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2-28

剪樹、放餌、摘鳥巢… 促嚴懲缺德攝鳥族

◆ 剪樹、放餌、摘鳥巢… 促嚴懲缺德攝鳥族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6926323.shtml

【聯合報╱記者游振昇、林佩均、白錫鏗、洪敬浤/台中報導】2012.02.27

長期致力生態議題的彰化縣獸醫師林世賢,最近在臉書批評部分自然生態攝影家,為拍到最佳鏡頭不擇手段,用剪樹枝、放誘餌,甚至摘鳥巢等不當手法拍攝,違反自然生態,要求主管機關嚴懲。

林世賢說,很多人喜歡拍母鳥孵蛋與哺雛畫面,但鳥巢多在隱密灌木林間,拍攝者不惜打閃光燈、修枝,或直接取下鳥巢拍攝,鳥巢被移動後母鳥不再回巢,幼鳥只能待斃。

林世賢的臉書,也轉貼一名自稱是「福來自然」的生態攝影家所拍的照片,一群攝影者蹲在大雪山林路旁,在草地上灑滿餌料,誘來藍腹鷴、深山竹雞等珍貴鳥種與松鼠爭食。這名攝影家認為,這已違反自然觀察原則,雖讓他看到珍貴鳥種,「心中沒有喜悅,只有憂愁」。

記者走訪大雪山國家森林遊樂區,果然在路途中發現一群裝備「大砲」的攝影者坐在山溝邊,等候從林間出來「用餐」的藍腹鷴。鳥友透露,最多時廿多支大砲成排,令人擔心在馬路邊的藍腹鷴,「會不會被車撞」。也有人在木頭上放置麵包蟲當誘餌,果然美麗的高山鳥兒栗背林鴝現身覓食,現場九人瘋狂連拍。

林務局東勢林區管理處育樂課課長施季芳說,人為餵食藍腹鷴等保育類野生動物,已構成騷擾,依野生動物保育法最重可處一年以下徒刑。

台北市野鳥協會總幹事何一先認為,鳥友在大雪山林道拍藍腹鷴、深山竹雞,是定點、有限度餵食,拍攝者也保持距離,據他觀察並沒有改變當地生態,看起來應可接受。

「最怕手法不專業,造成動物受傷。」何一先說,去年台北關渡堤防發現多隻受傷野鳥,嘴喙插著大頭針,原來有人用大頭針把麵包蟲固定在木頭上,方便鏡頭捕捉,卻害野鳥誤食。



◆ 尖石千年紅檜被砍 林務局要查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3/6926279.shtml

【聯合報╱記者王慧瑛/尖石報導】2012.02.27

新竹縣尖石鄉的林姓鄉民反映,日前有部落族人,因不滿警方以及林務單位大力取締山老鼠案件,喝醉之後放話要砍北德拉曼巨木,林姓鄉民認為,北德拉曼巨木多年前就曾遭人破壞,若有人想動神木歪腦筋,茲事體大,已向警方及林務單位反映,林務局竹東站主任魏展斌說,放話破壞巨木一事之前毫無所悉,會密切注意。

林姓鄉民說,有名男子因為上山盜伐,遭到警方以及林務單位查獲,心生不滿,日前酒後放話要砍上北德拉曼巨木出氣,引起部落人有些緊張,擔心這名男子一時衝動,會造成無辜的巨木受傷害,趕緊向警方及林務單位反映。

尖石鄉謝姓男子也反映,日前他上山打獵時,發現在北德拉曼巨木群入口不遠處,有棵千年紅檜遭砍,已通報森林警察。魏展斌表示,謝姓男子所指樹木遭砍位置是在水田林道主線,不是在水田林道支線的北德拉曼巨木群裡,森林警察獲報後已經展開埋伏。

北德拉曼巨木群位於新竹尖石鄉新樂村,屬林務局新竹林區管理處管轄,全區位在海拔1000至1500公尺的中海拔森林帶,是泰雅族視為「聖山」的領域,也是林務局指定觀賞紅檜巨木的步道之一。

97年的時候,尖石鄉水田部落居民發現,北德拉曼巨木群中樹齡兩千年以上的紅檜巨木,遭遊客拿著刀斧砍傷;去年年間,山友吳珮怡偕女兒、友人爬山,發現尖石鄉北德拉曼巨木群有棵逾千年紅檜被砍,樹身布滿刀痕,老樹遭破壞,讓山友及林務單位好心疼。

魏展斌表示,去年查獲的盜伐林木案件超過60件,比前一年增加2成。竹東分局及森林警察隊前天傍晚在五峰鄉羅山林道入口處,查獲新竹縣周姓、彭姓、林姓3名男子涉嫌盜伐牛樟木,在他們轎車後車廂起出牛樟木3塊重98公斤,依盜竊、違反森林法移送法辦。

魏展斌表示,林務局人員定期上山巡查,也呼籲走進山林的民眾,能夠愛惜保護巨木,因為美麗的山林是屬於大家的,如發現蓄意破壞的不法人士,可撥打電話0800000930(林林林救山林)檢舉或提供照片,好讓主管單位追查元凶。



◆ 國寶魚的家 七家灣溼地成亮點

中央社 2012-02-27

「鮭爸爸」廖林彥投入七家灣溪台灣櫻花鉤吻鮭復育10多年,執著地帶領團隊,為瀕臨絕種的台灣國寶魚爭地,協助魚兒游出七家灣闢新家,他說,未來要逐步讓牠們游回原棲地。

七家灣溪溼地位於大甲溪上游七家灣溪流域,雪霸國家公園進行溼地復育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櫻花鉤吻鮭保育工作,並曾先後與各學術單位合力搶救台灣國寶魚。

從事復育國寶魚10多年的雪霸國家公園武陵管理站主任廖林彥,有「鮭爸爸」的美譽,於民國99年以復育有成,獲得十大傑出青年殊榮,更以放流讓台灣櫻花鉤吻鮭游出七家灣,未來可望再游回原棲地。

「他真的是一個很執著的人」,多年參與櫻花鉤吻鮭復育工作的海洋大學水產養殖系副教授黃沂訓談到廖林彥,馬上就想到2004年颱風來襲,廖林彥還帶工作人員冒險去搶救鮭魚復育場,雖只搶回一點魚,但不放棄,一切再重來。

黃沂訓表示,廖林彥EQ很高、個性豪爽,融入原住民族群組護魚隊協助巡守,將養殖專業經驗應用在推動保育工作,雖然學界不乏悲觀看法,但復育團隊堅持不斷嘗試,終於合力打造出台灣國寶魚的族群生機。

「台灣櫻花鉤吻鮭數量最少時僅剩約200尾」,廖林彥說,因環境天候變化,台灣櫻花鉤吻鮭數量逐漸減少。他在民國88年投入七家灣溪復育工作時,鮭魚約僅存瀕臨滅絕的400多尾,經多年復育,目前已有4000多尾,數量穩定。

七家灣溪溼地被列為國家級溼地,不但是國寶魚櫻花鉤吻鮭重要的棲息環境,河川底質礫石密,水棲昆蟲豐富,具有重要的功能與價值。

台灣各處溼地早期受到工業開發與人為因素的破壞,造成嚴重水患與多樣物種瀕臨滅絕危機。近年來政府與民間合力推動保育,目前全台重要溼地已超過80處,更不乏被列為國際級的溼地,這些溼地漸成珍稀動植物樂園,也將成為台灣走向國際最重要的「軟實力」。



◆ 搞浪漫?夏威夷瓶中信 漂6年到蘭嶼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6926420.shtml

【聯合報╱記者李蕙君/台東縣報導】2012.02.27

電影「瓶中信」在蘭嶼上演。民宿工讀生簡維邑昨天在紅頭村小八代灣潛水,撿到漂流六年的瓶中信,是夏威夷研究海流的人士發出,漂流里程約一萬公里。

蘭嶼與夏威夷緯度相當,直線距離約一萬公里,農委會水產試驗所東部海洋生物研究中心博士江偉全推測,這只瓶中信可能是要研究北赤道流和黑潮的海流,丟出後隨著北赤道流到菲律賓,再接黑潮北上至蘭嶼。

專家推估,瓶中信若隨兩道主要潮流漂行,每小時可漂流四公里,應該在丟出後三個半月內就到蘭嶼,卻漂了六年才被發現,可能是途中又被其他海洋支流或洄流帶往他處。

簡維邑去年自彰化師範大學自然科學教育研究所畢業,以「以工換宿」方式到台東民宿打工,昨天中午他到蘭嶼小八代灣潛水,發現礁石間有只舊玻璃瓶載浮載沉,好奇趨近看,瓶裡竟有一封信。

「哇!真的有瓶中信這種事!」簡維邑的朋友看到瓶中信十分好奇,紛紛猜測信中內容,七嘴八舌說可能出現「瓶中信」電影男女主角邂逅浪漫情節。

打開看是封來自夏威夷的信件,寫信的Colin、Luke兩人在二○○六年二月廿三日丟出此信。信中指出,兩人在研究海流,是學校課程之一,希望撿到信的人能回信,幫助他們完成重要研究計畫。

簡維邑說,他會立即回信給兩人,告訴他們撿到信的地點與時間,雖然時隔六年,希望對對方的研究仍有幫助。簡維邑開心說,能撿到漂了一萬公里遠、漂流六年的瓶中信,「比被雷打到還難」,朋友說他很幸運,若買大樂透一定中獎,只可惜蘭嶼沒有樂透彩站,無法試手氣。

二○一○年蘭嶼鄉婦人蕭唯臻在野銀部落海灣撿到瓶中信,由住舊金山的美國船員希克曼(Oliver Hickman)於二○○八年航海時丟出。

※ 相關報導:

新型白鼻病 奪走600萬隻蝙蝠性命

21 則留言:

fsj 提到...

陸富豪瘋海外狩獵 50萬可殺北極熊

【世界日報╱廣州28日電】2012.02.28

2004年起,中國新貴階層開始有人化身獵手,前往非洲、美國、加拿大等地,享受「過去西方殖民者才有的奢華旅行方式和服務」。廣東新周刊報導,截至目前,中國至少有100名富人赴海外狩獵。這些人參加的高端狩獵團報價從5萬9800元至49萬8800元不等,範圍涵蓋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各大洲。約50萬元人民幣就可擁有獵殺一隻北極熊的權利。

報導指出,美國人盧彬是「我愛狩獵俱樂部」創始人,名片上印著「職業獵人」四個字。2009年9月,盧彬帶了第一個團去南非狩獵,當時他宣稱中國人境外狩獵之旅的大門從此打開。

盧彬的俱樂部是中國最專業的國際狩獵諮詢公司,很多境內旅行社和狩獵諮詢公司最後都是透過盧彬將客戶送出去。

據報導,這些中國富人多是生意人,四、五十歲,有錢有閒,喜歡戶外運動。他們多是搞地產的、開礦的、開高級餐廳的,還有獸醫。這些人中不乏世界500強的高管,也有政府官員。盧彬說,他們大部分是新手,有幾個經常在境內的破獵場裡拿著破槍打野雞、野豬。去一趟海外,一般會打三隻大型獵物,大部分會打七、八隻,做成標本弄回國。

在盧彬的網站上看到,狩獵團報價從5萬9800元至49萬8800元不等,範圍涵蓋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歐洲。與價格相對應的是奢華的設施和各類專屬服務。比如狩獵時,有專門的翻譯和當地導獵員陪同。

報導稱,與一般豪華旅行團不同的是,團費裡很重要的是獵物花費。以最貴的價值498800元的加拿大14天北極熊狩獵團為例,費用裡就包括了一隻公北極熊,這意味著客戶擁有了在獵場射殺一隻公北極熊的權利。



◆ 動用網路水軍 歸真堂又犯眾怒

【記者楊慈郁/綜合報導】2012-02-28 旺報

除了偽造名人微博力挺,歸真堂還發動一向為人詬病的「網路水軍」為「活熊取膽」聲援。去年11月8日因白血病去世的網友謝先生,12日下午在網路上「復活」。他已經多時不用的微博帳號「Shina719」突然連續發帖,都是聲援近期陷入「熊膽門」的歸真堂。

網路水軍指受雇於網路公關公司,為他人發帖、回帖造勢的網路人員。為扭轉負面輿論,歸真堂連死者帳號都不放過,已激起網友眾怒。貓撲科技主編趙剛是「Shina719」生前好友,趙剛表示,「連逝者帳號都不放過」讓作為朋友的他們極為氣憤,要求歸真堂道歉。

趙剛指出,雖然目前還不能確定幕後黑手是誰,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網路水軍正在利用多種方式介入「熊膽門」,包括盜用他人微博帳號製造輿論,而受益方正是歸真堂。同樣是「Shina719」好友的顧先生也表示,如果此事水落石出,不排除和幕後黑手對簿公堂,為了死者,也為了幫助其他被盜號網友討回名譽和公正。

武漢大學資訊管理學院教授沈陽和他帶領的團隊,也對此進行網路民意調查,顯示網友認為網路水軍盜取過世網友的廢棄帳號的做法十分惡劣。



◆ 專家首度發現 蝙蝠流感新病毒

中央社 2012-02-28

聽過禽流感、豬流感,現在出現蝙蝠流感?科學家首度在蝙蝠身上發現1種A型流感新病毒株,但對人類的風險目前仍不明。

美國衛生當局今天表示,在食果蝙蝠身上發現A型流感新型病毒株,首度顯示蝙蝠也和禽鳥般可傳播此病毒,但據信這種病毒並不會危害人類。

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病原體發現計畫」專家指出:「這是首度在蝙蝠身上發現流感病毒,但目前這種形式的病毒不會構成人類健康問題。」

「這項研究至關重要,證明還有新的動物可能會傳播流感病毒。」

新病毒在瓜地馬拉兩處不同地點活捉的316隻小型黃肩食果蝙蝠中,取樣驗出3隻身上帶有病毒。

未曾聽說這種原產於中南美洲的蝙蝠會咬人,牠們以食果為生。

但專家仍擔心,病毒仍可能對人類構成威脅,例如,若此病毒和常見流感病毒混合,可能會互換基因,突變成某種更危險病毒,上演電影「全境擴散」(Contagion)中全球流感疫情蔓延的驚悚場景。

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PNAS)今天刊出這篇研究報告。

fsj 提到...

無性渦蟲不死 研究解謎

路透社 – 2012年2月28日

(路透倫敦27日電)英國科學家發現1種無性生殖的扁蟲能克服老化,可能因此得以永生不死。科學家表示,這項研究為延緩老化與人類細胞中的老化特徵帶來曙光。

這份今天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PNAS)的研究指出,渦蟲於再生時,會繼續維持去氧核醣核酸(DNA)關鍵部份-端粒(telomere)的長度。

英國諾丁漢大學(University of Nottingham)的阿布貝克(Aziz Aboobaker)領導這份研究,他說:「我們的研究數據符合動物何以可能永生的其中1項預測,我們的下個目標就是要更詳細了解這項機制,以及更了解動物如何演化為不死。」

阿布貝克的研究團隊研究兩種渦蟲,1種如同人類行有性生殖,另1種則是直接分裂成兩半行無性繁衍。

阿布貝克在聲明中說明,兩種渦蟲似乎都能無限再生,會一次又一次地長出新肌肉、皮膚、臟器、甚至完整的腦部,但是無性生殖的渦蟲卻會同時更新關鍵端粒酵素的儲存,這或許為長生不死之因。

科學家知道細胞老化其中1項關鍵因素為端粒長度,端粒位於染色體末端,能保護染色體避免被降解以及喪失細胞功能。端粒較短被認為是較快老化的指標。

大部分的有性生殖生物在早期發育時酵素最為活躍,但是阿布貝克的團隊發現,無性生殖的渦蟲卻會在再生時大幅增加酵素,這讓細胞在分裂取代失去的組織同時,幹細胞也能維持端粒長度。中央社(翻譯)



◆ 研究:內部暖血機制 狗兒不怕凍

路透社 – 2012年2月28日

(路透東京27日電)可曾想過狗狗何以能夠光腳在雪地上行走自如?日本科學家可能已找到答案,因為腳掌上有個內部中央加熱系統。

東京山崎學園大學(Yamazaki Gakuen University)教授二宮博義(Hiroyoshi Ninomiya)研究指出,奧秘之處在於,狗狗能讓溫暖血液流到特定部位,以避免冰冷的地面導致身體受寒。

這套機制是利用溫暖的含氧血液,將接觸到冰冷地面的冷血液加溫,然後送回心臟和中央循環系統。

研究報告刊載於「獸醫皮膚醫學」(VeterinaryDermatology)期刊。他說:「狗兒會在腳掌交換熱流。動脈血液先流到腿部末端,將靜脈血液加溫,然後再回流到心臟。」

「換句話說,狗狗的腳上有1個熱交換系統。」

二宮博士利用電子顯微鏡研究狗兒的腿部,發現動脈和腳掌肉墊的靜脈十分靠近,從心臟攜帶到動脈的血流能夠輕易將溫熱傳導到溫度較低的靜脈血管。

這種熱傳導機制讓腳掌墊即使暴露在極低溫下,也得以保持恆溫狀態。中央社(翻譯)



◆ 最小珊瑚礁底棲魚 東沙小鰕虎不到1公分

【聯合報╱記者林保光/高雄報導】2012.02.29

體長不到一公分的「正小磨鰕虎」,被形容只一丁點大,是世界最小的珊瑚礁底棲魚類,最近在東沙環礁國家公園首度被發現,且游到東沙,創下分布最北紀錄。

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託國立海洋大學教授陳義雄,帶領團隊在東沙外環礁驚奇發現幾尾正小磨鰕虎。

正小磨鰕虎(Trimmatom nanus)身體呈半透明偏橘色,體側有十二條深橘色橫帶分布,一九八一年才被發現的罕見魚類,主要分布在西印度洋和中、西太平洋。文獻中,只有澳大利亞、英屬查戈斯群島、印尼、馬爾地夫群島、新加里多尼亞、巴布亞新幾內亞,和東加群島等地,發現過這種魚類。

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保育研究課長莊正賢說,正小磨鰕虎是世上第二小的魚類,成熟的雌魚只九毫米,最大也不超過十毫米,只大於印尼蘇門答臘沼澤區發現的「露比精靈燈」(淡水魚,成魚最大七點九毫米)。

※ 相關報導:

* 他花3年 復育三叉蓋斑鬥魚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3/6929549.shtml

苗栗縣推動蓋斑鬥魚復育有成,2009年蓋斑鬥魚因此解除「珍貴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列管,養殖蓋斑鬥魚蔚然成風,魚友楊沛龍復育三叉蓋斑鬥魚,色彩鮮艷,適合觀賞。



◆ 7月1日起未申請進阿塱壹古道 屏縣將罰

【聯合報╱記者羅紹平/台東報導】2012.02.29

屏東縣政府核定7月1日起,凡是未向屏縣府提出申請就進入阿塱壹古道的民眾,將開罰3到15萬元;台東縣議長饒慶鈴獲悉後,昨晚緊急發布新聞稿怒批「屏東縣政府太霸道、太超過」。

屏東縣副縣長鍾佳濱表示,屏縣府劃定的旭海至觀音鼻自然生態保留區範圍,全境在屏東縣轄內,縣府依法執行公權力,並無針對性,台東縣可能有錯誤連結,誤以為從保留區北邊、即台東進入保留區的人,就要被罰,「其實,只要未經申請許可,不論從東、西、南、北方進入保留區者,就要開罰。」

他強調,屏東縣府今年1月即劃定旭海至觀音鼻為自然生態保留區,之所以到7月1日才開罰,是為了有個宣導期及緩衝期;保留區內只提供學術研究及環境教育之用,但保留區外周邊的美麗風光,仍歡迎民眾從事觀光休閒旅遊,縣府也將積極發展區外的觀光資源,帶動地方經濟。 

今年初,屏東縣自行將阿塱壹古道劃設為自然生態保留區,民眾進入阿塱壹古道必須事前提出申請,且採總量管制,一天不得超過300人;屏東縣作法使銜接台1線與台9線、已通過環評且動工的台26線工程停擺,不但導致打通並串聯台灣環島公路網計畫生變,更讓台東縣藉著台26線,吸引前往墾丁的遊客順道轉往台東的期待,跟著落空。

昨天再傳來屏東縣政府核定7月1日起,凡是未向屏東縣政府提出申請、進入阿塱壹古道的民眾將開罰3到15萬元,議長饒慶鈴隨即發布新聞稿譴責;她表示,阿塱壹古道北邊行政轄區屬台東縣,屏東作法讓台東縣達仁鄉南田村民生計、交通陷入困境,不把南田村民當人看;她非常不滿屏縣府的霸道,也希望行政院、內政部主動介入協調。

fsj 提到...

