既不能行使象徵國家主權行為的領務功能,也無法見到孟加拉的高層官員。馬政府上台提出「外交休兵」以來,孟加拉還是未對我駐孟加拉代表處表達友善,外交部決定「低調」予以裁撤。



◆ 看不到的代價

■ 蔡英文 2009-02-17 中國時報

《中國時報》十六日社論認為民進黨反對CECA是意識形態,此一評論有待商榷。兩岸簽定重大經貿合作協定,不但涉及台灣主權對等以及經濟自主的重大利益,也關係到台灣每一位小老百姓的生活,絕不能被簡化成意識形態的問題。

民進黨執政時期,包括大三通直航等重大政策,事先都會作好機會與風險的完整評估報告,針對不同產業、不同群體的利益損害影響進行評估,並從小三通開始試行。馬政府迄今未公布CECA的具體內容,也沒有與台灣社會內部做好充分對話,就直接對外宣稱「兩岸未來簽署CECA的政策已經定調,未來會透過海基會與對岸進行談判」,凸顯決策跋扈與一意孤行。

中國一貫的對台經貿戰略就是要將台灣納入其大中國經濟圈之中,讓台灣成為中國的經濟附庸。所以中國一方面封鎖台灣與其他國家或區域聯盟簽署FTA(自由貿易協定),一方面釋出誘因要與台灣建立類似港澳和大陸簽署的CEPA(Closer Economic Partnership Arrangement;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而CECA是它的台灣版),這也是當前兩岸在這個議題上最大的分歧點。

「胡六點」已明白指出,「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分割」。因此,兩岸若簽訂CECA,將須以「兩岸在事關維護一個中國框架這一原則問題上形成共同認知和一致立場」為前提,台灣必須遵循「一國兩制」成為中國的一部分;同時,台灣必須放棄對中國「反傾銷措施」的權利,也無法課徵平衡稅,台灣終將淪為中國低價商品傾銷的市場。它的可能惡果是,台灣的中小企業和農業,在傾銷的市場壓力下退出生產,勞工、農民和中小企業成為CECA的輸家,而兩岸的大企業集團成為贏家。對於這種毫不設防的開放政策,我們必須說,也不符合WTO的精神。

台灣近期經濟的表現,不論是整體經濟成長或是對外出口表現,都被國際機構評為最糟的國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馬政府過度傾中的經貿政策,喪失了台灣經濟自主性。如台灣一月對外總出口衰退四四.一%,最大的原因就是對中國的出口部分衰退了五八.六%,而同期中國的出口則僅衰退了十七.五%,其中有許多台灣商品或是關鍵零組件已被中國製品替代掉,馬政府必須正視這項警訊。

現在政府優先要解決的是國內廣大的失業潮問題。馬政府若與中國簽訂CECA,進一步開放技術 人員、資金、勞務、商品等的自由流動,不僅僅是中國的勞工將直接排擠到本國勞工的就業機會,同時也讓台商更方便到中國投資設廠。到時候不但把台灣原本的生產線整個移到中國,同時也會將產品回銷台灣與本土企業做低價競爭,造成更多的本土企業關廠歇業,衝擊內需產業的生存,讓更多的台灣勞工飯碗不保,造成國內失業問題的惡化循環。

我們希望噩夢不要開始。兩岸問題已經不是主權問題而已,經濟弱勢者的生存權,更是我們憂心所在。把不同的思考當作意識形態,難道不是僵固的教條?對於CECA要有不同的討論,才是保護台灣利益的起點。

(作者為民主進步黨主席)

※ 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fsj 提到...

以色列祕密抗「伊」 金馬海洋和平公園?

* 對抗伊核 以色列改打秘密戰
* 反恐侵害民權 英變「警察國家」
* 赤柬殺戮戰場屠殺案 開審
* 法國承認協助納粹大屠殺
* 核潛艦相撞 怪法沒通報位置
* 避免地區緊張 菲國會從寬認定南沙島嶼主權
* 兩岸互信 加學者倡金馬海洋和平公園

◆ 對抗伊核 以色列改打秘密戰

自由時報 2009.02.18

〔編譯管淑平/綜合報導〕美國歐巴瑪政府上台,華府對伊朗核問題態度出現微妙轉變後,以色列阻止伊朗取得核武的策略也化明為暗,美國情報消息人士透露,以色列已經發動「斬首計畫」,透過秘密戰取代正面軍事打擊,暗中破壞伊朗的核計畫。

英國每日電訊報報導,以色列正透過殺手、雙面諜、人頭公司等滲透破壞伊朗核計畫,這套斬首計畫最引人注意的就是暗殺參與伊朗核武研發的高層要角,目的是在不用冒著可能導致更大規模戰爭的正面衝突下,拖慢或打亂伊朗核計畫。一名美國中情局負責伊朗事務的前任官員透露,這麼做的目的是要在不被他們察覺到的狀況下拖慢核計畫進度,「目標就是盡可能拖延,拖到你有其他解決辦法。」

儘管以色列和美國都擔心伊朗已接近擁有核武,但是以國官員也了解到,歐巴瑪上台後,華府政治氣氛轉變,美國新政府不太可能點頭答應轟炸伊朗核設施,歐巴瑪對伊朗釋出的和平善意,也等於把直接對伊朗動武此一選項遠遠拋在一邊。

前CIA特務披露,美、以兩國情報機構在駐伊朗的歐洲公司合作下進行滲透破壞,這些公司有的確實存在,利用生意往來取得可疑設施資料,有的是人頭公司滲透伊朗的核原料採購網,先賣真貨博取信任後,再提供假貨或瑕疵品破壞核武研發。情報單位也利誘重要科學家買情報。

美國民間情報分析機構「戰略預測」資深分析家巴拉說,這套秘密戰計畫的策略就是:剷除關鍵要角、破壞供應鏈。她認為,美國新政府對伊朗的態度驅使以色列加強執行這項秘密行動,有可能會有一些成果。

伊朗伊斯法罕鈾提煉廠首席核子科學家哈桑波爾二○○七年離奇死於「瓦斯中毒」,以及近期幾名在伊朗和歐洲涉及核計畫採購、提煉事務的要角死亡,據信都與以色列情報局有關。不過伊朗政府也已經開始擔心核計畫遭滲透,動手逮捕可疑間諜,阻止滲透得逞。



◆ 反恐侵害民權 英變「警察國家」

【江靜玲/倫敦十七日電】2009-02-18 中國時報

九一一事件後,英美為了加強反恐,對民眾陸續實施多項監管政策,但也引發不少爭議。英國前軍情五處MI5情報首腦史塔拉瑞明頓(Stella Rimington)今天更公開批評,英國政府運用公眾對恐怖主義的恐懼心理限制公民自由,使人民生活在「警察國家」裡。

MI5負責國內安全維護,是承擔反恐重責的主要機構之一,其前首長跳出來反對政府的政策,格外引起矚目。現年七十三歲的瑞明頓一九九二年起擔任英國軍情五處主管,是MI5的第一位女性情報頭子,一九九六年卸任。她在接受西班牙媒體訪問時公開抨擊英國政府藉恐怖主義之名,介入公民生活和隱私。

前情報首長 跳出來抨擊

瑞明頓表示,自從退休後,她對政府干預公眾的生活有愈來愈強烈的感受。英國政府應該承認恐怖主義的危險性,而非拿恐怖主義來恐嚇人民,並藉此通過限制公眾行動的公民自由法案。

工黨政府最近正準備公布一項強化政府監控權的計畫。根據這項計畫,警察和安全機構將有權監視所有電子郵件、電話和網路活動。英國政府表示,隨著現代資訊科技發達,只有賦與警察和安全機構更多權力,才能有效保護公眾安全。

反逼供酷行 激自殺攻擊

訪談中,瑞明頓同時譴責美國的關達納摩灣監獄和對嫌犯逼供的酷行做得太過份了。她表示,英國的MI5不會如此做,因為這只會達到反效果,讓愈來愈多恐怖份子,覺得更有理由採取自殺攻擊的激烈手段。

瑞明頓坦承,與美國相較,英國的情報單位也「好不到那裡」。但至少,「他們不殺人。」

這不是瑞明頓第一次批評英國政府,二○○五年時,她曾強烈批評政府推動身分證的政策,表示身分證是一項對社會安全「完全無用」的東西。她也反對延長扣留恐怖嫌犯達四十二天的法案。

撒下監控網 濫用警察權

瑞明頓這次再度放砲,應與英國內政部亟欲公布最新一波的資訊監控法有關。

瑞明頓的評論也與國際法學委員會(ICJ)近日公布的研究報告相呼應,報告中控訴美國和英國低估國際法規範。

該會主席、前愛爾蘭總統瑪麗羅賓森指出,九一一事件七年後,已到了重新清點檢討、廢止近年來濫用法律和警察權的時候了。



◆ 赤柬殺戮戰場屠殺案 開審

【聯合報╱編譯陳世欽/綜合17日外電報導】 2009.02.18

聯合國支持的柬埔寨集體大屠殺審判庭,17日首次在金邊郊區開庭審判赤柬圖斯廉監獄首長康克由。他是赤柬政權30年前在「殺戮戰場」屠戮近200萬名柬埔寨人後,第一名因這些罪行出庭受審的赤柬要員。

66歲的康克由別名杜赫,曾任數學教師,為赤柬效力後,以鐵腕手段管理惡名昭彰的圖斯廉監獄,先後殺害1萬5,000名男女及兒童,有如赤柬政權的首席劊子手,罪名包括違反人道罪、戰爭罪、凌虐、預謀殺人,最重可判處終身監禁。法庭無權將他判處死刑。審判長尼爾農表示:「本庭首次開庭的意義是,經過不斷努力後,我們終於得以公平審判赤柬的高階領導人。」

被告席上的康克由神情嚴肅。包括佛教僧侶在內的數百名各界人士到場見證他出庭受審的歷史性時刻。圖斯廉監獄一名倖存者表示:「我希望快點天亮,才能見證審判正式展開。」為防止民眾襲擊康克由,庭訊在一道大型防彈隔屏後展開。

經過7小時法律辯論後,審判長諭令暫時休庭。辯護律師表示,康克由承認全部控罪,並希望透過庭訊程序公開請求受害者與全體柬埔寨人民寬恕。他並強調當年只是聽命行事。康克由1999年在叢林落網,前年7月正式轉交審判庭收押。

在柬埔寨政府與聯合國交涉將近10年後,審判庭2006年成立,是將仍然健在的赤柬領導人繩之以法的最後希望所繫。

圖斯廉監獄代號S21,原址是一所中學,獄中多數囚犯最後均被押至金邊郊區一片果林處決,成年人被用鋤刀砍死,兒童則是頭部撞樹撞得稀巴爛,成為舉世盡知惡名昭彰的「殺戮戰場」。



◆ 法國承認協助納粹大屠殺

【世界日報╱編譯中心綜合17日電】 2009.02.17

法國承認其在納粹大屠殺中扮演的角色。BBC報導,法國最高行政法院正式對法國政府在二戰期間把7萬6000名猶太人遣送到德國納粹集中營做出道歉。這些被遣送者中有許多是兒童,戰後只有3000人活了下來。

法國最高行政法院做出的一項裁決說,在1942年到1944年期間,法國維希政權在沒有受到德國占領軍脅迫的情況下允許或協助這一遣送行動,導致反猶迫害。

記者們說,這是對法國政府在納粹大屠殺歷史中扮演的角色所做出的最明確的承認。

但是它拒絕向倖存者或死者的親屬支付任何進一步的現金賠償。並說,自二戰結束以來,法國已經支付了其他國家所支付的賠償金。

法國最高行政法院還說,迫害行為與法國的共和傳統是水火不相容的。

法國前總統席哈克在1995年上台後不久,便承認政府對此負有責任。

而在他之前的法國歷屆政府都把此歸咎於在被德國占領時期控制法國的納粹傀儡政權-維希政權。



◆ 核潛艦相撞 怪法沒通報位置

【聯合報╱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2009.02.18

英法軍事專家指出,英法兩艘核子潛艦在大西洋海底相撞,極可能是因為法國沒有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軍事指揮通訊系統」,不能與北約盟國交換資訊所致。

時代雜誌16日報導,潛艦相撞事件震撼英法軍方與政壇,尤其原本今年4月法國就要重新加入北約軍事體系,此一事件勢必迫使法國交代清楚後才能加入,由於這攸關法國戰略國防利益,法方絕對不會放棄核子機密。

北約有一套海底航行管理系統,美國、英國、荷蘭、挪威、加拿大等北約成員國的潛艦航行到盟國海域,依規定要通報此一海底交通系統,「有友好盟國潛艦通行」。前英國核子潛艦指揮官佛格森表示,法國沒有加入北約組織軍事體系,因此無需通報。

法國海軍也證實,法國這艘核潛艦的確沒有把自己的位置通報北約。法國海軍發言人厄如林表示,「法國從不對外提供核武或核潛艦位置,因為核武是法國國防最重要一環」。

核子潛艦的行蹤十分敏感,不僅法國不通報,美英也對核子潛艦位置高度保密。一名北約發言人即表示,「有關潛艦所在,法國遵循的程序其實與其他盟國沒什麼兩樣」。

不過,佛格森指出,由於法國沒加入北約,法國核子潛艦的行蹤比英美潛艦更隱密。2000年,英法曾達成協議,言明兩國核子潛艦互訪及定期交換核武政策。但協議是否包括交換通報潛艦位置所在,外界難以得知。

佛格森表示,兩艘各自配備聲納的核潛艦在深海海底碰撞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核子潛艦在出任務時,多半集中在難以被對手反潛機或潛艦偵測到的海域,加上這些海域的溫度、水流、鹽度等海況構成的障礙,聲音不易穿透,無法及時聽到另一艘潛艦迫近的聲音並採取閃避行動,因此仍有碰撞風險。



◆ 避免地區緊張 菲國會從寬認定南沙島嶼主權

中央社 2009-02-18

菲律賓參眾兩院正式追認曾引起國際爭議的海洋基線法案,為避免引起地區緊張,僅將南沙群島中的菲國索討主權的島嶼視為「所屬島嶼」,而不是劃為領土。

這項法案兩天內將呈馬拉坎南宮由總統雅羅育簽署,之後就可正式成為法律。

菲律賓參議院、眾議院分別於今年 1月28日及2月2日三讀通過了各自版本的海洋基線法案,之後於2月9日在兩院聯席委員會中修改過關,取得雙方均同意的最終版本,再於昨晚送回兩院口頭表決,追認了這項法案。

原本眾議院版的海洋基線法案,也就是眾議院第3216號法案,將南沙群島包括太平島在內的自由群島(Kalayaan Islands)以及中沙群島的黃岩島劃入菲國領土,而參議院版本參議院2699號法案,僅將具爭議的眾島嶼視為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中的所屬島嶼。

面對國際社會壓力,眾議院同意讓步,採納參議院版,但在該版內文的「將自由群島及黃岩島歸為所屬島嶼」文句中,加上「菲律賓共和國的」等字,修改為「將自由群島及黃岩島歸為菲律賓共和國的所屬島嶼」,以宣示「形式主權」。

眾議院版海洋基線法案提案人庫恩柯今天向媒體表示,不把南沙群島歸為菲國領土,除了是正視部份島嶼正在其他國家佔領的事實之外,也是為了避免與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發生牴觸。

他補充,眾議院決定放棄意識形態、狹窄眼光以及政黨色彩,以更寬闊的角度來保護國家利益。

中華民國、中國大陸、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汶萊等國,都聲稱擁有南沙群島部份或全部主權,菲律賓參眾兩院各自通過該法案時,曾引起包括中國、中華民國及越南的抗議。菲律賓在南沙群島中佔領有九座島嶼。



◆ 兩岸互信 加學者倡金馬海洋和平公園

【亓樂義/台北報導】2009-02-18 中國時報

加拿大學者昨在一場「兩岸互信機制」研討會上表示,兩岸不妨參考以色列和約旦做法,設立「海洋和平公園」,地點在金門和馬祖海域,藉此化干戈為玉帛,增進兩岸互信。

研討會由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主辦,與會的外籍學者包括加拿大達爾豪斯大學外國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格里芬、渥太華大學公共與國際事務研究院教授瓊斯。

格里芬在研究報告中指出,以色列和約旦曾為敵人,經由互信措施,雙方在紅海亞喀巴海灣建立「海洋和平公園」,既推動和平,又共同挽救此一海域的生態環境,兩岸或可作為借鏡,在金馬海域建立類似的非軍事區域,謀求共同發展。

瓊斯表示,互信機制並非針對單一事件,或解決某一問題而建立,雙方需要從政治、軍事、社會、經濟乃至心理層面通盤考慮,是一個長期累積的過程,要有彈性和創意,同時要擱置爭議,才談得下去。

有多年實務經驗的瓊斯說,兩岸建立互信機制是「獨特」案例,有其特殊文化背景,歐洲和其他地區的做法或可參照,外人也只能提供意見,問題的最終解決仍有賴於兩岸自己。

為此,研討會主持人之一的國關中心研究員劉復國說,本次研討會原安排軍方人員參與研討,結果「人臨時不能來」,來的人奉命又不能發言,漏失這次難得交流的機會,說明軍方瞻前顧後,心態保守。

反觀大陸,很多學術單位都在研究建立互信機制議題,並與軍方和海外學術機構互動頻繁。如上海海洋大學舉辦的「建立海上互信機制國際研討會」,解放軍眾將校與會,國防大學海軍將領楊毅發表專題演講,並與外賓熱烈交換意見。

fsj 提到...

歐巴馬增兵阿富汗 親美友中才是重點

* 增兵阿富汗1.7萬 歐巴馬增風險
* 八月完成部署 歐巴馬增兵1.7萬赴阿富汗
* 希拉蕊抵印尼 傳達友「伊」訊息
* 看懂天下事》希拉蕊到亞洲 面面俱到
* 國際瞭望-希拉蕊展示「巧實力」外交
* 美會促中改善人權?
* 守護台灣 經濟協定非傾中
* 觀念平台-親美友中 才是重點

◆ 增兵阿富汗1.7萬 歐巴馬增風險

【聯合報╱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2009.02.19

美國總統歐巴馬17日首次做出重大軍事決定,批准增派1萬7,000名美軍至阿富汗,使駐阿美軍幾乎增加一半。他認為增兵是把阿富汗日益惡化的局勢穩定下來的必要措施。

紐約時報指出,歐巴馬自伊拉克撤軍的競選支票尚未兌現,就增派部隊到阿富汗,會為他帶來一定的政治風險。許多專家認為,阿富汗對美國而言是比伊拉克更大的挑戰,鄰國巴基斯坦為神學士和凱達組織提供庇護是重大原因。

歐巴馬說:「沒有比向危險地區部署部隊更嚴肅的總統職責,我今天的決定經過深思熟慮,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局勢需要我們重視和迅速採取行動。阿富汗至今沒有得到急需的戰略重視、指導和資源。」

他說,增兵命令是根據駐阿美軍數月來的請求,當地指揮官一直希望增派3萬美軍到阿富汗。歐巴馬說,為「因應迫切的安全需要」,他批准國防部長蓋茲的請求,今春向阿富汗派出8,000名陸戰隊遠征旅官兵,夏天再派出陸軍Stryker旅4,000人和5,000人的支援部隊。

歐巴馬說:「神學士在阿富汗再度活躍,對美國構成威脅。」

白宮說,在阿富汗8月20日舉行大選前派出約1萬7,000名美軍,可進一步強化目前3萬8,000名駐阿美軍打擊反抗活動的力量。歐巴馬說,派往阿富汗的美軍原擬派赴伊拉克,但削減駐伊美軍的既定計畫「得以更靈活地向阿富汗增兵」。

※ 果然是下一個越南。



◆ 八月完成部署 歐巴馬增兵1.7萬赴阿富汗

【尹德瀚/綜合十八日外電報導】2009-02-19 中國時報

美國總統歐巴馬十七日批准增兵阿富汗計畫,未來幾個月將增派一萬七千名兵員赴阿國。歐巴馬並發表聲明說,這次增兵是為了穩定阿富汗日趨惡化的情勢。這是歐巴馬上任以來第一次拍板定案的重大軍事行動,也顯示他準備改變美國在海外用兵的重點。

「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發生後,美國出兵阿富汗攻打「神學士」(塔里班)政權及其支持的國際恐怖組織「基地」,塔里班政權垮台後變成叛軍,與「基地」旗下的民兵持續作亂,而美軍花了七年時間仍未能將他們剿滅,近來叛亂活動甚至從東部及南部蔓延到西部及首都喀布爾周邊地區。

暗批布希任內輕忽阿富汗

歐巴馬昨天並指稱,阿富汗未得到它所亟需的「戰略注意與資源」。這番話不啻是在怪咎前任總統布希,因為布希任內始終把軍事重點放在伊拉克,輕忽了阿富汗。根據增兵計畫,一萬七千名美軍將於今年八月廿日阿富汗大選之前部署完成,其中一萬二千名係戰鬥部隊,包括隸屬陸戰隊第二遠征旅的兵員約八千人,以及隸屬第二步兵師第五史崔克旅的兵員約四千人;另外還有約五千名後勤支援部隊。

目前駐阿富汗美軍約三萬八千人,而阿富汗美軍司令麥可南已要求增派三萬人,這意味未來美國可能會繼續對阿國增兵。一位美國官員說,這波增兵是為了應付阿富汗今春至大選前的戰事可能加劇,至於未來是否持續增兵,要看美國對阿富汗與巴基斯坦整體戰略進行全面檢討的結果如何再決定。

塔里班與基地攻擊再起

二○○八年是塔里班叛軍攻勢最凌厲的一年,其攻擊方式包括自殺式炸彈攻擊、暗殺阿富汗政府官員以及伏擊政府軍和以美軍為首的國際聯軍。歐巴馬說,塔里班叛軍在阿富汗聲勢再起,「基地」民兵則從他們在巴基斯坦與阿富汗邊界的巢穴支援叛軍。

歐巴馬說,這次增兵的部隊原本是要派往伊拉克,而伊拉克情勢已有改善,讓美國對增兵阿富汗有更大的彈性。他說,美方對阿富汗與巴基斯坦整體戰略的檢討結果不會受這次增兵影響,增兵將使美軍的戰略更加周詳,從而充分達成美軍在阿富汗的目標。



◆ 希拉蕊抵印尼 傳達友「伊」訊息

【梁東屏/曼谷十八日電】2009-02-19 中國時報

美國新任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已於今天抵達印尼首都雅加達,隨即進行多項參訪活動,明天將會晤印尼總統尤多約諾。

她第一次出訪就選擇亞洲,顯示歐巴馬政府對外政策有相當程度的調整,而在亞洲之行裡,東南亞部分唯一受訪的是印尼,推斷美國是要藉此表明願意與伊斯蘭教國家發展更多、更廣泛的關係。

按照過去的經驗,美國國務卿上任後通常都把歐洲當作出訪首選地,譬如前國務卿萊斯上任後的首次出訪便選擇巴黎和柏林。

雖然,美國總統歐巴馬童年時曾在印尼住過一段時間,但是希拉蕊的到訪,意義顯然遠過於此。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印尼是全球伊斯蘭教人口最多的國家,近年以來,儘管印尼百姓由於美國入侵阿富汗、伊拉克而憤怒不已,可是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關係卻較從前密切得多,為希拉蕊的到訪創造出有利條件。希拉蕊也很自然地可以藉訪問印尼,傳遞出美國與伊斯蘭世界的關係並不僅限於中東、阿富汗和巴基斯坦。

印尼社會也普遍對歐巴馬政府抱有期待,認為歐巴馬會比布希更理解伊斯蘭世界。歐巴馬此前曾表示,希望在「共同利益和相互尊重」的基礎上與伊斯蘭世界展開對話。



◆ 看懂天下事》希拉蕊到亞洲 面面俱到

【聯合報╱劉必榮】 2009.02.19

美國國務卿希拉蕊2月15日啟程,到亞洲四國日本、印尼、南韓、中國訪問。這是1961年以來,美國國務卿首度以亞洲作為上任後出訪首站,被訪問的國家當然同感振奮。

很多觀察家把太平洋西岸國家分成三塊:日本韓國是一塊,中國是一塊,東南亞是一塊。日本過去經常抱怨,美國眼裡的亞洲,往往只有中國,沒有日本。1998年柯林頓總統到中國大陸訪問,越過日本直飛中國,讓日本有被遺棄的感覺。去年10月,布希總統把北韓從「支持恐怖國家」黑名單中剔除時,也沒事先徵詢日本意見,更讓日本心中五味雜陳。

東南亞國家也抱怨,美國眼裡只有日本和中國,獨缺東南亞這塊。這次希拉蕊先去日本訪問,再去東南亞造訪歐巴馬的故居印尼,然後去韓國,最後一站到中國,三塊都顧到了,可謂面面俱到。

日本擺第一站,顯示美國想改變過去「重中輕日」的政策,重建美日關係,讓美中、美日之間更為平衡。所以希拉蕊不斷強調,美日關係是美國對亞洲外交的「基石」。日本最擔心美國和北韓對話時犧牲日本利益,不再關切被北韓綁架的日本人問題。所以這次希拉蕊到日本,除了警告北韓放棄核武,不要挑釁之外,還特別會見被綁架日本人的家屬表示關切,也讓日本人感到窩心。

希拉蕊還和日本簽署將沖繩美軍移防關島的協議,這可以消除美日之間很多摩擦。經濟問題當然也是重點,但更重要的是給麻生首相一封歐巴馬的親筆信,邀他到白宮訪問,這將使麻生太郎成為歐巴馬上任後第一位訪問白宮的外國領袖,對國內支持度不到一成的麻生首相,自是很大鼓舞,也多少可消弭一些因希拉蕊會見反對黨黨魁小澤一郎,而在麻生心中所引起的淡淡不快。

第二站選擇印尼,除了少年歐巴馬住過印尼,也可以在此向伊斯蘭世界表示美國不是穆斯林的敵人。印尼是世界人口最多的穆斯林國家,美國若和其加強戰略夥伴關係,將有助於改善在中東的形象,及中東外交推展。

第三站韓國,主要議題是經貿與北韓。韓美簽訂自由貿易協定,開放美國牛肉進口,讓李明博總統在國內遭到相當大的攻擊。今金融海嘯一來,若美國重回貿易保護主義,李明博先前力挺自由貿易豈非毫無價值?所以他一定要重新獲得美國支持自由貿易的承諾,對內才能交代。

北韓問題則是這次訪問的焦點。希拉蕊出發前,對北韓遞出橄欖枝,表示北韓若能信守先前的棄核承諾並接受核武檢查,則美國願和北韓發展關係並簽署和平協議。但北韓並沒有積極回應,甚至有情報指出,平壤可能在這段時間試射飛彈或衛星。所以大家都在看,除了喊話,美國還能端出什麼具體的北韓政策大菜。

中國是最後一站,但重要性絕不下於第一站。北韓問題美國需要中國,經濟與環境問題美國同樣需要與中國攜手。所以希拉蕊說,要「深化、強化」與中國的關係。因此她應不會一開始就在人權上批評中國,環保問題也會強調雙方共同研究,而非給予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的壓力。

等走完四國,美國的亞洲政策將會有更清楚的輪廓。

(作者為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



◆ 國際瞭望-希拉蕊展示「巧實力」外交

【本報訊】2009-02-19 中國時報

美國國務卿希拉蕊在東京與日本外務大臣中曾根弘文會談後,外務省官員說:「我們是要通過會談向美國展示,日本是其需要依賴的夥伴。」假如日本的對美外交就是如此這般,那也夠可憐了。

看看希拉蕊在東京做了些什麼:到明治神宮去參觀遊覽,那表示對日本的文化、歷史頗為尊重,而日本人很喜歡這一套(其實東方人都有此心態)。她又去皇宮與皇后正田美智子會晤,這是私人念舊的會晤,不帶政治色彩,日本人也喜歡外國人尊重其皇室。她也與當年被北韓綁架者的家屬見了面,綁架事件是日本民間熱中的問題,希拉蕊與他們見面當然也有討好之意,但現實上,美國卻將這問題推給「朝核六方會談」,自己不願涉入。凡此實在看不出希拉蕊有到東京一趟的必要。

正經事當然也有,那是:簽署了美日關於駐琉球美軍遷移關島的協議,但那是○六年布希政府便已確定的事,現在只正式簽字而已。

另外一件事是與反對黨黨魁小澤一郎會晤,這讓自民黨政府很不高興,而希拉蕊卻幾乎把它當成「公事」。

日本盟友無人敢怠慢美國國務卿,但小澤一郎便是以自己的演說行程已定而拒絕與希拉蕊會晤,希拉蕊方面只好遷就小澤,將會面改定為十七日晚間九時。而兩人會談時,希拉蕊一開始就說:「希望我們能為鞏固日美同盟關係共同努力。」這似乎已認為小澤一郎是下屆首相了。而小澤不疾不緩地回答說:「整體上來說,我同意你的觀點,然而同盟不能成為一方從屬於另一方的關係,應該是對等的關係。」希拉蕊臉上沒有不高興,仍保持微笑,是自己找上門的,能怨誰?

希拉蕊代表歐巴馬送去的禮物是:邀首相麻生太郎訪華府。希拉蕊說這是歐巴馬首次邀請外國首腦到白宮訪問,日本人當然欣喜若狂。

這些就是希拉蕊訪日的精要,有趣否?不知道她是否真覺得日本是極需依賴的夥伴。這就是她第一次展示自己標榜的「巧實力外交」。



◆ 美會促中改善人權?

