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4-10

中非乾旱 老天爺的詛咒?

◆ 陸以正專欄-中非乾旱 老天爺的詛咒?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2/112012040900390.html

【本報訊】2012-04-09 中國時報

台灣教科書上說到非洲,都當作一個單元來處理。非洲其實可分成三部分:撒哈拉(Sahara)沙漠以上,稱為北非。東起埃及,西至茅利坦尼亞,氣候溫和,雨水充足。中非是問題所在,下文將詳細討論。南部非洲則又變成富饒之地。

為寫本文,我還學了一個新字Sehel。雖可勉強音譯為「薩海爾」,恐怕一般英漢字典都找不到這個字。它所指的是把非洲沙漠與熱帶雨林分隔開的那一條橫貫東西的地帶。瞭解此點之後,再打開非洲地圖,便可見撒哈拉沙漠的南部,像被人劃了一刀的樣子,有條相當整齊的橫條,有點像人身上的橫膈膜。

Sehel從紅海開始,直到大西洋。這塊非洲的腰圍,涵蓋塞內加爾、模里西斯、馬利、布金納法索、阿爾及利亞的南部、尼日、和查德等國。以上諸國中除面海者外,皆為貧困不毛之地。在它們之南的喀麥隆、蘇丹、南蘇丹(包括達富爾在內),西至埃及特里亞,則又是較適於居住的地方了。

中部非洲今年可說是禍不單行。馬利上月剛發生政變,難民湧入鄰近各國,已經弄得他們一個頭兩個大,如今又逢乾旱之年,悽慘更勝以往。聯合國兒童基金(UNICEF)主動發起在全世界募捐,說中部非洲有一千萬人挨餓,其中一百萬人是兒童(見圖,美聯社)。

兒童緊急救援基金執行長雷克(Antony Lake)說,募捐目標還差一大半未能達成。讀者如上網,可看到一個十八個月大的黑人嬰兒,名叫Goni,雙手被繃帶綁住,避免他把插入食道的餵食管拉出來。另一個叫Said Mohamed的母親,在攝影機前訴說,她眼睜睜地看見愛子在她面前活活餓死的情況。這家人過去倚靠在利比亞打工的親戚寄錢回來。如今利比亞戰亂,沒有匯款,真的靠吃樹根草皮維生。等到連草皮樹根都沒有時,他們不敢想像怎麼辦。

什麼叫旱災,在台灣的人難以想像,但每日最高溫是大家都懂的。本月有一天,查德首都恩加第瑪(Njadema)氣溫高達攝氏47℃,合華氏117℉,拿個蛋放在太陽下都可煮熟。鄰國尼日也同樣熱得無法過正常生活。

中部非洲乾旱並非現在才開始。自從有氣象紀錄起,一九一四年就發生過大旱。一九六八至一九七四年,又逢七年乾旱。聯合國救濟總署因而發起「國際農業發展基金(International Fund for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但像其它國際官僚機構一樣,同樣效果不彰。

兩年前,即二○一○年六至八月,查德又發生Sehel,那次據稱有卅五萬人挨餓,另一百廿萬人生活在飢餓邊緣。問題的核心在於乾旱連年,土壤必然流失,造成國土沙漠化(desertification),和大規模的沙塵暴。四年前即二○○八年八月廿五日,已經發生過一次,席捲索馬利亞東部平原興肯亞。二○一○年三月廿三日又颳起沙塵暴風,從茅利坦尼亞、幾內亞.比索、幾內亞、以至獅子山國,都被風沙掩蓋。

乾旱不雨沙漠化,既為一體之兩面,又互相影響,效果更大。索馬利亞東部平原與肯亞原本就靠天吃飯,近年缺雨又逢沙塵暴,簡直像老天爺非但不保佑,還要懲罰它們的人民。鄰近國家茅利坦尼亞、幾內亞、幾內亞.比索和內陸的獅子山國也都在劫難逃。

受Sehel的影響,各種莊稼幾乎都顆粒無收,農民把留下供次年播種用的種籽都吃掉了,到時少不得又得靠國際救濟機構幫他們想法子應付。

如有讀者疑惑:類此的乾旱不雨,難道歷史上不曾發生過嗎?當然有過。九世紀至十八世紀間,中部非洲的國家倚靠與撒哈拉沙漠以北的富有國家,用駱駝隊載運農產品北上出售,換取糧食與民生必需品。十九世紀之末,英法割據非洲,遇有天災人禍,都由殖民地政府應付。

現在這些非洲國家在一九六○年代都獨立了。人謀不臧,貪汙橫行。適值世界經濟衰退,歐美自顧不暇。聯合國救濟更是杯水車薪,遠遠不敷需要。中非的旱災,只能說是老天爺的詛咒,中國古時稱為天譴。但非洲中部旱災災民,犯了什麼樣的過錯呢?

※ Sehel 應該是 Sahel(薩赫勒)之誤?




◆ 歐洲環境衛星發現南極冰棚正快速消融
http://e-info.org.tw/node/75935

環境資訊中心作者:莫聞  2012年4月9日
摘譯自2012年4月6日ENS法國,巴黎報導;段譽豪 編譯;蔡麗伶 審校

歐洲環境衛星Envisat在軌道上已經10年了,歐洲太空總署表示,這個衛星正持續觀察氣候變遷造成的南極冰棚快速退後的現象。

這個衛星於2002年3月1日發射後的首次觀測行動之一,便是崩裂一大塊主要部份的南極拉森B冰棚 (Larsen B ice shelf)。

歐洲太空總署表示,那次的崩裂「由於氣候暖化引發的冰層結構不穩定」,廣達 3200 平方公里的冰層在幾天內崩解。

經過 10 年來,利用先進合成孔徑雷達(ASAR)的觀測,歐洲環境衛星發現拉森B冰棚在這10年間又減少了 1790 平方公里的面積。

奧地利因斯布魯克大學氣象與地球物理系教授Helmut Rott說,「冰棚對大氣暖化以及洋流與溫度的改變很敏感。」

「南極半島北部在過去 50 年間,大氣溫度上升了大約攝氏 2.5 度」Rott教授說道,「暖化的趨勢比全球平均狀況更嚴重,造成了冰棚的退後與崩解。」

拉森B冰棚在1995年1月至2002年2月間,發生了幾次崩塌事件,使面積由11512平方公里縮減為 6664平方公里。

2002年3月的崩解使得所剩下的面積僅剩3463平方公里。而歐洲環境衛星今日測得的面積則只有1670平方公里。

Rott指出,「氣候模式預測了高緯度地區劇烈的暖化現象,歐洲環境衛星對拉森冰棚的觀測證實了冰棚對氣候暖化的脆弱性,並顯示了冰棚對冰川上游穩定的重要性。」

類似歐洲環境衛星的 ASAR,地球觀測衛星的雷達對監測極地區特別有用,因為雷達可以穿透雲層並在黑暗中取得影像。

歐洲環境衛星的壽命已經超過設計使用年限的兩倍,但仍將繼續監測地球的冰帽、陸地、海洋以及大氣至少兩年。以確保新一代人造衛星計畫「前哨兵」(Sentinels)於2013年運作之前,還能繼續取得重要的地球觀測資料。

前哨兵計畫一開始,是歐洲全球環境與安全監測計畫 (GMES) 的一部分,將會由雷達觀測開始執行。 Europe's Envisat Shows Rapid Antarctic Ice Shelf Loss PARIS, France, April 6, 2012 (ENS)

※ 全文及圖片詳見 http://www.ens-newswire.com/ens/apr2012/2012-04-06-01.html

四川西南大旱 70年老井見底
* 市農夫墾荒地 彎腰學謙卑

16 則留言:

fsj 提到...

美國今春特暖 3月均溫高8.6度

【Upaper╱中央社】2012.04.10

今年美國特別溫暖,3月氣溫更以極高差距打破全國紀錄。

根據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美國本土48州3月平均華氏溫度比正常溫度高出8.6度,今年前3個月溫度比平均高出6度。氣象學者,指出美國今年溫度有多不尋常。

在科羅拉多州波爾德國家大氣研究中心(NCAR)研究極端天候的氣候科學家密爾說:「大家都覺得不安,這不對勁,這樣不好。這是一種令人有罪惡感的喜悅。你出外享受這美好的3月天氣,但你知道這不是件好事。」

2012年1月至3月氣溫比先前最高溫還高出華氏1.4 度。通常打破氣溫紀錄的差距只有0.1或0.2度。美國氣溫紀錄數據可溯至1895年。全美3月平均溫度為華氏42.5度,但今年平均溫度為51.1度,接近4月平均值。先前只有2006年1月,才有全國整整1個月溫度都高出正常許多的紀錄。

全美至少有7775個氣候站打破每日高溫紀錄,另外有7517個氣候站打破夜間高溫紀錄。克勞契說,過去1個月就打破了比先前加起來還多的高溫紀錄。



◆ 日擬設全球最大海底地震偵測網

中央社 2012-04-10

日本準備沿著日本海溝與千島海溝的海底,鋪設全球最大規模的地震偵測網。

「讀賣新聞」報導,茨城縣筑波市的防災科學技術研究所,正沿著今後可能發生和東日本大地震同樣強震的日本海溝與千島海溝的海底,著手規劃設置世界最大規模的地震偵測網。

預定在2015年度為止,設置154個觀測地點,希望藉由早期檢測地震,有助進行各種防災對策。

報導指出,主要的計畫是,要把從北海道根室外海到千葉房總外海分為5個海域,在水深8000公尺為止的海底,每隔30至50公里裝設測量板塊隆起而造成水壓變化的組合觀測裝置,包括水壓計和地震計。

這些裝置會連結在海底光纖上,數據會即時傳送到防災科學技術研究所、氣象廳和相關大學等。

工程首先會從「房總外海」和「三陸外海北部(青森縣、北海道)」2個海域開始進行,再依序予以運用,設置海底偵測網之後,在鎖定震源區的精準度等,比起之前僅靠陸地上的觀測,都將會有顯著改善。

防災科研地震.火山防災研究小組室長金澤敏彥表示,「設置地震偵測網,對於海溝附近地震的構造、沉在陸地板塊下面的太平洋板塊的構造,以及地殼的活動等的研究都會有幫助」。

fsj 提到...

