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李順德/台北報導】 2009.01.22
行政院長劉兆玄有感高齡人口照顧問題日趨嚴重,昨天宣布將設立長期照護保險制度,並指示今年底前提出「長期照護保險法」草案,民國99年籌備,100年開辦。
經建會所提的長期照護保險制度,是以社會保險方式辦理,傾向採全面強制性納保。未來將獨立設長期照護保險局,或委託中央健保局承保,依失能程度有不同的給付標準,給付項目以服務給付為主,現金給付為輔。
至於保險對象,經建會初步提出幾項方案,一是全民、二是20歲以上、三是30歲以上國民,目前以20歲以上或40歲以上兩方案為主,20歲以上繳費較少,約每個月60元不到,40歲以上因經濟基礎較厚實,每月繳費較高,可行性也相對較高。
劉揆裁示長期照護保險制度的主管機關為衛生署,但在開辦前,先由衛生署、經建會、內政部等單位組成籌備小組。
劉兆玄也要求相關單位建置照護服務輸送系統,及長期照護保險的的資料庫。
政務委員蔡勳雄建議,「不能因經濟能力的不同,而被排除在給付之外」。對失能老人的服務給付,分三級給付,主要是依ADLS及IADLS兩種評鑑區分,前者是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如吃飯、上下床、穿衣服、洗澡等,後者為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如煮飯、洗衣、購物、打電話等能力,只要有這兩種任何一項以上評鑑功能受損,即為長期照護的對象。
劉兆玄昨天聽取經建會所提「長期照護保險制度規劃」。依經建會推估,我國老年人口在97年為239萬人,占總人口的10.4%,117年將達到536萬人,占總人口的22.5%。
◆ 月花6萬顧1老 壓垮全家
【聯合報╱記者陳惠惠/台北報導】 2009.01.22
家有需長期照顧者,負擔有多重?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協會理事長王增勇說,以一位需要廿四小時照顧的老人為例,一個月的看護費就要六萬元。
也是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助理教授的王增勇說,現在多數小家庭人口少,若家有人需要看護卻沒另請人,意味有家人必須辭掉工作,這會變成隱性成本。「長照照護不只費用龐大,還會持續很久,從數月到數十年都有可能。」他說,這種不確定性會讓照顧者感到非常無望。
衛生署護理暨健康照護處副處長蔡淑鳳說,最早實施獨立的長期照護保險的國家是德國,接著是日本,韓國則是去年開始推行。王增勇說,老人就算用國民年金,也請不起看護外勞,政府確有必要設立普及的常期照護保險制度。
據了解,政府初步規畫比照日本,傾向把長期照護保險的納保年齡訂在四十歲以上,王增勇認為,基於風險分攤原則,當然是每人都納保最好,但年輕人危機意識低,幼童跟青少年保費都是父母在繳,可能有人覺得孩子都快養不起了,還要繳保費,所以還有很多可以討論的空間。
「最大關鍵還是國內有沒有長照服務體系。」王增勇說,在台灣,就算是都會區的居家服務、日間及機構照顧也不足。日本經過準備,直到提供的服務量能達到需要量的百分之四十時才開辦保險,「我懷疑台灣連現在百分之五都做不到」。
※ 人口老化中,小心成為嚴重社會問題。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 藝術館鑿裂縫 雕刻家:鴻溝沒有底線
* 世代正義
* 三千軟體工程師哪裡找?
* 從勞保年金到實質薪資
* 賦改會今成軍 減稅拚經濟
* 國際兒童人權日 鼓吹兒童人權
* 大鼠說:曼哈頓才是王道
* 大腦健康操 賺你的健康護照
* 未來醫學突破關鍵:系統生物學
* DNA 甲基化位置多位在人類基因組的「岸邊」
* 年過 40 腦部遲緩,使身體開始衰退
* 逐漸消失的嗅覺也許是帕金森氏症開始的訊號
* PSD-95、NO 與多重軸突
* 低醣飲食比低卡飲食燃燒更多肝臟脂肪
* 世界癌症日 讓孩童遠離肥胖
17 則留言:
西洋女看中國男人:沒自信、不夠乾淨
【聯合報╱記者賴錦宏/綜合報導】 2009.01.23
中國男人在西方女人眼中是什麼形象?上海社科院社會所教授張結海以此為題,研究兩年得出總體結論:中國男人形象不鮮明,甚至有些負面,謙和但缺少風度,勤奮但自信略顯不足。
在西方女人眼裡,中國男人總體形象是「考上大學不久的農村青年」:有上進心、勤儉、聰明,但比較土,有的還不注意衛生。有的缺少自信,不敢正視別人的眼睛等等。
西方女人對一些兩性關係傳聞,如中國男人的生殖器很小、力量不足、做愛不夠刺激、床上功夫不行等,很不以為然。一些嫁給中國男人或有中國男性夥伴的西方女人,否認了這一點,但也有人說這是「事實」。
總的來說,西方女人認為中國男人唯一打敗西方男人的就是「顧家」。一名已婚的法國女性表示,中國男人愛孩子,喜歡和孩子待在一起,陪他們玩,這是中國男人的一大優點。
而中國男人比西方男人糟糕之處,包括:性吸引力、獨立性、修養和禮儀、幽默浪漫程度、尊重女性、創造力、勇氣、時尚等。一名法國女士說,中國男人太不注重修飾自己。此外,中國男人常常不夠乾淨,如指甲很長很髒,隨地吐痰。
不過,也有為中國男士說話的,一位英國女教授稱,中國男人有很強的支配和領導慾望,期望被尊重和重視,思維方式較複雜,不如西方男人這麼直接了當。但是中國丈夫通常都很節儉,並有儲蓄習慣,比西方男人更讓人有安全感。
◆ 西方女人看帥哥 最愛金城武,不愛李亞鵬
【聯合報╱記者賴錦宏/綜合報導】 2009.01.23
中國人認為的帥哥,在西方女人眼裡居然是「醜男」!「中國男人調查」一書的作者張結海表示,他對一百卅多位西方白人女子進行問卷調查,結果讓人意外的是,「李亞鵬」、「謝霆鋒」都是「醜男」。
張結海表示,中國男人在西方女性心中的形象並不太好,因此改變中國男人的形象變得十分必要。而改變的第一步是用科學方法測量出目前中國男人的現實形象。
在調查中,西方女人眼中最有吸引力的中國男影星排名為:金城武、李連杰、劉德華、劉燁、梁朝偉。而西方女人眼中最沒有吸引力的男影星排名為:李亞鵬、王家衛、葛優、成龍、謝霆鋒。
調查顯示,在西方女人中知名度最高的十個中國男人是:成龍、李連杰、姚明、周潤發、劉德華、張藝謀、張學友、周杰倫、周星馳和陳凱歌。這說明西方女人對中國男性的印象大多來自電影。
同時,受訪的美國女士還建議,要改變好萊塢華人的猥瑣邪惡形象,就要找一個世界上最棒的導演、一個身材最火辣的中國男人和一個西方靚妹拍一部電影,在全世界一放映,保證情況會立即變得不一樣。
※ 刻板印象總支配人的感知,尤其是電影。
台長照險擬99年上路 中農村老人80%靠自己養
* 老人長照險 可望99年上路
* 林萬億:長照險冒進 痛苦一輩子
* 德日經驗 工程浩大赤字大增
* 中國農村老人 80%靠自己勞力自養
◆ 老人長照險 可望99年上路
【楊舒媚、吳明杰、張君豪/綜合報導】2009-01-30 中國時報
行政院長劉兆玄昨日宣布,政府建構規畫的長期照護保險制度及照護服務輸送系統,希望能在九十八年完成制度規畫及法案研擬工作;九十九年完成立法後上路,以落實「擴大照顧弱勢」的施政主軸,建構全方位的社會安全網,營造美好的銀髮社會。
依據行政院規畫方向,未來我國的老人長照保險,將採社會保險制,並傾向採全面性強制加保。
目前政院規劃,老人長期照護保險的保費每年是由民眾薪資所得中提撥一定的比例,做為基本財源,政府另外編列預算支付一定比例保費。
劉兆玄表示,新政府自五二○上任後,實施了國民年金及勞保年金制度,讓四百多萬沒有參加社會保險的國民,以及八百八十萬的勞工朋友,在老年時都可領取年金,進一步建構我國完整的老年經濟安全體系。他說,這兩項年金制度使超過一千三百萬國人的老年經濟安全獲得保障,讓我國正式邁入「人人有保險」的全民保險時代。
劉兆玄並指,為了讓好的制度能夠可長可久,也為了讓老人能享有多元化的照顧服務,政府正在建構長期照護保險制度及照護服務輸送系統。劉兆玄說,這項期望減輕民眾照護負擔的政策,可望在九十九年立法完成施行。
劉兆玄昨在訪視板橋榮民之家、恆安老人養護中心與百歲人瑞古胡健妹女士時提出上述談話。他表示台灣當前面臨人口快速老化的挑戰,到去年底老人已經將近二百四十萬人,因此如何讓老人活得好、活得健康、活得平安、活得快樂,是政府應該做、而且愈來愈重要的任務,也期許更多的民間機構能與政府共同攜手努力,共同營造美好的銀髮社會。
劉兆玄進一步指,行政院的施政重點除振興經濟外,也把「擴大照顧弱勢」當作重要的施政策略。他在面對榮民時說,馬總統於去年榮民節慶祝大會中提到,強力支持退輔會的工作,行政院一定會遵照馬總統指示,請退輔會加強照顧榮民的工作,他接著表示,政府正全面推動長期照顧的工作,退輔會也將秉持「醫養合一」原則,積極整合醫療、安養、服務機構功能及資源,建構優質的長期照護體系與環境,朝著照顧跟醫療整合的方向轉型。他說這一切政策行政院將會全力支持,務使榮民朋友得到最好的照顧。
※ 政策拚的是好不好,不是有沒有。
◆ 林萬億:長照險冒進 痛苦一輩子
【楊舒媚/台北報導】2009-01-30 中國時報
劉揆昨天宣布長期照護保險制度九十九年上路,等於正式把扁政府時期施行的長期照顧計畫全面導向保險方向,還將馬英九總統的政見提前兩年實現,民進黨政府時期負責此項政策規畫與推動的前政務委員林萬億認為,馬政府的這個做法,實在是「冒進、危險」。
針對林萬億的評價,新聞局長蘇俊賓表示:「是不是冒進,等下一階段衛生署的精算報告出爐再定義!」他表示,馬政府將此政策實現,就是因為民進黨政府「都沒有做」,他說:「如果有,請他們拿出來!」
林萬億表示,馬政府好像是想要趕快給人民一個交代,「但長期照護本身是一個複雜的工程,不能急!」他說,長期照護想要照顧的對象是老人,「但老人在山邊、在海角,四處都有,可是我們的照顧機構與服務的人手,是不是充足了呢?」
林萬億分析,長期照護保險是比全民健保更複雜的工程,他比喻,照顧一個老人,需要有人送餐、交通接送、心理諮商、復建、接管…,這些工作需要多重的社會系統一起來支撐起來,不像全民健保,只要一個醫生、一個護士就可以開一家醫院。他反問,我們現在引進負責看護的外傭多少人?「十六萬!我們的照護體系難道就靠這十六萬人支撐?」
林萬億又指出,以全民健保這樣的規模,尚且發生人民繳了錢,偏遠地區卻沒地方可看病的狀況,一旦長期照護保險施行,可能只照顧到都會區的老人,「那在海角、在山邊的老人呢?」他說,全民健保會有保險而無醫療,長期照護則會有保險、但無照護,「繳了錢卻得不到服務,對某些人是不公平的。」
林萬億說,就因為長期照護保險有其複雜性,蘇貞昌擔任行政院長時於是派專家赴日本取經,結果發現,即便像日本這樣的先進國家,都經營了十年才施行該制度,也因此,前政府才決定,在台灣相關照顧人才與基礎設施不完備前,先進行「十年長期照顧計畫」,目的就是用十年的時間打好基礎設施,為長期照護保險做準備。
林萬億分析,依據目前施行長期照護保險制度三個國家,德、日、荷的經驗來看,實施之後一定會遇到三個問題,即人們的需求愈來愈多、服務單位愈來愈不夠,以及年輕人的抗議。他解釋,因為年輕人發現,他的生活馬上要支付另一筆保險費用,可是卻沒有把握,等他老了,這樣的制度還在不在,這使得年輕人更焦慮,進而反對此一制度。
林萬億說,當今政府卻以為這個政策跟國民年金一樣是「功德一件」,林萬億更認為:「沒有規畫好,不是痛苦一天,是痛苦一輩子!」
◆ 德日經驗 工程浩大赤字大增
