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7-09

調查:過半上班族 30歲前初老

◆ 調查:過半上班族 30歲前初老
http://www.cna.com.tw/News/aALL/201207080054.aspx

中央社 2012-07-08

根據一項調查,有54%上班族在30歲以前就出現初老症狀,像是體力不佳,容易疲勞、腰酸背痛的症狀。

360d才庫人力資源公布「上班族初老症狀調查」。

根據調查顯示,有54%的上班族表示,30歲以前就出現了初老的症狀,其中19%還出現在20到25歲,另外的35%則是出現在25歲到30歲之間。另外46%則是30歲之後才有初老的症狀。

調查顯示,在可複選的情況之下,有59%的上班族出現體力大不如前、容易疲倦、腰酸背痛等初老症狀;55%則是腦袋常常當機,記憶衰退;51%則有睡眠品質差,失眠的問題。

調查發現,造成上班族初老症狀的原因,在可以多重選擇情形下,65%的上班族認為是工作壓力造成;23%認為隨著年紀增長自然就會有初老的症狀,另外也有10%認為感情壓力也會造成初老的症狀。

360d才庫人力資源行銷經理陳慶玲建議,上班族應隨時注意自己的心情與身體變化情況,可藉由喜愛的休閒活動或運動,搭配健康飲食與生活作息,讓自己紓壓放鬆,不僅可增強身體機能延緩老化,對工作表現也會有所助益。

360d才庫人力資源調查針對上班族進行網路問卷調查,調查期間自今年6月11日至6月25日,總計回收有效樣本1012份,信心水準95%,誤差值為正負3個百分點。



◆ 血管有多硬? 一滴血就知道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7209663.shtml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2012.07.07

想知道血壓高低、血管動脈硬化程度,未來只要抽幾CC的血,就能知道答案!台北榮總、台大醫院今天發表「內皮前驅幹細胞減緩高血壓患者血管動脈硬化」研究報告,發現只需抽血檢測血液中內皮前驅幹細胞數量多寡,即可診斷高血壓及血管硬化狀況。

北榮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黃柏勳表示,相關研究成果已陸續發表在國際期刊。台北榮總心臟內科教授陳肇文最近完成細胞治療動物實驗,替血管出現問題的糖尿病試驗鼠注射血管幹細胞,結果相關症狀明顯獲得改善。研究團隊正向衛生署申請人體臨床試驗。

陳肇文表示,未來心肌梗塞、周邊血管阻塞等患者在急性期時,也可望透過注射自體血管幹細胞,來修補血管惡化情況。

黃柏勳表示,血液中內皮前驅幹細胞(簡稱血管幹細胞)是近年來血管生物學上一項重大的發現。許多研究發現,受損的內皮細胞層可以藉由血液中的血管幹細胞來修復,維持血管內皮細胞層的功能性與完整性。

實驗室細胞培育結果顯示,血液幹細胞確實具有修復受損血管,促進缺氧組織血管新生的功能,可用來治療缺氧性心臟病及周邊血管疾病。臨床研究則發現,罹患高血壓後,血液中的血管幹細胞數量就會變少。一般人每十萬顆單核球細胞,就可分離出10至20顆血管幹細胞;但高血壓患者的血管幹細胞明顯偏少,甚至只有一般人的十分之一。

黃柏勳分析,血管幹細胞數量越多,表示血管品質好、功能強;稀少則顯示血管相當不健康,罹患高血壓及血管動脈硬化風險也提高。

這一系列研究釐清了高血壓及血管動脈硬化間的關係。他強調,透過單核球細胞分離技術,只需抽一滴血篩檢血管幹細胞,就能瞭解血管健康狀況,這將是診斷及健檢上的一大突破。

※ 相關報導:

* 研究新發現 治療次發性高血壓 內皮前驅幹細胞 可修復受損血管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jul/8/today-health2.htm

以往「次發性高血壓」(尤其是因腎上腺皮脂腺瘤引起)多藉由手術治療,但臨床發現,有1/3的病患經手術治療後,血壓仍居高不下;台北榮總及台大合作研究發現,這類病患的血液「內皮前驅幹細胞(epc)」數量相當少。...此外,研究發現,高血壓病患若罹患早期蛋白尿,血液中epc數量已經開始減少,其可能會加速高血壓病患發生血管動脈硬化的現象。

* 罕見「遠端轉移」 大腸癌細胞跑到左鎖骨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jul/7/today-health4.htm

「排便出現異狀,可能是大腸癌警訊!」宜蘭縣一名44歲郭姓婦人因持續腹瀉及血便,被診斷出大腸癌,癌細胞竟遠端轉移到胸口附近的左鎖骨淋巴結,屬於臨床上發生率不到1%的罕見病例。



◆ 褪黑激素 治療憂鬱開新路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jul/7/today-health3.htm

記者魏怡嘉/台北報導 2012.07.07 自由

過去多認為,憂鬱與生理血清素、新腎上腺素或是多巴胺有關,近來新研究發現,褪黑激素有助於憂鬱症病患調節生理時鐘及改善中斷的睡眠模式,大幅降低憂鬱症病患為失眠所苦的問題。病患也因睡眠狀況改善,形成良性循環,進而對憂鬱症產生治療效果。

新店耕莘醫院精神科專科醫師楊聰財表示,國內有百萬人為憂鬱症所苦。憂鬱症病患中,有一半均有失眠的困擾,病患最常出現入睡困難或是睡到一半醒來再也睡不著,睡眠周期長期處於紊亂的狀態,十分痛苦。由於睡眠會影響腦內分泌物質,臨床上即有不少憂鬱症病患,因為睡眠狀況不佳,使得憂鬱程度更加嚴重。

楊聰財進一步指出,近來憂鬱症治療開始思考改善病患睡眠這一個區塊,且國際上也有相關研究指出,類褪黑激素Agomelatine藉由連結褪黑激素受體與阻斷血清素受體,使得憂鬱症病患紊亂的生理時鐘恢復正常,進而改善睡眠品質及憂鬱,為憂鬱症患者治療開闢了一條新的途徑,並促成第三代新抗憂鬱症治療藥物的問世。

目前第三代抗憂鬱症治療藥物已納入健保給付,楊聰財表示,對於憂鬱症的治療,除了抗憂鬱藥物之外,醫師多還會再開安眠藥物。臨床第三代抗憂鬱症藥物的使用經驗發現,病患的安眠藥物使用量有逐步下降的趨勢,甚至可以不需再服用安眠藥物,不僅減少憂鬱症病患藥物量的服用,也可以降低安眠藥所造成注意不集中及記憶力減退等副作用。

※ 相關報導:

研究:獨居或孤單的人 健康狀況較差
* 科學家新發明「光能」人工視網膜

22 則留言:

fsj 提到...

英媒:4品牌化妝水 成分只是水

【聯合新聞網╱綜合報導】2012.07.08

根據英國「太陽報」報導,英國市售知名品牌化妝水,號稱可提供皮膚清爽感覺,其中成分只是水,還有聲稱可保肌膚年輕功效的化妝水,換算每毫升的售價竟是汽油的60倍。

被英媒點名的四種品牌化妝水,包括愛維養(Evian)(圖左起)、理膚寶水(LA ROCHE-POSAY)、雅漾(Avene)及薇姿(VICHY)。愛維養標榜有立即清新感,另一品牌雅漾標榜含氮,產品包裝宣稱「其獨特的活性成分,紓緩肌膚的特性連皮膚科醫師都知道。」。這些產品台灣都有上市。

在英國非常暢銷的愛維養(Evian),50毫升要賣3.57英鎊(約台幣165元),換算每公升「水」要價71.4英鎊(約台幣3300元)。其中最貴的是理膚寶水(LA ROCHE-POSAY),50毫升要賣4英鎊(約台幣185元),換算每公升要80英鎊(約台幣3700元)。

對於民眾花大錢卻只能買到化妝「水」,英國消費者權益組織「Which?」表示,在經濟這麼艱困的時刻,廠商應該更公平的對待消費者才對。



◆ 酷暑多喝水 每日應喝2公升

文/陳靜瑜 2012.07.07 自由

現代人日常生活忙碌,常會忽略喝水。這種狀況長期累積下來,除了缺乏水分會影響身體正常的生理代謝,女性更容易因此發生泌尿道感染,尤其在炎熱的夏天,常因此導致排尿疼痛、灼熱感等情況發生。

想要預防、改善泌尿道感染,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多喝水」。但是每人每天究竟要喝多少水才足夠呢?依成人每公斤體重需要30ml的水分計算,正常成人每日應攝取1500到2000ml的水分,以常見的寶特瓶大小(550到600 ml)來說,每日應攝取3到4瓶的量才夠。

不過,有些人覺得白開水平淡無味,很難入口,此時不妨運用一點小技巧,把喝水變成日常生活的習慣,就可減少因忙碌、忘記導致的飲水不足。建議民眾可找一個大容器,裝好一日所需的水,放在顯眼的地方,看到、想到時,就喝幾口。

或者拿一個自己習慣使用的杯子,取寶特瓶,裝3瓶水倒入杯中,了解每日需喝的杯數,再平均於一日中喝完。例如,杯子容量為500ml,每天至少需喝3杯水,平均分配於上午、下午及晚上,每個時段喝完一杯。若擔心夜間頻尿,則可在上午就喝完每日需水量的1/3到1/2,以免影響夜間睡眠。

除了多喝白開水,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多攝取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來酸化尿液,抑制細菌生長。如奇異果、芭樂、木瓜、芒果、柚子、橘子、柳丁、蔓越莓、藍莓、檸檬等水果,以及菠菜、西洋芹、高麗菜等深綠色蔬菜,都是不錯選擇。

建議將這些蔬果略微加工,製成檸檬愛玉、藍莓果凍,做為不愛喝水的小朋友及長輩的補水點心,但需注意,製作過程須避免添加太多糖分,以免惡化泌尿道感染情形,也不利體重維持及血糖控制。

◎示範食譜:綠茶水果凍

●材料:奇異果10克、柳橙10克、蘋果10克、藍莓10克、柚子10克、綠茶包1包、洋菜凍1條、代糖酌量。

●做法:將所有水果洗淨、切丁,備用。

先將水加入洋菜凍煮開後,浸泡綠茶包3到4分鐘取出,加入酌量代糖後,放置冰箱。食用時,加入水果丁即可。

(作者為永和耕莘醫院營養師)



◆ 〈吃對了您也能瘦〉蘋果減重連皮吃效果更好

記者/洪素卿 2012.07.08 自由

蘋果是許多減重者愛用的水果,不過,如果想要利用蘋果來減重,可別把「蘋果皮」削掉!

愛荷華大學研究團隊的研究發現,蘋果皮中富含的熊果酸,可以增加肌肉及褐色脂肪量,進而促使身體燃燒熱量,可能具有對抗肥胖、減少肥胖相關疾病風險的潛力;此研究成果已發表在《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期刊》(PLoSONE)。

研究發現 熊果酸可促熱量燃燒

這個團隊過去在老鼠實驗中發現,蘋果皮中富含的熊果酸不僅可以降低膽固醇與血脂,還具有讓肌肉強健的效用。研究人員在這次研究中,讓老鼠食用高脂肪飲食,其中一組同時給予熊果酸(0.27% ursolic acid),經過6週,結果顯示,熊果酸不僅如過去可增加骨骼肌質量,還能夠增加能量消耗、減少體重與白色脂肪形成,並且增加褐色脂肪數量。

醫界很早就知道,肌肉所需要的代謝能量比脂肪高,在攝取相同熱量的情況下,體重相同但肌肉比例高的人、比較不易發胖;但褐色脂肪與一般脂肪又有何不同?台灣肥胖醫學會蕭敦仁醫師指出,造成肥胖外觀的白色脂肪主要用來儲存熱量,褐色脂肪則主要用來燃燒產熱。如果透過顯微鏡觀看,白色脂肪裡只有一堆油,但褐色脂肪卻有很多粒線體、粒線體是細胞發電廠。因此,越多褐色脂肪、越能燃燒產熱。

開業醫師邱正宏指出,以往認為只有嬰兒才有褐色脂肪,近年則發現,成人體內也有褐色脂肪,在頸部、鎖骨下方、脊椎旁邊和腎上腺等處,都可以發現褐色脂肪的蹤跡。一些擁有「吃不胖」體質的人,很可能就是這類脂肪比例比較高。如果說熊果酸真的能改變褐色脂肪與白色脂肪的比例,或許真具有加速減重成效的潛力。

醫師提醒不能只吃蘋果

台安醫院營養師劉怡里建議,若想要藉助吃蘋果減重,千萬不能三餐只吃蘋果,可以先拿蘋果來替代甜點;之後再進一步在餐前吃蘋果、減少正餐食量。

目前已知,除了蘋果皮以外,包括蔓越莓、羅勒、百里香、奧勒岡等植物也都有豐富的「熊果酸」。

fsj 提到...

陳冲提構想:小病不納健保

【聯合報╱記者李順德、詹建富/台北報導】2012.07.07

行政院長陳冲向衛生署長邱文達透露一個構想:未來小病可能不再納入健保給付範圍。陳冲說,他最近看到CNN報導,美國人平均一年上醫院四次,台灣人卻多達十四次;究竟是台灣人身體特別差,還是把上醫院當成生活的一部分?陳冲說,醫療資源不當浪費,嚴重影響健保成敗,「如果我們不拿出決心,就健保支出面作適當的調整,例如,考慮小病健保不予涵蓋等想法。」如果不建立這種觀念,很難根本解決健保的問題。

陳冲日前聽取邱文達所提醫療照護產業(健康照護升值白金方案)的專案報告,作了上述表示。

他表示,醫院的內、外、婦、兒科及急診室「五大皆空」的現象亟待解決。醫院的五大皆空,指的是包括醫療糾紛訴訟及暴力威脅大增,加上超時工作、薪資低等問題,引發醫護人力嚴重不足危機。

陳冲說,二代健保修法處理了收入面問題,但支出面會引導醫療行為,也影響五大科醫師人力的投入,更值得重視;未來應考慮健保制度及醫療法的檢討。

衛生署長邱文達表示,已逐步執行「提升五大科及偏鄉醫療十二大策略」,包括評鑑項目減少、生育事故救濟上路、推動醫療過失刑責明確及合理化、提供五大科住院醫師補貼,及挹注五大科偏遠地區醫療。

衛生署也將提「三年三百億醫療改革計畫」,於近期召開「全國醫療改革高峰會議」,希望將五大科問題,在三年內作一次大幅改革。

※ 相關報導:

* 搶救健保 陳揆倡保大不保小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jul/7/today-t3.htm

前健保局局長、台大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所長鄭守夏表示,陳揆的「保大不保小」理念,似乎是說得太快了,因為二代健保即強調「收支連動」,只要好好落實「收支連動」,健保財務也就解決了大半。「保大不保小」做起來並不容易,什麼病是「大」?什麼病又是「小」?未來健保收支都由健保會去討論決定,到時候由健保會去決定要保什麼、不保什麼,反而引發更多的問題。

* 醫療除罪化 法官嗆醫「不擇手段」
http://www.udn.com/2012/7/7/NEWS/HEALTH/HEA15/7209273.shtml

針對醫界強力要求對醫療行為除罪化,醫界、法界及民眾在法務部昨天舉行的公聽會上激辯。有民眾高舉布條抗議「醫醫相護」,被切除膽囊而控告醫師的法官李英豪,更嗆醫界為了免責「不擇手段」。...台北地院醫事專股法官姚念慈說,醫界覺得自身易入罪,其實是受扭曲的資訊影響;實務上醫糾被起訴、判刑的比率很低。她說,「被判刑都是沒醫好又有明顯疏失者,不是沒醫好就會被判刑」。



◆ 醫美亂象 衛署祭鐵腕整頓

自由 2012.07.07

〔記者王昶閔/台北報導〕醫界搶食醫學美容市場大餅殺紅眼,各科醫師競相搶進分杯羹,誇大不實的違規廣告、促銷手法滿天飛,行政院衛生署終於看不下去了,昨宣布將成立醫美管理專案小組,推出醫學美容認證標章制度。

衛署將成立醫美管理專案小組

「衛生署核准有效植髮、禿頭阿伯變型男…」衛生署副署長林奏延昨拿著報紙醫美廣告痛斥,「怎麼可以寫衛生署核准」?將要求地方衛生局開罰,這類亂象層出不窮,他痛批:「如果再不管,就管不了!」

林奏延指出,坊間醫美診所品質良莠不齊,除傳統整型外科、皮膚科外,連泌尿科、耳鼻喉科、急診科、婦產科都要和醫美沾上邊,宣傳廣告讓民眾眼花撩亂,消費糾紛層出不窮。

不實廣告充斥 糾紛也層出不窮

林奏延指出,根據衛生署調查,現今醫美市場混亂,不實醫療廣告充斥,簡訊、臉書、代言人、置入性行銷等手段氾濫;業者更透過異業結合,例如醫美結合SPA,同時搭配團購、體驗券等商業促銷手法,已嚴重扭曲醫美發展,誤導消費者。

此外,各式各樣、五花八門的醫美學會競相成立,自行推行學分認證制度,以致不少醫師打著「醫美專科」名號,招攬顧客。林奏延昨痛批,「醫美科」根本不存在,這是誤導民眾,衛署將推出「優良醫美認證標章」制度,制定評鑑標準,取得標章者「不保證一定做得美,但至少安全」。

擬推認證標章制度 但標準難定

「醫美市場真的很亂,衛生署早就該整頓了!」美容外科醫學會理事呂旭彥表示,現在很多醫師都自稱是醫美專科,民眾根本搞不清楚,經常被誤導。但他也質疑,認證標準該如何制定才具公信力,也是一大難題。



◆ 生育事故救濟金 最高200萬

【聯合報╱記者詹建富/台北報導】2012.07.07

醫療糾紛日多,高風險科別乏人問津。衛生署昨天表示,行政院已核定生育事故救濟試辦計畫,給予不幸因生產死亡或重殘的產婦或新生兒,最高兩百萬元救濟金。

衛生署醫事處長石崇良指出,近年醫療鑑定爭議案件,八成為刑事訴訟,並集中於內、外、婦、兒科。鑑於醫療訴訟曠日費時,醫病當事人皆飽受煎熬,衛署因此擬定「鼓勵醫療機構辦理生育事故爭議事件試辦計畫」,已獲政院核定,即日起上路。

石崇良說,該計畫是對生產過程所造成傷亡,先不追究細節,讓病家先獲補償。他舉例,有的產婦生產時有羊水栓塞、血崩或肩難產,可能使產婦死亡、重殘或嬰兒臂神經叢麻痺,可獲最高兩百萬元救濟金。

他表示,該救濟辦法並未限制病人另外提告權利,如事後查證發現醫師有明顯疏失,衛署則會代為求償。若新生兒先天缺陷為不可抗力因素,則不提供補償。

衛生署副署長林奏延昨出席法務部公聽會時表示,衛署將盡速把「醫事爭議處理及醫療事故補償法」草案,排入立法院下會期審議,讓醫糾建立訴訟外調解制度、病歷保全及改革醫療鑑定過程;並同時用政府預算與健保給付提撥基金,作為賠償病家費用,盼緩和醫療訴訟及改善醫病關係。

fsj 提到...