印尼8.6強震 這次海嘯風險較低

中央社 2012.04.11

印尼今天發生規模8.6地震,引發民眾恐慌,不過專家表示,這次地震所引起的海嘯風險,不如2004年的印尼地震嚴重。

一名專家告訴英國廣播公司(BBC),今天的地震是「走向滑移」(strike-slip)斷層所致,這表示海底會有更多水平位移,而不是突然的垂直位移,而且水位大量位移所引發海嘯的風險也較低。

這次地震發生的位置,大概與2004年12月26日的規模9.1地震相同,2004年的地震引發巨大海嘯,讓海浪打進蘇門答臘並橫掃印度洋,造成蘇門答臘17萬人死亡。

2004年海嘯造成泰國、斯里蘭卡與印度等13個印度洋國家,總共有約23萬人死亡。

2004年地震的震源深度為30公里,是發生在印度洋海面下的斷層線上,這條斷層線從印尼西部外海延伸到孟加拉灣。今天地震的震源深度為33公里。

夏威夷的太平洋海嘯警報中心(Pacific TsunamiWarning Center)說,印尼、印度、斯里蘭卡、澳洲、緬甸、泰國、馬爾地夫與其他印度洋島嶼,以及馬來西亞、巴基斯坦、索馬利亞、阿曼、伊朗、孟加拉、肯亞、南非與新加坡都在關注海嘯。

美國太平洋海嘯警報中心說:「這種規模的地震有可能引發具毀滅性且影響廣泛的海嘯,會衝擊到整個印度洋海域的海岸線。」

fsj 提到...

暖冬後遺症/旱象蔓延48州 5年來最嚴重

【世界日報╱編譯中心綜合13日電】2012.04.14

去年大旱使整個德州和南部地區的農作物損失至少100億元,今年情況未見改善,出現五年來最嚴重的乾旱。

「今日美國報」報導,聯邦乾旱觀察(U.S. Drought Monitor)透露,由於冬季大部分時間乾旱及溫和,使美國大陸48個州「異常乾燥」,全國65%的地方被列為乾旱區,這是2007年9月以來的最高比率。

乾旱正在擴大到新英格蘭等水分充足的地區,只有俄亥俄州和阿拉斯加州沒受乾旱影響。

紐約州綺色佳(Ithaca)東北區域氣候中心的氣候學家艾格斯頓(Keith Eggleston)說:「目前情況開始令我們擔心。」

美國地質調查局(U.S. Geological Survey)的資料顯示,新英格蘭的河水流量接近最低紀錄;去年8月,佛蒙特州因颶風艾琳吹襲出現洪水,當月也成為歷來最潮濕的8月,但如今全州被列為「異常乾燥」。

東部其餘地區也非常乾燥。馬里蘭州天氣預測中心的氣象學家米斯庫斯(David Miskus)說:「我們把預測乾旱的範圍,擴大至覆蓋東南部和東岸。喬治亞州是我們須要留意的地區。」該州逾63%出現二級乾旱,比率高於其餘各州。

最近幾周,由於大風和乾燥,新英格蘭至佛州等東岸地區,頻頻發生野火和叢林火災。

米斯庫斯說,冬季期間,西南和東南部非常乾燥,但南部平原的雨水比預期多,雨水緩解德州東部的旱象,該州由去年9月的100%乾旱降至本周的64%,但其西部仍是極端乾旱。

加州水利廳上周說,加州山脈的積雪低於正常45%。



◆ 防矽谷淹水 美籌290億蓋堤防

【聯合報╱編譯陳韻涵/美聯社舊金山12日電】2012.04.14

美國加州聯邦參議員范士丹12日在聖荷西參與一項大眾運輸工程的開工儀式時,宣布啟動一項目標10億美元(約台幣290億元)、為期10年的籌款計畫,用得款興建堤岸,防止矽谷的多數科技公司被水淹沒。

募款團隊期望聯邦政府捐款50%,另25%由州政府負責,剩下的25%則由稅賦中取得。他們將運用這筆款項,沿舊金山南灣建造新的防震、防颶風堤岸,當地亦為許多國際知名科技公司如臉書、Google的辦公室所在。

研究人員認為,氣候變遷造成海平面升高,南灣恐在下半個世紀被淹沒。負責籌畫及遊說的「戈登與貝蒂摩爾基金會」總裁麥克科密表示,現有的低堤岸興築於100多年前,即便堤岸仍未腐壞,屆時也不足以抵擋海潮。

美國環保團體「拯救舊金山」執行長路易斯說,大部分經費將用來興築新堤岸,初步預算亦包括修復占地約1.44公頃的濕地。

這樣一來不僅對野生動物有益,亦將在未來的洪水中提供天然防護。剩餘經費則將用於公眾教育及遊說開銷。



◆ 海嘯預警系統 通過印尼地震考驗

中央社 2012.04.13

昨天印尼外海遭規模8.6強震侵襲,引發另一次大海嘯恐懼,但警報器呼嘯,廣播警示,警方將數百萬民眾撤離印度洋沿岸,情況與2004年南亞大海嘯發生時大不相同。

昨天的幾起地震是水平地震而非垂直地震,損害輕微,也沒出現大海嘯。8年前,數波海水從印度洋呼嘯而來,在無警示狀態下,衝進13個國家沿岸城鎮。

印尼國家減災機構副首長布迪曼(Eko Budiman)在蘇門答臘棉蘭(Medan)機場說:「許多報告說民眾驚慌,但是損害輕微。我們需要查證損害情況。」他正趕往震央附近的錫默盧島(Simeulu Island)。

印尼外海昨天大地震造成5人喪生,雖然使民眾驚慌,損失卻很輕微。專家今天表示,這證明2004年亞洲大海嘯後啟用的預警系統發揮功效。

在印度洋海嘯警告昨天仍有效的緊張時刻,印尼的氣象學家監看海上測量波浪的浮標,很有信心地預測,發生大海嘯的可能性極微。

亞洲2004年以來智慧型手機和社交媒體的使用日益普及,這有助於在昨天地震後傳播訊息到其他國家,像是泰國和印度。

印尼總統尤多約諾(Susilo Bambang Yudhoyono)昨天在電視上向國民保證:「早期預警系統運作良好。到現在為止,沒有海嘯威脅。」

昨天兩次強震中的第一次,規模8.6強震,是100年來紀錄中第十強的地震。另外9次強震都引發致命海嘯。

印尼當局表示,昨天強震造成5人喪生,其中兩人是心臟病發作,3人死於休克。至少有7人受傷,包括一個小孩從樹上摔下,傷勢嚴重。

印尼價值1億3000萬美元的海嘯預警系統2008年11月啟用,目的在避免2004年東南亞大海嘯的慘劇重演。當年單單印尼這個群島國家就有17萬人喪生。

印尼亞齊省當時幾乎被海嘯夷為平地。亞齊民眾今天生活恢復正常,首府大亞齊(Banda Aceh)又見車流,看不出有什麼災損。



◆ 全球震撼/印尼強震5死 墨6.9連環震無災情

自由 2012.04.13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印尼蘇門答臘西部外海十一日發生規模八.六大地震,環印度洋各國一度全部進入海嘯警戒範圍,所幸在地震兩小時後海嘯警報解除,已知造成五人死亡、一名孩童重傷。隨後墨西哥西部加利福尼亞灣地區當地時間十一日晚間及十二日清晨也接連發生規模六.五及六.九強震,首都墨西哥市民眾也感受到搖晃,紛紛逃往街道上避難,目前尚未傳出重大災情。

規模6.5、6.9 連環強震襲墨西哥

美國地質調查所(USGS)指出,墨國第一起強震發生在墨西哥西部米卻肯州,震源深度廿公里,震央約在墨西哥市西南西方約三百八十四公里處;八個半小時後第二起地震發生在下加利福尼亞州(Baja California),震源深度約十公里。

墨西哥地震單位表示,目前尚未傳出傷亡消息。墨西哥市市長厄伯拉特也表示,初步調查顯示尚未傳出重大損害,包括地鐵系統和國際機場等首都主要服務皆正常運作。

總部設在美國夏威夷的太平洋海嘯警報中心也未發布海嘯警報。上個月墨西哥西南部才發生規模七.四強震,毀損數百棟房屋。

亞齊最大災情 監獄外牆倒塌

同樣慶幸的,印尼十一日強震造成的損失很小,且未引發大海嘯。印尼耗費一億三千萬美元建立、二○○八年啟用的海嘯預警系統,在這次震災中成功發揮作用,除迅速發出海嘯警報外,也估算出海嘯會在五十分鐘後侵襲那些地方,所幸這回海嘯浪高最高只有八十公分。地震除了在亞齊省造成一座監獄外牆倒塌受損,一些房屋牆壁出現裂縫,一座橋樑結構損壞外,當地居民表示,幾乎覺得什麼事都沒發生過。

印尼當局十二日表示,印尼強震迄今造成五人死亡,七人受傷,死者中兩人死於心臟病,三人死於休克,一童被倒下大樹壓到重傷。亞齊省災難處理局官員斯亞姆說,規模八.六強震發生時,搖晃十分劇烈,持續將近四分鐘,隨後還接連發生好幾起強烈餘震,最大規模達八.二,但沒人料到災情最後會這麼輕微。

又進入強震密集期?專家示警

〔記者林嘉琪/台北報導〕台灣中央氣象局地震中心主任郭鎧紋分析,一九○○年迄今,全球共出現十七次規模八.五以上強震,其中六次的地牛大翻身都出現在二○○四年之後,而其中四次都集中在印尼蘇門答臘海域。

氣象局統計顯示,一九六○年到二○○三年之間,全球出現多次規模六到八的強震,但也沒有出現規模八.五以上地震,全球看似平靜近半世紀,直到○四年南亞規模九.一強震並引發海嘯,地球好像又要進入另一個大地震密集期。

中央大學地球科學學系教授馬國鳳表示,大地震的週期遠超過人類生命,人類掌握不了地震週期,只能從斷層、海溝的研究判斷何處容易發生地震,並提出防災及因應。她提醒,科學家從二○○六年起在印度洋設置地震及海嘯觀測站,日本也在三一一強震後,於日本外海架設更密集的地震儀監測網,台灣也位處板塊碰撞帶,地震災防和預警工作更需加快腳步。

fsj 提到...

外商掠奪非洲農地

【陳穎芃】2012-04-15 工商時報

■西方國家與新興經濟體為了掌握糧食與生質燃料,近年在非洲等貧窮國家大肆收購農地,但法規鬆散導致當地資源遭到濫用,自然環境也面臨威脅。

■"I saw the land issue emerge before I came to FAO 15 years ago. It is a bomb that can explode if it is unaddressed," Mathieu said.

