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技術吸金 研究員開雙B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6082603.shtml
【聯合晚報╱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2011.01.08
台灣農業技術進步舉世聞名,近年來不論是專利、商標、品種、技術,每年推出近200種新技術,不僅國內廠商搶著技轉,連國外大公司也慕名而來,光是毛豆每年就創造超過4500萬美元外匯。光是技轉收益,就讓農委會旗下研究單位荷包滿滿,連研究人員都改開雙B轎車。
農委會高雄農改場場長黃昌表示,早年研究人員的研究成果都是「無償提供」,成功研究了新品種、新技術後,直接給農民使用;近5、6年來對智慧財產權、品種權重視,改變過去外界無償就可獲得新技術情況。
技轉所得 6成繳庫4成獎勵
根據科技基本法規定,科技人員研發新技術,研究團隊可得到研發成果權利金40%,由於農改場是公務單位,60%的權利金繳庫,但四成權利金收入,對研究人員仍有不小的肯定與激勵。
以高雄農改場為例,民國91年至99年,研究人員光是研究水稻、紅豆、芒果、茄子、蜜棗、毛豆等新品種,技術轉移後至少為高雄農改場帶來近4000萬元收益,有的新技術讓獲得權利金四成的研究人員收益滿滿,同時也吸引國外廠商前來洽談技術轉移。黃昌低調表示,有的研究人員「要買兩台雙B都可以」。
高雄農改場最引以為傲的技術就是毛豆新品種,這幾年毛豆外銷成果豐碩,90%輸出日本,光是小小的毛豆,近5年平均外銷量就有2萬5815公噸,每年創造超過4500萬美元外匯,尤其是台灣研究人員研發帶有「芋頭」香味的毛豆,征服桃太郎的嘴。
去年日本知名的雪印公司就花了上千萬台幣購買台灣毛豆品種種植權利,未來將把台灣毛豆種在東京近郊的千葉縣及北海道,台灣農業技術有條件外銷商機無限。
◆ 8大茶區名茶 3000元可喝遍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jan/8/today-center5.htm
自由時報 2011.01.08
〔記者林明宏/南投報導〕只要三千元,就可以喝遍南投縣八大茶區名茶,縣農會七日展示獲得二O一O台灣名茶形象包裝設計競賽獎的「南投茶經」禮盒,這些茶從低海拔到中高海拔,從紅茶到烏龍都有,更有產銷履歷掛保證,讓消費者一次就能把南投好茶帶回家。
產銷履歷掛保證
南投縣幅員遼闊,叢山峻嶺,從中低海拔到高海拔都可以看到農民種植的茶葉,依茶葉產地又可分為八大茶區,每個茶區生產的茶葉各具特色,不論是淡雅奶香、高山葉綠香或是優雅梨果香,都可以滿足消費者需求。
八大茶區分別為海拔二百至五百公尺的松柏嶺四季春烏龍茶、四百至六百公尺青山金萱烏龍茶、八百公尺凍頂烏龍茶、七百至一千五百公尺的日月潭紅玉紅茶、一千二百至二千公尺的則有杉林溪高山烏龍茶、玉山高山烏龍茶、合歡山高山烏龍茶,以及一千八百公尺至二千六百公尺的大禹嶺高山烏龍茶等。
教你如何泡好茶
縣農會理事長蔡明源表示,為行銷縣內八大茶區的好茶,去年為這些茶葉進行包裝設計,每包五十公克,在包裝盒內有中、英、日文說明書,包括茶葉產地介紹、如何沖泡等,消費者只要買一盒,就可以品嚐到有產銷履歷證明的全南投縣的好茶,透過小包裝品嚐,讓消費者可以更多元嘗試,而且外包裝盒還能拼出美麗的日月潭景致圖案。
◆ 600多品種 大溪茶花打響知名度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3/6083327.shtml
【聯合報╱記者劉愛生/大溪報導】2011.01.09
大溪花農長期研發各項嫁接技術,花農也不藏私,彼此教學相長,以致越來越多花農投入、參與茶花嫁接、扦插技術,讓大溪成為縣內最佳茶花集散地。
大溪花農長期教學嫁接、扦插技術,四處收購苦茶、油茶的老樹根莖,細心培育成一盆盆茶花,在技術、產量不斷提升下,逐漸打響大溪茶花知名度,全鎮栽種面積約5公頃、13萬盆茶花,品種多達600種。
大溪茶花主要集散地位於康安里下崁的水龍社區,業者簡萬謙表示,社區花農大多數是簡家宗親,彼此熟識也願技術交流,茶花新品種越種越多。
大溪茶花園業者簡淵海表示,嫁接茶花有許多技巧,首先是工具絕對要乾淨,以免遭病菌感染,其次是嫁接時,要挑選冬季至農曆春節前的晴朗天氣,植物冬眠期也可減少空氣中病菌入侵。
現今流行茶花品種有砂金、普陀紫光、伊莉莎白、貝拉、大玫瑰、和平、天香等。
目前專售茶花的農場有大溪茶花園、來旺山茶花園、八美茶園、康莊休閒農園、新藝花卉產銷農場等,水龍社區也有九伯茶花園、香蘭茶花園、富山茶花園、溪畔茶花園、鍾氏茶花園等,每家茶園都開放,歡迎免費參觀。
※ 相關報導:
* 「台灣巧克力」 屏農搶第一
21 則留言:
台灣農業力 大陸媒體驚豔
【聯合晚報╱記者邵冰如/台北報導】2011.01.12
台灣的農業快速發展,看在大陸新聞媒體眼中,除了驚豔,還有更多的佩服;不但農業技術進步、農產品質優異,台灣農民更充分發揮「軟實力」,從品牌建立、產品包裝到市場行銷,都讓大陸記者感到非常了不起。目前舉辨中的台北花博,也讓大陸記者稱讚花博結合高科技的創意。
十多位來自大陸雲南和湖南的媒體記者,最近來台參訪台灣農業,他們走訪台灣基層,從台中、南投到嘉義等地,實地採訪農民,看過花卉、蔬菜、水果、香菇、茶葉、咖啡等農業產銷,也參觀了花博;今天上午參加中國新聞學會舉辦的座談會,和台灣媒體座談發表感想。
雲南春城晚報經濟新聞中心主任段毅指出,此行發現,相較於雲南的農業發展,台灣基層的農民和農業平均素質比較高;不只農產品質優異,更全力打造品牌營造產品細節,結合全方位行銷,在農業領域中展現台灣的軟實力。
大陸記者這次參訪中部一處艾草學園,段毅說,他們發現農民不但種艾草,更設計艾草宴,結合餐飲和觀光旅遊,還開發一系列美容用品和養生食品,建立屬於自己的農業品牌,傳承艾草文化、教民眾編艾草,營造出溫韾細緻的人文風味,讓農產不只是農產,更是文化、觀光。
大陸記者更意外發現台灣農民擅長用都市文化包裝農產品。段毅說,他們在阿里山參訪一個咖啡農園,就看到年輕農民打造如偶象劇一般的咖啡店,年輕英俊的業主彷若如明星,吸引更多來自都市的「「小資」和中高端消費者。
來自雲南人民廣播電台的記者李雲彥表示,親自走訪台灣基層也發現,台灣愈來愈多年輕人投入農業,把高學歷和專業帶進傳統農業,帶動農業轉型和提升,非常讓人羨慕。但她也看到部分極專業的農業生產,因為沒有年輕人接棒,技術可能失傳,讓人擔憂,建議台灣農業有關單位應加強輔導農民技術的傳承。
※ 相關報導:
* 為新中國做貢獻 農民得到什麼?
http://mag.udn.com/mag/world/storypage.jsp?f_ART_ID=296349
2004年1月,一本書震驚了全中國。這本書就是透視安徽省農村問題的長篇報告文學《中國農民調查》。
◆ 濕冷 番茄疫病警報 農友加快防疫
中廣/李河錫報導 2011/01/12
寒流一再來襲,帶來濕冷的天氣,根據台中區農改場田野調查發現,部分番茄產區已出現「晚疫病」危害的病兆,因為〔晚疫病〕傳播快速,會造成番茄大量焦枯死亡,因此緊急發布疫情通報,呼籲農友們強化防疫。
連日來一波比一波還要強的寒流接連來襲,帶來豐沛水氣,使得天候變得又濕又冷,根據台中區農改場進行田野調查後,除了一再呼籲栽種花卉、瓜果類蔬菜、葡萄與高接梨的農民,務必要強化各項防寒措施,也初步發現,部分番茄產區已出現「晚疫病」危害的病兆,農改場場長張致盛表示,因為晚疫病可經由空氣流動、風吹雨水飛濺或人畜攜帶等方式在短期內大面積傳播,會嚴重危害葉柄、莖、花序以及果實,全園的植株罹病後約在一兩週內就可能焦枯死亡,因此緊急發布「晚疫病疫情通報」,呼籲農友們務必要強化防疫。
張致盛場長並強調,為減輕晚疫病的危害,農民可以適當採取預防措施,例如使用塑膠布覆蓋的設施栽培來隔絕病原﹔發現番茄罹患晚疫病的初期,立即拔除病株並燒燬﹔其次則是可以依照植物保護手冊所推薦,十多種安全藥劑來強化防治,不過也務必要注意各藥劑的安全採收期,以確保消費者權益。
澳洪災、熱錢炒 全球糧價掀風暴
【聯合報╱楊之遠/文化大學土地資源系副教授、彭啟明/天氣風險公司總經理(台北市)】2011.01.13
自去年十二月開始,北半球受到北極震盪影響,美國中西部及歐洲均陷入寒冬風暴,造成期貨市場供需疑慮,黃豆、玉米、棕櫚油、棉花等全球原物料無一不漲,聯合國糧農組織食品價格指數創下近卅個月新高,國際糧食專家均擔心並預期,全球將陷入另一波糧食危機。
更不幸的是,全球最大礦物輸出口國澳洲東北部昆士蘭省,受到反聖嬰現象影響,鄰近海水溫度高,對流雲系發展相當旺盛,沿海的省分相當的潮濕,去年年底以來連日豪雨洪災,煤礦場淹水,鐵公路淹沒,導致所有煤礦無法抵達港口,供應中斷;不僅使得國際煤價上揚,亦逼使亞洲許多仰賴澳洲煤礦等主要進口國,必須遠至美歐另尋替代礦源。
同時澳洲亦是棉花、小麥之主要出口國,反聖嬰現象恐持續到三四月,澳洲恐持續洪災,更使得全球已緊張之糧價市場雪上加霜,再加上美元貶值,熱錢在原物料期貨市場之投機操作,新一波的糧食風暴即將來臨,而且反聖嬰預期將持續,飆漲之糧價恐還未見頂。
馬英九總統於今年一月九日對我國生育率偏低表示憂慮,「認為解決少子化問題,應提升至國家安全層級」,這是一個非常重要且進步的思維。傳統狹義的國家安全,即所謂之防禦外界武力攻擊之「國防」,但近年涵義更為廣闊,還包括保護重大經濟及政治利益,以免國家之基本價值及活力,受到威脅所採取的多種手段,國家之人口結構,涉及國家生產力與社會活力,當然攸關國家安全。
近年來,美英等國分別指出,全球暖化現象,會造成人口遷徙、邊境緊張及爭奪資源等危機。如果總括來檢視國家安全的意涵,除了軍事、政治安全以外,尚包括資源安全(糧食、能源)、環境安全、氣候安全及等項目。
針對今年可能發生之糧食、鐵、煤等資源危機,與氣候暖化帶來之極端天氣有密切關係,也就是氣候安全已衝擊到糧食安全、資源安全。尤其是這些極端天氣持續的時間愈來愈長,例如澳洲與巴基斯坦之水災,持續時間均達數星期以上,增加受災之衝擊程度。
台灣的糧食,除水稻可自給外,大部分糧食包括大豆、玉米、小麥等均依賴進口,糧價上漲對全民而言相當不利。同時台灣之能源,亦幾乎全賴進口,目前油價已超過每桶九十美元,可能再度上漲至一百美元以上,政府相關部門應妥為因應。同時在我國邁入新的百年之際,希望政府將氣候、資源、環境等安全,均納入國家安全之戰略思維範疇中,來迎接未來全球金融、氣候、資源之各種挑戰。
◆ 黃豆、玉米 飆兩年半新高
【經濟日報╱編譯于倩若/彭博資訊】2011.01.13
美國農業部大幅下修今年度黃豆與玉米結算庫存,刺激黃豆、玉米期貨升抵2008年7月以來最高。全球第二大糖生產國印度可能延後出口推升國際糖價;印尼和越南雨量過多可能導致這兩國減少咖啡供應,帶動激勵咖啡豆價格連續第三天走高。
美國農業部12日預估今年黃豆結算庫存約1.4億英斗,比分析師預估減少一成;玉米庫存為7.45億英斗,也比分析師預期少4%;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黃豆3月期貨應聲大漲4.2%,每英斗報14.14美元;玉米3月期貨也勁揚3.6%至6.29美元。
印度農業部長帕瓦(Sharad Pawar)說,要到月底才會核發糖出口的許可。
一名政府官員11日也說,部會首長將重新評估准許出口的決定。
自去年6月30日洪災襲擊澳洲來,糖價已翻漲為兩倍。美國Newedge公司資深副總裁麥道格說:「這些耽擱導致市場愈來愈擔心印度供應糖的情況。」
紐約洲際交易所(ICE)3月交貨的粗糖期貨12日上漲0.3%至每磅32.64美分,前日也勁揚3.2%;這項商品在去年12月29日升抵34.77美分的30年新高。
巴西是全球最大糖生產及出口國;泰國則是第二大糖出口國,僅次於澳洲。
ICE阿拉比卡咖啡豆3月期貨價格12日挺升1.3%,每磅報2.378美元;倫敦羅巴斯塔咖啡豆(Robusta)3月期貨價也上揚2.8%至每噸2,170美元,已連續第三天上漲。
◆ UN:南蘇丹將有270萬人需要糧食援助
央廣/黃啟霖 2011/01/12
聯合國世界糧食計畫署駐蘇丹代表達烏迪(Amer Daoudi)12日表示,蘇丹南部今年有將近270萬人,可能需要糧食援助。
達烏迪指出,這項數字是最壞的估計,如果在南蘇丹獨立公投之後,糧食價格和安全情況雙雙惡化的話,就可能會出現這種情形。
南蘇丹目前正在舉行獨立公投,預期將脫離蘇丹獨立。
達烏迪表示,即使公投之後出現最好的情況,糧食比較缺乏的季節,也即將從3月開始,屆時南蘇丹還是會有140萬人需要緊急糧食援助。
達烏迪呼籲各界協助南蘇丹改善農作,當地有成為重要糧食出口地的潛力。
◆ 餵飽90億人口 有賴生物科技
法新社/陳禹安 2011/01/13
法國科學家今天警告,地球人口在2050年達90億時,全球在農耕方法、飲食習慣及消費方式上,都需做大幅度改變,才能持續餵養全人類。
科學家表示,全球必須在未來40年間改善農業產能、降低對有害化學農藥的依賴、減少食物損失及浪費、保護環境,並避免作物受到價格大幅波動之苦。
這項名為「農業世界」(Agrimonde)的研究,由法國國家農業研究院(INRA)及農業研究發展國際合作中心(CIRAD)的專家共同執行。
此研究模擬2種情況。這2種情況都相對樂觀,預估地球在2050年需餵飽90億人口。
在一切如往常情況下,全球各區都享有強健經濟成長率,並投注大量經費於研究、創新、教育、衛生及基礎建設。
但在這個模擬情況,人們較不注重環境,生態系統因此遭到破壞。