婦產科吃緊 台大主任醫師輪夜班充人手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專訪】2012.07.09

婦產科醫師人力吃緊,連教授級主任也得輪夜班充當總醫師!台大醫院婦產部產科部醫師輪值表,日前出現「CR(總醫師)、陳思原」字樣,讓許多看到的醫護人員不敢置信,直呼「這是真的嗎?」

陳思原是國內治療不孕症的權威醫師,目前擔任台大醫院婦產部生殖內分泌主任產科,也是台大醫學院婦產科專任教授,資歷和醫界輩份都備受推崇。50多歲、教授級主任的他,最近必須跟院內20幾歲年輕醫師一起值夜班輪值總醫師,引發院內不少討論,還有人把台大輪值表照片張貼在專業醫療網路留言版上,結果一貼出就引起熱烈迴響。

有人留言:「50多歲教授排上值班表,也可能半夜被叫起來接生,想想還真可憐。產科缺新血,好慘!」。其他醫院醫師留言說:「我們60歲仍需值急診first line,果然能和台大一較高下,難怪年輕人不來婦產科」。還有人留言表示「太驚駭了!!!! 」、「陣容超堅強」、「頂級團隊」,打趣如果能在大教授值夜班時生小孩,可說是賺到了。

「唉!就人力不夠,也沒辦法,還是得好好地做!」陳思原受訪時無奈地說,距離上一次輪值總醫師,已經是快20年前的事,他也沒想過到了這個年紀,還必須跟年輕人一樣輪值夜班。

陳思原表示,院內住院醫師、總醫師人力不夠,只有十幾個人,為了讓整個婦產部運作正常,包括在他在內,每個主治醫師都得輪值夜班,跟其他年輕醫師一起排班擔任總醫師,負責調度病床、處理情況危急的患者。

陳思原感慨說,婦產科待遇偏低且必須輪值夜班,醫療糾紛風險又高,難怪願意投入的新生代醫師越來越少,如果任由情況惡化下去,台灣婦產科人力早晚出現斷層。依照婦產科醫學會的住院醫師員額分配,台大醫院下個月將補進三名住院醫師。陳思原指出,即使增加新血,人力仍舊不夠,他估計自己未來每個月仍需輪值兩、三次夜班,做總醫師的工作,但以婦產部目前的人力狀況,也只能共體時艱。

※ 相關報導:

* 婦產科醫學會:台灣才有的怪現象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3/7212885.shtml

主任級醫師「下海」輪班,似乎跟民眾無關,但這顯示國內婦產科人力已經到了青黃不接的慘澹階段,新一代醫學系學生不想進入婦產科領域。婦產科醫學會調查,國內第一線接生的醫師中,有不少人已經年逾60歲,儘管接生產經驗豐富,但體力明顯不夠,幫人接生難免偶有所閃失。



◆ 衛生署:今年撐過去,就好了!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2012.07.09

針對住院醫師必須當總醫師用的怪現象,衛生署醫事處長石崇良表示,主要是因為國內從去年起實施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簡稱PGY),畢業生必須再多花一年時間,才會分發至各教學醫院。他希望這一、兩年痛苦期,醫師能共體時艱。

為了解決住院醫師不足窘境,衛生署明年起重新核定國內22科別住院醫師的員額。石崇良表示,今年員額有2143個缺,但住院醫師只有1300多人,等於報到率只有六成左右,人力當然不夠。

石崇良指出,目前各大醫院抱怨住院醫師不夠用、人力不足,這與醫學訓練新制有關。去年實施後住院醫師名額少了一半。另外,住院醫師人力缺乏,與大型醫院擴張病床脫不了關係。據統計,國內近10年來,教學醫院病房擴張太快,病床數增加近兩萬床,這些新增容量都需要住院醫師來照護,但住院醫師總額每年固定1300多人,當然不夠用。

「今年撐過去,就好了!」石崇良指出,明年起員額空缺會減少至1670人,但住院醫師總數不變,報到率就可大幅提升,如此便可確保每一科別都可收到足額的住院醫師,改善主治醫師輪班總醫師的窘境。



◆ 解決醫師荒 三大藥方

【經濟日報╱編譯 廖玉玲】2012.07.09

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每1,000人應有2.5位醫師、護士和助產士。英美超過12人,印度只有1.6人。但隨著人口逐漸老化和肥胖,對醫療照護人員的競逐只會愈來愈激烈。

經濟學人報導,在富裕國家,醫護人員短缺的成因各不同,以美國為例,要當醫師至少得花7年,養成時間很長。加上八成以上的醫學院畢業生平均負債14.9萬美元,這也是導致從事第1線醫療行為的醫師短缺,因為比起例如皮膚科醫師,第1線醫師收入較低、工作也較辛苦。

這種現象可能促使富國往窮國找醫師,讓窮國醫護人力不足情況雪上加霜。為遏止這種情況,WHO會員國2010年時曾決議制止窮國醫師到富國執業,但限制人才流動並非上策,擴大訓練才是解決之道。

多數國家都面臨醫療需求增長速度快於醫師供應的速度,發展中國家的問題尤其迫切。也因此包括印度在內的開發中國家,對於還有什麼方式可訓練醫師,甚至可取代醫師的選項,興致也特別高。

例如在邦加羅爾的Narayana Hrudayalaya醫院,外科醫生只處理最複雜的部分,其他工作就交給醫療團隊中其他人。如此一來不僅讓需要手術的病患縮短等待時間,也大大降低手術費用。

科技也可用來解決醫生人力不足的問題。例如在墨西哥,不方便到醫院就醫的病患,可以先去電Medicall Home,大約三分之二的問題其實可以直接透過電話甚至視訊詢問醫師,獲得解答。

善用醫師助理或護理師其他醫護人員,也可提升醫療品質和效率。這類醫護人員接受的訓練或許沒有醫師多,但根據喬治華盛頓大學教授考利(James Cawley)的資料,一般美國醫師所做的醫療行為,其實有85%可以由醫師助理代勞。

但要把這些醫療「權力」交出去,第1個跳出來反對的可能就是醫生。例如亞大醫師會(CMAAO)就希望「轉移任務」的部分僅限於急診;日本的醫療團體也激烈反對增設護理診斷師(nurse practitioner);印度衛生當局提案設置只要3年半就可唸完的學位,但至今仍只聞樓梯響。(綜合外電)

fsj 提到...

夜班人員最好分兩段睡

【中廣新聞/郭希誠】2012-07-09

德國睡眠專家說,上夜班的人,白天最好分兩段睡。一下班先睡一覺,上班前再小憩片刻。

柏林睡眠專家「羅敦貝克」說,上夜班的人要避免睡眠受到影響得注意調整光線。睡的時候,房間要暗,最好連鬧鐘都用沒有夜光的。

「羅敦貝克」建議,上班的時候燈光則要越亮越好,讓自己的身體誤以為是白天。而等到白天要下班的時候,則最好帶付墨鏡,讓身體以為該睡了。

另外,由於晚上體溫會下降,所以,上夜班的時候最好常喝熱飲料,吃熱食。

而為了避免睡到一半被餓醒,專家也建議最好吃過早餐再上床。



◆ 改變社交活化大腦 可以防範老化

【台灣醒報╱記者劉運╱台北報導】2012.07.09

科學家從蜜蜂學到長壽的祕訣!美國學者發現,年紀較大的蜜蜂經由承擔年輕蜜蜂的工作,可有效的逆轉大腦老化的過程。因為蜜蜂與人類有相同的腦細胞,此研究結果意謂,人類年老者可經由改變他們的社交生活方式,讓他們的心智保持年輕。

美國亞利桑納州立大學的科學家發現,如果蜜蜂待在蜂窩裡照顧幼蟲,牠們的心智可維持一定的能力。研究人員Gro Amdam指出,在照顧幼蟲一段時間後,蜜蜂如果飛出去採集食物,牠們會快速老化。這個研究結果在《實驗老年醫學》期刊(Experimental Gerontology)中發表。

科學家發現,蜜蜂的老化過程與人類似。研究學者指出,在2週過後,採集食物的蜜蜂翅膀會磨損、身上的毛會脫落,更重要的是,牠們喪失了大腦功能,也就是學習新東西的能力。

但是在實驗中,如果蜜蜂有機會再次照顧幼蟲,牠們「學習新東西的能力會大幅提高。」科學家比較腦功能提升的蜜蜂,與沒有提升的蜜蜂,發現了蛋白質Prx6的改變。蛋白質Prx6也存在人腦裡,它可預防癡呆,包括阿茲海默症。

Amdam說:「或許人們可以透過一些社交活動的改變,或是改變與周遭環境互動的方式,來讓大腦保持年輕。」他說:「因為人們與蜜蜂有相同的蛋白質Prx6,這種蛋白質可能是因某種特別的社會經驗而做出反應。」

科學家指出,蜜蜂與人類一樣,無法承受大量的壓力,蜜蜂如果獨自居住,只能活7到10天,因為他們是群居的動物。



◆ 超音波無創療法 腦部手術免開腦

【諶悠文/綜合報導】2012-07-09 中國時報

美國維吉尼亞州七十二歲老翁吉爾曼去年接受腦部手術,在歷時四小時的手術過程中,他一直保持清醒,並和他的外科醫生閒聊。

手術完畢,他從手術檯起身,步出手術室。這次手術沒有留下疤痕,副作用不嚴重,但治好了他右手震顫的多年毛病,現在他可以扣衣服的扣子以及拿湯匙喝湯。

吉爾曼動的是一種名為「磁振造影引導聚焦超音波」(MRI-guided focused ultrasound)的實驗手術,不用切開頭骨或劃開健康的腦部組織,而是利用一千束無害的超音波束聚焦在腦部特定區域產生熱,來殺死該區的細胞。

這種無創療法係麻州波士頓市布里罕婦女醫院的喬勒茲醫療團隊的創舉。喬勒茲是放射科醫生,以前是神經外科醫生,從事這項研究已逾廿年。

維吉尼亞州聚焦超音波手術基金會主席兼創辦人卡索說:「我認為聚焦超音波手術將是替代許多外科手術或放射手術的非侵入療法。它可能為多種神經方面的疾病帶來革命性治療,但其潛力仍有待證明。」

布里罕婦女醫院在二○○七年使用聚焦超音波手術治療四名腦癌晚期病患,以測試這種療法的安全性。由於第四名患者在手術五天後發生腦出血,整個計畫喊卡。喬勒茲預計在幾個月內開始對轉移性癌症、慢性疼痛和原發性顫抖症患者恢復聚焦超音波手術測試。



◆ 研究:婚後或有小孩 工作熱情降低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台北報導】2012.07.09

英國一所大學研究指出,民眾面對人生重大轉折,如結婚或生下小孩後,容易影響對工作的滿意程度,而且影響期間最長長達五年以上。研究人員建議,給予優渥的育嬰假對新手父母親,可以減少家庭與職場之間產生的衝突,重拾對工作的熱情。

英國金斯頓大學以1991年到2008年針對一萬名英國民眾的職場滿意度調查分析後發現,民眾在結婚後或是有小孩後,會大幅降低工作滿足程度,影響期間最長達五年以上,而對工作最滿意的時間,也通常是在結婚前或是已經準備生下小孩之前的階段。

研究人員吉爾傑利斯表示,大部分的人工作的滿意程度取決於外在因素,例如在家中得到滿足後,無形中容易將滿足感轉移到工作;然而,當婚後或是有小孩後,人們的生活重心轉移了,不可避免地也將主要心力擺在家庭,於是出現職場與家庭衝突,這對剛成立家庭的人特別明顯。

另外,研究也發現當家中出現第一位新成員後,也容易影響到民眾對工作的滿意程度,女性受到影響比男性明顯,擔任公職的人也較其他領域明顯,除此之外,超時工作也容易影響員工對工作滿意度,這點對在私人企業奮鬥的人最有戚戚焉。

研究人員建議英國政府應該仿照北歐國家,給予民眾優渥的育嬰假,讓員工能兼顧家庭與工作。舉例來說,瑞典政府給予新手父母親480天育嬰假,其中父親必須享有六十天育嬰假,而且適用期間直到孩子八歲以前。

本次研究結果刊登在《 The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期刊。



◆ 嬰兒未滿半歲 不可擦防曬乳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2012/07/09

最近戶外氣溫、紫外線指數節節上升。美國醫學專家提醒,6個月以下嬰兒盡量不要使用防曬乳,以免造成皮膚過敏、發炎。家長最好使用陽傘、遮蔽物等為小孩遮擋紫外線,並慎防小孩出現脫水危機。

小嬰兒比成人更小、更脆弱,一旦大量流汗,或身處高溫、紫外線環境,大多沒有能力應付這些劇烈變化,因此會比成人承受更大健康風險。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與美國兒科醫學會指出,6個月以下小嬰兒最好不要使用防曬乳。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兒科醫師哈莉‧伽莉爾‧沙奇斯解釋,小嬰兒皮膚比成人更薄,很容易吸收防曬乳當中的活性、化學成分,且小嬰兒皮膚面積與體重比例比成人大得多,接觸防曬乳後,肌膚也很容易過敏、發炎。

沙奇斯醫師說,對於6個月以下嬰兒,最佳防曬策略就是避免讓小孩接觸陽光紫外線,特別是上午10點到下午2點這段時間,戶外紫外線最為強烈,最好別讓小嬰兒在這段時間去戶外曬太陽。如果需要外出,可使用陽傘、嬰兒推車車棚等幫助遮陽。

醫師建議,家長可讓小嬰兒穿著輕便褲子、長袖T恤,最好戴上有邊帽子,保護耳朵、脖子等部位。而薄紗還是會引起曬傷,因此要避免穿薄紗類衣物。

注意穿著,家長也要確保小寶寶補充充足水分,且隨時注意是否出現煩躁、肌膚泛紅、過度嚎哭、尿液減少等脫水症狀。一旦發現小寶寶曬傷,一定要馬上停止曬太陽,趕快到陰涼之處,以避免曬傷惡化,小寶寶曬傷患部要冰敷。



◆ 造福乾眼症 大學生改造蒸眼器

【聯合報╱記者鄭語謙/台北報導】2012.07.09

長時間待在冷氣房或電腦使用過度,眼睛容易乾澀,中原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系同學發揮創意,將實驗室用的護目鏡改造成輕便型蒸眼器;改造後的蒸眼機體積輕便,效果比目前的蒸眼器好,學生正計畫申請專利。

不少低頭族一看手機、電腦就是幾個小時,加上最近天氣炎熱,待在冷氣房時間增加,眼睛常會感到乾澀,眼科醫師多會建議使用蒸眼器舒緩乾眼症狀。

中原大學醫工系劉書妏、郭建甫、黃仁廷、宋祥譯、蔡季蓉、吳禮中6名學生,以「操作簡易、輕便、可攜帶」,改造實驗室護目鏡,搭配超音波震盪子連結霧化器,產生像市面上水氧機的噴霧效果。

他們選用薄片型霧化器,減少體積與省電;電力使用數位相機鋰電池,持久穩定且重量輕,成功研發「超音波可攜式乾眼症改善機」。

吳禮中說,改良的超音波蒸眼機,體積大幅縮小,操作簡單又省電。且護目鏡範圍小,出霧量比市售蒸眼機穩定和集中,溫度較低,約攝氏20度。

研究團隊實驗也發現,市售蒸眼機的5分鐘療程,超音波蒸眼機只要3分鐘就可達到同樣效果;同樣使用5分鐘,超音波蒸眼機的效果是市售蒸眼機近2倍。

fsj 提到...

國人不愛動 變亞洲胖夫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林進修/台北報導】2012.07.10

台灣人是「亞洲胖夫」,跟許多亞洲國家相比,男女肥胖比率高,且不運動比率在世界也是「名列前茅」。衛生署國民健康局長邱淑媞今天在「台歐健康論壇」中指出,缺乏運動、吸菸、不健康飲食等危險因素,使得癌症等慢性病成為國人健康隱憂。

國人愛減肥,不過邱淑媞指出,根據統計,國內18歲以上成人,肥胖或過重的情形雖較西方國家低,但跟新加坡、日本、泰國、南韓等亞洲國家相較,肥胖盛行率男性51%、女性36%則「遙遙領先」,可說是「亞洲胖夫」。

而且國人是「不動族」,以每周三次、每次30分鐘的運動習慣,男性有68.5%、女性有79%都沒有固定動一動,比起英國、美國、法國、德國等國,不運動比率也是這些國家中最高。

台北市立萬芳醫院肥胖防治中心主治醫師林硯農表示,維持年輕體態的關鍵在肌肉量。研究顯示,每人每年肌肉量平均會流失1%;體重50公斤的人,一年就會流失0.5公斤的肌肉,如果能控制飲食並選對運動,就能減去脂肪而不是肌肉。

林硯農表示,飲食熱量控制與運動是減重的兩大關鍵,但並非所有運動都能有效達到減重目的。

他解釋,每種運動都有不同強度,唯有根據每個人的心肺功能,選擇較高強度的運動種類,才可有效減去脂肪,增加肌肉比率達到健康減重效果。

他舉例,跳芭蕾舞、爵士舞及滑步機的MET都是5,大於5的運動包括打休閒羽毛球5.5、有氧舞蹈或騎休閒腳踏車5.0~8.0、爬山6.3、跳繩8.8~12.3、跑步9.8、騎腳踏車10、騎腳踏車爬山14。但靜態的運動如哈達瑜伽只有2.5,彼拉提斯、社交舞、太極拳、保齡球都是3、靜止式腳踏車也只有3.5、強力瑜伽4,被視為可大量消耗熱量的性生活,MET也只有1.3~2.8。

※ 相關報導:

* 陸肥胖者1.2億 近8%兒童超重
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land/11050501/112012071100117.html

少動,常吃高熱量食物,大陸民眾飲食生活習慣改變,導致肥胖人口遽增。大陸衛生部9日指出,目前大陸已有1.2億肥胖患者。對此,大陸衛生部規畫,截至2015年,將控制成人的肥胖率在12%以內,兒童青少年不超過8%。不過,衛生部疾病預防控制局副局長孔靈芝坦言:任務「非常艱巨」。

* 高中生像大叔…雄性禿年輕化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01645

升學壓力沈重,導致國內高中生禿頭比率增加,看來像是30多歲的中年大叔!皮膚科醫師盧靜怡表示,國內雄性禿有年輕化趨勢,20歲上下禿頭患者約增加兩三成,年紀輕輕,就有地中海型禿頭。...盧靜怡指出,營養不良、血液循環變差及情緒性壓力,都將讓雄性禿提早出現,嚴重掉髮。臨床上常見不滿30歲的男性,因為大量落髮,而至門診求助,其中不少是高中生、大學生。



◆ 王品員工瘋運動 升遷必修學分

中央社 2012-07-11

(中央社記者吳佳穎台北11日電)鼓勵員工運動、登山,戴勝益說,王品員工有3寶,就是計步器、雙肩背包、氣墊鞋,要每天走一萬步。另外,「爬百岳」則是王品升遷的必修學分,所以員工都搶著去運動。

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11日參加經理人月刊舉辦的「運動競爭力論壇」。

戴勝益說,王品員工要有「3寶」,包括氣墊鞋、雙肩背包和計步器,可以隨時運動;當初王品推「日行萬步」,也同時推動主管員工不交際應酬,下班就去運動,走萬步。

另外,王品鼓勵登玉山、泳渡日月潭、單車環島,這項「三鐵學分」,納入升遷重要參考,完成的員工不單體能更好,甚至原本遇事扭捏的內向個性也會改變,變得更大膽、更能承擔責任,人緣也會比較好,抱怨少。

戴勝益說,這些活動王品都不贊助,而是用學分制來鼓勵,把運動和升遷綁在一起。

戴勝益也提到,他自己有許多重大的決策都是在山上做的,像是王品股票上市前,他就是在登山時做決策,要把個人財產王品股票捐80%。他說,「在山上沒有人會打電話來,思考很清醒,再山上可以想通平時在平地想不通的事。」

王品集團一年至少每個旗下品牌辦一次登山,就有11次,加上總部會辦登玉山,現在加上去聖母峰基地營,一年共有13次活動,上下員工都搶著報名。

戴勝益說,運動是體能的累積,不是體力的浪費。越運動、體能越好,自從他開始養成運動習慣,很少感冒,且現在每天只要睡5小時,精神就很好,也不需睡午覺,每個人都值得用運動來改變自己。



◆ 每天少坐3小時 平均增壽兩年

【台灣醒報╱記者魏敦華╱台北報導】2012.07.10

美國路易西安納州的公眾科學研究者:彼德卡茲馬茲克日前表示,長期、長時間坐著,對健康有重大的影響。若能夠使坐著的時數一天少於3小時,則有可能平均增壽兩年。卡茲馬茲克指出,目前歐美正風行改善長時間坐著的習慣,包括從家裡延伸到辦公室。

研究指出,長時間久坐會增加糖尿病的罹患機率,同時也提升心臟病跟中風等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卡茲馬茲克對此表示,長時間久坐不是一種疾病,而是一種風險因素,危險性根肥胖症幾乎同等,甚至快要和吸菸成正比。

歐美國家有的公司針對此情況引進取代一般辦公桌的「跑步機桌」,還有讓員工站著的站立式椅子,公司也鼓勵員工起來和同事說話,而非全部靠電腦通訊軟體溝通。 

卡茲馬茲克進一步指出,美國人平均一天有55%的時間是坐著的,他建議可以減少看電視的時間,多到戶外走走,「長時間維持一個姿勢,不管它有多舒服,都會對人體造成傷害。」

本研究被刊登在網路英國醫學期刊BMJ Open。 



◆ 新版飲食指南 堅果種子入列

文/蔡雅禎 2012.07.10 自由

衛生署在2011年7月6日公佈新版每日飲食指南,將六大類食物修正為全穀根莖類、豆蛋魚肉類、蔬菜類、低脂奶類、水果類、油脂及堅果種子類。強調每日主食來源中須有1/3來自於未精緻穀類,例如糙米、紫米、全大麥片、糙薏仁等,並提醒民眾要攝取堅果種子類。

全穀類的營養價值比精緻穀類高出3倍以上,富含維生素B群、鈣、鐵、鉀及植物性雌激素等,麩皮中有富含膳食纖維。

許多研究已證實,主食改吃全穀類食物有助預防第二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及癌症的發生。

為了因應健康導向,全穀產品推陳出新,但消費者買到的真的是「全穀」或「全麥」產品嗎?全穀是指含有胚乳、胚芽和麩皮的完整穀粒成分,全穀製品成分必須占重量51%以上,否則不該以全麥或全穀標示宣稱,民眾在購買時,須仔細閱讀食品標示。

堅果類雖被歸類為高熱量高油脂食物,但適量攝取對健康是有益的。

美國推行高血壓防治「DASH」(得舒飲食,Dietary Approaches to Stop Hypertension)飲食計畫,結果發現適量攝取堅果種子類能夠有效控制血壓。除此之外,堅果內的油脂為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可防止自由基傷害體內細胞,也有利於提升血中好的膽固醇(HDL-C),對抗血中壞的膽固醇(LDL-C),進而保護心血管。有研究指出,每週吃5次以上的原味堅果,每次約30克,能使心肌梗塞的發病率明顯降低。

民眾在選購相關產品時,應優先考慮天然食品,減少加工食品,以免吃進多餘的油脂、糖及人工添加物。食用堅果時,也不能忽略所含的油脂及熱量,可以堅果取代其他含油脂的食物,避免油脂的過度攝取。 (作者為樂生療養院營養師)

※ 相關報導:

* 消化不佳者 不宜多吃粗纖食物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01246

纖維多的食物不見得養生。中醫師楊正成指出,如果消化不佳,儘量少吃竹筍、芹菜等粗纖維的食物。涼拌竹筍、芹菜是夏天常見小菜,雖然熱量低,粗纖維質多,但中醫師楊正成提醒,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吃這類粗纖維量高的食物,尤其消化力欠佳,體質虛寒者需少吃。

fsj 提到...

