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戰火加薩 以軍開啟地面戰
* 哈瑪斯武器精良 以色列「震驚」
* 布希力挺 以色列地面攻擊箭在弦上
* 安理會緊急會商以巴停火因美國拒絕而破局
* 翻開以色列攻擊史 布滿「慘」字
* 專家:以色列、哈瑪斯將死傷慘重
* 緊張情勢升高 以仍拒紅十字會醫療隊進加薩
* 抗議以攻擊加薩 英示威民眾鞋襲唐寧街
* 俄烏天然氣爭端 俄將尋求國際仲裁
* 因應google地球 共軍加強軍事偽裝技術
◆ 戰火加薩 以軍開啟地面戰
【聯合晚報╱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 2009.01.04
以色列對加薩走廊進行八天空襲後,地面部隊3日晚間展開新一波地面襲擊,在加薩市外圍與巴勒斯坦武裝分子激烈交火,同時以色列海軍則封鎖加薩附近海域,以防止哈瑪斯得到援助。加薩緊張情勢急遽升溫,聯合國安理會於台灣時間4日上午8時召開特別會議,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呼籲雙方「立即」停止暴力。
以軍戰車在夜色掩護下開進加薩,目擊者說,以軍有直升飛機掩護,從四個地點穿越以色列與加薩之間的北部邊境。以軍動員裝甲、步兵與工兵部隊,目標在摧毀哈瑪斯的武器設施與火箭發射裝置,並控制武裝分子用來向以色列發射火箭的地區。
哈瑪斯則以迫擊砲和火箭還擊,並發表聲明說,「由於巴方頑強的抵抗,以軍在地面的推進十分緩慢」。以方宣稱擊斃數十名好戰分子,哈瑪斯則宣稱打死四名以軍。哈瑪斯警告以軍,加薩將變成他們的「墳場」。以色列12月27日開始對加薩地區進行連番猛烈空襲,造成480人喪生、2300多人受傷,引起全球抗議聲浪。
◆ 哈瑪斯武器精良 以色列「震驚」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 2009.01.04
法國「費加洛報」3日報導,哈瑪斯近年來獲得大批伊朗製火箭彈,並派員到敘利亞和伊朗受訓,武器精良的程度使以色列將領感到震驚。
中央社報導,「費加洛報」在題為「哈瑪斯導彈背後的伊朗」的文章指出,短短幾年內,哈瑪斯的火箭彈襲擊越來越深入以色列腹地,嚴重威脅到以色列的80萬民眾及核能設施。
火箭彈取代自殺式恐怖攻擊,成為對付以色列的主要武器。這種「質的躍進」,主要是哈瑪斯透過黎巴嫩和敘利亞的真主黨,與伊朗有密切聯繫。
2006年哈瑪斯在巴勒斯坦立法機構選舉獲得勝利以來,數以百計的成員到敘利亞和伊朗接受導彈技術的培訓。一周來向以色列南部進行的攻擊,就是這些軍事技術高級幹部所為,而非巴勒斯坦正規部隊。
這些藏身在地道的迷彩軍,是哈瑪斯面對以色列的戰略新點。哈瑪斯還從黎巴嫩真主黨在2006年夏天成功抵抗以色列攻擊中得到教訓,開始挖隧道擺脫以色列的轟炸,哈瑪斯將依靠隧道抵抗以軍的地面行動,並儲存武器,甚至進行人員訓練。
通過這些隧道,哈馬斯能進口300噸炸藥,作為引爆火箭彈、反坦克彈藥和突擊步槍之用。火箭彈以零件方式進入加薩,由哈瑪斯在敘利亞或伊朗培訓的專家組裝。
以色列從12月27日對加薩走廊進行攻擊以來,哈瑪斯向以色列發射多枚格勒式(Grad)的火箭彈,可攻擊以色列距邊境42公里遠的地區,火箭彈第一次打得這麼遠,讓以色列將領對哈瑪斯武器的進步和精良感到震驚。
在2005年,哈瑪斯70%的火箭都還難以射到以色列,但憑藉摸索,哈瑪斯已提高攻擊目標或飛行裝備的穩定性,但仍缺導向系統,主要是伊朗人並沒有把最新的武器提供給哈瑪斯。
※ 煙火變精良武器,難怪哈馬斯警告以色列不要輕易發動地面戰。
◆ 布希力挺 以色列地面攻擊箭在弦上
【聯合報╱編譯田思怡/綜合3日外電報導】 2009.01.04
美國總統布希3日發表每周例行廣播談話,嚴辭譴責控制加薩走廊地區的哈瑪斯組織,指哈瑪斯以火箭攻擊以色列為「恐怖行動」,布希指控哈瑪斯先以火箭攻擊挑起以色列的軍事行動,繼之又藏身平民之中致使死傷人數增加,他要求哈瑪斯立即停止火箭攻擊。
這是布希在以色列對加薩進行一周的空襲,造成至少435名巴勒斯坦人喪生後,首度對這波以巴衝突發表公開評論。
布希並未譴責以色列造成了平民傷亡,他呼籲各方向哈瑪斯施壓,停止對以色列發射火箭,並且建立監督機制,切斷將武器走私到加薩地區的管道。
布希說,除非走私武器到恐怖組織手中的活動受到監督和制止,任何和平協議都無法接受。
布希8年任內大體支持以色列的軍事行動,並譴責被美國政府列為恐怖組織的哈瑪斯和其他反以色列組織。布希曾誓言在任內完成中東和平計畫,但早在這波衝突之前,即已放棄這項承諾。
布希政府並放手讓以色列決定是否對加薩發動地面攻擊。根據倫敦泰晤士報報導,以色列讓加薩地區的外國人離開後,準備出動陸軍和戰車對加薩發動閃電地面攻擊,清剿哈瑪斯組織的軍事部隊。
以色列政府已動員逾6000名後備軍人,並獲准再徵召近3000人。以色列軍事專家說,任何地面攻擊都會威力強大、速戰速決。
以色列繼元旦炸死哈瑪斯五大領導人之一拉揚後,又在2日的夜間空襲中炸死哈瑪斯資深軍事領導人賈梅爾(Abu Zakaria al-Jamal)。拉揚2日下葬,哈瑪斯領導人在葬禮中呼籲繼續攻擊猶太城市和屯墾區,把聖戰堅持到底。
哈瑪斯已在以軍必須穿越的地區埋設地雷,並挖掘隧道以利游擊隊從外翼包抄。
儘管以色列地面攻勢已如箭在弦上,哈瑪斯2日仍繼續以火箭攻擊以色列南部,誓言絕不停止已持續多年的火箭攻擊行動。
◆ 安理會緊急會商以巴停火因美國拒絕而破局
中廣新聞網╱謝佐人 2009-01-04
聯合國安理會就利比亞提出、要求以色列立即停火的動議草案舉行緊急會商,但由於美國拒絕支持,使得這項草案胎死腹中,會談破裂,沒有達成任何協議。
利比亞是目前安理會中,唯一的阿拉伯國家,利比亞代表提出一項動議草案,對於加薩戰火衝突升高表達嚴正關切,希望敦促安理會達成協議,要求加薩地區立即停火。
不過,多名安理會成員國外交官表示,在閉門緊急會議中,美國拒絕支持,使得會談破局。
美國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具有否決權,美國堅持,在安理會的任何聲明或決議案中,都必須標示出,「哈瑪斯」是攫取巴勒斯坦自治權的恐怖主義團體。而利比亞反對這一點,因此導致安理會十五國就加薩戰火危機舉行的閉門會商功敗垂成。
利比亞自從一年前加入安理會之後,就經常在以巴問題上與美國唱反調。不過,安理會輪值主席、尼加拉瓜大使也嚴辭譴責以色列入侵加薩的行為,並指控美國干擾安理會調停加薩危機。
※ 美國又要搞代理人戰爭?
◆ 翻開以色列攻擊史 布滿「慘」字
【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美聯社台拉維夫三日電】 2009.01.04
以色列3日對加薩走廊發動大規模的地面攻擊,但根據過去的歷史,以色列每次對阿拉伯人聚集地區發動地面攻擊,不是陷入泥淖動彈不得,就是招致慘重的死傷,到頭來仍是無法長久制止對方的攻擊。
最近的例子是2006年對黎巴嫩真主黨游擊隊的戰爭,游擊隊和強大的以軍打個不相上下,但那次戰事的結果是促成國際派遣維和部隊,或許也可適用在加薩。以色列外交部長1日已飛往巴黎,尋求國際的調解停火。
以色列不願派遣步兵與裝甲部隊進入加薩是可以理解的,過去的將領與分析師都一再警告,若要阻止加薩每天的火箭攻擊,一定得動員龐大的兵力,可能導致雙方的嚴重傷亡。以色列禁不起大量的軍隊損傷,而且經驗顯示,世界輿論也不允許以色列為制止加薩的火箭攻擊,而殺害大量的巴勒斯坦人。
1996年時,以色列曾派兵攻入黎巴嫩南方,希望阻止對以色列北邊的火箭攻擊,但以軍砲火誤擊鄰近聯合國駐地的一處村民營地,造成約100人死亡後,攻勢隨即喊停。
2006年11月,以色列的砲彈落入民宅,造成一個家庭的18 個成員死亡,其中並有八位兒童,引起全球的軒然巨波,攻加薩北方的以色列軍隊只好撤退,但加薩對以色列的火箭攻擊立刻又恢復。
即使以色列部隊滯留較長時間在當地,往往也得不到期望的結果。1982年時,以軍侵入黎巴嫩,表面上是要驅逐邊界的巴勒斯坦民兵,但真正的意圖是要在當地設立親以色列的政府。這項計畫未能實現,但以色列留在大部分黎巴嫩地區直到1985年,並在2000年才撤出黎巴嫩南部。
這次長期占領的產物就是真主黨游擊隊的成立,在往後的間歇衝突中,游擊隊繼續對以色列發射火箭,以色列則以砲火或空襲回敬。
◆ 專家:以色列、哈瑪斯將死傷慘重
【聯合晚報╱法新社耶路撒冷三日電】 2009.01.04
專家表示,以色列向加薩走廊發動地面攻勢,將遭遇哈瑪斯激進分子的頑強游擊戰術抵抗,導致雙方死傷慘重。
以色列近日的大規模空中和海上攻擊,已對加薩走廊的激進哈瑪斯統治者及其軍事能力造成打擊,摧毀其建築物,擊斃其一名領袖,造成460餘名巴勒斯坦人喪生。
但是,哈瑪斯激進分子絲毫不屈服,繼續向以色列南部發射火箭,且比以前更深入,造成四名以色列人喪生。
鑑於哈瑪斯已在加薩構築難以對付的防線,以色列巴伊蘭大學 (Bar Ilan University)學者殷巴爾說:「以軍可能將有數十人在地面攻擊中喪生。巴勒斯坦激進分子的死亡人數將為三倍到四倍。」
以色列國內安全機構首長迪斯金警告,以軍將面對先進的反坦克火箭攻擊、地雷陣、伏擊、戰壕,以及由訓練精良激進分子指揮的加強鞏固陣地。
其他觀察家指出,以色列擁有的裝備、兵員、戰技優勢,將因8000名受過精良訓練的哈瑪斯戰士而大打折扣。以色列至少動員了9000名後備軍人。
以色列軍方高層與專家幾乎一致認為,發動地面攻勢是終止哈瑪斯向以方發射火箭的唯一方法。但他們也了解,一旦攻勢展開,雙方的傷亡將會激增。加薩是全球人口最稠密區之一,而哈瑪斯在此已構築堅強的防線。
以色列已從2006年在黎巴嫩攻打什葉派真主黨民兵之役得到教訓,深知儘管有優秀的空軍,無法獨力完成任務。以色列也領教了訓練精良、探挖戰壕游擊隊的厲害。
◆ 緊張情勢升高 以仍拒紅十字會醫療隊進加薩
中央社 2009-01-04
(中央社記者周盈成日內瓦3日專電)紅十字國際委員會(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The Red Cross,ICRC)今天說,加薩走廊傷亡繼續增加,緊張情勢升高,但以色列仍拒絕該會的醫療小組前往當地。
總部設在日內瓦的ICRC在聲明中說,該會已事先通知以色列,將派員前往加薩從事人道救護工作,但今天以色列已連續第二天拒絕這支由一名資深戰傷外科醫師領導的四人小組進入。
聲明中,ICRC駐以色列及巴勒斯坦佔領區代表處負責人魏塔奇(Pierre Wettach)說,「這支隊伍此刻進入加薩極為重要,這是最需要他們的時候」。但ICRC並未引述以色列當局是持何種理由拒絕。
ICRC指出,自從上月27日以色列對加薩發動第一波空襲以來,平民包括兒童的傷亡持續增加。僅昨天中午到今天中午,巴勒斯坦紅新月會(Palestine RedCrescent Societies,PRCS)的救護車就載運了九名遇害兒童的屍體。
ICRC加薩辦公室主任葛蘭德(Antoine Grand)說,平民非常擔憂以色列會加強攻擊民宅,尤其以色列軍方已在加薩北部空投傳單,要求平民離開該區,以策安全。
葛蘭德說,「人們不知道要躲去哪,躲多久;他們來問ICRC,但我們也沒有答案」。
◆ 抗議以攻擊加薩 英示威民眾鞋襲唐寧街
中央社 2009.01.04
加薩走廊情勢隨著以色列地面部隊發動攻擊更趨緊張,數萬名英國民眾昨天在倫敦等多個城市舉行示威,抗議以色列的軍事行動,唐寧街首相府並遭民眾丟鞋抗議。
倫敦警方表示,參加遊行示威的人數約在1萬到1萬2000人,但籌辦人員表示,參加的人數約有7萬5000人。
以色列大使館外聚集近5000名抗議民眾,與警方發生推擠衝突,附近車窗被打破,警察遭玻璃瓶攻擊,15名滋事民眾遭逮捕。
英國外相米勒班(David Miliband)則呼籲立即停火,並說以色列對加薩走廊發動攻擊將導致「驚恐與沮喪」,密集的外交斡旋行動仍在繼續,希望能找出一個解決的方案。
在倫敦的示威行動沿著市中心的Embankment展開,朝特拉法加廣場(Trafalgar Square)前進,當隊伍行經政府中央機關所在的白廳路時,抗議民眾脫下鞋子,約有1000隻鞋丟進首相府所在的唐寧街門口,以呼應最近美國總統布希在伊拉克舉行記者會時,遭伊拉克記者丟鞋攻擊。
知名女歌手安妮藍妮克絲(Annie Lennox)帶領這項遊行活動。她說,希望大規模的示威活動能迫使以外交方式解決加薩走廊問題,「我們正看到人權的悲劇在眼前上演,對加薩走廊發動空襲及地面攻擊,是令人無法想像的事,這將是一場大屠殺」。
安妮藍妮克絲和遊行籌劃人帶領民眾,大喊「不要臉,看我用鞋打你」!「布朗恐怖份子」!
昨天在曼徹斯特(Manchester)、朴茨茅斯(Portsmouth)、布里斯托(Bristol)、格拉斯哥(Glasgow)、愛丁堡(Edinburgh)等地,都有數百人到數千人的抗議行動。
◆ 俄烏天然氣爭端 俄將尋求國際仲裁
【新華社╱莫斯科1月3日電】 2009.01.04
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總裁米勒3日對新聞界說,公司已決定向斯德哥爾摩商會仲裁院尋求國際仲裁,以制止烏克蘭方面截留俄方向歐洲提供的天然氣的舉動。
據俄塔社報導,這一決定已得到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同意。據報道,俄方認為,由於俄烏雙方2002年簽署了2003年至2013年通過烏克蘭向歐洲輸送俄羅斯天然氣的合同,因此烏方有義務確保俄方對歐洲的正常輸氣。
另據國際文傳電訊社當天報道,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已開始經由繞過烏克蘭的管道,向歐洲增加天然氣供應量。此外,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還從歐洲的部分地下儲氣庫中抽取此前注入的天然氣,以滿足歐洲用戶的需求。
由於在2009年天然氣供應價格和過境費用等問題上未能達成協定,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1日完全切斷了對烏克蘭的天然氣供應。2日,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指責烏方截留了部分俄羅斯通過烏克蘭輸往巴爾幹半島國家的天然氣。而烏克蘭石油天然氣公司則聲稱,此舉是為了確保天然氣管道系統的正常運營。
歐盟國家約四分之一的天然氣從俄羅斯進口,其中約80%經由烏克蘭輸送。因此,許多歐盟國家密切關注此次俄烏兩國關於天然氣價格和債務償還問題的爭端。2006年1月,俄羅斯曾因價格爭端切斷對烏天然氣供應,導致一些歐盟國家的天然氣供應受到影響。
◆ 因應google地球 共軍加強軍事偽裝技術
中央社 2009.01.04
google搜索網站的衛星圖片讓地球上大部分的角落都無所遁形,影響所及中共解放軍都不得不加強軍事基地的偽裝,以躲過「google地球」的窺視。
「goolge地球」讓無數軍事發燒友迷戀,打開這個衛星圖片瀏覽頁面,無論是高度機密的核設施或常人難以涉足的軍事基地,透過放大衛星圖片都可盡收眼底。
中共「解放軍報」引述共軍工程偽裝專家、空軍機場營房部長王聲說,「google地球」可提供全球範圍內任何一處地點的高清晰度衛星照片,解析度達0.6到1公尺,「你甚至還可找到自家的屋頂和養的一條狗,這幾乎超過10年前軍用偵察衛星的水平。」
王聲表示,衛星照片的解析度優於30公尺就可發現港口、基地、大型橋樑、公路或艦船等較大目標,1到3公尺的解析度可發現雷達、軍用倉庫、野戰陣地、指揮所等較小目標。
也就是說,這些衛星照片都具軍事價值。正因為如此,「google地球」正引來諜報人員愈來愈多的注意。
王聲表示,現代空間偵察技術對地球表面可視性物體的分辨能力已達足以識別戰場主要活動程度的能力,中國領土上具有軍事意義的目標都可能遭受偵察監視。
共軍軍事偽裝學專家劉保榮認為,資訊化戰爭中缺乏有效偽裝的目標,戰時將難逃被精確制導武器摧毀的厄運。
王聲表示,構築偽裝防護新體系必須採用高新技術」。傳統的迷彩和普通遮障偽裝難以對付光學、紅外線、雷達、高解析度衛星等偵察手段,「這就逼著我們加快對偽裝防護的新技術、新手段、新器材和新方法的研究探索,如今已取得一定成效。」
報導描述,某大山深處藏有中共地下防護工程洞口,但是山洞與山體完全融合,洞口大門還密密麻麻長滿了花草,即使是到了洞口也難以察覺。
不僅肉眼看不到,據報導,地面抵近偵察也無法發現這個洞口。幾天前中共空軍幾架偵察機依據被提供的詳細座標範圍數據飛臨這些防護工程上空,用紅外、雷達、光學等先進的偵察手段反覆偵測偵別,結果發現的卻是偽裝網掩蓋的假洞口,離真洞口相距甚遠。
中共空軍後勤部有關專家說,近年來共軍在偽裝技術和偽裝效果檢測等方面取得多項突破,偽裝設施和材料已實現系列化、多功能化。
此外,在「融合背景、全程隱蔽、綜合偽裝」等新型偽裝防護理念下,新型材料的輻射溫度會1天24小時不停地與周圍背景同步變化,洞口的值班房也做得與周圍民居一模一樣,讓各類工程設施成為背景的一部分。
※ 相關報導:
* 新冷戰?俄揚言切斷與北約所有關係 (以下列出部份報導)
- 新冷戰升級 俄威脅售伊朗頂級導彈系統
- 攻伊朗核設施? 美售以千枚精靈炸彈
- 世界亂 美國乘機大賺軍火財
- 鉅亨看世界-競合關係
- 伊朗擁核 美今年對以軍售200億美元創新高
- 華府下令 突襲敘利亞殺8平民
- 美軍越境攻擊敘利亞有何理由?
- UN管制軍火 美投反對票
- 經濟拖累國防 美國安堪虞
- 國際瞭望 北約為何回頭討好俄國
- 俄拉攏黎巴嫩 中南美聯盟排美
- 伊拉克丟鞋「英雄」 慘遭羈押刑求
- 拉美與美帝明爭暗鬥 印度舉行核武密會
- 以國哈瑪斯互炸 印巴邊境情勢升溫
- 24小時殺300人 以國嗆還要陸攻加薩
- 中東戰火隆隆 油金價驚驚漲
- 蘇氫彈技術竊自美國? 以血染加薩全球要求停火
- 加薩戰火誰的如意算盤 俄烏天然氣糾紛西歐倒楣
- 巴兩派鬥爭為以軍襲擊敞開大門
- 以國「煙火」突襲 穆斯林誤被逐下飛機
* 2030年 全球為資源開戰?
15 則留言:
以軍激戰哈瑪斯 攻入迦薩意欲何為
* 暗夜切進加薩 以軍激戰哈瑪斯
* 以軍南北包圍 加薩一切為二
* 伊朗暗助火箭 哈瑪斯如虎添翼
* 以國先打再說 巴人還願談判?
* 加薩戰火 歐巴馬保持沉默
* 觀天下》美算盤... 藉以國摧毀哈瑪斯
* 以軍攻入迦薩意欲何為
* 加薩停火談判可能因美政權交接而拖延
* 加薩缺糧 日本援助千萬美元
* 150萬人缺糧 加薩人道危機
* 為何閱兵》凝聚民心? 或是砸錢做形象?
◆ 暗夜切進加薩 以軍激戰哈瑪斯
【聯合報╱編譯陳世欽/報導】 2009.01.05
以色列戰機轟炸加薩走廊8天後,總理歐梅特口中「無可避免」的地面攻勢登場。以軍地面部隊3日摸黑進入加薩地區,戰車和步兵在加薩市郊區與哈瑪斯游擊隊員爆發數十年來最激烈的戰鬥,至少造成34名巴人死亡,大多為平民,以軍則有1死32傷。
數千名以軍3日分為3股向加薩推進,展開各界預期已久的地面攻勢,將加薩切為兩截。機槍聲響起後,加薩市區冒出陣陣黑煙。電視畫面中的以軍配備夜視鏡,在砲火掩護及特種嗅彈犬開道下,以一路縱隊隊形前進。
以軍4日上午包圍人口40萬的加薩市,戰車砲擊加薩市主要購物區,但並未進入市區,哈瑪斯民兵也沒有和以軍硬碰硬,而是以迫砲和游擊戰術應戰。
哈瑪斯軍事部門的一名發言人表示「已誘敵深入」,以軍將面臨死亡或淪為俘虜的下場。哈瑪斯電台並稱已俘虜兩名以軍,但以色列方面表示對此「並無所悉」。以軍發動地面攻擊後,哈瑪斯的火箭攻勢仍未停止,對以色列發射了至少25枚火箭。
以軍戰機配合地面部隊攻擊數十個目標,包括巴人的軍火走私坑道、武器儲藏處及迫砲小組。以軍官員表示:「在徹夜交火的過程中,以軍擊中數十名哈瑪斯成員。」以國媒體表示,以空優掩護地面部隊是最高作戰指導原則,平民傷亡是預料中事。
以軍是在對人口150萬的加薩地區施以連續一個星期的陸海空轟炸,仍無法阻止哈瑪斯以火箭攻擊以國南部地區後,發起地面攻勢。官員說,攻勢可能延續數日,未來將繼以規模更大的地面攻勢。
哈瑪斯游擊隊的連日火箭攻擊已導致以南的許多學校被迫停課,民眾日常生活受到嚴重影響。以軍對加薩的攻擊,也讓許多地方斷水斷電。
自以軍空襲行動開始,已造成500多名巴勒斯坦人死亡,其中約100人為平民,以色列則有4人因哈瑪斯的火箭攻擊死亡。
◆ 以軍南北包圍 加薩一切為二
【聯合晚報╱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 2009.01.05
在國際反對聲浪中,以色列軍隊4日加強在加薩走廊的地面攻勢,從南北兩側包圍北部最大城市加薩市,逐漸將40公里長的加薩走廊一切為二。
外交方面,法國總統沙克吉也在5日抵達中東地區,以推動停火。俄、英、法、德領袖並打電話給以色列總理,但以色列始終置之不理。
以色列電台報導,以軍和哈瑪斯戰鬥人員5日凌晨加薩市內進行槍戰,有些巴勒斯坦人急忙避入聯合國設立的學校。以軍並在海、空和地面砲火支援下,占據東、西向主要公路,切斷武器、物資與巴勒斯坦武裝分子由南往北集中,40輛以軍戰車開向加薩走廊南部的尤尼斯。
加薩急救中心人員表示,以軍昨天發動地面攻擊以來,至少有56名巴勒斯坦人喪生,使以軍12月27日空襲加薩至今造成的傷亡增至514死、2400餘傷。以色列方面也在4日傳出第一名士兵陣亡,另有31名以軍受傷。
哈瑪斯和旗下武裝組織「卡桑旅」雖然不斷通過廣播、手機簡訊發布消息,指稱巴人的抵抗造成以軍傷亡、並擊落以軍直升機,但多遭以方否認。
在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和以色列半年停火於12月底到期後,哈瑪斯頻頻以火箭攻擊以色列南部,以色列隨即展開報復,以色列的軍事行動引起各國譴責,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要求以方停止軍事行動,法國總統沙克吉也在5日抵達當地以推動停火。俄、英、法、德領袖並打電話給以色列總理,但以色列始終置之不理。
據以色列媒體報導,以色列國家安全局指出,哈瑪斯的火箭攻擊已由當初每天70枚降至40枚,以軍連番猛攻使哈瑪斯姿態放軟,願意考慮停火協議。
以色列總統裴瑞斯今天接受美國媒體訪問時證實,哈瑪斯的確建議停火,並要求開放邊界通道。裴瑞斯強調,以色列不可能接受,也不能開放通道讓哈瑪斯進口武器來攻擊以色列。裴瑞斯說,國際社會僅施壓單方面遵守停火協議的態度,非常不合理。
◆ 伊朗暗助火箭 哈瑪斯如虎添翼
【聯合報╱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2009.01.05
法國「費加洛報」報導,巴勒斯坦的哈瑪斯組織近年來獲得大批伊朗製火箭彈,並派員到敘利亞和伊朗受訓,武器精良的程度使以色列將領感到震驚。
「費加洛報」在題為「哈瑪斯導彈背後的伊朗」的文章指出,短短幾年內,哈瑪斯的火箭襲擊越來越深入以色列腹地,嚴重威脅到以色列的80萬民眾及核設施。
火箭彈取代自殺式恐怖攻擊,成為對付以色列的主要武器,主因是哈瑪斯通過黎巴嫩和敘利亞的真主黨,與伊朗有了密切聯繫。
2006年哈瑪斯取得選舉勝利以來,數以百計成員到敘利亞和伊朗接受導彈技術的培訓。一周來向以色列南部進行的攻擊,就是這些軍事技術高級幹部所為,而非巴勒斯坦正規部隊。
哈瑪斯還從黎巴嫩真主黨在2006年夏天成功抵抗以色列攻擊之中得到教訓,將軍事行動地下化,挖地道躲避以色列轟炸,在地下抵抗以軍地面行動,並且儲存武器,甚至作人員的訓練。
加薩和埃及邊界的地道,更成為哈瑪斯取得軍火和物資的管道。巴人宣稱這短短14公里邊界有縱橫交錯的3000個地道,火箭甚至大型動物都能通過。
以色列這次軍事行動目標之一就是想徹底摧毀這個地道網,連日的空襲多次動用地堡剋星炸彈轟炸地道區。幾年前以色列還想引海水將地道網整個淹沒,後因擔心汙染加薩地下水源而作罷。
◆ 以國先打再說 巴人還願談判?
【聯合報╱編譯陳世欽/報導】 2009.01.05
在加薩,動武的決定始終先於外交。在斟酌是否對加薩地區發動大規模地面攻勢的問題時,以色列高階文武官員只能歸納出這個結論。
英國廣播公司4日報導,以國延至3日才對加薩發起地面攻勢,為的是讓哈瑪斯有機會懸崖勒馬,不再繼續以火箭攻擊以國南部地區,然而哈瑪斯可能因為擔心罷手等於示弱而選擇繼續對抗。
理論上,外交解決唾手可得,要點包括雙方同時停火,禁止軍火走私進入加薩,以國放寬對加薩的經濟封殺。如此安排對雙方都有利:邊界恢復平靜,以國可獲得至少軍火武器不會進入加薩的保證,加薩巴勒斯坦人的日常生活可以獲得一定程度的改善。
由於美國作梗,聯合國安理會並未要求雙方立即停火。法國總統沙克吉與美國、聯合國、俄羅斯、歐盟4方代表,英國前首相布萊爾已相繼展開斡旋,歐盟4日宣布緊急提供300萬歐元(約台幣1.3億元)人道援助給加薩居民。
然而在以國發起地面攻勢的情況下,歐洲國家已經無從著力,而布希政府片面譴責哈瑪斯更使以國獲得有恃無恐的外交靠山。
有待後續觀察的2大重點是,以軍地面攻勢能否有效遏止哈瑪斯的火箭攻擊,以及能否取得外交方面的持久安排架構。以國當初對黎巴嫩真主黨游擊隊發起大規模攻擊,最後鎩羽而歸,證明正規部隊無法在採深溝高壘戰術的游擊隊手中討得任何便宜。以國果斷的地面攻勢有可能為談判打開一扇門,哈瑪斯是否願意通過這扇門?將是未來局勢發展的關鍵。
◆ 加薩戰火 歐巴馬保持沉默
【世界日報╱法新社華盛頓3日電】 2009.01.04
總統當選人歐巴馬即將宣誓就職之際,卻對以色列與巴勒斯坦長期衝突,以及加薩走廊最近爆發的戰火,未發表任何談話。歐巴馬的沉默以對已遭致巴勒斯坦領袖不滿。專家表示,歐巴馬上台後,應儘速處理以巴和平問題。
歐巴馬幕僚對此問題也採取迴避態度。國家安全發言人布魯克‧安德森(Brooke Anderson)在3日以軍發動地面攻擊後,在聲明中說:「歐巴馬一直密切注意全球動態,其中也包括加薩情勢。」但她未就加薩戰火進一步發表評論,僅以慣用辭令說:「此刻總統只有1位,我們應尊重其職權。」
歐巴馬交接小組的官員表示,未來幾天歐巴馬將不會對以色列攻擊加薩,公開發表評論,可能在1月20日就職日以前,都會對該議題保持沉默。
哈瑪斯回教運動領導人梅夏爾(Khaled Meshaal)說:「歐巴馬曾對印度孟買發生的恐怖攻擊事件,發表評論,但對以色列目前的犯行,卻隻字未吐。應停止雙重標準的政策。」
華府布魯京斯研究院中東問題專家塔瑪拉‧威提斯(Tamara Wittes)表示,這次以巴危機已加速歐巴馬介入中東問題的時程表;迫使新政府著手處理,並進行危機管理。
※ 這是他第一個考驗。
◆ 觀天下》美算盤... 藉以國摧毀哈瑪斯
【聯合報╱國際中心/夏嘉玲】 2009.01.05
以色列猛攻加薩走廊,美國雖表態支持「立即停火」,卻只想促成加薩的哈瑪斯組織立即停火,對要求以色列立即停火則大玩文字遊戲,再三推託。布希政府大小眼,擺明是默許以國繼續攻擊加薩。
以色列空襲加薩5天後,美國總統布希才找以國總理歐梅特談話。當天的聯合國安理會上,美國大使哈利塞德義正辭嚴表示美國正努力調停加薩「立即停火」,卻以「偏頗」(unbalanced)為由封殺停火決議案。3日以色列發動地面攻擊後,聯合國要求停火的決議案也因美國反對而未通過。
白宮發言人強德洛也出現這種矛盾。他表示布希支持國際間要求以巴立即停止暴力的呼籲,但被問及美方是否向以國清楚表達此立場時馬上軟化,只表示「我國希望見到可長可久,尤其受哈瑪斯尊重的停火。」
被問到美國是否擔心以國地面攻擊加薩,強德洛簡直不知所云:「地面攻擊一詞包含許多意思,對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意涵。」外界對這番話的解讀,是只要以色列地面攻擊加薩的規模和時間不要「太超過」,美國不會反對。
布希現在的盤算,是給以色列時間「竟其功」,摧毀哈瑪斯的軍火儲備、破壞其基礎設施和補給網、讓哈瑪斯領導人斃命或失能,並讓哈瑪斯失民心,也就是以國一位官員說的,要打到讓哈瑪斯「灰心喪志或失去武力。」
在白宮放任下,以國的攻擊可能不知伊于胡底,加薩人道危機也會變得難以收拾,還可能反而拉抬哈瑪斯和其盟友伊朗、敘利亞聲勢。
對20日就要就任美國總統的歐巴馬來說,即便在他上任之前就達成停火協議,加薩戰亂是個躲不掉的夢魘。他的選擇有限,不能搞砸可能只有一次的機會,否則會被穆斯林世界視為與歷任美國總統是「一丘之貉」。歐巴馬需要立即行動,但他可能也有類似「立即停火」的定義問題。
◆ 以軍攻入迦薩意欲何為
【本報訊】2009-01-05 中國時報
以色列地面部隊陳兵迦薩走廊邊境數天後,終於衝了進去,意欲何為?