第2種情況下,環境完整性是關鍵。
為達永續目標,富裕國家尤其需減少過度消耗,並解決因食物分配不均而產生的損失和浪費情形。
法國農業研究發展國際合作中心研究員多林(BrunoDorin)表示,有必要改良植物基因以促進收成,但較基因工程更聰明的方式,是傳統雜交培植方式,這目前已成為許多國家的熱門政治議題。(譯者:中央社陳禹安)
森林資源調查隊 工作像玩命
【聯合報╱記者廖雅欣/宜蘭報導】2011.01.16
宜蘭縣羅東林管處森林資源調查隊,是一群不怕艱苦的林務人員,為了執行全國森林資源調查任務,他們爬高山、涉溪谷,颳風下雨依舊得上山,最後1年,他們將進行最困難的樣區調查,完整建構全國森林資料庫。
台灣在日據時期及光復後,分別做過一次森林資源調查,林務局在96年開始,由全國各林管處分別召集區內的林務人員,組成「森林資源調查隊」,就區內國有林地進行資源調查。
一般登山隊,攀越高山挑戰自己,但森林資源調查隊,克服萬難爬上高山,卻是去紀錄樹種、材積等資源,有的樣區沒有林道,沿途得攀爬陡峭山壁,還要溯溪谷,日曬雨淋還是得繼續前進,很難想像過程的艱辛。
「從來沒有爬過高山,現在已經看山不是山!」隊長何家銘接下這個任務,經歷3年「登山」工作,從一個從來沒爬過大山的人,現在最高登上3500公尺高的南湖北山。
到各樣區調查,會遇上很多難以預料的狀況,隊員張登傑、游輝毅就曾兩度在南澳鄉和平北溪被湍流的溪水沖走,還好山青及時拉他們一把。險象環生的過程紀錄下來,在林管處會議時播放,讓其他工作人員捏好幾把冷汗,也為他們的精神和能力,豎起大拇指稱讚。
不過在辛苦背後,也有享受樂趣的一面,像邱昱仁、葉清旺藉此做喜愛的植物及樹木研究,「台灣高山的美麗,夜仰頭觀星斗,所有辛苦及煩惱都忘記了」。
最後1年,他們將進行最困難的樣區調查,光步程就得花1周時間,屆時恐怕無法以人力背負裝備,目前羅東林管處已協調政府相關單位,可能採取直升機空投物資,讓這群在高山工作的林務人員能順利完成任務。
◆ 荖葉飆千元 老農夜宿菜園防盜
【黃力勉/台東報導】2011-01-16 中國時報
今年寒流一波接一波,讓台東生產的荖葉成長緩慢,荖葉價格也一路狂飆,現在每台斤已飆破千元的歷史高價。許多宵小也趁行情正好,頻頻入侵荖葉園偷摘荖葉,讓許多荖葉農民幾乎都夜宿荖葉園,徹夜看守「綠金」。
荖花荖葉產銷協會理事長許坤郎指出,今年元旦開始寒流強勁,讓有兩成產量的南投地區,荖葉出貨量銳減七成。台東荖葉占全國八成的產量,出貨壓力也遽增,在短短十多天的時間,價格從原本三、四百元,急速跳到目前每台斤一千零一十元,幾乎是一天增加一百元的速度持續往上飆。
許坤郎表示,去年九、十月兩次颱風,台東部分荖葉園淹水,荖葉株死掉超過三分之一,加上入冬後寒流愈來愈強勁,荖葉都長不出來,一個月才採收一次。貨源不足的情況下,荖葉價格才水漲船高。
他說,荖葉破千元,是他種荖葉卅年來從未見過的行情,許多盤商是捧著現金,直接到荖葉園拿貨,預估荖葉要降價,恐怕要等到四月天氣回暖後才會下跌,因此價格還會持續創歷史新高。
荖葉農林茂生表示,去年十月開始,荖葉價格就漲到三百多元,當時荖葉園遭小偷入侵的消息就時有所聞,他從那時候就幾乎都睡在荖葉園,門口也加裝感應燈,晚上只要有人經過燈就會亮,以遏阻小偷。
林茂生無奈地說,田裡養的三隻狗陸續都被宵小毒死,前幾天好不容易等到荖葉可採,不料前一天晚上小偷就入侵,將荖葉搜刮一空,損失約三、四萬,小偷割破荖葉園的黑網入侵,實在防不勝防。有些喪盡天良的小偷入侵荖葉園,整棵植株都拔走,他的只是被摘走荖葉,植株還活著,損失算輕微。
而運送荖葉的大貨車幾乎每車載運的荖葉市價就超過千萬元,因此貨運行也都十分緊張,除了加派人力押車外,甚至車前車後都有派車隨車,小心翼翼將貨運到目的地。
◆ 林愈恒夫婦竹崎蜜棗王 不用除草劑
【聯合報╱記者魯永明/竹崎報導】2011.01.16
「嘗蜜棗正是時候!」嘉義縣竹崎鄉公所昨天在親水公園,舉辦蜜棗評鑑競賽及展售活動,共40名果農參賽,果農林愈恒與妻子周彩霞夫妻檔,以兩組樣品角逐,勇奪冠軍「棗王」及第6名,今天上午9點半到下午5點,還有展售活動。
另外,88風災損壞橫跨朴子溪全台跨距最長的親水公園弘景吊橋,修復重新啟用,縣長張花冠、鄉長溫良恭帶耆老過橋慶賀。
蜜棗優勝名單:第一名周彩霞,第二名溫明旺,第三名賴文化,優勝7名:賴建順、林永森、林愈恒、林宗德、劉坤展、陳坤明、李秀華。40名果農參賽,由台南農改場林明瑩博士、中興大學農業暨自然資源學院蔡東纂教授、農業推廣中心研究員王俊雄博士,根據果形外觀、甜度、重量、口感綜合評分。
紫雲村果農林愈恒夫婦,獲冠軍的蜜棗甜度17度,平均重170公克,比一般蜜棗130公克還大,每台斤120元,比一般行情100元高,他們是如何種出甜又大的蜜棗?
林愈恒說,他們種五分地,土壤氣候佳,不用除草劑,人力除草,按時施肥用藥,用心管理,長出高品質棗子。訂購電話(05)2541520,紫雲村11鄰大竹圍47號。
威士忌首推罐裝 蘇格蘭恐跳腳
中央社 2011.01.17
未來可能會出現威士忌鑑賞家劈哩啪啦品酒的景象,因為1家巴拿馬公司認為,戶外酒客寧願開易開罐,也不想使勁打開自己喜愛的瓶裝烈酒,因此推出罐裝威士忌。
據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威士忌製造商Scottish Spirits的老闆,決定先在加勒比海和南美推出新包裝,測試市場水溫。
但「蘇格蘭威士忌協會」(Scotch WhiskyAssociation)表示,將以違反國際標示規定,設法禁止罐裝威士忌。協會發言人說:「我們擔心,消費者可能會對產品是否真的來自蘇格蘭產生混淆,我們將會進一步調查此事。」
Scottish Spirits上週推出罐裝威士忌。這是純威士忌酒首度以罐裝方式出售。
執行長潘夏爾(Manish Panshal)說:「這個點子讓我們興奮不已,這將會成為每種生活方式和場合的一部分。罐裝比例剛好適合3人分享,可以加入可樂等其他飲料混飲。好消息是它重量輕、攜帶方便且完全可回收利用,未來將能成為任何戶外活動的熱門飲品之一。」「威士忌聖經」(The Whisky Bible)作者、全球知名威士忌專家吉姆莫瑞(Jim Murray)坦承,自己也很感興趣。
他說:「這顯然不是傳統販售威士忌的方式,但我曾在芝加哥看過桶裝販賣,也曾在烏干達看過塑料袋裝的威士忌,所以罐裝可能會在某處流行起來。」
「但你可不希望威士忌在鋁罐待太久,因為會影響口感。而我對這個點子的最大問題是,沒辦法知道買來的內容物為何,而且這不是道地的蘇格蘭威士忌。」
吉姆莫瑞說:「我一年品嚐大約3000種酒,我可以老實地說,我從來沒有碰過這些牌子。」
他也說:「我不看好它會在這裡大賣,因為罐裝會讓蘇格蘭人自豪的產物顯得廉價。罐裝威士忌永遠無法讓人像對優質的蘇格蘭威士忌一樣感到心動。」
Scottish Spirits也曾推出調和自家品牌烈酒的罐裝酒品Sir Edwin's。這家酒商去年9月曾遭英國廣告標準管理機構(ASA)指責,認為它的廣告有誤導之嫌,讓人以為它是出售蘇格蘭威士忌的本土公司。
※ 提醒您:飲酒過量 有礙健康
◆ 張萬得研發「黑心肝」 結晶蜜覓生機
【聯合報╱記者劉愛生/大溪報導】2011.01.17
養蜂達人張萬得5年前接受農委會輔導,將滯銷的結晶蜜研發變成蜂蜜醋與黑心肝蜜汁飲品,有效解決結晶蜜的滯銷問題,還可提升養蜂班員的總收入,他也變成最佳蜂蜜代言人,開創蜂蜜的第二行銷市場。
大溪鎮「阿枝養蜂場」業者張萬得從事養蜂工作30年。張萬得說,養蜂人猶如遊牧民族,隨著台灣南北部果樹開花時間不一而遷居,冬季時,將所有蜂箱運到屏東恆春,春天後,從荔枝、龍眼、柑橘等果樹開花季節,一路北上不停採蜜後返回桃園。
「每隔20多天四處換地採蜜」,張萬得說,年年如此,不停的南北奔波。由於蜂蜜過冬後,蜂蜜遇冷產生變化而成結晶冬蜜,這是天寒的自然現象,但卻遭部分人誤認「結晶蜜是不良品,甚至質疑是不純的糖晶」。
張萬得表示,由於蜂蜜約有50%比例會結晶,以大溪蜂蜜產銷班一年5萬台斤蜂蜜而言,即有2.5萬台斤結晶蜜被迫降價銷售,在加入WTO之前,結晶蜜都銷到藥廠、烘焙店,但WTO之後,進口結晶蜜比台灣的還便宜,導致台灣結晶蜜嚴重滯銷,甚至滯銷量太大,影響蜂農的生計。
5年前,在農委會的計畫輔導下,他參與產業研習,與在場講師、蜂農們腦力激盪,靈機一動,「何不將滯銷品變成暢銷品」,開始研發蜂蜜醋,經過半年試作、檢驗與品嘗,終於推出「小蠻腰養身蜂蜜醋」。
張萬得又說,再將蜂蜜飲品與青草結合,以「吃了黑師傅的青草藥,壞人變好人」的民間傳說故事,取名「黑心肝」飲品,通過食品驗證與品管保證後,在大溪老街開店銷售,「黑心肝飲品逐漸成為大溪老街特色名產」。
張萬得又說,如今將滯銷的結晶蜜加工變成蜂蜜醋、黑心肝飲品,成功消化40%結晶蜜,另外5%賣給烘焙店,滯銷蜜僅剩5%,明顯提升蜂農的收入,並鼓勵蜂農願意繼續養蜂生產,開創養蜂的第二行銷市場。
◆ 古早手工製黑糖 山上飄香
自由 2011.01.17
〔記者吳俊鋒/山上報導〕振興古早產業,山上區試種甘蔗,榨汁後以古法熬製手工黑糖,今年還包裝行銷,居民努力推廣傳統特色,不讓地方被邊緣化。
山上區山上里昔日是著名的甘蔗原料場,多由糖廠收購,隨著時代演進,傳統產業沒落,社區發展協會歷經兩年的試驗後,成功自行製作黑糖,地方父老動員,合力生產了近五千台斤;每天一早製糖作業啟動,社區就開始飄香。
山上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李海石表示,古法手工黑糖製作程序簡單,但很費工,白甘蔗榨汁,經過長時間的熬煮,去除水分,再進行冷卻,耗時四個鐘頭以上,相當辛苦。
李海石說,熬煮時火候的控制很重要,前兩年實驗期,製作黑糖的成功率僅有一半,今年已進步到九成,因此產量激增,有助於推廣地方特色。
山上社區的黑糖,標榜原料甘蔗為自家栽種,沒有施用農藥與化學肥,天然、健康,李海石指出,製作過程也不放石灰等添加物,成品色澤沒有那麼黑,只能呈現金黃色,但較有甘蔗原味。
目前採收的甘蔗甜度高,因此是製糖的最佳季節,口耳相傳下,黑糖銷路頗佳,也間接打響山上社區的知名度,李海石強調,只要齊心努力,一樣能發揮地方特色,偏遠地區就沒有邊緣化的問題。
◆ 萬丹紅豆突變 量少價揚
【聯合報╱記者陳崑福/萬丹報導】2011.01.17
紅豆節炒熱紅豆身價,吸引農民栽種,成為二期稻作收割後主要栽種短期作物,但去年雨勢不斷,造成產量銳減,尤其高樹及高雄美濃地區栽種紅豆,多數發生突變,短收1/3以上,致目前價格己由先前每台斤41元漲到46元以上,由於市場需求旺盛,預計價格還會上漲。
萬丹鄉農會常務監事陳進地表示,紅豆原是萬丹主要農特產,萬丹因此被稱為紅豆故鄉,由於口味獨特,加上它的附加產品增加,吸引消費者,造成紅豆供不應求。目前已有不少地區農民,在二期稻作後改種紅豆,做為短期作物。
他指出,但栽種紅豆最佳季節,在國慶日前後10天,提早或延後栽種,都會影響收成品質。去年國慶日前後,有凡那比、梅姬颱風先後來搗亂,不斷下雨,雨勢又大,不少農民因此延後栽種,目前持續收成,就發現產量嚴重短少現象。
陳進地說,在國慶日前後10天栽種的紅豆,每分地可產5~600台斤,不是這段期間栽種的紅豆,發生突變,開花沒有結穗,每分地產量只有3~400台斤,相差1/3以上。
由於本期紅豆栽種面積,比上一期增加1500公頃,盤商原先預估產量會激增,價格會下跌,沒想到產量減少,價格因此翻揚,目前每台斤比開盤價上漲5元以上。
◆ 大園玉女番茄熱銷 賣到沒貨
【聯合報╱記者蔡明樺/大園報導】2011.01.17
每年冬季是番茄的盛產季,今年受到毒素病、青枯病影響收成,產量比往年少了三分之一,大園鄉華豐農場負責人湯嘉豐栽種的「玉女番茄」外觀不起眼,但口感軟嫩、甜度高,有人一次買100箱,訂購的民眾已經排到農曆年後。
原本現在是枝葉茂密、結實累累的番茄採收季,但今年受到毒素病、青枯病菌透過空氣、土壤傳播,果農走進番茄園,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家番茄園枯萎,心血全泡湯。
產量銳減價格跟著往上飆,以銷路最好的小番茄為例,每台斤價格150至200元,民眾大呼受不了,湯嘉豐栽種的玉女番茄每台斤要賣到200至250元,比市價還要貴3成,但半公頃的番茄園卻賣到沒貨可交,他自豪地說:「我的番茄看起來很普通,但保證一吃就上癮。」
湯嘉豐在田裡打滾20多年,前年還獲得農委會頒發「十大神農獎」肯定,他將栽種青花筍、小白菜的成功經驗,移植到玉女番茄,「施肥時降低氮素,提高磷鉀的比例,是番茄鮮甜的秘密。」
由於北部冬天較溼冷,湯嘉豐選擇室內栽種方式,避免番茄吸水過多導致表皮裂痕。他說,番茄跟人一樣,吸入過多二手菸(內含菸鹼酸)會影響生長,採摘時也有技巧,「必須從關節處折斷,否則會破壞番茄樹成長。」
湯嘉豐原本只是想因應天候調節生產模式,栽種玉女番茄卻意外熱銷,喜歡求新求變的他,已瞄準外觀和芥菜類似的大陸「子孫菜」,目前還在試種階段,最快1年後正式量產。
台灣農技、品種外流大陸嚴重
李宗祐/台北報導 2011-01-18 中國時報
「廣西本來不能種葡萄,他們來台灣跟農民學技術後,現在已是大陸最大葡萄產區!」中研院特聘研究員吳金洌說,大陸在各省廣設「台灣農民創業園」,不少農民把品種、技術和資金帶過去,台灣農技和品種外流嚴重,如福建取得的台灣農產品品項達一千五百項、農技逾四百項。
他呼籲兩岸加快協商品種權和農技專利保護,以維台灣農業命脈。
