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1-18

年過 40 腦部遲緩,使身體開始衰退

Brain slows at 40, starts body decline
http://www.physorg.com/news144948216.html

By LAURAN NEERGAARD

美聯社 -- 當我們變老時,認為疼痛的關節是讓我們變慢的主要原因嗎?你也該指責腦袋:控制運動(movement)的那一部份在 40 歲時開始走下坡。你扔球、跑步或著轉方向盤的速度有多塊,依靠腦細胞發送指令給肌肉的速度有多快。快速發送端賴你腦部線路(wiring)的良好絕緣。

現在,新研究指出,在中年時,甚至連健康的人,在腦中的運動控制部份都會開始喪失某些絕緣 -- 在同樣的比率下,他們的速度也微妙的減緩了。

這幫忙解釋,為何「很難在 40 歲後成為世界級的運動家」,Dr. George Bartzokis 總結道,UCLA 的神經學家,他領導此研究。

雖然這聽起來令人沮喪,不過且慢,繼續讀下去。該研究指出另一種原因,能維持身體與心智的活躍:一個受過鍛鍊的頭腦(exercised brain)也許能更快確認受磨損的絕緣部份,並發訊號給修補細胞前來修補。

對 Bartzokis 而言,腦就像網際網路。迅速地移動有賴頻寬,那在腦中就是「髓鞘質(myelin)」,一層包裹在神經纖維表面的特殊脂肪。

健康的髓鞘質 -- 良好的厚絕緣會緊緊繞在這些神經纖維上 -- 能敏捷地傳導腦部用以傳送命令的電氣訊號。頻率較高的放電,稱為「動作電位(actional potentials)」,加速了運動 -- 任何運動,從籃球反彈到手指輕敲。

考慮像喬丹(Michael Jordan)那樣的人。"使得他成為偉大籃球員的迴路,也許髓鞘包覆的(myelinated)比其他絕大多數的凡人更好," Bartzokis 提到。

但是當髓鞘在青春期增進時,其產量何時足以讓我們在修補磨損、破舊絕緣的競賽中落後?

開始進行這項新研究。首先,Bartzokis 招募 72 位健康男性,年齡從 23 到 80 歲,完成一項簡單的測驗:他們輕敲食指的速度有多快。任何人都能辦到;那不倚靠力氣或健康。

研究者計算男人在 10 秒內敲了多少次,在十次嘗試中記錄最快的二次。接著,掃描腦部,檢查命令手指輕敲之腦部區域中,需要修補的髓鞘。

很明顯地,輕敲速度與髓鞘健康在 39 歲達到高峰。接著隨著年齡增加二者逐漸下降,研究者在上個月的 Neurobiology of Aging 期刊中報告。

這並不表示頭腦其餘部份也受到同樣的影響。Bartzokis 有某些證據指出,負責認知功能(高階思考)的腦部區域,髓鞘開始磨損的時間比運動控制部位大約晚了十年。

故,回到他舉的喬丹例子,其最後的專業比賽是在 40 歲:"甚至連他都開始上了年紀。迴路開始少量故障," Bartzokis 爭論。"喬丹能成為重要的生意人(big-shot businessman)... 但他不再是灌籃高手了。"

Bartzokis 並沒有研究要打造一位更好的運動員。他的最終目標是對抗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關連:建構記憶也需要高頻電氣爆發,而 Bartzokis 的早期研究指出,一種與阿茲海默症有關的基因或許阻止了髓鞘的修復。

但這項新研究有更廣泛的牽連,因為它闡明了正常的老化,Dr. Zoe Arvanitakis 說,芝加哥 Rush 大學醫學中心的神經學家。

"我們知道你在某些年紀達到巔峰,而且意識到,當你變老時那將會崩潰。但我們不知道那是何時開始," Arvanitakis 說,他接著想要觀察髓鞘質與認知功能是否呈現出類似的軌跡。

Bartzokis 的研究支持最近一項來自德國科學家的報告,當年紀愈大時,能夠修補受損髓鞘質的系統會衰退,NIA 的 Dr. Bradley Wise 補充。他表示這兩篇報告,促使人們對髓鞘質在老化中的角色益加關注。直到最近,大部分的髓鞘質研究都仍聚焦在多發性硬化症,在此髓鞘質並非逐漸瓦解,而是消失。