【孔傑榮專欄】2009-02-19 中國時報

在中國準備迎接本周末訪問的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之際,中國領導人想必已有把握,「人權」將不會成為緊湊中美議程之包袱。可以確定的是,歐巴馬政府繼續宣稱人權(意指政治和公民權利)對美國外交政策之重要性,甚至對美國不好得罪的中國也不例外。上周美國國務院發言人也表示:「對這任總統和國務卿而言,人權是一個非常、非常優先的事項」,並承諾希拉蕊將在近期亞洲之旅討論中國的人權紀錄。

即便如此,外國政府、國際非政府組織及媒體對美國之立場仍持以懷疑態度。此本無可厚非,畢竟,他們才剛目睹,當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普遍定期審議」(Universal Periodic Review)機制第一次審查中國人權狀況時,美國未發揮任何作用。美國在布希政府領導下雖未競選人權理事會成員資格,但這並不妨礙美國參與理事會之審查會議。然而,與其他在審查會中提出問題、評價與建議的一一五個國家不同,美國選擇成為一名沉默的觀察員。對此,其發言人表示,歐巴馬政府「還在考慮如何與人權理事會互動」。

從希拉蕊上周五首次闡述亞洲政策的演講中未強調中國人權議題,或可推斷歐巴馬政府可能也正考慮如何在人權議題上與中國互動。然而,我的看法則是,從歐巴馬政府在普遍定期審議會中的沉默和希拉蕊低調的演講內容看來,人權退居次要議題可能是美國經過深思熟慮後之決定,至少是暫時性的。現在美國迫切需要中國在諸多議題上更密切的合作,包括世界經濟和環境危機,以及對北韓、伊朗和巴基斯坦的防衛安全問題。若對易引發爭議的人權問題提高要求,將可能嚴重妨礙雙方合作,特別是在中國政府日益擔心國內政治和社會不穩定情勢之際。

此外,在歐巴馬成功恢復美國尊重人權之聲譽前,要求中國進一步改革只會使美國看起來比現在更加偽善。

但中國國內與國際人權倡導者不應過於沮喪。一個國家最大的進步動力必須由內而發,而中國人民正逐漸增加權利之訴求。雖然一個力求「和諧」的政府,往往對日益嚴重的社會抗議和民主騷動,施以正當統治者不應採取的鎮壓手段,但也有跡象顯示,中國政府的回應已較為開明,例如較謹慎地處理大規模勞工抗議,及減少該國大量的死刑執行。

國際壓力也將繼續增加。在最近的人權理事會審議中,不難理解人權工作者為何感到氣餒。令人遺憾的是,許多世界上人權記錄最差的國家大力讚揚中國令人欽佩的經濟社會進步,卻忽略其對法治和民主自由系統性的濫用。古巴甚至建議中國繼續懲罰那些「自稱為人權捍衛者,實欲攻擊國家利益和中國人民的人」,中國接受了這個建議,以及許多不可能大幅改變現狀的一般性建議。儘管如此,其他許多國家以及國際上具影響力之意見仍極度關切中國的酷刑問題、警察恣意羈押權力、「黑監獄」、 廣泛的死刑適用範圍、不公平之司法程序、對律師的限制、政治及勞工自由的缺乏、對西藏人、維吾爾及許多宗教團體之鎮壓,以及其他違反國際基本標準之情況。因此,他們看不起中國此次鬧劇似的審議會。

中國在審查會中的發言更火上添油,進一步引發國際高度關注。沒有人不願讓中國慶祝數億人脫離貧困及中國人民健康、住房和教育水平大幅提高之成就,但是中國以太「政治化」為由,拒絕許多旨在改善政治及公民權利且獲得廣泛支持的具體建議,讓許多國家感到不滿。

另外中國宣稱「中國並無信息審查制度」、政府努力「確保司法獨立」及「黑監獄不存在」之說法,與其表示對聯合國調查將「坦率及公開地回應」之承諾並不一致。

然而,普遍定期審議制度仍有其作用,其使中國人權全面的評估結果得以公諸於世,並促使中國做出一些重要的承諾,包括訂定國家人權行動計畫、改革惡名昭彰的「勞動教養」和刑事訴訟制度之法律,目標在使中國最終能批准其在一九九八年簽署的公民權利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

人權理事會四年後將再度審查中國,在此之前,如果歐巴馬政府決定加入理事會,並在對中關係上強調人權議題,將有助於推動中國進一步之發展。

(孔傑榮Jerome A.Cohen,紐約大學法學院亞美法研究所共同主任,「外交關係協會」兼任資深研究員/紐約大學法學院「伯恩斯坦國際人權獎座」研究員陳玉潔譯)



◆ 守護台灣 經濟協定非傾中

【聯合報╱賴幸媛/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主委(台北市)】 2009.02.19

日前民進黨蔡英文主席投書報紙,指出政府若與中國大陸簽訂「CECA」,中國勞工將排擠本國勞工就業,造成本土企業關廠歇業。

在野黨把政府研議中的「綜合性經濟合作協定」與全面性開放的「自由貿易協定」(FTA)搞混了。兩岸經濟交流正常化的進行,未來不管以哪一種協議的形式出現,台灣都不可能向中國大陸「全面開放」。

馬總統幾次嚴正指出,不會讓陸勞進來;八百多項農產品,也不會開放大陸貨登台。政府捍衛人民生存、堅守主權,鐵證歷歷。對去年五二○以前就登台的大陸食品,現在的政府把關更嚴;對岸本不情願談食品安全協議,因為我們的堅持,後來從善如流;對方代表來台,馬總統和我分別以中華民國總統及行政院陸委會主委的官方身分接見。在野黨莫須有的擔憂,來自不切實際的論斷。

不管是FTA、CEPA、CECA,還是政府擬議中的「綜合性經濟合作協定」,簽約主體的身分各有差異,不該一概而論。若與對岸簽署此類協定,政府當然會就產業項目逐一評估,謝謝輿論的提醒,政府本就在執行。台灣製貨物哪些產品會藉「綜合性經濟合作協定」而獲益,評估的工作繁雜;擬議未來協定的具體內容更是艱鉅,政府將就產業需求,往對我們最有利的方向推進。至於涉及主權的部分,馬總統的就職演說中,其實已表達很清楚了。台灣的生存是兩岸交流的前提,兩岸經貿正常化的過程中,不容許台灣主權有絲毫的損害。

經濟協定,攸關百姓生活,當然不該將其簡化為意識形態的問題。關於此議題,目前意見兩極。把簽「綜合性經濟合作協定」當成是仙丹,以為就可讓台灣安然置身在全球金融風暴之外,不切實際;視其為催命符,認為簽了後,台灣就「傾中」、「喪失經濟主體性」,更是跳躍與武斷。推動「綜合性經濟合作協定」,以守護台灣為原則,政府必須且正在細緻地分析利弊。

這陣子,石化業龍頭為「CECA」請命,認為將有利於其四兆產值。業者的良言美意,政府傾聽,政府也一定會解決他們的困難。另一方面,我們也注意到四兆中有二點三兆人纖與紡織等下游生產者,中小企業為其主力,例如我一向關心的毛巾業、寢具業等本土傳統產業。未來如何阻擋中國大陸產品的傾銷,以保護其產業、就業及社區,政府責無旁貸。政策規劃,循序漸進,不須在芻議出爐前,就先加以莫須有罪名。

這就是跨疆域經濟協定的困難所在。有些項目,我們要但對方不要,反之亦然。同時,建立獲益產業的回饋機制以及弱勢產業的補償機制,更是關鍵。利害關係產業與勞工的利益平衡問題,政府會仔細拿捏。此政策重擔,令人白髮,所以我上周提出「審慎穩健地發展更優惠的經貿措施」主張,力求在主權與繁榮兩方面「人財兩得」。在野黨強調要有「機會與風險」的評估,我們早就啟動。保護台灣利益,不止於大聲嚷嚷,政府早已著手上路,歡迎大家加入。



◆ 觀念平台-親美友中 才是重點

■ 陳毓鈞 2009-02-19 中國時報

民進黨打算發起「全民保台」運動,作為抗衡馬政府的社會政治運動。然而,這卻是炒冷飯,缺乏新意。一九七○年代初,臺北被迫退出聯合國時,旅美學人和臺灣青年知識分子聯合發起「革新保台」運動,要求政治改革,替剛執政的蔣經國新政開拓道路。當時還是冷戰時期,北京也尚未提出「和平統一」主張,軍事對抗嚴峻。

然而今天冷戰早已結束,大陸改革開放已三十年,世界已經進入到新世紀的全球化時代,民進黨卻還秉持著舊冷戰思維來面對新世界,以鴕鳥視野來看待快速崛起的中國大陸。

蔣經國保台,並沒有放棄法理上中國統一的主張,但事實上自立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統治之外。民進黨的保台則是要求放棄中華民國憲法的一中原則,追求和大陸切割的臺灣完全獨立。在這種思想主導下,蔡英文搞保台的邏輯就是擔憂馬政府會向中國大陸傾斜,如同呂秀蓮要辦報的理由之一,就是要防止馬向中國靠近。不過,李登輝卻另有看法。

馬當選後,日本十分關切馬會親中,然李登輝告訴日本記者,馬英九不會親中,他只會親美。李登輝的看法和北京主流意見不謀而合。從馬競選期間的言論以及當選後的言行,北京認定馬政權的本質是親美的。

然而,北京有更深一層的分析,認為馬政府的戰略格局係「政治繼現,經濟用中,安全依美」。這種認知,亦就是從陳雲林訪台所強調的到「胡六點」,以迄最近中共對台工作研討會上所重申的「先經濟後政治」的主因。

易言之,臺北政治要維持現狀,馬又主張「不統」,北京對馬期待有限。安全上依賴美國,這是臺灣國防的生命。另以今天臺灣的經濟狀況,北京也知馬政府想利用中國經濟崛起的客觀形勢。臺灣想利用中國經濟大致沒問題,但前提是兩岸必須保持穩定友好的關係。

李登輝和陳水扁的大陸政策是將北京視為敵人,而馬英九則是嘗試交朋友,同時努力爭取華府的信任與承諾,採取守勢的國防政策。的確,馬上任後臺海形勢趨向緩和穩定,不僅歐巴馬政府情報總監布萊爾表示樂於見到兩岸積極正面發展,即連中共今年一月發表的國防白皮書都指出:「兩岸恢復協商並取得進展,兩岸關係得到改善和發展。」

在此背景之下,美國國務卿希拉蕊首度訪中,臺灣問題料將不會成為主要議題,歐巴馬強調其外交主軸為合作協商,而胡錦濤主張和平發展為國際關係主題,故去年因軍售臺灣事件而暫時停止的中美軍事交流亦將逐步恢復。所以,面對友善有利的兩岸形勢,臺灣最緊要之事在於全力促進經濟增長,規畫國家重大建設,提升國際競爭力,而不是浪費精力於意識形態的政治運動。

(作者為北京清華大學中美中心高級研究員暨台研所兼任研究員)

※ 犀利。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fsj 提到...

美牛肉配韓人蔘 對歐巴馬最不放心的兩件事

* 美牛肉配韓人蔘 暖身對北韓
* 希拉蕊直言北韓禁忌:接班不明
* 中國對歐巴馬 最不放心的兩件事
* 阿富汗戰爭 歐巴馬的「越南」?
* 俄軍艦開火》俄:錯在新星輪 中共不滿
* 歐巴馬對外戰略方向與中美關係

◆ 美牛肉配韓人蔘 暖身對北韓

【聯合報╱劉順達/教(台北市)】 2009.02.21

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日昨結束南韓首爾訪問。由於近來北韓軍事挑釁不斷,朝鮮半島緊張趨勢有增無減情勢之下,使得此次希拉蕊南韓之行,格外受到矚目。但總結訪韓成果,只能以節目緊湊,但議題很輕鬆來詮釋。

就希拉蕊訪韓日程來觀,自十九日至廿日總共停留廿一個小時,利用十一個小時消化了十個正式或非正式活動,包括訪問韓美聯合司令部並聽取北韓軍事動態簡報、舉行韓美外長會議、拜會李明博總統、拜會韓昇洙國務總理、大學演講、婦女領袖座談及會晤資深女記者等等,節目十分緊湊。

南韓與美國的「輕鬆」定調,可從下列各項指標窺探。第一、既有六方會談機制,北韓的飛彈恐嚇問題,就可以拿到檯面上來談,不必另起爐灶。這一點,南韓與美國已有默契,將北韓飛彈問題首次納入六方會談議題公開討論。

第二、南韓與美國新政府對北韓基本立場未變。南韓政府至今未發現美國歐巴馬政府對北韓政策有標新立異的新政策,因此李明博放心希拉荔不會接受北韓「通美封南」路線。甚至南韓相信,即使美國有一套新作法,歐巴馬對北韓政策會與南韓步伐一致。

第三、南韓與美國間存在的懸案問題,不急於現在馬上解決。例如韓美FTA批准生效問題、南韓派兵阿富汗、駐韓美軍基地遷移、戰時作戰統制權及經費分擔問題等,都算是歷屆政府所留陳舊老問題,不須此時協議,以免破壞雙方和諧氛圍。

第四、美國不願刺激南韓境內反美分子和團體。美國非常瞭解李明博政府的處境,不僅面對南韓國內反政府團體,還要對付北韓的蠢蠢欲動。因此,此次希拉蕊訪韓,儘量不去碰敏感問題。

第五、美國重視南韓的戰略地位。美國不願看到南北韓關係惡化,甚至發生戰爭,因為不僅對美國沒有利益,並且會失去美國在太平洋的戰略地位,無法與中國、俄羅斯維持平衡。

第六、加強韓美國際合作。韓美在國際舞台上,過去都有良性互動。例如南韓政府不顧國內反對聲浪,派軍隊至伊拉克等。希拉蕊希望北核問題,能透過美日、美韓雙邊合作及美日韓中四國多邊合作尋求解決。

第七、鞏固韓美軍事合作。希拉蕊訪韓前夕,十八日韓美聯合司令部發表韓美年例聯合軍事訓練將於三月九日至廿日在南韓全國舉行,似乎在警告北韓「放下屠刀」意味濃厚。正巧配合希拉蕊先前在日本發言警告北韓論調。

綜觀以上,希拉蕊此次訪韓成果,相互禮貌多於實際談判,只能說是「美國牛肉配南韓人蔘」,雙方補一補身體營養,一方面暖身準備今後好好對付北韓,另一方面彼此探知日後合作方向。



◆ 希拉蕊直言北韓禁忌:接班不明

【聯合報╱編譯陳世欽/綜合報導】 2009.02.21

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19日抵達南韓,談的幾乎都是北韓。她並且觸及敏感的北韓接班問題,表示後金正日時期的接班佈局尚未明朗,增添許多不確定性。這是美國高層官員首度公開談論北韓接班問題。

希拉蕊19日在飛往南韓的機上就談到北韓接班問題,引起南韓媒體騷動,希拉蕊20日在與南韓外長柳明桓的記者會上重申對金正日健康的關切:「當你想到未來打交道的政府並沒有任何明確的領袖繼承人—沒有副總統也沒有總理,可得好好思量。」希拉蕊說錯了一件事:北韓有內閣總理。

希拉蕊重申,金正日仍然是美國的談判夥伴,不過她暫無會晤金正日的打算,甚至不曾考慮過。希拉蕊強調,美國將持續尋求在朝鮮半島問題六方會談的架構內,與北韓直接交涉,這番表態粉碎北韓尋求與美國單獨談判的希望。

希拉蕊,20日晚上已從南韓飛抵北京,預定22日返美。

美國總統歐巴馬在競選時曾表示,將在入主白宮的第一年內會晤金正日。北韓到目前為止仍對歐巴馬政府不出惡言,據信與此期待有關。

南韓統一部20日表示,金正日仍然大權在握,南韓掌握的情資並顯示,金正日健康狀況良好,並無跡象顯示北韓政權準備交接。北韓將於下個月舉行國會大選,傳聞中金正日指定的接班人三子金正雲將參選。

希拉蕊表示完全支持南韓對北韓核子計畫、北韓飛彈威脅、兩韓關係緊張狀態的現有立場:「南韓的民主及繁榮成就與北韓的暴政及貧窮形成強烈對比。」她強調,如果北韓對南韓繼續出言不遜,並拒絕與之對話,即不可能與美國改善關係。

北韓最近多次向南韓撂下狠話,甚至揚言隨時可能與南韓爆發武裝衝突,導致朝鮮半島的局勢更加緊張。



◆ 中國對歐巴馬 最不放心的兩件事

【本報訊】2009-02-21 中國時報

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東來最後一站也是最重要的一站北京,國際間都在注意她對中國政府說些什麼話,美國外交向來是向對方指手畫腳,希拉蕊這次會放低姿態,真的要傾聽對方的話?

中美外交上有個難解的議題,那是台灣問題,這已是個半僵局,雙方都知道目前沒有談的必要,談也是老生常談,不外乎是建交聲明與《台灣關係法》等障眼題目。

基本上這是會擱置不理會的,為了華府對台的一次大量軍售,中方暫停了軍事交流,但現在傳說又要恢復,希拉蕊已有透露,太平洋美軍司令也說希拉蕊去會與中方談妥。

北京真正重視而對歐巴馬政府不放心的事有兩件,一是財政部長蓋特納在國會中說中國政府操縱人民幣匯率一事,這絕非他失言,也非為了應付議員,而是有意先放風聲,而中方勃然大怒立即反擊,使華府不再提,責任都推到蓋特納頭上。

但北京深知這不是件偶然的事,如果不堅決硬挺下去,歐巴馬政府如在經濟危機上喘過氣來,並非沒有再提的可能。這幾天傳說人民幣又將貶至七元,就可能是美方放風聲。

另一件事是歐巴馬的八兆元救市案國會加上「購買美國貨」的條款,歐巴馬沒有否決,這被舉世認為是美國的保護主義抬頭的先聲。

中國對此更是以慎重的眼光來看待,因為這可能令國際間的保護主義興起,而如此對以出口為主的中國經濟是一大打擊,所以中國直指美國是「始作俑者」,正靜觀其變,預為策畫。

中方要想讓希拉蕊知道而轉告歐巴馬的,應該就是這兩件事。



◆ 阿富汗戰爭 歐巴馬的「越南」?

【聯合報╱國際中心╱林沿瑜】 2009.02.21

美國總統歐巴馬17日批准增派1萬7000名美軍進駐阿富汗,開始落實「重阿富汗、輕伊拉克」的反恐原則,美國對阿富汗戰爭的策略也同時朝務實方向調整。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駐阿富汗聯軍的指揮官麥吉南(David McKiernan)表示,2009年仍將是「棘手的一年」。

北約目前在阿富汗派駐3萬6000兵力,再加上今年春、夏即將陸續前往的美軍,數量將達5萬3000人。1萬7000人是北約2001年出兵阿富汗以來最大的增幅,但仍比麥吉南去年要求的3萬人少了43%,美國目前還在努力說服北約盟國增兵阿富汗,但北約擔心阿富汗會成為歐洲的「越南」。

美國為首的北約盟軍在2001年911事件後開始駐守阿富汗,同年成功打垮神學士政權。但8年來神學士有死灰復燃的跡象,凱達組織的首腦賓拉丹也仍然不知去向。

美國開始明白,阿富汗戰爭的難度和複雜程度超過伊拉克戰爭,因此打算改變戰略。美國副總統拜登和國防部長蓋茲最近都表示要建立「具體、明確、可行」的目標,包括:找出凱達組織的巢穴、減少神學士、凱達對平民施暴。

就在美國正在規畫屬於歐巴馬時代的阿富汗戰爭時,吉爾吉斯國會19日以78比0的票數,通過關閉該國境內的馬納斯美國空軍基地,一旦該國總統巴基耶夫簽署這項議案,美軍必須在180天內撤離基地。

馬納斯基地對駐阿富汗美軍的補給極為重要,每個月都有成千上萬名美軍士兵經此出入阿富汗。分析家認為,美國增兵阿富汗的行動,會因馬納斯基地關閉而受阻。

歐巴馬競選總統期間曾強力批判共和黨主政時期的伊拉克戰爭,如今自身卻面對更棘手的阿富汗戰爭。分析家認為,歐巴馬應記取越戰的教訓,避免陷入阿富汗戰爭的泥沼。



◆ 俄軍艦開火》俄:錯在新星輪 中共不滿

【聯合報╱特派記者汪莉絹/北京報導】 2009.02.21

中國貨輪「新星號」遭俄羅斯邊防軍軍艦擊沉,引起兩國高度關注。中共外交部連續兩天向俄羅斯展開外交交涉,對俄國外交部指「新星」號船長需負責任等表態與說法,中共表示不滿,也無法接受。

「俄新社」報導說,「新星」號貨船船上人員共十六名,其中八人獲救,八人失蹤。俄外交部發言人安德列涅斯捷連科說,俄方對這樣的慘劇感到非常遺憾,但過錯方在「新星」號貨船。

涅斯捷連科說,「新星」號貨船對俄方幾小時的警告信號無動於衷,不執行俄方合法的停船要求,俄羅斯邊防船才被迫開火,俄邊防軍開火行為是合法的,「新星」號沉沒並致多名中國船員遇難的責任全應由其船長承擔。

但中共對此說法無法接受,中共副外長李輝前天緊急召見俄羅斯駐北京大使佐佐夫,表達對俄方「砲擊中國商船」的嚴重關切。李輝說,俄方炮擊民用商船、對落水船員施救不及時、長時間未向中方提供調查結果,中方對此不能接受並強烈不滿。

李輝要求俄方給中方一個負責任的交代,同時要妥善安置獲救人員,全力搜索失蹤人員。另,昨天下午,中共外交部歐亞司司長張喜雲也向俄駐華使館公使銜參贊莫爾古洛夫交涉,表示中方對俄外交部的「新星」號事件表態無法理解、不能接受。



◆ 歐巴馬對外戰略方向與中美關係

■ 時殷弘 2009-02-21 中國時報

二○○八年九月,美國先前的次貸危機終於急劇地引發美國金融大危機,連同緊接其後的經濟衰退。自此往後,隨著全球性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局面迅速形成,可以說美國政治乃至世界政治的近乎一切,便首先由這兩大經濟事態規定。

正是在相對而言如此明確簡單的背景下,非洲裔民主黨國會參議員歐巴馬以變革為首要甚或唯一口號,憑藉在美國公眾中間壓倒一切的(借用佛蘭克林.羅斯福的名言)「無虞匱乏」、「無虞恐懼」期盼贏得總統競選,兩個月後又在數百萬人觀看和歡呼其就職典禮的熱潮中入主白宮。

在這樣的形勢中,展望歐巴馬的根本國策方向遠非難事。完全可以相信,在今後可預料時期內,歐巴馬政府的一切內外基本舉措、包括其對外戰略方向必定由兩大必需支配。第一就是對付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的緊迫必需;與此緊密相關的是第二項必需,即維持美國公眾的「歐巴馬熱」,而鑒於當代自由民主制下公眾影響增大,但似乎耐心和自律減少,對付這項必需殊非易事。

上述兩大必需決定了歐巴馬的國策綱領,那將是經濟第一,國內第一,並且因此有對外政策「省錢」和「賺錢」第一。

所謂「省錢」,就是在維護美國起碼安全限度內,顯著收縮美國的海外戰略存在,如伊拉克十多萬美國戰鬥部隊;所謂「賺錢」,即鼓勵、誘使甚或迫使中國和日本繼續更大規模購買美國國債。

首先由於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逼迫下歐巴馬的上述國策綱領,中美關係在經濟、金融甚至國際安全等方面,具有在他執政後一段時期內將會更見顯著發展的餘地或潛能。

中國有可能因此成為歐巴馬政府事實上最重要的國際夥伴,或者用歐巴馬本人一月卅日與胡錦濤通電話時的話說,「對華關係是美國最重要的雙邊關係。」

中國目前對美國的價值,首先並主要在於向美國供應幾乎比任何時候都更急需的巨量聯邦資金,否則歐巴馬現在的經濟救治設想一定程度上將成為無米之炊。

此外,中國維持較高的經濟增長意味繼續給美國乃至世界提供一個幾乎比任何時候都更急需的市場。不僅如此,在歐巴馬政府期盼大出成果的氣候變化等方面,還有在它不能不對付的反核擴散、反恐戰爭和地區安全等問題上,美國都需要並期盼中國的合作。

然另一方面,小布希前總統界定的中美關係根本特性即其複雜性仍將持續下去。如前所述的對外戰略方向在促成良性潛能的同時,同樣可能導致歐巴馬政府在金融方面逐漸對中國不滿、甚而強烈不滿。

儘管中國在美國金融危機爆發後依然巨量購買美國國債,導致中國外儲美元部位加劇,增大了金融風險,然而誰也不能設想這樣的做法將一成不變地照舊是美國的長久依靠之一,特別是倘若美國政府做出嚴重傷害中國利益和尊嚴的事情。

在全球性經濟衰退形勢下,美國和中國面對的各自的經濟困難還可能共同作用,導致中美貿易爭執發展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嚴重;或者說,中國巨大的對美貿易順差及它在美國一般被認定的原因(中國的「不公平貿易做法」)可能變得使美國更難容忍。

倘若考慮到民主黨和歐巴馬本人較多保護主義傾向,事情就更可能如此。這方面的不祥之兆或已出現,一月廿三日候任財長蓋特納言稱歐巴馬認為中國「操控」人民幣匯率。另外,歐巴馬對外戰略方向雖可能促使中美兩國就伊朗和朝鮮問題有較多合作,但也可能因中國不願太大程度「配合」而加劇美國對中國的不滿。

更重要的是,歐巴馬的政策傾向和意識形態偏好,加上中國增長了的自信和國內穩定需要,很可能增進中美兩國在西藏、人權、宗教自由以及氣候變化問題上的對立或歧異。

最後必須指出,正是由於他目前人氣超旺,加上他大概年少氣盛,有可能出現一個在對華態勢上比較驕傲的歐巴馬。這麼一個歐巴馬如何與更加自信的中國相處,是個有趣並有待觀察的大問題。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fsj 提到...

狂人新政 格達費要賞人民9000億

* 狂人新政 格達費要賞人民9000億
* 實現非洲一家? 格達費的算盤
* 中美建立對話機制 達協議
* 行禮如儀 一切盡在不言中
* 因應中國威脅 美專家籲印度調整太空計劃
* 歐巴馬滿月 3成美人看衰

◆ 狂人新政 格達費要賞人民9000億

【聯合報╱編譯田思怡/報導】 2009.02.22

倫敦泰晤士報21日報導,掌權近40年的利比亞狂人格達費又有瘋狂之舉,他宣布準備解散政府,把利比亞境內非洲最大油藏所賺取的財富分給人民,相關總金額折合台幣約9000億元,並將最近才獲准重返利比亞的外國石油探勘開採作業收歸國有。

格達費說:「政府已失能,國家經濟已失敗,一切到此為止。解決之道是,我們利比亞人直接拿走油元,自行決定如何使用。」

格達費為了終結官僚榨取龐大石油財富的貪腐問題,準備把石油賺取的現金交給窮人,廢除四分之三的政府部門,並把醫院和學校交由員工自己經營。

這項宣布讓駐在利比亞的各國外交官和40家在利比亞營運的外國石油公司傻眼。

格達費正沉浸在與西方新建立的友誼中,但以他唐吉訶德式的領袖風格,什麼事都可能發生。

這項「財富分配計畫」的大綱是把330億美元的石油收入,扣掉付給外國包商用於建造道路、住宅、醫院和學校的210億美元,剩下的120億美元將分給人民。加上去年的60億美元預算盈餘和80億美元的賦稅和觀光收入,利比亞的500萬人都將一夕致富,平均每人可分得台幣18萬元。

這項計畫將於3月2日交由最高行政和立法機構、每年舉行的利比亞基層人民大會審議,過去人民大會從未應邀討論這樣的改革計畫。

格達費並將在全國各地舉辦公共說明會,讓民眾了解他的計畫。

格達費說:「利比亞人,這是你們分享石油財富、權力和充分自由的歷史機會。」

儘管利比亞社會看不出貧窮跡象,公寓普遍裝有小耳朵,麵包很便宜,汽油每公升17美分,進口車滿街跑,但許多利比亞人仍感財富分配不均。

民眾熱切期盼這項改革計畫。在非洲高等研究大學的集會中,出席民眾阿梅爾說:「我們必須廢除內閣,衛生部、教育部和交通部都該廢掉,由人民自己管理各部會。」

※ 沒想到他也會扯上無政府主義,學中文時莊子看太多?



◆ 實現非洲一家? 格達費的算盤

楊仁賢 2009/02/22 聯合新聞網

2月9日利比亞獨裁者格達費 (Col. Muammar Gaddafi) 終於如願的當上非洲聯盟主席 (Chairman of African Union. AU). 他豪氣干雲的說,要努力實現非洲合眾國 (United States of Africa. USA) 的理想,並表示「傾聽非洲之聲的時機已經到了」。

2月9日利比亞獨裁者格達費 (Col. Muammar Gaddafi) 終於如願的當上非洲聯盟主席 (Chairman of African Union. AU). 他豪氣干雲的說,要努力實現非洲合眾國 (United States of Africa. USA) 的理想,並表示「傾聽非洲之聲的時機已經到了」。真有可能實現嗎?還是,仍如一條「瘋狗」般的亂叫而已?