首屆「海峽兩岸科技論壇」上周在北京舉辦,我代表團昨召開返台記者會,說明大會共同提出的建議事項。第四分組論壇「生物資源綜合利用」我方召集人吳金洌對於大陸對台灣農業發展「如數家珍」,資訊收集完整非常驚訝。「他們知道什麼人、擁有什麼技術;需要什麼技術,就去找農民。台灣農民收入有限,幾十萬就把技術賣給他們!」
吳金洌舉例,「台灣農民可讓葡萄一年收成兩次,大陸以前也沒這技術。結果他們到台灣拜訪一位農民、學習相關技術後,在原本不能種植葡萄的廣西省推廣,現在廣西已成大陸最大葡萄產區了。」
「台灣農業技術和品種流失從廿年前就開始發生」,吳金洌表示,根據大陸代表在論壇公布的數據,光是福建取得的台灣農產品品系就高達一千五百項,農業技術超過四百項。
「這是台灣很大的問題!」,吳金洌說,我方在推動兩岸農業交流過程,對於品種權和農業技術保護根本就毫不設防,大陸也完全不尊重農業智財權。
吳金洌指出,大陸從民間取得台灣品種和農業技術,屬於民間商業行為,政府很難管,但在兩岸未建立品種保護權機制情形下,這種商業交易對我方農民權益毫無保障。大陸農民取得台灣品種和技術栽培成功後,外銷到國際市場,回過頭就成為台灣農民的競爭者,政府應加快與對岸協商品種權保護,並協助農民透過基因標記鑑定,證實大陸的品種來自台灣,向對岸收取品種權利金。
◆ 在美當了33年標本 原生種小米返鄉
自由 2011.01.18
〔記者鍾麗華/台北報導〕三十三年前,美國研究者把台灣原住民五族、十二個部落採集的原生種小米帶回美國,存放在該國的國家種原庫。不過,這九十六包小米種子日前終於回到台灣,將於農曆年前在原鄉種下,希望小米重現傳統的婚宴、祭儀中。
96包種子 等待發芽奇蹟
促成「小米回家」的台大農藝系教授郭華仁,收到美國寄回的小米後,在他的種子實驗室舉行簡單的開封儀式。
由於屏東縣霧台鄉阿禮部落的小米當初也被收集,該部落耆老杜明昌出席見證並代表接受,他說:「小米是原住民傳統生活的一部分。」開封瞬間,見到祖先的小米重現,有如看到文化、生命延續的希望,讓他備感興奮。
郭華仁指出,原住民在經歷八八風災後,部分部落想要重拾傳統農業,進行原鄉重建,卻發現找不到純種小米。
他搜尋台灣的國家種原庫並沒有保存原住民原生種的小米,反而在美國國家植物種原庫找到。因為美國曾有研究者在一九七七年,到魯凱、泰雅、布農、排灣、達悟族的力行、東埔、久美等十二個部落,收集九十六個在地品種;於是他兩、三個月前,寫信給美國種原庫,對方答應讓小米種子「回家」,經檢疫等手續,終於順利返鄉。
負責「小米回家」計畫的魯凱族台大博士候選人巴清雄表示,小米是原住民的主食,他就是吃小米長大的,不僅每天食用,原住民還會做成小米酒、小米糕在豐年祭、婚宴、祭祀當中使用。曾幾何時,小米被一般稻米取代。
預計農曆年前種下
郭華仁說,這一批小米種子,一半將在當初採集的原地種下,另一半將作為學術之用,並保存在國家種原庫,另外還將進行DNA比對,瞭解現存的小米與原生種有何不同。
巴清雄指出,現正是小米種植季節,將在農曆年前種下,預計五月可採收,由於這批種子離開台灣三十幾年,第一年目標是種活,第二年才會大面積種植,希望在原鄉看到更多小米田。
◆ 清人工礁護魚 漁署斥資800萬
【林和生/屏東報導】2011-01-18 中國時報
避免漁民投放人工浮魚礁,再利用焚寄網漁船一網打盡,漁業署決定耗資八百萬元,從北緯廿一度卅分至廿二度、東經一一九度卅分至一二○度的小琉球西南海域,大動作進行魚礁清除,預計將在農曆年後進行。
屏東漁民頻頻反應,高雄縣焚寄網漁船業者,近年來總在外海私投人工魚礁,讓魚群聚集後,再以強光誘魚,但因燈光瓦數過強,常造成魚群眼睛爆裂,幾乎全數翻肚死亡,接著漁船再撒網收成。
東港漁民許文標氣憤地說,這樣捕撈方式,大小通吃,是造成漁業資源枯竭的原凶,加上死魚賣相不佳,也影響市場行情,商人以數量彌補價格不足,但卻讓真正討海的漁民落得沒魚可抓的窘境。
根據漁民統計,在小琉球西南十二浬外的海域,類似人工浮魚礁至少達五、六百座,漁業署資源管理科長王茂城表示,焚寄網漁船的捕撈方式影響台灣沿海漁業甚鉅,拆除動作勢在必行,首要清除目標以沿海漁船主要作業海域為優先。
屏東縣政府漁業科長吳憲昌解釋,清除方式會由雙船在海裡拖曳十字形鋼刀,利用海流速度割斷中層魚礁繩索,假使魚礁纜繩非尼龍繩或塑膠繩,將請潛水人員以油壓剪方式剪除,留下的繩索殘骸也會徹底清除。
3新樹豆誕生 台東3號 抗氧化力高
自由 2011/01/20
〔記者張存薇/台東報導〕台東區農業改良場推廣原住民特色作物,樹豆選育八年有成,成功育出產量高、高抗氧化力的新品種,命名為樹豆台東一號、台東二號與台東三號,這也是全國樹豆首度命名品種。
台東農改場副研究員陳振義表示,台東地區樹豆種植面積約八十至一百廿公頃,以達仁鄉、大武鄉、金鋒鄉原住民部落為主,樹豆可以燉豬腳、排骨或煮樹豆湯,不過地方品系產量較低、成熟期不一致,造成採收及管理困擾,無法提升樹豆產業經濟效益。
陳振義指出,小米、樹豆、台灣藜、洛神是台東地區有發展潛力的特色作物,其中樹豆於民國九十一年開始選育,先由中興大學從全國收集到的兩、三百種樹豆地方品系中,初級試驗選出廿一個品系,再加上海端鄉採取的兩個品系,經過八年選育,終於發展出三個新的樹豆品種。
他說明,「樹豆台東一號」來自嘉義阿里山,種皮為白色,具產量高、穩定的特性,成熟期也很一致;「樹豆台東二號」來自花蓮,種皮為茶褐色、外觀鮮艷,抗病、抗蟲性強,最適合做為麵包或糕餅內餡,較為討喜;「樹豆台東三號」來自海端鄉,種皮為黑色,耐貧瘠、適合台東以北地區種植,籽實總抗氧化能力高達八十四點六%,具開發保健食品的潛力。
◆ CAS標章 在大陸也掛保證
【聯合晚報╱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2011.01.20
台灣優良農產品CAS認證標章,今天起在中國大陸註冊生效。農委會今天在上海舉辦大型記者會推銷台灣農產品,向大陸民眾介紹台灣CAS的農產加工品,包括調製豬肉、加工畜產品等。農委會強調 ,「CAS」認證標章將成為台灣加工農產品在大陸的共有品牌,與大陸農產品做市場區隔,並搶攻大陸的年節消費市場。
農委會統計,目前CAS農林漁牧驗證商品共有15大類、6338項產品,總產值高達新台幣450億元,預估進軍大陸後,產值可增加到500億元。
農委會國際處副處長蕭柊瓊表示,台灣農產品較為精緻,因此中國大陸常出現許多「山寨版」台灣農產,全打著「台灣製」的名號販賣,嚴重影響台灣農民權益;因此,台灣兩年前開始在大陸註冊CAS商標,如今註冊生效,不僅成為台灣加工農產品的共有品牌,台灣農產在大陸也受到中國法律的保護,未來山寨版的台灣農產,都會被中國官方處罰。
她也說,CAS今天起登陸,是今年農委會再大陸第一波農產促銷,未來農委會將結合台商通路,4月又要在上海設立台灣農產專賣店,要將台灣農產品全方位打入大陸市場,未來商機無限。
例如台灣的畜產加工品,肉鬆、肉乾、香腸、人蔘雞、皮蛋、貢丸等等加工製品,在大陸非常受到民眾歡迎,是年節伴手禮的最佳選擇。。蕭柊瓊說,大陸民眾非常喜歡台灣貢丸,尤其今冬天氣極冷,大陸人吃火鍋,貢丸需求量大,過去曾有人捧著大把人民幣到大陸的台灣經銷商要買貢丸,但因為量太大無法供貨而遭到拒絕,顯示台灣畜產品在大陸潛在的龐大市場。
◆ 墨西哥 社區共管森林
【世界日報╱編譯中心綜合報導】2011.01.20
30年前,墨西哥南部瓦哈卡州伊斯特蘭鎮的薩波特克族印第安人經抗爭後取得管理森林的權利,他們逐漸建立自己的木材生意,並開始研究如何保護森林。現在鎮上企業雇了300人,專責伐木、製造家具和照顧林地,伊斯特蘭並成為社區擁有及管理森林的典範。
紐約時報報導,社區管理森林已成全球趨勢,開發中國家的森林,由地方社區管理的超過四分之一。墨西哥地方社區管理的森林分布極廣,從猶加敦半島的桃花心木林到西部馬德雷山脈的松橡林都有。墨西哥永續林業公民委員會說,墨西哥的森林有六成到八成由社區管理。在伊斯特蘭,根據薩波特克族傳統,凡涉及森林及相關事業的事務,全部由390名鎮民組成的大會決定,並各依需要貢獻勞力。
墨西哥其他森林常面臨盜林及濫伐等問題,伊斯特蘭轄下的1萬9000公頃林地卻極少發生。曾管理伊斯特蘭森林多年的魯納說,大會非常嚴厲,盜林一定會遭嚴懲。去年伊斯特蘭社區林業的獲利約23萬美元,其中三成再投入生意,三成用於森林保育,四成歸工作人員及社區,供支應退休年金、維持信用合作社及支付在省城就讀學生的房租。
這種護林方法並非舉世適用,但與以往比較,這已是長足的進步。30年前即到過伊斯特蘭的農經專家查培拉說:「事情漸漸上軌道。創造了許多工作機會,社區也得到許多金錢回饋。
茶農杜西銓e化 紅外線焙茶
【聯合報╱記者張家樂/南投報導】2011.01.24
仁愛鄉茶農杜西銓以e化的行銷手法,把種茶、製茶和行銷通路整合在一起,率先使用紅外線電焙,縮短焙茶時間,研發紅茶結合烏龍茶末和決明子等新產品,使他獲得2011全國十大神農獎,南投縣長李朝卿昨天頒獎表揚。
58歲的杜西銓說,都進入e化時代了,茶產業的腳步也要跟進。三年前他使用網路,監控製茶的流程,減少焙茶過火,或發酵不足的問題,並從日本引進奈米肥料,讓茶樹可快速吸收,並在契作的每個茶區,設置農藥殘留檢驗站,搭配茶葉生產履歷,確保茶葉品質。杜西銓的「華剛茶」很受歡迎,每年茶葉契作的產量達十二萬斤。
南投縣長李朝卿昨天在農民節表揚大會中,公開肯定杜西銓是「e化農業的先驅」。杜西銓說,他是茶業世家第四代傳人,只想把前人留下的產業發揚光大。
李朝卿說,除了杜西銓外,賴朝賢、吳秀鸞和蔡玿琛三人也奪得全國優質龍眼蜜評鑑特等獎。南投縣的柴之燒龍眼乾、段木香菇禮盒、南投茶宴、玫瑰淡酒和信義梅汁等18項都獲選為台灣農漁會百大精品,顯見南投縣農業發展的潛力。
草屯、竹山和仁愛鄉農會的推廣業務表現突出,榮獲第三屆金推獎,名間鄉農會也烹煮美食供品嘗。
◆ 花蓮虎頭山梅花五弄 梅子並生
【聯合報╱記者劉時均/萬榮報導】2011.01.24
目前正值梅花開放的季節,各地梅花已經盛開,但花蓮縣萬榮鄉的虎頭山卻有民眾發現梅子和梅花共存的情形,有民眾笑稱是「梅開二度」;但有多年種梅經驗的湯進昌說,「一切都是氣候造成的結果。」
虎頭山位萬榮鄉紅葉村旁,整座山栽種將近50公頃梅樹,但約海拔400到500公尺間,卻發現許多樹上都有花果並存情形,數量雖不多,但不少梅子已長得比50元銅板大,幾乎快成熟,有些表皮也已泛紅。
有50年種梅經驗的湯進昌是花蓮縣瑞穗鄉農會梅李班的班長,他解釋,梅樹開花的期間在每年12月底到隔年的1月初,中間會分三期開放,每一期相隔約一周,果實則要從1月10日左右才開始結果,至3月底才能開採;但今年寒冬來得早,第一期在11月就開花,目前已經是第五期,「現在已經不是梅花三弄,而是好幾弄。」
往年梅花第一期開過後會凋謝,但受到今年連續低溫的影響,梅花一直黏在樹上,落花甚少,他看著山坡上的梅樹,若有所思的說:「不然以前落花的時候,地上看起來就像下過雪一樣,非常漂亮。」
他強調,雖然梅花越冷越開花,但梅子遇到高溫卻容易成熟,今年雖持續低溫,但中間剛好有幾次回暖,因此開始結出果實,預計今年產量會較往年多,至於表皮泛紅的梅子則是被太陽曬傷的結果。
◆ 禁捕種鰻、護棲地 救救鰻魚王國
【聯合報╱記者蔡明樺、陳崑福/連線報導】2011.01.24
台灣有「鰻魚王國」之稱,這兩年鰻苗銳減,今年只有前年的一成,台灣區鰻蝦輸出公會理事林振勝表示,養殖業者、飼料工廠恐出現骨牌效應,掀起一波關門潮。公會今天將開會,呼籲政府禁止濫捕種鰻。
台灣鰻魚發展基金會董事長郭瓊英表示,以往台灣平均一年捕撈鰻苗卅噸,每尾鰻苗均價約卅五元;前年大豐收六十八噸,價格跌到十五元。但去年鰻苗驟減為三噸,價格飆到百元以上,創下歷史天價。
林振勝表示,由於國內鰻苗捕撈量逐年減少,價格提高,增加風險及成本,許多業者紛紛棄養,全盛期全台超過三萬養殖戶,目前只剩九百多戶,「再不採取禁止濫捕手段,台灣『鰻魚王國』將消失」。
「最快下半年,台灣就可能吃不到鰻魚」,桃園縣鰻魚生產合作社理事主席林阿連憂心的說,目前國內成鰻大都是前年庫存鰻苗,前年起鰻苗嚴重歉收,依成長遞延期十五個月推估,最快今年六、七月,市場上的成鰻就會供不應求,「就算有錢,可能也買不到鰻魚」。
鰻苗驟減原因眾說紛紜,台大漁業科學研究所教授韓玉山說指出,河川攔砂壩是主要「殺手」,過多攔砂壩破壞了鰻魚棲息地,影響洄游產卵率,產卵量銳減,鰻苗愈來愈少。
台灣鰻魚發展基金會執行長汪介浦表示,全球氣候變遷產生的「聖嬰現象」也是鰻苗銳減原因,海水溫度升高,鰻魚從河川洄游大海之後,到了菲律賓東方海域搭不上黑潮。
「每尾種鰻,一次可產下二萬顆卵」,林振勝指出,有漁民利用小型定置網,在淡水等淡水與海水交會出海口捕撈海鰻,連種鰻也抓走,每公斤賣五、六百元,造成種鰻大幅減少。
他表示,國內鰻魚一年產值超過七十億元,影響層面大,台灣區鰻蝦輸出公會今天將召開理監事會,要求政府重視,禁止濫捕種鰻,不能讓「鰻魚王國」之名消失。
數步做記號 盲農深耕兩分田
【聯合報╱記者趙容萱/台中報導】2011.01.25
台中市七十歲農夫陳國明廿年前因工作雙眼失明,當時四名女兒還在念書,最小的才國中,他告訴自己「我是全家人支柱,不能倒下去」;靠著「摸索」種田養活一家,曾施肥施到鄰居的田,如今走窄窄田埂,仍健步如飛。
陳國明年輕就務農,有四分多的田。他四十九歲那年,因工作勞累眼壓升高,不顧醫生警告扛豬販售,結果眼睛血管爆掉失明。起初他很難適應,更自怨自艾:「是不是前輩子作了失德事?(台語)」
當時兒子當兵,四名女兒還在念國中及高中,他告訴自己不能倒下去,否則孩子無法完成學業,「就算看不到做得慢,我也要做得和明眼人一樣」。
「我絕不能變成家人的負擔」,陳國明說,他從生活自理開始學,記下居家、用品位置,穿衣服摸口袋分正反面,吃飯先裝一大碗飯,再把菜掃進碗裡,吃到辣椒只能認了。連剃頭都自己來,邊剃邊摸,很快就剃好了。