【吳明杰/台北報導】2009-01-30 中國時報
行政院長劉兆玄二十九日表示,預計將於民國九十九年建構老人長期照護保險制度,讓台灣進入人人有保險的時代。儘管這項保險制度能建立台灣過去不存在的老人長期照護系統,但參酌德國、日本經驗,這項制度也可能因為高齡化社會的到來,為政府帶來更高的財政赤字。
在德、日等國剛開始推動老人長期照護保險制度時,國內也爭議不斷,其中德國更爭議了二十多年才實施,日本也不例外,不過日本在兩千年實施後,是否擁有老人保險,居然一度成為年輕人的重要擇偶條件之一。
目前各國提供長期照護大致可分為保險制和稅收制,前者有德國、荷蘭、日本、南韓等國,其中南韓於去年才開辦長期照顧保險制度;至於採稅收制的有英、奧和瑞典等國。
目前政院規畫,老人長期照護保險的保費每年是由民眾薪資所得中提撥一定的比例,做為基本財源,政府另外編列預算支付一定比例保費。投保方式初步考慮兩種方式,一是有工作者就須強制加保,一是四十歲以後再投保。這些設計,與日本所實施的相似。
不過專家認為,因老人長期照顧保險制牽涉的範圍很廣,除了保險金的提撥比例外,應成立什麼樣的老人長期照顧專責機構、保險金的運用方式,都必須先立法,加上未來各縣市、鄉鎮都要設立專責機構,配置專業的人員,工程會很浩大,難度也會比全民健保高。
有不少學者也提出建議,老人照護保險計畫應由政府與勞工受雇公司一起給付,如此才不會增加政府龐大財政赤字。
◆ 中國農村老人 80%靠自己勞力自養
【新華社╱北京1月30日電】 2009.01.30
根據最近中國農業大學的一項抽樣調查顯示,80.9%的農村留守老人依靠自己的勞動進行自養。
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葉敬忠教授從2006年11月開始,進行了歷時兩年的「中國農村留守老人研究」。在中國農村勞動力輸出最為集中的安徽、河南、湖南、江西和四川五個省,對400多名留守老人及其他相關群體進行了實地調查。
研究發現,農村子女對父母的供養水準較低,外出子女改善留守老人經濟狀況的能力十分有限。而留守老人家庭面臨看病就醫、農業生產投入、人情往來等經濟壓力,同時子女外出務工還導致不少留守老人因接替子女承擔農業生產、監護孫輩等責任,加重了經濟負擔。
葉敬忠指出,由於子女外出務工而引發的一系列問題嚴重影響到了留守老人的健康和生活條件,這關係到中國能否成功應對老齡化問題、新農村建設的成效以及和諧社會的構建,需要引起重視並採取有效措施加以應對。
※ 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社會保險補大洞 政府擬開徵能源稅
* 社會保險補大洞 政府擬開徵能源稅
* 熱門話題:老人長照保險 並非萬靈丹
* 擴大照顧弱勢 也救經濟
* 克魯曼專欄》報告歐巴馬,現在就該拚健保
◆ 社會保險補大洞 政府擬開徵能源稅
【聯合報╱記者何明國/台北報導】 2009.01.30
昨天行政院長劉兆玄密集訪視榮民與老人發紅包,並開出牛年第一張「支票」,將在今年底完成老人長期照護保險制度的立法,民國九十九年開始上路實施。
不過,隨著各項社會保險制度漸次開辦,過去健保、勞保及農保等長期累積的財務虧損也亟待填補,行政院高層官員透露,政府研擬開徵能源稅,做為彌平社會保險制度虧損的財源。
劉兆玄昨天下午訪視恆安老人養護中心與百歲人瑞古胡健妹。
在恆安老人養護中心發表談話時,劉揆宣示,要讓老人長期照護保險制度,在民國九十九年上路,讓台灣進入人人有保險時代。
劉揆說,政府施政重點除振興經濟外,另一施政主軸就是擴大照顧弱勢。政府實施國民年金制度造福四百多萬人,勞保年金制度造福八百八十萬人,兩項年金制度讓超過一千三百萬人在六十歲以後的生活與健康,有安全託付。
他說,現行的老人照護服務輸送系統必須再改進,建立可長可久的照護系統,需要健全的財務規劃。
行政院高層官員表示,長期照護保險制度將朝全民納保方向規劃,針對兩個方案進行評估,二十歲起或四十歲起開始納保。早納保保費比較低,晚納保則是投保人的經濟情況比較許可,各有利弊,有待評估。
這項保險制度實施後,加上國民年金保險、農勞保及公保,我國的社會保險制度可說已臻完善。
官員表示,過去勞健保及農保等計算費率時,不很精確,造成虧損大洞,現在必須找財源彌補。目前我國油電價只有日本、澳洲的一半,有調價的空間,行政院將研擬開徵能源稅做為填補各項社會保險虧損的財源。
※ 所以要有油、電雙漲的心理準備?
◆ 熱門話題:老人長照保險 並非萬靈丹
【羅品善/北縣板橋(衛生企劃師)】 2009-01-31 中國時報
對於行政院規畫長期照護制度將朝保險制,筆者認為這只是保障長期照護服務的經費來源,對於長期照護缺乏人力及服務人力年齡層偏高之基本等問題,並未提出解決之道。
筆者認為,國人有「壽終正寢」的觀念,但因為長期照護需要耐心,因此俗話說「久病無孝子」,筆者觀察到過去國人都將老人送往機構,或是請外勞,急於拋去燙手山芋,卸除重擔般,卻不知家人的支持與互動才是延緩老人健康惡化的重要原因,而許多長輩更排斥來到人生地不熟的機構,因此,政府提倡的長照十年計畫即使有居家服務,仍力有未逮。
近年來,因為經濟不景氣,許多人失業在家,筆者認為,政府應該善用這些人力,提出經費補助,讓這些失業人口受長期照護訓練,經過檢定合格後,照護自己的祖父母/父母或親人,過去政府的長照十年計畫只針對中低收入戶提出中低特照補助,現在由政府支付薪資或提供補助,提高就業率,也可以降低長期照護服務人力年齡層,更可以讓年輕人經由照護長輩的過程中體驗生命教育與孝道!
※ 這構想很不錯,也是一石N鳥之計。
◆ 擴大照顧弱勢 也救經濟
【聯合報╱王武郎/勞動人權協會總幹事(高雄市)】 2009.01.31
日昨行政院長劉兆玄宣布,將於今明兩年推動規畫與立法完成長期照護保險制度及照護服務輸送系統,以建構全方位的社會安全網。雖然宣布時機正值春節假期,卻也引起關注。因台灣早步入老年化社會,不論是身處在城市裏或農村中,都能感受到老年人的照護問題的重要性,而且社福學界、社運界借鑑其他國家地區的社會安全制度的經驗,對此早有相關研究和倡議。
值得注意的還是劉院長宣布時所強調的,指施政重點除振興經濟外,也把「擴大照顧弱勢」當作重要的施政策略。換句話講,對劉內閣而言,其是把長期照護保險制度也納為應對當前經濟危機的視野之中。而這一點與近鄰日本把擴大介(照)護、醫療產業,來拉大內需,作為經濟危機下的對策之一頗為相似。
的確,從類似的政策手段中能夠看到,當前的經濟危機從美國傳導至世界各地,從金融海嘯的侵襲到對製造業部門的停產打擊,在在顯示出當前虛擬經濟的投機性格,當前全球從事虛擬經濟的資本占了近九成七,早已對實體經濟的運作基礎產生掏空威脅。因而如何一方面擴大實體經濟的效用,一方面加強社會安全網的功能,自然成為各個政府度過經濟危機的重要目標之一。
長期照護保險政策的推出,可以認為是近期馬英九政府商討救失業的結論對策之一,也有其實施的必要。然與消費券一時的經濟刺激作用不同,未來此政策的重要影響性會是更長遠的。
根據已開辦國家的經驗,該制度將有可能成為未來推動擴大內需經濟,及創造新型就業機會的產業。對此制度的規畫及該項產業的培育,相關的前景和落實就成為刻不容緩的重要課題,例如:生活照護士的養成是對擴大雇用有幫助的,然如何與當前緊迫嚴峻的就業形勢相因應則成為值得探討問題。
在現實操作上,民眾最關心的莫過於該制度的開辦預算和經費來源。雖說長期照護制度開辦後,一般家庭不用再為沈重照顧費或看護工費用憂心;但在當前多數民眾早對各項保險費用支出增加不滿之際,再增加負擔必有所抱怨。這種抱怨會伴隨中下層民眾近幾年可支配所得的降低、失業威脅、生活壓力的升高而增加。民眾的不安是相當現實的,執政者的政策意圖反有成為引發民眾不滿的可能。
為避免此項強調以民為本的社會系統工程,結果只淪為算盤上盤撥,或變為政黨競爭的加碼遊戲。只有回歸到現代國家屬性裡政府應負起照顧老年人生活的社會保障職能,結合具體的施政大環境及要求,例如:進一步維持兩岸關係的和解,停止對外軍事採購,調整軍事國防預算轉往社福環衛預算;轉變傳統的就業方式,增加社會福利型的產業發展,擴大雇用等等的總體設想才屬合理,這也是取得民眾支持的唯一道路。
◆ 克魯曼專欄》報告歐巴馬,現在就該拚健保
【聯合報╱樂慧生/譯】 2009.01.31
全世界都處在經濟衰退之中,然而在所有富國中,只有美國經濟災難同時也是健保災難:數以百萬計的國民將在失業的同時也失去健保,無法取得必要的健康照護。
這引出了一個問題:保證讓所有國民都獲得健保,是歐巴馬競選時開出的最重要支票之一,為何歐巴馬政府至少到目前為止卻對此閉口不提?
且讓我們看看這個已隱然成形的健保災難大到什麼程度。
所有經濟預測,包括歐巴馬政府本身經濟學家所做的在內,全都指出,甚高的失業率會持續很久。而高失業率意味沒有健保的美國國民人數會大幅增加。
在2000年代初經濟開始衰退之後,沒有健保者增加了500萬人,當時失業率攀至顛峰,也不過6.3%。如今歐巴馬政府說,即使他的經濟振興方案通過並施行,失業率仍會達到8%,而且在2012年之前都不會低於6%。許多獨立公正的預測,甚至更悲觀。
那麼,為什麼我們沒有聽到讓人人都能取得健保的更多談論?
若說我們這些關心此事的人對政府的沉默想得太多了,自非全無可能。不過,我認為歐巴馬先生可能聽到了三種反對推動全民健保的論述,且容我談談這三種論調,並且說明為何它們都是錯的。
第一,有些人宣稱,當下大舉擴張健保花費太高,因為我們正準備投注巨資挽救經濟。
然而民福基金資助的研究卻顯示,落實與歐巴馬先生競選時所提建議類似的全民健保方案,在2010年「只會」使聯邦支出增加1040億美元,金額雖不算小,但與歐巴馬先生經濟振興案中的減稅總額相比,卻也不大。
的確,全民加保的成本是會延伸到多年後的持續支出,但事實從來便是如此,而歐巴馬先生也一向堅稱他的健保計畫是負擔得起的。他的計算不應因振興計畫的一時性支出而改變。
第二,歐巴馬身邊有些人可能會說,經濟危機當前,健保改革並非當務之急。
然而,減稅金額大約占了振興計畫總額的三分之一,而在全民加保計畫之下幫助許多家庭購買健康保險,不僅振興經濟的效果不在減稅之下,還有額外的好處:能直接幫助許多家庭度過危機,消除目前使舉國陷入焦慮的一大原因。
最後一種說法,我認為這也是歐巴馬政府對健保問題保持沉默的真正原因,是一種政治論述,認為目前不宜對健保做根本的改革,因為全國的目光都聚焦在經濟危機上。然若史可為鑑,這種論述正好錯了。
先別管我怎麼說,且聽聽白宮幕僚長艾曼紐的說法。他曾經公開表示「你絕不會希望讓一個嚴重的危機輕輕溜走(意謂應善加利用)」。的確不錯,小羅斯福總統能夠推行社會安全(福利)制度,部分原因便是大蕭條凸顯了更強固社會安全網的必要。當前的危機提供了大好機會,讓我們去修補那張安全網的一些漏洞,尤其是在健保方面。
而歐巴馬先生雅不欲重蹈柯林頓前總統的覆轍。柯林頓推動健保改革在政治上失敗了,部分原因是動作太慢。等到他的政府準備提出立法案時,衰退的經濟已然開始復甦,立法急迫性也減弱了。
另外還有件事。目前美國有一股民怨正在積聚,因為民眾眼見升斗小民受苦的同時,政府卻以巨款為銀行家紓困。
政府官員堅稱紓困有其必要,這我同意(雖然細節我不能苟同)。不過我同時也贊同眾院金融委員會主席法蘭克的看法。他基於政治上的需要和社會公義而主張,給銀行金援必須與強化社會安全網掛鉤,讓美國國民能看到政府準備幫助每一個人,而不僅限於有財有勢者。
最重要的是,此際萬不可把競選時全民加保的保證拋諸腦後,相反的,應該加足馬力推動全民健保,現在就來拚健保!