2004年以前,這位在美雷根總統眼中有如「瘋狗」的人,因為極端的反美立場且資助恐怖主義活動,一直是美國的眼中釘。直到伊拉克海珊政權被美武力推翻,且經濟長期受到制裁,格達費才不得不投降,開始修補對美關係。但也因雙方關係的回穩,憑著其石油蘊藏量居世界第八位,非洲第二的籌碼,格達費才又開始活躍起來,希望走出孤立,重新發揮影響力。

有人說,格達費建立非洲合眾國的理念是受到西方國家默認的。但實際上,格達費想要建立非洲合眾國的想法,早在2002年非洲聯盟正式成立時就已經說過了。當初非洲聯合組織 (Organization of African Unity. OAU) 在轉型成立聯盟的過程中,格達費就是重要的推手。他認為,與其聯盟內53個國家一起討論,不如先分成中、西、南、北非四塊經濟體,各自發展,然後慢慢融合為單一貨幣的非洲合眾國,來得快速、簡單。

沒錯,非洲是需要一個有力且有效率的組織,來積極處理例如愛滋病防治、霍亂根除、難民、飲水等單一國家所無法完成的問題。格達費當時的想法雖然引起少數非洲領導人的共鳴,認為此舉將會有效提升非洲在國際之間的影響力,但由於非洲各個國家之間的發展差異太大,加上主權至上的觀念和不干涉他國內政的傳統,大多數領導人還是對格達費的提議持著相當懷疑的態度。

再加上,當時美利關係尚未回溫,格達費的想法根本有點異想天開。如今冷戰結束,美利關係也已改變,利比亞不僅成為美國在非洲展開反恐、能源取得、牽制中東、伊朗局勢的重要戰略國家之一,國家領導人地位水漲船高,非洲也成為各國互相競逐的經濟戰場。這次,格達費的想法是否能在聯盟內部獲得廣泛支持,順利推動,只有時間能夠給答案。但從以下幾點來看,恐怕會再度曇花一現。

首先,格達費的當選充滿賄選傳聞。根據非洲《每日獨立》(Daily Independent) 報的報導,格達費的新職務,很明顯是因為支付石油金錢給予與會領導人的結果。「格達費是在15輛車的伴隨且攜帶兩袋裝滿黃金當作禮物的情況下,參加會議的。」有觀察家認為,就算不是賄選好了,此舉也是幫助他當選的原因。格達費擔任主席的公信力著實已經減了一大半。

再者,聯盟主席的任期其實只有一年,雖因自身國家強壯與否,而擁有不同的影響力,但主席在 聯盟組織內部並無實際的權力;執行日常事務的非洲議會 (Pan-African Parliament) 也只有建議權,並無立法權。所以,期待格達費在這一年中能有多大的貢獻,實是強人所難。看看前任主席,坦尚尼亞總統基克維特 (Jakaya Kikwete) 的表現就知道,他既無力協助他國改善情況,也無力改善自身國家內部貪污、貧窮嚴重的窘境。根據2008年聯合國開發計畫署所公佈的全球179個國家人類發展指數(HDI)排行中,坦尚尼亞名列第152名。

第三,非洲聯盟追求民主價值的理念受到挑戰,異議聲四起。聯盟主席的產生其實是採內部共識決,且以閉門會議的方式產生。聯盟不公開其過程,若與會的人在會後堅守秘密,外界根本不知內部的真實情況。但這次根據《每日獨立》的報導,會議中其實有多數國家領導人,反對推舉格達費為聯盟主席,但由於自2000年起,主席一職尚未有北非國家來出任,這些反對者因而轉為沉默,利比亞才會出線。

反對者認為,格達費自1969年發動政變奪取政權後,就被多數人認為是一軍事獨裁者。至今,利比亞內部的民主與人權狀況也無任何顯著的提升,若格達費出任主席一職,對聯盟推動民主的過程來說,會是一大諷刺,也對提升非洲在國際社會的發言權上,不會有任何的助益。

支持泛非洲意識 (Pan-African Consciousness),曾在麻省理工學院教授政治學,現已退休返回奈及利亞擔任時政評論員兼詩人的欽維祖教授 (Chinweizu Ibekwe)說的露骨。他認為,格達費是要阿拉伯化非洲;他的當選,對非洲是害處多於好處,「會吸引更多阿拉伯國家入侵且殖民非洲」。

另外,烏干達總統穆塞維尼 (Yoweri Museveni) 以公務理由缺席會議的現象,值得注意。傳聞他是為了要避免陷入推舉格達費為主席的爭議中。他認為,非洲合眾國的概念應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非是一群領導人聚在一起開會就可以決定的。況且,攸關國家主權的議題是否可以在會議中決定,穆塞維尼其實是相當質疑的。

除了自身的問題,加上發展差異、傳染病防治、區域衝突、叛軍、貧窮、宗教、種族等問題,其實非洲聯盟本身也有嚴重的組織及財務上的危機。

以聯盟在索馬利亞達富地區的維和部隊為例,原本各國領導人承諾派遣共8千名的維和部隊,但根據美外交關係委員會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的資料,至今也只有烏干達1500名及蒲隆地200名被派遣至當地加入聯合國的維和任務。財務上,也沒幾個國家願意正常繳費。委員會說:「各國領導人只想享受組織的好處,而不願付出」。

與其劃大餅,格達費倒不如好好協調各國共同解決問題,致力組織改革,還來得實際一些。



◆ 中美建立對話機制 達協議

【聯合報╱特派記者汪莉絹/北京報導】 2009.02.22

十一年前,希拉蕊作為美國第一夫人,隨同美國總統柯林頓訪北京,下榻釣魚台國賓館十八號樓;十一年後,她再次來到北京,身分是美國新任國務卿。昨天,北京刻意安排她與中共外長楊潔篪,在十八號樓舉行會談。

兩人會談後舉行共同記者會,楊潔篪說,雙方就建立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機制,達成原則協議,將進一步商量具體安排。雙方同意在應對氣候變化領域加強合作,共同應對這一全球挑戰。

希拉蕊表示,美國新一屆政府希望加強美中關係,美中關係已有牢固基礎,但是還有很多事情可做。相信兩國在經濟、全球氣候變化等一系列問題上,都可開展廣泛合作。

昨天的記者會上,希拉蕊隻字未提人權、西藏與台灣問題,楊潔篪則說,雖然中美在人權問題上存在分歧,中方願意在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內政前提下,與美方就人權問題展開積極對話,共同推動人權狀況的發展。

不過,大陸官方傳媒報導楊潔篪與希拉蕊會談時,介紹當前兩岸關係的發展情況,闡明中方在台灣問題上的原則立場,希望美方恪守一個中國政策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原則,謹慎妥善處理台灣問題,支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新華社報導,希拉蕊重申美方堅持一個中國政策,堅持美中三個聯合公報,歡迎並支持兩岸關係取得積極進展。

楊潔篪在記者會上說,中美兩國在應對金融危機方面,進行良好的合作,中方願意繼續與美方保持合作。中方有信心確保大陸經濟今年保持百分之八的增長。楊潔箎也談到中共持有的美國國債。他說,中共確實用外匯購買美國國債;中共使用外匯的原則,是安全和保持流動性,中共將根據這些原則,決定今後使用外匯資產的方式方法。

楊潔箎已答應希拉蕊的邀請,下個月訪問華盛頓。



◆ 行禮如儀 一切盡在不言中

【林克倫/北京觀察】 2009-02-22 中國時報

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此次訪問北京最大特色,首推雙方一改昔日的強硬言語交鋒,動輒援引中國成語乃至《孫子兵法》文句,彼此推崇又意有所指地隔空叫陣,一派中國古人式溫文儒雅背後,古云:「一切盡在不言中」,探路摸底為實並各取所需,上演一場無硝煙的外交對陣。

人權向為外界觀察希拉蕊中國行的指標,一九九五年九月,希拉蕊以美國第一夫人身分,前往北京參加第四屆世界婦女大會,並公開指責中國計畫生育等人權不彰情事,而去年希拉蕊也曾公開呼籲,要求布希總統不要參加○八年北京奧運。

從昨日的領導人會晤看,人權議題似乎已消音,對於外國通訊社報導中國異議人士遭警方「在家監視」,希拉蕊並未多所著墨。再依昔日慣例,美國駐北京大使館均會「額外」加開記者會以供提問,此次則與中國外交部合開聯合記者會,對北京的「媒體管制」也全然配合。

少了針鋒相對的場面,戰場轉移至「語言」,希拉蕊在參觀節能電廠時表示,中國有句古話勸人們不要「臨渴掘井」,溫家寶先讚揚希拉蕊「同舟共濟」之言,並搬出《孫子兵法》強調雙方關係還需「如左右手」,前陣子中國常講的「以鄰為壑」則全然不提。

有大陸學者對希拉蕊此行私下評論稱,「訪中目的是要向美國人民證明,我(希拉蕊)有能力與中國合作解決金融危機」。既然目標已定、官式會見有些「走過場」意味,況重頭戲是四月的倫敦「歐胡會」。

但難解的核心議題也不能失立場,日本「共同社」昨報導,歐巴馬政府決定出售十二架翻新的反潛機給台灣,希拉蕊出發前再次重申《台灣關係法》的重要性,而胡錦濤則選在對台防務第一線的人民大會堂「福建廳」會見希拉蕊,其意為「一切盡在不言中」。



◆ 因應中國威脅 美專家籲印度調整太空計劃

中央社 2009.02.22

據美國亞洲專家表示,在中國快速擴張的全球軍事領域中,中國的太空計劃具有軍事特色與功能,印度也應儘早對自己的太空計劃進行宏觀性的戰略調整,以因應未來可能的威脅。

華府智庫美國國際評估策略中心(InternationalAssessment and Strategy Center)亞洲軍事暨中國安全問題專家費雪(Jr. Richard Fisher),在印度智庫觀察研究基金會(Observer Research Foundation)主辦的一項研討會中,就「中國軍事現代化」議題,作了上述表示。

據印度亞洲新聞社(Indo-Asian News Service)今天報導說,在昨天舉行的研討會上,費雪將中國快速擴張的全球軍事領域描繪成一幅「恐怖的圖像」,並指出,中國的月球計劃包括將雷射和望遠鏡帶上月球,真正的意圖讓人費猜疑。

他說:「我們必須從月球的角度來觀察中國的太空軍事活動。他們在月球上要用雷射和望遠鏡做什麼?」

費雪顯然指的是中國在2007年10月發射「嫦娥一號」探月衛星時,中國月球探測工程「嫦娥計劃」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曾透露,「嫦娥一號」攜帶的科學探測儀器包括立體相機、雷射高度計、成像光譜儀和伽馬/X射線譜儀等,其中的雷射高度計是中國首創。

據中國「北京日報」當時報導,雷射高度計由雷射器、望遠鏡和接收器組成,首先由雷射器向月面發射雷射光束,望遠鏡則把反射回來的光束變成電訊,由接收器進行計算,得出探測點的月球海拔高度,再與立體相機拍攝的月球圖像相疊,就形成一幅精確的月球立體地形圖。

在上述研討會中,費雪同時警告說,針對中國在太空領域已取得的先機,印度必須加緊腳步發展必要的衛星和太空技術作為應對。他表示,即使當前經濟不景氣,但中國的月球計劃已迫使美國重新檢討自己的太空計劃,並提高研發經費。

費雪去年10月曾經在「亞洲華爾街日報」撰文表示,中國「神舟七號」太空船9月在進行太空漫步後,以相當近的距離通過國際太空站,雖然這起事件並未獲得太多注意,但已暴露中國的太空軍事野心,並讓人懷疑中國遵守太空遊戲規則的意願。

稍早在2007年1月,中國發射飛彈擊毀一枚氣象衛星,引起全世界嚴重關切。美國戰略軍事專家即指出,中國積極發展擊毀衛星及其他太空、反太空技術的能力,顯示中國的太空計畫具有發展雙重用途的企圖。

至於印度目前的太空計劃,據印度太空研究組織專家稍早表示,在2007年4月到2012年3月的第11個印度五年計劃裏,印度提出了70項太空發展計畫,主要項目包括載人太空專案及發展衛星技術,例如通信、偵察、預警、遙感、氣象、大地測量和導航等衛星。

但印度防務專家認為,未來戰爭中,擁有太空軍事能力的地面部隊,力量將會較傳統部隊倍增,因此大國軍隊都在全力發展太空軍事能力,而印度軍隊對太空資源尚缺乏開發和利用的手段,有必要全面加速推進太空能力的建設,為未來戰爭做好準備。



◆ 歐巴馬滿月 3成美人看衰

【聯合報╱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2009.02.22

美國總統歐巴馬入主白宮到20日剛好滿月,當天公布的兩項重要民調結果都顯示他的支持率下降,主要原因是經濟危機難解,以及他力推經濟振興方案,過程中引起兩黨惡鬥,給人觀感欠佳。

歐巴馬1月20日就任,當時他挾大幅勝選的威望躍馬白宮,民眾都寄以厚望。不過,在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和「意見研究公司」2月18到19日所做的民調裡,這顆新星的亮度減弱了一點。這項調查顯示,67%美國人支持他上任首月的在職表現,比11天前的76%低了9個百分點。換言之,將近三分之一受訪者認為他沒有把總統當好。

另一項調查是福斯新聞網2月17到18日做的,顯示他的支持率為60%,低於3周前的65%。對歐巴馬個人好惡方面,福斯的民調顯示,他的正面評價是68%,低於一個月前的76%。

無論是哪個民調的結果,歐巴馬的支持率相對來說都還是高的,不過,他推出7,870億美元(台幣27兆3,700億元)的經濟振興案,案子雖然在國會過了關,但過程中的黨同伐異場面,看來對他支持率損害不小。

面對共和黨強烈反對,歐巴馬好像重演選戰似的,離開首都,到全國各地直接訴諸人民,施壓國會通過法案。他全力運作的結果,從頭到尾還是只有3位共和黨籍參議員支持該案。

至於振興案本身,民眾的黨派立場倒沒有那麼明顯,60%受訪者支持,39%反對。

歐巴馬深知施政成敗取決於經濟問題能否解決,他上周在佛州向民眾喊話:「假如幾年後人民感覺不到經濟情勢好轉…振興經濟法失靈,選民覺得國家並未走向正途,總統就要換人做做看了。」

歐巴馬21日在每周例行全國談話表示,振興經濟法的減稅項目,將可在6周後發揮效用,也就是4月1日,一般家庭每個月大約可領到65美元。

fsj 提到...

歐巴馬的雙重外交機制 台灣的軟性國力

* 歐巴馬的雙重外交機制
* 喬治亞樂團 要讓普亭難堪
* 「圓明園獸首 換達賴返藏」
* 希拉蕊北京行的敏感話題
* 搜救演習 為軍事互信邁出首步
* 觀念平台-台灣的軟性國力

◆ 歐巴馬的雙重外交機制

【本報訊】2009-02-23 中國時報

美國國務卿希拉蕊亞洲外交訪問已結束,用「乏善可陳」四個字可以總結她的首次外交出擊。何以故?只因這不是歐巴馬外交的全部,他並沒有把外交重任交給希拉蕊。也許將來國務院的重要性不如國家安全會議。

歐巴馬會將外交決策權緊抓在自己手中,他將把外交分成兩個支柱。其一是一般性的外交;其二是特使式的外交。一般性的外交由國務院主導,國務卿的責任是向世界各國表達歐巴馬政府的外交理念。協調各國與美國的合作,這種工作是希拉蕊能勝任的,她在世界各國的政治界有其重量背景。當美國需要其他國家合作時,國務卿去交涉再合適不過了。看看希拉蕊這些時的訪問,無論是日韓印中,都在強調如何合作,而不是如何解決問題。

特使性的外交是真正解決問題的外交,副總統拜登去歐洲是在解決問題,甚至涉及到與俄國的反飛彈交涉,密契爾的中東特使已完成第一輪的斡旋工作,郝爾布魯克的南亞使命正在阿富汗及巴基斯坦問題上求突破,他不但去了阿富汗,也去了印巴。本欄日前報導中懷疑希拉蕊既然與印度關係非常好,為什麼亞洲之行刪去了印度的訪問。現在郝爾布魯克去訪問,就證明南亞這個緊張區,目前不是希拉蕊的地盤,歐巴馬首要是南亞衝突的解決,不是拉印度合作。

民主黨不少有能力擔任國務卿者,而且一定會比希拉蕊出色,歐巴馬之用希拉蕊,可能就是要她作第一類的外交工作。第二類工作則由他親自過問。國務卿柔性推銷歐巴馬政府外交理念,特使們強勢推動歐巴馬的外交工作,依目前情勢看,副總統拜登在外交決策上的影響力可能超過希拉蕊。希拉蕊要想做強勢國務卿絕無可能,否則必與白宮衝突而伏下散夥的種子。



◆ 喬治亞樂團 要讓普亭難堪

【聯合報╱編譯王麗娟/報導】 2009.02.23

去年8月,俄羅斯以捍衛前加盟共和國南奧塞梯亞為由,出兵攻打喬治亞。喬治亞如今打算報一箭之仇,且存心要讓俄國總理普亭下不了台,但不是在戰場上,而是在一年一度的「歐洲願景」(Eurovision)歐洲歌唱大賽舞台上。

紐約時報報導,喬治亞「史蒂芬與3G」樂團,在票選獲選出席歐洲歌唱大賽後,打算上台表演「我們不要加入」(We Don't Wanna Put In),Put In與普亭的姓氏Putin同音。

今年的歌唱大賽預定5月於莫斯科舉行。喬治亞原打算杯葛比賽,以抗議後來俄國實際上等於兼併喬治亞兩個尋求獨立地區的8月戰爭,但顯然改變初衷,決定就在俄國首都的歌唱擂台上,賞給普亭一個難堪。

這項消息開始讓俄國愛國情緒沸騰,在俄國,反喬治亞情緒仍高,俄人普遍認為8月戰爭是喬治亞開的頭。

國營電視台「第一頻道」屆時將現場轉播競賽。目前仍不清楚,若喬治亞殺進總決賽,電視台將如何處理此事。根據規定,演唱的歌曲不得公然涉及政治。

樂團掛名負責人史蒂芬‧姆吉布里希維利說,他和3名樂團女團員做成上述歌曲時,即希望能獲得類似回響,也算種宣傳手法。他說,樂團獲得一些喬治亞政府部長「精神支持」。

普亭的發言人稱樂團的歌曲是「無賴行為」,並對喬治亞想利用歌曲反攻表示遺憾。



◆ 「圓明園獸首 換達賴返藏」

【聯合報╱記者林琮盛/綜合報導】 2009.02.23

「聖羅蘭和貝爾熱珍藏」拍賣會今起在巴黎大皇宮舉行。其中,最受關注的是圓明園的鼠首和兔首銅像,每個估計價值上看一千萬歐元(四億五千萬台幣)。

明報報導,鼠首和兔首銅像擁有者、已故時裝設計師聖羅蘭的合夥人「貝爾熱」表示,若北京政府讓達賴喇嘛回西藏,並讓西藏人擁有人權和自由,他就願意歸還銅像給中國。

以左傾政見聞名,同時也是同性戀者的貝爾熱明白表示,「這就是勒索」。倘若這兩件國寶順利拍賣,他說,將把拍賣所得,捐給愛滋病研究機構作研究款項。

儘管貝爾熱勒索得振振有詞,卻讓原本就陷入低迷的中法關係,更雪上加霜。

由於今年是達賴喇嘛流亡五十周年,西藏問題格外敏感。過去一年來,中法雙方因西藏問題和奧運聖火被搶奪,鬧得不可開交。再加上,法國總統沙克吉對西藏問題態度強硬,讓中法官方幾乎撕破臉。

本次的國寶拍賣風波,理應是中法修好的契機。如歐洲保護中華藝術協會主席葛梅茲所說,中國政府並非一定要索回這兩件流亡國寶,而是想法國政府保管。若法方採取行動阻止拍賣,「將有助於改善中法關係」。



◆ 希拉蕊北京行的敏感話題

【陸以正專欄】2009-02-23 中國時報

最近,有機會重讀歐巴馬當選與就職兩篇演說,更使我堅信這位黑人總統非但不是兩年多前反對布希貿然對伊拉克出兵時,被許多人誤認的「鴿派」。相反地,他在對外關係上比前任更強硬,是個大「鷹派」。

最好的證明,是上周他宣布增派一萬七千名官兵,包括陸戰隊與新型陸軍裝甲車各一個旅,使在阿富汗美軍增至五萬五千人。歐巴馬並要求已有三萬軍隊在阿富汗協防的北約盟邦,再增派部隊,『以穩定日益危急的局勢』。出力最多的英國已答應在原有八千人外,再增兵三千人。

接任伊始,百廢待舉,歐巴馬的第一要務是向國會要錢,搶救經濟。他只能抽出一天時間去緊鄰的加拿大訪問,因為兩國經濟實為一體。其餘出訪工作都交給國務卿希拉蕊代勞。後者寧肯去亞洲,自然有她的考量。到上星期五,她已經走完了日本、印尼、和南韓三國。

日本內外都有問題,最需要美國的支持與安撫。在內政方面,首相麻生太郎的支持度跌到谷底,屋漏偏逢連夜雨,財政大臣兼金融擔當大臣中川昭一,在七大工業國財長和中央銀行行長會議期間,喝酒喝到神志不清,在國際場合出盡洋相,因輿論大嘩而辭職。在對外關係上,日本一直焦慮大陸崛起,反映出日本的衰退,此時美國新任國務卿以東京為亞洲行第一站,打氣正是時候,日本朝野自然感激涕零。

希拉蕊深諳宣傳之道,她接受媒體採訪的時間,遠超過與日本官員會晤的時間。她在東京帝大演講外,分別接受日本各大電視網專訪,包括NHK、富士、讀賣、與朝日。美國三大電視網CBS、NBC、和ABC也都是獨家專訪,我真懷疑她哪來這麼多時間。

到印尼是為了討好她的老闆,希拉蕊特地到歐巴馬就讀過四年的小學,與學生們攝影留念,流露出一副自然愛兒童的模樣。她和印尼總統尤多約諾(Susilio Bambang Yudhoyono)與外長Hassan Wirajuda晤談,無非禮貌而已。兩人雖都當面邀請歐巴馬來印尼訪問,重溫兒時舊夢,她卻未做承諾,只答應轉達。

希拉蕊在雅加達談話的重點是:可蘭經的教義,其實與民主政治、現代化、和婦女權利並不衝突,有並存的空間。她心知肚明,歐巴馬在金融風暴未解除前,根本不能出國。而等到情勢緩和時,美國如真要表示與伊斯蘭教謀求和平共處,儘可到更能號召中東其餘國家的埃及或約旦,或者象徵政教分離的土耳其去訪問,可能在回教世界引起更多共鳴。

第三站到首爾,自然是給李明博大統領做後盾,警告北韓切勿製造核彈。但是希拉蕊用的詞是平壤如一意孤行,對和平「沒有幫助」,客氣得令南韓媒體驚訝。猜測她的用意,或許因為六十七歲的大獨裁者金正日,去年八月曾經中風,病況嚴重,不能會客。如今外傳將由年方廿四歲的次子金日南繼位,恐因爭奪權位發生劇變,美國寧可靜候變化。

前昨兩天,希拉蕊都在北京,才是她此行真正的重點。大陸外交部和新華社網站當然不會透露任何有價值的消息,她更不可能自行洩密。隨行的大批美國記者即使各顯神通,挖掘內幕,恐怕也收穫無多。與其散彈打鳥,不如從歐巴馬對中國的態度,和希拉蕊忠實執行他的政策層面去思考。

白宮新主人既是大鷹派,對中南海的胡溫領導集團不滿之處,有兩項是可能爆發衝突的敏感地帶:一是歐巴馬認為大陸人民缺乏基本人權,二是新任財長指責中國政府操縱匯率。希拉蕊是何等聰明人,為執行總統的意志,她與胡溫兩位見面時,肯定會提起這兩點(見圖,法新社)。

如問我有何證據,請找二月十三日希拉蕊在紐約亞洲學社(Asia Society)的演講來讀一下。裏面有這麼幾句話:『做為雙方對話的一部分,我們在擴大人權方面,會以同樣標準要求自己與其他人,創造一個尊重人權的世界。』她並且說:『西藏人和中國人都應不畏壓迫,享受宗教自由。』

她提起這些敏感話題時,胡錦濤主席只有兩種回答方式:其一是強忍怒氣,耐心地向她解釋,北京正在從地方開始,由下而上,一步步地推行民主,保障人權。至於匯率問題,則因有金融海嘯,暫時凍結人民幣對外匯率,是不得已的舉措。其二則是大發雷霆,強硬地駁斥她轉述歐巴馬的看法,順便把金融危機波及全球,皆因罪魁禍首的美國放任資本主義胡作亂為,痛責一番。

稍等幾天,說不定讀者就會得知哪種猜測較為接近事實。



◆ 搜救演習 為軍事互信邁出首步

【亓樂義/專題報導】2009-02-23 中國時報

胡錦濤去年十二月底發表「胡六點」後,兩岸探討建立軍事互信機制的話題持續發酵。實際上,在胡發表講話的前二個月,兩岸已在金門和廈門間的小三通航線,進行了首次海上聯合搜救演習,為兩岸建立軍事互信跨出微妙且值得借鏡的一步。

所謂「台上十分鐘,台下十年功」。去年十月廿三日舉行的「金廈小三通海上聯合搜救演習」,實施不到一個小時,但雙方從交流接觸到信任協作,足足走了十三年。幕後推手是「中華搜救協會」。可以說,這次海上搜救演練,創造由民間推動,政府同意,人民得利的三贏局面。

中華搜救協會秘書長銀柳生(見左圖,亓樂義攝)回憶說,一九九五年第三屆兩岸航運交流研討會在大連召開。他應邀隨同協會理事長范里出席會議。范曾在空軍任職,他本人亦為國軍退役將領,任內長期督導國軍搜救業務。退役後他加入中華搜救協會,經由這次會議,竟和大陸同行結下不解之緣。

民間扮推手 救難協作

會議期間,與會人員均感於台灣海峽時有船難發生,兩岸亟需於海上的救難協作。但雙方政府並未建立救難通報機制,使得民間協會扮演「穿針引線」,協助政府推動兩岸船難搜救的時機浮出檯面。

大連會議結束後,中華搜救協會在北京與「中國海上搜救中心」(隸屬交通部),達成兩岸海上救難「訊息通報」默契,幾經奔走,協會先後與大陸「中國海上搜救中心」、「中國民航搜救中心」,以及上海、廣州、福州、廈門、汕頭等海上救助基地(站),建立廿四小時救難熱線聯繫管道。

美國很快知道內情,並樂見兩岸的「海上救援措施」能持續推動。這個通報管道雖未有兩岸軍方參與,亦非雙方政府的正式機制。但從美方的角度看,在兩岸未結束敵對狀態之前,有此進展,已是難能可貴,不時成為學術研究軍事互信的案例。

銀柳生說,多年來經由協會聯繫完成的救難通報達五百多次,經兩岸通報救起生還者已達千人。二○○二年五月震驚國際的華航澎湖空難事件,尤令他印象深刻。中華救難協會在第一時間,接到對岸中國海上搜救中心和民航搜救中心的電話,查詢華航客機有無大陸乘客,表示願派船支援。

隔天下午,大陸二艘救難船和大批漁船,出現在澎湖海域的中線附近,協助搜尋失蹤人員。但這僅止於「共同」救難,不是「合作」救難,因為雙方只有通報機制,並無協作設想。面對狂風大浪,在場很多人都深有同感,如果兩岸有合作機制,那該有多好。

同安號大火 合作搶救

幾年後,誰也沒想到,突如其來的一場火災,把問題推向檯前。去年二月中旬,廈門籍「同安」號客輪如往常般駛進金門碼頭,乘客下船後,客艙意外發生大火,火勢一發不可收拾。所幸兩岸救難船舶及時趕到,雙方密切配合,悲劇才未發生。

金廈小三通航線,每日往返廿八個船班,乘客達四千多人,發生海難,搜救不及,後果不堪設想。銀柳生說,這場火災喚起兩岸的關注,成了金廈小三通海上聯合搜救演習的「催化劑」。

關係趨和緩 聯合演習

去年十月舉行的「金廈小三通海上聯合搜救演習」,由廈門海上搜救分中心發起,邀請台灣方面派船協作,中華搜救協會負責牽線。往年,類似的申請案件都被打回票,因兩岸關係和緩,雙方約定參與聯合搜救船舶,一律懸掛「演習旗」,擱置爭議。政府樂觀其成,終為兩岸海上聯合搜救跨出第一步。

事後,大陸軍事科學院軍事研究中心副主任白光煒發表文章指出,這次演習不僅是兩岸海上搜救互動新的突破,也為兩岸開展其他領域,包括「建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提供了借鏡。」



◆ 觀念平台-台灣的軟性國力

■ 顧爾德 2009-02-23 中國時報

美國國務卿希拉蕊亞洲之行的第一站,與日本達成協議,將在二○一四年之前將沖繩島上八千陸戰隊移駐關島。八千軍人雖然只佔美軍駐日總數的一小部分,這個動作卻代表著美國逐漸把關島建設成西太平洋的軍事樞紐,另一個意義,等於是美國封鎖中國的島鏈向後撤離。

希拉蕊訪日期間,特別表達出對日本文化歷史的好感,希拉芯訪問中國時,也以中國典故「同舟共濟」來表達她對美中合作關係的期待。其實在希拉蕊訪日之前,美國總統歐巴馬已派任前國防部副部長奈伊出使日本,奈伊倡議以普世文化、價值等軟性國力來維繫美國的霸權地位。奈伊於一九九八年曾經訪台,當時他曾明確反對美國對兩岸採取戰略性的模糊。

美國亞太政策在改變,即使美國重申遵守台灣關係法,而且就現實上台灣的安全依然要靠美國保障,但是就大趨勢而言,台灣在亞太戰略地圖上在位移。當沖繩對美國的軍事重要性逐漸降低,台灣的重要性更是下降。過去台灣在美中兩霸之間,是緊依著美國,如今卻逐漸移到美中之間,甚至有人擔心過度向中傾斜──這種恐懼感也出現在最近有關CECA的爭議中。

CECA的爭議有經濟層面的,另一種更深刻的爭議,是擔心經濟統合創成政治統一。後一種恐懼其實是更深刻的,這種懼統的陰影,不只影響著經濟議題,也影響著台灣對內對外各種政策方向的辯爭。這種恐懼感的深層因素在於我們沒有一套新的價值觀來面對新的世界秩序。

馬英九總統指出,金融風暴之後全球產業將大洗牌。其實不只是產業,我們面臨著是全球政經秩序的改變,美國亞太政策的改變只是其中一部分而已。世界在改變,台灣如何面對新的國際政經情勢才是根本的問題。

過去台灣人的世界觀大抵依循著美國人塑造的想像,如今全球政經秩序的改變,迫使台灣人必須塑造自己的世界觀,必須用不同於美國的觀點看中國,不同於中國的觀點看美國。假如台灣是個面貌模糊的主體,又如何讓世界各國認同尊重你的價值?主體並非指名義上國家定位,而是台灣的柔性國力,台灣在世界上展現的文化與價值觀。半個世紀以來,台灣除了曾經創造過「經濟奇蹟」,出現民主寧靜革命,還有其他更深刻的價值可以讓地球村的其他居民稱許認同嗎?

