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1-26

金馬獎有如一面鏡子

◆ 金馬獎有如一面鏡子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7522373.shtml

【聯合晚報╱社論】2012.11.25

一年一度金馬獎這回移師宜蘭,在星光燦爛中,各獎項順利出爐,整體來看,獎項分配平均,並無太意外的黑馬。這或可顯示,今年的電影水平相當整齊,主題能深入市民生活;既探討社會議題,又兼具商業票房的電影策略,是本屆金馬獎帶給民眾最大的訊息。

國片這幾年振興腳步頗快,各類型電影均有人嘗試,這是好事,證明了電影能更全方位地觸及人心。以今年獲得最佳新導演、年度台灣傑出電影工作者兩獎項的張榮吉與黃裕翔為例,他們的《逆光飛翔》便是小兵立大功的傑作,讓很多人對「電影能做什麼?」產生很大信心。電影不只能說故事,說出感人勵志的故事,最重要的,這樣的電影還能好看,有好票房呢!

電影也跟其他行業一樣,有高峰有低潮。國人很熟悉的香港電影,近年來亦曾落入低潮期,不少電影人紛紛出走,或問路好萊塢,尋求更高發展機會。香港電影界同樣曾發出「香港電影何處去」的疑問。但細看這幾年,類似《桃姐》、《奪命金》這些片子,依舊展現了香港電影在挖掘底層生活,反映市井小民心聲的一貫特質,也精準傳達香港社會發展的樣態。這其中,若無電影人對電影的執著與使命感,這為時不短的低潮期,如何能跨過呢?

台灣電影這幾年的振興,無異也算奇蹟,只要用心拍攝的電影多能在票房上獲得回報。套句高科技業的行話:燕子回來,春天已經到了!只是,這波段的電影春天,能否再創另一波高峰,且較長期地持續下去呢?這依然牽涉到台灣電影產業的環境健全與否。相較於韓國把電影當成文化創意產業的重要環節,政府修改法規制度面,鼓勵業者對電影投入資金,以吸引人才,而台灣多仍靠民間自己打拚。優點是,主題多樣而靈活,人文精神顯著;缺點是資金不足,被迫低成本製作,近年來多半只有「小品」出現,限制了電影的更上層樓。

金馬獎反映的是台港中三地華人電影的一面鏡子,期待電影人找到自己的特色,說出好看的故事,再加以精緻的影音舖陳,電影就有活路。

※ 相關報導:

* 港片陸片笑傲金馬 台灣電影慘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501012369/112012112500001.html

第四十九屆金馬獎頒獎典禮,二十四日晚間在宜蘭羅東文化工場舉行,留下台灣電影近廿年來最慘烈的成績,僅靠《女朋友。男朋友》桂綸鎂和《逆光飛翔》張榮吉保住影后和新導演兩項大獎。港片《奪命金》耀眼,劉青雲、杜琪峰摘下影帝和最佳導演,再加原著劇本獎。劇情片和剪輯、攝影三獎則給了大陸片《神探亨特張》,兩片並列本屆金馬大贏家。



◆ 文化部 砸60億衝影視產業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7521847.shtml

【經濟日報╱記者徐筱嵐/台北報導】2012.11.25

為力抗韓流、強化影視音樂產業發展,文化部明年在藝術發展業務編列預算30.8億元,影視及流行音樂策劃及發展也編列約28億多元,總金額近60億元,較往年大幅成長,從培育人才、後製到發行等,提供不同的資金挹注。

文化部長龍應台曾表示,電影產業的創意與人才培育是台灣的命脈,政府能做的僅是在幕後搭台。而幕後工作就是建置一套完整的輔導與獎勵機制。至於編列的預算要如何運用,則有待通過後再進一步揭露細節。

在輔導及獎勵國片產業機制上,文化部影視產業局建置「培育人才」、「製作(含後製作)」、「發行」、「映演」等從上游、中游至下游的補助及獎勵機制,扣緊電影產業鏈的各個環節。

在重要獎項方面,金馬獎、金穗獎、短片輔導金及優良劇本甄選,都是電影產業備受矚目的評選。

在獎勵部分,過去由行政院新聞局輔導金補助國片的機制運作已久,為電影產業長期培養出重要人才庫。

文化部影視產業局基於鼓勵多元創作及拓展不同市場,設計不同組別提供電影產業資金挹注。

目前國內的電影製作公司可依製片及導演過去實戰成績申請輔導金,有「新人組」及「一般組」兩類的補助;亦可依影片製作的規模申請,分為「策略組」(製作成本6,000萬元以上)及「旗艦組」(製作成本1億元以上)兩類。

歷年來補助的國片類型涵蓋一般劇情片(警匪、文藝、史詩等)、動畫片或紀錄片;今年部起新設立「紀錄片組」補助,以期提升紀錄片製作品質。

※ 相關報導:

* 宜縣府招商 武荖坑蓋影視基地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7/7521841.shtml

宜蘭縣發展影視產業,不少知名偶像劇、廣告都在宜蘭拍攝,經金馬獎執委會導演群實地走訪,決定以武荖坑風景區作為影視基地,縣府政策公告,有意投資開發的廠商可提出計畫。....知名導演、宜蘭縣政府祕書鄭文堂表示,宜蘭條件相當優勢,除距台北很近,有山、有海,相當漂亮,在1小時內就能找到影片需要的元素,如稻田、森林、海邊等,現在也有許多具特色的建築和民宿,都是吸引劇組來拍攝的原因。

* 追夢人!送你出國學視覺藝術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7522252.shtml

....當代藝術基金會2008年起與國內外重要視覺藝術機構聯繫,洽談各種合作計畫,並與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合作,補助視覺藝術管理人才申請工作進修或進駐國內外藝文館所,藉由實際參與展覽運作,了解相關的工作內容,為台灣的視覺藝術盡一份心力。....不過想獲得當代藝術基金會的補助,必須通過多項關卡,除了擬定計畫,書面審查通過後還有面試考驗。



◆ 創紀錄的Psy從不入流到新主流
http://mag.udn.com/mag/digital/storypage.jsp?f_MAIN_ID=320&f_SUB_ID=2943&f_ART_ID=426217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

Psy的視頻〈江南Style〉24日寫下YouTube史觀賞人次新高,再度證明他是K-Pop(韓式流行音樂)的領袖。從第一首創作曲子2001年在南韓被禁,到本月獲得南韓文化部頒授「王冠文化獎章」,到昨天在YouTube創紀錄,Psy一路走來,堪稱曲折。

Psy是英文「神經病」 (psycho)的簡寫。愛開玩笑的Psy眼看這一切,可能罵一聲:「神經病!」

Psy原名朴載相,是富二代,老爸送他到美國念商,小子卻把繳學費的錢買樂器,學音樂,後來從波士頓的柏克里音樂學院畢業。

他唸傳統音樂學院,卻把所學用在流行音樂上。第一張專輯〈來自神經病世界的Psy〉吃政府罰單,因為「內容不當」,第二張專輯〈只給成人〉,被禁止賣給18歲以下顧客,因為「內容對非成人可能有不良影響」。

他持有大麻被捕,花錢當假的替代役被抓,一路違反公序良俗。7月〈江南Style〉放馬狂奔,Psy完全轉運。

這位當初不入流、不合法的藝人,十月獲頒南韓文化部「王冠文化獎章」。南韓政府視流行文化為重要出口品,協助南韓在全球曝光的利器,當局支持韓流電視劇和韓式流行音樂不遺餘力。

得文化獎章後,Psy本月稍早跳騎馬舞和瑪丹娜在紐約同台演出,上周在「美國音樂獎」頒獎典禮壓軸演出,無限風光。當時他不改神經本色,自爆不是好東西,如今成了名,不得不擺出好人樣子,好累。



◆ 東部文創產品 原民風手機殼夯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7/7521601.shtml

【聯合報╱記者段鴻裕/花蓮報導】2012.11.25

超過40家由受經濟部「東部產業技術服務中心」輔導的東部地區廠商,昨天齊集花蓮遠東百貨,展售自家產品,經濟部稱讚廠商保持產品的「原味」,又展現創意和特色,非常不容易。

經濟部「東部產業技術服務中心」舉辦「東部兜來ㄟ夢─產業升級、創意行銷」研發成果展示暨展售活動,集合科技農企、生活工藝、深層海水及觀光旅遊等4大主題,40多家廠商展示上百種成果。花蓮縣秀林鄉加灣部落的酒瓶樂團,展現原住民的表演風格,也大力推銷東部區產業,帶動熱烈氣氛。

東部產業技術服務中心的石資中心、工研院輔導,與廠商共同研發、設計和規劃,參展商品豐富多元:黎芯吉耀工坊開發具原住民特色的生活用品,而結合台灣14個原住民族圖騰的手機保護殼很受歡迎。

壽豐觀光休閒與資通訊科技智慧旅遊由3家公司異業結合,專為花蓮縣壽豐鄉打造「縱谷壽豐」導覽APP,還與店家推出好康促銷。幸福果─酪梨粉即溶飲品是業者以酪梨果肉分離萃取技術與安全檢測,保留酪梨風味、品質及營養,是國內第1包酪梨即溶飲品。

經濟部技術處長林全能表示,參展廠商多為花東地區小型企業,規模不大,卻能堅守「原味」,經輔導後,推出許多極具花東特色的產品;經濟部將推出「花東築夢人」的新書,介紹17名東部地區微型產業負責人的故事。

※ 相關報導:

誰的藝術節?

21 則留言:

fsj 提到...

退休副總學剪紙 手藝驚豔

【聯合報╱記者郭宣彣/鹿港報導】2012.11.26

鹿港鎮75歲王毓仁老先生,原本在銀行界服務,他從小對書法很感興趣,也喜歡閱讀詩詞古文,不僅寫得一手好書法,65歲退休學習剪紙,不僅技巧精湛,他還以綾布作為素材,透過巧手將一篇篇故事剪成一幅幅的生動剪紙創作,巧思和好手藝讓人佩服不已。

王毓仁喜歡在安靜的環境下創作,他將一整塊黑色綾布細心構圖並裁剪,有時候剪到忘我,一剪就是3小時。他說,每一幅作品都採一體成形創作,從構圖到剪貼,且每一個步驟都要相當細心,否則一刀下去,可能整個作品就不對,因此,複雜的作品還有時得花二、三個月。

他最近以「騎虎難下」為創作主題,將老虎的線條與神情呈現的相當生動,連虎的皮毛他也細心割剪,每根虎毛都清楚呈現,展現精湛技巧。

王毓仁過去在銀行業服務,擔任到副總經理。對於公司大小事情都要仔細思考,因此培養他細心與耐心。他說,退休前從沒學過剪紙,但學習從不嫌晚,他無師自通從臨摹開始學習,靠著不斷自修與摸索,技藝逐漸純熟,他還將書法與畫作融入剪紙,呈現更豐富多變的剪紙藝術,退休生活也更精彩。

王毓仁說,希望打破傳統剪紙的限制,因此選擇綾布為素材,並利用各種美術用紙和花布為輔,希望作品讓人耳目一新,他即日起在鹿港鎮公會堂舉辦個展到28日,希望與更多剪紙同好交流分享。

※ 相關報導:

* 林清河79件陶藝 「反璞歸真」展出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5/7523046.shtml

總爺藝文中心昨天起推出林清河陶藝作品展,共展出79件精彩創作,本身是南投縣集集鎮添興窯窯主的林清河,年少便繼承家業,投入迄今超過40年,作品呈現精緻的手工技藝,讓參觀者讚嘆聲連連。

* 農特產包裝大賞 楊午憲「抿紅」奪冠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7/7523371.shtml

2102年花東農特產品實用性包裝美學全國設計大賞,昨天在鹿野鄉鹿鳴溫泉酒店頒獎,來自台中的楊午憲以作品「抿紅」奪下金質獎,抱走6萬元獎金。



◆ 雙年展台灣館不本土 美術圈要求重選

【聯合報╱記者周美惠/台北報導】2012.11.26

台北市立美術館規畫的二○一三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日前公布策展人及參展藝術家,由於三位參展者中有兩名外籍藝術家,引起美術圈譁然。有人主張重新遴選,也有人要求北美館公開說明。

外傳此次風波已引起台北市長郝龍斌關切,台北市立美術館館長黃海鳴並未否認,他低調說,「大家都很關心」此案,獲選的策展案是六個提案中「最具說服性的」。北美館將在十二月底館慶期間,邀請策展人說明此次提案。

視覺藝術聯盟理事長胡朝聖表示,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是台灣在國際當代藝壇上,「唯一可以自我主張展覽議題與藝術家人選」的重要場域。此次事件凸顯台灣當代藝術邊緣化、藝術家能見度與國際聯結管道的缺乏等問題。

高雄市立美術館館長謝佩霓也說,歐美主流國家參與當代藝術的國際舞台無所不在,但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是台灣藝術家在國際發聲最重要的管道。遴選結果引起國內藝術界群情譁然,實在無可厚非。

謝佩霓說,重點不在於台灣館選了外籍人士,而是順利爭取到運用大額公資源的人,有義務對累積出此資源的公眾百姓,傾其所能述明究竟為何?

由於美術圈反彈聲浪大,視盟在臉書上開闢專區討論。包括策展人胡永芬等人,皆把問題核心指向北美館長年來由「小迴圈」(少數人)所把持、有「公共資源私有化」之嫌。胡永芬和胡朝聖等人呼籲,北美館黃館長應在最短時間內舉辦公開說明會為外界釋疑。

藝術家陳浚豪則主張,北美館應重新遴選台灣館策展人及藝術家,他公開呼籲郝龍斌及北市文化局長劉維公出面「管一管」。

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遴選了策展人呂岱如的提案,三位參展藝術家包括許家維、台德混血的白伯恩與捷克藝術家凱特里娜.色達。

呂岱如表示,這三位藝術家的計畫,相互緊密扣實了她策展實踐的主題內涵與美學,納入國際藝術家的參與,並非簡單取消疆界的操作方式,也並非一種對台灣館在威尼斯雙年展的關係美學的問題化。她期盼透過這個計畫所激化、鬆動、織展開來的討論,建立公共對話平台。

※ 相關報導:

* 眾聲喧嘩 北美館一路「神隱」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2112600354.html

....已經過了一星期,相關爭議在網路繼續延燒,策展人、學者和藝術家熱切討論這件事,落選的五組策展提案中,有三組內容也由策展人自行公布在網路上,但即使眾聲喧嘩,北美館依舊未出面說明,如此「神隱」態度,只是讓外界更加懷疑評選結果,乃人為操縱的結果。

* 從自我反觀走向死而復生的想像:對2012台北雙年展的初步觀察(上)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MAIN_ID=97&f_SUB_ID=237&f_ART_ID=422815

寫這篇文章之前,恰好與一位德國朋友討論了對這次「台北雙年展」的觀感,他對這次展覽,過於偏向非視覺性的閱讀、缺乏對台灣本土美術史與文化史的梳理和距離市民理解太遠,提出了一些批評。我的回應觀點則是恰恰相反,對於此次展覽的非視覺脈絡,我認為是近年幾次台北雙年展中閱讀層次最豐富的一次....

※ 注意,前文提到的是「威尼斯雙年展」,與這篇「台北雙年展」不同。

fsj 提到...

華語奧斯卡 金馬獎的活路(節錄)
http://udn.com/NEWS/OPINION/X1/7523446.shtml

【聯合報╱余豈、鍾曉薇、曾令潔、陳弈忻】2012.11.26

余豈/教(嘉義市)

台灣的金馬獎一路奔騰,這幾屆似乎越來越力不從心。今年,大陸片與港片奪下九成獎項,台灣除了幾個保障獎,僅留住了影后。

反觀稍早的韓國釜山影展,歷史雖不及台灣金馬獎久遠,卻已成為亞洲最重要的藝術獎項和最大的市場影展。

釜山影展乃韓國文化界大盛事,今年放映三百多部片,其中超過三分之一是首映,影展越辦越大,片商越來越多,今年,大導演奧力佛史東與梁家輝、郭富城、章子怡等大牌明星紛紛亮相,而影展在兩韓軍事對峙最嚴重時放映北韓電影,開幕式請來大陸明星湯唯主持,閉幕式又請到大陸的國際級導演,其競賽項目的評審團主席是匈牙利人。

當台灣還在為了金馬獎貴賓「掌聲有請」、「晚上好」等等大陸口條爭論不休,本屆威尼斯影展金獅獎由韓國導演金基德Kim Ki-duk奪得,一點不令人訝異。而這五、六年來,台灣電影則已和國際大獎絕緣。一言蔽之,台灣的影展若無更大胸襟,對於本土電影將難有國際化的拉抬作用,金馬獎保住獎項給自己也越來越困難。

影展拉不到觀眾,藝術電影成了小眾娛樂,於是金馬獎的新聞熱度只有兩天壽命,若沒八卦或爭議,更沒人關心。而當大多數獎項都給了大陸,本土派的雜音就更擾擾嚷嚷。其實,就像李安最近說的,金馬獎若成為華語電影代表性影展,才有可能和美國的奧斯卡抗衡。在台灣整體文化環境萎靡的現實之下,要推動電影產業,也僅剩下這條路。

但對於本土電影而言,問題還包括台灣觀影人口的視野太小,電影消費者雖以高學歷的年輕族群為主,那些影展得獎的電影,年輕人既看不懂也不想看,於是業者只好逐步被收編到越來越以商業為依歸的大陸市場。

二十年前台灣在各國際影展打下一片天,如今猶如往事僅能回味,現在,金馬獎本身對內號召力也相當薄弱,種種因素結合下,如何讓金馬獎走出地域的限制,以韓國為師,朝向國際化規模發展,將是文化部的大考驗。

※ 全文詳見原站。

* 南韓文化軟實力 擦亮品牌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523335.shtml

Psy的暢銷曲只是「韓流」的最新勝利。先前9人團體少女時代曾登上美國知名脫口秀節目,上個月「聖殤」成為第1部拿下威尼斯電影節首獎的南韓影片,而申京淑的小說《請照顧我媽媽》也成為今年全球暢銷書之一。



◆ 比外國水道還讚…作家遊冬山河書寫蘭陽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7523546.shtml

【聯合報╱記者吳淑君/宜蘭縣報導】2012.11.26

金馬獎剛落幕,宜蘭文學館昨天也星光閃閃!黃春明、劉克襄、愛亞等十多位知名作家應宜蘭文化局之邀,走訪噶瑪蘭水路(冬山河),出發前他們朗讀作品交流,有逗趣、有詩意、有意境、有畫面,比用看的更有味道。

這場文學盛宴非常熱鬧,有剛獲得台灣文學獎散文金典獎的林文義、自然生態作家劉克襄、知名散文作家舒國治、詩人林煥彰、向陽、愛亞、季季、吳敏顯、黃春明等人,由聯合文學總編輯王聰威主持。

文化局長林秋芳獻唱一段歌仔調,林煥彰朗讀他的詩,黃春明也讀了兩首他寫的短文,唱作俱佳。向陽的咬舌詩趣味又有深度,讓人回味再三,文學館內朗讀聲、笑聲不斷。

文化局表示,邀作家體驗宜蘭地景,重頭戲在登船遊噶瑪蘭水路,作家親身體驗宜蘭風光,將可及的地景、美食和不可觸及的文學、文化精彩結合,創作出有別於淡水河、愛河的遊河新體驗,下個月底集結出書。

一行人搭船遊冬山河,船隻慢慢划行,林文義驚呼,「比國外的旅行水道還令人陶醉」;舒國治說,閉眼遊冬山河都很享受。

※ 相關報導:

* 噶瑪蘭水路行旅 作家LongStay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nov/26/today-north5.htm

....「蘭陽地景寫作—噶瑪蘭水路行旅」Long-stay活動,除了透過交流茶會彼此交換心得,並安排眾人走訪蘭陽平原的水路及歷史古蹟,再請大夥兒透過詩詞、文章寫下個人的感受,這些作品也將集結成冊發行,讓更多人能透過文學更深入地瞭解到宜蘭的美。

fsj 提到...

電影人的志氣

【聯合報╱黑白集】2012.11.27

上周末的金馬獎,港片和大陸片都是贏家,台灣則表現不佳,這讓市場上一片自認「國片振興」的虛榮心挨了一巴掌。凡事都有意見的綠營立委果然不放過機會,大聲嚷嚷金馬獎停辦算了;文化部長龍應台則以「十年磨一劍」回答。老實說,過猶不及,這樣的批評和這樣的辯護,都沒法贏得民意的認同。

反倒是電影人,從專業角度看問題,該認輸的認輸,該檢討的檢討。成龍說金馬獎公平最重要;導演鈕承澤說無須憤慨,國片已經從廢墟中起來;近年幾部片子都很賣座的製片李烈,也要大家一起加油。這也令人想起,二○○八年金馬獎最佳影片頒給港片「投名狀」,觀眾都氣當年最紅的「海角七號」飲恨,但導演魏德聖大方承認「投名狀」得獎沒話講,說自己只是「B段班最好的」,反而顯現了他的氣度。

電影人在這個產業裡,一來要誠實認知自己的「級數」,不能自大;二來要有向上提升的夢想,也不能把自己想得太小。金馬獎過後有影評人指出,台灣落敗不意外,因「長期自我封閉於愛情溫馨的小格局」,這話說得一點沒錯。市場上一堆國片,卻多半風格類似,走不出男孩女孩的故事。反觀魏德聖在「海角七號」之後拍出「賽德克巴萊」,藝術評價或仍見仁見智,但看得出他想從「B段班」往上爬的一片企圖心。

李安的電影在「推手」時已有好評,但那時恐怕也難以想像他如今「少年Pi的奇幻漂流」之格局。成功的關鍵未必是大成本大製片,而在於「夢想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台灣的電影人要有這樣的志氣!