他請鄰居幫忙種兩分地的田,離家近的田就慢慢摸索,除了插秧、補秧苗外,其他除草、施肥、澆水都不假他人之手。
「只要是我種的,我都記得位置。」陳國明說,年輕時就種田,失明後就靠「經驗」,但有時還是會凸槌,澆水時跌到溝裡,施肥施到鄰居家的田。為避免出錯,他做田埂分界,靠著數步、插木枝做記號,再打赤腳確認菜圃、水圳位置,證明種田非難事。
他最有心得的是除草,摸一摸就可拔掉雜草,「白菜是兩片葉子,雜草葉子尖,而且觸感不同,菜園摸一遍,雜草都拔光了,不該拔的,絕不會拔錯」。
陳國明如今兒孫滿堂,早已當阿公,仍每天下田工作,用拐杖探路,扛著鋤頭穿過家裡後門、過馬路,走在十五公分寬的田埂健步如飛;到菜圃放下拐杖,靠赤腳試探,以鋤頭整地,轉身到水圳取水澆菜、除草,不靠別人幫忙,全都自己來。
◆ 台栽培技術獨到 狐尾蘭放異彩
民視 2011/01/25
台灣向來有蘭花王國之稱,不僅蝴蝶蘭外銷賺取很多外匯,現在狐尾蘭的栽培技術,更是獨步全球。
台中市有一位魏先生,他栽種的狐尾蘭,從花型到葉子,整盆蘭花的外型相當完整,在國際蘭展中,屢屢獲獎,為台灣賺取不少外匯。
為了讓更多人了解狐尾蘭,魏先生開放蘭園讓大家參觀,為了這一串串長得像狐狸尾巴的蘭花,魏先生投入畢生心血,其中最讓他得意的,就是這一盆五星上將,同樣萬中選一的,還有這一株,花齡超過15年的狐尾蘭,除了花朵潔白漂亮之外,最難能可貴的,是葉子兩兩對稱,相當完整。
狐尾蘭原生在泰國、中南半島、海南島一帶,栽培並不容易,引進台灣後被發揚光大,現在栽培技術獨步全球。
狐尾蘭的花穗約有120朵蘭花,花期可長達2個月,過年期間正值盛開,喜歡狐尾蘭的民眾,不妨前往參觀。(民視新聞李坤錫、林進龍台中報導)
糧食危機求解 研發「抗逆境」稻米
【聯合晚報╱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2011.01.26
因應全球化糧食危機,農委會研發水稻新品種CWY981188等4種品系,具有耐旱、耐鹽等特點,且口感佳、品質好,產量也與一般稻米差不多。今年開始陸續在國內鹽化土地上大面積試種,並且申請品種權,減少國內土壤鹽化造成廢耕的問題。研究人員估計,大規模栽種後,可減少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一的農業灌溉用水。
農委會農試所嘉義分所副研究員吳永培表示,全台優良農地約35萬公頃,其中15%以上因過度使用化學肥料、海水倒灌、降雨減少,導致土地逐漸劣化、鹽化,逐漸種不出作物。研究人員評估,若台灣鹽化土地達到20%以上,未來將無法應付台灣糧食所需。
面對全球糧食危機,許多國家已禁止糧食出口,台灣有朝一日「有錢也買不到」糧食,研發抗逆境水稻品種成了研究人員努力的目標。吳永培說,一旦發生糧荒,這些抗逆境稻米可讓台灣人「自給自足」。
今年抗逆境水稻品種栽種技術已純熟,產量也日漸穩定;研究團隊計畫在台南佳里鹽化比較嚴重的土地試種,預計水稻試種3至5年後,不斷為土地換水,可順便洗去土地鹽分,也可進一步觀察栽種狀況。
研究團隊初步推測,新品種稻米品系每一公頃的收成量約3 至5公噸,,試種在回填的海埔新生地、沙洲上都可存活,可順應未來更嚴苛的土地環境。另外,需要的灌溉用水量僅一般稻米所需的一半,對於未來缺糧、缺水的台灣非常有幫助。
◆ 乾菊花含農藥 疑盤商搞鬼
【聯合報╱記者羅紹平/台東報導】2011.01.26
台北市衛生局日前抽檢乾菊花發現有9成殘留農藥,其中部分不合格菊花來自台東;台東縣農業處昨天緊急動員調查後,聲明台東菊花殘留農藥責任不全在農民,最有可能是盤商混雜他地劣質品造成。台東乾菊花再度滯銷,農民欲哭無淚。
農業處並強調,台東的杭菊花絕對沒問題,有可能出在盤商,盤商收購後拿劣質品混充,農民貨品離手後,也無法控管。
2年前台東縣杭菊花也被驗出含有農藥殘留,隨即造成乾菊花價格慘跌,當年台東菊花曾創近20年天價,飆到每台斤480元,但也是被台北市衛生局驗出含農藥殘留後,短短幾天價格下滑到1台斤250元,還沒人要,讓台東不少年邁花農掉淚。今年菊花價格一度回到400多塊,前天再度被台北市衛生局驗出有12件樣本分含殺劑貝芬、達滅芬、硫敵克、加保扶等農藥殘留,昨天台東乾菊花再度滯銷。
台東是台灣地區最大的菊花產地,乾菊花普遍被用來製作花茶或中藥材的藥引;「毒菊花」二度傷害台東乾菊花商譽,台東縣農業處昨天緊急動員調查,初步懷疑是中盤商可能為了牟利,將外地甚至大陸走私的廉價劣質菊花,混雜台東菊花之中。
台東縣農業處、台東農改場均表示,2年前台東菊花被驗出含農藥殘留事件之後,縣府就與台東農改場合作,積極輔導花農成立產銷合作社,且建立產品履歷制度,所有杭菊花採收後就須通過農藥殘留檢驗,被驗出有農藥殘留就不准出貨。
負責幫農民檢驗農藥殘留的國立台東大學農漁牧產品檢驗中心昨天也表示,台東杭菊出貨前,農民會送樣到中心進行檢驗,並採用「食用花卉」檢驗標準,有合格的檢驗證書,盤商才會收購。
◆ 農舍拉皮不排富 每戶補助20萬
學者批無視爭議 變相鼓勵興建
自由 2011.01.26
〔記者鍾麗華/台北報導〕農委會大手筆補助農村興建與修繕住宅,每戶二十萬元,申請補助的身分未限定農民,也沒有「排富條款」,學者批評,農委會等於變相鼓勵興建農舍,無視於最近農舍與農地的爭議;此舉同時也是「劫貧濟富」,把農民的錢拿去補助住在農村的退休人士、科技新貴等有錢人。
雖排除集村農舍 但未限定農民
農委會最近預告「農村社區個別宅院整建補助辦法」草案,只要住宅坐落於農村再生計畫範圍內,住宅興建補助二十萬元、修繕二十萬元、庭院改建六萬元,不過,補助不包括住宅內部的修繕。水保局副局長李鎮洋表示,如各界沒有意見,該草案預估三月就可公告實施。
李鎮洋指出,該辦法是為增進農村社區的整體景觀,補助並未限制身分,非農民也可申請。而集村農舍與公寓式住宅不得申請補助,但對於不具有農民身分的人購買農地興建的「豪宅農舍」卻未限制,李鎮洋強調,申請審核標準在於對農村景觀是否有幫助,「既然是豪宅,何必接受政府的協助?」
農委會:為增進農村整體景觀
台灣有四千個農村、約六十萬戶,水保局預計今年會有一百個農村社區通過農村再生計畫,如果一個社區有十戶申請修繕或興建,經費就高達二億元。李鎮洋坦承,尚未估計未來會有多少人申請,事實上,一千五百億元的農村再生基金並未規定各項用途比例,因此也無法估算未來基金用於興建與修繕住宅的整體經費。
政大地政系主任徐世榮說,對於「農村社區」的界線、範圍,「農村再生條例」沒有規範與定義,他擔心把農業區、特定農業區都劃入,農委會的補助,等於鼓勵在農地開發新住宅,而且沒有「排富條款」,不符公平正義。
台南藝術大學視覺藝術學院院長曾旭正也說,農村有一些頹圮的舊宅院需要修繕,補助應針對已存在的老房子,但農委會卻一律發給二十萬元,等於是變相鼓勵興建農舍。
台灣農村陣線發言人蔡培慧認為,對農民來說,房舍外觀不是漂漂亮亮就好了,最重要是住得舒服,但農委會卻顛倒來做,將農村「拉皮」、塗脂抹粉,不是用來照顧農民,而是滿足觀光客,經費倒不如用來振興農村的文化與產業。明年是大選年,農村再生基金缺乏監督機制,農委會的行政裁量權很大,很難讓外界不會聯結補助款與選舉的關係。
以LED光照 葉菜品質改善 還可大幅節能
中廣新聞 2011-01-28
植物栽種需要適度光源,農業專家研究指出,透過以紅藍光為主的LED燈,可以取代傳統的人工光源,不但提高作物的品質,還節省了很多能源消耗。
在農業栽植體系中,組織培養、植物育苗等都是密閉式植物生產系統,人工光源是唯一的光源,以往人工植物光源主要採用螢光燈、高壓鈉燈、白熾燈等燈具,不但消耗能源太大,而且熱輻射也大,光合效率卻比較低。
大陸「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研究發現,植物光合作用主要是利用波長為610到720納米的紅橙光,以及波長400到 510納米的藍紫光,而LED光源可以實現這一目標。經過實驗,證實以這種紅藍LED組合光源對植物實施光照,除了耗能大幅節省外,對於水耕葉菜類植物,還有降低硝酸鹽含量、提高可溶性糖及維生素C含量的效果。
◆ 植物偵測炸彈 綠葉變白色
【潘勛/綜合報導】2011-01-29 中國時報
植物不僅可以吃、可以觀賞,未來還能偵測爆裂物。美國科學家已培育出兩種植物,遇到環境中有爆裂物成分,葉子會褪色變白。
培育計畫由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生物學家梅德福特女士(June Medford)領導的研究團隊進行。他們設計電腦程式,改變植物的天然防衛機轉後,其細胞壁的蛋白質受體遇到特定的爆裂物分子或汙染原時,細胞內部訊號便會啟動,褪下鮮綠而變成白色。研究成果發表於《公共科學圖書館》(PLoS ONE)期刊。
梅德福特團隊已育出具備這種能力的阿拉伯芥與煙草,但變色反應需要好幾小時,他們期望研發出下一代綠色植物,只消幾分鐘便變色,估計約三至四年就能完成。
梅德福特表示,植物遭遇威脅時無法逃跑躲避,因此發展出複雜的系統,以感測並因應環境。研究團隊「教導」植物如何去偵測特定物質,並以明顯可見的方式反應出來,以達示警之效。這些植物未來可種植於機場安檢處、體育館場等公共場所。
梅德福特團隊最近接獲美國國防部「減低威脅局」為期三年、金額七百九十萬美元的補助,希望他們早日落實研究成果。
◆ 多吃一口米 產值年增10億元
中央社 2011-01-28
春節將至,農委會農糧署長陳文德呼籲民眾多吃米飯,「只要每人一天多吃一口飯」,不僅可減少5600公頃休耕面積,1 年也可多增加稻米產值新台幣10億元。
農曆春節將至,家家戶戶採買年貨之際,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今天舉辦「步步高升--年糕創意大變身」記者會,邀請料理美食老師王阿芳(蔡季芳)現場展現廚藝,教大家料理各式年糕等米食。
現場展示包括鹹甜粿為材料的「金錢沾」、以鹹粿烹煮的「富貴年高湯」,以及餛飩皮包裹甜粿等材料油炸的「勤儉酥」,還有利用寧波年糕做成的「雪菜炒年糕」等。
陳文德表示,米食是台灣人主食,但近幾年來台灣稻米消費量卻年年下降,現在平均每人每年米的消費量只有48公斤,比日本的58公斤足足少了10公斤。
陳文德說,只要每人多吃一口飯,1年可以減少5600公頃休耕面積,也可以多增加新台幣10億元產值,多支持台灣稻米。
農糧署表示,使用在地生產台灣米及食材,可降低食物里程,符合低碳飲食生活潮流,並可以增加農民收益,因此消費稻米就是一種支持,希望國人選購國產有機米、稻米產銷專業區、CAS食米驗證標章等優質台灣米。
農試所10年育種有成 梅花純香下山 商機無限
【鄧木卿/台中報導】2011-01-29 中國時報
梅花,不一定愈冷愈開花,而且一年四季都能開!農業試驗所經過十年育種選拔,培育出第一個適應台灣低海拔氣候,可在平地種植、觀賞的花梅品種,取名「純香」,該品種具有白色重瓣花及濃郁花香,不論是盆花或切花都有極大市場,商機無限。
種原組組長溫英杰表示,梅的種類可分為結果的果梅和欣賞用的花梅兩種,農試所多次由日本引進種植,在低海拔地區試種,結果都不盡理想。
為了讓國人更容易親近梅花,溫英杰利用台灣固有低需冷性的果梅品種(開白色單瓣花)為母本,並以花朵具有較高觀賞價值(開粉紅重瓣花),但需冷性較高的花梅為父本,進行雜交育種,經過十年培育終於成功。
農試所審查通過後,命名為「台農花梅一號」,商品名為「純香」,萌芽期為二月上旬,十月下旬落葉,花期早而長,低海拔地區(九十公尺)的花期,自元月中旬至二月上旬,花徑約二.二公分,花色初開時為淡粉紅色,隨後漸轉淡,盛開期則為粉白色,市面尚無相似品種,因此深具市場潛力。
◆ 可可減產 2014吃不到巧克力
【蔡鵑如/綜合報導】2011-01-29 中國時報
西洋情人節將至,但製造巧克力的原料可可出現斷貨危機。由於全球最大可可產地西非象牙海岸共和國陷入動亂,導致擁有「公平交易認證」的可可種植戶驟減,公平交易訓練課程也因過於危險而打住。專家警告,可可供貨停滯,二○一四年後全球恐將面臨巧克力荒。
象牙海岸的可可出口量占全球四○%,也是象國國庫最大財源。去年十一月大選,總統巴博在爭議中連任,但國際社會普遍支持反對黨候選人瓦塔拉,象國陷入總統鬧雙胞亂局,巴博面臨國際逼退聲浪。
政局不安也牽動可可報價,大選結束至今,可可價格因供應恐將出現變數的疑慮,已上揚超過兩成,光今年一月就暴漲一○%。
瓦塔拉本月廿四日宣布禁止可可出口一個月,以斬斷巴博的金援,更刺激三月可可期貨價跳漲逾六%。市場分析師預期,一九七九年一月可可每噸三七二○美元的史上最高價位,日內可望被打破。
英國知名巧克力達人安格斯.甘迺迪(Angus Kennedy)指出,由「公平交易認證」種植戶供應的可可即將耗盡,巧克力產業正面臨近代最嚴苛的挑戰,「可可價格不會如媒體指持續飛漲,因為有行無市,市場已無足夠的認證可可供販售。」
豪宅到狗籠:台灣農村的黑色預言
【聯合報╱社論】2011.01.31
最近「台灣米」的問題引起關注。學者專家憂心台灣糧食自給率不斷降低,農地荒廢及破壞嚴重,廿年後下代子孫恐沒有台灣米可吃,因此應列為國安議題看待。「吃不到台灣米」其實只是個隱喻,更深的癥結在台灣農地的「水泥化」,這才是關係國土保安的大災難。
近年在台灣鄉下四處可見的豪華農舍,表面上似乎是農村日趨富麗的象徵,實質上卻是貧富分野加劇的證明。有錢的富豪,假冒農舍之名在田間廣建豪宅,充當休閒度假別墅;不僅逃避了住宅稅賦,更造成了良田水土的破壞。在這些提供周末轟趴功能的豪華農舍四周,每天辛勤彎腰耕種的,是長年持守先祖遺產的老農,但他們均非豪宅的主人。一旦了解其間真相,誰還能對那些設計摩登的豪宅發出讚嘆?