醫師:不要動不動就服用四物湯

【台灣新生報/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2012/07/12

台灣婦女常有服用四物湯的習慣,讓一些西醫感到不可思議!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主任劉偉民昨(十一)在一場記者會中表示,門診中發現,高達五成的婦女都有服用四物湯的習慣,而且都是在什麼病都搞不清楚的情況下就服用,他呼籲婦女要先釐清病情,不要動不動就服用四物湯。

四物湯為傳統中醫古方,含有當歸、白芍、川芎、熟地黃等四味中藥材,能調血、補血,在台灣社會裡相當地常見,也普遍獲得婦女的認同,甚至於有些女性認為,喝四物湯有助於調理體質,可以讓身體狀況變好,所以在很多家庭中都看得到四物湯或四味中藥材做成的藥膳。

劉偉民強調,台灣婦女愛喝四物湯的習慣太普遍,全世界大概只有台灣才會有這種情況,而且只要一不舒服就飲用,但卻連是什麼疾病所造成的不舒服都不知道,門診中就遇過很多患有月經失調、白帶、陰道炎、癌症等疾病的女性患者都喝過四物湯,他希望婦女至少要先釐清病情再說。

對於西醫的說法,中醫則不以為然。台灣中醫老年醫學會常務理事翁瑞文昨表示,婦女習慣喝四物湯是為了預防疾病,為中醫的預防醫學概念,很多月經結束後的婦女都可能出現貧血、血液循環不良等血虛情形,而四物湯適用於血虛,所以會喝四物湯來調血、補血。

翁瑞文醫師強調,適當補血並不是壞事,但要經過中醫師辨證後才能夠使用,他不贊成婦女私下服用,因為四物湯也可能出現一些副作用,譬如熟地、白芍較滋膩,可能會造成拉肚子,而當歸、川芎性味偏溫,可能會造成火氣大、長痘痘等症狀,所以要以中醫所建議的用法、用量為標準,每個人會有所差異。

中華黃庭醫學會理事長陳朝龍醫師認為,其實四物湯也是藥,當婦女要使用前,最好先經過中醫師辨證後,依據醫師所建議的用法、用量去使用比較好,所以四物湯也會出現加減方。通常經過中醫師調配後,中藥複方就能夠適合個別患者的體質。



◆ 每週工作35小時 職業婦女身材易走樣

台灣醒報/陳珮瑜 2012-07-12

職業婦女要注意身材走樣!研究指出,每週工作超過35個小時的女性,其體重增加的機率大增。

科學家表示,職業婦女常常忙碌到三餐都是外食、放棄運動,甚至睡辦公室,使得脂肪默默爬上身;研究也發現,每個星期工作時數超過49小時的女性,其接觸菸酒的機率也大增。

澳洲墨爾本蒙納許大學衛生和經濟中心研究團隊分析9276名年紀介於45至50歲的職業婦女,結果發現55%的人在兩年內體重都上升1.5%,其中有許多人每天工時超過35個小時。

有受試者透露,她每天早上8點開工,大概到晚上7點才能結束工作,由於公務繁重,不但桌上堆滿垃圾食物,她也抽不出時間運動,只能看得身材日漸走樣,嚴重影響工作情緒。

此外,研究也發現,每週工時超過49小時的職業婦女,容易染上菸癮和酗酒,約有近65%的人飲酒量已達過量級,且36%的人完全沒有從事任何形式的運動。

首席研究員歐博士指出,過多的工時使得職業婦女沒有餘力親自準備三餐、運動和睡覺,間接導致身材走樣。

他強調,政府需要擬定政策,幫助高工時的女性維持健康的飲食和良好的勞動環境,才不會顧了工作,卻失了健康。



◆ 哺乳母親 可幫助母親減重

【台灣醒報╱記者劉運╱台北報導】2012.07.12

最新研究顯示,哺乳的母親可以減低日後發胖的機會!科學家發現,哺乳母親的身高體重指數(BMI值)較低,長期來看,每6個月的哺乳會降低BMI值1個百分點,依每個人的身高及體重不同,減少約1公斤的重量。

牛津大學的科學家在研究裡排除了其它影響肥胖的因素,包括抽菸、運動、及社交活動。研究人員調查74萬名平均年齡57.5歲、BMI值26.2的女性,BMI值30即被認作是「肥胖」。多數的受調者至少生過一個小孩,且70%的人哺與母乳7.7個月。

牛津大學的癌症流行病學主任Dame Valerie Beral教授說:「我們的研究指出,6個月的哺乳可降低日後肥胖的風險。」他進一步指出:「BMI值降低1%似乎很少,但是肥胖相關的病症還包括糖尿病、心臟病及一些癌症。」

之前做的研究顯示,在生產後的幾個月,哺育母乳可以幫助母親減去懷孕期間增加的體重,但哺育母乳對母親長期的影響並不確定。劍橋大學的Kirsty Bobrow說:「我們已經知道哺乳對嬰兒最好,而這個新研究提供更多證據指出,哺乳對母親也是有益,即使是在她生產過後30年。」

英國的癌症研究科學家Sara Hiomi說:「我們已經知道哺育母乳可以降低女性羅患乳癌的風險,而這個研究顯示哺育母乳也與體重有關,而體重會影響染上癌症及其它疾病的機會。」

此研究刊登在《國際肥胖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

fsj 提到...

社論-醫療體系瀕臨崩盤的警訊

【本報訊】2012-07-14 中國時報

「出走潮」、「從根爛起」、「崩盤」…這些極度負面的名稱,最近頻頻出現在媒體,令人注意而心驚的是,它們所指涉的領域,竟然是和你我人人相關的醫療體系與健保制度。發出警語的人,從護士、醫生到醫療界大老,幾乎是整個醫界如炸鍋般,開口就批,頻頻示警。國內醫療生態真的已經走到了懸崖邊嗎?是誰的責任?政府、醫界、民眾要如何面對,承擔什麼責任?

這波醫療危機始自「血淚護士」的控訴,由於護士大量超時工作,卻沒有合理的加班報酬,能撐下去的,健康嚴重受損,曝光畫面甚至包括吊著點滴瓶還在護理站工作。撐不下去的,則紛紛離職,造成醫院人力嚴重不足,影響病人照護品質。經過幾波討論攻防,衛生署終於同意大幅加碼護士加班費廿億,風波暫歇。

但醫療問題的引爆並未停止,層級還向上延伸,有台大醫院苦心培育的外科醫生決定放棄本科,改走當紅的醫療美容領域。台大醫院是龍頭醫院,醫生都頂著無形的光環;外科是重要科別,醫美則是相對輕鬆但賺錢快的行業,這個換跑道行動令社會矚目,也招來「救命不如救醜」的討論。

醫院、醫生、護士專責治病救人,但目前醫界自己的問題也到了百孔千瘡、離病入膏肓幾乎只有一步之遙。內科、外科、兒科、婦產科是醫療需求的大宗,但因工作量大、風險高、醫療糾紛多,人力早就開始流失,形成所謂「四大皆空」。近來醫療空洞化之說又漫延到急診,目前國內急診人力至少不夠一半以上,「四大皆空」變成「五大皆空」。前衛生署長、台北榮總院長林芳郁甚至說,國內醫療環境惡劣已達臨界點,醫療體系再不思重建,五到十年內會崩盤!這樣的警語出自醫界重量級人士,令人心驚。

歸納國內醫療體系崩壞的原因,不外醫療投資不足、健保給付不公平;醫療院所過度營利化、商品化;醫學倫理退位,商業掛帥;以及不少民眾濫用醫療資源。

目前台灣的醫療費用投資僅占GDP的六%,和OECD中的廿個國家比較,台灣的醫療費用投資占比是第二低,已經無法應付國內民眾日益龐大的醫療需求。然而,如果要政府要增加醫療投資,社會第一個疑慮就是,納稅人的錢真的能用在人民身上嗎?還是進入醫院的口袋?

健保實施後,地方診所和小型醫院生存困難是事實,但財團式、大型醫院反而分院一家家開,和口頭叫窮的現象完全相反。當護士們淪為血汗勞工,逼得衛生署加碼加班費補貼時,人民應該問:為什麼護士的加班費要國庫出錢,她們的雇主─醫院才是該付薪水的人啊!政府已經決定,醫療投資要從GDP的六%提升到七.五%,這是不小的數目,有助紓解醫事人員工作負荷與待遇不成比例的問題。但衛生署也必須監督醫院,拿了國家的錢,就要提供相對應的醫療服務品質。

再者,健保給付不公的問題,已經吵了多年,平頭式、論件計酬式的給付,只問看了多少病人,卻不問疾病的種類與醫療成本,耳鼻喉科病人可以一眼診斷,腫瘤科則要多方檢驗,給付標準竟然一樣;而健保包山包海、大病小病一起保的方式,醫界自己都批判多年,也未見改革。事實上,民國九十五年,中央研究院院士會議已就種種醫療問題進行討論,並建議政府改善。但六年來,醫療政策單位只有小改小動,未就健保給付進行根本的、制度式的改革,致令問題一步一步惡化到今天危機重重的地步。

台灣的健保舉世稱頌,但國外看不到的是背後的財務壓力與黑洞;民眾大病小病一窩蜂的往醫院跑,吃完這家的藥、下次再換一家吃的「逛醫院」心態與行為沒有被有效節制,也在蠶食健保的根基。

「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當然藥到病不除,台灣的健保已經開辦十五年,累積的病灶不少,政府要盡速對症下藥,不要拖到小病不除,大病要命的時候,則全民受苦。



◆ 腸病毒71型 成亞洲兒童殺手

中央社 2012.07.13

越南1名20個月大男嬰生命超過1/3時間都耗在醫院,可能還要好幾個月才能回家。這一切都是因為亞洲的一種疾病,也就是腸病毒71型,它和水痘一樣常見,通常也幾乎一樣嚴重。

美聯社報導,男嬰陳明江(Tran Minh Giang,譯音)罹患一種特別難治的手足口疾病,這種疾病在亞洲地區已奪走數以百計幼童性命。患者有時會出現發高燒、腦部腫脹、麻痺和呼吸困難等病症,即使受到很少或沒有症狀的人傳染。

這種病毒最近襲擊柬埔寨,當地醫師原本對此病一無所知,即便到現在,專家都無法完全了解這種病如此具破壞性的原因。

陳明江已染病7個月,現在仍需仰賴接在小小喉嚨上的呼吸器呼吸。

他的父親今天表示:「他可能要一段時間才能康復,或許要好幾年。他睡覺時,肺部不會運作。他最初發高燒時,我都沒想到病情會變成這樣。」

柬埔寨許多兒童最近突然死於一種怪病,引發全國恐慌。前幾天若干醫院在採集的樣本中檢測到腸病毒71型(EV-71),引起外界擔憂。衛生官員仍在調查,但表示,這種病毒很可能是相當多病例的禍首。

世界衛生組織(WHO)表示,這是柬埔寨第一次發現腸病毒71型,但這種病毒在亞洲其他地區是惡名昭彰的病原體。單單今年上半年,中國大陸就有356人因此喪命,越南則有33人。

陸最嚴重疫區在湖南省中部,上週當地1家醫院1樓人滿為患,由此可見此病的規模。數十名孩童擠在2間小房間內,一邊哭喊,一邊坐或躺在椅子上吊點滴。湖南省5月通報有33起手足口疾病死亡案例,是全國當月總數的1/4。

這種疾病1997年開始在亞洲各地爆發,當年馬來西亞傳出第一波嚴重疫情。在此之後,日本、南韓、新加坡、蒙古、台灣和澳洲等地都不斷與此病毒抗戰。(譯者:中央社張雅亭)



◆ 腸病毒71型 泰國已逾萬例

中央社 2012.07.14

泰國疾病控制廳今天指出,腸病毒71型D4(Enterovirus71 D4)造成手、足、口疾病的案例已經超過1萬2000件,公共衛生部將要求1週內發生5起病例以上的學校停課。

根據「泰國新聞社」(Thai News Agency)報導,疾病控制廳(Department of Disease Control)廳長彭泰(Pornthep Siriwanarangsan)表示,上週手足口疾病案例增加1200例,使得病例總數超過1萬2000例,全泰各省都有病例通報,但北部與東北部省份案例較多。

彭泰表示,公共衛生部已經指示各省衛生官員通知各學校,如果1星期內發生5個病例以上的學校,必須暫時停課,避免疫情擴大。

疾病控制廳下週將向公衛部提報,成立緊急應變小組監督疫情。

泰國手足口疾病目前沒有出現死亡病例,但彭泰表示,病例可能會再增加,目前約有200病例感染的是更嚴重的病毒。

泰國公衛部已要求全泰各地監督手足口疾病疫情,尤其是泰柬邊界。



◆ 古巴130年來首度霍亂 多人喪生

【郭篤為/巴拿馬市】2012-07-14 中國時報

古巴驚傳一百卅年來首度霍亂疫情,官方證實已有三人喪生,但與獨立消息來源數據有明顯落差。「泛美衛生組織」通報美洲各國採取預防措施,墨西哥已正式啟動對古巴航班防疫措施。

古巴公共衛生部三日證實東南部格拉瑪省傳出霍亂疫情,人口十三萬的首府曼薩尼佑市因水源受汙染致使市民胃腸感染,三名老人不治身亡。八日至九日疫情擴大,痢疾與嘔吐症狀患者由一○九人暴增至四一○七人,一百一十人證實受霍亂弧菌感染。

官方媒體強調疫情並未擴散至格拉瑪省以外地區,但古巴第二大城聖地牙哥的獨立消息來源報導,當地醫院已有八人因霍亂喪生,除格拉瑪省外,聖地牙哥省、卡瑪圭省與哈瓦納共有廿九人喪生,遠較官方數據為多。

官方正趕製六萬份次氯酸鈉消毒劑消毒疫區水井、供水管與下水道,公共衛生部並勸導民眾避免前往外地。古巴以保健與免費醫療揚名於世,霍亂疫情雖未導致國際衛生組織發布旅遊警訊,但墨西哥十二日起對源自哈瓦納的航班進行檢疫,委內瑞拉、德國、英屬開曼群島也表達關切。

fsj 提到...

研究突破! 阿茲海默症 發病前25年能測出

【聯合報╱編譯田思怡╱報導】2012.07.13

科學家首度定出遺傳性的早發性阿茲海默症發展的「時間表」(timeline),發現早在出現記憶力衰退症狀的25年前,患者腦部已有變化。這項突破有助於及早發現和治療。

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研究團隊發表在「新英格蘭期刊」上的研究,提供患者病發前脊髓液、腦部大小、腦部斑塊變化的「時間表」。

來自英國、美國和澳洲的128人參與這項研究,他們的父母為早發性阿茲海默症患者,他們有百分之五十的機率遺傳了三種引起早發性阿茲海默症的基因突變之一。早發性患者通常在30和40多歲就發病,一般患者通常60多歲才發病。

研究人員檢視他們父母病發的年紀,推測他們可能病發的年紀。研究人員對他們進行驗血、脊髓液檢驗,以及腦部掃描和心智能力評估。結果發現,早在病發前25年,就可在脊髓液裡測出阿茲海默症腦部斑塊的重要成分。到了病發前15年,可從脊髓液裡測出腦細胞的蛋白質堆積增多,也可測出腦部部分萎縮。到了病發前10年,腦部葡萄糖的消耗變化更加明顯,並出現輕微記憶力衰退。

阿茲海默症學會研究部主任巴拉德表示:「這項重要研究強調遺傳性阿茲海默症病人的腦部變化,早在病發前幾十年就出現,對未來的診斷和治療意義非凡。」

他說:「這些研究結果也顯示,非遺傳性阿茲海默症患者的腦部可能在早期也出現變化。但我們無法確定,還需要更深入研究,才能證實兩者之間有連結。」



◆ 常常莫名焦慮 老化速度恐加快

台灣醒報/陳珮瑜 2012-07-13

你身旁的朋友是否常莫名焦慮?研究指出,恐懼型焦慮障礙,也就是眾人熟知的其中一種焦慮症,將會引發細胞損傷,使人老化的速度加快。研究員表示,有焦慮症的人,其細胞內「端粒」通常都較短,且罹患癌症、心臟疾病、老年痴呆症的機率都比正常人還要高。

「端粒」位於細胞染色體的末端,功能在於確保染色體DNA能被完整複製,防止遺傳物質遭受損害。「端粒」的長度某種程度上是一種生物學的年齡標記,因此又被稱為是細胞的生命時鐘。

美國布里格姆婦女醫院的研究團隊匯集5,000名年齡介於42至69歲女性的血液樣本,並請受試者填寫問卷,調查其是否受焦慮症所苦。研究發現,有著高度焦慮傾向的受試者,其細胞內的端粒都較短;且比較相同年齡者,有著較短端粒的受試者看起來比原本年紀還老了6歲。

研究員表示,年紀較長的女性如果會恐懼人權或是較高的地方,其細胞內的「端粒」通常都較短;而「端粒」較短的人,其罹患癌症、心臟疾病、老年痴呆症的機率都比正常人還要高。

研究員歐克瑞克醫師表示,從研究得知,心理壓力的確會加速人的老化;但目前還不確定究竟是過度焦慮使得端粒變短,或是較短的端粒引發焦慮,一切還需查明。此研究也被刊登於《PLoS ONE》期刊。



◆ 減重、少脂肪 搞定更年期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2012/07/13

美國一項大型研究指出,更年期女性減重、多吃蔬菜、水果,採用低脂飲食可幫助減緩更年期熱潮紅、夜間盜汗等不適。

醫界多半使用荷爾蒙替代療法治療更年期不適症狀,但有不少研究指出,荷爾蒙替代療法可能增加乳癌、心臟病風險,因此研究團隊希望找尋其他方法治療更年期症狀。

美國凱薩醫療機構北加州奧克蘭研究部門的坎迪絲‧克倫克為研究首席作者,她表示,除了荷爾蒙替代療法,研究團隊想了解改變飲食、減重是否也可以改善更年期症狀。

研究結果發現,女性若採取更健康的飲食方式降低體重,盡量減少脂肪攝取量,多吃全穀類食物、水果、蔬菜,的確可以減緩、消除熱潮紅、夜間盜汗等更年期不適症狀。

為什麼改變飲食習慣可以改善熱潮紅、夜間盜汗等更年期症狀?坎迪絲‧克倫克表示,脂肪常會將熱能存留於體內,導致熱潮紅、夜間盜汗等症狀,減重則可幫助身體散熱,減輕症狀。這項研究近日發表於線上版「更年期期刊」。

研究人員分析「女性健康促進研究」資訊,有1萬7000多名女性參與研究計畫。研究顯示,有更年期症狀的女性若沒有接受荷爾蒙替代療法而採用低脂飲食,多吃全穀類、蔬菜、水果等食物,且一年至少減重4.5公斤(10磅),更年期症狀多半會在一年後逐漸消失、改善。



◆ 基因藍圖用處大 選擇伴侶都靠它

台灣醒報/劉運 2012-07-13

未來的人可照基因藍圖來選擇另一半!科學家指出,DNA檢測費用未來將下降,優生學的時代很快就會來臨。英國倫敦皇家學院教授阿爾曼德里洛伊表示,在5到10年內,年輕人將可輕鬆的購買他們的完整基因藍圖,並依此決定另一半。

科學家指出,人們想擁有健康寶寶的欲望,致使他們檢視另一半的基因藍圖,而有了這層資訊,父母將可讓他們的小孩避開一些無法治療的疾病。但科學家指出,人們不能用先進的醫學技術來選擇小孩眼睛的顏色,或設計出更高的智商。

里洛伊教授在「2012年歐洲科學論壇」中指出,優生學其實已經存在,每年有數萬名女性因為不希望她們的小孩罹患唐氏症及其它疾病而選擇墮胎。他說:「這些程序在大部份歐洲國家已經非常完善。」,而且「基因排序技術」的費用下降的非常快,所以很快就可以讓大眾方便取得。

丹麥神經生物學家隆恩法蘭克預測,有些國家將會全面採用優生技術。但是她也指出,有些人會把優生技術當作是違反大自然常理的醫療。

但是基督醫學聯盟的菲莉帕泰勒擔心社會愈來愈熱衷名人形象,與完美的外形與高度智商相比,人們可能認為殘障或有基因疾病的人,他們的生活在某種程度上比較不值得生活。泰勒說:「我們必須抗拒優生學觀念,醫學重點應該放在發展基因疾病的療法及支援機制,而不是尋找它們,並在嬰孩出生前將之摧毀。」



◆ 移植手術豐富 台灣最缺捐肝人

中央社 2012.07.13

醫師今天表示,估計台灣每年需要換肝者至少500名,願意捐肝者少於100名,等不到肝臟捐贈,有些病友會選擇其他換肝管道。醫師建議,確保肝臟健康第一步是捲袖抽血檢查。

參與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攻雪山「登高一呼」活動的4名肝病病友中,有2人是B肝帶原者,都在青壯年時發生肝癌、肝硬化,經換肝手術後重啟新人生,2人分別在3年前與1年半前在中國大陸換肝。

64歲的病友孫道傑表示,肝病陪他11年,曾進行2次肝切除、7次栓塞治療、2次電燒,最後不得不摘除右肝並透過移植保命。

他說,台灣的肝臟移植經驗豐富,但來源有限,3年前選擇到中國天津換肝,手術成功,術後也恢復正常生活,早睡早起、游泳、騎乘越野車,很期待這次雪山攻頂之旅。

台大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楊培銘表示,肝衰竭或肝臟功能走下坡而無法回復時,需要換肝,估計台灣每年需要換肝者至少500名,而願意捐肝者少於100名,病友等不到屍捐、活體肝臟移植,在不得已情況下選擇到中國大陸,不過需考量手術技術與感染風險。

他說,現在醫學技術進步,B、C型肝炎是可以治療的,C型肝炎治癒機率約6成,未來可能達到8、9成,美國已核准治療C肝的新藥「Telaprevir」與「Boceprevir」,估計今年底或明年將引入台灣。

楊培銘表示,自1984年開始有疫苗接種計畫,罹患B、C型肝炎的病患都有減少,估計2034年後,病毒性肝炎可能慢慢消失。

「肝是沉默的器官」,楊培銘說,為確保肝臟健康的第一步,建議民眾先花短短3分鐘抽血,了解是否有B、C型肝炎。完整肝臟檢查一定要透過血液檢查,已有B、C型肝炎的民眾,每半年應該到醫療院所追蹤檢查,除抽血檢驗外,還要加驗病毒量及腹部超音波檢查。

fsj 提到...

