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5-18

學者研究 唐代曾面臨正負2℃

◆ 學者研究 唐代曾面臨正負2℃
http://www.cna.com.tw/News/aALL/201205170220.aspx

中央社 2012-05-17

海峽兩岸第1次以唐代「氣候」為主題的研討會,19日將在逢甲大學登場。逢甲教授廖美玉今天指出,唐代時就有氣候異常,暖化後接著是冰河期,因此當前氣候異常最壞時刻未到。

長期研究唐代歷史的逢甲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院長廖美玉表示,她從史書中整理出唐代曾發生2月東海結冰、3月浙江大雪、5月大寒、9月雨雪、11月暖如仲春等極端氣候現象,進一步研究也發現,氣候異常曾引發政治、文化,甚至經濟影響。

廖美玉指出,由於唐代時氣溫上升了攝氏2度,氣候的暖化讓北方農作物盛產,也成為太平盛世的原因之一,但8世紀中葉氣候的轉寒,也造成中國北方遊牧民族南下壓力增加,並導致了安史之亂的發生。而以古鑑今,古今都面臨「正負2℃」的嚴重氣候異常現象及危機處理。

廖美玉說,按照這樣的現象觀察,目前地球因氣候異常造成的暖化現象還沒有結束,推斷現今氣候異常最嚴重的時候還沒來臨。

逢甲中文系主任李寶玲則說,歷史上記載的氣候變異目前看來是循環在進行,暖化後因太陽能量變弱,緊接著就會進入冰河期,許多詩人都曾在作品中透露當時的氣候異常現象。

李寶玲表示,歷史上,台灣中南部有多次降雪紀錄,1683年12月間南投埔里曾下過雪、1788年北部也下雪,而1875年埔里還曾在6至7月的酷熱時下雪,而最近一次異常的紀錄資料,則在1893年1月時,雲林平地也降了雪。

逢甲大學這次邀請台灣、大陸、港澳、日本、韓國、越南、新加坡、馬來西亞、挪威等地的學者,以唐代為題,發表氣候及環境變遷相關論文。

為替這場「第10屆唐代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暖身,逢甲大學動員了百名師生,與中國人民大學合作進行「全唐賦」的輯校工作,歷時7年完成8大冊的巨著,包括美編及排版也都由研究生自行完成。

※ 相關報導:

中非乾旱 老天爺的詛咒?
四川西南大旱 70年老井見底
極端氣候改變人的生活及城市面貌

18 則留言:

fsj 提到...

亞馬遜流域50年最大水患 49市鎮受災

中廣新聞 2012-05-22

巴西亞馬遜河流域因為連續幾個星期降下大雨,發生五十年來最大洪水,已導致四十九個市鎮和七萬七千多個家庭受災,巴西政府已啟動緊急救援計劃。

據報導,災情最重的阿納芒市、卡雷羅市和巴雷里亞市,氾濫的河水已將房屋淹沒,亞馬遜河主要支流內格羅河水位也不斷上漲,水位接近30公尺的歷史紀錄。

目前,亞馬遜河流域的水位還在繼續上漲,巴西國家氣象局預報,未來大雨還將持續下去,亞馬遜河流域最高水位將在六月中旬出現。

亞馬遜州是巴西最大的一個州,總面積有155萬平方公里,地廣人稀,大部分地區是熱帶雨林和亞馬遜水系。全州共有市級行政單位62個,居民總數約兩百萬人。



◆ 德國降下大冰雹 擊穿屋頂堵塞排水

中廣新聞 2012-05-22

德國部分地區遭到大雷雨跟冰雹襲擊,不但發生淹水災情,還有很多民宅的屋頂被冰雹擊穿,其中光是在梅謝尼希市市區內清除出來的冰雹就多達四十五噸。

遭到此一災害性天氣襲擊的地方,主要集中在下萊茵河谷地區、北威州首府杜塞多夫及前艾菲爾丘陵地區,至少造成約一百萬歐元,約合台幣三千七百多萬的經濟損失。

梅謝尼希市所降下的冰雹達40公分高,每個冰雹直徑平均達四公分左右。

大量冰雹堵塞住排水口,導致市內多數街道、地鐵、地下通道都發生不同程度的積水。當地政府動用兩台怪手和十五輛重型卡車,才將冰雹清除。

fsj 提到...

高溫近47度 印度熱浪81死

中央社 2012.05.28

熱浪襲捲印度,中部德里地區今天高溫攝氏44.4度,續創新高,東部奧里薩省氣溫直逼47度,據報已熱死81人,南部1處野生動物保護區乾旱缺水,已有23隻大象死亡。

北印度和東印度5月以來溫度陡升。連續多日高溫繼續籠罩奧里薩(Orissa)省。據官方統計,昨天又有9人熱死,使得這1波熱浪死亡人數達到19人。

但據「CNN-IBN」電視台今天報導,奧里薩省非官方統計的死亡總數,前天便已多達81人。

報導說,位在奧里薩省西部的桑巴坡(Sambalpur)已連續兩天高溫飆到攝氏46.7度,是全省最熱的地區。其他如基哈蘇古達(Jharsuguda)、希拉古德(Hirakud)、松浦(Sonepur)等地,高溫也都超過46度。

更讓人沮喪的是,氣象局警告,熱浪襲捲情況還會持續好幾個禮拜。

在首善之區德里,繼前天創攝氏44度今年最高溫之後,據印度氣象局傍晚測報數據,今天高溫來到44.4度,續創新高。前天的高溫也使德里尖峰用電量來到5032百萬瓦(MW),創歷史新高。

在此同時,南印也發生嚴重乾旱。「印度時報」(The Times of India)今天報導,卡納塔卡省(Karnataka)納加拉霍雷(Nagarahole)野生動物保護區,今年1到5月已有23隻大象死於乾旱。當地去年全年死亡大象共13隻。

報導說,當地每年在這個季節通常會下幾場陣雨,今年卻連1滴雨水都沒有,許多大象都是死於脫水或飲水污染導致的腸道感染。森林保護主管米西拉(AjaiMishra)表示,乾旱造成地下水乾涸,大象只剩已污染的水源可以飲用。

fsj 提到...

北義大利震不停 至少15死

中央社 2012.05.29

義大利北部地牛連連翻身,繼20日強震後,今天早上9點鐘發生規模5.8強震,中午約1點鐘又發生規模5.3地震,目前死亡人數已累積到15人。

20日北義地區的艾米利(Emilia)區,發生規模5.9的地震後,餘震不斷,今天再度受到震撼,讓不常遇上地震的北義居民納悶,大地究竟是怎麼了?

短短不到10天,連續傳出地震災情,地震學家說,北義波河平原一帶已進入地震頻繁期。

義大利國家地球物理與火山學研究中心(INGV)地震學家柯克(Massimo Cocco)指出,直到2003年,義大利政府重新評估全國地震區時,波河平原才被納入第3級,也就是中低度危險區。

柯克指出,然而近年來,北義開始出現地震頻繁的現象。到了最近幾個月,地震的頻率增加且持續增強。5月20日的大地震,是非洲與歐亞板塊擠壓後的結果,並在費拉拉(Ferrara)與摩狄納(Modena)之間形成一道長約40公里的斷層。

柯克說,板塊擠壓後造成的斷層將持續釋放能量,而這可能讓波河平原一帶進入地震頻繁期,甚至可能再度發生規模5以上的地震。

相較於地震與火山活動頻繁的南義,波河平原一向被視為低地震地帶。不過這裡並非全然不受地震威脅,只是地震帶來的災難久遠,逐漸被人們淡忘。

根據史料,1570年的一場芮氏規模5.5的地震搖撼了費拉拉。5月20日的震央菲納爾艾米利(Finale Emilia),在1639年也遭遇過一場大地震,同樣造成嚴重損失。

柯克說,許多人根本忘了義大利位在地震帶上。

INGV主任柏斯齊(Enzo Boschi)說,最近艾米利地區的地震已經達到歷史紀錄的最大規模。不過,若有更完善的預防措施,其實可以減少地震造成的建築損失和傷亡。

柏斯齊進一步解釋,義大利有許多中古世紀建築,為了兼顧保存歷史建築和保障居民安全,政府應該進行更嚴格的交通管制,避免日積月累的外力損害古建物的穩固,削弱了承受地震的應力。

柏斯齊表示,比薩(Pisa)斜塔是最佳的範例。塔身受到強化鞏固,鄰近地區都有交通管制,因此塔身幾乎不受外力干擾。

相形之下,柏斯齊表示,波隆那(Bologna)的雙塔就非常令人憂心。鄰近擁擠的交通不斷在破壞雙塔的結構,當地又是人潮匯集處,一旦地震造成塔身受損,後果難以想像。

柏斯齊說,義大利這些中古世紀的建築固然展現了當時高超的建築技術,但是,它們並非永恆,特殊的古建築需要特殊的關照。

fsj 提到...

義北強震15死 重創經濟要地

中央社 2012-05-30

義大利東北部今天遭強震侵襲,造成至少15人死亡,這不到10天來的第2次強震不但造成居民恐慌,也重創經濟地位重要的艾米利羅馬那地區(Emilia Romagna)。

目前已證實有12人喪命,但據報已知至少15人喪生,強震後又發生另一起規模逾5.3的地震,震源深度僅1公里,引發大規模恐慌,居民擔心生命安危。

地震也在這處義大利最為豐饒且肥沃的地區造成大規模破壞,讓早已深陷衰退的經濟再添麻煩。

當局表示,該地區在格林威治時間7時過後不久發生規模5.8地震,當時正值上班時間,後來格林威治10時56分到11時1分間又陸續發生3起地震,規模介於5.1和逾5.3之間。

曼特瓦(Mantua)民防機構發言人告訴法新社:「我不得不離開大樓,我們遭持續時間長的強烈地震侵襲,我被迫逃離。」

幅員極小的卡維佐鎮(Cavezzo)1名消防員告訴「晚郵報」(Corriere della Sera):「一切都倒了,頓時一片混亂,鎮內各地都有大樓倒塌。」

摩狄納地理研究所(Geographical Institute of Modena)指出,第1起地震震央位在巴瑪市(Parma)以東約60公里處。包括比薩(Pisa)和威尼斯(Venice)等遭地震波及的城市,居民都慌張衝到街上。

東北部工業區5月20日發生規模6.0地震,造成6人死亡,數以千計居民被迫住在臨時帳篷,許多房屋和歷史建物都淪為瓦礫。

晚郵報記者賽拉(Elvira Serra)在小鎮森托(Cento)報導:「一切都在搖晃,我們急忙衝到街上。現在道路都被人潮堵住了,大家擔心發生餘震,紛紛試圖逃離。」

在第1起地震中受損的歷史性禮拜堂、教堂和建築物都化為廢墟,惶恐的民眾湧入搭建在公園和學校操場的藍色帳篷,和上次地震的災民一同避難。

艾米利羅馬那區是某些義大利知名品牌總部所在,包括全球最大義式麵食生產商百味來集團(Barilla)、高性能的法拉利(Ferrari)跑車以及摩托車製造商杜卡迪摩托車控股公司(Ducati Motor Holding)。

這個地區也擁有全國最為肥沃的農地,並生產帕瑪(Parma)火腿和帕瑪森(Parmesan)起士等頗具價值的出口食品。

歐盟統計局最新資料顯示,義大利全國20大地區當中,艾米利羅馬那區的生產毛額排名第4,2009年實質生產毛額超過1350億歐元。

總理蒙蒂(Mario Monti)承諾將迅速提供援助,讓該區恢復正常,凸顯這個地區的重要性。

蒙蒂臨時召開記者會表示:「政府會竭盡所能,盡快讓這個對義大利來說極為特別、重要且豐饒的地區恢復正常。」(譯者:中央社許宏裕)



◆ 動員公務員下鄉 北韓全面抗旱

【聯合晚報╱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2012.05.30

北韓氣象單位說,北韓大部分地區自4月27日以來即甚少下雨,西部沿海地區尤其嚴重,面臨半世紀來最嚴重的旱災。

據北韓中央通訊社(KCNA)報導,預料乾旱缺雨的情況會持續到6月上旬,勢必今年糧食產量。氣象局指出,包括首都平壤在內的主要城市,5月平均雨量僅2.5毫米。

南韓氣象專家指出,北韓5月的正常雨量在70至90毫米,今年異常乾旱;但未實地觀察,所以無法證實北韓大旱。

北韓勞動黨機關報「勞動新聞」報導,北韓全境出現嚴重乾旱,導致玉米種植延後,包括小麥、蕎麥、馬鈴薯等農作物的生長都受到影響。

北韓當局已動員工人和公務員下鄉,協助農民灌溉、修水井。據美聯社記者實地實地採訪,南平安道的農田乾涸龜裂;當地老農民說,耕作30年,從未經歷如此乾旱。

另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報告,北韓在春、秋、冬季經常缺雨,但全球氣候變遷導致異常氣候,冬季更嚴寒,夏季暴雨、颱風和乾旱更頻繁。

北韓一向有糧食不足的問題,有600萬人長期處於半飢餓狀態,仰賴國際援助。但平壤不顧各國反對,執意於4月13日發射長程火箭,美國和南韓因此停止糧援。美國和北韓在2月原本協議,運送24萬公噸糧食援助,以換取北韓停止核子計畫。這次大旱引發的缺糧困境,平壤方面恐怕無法指望美國再伸援手。

fsj 提到...