利嘴大跳蚤 專吸恐龍血

自由 2012.03.02

〔編譯魏國金/綜合華盛頓二月二十九日外電報導〕在侏儸紀時代,甚至連跳蚤也是龐然大物;這些討厭的吸血蟲體長可達近二十五公釐,約是現代跳蚤的五到十倍大。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黃迪穎指出,在中國內蒙與遼寧動物群化石中,發現九件最古老的跳蚤化石,牠們生存於距今一億兩千五百萬年至一億六千五百萬年前,有著不成比例的吸管式長口器。

堪薩斯大學自然史博物館昆蟲學專家恩格表示,古跳蚤的口器有武器般銳利的鋸齒狀邊緣,「就像一把往下向內運作的鋸子」,可以穿透宿主的厚皮並吸出血液。

黃迪穎與恩格等研究員共同發表在「自然」期刊的研究推論,從巨大跳蚤的足部剛毛、體表鬃毛等特點,顯示牠們適合寄生在有毛的脊椎動物體表,而當時許多恐龍有毛髮,因此牠們可能是寄生在帶毛恐龍的身上。

黃迪穎是在內蒙寧城的道虎溝,發現了保存在火山灰棕色薄層上的跳蚤殘骸。

研究人員也發現,如同現代跳蚤,古跳蚤雌性體積約是雄性兩倍大。由於體型太大,古跳蚤的足部發展不如現代跳蚤有利,隨著時間的演進,跳蚤是從爬進化到跳。恩格表示,現代跳蚤吸滿血後身體會腫脹,然而古跳蚤似乎不會。



◆ 氣候異常 綠島蘭嶼 百合花期遲到了

自由 2012.03.02

〔記者張存薇/台東報導〕春來了!台灣原生種鐵炮百合陸續在綠島、蘭嶼綻放,不過受到天候異常影響,百合花開比往年延了一個月,預計到三月底才會進入盛花期。

預計月底進入盛花期

鐵炮百合又稱為「麝香百合」或「長百合」,屬於台灣原生種,以東北角沿岸及綠島、蘭嶼為主要生長地點。每一株鐵炮百合約有三、四朵花苞,因生長在近海地區,為了躲避強風,根莖比其他種類百合短。

綠島鐵炮百合一月底就開始零星現蹤,不過近日在馬蹄橋附近山壁上,已能看到整群的百合花,但坡度陡峭,一般人無法接近,只能遠遠欣賞。

至於蘭嶼鐵炮百合主要生長在青草原上,往年一月就可看到百合花開,今年到現在卻只有含苞待放。綠島、蘭嶼居民都覺得,百合花開的一年比一年晚。

義守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主任趙仁方長期關心離島百合復育情況,他指出,今年花期的確比往年都晚,主要是去年底天氣冷得較晚,一直到十二月初氣溫都偏高,而百合花需要「冷的刺激」才會開花,所以花期因此延後,幾乎所有作物、甚至蝴蝶遷徙期程也都受天候影響延期。

fsj 提到...

上千雁鴨棲溼地 震撼賞鳥客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2/6938340.shtml

【聯合報╱記者吳文良/三重報導】2012.03.0

新北市政府整治新北大橋畔的二重疏洪道入口堰為新生溼地,成功吸引大批鳥類棲息,包括超過千隻雁鴨;水利局為展示這項復育工程成果,昨天舉辦「新春驚雁賞鴨行」活動,吸引不少民眾前來賞鳥。

台北市野鳥學會總幹事何一先指出,河流交會處是鳥類重要棲息地,例如淡水河、基隆河口的關渡,淡水河、新店溪、大漢溪交會的華江,2000年都有超過1萬隻雁鴨,從遙遠的西伯利亞飛行4萬公里來台過冬。

但最近幾年來台過冬的雁鴨減少到2千隻左右,主要是地球暖化、河灘淤積陸化等因素影響,更顯示自然生態的重要。

水利局長張延光指出,市府推動「藍色公路」疏濬淡水河、設置碼頭和開放船舶航行,都干擾雁鴨等鳥類生態環境,經與學者專家研究後,斥資2200萬元在二重疏洪道入口堰的新北大橋畔進行「雁鴨棲地復育工程」;去年12月中旬完工後,立即吸引不少雁鴨進駐。

根據台北市野鳥學會去年12月10日調查,入口堰溼地聚集797隻小水鴨,今年1月29日更多達1131隻,證明疏洪道入口堰已成功營造為雁鴨重要棲息地,未來更會成為台北地區重要賞鳥與休憩景點。

昨天議長陳幸進和市議員黃林玲玲、胡淑蓉、李余典都參與活動,當他們得知原先棲息在台北市華江橋下的雁鴨,多數出走到新北大橋畔時,興奮且得意地說「新北市做得好,連鳥都飛過來了!」

台北市野鳥學會並安排導覽員帶領民眾到新北大橋上,以高倍望遠鏡探訪入口堰的雁鴨群;民眾在仔細聆聽解說後,開心說「第一次看到上千隻小水鴨聚集的壯觀場面,很感動」。



◆ 紫斑蝶抵嘉 梅山鄉師生迎嬌客

自由 2012.03.04

〔記者林宜樟/梅山報導〕紫斑蝶來了!梅山鄉民最近發現紫斑蝶持續往北遷移,仁和國小師生昨天進行生態觀察,小朋友們直說「紫斑蝶好美!」

仁和國小校長張文良說,梅山鄉位於紫斑蝶北移路線上,最近太平國小龍眼分校、梅圳國小等處發現每分鐘最多有百隻的紫斑蝶從上方經過,確定今年已開始遷徙。

張文良說,南部天氣最近開始轉熱,因此讓紫斑蝶開始往北移動。昨天張文良與教師陳宣榕、黃冠傑及陳盈州等人和學生一起在操場進行觀察,發現紫斑蝶隨著氣流飛舞朝北移動,每分鐘大約十隻左右通過,最大群則有七隻左右。

張文良說,除了教導學生觀察紫斑蝶,還進行冷飯藤植物教學。他說,冷飯藤花會吸引紫斑蝶與斑蝶類的雄蝶,雄蝶飛經冷飯藤會停留下來補充體力,有助抵達北方時繁衍下一代。昨天更發現,在冷飯藤上的紫斑蝶與斑蝶類蝴蝶就有六種以上,數量相當多。

老師教導學生觀察雄性蝴蝶的毛筆器,並聞看看各種蝴蝶的氣味。張文良說,「斯氏紫斑蝶」上翅反面中室有三點以及「=」等號性標,「小紫斑蝶」上翅反面中室有一點,正面中室則沒有點。

小朋友們學習如何抓蝴蝶才不會讓蝴蝶翅膀受損,發現紫斑蝶放在手掌時會「假死」,更有隻小紫斑蝶不肯飛走,還停留在小朋友的肩膀上,相當有趣。

張文良說,每年學校都會進行紫斑蝶教學,昨天天氣晴朗,紫斑蝶數量多,也讓師生上了最真實的環境教育課。



◆ 屏東護阿塱壹 7月起未申請入古道開罰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6938986.shtml

【聯合晚報╱記者翁禎霞/屏東報導】2012.03.04

已有百年歷史的阿塱壹古道,今年初由屏東縣政府公告為保留區後,進入古道者都須事先申請,7月1日起凡是未申請進入者,將依違反文化資產保護法第94條,處3至15萬元罰款。近來因屏東、台東兩縣爭議,古道似乎愈吵愈紅,假日申請進入保留區的民眾經常額滿。

阿塱壹古道屬於恆春琅嶠卑南古道,是清同治13年至光緒21年間(1874-1895)先後開闢的8條東西越嶺道路之一,也是台灣最南端的古道。在畫設自然保留區後,進入阿塱壹古道必須事先向屏東縣政府提出申請,20人(含以下)必需配置一名解說員,解說費用3000元,近來假日申請經常額滿。

環保聯盟屏東分會會長洪輝祥在多次保護古道的行動中指出,阿塱壹古道是重要的生態廊道,主要是因為古道串連大武山自然保留區及恆春半島,成為寒帶到熱帶物種交流及延續的重要廊道,現在因為有古道,很多遊客反而願意在當地停留,一旦開闢道路,留給地方的可能只剩下垃圾,地方一定要三思。

根據屏科大教授陳美惠等人的調查,發現阿塱壹海岸帶有687種維管束植物,其中至少有30種稀有植物,還有31種陸蟹,其中有6種是台灣特有種,另有337種陸域動物,不論是地質地形或生態都相當豐富。

而這裡正是台26線計畫道路路線之一,是台灣環島公路網的一環,目前大約只剩下台東南田至屏東旭海這段約7公里的道路未開闢。

※ 相關報導:

* 觀察站/路開了 遊客會走?會留?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6938989.shtml

在環保人士看來,台東縣考量地方發展,想闢建這條環島公路無可厚非,不過開路並非是地方發展的唯一途徑,如果路開了,遊客反而不停留,那就是地方發展與環境保護雙輸了。

fsj 提到...

玻璃看成天空 大冠鷲一頭撞上

【聯合報╱記者黃福其/板橋報導】2012.03.05

一隻保育類的大冠鷲,2日中午在新北市中和區「遠東世紀廣場」撞上玻璃帷幕大樓而昏迷墜地,民眾通報市府農業局動物保護檢疫處救援施打點滴,雖然一個多鐘頭後漸醒,仍然須接受觀察三至四天無虞再野放。

動保處長傅瀅濱說,許多大樓採用帷幕或大片玻璃落地窗,但大片玻璃會映射天光雲影或自然景觀,使鳥類以為無障礙可自由飛翔而撞上。他呼籲有大片玻璃的大樓在窗戶貼猛禽照片或巨大的鷹眼圖,對鳥類會有明顯「提醒」效果。

動保處2日中午獲報,一隻老鷹在「遠東世紀廣場」翱翔時撞上一棟大樓,墜落在廣場上。動保員火速趕到,發現是俗稱「蛇鷹」的大冠鷲,雙翼展開約130公分,先將牠安置車上、注射點滴,約一個多小時候大冠鷲清醒,再帶回動保處照顧。

目擊者余小姐、園區內的超商店員都說,這幾天常看到老鷹在上空,2日中午老鷹飛得更低,約五、六樓高度,引起很多人注意,老鷹卻突然撞到玻璃帷幕墜地昏迷。

傅瀅濱說,三芝淺水灣、汐止等山區,去年共有八件鳳頭蒼鷹或大冠鷲撞樓墜地的「空難」事件,汐止還有一隻鳳頭蒼鷹因顱內出血嚴重而死亡。但去年八件都在近山區的大樓,中和「遠東世紀廣場」案是平地的罕見案例,大冠鷲可能以圓通寺附近山區為棲地,擴大覓食範圍而撞樓。

台灣猛禽研究會指出,透明的玻璃門窗會使鳥類難以察覺,不完全透明的玻璃也有「鏡面效果」映照天光雲影,都會使鳥類誤以為可穿越而撞上,因此「大型的玻璃門窗對鳥類是極為致命的殺手」。

研究會網站(http://raptor.org.tw/download/label.htm)提供預防玻璃門窗鳥擊的建議,並提供5款猛禽防撞貼紙,可免費供民眾下載DIY運用。



◆ 鸚鵡迷航10公里 網路幫牠回家

【聯合報╱記者劉愛生/中壢報導】2012.03.05

一隻2歲多的金剛鸚鵡,在中壢走失7天,拾獲的國小老師梁瑞芸向警方備報、透過里辦公處廣播都苦無人認領,靈機一動上網搜尋,透過「鵡林鸚雄」社群網站,終讓賴姓飼主領回迷航7天、遠飛10公里的「歡歡」。

中壢市元生國小老師梁瑞芸表示,上月26日她在中壢市環中東路住家院子,拾獲一隻飛不動的灰色金剛鸚鵡,由於這隻鸚鵡沒腳環,無法得知失主的訊息。

梁瑞芸表示,她與丈夫皆為愛狗人,金剛鸚鵡飛進家中時,他們擔心飼主心急如焚,向中壢市民代表賴立竹請託,同時拜託里辦公室廣播找尋飼主,甚至到中壢警分局備案,希望讓這隻可愛鸚鵡盡早返回飼主身邊。

梁瑞芸又說,她靈機一動,上網搜尋並上傳照片,透過「鵡林鸚雄」社群網站,展開尋找飼主大作戰,最後經網友相互通報與熱情轉文,順利連絡到飼主。

住中壢市復華街的賴姓飼主表示,上月26日他在家整理鸚鵡籠,先讓鸚鵡「歡歡」在客廳飛來飛去,沒想到鄰居突然打開大門,「歡歡」在開門的瞬間隨即溜走,展翅高飛不見蹤影。家人不斷四處找尋,沒想到最後竟透過網路力量,讓他找回「歡歡」。

賴立竹表示,梁瑞芸老師是一位熱心、善良的人,鸚鵡飛到中壢市環中東路梁瑞芸老師家中,初估飛行距離約10公里,走失的寵物能再次回到飼主家是極不容易的事,好在網路發揮力量,促成團圓美事。

※ 相關報導:

* 獸醫到大林 百餘貓狗結紮了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5/6940075.shtml

中華民國關懷生命協會等動物保護團體,5年多來,經常號召獸醫師下鄉為貓狗結紮和宣導,其中密集服務的地區,流浪狗數量已明顯減少。



◆ 南台生態危機 綠鬣蜥野生繁殖

【林和生/高雄報導】2012-03-05 中國時報

今年適逢龍年,全台掀起一股搶「龍」熱潮,從龍子、龍女生育率,到收藏家一窩瘋搶購龍年套幣,而這「風」也吹到寵物市場!外型狀似小恐龍的綠鬣蜥因個性溫馴,成了今年詢問度最高的爬蟲寵物。但屏東科技大學者擔憂,一頭熱的搶養後,恐衍生後續的棄養問題。

貌似電影《酷斯拉》的綠鬣蜥雖然外型凶惡,但不會主動攻擊人,加上個性溫和且聰明,讓喜歡爬蟲類的飼主趨之若鶩。田野調查發現,曾文溪以南,已有自然繁殖野生族群的現象。

台灣從民國七、八十年便有零星進口紀錄,直到九十年開放合法進口後,據《華盛頓公約》統計,當時年進口數量從以往的幾百隻,突然暴增至上萬隻,九十三年更突破兩萬三千隻的高峰。

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教授陳添喜指出,開放進口,同樣是龍年之後,不敢保證那波熱潮是否與生肖有關,不過可以確定的是,這樣的數量已經超過台灣寵物市場的飽和度。

今年他進一步田野訪查時發現,包括嘉義曾文溪以南,已有自然繁殖野生族群現象,其中以高雄、屏東兩地最多,約占全台數量六成以上,這代表「又」一外來種成功入侵台灣自然環境。

陳添喜解釋,綠鬣蜥可成功建立野外族群的原因,除南部溫暖氣候外,還有許多水塘、溝渠等水域棲息環境。另外,環境中缺少食物的競爭者及成體天敵,都是讓牠們能輕易繁殖的條件。

但初期零星的棄養無法成就野生族群建立,陳添喜懷疑,是民間繁殖場蓄意大量放養導致。他說,隨著國內綠鬣蜥進口數量飽和,價格也從原本的萬元天價跌至目前僅百元就能買到,少數繁殖者為減少開銷,乾脆讓牠們在野外生活。

綠鬣蜥有其生活地域性,挾著這點,等到市場有所需求,業者到放養地便能回收自行孵化的綠鬣蜥,不僅能夠賺錢又不用擔心囤貨及飼養成本;但陳添喜害怕的是,野外族群一旦建立,加上風潮過後的棄養潮,兩者快速擴張繁殖,恐怕幾年後的台灣,將面臨新一波的爬蟲危機。



◆ 大陸:熊膽入藥尚無替代品

中央社 2012.03.05

大陸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表示,目前熊膽入藥尚無替代品,但反對把熊膽粉趨向保健品方向發展。王國強的說法被認為是為因活熊取膽而飽受批評的歸真堂開了一扇門。

新京報報導,同樣是政協委員的王國強在政協會議召開期間表示,包括虎骨、麝香、犀角、熊膽等一些動物藥和名貴藥材有上千年歷史。臨床證明,這些藥材的作用到目前為止無法替代。

針對歸真堂活熊取膽所引發的爭議,報導引述王國強說,人工養殖熊引流取膽汁,「跟殺熊取膽不一樣,是很大的進步」。

他說,活熊取膽是合法的,但未來會加強科學研究,希望能儘快地研究出替代這種動物藥的產品,同時防止熊膽粉趨向保健品方向發展,無限制擴大使用範圍。不過他也說,目前「要研究替代品難度肯定很大」。

報導也說,大陸衛生部部長陳竺昨日在被問及活熊取膽爭議時表示,當人的生命權和保護動物發生利益衝突時,例如「活熊取膽」事件,界定合理與否的標準,應該是「兩害相權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

大陸規模最大的熊膽產品業者歸真堂打算上市,但由活熊身上取得膽汁的做法引來民間抗議,影響歸真堂的上市計畫。



◆ 印尼長頸鹿暴斃 胃藏20公斤塑膠

【Upaper╱中央社】2012.03.05

印尼泗水動物園發言人說,在動物園內暴斃的1頭公長頸鹿,被發現肚子內有20公斤塑膠,這是泗水動物園最新一起動物離奇死亡案例。

30歲的克里旺出生於印尼最大的泗水動物園,是該動物園的最後一隻長頸鹿,獨自在圍欄中生活了13年。克里旺於1日死亡。

動物園發言人華斯托指出:「我們昨晚收到驗屍結果。他們發現克里旺的肚子內有塑膠團,重達約20公斤,直徑60公分。」

報告也發現克里旺感染結核病。華斯托說:「我們約有180名員工,其中7人有結核病,因此可能是當中1人傳染給克里旺。現階段我們還不知道死因。」華斯托說,參觀民眾會把食物包裝紙丟進柵欄內,克里旺肚裡的塑膠可能是好幾年來吞下的包裝紙。

fsj 提到...