台灣內部也有愈來愈多人在思考上述議題,例如黃武雄教授日前提出的「五十年維持現狀:不統不獨、非軍事化」的主張,其目的在於用激烈的「非軍事化」主張,迫使台灣人能思考和平價值,讓台灣人在世界上藉由推動和平價值、參與和平工作、貢獻世界和平,建立台灣人清楚的面貌。「維持現狀,不統不獨」並非只是為了維護台灣生存的消極主張,而是要創造一個環境,讓台灣可以深化和平價值,跳脫過去處於霸權帝國夾縫中狹窄的世界觀。

和平主義能否成為台灣出路?這是個可慎思明辨的議題。更重要的是,在公民討論中,讓台灣人自己的世界觀更清晰,讓世界看到台灣的面貌更生動。除了政治軍事與經濟這些硬國力,台灣要面對新的國際秩序,必須建立展現自己的柔性國力。(作者為專欄作家)

fsj 提到...

誰主宰亞洲秩序 北韓接班大問題

* 誰主宰亞洲秩序
* 核武、經濟、接班 北韓大問題
* 伊朗核電廠啟用 巴瑞克:決心制止伊朗核武
* 孟加拉首都兵變 學生被困
* 泰國紅衫軍再起 8千人包圍總理府

◆ 誰主宰亞洲秩序

知識通訊評論 2009/02/20 聯合新聞網

正如美國已故政論家李普曼在六十年前就說過的:當美國的國力無法支持其對外承諾時,美國就會衰落。

【文/知識通訊評論】

最近國際間不少專家們在談「亞洲新秩序」這個詞,既然是新,當然就要取代舊,舊是什麼?新又怎樣?這實在是個很複雜的問題,如果一定要新,那就說舊就是不對的,但新能順利代舊嗎?

先說舊秩序(其實也就是目前的秩序),那是由美國來維持的,這是件不大合理的事,因為美國並非亞洲國家,亞洲的秩序憑什麼要美國來維持?原因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所遺留下來的「責任」,日本原先是野心勃勃要建立「大東亞新秩序」的,不但要併吞中韓,甚至要將西方殖民勢力從亞洲都驅走,由它來主宰亞洲的一切,在日本有些不自量力,以它的資源、人口、文化、科技都不配當盟主,但它卻走向冒進,結果一敗塗地,再也無法翻身成為一方之霸了。

當美國戰勝日本後,依美國自己的看法是拯救了亞洲(日本也曾稱是為了解放亞洲),所以有義務維持亞洲的秩序,雖然自己不是亞洲國家,但卻「當仁不讓」。但是當盟主一定要有追隨者,美國的假定是由日本、韓國、中國作為馬前卒,東南亞則轉交給英法去負責,他們都是從前的殖民主,應無問題,但是這打算並沒有完全實現,主要原因是中國政權的更迭,原本可以扶持的蔣介石國民黨政權以意想不到的速度在大陸垮台,代之以一個親蘇聯的共產政權,而朝鮮半島的北部被金日成拿去成立了共產政權,美國所能支配的只有日本與半個韓國(南韓)以及退往台灣的蔣氏政權,而中南半島國家越寮柬被赤化,英法勢力也退出東南亞,東南亞國家成立東南亞公約,但卻親美而不受美國制約。

美國真正能負擔維持秩序的責任還是冷戰結束之後,中國已與蘇聯分裂,正想埋頭自己幹,但要改革開放便非要與美國合作不可,也就是非要承認美國在亞洲的指導員的地位不可,於是美國一手憑著太平洋艦隊的武力,一手以亞太經濟合作的招牌兜攬支持者,蘇聯既垮,美國在全球都無挑戰者,在亞洲當然不會有不聽話的,美國硬霸住台灣,中國也無可奈何,亞洲國家包括東南亞,都要靠與美國合作方能發展經濟,美國與日本是世界第一及第二大的經濟體,兩者合作,當然威風凜凜,在軍力方面,更無敢挑戰者,第七艦隊縱橫西太平洋及台灣海峽,就好像在自家海域一般。

然而正如美國已故政論家李普曼在六十年前就說過的:當美國的國力無法支持其對外承諾時,美國就會衰落。

美國的國力忽然有了減退,它花的錢太多,印的美鈔也太多,借的錢更多,美國很多人民都還沒有醫療保險,而政府卻大把的錢投向軍備擴充。柯林頓政府時政府還有節餘,那是因為病源還未發現,到布希政府時,一切病症都發作了,其實不待最近的金融海嘯,前幾年便已不妙了,為什麼雙赤字那樣大?經常帳虧本就是因為中國對美出口太多嗎?中國的出口商大部分是美商,他們賺的錢還超過中國人自己,怨中國貨便宜,怪人民幣低值,都是藉口,掩蓋自己經濟大漏洞的障眼法,終於在這次金融海嘯中一切都暴露出來了,它真的連自己都搞不好了,還能替亞洲人主宰亞洲嗎?

中國並非沒有主宰亞洲的野心,但此時卻絕對沒有,因為它很識時務,知道此非其時,且不說力量不夠,即使勉強戴上這個帽子,也幹不了,它還是沒有脫離韜光養晦的鄧小平教條。但美國卻不這麼想,美國愈是自己力量單薄,便愈懷疑中國要搶這個地位,但是,美國又不能忽視中國的重要性,它向中國借了六千億美元的債,中國手中還有近二萬億美元的外匯,而一向薄弱的中國科技也在爭先,它已成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受到歐洲的吹捧重視。

這就是美國的困擾,既不想讓中國競爭亞州首領地位,又不能否定其對亞洲的影響力,於是產生所謂「負責任的利益有關方」這個名詞,這個詞的涵義非常詭異,它在政治上解釋的話,真正的涵意是:美國有必要對中國隨著力量不斷增長的實力作出積極反應,但同時這個詞又沒有承認中國的現狀,賦予了它領導地位,特別是在亞洲的領導地位。而美國並沒有放棄圍堵中國的政策,所以當前它的真正對華政策是:既要與中國接觸,希望其能表現為國際社會負責任的一員,也要採取措施以便在中國表現不負責任時抵制它。例如中國目前挑戰美國的亞洲首席地位,就是不負責任。相反地倘若肯輔助美國使亞洲安定,那就是負責任,彼此都蒙其利益。

中國雖無爭取盟主之野心,但卻希望能與美國以平等地位相處,也就是說在維護亞洲秩序上,要美國充份尊重其意見,在新秩序無法建立前,這是安定亞洲的必不可缺的因素。

【知識通訊評論月刊七十六期;訂閱知識通訊評論月刊電子版



◆ 核武、經濟、接班 北韓大問題

【聯合報╱劉必榮】 2009.02.26

2月24日,北韓「宇宙空間技術委員會」發言人在平壤發表談話,表示北韓正在咸鏡北道花台郡的東海衛星發射場,安裝「銀河二號」運載火箭,準備發射「光明星二號」試驗通訊衛星。由於北韓將試射長程飛彈的傳言早已甚囂塵上,且發射衛星和飛彈的科技本就相通(1998年北韓試射大浦洞一號飛彈時也說是衛星)所以此話一出,立刻引起國際普遍關切。

細心觀察東北亞最近連串事件,可以感覺到山雨欲來。

1月17日,北韓軍總參謀部表示,對南韓進入全面對決狀態。1月30日,北韓「祖國和平統一委員會」發表「機關聲明」,撕毀與南韓所簽一切協議。

2月初,鑑於北韓可能發射飛彈,南韓外長出身的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準備派特使進入北韓瞭解狀況,但被北韓以時機不宜拒絕。2月中,南韓情報單位就指出,金正日調動一批將領:強硬派的勞動黨作戰部長吳克列調任國防委員會副委員長,金正日心腹金永春出任人民武力部長,再次抓緊軍方。2月23日南韓發表國防白皮書,表示北韓已完成中程導彈部署,且軍隊人數擴大到120萬。朝鮮半島情勢一下緊繃起來。

除了軍事對峙,北韓政治上也出現變化。去年秋天就該舉行卻延後的最高人民會議代表選舉,北韓宣布將在3月8日舉行。這種組織是橡皮圖章,本不必特別在意,但這次大家卻密切注意金正日的三子金正雲,是否會如北京情報單位所預測的在會議中取得一席。果真如此,金正雲接班態勢將更明顯。

北韓權力繼承問題,也是東北亞情勢不安的可能變數。新的繼承人有可能為鞏固權力鋌而走險。所以美國國務卿希拉蕊不久前的亞洲行,也特別指出北韓權力接班問題值得關切。

綜觀這些事件,可發現北韓刻意升高東北亞緊張情勢,一是可能要引起歐巴馬政府注意,將朝鮮問題的優先順序往上提;另一就是替接班布局,穩定內部情勢。北韓問題,歸結起來就是三大議題:核武、經濟、接班。

這3個議題恰巧也是金正日所面對的挑戰。西方北韓問題專家指出,金正日1994年繼承其父金日成成為北韓最高領導人以來,上面3個問題統統沒處理好。核武(在北韓就是安全問題)並沒帶來安全;經濟改革也是半吊子,無法學習中國的改革開放;接班問題更是神秘兮兮,弄得內部情勢緊繃。

如果金正日能把握歐巴馬上台,對北韓釋出善意的時刻,改善與美關係,安全和經濟問題或可稍微緩解。美國這邊也有學者指出,後金正日時代,北韓情勢更不可測。前美國國防部長倫斯斐就說,金正日至少是我們「無法瞭解但比較知道的人」(a known unknown),所以應趁他還在位時調整北韓關係。

目前美國只作了調整政策前的準備,比如希拉蕊對被北韓綁架的日本人表示關切,稱不會犧牲他們利益;也在首爾表示,北韓若不與南韓恢復對話,不可能改善與美關係。她以此讓南韓放心,但要求北韓遵守棄核承諾,以交換和平協定的喊話卻沒有結果。

至於衛星或飛彈的發射,最後是催化美朝關係的改變,還是打亂這一盤棋?仍有待觀察。

(作者為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



◆ 伊朗核電廠啟用 巴瑞克:決心制止伊朗核武

中央社 2009-02-26

位於波斯灣港口布什爾(Bushehr)、由俄羅斯興建的伊朗核電廠已興建完成。以色列國防部長巴瑞克表示,不排除使用任何手段,制止伊朗的核武威脅。

儘管受到國際禁運抵制,伊朗仍執意推動高爭議性的核能發展,並進行首座核能電廠測試工作。

據總部位於英國倫敦的國際戰略研究所(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Studies)的報告,伊朗今年可累積足夠的低濃鈾,並可逐步突破增加鈾元素純度的關鍵技術門檻,最快明年底應有能力製造核子彈。

巴瑞克(Ehud Barak)答覆以色列媒體詢問時表示,遏止伊朗核武威脅,以色列不排除使用任何手段,並呼籲國際社會,伊朗若持有核武,全球將籠罩在危險中。

他表示,世界各國應共同努力防止伊朗坐大,絕對不要放棄任何遏止伊朗的手段。

巴瑞克說,國際社會應立即針對伊朗的核計畫項目與時間表,展開果斷且強力的制裁,而外交的折衝,應在限定時間內完成,別再拖延。

以色列向來將伊朗視為國家安全的嚴重威脅,美國也極為關切伊朗研發核設施的項目,但伊朗否認研發核武有戰略目的,僅限於和平用途。



◆ 孟加拉首都兵變 學生被困

【聯合報╱編譯高國珍/報導】 2009.02.26

位於孟加拉首都達卡(Dhaka)的邊防安全部隊總部25日發生兵變,因部分官兵不滿待遇而爆發激烈槍戰,戰火波及周邊學校及購物中心,已知2人死亡、13人受傷,另數十名學生被困在學校內,家長焦急萬分。

邊防安全部隊的正式名稱為「孟加拉步槍隊」(Bangladesh Rifles,BDR),23日的兵變係針對總部指揮官而發,槍戰從當日早上開始。總部中一般部署2,000名步槍隊員,目前未知有多少名加入兵變。

約有500名國軍、上百名警察及其他維安部隊奉派前往平亂,包圍步槍隊總部並封鎖該區域。一名官員表示,這起兵變發生在孟加拉步槍隊高階軍官正在開會的時候,但他強調,這是該安全部隊內部問題,並非政變。

槍戰斷續進行約4小時,附近居民聽到槍響,並看到總部內部升起濃煙,及汽車被焚。流彈波及行人,死、傷者被送往達卡醫學院附屬醫院救治。院方表示,傷者均是在步槍隊總部附近被流彈波及的民眾,死者中有一名是黃包車車伕。

抗議步槍隊員以電話表示,他們薪資不公、食物配給不足,工作條件也太差,這些要求只有數日前總理哈席娜來視察時才略見改善,們對此深感不滿,並希望有機會加入待遇較豐的聯合國維和任務。

一名抗議隊員以黃巾蒙面,出現在當地電視畫面上表示:「除非總理來探視我們,並確實達到我們的要求,否則我們誓不罷休。」

內政部長卡屯表示,1月上台的哈席娜願意與步槍隊成員通過對話解決問題。已有15名步槍隊代表前往總理哈席娜官宅會談。

數百名學生家長聚集在受困的學校之外,等待子女消息。目前不清楚是否有學生淪為人質。一位受困學生的母親說「我非常擔心我的兒子,祈禱他不會受到傷害」。



◆ 泰國紅衫軍再起 8千人包圍總理府

NOWnews.com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2009/02/25

好幾千名支持泰國前總理戴克辛的紅衫軍,24日發動新一波的抗議活動,並包圍總理府。由於東南亞國協領袖會議,本周四就要在曼谷召開,警方出動至少5000名警力,在總理府附近警戒。紅衫軍要求解散國會,並表示將在總理府前紮營兩天,但不會衝入總理府內。

大約八千名身穿紅衫的抗議民眾先在皇家田廣場集合,他們手持標語以及戴克辛的海報,並高喊要民主的口號。接著紅衫軍一路在市區遊行,最後前往總理府示威。

泰國警方不敢大意,派出大約5000名警力在總理府前拉起拒馬,並與紅衫軍展開對峙。紅衫軍表示,他們是想藉東南亞國協在泰國開會之便,向國際發聲並表達他們要求解散國會的訴求。紅衫軍領袖則說,他們並不打算衝入總理府,只是在外面發表演講,希望向政府施壓因而回應他們的訴求。

泰國去年發生反戴克辛的黃衫軍封鎖曼谷兩座機場的事件,造成國家元氣大傷,而支持戴克辛的紅衫軍也不甘示弱,近來不斷發動抗議活動,後續會不會引發更大的社會動盪?值得想要前往泰國旅遊的民眾密切注意。(新聞來源:東森新聞記者陳國華)

※ 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fsj 提到...

歐:2010自伊撤軍 東協峰會開議

* 歐巴馬宣布2010自伊撤軍方案
* 美宣布撤軍 伊拉克自認能獨立維護國家安全
* 希拉蕊:樂見兩岸持續進展
* 中共促美 停止售台武器
* 釣島納美日安保? 美打太極:和平解決
* 日擬啟動飛彈防禦系統
* 攔截北韓長程飛彈 美已準備好
* 孟加拉發現兵變遇難者第二處墳墓
* 東協筆記-跟緬甸軍頭打交道
* 東協峰會開議 經濟、難民成主軸

◆ 歐巴馬宣布2010自伊撤軍方案

【閻紀宇/綜合廿七日外電報導】2009-02-28 中國時報

美國總統歐巴馬廿七日在北卡羅萊納州陸戰隊勒軍營區,正式宣布伊拉克撤軍計畫。美軍現駐紮伊國約十四萬兩千人,預計在二○一○年八月卅一日前撤離所有戰鬥旅,剩餘的三萬五千至五萬人「過渡部隊」(transition force),最遲留守至二○一一年十二月卅一日。

歐巴馬去年競選總統時,承諾會在上任後的十六個月內撤離駐伊美軍,廿七日出爐的計畫比原訂時程延後了三個月,以兼顧伊國仍嫌脆弱的安全狀況。而且歐巴馬表示,如果伊國情勢發生重大變化,他將重新檢討這項計畫。伊國今年十二月將舉行國會選舉,美軍仍是維安主力。

歐巴馬撤軍計畫 過渡部隊留一年

白宮官員透露,二○一○年八月之後留守的美軍,主要負責訓練伊國安全部隊、提供軍事諮詢、執行特定反恐任務,並保護在伊國工作的美國公民。根據布希政府與巴格達當局去年簽署的《駐軍地位協定》(SOFA),美軍將在二○一一年底之前全數撤離伊國。歐巴馬政府已表明無意採行南韓或德國模式,不會考慮在伊國長期駐軍。

美國國會對於歐巴馬撤軍計畫的反應耐人尋味,在野黨共和黨的議員大體上表示支持,只是強調計畫進程必須保持應變的彈性。連總統選戰敗給歐巴馬、立場向來鷹派的亞利桑納州聯邦參議員麥肯,也肯定歐巴馬的計畫「深思熟慮、準備充分」。

執政黨表示不滿 在野黨多表支持

反而是執政的民主黨不太給自家總統面子,包括眾議院議長裴洛西女士、參議院多數黨領袖瑞德等多位重量級議員,都對撤軍計畫表示不滿,認為時程太過漫長,且留守部隊太多。

布希總統在二○○三年三月以伊國政府支持恐怖組織、製造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為藉口,下令美軍入侵伊拉克。六年下來,伊國平民死亡至少五十萬人,美軍陣亡達四千兩百五十一人,戰費超過八千億美元,布希也淪為美國歷史上卸任民調聲望最差的總統之一。



◆ 美宣布撤軍 伊拉克自認能獨立維護國家安全

法新社 2009-02-28

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Obama)今天設定18個月內結束美軍在伊拉克戰鬥行動的最後期限,伊拉克認為自己的部隊有足夠的力量來確保國家安全。

伊拉克總理馬里奇說:「我們對伊拉克武裝部隊及維安機關有信心,相信他們能保護國家並強化國家安全與穩定。」

美國目前派駐伊拉克士兵有14萬2000人。

2003年推翻海珊(Saddam Hussein)之後,美國將伊拉克武裝部隊及警察全部解散,在暴動與宗派間殺戮中,開始重建任務。

在開除2萬4000名與伊斯蘭民兵有關人員之後,伊拉克今天官方統計警力有56萬人。

伊拉克國防部現在自稱部隊有26萬人,最終目標是增加到30萬多人。

為了支持這項行動,伊拉克政府已經撥款80億美元給這支安全部隊,佔2009年預算12.6%。



◆ 希拉蕊:樂見兩岸持續進展

【聯合報╱華盛頓特派員張宗智/26日電】 2009.02.28

美國總統歐巴馬26日宣布提名多人擔任國防部要職,其中與兩岸事務有關、負責亞太安全事務的助理部長,將由已退休的前陸戰隊少將葛雷格森 (Wallace "Chip"Gregson)擔任。

另據了解,未來葛雷格森的一位副手,國防部亞太安全事務副助理部長的職務,將由曾任國防部台灣科科長的年輕「台灣女婿」米德偉(Derek Mitchell)出任,接替現任的謝偉森。

葛雷格森與米德偉對台灣和兩岸事務都十分了解,對台灣而言,這兩人的新任命是不錯的消息。

歐巴馬將提名米勒 (Jim Miller)擔任國防部負責政策的首席副次長,並由葛雷格森擔任亞太安全事務助理部長。

歐巴馬提名陸戰隊將軍出身的葛雷格森,還將原本職掌的「亞太事務」改為「亞太安全事務」,頗有強化和重視的意思。



◆ 中共促美 停止售台武器

【聯合報╱特派記者汪莉絹/北京報導】 2009.02.28

兩岸關係緩和,北京在美國對台軍售問題上仍步步緊逼。中共國防部外事辦公室主任錢利華,昨天對美國國防部官員說,當前中美兩軍關係仍處在困難時期,中方要求美方停止提升美台實質性軍事關係,停止售台武器。

錢利華和美國國防部副助理部長謝偉森,昨天在北京共同主持中美國防部工作會晤,這是○五年兩國國防部啟動這一機制以來,第五次年度磋商;也是去年十月美國宣布對台軍售導致兩國軍事交流部分中斷後,中美國防部之間的首次工作會晤。

錢利華說,台灣問題涉及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是中方核心利益和關切;美售台武器不僅損害中方的核心安全利益,也影響台海形勢的和平與穩定。

錢利華細數美國售台武器說,去年十月三日,美國政府通知國會,決定向台出售總價值六十四點六三億美元的武器,這是中美一九八二年八月十七日共同發表八一七公報以來,美國對台灣的最大一次武器出售。

他指出,美國曾在八一七公報中明確承諾,不尋求執行一項長期向台灣出售武器的政策,將逐步減少並最終解決售台武器問題,「中方要求美方審慎處理台灣問題,停止提升美台實質性軍事關係,停止售台武器,以實際行動支持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

錢利華強調,中美兩軍關係發展還存在諸多「障礙」,美方應努力排除這些「障礙」,特別是當前兩軍關係仍處在困難時期,希望美方採取切實措施,為兩軍關係的恢復和發展創造條件。

新華社未報導謝偉森的反映,僅說,「謝偉森願在合作實踐中,解決雙方之間存在的問題」。



◆ 釣島納美日安保? 美打太極:和平解決

【聯合報╱東京特派員陳世昌、華府特派員張宗智/27日電】 2009.02.28

日本首相麻生太郎在國會答詢時宣稱釣魚台屬於「美日安保協定」的範圍,表示一旦發生領土糾紛,美國將介入。但美國國務院東亞局官員26日重申:美國對尖閣群島(日本名稱)或釣魚台列嶼最終的主權歸屬,不持任何立場。美國期待主張擁有釣魚台主權的各方,能以和平的方式,解決歧見。

日本外相中曾根弘文也在27日記者會中,就釣魚台問題發言稱:「美方也認為尖閣諸島在日本施政權下,因此適用日美安保條約。」中曾根說,依據安保條約,歐巴馬總統對日本有包括核威懾力在內的防衛承諾。

日本讀賣新聞報導,日本政府內部分析認為美國處於政權轉移時期,因此只作出最低限度的回答,等美國國務院和國防部高官經國會同意而就任後,將重新確認美方的立場。

中國大陸一艘海洋調查船去年12月上旬進入釣魚台海域時,日方曾要求美國確認過去曾表示過「釣魚台諸島」適用美日安保,但美卻迴避回答。

美國國務院在去年12月對日方的要求,只回答「領土問題應由當事者和平解決」,美國國務院在接受讀賣記者的詢問也只表示,「美國一向遵守國際協議,這是美國的一貫政策。」

【記者李順德/台北報導】外交部昨晚表示,第十六次台日漁業會談昨天達成四項共識,其中台日雙方對海上漁業爭端,為掌握時效處理危機,同意建立漁業爭端緊急通聯機制。

外交部表示,這次會談台日雙方所達成的共識,包括其一,台日關係立場不變,同意漁業紛爭應以理性和平的方式處理。其二,雙方同意建立漁業爭端緊急通聯機制。其三,雙方同意由台灣省漁會與大日本水產會就協助處理民事案件進行協商。其四,為降低漁業爭端的誠意與善意,雙方同意擇期繼續進行協商。



◆ 日擬啟動飛彈防禦系統

【黃菁菁/東京廿七日電】2009-02-28 中國時報

北韓最近有準備發射長程彈道飛彈的動向,《產經新聞》指出,日本防衛省正在檢討啟動飛彈防衛系統攔截北韓飛彈的可行性。啟動飛彈防禦系統必須經首相下令,防衛省與首相官邸等正在慎重考慮中,若實施的話,將是日本引進飛彈防禦系統後首次動用。

日本政府二○○三年決定引進美國研發的飛彈防禦系統,分兩階段攔截來襲飛彈。海上自衛隊於○七年開始部署搭載「SM3」的「金剛號」神盾艦,○八年再部署具相同性能的「鳥海號」神盾艦。陸上自衛隊則於○七年三月在埼玉縣入間基地配備「PAC3」飛彈,至○八年三月在首都圈的四處也完成配備,本月廿六日又在岐阜基地配備了「PAC3」飛彈。

北韓曾於○六年七月發射「大浦洞」等七枚彈道飛彈,當時自衛隊還沒完成飛彈防禦系統的部署,只派出「金剛號」和「鳥海號」兩艘神盾艦在日本海和太平洋偵測、追蹤飛彈的發射過程。



◆ 攔截北韓長程飛彈 美已準備好

自由時報 2009.02.28

〔編譯管淑平/綜合報導〕面對北韓可能試射大浦洞二號長程飛彈或衛星,美國和日本都表示做好攔截準備。美軍太平洋軍區司令基廷二十六日指出,美軍已經準備好擊落任何北韓發射的飛彈,只待總統歐巴瑪點頭批准。

基廷在美國廣播公司二十六日播出的獨家訪問中說:「如果有飛彈離開發射平台,我們將在總統的指揮下做好回應準備。」他還說:「我不是一個喜歡打賭的人,但是我認為有六成、七成機率他們會,會試圖發射衛星。有一些設備的移動跡象顯示正在做發射的初步準備,。」基廷說,如果不是發射衛星,「我們將準備好做出回應。」

情報顯示,北韓正準備試射長程飛彈,北韓也宣布準備發射衛星為其太空計畫鋪路。然而,國際社會有許多質疑聲浪,認為北韓發射衛星只是試射長程飛彈的幌子,避免激化緊繃區域情勢。

基廷指出,美軍準備好以五套不同系統回應北韓試射飛彈,包括:海面上的驅逐艦、神盾艦、偵測雷達和早期預警雷達、太空紅外線偵測系統和陸基攔截系統等,「我們將在總統下指令時已有充足準備做出回應。」他說,儘管目前還沒有部署船艦就位,但是只要有需要就會立即行動。

日本防衛大臣濱田靖一於二十七日的記者會上也暗示,若北韓針對日本發射飛彈,日本將啟動導彈防禦系統進行攔截。產經新聞報導,防衛省正考慮利用神盾艦的海基「標準三型」和陸基「愛國者三型」飛彈擊落北韓朝日本發射的飛彈。目前日本海上自衛隊部署了「金剛號」和「鳥海號」神盾艦搭載標準三型飛彈,陸基攔截系統則在埼玉縣入間基地在內六個基地部署完成。

北韓「祖國和平統一委員會」二十六日強硬表示,任何人試圖阻撓其飛彈發射計畫,北韓都將予以反擊。專家認為,北韓宣布要發射衛星是要挑起歐巴瑪的注意,基廷也表示,「這是對歐巴瑪政府初期的一個嚴峻考驗」,美軍正密切注意北韓的活動,但是不會莽撞行動,會更謹慎。



◆ 孟加拉發現兵變遇難者第二處墳墓

BBC 中文網 2009.02.28

孟加拉政府平息導致100多人死亡的步槍隊總部士兵嘩變事件後,當局已在達卡發現了第二處集體墳墓。

這些集體墳墓是孟加拉國軍隊在步槍隊總部建築樓附近發現的。

孟加拉國軍方早些時候說,在達卡發生兵變的軍營內發現了一個有58具被害軍官屍體的集體墳墓。

這些軍官都是在本周三爆發的兵變中被殺的。

儘管步槍隊總部士兵嘩變已經平息,但仍有70多名軍官下落不明。

孟加拉國政府官員說,殺害這些軍官的人不會被赦免。

孟加拉國消防服務處主管說,"我們發現了第二座集體墳墓。它位於總部大樓的花園中,由於位於角落,因此很難發現。"

他說:"我們剛剛開始挖掘,已經挖出兩具屍體,肯定還有更多的,但我們不清楚究竟有多少。"

周六早些時候,孟加拉國武裝部隊司令穆恩﹒艾哈邁德將軍表示,孟加拉國軍隊將效忠政府。

穆恩﹒艾哈邁德將軍是在與哈西娜總理在首都達卡舉行會談後作出上述表示的。

一些軍官表示,政府應當通過武力而非談判解決這次兵變,因為這樣可以挽救更多的被劫為人質的軍人的生命。

在兵變中被殺的軍官包括孟加拉步槍隊司令沙基爾﹒艾哈邁德。

孟加拉國總理新聞秘書阿扎德宣佈,從27日起至3月1日為全國哀悼日,以悼念在25日孟步槍隊士兵叛亂中的死者。

在叛變的軍人投降後,孟加拉國保安部隊已逮捕了近200軍人



◆ 東協筆記-跟緬甸軍頭打交道

【梁東屏】2009-02-28 中國時報

最近一段時間,緬甸好像突然「變乖了」,軍政府先是允准聯合國秘書長緬甸問題特別顧問甘巴里於一月三十一日至二月三日以及聯合國人權特使昆塔納於二月十四日至十九日先後往訪。

接著又於二月二十一日開始大赦正在全國各地監獄服刑的犯人,總數為六千三百十三人,其中還包括了少數政治犯。

緬甸官方媒體《緬甸新光報》在報導中指出,本次大赦是根據服刑人員表現,出於人道主義考慮,表達對他們家人的同情,同時也是為了使他們能夠參加即將於二○一○年舉行的大選投票。

尤有甚者,軍政府在昆塔納於十八日前往緬甸首都奈比都之際,又宣布數名政治犯獲得減刑。

難道緬甸軍政府已痛改前非,決定與國際社會和解?其實,這一切正好就是緬甸軍政府不準備就範的表現。

軍政府的作法跟過去幾十年如出一轍,也就是平時就捏著一大堆犯人在手上,必要時就放一放「減壓」。

軍政府此次大赦,美其名為讓這些犯人有機會參與大選投票。那麼,最應該參加大選的翁山蘇姬為什麼還軟禁著,反對黨「全國民主聯盟(全民盟)」的幾位要角也還都在獄中。

真正的原因就是此次在泰國召開的「東南亞國家協會(東協)」峰會開議在即,為了減輕本身乃至於其他會員國所承受的壓力,因此同意聯合國特使往訪以及特赦犯人,以示開放、寬大。

但是,這絕不代表軍頭所堅持的原則有任何改變。

去年,緬甸外長烏年溫在新加坡舉行的「東協外長會議」上表示,有可能在半年內釋放翁山蘇姬,就是因為該會議通過聲明,對翁山蘇姬被繼續軟禁感到遺憾。現在時限已過,緬甸不但沒有放人,還宣布延長軟禁。

比較瞭解狀況的「全民聯」發言人韓塔民當時就指出,只有翁山蘇姬真正獲釋才算數,而不是一位部長說了就算。

國際社會在跟緬甸軍頭打交道時的困境就是,他們基本上只有希望軍頭如何、如何的方案,而沒有辦法告訴對方,萬一真有改變,他們(軍頭)可以獲得或者保有什麼?