北極CO2上升 格陵蘭高溫創紀錄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台北報導】2012.06.01

根據美國海洋暨大氣總署在北極與蒙古測得的二氧化碳(CO2)數據顯示,北極CO2已達到400ppm單位,相較工業革命以前約275ppm,成長幅度令科學家相當憂心。其影響所及,格陵蘭南部本周二的溫度已來到攝氏24.8度,氣象研究人員賀瑞拉表示,這是格陵蘭有史以來,五月測得的最高溫紀錄。

隸屬於美國海洋暨大氣總署的地球系統研究實驗室,觀測了北極、阿拉斯加、格陵蘭、挪威、冰島與蒙古大氣中二氧化碳資料,結果發現北極的二氧化碳濃度已超過400ppm,雖然隨著季節變化,在夏季時由於植物吸收二氧化碳,濃度會稍降,不過,研究人員巴特勒仍表示,「400ppm已經值得大家注意,提醒世人假使這問題沒獲得解決,到最後會更加棘手。」

美國海洋暨大氣總署資深科學家坦斯表示,「北極是氣候暖化的指標,包括空氣中二氧化碳與其影響,」科學家也提醒,目前全球平均二氧化碳濃度約395ppm,不過,再過幾年也會突破400大關,巴特勒表示,「大約在2016年,全球二氧化碳濃度就會來到400ppm。」

稍早科學家也發現,北極夏天冰層消失以及當地溫度上升改變了灣流,因此可能讓地球氣候變得更加極端。

華盛頓卡內基研究所生態學家菲爾德表示,「從這次的觀測數據來看,北極與地球其他地方幾乎是不同世界。」

另外,根據http://www.wunderground.com網站指出,格陵蘭南部本周二的溫度已來到攝氏24.8度,氣象研究人員賀瑞拉表示,這是格陵蘭有史以來,五月測得的最高溫紀錄,僅比當地曾測得的最高溫,僅差0.7度。



◆ 銀河系將相撞…40億年後

【Upaper╱中央社】2012.06.02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昨天表示,人類所處的銀河系正處於最鄰近仙女座星系的撞擊路徑,預料40億年後正面對撞。

NASA聲明說,數年來透過哈伯太空望遠鏡對仙女座星系移動「非常精確的觀測」,對仙女座將與銀河系撞擊與結合已毫無疑問。「撞擊會發生在40億年後。」

NASA說,初步撞擊後,還需要20億年才能讓兩個星系「在重力拉扯下完全合而為一,重塑為一個橢圓形的銀河,類似在我們周遭宇宙中常見的橢圓形星系」。

仙女座星系首先由波斯天文學家蘇費於西元964年觀測到,科學家早知正快速朝銀河系接近,速度是每小時40.2萬公里,相當於一小時內從地球飛到月球。不過,直到哈伯望遠鏡分析結果出爐前,這個移動路徑一直是謎。

fsj 提到...

北極驚現15萬個甲烷氣泡噴泉 暖化加速度

ETtoday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2012年6月4日

美國科學家研究發現,北極不斷消融的冰川與永凍土正在大規模洩漏甲烷,該氣體對於溫室效應的影響是二氧化碳的25倍,科學家一共發現15萬個甲烷洩漏點。氣候科學家指出,任何來源的甲烷釋出至大氣中都令人感到憂心,這樣大規模的甲烷不斷進入大氣將嚴重影響全球氣候。

這項研究報告刊載於「自然地球科學」(Nature Geo science)期刊。科學家透過空中與地面觀測,發現了15萬個甲烷洩漏點,主要分布在阿拉斯加與格陵蘭正在融化的冰川與永凍土。海上考察研究員發現,海床中存儲的甲烷,規模超過任何地面中觀測到的洩漏點,且這些大量的甲烷都以氣泡的方式浮出海面,直接進入大氣層。研究員表示,「我們發現了100多個海底『噴泉』不斷的對外噴釋甲烷,範圍超過1公里,過去從未發生如此大規模的外洩狀況。」

甲烷是一種強而有力的溫室氣體。近期一項數據顯示,每噸甲烷造成全球暖化的威力,比二氧化碳高出25倍,這是以100年來分攤計算甲烷暖化作用的平均值。然而,甲烷在大氣中只停留10年就幾乎偵測不到,20年後更幾乎完全消失,因此,將甲烷的溫室效應分攤為100年來計算,可說是大大低估了它的影響力。由於我們減少溫室氣體的時間已剩下不到100年,最新的方式是以20年來計算,得出甲烷的溫室效應比二氧化碳強72倍。

北極圈中是一個富含甲烷的地區,但北極的冰川和永凍土能夠捕獲油氣儲層釋放的甲烷,減少其進入大氣的機會。隨著氣候變遷與溫室效應影響,西伯利亞的永凍帶和海床都在向外釋放甲烷。

通常在深水區釋放的甲烷,還來不及鑽出水出水面就被氧化成二氧化碳,但這些在較淺的洩漏點,甲烷沒有時間氧化,導致大規模的逃逸到大氣層,未來恐對氣候產生嚴重影響。



◆ 轟!新疆煤礦地裂 才1秒人車全陷

【世界日報╱北京5日電】2012.06.05

烏魯木齊三名男子4日在後峽鑫源煤礦裝煤時,地面突然塌陷,三人連同一輛運煤車被煤坑吞沒。事故發生後,烏魯木齊市政府相關領導、公安、煤炭、安監、消防等部門立即趕往事故地點救援,截至4日晚上10時,已搜尋到一名人員,可惜已經死亡,搜救人員仍在搜尋另外兩人。

烏魯木齊晚報報導,4日9時左右,賀坤26歲的兒子賀雪和兩名親戚在後峽鑫源煤礦裝煤時,連同一輛運煤車被煤坑吞沒。「一秒鐘不到,連人帶車都陷進去了。」在煤礦開鏟車裝煤的王喜明說,塌陷發生時,他正給這輛車裝煤。

據報導,王喜明表示,他剛把一鏟斗的煤裝上車廂,調轉車頭,開到五米外的煤堆時,「轟」的一聲,貨車向左側傾斜,車尾猛地沉入地下,貨車連同車上三人瞬間陷了下去。

四小時後,賀坤一家人和十幾名親戚趕到後峽鑫源煤礦。一下車,賀母就大哭起來,見人就說,「救人啊,快救人。」

塌陷的地方位於煤礦生產區,面積約籃球場大小。天不時下著雨,煤坑邊緣的地面不斷塌陷,救援無法從坑邊展開。救援人員用兩輛鏟車將坑邊的煤堆鏟開,計畫從煤堆一側開展救援。

4日是鑫源煤礦今年開工第一天,鑫源煤礦法人代表孟三九說,現在的鑫源煤炭有限公司於2005年年底接手這個煤礦,陷車的地方被之前的礦主採空。2006年,事發區域附近曾塌陷過一個10多米的大坑,沒有造成車輛損毀和人員傷亡,他們已用碎石子回填。現在的採煤口距塌陷區80米,他們一直朝方向相反的西面開採。



◆ 新華社特供》大陸山西「萬年冰洞」成因待解

【新華社】2012-06-05

「嘿黝,嘿黝,棗紅紅的那個騾子呦,白花花的那個馬,萬年的那個冰洞呀,冰錐錐的那個多,冰柱柱上的花像呀哥哥的心。」這是一首改編過的山西民歌,歌中提到的「萬年冰洞」位於山西省甯武縣蘆芽山麻地溝內,海拔2300米,大約形成於新生代第三紀至第四紀冰川期,距今約三四百萬年。

「萬年冰洞」的神奇之處在於它本身並不具備形成冰洞的地理條件。蘆芽山屬於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但它卻形成了目前中國境內已發現的最大冰洞,這在世界上極地冰蓋以及永久凍土層以外是極為罕見的。

在甯武,夏天氣溫最高時可以達到38攝氏度,但是「萬年冰洞」內卻常年保持在攝氏零度以下的低溫。對此,學術界仍然至今爭議不斷,無人能夠給出一個確切的答案。

有學者認為,「萬年冰洞」內的冰是第四紀冰川時期留存下來的;有學者則認為,冰洞下面或許有某種天然的制冰機制,導致洞內常年保持負溫;有人甚至提出「地熱負異常說」。然而,誰也無法用確鑿的資料證實這種推論。

而就在距離「萬年冰洞」直線距離只有幾百米的地方,有一座當地人稱為「火山」地方,常年往外冒著熱氣和濃煙。這種「冰火兩重天」的奇特場景,更增添了「萬年冰洞」神奇。

一邊是高溫地火,一邊是寒冰不化,兩者能共處一山,還是平添了「萬年冰洞」神奇色彩。「萬年冰洞」的諸多疑團遠未解開,它依然等待著人們去探索,去解密。

fsj 提到...

聯合國:世界邁向不可持續

中央社 2012-06-07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今天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公布「全球環境展望」第5版(GEO-5)的結論指出,儘管國際社會聚焦於永續發展,但世界正加速邁向「不可持續」道路。

2012聯合國永續發展大會(UNCSD, Rio+20)將於13至22日在里約熱內盧舉行,UNEP選在會議召開前公布GEO-5報告,深具意義。

GEO-5評估全球預設的90項主要環境目標,包括水資源、土壤、生物多樣性、大氣、化學產品和廢棄物等領域,結果發現只有4項有顯著進展,40項目標有某些進展,24項稍微或完全沒有進展,8項惡化,14項欠缺資料進行評估。

報告指出,假如人類社會不急速改變其行為模式,一旦越過某些極限,可能對地球上的生命產生突然和不可逆轉的變化;Rio+20將為大家提供機會,評估已取得的成就和不足的地方,刺激革命性的全球應對措施。

4項進展最多的目標為「淘汰破壞臭氧層之物質的生產和使用」,「移除燃料中的鉛」,「增加獲得飲用水」和「促進減少海洋環境污染的研究」。

幾項惡化的環境目標與氣候變遷、沙漠化、乾旱和維護世界各地的珊瑚礁等領域有關;而缺乏統計數據,則阻礙UNEP衡量某些環境目標的進展,如評估全球淡水污染趨勢。

GEO-5還介紹了各國可以調整適應和實施的成功政策,以加速達成國際性環境目標,比方巴西政府在2004至2011年實施的公共政策,監控和規劃保護區,使得亞馬遜雨林破壞面積從2萬5000平方公里減至5000平方公里。

報告還指出,氣候變遷和空氣污染等目標的進展不大;而30項有關水資源的目標,只有1項「增加獲得飲用水」有顯著進展,但農村地區的成效仍然有限。

GEO-5指出,1980至2000年,全球淹水和乾旱次數分別成長230%和38%,淹水受災人數增加114%。UNEP估計至2040年,全世界適應氣候變遷的成本應介於260億至890億美元。



◆ 馬尼拉海溝地震台南海嘯可達1.2公尺

中廣新聞/龐清廉 2012-06-07

雲嘉南「災害潛勢圖資與情資研判輔助系統研習會」今天在嘉義大學登場,國立成功大學防災研究中心指出,萬一馬尼拉海溝發生強震,南台灣發生海嘯,台南市七股以南沿岸地帶將被溢淹,範圍可能達到海岸線內四百五十公尺,最大可能溢淹高程為一點二公尺。

雲嘉南地區天然災害潛在威脅多,除了土石流、地震,海嘯也有可能釀災。行政院南部聯合服務中心與行政院災害防救辦公室七日在嘉義大學舉行雲嘉南「災害潛勢圖資與情資研判輔助系統研習會」。

會中,國立成功大學防災研究中心李心平組長表示,台南市坡地災害中,土石流潛勢溪流計48條,分布於白河、東山、六甲、玉井、南化、楠西及龍崎地區。洪水災害潛勢區中,濱海地區地勢低平,潮溝、漁塭、濕地密布,局部低地原屬古河溪,隨台南市發展而漸淤,致雨水宣泄不易,形成易淹水低窪社區,每逢汛期常有洪水災情。

至於,地震海嘯部分,李心平說,1946年台南新化大地震,1964年白河大地震都造成慘重傷亡;是台灣地區地震災害較頻繁區域;台灣自1661年至1867年約200年間,文獻疑似海嘯紀錄有6次之多,其中2次海嘯對台南造成災害。依馬尼拉海溝走向差異,模擬海嘯災害,地震發生後一個小時,台南市七股地區也會遭到波及,淹溢範圍可能達到海岸線內四百五十公尺,最大可能溢淹高程為一點二公尺。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指出,未來災害特性、規模與複雜程度將超過往常經驗;面對複合型天然災害,應有協力跨領域,熟悉各項災害類別的防災操作。「災害潛勢圖資與情資研判輔助系統」,載明可能發生災害地區,提前加強整備,包括清淤河川、預佈移動式抽水機、掌握弱勢族群、提早告知撤離準備等;嘉義阿里山必要時也可封路。



◆ 世銀:廢棄物 大陸增加最快

中央社 2012-06-07

世界銀行發布最新報告指出,全球城市固體垃圾量急遽增加,預估目前每年平均製造13億噸,到2025年將大幅增加到22億噸,中國大陸增加速度最快,是世界最大廢棄物製造國。

世銀指出,東亞與太平洋地區每年製造2億7000萬噸垃圾,主要來源是大陸,約有1.87億噸、即70%比例來自大陸;東亞與太平洋地區每人每天產生的廢棄物從0.44公斤到4.3公斤不等,平均每人每天產生0.95公斤的廢棄物。

總部在美國華府的世界銀行今天公布全球固態廢棄物處理檢討報告(What a Waste: A Global Review ofSolid Waste Management)指出,城市固態廢棄物是全球各地市政府必須協助居民處理的事情,但是有關廢棄物處理的服務、環境影響以及成本則各地差異很大。

世銀報告對目前全球固態廢棄物量急遽增加感到憂心,現今全球城市每年平均製造13億噸垃圾,世銀預估到2025年會增加到22億噸,尤其低收入國家的廢棄物產生率在未來20年將會以超過1倍以上速度增加。

但就全球來看,世銀分析,固體廢棄物處理成本也會持續增加,預估從目前每年2054億美元,到2025年將大幅增為3750億美元,其中像查德、衣索匹亞等低收入國家的費用更是攀升到5倍,而中低收入國家例如中國大陸與印度等,增加幅度也達4倍。

根據世銀估算,南亞、東亞以及太平洋地區每天製造固體垃圾量是100萬噸,估計全亞洲在2025年前,每天的垃圾量會增加到180萬噸,換言之,亞洲地區是廢棄物量增加最快地區。

東亞地區的固態廢棄物大量增加,主要肇因於中國大陸經濟高度發展,富裕人口大量集中在都市,與在郊區仍有大量貧窮人口不成比例。

世銀報告顯示,大陸在2004年即已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廢棄物製造國,其餘包括東亞部分地區、東歐與中東地區,固態廢棄物增加量也相當快,世銀認為主要與城市人均所得以及都市化發展程度有直接關聯。

世銀指出,處理固態垃圾往往是地方政府最重要的工作,垃圾攸關環境問題,重要性不下於目前全球重視的氣候變遷議題,因為固態廢棄物會導致淹水、及空氣或水污染。

發展程度不同的國家,所產生的固態廢棄物也不相同,世銀發現,低收入國家有機廢物的比例最高,至於紙、塑膠等無機材料,則大多以中高收入都市產生比例較高。

fsj 提到...