酷熱!藥物、食物 也會引起光敏感

【聯合報╱記者陳雅芃╱台北報導】2012.07.13

炎炎夏日,北市聯醫陽明院區藥師雷才萱提醒,民眾要盡量少吃光敏感藥物和食品,以免暴露在陽光底下的皮膚產生搔癢或是紅疹等光敏感作用。

雷才萱說,一般人只知到防曬就是擦防曬乳、撐洋傘,不知道有些藥物和食物,長期服用會和陽光產生交互作用,造成皮膚的光敏感性,容易引起皮膚搔癢或紅疹。

她指出,許多女性會使用檸檬片敷臉、柑橘類精油,以及使用A酸、果酸等美白,如果沒有清除乾淨,臉部照到陽光後就容易引起皮膚紅腫發炎。

雷才萱說,像抗生素、抗黴素、利尿劑、A酸、果酸及消炎止痛的藥物都容易引起光敏感;另外像胡蘿蔔、芹菜、香菜或是檸檬片、柑橘類的食物,也容易引發皮膚紅腫的光敏感情形。

她表示,光敏感食物只有在皮膚暴露在陽光底下才會發作,引起皮膚搔癢或是紅疹。

她建議,民眾除長袖衣褲及戴帽子與太陽眼鏡防曬,也要選購可隔離UVA和UVB的防曬油,避免曬黑以及皮膚老化。



◆ 生活中醫-夏日吃薑 有助身體散熱

黃天如/台北報導 2012-07-13 中國時報

夏天吃薑?別懷疑,中醫師表示,多數人都習慣吃冰、吹冷氣消暑,殊不知這麼一來反而導致體表毛孔收縮,不易散熱,更容易中暑;相較之下,有利水、散熱氣功效的生薑,反倒是炎夏消暑聖品,民眾不妨每天適量加在絲瓜等蔬果料理或茶飲中,有保健作用。

御絨中醫診所主任醫師羅珮琳表示,中醫古籍早有「冬吃蘿蔔,夏吃薑」的說法。因為夏天高溫體熱,此時卯起來吃冰、吹冷氣,或是攝取過多西瓜等涼性食物,反易導致人體「外寒內熱」,體內熱氣發散不出,所以愈是熱天,愈應適量食用生薑,以利通陽氣,幫助散熱。

她說,夏日主婦烹煮絲瓜、黃瓜、冬瓜等涼性蔬果料理時,不妨加些生薑片或生薑絲,不但消暑也添風味,沖泡紅茶時加2、3片生薑,做成薑紅茶,也很不錯。

除了暑氣上身,炎炎夏日特別容易感到疲勞、倦怠,有些人甚至還有手腳無力、記憶力不好等症狀。營養師方晴誼表示,許多民眾累了就吞維生素B群,事實上維生素B群只是將人體攝取營養素轉化為身體所需能量的輔酶,除B群外,人體必須攝取足夠營養素,才能得到足夠的能量。

羅珮琳說,夏天首重補氣,人參、黃耆都是不錯的選擇。但須注意不同人參的泡製方式不同,藥性也不同,例如高麗參屬溫補,適合寒性體質的人,屬涼補的西洋參則較適合燥熱體質的人,用法均為每天以3到5片沖茶或水煮飲用即可。



◆ 夏季吃水果 謹記寒熱溫涼

記者蔡淑媛/台中報導 2012.07.14 自由

炎炎夏日,當季水果西瓜、香瓜等瓜果類清涼解渴又解熱,許多人狂吃冰西瓜解熱,不過中醫師提醒,大多數瓜果屬性寒涼,多吃反而造成腸胃不適、引起腹瀉,建議不冰直接吃就很消暑,荔枝、龍眼、榴槤屬燥熱性水果,可以冰過再吃,掌握水果「寒熱溫涼」才不會愈吃愈燥熱、愈吃愈寒涼。

中醫師蔡蕙君表示,體內燥熱,狂吹冷氣、吃冰,血管收縮,體熱反而無法排出,而且寒性體氣的民眾吃太多瓜果類水果,反而容易胃悶、腹瀉。

蔡蕙君指出,西瓜、香瓜等瓜果類蔬菜水果,除了南瓜、木瓜較為溫和,其他性質寒涼,當季的西瓜、梨子利水又去熱,許多人冰過才吃又大量食用,吃多了容易胃悶、腹脹、腹瀉,寒性體質者吃了更明顯,她建議不用冰,直接吃就很消暑。

至於蔬菜類的冬瓜、大黃瓜可以加排骨煮湯,調和寒性,喝了一樣消暑解熱,腸胃不好的人不宜吃太多涼拌木瓜絲、小黃瓜,代謝不佳的人多吃容易脾濕、反胃、四肢無力。

當季的荔枝、龍眼、榴槤性屬燥熱,吃多容易上火、冒痘、排便不順,可以冰過再吃,而有口乾舌燥、便秘的人不宜多吃,淺嚐即可,一次吃個3到5顆荔枝就好。

另外,夏天大家愛吃芒果冰,蔡蕙君說,芒果性質溫和,但容易誘發皮膚過敏,還是少量解饞最好。她強調甜度高的水果糖份高,最好適量食用,而火龍果偏涼,但富含膠質可改善便秘,葡萄、蘋果、奇異果和櫻桃性質溫和,櫻桃富鐵質補血,有人對奇異果的絨毛過敏,刮皮即可吃。



◆ 教你一招!別依賴咖啡 別大開冷氣睡覺

【聯合報╱記者詹建富專題報導】2012.07.14

想在夏日遠離疲勞生活,專家指出,應有充足睡眠、攝取均衡的營養和足夠的水分、以及適度運動,千萬不要過度依賴咖啡、茶或提神飲料。如果食欲不佳,可選擇蔬果或沙拉,特別適度運動可促進腦內啡分泌,趕走疲勞。

調查顯示,台灣上班族約有六成超時工作,疲勞時,五成民眾依賴咖啡和茶提振精神。執業營養師方晴誼表示,咖啡、茶或市售提神飲料都含咖啡因,攝取過量恐造成心悸、心跳過快、血壓上升等。

一旦長期飲用咖啡,可能出現骨質流失等問題。方晴誼說,咖啡因雖具提神效果,但也容易讓上班族產生難以專注的現象,反而降低工作效率,更無法消除身心疲勞。

台北市莒光診所院長何一成表示,夏天容易讓人疲累,但現代人經常熬夜、晚睡,也常睡眠不足,要解除工作的疲憊感,必須有充足的睡眠及休息。

另外,現代人多數開著冷氣睡覺,何一成說,如果室內空調沒有新鮮空氣對流,可能造成二氧化碳濃度太高,形成輕度缺氧,反而讓人感覺愈睡愈累,建議夜間睡覺時,冷氣溫度別調太低,並讓氣窗可以有空氣流通。

許多人以為維他命B群可解除疲勞,方晴誼說,維他命B群只是扮演將攝取營養素轉化為身體所需能量的輔助角色,建議可從生鮮蔬果攝取維他命和礦物質,不要迷信高劑量的保健食品;如果經常外食,無法均衡飲食,建議可挑選綜合維他命。

至於運動,何一成說,如果全身肌肉緊繃,反而讓人疲勞,適度運動,可讓肌肉放鬆,釋放壓力,有助睡眠。另外,運動可提高心肺功能,經由血液循環把氧氣帶到身體周邊,另一方面促進腦內啡分泌,讓人有愉快感,不會死氣沉沉。

fsj 提到...

愛滋病患年增兩千人 男性為女性11倍

【聯合報╱記者黃文彥/台北報導】2012.07.15

疾病管制局防疫醫師吳岫推估,國內青壯年男性每一百人就有一人感染愛滋病,男性感染人口是女性的十一倍,且愛滋病患每年新增兩千人。疾管局長張峰義表示,「想到這裡我每天都睡不著。」

吳岫昨日在二○一二愛滋病防治暨醫療學術研討會上表示,不僅男性感染愛滋病人口多,國內愛滋病患者每年約新增兩千名。張峰義表示,愛滋病患須終身用藥,每年的藥費高達三十萬元,如果以此速率繼續增加,等於每年必須花費六億元治療新增病患,未來國庫恐無力負擔愛滋病藥費。

統計發現,國內新增愛滋病患者,八成來自男男性行為;其中,七成男同志透過網路尋找性伴侶。疾管局委託成功大學護理系副教授柯乃熒研究發現,加入男同志臉書粉絲團,並透過粉絲團的活躍分子貼文行銷做愛滋篩檢、性行為用保險套,都有明顯的效果,讓臉書意外成了愛滋病防治的新利器。

正因為社群網站隱密又方便,吸引不少男同志上網找尋另一半;但成功大學護理系副教授柯乃熒說,網路有很多錯誤的愛滋病訊息,讓男同志增加罹病風險。



◆ 社群網路宣導防愛滋 男同志接受度高

記者魏怡嘉/台北報導 2012.07.15 自由

男同志們常在網路上尋求資訊,但網路訊息不見得正確,往往使得愛滋防治更困難。成功大學一份研究發現,透過網路意見領袖的平台設立,傳播正確的防治愛滋病資訊,不僅男同志6個月內愛滋病毒的篩檢率可明顯由14.8%提高到31.4%,男同志之間性行為使用保險套的比率也有增加。

成大這份研究是國內首度運用虛擬網路社群介入愛滋防治措施;成大護理系副教授柯乃熒表示,男同志佔國內愛滋感染者總數的46%,每年新增愛滋感染者當中,有8成是男同志,顯見男同志間性行為是愛滋感染的首要危險因素,因此這次以男同志做為主要研究對象。

柯乃熒指出,由於網路有隱密性,且社群連結快速方便,不少男同志在網路上搜尋愛滋相關資訊及性伴侶,但網路上常可以看到似是而非的訊息,例如「被蚊子叮咬會被感染愛滋」、「用多一點唾液可以取代保險套而不感染愛滋」等,這些錯誤訊息卻讓不少男同志們信以為真而被誤導,成為防治愛滋感染的漏洞。

為了嚐試防堵此一漏洞,研究先在2011年2到3月時,在網路上以匿名方式進行問卷調查,徵求願意參加研究者。之後在社群網路上設立了「網路意見領袖平台」及「愛滋味資訊合作社」,將正確的愛滋防治資訊傳播出去。

研究並於2011年10到11月對先前問卷調查同意參與研究的男同志再進行問卷,結果發現同志6個月內愛滋病毒篩檢率明顯由14.8%提高31.4%,而男同志間性行為使用保險套的比率亦由34%提高到38.8%,顯見網路社群可在防治愛滋發揮一定的功效。



◆ 腦死判定擬放寬 足月嬰可器捐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2012.07.15

衛生署自93年公布「腦死判定準則」以來,3歲以下嬰幼兒沒有納入,引發爭議。最近衛生署委託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邀集專家學者再度開會,終於對解除腦死判定年齡限制有了共識,只要是足月生產的新生兒,經過一定程序,也可以執行腦死判定。

衛生署醫事處科長呂念慈表示,衛生署擬放寬限制,未來只要是經媽媽懷孕滿37周、足月生產的新生兒,不幸陷入深度昏迷、或是腦部結構損壞無法復原,可由小兒專科醫師執行腦死判定。不過昏迷原因需排除藥物中毒、體溫過低等因素。

同時考量嬰幼兒的潛在修復能力較強,雖然嬰幼兒腦定判定跟成人一樣,也需經兩次的腦死判定,但成人兩次腦死判定只需間隔4小時,嬰幼兒的觀察時間拉長、更為嚴謹,學者專家討論共識,1至3歲需間隔12小時、1歲以下更需間隔24小時,才能做第二次腦死判定。

衛生署表示,「腦死判定準則」修正草案,預計將於8月定案,正式對外預告、公告修正草案內容,完成相關的立法程序。

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統計,國內等待心、肝等各種器官移植的小小孩,一年雖不到10人,但受限腦死判定才能摘取器官的法令限制,3歲以下嬰幼兒幾乎等不到器捐。

前台灣小兒神經醫學會理事長、國泰醫院副院長洪焜隆表示,過去擔心嬰幼兒對腦部缺氧的耐受性較高,近十年來雖有討論,但一直不敢替嬰幼兒進行腦死判定。但臨床上遇到明明已經腦死,卻苦無法源依據,不僅可能流失器官捐贈的契機,小小孩只能繼續住在加護病房一到兩個月後過世,期間也衍生無效醫療。

去年美國已同意將新生兒納入腦死判定,國內也終於達成共識。洪焜隆說,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可能捨不得判定腦死的小寶貝捐出器官,但至少勸募人員可以試著介入,讓腦死小孩的器官延續其他孩子的生命。

亞東醫院外科部主任陳芸也說,除了心、肝等器官外,小腸移植已被衛生署列為常規手術,由於短腸症患者六成是幼兒,一出生就只能靠著靜脈注射攝取營養,長期注射容易造成感染、肝脾腫大、黃疸、出血,若要移植救命,必須要有尺寸、長度適合的腸子,放寬法令後,小小患者有機會重拾生機。



◆ 醫療體系崩盤 錢不是關鍵!

【陳家如/新北市(執業醫師)】2012-07-15 中國時報

貴報社論〈醫療體系瀕臨崩盤的警訊〉,提到「護士大量超時工作,卻沒有合理的加班報酬。」以及「衛生署終於同意大幅加碼護士加班費廿億,風波暫歇」。

其實護士患寡、醫師患不均,主要原因不是因為報酬過低的問題。護理人員上街頭其實是訴求「我要命、我要假、不要錢!」「我要休假、我要約會!」也曾有醫院開出四十萬高薪,徵不到急診醫師!曾經調查醫師族群,不走五大科最大的原因,第一位是高風險、易被告,第二位是工時過長,生活品質差。

不是錢不夠多!而是不友善的法律與高訴訟率,造成醫師連基本執業的安全感與受尊重感都沒有了!但衛生署解決方法卻是說「五大科的住院醫師,每年可多領十二萬元!」此做法誠如台大外科出走的洪浩雲醫師說:「因為根本不會對症下藥啊!病人肚子痛你給他擦香港腳藥膏…」

請政府不要只用「加錢」去解決,只有醫學與法律良性的溝通、與過勞制度的改善,才能讓失了血的醫療現況,漸漸輸血回溫!

fsj 提到...

猛吹電扇反增體溫!

【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2012年7月16日 台灣新生報

連日高溫,有些人不斷吹電風扇,希望可以降溫、省電。不過英國最新研究指出,沒有具體證據顯示在炎熱天氣吹電風扇可以幫助降溫。

吹電風扇對健康的好壞影響,醫界看法不一。有些研究認為,在室內吹電風扇,或可減少過熱相關健康問題。但也有研究顯示,吹電風扇可能讓身體過熱、脫水情況變得更嚴重。

研究人員引述公衛學者看法指出,若電風扇不是直接對著人吹,在溫度低於華氏九十五度(約攝氏三十五度)時,電風扇或可增加熱能散失。當溫度超過華氏九十五度,電風扇反而會讓空氣更加熾熱。這項研究近日已發表於線上版「實證醫學資料庫」期刊(TheCochraneLibrary)。

英國健康保護局(HPA)凱蒂‧卡邁克爾表示,目前還需要更精確的研究,才能了解氣溫飆升時吹電風扇是否會影響健康。

英國健康保護局極端事件與健康保護部部長維吉妮亞‧莫瑞解釋,二○○三年有熱浪來襲,當時歐洲大約有三萬人喪生,英格蘭健康部門追蹤、分析發現,民眾熱天吹電風扇不見得是好事。

莫瑞指出,氣溫飆高時,使用電風扇可能無法讓身體降溫,反會讓身體溫度升高,並導致流汗量增加,進而引起脫水、電解質失衡,嚴重的話,還會影響心臟、神經功能,因此大熱天吹電風扇對健康或許是弊多於利。尤其是年長者、幼童,以及慢性病、重病患者,更容易身受其害。

美國紅十字會提醒,氣溫上升時,民眾最好多補充水份,避免飲用含咖啡因、酒精飲料。一天最熱時刻,最好待在室內,動作要盡量放慢,避免激烈運動。如果家人、朋友、鄰居有人獨居,且家裡沒冷氣、沒空調,最好多確認他們的健康狀況。

在天氣很炎熱的時候,要盡量穿寬鬆、淺色衣服,深色衣服容易吸收陽光,不利散熱。如果是在室外工作,最好能增加休息頻率。家裡如果沒有冷氣、空調,建議可以去百貨公司、商場、圖書館、戲院等有冷氣、空調的地方,以免過熱傷身。

※ 相關報導:

* 夏日愈睡愈累?疲勞症候群啦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02364

熱浪來襲,讓人無精打采,甚至食不下嚥,提不起勁,愈睡愈累。醫師指出,在夏季時分,不少人覺得疲勞倦怠,其中以工時長、壓力大、輪班制及責任制的上班族,是「夏日疲勞症候群」的好發族群。

台北市莒光診所院長何一成指出,醫學上的「慢性疲勞症候群(chronic fatigue syndrome)」,泛指持續出現疲倦感,並伴隨頭腦昏沉、記憶力及思考力退化,且經常感覺焦慮、沮喪、食欲不振、失眠、性欲減退,甚至有頭痛、全身肌肉痠痛等症狀。

* 養生3個半小時 醫師:可照做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02361

網路上有人提出「人要注意三個半分鐘、三個半小時」論調,指起床後做到「三個半分鐘」不花一分錢,可以少死很多人,但醫生說,三個半分鐘無科學依據,一般人並不需要。至於三個半小時則是早、晚作運動,中午睡午覺,可以延年又益壽。...至於三個半小時,則是:1、早上起來運動半個小時。2、中午睡半小時。3、晚上6至7時慢步行走半小時,可減少心肌梗塞,高血壓發病率。



◆ 平日多保健 遠離痛經

文/林政煌 2012.07.16 自由

吾家有女初長成,首先面臨的便是月經的問題,由於現今生活富裕,飲食不外燒烤炸辣油膩之品,再加上冰品飲料盛行,尤其炎炎夏日,狂吹冷氣,加上穿短褲、小背心,使得子宮受寒的情形相當普遍,導致有痛經的女性有愈來愈多的趨勢。

何謂痛經?通常是指女性正值經期或行經前後,出現週期性小腹疼痛,嚴重時,會影響工作及日常生活者稱為痛經。一般有痛經的女性常借助於服用止痛藥(如普拿疼等)來減緩疼痛與不適,殊不知中醫治療痛經有不錯的效果。

◎中醫把痛經依體質分為氣滯血瘀型、寒凝胞中型及氣虛血少型三類。

●氣滯血瘀型:多因憂鬱或緊張壓力引起,大多表現為經前或經期小腹脹痛、乳房脹痛、經量少、色暗有血塊,通常隨著血塊的排出後,可以減緩疼痛,治療以少腹逐瘀湯加減。

●寒凝胞中型:多因經期冒雨涉水、或游泳、或貪吃生冷,感受寒邪而作痛。症見經前或經後小腹冷痛、或絞痛,得熱則痛減,手腳易冰冷,治療以溫經湯加減。

●氣虛血少型:多因脾胃虛弱,或大病、久病氣血俱虛而引起痛經。常見經期或經後小腹綿綿作痛,得按痛減,經色淡且量少,面色蒼白,頭暈乏力,治療以八珍湯加減。

其實只要平日多注意護理,例如:避免腳部受寒,經期嚴禁食生冷之物(如:冰水、西瓜等),經期洗頭後,要立刻吹乾頭髮,平日月經來前,也可以用生薑5片、1湯匙黑糖、6枚紅棗,煮水成一碗來喝,經後搭配四物湯來調經補血,並諮詢中醫師,如此一定可以遠離痛經。

(作者為新北市御安堂中醫診所院長)



◆ 天堂不撤守-以人為本 醫療糾紛解決之道

【陳長文】2012-07-16 中國時報

醫療體系崩盤(內、外、兒科、婦產科、以及急診「五大皆空」)的議題引起很大討論,據瞭解造成醫療體系崩盤原因有二:醫護人員過勞與醫療訴訟(尤其是刑事訴訟)頻傳。當然醫師對自己的職業自許也扮演極其重要角色,行醫是視病如親的「志業」?還是販賣服務的事業而已?醫護人員過勞的問題不是本文討論主題。本文討論的是醫療糾紛解決之道,以及醫療行為是否除罪化等問題。

醫病關係曾幾何時,已簡化、異化成訴訟關係,這是極度嚴重問題,就像醫師看病,絕不能只盯著電腦看病歷、看檢查報告,唯有回到人本源頭,才有助於釐清問題本質。包括健保制度、醫療機構規模化法人化、乃至醫院醫師關係僱用制或委任制等,在在形構了醫療環境變遷的圖像。這些變化使得醫師在社會舉足輕重的角色,產生量變與質變,如何再塑醫者典範,實在亟待醫學院、衛生署、法界等共同籌謀。

以筆者切身經驗,小兒文文是腦部發育不全的早產兒,是極重度身心障礙者,及家中長輩們於生前亦多次進出加護病房。報載,一位法官膽囊疑有息肉,經醫師「建議」開刀摘除膽囊,但手術後發現膽囊沒有息肉,該法官提告醫師業務過失重傷害罪責。六年前,筆者也摘除膽囊,情形也與此報導類似。如果從結果來看,包括接生文文、照顧筆者長輩、為筆者診斷及摘除膽囊的醫師們,似乎筆者都可將他們列為告訴對象,但筆者卻完全沒有起心動念,反而只有對醫師的感恩和對生命無常的體會。因為醫療本就存在著風險,「好的診斷,並無法擔保一定有好的結果」。當然,醫療行為是否涉及刑事責任,還是要依個案事實來認定。針對醫療行為進行「除罪化」之提案,涉及各行業平等,尚不可取。任何通案立法,都可能會遇到「臨界個案」。例如,救護車駕駛員執行救護過程中過失造成第三人傷害或死亡,同樣也會有結果不如預期的情形,是否也應考慮修法除罪化?