聯合國農糧組織(FAO)專家馬修(Paul Mathieu)表示,這股爭奪農地的需求最初是因2008至2009年全球糧食危機而起。雖然近期需求稍稍減緩,但在全球人口不斷增加、化石燃料價格飆漲且糧食需求有增無減的情況下,強大經濟體透過各種方式掠奪貧窮國家農地的情形恐難以改善。

他表示:「15年前在我加入聯合國農糧組織之前,我就發現這個農地問題。這個問題如同一枚炸彈,若不改善可能在日後爆炸。」

搶購農地 生產燃料

去年底由國際土地聯盟(ILC)協同40個民間團體及研究機構共同進行的調查發現,2000年至2010年間全球約有2.03億公頃農地經出售或長期租賃的方式落入海外集團手中,面積相當於8個英國大小。

這些農地中有66%集中在衣索比亞、賴比瑞亞、莫三比克及蘇丹等非洲貧窮國家,另有14%在亞洲。報告另指出,這10年間非洲的外資農地收購案中有66%是為了生產生質燃料,僅15%是為了生產糧食,也透露富裕國家搶購海外農地的動機不再是當年爭奪糧食這麼單純。

雖然部分經濟學家認為土地和卡車、工廠一樣被視為一種可買賣的資產,但現實中卻因當地政府腐敗且法規鬆散,導致許多外資農地收購案未讓農地出售國換來所需的新技術或資本,反而只是讓當地居民及資源遭到剝削。

水資源 也遭到濫用

2010年世界銀行報告針對14國的外資農地收購案進行調查,結果發現遭收購的農地中只有21%實際耕作。另一方面,這類收購案也在當地造成水資源濫用的問題,尤其在西非乾燥地區更為顯著。

今年3月聯合國第四世界水資源發展報告指出,生質燃料生產過程對西非「別具破壞力」,因為從甘蔗提煉出1公升乙醇過程就要使用18.4公升水及1.5平方公尺的農地。

斯德哥爾摩國際水資源研究中心(SIWI)研究主管賈格思科格(Anders Jaegerskog)表示,當地法規鬆散常導致富裕國家任意將「水足跡」(water footprint)出口至當地使用,結果就是富裕國家以廉價成本取得生質燃料與糧食,但當地居民卻承受水資源枯竭的惡果。

農地不斷遭外商掠奪使得非洲人不滿日益加深。去年8月南蘇丹中部居民就發動抗爭,抵制一項長達49年的60萬公頃農地外商租賃案。去年才獨立的南蘇丹已經有40%農地被外商買走。

位於馬利南部的瑟林格(Selingue)也在去年底舉行第一屆國際農民研討會,吸引上百名當地自耕農及權利團體參與討論外資農地收購的應變之道。

儘管聯合國農糧組織的世界糧食安全委員會已通過外資農地收購規範,希望藉此維護貧窮國家的人民權益,但這項規範不具強制力,因此外界對其成效多所質疑。馬修表示:「西歐的某些改革歷經一個世紀。在部分非洲國家,這項轉變至少得花上20到25年,期間當地居民將承擔各種風險。」



◆ 墨西哥世紀大旱

【陳穎柔】2012-04-15 工商時報

■墨西哥北部發生71年來最嚴重旱災,當地農業、畜牧業及民眾生活均受到不小衝擊,但眼前的挑戰短期內恐難減輕。

■A severe drought in Mexico is just a foretaste of the drier future facing Latin America's second largest economy.

這次大旱造成的缺水問題,使得數百萬英畝農田於冬季廢耕,光是農損金額即達150億墨西哥披索(11.8億美元),這導致國內糧食價格攀高。此外,全墨西哥牧養的牛隻迄今死了約6萬頭,另有200萬頭變得虛弱,而遭畜農提前宰殺的也有8.9萬頭,然而,這還不是最慘的。

墨西哥旱冬多年來持續演化,預料在全球氣候變遷效應確立之際,更形乾燥。墨西哥環境與天然資源部部長奎撒達(Elvira Quesada)表示,旱災是循環性的,不過如今在氣候變遷下出現得更加頻繁,且益趨嚴重。

農田廢耕 牛隻大減

根據墨西哥農業發展幹事協會(AMSDA),去年因天候不良毀棄的可耕地約750萬英畝(300萬公頃),約等於比利時國土面積。這讓墨西哥去年進口的糧食年增35%,如此趨勢恐怕持續到2012至2013年間此一作物周期。

至於畜牧業,墨西哥畜牛業者協會理事長雷伊指出,死亡再加上剔除近15萬頭牛,使得畜牛規模至少要待3年後才能回復原貌。

因為缺水,農人僅能任田中作物枯乾,運水車穿梭於嚴重乾旱的墨西哥北部,負責送水到偏遠鄉鎮,墨西哥政府也已提撥340億披索做為急難救助金。

在赤瓦瓦州(Chihuahua)Carichi鎮服務多年的牧師貝澤拉表示,當地最近一次談論旱災已是16年前,今年就連玉米或豆子都長不出來,從未乾枯的水池已成低窪乾地,缺雨將使情況更加惡化。

赤瓦瓦州的畜農只能眼睜睜看著牛隻漸形營養不良,而體弱多病的牛隻不易生育,所造成的損失可能要10年時間才能恢復。

墨西哥豆類主要產地札卡特卡州(Zacatecas)因缺雨數月,產豆量銳減75%。

墨西哥恐得進口用於製作日常主食墨西哥玉米薄餅(tortilla)的白玉米,在此之前,墨西哥已自美國進口做為飼料的黃玉米。

專家認為,墨西哥今後20年將須投入數十億計美元經費,來維持灌溉及飲用水的供應。墨西哥國家水資源委員會(CONAGUA)表示,為守護供水設施並使之現代化,必須在2030年底前挹注逾3,000億批索(236.8億美元)來修補漏水管線、擴大蓄水及回收家庭廢水再利用。

800萬人 因缺水受苦

墨西哥民眾要面對的則是多年少雨狀態與日常主食(如牛肉)價格上漲。美國德州畜牧及貨運公司Southwest Livestock的老闆哈葛羅夫指出,進口至美國的墨西哥活牛從2月起,每頭300磅基本價在1個半月間自1.5美元漲至約2美元,漲幅逾3成。

根據美國農業部資料,今年1月1日墨西哥境內畜養的牛隻(包含肉牛)共計2,010萬頭,呈1963年以來新低。

民眾生活也受影響。根據CONAGUA,墨西哥受旱最為嚴重的6州有超過40萬居民自去年12月起無水可用迄今,其中2個州的水庫僅半滿,另有2州水位更是不及25%,AMSDA表示,估800萬人為缺水所苦。

fsj 提到...

35年來最嚴重旱災 衝擊英國聖誕節

【台灣醒報╱記者陳珮瑜╱台北報導】2012.04.16

英國目前正遭遇35年來最嚴重旱災。據英國環保局表示,目前已蔓延至英國中、西和南部地區,約影響到數百萬人,旱情將會對農業和生態造成嚴重衝擊,甚至將延續到聖誕節。政府已研擬一系列的限水政策,並呼籲民眾共同善用水資源。

環境局表示,旱災已在英國西部和中部迅速蔓延,今天又有17個城市告急,包括南部和密德蘭地區,可能會影響到數百萬人,甚至會延續到聖誕節。雖然該局表示,受影響地區的民眾生活尚未受旱災波及,但有消息指出,農業和環境已開始受到影響,英國南部也開始實施限水措施。

在去年,即使是最潮濕的時間也有超過3分之2的水庫面臨枯竭問題,甚至有報告顯示,許多池塘、河流都完全乾涸,地下水位也降至新低點,創下自1976年以來的新低紀錄。

野生動物專家擔心生態界受到波及。由於棲息地的減少、食物來源缺乏等原因,水田鼠、野生水鳥和蜻蜓都因此受到衝擊;魚群也因缺水大量死亡,造成生態浩劫。

糧食價格也深受打擊。有些居住在缺乏天然植被地區的農夫,由於無法正常供應牲畜飼料,只好先拿冬季儲備的糧食應急;啤酒和蔬菜水果價格也因此大幅調降

環保局也警告,由於長期乾旱地區的土壤不易吸收水分,如果突然下起大雨,亦可能會造成嚴重的山洪暴發。政府當局也研發了一款手機應用程式,提供民眾最新災情。

環保局水資源負責人Trevor Bishop表示,此次旱災是長期性的,甚至會影響到隔年春夏的氣候。他呼籲商界、農界和水公司應立即召開會議,研擬因應方案,「即使最近有零星降雨,但仍無法解決當前的缺水問題;如何妥善的利用水資源,已是刻不容緩的大事。」

對此,政府呼籲民眾應共同節約水資源,以免缺水危機擴大。環保局局長 Caroline Spelman表示,節約用水是每個人的責任。從現在開始,政府將要求每位民眾落實節水,尤其是嚴重乾旱地區的人民,應該共體時艱,學習如何善用水資源。

環保局國家抗旱負責人Helen Vale補充說,家用和商業用水的多寡,將直接影響生態環境。因此,將要求民眾更節約用水,以免影響範圍擴大。

自來水公司也在討論根治之道,包括將不缺水地區的資源挪移至缺水地區使用。塞溫特倫特自來水公司和盎格魯自來水公司正在討論是否把伯明罕的地下水先挪至東英國地區使用,以紓解燃眉之急。



◆ 1天內 120龍捲風襲美中西部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2.04.16

美國中西部多個州在14日至15日清晨遭受至少120個龍捲風侵襲,雖然龍捲風在部分地區造成重大財產損失,但因大多數民眾均能預先防範,使得傷亡人數降至最低,僅奧克拉荷馬州一地傳出5人死亡、數十人受傷。

這次龍捲風侵襲範圍包括奧克拉荷馬、堪薩斯、愛阿華和內布拉斯加州,但僅在奧克拉荷馬州的伍華德鎮有居民傷亡事件,當地共有5人死亡,其中包括3名兒童死亡,以及逾24人受傷。

位在奧克拉荷馬市西北方約140哩的伍華德,是這波暴風系統中受創最嚴重的小鎮,當地居民在歷經死裡逃生的一夜後,仍餘悸猶存。該鎮官員瑞菲爾表示,該地區共有89棟民宅和13棟商店被摧毀。

這次大多數龍捲風是在堪薩斯州偏遠地區,雖未造成損害橫掃而過,但該州和愛阿華州仍有部分社區受創。許多居民和官員表示,氣象預報當局連日來的緊急警告,挽救了許多生命。

奧克拉荷馬州諾曼市國家氣象局的暴風預報中心在這次龍捲風來襲前逾24小時,即採取警告措施。該中心發言人瓦卡洛表示,至今已接獲逾120個龍捲風通報,當局目前仍在確認有多少龍捲風實際著陸。

堪薩斯州威契塔的災情也不輕,包括麥康諾空軍基地,以及勢必銳航太公司(Spirit AeroSystems)和波音的工廠,均在14日晚間遭龍捲風侵襲而受損;當地一處主題公園有一座65呎高摩天輪也被吹倒。