美西2州野火燒 數百人逃命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2.06.11

科州、新墨州數百人逃命

消防人員10日忙著撲滅美國新墨西哥和科羅拉多兩州的森林野火,兩州的野火在森林地區迅速蔓延,已迫使數百民眾疏散,保護區內的狼群也被疏散。八架滅火飛機參加了科州的野火撲救,其中包括兩架來自加拿大的飛機。

官員表示,上萬英畝土地化為焦土,並造成1人失蹤,丹佛地區數百人疏散。

科州的野火自發現後僅約一天就燃燒到22平方哩,燒毀了18棟建築。新墨州南部山區魯多索鎮的野火蔓延了40平方哩,現已燒毀36棟建築。消防人員8日就開始在野火四周設立防火帶,以防野火面積繼續擴大。但目前不知兩州被燒毀的建築中,有多少是民房。

科州野火產生的濃煙遮雲蔽日,使中午時分的天空出現了橘色的塵煙,彷彿晚霞一般。煙塵氣味被風吹到丹佛市,甚至在內布拉斯加州中部、堪薩斯和德州的西部,也能看到野火的煙塵。

新墨州的白水禿山野火為史上最為嚴重,此次的野火雖然規模小得多,但州府更為擔憂,因為發生在距民房較近的地區。新墨州森林廳的發言人說,魯多索鎮已疏散了數百人。

在魯多索鎮附近撲救野火的消防人員說,野火的濃密煙塵嚴重影響了五哩外的卡皮坦鎮,除了已疏散的部分社區外,卡皮坦鎮和其他社區的居民,也可能要被迫疏散。

科州發出了近1800個電話疏散通知,但不知多少居民已撤離,約500名民眾已向接待疏散人員的紅十字會報到。科州拉里默郡警長說,這次野火是該郡25年來最為嚴重,野火9日以每小時1.5哩的速度蔓延,集中燒毀了一些森林地區。警員在通知民眾疏散時,甚至遭到野火烈焰逼到身邊,十分危險。

保護區狼群也被疏散

丹佛電視台報導,由於野火逼近,保護區內的11隻狼也被疏散,但仍有19隻狼待在原處,因為這些動物是住在地下的水泥建築中。

fsj 提到...

全台兩天死6人 鋒面明南移防暴雨

【聯合晚報╱記者邱瓊平/台北報導】2012.06.12

暴雨襲台,全台各地統統拉警報!受到鋒面和西南氣流雙重影響,兩天來,全台多達十多個雨量站累積雨量破千,雨量直逼颱風天。中央氣象局更強烈提醒,明天鋒面更將南移,中南部今明兩天都要嚴防超大豪雨;宜蘭和花東也不容輕忽,要嚴防豪雨或大豪雨。

惡水成災,各地不斷傳出災情,昨天南投、台中已傳出四人死亡,今天上午新北市、桃園縣又各有一人被大水沖走溺斃。多個縣市今天上午也緊急宣布停班課,但台北市上午9時許才宣布下午停班停課,10時又宣布「 即刻停班停課」,讓民眾罵翻天。

氣象局提醒,西部地區局部性超大豪雨會一直下到明天,周四起各地雨勢才會減緩,但直到周六還是有局部豪雨或大雨。預報員姜禮鴻表示,北部今天上午雨勢雖略小,但「只是短暫空檔」, 要到明天下半天雨勢才會稍微緩和。

降雨如倒水 雨量不比颱風少

各地降雨也驚人得多,降雨最多的屏東三地門上德文,從前天起下大雨,預估一周累積雨量更恐會超過2000毫米!氣象局統計,屏東三地門上德文、高雄桃源區溪南、台中和平區稍來、南投仁愛阿眉、嘉義阿里山等中南部山區,竟有十多個測站短短兩天半的累積雨量已突破1000毫米,降雨有如倒水,雨量不比颱風少。

姜禮鴻說,過去颱風季期山區也曾出現較大雨勢,1996年7月賀伯颱風,阿里山24小時累積雨量就達到1748.5毫米;2009年莫拉克颱風,阿里山48小時累積雨量更高達2361毫米。但像這兩天非颱風期間,就有如此大的雨量,比較少見。

今天上午新北市和桃園雨量最明顯,新北市三峽、土城、中和等地,從凌晨零時到中午,半天的累積雨量已超過400毫米; 台中市和平、桃園八德也接近400毫米。氣象局上午持續發布豪雨特報,全台都在豪雨警戒範圍,氣象局提醒民眾注意溪水暴漲及坍方、落石、土石流,低窪地區要防淹水。

※ 相關報導:

* 梅雨未消颱風成形 吳德榮籲注意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7155474.shtml

前中央氣象局氣象預報中心主任吳德榮今天受訪時表示,梅雨鋒面、西南氣流仍籠罩台灣,又有谷超颱風進逼,未來一週,民眾應密切注意氣象,慎防豪雨成災。



◆ 豪雨每成災 學者:亟需整體水利規劃

【台灣醒報/陳珮瑜】2012-06-12

全台降下驚人雨勢,各地出現嚴重災情,多位學者建議政府應建置整體水利規劃,包括台大教授徐光蓉所提的檢討水土保持、路面以可滲水材質代替;中央大學教授吳瑞賢提議建置滯洪池、加強地方政府應變機制,成大教授蔡長泰則建議提高排水系統標準、隨時清除淤泥,方能將災害減至最低。

「全球暖化嚴重的後果,就是各地降雨越來越集中。」台大大氣系教授徐光蓉指出,近年來全球溫度持續升高,使得海面溫度升高,水氣發展越來越容易,才會造成瞬間大雨。她說,從統計數據來看,即可發現台灣瞬間暴雨量出現越來越頻繁。

政府該如何應變?徐光蓉表示,台灣路面常以水泥、柏油鋪路,當降下大雨時,雨水快速集中到下水道,常使其無法迅速疏通,就發生淹水,可以考慮某些地方,諸如停車場等處,以可滲水的材質替換。

此外,徐光蓉強調,政府應檢討水土保持措施,自從921地震之後,台灣山地土石脆弱,根本就不應再過度開發,尤其是中橫公路,更不應該通車。她建議應做好國土規畫,公布哪些地區不宜居住、開發,「還地與大自然」,才不會再出現土石流災害的悲劇。

「台灣的硬體設備其實已經符合國際標準了。」中央大學土木工程學系教授吳瑞賢表示,此次西南氣流過於強勁,所降下的瞬間暴雨不管置於世界各地,恐怕都會淹水;如果真要改善,可嘗試建滯洪池,或是參考日本東京和美國芝加哥,在地底挖一個洞,因應突然的大雨。

吳瑞賢認為,暴雨難以防範,現在卻仍是以各區的雨量標準作為是否停班課的標準,政府如果在軟體和管理面應對得當,可減少許多不必要的損失,例如各縣市應該有自己的氣象專業人才,方能快速啟動應變機制,通知民眾淹水的地區,充分掌握資訊。

成功大學水利工程系教授蔡長泰先前接受媒體採訪時也曾表示,除了提高排水系統的標準,政府也要隨時清除淤泥,保持水流的暢通。他強調,政府在治水時應經過通盤考量,訂出優先順序,從提高排水系統容量、設置滯洪池及抽水站、購買移動式抽水機,都需要整體規劃,分配經費。

※ 相關報導:

* 襲台暴雨 未逾2006年梅雨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7154694.shtml

今年最強的梅雨鋒面侵襲台灣,全台豪雨導致多處淹水;不過和2006的梅雨比,情況還沒到最嚴重;根據中央氣象局的紀錄,梅雨有多種型態,今年只是再次出現劇烈型降雨。

* 李鴻源示警:最壞狀況全加在一起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7154775.shtml

由於山上有太多鬆動的、含水的土石,災情可以預見,且由於莫拉克風災至今,我國的防災、救災等,從未被真正檢視,這次災情,等於是莫拉克之後,我國是否進步的考驗。...李鴻源曾在2010年3月受訪表示,南台灣接連遇上莫拉克颱風與甲仙強震,未來南臺灣可能逢雨、逢颱必生土石流,各界必須提早因應。李鴻源昨接受本報訪問表示,莫拉克風災沖刷山上土石,造成12億的土壤鬆動,當時沖下來的4億噸,但仍遺留8億噸土石在山上,加上自莫拉克風災至今,幾乎未發生大的颱風,因此,大部分土石都還在山上。



◆ 新北大雨 土城成小黃河 樹林車被泥流沖壞

【中廣新聞/李書璇】2012-06-12

北台灣下大雨,新北市有好幾個地方都出現嚴重積水情形,其中土城捷運站附近的金城路和和平路口,水深及腰,消防局還出動橡皮艇把三十多位民眾載離,不過也有三十多位民眾不願離開,表示要等雨停了馬上清理家園;另外在樹林和鶯歌也都積水嚴重,其中樹林靠山邊的道路因為泥流從山上滾滾而下,土石砸壞了停在路邊的車輛,還把車子衝到馬路中間;鶯歌也有水淹入民宅,民眾說,住了十年,第一次感覺到淹水的可怕。

豪雨襲北台,新北市多處積水,其中比較嚴重的就是土城區金城路與和平路口,水淹及腰,滾滾黃流從高處看,已經變成一條小黃河;附近居民家中的家具都漂出來,包括像是冰箱,瓦斯桶都在水上載浮載沉,而一旁的土城變電所的變電箱也疑似因為泡水秀逗,傳出爆炸聲響,雖然沒有造成危害,但讓附近的居民都很害怕,消防局緊急出動消防車和橡皮艇,一一把居民暫時載離家園;消防局表示,一共載送35位居民離開,其中有三位民眾也因為在水中不小心踩到鐵釘等原因受了輕傷,被送往醫院救治;而有39位居民拒絕被載離。

另外淹水嚴重的還有樹林區和鶯歌區,樹林靠山區的路邊有車輛被沖刷下來的土石砸壞,柏油路也被大水沖壞隆起,還有不少車輛被沖到馬路中間,市府連忙出動相關單位,幫忙把車移到路旁;而鶯歌區也是一樣,水深一度高過膝蓋,大水沖進民宅,民眾忙著不斷把水舀出屋外, 房屋外牆也留下淹水痕跡; 民眾李太太說,水看起來很急,她在這裡住了十年,第一次碰到這樣的狀況,心中相當害怕。

包括蘆洲,五股,三峽,新莊等區的部分路段,也都有積水狀況,幸好中午後雨勢漸緩,積水也漸漸消退,但一場梅雨比颱風過境帶來的影響還大,不少民眾都說,這次真的有嚇到。

※ 相關報導:

* 火車大誤點 溪水倒灌桃機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6/7154877.shtml

台鐵鶯歌至桃園站間,一早就因為大雨造成邊坡流失,火車班次大亂,數十班列車受阻,影響3萬人次,中午才修復。...桃園機場狀況連連,昨天深夜造成十個航班延後起飛,凌晨埔心溪水倒灌淹到日本航空飛機,長榮航空出境電腦也淹水當機,只能改採人工及備援系統,造成24個航班平均延誤二至三小時。

* 豪雨成災 北市4校受損嚴重
http://www.cna.com.tw/News/aALL/201206120239.aspx

豪雨成災,台北市今天出現多處淹水狀況,北市府教育局統計各校受損情況,師大附中、木柵高工、南門國小、明倫高中4所受損較嚴重,但都已妥善處置。

* 桃園老翁沖走溺斃 新竹公墓毀遺體漂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6/7154876.shtml

桃園縣昨晚連夜豪大雨,今天一早全縣100多處傳出淹水災情,市區多處交通阻斷,蘆竹鄉1名老人溺斃,觀音、新屋鄉至少1萬戶停電,新屋、楊梅市農戶飼養雞死亡4萬多隻,農作物災害面積達425公頃。...大雨造成新竹縣湖口鄉和興村公墓旁的大水溝溢滿,並沖毀附近的30座墓地,導致多具遺體在水中漂流。新竹縣政府獲報後緊急請國軍支援,協助村民打撈遺體。

* 三地門暴雨破千毫米 冠全國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501011333/112012061200100.html

三地門鄉上德文測雨站三天累積雨量一○五四.五毫米,居全國之冠,造成屏卅一線往德文村道路被沖毀,村裡還有一百多名民眾沒撤離,道路正緊急搶修。

fsj 提到...