只是筆者認為在絕大部分情形,透過醫病充分溝通後進行的醫療,即使有糾紛,除有重大疏失外,應避免以刑事解決糾紛。法律有民、刑事之別。不幸發生醫療糾紛,深信絕大部分糾紛,應都是走民事解決才是正確途徑。造成醫療體系崩盤的醫療訴訟困擾,當務之急應是投入更多資源,把醫病溝通(包括充分告知後獲得病人同意)做得更徹底細緻,將醫療風險透過保險制度周延分散,也是關鍵。更上游的醫學院教育也要再接再厲,堅實以人為本的醫學教育,特別是有關醫病關係的社會、心理、法律等整合課程,務必重視強化。

至於醫療糾紛走刑事途徑,首該檢討就是司法部門如何糾正「以刑逼民」惡習。正如前述,如果能讓民事求償走得通(如修法加強民法侵權行為的救濟),「以刑逼民」之誘因自然大幅減少;另方面,是如何讓刑事訴訟不被工具化(亦即不縱容以刑逼民的告訴或自訴),這部分檢察官(法官)責無旁貸,使得本不該被刑事訴追者,免除程序勞費騷擾,以及妥善運用微罪不舉、緩起訴/緩刑等機制,都是要項。此外,司法院也應擴大指定法院設立醫事法庭(醫療法第八十三條),以妥速審理醫療糾紛的民、刑案件。

醫療糾紛運用自訴的現象也值關注。據統計,醫療糾紛採自訴比例比起一般案件偏高。再者,醫療糾紛案為自訴案件者,獲得有罪判決的定罪率與公訴案件相比,也明顯偏低。質言之,自訴可能是造成濫訴醫師的工具。事實上,不只在醫療糾紛案件,自訴本就有誘發各種案件濫訴的疑慮,固然刑事訴訟法已修法改採自訴強制律師代理制度,以「限制濫訴,提高自訴品質」,但自訴濫訴疑慮始終存在;更何況,自訴制度設計的原始目的在於制衡檢察官濫權不起訴,本非刑事訴訟權利的核心,因此修法廢止自訴制度此其時也。(作者為法學教授/律師)

fsj 提到...

愛吃冰完美小姐 乳房滿佈囊腫

記者蘇金鳳/台中報導 2012.07.17 自由

一位29歲從小就喜歡吃冰的女子,加上個性求完美,產生痰濕體質及肝氣鬱結,導致乳房產生大大小小的纖維囊腫;另一位則是因憂鬱症吃藥而導致肥胖,而乳房也長了一顆5公分囊腫的女子,經中醫師給予中藥及針灸治療,兩人不但不再疼痛,腫塊也漸消。

痰濕體質結合瘀滯氣血

很多人都喜歡吃冰,但長期吃冰對人體有不良的影響,蓮樺診所中醫師蔡蕙君表示,有位29歲的女子,已婚,擁有F罩杯,但因從小喜歡吃冰,產生痰濕體質。加上該患者求完美、喜歡熬夜,造成肝氣鬱結,近幾年覺得胸部疼痛,即使是吃身為藥劑師的父親開立的止痛藥也無效。

該名女子到一家大醫院求診,發現乳房長了大大小小的纖維囊腫,除會影響外觀,而且會再長出來,患者便到蓮樺中醫診所求診。

服中藥2週 囊腫縮小

灸治療外,並吃了2週有關可活血化瘀的桃仁、紅花,可疏肝解鬱的柴胡及可軟堅散結的昆布、海藻、浙貝母等中藥,如今患者表示胸部已不痛,而且囊腫減小,胸部也縮小,體脂肪由30%降到29%,目前持續治療中。

蔡蕙君並提醒,有痰濕體質的女性,千萬別吃燕窩、蜂蜜、雞精、人參、鹿茸等補氣食品,以免症狀更嚴重。

另一名26歲的女性患者,長期患有憂鬱症,因服用抗憂鬱藥,半年內胖了20公斤,晚上睡不著還便秘,且有時覺得胸部會痛,月經3至4個月才來一次,因想減重而到蓮樺求診。

但問診後,蔡蕙君發現其右側乳房也長有一顆約5公分大小的纖維囊腫,因女性患者長期憂鬱,造成肝氣鬱結,更導致乳房長囊腫,因此對患者施以針灸及給予疏肝解鬱的中藥治療。1週後婉琳疼痛消失,失眠及便秘改善,而且第1週就減了2.5公斤,目前患者也是持續治療中。

蔡蕙君表示,乳房纖維囊腫應是預防重於治療,平日感覺情緒不佳、心情鬱悶時,就要多做戶外活動、擴胸運動、找朋友傾訴、專業諮詢,或尋找其他正當且適合自己的疏解方式,平日也可用中藥材合歡皮、紅棗、生地、百合等製成的中藥茶飲「疏肝開鬱茶」來疏解肝氣,幫助肝經循環暢通,解除心中鬱悶之氣,以免氣血瘀滯漸久,身體長出不該有的「壞東西」。



◆ 海大研發保健飲品 可抗憂鬱

中央社 2012-07-17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教授蔡國珍研發團隊將米基廢物利用,加上魚腸道分離出的乳酸菌,製成含胺基丁酸(GABA)的「忘憂飲」;她說,「忘憂飲」可抗憂鬱,未來可開發成保健食品。

海大食品科學系教授蔡國珍今天受訪時表示,胺基丁酸(GABA)是人類中樞神經系統分泌的抑制性神經傳導物質,多集中在腦部,有些人分泌不足會產生失眠、憂鬱等症狀,而胺基丁酸(GABA)正好有降血壓、安神、抗憂鬱等功能。

蔡國珍發現,許多業者利用米飯培養冬蟲夏草子實體,子實體割下販售後,剩下的米基通常沒什麼價值,她廢物利用,將米基搗碎加水,再添入從魚腸道分離出特殊的乳酸菌菌株,經過2天就能發酵出含胺基丁酸(GABA)的乳酸菌。

由於發酵後的乳酸菌有餿味,她加入紅棗、桂圓調味,製成風味頗佳的乳酸菌飲品「忘憂飲」,經過動物餵食實驗,可有效改善動物的憂鬱症狀;製成飲品能補充人體所需的胺基丁酸(GABA),未來也考慮製成粉末或膠囊,方便攜帶。

蔡國珍說,這項成果去年研發成功,將在7月26日「BioTaiwan 2012生技月生物科技大展」首次正式發表,未來可望應用在天然非藥物的抗憂鬱食品開發上。

※ 相關報導:

* 《茶飲健康喝》500毫升逾2杯 咖啡因超量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jul/17/today-north1.htm

很多人擔心咖啡的咖啡因含量過高而改喝茶飲料,縣政府衛生局對市售茶飲料咖啡因含量做調查,發現咖啡因含量不輸咖啡,建議五百毫升容量的茶飲料,每天不要超過二杯。

* 猛灌青草茶 寒涼體質拉不停
http://life.chinatimes.com/life/130518/132012071701149.html

廖宜敬提醒說,青草茶不適合平時容易手腳冰冷、經常腹瀉、體質屬於比較寒涼的民眾,尤其感冒期間不宜飲用,以免愈喝愈糟。



◆ 老年健康靠菌

中廣新聞/郭希誠 2012-07-17

英國研究人員說,老年人想要活得健康就得多吃可以增加腸道益生菌的食物。

倫敦大學研究人員在歐洲科學論壇上發表了他們的研究。研究人員奧圖說,他們找了一百七十多名年紀在六十四到七十二歲的人做實驗。瞭解他們吃的食物以後再分析他們腸道裡的細菌。

結果發現,住院的人腸道裡的細菌種類較少。進一步分析發現,這些人吃的食物較少變化,身體也較差。

奧圖說,有些益生菌可以幫助腸道健康,有些可以讓肌肉結實,有些可以活化腦子。

奧圖說,增加益生菌的食物包括蔬果、堅果、豆芽、魚、全穀食物。他說,老人千萬不可偏食。吃的食物種類越多,人就越健康。



◆ 老人多運動 體健腦清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2012/07/17

近來多項研究證據顯示,年長者進行重量訓練、走路等運動,可以減緩大腦老化速度、提升記憶力,並預防失智症上身。

美國、加拿大、日本研究團隊分別在加拿大舉行的阿茲海默症協會年會上發表三份研究報告。這些研究告指出,年長者規律進行各式運動,可讓大腦更健康。

第一項美國研究發現,原本生活較為靜態的年長者如果能以中等速度走路運動,一星期走三次,每次走三十到四十五分鐘,一年後大腦掌管記憶區域就會變得比較大,代表記憶力有所提升。第二項加拿大、美國聯合研究指出,當年長女性心智能力稍微變弱,可透過一星期做兩次重量訓練改善思考、記憶能力。第三項日本則發現,增強肌肉力量、增進平衡感的運動。

阿茲海默症協會資深副主席海瑟‧辛德表示,越來越多證據證明,在老化過程中,規律運動可幫助維持大腦健康,或許也可以減少阿茲海默症風險。

美國匹茲堡大學精神科副教授克爾克‧艾瑞克森為第一項研究首席作者,他表示,運動可以從多重管道提升大腦、身體機能,規律運動不但能避免肥胖、體重增加,也能減輕身體發炎反應、延長壽命。更有多項研究發現,運動可降低失智症發生機率,讓大腦變得更靈活。

fsj 提到...

觀念平台-醫療疏失不應是罪

【葉家興】2012-07-18 中國時報

根據法務部統計,醫師被控業務過失致死案件,每年大都維持在一百件左右,起訴率約百分之十,過失傷害案件約二百件,起訴率約百分之六。換句話說,也就是平均約每天都有一個醫師被告、每月都有醫師被判決有罪,難怪有醫師抨擊此現象說,這真是另一項「台灣奇蹟」了。

醫療疏失不同於醫療錯誤,後者指的是完全不應發生的事件(never evetns),例如割錯乳房、動錯刀、給錯藥、輸錯血…等等明顯可預防且不應發生的醫療錯誤。對於這類案件,國家公權力有發動刑事起訴,維持醫事秩序的必要。但除此之外的大多數醫療疏失,將醫護人員告進法院,甚至判之入獄服刑,到底符合誰的利益?

刑罰的主要目的有三:應報、預防,以及教化。然而醫療過失入罪化,完全不能達到這些目的。首先,多數有罪判決都可以易科罰金,對中高收入的醫師顯然不構成刑罰的痛苦。其次,醫療行為本隱含高度風險及不確定性,有罪判決無法降低醫療行為的此項特徵,從而也無預防犯罪的效果。最後,醫療過失並無重大惡性或反社會傾向,也沒有使行為人社會化的必要。因此,堅持醫療過失仍屬犯罪行為,除了讓醫師背負著「被告」的汙名以及刑案前科紀錄外,毫無任何刑罰的目的與意義可言。

另一方面,對提告病患或其家屬而言,他們首要追求的目標是「發掘真相」與「權利救濟」,而這兩者都不是刑事程序的主要功能。

司法人員因不具備偵辦及審理案件所需要的醫療專業,所以必須將案件送衛生署醫審會醫事鑑定小組。實務上檢察官、法官對於鑑定結果,往往也只能全盤接受;除非有顯然矛盾或謬誤的情形,也無法對鑑定基礎之科學依據、鑑定人適格與否提出任何質疑。

如此刑事程序中的事實調查幾乎全被鑑定小組取代,檢察官、法官所能發揮的調查功能非常有限。民事損害賠償金額如何計算,當然也不是檢察官和刑庭法官的工作。這樣看來,醫療過失入罪化,除了以刑逼民、節省訴訟費用外,完全看不出有何實質效益。

衛生署資料顯示,台灣醫療糾紛鑑定件數從一九九五年的一九七件個案,成長至二○○九年的五一一件,十四年間爆增一.五九倍。其中,內外婦兒等傳統四大科合計共占了近九成。遠高於人口增長的數字,反映的是醫學進步下醫生能力下降?醫療品質變差?還是在權利救濟管道跟不上人們權利意識的情形下,以刑逼民、節省訴訟費用的「醫鬧」文明化的必然結果?

「醫療過失,刑責伺候」,既不帶來什麼社會效益與公眾福祉,卻有很高的社會成本,例如醫病關係惡化、防禦性醫療、過多且不必要的檢查浪費醫療資源、救人命的四大科鬧人才荒。將醫生定罪判其入獄,完全不符醫病雙方及社會利益。

正本之道,在於強化求償救濟制度,建立「強制醫療責任險」,讓民事糾紛回歸民事,節省司法體系無謂負擔。醫生們可以安心治病,醫療風險可以透過保險迅速求償,病患家屬也不必把法院當成「醫鬧」的免費舞台了。(作者為香港中文大學財務系副教授)



◆ 醫療「五大皆空」 監院糾正政院

【聯合報╱記者李順德/台北報導】2012.07.18

監察院調查發現,健保實施十多年來,行政院未能營造有利醫療環境,原本「四大皆空」,內、外、婦、兒科,現在加上急診科「五大皆空」,五大科醫師出現前所未有的巨變,健保問題是最大根源,行政院未能開創有效的醫療環境,通過糾正行政院。

監委黃煌雄與沈美真在記者會上表示,監院調查此案,曾訪談醫師,有醫師感嘆外科是即將消失的行業,擔心「現在我幫人開刀,等我老了,恐怕沒有人幫我開刀」,這讓他們感受很深。

沈美真說,有醫師告訴她,急診科醫師能待上三年,已算是奇人了,急診是四大科的縮影,同時是醫院的第一線,民粹氾濫,急診科醫師幾乎成為驚弓之鳥;還有醫師提醒,要同時處理護理人員,「不然將會出現六大皆空」。

黃煌雄表示,大多數醫院內、外、婦、兒四大科的住院醫師人力不足,一個月工時有人超過三百小時;有些完全缺乏住院醫師的醫院,四大科主治醫師更要代替值班,加上on call,一個月工時有時竟然多達四百小時。

調查報告表示,相對醫美的「錢多、事少、離家近」,四大科則「錢少、事多、離監(獄)近」,急診科也不例外,從台大到長庚,都已難招到醫師,有些醫院甚至掛零,「四大皆空」其實已成為「五大皆空」。



◆ 美首度核准 預防愛滋用藥

【聯合報╱編譯田思怡╱綜合報導】2012/07/18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16日批准第一種用於預防愛滋的藥物,被視為醫學界對抗愛滋病毒30年來的里程碑。聯合國愛滋病防治組織(UNAIDS)對FDA的決定表示歡迎。

吉列德科學公司(Gilead Science)生產的藥丸Truvada獲准用於預防感染「人體免疫缺乏病毒」(HIV),適用的對象為可能經由性行為感染HIV的高風險者,例如性伴侶已感染HIV的人。

研究人員早就想製出一種有助於阻止愛滋病毒擴散的藥丸。公共衛生倡議人士認為Truvada是一大突破。

FDA兩周前才批准第一種非處方的家用HIV病毒檢測試劑,這兩項發展可以說是美國在遏止愛滋病毒擴散方面跨出了兩大步。過去15年來,美國每年約有5萬名新感染者。

FDA諮詢小組成員、紐約大學朗格尼醫學中心的達斯卡拉基斯表示:「我認為,結合自我檢測和在家服用的預防藥丸,可能是預防HIV感染的全新方法,而且比較實際。」2004年問世的Truvada先前已獲准用於治療已感染HIV的患者。這種每天服用一次的藥丸是以兩種HIV舊藥Emtriva和Viread合併而成。

自2010年起,多項研究顯示Truvada能預防感染HIV。一項為期3年的研究發現,每天服用,並配合使用保險套,可讓健康的男同性戀和雙性戀者感染的風險降低42%。去年一項研究發現,在有一人感染HIV,另一人未感染的異性伴侶中,Truvada可使感染風險下降75%。

但專家警告,可能有人忽略了這種藥物的正確用法。FDA諮詢小組成員吉歐達諾說,這種藥必須每天服用才有效,而且對極高風險的人最有效。

Truvada標示警語,服用前須檢測確定未感染HIV病毒,若原已感染,可能會出現抗藥性,使服用者的病更難治療。標示也警告副作用,包括腎和肝的問題。

服用者也必須配合一整套的預防措施,包括檢測、戴保險套和諮詢。

但包括「愛滋病健康照顧基金會」在內的一些愛滋病維權人士要求FDA不要批准Truvada做為預防藥物,因為將給病人不實的安全感,減少使用最有效防止HIV感染的保險套。但FDA的專家說,臨床實驗並未顯示服用Truvada者更可能進行危險的性行為,保險套的使用多年來也有增加。



◆ 禽流感內憂之際 還走私鳥…

【聯合報╱金傳春/台大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台北市)】2012.07.19

近日新聞報導一名自澳門返台的旅客攜帶三十八隻來自廣州的綠繡眼企圖闖關入境,幸在桃園機場即被攔截,之後更在禽鳥中分離得H5N1病毒,在全球公共衛生人員戒慎恐懼,而台灣已有高致病性禽流感H5N2的內憂之際,仍有國民在龐大的利益下鋌而走險走私來台,足見國內民眾對禽流感的健康危害認知不足!

由於此民眾過去曾有走私紀錄,所以應該清查過去他曾交易的鳥店與鳥種,追蹤H5N1病毒在台的可能傳播走向,未來更應對台灣所有的鳥店在禽、人兩方面定期偵測,以維護國民健康安全。

此外,他與其接觸者的血清應以敏感度較高的中和抗體測試H5N1病毒,另由此走私鳥分離得H5N1病毒分析其八段基因序列,明瞭其與全球當前何地的H5N1病毒株的基因序列最為近似,而徹底明瞭其來龍去脈。又其病毒基因是否有人或其他哺乳類特殊的胺基酸序列,更重要的是是否在血球凝集素蛋白共七處胺基酸有今年六月「科學」期刊發表的重要變異處,而有助於人際間飛沫傳播H5N1病毒。

fsj 提到...

