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Comet Approaches Earth
http://www.physorg.com/news153070017.html
February 5th, 2009 by Dr. Tony Phillips, Science@NASA
在 1996 年,一位七歲大的中國男孩俯身靠近一架小型望遠鏡的接目鏡並看見將改變他一生的東西 -- 一顆燦爛美麗的彗星,明亮、蓬鬆同時有一條活躍的尾巴。起先,他認為是他自己發現了它,但並非如此,他學到二位名叫 "Hale" 與 "Bopp" 的男性已先馳得點(譯註:Hale-Bopp 彗星)。控制他的沮喪,年輕的葉泉志(Quanzhi Ye)下定決心有一天要找到他自己的彗星。
在某一天,他辦到了。
快轉到 2007 年 7 月的夏日午後。葉泉志,現在 19 歲,為中國廣州中山大學的氣象學學生,趴在他桌上凝視黑白的星場(star field)。這張照片是由台灣天文學家,鹿林(Lulin)天文台巡天(sky patrol)計畫的林啟生(Chi Sheng Lin)於之前幾個晚上所拍攝的。葉泉志的手指在點與點之間來回,接著停住。有一個星並非恆星,那是個彗星,而這一次葉泉志率先看到它。
鹿林彗星(Comet Lulin),以台灣那座天文台為名,這張發現它的照片在此拍攝,目前正接近地球。"它是顆漂亮的綠色彗星,現在任何一天都能以裸眼看見它," 葉泉志表示。
業餘天文學家 Jack Newton 將來自於 Arizona 州自家後院天文台的照片送過來(詳見原站)。
"我將行退休的雙眼仍無法瞧見這顆明亮的彗星," Newton 說,"但我 14 吋的望遠鏡在 2/1 漂亮地將它給挑出來。"
這顆彗星在 2009 2/24 時最接近地球(0.41 AU)。目前所估計的等級最大量度在第四或第五星等(magnitude,譯註:數字愈小愈亮),這表示需要黑暗的鄉間天空才能看見它。然而,沒人說得準,因為這顯然是鹿林彗星首度造訪內太陽系,而且是它第一次暴露在強烈的太陽光中。驚奇是可能的。
鹿林的綠色來自於氣體,那造就它如木星般大小的大氣。噴流從該彗星包含氰(CN:一種有毒氣體,可在許多彗星中發現)與雙原子碳(diatomic carbon,C2)的彗核噴出。這兩種物質在近乎真空的太空中被日光照亮時會發出綠色的光芒。
1910 年,當天文學家揭露地球將通過哈雷彗星(Comet Halley)富含氰的尾巴時,許多人感到驚恐萬分。假警報:這顆彗星微弱的尾巴無法穿透地球稠密的大氣;即便它穿過,這裡也沒有足夠的氰導致真正的麻煩。鹿林彗星所造成的問題將比哈雷更少。在二月下旬最接近的時候,鹿林將離地球 3800 萬英里,完全無害。
為了以你自己的眼睛看見鹿林彗星,將你的鬧鐘設定在清晨 3 點。這顆彗星比太陽早幾個小時升起,也許能在黎明前於南方 1/3 天空處(從地面算起)發現它,下面是幾個特別容易看見它的日子:
2/6:鹿林滑過氐宿一(Zubenelgenubi,天秤座α),一顆位於天秤座秤子支點的雙星。氐宿一不僅發音有趣(zuBEN-el-JA-newbee),而且也是個方便的嚮導。你以裸眼就能瞧見氐宿一(亮度與北斗七星 (Big Dipper) 差不多);雙筒望遠鏡指向這顆明亮的星,就能在附近找到鹿林彗星。
2/16:鹿林彗星通過處女座的角宿一(Spica)。角宿一是一等星,而且是一個連城市中的天文學家都無法忽略的路標。當尋星鏡(finderscop)指向角宿一時,將在視野中找到鹿林彗星,將雙眼慢慢往這兩個天體集中吧。
2/24:最接近的時候!在這個特別的早晨,鹿林將離位於獅子座的土星幾度而已。土星以肉眼就能輕易看見,而鹿林也有可能一樣。如果這都不能把你挖起床,誰都拿你沒轍。
葉泉志提到,鹿林彗星值得注意的地方不僅是它罕見的美麗,還有它罕見的發現方法。"這是一顆台灣與中國天文學家之間所「共同研究的彗星」," 他說。並表示,若無海峽兩岸的通力合作將不會有這項發現。
葉想像,在這個月的某一時候,另一位小孩將俯身朝向接目鏡,看見鹿林彗星,並感受到他在 1996 年凝視 Hale-Bopp 彗星時的興奮。而誰又知道那會導致...