這波梅雨史上第三強 快結束時耍狠

【聯合報╱記者蔡永彬/台北報導】2012.06.13

這波梅雨雨勢驚人,中央氣象局比較雨量發現,這波梅雨的威力是「史上第三強」,也很可能是今年最後一波梅雨。氣象局長期預報課課長賈新興表示,依往年經驗,梅雨季快結束時的降雨會特別厲害,這幾天就像它「臨去秋波」。

氣象局預報中心主任鄭明典也說,這波梅雨很有可能是今年最後一波,根據經驗,最後一道梅雨鋒面通常最強。

南下的大陸冷氣團與北上的太平洋暖氣團交會,在大陸華南地區至台灣、琉球一帶形成滯留鋒面(又叫梅雨鋒面)。這道梅雨鋒面會原地徘徊,產生連續降雨。平均梅雨約占台灣全年雨量的二到三成五。

依據氣象局的梅雨季雨量排序,史上最強梅雨鋒面在二○○六年六月六至十二日,賈新興說,這是當年的最後一波梅雨。該年六月九日,阿里山下了八一一點五毫米雨量,是史上梅雨季單日降雨最多紀錄,引發「六九水災」。

史上第二強的梅雨在一九九六年五月五至八日,該年五月五日台北市水源路的中正橋測站測到七一三毫米雨量,賈新興說,這是當年的第一波梅雨。

賈新興指出,學者研究常用「入梅」、「出梅」表示梅雨季的開始和結束,統計上在五月中旬至六月中旬間。他表示,「出梅」這波鋒面常常和西南氣流一起影響台灣天氣,連下兩、三天暴雨造成災害,主因是氣溫上升,熱對流特別旺盛所致。

賈新興說,下周起台灣附近的滯留鋒面將越來越少,天氣逐漸轉為夏季炎熱的天氣型態,今年主要雨水來源只剩颱風。



◆ 梅雨釀災 測試才開始

【聯合報╱彭啟明、楊之遠】2012.06.13

彭啟明/天氣風險公司總經理
楊之遠/文化大學土地資源系主任

今年的梅雨特殊嗎?是全球暖化下的氣候異常嗎?我們必須很淡定的說「不」。

回顧過去十幾年,梅雨鋒面不來,或真的來了雨量不夠,已成為常態,常常在梅雨季間有嚴重乾旱。今年從五月中開始到目前的梅雨鋒面,頗有真實梅雨鋒面的特性,似有回到四、五十年以前正常梅雨季較多的雨量。異常久了,回到正常,大家反而會覺得不正常。

梅雨是東亞特有的天氣現象,發生在五、六月間,在台灣約在五月中至六月中,由冬季東北季風轉為夏季西南季風的轉換期,持續約一個月的多雨期。會發生梅雨的地區,包括台灣、中國長江流域附近到華南、韓國及日本。在季節轉換期間,東北季風逐漸減弱而西南季風逐漸增強,大陸冷高壓與副熱帶太平洋高壓之間,會形成移動緩慢的梅雨鋒面或低壓帶,造成連續性降水並有劇烈雨勢出現。在梅雨季五六月的雨量約占全年的五分之一,僅次於颱風季,是很重要水資源的運用,同時也是僅次於颱風的災害損失,平均每年有超過卅億元以上的損失。

台灣在過去梅雨期間,曾有很大的損失,例如民國七十年的五二八水災,桃竹苗的豪雨造成相當百億元的損失;民國七十三年的六三水災,台北桃園也同樣有百億損失;民國八十二年的六二水災,也重創中部。細看各種損失,除了東部較少外,由於中央山脈阻擋偏西南氣流影響,台灣西半部從北到南常被影響。

這次的梅雨預測,大致上能掌握整體對流雲系動態,但對雨量的掌握仍難精確,這主要是梅雨的科學研究需相當本土化,過去雖經歷許多大型實驗計畫,已有大致完整了解,但其變動度很高,因此有時候必須透過即時監測的方式,短時間滾動式來預測並同時防災成為一種不得不進行的方式。

這次我們可以看到,部分縣市首長有較高的警覺性,雖然自身的環境條件較差,例如快速都市化,綠地減少導致土壤的涵養能力下降、降水的逕流量增加,容易水患,但仍能提早防災二級開設,減少損失,因此諸如停止上班上課的決策較為明快;反之,缺乏憂患意識之首長,上班時才正視這問題,隨即面臨非颱風的災害如何因應之棘手問題。面對氣候變遷的極端天氣,政府應積極思考如何有效的監控並預報,決策者可以更明快的決定,更有效的減少損失。

展望未來,這可能是今年最後一道梅雨鋒面,接下來第四號颱風谷超正朝台灣東南部海面而來,現在預估是否侵台還太早,但接下來颱風是否與梅雨鋒面有互動值得關注。在梅雨季末期,颱風的接近是一個重要指標,有可能是梅雨季的結束,颱風季的開始。而預估未來太平洋高壓有增強趨勢,下周可能屬於台灣的夏天將真正到來,東亞將面臨一個炎熱的夏季開始,而西太平洋海面上的擾動也頗頻繁,今年的颱風數量估計也在正常值水準。

這次梅雨水災是台灣的壓力,測試才正式開始,建請政府有關單位,藉由這次淹水盡快找出缺失改進,每位民眾也多關心居家附近的水溝,一起來清溝渠。淹水和氣候變遷一樣,是全民的共業,需要大家一起來解決。



◆ 北市/住戶砸窗叫人 抽水站才醒來

【聯合報╱記者高詩琴、邱瓊玉、周志豪/台北報導】2012.06.13

昨天台北市文山區萬芳路與木柵路口更因排水箱涵壓力過大爆裂,出現路面塌陷,造成當地一早就大塞車,民眾塞在雨中,火氣跟著上升。北市府工務局局長李咸亨表示,已派人緊急搶修,由於箱涵已受損,將先臨時裝設混凝土板。

最快今天中午木柵路四段即可開放通車,萬芳路則要進一步評估修復時間。

針對這次豪雨遭水淹的住戶,民政局長黃呂錦茹表示,將動用北市第二預備金,只要是民宅進水者,每戶補助六千元,淹水達五十公分以上至一公尺者,將發放社會救助金一萬元,淹水達一公尺以上者,補助兩萬元。

五十歲的張姓居民說,他昨天一整夜都沒睡著,就是怕會出事。凌晨三、四點時,公寓地下室開始淹水,住戶紛紛移車,但是抽水站仍沒有啟動。

住戶趕緊去萬芳抽水站按鈴、拍窗、呼喊,但工作人員仍沒有反應,情急之下,住戶只好砸窗叫人,工作人員才「動」起來,可惜已太晚了;水利處也解釋是因抽水機器運轉太大聲,工作人員才沒聽到敲門聲。

※ 相關報導:

* 北市/技工操作失當釀災 水利處長下台
http://www.udn.com/2012/6/13/NEWS/NATIONAL/NATS6/7156635.shtml

市府工務局長李咸亨說,當初萬芳路的高部位排水箱涵在設計時,因擔心景美溪高漲會造成河水倒灌,因此設計兩道閘門,以重力方式將積水直接排入河裡;箱涵運作時,動力閘門應該關,壓力閘門則要開,不過張姓技工卻將兩道閘門都關了起來,箱涵的壓力無處宣洩,才會爆開。

* 景美溪暴漲「像氾濫的尼羅河」
http://www.udn.com/2012/6/13/NEWS/DOMESTIC/DOM2/7156504.shtml

木柵一夜豪雨,景美溪水位暴漲至18公尺高,是平時10公尺的近兩倍。溪水蔓延至河堤上,淹沒堤上的自行車道、籃球場、棒球場及停車場等設施,一片汪洋土黃。學生們紛紛拍照,並貼在網路上分享。

* 新北最大災情:交通全癱了
http://www.udn.com/2012/6/13/NEWS/NATIONAL/NAT2/7156602.shtml

包括光復橋、華江橋、華中橋都因橋上淹水,車流緩慢,連帶使板橋中山路、文化路等交通要道車流大亂,連機車也塞在車陣達一、兩個小時以上。

* 北市/黃泥水漫台大 基隆路撈到魚
http://www.udn.com/2012/6/13/NEWS/NATIONAL/NATS6/7156600.shtml

台北市昨天清晨豪雨不斷,基隆路羅斯福路口及台大周邊,出現滾滾黃色泥水。不僅有義交在基隆路三段撈出一條鯰魚,台大籃球場也現魚蹤,讓趕時間的台大學生、上班族苦不堪言。 ※ 應該是「土虱」因為觸鬚數量比較多

* 二重疏洪道河堤救車 抓30公斤肥魚
http://www.udn.com/2012/6/13/NEWS/DOMESTIC/DOM2/7156535.shtml

前天晚上的暴雨使新北市二重疏洪道出口堰附近,有近百輛車未及時移開幾乎滅頂。有車主原本為了救車,卻意外抓到30公斤大魚,哭笑不得。

* 桃縣/200年最大雨 雨量超越納莉
http://www.udn.com/2012/6/13/NEWS/NATIONAL/NATS6/7156630.shtml

桃園縣前晚遭遇兩百年來超大降雨,全縣四百多處淹水,人孔蓋變噴泉,地下室變蓄水池,沿海地區水深淹至一層樓,造成一死,六萬多隻雞死亡,工業損失至少一億元,是近十一年來最嚴重的災情。...尤其中壢、楊梅街上的人孔蓋,被宣洩不及的雨水暴衝成噴泉,足足有兩公尺高,大樓地下停車場瞬間變成蓄水池。大園鄉內海村淹成真的海,水深一層樓。...龜山、大園、中壢等工業區變水鄉澤國,損失超過一億元,業者表示,如果不能馬上復工,損失更擴大。

* 〈水淹校園〉蘆竹國小全泡湯 瑞坪國中損千萬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jun/13/today-north1.htm?Slots=sub

其中淹水最嚴重的蘆竹國小,縣長吳志揚昨晚坐鎮指揮人手清理。損失最嚴重的是楊梅巿的瑞坪國中,初估損失約一千萬元。另,開南大學、萬能科技大學停課到週五。

* 竹縣/墓園漂棺材板 12遺骸沒了
http://www.udn.com/2012/6/13/NEWS/NATIONAL/NATS6/7156601.shtml

大批警消人員只尋獲兩具遺骸,其中一具男屍的頭顱不見了,其他十二具遺骸不知去向,家屬痛批:「擋土牆偷工減料,人死了,都不得安寧!」

fsj 提到...

氣候變遷…必須面對的真相

【經濟日報╱社論】2012.06.14

這幾天豪雨不斷,造成農工業各方面的巨大損失,政府高層每以世事難料或百年難得一見的雨量來說明難以防範,但目前推算之100年、200年,甚至300年的降雨重現期距,在全球氣候變遷影響下,發生的機率逐漸提高,如果不積極思考因應之道,事件將不斷重演,損失也將不斷加劇。

以2009年八八水災為例,根據統計,在工商業損失方面,主要以中南部為主,其金額約與九一七水災以台北市為主的損失相當。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八八水災當時測得的最大總雨量,將近九一七水災的三倍。由於台北市人口密度遠高於高高屏地區,1,000大製造業總部又多位於此地,同樣強度的災害若發生於台北市,其衝擊將難以收拾。

根據瞭解,台北市區域排水系統設計可承受25年重現期強度的降雨量,若以較極端的500年重現期情境做推算基礎,海拔50公尺以下區域推估約有一半面積淹水深度超過0.5公尺。模擬發現,從25年降雨重現期至500年降雨重現期50公分以上淹水範圍變動,以中山區及內湖區可能的影響潛勢最大,受災人數及企業總部家數將很驚人。

雖然是極端狀況評估,但從以上分析可以了解,及早針對重要地區進行可能災害的風險評估與因應,絕對有其必要性。尤其從淹水潛勢分析可以發現,在500年重現期降雨量下,許多高科技大廠也可能遭受深度50公分以上的淹水,需要透過適當監測、災害預警、災情通報與防災演練,提升企業災防意識,降低可能的損害。

政府首先應儘速進行區域產業災損風險評估。亦即應建立全省各區域的人文及產業資料庫,進行災害風險分析,評估各區域可能導致產業災損的降雨量臨界值/警戒值,並針對各區域的水災風險程度擬定不同階段的風險管理及應變計畫,以訂定標準作業程序。

其次是確立區域救災調度順序,定期舉行災防的演練。亦即應依各區域之災害危害度與脆弱度,根據預期災損與風險等級,擬定災前、災時、災後的人力、物資及產業供應鏈調度順序,俾使救災資源能發揮最高效益。

再者,為了公眾安全與社會安定,也應就未來氣候變遷對於環境與社會造成的可能衝擊,提出脆弱性評估與容受力分析,檢討現有土地利用,調整國土開發與都市計畫政策;而受到直接、間接衝擊的產業,也應研擬調適策略以因應新的環境條件。