◆ 衛星照片顯示 亞洲冰河體積增大中

【台灣醒報╱記者劉運╱台北報導】2012.04.16

科學家發現,位於喜馬拉雅山西邊山脈的冰河,在過去10年體積持續增大。科學家猜測,可能是冬季增加的降雨量導致新冰河的形成。英國艾斯特大學教授Stephan Harrison指出,全球的氣候及冰河的反應方式有著「極度的多樣性」,對此,科學家還需進一步研究。

法國衛星照片顯示,位在喜馬拉雅山西側的山脈,喀喇崑崙山的冰河在過去10年體積增大。喀喇崑崙山伸展至巴基斯坦、印度及中國境內,也是全球第二高峰K2的所在地。由於當地地勢及天候環境險惡,科學家無法進入,因此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及格勒諾布爾大學的研究人員,只能以衛星照片研究該地區。

研究人員比較1999到2008年間的測量,發現冰河體積增大,科學家預測冰河每年增加0.11到0.22公尺。研究學者還不確定導致使冰河擴大的原因,但是從其它地區的研究發現,在非常寒冷的地方,氣候的改變可能引發降雨量增加,進而導致凝結及冰河體積的增加。

BBC News的研究學者Julie Gardelle指出:「我們認為,冰河體積的擴大,可能是喀喇崑崙山區的獨特地方氣候所造成。氣候測量顯示,冬天的降雨量有增加,但現階段我們都只是猜測。」

喀喇崑崙山區的冰河本身也有其獨特性,它被數層厚重的岩石碎片所覆蓋,因此該冰河的融化及體積增加,會同時受到氣候及岩石碎片所影響。英國艾斯特大學的教授Stephan Harrison指出,冰河體積的增加,很大一部份是因為周圍山區雪崩所造成。

Stephan Harrison說,全球的氣候及冰河的反應方式有著「極度的多樣性」,他進一步指出:「整體來說,這些冰河的融化對海平面上升的影響微不足道,但是對於持續的全球暖化,全球的冰河到底會如何反應,我們還有很多要學習的地方。」

fsj 提到...

太陽磁場反轉 可能為暖化解套

自由 2012.04.21

〔編譯林翠儀/綜合報導〕日本國立天文台預測指出,太陽將在5月出現罕有的「四重極結構磁場反轉」現象,300年前全球寒化時,太陽也曾出現相同的磁場結構,科學家認為這或許能為全球暖化解套。

太陽有一個平均11年的活動週期,太陽磁場每11年會反轉一次,大約每22年經過2次磁極反轉,太陽的北極和南極便會回到原本的位置。反轉的主因,一般認為應該與日冕物質噴發(CME)的累積效應及太陽黑子增減有關。

日本國立天文台和理化學研究所,共同以太陽探測衛星「日出」觀察太陽變化後,雖推算出太陽磁場將反轉,不過,這次反轉狀況將有些不一樣。因為這次南北兩極,只有北極將由S極(負磁場)轉為N極(正磁場),而南極仍將維持為N極,換言之,太陽的南北兩極都成為N極,而太陽的赤道附近,卻會出現兩個S極,太陽屆時會出現罕有的「四重極結構」。

這種「四重極結構」的磁場反轉,曾在17世紀末到18世紀初發生,當時太陽活動力長期低下,出現導致全球寒化的「蒙德極小期(即太陽黑子稀少)」,近年,科學家觀察到太陽黑子減少,國立天文台教授常田佐久認為,在這種狀態下,太陽很可能再次進入「蒙德極小期」,300年前地球北半球平均溫度下降了攝氏0.6度。這或許可以緩解地球面臨的暖化問題。



◆ 滇池好渴 雲南九大湖水位齊降

中央社 2012-04-20

有「高原明珠」美名的雲南滇池今年乾涸狀況嚴重。昆明市滇池管理局資料顯示,滇池水位已經下降40公分,雲南省目前有300多條中小河流斷流、500座小型水庫枯竭。

中新社今天報導,雲南面積最大的湖泊滇池今年乾旱情況比往年嚴重,降雨量只有年平均雨量的一半,蓄水嚴重不足,湖水量已減少1.2億立方公尺。

雲南省環保廳初步統計,雲南省境內包括滇池、洱海、撫仙湖、瀘沽湖、異龍湖、程海、陽宗海、杞麓湖、星雲湖等9大高原湖泊平均水位下降超過70公分。

像有「第二西湖」之稱的異龍湖水位降到20年來最低,整個湖泊蓄水量只有豐水期的1/3。位於它上游的赤瑞湖早已乾涸。撫仙湖水位降到10年來最低。

而中國大陸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撫仙湖已連續2個月水位平均下降15公分,目前持續以每天0.5公分的速度下降,4年來累計水位已下降約1.8公尺。

專家分析,水位下降會讓湖泊本身淨化功能銳減,同時對周邊污染物降解力也下降,易導致污染物沉積,水質變差,水質生態安全堪憂。



◆ 大陸暴雨冰雹 數十萬人受災

中央社 2012.04.21

大陸四川省萬源市近日遭遇罕見冰雹襲擊,導致23萬人受災、上萬間房屋受損、農作物受災。廣東省茂名市則遭受暴雨襲擊,造成16.17萬人受災、5名學齡兒童失蹤,經濟損失約新台幣11億元。

新華社報導,從20日21時開始,地處秦巴山區腹地的萬源市受強對流天氣影響,氣溫急劇下降,境內河口、大沙、石窩、鷹背、秦河等21個鄉鎮突然刮起狂風,下起了冰雹。冰雹一直下到今天清晨。

報導說,一位石窩鄉走馬坪村民斐從德拾起掉進屋裡的一個冰雹,用秤秤了後發現竟然有0.4公斤重。

大陸廣東省茂名市近日來遭受暴雨大雨襲擊,造成16.17萬人受災,5名學齡兒童失蹤,倒塌房屋249間,停產工礦企業75家,直接經濟損失人民幣2.356億元(約新台幣11億元)。

報導說,茂名市大部分地區今天仍有大雨到暴雨的降雨量,部分地區將伴有雷暴、大風等強對流天氣。目前,當地對失蹤人員的搜救工作仍在進行。



◆ 非洲地底 含水豐富

較地表多百倍

自由 2012.04.21

〔編譯魏國金/綜合報導〕非洲常讓人有乾涸大陸的印象,整個非洲有超過300萬人飽受缺水之苦,然而英國的科學家卻發現,非洲地下水層的總含水量百倍於地表水,尤其非洲北部廣大的沉積盆地,比如利比亞、查德、阿爾及利亞等國的地下水資源更是驚人。

英國地質調查所(BGS)與倫敦大學學院的研究團隊首度完成整個非洲的地下含水層分析,並詳盡圖示出地下水資源的蘊藏量與可能產水量。發表在環境研究快報(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的相關研究認為,大規模的鑽孔取水或許不是增加供水的最好方式。

報告的一名撰述者、英國地質調查所的邦索指出,目前非洲僅5%的可耕地獲得灌溉,因此人們難以想像非洲富含地下水。她說,非洲坐擁豐富地下水資源,尤其北非的蘊藏量最大,北非沉積盆地的含水量相當於75公尺的水體厚度,「這是極為龐大的含水量」。

氣候的變遷使撒哈拉區域轉變成為沙漠,該區許多地下水層上一次的補水已是5000多年前的事了。研究團隊從各國的水文地質地圖與多達283篇的含水土層研究,重繪出新的水資源分布圖,研究發現,許多現在缺水的國家實際上擁有豐富的水資源。

不過該研究首席作者、英國地調所的麥克唐納指出,在沒有徹底了解當地地下水的情況下,不應進行高出水量的鑽孔工程,他認為,慎重選址鑿井,以提供低出水量的農水,以及手動泵取水較為妥當。

由於缺乏雨水,非洲許多的含水層並未飽和,研究團隊憂心,大規模的鑿孔恐迅速耗盡水資源。邦索也指出,雖然目前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許多地區,含水層水量極低,然而研究成果顯示,只要謹慎地探勘與建設,非洲有足夠的地下水來支撐飲水與社區灌溉之需的低出水量供水。

fsj 提到...

炙熱三月天

【蕭麗君】2012-04-22 工商時報

■今年以來美國氣候異常溫暖,特別是在3月溫度之高改寫紀錄。根據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表示,美國48州的3月平均華氏溫度,比上世紀同月均溫高出8.6度,打破1895年氣象史的紀錄。

■It's almost like we skipped winter and now we're going to skip spring,too," said Gino Izzi, a senior meteorologist at the National Weather Service's Chicago office.

美國經歷1895年以來最溫暖的3月天。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指出,上月全美華氏均溫為51.1度(相當攝氏10.6度),比20世紀的3月均溫高出8.6度。如果與上個最溫暖的3月氣候(在1910年)相比,也高出0.5度。

溫暖氣候提早在美國報到,讓民眾得以提早脫下厚重外套,出外享受難得一見的3月暖陽。貫穿芝加哥市區的河流經常可看到有人乘船賞景。

天氣暖 人際互動變多

提前下班的安德森夫婦,也打算趁這個美好天氣,在網球場度過他們2週年結婚紀念日。他們對於今年的暖春感到意外驚喜,因為芝加哥向來以酷寒的冬季聞名。

在明尼蘇達州,喜愛小白球的民眾則已在Eagle Valley高爾夫球場,盡情享受揮桿之樂。該球場比去年提早開放數周,高爾夫球好手莫瑞斯(Dan Moris)表示,「我們希望這是好的象徵開始。」

至於在波士頓,行人早就迫不急待脫下厚重外套與毛帽,穿上輕便的T恤與短褲在街上趴趴走。位於該市Seaport區的日曬沙龍也拜溫暖氣候之賜忙到應接不暇。在該沙龍工作的員工安吉歐(B-Jay Angiulo)表示暖陽普照,「大家都想要把春天的顏色駐留在身上。」

在田納西州,由於去年12月以來其氣溫就比過去同期均溫高出4度(華氏),當地旅遊業人士認為,這樣氣候有助於他們的旅遊業,包括Great Smoky Mountains國家公園與在孟菲斯貓王故居遊客大增。

美國氣候服務芝加哥辦公室的資深氣象學家伊力(Gino Izzi)為今年溫暖3月景象下個註解,表示「我們已經跳過冬季,如今又要跳過春季。」

事實上,氣象學家早在數月前就預見,美國氣溫直到3月,都很可能會維持異常的高溫型態。伊力解釋噴射氣流的拉鋸效應,以及聖嬰現象等多項因素,都有助於造就今日異常溫暖的氣候。

不尋常氣候 令人憂心

NOAA指出,值得注意的是,這樣不尋常高溫是北美很多地區共有的現象,而北半球其他地區則都還處於寒冬。今年3月在全美至少有7,775個氣象觀測站打破單日高溫紀錄,另外有7,517個觀測站打破夜間高溫紀錄。總計過去1個月打破的高溫紀錄,比先前加起來還多。