財政部去年清查全台違法農舍,半年間,即查出一萬兩千多戶違法豪宅農舍。這些豪華別墅,假藉「農舍」之名享受免稅優惠;經賦稅署追繳,總計補了四百多萬元的地價稅。試想,這是多麼廉價的決策:政府不去深刨「農宅」非「農用」的違法根柢,僅簡單追討了丁點地價稅,就間接承認了非法農宅的正當性。這樣的財政部,真是令人浩嘆。多少良田及行政尊嚴的流失,僅以區區四百多萬稅收即可換取,何其賤價?
正由於政府的顢頇心態已被識破,農村豪宅近期遂出現了一種可怕的「變種版」,這就是去年底全台各地一窩蜂搶建的「狗籠農舍」。這些狗籠農舍,有的是僅一面牆加四根水泥柱,有的是簡陋的鐵皮屋,面積不到三坪,卻成排分立在綠油油的稻田中,讓人看了怵目驚心。狗籠農舍的出現,是因為傳聞中央將對農舍面積作出新的限制,許多農民因而在新辦法通過前搶建,先取得門票,以便於日後擴建成豪宅出售。
這些農民並不天真。以台灣的政治積習,無論狗籠農舍再怎麼醜陋、無理,一旦造成既有事實,下一步勢必是要挾政府放水;否則就以「民怨」之名發動抗爭,逼政府低頭。在宜蘭,如此搶建的九百戶狗籠農舍,地方民代已要求准許就地合法;縣府則怪罪中央決策太慢,地方只能依現行法令行事。宜蘭縣長林聰賢還稱,將對這些狗籠建築課徵「景觀稅」;問題是,不痛不癢的景觀稅,能撫平這些怪物建築帶給蘭陽平原的鉅大傷痕嗎?
去年底宜蘭的百年水患,造成蘇花公路坍方的大災難,專家認為原因之一,即是近五年外地人大量到宜蘭投資興建豪宅農舍,使四百多公頃的農田淪為建地。就十與一的興建比例看,四百公頃農舍影響所及的農田面積可能多達四千公頃,建一戶豪宅所破壞的排水系統和農地蓄水力,絕不止是景觀問題,或少數農民得以售地致富那麼簡單的事而已。然而,這些更高位階的水利、環境、國土保安問題,卻在政策游移及行政矇混間遭到犧牲。
在彰化偏僻海濱的國光石化計畫,能引起中學生的憤慨抗爭;但在台北後花園的宜蘭,政府和民眾對於農村林立的醜陋狗籠和虛浮的豪宅農舍似乎都無動於衷,這是政治性的操作,還是選擇性的怠惰?如果一窩蜂搶建的狗籠農舍可以就地合法,如果違法的豪宅農舍只需補稅了之,如果一切都能用錢打發;那麼,廿年後下代子孫沒有「台灣米」可吃,恐怕也是大家必須面對的事實了。畢竟,以近年農田流失的速度看,台灣廿年後還有多少農村,幾乎可以想見。
從田間豪宅到狗籠農舍,預告了台灣農村的黑色未來。最可悲的是,這些變形金剛式的狗籠農舍大剌剌地矗立在那裡,粗暴宣告它們向政府公權力的挑戰,等著變身成為豪宅;而從中央到地方政府,都囁嚅著說不出必須拆除的硬話。這是一場富人、建商、農民乃至官員共謀的遊戲,在各自的「愛台灣」口號中,共同把台灣農田水泥化。
◆ 龍眼核萃取 製成保健食品
【聯合報╱記者何炯榮/大村報導】2011.01.31
台中區農業改良場助理研究員秦昊宸花三年時間研發,將農民和消費者認為是廢棄物的龍眼核,萃取變成抗氧化保健食品,以及消炎、抗菌和外傷止血的醫療藥粉。
台中區改良場昨天舉行年終究成果發表會,場長張致盛很驕傲地介紹秦昊宸將「化腐朽為神奇」的龍眼核研發成果;張場長說,這項萃取技術在去年四月宣告成熟,已移轉給高雄市一家生技公司製成膠囊劑型保健食品。
根據農委會「農業統計年報」統計,台灣僅次於中國、泰國,是全世界第三大龍眼產區。台中農改場向製造龍眼乾的農會和廠商收集準備丟棄的龍眼核,進行「龍眼核萃取物可能之高附加價值用途」研究計畫。
農改場生技研究室助理研究員秦昊宸表示,龍眼核自古即被使用為外傷用藥,烘乾後磨成粉末敷料,治療胃痛、燒燙傷,也有消炎止痛的效果,但如何萃取其有效成份,卻是技術關鍵。
秦昊宸指出,龍眼核含有沒食子、鞣花酸和鞣科雲實素成份,是衛生署核可的醫療添加物。他和研究團隊花三年時間終於成功研發萃取技術,利用大鼠進行實驗,證實具有抗氧化、抗菌性及促進傷口癒合的效果。
劉克襄:不要忽視油菜花海
【聯合報╱劉克襄】2011.02.04
歲末冬寒,在花蓮吉安鄉,我被油菜花吸引,蹲坐在一條田埂上。金黃色澤的花卉正飽滿地盛開,蜜蜂、紋白蝶和大群燕子忙碌地飛舞花海上。
蜜蜂採食花蜜,紋白蝶產卵於葉子,燕子則捕捉花海上的蚊蟲。隱密的綠色葉莖間,還有各種不知名的小昆蟲熱鬧地參與,或藏匿其間。眼前,彷彿一座大型百貨公司的年終節慶。
隔個三四百公尺外,那兒也有一塊,出現類似的嘉年華會。而由此再往南,整個花東縱谷,相似的油菜花田會更加密集,連結的面積更為擴大。每年冬末,如此大塊綺麗色澤的花海,在隆冬之際綻放,不僅吸引諸多觀光客的到來,同時也是其他動物匯聚的環境。
但晚近幾年,這個自然景觀明顯地轉變了。為了吸引更多遊客的到訪,不少田地放棄了油菜花的播種,在農委會政策的宣導下,昔時不少稻田和休耕地的油菜花海,改成另一種自然景觀。同一時節,各種粉紅、深紅、紫紅的波斯菊和其他菊科植物的花卉,蔚成另一番豔麗的地貌。有時還花大錢,刻意精緻地造景,猶若城市的人工花園。
初時,以波斯菊花海為主的繽紛多樣,或許帶來諸多好評,但久而久之,遊客看膩了波斯菊的輕盈俏麗,還是懷念油菜花海,單一的沉穩之美,更能展現溫煦的色澤。去年起農委會順從民意,局部的田野繼續保持波斯菊或其他花卉景觀,逐步再擴大油菜花田的面積。
過往的冬天,撒油菜花籽,利用其快速成長,開花結籽,主要是當作下一期稻作的肥料。等農曆年後,稻田翻耕了,油菜枝莖和花葉統統會被翻攪,拌進鬆軟、溼濡的泥土裡。波斯菊雖也有類似作用,但在農民眼中,終究不是最好的綠肥植物。
過去幾年,為了花海景觀,我們更換植栽,考量的目標偏向了觀光旅遊,希望大地更加秀麗,因而改變了單純的耕作機制。嚴格說來,油菜花不盡然是最好的綠肥,但絕對比波斯菊效益佳。在時節和天數上,也最適合現今東部,還有西海岸北緯廿三點五度以北到桃竹苗,冬天時期的休耕田。
這一耕作機制已有近百年傳統,不只台灣,大陸對岸諸多地區,都是以油菜花當作綠肥植物,有時連綿數十公里的稻田都是一片金黃。油菜花當綠肥,應該是農民從植稻經驗摸索出來的栽種方式,最符合水田生態的規律。
若從現今自然生態的觀點,油菜花的存在也不只是為了讓來年的稻作豐富,更提供了昆蟲在寒冬棲息的場所。當一片黃花在休耕期出現,意味著人類和其他動物的共存共榮,呈現自然的和諧,不只是考慮人類視覺的享受。這是油菜花海的另一內涵,不是波斯菊所能取代。
波斯花海或許在某一個階段,引發我們對景觀旅遊更多的想像和探索空間,但更應該思索的,或許是油菜花帶來的農耕生息文化,不同地區油菜的食用方法,以及可能帶來的產值。
一如五月油桐花季,發展出細膩的報花時序和生態知識,進而帶來多元的地方藝文產業。油菜花分布之廣,用途之多,更具這一潛能,也更宜發展出綠肥植物的生態意義,而不是愚昧地尋找其他花卉取代。
這時節,有空何妨就走進田裡徜徉,摘採安全無農藥的油菜花葉食用,進而思考這一些有趣的問題吧。(作者為自然生態作家)
◆ 農業用水應納入水資源體系
【歐陽嶠暉】2011-02-06 中國時報
此次行政院組織改組計畫,原本以達到水、土、大氣、林之一元化管理,而規畫成立環境資源部,惟依目前之架構水系相關之管理機關,仍未達到該一目標。尤其佔全國總用水量最多達百分之七十以上的農業用水部分,仍歸農業部農村發展署下的一個組為主管單位,層級低,顯將無法有效管理每年達一百二十億噸以上珍貴的水資源之效率化利用。
台灣水資源不足,因之應以有效率的管理和利用為首務,但目前的農業用水,顯然在利用效率上有很大的落差。這可從政府統計看出,糧食綜合自給率在民國七十五年為百分之五十六點八(以熱量計算),至九十七年則降為百分之三十二點五,下降達百分之二十四點三。相對的灌溉用水量則僅自七十五年一百二十三億噸降為九十七年的一百一十二億噸,約僅降低百分之九,顯然有百分之十五以上的灌溉用水未有效發揮為糧食生產而流失。
糧食自給率大幅減少,農業灌溉面積因休耕而減少,但農田灌溉用水量減少量卻偏低,查其原因最主要為農民引水灌溉習慣已改變,自水庫或其他水源引入灌溉圳道之水,未能有效照過去依稻田面積按時按區排班將圳道內的水有效引水入田。尤其在生活改善後作息已改變,農民在晚上多已不摸黑出工到田間引水灌溉,導致自水源流下入圳道的水,未加有效利用而流失,造成極大的損失。且該損失的水因未經農地,就未能滲入地下補充地下水,而是白白的排入河、海,對生態環境也未有助益。
為達該等佔最大部分之水資源發揮有效利用,對於灌溉方式的管理不僅要朝現代化改革,更重要的為使水資源能達充分利用,應將其納入水資源管理統一體系,進行整體性效率化的管理、調度和利用,並達生態保育功能。
再者近年氣候的極端變化,水源不穩定,產業發達需水量增加,政府為改善水資源不足問題,開始推動新興水源開發,水回收再生利用,依各種用水目的水質不同,提供適合用途的水。則佔用最大用水量的農業用水,更應納入整體性分區供有效調度管理,以擴大可用水資源的利基,並達到生態環境保育
筆者建議應將農田水利回歸環境資源部以利水資源統一規畫、管理,經營,進行制度、體制的改革,並強化農田水利主管機關之層級和功能,以充分發揮水資源的效率化利用。
(作者台灣水環境再生協會名譽理事長)
◆ 農糧署:安全存糧達到45萬公噸
中廣新聞/張文祿 2011-02-06
全世界受到天災影響,歐、美各國、以及澳洲農作物欠收,不但過完年許多物價都可能調整,而且會不會面臨飢荒,是各國重視的課題。在寶島台灣,雖然有些物價還是可能調漲,但是,糧食供應無虞,農糧署表示,國內安全存糧已經從30萬公噸,提高到45萬公噸,會視市場需求供應。
歐美北半球各國,在這個冬天都被冰封,南半球的澳洲不僅洪水為患,還有森林大火,天災不斷,也影響糧食物資供應。
對於這樣嚴峻的情勢,國內會不會也面臨缺糧問題,農糧署表示,國內糧食供應無虞,農糧署副署長游勝鋒表示,國內安全存糧是三十萬公噸,約可供應國內三個月所需,而目前安全存糧已經達到四十五萬公噸,可以供應四個半月。
另外,國內稻米一年兩收,一期產期只要四個月,因此,稻米供應不虞匱乏。
白米不僅不虞匱乏,農糧署還要鼓勵國人每天多吃一口飯,至於糧價也沒有波動現象,農糧署也會視情況釋出白米,平抑市場。
※ 糧食自給率多少?