一般說起來,當然是為消滅「哈瑪斯」,但這卻不是件容易的事,正如以軍從前攻入黎巴嫩南部意圖消滅「真主教」一般,坦克、火炮無法奏效,以軍後來也只能撤軍。那麼以軍能消滅哈瑪斯嗎?
從戰略上講,以軍只能打擊,而不能駐守迦薩,再度將迦薩軍事佔領,因為這樣會逼使哈瑪斯進行游擊戰,佔領軍反而暴露在被襲擊的戰況下,而這種損失不是以色列所願負擔的。
哈瑪斯在迦薩之所以能立足,是因為獲有迦薩巴勒斯坦人的支持,若哈瑪斯化整為零,不再動用其轄下的軍事組織「卡薩姆旅」與以色列軍隊正面作戰,以色列想搜捕哈瑪斯分子是辦不到的,須知迦薩的巴勒斯坦人有一百五十萬之多,他們同仇敵愾,以軍將如何施展?美軍在伊拉克對付不了反抗軍,以軍在迦薩能嗎?
所以,以軍地面部隊攻入迦薩只能有震懾作用,並震憾國際、震憾美國下任政府、震憾阿拉伯世界,使各種勢力在震憾之餘進行斡旋,而斡旋之際,巴勒斯坦方面便處於劣勢了,以色列可以提出相當高的條件,在這種軍事、政治、外交部各種壓力下,哈瑪斯的妥協可能就會大增。
如果哈瑪斯有一定的妥協,這對以巴列「前進黨」政府是一大收穫,前進黨在下個月的國會改選可能就會獲勝,而即使缺乏顯著的效果,由於民意調查發現以色列人支持進攻,以國政府也可以扭轉一些輸於反對黨的劣勢。
另一方面,美國與英國在聯合國阻撓談判,是導致以軍此番進一步行動的原因,而美國應事先知道以軍的企圖,但美國未必願意看到中東又有一場動亂,否則布希臨去之際不但未能搞成以巴和平,且又捅出一個爛攤子,諒非所欲。由此觀之,即將展開的斡旋使事態不致更擴大是可能的。
※ 人命還是最不值錢。
◆ 加薩停火談判可能因美政權交接而拖延
中央社 2009-01-05
(中央社記者林琳紐約4日專電)國際間斡旋加薩地區問題的努力,可能會因為美國正處於新舊政府的交接而被拖延。
「華爾街日報」引述中東問題分析家指出,美國一向是唯一有足夠政治及經濟實力可影響以色列軍事及外交行動的西方國家。由於白宮將於兩週後易主,而美國總統當選人歐巴馬對於加薩的爭戰又不願公開表示立場,許多外交界人士都憂心國際間協調停火的問題陷入群龍無首的情況。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中東發展研究中心(Centerfor Middle East Development)的主任史匹格(Steven Spiegel)指出,以往華盛頓與耶路撒冷之間有默契,以色列遇到問題時,美國會幫忙它脫身。今天的狀況卻是美國退居一旁。他認為,這樣的情況發展非常危險。
不過,也有一些中東問題分析家認為,如果美國重演2006年支持以色列軍隊進入黎巴嫩剷除真主黨的做法,可能在國際間又會引起軒然大波。以色列2006年進攻黎巴嫩的軍事行動造成重大傷亡,美國與以色列遭到國際間嚴厲的譴責,而真主黨的政治勢力反而更強。
執政只剩下幾週時間的布希政府,目前並不準備為以色列與哈瑪斯集團之間的停火問題有大動作的外交運作。
中東及歐洲國家的政府寄望美國總統當選人歐巴馬在元月20日就任之後能針對加薩危機有不同於布希政府的處理。歐巴馬在競選期間曾承諾會在第一時間處理促成以色列人與巴勒斯坦人之間的和平共存。
華爾街日報指出,許多阿拉伯及歐洲國家的政府都樂見歐巴馬當選美國總統,也認為他對於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問題會有較平衡的做法。不過,也有一些外交界人士認為,歐巴馬的政策未必會和布希有太大的不同。
目前土耳其、法國及卡達都積極推動促使加薩地區停火。不過,許多外交界人士認為,由於美國與以色列之間緊密的關係,美國才是解決目前加薩危機的關鍵。
◆ 加薩缺糧 日本援助千萬美元
【世界日報╱編譯中心綜合3日電】 2009.01.04
共同社報導,日本首相麻生太郎3日表示,日本將向加薩地區提供價值1000萬美元的緊急人道援助。麻生是在當晚與巴勒斯坦領導人阿巴斯通電話時作上述表示的,阿巴斯對此表示感謝。
麻生在通話中對加薩許多居民在以色列空襲中死亡表示遺憾。他說,日本希望雙方儘早停火並恢復和平進程,阿巴斯說,他將通過聯合國安理會等儘快實現停火。
麻生12月31日也與以色列總理歐默特通過電話,要求以方立即停止空襲,避免暴力升級並保持最大限度克制。
聯合國中東和平進程特別協調員塞里2日曾表示,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在加薩爆發的衝突,正使加薩地帶的人道主義局勢日益惡化,迫切需要國際社會援助。
聯合國糧食計劃署2日表示,目前150萬加薩居民,80%無法自給自足,嚴重缺乏食品和燃料。目前該機構急需國際社會提供900萬美元,以便為加薩居民發放基本生活所需糧食。
聯合國近東巴勒斯坦難民救濟工程處從1日開始,恢復了因缺糧而被迫中斷了兩個多星期的緊急糧食分發。但以色列有限放行的救援物資,只夠維持幾天,此外,以色列持續的軍事行動給分發工作帶來了巨大挑戰。世界糧食計劃署也恢復了緊急食品分發,並在加薩北部最貧困和受到這次空中打擊影響最嚴重的拜特哈嫩地區為1萬5000人分發了糧食。
以色列外交部則發表聲明稱,他們正跟在加薩當地活動的國際組織,以至於多國政府合作,「從而評估人道需要... 並做出所需的回應」。以色列聲明稱,所有報告都顯示,加薩仍有充足的食品和藥物。
※ 加薩觸目所及多為砂石,可耕地約 1/3 不過土壤惡化情況頗嚴重。
◆ 150萬人缺糧 加薩人道危機
【聯合晚報╱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 2009.01.05
以色列圍困加薩走廊,切斷電力和通訊,聯合國和國際紅十字會警告,加薩已出現缺糧問題,150萬人口面臨人道危機。
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指出,以色列和哈瑪斯交火,使平民生命極度危險,尤其基礎設施遭到毀壞,讓加薩的苦況雪上添霜。
聯合國世界糧食計畫署表示,加薩15 0萬人民有80%原本就仰賴救援,烽火中食物和燃料缺乏的情形更加嚴重。聯合國糧食計畫署表示,因缺糧曾有兩個多星期被迫中斷緊急糧食分發,目前急需國際社會提供900萬美元,以為加薩居民發放基本生活所需糧食。
聯合國人道專員指出,加薩遭到長達18個月的封鎖,一周多來遭頻繁空襲,而今以色列的軍事行動更使援助工作難以進行。
聯合國的救援糧食庫存只剩不到一半,而且因為糧倉多在戰區,根本無法把糧食分配給需要的加薩居民。國際紅十字會則指出,以軍兩天來的封鎖,讓國際醫療人員無法進入加薩,幫忙救助以軍和哈瑪斯交戰中受傷的人。紅十字會說:「我們的物資已用盡,極需外界援助。」
以色列則宣稱,調查顯示,加薩仍有充分的糧食和藥品。對於道路封鎖讓救援人員人員無法分配糧食的說法,以色列反駁說,哈瑪斯既然可以運送火箭,為什麼不能運糧。
◆ 為何閱兵》凝聚民心? 或是砸錢做形象?
【聯合報╱記者陳東旭/台北報導】 2009.01.05
中共今年將在十一國慶大閱兵,從北京的角度看,大閱兵可以凝聚民心,團結各地,進而鞏固政權、展示國威。但閱兵一向被西方國家視為極權、獨裁,甚至好戰的象徵,儘管中共今年閱兵不是針對台灣,但兩岸關係和緩下,台灣如何看中共的大閱兵,恐將是五味雜陳。
二○○八年以來,華南雪災、四川大地震,加上各地的矛盾抗爭事件,中共認為,大閱兵多少可讓有如散沙的民眾暫時放下對時政的不滿,同心協力共度難關。且大閱兵可展示軍威、國威,對內可讓民眾有個期盼,對外可宣示在中共領導下的強大與進步。
不過,大閱兵也招致不少民眾批評,許多人認為,在胡錦濤講究和諧社會下,大閱兵給人窮兵黷武的感覺,所耗費的民脂民膏不知凡幾,「形象工程」只在「炫富或炫力」,為一人服務而已。尤其在經濟下滑、民生困苦下,大閱兵顯得相當不合時宜。
中共建政四十周年時(一九八九)也曾計畫大閱兵,各項準備工作都已妥當,但當年年中發生天安門學生運動,只好取消。今年因為經濟危機,工人罷工、討薪、失業率大增等現象此起彼落,且貧富更加懸殊、貪汙、腐敗事件層出不窮,加上今年又是六四事件廿周年等,局勢均不容樂觀,如果在十一前,大陸又發生重大事件,恐將影響大閱兵的進行。
閱兵分列式的部隊方陣踢正步是最好看的項目,但要將整齊劃一的動作完美地呈現,必須經過長期磨練。許多官兵視踢正步為畏途,因為不管颳風下雨,踢正步的角度、步幅都要像尺一樣精準,要練到步速一致,每天至少上百個來回,一次來回三、四百公尺。三、四個月下來,皮鞋磨爛三、四雙。不少人腳都長了骨刺、腳趾變型。
台灣過去共舉行過十六次國慶閱兵(雙十節),尤其早年為對抗中共,蔣中正總統主政早期,幾乎年年國慶閱兵。台灣最後一次國慶閱兵是一九九一年李登輝任總統時,為慶祝建國八十周年所舉行代號為「華統演習」的大閱兵。時至今日,台灣因為民主轉型,已很少人再談國慶閱兵。
以色列出兵的如意算盤
* 國際專欄─以色列出兵的如意算盤
* 猛轟哈瑪斯 以疑用白磷彈
* 海陸空大進擊 以峻拒停火斡旋
* 沙克吉促和 賭一場美國不在的局
* 金融時報:以軍攻打加薩 危險賭注
* 國際瞭望 打哈瑪斯會成為打真主黨翻版嗎
* 伊拉克女炸彈客襲清真寺 40死
* 搶東海天外天油田 日中互嗆
* 全球搶油 中國四面出擊
* 南方朔觀點─不是不統、不獨 而是既統、又獨
◆ 國際專欄─以色列出兵的如意算盤
【郭崇倫】2009-01-06 中國時報
從空炸迦薩,繼之以地面部隊入侵,以色列的軍事攻擊,被許多人評為「徒勞無功」,注定要重蹈二○○六年黎南戰爭覆轍,但其實以色列有三個層面的目的。
其一是,削弱哈瑪斯,扶持阿巴斯;哈瑪斯每日三百起的火箭攻擊,對以色列是有安全威脅的,十二月底結束的停火六個月期間,以色列擔心哈瑪斯趁機整補,未來的攻擊會更猛烈,所以必須一鼓作氣消滅火箭裝配廠、軍火庫,殲滅哈瑪斯的領導人與精銳部隊。
八天的空中轟炸後,哈瑪斯雖仍能以每日四十起火箭反擊,這並不顯示攻擊沒效,相反的,以色列在國際上藉此宣傳不得不採取軍事對策,而且正當化地面部隊越境─這是軍事行動的第二步。
軍事上很清楚,只有靠地面部隊進駐才能真正削弱哈瑪斯;以色列參謀本部打從一開始就沒有想重新占領迦薩,甚至久留迦薩,等到情況穩定,就要撤軍,由溫和阿拉伯國家組成維持和平部隊,扶持巴解主席阿巴斯統一迦薩與西岸,作為可以締結長遠和約的以色列友邦,也正符合美國總統布希推動的「兩邦」解決方案。
第二層目的是,打擊伊朗,拉住美國;哈瑪斯不足懼,黎南的真主黨也容易對付,以色列真正擔心的是背後支持它們,有核武潛力的伊朗;尤其未來火箭口徑加大,有攜帶小型彈頭的可能,或者自殺式的汽車核彈。只要與伊朗的關係一天不切斷,以色列的核彈夢魘就一直縈繞不去。
布希政府也有同樣的憂慮,國際曾盛傳,在美國總統選舉過後,新總統就職前,美國會「縱放」(unleash)以色列對伊朗核彈設施做外科手術式的轟炸,結果最後不是伊朗,目標轉到了伊朗支持的哈瑪斯。
以色列真正擔心的,是即將上任的美國新政府;歐巴馬原本對以巴問題有不同於過去兩黨政府的新思維,聲稱要將哈瑪斯納入未來和談,但以色列藉著衝突暴露出哈瑪斯「恐怖團體的手段與本質」,令美國新政府更加謹慎,換句話說,以色列要把歐巴馬政府「拖回」中東政治的舊框架。
第三層用心是,回應民意,選舉較勁;以色列目前百分之五十民意壓倒性支持「教訓」哈瑪斯,只有百分之二十反對,連和平團體都不敢呼籲停火,怕惹眾怒,政客觀察到民氣動向,所以才甘冒風險。說是政治風險一點都不誇張,以色列國防軍過去戰無不勝,但自從黎南戰爭灰頭土臉敗回,連參謀總長與國防部長都遭到瀆職調查,要發動戰爭是如履薄冰的。
決定出兵的人,反倒是已因獻金醜聞辭職待命的總理歐默特,他沒有甚麼好損失的。執政黨的總理候選人、外長列芙妮,希望展現比保守黨更強硬,執政聯盟中的小黨領袖巴拉克擔任國防部長,於公於私都希望得勝,而在野的保守黨黨魁納坦雅胡,更不能在此關頭,變成和平派,於是國會選舉前,一片喊打聲,政策沒有回頭餘地。
以上的考慮是基於樂觀的假設,而這些都是不成立的:
以軍一旦開始地面行動,就會有傷亡,而且是大量傷亡。哈瑪斯在迦薩經營多年,城鎮底下隧道網密布,即使占領了地面,地下仍是哈瑪斯所控制,這就是以軍迄今僅在城鎮外圍的原因。
其次,阿巴斯不可能做傀儡,如果他「乘著以軍坦克進迦薩」,聲名即毀於一旦,而巴勒斯坦人是一體的,西岸已經開始示威遊行支持迦薩的兄弟們,阿巴斯在民眾壓力下,也只好在空炸開始後,宣布退出由美以發起的和平談判。
最後,一般預估,以色列撤軍的最後期限是美國總統就職前的一月廿日,好做人情給新總統,但以巴衝突是所有中東衝突的根源,歐巴馬如果要與布希不同,就不能讓過去幾十年的模式決定了自己的「變革」。(clkuo@mail.chinatimes.com.tw)
◆ 猛轟哈瑪斯 以疑用白磷彈
【聯合報╱編譯陳世欽/報導】 2009.01.06
以色列拒絕各國要求停火呼籲,5日持續對加薩走廊的民宅、清真寺、火藥庫及軍火走私坑道施展陸海空攻擊,並疑似動用白磷彈掩護地面部隊攻擊哈瑪斯。
雙方激烈鏖戰,造成至少14名平民喪生,其中包括至少7名兒童。哈瑪斯游擊隊不甘示弱,5日繼續對以南發射數十發火箭及迫砲,迫使以人躲入掩體。
以軍地面部隊及戰車挺進時,以軍發射的砲彈爆出白色濃煙。專家研判,以軍可能動用日內瓦公約明文禁止的白磷彈,以掩護挺進的地面部隊。 由於以色列並非將白磷彈直接對人使用,所以嚴格來說並未違反國際法。但是在空中爆炸的白磷彈也同樣能對地面上的人員造成嚴重傷害,可以逼迫哈瑪斯並迫使狙擊手或遙控詭雷的操作者急忙走避。
以國否認動用白磷彈,卻拒絕說明砲彈種類。以軍的連日大規模攻勢已在加薩造成逾500人喪生,2300人受傷,死傷者中包括許多婦孺。
以國軍方的一名人士表示,砲彈爆炸後產生大量煙霧,使「敵人暫時目眩,俾我軍順利挺進」。熾熱的白磷一旦接觸人體,勢必造成嚴重傷害。
在戰車、重砲、戰機掩護下,以軍迅速挺進,目前已將加薩走廊切為兩截,占領人煙稀少的加薩北部地區,全面包圍人口40萬的加薩市,並在加薩市及以北的傑巴利亞鎮之間與配備迫砲、反戰車飛彈的游擊隊激戰。
以國總統裴瑞斯表示:「我們無意占領加薩或消滅哈瑪斯,只想粉碎恐怖主義。」裴瑞斯並稱哈瑪斯曾要求停火並開放邊界通道,但以不接受,以免伊朗軍火由此管道供應哈瑪斯。
俄國、法國、德國和英國領袖也密集致電以色列總理歐梅特,要求停火,但歐梅特一概拒絕。歐梅特對俄國總統麥維德夫說:「以色列達成所設定的目標前,無法停止軍事行動。」
◆ 海陸空大進擊 以峻拒停火斡旋
【閻紀宇/綜合五日外電報導】2009-01-06 中國時報
以色列持續對迦薩走廊進行陸、海、空三路攻勢,企圖擊潰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瑪斯」的勢力,並與哈瑪斯武裝分子爆發激戰。當地約一百五十萬平民淪為最大受害者,死傷慘重。
與此同時,哈瑪斯方面則派遣兩名高層代表率領一支代表團,在五日從敘利亞出發抵達埃及首都開羅,與埃及官員商討迦薩情勢。而儘管國際社會正積極調停斡旋,但短期內要促成雙方停火幾無可能。
以國這場「鑄鉛行動」自去年十二月廿七日展開以來,已造成巴人五百卅七人死亡,約兩千人受傷,死亡者約有兩百人是平民,包括九十多名兒童。以軍指控哈瑪斯利用平民充當人肉盾牌,要為平民傷亡負最大責任。哈瑪斯則繼續對以國邊界城鎮發射火箭,並呼籲同胞奮勇殺敵,追求最後勝利。
目前以軍地面部隊攻勢仍以迦薩走廊北部為主,包圍首府迦薩市,但有約四十部戰車開向南部重鎮漢尤尼斯。以軍儘量在人煙稀少的地區行動,暫時不會進入人口稠密的市鎮。不過以軍一位發言人表示,他們早在兩年前就建立一座模擬的阿拉伯城鎮,訓練官兵進行都市戰。國防部長巴拉克五日表示,哈瑪斯已遭到重創,但以方確保南疆城鎮不受巴人恐怖攻擊的目標尚未達成,必須繼續用兵。
迦薩市人口約四十萬,十天來爆炸聲不斷,四處冒出濃煙,街道上空無一人。現在當地自來水完全中斷,糧食嚴重短缺,電力時有時無,醫院只能倚賴備用發電機,醫師沒有多少時間醫治大批湧入的重傷患,幾乎一律以截肢手術處理。德國政府表示將撥款一千一百萬歐元,協助紓解迦薩走廊的人道危機。
目前調停工作以鄰國埃及、歐盟與俄羅斯最為積極,但是耶路撒冷當局態度強硬,峻拒立即停火。法國總統薩科奇已展開穿梭外交,四日抵達埃及與穆巴拉克總統商談,然後轉往耶路撒冷與約旦河西岸的拉瑪拉,分別會見以國總理歐默特與巴人自治政府主席阿巴斯。
◆ 沙克吉促和 賭一場美國不在的局
【聯合報╱巴黎特約撰述/郭乃雄】 2009.01.06
法國總統沙克吉剛脫下歐盟主席制服,現又換上和平使者外衣,5日起閃電訪問中東2天,要在漫天戰火下達成停火促和之不可能任務。
熱愛跑步的沙克吉真的要和時間賽跑了,他除了試圖儘速阻止戰事升級,挽救加薩生靈免遭塗炭外,其實也想趕在20日,亦即歐巴馬就職日前,搶先坐上中東問題的賭桌梭一把,反正法國沒甚麼可輸,贏了可是國際大成就。
以色列海陸空三路進攻加薩,軍事規模是自1967年以來之最浩大,事實上連以色列人自己似也在賭梭哈,有意在美國權力交替真空期,以及金融危機籠罩,國際無暇理會中東糾紛之姑息期,一舉打沉哈瑪斯,為中東問題翻新頁。
其實,哈瑪斯在這場賭局也握有險中求勝的生死牌,哈瑪斯不在乎國人的傷亡枕藉,只要能鼓動同仇敵愾,升高本身民望,約旦河西岸成為囊中物,進而取代法塔全面執政,亦指日可待。
況且,哈瑪斯一直被美國和歐盟列入黑名單,可是中東問題一旦演變到如此境地,國際謀和的談判席上,又怎可少了哈瑪斯的座椅安排?黑名單緊箍咒一破,哈瑪斯從此洗底,在中東談判可望享有一席。
當然,賭桌上還有一個隱形人,他就是埃及總統穆巴拉克,此人和特拉維夫眉來眼去,早就讓巴勒斯坦人忐忑不安,加薩人人都在談論,指以色列見法塔是扶不上的阿斗,有意在哈瑪斯被除掉之日,將加薩割歸埃及跨境來管。
說回沙克吉。去年他以歐盟主席身分走訪中東,強調自己同時是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的朋友,如今兩個「朋友」發生爭端,他如何扮演魯仲連,全世界都好奇。
沒有美國人坐上賭桌,這場賭局顯然更加步步驚魂,沙克吉這回面對凶險複雜的牌局,他是否如妻子布妮說的「擁有六個腦袋」?賭桌上快見真章了!
◆ 金融時報:以軍攻打加薩 危險賭注
【中央社╱倫敦5日專電】 2009.01.06
倫敦「金融時報」今天發表社論指出,以色列發動地面部隊攻打加薩走廊是危險的賭注,如果以色列政府希望藉此剷除哈瑪斯集團(Hamas),行動終將失敗。
這篇「加薩走廊的危險賭注」社論指出,如果以色列發動地面攻勢目的是減少哈瑪斯對以色列南部的城鎮發射火箭的數量,那麼現在這個目標或許可能達成,但如果想藉此斬除哈瑪斯的心臟,那麼以色列終將失敗。
社論說,以色列對加薩走廊人口密集的地區發動不對稱的海、陸、空猛烈攻擊,死傷慘重,其中包括無辜的百姓,此舉將重創以色列的聲譽,同時阿拉伯與巴勒斯坦地區溫和派的政治立場將被嚴重削弱。
社論指出,以色列下個月即將舉行大選,政黨各有不同目的和盤算,但整體來說,是希望重建2006年以色列在34天對黎巴嫩真主黨(Hizbollah)戰事中落敗的軍事威信,國防部長巴瑞克(Ehud Barak)表示,以色列將改變遊戲規則。
社論進一步指出,以色列指稱伊斯蘭教激進主義是加薩走廊悲慘情勢的主因,這並非全是事實,三年前巴勒斯坦人選出哈瑪斯政府代表,加薩走廊就被封鎖,而以色列大規模在約旦河西岸及耶路撒冷的阿拉伯東區擴大佔領。
如果衝突要結束,唯有在所有被佔領土地上建立一個獨立的巴勒斯坦國家。
「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認為,目前迫切需要的是國際監督的停火協議,再依此重啟談判並達成結論;以色列應解除對加薩走廊的封鎖,而巴勒斯坦人民則需在新選舉中決定,誰是他們的代言人。
「金融時報」並呼籲即將上任的美國總統歐巴馬,應明確表達將延續前總統柯林頓於2000年及2002年阿拉伯聯盟所擬的和平計劃,推動「兩個政府方案two-statesolution」。
◆ 國際瞭望 打哈瑪斯會成為打真主黨翻版嗎
【本報訊】2009-01-06 中國時報
以色列攻擊迦薩與二○○六年攻擊黎巴嫩的情況相似,結果是否也相同則有待觀察。
那次攻擊也是以空中轟炸展開序幕,然後繼之以地面進攻,目標是摧毀「真主黨」武裝力量,但結果不理想,真主黨武裝力量讓以軍遭受傷亡,而真主黨並未被消滅甚至削弱,最後在聯合國通過停火決議後,雙方休兵,期間以色列飽受國際抨擊。在攻擊之前,以色列是得到美國支持並鼓勵的,美國也曾阻撓法國等停火斡旋,但是當以軍出師不利之後,美國態度便轉換,不在聯合國安理會封鎖停火案。
倒過來比喻,以色列這次如果進軍順利,美國將繼續鼓勵它作戰,如果以軍陷入迦薩一百五十萬人的泥澤中而不能重創「哈瑪斯」,美國就不會再在安理會阻撓停火案,為了保護以色列的利益,讓安理會通過停火,以色列收兵。
所以整個問題就在於哈瑪斯能否像真主黨那樣抵抗以軍。
以色列《國土報》上的分析認為:如果以軍不能重創哈瑪斯,以色列又不重新佔領迦薩,則哈瑪斯將像○六年的真主黨一般,成為阿拉伯英雄,哈瑪斯的政權將有其合法性,外交難以杯葛。
但是如果以軍能重創哈瑪斯,而又能輔助阿巴斯的巴人自治政府再度掌控迦薩,雙方達成和平協議,那就扭轉從前在黎巴嫩的歷史了。
最不幸的後果可能是如以色列前佔領西岸及迦薩的負責將領加濟特對《華盛頓郵報》記者所說:「你願意看到地面部隊進入迦薩後陷入一五○萬巴人的汪洋大海中嗎?我敢保證這對我們及迦薩人都是一場災難」。
◆ 伊拉克女炸彈客襲清真寺 40死
【世界日報╱編譯中心綜合5日電】 2009.01.06
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北部一間清真寺,4日發生自殺式炸彈襲擊,造成包括婦孺在內至少40人死亡,72人受傷。今次是上月發生於基爾庫克的自殺式炸彈襲擊後,死亡人數最多的單一襲擊事件。
事發於當地時間上午11時,伊拉克1名政府官員透露,爆炸發生在巴格達北部卡濟米耶區的伊瑪目穆薩.卡齊姆清真寺。
一名穿著阿拉伯服裝,套上炸彈背心的女自殺式襲擊者,在清真寺門口安檢站引爆身上的炸藥。官員形容襲擊者以女性為目標,爆炸威力強大,導致多人傷亡。
由於襲擊事件發生在什葉派最重要的紀念日,1月7日的阿舒拉節之前,當時有數百名趕來參加宗活動的伊朗什葉派朝聖者,令死者中亦有為數不少的伊朗朝聖者。
上月發生於基爾庫克的自殺式炸彈襲擊,造成了47人死亡。
據報導,伊拉克總理馬里奇已經責成一個委員會展開調查,並下令採取一系列措施以防止這類事件再次發生。
※ 聖戰不該這樣打。
◆ 搶東海天外天油田 日中互嗆
自由時報 2009.01.06
〔編譯鄭曉蘭、記者范正祥/綜合報導〕去年六月日、中兩國達成共識,讓紛爭多年的東海油氣田問題出現轉圜,在共同開採、擱置爭議等共識下,爭議解決露出曙光。但日方指控,中國近日單方面開採被列為再協議標的的?油氣田(中國名為天外天油氣田),雙方再爆唇槍舌劍。中國四日堅稱「開採『天外天』為中國固有權利」,日本多位高層官員五日也群起抗議,並強硬表態「不容許中國單方面進行開採」。
中國稱開採是固有權利
據日本媒體報導,日本海上自衛隊的P3C反潛機,掌握到中國在「?」單方面開採的跡象,違反雙方先前共識。日本官房長官河村建夫五日表示,當初雙方決定「?」的開採問題還要繼續協議,而「所謂的『繼續協議』也就是一切尚未有定論,我方希望維持原狀也是理所當然的」。
日:不容中國片面開採
日本外相中曾根弘文也說:「我方對此表達深沉的遺憾之意,同時提出抗議。」此外,經濟產業大臣二階俊博則不悅地表示:「目前獲得的報告都無法讓我信服。我希望向中國確認真相,了解現在到底是什麼狀況。」
中日於去年六月達成的共識包括:(一)中國已開採的東海「白樺」油氣田(中稱「春曉」),允許日本出資,並根據出資比例分享開採資源;(二)中日於「翌檜」油氣田(中稱「龍井」)南方,劃定一個幾近正方形的海域,由雙方各負擔一半費用進行試鑿;(三)位於「中日中間線」附近的其餘油氣田,將持續協議共同開採的可能性。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秦剛四日斬釘截鐵表示,「天外天」不屬於共識中所謂的「其餘油氣田」。他說:「『天外天』等油田位於無爭議的中國管轄海域,開採行動是行使中方固有主權權利。」
日本媒體分析,當初中日外交因為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上任後逐漸回暖,中日分別面臨北京奧運,以及北海道八大工業國高峰會即將開幕,雙方基於「彰顯和諧氣氛」的共同利益,達成油氣田開採共識。如今隨著日相更迭、京奧落幕,整體國際情勢已不可同日而語。再加上中國在此議題上的讓步,飽受國內「喪權辱國」的強烈反彈。日本政府官員便直言,共識後來遲遲未獲進展的主因,就是中國的態度轉趨消極。
在日中劍拔弩張之際,一直宣稱擁有釣魚台主權的台灣卻沈默以對,關於台灣在此事立場何在?外交部昨天答覆記者詢問時僅作原則性的回應說,「有爭議應透過和談方式和平解決」!
日中互爭 台灣卻不吭聲
外交官員詮釋,上述原則的意思就是說,「不管是涉及『合作』或『領土爭議』,基本上,我方的一貫立場,就是主張應該透過協商,以協商的方式來達成共識,解決爭端」。
對於記者進一步詢及,「假設」未來的發展,出現中方擬邀請台灣一起合作,共同開發目前出現爭議的東海油田部分,我方政府態度為何?外交部則表示,假設性問題不回答。
◆ 全球搶油 中國四面出擊
記者羅添斌/特稿 2009.01.06 自由時報
中國與日本因為油田開發問題相互指責,事實上,中國積極搶佔國際油源的行動早已持續多年,加上中國考量全球能源逐漸枯竭,早在全球展開搶油大作戰,更結合其能源、經濟、軍事與外交上的「四合一」戰略部署,為其亞洲稱霸甚至是與美國抗衡的世界霸權做準備。
中國為了讓其戰備儲油量能確保未來五十年的不虞匱乏,也為了確保國際能源供應及安全,近年來採取「東擴、西進、北連、南通」的四面出擊策略,在全球進行搶油行動,其石油戰略部署也具軍事深層意義。
石油戰略部署具軍事意義
中國綿密的部署網包括在巴基斯坦的瓜達爾港建造新的海軍基地;在孟加拉的吉大港建立貨櫃港;與仰光政權保持密切關係,並將緬甸當成是中國接近麻六甲海峽的「衛星國」,以確保石油海線通路的安全,進而擴張海上軍事實力,這些都是中國兼顧能源及軍事部署的行動之一。
另外,為確保能源取得無虞,中國砸下重金,採取鉅額經援、合作開發、建立軍事據點及取得外交主導權等統合策略,大幅擴張在國際油源、礦產開採權,但也因為以大筆經費經援多個迫害人權國家,持續引發各國關切。
中國對能源的積極主動,已經在亞洲及世界各國產生競爭效應,二○○四年間,中國與日本爭奪俄羅斯遠東輸油管道,曾受到國際矚目;二○○五年一月,中國、日本、韓國與印度等四國在印度新德里召開與中東八個產油國的協調,就是意圖先形成以中國為主體的油源聯盟,但是各國之間各懷鬼胎,中日以及中印之間隨後也因為爭奪其他地區的油源產生不快。
中國去年與日本簽署東海部分油田的合作協議,雙方原同意對未簽協議部分的油田,要採取維持現狀方式處理,但中方在未知會日本的情形下私自動工擴大,才導致此次兩國的相互指責事件。
中國與印度之間的搶油競爭,油源角力的區域更是超過中日之間,除了相互爭奪鄰近俄羅斯尤科斯公司股權,還涉及伊朗油田開發,及安哥拉、蘇丹、敘利亞等國油源的開發案,競爭範圍更遠到南美產油國,中國近年在狂吸國際資金的奧援下,贏得較多的勝場。
不僅如此,中國在北美洲及南美洲的搶油作戰同樣不遑多讓,除了與南美地區的厄瓜多、委內瑞拉兩國取得開發協議外,還逐步對準美加兩國石油公司,希望透過重金收購股權方式,取得一定比例的油源開發權,甚至是取得石油公司的經營權。
金援迫害人權國家引非議
能源開發伴隨而來的通常是主權爭議,甚至是更進一步的軍事行動,兩岸即使擴大合作開發油源,但勢必會因為中國在全球各地採取積極搶進的作為,連帶讓台灣成為其他國家眼中的尖刺,台灣即使在合作開發油源上取得一定利益,但在國際空間上卻未必得利,得失之間,執政者理應冷靜思考再做決策。
◆ 南方朔觀點─不是不統、不獨 而是既統、又獨
【南方朔】2009-01-06 中國時報
「胡六點」發表後,各方解讀不一,而且頗多「選擇性的解讀」成分,有的避重就輕,有的則藉題發揮。其實,「胡六點」字字皆有針對性,他的話有一大半是說給馬英九聽的。由最近半年多來,兩岸四度高層放話,即可清楚看出整個話語的脈絡。
首先就馬的兩岸立場而言,他在大選前先是「終極統一論」,而後變為「台獨選項論」,最後又變為看起來最安全,其實也是最不知所云的「不統不獨論」。儘管對這種大幅度的搖擺頗有疑惑,但北京皆視之為「選舉語言」,何況馬尚未當選,對此當然也只能姑且聽之。雙方真正的互動與揣摩,則要到馬蕭當選之後。迄至目前,已有了兩回合四度交手。
第一次是尚未就職前蕭副總統當選人出席「博鰲論譠」的「蕭胡會」,蕭啣馬命,做了十六字的放話,最先的四個字是「承認現實」。在馬的意識形態裡,兩岸分立是「現實」,北京必須承認這樣的「現實」。
第二次則是國民黨主席吳伯雄訪問北京時的「吳胡會」。胡也說了十六個字,前四個字是「建立互信」。這四個字看起來稀鬆平常,其實卻重若萬鈞。根據個人所知,北京認為兩岸間有兩個現實,一個是內戰延續的「歷史現實」,另一個才是兩岸分立的「對立現實」,必須同時承認這兩個「現實」,兩岸才可能有「互信」,否則即和「兩個中國」、「B型台獨」、或稱「獨台」無異。胡的「建立互信」乃針對「承認現實」而發。胡對馬的疑慮已初步顯露。
雙方經過第一回合你來我往的話語交手,彼此的差異業已具現。當然也應相互調適而磨合,但情況卻顯然並非如此,於是有了第二回合的另外兩次話語交手。
第三次是陳雲林抵台,馬在接見雙方談判代表時,也說了十六個字,前八個字是「承認現實,互不否認」。這意謂著他對胡的「建立互信」無意理會及回應。於是就有了第四次的「胡六點」的出現。
根據個人所知,在那個其實並不算「馬陳會」的「馬陳會」後,北京已對「承認現實,互不否認」做了理解並定性;同時也對馬不斷投書放話在國際空間及飛彈問題上表態做了分析,因而決定必須做出更清楚的敘述,不再繼續玩那高來高去的十六字語言遊戲。「胡六點」第一點的第一個句子「恪守一個中國,增進政治互信」,其實就已把「建立互信」做了演釋;而在第五點國際空間問題上,則明言要「在不造成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的前提下」。這已可說是北京對馬的疑慮已正式表示了出來。
因此,「胡六點」在具體問題如「綜合性經濟合作協議」、「兩岸文化教育交流協議」、「和平協議」、「軍事安全互信機制」等方面都做出正面承諾,也首次對台獨做出呼籲。而除這些之外,其他部分幾乎皆針對馬而發。
據個人所知,北京之所以會在馬就職超過半年後做出這樣的決定,乃是在這段期間北京觀察馬的政治風格及其話語邏輯。認為他其實充滿了兩面性,而他的兩岸日程表也都主要是基於內部,特別是基於選舉的考量,因而缺乏實際性。而可能更嚴重的,乃是馬並無領導台灣共識的能力與意願,只是在「終極統一論」和「台獨選項論」被兩端所批後,即找了最安全的「不統不獨論」,遇到重大問題時即以「尊重各類民意」做為自己不領導的藉口。「胡六點」許多政治性的發言要點:可以說即是針對馬的閃躲而發,只是話講得委婉而已!