天熱水分缺 易心肌梗塞

【聯合報╱記者陳文星、蔡容喬╱連線報導】2012/07/18

心血管疾病不只冬天好發,近日高溫,心肌梗塞病患明顯增加,彰化縣員榮醫院這個月就有三名病患,戶外勞動時突然發病,透過心導管手術及時挽救性命;醫師研判患者未及時補充水分,血液濃稠度升高導致血栓。

員榮急診專科醫師吳肇鑫說,這一個多月來,心血管急診病患比平日增加兩成,提醒勞動者在高溫下工作,應注意補充水分,建議在飲水中加入一顆梅子,增加一些鹽分,避免熱衰竭。

因急性心肌梗塞送醫的三名戶外工作者,分別是鐵工、焊接工與農夫。田尾鄉五十歲焊接工人邱姓男子說,本月九日午餐過後準備上工,突然感到從未有過的胸悶刺痛,合併牽引至肩膀痠痛,還冒冷汗,以為長期抽菸肺部出問題。被判斷是急性心肌梗塞,他驚訝:「我這麼瘦,怎麼會有心臟病?」一小時後被轉院至員榮醫院緊急做心導管氣球擴張術,打通血栓並放入支架才保住性命。

員榮醫院心導管室醫師張木信說,最近高溫不斷,戶外勞動者在高溫下很容易缺水,血液變得濃稠,形成血栓後誘發急性心肌梗塞,必須把握急救時間,拖越久心臟肌肉等壞死嚴重,後遺症更大。

高雄市有兩名廿出頭男子,因罹患流感或感冒身體排汗功能差,傍晚出門運動,還是造成體溫升高,熱適應不良下昏倒送醫。

國軍高雄總醫院中暑防治中心主治醫師蔡明凱表示,一般感冒或抗過敏藥含有抗組織胺或膽鹼成分,抗焦慮藥使用的乙型阻斷劑,以及拉肚子時服用的腸胃藥等,都會抑制身體排汗;傍晚氣溫仍高,如果正好服用了上述幾種藥物,又沒注意補充水分,就可能熱到出問題。

※ 相關報導:

* 青春痘、濕疹 別擦防曬乳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02894

並非所有人都適合擦防曬乳液,皮膚科醫師曾忠仁提醒,防曬乳多半較為滋潤,容易讓青春痘、濕疹病情加重,要防止紫外線照射,最好戴口罩、帽子,或撐防紫外線陽傘,等青春痘、濕疹治癒,再使用防曬乳。



◆ 日實驗:藍莓黑醋栗可預防骨鬆

中央社 2012-07-18

日本國立長壽醫療研究中心研究團隊利用老鼠進行實驗發現,藍莓、黑醋栗等所含的「花青素」,具有預防骨質疏鬆的效果。這項研究成果將在明天起舉行的日本骨代謝學會發表。

長壽醫療研究中心室長新飯田俊平等人組成的研究團隊,先投藥讓實驗鼠罹患骨質疏鬆症,之後每天投予花青素。實驗鼠體重平均每公斤投予10毫克。大約2週後,實驗鼠骨量幾乎與健康鼠一樣。

如果不投予花青素,實驗鼠的骨質愈來愈空洞化。

骨頭靠的是破骨細胞與成骨細胞合作,一旦失衡,破骨細胞數多於成骨細胞數的話,將導致骨頭中的鈣流失,引起骨質疏鬆症。

實驗得知,老鼠在吸收花青素之後,破骨細胞數逐漸恢復到健康鼠的狀態。

花青素有多種,藍莓、黑醋栗所含的花青素具有預防骨鬆的效果,但紫芋等就不具效果。



◆ 研究:父親職業 關乎嬰孩先天缺陷

【台灣醒報/劉運】2012-07-18

美國研究人員發現,產下先天缺陷嬰孩的機率,與父親的職業有關。其中有3分之2的職業與某些先天缺陷有關聯,例如男性攝影師、藝術家、司機、園藝人員產下畸形兒的機率較高,而消防人員、演藝人員、消防人員產下畸形兒的機率則較低。

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的科學家在1997年至2004年間,針對生育至少一位天生缺陷嬰孩的父親,並和4,000位沒有天生缺陷孩子的父親的資料比對與進一步研究。分析結果顯示,約有3分之2的職業與孩子天生缺陷有關聯,這個研究發表在線上《職業環境醫學》期刊裡。

研究人員發現,某些職業的男人產下天生缺陷嬰孩的機率較高,包括藝術家(口、眼、耳、四肢、心臟或骨腸缺陷),攝影師及相片處理員(白內障、青光眼、眼組織缺乏),駕駛(青光眼、眼組織缺乏),庭園設計師(骨腸不正常)。

與天生缺陷嬰孩沒有任何關係的職業包括石匠、消防人員、畫家、建築師、設計師、醫療人員、牙醫、漁夫、車子組裝人員、 精鍊工、鑄造工、吹玻璃工人、演藝人員、火車駕駛、軍人、維修工程師等。

北卡羅來納大學天生缺陷研究與預防中心的安德魯歐爾善博士說,未來可針對與天生缺陷有關的職業做進一步調查,並且研究該類型職業的工作人員是否經常暴露於某些化學及物理環境。



◆ 睡眠7小時 可防老年癡呆症

台灣醒報/劉運 2012-07-18

科學家指出,將每天將睡眠時間限制在7小時的老人,可以減緩頭腦老化速度2年,而睡眠時間超過或低於7小時都會帶來反效果。美國的研究人員發現,每天睡7小時的年老婦女比起睡9小時的人,可以更集中注意力且記憶力較好。

過去的研究顯示,睡眠超過7小時可能會引發體重上升、心臟相關疾病、或糖尿病。

美國最新的研究是第一個連結睡眠時間與大腦專注力的研究,研究人員觀察15,000位70歲以上女性達5年之久。研究人員發現,睡7小時的人比起睡超過或小於7小時的人,在記憶力、集中力及專注持久力上,表現都比較好。

美國波士頓楊百翰女性醫院的研究員伊莉莎白滴佛兒指出,這個研究指出睡眠與心智功能及老年癡呆症的關聯性。

她說:「這個研究結果意義重大,因為人們可能在未來找到特別的睡眠方式,來減低患得心智功能喪失及老年癡呆症的風險。」

老年癡呆症協會發言人指出,雖然睡眠與心智健康的關聯性已經在研究中確定,但是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才能確定是睡眠影響心智功能,還是心智功能影響睡眠。

發言人指出,良好的睡眠品質、均衡的飲食、定期的運動,都會影響一個人的心智功能。

※ 相關報導:

* 步伐變緩慢 恐罹阿茲海默症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02716

一個人的走路習慣若發生微妙變化,可能是認知能力下降的先兆,意味著要做阿茲海默症的進一步檢查。研究人員15日在加拿大召開的阿茲海默症協會國際會議上,提出的五個報告首次把人的身體症狀與疾病相連。迄今,阿茲海默症一直是要求醫生診斷認知能力,和做長時間的神經檢測。專家認為,五項研究的證據很有說服力,在阿茲海默症患者的認知能力開始下降前,他們的行走步伐就會發生變化。



◆ 人體內益菌 多達百兆個C

【聯合報╱編譯組/綜合報導】2012.07.18

研究指出,人體上或體內將近有一萬種微生物,包括細菌、真菌(fungus)及病原體,它們生活在皮膚、鼻內或其他地方,總重量可能達到數磅。細菌未必有害,有益的細菌多達100兆個,許多有助維持身體健康。

美國聯邦政府歷時五年的「人體微生物計畫(Human Microbiome Project),日前公布結果。這項計畫斥資1億7300餘萬元,動員約80個研究機構的200名科學家,採集242名美國成年人身上、體內的微生物,研究其基因,並界定在人體神秘的「細菌世界」中,何種情況算是「正常」。

研究發現,人體內許多微生物有維持健康的作用。令人驚訝的發現是,幾乎每個人身上都有少量有害形態的細菌、病原體,這些細菌可能造成特別的感染。但在身體健康時,這類細菌只是默默地與良性或有幫助的微生物共存,也許被有益的細菌制衡了。

研究下一步將探究醫師最想知道的事情:為何細菌會傷害某些人,卻對其他的人無害?什麼因素會改變一個人的「微生物動物園」,使他們容易受感染。

這些發現已變科學家對人類保健的觀點,主要研究員聖路易市華盛頓大學的塔爾博士(Dr. Phillip Tarr)說:「它為人類生物學和人類疾病研究,開啟了新觀念。這些細菌不是過客,他們可進行旺盛的代謝,像個群體一般的生活於人體,我們必須以森林或水體的生態系統,看待這些人體細菌。」

普林斯頓大學微生物學家邦妮‧巴斯勒(Bonnie Bassler)說:「這些研究論文代表我們在了解人體健康與細菌領域,有了重大進展。」

fsj 提到...

懶得動真要命 一年死5百萬人

中央社 2012.07.19

(法新社巴黎18日電)發表於英國「刺胳針」(The Lancet)醫學期刊的研究今天指出,全球1/3成人活動量不足,每年約500萬人死於「沙發馬鈴薯」的生活型態。

研究人員比較身體活動程度與糖尿病、心臟疾病與癌症的人口統計後發現,2008年5700萬起死亡案例中,有530萬人死於運動不足。

研究表示,不運動和吸菸或肥胖同為風險因子,估計有6%冠狀動脈心臟病、7%第2型糖尿病以及10%乳癌與大腸癌,是不運動所致。

報告說,增加10%的活動量,每年能避免50多萬人死亡。報告補充說,這還只是保守估計。

另份研究指出,「15歲以上成人,每10人約有3人未能達到建議運動量,相當於15億人。」研究稱這項問題是種「流行病」。

報告說,青少年身體活動不足的情況更嚴重,13歲至15歲青少年中,有4/5運動量不夠。

研究所稱的「身體活動不足」(physical inactivity),是指未能達到每週5次每次30分鐘的中度運動,或是每週3次每次20分鐘的強度運動,或是結合兩種運動。

研究人員發現,身體活動不足會隨年齡增長而惡化,女性比例高於男性,高所得國家情況則更普遍。(譯者:中央社陳怡君)



◆ 夏日想消暑?涼補最養身

【聯合晚報╱記者陳珮琦/新北市報導】2012.07.19

喝冰飲解熱 反而傷害腎肺

連續多日高溫創紀錄,也使得冰品大賣,但是中藥專家和中醫師均表示,天氣酷熱,民眾喜歡喝冰冷飲料消暑,但反而對腎和肺都造成負擔。

中醫師許桂月說,民眾常會喝涼吃冰來消暑,但仍會有口乾舌燥、頭暈、食慾不振、口破牙齦腫痛、小便黃,甚至中暑情形,這表示身體的熱並未真正解除,建議大家適量涼補,預防出現夏季不適症狀。

新北市經發局上午舉辦「涼補過好夏」記者會,中藥專家推薦「洋菊明目茶」及「雪蛤湯」等十道涼補藥膳,教大家如何消暑補身。

中藥專家林俊雄示範製作「洋菊明目茶」及「雪蛤湯」兩道好吃又健康的涼補藥膳。他說,「洋菊明目茶」不僅可清火生津解熱、補氣養陰、平肝明目,還能解決火氣大及口乾舌燥問題。

「洋菊明目茶」作法相當簡單;林俊雄說,只要將東洋蔘、菊花、枸杞、決明子及生甘草等藥材以過濾袋包好,將藥材包放入裝有5000CC清水的鍋中,煮半小時至水滾,最後放冷後撈去藥包即可飲用,冷熱皆宜,適合全家大小一起飲用。

此外,天氣熱容易有胃口差、食慾不振,他建議喝一碗「雪蛤湯」可補氣健脾,促進食慾,同時還能增加抵抗力;而「雪蛤」含有膠原蛋白,能滋潤皮膚,對美白也大有幫助。

而夏天容易發生中暑,中醫師許桂月建議民眾家中可常備由仙草乾加水熬煮成的「仙草茶」,她說「仙草茶」還能加入紅棗及東洋蔘煮雞湯,中暑者喝了之後,疲勞體虛症狀能獲得改善。

平日食用枸杞等補品 預防中暑

她說,中暑多半是因抵抗力下降,導致散熱功能變差,因此建議大家平時可多食用西洋蔘、東洋蔘、枸杞、紅棗及黃耆等中藥相關補品,可達預防中暑之效。

夏季避免食用麻油雞、薑母鴨

不過,她也提醒冬天常吃的麻油雞、薑母鴨以及十全大補湯等都容易上火,夏季要盡量避免,而其他例如桂枝、乾薑、附子、小茴香蓯蓉等,也都會使身體更加燥熱,曾有病人在夏季食用上述藥材,導致口乾舌燥、聲音沙啞、嘴巴破、長痘痘、甚至便秘、及生瘡疹,愈補愈傷身。

新北市經發局與新北市中藥商業同業公會合作,整合超過600家合法中藥行,提供一個月的購物優惠。即日起至8月19 日止,凡到這600多家新北市中藥行購買十大涼補藥膳中任一帖藥材,皆可享有9折優惠,相關訊息可上經發局網站查詢。



◆ 淚液減少 停經婦女眼睛易結石

記者傅潮標/苗栗報導 2012.07.19 自由

眼睛也會結石!兩名63歲、72歲婦人因眼睛紅腫有刺痛感、常流淚,分泌物及眼屎過多,就醫診治後,確認罹患「淚小管結石」。醫師提醒,停經婦女是「淚小管結石」的高危險群,乾眼症患者與配戴隱形眼鏡者更要小心。

苗栗市德恩診所眼科主任黃慶瑄指出,這兩名婦人分別因慢性淚小管發炎、細菌感染,造成「淚小管結石」,治療後已改善。

黃慶瑄說,淚小管發炎不會傳染,多半發生在眼瞼內眼角。由於初期症狀和結膜炎類似,常被誤診為結膜炎;治療方式是局部麻醉、按壓淚小管將結石排出,有時必須做淚小管切開手術刮除結石。

有化妝習慣的中、老年女性在停經後,易因淚液分泌減少、眼睛結構退化、對細菌抵抗力變差、淚小管狹小,比較容易罹患淚小管發炎;乾眼症患者、隱形眼鏡族和經常外出吹風者,也容易產生淚小管發炎與結石。

黃慶瑄提醒,有化妝習慣的婦女,務必確實卸妝,眼部彩妝要仔細清潔,常用熱毛巾敷眼5到10分鐘再加上按摩,可幫助淚小管代謝、維持暢通。

淚小管結石除了眼睛分泌物過多造成不便,嚴重時可能引發蜂窩性組織炎及其他後遺症,切勿輕忽,以免延誤治療。

※ 相關報導:

* 骨盆腔20公分大腫瘤 自然孔道微創手術 不留疤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jul/19/today-health4.htm

微創手術進步,不僅手術傷口越來越小、傷口數量也越來越少。長庚醫院近年更進一步透過陰道執行婦科內視鏡手術,不需要在患者肚皮上打洞,就能完成子宮肌瘤等手術,不僅病患術後外觀不留疤痕,也能縮短術後恢復時間。



◆ 國外就醫規矩多 國人旅遊驚驚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2012/07/19

出國前不少人忙著計畫行程、打聽旅館,卻常忽略在異鄉萬一生病,可能連溝通都有問題。正值暑假出國旺季,國際SOS緊急救援組織今天公布去年民眾海外就醫看診調查,發現民眾出國旅遊,最怕在大陸、越南、印尼生病看醫生,醫療費用高昂的美國則排名第四。

腎結石當盲腸炎 少婦白挨刀

調查也發現,不同國家就醫時也有不同怪象;例如到大陸想掛熱門醫師診號,得花錢向黃牛買號碼牌;在越南看病住院前,得先給「小費」賄賂醫護人員。

國際SOS就曾協助一名28歲少婦,去年跟先生到印度度蜜月,腹部劇痛被緊急送醫,醫師判斷為急性盲腸炎,但手術後症狀沒改善。後來國際SOS安排轉診到其他醫院,才發現其實是腎結石,讓她白白挨了一刀。

醫療費400萬 議價1個月

國人習慣國內健保「包山包海」,看病拿藥都很方便,所以在國外就醫時,往往看到帳單會嚇大一跳。國際SOS總經理陳楷植舉例,有一名科技新貴去年到北歐出差,因結核性腦膜炎住進加護病房41天,雖然撿回一命,但醫療費用竟高達400萬台幣,保險、公司都無法幫他負擔。後經國際SOS協調一個月,確認符合當地法定傳染病補助,才成功「議價」由當地政府吸收。

陳楷植提醒,到不同國家就醫,有許多的「眉角」,例如中國大陸因為怕病人「跑掉」,住院前要先付一筆保證金;有些熱門名醫甚至要兩個半月前提早掛號才排得到,臨時生病要看病,得付出人民幣1000元,在候診區先向掛號黃牛買號碼牌才能立刻掛號。

陳楷植表示,到越南公立醫院就醫,據調查平均一次要給250美元「小費」。一名在越南工作的台商王先生也說,越南從護士到醫生、從排床位到打針,都要塞紅包打點,算是當地「潛規則」。

※ 相關報導:

* 中醫師自製藥膏 毒死碩士生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02880

東海大學碩士曾生富罹患異位性皮膚炎,到台南市惠安中醫診所看診,擦了廿天由醫師林鴻琦自行調配的藥膏,暈厥送醫不治,檢方解剖,發現他死於急性砷中毒,血液含砷濃度超出人體標準近七十倍。

fsj 提到...

慎防保養品成分 可能導致老年癡呆症

台灣醒報/陳珮瑜 2012-07-20

科學家指出,體內的特殊脂質「神經醯胺」越高的人,其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機率也越高。「神經醯胺」是一種存在於人體皮膚角質層的細胞間脂質,它可使肌膚維持柔軟平滑,也是皮膚保水性能的關鍵成分,常被作為女性保養品使用。

科學家邀集99名年齡介於70至79歲,且沒有出現失智症症狀的婦女,測試他們血液中「神經醯胺」的含量。研究員將受試者分為三組,分別是高、中、低水平,並持續追蹤9年。研究發現,血液中「神經醯胺」含量最高的組別,其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機率是含量最低組的10倍。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教授米耶克和休斯頓阿茲海默症和記憶失調中心帕米克博士對此研究都表高度贊同,帕米克指出,該結果的發現有助於提早發現阿茲海默症,進而提早治療。

阿茲海默症是最常見的失智症,65歲以上的人是高危險群,有些醫師則認為,該疾病和遺傳有關。阿茲海默症權威普拉切特博士指出,阿茲海默症目前病因未明,一般認為是因為大腦皮層開始退化,之後皮質上會出現斑塊和糾結,使得神經細胞嚴重變形,進而阻斷神經彼此溝通和傳遞訊息的功能。

阿茲海默症最顯著的特徵即是健忘,病人的短期記憶會逐漸喪失;而隨著病情的加重,會開始出現逐漸嚴重的認知障礙,病人的語言、空間辨別和認知能力逐步衰退,有些患者甚至會伴有被害妄想等幻覺症狀。普拉切特表示,目前該病還沒有準確的診斷和有效治療的方法。

最新研究目前已刊登於神經科學雜誌《Neurology》。



◆ 空腹、飽腹 不宜跑步

【台灣新生報/記者黃子倫/台北報導】2012/07/20

國人健康意識抬頭,跑步成為既省錢又方便的運動之一。然醫師指出,空腹或飽腹跑步都不宜。

肥胖醫學專科醫師洪建德指出,如早晨空腹慢跑時,主要的能量來源於身體脂肪。這時血液中的遊離脂肪酸會明顯增高,脂肪酸不但為心臟活動的能量來源,其過量可能引起各種心律失常,甚至導致猝死。

洪建德強調,特別是五○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由於他們利用遊離脂肪酸比年輕人低,這種危險就更大。在長跑之前,最好先喝些蜂蜜或葡萄糖,以保證能量,避免給身體健康帶來不利。

另外,最好避免飽腹跑步,因食物在腸胃需要時間消化。

若在此時跑步,大量的血液仍集中在胃腸,可能會造成消化不良、胃部下垂,甚至增加患闌尾炎的風險。

洪建德提到,如有嚴重的高血壓或是B型肝炎,也應避免較大量的跑步活動。而肥胖的人平時若缺乏運動,不適合一開始運動量過大,因心肺功能和骨頭的靈活性都比較差,應循序漸進。

新光醫院健康管理中心建議,跑步切忌只追求速度,真正有效的有氧運動應該注重持續性。

跑步講求呼吸與步伐的配合,比較適中的是「兩步一吸,兩步一呼」或有「一吸一吐」的亦可,最重要的是要保持一定的頻率與速度。

而跑的過程應該全身放鬆,更不應該讓心肺系統感到壓力。特別是剛開始跑步時,一定要放慢速度,甚至快走亦可。

※ 相關報導:

* 夏日舒眠 室溫25、26℃最適宜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02890

入睡時保持室內昏暗,避免燈光照射,促使褪黑激素分泌。溫度建議25至26℃,可在睡眠時調整冷氣為恆溫,或設定於熟睡後關機,吹電風扇維持舒爽睡眠即可。



◆ 輕食餐、輕鬆煮 聯醫手冊很熱門

【聯合報╱記者陳雅芃/台北報導】2012.07.20

為讓民眾健康減重,北市聯醫陽明院區推出數千本上班族輕鬆煮飲食手冊,被索取一空,如今推出再版,另還發行享瘦輕食餐手冊,連中南部民眾都指名希望能郵寄索取。

陽明院區營養科主任饒月娟說,院區營養科設有營養諮詢門診,並特別製作享瘦輕食餐、上班族輕鬆煮飲食等兩本手冊,教導民眾如何聰明健康吃。

她表示,上班族可以參考輕鬆煮手冊,內容強調少油、少鹽、少醬料等烹調方式,例如以川燙方式料理豬肉、雞肉後,並搭配無油煙、低卡的柳橙糖醋醬,豐富口感、味覺。

饒月娟說,輕食餐手冊中的享瘦輕食餐,是院區販售給員工的餐盒,每餐盒熱量只500大卡,是市售油炸便當熱量的一半。以成年人午晚餐約占一天總熱量的30%計算,午晚餐每餐應控制在500至700大卡間。

陽明院區的輕食餐,例如蔥油雞、味噌雕魚等,都很受到歡迎。例如:在蔥油雞蒸煮過程中的雞汁作成淋醬,過程中不添加油減少油脂攝取量,又保有雞肉本身的原味。

另外,傳統糖醋料理是先油炸後與糖醋醬拌炒,油脂量及糖分都過高,而手冊中的糖醋素肉,素肉是直接與糖醋醬燒到入味,並加入洋蔥、甜椒,達到色香味俱全。

饒月娟說,院區內一位張醫師,每天到營養科來買2個輕食餐,一個當午餐,一個當晚餐,在3個月內就瘦了5公斤。

上班族輕鬆煮飲食手冊、享瘦輕食餐手冊數量有限,陽明院區近期會將製成電子檔,放在院區網站上:http://www.tpech.gov.tw/mp.asp?mp=109181。



◆ 醫學調查:你是B肝帶原?近4成不知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2012.07.20

許多人對肝硬化、肝癌心驚膽跳,卻忽略了B型肝炎的篩檢與追蹤。最近台灣B型肝炎醫療策進會一項調查顯示,近四成民眾不清楚自己是否是B肝帶原者,就算是B肝帶原者,也僅有33% 定期到肝膽胃腸科追蹤。更誤以為「爆肝」主因是喝酒及熬夜。

台灣B型肝炎醫療策進會今年3月對1073名、30至75歲民眾調查,雖然四成民眾表示定期做健檢,但近四成不確定自己是否為B肝帶原。儘管有9.8%受訪者知道有B肝帶原,但其中僅有33%會定期到醫院追蹤。

當問到導致肝硬化與肝癌的主要原因,多數受訪者認為是「喝酒」、及「熬夜工作」、「缺乏休息」,僅有13%認為跟B 型肝炎有關。

台灣B型肝炎醫療策進會會長高嘉宏表示,B肝帶原者是肝硬化與肝癌的高危險群,當肝臟反覆發炎纖維化,若不治療,有可能會造成嚴重肝臟疾病。依據國內統計,肝癌病患中約有60%的人為B型肝炎帶原者,30%為C型肝炎帶原者。但調查結果顯示,民眾嚴重缺乏危機意識。

中央研究院副院長陳建仁也說,中研院今年發表「肝癌風險預測模式」發現,B型肝炎病毒量愈高,就表示B肝病毒在人體肝臟內的複製能力愈強,罹患肝癌的機率越高。因此所有的帶原者應該立即到肝膽胃腸科就診。

為鼓勵帶原者儘速就醫,7月20日至8月31日舉辦「B肝篩檢免費喝咖啡」活動,凡是於活動期間參加「全民回肝計畫」並完成篩檢者,則可至全台便利商店兌換咖啡一杯。

※ 相關報導:

* 191萬男人 有尿尿危機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jul/20/today-health1.htm

攝護腺肥大最常見的症狀為夜尿、頻尿及排尿無力,但這次調查也發現,高達6成的太太不清楚這些是攝護腺肥大的表現,更不知道先生可能為攝護腺肥大潛在患者,即便已經影響到生活,卻從未建議先生就醫,甚至採取不正確的治療行為。

fsj 提到...