(作者Paul Krugman是紐約時報專欄作家)
※ 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老年照護不能等,全面保險不能急
【聯合報╱社論】 2009.02.05
春節期間,行政院長劉兆玄宣布,政府打算推動老年長期照護保險制度,預計於民國九十九年上路。這項政策立刻引發議論,褒貶不一。多數人都同意老年照護問題十分重要,但也有人批評全面保險制度的時機尚未成熟。
這個議題其實應分成兩部分來談。一是如何提供老年人長期照護的服務;另一個是財務負擔,包括了是否採用國家主導的強制保險的問題。
台灣已進入高齡化社會,老人照護問題之迫切,不但是許多個別家庭的親身經驗,也成為普遍可見的一種社會現象。從社區公園到地下街的休憩廣場,常見外傭推著坐在輪椅上、甚至插著鼻胃管的老人群集;醫院的慢性病房裡,多見外籍看護往來穿梭照顧老人病患。姑且不論外傭要有財力的家庭才負擔得起,僅僅「外傭照顧老人」這一景象,已說明問題的嚴重性和偏差性。
台灣目前的六十五歲以上老人,已占全體人口的百分之十以上,但老人照護和安養機構嚴重不足。根據政府資料,在都會區如台北市,每萬名老人平均有五點四個養護機構,但在農業縣市,則平均只有一、二個養護機構。也可見,照護老人的責任,多仍由個別家庭承擔;至臥病程度則託付給醫院,成為健保的一大負擔。儒家倫理多少還強調著由家人照顧使「老有所終」的觀念,但如今青壯人口撫養老幼的所謂「扶養比」快速攀升,再加上景氣影響,對很多家庭都是難以承擔之重。
在遠比台灣更先邁入高齡化社會的其他先進國家,多半很早就藉由社區、公益組織、公私立的營利或非營利機構等,儘量普及老人的照護機制,並依老人自主性或需要照護的程度而區分不同的服務,從簡單的送餐到較全面的居家服務,從短時性的如日間托老到安養和醫療中心。簡單地說,要先把這個照護網絡建立並普及起來。
這其中當然就牽涉了財務問題。多半國家都採取私人保險、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等多種方式結合,有些從薪資或退休年金中強制扣除保費,有的則針對低收入者提供特別補貼。在福利性質濃厚的如北歐各國,稅收重而福利涵蓋「從搖籃到墳墓」,多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負擔照護老人的福利支出。在高齡化問題特別嚴重的國家,如德國的「長期照護社會保險」,則從當事人仍在工作階段便從薪資中徵收保險費,由雇主和受雇人共同負擔。
日本自公元兩千年開始實施全面性的「介護保險」,以各級政府稅金和被保險人繳納的保費為共同財源;六十五歲以上由領取的國民年金來扣繳保費,四十到六十五歲的公民則強制在國民健保費中多繳納介護保險的部分。由此可見,老年照護的財務問題非常複雜,是經過了需求調查、財源保證、分配機制設計等步驟,才能逐步規畫實施。
台灣的健保已是捉襟見肘,國民年金制才剛上路,如果現在要加上一個國家介入的全面強制保險制,在行政面可想見將是如何地手忙腳亂;在保費徵收層面,很多民眾如今連健保費都感負擔沉重;最嚴重的是,老人照護機制和人力尚嚴重不足,要如何把照護服務和老人需求緊密相扣,才是最關鍵的問題。這就如同,民眾若繳了健保費卻根本無足夠的合格醫院可就醫,那如何能稱得上「保險」?
老人照護問題確實刻不容緩,幾乎是每個家庭都正在面臨、或免不了一定會面臨的問題。政府有責任規畫、委託、或整合公民營的社會服務和社會福利部門,共同把此一照護網絡建構並普及起來。「錢」是這其中的必要條件,卻絕非充分條件;強制保險制度在此時恐怕寧緩勿急,以免落入健保一次又一次調漲、一年又一年喊破產的窘況。這個問題應須按部就班,審慎規畫,不必去搶「提早落實馬總統政見」的虛功!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媳悶死癱瘓婆婆 別讓長期照護變得忍無可忍
* 身心俱疲 媳悶死癱瘓婆婆自首
* 媳悶死婆婆》今年第4例了
* 媳悶死婆婆》近9成照顧者 慢性神經衰弱
* 媳悶死婆婆》照護體系沒落實 如何喘息
* 別讓長期照護 變得忍無可忍
* 照護老人防止悲劇發生
* 母病危客廳等死 3子女各判8月
* 安養院有人照顧 身體反而勇起來
* 長庚養生村 叫好不叫座
◆ 身心俱疲 媳悶死癱瘓婆婆自首
【聯合報╱記者鄭國樑/高雄市報導】 2009.02.12
高雄市四十五歲婦人胡梁美足照顧七十一歲癱瘓婆婆胡榮會,因精神、體力不堪負荷,前天中午涉嫌悶死婆婆,晚間向警方自首。
她坦承去年十月就有「讓她(婆婆)早走」念頭,最近更身心俱疲,昨天被警方依殺人罪嫌移送高雄地檢署偵辦。
鄰居說,胡梁美足照顧婆婆很辛苦,也曾抱怨,且有人看見她撿食路邊來路不明食物,懷疑精神出了問題。
「照顧她(婆婆)沒有白天、夜晚,又沒薪水,比外籍看護還不如。」胡梁美足前晚在警所過了一晚,昨天仍頻頻嘆氣,悶死婆婆後身心雖不用再受煎熬,卻一點也沒有解脫的輕鬆感。
她供稱婆婆有脊椎、肝膽疾病,癱瘓臥床多年,去年十月她從台南縣老家接婆婆來高雄當天,就想把婆婆推落澄清湖,「讓她早走」,但最終打消了念頭。
她說,每天為婆婆翻身、換尿布、餵食相當累,只有她一人服侍,沒得換班,心情很糟時還打過婆婆;前天實在身心俱疲,才決定要「送走」婆婆。
前天近午,她先用繩子、衣服綁住婆婆手腳,再拿枕頭悶住她的臉十多分鐘,見婆婆還能喘氣,改用膠帶貼住婆婆嘴鼻,以為一定能悶死,乃先外出吃午餐;半小時後回來,發現婆婆還有呼吸,她再拿枕頭悶住臉約廿分鐘,確定斷氣後才鬆手。
要婆婆離世的念頭雖相當堅定,但婆婆斷氣後,她卻失魂落魄般待在家裡,直到前晚才向警方自首。警察趕到她澄清路住處,發現胡榮會早已死亡。
胡梁美足的先生說,妻子廿四小時照顧婆婆很累,但會下毒手令他難以置信。母親原在善化老家由父親照顧,他與太太有空才回家探視;因父親身體變差不堪負荷,去年十月才接母親到高雄,由太太照顧。看著精神狀態不好的妻子,他心懷不忍,沒有苛責。
◆ 媳悶死婆婆》今年第4例了
【聯合報╱記者程嘉文/台北報導】 2009.02.12
「這是我今年聽到的第四個案例,前三個案例殺死親人後都自殺了!」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秘書長陳穎叡指出,類似媳婦悶死癱瘓婆婆的案例,每年要發生三、四十件,平均一個多星期就有一樁。政府對居家照顧者提供的「喘息服務」,質量都要加強。
目前需要長期照護的民眾,在安養機構約三萬人,聘外籍看護的家庭約十六萬人,在家中由親人照顧的有四十萬人以上,平均得照顧親人十年。
申請引進外籍看護,須先通過巴氏量表評估,每月花費超過兩萬元,許多家庭負擔不起。
◆ 媳悶死婆婆》近9成照顧者 慢性神經衰弱
【聯合報╱記者劉惠敏、林秀美、賈寶楠、吳佩玲╱連線報導】 2009.02.12
媳婦殺死婆婆,再次凸顯照顧者壓力沈重。國外研究顯示,家庭照顧者身心承擔壓力,近九成罹患慢性神經衰弱;國內一項針對中風病患照顧者的研究也發現,六成五照顧者有憂鬱傾向。
高雄榮總精神科醫師陸悌說,長期照顧重症病患,身心壓力極大,甚至有人同時還得面對婚姻、經濟、人際及子女教養等問題,過了中年還有更年期、空巢期等壓力,很多人因而產生憂鬱症,卻被忽略。
但他認為,胡梁美足才接回婆婆照顧三、四個月,竟悶死婆婆,令人匪夷所思,應送精神鑑定。
家庭照顧者協會理事長、陽明大學助理教授王增勇表示,以往較多的悲劇是年邁父母認為自己餘日無多,放心不下長期照顧的失能孩子,決定結束孩子生命或一起自殺。高雄媳婦悶死臥病在床婆婆的個案則比較少見。
王增勇說,在傳統觀念下,「媳婦」是最被認為應負擔照顧責任,卻最不易被感激、獲得回饋,不對等的地位更增壓力,「以死了結」,反應出其絕望的心情。
王增勇說,目前照顧失能者的長期照護政策,基本上仍視現有的照顧者為「必然的資源」,如此反而將照顧者限制在照顧工作上,剝奪其生命發展,造成他們生活品質低落。
高雄市社會局副局長黃招換說,對於長期病患照顧者,政府提出喘息服務、居家服務、日間照顧服務、居家護理及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等,民眾可向長期照顧管理中心提出申請。
不過王增勇說批評,喘息服務對次數、補助額度都有嚴格限制,顯示政策制訂者害怕照顧者「濫用」。而較彈性、符合多數需求的「居家服務」,政策補助時數又相當低,超過的時數必須自費,照顧者不可能為了「喘息」而使用。
◆ 媳悶死婆婆》照護體系沒落實 如何喘息
【聯合報╱本報記者張耀懋】 2009.02.12
又一起媳婦殺婆婆的人倫悲劇,在傳統倫理下,長期照顧者其實是另一個「應受照護的族群」。
研究顯示,逾半的家庭照護者都是「7─11」,而且沒有人和他(她)們輪班。這些家庭照護者絕大多數健康情形不好,而且合併有神經衰弱、焦慮、憂鬱等症狀,甚至身心崩潰,胡梁美足的悲劇只是冰山一角。
在台灣邁入老齡化社會後,長期照護需求愈趨殷切。每六名失能老人中,約有五人分別由另一半、兒子、女兒、媳婦與外勞照護,只有百分之五由社區機構照護。
有經濟基礎者或可聘外勞幫忙,其餘的就只能由家人分擔。與配偶、兒女相比,媳婦與外勞與被照護者其實都沒有太多的感情因素,當一到台灣或嫁入夫家,就需背負這種廿四小時的照護重擔,既沒有照護專業,「土法煉鋼」一肩挑起所有照護責任,其身心之煎熬可以想見,早已不是「任勞任怨」可以形容,類似的悲劇或外勞弒主的社會新聞,肯定還會繼續。
各縣市衛福單位或都推有「喘息照護服務」,讓這些照護者可以有喘一口氣,但畢竟是短暫換手。而馬蕭政見的「長期照護保險」能否紓緩這些壓力,也有很多爭議。財源固是難題之一,照護體系未落實更是阻礙。以台灣目前的照護體系,如全民健保初期「有保費、沒醫療」「有繳費、沒醫院」的困境必再上演,而在偏遠地區將更加嚴峻。加上政策不定,長照體系的投資也未如預期的發揮功能。
要在長照荒漠綠樹成林,是要先澆水?還是先移植樹木過來?這也許就是台灣長期照護保險目前面臨的難題。
※ 看來看去都是社會福利政策的問題。
◆ 別讓長期照護 變得忍無可忍
【聯合報╱彭懷真/東海大學社工系主任】 2009.02.12
二月十日,高雄一位媳婦綁住婆婆的四肢,再以枕頭覆蓋在老人家臉部施壓十分鐘。她見婆婆有呼吸,以膠帶將嘴鼻黏貼。她外出半小時返家,見婆婆仍有氣息,再次以雙手對枕頭施壓十幾分鐘,直到婆婆窒息死亡。這位媳婦太狠心了,可是她的痛苦也很深。
農曆年前,許多安養機構面對難題:老人家沒有子女接回去過年。農曆年後,安養機構被警方通知:「這裡有在山上被遺棄的老人,你們收不收?」無數照顧老人的機構最頭痛的問題是子女不願意幫長輩繳費。
除夕夜,我剛吃完年夜飯就接到某位陌生人來電,她控訴婆婆虐待。過年後第一個禮拜天,在教會散會後,一位不認識的老太太拿著法院的通知書喊冤,她說:「媳婦告我施暴,法官給她保護令,我連兒子都見不到。誰給我錢過日子?」我匆忙脫身,按著約定時間探望九十二高齡的長輩,如果我去陪他吃飯,他胃口比較好,過去半年,他瘦了很多。
長壽,原本是讓人羨慕的祝福,如今成為很多老人的無奈,又是他們子女、媳婦、女婿的強大壓力。在台灣,比桃園縣加上新竹市的人口還多的兩百卅多萬六十五歲以上的長輩,都期待老年歲月是光榮的,而他們的下一代卻各有想法,經常扮演照顧角色的媳婦通常不是那麼樂意。
媳婦對婆婆,沒有血緣、沒有恩情,要她們吃力不討好地照料,不免強人所難。送到機構,子女未必都有能力或意願負擔費用。尤其在這麼不景氣的時候,老人的地位隨著家庭可支配所得的遽減而下降。
在照顧長輩方面,無數照顧者與被照顧者都在「忍」,忍無可忍的時候,就可能出現殘忍的悲劇。
行政院劉院長在春節期間表示希望推動長期照護方面的保險,他看到高齡化的趨勢不可能阻擋,也瞭解家庭體系無法因應長輩需要照顧的需求,因此建議自明年起即推動。但相關的財務問題太多。更何況,除了老本之外,老人家還需要健康的老身、適合的老居、能談得來的老友(最好還有老伴)。
友情、親情是老人家最在乎的,最大的挫折也來自人際連帶。只要跟年長者聊聊,都可能聽到無數牢騷話。任何人聽多了牢騷話,看著長久臥病的人,都可能失去耐心。
針對老人生命權這基本需求,最簡單的處理是「國」與「家」各自負起責任。政府如果能運用公權力幫老人家處理「老本」,讓老人無須憂心經濟問題,而家庭這私領域的小單位負起老友、老伴這感情為基礎的責任。至於居住,則看老身、經濟狀況、子女工作等來安排。
我最近與博士研究生討論長期照護問題,確定癥結有二:一是中央政府能否確實解決「老本問題」,無論是居家服務、安養、養護,都需穩定的政策。二是人們觀念的改變,老人與子女都得面對「家庭功能已經式微」的現實,根本無法因應長期照護的工作,要某個人來負責,實在是奢望。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的時代早就過去了,除非政府先看重老人是寶,在乎每一位長輩昔日的貢獻,否則像高雄這樣悶死婆婆的逆倫案件,還會層出不窮,甚至更加殘忍。
◆ 照護老人防止悲劇發生
【聯合晚報╱社論】 2009.02.12
高雄市發生媳婦悶死癱瘓婆婆的人倫悲劇,突顯了老年照護在台灣普遍困境。
有幾個因素值得我們認真考量。第一是老年化社會來臨,老年人在人口中所占比率快速增加。第二是醫療發達,不斷找出新方法來延長壽命,但長壽老人的身體狀況和生活品質未必理想。第三,傳統家庭結構經歷了巨大變化,不只是大家庭式的互助照顧消失了,家戶內的分工也大大不同,原本家庭扮演的扶持角色隨之縮水。還有第四項,不知何時才會改善的不景氣因素,使很多家庭發生財務問題,限縮了應變處理的能力。
這樣多重因素交互作用,總的效應就是家庭越來越無力自行負擔老人照護。然而,協助個別家庭處理老人問題的機制與資源在哪裡?