好美寮好美! 上萬紅嘴鷗振翅

【聯合報╱記者黃煌權/嘉義報導】2012.03.06

西濱快速公路嘉義縣布袋鎮好美寮段旁的廢鹽灘,昨早聚集上萬隻紅嘴鷗,許多駕駛人開車經過,忍不住直呼「太美!太美了!」嘉義縣野鳥學會常務監事陳建樺說,嘉南地區紅嘴鷗數量達6至7萬隻,但想看到上萬隻紅嘴鷗齊飛的壯觀畫面,還是要靠運氣。

嘉義沿海今年冬候鳥鳥況詭異,東石鰲鼓濕地鳥況甚差,紅嘴鷗往年至少都有2、3000隻棲息,今年減到只剩百餘隻;黑面琵鷺、雁鴨科至少都少3分之2。

令人驚喜的是,昨早好美寮旁的廢鹽灘,棲息上萬隻紅嘴鷗,民眾遠遠地即可看到如白雪般的紅嘴鷗群聚覓食,每當大貨車、聯結車疾駛而過,上萬隻紅嘴鷗振翅高飛,構築出極為美麗、壯觀的鳥景。

陳建樺表示,紅嘴鷗白天會到濕地、廢鹽灘或潮間帶覓食,入夜後會夜棲外傘頂洲,一次看到這麼多紅嘴鷗在空中翱翔,實在很難得。

※ 相關報導:

* 台灣鳥生態讚 陸客專程追鳥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7/6942037.shtml

大陸大連市新天地商業城董事長盧馨有「重裝備」來台拍鳥,從中部、南部拍到東部;昨天在台東森林公園,拍到難得的台灣特有亞種環頸雉展翅畫面,開心地說:「值得了!」他讚台灣環保做的好,鳥類分布密度高,是大陸學習的對象。...「光這些照片,回去就羨慕死大陸鳥友了!」盧馨有說,台灣確實是鳥類的天堂,大陸100多種鳥類、台灣40多種,但台灣鳥類散布的密度遠高於大陸,同一時間可見的種類也較多元。



◆ 日本版「馬達加斯加」 企鵝翻牆落跑

【聯合報╱編譯李京倫/法新社東京5日電】2012.03.06

位於日本東京灣附近的葛西臨海水族園,5日竟有一隻秘魯企鵝翻過高聳的岩壁,成功逃出,宛如動畫電影「馬達加斯加」情節的翻版。

葛西臨海水族園起初並不知道,園內135隻可愛的秘魯企鵝,竟有一隻悄悄翻越了比身高高兩倍的岩壁,落跑成功,直到有人在與東京灣相連的舊江戶川河面上,看到這隻60公分高的小企鵝優游自得,拍照後送給水族園,園方才發現這隻逍遙的企鵝,的確是自家孵育、一年前才出生的企鵝。園方猜測,也許是受到驚嚇,才讓本來不會飛的企鵝高高彈起,越過障礙。

※ 相關報導:

* 美國超高齡紅尾鷹 約人類234歲
http://udn.com/NEWS/WORLD/WOR6/6942036.shtml

取名為「查理」的紅尾鷹,住在華盛頓州立大學猛禽動物研究中心,工作人員1日為牠舉行31歲生日派對,請來1頭貓頭鷹與1頭獵鷹當陪客,現場還有大蛋糕。如果換算成人類的年紀,「查理」高齡234歲。



◆ 遷徒潮來了 香楠樹上全是紫斑蝶

【聯合報╱記者謝恩得/梅山報導】2012.03.06

大量紫斑蝶開始遷徒了!梅山鄉162甲線第6彎附近1棵香楠樹,這幾年成為蝶群遷徒時最重要的休息站,曾有3萬隻以上棲息紀錄;梅圳國小老師何應傑說,今年氣候多變,蝶群可能會在香楠休息站「塞車」。

紫斑蝶每年3、4月由南往北遷徒,是全台熱門的生態景觀,5、6 年前嘉義和外地保育人士,在梅山鄉162甲線往山區36彎第6彎附近的香楠樹上,發現成千上萬隻紫斑蝶,研判是遷徒途中重要休息站。

國小老師何應傑和校長張文良多年協助研究紫斑蝶,最近羅朝焜告知香楠樹上的紫斑蝶大量出現,他們趕往觀察,研判是繼2008年後最多的1次,當年共約3到5萬隻,何應傑說,如果天氣不穩定,會讓紫斑蝶停留較久,因此而產生這波蝶群還沒走完,下一波又抵達,全擠在這棵香楠樹「塞車」。

蝶群平常棲息在香楠樹,中午天氣較熱會到附近的荔枝樹,傍晚或陰涼時停在竹林間,整串像葡萄。

何應傑畫出紫斑蝶的遷徒路線,從中埔鄉東興、番路,到竹崎金獅和梅山,再進入雲林縣,遷徒路線寬約兩公里,長約30公里。民眾到阿里山公路觸口、台3線中埔鄉和166線竹崎金獅段、162甲線梅山山區路段,都有機會碰到紫斑蝶群。



◆ 活兔餵巨蜥 大學生po網討罵

自由 2012.03.06

〔記者黃旭磊/高雄報導〕恐怖!台灣動物緊急救援小組接獲投訴,一名恐怖飼主將寵物活兔餵巨蜥吃,還自拍貼網炫耀,引發全國上千名網友撻伐。

網友人肉搜索 轟飼主沒人性

這名飼主後來被查出是高雄某科技大學學生,他將「吃兔子第三集」網址轉載於臉書首頁,立即引起網友留言批判。影片中,活生生的道奇寵物兔遭打斷腿,一聲淒慘尖叫後被巨蜥生吞,飼主將全程拍成影片取名後張貼上網炫耀,遭反彈後,影片昨晚疑遭飼主移除,但片頭照片已被即時救援小組留下,保存證據。

網友展開人肉搜索,對比暱稱「qscezwxad」的網友臉書帳號,再根據相關資訊查出是高雄某科技大學學生。

男大生道歉:知道錯了

當事人昨晚於台灣動物緊急救援小組粉絲專頁上留言道歉,他表示:「我是當事人,對於此事小弟深感抱歉,當初並無想到會招來如此風波,小弟只想在此聲明,是餵活體沒錯,但是並無打斷腿事件發生,請勿從影片斷章取義,以後再也不會有此事再度發生,不好意思,小弟已經知道錯了。」

有網友回嗆:「我想把飼主的腿打斷餵鯊魚」、「真沒人性」,甚至有激憤網友號召「去他們學校抗議」,憤怒留言瞬間塞爆網站。當事人昨晚九點半許回應:「我知道就算如何道歉也於事無補,但是我除了道歉,還是道歉。」

不過,也有網友聲援說:「沒看過巨蜥吃飯就不要斷章取義呀!」或「蜥蜴不吃活兔,也要餵老鼠,不值得大驚小怪!」

動保處:將查處相關刑責

高雄市動物保護處代理處長朱家德昨晚表示,已獲報調查,將蒐集相關事證轉交司法警察機關查處相關刑責。

朱家德表示,當事人違反法規包括動物保護法第六條有關虐待動物部分、第廿七條有關散播血腥畫面部分,涉及刑責在一年以下,呼籲市民不要以身試法。



◆ 鯖魚越捕越小 毒物專家:休漁啦!

【聯合報╱記者吳淑君、簡榮輝/宜蘭報導】2012.03.06

因為反瘦肉精而聲名大噪的林口長庚毒物專家林杰樑,他對吃很挑剔,特別鍾愛南方澳的鯖魚,一星期至少吃兩次以上,他建議應該休漁,讓鯖魚有時間長大。

林杰樑說,不要吃大型魚,大型魚累積環境毒素高,對身體不好,戴奧辛、多氯聯本都高,鯖魚小小一尾,最乾淨,他常介紹人家吃鯖魚,因為鯖魚的魚油是所有魚類的第一名,多吃鯖魚有好處沒壞處。

他日前看到本報報導,得知鯖魚越抓越小,感觸很深,林杰樑說,要「休漁啦」,應該每年有幾個月不要捕鯖魚,讓鯖魚有時間長大,就像魩仔魚一樣,東北角是魩仔魚產地,訂出幾個月時間禁捕。

宜蘭縣近海圍網漁業協會總幹事邱嘉進說,兩年前協會就意識到鯖魚問題,請漁業署訂休漁期,並檢討總量管制,但兩年過去卻不見下文。

南方澳文史工作者廖大慶說,現在漁民捕回來的鯖魚,肚子裡都是卵和鰾,這些全是我們未來要吃的魚,現在吃掉了,以後要吃什麼?他呼籲漁業署快訂出休漁辦法,比照休耕補貼漁民休漁,讓鯖魚媽媽把成千成萬的卵生下來,不然再這樣下去,鯖魚只會變少變小,影響很大。

fsj 提到...

人類起源 5億年前纖細皮卡蟲

法新社 – 2012年3月6日

(法新社渥太華5日電) 今天刊出的研究顯示,人類與其他脊椎動物起源可追溯自5億年前就優游在海中的纖細皮卡蟲(Pikaia gracilens)。

新研究分析在加拿大洛磯山脈出土的化石,確定已絕種的纖細皮卡蟲是脊索動物中最原始的已知成員。現今的魚類、兩棲類、鳥類、爬蟲類及哺乳類都屬脊索動物。

英國科學期刊「生物評論」(Biological Reviews)刊出的這項研究報告在114種生物化石標本中發現,脊索會變成脊椎動物的脊骨及骨骼肌或稱肌節的部分。

他們也發現了血管系統。

這項研究的主要作者劍橋大學學者莫瑞斯(Simon Conway Morris)表示:「肌節這項發現是我們長期以來一直在尋找的確鑿證據。」

「現在肌節、神經索、脊索和血管系統全齊了,這項研究明顯證明皮卡蟲是地球最原始的脊索動物。」

「所以我們下次在壁爐上放家族照片時,背景應放皮卡蟲。」

早在1911年,早期至柏吉斯頁岩(Burgess Shale)探勘的學者就首度發現皮卡蟲標本,但當時以為它僅是蚯蚓或鰻魚始祖而未予重視。

直到1970年代莫瑞斯才提出建議,說這種長5公分、身形扁平,有些像鰻魚的動物,有可能是已知脊索動物中最早的一員。(譯者:中央社陳蓉)



◆ 遊小琉球撈27顆海膽 上岸就被逮

【聯合報╱記者林順良、施鴻基、許玉娟/連線報導】2012.03.07

高雄市陳姓男子前天到屏東縣小琉球遊玩,潛入水底撈起廿七顆海膽,上岸後遭守候在旁的警員以違反漁業法移送縣府裁罰,可處三到十五萬元罰款。

小琉球的捕撈海域兩年前已被縣府列為漁業資源保護區,不能任意捕抓魚、蝦等。陳姓男子被警方查到時,喊冤說,根本不知道小琉球被設定為禁漁區,不久前到台東海岸玩,也抓了好幾顆海膽。

警方則認為陳姓男子對吃很在行,因為他在小琉球肚仔坪海岸捕撈的幾乎都是味美鮮甜的馬糞海膽,廿七顆海膽重達八台斤。漁民說,馬糞海膽一台斤四百元,陳男等於從海中撈走了三千二百元。

陳姓男子在海底撈足海膽,一上岸還找來漂流木,準備在隱密處烤焦海膽的外刺,警方懷疑他當場就想大快朵頤,或便於攜帶,依違反漁業法移送縣府裁罰。

小琉球列入大鵬灣國家風景區後,屏東縣府為了保護潮間帶海洋生態,二○○九年把肚仔坪、花瓶岩等重要海岸列為漁業資源保護區,並在進出口處豎立告示牌,提醒遊客。縣府漁業科技士張聖明表示,今後另會在東港、琉球線交通船上播放影片,提醒遊客不要觸法。

琉球分駐所警員林茂森說,禁漁區海域經兩年來的保育,魚蝦漸豐,海膽又大又多,幾乎布滿了海底;小琉球這幾年遊客很多,大部分的人都守規定,陳姓遊客大膽下海捕撈,「實在讓人訝異」。

台東目前是卑南富山及綠島兩處,列為漁業資源保護區。縣府農業處漁業科長許家豪指出,曾有遊客私撿車渠貝或抓魚,勸導不聽,最後都被裁罰。

澎湖縣政府農漁局副局長陳高樑說,除內灣海域公告為禁漁區,也制訂澎湖特有種章魚、馬糞海膽禁漁期,限制最小漁獲體長,禁採黑海參、珊瑚礁保育貝類等措施,因罰則明確,加上宣導,近年來民眾違規情形已經逐漸減少。



◆ 三重野鴿雁鴨群聚 遠觀別餵食

【聯合報╱記者吳文良/三重報導】2012.03.07

三重原就聚集數群野鴿,最近又有超過千隻雁鴨來此棲息,當地民眾在國內驚爆H5N2高病原禽流感疫情後,憂心禽流感擴散;農業局動保防疫處呼籲民眾不要餵食野鴿、雁鴨,且最好遠觀。

動保處組長謝弘斌表示,高病原禽流感病毒只針對禽鳥,但民眾仍應加強個人衛生習慣及預防措施。目前野鴿、雁鴨經檢測均沒H5N2高病原禽流感。謝弘斌說,禽流感感染的宿主範圍很廣,對每種禽類都有不同程度感受性,新北市有許多野禽、候鳥棲息的溼地,市府會持續監測,防範疫情擴散。

因三重包括忠孝橋畔、二重疏洪道和區公所等地方,都有鴿群聚集,加上水利局在二重疏洪道入口堰整治的溼地完工後,又成功吸引上千隻雁鴨聚集,讓當地民眾憂心H5N2禽流感疫情擴散,希望相關單位提早因應處理。

動保處長傅瀅濱表示,新北市率全國之先成立「動物疫災災害應變中心」統籌各項事宜,農業局去年並啟動相關防疫措施,去年9月針對雞鴨養殖場及市場販售的家禽採樣,檢驗均為「陰性」;動保處昨天再對三重野鴿聚集處進行消毒,請民眾放心。



◆ 金門觀測站-推動鳥類保育 別再多頭馬車

【李金生】2012-03-07 中國時報

金門三分天下,縣府、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和金防部各據一方,但三個「山大王」卻像多頭馬車,政策和法令不能貫徹執行,有時甚至互相觀望、推諉,以致百姓訐譙聲四起。

拿台灣地區列為稀有水鳥「紅喉潛鳥」來說,繼二月三日有一隻在慈湖誤陷蝦籠溺斃後,二月廿五日又發現另一隻在莒光湖遭漁網纏住,幸好鳥友及時解救,始未再生憾事。

兩次救難過程可發現台、金兩地鳥友快速聯繫和協力救援的效率,金管處只在第一次搶救時參一腳,縣府則兩次都置身事外,茫然不知。

在縣府看來,死一隻水鳥只是「小事」,管牠珍稀與否,但看在關心金門生態旅遊的觀光客眼裡,卻對政府無視民眾亂丟漁網,違法布設陷井,無心營造和維持較佳生態環境,十分憂心和無奈。

金門國家公園警察隊甚少巡邏,也被認為是生態變差的主因之一,最近在輿情壓力下,該隊巡邏車偶可一見,卻是一人留在駕駛座不熄火,一人下車定點簽到巡邏箱,這種方式能有多少作用?不言而喻!