雖然需要更多研究,但 Bartzokis 提出了某些實際的建議:

-- 保持活躍,而高血壓、高膽固醇與糖尿病的治療被視為對良好的頭腦健康很重要。但身體與心智活動也許能刺激髓鞘質修復,同時不常使用的神經路徑將不會送出「請幫忙」的訊號,他說。

"記住,我檢測的是一般人," Bartzokis 說。"某些認真實踐者也許能使它(髓鞘質)持續更長久,因為你會送出訊號:快來修我... 修我... 修我..."

-- 然而,壓力荷爾蒙,也許會傷害髓鞘質。

-- 他也正在測試,消費 omega-3 脂肪酸 -- 這種油可在富含脂肪的魚中找到(譯註:亞麻仁也有),對於心血管健康有益 -- 也許能協助維持髓鞘質。

※ 相關報導:

* Exercise increases brain growth factor and receptors, prevents stem cell drop in middle age
http://www.physorg.com/news146219732.html


* Lifespan trajectory of myelin integrity and maximum motor speed
http://dx.doi.org/10.1016/j.neurobiolaging.2008.08.015
George Bartzokisa, Po H. Lu, Kathleen Tingus,
Mario F. Mendez, Aurore Richard, Douglas G. Peters,
Bolanle Oluwadara, Katherine A. Barrall, J. Paul Finn,
Pablo Villablanca, Paul M. Thompson, and Jim Mintz
Neurobiology of Aging
doi:10.1016/j.neurobiolaging.2008.08.015
白天睡覺能改善記憶強化?缺乏想像力與老化有關?
記憶如何形成,如何回想?
腦部傷害的簡單療法:PEG
MIT/Karolinska 研究確認修補脊髓的細胞
降膽固醇 Statins 對腦細胞有意想不到的影響
基因版羅倫佐的油 法團隊療法醫治ALD大突破
結節性硬化症為神經發展失調提供線索
阿茲海默症患者子女顯示早期的腦部變化
麻醉藥使腦部產生與阿茲海默症相關的變化
常見伊比力斯藥物可避免、治療阿茲海默症
班鳩琴大師 邊開腦邊彈奏
超音波經證明能「遙控」腦部迴路
蠕蟲研究:長壽、癌症與飲食有關連
科學家首度矯正與年老相關的器官衰退
糖尿病防治 ABCs 123s

將生物柴油的廢甘油轉換成 omega-3 脂肪酸

4 則留言:

paul 提到...

年輕氣盛時不相信的
到頭來一一驗證

fsj 提到...

膽固醇指標 我落後國際7年

張翠芬/台北報導 2008.11.22 中國時報

國內目前使用的膽固醇指標,竟然是七年前的舊標準,導致台灣民眾血脂控制最不理想,居亞洲各國之末。台灣十大醫學會廿一日聯合發聲,痛批健保局腳步跟不上時代,國際早已將心血管高危險群血脂治療值下修為一百,健保卻規定國人要一百卅以上才能服藥,嚴重漠視國人健康。

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理事長、台北榮總心臟內科教授陳肇文表示,歐美國家在近十年連續五次下修血脂治療目標值,每一次下修標準,都成功將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降低,而且降幅達三分之一。目前最新的指標是,低密度膽固醇LDL數值以一○○mg/dL為標準,只要超過,就應該服用降血脂藥物。

健保局失職 十大醫學會痛批

但健保局目前仍使用二○○一年的血脂治療目標值,醫界已多次反應須重新修正,卻遲遲未能更新,陳肇文表示,根據統計,血脂只要降低廿,就能降低一半以上的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國內因無法及早用藥,也造成急性心肌梗塞及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偏高。

陳肇文表示,國內曾做過統計,十五歲以上的人口中,廿%有血脂異常問題,由於健保不合理的限制,目前需要用藥物控制的人,七成都無法服用降血脂藥物來減低疾病風險,服用藥物的人在血脂下降後即被迫停藥,結果反而造成病況急性發作。