儘管民眾熱情擁抱今年難得一見的暖春,不過科學家卻對此感到不安。他們擔憂,這樣溫暖氣候將導致野火危機升高。高溫、乾燥與強風等多項因素影響,已經導致北達科他州多數地區發布野火警報。

他們還指出,3月異常高溫,其實反映全球暖化的問題嚴重。在科羅拉多州波爾德國家大氣研究中心(NCAR)研究極端氣候的科學家密爾(Jerry Meehl)警告,今年以來美國異常氣候的發生,凸顯全球暖化的危機有升高趨勢。密爾說,「大家都有不安的感覺,因為這實在不對勁」。



◆ 惡水驚夢 雙北21處急雨成災

【聯合晚報╱記者陳珮琦、林昭彰/台北、新北市報導】2012.04.22

受到鋒面影響,午夜下起傾盆大雨,台北市、新北市約21處低窪地區大淹水。由於大雨來得又快又急,新北市五股五工路上大馬路變成河道,水淹30公分,許多機車騎士反應不及,車子熄火拋錨,就連消防分隊地下停車場也淹進了水,成了災民;部分地區大水甚至淹進民宅,民眾紛紛將家具、家電搬到高一點的地方,慘狀連連。

氣象局發布大雨特報,從前天起到今天受鋒面影響,北部、中南部及東北部都會有局部大雨或豪雨;而昨天深夜起,大雨就像整盆水倒下般,台北包括北投、士林區等9處,以及新北市五股、三重等約12處低漥地區大淹水,最深水淹幾乎及膝。

五股五工路、中山路和新莊泰林路口等路段,幾乎全變成河道,淹水汽車半個車輪高,許多機車騎士反應不及,車子熄火拋錨,雨中到處是牽著拋錨機車的騎士;員警則趕忙放上三角椎警示,提醒駕駛人避開淹水地區;而不只五股,新北市新莊、板橋、三重、蘆洲也都有低窪地區淹水,連平時救災的消防隊地下停車場也慘遭水淹,成了災民。

深夜大雨後,新北市消防局第一時間出動各分隊人車巡視轄區,發現包括三重區富華街、溪尾街305號、重安街87巷忠孝橋下、五華街71巷內、三信街外側車道、三和路四段181巷。蘆洲區永安北路一段60巷、66巷、72巷和中正路55號,五股區成泰路一段189巷13弄8號等地,大約都從0時30分左右開始淹水,水深達到20至30公分不等,趕緊視情況通知警方封鎖道路,卻發現各區公所相關應變小組承辦人的手機不是沒開就是沒人接聽。

各地區里長也趕到淹水路段忙著四處打電話聯絡,確定抽水站已經全面啟動才比較放心。雨勢約在今天凌晨1時30分減弱,積水直至凌晨3時許才逐漸消退。

氣象局表示,受鋒面影響,22日全台仍是短暫陣雨或雷雨天氣,北部、西部地區及東北部山區不排除有大雨機會,持續發布大雨特報。



◆ 加壓站興建受阻 淡水年底恐缺水

【聯合報╱記者林昭彰/淡水報導】2012.04.22

自來水公司原定在淡水紅樹林地區興建中繼加壓站與配水池的計畫受阻,立委吳育昇和淡水區長蔡葉偉也支持另覓他處興建,但水公司認為變更設計恐怕緩不濟急,加壓站若不快蓋,淡水地區最快夏秋之際或年底就可能面臨缺水危機。

台灣自來水公司統計,淡水區(含淡海新市鎮)現約有9萬8千用水戶,每日的需水量大約9萬噸,但地區性水源來自大屯山系,每日只能供應2萬2千噸,不足的6萬8千噸由台北自來水事業處從翡翠水庫支援。

但現有設備供水能力為每日9萬4千噸已達上限,增建中繼加壓站和1萬噸配水池刻不容緩。自來水公司強調,倘若人口增加太快,目前多出的4千噸供水,頂多撐到年底或明年夏天就會不足。

雖然水公司在1995年已購置自來水事業用地,但因當年淡海新市鎮開發停頓而未建加壓站,直到營建署重新推動新市鎮,水公司2007年之後才發布供水計畫。

但在此期間,加壓站預定地周邊已蓋起502戶大型社區,住進的數千名住戶反對與配水池為鄰,紛紛表達抗爭立場;自來水公司副總經理林岳被迫允諾,在居民疑慮未除之前暫不動工。

日前協助召開公聽會的立委吳育昇指出,加壓站未在社區大樓完工前蓋好,才會遭到居民強烈反對;他建議水公司研究另覓土地興建的可行性。

淡水區長蔡葉偉也說,淡海新市鎮尚有1300公頃面積未開發,供水問題若沒解決,勢必大受影響,他也支持另找土地興建。

但水公司北區工程處規畫設計課長楊景池表示,變更位置、重新設計、施工興建約需4年時間,恐怕緩不濟急。若人口增加太快、中繼加壓站又蓋不成,短期用舊有加壓設備增加供水容量效果有限,最遲明年夏天仍會面臨缺水問題。

fsj 提到...

罕見的四月雪 侵襲美國東北

【中廣新聞/夏明珠】2012-04-24

上個月才創下春季高溫紀錄的美國東北地區,出現罕見的四月雪。

星期一的一場春雪,讓美國東北不只意外,還有點錯愕,因為剛剛過了一個不像冬天、甚至有點夏天味道的冬天,居民打趣說,可能是上帝覺得該給他們一點補償。

紐約、賓州以及俄亥俄部分高海拔地區,星期一降雪累積深度達到三十公分,賓州以及紐約有五萬戶斷電。

上個禮拜才買了肥料準備開始春耕的水牛城農夫喬治說,沒想到,他現在得去買鹽,幫助融冰。他現在知道了,在五月以前,都別盤算春耕的事。

氣象單位說,春季暴風雪罕見,但是也不是沒聽過。隨著氣候極端化發展,未來它可能會愈來愈常見。

fsj 提到...

國際專欄-肥胖北方為禍饑餓南方

【蔡育岱、譚偉恩】2012-04-25 中國時報

我們唯一的地球,應該是所有人類最應該時時關心與愛惜的生存空間,但它現在被切割成兩個對比非常強列的世界。一個是富裕的(儘管考慮了金融危機因素)北方,一個是窮困的(排除新興經濟體國家)南方。富裕的北方世界有許多不友善於地球的行為,但有一個現象是我們更想關注的議題,就是富裕與北方國家人民越來越肥胖之間的因果關係。

二○○七年Lobstein與Foresight的研究指出,GDP(國民所得)與肥胖症現象具有正向互動的線性關係。也就是說,一國經濟的成長和該國人民的體重增加有高機率的因果關聯(但有些太平洋島國是例外情況)。這個現象背後的故事是,經濟條件的改善直接或間接帶動人口結構、都市化程度,以及消費行為的變化。其中消費行為包含了民眾對於食物的選擇,以及這樣的選擇導致了食物供應者生產方式的調整。

以麥當勞官方網站提供的資料為例,北美與歐洲地區,共有三十六個國家設有該公司食品的銷售據點,而非洲地區只有埃及和南非有麥當勞。「三十六比二」的懸殊差距,反映了像非洲這樣南方國家為主的區域,無論是在經濟和公共健康議題上,都與北方國家迥異。

一九九○年個人年均GDP超過一萬美元的國家都在北美與歐洲,而個人每日GDP不到二塊美元的國家均在非洲。二○○○年,北美與歐洲國家變得更為富裕,甚至有國家的個人年均GDP達到超過二萬美元的水準,但非洲國家的經濟情況沒有太大改變,直到二○一○年依舊如此。然而,請不要忘記,非洲絕大多數國家在過去持續貧困的二十多年裡,飢饉指數(hunger index)一直明顯「優於」北方國家,指數大於三十的嚴重個案,盡數全在非洲。

肥胖的北方和飢饉的南方是經貿全球化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而這個故事與廣泛討論的氣候變遷議題緊密相關。二○○八年以降,The Lancet,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New Scientist等歐美醫學刊物,陸續揭露造成肥胖症的飲食消費與氣候變遷的關聯性。像漢堡、薯條、炸雞等易造成體重增加的食物,往往與能源消耗率高和溫室氣體排量大的糧食生產活動脫離不了關係。而這些過度工業化的生產活動在跨國食品企業的經營下早已散布全球,過程中增加了土地沙漠化、水資源耗損、病菌傳播,以及食物衛生安全的威脅。

鉅幅能源使用加上溫室氣體的排放,使得地球均溫越來越高,各種極端氣候導致的災變越來越頻繁。而災變中可觀的農業損失加劇了南方國家飢饉問題的嚴重程度。此一惡性循環鏈就是目前地球實際遭遇的狀況。

美國疾病管制和預防中心(CDC)的資料指出,全美成年人肥胖症比例逾三成,而且肥胖人口還在持續增加中。歐洲國家,即便如自豪於飲食文化和烹飪藝術的法國,肥胖人口也在緩慢攀升。這是一個高度值得注意的警訊;從人權的角度觀之,肥胖的北方其實有較高的選擇彈性,故而較不需要我們的關心。但飢饉的南方和病危的地球,卻是無辜與無力自救的受難者,長期飽受人類安全的匱乏與生態系統的危機。在地球日過後,在大家呼籲節能減碳救地球之際,或許這才是眼前我們應該認真反省和仔細思考的事。(蔡育岱為中正大學戰略及國際事務研究所副教授,譚偉恩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博士生)



◆ 氣候變遷 美國春天提早報到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台北報導】2012.04.25

美國一所大學從樹木萌芽長葉的跡象研究發現,自1960年起,美國春天報到的腳步每十年約往前提早一天,西部的改變尤其明顯,春天的腳步每十年已經提早1.5天。不過,許多耐寒植物卻因為高溫,長出新葉的時間也被迫延誤。

研究以NASA的衛星拍攝,範圍涵蓋美國東部的阿帕拉契山,到大西洋海岸低海拔平原,稍早的衛星照片發現,在高海拔的阿帕拉契山仍呈現棕色,顯示樹木還在萌芽未長出新葉。威斯康辛大學研究人員史瓦茲利用地面觀察資料與NASA照片分析氣候變遷的影響,結果發現過去五十年來,北美地區春天每十年提早1.1天報到,西部改變更明顯,每十年春天提早了1.5天來報到。

根據數據指出,今年三月美國本土出現高溫,其中以維吉尼亞州最為明顯,因此,史瓦茲表示,「今年的春天可謂異常的早。」

不過,NASA指出,並非所有樹木都受惠於「高溫」,因為一項從1982年到2005年的觀察指出,北美三成以上地區,其中以高海拔山區由於氣候不夠冷冽,許多耐寒植物開花的時間因此被迫延誤。