「胡六點」已確定將是馬任期內北京對台的基本政策框架。由這個架構及其預留的曖昧彈性空間,其實已顯示出馬那種「不統不獨論」,大概已到了難以為繼,內外都無法再討好的地步。而盱衡兩岸的兩個「現實」,「既統又獨論」或許才有真正的交集,兩岸經過兩回合四次話語交手,球現在已被踢到了馬這邊。這將是個關鍵球,語言遊戲將不足以應付,我們等著看馬會怎麼踢回去!
※ 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兩位母親的眼淚 以巴衝突的縮影
* 兩位母親的眼淚 以巴衝突的縮影
* 以色列同意設立人道走廊救援加薩人民
* 以空襲聯合國學校 至少45死
* 以色列:遭攻擊聯合國學校可能曾發射迫擊砲
* 國際瞭望 以色列看準了阿拉伯的分裂空檔
* 俄羅斯停供天然氣 中東歐17國受創尤深
* 中情局長 歐巴馬敲定潘尼達
* 美中台關係 走向「正和」
* 北京對台將貫徹一國兩制
* 林博文專欄:古巴革命50周年的哀歌
◆ 兩位母親的眼淚 以巴衝突的縮影
中央社 2009.01.07
黛揚(MasudiDayan)和夏茵(Manal Shahin)兩位平凡的母親,皆因加薩戰事而哭泣,她們的眼淚含著無奈與無助,更是以巴衝突矛盾與殘酷的縮影。
以色列鄰近地中海的阿什克隆市( Ashkelon),3日清晨如以往又是一個陽光普照的日子,但一枚來自加薩走廊的火箭從天而降,正中黛揚的住宅。
溫暖的家園成了瓦礫成堆的廢墟,所幸家人毫髮無傷,但是看著過往全家人充滿甜蜜回憶的一磚一瓦,全因一枚火箭毀於一旦,黛揚語帶哽咽。
「把我的遭遇與以巴衝突相比擬,實在太過沉重,況且我們跟哈瑪斯從來毫不相干,但為什麼這個飛來橫禍卻是落在我們家?」
難過之餘火箭摧毀家園的陰影仍揮之不去,別說沒家可回,目前黛揚連住在家附近都不敢停留,由女兒陪著,最近大多時間都待在躲火箭的公共避難所,「至少一家人都還在一起。」
夏茵是四個孩子的媽,以色列空軍襲擊加薩最猛烈的那段期間,夏茵陪著染重病的兒子輾轉來到阿什克隆,以色列境內距離加薩最近的巴茲萊(Barzilai)醫院求助。
但記者只在她面前提起加薩走廊四個字,夏茵就哭了。她說,還好無情的戰火沒有奪走三個孩子與丈夫的性命,但除了他們一家,認識的鄰居通通都被飛機的炸彈炸死了
「求求你們救救我的國家...,加薩裡頭現在沒有食物,醫院裡面也缺醫療用品,情況很差」,夏茵眼眶泛著淚光,她的眼神更顯無助。
「我和我的孩子們都需要和平,且更期盼和平,我們真的不想這樣的」,她說。
為何以巴衝突看似永無止盡?「紐約時報」(NewYork Times)前中東特派員傅利曼(Thomas L.Friedman)的著作從「貝魯特到耶路撒冷」(FromBeirut to Jerusalem),給了一個無解的解答。
他說,以巴關係可好比兩人因口角引來殺機,被殺的一方由他的兄弟替他報仇,之後另一方的兄弟殺了對方的復仇者,然後復仇者的親友又把對方的兄弟給殺了。
如此還要循環多久?傅利曼以詼諧的筆觸消遣以巴間的衝突與毀滅說,「這是一段很漫長的過程,需要花一段時間」,直到不再有仇恨為止。
※ 那暗示要等到人類滅亡。
◆ 以色列同意設立人道走廊救援加薩人民
中廣新聞網╱謝佐人 2009-01-07
以色列同意設立一條「人道走廊」,以運補重要民生醫藥物資,協助「加薩走廊」的巴勒斯坦民眾。
以色列總理「歐麥特」辦公室發表聲明說,設立人道走廊的構想是由聯合國安理會提出,而以色列同意接受。
根據這項方案,以色列會暫停攻擊加薩某些特定地區,以便讓民眾獲得補給。聲明中指出,設立「人道走廊」的目的是為了防止出現人道危機。
在過去11天的以巴戰火衝突中,以色列曾堅稱,他們已經讓足夠的補給進入加薩。但是聯合國表示,加薩居民嚴重短缺糧食、燃料及醫藥品,已經陷入危機。因此疾呼以色列以人道為重。
◆ 以空襲聯合國學校 至少45死
【本報國際組/綜合報導】 2009-01-07 中國時報
入侵巴勒斯坦人自治區迦薩走廊的以色列地面部隊六日已推進至迦薩走廊首府迦薩市,與巴人「哈瑪斯」組織民兵在城外激戰。以色列六日並出動戰機空襲迦薩地區多個目標,而據巴人醫療機構透露,聯合國在「賈巴立雅難民營」開設的「法魯賈學校」遭直接命中,至少有四十五人喪生,包括多名兒童。遇襲時,校區裡滿是逃避以軍部隊攻擊的民眾。
另一方面,以色列士兵五日發動夜間攻勢,與哈瑪斯進行迄今最激烈的戰鬥,雙方在首次正面接觸中鏖戰至當地時間六日凌晨。以軍五日占領該市東部3區的高樓,驅逐居民,居高臨下狂射街頭。
不過以色列陸軍部隊五日晚也遭受重大傷亡,一輛以軍坦克開砲誤擊精銳的「戈蘭尼旅」,造成官兵三人喪生、廿四人受傷。事故發生在迦薩市附近,而傷者有三人傷勢嚴重,戈蘭尼旅旅長佩萊德也受了輕傷。
這是以色列陸軍自三日晚對迦薩走廊展開地面戰以來遭受的最大傷亡,而死於「鑄鉛行動」的巴勒斯坦人迄已達六百人。
◆ 以色列:遭攻擊聯合國學校可能曾發射迫擊砲
法新社╱楊一峰 2009-01-07
(法新社耶路撒冷6日電)以色列今天表示,軍方初步調查顯示,遭到以色列攻擊的加薩(Gaza)聯合國學校,可能曾有迫擊砲從學校內發射;這所學校遭以色列攻擊後造成數十人死亡。
政府發言人芮格夫(Mark Regev)告訴「法新社」:「初步發現,聯合國設施內有敵火射擊,攻擊我們的一個單位,然後,我們所屬的單位予以回擊。」
他說:「我們的單位回擊,隨後我們以大砲射擊,並產生相應爆炸,你們可以推測原因為何,不過,我們仍在調查中。」
軍方發言人賴包維奇(Avital Liebovich)說,學校內可能對外發射一輪迫擊砲攻擊,之後的爆炸顯示天井可能佈有詭雷。
◆ 國際瞭望 以色列看準了阿拉伯的分裂空檔
【本報訊】2009-01-07 中國時報
以色列攻入巴勒斯坦人自治區迦薩走廊,舉世為之震驚,國際間紛紛謀求斡旋,但是比較起來,阿拉伯世界民間雖抗議火熾,但政府卻裝聾作啞,毫無實際動作,只是口頭發出一些抱怨聲音而已。何以如此?
原來多數阿拉伯國家對巴人組織「哈瑪斯」心懷不滿,這些國家已習慣於與以色列苟安,他們知道不可能有第五次中東戰爭了,以後永遠打不過以色列,與其衝突而敗,不如維持一個帶有屈辱的和平,何況還能從美國方面獲得經濟利益,譬如最大的阿拉伯國家埃及每年便從美國得到贈予性質的援助。
但二○○六年的巴勒斯坦自治議會選舉卻震驚了他們,哈瑪斯居然取得勝利,這當然是巴勒斯坦人民對貪汙腐敗而且「不能和不能戰」的巴解「法塔」派的摒棄,但在其他所謂溫和派阿拉伯國家看來,卻是禍患來臨,他們憂慮哈瑪斯勢力逐漸擴大,反以態勢日漸激烈的話,會導致與以色列起大衝突,而打破了目前的苟安局面。擔心哈瑪斯壯大危及治安,且暴力事件增加,倒是其次的考慮了。
美國《華盛頓郵報》就曾指出,一些阿拉伯國家政府心裡希望見到哈瑪斯遭受打擊,但這些政府卻要面對另一難題,那就是如何對應民意和輿論。
如今哈瑪斯果然給若干阿拉伯國家帶來困擾而面臨兩難的抉擇,一是支持哈瑪斯,一是裝聾作啞,但這兩種選擇都有痛楚,支持哈瑪斯非其利益所在也非其所願,無動於衷則會喪失民心。
其實阿拉伯國家早己分為兩派,其一是埃及、約旦及波斯灣國家的溫和派,他們受益於與以色列苟安,另一是敘利亞、利比亞、葉門等反以的強硬派。而巴勒斯坦內部又分裂成強硬的哈瑪斯與妥協的巴解法塔。
當阿拉伯國家有分裂的空檔,當巴解內部有分裂的空檔,當美國政權有移交的空檔時,以色列趁機行事也就不足為怪了。
※ 所以巴解需要第三勢力?
◆ 俄羅斯停供天然氣 中東歐17國受創尤深
法新社╱鄭詩韻 2009-01-07
(法新社巴黎6日電)俄羅斯能源巨擘俄羅斯國營天然氣公司(Gazprom)1日起為了回應烏克蘭違法輸送天然氣,切斷對烏克蘭的天然氣供應,並進一步減少透過烏克蘭管線傳送天然氣至歐洲國家。
歐洲聯盟國家四分之一天然氣仰賴俄羅斯,其中八成透過烏克蘭的管線輸送。
對俄羅斯天然氣依賴更深的中歐與東歐國家,受到輸送減量的影響特別嚴重。
以下為天然氣供應因此受影響的17國:
●奧地利:俄羅斯天然氣供應量減少九成,奧地利能源公司OMV表示,可用儲量補足短缺。
●波士尼亞:俄羅斯天然氣供應完全中斷。
●保加利亞:俄羅斯天然氣供應完全中斷,國營天然氣公司Bulgargaz表示,目前是靠儲備供應,但須實施工業配給管制,並呼籲消費者盡可能使用替代燃料。
●克羅埃西亞:俄羅斯天然氣供應完全中斷,克羅埃西亞石油與天然氣組織INA呼籲消費者節約使用,經濟部表示,將開始降低大型企業供應量。
●捷克:俄羅斯天然氣供應預料將減少七成五。
●法國:俄羅斯天然氣供應降低七成,能源組織GDF Suez保證,該公司對法國與歐洲供應量將持續維持正常。
●德國:德國天然氣出口商Wingas與E.ON Ruhrgas通報俄羅斯供應量減少,但未提供確切數字。兩家公司表示,儲存量足以彌補短缺。
●希臘:俄羅斯天然氣供應全部中斷,國營電力公司「公共天然氣集團」(Public Gas Corporation)表示,由於儲量充足,家庭用量不受影響,但警告,如有需要,該公司將被要求降低供應量。
●匈牙利:俄羅斯天然氣供應完全中斷。匈牙利當局表示,情況相當嚴重,已要求工廠改用其他能源。天然氣公司FGSZ表示,儲量足以供應「約數星期」。
●義大利:俄羅斯天然氣供應減少九成,義大利當局表示,透過阿爾吉利亞、英國、利比亞、荷蘭等國管線的供氣將增加,現有儲量可供應「數週」。
●馬其頓:俄羅斯天然氣供應完全中斷。
●波蘭:波蘭國家天然氣公司PGNiG通報,俄羅斯經烏克蘭的天然氣供應減少八成五,這家公司表示,將以透過白俄羅斯管線輸送的天然氣彌補短缺。
●羅馬尼亞:俄羅斯天然氣供應減少三分之二以上,經濟部召開緊急會議,但表示,國內生產的天然氣加上儲存量,可應付用量。
●塞爾維亞:俄羅斯天然氣供應減少五成。
●斯洛伐克:俄羅斯天然氣供應減少七成。斯洛伐克天然氣進口商SPP宣布,國家進入能源緊急狀況,該公司為因應狀況,已減少供應。
●斯洛維尼亞:俄羅斯天然氣供應減少九成,斯洛維尼亞天然氣供應商Geoplin表示,該公司已被迫運用儲量來應付國內需求。
●土耳其:透過巴爾幹半島輸送的俄羅斯天然氣,供應全部中斷。
◆ 中情局長 歐巴馬敲定潘尼達
【聯合報╱華府特派員林寶慶、編譯陳世欽/綜合報導】 2009.01.07
華府「尼爾森報導」5日指出,華府智庫「布魯京斯研究所」約翰桑頓中國中心資深主任、歐巴馬團隊的亞洲及中國事務首席顧問貝德,預料將出任歐巴馬政府的國家安全會議亞洲事務資深主任,主管美國對亞洲政策,接替目前的韋德寧。
此外,民主黨人士透露,歐巴馬已敲定前白宮幕僚長潘尼達出任中情局局長,並提名已退休的前美軍太平洋軍區司令布萊爾出任全國情報總監。
分析家指出,歐巴馬此一人事布局,和布希政府情報政策及形象一團糟的過去,劃清界線的用意至為明顯,但潘尼達和布萊爾和中情局素無淵源,在參院同意任命的關卡,可能波折橫生。
參院情報委員會資深委員范士丹就對事先未獲徵詢,表示不滿。
國務院負責亞太事務的助理國務卿,預料將由處理1995/96年台海飛彈危機的關鍵人物之一,柯林頓政府的美國副助理國防部長坎伯出任。報導指出,坎伯已同意出任。
報導說,國務卿提名人希拉蕊‧柯林頓可能任命一些特使,專責處理特定的區域問題,包括曾任柯林頓政府駐聯合國大使的郝爾布魯克出任印巴特使,柯林頓政府的北韓政策協調人溫蒂‧謝爾曼則可能出任北韓特使。
另外,柯林頓政府的國防部長辦公室中國科科長米德偉可望出任國防部長辦公室的亞洲政策主管。
貝德曾任白宮國家安全會議亞洲事務主任,主管兩岸政策。現在更升一級,主管亞洲政策。他也曾任職於美國貿易代表署。
貝德的好友、前白宮國家安全會議亞洲資深主任李侃如最近也加入約翰桑頓中國中心。
與台灣關係不錯的坎伯,雖然強項是國防事務,這次沒有去國防部,是因為他競選期間一直支持希拉蕊,是希拉蕊的人馬,因此未來仍會留在國務院。
◆ 美中台關係 走向「正和」
【聯合報╱華盛頓特派員張宗智/五日電】 2009.01.07
美國總統當選人歐巴馬廿日將宣誓就職,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中心(CSIS)研究員葛來儀五日撰文預測,歐巴馬將推動美中台「正和」(positive-sum)關係,但不會和北京合作確保國民黨繼續執政,因為這仍得透過民主程序由台灣人民決定。
以下為葛來儀推測歐巴馬新政府可能的八項政策目標:
一、推動美中台的「正和」關係:所謂「正和關係」是指勝負總和大於零,或三方都是贏家。歐巴馬政府將尋求改變美中台三方關係過去的零和(zero-sum)本質,並可能比布希政府更鼓勵改善兩岸關係。
二、修補並強化美台關係:美國堅定的支持,可讓馬英九總統更有信心持續與北京談判,努力達成更穩定和持續的活路模式。
三、鼓勵兩岸進一步改善關係:美國將持續鼓勵兩岸協商,尋求解決問題及和平解決歧見。
四、不更動一個中國政策,但可能修改說法:美中三公報與台灣關係法,仍是美中一中政策的基礎,歐巴馬政府會延續不支持台獨的政策,不過,已不再需要「美國反對兩岸任何一方片面改變現狀」這項說法。
五、要求中國降低對台軍事部署:在兩岸簽署和平協議前,北京仍可透過凍結部署短程導彈,撤回部分飛彈,及調整軍事演習等方式對台釋出善意。
六、堅定支持台灣參與國際組織:歐巴馬政府預期將全力支持台灣有意義參與聯合國,及成為世界衛生大會觀察員的努力,因為這與美國政策一致。
七、與台灣維持強有力的安全關係:美國將尋求建立一個讓台灣覺得安全,又維持與北京對話誘因的環境。這件事應由北京和台北透過政治對話解決。
八、支持台灣的民主體系:歐巴馬政府會支持反映台灣人民期望的民主體系,但不會與北京合作長保國民黨執政,因為這得由台灣人民決定。
◆ 北京對台將貫徹一國兩制
【陳毓鈞】2009-01-07 中國時報
在北京紀念「告台灣同胞書」發表五十周年大會上,從胡錦濤到吳邦國、李建國、王毅等人講話中,都一再提及「一國兩制」構想,特別是胡錦濤指出要促進兩岸關係發展,實現祖國和平統一,最重要的是要遵循「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胡還說「一國兩制」是鄧小平創造性思想,實踐證明是正確的。顯然,經三十年「葉九條」、「鄧六點」、「江八點」、「胡四點」到今天的「胡新六點」,中共並沒有改變「一國兩制」大原則。
「一國兩制」的一國,就精確概念而言,係指「一個中國」而非「一個國家」,也就是胡所說的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絕不動搖,即使兩岸尚未統一之前,也不能改變台灣和大陸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有人認為,北京擬出「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可能意味將鬆動對一中原則立場,這是不切實際想法。胡講得很明白,兩岸問題是中國內戰遺留的政治對立之歷史問題,要結束敵對狀態,建立軍事互信機制並簽署和平協議,亦須在一中共識上。
至於「兩制」,在鄧小平的年代,從廣義的概念而言,係指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制度。然而,經過改革開放之後,大陸在經濟、社會、文化上已經有重大變化,再加上冷戰結束、經濟全球化浪潮,已呈現「資中有社、社中有資」現象。今天和未來所指的兩制應是政治制度,亦即大陸是共產黨領導下的政黨協商合作制度,而台灣是經由選舉產生政黨競爭制度。因此,胡也提到兩岸尚未統一前,對兩岸政治關係發展,可以透過協商加以探討。這就為兩岸的未來「兩制」將不同於「港澳模式」埋下了伏筆。
針對台灣關切的參與國際空間,胡也提出了明確立場。首先,他用「涉外事務」概念而非台灣所好用的「外交事務」,因為外交所涉及的是國家的主權與代表性問題,北京避開使用外交說詞。其次,胡指出在不造成「兩個中國」和「一中一台」的前提之下,兩岸可透過務實協商,做出合理的安排。還有,關於台灣參與國際組織的活動問題,兩岸應透過事先協商,取得協議,不要各自為政,浪費資源。
在這次講話中,胡提到「兩個中國」與「一中一台」,後者係指台獨,容易理解,但前者就值得台北注意。馬政府上台後,口中雖說先經濟後政治,但卻不時透露政治急迫性,一方面是受到內部政治化影響,一方面亦有著主觀上策略考量,這就令北京不得不慎重因應,將現階段兩岸關係發展主軸拉回「先經濟後政治」階段,意即經濟可做,政治再談。另外,馬主張「不統」,北京要「促統」,雙方大政目標不同,手段上難免會出現碰觸。北京已認為過去中華民國是堅定支持一中,但今天或未來的中華民國卻未必,從「事實兩中」走向「法理兩中」可能性是存在的。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六十周年,中共一直強調立國根本就是一中原則,從國家戰略利益及民族振興大業看,北京在國際社會上是不會改變其堅持的。總之,在和平發展道路上兩岸還有很多事情要做,但有件事是十分清楚的,那就是對北京來說,任何損害一中原則之事都是危險的。
(作者為北京清大中美中心高級研究員暨台研所兼任研究員)
◆ 林博文專欄:古巴革命50周年的哀歌
【林博文】 2009-01-07 中國時報
古巴剛在一月一日慶祝革命成功五十周年,由於八十二歲的「革命之父」卡斯楚身體違和,仍住醫院,再加上經濟環境太差,慶祝活動極為低調。現任總統,卡斯楚的七十七歲弟弟拉烏爾發表簡短演說,勉勵國人要迎接艱鉅的挑戰。
五十年來,古巴人已習慣了艱苦奮鬥、對抗美軍、自力更生的日子,他們也過慣了貧家的日子。有辦法的人或不怕死的人早已逃到佛羅里達,大部分的人生活雖然清苦,但日子還過得下去,至少看病不花錢,讀書也不必繳學費。按道理說,革命的目的之一是要讓人民脫離一窮二白,至少能過小康的生活。然而,革命半世紀後,今天古巴人民的一個月平均收入只有二十美元!
思想比較開放的拉烏爾,不像他哥哥那樣意識形態掛帥,去年准許人民購買手機,也可以住旅館,但有錢買手機和住旅館的人畢竟不多。卡斯楚建國後不久,就把一批美商投資的工廠(以糖廠為主)和其他企業收歸國有。企業國有化的另一個涵義就是沒效率,但對古巴經濟打擊最大的則是美國總統艾森豪宣布對古巴採取貿易禁運,這項措施一直實施到今天,對古巴經濟和人民生活造成巨大的創傷,其次則是老一輩革命家既不懂經濟,又堅持教條主義,使古巴在經濟上始終站不起來,約有二十多年的時間,要依賴蘇聯接濟。共產蘇聯垮台後,古巴有一段時間淪為赤貧,最近幾年則靠委內瑞拉資助,崇拜卡斯楚的查維茲,每天免費提供古巴十萬桶石油,古巴償還的方式為派遣數萬醫生和教師到委內瑞拉當義工。
卡斯楚的革命成功,鼓動了許多殖民地尋求獨立革命的奔騰血液;他的「革命輸出」幾乎改變了第三世界的地圖;他的革命伙伴切.格瓦拉雖「壯志未酬身先死」,卻成為二十世紀後半期最具傳奇色彩,最受景仰的革命英雄,法國存在主義哲學家沙特甚至稱頌格瓦拉為「我們這個時代最完美的人物」。
卡斯楚的崛起,不僅使美國方寸大亂、顏面盡失,自由世界領導人的後院竟然長出了一株共產主義毒草,是可忍孰不可忍?一九六一年四月的豬灣事件,以及日後由司法部長羅伯特.甘迺迪策畫的謀刺卡斯楚行動和古巴飛彈危機,譜寫了六○年代初期冷戰幾乎轉化為熱戰的畫面。
卡斯楚在許多方面就像是小型的毛澤東:身邊不容異聲、打壓政亂、製造個人崇拜、鬥爭第一、亂搞經濟、蹂躝人權、剷除異己。古巴人也許在內心深處質疑卡斯楚革命的意義與價值,民族主義、愛國主義與共產主義並不能當飯吃。在全世界邁向二十一世紀之際,古巴仍停留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
五十年來,旅居佛羅里達(以邁阿密為表)的古巴流亡人士,在美古關係上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他們堅決反卡斯楚,也堅決反對美國放鬆對古巴的經濟制裁。右翼古巴社區對美國政治亦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力,從艾森豪到布希,美國換了十個總統,沒有一個人膽敢軟化對古政策。連敢於創新的卡特,有膽量與中共建交,卻無勇氣打開哈瓦那之門;柯林頓主政八年,對古政策一如前人。歷屆總統都怕右翼古巴美人,他們都擔心選票。
現在,情況已發生了顯著變化,老一輩堅決反卡斯楚的右翼古巴人已經越來越少,死的死、老的老,在檯面上活躍的以務實派居多,他們主張與古巴進行經濟、商務及人道交流,希望聯邦政府開放旅遊古巴。拉烏爾最近接受美國影星西恩.潘(Sean Penn)訪問時,就坦言他和歐巴馬「必須見面」俾「開始解決兩國之間的問題」。
古巴革命時,歐巴馬還沒出生,打開美古外交僵局,不要再追隨前面十個總統的老窠臼,創造一個嶄新的美古關係,捨歐巴馬其誰。歐巴馬上台後將要面臨一堆棘手的外交問題,從伊拉克、阿富汗到以巴戰爭,沒有一件易事,甚至八年、十年也解決不了,唯獨美古關係可以憑藉智慧、勇氣與手腕予以擺平。
卡斯楚已垂垂老去,抽雪茄的游擊英雄已變成病房裡的孤獨老人,他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甘迺迪未能改變古巴的遺憾,應由歐巴馬來了結。
以軍日停火3小時闢人道走廊 國安威脅?
* 以軍每日停火3小時 闢人道走廊
* 以巴激戰11天 美歐中促停火
* 加薩兄弟哈瑪斯有難 老大哥法塔態度冷漠
* 佛里曼專欄》加薩 三大鬥爭縮小版
* 看懂天下事》加薩戰火怎結束... 觀歐美看埃及
* 以不讓記者進迦薩戰地採訪
* 俄國斷「氣」 惹毛歐盟
* 英情報首長:經濟衰退為西方帶來國安威脅
* 36小時當機 國安有漏洞
* 中華國協 華人和諧
◆ 以軍每日停火3小時 闢人道走廊
【聯合報╱編譯樂慧生/綜合7日外電報導】 2009.01.08
以色列與加薩走廊哈瑪斯間的衝穾7日略見緩和,以色列國防軍7日宣布,即起每天停火3小時,開放人道走廊,讓補給和燃料能運給加薩居民。
以軍每天下午1時至4時將停止在加薩的所有軍事行動,除非遭到巴勒斯坦武裝人員襲擊。國防部一名官員表示,加薩地帶居民可以利用這段時間購置生活必需品和維修遭到破壞的基礎設施。
流亡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的哈瑪斯領導階層表示,「以國停止攻擊時段」,加薩哈瑪斯戰士也不會對以境發射火箭,但不願說出「停火」二字。
以色列暫停攻勢,可略為紓解加薩居民生活的苦境,目前加薩大部分地區停電斷水。
埃及總統穆巴拉克與法國總統沙克吉在此之前共同提出停火案,重點有三:一,立即停火一段時間,開闢人道走廊,把人道物資運送給加薩150萬居民。二,由埃及邀集以巴及歐盟等方面代表會商根本解決之道,阻止武器從埃及經由隧道運至加薩,以埃則開放邊界,讓人道物資進入加薩。三,由埃及邀集巴人兩大勢力哈瑪斯與法塔組織的代表開會,化解對立,組成國際社會能夠接受的政府。
出身法塔的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巴斯已對此案表示歡迎,與法塔對立的哈瑪斯對是否接受則尚未表態。哈瑪斯仍堅持原本的三項要求,即以色列立刻停止攻勢,撤出加薩,並重新開放以國與加薩的邊界。
美國國務卿賴斯也贊同此案,但同時指出,若無法阻止哈瑪斯對以色列的火箭攻擊並切斷哈瑪斯的武器來源,任何方案都不會成功。
以軍6日以大砲轟擊加薩一所聯合國辦的學校,炸死在校內避難的39名平民,且不少是孩童。此事引起公憤,聯合國方面也要求追究責任。以軍則表示是遭發射自該處的迫擊砲彈攻擊才還擊。
◆ 以巴激戰11天 美歐中促停火
【世界日報╱編譯中心綜合6日電】 2009.01.08
以色列與「哈瑪斯」在加薩走廊的戰火進入第11天。以軍6日攻擊加薩走廊3處由聯合國設立的學校,至少造成在校內避難的48名民眾死亡,使得以軍發動攻勢以來的死亡人數增至635人。同時,相關國家外交首長6日晚起在紐約開會,籲請聯合國安理會7日通過停火決議。美國也正式表示雙方應尋求永久有效的立即停火。中國呼籲雙方停火,展開政治談判。
美國國務卿賴斯6日晚抵達紐約,她將會晤巴勒斯坦等領袖。聯合國安理會7日緊急開會,討論以巴停火問題。稍早,主要由阿拉伯國家和歐洲國家外長出席在紐約的緊急會議,敦促安理會儘速通過決議,結束流血衝突,以色列及哈瑪斯應立即停火,進入加薩地區的軍隊也應撤出。
中國外交部長楊潔篪5日曾與賴斯通電話,重申中方的關切。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秦剛6日表示,中方願和國際社會推動有關各方立即停火,緩解人道危機。
在戰場上,以軍坦克和直升機6日全面攻擊加薩地區的城鎮,摧毀「哈瑪斯」的發射基地,搜尋哈瑪斯領袖。以軍在加薩市與哈瑪斯分子巷戰;哈瑪斯則向以色列發射遠程火箭。
在外交戰場上,美國國務院發言人麥柯馬克說,美國政府呼籲加薩衝突雙方立即、持久的停火。法國及歐盟也呼籲立即停火。
阿拉伯國家預備在安理會上提出的草案內容,包括結束以色列對加薩人民的侵犯;立即、永久停火;解除包圍加薩,依2005年11月協議,開放加薩與以色列、加薩與埃及間的過境點;允許國際援助與醫療救助進入加薩;在過境點設置國際觀察員;由國際部隊保障巴勒斯坦人民的安全。
但以色列堅稱在加薩軍事行動將繼續。總理歐默特說,直到以軍完全摧毀哈瑪斯朝以色列發射火箭的能力。他表示,這次軍事行動目標是肅清加薩的武器,等到不再有火箭發射到以色列領土上,以色列才能停止軍事行動。 由於開戰進入11天,加薩居民難以生活,引發國際嚴重關切。歐默特總理在6日宣布,以軍將在加薩戰區開放「人道走廊」,在限定時間內居民可接受援助物資及購買物品。
◆ 加薩兄弟哈瑪斯有難 老大哥法塔態度冷漠
中央社 2009.01.08
自2007年哈瑪斯集團以武力奪取加薩走廊控制權,法塔領導人阿巴斯意欲收復失土的念頭從未止息,這次以色列襲擊加薩,法塔卻靜得出奇,阿巴斯是否別有盤算?頗堪玩味。
據「耶路撒冷郵報」(Jerusalem Post)報導,6日晚間巴勒斯坦自治政府所在地雷馬拉市舉辦聲援加薩兄弟姊妹的集會,僅約150人到場聲援。
流亡敘利亞的哈瑪斯集團(Hamas)政治局主席馬夏艾(Khaled Meshaal)雖號召西岸的巴勒斯坦人,發動「第三次大起義」(third intifida),卻始終缺乏組織。
報導說,直接受法塔領導人阿巴斯指揮的安全部隊,嚴密監控親哈瑪斯集團的西岸巴人,以致當地民眾對於發生在加薩的悲劇格外冷漠,完全看不出當年西岸巴人為第二次大起義的主導者。
加薩同胞有難,法塔統治的約旦河西岸卻格外安靜,難免令人聯想,阿巴斯是否有意假他人之手,剷除心頭奪權大患?