同樣面臨老化問題的日本,近年來新聞上最熱門的話題之一,就是「虐老」事件。然而,跟台灣相比,日本其實有更早就實施的普遍年金制度,且由政府主導「介護保險」,即老年照護保險。老人可以靠年金過活,也有可依賴的照護制度。台灣很多老人,不只是生活行動陷入依賴,更可能連生計都沒有著落。於是,台灣潛在的危機,可能比日本的「虐老」更加嚴重。
社會風氣變化,已很難繼續強求個別家庭自行擔當老年照護的主要、甚至是唯一承擔者。那麼唯一能做的,就是建立新的集體機制,保障老人們都能得到基本、尊嚴的對待。
年金制度是老人保障很重要一環;劉兆玄院長日前提出老人長期照護保險制度,則需要更審慎的財務規畫。但這些長期規畫對當前的老年人來說,有點緩不濟急。更實際有效的方式,是由政府帶頭並鼓勵民間慈善機構普設專業的老人中心。過去大家認為讓老人住在養老院是「不孝」的做法,也有許多老人抗拒離開家庭,這樣的價值觀念有必要檢討改變。當家庭實在無法負擔老人生活上的需求時,轉由受過專業訓練的照護人員來接手,對老人本身、對其家庭,都是好事。
政府絕對有理由在這方面規畫大量投資。銀髮族相關產業已有高度需求,且可創造有效的工作機會,還能預防更嚴重的社會問題。趕快做,今天就做吧,以防止更多悲劇發生!
※ 現在不做,將來後悔的是你。
◆ 母病危客廳等死 3子女各判8月
【聯合報╱記者蔡政諺/高雄市報導】 2009.02.12
高雄縣石姓中風老婦前年八月病危,被居家服務員、社工員發現強制送醫,子女卻以「要讓母親自然往生」拒絕,兩度將送醫的母親接回,置於客廳地上「等死」。高雄地方法院昨天判決,除長期在外工作、曾寄錢回家奉養母親的次子無罪外,兩名兒子及女兒依遺棄罪判處八個月徒刑,緩刑三年。
判決書指出,七十二歲石姓老婦育有三子一女,因罹患心臟病、糖尿病,生活無法自理;九十四年中風後,與么子住在高雄縣阿蓮鄉,生活起居長期仰賴鄰居與居家服務員蘇麗娟照顧。
前年八月十三日,石婦身體不適,長褥瘡,蘇麗娟訪視發現,通知她的子女送醫,但是都不理會;蘇麗娟擔心發生意外,將石婦送醫。
醫師要為石婦做清瘡手術,子女當場表達希望「讓母親自然往生」,不願簽名讓母親接受治療。
石婦強制送醫三天後,子女將她接回家,棄於客廳地板上。蘇麗娟根據醫師診斷,會同社工員再將石婦送醫,仍遭子女阻止,並出言辱罵,還說:「這是自家事,你們沒權管。」
社工員堅持將石婦送醫,但八月廿九日子女又將石婦接回,棄置地上。隔天,社工員再到石家,發現石婦全身是螞蟻,身上褥瘡發出惡臭,緊急將她送往護理之家安置。
安置期間,僅女兒、女婿前往探視一次,三名兒子都不曾前往探視。
高雄地檢署根據社工訪查資料,認定石婦遭受身體及心理虐待,將四名子女依遺棄罪嫌提起公訴。
石婦子女開庭時辯稱,當時母親病危,醫師叫他們接回家,他們認為醫師的意思是母親已無法救治,才準備辦後事;因房子年久失修漏水,床舖被雨水泡壞,才讓母親睡在客廳地板。
法官不採信他們的辯詞,認為老婦的大女兒、長子及么兒遺棄母親,但仍期待他們今後善盡扶養、保護義務,才給予緩刑。
◆ 安養院有人照顧 身體反而勇起來
【聯合報╱記者王紀青、藍凱誠、林順良/連線報導】 2009.02.12
前年八月兩度被子女從醫院接回棄置地板的石姓老婦,經高雄縣政府社會處安排,現在住在內門鄉安養院,可自己推著輪椅行動,精神、意識很清楚。
安養院社工說,老婦子女很少到安養院探望,老婦也習慣子女的冷漠,還向院內員工說,在安養院生病有人送醫,生活有人照顧,「身體反而勇起來」。
社會處表示,石婦子女有工作能力,已撤銷低收入戶資格。安養費要她的子女支付,但常需催繳。
「我自認沒有虧待婆婆,法院既已判決,我們只能接受,不會上訴,也沒錢上訴!」老婦長媳蔡姓婦人說,丈夫右腿截肢,家計靠她獨力支撐;她照顧婆婆一年多,卻背負不孝惡名,「目屎只能吞腹內」。
蔡姓婦人說,婆婆住在養老院,每月一萬八千元,由子女均攤,「我每月至少去看她一次,就算盡孝道吧!」石婦長子說:「反正已判決,此事到此結束,不想多說。」
※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 長庚養生村 叫好不叫座
【聯合報╱記者曾增勳/桃園縣報導】 2009.02.12
桃園縣龜山鄉長庚養生文化村,是已故台塑創辦人王永慶生前打造的養生村,環境清幽,有醫療團隊照護,還安排銀髮族休閒,絕不輸外國養老機構,受到許多入住銀髮族好評。
但進住並不便宜,單人房包括小客廳,每月二萬三至二萬五千元;雙人房每月三萬三至三萬五千元。養生村首期七百戶,至今入住村民二百多戶,國外返台的銀髮族約占四分之一。
為何叫好不叫座?長庚主管說:「創辦人的養生村觀念,是未來的趨勢,在台灣仍早了很多年。」
養生村高級專員李陳菁淵說,傳統台灣老人仍存有「養兒防老」觀念,在乎入住養生村會被認為「子女不孝」,也擔心到養生村要花錢,但這個觀念慢慢會變,養生村是未來趨勢。
長庚養生文化村位於林口特定區山區,全村原始林環繞,四年多前王永慶以自己的構想,打造這座最適合台灣銀髮族的養老處所,外觀有如五星級飯店。園區有步道穿越山林,有老人槌球場、農園、戶外體能健康設施。
七十多歲的盧姓婦人說,她喜歡爬山、散步,養生村環境安靜,到長庚醫院看病方便,她赴美參觀親戚住的養老院後,決定留在台灣,在長庚養生村有人照顧,生活自在。
一名從經濟部退休的村民說,長庚養生村環境優雅、寧靜,有茶園,空氣好,「是老人的樂園、天堂」。
長期照護傾向全民納保 又來掏錢?
* 長期照護 傾向全民納保
* 長期照護擬納保》專家:納保便宜很多
* 長期照護擬納保》又來掏錢?先說服民眾吧!
◆ 長期照護 傾向全民納保
【聯合晚報╱記者韋麗文/台北報導】 2009.02.22
行政院積極推動的長期照護案,已經初具雛型,設計類似全民健保,全民都得納保,初估每個人月保費約是薪水的1%,大約是健保費的1/6。參與規畫的前衛生署副署長、現任台中亞洲大學副校長楊志良說,長照需大量人力投入,也可達到擴大內需、拯救失業的效果。
根據專家小組估算,開辦長期照護一年需花費500億元到600億元,投保薪資則依據個人投保健保的金額認定。
可以不要加入長照體系,等老了再說?楊志良說,目前規畫的長照屬於社會保險,具有強制性,跟健保一樣,每個國民都得加保,但低收入戶會有保費補助,或是減免保費。他強調,如果只有老人加入,保費勢必很高。且即使自己未老,也有長輩已老,需要長照體系的照顧。「長照照顧的不僅是老人,而是家庭。」
收費方式,目前規畫將委請健保局代收,因此長照一旦開辦,民眾的薪資除了健保保費支出外,會再增加長照保費。
為了提高民眾的接受度,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研究所教授鄭文輝說,還有一個更便宜的方案,就是長照保費訂為約占健保費的1/9,但服務內容就會比較少。
加入長照體系後,需要使用照護的人,會使用「日常生活活動功能量表」 (ADL),失去二到三項生活自理能力時,會有居家護理員到府服務,協助送餐、擦澡等日常生活。中度失能者則可到社區照護中心,就像社區保母一般,二到三個老人家由一個保母照護員照顧,重度失能者則可以到安老機構。
為了避免濫用照護員、安養機構服務,長照也會有部分負擔機制,也就是使用者還要酌收費用,低收入戶、近貧戶則可減免部分負擔。
楊志良指出,長期照顧不僅照顧老人,時值不景氣,長期照護若開辦,還可以擴大內需,創造就業機會。長期照護開辦後,會需要大量的護理師、職能治療師、復健師、社工、照護員、助理等人力。行政院長劉兆玄宣示,盼在明年讓長照上路,因此,長照的規畫案將於今年6月完成,預計12月由衛生署提出法案送立法院審查。
◆ 長期照護擬納保》專家:納保便宜很多
【聯合晚報╱記者韋麗文/台北報導】 2009.02.22
專家嘆,「若有長期照護,就不會發生媳婦用枕頭,悶死婆婆的人倫悲劇。」獨力照顧失能老人不僅沉重且漫長,送到安養機構,平均每個月索費3萬元到6萬元。台灣社會快速老化,未來若由獨生子女單獨扶養雙親,老人問題將更為嚴重!
根據行政院經建會的人口推估,我國65歲以上人口比率已經超過10%,也就是每十個國民就有一個是老人,十年後,老年人口將倍增。台灣社會急速老化,超過日本,是全球老得最快的國家。
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社工主任陳俊佑說,臨床上看到太多子女「賣房子養老人」的個案。「久病床前無孝子」這句話實在太苛責,面對老人家長期失能、漫長的罹病,那種不知道盡頭在哪的感覺,確實很磨人。
日前,發生一起媳婦長期照顧癱瘓的婆婆,卻失控拿枕頭悶死婆婆的人倫悲劇,震驚社會,甚至有人批她為「狠婦」。台中亞洲大學副校長、前衛生署副署長楊志良參與長期照護規畫,他感嘆,照顧長期失能病患的責任,要個人承擔,實在太過沉重。
若是長照開辦,民眾得繳納月保費。陳俊佑計算,長照保費比起撫養失能老人,價格並不昂貴。以長照費一個月保費100元估算,從出生繳到65歲才7萬8000元,比起一個月3萬元的安養費,十年就要花360萬元,相對便宜很多。
◆ 長期照護擬納保》又來掏錢?先說服民眾吧!
【聯合晚報╱記者韋麗文/特稿】 2009.02.22
1990年代,日本泡沫經濟瓦解,失業率提高,家庭負擔不起老人照護費用,年輕人索性回家陪老人,年輕勞動人口因此流失10萬人,最後由政府出面承接老人長期照顧風險,鼓勵年輕人留在職場。
國內規劃長期照護也有數年之久,但是始終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在行政院長劉兆玄的用力催生下,才看到有實行的曙光。
對於家庭而言,一旦老人中風、癱瘓、失能,不是請外傭、花大錢找看護,就是媳婦辭職來照顧;花得起錢的家庭,則每個月花費3萬元到6萬元,把老人送往安養機構。不論哪一個選項,對小家庭而言,確實都是很沉重的負擔。
雖然長照可以減輕失能家庭的負擔,但是,大環境不好,失業的民眾連自己這一餐要吃什麼都沒著落了,哪還想得到未來的事情?財務改革迫切的1.5健保都因此暫時喊卡,此時再來一個要民眾掏錢的長照案,恐怕也會走向「生不逢時」的命運。
長照的收費基礎也是薪資戶,難免又要引來不公平之譏。「老老實實的薪水戶、中產階級戶逃不了,有錢人逃得一乾二淨。」
此外,長照案的規畫,民眾從小就開始繳納保費,卻得等到年老之後才能享用,長照案要爭取民眾的認同,恐怕又是一個大難關。
即使說服了民眾這一關,政府是否真能在如此短暫的時間中,建立起龐大且完善的居家照護員、社區老人保母、合格安養機構等服務體系,提供品質一致的照護,更是一大考驗。
※ 現在搞這麼多保,不如先等人民飯吃飽。
長期照護全民開辦? 制度完善再說!