※ 相關報導:

* 魏德聖:立委越放砲 金馬越奔騰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3/7526044.shtml

魏德聖認為,台灣電影今年入圍名單上還是數量豐富,編導與工作人員的用心並未被抹殺,他建議大家不要只認為「第一名」才是好,考到第二、第三名就不好。聽聞立委建議廢金馬,他回答:「經過這一次,金馬獎的聲勢應該更水漲船高,因為公正性與獨立性再也不會被人懷疑。」

* BBC:金馬獎相當於「華語奧斯卡獎」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3/7526058.shtml

英國廣播公司(BBC)新聞網站及美國華爾街日報廿四及廿五日兩天皆撰文報導金馬獎消息,BBC還說,金馬獎被許多人視為華語電影的「最高榮譽」,相當於「華語奧斯卡獎」。



◆ 振興台流風五年計畫 立委要文化部速提案

【聯合報╱記者周美惠/台北報導】2012.11.27

台灣電影在本屆金馬獎表現欠佳,立法院教育委員會昨天在審查文化部預算時通過提案,文化部應在三個月內提出「振興台流風影視音五年計畫」,以創造台灣流行文化風潮。同時參考韓國文化產業振興院的模式建立類似的產業扶助組織,並推動本土影視音產業教學研究機制等。

文化部長龍應台在審查會結束後表示,「理想上」文化部本應提出這樣的計畫,但因明年是個「大荒年」,礙於政府預算有限而未提出。現在既然獲得立法院教育委員會支持,她當然樂於提出「振興台流風影視音五年計畫」,希望未來也能爭取到行政院支持。

迥異於一般預算審查立委砍刪部會預算的手法;昨天立委們紛紛批評,在文化部整併新聞局後,政府對電影、電視產業的補助反倒大幅減少,看不到文化部的積極性。例如:電影產業旗艦計畫今年有四億三千萬元預算,明年反縮水成三億六千萬。立委邱志偉說,這樣的預算編列沒有前瞻性思維,完全看不到龍應台的精神。

【記者黃驛淵/台北報導】民進黨立委管碧玲表示,金馬獎明年邁入五十周年,應全盤檢討金馬獎的定位及架構,不應自限於「兩岸三地」或有限的華文市場,而應對全球開放,重新架構具全球視野的國家影展,至於名稱要不要叫「金馬獎」都可以討論。管碧玲表示,影展涉及電影社群對話的範疇及電影市場的規模、布局,台灣電影必須考量與國際電影社群的連結。她將正式提案要求文化部應召開金馬獎五十周年總檢討。

※ 相關報導:

* 傳藝播種 文創全台發芽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7523850.shtml

為呼應文化部「泥土化」政策,由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主辦,串連國光劇團、台灣國樂團、台灣豫劇團,分別於東部、中部、南部的創意產業園區舉辦系列藝文活動,將於11月30日起,全台輪番起跑。

* 台灣文學獎 賴香吟小說獲獎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7525612.shtml

受到文壇矚目的台灣文學金典獎得獎名單昨天公布,最大獎項長篇小說類由賴香吟以「其後それから」獲得,劇本獎則從缺,頒獎典禮12月8日在台文館舉辦。



◆ 87歲畫廟師出書 紀錄寺廟彩繪工藝史

【中廣新聞/黃麗鳳】2012-11-27

古廟裡,色彩繽紛的雕樑畫棟和令人肅然起敬的門神圖像,越來越難得一見。宜蘭縣碩果僅存、高齡87歲的廟宇彩繪師曾水源,公開家傳三代及一生鑽研的畫廟技藝,圖文並茂,新出版「曾水源的彩繪人生」;透過專書閱讀,帶領民眾認識即將流失的寺廟彩繪工藝。(黃麗鳳報導)

87歲的曾水源生在彩繪世家,祖父輩起,曾氏家族就以油漆、彩繪聞名宜蘭。

黃定和市長表示,宜蘭市是宜蘭縣境廟宇最多的城市,廟宇的風格多元,隨著時代變遷,許多廟宇的建材仰賴進口,傳統寺廟彩繪藝術與工法逐漸消失,曾水源以文字和圖像為宜蘭市廟宇彩繪文化留下歷史見證,有助於民俗文化的典藏和發揚。

過去,畫廟藝師養成不易,熟悉文史典故之外,還得具備構圖美感、豐富想像力及掌握各種漆料特性的化學知識。曾水源感嘆,現今畫廟者為求速成,利用照相電腦繪圖複製,彩繪技藝日漸失傳。

曾水源是宜蘭縣碩果僅存的廟宇彩繪師,透過專書,為宜蘭寺廟彩繪歷史工藝留下珍貴紀錄。

※ 相關報導:

* 百年手寫地籍圖 重現先人智慧
http://news.chinatimes.com/domestic/11050609/112012112700277.html

....多次獲縣府及全國地政機關評鑑為第一名的八德地政事務所,所內珍藏並展示大批日據時期的地籍圖、土地登記簿冊圖籍及六○年代前使用的土地測量儀器,讓民眾宛如置身地政歷史文物館,洽公之餘還能廣增見聞。

fsj 提到...

《孤獨的美食家》 單身熟男幸福食光

【江家華/台北報導】2012-11-28 中國時報

日本「療癒系美食漫畫家」始祖久住昌之與漫畫家谷口治郎,聯手推出漫畫《孤獨的美食家》,描繪出單身熟男井之頭五郎,經營個人工作室,經常在出差、四處奔波之餘,「因地制宜」選擇寧靜小餐館用餐,更在孤獨享用美食的瞬間,參悟人生禪機。

這本漫畫不僅風靡於日本藍領階層,更湧現大批讀者按圖索驥,造訪漫畫中介紹的平民美食,包括池袋百貨公司頂樓、新幹線、石神井公園旁路邊攤等地。它同時也在義大利、法國、西班牙、英國、巴西等地,也掀起「一個人享用美食」跟風。

現年五十四歲的久住昌之,是日本家喻戶曉的美食漫畫作者,編給懶惰家庭主婦的料理新作《懶人的餐桌》,也才剛於台灣出版。谷口治郎則擅長捕捉人情世態,被喻為漫畫界的「小津安二郎」,他獲獎無數,包括日本漫畫家協會優秀獎、手塚治虫文化獎漫畫大獎、法國安古蘭漫畫獎,也獲頒法國藝術文化騎士勳章。

《孤獨的美食家》一九九四年至一九九六年在扶桑社的《月刊PANJA》上連載,二○一二年東京電視台拍成戲劇,由男星松重豐演出主角。

與熱銷的美食漫畫《深夜食堂》一樣,《孤獨的美食家》也是單元劇式的漫畫。不同的是,《深夜食堂》老闆推出的每道家常美食,背後總牽引出一個動人的溫情故事。《孤獨的美食家》則是透過主角五郎的眼睛觀察用餐空間、來往人流,看盡人間冷暖。

※ 相關報導:

* 竹科人的新舞作 找回迷失自我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7528229.shtml

跳了17年街舞,群創科技研發工程師王柏欽今年接觸現代舞,體驗不同肢體表現方式,「舞蹈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早已少不了。王柏欽對舞蹈的熱情,影響同事曾佩茹,兩人都參與「頑筑舞笈」舞團的現代舞課程,「開拓了的舞蹈視野」。....頑筑舞笈成員以竹科人為主,幾年來團員來來去去,但也有團員扮演傳承角色;大家每周固定團練,今年推「迷鐘」作品。



◆ 「小小羅浮宮」 史博館打造新展廳

【台灣醒報╱記者劉運╱台北報導】2012.11.28

穿過「黑色走廊」,進入虛實明暗的視覺空間,一睹16至19世紀的經典藝術作品,這是國立歷史博物館舉辦的「小小羅浮宮」展,讓小朋友能夠深入了解歐洲人文藝術,歷史博物館自28日起分6梯次邀請偏遠鄉區學童免費參觀,提供豐富藝文教學資源並寓教於樂。

為了推廣社會藝術教育,國立歷史博物館在「小小羅浮宮」展覽期間,特別於11月27、28、29日,12月4、5、6日,邀請偏遠地區學童免費入場參觀,增加孩童對藝術的喜愛。「小小羅浮宮」以將藝術作品縮小的概念,企圖縮短孩童與藝術的距離,就算以小朋友的身高,也能輕易透視牆中的窗景模型。

法國的羅浮宮擁有800年歷史,玻璃金字塔入口大廳可容納10個籃球場,展廳面積更是台北世貿的2.6倍大。歷史博物館特別將羅浮宮比例縮小,規畫6個展區,以原件5分之2的大小,展出16至19世紀的代表性作品,包括蒙娜麗莎的微笑、維納斯女神、拿破崙寶座等珍藏。

「小小羅浮宮」展覽館的視覺動線設計,是由日本首席美術指導「種田陽平」規劃,種田陽平過去指導過的電影包括魏德聖的《賽德克巴萊》、張藝謀的《金陵十三釵》、昆汀塔倫提諾的《追殺比爾》等,他以電影場景手法、各式各樣的空間設計,讓羅浮宮在異地再次呈現。



◆ 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爭議 藝術家籲重審 批北美館打太極

批評聲浪延燒 神隱1周後 館長終於出面說明
但內容模糊且未具體回應 藝術界認為誠意有限

【吳垠慧/台北報導】2012-11-28 中國時報

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由外籍藝術家代表參展的爭議爆發以來,「神隱」一周的台北市立美術館昨日終於首次召開記者會說明。數十位藝術界人士也到場表達關切,重點在於呼籲館方重新評審、被指「權力長年由少數人把持壟斷」的雙年展辦公室將如何解決、台灣館未來定位如何等。不過,面對藝術界人士的提問,北美館館長黃海鳴均未具體的回應。藝術家陳浚豪直言「好像在打太極」;策展人黃建宏認為館方的「誠意有限」。

重新評審是最受關切的議題,席間多人提問,藝術家陳浚豪、陳擎耀、葉怡利與蔡坤霖四人穿上寫著「重新評審」四字的上衣,現場一字排開表達訴求。陳浚豪呼籲館方不要繼續錯下去,「若把台灣藝術家的感情傷害了,就回不來了。」

但黃海鳴說,重新評審是「局部人的看法」,又在會後說,要讓這次評審結果在威尼斯雙年展「達到最具發展性的呈現」。言下之意是「重新評審」沒有可能。

威尼斯雙年展明年台灣館的名單,一周前公布,因三位參展藝術家當中有兩名外籍藝術家,引起藝術界強烈反彈。繼而爆發出不滿的討論,特別是承辦單位北美館的雙年展辦公室長年以來由少數人把持,作業不公開、不透明。館方一周以來避不說明,更引起眾怒。昨天出席說明會的藝術界人士包括藝術家、學者和策展人,包括龔卓軍、黃建宏、鄭慧華、張美陵、胡朝聖、陳璽安、陳浚豪、葉宜利、陳擎耀、駱麗真、湯皇珍、杜珮詩、陳敬元、吳淑華等人。

備受爭議的人物還有承辦台灣館業務的雙年展辦公室主任張芳薇,外界質疑資源和權力過度集中。張芳薇二○○二年起擔任展覽組組長,開始籌辦台灣館業務,二○○八年北美館成立雙年展辦公室,出任主任,至今負責這項業務十年。

多為藝術家與學者指出,過去多年以來台灣館都以呈現台灣的當代藝術為主。張芳薇則表示,這次評審過程與結果都按規定進行,徵件辦法中只限定提案的策展人國籍,並未限定參展藝術家的國籍。

不過,在追問之後,她也坦言,這次的徵件辦法由她擬定,因為「希望給策展人比較開放的方式,可能性很多,也包括外國人。」她說,這次送審的六件提案,面談時間都超過一個半小時,評審與提案人「有充分互動對話。」

但提案人之一的黃建宏反駁,「有沒有互動溝通?請館方公布面談錄音。」黃建宏說,評審機制鬆散,原本說報告是中文為主、英文為輔,結果在等候面談時,才被告知,因為評審有外國人,所以面談要用英文報告。

上一屆的台灣館策展人鄭慧華也抨擊:「這個機制從沒透明過!」台南藝術大學副教授龔卓軍直言:「資源權力集中不透明,我認為要把雙展辦換掉重組。」

※ 北美館砍掉重練?北美館的定位是什麼?

* 北美館在做什麼?
http://blog.chinatimes.com/hjl/archive/2008/04/01/264959.html

* 臺北市立美術館與臺北當代藝術館定位問題探討
http://tinyurl.com/cjl5cm2

fsj 提到...

國際專欄-韓流祕訣:電視全民教育

【孫全文】2012-11-29 中國時報

約四十年前韓國社會貧窮落後,學生示威不斷,政局不穩。那時候的台灣,和韓國相較起來,經濟富庶,社會安定,教育進步,因而成為韓國政府及國民學習模仿的對象。由當時台灣的各國立大學裡,大量的韓國留學生及訪問學者,可以看出當時台灣在韓國人心目中的地位。七十年代,韓國進入積極發展經濟時期,曾以出口一百億美元為全國追求的理想目標。三十多年後的今日,韓國的貿易規模已超越一兆美元,而名符其實擠進世界十二大經濟體中,並在國際舞台上,已經處處扮演著如同先進國家的角色。

何以韓國在短短的三十多年的光景,有如此驚人的成就?雖然背後的因素很多,但筆者看來,其中很重要的因素之一,是利用電視節目推廣全民教育之成功所致。

以電視作為報導新聞、娛樂國民、教育國民、謀取商業或政治利益,各國電視皆各有其特色,但先進國家的國營或半國營電視台,多半以快速報導國內外新聞,教育與娛樂國民為不可推卸的責任。如日本的NHK、德國的ZDF、ARD、英國的BBC等,這些以報導新聞及文化、科技資訊為導向的節目,不見得每日收視率最高,但由於其報導新聞,及其他節目內容之完整性及高水準,仍在其國內或國際建立起不可動搖的地位。韓國汲取了這些先進國家國營電視台的優點及其他公私營電視台的創意性節目內容,發展出韓國獨特的電視節目網絡。甚至也仿效美國CNN電台,出現一天播放二十四小時國際新聞為主的電視台,以配合韓國全國的全球化運動所需。

韓國目前約有十個國營及半國營電視台,皆以全球化、先進國家化的目標下、積極製作高水準的新聞性、娛樂性、教育性的節目。電視收視費方面,除了全民繳納國營台的收視費外,再加上有線電視台的收視費,共約相等於台灣有線電台的收視費。有了充足的經費,製作各電視台的節目,有了驚人的進步與提升。全球各地各類新聞的深入報導,每天二十四小時展現在國民面前,讓全國國民了解,在全球化的時代,如何因應與調適自己。

從韓國電視連續劇的劇情方面,不難看出,一般家庭在過去儒家傳統的習俗與價值觀下,面對工業化、資訊化時代所產生的問題與衝突,探討如何找出解決及調適之道。甚至外勞及國際婚姻問題,也以全球化的前提下,加以認真討論。在歷史連續劇方面,他們也以建立國民對傳統歷史文化的自信心為目標,動員最佳的編劇內容、攝影效果、布景設計、服裝設計及建築表現等,不僅使本國國民感到自豪,甚至外國觀眾,完全改變對韓國歷史文化的印象。這種電視連續劇所帶來的效果,不僅在亞洲及其他回教國家,甚至在歐美國家,引起了所謂的韓流(上圖,美聯社)。其所帶來的對韓國經濟文化的效益,難以估計,並對韓國國民的團結,發揮極大的作用。

韓國可以說,世界上利用電視節目教育國民現代化、全球化最為成功的國家之一。透過現代化與全球化,韓國已經完全拋開了以往的悲情,向二十一世紀挑戰與衝刺。他們似乎已經以經濟文化方面的實力,建立了國民面對西方國家時的信心。

台灣的人口,約等於韓國的二分之一,經濟水準也相差不多。在當前處處和韓國競爭的情況下,如何善用這個影響每個國民與家庭的電視節目,改變社會不平與低迷的氛圍,是目前當務之急。至少全面思考與調整公營或半公營電視台的經營方式,改善與提升其節目內容,並早日扭轉以商業利益與分裂族群導向的節目內容,並使節目有助於國民,了解與因應全球化與高度區域性競爭時代,是迫不急待的。(作者為成功大學建築系名譽教授)



◆ 朱宗慶:知難行易 永不停歇的追尋與實踐

【聯合報╱朱宗慶】2012.11.29

自古以來,關於「認知」與「實行」兩者間的關係,有很多不同的看法和詮釋,因而有「知易行難」和「知難行易」的論辯。儘管出發點不同,所提出的參考主張殊異,「知難行易」還是較具觀念的啟發性。

很多學音樂的學生,視練習為生活的一部分,忍受失敗和挫折的磨練,才有機會考上音樂系,這當然不是一條好走的路。不過,如果真心想成為音樂家,就會不畏艱難,嚴格自律,朝目標邁進。當音樂練到愈來愈有感覺,也就會享受這個過程,甚至有幸福感,原本覺得困難的事,因為身體力行,踏出實踐的第一步,也就不再是件苦差事。

又如,許多家長都有個夢想,希望讓孩子學音樂,陶冶身心和培養興趣。然而,在孩子學習音樂的過程,家長很容易就遺忘原始的初衷,也就是希望孩子快樂的心情,反而往往將目光集中在技藝的習得,期待孩子能很快地有具體的表現。也因為過於在意技術,給予過度的要求與逼迫,這使得許多孩子充滿壓力,感到不愉快,最後造成聞音樂色變,成為音樂的「逃兵」。

因此,家長必須先認知到,音樂本身能夠為孩子帶來安頓身心的力量,藝術和文化則可豐富孩子的精神生活。技術只是學音樂的部分而非全部,練琴過程中的感受、沉澱和體會才是最重要的,有了這些心靈滋養,才有可能兼顧技巧與音樂性。否則,就算擁有不錯的技巧,也無法使孩子發自內心地喜歡,而只是把音樂看作是一份功課或工作,這樣演奏出來的音樂,恐怕是充滿匠氣,缺乏感情。換言之,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除了練琴,還應該不斷給予接觸、體驗藝術的環境和機會,像是欣賞表演、看展覽或閱讀,培養孩子對美的感受力,擴大生活的視野與想像。

在「知」和「行」之間,可以由「知」開始,然而,當未經過「明辨」的「知」便貿然去實行,就如同對孩子學音樂產生錯誤的期待,而造成反效果,像是走上岔路,這樣的「知」對「行」完全沒有助益;每到考試前,常聽到學生們說「千金難買早知道」,如果能提早兩個禮拜練習,一定會考得更好,但一旦考完試,有些人就把這些感嘆忘卻了。視練琴為興趣、考上音樂系到成為音樂家,各有一段距離,這個遠景的「知」,也必須要靠實踐能力的「行」來支撐。

再打個譬喻,「少吃多動」有益健康,是個簡單的道理,但許多時候卻很難做到。如果能有一個好的動機來源,例如追求健康的目的,是要讓自己有更多的時間、更健康的身心來和家人相處,因而會不斷的提醒自己調整飲食、作息,也會儘量設法撥出時間來保有運動習慣。如果能透過理解、體認所要努力的目標源頭,將會更有方向感,也讓過程更為愉快,且不輕言放棄。

實踐夢想的精神蘊含樂觀、積極態度。唯有設定清楚的願景和目標,才有可能徹底執行、持續堅持下去,再加上自我、他人和環境的配合,養成自律的習慣後,即使有困難與挑戰,強韌的心理素質也會促使自己戮力向前,意即「行易」哲學。人生是一個又一個夢想追求和實現的過程,是「知行合一」的具體展現。 (作者為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校長)

※ 相關報導:

* 俄鋼琴家寇柏林驚人之語:少參加鋼琴比賽?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7532146.shtml

參加國際鋼琴比賽是每一位鋼琴家出道前的必經之路,但曾拿過不少重要的鋼琴大賽獎項的俄國鋼琴家寇柏林,對於目前國際鋼琴賽的環境卻不太認同,他甚至說:「希望大家少參加鋼琴比賽」。....寇柏林說:「現今的鋼琴大賽實在有太多扭曲的地方了!我愈來愈懷疑,那些在台上的參賽者,腦子裡想的究竟是要如何好好地對音樂奉獻,還是如何拿到冠軍?」

* 稻草人新作 舞動不死的孤獨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7529854.shtml

幽暗的下水道,舞者獨自舞動著他孤獨地生命!2012稻草人現代舞團年度製作《單‧身》將於本週末在松山文創園區登場。稻草人舞團藝術總監羅文瑾表示,此舞作特別在於它具有故事劇情,故事主角擁有永生不死的能力,再加上以下水道為概念的劇場空間,呈現社會各種樣貌的孤獨。

創立於1998年的稻草人現代舞蹈團,已有10多年的歷史,舞團以開發南部現代舞蹈的創新與實驗為目標,自2007年,連續6年獲得文建會的輔導獎助;在2010到2011年間,舞團曾2度到過法國亞維儂藝術節表演,其中藝術總監羅文瑾的作品《鑰匙 人‧The Keyman》更獲得法國藝術雜誌的讚譽。



◆ 亞森羅蘋漫畫 怪盜帥氣出招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2112900005.html

英國福爾摩斯系列小說,藉由電影、影集重拍引發熱潮,而當年媲美它的美國怪盜亞森羅蘋系列小說,近來也透過漫畫再度與讀者見面。

日本漫畫家森田崇執筆的《AVENTuRiER大冒險家─新譯亞森.羅蘋》漫畫集,改編法國小說家盧布朗(Maurice-Marie-Emile Leblanc)的原著,首集便讓竊取藝術品珠寶的亞森羅蘋被送進大牢,但他在宿敵葛尼瑪探長的監視下輕鬆越獄,展開精彩緊湊的鬥智情節。

fsj 提到...

