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1-21

新發現支持諾貝爾桂冠 Warburg 的癌症理論

Nearly a century later, new findings support Warburg theory of cancer
http://www.physorg.com/news150954448.html

January 12th, 2009

德國科學家 Otto H. Warburg 對於癌症起源的理論讓他在 1931 年獲得諾貝爾獎,但其理論的生物化學基礎仍難以理解。

他的理論 -- 癌症始於細胞呼吸作用的不可逆損害 -- 在研究指向細胞不受控制成長的起因是基因組突變後,終不為人所支持。

在 Warburg 獲頒科學界最高榮譽 78 年後,來自於 Boston College 與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研究者報告新的證據,支持原先的 Warburg 癌症理論。

身為一位德國貴族後裔、一次大戰騎兵部隊的軍官以及開創性生物化學家,Warburg 首度在 1924 年提出,癌症的主要起因是細胞的發電廠 -- 粒線體(mitochondria)受損所導致的細胞傷害。

與健康的細胞相比,那在粒線體中氧化分解一種簡單酸類而產生能量,腫瘤與癌細胞是透過葡萄糖的非氧化分解 -- 一種稱為糖酵解(glycolysis,糖解作用)的過程來產生能量。事實上,糖解作用幾乎為所有癌症類型的生物化學正字標記。因為健康細胞與癌細胞之間有這種差異,Warburg 爭論,癌症應理解為某種類型的粒線體疾病。

接下來幾年中,當研究者反而發現細胞內的遺傳突變導致了惡性變化與細胞未受控制的生長時,Warburg 的理論引起了爭議與辯論。許多研究者爭論,由於無法找到與癌症中之惡性變化一致的相關粒線體缺陷,Warburg 的發現事實上確認了癌症的結果而非起因。

Boston College 生物學家與 Washington 大學醫學院的同僚,在不同組的老鼠腦部腫瘤中檢查粒線體的脂質,尤其是一種稱為心磷脂(cardiolipin,CL)複雜的脂質後,發現新的證據支持 Warburg 的理論。他們將其發現報告在 Journal of Lipid Research 的 2008 年 12 月號。

心磷脂中的異常會損害粒線體功能與能量產生。Boston College 博士生 Michael Kiebish、Thomas N. Seyfried 教授與 Jeffrey Chuang 教授將正常老鼠腦部粒線體的心磷脂含量與數種老鼠腦瘤中的心磷脂含量相比。

生物資訊模型則用來比較正常、腫瘤粒線體樣本的脂質特徵。結果,心磷脂的含量或組成中的重大異常出現在所有類型的腫瘤中,而且與能量產生活動的顯著減少密切相關。

這些發現與心磷脂的重要角色一致,那維持了細胞之粒線體內膜(inner mitochondrial membrane,負責能量製造)的結構健全。根據作者們表示,這些結果指出,心磷脂異常「能構成腫瘤中不可逆之呼吸作用損害的基礎,而且將粒線體脂質的缺陷連接到 Warburg 的癌症理論。」

這些發現能為癌症新療法,那能利用腫瘤細胞的生物遺傳缺陷而不用傷害正常的體細胞,提供深刻的理解。

※ 相關報導:

* Cardiolipin and electron transport chain abnormalities in mouse brain tumor mitochondria: lipidomic evidence supporting the Warburg theory of cancer
http://www.jlr.org/cgi/content/short/49/12/2545

Michael A. Kiebish, Xianlin Han, Hua Cheng, Jeffrey H. Chuang
and Thomas N. Seyfried
Journal of Lipid Research, Vol. 49, 2545-2556, December 2008
doi: 10.1194/jlr.M800319-JLR200
* 癌症嗜吃甜食也許是它的脆弱環節
* 細胞能量解密台大解開癌症、老化之謎
* 如何挽救免疫系統:能導致癌症新療法的研究 
* 葡萄糖剝奪活化殺死癌細胞的反饋迴圈

阻斷關鍵能量蛋白可殺死癌症細胞的首個證據
蔓越梅汁創造能量障礙使病菌遠離細胞
科學家:糖會使大鼠上癮
研究:「乳酸」為腫瘤加油
無供血促進分子 腫瘤生長更快
研究者確認一種可能普適的老化機制
逃離癌症,但更快老化?腫瘤抑制過程的黑暗面
老胃腸藥 clioquinol 能減緩老化
與生理時鐘、糖尿病、高血糖同時相關的基因
瘦體素撥給胰腺的長途電話:骨鈣素
肥胖始於頭? 6 種新肥胖基因影響神經
未來醫學突破關鍵:系統生物學

癌症基因圖譜 首度完整解碼
導致抗體突變的酵素也以致癌基因為目標
阻斷 PLCγ1 或能「阻止癌症殺人」
乳癌福音:新淋巴結組織切片檢查技術減少輻射暴露

1 則留言:

fsj 提到...

缺氧容易誘發癌細胞 防癌新觀點 少吃多走深呼吸

【洪榮志/台南報導】2012-10-09 中國時報

科技新貴張安之、台大醫學系高材生方鴻明研究近十年三百多篇國際權威的癌症醫學期刊論文,提出了「缺氧致癌」的新觀點,並建議民眾「少吃點、多走路、深呼吸」,讓控制百組癌症基因的細胞缺氧因子不會活化,如此一來癌細胞也才不會從良性轉為惡性。

目前是生醫科技公司高階主管的張安之,由於負責智慧財產權業務,意外結識台大醫畢業後考取公費留學前往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進修的方鴻明。由於方參與的團隊,率先發現細胞缺氧因子與癌症基因的關係,顛覆過去諸多防癌看法,從而開啟兩人合著《氧生》一書推廣新防癌觀念的契機。

為了提供著作有力的佐證,張、方兩人閱讀了近十年國際權威醫學期刊中,三百多篇與癌症相關的研究論文,並在書中引用其中一百多篇研究成果,從而提出「缺氧會導致癌症」的新觀點。

張安之指出,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德國籍的華堡博士,早於一九三一年就曾提出「缺氧致癌」理論,但因反對者不少,加上當時醫學研究水準無法驗證,導致被後來的「突變致癌」所取代。

近來相關研究更證實,缺氧的人罹癌機率不但較高,癌細胞惡化的速度也遠高於非缺氧者。因此只要能改善環境缺氧,提高血紅素、改善心肺及呼吸循環,就能減低罹癌機率,甚至大幅提高患者的壽命與生存機率。

因此民眾只要「少吃點、多走路、深呼吸」並「持之以恆」,輕輕鬆鬆就可以達到防癌、治癌的目的,根本不需要花大錢尋求標靶藥物或其他防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