* 長期照護 政院規劃後年全民納保
* 「有人怕老了,保險不在了」
* 全民開辦? 長照系統人力不足
* 強制加保?社服團體有意見 人力、服務跟不上 鐵被罵臭頭
* 長照納保人民掏錢? 先建制度再說
◆ 長期照護 政院規劃後年全民納保
【聯合報╱記者陳惠惠/台北報導】 2009.02.23
老人照護不僅是家庭極大負擔,也常成為社會問題。行政院擬在民國一百年開辦長期照護保險制度,傾向以全民納保方式辦理,粗估保費約為薪水的百分之一,約是健保費的六分之一到七分之一。
經建會委學者規畫本案,預計六月完成。政院希望年底前衛署提出草案。
專家小組初步估算,開辦長期照護一年約需要六、七百億元。參與規畫的前衛生署副署長、亞洲大學副校長楊志良說,傾向比照健保,全民納保、全民繳費,不是等人老了再加入長照保險。
保費方面,學者規畫比照健保投保,論口計費,即全民都要繳保費。楊志良說,以收入三到五萬元計算,比照全民健保政府、雇主分攤比例,每人每月保費約一百元。
加入長期保險後,需要使用長照的民眾,需依「日常生活活動功能量表」及「工具性失能量表」評估,決定是機構照護,或是居家、社區日間照護。
楊志良說,長照保險不只是幫助失能者,還幫助有失能者的家庭,為避免濫用,長照也設計部分負擔制,酌量收費,低收入或近貧戶可減免部分負擔。收費方式初步規畫由健保局代收。
不過,包括保費計算基礎、雇主負擔等都還需要討論。衛生署護理及暨健康照護處長黃美娜說,這些仍在學者草擬階段。照護處透露,學者另有廿歲以上、四十歲以上納保及繳費等三個方案,都尚未定案。
黃美娜說,除了老人長期照護,身心障礙者、精神障礙、失智症患者納不納入,都要討論。她說,未來也可能成立長照保險局,負責相關業務。
◆ 「有人怕老了,保險不在了」
【聯合報╱記者陳惠惠/台北報導】 2009.02.23
政府加速推動長期照護保險,看在台大社工系教授林萬億眼裡:「制度設計不難,難在達成共識。」他說,長期照護不見得人人用得到,仿全民健保體制,很多人會考慮要不要繳保費。
民進黨執政時期負責十年長照計畫規畫及推動的前政務委員林萬億說,用到長期照護的老人約在百分之五到十,雖然不是人人都需要,但老人需要的服務卻非常多樣化,像送餐、交通接送、心理諮商、洗腎、復健等,不像全民健保,由醫療體系提供服務即可。
林萬億說,健保在勞保、公保的基礎下,開辦初期仍發生有保險、沒醫療的窘境。他說,除了偏遠地區沒有長照服務資源外,就算是都會地區,社區照護也要就近取得,不能讓老人走太遠。
「許多家庭都是靠外勞來照護失能者。」林萬億說,短時間裡,長照體系人力根本不足,訓練需要時間,相關人員的培養跟體系建立都不是一蹴可幾的。
除了欠缺配套,林萬億認為,經濟不景氣、健保虧損也是不利因子。他說,長照不是人人都用得到,要全民掏錢,尤其是薪水階段的年輕人會覺得是變相加稅,也沒把握到自己老時,這個制度還在不在。
另外,也有學者表示,基於風險分攤原則,當然是全民納保最理想,問題是年輕人危機意識低,若全民納保,幼童跟青少年的保費都要由父母出,景氣差的情況下,孩子都快養不起了,還要繳保費,還有很多需要討論的空間。
◆ 全民開辦? 長照系統人力不足
【聯合報╱記者李祖舜/台北報導】 2009.02.23
行政院計畫推動全民保險制的長期照護制度,藍綠立委都肯定政府照護老人的用心,但民進黨立委黃淑英認為,現有長期照顧系統,恐難支應這套新制。
國民黨立委徐少萍表示,台灣已逐步邁入老人化社會,推動老年照顧政策起步已晚,再加上這項政策早晚都得做,所以應儘早開辦,並加強宣導這項全民保險的重要性。
黃淑英表示,民進黨執政時期已經研擬了一個十年的老年照顧計畫,先了解老人照顧需求,再逐步建立照護系統,但去年五二○之後這個專案小組好像就沒有再開過會,國民黨執政後推出包括育嬰津貼等相關社福與保險政策都是急就章,想到就做,政策的穩定性令人擔憂。
黃淑英表示,要推動長期照護制度,至少讓要國內的老人照護系統與服務機構能夠充足,她認為長期照護系統不能與現在的醫療系統混為一談,目前國內的長期照護系統,連開辦長期照護保險的五成能力都不到,貿然定位為全民健保式的長期照護制風險極高。
黃淑英指出,日本推動長期照護制,也是等到照顧輸送系統能力初期達到六成以上時,先以國家稅收支應的方式開辦,類似社福政策,等相關系統能力達到八成以上,才轉型成為全民保險性質。
黃淑英還表示,現在國內經濟景氣極差,很多民眾連國民年金保險費都繳不出來了,更別提其他新保險的費用,她認為馬政府提出這項政策的時機根本不對。
◆ 強制加保?社服團體有意見 人力、服務跟不上 鐵被罵臭頭
【朱芳瑤、曾薏蘋/台北報導】2009-02-23 中國時報
政府擬開辦長期照顧保險,傾向全民強制加保。社福團體擔憂,若照顧資源、人力及服務運輸皆不完備,貿然讓長照保險上路,恐出現「民眾乖乖繳保費,服務卻跟不上」的窘境,屆時政府又要被罵得臭頭。
不願具名的行政院官員也指出,雖然低收入戶有補助或減免保費,但目前的國民年金、健保都要民眾繳保費,如果再推動長照保險,恐引發民眾反彈。
老人福利聯盟秘書長吳玉琴指出,日本在一九八九年就有開辦長照保險的想法,一直到一九九七年《介護保險法》立法,二○○○年才正式上路。十年的「醞釀」期間,日本全力投入照顧人才培訓、增設短期照顧床數等。反觀台灣這方面的準備根本不夠,卻急著兌現馬英九總統的競選支票。
民進黨政府在九十六年推動「我國長期照顧十年計畫」,從九十六年到一○四年,預計投入七六○億元經費。她表示,該計畫上路一年多以來,許多新式服務型態,如居家護理、居家復健及交通接送等,各地方政府礙於經費、資源不足及社政和衛政單位整合牛步化,碰到許多挫折,目前都還在摸索中。她說,開辦長照保險,現階段更重要的是讓服務輸送系統更完備,包括把服務對象找出來、提供足夠的照顧中心,以及評估照顧人才是否充裕等。
政府有意藉開辦長照保險,吸引大量人力投入,達到刺激內需、擴大就業的效果。吳玉琴認為,目前照顧服務員錢少事多責任重,有許多人考了證照,寧願進入醫療或養護機構。
社福團體也擔心,以現有薄弱的照顧系統,無法支撐政府推出的長照保險制度,恐怕只有大財團能夠承攬這些業務,屆時醫療式的大型老人養護機構林立,又與民間團體倡導人性化、在地化及社區化的照顧理念背道而馳。
◆ 長照納保人民掏錢? 先建制度再說
【聯合報╱記者朱淑娟/台北報導】 2009.02.23
行政院擬推動的長期照護制度擬以全民納保方式開辦,老人福利推動聯盟秘書長吳玉琴質疑,行政院的「長期照顧十年計畫」去年才推動,政府不檢討推動成效,卻又提出全民納保的新案子,製造另一個問題,而且把政府應負的責任轉嫁給全民,她認為全民納保方式的長期照護案應緩辦。
吳玉琴表示,台灣人口老化愈來愈快,目前占總人口比率是百分之十,預計二○一七年達到百分之十四、二○二五年達到百分之廿,老人照護制度愈來愈急迫。但她認為,現階段最急的是先把服務系統、人力建構起來。這些要用稅收來做,不是新增人民的保費或稅負。
她指出,前年行政院投入八百億推動「長期照顧十年計畫」,推動以來問題很多,很多偏遠地區人力不足、許多低收入戶也負擔不起四成的自付額。原本推動小組每兩、三個月開會一次,馬政府上台後小組從未開過會,形同虛設,民間團體也不知如何向政府建言。
吳玉琴表示,長期照顧是否應全民納保,牽涉到世代正義的問題,應要非常細膩地精算,包括從幾歲開始繳、保費多少、給付的項目是否符合真正需求等。而且推動這個制度要著眼於建構一個可長可久的制度,不是為了擴大就業匆促推動一個不成熟的制度。
失智老人年增近6千 長期照護行不行
* 老年失智 年增近6千人
* 獨居失智機率高 強化社區照護
* 長照制度 衛生署:12月底前提出立法草案
* 照護生力軍 交給專業機器人Rola
* 長期照護行不行
◆ 老年失智 年增近6千人
【聯合報╱記者施靜茹/台北報導】 2009.02.24
國內65歲以上有5%到6%的人罹患失智症,最近一齣「幸福的記憶」舞台劇,由醫學生和演員,演出失智症家庭的悲歡離合,提醒大家對家人要及時行愛。
舞台劇故事主角吳醫師,是住彰化的67歲開業醫師,有一天,他跑到年輕時居住的家,和住在裡面的房客爭奪誰才是房子的主人,他的醫師兒子,託院內神經內科醫師診斷,證實父親罹患失智症。
當曾於醫療場域診治許多病人的醫師,變成失智症病人,他身旁的子女,目睹父親漸漸遺忘所有親人,這種記憶功能退化的疾病,家屬在照護之路也備感艱辛。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人文研究所教授、萬芳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陳永興指出,據調查,失智症盛行率,65歲以上,約有5%到6%的人患失智症,且每增加5歲,就增加一倍,台灣每年約有5,800名新增病例。
「失智症患者表現的行為,常被解讀成『是老化正常現象』」,陳永興說,其實失智症患者,很需要接受診斷、治療與照顧。
北醫大附設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何俊森醫師表示,失智症患者腦力逐漸退化,簡單的事情做不好,後來連自我照顧能力也喪失,不少病人到醫院就診時,都已達嚴重的程度。
何俊森指出,早期診斷雖不能使這種病變好,但可讓家屬避免不必要誤會與衝突,及早對未來做規劃,家屬也會更懂得珍惜和病人僅存有限的互動。
這齣舞台劇,從3月12日至15日,將在台北醫學大學、雙和、萬芳醫院、北投社區大學和淡水仁濟安老所演出,毋需索票,免費入場,活動官方網站http://www.tmu.edu.tw,洽詢電話:(02)2924-0228或0933134103。
失智症症狀評估
最近半年來,您或家人是否常發生以下情形?
1.記憶減退,常找不到東西或忘記與別人的約會?
2.無法完成原本熟悉的動作,如不會開瓦斯爐、打不開門鎖?
3.常想不起來某個詞語該如何表達,如用「送信的人」代替「郵差」?
4.常搞不清楚今天幾月幾日、搭車常下錯站、常在自家附近迷路?
5.警覺性降低,開車或過馬路橫衝直撞,或幫不熟的朋友作保?
6.看不懂微波爐、提款機的操作說明,不知如何操作?
7.東西亂擺,如把水果放在衣櫥裡、拖鞋放在被子裡等?
8.出現異常行為,如拿走店家的物品沒給錢,或衣衫不整?
9.疑心病重,常懷疑東西被偷走,或認為家人是壞人偽裝的?
