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三國演義中,關公邊讀書邊讓華陀刮骨療傷,眉頭沒皺一下,讓後人讀到無不瞠目結舌;美國以斑鳩琴(banjo)演奏「藍草音樂」(Blue Grass)的大師級音樂家愛迪.艾考克(Eddie Adcock)十六日由醫師邊為他動腦部手術,他邊彈琴的過程,讓世人見證醫學的神奇與人體的奧妙。
艾考克的音樂生涯已超過半世紀,今年七十歲的他曾在各種舞台表演,但彈琴的右手近年會不由自主顫抖,無法再像過去彈得出神入化。
艾考克的夫人瑪莎最先發現老公右手有問題,她說:「我覺得艾迪彈琴的技巧不若以往,我們在想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當艾考克的表演生涯即將告吹時,救星出現了!田納西州范德比大學醫學中心的醫師診斷後說,艾考克得的病叫「原發性顫抖症」(essential tremor),可透過「腦深層電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手術治療,美國目前有幾百萬人為此病所苦。
進行「腦深層電刺激」手術時,會先在患者腦部開個小洞,再伸進一條電極導線(electrode),導線連接植入胸腔的心律調節器(pacer),藉由小功率的電流抑制造成顫抖的腦神經細胞。
雖然手術難度不高,但要找到病灶正確位置可不簡單,醫療團隊與艾考克溝通後,使用局部麻醉方式,當他躺上手術檯,醫師在為他開腦時,他同時用右手彈他那把心愛的「Deering Goodtime」斑鳩琴。
當醫師確認病灶,並以電流控制時,神奇的事發生了!艾考克的右手就像以前一樣可以彈出快節奏的顫音,手術最後就在大師抑揚頓挫的琴聲中結束。但當醫師把電極關掉後,剛剛還靈活的右手指竟連紙上的一根螺線都拿不起來。醫師說,只要心律調節器有在動,他用指取物的能力會跟以前一樣好。
艾考克說:「我的音樂底子是扎實苦練來的,以前在樂團專門演奏快節奏,以前日子很苦,我被人打過肚子、踢過甚至被刀子劃傷過,但從來沒像這次右手會顫抖不靈活那麼恐怖,這是我人生至今最痛苦的事。」
他又說:「雖然手術有風險,但我同意這樣做只為了一個原因:我想要像未得病之前一樣能演奏,這對我意義重大,我可還沒到要被淘汰的時刻咧!」
※ 進行某些腦部手術時醫師通常會要求病患做動作或說話,以免發生意外。
◆ 醒開腦手術 美19歲少年邊閱讀邊動刀
NOWnews.com 國際中心/編譯 2008/08/03
你能想像當自己清醒的時候,醫生正在用手術刀切開你的頭皮嗎?美國一名19歲的少年馬修,因為腫瘤壓迫導致視線模糊。醫生柯翰蓋鐸為了切除腫瘤時不傷害馬修的腦神經,於是要求馬修在清醒的狀態一邊閱讀,一邊接受腦部手術,以便測試他的反應。
由於手術過程中只針對開刀部位進行局部麻醉,主治醫師柯翰蓋鐸必須不斷和馬修用言語溝通,確認患者的狀況。柯翰蓋鐸表示,病患清醒時動刀的好處就是腦波一旦出現異常,醫生就知道碰觸到腦部的正常組織,因此可以避開這些脆弱的位置,儘量把腫瘤清除乾淨。
雖然手術時間長達5個鐘頭,不過結果卻非常成功。馬修只需要幾天就可以康復出院,不過因為他經歷了這段局部麻醉卻又清醒的開腦手術,因此身體會顯得相當疲憊。醫生說,手術之後還會有短暫的閱讀和語言困難,不過只要經過復健,就可以逐漸康復。
◆ 癱瘓猴 電極植腦手腕能動
自由時報 2008-10-17
有助中風等四肢癱瘓病患康復
〔編譯羅彥傑/綜合十五、十六日外電報導〕美國科學家十五日宣布,透過替癱瘓的猴子腦部移植電腦輔助器材,就能將腦部訊號重新引導至其肌肉中,使其手腕恢復活動。這項發現可能促成因脊髓受傷或中風而四肢不聽使喚的病患康復有望。儘管參與實驗的科學家不希望外界認為傷殘人士近期內即可獲益,但也有科學家樂觀預期,這項技術可能在五年內進行首次人體實驗。
此前科學家已發現,猴子接受腦部移植後,就能移動機器手臂或螢幕上的游標。但上述研究卻是第一篇證明來自單一腦細胞的訊號可繞過中樞神經系統受損區域,進而恢復癱瘓四肢功能的文獻。西雅圖華盛頓大學研究人員莫里茲說:「這是這類科技可能成功的初步證明。」這項研究成果刊登在最新一期的「自然」科學期刊上。
更先進的腦部移植器材,可讓腿部癱瘓人士恢復走路的能力,最後甚至能讓半身不遂患者控制所有的肢體,包括隨心所欲地移動手與手臂。在這篇研究中,華盛頓大學人員將超薄電極移植到短尾猴的大腦,而這些短尾猴已被訓練成可玩左右旋轉手腕的電玩遊戲。當這些猴子玩遊戲時,電極就擷取其腦部的電子訊號,拉緊不同的肌肉。
然後,科學家將一種能暫時癱瘓手臂的化學物質注入這些猴子體內。這一次,牠們腦部的神經訊號被傳輸至電腦,經整理與擴大,再透過電線傳送至其手腕肌肉。當這些猴子試圖再次玩遊戲時,牠們一開始雖然無法控制手腕活動,但很快就學會利用這項腦部移植器材來控制手腕。
五年內可能進行首次人體實驗
令人訝異的是,即便腦部移植器材被連到與手腕控制無關的神經,這些猴子仍會學習如何改變腦部活動,來控制其行動。主持研究的費茲博士說:「猴子經不同類型移動四肢與不同類型認知活動的實驗,以驅動這些神經元,當牠發現某個動作有效時,很快就樂此不疲了。」
未來的研究將著重在使這項裝置更迷你,並發展無線網路以傳送腦部訊號繞過脊椎受損部位,達到已喪失與腦部聯繫的肢體上。研究人員仍有若干重大挑戰亟待克服,方能讓這套系統安全地運用在人體上。首先是放棄使用電線,因為這會增加感染的機率。其次是電極在被移植到大腦時,會慢慢被傷疤組織所包覆,降低讀取個別神經元訊號的能力。
※ 相關報導:
* Scientists restore movement to paralyzed limbs through artificial brain-muscle connections
http://www.physorg.com/news143294842.html
* Direct control of paralysed muscles by cortical neurons
http://dx.doi.org/10.1038/nature07418
Chet T. Moritz, Steve I. Perlmutter & Eberhard E. Fetz* 54歲斷臂人雙手移植 世界首例
Nature advance online publication 15 October 2008
doi: 10.1038/nature07418
* 新成像技術讓癌症手術更加精確
* NVision:「視覺運算」的曙光
* 科學家首度矯正與年老相關的器官衰退
* 新研究「觸動神經」
* 孩子偏差行為? 嬰兒養育是關鍵
* 寂寞會侵蝕健康與精神上的安適感
* 一夜無眠會增加人腦中的多巴胺
* 結節性硬化症為神經發展失調提供線索
* 研究:卡路里過多使腦部發炎
* 新研究證明:疼痛能導致關節炎
* 人性機器的種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