考慮到氣候變遷趨勢下所衍生的未來防災需求,亦應重新檢視現有的交通設施、水利工程等公共基礎建設的承載力,除了鼓勵抗震工法與材料之開發與應用等硬體設施的整備外,教育、法令規範也須同步有所因應。

此外,可藉由推動災防產業的發展,伺機拓展全球市場。亦即槓桿化台灣資訊電子產業優勢,發展適用於台灣的小區域監測、預警、通訊系統,並擴充軟體工程人才及測試工程師,以建立完善災害援救流程的整合型平台,以台灣為先導試驗場,並進一步開發適合亞熱帶國家/大中華圈的巨災模型、風險評估。

最後,也應思考建立因地制宜的颱洪保險訂價與機制。在氣候變遷情境下,民眾面臨災害風險機率大增,設計與推廣颱洪險有其迫切性與必要性,建議建立因地制宜的颱洪保險訂價與機制,以分攤政府、企業與民眾的災害風險。

綜言之,環境災害已成為全球社會未來最嚴峻的挑戰之一,面對發生頻率、強度都持續增加的極端天氣現象,政府應加速整合現有的知識與技術,評估風險與效益,跨領域推動減災之預防措施,才能減緩環境災害所可能帶來的衝擊。

※ 相關報導:

* 新竹湖口棺木漂大街 找回5遺骸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6/7159799.shtml

國軍湖口裝甲兵基地聯勤第三支援指揮部聯保廠接受鄉公所委託,組織16人搜索隊,穿上膠鞋、雨衣,沿著河面往海口,幫忙找尋被水沖走的遺骸,找回五具遺骸。上午這支搜索隊天還沒亮又出發,希望找回更多遺體,交家屬另擇地安葬。

* 伊拉橋鋼柱歪 霧台便道搶通延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6/7157862.shtml

「去年的南瑪都颱風,山上下了500多毫米的雨量都沒有問題,竟然在這次豪雨中被沖歪,」鄉長顏金城說,這條鋼便橋是在八八水災後興建,耗資新台幣3000多萬元,八八水災後歷經凡那比颱風及南瑪都颱風,都安然無恙。

* 渠道沖毀 六輕供水告急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5/7159035.shtml

南投縣集集攔河堰南渠道,本月十二日清晨被豪雨沖毀二百五十公尺堤防,由於是台塑六輕的主要水源,一旦斷水,六輕將有停爐危機,影響下游石化業原料供應。水利署昨天緊急以消波塊圍堵,並調度濁水溪下游與清水溪水源應急,緊急供水工程最快十天完成。



◆ 北部45廠商 大水淹掉2.8億

【經濟日報╱記者謝佳雯、龍益雲/台北、桃園報導】2012.06.14

豪雨襲台,北台灣工業區受創較重,經濟部工業局統計,截至昨(13)日為止,北部共有電源供應器大廠台達電、印刷電路板廠欣興、食品業南僑等45家廠商受災,初估損失金額超過2.8億元。

工業局初步調查指出,全台主要工業區中,除北部的土城、樹林、大園、觀音、龜山、中壢及新竹等7處工業區有淹水情形外,其餘各地區均無相關災情傳出;淹水地區的積水目前也已經消退。桃園縣長吳志揚昨日視察豪大雨衝擊的龜山工業區,絕大多數廠商已恢復生產。受災相對嚴重的南僑主要生產機具設施都已墊高,復工速度優於預期,陸續恢復生產;欣興位在龜山工業區的興邦廠區地下室浸水故障,預計今天早上修復。

台達電位在龜山工業區桃一廠,地下室餐廳區域與部分1樓廠區淹水,變電站受潮,部分自動測試線受到影響,正搶修與復工中。

為協助廠商復舊,經濟部長施顏祥已責成所屬產業輔導中心成立「產業災後復建服務團」。



◆ 豪雨農業災損 金額近4億

【中廣新聞/張佳琪】2012-06-14

豪雨釀災,各縣市的農業災情持續回報,農委會最新查報的資料,全台農業災損金額已近4億元,達到3億8171萬元,災損集中在水稻、短期葉菜類、木瓜、西瓜、絲瓜及番石榴等農作物身上,總共有1萬多公頃的農作物面積受災,換算無收穫面積也有1千6百公頃。

各項作物當中,一期作水稻受災最慘,被害面積6千8百多公頃,換算成無收穫面積是1014公頃,水稻單一作物的災損金額高達9千3百多萬。

南投縣和桃園縣都有農田被淹沒的情況,桃園縣有29公頃的農田埋沒,南投縣有39公頃農田埋沒,總損失金額是7千2百多萬。桃園縣傳出養雞場受災,畜產損失金額472萬;嘉義縣布袋鎮的牡蠣損失了1625棚,漁產損失金額有8千1百萬。屏東縣則有養蝦池因豪雨潰溢出土堤,漁民設施損施超過百萬元。

統計這次受到豪雨影響最嚴重的是桃園縣,單縣災損破億;其次是嘉義縣,單縣災損9千3百多萬。目前桃園縣依照「農業天然災害救助辦法」公告辦理低利貸款,農委會今天也公告嘉義縣符合低利貸款救助標準盡速辦理。

fsj 提到...

應使災變現場與防災指令零距離

【聯合報╱社論】2012.06.14

來得既猛且疾的這次雨災,對政府的防災應變能力做了嚴苛測試,雖有相當的進步,但對比於強降雨飆高、加劇的程度,顯然防災準備仍有很大可待追補的空間;除了力度應加大、發動時機要提前外,更應權限下放,授權災害最前線的基層指揮官應變,讓災變現場進度與防災指令下達零距離。

權限下放的成功與否,關鍵除了基層必須扛起責任,更在授權首長無保留的相挺。

以停班停課為例,這回台北、高雄、新北等多個市府慢半拍的決策,雖然皆是「依法行政」,但造成民眾不便是事實,當然引發民怨。幾位市長都表示,有意授權校長擔負停班停課的決策責任,以因地制宜,這是好事;但是,萬一校長判斷錯誤,放豪雨假後出太陽,引發抱怨,市長也絕不能抽腿神隱,必須無保留地力挺,這才能讓權限下放落實。

六一二水淹全台,民眾怪水庫從北翡翠到南曾文,都在雨最大時洩洪,根本是成災「幫凶」,為什麼不能早點調節性洩洪?這是水庫管理的必然風險,若進水量太大,不及時洩洪,極可能有溢壩或潰壩危機;但放空水庫後若不下雨、缺水更會挨罵,多年前石門水庫即曾有此痛苦經驗。「判斷」與「風險」是孿生兄弟,首長必須有肩膀,專業員工才敢做判斷。

去年八月底強烈颱風南瑪都侵台,鄉鎮市長扛起防災第一線指揮官重任的成功表現,即呈現權限下放的重要意義。當時,提前撤離一萬一千餘災區民眾,重災區屏東縣因而無人死亡;事後比對氣象局提前撤離地區的雨量紀錄,與下達強制撤離令的法定標準雖還有一段距離,但並無人追究第一線指揮官,這顯示民眾理解在維護性命安全前提下,給指揮官彈性空間是必要的。

莫拉克後政府的防災警覺有相當程度的提升,但要把幕僚的紙上作業反應為防災戰力,則需要一而再、永不嫌多的演練。北市木柵地區多年不見的淹水,肇因於操作技工開關閘門錯誤,這真是淹得冤枉;若平常反覆測試演練,怎麼可能出錯?至於抽水站竟稱機器聲太大而未能接獲民眾示警訊息,這個缺漏實在發生得難以解釋,不可原諒。

同樣情形出在水利單位的防災資訊服務網,竟然在民眾最需要水情資訊時「掛了」,養兵千日用在一時,還真讓人扼腕,問題出在防災基本的「異地備援」系統未能落實。十一年前納莉水淹大台北,攻下台北捷運最關鍵的運轉系統,北捷花了三個月才逐步恢復正常營運;記取教訓,補上了異地備援及阻水設備,這回得以安全過關。

不管政府因應防災的努力是否到位,重要的是讓人民能接收到即時訊息,關鍵則在訊息的方便傳遞與接收無誤,這個環節的現況顯然落差頗大。以氣象局的官網資訊為例,莫拉克、梅姬後確實有長足改進,十分鐘雨量資料可迅速取得,但攸關地區防災的鄉鎮天氣預報則門檻不低,逐一通關、下載,五分鐘不見得能獲得資訊,且資訊與防災有相當距離。至於中央級的災害防救資訊,資訊不及時,數據是待各地確認後「安全」的數字,陳述文字更與普羅用語有相當差距。

防災絕不是由上而下、政府帶動民眾動起來;民眾才是防災工作關鍵角色,此一認知亟待加強。民眾的防災認知,也不該是等待政府的「一個口令、一個動作」,具備基本防災知識後,不待政府通知,就要有相應的防災動作,並應有必要的自律與自制動作。例如,七日氣象局即告知這一波梅雨鋒面絕不可小覷,九日豪雨發威後,竟然發現幾十名登山客在山區受困、待援;十一日高屏有災情,路況不佳,警方必須守候斷橋現場提醒用路人,竟碰上數十輛豪華重機車車隊駛過,執意要完成環島之旅,警方冒豪雨值勤已很辛勞,重機車騎士應瞭解這是無端耗用公務資源。一些危險溫泉區的泡湯客,同樣造成救災負擔,若幸而沒事,喊刺激,有事又怪東怪西。

雨勢趨緩,陽光露臉,並不表示這波雨災告一段落;萬一正朝台灣前進的谷超颱風北轉的時間慢了,屆時水氣旺盛的西南氣流再次北移,莫拉克災情極可能重演,防災、避災的動作絕不可鬆懈。



◆ 莫拉克風災前 談不上撤離

【聯合報╱記者楊湘鈞/台北報導】2012.06.14

「撤離是最簡單的道理,也是最讓人放心的做法!」身兼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督導的行政院副院長江宜樺昨天表示,莫拉克風災後政府因應思維有很大的轉變,「執行撤離的態度嚴肅很多」,這也是傷亡減少的重要原因。

江宜樺並舉具體數字表示,莫拉克風災前「幾乎談不上撤離」,如今只要遇風災雨災,「每次都撤好幾千人」;像這次六一二雨災,就在十一縣市撤了七千一百一十八人,「事前預作防範,總比事後動員更多人去救災來得好」。

江宜樺表示,除了撤離觀念改變,在莫拉克風災前,也多無「預置防救災兵力」觀念;中央與地方、地方與國軍間,「聯繫不能說沒有,卻多半是靠交情」。

莫拉克風災後,江宜樺說,依據馬總統的「防災重於救災、離災重於防災」指示,已全盤更新標準作業程序。就以撤離來說,因莫拉克的教訓以及民眾的自覺,目前可說「習慣了」;並且,政府不能僅以撤離為滿足,更要妥善安排運輸工具、讓民眾在安置處所住得舒服。

他也說明了中央應變作為的轉變,以往的應變中心「多半只有匯報功能」,如今則要求在匯報前「解決所有問題」,如此才能在匯報時「下達精準的命令」;其次,也要求在第一時間查證媒體災情報導及處理情形,不讓莫拉克資訊混亂情況重演,才能及時安撫民心。



◆ 富士山下發現巨型活斷層 恐誘爆發危及東京都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20614/58418.htm

ETToday.com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2012.06.14

日本聖山富士山可能暗藏殺機嗎?日本文部科學省最近公佈,東京大學花費3年探勘的結果,在富士山腳下發現一條巨型活斷層,這條30公里長的大斷層,可能引發規模7以上的地震,進而導致山崩以及山泥傾瀉,屆時火山灰只要幾個小時就會籠罩東京都會區,整個首都都可能不見天日,交通生活機能大癱瘓。

沉睡已久的富士山(ふじさん)突然甦醒,山腰上冒出火光,火山大爆發,灰石土煙直竄天際,NHK主播指出,「專家製作影像動畫,模擬300年前江戶時代的寶永大爆發和這個相同規模的景象。」

大爆發後幾個小時,火山灰舖天蓋地而來,整個東京不見天日,高速公路封閉、電車停駛,飛機全面停飛,就連水電供應都會出問題。日本民眾表示,「很可怕,很難想像火山爆發的話,會變城什麼模樣,交通會全部停擺吧!」

還好只是模擬,但這樣的慘況還是有可能會發生,因為東京大學團隊花費3年探勘,在富士山底下發現一條新的活斷層,範圍綿延30公里,要是斷層活動開始頻繁,就可能發生地震,進而誘發火山噴發造成嚴重後果。(右圖/取自日本國家旅遊局)

就怕天災降臨,17名陸上自衛隊隊員12日突然現身東京街頭,全副武裝進行武裝演練,這是自衛隊42年來,首次手持武器現身東京市區操演。自衛隊強調,最近是地震高危險期,必須做好趕赴現場的準備,因此有必要熟悉城市道路,不過大動作行軍,也引發部分民眾抗議。

東京景點淺草寺也與當地政府達成協議,未來將作為臨時避難所,平日儲藏防災物資以備不時之需。

寶永大爆發,是指富士山在寶永4年(西元1707年)12月16日的一次大規模噴發,在富士山東南斜面新造成一個寄生火山「寶永山」,這是日本歷史上富士山三大噴發之一,自此後富士山就未曾再噴發過。

在寶永大噴發開始前49日,即10月28日,發生日本最猛烈的地震,即寶永地震,推算規模為8.6,地震引發大海嘯,有2萬人死亡,8萬間房屋倒塌或是被海嘯沖走。

※ 相關報導:

* 1天連3震 竹縣驚嚇…幸無人傷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3/7158828.shtml

3震中,第1震「最震撼」,造成關西山區1棟土角厝牆壁坍塌,6坪大廚房幾乎壓垮,當時張姓屋主和家人都外出,無人受傷。昨天下午4點22分,竹縣發生芮氏規模4.9地震,74點29分後在尖石震央附近又發生規模3.4的餘震。

* 連4震小停機 竹科挺了過去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7159709.shtml

新竹尖石地震傳出造成竹科大廠短暫停機,中正大學地震研究所副教授石瑞銓表示,台灣島上的地震以淺層地震為主,過去地震常發生在花蓮、台東、甲仙、台南,新竹發生地震的確較少見。由於竹科是科技產業重鎮,但地震無法預測,他建議驚慌之餘應該要有防災觀念,平時也要進行防災演練。

fsj 提到...