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秘書長、台大心臟科黃瑞仁醫師表示,台灣民眾膽固醇治療控制非常不理想,在亞洲敬陪末座,與控制成效第一名的新加坡六成二相較,台灣相差懸殊,僅二成四的患者血脂能控制到一百的標準。

黃瑞仁分析,國內腦血管疾病住院的患者攀升了兩成五,支架、繞道等心臟血管手術,平均每年突破三萬人次,血脂控制不佳可能是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在手術之後,不管膽固醇數值多少,都應立即服用降血脂藥物,但國內標準嚴苛,沒有超過標準,就不給付。

亞洲我最差 心血管手術暴增

十大專業學會,包括中華民國心臟學會、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中華民國內分泌學會、台灣腦中風學會、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台灣營養學會、台灣醫用營養醫學會以及營養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昨對血脂治療標準及危險因子達成新的治療共識。

醫界主張,高血壓、男性大於四十五歲、女性大於五十五歲,有早發性冠狀動脈心臟病家族史、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值(HDL)值小於四十、糖尿病前期、吸菸等高危險群,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值應控制在一百以內。

醫界也要求健保局盡速更新標準,對於高危險病人應降低開始治療的血脂值,急性的高危險病人,如心肌梗塞治療後應立即接受血脂治療,一旦達到治療目標,仍應持續治療,不應停藥,才能全面降低國人心血管疾病死亡率。

※ 吃藥不如從改善生活習慣開始。



◆ 健保局:會議通過即修訂

張翠芬/台北報導 2008.11.22 中國時報

根據健保局的統計,心血管用藥一直占藥品費用支出的第一位,去年就吃掉二百四十四億元,占全數藥品費用支出的四分之一,而且用藥量仍持續成長。對於十大醫學團體提出的建議,健保局昨天表示,健保目前的給付規定,是由醫藥專家依據專業制定,健保每月都會召開藥事小組會議,十大醫學團體可在會中針對給付方式提出討論,只要會議通過即可修訂。



◆ 健保給付亂 省小錢花大錢

張翠芬/新聞分析 2008.11.22 中國時報

台灣心血管疾病死亡率近幾年一直居高不下,十大醫學團體昨天聯手摃上健保局,要求比照國際更新國內血脂治療標準。其實,調整治療指標,勢必會增加健保財務支出,但長遠來看,現在省下降血脂的藥錢,往後花在心臟病和腦中風等重大傷病的支出恐怕更多。

醫學界此次聯手痛批健保給付跟不上時代腳步,早在兩年前就已埋下導火線,醫界當時已發現國內標準並沒有跟著國際調整,建議立即修正,但今年五月健保局公布新的給付指標,不但完全沒有採用醫界建議的標準,而且還擅自加了一些用藥限制,讓醫界頗不是滋味。

家庭醫學醫學會秘書長李汝禮即痛批,健保局連醫生該用什麼藥?病人何時該減藥?大小事都要管,這種作法根本讓「醫師專業受到箝制」,行政干預過頭了。

健保給付未尊重專業,也出現一些就醫怪現象。因為健保規定,血脂數值正常就不能再拿藥,病人很納悶:「我就是因為吃藥才正常的,不吃不是又開始有問題了?」

為了可以持續拿藥,有些人停藥後拼命吃油一點,停藥兩個禮拜再驗,果然又不正常,有的人則故意在就醫那天吃油油的早點,到醫院驗血時,謊稱是「空腹」,騙過儀器,以順利拿藥。

不合理的給付條件,也影響整個醫療生態。這幾年心臟科醫師拚命幫心血管病人「通血管」,做心導管、裝心臟支架人數年年上升,根據健保統計,光是九十二年,健保支付的心臟支架從二.七億增加為五.四億,單價一支高達九萬元的塗藥支架,在九十五年一年內就用掉六千多支。

健保現行給付似乎是「省小錢、花大錢」,其實,若能預防性的幫病人控制好血脂,包括營養教育和醫療用藥及早的介入治療,即可減少心臟支架及繞道手術等重症健保花費,並進一步預防因心肌梗塞、腦中風帶來的悲劇,和長期照護的社會成本,讓有限的醫療資源用在刀口上。

fsj 提到...