10.變得很被動,什麼事都提不起勁,一整天都坐著不動。
註:上述皆為失智症徵兆,若經常發生,建議就醫。
資料來源/台灣失智症協會
◆ 獨居失智機率高 強化社區照護
【聯合報╱巫瑩慧/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 2009.02.24
根據瑞典一項研究指出,60歲以上的人如果與配偶、伴侶或家人同住,得失智症的風險會降低一半。終身獨居,或離婚後沒有再婚的人,患失智症可能性是有結婚的2至3倍,中年喪偶且選擇獨居者,得病的機率會更高。
這項發現說明,和家人或伴侶同住時,因生活互動與調整,會提升彼此社交功能,同時也會刺激大腦運作,減少退化機會。
不管是婚姻或何種原因造成的獨居,由於居家人際關係相對減少,若缺乏正面思考,疏離和寂寞有時也會逐漸變成失智症的危險因子。
另一項研究指出,喪偶又獨居的人,往往容易陷入傷慟或憂鬱。建議慢慢走出負面情緒,否則如果憂鬱的時間過長,沒有適度排解、諮商或就醫時,可能會造成腦部荷爾蒙可體松過量釋出,破壞海馬迴等區域腦細胞之間精密的聯結,而大大增加失智症機率。
德國這個失智症先驅國家,在幾年前開始鼓勵民間企業興建兩代和三代同堂的社區型住宅,以因應高齡化社會的在地老化政策。特色是雖然同住,但各代之間有不同的出入口,在互相照顧的同時,也可以保有某種形式的獨立和隱私。
這項措施是希望多數人在老年時,除了可以享受家庭生活外,藉著社區功能和資源強化,增進彼此互助,以提升住民生活品質,並延緩失智症或其他慢性病機率。同時第一代和第三代,也可以有相對的照應,這對穩定家庭生活和降低社會整體照顧成本,都有相當大的幫助。
除最重要的,還是要透過政府、民間團體、企業機構或志願服務等資源,在社區中提供多元社交活動、日常生活協助與關懷、日間照顧中心和居家醫療等介入方式,讓負擔家庭經濟的中生代,能夠全力在工作上衝刺,開創更美好的家庭生活。
而獨立生活的中、老年人,也可以經由社會支持系統,享有更健康的人生。
◆ 長照制度 衛生署:12月底前提出立法草案
中央社 2009-02-23
(中央社記者黃慧敏台北23日電)衛生署今天表示,長期照護方案正由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進行各分項規劃研究中,預定6月底前向行政院提出長照制度規劃報告,再由衛生署接手,預定12月底前提出立法草案。
根據統計,台灣約有16萬名外勞擔任看護失能老人工作,有8萬人住在安養機構與療養院。隨著人口老化速度日益加快,行政院積極推動長期照顧計畫。
衛生署發言人王哲超表示,目前長照案正由經建會邀集內政部、衛生署等相關機關和專家學者,進行各分項規劃研究中,長照制度規劃報告預定 6月底前提報行政院。之後再由衛生署與內政部接手後續工作,包括草擬法案、規劃方案,並舉辦相關說明討論會等,預定12月底前提出立法草案。
衛生署護理及健康照護處處長黃美娜表示,長照計畫的第1階段是由經建會委託學者專家,針對各個議題做分析規劃、草擬政策內容。
她說,第1階段由經建會擔任召集人,邀請內政部、衛生署、勞委會、研考會、健保小組進行跨部會討論。2月初,經建會已召集各部會開會,預計6、7月定案,後續籌備事宜將由衛生署接手。
據衛生署瞭解,依照學者的規劃,未來長照可望採取保險或社會福利制度辦理,目前學者傾向以保險制度、全民納保的方式辦理,最快在2011年開徵。
參與長照體制規劃的亞洲大學教授楊志良說,台灣65歲以上的人口已超過10%,預計10年後會達到22%,人口老化速度超過日本、排名全球第一,顯示長期照顧保險是當務之急。
長照不只針對老人而已,楊志良表示,還包括脊髓損傷者、遲緩兒。初期規劃以全民保險方式獨立辦理長照保險,保費計劃比照健保、全民納保方式辦理。對低收入戶可能全額補助或減免;對於一般民眾,大約是健保的1/6或1/7,也就是相當投保薪資的1%。
不過,衛生署表示,保費計算基礎等都還在草擬階段;此外,也有學者專家規劃20歲以上、40歲以上納保及繳費等其它方案,一切都還未論定。
至於長照給付的對象,楊志良表示,通常是以「ADL生活自主能力」 考量,包括是否可以自己洗澡、穿衣、吃飯、上廁所等,如果超過2、3項以上,就由長照保險照顧;情況輕微者,則由居家或幾小時社區照顧,嚴重者將由機構專門照顧。
◆ 照護生力軍 交給專業機器人Rola
【聯合晚報╱記者林進修/台北報導】 2009.02.24
國內照護人力嚴重不足,無法照護與日俱增的失能老人。交通大學與署立雙和醫院今天發表全國第一具投入服務行列的人工智慧看護機器人,希望填補人力空缺,提升失能老人的生活品質。
交大電機與控制工程學系教授宋開泰指出,透過機器人來照護老人,是近年來全球科學界努力的方向,國內也有不少研究團隊投入其中。人工智慧看護機器人 (Robot Of Living Aid),簡稱Rola,可依不同產業需求及所需服務內容,量身內建搭載軟體。就醫療院所來說,目前Rola可提供資訊提供及協助看診的服務。
在資訊提供方面,Rola可在醫院的候診大廳,漫遊於設定路線上,民眾可透過Rola身上的觸控螢幕,取得所需要的醫療資訊,比如該看一科、當日門診醫師名單,或當場提供掛號服務、用藥資訊。
Rola同時具有視訊及導航功能,一些剛開完刀或依賴性較高的患者,可透過病房內的Rola,連繫醫師,再經視訊系統對話,了解最新病情。
宋開泰說,如果在Rola身上裝上可置放藥物及其他護理用品的抽屜,這具機器人就搖身一變為「護士的小跟班」,護理人員走到那裡,就跟到那裡,隨時隨地提供最貼心的服務。
Rola也可走入家庭,陪伴並照護獨居老人。宋開泰表示,Rola身上裝有攝影機及感測系統,一旦老人家在家跌倒,可以立即偵測,並將所拍攝的影像傳輸給在外的家人,或是醫院裡的醫護人員,以便在最短時間內,做出最好的處置。
宋開泰強調,Rola可說是最任勞任怨的好幫手。只是目前每具約六、七十萬元的成本仍高,未來量產後,成本可望降到二、三十萬元,大多數家庭都買得起。
※ 資訊提供離專業照護還有可以努力的地方。
◆ 長期照護行不行
■ 李曉婷 2009-02-24 中國時報
保險的原意在於以大數法則分擔不可預期的風險。例如,疾病和死亡是無法預期的,但發生時會對我們造成極大的影響,所以我們選擇在健康時繳納保費以應付事情發生所需的費用。其基本假設是,在同時間內健康的人多於生病的人,一個人健康的時間多於他不健康的時間,所以才能以大量小額保險費用支應小量大額費用。全民健保即是在這樣的理念下誕生的。
但長期照護是否應比照全民健保以保險的方式實施?
首先,我們必須回歸需求的本質,長期照護是針對年老失能者提供照護服務。人隨著年齡增長會出現老化是不可避免的,但年老不一定會失能。所以,要探討的是老年失能是否可早期預防。有人七十多歲仍然可以單車環島,有人七十多歲待在養老院鎮日發呆;有人辛勤工作為老年儲備生活費,有人揮霍歲月以至老年時生活困頓。兩者的年老光景不同,這全是命運使然嗎?
固然有不可控制的因素存在,但大部分的人還是具有掌握自己老年生活品質的能力。既非是不可預期的結果,用保險制度來規畫長期照護,就會出現大量逆向選擇的結果;努力辛勤工作繳納保費者,大都是有能力儲存自己未來的人,年老時很有可能不會使用政府的長期照護服務。年輕時未對人生做好規畫的人,反而可能是使用長期照護服務的大宗族群。因此,用保險制度來規畫長期照護,反而會出現社會不公的現象,變相懲罰認真照顧自己健康的人。
我們需要怎麼樣的政策,首先要回答的問題是國家未來願景是什麼。是的,我們知道未來十年二十年後,台灣的老年人口比例會大幅上升。但是,想像中的台灣老年社會是什麼樣的光景?
是一群沉寂的老人,終日待在自己房間看電視,等待有人定期送三餐及來幫忙擦澡?還是一群活躍的老人,終日忙碌於自己喜歡的活動,唱歌跳舞外還有餘力幫助他人?如果是前者,政策需要將主要的資源放置在如何提供照護服務。如果是後者,政策就必須提供誘因讓民眾起身以行動去創造自己的高品質老年生活。
高品質的生活並不一定是高成本,健康也不是只有富人才能擁有。當台灣努力從開發中國家邁向已開發國家時,我們犧牲生活環境來換取經濟成長。長期忽視維持健康生活型態的結果,造就了用金錢換取健康的惡習。有錢的人用奢華的健身房及高價健康食品來維持自己的健康,沒有錢的人則等到有病痛時再用便宜的醫療系統回復健康。大家都懂無法用金錢換取健康的道理,卻又不由自主地重覆這樣的行為。
我們準備好了嗎?從政府所端出菜單來看,似乎離準備好還有一段距離。
全民健保能夠順利執行,乃因我們有優秀的醫護專業從業人員為基礎,責任感讓他們面對收入減少的狀況下依舊堅守崗位。但長期照護並沒有這樣的人力資源基礎,照護服務人力不足的情況下,服務品質勢必受影響。不好的服務品質又該如何說服民眾繳納保費。再者,從人口結構來看,未來的趨勢是老人人口比例上升,換算之下,每位勞動人口所需負擔的保費只會逐年上升,卻不見政府有任何控制成本的政策規畫。
日本是已經實施長期照護制度的國家,但是必須注意的是,日本從去年也立法針對上班族開始實施強制的健康管理,要求健康狀況不合標準的民眾必須進行改善動作,以免日後財政負擔過重。德國也有搭配鼓勵民眾進行健康管理的措施。政策規畫者有學習它國的精神,很值得鼓勵。但是,學習不能只學一半,需要全面的思考規畫。
(作者為醫療健康產業研究人員)
※ 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再過5年女比男多 女人40拉警報!
◆ 首次過半... 再過5年 女比男多
【聯合報╱記者李順德/台北報導】 2009.03.06
再過五年,也就是一百零三年,台灣女性人口將超過半數並首度超過男性人口。行政院長劉兆玄昨天在行政院會上詢問原因,「人口專家」政務委員薛承泰說,主要是因為台灣女性的平均壽命超過男性。
三月八日是國際婦女節,內政部昨天在院會報告「台灣十年婦女權益發展及未來願景」。內政部次長林中森指出,自一九九九年至二○○八年底,女性人口成長百分之五點八五,男性僅成長百分之二點七七。依經建會預估,民國一百零三年女性人口將占百分之五十點零四,至一百二十年,台灣女性人口更將增至百分之五十一點三。
內政部表示,自一九九三年以來,台灣女性勞動力參與率從百分之四十四點九緩升到百分之四十九點五,政府會努力讓女性勞動參與率突破百分五十。
報告指出,依據聯合國開發性別發展指數(GDI),台灣排在全球第二十二位,在亞洲僅次於日本的第十二位。在性別權力測度(GEM)中,台灣位居全球第二十四位,在亞洲僅次於新加坡的第十五位。
◆ 女人40拉警報!試管嬰兒成功率急降
【聯合晚報╱記者韋麗文/台北報導】 2009.03.06
40拉警報!根據馬偕醫院的統計,35歲時進行試管嬰兒治療,幾乎是每兩個就有一個成功,但是一到40歲,每五個才有一個成功。醫師提醒,女人一過40歲,懷孕機率大大降低,別為一時不景氣而拖延生育。
不景氣,沒有經濟基礎的年輕夫妻不敢生孩子,不孕症權威、馬偕醫院婦產科醫師李國光提出警告,現代人結婚年齡平均超過30歲,加上忙於事業,想要生兒育女時,往往已經35歲,但是肚子裡的卵泡功能下降,恐難受孕。
馬偕醫院試管嬰兒室把近年來的資料整理後發現,如果在35歲植入新鮮胚胎,懷孕率是49%,再拖二年,進入35歲到37歲,懷孕率又會略為下降至45%,到了38歲、39歲成功率只有36%。到了40歲更慘,成功率只剩下20%,每五個只有一個成功受孕。
但是就算受孕了,年齡越大,流產率又會增加,30多歲的女性,試管嬰兒的活產率還有四成,但是40歲的女性,流產率高,因此活產率只有14%。
23歲到30歲是公認為最適合生兒育女的年齡層。李國光建議,年過30歲的婦女若想延遲幾年再生兒育女,可以測量血中血清中抗穆勒氏管荷爾蒙(AMH)的數值,當AMH的數值呈現正常時,表示卵巢中濾泡量充足;假如AMH值偏低,則表示卵巢中濾泡所剩無幾,應該加快腳步,以免數年後濾泡耗盡,屆時再努力也是事倍功半,甚至需要借卵生子。
長期照護 擬全民納保、給付
【聯合報╱記者張耀懋/台北報導】 2009.03.12
預定兩年內上路的長期照護保險已有初步結論:「全民納保、全民給付」,未來將比照健保,所有人都有繳費義務,但也享有長期照護給付權利。
行政院經建會長期照護保險研究小組召集人、亞洲大學副校長楊志良昨天對藥師公會全聯會演講指出,經建會已接受研究小組建議,未來長保將以全民納保方式實施,至於給付範圍、雇主是否也要負擔等,仍待討論。
楊志良說,雖然很多人認為年輕人、幼兒享受長期照護機率不大,不應繳保費;也有人主張,長保應限六十五歲以上老人或失能者可以享受給付。但研究小組認為,全民納保可避免風險過分集中,也讓老年人保費也不致太高。
財務規畫組主持人、南華大學教授鄭文輝也說,全民納保是世界各國辦理長保的潮流,年輕人未來都會老,所有人都要應未來負點責任。鄭文輝也強調,年輕人對長照需求只佔全體需求三成不到,對財務影響不大,但將他們排除在保護傘外,只會製造另一種社會問題。
對於民眾關心的保費問題,楊志良強調,長保保費應在投保薪資百分之一以下。目前健保費率是百分之四點五五。
鄭文輝說,牽涉到長保給付範圍與項目未定,精確的費率報告也尚未出爐,目前粗估在健保費率的六分之一至九分之一間,最可能的狀況是八分之一。
以此推估,未來長保費率,最可能的費率約百分之零點五七;扣除雇主與政府共同負擔的部分,每人每月長照保費約在數十元至數百元不等。
