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1-19

全球天文年 骨董儀器特展

【聯合報╱記者莊琇閔/台北報導】 2009.01.19

今年是「全球天文年」,台灣地區一整年的天文相關活動在昨天起跑,同時也舉行中央大學發現的「南投小行星」命名活動。

今年一整年的相關活動由台大孫維新教授號召,並獲得國科會及教育部的大力支持,藉此向一般大眾傳達科學發現的欣喜,及分享知識提升的喜悅。

台北市立天文館昨天起推出「小眼睛‧大宇宙-窺天特展」及「從地球到宇宙多媒體展」,為台灣天文年活動揭開序幕。

「窺天特展」展出國內外望遠鏡,奇美博物館及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還特別外借價值不斐的骨董天文儀器,再搭配台北圓山天文台時代的望遠鏡,懷舊展出。

同時也介紹台灣天文科學的研究成果,包含中研院天文所與中央大學鹿林天文台等單位,正在進行的尖端天文研究等,展期到3月15日止。

另外,中央大學天文所鹿林天文台在96年2月6日發現的160493號小行星,在去年12月1日經國際天文聯合會(IAU)的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通過,正式命名為「南投小行星」,昨天也在天文館舉行命名活動。

未來一整年的天文活動,可上網查詢2009全球天文年台灣官方網站: http://www.astronomy2009.tw/ ,2009全球天文年天文館活動網站: http://tamweb.tam.gov.tw/astro2009/,台北天文館網址: http://www.tam.gov.tw

※ 相關報導:

哈伯望遠鏡準備迎接 2009 國際天文年
在海王星之後第二顆被「算」出來的行星
銀河 -- 更快、更重的旋轉者

2 則留言:

fsj 提到...

看日環食 錯過明天等3年

自由時報 2009.01.25

〔記者許敏溶/台北報導〕牛年第一場天文秀,明天傍晚登場!

二十六日是大年初一,氣象局表示,新春第一天傍晚五點多,就有日環食天文秀上演,這也是台灣地區相隔半世紀之後,民眾能親眼目睹的日環食,上一次台灣民眾目睹日環食為一九五八年,而錯過這次,下次日環食秀就要等到二○一二年三月二十一日。

氣象局技士鄭振豐表示,這次日環食發生時已是傍晚,台灣地區民眾只能看到大約二十五至三十五分鐘左右的日沒帶食。不過,今年七月二十二日還有日全食,台灣位於偏食帶,可以全程觀賞日偏食過程,而且三年後,也就是二○一二年,屆時包括基隆、台北、桃園、新竹及苗栗局部地區都在環食帶內,均可欣賞日環食秀。

這次日環食帶起於南太平洋,經非洲南方海域橫跨印度洋,穿越印尼,最後結束於菲律賓南方的西里伯斯海面,鄭振豐指出,除了環食帶經過區域可看到日環食外,包括非洲南部、印度南部及東部、斯里蘭卡、中國、東南亞、澳洲及台灣等地,都能看到不同程度的日偏食。

這次日環食從初一傍晚五點多開始,鄭振豐表示,台灣最早看到日環食的是澎湖,五點五分就可欣賞初虧現象,最晚則是馬祖的五點十二分,而東半部因為太陽下山時被中央山脈阻擋,觀測上受到限制。

不過,不管是在哪裡觀賞,鄭振豐提醒民眾,日沒時刻的太陽亮度還是相當強,民眾最好準備適當遮減光度的器具觀看,且觀賞時間不宜持續太久,可利用投影原理,在望遠鏡後方放置白色硬紙板投射太陽影像,但切記不可直接用望遠鏡觀測,以免傷眼。

※ 有科學家曾提出假說,日、月食可能會造成地震。

fsj 提到...

知名天文家 蔡章獻病逝

【聯合報╱記者陳志豪/台北報導】 2009.02.04

知名天文學者蔡章獻,昨天中午在馬偕醫院病逝,享年87歲。蔡章獻曾任北市圓山天文台台長20餘年,對推廣天文教育貢獻良多,也是台灣第一位以其名為星球命名(Tsai蔡氏小行星)的天文學家。

蔡章獻之子蔡學忠表示,父親晚年都在養老院度過,去年底突然身體不適,緊急送醫急救。1月中,再度前往馬偕醫院就醫,昨天中午12時22分左右因心臟衰竭過世,家屬將在蔡萬華西園路老家設置靈堂。

民國48年蔡章獻參與圓山天文台的設計與建造,58年升任為圓山天文台台長,直到民國80年才卸任台長退休。任職期間,蔡章獻不但添購望遠設備,還設立天象館,積極推廣天文教育。當年天文館一年參觀人數可達數十萬人,儼然是熱門的休閒場所。

退休後的蔡章獻,仍從事著作、演說等工作,甚至跨足幽浮研究,是國內公推天文界的大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