如果任何改變意味著軍頭們將失去大部分甚至全部的權力,那麼,手裡還有槍桿子的他們,為什麼要低頭?

甘巴里也好,昆塔納也好,甚至於即將往訪的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也好,如果在這一方面沒有腹案,再多的訪問也成就不了事情。



◆ 東協峰會開議 經濟、難民成主軸

【梁東屏/曼谷廿七日電】2009-02-28 中國時報

經過一波三折之後,擁有十個成員國的「東南亞國家協會(東協)」高峰會廿七日正式在距曼谷兩百多公里的度假勝地乍安開議。由於全球經濟面臨退縮困境,與會國家已決定將如何振興區域經濟作為會議主軸。

另外,前一陣子泰國軍方將緬甸羅興亞難民流放大海的事鬧得沸沸揚揚,雖然本次會議刻意低調處理,不將此事列入正式議程,但當事的泰國、緬甸、馬來西亞、印尼等國都已確定會協商解決辦法。

馬來西亞總理巴達威廿六日接受《曼谷郵報》訪問時就表明,對於羅興亞難民的問題,態度一定要堅決,「因為,我們(馬來西亞)面對的是不速之客(羅興亞人)非法入境的問題」。

泰國外交部長卡席則指出,緬甸政府已經表明,如果目前被印度及印尼截獲的羅興亞人,能夠證明確實是出生於緬甸的孟加拉人,緬甸將會接受他們回去。

緬甸政府一直堅稱羅興亞人不屬於該國官方認可一百三十五個少數民族之一。

羅興亞人幾世紀前就住在緬甸西方鄰近孟加拉的地區,不論人種或宗教,都與其他的緬甸族裔有很大差異,因此在緬甸飽受歧視,非但無國籍,遷徙受到限制,還經常被徵召作沒有報酬的強制勞工。

羅興亞人於是大量外逃,主要路徑是經由泰國前往馬來西亞、印尼。去年十二月,泰國軍方將近千名羅興亞難民棄置海上,直到有部分被印度、印尼海軍救起才曝光,引起國際社會譁然。

本次峰會本來預定去年底在泰國首都曼谷舉行,結果由於泰國政治局勢不穩,將地點改到北部清邁府,又因反政府「紅衫軍」佔領機場再次延期,最後改在乍安舉行。原先同時舉行的「東協」與對話夥伴高峰會改成四月份,所以此次高峰會中國、日本、韓國等國家都不參加,失色不少。

此次峰會預計會討論如何因應世界各地需求下降,對區域內這些依賴出口的經濟體的影響。部分「東協」成員國的出口甚至占國家收入的四分之三。

這是自「東協」採納憲章,使其成為跟「歐盟」相似的法定組織後舉行的首次峰會。

※ 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fsj 提到...

希拉蕊打造甲級外交團隊 南投不靠海陸警會開船

* 佛里曼專欄》希拉蕊 打造甲級外交團隊
* 失業恐致暴動 英國維安戒備
* 火燒百名車 德掀仇富潮
* 孟加拉將派遣部隊搜捕1000名叛變士兵
* 酷!不靠海的南投 陸警會開船 水陸包抄竊賊躲潭畔 跑不掉

◆ 佛里曼專欄》希拉蕊 打造甲級外交團隊

【經濟日報╱陳世欽譯】 2009.03.02

要預言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會為國務院帶來何等的政策大突破,為時尚早,不過她已在官僚層次上留下個人的痕跡。她成立一些外交新職務,足以反映當前混亂時期下的外交政策狀態。我姑且名之為「超級替身國務卿」。

希拉蕊已任命三位「超級替身國務卿」:米契爾負責處理以、阿談判,郝爾布魯克負責阿富汗與巴基斯坦事務,羅斯協調伊朗政策。

歐巴馬團隊似乎認為,這三個問題極為棘手,美國政府必須給予近乎全天候的國務卿級注意。在這種情況下,主管官員必須更有分量,時間更多。他們的分量必須大於助理國務卿,才能在個別領域獲得更多尊重,順利推動官僚系統,同時比國務卿更能調出更多時間處理這些互不相屬的難題。

部分人士認為,這是希拉蕊能力不足的表徵。我不以為然。如果希拉蕊能有效領導這支甲級外交團隊,她的這項實驗將具有多重意義。畢竟那邊是個更失序的世界。

1973年以、阿戰爭結束後,當時的美國國務卿季辛吉確立一項黃金調停準則:分別斡旋以色列與埃及,以及以色列與敘利亞之間的協議。這是三者之間真正追求的第一次和平協定。季辛吉從容處之。基本上,他必須在一名法老(沙達特)、一名軍事獨裁者(阿塞德),以及一名大權在握,所屬勞工黨完全掌控以色列的總理(梅爾夫人)之間斡旋。季辛吉的這三位對話者都可以為他們的人民代言,簽署並維繫任何協議。

在當今的衝突主場域,這種局面已經消失。當今的衝突相關各方若不是權力中心分散的失能國家,例如阿富汗、巴基斯坦、巴勒斯坦,就是呈多頭馬車的政府難以應付、近乎癱瘓的強大國家,例如以色列與伊朗。它們內部的政治鬥爭極為激烈,外界很難在它們平息前,在這些國家之間取得實質的斡旋進展。這是美國需要替身國務卿的原因。

因此,米契爾實際上就是「負責培植一個具有內聚力的巴勒斯坦當局,以及一致的以色列談判立場,使兩者有朝一日得以再度達成協議的替身國務卿」。

郝爾布魯克是「負責為阿富汗與巴基斯坦政府創造一致性,使兩者有朝一日得以穩定國內情勢,攜手對抗神學士與凱達的替身國務卿」。

羅斯是「負責向外界難以捉摸的伊朗政府施以全球槓桿壓力,迫其放棄核武計畫的替身國務卿」。

冷戰時期,全球陷入東西兩大陣營分庭抗禮的局面,蘇聯在它的勢力範圍內,為從屬的較弱小國家提供奧援甚至出手相救。

今天,全世界已經裂解為「井然有序區域」與「混亂失序區域」兩大區塊。後者的範圍與混亂程度大到美國必須勞動超級替身國務卿出面調理,動員聯盟。

美國總統歐巴馬的國家安全顧問瓊斯表示:「如果你以區域而不是國家的角度觀察,就能夠更深入瞭解世局。」隨著全球經濟危機不斷轉移,混亂失序的區域極可能增加。

《肥尾》(The Fat Tail,暫譯)共同作者布雷默談到各國決策者面臨的最大風險時指出:「我們前瞻2009年,發現除伊拉克之外,一切只會更惡化。巴基斯坦更加不堪。阿富汗局勢更惡化。俄羅斯更險惡。新興市場下挫。大局不斷惡化,部分問題將因為經濟危機而更嚴重。」

布雷默表示,地緣政治風暴即將出現,「而且仍未納入市場」。

是否有人注意到,美國國務院上星期針對墨西哥發布旅遊警訊,提醒美國人,「墨西哥軍警與毒梟集團之間的對峙、衝突最近已經達到小單位作戰的程度... 墨西哥全國各地的許多城鎮已經爆發大規模交火的事件。部分美國公民曾經受困其間。」那是墨西哥,不是巴基斯坦!

歷史著作《主宰世局》作者羅斯科夫表示:「隨著經濟危機的效應不斷擴散,可維持下去的國家淪為弱國,弱國淪為失能國家,如果我們走運,它將製造系列的地緣政治野火,否則將掀起如假包換的大火災。它們需要一個政府給予注意並投入資源,只是這個政府已經能力有限。」

希拉蕊並未配置太多的超級替身國務卿。事實上,替身可能不夠。

(本文作者Thomas L. Friedman是紐約時報專欄作家)

※ 她可能需要母體。



◆ 失業恐致暴動 英國維安戒備

【聯合晚報╱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 2009.03.02

金融海嘯重創英國,失業潮、房價崩潰等問題引爆社會不滿情緒,警方警告,「夏季暴潮」(summer of rage)可能在4月1日爆發,當局唯恐局勢失控,已下令負責國家安全的軍情5處(MI5)制訂應變計畫,一旦騷亂失控,即派遣軍隊進駐各大城市。

英國「星期日快報」報導,無政府主義組織「階級戰爭」(Class War)公然在網上煽動民眾:「在信貸危機下如何取暖?答案:燒死銀行家」。暴力的言論引起國防部和警方注意。警方已在MI5支援下,嚴密監視激進分子,防止他們趁機煽風點火,甚至軍隊也進入戒備。英國「衛報」報導,倫敦都會區警察首長哈邵恩相信,由於經濟衰退日益惡化,民眾積壓的不滿可能轉為暴力,中產階級在失業壓力下也可能加入,重演1990年3月,20萬示威者湧入倫敦,抗議首相余契爾夫人推行人頭稅,最後演變成大規模騷亂。



◆ 火燒百名車 德掀仇富潮

【聯合報╱編譯朱小明/報導】 2009.03.02

今年德國首都柏林至少已有29輛名貴汽車被焚,賓士、BMW、保時捷都是目標,警方相信縱火案多與左派激進分子有關,成立專案小組調查。

經濟衰頹在歐洲各地引發抗議浪潮,希臘雅典、法國巴黎和匈牙利布達佩斯相繼爆發示威,柏林示威者發洩不滿的方式則是焚燒象徵德國財富與權力的名車。

今年頭兩個月,柏林至少已有29輛汽車遭火焚,絕大部分是名貴私家車,這個數字已達去年同類案件的三成。警方認為,三分之一的燒車案出於「政治動機」。

警方的偵查指向左翼激進分子,有一個名為「德國激進抵抗運動」(Movement for Militant Resistance in German)的組織,在網站宣稱燒掉了多輛汽車。警方對燒車事件也無可奈何,柏林警察局長說:「我不建議車主把保時捷停在街上。」

德國是歐洲最大經濟體,在連續三年衰退後,去年11月失業率急劇升高,德意志銀行首席經濟學家華特預測,今年德國可能萎縮5%以上。尤其在首都柏林,2月份失業率達14.1%,幾乎是全國平均水準的兩倍。

據追蹤火燒車抗議事件的「火燒車」(Burning Cars)網站統計,自2007年6月八大工業國(G8)之前一個月至今,已有290輛汽車遭縱火,包括55輛賓士、29輛BMW。

燒車事件主要發生新興中產社區,原本為低收入戶地區,在柏林圍牆倒塌後開始開發,吸引富裕階層入住,帶動當地租金大幅上升,十年前的房租只有柏林平均租金的一半左右,現在卻比平均租金高四成。

經濟危機中不滿情緒急劇升溫,縱火者想用火燒車行動傳達「有錢人走開,這裡不歡迎你們」的訊息,德國當局擔心,失業率上升,可能助長「新納粹」分子吸引年輕人加入。

柏林自由大學政治學教授梅耶指出,許多年輕人覺得「沒有前途」,而採取激烈手段來抗議政府處理經濟危機不力。

※ 未來不是軍隊與軍隊的戰爭,而是人民與政府的戰爭。



◆ 孟加拉將派遣部隊搜捕1000名叛變士兵

【法新社】2009-03-02 新聞速報

孟加拉今天準備派遣部隊到全國各地追捕因日前發動血腥叛變而被通緝的1000名士兵。這項政變造成至少78人喪生和數十人失蹤,其中大多數是軍官。

總理哈希納(Sheikh Hasina)告訴國會,她已調兵展開「搜捕叛軍行動」,以找出那些因為在首都達卡(Dhaka)發動33個小時的叛變而遭通緝的士兵。她形容這項叛變「完全是預先計劃好的謀殺」。

她說,大約668名「孟加拉步槍隊」 (BangladeshRifles,BDR)隊員已因殺人被拘留,另外對1000人發出通緝令。這項叛變行動中有數十具屍體遭肢解,被丟在集體墳墓中。

哈希納說,明天起將開始派遣部隊搜捕。她說,她也將尋求美國聯邦調查局和英國蘇格蘭警場在此案中提供協助。

她說:「我已經與美國助理國務卿包潤石(Richard Boucher)討論過,我告訴他,我希望聯邦調查局幹員在偵察中提供協助。」

她接著說:「我也希望蘇格蘭警場協助我們,我並且已尋求聯合國支持。」

達卡的一位警察局長基薩(Nabojit Khisa)說,如果有人因主謀這項叛變而定罪,可能會被判吊死。在哈希納會晤一群孟加拉步槍隊人員,並且威脅將訴諸武力後,這項叛變2月26日落幕。

六名會晤哈希納的叛變代表也因為濫殺罪名而列入通緝名單中。這項叛變濫殺行動據報導是因為士兵長期對薪水和環境不滿而引發。(譯者:簡長盛)



◆ 酷!不靠海的南投 陸警會開船 水陸包抄竊賊躲潭畔 跑不掉

自由時報 2009.03.02

〔記者陳信仁/日月潭報導〕「我的媽啊!警察怎從水上冒出來?」躲在日月潭畔的楊姓偷樹賊,原本以為已順利逃過陸上追捕,只能兩眼呆滯望著巡邏艇上的員警,乖乖束手就擒,集集警分局德化派出所日前以水、陸包抄方式,順利逮捕竊賊,恐是不靠海的南投縣治安史上首例。

日月潭風景區屬於集集警分局轄區,設有日月潭及德化兩派出所,雖治安範圍包括水面區域,卻無巡邏艇配置,早期水上勤務都是配合縣府及現在的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公務船執行,平時仍以陸上巡邏為主。

日前集集警方執行夜間擴大臨檢勤務時,在玄光寺附近發現楊姓嫌犯駕駛小貨車停留,上前盤查詢問,楊嫌供稱要在潭邊釣魚,詎料勤務結束返回派出所時,發現楊嫌還在該處,且正動手挖取桂花樹,員警立即喝令制止,楊嫌則拔腿躲入潭畔竹林間。

員警從陸上難以找尋竊嫌下落,立即通報當地民防隊員配合駕駛巡邏艇展開水面搜捕,巡邏艇慢速航行玄光寺周圍,鄭姓民防隊員聽見湖畔竹林有物體竄動聲音,即由員警回報陸上人員鎖定可疑區域,巡邏艇更以強力探照燈照射潭畔竹林,只見竊嫌瞇眼呆立,自知無所遁逃,才乖乖束手就擒。

「還好有巡邏艇,否則深夜在潭畔搜尋嫌犯相當危險,也不容易找到。」林姓員警說,這是巡邏艇執行水上勤務以來,首次在追捕嫌犯的辦案中派上用場,事後回想水陸包抄,從水上現身逮人的辦案過程,「實在有夠酷的!」竊賊恐怕作夢也想不到,處於內陸的南投縣竟有「水警」吧!

fsj 提到...

美棄東歐飛彈防禦 換俄阻止伊核

* 美棄東歐飛彈防禦 換俄阻止伊核
* 布希反恐濫權 歐巴馬揭露
* 七死九傷 斯里蘭卡板球隊 巴國遇襲
* 暴徒攻擊 羞辱巴國政府
* 國際瞭望-美中日三邊協調機制是幻想

◆ 美棄東歐飛彈防禦 換俄阻止伊核

【聯合報╱編譯陳世欽/綜合華盛頓3日外電報導】 2009.03.04

紐約時報報導,美國官員表示,美國總統歐巴馬在上個月致俄羅斯總統麥維德夫的密函中表示,如果俄國願意協助美國阻止伊朗研發核武與長程彈道飛彈,美將以放棄在東歐部署新飛彈防禦系統做為交換條件。

美國國務院政治事務主管伯恩斯3星期前在莫斯科將這封密函面交麥維德夫。歐巴馬在函中指出,如果伊朗中止研發核彈頭與彈道飛彈,美國自無必要在東歐部署飛彈攔截系統。伯恩斯表示:「如果美俄兩國及我們其他夥伴國能攜手以強有力的外交手腕紓緩或消除這項威脅,我們對飛彈防禦問題的看法自會改變。」美國國防部長蓋茲上個月底重申同樣的立場。

密函並未直接提及雙方交換條件,但用詞直接且強硬,意在促使俄國對伊朗與美國採取一致的立場。俄國對伊朗軍事、外交、貿易等領域舒一定程度的影響力,經常反對美國對伊朗採取強硬姿態。這也是針對美國副總統拜登上月談到要將美俄關係「按reset鍵」計畫的一環。

莫斯科當局仍未回應歐巴馬的提議。官員透露,俄國外長拉夫洛夫6日將在日內瓦會晤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屆時將就飛彈防禦系統的問題交換意見。歐巴馬與麥維德夫則將同時出席4月2日在倫敦召開的G20高峰會,這將是歐巴馬就任後,兩人首次會晤。

美國前總統布希任內決定在捷克共和國與波蘭部署雷達與攔截飛彈,以因應伊朗積極研發核武的事實,卻遭俄國強烈反對。歐巴馬對部署飛彈防禦系統態度冷淡,他強調只有在技術上有效,經費也負擔得起的情況下才會支持。



◆ 布希反恐濫權 歐巴馬揭露

【聯合報╱國際中心/綜合3日外電報導】 2009.03.04

美國歐巴馬政府2日公布布希政府任內具有爭議的反恐備忘錄,布希政府認為,在美國加強反恐措施時,某些憲法保障的權利並不適用。根據備忘錄的法律見解,布希政府的司法部享有極高的搜索和扣押權。

歐巴馬政府進一步揭露前政府的反恐措施,並公布法院文件,顯示中央情報局摧毀了近100卷偵訊恐怖分子嫌犯和刑求的錄影帶。歐巴馬政府並禁止偵訊使用近乎虐待的水刑(waterboarding)。

司法部長霍德廢止前總統布希實施的反恐措施後,司法部隨即公開前政府的內部備忘錄及法律意見,這些文件是爭議性政策的法源依據。

最早的文件在2001年911事件後就擬定了,最後一件則是在2003年入侵伊拉克數月後完成,它們顯示了布希如何賦予自己對恐怖份子嫌疑犯的獨斷處理權力。

2002年由司法部助理部長草擬、針對疑犯轉移的文件指稱,「被捕個人的人身自由,其決定權... 仍完全取決於總統」。

白宮法律顧問龔薩雷斯2003年的備忘錄則詳列軍方偵訊的特權,「國會不能限制總統拘留、訊問敵方戰鬥人員的權力,就像國會不能管制總統如何指揮部隊移動一樣」。

另一個可能引爆爭議的法律見解是,布希政府也給了自己規避國際法的空間。

給國家安全會議法律顧問貝林格的備忘錄指出,「總統完全有自主權限可以中止條約」。

新政府司法部在聲明中表示,自我界定的行政權限,讓白宮「擁有不受節制的權限,可以在任何時刻、以任何理由,中止美國的條約義務」。

歐巴馬政府一直試圖與布希時代的政策劃清界線,而「大掃除」公佈備忘錄只是其中一環。



◆ 七死九傷 斯里蘭卡板球隊 巴國遇襲

【王嘉源/綜合三日外電報導】2009-03-04 中國時報

赴巴基斯坦比賽的斯里蘭卡國家板球代表隊,三日早上在警方護衛下乘坐巴士前往巴國東部大城拉合爾的體育場途中,突然有十餘名蒙面武裝分子從旁竄出,以強大火力發動冷血攻擊,結果造成七人死亡、九人受傷的慘劇,傷者包括七名板球隊員。

這是巴國境內首度出現針對運動團體的致命攻擊案件,不但撼動巴國,也震驚國際體壇。印度、巴基斯坦、斯里蘭卡及孟加拉等南亞四國,預定二○一一年合辦板球世界盃,本案已對巴國是否有能力順利合辦賽事打上了問號。

武裝分子掃射與警方駁火

今晨,斯里蘭卡國家板球代表隊搭乘一部巴士,在警方護衛下準備前往拉合爾的「格達費球場」參賽,約八時四十分,車隊行經附近商業區的「自由廣場」時,估計有多達十二名武裝分子早已埋伏於樹林中,趁車隊減速時衝出而以AK-47步槍掃射,並和負責護衛板球隊的巴國武裝員警爆發槍戰達十五分鐘。

武裝分子身背背包,配備強大火力,在攻擊過程中,曾朝斯國板球隊搭乘的巴士車底投擲手榴彈,所幸並未爆炸,另外還發射一枚火箭彈,險些命中巴士。巴國員警乘坐的警用卡車則首當其衝,累累彈痕。

板球風靡南亞球員若英雄

這次襲擊案共計造成六名巴國員警及一名司機死亡。斯里蘭卡板球隊則有七名球員受傷,包括正副隊長和明星打擊手薩馬拉維拉在內,另有一名裁判和一名英籍助理教練受傷,但傷勢都不嚴重。板球運動在南亞各國影響力非常大,板球明星是各國的民間英雄。

斯里蘭卡板球隊員桑加卡拉表示,薩馬拉維拉的腿中彈,他自己也被彈片打到肩膀,但均已動手術取出。儘管遇襲受傷,他對這次赴巴比賽並不後悔。斯國前板球國手賈雅蘇里亞則透露:「選手們都嚇壞了,畢竟他們從未經歷過這種驚險情況」。

國際咸表譴責巴國大搜索

攻擊過後,武裝分子偷了數部汽車,開車遁入附近的商業及購物區,巴國警方隨即展開大搜索,但武裝分子已逃逸無蹤。巴基斯坦總統札達里與總理吉拉尼強烈譴責這起「恐怖」攻擊,並下令立即展開調查。國際間亦對此案件咸感震驚。

目前尚無任何組織出面承認犯行。巴國警方表示,武裝分子訓練有素,這起攻擊顯然是經過精心策畫,與去年十一月發生於印度孟買市的恐怖襲擊頗為類似。印度指責巴境激進伊斯蘭組織「虔誠軍」策劃孟買的恐怖襲擊,還為此取消了印度板球隊一月赴巴參賽的行程。虔誠軍的根據地位於巴國旁遮普省,而拉合爾就是該省首府。



◆ 暴徒攻擊 羞辱巴國政府

【聯合報╱國際中心/陳世欽】 2009.03.04

斯里蘭卡板球代表隊在巴基斯坦遭伏襲事件,立刻引發各界討論暴徒的身分和動機。

巴國旁遮普省警長法魯克表示,企圖殺害斯里蘭卡球員的暴徒,身材與整體外觀近似驍勇善戰的巴國帕什頓族。帕什頓族多半居住在巴國西北部地區,當地是凱達與神學士游擊隊經常出沒地區,有如無政府狀態,是巴國本土激進民兵和恐怖分子的溫床。

這個訊息符合多數分析家的看法,不少分析家認為暴徒可能是隨時伺機打擊札達里政府的巴國本土激進分子。這些激進分子認為總理札達里向印度與美國傾斜,攻擊意在使巴國在國際社會出醜,並告訴全世界激進組織強而有力,札達里政府已孤立無援。

此事發生後,國際板球協會立即表明將檢討2011年世界杯板球賽是否還要在巴國舉行,顯示暴徒若欲藉此攻擊羞辱巴國政府,恐怕已達到初步目的。在南亞和諸多大英國協國家,板球是最受歡迎的運動,如果因恐怖攻擊無法舉辦板球賽,執政者恐怕將大失民心。

也有巴國情治官員認為印度是幕後黑手。這種看法認為,1990年代以來巴印兩國多次以牙還牙,拉合爾攻擊案可能是印度想要報復孟買攻擊案,因為印度認為巴國必須為孟買攻擊案負責。不過,如果是印度要報復巴國,不需要拿斯里蘭卡板球隊為目標,這是這種說法的疑點。

還有人說,斯里蘭卡政府軍正在肅清塔米爾之虎游擊隊,可能是塔米爾之虎為了報復來巴國作案。不過,塔米爾之虎現在在內戰中居於劣勢自顧不暇,就算要對抗政府,也沒必要大老遠跑到巴基斯坦攻擊板球隊,因此這種說法也有問題。

這類想把兇手推給外國的說法,恐怕都是推託之詞,目的是掩飾巴國政府無力反恐的事實。



◆ 國際瞭望-美中日三邊協調機制是幻想

【本報訊】2009-03-04 中國時報

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教授沈大偉曾向美國政府建議,歐巴馬政府應考慮每一、兩年召開一次美國、中國、日本三邊高峰會議,其意在建立三邊協調機制。這構想不錯,對穩定亞洲局勢有好處,但卻是很難辦到的事,因為這三國各有其自身的利害,不可能將利害協調妥當,就難以認真合作。

美國當然是其中關鍵,美國與日本有密切的同盟關係,與中國也有戰略對話,它需要這兩者,但是需要的項目不同。譬如在朝核問題、伊朗及阿富汗問題、全球經濟危機上,美國都需要中國幫助,日本是插不上手的,但是在軍事安全戰略上,美國卻需要日本,而在這方面中國反而是美國的潛在對手,何況美日的安全戰略還有共同對付中國的意義,美國的角色非常混淆。

在思維上,美國及日本仍然把中國視為是危險的共產主義國家,存在著長遠的威脅。中國則視日本為侵略成性的軍國主義者,隨時圖謀讓軍國主義復活,根本無視歷史的無德國家。而中國對美國的帝國主義本質的看法也未改變,美國鼓吹民主人權只是企圖顛覆中國而已。而日本雖然與美國結盟,但卻對美不放心,時時有被美國拋棄的恐懼,總怕美國棄它而傾向中國。這些思維上的陰影很難在可見的將來消除,而這個現實上的大分歧足以阻撓三者認真合作。日本固然恐懼美中關係的快速發展,美國也不願中日關係搞好,怕難以從他方矛盾中取得利益。

試問三方領導人坐在一起討論亞洲問題時會談些什麼?台灣問題要談嗎?釣魚台島問題要談嗎?朝鮮半島問題要談嗎?東海問題要談嗎?日本「北方領土」問題要談嗎?中國南海問題要談嗎?三方就這些問題有共同利害嗎?這幾天中日對釣魚台島的表態及美國在其間的曖昧就說明一切了。

※ 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fsj 提到...