他表示:"我希望我的經驗也許能啟發其他年輕人像我一樣,追趕同樣的星夢。"
※ 相關報導:
* 台灣1米望遠鏡 寫天文傳奇
* 天文學家發現彗星起源缺少的一環
* 科學家發現加拿大流星的殘骸
* 全球天文年 骨董儀器特展
* 天文學家打造地球般大小的無線電波望遠鏡
* NASA 邀請大家票選哈伯望遠鏡下個觀測目標
* 獅子座流星群回來啦!
* 氰化物解毒劑 3 分鐘可解毒
2 則留言:
鹿林彗星罕見反向彗尾 蔡章獻25日公祭
* 鹿林彗星奇觀 罕見反向彗尾
* 台灣相關星 滿天亮晶晶
* 台灣天文教育播種者蔡章獻 25日公祭
◆ 鹿林彗星奇觀 罕見反向彗尾
李宗祐/台北報導 2009.02.18 中國時報
首顆由台灣發現並命名的鹿林彗星「神龍擺尾」!不但有彗星常見的彗尾,還在前端長出「反向彗尾」,最近幾天又玩起「甩尾遊戲」,出現彗尾斷裂現象。全球天文迷嘖嘖稱奇,國內天文學家也說,可以看到這麼明顯的「反向彗尾」,很幸運。
二月廿四日(下周二)最接近地球的鹿林彗星被喻為二○○九國際天文年最明亮的彗星。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教授陳文屏表示,鹿林彗星下周達到肉眼可見亮度,是最適合觀測時間,只要用雙筒望遠鏡就可在天黑後,於獅子座附近看到這顆耀眼的彗星。
陳文屏指出,鹿林彗星軌道可能為雙曲線或拋物線,或週期長達兩千多萬年的狹長橢圓,這次很可能是鹿林彗星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造訪太陽系和地球。從彗星散發的綠色光芒顯示鹿林彗星「很新鮮」,因含有大量氣體,顏色特別鮮綠。
鹿林彗星正以每秒五十公里的速度朝近地點逼近,彗星前端指向太陽方向長出「反向彗尾」,與彗星後方的彗尾被觀測發現有斷裂現象,更引起國內外天文迷和天文學家熱烈討論。成大物理系教授蘇漢宗指出,「反向彗星」非常少見,成因至今未定。
陳文屏則推論,「反向彗尾」與反射太陽光的彗星塵埃,因不同顆粒受力不同而抵銷部分太陽引力,再以不同軌道繞行太陽呈扇形分布,從地球看過去,彷彿彗星前方也長出尾巴。
中大天文研究所教授葉永烜表示,要在地球上看到「反向彗尾」,必須彗星軌道與地球軌道剛好呈某種角度;過去較少觀測到「反向彗尾」,也與發生時間通常僅幾天、稍縱即逝有關。這次鹿林彗星的「反向彗尾」持續時間明顯較長。
對於鹿林彗星後方彗尾發生斷裂的現象,葉永烜和蘇漢宗均研判,很可能與彗尾由帶電粒子形成的離子尾受太陽風磁場拉扯有關。蘇漢宗指出,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去年也曾在恩克彗星發現類似的彗尾斷裂現象。但僅是短暫現象,隨著太陽風磁場變化,彗尾會慢慢長回來。
◆ 台灣相關星 滿天亮晶晶
【聯合報╱記者楊正敏】2009/02/18
第一顆以台灣人命名的小行星,不是台灣人發現的,而是美國哈佛大學天文台發現的,以最近才過世的前圓山天文台台長蔡章獻命名,稱蔡氏小行星。
以台灣為名的小行星,也不是台灣人發現的,而是中國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發現的。