賓州自然資源保育局統計,85%森林大火發生期間約在三月、四月到五月之間,也就是森林長出新葉之前,加上風勢助長,一旦發生森林野火,一年燒掉的森林面積達四千公頃。



◆ 高壓籠罩 日本正式進入盛夏

【中廣新聞/葉柏毅】2012-04-25

日本氣象廳表示,日本全國在二十四號,在東、西日本兩地,都有高氣壓籠罩影響,氣溫明顯上升。不少地區的氣溫,都飆破攝氏三十度,日本氣象廳因此正式宣佈,日本的盛夏日來臨了。

日本氣象廳說,在二十四號,不少地區的最高氣溫,都超過攝氏二十五度。

氣象廳表示,二十五號以後,以西日本為中心的地區,還將持續升溫。預計未來一週還將有多天,氣溫可能比往年持平,或是偏高。



◆ 大陸雲南乾旱 直接經濟損失達125億人民幣

【中廣新聞/謝佐人】2012-04-25

中國大陸雲南省乾旱持續,至今已有780萬人受災,400萬人飲水困難,直接經濟損失達125億人民幣。

雲南省已連續三年乾旱,近來旱象惡化,全省河川水量銳減,自去年至今,已有368條中小型河川斷流,500座小型水庫乾涸。

首府昆明所在的雲南中部地區人口最密集、經濟最繁榮,但受到乾旱缺水影響也最嚴重,部份企業及礦場已陷入停產或半停產狀態。農業及民眾生活作息也備受影響。當局已投入25億人民幣的資金,進行抗旱,其中包括開發地下水、擴大水利設施,引水灌溉補給。

初步估計,在五月雨季來臨前,昆明地區還有330萬立方公尺的水資源缺口。

fsj 提到...

研究:GPS預測海嘯更快速

法新社 2012年4月26日

(法新社維也納25日電) 德國研究人員今天援引去年日本震災數據表示,相較於目前警報系統,全球定位系統(GPS)能提供更迅速的海嘯警報。

位於波茨坦(Potsdam)的德國地球科學研究中心(GFZ)科學家巴貝寇(Andrey Babeyko)發表聲明:「在福島震災事件中,我們分析了500多個GPS追蹤站並提出地震規模數值為正確的9,且在震後僅3到4分鐘內準確預估地震可能引發海嘯。」

他又說,這「再次顯示GPS在海嘯早期預報上具有潛力」。

科學家在為期1週的維也納歐洲地球科學聯盟(EGU)會議上提出這項發現。

研究人員表示,如果沿海附近發生地震,伴隨而來的海嘯可能在短短20到30分鐘後襲擊陸地,但GPS可在地震發生時以近乎零時差進行測量, 因此可更快評估地震規模。

他們指出,傳統測量方式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得出正確數據,且經常一開始就輕估地震規模。(譯者:中央社徐嘉偉)



◆ 中研院:大屯火山若噴發 不致危及全台北

【聯合報╱記者陳幸萱、蔡永彬/台北報導】2012.04.27

中央研究院地球所研究員陳中華昨天表示,大屯火山群現在就像「睡著的活動火山」,有可能噴發,目前處於休眠狀態。

中研院主辦第一屆台灣世界研究大會,陳中華研究沉積在台北地區的火山灰,發現大屯火山在過去兩萬年間,共噴發四次,最近一次約在六千年前,符合國際上活火山定義。

他表示,用死火山、活火山界定火山容易誤會火山的特性,以「活動」、「不活動」區分較精確。活火山有噴發可能,但不代表有立即噴發的危險,應加強監測,為「減災」做準備。

陳中華說,以目前火山的岩漿活動狀況及過去紀錄來看,大屯火山就算噴發,影響範圍應也不會擴及整個台北市。

中研院地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林正洪表示,火山分成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活火山代表一萬年內噴發過或底下有岩漿等活動;死火山則不再有岩漿或熱力活動,休眠火山是沉寂很久,但還有可能噴發。

他表示,大屯火山學界多認為是「休眠的活火山」。國科會等單位成立大屯火山觀測站,添加傾斜儀,如果有地殼隆起產生變化,都能偵測到。

fsj 提到...

鄭明典:今年強颱襲台機率高

央廣/王韋婷 2012.05.01

行政院今天(1日)召開防汛整備記者會。中央氣象局預報中心主任鄭明典提醒,今年梅雨季雨量正常,不過南部地區強降水的機率比往年高;另外,雖然去年颱風「過門不入」,但今年受到太平洋海溫升高的影響,強烈颱風生成與襲台機率,恐怕都會增加。

5月1日起台灣正式進入梅雨季,今年第一道梅雨鋒面也將於2日抵達台灣。中央氣象局預報中心主任鄭明典1日在行政院101年度防汛整備記者會上表示,台灣近幾年梅雨災情偏少,但是最近梅雨季又開始活躍,他呼籲民眾利用第一道梅雨鋒面,檢查住家周邊的排水系統,做好防汛準備。

鄭明典表示,5月下旬容易發生豪大雨、局部性大雨,更要注意雷擊;他指出,根據電腦動力模式預測,台灣南部強降水機率比往年高。鄭明典說:『(原音)我們預期,訊號是在台灣南邊,不在台灣上面,我們預期平均雨量在正常範圍,但是中南部非常靠近預報多雨位置,稍微提醒一下中南部有多雨信號。』

鄭明典也提醒,去年許多颱風過台灣門而不入,數量也偏多,今年將恢復正常;但是受到太平洋海溫升高的影響,強烈颱風生成的機率偏高。他說:『(原音)在過去10年來侵台颱風偏多,今年我們看回復正常機率很大,但是回復正常的意思,其中包含強烈颱風的機率偏高,這跟海溫有關。』

鄭明典分析,2007年開始,侵台的颱風數量開始減少,今年預估會回歸平均值,加上年底可能會出現聖嬰現象,依照這樣的趨勢,強烈颱風侵襲台灣的機率恐怕會增加。



◆ 台北三十四點九度 四月史上第四

中廣新聞/閻大富 2012-04-30

雖然各地天氣不穩定,但空檔時陽光露臉,各地氣溫仍不斷升高。氣象局觀測,下午一點十八分,台北市測到三十四點九度的高溫,這也是台北今年以來的最高溫,在史上四月份高溫可以排進前四名。

氣象局指出,台北四月最高溫出現在民國四十五年四月十九號,高達「三十六點二度」,其次是八十七年四月二十四號的「三十五點六度」。排第三分別是四十三年四月十七號與九十四年四月三十號的「三十五度」,再來則是八十三年四月二十五號、九十五年四月十一號和今天(30號),都是「三十四點九度」。

fsj 提到...

龍捲風襲日 1死逾40傷

中央社 2012.05.06

龍捲風突襲日本關東地區造成災害,1名14歲中學男生死亡、逾40人受傷、500棟以上房屋受損。

「讀賣新聞」報導,龍捲風今天下午1時(台灣時間中午12時)左右襲擊日本關東,茨城縣筑波市和櫪木縣真岡市等都發生慘重災害,造成筑波市1名14歲的中學男生死亡、約500棟房屋受損,至少40人受傷。

死亡的是筑波市1三年級中學生鈴木佳介,被發現壓在倒塌的住家房屋裡,送醫急救不治死亡。

根據茨城縣防災危機管理課等消息,筑波市今天中午12時45分左右,北部的吉沼等地區遭龍捲風襲擊,約有100棟以上住宅倒塌或屋頂被吹走等災害,約30人受傷送醫急救。

還有多數的電線桿被吹倒,因為打雷還造成筑波市約1萬2100戶、下妻、筑西市約100戶停電。

櫪木縣東部的真岡市、益子町、茂木町也在同一時間遭龍捲風襲擊,約10人受輕傷,共320棟房屋損壞。

氣象廳表示,關東以及東北地區上空氣流不穩定,到明天凌晨都有再度發生強風、打雷與大雨的可能,呼籲民眾注意龍捲風情報,並提醒大家「進入堅固的建築物內避難,小心土石流等災害」。



◆ 熱浪襲曼谷 都怪沒都市計畫?

【聯合報╱編譯李京倫/路透曼谷4日電】2012.05.05

泰國首都曼谷5個月前才經歷半世紀以來最大洪災,如今卻又遭受30年來最高溫的熱浪侵襲,國內有人將矛頭指向缺乏都市計畫,引發激辯。

曼谷4月平均最高溫達攝氏40.1度。部分人士批評,人口1200萬、發展快速的曼谷缺乏都市計畫,導致植被和公園太少、大樓設計無法散熱,使熱浪更為嚴重。

雖然曼谷地處熱帶,但綠化程度不及其他亞洲城市。去年經濟學人資訊社公布的亞洲綠色城市評比中,曼谷都會區每人擁有的綠地僅3平方公尺,遠低於全部22座城市平均的39平方公尺,更遙遙落後於新加坡的66平方公尺。

人口500萬的新加坡是全球人口第二稠密的國家,僅次於摩納哥,但對綠化不遺餘力。新加坡都市發展局曾表示,新加坡1986年開始闢建公園和休憩區,到2010年雖然人口成長將近七成,綠地卻同樣增加不少。

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與曼谷一樣,發展迅速、缺乏都市規畫,但每個人平均擁有44平方公尺的綠地,當局也宣示,今年還要再種3萬棵樹。



◆ 籃球場大 佛州住宅驚現巨坑
http://udn.com/NEWS/WORLD/WOR6/7073165.shtml

【世界日報╱編譯中心綜合4日電】2012.05.06

佛羅里達州中部居民藍布洛斯一家,3日早晨正準備出門時,突然發現「房子後面有點奇怪」,出去一看,住宅旁邊竟然出現一個大洞,草皮翹起來,掉進坑洞。危及房屋安全,迫使這家人緊急搬走。

當地媒體報導說,這個坑洞還在繼續擴大,直徑已有100呎,深約50呎,迄今已有四棵樹被吞沒,第五棵緊貼著坑洞邊緣。4日,這個坑洞已擴大到比正式籃球場還大。

有關官員說,位於奧蘭多郊區的溫德米爾(Windermere)這棟房子後院3日上午突然地面下陷,露出一個大洞。住在這裡的藍布洛斯(Lou Lambrose)在上午7時過後打911緊急電話報案。

藍布洛斯說,他的妻子正忙著督促孩子準備上學時,注意到房子後面有點奇怪。他說:「我跟她一起跑下樓,衝到外面,看到草皮翹起來,掉進坑洞。這個大坑距房子不到三呎,因此我們立刻衝上樓,把所有孩子帶到屋子外面。」

藍布洛斯一家六口當天已帶著寵物搬到別的地方。附近的屋主已接到通知,表示如果坑洞繼續擴大,他們的房子也可能受到危及。

雖然其他鄰居尚未奉令強制疏散,不過住在藍布洛斯家緊隔壁的鄰居不願冒險。帶著兩個兒子同住的丹尼斯說:「坑洞太接近我們的房子,實際上已波及我們的院子。我不希望孩子接近那裡。」

專家說,距奧蘭多約15哩的溫德米爾,受到佛州中部持續幾個月的乾旱影響,地下水位降低和乾涸,導致地面下陷。

地質學家3日下午到現場視察,以協助決定如何處理。

fsj 提到...