人力荒關床 淡季沒病床/急診體系「掛急診」

專題報導︰記者王昶閔、洪素卿、魏怡嘉 2012.07.21 自由

炎炎盛夏,原本是淡季的急診室卻反常壅塞,醫界人士擔憂,護理人力流失,各醫院一直關病房的現象再不改善,今年底到明年農曆春節前,各大醫院的急診室恐將遭遇最淒苦的冬天。

年底前再不改善 急診室將面臨最淒苦冬天

根據北中南幾位急診醫師觀察,今年夏天除有小波流感流行外,急診病人數並未明顯增加,急診室大爆滿的原因,主要是關病房(減床)效應以致病人無處疏通,滯留人數大幅增加。

例證一:北市某醫學中心有盲腸炎病患掛急診,卻沒床可開刀,三、四名急診護理人員打遍台北與新北市各大醫學中心與區域醫院的電話,花半小時才找到醫院收治。

例證二:北市某醫學中心急診室,因床位爆滿,許多病患得坐輪椅打點滴。有一名呼吸衰竭需要插管患者,差點得在地上急救,醫師緊急將一名病情較輕的蜂窩性組織炎病患勸下床改坐輪椅,才有床可救。

急診室亂象還包括因為急診沒床,有病人得花每小時八百元租金,向私人救護車租借活動擔架床,才能躺進急診室;甚至有醫護人員為搶救瀕死病人借來活動擔架床,在急診室地板上緊急CPR。

急診護理師B小姐說,今夏的急診的確特別塞,滯留在急診的病人比往年多三成。據了解,全國急診量前三大的醫院,依序是林口長庚醫院、馬偕醫院以及亞東醫院,醫病都苦不堪言。

台灣急診醫學會理事張志華指出,急診待床人數暴增,只好設法「喬」出一般病床、防止急診崩潰,代價就是準備要開刀的非急性患者等不到病床。

關節嚴重變形的桃園郭小姐,特地請好假,準備進行關節置換手術,卻因為醫院沒有病房,不能排刀。郭小姐困擾地說:「因為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夠排上刀,也不知道究竟要銷假上班?還是繼續請假?」

林口長庚醫院骨科部部長李炫昇坦承:「因為排擠效應,部分患者請了假,也打包好了,卻因為沒有病房可以住,無法開刀。」

人手不足因應評鑑 有醫院一減兩百床

醫院一床難求的關鍵在於各醫院最近紛紛減床,幅度約五%到兩成不等,有醫學中心更為了因應醫院評鑑,一減就是兩百床。

以台北三軍總醫院、新光醫院,甚至市立聯醫的中興院區為例,近期都關閉了數十張、甚至逾百張病床。

「以前請我幫忙大約等一天,現在我請託至少還要等三天,如果自力救濟、恐怕要等上七天。」一名醫學中心主任級的醫師近日也忙著幫人轉介病房,他說,需要他幫忙的其實病情都不輕,即使如此要住進病房仍然比以前困難得多。

連做化療都要請立委喬病房 一等就是半個月

立法委員楊麗環說,最近有超過十位民眾請她幫忙找病房,「有一個民眾要做最後一次化療療程,從七月二日等到七月十九日,請了好多人幫忙,才終於住進去。」

人力短缺是各醫院關床的原因之一,一名教學醫院院長指出,護理人員批判血汗醫院的抗爭後,更不容易召到足夠護理人員,只好關病房、重新排班。「以前關病房會擔心患者被其他醫院搶走,現在大家都關,健保採總額給付後,大家都少做,點數說不定會變高。」

私立醫療院所協會秘書長吳明彥表示:「非必要性手術以後只會越等越久,這就是總額給付的共業。」他指出,護理人力不足是事實、醫院要評鑑也是事實,一旦無法補足人力,只能關閉部分病房。

台灣急診醫學會榮譽理事陳維恭警告:「夏天都這麼慘了,再不快點解決,冬天鐵定完蛋。」冬天一到,會有更多中風、心肌梗塞、肺炎、流感病患湧入急診,恐將有更多瀕危病人因沒床被迫在地板上急救,醫療難民也會越來越多。

※ 相關報導:

* 人少事多成出氣包 醫護多想逃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jul/21/today-life2.htm

醫學中心急診室的人力以及病床不足的問題究竟有多慘烈?一位匿名的急診醫師嘆說:「家醜不可外揚。」但只要上人力銀行網站查,幾乎各醫院都在徵急診護理師,且名額無上限,不難想見人手缺得有多兇。



◆ 時辰迷思… 4成孕婦剖腹拚龍子

【聯合報╱記者施靜茹/台北報導】2012.07.21

台灣產婦剖腹率近七年逐年成長,前年已達三成七,今年湧現龍寶寶潮,加上高齡產婦越來越多,選擇剖腹產的比例提高。

醫界擔心,今年產婦的剖腹產比率可能超過四成,產婦與嬰兒的風險也隨之提高。

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出生通報資料顯示,國內產婦剖腹產率,從九十四年的百分之卅三點九,上升至九十八年的百分之卅六點二,九十九年更達百分之卅七點二。

內政部估計今年新生兒可較去年增加兩成。醫界預估,受到龍寶寶潮影響,今年剖腹產孕婦人數,上看七萬六千人。周產期醫學會秘書長鄭博仁說,正常的剖腹產率,應在兩成五到三成。

鄭博仁表示,產婦剖腹產最主要理由,是因前一胎已剖腹,這胎不得不剖腹;其次才是胎位不正、前置胎盤,或因產程遲滯、胎心音窘迫,不得不緊急剖腹產。

「醫師,我前一胎已經剖腹,這一胎適合自然產嗎?」產婦常會這麼問。鄭博仁說,二○○○年新英格蘭期刊研究報告指出,這樣會增加子宮破裂風險;在醫病關係緊張情形下,醫師也不敢冒風險鼓勵產婦下一胎自然產,現在比率不到百分之二。

台大醫院近年的產婦剖腹產率,每年約在百分之卅八至百分之四十。

台大為醫學中心龍頭,接生產婦案例相對棘手;但一位台大醫師認為「台灣人還是有看時辰生孩子的習慣。」即使高學歷的產婦,有時家族仍有看時辰的迷思。

fsj 提到...

補人力 衛署:明年重招醫學公費生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2012.07.21

為了有效回補五大科別醫師人力,衛生署提出新方案,計畫明年起重新招收50名重點培育科別醫學公費生,以外加員額方式辦理。公費生入學後第五年,只能選內、外、婦、兒及急診等五大科。五大科住院醫師專科訓練結束後,衛生署也將補助每人12萬元津貼,提高誘因。

衛生署醫事處處長石崇良表示,國內民國64年實施公費醫師培育制度,98年停止招收。基於五大科別醫師平均年齡老化,醫學系學生又興趣缺缺,才打算重新招收公費生,專才專用。 50名公費醫學生都必須投入五大科,完成訓練後分發至醫師人力不足地區醫療機構或基層衛生所,至少需服務六年才能轉至其他醫院。

另外,衛生署也計畫從明年起,調整五大科醫師訓練員額。石崇良指出,國內每年醫學系畢業生加上僑生、外籍生約有1500名新血投入醫界。明年起國內住院醫師訓練名額總數,將從2143人縮減為1670人,避免訓練名額大幅高於畢業生人數,造成學生大量流向其他科別,提高五大科別住院醫師招收率。

為解決五大科醫師醫療輔助人力不足,降低臨床負擔,衛生署明年起也會加收600名專科護理師,從原來的2918名增為3518名,減輕五大科醫師負擔。衛生署也將積極推動「生育事故救濟」、「醫療事故救濟制度」、「醫療過失刑責合理化」等多項制度,希望減少醫療糾紛,讓更多年輕醫師願意投入五大科領域。

※ 相關報導:

* 高學歷護士
http://news.chinatimes.com/world/11050401/122012072200326.html

儘管美國也鬧護士荒,不過專家指出高學歷護士勢必在未來成為主流趨勢。這也迫使許多護理人員必須重回校園,以取得學士學位。



◆ 留醫師 衛署提高5大科給付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2012.07.21

內、外、婦、兒和急診五大科別醫師人力嚴重流失,醫界反彈不斷。衛生署上午召開「守護台灣醫療高峰會」,提出12項因應策略。健保局強調,未來台灣醫師不再「不同工卻同酬」,將依照醫師付出程度、醫院成本,調整提高五大科別支付點數,吸引醫學系學生投入,但當場遭到醫界大老反對。

上午的高峰會,國內大型醫院院長、副院長等重量級人士幾乎全員到齊。對衛生署計畫提高手術給付,和信治癌中心醫院副院長謝炎堯就說「萬萬不可!」擔心如果真的如此,台灣醫界勢必更亂。

謝炎堯指出,台灣許多外科醫師動不動就幫病人做心導管手術、心血管支架置放術,根本就是亂來。提高手術給付只是害病人,讓更多病人白白挨上一刀。他也不同意提高五大科別門診給付,主張病情較複雜的疾病,可採「諮詢費」方式,由病患自費支付。

前台北榮民總醫院院長李良雄則批評,以前的醫學系學生較有使命感,願意投身至技術困難的五大科。反觀現在的醫學生欠缺堅定的價值觀,比較沒有榮譽感,應加強醫學倫理教育。

中央健保局組長蔡淑鈴指出,過去幾個月來,已實際考察23家醫院及一家醫學中心,預計8、9月間成立專家委員會,訂出提高給付項目的優先順序。她強調,這次重點在提高五大科別支付標準,依照勞心勞力付出程度、醫院投入成本,調整支付點數。未來擬優先調高手術、處置、麻醉等醫療行為支付點數,預計102年將支付40億元。

蔡淑鈴表示,近一兩年健保局已逐漸調高外科、婦產科、兒科等支付標準。由於兒科、婦科手術風險高,101年已經陸續調高六項手術給付。另外,健保局今年起針對急性腦中風、心肌梗塞、外傷、重大外傷、嚴重敗血症等重症疾病,也已編列3億2000萬經費提高給付。

不過,也有與會人士認為,健保局提高相關給付,醫院是實際受惠者,多出來的錢未必能分配到醫師手上。蔡淑鈴無奈地說,只能道德勸說,希望院方可以重新分配,讓五大科別醫師薪資所得能夠真正增加,留住人力。



◆ 醫療浪費 醫界:醫師亂動刀該坐牢

【聯合報╱記者張嘉芳/台北報導】2012.07.22

日前行政院長陳冲提出健保「保大不保小」想法,和信醫院副院長謝炎堯昨天在「守護台灣醫療高峰會議」建議,國人可公投決定健保是否只保大病。他表示,「醫界該檢討自己,不該怪民眾看診次數多。」不少醫師隨便動刀,申請健保給付,簡直是詐欺,「這些醫師該抓去坐牢。」

為解決內、外、婦、兒科和急診醫師人力不足,衛生署昨舉辦守護台灣醫療高峰會議,公布提高健保五大科支付標準等十二項策略。謝炎堯會後接受採訪說,美國那麼有錢,都不敢實施健保,台灣民眾每年平均就醫十五次,不可再調高健保的門診診察費及手術給付,以免醫療浪費。

「醫界該檢討自己,不該怪民眾看診次數多。」謝炎堯說,不少糖尿病、高血壓病患,三個月回診就好,但部分醫師為了賺診察費,要患者每個月回診。

他更直指,不少醫師隨便動刀,動不動就替患者裝心導管,置放心臟支架,申請健保給付,民眾卻沒獲得好醫療照顧,簡直是詐欺,「這些醫師該抓去坐牢。」

謝炎堯表示,健保如何調高給付,都不可能滿足醫師希望,主張民眾應負擔更多門診診察費,如此醫師不需看一堆病人,有較多時間解釋病情,討論最佳治療方案,國人還可公投決定健保是否只保大病。

台大公衛學院教授江東亮強調,判斷大病或小病並不容易;他曾統計,健保醫療支出年年成長,窮困家庭的就醫費用卻未增加,「健保資源多是有錢人用掉。」

台灣女人連線理事長黃淑英說,健保就醫便利,貧困家庭就醫仍少,他們連看病的交通費都付不出來,一旦保大不保小,經濟弱勢家庭生病更不敢就醫,「女人恐成第一個受害者。」

健保局醫管組組長蔡淑鈴說,健保是否保大不保小可討論,但弱勢民眾除經濟差距,還可能有教育及醫療資訊不對等,小病恐因延誤就醫、變成大病。

台灣醫院協會理事朱益宏說,大部分醫師在健保給付項目不減少,保費不增情況下,屆時可能出走到國外,或改做自費項目。

fsj 提到...

美爆發50年來最嚴重百日咳疫情

【潘勛/綜合報導】2012-07-21 中國時報

美國疾病管制局(CDC)十九日表示,今年百日咳疫情之嚴重,可能是五十多年來之最,中心呼籲美國成年人,尤其是孕婦,應大規模接種百日咳疫苗。

CDC舒查特博士指出,截至今日該中心接獲的百日咳通報,全美約有一萬八十案例,比起去年多將近一倍;CDC要回溯到一九五九年,才能找到百日咳案例這麼多的光景,按此速度,今年百日咳發作之多可能創下新紀錄。

CDC表示,迄今百日咳已造成九名嬰兒死亡;嬰兒對百日咳病菌抵抗力最弱。CDC認為,要保護嬰兒免於罹患百日咳最好的辦法,便是周遭的成年人接種百日咳疫苗,尤其是孕婦更該接種,如此孩子生下來會對病菌有些免疫力。

在一九五九年,美國接獲通報百日咳發作案例為四萬;最近一次紀錄百日咳案例是在二○一○年,共有二萬七千件百日咳發作,造成廿七人死亡。「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百日咳在二○○八年造成十九萬五千人喪生。

美西華盛頓州衛生廳長謝樂琪表示,該州今年百日咳發病情形特別嚴重,迄今已有三千例,相形之下去年此時只有廿例。據統計,全美接種百日咳疫苗的成年人只有八.二%。



◆ 麻疹拉警報 旅日要注意

民視 – 2012年7月20日

最近德國麻疹在日本嚴重肆虐,根據NHK報導,當地已經創下5年來罹患人數的最高記錄,台灣民眾,特別是孕婦,如果近期要去日本旅遊,最好先到醫院檢查有沒有德國麻疹抗體,以策安全。

德國麻疹會透過口沫傳染,一般成年人受到感染後會出疹子,並出現類似感冒的症狀,不過,孕婦如果在懷孕前3個月得到德國麻疹,產下患有多重先天缺陷嬰兒的機率會相當高。

日本國立感染症研究所19日表示,光是7月2日到8日這短短一個星期,以首都圈和關西地區為中心,就有75人受到感染,而到7月8日為止,全日本罹患德國麻疹的人數有594人,已經是去年的1.6倍,更創下5年來最嚴重的紀錄,其中,受感染的主要年齡層是20歲到40歲的男性,占60%左右,原因在於這個年齡層的人、幾乎沒有接種過麻疹疫苗。因此現在有很多成年人到診所補打疫苗。

雖然接種疫苗的成年人增加,但是日本人對德國麻疹的認知普遍不足,由於德國麻疹多半發生在日本男性的青壯年齡層、可能會影響到身旁懷孕的女性以及腹中的胎兒,一位婦產科醫師呼籲,男性也要記得施打疫苗,以免傳染給懷有身孕的另一半。

德國麻疹疫苗的有效是10年,就算以前曾經打過也不能掉以輕心,台灣的懷孕婦女要出國旅遊,最好先檢查有無抗體。(民視新聞林信帆綜合報導)



◆ 常飲含糖飲料改變體質 讓人想瘦而不可得

中廣新聞/郭希誠 2012-07-21

英國一項研究發現,常喝含糖飲料的人,體質會改變,要減肥很難。

英國邦戈大學研究人員讓十一名大學生喝含糖飲料一個月。結果發現,喝以前和喝以後的肌肉組織和新陳代謝都改變了。

邦戈大學的顧比斯博士說,常喝含糖飲料的人身體會習慣用糖當燃料。在正常的狀況下,人都用脂肪當燃料。

顧比斯說,由於糖本身熱量高,再加上不用脂肪當燃料,脂肪不斷堆積自然容易變胖。

他說,實驗證明,原來不常喝含糖飲料的年輕人,飲用含糖飲料一個月以後,肌肉組織就變得跟糖尿病人的一樣了。

※ 相關報導:

* 〈吃對了你也能瘦〉減重不復胖 選「低升糖飲食」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jul/22/today-health1.htm

減重對有些人來說,可能不太困難,但要長期保持成果、不復胖,卻很難做到。最新一項研究顯示,想要保持減重成果,最有效的飲食方式其實是低碳水化合物飲食。不過,如果要有效又健康地長期維持減重成果,研究建議選擇「低升糖飲食」。



◆ 預防「暑濕頭痛」 別貪冰品多吃米粥

文/林琬翎 2012.07.21 自由

炎炎夏日烈陽高照,臨床上增加了一些頭痛患者,多自述頭痛頭重、伴隨身熱口渴、 胸悶反胃感,此多為夏季常見的外感暑濕頭痛。

中醫學素有「暑多夾濕」之說,夏天的暑邪和濕邪常同時為患,侵犯人體。外感暑濕出現的頭痛特點有:頭痛頭重、四肢困重乏力、胸悶噁心,有的伴隨發熱、惡寒感。

中醫治療主要用「散寒透表、和中化濕」的方劑,如「新加香薷飲」、「清暑益氣湯」等。

臨床上因為暑濕引起的頭痛日漸增加,但也由於現代科技的進步,暑濕頭痛的發病也出現了一些變化,大家在炎熱的戶外感受暑邪後,總喜歡喝杯冰品消暑,後又猝然進入冷氣房吹涼,原本大汗淋漓的開放毛細孔,受寒後突然緊閉,濕邪無法帶出體外;喜歡在溫暖環境工作的腸胃道,也因過多的冰品,使環境溫度下降,運化水濕的功能當機。身體呈現出「暑輕濕重」的環境,此時就更易出現一些夏季腸胃型疾病。

吃過多的冰品超過了腸胃道調節的負荷,使腸胃呈現濕著的狀態,更易誘發一些呼吸道、皮膚過敏的症狀。

建議民眾不妨做個自我測試,如果手掌貼在肚腹上,一陣子以後還是覺得涼涼的,或是手掌魚際處呈青紫色,那還是多忌口冰品為上策。

俗諺說:「冬吃蘿蔔,夏吃薑,不用醫生開藥方。」不是沒有道理的,夏季陽氣外越,臟腑腸胃道陽氣相對不足,如果又貪涼飲冷,更易使身體中濕邪。

要預防夏季暑濕頭痛不妨多吃米粥,且在粥中加入些生薑末、蔥白段,取其溫陽化濕、蔥白又有通陽的功效,若吃完後,覺得身體有點微熱、發汗效果更佳。

(作者為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傳統醫學科主治醫師)



◆ 長壽好煮意 讓老人多下廚

邱俐穎/台北報導 2012-07-21 中國時報

君子不遠庖廚,多下廚有助老人長壽!國內一項長達十年的研究發現,六十五歲以上老人每周下廚的次數和存活率息息相關,每周烹飪五次以上者,比起從不做菜者,死亡風險降低達四成。

學者表示,現代人餐餐外食,幾乎不進廚房,但烹飪不只是生活所需技能,還能增進健康,許多子女以廚房危險為由,不讓老人家進廚房,餐餐都幫忙安排,但年長者一旦失去自主權,身體機能反會走下坡;民眾也應從小就養成孩子烹飪技能。

這項研究係國家衛生研究院研究團隊,利用「台灣地區老人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調查」資料,剔除資料不全者,共計對國內一八八八名六十五以上老年人進行調查,經十年長期追蹤發現,每周下廚超過三次者,比起不做菜者,死亡率明顯下降,每周做菜五次以上,死亡風險更會降低近一半。

研究團隊成員、國防醫學院公共衛生學系教授李美璇表示,進一步考量年齡、教育、族群、社經地位、認知、生理功能、營養知識等因素,再排除生理機能退化、已經無法做菜的受試者,仍發現頻繁下廚者的存活率多四十%,顯示老年人多下廚的確有助長壽。

李美璇說,烹飪不僅僅只是做菜,選擇食材、計算份量、食材搭配,都和認知能力、記憶力有關,下廚烹飪出門購物機會較多,無形中也增加了運動量、社交機會;證據也顯示,常烹飪者食用比較多蔬菜,這些都對健康有益。

另若以從未做菜的男性為對照組,研究也發現,老年男性每周烹飪五次以上,死亡率可降廿四%;反觀女性,一周做菜逾五次者,死亡風險可望減少近五成,顯示下廚對女性的健康益處又大於男性。

李美璇研判,可能和老一輩男性多不懂做菜,只求溫飽,不求美味、營養有關。這項研究已刊登在英國《公共健康營養》(Public Health Nutrition)五月號。

fsj 提到...