楊志良以歐盟資料說明,台灣不適合全由稅收來籌措長照財源。他說,北歐國家稅收約佔各該國國內生產毛額一半,但是台灣只佔百分之十四。而且大部分稅收來自受薪階級,若再從稅收籌款,受薪階級負擔更重。
長照案由經建會規畫,預計六月由衛生署接手,最快兩年後推動上路。規畫案中依民眾失能程度不同,給付內容包括居家、社區和機構服務,並輔以現金給付。
※延伸閱讀》
* 長照擬全民納保專題 (2009.02.23)
http://www.udn.com/2009/2/23/NEWS/NATIONAL/NATS1/
長照保險 挑戰性別分工傳統
【聯合報╱王增勇/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理事長、台社成員】 2009.03.14
報載規劃中的長照保險初步決議將家庭成員照顧納入保險現金給付範圍。站在家庭照顧者的立場,我們對此深表歡迎,因為它代表著以往由家人獨自承擔的照顧責任,將由社會成員共同承擔。
這背後的意義是,長期照顧是台灣人民的基本權益,失能者的照顧應由國家提供,因此,家庭成員的照顧不再是基於家庭倫理責任的無酬勞動,而是受雇於政府的有酬勞動。從這個角度而言,長照保險的實施已經不只是財務籌措的安排,更是對以女性為主的性別化家庭照顧分工的傳統,提出的文化挑戰。長久被隱形在家庭中的照顧者,他們的辛苦與貢獻終於被社會看見。
但是,納入長照給付項目,只是提供從事無酬家務勞動的女性照顧者從性別壓迫中被解放的可能架構,對於後續規劃細節,我們有以下建議。
現金給付水準將反映社會對家庭照顧的價值評斷,國際經驗將家庭照顧給付水準原則分為三種:以照顧者以往工作薪資給付、將照顧者視同照顧服務員給薪、與僅提供象徵性酬勞。我們不敢期待依照顧者以往工作薪資補償,儘管其對性別不平等現象最具改革性;但我們期待政府將家庭照顧者視同國家聘僱的照顧服務員並給予相同的薪資。尤其家庭照顧者將被要求接受訓練,他們的照顧品質不亞於國家聘用的照顧服務員,在同工同酬的原則下,家庭照顧者提供的照顧不應被貶抑。
其次,家庭照顧者在照顧者的選擇過程中要有發言權。現金給付最大的危險,是讓國家用金錢將家庭照顧者視為理所當然的照顧者,反而讓女性更陷入家庭照顧者的角色。長照保險讓照顧成為權利;既然是權利,就代表家庭照顧者具有選擇權,而免於經濟、社會與文化上的壓迫。
因此,在需求評估階段,家庭照顧者不應被視為理所當然的「照顧資源」,而應該被視為「潛在的案主」。在選擇照顧者的過程,家庭照顧者要給予「說不」的權利。
長久以來被家庭化的照顧責任,透過國家公共化的介入,我們期待未來的失能者都可以得到應有的照顧;選擇照顧家人的家庭照顧者可以在照顧工作中享有經濟收入的保障與社會認同;而選擇讓外人照顧的家庭照顧者,可以免於「不孝」的社會指責,充分實踐自己的人生目標。如此,長照保險就不只是為健保財務赤字解套的替代方案,或是政治人物急於兌現的競選支票,而是建立台灣兩性平權的重大文化工程。
長期照護擬納外勞 立委反對
自由時報 2009.03.24
〔記者羅添斌、陳梅英/台北報導〕長期照護保險法年底草案才會出爐,將以現行已推出長期照護十年計畫為基礎,初步將以衛生署為主管機關,委託健保局承保,唯究竟全民或四十歲以上納保、現金或服務給付均尚未定案。不過,政府決定適度引進外籍看護工,引發立委反彈,痛斥這項做法是經建會擺了勞委會一道,會害慘勞委會主委王如玄。
立法院社福及衛環委員會昨天聽取長期照護十年計畫執行狀況與規劃情形報告。經建會主委陳添枝指出,為落實長期照護十年計畫,將在今年五至七月撰寫長期照護保險規劃總報告,今年年底前完成「長期照護保險法草案」送立法院審議,並預計於民國一百年開辦長期照護保險。
勞委會主委王如玄報告指出,國人照顧需求應優先由國內照顧服務體系提供,但基於人道考量及補充性原則,必須適度引進外籍看護工,並積極檢討外籍看護工政策。王如玄還指出,至今年二月底止,外籍看護工在台人數計十六萬八千餘人,勞委會認為應整合納入長期照護保險制度的服務人力資源規劃。
陳節如為本國勞工就業請命
立委陳節如對此則堅決反對,她認為台灣失業情況嚴峻,應該禁用外勞,增加本國勞工就業。經建會副主委單驥表示,目前日本已在考量納入外籍看護工,對我國而言,本國人力還是優先規劃。
勞委會表示,為鼓勵雇主聘僱本國籍、外籍配偶及大陸配偶照護員,只要符合相關規定,並聘僱連續滿一個月起,就可以向公立就業服務機構申請發給補助金,依每一名被看護者發給雇主每個月一萬元,最高補助十二個月。
官員認為,當長照保險法實施後,長照服務成為一個有機會發展的醫療產業,勢必會吸引更多民間業者投入,衍生相關的工作也會相當可觀,長期對於本國勞工就業應該有幫助。
全民或40歲以上納保? 未定案
經建會官員表示,目前已推出的長照十年計畫與經建會正在規劃預計一百年實施的長照保險計畫最大差異,在於前者由政府編列預算,後者則是由被保險人也就是全民共同負擔,但究竟要採取德國經驗全民納保還是日本經驗四十歲以上才加入保險,尚未取得共識。
至於在給付方式上,目前較有共識的是以實物(服務)為主、現金為輔,唯擔心不肖家人把老人或失能者接回家只為領現金補助無實際照顧,因此規劃中也提出現金給付原則與相關配套。
幼遭母遺棄 33年後被母告棄養
◆ 幼遭母遺棄 33年後被母告棄養
自由時報 2009.03.31
先天性肢障 襁褓時媽媽落跑
〔記者楊培華、姚岳宏/連線報導〕基隆市程小姐出生即缺少左手掌,八個月大時遭母親遺棄,沒想到在三十三年後,素未謀面的生母找上門要求扶養,並控告她置母親於不顧,要求每月給付六千元的扶養金。
六十歲的朱姓婦人上個月在法律扶助基金會律師協助下,向基隆地方法院提起民事訴訟,控訴女兒程小姐置母親生活於不顧,朱婦指因心臟病沒有謀生能力,且需照顧娘家多病的弟弟,請求法院判決女兒按月給付六千元扶養費,法院預定四月開庭審理。
父親要跑船 育幼院中度童年
程女未滿周歲即被生母遺棄,生母當年曾因此吃上官司,台北地方法院在六十八年的判決書中記載,當年朱婦因丈夫長期在海上工作,又與丈夫前妻所生、當時唸國中的兒子不睦,在六十五年八月七日將八個月大的女兒棄置住處,一個人就回娘家去,鄰居好心幫忙照料被棄女兒,還被指多事。當年朱婦因此案被依遺棄罪判一年徒刑、緩刑三年。
回想起沒有媽媽的童年,程小姐忍不住紅了眼說,爸爸曾數度求媽媽回家照顧她,媽媽就是不肯,爸媽兩人終於在六十六年九月離婚,爸爸被迫將她送到育幼院。
程小姐說,爸爸當年是商船上的報務主任,每隔三、四個月才會回國,爸爸每次回來,都會到育幼院看她並支付學費,程小姐回憶,爸爸每次回來總是緊緊抱著她,還帶著她到處去玩。
小學念螢橋 潑酸意外躲一劫
唸螢橋國小時,程小姐不巧又碰上當年轟動一時的潑硫酸事件,潑酸者闖進她教室內,雖然包括官聲彥等多位同學受到重傷,然而程小姐在老師保護下,雖飽受驚嚇,幸未被波及。程小姐表示,經此事後,爸爸放心不下,遂下定決心辭去商船工作,把自己帶在身邊照顧。
程小姐說,她在學校被同學嘲弄是「斷手的」、「沒人要的小孩」,那時常不禁自問:「為什麼媽媽不要我?」、「是不是因為我少了一隻手?」成長過程受盡嘲笑,長大後求職也因沒媽媽被認為家庭有問題,飽受異樣眼光。
程小姐說,如今與先生育有一子,但去年八月,從沒見過面的媽媽找上門要求扶養,理由是「就憑妳身上流著我的血」。
生母找上門 依法子女須扶養
程小姐表示,一開始連對方是誰都認不出,但她強調自己絕不是不孝,雖然殘障,但每兩個星期都會帶孩子到北市南港探望八十多歲的老爸爸,也和先生幫著負擔老爸爸的生活開銷,但對生母,「真的很難做得到」。
程小姐表示,依現行民法規定,父母不論是否曾盡到責任,甚至凌虐子女,依法子女都須盡扶養義務;但她不禁要問:難道性侵、強迫子女賣淫、吸毒及遺棄子女的人,子女長大後也要扶養嗎?這樣公平嗎?
對女兒說詞 其母關門不回應
對於親生女兒所指,記者昨天前往朱婦位於台北市文山區住處找她,當表明來意後,她口齒不甚清晰地表示:「你們如果要相信她(程女)的話,就去相信好了。」隨即關門不再理會。
※ 民法、刑法需要檢討的地方很多。另外血親的認定上也有討論的空間。
◆ 肢障女被母棄獲師救 螢橋國小老師為她擋強酸
自由時報 2009.03.31
童年坎坷 經歷兩劫
〔記者楊培華、吳岳修/綜合報導〕若說出生後被生母遺棄是程小姐人生上第一個劫數,發生在民國73年的北市螢橋國小潑硫酸事件就是她人生第二個劫數;不過程小姐的老師卻張開雙臂幫她擋住硫酸,在程小姐心目中,「老師的救命之恩,比遺棄我的媽媽偉大得多」。
就讀螢橋 遇酸攻擊
螢橋國小發生潑硫酸事件,程小姐就是被攻擊的學生之一;程小姐回憶說,當時是老師張開雙臂擋住硫酸,自己和其他同學才沒被波及,但老師卻受到重傷。
程小姐說,「老師的救命之恩,比遺棄我的媽媽偉大得多」。
談到報恩 想到老師
程小姐在北市汀州路的育幼院一直住到10歲,談到扶養報恩,程小姐說,除了高齡83歲的爸爸,最想報恩的人,就是當年螢橋國小潑硫酸事件中,不顧自身安危,保護學生的老師,程小姐回憶,那時老師張開雙臂擋住潑來的硫酸,能救幾個孩子就救幾個,這樣的恩情,是33年來不曾出現的媽媽所比不上的。
當年3月30日下午3時許,36歲兇嫌蔡心讓手持尖刀及桶裝高腐蝕性硫酸,翻牆潛進螢橋國小,挑選正在上美勞課的二年級,毫無預警將桶內硫酸對教室內50多名學童潑灑,造成36名學童分遭強酸燙傷,其中學童官聲彥首當其衝,臉部全毀、雙眼失明,傷勢最重。
事發突然,教室內宛如人間煉獄,學童哀嚎哭叫聲四起,受傷學童被送往和平醫院急救,因傷者多,醫院急診室無法負荷,醫院大廳變成緊急救護處,震驚全國。
蔡心讓行兇後未逃離現場,以預藏尖刀朝自己腹部猛刺,傷重斃命,警方在死者身上尋獲一封遺書,字裡行間寫滿憤世嫉俗字句,大抵表示自己工作及婚姻不順利,讓他活在世上沒有立足地方,他要報復所有看不起他的人等。蔡的家屬透露,蔡的精神有問題,平常就對社會現況非常不滿。
◆ 對不盡責父母 有扶養義務
自由時報 2009.03.31
〔記者項程鎮/台北報導〕法務部法律事務司長張清雲指出,依民法規定,子女是父母法定第一順位扶養人,對不盡養育責任的父母,子女在法律上仍有扶養義務,目前並無修法打算;但如父母打民事官司要求子女付扶養費時,法官應會斟酌子女經濟能力,及父母當初有無遺棄子女等事實,做為審酌扶養費金額參考。
程小姐可請法扶協助
法律扶助基金會表示,非常同情程小姐的遭遇,但其生母朱女士符合法扶條件,基金會無法不予扶助法律訴訟,至於程小姐也可申請法律扶助,法扶已與她連絡,詢問有無需要幫忙,程小姐表示還在考慮。
◆ 張老師建議 轉念接受母親
自由時報 2009.03.31
〔記者翁聿煌/基隆報導〕基隆市專任張老師王明慧說,程小姐面對當年遺棄她、離開多年的母親回來要求她扶養,心中的委屈和憤怒可理解;是否可以轉念、換個角度想想,自己若能善盡子女孝道,也在世間多個親人。
王明慧說,程小姐的母親當年離家,一定有不得已的苦衷,如今回來想要依附她,同樣要面對心中的不安與悔恨;程小姐氣憤、討厭母親,甚至覺得法律不公平,大家都可以理解。
台灣的社會正處在傳統與現代的轉折點,許多舊時制訂的法律,從現代的角度看起來不合時宜,且有價值觀念上的衝突,但它代表傳統社會的文化與責任,尤其是「孝道為大」的古訓。
程小姐面對這樣的法律與壓力,身為國民,與其選擇心不甘、情不願的接受,或許可以轉念,把母親的重新出現,當成自己在世間又多了一個親人,也不管母親當初的作為,至少自己盡了為人子女的孝道,如此或許可稍稍釋懷。
※ 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老人的死亡選擇
◆ 倫敦傳真-老人的死亡選擇權
【江靜玲】 2009-04-12 中國時報
這個周末是英國的復活節連續假日。一位朋友卻在慶祝基督復活前夕,收到老父寄來的一封信,信中附了一份自己與結縭五十二年的妻子,今年三月中旬共同簽署的「末期醫療意願書」(Living Will)。
意願書中,明列出自己在特定的健康情況下,例如嚴重腦部傷害、失去意識且無清醒跡象等,拒絕接受任何以人工方式延長生命。朋友八十三歲的老父親在這份意願書上,另外加註了一張便箋說,「兒子,簽了這個文件後,我的高爾夫球打的更順手了!」
收到老父信的朋友,五味雜陳。
另一位朋友的七十八歲的母親,英國皇家音樂學院畢業,終身教授小提琴,直到患帕金森氏症後才停止練習和授課。近兩年來,她的身體機能快速老化,記憶、注意力和表達能力均已逐漸無法集中,活的十分吃力。去年耶誕節時,老太太在家庭聚會中,慎重的向子女們表示,「我想到瑞士的Dignitas 診所去結束生命。」
面對熱愛音樂和教育,行事向來工整嚴謹的老母親,突來其然的要求,一對子女啞然失聲。過了好一會兒,朋友才說,「沒這回事,您不會到那裡去。」
可是,今年二月,一對居住在英國巴斯(Bath),兩人均為癌症末期的老夫妻,相偕前往位於瑞士日內瓦的Dignitas 診所,選擇以注射方式,同時結束生命的新聞傳回英倫後,這位朋友的母親,再次向子女提出,自己希望能夠選擇「尊嚴死亡」的要求。意識到母親的認真,女兒的心都撕裂了。
對於子女,這真的是一個泣血的兩難。只要還有一絲希望、一口氣息存在,誰捨得決定放棄,讓至親離開?可是,一個無法自立自主,身心飽受折磨,甚至,只有仰賴機械和現代醫療技術支撐,忍受痛苦過程,才能維持的生命,到底是為誰而活著呢?