台灣自從鹿林天文台建立後,有系統的展開小行星巡天計畫,第一顆發現並獲得命名的小行星,就稱為鹿林小行星。
為了感謝興建鹿林天文台時,鄒族原住民的協助,今年初中央大學也公布國際天文聯合會通過鄒族小行星的命名,成為台灣第一個躍上宇宙的原住民族。
另外,林肯近地小行星研究中心發現上萬顆小行星,只要是美國英特爾科學獎得主,都可以得到一顆以得獎者名字命名的小行星,台灣已經有許多年輕學生獲得這份榮耀。
有趣的是,天上也有一顆以演員林青霞命名的小行星,這顆星由加籍華人楊光宇發現,他發現了至少有十顆以上的小行星,自己的同學、父、母名字都拿來命名。
第一顆小行星是1801年由義大利天文學家皮亞齊發現的,後來命名為穀神星,2006年升格為矮行星。小行星是目前各類天體中唯一可以由發現者進行命名並得到世界公認的天體。
小行星剛被發現時要通報國際小行星組織,經過初步確認後,會給予一個暫時編號。當這顆被發現的小行星,到少4次在回歸中被觀測到,軌道又能精確測定時,就會得到一個永久編號。
一旦小行星取得永久編號後,發現者就有永久命名權,提出的名稱要先經國際天文聯合會(IAU)的小天體命名委員會同意並公告後,才可成為正式名稱。
今年星事 異常熱鬧
今年是全球天文年,各種天文現象彷彿在歡慶似的一起出來湊熱鬧,不只日食、月食全都有,還有台灣中央大學鹿林天台發現的鹿林彗星,今年2月24日最靠近地球,用簡單的望遠鏡就能看到。
中央氣象局表示,今年全球有一次日環食、一次日全食、一次月偏食及3次半影月食現象。台灣可看到二次日食及一次半影月食。
中央氣象局天文站技士鄭振豐指出,比較值得注意的是7月22日的日全食,日食帶起自印度、經過中國大陸及日本南方海面,最後在南太平洋結束,中國的長江流域附近城市如上海就可以看到日全食,且時間很長,至少有4、5分鐘;就算不到對岸,台灣可以看到日偏食,約可以看到8成。
月食部分,已在2月9日元宵節出現,台灣看到半影月食全部過程。另外,今年9月4日會因土星環橫面正對地球,在視線上感覺好像消失的天文現象。
◆ 台灣天文教育播種者蔡章獻 25日公祭
中央社 2009-02-18
(中央社記者郭美瑜台北18日電)台灣天文界耆宿,也是台北市立天文台、天文館的元老、創建者蔡章獻,今年春節後的2月3日辭世,將於2月25日公祭。
台北市立天文館指出,出生萬華區的蔡章獻,自幼即對星星著迷,曾負笈東瀛求學,光復後開始為台灣天文教育耕耘奉獻。
天文館表示,蔡章獻於民國48年參加台北圓山天文台的設計與建造,並於民國58年出任首任台長,積極推廣天文教育,台灣的天文環境自始開始萌芽,民國80年以67歲高齡退休。
天文館說,蔡章獻推動民眾參與天文觀測與研究風氣,為天文台添購觀測設備,設立天象館,並於特殊天象來臨時為社會各界演講闡述,傳播天文知識,累計聽眾人數超過20萬人次。
天文館指出,蔡章獻退休前還前瞻性規劃興建天文科學教育館,今天台灣各地天文研究、天文教育活動的多樣發展,蔡章獻皆居啟迪播種之功。
除了推廣天文普及教育之外,蔡章獻在天文觀測也躬身親為。天文館表示,民國30年間,蔡章獻以4吋望遠鏡觀測當年火星接近地球時的情況,投稿刊載日本「南之星」雜誌,同年9月又觀察日全食,並繪下日冕模樣,被刊載在日本東亞天文學會出版的著名天文雜誌「天界」第246期的封面。