縣府獲農委會補助一輛野生動物保育專車,工作項目是維護金門的生物多樣性,卻被當作公務車使用,未能「專車專用」,因此不知稀有水鳥落難,也就不足為奇了。

金管處委託台大教授林晏州進行調查研究,發現金門豐富多樣的鳥類資源最受遊客青睞:李沃士縣長赴台行銷金門,也每次都提到金門的生態。

看來,縣府和金管處員工都要加油,至少讓李沃士縣長和陳茂春處長高談闊論時,不會太心虛才好。



◆ 種子搭便車入南極 生態堪憂

【Upaper╱中央社】2012.03.07

科學家擔心異種生物可能侵略天寒地凍的原始南極大陸,不過這些異種生物並非來自外太空,而是來自人類的口袋和背包。

旅客和科學家意外帶進南極洲的種子和植物,可能將外來物種引入,破壞當地均衡的生態系,威脅原生植物生存。

「國家科學院學報」刊登報告指出,外來入侵種植物對南極洲保育工作的威脅數一數二。

每年超過3萬3000名旅客和7000名科學家搭船和飛機造訪南極洲。對訪客進行2個月的調查後發現,許多人身上帶有旅經其他國家的植物種子。

研究者掏空遊客的口袋、長褲、袖口、鞋子和背袋內側,使用鑷子找出意外藏於其中的種子。平均每名接受調查訪客的衣服和裝備上有9.5顆種子。

澳洲南極事務局的柏格斯川說:「攜帶最多種子入境的人士,身上種子真的很多很多,構成實質性威脅。」「以搭便車方式進入南極的物種,恐與當地物種競爭。當地的動植物不見得具有競爭力,所以南極很有可能會開始失去珍貴的生物多樣性。」

這項研究首次以整個南極大陸為範圍評估外來入侵種,對象為約1000名旅客。

fsj 提到...

「震撼地6感」動物預測地震 禁忌上演

【聯合晚報╱記者林進修/台北報導】2012.03.08

日本311地震週年即將到來,這場地震引發的海嘯與核能災難,至今仍讓人心有餘悸。一部國際合作的紀錄片「震撼地6感」,從動物預測地震的角度出發,試圖為人類找到另一個預測地震的方法,避開災難。

重啟動物預測地震這個禁忌話題的「震撼地6感」,物理學家出生的德國籍導演Elmar Bartlmae,前往日本、美國、台灣、義大利、中國與德國,走訪各領域科學家,尋找動物預測地震的科學證據。

公視去年10月加入跨國合製團隊,協助進行台灣地震科學研究相關前置作業,讓台灣中央氣象局先進的地震預警、高密度的地球物理測量儀器,以及國科會支持、足以傲視全球的太空電離層研究,登上國際頻道。公視也將於3月9日晚上10 點,在第13頻道播出這部紀錄片。

日本地震專家安藤雅孝指出,台灣地殼歪斜速度是日本的5~10倍,且距離上次921大地震已超過10年,台灣的地殼壓力何時會再釋放?釋放程度如何?在在讓人不得不以戒慎恐懼的心情面對。

在這部紀錄片中,中國的蛇場主人與中國地震專家發現,1975年2月中國大陸遼寧省海城縣的蛇類,曾出現焦躁甚至自殘行為,紛紛從地洞爬出,在寒天地凍的雪地中痛苦死亡。蛇類這種難以理解的行為,正與德國動物學家魏斯沃夫的研究不謀而合,魏斯沃夫從蛇的聽覺生理結構提出,蛇類對於地震具有敏銳的感應。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教授科西文克,透過蜜蜂的實驗,證明動物可以偵測到磁場。日本則從古老傳說及和日常生活中得到啟示,研究鯰魚及寵物貓狗對電場、磁場變化的反應,據以預知可能來襲的地震。



◆ 馬桶不通…榕樹氣根尋肥水

【聯合報╱記者楊孟立/龍潭報導】2012.03.08

龍潭鄉雙連清境社區雙號住戶多年來馬桶不通,住戶清過馬桶水管、抽化糞池,情況都無法改善,直到有人換新馬桶,才發現通往化糞池的水管早已被樹根堵住,罪魁禍首原來是隔壁陸總部圍牆旁的榕樹。

雙連清境社區的莊姓住戶2年前發現廁所馬桶吸力不足,上完大號後需要衝水兩、三次才可以清光糞便,莊家多次請肥水工人修繕,仍無法改善馬桶不通問題。

住戶前天無奈拆了舊馬桶,才發現榕樹氣根塞住水管,導致糞便無法通往化糞池,而氣根在「肥料」日夜灌溉下長得又粗又肥,莊男摀住鼻子將氣根拔出,一量竟長達50多公分,社區住戶推斷這氣根應是隔壁陸總部榕樹「尋肥水」穿過圍牆、爬過水溝而來。

「太誇張了,再晚幾個月拆,樹根就要竄出來了!」莊男表示,雙號住戶多年來受馬桶不通之苦,但怎樣都想不到是水管被榕樹氣根堵住,要不是這次自家拆馬桶意外找到禍源,大家都準備要換新馬桶了。

桃園縣議員徐玉樹昨天偕同陸總部代表前往莊家勘查,允諾將給予雙連清淨社區雙號住戶賠償,莊家因為已購買新馬桶將補償差額,而其他住戶將統一調查馬桶需維修情形。

陸總部表示已經上網招標廠商移植圍牆旁26棵榕樹,不過這些榕樹已經有40多年歷史,底下樹根又是盤根錯節,短期內恐怕沒這麼快會移走。

※ 相關報導:

* 老樹命危 白榕附生 絞殺4百年茄苳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mar/8/today-south1.htm

卑南鄉龍過脈地區四百年茄苳樹遭白榕附生纏繞絞殺,保育團體發出求救呼聲,縣府農業處昨會同地方人士現勘,朝向茄苳、白榕「比鄰而居、各自生長」方向解決。



◆ 氣候變化 近千種鳥類恐將消失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台北報導】2012.03.08

美國猶他大學研究指出,受到地球溫度上升影響,鳥類生存空間恐怕也將受到破壞。根據預估顯示,地球溫度只要上升攝氏3.5度,就將造成900種鳥類消失,其中以慣常棲息在適宜氣候環境的熱帶鳥類,受到衝擊最為嚴重,比例高達89%。

猶他大學研究人員薩科葛魯表示,為了適應棲息地減少以及極端氣候環境,鳥類生存勢必大受影響,以溫度每上升1度結果計算,將造成100~500種鳥類生存受到考驗,如果按照2100年溫度上升3.5度計算,總數達600~900種鳥類將受影響。那些棲息在山區、海邊或是鮮少人類靠近的偏遠地區鳥類,如果無法飛到高海拔地區適應生存,都可能遭到淘汰。

國際鳥盟亞洲代表柯斯比表示,「以往所知,許多熱帶鳥類就不擅長到處遷徙,溫度上升對牠們而言的確是相當嚴重的問題,其中有些鳥類可能無法及時適應環境的變化。」

BBC也指出,這次研究觀察了水鳥、乾旱地區鳥類與棲息在人類活動頻繁的鳥類後發現,在巴西亞馬遜與喜拉多的侏儒鳥棲息地將減少高達8成,顯然是受災最嚴重的鳥類,而2成喜拉多的侏儒鳥,則可能因此步向絕種的命運。

薩科葛魯表示,鳥類其實是最不易受氣候變遷影響的物種,但是從結果來看,其他動物受到影響的程度,恐怕將更不樂觀。

紐約時報進一步指出,農民、獵人或是遊牧民族,特別是位於低開發國家而且仰賴大自然生存的人類,也可能都成為受害者。

本次研究結果刊登在《 Biological Conservation》期刊。

fsj 提到...

遠古飛龍 有亮眼羽毛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2.03.09

中國和美國的研究人員發現迄今最古老的證據,顯示小盜龍有烏亮的黑羽毛。小盜龍體型大小如小烏鴉,棲息在林木間,生存於1億3000萬年前。

科學家認為,這種肉食小恐龍可能以烏亮的羽毛顯示身體強健,適合交配,就像現代鳥類用色彩鮮艷的羽毛吸引異性,增加傳宗接代的機率。

刊登於《科學》期刊的研究報告說,研究人員分析2010年在中國東北發現的一具恐龍骸骨化石,發現這種四翼恐尾巴也長著差不多和翼羽一樣長的羽毛。

研究人員用電子顯微鏡分辨羽毛顏色,分析化石裡稱為「黑素體」的色素因子,再和現代鳥類比較,判定小盜龍長著帶有藍色光澤的黑色羽毛。它的羽毛乍看黑色,但從不同角度和光度看去,會看明亮的到五彩光澤。這也是恐龍有多彩羽毛的最早證據。

化石也對這種恐龍如何活動提供新線索。樣子像烏鴉的小盜龍不可能像現代鳥類這樣在天空飛翔,而是在樹林間跳躍滑行。新的分析報告為鳥類飛行的神祕演化史提供新線索,並且顯示小盜龍不是像以前想像的那樣在夜間出沒。

小盜龍

小盜龍在2003年獲確定為一個物種,可是2010年出土的化石則提供迄今最明確的影像,科學界也首次發現這種古生物尾部也長著長羽,可能是同類打招呼、誇耀,或著地時平衡之用。



◆ 「蝠」臨稻香 嬌客入厝

自由 2012.03.09

〔記者花孟璟/吉安報導〕校園也可以是動物的家!吉安鄉稻香國小除了螢火蟲生態區,去年也替蝙蝠打造「蝙蝠屋」,掛在校園儲藏室屋簷下,最近陸續有蝙蝠搬進新家,二十五個蝙蝠屋有五、六個已有蝙蝠進駐。

自然科老師葉承輝說,校園內本來就有東亞家蝠生活,蝙蝠屋讓牠們可以有安穩的住處,也給小朋友最好的自然教育。

「有沒有小朋友知道,怎樣可以知道哪些蝙蝠屋已經有蝙蝠『入厝』?」自然科老師葉承輝帶著六年級上自然課的學生,到蝙蝠屋底下進行自然觀察。

觀察排遺尋蝠蹤

他說,只要觀察蝙蝠屋正下方的地面上,是否有蝙蝠的「排遺」糞便就知道,有五、六個蝙蝠屋底下已有發現排遺,令人振奮。他說,東亞家蝠比較不怕人,會在人類房屋的縫隙住下來,等到天氣再熱一點,蝙蝠還會在這裡生育下一代。

夜行性的東亞家蝠是台灣最普遍的小型食蟲蝙蝠,前臂長二點七到三點五公分,頭體長四公分,尾長三至三點六公分,十分嬌小,體重也只有三點五至四點六公克,所以牠的食物也是夜間飛行的小昆蟲,包括蚊子、蒼蠅等居家害蟲,也是蝙蝠的大餐。葉承輝說,稻香國小校園除了東亞家蝠,蒲葵的葉子裡也躲了高頭蝠,校園很有「蝠」氣!

學校是在去年十一月舉辦「蝠臨稻香:打造蝙蝠之家」教學活動,邀請台灣蝙蝠學會常務理事方引平教授擔任講師,以木板組裝有四個小房間的蝙蝠屋,每個房間還有獨立出口,由於東亞家蝠體型小,一個房間內至少可擠上十幾隻蝙蝠。



◆ 進阿塱壹未聘解說員 明起開罰

【聯合報╱記者劉星君/屏東報導】2012.03.09

屏東縣政府決定針對「阿塱壹古道」自然生態保留區,施展鐵腕,從明天(10日)起,提出申請進入保留區,卻未聘解說員隨行的遊客,將視違規情節輕重,處3至15萬元不等罰款。

屏東縣去年底將阿塱壹古道(旭海至觀音鼻)畫設為自然生態保留區,遊客進入保留區事前須提出申請,且實行總量管制,每天限額300人,獲准進入保留區遊客須聘任解說員隨行,相關規定今年7月1日起實施。

昨天有部分民眾批評「屏東縣作法莫衷一是」,縣府公告7月1日開罰,而樹立在屏東與台東縣界的告示牌則標明「9月1日起實施管制」,現在又說3月10日起開罰,讓人無所適從。

屏東縣政府農業處長林景和解釋,樹立台東、屏東縣界的告示牌是去年9月1日公告阿塱壹古道已列為暫時保留區,縣府另公告7月1日起強制取締未提出申請,就進入保留區的遊客並開罰,與明天起執行的取締內容,沒有衝突。

林景和強調,6月30日前為宣導階段,7月1日起才針對未申請卻進入保留區的遊客開罰,但連日來,發現有部分民眾雖提出申請,實際進入保留區時卻未聘任解說員,顯不遵守遊戲規則。

林景和表示,為維持遊戲規則的公平性,縣府將從明天起,強力取締、處罰申請獲准進入保留區,卻故意、惡意不聘請解說員隨行的遊客。

fsj 提到...

粉紅色? 科學家:想像的產物

【聯合報╱編譯陳世欽/報導】2012.03.10

粉紅色代表女性的嬌柔氣質、春天與浪漫,長久以來一直是全球各地小女孩鍾愛的顏色。然而有些科學家指出,粉紅色其實並不存在,只存在人類的想像中。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癥結在於粉紅色是紅色與紫色的綜合,而紅色與紫色又位於彩虹的兩端。如果不彎曲彩虹的色彩,使紅色與紫色得以混合,大自然不可能有粉紅色。而在理論上,不可能有這種結果。

報導指出,由於顏色是肉眼與大腦所建構,如果兩眼所見的一個物體是粉紅色,所見的其實不是光的粉紅波長。呈現粉紅色的主因是,光的某些特定波長被反射,其他波長則被色素吸收及抑制。換言之,粉紅色是一種反射而不是傳導的色彩;肉眼看到粉紅色是因為大腦解釋自物體反射的光線所致。

但夏威夷大學教授姬兒.莫頓不同意此說,她表示粉紅當然是一種顏色,但不存在於光譜,必須由混合產生,用紅顏料混合白顏料便能得到,純屬如何詮釋視覺的問題。



◆ 旅遊的滋味-賞櫻 ,殘酷的浪漫

文/黃麗如 2012-03-10 中國時報

稍縱即逝的美麗,最迷人,就像櫻花。過去,旅人為了賞花甘心飛到日本,日本賞櫻團是春天的標記。自311海嘯核災後,到日本賞花的氣勢弱了,今年國人關心的櫻花前線變成台灣,每天都有人問我:有什麼賞花祕境?到哪裡看櫻花不會塞車?全民瘋櫻花的氣氛,總讓人感到一些不安。

■櫻花綻枝頭 美麗難抗拒

「長春路和伊通街交叉的公園有幾棵櫻花,開得還滿美的;中正紀念堂的櫻花也開了。」這是我今年關於賞櫻去處的答案。每每講完這個答案,多半會遭人翻白眼。然而,對我來說,都會裡的櫻花比山裡的櫻花更不可思議,尤其在每天往返的路途上,看到幾棵櫻花無視於吵雜的噪音、擁擠的車流,兀自地綻放,行經這幾棵樹,就會放慢腳步,賞一下花、甚至坐在路邊椅子上,靜靜的欣賞。春天,就這樣開始了。

我喜歡賞花,喜歡季節遞嬗,尤其櫻花的夢幻粉紅,沒什麼人可以抵擋它的魅力。看過武陵農場的粉紅佳人、也賞過九族文化村的八重櫻,可以體會人在數大便是美的粉紅森林裡的夢幻感。只是,當賞花變得比看日出還早出門、變成塞車數小時、賞花只是幾分鐘,這樣的春遊只是奪取春天的占有欲,而沒有嬉春的浪漫心情。

■若變行道樹 花錢效果差

日前有一則地方消息,某鄉鎮的鄉民因為太喜歡櫻花,而且不想明年賞櫻要塞車,所以陳情政府希望把原來的行道樹烏臼剷除,改植櫻花,鄉民還熱血的表示,政府沒錢沒關係,我們可以捐錢種櫻花。鄉民愛鄉愛花的心意非常動人,但是把栽植多年的烏臼砍掉,栽植櫻花其實有很大的風險。

長年研究植物生態的惠蓀林場李明益秘書指出,櫻花雖美,但不適合當行道樹,一方面櫻花枝葉不夠茂密,沒有行道樹遮蔭降溫的效果;二方面櫻花樹不好照顧,公路上的灰塵、粉塵都會對它的生長有所影響,政府單位需要花費更多的人力、金錢去照顧行道樹,不符合經濟效益。況且,櫻花的花期短,365天有350天都是綠葉或枯枝,只為了短短2周的花期而將行道樹變成櫻木花道,並不值得。

■森林滿櫻花 水土難保持

櫻花的商機讓一些山坡地上有土地的地主也蠢蠢欲動,想把原生林「清乾淨」變成粉紅色的櫻花林,如此一來下一季春就可以大發賞櫻財。

李秘書對這樣的風氣有點憂心,他表示,土地是私人的,要怎麼種其實大家也無權過問。不過森林本身應該是豐富、多樣的,這樣生態才會平衡。若是只栽植單一樹種,對於動植物的棲息地都有莫大的影響,尤其像櫻花很容易有病蟲害,像天牛的問題就必須用藥去處理。用大量藥物去灌溉一座森林,值得嗎?此外,櫻花的根很短,山坡地上大量栽植對水土保持無益,想要打造粉紅色森林前必須三思。

■愛花失理智 春天染血腥

紅花就是要有綠葉搭配才會美麗,把所有的樹砍掉、獨留櫻花,就無法凸顯櫻花的夢幻美。如果台灣成了櫻花島、櫻花天天開,人們也不會珍惜櫻花的姿態;如果台灣成了櫻花島,就只能賺那兩個星期的櫻花財,其他日子沒有什麼花可以期待。

櫻花很美,美到搗亂台灣人的理智,美到讓一些人願意犧牲森林換取花開,這樣的瘋狂很殘忍,更是扼殺了春天。

★更多黃麗如的旅遊報導請上http://blog.chinatimes.com/nomad

※ 相關報導:

* 不只賞櫻 武陵生態豐富
http://news.chinatimes.com/domestic/11050609/132012031100454.html

武陵農場櫻花季塞爆,營建署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表示,武陵還有很多值得遊客深度遊覽的地方,例如新台幣貳仟元紙鈔上的「台灣櫻花鉤吻鮭」,是遊客來到武陵最想看到的動物。 ...雪管處表示,武陵花季,大概可依開花時間區分為:1月為梅花、2月為櫻花、3月為桃花、4月為紫藤、泡桐及蘋果花、梨花、李花等等。