金馬獎的侷限與希望

【黃怡】2012-11-30 中國時報

立委管碧玲一開口過問金馬獎,即刻被朱延平導演以「歐巴桑」相稱,並扣上「政治干預文化」的大帽子。「歐吉桑」朱導或許不察,金馬獎確實大部分經費來自中央及地方政府,民選的立委講兩句真心話,誰曰不宜?

事實上同樣的爭議,在阿扁總統的第一個任期,就曾發生過,立法院曾大砍金馬獎預算,並期許它變得本土化一些。金馬獎固然在華語電影世界,有其多年來樹立的權威,但應否本土化一些,站在納稅人的立場,當然尚有選擇餘地。

電影界人士在前後這兩次爭議,都曾以國際電影節大獎,例如坎城的金櫚獎、柏林的金熊獎、威尼斯的金獅獎,甚至美國奧斯卡獎等,如何受到世人矚目,可以提高台灣在國際舞台的能見度云云,做為金馬獎不應將香港片、中國片除外的抗辯理由。殊不知,以上諸項大獎,除了少數在初期曾接受政府少數補助之外,幾乎都是由演藝公會等電影相關組織,自行招募民間贊助商,然後大張旗鼓,包容全球的電影工作者參與其盛會。

為何這些電影節如此賣力爭取全球能見度,就是為了可以讓參獎的電影,得到來自世界各國的片商注視,促進電影的物流。當然,為使電影商展有焦點,權威的樹立自有其必要,因而組團審查眾多報名影片,給予若干獎項;當然,藝術性是見仁見智的,每個獎每年都有許多人認為的「遺珠之憾」,可是侯導說得很對,電影獎是他們的「金雞母」。

所以,再來就要討論,金馬獎是誰的金雞母?以往,台灣電影還能擠上榜單時,確實會一時成為國人關注焦點,願意去看國片。然而片商系統是複雜的,二○○二年張作驥導演的《美麗時光》拿到三個金馬獎項,卻發生排不上院線,而由導演自租戲院賣票以饗熱情觀眾的事。金馬獎是不是台灣電影的金雞母?問問業界便知道。

那麼,金馬獎包容了港、中電影,是他們的金雞母嗎?港、中電影不易銷行台灣,除了有文化上的隔閡,片商系統的壁壘仍存,不是靠拿幾個獎就可以解決的。再說,中國電影可能根本不在乎台灣這個小不拉基的市場,而香港電影近年來著重的是歐美市場,得到金馬獎而台灣觀眾根本很難看到他們的電影,不是很尷尬嗎?

即使是電影身為重大工業的美國,它的奧斯卡獎,那些審了又審、評了又評,既要明星走漫長的紅地毯,頒獎儀式又要進行冗長的全球電視轉播,自從一九三○年代已降,唯一目的就是為了推銷美國電影,英國片甚至談不上做為陪襯,外國電影獎則絕對是陪襯了。台灣電影自身連生存都有問題,還侈談推銷港、中電影嗎?

得獎當然大家都很高興,電影工作者辛苦,越追求藝術性的電影工作者越辛苦,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假使一個獎可以改變一切,讓電影工作願意留在這個行業繼續奮鬥,誰會反對?但顯然金馬獎做不到那麼多,至少現在做不到。(作者為作家)

※ 相關報導:

* 最愛特效彩妝/美女程薇穎 驚悚追夢成功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nov/30/today-taipei11.htm

自從兩年前奪得IMATS國際特殊化妝大賽冠軍,成為第一位拿下該賽冠軍的華人,「台灣之光」程薇穎電影、廣告邀約不斷,近期馮德倫執導的電影「太極」與「桂格燕麥片」廣告的特效彩妝造型也都出自程薇穎之手,現今遊走兩岸三地從事藝術創作與電影特效化妝的她認為,只要心無旁鶩,全心投入自己喜歡的事,成功必然會主動向你靠近。

* 十拿九穩 王大仁接掌巴黎世家?
http://style.udn.com/mag/Style/article_story.jsp?ART_ID=133443

巴黎世家BALENCIAGA品牌設計總監Nicolas Ghesquiere日前宣布將離開品牌,雙方合作在11月底畫下休止符,而就在11月的最後一天,關於Nicolas的接班人傳言突然爆出令人驚喜的消息--Alexander Wang設計總監王大仁將是品牌最新的設計總監?

* 「揮劍烏江冷」 嗩吶為聲舞為伴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7533917.shtml

八十七歲的新古典舞團藝術總監劉鳳學,繼去年重建唐樂舞「傾盃樂」後,今年又將作曲家馬水龍的清唱劇「霸王虞姬」,改編成大型舞劇「揮劍烏江冷」。「我試圖結合歷史深度與民俗的廣度,希望大家看到歷史承先啟後的故事,而不只是英雄美人的悲劇」。



◆ 阿嬤當MODEL 土溝村藝展好自然

【周曉婷/台南報導】2012-11-30 中國時報

台南後壁區土溝里十二月十六日將舉辦台灣第一場「村之屋當代藝術展」,宣傳海報日前出爐,主角是土溝鄉情畫室的阿嬤學員,四個年紀加起來快三百歲的阿嬤拿著自己作品在收割後的稻田拍照,落落大方展示自己畫作讓人驚豔。

「村之屋當代藝術展」顧名思義以鄉村小屋作展場,優雅農夫藝術工廠推動「土溝農村美術館」概念,以農村空間當成展場,今年以「村之屋當代藝術展」打頭陣,土溝里民提供自家閒置房間當展場,呼應「村之屋」概念,十二月十六日將開展,目前十個展場都在布展中。

為了宣傳「村之屋當代藝術展」,優雅農夫藝術工廠邀請土溝鄉情畫室四位阿嬤學員擔任模特兒拍宣傳照及海報,攝影師請阿嬤們拍照當天「穿吃喜酒的衣服」到場,結果阿嬤們除了穿最好的衣服出門,還慎重其事戴項鍊、擦口紅,拍照地點選在土溝里已收成的稻田裡,阿嬤們拿著自己畫作在熟悉的稻田拍照,表情生動自然。

這張以農田及阿嬤為主角的海報一出爐就很搶手,優雅農夫藝術工廠提供外界索取,每單位限量兩張,臉書上有人問「哪裡找的模特兒這麼自然?」

※ 相關報導:

* 為女兒寫童話 基隆文化局員工連獲2首獎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7/7533790.shtml

基隆市文化局員工吳俊龍最近連獲2個兒童文學獎首獎,他為了要寫故事給明年將出生的女兒看,踏入從未接觸過的兒童文學天地裡,沒想到一舉拿下2個第一名。同事都稱讚說:「文化局裡竟然有個兒童文學王!」

* 台日書法大師 百幅作品中壢聯展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7533623.shtml

中壢市公所今天起至12月14日,在市公所一樓中庭舉行「101年台日書法展」,共展出台日大師作品110幅,其中59幅是日本作家。

fsj 提到...

布袋戲、八家將 美國設計學界發光

自由 2012.12.01

〔記者林曉雲/台北報導〕我國學生使用布袋戲和八家將傳統民俗,融合創新設計出亮眼作品,在美國設計學界發光!

「小時候在廟口看布袋戲,布袋戲師傅可扮男聲、女聲,又同時操縱數個布偶飛來飛去,成為我心中的超人,所以在美國藝術中心設計學院進修時,設計了『布袋戲大師』作品,擁有六隻手臂可同時操縱三個戲偶,還可以吹嗩吶。」實踐大學時尚與媒體設計研究生劉得予設計的作品,被選入Art Center Galley展出,並得到idN舉辦的「International Design Award」Computer-Gernerated Character類銀獎,將被收錄在二○一三年鑑中。

教部選送16生赴美日進修

教育部推動「藝術與設計菁英海外培訓計畫」,去年選送十六名學生赴美國、日本等進修一年,昨舉行成果發表會。劉得予畢業於政大廣告系,在業界工作七年後再讀研究所,參與教育部計畫獲選赴美國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進修,除了借用布袋戲元素外,受到日本漫畫「將太的壽司」影響,還設計擁有機械手臂的壽司師傅,他在The Hettema Group設計公司實習後被留任,成為首位正式聘用的外國員工,該公司負責好萊塢環球影城及加州迪士尼等主題樂園整合規劃。

無獨有偶,雲科大視覺傳達設計研究生賴文健採用八家將造型,做為在南加大進修時數位作品的主角,創作「迴」動畫,描述八家將在天堂與地獄的迴圈中奮鬥故事,獲得校方青睞,成為期末放映作品之一,另一作品水彩動畫則入圍克羅埃西亞一分鐘影展。

成大工業設計所碩士生顏承亭在日本武藏野美術大學進修時,以自身經驗出發,設計出會撫慰人心的高科技互動式吐司機,因為兒時看到表妹放學回家後肚子餓,父母卻尚未下班的情況,讓她想到為鑰匙兒童設計互動式吐司機,只要放入吐司,父母傳的簡訊就會印在吐司上,既可充飢,又可安慰孤單的鑰匙兒童,獲肯定有量產潛力。

※ 相關報導:

* 連寶猜藝術創作展 洗滌心靈現新意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32012120100585.html

有人說,文化創意產業將是台灣的收銀機,也有人看好這能讓台灣與國際較勁的另類「軟實力」;為了將藝術結合社會關懷,人文教育扎根於民眾心靈,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特於台中文化產業創意園區展出「連寶猜藝術創作展」,這項名之為「心靈札記」的獨特油畫、陶作雙藝展,是連寶猜的全新嘗試,創作中飽含幽默、警世、悲憫、,是一堂包羅了環保呼籲、生命教育、人文關懷、美學導賞與想像力激盪的最佳戶外教學,非常適合老師帶著學生、家長帶著小孩、青少年揪團結網,呼朋引伴一起欣賞,快意豐收。



◆ 南方影展開幕 30部片角逐

自由 2012.12.01

〔記者蔡文居/台南報導〕第十二屆南方影展昨晚在台南吳園藝文中心開幕,台南市長賴清德歡迎本屆影展專題影人、同時創作開幕片「大藍湖」的香港導演曾翠珊來到台灣,並致贈證書給入圍「南方獎」競賽的與會導演。

今年競賽片共有卅部,由主辦單位台灣南方影像學會向全球華人導演發出邀請,再從二百多部投件作品中選出。競賽片作者分別來自台灣、澳門、中國、香港,類型包括劇情片、紀錄片、動畫片,影展閉幕時將不分類別,選出一名「南方獎」得主。昨晚開幕式中,有十二位導演親自出席領取參賽證書。

賴清德致詞有感而發說,台灣不缺人才,缺的是支持。雖然台南市政府力量不大,但是會全力支持台灣導演,提供創作的空間。

南方影展成立於二○○一年,由台南藝術大學影音像學群校友所組成的「台灣南方影像學會」所發起、策劃。今年影展以「家」為主題,規劃「家之絮語」、「硬地香港」、「家在六堆」三個單元,自昨天起至十二月十二日於吳園藝文中心播映。相關訊息可洽南方影展痞客邦網站或facebook粉絲團查詢。



◆ 中風後用左手寫譜 國樂之父董榕森逝世

【汪宜儒/台北報導】2012-12-01 中國時報

被尊稱為「台灣國樂之父」的音樂家董榕森昨日中午十二點卅四分病逝於署立雙和醫院,享壽八十歲。董榕森是國立藝專國樂科(今台灣藝術大學國樂系)的創辦人,同時也是電視節目「每日一字」主題曲《陽明春曉》的作曲家。

出生於民國廿一年的董榕森,創作了《陽明春曉》、《巨人頌》等曲,兩年前在國家音樂廳舉辦個人第三次作品發表會「奕宣樂展」。董榕森中風後以還能活動的左手寫譜,民國一百年時還發表最新創作《金鐘讚》慶賀百年國慶。

董榕森是台灣第一位專任國樂教師,民國七十年前後由他編訂的兩冊《南胡教本》,至今仍是最通行的南胡教材。董榕森的兒子董祥說,兩周前父親還念著要著手編訂第三冊,要將經常演奏的南胡名曲添入。

董祥表示,董榕森是個對生活嚴格、對教育充滿愛心的人,「他工作認真嚴謹,待人接物卻是和藹風趣。」只是,董榕森近年身體狀況並不好,民國八十九年,董榮森因腦中風造成右半身癱瘓,八年前又發現肝臟腫瘤。十月分,董榕森下床摔了一跤,幾番檢查後又發現肺腺腫瘤與肝臟腫瘤復發,廿九日晚間因肺部積水導致呼吸困難,急救後於昨日中午辭世。

面對病痛,董榕森生前的態度很樂觀,他自嘲「身體殘缺但頭腦清醒」,還在自己名字後加了號「奕宣」,表示重生之意。今年新北市政府文化局才幫他出版《漂泊生涯 奕宣的音樂之路》,由他口述,學生施秋敏執筆。

fsj 提到...

詩句變成音符 「讀聲字」聽文學

【聯合報╱記者李青霖/新竹報導】2012.12.02

把文章或詩句轉換成點字,再譯為音樂紙卡,透過手搖音樂盒,詩句成為樂符,傳散開來,感覺相當奇妙,青年藝術家沈柏丞的「讀聲字」,帶給科技人無限想像空間。

新竹科學園區智邦藝術館邀請沈柏丞與謝家雯舉辦雙個展,謝家雯用氣球、彩色褲襪、棉線等媒材當原料,隨機作出萬花筒般的彩色世界,讓人驚豔。

新世代年輕藝術家創意不斷,智邦藝術館近年以年輕藝術家為主,提供展演舞台,也給理工為主的科技人提供藝文新養分。

「假如失去雙眼,靠觸覺和聽覺感受世界,會是怎樣的光景?」沈柏丞嘗試用特製「音樂盒」,來辨證文字、聲音、影像轉譯的問題。

他說,系列創作帶領觀眾進入由聲音構成的閱讀模式,體驗盲人用聽覺感受文字、畫面的樣態;他將喜愛的經典和詩句,翻成盲人點字卡,再轉成音樂紙卡,以手搖音樂盒驅動,聞聲進入盲人心靈風景。

謝家雯以「啾啾啾/小尾巴」為題,將五彩繽紛的氣球、絲襪、棉線,複合成充滿生命力的作品,她也現場創作,翻轉絲襪、摺氣球。

謝家雯充分掌握具彈力、質變的媒材特性,讓創作與展覽過程都成為作品的一部分,隱約透露女性對身體、情感不斷交錯、拉扯的各種狀態;雙個展展期到12月25日。



◆ 國寶木雕師 刻畫4大名著人物

【聯合報╱記者王昭月/高雄報導】2012.12.02

繼完成佛陀紀念館戶外十八羅漢大型石雕創作後,國寶級木雕大師吳榮賜,以自創的波紋刀法,讓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及紅樓夢四大名著裡的經典人物,鮮活地「躍然眼前」,造就木雕藝術的全新里程碑。

吳榮賜以中國四大名著經典人物為主題的雕塑世界巡迴展,即日起由佛陀紀念館「啟航」,展到明年3月17日止,星雲大師為展覽揭幕後帶頭參觀,穿越時空與這些小說中的人物「相遇」,他說,每個人物各有特色,看了都歡喜。

吳榮賜是在星雲大師的提點下,經由木雕藝術,重新詮釋文學名著中的經典人物,不論是「三國演義」裡神威蓋世的關公、一身是膽的趙子龍、霸氣震天的張飛,或是柔情似水的賈寶玉、林黛玉,在吳榮賜的神刀下,都展現不同的丰姿。而他獨創的刀法,更利用「殘影」的效果,凝結時空的演進,令人拍案叫絕。

擁有文學碩士學歷的吳榮賜,下了苦功鑽研四大名著,對所有知名人物的形貌、性格了然於胸,內化之後呈現在創作之中,讓民眾見識到不一樣的雕塑之美。

※ 相關報導:

* 船員巧手 廢酒矸變藝術伴手禮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dec/2/today-life15.htm

金門地區每個月會有十幾萬支廢棄的金門高粱酒瓶,直到最近七年才有在地回收機制。六十三歲的吳水源本來是遠洋漁船的員工,長期在海上生活,一有空檔,他就畫山水風景,現在他把活靈靈的甩尾魚隻、喜氣洋洋的龍鳳圖騰或是雅氣竹林,甚至小木偶卡通全刻上瓶身,讓廢酒瓶變身成為金門新伴手禮。

* 陶瓷濺起《水花》 雙年展驚豔
http://news.chinatimes.com/domestic/11050612/112012120200248.html

由高雄市立美術館與新北市立鶯歌陶瓷博物館攜手舉辦的台灣國際陶藝雙年展,吸引五四個國家、六五一位陶藝家投件參與,最後精選百件作品;不同以往創作,今年藝術家除了作品技術的呈現外,更加入對社會反思的意涵,評審公推,這是質與量都最有看頭的一年。

入選的百件作品昨日正式於高美館展出,首獎是來自香港的曾章成獲得,原本擔任警察的他,在興趣與熱情催動下開始學陶,並於寸土寸金的香港住宅中購置許多製陶工具。今年以《驚奇的水花》奪冠,評審一致認為,能將質地堅硬的陶瓷轉化為一道「瞬間」激起的水花,成功跳脫現代陶藝的形式與傳統手法,技巧令人驚豔。



◆ 龍應台訪港:台灣好處在於「不假裝偉大」

【聯合報╱香港特派員李春/香港報導】2012.12.02

龍應台以台灣文化部長身分訪問曾長住九年的香港,重頭戲之一是應香港大學邀請發表演講。龍應台說,「台灣的好處,在於不假裝偉大,是自自在在地過日子,台灣有文化的從容」。

龍教授變身龍部長,訪問闊別九個月的香港,在香港大學講台大談「我的香港,我的台灣」。香港大學陸佑堂昨晚大爆滿,因參加者太多,校方又開了兩個側廳。除了香港各界名流,還有專門從廣州深圳南下而來的大陸人士,就為了聽龍部長一席談話。

龍應台談到心目中的香港時,她說,香港是個「逃生門」,得益於其位於邊陲之地,朝廷鞭長莫及,又由於邊陲之空,西方文化得以進入。

她認為,正由於香港是個「逃生門」,各種各樣的資金、人才、經驗,都來灌溉這邊陲之地,包括當年清朝的翰林們。

台灣,又不一樣。她說,台灣不是「逃生門」,台灣是個讓人留下來,找個地方種絲瓜的地方,因為絲瓜開的是小黃花。

龍應台說,「台灣的好處在於不假裝偉大,是自自在在地過日子,台灣有文化的從容。」

她引述導演李安的話說,一看台灣電視,會以為末日來臨。但就像德國啤酒一樣,上面有泡沫,但下面還是有好酒在。

她認為,選舉的機制,令政治變成了行為藝術,表演的元素是誇大和吵鬧。她聽說香港也變了,香港的政治現在也很熱鬧,甚至還發明了「拉布」(指在議會發表冗長演說以拖延表決的戰術)。

她勸香港的學生們,還是應該關心政治,因為民主是許多壞的選擇中找到一個不是最壞的選擇,而政治就是一群人決定未來,如果你不關心,就被人家給決定了。

fsj 提到...