此外,蔡章獻也在民國51年發現在麒麟座的不規則變星。為了表彰他在台灣天文觀測上的貢獻,美國哈佛天文台將發現的一顆小行星命名為「蔡」(Tsai)。
天文館指出,蔡章獻不僅是第一位獲得這項榮耀的台灣人,也是繼張衡、祖沖之、一行禪師、郭守敬、沈括等古代科學家之後,第六位留名於小行星的現代華人天文學者。影響及今,近年國內研究與觀測成果大幅提昇,日前又有數顆小行星以台灣地名及本地企業家命名,蔡章獻是不折不扣的先行者。
天文館說,蔡章獻在從事數十年公職期間,獲頒國內外獎項無數,包括台北市政府、行政院、總統府核頒的傑出人才、特殊貢獻、最優人員等殊榮,並獲得日本東亞天文學會金質獎章、中華民國金鼎獎等,成就可謂是台灣天文發展史翦影。
鹿林彗星 來天文館觀測
【聯合報╱記者邱瓊玉/台北報導】 2009.02.24
「錯過這一次,再等4943萬年!」第一顆由台灣望遠鏡發現並命名的彗星「鹿林彗星」,今天最接近地球。
由於鹿林彗星的軌道呈拋物線,錯過這一次,再回來的時間至少也要4943萬年,今年是這輩子唯一有機會親眼見到鹿林彗星的機會,民眾千萬不能錯過。台北市立天文館今天晚間更開放館內的觀測室,讓民眾利用天文望遠鏡觀測彗星。
鹿林彗星是前年7月間,由中央大學鹿林天文台觀測員與大陸廣州中山大學學生,進行鹿林巡天計畫時共同發現,也是海峽兩岸合作發現的首顆彗星,意義非凡。
台北市立天文館館長邱國光表示,今天是鹿林彗星最靠近地球的一天,天文館晚上7時30分至9時30分開放館內4樓第2觀測室,民眾不僅可以用天文望遠鏡觀測,現場也有解說員為民眾解說觀測重點,以及發放彗星的相關資料。
邱國光表示,從現在到3月底,都是觀賞鹿林彗星的好時機,最好的觀賞時間是晚間12時左右,民眾只需面朝東方夜空,就可以見到比一般星星稍微亮,略帶霧狀星體的就是鹿林彗星。
詳細天文訊息可上台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網站查詢,網址:http://www.tam.gov.tw/。
◆ 鹿林彗星 網路直播
【聯合報╱記者唐秀麗/嘉義報導】 2009.02.24
由國人首次命名的「鹿林彗星」,昨、今晚位置剛好就在土星附近,嘉義市天文協會與中央大學天文所「鹿林山天文台」合作,將透過網路直播,把鹿林彗星影像向全世界播放。
嘉義市天文協會總幹事黃傅俊指出,嘉義地區最佳觀察鹿林彗星升起時間,昨、今晚8時至9時,本月25日至27日晚上7時至8時30分,市區受到光害影響,肉眼觀看不容易,民眾仍可試著往東邊方向仰角35度望去,最亮星星就是土星,周遭就是鹿林彗星。
黃傅俊說,最佳觀察地點在塔塔加、最近地點在梅山鄉太平山,民眾若沒空去看,在「諸羅城星空天文」網站中,開辦「台灣之光鹿林彗星」網路直播,由天文專家實地解說,讓民眾對鹿林彗星有進一步的認識。
嘉義市天文協會今年與中央大學天文所合作,辦理「全民彗星留影簽名活動」,民眾可以使用單眼數位相機朝彗星方位拍攝,或把「鹿林彗星網路直播」節目中的彗星影像拍攝下來,有機會獲獎品。
可洽諸羅城星空網站http://webcast.ltes.cy.edu.tw/Ch-Astro/。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