西班牙極權者佛朗哥(Franco)一九七五年死亡前,依賴大量且先進的醫療設施,在完全無意識的情況下,活了四百七十五天,成為研讀西班牙近代史的學者,最常爭議的一個問題。佛朗哥這多出來的四百七十五天,到底是生命,還是機器?現代醫療科技發達,但也逐漸造成「維持生命」和「維持有品質的生命」,以及「維持生命最後尊嚴」的衝突。這也是近年來有愈來愈多英國人選擇到瑞士的Dignitas診所終結生命的原因。Dignitas 拉丁文的原意即為「尊嚴」。
英國目前法律尚不准許類似Dignitas診所提供的安樂死,但Dignitas在英國的支持者卻急速上昇。今年年初調查顯示,超過百分之八十受訪者表示,在自己生命走到無法容忍的盡頭時,應有選擇死亡的自主權。
中國傳統素來忌諱談「死」。遺囑往往也與不祥畫等號。實情是,如死亡不是我們人生的最後一件大事,至少是我們在有生之年,該為自己預先做好安排的最後一件事。
關於個人死亡的安排,可有兩個方向。一個是立遺囑(Will),交代身後事;一個則是簽署末期醫療志願書(Living Will),表明自己在生命末期希能在有尊嚴、少受折磨的前提下,獲得善終。這兩個準備,都得在神智清醒時候進行,也可以在神智清楚的情況下,隨時更改。重點是,你有沒有為自己、為愛你的人,以及你所愛的人,在神智清醒且考量清楚後,預先做好這些事。
遺囑在英國已十分普遍。購屋和貸款時,除了信貸調查,最常被問到的另一個基本問題即是,「你有遺囑嗎?」。簽署末期醫療志願書則是比較新的概念,但普及速度之快,令人意外,尤其是在老年人間,愈來愈多的英國老人,要求邁向人生盡頭時,順應自然,平靜有尊嚴的離開。
撰寫遺囑或簽署末期醫療志願書,雖然是個人的安排與選擇,但更是一種面對生命態度。允許摯愛依照自己選擇的方式離去,未嘗不是一種不忍的慈悲。 (clchiangr@yahoo.com)
※ 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空殼化的長照保險...
聯合報╱王幼玲/中華民國殘障聯盟秘書長(台北市)2009.07.15
行政院長期照顧保險推動小組六月廿九日召開第一次會議,報告長照保險準備工作與規劃初步成果。果然,這個一開始就沒有身心障礙者參與的推動小組,跟經建會的初步規劃一樣,顯現出對身心障礙者需求的漠視,讓身心障礙者家庭徹底失望。
經建會提出「全民投保」及「四十歲以上強制納保」兩種方案。如果採行四十歲以上強制納保,就排除了許多四十歲以下有照顧需求的身心障礙者;即便是全民投保,經建會評估只增加二萬四千多個失能人口。但九十八年第一季住在機構的身心障礙者包括全日型住宿安置、日間照顧、夜間住宿就有一萬六千多人,還有許多由家屬或請外籍看護工照顧。九十七年度四十四歲以下重度與極重度的身心障礙人口推算有長照需求約為九千三百多人,不管怎麼算,都比經建會的估算來得多。
我們不知道這個嚴重低估需求的數字,是怎麼算出來的,推測是以失能(身體功能)人口來計算,換句話說,心智障礙者如智能障礙、自閉症、精神障礙甚或失智症,將不是長照提供服務的對象。這當然是出自財務負擔的考慮。
但是許多心智障礙者的家長不堪長期照顧壓力,有的擔心再無力照顧,老父老母攜子女結束生命的悲劇令人鼻酸,長照保險不能幫助這些最需要的家庭,就有欺世盜名之嫌。
另外依等級給付照顧時數,給付上限分為三個方案,最多是每月一五○小時,讓人傻眼。對脊髓損傷、肌肉萎縮症、小腦萎縮症、漸凍人、失智症…,幾乎需要廿四小時的照護,一五○小時約等於每天長照保險支付五個小時,還要自付百分之十的經費,其餘十九個小時要自己埋單,一小時二百元計,大部分家庭都無法支付,最後還是要請外籍看護工,長照保險淪為外籍看護工的喘息服務。
更令人擔心的是,目前身心障礙的住宿機構由於內政部以補助為政策工具,控制收費機制,並且定期考核,維持照顧水準,將來成為長照保險的服務提供單位,萬一不再補助專業工作人員,機構經營成本增加,迫使非營利機構必須營業化,身心障礙者的照顧品質及經費負擔就會受到影響,未蒙其利先受其害。
行政院快馬加鞭規劃長期照護保險,不是要虛應履行馬總統的政見,而是要回應民眾的需要,對所有期待生活尊嚴的人,履行政府為人民服務的承諾,空殼子的長照保險還是不要拿出來讓大家傷心吧!
2017年 全球老人比幼童多
自由時報 2009.07.21
〔編譯魏國金/綜合華盛頓二十日外電報導〕全球高齡人口以空前速度攀升。美國人口普查局二十日指出,二○一七年時,全球六十五歲以上人口將首度超越五歲以下幼童人口。
二○四○年 老人將達13億
該單位進一步說,二○○八年年中時,全球六十五歲以上人口達五億零六百萬人,二○四○年將激增逾一倍,達十三億,佔全球總人口的十四%。其中八十歲以上最高齡族群的增加速度最快,達二三三%,六十五歲以上至七十九歲為一六○%,各年齡層總人口增加率為三十三%。
人口普查局的研究報告指出,一過二○一○年,大部分已開發國家與許多開發中國家的老人人口,尤其是最高齡族群將開始急速攀升。主要原因是二次世界大戰後高生育率的後果,其次是老人死亡率逐漸下降所致。
老人人口爆炸現象不僅發生於工業化國家,報告說︰「到二○四○年時,現今開發中國家的六十五歲以上人口恐有十億人,約佔全球該族群人口的七十六%。」目前每個月全球有八十七萬人進入六十五歲,十年後,每月將有一百九十萬人慶祝六十五歲生日。
銀髮社會 是危機也是商機
如果規劃得當,高齡人口可以帶來經濟成長契機,然而根據二○○六年歐盟執委會的報告顯示,退休金、醫療與長期照護的成本將迫使公共支出大幅增加,並使國民生產毛額成長率下降,歐盟的報告警告︰「如果政策不變,二○三○年時歐盟經濟成長率將縮減一半。」
出生率低 各國重大危機
另外值得關切的是,老人人口雖然激增,然而出生率並未相應攀升。據調查,二○○五年時,歐美國家六十五歲婦女膝下無子者,從捷克的低於八%至奧地利、義大利的十五%不等,○六年美國四十至四十四歲婦女約二十%無兒無女。
由於低出生率,到了二○五○年,日本的年齡中位數將從一九九○年的三十七歲,調高到五十五歲,全球則從二十四歲調高到三十七歲,美國則因較高的移民量,調整幅度不大,約從三十三歲調高至三十九歲。
◆ 人瑞不再稀奇 2050年將達六百萬
自由時報 2009.07.21
〔編譯魏國金/美聯社華盛頓二十日電〕曾經,活到百歲幾乎是難以實現的期待,然而研究發現,二○五○年時,全球百歲人瑞可能達近六百萬人。該趨勢也促使許多已開發國家的人口年齡中位數(median age)朝五十歲邁進。
一九五○年代全球百歲人瑞恐不及千人,如今暴增逾三十四萬人,其中多數集中於美日。然而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的最新統計,以及國家老人學研究院的研究顯示,至本世紀中葉,該數字將飆漲約二十倍,而為成長最快速的年齡層。
醫學與遺傳學的突飛猛進,加上對生活型態與飲食的注重,致使百歲人瑞激增。在二○五○年時,日本將是百歲人瑞最多的國家,百歲人口將達六十二萬七千人,幾佔全球該人口數的一%。
義大利、摩納哥與新加坡屆時也有龐大的百歲人口,尤以婦女為最。美國的百歲人瑞預計將從現在的七萬五千人增加至六十萬人,主要因為二戰後嬰兒潮都已達百年身。
國際長壽中心執行長巴特勒提到,如果家中有精神錯亂、身體孱弱的百歲人瑞,代價將非常高昂,他推測,鑒於老人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較高,在美國,特殊養護院或協助生活中心需求量將激增。
他也表示,美國中央或各州政府在重新界定何謂老人時,勢必重新評估退休福利、開車年齡限制與醫療保險的內容。人口普查局的人口統計學家汪和(譯音)認為,由於出生率下降,一旦老父母生病,提供援助的家庭成員將越來越少。
70歲孩子照顧百歲父母 將是常態
她說︰「現在的中年人可能會認定自己將活過八十,同時,我們或能目睹七十歲的『孩子』照顧百歲父母,這是壓力非常大的工作,不僅沒有薪水,而且對照顧者將有可觀的心理影響。」
皮優研究中心近期的一項民調顯示,相較於目前的七十八歲,美國人平均希望活到八十九歲,其中五人中有一人希望活超過九十,八%想活到百歲以上。
※ 也要有體力呀...
好山,好水,好照謢
■高克培 2009-08-04 中國時報
政府為因應即將來臨的台灣人口老化導致失智、失能照護的社會問題提出「長期照護保險」,將於民國一百年開辦。社福團體等不及政府開展服務,今年以來,以老憨兒為主,紛紛成立了「終老家園」,讓「智障老者」老有所終,他們的愛心和自力救濟的作為令人動容,希望全國百姓予以祝福和政府從旁協助。
筆者認為還有一個族群需要祝福和幫助,就是住在原鄉的原住民;以「健保」而言,由於醫療資源分配不均,使得「都會講保健,偏遠求保命」。原住民住的原鄉最為偏遠,不要談即時的、現代化的醫療,或是社區式「日間照顧、喘氣服務、居家護理... 」等健保的福利,很多地方連基本的醫護人員都沒有。如果狀況持續不變,未來各式的長照設施,例如以提供「服務給付」的社區照顧及機構更不可能設立在他們的原鄉;「居家照顧」因為年輕人外出打拚而成空談;若是「現金給付」也是杯水車薪。
另外,以過去的統計,一般說來年齡愈大愈會失智、失能,也愈可能成為「長照險」服務的對象。不幸的是,愈偏遠地區民眾平均壽命愈短,搞不好繳交保費幾十年,還來不及失智、失能就已棄世,所以對偏遠的原住民,長照服務到頭來很可能像健保一樣,又只是個高掛天空「看得到、摸不著」的彩虹,或是「聞得到、吃不到」的美食!
在筆者服務的醫院,照顧慢性失智、失能患者,以及打掃清潔的工作都是由平地人經營的外包公司承擔,這些公司的服務員和清潔工一半以上都是原住民,他(她)們留下老邁的父母、離鄉背井來到平地求溫飽,他們之中絕大多數開朗、勤奮而且對人友善,確實是「服務業」的最佳人選;他們曾向我誇說他們原鄉什麼都有,而且比平地都好,包括好山、好水、好空氣,可是就是沒錢。
筆者建議,不妨由原住民,經過他們自己的公投,提供土地(應該很多)、或是廢棄的學校教室,由政府出錢建設硬體的照顧慢性失智、失能者的看護中心(不需要什麼高科技設備),然後完全由當地的原住民在政府的監督和輔導之下經營(既可以還他們一個公道,也可以刺激經濟),以他們的天性加上其他客觀條件,絕對可以吸引一些平地人將失智、失能、比較不要太多醫療的家人送交他們照顧,原住民們除了可以營生,更可以就近照顧自己的父母。
若再能配合他們自己經營的民宿,提供探視失智、失能患者的兒女家人住處及順道的旅遊,未來「長期照護」不但不會遭致忽視原住民弱勢者的嫌疑,反而可以成為使他們走出長久以來困境的藍海!(作者為竹東榮民醫院副院長)
※ 構想雖妙,不過執行起來可能困難重重。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