版權老出包 《哈比人》拖磨9年

張士達/東京報導 2012-12-02 中國時報

《魔戒三部曲:王者再臨》當年在奧斯卡11項全壘打,聲勢如日中天,為何相隔9年才等到《哈比人:意外旅程》問世?這已不是一句「說來話長」可以形容。當年彼得傑克森選擇先拍《魔戒》而非《哈比人》,正是因為版權的複雜問題,沒想到在《魔戒》成功之後,惡夢依舊。

1969年,原著托爾金將系列作品翻拍權賣給聯美電影,聯美與製片索爾讚茲簽約合作但鬧翻,各自分到《哈比人》與《魔戒》版權,麻煩竟從此展開。1994年,米拉麥克斯找傑克森合作,跳過《哈比人》先拍兩集《魔戒》,但因有金主撤資,傑克森又找新線影業投資,新線建議拍成三部,意外促成史上最成功的三部曲。

《魔戒》賣座並沒有讓《哈比人》開拍變順利,傑克森與新線為分帳撕破臉。華納買下新線後,找《羊男的迷宮》導演吉勒摩戴特洛拍《哈比人》,他搬到紐西蘭花4年籌備,卻因版權遲遲未解,前年宣布退出,案子重回傑克森手上。

原擁有《哈比人》版權的聯美後來併入米高梅,米高梅因破產終於釋出版權,傑克森卻又胃潰瘍穿孔送醫,該片詛咒之說開始不脛而走。《哈比人》問世的過程,真是比原故事還精彩。

※ 相關報導:

* 《哈比人》毛勁拍 史上最多毛
http://showbiz.chinatimes.com/showbiz/100103/112012120200030.html

李安剛以《少年PI的奇幻漂流》為3D開創新頁,傑克森則以《哈比人》率先嘗試每秒48格(過去為每秒24格)的高幀率(HFR, High Frame Rate)攝影與放映方式,以更高解析度挑戰觀眾3D觀影感受。



◆ 社論-建立「台灣特色」 讓真實創意茁壯

【本報訊】2012-12-02 中國時報

侯孝賢創造了一種非常特殊的電影美學,總是在中距離以外的鏡頭,不動地凝視著戲劇的推展。這樣的電影敘事手法,為他在全世界吸引了崇拜者,也有不少國際影壇上的仿效者。

但若深入探討「侯氏風格」的來源,其中絕對無法忽視的因素,是台灣貧乏而缺憾的電影環境。我們沒有夠優秀、夠傑出的演員,可以經得起特寫鏡頭的凝視;我們也沒有充裕的資金、廣大的片場,可供導演揮灑全景呈現。

換句話說,侯孝賢的成就,是建立在認知台灣的特殊環境條件上,正因為深刻體會這樣的缺憾,為了應付現實、彌補不足,才創造出了獨特的藝術語言。

我們完全能夠想像:一個具備了和侯導同等才能的電影藝術追求者,若是無視於自己面對的現實條件,一心想拍出好萊塢式的「大片」,或者是源自豐厚劇場背景而來的英國式細膩心理片,那麼投入再多的努力,承受了再多的挫折,恐怕都還是只能有平庸、半吊子、不起眼的作品吧!

李安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雖然在台灣拍攝,但從資金到人才到技術,都是好萊塢提供的。除少數「本土劇」,台灣大部分電視劇,也紛紛到對岸去拍攝了。這是無從忽視、無法否認的事實。影視戲劇的土壤是如此,要怎樣期待我們的電影有「小清新」以外的表現?又要如何期待台灣電影在設定以華人圈為競賽範圍的「金馬獎」中,獲取優異、亮眼成績呢?

除非像民進黨立委建議的,金馬獎關起門來,只評選台灣電影,那樣就可保證得獎的一定是「台灣電影」了。但問題是,那樣辦出來的金馬獎,就對台灣電影環境有幫助?

關鍵的問題不在於台灣電影比輸人家,而在於我們的社會、我們的政府無法查知、更不願去鼓勵台灣真正可以贏人家的本事,老是以一窩蜂的單一標準來衡量成就。很少人意識到:這些年來,台灣電影在紀錄片上的表現,遠勝過劇情片。台灣有一批青壯派的影視工作者,他們認命地面對沒有好演員、沒有好劇本、沒有充裕資金的限制,扛起攝影機,上山下海,把故事寫在記錄形式的作品裡。十幾、二十年的累積,在紀錄片的語法、表現、剪接上,他們逐漸在建立台灣獨特的風格傳統。

不健全的制度,使得台灣的公共電視,始終無法發揮真正「公共」功能,然而以公視有限的預算,卻也就足夠在這些年中扮演起「紀錄片搖籃」的角色,催生許多傑出的紀錄片,更刺激出紀錄片工作者的自主社群來。

拿當前的台灣紀錄片,去和香港、大陸相較,一定只贏不輸。拿去和其他任何國家的紀錄片比較,也絕不遜色。可惜,這樣的成就,大部分的國人不知道也不關心,我們的立委們更是從來都不知道、更不關心。

為什麼政府不能讓已經有了如此傑出成就的紀錄片,獲得更普遍重視?為什麼政府不能提出一套站在這個基礎上的電影產業發展策略,在輔導、投資劇情片之外,開出另外一條由紀錄敘事逐漸成熟虛構敘事的道路出來?

台灣今天的困境,很大一部分來自於缺乏真正的自知與自重。很多人,包括很多中央及地方的政府官員、立委,沒有耐心實地去了解各個領域的面貌,習慣撿拾外來的標準,粗率地套用,這樣怎麼能準確看見台灣呢?我們不是美國、也不是香港大陸,我們需要的,是依照台灣具體條件量身訂做的電影產業政策,不是一窩蜂的流行意見。

掌握龐大公資源的政府,有能力、也有責任鼓勵投資真正的台灣特色。一窩蜂的事,一時討好消費者的事,民間商業市場自然會做,不需要政府。一窩蜂的事,誰都看得到,也有很多人會投入跟隨,這更不需要政府。相反地,政府應該提供更高更廣的視野,提供未來的願景,以視野和願景對抗市場的一窩蜂,讓從台灣現實土地上長出來的真實創意能夠茁壯成型。

不過看看台灣各級政府一窩蜂地砸錢辦跨年晚會,毫不在意地彼此抄襲模仿,讓各地的活動都沒有特色,若要期待公部門扮演起這種創意品味領路的角色,恐怕還得經過一段漫長時間的等待吧!

※ 相關報導:

* 有深度的國片 誰是推手?
http://udn.com/NEWS/OPINION/X1/7537816.shtml

金馬獎結束,口水戰不歇。此間藝文人士各抒己見,有人舉例指出,全年文化補助預算不過幾十萬元的嘉義市,將花費八百萬封街辦跨年晚會,而這筆錢已足夠拿世界大獎,因為泰國在本屆釜山影展打敗台灣「逆光飛翔」得大獎的電影,只花了台幣六百萬!

* 白先勇:透過寫作 自我發現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7537672.shtml

知名作家白先勇昨天在彰化演藝廳,與滿座粉絲分享寫作心得時,建議青年學子多讀古文,並對人性多觀察,就算人生沒有經歷大風大浪,也能寫出好作品。

fsj 提到...

3D寫真分身公仔 相似度百分百

自由 2012.12.03

3D攝影機拍攝製作 只營業到明年初

〔編譯林翠儀/綜合報導〕隨著3D影像技術的進步,想為自己訂做一尊「分身公仔」已非難事。由日本廣告大師伊藤直樹等5名創意人成立的PARTY公司,上月底在東京表參道開設一家限期不到2個月的「表參道3D寫真館」,只要透過3D攝影機拍攝,就能做出相似度百分之百的分身公仔。

製作分身公仔的原理並不複雜,只要花10到15分鐘時間,透過3D攝影機進行全身360度的拍攝,就能記錄全身骨骼、表情及衣物的資料,拍攝中所有的數據都會輸入電腦,被拍者可從電腦中看到自己的3D影像,之後這些數據再透過特殊的機器翻模,灌入石膏成形後,就是一尊獨一無二的專屬分身公仔。用石膏完成的公仔,不但表情栩栩如生,連衣服的質感及臉部的細紋均可忠實呈現。

這項號稱是全球首次嘗試的分身公仔3D寫真館,是由伊藤直樹、原野守弘、清水幹太、中村洋基及川村真司等在廣告及創意界赫赫有名的大師聯手開辦,他們5人去年成立「Creative Lab(物語技術研究所)」,主張「新的創造來自新的流程」,在表參道開設3D寫真館也是他們的嘗試之一,因此開設時間僅由11月24日到明年1月14日為止。

※ 相關報導:

* 100隻哆啦A夢 29日來台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7540064.shtml

哆啦A夢來了!風靡全世界的「哆啦A夢誕生前100年特展」29日即將來台,想看100隻哆啦A夢齊聚一堂的民眾,現在可以開始揪團買票了。

* 萌!男大生Q版古裝入畫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2/7539842.shtml

....近日,百度貼吧裡出現一系列有趣的手繪圖片受到網民熱捧,更有人提議「出本集子」。這些圖片從9月開始,每天一幅,像日記一般,描述一個穿著漢服的小伙子的日常生活情景。



◆ 比金馬獎更重要的事

◎ 蔡國顯 2012.12.03 自由

甫於日前金馬獎頒獎典禮落幕後餘波盪漾,立法委員管碧玲建議有條件停辦金馬獎而波瀾興起。管立法委員曾任高雄市政府新聞處長、文化局長,在任內推動電影圖書館和其他電影有關之行政措施‧對於停辦金馬獎之言論,應屬於「愛之深、責之切」成份居多,也建請主席侯孝賢導演,和朱延平導演息怒。

金馬獎影展的停辦與否,攸關著我國電影產業的走向和發展,此問題凸顯出來,正可以認真思考台灣電影所遭遇困難的解決之道。

一位電影從業員的成就,由得獎來肯定彰顯,這是勿庸置疑的,但如果用有沒有得獎而來評斷是否平庸,似乎也有欠公平,許多沒有得獎的電影從業人,其作品大放光芒,影響大眾既深且遠,古今中外例子不勝枚舉。

又,吳念真〈吳文欽〉就在研究訪談中指出,不同國度地區出品的影片,不同的編、導、演,不同的資金製作成本,不同的製作環境所產生出來的作品,在極短的時間內,集結在同一類型的獎項,被少數評審來做評比,本來就有不同的爭議,各影展皆然,往往順了姑意卻逆了嫂意。

電影具有許多功能,不但是純藝術和娛樂的商業價值,它在我國過去外交處境艱困,風雨飄搖的年代,藉由影展就曾扮演了非正式外交關係,來促進邦誼,活絡外交,也以此來對非邦交國地區宣慰僑胞,

時值今日,各國皆以電影為一國文化的表徵。

振興電影工業,需要提撥大量預算,韓國可供借鏡,約五至六年前,韓國光是一個國家電影資料館一個年度之預算,是我們當時新聞局電影處一年預算的總和。金馬獎特殊貢獻獎得主影劇史學家黃仁〈黃定成〉曾投書媒體,直陳政府漠視國家電影資料館及著作權。

電影是需由一大群各不同專業技術人才組合來完成,許多專業技術和經驗,非一蹴可成,舉凡從影片的劇本構思開始,大約過程為→W籌備→編列預算→遴選工作伙伴及演員→找景→勘景→看景→定裝→開拍→沖洗毛片〈轉高畫質影片〉→殺青→剪輯〈同步錄音剪輯〉→配對白→配效果→配音樂→對雙機→混聲(混音)→轉光學聲帶→沖洗光學聲帶→套片(套底片、聲片和字幕片)→出B拷貝(戲院放映拷貝)。其製作過程非常繁瑣,需要耗費鉅大的資金和人力,且完成拷貝後,才只是完成一半而已,還又後續的上映發行問題,如印製B拷貝、海報和宣傳,以及海內外版權的賣斷和院線片商的拆帳或包底方式發行,是一筆龐大的開銷經費,也是另一個瓶頸。

台灣電影目前所面臨困境就是,籌措拍攝資金困難,電影器材設備稅金過高,人才斷層嚴重,票房補助金缺少,發行網的管道沒有完善建立,還有所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著作權被侵犯,盜版猖獗已經嚴重到扼殺了台灣電影生機。

智慧財產權保護不夠周延,許多獨立製片公司的投資人所投下鉅資拍攝的影片,且又花費大筆宣傳費用及印好B拷貝和海報,片子才正要上映回收,早一步被盜版者大量銷售,投資人一夜之間,血本無歸。

筆者碩士論文的研究訪談學者專家導演郭南宏、萬仁、張毅、吳念真、蔡明亮、魏德聖等,作品都有被侵權的切身之痛,張毅就曾告訴筆者,他的《我兒漢生》影片是被侵權下的受害者。前美商八大電影公司宣傳部主任導演翁大成訪談研究中直言,目前的盜版科技,每部電影約二十分鐘即可完成。前中華民國電影製片協會理事長郭南宏,原本可以坐收數億元的版權費,因為投資影片全部被盜版,一生努力的投資付諸流水。

過去有一家獨立製片司以一元賣掉一部影片的版權;又筆者過去服務過的中央電影公司,就曾在新片的宣傳會議上,一位幹部出示了坊間的盜版錄影帶給所有與會者觀看,小野(李遠)、吳念真都是當時的見證者,在當時投資數仟萬元的物價指數,等同現在的數億元的資金就泡湯了。

盜版問題如秋風掃落葉一樣,讓西門町及國內的獨立製片公司毫無招架之力,紛紛吹起了熄燈號,往昔的西門町製片公司林立,如今已應聲而倒,這是台灣電影最大的隱憂。

然而,極少數盜版者,輕鬆牟取暴利,坐收漁翁之利,逍遙法外;另電影界有心存僥倖者,「改作」之惡習盛行,早已司空見慣。

著作權法在我國也行之有年,近期也歷經多次修正,但對於電影界而言,還有許多漏網,唱片界亦同,盜版問題並沒有解決。

救國片,當務之急必須先保護著作權,期待馬總統出面召集,統合行政、立法、和司法部門,成立跨部會專責機構,針對著作權的保護,提出改善解決之道 ,至於金馬獎停辦與否,得不得獎與否,應該是比較次要的,智慧財產權若再不能保護,台灣電影前途堪憂。(作者為導演,新近完成碩士論文《國片導演的執導經驗及其創作歷程之研究》)

※ 相關報導:

* 短評-少年pi在無神論的大陸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4/112012120300042.html

有陸媒認為,「來自無神論國度」的李安,卻能深入基督教、印度教和伊斯蘭教世界,用不同的角度去重新思索宗教情懷和價值問題。其實台灣並非「無神論國度」,反而因為台灣是一個多元宗教信仰的社會,對各種宗教包容接納,同時又保有理性,李安才能理解原著作者的心情,將這部電影拍得動人。

* 羅大佑:台灣給華人「回到家」的幸福感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2120300002.html

台灣的魅力何在?歌手羅大佑昨天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的「文化是什麼?」座談會中表示,「台灣在兩岸三地當中,物質與精神發展最為和諧,所有華人到了台灣,都有種回到家的幸福感!」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則表示,台灣經過長時間的人文素養浸潤,宗教心靈淡定,這種態度融入生活中,讓香港與大陸觀光客大為驚豔。

* 1500人湧金馬會場 蘭陽舞者感動哭了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7/7539164.shtml

羅東文化工場的金馬獎典禮會場,雖已拆除頒獎舞台,但是觀眾席與特殊的木材圍籬、布幕仍舊保留。蘭陽舞蹈團周六晚上特別在文化工場安排演出,現場1300個位子,湧入1500人,甚至有人寧願坐在走道,也要看表演,舞者被觀眾熱情感動,在後台哭到不行。「這麼棒的表演場地,太棒了!」

fsj 提到...

漁郎鄭兵田 覓傳人授書法絕學

【郭韋綺/屏東報導】2012-12-04 中國時報

筆名「漁郎」、有討海人書法家封號的鄭兵田(見圖,郭韋綺攝),四年前辦完七十歲書法回顧展後,便封筆不再辦展,全心投入東港社區大學授課教書法;漁郎不諱言,主要是想尋覓接班人傳授絕學,但書法精髓要學得透徹「要浸一世人(耗費一輩子)」,坦言這樣的人的確不好找。

漁郎從漁夫搖身變成揮毫紙墨書法藝術家,並不是一場偶然。他表示,從小對文學書法就有興趣,常常考一百分,但無奈家庭環境不好,小學畢業後就去討海,十八歲當上船長,直到五十歲才退休。

漁郎形容自己一輩子跟大海搏鬥換生活,日子過得很辛苦,唯一能撫慰他,就是入夜後在海上望向星空,腦海裡無數次排兵布陣有如萬馬奔騰的文字,並將這一生才華藏於腹中。

退休後,漁郎全部揮灑出來,以草書、隸書、楷書各式字體揮毫落紙,還創作超過逾卅百首詩詞,東隆宮迎王平安祭歡迎門對聯、建安宮龍柱對聯等,都是出自他手。

廿四年來,「兵蘊胸中、縱橫成字」已成最佳寫照,而他也被喻為最有文學氣息的漁夫。

今年七十四歲漁郎領略古來「長江後浪推前浪」不變道理,因此成立漁郎書法研究室招收學生,想把機會留給年輕一輩,希望找到願意花一輩子研究書法的徒弟,把他的絕學傳承下去。



◆ 雍正手抄藥師經 國圖展出

【聯合報╱記者沈育如/台北報導】2012.12.04

國家圖書館即日起展出「現妙明心—歷代佛教經典文獻珍品特展」,當中的「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是清代雍正皇帝在他父親康熙64歲大壽時,為父親抄寫祈福的藥師經。

國家圖書館館長曾淑賢表示,這次特展共有南北朝至清末民初共171件佛教經典珍品,其中50多項是國圖珍藏品,其餘來自中華文物保護協會或中華海峽兩岸文化資產交流促進會。

由雍正皇帝抄寫的「藥師經」,來自中華海峽兩岸文化資產交流促進會名譽理事長王水衷的收藏。王水衷指出,3月18日是康熙生日,當天雍正親筆抄寫藥師經,藉此為父親祈福,經文上還有他清楚的落款「康熙五十七年歲次戊戌三月十八日臣男胤禎敬書」。

此次展出的藥師經摺頁有84頁,經文共6760字。王水衷指出,這段經文很長,而且抄寫時一字都不能錯,雍正的字體端秀溫雅,流露一股出塵韻味。除了經文之外,一旁還有墨筆白描的佛教圖像,這幅藥師經流傳至今近3百年,但字跡仍很清晰,裝訂精美。

這次另展出一部元代的「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是目前保存最早的黑紅雙色印本。國圖特藏組主任俞小明指出,這本金剛經鮮艷紅字體為經文,黑色字為註解,其中還有不少插圖,是研究中國印刷史難得的第一手資料。

特展即日起展至12月26日,相關資訊可上國家圖書館官網(http://www.ncl.edu.tw)查詢。

※ 相關報導:

* 故宮展雍正琺瑯彩瓷 破解傳聞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7541463.shtml

故宮即日起推出的「金成旭映─清雍正琺瑯彩瓷特展」破解琺瑯瓷之謎。透過實物及研究文獻檢證,既沒有所謂的「古月軒」,也沒有胡姓畫匠。

故宮器物處處長蔡玫芬表示,康熙時,西洋畫琺瑯器及技術傳入清宮。清宮廷作坊將原本用於金屬胎的琺瑯塗料,改用在瓷器上,自創琺瑯彩瓷。琺瑯彩料原本仰賴進口,經康熙、雍正兩朝持續不斷試驗,雍正朝成功提煉出18種顏色,取得突破性發展。



◆ 少年李安激似蘇瑞吉 超帥!

林志勳/台北報導 2012-12-04 中國時報

李安執導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在台上映12天,票房1.8億,本周可望破兩億大關。他在倫敦宣傳,台灣鄉親則自動自發炒熱氣氛,在網路自拍,模仿劇照玩Kuso,引發第二周票房贏第一周的逆向效應!以民眾熱度來看,《少年PI》要打破李安在台最賣座的《色,戒》2.8億票房,指日可待。

票房直逼兩億大關

網友Kuso《少年PI》千奇百怪,有的將貓穿上虎紋外衣裝虎,自己綁上頭巾裸上身扮少年,也有人把站在船上的照片放上網,徵求網友一起動腦合成一隻老虎,孟加拉虎沒要到,反出現「跳跳虎」、「家樂氏玉米片老虎」,甚至連高球名將「老虎伍茲」以及「小虎隊」都登船,令人捧腹。

也有網友Po李安年輕的照片,稱李安和男主角蘇瑞吉沙瑪長相神似,台灣或大陸網友都說:「怪不得李安挑主角那麼長時間,原來真相就在這張照片裡!」也有人大讚少年李安很帥,「濃眉大眼挺鼻厚脣,活生生可偶像出道。」

李安:國片呈現新氣象

在網友熱情下,《少年PI》在台上映第二周(約1億元)成績比第一周(約8000萬)亮眼,已直逼兩億大關,該片上周末在西班牙、新加坡、馬來西亞、波多黎各等上映也都是冠軍,大陸票房則小輸給馮小剛的《一九四二》。另《寒戰》在台上映已4周,還居周末票房榜第3名,全台5000萬。

李安談到近年國片起飛說:「我覺得滿好的,眼前這群新出頭年約3、40歲左右的導演,對生活表現和觀眾結合,呈現一股新氣象。」但也點出了問題:「台灣有個毛病就是(熱潮)很短期,一陣風颳過就沒了,每個人拍片單打獨鬥,缺乏群體性和經驗累積,感覺上比較漂浮。」



◆ 首部原創漫畫 重現百年鐵路風華

自由 2012.12.24

〔記者陳怡靜/台北報導〕看過藍白塗裝的莒光號嗎?你知道曾有鐵路穿過校園嗎?漫畫家簡嘉誠耗時兩年創作《時空鐵道之旅》,也是台灣第一部原創的鐵道漫畫,重現百年前的蒸汽火車、日治時期的阿里山林鐵、穿越校園的台糖鐵路,更描繪出莒光號小姐受眾人青睞的風光。

藍色莒光號、阿里山林鐵重現

台灣最早的鐵路始於清末與日治時期,在當時民眾眼裡,體積龐大的蒸汽火車就像會噴煙的怪物,乘客若忘了關窗戶,還可能被火車頭的黑煙給燻黑臉龐。為了輸送甘蔗與糖業產品,俗稱「五分車」的台灣糖業鐵路曾通過東石農校等校園,糖鐵也是當時居民的重要交通工具。

三十四歲的漫畫家簡嘉誠耗時兩年,完成台灣第一部鐵道漫畫《時空鐵道之旅》,重現台灣百年鐵路風華。故事描述在自強號上巧遇的高中同學,兩人遇到鐵路車禍,卻一路穿梭時空,跟著未來女孩體驗各時代的火車。

《時空鐵道之旅》十月底出版就登上網路書店漫畫排行榜,鐵道專家蘇昭旭還特地撰文推薦。簡嘉誠笑說,他參與《CCC創作集》專題,創作短篇鐵道漫畫後,才興起畫鐵道文化的念頭,資訊愈集愈多,讓他有足夠資源創作單本漫畫。

「第一次知道有火車會經過校園,覺得實在太有意思了。」但故事橫跨百年鐵道,火車模樣、時空場景、人物服裝都得一一考證,劇中甚至還出現台灣最後一款直式鈔票,「考據真的滿辛苦,雖然有很多資料與照片,但仍無法看到全貌,只能盡量揣摩。」

簡嘉誠說:「如果讀者會有『好想坐坐看喔』的心情,我就滿足了。」台灣鐵道專家蘇昭旭則盛讚:「非常感動!」他表示,台灣過去也有鐵道漫畫,但多是翻譯日本漫畫的出版品,從未有以台灣鐵道歷史為主軸的原創漫畫,還融合鐵道、文化、情感、科技等多層面。

※ 相關報導:

* 織田信長英勇 德川家康暴躁 圖解日戰國群雄 鬼才、怒武士現形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2120400534.html

日本戰國時代綿延一五○年,群雄並起、平民出頭天,是日本史上最引人入勝的年代,也提供後世取之不竭的創作靈感,常被改編為遊戲、動畫、漫畫、電視劇。《日本戰國武將:群雄圖解百科》由學者二木謙一專著,系統性地分析包括織田信長、德川家康、豐臣秀吉等九十六位戰國大將、廿二場知名戰役,再由著名電玩美術總監岩元辰郎繪製個性鮮明的武將角色,是了解日本戰國時代的最佳入門百科。

fsj 提到...