氣象局提警訊 全台嚴防豪雨

中央社 2012.06.17

中央氣象局今天提出警告,強烈颱風谷超雖未直接影響台灣,卻將引入旺盛西南氣流,海南島東方海面的熱帶性低氣壓將朝台灣接近,19日又逢大潮,19日至22日全台都要防豪雨災情。

氣象局說,在海南島東方海面的熱帶性低氣壓現在呈現滯留,但有發展為輕度颱風的趨勢,研判未來將朝東北往台灣移動。無論是否形成颱風,預估20日就會影響台灣天氣,即使沒有颱風警報,也會有低壓特報。

氣象局觀測,谷超颱風正北轉朝日本去,對台灣無直接影響。

不過,氣象局提醒,谷超往北行進時,會引發西南氣流,明天下午西南風就會增強,預估19日到22日台灣中南部會因西南氣流又降豪雨。

因19日適逢大潮,氣象局預測,19日到22日,在西南氣流、熱帶性低壓或颱風,加上大潮等多重因素下,全台都將是豪雨以上降雨等級,各地都要嚴防災情。

※ 相關報導:

* 谷超變強颱 慎防超大豪雨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jun/17/today-t1.htm

谷超颱風威力一路增強,昨晚更升級為今年西北太平洋第一個強颱,雖然谷超前進路徑比原本預估的稍稍偏離台灣一些,但其外圍環流及甩尾後引進的西南氣流,將從週二開始對台灣帶來大豪雨,甚至是超大豪雨,「是間接影響台灣天氣的今年第一個強颱」,民眾不要輕忽它帶來的影響。

* 豪雨悄悄逼近 別被太陽騙了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7165281.shtml

吳德榮強調,周二、周三的雨勢最為明顯,以中南部降雨機率最高,不過其他地區也不能疏忽,都必須要提高警覺,降雨的強度和上周西南氣流帶來的雨量類似,不過因為上周累積雨量多,陸地都還沒有完全消化,「這次的雨量不需要一樣多,災害反而會更大。」



◆ 雨量站 小兵立大功

【杜麗華】2012-06-16 中國時報

馬總統指示中央氣象局日後再發生超大豪雨侵台,必須在當天凌晨四時發布最新豪雨特報,提供各縣市政府在五點半前,決定並宣布是否停班停課,這件事做對了,但卻只做一半。

未來各縣市若是依據氣象局所提供的「精準」預測資料下決定,放烏龍假或該放假而未放假的誤判事件理應能減少,各地首長也將因此少傷腦筋並免除民怨。不過這是建構在「準確掌握」的狀態下進行,倘若非如此,則日後氣象局的挨罵聲,恐怕會連連不斷甚而坐立難安。

平心而論,依照目前台灣雨量站嚴重不足的窘況,要氣象局做到零失誤,恐怕還是緣木求魚的事。

以花東而言,平地之雨量站尚無法普及設置,更何況位居山區或偏遠地區,那是遠不足以支應的。不僅花東有此現象,目前全台也都呈現雨量站普遍不足。尤以靠近中央山脈及海岸山脈部分,而中央山脈卻為多數主要河川的源頭或集水區,尚且是土質脆弱地帶。過去的土石流災害紀錄,亦顯現在山脈的兩側居多。因此當無法以科學方式精準掌握高山總體雨量,則其河川流域或支流之雨量將更難預估,遑論治水引水導水與有效驅散範圍。因此依此不完整的資料所提供出的防救災對策,自然也是不完整且頗有漏洞的。

除此,另一個奇特的現況是共用雨量站。在台灣經常可見一個雨量站共管方圓五至十公里的範圍。過去的經驗,在颱風侵襲的警戒預報中,常發生諸多不利防災與救災的掌握,例如:甲地連續下超大豪雨而乙地仍僅零星下雨,依經驗判斷甲地之累積雨量,恐怕早已到達警戒上限,然而因甲地無雨量站之設置,須併同乙地雨量站之管理,至於氣象局所掌握的資料中,最新資料並非是最貼近現況的氣象資料,因此經常會發生由於乙地之雨量站而誤斷了甲地甚至其他地區,以為該地區還是屬於安全地帶,因而疏於防範且預作準備,甚至將發生嚴重災情而不自知。如此將增加防災避難的盲點,同時往往也很難讓相關部門在第一時間即預做因應,達到緊急避難或有效救災之任務。

檢視台灣目前雨量站的布設死角仍是很多,尤以靠山邊、高山、河川源頭集水區、土石流或潛勢崩塌危險區等地皆普遍缺乏。因此當連續超大豪雨下至中央山脈或遍及各主要河川集水區時,因無適當之雨量站可資收集觀測,以至相關部門難以因應,輕易導致中下游促發土石流或河道氾濫之危境而不自知。

綜觀雨量站不僅緊急狀況可派上用場,平時也能供做學術研究。而每座雨量站的籌設僅需花費一○○多萬元,算是小兵立大功。

據聞陳院長即將籌五億元建置雨量雷達站,此乃應屬長程計畫。當務之急仍應先廣設雨量站在各地重要節點上,如此方能全面提升預報的準確度,且有效地防範災害發生暨全面監控國土安全。(作者為花蓮縣前農業局長)



◆ 防災 降雨雷達網104年完工

中央社 2012-06-17

經濟部水利署表示,「降雨雷達網」建置計畫已獲行政院核定,由交通部氣象局辦理中,預計104年完工;待計畫完成後將有效提高降雨預測精準度,有助對暴雨防災應變。

莫拉克風災後,水利署表示,於民國98年即開始推動「水災災害防救策進計畫」,其中「降雨雷達網」已納入重要的一環;並已規劃於新北市樹林區(北)、台中市大肚區(中)、屏東縣新園鄉(南),建置3座降雨雷達站。

水利署指出,「降雨雷達網」計畫相關經費近新台幣5億元,100年已編列850萬元,101年編列2660萬元,102年已在「政府重大公共工程建設」中,爭取編列1億8770萬元,日前已提報經建會審議通過,預計104年可完成。

水利署表示,待104年降雨雷達網建置完成後,對於防範洪水及淹水侵襲,將有所助益。



◆ 防災地圖出爐 避難資訊上網查

中央社 2012.06.16

內政部長李鴻源今天表示,內政部已做好7000多幅防災地圖,下週一將在消防署的網站上公布,民眾平時即可下載,熟知避難路線,而村里長也可透過防災地圖,帶領村里民至安全地。

李鴻源今天出席「2012花旗銀行全球義工日:花旗200公益嘉年華」記者會後,回答媒體詢間時,做了以上表示。

他表示,內政部已完成7000多幅防災地圖,地圖中詳述災害發生時的避難位置、避難路線、聯絡電話,協助民眾避難及防災,也提供村里長引領里民的逃難路線。

內政部100年製作的防災地圖,將地質、地震、土石流所有災害,以及高危險地區的住戶都顯示在地圖上;防災地圖消極的是救災防災的依據,積極則是做國土規劃。

※ 相關報導:

* 文山區連二淹 北市府:雨量太大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7165289.shtml

台北市昨天下午一場豪大雨,又造成北市各地淹水,其中文山區老泉街、福興路又重演612暴雨道路成河的慘況,居民抱怨連連,北市府立即檢討,歸因於昨天下午的暴雨,瞬間強降雨量已超過北市排水保護標準,雨水涵管容量不夠,導致逢暴雨即淹水。

* 新街溪潰堤 大園找到水災元兇
http://www.udn.com/2012/6/16/NEWS/DOMESTIC/DOM3/7163545.shtml

鄉公所昨天「找到水災元兇」,原來是新街溪上游埔心段溪水暴漲,造成邊坡堤防潰堤,道路淘空,鄉長呂水田要求施工單位1、2天內趕快修復道路通車。

* 番子田排水整治 自動閘門防淹
http://www.udn.com/2012/6/16/NEWS/DOMESTIC/DOM5/7163364.shtml

為避免下大雨時曾文溪水倒灌進番子田排水系統,引發官田、麻豆、下營及學甲等區淹水,市府向中央爭取2億6364萬元經費,進行番子田排水出口閘門及背水堤工程,搭配第六河川局在曾文溪西庄堤防新建工程完工,市長賴清德昨天前往視察,肯定這幾項防汛工程通過近日幾波豪雨考驗。



◆ 不做抽水站 高市再增4座滯洪池

【聯合報╱記者楊濡嘉/高雄報導】2012.06.17

內政部長李鴻源曾建議高雄市多做滯洪池防洪,不要完全跟進北市和新北市做抽水站,高雄市聽進李鴻源的建議,除了正興建的鳳山赤山滯洪池、典寶溪岡山沿岸兩處滯洪池,市府水利局擬在典寶溪沿岸再增4座滯洪池。

正在興建中的有鳳山赤山一帶和三民區交界的滯洪池,沿典寶溪也在岡山興建兩處,另有已完工的濕地也具有滯洪功用,例如完工1年的中都濕地。最近大雨,水利局觀察到典寶溪沿岸正興建的滯洪池,發揮一部分緩衝雨水的功能,預計明年雨季之前,兩處滯洪池全部完工,可以疏緩更多洪流。

水利局已規畫沿典寶溪再建4座滯洪池,只是土地取得尚有阻礙,市府正協調中央與相關地主解決用地問題,早日完成興建4座滯洪池。

fsj 提到...

「穿心颱」泰利直撲台灣 八七水災恐重現?!

NOWnews.com 今日新聞網/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2012年6月18日

中央氣象局今(18日)凌晨2點發布,第5號颱風泰利(TALIM)已成形,目前中心位置位於北緯18.9度,東經112.5度,以每小時15公里速度逐漸向東北進行,而依颱風路徑潛勢預測圖顯示,泰利恐成為直撲台灣的「穿心颱」,不排出今發布海上颱風警報。

儘管烈颱谷超已經逐漸向北行進,不直接影響台灣,但在海南島附近的熱帶性低氣壓在今天發展成為颱風,氣象局也提醒,明天清晨起西南氣流將到,全台的雨勢將一路下到周五,尤其中、南部「超大豪雨」狀況可能再現。

泰利將持續以東北東行進向台灣西部地區移動,並夾帶強烈的西南氣流,恐直接通過台灣上空成為「穿心颱」,過去像莫拉克、凡那比等穿心颱都造成台灣嚴重災情,另外像1959年的「八七水災」、2004年「七二水災」也都是颱風引發的西南氣流,造成洪水、土石流發生。

氣象局表示,未來泰利的雨量、風量以及長浪等威力都不可小覷,雨量甚至可能達千毫米,提醒民眾一定要嚴加防備。

※ 相關報導:

* 環流像八七水災「比颱風登陸還糟」
http://www.udn.com/2012/6/18/NEWS/NATIONAL/NATS1/7167016.shtml

彭啟明指出,這次環流特徵很像民國47年發生的八七水災,許多老人家回憶當年的情況依然「心驚驚」。他說,氣象局預測今年第五號颱風「泰利」往台灣海峽方向移動,颱風消散的時間比較久,明天下半天、周三、周四都要特別注意降雨情形。



◆ 陸華東入梅傳災情 杭州淹大水

中央社 2012-06-18

台灣日前大雨成災,大陸華東地區本週防汛工作也進入緊張階段。包括上海、杭州、蘇州等城市昨天進入梅雨季節,其中杭州部分地區淹水嚴重,有網友戲稱全市都給西湖淹沒了。

網友陸續上傳杭州淹水情況的照片,不只社區水深及腰、車輛快遭滅頂,就連行駛在路上的公車也被大水淹進車廂,新華社今天的報導更引用網友的話說,杭州已全市變為西湖,「湖路融為一體」。

浙江省水文局監測資料顯示,17日8時至18日8時,杭州雨量達91毫米。消防隊員指出,杭州積水最深處已達60公分,大部分淹水地區則在30公分左右。

杭州市消防支隊參謀胡輝表示,自18日零時至11時30分,杭州市119勤務指揮中心共出動任務52次,其中因抽水排澇有38次,共調派38輛消防車和266名消防隊員救災,不少隊員更是在大水中撈到車牌。

網友戲稱,杭州好幾條道路成小河,「只要雨夠大」,杭州確實有「東方威尼斯」的氣質與潛力。

上海則未傳出重大災情,部分路段上午雨勢大時出現短暫積水現象,但目前已經消退。



◆ 印度新德里高溫近43度 缺水嚴重

【中廣新聞/謝佐人】2012-06-18

印度近日遭受夏季熱浪高溫席捲,首都「新德里」氣溫逼近攝氏43 度,但由於鄰近省份切斷水供應,使得這個擁有1600萬人口的首善之都嚴重缺水。

新德里大都會區的水供應向來仰賴鄰近四個省份哈瑞亞那、旁遮普、烏塔坎及烏塔爾省;尤其是哈瑞亞那是最大的水供應來源,但從上週四以來,哈瑞亞那切斷水供應,造成首都數百萬人斷水。