2005年以色列自加薩撤軍,結束長達38年的佔領,當時美國居間協調達成協議,由阿巴斯的部隊控管與以色列交接的邊境,至於加薩與埃及交界處由歐盟監控,防止武器走私。
哈瑪斯集團2007年6月以武力奪取加薩控制權後,阿巴斯即惦念著要收回加薩走廊控制權,因此以色列出兵之時,美國總統布希隨即助阿巴斯一臂之力,主張以色列與哈瑪斯再擬停火協議,務必納入國際監督機制。
埃及執政黨重量級領袖奧達(Gihad Auda)也意有所指地表示,埃及可考慮重開以埃間的加薩邊界,但前提是必須由法塔把關。美、埃兩國為2005年協議再背書的態度,等同於承認法塔才是巴勒斯坦的合法政權。
有了國際與區域強權撐腰,儘管有數百巴勒斯坦人死於非命,但阿巴斯(Mahmoud Abbas)回答埃及記者詢問時卻說,哈瑪斯不願延續之前長達半年的停火協議才釀成悲劇,並隨即飛赴紐約聯合國磋商停火協議。
他的說法意指以色列出兵非偶然,哈瑪斯咎由自取。但阿巴斯向來自詡為巴勒斯坦自治政府領導人,兄弟有難其態度卻是落井下石,似乎他的敵我之分,在意的是誰對其政權維繫更具威脅性。
以色列襲擊加薩走廊舉世震驚,國際斡旋謀和盼戰事別再擴大,但巴勒斯坦內部卻分裂難解,阿巴斯精於政權算計,加薩境內150萬巴勒斯坦人何去何從?仍是待解難題。
◆ 佛里曼專欄》加薩 三大鬥爭縮小版
【經濟日報╱劉道捷/譯】 2009.01.08
加薩走廊戰爭造成的殘殺毀滅令人痛心,卻不意外,只是是現代中東連續劇的新版,如果要我取個劇名,我會取為「旅館誰開的?收猶太住客嗎?」副題是「該炸掉酒吧、改建清真寺嗎?」
加薩其實是1948年起的三大鬥爭縮小版,三大鬥爭是:一、埃及、沙烏地阿拉伯、伊朗中,那一國會變成中東超級強國?二、中東該有猶太人的國家嗎?如果該有,巴勒斯坦會提出什麼條件?三、阿拉伯社會由誰操控、由伊斯蘭激進派操縱嗎?
現代阿拉伯霸權之爭起源很早,但現代版中增加了新競爭者,不屬於阿拉伯世界的伊朗開始挑戰埃及和沙烏地阿拉伯。伊朗巧妙的利用軍援,在以色列北疆和西疆,扶植擁有火箭的哈瑪斯組織和真主黨,因此可以自居巴勒斯坦的保護者,任意發動和阻止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衝突。
看旅館誰開的
國際戰略研究所中東計畫主任范迪說:「以色列2005年離開的加薩是和埃及接壤,現在重返的加薩卻變成和伊朗接壤。伊朗已經變成最後的敵國,我不知道我們現在可否只談阿拉伯和平行動,或許要改稱伊朗和平行動。」
哈瑪斯拒絕承認以色列,控制西岸、領導巴勒斯坦政府的法塔組織和以色列卻已經互相承認。如果你像我一樣,相信唯一的解決之道是:讓巴勒斯坦人把西岸、加薩和東耶路撒冷阿拉伯區從兩國併為一國,那你一定希望削弱哈瑪斯。
收猶太住客嗎
為什麼?因為對巴勒斯坦傷害最大的是哈瑪斯的自殺炸彈客、破壞和平方案最厲害的是:哈瑪斯可能主張以伊斯蘭國家,取代以色列;哈瑪斯攻擊以色列南部,對整併出一個巴勒斯坦國希望造成的傷害,也比以色列魯莽移民西岸造成傷害嚴重。
該炸掉酒吧嗎
以色列願意撤出西岸,哈瑪斯的火箭卻變成無法逆轉的威脅,哈瑪斯明白告訴以色列,「我們從加薩可以轟擊以色列南部,如果我們得到西岸,我們從現在到永遠,隨時都可以關閉以色列的國際機場。」
前美國總統柯林頓的中東顧問殷迪克說,今天加薩基本上是所有三大鬥爭的原點,「小小的加薩可能把所有的問題炸上天,在歐巴馬上任第一天,就變成大問題。」
殷迪克指出,歐巴馬為美國帶來濃厚希望,卻也為伊斯蘭激進派帶來重大威脅,因為他的談話十分吸引阿拉伯人。哈瑪斯、真主黨和凱達組織八年來橫行無忌,靠的就是布希激起的反美怒火。
哈瑪斯、真主黨和凱達無疑希望利用加薩衝突,把歐巴馬變成布希,使美國和阿拉伯盟邦採取守勢。歐巴馬必須認清真相,他和美國的目標是促成和解,消除哈瑪斯火箭威脅、開放加薩投入世界經濟,這樣才能符合美國利益、減輕三大鬥爭、贏得尊敬。
(作者Thomas Friedman是《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劉道捷譯)
※ 很委婉地痛批布希。
◆ 看懂天下事》加薩戰火怎結束... 觀歐美看埃及
【聯合報╱劉必榮】 2009.01.08
以色列地面部隊終於在上周六晚上開進加薩。上周我們就曾討論過,加薩戰火是否擴大,以軍地面部隊進不進去是關鍵。因為易進難出。難出來有兩個意思:一是以軍深陷加薩,無法獲得決定性勝利,結果只好灰頭土臉撤軍。就像2006年夏天,深入黎巴嫩南部打真主黨,非但沒有消滅真主黨,反而助長真主黨聲勢。
「難出來」第二個意思是加薩戰火一旦升高,難保不傷及無辜百姓。這將讓以色列發動戰爭的正當性逐漸消逝。以色列說,「其他國家反恐,各國群起相助,以色列反恐,只要求其他國家不要干預,讓她把戰爭打完,恢復安全的環境,為什麼不行?」為了避免傷及無辜,以色列不斷打電話進加薩(電腦語音),告訴加薩的巴勒斯坦人:「我們要除去哈瑪斯組織,請趕緊撤離。」但加薩百姓說,我們無處可撤。以色列指責哈瑪斯利用群眾,把軍火藏在尋常百姓家,所以偶會攻擊百姓住宅。但哈瑪斯說,我們是人民支持的反抗運動,怎麼會是利用百姓?這一來一往的辯論,也勾勒出加薩問題的難解,與以色列的易進難退。
以色列自認可以打贏這場戰爭,因為加薩面積小、地勢平坦,與黎南不同,何況這次的準備也比2006年周延,所以不打出一個結果不會收手。這也是國際調停無功的原因。華盛頓郵報一篇專欄說,不必嘆息布希的消極、歐巴馬的沉默、歐洲的虛弱、阿拉伯世界的無力,因為這本是一場戰爭過程,不是和平過程。
所以觀察加薩情勢第一個角度是這場戰爭怎麼結束。
一種說法是歐巴馬就職前會結束,這樣才能給白宮新主人中東政策重新出發的契機。美國學者也呼籲,過去布希的中東政策全被伊拉克絆住,歐巴馬應超越伊拉克,用更大的格局,例如與伊朗和敘利亞對話,重建中東秩序。沉默的歐巴馬會怎麼做是一個觀察點。
第二個觀察角度是歐洲。
歐盟輪值主席已經換成捷克,但法國總統沙克吉在外交上仍很活躍,想用他的方法調停加薩戰火,所以歐洲才有兩股人馬前往中東。義大利外長要沙克吉讓開,沙克吉說法國與埃、敘關係好,最有能力調停。所以歐盟內部的權力角力也成為觀察角度。歐洲有辦法統一外交事權嗎?萬一真要派維和部隊進駐加薩(目前哈瑪斯反對),歐洲派得出嗎?
第三個角度是埃及處境尷尬。
埃及作為調停者,但既影響不了以軍進入加薩的決定,也阻止不了哈瑪斯的火箭攻擊,處境艱難。感情上,埃及必須同情巴勒斯坦,但又必須防著哈瑪斯,因為哈瑪斯和埃及激進組織伊斯蘭兄弟會相互聲援,埃及十分頭痛。可是埃及又不能完全不理哈瑪斯,因為這將使其失去調停中東問題的槓桿。加薩戰火一起,大批難民湧到邊界,想進入埃及。埃及開門也不是,不開門也不是。所以開羅直跳腳,說以色列根本是想把加薩的爛攤子丟給埃及。
現在埃及提出初步停火建議,讓人道物資先進到加薩。美法同表支持。這能使暫時緩和加薩情勢嗎?埃及能否靠新的停火協議,重建其在阿拉伯世界的地位,我們拭目以待。
(作者為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
※ 搞成一場比風頭的舞會派對。
◆ 以不讓記者進迦薩戰地採訪
【尹德瀚/綜合報導】2009-01-08 中國時報
一群外國記者五日聚集在以色列與迦薩走廊交界的邊界檢查哨,等著要進入迦薩採訪,而儘管以色列最高法院已裁定可以讓他們進入,但記者群還是被擋了下來。這已經是第三次發生同樣情況。
以色列對迦薩開戰已歷時十二天,幾百名外國記者想要進入迦薩,實地報導當地巴勒斯坦人陷入戰火的情況,但始終不得其門而入;倒是以色列安排各種機會,讓這些記者目睹巴勒斯坦人組織「哈瑪斯」轄下民兵的火箭如何攻擊以色列人。
二○○六年以色列大舉攻擊黎巴嫩政軍組織「真主黨」旗下游擊隊時,對外國記者幾乎毫不設防,結果報導出來的情況大傷以色列國際形象,這回以色列記取教訓,試圖全面控制對這場戰爭的報導。以色列軍方解釋說,如果讓記者進入戰場,會妨礙軍方的行動,萬一記者有所傷亡,也是軍方的責任。
除上述理由,以色列當然有政治考量。以色列新聞局長西曼說,任何記者一旦進入迦薩,就變成「哈瑪斯恐怖組織的遮羞布和傀儡」。外國記者斷然駁斥這種說法,宣稱他們在迦薩採訪決不會接受哈瑪斯新聞審檢或控制。
以色列當局兩個月前開始禁止外國記者進入迦薩,「外籍記者協會」在連串抗議無效後,一狀告到以色列最高法院,而最高法院上周裁決,在邊界開放且安全無虞情況時,允許少數外國記者進迦薩。一周來,邊界開放三次,救濟組織志工和外籍居民都獲放行,但外國記者還是被擋下。
◆ 俄國斷「氣」 惹毛歐盟
【經濟日報╱編譯于倩若/綜合外電】 2009.01.08
俄羅斯國營天然氣公司Gazprom 6日幾乎完全中斷輸往歐洲的天然氣,與鄰國烏克蘭的定價糾紛急遽升溫。此舉立刻造成法國與土耳其等歐洲國家出現天然氣短缺,也凸顯莫斯科當局對西方世界的敵對態度升高。
歐洲正值冬季這個使用天然氣的尖峰季節,但已有不少國家陸續傳出天然氣管的氣壓直線下降。這使歐洲各國領袖擔憂不已。有些國家為了讓住宅大樓有足夠的暖氣可用,已宣布對工業用戶實施天然氣配給。
歐盟執委會發言人說,俄國沒事先警告就切斷天然氣令人反應不及,有違俄羅斯與烏克蘭先前的承諾,「整個情況令人無法接受」。
6日晚間,儘管有超過12個歐洲國家面臨暖氣燃料短缺的風險,Gazprom仍揚言要進一步中斷供給。烏克蘭總統尤先科表示,Gazprom意圖切斷所有經過烏克蘭的天然氣輸出,大約占俄羅斯對歐洲總供應量的八成。此外,歐洲所進口的燃料有四成來自俄羅斯。
俄、烏兩國都互指對方是「斷氣」的罪魁禍首,但俄羅斯總理普亭5日晚間親自透過國營電視台宣布,他下令大幅減少天然氣的出口,指控烏克蘭從管線竊取天然氣。
能源價格重挫威脅俄羅斯的財政體質與政治穩定,並可能危及普亭在國內的支持度,但此時切斷天然氣,對普亭不見得有利。
俄國政治分析師預期,隨著能源價格持續下探,普亭的姿態也會放軟,但普亭還是對烏克蘭採取強硬手段,堅決要調高天然氣價格。石油和天然氣是俄羅斯兩大出口產品,兩者的價格急遽下跌使普亭在國內承受龐大壓力,普亭或許希望藉由斷氣,造成國際市場恐慌,進而刺激油氣價格攀高。
◆ 英情報首長:經濟衰退為西方帶來國安威脅
中央社 2009.01.07
英國情報首長說,英國、美國及歐洲因金融危機經濟陷入衰退,不僅經濟勢力被削弱,也因此面臨新的國家安全威脅。
軍情五處MI5(又稱秘密保安局)首長艾萬斯(Jonathan Evans)接受「每日電訊報(Daily Telegraph)」專訪指出,經濟衰退可能是個「分水嶺重要時刻」,將均衡勢力由西方國家移轉出去。
他說,雖然經濟富庶與激進主義沒有直接關係,但當西方的經濟主宰勢力不再,將會發生什麼事?很值得思考。
訪談中艾萬斯透露,中國和俄羅斯這兩個興起的經濟勢力,對英國進行大量間謀行動,但他不願意進一步說明更多細節。
艾萬斯表示,因應新的國際安全情勢,「我們必須保持彈性,因應安全威脅,這個世界不會保持不變」。
2007年艾萬斯出任MI5首長,他說,過去兩年在打擊境內蓋達(Al-Qaeda)恐怖組織的工作上,取得重要進展,迫使恐怖份子更低調行事,但安全單位不可能監控所有可能的激進份子。
艾萬斯指出,不少英國穆斯林每年前往阿富汗與巴基斯坦恐怖份子訓練營,其他人則前往索馬利亞,他坦承,去年11月發生的印度孟買恐怖攻擊事件,和英國有間接關連。
對於日益普及的網路電話服務,艾萬斯說,這使恐怖份子的連繫更為方便,對國家安全造成重大損害,但波及全球的經濟衰退,是安全單位面臨的最新挑戰。
展望未來,艾萬斯指出,國際恐怖主義、蓋達恐怖組織與其同盟,以及全球經濟危機等,都將是軍情五處的工作重點。
◆ 36小時當機 國安有漏洞
【楊永年】2009-01-08 中國時報
移民署儲存龐大資料並執行證照查驗的電腦系統三十六小時大當機,造成國內所有國際與國內機場境管電腦資料都無法連線運作,影響所及不只是旅客進出的不便,造成國家安全問題以及國際(機場)形象受損才是嚴重。電腦大當機表面上是技術問題,但從三十六小時大當機的危機處理過程分析,也凸顯出背後的「國家安全」制度問題。那麼到底這制度性問題在那裡?
關於這問題,筆者認為可以從事前與事發後的處置兩方面來談。在事前部分,根據媒體報導移民署的說法是,電腦問題早就向上級反映過,卻一直得不到回應。這表示移民署與「上級」溝通有困難,因此讓人質疑上級可能沒有國家安全的資訊安全敏感度?
事實上,移民署表面上隸屬內政部,但因境管與移民業務內容牽涉國安局、陸委會、法務部、內政部等單位,所以這些單位都是移民署的上級,使得許多問題的溝通協調存在盲點。或更清楚的說,移民署的問題可能出在組織定位或願景,到底移民署要往移民業務之輔導管理,或是往查緝管制的方向發展,目前仍不明朗。但就筆者瞭解,目前「上級」比較希望移民署往「移民事務」的方向發展,或許因此使得查緝管制這部分的部門或業務較不受到重視,才釀成這次的國安漏洞。
另一方面,兩年前之所以成立移民署,就是發現移民事務需要有事權統一的組織(移民署),才能處理好移民事務。問題是,由於「上級」核准移民署成立的時間倉卒,沒有時間讓新成立的移民署有充分的「轉型」(教育訓練)時間,導致移民署組織安排先天不足與後天失調的現象。
例如就筆者瞭解,移民署一成立就存在許多組織間協調整合的問題。而這包括移民署內部與外部的整合問題,組織內部因整併來自部分文職、警職人員,而這警職人員又分別從原來的航警局、警察局外事人員,以及內政部文職人員調任;要讓這些來自不同組織系統、文化的人一起工作,若無長時間的教育訓練或磨合,可能仍存在整合的困難。
再者,筆者於兩年前就具體指出,新成立的移民署的挑戰之一是,缺乏強有力的督察系統。讓人憂慮移民署可能因缺乏內控機制,導致勤務鬆弛或風紀問題的發生。目前移民署雖設計「視察」的職位,但就筆者所知其與警察督察系統的功能仍相差甚遠,而這種督察系統的設置理念其實也和移民署的組織定位有關。至於在與組織外部連結部分,別的不說,移民署與警政署之間的業務切割就存在許多問題,移民署許多官員由警界移撥,移撥與業務切割後才發現,移民署沒有司法警察權,所以不能臨檢、不能攜帶槍械,在打擊人蛇集團犯罪上,就出現許多盲點。
至於在此次電腦大當機的事後處置上,根據媒體報導,電機大當機後,因為維修時有人為判斷錯誤,才讓「搶救」時間延誤這麼久;甚至也有報導指出,後來因為找對專業人才,在不到兩小時就「救火」成功。這也不禁讓人質疑,移民署的「專業人才」是否未能適才適所,或因其他因素使得專業人才未被安排在適當的職位。或者,面對如此重要的「國家安全」與「國家形象」問題,移民署曾否有過演習、資料備份,以應付不時(緊急)之需?以及,「警備」人力是否足夠?如果不足,是否存在和警察組織或其他組織的合作機制?
提出前述疑問,無非希望移民署不要再發生類似問題。顯然,此次移民署電腦大當機所凸顯的國家安全漏洞不容輕忽,而問題的背後是涉及移民署整體組織定位、設計與制度問題,更是值得再檢討改進。
(作者為成功大學政治系教授,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 中華國協 華人和諧
【鄭天佐】 2009-01-08 中國時報
二○○三年大前研一出書預言,中國政體將於二○○五年演變為聯邦制,台灣也將與中國統一。當時總統陳水扁出面駁斥,聲明台灣人民絕不可能接受實質上不如「一國兩制」的聯邦制。李前總統在同年世界台灣人大會提出修憲改國名為「台灣國」的主張,兩岸頓時陷入緊張。去年在馬總統不斷向對岸釋放善意後,緊張情勢開始舒緩。去年底胡錦濤主席也發表胡六點對台新政策,各界認為在此兩岸關係有逐漸和緩之際,馬政府應該審慎回應。筆者是學有專精的科學工作者,謹在此提出一些淺見。
最近民調顯示台灣民眾約三○金%主張終極獨立,近二○%主張終極統一,大部分人則主張「維持現狀」。問題是台灣真能在不穩定平衡下「維持現狀」嗎?在中國的外交打壓下台灣國際生存空間逐漸狹窄化,中國瞄準台灣飛彈也未拆除。而在占有全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龐大市場吸引下,台商要做合乎其本身利益的最佳選擇,主政者也不敢勉為其難。人才和資金的大量西流已造成台灣勞工失業的嚴重化和產業的空洞化,若尚有人認為經濟和政治可以分開,實是不切實際的迷思。
多年來不少台灣的政治人物利用統獨爭議來博取選票,造成社會的失序與紊亂。面對統獨雙方的口水戰以及台商的強大壓力,政府的國家定位顯得模糊不清,不少民眾也因此深感不安。若要徹底從這困境解脫,首先我們必須正常化兩岸關係。
綜觀世界史上諸多國際關係的重大變遷,若非以武力解決,則莫不經過各方長期協商逐步演變而成。英國從殖民體制轉型為國協,而美國則從邦聯結合為聯邦。無論是國協、邦聯或聯邦,每一體制在不同時代都有不同內涵。名稱並不重要,妥協達成的條約內容才是關鍵。兩岸關係如何發展亟需耐心商討與妥協,我們呼籲雙方突破現有的「一國兩制」、「統一」和「獨立」的框架,重新思考出發。
經過長期思考,台大榮退教授王秋森與筆者都認為兩岸應可考慮類似大英國協的政治體制。接受「一中原則」前雙方必須清楚訂定原則的精確內涵。料想兩岸大多數人都能接受文化和經濟共榮的「一中原則」,它意味雙方人民崇尚華夏文化,願意在文化建設、經濟發展和國際事務上攜手合作。國協可建立在這種互信基礎上,而且成員不必限於中國和台灣,亦可邀請新加坡、蒙古、西藏、甚至於其他國家參加。以愛好和平自豪的中華民族和中國新領導人,必能與當年深具慧眼的大英帝國政治家一樣,用寬闊的胸襟來接受國協制度。這個制度可以是漸進的,也可以是不變的,重要的是它是經過協商的,符合全球華人利益和世界太平的制度。
國協立足於憲章,置有常設機構及成員能夠接受的團結象徵,例如大英國協以英國女皇為象徵。「中華國協」若能誕生,不妨以雙方認同的歷史象徵或人物如黃帝、堯舜、夏禹、或孔子,作為圖騰定期舉行團結儀式。重要的是國協內各國主權獨立,在政治、經濟、外交和軍事上自主,各自擁有聯合國席位,但在維護共同利益上對等協調,在國際事務上攜手合作。這種制度既能符合兩岸人民「當家作主」的意願,亦能滿足全球華人無法捨棄的文化、血緣與歷史意識。
(作者為國際著名物理學家,中央研究院院士)
俄烏斷氣危機有解 國安理會通加薩停火協議
* 歐盟調解 俄烏斷氣危機有解
* 斷氣事件 俄烏各有政治算盤
* 黎火箭襲以北 恐爆第2戰場
* 加薩危機/黎境彈襲 以色列兩面受敵
* 聯合國安理會通過加薩停火決議案
◆ 歐盟調解 俄烏斷氣危機有解
【聯合報╱編譯張佑生/綜合報導】 2009.01.09
俄羅斯與烏克蘭鬥「氣」風波造成歐洲17 國人民捱凍、學校停課、工廠停工後,兩國天然氣公司高層8日連趕兩攤會談,總算出現轉圜。雙方同意只要國際監督團抵達釐清爭端,就會立刻恢復供氣,烏克蘭已與歐盟簽約查看是否轉運無誤,仍待俄國簽約同意查看是否恢復供應。
俄羅斯天然氣公司Gazprom執行長米勒和烏克蘭天然氣公司Naftogaz執行長杜賓納,24小時內先後在莫斯科和布魯塞爾談。
歐盟執委會主席巴羅索告誡雙方,當前危機「不容繼續下去」。
歐盟將成立國際監督團派駐在俄烏邊界附近的天然氣輸送站,確認俄國經由烏克蘭輸送的天然氣沒有被烏克蘭半路攔截「偷走」 ,歐盟正與雙方代表設法「喬」相關作業細節。
俄國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氣生產國,歐盟將近四分之一天然氣由俄國供應,其中80%經由烏克蘭境內的管線輸送。烏克蘭一直以優惠價購買俄國天然氣,但俄國指責烏克蘭沒付清拖欠的供氣費15億美元,不願再給優惠。
俄國總統麥維德夫7日表示,唯有烏克蘭同意按市價支付俄國天然氣的費用,及歐盟出面調停,俄羅斯才會同意恢復供應烏克蘭天然氣。
天然氣基本處於「斷供」的七個國家是:波士尼亞、保加利亞、克羅埃西亞、希臘、匈牙利、塞爾維亞和馬其頓。另外,德國、法國、奧地利和義大利等國家收到的供氣量也減少。
◆ 斷氣事件 俄烏各有政治算盤
【聯合報╱國際中心/張佑生】 2009.01.09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和烏克蘭就為了天然氣價格纏鬥不休。既稱「纏鬥」,雙方自然都握有可觀的籌碼:烏克蘭需要俄國供應天然氣發展工業,俄國需要烏克蘭境內的管線將天然氣送到歐洲賺錢。
兩國不是第一次放狠話要給對方「斷氣」、「難看」,這次卻是玩真的。在全球金融海嘯和兩國政局都有變數的情況下,雙方幾乎每年都會上演的口水戰竟演變成歐盟的噩夢。
經濟已經處於「擺爛」狀態的烏克蘭擺明要豁出去,堅持繼續以優惠價格購買俄國天然氣,即使遭斷氣也在所不惜。俄國貿然斷氣,將使歐洲投資者卻步,但諸多政治考量讓克里姆林宮不能讓步。
俄羅斯總理普亭正面臨2000年擔任總統以來最嚴酷的經濟危機:股匯市大跌狂貶,失業率飆高,普亭仍受人民愛戴,但社會動盪升高,對政府不滿的人數也在增加。在這種微妙的氣氛下,普亭不能示弱,與烏克蘭對槓所激發的民族情緒,反而可以轉移俄國民眾對經濟的不滿。
俄烏雙邊關係自從2004年烏克蘭「橘色革命」以來便不甚融洽,俄國去年出兵喬治亞時曾指控烏克蘭暗中提供喬治亞軍火。烏克蘭持續尋求加入北約和歐盟,立場親西方的烏克蘭總統尤希成科屢屢遭到點名批判。
民調顯示,俄國民眾對失去超級強權地位的憂慮遠超過經濟議題,烏克蘭是「重振國威」的關鍵。問題尤希成科這幾年的的支持度暴跌,去年11月獲得國際貨幣基金會164億美元貸款,仍難挽經濟頹勢,尤希成科搞不好也想利用與俄國的衝突轉移焦點。
烏克蘭曾經表示,國內天然氣庫存量可撐到今年4月,換句話說,仍有拖延的本錢。兩國宿怨,看來一時難解。
◆ 黎火箭襲以北 恐爆第2戰場
【楊明暐/綜合八日外電報導】 2009-01-09 中國時報
以色列北部地區八日遭到至少三枚來自黎巴嫩的火箭襲擊,外界懷疑這些火箭是黎巴嫩政軍組織「真主黨」旗下民兵所發射,意在表達對巴勒斯坦人自治區迦薩走廊「哈瑪斯」組織的支持。外界同時擔心,以色列和哈瑪斯的衝突有可能擴大。
這是自上個月廿七日以色列轟炸和入侵迦薩走廊以來,以國北境首次遭遇火箭襲擊,造成兩名以色列人受輕傷。以軍隨後開炮還擊。而外界擔憂,以色列有可能在北部另闢第二戰場。二○○六年,一名以軍士兵在迦薩附近遭綁架,以軍遂對迦薩展開軍事行動,但隨後真主黨攻擊以色列北部,導致以軍大舉進犯黎巴嫩南部,演變成「第二次黎巴嫩戰爭」。
黎巴嫩政府今天則譴責這起火箭攻擊事件,而真主黨已否認此事與他們有關。以色列負責宗教事務的內閣部長艾伊坦則認為發射火箭的是黎境巴勒斯坦派系。
另一方面,以軍每天停火三小時,供人道救援物資進入迦薩走廊的措施於七日首次實施。而下午四時停火結束不過幾分鐘,迦薩市周遭立刻槍炮聲大作。半小時不到,以色列戰機便炸毀當地一輛汽車,炸死一名巴勒斯坦人和他的三個小孩。
以軍七日晚也對迦薩地區多個目標發動了六十次空襲,其中包括靠近埃及邊境的地道。以色列宣稱哈瑪斯利用這些地道偷運武器入境。
以軍對迦薩進行了一整夜轟炸後,以色列一名高級官員八日前往開羅,聽取埃及和法國所提解決迦薩衝突的方案。埃及外長蓋特說,他希望方案中前兩個步驟─立即停火和重新開放迦薩邊界,能在三天內實現。他承認這方案存在不少有待克服的障礙,但至少應先停止殺戮。
◆ 加薩危機/黎境彈襲 以色列兩面受敵
自由時報 2009.01.09
〔編譯陳成良/綜合八日外電報導〕以色列北部城鎮八日早上遭到數枚從黎巴嫩境內發射的火箭襲擊,以軍隨即發射砲彈還擊。這是以軍向加薩發動軍事行動近兩週以來,以色列首度遭受來自黎巴嫩的火箭襲擊,令人擔憂黎巴嫩政軍組織「真主黨」可能開闢第二戰場,讓以色列兩面受敵,並使加薩的衝突蔓延到以色列北部和黎巴嫩邊境地區。
聯合國暫停援助加薩
在此同時,儘管以巴雙方戰鬥激烈,外交調停已稍有進展,美國正在衡量法國和埃及提出的停火協議。埃及駐聯合國大使阿布德拉茲表示,以色列、哈瑪斯以及巴勒斯坦自治政府的代表,已同意八日在開羅分別與埃及官員會談。至於聯合國則以以軍砲火不斷為由,八日宣布暫停對加薩走廊的所有援助,讓加薩難民處境雪上加霜,聯合國安理會同時也仍無法對加薩衝突達成停火決議。
黎巴嫩真主黨否認襲擊
三枚來自黎巴嫩方向的火箭彈八日早晨時擊中了以色列北部城鎮納哈里亞一間老人安養院,兩人受輕傷,三小時後,空襲警報再度響起,但後來證實是錯誤警報。
目前真主黨和哈瑪斯均否認與此事有關,不過,二○○六年七月以色列對加薩用兵期間,真主黨部隊就曾在以黎邊界挑起戰端,引爆第二次黎巴嫩戰爭。以色列北部遭火箭襲擊,可能使以色列與真主黨再次陷入敵對狀態。
不過,以色列軍方這次卻稱該起火箭襲擊事件為「小事情」, 以軍發言人稱,以色列對「火箭彈來源做出精確反擊」,發射了五枚砲彈還擊。黎巴嫩政府也譴責火箭攻擊事件,表示真主黨向政府保證遵守聯合國決議的決心不變,這也顯示以黎雙方似乎都刻意淡化火箭襲擊事件。
疑巴人武裝份子所為
據黎巴嫩消息人士指出,這次以北遭攻擊不大可能是真主黨所為,因為火箭是從距離以黎邊界約三公里、一處由聯合國維和部隊控制的地點所發射;以色列媒體則引述軍方消息來源說,火箭可能是黎巴嫩境內的巴勒斯坦激進份子所發射。上週,一個以大馬士革為根據地的巴人武裝團體領導人曾威脅對以色列開闢新戰場。
分析家指出,由於黎巴嫩五月將舉行國會大選,真主黨應不至於在選前冒進挑起戰端;但真主黨在意識形態上,絕對不容以色列消滅哈瑪斯,因此若加薩戰事延盪數週,真主黨就面臨必須採取行動的壓力。所以,真主黨最後會不會開闢第二戰線,完全要看哈瑪斯的表現。
◆ 聯合國安理會通過加薩停火決議案
中廣新聞網╱謝佐人 2009-01-09
聯合國安理會15國(台北時間)今天早上通過決議案,要求以巴在加薩立即停火,但是否停火還必須取決於以色列及哈瑪斯雙方。(謝佐人報導)
就在以色列對加薩走廊發動猛烈攻擊的第十三天,國際終於就加薩停火協議達成共識,聯合國安理會表決,以14票支持,美國棄權的結果,通過這項決議案。要求以巴立即停火。
過去三天,主要阿拉伯國家與西方密集協商,終於讓「加薩停火決議案」的草案底定,取得美國法國的首肯,送交安理會表決,不過,最後投票時,美國還是棄權,不願表態。
自上個月底以色列對加薩走廊展開猛烈攻擊之後,阿拉伯各國就敦促聯合國達成決議案,要求以色列停火,不過,幾次會談都破局,紐約時間週四晚上,各國就英國提出的草案再度進行協商,幾經修正後,終於達成協議。
根據這項決議案,除要求以巴雙方立即停火外,還要求以色列撤離加薩,停止封鎖,開放加薩邊界哨站,好讓國際人道組織進入救援,並協助重建加薩經濟。另外也要求終止從埃及走私武器到加薩。
不過,這項決議案沒有提到要部署國際部隊,也沒有提到「哈瑪斯」這個字演。阿拉伯聯盟表示,這項決議案具有法律約束力,安理會表決通過,就必須負責落實執行。不過,決議案終歸是決議案,是否停火還必須取決於以色列及哈瑪斯雙方。
聯國決停火 加薩仍續戰 與哈馬斯對話?