阿里山無毒蔬菜 產地直銷
中央社 2011.02.12
「這些都是今天早上現採的哦!」阿里山鄒族農民在八八風災後,重新種植無毒蔬菜,最近成立「打手機鄒」品牌,每逢雙週六在嘉基醫院設攤,讓消費者可品嚐到「原」味。
八八風災已過1年半,但千瘡百孔的阿里山,尚未完全恢復生機。阿里山通往嘉義市區的道路上,仍隨處可見風災造成的殘破景象。
多名鄒族農民今天一大早就忙著將剛採收的蔬菜,搬到嘉義基督教醫院門診藥局前擺攤。翠綠的葉菜上還沾著少許露水,看起來青翠欲滴。攤位尚未擺好,就吸引民眾選購。
鄒族農民販賣的無毒蔬菜,是由台灣世界展望會輔導種植,嘉義基督教醫院提供創業基金與設攤場地,除鼓勵鄒族原住民自食其力外,也可避免遭中間商剝削。
嘉義基督教醫院社區健康部主任張育誠表示,為鼓勵鄒族人擺脫八八風災陰影,嘉基醫院與財團法人雙福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一起在阿里山成立「南3村生活重建服務中心」,同時發起原鄉產業扶助方案。
這項原鄉產業扶助方案,不僅提供族人經費補助,同時協助建立行銷計畫,並提供場地直接販售農產品、定期提供經營課程訓練,希望鄒族人在步入軌道後,能回饋部分盈餘,再幫助其他農民。
為了讓阿里山農產品能更有系統推廣,世界展望會最近整合各部落成立「打手機鄒」品牌。鄒族農民要加入「打手機鄒」,蔬果一定要新鮮、不噴灑農藥才行。
在茶山部落種植葉菜的鄒族人鄭怡雯表示,過去總要跑到台北才有設攤的機會,如今每雙週六都可以固定在嘉基醫院設攤,不僅可親手將自己種植的蔬菜賣掉,還獲得許多消費者的支持,讓她心裡感到很踏實。
除了新鮮蔬菜外,「打手機鄒」原味市集也展售苦茶油、養生紅薏仁、石篙筍等加工品,並販阿里山咖啡,民眾可邊買菜、邊試喝香醇濃郁的阿里山咖啡。
為了讓更多民眾認識阿里山特有的農產品,嘉基與世界展望會更聯合出版「食在好鄒到」原住民料理食譜,消費者只要購買苦茶油,即可獲贈1本食譜。
張育誠表示,「打手機鄒」原味市集每月雙週六上午在嘉基門診藥局前設攤,嘉基醫院歡迎民眾前往選購真正「原」味、產地直銷的無毒蔬果,除見證原住民的堅毅精神外,為自己買健康,也給原住民一個機會。
◆ 想吃好米我幫你種! 網路契作正夯
【聯合報╱記者連線報導】2011.02.13
受網路影響,農民耕作型態產生「質變」,透過網路採取先下單的「契約」農作風氣,逐漸在東部擴散,「現代農民」不再靠天吃飯,也避開糧商中間得利。
這場靜悄悄的「農業革命」,方興未艾,推動契約農作概念的賴青松,公費留日,八年前取得碩士返台,成立「穀東俱樂部」,租地種有機米,開放預先「認股」及宅配到府,先收款再播種耕作。
賴青松利用部落格、電子郵件,將田間大小事與穀東們分享;穀東攜家帶眷到鄉下踩泥巴、玩彈珠,不但吃到好米,也喚回人們對土地的眷戀。
穀東「契作」的概念,讓農民看天吃飯的風險降到最低,對想務農的年輕人是一大鼓舞;近幾年,穀東經驗快速被複製,在全台開花。
賴青松說,穀東概念就像打好版型的衣服,所有人都可以拿來穿,「不合身再改,有很大的DIY空間,但產品會說話,消費者還是樂意接受。」
竹科退休的陳昌江,與兩名好友在宜蘭南澳租十二甲地,契作代耕條件寫得很清楚,不施肥、不用農藥,一分地收成四百四十斤,不夠的補到足。
陳昌江說,如果大家都用契作代耕取得食物,「想到這些食物是自己要吃下肚的」,訂戶就不會准許灑農藥,「土地自然恢復健康」,從預約情形讓他對台灣這塊土地深具信心。
五年前,好客愛吃飯樂隊主唱陳冠宇,走進台東池上萬安社區找創作靈感,他參與插秧、施肥、收割,雙手記錄農人智慧,雙耳傾聽稻子的聲音。
受這股效應影響,台東縣池上鄉、關山鎮及鹿野鄉,近兩、三年來,農民藉由網路行銷自種稻米逐漸形成風氣,並紛紛自建品牌;例如魏文軒、魏文書兄弟的「網路米舖」、關山鎮賴善能的「御稻」等。
在中華電信上班的池上鄉萬安社區發展協會前理事長蕭仁義說,過去透過米商一分地獲利約兩萬,現在網路自銷可賣到四萬。
(吳淑君、羅紹平、徐尉庭、劉時均、廖雅欣)
基改作物種植 農委會擬立法放寬
環團認為應訴諸公民討論 農民憂心影響外銷
自由 2011.02.14
〔記者鍾麗華/台北報導〕基改作物的環境生態、食用安全爭議,國際從未間斷,但農委會計畫開放農民種植,相關法案預計今年送行政院審議。環保團體認為,台灣是否開放種植應訴諸公民討論,而非政府自行決定;農民也憂心,如不慎造成基因污染,將影響我國農產外銷。
經公告品系 種植不須申請許可
農委會已草擬「基因改造植物種植生產管理條例」,根據草案,種植基改作物須提出生物安全評估計畫,非經核准,不得種植。種植申請審議過程,必要時須開公聽會,徵詢鄰近農民意見。
草案也規定,經過公告的基改品系,不須種植申請許可。而條例實施之前生產的基改作物,可「就地合法」,並應在法規實施一年內,依規定補正程序。如擅自生產、銷售、贈送基改種苗,將處二十萬到一百萬元的罰鍰,一年內再犯還有刑責。農糧署長陳文德表示,將先開放非食用作物,也就是觀賞、花卉作物種植,至於食用部分依規定須經食品安全評估。
學者:一旦開放 恐成農業災難
綠色陣線執行長吳東傑憂心,雖說先開放觀賞作物,最終將開放食用作物。台大農藝系教授郭華仁認為,花卉不單純是觀賞,也有泡茶、入菜的可能。台大植病系副教授洪挺軒也說,花粉污染可能存在不同種間,雖然機率小,但不表示絕不會發生。
台大園藝系兼任教授李金龍指出,基改作物尚有爭議,美、加開放,但歐盟與日本沒有種植,台灣一旦開放,將造成農業生產災難,影響我國農產品外銷歐日,過去曾發生美國、中國農產品遭基改污染而被抵制的案例。
花農:產量增加 價格將慘跌
屏東縣高樹鄉果樹產銷班第六十五班班長、木瓜達人楊乾德說,他十年前曾試種基改木瓜,一樣得到輪點病毒,現今農產價格,是基改比非基改便宜,台灣開放種植後,將衝擊台灣農產出口與價格。
台灣稻農公司董事長林俊廷強調,基改作物對健康與環境風險仍是未知數,如他的鄰田種植基改作物,他恐怕會擔心。
台中市潭子區花卉產銷第一班班長廖金木不贊成開放種植基改花卉,因為基改技術,讓花變好種,產量增加,價格將慘跌。雲林縣古坑鄉花卉生產合作社理事主席黃炳煌認為,如開放花卉種植,應把食用與觀賞花卉區分清楚。
※ 相關報導:
* GMO面面觀 基因轉殖 基因改造 基改
http://gmo.agron.ntu.edu.tw/
這應該是台灣目前蒐集基改資訊最豐富的網站。
◆ 25國種基改作物 美洲面積佔89%
自由 2011/02/14
〔記者鍾麗華、湯佳玲/台北報導〕根據統計,前年全球基改作物種植面積為一.三四億公頃(去年統計尚未出爐),佔全球耕地不到一成,年增率近七%。事實上,只有二十五個國家種植基改作物,除美國、加拿大、澳洲外,幾乎都是開發中國家。
美洲種植的基改作物面積佔全球近八成九,亞、澳九%,中東與非、歐洲僅佔二%。美國、阿根廷、巴西是種植面積最大的三國,生產面積就佔全球八十%。
大豆、玉米、棉花、油菜是世界主要的基改作物,種植面積合計佔了九十九%,小麥、稻、木瓜、馬鈴薯、菸草、甜菜、番茄、南瓜等也有零星栽培。
我國雖未核准種植,但已研發水稻、青花菜、馬鈴薯、苦瓜、番茄、木瓜、蝴蝶蘭、文心蘭、海芋等品種,其中僅木瓜通過田間試驗。雖然基改木瓜未經安全評估,還不得上市,但農民早已偷種,還有兩名種苗業者因此被重罰。
動物實驗 吃基改食物大腸細胞病變
基改作物最大爭議在健康風險,慈濟醫院一般醫學主治醫師、美國醫學博士許瑞云指出,基改作物未曾經過人體實驗,但在動物實驗,餵食基改大豆的老鼠出現大腸細胞病變,根據腸胃科臨床門診發現,國內吃素人口大腸癌發生機率比一般人高,懷疑是素食人口以豆製品為主要蛋白質來源,而國內豆製品又幾乎都是基改。大林慈濟醫院正進行相關研究,目前已收案六、七千人。
台大農藝系教授郭華仁解釋,改造基因可經風力或昆蟲,將花粉散佈其他非基改作物,過去就曾發生基改油菜的花粉污染野生油菜,造成野生油菜具有基改基因;而基改植物採收的殘骸分解後,基因片段會跑到土壤裡,改變土壤微生物,同時還會形成不怕除草劑的超級雜草。
世衛組織無對人體有害確定案例
不過,中興大學副校長葉錫東以及中研院分子生物研究所特聘研究員余淑美認為,外界對基改食品存有誤解,世衛組織從未有基改品對人體有害的確定案例。基改導入的基因就是個核酸、蛋白質,人體吃到腸胃後就消化掉,並不會改變人體本身的基因,唯一的可能就是過敏,民間聽到基改作物就怕,造成農業科技落後,台灣的農業生技無法進步。
※ 相關報導:
* 學者憂心 中國基改種苗流入台灣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feb/14/today-life5-2.htm
中國基改作物面積前年達三七○萬公頃,大部分是棉花,棉花栽培面積有九成是基改;雖然中國尚未核准種植食用作物,但基改米、木瓜、蔬菜、小麥等,早已流入當地市面,種苗也違法出售。學者認為,在兩岸頻繁交流的情況下,難保基改種苗不會流入台灣,使得我國優質品種遭污染。
◆ 北韓口蹄疫情嚴重 萬頭豬牛死亡
中廣 2011/02/14
據媒體報導,北韓去年「耶誕節」,第一次爆發「口蹄疫」病例後,疫情迅速擴散,共有一萬多頭豬和一千多頭牛因病死亡。
「自由亞洲電臺」引用北韓向「世界動物衛生組織」提交的資料說,去年十二月二十五號,平壤市6頭牛呈現口蹄疫陽性反應後,三天後平安北道泰川郡的三千九百頭豬和兩頭牛,也傳染口蹄疫。
消息說,北韓自行開發的疫苗,不能防止疫情擴散。到目前為止,北韓境內共一萬多頭豬、一千多頭牛、一百多頭山羊,被傳染口蹄疫死亡。
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已向北韓發佈口蹄疫警報,並計畫與「世界糧農組織」,一起商討如何援助北韓的方案。
我不幹了! OL跑去花蓮當農夫
自由 2011/02/14
〔記者林秀姿/台北報導〕「人,來到這個世界上就只是為了上班賺錢的嗎?」有個小女生放棄光鮮亮麗、得獎無數的廣告文案工作,跑到花蓮鄉下當農夫,人生暴走一年,現在唯一的「正職」,卻是賺不了一毛錢、為農夫發聲的facebook「直接跟農夫買」粉絲團團長。
「我從十六歲左右就開始半工半讀,大學畢業後就投入職場,假如我沒中樂透的話,必須要工作到六十五歲才能退休,退休後十年可能就要進棺材了。算一算,人生有七十%時間都在工作。」才三十歲的金欣儀問自己,「人的出生就是為了工作賺錢嗎?」
金欣儀原本在廣告公司上班,每天幾乎都要加班到晚上十二點,忙碌的時候,甚至到半夜兩、三點,每天幫進口車、化妝品寫文案。當她幫一檔基金一週內募集爆滿、某品牌業績逆勢成長二成五、拿了夢寐以求國內外廣告大獎之後,她突然把辭呈丟到老闆面前,「我不幹了!」
決定「棄業」的當下很突然,一盒台中的鳳梨酥文案感動了她,「這種足以獲得廣告獎的文案,不是出現在精緻的廣告中,而是單純告訴消費者,你購買的鳳梨酥,可以讓台灣有更多的二號鳳梨田,幫助更多農民。」金欣儀說,我決定去尋找讓我感動的事物,寫一些有意義的文案。
辭職初期,周邊的親朋好友不解她的念頭,勸阻她棄業會困難重重,最後攔不住時,只剩下「看妳能撐多久」的表情。金欣儀說,不要去問假設性的問題,比如說,棄業後,以後會不會找不到工作?想太多就不可能棄業了,棄業不是為了做給別人看,而是為自己做的。
金欣儀說,棄業期間,每個月只花三千元的低物慾生活,讓她得以實踐夢想,「每個人的條件不同,不一定要有棄業行動,但是可以把棄業當成生活的態度。」
棄業一年,金欣儀過著凌晨四點被挖起來採黃豆、半夜一點還在抓鰻魚、在荒山被野牛追、在墳墓QK、在深山裡一個人發著抖過夜的鄉下生活。金欣儀以「買買氏」的筆名,將棄業一年下鄉當農夫的甘苦經歷,寫成「棄業日記」出版,還推薦了許多有機、無毒的農產品。
◆ 城市體驗農園 今起登記囉
自由 2011/02/14
〔記者俞泊霖/太平報導〕近年假日農場流行,市政府也規劃在北屯區、太平區交界,增設一處城市體驗農園,今日起開放登記,資格則限定年滿二十歲設籍台中市的市民,每戶限承租一單位約九坪大,不過每年三千元的租金,有民眾抱怨嫌貴,但太平區已有上百人搶著要登記。
年繳三千元加保證金 有人嫌貴
這處位在太平區麗園公園旁的體驗農園,提供四百個單位讓市民當農夫,每單位三十平方公尺、約九坪大,每月租金兩百五十元,一次除需繳清全年三千元,還需另付五百元保證金,雖然民眾意願高,卻也有人嫌貴。
太平區光華里里長黃鐵騫說,有超過百位里民,從去年底就等著登記,不過有民眾比較其他假日農場,發現十坪大土地一年租金才兩千元,認為市政府的價格太高,雖然有意願當假日農夫,但也希望價格更便宜。
市府委辦管理體驗農園的營造公司老闆黃耀欽說,農園原是荒地,經整地才得以栽植,且農園已設置給水管、抽水馬達、照明、監視設施,還有桌椅、涼棚等休憩設備,包水包電價格很划算,可以說是虧本生意。
這處體驗農園平日未配置農夫照料,作物仰賴民眾自行照顧,體驗「正港ㄟ農夫」,即日起至十九日,每日上午九點至十二點、下午兩點至四點受理登記,民眾需帶戶口名簿影本至農園管理室登記,若超過名額,採抽籤方式決定。
◆ 有機小農結盟 互相扶持不悲情
中央社 2011-02-14
在台南下營種植有機桑椹的鄭慶凰,今年與鄰近年輕農友成立有機聯盟,鄭慶凰說,他的有機田只有3分大,但結盟後,能提供消費者多元農產品,也能讓消費者品嘗到各季有機蔬果。
鄭慶凰種植的有機桑椹,為外界不常見、鄭慶凰父親10幾年就開始種植的長果桑,果實最長可到21公分,甜度高達20度,不過因為不好保存、種苗價格高和鳥類愛吃,所以全台大面積種植的農友不多。
鄭慶凰剛成立的有機聯盟取名「友善大地」,目前結盟農友共有6位,合作農場則有3家,有機農產品包括桑椹、菇類、咖啡、香草、各式葉菜根莖瓜果等。
鄭慶凰說,一群善良的人從事有機農業,讓自己、消費者和這片土地都不會因為化學農業、肥料而負債,不過信念有了,未來還要以企業管理角度,迎向愈來愈艱鉅的有機市場挑戰。
「有機市場會有愈來愈多的大鯨魚」鄭慶凰說,大企業紛紛投入有機農業市場,但許多年輕小農,卻苦於無法將自家好的農產品,推廣給消費者知道,所以未來除了以有機做為市場區隔,更必須行銷自己,與大型有機農業商爭奪消費者市場。
鄭慶凰指出,有機小農特點為「彈性」,應前瞻判斷下一季市場量少、流行的農產品,然後投入生產;另外有機聯盟也要能主動滿足小眾客戶的需求,而非現在大型有機農自行決定包裝一箱什麼樣的有機農產品,就送到消費者家裡去。
鄭慶凰說,年輕有機小農或許辛苦,但不可以悲情,更要大聲跟人家說「我們做有機」,因此有機聯盟不只賣農產品,更是集合眾人之力推廣有機農業,讓更多有機農友能在一條對的農業道路上繼續扶持走下去。
※ 相關報導:
* 手作農情-玫瑰番茄鹽地裡的蜜糖
http://life.chinatimes.com/life/100313/112011021200119.html
雲林口湖的玫瑰番茄就如玫瑰花般細緻,吹彈可破,入口還會爆漿回甘,此時特別鮮甜,正是品嘗好時機。
搶救糧食危機 20萬公頃休耕地復活
【聯合晚報╱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2011.02.15
台灣休耕農地多達20.9萬公頃,過去農民都任其荒廢種植綠肥。農委會為因應全球化糧食危機積極活化休耕地,並且討論在國內栽種飼料玉米、小麥、大豆的可能性,不僅可增加國內糧食自給率,也增加農民收益,估計國內今年飼料玉米栽種面積可達7000公頃。
由農委會、外交部、內政部、經濟部、財政部組成的「跨部會糧食安全專案小組」,今天舉行第一次會議,由農委會主委陳武雄、經濟部次長林聖忠及內政部次長林慈玲共同主持。會中針對提高國內糧食自給率、活化休耕地、確保糧食生產資源、強化國內救助體系等議題進行跨部會討論。
農委會農糧署副署長游勝鋒表示,包括飼料玉米、大豆、小麥國內幾乎百分百仰賴進口,當國際糧食價格高漲,或其他國家不賣給我們時,國內物價就會大漲。
以小麥、飼料玉米為例,都是民間進口商自行儲備,目前僅有一個月存量,大概可掌握12至15萬公噸數量,一旦需求大增或進口量減少,必定帶動國內相關物價,因此需要跨部會協商,討論一套各式糧食的安全機制。
農委會鼓勵國內農民,將休耕地轉種植飼料玉米、雜糧、製糖甘蔗等經濟作物。其中首推種植飼料玉米。農委會規畫,一公頃休耕田轉作飼料玉米,將補助農民4萬5000元,並委請省農會以一公斤8元價格收購,若農會轉售出去的售價每公斤高於8元,90%營收再回饋給農民。
原本農民休耕種綠肥一公頃收益3萬5000元,轉作飼料玉米後,扣除成本每公頃收益估計可達4萬6000元,足足增加三成。
◆ 冷眼集/多吃飯 就能救危機?