全印度許多省份目前都面臨嚴重缺水問題,因此引發各省為了水資源分項的法律問題爭議不休。

新德里官員指控哈瑞亞那惡意斷水,但哈瑞亞那省辯稱,水源不足,他們要先保留給自己的省民使用。



◆ 瓜地馬拉面臨乾旱和沙漠化危機

中央社 2012-06-18

專家警告,中美洲國家瓜地馬拉受到氣候變遷的威脅,已逐步陷入乾旱和沙漠化的危機。

聯合國將6月17日訂為「世界抗沙漠化和乾旱日」,瓜國官員和專家今天集會,評估瓜地馬拉的氣候發展情勢。

瓜國環境及天然資源部官員表示,政府正致力於降低沙漠化的工作,並將與國際合作進行「一個天空免於解體的地球」工程。

參與活動的專家和官員均認為,氣候變遷、耕作方式不當和缺乏緩解危機的能力,已使瓜地馬拉深受其害。

聯合國「世界抗沙漠化和乾旱組織」美洲顧問雷瓦(Jose Miguel Leyva)指出,瓜地馬拉有43%的土地正逐漸沙漠化,有13%的土地已經沙漠化。

雷瓦說,乾旱和沙漠化已使瓜地馬拉東部1萬2000平方公里的廣闊區域形成「乾旱走廊」,由於缺水,當地的農業減產,糧食供應顯著下降,影響的範圍高達國土的60%。

瓜地馬拉已被世界抗沙漠化和乾旱組織列為被援助國,由歐洲聯盟提供的貸款將幫助瓜國抵抗氣候變遷,並提供技術,協助這個國家對土地做最有效的利用。



◆ UN:全球難民新增430萬人

中央社 2012-06-18

根據聯合國報告,去年全球新增的難民人數超過430萬人,跨境難民人口創下2000年以來新高。

「多倫多明星報」(Toronto Star)報導,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公署(UNHCR)的2011年全球趨勢報告指出,去年新增難民中,有80萬來自去年爆發危機的利比亞、蘇丹、索馬利亞等國。他們為了生命安全與保障,不得不逃往異鄉。

UNHCR主管古特瑞斯(Antonio Guterres)在預備聲明中表示:「2011年苦難規模龐大,短短時間許多人生活陷入混亂,受波及的民眾蒙受龐大個人損失…這是艱難的時刻。」

這份47頁的報告指出,2011年有1542萬名難民,逃出家園但未逃出國的人數有2640萬,全球另有89萬5000人在尋求庇護,還有約1200萬人淪為無國籍幽靈人口。全球流離失所者總人數已經連續第5年超過4200萬人。

報告指出一項隱憂,淪為難民的人可能長時間都無法重獲安定生活,只能過著來去難民營或流亡生活。UNHCR受託的1040萬名難民中,有710萬人過去至少5年都過著流亡的生活。

UNHCR表示,難民中約270萬人來自阿富汗,是最大來源國,其次是伊拉克的140萬人,索馬利亞110萬人,蘇丹有50萬人,剛果則有49萬1000人。(譯者:中央社徐嘉偉)

fsj 提到...

泰利很怪異 1948年來首例

中央社 2012.06.19

中央氣象局表示,輕颱泰利的生成時間、地點和路徑是氣象局從1948年有觀測記錄以來首例,發生在梅雨季、在南海生成、往東北的台灣海峽進行等3項因素,讓泰利變得很特異。

中央氣象局氣象預報中心副主任林秀雯說,以前也曾經有從台灣西南方的南海撲向台灣海峽的颱風,但是多數的颱風生成的海域在太平洋,不像泰利颱風是生成於南海,並直接從南海往東北的台灣進行。

中央氣象局表示,從西南方往東北到台灣或台灣海峽的行進路徑,在中央氣象局的「颱風路徑」的分類上,歸為第9類,統計歷年來的發生機率為6.9%。

林秀雯指出,泰利颱風下午2時的中心位置在澎湖西南方610公里,以每小時19轉23公里,持續加速往東北進行,預定晚間8時對澎湖和金門發布陸上颱風警報,接著會對台灣本島發布陸上颱風警報。

中央氣象局說,泰利颱風影響台灣最劇烈的時間在20日晚間到21日凌晨之間,接著會帶來西南氣流及豪雨,預估22日後,雨勢才會趨緩。

※ 最近地球的氣候變化,似乎有垂直化的趨勢,極端氣候逐漸以經度來區分。



◆ 指揮官身邊的厲害幕僚 災害應變系統上線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2012.06.19

雙颱夾擊,未來幾天可能替台灣帶來豪雨威脅,國家實驗研究院災害防救科技中心開發的「災害應變決策輔助系統」正式上線,可整合雨量、水庫水位等近120項資料,提供政府防救災單位疏散等應變決策參考。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經過兩年的測試,這套系統最近將正式上線,在這波雙颱夾擊的豪雨威脅中檢驗效果。災防中心主任陳亮全說,「災害應變決策輔助系統」可以監測豪雨發展,利用氣象局提供未來幾小時的雨量預測、過去曾因豪雨發生坡地崩塌等資料,研判可能發生土石流、淹水等災情的區域,提早示警、疏散。

不過陳亮全也表示,豪雨往往集中在幾個小時內發生,應變時間很短,不像颱風可以長時間掌控。在現有科技限制下,要在6到8小時前掌握豪雨發展,預報難度較高。

國研院長陳良基形容這套系統,「就像是指揮官身邊有一個厲害的幕僚」,除了國土地圖、人口等訊息,還可以即時提供來自各部會的雨量、水庫水位、颱風動態、災後即時遙測相片、推估降雨模式、警戒區域等,讓中央指揮官可以做出判斷及有效調度。



◆ 熱浪襲義大利 可能出現40℃

中央社 2012.06.19

熱浪來襲,豔陽高照,氣溫飆升,這兩天義大利的氣溫高達攝氏35度。但氣象局表示,週三和週四才是熱浪高點,南義可能出現40度高溫。

來自非洲撒哈拉沙漠的高氣壓範圍廣大,從東歐蔓延到芬蘭,在地中海一帶威力尤其強大。全義大利都被高氣壓籠罩,溫度上升,天氣潮溼悶熱。這波熱浪預計將持續10天,政府提醒民眾要注意高溫,過高的溫度可能造成休克,甚或死亡。

根據義大利「晚郵報」(Corriere della Sera)報導,高溫可能已經造成兩名民眾死亡。在北義的特勒維索(Treviso),1名60歲的工人在廠房焊接時,心臟病發死亡。

在威洛納(Verona),1名76歲的老翁在自家花園曬太陽。家人外出數小時後返家,發現老翁已經往生。

醫生不排除,這兩個死亡案例都和高溫悶熱有關。

天氣燠熱難耐,義大利民眾紛紛前往海灘消暑。但「國家研究中心」(The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警告,這幾天紫外線也非常強烈,民眾要小心防護。



◆ 潤泰土埋排水管 松林百民宅全淹水

【聯合報╱記者徐養齡/新豐報導】2012.06.19

新竹縣新豐鄉松林村泰豐段排水系統遭潤泰集團旗下的潤泰紡織填土掩埋,造成日前611水災時排水不良,周邊上百間民宅遭水淹,昨新豐鄉長徐茂淦、立委徐欣瑩助理等到場實勘,徐茂淦要求潤泰盡速改善,避免日後造成更嚴重水災。

潤泰紡織表示,獲悉徐茂淦反應淹水情形後,立即連繫駐竹縣工程單位將排水管線挖出,並請公所研擬排水方案,盡速施工。

「太惡劣了!」松林村長姜禮泉痛批潤泰擅將排水溝掩埋,松林村共4個鄰、上百戶民宅都被大水灌進屋內,住戶曾武雄指出,他家位置較低漥,受災嚴重,611當晚水深及膝,隔天以抽水機抽了1天的水才將水抽乾。

「30年來沒淹過水!」姜禮泉表示,松林村泰豐段約900坪土地原是塊瓦礫地,內設排水系統,聯繫周邊排水溝,疏通雨勢,以往即使是刮強颱都未曾淹水,但因瓦礫地經土地重劃,負責開發的潤泰集團今年6月在排水管上埋入泥土,排水困難,611大水全灌入民宅。

徐茂淦昨與潤泰協調,指土地雖屬潤泰所有,但潤泰擅自掩埋排水系統,事先未與公所協調,規劃改善方案,造成鄉親住宅淹大水,已要求潤泰盡速改善。

曾武雄表示,眼看泰利颱風即將撲台,他擔心會造成更嚴重水災,甚至危及民眾安危,若潤泰不出面處理,擬聯合村民對潤泰提告。

fsj 提到...

天災頻傳 全球千萬人流離失所

中央社 2012.06.20

氣候變遷導致天氣異常、自然災害頻傳,根據聯合國最新報告,去年全球共有約1490萬人因為自然災害流離失所,其中近9成在亞洲。

聯合國挪威難民理事會境內流離失所者監控中心(Internal Displacement Monitoring Centre)今天發佈「2011全球評估:自然災害導致流離失所報告」(Global estimates 2011:People displaced bynatural hazard-induced disasters)。

報告指出,去年與天氣相關的自然災害主要集中在洪水與風暴,10大自然災害中,有9個和水文氣象災害有關,共導致1380萬人流離失所,佔總人數的92%。

10大自然災害中,唯一與水文無關的是311日本大地震與後續引發的海嘯,這場災難導致49萬2000人無家可歸,也是去年最嚴重的地質災害。即使地震過後已經1年,仍有34萬4000名日本災民仍居住在臨時庇護所。

報告也指出,去年受災人數最多的10大自然災害全都發生在亞洲,導致的災民也居全球第一,佔所有無家可歸者總數的89%。

去年發生在中國大陸的10起包括洪水、地震和風暴在內的自然災害,共導致450萬人流離失所,居全球新增流離失所人數之冠。

此外,由於大量的季節性降雨和接連發生的洪水,斯里蘭卡境內3%的人口,相當於68萬5000人成為流離失所者,斯里蘭卡也因此成為自然災害導致流離失所人數比例最高的國家。



◆ 因應氣候驟變 美緊急通報上路

中央社 2012.06.20

為了讓全美民眾在氣候驟變之際盡快得到訊息,並採取因應措施,名稱為「無線緊急通報」的手機簡訊通報系統本週上路。

這套免費的「無線緊急通報」(Wireless Emergency Alerts,WEA)通報系統,可以讓民眾透過手機簡訊,就能即時獲悉氣候驟變的最新消息,並且提早採取應變措施。

「無線緊急通報」是由美國聯邦緊急事故管理總署(FEMA)、美國國家氣象局(U.S. National Weather Service)與美國聯邦傳播委員會(FCC)合作推出。

這項緊急通報會發出天候變化的警報,包括海嘯警報、龍捲風警報、暴洪警報、颶風警報、強風警報、暴風雪或冰雹警報、塵暴警報。

另外還有協尋失蹤兒童的「安柏警報」(AMBER Alerts)以及宣告發生全國重大事變的「總統警報」(Presidential Alerts)。

以龍捲風為例,當氣象偵測發現某些地區可能成為龍捲風災區時,區域當中所有手機塔台將立即傳送警報,民眾手機就會收到字數以90字為上限的「無線緊急通報」簡訊。

全美各地民眾只要手機具備WEA功能,就會自動收到緊急通報,不需要預先登記,也不需要下載任何軟體程式。

「無線緊急通報」所傳送的緊急訊息,響聲與震動模式都會與手機收到一般簡訊時不同。

並非所有的手機通訊業者都有提供這項服務,AT&T、T-Mobile、威瑞森(Verizon)、史普陵特(Sprint Nextel)等行動電話公司,均有提供「無線緊急通報」服務。

※ 相關報導:

* 朝野共同演練並校準防災地圖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7171547.shtml

相較於災後復建的鉅額支出,製作防災地圖不花什麼錢;但可針對細到村里的各級行政區逐一繪製,重新建置該地區基本資料。執行單位到現地調查各項基本資料、調出該地區過去成災資料、哪些是優先保全對象……,之後再提出對該地區的應變分析研判,繪製出貼近現場的防災地圖。

...以往各單位製作的潛勢圖,只是針對災害可能發生予以預警,不是針對人員必須採行的應變動作;新的防災地圖則特別強調「人」的因素,因為防災優先保全的對象是人。...強調資料更新、貼近事實,是防災地圖另個特色。...一次又一次的災害,將防災地圖一次又一次地校準。...察知個別資料的盲點,是防災地圖的重要作用。過去各地收容所、避難中心的位置圖是獨立的一張圖,但經套疊整合進入防災地圖後,若是赫然發現收容所竟然位在土石流、淹水的高風險地區,把民眾送進這樣的避難地點,豈不反而是把他們推入虎口?...教育訓練是防災地圖發揮實戰指導的關鍵。...根據這個教訓,防災地圖製作完成後,內政部消防署分區召集里長伯們演練,讓他們熟悉使用這張圖,氣象預報警訊傳來後適時展開行動。這是防災打底的工作。

* 社論-極端氣候頻仍,颱風洪水險擔重任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3/122012062000325.html

...推動強制性的颱風洪水險,同時可以減輕地方政府的財政負擔,目前每次遭到洪水侵襲,地方政府均提供一定的災後重建補助,全國累積起來就是一筆相當高昂的費用,這些補助無法編列預算,更是財政困窘的地方政府一個意外的負擔,而颱風洪水災後的補助認定,也往往成為潛藏無效補助、引發官民爭議的衝突點。如果能夠運用強制保險的制度,將政府的災後補助轉換成為人民可以預期的保險理賠,將可以減輕政府財政負擔、減少官民衝突,更能創造無形的災後社會安定的效益。

...我們相信,颱風洪水險強制化是一個進步的機制,政府與其每年都得為了災後的補償與重建疲於奔命,不如建立一個可長可久的制度,為人民的財產建立起一個無形的防洪系統,在人民心中建立起一個穩固的安全防護網。

fsj 提到...