* 聯國決議停火 加薩戰火仍猛
* 以色列和哈馬斯拒絕執行安理會停火決議
* 美新中東政策?歐巴瑪考慮與哈瑪斯對話
◆ 聯國決議停火 加薩戰火仍猛
【聯合報╱編譯陳世欽/綜合報導】 2009.01.10
聯合國安理會8日通過決議案,呼籲以色列與哈瑪斯立即停火,次日清晨雙方戰火卻依然猛烈,以軍以飛彈轟擊加薩,哈瑪斯則以火箭攻擊以國南部,顯示戰事不可能即時結束。
安理會以14票贊成、美國棄權的表決結果通過決議案,呼籲雙方立即停火。美國國務卿賴斯表示,美國「完全支持」該項決議案,最後決定棄權,以「靜候埃及居間調停的結果」。哈瑪斯的一名發言人表示,哈瑪斯對停火「不感興趣」,因為哈瑪斯未獲諮詢,且決議案不符其最低要求,未顧及巴勒斯坦人利益。
以國表示,停火必須以游擊隊同意停止攻擊以南,且軍火不再私運入加薩為先決條件。以國總理歐梅特主持內閣會議後表示,以軍將持續以實際行動保護國民的安全。
以軍戰機9日破曉前攻擊50多處目標,主要是游擊隊的火箭陣地及火箭裝配設施,造成2名哈瑪斯成員與另一男子喪生,同時夷平加薩北部的一棟5層建築,至少造成7人喪生。以軍連日攻擊約已使770名巴人喪生,至少半數是平民。
◆ 以色列和哈馬斯拒絕執行安理會停火決議
國際在線 2009-01-10
國際在線綜合報道:盡管聯合國安理會8日晚通過了呼籲巴以停火的決議,但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方面9日均表示目前不會同意停火。國際社會繼續關注加沙局勢,並敦促雙方立即停火。
加沙地帶急救部門負責人9日說,以空軍和地面部隊當天襲擊了加沙地帶中部和北部,造成至少80多人傷亡。當晚,以軍還襲擊了加沙城內的一所媒體公司大樓,造成1人受傷。至此,加沙衝突已造成801名巴勒斯坦人死亡、約3300人受傷。
以看守內閣總理奧爾默特9日說,盡管安理會通過決議呼籲立即停火,但以軍將繼續在加沙地帶採取軍事行動,以維護以公民的安全。以外交部長利夫尼(女)當天也表示,以方將基于自身利益考慮繼續採取行動。
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主席阿巴斯同一天通過其發言人發表聲明說,8日通過的聯合國安理會決議很重要,但關鍵在于執行,以色列應盡快停止在加沙地帶的軍事打擊,並盡快從加沙地帶撤軍。
哈馬斯發言人9日宣布拒絕安理會決議,並繼續向以南部發射火箭彈。
另據報道,有3名加沙地帶的哈馬斯成員9日晚抵達埃及,准備與埃方商談埃及提出的停火倡議。
聯合國近東巴勒斯坦難民救濟和工程處9日夜宣布,將恢複8日臨時中斷的對加沙地帶難民的救濟工作。該機構說,以方已承諾不會再襲擊該機構在加沙地帶的學校和車隊等目標。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秦剛10日宣布,中國政府對加沙緊張局勢不斷升級表示嚴重關切,並為平息事態作出了不懈努力。為推動加沙緊張局勢走向緩和,中國中東問題特使孫必幹將于近日訪問埃及、以色列和巴勒斯坦。
9日,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歐盟等國際組織以及黎巴嫩、毛里求斯等國分別發表聲明,要求巴以雙方立即停火,保護平民安全。
聯合國安理會8日晚以14票贊成、1票棄權的表決結果通過第1860號決議,呼籲巴以立即在加沙地帶實行 "持久的、受到全面尊重的停火",以促成以色列從加沙地帶全部撤軍。決議還呼籲各國支持開展國際努力,以緩解當地的人道主義危機。
◆ 美新中東政策?歐巴瑪考慮與哈瑪斯對話
自由時報 2009.01.10
〔編譯羅彥傑/綜合報導〕據熟悉美國總統當選人歐巴瑪政權移交團隊的消息人士透露,歐巴瑪政府上任後準備建立和回教激進組織「哈瑪斯」的溝通管道,放棄現任總統布希的孤立哈瑪斯策略。外界也廣泛預期,他會對中東衝突採行更公平的政策路線。
放棄布希的孤立策略
英國衛報九日報導指出,和哈瑪斯進行公開接觸的這項舉措,可能是美國情報部門內部率先提出,而且象徵和布希任內排斥此一團體的作法徹底分道揚鑣。美國國務院認定哈瑪斯為恐怖組織,國會也在二○○六年通過禁止金援該團體的法律。
衛報與知悉歐巴瑪陣營討論此案的三位人士接觸。報導說,雖然沒有提到歐巴瑪批准和哈瑪斯進行直接外交談判,但確實有顧問敦促他率先進行低階官員或秘密的接觸,而且華府內有愈來愈多人同意,一味排斥哈瑪斯會有反效果。一開始會先由哈瑪斯與美國情報部門先進行試驗性的接觸,類似一九七○年代美國與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的秘密交往過程。以色列也是在雙方談了很久以後,才曉得有此一談判。
在布希與老布希總統任內擔任外交官,本週又被許多媒體點名為歐巴瑪中東特使的哈斯,就曾在《外交事務》上撰文支持美國和哈瑪斯進行低層次外交,條件是如果哈瑪斯能夠停火且與巴解組織法塔派系開始和解。
採取多邊架構、低層次外交
歐巴瑪這項動作似乎會給哈瑪斯合法性,但仍有許多選項,可以避免給歐巴瑪帶來政治上的後遺症。「新美國基金會」美國戰略計畫部主任克萊蒙斯說:「譬如密使,類似多邊六方會談的策略,我們在布希任內訂定的全面孤立哈瑪斯政策即將結束。你可以透過歐洲人辦事,你可以發明一個多邊架構,新保守主義者將很難接受此事,但我認為這將會發生。」
與歐巴瑪政權交接小組有著密切關係的一位中東專家則說,歐巴瑪政府不太可能會公開張揚與哈瑪斯的接觸。
以色列出兵加薩的這兩週,加深外界猜測歐巴瑪打算如何處理中東事務。他在選戰期間採取親以立場,一如昔日黨內勁敵及準國務卿希拉蕊。但外界也普遍認為,歐巴瑪一旦就任,將採取更公平的策略。他的當務之急,是確保這起危機不會剝奪他建立外交政策議程的機會,而非只是對事件做反應。
前國務院中東顧問米勒說:「我們如果被外界看成是扮演邊陲角色,無法說服以色列,無法與國際社會合作結束此事,就會被看扁與看衰。」
加薩死亡人數逾850 中派特使斡旋促和談
* 以軍持續進攻加薩 死亡人數逾850
* 國際紅十字會指加薩平民處境惡化
* 以巴衝突 中派特使斡旋促和談
* 馬上外交休兵,對岸不領情... 中國駭客攻擊仍不減
◆ 以軍持續進攻加薩 死亡人數逾850
法新社╱蔡佳敏 2009-01-11
(法新社加薩市11日電)以色列今天持續在加薩對哈瑪斯集團(Hamas)發動地面與空中攻擊。這場16天的戰爭死亡人數已逾850人,然而伊斯蘭激進組織哈瑪斯矢言,不會在「炮火之下」展開停火協商。
哈瑪斯高級將領馬夏艾(Khaled Meshaal)表示,除非以色列軍隊全面撤退、並撤除18個月前哈瑪斯取得政權後置於加薩內的障礙物,否則哈瑪斯不會接受任何停火協議。
此外,在加薩走廊前線救災的醫護人員表示,以軍今早的坦克轟炸及空中突襲重創加薩,造成3名巴勒斯坦人喪生,數十人受傷。據傳部分死傷是由被禁用的白磷彈造成,這項指控已遭以軍否認。
白磷彈通常被用來當作煙霧彈或燃燒彈裝置,但也可被部署成為足以造成致命燒傷的殺傷性武器。
加薩市納瑟醫院(Nasser hospital)的瑞希醫生(Yusef Abu Rish)表示,甘尤尼斯(Khan Yunis)東方一個小村落遭坦克砲彈攻擊,一名婦女死亡、60人受傷。
他告訴「法新社」,死傷人員中,55人「身上的燒傷只可能是白磷彈造成的」。
以軍陸軍上尉斯皮傑曼(Guy Spigelman)否認這項傳聞。
◆ 國際紅十字會指加薩平民處境惡化
中央社 2009.01.11
以色列進攻加薩走廊進入第三週,紅十字國際委員會(ICRC)今天警告,加薩平民的處境愈來愈危險,醫療、飲用水、電力、通訊各方面都朝不保夕。
ICRC在新聞稿中說,該會在加薩的駐點每天都會接到數十通被困在作戰區域內的民眾的求救電話。例如昨天,就有一人說他們共有40人、含20個小孩的家族被困在一棟房屋內,因為水井被毀,已將近六天沒有水喝。
ICRC指出,由於固定電話線路的光纖網絡被破壞,人們倚賴行動電話進行通訊,造成負載過重,也有很多人因缺乏電力為電話充電而中斷音訊。數不清的民眾向ICRC求助,因為無法聯絡上親友、不知他們的安危而焦慮不已。
加薩民眾的焦慮轉移成對救援組織的壓力,巴勒斯坦紅新月會的一位醫務員就說,民眾要求他們做更多事,「但我們已盡全力救人了,我們自己也為做不了更多而感到挫折,救援行動往往因為通路受阻而被迫放棄」。
由於過去兩天以來,無法將醫療物資從加薩走廊的北邊運到南邊,南邊的幾個醫院已面臨物資短缺。
初級衛生保健的情況也逐步惡化。ICRC指出,許多初級衛生保健機構已被戰火毀損,另一方面,自戰事在兩週前爆發以來,醫療資源集中使用在急救傷患,這是正確的,但資源吃緊的情況若繼續下去,一些需要規律追蹤醫療的人,像是慢性病患者或是懷孕婦女,將會受到嚴重影響。
在電力方面,ICRC說,雖然一些遭毀損設施已修復,電力供應仍不規律且不可靠。加薩電廠燃料已快要用盡,但過去兩天以來因路途危險,無法自加薩市運來燃料。
◆ 以巴衝突 中派特使斡旋促和談
【王銘義/綜合報導】2009-01-11 中國時報
中國外交部十日宣布,中國政府對迦薩緊張局勢不斷升級表示嚴重關切,為推動迦薩局勢走向緩和,中國將派遣中東問題特使孫必幹於近日訪問埃及、以色列和巴勒斯坦。
聯合國安理會九日通過決議要求以色列與哈瑪斯立即停火,但雙方依然交火。中國外交部敦促各方切實遵守決議,立即實現停火,並敦促以色列從迦薩撤軍,確保人道救援順利進行,緩解人道危機。
現年六十六歲的孫必幹,熟悉中東事務,曾任中國駐沙烏地阿拉伯、伊拉克、伊朗等國大使,二○○六年被任命為中國中東問題特使。二○○六年七月以黎衝突時,孫必幹亦曾前往中東斡旋。
孫必幹稍早接受媒體訪問時說,以軍從去年底對迦薩發動軍事行動以來,已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導致迦薩陷入人道危機,中方對形勢持續緊張動盪十分關切,他說:「停止當前軍事行動和武裝衝突刻不容緩,無辜平民的鮮血不能再流。」
對於如何處理迦薩的衝突,孫必幹主張:一、立即停火,緩解人道主義危機;二、在實現停火和緩解人道主義危機的基礎上,就迦薩長期停火、監督機制、人道救援等尋求解決辦法,創造可持續穩定的局面;三、盡快恢復以巴和談,尋求中東問題公正、合理、持久解決。
◆ 馬上外交休兵,對岸不領情... 中國駭客攻擊仍不減
自由時報 2009.01.11
〔記者范正祥/台北報導〕政府資安防護官員昨透露,自馬總統上任以來,中國駭客攻擊外交部網站和試圖刺探台灣外交官員電子郵件的情形仍然激烈,且連續幾年,中國駭客激烈攻擊外交部網站情形一直沒停過。
外交部也證實,中國駭客攻擊外交部網站的次數的確頻繁,但自馬政府上台以來,外交部網站沒有被中國駭客入侵成功過。
發言人陳銘政表示,外交部資訊安全管理系統做得非常好,「資料保密」執行也很嚴格,公文不能帶回家,也不能在私人的電腦作業,貫徹落實「實體隔離」。
資安防護官員指出,中國駭客始終沒有停止對於台灣政府單位網站的刺探,他們費盡心思試圖破解台灣重要外交官員和國防官員的電子信箱。
研考會昨也公布去年針對各機關公務人員進行電子郵件社交工程演練,檢測公務人員資安警覺性及使用者端資安防護能力的演練結果,有二十二.七六%受測對象會開啟演練的電子郵件,十二.八二%會點閱演練電子郵件連結或開啟附件,顯見開啟來路不明的電子郵件及附件致遭植入後門程式,仍為當前政府機關最需優先克服的資安挑戰。
為因應挑戰,研考會表示,今年度將推動一七八個重點政府機關通過資訊安全管理系統驗證比例達五十%以上;並將政策性逐年增加政府資安經費占資訊經費比例,每年提高一%。
※ 這叫虛擬練兵...
炸伊朗? 美曾拒以要求
* 炸伊朗? 美曾拒以要求
* 以曾計畫攻打伊朗 被美擋下
* 伊朗鑽漏洞 買高科技製炸彈
* 歐巴瑪:就職後立即處理中東衝突
* 恢復供氣 歐盟俄烏三方達協議
◆ 炸伊朗? 美曾拒以要求
【聯合報╱編譯陳世欽/報導】 2009.01.12
紐約時報11日報導,以色列去年要求美國提供碉堡剋星炸彈,用以轟炸伊朗的核子設施,但遭到美國總統布希拒絕。布希並表示,他已授權以秘密行動阻止伊朗發展核武。
紐時引述資深官員的談話報導,白宮無從判斷以國是否在華府拒絕前,即決定執行轟炸任務,或者以國總理歐梅特意欲促使布希於卸任前,採取更果斷的措施。以國曾經要求美方允許以軍戰機借道伊拉克領空轟炸伊朗的納坦茲核子設施,布希政府對此感到意外,並立予拒絕,以國隨即取消這項計畫。納坦茲(Natanz)是外界唯一確知的伊朗鈾濃縮設施所在地。
這次事件促使白宮加強與以國之間的情報交換,並向以國官員簡報美國破壞伊朗核子設施的新構想。布希準備將這項秘密計畫移交即將接任的歐巴馬,屆時將對歐巴馬形成嚴格而即時的決策挑戰。
紐時以1年多的時間訪問現任與卸任美國官員、國際核子檢查員、專家、歐洲及以國官員後,得知這項擴大的秘密計畫,以及布希政府力勸以國放棄空中攻擊方案的內情。報導說,紐時應美國情報及政府官員的要求,刪去秘密計畫的部分細節,以免妨礙持續的秘密作業。
紐時指出,訪談結果顯示,儘管布希在美國攻擊伊朗核設施方面獲得周詳的簡報,與部分批評不同的是,他從未指示五角大廈擬訂應變計畫之外的行動,在任期最後1年都是如此。
◆ 以曾計畫攻打伊朗 被美擋下
【閻紀宇/紐約時報特稿】 2009-01-12 中國時報
二○○八年六月,以色列在地中海上空舉行一次祕密軍事演習,美國五角大廈接獲情報,分析以國戰機在演習中的飛行距離,赫然發現就是以國與伊朗中部城市納坦茲的距離。納坦茲是伊朗核子工程的重鎮,製造可能用於核武的濃縮鈾,以色列顯然有意先下手為強,不顧美國反對,攻擊世仇伊朗的核子設施。
美國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穆倫在七月初前往以國,釐清以國政府的意圖。以國參謀總長艾胥肯納吉對穆倫表示,如果空襲行動得手,伊朗的核武計畫將倒退兩到三年。不過以國當時也認清現實:沒有美國協助或默許,以國戰機無法達成重創納坦茲的目標。
伊朗的核子或核武計畫向來是中東地區的不定時炸彈,國際制裁成效薄弱,以色列深感芒刺在背,華府不願輕啟戰端。
《紐約時報》華府特派員桑格花了一年三個月時間,訪談多位華府與外國官員,證實以色列曾經積極準備進攻伊朗,要求美國全力協助,但後來還是被華府踩下煞車。
曾要求華府全力協助未果
美國總統布希雖然一直強調不排除以武力解決伊朗問題,但是隨著他的任期即將結束,情勢越來越明顯:他無意在美國十四萬大軍仍然駐守伊拉克的時候,在中東掀起另一場戰爭。只是以國政府不肯死心,仍然持續對華府施壓,想要一舉解決心腹大患。
二○○八年初期,耶路撒冷當局列出清單,向華府提出幾項關鍵協助要求:新一代的「碉堡剋星」(bunker buster)炸彈,用以摧毀深藏地下的伊朗核武設施;空中加油機,讓以國戰機有充足油料飛至伊朗再回來;准許以國戰機飛越伊朗鄰國伊拉克領空,執行轟炸任務。
一位白宮高層幕僚透露,布希對前兩項要求四兩撥千金,婉轉讓以方明白他的立場,但是對第三項要求則是明確表示:「絕對不行。」白宮與華府都很清楚,一旦以國戰機經由伊拉克領空出擊,絕對會在伊拉克引發排山倒海而來的反美風暴,甚至迫使美國倉皇撤軍。
布希無意伊戰外再掀戰事
不過布希也沒有讓以色列空手而回,除了同意提供可偵測伊朗發射飛彈的高功率X波段雷達,也展開一項破壞伊朗核武計畫的祕密行動,作法包括滲透其核武原料與技術供應鏈、破壞其核武設施的電力與電腦系統,希望盡可能遲滯伊朗的核武時程。美方並特別鎖定為伊朗設計核子彈頭的法克瑞札德(Mohsen Fakrizadeh)博士,但具體手法不得而知。
如今布希已到了任期的尾聲,新總統歐巴馬上台之後,伊朗的祕密行動是否仍繼續執行?如何透過外交的手段促使伊朗妥協合作?如何防範以色列鋌而走險脫美國下水?這些棘手問題都將考驗歐巴馬的智慧與能力。
◆ 伊朗鑽漏洞 買高科技製炸彈
【聯合報╱編譯林沿瑜╱報導】 2009.01.12
美國「華盛頓郵報」指出,伊朗商人成功利用設在亞洲和波斯灣地區的人頭公司進行掩護,進口具軍事用途的美國科技。
報導引述美國司法部的文件和學者的研究表示,伊朗在過去兩年獲得電路板、電腦軟體及全球定位系統(GPS)等許多禁止出口到伊朗的設備。這些都被用來製造更精密的土製炸彈,導致許多駐伊美軍都因土製炸彈而陣亡。
報導指出,美國2006年制裁多家總部設在杜拜的伊朗人頭公司之後,這類交易曾短暫地中斷,但是伊朗方面僅僅更改了部分運送路線和公司名稱,就讓此類貿易死灰復燃,而且速度比以往還要快速。
不願具名的官員說,有些案例是伊朗僅僅設立新的人頭公司,然後將業務從杜拜移轉到亞洲。
美國「科學與國際安全研究所」負責人亞伯特表示,伊朗商人的策畫如此嚴密,以致於最謹慎小心的公司也遭受欺騙,而如果他們的目標是核子科技,那麼計畫可能更加周延許多。
一位退休的美國情報官員說:「毫無疑問,情形還在持續當中。」
◆ 歐巴瑪:就職後立即處理中東衝突
自由時報 2009.01.12
〔編譯魏國金/綜合華盛頓十一日外電報導〕美國總統當選人歐巴瑪在十一日播出的電視專訪中指出,他正著手成立一個特別小組,以便在就職後立即處理中東衝突。他也提到,將迅速以嶄新方式因應伊朗的挑戰。
關閉關達納摩監獄難立即做到
歐巴瑪也明確表示,羈押恐怖份子疑犯的關達納摩監獄,不可能在他上任一百天內關閉。他在總統選戰期間承諾,將關閉這個備受爭議的軍事監獄。目前該處拘禁二百五十名恐怖主義嫌犯。他坦承,上任百天就要兌現承諾「是個挑戰」,但司法團隊與國家安全機構正研議相關問題。
歐巴瑪在美國廣播公司新聞網「本週與史蒂法諾普洛」節目中說,對於中東議題,「我現在做的就是籌組團隊,以便在一月二十日新政府就任第一天,我們就有最佳人選,可立即介入中東和平進程。」
他說,這個特別小組「將與中東所有成員折衝交涉,其任務旨在建立一個確保以色列與巴勒斯坦兩造,皆能達致其目標的策略進路。」
反恐怖主義不惜與德黑蘭為敵
被詢及如何因應伊朗問題時,歐巴瑪說:「伊朗將成為我們最大的挑戰之一。」他表示,他關切伊朗對黎巴嫩什葉派組織「真主黨」的支持及其核子計畫,這些恐有引發中東競武之虞。但有別於布希政府的政策,他說:「我們必然會採取新方式,我已經概述過,打交道是起始之處。」但歐巴瑪也強調,若伊朗透過哈瑪斯或真主黨輸出恐怖主義,他也不惜與德黑蘭為敵。
受訪中,歐巴瑪批評副總統錢尼以水刑等異常手段,審問重量級恐怖嫌犯的主張。他說:「副總統錢尼持續為他所謂的異常審問手段或程序辯護,但就我看來,水刑是刑求,我已表示,在我的政府不會有刑求。」歐巴瑪也指出,不排除起訴布希政府涉嫌濫權的官員。但他沒有表明是否將任命特別檢察官,來調查對布希總統與錢尼的人權指控。
◆ 恢復供氣 歐盟俄烏三方達協議
【潘勛/綜合莫斯科、基輔十一日外電報導】 2009-01-12 中國時報
「歐洲聯盟」(歐盟)、俄羅斯及烏克蘭十一日達成協議,由歐盟派遣觀察員至俄、烏兩國,監測俄國輸歐天然氣進出烏國過境點的情況,俾俄方能恢復供應天然氣給歐洲客戶。
歐盟輪值主席捷克總理托波蘭涅克表示,三方已達成共識,以化解當前僵局;烏克蘭方面已接受一切條件,讓俄國恢復供氣。
俄國總理普丁表示,一旦觀察專家開始執行監測任務,供應歐盟的天然氣可「立即」恢復。但好些專家表示,俄國開始供氣到管路,天然氣壓要累積到足以輸送到歐洲全部顧客的程度,只怕要耗費卅六小時。
但普丁警告,莫斯科當局絕不能容忍烏克蘭偷竊俄方天然氣的行為;要是再度發現天然氣遭竊,馬上就切斷供應。
俄羅斯七日以行經烏境的輸歐天然氣遭烏國竊取為由,停止向烏境的天然氣管線系統供氣。對此指控,基輔當局斷然否認。
烏克蘭總理季莫辛科表示,烏國簽署協議,是為了證明自己絕非俄國天然氣外銷的絆腳石。俄國出售歐洲的天然氣,有八成經由烏國境內管線運送;而歐盟成員國的天然氣總需求有四分之一係俄國供應。
但俄、烏天然氣紛爭的根源,即烏國二○○九年購買俄國天然氣的價格,以及俄國輸歐天然氣過境烏國的費率,迄仍無解。
東歐及中歐共有十八國因俄、烏天然氣紛爭而致「斷氣」,目前苦不堪言,沒有天然氣當取暖燃料,工廠因此關閉,數十萬戶挨凍。
普丁表示,俄方的舉動,絕不是想讓烏克蘭局勢惡化,反而是想藉此揪出烏國貪官污吏,讓該國的經濟更透明。但基輔當局則表示,莫斯科當局種種舉措,是想勒索烏克蘭,索取高到不合理的天然氣價格。
俄方表示,烏國應給付天然氣的市場價格為每一千立方公尺四百五十美元,基輔當局則稱,無法接受這個價錢。「烏克蘭國營石油暨天然氣公司」堅持,每千立方公尺天然氣價格應為二○一美元,比起二○○八年的一七九.五○美元,已經上漲不少。
以測試殘忍新炸藥? 俄烏鬥氣政治角力
* 挪威軍醫:加薩戰爭以色列測試殘忍新炸藥
* 戰事近尾聲?以派後備軍人前進加薩
* 上萬以軍動員 準備展開城市巷戰
* 百日維新 歐巴馬要跟伊朗往來
* 歐巴馬中東策略... 防堵激進派
* 國際瞭望 俄國停供天然氣 殺雞儆猴
* 師徒翻臉?梅氏批普丁執行力差
* 國際瞭望:俄烏「鬥氣」的政治角力
◆ 挪威軍醫:加薩戰爭以色列測試殘忍新炸藥
法新社╱陳 蓉 2009-01-13
(法新社奧斯陸12日電)兩名挪威軍醫在被戰火蹂躪的加薩醫院工作10天後,今天返回挪威,他們指控以色列在加薩攻擊中測試一種「極為卑劣」的新型武器。
吉伯特(Mads Gilbert)在挪威首都奧斯陸國際機場向記者透露,他和同事法斯(Erik Fosse)在加薩西法醫院(Shifa Hospital)工作看到的傷者傷勢。他說:「我強烈懷疑加薩被當做以色列新武器的實驗室。」
這兩名軍醫是於12月31日由支持巴勒斯坦的救援組織「挪威幫助委員會」(NORWAC)派至加薩戰區。他們指出,他們在加薩清楚地看到,以色列使用仍在實驗中的炸藥「重度鈍性金屬高爆炸藥」(Dense InertMetal Explosive,DIME)。
61歲的吉伯特說:「這是非常具有威力的新一代小型炸藥,爆炸威力強大,爆炸範圍在方圓五到十公尺。」
他表示:「我們並沒有看到直接由這種炸彈造成的傷害,因傷者通常是被炸成碎片,無法生還,但我們已看到許多令人不忍卒睹的截肢傷患,沒有發現砲彈碎片殘留,這令我們強烈懷疑一定是DIME炸藥造成。」
58歲的法斯指出,這種武器會導致「肌肉和組織分離,看起來很不同(和炮彈造成的傷勢相較)。過去30年我在不同戰區目睹及治療許多不同的病患,但這次傷者傷勢情形很不同。」
他說:「如果是被DIME炸藥直接炸傷,你就像被截肢一樣,那是很大的壓力,且不會有碎片殘留。」
吉伯特強調,這種程度的傷害顯然是由這種新型炸藥所致,他也說:「以色列應透露使用何種武器,國際社會應調查。」
※ 這種行為該進行最嚴厲的譴責,這與 731 有何不同?
◆ 戰事近尾聲?以派後備軍人前進加薩
自由時報 2009.01.13
〔編譯管淑平/綜合報導〕在以色列政府還在思考是否擴大加薩戰事之際,軍方十一日已經出動後備軍人投入加薩戰場,同時部隊更進逼加薩走廊人口聚集的都市區,顯示以色列正在為進入第三階段軍事行動鋪路,要拿下加薩大部分地區的控制權。
拿下加薩大部分控制權
以國政府預計在一到兩天內決定是否將戰事進入第三階段,即拿下加薩大部分地區控制權,此舉需要動用數千名後備軍人部署在加薩邊境,軍方十一日出動後備軍人投入戰場就被視為為此鋪路的強烈跡象。一名要求匿名的國防部官員說,目前已投入數千名後備軍人到加薩,接手正規部隊清剿後的區域,讓部隊能持續深入打擊新目標。
不過,在以軍部隊包圍加薩主要人口聚集區之際,以國領導階層對於軍事行動將推進到何種程度,釋出軟硬兼具的不同訊息:以國總理歐默特表示,以軍已「即將達成其設定的目標」,暗示戰鬥可能還會持續數日。以國政府發言人瑞格夫說,這場行動已「非常接近」達成三大目標:摧毀哈瑪斯軍事能力、終結火箭砲攻勢、防止哈瑪斯重新武裝;另一方面也矢言要以壓倒性武力繼續推進。
以軍持續深入加薩市中心
以軍地面部隊十一日持續深入加薩市中心,軍方發言人萊波維奇說,軍隊「正更往都市區推進」,巴勒斯坦居民也說,街頭可見以軍步兵與哈瑪斯巷戰。以色列安全事務官員相信,持續逾兩週的軍事行動已嚴重削弱哈瑪斯,反情報與國內安全局(Shin Bet)局長甚至向內閣表示,哈瑪斯領導人準備投降;軍方也說,現在哈瑪斯好戰份子已避免與以軍正面交鋒,而是混入住宅區打游擊戰。萊波維奇說,加薩的住宅區被佈下陷阱詭雷,有的甚至在公寓門口放假人假扮好戰份子,引誘以軍接近後引爆。
準備投降?哈瑪斯否認
儘管受到以軍陸空砲火封鎖,哈瑪斯到目前為止還能對以色列發射零星火箭砲攻擊,哈瑪斯領導人也重申,在以色列停止攻擊、撤出加薩前,不會考慮停火。
◆ 上萬以軍動員 準備展開城市巷戰
【閻紀宇/綜合十二日外電報導】 2009-01-13 中國時報
以色列與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瑪斯」的大戰進入第十七天,以軍持續空襲迦薩走廊數十個目標,地面部隊步步進逼首府迦薩市,數千名後備部隊已經投入戰場。但是對於這場軍事行動是否即將進入「第三階段」,以國領導階層尚未明確宣示。
一旦進入第三階段,以軍將對人口稠密的城鎮與難民營發動都市戰,夷平哈瑪斯發射火箭的據點,掃蕩藏身平民群眾之間的哈瑪斯戰士,屆時恐將造成更慘重的傷亡。以軍「鑄鉛行動」展開以來,巴人死亡超過九百人,其中約半數是平民。
以國目前已動員上萬名後備部隊,隨時可以擴大戰爭規模。《紐約時報》引述以國官員的話說,如果埃及的調停工作失敗,第三階段作戰將不可避免。路透則報導說以國領導階層出現歧見,外長利芙妮與國防部長巴拉克贊成儘快停止用兵,但總理歐默特強硬主戰。利芙妮與巴拉克都是下屆總理的熱門人選。
西方國家駐以國外交官透露,除了都市戰之外,以國軍方還考慮在第三階段作戰中,重新佔領迦薩走廊與埃及交界的「費拉德菲通道」(Philadelphi Route),徹底摧毀哈瑪斯用於走私軍火的數百條地下隧道,並做為日後停火談判的籌碼之一。不過費拉德菲通道蜿蜒十四公里,最窄處只有數百公尺,駐守的以軍極易遭到哈瑪斯火箭攻擊。
◆ 百日維新 歐巴馬要跟伊朗往來
【聯合報╱編譯田思怡/報導】 2009.01.13
將於20日就任的美國總統當選人歐巴馬接受美國廣播公司(ABC)「今周」(This Week)節目訪問,對他上任百日的施政目標做了完整陳述,他說,他將立即著手解決美國經濟和中東危機、美國和伊朗關係將跨入新時代。不過他也承認,他要關閉關達納摩監獄的承諾無法在百日內實現。
歐巴馬承諾,他將以第一時間處理中東問題,他有決心打破目前的僵局。他正在組建一個專門的團隊,20日上任後就可立即著手,推動中東和平進程的全面發展。
歐巴馬說,他面臨國內外的重大挑戰。他承諾與伊朗恢復交往、對抗恐恢活動和擬出關閉關達納摩監獄計畫。這些只是他極具企圖心施政目標的一部分,一些分析家並不看好,說他的一些遠大目標不切實際。
歐巴馬對以色列攻擊加薩保持沉默遭到批評。他在訪談中說,將在「上任第一天」就處理中東問題,但表示他對以色列政策不會與布希政府有太大不同。他說過:「如有人對我兩個女兒睡覺的家發射飛彈,我會全力阻止。我認為以色列會做同樣的事。」
主持人問他是否重申這種說法,歐巴馬說:「我認為保護人民是任何國家的基本原則。」
歐巴馬重申要關閉仍拘留248名嫌犯的關達納摩監獄,不過他說:「這比很多人想像的困難,你拘留了一些人,他們也許很危險,但他們尚未受審,不利的證據即使為真,但已遭汙染。」歐巴馬說的「汙染」是刑求。
獲歐巴馬留任的現任國防部長蓋茲下令擬定關閉關達納摩監獄計畫,將最危險囚犯留在國內受審,把其他囚犯送到海外。英國表示要「個案處理」是否接收這些囚犯。
歐巴馬的伊朗政策也可能受挫。前國防部長裴里警告說,歐巴馬上任第一年可能遭遇來自伊朗的「重大危機」。歐巴馬並未否認:「我認為伊朗是最大挑戰之一,伊朗透過哈瑪斯和真主黨輸出恐怖活動,並發展核武,可能引發中東核武競賽。」但他說,美國必須對伊朗採取不同於布希政府的「新策略」,強調協商對話意願,「我們預期這方面會有快速進展」。
◆ 歐巴馬中東策略... 防堵激進派
【聯合報╱國際中心/田思怡】 2009.01.13
歐巴馬的中東政策可能出現重大改變。自這波以巴衝突以來,歐巴馬一直保持沉默,表面上說他還沒上任,不便插手現任總統事務,但有跡象顯示,歐巴馬可能把中東政策的重心,從牽絆美國逾半世紀的以巴問題,轉移到阻止伊斯蘭激進主義崛起。
過去美國的外交思維是,以巴若能達成和平,阿拉伯世界就失去拒絕接受以色列為合法國家的藉口。但自從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瑪斯控制加薩地區,讓加薩落入反美的伊朗和敘利亞勢力範圍後,美國的傳統外交思維受到挑戰。伊朗和敘利亞也支持黎巴嫩的激進組織真主黨。
更值得玩味的是,一些阿拉伯國家對巴勒斯坦的支持也出現微妙變化。埃及、約旦和沙烏地阿拉伯深恐伊朗勢力在中東坐大,甚至成為核武強權,因此這些國家對於以色列攻擊加薩反應遲緩,而且未對以色列施加強大壓力,要求其停止攻擊,顯示阿拉伯世界的團結出現裂痕。
連伊朗和敘利亞都十分自制。因為歐巴馬已表明,上任後將與敵對國家恢復外交往來,這對伊朗和敘利亞來說,只有得沒有失,因此他們也不願站到以巴衝突的最前線,力挺哈瑪斯。
因此,外交分析家說,美國政策有必要徹底改變,放棄追求過去幾十年來讓美國耗盡心力的以巴和平,因為不論以巴政府是否簽署和平計畫,哈瑪斯、真主黨、神學士和凱達等激進組織都不會鬆手,美國也無法透過外交途徑和這些組織打交道。
歐巴馬政府可能只能從經濟和安全方面著手,改善阿拉伯世界中產階級的生活,藉此防堵伊斯蘭激進主義的壯大。
◆ 國際瞭望 俄國停供天然氣 殺雞儆猴
【本報訊】2009-01-13 中國時報
因為俄國與烏克蘭的天然氣糾紛導致俄國對歐洲供氣中止,總算是問題有了解決,但由此可見俄羅斯這張能源牌在外交上還是非常有效,歐洲要想擺脫,恐怕不是可見的將來所能為。
法國總統薩科奇說:「教訓俄國這樣大國一定要很慎重」,這就表示歐洲對它是無可奈何,因為這是硬碰硬的問題,四十年來歐洲就很依賴俄國的天然氣,這東西既製造不出來,美國也不能援助送來,俄國說要中止,歐洲除了驚惶,也只能按俄國的說法行事。
俄國轉歐的天然氣管道是經過烏克蘭境內的,俄國說烏克蘭從中偷氣,所以供歐的天然氣減少,使俄國不得不停止輸送,如要解決,便須由俄國參加的三方面在烏境檢查是否有偷氣,烏克蘭起先不同意,但在歐盟壓力下,只能妥協。連美國總統布希也不能說贊同歐盟的外交努力。其實也沒什麼努力,只是答允俄國條件而已。
俄國上世紀八○年代歐洲恐怕美國的能源禁運,因而與俄國達成以修築管道交換天然氣供應的交易,由於來源穩定,歐洲也就不再想開發新能源了,這種供氣合同一訂就是二、三十年的長期合同,所以歐洲用氣只增不減,專家預料未來廿年更會較現在加倍。那麼,俄國當然就在這問題上有恃無恐了。
這事件當然由於俄烏兩國的天然氣供需價格產生了問題。烏克蘭仍要優惠,俄國卻要按國際市價計算,而這問題又由於烏克蘭政府要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而引起,烏克蘭如果放棄加入北約的申請,對俄國示好,天然氣的供應便毫無問題,否則這是俄國的撒手?,除烏克蘭外,東歐依賴俄國能源的國家不少,這次也嘗到苦味,那麼,俄國此舉又何嘗不是殺雞儆猴?