紙風車劇團 明年挺進368鄉鎮

【聯合晚報╱記者邱瓊平/台北報導】2012.12.05

「景氣不好,孩子們更需要看戲,開啟藝術的第一哩路!」紙風車劇團明年將啟動全國368鄉鎮市區藝術工程計畫,預計6年花2到3億元,推出全新創作,把在地故事融入演出,讓小孩子透過戲劇,更了解自己成長的地方,更愛這片土地。

去年12月3日,紙風車劇團在萬里演出319最終場,經過一年沉澱,紙風車劇團決定再用戲劇巡迴台灣一趟,在全國22個縣市368個鄉鎮市區走透透,號召更多家長帶小孩一起來看戲。

紙風車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李永豐表示,經濟不景氣,家長為生活所苦,也沒有多餘的錢可以帶小孩到劇場看戲,但藉由欣賞演出能激發孩子們的創意,也可以開啟他捫對美學的視野。368鄉鎮市區藝術工程計畫將是透過群眾力量的「文化運動」,希望號召更多人一起參與,演出的內容也會加入地方故事。

紙風車劇團團長任建誠指出,劇團到高雄演出時會介紹高雄舊名「打狗」的由來;到屏東就會把六堆的故事、豐富的物產融入劇中。這項計畫預計明年1月5日從台北大同區起跑,預計6年左右走完全台鄉鎮市區,要和全台小朋友一起創造美好的回憶。

※ 相關報導:

* 甄嬛大賣:小說啟動市場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1/112012120500002.html

....說穿了,要希望能改善台灣的影視產業環境,得先改善台灣的出版環境。可遺憾的是,台灣的出版業高度仰仗翻譯作品獲利,對於投資本土創作人才的興趣缺缺,能夠單靠寫作維生的人如鳳毛麟角,能寫之人又大多往獎金豐厚的文學獎鑽去,使得高雅創作領域人才濟濟,大眾文藝創作卻凋零稀落。

租/書店裡的言情小說等大眾小說,早已都是中國寫手的作品,如今的台灣,言情小說一本兩萬元買斷的行情,很難讓人有動力堅持投入。歸根究柢,台灣的戲劇也好小說創作也罷,之所以無法有好的創意源源不絕地誕生,與資本不願投入,人才投入卻無法獲得相對應的報酬有很大的關係。

* 梁實秋文學獎揭曉 「抓髮」夢想燃燒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7543228.shtml

....散文創作組「優等獎」得獎作品〈抓髮漫談〉以「抓髮」為核心,環繞抓髮的時尚、趣味,結合青春、歲月,及對理想的鄉愁,得獎人獲得13萬元的獎金。還在軍中服役的作者林力敏今日有感而發地表示,人生雖然「一方面不斷地往前走」,但他童年、青春期的夢想,仍不時在「原地燃燒」。

翻譯類「譯詩組」首獎由黃士茵女士獲得,「譯文組」首獎則是由黃金山先生所得,他們今天都獲得5萬元的獎金。黃士茵致詞時表示,她一直對翻譯有濃厚的興趣,喜歡以文字將「跨越語言、人文的共同情感」表達出來,並以讀者的角度,直白、誠懇、不加油添醋,用最適切的文字表達。

* 奪獎又連載 彭傑漫畫《方舟奇航》登陸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2120500517.html

台灣漫畫家彭傑作的作品《方舟奇航》十月份拿下大陸有「華文漫畫界奧斯卡」之稱金龍獎「最佳少年漫畫獎」,如今《方舟奇航》也在大陸漫畫期刊《科幻畫報.漫畫秀》連載,預計有超過卅萬漫迷能欣賞到彭傑的原創新作。

今年廿九歲的彭傑,本名彭希超,畢業於成大建築系研究所,畢業後轉作漫畫家。彭傑曾與日本編劇稻垣理一郎合作短篇漫畫《牙與牙》,也曾以原創漫畫《時間支配者》在日本集英社的《周刊少年JUMP》連載。新作《方舟奇航》描述地球氣候異常,人類必須想辦法將少男、少女送往其他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過程一波三折。



◆ 春鬥搞不定? 雲門大膽秀創意

【台灣醒報╱記者徐欽盛╱台北報導】2012.12.05

動靜分明的舞步、持續重複的樂音,猶如太極的拳法流轉其中!雲門2舞者用幽默的肢體語言詮釋「春鬥2013─搞不定」舞碼,呈現人生搞不定的意象!雲門舞集藝術總監林懷民表示,雲門2是一個自主性很強的舞團,作品更是大膽創意、貼近生活並跳脫傳統格局。

集合鄭宗龍詩意之作《一個藍色的地方》、布拉瑞揚幽默風趣的《搞不定》、黃翊讓人開心的《光》,以及寧靜小品《無聲雨》,雲門年度公演「春鬥2013─搞不定」,明年3月28日起在北中南演出。

林懷民致詞時表示,雲門2是一個自主性很強的舞團,雖然他沒有直接參與編舞指導,但卻以近距離的方式欣賞到雲門2的舞蹈作品。尤其今年雲門2到香港、美國、德國、中國大陸總共27場巡演,更看到大陸80以後的年輕人,那種為之瘋狂、大解放與開心的程度,讓他驚訝不已。甚至有北京舞蹈界前輩,看了雲門2的演出後,稱讚他們是中國現代舞蹈的希望!

鄭宗龍表示,《一個藍色的地方》舞碼創作的靈感,來自於在紐約無意間所看到的藍色漸層的天空,當時大概是半夜3-4點之間,也就是天未亮,但還可以依稀感覺亮光,讓他有一種遠離人士塵囂的感動,並開啟了他創作的源頭。

《搞不定》這齣舞碼,編舞家布拉瑞揚說,這個作品真實反映他剛從美國回來,在3天排舞的過程中,那種不知下一刻要發生甚麼事的狀態。這次採用比較特別的表演方式,他將坐在觀眾席上發號施令,親自以聲音參與演出,要求舞者當場即興表演。

完整影音:http://anntw.com/awakening/news_center/show.php?itemid=37410

※ 相關報導:

* 雨果名著「鐘樓怪人」 明年1月現聲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7544309.shtml

聯合報系金傳媒集團以近一年時間籌備,將「鐘樓怪人」音樂劇英文版引進台灣,明年1月在國父紀念館演出。這齣音樂劇改編自法國文豪雨果1831年同名小說「鐘樓怪人」,以1482年巴黎聖母院為背景,描述動盪時代下的愛情,隱喻當時社會情境。至今全球演出逾4,000場,創下730萬觀賞人次,被譽為史上最賣座的音樂劇。



◆ 募萬隻彩繪蝴蝶 福德里拚夢想

中央社 2012-12-05

桃園縣福德里民突發奇想,希望在明年農曆年前能出現「彩繪蝴蝶滿天飛」盛況,今天發起募集蝴蝶活動,希望集體圓夢。

中壢市福德里里長王菁華說,福德里內有很多退休又愛畫畫的媽媽們日前在彩繪蝴蝶時,突然想到如果大家能把創作集體秀出來,隨著風飄揚,畫面將會非常壯觀。

經討論後,里民談到到底要彩繪多少隻蝴蝶,才能讓「畫面壯觀」?最後決議的數字是「1萬隻」。

王菁華聽到數字後一度張著嘴巴,認為1萬隻蝴蝶難度頗高,而且媽媽們又堅持手繪,不用大量印刷,他決定順應民意,發起募集「紙蝴蝶」活動。

王菁華廣邀他的藝文界好友,並尋求附近學校的支持,將活動命名為「2013萬蝴齊飛—手繪彩蝶募集活動」,希望在明年農曆年前,讓彩繪蝴蝶在鄰近的公園內飄揚。

他說,現在景氣不佳,如果能在春節期間看到萬隻彩繪蝴蝶飛揚,一定是非常賞心悅目的事情。

至於這種募集式的藝術創作是否能獲得廣大支持,王菁華希望「懷著夢想,讓蝴蝶起飛」,也想測試由一個村里所發起的藝術活動,到底能獲得多少迴響。

fsj 提到...

藝術家花東「打卡」 上傳即時創作

【聯合報╱記者施鴻基/台東報導】2012.12.06

台東生活美學館昨天邀請多位書畫藝術家,利用2天時間走訪花東,透過他們的視野和巧手創作,然後傳上網路上打卡,雖然天公不作美下雨,但雨勢無法澆熄熱情,一幅幅作品都陸續上傳,日後也會安排時間展出,讓更多人知道花東的美景。

台東生活美學館舉辦「101年村村有藝文,花東農村再生社區藝術打卡活動」,邀請全台10多名書畫家們,在2天內走訪花東6處景點,在各景點寫生,每到達一處定點,就上網打卡,分享山水美景和他們創作出來的作品。

台東生活美學館長林永發說,網路的傳播無遠弗屆,而且範圍廣、速度快,如果藝術能透過網路,相信會有更多人喜愛。這次規畫藝術打卡行程,是希望以花東為試辦點,讓藝術家們把最新的作品在第一時間傳上網路,既能行銷花東,又能推廣藝文。

昨天他們先到台東鹿野高台、池上大坡池,隨後轉往玉里興農橋、壽豐鯉魚潭,最後到花蓮夜宿;今天將沿東海岸南下,走訪花蓮松園、芭崎休息站、成功白守蓮、三仙社區,再返回台東。

昨天雖然下雨,但十多名藝術家們興致不減,楊鴻明、高聖賢、羅芳等書畫家都分享了寫生心得與作品,對作品馬上攝影並且上傳也感到新奇,有的人已經打算回家後就馬上購買相關3C產品,比照辦理。

※ 相關報導:

* 台灣遽變的時代 他們的鏡頭留住了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7547090.shtml

九○年代中迄今,台灣面臨政治、經濟及社會的遽變。台北市立美術館即日起推出「實.現—攝影新典藏」特展,透過八位藝術家的鏡頭凸顯了這段時期台灣特有的文化風貌與能量。

....北美館館長黃海鳴表示,這些藝術家約四、五十歲,創作的資歷大約廿年。

拍攝的年代從九○年代中迄今。從他們的鏡頭底下可以看到台灣九○年代中期在壓抑中突然開放、挑戰各種禁忌的遽變時代,社會充滿希望。二千年起,台灣開始進入渾沌的狀態也更加複雜,而藝術家們透過鏡頭捕捉、分析到幽微而細緻的轉變。

* 排灣動漫片 黃金封印不輸賽德克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6/7546765.shtml

以排灣族為主的屏東縣獅子鄉,早在17世紀,已是南島語系第一個具有國家雛型的部落社群,獅子鄉公所為宣揚祖先歷史榮耀,突破舊思維,將族人津津樂道的傳奇故事以動漫影片呈現,並開發公仔、吊飾等原住民文創商品,明年初推出。



◆ 德數位圖書館收錄上千機構珍藏

中央社 2012.12.06

已經上線但仍在測試階段的「德國數位圖書館」(Deutsche DigitaleBibliothek),集結了約1800家德國文化和學術機構的珍藏,將是歐洲最具規模的入口網站之一。

普魯士文化遺產基金會(Stiftung PreusischerKulturbesitz)主席帕辛格(Hermann Parzinger)表示,成立這個入口網站是希望讓人人都可以接觸到文化和學術,因為德國的文化遺產是屬於大家的。

帕辛格4日在柏林的「老博物館」(Altes Museum)介紹「德國數位圖書館」測試版。他表示,這個入口網站仍在發展中,目前為止已收錄了1800家文化和學術機構的560萬筆數位化的資料,內容包括文物、書畫和影片。

進入「德國數位圖書館」,查閱者可以搜尋到許多珍貴罕見的文物,包括一些非常脆弱甚至不適宜在博物館展出的古文手抄本。不過,由於這些數位內容的版權是屬於各個文教機構,網站只提供給上網者瀏覽,不許下載做任何用途。



◆ 祖賓.梅塔登台 歡慶新年音樂會

【江家華/台北報導】2012-12-06 中國時報

「維也納新年音樂會」是古典樂壇跨年的音樂盛事,經常一票難求。指揮大師祖賓·梅塔(Zubin Mehta)曾領導指揮四次新年音樂會,這一回他將領軍以色列愛樂管弦樂團,為台灣樂迷呈現新年音樂會的歡樂風情。「二○一三新年音樂會」將於明年一月三日在台北國家音樂廳演出,梅塔將率領以色列愛樂演奏小約翰·施特勞斯的圓舞曲《春之聲》、《拉德茨基進行曲》及優美的《藍色多瑙河》等經典曲目,無法在維也納躬逢其盛的樂迷,如今在台北也同樣可以藉古典音樂迎新年。

七十六歲的梅塔出生於印度孟買的音樂世家,父親梅里是孟買交響樂團創辦人。他曾遵循父母的意願習醫,十八歲又重新投入音樂的懷抱,一九五八年在利物浦國際指揮大賽上勝出,之後開始他的指揮生涯。梅塔也是全世界首位非白人的一級指揮家,因與維也納愛樂、柏林愛樂的合作,備受矚目。

以色列愛樂的年紀與梅塔相同,由波蘭小提琴大師胡伯曼在一九三六年成立。從東歐和德國樂團吸收了多位首席音樂家,而超過一半的以色列本土樂手也都受過良好的訓練,被評論家稱為「由獨奏家組成的交響樂團」。

以色列愛樂曾與多位知名指揮合作過,包括伯恩斯坦及梅塔。梅塔在一九六八年與以色列愛樂第一次接觸,之後成為樂團的音樂顧問,一九七七年出任樂團首任音樂總監,四年後成為以色列愛樂的終身音樂總監。

梅塔與以色列愛樂在台灣「二○一三新年音樂會」,將以貝多芬第三號《蕾奧諾拉》序曲與高沙可夫的《西班牙隨想曲》拉開序目,接著將演奏「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經典曲目,包括雅俗共賞的史特勞斯家族的作品如《拉德茨基進行曲》及《藍色多瑙河》等。

一九三九年開始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固定由維也納愛樂管弦樂團在每年元旦,於維也納樂友協會大樓的金色大廳舉行。二○一三的指揮人選,將由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現任音樂總監、奧地利指揮家威爾瑟-莫斯特(Franz Welser-Most)擔任,他是自一九九八年以來締造新年音樂會電視直播收視率最高的指揮。

梅塔與以色列愛樂組合的新年音樂會,在亞洲北京、深圳、首爾與台北等地巡演。引進的牛耳藝術負責人牛效華表示,新年音樂會有為人津津樂道的傳統,像是三首加演曲目,必定要有小約翰·史特勞斯的《藍色多瑙河》、老約翰·史特勞斯的《拉德茨基進行曲》。演奏現場也一定有花藝布置,這一次邀請台灣花藝師淩宗湧操刀,觀眾可在演出後帶回。

※ 相關報導:

* 《新桃花搭渡》 南管與心理劇的第一次接觸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7548098.shtml

當南管與心理劇碰撞時,是什麼樣子?以南管音樂及戲劇演出為主的江之翠劇場演員會告訴你,一開始好可怕、好害羞,接著好刺激、好好玩,最後他們就這樣每個人掏心掏肺地把自己的生命故事貢獻出來,發展成一齣以南管音樂為主調、以心理劇為呈現、以及以這些南管人的南管生命故事為血肉的《新桃花搭渡》。

fsj 提到...

台灣書院整合文創業輸出

【記者邱莉玲/台北報導】2012-12-07 工商時報

台灣將頭一次整合所有文創產業輸出!文化部長龍應台指出,未來將化被動為主動出擊,透過「台灣書院」在全球佈局,扮演仲介台灣藝文團體和文創產業進軍國際市場的橋樑,不讓中國大陸的「孔子學院」獨占鰲頭。

立法院昨(6)日舉行文化部預算審議會,立委諸公對102年國際交流推展預算較去年增列68%,兩岸文化交流推展預算更是暴增360%,包含兩岸文化前瞻論壇、後ECFA會談計劃等新計劃,提出質疑。

龍應台表示,文化部扶植產業須以華文為核心,尤指流行音樂、電影、電視等領頭羊產業,更需要進入全球市場,尤其要進駐香港、紐約、巴黎等大都會,才能被世界看到。

再來,以往國際交流有很大部分是在外交部,所編預算可能比文化部大2、3倍,但花在兩岸的比例卻小很多,台灣文創產業跨出國際第一步多半首選大陸,文化部必得強化兩岸文化交流事務。

全球佈局將以目前在洛杉磯、休士頓、紐約設點的「台灣書院」,做為文化文創業輸出、仲介的橋梁,聯結世界藝術節、市場展,明年台灣書院可望增設至11、12點,包括首度進莫斯科,還有拉丁美洲據點正在商談,未來會成立全球布點專案辦公室,採委外辦理。



◆ 救台劇雙管齊下

【記者邱莉玲/台北報導】2012-12-07 工商時報

「後宮甄嬛傳」等陸劇在台收視得寵,打掛一票台產戲劇、綜藝,文化部長龍應台昨(6)日直言,台灣「好看節目不夠多、投資不夠多」,現在就要雙「管」齊下從根拉拔台劇,文化部會從補助面提升台灣自製內容的規模和品質,也希望NCC從管理面管一管國內電視台密集重播陸劇的現象!