美國對中東的積極外交 中共建軍60年海上閱兵

* 美國對中東的積極外交
* 國際瞭望-北約借道中國補給阿戰的困難
* 焦點人物:蘇丹總統巴席爾個性火爆桀傲不馴
* 蘇丹總統逮捕令 國際社會意見分歧
* 國際刑事法庭發逮捕令 蘇丹驅逐援助機構
* 建軍60年 中共4月海上閱兵
* 中國軍費4806億人民幣 年增14.9%
* 兩岸軍事互信 扁7年前授意研究
* 深入專業 掌握分際 急不得也
* 體育反恐 世運、聽奧準備好了嗎

◆ 美國對中東的積極外交

【聯合報╱劉必榮】 2009.03.05

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上周末訪問中東。歐巴馬上任之初接受阿拉伯電視台專訪時表示,願意對中東伸出友誼之手;希拉蕊訪問亞洲後,也立刻到了中東,凡此皆可看出美國對中東的重視。希拉蕊稱她這趟中東行為「積極外交」(aggressive diplomacy),積極外交加上她先前常提的「巧實力」(smart power),讓人對美國新一輪中東和平努力,似乎又燃起希望。

嚴格說,希拉蕊這時到中東,時機並不好。因為以色列正在籌組新政府,內唐亞胡最後端出的內閣名單,很可能還是中間偏右,這種內閣未必願意對巴勒斯坦做出妥協。巴勒斯坦方面,以色列去年底一場加薩戰爭,非但沒有摧毀哈瑪斯組織,反使其支持度升高,也增加它和法塔組織談判「團結政府」的籌碼,如今談判還在進行。在以巴政局都還沒穩定之前,中東和平不可能有任何進展。

但美國卻必須先布「局」,一般也看好歐巴馬政府的中東外交團隊。中東特使米契爾出身參議員,本身就是外交老手,曾成功調停北愛衝突,過去也曾就中東問題提出調查報告,立場公正;他還準備在中東成立辦公室,現場坐鎮。國家安全顧問瓊斯將軍是北約歐洲盟軍最高司令兼歐洲美軍司令出身,以色列就歸歐洲司令部負責,他對約旦河西岸每個村落的安全情勢瞭若指掌。另外,白宮幕僚長艾曼紐,父親是猶太建國運動戰士,一般認為將來若由他說服以色列做出讓步,應該比較容易被接受。團隊中沒有阿拉伯裔或伊朗裔是個遺憾,但歐巴馬曾表示,還要往外找這方面的策士。果真如此,將來兩股人馬如何協調還有待觀察。但單以前面列出的陣容而言,一般反應還不錯。

現在「列陣」完畢,就該出牌了。希拉蕊周二在以色列表示,要派兩個官員到敘利亞進行初步對話。事實上,包括聯邦參院外委會主席柯瑞在內的國會議員訪問團,才剛剛從敘利亞訪問回來。這樣大張旗鼓的宣示,只在證實美國中東政策的戰略改變。

官員訪敘利亞有幾個觀察點。第一,兩人一是白宮官員、一是國務院官員,顯示歐巴馬和希拉蕊在這方面是協調的;第二,敘利亞在中東,無論地理、歷史、政治上都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更是推動中東和平不可或缺的角色。過去美國與敘利亞交惡,使敘利亞與伊朗結盟,今美對敘伸出友誼之手,自會造成中東情勢改變。但難是難在第三點,敘利亞不可能放棄對黎巴嫩的主導地位(2005年布希召回駐敘大使,就是因為敘國涉及謀刺黎國前總理哈里里),也不可能採取美式民主。這點雙方如何調整,還有待觀察。

歐巴馬對中東伸出友誼之手,另一個目標是伊朗。但希拉蕊在以色列表示對伊朗是否善意回應,她沒有信心。這也是兩人在民主黨內角逐提名時,一個重要的政策分歧。歐巴馬最近寫封密函給俄羅斯麥維德夫,表示如果俄國能幫助讓伊朗放棄核武,美國可以同意不在東歐部署飛彈防禦系統,俄國目前反應冷淡。但這封密函是不是又代表什麼新的布局?美、俄、伊朗三角關係又如何牽動中東情勢,將是我們繼續觀察的重點。

(作者為東吳大學政系教授)



◆ 國際瞭望-北約借道中國補給阿戰的困難

【本報訊】2009-03-05 中國時報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成員國外長已齊聚布魯塞爾舉行會議,這次會議的主要重心應是阿富汗局勢,而北約是否在會中決定要求中國幫助解決阿富汗問題也為各方測度。

北約是已放出這個試探訊號,除了最近西方媒體不住地說中國要在阿富汗問題上做出貢獻之外,「美聯社」二日引述美國一名高級官員的話說,北約可能要求中國支持其在阿富汗戰爭中的努力,而北京能幫助的方式之一是開放穿過中國西部進入阿富汗的後勤補給線。所謂補給線即是指中阿邊境四百公里長的「瓦罕走廊」。

這可能嗎?中國外交部的發言人說:尚不了解有關情況。

目前美國與北約運補阿富汗均行經巴基斯坦,一條路是經基塔至坎達哈,另一條路是經白夏瓦至喀布爾,而這條路經常受到阿國反政府游擊隊「塔里班」的襲擊,原先每日八百輛貨車已銳減至二百輛。

研究中的新路線就複雜了,係由黑海穿過喬治亞,再由喬治亞抵亞塞拜然,然後渡過裡海到達土庫曼,再由土國抵達阿境。喬治亞已同意過境,亞塞拜然則仍在商談,土庫曼及亞塞拜然會受俄羅斯的影響,黑海有俄國海軍佈防,裡海則沒有美國海軍保護。

另一直接運補路線是經伊朗抵阿富汗,但以美國及北約與伊朗關係來看,可能性為零。從烏茲別克也可直達阿富汗,但與美國達成協議的可能也歸零。塔吉克也是如此。

如果不是無可奈何,北約也不會把腦筋動到中國,但是中國與北約根本沒有軍事關係,而北約成員國仍在對中國施加不友好的武器禁運,中國能不理會嗎?中國經常強調只有在聯合國授權下進行維和,很難接受地區性政軍組織的邀請而行動。北約會給予什麼代價?能取消武器禁運嗎?



◆ 焦點人物:蘇丹總統巴席爾個性火爆桀傲不馴

法新社 2009-03-05

蘇丹總統巴席爾(Omar al-Beshir)已成為首位遭到國際刑事法庭通緝的在任統治者,他是個性火爆且桀傲不馴的職業軍人,在20年前的政變中奪權。

這個非洲最大國家在他統治下,出現了回教叛亂、與南部地區時戰時和、與西方對抗以及達佛區激戰等局面。

蘇丹分析家狄瓦爾(Alex de Waal)說:「身為個人,身為賈里族(Jaali)一員,身為軍人以及國家元首,他是十分自傲的人。」

他說:「當他自覺受辱時,易於爆發怒氣,而其表現就是極度的言辭攻詰。這時他的措辭充滿勸誡,以報復羞辱和背叛,同時他會剿滅懦弱者和叛徒。」

國際刑事法庭今天說,已根據達佛區6年衝突所涉及的5項違反人道罪名,對巴席爾發出通緝令。

巴席爾拒絕與國際刑事法庭合作,也不願交出涉及達佛區戰爭罪行而遭通緝的官員。聯合國指出,達佛戰事造成了30萬人喪生。

他在刑事法庭今天宣告通緝前夕宣稱,這紙通緝令「浪費了墨水」。

現年65歲的巴席爾1989年6月30日發動不流血政變,推翻了在位3年的民選政府,並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凍結憲法效力、解散國會並解散所有政黨。

他旗下的政權隨後在蘇丹實施了比較激進的回教教義以及回教律法,而這使得該國南部的基督教徒和泛靈信仰者以及在英國統治下成長的北部阿拉伯菁英份子遭到疏離。

美國指出,蘇丹的種族屠殺事件發生在西部地區,自2003年以來,政府軍和阿拉伯民兵即在當地與相互爭奪權力和資源而四分五裂的種族叛軍進行日益複雜的戰鬥。(譯者:張佑之)



◆ 蘇丹總統逮捕令 國際社會意見分歧

法新社 2009-03-05

荷蘭海牙的國際刑事法庭(International Criminal Court,ICC)今天下令逮捕蘇丹總統巴席爾(Omar al-Beshir),這項決定進一步擴大了國際對於如何以司法追訴戰爭罪行的歧見。

在西方國家紛紛呼籲蘇丹政府與國際刑事法庭合作,對達佛(Darfur)地區成千上萬件謀殺、強暴案件進行調查之際,俄羅斯卻批評這項逮捕令創下「危險先例」。

「非洲聯盟」(African Union)領袖說逮捕令可能危及蘇丹和平。另一方面,許多專家則好奇逮捕令如何落實執行。

美國說,那些犯下滔天大罪的人都必須繩之以法。達佛叛軍領袖之一的努爾(Abdel Wahid Mohammed Nur)也讚揚這個決定是「偉大勝利」。

但非洲聯盟委員會主席平恩(Jean Ping)則告訴法新社,這個決定可能威脅蘇丹的和平程序。

俄羅斯新聞社(RIA-Novosti)報導,俄國總統麥維德夫(Dmitry Medvedev)的蘇丹特使馬格洛夫(Mikhail Margelov)表示,這項逮捕令創下「危險先例」,這項決定無論對蘇丹內部或整個地區性局勢,都會產生負面效果。(譯者:楊超寰)



◆ 國際刑事法庭發逮捕令 蘇丹驅逐援助機構

法新社 2009-03-05

繼「國際刑事法庭」(International Criminal Court)對被控戰爭犯罪等罪行的蘇丹總統巴席爾(Omar al-Beshir)發出逮捕令後,蘇丹政府下令驅逐境內高達10個外國援助機構。

在蘇丹歷經20年內戰後,這些援助機構為因達佛(Darfur)地區戰亂而流離失所的約270萬難民,提供基本援助並協助重建蘇丹南部地區。蘇丹政府採取的驅逐行動,引發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Ban Ki-Moon)迅速敦促蘇丹當局回心轉意。

達佛地區一個援助團體負責人告訴法新社,「10個非政府組織(NGO)將遭驅逐。他們通知我們,限令24小時內離境。」

聯合國消息人士告訴法新社,「高達10個NGOs將會被驅逐。」

潘基文表示,「聽到有6到10個人道NGOs的許可証遭撤銷,且它們的部分資產被扣押」,令他深感憂心。

國際援助機構「樂施會」(Oxfam)証實,蘇丹政府已撤銷其在蘇丹南部活動的許可証,但表示,它已向喀土木當局提出申訴,要求收回成命。

樂施會表示,「如果樂施會的許可證遭撤銷,勢必會影響到逾60萬蘇丹人民,我們提供攸關重要的人道和發展援助,包括每日供應潔淨飲用水和衛生設備等。」

法國醫療援助機構「無疆界醫師組織」(Doctors Without Borders, MSF)表示,它已接獲自達佛地區撤離非當地工作人員的命令。喀土木當局告訴該機構,無法確保他們的安全。(譯者:劉學源)



◆ 建軍60年 中共4月海上閱兵

【白德華、黃淑嫆/北京報導】2009-03-05 中國時報

擔任全國人大代表的中共北海艦隊副司令王福山四日證實,今年四月,中共海軍將在山東青島舉行大規模的海上閱兵儀式,慶祝中共海軍建軍六十周年,目前也已向國際社會發出邀請函。軍事分析家揣測,大陸極可能利用海軍成立六十周年宣布建造第一艘航母。

今年是中共建國六十周年,「十一」將在北京舉行大規模的國慶閱兵典禮。稍早,也傳出中共將在青島海上閱兵,但一直未獲證實。「兩會」開幕之際,北海艦隊副司令王福山向媒體證實該訊息。他說,地點就定在山東青島,但對於至索馬利亞護航的南海艦隊及官兵是否出席亮相,王福山並未明說。

青島閱兵 將有盛大慶祝活動

王福山表示,這次青島海上閱兵式及示範表演,是為慶祝中共海軍建軍六十周年的活動,除了閱兵外還有多場海軍活動。

閱兵的確切地點目前還不清楚,但因青島去年曾是北京奧運帆船賽的協辦城市,國際形象良好,也應是這次海軍閱兵獲選海域的主因。

一九四九年四月廿三日,國民黨海軍第二艦隊在少將司令林遵的率領下投共。當天,中共解放軍第一支海軍部隊─華東軍區海軍宣布成立,四月廿三日因此被定為解放軍海軍成立的日子。建政六十年來,中共海軍對外展示形象機會不多。去年底,首次派出三艘軍艦到索馬利亞海域護航,算是中共海軍近廿年最受注目的軍事行動。

各界推測 中共將宣布建航母

今年一月下旬,大陸和國際軍事分析家曾揣測,中國極可能在今年宣布建造第一艘航母,這也讓海軍成立六十周年紀念日更惹人猜想。

去年底,政情分析家便曾撰文指出,歷年天安門閱兵都以陸軍、空軍、二炮的戰車、導彈、飛機,海軍展示的只是水兵方隊,主體難露面。「只有移師到海上展示,才能凸顯四大軍種(陸、海、空、二炮)聯合作戰的大格局。」

預料,採取海上閱兵也表明中國有意改變「大陸軍」的戰略思想。

海上閱兵在國際上也有例可尋,如去年十月七日,韓國海軍成立六十周年,請到十二國廿四艘艦艇一萬多官兵參加「國際觀艦式」,美國還派出核航母及核潛艇捧場。



◆ 中國軍費4806億人民幣 年增14.9%

自由時報 2009.03.05

〔記者羅添斌、許紹軒/台北報導〕中國國防經費持續增加引發各國關切憂慮,中國全國人民大會發言人李肇星昨指出,二○○九年中國國防預算為四千八百零六.八六億元人民幣(約七百零三億美元),比上年的預算執行數增加六百廿四.八二億元人民幣,增幅為十四.九%,國防預算佔當年全國財政支出預算的六.三%,與前幾年相比所佔比重略有下降。

中稱無隱性軍費? 我斥不實

至於美歐普遍質疑中國另有高額的隱藏性國防經費,李肇星則解釋說,從二○○七年開始,中國政府正式參加聯合國軍費透明制度,每年向聯合國提交軍費開支報告,中國不存在所謂「隱性軍費」問題。

但我國防部駁斥,指李肇星此說不實,中國軍事預算長期非常不透明,包括國防科研項目、軍售、軍購、國防工業營收及六十六萬武警部隊經費等,都未列入其國防預算中,因此,綜計各種項目,中國實際軍費應是其公布數字的二到三倍,今年估約二千一百多億美元,在全球僅次於美國。這樣高額軍費,也讓周邊國家對其軍事意圖抱持高度疑慮。而中國軍費只要繼續大增,兩岸軍事失衡的速度就會倍增,不利於東亞區域穩定。

李肇星昨召開國際記者會,說明人大議程。俄羅斯通訊社記者劈頭就問中國軍費問題,要求李提供今年中國國防預算細節及具體數字。

李肇星聲稱,中國一貫注重控制國防經費規模,按照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協調發展的方針,合理安排國防經費。今年增加的國防預算主要用於提高軍隊官兵的生活待遇。

李肇星指出,考慮中國的人口面積等因素,中國的國防投入在世界各國當中,是相對比較低的。他並說,中國有限的軍事力量是為了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不會對任何國家造成威脅。

此外,對於中國是否建造航空母艦?中國全國政協委員、南京軍區原副司令兼海軍東海艦隊司令趙國鈞昨出席北京兩會時直截了當說:「早晚要搞。」至於具體時點,他則是語帶玄機表示:「這個不能說。」



◆ 兩岸軍事互信 扁7年前授意研究

【亓樂義/專題報導】2009-03-05 中國時報

現在兩岸都在談建立軍事互信機制,其實早在二○○二年,經前總統陳水扁授意,國防部開始研究該項議題,並指定「中華戰略學會」提出專案報告,執筆人為該學會祕書長、前作戰處長謝台喜少將。

幾個月後,四萬多字的專案報告出爐,直接面呈當時的國防部長湯曜明。後因阿扁個性反覆無常,國防部不敢推動,怕被扣帽子,使得這份報告束之高閣。不久阿扁提出「一邊一國」主張,兩岸關係再度緊繃。

回憶過往,謝台喜感慨萬千,他想起二○○一年七月,四十多位退役國軍將領,由前總政戰部主任許歷農上將帶隊,浩浩蕩蕩,到北京參加七七抗戰紀念活動。可以說這是兩岸分治以來,國軍陣容最龐大、階級最高的大陸參訪團。

作為團員之一的謝台喜,首次與大陸軍方高層接觸。沒想到,他負責國軍作戰和訓練任務,最後竟然在餐桌而非戰場上,與他長年的「假想敵」正面交鋒,內心百感交集。透過這次交流,對他隔年撰寫國防部的專案報告多有啟發,算是意外收穫。

當時,大陸以高規格接待這批國軍退役將領,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設宴款待。原本氣氛融洽,談到兩岸形勢時,東道主解放軍總政治部副主任唐天標上將口氣強硬,不斷強調「台灣獨立,一定要打!」現場氣氛為之凝重。

許歷農臉色難看,稍後反問,「打了又如何?戰後大陸如何治理台灣?」對方啞口無言,說明武力無法真正解決台灣問題。一陣圓場,雙方各說各話。

在私下場合,謝台喜向對方分析,兩岸發生戰禍,台灣或許全毀,大陸的改革開放將倒退卅至五十年,誰占到便宜?從世界戰略格局看,大陸鞏固後院(中亞)及側翼(東盟)安全,遠比東進(謀取台灣)重要。對方亦表贊同,顯示解放軍並非不能溝通。

經過多年接觸,謝台喜認為,大陸軍方對兩岸關係也出現變化,從最初的「台獨意味戰爭」,言必稱統一的高調,演變為「和平統一」,最近連統一都不太提,改為「和平發展」,除了統戰,亦展現其務實的一面。

就他的觀察,大陸軍方接待國軍退役人員,單位龐雜,各層級都有自己的「白手套」,經由各種學會、協會或促進會,與台方人員接觸,形成「兄弟爬山,各自努力」的競爭態勢,雖然令出多門,卻是有目的、有計畫,有步驟地推動兩岸交流,最後總其成,對我方人員的底細摸得一清二楚。

反觀我方,謝台喜苦笑以對,政府想做軍事互信機制,卻不敢宣傳,不願投資,更無整合機制。往返兩岸的國軍退役將領,很多是探親旅遊,走馬看花,但有心推動兩岸和平,能做出成果的大有人在,政府應該提供資源,授權幾個可信度高、專業性強的民間協會,深入研究,政府綜整,才有效果。

相較之下,兩岸建立軍事互信機制,台灣的難度更高,大陸內部口徑一致,台灣則相互抹黑,互扣帽子。謝台喜說,在台灣內部未取得共識之前,很難想像軍事互信如何推動,除非政府有決心,堅持立場,拿出令民眾心服的計畫方案,取信於民才行,而軍事互信的前置作業,平常就要下功夫,應急拼湊,倉卒成軍,終將一敗塗地。



◆ 深入專業 掌握分際 急不得也

【亓樂義/新聞分析】2009-03-05 中國時報

今年一至二月,解放軍兩名有分量的涉台將領羅援和王衛星,在媒體公開發表兩岸建立軍事互信發展《路線圖》,引起不小迴響。感覺上,我方處於被動。

實情則不然。就內容看,這個《路線圖》的基本原則和構想,和七年前由「中華戰略學會」祕書長謝台喜執筆,提交給國防部的專案報告非常接近。因政治因素,我方的《路線圖》塵封擱置,不為外界所知而已。

謝台喜說,八年前他到大陸與對岸交流,解放軍還很保守,避談「軍事互信」這個詞,因為有國與國之間的含意,只用「軍事交流」,來概括雙方的交往。曾幾何時,解放軍順應時勢,破除禁忌,轉變速度比他預期得快。

由謝台喜執筆名為《兩岸軍事互信機制之研擬與展望》,全文四萬多字,內容從歐洲信心建立措施(CBMs)講起,到中共對周邊國家信心建立之做法,作為參照。最後根據兩岸實情,研擬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完整方案。

國內學界研究兩岸軍事互信議題,不乏有識之士,但很多是隔靴搔癢,狀況不明。以設立專責機構來說,應由哪些軍方單位和人員參與,又如何與海基會及其他相關機構互動,除了軍事專業,尚需了解整個國防決策運作機制,否則很難深入其內。

謝台喜曾任作戰處長和訓練處長,對國防決策體系運作瞭若指掌,清楚軍事互信的分際,在保密和透明之間找到最佳平衡點。他說,兩岸關係是個「特例」,歐洲的經驗僅供參考,中共與周邊國家的做法,也不能全般移植,需要兩岸一步一腳印走過,急不得也!



◆ 體育反恐 世運、聽奧準備好了嗎

【聯合報╱董立文/警察大學公共安全系副教授(台北市)】 2009.03.05

巴基斯坦日前爆發多名武裝蒙面歹徒攻擊斯里蘭卡板球隊,造成多人死傷的恐怖事件,不僅重創南亞大陸的體育形象,並且震撼了國際體壇。這項警訊值得台灣重視。地理上南亞大陸雖然距離台灣很遠,但是運動恐怖攻擊卻可能距離台灣很近,因為,二○○九世界運動會將於七月在高雄舉行;二○○九聽障奧運會也將於九月在台北舉行,二者均為國際大型體育活動,頗受國際社會重視及媒體關注,安全更不容輕忽。

國際大型體育活動的安保內容咸認為包括:一、自然性突發事件;二、事故災難;三、公共衛生事件;四、社會安全事件;五、恐怖襲擊與國家安全事件。因此,大型體育賽事可能遭逢的問題,並不僅是可能的恐怖攻擊,而包含各式各樣、不同領域所隱藏的危機在內。

由於全球觀眾中有些人有不同的政治與犯罪目的,還有急於想藉世界運動會吸引人們注意的各類團體,使得重大運動賽事安全的威脅逐漸上升。恐怖主義往往是透過造成大規模的死傷及恐懼來表達其訴求,因此國際性大型運動賽事早就成為恐怖主義的攻擊目標。每一場運動會都將是一個潛在目標。因此,反恐成為運動安全的重中之重。

台灣不一定是恐怖攻擊的目標,但是在台灣舉辦的國際性運動賽事及來台灣參賽的各國選手,則可能是恐怖主義攻擊的對象。高雄世運會預計有超過一百國四千餘名選手競逐各類賽事;台北聽障奧運會預計八十國三千六百名聽障選手參賽,這其中就隱含高度的風險與不確定性。更何況在地緣政治上,台灣緊鄰兩大恐怖活動不穩定的區域,其一是中國大陸,其二是恐怖主義動盪弧帶。

首先,二○○八年北京奧運成為中國恐怖主義攻擊的重點目標,主要攻擊團體即疆獨組織,根據不完全統計,去年共造成四十八人喪生、八人受傷,還不包括更多的疑似案例及未公開事件,簡言之,目前中共與疆獨組織之間的關係處於高危狀態。其次,美國國家情報總監布萊爾上月向參議院情報特別委員會提交年度威脅評估報告,再次確認:「從中東發端,沿著中亞、南亞、東南亞海島,形成了一條空前活躍的恐怖主義動盪弧帶,持續對全球秩序造成威脅」。我們的風險在於,台灣距離中國大陸及動盪弧帶都很近,交通便利,國境相對開放。任何重大意外事故,都是台灣承受不起的打擊。

當然,台灣並不脆弱,也不是沒有準備,相關安全單位特別在保安警察大隊內成立「反恐維安特勤分隊」,並在高雄舉辦過四次反恐演習。只是,運動安全的範圍廣泛且內容複雜,所需人力眾多且經費高昂,在有限的時間、人力及預算下,單獨由相關安全單位勉力進行,不僅事倍功半,更可能掛一漏萬。考慮到各式的災害會對城市甚至國家產生系統性的影響,主辦城市與國家必須引入最大可能的民防及人防等措施,運動安全工作勢必人人參與,才得竟全功。安全威脅不分藍綠,也不管中央地方,在僅剩一百多天的日子裏,政府該向台灣民眾溝通反恐觀念與準備了。

※ 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fsj 提到...

中國科長之死的聯想

◆ 華府看天下-中國科長之死的聯想

■ 傅建中 2009-03-06 中國時報

美國務院最後一任中華民國科長費浩偉(Harvey Feldman)上月二十四日因主動脈剝離猝逝,事情發生得如此突然,讓人頓生人生無常的慨嘆。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十五日卡特總統宣布和中共達成建交協議時,費浩偉的職務是國務院中華民國事務科長,主管中共事務的科長是宋賀德(Harry E.T. Thayer,曾任AIT台北辦事處長)。那天早上九點過後,主管亞太事務的助卿郝爾布魯克(Richard Holbrooke,現為阿富汗、巴基斯坦特使)把費、宋二人召進他的辦公室,對他們說:「我們即將宣布和中國建交。」當時費、宋二人聽了,還以為郝開玩笑呢。由此可見,卡特政府中共談判建交,保密到家,連國務院負責中國事務的官員,都被蒙在鼓裡,到最後一分鐘方才知情。

華府與北京建交後,費浩偉的中華民國科長的職務戛然而止,因為美國只承認一個中國,不能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科之外,有個中華民國科和它共存。於是把費浩偉派到南太平洋的巴布亞.新幾內亞去當大使。這幾乎是一個鳥不生蛋的地方,是十足的艱苦崗位(hardship post),費浩偉連官舍都沒有,而是住在當地的Travel Lodge旅館內,沒有多久,費浩偉就意興闌珊了。好在卡特政府很快下台了,費浩偉終於謀得聯合國副代表的差事,襄助雷根任內駐聯合國的女大使柯派翠克(Jean Kirkpatrick)。費一度活動去台北當AIT駐台代表未成,最後自國務院退休,加入傳統基金會為資深研究員,以迄於逝世。

費浩偉過世後,台北當局和媒體都推崇他是中華民國的好友,尤其強調他是台灣關係法(TRA)的原始起草人。費氏為我國之友,應無爭議,至於他在TRA方面的貢獻,則不無商榷之處。事實上,卡特政府提出的TRA草案,草率之至,只提到和台灣維持「商務、文化及其他關係」,無一語及於臺灣的安全和防務所需。因此國會在審議TRA時,參院外交委員會主席邱池(Sen. Frank Church)開宗明義即說:「我覺得所提立法可悲的不足以擔負其任務。」(The proposed legislation seems to me to be woefully inadequate to the task.)小甘迺迪參議員首先提出臺灣安全的決議案,並獲二十八名參議員聯署支持,眾院方面由亞太小組主席伍爾夫(Rep. Lester Wolff)領銜提出相同的決議呼應。由於這些參、眾議員們的共同努力,才有今日的TRA,成為美國國家大法(law of the land),和費浩偉當初參與草擬的TRA,有天壤之別。若說費浩偉是TRA的功臣,並不恰當,這不能怪費,他那時身為行政官員,當然只有支持卡特的份,怎能和國會沆瀣一氣呢!

美台斷交後,費浩偉是美方和我外交部次長楊西崑談判安排新關係的主談人之一,AIT的成立,CCNAA(北美事務協調會,TECRO的前身)的設立,費均有功焉,協助楊西崑談判的前駐美代表程建人應知之甚詳,盼他早日為文留下記錄。

另外費浩偉為助台灣取得高性能戰機,在斷交前即已致力於F-5G(後易名為F-20)戰機的設計,可惜F-20虎鯊戰機後因未獲美空軍採購,以致胎死腹中。

在國務院的龐大官僚體系中,科長屬於工作階層(working-level)的中級官員,通常稱作desk officer,意即他不過有張辦公桌的小官而已。可是國務院的科長並不等同於我國官場上的科長,因為涉及美台關係的事,都得先通過科長,譬如中華民國駐美大使見國務卿,中國科長必會陪見,並作記錄。沈劍虹最後一次見到國務卿范鍚(一九七七年九月十日),即由費浩偉陪見。一九五三年十月蔣經國訪問華府拜會杜勒斯國務卿時,亦由當時的中國科長馬康衛陪見,並寫下杜卿諷寓蔣經國手法無需粗暴亦可治國的備忘錄。

國務院的中國科過去七十年來可說是歷盡滄桑,在我國對日抗戰時期,它叫做中國事務處(Division of Chinese Affairs,簡稱CA),幾位著名的CA處長有范宣德(John Carter Vincent)、柯樂博(Edmund Clubb)等。這兩人在五○年代麥卡錫瘋狂反共時期,均被打成親共分子,要為丟掉中國負責而遭整肅,被逐出國務院。

到了五○年代後期,中國科一分為二,一是專管中華民國的ROC Office;另一則是管中共和其他亞洲共產國家的Office of Asian Communist Affairs(簡稱ACA)。進入七○年代,尼克森尋求和中共關係正常化,ACA正名為PRCM,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及蒙古事務處的縮寫,目前是CM,即中蒙事務處之意。至於原來的ROC Office,在美台斷交之後,易名為「台灣協調科」(Taiwan Coordination Staff),主管官員是「臺灣協調顧問」,職位與CM處長平行。

國務院中國科的滄桑,反映了近代中國政治興衰與動亂。從中蒙科與臺灣協調科兩個辦公室並存的情形看,可說美國的中國政策表面上是「一中」,實際運作則是「一中一台」。所以台獨分子實在沒什麼好鬧的,他們追求的目標,早已由美國代為實現。



◆ 美學者:兩岸急速和解 美政策面臨諸多挑戰

中央社 2009-03-06

(中央社記者林芥佑華盛頓6 日專電)美國外交專家沙特最近撰文指出,美國雖然鼓勵台灣海峽兩岸當前的和解,但中國對台影響力快速增長,已使美國長期「維持台海區域平衡」目標無法實行,美國須全面檢討政策。

喬治城大學外交學院教授沙特(Robert Sutter)的這一篇文章發表在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的太平洋論壇。

他在文章一開始就直言,美國政府支持馬英九總統以穩健且和解的方式致力於降低兩岸緊張,但這樣的發展所導致的海峽情勢變化,迫使美國必須重新考量對中國與台灣的政策。

沙特說,美國與台灣關注的重點,都是馬總統如何透過與中國互動的政策以及向中方的各項保證,進一步降低台海緊張。他說,台灣與中國在經貿層面和社會接觸急速發展,但同時台灣的國際空間進展緩慢、還有中國持續針對台灣的軍事擴建。

沙特指出,美國決策者以及涉及兩岸事務的學者們盼望了解的是,北京願不願意對台灣的和解態度做出互惠舉措,例如同意台灣參與世界衛生組織(WHO) 的相關活動,還有中國是否透過建立軍事互信的措施來降低對台灣的軍事部署。

但接著沙特強調,美國原本維持台海兩岸平衡的目標逐漸消失。他說,美國當前對中國採取正面的做法並支持馬總統致力向中國提出保證的政策,但當台灣接觸中國以降低緊張並促進穩定,同時也間接造成中國強化對台灣的影響力。

沙特表示,外界已看到台灣對中國投資與貿易的依賴,顯示中國在經濟層面強化對台灣影響的趨勢,尤其在最近提出的兩岸綜合性經濟合作協定時達到高峰。在外交方面,中國對台灣的有效孤立,讓台灣必須直接尋求中國的允許,才能獲得參與WHO 的能力。在軍事方面,台海均勢持續向中國傾斜,中國多年來大規模建軍而台灣相對在防衛支出與軍事準備上顯然不足。

沙特強調,持續擴大的台海不平衡,為美國的政策帶來一連串的問題。擺在眼前的,是這樣增長的不平衡態勢,究竟讓中國更願意或更無意接受台灣要求參與國際、以及是否願在降低對台軍事壓力這些議題上讓步?