第一型糖尿病 當心喝酒丟命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2012/07/23

第一型糖尿病患者最好不要喝酒,就算要喝酒,也最好可以配一點點心,以免血糖快速下降,造成危險。

一位十八歲美國女大學生辛西亞‧魯柏罹患第一型糖尿病,她去參加派對,在注射胰島素後,開始喝酒助興,而這種行為差點要了她的命。

魯柏接受國外媒體訪問時表示,那一年她和朋友參加學生社團派對,為了舒緩緊張情緒,她開始喝啤酒,一杯接一杯,完全不知道自己到底喝了多少啤酒,她也不知道自己的血糖正在快速往下掉。

根據美國糖尿病協會資料,糖尿病患者使用降血糖藥物後,如果再喝酒,酒精會讓血糖降得更低,喝酒後十二小時內都可能出現低血糖症。

魯柏解釋,情況開始逐漸失控,當時她醉到不醒人事,必須要人攙扶才能回去宿舍。回到宿舍後,她開始嘔吐,一吐就吐整晚,那時沒有測量血糖,所以不曉得血糖值已快速下降,然後就迷迷糊糊睡著了,她早上起床後繼續吐。測量血糖後發現大事不妙,她知道自己應該要吃點東西,否則血糖值一直掉就完蛋了。但問題是她只要一喝水、一吃東西,馬上就吐出來。結果宿舍的人只好趕快把她送到醫院急診室。

醫師告訴魯柏,第一型糖尿病患者如果喝酒,很容易引起嚴重後果,甚至可能導致死亡。

美國糖尿病協會提醒,糖尿病患者若要喝酒,最好同時配個點心,且女性一天不要喝超過一份酒精,男性一天不要喝超過兩份酒精。最重要的是,患者喝酒後,在睡覺前一定要測量血糖,盡量讓血糖值控制在一百到一百四十毫克/分升。



◆ 做家事就喊痛…婦女有「公主病」?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2012/07/23

「纖維肌痛症」多為30至50歲女性
常被誤以為「公主病」

「這裡疼、那裏痛!」做點家事、工作,就腰痠背痛全身不舒服,許多婦女都有過類似困擾,卻常被誤解為難伺候的「公主病」或罹患憂鬱症。醫師提醒,這很可能是纖維肌痛症,必須對症下藥,才能解決問題。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風濕免疫科主治醫師陳俊宏表示,纖維肌痛症的患者的年齡多為30至50歲,且女性居多,由於無法透過抽血、照X光來確定病因,就醫時常很難確診,讓病人相當挫折。

黃小姐是典型纖維肌痛症患者,原本是勤快的家庭主婦,但這幾年卻連簡單掃地、拖地、吸地板等簡單家事,都成了極大負擔,常常站不到10分鐘就需休息10分鐘。為了擺脫疼痛,她除了到處就醫,還試過SPA、整骨、針灸、推拿、心靈課程,幾年下來花了近百萬,但疼痛卻不減反增,最後連先生也不諒解。

婆家親友懷疑她是公主病作祟懶得做家事,她則以為自己罹患憂鬱症,才會身心俱疲,脾氣也越來越古怪、暴躁不安,連自己都受不了自己的情緒變化。

纖維肌痛症為身心症的一種。據統計,台灣地區患有纖維肌痛症的婦女約有十萬人,患者常被當成「公主病」,誤認為「裝嬌弱、耍大牌」。台大醫院麻醉科主治醫師孫維仁強調,這種「公主病」可能真的是病,主要症狀為疼痛、疲累、失眠,目前成因不明,可能與中樞神經過於敏感有關,明明是小疼痛,但痛感卻被放大。

纖維肌痛症的症狀表現多樣,研究顯示,超過八成五患者會出現慢性疼痛、疲勞、失眠,近三成可能因為疾病完全無法工作。還有患者的情緒、行動能力受到影響,無法照顧家人家庭。

孫維仁指出,纖維肌痛症以往只能以非類固醇消炎止痛劑、肌肉鬆弛劑、低劑量抗憂鬱劑,來降低病患對疼痛的敏感度。衛生署已核准纖維肌痛症用藥,可大幅提升患者生活品質。

‧「纖維肌痛症」主要症狀:
疼痛、疲累、失眠
(目前成因不明,可能與中樞神經敏感有關)



◆ 5醫院合作 外科生力軍練刀

【聯合報╱記者簡慧珍/鹿港報導】2012/07/23

外科不再是醫學院搶手科系,喚起各醫院外科部門危機意識,摒除門戶之見,調度住院醫師與實習醫師到秀傳亞洲微創手術訓練中心,練習執刀技巧,外科生力軍埋首認真學習的態度,讓教學的外科醫師直呼「看到了希望」。

台北榮民總醫院、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彰化基督教醫院、耕莘醫院、彰濱秀傳醫院,合辦兩天訓練課程,內容以外科基本技能、腹腔鏡動物實驗為主,這是秀傳亞洲微創手術訓練中心成立6年,首次開辦單一器官手術教學的課程。

秀傳亞洲微創手術訓練中心院長吳鴻昇說,五大醫院兩個月前討論課程及師資,這不只是醫院之間大融合,也是實務經驗交流的良機,動物實體課程安排胃、肝、大腸、膽囊、腎上腺及膀胱等器官的腹腔鏡切除術,實習醫師和住院醫師都有機會充分練習。

五大醫院第一次合作,60名住院醫師和實習醫師接受訓練。各醫院針對各級別專科醫師設計微創手術學習課程。中國醫藥大學胸腔外科住院醫師高佩玉說,平常外科手術,她都輔助主治醫師,到微創中心體驗操作微創器械,以後為病人開刀將更有自信。

中國醫藥大學外科主任方信元表示,微創手術訓練中心開辦動物實體課程,全國外科學系醫師有更多練習機會,對外科病人是一大福音。

吳鴻昇說,各大醫院將增加聯合訓練次數,希望增強外科醫師膽識與學習興趣,增加醫學系學生選擇外科的意願。另一方面,微創手術傷口小、出血量少、疼痛少,病人恢復期縮短,也減少健保支出。



◆ 健保不給付 老人專科難辦

【聯合報╱記者楊德宜、林麗如/桃園報導】2012/07/23

老人到大醫院就醫,希望能有所禮遇,全國不少醫院開設老人專科,但還是得跟一般病患擠專科門診。醫界認為,老人專科醫學制度是未來趨勢,但健保給付沒支持,大醫院擁擠現象不會變、也沒誘因經營老人專科。

台北榮總桃園分院整合照護委員會執行秘書杜俊毅說,台灣醫療制度問題在於民眾有就醫自由,沒有強制的轉診分級制,而多重慢性疾病的高齡病患,也跟著一般病患往大醫院擠,一次要到多個科別看診,難保醫師不會開立重複用藥,增加藥物不良反應交互作用風險。

杜俊毅表示,現行健保給付以診察費為主,如果1名老人看5科,就有5次診察給付,而老人專科一次解決5科問題,卻只有一次診察費的健保給付。

尤其台灣民眾沒有基層家醫制度觀念,一有病痛就到大醫院跑,其實慢性病患留在基層醫療照護就好,因急性疾病造成身體功能衰退時,再由醫院做一次跨科整合醫療。

平鎮市壢新醫院資深副院長許詩典說,老人醫學與一般醫學不同,除了疾病治療,老人生病後身體機能衰退,不是一般專科醫生能解決,政府政策從沒規畫健保給付,現有專科制度無法符合需求,一般醫院不會想做完全老人的部分。



◆ 酒未必愈陳愈香 酒精成分低逾期易變質

中廣新聞/黃麗鳳 2012-07-23

俗話說「酒,愈陳愈香」。菸酒管理單位提醒,其實這句話未必成立,酒還是有保存期限的問題;籲請民眾,選用酒精成分較低的酒品時,仍然必須注意酒品的有效期限是否已經過期,以免誤食變質酒品。

宜蘭縣政府菸酒查緝小組日前進行私(劣)菸酒稽查作業時,部分店家及民眾質疑「酒,不是愈陳愈香嗎?為什麼還會有(有效期限)呢?」

宜蘭縣政府財政處解釋,依菸酒管理法第33條第1項第7款規定:「酒精成分在百分之七以下的酒品,應加註有效日期或裝瓶日期。標示裝瓶日期者,應加註有效期限。」籲請民眾在選用酒精成分較低的酒品時,仍須注意有效期限,確保酒品的品質。

fsj 提到...

上班族外食 又胖、又貴、又浪費

【聯合晚報╱記者林進修/台北報導】2012.07.24

好貴→改帶便當 月省2000

在「什麼都漲,只有薪水不漲」的惡劣環境下,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調查發現,每天上班自帶便當的「便當族」,一個月的總花費比「外食族」省近2000元,一年就可省下近一個月的薪水。超過半數的外食族吃不完花錢買的餐點,上班族每天都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的比率不到一成。

這項「2012上班族飲食與消費習慣大調查」發現,外食族每個月的伙食費為5517元,比便當族的4461元多1056元,多出24%。至於每個月的總花費,外食族是1萬3371元,比便當族1萬1507元多1864元,一年共多出2萬2368元,約是初入職場上班族一個月的薪水。

好浪費→逾半上班族 吃不完

北醫7月上旬調查20~45歲上班族、企業主、老闆、SOHO族,有效樣本1400份。分析發現,54.7%的外食族每次用餐時吃不完,便當族則為27.7%,相差近一倍。高達86%外食族會將剩飯剩菜連同餐盒丟掉,不環保又傷荷包,這也是外食族每月飲食費用高出便當族一大截的原因之一。

好胖→「不吃完可惜」BMI爆表

北醫營養部主任蘇秀悅更擔心,上班族自認天天攝取六大類食物的比率不到一成,其中蛋豆魚肉、油脂類都攝取太多,蔬果、五穀、奶類則相對不足,又以外食族最嚴重。進一步分析發現,習慣將飯菜吃完的外食族,BMI(身體質量指數)明顯比沒吃完的人來得高,外食族「不吃完可惜」的用餐習慣,往往容易吃過量,導致BMI偏高,反而不利健康。

北醫行政副院長朱子斌表示,這次調查也發現,93%的外食族認為一次性容器有害環境,卻有高達94%會使用保麗龍或紙製品的一次性容器,顯示環保觀念與實際行為不一致。北醫提醒,自帶便當不僅可省荷包,快樂當個「省長」,也可為維護地球盡一分心力。

※ 相關報導:

* 逾4成外食兒童 怕胖寧餓肚
http://udn.com/NEWS/LIFE/LIF1/7245993.shtml

「三餐老是在外」的不只是大人,連孩子也常常外食。兒童福利聯盟今天發表調查顯示,三成三以上的孩子,每周至少一次單獨外食;且外食兒童常以餅乾配香蕉牛奶、剉冰加巧克力牛奶,或兩根熱狗當早、晚餐。兒盟更發現外食兒童五大不當飲食問題,分別是:把零食當正餐、怕胖而少吃、偏食而亂吃、省錢而不吃、吃下不該吃。



◆ 吃柔沛治禿 工程師轉性

自由 2012.07.24

身材女性化 自覺變女人

〔編譯管淑平/綜合報導〕美國1位38歲軟體工程師服用治療男性雄性禿的「柔沛」(Propecia)學名藥,希望改善禿頭,不料在服用9個月後,頭髮沒增加多少,反倒讓他胸部變大、臀部變寬,身形曲線越來越女性化。現在這名工程師和妻子離婚,準備接受變性手術。

這位名為威廉.麥基的工程師因遺傳雄性禿,2008年在印度藥妝網站購買柔沛學名藥finasteride,1天吃1顆。吃了9個月後,這個藥改變他體內荷爾蒙的平衡,「我在健身房練出的岩石般堅硬胸肌,開始變柔軟,就算穿著衣服都能令人注意到我有胸部」,「大家都拿我的乳房開玩笑」,他的肩膀線條也更女性化,「臀部變寬就像女人的身體」,結婚10年、兒子已經5歲的麥基,也越來越自覺是女人。

不過,這樣的改變也讓他一度罹患憂鬱症,毀了他10年婚姻,與妻子離婚,現在的他改自稱「曼蒂」,戴著金色假髮、化妝、穿緊身衣,只對男人有興趣。他說,打算今年去隆乳,還考慮接受變性手術,「感覺就像過去我所認識的『我』已經不再存在了」。

「柔沛」會抑制男性荷爾蒙,導致雌激素增加,自1990年代問世以來,已有數百萬人使用,但這款藥也可能影響性功能、降低性慾,並導致認知障礙,麥基認為他就是這種後遺症的受害者。全美27州的男性服用者,以服用柔沛後影響性功能,提出集體訴訟控告「柔沛」製藥廠,並集中由布魯克林聯邦法院受理,但麥基因服用的是學名藥,而非原廠藥物,遭法院禁止加入集體訴訟。

※ 相關報導:

* 疲倦暴躁公主病 小心纖維肌痛症上身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03631

...中國醫藥大學風濕免疫科主治醫師陳俊宏說,美國風濕病醫學會定義,當持續有廣泛性肌肉疼痛、疲倦和失眠症狀,可能有纖維肌痛症;患者多30到50歲,病因是神經系統出狀況,不正常持續放大疼痛感覺所致。

...陳俊宏說,已開發國家如美國5年前就開始治此病,國內長庚醫院也發表過打太極改善此病研究。在過敏風濕免疫科、神經科、疼痛科都可診治此病。

fsj 提到...

主食混合米麥 台日兒童腸道益菌多

自由 2012.07.25

〔記者魏怡嘉/台北報導〕一項針對亞洲國家兒童飲食及腸道菌相調查發現,台灣及日本兒童,由於吃的是米、麥混合主食,所以腸道中的雙歧桿菌也就是好菌比較多;至於泰國及印尼兒童,由於其主食多以米為主,腸道菌以普雷沃菌為多,其為伺機菌,有可能變好,也有可能變壞,不若雙歧桿菌來得好。

這項研究為亞洲乳酸菌聯盟所發表的「亞洲五國十城市之兒童腸道菌與飲食習慣關聯性研究」,研究代表渡邊幸一博士表示,這五國十個城市分別為台灣的台北、台中,日本的東京及福岡,中國的北京及蘭州,泰國的曼古及孔敬,印尼的峇里島及日惹。

每個城市共蒐集三十位八至九歲健康孩童的糞便樣體空寄至日本進行研究。會選擇這個年齡層的孩子,主要因為其大多在家中吃飯,且課業壓力均較小。

渡邊幸一博士指出,研究發現台北、台中、蘭州、北京、東京及福岡等城市孩童腸道內以雙歧桿菌較多,這是對腸胃道有益的菌,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比菲德氏菌;至於曼古、孔敬、峇里島及日惹等城市孩童腸道內則以普雷沃菌較多,其為伺機菌,對腸道是好?是壞?很難說。

進一步對這兩組腸胃道菌相孩童的飲食進行分析發現,台灣、日本及中國的孩童平時以米、麥為混合主食,肉類則以豬肉選擇較多,泰國及印尼兒童以米為主食,肉類以雞肉較多。

陽明大學生化所教授蔡英傑表示,近年來,國內孩童飲食西化令人相當憂心,但這個研究卻意外發現,孩童飲食西化的狀況還算好,因為國人平時飲食還是會常接觸到米飯及麵食,孩子回家跟著吃,多少產生了平衡作用。不過,這個研究只能看到八至九歲這個年齡層的孩童,其飲食大多還跟著父母,孩子長大後外食機會多,相關影響還有待繼續研究。

※ 相關報導:

* 消暑飲品DIY 清涼一夏樂趣多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jul/25/today-health1.htm

挑選水果時,除了選擇當令水果外,應看看果實的外觀是否新鮮飽滿、色澤深濃、包裝完整及標示清楚,重量是否足夠,聞一聞是否有濃郁果香味,宜避免外表有藥斑,或有化學氣味的水果,進食前,也得用大量清水沖洗,以去除殘留農藥和附著的蟲卵。...常有民眾以為水果不甜就大快朵頤,往往攝取過多熱量及糖分,因此以扇形飲食指南為例,建議每日可攝取2到4份的水果,每一份水果可盛裝至飯碗的八分滿。



◆ 閉目小憩一下 可提升記憶力

【台灣醒報╱記者劉運╱台北報導】2012.07.26

閉起眼睛休息一下,可是增進記憶!科學家指出,花幾分鐘的時間「閉目休息」可讓新學到的資訊深植腦海,而且這個方法比「聯想法」還要有效。科學家說,為了幫助記憶,人們在學到新事物後的前幾分鐘,應該給自己一點時間,不應該再接收其它新訊息,以免受到干擾。

科學家相信,記憶並沒有人們想得那麼快形成,而「暫停一下」可幫助記憶。英國愛丁堡大學的麥克拉杜瓦兒博士指出:「我們的研究顯示,新的記憶不會在幾秒內形成。」她進一步指出,在學到新事物後前幾分鐘我們所做的事,會影響我們在一週後的記憶情況。

在研究中,實驗人員當告訴33名介於61-87歲的成人2個短篇故事,並且請他們記下故事細節,然後在結束後請他們描述故事裡發生的事。聽完故事後,實驗對象先有一個10分鐘的休息時間,其中一組人只是靜靜休息,另一組人則是被安排在電腦上玩有關「找出差異」的遊戲。

第一組人在暗室裡閉目休息,他們可以想任何事,包括回想剛剛聽的故事、做白日夢、甚至是回想他們的購物清單,重點是他們沒有被其事物所干擾、及接收到新的訊息。研究人員請他們在半小時、及一週後再次描述故事。研究人員發現,閉目休息的人可以記住比較多的故事內容。

杜瓦兒博士指出,愈來愈多的證據顯示,人們接觸到新事物的那一刻,只是記憶形成的非常初期,之後透過神經系統的內化過程,讓人們在以後的時間記住更多。她說,比起數字,閉目休息的方法對文字的記憶比較有效。她說,即使想別的事也沒有關係,只要有給自己時間就好。

※ 相關報導:

* 隱形眼鏡戴著睡、捨不得丟…角膜也初老了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03804

馬偕醫院眼科資深主治醫師鄭惠川指出,調查近千名,25至39歲配戴隱形眼鏡女性,結果發現,85%受訪者容易有眼睛乾澀,62%配戴時存在著異物感,47%感到鏡片看不清楚,另有三成受訪者,經常有刺痛、紅癢、分泌物增加及眨眼次數頻繁的困擾。



◆ 誰先誰後? 醫:先防曬再擦防蚊液

【台灣新生報/記者黃子倫/台北報導】2012/07/25

南台灣氣溫炎熱,登革熱疫情蔓延,上周新增五例本土、十一例境外移入。疾管局防疫醫師羅一鈞提醒,預防登革熱與紫外線,最好先擦防曬乳再補上防蚊液。

羅一鈞表示,夏日是登革熱盛行的高峰期,加上南台灣屬熱帶地區,若有颱風過境產生水災,更容易孳生病媒蚊,造成疫情嚴重的擴散。民眾若至郊區遊玩,除了預防烈日下紫外線傷害需要擦上防曬乳外,更要補上防蚊液預防蚊蟲叮咬。

羅一鈞解釋,防曬乳優先使用的原因在於,防蚊液的成分會影響到防曬乳的係數,若相反過來使用,則會失去防曬效果。他也提到,由於防曬乳會隨著汗水脫落,最好重新照順序補防曬乳與防蚊液。

羅一鈞表示,除了噴上防蚊液外,到野外玩最重要的預防措施還是盡可能穿著淺色長袖衣褲,才能做到對登革熱最大的防護。

疾管局提醒,今年登革熱流行季已分離出第一、二、四型病毒,由於南台灣已出現第一至第四型登革病毒。因曾感染不同型登革病毒,出現登革出血熱的機率攀升,且近三年登革出血熱達到二十二%致死率。如不慎被叮咬,有發燒、頭痛、後眼窩痛、關節肌肉疼痛、出疹等,應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活動史等,以利醫師診治及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