※ 明年可能再來一次。
◆ 師徒翻臉?梅氏批普丁執行力差
【諶悠文/綜合十二日外電報導】2009-01-13 中國時報
俄羅斯總統梅德維捷夫十一日在參觀莫斯科市郊一家飛機引擎工廠時,不尋常地批評總理普丁領導的政府,處理經濟危機拖拖拉拉,去年十月提出的金融紓困方案迄今只三○%確實執行,比目前情勢所需慢了許多。
這是梅德維捷夫兩周內第二度對普丁有微詞。去年十二月間,他曾說,內閣提出的拯救經濟計畫「四平八穩,但不盡理想」。一些分析家解讀梅德維捷夫的這番話,顯露普、梅之間的嫌隙漸增。
觀察家警告,經濟危機可能很快讓梅德維傑夫和普丁的人氣下降,梅氏的談話聽起來像是企圖推卸俄羅斯經濟惡化的責任。
梅德維傑夫上個月曾說,「國家發生的事情,我要負最終責任」,「我不能與任何人分享此一權責」。分析家認為,現在梅氏反倒可能試圖趁經濟危機鞏固自己的地位。
◆ 國際瞭望:俄烏「鬥氣」的政治角力
【郭崇倫】2009-01-13 中國時報
俄羅斯與烏克蘭的爭議總算落幕,雙方交換簽署的協議,俄方即將重新開啟閥門,讓天然氣經由烏克蘭管線,輸送到歐洲各國。
這幾年來,每逢年底約滿時,兩國就會來一次「鬥氣」(見下圖,法新社);通常的解釋是:因為橘色革命上台後的烏克蘭總統尤申科親西方,想要加入北約,反抗俄羅斯,所以莫斯科以切斷烏克蘭的能源供應,作為懲罰;歐盟只不過是間接受害者。
這也同時是烏克蘭的宣傳基調:天然氣不過是莫斯科地緣戰略的武器,歐洲國家如果不支持烏克蘭,最後會讓莫斯科予取予求。
但其實這並不是莫斯科真的想要的。
經過二○○六年斷氣風波之後,俄羅斯極力想避免「不可靠供應者」的惡名;尤其油氣價格遽跌,俄羅斯主要外匯收入大減,最忌此刻再度斷氣。普丁總理承認自一月一日紛爭開始以來,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Gazprom)已經損失了八億美金,平均一天一億。
損失也是雙方的;烏克蘭南部與東部大企業被迫削減天然氣用量,甚至停工,這對烏克蘭經濟雪上加霜。烏克蘭幣至今貶四成,預估今年經濟成長率萎縮百分之三至五。
爭執焦點還是價格;自從蘇聯解體獨立國協成立,俄羅斯老大哥供應天然氣給國協成員。譬如白俄羅斯,就是用遠低於國際市場價格的「內部價」;這是保證俄羅斯影響力的手段。至於那些越來越過分的國家,如喬治亞竟然敢與莫斯科開戰,而烏克蘭偷賣軍火給喬治亞,同時還威脅要把俄國黑海艦隊趕出租借軍港,當然不在優待之列。
西歐天然氣公定價是每一千立方公尺四五○美元,在去年期滿的合約中,烏克蘭僅付一七五美元,今年換約,也僅同意提高至二○一美元,這比國際市場差太多,俄羅斯建議價格調至二五○美元,烏克蘭不肯。
但烏克蘭的說法則是,俄羅斯同樣沒有按照市場價格付給烏克蘭天然氣管使用費,目前歐洲平均價是每一千立方公尺運輸一百公里是三.四元,俄羅斯只付一半。
雖然雙方各有說法,但深究下去,兩國各有政治考量;普丁擔任總統期間的繁榮強大,大部分靠油氣賺取的外匯,而其中Gazprom過去、未來也是俄羅斯最重要的外匯來源,同時也是俄羅斯權力核心,總統梅德維傑夫擔任第一副總理時就兼任其董事長。
但在去年金融風暴與油價崩盤後,Gazprom股價跌了四分之三,負債高達五百億美元,但克里姆林宮決意要保住Gazprom的利益,即使這意味著與西方世界翻臉。
同時在烏克蘭,明年一月要舉行總統大選,幾個候選人表面上爭取國家利益,私底下勾心鬥角;總統尤申科為爭取連任,排除潛在對手,與昔日盟友總理季莫辛科公開反目;季莫辛科則指責總統與俄烏天然氣中間商佛塔許操縱外匯買賣,牟利籌措競選經費;而在二○○四年的共同敵人「地區黨」黨魁亞努科維奇目前聲望最高。
俄羅斯當然對烏克蘭不滿,想加以教訓一下,但越高壓越會讓烏克蘭人民反彈。尤申科就是最善於運用手中民族主義的王牌,於是比以前手腕靈活的莫斯科等待下次選舉,換成親自己的政府,過去曾押寶亞努科維奇,現在則與季莫辛科走得近。
有這麼複雜的國內因素,使得這一次危機與二○○六年不同,歐盟與美國似乎並不一面倒地站在烏克蘭這邊。剛開始歐洲希望雙方盡快自行解決,等到俄羅斯真的關閉通往烏克蘭天然氣管時,歐盟才積極介入協調,甚至最後解決方案,被解讀為偏向俄羅斯。
但是真正對決的時間還沒到,今年年底約滿之際,正是烏克蘭總統大選正火熱之時,屆時來不及興建天然氣大儲氣槽的歐洲國家,只能祈禱明年是個暖冬。(clkuo@mail.chinatimes.com.tw)
※ 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以開戰18天聯合國才譴責 烏克蘭又「堵」氣
* 以色列開戰18天 聯國人權會才譴責
* 停火案美棄權 以總理坦承施壓
* 天然氣危機/俄羅斯恢復供氣 烏克蘭又「堵」氣
◆ 以色列開戰18天 聯國人權會才譴責
【聯合報╱紐約特派員傅依傑/12日電】 2009.01.14
以色列軍隊攻擊加薩地區進入第18天,逼近人口最密集區,巴勒斯坦人死傷逾900,聯合國人權理事會12日針對此「終於」開完「緊急」會議,通過決議,強烈譴責以色列。
代表聯合國最高人權機構的人權理事會47個成員國中,中國、俄羅斯等33國支持決議案,重批以色列;英法等歐盟成員與日本、南韓等13國棄權,加拿大投下唯一的反對票;美國拒絕加入人權理事會,不是成員國,因此沒有投票,否則預期也會投下反對票。
同時,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12日宣布,為推動加薩停火,將於13日動身訪問中東,進行外交斡旋,他強烈要求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哈瑪斯組織遵守安理會8日通過的決議立即停火。
潘基文將會見埃及總統穆巴拉克、約旦國王阿布杜拉二世、以色列總理歐梅特、巴勒斯坦自治政府總理哈尼耶與主席阿巴斯、土耳其總理厄多岡、黎巴嫩總統史雷曼等;但據以往經驗,聯合國秘書長斡旋以色列與中東鄰國衝突,多半象徵意義大於實質。
聯合國安理會8日通過決議,呼籲加薩立即停火、以色列軍隊完全撤離;這項決議獲得安理會14個成員國、包括中俄英法投票支持,美國投棄權票。
安理會這項決議具強制拘束力,但以色列照打不誤;人權理事會12日通過的決議無拘束力,只具道德訴求,預期以色列也不會放在眼裡。
人權理事會緊急會議是應埃及、巴基斯坦和古巴聯合請求召開;反映第三世界國家對以色列的態度。
◆ 停火案美棄權 以總理坦承施壓
【王嘉源/紐約時報十三日報導】 2009-01-14 中國時報
以色列總理歐默特十二日爆料說,他打過電話給美國總統布希,迫使美國國務卿萊斯在日前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就她協助起草的迦薩決議案表決時投下棄權票。
歐默特在以色列南部港市阿什克隆發表談話稱:「我說,『給我找布希總統聽電話』,他們回說他正在費城演講。我說不管,『我現在就得和他談話』」,於是「他走下了講台,接過我的電話。」
歐默特宣稱,在他向布希表明立場後,布希就打電話給萊斯,指示她在表決時棄權。
美國國務院官員則反駁歐默特的說法,表示是萊斯自己提議要在安理會表決時棄權。
◆ 天然氣危機/俄羅斯恢復供氣 烏克蘭又「堵」氣
自由時報 2009.01.14
〔編譯羅彥傑/綜合十三日外電報導〕俄羅斯十三日恢復對歐洲的天然氣供應,但歐洲方面接收到的天然氣量卻微乎其微。俄國指控烏克蘭從中作梗,烏克蘭則反控俄國耍小動作,在技術上「勒索」烏國。面對俄烏兩國競相歸咎於對方,從中斡旋的歐盟官員徒呼負負,批評俄烏兩國冥頑不靈。
歐盟接收到的氣量微乎其微
俄國十三日宣布依據歐盟提議的國際監督天然氣輸送協議,恢復對歐洲的天然氣供應。國營天然氣公司Gazprom表示,在當地時間上午十時(台灣時間下午五時)開始對歐洲供氣,結束六天的對峙。但四小時後,Gazprom副執行長梅韋杰夫表示,烏克蘭的管線系統並未將天然氣輸往歐洲。
俄方指控烏克蘭未開啟管線
他告訴記者:「烏克蘭沒有開啟任何輸出管線,他們只是關閉通往巴爾幹半島方向的管線入口,我們沒有機會把天然氣送到歐洲客戶手中。」俄國指控烏克蘭趁許多國家值此寒冬無暖氣可用之危,從中作梗,阻斷天然氣輸歐。
歐盟執委會也表示,「幾乎或完全沒有」俄國天然氣從烏克蘭送來。歐盟發言人艾斯普尼說,俄烏兩國都不讓歐盟監督人員有充分機會接觸天然氣管線網絡的控制室。他說:「進入調度室才能知道情況究竟是怎麼一回事,現在下結論(說誰不對)還太早。」
烏克蘭反控俄耍小動作
但烏克蘭能源官員否認俄方的指控。烏克蘭能源顧問索科洛夫斯基表示,俄國刻意從技術上較麻煩的路線輸氣,就是要讓烏克蘭先切斷國內用戶的天然氣,然後才能輸氣至巴爾幹半島,但此舉將影響烏國內部供氣,烏國沒有義務配合。
烏克蘭國家油氣公司Naftogaz的一名官員說:「天然氣已開始輸入...,供氣系統內的壓力正逐漸升高。」由於基輔與莫斯科當局對於天然氣輸送價格及其他合約問題談不攏,俄國憤而中斷經由烏克蘭輸歐的天然氣供應,導致歐洲數以萬計的家庭無氣可用。
埃及、哈瑪斯 重開停火談判 總統府有共諜
* 加薩基礎設施毀損慘重 污水恐潰堤
* 埃及、哈瑪斯 重開停火談判
* 哈瑪斯:原則同意埃及所提停火倡議
* 賓拉丹揚言 召聖戰報復以軍
* 國際瞭望 以色列「打著瞧」策略
* 看懂天下事》俄烏鬥氣 剪不斷理還亂
* 大陸砸大錢 打國際宣傳戰
* 總統府有共諜 首遭搜索
* 共諜案 王仁炳偏綠 陳品仁親藍
* 專委王仁炳 常在府外喬事情
* 王仁炳非A咖 共諜已潛進府
◆ 加薩基礎設施毀損慘重 污水恐潰堤
中央社 2009.01.15
紅十字國際委員會(ICRC)指出,加薩走廊戰事繼續升高,基礎建設毀損嚴重,民眾甚至面臨被污水淹沒的危險。
ICRC指出,幾天前該會人員才護送加薩電力公司的人員冒險修復從以色列供電到加薩走廊的電纜,但經過前天的激戰,三條線路中的兩條又損壞了,使得許多抽水站、醫院和其他民生基礎設施都失去賴以運作的電力。
ICRC水與衛生協調人柯多巴(Javier Cordoba)說,在加薩市北邊的貝特拉希亞(Beit Lahiya),一座巨大污水池旁的抽水站急需電力,「如果它不能趕快恢復運轉,污水將升高到堤防潰決為止,住著大約1萬人的地區恐怕會被未處理的污水淹沒」。
同時,位在加薩市南邊的加薩最大污水處理廠也已被戰火損壞,何時能修復還在未定之天。
柯多巴說,「加薩走廊的最重要基礎設施正遭到愈來愈嚴重的損壞,對公共衛生造成嚴重的影響」。尤其是安全的飲水已日益匱乏。
ICRC並指出,加薩市的西法(Shifa)醫院收治最多從其他醫院轉來的嚴重傷患,加護病房不斷爆滿。為了使病床數能穩定應付新來的傷患所需,該院計畫每天運送約15名嚴重傷患,通過拉法(Rafah)邊界前往埃及。
ICRC衛生協調人戴利(Eileen Daly)說,截至目前,救護車大多能不出意外地跑完這趟路程,然而戰火不減,執行任務人員一路上都感到十分恐怖。
ICRC說,現有救護車已不足應付這些轉診作業所需,該會正試圖多調到10部救護車,撥給巴勒斯坦紅新月會使用。
傷患運往埃及後,在當地醫院或再轉到其他國家的醫院後續治療,ICRC說,希望幾天後能開始將小兒科病患用飛機載往比利時。
◆ 埃及、哈瑪斯 重開停火談判
【世界日報╱編譯中心綜合14日電】 2009.01.14
據當地媒體報導,埃及情報局長蘇萊曼與哈瑪斯派出的代表團13日在開羅舉行了新一輪談判,商討加薩停火事宜。新華社報導,雙方主要討論了埃及總統穆巴拉克此前提出的加薩停火倡議,但報導沒有透露更多談判細節。
以色列軍隊攻擊加薩地區進入第18天,逼近人口最密集區,巴勒斯坦人死亡逾950,聯合國人權理事會12日針對此「終於」開完「緊急」會議,通過決議,強烈譴責以色列。這項決議無拘束力,預期以不會放在眼裡。
路透報導,以色列地面部隊13日一早在坦克及空襲的支援下,挺進加薩市南郊數個住宅區,與巴勒斯坦民兵進行激烈巷戰,槍聲與炸彈爆炸聲此起彼落,驚恐居民徹夜難眠。由於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13日赴中東,親自進行外交斡旋;總理歐默特下令部隊暫停展開全面城鎮戰的毀滅性「第3階段」軍事行動。
另外,以色列總理歐默特12日爆料說,他打過電話給美國總統布希,迫使美國國務卿賴斯在日前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就她協助起草的加薩決議案表決時投下棄權票。美則反駁歐默特說法,表示是賴斯自己提議要在安理會表決時棄權。
※ 目前已超過 1010 人。
◆ 哈瑪斯:原則同意埃及所提停火倡議
中央社 2009-01-15
(中央社記者曹宇帆特拉維夫15日專電)赴埃及磋商加薩停火的哈瑪斯集團代表,14日晚間在開羅召開記者會表示,原則同意埃及所提停火倡議,期盼埃及的努力可結束以色列對巴勒斯坦人的攻擊。
鑄鉛行動(Operation Cast Lead)邁入第19天,以色列國防軍持續進攻加薩,哈瑪斯發表原則接受埃及停火倡議的聲明。
據以色列媒體報導,參與埃及會談的哈瑪斯集團代表包達威(Salah al Bardawil)在記者會中另提及,他們一直努力,盼能盡早結束以色列攻擊加薩,希望以色列能解除對加薩的封鎖、重開加薩邊境。
不過另一位參與會談的哈瑪斯集團政治局成員納瑟(Mohammed Nasser)則說,哈瑪斯雖表達願與埃及合作,但並非意味它們接受停火倡議,有些條件仍待進一步討論,哈瑪斯仍將提出其他意見。
以色列媒體引述阿拉伯國家的外交官意見說,哈瑪斯不願接受立即接受長期的停火協議,而以色列則說,務必要終止哈瑪斯持續發射火箭攻擊境內城鎮,哈瑪斯也必須保證,不再由埃及走私武器,雙方仍有分歧。
但埃及外交部長阿波蓋特(Ahmet Aboul Gheit)則表示,哈瑪斯已接受埃及所提,呼籲以色列立即停止襲擊加薩、立即自加薩撤軍,以及重開邊界的倡議,且哈瑪斯集團已完整向埃及方面表達立場。
以色列總理歐麥特的發言人芮格夫(Mark Regev)則重申,以色列尋求永久的和平立場不變,那就是哈瑪斯必須揚棄由加薩發射火箭襲擊以色列,並應建立一套應變措施,防止哈瑪斯走私武器。
◆ 賓拉丹揚言 召聖戰報復以軍
【聯合報╱編譯陳世欽/綜合14日外電報導】 2009.01.15
凱達首腦賓拉丹14日再度發聲,呼籲穆斯林對以色列發動聖戰,以報復以軍對加薩的大規模攻擊,進而「收復耶路撒冷與巴勒斯坦」。他並譴責部分阿拉伯國家暗中和以色列勾結。
賓拉丹在全長22分鐘的網路錄音談話中表示,凱達將在伊拉克與阿富汗以外的地區,針對美國及其盟邦開闢「新戰線」,美國準總統歐巴馬並即將自布希手中接下必須同時應付2場戰爭,以及「經濟崩潰」的千鈞重擔,絕對無法長期對抗聖戰士。
這是伊斯蘭激進網站去年5月至今,首次播出賓拉丹的錄音談話,並配上賓拉丹與耶路撒冷舊城阿克撒清真寺的照片。錄音的真假無從判斷,聲音卻與以往賓拉丹的錄音談話相似。
◆ 國際瞭望 以色列「打著瞧」策略
【本報訊】2009-01-15 中國時報
以色列內閣三巨頭對攻擊巴勒斯坦人自治區迦薩走廊的行動已產生不同見解,但看起來,外交部長利芙尼的看法還是比較明智。
利芙尼認為應該收手了,因為以色列發動攻擊的一大作用就是要使出震撼,這讓巴人組織「哈瑪斯」以及其他反以色列的國家式團體都會感受到震懾,但是這種雷霆萬鈞的力量拖長了以後,其效用就會遞減,反而失去原意,同時攻擊的時間拖得愈長,國際間反對以色列攻擊危及人道的力量便愈強,這在外交上會使以陷於孤立境地。
從目前情勢看來,也確實如此,濫炸亂射的情況不但未使哈瑪斯的聲勢消除,反而使迦薩平民忘了生活的困苦而將這股怨氣轉為痛恨以色列,阿拉伯民族是有記仇習性的,災難拖得愈長,他們也會愈將震驚化為悲憤。
從國際形勢看,全球輿論及民意反以色列的批評與示威愈來愈多,沒有人將哈瑪斯幾枚火箭殺傷幾個以色列人與以色列屠殺近千名巴勒斯坦人等量齊觀,所有阿拉伯國家的人民不滿他們自己政府軟弱,從而使這些溫和派國家的政府不能不指責以色列。
以色列國防部長巴拉克則以軍事眼光,反對以軍繼續攻擊,因為行動勢必到達人口稠密地區,會造成平民過多傷亡,而哈瑪斯游擊軍則不會招致相同比例的折損。
但以色列總理歐默特對這些抱持否定態度,而內閣會議支持了他的立場。那就是說要繼續攻擊下去,所採用的策略是不放棄打擊、拒絕談判,換句話說是「打著瞧」,也許會等到美國新總統歐巴馬就任之後。
※ 加薩老百姓可等不下去了。
◆ 看懂天下事》俄烏鬥氣 剪不斷理還亂
【聯合報╱劉必榮】 2009.01.15
俄國與烏克蘭的天然氣糾紛,從斷氣到供氣到截氣,可謂一波三折。這起糾紛的背景和始末究竟為何?
先談背景。俄國是世界上天然氣儲存量最多的國家。歐洲天然氣四分之一來自俄國,其中80%經由烏克蘭天然氣管線輸送。俄國天然氣賣烏克蘭,也賣歐洲。烏克蘭買天然氣的價格是每1,000立方米179.5美元,俄國則付烏克蘭天然氣管線過路費,每1,000立方米、100公里,1.6美元。
這次糾紛導火線是價格談不攏。俄國表示,過去基於政治歷史淵源,給烏克蘭的價錢太低,現在國際政經情勢均已改變,應回歸市價。烏克蘭說,如果依市價,俄國付的過路費也應調回市價。這兩個價錢應該掛勾。俄國則稱過去兩國簽訂過路費協議,到2010年前都有效,所以拒絕提高過路費。烏克蘭則否認有這項協議。雙方談判破裂,俄國今年元旦遂切斷對烏供氣。
至於對歐供氣部分,俄國一直指責烏克蘭在中途「偷氣」。烏克蘭矢口否認。3年前雙方簽訂協議,把對烏和對歐供氣分成兩個協議,這樣賬才算得清楚。誰知1月5日基輔法院竟判決這個協議無效,俄國一怒之下,減少對歐供氣量。意思是烏克蘭偷了多少氣,我就少供歐洲多少氣,歐洲不夠的量,找烏克蘭補去!到1月7日,俄國進一步切斷對歐供氣,希望以此增加對烏施壓。
歐盟於是緊急出面調停,俄國同意,只要歐盟同意派國際監督團(俄烏也可派人),到天然氣管線途經的加壓站監督,證實烏克蘭沒有偷氣,俄國就可恢復供氣。誰知俄國總理普亭簽字後,歐盟輪值主席捷克總理托波拉涅克把協議拿到基輔,讓人稱「天然氣公主」的烏克蘭總理尤莉雅‧泰莫森科簽字時,她在簽名旁附帶聲明,強調烏克蘭從未犯罪偷氣,並表示加壓站的暖氣,應由俄國負責。俄國總統麥維德夫對這計「回馬槍」大怒,認為俄國總理簽字後,烏國總理又附加條件,這個協議無效!這就是11日的轉折。
歐盟於是再出面調停,把附帶聲明和恢復供氣的協定分開,雙方12日重新簽字,俄國才同意13日開始供氣。問題是這氣是給歐洲還是給烏克蘭?俄國一直認為對烏與對歐供氣是兩回事。
烏克蘭則認為,要烏克蘭把天然氣送到歐洲,而不送到烏克蘭用戶,這種「過門不入」的作法,技術上不可行。所以俄國供氣閥一開,烏克蘭就把天然氣轉到國內自己先用,俄國直呼烏克蘭這種中途「截氣」的作法令人「氣結」,歐洲只能跳腳。
俄烏天然氣糾紛,在談判上其實有五個議題:對烏供氣、對歐供氣、天然氣價格、過路費、偷氣問題。歐盟調停只解決了偷氣問題(巧妙避開誰是誰非的判定),但對恢復供氣對象卻語焉不詳,價格問題也還沒談到。加上俄烏猜忌已久(除了偷氣,俄國還指烏克蘭在去年俄喬戰爭中支持喬治亞,並稱烏國還與美國簽一神秘協議,啟人疑竇),天然氣糾紛就算解決,今後勢必還會再起。如何「減少對俄能源依賴」,或「減少對烏克蘭天然氣管線的依賴」,是現在歐俄都在思考的問題。
(作者為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
◆ 大陸砸大錢 打國際宣傳戰
【經濟日報╱記者劉煥彥/綜合報導】 2009.01.15
北京當局為改善中國大陸國際形象,打算展開一場國際宣傳大戰,未來將狠砸高達人民幣450億元的龐大經費,提升中央電視台、人民日報與新華社的海外實力,並可能仿效卡達半島電視台,成立一家24小時播放新聞的國際電視台。
香港南華早報引述一位北京高層人士的話說,這三家官方主要喉舌只要提得出「值得的項目」,能夠增加各自的全球影響力,每一家就能獲得多達人民幣150億元的資金。
連知名度稍低的中新社,都可能拿到人民幣20億元的經費,前述450億元將由中共財政部負責籌備。
這位高層人士指出,央視、人民日報與新華社的管理階層,近來忙著會見諮詢顧問、邀請外部專家討論,並擬定各種發展方案。
全球派駐記者
以新華社為例,這家大陸國家通訊社打算把海外據點從100個擴增至186個,意味將來新華社幾乎在世界每個國家都會派駐記者。
一位媒體消息人士透露,新華社打算成立一家以亞洲為基地的24小時電視台,向全球觀眾播送新聞。
另一位消息人士說:「我被請去參加這種電視台的籌備討論會兩次。這個電視台不光是要製播中國的新聞,還有世界每個地方的新聞。」
多位媒體界人士透露,新華社想建立一個像卡達半島電視台一樣「可靠又有影響力」的電視台,而且是雄心勃勃。
一位消息人士說:「這個電視台以半島為模仿對象,而且在政治與時事方面,中央政府將給予比鳳凰衛視更大的言論自由度。」
這個「大陸CNN」的發想單位,並非中央電視台本身,而是新華通訊社,令人聯想這其中是否牽涉不同官方喉舌間,彼此競爭國際宣傳的發言權。
央視早已宣布在今年推出阿拉伯語及俄語頻道,積極擴大海外記者規模,同時招聘外語人才。
目前央視有四個國際頻道,分別以普通話、英語、法語及西班牙語播送。
央視阿拉伯語頻道編輯部一位匿名人士告訴法新社:「我們打算在9月推出,將會招聘大約100名通阿語的人手。我們不用擔心資金的問題,央視有的是錢。」
資金不用擔心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俞國明表示,這項前所未有的大型國際宣傳計畫,肇因去年北京奧運的全球聖火接力期間,在多個國家遭遇的抗議示威與衝突事件,進而改變部分中南海高層官員的想法。
◆ 總統府有共諜 首遭搜索
【聯合報╱記者張宏業、范凌嘉/台北報導】 2009.01.15
總統府爆發共諜案。台北地檢署昨天到總統府搜索參事室專門委員王仁炳的辦公室,查扣了四袋資料。這是總統府首度遭檢調搜索,府方也在下午四點開記者會說明。
據調查,王仁炳涉嫌將第十二屆總統(馬英九)、副總統(蕭萬長)宣誓就職籌備資料洩漏給國民黨立委廖國棟的助理陳品仁(原名陳獻章),陳品仁再傳真給中共情報部門,陳品仁還將總統府第二局等機密資料交付大陸海協會。
台北地檢署主任檢察官黃謀信昨天指揮調查局偵防工作組幹員同時搜索總統府及陳品仁住處等處所,約談五人到案;檢方深夜向法院聲請將王、陳羈押禁見。
據了解,國安局上周就掌握王仁炳涉案情資,並呈報馬英九總統,馬總統指示「尊重司法、配合調查」。
據指出,王仁炳洩漏的公文大都是國防以外的機密,包括正副總統文物移交清冊、政權交接小組名單、總統府內組織配置圖、總統府各局處電話分機表等。
總統府去年五二○辦理政權移交,列冊移交的檔案共有一千七百四十四件。去年三、四月,陳品仁要求王仁炳提供第十二屆正副總統宣誓就職籌備資料,承諾給予優渥報酬;王仁炳即藉職務之便影印機密公文,交給陳品仁傳真給中共。
陳品仁昨天坦承被大陸吸收,與他接頭的對象是名叫「譚剛」的大陸人士,王仁炳是他第一個在台灣吸收的對象,但王仁炳並未直接與大陸人士接觸。
台北地檢署表示,檢方前天就依刑事訴訟法相關規定,將搜索行動告知總統府秘書長詹春柏,取得府方同意;昨天上午,檢調到王仁炳家中將他帶到總統府參事室,在總統府政風處長謝建財、首席參事陳文宗陪同下搜索。
檢調搜索時,馬總統不在總統府內,正在小雪山雷達站與陸軍特訓中心武嶺寒訓中心視導。
◆ 共諜案 王仁炳偏綠 陳品仁親藍
自由時報 2009.01.15
〔記者王寓中、曾韋禎、林毅璋、林慶川/台北報導〕總統府驚傳有共諜,據了解,涉案的專門委員王仁炳,以前行事就具爭議性,在北市教育局時曾因景文案被起訴,後獲判無罪;任職總統府期間也因涉嫌長期利用職權介紹某一特定廠商包攬學校工程,遭監察院糾正後一度請辭再回到府內。
至於和王接頭的陳品仁,曾先後任前親民黨立委林春德及國民黨立委廖國棟的助理,由於王仁炳曾兼任總統府國會聯絡員,兩人就是在這段時間認識。
對王仁炳涉入共諜案,民進黨副秘書長陳其邁昨表示十分驚訝;他指出,王確實是他父親陳哲男引薦進入總統府工作,他父親是經友人介紹認識王仁炳,其個人與王某不熟,王亦未曾在他辦公室過,昔日府內同事間對王評價兩極。
王仁炳 隨陳哲男進入總統府
府方側面了解,王仁炳隨陳哲男進到總統府後,一直在副秘書長辦公室,之後歷任卓榮泰、林佳龍兩位副秘書長,去年五二○前,王在四月間請調參事室,在調職前就發生疑似洩密一案。
府方表示,在卓榮泰、林佳龍時期,王負責的業務主要是總統教育獎、總統科技獎的業務;但後來馬政府掌握到王籌辦總統盃慢速壘球賽,公私不分,專門負責向各部會籌經費,一年要花一千萬元,去年比賽還沒辦,錢就核銷撥到慢壘協會。
陳品仁 曾任兩泛藍立委助理
立委廖國棟昨也對前助理陳品仁涉案表示「無法想像」。廖說,陳品仁之前是前立委林春德的助理,也是林推薦給他;雖然掛特別助理,但事實上並未支薪,多半是在地方處理選民服務,工作自由。他認為陳的工作績效並不明顯,因此今年未續聘,雙方最後一次見面是在上週的助理餐會中。
陳品仁在九十年立委選戰時,因替前原住民立委林春德助選,涉協助安排選民出國旅遊而被依違反選罷法起訴;但陳在高院審理時,改口稱旅遊都是他自己安排,與立委沒關係,也未請託旅遊團員支持林。
由於陳在一、二審的證詞前後不一,疑為林脫罪,高院將他函送檢方追究偽證刑責,陳因此被依偽證罪起訴,一、二審均判處有期徒刑五個月。
◆ 專委王仁炳 常在府外喬事情
【聯合報╱記者范凌嘉、張宏業/台北報導】 2009.01.15
捲入共諜案的王仁炳,九十年進入總統府,在副秘書長陳哲男辦公室擔任編審,歷任的副秘書長還有卓榮泰、林佳龍。府內人士指出,王仁炳「跟陳哲男比較熟」,去年政黨輪替後、五二○前請調到參事室。
總統府發言人王郁琦表示,王仁炳是在去年三、四月間,疑似洩漏總統就職籌備事宜的公務文書,有違反國家安全法之虞;搜索票記載事由,是「洩漏交付公務上的秘密文書或電子紀錄及違反國家安全法等相關規定」。
檢方指控王仁炳涉嫌的罪名是違反國家安全法第二條之一,若罪名成立,可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得併科新台幣一百萬元以下罰金。
府方人士指出,去年三月至五月政權交接期間,有許多公務員影印機密資料,政風處長雖曾提出警告,但部分文官不以為意,王仁炳可能在那個時期就被「釘上」;公務員讓機密外流就已違反規定,至於洩密流向或用途,應由檢調機關調查。
據調查,王仁炳是陳哲男在屏東師專的學弟,他進入總統府應該是陳哲男引薦,與不少綠營人士交情匪淺。
王仁炳涉嫌違反國家安全法遭搜索問訊,部分同事非常訝異。有官員認為,王為人低調,在總統府內不常走動,認識王的同事並不多;也有官員形容,王是前副秘書長陳哲男的「親信」,「常在外面『喬』事情」。
一名資深公務員表示,王仁炳待人平和,王在副秘書長辦公室的職掌,並非公文稽核、行政程序之類的工作,而是專案性任務,例如「總統科學獎」,就是由王主辦。
他回憶,王仁炳最自豪的事,就是有個女兒在英國的知名大學念博士,「不是牛津,就是劍橋」,而且是拿獎學金出國留學,不必靠父母。
另一名主管表示,王仁炳一直都在副秘書長辦公室,與許多民間單位、企業人士熟識,「人面很廣,長袖善舞」;他指出,當初是陳哲男把王帶進總統府,王在府內比較低調,但主要負責業務是「對外」,「算是『喬』事情的人」。
◆ 王仁炳非A咖 共諜已潛進府
【呂昭隆/新聞幕後】2009-01-15 中國時報
馬英九總統任內第一起共諜案,係國安局主動掌握情資破獲。據了解,國安局在去年五、六月間,得知有人在澳門機場交付文件給中共諜報單位,一手交貨一手拿錢,於是展開調查。很快即查知洩露的文件與總統府有關。還特別調閱總統府會客名單,逐一過濾,最後鎖定立委助理陳品仁及總統府專員王仁炳。
一般而言,情治單位偵辦共諜案,都會交由調查局監控一段時間,才會收網。估計情治單位偵辦王仁炳案,應已長達數月之久。
檢大動作搜索 有邀功爭績效之嫌
儘管有總統府內部官員涉及,唯王仁炳是前朝官員,且工作屬行政性質,並非核心,加上政黨輪替後亦已請調,接觸不到馬政府太多機密文件,情治單位決定收網,應有這層考量,否則,國安局還會「養」一段時間。
據了解,即便是綠營執政時期,王仁炳在工作上也接觸不到「第一手的資訊」,包括新舊總統交接程序等事宜,王仁炳雖能拿到文件,但也屬「最末稍」。這與前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當年的人大演講稿,發表前,在第一時間外洩相較,王仁炳對中共諜報單位言,還不能算是「A級線民」。事實上,抓王仁炳這樣的人,實在沒有必要動作大到進總統府搜索,發張傳票即可,相關單位有邀功爭績效之嫌。
公務員赴陸若放寬 為共諜開管道
目前,尚難得知王仁炳與立委助理陳品仁與中共諜報單位的接觸,只做一回買賣,還是有更長的潛伏與交易。不過,王仁炳案關鍵意義,在於中共諜報單位終於打進總統府了,儘管吸收策反的對象,還不是這麼重要。
隨著兩岸關係的開放,國民黨人士絡繹不絕的往北京跑,相信中共諜報單位早已暗暗觀察佈局,設法策反日後有機會從事公職或幕僚的對象。此外,政府亦考慮放寬公務員赴大陸地區的限制,此舉讓中共諜報單位多了一條滲透管道。值此之際,情治單位收網共諜案,對從事機敏職務的公務員言,自有警示作用。
※ 好久沒在書上、牆上看見「保密防諜。人人有責」這樣的標語了。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歐巴馬:剷除賓拉登已不重要 金正日指定接班
* 以軍白磷彈 誤擊聯國救濟署
* 國際瞭望 以色列與阿拉伯溫和派關係受損
* 歐巴馬:剷除賓拉登已不重要
* 俄斷氣 意在阻止烏入北約
* 金正日 傳指定三娘么兒接班
* 包二奶怕曝光 陳品仁被迫扮共諜
* 總統府共諜案 王仁炳洩密近百件
* 兩岸「諜諜」不休 牽動敏感神經
* 逮捕王 宣示意義比較大
* 陳品仁認了 擬速偵結
◆ 以軍白磷彈 誤擊聯國救濟署
【聯合報╱編譯樂慧生/綜合15日外電報導】 2009.01.16
聯合國駐加薩的主要辦公區15日被以色列砲彈擊中,一名發言人說,擊中聯合國建築物的是含有燃燒劑白磷的砲彈。
聯合國救濟工作署所在地遭砲擊之際,聯合國祕書長潘基文甫抵達以色列,潘基文在特拉維夫告訴記者,他已向以國政府表達「強烈抗議和憤怒」,並要求查明責任。他表示以國國防部長巴拉克告訴他,砲擊事件「是個重大失誤」。
聯合國救濟工作署負責照顧該地區400萬巴勒斯坦難民,該署表示有3 名工作人員在砲擊中受傷,遭砲擊後已暫停作業。中彈建築一直用來供逃避以軍攻勢的數百巴人避難。該署人員說,擺著巴人亟需補給的置貨架起火燃燒,撲滅白磷的火不能用滅火器,得用沙子,他們卻沒有沙子可用。
白磷燃燒時溫度極高,以軍否認有在加薩使用,英國泰晤士報調查後卻發現,有數十巴人傷勢係白磷彈所致。1980年的日內瓦公約明定,作戰時白磷彈僅可用來製造煙幕,不得在平民區作為武器。以色列軍方15日表示,以軍在加薩使用的武器「全部符合國際法的規定」。
◆ 國際瞭望 以色列與阿拉伯溫和派關係受損
【本報訊】2009-01-16 中國時報
冷戰之後,中東地區最喧譁的國家是伊朗,它不但成為以色列的頭號敵人,也是阿拉伯溫和派國家的眼中釘,而基於「固敵」的原因,阿拉伯溫和派國家與以色列之間心照不宣的關係是可想見的,此番以色列攻擊巴勒斯坦人自治區迦薩走廊出乎溫和派國家的意料,將來這關係有否變化,就看戰爭結局如何而定了。
目前發動幹旋的阿拉伯國家是埃及,但最討厭哈瑪斯的也是埃及,它認為哈瑪斯是被埃及定為非法組織的「穆斯林兄弟會」衍生出來的。約旦王國及沙烏地阿拉伯同樣討厭哈瑪斯,而這些國家又同樣地忌諱伊朗;所以以色列發動對哈瑪斯的攻擊,這些國家心中毋寧是竊喜的,反正以色列不會重新佔領迦薩,將哈瑪斯清除掉而把迦薩交由阿巴斯領導的巴勒斯坦自治政府掌握豈不是好事?即使清除不了哈瑪斯,予以重創而削弱其氣勢不也可以嗎?