潘基文:大自然不跟人類協商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2012.06.21

為期三天的聯合國里約地球高峰會20日開幕,人類救地球面對的問題愈來愈多,主持開幕式的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警告,「時間並不站在我們這邊」。

本屆地球高峰會名叫Rio+20,因為地球高峰會20年前首次在里約熱內盧舉行,當時的主題是氣候變遷、沙漠化和物種流失。20年於今,問題日益嚴重。

本屆盛會總共有193國的總統和政府高層出席,他們將在22日通過一份19日出爐的53頁文件,主要內容是提出拯救貧窮和解決環境問題的措施大綱。

首屆地球高峰會在生物多樣性、溫室氣體排放方面提出歷史性的決議,相較之下,Rio+20的決議只是「期許」,沒有責成各國達成什麼明確目標,在糧食供應、水、能源各方面只呼籲各國追求「永續發展」。

看過決議草案者大多認為內容缺乏關鍵細目。英國副首相克雷格說:「我們沒有再前進一點,我很失望。」許多領袖則更心懸全球經濟減緩和歐洲債務危機。地主國巴西總統羅瑟夫上台致歡迎詞,明顯一臉疲憊,她剛從20國集團(G20)的墨西哥高峰會回國。

潘基文表示:「我們必須坦白承認,我們沒有努力迎接挑戰。大自然是不等我們的,大自然不會跟人類協商。」

20年來,氣溫上升,天災加劇,世界領袖齊集一堂夸夸其談之際,可以看看今天地球的處境:

‧氣溫:根據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署」資料,1992年以來,地球年平均溫度上升攝氏0.32度。那年以來,每年都比首屆里約高峰會那年溫熱。

‧污染:為害最大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含量,1992年4月是將近百萬分之358,今年4月是百萬分之394,上升10%。

‧災難:聯合國統計,1992年以來,天災影響44億人,造成130萬人喪生,損害二兆美元。地震、暴風雨、極端氣溫、洪水是最大殺手。

‧森林:1990年以來,全球原始森林面積減少7億4000萬公頃,比阿根廷大。



◆ 我見我思-幾個地球才養得起美牛

【莊佩璋】2012-06-21 中國時報

印度剛獨立時,有人問甘地:「你們要經過多少時間,才能跟上英國人的生活水準?」

甘地冷冷地說:「英國人把地球大部分變成殖民地,才能過那種生活。如果印度要過英國人生活的話,要有多少個地球?」

那時,印度人口只有三億六:現在,印度人口已高達十二億。同時,中國人口也由五億四成長到十三億多。更可怕的是,大家不只要跟上當時英國人的生活水準,人類竟然群起追求美國式的生活。

中國崛起前,美國消耗全球一半以上的能源。現在,美國人浪費依舊,而中國消耗的能源,早已「超英趕美」。

甘地說:「我們的地球能夠提供人類一切所需,但是沒辦法滿足人類的貪念。」但,人心不足蛇吞象;不貪,哪算人。聖賢的警語當然是狗吠火車!

這段時間吵得沸沸揚揚的「美牛」,就是人類貪梵的典型例子。

人類,應該是草食動物。我們的腸道、牙齒構造,都清楚地證明這點。根據珍.古德的觀察,黑猩猩雖然平常會吃些昆蟲,偶爾也會獵捕狒狒,但總體而言,動物性蛋白攝取極少。即使是雄壯威武的「金剛」也是「草食男」。

靈長類都是草食動物,人類吃那麼多肉,不是生理需要,而是口腹之慾。有史以來,人類從沒像現在這樣「無肉不歡」,而肥胖、三高症等現代病,也大多因此而生。

過度肉食傷己傷人也傷地球,五斤穀類才能養出一斤牛肉。一人吃牛排,就等於害四人挨餓。養越多牛,也意味越多的森林消失,再加上牛隻排放的甲烷,地球「牛氣沖天」,溫室效應當然越演越烈。如果再加上跨越半個地球,遠渡重洋的「碳足跡」,美牛的環境成本要怎麼算?美國一面大量出口牛肉,一面勸別人不要砍伐雨林,怎麼不會臉紅?

這些年來,全球都深受極端氣候之害,大家都說要節能減碳;但是,一碰到經貿利益,馬上都忘掉「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如果真要緩和全球暖化,農牧產品根本不該全球化。農牧不是單純的產業,更是生態的一部分,當資本主義完全主宰農業,結果就是森林、雨林被砍伐;農藥、肥料、抗生素、瘦肉精、荷爾蒙養出來的農牧產品肆虐全球,使各國的在地小農無以維生,農田變荒地,甚至淪為工業廢棄物掩埋場。

不知美國政府有沒有想過:「如果大家都吃美牛,過美式生活,要有多少個地球?」



◆ 雨量、土石流… 坡地資訊系統可查

【聯合報╱記者高詩琴/台北報導】2012.06.21

泰利颱風來襲,民眾若想知道災情,除撥打1999與上北市災害應變中心網站,也可使用北市山坡地資訊系統,即時了解山坡地雨量、老舊聚落、地質敏感區疏散路線等防災資訊。

山坡地資訊系統(http://tcgemis.taipei.gov.tw/)由台北市大地處設置,內容分為「防災資訊」、「環境地質」、「休閒遊憩」三大領域,其中防災資訊又分為土石流防災以及即時雨量資訊。

大地處處長林裕益表示,土石流防災資訊連結農委會發布土石流最新警戒訊息,也納入北市9張土石流及24張老舊聚落防災地圖,告訴熱點地區居民,若不幸發生土石流時,該如何疏散逃生。

另外,系統也提供3D飛行導覽模式的防災地圖,配合地形高低起伏及清晰的航照圖,以動態方式提醒民眾避難沿街模擬路線圖,增加避難時深刻記憶。

山坡地資訊系統還針對22處山坡地進行雨量即時連線,如士林擎天崗、菁山里、北投竹子湖、小油坑、中山劍南路、士林明德樂園及內湖金面山等。

※ 相關報導:

* 氣象APP 防颱防災即時掌握
http://mag.udn.com/mag/digital/storypage.jsp?f_ART_ID=397490



◆ 美國東北部遭熱浪席捲

【中廣新聞/謝佐人】2012-06-21

美國東北部各州遭到熱浪席捲,從緬因州到北卡羅來納州,全部籠罩在炎熱高溫下。

美國國家氣象局表示,周三東北部各州氣溫普遍在攝氏33度以上,部分地區飆升到攝氏40度,麻州、紐約州、康乃迪克、紐澤西、馬里蘭及賓州部分地區(當地時間)周三更是創下今年以來的最高溫。氣象局已發布警告,指出高溫加上溼度,會讓人體覺得更熱、難以忍受。當局已提醒民民眾多喝水,避免直接日曬,同時協助查看鄰居或親友情況,守望相助。

根據統計,美國去年因為炎熱高溫導致206人死亡。過去十年,炎熱已成為美國民眾因天候因素致死的第二大殺手。

fsj 提到...

氣象局又凸槌 六都找傭兵預報

【管婺媛、侯俐安、都會中心/綜合報導】2012-06-22 中國時報

泰利颱風警報解除,卻引發民眾質疑氣象預報是「雷聲大雨點小」,甚至遭抨擊預測失準,部分縣市政府擔心誤判、影響救災,紛紛與各大學氣象團隊及民間氣象公司合作,一位政府官員說,「量身訂做」的輔助資料,可讓停班停課決策更有信心。

泰利「快閃」雨量不如預期,氣象局再度成為炮灰,氣象預報中心副主任林秀雯解釋,泰利移動速度強,強度持續減弱,且這一波屬於移動式降雨,沒有滯留性降雨,雨量累積沒有上一波降雨迅速。

內政部長李鴻源也替氣象局抱不平,他強調,氣象局在有限人力與預算下,已作到最好、最準了,但突如其來的太平洋高壓「切斷」西南氣流,導致降雨量僅預估的一半,這在預警時是無法預測的,外界批評對氣象局不公平。

不過,對於變幻莫測的氣象預報,地方政府卻早已有對策因應。

台北市府發言人張其強說,只要防災中心二級開設,台大氣象團隊會派專人進駐,還可長時間監控天氣變化,該團隊六一六監控到雷雨胞的形成,提前通知台北市應特別注意。

新北市消防局長黃德清說,市府聘請民間的風險氣象專家,他們沒有官方包袱,可以根據各地雨量站蒐集資訊,跑出不同結果,提供為新北市參考。

桃園縣與中央大學大氣系密切合作,當縣府成立一級災害應變中心時,大氣系主任林沛練即會席參與會議,並且提供颱風路徑、雨量分析、雷達回波,風力分析以及未來動向發展等建議,已經合作五年。

台中市政府從今年開始,也和逢甲大學地理資訊中心合作,將其提供的相關地理防災資訊納入參考。

台南市政府新聞處長陳宗彥表示,市府去年起找成功大學防災中心和氣象局南區氣象中心同時合作,凡是台南市政府啟動一級緊急災害應變中心時,這兩個單位也會同時派人進駐。

高雄市政府則與高雄第一科技大學團隊從三年前合作研究預防高雄市轄區淹水潛勢、地震、土石流、毒化災害等問題。



◆ 氣象公司:該上課的是媒體

【侯俐安/台北報導】2012-06-22 中國時報

天災過後,中央氣象局成為眾矢之的,遭民眾抨擊預測失準,但天氣風險管理開發公司總經理彭啟明昨天說,「最該上課的是媒體!」

彭啟明認為,現在最需要民間氣象公司進駐的單位「是媒體」。他說,媒體對氣象資訊常以聳動方式處理,會造成很大的誤解。以前天雨量預測為例,下午西南氣流與颱風位置脫勾,造成雨量預期差異,但電子媒體資訊仍留在上午,無法做出即時預警。

至於全民抱怨氣象局預報不準,彭啟明昨天在臉書替氣象局抱屈,「沒放假要罵、雨量沒報準要罵,難道真的要出大災難,大家才會覺得報得準?」

文化大學大氣系教授劉廣英分析,泰利與西南氣流脫勾是雨量打對折主因,「天佑台灣,何須苛責氣象局?」

「我是罪魁禍首。」劉廣英日前憂心泰利隨著谷超的西南氣流撞進台灣,恐重演「八七水災」。他昨天表示,氣象局路徑預報正確、速度不對,但包括他在內的氣象預報都沒有大膽預測:「谷超在日本遠遠地伸手,把西南氣流從南邊帶走了,確實讓台東下了大雨,但大腫瘤被切掉,分身後的泰利變得苗條加速離台,是導致雨量錯估的主因。」

國研院台灣颱風洪水研究中心主任李清勝也替氣象局喊冤說,美國在颱風期間根本沒報雨量,台灣能力已是世界領先。基於安全因素考量將可能的最壞情況告訴民眾,讓全民提早防災。



◆ 全球天災災損前三名:美日中

【中廣新聞/葉柏毅】2012-06-22

根據聯合國一項報告指出,過去二十年當中,美國、日本與中國,是天災造成經濟損失最嚴重的前三名。

報告指出,從1992年到2012年,美國因為天災,所遭受到的經濟損失最嚴重,多半是颶風襲擊造成,日本排第二,主要是由於地震所造成,而中國則是因汶川大地震等,天災災損排名世界第三。

報告指出,自然災害是阻礙社會穩定發展的重要因素,除了已開發國家,需要採取對策之外,開發中國家,也需改善防災體制與醫療設施。



◆ 研究:海平面上升速度恐增2倍

中央社 2012.06.23

(中央社華盛頓22日綜合外電報導)根據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今天發布的研究,未來一世紀全球海平面上升高度,將比聯合國(UN)先前的預估數值高2到3倍。

這個專家委員會評估聯合國最新數據,並以極地冰帽融化的新資料做出新預測。極地冰帽消融被視為全球海平面上升的罪魁禍首。

國家研究委員會(US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預估,到了2100年時,全球海平面上升高度將介於50至140公分。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問題小組(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2007年預測,全球海平面上升高度將介於18至59公分,遠低於國家研究委員會的最新預估。

根據國家研究委員會發布的較短期預測,全球海平面高度預料將在2030年前升高8至23公分(和2000年相較),並在2050年前上升18至48公分。

報告顯示,本世紀加州沿岸海平面上升速度會比全世界其他地方都還快,暴風雨及洪水災情、沙丘侵蝕及溼地遭破壞的風險都會升高。

長期以來,大家都認為氣候變遷導致海平面上升,因為地球暖化,冰川消融的水流入大海,此外,海水遇熱膨脹也造成海平面升高。

報告研究2100年前,美國西岸海平面上升的速度,發現與2000年相比,墨西哥邊界至曼杜西諾角(Cape Mendocino)的加州沿岸海平面,本世紀末前可能上升介於42公分至167公分。(譯者:中央社林亭儀)101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