沙特說,中國現在對台灣擁有前所未見的影響力,也許覺得毫無需要對台灣的要求做出讓步,除非台灣能有美國的強力支持,然後更有效的努力讓中國明白,「如果中國不願意在這些議題上對台灣和解,台灣將採取完全不同的外交與軍事路線」。

不過他也強調,至少目前美國與台灣政府都沒有改變路線的意願,寧願強調當前兩岸和解的正面效果以及向中國確保這樣的方向。

但沙特警告說,美國長期以來的政策目標是「維持台灣區域各方力量的均勢、有利於台灣和美國的權益、以及美國的影響力」,但台海現況為美國這個目標帶來廣泛的挑戰。

他說,這個目標是美國從冷戰時期以來的政策中心一環,即便美國與台灣斷交,美國仍致力強化與台灣在外交、經濟與軍事上的互動,以尋求台海兩岸的適當平衡,這也是1979年制訂的「台灣關係法」的精神。

他說,所以美國在1980年代支持台灣在亞洲開發銀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的資格、在1990年代支持台灣能出席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也支持台灣在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 最近,美國國家情報總監(前太平洋美軍司令)布萊爾(Dennis Blair)在2 月12日國會聽證會上就重申,美國「協助台灣維持軍事平衡以因應中國建軍」的這項承諾,沒有改變。

沙特強調,根據美國政府接觸的政策專家們的意見以及最近的發展現況,顯示當前中國擁有對台灣前所未見的影響力,而美國長期以來支持的「台海平衡」這項概念,難再實現。

他說,在華府與台北,一些官員以及專家都私下指稱,近來兩岸關係的和解趨勢有助於美國在台灣長期利益,這些人的觀點是,美國應該支持這個趨勢,取代過往美國關注的台海平衡。

但他接著指出,美國政府還沒有這樣的政策,而且美國國會、媒體以及其他領域內許多關心美國對台政策的人仍認定,美國的利益乃是立基於美國主導的適當平衡之上。

因此他建議,美國政府必須調整政策,檢討政策選項,包括應考量到中國顯著增強對台灣影響力所帶來的全面意涵,以及確保北京能了解維持台海穩定的利益。

他說,如果最終美國檢討政策的結果,決定嚴肅修正過去長期重視的「維持平衡、美國主導」這個目標,美國決策者就需要向國會、媒體、其它領域的成員們說明,採取新做法對美國與台灣關係有何好處?

另外,沙特也指出,美國政府在檢討政策時必須思考的特別議題包括:

第一:美國強化支持台灣軍事、外交與經濟方面的作為,是否能促成北京降低對台灣的外交與軍事壓力?美國這樣的做法,是否受到馬英九政府的歡迎?

第二:美國若調整過往強調台海平衡的目標,並認同中國持續增長的對台影響力,會不會影響美國與其它亞太盟邦的整體戰略計畫?例如與日本、還有其它區域夥伴共同建構的緊急方案,藉以因應中國崛起可能形成對區域秩序的干擾與侵犯。

第三:美國若接受中國對台灣的強大影響力,是否開啟美國斡旋台灣未來、及與中國更密切在這個議題上的互動?因為基於1940年代馬歇爾(George Marshall)調停國共內戰的負面經驗,美國決策者已經排除扮演調人角色的政策選項。

沙特說,太平洋美軍司令吉亭(Timothy Keating)上將今年2 月18日提議,邀請台灣與中國軍官會晤以降低台海緊張。雖然這似乎符合當前的局勢,但這個建議明顯與美國長期向台灣保證不做兩岸調人的承諾相牴觸。



◆ 北韓不保障領空航運安全 南韓:不人道

中央社 2009-03-06

(中央社記者姜遠珍首爾6 日專電)南韓統一部發言人金虎年今天表示,在南韓與美國聯合軍事演習期間,北韓警告「無法保障南韓民航班機通過北韓領空的航運安全」,是不人道的行為,理應立即撤消此項決定。

金虎年在南韓政府發表的正式評論中指出,對於遵照國際航空規範、正常航運的民間客機,採取軍事威脅,不僅違背國際規範,簡直就是不人道的舉措,無論如何都難以正當化。南韓政府敦促北韓,應立即撤消對民航機的軍事威脅。

金虎年說,南韓政府將與南韓的民航公司緊密協商,促請它們儘速採取足以確保飛航安全的措施。

北韓「朝鮮祖國和平統一委員會」發言人宣稱,美國和它的南韓傀儡政府肆意侵犯北韓的聯合軍事演習,使朝鮮半島比任何時候都深陷發生軍事衝突的危機當中。因此,北韓不能保障南韓民航飛機飛越北韓領空及其周邊的安全,尤其是東海(日本海)領空及其周邊的安全。

北韓當局所要求南韓民航班機停止飛航的東海領空,國際民航組織(ICAO)劃定為在北韓飛航情報區的公海上空。

雖然南北韓雙方並沒有簽署航空協定,但透過1997年10月南北韓航空交通管制所簽署的一項諒解備忘錄,彼此對經過對方領空時的乘客、乘務員、貨物等的安全,做出了保證。

北韓自1998年4 月起向西方國家開放飛航情報區後,南韓的航空公司從那時候起利用了此一航線。

南韓「聯合新聞通訊社」今天報導,在東海領空途經北韓飛航情報區的航線,包括仁川至俄羅斯、北美及歐洲的B467航線和北韓至中國和日本的B332航線;南韓航空公司只利用B467航線。

按照國際航空條例,在途經北韓飛航情報區時,B467航線的每趟航班需支付685歐元(約新台幣3萬元),每年可替北韓賺取50億韓元(約新台幣1.1億元)至60億韓元的外快。如果要避開和繞道飛行,所需飛行的時間將平均增加40到60分鐘,費用也將增加300萬到400萬韓元。

據南韓航空運輸業界表示,南韓兩家航空公司大韓航空和韓亞航空,每天有14個航班使用B467航線,若加上外國航空公司的航班,每天共有33個航班。其中,大部分是前往美洲和俄羅斯的客機和貨機。



◆ 日政府:美國確認釣魚台適用美日安保條約

中央社 2009-03-06

(中央社記者張芳明東京6日專電)日本政府表示,已向美國政府取得確認,釣魚台群島適用於美日安保條約,若遭到攻擊,美國有義務協助日本防衛。

日本媒體今天報導,內閣官房長官河村建夫昨晚在記者會上針對釣魚台群島是否適用美日安保條約的問題表示,美方已確認向來的見解沒有改變。

河村指出,美方向日方重申的見解是,釣魚台群島自從沖繩(琉球)歸還日本之後,就在日本政府的行政管轄之下,美日安保條約第5條規定,這項條約適用於日本政府行政管轄的所有地區。

2月26日,日相麻生太郎在眾議院預算委員會上重申表明,釣魚台群島既是日本的固有領土,成為美日安保條約的對象,若釣魚台遭到侵犯,將啟動美日安保條約因應。他並表示針對這項問題將再度向美方確認立場。

※ 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fsj 提到...

俄金融危機權鬥 南韓航班改道 印度測防禦系統

◆ 俄金融危機權鬥 梅氏壓倒普丁

【陳文和/綜合外電報導】 2009-03-07 中國時報

俄羅斯的金融危機已波及權力核心,動搖了梅德維捷夫總統與普丁總理兩派勢力的微妙權力平衡。英國《衛報》報導,越來越多跡象顯示,財政每下愈況,已導致身屬軍特系統「強力集團」(siloviki)的普丁與倚重自由派經濟專家的梅德維捷夫針鋒相對,而普丁似乎落居下風逐漸失勢。

梅德維捷夫入主克里姆林宮一年以來,俄國經濟歷經全球金融危機衝擊,盧布狂瀉,股市跌幅近八○%。近年來快速累聚的財富轉眼成空,導致梅德維捷夫與一路提攜他的普丁劍拔弩張。

普丁出身前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KGB),與多數出身軍方與國安系統的政壇「強力集團」成員一樣,被視為強硬派,不過其支持者中也有少數來自家鄉聖彼得堡的自由派人士。梅德維捷夫則被歸類為代表現代企業家利益的民主改革派。普丁雖然有意彌合他與梅德維捷夫的歧見,但雙方嫌隙卻日積月累,且普丁的政治地位也漸走下坡。

俄國知名政治分析家歐列希金(Dmitry Oreshkin)指出,普丁過去一向能在「強力集團」與務實派經濟專家間扮演調解人,但如今自己也捲入了兩派的明爭暗鬥,還落得腹背受敵。「強力集團」批評他對自由派經濟學者太過軟弱,不足以彰顯集團的意志與地位;相形之下,梅德維捷夫領軍的經濟自由派則較能同舟共濟。

在這場唇槍舌劍中,財政部長庫德寧動見觀瞻。俄國前政府經濟政策顧問戴亞金指出,掌管政府荷包的庫德寧不願輸送現金子彈給「強力集團」,已成為強力集團眼中釘。庫德寧二日甫坦承處理金融危機失當,副財長涉及貪瀆又被重啟調查,加上他是普丁的老部屬,更讓強力集團可借題對普丁興師問罪。



◆ 北韓放話威脅 南韓航班改道

【陳文和/綜合首爾六日外電報導】2009-03-07 中國時報

北韓五日宣稱,美國與南韓預定九日至廿日舉行代號「關鍵決斷」的年度聯合軍事演習,致使朝鮮半島深陷於空前的軍事衝突危機,北韓因而不能再保障南韓民航機飛越北韓領空的安全。南韓「大韓航空」與「韓亞航空」隨後立即修改了途經北韓飛航情報區的航線。

南韓統一部與美國當局六日均譴責北韓罔顧民航安全,違反人道精神,並要求平壤當局立即撤銷威脅。

美國南韓聯合軍演 惹惱北韓

南韓「聯合新聞社」六日引據北韓官方「朝鮮中央通信社」消息來源指出,北韓的朝鮮祖國和統會發言人五日宣稱,由於美國及其傀儡南韓當局即將舉行美國新政府上台後首度的「侵北戰爭演習」,朝鮮半島不知何時將爆發何種形式的軍事衝突,因此在美與南韓聯合軍演期間,北韓不能保障行經其領空,尤其是東海(日本海)上空與周邊空域之南韓民航機的飛航安全。北韓當局所稱的東海領空,「國際民航組織」(ICAO)將其劃定為北韓飛航情報區的公海空域。

南韓軍方消息人士表示,首爾當局研判,在「關鍵決斷」聯合軍演期間,北韓有可能會向東海地區發射遠程導彈(北韓方面則稱將發射人造衛星)。據信北韓特別強調的「東海領空周圍」,是指北韓咸境北道花台郡舞水端里飛彈試射基地附近地區。

威脅飛航安全 南韓批不人道

南韓官員指出,北韓過去雖一再針對南韓發出各種威脅,但威脅民航機的飛航安全則是前所未聞。南韓統一部發言人金虎年指出,針對遵循國際航空規範而正常營運的民航客機提出軍事威脅,不僅違反國際規範,簡直就是不人道的舉措,無論如何都不具正當性,他敦促平壤當局立即撤銷威脅。

南韓國土海洋部表示,以四日為準,計有十六個南韓民航航班(十二個飛美洲地區,四個飛俄羅斯)通過北韓飛航情報區,每個航班依國際航空條例須向北韓當局支付六八五歐元(約台幣三萬餘元)的通行費,每年可為北韓賺取五十億至六十億韓元。

而大韓航空和韓亞航空已於五日宣布,自六日起每天十四個通過北韓飛航情報區飛往美洲及俄羅斯的航班,都將改變飛航路線而繞經日本。飛行時間將延長十五至四十分鐘,相關成本將增加三百萬至四百萬韓元。

雖然兩韓間並未簽署航空協定,但雙方在一九九七年十月透過「南北韓航空交通管制所」簽訂《關於在對方空域內設定及使用航線的諒解備忘錄》,彼此保障民航機通過對方領空時,乘客、機組員及貨物的安全。北韓隨後在一九九八年四月對南韓及西方國家開放飛航情報區。



◆ 印度測試飛彈防禦系統 試射攔截飛彈

法新社/楊超寰 2009-03-07

官員表示,印度今天試射一枚攔截飛彈,這是計畫於2010年完成的飛彈防禦系統的一部分。

軍方工程師表示,試射很成功,「敵方」飛彈在印度東部奧里薩省(Orissa)的孟加拉灣(Bay ofBengal)上空被摧毀。

官員在奧里薩省首府布班尼斯瓦(Bhubaneswar)說,今天的試射是這個飛彈防禦系統2007年以來第3次成功試射。此一飛彈防禦系統能夠偵測、攔截並摧毀來襲的中程、長程彈道飛彈。

他們指出,這個系統能夠高速攔截5000公里以外發射的飛彈。

印度4日也在近巴基斯坦邊界處試射了一枚自2001年起與俄羅斯共同發展的超音速巡弋飛彈。這枚改良型「布拉莫斯」(BrahMos)飛彈的射程為290公里。

fsj 提到...

美俄關係超載?

◆ 美俄擬簽新武器裁減協定

【聯合報╱編譯林沿瑜╱綜合外電報導】 2009.03.08

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洛夫7日表示,美俄「戰略武器裁減條約」(Strategic Arms Reduction Treaty)將於年底屆滿失效,如果雙方要依美方的呼籲讓兩國關係「重新開機」,簽署新的武器裁減條約將是當務之急。

拉夫洛夫6日在瑞士日內瓦與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會晤,希拉蕊在晚餐會前贈送拉夫洛夫一個紅色的按鈕,下方寫著「重新開機」(reset),意指美俄兩國將重新設定關係。

兩人同意簽署新的武器裁減協定為優先選項。拉夫洛夫說:「適當時機已於今天到來,這是冷戰結束後的第一次,就全球裁軍議題出現實質進展。」

希拉蕊表示,希望4月美國總統歐巴馬和俄羅斯總統麥維德夫會面前,雙方能擬定新條約的計畫。歐巴馬和麥德維夫4月2日將出席在英國倫敦的G20高峰會,兩人且將單獨會談。

俄羅斯方面認為,「戰略武器裁減條約」是後冷戰時期武器管制的基石,一旦坐視此項條約於年底失效,而又未能找到適當的替代方案,將打亂戰略平衡。

拉夫洛夫引述俄羅斯總統麥維德夫的話表示,新的協定必須「具有前瞻性」,而且除了限制核子彈頭外,還應同時限制洲際彈道飛彈、潛射彈道飛彈,以及所有重型轟炸機。

拉夫洛夫7日呼籲,除了期望美俄簽署新的裁減核武協約,也希望所有核武國家能加入美俄裁減核武的行動。但他同時指出,美國檢討在東歐部署飛彈防禦網一事時,應將俄羅斯的憂慮納入考量。他說,此一防禦系統將被俄羅斯視為一項威脅。



◆ 美俄關係超載?錯譯恰成反諷

【尹德瀚/綜合報導】2009-03-08 中國時報

了修補雙邊關係,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與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六日在瑞士日內瓦舉行會談,希拉蕊還特地送上一件帶有濃厚象徵意味的小禮物示好,不料禮物上的文字翻譯出錯,反而歪打正著反諷了美俄關係,差點弄巧成拙,幸好並未影響大局。

美國副總統拜登上月在德國慕尼黑呼籲,美、俄應針對兩國關係「按下重新設定鍵」(press the reset button),因此希拉蕊與拉夫羅夫見面時送給他一個紅色按鈕,兩旁寫著「重新設定」的英文「reset」以及俄文「peregruzka」,象徵著雙方捐棄嫌隙重新開始。

原意為「重設」 意在修補關係

希拉蕊送上禮物時說,「我們努力找出reset的正確俄文字,你覺得我們弄對了嗎?」但拉夫羅夫卻直言指正說:「你們弄錯了,這個俄文字是『超過負載』的意思」;希拉蕊趕快回應說,「我們可不希望你們這樣對付我們」,並以乾笑掩飾其尷尬。

希拉蕊之後在記者會上則打圓場說,這個錯誤翻譯其實比正確翻譯還更恰當,因為重新設定關係將使兩國都面對「超量」的工作。

據說拉夫羅夫與前美國國務卿萊斯關係相當火爆,他則笑稱自己和希拉蕊私人關係非常好。拉夫羅夫說,他和希拉蕊已就一項工作計畫達成共識,未來準備簽訂一項新條約,以取代一九九一年簽訂、今年將失效的《戰略武器裁減條約》(START)。

美調整外交政策 友好取代對立

歐巴馬總統上台後,美國外交政策明顯出現調整,不但準備和俄羅斯「重新設定」雙邊關係,對伊朗、敘利亞和北韓的立場似乎也在轉向。歐巴馬最近就致函俄羅斯總統梅德維捷夫,表明只要俄方協助遏阻伊朗研製洲際彈道飛彈與核子武器,白宮將中止東歐飛彈防禦系統計畫。

希拉蕊也透露,美國將於三月卅一日針對阿富汗問題召開國際會議,如果國際社會不反對,將邀請伊朗以阿富汗鄰邦的身分參加,亦即美國將藉此與伊朗代表會晤。

另外,美國派出前駐黎巴嫩大使費特曼與國會幕僚夏皮洛以特使身分訪問敘利亞,展開雙方自二○○五年以來首度高層接觸。敘利亞二○○五年涉及黎巴嫩總理哈黎里遇刺案,導致美、敘交惡,美國並召回駐敘利亞大使。

而北韓近日雖傳出準備試射大浦洞二號長程飛彈,美國的北韓問題特使博思沃斯七日仍表示,他希望能與北韓對話。他未說明對話如何進行,只表示他不會訪問北韓,同時他也警告北韓,試射長程飛彈是不智之舉。



◆ 國防部設智庫 推兩岸軍事互信機制

【聯合晚報╱記者高凌雲/台北報導】 2009.03.08

國防部正規畫設立智庫,作為推動兩岸軍事互信機制初期接觸的白手套,初步選址在台北市木柵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內,目前因為行政院希望採取行政法人方式設立,與原先採取財團法人方式有所出入,國防部正重新研擬方案。

國防部多年來一直主張設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頗獲美方認同,美國太平洋司令部多次建議邀訪兩岸軍方人員,在夏威夷會談,民進黨執政期間,兩岸關係緊張,即使我方願意,大陸對岸也不願意展開接觸。

除了情報單位受到管制外,許多軍方退役人員多年來曾走訪大陸,了解大陸政經情勢,也與大陸對台系統多所接觸,但對於大陸解放軍仍少接觸。兩岸軍方正式與非正式互動,仍極為罕見。

中共總書記胡錦濤去年提出胡六點中,觸及兩岸建立軍事互信機制,正巧我軍方規畫設立智庫,作為未來推動兩岸軍事互信機制的白手套。不過,國防部智庫因為行政院推動行政法人,暫緩下來,國防部原先設立智庫為財團法人基金會,與行政院主張的行政法人不同,必須重新研擬。

目前由陸委會副主委出身的國防部副部長張良任督導這方面業務,國防部智庫未來的設置地點,也初步勘查過國關中心內的一棟大樓。國防部成立智庫,許多藍綠學者都想搶著進,因為這些學者都認為未來有機會可以當官。

fsj 提到...

北愛軍營遇襲 韓美聯合軍演北韓不甘示弱

* 北愛軍營遇襲 宛如槍決現場
* 阿富汗戰爭想解套 歐巴馬、神學士大和解?
* 韓美聯合軍演 北韓恐挑釁升高緊張
* 大專兵不到兩成 募兵素質大降
* 陸以正專欄-歐盟與東協兩場峰會

◆ 北愛軍營遇襲 宛如槍決現場

【聯合報╱編譯王麗娟/報導】 2009.03.09

北愛爾蘭安特林市的英國軍事基地7日晚間遭歹徒持槍攻擊,造成2名英軍死亡,4名民眾受傷,其中2名傷者是披薩店的送貨員。這是1997年來,在北愛的英軍首次遭到攻擊。

警方說,歹徒先從車內以自動步槍射擊,見人倒地後,一人還下車走向前,對倒臥地上的人補上幾槍。督察長威廉森呼籲目擊者出面指認,他表示,他認為這些「恐怖分子」原打算進行一場大規模屠殺。

攻擊事件發生於北愛首府伯爾發斯特(Belfast)西北方的麥瑟林(Massereene)皇家工兵部隊總部。當局表示,攻擊分子可能是愛爾蘭共和軍(IRA)的極端分子,但至今仍無任何IRA相關組織聲稱幹下此案。

作案過程顯示暴徒不僅想槍殺軍人,還想槍殺平民。而開槍後又再上前補送幾槍,顯見暴徒的凶殘及置人於死的決心。警方同時認為,歹徒的行動經過精心策劃,目的是為挑起社區的緊張情緒,破壞北愛的天主教和新教聯合政府。

當地一間達美樂披薩店表示,晚間9點20分,他們接獲麥瑟林軍營的兩個送貨電話。披薩店根據兩個訂單送貨,因此送貨員是一前一後到達,但暴徒是在兩人都抵達時,才開始射擊。警方表示,攻擊披薩送貨員顯示兇手可能是愛爾蘭共和軍,因為該組織曾揚言不會放過和英軍做生意的平民。

英國首相布朗堅稱攻擊事件不會對北愛和平進展造成任何阻礙,且誓言定會將歹徒繩之以法。

警方在離攻擊地點不遠的蘭達鎮發現歹徒棄置的車輛,目前仍未逮捕任何人。

目前愛爾蘭的攻擊事件,較北愛動亂高峰期時少很多,但過去18個月,反對和平進程的愛爾蘭共和軍暴力衝突增加,攻擊對象多為警察,但多數未得逞。北愛警察總局局長奧德說,他上周已請求英國情報單位及軍方提供專業的支援,協助處理愛爾蘭共和軍日益升高的威脅。

※ 經濟不好,所開始打起架來?



◆ 阿富汗戰爭想解套 歐巴馬、神學士大和解?

【聯合報╱編譯陳世欽/綜合報導】 2009.03.09

美國總統歐巴馬6日表示,美國並未在阿富汗戰爭中獲得戰果,美國軍方應設法與部分神學士分子接觸,展開和解過程。

歐巴馬表示,與神學士分子接觸,可比照美軍在伊拉克與遜尼派民兵接觸的模式。他指出,美軍切割伊拉克激進分子與死硬派凱達成員,效果顯著。許多人士認為,過去2年,這種策略與美國在伊拉克增兵具有同樣的增加安全效果。

歐巴馬表示:「在阿富汗與巴基斯坦可能有類似的機會。」歐巴馬去年競選時表示,美國應該嘗試接觸部分神學士成員。歐巴馬最近下令增兵阿富汗1萬7000人。

歐巴馬6日自俄亥俄州返回華府途中,在空軍一號專機上接受紐約時報專訪,暢談美國政府面臨的挑戰。時報指出,歐巴馬的構想對軍方策劃人員將是複雜的挑戰。在阿富汗如此法治蕩然,敵對激進團體林立的國家,想要找出可以接觸並參與和解過程的神學士分子絕非易事。歐巴馬強調,阿富汗不同於伊拉克,追求和解的過程將出現某些阻礙。

前述伊拉克對策是前駐伊美軍司令裴卓斯擘畫。歐巴馬表示:「我認為,裴卓斯會說,伊拉克戰略奏效的原因之一是,我們主動接觸此前將之列為伊斯蘭基本教義派的分子。這些人願意與我們合作,因為凱達在伊拉克採取的戰術使他們自絕於伊拉克人民。」

阿富汗總統卡薩對歐巴馬的談話表示歡迎。他表示,阿富汗政府始終贊成與溫和派的神學士成員對話。卡薩2005年成立一個和解委員會,希望說服部分叛亂分子放下武器,至今已獲得將近7700名神學士基層成員及其他激進分子響應。

部分專家認為,這種戰略可發揮分化神學士陣營的效果。



◆ 韓美聯合軍演 北韓恐挑釁升高緊張

【中時電子報/梁惠明綜合報導】2009-03-09

駐韓聯合軍司令部(UNC )高層將領透露,由韓美聯軍共同進行的「關鍵決斷」和「鷂鷹」軍事演習(Key Resolve/Foal Eagle 2009 ),今(9)日不顧北韓以飛彈攻擊的威脅,正式啟動。

軍方高層強調,這項演習重點在於防禦,是為了提高韓美聯合司令部抵禦外部侵略的戰力而進行的年度軍事演習。也就是說,這項演習是為因應朝鮮半島面臨危急時,提升美軍迅速增援能力而實施,將持續到20號,在南韓全域同步舉行。演習實施時,除一萬兩千多名駐韓美軍以外,也有一萬四千多名駐外美軍,一共兩萬六千多名美軍參加這次軍演。

在北韓宣佈將發射人造衛星並對外國民航班機封鎖東海岸軍事飛航情報區之際,這項演習行動顯得格外敏感。南韓「聯合新聞通訊社」指出,在此次軍演期間,韓美雙方並將舉行聯合野外機動軍事訓練「鷂鷹」演習。南韓軍方將派軍團級、艦隊司令部級和飛行團級部隊等2萬多人參加。

另外,美軍第 3艦隊所屬的 9萬6000噸級核動力航空母艦史丹尼斯號( The USS John C. Stennis)、核潛水艇及神盾驅逐艦等10多艘艦艇也將參加此次軍演。

史丹尼斯號航空母艦上,搭載了電子干擾機,不僅能夠干擾敵方的雷達和通信網,還裝有可摧毀防空炮臺和艦隊艦飛彈體系的「AGM-88」高速反輻射飛彈。

據悉,考慮到北韓準備試射「大浦洞 2號」長程導彈,但卻自稱將試射以「銀河 2號」載運通信人造衛星「光明星 2號」的情況,美國特別加派了兩艘神盾驅逐艦。

南韓軍方高層人士表示,此次軍演不僅是為了移交戰時作戰指揮權而做準備,而且還將假設敵方發動進攻的情況,以實戰形式進行。

※ 人類又在搞蠢事了。



◆ 大專兵不到兩成 募兵素質大降

【吳明杰/台北報導】2009-03-09 中國時報

景氣不佳,高學歷的失業率也逐漸攀高,儘管國軍想要藉機招募「高素質」士兵,但當兵似乎仍非高學歷失業人口的最佳選擇。據國民黨立委林郁方提供的軍方資料顯示,去年國軍招募到的士兵大專以上程度的只有一成六,遠不如義務役士兵平均還有六成四大專以上學歷的水準,未來推動全募兵制後,士兵素質的隱憂已經浮現。

國防部四日曾針對馬政府政見募兵制推動狀況向馬總統進行報告,陳肇敏表示募兵制和經濟不景氣有關係,國防部最近募到的兵素質比較高,不過萬一民國一○三年景氣復甦,是否有那麼多素質高的人願當兵還很難說。

此問題已經驚動到馬總統,他當場指示軍方,可利用這段景氣比較不好的時間,招募資質比較好的人力到軍中服務。

但據軍方統計資料顯示,民國九十七年國軍所徵集的義務役士兵中,大專及大專以上的比例為六成四,但所募集的志願役士兵中卻只有一成六,志願役士兵的素質隱憂已經浮現。

其中以「資電作戰指揮部」為例,該部因任務性質對人力素質的要求較高,九十六年原本打算招募一○九名具大專相關學歷的志願役士兵,最後卻只獲得四十五人,比率僅有四成一,使「資電作戰指揮部」日後再也不敢限制志願役士兵的學歷和科系。

對此,軍方官員解釋說,志願役士兵本來就不需要高學歷,才會將標準訂在高中職以上程度,而且軍方能給的薪水也只能募到一般程度的士兵。

至於資電部所需的高素質人力,是以軍官居多,比例上志願兵就不多,因此招募的學歷門檻才會降低。

林郁方也質疑,近年來我國每年入營服役的常備役役男約為十一萬六千人上下,但為了實施「全募兵制」,從民國一百年起,不僅國軍總員額將逐年遞減,常備役役男占國軍員額的比例,也將從民國九十九年的四成,逐年遞減,降為民國一○三年時的一成左右。

對此國防部表示,這項問題國防部長陳肇敏會在行政院的「全募兵制」跨部會小組中提出,請相關部會共同處理。



◆ 陸以正專欄-歐盟與東協兩場峰會

【陸以正】2009-03-09 中國時報

二月底三月初,歐盟和東協分別舉行高峰會,從兩會的表現看來,大家都受到金融海嘯的衝擊,只是程度有所不同而已。

從四十九年前的歐洲煤鐵共同體,發展到今日的歐盟,曾六度擴大組織。二○○四年有十國加入,前年又增加兩國,因而共有廿七國。但作為歐洲核心的西歐六國,對原為蘇聯附庸的東歐各國,有點像富貴人家對待窮親戚的模樣。至於仍在門外苦苦等候的東歐其餘小國,如阿爾巴尼亞、蒙特內格羅、塞爾維亞,或舊蘇維埃聯邦組成分子的亞塞爾拜然、白俄羅斯、或喬治亞,西歐的態度就更加傲慢,讓他們慢慢地等吧。

現在輪值歐盟主席是捷克。鑑於經濟風暴席捲全歐,捷克總理拓波拉內克(Mirek Topolanek)決定三月一日在德國柏林召集臨時性的歐盟高峰會。他其實有內部的原因:法國總統薩科奇為搶救法國汽車工業,二月底呼籲業主把工廠從捷克遷回法國本土。若這樣各人自掃門前雪,歐盟豈不垮台?歐盟組織龐大,各種大小會議從三月一日直開到六日才結束。

歐洲受金融海嘯影響有多大?二月底的《時代雜誌》報導說:拉特維亞、匈牙利、和波蘭幣值跌到谷底,因為他們從國外借得的款項都是以美金或歐元計算的。奧地利所欠外債達二千九百三十億美元,等於國內生產毛額的百分之八十。國際貨幣基金已對匈牙利和烏克蘭提供三百九十億美元緊急貸款。波羅的海三小國之一的拉特維亞的國內生產毛額元月比上個月暴跌百分之十點五,害得內閣全體總辭。財經評論專業的《富比世》周刊的看法也同樣悲觀,稱中歐與東歐為「崛起市場的病人(sick men of emerging markets)」。

歐盟高峰會雖然在比京布魯塞爾召開,因為德國是歐洲最富有的國家,「鐵娘子」總理梅克爾夫人仍有左右討論的力量。她極力反對任何搶救個別國家困境的計畫;照她的意思,只有因銀行倒閉可能危及全國經濟的極端情形下,歐盟才能考慮伸出援手,所以這場高峰會對東歐窮國幾乎沒有幫助。倫敦《每日電訊報》說,峰會只證實了大家早已心知肚明的事實,即歐洲統一市場難以為繼,歐洲繁榮恐怕也會是春夢一場而已。

歐盟這次會議與東南亞國協峰會唯一共通之點,是反對保護主義復活。後者三月一日揭幕,直至六日方結束。日程排得滿滿地,決議一大堆;有「東協政治與安全發展藍圖」、「東協社會與文化發展藍圖」、「東協統合工作計畫第二次草案」、「達成千禧年發展計畫聯合聲明」、「東協區內糧食安全聲明」、與「關於全球金融與經濟危機聲明」等六種文件,實際這些文件早由十國外交部長與經濟部長開會通過,十國領袖只到場簽字如儀而已。

注意東南亞局勢的人,會想起泰國三年前才鬧完「橘色革命(the Orange revolution)」,趕走了前總理塔克辛(Thaksin Shinawatra)。正因為內部仍欠穩定,這次ASEAN高峰會有許多安全和其它方面的顧慮。塔克辛雖然被泰國的紅衫軍趕走了,他在國內仍有不少支持者。這第十四屆的東協高峰會,原擬去年十二月在清邁召開,又逢機場關閉,才延期到現在。

泰國總理艾比希(Abhisit Vejjiajeva)不敢在曼谷開峰會,移到華欣(Hua Hin)舉行。台灣遊客對泰國都很熟悉,但華欣在哪裡?原來那是泰王蒲美蓬休假之地,遠離曼谷,四周有大批軍警防衛,閒人無法接近,可確保安全無虞。

東協峰會通過的最重要文件,是「為訂定2009至2015年東協道路圖聲明(Declaration on the Roadmap for ASEAN Community, 2009-2015)」。這份聲明取代了以前在寮國永珍(Vientiane)制定的「東協行動計畫(ASEAN Action Plan)」;責令東協組織的外交、經濟、與其它主管部長會議和去年元月才接任東協秘書長的蘇林(Surin Pitsuwan)負責執行。

東協秘書長在新加坡籍王景榮卸任後,由蘇林繼任。此人做過泰國四屆國會議員與外交部長。他是回教徒,在百分之九十五人口篤信佛教的泰國能做到外長,確是異數。這份聲明賦予秘書長動員各會員國、對話夥伴、乃至開發夥伴的資源,以執行道路圖,恐怕也只是說說而已。

※ 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fsj 提到...