【聯合晚報╱記者彭宣雅/特稿】2011.02.15
因應全球氣候變遷糧食危機,政府各部會終於動起來舉行跨部會會議。但如何有效推動方案,增加農民種植誘因, 並且讓國人盡可能在地消費,提高在地各式糧食自給率,恐怕才是政府不得不面對的課題。
根據農委會統計,目前國內稻米自給率僅32%,小麥、飼料玉米、黃豆等雜自給率更不到12%,大量仰賴進口的結果,導致台灣農地荒廢、挪作他用,務農人口減少,加上米食文化退位,20年後台灣將沒有台灣米可吃。
盡管農糧署表示,國內安全存糧還有30萬公噸、大約還有三個月的消費量;國內稻米存糧也有47萬公噸,數量綽綽有餘,也超過聯合國制訂的安全標準。所以農委會也鼓勵國人在地消費,少吃麵粉製品多吃米,還說只要國人每人多吃一口飯,一年可活化5600公頃休耕田,每人每年白米消費量可由4 公斤提升至51公斤,民國109年糧食自給率達到34%。
但因應國際糧價飛漲,年輕民眾飲食習慣逐漸西化,非米類糧食需求逐漸增加是不爭的事實,政府有必要及早未雨綢繆,擬定中長期的糧食因應對策。
尤其,務農是看天吃飯,工作辛苦,很多年輕人根本不願務農,甚至有不少農民等著農地變成建地銷售,不必再傻傻的耕作辛勞一輩子。
天候劇變,全球糧食危機迫在眼前。政府除了鼓勵國人多吃米飯,農政單位更要思索規畫更完善的措施,讓更多人願意投入農業,不要放任產銷一再失衡,讓中間商人炒作獲利,扶植本土糧食產業,才不會無米可炊。
◆ 「凍」傷 虱目魚重鎮 7成被凍死
民視 2011/02/15
寒流來襲,讓嘉義縣養殖業者心裏更寒了。過年前的寒流造成虱目魚死傷至少七成,現在寒流又來,業者死魚都還沒撈完,還得擔心存活的魚擋不擋得了這波寒流,真是雙重打擊。
真的是損失慘重,漁塭旁的小徑全部被翻白肚的死魚佔據,連個走路的地方都沒有,儘管寒流來襲,冷個半死,養殖業者還是得強打起精神,繼續撈死魚。去年7月放養的虱目魚,眼看再三、四個月就可以收成,現在卻橫屍遍野,2、3百萬的成本就這麼付諸流水,養殖業者欲哭無淚。
嘉義縣布袋鎮新塭地區是國內飼養虱目魚的重鎮,每戶養殖業者大約都損失七成,前一波被凍死的魚還沒撈完,新一波寒流又來,威脅著僅存的三成虱目魚,業者是愈撈愈憂心,再這麼冷下去,整池魚恐怕會無一倖免。(民視新聞 鄭榮文嘉義縣報導)
◆ 梨赤星病蠢動 威脅百頃梨園
【陳世宗/台中報導】2011-02-15 中國時報
台中區農業改良場植物保護研究室調查台中市山城地區龍柏樹時,赫然發現有梨赤星病的冬孢子;助理研究員沈原民說,為避免冬孢子大量感染新萌發的梨葉,東勢、和平、石岡、豐原、新社等臨近地區的梨農,在梨葉吐出新芽後務必及早防範,避免病情蔓延。
台中農業改良場指出,梨赤星病的感染期,從現在開始,將持續到四月以後,這段時間內,龍柏上的孢子會藉風力傳播到梨樹上;若不提早防範,將危及山城上百公頃的梨園。
孢子在有雨水時萌發感染,在梨葉上造成黃色至橙紅色的病斑,降雨過後更須注意梨赤星病的危害;梨赤星病以龍柏為中間寄主,必須有梨與龍柏兩種寄主才能完成其生活史。
助理研究員沈原民指出,去除龍柏可切斷梨赤星病的生活史,降低臨近梨樹感染赤星病的風險;早期發現受梨赤星病感染的果實或枝條,可先行疏果或修剪,降低不良果或發生枝枯的機會,嚴重時會造成梨樹的弱化。
台中農改場強調,若發現梨樹感染梨赤星病時,果農可噴灑二五%得克利水基乳劑兩千五百倍、七六%富爾邦可溼性粉劑兩百到五百倍、一二%芬瑞莫可溼性粉劑五千倍等,每隔十至十四日施藥一次;避免病害擴大危及梨樹成長及結果率。
酸菜故鄉大埤 研發易開罐酸菜罐頭上市
【中廣新聞/龐清廉】2011-02-16
雲林縣大埤鄉的「酸菜」產量全國第一,大埤鄉農會經過多方研發,今天正式推出「即開即吃」的易開罐「酸菜罐頭」,雖然目前還沒有廣為銷售,民眾只能在埤鄉農會門市部購買,但吃過的民眾都說很好吃,近來銷售量增加許多,也成為年節期間,大埤鄉親和外來遊客選購的最佳伴手禮。
雲林縣大埤鄉酸菜產量,佔全台酸菜產量四分之三,因而有「酸菜故鄉」美名;但以往生產的酸菜都是依傳統醃製方式製成的酸菜,民眾食用前必需要再行處理,大埤鄉農會為了讓民眾更方便食用,幾經研發終於製成「易開罐」酸菜罐頭,不僅方便攜帶,更能即開即吃,成為老少咸宜的佐飯食品,拿來作菜滋味也一樣美味。
雖然,目前大埤鄉農會新推出的易開罐酸菜罐頭,只在大埤鄉農會門市銷售,但地方民眾口碑相傳,年節期間銷售量大量,許多鄉民和外來遊客都會買來送禮或是自用,也為農會增加不錯的收入。
◆ 套裝種植不用農藥 范振清的紅龍果 紅到日本
【陳世宗/台中報導】2011-02-16 中國時報
「只要肯努力,莊稼漢一樣會出頭天!」台中外埔區農友范振清,花四年時間研種有機紅龍果,不僅品質突破原產地口味,還協助班員推廣搶攻日本市場;范振清在種植紅龍果投入大量心血,榮獲農委會二○一一年全國模範農民殊榮。
五十六歲的范振清,原本在屏東某中學擔任職員,身為長子的他,因父親年老退休,他放棄工作返鄉接棒,耕種一甲多的農田,有七分半地用來種植紅龍果,他為突破傳統不斷的鑽研,並到各大學、農政單位接受培訓,還多次環島觀摩。
虔誠佛教信徒的他,用慈悲心種植無毒紅龍果,以人工捉斜紋夜盜蟲及黃色毒蟲,摒除傳統種植紅龍果的方式,拆除棚架、改用套袋,不施灑農藥生產的紅龍果;經分級包裝後,最大的每顆可達兩斤餘重,甜度高達十八度,沒有南美洲或越南原產地的草腥味。
范振青種植的紅龍果,吃起來爽口味美,在國內市場拍賣每台斤高達一百五十元以上,成為高經濟的農作物;去年在台中市長胡志強努力行銷下,八月銷往日本三百箱、計一.八噸,日本今年再擴大續訂紅龍果,讓外埔區果農信心大增。
范振青除擴大種植面積外,還繼續研植比利時黃皮白肉的新品種紅龍果,預期今年將可再創紅龍果銷售高峰。
范振清榮獲農委會今年全國模範農民的殊榮,市長胡志強今天將率先向他祝賀及表揚,鼓勵他再創巔峰。
台灣茶農 打造大陸阿里山
【經濟日報╱記者李宇欣/綜合報導】2011.02.18
福建省漳平市「台灣農民創業園」積極打造「大陸阿里山」,規劃到2015年建立15萬畝台灣高山烏龍茶在福建的生產基地,進一步鞏固其「大陸最大的台式烏龍茶生產加工基地」的地位。
中新社報導,福建龍岩市加快建設漳平台灣農民創業園,根據龍岩市政府昨(17)日透露,該市將編制五年的發展計劃,加快漳平台灣農民創業園的建設,打造台灣農民赴福建創業的「示範」。
2008年2月,漳平台灣農民創業園升格為國家級的台灣農民創業園,其核心區為永福鎮,當地的山地氣候與台北文山和南投的農業生產條件相近,被台商稱為「大陸阿里山」。
近年,該園區積極打造「大陸阿里山」品牌,並且建設「一平台、三基地」(兩岸人民交流合作平台,高山生態農業、新農村建設示範和鄉村旅遊觀光休閒三大基地)。
漳平市農業局表示,2010年創業園區新引進10家台資農業企業,目前進駐台資企業的總數共54家,總投資人民幣4.9億元(約新台幣21.89億元),其中高山茶企業43家,常駐台商達460多人。
目前該園已種植台灣高山茶4.5萬畝,全面引進台灣的優良茶樹品種、精緻的栽培技術、先進的製茶設備和精湛的製茶技術,成為大陸最大的台灣高山茶生產基地,核心區永福鎮成為大陸地區台資農業個體投資最密集的山區鄉鎮之一。
目前漳平台灣農民創業園已累計投資人民幣6,000萬元(約新台幣2.68億元),並成立大陸首家台商維權審判合議庭,保障台商的合法權益,正著手準備將園區的茶葉企業聯合上市,進一步開拓新融資管道。
據悉,龍岩市今年計畫投資人民幣1億元(約新台幣4.47億元),建設台緣山莊、千畝以上的茶園道路等,借鏡台灣茶葉產銷的經營理念,期望重點培育出五家茶葉生產龍頭企業。
爭奇鬥艷 世界蘭展我奪10獎
【聯合報╱東京特派員陳世昌/十八日電】2011.02.19
第廿一屆世界蘭花大展,昨天起在東京巨蛋球場揭幕,共有來自台灣與全球的廿個國家參展,讓一向是職業棒球劍拔弩張的東京巨蛋,成了一片花海,呈現另一個風貌。
來自台灣栽種蘭花的業者,包括香斌蘭園、台大蘭園、台糖、曾文蘭園及行政院蘭花產銷發展協會等,也在世界蘭展會場占有一席之地。他們推出各式蘭花爭奇鬥艷,獲得十張以上獎牌。
世界蘭展會長、日本皇室的高圓宮王妃親臨主持這項世界蘭展的開幕典禮,她說,全世界只除了南極以外,到處都有蘭花,最北的丹麥格陵蘭都發現五種蘭花,可見蘭花之普及。
最近面臨被「倒閣」風波的日本首相菅直人,也抽空前來參觀蘭展。他說會向參眾兩院議長建議,看能不能在國會殿堂也佈置一些蘭花,讓國會的審議更為和諧。這番話引來許多笑聲。
獲得大會日本賞的是一株來自東喜馬拉雅的山蘭,培育者江尻光一說,他花了廿一年的時間,才培育成這株大蘭,共開出了兩千朵的花。他獲得兩百萬日圓獎金,以及一輛賓士轎車的副賞。這項世界蘭花展,將展出九天。
◆ 嫁接紅梅花 復興鄉驚豔
【聯合報╱記者劉愛生/復興報導】2011.02.20
紅色梅花、很罕見,在復興鄉三光村光華部落就有一棵,今年開得特別茂密,站在樹下還可聞到一股清淡花香,令人驚喜、難忘。
紅梅花的主人、復興鄉三光村民吳明哲表示,10年前,他到台中縣梨山旅遊,在高山地區發現一棵紅色梅花,與樹主溝通後剪了一枝返家嫁接,想不到嫁接的紅色梅花長得很快也很好,如今已高2層樓半。
縣議員李柏坊日前到吳家拜訪,看到這棵紅梅花,直誇難得一見,他表示,一般梅花都是雪白,很少人知道梅花也有紅色。今年的冬天特別冷,所以這棵梅花開得特別茂密,站在樹下還可以聞到一股清淡花香。
李柏坊說,他向吳明哲索討一枝返家紀念,剪下的樹汁也是紅色的,更讓他印象深刻。他也建議縣政府農業發展局,如果可能的話,可以在縣內公園綠地和風景區廣泛栽種紅梅花或特色花卉,增添觀光景點特色。
◆ 吃米愛台灣 守護良田第一步
【聯合報╱孫振義/台灣綠建築發展協會副秘書長(台北市)】2011.02.19
想要「愛臺灣」其實很容易,只要適當改變飲食習慣,就可以維護良田的生產價值,避免其被肆意的變更為其他用途,愛臺灣的行動其實可以從吃米食開始!