龍應台強調,為鼓勵國內業者投資製作規模與品質兼具的優質戲劇,文化部今年首度補助製作高畫質「旗艦型連續劇」,總計砸下1.95億元補助5部電視劇,並告訴業者「只管做好看的戲劇,不要管政治正確,還是產業扶植!」龍應台認為,內容叫好叫座,自然可以抵抗韓流、陸劇。

據文化部的統計,台灣電視產業鏈產值逐年提升,100年達1,313.05億元,但電視頻道、平台產值合計就占了千億元,其餘電視節目製作產值僅200億元,節目發行、後製加總只有50多億元。

自製節目量少,陸劇、韓劇播出時數則大幅提升,今年上半年國內電視台黃金時段,陸劇、韓劇播出比重分占前2名(27.22%、26.42%),兩者相加,超過一半,遠多於國台語連續劇。

反觀台劇輸出因為不具產量優勢,2011年在亞洲戲劇兵家必爭的中國大陸市場,台劇占境外劇比重15.7%,遠低於港劇、韓劇。

台灣戲劇還有一個挑戰,內容類型過於集中在愛情和喜劇類型,不像陸劇、韓劇、日劇類型多元,有推理、歷史傳記等;中國大陸高薪挖角,造成台灣電視人才嚴重外流,近3年投入戲劇的演員、音樂、企劃等人才都出現負成長。

龍應台表示,文化部會持續領頭投資,也會引導12家文創創投管顧公司錢進,大幅提升內容產值和產能,預估101年投入補助4.12億元,將帶動業者3倍的相對投資,共同投入1,000多小時的戲劇製作。

台經院調查,台灣投入電視內容製作,每增加1元,藉由電視產業,可帶動1.73元產業關聯效益(不含進口品),但韓國可帶動2.04元關聯效益。

龍應台透露,為了擴大台灣電視產業在海外市場的錢途,文化部將積極爭取大陸電視台開放八點檔時段播放台劇,若外銷新加坡的閩南語劇也會給予補助獎勵。

※ 相關報導:

* 《少年PI》求生恰如《甄嬛》宮鬥
http://showbiz.chinatimes.com/showbiz/110511/112012120700008.html

....甄嬛出宮修行遇到果郡王,愛情的果實看似美好,卻仍在一層層剝開時發現,只會得到株連九族的死罪,就像PI快放棄求生卻遇到食人島,最後看到蓮花中的牙齒,PI得到啟示,食人島非久留之地,網友對這段對照文回響大。

* 台灣的藝文環境被高估了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06/112012120700046.html

....近幾年的台灣電影也許背負不起前輩的盛名。除去魏德聖的《賽德克·巴萊》,絕大多數作品沉溺在對青春無休止的細緻描述、回顧或批判中,類型稀少到無法也無需為台灣電影做出「喜劇、倫理、愛情、動作、歷史、懸疑、驚悚、科幻、魔幻」這樣的分類。同為彈丸之地的香港,不論質量高低,至少還是產出不同類型作品的。早年間作為文藝必修課的台灣電影,到了本世紀,雖然第一眼看上去依然文藝,但從精緻的鏡頭中,看到的東西愈發單一,也愈發淺白了。



◆ 中文數位學習系統 獲iF大獎

中央社 2012-12-07

中文數位學習系統「中文妙方」榮獲德國iF「溝通媒介設計大獎」,創作人郝明義十分開心,認為目前全球學習華文熱潮,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希望能將中文文化推廣到全世界。

「中文妙方」(ChineseCUBES)是全球第一套以字帶詞的中文學習數位工具,以實體的文字方塊,結合擴增實境(AR)技術,從遊戲中學中文不再困難,也因此獲得iF「溝通媒介設計大獎」(Communication Design Award)。

這套才剛在11月中旬於費城「全美外語教師大會」(ACTEL)公開亮相的教學系統,能獲得國際肯定,郝明義非常開心,認為雖然未來推廣的路還很漫長,也不好走,但這是個好的開始。

談到創作契機,郝明義笑說,「大環境的呼喚吧」,過去幾年中國大陸實力逐漸強大,全球蔓延一股中文學習熱,現在是華文世界千載難逢的機會。

但郝明義也發現,平面與紙本學習有其侷限性,要將拼音、漢字、解釋全部放在同一張紙本上不容易,更何況還有正體字與簡體字兩種不同文字,讓中文學習者感到困難。

郝明義因而開始思考是否可以有套數位工具解決這些問題,讓學習者能同時學習正、簡體字,又能瞭解字詞意義,也希望能藉由這套學習系統,讓中文文化受到全世界注目。

「中文妙方」透過方塊6面體的特性,正體字型、簡體字型、發音、詞義、編碼放在不同面向上,利用電腦軟體學習,將200個常用單字,組成超過3萬個不同字詞與句型,讓學習者能輕鬆學中文。



◆ 梁啟超文物拍賣 得價逾3億

中央社 2012.12.07

清末政治思想家梁啟超及民國初期一批文物、共計146件,昨晚在北京拍賣,共拍得人民幣6709萬元(約新台幣3億1300萬元)。

「南長街54號藏梁氏重要檔案專場」昨晚在北京匡時拍賣現場競標,經過3個多小時激烈競價,146件文物全部成交。不少拍賣品成交金額高出估價數倍、甚至數10倍。

拍賣品包括梁啟超與袁世凱、馮國璋等民國風雲人物往來通信和涉及保皇大會、進步黨、五四運動、護國戰爭、講學社等重大事件信函,內容大部分從未曝光。

還有梁啟超之子梁思成與林徽因文定禮細節家書;康有為見證芝加哥「瓊彩樓」案和廣西振華案的信札等。

中新社指出,全部拍賣品出自梁啟超胞弟梁啟勛的後人。

其中,梁啟超手稿「袁世凱之解剖」以人民幣713萬元成交,為昨晚拍賣最高價。文中梁啟超以犀利語言,剖析袁世凱自編自導的「稱帝大戲」。

梁思成、林徽因的文定禮本以379.5萬元成交,為第2高價拍賣品。此檔案紀錄梁啟超為梁思成、林徽因專門設置的訂婚儀式,內容詳盡,可說是梁林傳奇婚姻最佳佐證。

此外,梁啟超「反對袁世凱稱帝」信札底價25萬元,最後以356.3萬元成交,超出底價逾14倍。

fsj 提到...

暌違12年 台北攝影節重生

【汪宜儒/台北報導】2012-12-09 中國時報

暌違十二年,台北攝影節又回來了。由中華攝影藝術交流學會主辦、攝影家鍾永和策展的台北攝影節,邀請兩岸攝影名家、新銳作品共三八○多件展出。鍾永和說,好不容易讓這個節再恢復,首先要表現的就是當代攝影的進程與普及,也宣告著一個平台的再現。

台北攝影節一九九一年在中華攝影文化協進會(前身為台北攝影節籌備委員會)的主導下誕生,此後連續五年,年年舉辦,一九九六年改成兩年一度,二○○○年在台北國父紀念館舉辦後即停辦。

鍾永和說,這些年眼見中國有平遙、大理等國際性的攝影展,覺得台北攝影展就這樣消失了,實在很可惜。於是,在中華攝影藝術交流學會的主辦下,台北攝影節重生。

鍾永和認為,台灣攝影家的作品有較濃重的人文藝術色彩,這也將是台北攝影節的一大特色。

展覽分為名家攝影展、先鋒攝影展、典藏攝影展、藝術家攝影展與手機生活印相攝影等五大分區。典藏攝影展區裡,觀眾可見莊靈一九七七年的《摩耶精舍後園裡的大千先生》,潘小俠一九八一年的《孤獨》,還有二○○七年沈昭良的《STAGE》、鄧博仁的《遺失.時間》等作品。

藝術家攝影展區中,則有作家席慕容、林佛兒、鍾文音與畫家李義弘等人的攝影作品,搭配上他們的詩、文、畫。手機生活印相攝影展區,展現的是人們隨手用手機拍攝的生活影像,其中包括鍾永和、林添福等人的作品。

台北攝影節即日起在台北華山中4B館展出。

※ 相關報導:

* 台北攝影節再啟 莊靈:攝影不會因數位而死
http://www.udn.com/2012/12/8/NEWS/READING/REA8/7552016.shtml

不少人憂心攝影敵不過數位時代,認為攝影少了暗房就不是攝影;攝影家莊靈昨以自身經驗表示,科技簡化了技術,但影像藝術不停前進,就算進入了數位時代,只要藝術核心不變,攝影美學就永遠不死。

* PI學網路蔓延 李安「歡迎解讀」
http://showbiz.chinatimes.com/showbiz/110511/112012120800003.html

李安接受大陸《新浪網》專訪時說,他長年遊走東西間,這次《少年PI》讓他強烈感覺自己是亞洲導演,雖然該片在西方也有解讀,但沒到大陸這種程度,「我不能說『過度解讀』,這個片子本來就是邀請人來解讀的。不管是西方還是東方,大家都會問,到底真的意思是什麼,拍的時候是什麼想法。我覺得把我的想法講出來會有標準答案的感覺,限制了觀眾的想像,跟書或者是電影本身的創意不太合。歡迎大家來解讀,不管解讀的是不是我心裡想的東西,我覺得很貼心,受到了共鳴和鼓舞。」



◆ 到寶藏巖 一探藝術家生活

【聯合報╱記者莊琇閔/台北報導】2012.12.08

台北國際藝術村、寶藏巖國際藝術村平日提供藝術家駐村創作,本月將舉辦免費開放活動,讓民眾探訪藝術家生活及創作私密空間,並舉辦多項展覽、表演、工作坊等活動,展現多元藝術創作能量。

此次藝術村以「美麗新世界」為主題,除回應2012年高喊的末日口號,並以正面角度思考,勇敢面對新生轉化後的新世界。

今天下午2時至晚間6時,寶藏巖國際藝術村全面對外開放工作室。展示內容包括陳建智利用竹編、水管等延展性媒材,結合寶藏巖在地住民生活,自力構築的「家宅」;羅仕東以牆面塗鴉為概念出發,以裝置藝術呈現死亡與新生主題。

至於「二皿手作紙設計」,則邀請民眾攜帶廢棄紙材,如喝完的咖啡紙杯、「摃龜」的廢發票等,重新製作為彩色紙漿明信片或許願卡。羅文瑾的「稻草人現代舞團」,將根據寶藏巖特殊環境空間演出,展現因地制宜的在地創作特性。

本月15、16日兩天,則由台北國際藝術村接手對外開放。藝術家莊惠琳將在工作室的空間裝置,分享來自韓國仁川的「生活的圖騰」。

來自荷蘭的設計師Alexander Pelikan也將在工作室,將他對不同文化的觀察和視覺圖像表現反映在設計上。有興趣的民眾可上網http://www.artistvillage.org查詢詳細資訊,或電洽33937377分機107詢問。

※ 相關報導:

* 屏東「童言童語」館 打造文藝中心
http://www.udn.com/2012/12/8/NEWS/DOMESTIC/DOM6/7551668.shtml

屏東兒童藝術節元年,昨邀請杯子劇團壓軸演出黑光劇「牙刷超人」,替活動畫下圓滿句點。屏縣文化處為提前規劃「童言童語」藝術館運作及明年活動,購置多種益智童玩,未來館內配置遊戲區、展覽區、表演廳等,打造專屬親子藝文的夢想館。

* 導讀、談寫作 名家紛出書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2120800421.html

....近年台灣接連出版多位當代大師的論述書籍,如納博科夫結集他一九五○年代在康乃爾大學講課筆記的《文學講稿》,書中他倡言小說的藝術性,遠大於文學的社會實用價值。他也提出精彩的比喻,說閱讀文學必須理智與感性兼用:「不只是用心靈,也不全用腦筋,而是用脊椎骨去讀,而且要保持一點超脫。」

* 台灣文學獎 3人獲金典獎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dec/9/today-life12.htm

2012台灣文學金典獎昨天在台灣文學館舉行頒獎典禮,百萬獎金長篇小說金典獎賴香吟、散文金典獎林文義及客語散文金典獎張捷明3人,均親自出席領獎。

* 誠品架上…有書會「尖叫」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7553530.shtml

最近到誠品信義店的讀者,如果看到會移動、尖叫的書,可別驚慌失措。這是誠品ART STUDIO的藝術計畫,邀藝術家創作會動會叫的機械書,藏身於書架中,測試讀者的臨場反應,為閱讀帶來更多驚喜。

誠品ART STUDIO徵件計畫第四檔展覽「Read閱讀計畫」,邀盂施甫、張徐展、王又安等三位藝術家展出作品。



◆ 雙年展外籍惹議 北美館:無法重選

【聯合報╱記者周志豪/台北報導】2012.12.08

北市府今年斥資3千萬元籌設「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卻因補助3位參展者裡,2人為外國籍,不只藝文界質疑,北市議員昨天也要求說明。北美館表示,策展人、參與藝術家名單均已寄出,無法重新評選。

北美館館長黃海鳴表示,明天下午1時30分將於北美館圖書室舉辦公共論壇講座,歡迎社會各界提供意見,包含評審組織架構、後續評審程序,都可公開討論,也會列入往後組織、評審程序重組依據。

台北市立美術館自1995年起,每屆「威尼斯雙年展」期間,北市府均出資補助評選出的台籍策展藝術家,前往威尼斯「普里奇歐尼宮」策展籌設台灣館,至今已參與9屆。

不過,這次3位受補助參展藝術家中,一位是捷克籍,一位是中德混血,引發國內藝術界譁然,要求重新評選,議員吳思瑤昨天也在議會提出質詢。

黃海鳴表示,策展代表人是台灣人,策展主題也「很台灣」,評選過程也一切合法。但黃也不諱言,此結果對國內藝術家來說,「情感上比較不能接受」。

至於國內藝術界要求,撤換身兼評委的「雙年展與國際計劃辦公室」主任張芳薇,黃海鳴說,張具高度藝術素養,將評選風波全歸責於張,並不公平。

※ 相關報導:

* 佑斯特《台北地平線》躍上國際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2120900311.html

音樂無國界,德國作曲家佑斯特(Christian Jost)以台北為靈感所創作的管弦作品《台北地平線》,四日在荷蘭阿姆斯特丹舉行首演,引起樂迷的關注,之後將陸續在英國倫敦、法國馬賽等地演出,讓世界各地的樂迷從音樂中感受台北的魅力,十六日將由呂紹嘉指揮NSO國家交響樂團舉行亞洲首演。

fsj 提到...

謝榮雅:多點創意 科技更美麗

【經濟日報╱謝榮雅】2012.12.10

近年來受到「全球在地化」風潮的影響,台灣社會開始重視五感六覺的啟迪與生活風格美學,民間也興起「微型文創」的風潮。一般提到文創產業,既有的印象就是T恤、杯盤、手工藝等等,以設計端來說缺少了產業端的資源連結與知識整合,科學技術的重要性也無法在其中凸顯價值,因此始終未能開展出創新的產業規模。

文創產業未能充分結合業界的製造優勢,造成科技與文創兩造之間因缺乏交集,而難以催化出相互加乘的綜效,殊為可惜。

回溯產業發展,其實不難發現科技實力成為台灣優勢是有跡可尋的。二次戰後日本撤離台灣,原有的電力、鐵路等日籍專業人員也紛紛離開;當時的台灣作為復興中華的跳板,在政策發展上一切以功能為考量,國民政府接管之後派任孫運璿等機電工程人才順利接軌,才恢復並鞏固了硬體建設。

而在1970年代後,各加工區的精密機械與電腦資訊產業迅速起飛,更奠定了日後資訊工程的代工技術實力。

但是,長期以來政策偏重理性功能的結果,無可避免地造成了感性美學的失落。早期獨厚科技工業而近十年偏重文創產業的結果,使兩者的發展一直是零碎、斷裂而無法互惠的。

要提升台灣的國際競爭力,唯有提倡科技結合文創,才能激盪出更多的創意火花。

台灣的傳統產業如本土品牌的汽車,近幾年整合了台灣IT強項形成精密感測系統,透過科技能量的導入創造嶄新體驗。另外,在展會方面,結合科技實力與藝術創意的花博夢想館讓人印象深刻;故宮「會動的清明上河圖」,讓科技結合文化展演,在展示和互動設計方面都發展出無限可能;最後,像夢田文創所推廣的台灣偶像劇,以一源多用的數位匯流,讓創意故事發揮最大商業綜效。這些都是台灣發展「科技文創」的具體成果。

當大家熱烈討論「文化創意產業」的今天,在我看來「文創產業化」不免有創意人進入資本市場的難度;相反地,「產業文創化」因為已經具備一定的產業規模,下一步只要改變思維,善用創意引導跨界合作,反而有機會創造高量能。華碩和法藍瓷都是產業文創化的最好例子,累積了多年的代工經驗,充分掌握產業鏈的know-how;在轉型成品牌的過程中加入文化的設計元素,自此建立出獨步國際的品質與風格。從積累豐富的產業經驗中凸顯文化價值,比起提煉文化創意之後再進行產業規模化,前者的效益顯然是比較迅速而且影響深遠的。

那麼,擁有豐沛能量的台灣科技產業,該如何融合文化創意呢?我認為絕非一味在產品外觀上做符號或象徵上的視覺呈現,而應該更深刻地保存、昇華在地文化元素,透過設計巧思將系統性的歷史脈絡、生活經驗、精神內涵和抽象哲理焠鍊出來,充分融入產品或服務來啟迪使用者的感動體驗。

當科技成為文創的載體、文創成為科技的內涵,「科技文創」終將引領台灣從現階段產業發展的困局中突圍,進而成為兼具多元生活形態以及豐厚文化底蘊的輸出國度。

(作者是奇想創造執行長)

※ 相關報導:

* 少了綜藝排場 科技業尾牙很藝文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7555799.shtml

時序邁入年終,各大企業開始陸續籌劃年度尾牙,近年來隨國內企業加入文創推廣,科技業尾牙大吹藝文風。據了解,今年包括宏達電 (2498)、仁寶 (2324)、和碩 (4938)、緯創 (3231)等等尾牙活動將很藝文,計畫邀請如雲門舞集、優人神鼓、采風樂坊等擔綱尾牙節目主秀,尾牙宴不再只是吃吃喝喝拼酒,而是一場藝文饗宴。



◆ 台灣書院做虛功 學者:不如推動台灣研究

自由 2012.12.10

〔記者陳慧萍/台北報導〕中國在世界各地與大學合作設立「孔子學院」,透過語言教學,宣揚符合中國觀點的中國文化,進而改善中國形象;而台灣則是僅在我駐外辦事處設點,號稱以數位化資料庫教學的台灣書院。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蕭新煌指出,政府與其推動無實際功能的台灣書院,不如在國際學界推動台灣研究、台灣學程,才不會讓台灣逐漸被消音。

蕭新煌:台灣書院 只有老僑去看報紙

蕭新煌受訪指出,中國將孔子學院當成外交戰場的延伸,每年投入經費超過十二億人民幣(約六十億台幣),絕非單純的語言教學機構;政府與其推動成效不彰,「只有老僑會去看報紙」,根本是做「虛功」,無法進入當地主流社會的「台灣書院」,不如在國際學界推廣台灣研究。

105國設358孔子學院 中國年砸12億人民幣

參與中研院孔子學院研究計畫的蕭新煌指出,中國自二○○四年在韓國首爾開設第一所孔子學院,迄今已在一○五個國家設置三百五十八個孔子學院、五百個孔子講堂,選送超過八千名教師前往海外教學;每年投入經費十分驚人,由二○○六年的三億五千萬人民幣、二○○七年四億六千萬人民幣一路成長,到去年已膨脹至十二.一億人民幣,目標是二○二○年增至一千個孔子學院。

蕭新煌說,「孔子學院」不像歌德學院、英國文化協會與西班牙文化中心等各國海外文化機構,都是由專業學術人員組成,而是由中國國務院整合政府部門成立的「國家漢辦」(國家對外漢語教學領導小組辦公室)主導,並派駐正式外交人員,背後政治目的不言而喻;今年五月美國國務院一度拒絕續發簽證給孔子學院的中國教師,認為他們在美國的活動不符合從事文化交流的J-1簽證規定。

蕭新煌說,孔子學院是中國政治、外交的一環,目的是透過語言教學,宣揚符合中國觀點的中國文化,進而改善中國形象,除了在課堂上「潛移默化」進行文化輸出,也會邀請世界各國「漢語教師」到中國參訪;沒有明顯政治態度的人很容易就被影響。

蕭新煌說,不管是美國、還是東南亞國家的孔子學院,都存在共同的「潛規則」,就是不能提「3T1D」(西藏、天安門、台灣、達賴)等敏感議題;中國派往各學院教書的老師也都通過官方嚴格審查,保證都是「良民」,不可能有法輪功信徒;這種做法已引起質疑聲浪,認為會影響學術自主,越來越多人主張學校不應該接受中國政府出資成立孔子學院。



◆ 陳銳小提琴秀 讓諾貝爾獎變酷了

【聯合報╱特派記者蕭白雪/九日電】2012.12.10

台裔小提琴家陳銳八日晚間在斯德哥爾摩音樂廳的演出贏得滿堂彩,陳銳說,這次演出讓他有「興奮地緊張」感,在瑞典皇室及諾貝爾獎得主前表演、且全球都看得到,是他的榮幸。

昨天晚間音樂會結束後,有聽眾直說陳銳在上半場的小提琴獨奏演出真的很酷。

每年有八十幾場國際邀約演出的陳銳,前半個月還在以色列發表十二場演出,到斯德哥爾摩參加諾貝爾獎音樂會演出及頒獎典禮後,接下來又要飛往維也納演出。他說,自己已經很久沒緊張了,但昨天晚間上台前,即興奮又緊張。

陳銳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指出,八、九個月前獲邀參加今年諾貝爾獎音樂會演出,當時就覺得很興奮,也感到是很大榮幸,能在這場國際盛宴中參與演出。由於諾貝爾得獎者中很多是國際知名教授、醫師等,通常對古典音樂都有相當程度的了解,加上諾貝爾音樂會可能在全球都看得到,讓他昨晚上台前浮現緊張情緒。

陳銳和瑞典皇家樂團討論後,選擇布魯克的協奏曲作為他獨奏的表演曲目。第一次拉布魯克協奏曲是在他十一歲大的時候,這幾年也不斷有機會演奏這首曲子,算有感情又熟悉。

在觀眾熱烈掌聲中回應的安可曲,陳銳選擇巴哈E大調第一樂章,會後還有諾貝爾獎得主向他表示:「這是我最喜歡的古典樂章」。

陳銳會後和多位諾貝爾獎得主都有交談,其中,今年獲得醫學獎的日本京都大學教授山中伸彌讓他印象深刻,除了山中在醫學領域上的成就讓陳銳直說「很厲害」,山中教授展現的謙和態度更讓他讚嘆。

雖然出生不到一歲,就隨著父母移民澳洲,但陳銳的外公、舅舅、阿姨等親人都還住在台灣,中文說得比一般ABC還好;去年曾返台演出的他,目前國際演出行程已排到二○一四年,他說,明年六月就有機會再度回台灣演出。

fsj 提到...