在以軍剛開始轟炸迦薩時,這些國家是存觀望態度的,但漸漸地情況不對了,以軍的攻擊毫無節制,地面進攻後,濫殺無辜的情況十方嚴重,引起國際間一片指摘,而阿拉伯國家的人民尤其憤慨。
雖然獨裁的埃及總統穆巴拉克不怕選舉,約旦及沙烏地國王更不需選票,但是泰半阿拉伯國家對激憤的民意畢竟不敢大意,於是執政者偏向以色列的態度改變了過來,他們怕的是失去民心,但是人民的情緒卻已經被激動起來。
這就讓伊朗竊喜,伊朗雖非阿拉伯國家,但它是伊斯蘭國家中的巨擘,它支持哈瑪斯,就等於向伊斯蘭世界說:「看,到底雖在支持巴勒斯坦人?雖在與以色列勾結?」
美國是拉攏以色列與阿拉伯溫和派國家交好的功臣,目的也在孤立伊朗,倘若以色列因攻擊迦薩而使這個心照不宣的合作垮掉,對美以兩國的外交都是損失。
◆ 歐巴馬:剷除賓拉登已不重要
【楊明暐/綜合報導】2009-01-16 中國時報
即將在廿日就職上任的美國總統當選人歐巴馬十四日暗示,剷除國際恐怖組織「基地」的首腦奧薩瑪.賓拉登已不那麼重要,只要讓「基地」組織徒眾忙著四處逃竄,就能達成維護美國安全的目標。歐巴馬這番話,意味著美國的政策將有所改變。
歐巴馬十四日晚接受「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訪問時表示,他當然最希望見到賓拉登被抓或被殺,「但我們若收緊圈套,將他困在某個洞穴,乃至無法和他的手下聯繫,那麼我們就算達到保護美國的目標。」
第一要務保護美不受攻擊
自「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發生以來,布希堅持「無論死活」都要逮到賓拉登,歐巴馬這番話意味政策將有所改變,但這也和歐巴馬在競選期間的說法互相矛盾。
去年十月七日,歐巴馬在美國候選人辯論會上宣稱:「我們會消滅賓拉登,我們會碾碎『基地』組織。這是我們國家安全的最優先要務。」但他十四日的談話明顯不那麼具有攻擊性,他表示他的「第一要務」是要保護美國不再受到攻擊。
歐巴馬說:「我想我們必須削弱(賓拉登的)根基,不管他死活,他會因受到壓制而動彈不得。」
歐巴馬表示,他深信美國能使「基地」成員忙著逃竄,確保他們無法訓練恐怖分子來攻擊美國。
賓拉登講話錄音再出恫嚇
歐巴馬發表上述談話前,一捲賓拉登的講話錄音於同一天出現在若干伊斯蘭極端組織的網站,內容除了嘲諷幾天後將要下台的布希,也對歐巴馬發出恐嚇。
賓拉登透過這捲廿二分鐘的錄音帶,號召穆斯林發動聖戰對抗以色列入侵巴勒斯坦人自治區迦薩走廊,不過內容也提到美國政權交替。賓拉登宣稱,布希留給其繼任者「一份沉重的遺產」。他說,「基地」已和美國周旋了七年,並準備繼續與美國對抗「更多個七年」。
賓拉登也向歐巴馬「承諾」,「基地」將對美國開啟新的戰線,「如果他(歐巴馬)退出這場戰爭,那便是軍事上的挫敗。假如他繼續打這場戰,他會淹死在經濟危機裡。」
◆ 俄斷氣 意在阻止烏入北約
【聯合報╱巴黎特約撰述/郭乃雄】 2009.01.16
寒冬一天未過去,俄烏天然氣之爭,就不會落幕,起碼到4月北約峰會在德法邊界的史特拉斯堡和基爾召開為止,俄羅斯項莊舞劍,志在看看西方屆時有誰敢慫恿烏克蘭加入北約。
別以為俄羅斯會很在意烏克蘭積欠的20億美元天然氣債務,及長年累月盜氣的損失,俄羅斯最火的是烏克蘭一直廉價使用老大哥的能源,卻常離心離德,甘受歐美擺布,如果只嚷嚷著要加入歐盟也就罷了,如今還想玩真的,試圖加入與俄羅斯為敵的北約,老大哥是可忍,孰不可忍,才會演出斷氣劇碼。
俄羅斯以2009年新合約談不攏為由,元旦起切斷所有輸送到烏克蘭的天然氣。換言之,等於切斷對歐洲的天然氣輸出,後經歐盟介入斡旋,13日恢復供氣,但只曇花一現又關閉,讓陷入寒冬的歐洲,尤其是東歐雪上加霜。烏克蘭75%天然氣靠俄羅斯,保加利亞更慘,依賴程度幾達100%,俄烏角力,未開始便分勝負。
俄羅斯醞藏的天然氣供應全球四分之一人口,要使烏克蘭,甚至歐洲屈服,根本無需動槍動炮,只要一關境內天然氣閥,歐洲即使經濟再強大,充其量也會淪為被凍僵的西伯利亞長毛象,當然這招只能在寒冬耍,所以俄國不趁天寒地凍出招,更待何時?
俄羅斯素來視烏克蘭為國防屏障,基於戰略價值,對烏克蘭盯得很緊,不過烏克蘭人若據此批北極熊是「我的野蠻鄰邦」,也不盡然正確,因為烏國購自俄羅斯的天然氣是每100平方米180美元,遠低於俄羅斯賣給西歐的450美元,少了如此低廉的能源供應,烏克蘭人的日子會很難過。
俄烏「鬥氣」,幕後充滿政治弔詭,俄羅斯要歐洲記取教訓,離間烏克蘭脫離俄羅斯,代價高且得不償失。
◆ 金正日 傳指定三娘么兒接班
【聯合報╱編譯田思怡/綜合15日外電報導】 2009.01.16
南韓聯合新聞社15日報導,北韓領袖金正日已指定他的三兒子,現年24歲的么兒金正雲為接班人,並已告知執政黨勞動黨。報導引述情報靈通人士說法指出,金正日欽點金正雲,連黨高層都大感意外。
消息人士說,金正日在本月8日左右下達指示,說他已指定金正雲為勞動黨領導人的接班人。金正日1994年正式接班前,就是黨的指定接班人。但以往分析家都認為金正日元配成惠琳生的長子金正男會是接班人,三房生的第三子金正雲過去從來不是候選人。
南韓國家情報局發言人說:「有很多不同說法,都未經證實。」
南韓和美國官員披露66歲的金正日去年8月中旬中風後,北韓接班問題引起各界關注。後來有情報說,金正日健康恢復良好,大權仍牢牢在握。
金正雲是金正日三房高英姬的兒子,高英姬是舞蹈團的舞蹈演員,年輕時被金正日看上後娶進門,生有金正哲和金正雲兩個兒子,很得金正日寵愛,但她2004年死於乳癌。
金正雲曾在瑞士國際學校受教育,未擔任重要官職。據說他是金正日最喜愛的兒子,聰明且深思熟慮。但在長幼有序的北韓社會,上有兄長一直是他掌權的障礙。
金正日的長子、37歲的金正男過胖且舉止粗俗,在2001年企圖用假護照進入日本,遭日本驅逐出境後,據說已在接班競賽中出局。金正男的母親成惠琳早年是電影演員,嫁給金正日後因金又移情別戀而得了憂鬱症,已於2002年病逝。
一些分析家原本看好金正日的次子金正哲。但曾為金正日壽司廚師的日本人藤本健司在回憶錄中說,金正日認為金正哲太娘、太柔弱,不適合當領袖。金正哲也是高英姬所生。
聯合新聞社說,金正日妹夫張成澤將擔任金正雲的國師。南韓前總統金大中說,金正日的三個兒子中有一個會成為象徵性元首,實際上由軍方和黨的大老集體領導。
◆ 包二奶怕曝光 陳品仁被迫扮共諜
【聯合報╱記者劉峻谷、張宏業/台北報導】 2009.01.16
檢調偵辦總統府共諜案,發現中共情報機關安排一名美麗女子設下粉紅陷阱,色誘已婚的立委助理陳品仁;再威脅要公布他包養二奶,讓陳品仁答應扮演共諜,吸收總統府專門委員王仁炳蒐集台灣情報。
據調查,陳品仁為了這名紅粉知己,近兩年頻繁進出大陸逾四十次,有時候一個月去兩次;名義上是到大陸的公司處理業務,實際藉機去找這名紅粉知己。兩人交往情況,都被中共情報部門完全掌握。
據了解,這名大陸女子經常要陳品仁買名牌送她,甚至要求按月給生活費,陳品仁無法負擔,加上擔心曝光,只好一再被對岸「運用」,以蒐報台灣情資換取「線民費」,把線民費交給大陸二奶花用。
台北地檢署昨天提訊陳品仁追查是否還有共犯,及中共接頭人「譚剛」如何給錢等細節。根據檢調追查,陳品仁在大陸開設一家生技公司自任總經理,從九十六年起被中共吸收,為中共情報部門蒐集台灣機密情資,昨天訊後還押。
檢調偵辦總統府共諜案,除了派員跟監王仁炳和陳品仁,還掌握監聽內容,發現王仁炳把總統府上百件機密資料複印後,放在辦公室抽屜;檢調研判王仁炳準備將機密文件洩漏交付陳品仁,於是到他辦公室突襲搜索,及時查扣這些文件。檢調清點從他辦公室查扣的文件,部分並非他職掌的文書,有的等級為「極機密」,洩密情形比檢調預估的嚴重。
檢調今天將提訊王仁炳。據調查,王仁炳在總統府長期擔任副秘書長辦公室秘書,負責紅白帖、國會聯絡,因此與立委助理陳品仁認識,也有機會接觸到各部會呈報總統府,或函文立法院的機密文件。
不過,王仁炳到案後否認洩密,辯稱沒有收受陳品仁任何好處。
檢調正清查王仁炳將多少文件影印交給陳品仁傳真大陸,近日還要傳訊曾幫陳品仁傳真文件的一名男子,調查洩密給大陸情報部門的管道。
◆ 總統府共諜案 王仁炳洩密近百件
自由時報 2009.01.16
〔記者林慶川、侯承旭、張存薇/綜合報導〕檢調偵辦總統府專門委員王仁炳涉共諜案,發現王在近兩年內以刺探或趁本身經手公文機會,共蒐集近百件包含「絕對機密」級在內的總統府公文,影印後轉交前國會助理陳品仁。據悉,此批資料由台灣傳真至中國北京的過程中被調查局攔截到傳真電訊,成了王、陳涉案的鐵證。
據悉,陳品仁在中國開生技公司,並疑在當地包二奶,平常每一、兩個月即會去中國一趟,若有要事,甚至曾一個月去兩次,往返兩岸相當頻繁。調查局監控發現,陳以經商為掩護,實則是與中國情治人員「譚剛」(譯音)接頭,受指示負責在台建立情報網。
台北地院昨凌晨裁准王、陳收押禁見,昨天下午,調查局立即借提陳品仁訊問,並在晚間移送北檢複訊。檢調已釐清,王仁炳因為擔任總統府國會聯絡人才與陳熟識,陳發現,王在總統府任職,交遊廣闊,因此吸收他成為共諜網成員。
王自九十六年起開始在府內刺蒐情報,得手後都是與陳相約在北市某KTV包廂內交付情資,陳再委由另一陳姓友人傳真到位於中國北京的情報機構。
陳品仁將機密傳真中國
人頭帳戶即有酬金匯入
據悉,國安局查覺王可能是共諜後,立即轉知調查局國安維護處偵防工作組追查,調查局幹員上線監控此傳真機,果然攔獲多筆傳真總統府公文至中國的電訊,才驚覺事情大條。另外,檢調經追查陳品仁的人頭帳戶,也發現每次傳真後,人頭帳戶內即出現不明資金匯入,疑是賣情報的報酬。
檢方昨在王仁炳辦公室的公務櫃內查扣王所刺蒐的公文,經清點共有近百件,其中,不少被核定為機密文件,昨聲押時,除依涉刑法洩密、國家安全法外,再追加違反國家機密保護法一條。
此批文件中的機密等級,包括了「絕對機密」、「極機密」及「機密」等,但檢方不願進一步證實。
昨有媒體報導王仁炳與總統府前副秘書長陳哲男關係密切,陳哲男昨發表聲明否認。他強調,王是他屏東師專的校友,並曾為北市府同仁,在他任府副秘書長期間,王係協辦民眾陳情等非涉機要之行政工作。他離任副秘書長迄今近五年,與王並無聯繫。
至於立委廖國棟則對前助理陳品仁涉共諜案,表示遺憾、驚訝,因為之前沒任何蛛絲馬跡,至於陳品仁是不是常去中國?廖國棟說,「他不會向我報告」。
他說,陳品仁是前立委林春德介紹的「特別助理」,之前完全不認識,且陳多在外面做選民服務,如果真有選民案件需要幫忙,大約一個月才進辦公室一次,接觸不多,對其印象是為人豪爽,很會交朋友。
◆ 兩岸「諜諜」不休 牽動敏感神經
【聯合報╱記者 范凌嘉】 2009.01.16
馬政府上台後致力與中共政權和解,在兩岸外交休兵的關鍵時刻,總統府內冒出疑似共諜案,牽動兩岸間最敏感的神經。外交戰場雖然干戈載戢,但情報戰場還在斬刈殺伐,這次浮出水面的冰山一角,恐怕將引起台海關係的微妙質變。
目前案情仍是霧裡看花,疑點很多,總統府自己都還搞不清楚,外人更是難窺堂奧。王遭國安單位監控已有一段時間,為何遲至馬政府上任八個月後才處理?
從王仁炳的工作紀錄來看,之前曾被監察院糾正,再加上與前總統府副秘書長陳哲男過從甚密,可以算是「高危險群」;但新政府上任之初過度在意外界觀感,擔心被人批評為「整肅異己」,人事查核形同虛設,反而讓國家安全出現死角。
總統府的洩密有跡可循,不但對岸常可取得關鍵訊息,特定媒體也能拿到機密資料,顯示安全控管早就出了問題;再加上兩岸走向和解,冠蓋往來頻繁,中共透過立委或台商,建構綿密的情報工作網,再沒有危機意識,台灣內部將無機密可言。
總統府昨天將本案定調為「司法案件」,不願各界往「政治事件」方向聯想,把司法機關當護身符,卻少了些政治擔當;「保密防諜」過去只是幽默的政治笑話,一夕間變成嚴肅的政治議題,總統府應主動廓清考核規範,在人權與國家安全間取得平衡。
◆ 逮捕王 宣示意義比較大
【呂昭隆/新聞分析】2009-01-16 中國時報
情治圈有些人認為,總統府專門委員王仁炳所涉共諜案,有點「小題大做」,甚至認為王仁炳算不算是個共諜,都還是個疑問。
對有實務經驗的情報員而言,一個人是否被視為間諜,需有要件,如加入中共情報組識、固定支取薪酬、或雖未支薪卻知道自己是在替中共工作,無論是基於經濟、情感或意識形態等因素。
若依上述的間諜定義與要件,嚴格說來,立委助理陳品仁算是涉嫌較重,應已被中共地方級國安單位吸收。至於王仁炳還不能算是間諜,唯王涉及洩露公務文件觸法則是成立的。
就有經驗的情報人員觀點,王仁炳給陳品仁再轉至中共手上的文件,如新舊總統交接程序,總統府局處電話等,算不上是什麼機敏情資,只能算是一般密件的公文。
對中共而言,只有地方級的國安單位,在「績效」壓力下,才會對王仁炳轉交的文件有興趣,反正「搭上一條線」,有什麼情資,就算什麼,不一定要有很高的情報價值,而且是台灣總統府的文件影本。
然而王仁炳流出的文件,若是中共中央級國安部門主導,或許會「按件計酬」付個幾次錢,但不會長期。換個角度而言,如果王仁炳給的情報都是高檔貨,中共諜報單位一定會更保護這名間諜,更換「交通」與情報傳遞方式,不會讓經常往大陸跑的陳品仁當交通。
同樣地,如果王仁炳真的是「大尾的共諜」,而且潛伏在總統府良久,我方情治單位一定會再「養下去」,並採許更多情報手段,例如,餵些假情報,也會做些反反間工作,總之,絕不會大動作搜索總統府,大模大樣的把人帶走。
對有豐富實務經驗的情治人員而言,逮捕王仁炳,應是「宣示意義大於實質意義」,宣示隨著兩岸關係改善,中共對台情報工作只會更活躍,更具敵意。
◆ 陳品仁認了 擬速偵結
【聯合晚報╱記者王聖藜/台北報導】 2009.01.16
坦承向王仁炳索機密資料
檢調追查「總統府共諜案」昨天提訊涉案的前立委助理陳品仁,他坦承向總統府參事室專門委員王仁炳索取府內機密資料,透過朋友傳真或親赴大陸交付,檢調上午提訊王仁炳比對陳的供述,下午複訊,全案可望快速偵結。
絕對機密 通常赴大陸親交
檢調查出,遭洩密的國家機密文件種類繁多,與國防、兩岸、外交等重大政策有關,將協請核定機密等級的權責機關判讀,由於陳品仁與王仁炳接觸的蒐證照與監聽譯文被掌握,陳品仁被迫認罪,案情大致鞏固。
陳品仁供稱,他96、97年間多次和王仁炳約在台北市松江路一處隱密的地點碰面,拿到資料後,即透過男性友人在總統府附近的辦公室將資料傳真對岸,如資料屬於絕對機密、極機密或不具時效性,他會利用赴大陸訪友的機會親自大批交付。
初估陳涉不法利益 數十萬元
陳品仁還稱,他赴大陸前都通知一名女性友人幫他代訂飯店住宿,下榻後,再以電話聯絡與化名「譚剛」的情治人員在飯店大廳碰面親手交付資料,陳否認這名和她熟識的女子是「紅粉知己」。
檢調查出,陳品仁每回去大陸返台後,2個人頭帳戶即會多出定額的存款,懷疑這些錢都是他扮間諜的代價,不過,陳品仁對帳戶資金來源語多保留,檢調初估陳涉及不法利益約數十萬元新台幣。
上午繼續提訊王仁炳 突破案情
檢調前天史無前例搜索總統府,聲押王仁炳、陳品仁獲准,查出王仁炳刺蒐的國家機密為百餘件,懷疑這些資料早已洩漏給中共情治人員,由於陳品仁供承大部分案情,辦案人員打鐵趁熱,上午繼續提訊王仁炳突破案情,追查他有無藉機獲利。
※ 台灣有機密嗎?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以色列停火不撤軍 22天共1218人喪生
* 以色列宣布 停火不撤軍
* 美、埃調停 以可望對迦薩停火
* 以色列宣布停火 哈馬斯續攻擊
* 戰火22天 兩國共1218人喪生
* 蒲亭坦承天然氣糾紛傷害俄國形象
* 美指台商夫婦 助北韓製武器
* 布希送大禮 放寬高科技輸中共
◆ 以色列宣布 停火不撤軍
【聯合晚報╱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 2009.01.18
在加薩戰事進入第22天時,以色列總理歐梅特宣布,以軍攻勢已重創哈瑪斯集團,「鑄鉛行動」的目標圓滿達成,自18 日凌晨2時(台灣時間上午8時)起,在加薩實施單方面停火,但已進駐加薩的部隊暫不撤離。哈瑪斯則揚言,以軍不撤誓不罷休,使得停火的效果令人質疑。
以色列國家安全內閣17日晚間以9票贊成、2票反對、1票棄權的結果通過停火決定,可是就在內閣開會的同時,以軍仍不斷轟炸加薩,砲火並擊中貝雷亞村一座聯合國學校,當時校內有1600人避難,被轟垮的屋頂造成兩名兒童喪生。而在歐梅特宣布停火時,哈瑪斯也發射八枚火箭,攻擊以色列境內目標。
以色列雖然決定片面停火,但國防部長巴瑞克警告,若哈瑪斯趁著停火期間繼續發射火箭,以色列將隨時重啟軍事攻擊。他說,哈瑪斯武裝分子仍可能襲擊以軍與以色列境內城鎮,因此已進駐加薩的部隊暫不撤離,如果停火能夠持續,則軍方會在「適當時機」考慮撤軍問題。
以色列停火而不撤軍,恐怕無法化解哈瑪斯的敵對行動,哈瑪斯發言人表示,除非以軍完全撤出加薩,否則哈瑪斯不會遵守片面停火,即使一名以色列士兵留在加薩走廊,他們都不會接受。
哈瑪斯強調,以色列應該停止侵略、解除對加薩的封鎖,哈瑪斯「不計一切代價」,一定要把所有以軍趕走。巴勒斯坦總統阿巴斯也表示,以軍若駐留加薩,停火恐怕維持不了多久。
歐梅特表示,盡管沒有和哈瑪斯達成任何協議,但是以色列已達成作戰目標,大幅削弱哈瑪斯武力和威脅以色列的實力,迫使哈瑪斯領袖藏匿起來。歐梅特另向加薩境內的巴勒斯坦人溫情喊話,「以色列絕對非你們的敵人,恐怖組織與成員才是我們共同敵人」。
◆ 美、埃調停 以可望對迦薩停火
【閻紀宇/綜合十七日外電報導】2009-01-18 中國時報
以色列安全內閣十七日晚間(台灣時間十八日凌晨)討論是否停止迦薩走廊軍事行動,以總理歐默特為首的十二位要員將投票表決,一般認為通過這項停火決議的可能性相當高。歐默特預定在投票過後與國防部長巴拉克、外交部長利芙妮共同舉行記者會。
以國官員指出,去年十二月廿七日進行至今的「鑄鉛行動」已經達成目標,因此儘管並沒有與控制迦薩的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瑪斯」締結協議,以國還是願意單方面停火。但如果哈瑪斯仍舊以火箭攻擊以國南部城鎮,以國隨時可能再度開戰。
迦薩長達三星期的戰事造成一千兩百多名巴人死亡、五千三百多人受傷、財產損失至少十四億美元。若以國能宣布停火,至少能為迦薩的民眾帶來一段喘息空間。
以色列將獲美軍事協助
促成耶路撒冷當局同意停火的主要原因,在於埃及與美國的合作與介入。埃及將與以國簽署一項協議,加強監控迦薩與埃及西奈半島的交界地區,徹底阻斷哈瑪斯的軍火走私地下隧道系統。埃及總統穆巴拉克也考慮邀集歐默特、巴人自治政府主席阿巴斯以及聯合國祕書長潘基文等領袖,近期內在開羅舉行高峰會議。
未承諾撤軍、開放邊界
美國方面則已有實質行動。利芙妮十六日飛往華府,與國務卿萊斯簽署備忘錄。華府將針對哈瑪斯長期從伊朗獲取軍火的問題,提供以國各項偵察與監控裝備,以及情報與軍事協助,並與相關國家合作,加強巡邏紅海、亞丁灣、波斯灣與地中海東部。
雖然美國總統布希即將下台,但這份諒解備忘錄對新任總統歐巴馬仍具約束力。而且以國如果在廿日之前同意停火,也等於為歐巴馬的就職大典送上一份禮物。
據悉哈瑪斯將配合停火
然而以國在宣布停火的同時,應該還不會承諾何時從迦薩撤軍。對於哈瑪斯強烈要求的解除迦薩封鎖、開放邊界通道,以國可能只會同意開放人道救援工作。哈瑪斯必須先同意釋放二○○六年六月俘虜至今的以軍士兵夏立特,或者降低交換條件,以國才有可能做更多的讓步。
哈瑪斯領導階層至今維持強硬立場,表示如果以色列拒絕立刻撤軍、解除封鎖與開放邊界通道三大條件,哈瑪斯將不理會以國的停火,作戰到底。不過熟悉埃及調停過程的人士表示,哈瑪斯已經做好準備,屆時還是會配合停火。接下來就要看埃及的努力,是否能促成雙方達成較長期的協議。
◆ 以色列宣布停火 哈馬斯續攻擊
中廣新聞網╱郭希誠 2009-01-18
雖然以色列宣布要停火,但是,哈馬斯游擊隊持續攻擊以色列。今天,又有五枚火箭從加薩走廊射進了以色列南部的城鎮,沒有人員傷亡。
以色列軍方說,哈馬斯稍早攻擊了以色列的巡邏部隊,以軍立刻以火砲和空襲還擊。為了報復哈馬斯的火箭攻擊,以色列攻打了加薩三個星期。以色列單方面宣布從今天早上兩點起,台北時間八點起停火。不過,哈馬斯表示他們不接受,會繼續打下去。
◆ 戰火22天 兩國共1218人喪生
【聯合晚報╱國際組】 2009.01.18
以色列在加薩走廊攻擊哈瑪斯組織22天之後,今天宣布單方面停火。這是以色列史上對加薩走廊最致命的攻擊,目的在對付來自加薩的火箭彈。
以下是這項攻擊行動的部分數據:
根據加薩醫療人員的說法,巴勒斯坦受害者有:
1205人喪生,包括:410名兒童(16歲以下),108名婦女,113名老人,14名醫療人員,4名記者,另外,5300人受傷
根據醫療人員的說法,以色列被害人有:
13人在戰鬥、火箭彈攻擊中喪生,包括:10名士兵(9人在戰鬥中喪生,1人遭火箭彈攻擊喪生),3名平民在火箭彈攻擊中喪生,另外,數十人受傷
以色列海空軍擊中加薩2500個目標,包括:4所聯合國管理的學校,聯合國救濟工作署大樓區,2棟新聞媒體使用的建築,16座醫療中心,16輛救護車。
加薩好戰份子發射778個火箭彈與迫擊砲彈攻擊以色列,大部分在以色列境內著陸的砲彈,擊中民宅,也擊中數所學校及一所幼稚園
加薩遭受到的破壞:(根據巴勒斯坦統計局的數據)
基礎建設損失4億7590萬美元,估計清理費用5億美元,4000棟住宅大樓遭到摧毀,1萬6000棟住宅大樓遭到毀損,1500座商業設施受損,包括工廠、商店、鐵工廠。51棟公務機關建築遭到破壞,包括部級建築與警察局,18所學校及其他教育建築,20座清真寺遭到摧毀,50公里的道路遭到摧毀。
◆ 蒲亭坦承天然氣糾紛傷害俄國形象
中央社 2009-01-18
(中央社記者林育立柏林17日專電)俄羅斯總統蒲亭坦承,與烏克蘭之間的天然氣糾紛,的確對俄國的形象造成傷害,不過他仍堅持錯在烏克蘭,烏國政府內部的鬥爭才是元兇。
「德通社」報導,蒲亭昨天深夜在德勒斯登(Dresden)與德國新聞界高層晤談時,坦承天然氣之爭對俄羅斯的形象已經造成傷害,他也不否認在喬治亞戰爭後,俄羅斯的聲望因此再度受到打擊,不過強調問題出在烏克蘭。
蒲亭說,烏克蘭政府內部的政治鬥爭就像是「黑幫的爭鬥」,用偷來的或低價的天然氣生產,來獲取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優勢,這種情形必須制止。
蒲亭相信,短期內,烏克蘭政府將被迫改變立場,因為一個半到兩個月內,如果再不進口俄國的天然氣,東部的重工業就必須關廠。
長期來看,蒲亭希望透過俄羅斯在波羅的海和黑海新鋪設的新管線,也就是所謂的「北溪」(NordStream )和「南溪」(South Stream)天然氣管,來減少對過境國的依賴。
他說,「獨占一向不是件好事,獨占過境也一樣。」
歐洲聯盟國家對俄羅斯和烏克蘭一再出爾反爾,遲遲不願供氣已經開始不耐。
德國總理梅克爾昨天在柏林與蒲亭面對記者時,一再要求俄羅斯遵守合約的規定,立刻、而且全面供氣,不然將失去信任。
在被問到俄羅斯還是烏克蘭應該為斷氣負責時,她說,這問題很複雜,不想怪罪任何一方,不過,「不大可能只有其中一方有錯。」
◆ 美指台商夫婦 助北韓製武器
【聯合報╱華盛頓特派員張宗智/16日電】 2009.01.18
美國財政部16日將台灣商人蔡姓夫婦及其名下兩家公司在美資產予以凍結,指其為提供北韓製造先進武器計畫材料的擴散者,並敦促全球政府,完全切斷這條北韓取得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管道。蔡顯泰已在去年7月17日遭台北地院判處拘役40天、緩刑2年。
美國財政部與國務院分別發表聲明,指蔡顯泰、蘇綠綺夫婦及他們的公司龍笙科技(Global Interface Company, Inc.)與蓮笙實業(Trans Merits Co. Ltd.),提供財務、技術或其他物品與服務給北韓「朝鮮礦業發展貿易公司」(KOMID),這家北韓公司早在2005年6月即被華府列為武器擴散者而加以制裁。
財政部說,蔡顯泰自1990年代後期以來,一直提供可製造武器的物資給北韓這家KOMID公司及其下游工廠。
財政部負責處理恐怖主義與金融情報的次長李維 (Stuart Levey) 說,「武器擴散者仰賴國際金融與商業系統的管道,支援其危險的貿易活動」。美國此次行動讓北韓一條採購管道曝光,「我們敦促全世界的政府和公司,完全切斷此種管道」。
蔡顯泰去年6月19日被台灣台北地檢署依違反貿易法起訴,指蓮笙公司2006年8月向台中一電機業者購入「放電加工機配件水雜質過濾器」3組,這些機具屬禁止輸往北韓的管制品,但該公司把買方國家改為南韓申報出口,然後將3組機具由台中港運往北韓。2007年9月間,該公司又兩度將一批列為管制品的二手電腦,透過空運方式輸往北韓。
檢察官在起訴時指蔡到案後態度良好,坦承犯行,建請法官從輕量刑。
台北地院去年7月17日宣判,認為蔡輸往北韓機具雖屬管制品,但也屬於一般消費性用品,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不高。且蔡坦承犯行、犯後顯有悔意,處拘役40天,得易科罰金、緩刑2年。蓮笙公司則被科罰金3萬元。
不過,美國政府仍凍結其資產,並將其列為武器擴散者。國務院表示,華府此舉意在「彰顯北韓在國際商業體系的欺騙行動,以及與北韓做生意的風險」。
◆ 布希送大禮 放寬高科技輸中共
【劉屏/華盛頓十七日電】2009-01-18 中國時報
布希政府臨卸任之際宣布新政策,日後中國大陸的公司只要取得美國政府核發的執照,就可以長期向美國購買高科技,不須逐案審核。
美國商業部主管出口管制的次長曼庫索宣布了這項新作法。他說,新政策是「最大幅度的兼顧美國國家安全與商業利益」。
中共向美國購買高科技,一向是敏感議題,必須個案申請審批,美國政府核發的出口執照僅限本次有效。尤其是諸如雷射、高效能電腦、先進通訊器材、慣性導航系統等,都可轉為軍事用途,美國格外審慎。但今後改為「一次性」,亦即客戶只要通過了美國政府的安全認證,從此通行無阻,不必逐次申請。
採行新政策,中方固然受益,美國企業更將財源滾滾。美國媒體報導說,受益最大的美國公司,一是波音飛機製造公司,一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生產商「應用材料公司」(Applied Materials Inc.)。
雖然國會裡有不同聲音,例如眾議院能源暨商業委員會成員馬其(民主黨,麻薩諸塞州)擔心影響美國的國家安全,可是他的聲音並未引起太多共鳴。
布希政府任期只剩最後幾天,具看守性質,按理不應訂定新的重大政策。但是這項新規定宣布後,似也未引起反彈。
推估原因有三,一是美國企業界也在多方遊說,不願拒絕財神爺上門。
二是中國大陸可以轉向歐洲購買高科技,使美國的管制流於無效。
三是中共本身的科技水準不斷提高,美商如果不把握機會,不出幾年,就算美國想賣,中方可能也不要了。
以宣布停火哈瑪斯跟進 軍方也裁員只留18萬人
* 加薩戰爭 以宣布停火 哈瑪斯跟進
* 以色列哈瑪斯停火 迦薩和平現曙光
* 軍方也要大裁員 只留18萬人
* 憲兵併入陸軍?總統府誰來站崗
* 只怕募兵未成形 戰力先折損
* 天堂不撒手:寵富寵貧? 天壤差別!