當世界糧食危機的警語響遍街頭巷尾,當許多農地遭到強制徵收改為其他土地使用類別時,就是「守護良田運動」號角響起時刻。從前農業為國家不可動搖之本時,將農地變更為其他用途將會被視為罪大惡極,農夫的辛勞生產精神也是國小教育中重要的宣揚主題。如今,高科技產業經濟利益掛帥,每分地的稻田產值遠不及每平方米科學園區的產值,因此許多良田被迫順應國家發展的腳步成為工業區,產品也順理成章的從稻米變成3C產品。
其實稻田的價值取決於社會對其的依賴程度。對人民而言,食物的選擇除了米食外,還有大量的麵食(例如麵包、麵條、餃子等),導致可能有許多人連著好幾天都沒吃過米食。所以當民眾對米食需求量逐年降低、年輕人因為收入考量而不願意投入農業生產時,後繼無人的老農夫便會很輕易地隨著公部門的政策放棄耕田的權利,讓耕耘數十年的農田被變更使用。
然而,一個需要為全民設想的政府卻需要有更有遠見的思維,應該積極主動的扶植臺灣的米食產業。理由一,讓國人過於依賴臺灣自身沒有生產的麵食是一件不智之舉,因為無法掌握決定麵粉價格的主動權;理由二,農田一旦被變更回其他使用型態,便再也無法回復成農業生產的土地,屆時若需要農田,只好再開發原始林地,也將造成生態破壞;理由三,適當的將稻米製作成其他精緻米製食品,販售到世界各國,仍具有相當程度的經濟價值;理由四,台灣是一塊適合生產稻米的土地,不積極發展米食特色就是暴殄天物、枉費老天爺給的天賦。
今日的臺灣,奢望政府對於農地政策有積極改善作為是略顯遙遠。但基於政治人物與政治思維嚴重地受民意動搖的特性,當我們無法直接影響政策與制訂政策時,唯有透過自身的力量,從增加米食的食用開始,讓守護良田的行動成為愛臺灣的第一步。
◆ 日本雪災 來台搶購千噸甘藍
中央社 2011.02.20
日本今年冬天大雪,蔬菜歉收,台灣冬季蔬菜搶手。行政院農委會農糧署副署長許漢卿表示,日本首次提早在1、2月來台下單買甘藍,合計1、2月採購甘藍逾1000公噸。
農委會國際處副處長蕭(木冬)瓊說,日本今年 1、2月大雪歉收,特別拜託農委會協助,來台採購台灣冬季蔬菜;就連去年正常下單,原定今年 5月才要出貨的蔬菜,也要求提早在 2月出貨。但沒聽說韓國來台採購,韓國曾歉收大白菜,但向中國大陸採購。
許漢卿說,日本原本1、2月就會向台灣採購青花菜、胡蘿蔔等冬季蔬菜,例如結球萵苣每年 1到 4月採購4000公噸,今年也預計採購4000公噸,1月到2月下旬累計已採購1000多公噸,預計到2月底逾1600公噸。
他說,今年1、2月唯一情況不同的是,日本往年到3 月才向台灣採購甘藍,今年1、2月因為日本下大雪歉收,提早來台採購甘藍1000多公噸,且每公斤採購價格新台幣9到13元,比目前內銷價格每公斤3.5元高,讓農民增加收入,也解除往年此時所遇耕除壓力。
許漢卿說,日本1、2月提早採購的是嘉義新港上豐產地合作社及彰化北斗合作農場所產的甘藍,來台採購的日本業者包含超市、餐廳及貿易商。
◆ 採收胡蘿蔔 一機抵40人
【許素惠/雲林報導】2011-02-19 中國時報
全球天氣異常、糧食短收,日本向台灣採購根莖類菜大增,但農村人口老化採收供不應求,雲林縣府輔導東勢果菜生產合作社引進輕巧、省工的胡蘿蔔、洋蔥採收機,一分地一小時廿分能採收完畢,足足省下四十個人工。
由北見工業技術中心營運協會主辦的「北海道農業機械展」昨日移師在東勢果菜生產合作社展出,日本長田機械等公司展覽胡蘿蔔、洋蔥、毛豆、馬鈴薯等採收機,還有蘿蔔清洗機。
技術人員現場操作清洗機,把原本一身泥的蘿蔔洗得白白淨淨,泥水不上身,乾淨又方便。
採收機更引起農民高度興趣,冒著寒風觀摩、錄影、拍照紀錄,但見農機上一操作員,另兩名助理共三人,一起動便輕輕鬆鬆將胡蘿蔔拔起,經由輸送帶切葉後入太空包,完全不費力。
鄰田人工採收,一、二十人力齊下,速度遠不及機械採收。長田機械公司常務董事鏈田簡介,該胡蘿蔔採收機可同時拔四棵,一分地只要一小時廿分就能完成,傳統人工同樣時間,得動員四十名工人才拔得完。
◆ 專用處理廠啟用 檳榔梗變堆肥 只要兩個月
【鄭光宏/嘉義報導】2011-02-19 中國時報
為解決嘉義縣每年超過兩千公噸棄置檳榔梗環境問題,三年前,縣府環保局與梅山鄉公所齊向環保署爭取經費,於永興村建置全國首座檳榔梗堆肥場,十八日落成啟用。原本必須半年才能腐爛的檳榔梗,在兩個月內就能變成有用的堆肥產品,農友聞訊,直呼:「化腐朽為神奇」。
梅山鄉為全國檳榔種植主要產區,不僅十八個村落幾乎都有栽種,粗估全鄉甚有超過一半的農友從事採收、運輸及銷售等檳榔相關產業。農友表示,由於檳榔梗富含強纖維難分解,以往多棄置在路邊或郊區,影響市容與交通安全,環境衛生也受波及。
鄉公所表示,如以每周兩個交貨日所產生近五十公噸檳榔梗計算,一年至少要處理上千公噸,為解決如此龐大資源回收問題,三年前與環保局齊向中央爭取經費,在永興村建置全台首座專屬檳榔梗回收堆肥場。操作人員表示,農戶送來檳榔梗後,會先以機械將高強度纖維的檳榔梗破碎並混合菌種,經過一至二個月的發酵處理後,廢棄物將變成有機肥,一旁檳榔農聞訊直呼:「化腐朽為神奇」;公所估計,營運後每年至少可以將千噸以上檳榔梗轉化成有機肥。
留住紫色傳奇 快救巨峰葡萄國寶樹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2/6164977.shtml
【聯合報╱記者何烱榮/彰化縣報導】2011.02.21
彰化縣府最近正全力搶救一株巨峰葡萄老樹,論樹齡,只有四十七歲,不算老,但它不僅是「葡萄之鄉」彰化大村人的驕傲,也是全台碩果僅存的巨峰葡萄「原始母株」。
老樹四十七年前自日本夾帶闖關入境,開枝散葉在台落地生根,在大村掀起寧靜的「紫色革命」,造就葡萄之鄉,老樹的傳奇故事,深深烙印大村人心中。
「它是全台最有經濟價值的老樹!」大村人形容「沒有一株老樹像它,徹底改變地方產業生態」;如今老樹瀕危,地方不希望老樹「紫色傳奇」,就此成為絕響。
四十七年前,有「紫色珍珠」之稱的巨峰葡萄四字,對國人來說,是全然陌生的名詞。「引進」它的大村鄉過溝村果農賴炳芳,二年前過世,老樹當初如何飄洋過海過來台?有二種版本。
一說是豐原有位留學日本的農業博士,夾帶闖關從日本長野帶回,賴炳芳獲知,專程拜訪這名博士,索取六支巨峰葡萄枝椏。賴與博士同時試種,博士沒成功,賴炳芳用扦插法栽培,從此讓巨峰葡萄在大村落地生根。
另一說是賴無意間看到日本長野縣成功育成巨峰葡萄的報導,專程前往索取了六支枝椏,用報紙包著藏在行李箱裡,夾帶引進台灣。六支枝椏有兩枝育成最好,他留下當「母欉」,其餘四株砍除。
不管老樹「身世」如何,老樹在過溝村開枝繁衍,子孫遍及彰化及鄰近的台中、南投等縣,讓原本以椪柑、水稻為主的大村地方產業徹底「變身」,成為台灣巨峰葡萄的故鄉,每年創造近廿億元產值。
歲月不饒人,去年老樹的雙胞兄弟壽終正寢,獨留老樹形單影隻,地方才驚覺老樹雖依舊開花結果,但樹幹斑駁、中空,也已老態畢露。
「這株巨峰葡萄老樹是台灣的國寶樹,一定要盡全力搶救。」縣長卓伯源說,縣府去年七月開始,找台中區農改場、大村鄉農會,攜手展開搶救,每兩月會診一次。
會診結果,老樹真的垂垂老矣,因年輕時「生育」過多,老來「體虛」老化加速,延壽之道,不但要「節育」還要以有機肥「補身」,即使如此,能再撐幾年?沒人敢打包票。
縣府原想把老樹移植到溪湖鎮的葡萄文化產業園區,台中區農改場長張致盛說:「老樹移植恐老命不保,還是讓它留在老家,終老天年吧!」
※ 相關報導:
* 葡萄成熟時 農會存款年增3億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2/6164980.shtml
中區農改場前場長陳榮五說,巨峰要靠日照去酸、增甜,本土化後的巨峰口味,讓日本消費者驚豔。今年三月產季未到,日方已下單。
◆ 一堆身價千萬果農 巨峰葡萄之父沒份
【聯合報╱記者何烱榮/彰化縣報導】2011.02.21
巨峰葡萄造就不少千萬農民,但首先植栽成功的主人賴炳芳卻不在其中;四年前,他將果園賣出,二年前鬱鬱以終;新主人原打算購地建屋,不忍老樹傳奇中斷,「改變主意兼職當起農夫」。
彰化縣府三年前首辦探訪葡萄老樹活動時,老樹主人賴炳芳缺席;原來當時他已將苦心經營四十四年的葡萄園和兩株巨峰「原始母株」,無奈地轉賣給五十八歲的印刷廠老闆洪南樞。
賴炳芳四十七年前接觸巨峰葡萄後,從此執著葡萄育種,他的農舍地方稱為「葡萄樓」。縣長卓伯源三年前登門拜訪,聽他口述葡萄老樹的故事,次年賴抑鬱以終,享年七十八歲。
巨峰葡萄原是溫帶水果,賴炳芳卻能讓它在亞熱帶的台灣落地生根;令專家也折服,如今賴家葡萄園內,還保存當年他培育的藤稔、高墨等不同品種葡萄。
早年,台中區農改場的專家,還得向他請教葡萄栽培經驗,也向他索取品種帶回栽種研究,所以有人推崇賴炳芳是「台灣巨峰葡萄之父」。
「其實在洪南樞買下葡萄園前四、五年,賴炳芳就決定賣園,有不少人上門接觸都沒談成,因為他又有點捨不得。」
「一切都是緣分」,新主人洪南樞說,老樹是台灣的文化資產,不是我個人的,專家願意幫忙保存我非常贊成。」洪南樞是二林鎮人,他說「真沒想到活到五十多歲,才開始拿剪刀、鉗子,學做農夫,還學育苗。」
他表示會接受專家建議,為老樹「節育」減產,「七月歡迎來品嘗老樹的葡萄」。
※ 相關報導:
* 無人水果攤 開賣5年沒被偷過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7/6164540.shtml
宜蘭縣員山鄉庄腳所在民宿老闆吳明一,在他的休閒農場前擺攤賣自己種的蜜柚,但無人看管,任人挑選,3個賣100元,遊客拿走蜜柚,把錢投進鐵罐裡,買賣全靠信任和自愛。
* 阿嬤拒用農藥 有機棗比雞蛋大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7/6164513.shtml
台東市78歲阿嬤楊王秋鸞天天下午耕作種水果,難得的是她種棗子13年,始終堅持有機栽培,就算水果產量不豐,她從不噴農藥,不用化肥,土地也回報她比雞蛋大的棗子。
◆ 日韓買家登台 穿梭各地搶菜
【聯合晚報╱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2011.02.20
今年冬天氣候異常,北半球鬧雪災,台灣蔬菜在國際間趁勢崛起。農委會估計,今年冬天蔬菜出口量達1萬6000公噸,比去年同期成長兩成。特別是日本、韓國買家,近兩個月穿梭在農糧署及各農會間「搶菜」,出手相當大方,認為台灣蔬菜品質好、具競爭力,大雪意外為台灣農業帶來新商機。
農委會農糧署副署長許漢卿表示,這幾天農糧署忙著接待日本連鎖超市買家,統統都是來台灣「買菜」的,特別是台灣的高麗菜、大白菜、花椰菜、胡蘿蔔、洋蔥等,全是國際買家喜歡的品項。
剛開始,這些超市老闆不敢買多,沒想到日本蔬菜因大雪大缺貨,台灣菜竟成了超市中的銷售主力,且品質極好,深受日本消費者喜愛,讓日本商社大老闆們不得不在年後二度來台採購。
許漢卿說,過去台灣大宗蔬菜外銷,大多鎖定香港與新加坡,但這兩個市場競爭激烈,台灣蔬菜即使外銷,價格不一定具優勢。但因為今年氣候異常,北半球雪災頻傳,意外打開日韓市場,蔬菜出口價比國內賣價多三到五成,日韓商人「搶菜」的大手筆,令人吃驚。
根據農糧署粗估,光是做生菜沙拉用的結球萵苣,今年冬天就賣了4000公噸,一公斤外銷價格1美元 (約29元台幣);日式炸豬排必備的高麗菜,也可望賣出2000公噸。還有單棵300公克重的青花椰菜,一個月的訂單有十多公噸,每公斤售價高達38元;體型較小但甜度極高的紅蘿蔔與洋蔥,都是今年國產蔬菜外銷主力。
許漢卿表示,往年冬季是台灣大宗蔬菜最盛產的時候,前幾年蔬菜量多到價格幾乎崩盤,需要辦理耕鋤,即便是最近,高麗菜、大白菜國內的平均批發價也僅5元左右,菜價仍低迷。所幸有外銷日韓的新管道,紓解生產過多問題。
官員認為,全球氣候異常,世界糧食價格飆漲,米糧、蔬果都非常珍貴,日韓商人來台搶購蔬菜,不僅意外拉抬台灣蔬菜的價格,也開拓了台灣農業新商機,未來農委會將加強開拓這類新市場。
※ 為什麼會出現上、下篇的差異?相關報導:
* 高麗菜狂跌 產地1顆5元 農民棄收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feb/21/today-south1.htm
高麗菜最近因盛產,產地批發價只剩下五塊錢,農民叫苦連天,不少農民乾脆放棄收成,耕鋤當肥料,面對物價一直漲,農作物卻不漲反跌,究竟何原因?農民要求政府查一查!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