奇士勞斯基:電影是了解真相的管道

【江家華/台北報導】2012-12-11 中國時報

波蘭電影風格獨樹一幟,這個曾經被德國納粹、俄國共黨統治的磨難之地,人民在壓抑的生活中,竟在電影找到了發洩管道,也難怪導演奇士勞斯基曾說:「電影是波蘭觀眾了解真相的管道。」

波蘭電影轉向現實主義,源起於二戰前期,當時的代表性導演福特(Aleksander Ford)一九三二年曾以《街頭夥伴》及新聞報導片《青年之路》反應社會,遭到審查機構的刪剪。福特也是華依達的啟蒙老師,並掛名華依達首部電影《這一代》的藝術指導。

二戰後的殘破,讓波蘭電影院數從八百家一下銳減成五家,每年也只剩一至兩部電影可播放。此時,檢查制度較為鬆懈,讓波蘭導演多了創作的空間。一九五五年「電影創作小組」組織誕生,倡導導演獨立創作,不受政府監控,得以脫離官僚制度,更讓一批電影工作者聚成「波蘭學派」,華依達是當中影響力最深遠的導演。

「波蘭學派」漸掌握發言權,華依達甚而在影片表達對威權質疑。然而好景不常,政府也幾度對導演打壓,讓華依達出走海外,因此將波蘭電影推向國際。

七○年代,波蘭導演贊努西(K.Zanussi)開啟「道德焦慮」的電影類型,電影也從關注國家民族、社會傾向,轉為關注私人道德與困境。奇士勞斯基、波蘭斯基等人於此時竄起,他們都曾公開贊揚華依達。

華依達在七○年代拍攝《大理石人》與《波蘭鐵人》等片,打開波蘭電影的興盛十年。雖然之後也有起起落落,但已讓波蘭影人在世界獲得高度認同。

※ 相關報導:

* 華依達影展 看盡波蘭半部電影史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2121100002.html

提到波蘭電影,台灣觀眾一下子就聯想到奇士勞斯基、波蘭斯基,卻少有人知波蘭聲望最高的大導演華依達(Andrzej Wajda)。波蘭經歷納粹的侵襲,二戰後又由共產政權統治,動盪不斷。華依達身處這樣的年代,不斷藉由電影探討波蘭人「明日將何去何從」。華依達的首部劇情片《這一代》,男主角原是個無所事事的男孩,卻遭逢朋友被殺,更在時勢作弄人的狀況下,無奈加入反抗政府的地下組織。

這部影片將在「波蘭大師華依達回顧展」中放映。回顧展將一口氣放映華依達投入影壇五十五年的廿四部影片,也等同於一口氣觀看半部波蘭電影史,是非常厚重有份量的一次影展。



◆ 台灣人在大陸-神奇字幕組

【葉志輝/台北市】2012-12-11 旺報

大部分的人都知道在中國上網找電影、電視劇等影視內容非常容易,各類的視頻網站提供了來自全世界的精彩影視,就連台灣人也很習慣利用這些資源來看台灣的偶像劇、娛樂節目,解解鄉愁。

眾所皆知許多的電影內容都可以在網路上找到,而這些內容往往還分為TS版、TC版、DVD版、BD版。TS版就是偷拍版,有時候電影上映隔天網路上就出現了、TC版畫質比較好一些,但聲音一般、DVD版就基本上影音完善、BD版則是高清水準。

早些年中國的盜版影視內容為了搶快,常常是「TS版加上google翻譯」,畫面不但模糊,偶爾還能聽到電影院裡的笑聲、咳嗽聲,甚至還會有人影晃動,至於翻譯更是一絕,牛頭不對馬嘴,用自己的理解胡亂上字幕,完全與主角說的內容是兩回事!

好幾年前我坐了6個小時巴士去浙江,車上就在播放歐美院線強片,我一聽這翻譯跟字幕完全無關,翻譯者大概自己看劇情走向就胡亂編詞,這些翻譯的人我看都可以當編劇了。神奇的是,下了車很多人還在說剛剛那電影真好看!

近些年對於影視的字幕,更出現了令人感到驚奇的「字幕組」。什麼是字幕組?就是一群自願勞動為影片翻譯、製作字幕的人。這群人令我感到十分的不可思議。

如果說是好萊塢電影、美劇,那麼我想中國不乏英語優秀的人才。日劇韓劇?好吧,也算主流,相關人才應該也不少。但是一些冷門的語種:泰國電影、印度電影、俄羅斯、越南等等。我真的非常佩服這群人,怎麼他們都能翻譯出來?!

如果這是一份工作便罷,關鍵是字幕組通常是「義務」的,而且現在分工的很細,可以發現影片結束時,工作人員有監製、協調、片源、翻譯、校對、二次校對、潤色、時間軸等等多道程序,這簡直已經產業化,這真是太神奇了!

特別是一些熱播的美劇,字幕組簡直是在跟時間賽跑,美國還在連載中,一集播完馬上取得影片,開始翻譯、校對、潤稿,還要把字幕打上去(有時候還是中英雙字幕),一連串的動作完成後,在中國的網路上出現,距離美國播完該劇還不到10小時!如此高強度的工作內容、時間壓力,竟然來自一群群「熱血」的網友,在沒有酬勞的情況下自發完成的,這真的又是一個中國式的奇蹟啊!

當然,這些網路上的片源往往沒有合法的授權,造成影視電影公司的損失,這也是中國一直為外界所詬病的侵權問題,日前有台灣立委公開說「PPS像是個全球影城」的一番發言就引起軒然大波,這類的播出也嚴重影響了電影票房與發展。

所以這些影片的開頭一定有這樣的跑馬燈字幕:「片源來自互聯網,版權屬電影公司所有,不得公開傳播或用於商業營利行為,否則一切後果自行負擔,請自覺於下載24小時內刪除」之類的話語。

好一個掩耳盜鈴!



◆ 蔡明亮台中秘境取景 新聞局長帶肉圓探班

【中廣新聞/寇世菁】2012-12-11

繼大導演李安之後,國際名導蔡明亮也相中台中之美。新片「郊遊」原訂在台北拍攝,聽說台中舊糖廠有座秘境,茂密的樹林和湖泊,讓蔡導一見傾心,特地修改部分劇本。市府新聞局長石靜文今天(十一號)帶著蔡導愛吃的台中肉圓和紅茶,前往探班,直誇蔡導找到城市秘境,真是有眼光。

被導演蔡明亮稱為城市秘境的地方,就在台中糖廠,原稱台中製糖所。這塊土地原來是台糖用地,民國八十一年,行政院將東區台糖大型購物中心列為國家建設六年計畫之一,後因招商失敗,用地閒置九年,當初建商挖掘的地基,湧出大量活水,成了現在美麗的湖泊。蔡明亮開拍新片郊遊,特地修改劇本,到台中拍攝。市府新聞局長石靜文十一號前往探班,並表示,市長胡志強非常希望保留這塊獨特的生態景觀,一上任就積極和台糖公司協調,希望用市府土地和台糖交換,保留湖泊與周圍樹林,而此區周圍土地則歸台糖使用,如此不但兼顧環保與綠化,也幫助台糖土地增值,全案洽談近十年,最近終於定案。

蔡明亮笑稱,朋友說台中有處秘境,就是台中製糖所,並未對外開放,他和朋友爬圍牆進來,到四周蓊鬱的山林和湖泊,馬上決定向市府新聞局提交計畫申請拍片補助,並獲高票通過。

蔡明亮說,這部片描述城市與人的心境,每個人心中都希望有個寧靜的地方、一個完全屬於自己的世界!台中糖廠除有讓蔡導驚豔的老樹和湖泊,過去的農會和郵局老建物也妥善保存,符合片中需要的辦公感覺。

他知道這地方未來將劃為市地公園,希望藉這部電影留下一個記憶。電影郊遊男女主角都是老班底,男主角李康生兩名十二歲和七歲姪兒、姪女也挑大梁,三位女主角楊貴媚、陳湘琪與陸弈靜,共演同一角,挑戰性高。

fsj 提到...

蕭青陽製作「全球首張互動唱片」

【聯合報╱記者何定照/台北報導】2012.12.11

用手機下載APP,對準唱片內頁,你會看到逐頁忽然浮現全球新聞、台灣及大陸歷史事件,還可看到整張專輯的MV、聽音樂,並與這些畫面互動……這是四度入圍葛萊美的設計師蕭青陽,為獨立樂團拷秋勤「發生了什麼事」專輯設計的包裝。

「過去只有黑眼豆豆合唱團做類似概念的唱片封面,我這應該是全球第一張電子互動唱片。」蕭青陽說,他向來熱愛創新,這回在好友「鳥鎮工作室」協助下,運用QR Code及APP程式,以「擴增實境」概念完成新設計。

拷秋勤歌曲向來以結合台灣元素與嘻哈風著稱,歌詞抗議味濃,近年國內外得獎眾多。蕭青陽先赴自由廣場、鄭南榕自焚處乃至大陸天安門等地取實景,再結合歷史畫面、電腦繪圖,聽眾下載名為KOU的APP後,用手機對準唱片包裝逐頁翻動,就會隨著使用技術及設定內容,看到平面都變成立體,還即時播放歌曲。

這張平面包裝還能變成手機電影院、黑膠播放機。在其中一頁,聽眾在手機按下畫面中黃點,圖中攝影機就會開始轉動,浮現白色銀幕,播放拷秋勤MV;翻到包裝最末頁,實體CD出現,蕭青陽笑說,聽眾可以不用放到CD盤,只要按下手機圖中的黃點,圖上的黑膠播放機就會開始放歌。

在蕭青陽巧思下,這張專輯堪稱台灣唱片史上,實體CD、數位音樂及MV首度三位一體大結合。



◆ 韓天團血淚 大牌搶解約

【黃識軒/綜合報導】2012-12-11 中國時報

韓國「江南大叔」PSY憑〈江南Style〉將韓流推至全球,韓國娛樂事業看似成功,卻仍有不少負評。韓娛圈競爭激烈,新組合不斷誕生如雨後春筍,不夠努力,就難以占有一席之地。時間更是最大殺手,從小受經紀公司培訓的韓團代表「少女時代」最近就因團員平均年齡超過廿二歲,被外界戲稱快變成「阿姨時代」!

韓國娛樂事業蓬勃,藝人和經紀公司鬧出的糾紛也接二連三被爆出。原是韓團「Super Junior」一員的大陸歌手韓庚就因受不了經紀公司苛刻對待,不惜打官司也要退團單飛。

他的粉絲曾向媒體爆料:「他去醫院打點滴,經紀人為趕通告,不顧他心臟能否承受,竟將點滴速度撥到最快。就算他回北京演出,經紀公司也不允許他回家團聚。」

韓國娛樂圈經紀公司主導權高於一切,團體若成績不佳,不是被運作退出,就是直接「冷凍」改組新團搶錢。

藝人不紅遭打壓,紅了也不見得有地位;二○○九年底韓國天團「東方神起」因團員朴有天、金在中、金俊秀和經紀公司反目,要求解約,進入長達三年的官司纏訟,期間三人自組「JYJ」,疑遭原經紀公司施壓,音樂作品難在韓國三大電視台曝光,專輯銷售也進不了正式的排行榜。

轉而演戲搶出頭的朴有天曾說,花五年時間配合經紀公司宣傳,一年休假僅七天。孰料去銀行刷存簿,竟發現自己反而欠公司上千萬,公司還回應從小栽培他也要收費,才令韓娛黑暗面逐漸見光。

韓國有網站日前公開韓國三大經紀公司SM、JYP、YG和旗下藝人間的收入分配,抽成比例分別為「SM:七比三、JYP:五比五、YG:四比六」。

擁有Super Junior、少女時代、東方神起的SM最苛刻,竟拿團員獲利的七成,實在賺很大。



◆ 傳頌四國音樂 《聆聽.微笑》登場

【台灣醒報╱記者劉彥萱╱台北報導】2012.12.11

橫跨泰國、越南、菲律賓、印尼四國,打擊出音樂與詩文之美!朱宗慶打擊樂團《聆聽‧微笑》這次結合泰國圍鑼、圍鼓、越南竹琴等出擊,並邀台灣外籍配偶與勞工以母語朗誦不同移工的悲喜故事,希望讓觀眾瞭解到台灣國際移工的處境與心聲,並認識東南亞的音樂和樂器。

11日的記者會現場呈現了各國繽紛樂器,包括印尼著名的甘美朗樂器,來自越南外型如同秀麗百葉窗的竹琴,以及泰國金碧輝煌、裝飾華麗的圍鑼、圍鼓、造型像船的木琴等。樂團藝術總監朱宗慶表示,這次除了讓台灣的聽眾有機會親近東南亞的音樂和樂器,更讓樂團成員學習分享彼此的情感,促成文化間的相互交流,使人與人之間能更近一步接納、包容。

以國際移工母國音樂為主題的《聆聽.微笑》,可以瞭解到國際移工母國美麗多元的文化。策劃、導演汪其楣表示,新移民人口在台已突破47萬人,離鄉背井到台灣,為這塊土地辛勤付出,國人對他們的了解夠多嗎?而這懷著文化學習和心靈轉介的音樂演出,是很好的起點。

《聆聽.微笑》音樂會分為四個段落,首先從越南的〈敲節奏〉開始,快速且興奮的節奏,製造出歡愉的氛圍,再來就是運用來自印尼峇里島的甘美朗樂器創作〈甘美朗幻想曲〉。

另外,下半場由菲律賓歌曲開始,包括〈鼓聲〉、〈快船〉可以明顯的感受到歡樂的氣氛以及強烈的節奏感。最後再由泰國音樂登場,〈泰國木琴競奏曲〉可以看到表演者快速敲奏的超高技法,而泰語童謠〈種菜歌〉充滿童趣的歌詞和旋律令人發出喜悅的笑聲。

《聆聽.微笑》音樂會12月23日台北國家音樂廳,12月28日高雄至德堂登場。

完整影音 http://anntw.com/awakening/news_center/show.php?itemid=37567

※ 相關報導:

* 雲二首度巡演 「春鬥」將重現台灣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7557666.shtml

雲門二團今年首度進軍國際巡演,創票房及口碑佳績,年年舉行的「春鬥」舞展卻也因此暫別台灣一年。明年春天,「春鬥」將重現台灣,由雲二常駐編舞家鄭宗龍、布拉瑞揚、黃翊擔綱。

fsj 提到...

黃金製成藥丸 一顆要價400美金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台北報導】2012.12.12

將高價黃金製成藥丸,聽起來雖然不可思議,但真正捨得吞下肚的人可能沒幾個!美國兩位藝術家為了諷刺現代社會一味追求奢華文化,將許多日常生活物品鍍上「金」,除了黃金藥丸,還包括鍍金的NIKE球鞋。

來自美國紐約的設計師寇特尼與藝術家陶比亞斯,聯手打造一顆24K、呈現閃亮亮的金黃色、還可以吞進肚內的黃金藥丸,售價425美金(約台幣1萬2千元)。自從推出後隨著黃金價格的水漲船高,目前增值不少,網路上已經賣到缺貨。

寇特尼表示,「就像成癮一樣,人心只會要得更多,像一舉成名或享受名人生活,然而人們對奢華品的需求,其實都是被營造出來的。」

藝術家陶比亞斯表示,創作目的就是要反映出人類文化充斥崇尚奢華與消費主義,一顆黃金的藥丸吞進肚後,如同讓體內的深層處也變成寶藏庫。

有民眾深覺這樣的東西,不僅浪費金錢,甚至滑稽,也有人開玩笑說,以後真的可以拉出「黃金」了。

寇特尼與陶比亞斯除了黃金藥丸,還推出限量五雙的NIKE運動鞋「寵愛自己5號」(Indulgences No. 5),長度28公分、高18公分寬13公分的「黃金」鞋,也鍍了金之後,價格一樣高不可攀。

※ 相關報導:

* 綠委:3億文創基金 王偉忠獨攬8300萬
http://news.chinatimes.com/politics/11050202/112012121200120.html

為促進台灣文創產業發展,行政院文建會前年籌募近三億元國發基金推動「加強投資文化創意產業實施方案」。但有立委質疑,節目製作人王偉忠擔任投資審查者,旗下的公司獨攬近三分之一資金,有「球員兼裁判」之嫌;且大多投資商業導向的節目,違背扶植文創產業的政策初衷,使國家資源嚴重錯置。

立委李應元、林世嘉與作家馮光遠昨天在立法院舉行記者會。他們指出,二○一○年五月,文化部的前身文建會通過「加強投資文化創意產業實施方案」,而王偉忠一人竟可獨拿國家基金八千三百萬元,投資華星娛樂股份有限公司、魔法胡同娛樂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等公司。

* 文化部:被投資公司須相對出資
http://news.chinatimes.com/politics/11050202/112012121200121.html

針對立委李應元、林世嘉指控文化部投資文創產業浮濫,文化部文創司長連玉蘋表示,文化創投是投資,和補助不同,目前國發基金投資的金額,那些被投資的公司都必須拿出相對投資的錢,有的甚至更多,外界不能只就表面看到的金額作加減乘除。



◆ 書香市集主辦人:想辦活動 主題要鮮明

【聯合報╱記者吳曼寧/台北報導】2012.12.12

今年邁入第12屆的牯嶺街書香市集,帶領民眾回味舊書攤記憶,短短2天活動,參觀人次破萬。主辦人鄭珍珍建議,重慶南路書街想辦宣傳活動,一定要融入創意,主題鮮明才會被注意。

今年牯嶺街書香市集剛在上月落幕,以「台北城南口、書活兒與讀書本事」為題,邀獨立出版社分享如何在困頓中堅持理想,並推出上百本好書「折扣享書展」,郵博館市集時光信與交換信、史博館手工書教學等,從早到晚吸引滿滿人潮。

鄭珍珍是當地龍福里里長,一手催生牯嶺街書香市集。她說,籌辦初期很心酸,因為當地早就沒有舊書攤,「書街整個都不見了」,想號召業者參與都很困難。

她看準民眾保有舊書攤看書記憶,首屆主打懷舊風情,邀民眾重回舊書攤發源地,成功打響知名度,吸引電視台報導。活動第二天人潮爆滿,還有人從台中趕來。

鄭珍珍指出,活動能持續舉辦,關鍵在於「每年都有新的特色」。前幾屆主打舊書攤,後來融入文創商品,今年又有街頭藝人加入,若不一直創新,就會後繼無力。

她說,重南書街的優勢是書商就在當地,且交通很方便,這也是當初吸引人潮的原因。活動第一屆是成敗關鍵,打出知名度後,會有越來越多人參與。

※ 相關報導:

* 重南書街活絡之路 處處碰壁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2/7560236.shtml

重慶南路書店街受經濟不景氣和網路書店影響,今年爆發倒閉潮。業者想在當地辦宣傳活動,重振人氣,數度向市府申請場地,屢遭拒絕,半年多來四處奔走,辦不成一場活動。

* 唐墓發掘出土 史博館長沙窯展
http://www.udn.com/2012/12/12/NEWS/READING/REA8/7561438.shtml

唐代長沙窯,是唐代最早的貿易瓷,亦曾成功燒造出銅紅釉,為後世展開的彩瓷新紀元貢獻良多。國立歷史博物館將於12月14日起展出館藏長沙窯展,讓民眾一窺唐代長沙窯文物之美。

* 松山奉天宮文化季 「無字天書」亮相
http://www.udn.com/2012/12/12/NEWS/READING/REA8/7559968.shtml

為推廣藝術文化,松山奉天宮即日起至23日舉辦「文化季系列展覽活動」,項目包括皇天后土無字天書特展、松山奉天宮之美攝影比賽得獎作品展、水墨畫班師生作品聯展。



◆ 「字戀狂」社群興起 打造字得其樂平台

【經濟日報╱記者吳仁麟/台北報導】2012.12.12

結合科技與文化,從中文字之美與智慧出發,一群戲稱自己是「字戀狂」的各界專業人士最近打造了一個名為「字得其樂」的社群平台,今(12)日在台北舉辦第一次聚會,這場名為「字戀狂的交響詩」的文創論壇,將請3位資深專業人士分享多年玩文弄字的心得。

這群字戀狂成員橫跨傳媒、科技、設計與藝文產業,以沙龍聚會的方式進行跨界交流與對話,並且在對話中尋找各種合作機會。第一次聚會的三位字戀狂分別是:「練字」30多年的書法家張炳煌、「煉字」30多年的日星鑄字行負責人張介冠,以及「戀字」30年的開放康熙字典總編輯王志攀。這三位男人共同把一世紀的青春歲月獻給了中文字,也為台灣累積了傲世的文化資產。

在「字得其樂」這個社群平台的邀約下,多位來自不同領域的專業人士齊聚一堂,參與「字戀狂的交響詩」聚會。除了共同聆聽3位資深「字戀狂」分享自己的工作與人生經驗,也共同思考中文字的種種危機與轉機。

「字得其樂」是由聯合報系所支持的研究計畫,這項計畫的目的是希望從媒體的最根源--「文字」出發,透過文字為媒體創新找到更多的能量。

「字得其樂」的計畫主持人、聯合報系董事長王文杉表示,文字是知識與智慧的根源,聯合報系希望能透過字得其樂這個計畫為中文字找到更多的能量,以更厚實台灣文創產業的根基。

王文杉說,「字得其樂」計畫除了呼應聯合報系「願景工程」的精神,關注正體字之推廣和發展,更將積極推出各項具體行動以求實效。這一次「字戀狂的交響詩」論壇也是對台灣文字產業先進前輩致意的一項敬禮。

這一次的活動由聯合報系媒體創新研發中心與台灣創新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台灣品牌台灣促進會共同合辦,期能共同努力將中文字轉化為台灣品牌的重要元素。



◆ 俄鋼琴家來台演出 寇柏林:別成為技巧的奴隸

【邱祖胤/專訪】2012-12-12 中國時報

「鋼琴家的責任就是讓觀眾記得這世上還有古典音樂,唯有如此,這項人類偉大的資產才能被傳承下去。」現年卅二歲的俄國鋼琴家寇柏林(Alexander Kobrin)昨天抵達台灣,他是美國范克萊本、義大利布梭尼等兩項大賽冠軍,目前任教於美國哥倫比亞州立大學音樂系,十三日他將在台北國家音樂廳演出貝多芬及舒曼的作品。

寇柏林表示,他的老師瑙莫夫經常告誡他,「演出一定要有感覺,絕不能成為鋼琴上的機器人。」寇柏林說,「很多樂迷喜歡討論的這個鋼琴家的技巧有多好,鋼琴家也經常迷失了,卻忘了技巧的目的是為了呈現更深層的精神內涵,鋼琴家一定不能成為技巧的奴隸。」

寇柏林說,二次大戰後,蘇聯的生活條件非常嚴苛,但正因如此,使得俄羅斯鋼琴學派和其他學派更為不同---老師和學生都對文化精神糧食極端渴望,形成一種傳統。

寇柏林是傳奇教師瑙莫夫的末代弟子,跟隨他學習長達七年。他說,父母從未逼他練琴,但瑙莫夫卻讓他愛上了鋼琴,且明白鋼琴家的責任是什麼。

以貝多芬奏鳴曲為例,瑙莫夫會在事前叫大家準備許多資料,包括相關文件、同時期的文學作品以及當時的流行文化,有時連和音樂沒什麼相關的東西也要討論,嚴格要求學生把想像力建立在大量的閱讀及文化體驗之上。

寇柏林表示,他並非典型俄式鋼琴家,因為除了技巧外,他更喜歡思考,這點瑙莫夫很對他的胃口,而且開啟一扇通往音樂寶藏大門。

寇柏林音樂會將於十二月十三日在台北國家音樂廳舉行,他將演出貝多芬《田園奏鳴曲》,以及舒曼《森林情景》和《第一號鋼琴奏鳴曲》。

fsj 提到...