廣西突發地陷 長近1公里

中央社 2012.05.10

廣西一處村莊今天突然發生大面積地層塌陷,塌陷地段長近1公里。由於塌陷持續發生,當地已緊急疏散2000多名居民。

中新社報導,大陸廣西柳州市帽合村今天上午發生地質災害,數棟房屋因地陷傾倒。大量村民在警方協助下正緊急撤離,只能隨身攜帶簡單衣物。

報導引述村民表示,村內一家工廠首先出現裂縫,隨後廠房內部塌陷近一公尺深;幾分鐘後,路面逐漸出現裂縫,波及旁邊工廠及民宅,出現一個約10平方公尺的大坑洞。

報導說,塌陷區域內的房屋或傾倒,或出現大裂縫,村中的池塘也因地陷池水瞬間乾涸;村內道路多處斷裂,且裂縫逐漸擴大,當地消防官兵緊急出動,疏散2000多名村民。

廣西地質環境監測站副總工程師趙允輝說,此次災害為岩溶地面塌陷造成,且當地地下水系複雜、溶洞很多,預計3天內塌陷仍將持續。

報導說,這次塌陷地段長近1公里,波及範圍廣,但災害沒有造成傷亡。

岩溶地形指具有溶蝕力的水對可溶性岩石進行溶蝕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態,統稱為喀斯特地形。喀斯特地形下往往存在地下河、溶洞等景貌。



◆ 東京變天 再發龍捲風警報

中央社 2012.05.10

日本氣象廳今天下午針對東京都與附近8個縣,發出龍捲風注意警報,提醒民眾注意龍捲風、暴雨、強風、冰雹、打雷,儘量躲到堅固的建築內躲避。

氣象廳下午針對東京都、神奈川縣、埼玉縣、千葉縣、櫪木縣、群馬縣、茨城縣、?岡縣、山梨縣發出了龍捲風注意警報。

今天上午東京還是晴天,氣溫約攝氏24度,過了中午之後突然烏雲密佈、雷雨交加,氣溫在3個小時內驟降到14度,橫濱和千葉都下了冰雹。

氣象廳提醒民眾,一直到今天晚上放晴為止,儘量減少外出,並注意龍捲風可能再度來襲。

本月6日龍捲風襲擊關東茨城縣與櫪木縣,造成多人傷亡和房屋毀損,以往不曾有龍捲風重大災害的日本,最近「談龍捲色變」。



◆ 過去1年 美國出現破紀錄高溫

【Upaper╱中央社】2012.05.10

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8日表示,從2011年5月至2012年4月,美國各州出現創紀錄高溫,且2012年頭幾個月有1/3以上地區出現乾旱情形。

NOAA在聲明中指出,美國不含夏威夷州和阿拉斯加州的48州去年5月至今年4月的平均溫度為攝氏13.2度,比20世紀的平均溫度高1.6度。

這是上述地區歷年來5至4月最高溫。其中包含歷年第2高溫的夏季、歷年第4高溫的冬季,和歷年最高溫的3月份平均。2011年5月至2012年4月均溫創新高的州,高達22個。

今年前4個月美國48州氣溫為有紀錄以來最高。在這段期間,美國48州的平均溫度是攝氏7.4度,比正常值高3度。

NOAA表示,美國48州出現乾旱現象的地區,從年初的31.9%擴大至5月1日的38.2%,東北部、東南部以及西部內側的乾旱現象惡化。

美國極端氣候指數前4個月來到破紀錄的42%,為平均值的2倍多。這項指數以溫度高低、降雨強度、乾旱區域、熱帶氣旋強度等4項目,追蹤48州最高及最低10%的數值。

fsj 提到...

馬雅抄寫員算曆 不見末日蹤跡

中央社 2012.05.11

考古學家今天表示,在瓜地馬拉1間極小建物牆上發現有關馬雅太陰曆的筆記,可能是目前已知最早出自古馬雅文明官方記錄員之手的記錄,不過文字並未暗示世界末日將至。

這項刊登於「科學雜誌」(Science)的研究說,相反地,這間位於夏敦(Xultun)住宅區且牆上塗色的房間,很可能是鎮上抄寫員做記錄的地方,在牆上努力塗寫計算是為了尋找「天象和神聖儀式之間的調和」。

這些象形文字可回溯到9世紀,比馬雅刻本(MayaCodices)曆法早了數百年。馬雅刻本從西元1300年到1521年記載於樹皮紙做的書上。

率領探勘挖鑿的波士頓大學(Boston University)考古學家薩圖諾(William Saturno)表示,其中一些似乎是365天的太陽曆、584天的金星週期及780天的火星週期。根據薩圖諾,書寫痕跡看起來像是有人試圖在黑板上整理出公式很長的數學問題。

薩圖諾說:「我們第一次得以見識可能是抄寫員留下的真實紀錄,其工作就是馬雅社會的官方記錄員。」

他也說:「古老馬雅預言世界會延續下去,即7000年後情況就像現在一樣。我們一直在尋找末日,馬雅則力尋一切都不會變的保證,心態完全不同。」

這些筆記和有時誤以為能預測世界末日為2012年12月22日前後的馬雅曆有關。協助發現並解讀牆上文字的研究人員說,馬雅曆預見時間的巨大進展,2012年12月為新週期的開始。

因此,找不到外界大肆炒作說馬雅曆將在2012年結束的跡象。高蓋德大學(Colgate University)共同撰寫研究的天文學暨人類學教授艾凡尼(Anthony Aveni)表示,在2012年結束的只是其中一個曆法週期。

除了記載數字外,建物其他牆面也有圖案,包括國王戴羽毛頭飾坐在寶座上的圖像,還有白衣人從國王身後窺視。另一面牆上則有抄寫員執筆的圖案。

研究人員表示,這些圖畫是最早在房間牆上發現的馬雅藝術。



◆ 富士山麓下 恐有活斷層

中央社 2012.05.10

日本東京大學研究小組調查發現,富士山山麓下可能有活斷層,一旦發生大地震,恐將發生劇烈搖晃及嚴重的土石流災害。

「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東京大學地震研究所教授佐藤比呂志率領的研究小組,針對富士山附近的地層構造進行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從富士山東南側的靜岡縣御殿場市附近到富士山下側的地下深處地層,發現有疑似因地震而造成的斷層,研究小組認為,這很可能是由過去反覆地震所造成的活斷層。

報導指出,接近地面的斷層從東北方的靜岡縣小山町延伸到西南方御殿場市,約長30公里,可能引發芮氏規模7以上的大地震。

另外,東側還有1個活斷層是「神繩.國府津-松田斷層帶」,可能跟這次發現的斷層是連接在一起。

這次發現斷層的富士山東南側山麓,由於以前火山爆發,覆蓋最厚達50公尺的火山灰和熔岩等,因此一直無法詳細研究地下的構造。

佐藤表示,如果在這個活斷層發生地震,最糟的情況可能會引發像4年前岩手、宮城內陸地震時那種大規模傾斜面的山崩和災害。

靜岡縣危機管理部專家岩田孝仁表示,目前還不知道會造成多嚴重的災害,需要更進一步調查富士山地底的構造,今後若有需要,會研討防災對策。

富士山一帶,由於菲律賓海板塊沉入大陸板塊下方,過去反覆發生地震,是全日本集中相當多具有高地震危險性活斷層的地區。

fsj 提到...

義大利3年來最強震 釀3死50傷

中央社 2012.05.20

義大利北部今天清晨發生強震,緊急救援單位表示,驚慌失措的民眾紛紛從屋內衝到街上避難,死亡人數目前增至3人,至少有50人受傷,是義大利3年來威力最強的地震。

這起規模5.9的強震發生於當地清晨4時04分(格林威治時間0204),從艾米利羅馬那區(Emilia-Romagna)到威尼斯都感受到搖晃,震央位於波隆那(Bologna)以北36公里處,震源深度10公里,搖晃持續約20秒,之後還有數起餘震。

救難單位表示,罹難的3人全是值夜班的員工,其中1人是在費拉拉(Ferrara)附近1家聚苯乙烯工廠的小廠房坍塌時喪生,另2人則是聖阿戈斯蒂諾(Sant-Agostino)1家陶瓷工廠員工。

另有50人輕傷,均無大礙,多半住在摩狄納區(Modena)。救難人員正調查是否還有人被埋在瓦礫堆下。

除此之外,許多歷史悠久的建築物也受到嚴重損壞,包括震央附近城鎮聖菲利斯蘇巴納羅(San FeliceSul Panaro)的艾斯坦賽城堡(Estense Castle)。

這座著名14世紀古堡的1座塔樓恐有倒塌之虞。鎮上的主教堂也嚴重受損。



◆ 台南雨量破2百毫米 多人撤離

中央社 2012-05-20

鋒面影響,台南市昨天起雨勢不斷,多處地方12小時累積雨量飆破200毫米,仁德區2個工業區淹水超過40公分,多戶人家及工廠員工已開始撤離。

台南市昨晚雨勢變大,消防局統計,12小時累積雨量飆破200毫米的行政區,包括永康區、仁德區、新化區、龍崎區、南區。

仁德區的仁德工業區及開發工業區,淹水較嚴重,已超過40公分,且持續增加中;永康區部分街道也有淹水情形。

多戶人家及仁德工業區工廠員工已撤離。消防局說,撤離行動凌晨4時開始,很多人尚未接到通知,就先行離開住家及工作場合,消防局持續警戒。1010520



◆ 靠近地球殞石多 災害不可不防

【台灣醒報/劉運】2012-05-18

美國太空總署最近發現,地球附近有約47,000個殞石,若降至地球,其造成的災害可擴及一個城市或是更大。太空總署也列出,在殞石撞地球後會受到最大災難的10個國家。科學家指出,距離地球太近且有可能對地球造成危害的殞石,比原本預估的多,但這也代表未來的太空任務可有更多的著陸點。

美國太空總署的廣角紅外巡天探測衛星,觀察靠近地球且可能造成重大災害的殞石,以觀測到的107個樣本推估,外太空約有47,000個殞石,可能會地球造成重大災難。這些殞石直徑約330英呎,著陸地球後可造成整個城市或更大區域的災害。

南開普敦大學的科學家另外做了一項研究,列出如果殞石撞擊地球,地球上受災害影響最大的10個國家,它們分別為中國、印尼、印度、日本、美國、菲律賓、義大利、英國、巴西、奈及利亞。

所發現靠近地球的殞石大多顏色明亮,科學家指出,它們的組成成份多為石頭、花崗石或金屬。這些評估有助科學家推測,當它們著陸地球時,對地球所造成的危害程度。美太空總署的研究人員Lindley Johnson表示,科學家需要共同合作,在接下來的數十年,找到所有可能會對地球造成重大危害的殞石。

科學家表示,這些靠近地球的殞石雖然對地球造成威脅,但是也提供了許多太空任務的著陸點,未來可送機器人或太空人到離近的殞石執行太空任務。

fsj 提到...