東方女性不老秘密:黃豆、防曬、少吃

【聯合晚報╱韋麗文】 2008.11.23

林青霞、翁倩玉、歐陽菲菲、何麗玲、李紀珠... ,台灣有眾多熟齡美女,上帝似乎特別偏愛東方女性,讓東方女性擁有不老容顏。專家指出,東方女性不老之祕是黃豆、防曬、少吃。

東方女性不老秘密一:豆類多

台灣抗老化學會理事長潘世斌說,東方飲食中很多黃豆製品,包括豆腐、味增、豆漿等,黃豆製品裡含有豐富的大豆異黃酮,是一種溫和的女性荷爾蒙來源。

豆類製品也是很多東方奇蹟的秘密,東方人乳癌較少,抽菸罹患肺癌的機會也比西方人低,而這個奇蹟答案就指向東方人嗜食黃豆食品。

東方女性不老秘密二:勤防曬

俗話說,一白遮三醜,東方女性中又以台灣與日本女性防曬最認真,撐洋傘、著長袖、戴口罩,艷陽下包得像「木乃伊」。

醫師們異口同聲指出,人是「曬老」的!陽光是催老的一大殺手,但是西方女性卻偏愛黝黑的健康膚色,經常曝曬在陽光下,因此皮膚老化速度快。

東方女性不老秘密三:八分飽

榮新診所副院長丁綺文說,曾有研究人員發現,把老鼠分為少吃組和吃飽組,吃得較少卡路里的老鼠,不僅壽命比較長,還擁有四處活崩亂跳的活動力,顯示吃得少可以活的久,也比較健康。丁綺文說,東方養生教人吃八分飽,確實有其道理。

除了生活習慣之外,就連東方女性的體質,都讓東方女性不顯老。潘世斌指出,人的細胞總數相同,但是西方人的細胞較大,這也是西方人較為高大的原因。

可是當年歲漸長,當西方女性年老時,細胞脫水,就容易顯得鬆垮。東方女性則因為細胞小,就算老了,細胞還是較為緊緻,肌肉鬆垮得比較慢,因此看起來比西方女人老的慢。

縱然東方女性得天獨厚,但抗老還是要靠持久戰。丁綺文說,女人從35歲開始老,想要擁有不老容顏,35歲就要開始勤保養。40歲之後才開始保養,就像把床單拉平而已,下面還是亂糟糟的。

丁綺文說,抗老一定要從體內開始,多數女人看見皺紋,願意花錢拉皮,卻沒有整體性的體質改變,就像彈簧床舊了,缺乏彈性,只換床單是沒用的。

※ 還有一件事:不抽菸。

fsj 提到...

腦力 22歲高峰 27歲起走下坡

【黃文正/綜合報導】 2009-03-16 中國時報

一般人都以為,人要年紀大了,腦力才會退化,變得老是忘東忘西,或是喪失思考能力。不過,美國維吉尼亞大學最新研究指出,許多智能退化的徵狀在年輕時便會出現,而人類的腦力高峰約在廿二歲,廿七歲起便會開始老化。

維吉尼亞大學研究團隊在《老化神經生物學》(Neurobiology of Aging)期刊發表的這份實驗報告,係以二千名年齡介於十八至六十歲的男女為測驗對象,前後研究時間長達七年。

接受測驗者大多身體健康且受過良好教育,在各種測驗中,他們須完成視覺拼圖、詳記語句和故事細節,並可猜解文字和符號。類似的測試常用於診斷智能障礙或腦力退化,例如失智症。

研究發現,在十二次測驗中,表現最好的平均年齡是廿二歲。在理解力、思考速度和空間感三項測試,成績與表現最佳的廿二歲有較大落差的年齡是廿七歲。此外,記憶力下滑的平均年齡是卅七歲,而四十二歲之後記憶力更是急遽衰退。

研究主持人薩爾紹斯教授表示,此項研究結果顯示,現今專為年長者設計的預防或改善智能老化相關狀況的療程,可能需把治療對象的設定年齡再提早些。他在報告中寫道:「研究結果證實,健康且受到良好教育的成年人,在廿或卅幾歲時便會開始出現一些老化相關狀況。」

比較特別的是,此項研究指稱,自字彙或一般常識的測驗表現分析,累積而得的知識在六十歲之前,都可持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