◆ 加薩戰爭 以宣布停火 哈瑪斯跟進
自由時報 2009.01.19
〔編譯張沛元/綜合加薩十八日外電報導〕繼以色列稍早宣布片面停火但不撤軍後,控制加薩走廊的伊斯蘭激進團體哈瑪斯也宣布停火,並給以色列一週時間自加薩走廊撤軍。在以軍進攻加薩走廊二十二天後,原本看似即將破局的加薩停火,乍現一絲和平曙光。
傳以色列已開始撤軍
出席在埃及舉行的中東停火談判的哈瑪斯資深官員塔哈表示,哈瑪斯及其各派系宣布立即在加薩停火,並給予以色列一週時間撤軍,目擊者表示,以軍已自部分重要據點撤離。此外,哈瑪斯還要求以色列開放加薩走廊的所有邊界通道,以便食物與其他物資能送抵加薩,以滿足「我們的人的基本需求」。哈瑪斯的流亡領導階層也發表聲明,證實同意停火,並稱願與埃及的任何停火斡旋努力合作。
稍早,哈瑪斯已揚言絕對不會接受以軍置身加薩走廊,且會「持續反抗以軍」;以色列十八日稍早表示,除非哈瑪斯與其他好戰份子停火,否則不考慮自加薩走廊撤軍。
以色列部隊十八日一早在當局宣布片面停火下按兵不動,但加薩走廊的巴勒斯坦好戰份子於數小時後對以色列南部發射火箭,擺明視以色列的片面停火宣布如無物;以色列戰機隨後也攻擊火箭發射地點,片面停火似已破局。
以色列軍方發言人表示,加薩地區好戰份子至少發射五枚火箭,其中四枚擊中以國城鎮斯德洛的空曠地區;以軍戰機隨後攻擊發射火箭的地點。醫療工作人員表示,以軍迫擊砲導致一名巴勒斯坦平民死亡,為以色列宣布片面暫停攻擊以來的首名罹難者。
以國總理歐默特十八日稍早曾表示,以方的片面停火相當脆弱,他並威脅對巴勒斯坦的任何攻擊採取強烈回應。歐默特告訴內閣,倘若十八日一早的火箭攻擊繼續下去,加薩走廊與其他許多包圍加薩的以軍部隊,已準備好依照指示,對任何地區採取行動。哈瑪斯一名官員揚言,以無法終止哈瑪斯火箭攻擊,這些火箭仍深達以色列領土。
◆ 以色列哈瑪斯停火 迦薩和平現曙光
【閻紀宇/綜合十八日外電報導】2009-01-19 中國時報
巴勒斯坦自治區迦薩走廊兵連禍結廿二天後,終於露出和平曙光。繼以色列政府於十七日晚宣布單方面停火,巴人激進組織「哈瑪斯」也在十八日上午同意停火一個星期,雖然沒明言起始日期,但顯然已立即生效。哈瑪斯雖然強烈反美,不過美國新任總統歐巴馬即將在廿日上台,迦薩停火不啻一份外交大禮。
哈瑪斯政治局第二號領導人馬祖克,從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發布電視聲明,表示包括哈瑪斯在內的巴人反抗組織,願意配合埃及等阿拉伯國家的斡旋,停火七天,讓以色列在七天內完全撤離地面部隊、全面開放邊界通道,讓人道救援與民生必需物資,能夠進入滿目瘡痍的迦薩。
停戰七天 歐巴馬的上任大禮
以色列政府發言人則回應,耶路撒冷當局將密切觀察哈瑪斯的實際作為,逐日檢討現況。如果情勢許可,以國願意盡快從迦薩撤軍。至於開放邊界通道問題,最終也是要看哈瑪斯是否確實遵守停火承諾。
以色列的單方面停火在當地時間十八日凌晨兩點(台灣時間十八日上午八點)生效,哈瑪斯仍對以國南部城鎮發射十七枚火箭,以軍則以空襲發射地點報復。以國總理歐默特警告說,這項停火非常「脆弱」,以軍隨時可能全面恢復軍事行動。不過哈瑪斯同意停火之後,迦薩與以國南部可望暫時平靜。
暫時平靜 醫護員進廢墟尋屍
慘遭戰火蹂躪的迦薩人民,總算可以稍事休養生息。醫護人員十八日利用以軍停止空襲與砲擊的難得空檔,搶進廢墟瓦礫堆中搜尋,至少拖出九十五具罹難者屍體,其中有幾名兒童。以色列這次「鑄鉛行動」自去年十二月廿七日展開以來,巴人死亡超過一千三百人,以國方面則有十三名軍民喪生。
埃及總統穆巴拉克邀集英國、法國、德國、西班牙、捷克共和國(「歐洲聯盟」輪值主席國)、約旦、土耳其等國領袖與聯合國祕書長潘基文、巴人自治政府主席阿巴斯,十八日在紅海度假勝地謝赫港召開高峰會議,希望能將隨時可能變化的停火承諾,落實為比較可靠的雙邊協議。埃及去年六月曾斡旋以巴雙方達成停火協議,可惜只維持了半年就宣告破局。
◆ 軍方也要大裁員 只留18萬人
【吳明杰/台北報導】 2009-01-19 中國時報
在民間企業大裁員的同時,國軍因推動全募兵制所需人事預算不足,未來四年也將陸續大精簡,在財力負擔考量下,最低可能將國軍砍到只剩十八萬人。就在招募士兵解決青年人失業問題的同時,人員精簡過程反將引發另一波中年失業潮。
據了解,繼過去的「精實案」、「精進案」後,軍方已規畫,將目前二十七萬五千的員額再進一步壓縮,降至十八到廿二萬人,第一階段則先精簡至廿四萬人,由於國防部將以財力負擔因素做為精簡首要考量,粗估為填平符合兩倍最低薪資的志願役士兵待遇花費,最後可能被迫只能留下十八萬人。
財力是未來國軍精實最大考量
軍方高層透露,目前國軍組織精簡的員額規畫,將依據財力、人力和戰力三個方向進行。財力部分雖然國防預算已提高到GDP(國內生產毛額)的三%,但由於人員維持費被限制在四十%以內,加上推動全募兵制及志願役士兵的待遇將提高,所以人員維持費遭到嚴重壓縮,沒辦法再養那麼多人。
軍方高層坦承,財力將是國軍未來精簡的最大考量,另要看是否能順利招募到軍方要的高素質士兵,至於對戰力的影響,已經沒辦法兼顧,這是推動全募兵制必須面臨的後果。
馬政府國安團隊在總統大選時,曾提出將國軍精簡至二十萬的政見,但這項政見後來在立法院遭到朝野砲轟,國防部也說不出依據在哪。
後經軍方半年來的初步估算,發現為滿足全募兵制的預算需求,國軍必須精簡人員恐怕還可能更多,但依據作戰需求的最低底限,最少必須要留十八萬人。
作戰需求最低底限為十八萬人
有關國軍精簡的額度,國防部長陳肇敏去年曾在立法院坦承,雖然目前國防預算佔GDP三%,但以現有國軍員額來看,根本不可能達成全面募兵制。
因此國軍再精進是必然方向,而我國走的是一個海島守勢作戰,這次精簡將徹底檢討各軍種配比,也會檢討高司單位與基層的裁撤比例,不會只減基層,預計將目前二十七萬大軍減至二十到二十五萬人以內。
然經幕僚單位估算,實際精簡人數恐怕還必須進一步減至十八到二十二萬人,如景氣持續惡化,國防預算也將受到壓縮,國軍降至十八萬人的可能性不小。
※ 不如把國防外包給中共?
◆ 憲兵併入陸軍?總統府誰來站崗
【吳明杰/台北報導】2009-01-19 中國時報
國軍正研究再精進案和組織調整,據了解,其中包含評估讓憲兵任務單純化,將憲兵司令部裁撤併入陸軍司令部改稱「陸軍憲兵」的可行性。不過有軍方人士擔憂,如果憲兵日後歸陸軍管,以後總統周邊的維安可能就沒有憲兵站崗,也不能再隨同警察臨檢辦案,戰時首都防衛,只有靠沒有武裝的警察去對抗敵軍特種部隊。
據指出,為因應全募兵制國軍被迫進行的再精進案,也將同步精簡國軍組織架構,其中包含將現有的聯勤司令部併入三軍司令部、後備司令部併入陸軍司令部,以及憲兵司令部併入陸軍司令部等方案。
關於聯勤和後備的整併在軍中較無爭議,同時因兩單位的主官職務,已在去年配合降編從上將改為中將職缺,回歸三軍的可能性不低,唯獨憲兵司令部裁撤併入陸軍的方案引發軍中討論,也讓憲兵內部憂心忡忡。
據了解,由於憲兵過去在扁政府時代曾鬧出馬屁風波,加上對紅衫軍和嗆扁人士也曾執法過當,因此讓國安高層和國民黨立委相當感冒。馬政府上台後,軍方高層有意精簡憲兵員額,讓憲兵只扮演軍中警察角色,不再處理軍方以外事務。
不過這項改革,讓憲兵內部相當憂心,擔心目前屬於獨立軍種的憲兵司令部,將成為國軍推動再精進案的首要被裁對象,特別是憲兵萬一併入陸軍,恐將成為附屬軍種,勢必壓縮憲兵人員的發展空間。
另有官員表示,如果憲兵司令部未來併入陸軍司令部改叫「陸軍憲兵」後,日後憲兵就只能在陸軍營區內活動,要執行任務連營區都不能出去,以後首都誰要守?機場安全誰要顧?總統誰要保護?軍人營外犯法誰要查?引發的問題將會相當嚴重。
目前軍方也同時研究,保留憲兵司令部的可能性,但在任務上單純化,只負責和陸軍共同負責地面防衛,但不再具有司法警察身分。
◆ 只怕募兵未成形 戰力先折損
【吳明杰/特稿】2009-01-19 中國時報
為配合馬政府推動全募兵制,軍方在預算有限的窘境下,最後只好被迫「裁軍換募兵」。然經歷過「精實案」和「精進案」瘦身的國軍,幾乎已被砍到快見骨,繼續大幅人員精簡,只會加快削弱國軍的戰力,恐怕馬政府期望的全募兵戰力還未成形,現有戰力就將先折損。
因應募兵制財力需求,國軍到底要持續精簡多少員額,國防部已經頭痛數個月,但至今仍無法精算出確切數據,據內部粗估,目標將設定在十八至二十二萬人。然這項數字,軍方內部就坦承,並非是以台海作戰需求的兵力為基礎,而是以軍方財力做計算。
換句話說,國防部為讓馬政府的全募兵制不跳票,國軍維持戰力的兵力需求已經顧不到,有將領就坦言,為推動全募兵制,如果國軍不精簡,就沒錢招募兵,若要考量作戰需求,全募兵制就推不下去,兩者只能擇一,軍方也很無奈。
同時,國防部打算以「裁軍換募兵」的結果,最後恐將演變成「裁一個老的、換兩個小的」、「裁一個官、換兩個兵」的狀況,最後導致軍中的中低階軍士官被迫提早退伍,也將引發另一波社會問題。
據了解,軍方內部不少人士對於「裁軍換募兵」的做法相當憂心,特別是屆時萬一招募不到高素質士兵,甚至招募不到士兵,又在沒有義務役官兵可以徵召的情況下,到時只好濫竽充數,國軍戰力恐將出現前所未有的嚴重真空。
◆ 天堂不撒手:寵富寵貧? 天壤差別!
【陳長文】2009-01-19 中國時報
曾讀過一個有關德蕾莎修女的故事。
有位修女向德蕾莎提問:「德蕾莎院長,我覺得妳免費供給窮人各種東西的做法,是在寵壞這些人。」
全場陷入一片靜寂。
德蕾莎修女卻淡淡地回復:「現在有很多修會都過度寵愛有錢人。所以,如果有一個修會是為了窮人需要而成立,那麼它好好去寵愛窮人,不也是美事一樁?」
德蕾莎話一說完,原本靜寂的氣氛變得更加靜寂。
德蕾莎修女的這段故事,讓我想到中國時報一月十七日的社論「第一大黨的立法成績單不該只有這樣」,讀來實是心有戚戚。如果社論所言屬實,只能說,不知道我們的執政黨到底怎麼了?
立法委員有義務替人民監督荷包,多刪廿億,如果砍的有理,再多砍兩百億,民眾也會額手稱慶。然而,立法院決定增刪廿億後,行政院為了應對這突如其來的增刪,卻拿近貧補助方案開刀,硬是砍了十億。筆者聞之,除了搖頭,仍只有搖頭。
在經濟困頓的此時,政府百億、千億地拿出大把的鈔票,或減稅照顧富人、或做企業紓困照顧企業家、或發消費券不分貧富雨露均霑、或投挹公共建設以擴大內需。這些財政分配,不管是鼓勵企業資金回留、防止企業倒閉潮、刺激消費或內需以減緩景氣的蕭條,背後都有個「經濟大帽子」在,在經濟低盪的此刻,筆者也無意否定這些政策決定。
然而,當政府推出這些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間接的「寵富政策」的同時,我不禁要問,政府的「寵貧政策」在那裡。行政院被立法院統刪了經費,東挪西挪,發現誰都不能也不敢得罪,卻選擇內政部提出的近貧工作方案開刀。表面上砍的只有十億,但這十億可以幫助多少弱勢的家庭,濟其燃眉之急呢?
難道只因為這些「近貧一族」的發聲力量弱於別人,柿子挑軟的吃,就拿他們開刀嗎?
經濟蕭條的洪潮來襲,有為的政府,除了振興經濟外,協助弱勢貧困者安渡洪潮更是不能一刻或忘的天職。大家都知道,在經濟低迷時,最先受到最大衝擊的並不是富裕或小康階層的民眾,而是近貧乃至於赤貧的弱勢者,他們對經濟衝擊的免疫力最低、抵抗力最弱,也最需要政府透過強化社會安全的保護網來施以援手。
無怪乎內政部長廖了以跳腳,拿近貧一族開刀,不管是就情就理、就社會觀感,都說不通!更誠如中時社論言:「要刪近貧預算,為什麼不刪龐大國防預算?」
國防預算當然固然要,卻應有應時應勢的,經濟如此困頓、弱勢如此無依,筆者實在不懂,這時候有什麼道理非要花七五○億元買筆者稱之為天價包子的阿帕契直昇機,卻去刪除十億近貧族的救命錢?
事實上,這只是預算分配問題冰山一角。對於千頭萬端政府預算,馬政府實在應將自己拉上一個宏觀高度,依重要性、依先後緩急進行調配取捨,而不只是依著舊有預算規模,因循抄襲。回到篇頭德蕾莎故事。讓我們有相同感慨是,在台灣,我們對如何「寵富」,似乎從不猶豫,但對如何「寵貧」,相較之卻是千萬吝嗇。該去問問那些因經濟困頓、社福破網而無奈走上絕路的冤苦民眾,這千千億億的國防,這耗資七五○億元的阿帕契直昇機,到底是保護了他們?還是殘忍的把他們排擠在政府照顧之外,冷冷的把他們推向絕路呢?要知道,成功政府的一項重要指標在它是否照顧了弱勢者。
最後,筆者想起高希均教授日前撰文,文中引用艾森豪將軍的話:「每一枝造好的槍、每一艘下水的戰艦、每一枚發射的火箭,最後說來,都相當於對那些飢餓無糧者和寒冷無衣者的偷竊。」艾森豪是一位傑出的軍事將領,仍能摒除軍人本位的提出這樣的剴切之言,我們的政府官員為什麼沒有同樣的勇氣?
※ 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歐巴馬就職前 以軍全撤離加薩
* 歐巴馬就職前 以軍全撤離加薩
* 以巴都沒贏 加薩平民是輸家
* 加薩戰爭後 巴人分裂更嚴重
* 解放軍操兵 玩「真人CS」
* 國軍提高體能標準 預計99年正式施行
* 國防部裁軍 綠批向中輸誠
◆ 歐巴馬就職前 以軍全撤離加薩
【聯合報╱編譯陳世欽/綜合19日外電報導】 2009.01.20
加薩停火局勢出現戲劇性重大轉折,在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瑪斯宣布停火之後,原本宣稱只停火不撤軍的以色列18日改口表示,以國希望在美國新總統歐巴馬20日宣誓就職前,加薩走廊的以軍即已全數撤離,前提是哈瑪斯游擊隊持續停火。
以國18日宣布片面停火後,哈瑪斯跟進並宣布停火一星期,數千名以軍18日開始陸續撤離加薩地區,不過仍駐紮於鄰近以國南部與加薩接壤的地區,隨時準備在局勢再度惡化時,再度開進。
笑容滿面的以色列士兵自加薩撤離時,許多人比出勝利V字手勢,有些士兵在戰車上手舞足蹈,但也有以軍認為,現在收兵為時過早。
以國總理歐梅特18日表示,以軍已圓滿完成任務,無意持續駐留加薩地區,並希望盡快撤離。他表示:「我們無意征服或控制加薩地區…而且希望盡快撤離。」歐梅特強調,部分以軍將暫時駐留加薩走廊,一旦遭到攻擊,將立即還手。
歐巴馬的發言人表示,歐巴馬對停火感到欣慰,並將在就職後,於適當時機發表更多相關談話。國際油價19日因為停火及烏克蘭、俄羅斯解決天然氣糾紛而跌至每桶36美元。
在美國與幕後調停的埃及承諾以具體措施阻止激進分子利用加薩與埃及邊界走私軍火之後,以色列決定片面停火,埃及並已邀請以國及巴勒斯坦官員22日個別磋商擴大停火。以國官員表示,如果哈瑪斯繼續利用邊界坑道運送軍火,以軍將再次出擊。
以軍連日攻擊在加薩造成逾1,300人死亡,5,300人受傷,並使加薩地區滿目瘡痍。不過哈瑪斯領袖哈尼耶表示,哈瑪斯已經取得「重大勝利」。西方國家表面上同情以國的安全處境,對巴人承受的嚴重死傷及破壞則深感詫異。
※ 果然按照劇本演出。
◆ 以巴都沒贏 加薩平民是輸家
【聯合報╱國際中心/陳世欽】 2009.01.20
以色列去年底在國際譴責聲中空襲加薩,隨後又出動地面部隊,打了廿多天,如今宣稱「任務達成」,停火撤軍。然而,任務真的達成了嗎?
以軍攻擊總計造成1200多巴勒斯坦人喪生,以方相對則僅有13人死於非命,其中包括4名死於誤擊的以軍。
從雙方傷亡不成比例這一點而言,以國可以宣稱贏得這場戰役,然而,這次血腥衝突並沒有達成確定的停火協議,哈瑪斯依舊掌握加薩,以軍就鳴金收兵,未來無法永久阻止哈瑪斯繼續以火箭攻擊以國南部地區,也無法解決激進分子利用加薩與埃及邊界沿線的坑道走私軍火的問題。所以,以軍真的贏了嗎?
以國選擇在歐巴馬宣誓就職前撤軍,顯有使歐巴馬政府不至於在成立伊始,即必須面對加薩的棘手難題之意,算是給歐巴馬一個面子。另外,以國預定2月10日舉行大選,民調顯示,以軍挾優勢武力猛烈攻擊加薩固然使以國承受嚴厲批判,以國領導人卻因為這次攻擊而致國內聲望大漲。這兩點也許才是以軍這場戰役達成的任務。
至於哈瑪斯,曾經誇下海口必令以軍集體葬身加薩,最後當然是落空。以色列也沒有解除經濟封鎖,加薩仍舊民不聊生。嚴格來說,這場衝突沒有贏家,只有加薩平民是輸家。
◆ 加薩戰爭後 巴人分裂更嚴重
編譯魏國金/特譯 2009.01.20 自由時報
二○○七年六月,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瑪斯以武力將對手法塔趕出加薩,造成巴人分裂,分析家認為,以色列對哈瑪斯發起的這場戰爭,使巴人內部的分裂益形深廣,而其奮鬥數十年的革命目標也面臨中東敵對勢力的拉扯。
在大本營加薩抵禦攻擊的哈瑪斯,欣然接受為其撐腰的敘利亞與伊朗的支持,而且有史以來首度以巴人代表身分,出席一場阿拉伯國家元首級會議,與此同時,西方支持的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巴斯,一如埃及、沙烏地與美國所做的,疾呼兩造停火,卻是徒勞無功。
二十二天後以色列片面停火,留下逾一千三百名巴人慘死,窮困的加薩滿目瘡痍的局面。而以國並未與任一巴人陣營簽訂任何有約束效力的協議。西岸的政治分析家沙辛說,阿拉伯國家正利用巴人內部的矛盾,來鞏固他們的區域地位,巴人無力找到統合的立場,導致這樣的權力角力有增無減。
十六日針對加薩戰爭在卡達召開的阿拉伯國家領袖會議,最能看出如此的權力力學。在當中,哈瑪斯首度以巴人代表與會,而在失守加薩後,即與哈瑪斯不相往來的阿巴斯卻缺席。阿巴斯的法塔組織發言人阿札里痛批說:「整個巴勒斯坦的革命歷史,皆面臨了阿拉伯國家意圖控制巴人決定的情勢,然而未曾有過在杜哈上演的場面:單一派系竟受邀代表巴勒斯坦人民。」
這道區域斷層在二○○六年的第二次黎巴嫩戰爭時曾被凸顯,當時埃及、沙烏地等親西方的阿拉伯國家敦促開戰兩造自制,而支持黎巴嫩真主黨與哈瑪斯的敘利亞、伊朗卻力主對抗以色列與美國。
巴勒斯坦議會的哈瑪斯籍議員達拉梅說:「我們不反對阿拉伯國家的干預,但每個國家都有其政治盤算,都試圖控制巴人決策,而阿拉伯聯盟的軟弱,導致力抗與接納以色列的兩大陣營崛起。」
巴勒斯坦人民黨黨魁艾沙拉希認為,巴人內部越分裂,長此以往,將帶來比加薩戰爭更大的危險,他說:「如果正統代表性以此方式持續崩解,巴勒斯坦建國運動將面臨另一場一九四八年大浩劫,其結果將不是哈瑪斯取代法塔,而是一個統一性的巴人代表正統遭到毀滅。」(取材自法新社)
◆ 解放軍操兵 玩「真人CS」
【聯合報╱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2009.01.20
解放軍首度在濟南軍區某團引入「真人CS對抗系統」(CS,Counter-strike的縮寫,反恐精英),以營造逼真的戰場環境。
戰士們身著迷彩服,手持模擬槍,頭戴裝有感應器的頭盔,在時明時暗的「夜空」下穿梭,尋找目標,激烈對抗。
解放軍報報導,該團成立於1951年,參加過抗美援朝戰鬥。為提高訓練效益,該團引用CS網路遊戲模式,以城市巷戰為背景,通過點光、面光、導向照明及數位成像相結合的燈光設計,使一個對抗系統能夠滿足黃昏、白晝、黑夜三種作戰環境需求。
為最大限度接近實戰模擬,系統配備了雷射模擬槍、頭盔、馬甲、模擬手榴彈、匕首等器材,用來記錄成績、顯示子彈數量、遊戲人員生命次數及對抗時間的控調設備,讓勝負成敗一目了然。
在場地設計上,採用可移動實景戰術障礙物的設計,高板與矮牆結合,戰場環境可隨機調整,使每次對抗都能在一個全新的環境中進行。
該團領導李文舸表示,真人CS對抗系統,場景設計逼真、戰場要素齊全、對抗編組靈活,既能進行單兵專項訓練,也能進行班組對抗練習,既可以練戰術動作,也可以練戰術協同。尤其是借助聲光電霧系統營造的逼真戰場環境,不僅鍛鍊了快速敏捷的反應能力,更可以鍛鍊堅強的心理素質,十分受官兵歡迎。
※ 國軍也要強化城市戰能量。
◆ 國軍提高體能標準 預計99年正式施行
中央社 2009.01.20
國防部今天公布國軍體能訓測實施計畫,提高部隊2分鐘仰臥起坐、2分鐘俯地挺身,及3000公尺徒手跑步標準,不區分男女,預計試行1年,若確實可行,99年正式施行。
國防部上午召開記者會,國防部作戰及計畫參謀次長室軍事訓練處處長黃昆宗表示,以19歲到22歲年齡級距來看,原本鑑測是測驗1分鐘的爆發力;但新制是測驗肌耐力,2分鐘要達到仰臥起坐70下、俯地挺身66下才合格。
在3000公尺徒手跑步方面,黃昆宗說,19歲到22歲級距現行標準是16分鐘合格,且女性是參加2400公尺徒手跑步;現在男女都要跑3000公尺,且標準提高到14分鐘內才合格。
黃昆宗指出,整體來說,國軍各年齡級距在3000公尺徒手跑步平均提升1到2分鐘。
面對標準提高隨之而來可能發生的運動意外,黃昆宗說,將對身體質量指數(BMI)值及體脂肪建立規範,有安全顧慮肥胖人員不得參加鑑測,國防部將輔以3到6個月自我體能訓練及減重,達鑑測安全界限後,才能接受鑑測。
他表示,今年將試行新制1年,全案若經檢討確實可行,將從99年1月1日正式施行,並納入人事運用規範。
此外,有關國軍兵力結構調整,是否如媒體報導要裁軍18萬人,國防部戰略規劃司軍事編裝處處長何安繼指出,全案還在規劃中,沒有確實兵力規模與方向,所有可能都在規劃考量中。
◆ 國防部裁軍 綠批向中輸誠
自由時報 2009.01.20
〔記者曾韋禎、林毅璋/台北報導〕國防部計畫未來四年內,將國軍從二十七萬五千人裁至十八萬人,同時將憲兵司令部併入陸軍司令部。民進黨立委批,這是弱化國防,向中輸誠,國防部乾脆併入內政部或陸委會算了。國民黨立委表示,應做更詳盡的規劃。
民進黨立委蔡煌瑯反對國軍做不切實際的裁軍,這徒然是折損戰力、打擊國軍士氣。蔡煌瑯批,馬英九上任後,不但外交休兵,連國防也要弱化,國防部預算少了百億,軍購計畫少了六百億,這樣卑躬屈膝的作為都是向中輸誠,最後一定是「真心換絕情」,中國絕不會因此釋出善意。
蔡煌瑯說,憲兵負責守衛首都、機場、港口,負責總統維安,也是維繫軍紀的單位,把憲兵給廢了,那國軍還像國軍嗎?像游擊隊還差不多。
國民黨立委張顯耀認為,國軍是否要裁兵?要裁多少兵員?都不是單一面向的議題,需要與國防戰略規劃目標、戰備資源及徵兵役期等層面做一併的考量。張顯耀說,據他了解,現在國家徵兵的狀況並不理想,兵源不足,這與過去幾年間義務役的役期不斷縮短也有直接關係。
張顯耀指出,我國的兵源議題必須與人口結構、兵役制度合併討論,像目前發生的替代役男過多及人口負成長問題,都需一起討論才行。
藍委:裁員方向正確
不過,國民黨立委帥化民表示,問題不在於國軍平日養兵的數量,而是兵力結構須調整,軍方這次裁員方向是正確的。帥指出,台灣的兵力結構從喊著要反攻大陸時代以來,六十年都未調整過,目前的兵員結構不適應未來戰爭所需,也增加許多冗員,浪費國防預算。
至於憲兵是否應要裁撤或納入陸軍,帥化民認為,現在國軍總兵員只有二十三萬人,警察已有八萬多人,憲兵何必還要維持一萬三千多人?憲兵的規模是有檢討空間。
※ 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