◆ 防盜伐 應提升為國土保安層次

中央社 2012-03-11

形殤系列6(中央社記者盧太城台東縣11日電)因應環境快速變遷,保護山林的配套措施也應該跟得上時代,將防止盜伐提升為國土保安層次,並且讓全民參與保護山林,或許能有效遏止猖獗的山老鼠。

最近幾年牛樟樹材從1公噸新台幣3萬元,飆漲至1公噸40萬元,換算1公斤400元,成為台灣最有價值的樹木,暴利可圖,山老鼠防不勝防。

「今天抓了,明天他又到山上了」,取締山老鼠最讓執法人員傷腦筋的是刑責太輕,過去以竊盜罪送辦,但是刑責太輕,通常都交保,就算有罪定讞,也都是6個月以下有期徒刑,可緩刑或是易科罰金,無法達到嚇阻之效。

現在雖然對結夥2人以上或僱用他人盜伐者,可以森林法的「加重竊取森林主、副產物罪」論處,刑責在6個月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但效果仍不彰。

除了刑責輕外,林務局巡山人員,人力也相當吃緊,以台東林管處為例,平均1名巡山員負責的面積是6000多公頃,且又不具司法警察身分,沒有強制處分的權力,不僅生命受到威脅,也無法當場執行逮捕行為。

一棵森林老樹,可能就是整片國土的一個螺絲釘;一塊老樹的殘材,可能就是千年生命的消失,防止老樹盜伐,應該提升至國土保安的層次,而不是單純的竊取森林產物。

同時,保護山林應該喚起全民意識,林政單位可透過各種形式,激發民眾熱愛山林,進而保護山林,「全民都是巡山員」,在全民監督下,山老鼠才無所遁形。

※ 相關報導:

* 喜 原始林發現紅豆杉樹群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mar/11/today-center11.htm

嘉義林管處聯合森林警察隊,最近到轄管偏遠山區林班地進行長程巡護,在一處原始林中發現由30餘棵台灣紅豆杉形成的樹群,其中數棵紅豆杉的胸圍還超過一公尺,這是林管處近30年來野外首次發現紅豆杉巨木群,讓巡護人員驚喜不已,除造冊列管,並擬定相關防盜伐措施,以免瀕臨滅絕珍稀植物慘遭山老鼠毒手。

* 光復新村「綠寶石」 盼列管防盜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4/6954055.shtml

推動當地保存的台灣花園城市發展協會理事長范道莊說,他們挑出十二棵大樹,其中,有台灣常見的樟樹、楓香與雀榕,也有罕見的星蘋果、番龍眼與椰棗等,爭取市府列管,藉此保護綠色資源。



◆ 外木山沙灘 銅藻堆成山

【聯合報╱記者牟玉珮/基隆報導】2012.03.11

日、韓、北方大陸沿岸常見大型褐藻「銅藻」這幾天罕見大量漂浮在台灣北部海面上,影響船隻航行,基隆巿外木山沙灘上昨天堆滿被浪沖上岸的「藻山」,連清潔隊員看了都嚇一跳。

藻類專家張睿昇說,這種生長在中緯度地區的馬尾藻可能是跟著北方冷水團南漂,但為何量這麼大,是否與地球暖化有關,有待研究。

環保局清潔隊員張碧芬邊清邊說,初春時都會有海藻沖上岸,過瑞午節就沒了,昨天是今年第1次上岸,但從沒這麼多,也不知是什麼藻。

藻山裡纏著不少死魚、垃圾,清潔隊員清理了半天,還是一直有成堆的海藻被沖上岸。

清潔隊員李文淵說,這些海藻丟著不管,時間久了也會爛掉,但味道很臭,也有礙觀瞻,清了半天,還是一大堆。

研究藻類的育達科技大學助理教授張睿昇昨天看到外木山沙灘上大量海藻的照片也很驚訝,他根據葉片邊緣鋸齒狀的特徵和卵型氣囊頂端小葉片,辨認出是馬尾藻的一種,叫做「銅藻」,長度最長可達10公尺。

他說,這種馬尾藻屬中緯度地區的大型複藻,有「海中森林」之稱,生長在水深20公尺之內的近海,是魚苗棲息、躲避天敵的最佳保護區,春季生長繁盛,隨著夏季水溫升高,就會死亡。5年來雖曾在龜吼、野柳、龍洞一帶海域中發現,但數量很少。

fsj 提到...

「公主」愛聽課 大學校貓網路爆紅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N2/6956433.shtml

中央社 2012.03.12

中國大陸蘇州大學幾名學生在網路開設「蘇大喵喵軍團」相簿,專門拍攝校園內的流浪貓,在網路上回響熱烈,許多網友分享自己校園內的校貓趣事,也無意中捧紅了幾位「貓明星」。

揚子晚報報導,相簿中,最受歡迎的「文成公主」因長駐蘇大「文成樓」而得名。「文成公主」時常坐在教室課桌椅上「聽課」,有時還會帶著2、3隻小貓一起在教室旁聽,一本正經地端坐桌上。

報導引述學生說,「『文成公主』這一家幾口怕桌子涼,喜歡一屁股坐在我們的書上,要勸這一家子挪個位置,可它們就是不聽,真有占山為王的感覺」。

蘇州大學的校貓多衣食無虞,肚子餓就找學生。有學生表示,校內許多貓會集體在販賣部聚集,有學生受不了「溫情攻勢」,往往自掏腰包為貓買食物。

無獨有偶,大陸各大學校園也有許多「明星校貓」,北京大學一隻校貓在2009年就以獨特的學術風格在網路竄紅,這隻貓常待在教室,喜歡和人長時間對視,據說最愛聽哲學類和藝術類的課。

南京大學也有一隻校貓,曾登上過南大小百合電子布告欄(BBS)的首頁,成為校園十大熱門話題之一;南京師範大學的校貓喜歡在講台上「走台步」;南京航空航太大學一隻校貓「大白」總是吃飯時間在餐廳出現,一聲不吭盯著人,直到學生給它食物,也一度成為校園明星。



◆ 生物防治登革熱 「劍水蚤」是新利器

中廣新聞/林憲源 2012-03-12

為研發對抗登革熱病媒蚊的創新作法,高雄市政府目前正在進行「劍水蚤生物防治法」計畫,利用「劍水蚤」捕食蚊子幼蟲,來防堵疫情傳播,未來將在積水處放養,這是繼大肚魚之後,另一項生物防治登革熱的創新作為。(林憲源報導)

高市衛生局跟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共同試驗「劍水蚤生物防治法」,利用劍水蚤捕食蚊子幼蟲孑孓的生物特性,以此阻絕病媒蚊傳播疫情,已經通過試驗階段,目前在壽山防疫站培育,未來將在地下室、水溝等積水處放養,達到杜絕病媒蚊的效果。

高雄市政府登革熱防治工作協調會表示,截至3月11日止,高雄市已經連續五個星期沒有新增本土病例。另外,高市上周新增一例境外移入病例,衛生局呼籲,由於東南亞、中南美洲地區登革熱疫情常年流行,境外移入病毒可能伺機入侵,返國民眾應做好自我健康管理,平時也應落實「巡、倒、清」等環境自我管理,清除居家積水容器孳生源。



◆ 基隆沙灘漂銅藻 可煉生質酒精

中央社 2012-03-12

基隆外木山海灘最近漂進大量海藻,專家鑑定是分佈在日本、韓國及大陸北方海域,常見的溫帶種「銅藻」;除了食用價值,還可提煉生質酒精,若克服溫差,有發展海藻酒的可能。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水產養殖學系副教授陳衍昌今天表示,基隆外木山海灘堆積如山的海藻,經鑑定是溫帶種馬尾藻「銅藻」,銅藻在日本是食用的藻類,屬於北太平洋西部特有的暖溫帶性海藻。

銅藻每年冬末、春天時大量繁生,生長速度快,最長可達10公尺。其獨特的粘性和柔嫩的口感,除了有食用價值,還可提煉生質酒精。

龍鬚菜等海藻是台灣重要的養殖海藻資源,藻類具稀有高度不飽和脂肪酸、植物油,農委會漁業署鼓勵海藻資源應用在食品、化妝品、應用生物科技等領域。

學術界也已投入龍鬚菜保養化妝品的技術研發,希望透過教師與業界互動交流,提供專業知識、技術移轉、專利或產品檢驗等服務,發展產業高質化。

台灣海洋大學表示,學校食品科學系教授蔡國珍將紫菜經過發酵、萃取技術後,也研發「保健海藻酒」,可預防或降低酒精對肝臟及血脂所造成的負面影響,具創新性與實用性。

海大說,蔡國珍研發的「活性海藻酒生產技術」可轉移,而陳衍昌在1年多前就嘗試養殖銅藻,期待量產或市場經濟價,但由於台灣夏天溫度太高,所以不適合全年養殖,也許可冬、春短暫養殖利用。

海大說,校方已成功利用發酵技術,從藻類提煉出生質酒精,可做為開發替代能源的一個選擇。不過,仍等待整體配套措施、市場規模成熟。

實際上,中國浙江也有學者研發倡議,以人工養殖的銅藻,經發酵得到生質酒精,再經過淨化、催化得到清潔的環保汽油。銅藻發酵殘渣,還可作為海洋經濟魚類養殖飼料或植物肥料。

學者說,銅藻是魚苗棲息、躲避天敵的最佳保護區,養殖銅藻能吸收二氧化碳,具有減緩全球暖化的作用,且海面下養殖,不占用陸地。

除了基隆外木山海灘,海洋大學外也有大量銅藻,陳衍昌分析,可能最近風浪較大,銅藻才會隨洋流南下,被衝上岸。其實每年這個季節都會出現,並不是特別異常的現象。

fsj 提到...

◆ 疑巨人手指遺骸 照片曝光
http://udn.com/NEWS/WORLD/WOR4/6959267.shtml

中央社 2012.03.13

中國古籍山海經中有記載巨人族的傳說,世界各地也頻傳發現巨人遺骸,最近一名瑞士攝影師公開一張照片,照片中疑似巨人手指的遺骸,長度達38公分。

南韓「朝鮮日報」網站今天引述外電報導,瑞士攝影師史波利(Gregory Spoerri)公開自己所拍攝的照片,名為「巨人手指」。

史波利表示,1988年他旅遊埃及途中,在開羅遇到一名自稱是盜墓者出身的老人,給他看這根疑似人類手指的遺骸。

史波利表示,老人將手指遺骸放在一個長方形箱子中保管,遺骸還散發一股霉味。史波利將一張長15公分的埃及紙鈔放在遺骸旁做對比,拍下這張照片。

老人甚至出示於1960年代拍攝的手指遺骸X光照片,以及醫師鑑定此為人類手指的鑑定證明。究竟世界上是否真的存在過巨人,實在耐人尋味。

※ 影片祥見原站。



◆ 寵物攝影機 貓眼狗眼看世界

中央社 2012.03.13

巴黎發明家泰謝拉(PaoloTeixeira)研發出1款寵物攝影機,可以掛在心愛寵物身上,並紀錄牠們的戶外形蹤。

英國「衛報」(The Guardian)報導,泰謝拉2008年失業後開始注意愛貓「王子」(Prince)的行蹤,想知道寵物平常會和誰出遊,也懷疑牠是否交女朋友。泰謝拉因此向親友借貸10萬歐元,開始研發這款Eyenimal寵物攝影機。

報導說,泰謝拉2010年設立公司,開始銷售這款內建4GB記憶體的超輕攝影機(35公克)。1年下來,在全球各地每個月賣出1000台以上。

法國電子寵物產品製造商Num'Axes去年成為泰謝拉公司的主要股東,全權委託他放手研發兩款動物專用的更小和更輕攝影機,其中一款供愛貓使用,擁有紅外線夜視功能,另一款供狗狗使用,機身更堅固且能防水。



◆ 戶外生態教育 南投學童賞鷹

【聯合報╱記者李承穎/南投報導】2012.03.13

南投賞鷹季即將展開,南投市公所將利用灰面鵟鷲過境八卦山麓的機會,安排7所國小到南投市永興里賞鷹平台做戶外生態教育,現場還有解說員,讓在地孩童了解地方生態。

參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南投市公所與永興社區發展協會將自17日起到4月5日清明節,在賞鷹步道安排賞鷹活動,將架設偽裝網、提供高倍數望遠鏡,讓遊客近距離觀賞灰面鵟鷲、大冠鷲、鳳頭蒼鷹、臺灣松雀等猛禽,並有解說員說明。

南投市公所把握一年只有三星期灰面鵟鷹過境八卦山西麓的時機,19日起安排南投、新豐、西嶺、康壽、僑建、光復、文山等7所學校,1100名學生分成11批,前往賞鷹平台,觀賞灰面鵟鷲、大冠鷲等。

南投市公所指出,每年清明節前三星期,便有北返的灰面鵟鷲過境八卦山西麓,一季總量可達5萬隻,迎著上升氣流起飛北返。



◆ 阿里山山椒魚 監測區將擴大

【聯合報╱記者謝恩得/阿里山報導】2012.03.13

國寶級的阿里山山椒魚瀕臨絕種,嘉義林區管理處10餘年努力保育,山椒魚族群略增,不過調查研究人員相當缺乏,林管處最近訓練一批員工學習山椒魚監測調查,今年可望擴大阿里山山椒魚長期監測範圍。

嘉義林區管理處長廖一光表示,正在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籌設阿里山山椒魚館,介紹阿里山山椒魚的生態習性及保育觀念,並設計互動式遊戲,為大眾揭開山椒魚的神秘面紗,館區戶外將營造阿里山山椒魚的棲息環境,使遊客體驗山椒魚的生態。

林管處表示,台灣目前發現5種山椒魚,阿里山地區僅發現阿里山山椒魚,早年遭受捕捉和棲地被破壞,目前僅存於阿里山人煙罕至的森林間。嘉義林管處10餘年前請學者呂光洋調查並復育,營造合適山椒魚的棲息環境,並製作「揭開孓遺生物的面紗─阿里山山椒魚」DVD及阿里山山椒魚摺頁。



◆ 黃禹錫帶領研究院 利用大象複製猛瑪象

【中廣新聞/王長偉】2012-03-13

由南韓黃禹錫博士帶隊的「秀岩生命工學研究院」今天表示,研究院今天與俄羅斯聯邦薩哈共和國、東北聯邦大學簽訂合約,旨在共同研究複製﹝猛瑪象﹞。

南韓秀岩研究院院長表示,根據此次合約,東北聯邦大學在得到俄聯邦政府許可後,向「秀岩生命工學研究院」,提供已經獲取的猛瑪象身體組織,秀岩研究院則據此推進體細胞核移植。

秀岩研究院計畫,在獲取猛瑪象組織後,立即利用大象推進複製。至於複製方式,與其間其他動物的複製方式相同。

據南韓聯合通訊社今天報導,研究院計畫,首先從大象卵子中,去除包括遺傳基因的細胞核,將復原的猛瑪象供與細胞植入於其中培養成猛瑪象胚胎。之後將其移植到印度大象的子宮內,經過自然孕期、約二十二個月後,誕生猛瑪象。

報導中引用研究院的消息說,今年年內,在獲得首批猛瑪象身體組織後,進行細胞復原後,還將與「中國科學院」攜手共同研究複製猛瑪象。

fsj 提到...