西塔琴大師拉維香卡 92歲逝世
http://udn.com/NEWS/WORLD/WOR4/7563014.shtml

【聯合報╱記者袁世珮/台北報導】2012.12.13

印度西塔琴宗師拉維香卡(Ravi Shankar)以92高齡,病逝美國聖地牙哥醫院。拉維香卡對西方音樂家有絕大影響。他的女兒是美國創作女歌手諾拉瓊絲(Norah Jones)。

在西塔琴的世界裡,拉維香卡是宗師。在西洋流行音樂界,諾拉瓊絲是天后。這對父女,原本是父親名氣大過女兒,讓不想當「靠爸族」的諾拉很不希望外界將她與父親連結。

拉維香卡曾經啟迪過披頭四及小提琴大師曼紐因,他的音樂細胞也遺傳給女兒諾拉瓊絲,但諾拉的音樂風格偏向跨界與爵士,反而是另一名女兒安奴舒卡(Anoushka)承襲西塔琴技藝,父女倆曾相偕四處演出。

從名字可見,諾拉瓊絲和安奴舒卡是同父異母姊妹,諾拉是從母姓。當年拉維香卡認識紐約演唱會製作人蘇瓊絲(Sue Jones),在1979年生下諾拉,兩年後又在婚外與蘇坎雅(Sukanya Rajan)生下安奴舒卡,在與原本的情人卡瑪拉(Kamala Shastri)分手後,與諾拉的生母同居至1986年,可是後來又在1989年娶了安奴舒卡的母親。

或許因為是非婚生子女,諾拉瓊絲和父親關係不深,不太有往來,態度甚至被外界形容為「撇清關係」,不喜歡聽到外界將他們父女倆相提並論。諾拉瓊絲也演過王家衛電影「我的藍莓夜」,2003年葛萊美獎橫掃8獎,同一屆,安奴舒卡也被提名葛萊美獎最佳世界音樂專輯。

※ 相關報導:

* 觀察站/拉維香卡影響 跨越東西古今
http://udn.com/NEWS/WORLD/WOR4/7563017.shtml

要說東西古今音樂的交會,拉維香卡絕對是當代最具代表性的先驅之一。僅用一把印度傳統樂器西塔琴,他對小提琴大師曼紐因代表的古典音樂、極簡主義大師菲利浦‧格拉斯代表的當代音樂、約翰‧柯川代表的爵士樂、搖滾天團披頭四代表的流行樂,都起了絕大影響。



◆ 台灣第一人 陳奇祿融合繪畫與民族學

【吳垠慧/台北報導】2012-12-13 中國時報

中研院院士陳奇祿是台灣人類學泰斗,卅年前他受命籌設文建會並出任首屆主委,成為台灣文化政策的掌舵者,他並在民族學研究、文化行政領域都有卓越貢獻。其實,陳奇祿年少時的夢想,卻是想成為一名畫家!

近期出版的新書《溯根.探源.陳奇祿》,從「畫家陳奇祿」的角度,描述他如何透過寫實又精湛的繪畫技法,在民族學研究中,描繪台灣原住民的編器、雕刻、刺繡、服裝與配件裝飾等,平實文物彷如被注入生命般,散發出迷人的光芒。

這本書是「家庭美術館─美術家傳記叢書」系列之一,這項出版計畫由文建會(文化部前身)自一九九三年推動至今,已出版七十六冊。最新出版的美術家傳記有傳統木雕家黃龜理、畫家鄭世璠、人類學家陳奇祿、畫家林天瑞、漫畫家劉興欽與雕刻家朱銘等六人。其中最特殊的是陳奇祿與劉興欽,為首度納入「家庭美術館」的人類學家與漫畫家。

這項計畫執行者、藝術家出版社社長何政廣表示,陳奇祿對台灣文化界的貢獻有目共睹,他的繪畫與書法造詣也很深厚,「台灣很少有人類學者能做到這點。」

《溯根.探源.陳奇祿》的作者是原始藝術研究者高業榮,他一九七一年與陳奇祿相識至今,自稱是他「教室外的學生」,陳奇祿嚴謹治學的態度對他影響甚鉅。

陳奇祿出生書香世家,少時學鋼琴、小提琴、聲樂和素描、油畫與書法,練習刺繡、製作假花,因結識畫家林克恭、顏水龍、楊三郎等人,少年陳奇祿心中燃起想當畫家的夢想,但因為父親的勸阻,還是打消了念頭。

陳奇錄將對畫畫的熱情,與民族學結合。陳奇祿以素描方式,將所有與原住民文化相關的標本畫下來,在台灣人類學界有史以來只有他一人這樣做。

他自述:「自己能繪圖很重要,有時用文字說半天可能還說不清楚的,一張詳細的線畫即能說得清清楚楚;效果也是照片趕不上的。」而學術插圖不同於藝術創作之處,就是要能忠實準確,美化或變形是不被允許的。

高業榮說,陳奇祿繪製色彩繽紛的琉璃珠是一絕。在排灣與魯凱族社會,神祕又美麗的古珠是重器,陳奇祿卻能準確掌握古珠的比例、色彩與透明高雅的氣質,相當不容易。

※ 相關報導:

* 伸展台3.5公里 女模走一趟45分鐘
http://udn.com/NEWS/WORLD/WOR4/7563702.shtml

3.2公里,世界最長的伸展台!香港與丹麥時尚界,稍早舉辦了一場結合東西文化的時尚走秀活動,不過,更令人驚豔的是主辦單位還特地打造了一條全世界最長的伸展台,長度達3.2公里,平均每位模特兒走完得花上45分鐘。....除了最長的戶外伸展台,非洲稍早也有藝術家打造了最大的戶外塗鴉。來自西班牙的藝術家喜耶拉,在非洲西撒哈拉某一處難民營附近的空地,以大地為畫板,完成了全世界最大型的戶外塗鴉藝術,只有三個英文字母「SOS」組成的塗鴉,總長度達5公里,寬1.7公里,必須透過高空鳥瞰才能一覽無遺。

* 台灣塗鴉創作 日內瓦吸睛
http://www.cna.com.tw/News/aOPL/201212130016-1.aspx

在創作中大量運用客家花布和西方骷髏頭的元素,台灣塗鴉藝術創作者Bounce首度個展今起在日內瓦展出,現場駐足不少當地居民或塗鴉同好,想一窺他筆下中西合璧的創作形式。



◆ 文學巨作上台 張愛玲譜成音樂劇
http://anntw.com/awakening/news_center/show.php?itemid=37606

【台灣醒報╱記者郭庚儒╱台北報導】2012.12.13

作家張愛玲經典小說、詩作搬上國家音樂廳!兩廳院2013年度製作音樂劇《落葉˙傾城˙張愛玲》,取材短篇小說《心經》、《傾城之戀》與詩作〈落葉的愛〉,邀請導演黎煥雄、德國作曲家佑斯特以及鍾耀光聯手打造,將於明年3月2日在國家音樂廳登場。

音樂劇約70分鐘,分成2個段落,上半場由女高音林玲慧、黃莉錦、鋼琴家謝欣容,以歌劇方式詮釋;下半場則由二胡家王銘裕、高胡家王薇,以及十方樂集,結合國樂、打擊樂方式呈現。

黎煥雄表示,《傾城之戀》描寫失婚婦人白流蘇,邂逅黃金單身漢范柳原,2人因日軍轟炸香港,而困在淪陷區的故事,充滿豐富的聲音元素。他說,一開始白流蘇聽到二胡的聲音,在舞廳與范柳原相遇,包括戰爭的砲火,都充滿鮮活的聲響,因此從中挑出12個音樂意象作為標題,請鍾耀光結合國樂、弦樂,以及打擊樂譜成樂曲。

佑斯特說,第一次聽到張愛玲的《心經》故事,對於書中女主角和好友、男友、母親及父親間不倫的複雜關係深深著迷,他認為角色衝突性很強,內在張力幾乎要爆炸,是非常好的歌劇題材。佑斯特還買了數本英文翻譯的文學集,後來才發現張愛玲的許多作品已經被翻譯成德文。

兩廳院藝術總監黃碧端指出,張愛玲的小說對當代華人影響深遠,雖然作品不斷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劇,以及舞台劇,卻不曾以音樂形式呈現,因此特地邀請作曲家佑斯特、鍾耀光編曲,讓觀眾從音樂中領會張愛玲的愛戀與詩情。

※ 相關報導:

* 人與經典 交會在當代台灣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2121300500.html

....為推廣經典重讀,麥田出版社在成立廿周年之際推出「人與經典」出版計畫,邀請華文現代文學、中國古典文學的兩大重量級學者王德威、柯慶明擔任總召策畫,預計十年內推出卅部經典著述。....王德威表示,台灣近年來不乏經典出版計畫,但過去的這類出版借助人力涵蓋兩岸,這次「人與經典」計畫的特色在於「立足台灣」。為了呈現台灣觀點,編撰作者全是台灣學者或作家,「藉此把『人』與『經典』交會的現場定位在當代台灣。」

* 新井一二三:新時代日台文學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7563089.shtml

十年前獲得了芥川獎的吉田修一,剛問世的新長篇小說《路》,在日本媒體上贏得極高的評價,而這部作品竟是以台日關係為主題的。....我在通勤電車上翻開《路》,看到了末尾就忍不住流了幾滴眼淚。吉田修一九六八年出生於長崎,去過多次台灣,顯然對當地的風俗人情很熟悉。在《文學界》雜誌上連載了三年(二○○九~二○一二)的《路》,可以說是日本的年輕一代對《海角七號》的答詩。

* 府城小封神 「雞屎藤」月底舞新作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dec/13/today-south15.htm

雞屎藤團長許春香表示,歲末新作「府城小封神」,在舞台上呈現台南的廟宇、民俗與鄉野傳說。例如山仔尾(開山路)臨水夫人廟陳靖姑鬥法金雞鬼,以及台南在地勢上呈現的鳳凰地理,都將以「新民族舞」的型態重新詮釋。

* 鐘樓怪人、悲慘世界 明年初,台灣很雨果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7563069.shtml

明年的台灣很雨果!由法國文豪雨果兩部名著改編而成的音樂劇「鐘樓怪人」、「悲慘世界」,將連番於一、二月在國父紀念館舞台以及好萊塢影片中上演。

fsj 提到...

丹麥發現安徒生第一本童話:獸脂蠟燭
http://udn.com/NEWS/WORLD/WOR4/7565334.shtml

【Upaper╱中央社】2012.12.14

丹麥研究人員無意間在丹麥國家檔案館,發現安徒生寫的第1本童話。

這本名為「獸脂蠟燭」(The Tallow Candle)的童話,描述1根蠟燭很難在世界找到安身立命之地,直到1個火絨盒發現它的價值,並點燃它的燭芯。這本童話沒有安徒生後來作品那麼優美洗鍊,據信是他學生時期的作品。

歐登塞市博物館館長、丹麥頂尖安徒生專家阿斯克高表示:「這是引起轟動的發現。」「部分原因是這必須視為安徒生的第1本童話,此外,這展現了在他年輕、展開作家生涯前,就對童話有興趣。」

這項結論獲得另2位知名安徒生專家確認。阿斯克高說,「能研究他寫的第1本童話,真是令人興奮。」



◆ 美條碼發明人伍德蘭過世享年九十一

【中廣新聞/郭希誠】2012-12-14

發明條碼的美國人伍德蘭在紐澤西家中過世,享年九十一歲。

條碼是伍德蘭跟同學席爾佛七十年前發明的。當時,雷射的技術還無法讀出條碼,所以要到二十多年後條碼才正式應用。

伍德蘭說,有一天他坐在沙上思考怎麼利用摩斯電碼來紀錄產品資料。他無意識的伸出四根指頭在沙上一畫,出現了四條線。他想,用粗細線條紀錄資料取代摩斯電碼的點線段紀錄產品資料更合適。

他們在一九五二年把條碼登記成專利,後來以一萬五千美金出讓。

一九六零年代,伍德蘭服務的國際事物機器公司把條碼做成了目前的樣子。據統計,全世界一天大概會刷條碼五十億次。而第一個刷條碼的產品是一九七四年在俄亥俄一家超市賣出的一條口香糖。



◆ 原民音樂吹過島嶼的風 入圍葛萊美獎

【黃力勉/台東報導】2012-12-14 中國時報

「台灣的原住民音樂躍上國際!」曾獲得六座葛萊美獎的Daiel Ho,今年製作的專輯《吹過島嶼的風》,以他擅長的烏克麗麗演奏,搭配台灣八位原住民歌手的創作、吟唱古調,專輯入圍今年葛萊美獎世界音樂獎項。

Daiel Ho是華裔美籍,在夏威夷出生長大,由於擅長彈奏烏克麗麗,多張專輯也以烏克麗麗演奏為主,在全球掀起烏克麗麗旋風。Daiel Ho今年到台東時,到部落走訪,透過風潮音樂安排,由都蘭部落的Homi尋找傑出的原住民音樂人,確定新專輯的製作方向。

Homi表示,參與《吹過島嶼的風》專輯演唱的,包括曾獲得三座金曲獎、阿美族的以莉.高露,金曲獎最佳演唱組合的昊恩,還有阿美族的豐政發、龍哥,排灣族的達卡鬧、桑梅娟、卑南族的斯乃泱,就連金曲獎最佳男演唱人的陳建年,著名的〈海洋〉也被改編出版。

她說,Daiel Ho將原民歌手清唱的原住民古調,搭配他擅長的編曲及配樂,呈現出不同的風貌,專輯好評不斷,還入圍葛萊美獎,讓部落歌手們樂得要殺豬慶祝。

Homi指出,葛萊美獎往年只有蕭青陽及十鼓擊樂團曾入圍,這次能獲得評審的肯定,顯見台灣的原住民音樂,確實能獲得閱聽大眾的喜愛。

她說,部落歌手獲知入圍後,大家也殷切期盼能到美國參加音樂盛宴,不過還是希望文化部能在經費上補助。

※ 相關報導:

* 台裔林以信 率茱莉亞四重奏抵台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7565663.shtml

同是台灣在美移民第二代,林書豪Jeremy Lin昨天為火箭隊衝出好成績,小提琴家林以信Joseph Lin則在音樂界發光。昨天林以信以第一小提琴家之姿,率全球頂尖室內樂團茱莉亞弦樂四重奏來台,讓家鄉看看樂團在他加入之後的風采。

茱莉亞弦樂四重奏成立於一九四六年,有美國室內樂「第一家庭」之稱,團員全是茱莉亞音樂院教授,現任大提琴克羅斯尼克、中提琴羅德斯、第二小提琴庫柏斯分別是大提琴系、中提琴系、小提琴系系主任。林以信去年應邀加入該團後,也開始在茱莉亞任教。



◆ 少年Pi特效商投資60億 來台設研發中心

【經濟日報╱記者謝佳雯/台北報導】2012.12.14

全球前5大視覺特效公司美商Rhythm &Hues Studios(R&H)在台設立研發中心程序完成,預估將投資60億元。

R&H希望未來結合台灣資通訊(ICT)與雲端運算業者,6年內攜手進軍好萊塢,打造10部電影,並直接創造300個就業機會,間接助台培訓種子講師、學員、雲端視覺特效工程師、創作人才等逾千人。

R&H在去年底由該公司創辦人修吉( John Hughes)與經濟部長施顏祥簽署投資合作意向書,宣布在台募集1億美元(約新台幣29.1億元)資金,成立創投基金「101 Films Fund」,並向國發基金申請投資,同時著手進行在台設立研發中心的程序。

當時,R&H即對外表示今年將投入60億元,分別進駐北市與高雄,打造視覺特效與後製研發中心。

日前經濟部技術處已核定R&H的研發中心設立案,現正進行核定程序中。

R&H在1987年設立於美國洛杉磯,尤其在毛髮及水的視覺特效處理上有獨到之處、居全球之冠。

由李安執導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就,就是由R&H負責特殊動畫的製作,片中有7場場景在台灣拍攝,並已在台灣創造超過2.9億元票房成績。

R&H曾拿下2座奧斯卡視覺特效創意獎與4座奧斯卡最佳視覺特效技術獎。迄今發表納尼亞傳奇、加菲貓、夜魔俠、鼠來寶3、綠巨人浩克、神鬼傳奇3、黃金羅盤等逾130部膾炙人口的電影。



◆ 龍應台談文創 陸十二五規劃 非台灣榜樣

【記者譚淑珍/台北報導】2012-12-14 工商時報

文化部長龍應台13日明確指出,在文化創意的培植上,中國大陸的「十二五規劃,不是台灣的榜樣」,十二五規劃,也不可能培養的出如同台灣般深植於生活的文化素養。

工商協進會昨舉行理監事聯席會並邀龍應台進行專題演講,會中法藍瓷董事長陳立恆指出,中國十二五規劃傾國家之力推動文創,因此問龍應台,文化部是否有相應的政策?

龍應台直言,中國的十二五規劃,不是台灣的榜樣。她說,在「柏林圍牆」倒下前,奧運的金牌幾乎都是由共產國家包辦,但他們的運動員是怎麼培養的?是以國家之力從上而下強勢、嚴格訓練出來的。

而西德的足球隊,是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從玩開始的,從幼稚園一路玩、也一路比,最後,成為傑出的球隊。

龍應台因此指出,台灣的優勢與值得珍惜的,就是這種由下而上呈現出來的素養,所以,在文化的競爭上,她坦言,政府是有很多弱點,必須要緊張、也需要加油。

但是與中國大陸,龍應台認為,台灣不必比大,也不必比強,而是要比深度,台灣是小而有深度。

在比深度上,龍應台說,歐、美各國大使館與駐外單位的牆面,都會掛上自己國家青年藝術家的作品,但台灣駐外單位的牆面多半掛上了複製品,所以她一方面會設法讓駐外單位的牆面都換掛上「我們自己國家的青年藝術品」外,也呼籲與會企業,把牆上的複製品換成台灣藝術家的作品。

此外,龍應台說,台灣有上千個歷史建築,每天都在毀壞,而政府的資源就像是「用一杯水,來澆熄一場大火」,根本沒有能力維護,她呼籲企業能夠認養古蹟,「歷史的機會、歷史的門,只會開一下,就關了」。

※ 相關報導:

* 威尼斯雙年展 台灣館爭議 龍應台跳出來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2121400447.html

由台北市立美術館承辦的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因明年代表參展的三名藝術家中有兩名外籍藝術家,引發藝術界強烈反彈。文化部部長龍應台注意到這項爭議,昨天公開表示,文化部將迅速召集台北市立美術館、國立台灣美術館與高雄市立美術館這台灣三大館館長,一起討論台灣館的定位與根本的運作機制,「它(台灣館)其實是變成國家藝術政策當中,很重要的一環。」

* 拉高台灣館層級 才能更深刻交流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2121400448.html

....北美館館長黃海鳴說,北美館有台北的位置,又有台灣的代表性,仍會堅持主辦權。隸屬文化部的國立台灣美術館,已承辦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台灣館的業務多年;館長黃才郎表示:「台灣館的主要目標,是讓國際看到台灣當代藝術和建築的發展現況,任何可以強化這個目標的方法都應該被接受。」

....高雄市立美術館近來積極的活動力頗受肯定,高美館館長謝佩霓建議,文化部要成立一個「跨機構的獨立單位」來運作如台灣館這樣性質的國際展覽,並建立績效評鑑機制,才能避免日久因循或獨大的弊習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