3小時狂下200毫米 南台灣暴雨1死1失蹤

【聯合報╱記者周宗禎、王光慈、張進安、潘欣中/連線報導】 2012.05.21

雲雨帶南移,南台灣昨天凌晨起降下豪大雨,台南市雨量驚人,仁德、歸仁與永康等地區淹水達一公尺,警消連夜搶救受困民眾,已知一死一失蹤;高雄那瑪夏區唯一對外便橋路基流失,交通中斷,二千多人受困山區;屏東恆春再度淹水。

馬總統在就職記者會上表示,對於東部和南部因豪雨造成的災情,會指示相關的中央部會與地方政府全力救災,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台南市凌晨三時雷電交加,暴雨傾洩,三小時內雨量超過兩百毫米,清晨七時不到,求救電話不斷湧入消防局,報案者語氣驚慌:「快、快,歸仁區五甲教養院有廿多人受困,快來救他們」、「太子工業區水淹到胸口了」、「台南市水深超過一公尺」。

五甲教養院方圓數百公尺一片澤國,廿九名院生受困洪流,歸仁消防分隊以小艇救出十名院生,與一旁農舍內兩名農民,隨後消防局特搜隊趕到,救出其他受困者。不少院生嚇到四肢癱軟,消防員與義消合力扛下救生艇。

仁德太子、一甲相鄰工業區有數十人受困,因工業區有許多金屬原料、廢棄物,充氣救生艇易受損,部分消防員開著消防車進入救人,中午陸續救出受困卅六人,另左鎮山區有三名老人受困,中午也陸續救出。

仁德一甲、太子工業區中正路沿路數百公尺商家進水,連同北側的永康大灣、崑山地區有數以百計汽機車泡水,居民怨聲載道,抱怨二仁溪上游三爺溪沒整治好,每次淹水,水深都超過一米半,「而且幾乎短短半小時內,就淹到大腿以上」。

下午時分,仁德、歸仁等部分地區雨勢已逾三百毫米。兩名婦人掉落仁德區暴漲的排水圳中,消防員找到老婦人王張桂遺體,謝秀桂到晚間仍未發現,今天繼續搜尋。

連日豪雨,農業災情浮現。台南、屏東即將收成的一期稻作倒伏,葉菜類產區泡水,零售市場菜價微幅上揚,家庭主婦憂心菜價將持續上漲。



◆ 屏東三分之一稻倒伏 辛苦4個月泡湯

【聯合晚報╱記者陳崑福、翁禎霞、吳政修、謝進盛/連線報導】2012.05.21

昨天一場大雨,進入收割的屏東縣一期稻作,不但無法收成,有約三分之一發生倒伏,面積超過1000公頃,價格每台斤也下跌1元,農民辛苦4個月泡湯;台南地區1期稻作期作已結穗,約再20天就可採收,也因連續豪雨,柳營區稻作約5%倒伏,稻農都說「真慘」。

農糧署南區分署副署長吳泗濱則呼籲,目前正是稻作收成時,又逢梅雨季節,農民切勿恐慌搶收,一旦搶收易發生濕穀水分及青米粒(未熟粒)偏高,影響市場濕穀行情,反而降低收益。

萬丹鄉不少稻作泡在水中情況相當嚴重,農民要求比照天然災害救濟辦法補助,減少農民損失。

「已3、4年沒有遇到一期稻作收割期有梅雨來攪局」,萬丹鄉農會常務監事陳進地說,今年一期稻作因天候異常,影響到成熟期,原本4月底、5月初開始收割的稻作,延後到本月15日左右才進入收割期,又遇到梅雨來攪局,雨下不停,無法收割。

糧商看到可以採收的稻作,因下雨關係,含水量激增,不但提高烘乾的成本,品質也會受影響,原本每台斤濕穀9.8元,馬上下跌1元,變成8.8元,倒伏在田裡的更賣不到這個價錢。

陳進地指出,農民每分地成本約1萬1、2千元,每台斤濕穀賣9.8元,可賣到2萬元左右,如今下跌1元,每分地收入降到1萬6、7千元,每分地賺不到2000元,「稻作要照顧4個月才能收成」,等於1個月賺不到2000元,在這種萬物齊漲的年代,農民怎麼活下去?

陳進地說,屏東縣一期稻作種植面積有5千5百公頃,由於目前稻粒飽實,有近三分之一發生倒伏現象,情況嚴重。

台南地區農業災情今天也浮上檯面;將收成的1期稻作部分倒伏,加上昨天持續豪雨,菜價已蠢蠢欲動,有菜販說,菜價今天起恐大幅上揚,估計未來一個月菜價將維持高檔,菜籃族要有心理準備。

農民陳忠和說,目前稻穗還未全熟,倒伏會導致稻穗無法飽滿,並降低產量,「我種將近8甲1期作,約4分多的稻作倒伏,還好柳營區的雨勢,沒有歸仁區那麼大,否則災情更慘重。」

安南區1期稻作也出現倒伏情形,葉菜類產區有出現泡水情形。安南區公所說,今天將派員勘查實際。



◆ 義大利餘震連連 3千人逃命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2.05.22

義大利東北部20日清晨發生芮氏規模6的強震後,下午又遭5.1餘震襲擊,3000人被迫撤離家園。由於震區不但是義大利工業中心,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在強震中受損的文化古蹟不堪一擊,一座6世紀教堂在餘震中倒塌。

第一次強震在當地時間20日清晨4時(台灣時間晚間10時)左右來襲,震央在艾米利地區,距離波隆那市約35公里,義大利北部許多地方都感到震動,包括米蘭和威尼斯在內。災區許多人從睡夢中驚醒後,狂奔到街上避難,再也不敢回到室內。一位83歲的老先生說:「這輩子從來沒有碰過這麼猛的地震。」

這起地震至少造成7人喪生、50多人受傷,包括是一座瓷器加工廠屋頂坍塌壓死四人。當局立刻在足球場搭起帳篷,成立臨時收容中心安置有家歸不得或不敢回家的災民。救災指揮官賈特瑞利表示:「大家雖然驚魂未定,但災情不算嚴重,現在主要是讓災民有安全的地方暫時容身。」

到了下午3時左右,費拉拉市附近地區又發生規模5.1的餘震,數棟在清地震中已受損的建物倒塌。義大利新聞社報導,一位消防隊員在最新地震中從牆上摔下,傷重昏迷,已送醫急救。

義大利總理蒙提已縮短訪美行程,指示內閣召開會議,將宣布緊急狀態。

這次受災地區也是以出產帕馬森乳酪聞名的農業區,存放30 多萬個圓形乳酪的倉庫倒塌,損失估計超過2.5億歐元(台幣95億)。

義大利文化部表示,初步報告顯示,文化古蹟損失慘重,義大利電視台畫面中,許多古蹟受創,停放在附近的汽車被塌落的石塊壓壞。



◆ 14萬噸重小行星 明年恐撞同步衛星

中央社 2012.05.21

新發現的小行星2012 DA14,寬45.7公尺,2013年2月15日將接近地球,可能偏離軌道撞上同步通訊衛星。這顆小行星是由西班牙拉沙格拉(LaSagra)天文台的天文學家所發現的。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表示,這顆小行星撞上地球的機率是萬分之3.1,如果撞上則撞擊力量大約相當於240萬噸黃色炸藥的爆炸威力,類似1908年神祕的通古斯加事件(Tunguska),當時西伯利亞數百平方英里的森林被夷為平地。

這顆小行星的確切軌道目前正由航太總署確定中,天文學家寧可過度謹慎,以免當真撞上某顆衛星。

研究行星的天文學家喬達斯(Paul Chodas)說:「非常不可能撞上,不過我們不能排除這種可能性。」喬達斯任職於航太總署位於加州巴沙迪納(Pasadena)的噴射推進實驗室(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

現今通過望遠鏡觀測,這顆小行星只是一個「模糊不清的小點」,但是2012 DA14最後可能在距離地球2萬1000英里遠處撞上同步衛星。

喬達斯說:「2012 DA14的軌道目前很像地球的軌道,意思是說它常常會很靠近地球。」

航太總署會在明年2月之前幾個月,試圖對它會在哪裡、多接近衛星有更清楚的圖象。

天文學家估測2012 DA14明年2月撞上地球的機率是萬分之3.1,但是無法排除它2020年下次經過地球時撞上地球的可能性。

這是因為他們必須先觀測明年2月2012 DA14的軌道會離地球多近,以及引力對其軌道造成多大的影響,才能知道它未來的軌道。

如果它真的撞上,科學家認為它往南方靠近意味著將撞上南極洲或南冰洋。

14萬噸岩石爆炸不會使文明結束,但是如果撞上人口稠密的中心地帶,可能造成大量生命的損失。



◆ 日櫻島火山噴灰 6年來最大量

中央社 2012.05.21

日本媒體報導,鹿兒島市的櫻島火山,從昨天傍晚到今天上午陸續噴出大量火山灰,也是2006年櫻島火山噴發以來,降灰量最多的1次,使得交通、環境大受影響。

日本鐵路九州公司指出,從昨晚起,鹿兒島中央車站進出的列車,有部分區間被迫變更時間,因為某些地點的火山灰積存多,必須清掃。2天來因停駛或列車誤點,約有1萬3000人行程受到影響。

鹿兒島市區車輛在行駛時,捲起落在地面的火山灰,導致即使在白天,視線也是灰濛濛。有些市民還得撐傘、戴口罩、戴帽子,快步行走以躲避火山灰。到加油站洗車的隊伍也大排長龍。

報導引述一名小學3年級學童的話指出,受到火山灰影響,覺得眼睛熱熱、痛痛的,原本想看日環食,也因為火山灰,結果什麼都看不到。

櫻島這幾年火山噴發次數逐漸增加,今年到現在,火山噴發已逾53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