俄韓合作複製 要長毛象復活

【聯合報╱編譯組/綜合報導】2012.03.14

俄羅斯與南韓的科學家13日簽訂聯合研究協議,目的是複製出約於1萬年前滅絕的長毛象。

這項協議由俄羅斯薩哈共和國東北聯邦大學副校長瓦西里耶夫與南韓秀岩生命工學研究院的黃禹錫簽訂。黃禹錫是備受爭議的複製技術先驅。

黃禹錫2006年被揭發偽造部分人類幹細胞研究成果,在此之前,他曾是南韓國家英雄。

然而,他2005年曾成功複製全球第一隻複製狗史納比,且已獲其他專家證實。

根據協定,東北聯邦大學在得到俄聯邦政府許可後,向秀岩生命工學研究院提供已經獲取的長毛象身體組織,秀岩研究院則據此推進體細胞核移植。

合約還包括,今後秀岩研究院共同參與發掘長毛象,直接採集身體組織。為此,秀岩研究院計畫在俄羅斯長毛象發掘現場附近設立移動實驗室,便於細胞復原與採集身體組織。

東北聯邦大學提供長毛象的組織,並從秀岩研究院接受體細胞核移植等生物工程技術轉移。秀岩研究院計畫在獲取長毛象組織後,立即利用大象推進複製。

複製方式與其他動物的複製方式相同。研究院計畫首先從大象卵子中去除包括遺傳基因的細胞核,將復原的長毛象供與細胞植入其中培養成長毛象胚胎,之後將其移植到印度大象的子宮內,經過自然孕期(約22個月)後誕生長毛象。

※ 相關報導:

* 歐洲多處博物館陳列犀牛角遭盜
http://www.cna.com.tw/News/aOPL/201203140308.aspx

德國博物館的動物學家指出,被盜的犀牛角都已經保存了至少30年,為了使犀牛角不致變形而且能長久保存,這些標本都曾浸泡在砒霜裡。換句話說,含有劇毒的犀牛角若被用作藥材,可能致命。



◆ 高榮731池施工 保育動物恐消失

【聯合報╱記者林麗如/楊梅報導】2012.03.14

楊梅市高榮731池列為保育區4年,卻因為不當施工造成保育類動物消失。

桃園縣自然生態教育學會理事長陳仰聖說,縣府農業局最近公告,計畫在高榮保護區內興建木棧道與阻絕設施,公告一出,引發保育人士憂心。

陳仰聖說,木棧道施工恐怕會造成台北赤蛙與雙截蜻蜓棲地完全破壞,希望相關單位踩煞車。農業局回應,木棧道將引用陽明山夢幻湖國家公園親水措施,施作方式不會影響生態保育,計畫下月10日邀學者專家公開討論。

陳仰聖說,高榮731池不當施工包括圍籬太靠近池塘、周圍的樹木與竹林不當清除,台北赤蛙與雙截蜻蜓躲藏與廊道都因此遭破壞;萬一興建木棧道,將嚴重造成棲地消失危機。陳仰聖建議相關單位提出永續經營計畫,結合幼獅工業區將周邊發展成水保環境教育中心、溼地公園與731池保護區,形成生物廊道作為永續生息之地,進一步可以規畫轉型為工業區公園休閒綠地。

農業發展局表示,施設阻絕設施是因為常有釣客在此釣魚,為避免人為破壞,設置穿透性圍籬,也可有效阻擾人為干擾。目前圍籬工程剛驗收完成,已責成包商清理現場垃圾及環境,下月上旬將邀保育團體及民意代表共商保育方向。

※ 相關報導:

* 可愛滿分!北極熊雙腿開開 斜倚冰塊沙發賞夕陽
http://www.nownews.com/2012/03/13/91-2793928.htm

一隻體型龐大的北極熊坐在雪白冰塊上,斜倚著身後突起的冰塊,如同人類坐在沙發上,以大字型姿勢伸展四肢,自在悠閒的欣賞落日餘暉,模樣十分有趣。



◆ 巴西原住民為利 出讓亞馬遜土地

中央社 2012.03.14

巴西北部門都魯古族(Mundurucu)原住民將巴拉州(Para)一處面積約兩萬平方公里的亞馬遜雨林的使用權,連同保護生物多樣性所得利益,以1.2億美元轉讓給一家外國企業。

「聖保羅州報」(O Estado de Sao Paulo)報導,主要致力於碳信用額開發、採購和交易的愛爾蘭Celestial Green Ventures投資公司,與巴西原住民簽署1項30年的合約,內容禁止門都魯古族人在合約生效期間種植或砍伐土地範圍內的木材;原住民若想在領地內進行任何干預,也必須經過投資公司同意。

巴西國家原住民基金會(Funai)指出,在聯邦政府未制定清楚規則情況下,碳信用額市場的買賣商機吸引愈來愈多歐洲企業與亞馬遜地區的原住民部落簽署類似上述合約。光是Celestial Green就在巴西達成16項計畫,總面積約達20萬平方公里,相當於兩個葡萄牙或聖保羅州的大小。

國家原住民基金會主席梅拉(Marcio Meira)表示,很多時候原住民根本不知道自己簽了什麼,結果因為不能開採有經濟價值的樹木,只好走私珍稀動物;原住民的出發點或許是為了協助保護自然環境,反而被迫走向犯罪。

巴西環境部長泰謝拉(Izabella Teixeira)日前也指出,生物多樣性逐漸受到全球重視,但必須避免引發各種生物走私的犯罪行為。

門都魯古族原住民的合約內容指出,愛爾蘭投資公司將「完全」擁有碳信用額的權利,以及「透過範圍內生物多樣性獲取的所有利益或證明權利。」

原住民領地是熱帶雨林最受保護的範圍之一,總面積超過100萬平方公里,多數集中在亞馬遜。 對從事碳信用額交易的企業而言,防止毀林和森林退化是否真的能夠減少碳排放,根本不是那麼重要,但將未被砍伐的樹木轉變為信用額,卻能為他們帶來實際的金錢利益。

農業經濟學家朱尼奧(Benedito Milleo Junior)指出,依照目前的國際市場標準,被保護的森林每公頃約儲藏200公噸的二氧化碳,而以此作為碳信用額的交易價值為1000美元。

愛爾蘭投資公司將分30年付清1.2億美元的權利金,估計這段期間的獲利將高出成本幾倍。門都魯古族人之間因此內訌,反對派指稱有關合約只經由少數元老簽署,未徵詢廣大族人的意見,所以不能成立。

儘管愛爾蘭投資公司強調合約程序完全符合國際規定,全案已鬧到當地市議會。

fsj 提到...

果蠅求愛被拒 也會借酒澆愁

【Upaper╱中央社】2012.03.17

研究指出,求愛遭拒的雄果蠅也會借酒澆愁。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科學家發現,求愛受挫雄果蠅腦中會有較少的神經胜F分子,促使牠們比得到性滿足的同類喝更多酒。

至於得到性滿足的雄果蠅,腦中的神經胜F濃度比那些求偶不成的同類還要高,因此科學家推測,這項研究有助了解人類成癮背後的大腦機制。

根據這篇發表在「科學」(Science)期刊的研究指出,人類1種類似的神經胜Y,可能也和酗酒與藥物濫用等行為有關。

在這項試驗中,當求偶被拒的雄果蠅被單獨放置在內有2支吸管的容器中,其中1支吸管能喝到平常食物,另1支能喝到含有15%酒精的食物,感傷的果蠅會選擇有酒精的吸管並大喝特喝。

科學家表示,由於被拒的果蠅腦中神經胜F濃度較低,因此會靠買醉來尋求替代性反饋。



◆ 抗天敵黃蜂 「熱殺蜂球」蒸死牠

自由 2012.03.17

〔編譯林翠儀/綜合報導〕一般認為蜜蜂用來禦敵的武器,就是尾巴那根尖刺,但事實上蜜蜂還有一項必殺技「熱殺蜂球」,專門用來對付天敵黃蜂,那就是當有黃蜂「單兵」入侵時,數百隻蜜蜂會將敵人團團圍住,並且集體發熱「蒸」死敵人。日本學者發現,蜜蜂這項殺敵絕技的秘密就藏在牠腦部蕈狀體,這個組織讓蜜蜂得以隨意自如地控制體溫,可以殺敵而不會自傷。

蜂球可達47度高溫

蜜蜂對抗天敵黃蜂的「熱殺蜂球」,是由日本玉川大學教授小野正人在一九九五年發現。小野發現日本的蜜蜂,在遇到黃蜂入侵時,會形成「蜂球」現象;數百隻蜜蜂包圍一隻黃蜂,並非用尾刺攻擊,而是藉由振動胸部的飛翔肌發熱,把包圍在蜂球內部的黃蜂活活蒸死。

蜜蜂形成的蜂球,內部溫度高達攝氏四十六到四十七度,黃蜂的致死溫度上限約四十四到四十六度,而蜜蜂則可耐熱達到四十九度;學者還發現,這是東亞地區的東洋蜜蜂特有的防禦方法。

包括小野在內的玉川大學及東京大學等大學的學者們,為了解開蜜蜂如何蒸死敵人又不會熱死自己的秘密,繼續對「熱殺蜂球」進行研究。發現蜜蜂腦部負責嗅覺和視覺的蕈狀體,遇到天敵時會刺激神經細胞呈現興奮狀態,促使胸部的飛翔肌振動發熱;然後,蕈狀體再由神經回路的傳達,得知高溫的訊息並且加以控制,讓蜂球維持在一定溫度,不至於暴衝。

事實上,蜜蜂的蜂巢為了適合蜂蛹的成長,一般都維持在攝氏三十四度,這種溫度的控制也可能是基於相同的原理。這項新發現,最近也發表於《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期刊(PLoS ONE)。



◆ 罕見案例!搶救玳瑁幼龜 國道超速免罰

【聯合報╱記者陳信利/雲林縣報導】2012.03.17

去年底一隻玳瑁誤入漁網,被撈起時受傷奄奄一息,雲林縣政府保育人員在國道疾駛,送往國立屏東海生館急救,因超速被告發;保育人員以「救動物如救人命」提出申訴,上月獲撤銷免罰,創下國內搶救保育動物免罰罕例。

「我是怕誤了玳瑁急救時機,一時情急才加重油門」,雲縣府森林及保育科員黃振宜昨天說,本來想自掏腰包罰三千元了事,後來心想是為搶救保育類海龜才超速,決定申訴,「否則,以後誰還願意冒風險搶救動物?」

經各單位通力合作救援,這隻差點讓保育人員荷包失血的玳瑁,目前復原良好,海生館決定月底送回雲林野放回歸大海。

去年十二月廿八日傍晚,一隻玳瑁幼龜在雲林口湖鄉海域誤入漁網,初步檢視,體重約兩公斤的玳瑁有拉傷現象,且因受困太久虛弱無力,立即通報縣府森林及保育科,獸醫林佩羿及黃振宜趕到處理。

經緊急救傷與觀察一晚,狀況未改善,隔天一早,黃振宜駕駛縣府野生動物保育專車,火速送往屏東海生館收容中心。

當天行經國道三號台南市新化南下路段,時速達一百廿三公里,超速十三公里,一月中旬黃振宜接到告發單。

黃振宜向雲林監理站申訴,監理站函文國道警察八隊查明,八隊函覆認為「情有可原」,建請監理站酌情免罰。

黃振宜申訴成功十分開心,稱許監理單位與國道警察兼顧情理,發揮「救治野生動物如救人的同理心」。

雲林監理站副站長王志忠說,這起申訴案,「是我在監理單位服務卅年來首見」,顯見各單位保育觀念已大幅提升。

※ 相關報導:

* 紐約另類叢林 發現新蛙種
http://www.udn.com/2012/3/16/NEWS/WORLD/WOR6/6965030.shtml

生物學家在叢林裡發現了新的青蛙物種,大為驚奇。只不過這個「叢林」是紐約市區的都會叢林。

* 春暖花開 3萬隻紫斑蝶飛越林內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6967799.shtml

春暖花開,紫斑蝶來了!紫斑蝶群近日持續從南部向北遷移、過境雲林林內鄉,昨天出現單日三萬隻飛舞過境的盛況,景象壯麗。



◆ 東沙島 候鳥的海上綠洲

中央社 2012-03-17

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與高雄鳥會在東沙島監測島上鳥種,兩年來記錄257種,是台灣本島鳥種紀錄的4成餘。海管處表示,小小東沙島猶如候鳥的海上綠洲,因此有如此高密度鳥種。

海管處結合高雄鳥會於2010年簽訂「鳥類生態保育合作協議書」執行「東沙島過境鳥類生態監測暨繫放調查」計畫,於每年春季及秋季在東沙島上進行過境鳥類的生態調查及繫放,藉由調查紀錄,構建東沙島鳥類與棲地環境關係,以營造對鳥類更友善的生態環境。

海管處說,東沙島上鳥類大多在過境期現蹤,種類多但數量少,是典型的遷徙型態,島上鳥類族群以過境鳥為主,每年4、5月,以及9、10月鳥類遷徙季節是東沙鳥類生態最豐富的時候。島上目前僅白腹秧雞有繁殖行為並記錄到雛鳥,鳥類生態習性與台灣本島大不同。

海管處又說,在台灣本島相當普遍的紅鳩、大卷尾、白頭翁、綠繡眼等,在東沙島僅有過境、越冬的紀錄;有些鳥種如烏鵑、噪鵑、短嘴金絲燕、普通夜鷹、北椋鳥、髮冠卷尾等,在台灣並不常見或十分稀少,在東沙島卻有穩定的過境族群。

海管處又說,往來於東北亞、東南亞間,主要在台南曾文溪口渡冬的黑面琵鷺,也曾造訪東沙島,在冬天的驕陽下戲水。

調查團隊也進行繫放研究,將捕捉的水鳥套上代表東沙島的足旗後再野放,瞭解鳥類遷徙狀態;調查團隊觀察到往年在東沙島上繫放的翻石鷸會再回到東沙島,而東沙島所繫放的紅胸濱鷸也曾在澳洲被目擊。

另外,東沙島上也記錄到來自西北澳、東南澳、南澳、紐西蘭北島、阿拉斯加及大陸崇明島等處繫放的水鳥。

海管處指出,東沙島位於南中國海北端,是附近海域唯一長年露出海面的島礁,面積雖小,但位於東亞、澳洲候鳥遷徙路徑上,且擁有樹林、沙灘、潟湖等多樣棲地類型,有如荒漠中的綠洲,讓南來北往的候鳥們能在此棲息補充體力,是候鳥長途遷徙中的重要休息站。

海管處表示,與高雄鳥會合作進行東沙島過境鳥類生態監測調查暨繫放研究,累計兩年記錄到島上鳥類257種,是台灣鳥種紀錄601種的43%,東沙島為東亞候鳥遷移路徑的重要地位,可見一斑。

※ 相關報導:

* 黑面琵鷺long stay 棲息東沙3個月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6967796.shtml

東沙島發現黑面琵鷺蹤影,以往只是短暫停留,今年一棲息就三個月,讓保育人員直稱是另類「東沙奇蹟」。

* 珊瑚保育周 下月墾丁登場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6/6967528.shtml

墾管處下月為迎接珊瑚產卵年度盛事舉辦的「珊瑚礁生態保育周」,特別安排親近珊瑚的海洋生態驗營,給珊瑚多一點愛和關懷。

fsj 提到...

惡搞/寶特瓶上身 烏龜難下潛

【聯合報╱記者謝龍田、謝梅芬/高雄報導】2012.03.18

高雄市小港區高雄公園水池裡一隻烏龜,遭人以鐵絲綁上寶特瓶,難以下潛,危及烏龜生存,保育人士痛批「太殘忍」;市府養工處表示,今天將派員到場巡查。

高雄市農業局動物保護處代理處長朱家德說,若找到虐龜者,視烏龜受傷程度,可依動物保護法,處台幣一萬五千元到七萬五千元不等罰款;若烏龜沒有明顯傷痕,只能道德勸說。

一名中鋼員工本月十一日到高雄公園散步,發現水池裡有個寶特瓶迅速移動,原以為「見鬼了」,靠近一瞧,發現有人用鐵絲把空寶特瓶綁在一隻烏龜身上。

附近居民說,這名中鋼員工與多位路過民眾見「寶特瓶龜」幾度想潛水,卻因寶特瓶的浮力潛不下去,覺得很不忍,原想趁牠游到池邊時相救,但烏龜見人接近就游到木棧道下躲藏,木棧板面積大又緊臨水線,難以引出烏龜,只好作罷。

有位熱心男子看不過去,上星期捲起褲管涉水追龜,從水深約五十公分的木棧道下「撈」出「寶特瓶龜」,替牠解下鐵絲及寶特瓶,附近居民形容,烏龜當時看起來像「如釋重負」游開,龜殼上可見鐵絲綁過的傷痕。

高雄市自然觀察學會理事長謝春萬說,寶特瓶綁在烏龜身上,如是空瓶,會影響烏龜下潛,如果進水太多,會危及烏龜上浮,嚴重可能造成烏龜死亡。

fsj 提到...

廢水汙染 桃園藻礁大滅絕

楊宗灝/桃園報導 2012-03-19 中國時報

桃園海濱特有生態地形「藻礁」潮間帶存在時間超過兩千年,是外海魚種的重要食物來源。民國九十六年台電大潭電廠開挖海底天然氣輸送管線,首度讓藻礁地形曝光,目前分布面積最廣的觀音沿岸卻因工業廢水汙染,造成藻礁嚴重生態浩劫。

九十六年台電為提供大潭電廠燃料天然氣,開挖台中至桃園海底輸配管線,意外在觀音鄉海岸潮間帶發現國內分布面積最廣、存在時間最久的藻礁潮間帶。由於工程直接穿越破壞藻礁地形,當時引起生態保育團體重視,農委會也會同桃園縣政府現場會勘,訂定大園至觀音海域為「海岸自然保護區」。

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博士劉靜榆表示,目前列管的藻礁分布面積約五九五○公頃,以觀音小飯壢溪出海口至新屋溪口間最為集中。

劉靜榆說,桃園近岸海域藻礁是由珊瑚藻類等造礁生物形成的「植物礁」,與熱帶地區常見的動物造礁不同。國內目前僅存在於新北市三芝鄉、桃園沿海及屏東縣恆春半島東岸,以桃園觀音地形發育最為完整。

大潭電廠海底天然氣管線開挖觸及藻礁生態後,台電進行一系列環境影響評估,工程範圍並避開藻礁主要生長區。但因小飯壢溪出海口位置正當工業區放流出海口,長期染整、電鍍廢水帶來汙染,嚴重衝擊藻礁生態地形。

劉靜榆以「一天就死光」形容汙染帶來生態浩劫。他說,「幾年前,觀音藻礁潮間帶還可以發現稀有候鳥唐白鷺蹤影,去年研究團隊田野調查發現,不但鳥類絕跡,觀音近海藻礁更停止生長,表示工業廢水已造成生態毀滅性打擊!」

研究團隊採樣水質調查後發現,觀音近海海水水質存有「稀有重金屬」汙染源,去年日本三一一大地震後,甚至還偵測出微量輻射。觀音鄉大堀溪文化協會理事長潘忠政表示,目前汙染情況以小飯壢溪口以北十公里最嚴重,藻礁幾乎完全滅絕。

劉靜榆指出,礙於研究資料有限,國內目前相關保育、復育工作幾乎毫無基礎,藻礁生態未來何去何從,只能大聲疾呼,希望喚起政府的重視,否則千年地形終將毀於一旦。

※ 相關報導:

* 普吉島過度開發 破壞珊瑚礁
http://udn.com/NEWS/WORLD/WOR4/6971184.shtml

根據泰國普吉海洋生物中心研究,泰國西南部觀光勝地普吉島因土地過度開發,大量殘渣覆蓋沿岸的珊瑚礁群,造成海洋生態遭到嚴重破壞。

* 生態絕種!密西根灰狼恐將絕跡
http://udn.com/NEWS/WORLD/WOR4/6971595.shtml

科學家指出,密西根國家公園境內的灰狼數量僅剩9隻,其中母灰狼則僅剩孤零零的一隻,其數量是54年來最少的一次,科學家相當憂心可能邁向絕種的命運



◆ 觀霧山椒魚生態 下月開放參觀

【聯合報╱記者祁容玉/大湖報導】2012.03.19

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觀霧遊客中心封館整修,改為全新風貌的「觀霧山椒魚生態中心」,預計4月開放,深入介紹觀霧山椒魚生態,並培訓專職志工,透過預約就有機會由志工導覽深入棲地復育區,近距離了解觀霧山椒魚。