從北愛恐怖攻擊到募兵制裁軍

* 狙殺英軍 北愛恐怖攻擊再起
* 調查:明年英國失業率預估將衝破10%
* 達賴籲堅持中間道路 努力實現民族自治
* 達瓦才仁:達賴喇嘛始終堅持和平非暴力
* 國際瞭望-擱置爭議共同開發 鄉愿政策
* 全募兵制 裁軍6萬

◆ 狙殺英軍 北愛恐怖攻擊再起

【江靜玲/倫敦九日電】2009-03-10 中國時報

兩名駐防在北愛爾蘭的英國士兵於上周六晚間在軍營門口遭到射殺身亡。槍手同時還射傷現場其他四名受害人,其中包括兩名英軍。這個消息震撼全英。一九九七年從愛爾蘭共和軍(IRA)分裂出來的激進組織、真愛爾蘭共和軍(REAL IRA),隨後宣稱犯下這起狙殺行動。

對長期投注和關切北愛和平的各界人士而言,這椿在英軍軍營前公然屠殺倒臥地上英國士兵的冷血事件,則仿如最不願意見到惡夢,終於降臨。

逾十年和平協議 面臨考驗

北愛和平協議通過已逾十年,恐怖分子隨時在北愛伺機而起的警告,卻從未解除。今年二月,北愛警方在一個英軍基地附近發現一枚重達一一四公斤的炸彈,並將其拆除。

繼這枚未能成功引爆的炸彈後,目前負責維護北愛安全與治安的北愛警察總長休.歐德(Hugh Orde),上周再次提出警告,強調有充分證據顯示,北愛激進分子準備重新啟動恐怖攻擊。

歐德這項警告,顯然不是空穴來風。只是大家未料到,北愛激進分子會把矛頭指向二○○七年七月卅一日以後,正式從北愛街頭消失,把在北愛卅八年的維安權責,全悉歸還北愛警方的英國軍隊。

北愛維安是英軍史上歷時最長的一項軍事行動,先後共有卅萬英軍駐紮。目前北愛則只有五千名英軍。隨著北愛和平進程逐步落實,駐紮在北愛的英軍,也逐漸移防到其他衝突區。

此次遭射殺的兩名士兵,再過幾個小時,即準備啟程到阿富汗。詎料,他們卻在自家門前遇害。這真是再諷刺不過的事。

但這也是最危險、最令人憂心的事。發動這項恐怖狙擊的「真愛爾蘭共和軍」,一九九八,北愛和平協議通過後不久,就在北愛小鎮奧瑪街上發動爆炸,造成廿九人喪生,引發民眾公憤,並更加堅定支持和平進程後,顯然已學習到,透過全民公投通過的北愛和平方案,是絕大部分人的願望,他們不能再直接與民眾為敵。

真愛爾蘭共和軍 黑道組成

他們於是轉入北愛的大街小巷裡,與國際販毒和槍枝走私組織結合,腐敗北愛社會,成為「真愛爾蘭共和軍」的運作以及生存之道。他們不像「愛爾蘭共和軍」有政治羽翼新芬黨的約束。「真愛爾蘭共和軍」基本上,是黑道分子以政治之名,執行激進恐怖行動。

「真愛爾蘭共和軍」這次射殺英軍,可謂一石兩鳥。在英國境內,阻擾北愛和平推進,製造社會不安;在國際間,間接宣示,英國連北愛和平都無法維持,如何扮演國際保安者的角色?

對所有涉入北愛和平的北愛政黨和族群,這起槍殺英軍恐怖行動,則重新考驗他們對和平這條長路的堅持。



◆ 調查:明年英國失業率預估將衝破10%

中央社 2009-03-10

根據今天公布的一份最新報告,英國失業情況將再惡化,預估到明年下半年,失業人數將達320萬人,失業率將衝破10%。

英國商會(British Chambers of Commerce,BCC)指出,今年經濟嚴重惡化,失業人數將再增加,4月份公布的預算報告,將是政府提振經濟最後一次機會。

BCC會長佛羅斯特(David Frost)呼籲,政府必須盡一切可能協助培育產業,提供企業更多援助,當企業經營好轉,英國經濟才可能走出衰退,進而創造新的就業機會和財富。

另一方面,代表製造業的EEF(EngineeringEmployers Federation,製造業雇主協會)對600多家製造業雇主進行的調查顯示,2/3的製造商已凍結員工的薪資,或正考慮凍結薪資;近7%的雇主已調降員工的薪資。

報告指出,23%的製造商為渡過經濟難關,減少工時,18.6%的受訪雇主正考慮跟進。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最新報告,到去年底為止共有197萬人失業,是自1997年以來最多人數。



◆ 達賴籲堅持中間道路 努力實現民族自治

中央社 2009-03-10

西藏流亡精神領袖第十四世達賴喇嘛今天表示,流亡政府有把握繼續不求獨立但求自治的「中間道路」溫和立場,並將一如繼往地為實現西藏民族名副其實的自治而努力。

達賴是在位於印度西北山城達蘭薩拉的西藏流亡政府所在地舉行「西藏3.10和平抗暴」50週年紀念集會上發表演說時作上述表示,集會在達蘭薩拉上城區麥羅甘吉的大乘經院舉行,近萬藏人參與。

他在演說中聲明,中共的最初回應可能又是憤怒,但他仍期望中共能在幾個月的冷靜之後,瞭解了他的立場後,或許能夠給予具體嚴肅的回應。

73歲的達賴表示,藏人因無法忍受中共的強權高壓,因此1959年在西藏首府拉薩舉行和平抗暴。去年3月10日,參加西藏三區和平抗暴的人們,多數是在1959年以後出生和成長,沒有經歷自由的西藏時代,但對西藏事業的關懷和忠貞,是世代延續下來的。

達賴表示,1959年3月10日舉行的和平抗暴,當時僅在幾個月的中共鎮壓中,數萬藏人被打死、關押、逮捕。同時,他和政府部分公務員一起流亡印度。隨後又先後有10萬藏人被迫流亡印度、尼泊爾和不丹。他說:「這非同尋常的災難,即使今天,藏人仍然記憶猶新。」

達賴又說,當前中共處於猜忌,藏人處於恐懼之中,比生命還珍貴的世代相傳的宗教、文化、語言、民族特性等,都瀕臨滅絕。在西藏境內,西藏民族如同被判了死刑的囚犯。他說,這些事實,都清晰的寫在1962年上一世班禪喇嘛的「七萬言書」中。

提到他的三大發願責任時,達賴喇嘛說,解決西藏問題是所有藏人的責任,我在有生之年,不會隨意放棄,同時作為人類的一員,致力提升人類的善行,是我的第一個發願,這也是開啟個人、家庭和社會幸福的鑰匙。

他又說,作為一位宗教人士,促進宗教之間的和睦相處,是我的第二個發願;作為藏人和達賴喇嘛的轉世,特別是境內、外藏人對我抱著信任與寄託,所以關心西藏的命運,是我的第三個發願。達賴表示,以上三大責任,經常「縈繞於我心」。

有關藏中兩方自2002-2008年的8輪會談問題,達賴表示,為了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的民族區域自治條款,流亡政府在去年第八輪會談上,向北京提交了使所有藏人都能夠獲得名副其實自治的書面具體意見書。

但中國並沒有正常回應。達賴說,既然中國政府反對我們的要求,就應該提出一個認為合理的,可以讓我們思考的建議,但是沒有。

他說,自古以來,漢藏民族睦鄰而居,未來的友好相處是很重要的,但中共執政以來,對西藏進行了歪曲宣傳,使中國民眾很少瞭解真實情況,加上去年3月事件發生之後,持極左觀點的中國領導人特意歪曲事實,在漢藏之間挑起仇恨和分裂,更加深了中國民眾對藏民族的誤解。

達賴呼籲,外界不要僅以中共的宣傳為標準,要完整地,客觀地觀察事情的本來面目,防止民族分裂,而所有藏人也要加強與漢人的友誼。

他同時指出,回顧流亡50年,西藏問題不僅沒有消失,反而越來越受到國際的關注,這是流亡政府和所有藏人的最大成就。他說:毫無疑問,如果我們在原有的基礎上,透過公正,非暴力的途徑,繼續努力,將會實現我們的願望。

達賴最後指出,目前中國內部和國際趨勢,都使流亡藏人有理由期待西藏問題的早日解決,但藏人也必須做好長遠的充分準備。他說,為此,我們要努力提高西藏境內外的教育,培養專業人才及民眾的環保、衛生和非暴力的覺悟。



◆ 達瓦才仁:達賴喇嘛始終堅持和平非暴力

中央社 2009-03-10

今天是中共揮軍鎮壓西藏50週年紀念日,達賴喇嘛駐台私人代表達瓦才仁指出,西藏人民愛好和平,堅持延續傳統文化及宗教,如果中共依舊武力鎮壓,詆毀達賴喇嘛所堅持的「和平非暴力」原則,最終可能「雙輸」。

達瓦才仁是「達賴喇嘛西藏宗教基金會」董事長,該基金會也是西藏流亡政府駐台機構。達瓦才仁1992年逃離西藏,長期擔任達賴喇嘛中文翻譯,也是流亡政府文宣刊物「西藏通訊」主編,2008年5月1日他奉派接掌基金會,成為位於印度達蘭薩拉(Dharamshala)的西藏流亡政府與台灣之間的溝通要角。

中共近日不斷攻訐達賴喇嘛,外長楊潔箎甚至公開要求各國別讓達賴喇嘛「竄訪」。對此,達瓦才仁難以認同,他說,根據他長期近身觀察,達賴喇嘛是一位非常誠實、內外一致的慈祥長者,在政治方面除了民主理念外,並沒有其他的堅持,而且這種對民主理念的堅持還是根源於佛教「眾生平等」觀念以及擷取西方民主思想後所產生的共鳴。

達瓦才仁又說,早在多年前,達賴喇嘛就主張以「和平非暴力」原則來處理西藏問題,中共動輒以「暴力首謀」加以抹黑,其實無助於解決西藏問題。

達瓦才仁指出,達賴喇嘛與其他西藏人民一樣,對於保存及延續西藏文化與宗教非常堅持,不希望有任何人干涉宗教信仰、阻礙文化傳承,他曾經幾次說過,因為中共對於這點並不理解,才把西藏問題擴大為民族衝突問題。

去年3月14日,西藏發生抗暴衝突,造成數千名藏民死傷,數目不詳的人至今仍被拘禁審訊。中共更指責這起衝突是「國外反華勢力與達賴相互勾結」。

本月9日,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瑪縣也發生群眾抗爭事件,有警車及消防車各1輛被損毀,但無人員傷亡。

達瓦才仁透露,據他所知,中共已經調集超過6、7萬名士兵進入西藏,防範去年314事件重演,目前光是首府拉薩城內就有6、7千名重兵駐守,形勢可謂嚴峻。

達瓦才仁說,西藏人民從來就不是政治的民族,他們沒有主權、國家、民主的觀念,只有地區、部族及各教派的觀念,是中共錯誤的政策逼迫藏民一步步去討論政治、逼著他們與世界接軌,去考慮他們從未想過的主權以及獨立問題。

達瓦才仁強調,現在的西藏民族已經不像50年前,早已被政治現實錘鍊成現代民族,「如果中國政府不改變現行政策,只會沿用『分而治之、以夷制夷』策略,西藏問題只會越來越嚴重。」

達瓦才仁指出,西藏問題如果再惡化下去,對北京當局及西藏流亡政府都是「雙輸」局面,唯有透過和談,才可讓漢、藏民族「雙贏」。

談到將近一年的駐台經驗,達瓦才仁神情變得十分愉悅。他告訴中央社記者,台灣人民謙和友善,其中藏傳佛教信徒將近60萬,這些人對信仰的虔誠,以及對達賴喇嘛的尊崇,與達蘭薩拉的流亡藏民相比,可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讓他印象十分深刻。

談到台灣官方,達瓦才仁也給予肯定。他說,達賴喇嘛西藏宗教基金會的宗旨是推動文化及宗教交流,在這些方面,台灣的有關部門都給予協助支持,日前也主動修法,解決滯台藏胞多年來懸而未決的身份問題,台藏之間的互動交流可說十分順暢。



◆ 國際瞭望-擱置爭議共同開發 鄉愿政策

【本報訊】 2009-03-10 中國時報

日本總理大臣的發言又挑起了釣魚台島的爭議,然後是菲律賓國會通過將中沙群島的黃岩島劃為菲律賓的國土,跟著馬來西亞總理巴達威登陸南沙群島的幾處礁,宣示擁有主權,這是一連串的領土挑戰,北京將如何應付呢?這實在是個傷腦筋的問題。

以中國目前在國際間的「威望」,居然應付不了這些小國的領土挑戰,這應是北京政策有了問題,至少目前有了問題,當年鄧小平提出的外交原則是「韜光養晦」,以當時的國內外環境不失為好政策,中國盡量避免與外國衝突,製造和平環境,以便從頭發展經濟。現在呢?

在領土爭執問題上,中國提出的原則是八個大字「擱置爭議,共同開發」,舉凡東海及釣魚島問題及中沙群島與南沙群島的領土問題上都是如此來處理,但是這種屬無拘束力的空洞原則,遇到國家利益問題時便顯出毫無用處,變成了:「自我擱置主權爭議,人家逕自去開發」。原則變成鄉愿原則。

以前這些彈丸之地,根本無人理會但自從能源成為大問題,而這些礁島附近可能蘊藏大量石油天然氣後,便成為寶了,各國即使冒險也要爭取,何況不算冒險,因為他們已摸清楚中國的底牌;不但不願動武,連爭議也不想。

北京似乎仍有一種清朝末年的外交思想;我是大國,給你點小惠也無謂,以免「惡化局勢」,在中央沒有表態之前,許多專家們都有這種鄉愿的說法。並不是不懂海洋資源的重要性,只是在偷竀中央政策趨向而已。

但是軍方卻早已有人按捺不住了,拿海洋戰略說事,認為這情況與中國沒有海洋戰略有關,大海軍的建設刻不容緩,雖然中央軍委仍怕中國崛起擾亂了地區安全力量對比。但看看兩會期間軍方的會外發言,這原則似乎有了鬆動跡象。

當然宣言是嚇唬不住人的,畢竟能源的誘惑力太大,在南沙群島中,中國控制了八個島,台灣控制了一個島,而被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汶萊佔領的卻多達四十五個,按理這都是中國的海洋領域,讓他們不繼續蠶食已不錯,讓他們吐出就萬難了。僅越南在○六年一年度開採了一千二百萬噸的油氣,○七年只公開招標開採,汶萊這個小小國家光靠南沙的資源成為世界富國,沒有國家與中國共同開發。而愈是爭議,他們的擴展也愈甚。



◆ 全募兵制 裁軍6萬

自由時報 2009.03.10

〔記者許紹軒/台北報導〕消息來源證實,外界猜測多時的全募兵制裁軍規模幾近定案,軍方規劃將裁軍六萬人,三軍總員額從廿七萬五千人降到廿一萬五千人,並將針對高司單位進行簡併,憲兵、後備與聯勤司令部恐都將不保,並搭配其他簡併計畫。

據了解,這個數字比國防部長陳肇敏去年五月廿一日所宣示的數字要多一萬五千人,六萬人的裁員幅度占現有員額的二成八,軍方內部人心惶惶。陳肇敏昨在立院業務報告答詢時更直指,從軍廿年具備領終身俸資格的資深軍官,將優先列入「疏處」(即裁員)名單。

面對立委詢問後備、憲兵與聯勤裁併問題,陳肇敏表示,民主國家幾乎只有陸海空三軍,沒有其他兵科,因此,目前國防部規劃在三軍種內設指揮部來做指揮管制,「沒有裁掉(現有人力)」,預計六月底前完成規劃案。

對於陳肇敏說法,上述被點名遭裁撤機關人員則不以為然地表示,沒有人說有司令部,就是多一個軍種,這些機關有其歷史背景,尤其從有憲兵制度以來,就早於陸軍甚至平行發展,硬要把中華民國憲兵當作美國憲兵來看,那是不公平的看法。

由於一次要裁六萬人,導致許多剛考上軍校沒多久的新進軍官,未來都可能面臨失業問題。軍方官員直言,早年國軍裁軍過速導致解放軍坐大的殷鑑不遠,馬政府又讓台灣急遽向中國傾斜,這樣急著裁軍,甚至一次消滅一個年班的軍校生,軍心動搖的結果將弱化台灣軍力。

此外,也有立委問到經濟不景氣讓志願兵招募質量均佳,若經濟復甦此榮景將不復見。陳肇敏坦承,目前志願兵招募供過於求,素質也超出預期,但經濟復甦確實會衝擊募兵,對此將有所因應。

民進黨智庫反對大裁軍

〔記者許紹軒/台北報導〕針對全募兵制,民進黨新潮流的台灣新社會智庫昨天表示,這項重大變革將大幅提高人事成本,對於國防預算及社經預算產生排擠效果,台灣新社會智庫對此表達強烈反對。

智庫國家安全組召集人、前國安會諮詢委員陳文政表示,與今年的人員維持費相比,全募兵制將增加九十五億元,國防總預算更將提高二百廿億元,相當於五成一國科會預算、三成經濟部預算或一成三的教育部預算,再加上退輔費用與福利支出,更是天文數字。陳文政指出,二階段的精進案讓國軍總員額已降至廿七萬五千人,全募兵制要大幅裁軍,若以廿萬人為基準,軍官就要裁六千名,將造成軍心動盪,而廿萬人的軍隊是否真能維持台灣的作戰需求,相當令人懷疑。

前海基會董事長洪奇昌表示,民進黨政府招募六千名志願役士兵幾乎使盡渾身解數,未來八萬人要怎麼招募?全募兵制將會陷入提高國防支出與裁減員額兩者間的惡性循環。

※ 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fsj 提到...

美國進入特使外交時代 中共積極爭取台僑

◆ 林博文專欄-美國進入特使外交時代

【本報訊】2009-03-11 中國時報

希拉蕊於一月二十二日首次向國務院同仁發表演說時指出,今後美國外交政策的重點將包括「三D」:外交(Diplomacy)、開發(Development)、防衛(Defence)。這三個重點,國務卿的職責就占了兩個。希拉蕊權力欲強,但也是個愛做事、能做事的一流人才,個性認真,一絲不苟,和她的風流丈夫比爾迥然不同。(見下圖,美聯社)

希拉蕊於一月二十二日首次向國務院同仁發表演說時指出,今後美國外交政策的重點將包括「三D」:外交(Diplomacy)、開發(Development)、防衛(Defence)。這三個重點,國務卿的職責就占了兩個。希拉蕊權力欲強,但也是個愛做事、能做事的一流人才,個性認真,一絲不苟,和她的風流丈夫比爾迥然不同。

在參院外交委員會任命聽證會上,希拉蕊即展現她認真的一面,在長篇外交回顧與展望聲明以及回答參議員的質詢中,充分顯示她曾用功做功課,毫不含糊。好幾個政論家說,這就是希拉蕊,一定會把自己的事做好,盡到自己的責任;就像她寫的字一樣,一筆一畫,清清楚楚,在衛思禮念書時就是這樣,現在還是這樣。

然而,時代變了,今天的國務卿和過去的國務卿所面臨的世界與外交環境跟以前完全不同,即使和前兩任國務卿鮑爾、萊絲的時代也不一樣了。季辛吉當年馳騁國際外交的雄風,早已遠颺;以前有所謂冷戰外交、穿梭外交和反恐外交,在經濟危機籠罩全世界的今天,中東擾攘、阿富汗與巴基斯坦的緊張情勢、伊朗和北韓的核武發展以及其他問題,美國國務卿一個人已無法同時處理那麼多棘手事務,更何況布希和錢尼已把國務卿的權力與地位貶至谷底。因此,歐巴馬和希拉蕊必須推動新時代的外交,對美國外交政策與行動賦予嶄新的內涵。除了需和布希政府的先發制人主義、變相軍國主義完全切割之外,更要採取積極主動的外交攻勢。

在布希和錢尼時代,外交靠邊站,全世界幾乎沒有人喜歡布、錢的嘴臉。

希拉蕊上台後第一個禮拜打了三十七通電話給各國總統、總理和外長,她說這三十七個國家的外交決策人接到她的電話,都對美國改朝換代「舒了一口氣」(a sigh of relief)。歐巴馬和希拉蕊的第一個動作就是任命三個重量級的外交特使(正式頭銜為「外交代表」),前參院民主黨領袖喬治.密切爾負責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問題,李察.郝爾布魯克插手阿富汗與巴基斯坦,丹尼斯.羅斯處理伊朗事務。《紐約時報》外交專欄作家湯瑪斯.傅立曼稱這三個特使為「超級副國務卿」。

有些評論家認為設置外交特使反倒會削弱國務卿的權責,這也許是杞人憂天。歐巴馬和希拉蕊都是強勢主管,他們必然能夠「駕馭」特使,尤其是作風強悍、能力極強的郝爾布魯克,一直是希拉蕊的首席外交顧問,其他兩位特使也都和柯林頓關係密切。在國際風雲變幻莫測的時代,傳統性的制式大使,已不能單獨應付危局,必須要有「太上大使」(即特使)來強化外交工作。也有人擔心白宮和國務院之間是否會出現「搶地盤」、爭主導權的問題,外交決策出自白宮,國務院為執行單位,強勢國務卿或能與總統共同出主意或向不懂外交的總統獻策(如季辛吉對福特)。歐巴馬敢邀希拉蕊掌管外交,心裡當知如何與前對手保持互敬的融洽關係。歐巴馬曾親往國務院當眾向全體官員表示,他任命希拉蕊當國務卿等於是送給國務院一項「厚禮」。

除了三個頂級外交特使,希拉蕊亦已派出兩名特使前往敘利亞溝通,與北韓談判亦有特使(前東亞助卿希爾獲郝爾布魯克推薦將出任駐伊拉克大使)。現已進入外交特使時代,國務卿多半時間在華府霧谷總部運籌帷幄,攸關美國安全的複雜敏感之地,則交由特使專事負責,他們所承擔的外交任務絕非短時間即能克奏膚功,而是需要集中智慧、耐心與手腕進行外交持久戰。阿富汗號稱「帝國的墳場」,從亞歷山大大帝到二十多年前的蘇聯,都沒有好下場,如今要看郝爾布魯克的造化了。

全球經濟危機更為二十一世紀的外交平添了新的意義和動力,美國情報主管亦注意到金融海嘯對世局的震撼與威脅,可能遠超過恐怖主義與核武擴散。剛上台的情報總監布萊爾就把經濟危機對全球政治的衝擊列為情報工作的當務之急,希特勒就是在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世界經濟大恐慌時期攫取政權而改變了人類的命運。

希拉蕊希望融合「軟實力」而發揮「巧實力」(smart power)以推動美國的新外交。但她所面臨的可能是二戰以來最險峻的外交情勢,希拉蕊前途多艱矣!



◆ 「台灣不要你們 大陸要你們」 傳僑委會將裁併 中共積極爭取台僑

【亓樂義/台北報導】2009-03-11 中國時報

行政院積極推動組織再造方案,傳出僑委會未來可能併入外交部,引起美國僑界嚴重關切,認為台灣不重視僑胞。據稱,大陸國務院僑務辦公室主任李海峰聞訊後對僑界人士說,「台灣不要你們,大陸要你們」,展現其爭取台僑強烈企圖心。

知情人士指出,最近全美洲中華會館聯誼會祕書長黃金泉,獲悉行政院可能裁併僑委會的消息後極為憤慨,除上書馬總統和國民黨主席吳伯雄表示抗議外,並聲言若裁併僑委員成真,他將發動全球各僑社拒絕與台灣往來,同時拒絕接待從台灣赴美的官員。

除此,美國僑社代表多人近日返台,分頭打探裁併僑委會的動向,並向有關人士遞交請願書,表達四點反對裁併的理由:

一、台灣原住民有幾十萬人,行政院尚且成立原住民委員會,海外有三千萬僑胞,何以降格裁併僑委會。

二、中國大陸由中央到地方均設有僑務辦公室,負責僑務的相關人員達廿多萬人,可見其重視僑務工作。台灣若降格裁併僑委會,是否意味不重視或不要僑胞。

返台僑社代表說,最近大陸國僑辦主任李海峰訪問洛杉磯,得悉台灣可能裁併僑委員的消息說,「台灣不要你們,大陸要你們,」讓不少支持台灣的在場僑胞頗為感傷。

另有僑社代表指出,中國和美國建交卅年,但美國大部分僑社至今仍懸掛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掛五星旗的少」,說明華僑認同民主自由的中華民國。美方一度以為掛旗是「國民黨花錢運作」,結果是僑胞的自發之舉,他們聽聞僑委會恐遭裁併,心理難以接受。

三、許多與台灣無邦交的國家,如美、英、法、德、日等國,不歡迎台灣外交部長、次長往訪,但不反對僑委會委員長、副委員長往訪,僑委會若併入外交部,其正副首長的往訪,勢必遭到拒絕。

四、僑委會每年預算不過十三億新台幣,係其他部會預算的零頭而已,僑委會經費少,做事多,若為節省經費而裁併僑委會絕無道理。

黃金泉率先「發難」,在北美僑社引起回響。黃去年六月接受廣東《江門日報》專訪時說,他和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和馬總統都有「深厚友誼」,馬總統就職時還向他發出邀請函。

※ 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