雪管處副處長鍾銘山說,觀霧山椒魚在地球上已1億8000萬年,和櫻花鉤吻鮭一樣是冰河時期孑遺物種,14年前被師大教授呂光洋確認為新物種,因只在觀霧地區發現而命名,估計全台不到200隻,近年因棲地遭颱風土石流嚴重破壞,加上氣候暖化,面臨滅種危機。

雪管處觀霧管理站3年前從復育棲地著手,保護觀霧山椒魚,在管理站周邊規畫保育區,種植草本植物,挖暗溝放置石塊、倒木並引來水流,營造潮濕、水質乾淨低溫的生存環境,至今曾觀察到6隻觀霧山椒魚出沒,證明成功擴大棲地。

鍾銘山表示,觀霧山椒魚已成雪管處在觀霧地區的指標性保育動物,為讓遊客更瞭解牠的珍貴性,也區隔鄰近的林務局遊客中心,前年12月觀霧遊客中心封館整修,改造為「觀霧山椒魚生態中心」,經過1年多工程,下個月將完工啟用。

未來生態中心內部展示改以觀霧山椒魚為主軸,戶外廣場也融入山椒魚意象,深入介紹物種特殊性與生態,進一步教育民眾全球暖化和遊客過度打擾對觀霧山椒魚造成的傷害,希望大家一起協助保育。

雪管處也正培訓專職山椒魚志工,開館後提供解說,也規畫預約導覽、總量管制,開放部分遊客由解說員帶領,進入觀霧山椒魚棲地復育區,近距離感受牠的棲息環境,認識這種住在雲霧林中的小精靈,電洽(037)276300。

※ 相關報導:

* 蘇卡達象龜 現身尖石擋路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3/6970455.shtml

前天有遊客在新竹縣尖石鄉水田部落120線路中央,發現一隻重約20公斤的蘇卡達象龜擋路,趕緊將牠送到派出所,新樂派出所所長夏文星說,這是頭一次有民眾在原鄉拾獲象龜,今天就會將牠交給農業處人員。



◆ 土壤除菌 楓香公園重現翠綠

【聯合報╱記者紀文禮/埔里報導】2012.03.19

南投縣埔里鎮擁有楓香巨木群的蜈蚣里楓香公園,最高齡達450年的老楓香樹群,一度因罹患褐根病,面臨枯死、倒伏、砍除的危機,去年底南投縣府斥資90餘萬元,將病株土壤翻整薰蒸徹底除菌後,剩下的約十棵的楓香老樹已恢復青翠綠意。

埔里鎮蜈蚣里長徐榮煌昨天指出,楓香公園是社區聚落最富特色的景觀,原本有多達22棵樹齡超過400年的老楓香,樹高平均達30公尺,胸圍有3到5.8公尺,94年老楓香開始染病,95和96年分別發生一次老樹倒伏砸壞民宅的意外,後來經專家實地檢查鑑定才確定是土壤褐根病惹禍。

徐榮煌說,為了搶救楓香老樹,去年底社區及里辦公處爭取南投縣府保育科,斥資90餘萬元,將染病楓香樹頭所在的土壤深挖翻整,並且施藥薰蒸殺菌處理,連帶本來覆蓋在樹根周遭的棧板步道及水泥鋪面都移除,重新綠化植草,如今老楓香已經不再有病奄奄的情形,隨著春天腳步來到,新綠滿枝頭,應該已獲根治擺脫褐根病的威脅。

由於楓香公園從96年就樹立「警告」牌,提醒民眾避免逗留或停放車輛,否則老樹倒伏「安全及財損自行負責」,徐榮煌說,這塊警告牌都已長青苔,而且老楓香已然回春生機盎然,希望相關單位派員鑑定安全無虞後,儘速移除警告牌。

fsj 提到...

南非犀牛 2015年恐絕跡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台北報導】2012.03.20

南非犀牛被盜獵的問題一直沒有獲得妥善解決,一名保育工作人員推測,按照目前被盜獵的速度來看,南非犀牛最快在2015年就會消失。另外,犀牛遭殺後也造成幼小犀牛缺乏照顧而死亡。為此,南非還成立全球第一間孤兒犀牛的照護中心,期免於絕種。

從事犀牛保育工作長達20年的崔德勒表示,「犀牛盜獵案件攀升造成的後果是『斷絕永續性』;一直讓盜獵發生下去,結果只會讓犀牛完全絕跡,最快到2015年犀牛將完全消失。」她也認為,亞洲對於犀牛的需求、交易商囤積犀牛角,都推波助瀾,加速犀牛絕跡的速度。

有「犀牛之母」之稱的崔德勒,目前在普利托里亞從事照顧犀牛工作,共照顧了200隻犀牛。她表示,去年發生448犀牛遭到盜獵,今年前3個月則有109隻犀牛遭到屠殺取角,情況相當嚴重。

南非政府稍早宣布,今年逮獲非法盜獵犀牛角並起訴的人數已經增加,今年前11周已逮捕到89人,其中位於克魯格國家公園東部是犀牛盜獵最嚴重的地區,年初至今,已經有75隻犀牛遭殺。

由於小犀牛失去保護後無法順利生存,因此,盜獵者殺害犀牛取角後,也導致小犀牛死亡。為了照顧失親的幼犀牛,南非林波波省剛成立全球第一間犀牛醫護中心,專門照顧犀牛孤兒。



◆ 陸富豪海外炫富 獵熊取膽惹議

中央社 2012.03.20

大陸富豪們不只血拼能力名揚世界,「到海外打獵」現在成了他們最新的休閒,卻引發全球保育界批評。像在加拿大,不少獵場規定獵熊後熊膽需就地掩埋,但大陸狩獵者不守規則,屢見不鮮。

最新一期的「中國新聞週刊」報導,從廣闊的非洲大草原,到千里冰封的北極冰原,倒在大陸富豪槍下的野生動物越來越多,反對的呼聲也日益高漲,因為這群大陸獵人們對當地狩獵規則,總有一套自己的作法。

報導以加拿大為例指,部分加拿大狩獵場規定,獵黑熊後可以帶走皮、可以吃肉,不能割下熊掌,熊膽也需就地掩埋,但「這些規定難不倒聰明的中國人」,很多人「把熊膽汁擠出來,泡在烈酒裡帶回國。」

狩獵者臉孔的改變,或可看作世界經濟重心變遷的縮影。大陸青海都蘭縣於1984年開放狩獵岩羊,當年林業部門希望透過外國人到中國大陸狩獵,賺取外匯,報導說這些外國人中有駐華大使、醫生、甚是阿拉伯王室成員。

但誰也沒想到有「中國獵人到外國狩獵」的一天。報導提到,2004年開始,越來越多大陸富豪走向世界,參與爭議頗高的狩獵活動,大陸各旅遊仲介機構扮演強力推手,則是主因。

這種狩獵旅行團在大陸只有特定族群「玩得起」,報名者「非富即貴」,平均要價人民幣5萬元(約新台幣23萬元)到68萬元,有的甚至擁有國際狩獵俱樂部會員證,有多年打獵經驗。

浙江商人張陽說,每年付100多美元(約新台幣3000元)年費,就成為國際狩獵俱樂部(Safari ClubInternational, SCI)會員。他曾在南非獵過羚羊和疣豬。

報導介紹SCI是世界最大的狩獵愛好者組織之1,會員遍布世界100多個國家。報導提到,不少推廣狩獵活動的組織認為「狩獵是保護動物的手段之一。」

中國大陸民間環保組織、北京「達爾問自然求知社」研究員劉慧莉則說,狩獵戰利品是透過殺害,保護並不是直接目的。狩獵者打完獵就離開,很少關心狩獵費用是否真用到動物保護上,甚至很多狩獵者的錢都進了當地官員口袋。

報導引述南非伊麗莎白港大學(University ofPort Elizabeth)過去一項研究,生態旅遊比狩獵旅遊有更高的經濟價值。拍攝1隻鬃毛獅1年能給肯亞國家公園帶來5萬美元收入,相較之下,鄰近的坦尚尼亞,獵人付2000美元費用後,獵得的獅子就永遠消失了。

fsj 提到...

南橫奇景 台灣藍鵲泡霸王湯
http://www.udn.com/2012/3/22/NEWS/NATIONAL/NAT5/6978194.shtml

【聯合報╱記者施鴻基/台東縣報導】2012.03.22

位在南橫山區的台東縣天龍飯店,近來出現一群泡霸王湯的嬌客,牠們是台灣藍鵲,呼朋引伴享受露天溫泉,還排隊輪流「下水」,讓遊客嘖嘖稱奇。

「只要天氣冷,藍鵲就可能出現」,天龍飯店負責人張紅雲說,牠們常選在溫泉池無人的時候,享受泡湯樂趣,已成了南橫奇景。

協理陳子平說,去年起就有藍鵲家族來泡湯,少則三隻、多則八隻,牠們會先派偵察員在樹上觀望一陣子,再慢慢飛進池邊,從滑梯滑下水,其他的藍鵲才跟著下來,後來泡湯次數愈來愈頻繁,「大概每兩、三天就來報到」。

溫泉池水溫約四十到四十五度,對鳥類而言太燙,藍鵲多在淺水區泡泡腳,最多泡到肚子,不時振翅,彷彿泡得很開心。陳子平說,飯店溫泉屬於碳酸氫鈉泉,無色無味,所以藍鵲也很愛。

最近飯店溫泉池邊,常見三隻藍鵲的身影,一隻在石台上宛如擔任救生員,另兩隻在池邊先後下水,泡完的藍鵲飛上石台接班守望。遊客直呼驚奇,沒想到藍鵲竟然還會排隊。

有人開玩笑,建議飯店應該向這些泡霸王湯的藍鵲收費,但張紅雲說,「不好意思收台灣藍鵲的門票,是我們侵犯了牠們的地盤,應該要回饋牠們啦!」

台東縣野鳥學會前理事長王克孝指出,藍鵲是非常愛乾淨的鳥類,每天都要洗澡,會選擇溫泉池,應該是氣溫太低,讓牠們不敢到冰冷的溪水中洗澡。

※ 相關報導:

* 鯊魚也會Give me five
http://www.udn.com/2012/3/22/NEWS/WORLD/WOR4/6978590.shtml



◆ 清明節前後 到彰化看「鷹河」

【聯合報╱記者曾懿晴/台北報導】2012.03.22

暱稱「國慶鳥」的灰面鵟鷹,每年三、四月振翅過境彰化八卦山,形成特殊「鷹河」景象,成為當地賞鷹盛會。交通部觀光局參山風管處表示,彰化縣政府連續廿年舉辦「鷹揚八卦」賞鷹活動,廿四日開幕當天提供彰化車站至賞鷹平台免費接駁,平均十到十五分鐘一班。

灰面鵟鷹屬遷移性猛禽,繁殖於西伯利亞東南部、大陸東北、朝鮮和日本等地,冬季往南遷徙至華南、台灣及東南亞等地。灰面鵟鷹在每年國慶日前後,由屏東過境前往東南亞過冬,因此有「國慶鳥」稱號。隔年清明節前後北歸,灰面鵟鷹會群集在彰化八卦山區盤旋,彰化人又稱為「南路鷹、清明鳥」。

近期正值灰面鵟鷹過境季節,觀光局參山風管處指出,彰化縣政府、觀光局等,本周末將舉辦賞鷹嘉年華。彰化縣長卓伯源表示,為了讓民眾欣賞群鷹飛翔,縣府和觀光局邀請民眾到彰化市武陵路上的「賞鷹平台」觀看灰面鵟鷹過境,並規畫踩街嘉年華遊行,與千名各校管樂儀隊、保育團體等,從彰化火車站一直走到彰化生活美學館。

除了賞鷹和踩街活動,民眾還可上網分享賞鷹心得,即有機會獲得平板電腦等大獎,可以彰化野鳥學會,電話(○四)七一一○三○六,或是上官網查詢,網址http://www.eagle.org.tw/。



◆ 世銀:每2秒 就消失足球場大的森林

【聯合報╱編譯馮克芸/綜合報導】2012.03.22

世界銀行的一份報告指出,非法伐木已是「全球各國普遍存在」的問題,其嚴重性已達平均每兩秒鐘,就消失一個足球場那麼大面積的森林。

這份「森林正義」的報告說,全球每年伐木量中,盜伐占了九成,多數盜伐者都來自有組織的犯罪集團,他們每年獲利100億到150億美元,這些錢泰半流向貪腐的官員。

報告指出,森林的刑事司法體系已瓦解,儘管許多令人觸目驚心的數據及證據顯示非法伐木是全球問題,多數罪行卻未受偵察、報導,或甚至遭到忽視。報告中說:「許多調查經常不了了之。」

針對四個森林資源豐富的國家──巴西、墨西哥、印尼及菲律賓所做的四年研究發現,盜伐者受到處罰的機率不到0.1%。

在世銀負責協助各國打擊非法金流的「金融市場誠信」團隊主管派茲瑪說:「我們得像追緝毒犯或綁匪那樣,與盜伐集團對抗。」

fsj 提到...

馬尾藻強襲 協和電廠1天清20噸

【聯合報╱記者牟玉珮/基隆報導】2012.03.24

數量龐大的馬尾藻昨天又漂近基隆沿岸,漁港內外滿布海藻,有漁船絞到後停擺,協和發電廠進水口也拉警報,1天清出近20噸的海藻,這場罕見的藻害,已持續半個月。

這些叫做銅藻的馬尾藻,多生長在日、韓、大陸福建、浙江沿海,台灣不常見。這個月初就有漁民在北部海面發現黑壓壓的海藻群,懷疑是跟著冷水團南下,9日起陸續被打上岸,堆積在台灣由北到南的海岸線上,數量之大歷年罕見。

基隆巿環保局光是清除被打上外木山沙灘的銅藻,就花了4天,共清出110噸。日前第2波的海藻群又入侵,大量海藻跟著潮汐漂入淡水河口,東北角到北海岸的海面上也都看到得順著海流形成一道道的海藻浮島,蘇姓釣客昨天看著海面說,「沒幾處地方可以下竿了」。

「藻害」嚴重,連台電協和發電廠都受不了,副廠長王育林說,銅藻漂進電廠的進水口處,雖有刺網攔住,但海藻不清除,就會堵塞水流,影響運轉,過去電廠從未見過這麼多海藻,首度動用大吊車打撈,上1波3天清掉50噸,昨天再來襲,1天撈了近20噸。

這些在海面上伺機而動的海藻,昨天也漂入協和漁港,潛水教練張吉龍下午1時多開海釣船出港,見港口海面一大片海藻「地毯」無處可躲,只聽到「卡、卡」聲,船就不動了,因為海藻群中藏著漁網,全絞在他的螺旋槳上,他認為有關單位應該想辦法撈除,否則危及漁船航行。

環保局清潔隊區隊長賴添進昨天表示,局長出國前已指示要注意海藻問題,只要沖上沙灘的都會清,至於海面上和漁港內的,由產發處負責。

產發處副處長林福來說,海面上的量太大,實在沒辦法清除,但漂進漁港內的一定要清掉,他昨天得知協和漁港有大量海藻漂入,已派人去瞭解。



◆ 全球最小海豚恐絕跡 紐西蘭搶救設置「禁網區」

台灣醒報/莊瑞萌 2012-03-23

棲息在紐西蘭「毛依海豚」(Maui's dolphin)數量從1970年代的1千多隻,到2004年調查時的111隻,目前僅剩55隻。專家指出,這種全世界最小型的海豚已經出現瀕絕危機,其中原因與人類商業捕撈脫離不了關係,目前紐西蘭政府已經應專家要求,設置「禁網區」,未來不排除將保護區範圍擴大。

根據「自然與生物多樣性保育聯盟」代表馬絲表示,毛依海豚數量大幅減少後,需較長時間復育,通常一隻海豚要到9歲才能生育,每胎間隔時間長達2~4年,以目前的數量來看,對海豚相當不利,她說,「這些海豚生存在佈滿漁網的環境之中,傷害之大令我們無法想像,要阻止這種悲劇繼續出現,現在就要採取行動。」

奧克蘭大學海洋生物學家康士坦丁表示,目前保育海豚最佳方法,是禁止漁船撒網作業,世界自然基金會與其他動保團體呼籲紐西蘭政府,應立即下令禁止任何刺網與拖網作業,並且設立保育區,康士坦丁說,「現在人類應該進行保護措施,才能避免海豚絕種。」

紐西蘭政府目前已應允將著手考慮實施應變措施,並將達加維爾到塔拉納基之間的海域,劃分為禁網區來保護海豚生存,未來有可能將範圍繼續擴大。

根據紐西蘭先驅報指出,主要棲息在紐西蘭北島西岸的毛依海豚,數量僅剩55隻,母海豚最長可長到170公分,重約50公斤,公豚體型較小,一般毛依海豚壽命平均約20~30年。

※ 相關報導:

* 以後鰻魚吃不到了!? 日科學家稱鰻魚面臨滅種危機
http://www.nownews.com/2012/03/23/91-2797572.htm

鰻魚苗減少的原因相當多,可能是濫捕和生態環境遭破壞、海洋環境發生變化等因素所造成;稍早之前,青山潤表示,日本鰻苗迴游時節延遲疑與海洋變暖有關



◆ 全球普查 台灣黑琵最多

中央社 – 2012年3月23日

(中央社記者張榮祥台南23日電)2012年全球黑面琵鷺普查數據出爐,全球共有2693隻黑琵,其中台灣1562隻,約占總數的58%,台灣依舊是全球黑琵最重要的渡冬地。

全球黑琵普查由香港觀鳥會發起,今年普查期是1月14日及1月15日2天。

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今天表示,經向香港觀鳥會及台灣保育團體雙重確認,全球黑琵共有2693隻,以台灣的1562隻居冠,其次是香港的393隻,中國大陸的328隻,日本283隻,澳門51隻,南韓41隻,越南35隻。

另外,泰國及柬埔寨各2隻,因不是在普查日調查,未列入紀錄。

台灣今年1562隻黑琵,以隻數而言,創下自2001年全球黑琵普查以來的新高。管理處資料顯示,台灣2001年是434隻,2002年是602隻,2003年是585隻,2004年是632隻,2005年是757隻,2006年是826隻,2007年是790隻,2008年是1030隻, 2009年是1104隻,2010年是1280隻,2011年是834隻。

台灣是全球黑琵最重要的渡冬地。2001年全球黑琵普查是835隻,台灣約占52%;2002年全球993隻,台灣約占60%;2003年全球1069隻,台灣約占55%;2004年全球1206隻,台灣約占52%;2005年全球1475隻,台灣約占51%;2006年全球1681隻,台灣約占49%;2007年全球1695隻,台灣約占46%;2008年全球2065隻,台灣約占50%;2009年全球2041隻,台灣約占54%;2010年全球2347隻,台灣約占54%;2011年全球1848隻,台灣約占45%。

在台灣,黑琵渡冬主要集中在台南,今年普查範圍延伸到嘉義及高雄沿海,總數是1510隻,占全台總數的96%,刷新紀錄。

今年台南、高雄及嘉義黑琵分布範圍,包括曾文溪以南台南市沿海地區黑琵474隻,七股黑琵主棲地257隻,七股北魚塭422隻,七股頂山123隻,台南和嘉義交界八掌溪153隻,急水溪31隻,嘉義布袋43隻,高雄茄萣7隻。



◆ 太空實驗 華裔生點子上太空

中央社 – 2012年3月23日

(中央社舊金山22日綜合外電報導)在線上影音網站YouTube和中國大陸聯想集團為激發青少年想像力而舉辦的一項活動中,1名埃及年輕學生和美國2名華裔學生發想的科學實驗今天擊敗眾多挑戰者,他們的點子即將上太空。

全球YouTube太空實驗計畫(YouTube Space Lab)競賽得獎者今天揭曉,埃及18歲學生穆罕默德(AmrMohamed)由17到18歲組勝出,美國華裔學生朵蘿西(Dorothy Chen)和薩拉(Sara Ma)則由14到16歲組脫穎而出。

知名物理學家和教授霍金(Stephen Hawking)在公布得獎名單的新聞稿中表示:「人類的未來仰賴於往地球以外的地方移動。」這競賽由大陸電腦生產巨擘聯想和Google旗下影音網站YouTube所舉辦。

霍金也表示:「YouTube太空實驗計畫是很棒的發想,激發年輕人對世界的想法,並對科學和未來的太空探索產生濃厚興趣。」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ESA歐洲太空總署和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pan AerospaceExploration Agency)都是太空實驗計畫的夥伴。

穆罕默德天馬行空發想,斑馬紋跳蛛並不是透過結網來捕捉獵物,而是直接跳到獵物身上。不過在微重力環境中,這種行為是否會有變化?

穆罕默德並不認為斑馬紋跳蛛能捕捉到獵物,但牠們是否會做出調適並改以其他方式獵食?太空實驗將為其解答。

16歲華裔學生朵蘿西和薩拉的靈感則來自於細菌相關研究,當中顯示在太空中生長的細菌比起地球上的對照組更具傳染性。她們想要將細菌送上國際太空站進行觀察,看看如果供給不同營養物和化合物,是否會阻斷這些細菌的滋長。

如果她們的假設正確,只要深入研究,或許能研發出對抗地球細菌的全新利器。

太空人將登上國際太空站(ISS)進行這些勝出學生的實驗,並以聯想筆記型電腦與影音網站YouTube直播。

另外,得獎學生還可選擇至日本見證自己設計的實驗作品飛向太空,或前往俄羅斯太空人訓練中心體驗獨一無二的太空人培訓過程。(譯者:中央社張詠晴)

fsj 提到...

罕見「七葉一枝花」 明潭發現近百棵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4/6985539.shtml

【聯合報╱記者黃宏璣/魚池報導】2012.03.26

台灣早期傳說可治蛇毒與瘡瘍腫毒的珍貴藥草植物「七葉一枝花」,因濫採難得一見,最近有民眾在日月潭山區發現一處長有近百棵「七葉一枝花」群落,葉片至花瓣很特別,特生中心植物組專家說「它從四至九片都有」,七葉只是名稱而已。

魚池鄉大雁村長謝棟漢說,「七葉一枝花」傳說可治蛇毒及瘡瘍腫毒,因為遭濫採已經難得一見。最近有他到日月潭山區爬山時,發現一處窪地濕潤處,長了近百棵的「七葉一枝花」,讓他很高興。

他說,該族群植株葉片,從4片到9片都有,讓人費解;特生中心植物專家解釋說,所謂「七葉」,只是名稱而已!至於有沒有療效,則有待藥物專家去做研究。

專家說,七葉一枝花的葉序形態屬輪生葉,片數多寡有個體差異,最特別的是如輪狀葉心開花,綠色部分是花萼,細如絲帶的部分才是花瓣,花的結構非常特別,希望民眾能多加保護。

水里鄉中藥舖負責人趙增壽說,七葉一枝花還有高山品種,長在海拔1500公尺左右山區,他曾見過13、14葉的「七葉一枝花」,日月潭畔海拔約7至800公尺,能發現這種珍貴植物蹤影,實在不容易。



◆ 百人放魚苗 後勁溪復活吧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6/6985712.shtml

【聯合報╱記者張進安/高雄報導】2012.03.26

「今天做生態復育的工作,是希望恢復20年前後勁溪處處可見鱉、鰻魚、鯽仔魚等土生種魚類優遊其中的景像,同時向上游工業區宣示我們居民重整環境生態的決心!」仁武區「中華社區發展協會」昨日一早召集近百位志工,到後勁溪流放魚苗,希望重現昔日「魚兒水中游」的光景。

中華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陳芊至說,20年前搬到中華里,當時後勁溪處處可見魚兒優游其中,也吸引竹雞、白鷺鷥等鳥類覓食,形成生態豐富的食物鏈。社區居民傍晚時分會到林蔭成群的河堤邊散步、聊天,日子過得簡單,心靈卻很充實。

沒想到,這樣的美景卻在去年變了調。陳芊至表示,去年11月初後勁溪突然出現大量魚屍,「整個仁武橋下都是死魚,清了整整一貨車!」看到大家長久以來的心血化成泡影,居住環境遭到破壞,實在很痛心。他也表示,去年汙染事件發生後,感謝「聯合報」記者報導披露,也讓整起事件獲得政府單位及社會大眾關注、正視。

後勁溪經過4個多月休養生息,社區守望相助隊終於在日前巡視時,發現水鳥再次飛回築巢,繁殖下一代,表示溪中的生態已逐漸平穩恢復中。為了保護河川環境生態,中華社區昨日上午號召近百名志工,一同到後勁溪流放3000條筍殼魚、土虱200斤及50斤的鱉,希望藉由大家的力量,重現「魚兒水中游」的光景。

社區志工龔春緣表示,社區居民流放魚苗、復育生態環境,就是要向上游工廠展示保護環境的決心,希望不要再排放工業汙水。

平時協會會監測溪流水質變化,未來也會共同維護環境生態,還給社區居民及下一代「健康無毒」的生活空間。



◆ 外木山海灘 海藻又襲來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7/6985825.shtml

【聯合報╱記者牟玉珮、黃福其/連線報導】
2012.03.26

本月初起數量龐大的馬尾藻入侵北部海岸,這兩天又有1波海藻漂上外木山沙灘,清潔隊清除海藻時「操壞」1輛小型挖土機,新北市北海岸從林口到萬里也出現大批馬尾藻,新北市及基隆市府總計清掉410噸,昨天還有20噸因人力處理不及,還躺在外木山沙灘上,令遊客驚奇不已。

這批由日、韓、大陸福建、浙江沿海漂來、數量之大歷年罕見的馬尾藻,這個月初隨著冷水團南下,有的還漂進漁港,因當中纏攪垃圾、魚網,阻礙航道通行,電廠取水口也因海藻群阻礙水流。

新北市環保局水質科長陳美玲說,新北市從20日在淡水、八里出現大量馬尾藻,就派員清理;翌日空警隊從空中了解,發現從萬里往西,包括金山、石門、三芝、淡水、八里以至林口等7個行政區的沿海海面都有大批馬尾藻,至昨天已清理了200噸。

陳美玲說,每逢春季海面就會出現馬尾藻,今年一下子大量冒出來。基隆似在本月10日就出現,桃園縣21日也出現,北部海岸「統統中獎」。

外木山沙灘9到11日遭到第1波藻害侵襲,23日第2波入侵,這次數量比上次還多,昨天不少遊客到外木山沙灘散步,看到沙灘上堆積如山的海藻,大為驚奇。清潔隊員提醒民眾玩水時小心不要纏到,遊客對深褐色細長的海藻感到好奇,有人在藻山裡翻翻撿撿,但也有人不喜歡混雜死魚臭味的海藻山,避得遠遠的。

育達科技大學助理教授張睿昇表示,這些中緯度地區常見的海藻,順著冷水團南下,原本應該南漂時因海水升溫而腐化沉底,但因水溫低,才漂這麼遠,由於被打上岸的藻類都是乘著大潮來的,這兩天也是因為大潮才又上了岸,若下次大潮,沒看到海藻,應該就不會再上來了。



◆ 潛入全球最深海溝 卡麥隆辦到了
http://udn.com/NEWS/WORLD/WOR4/6986652.shtml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2.03.26

以執導「鐵達尼號」、「無底洞」、「阿凡達」等海洋及科幻鉅片而蜚聲國際影壇的加拿大導演詹姆士卡麥隆,在太平洋時間26日完成下潛至全球最深「馬里亞納海溝」(Mariana Trench)的壯舉。

卡麥隆與國家地理學會(NGS)組成的科學研究團隊,是在當地時間24日上午由密克羅尼西亞的尤利西珊瑚礁,搭乘兩艘船前往馬里亞納海溝,執行這次探險行動,並進行科學研究和拍攝影片。NGS聲明指出,卡麥隆是在26日上午8時之前,駕駛「深淵挑戰者」(Deepsea Challenger)完成下潛近七哩的深度。

卡麥隆駕駛的12噸重的潛艇,約在美東時間25日晚間下潛至3萬5756呎深的海底,下潛使用時間逾兩個小時。他一抵達海底,即向水面監控中心回報「系統一切正常」。

馬里亞納海溝位在關島西南方約200哩處,深度比世界最高峰聖母峰的高度還超出一哩,並比亞利桑納州壯麗的大峽谷大上120倍。卡麥隆潛至海底後,即按計畫進行約六個小時的科學研究和拍攝影片的工作。

卡麥隆為了這一次探險,已經準備長達七年之久,而且每天保持游泳習慣,以及勤練瑜伽以提高身體柔軟度,並加強深海科學的知識。在他之前,美國海軍與瑞士科學家曾在1960年執行類似的探險,但當時受到潛艇激起的汙泥影響,而功敗垂成。

卡麥隆的探險將有助人類調整研究尋找外星生命,如又能搜集到岩石樣本,將有助了解地球深處的構造。NGS執行副總裁賈西亞指出:「這次真正是第一次讓人類的眼界有機會一睹馬里亞納海溝的海底奇景。」

fsj 提到...

《鐵達尼號》導演 柯麥隆潛至地球最深海溝

【尹德瀚/綜合報導】2012-03-27 中國時報

電影《鐵達尼號》大導演暨探險家詹姆斯柯麥隆(James Cameron)廿六日單人駕駛特製的迷你潛艇,潛到太平洋馬里亞納海溝最深處「挑戰者深淵」(Challenger Deep),停留約三小時進行攝影和採樣,隨後安全返回海面,完成單人挑戰的歷史創舉。「挑戰者深淵」深達約一萬零九百公尺,是地球上已知最深之處。

柯麥隆約在當地時間上午七點五十二分抵達預定點。據他自己在推特上的留言,他抵達後的第一句話是「系統全部正常」,隨後又說,「觸底的感覺從未如此美好,等不及和諸位分享我看到的景象」。

接下來柯麥隆進行攝影和採樣,利用多個3D高解析度攝影器材記錄這次旅程;還以機械手臂、可吸入小型海中生物的「吸盤槍」和「沈澱物蒐集器」等工具進行採樣。這些樣本可用於海洋生物學和地質學等研究。

柯麥隆搭乘的潛水載具名為「深海挑戰號」(Deepsea Challenger),外型像一枚垂直魚雷,高七公尺,能以每分鐘約一百五十公尺的速度下降。柯麥隆下潛花了二小時卅六分鐘,回程只花了七十分鐘。

柯麥隆完成挑戰後形容,地球最深處宛如外星世界,黑漆漆一片,十分嚇人,海床如月球般荒涼。他此行就像是在一天內去了外星球再回來一樣。

對抗水壓是深海潛水的最大挑戰,在柯麥隆下潛的這個深度,每平方英寸承受的壓力達八噸,是海平面壓力的一千一百倍。為了挑戰艱鉅任務,五十七歲的柯麥隆勤練身體,每天跑步幾英里,做瑜珈以加強柔軟度。

完成這個任務使柯麥隆成為單人潛至「挑戰者深淵」的第一人;之前人類下潛至這個深度是在一九六○年,由美海軍上校瓦許和瑞士工程師皮卡德搭檔,搭乘美海軍深潛器「的里雅斯特號」抵達,但只停留廿分鐘。

柯麥隆為了拍《鐵達尼號》潛水十二次,也引起他研發深海攝影和探險的興趣;迄今他總共潛水七十二次。這次任務由國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集團和勞力士手錶公司共同贊助,未來探險過程將拍成3D影片。美國加州聖地牙哥大學是科學合作對象。



◆ 台灣黑熊有幾隻?「應地毯式調查數量」

【聯合報╱記者湯雅雯/台北報導】2012.03.27

研究台灣黑熊近廿年的「黑熊媽媽」黃美秀說,瀕臨絕種的台灣黑熊數量一直是個謎,她建議政府借鏡國外或仿效四川貓熊模式,展開台灣黑熊的「地毯式調查」,才能採取下一步保育行動。

台灣黑熊因生存棲地遭破壞、人為獵捕等因素,農委會列為瀕臨絕種的一級保育類動物,推估目前僅存兩百至八百隻,但至今沒有具體統計。

黃美秀說,民眾都知道要保育台灣黑熊,但因為黑熊都在深山活動,不像黑面琵鷺「能見度」高,黑熊保育常淪為口號

她舉例,大陸四川貓熊有四十幾個保護區,每十年動員上千人、耗時一年進行地毯式調查,即便動員國家力量保育,貓熊也僅存一千多隻,台灣黑熊的滅絕危機更大。

國內圈養的台灣黑熊共卅二隻,分別在屏科大、高雄壽山動物園、農委會特生中心及台北市立動物園。農委會特生中心主任湯曉虞表示,目前特生中心低海拔實驗室,一共有九隻黑熊,日後也打算「升格」為全台第一座「台灣黑熊復育中心」。

湯曉虞說,保育台灣黑熊需要做族群調查及復育,都需要經費和人力,呼籲企業贊助認養。

※ 相關報導:

* 台灣黑熊搖臀秀 鹿野山區「全都錄」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6988339.shtml

「熊出沒,請注意!」告示牌不是掛假的,林務局台東林管處在鹿野、關山架設十二支紅外線自動相機,兩年來首度拍下台灣黑熊的身影,這隻黑熊不僅在鏡頭前搖屁股,還玩弄攝影機,上演「鹿野黑熊野台秀」。



◆ 勞力士潛水錶 下海寫歷史

【蔡鵑如/綜合報】2012-03-27 中國時報

大導演詹姆斯柯麥隆駕駛「深海挑戰號」潛到馬里亞納海溝最深處的任務,瑞士勞力士手錶公司為贊助商之一,在「深海挑戰號」的機器手臂上,就掛了一只與該潛水器同名的勞力士潛水腕錶,以測試深海下的水壓。以測試一萬一千公尺深海下的巨大水壓

人類上一次下探至此深度的海底,是在逾半世紀前的一九六○年一月廿三日。勞力士的「Deep Sea Special」實驗性原型表,當天繫在深海潛水器「的里雅斯特號」的船身上,隨船探入一萬零九百一十六公尺的馬里亞納海溝進行測試,返回岸上後發現,依然運作正常。實驗成功的「Deep Sea Special」原型錶,也成為勞力士所有潛水錶的根源



◆ 國有林地變更非公用要點 立委要求廢止

自由 2012.03.27

〔記者鍾麗華/台北報導〕農委會昨天赴立法院報告「國有林地變更為非公用財產處理要點」,林務局原希望藉此解決原墾農長期以來的非法占用問題,不過,立委卻質疑,該要點藉機讓其他濫墾、違規、侵占國有林地者就地合法,為特定人士放水,要求撤銷公告;農委會副主委胡興華承諾,目前不會執行該要點,直到行政院做出決議為止。

民進黨立委林淑芬指出,該要點放寬標準,連占用國有林地的寺廟、教堂都可以「就地合法」,以陽明山為例,七十四間寺廟中就有六十九間違法,原本國有林地應將租地回收,現卻成為變相的「公地放領」。該要點已違反「森林法」第八條的國有林地出租、讓與或撥用原則,林務局竟以一紙行政命令架空法律。

林淑芬也質疑,該要點是為特定人士的利益放水,與原墾農沒有直接關係,因為五十八年五月二十七日前與林務局有租約的原墾農面積二一九公頃,但符合該要點的面積卻膨脹為七六七公頃。

民進黨立委田秋堇指出,該要點還規定,國有林地可以「經地方政府因地方發展需要報經中央農業主管機關核定為農業專區」,難道林務局要核准山上種高冷蔬菜嗎?當年政府鼓勵農業上山,已請不下山,逼使政府每年還得花大筆的預算做水土保持,現在又要製造更嚴重問題。

民進黨立委黃偉哲憂心,該要點引進更多超限與非法利用,讓投機客取得土地,讓國有林地問題更複雜化。親民黨立委張曉風也質疑,林務局擅自發布,動機可疑,擔心後面有沒有「大老闆」?

國民黨立委江啟臣則表示,當初政府鼓勵原墾農去山上開墾,有的農民住在那裡幾十年,歷經好幾代,卻沒有土地權狀,這是歷史共業,國土要保安,但農民生計也要顧,否則原墾農很快就會北上抗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