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道還:想像力的貧乏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7533843.shtml
【聯合報╱王道還】2012.11.30
十一月十日星期六,清華大學頒發名譽博士學位給世界知名的黑猩猩行為專家珍古德,表揚她的學術與人文貢獻。這是珍古德在台灣獲得的第三個名譽博士學位,前兩個是靜宜大學、台灣科技大學分別在二○○一、二○○八年贈與的。
統計珍古德獲得的名譽博士學位,不下四十個,大多由美國的大學頒發。即使她的母國(英國)也只有四所大學贈與,與加拿大相同。其他國家如比利時、荷蘭、匈牙利、南非、坦尚尼亞、日本,只有一所大學。德國則有兩所。
可惜我國大學一再頒發名譽學位給珍古德,並沒有提升國人欣賞她的學術成就的能力。這次清華大學在頒授學位典禮上發表的贊辭,除了人云亦云,甚至洩露了莫名其妙的破綻,反映我國即使自命一流大學的學府,學術實力仍然捉襟見肘。國內高等教育的迫切問題,顯然不只是大學數量太多。
其實珍古德的故事,暴露的正是高教體系的盲點。那天在清大,珍古德的答謝詞中有兩個要點,一針見血:她沒讀過大學,沒有受到當時學術規範的束縛,才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務—為一個黑猩猩社群寫史。
話說一九六○年七月中,珍古德由母親陪伴,抵達東非岡貝黑猩猩保留區(今屬坦尚尼亞),那時她已過完廿六歲生日,只有高職學歷,卻一心逐夢。沒有人想像過觀察黑猩猩可以成為終身事業。珍古德甚至連ethology(動物行為學)這個單字都到一年之後才聽說。
然而四個月後,珍古德就觀察到了兩個科學界從來不知道的事實。一、黑猩猩會獵食其他哺乳類;牠們並不吃素。二、黑猩猩會製做工具,藉以取食。那時科學界已將製造工具當做人之所以為人的條件,因此珍古德無異改寫了人的定義。了不起的成績。不過,那只是因為過去從來沒有人在野外仔細觀察過黑猩猩罷了。
珍古德以無比的耐心、勇氣使黑猩猩接受她的跟監,為西方開創了現代靈長類行為學。但是她最重要的成就,源自她想了解每一個黑猩猩的直覺。她不只記錄客觀的科學資訊:黑猩猩每天花多少時間覓食?牠們吃什麼?每天的作息時間、活動範圍、移動距離?牠們的發育模式、親子關係?她還為每一個黑猩猩立傳。
珍古德證明黑猩猩社群的歷史,涉及社群每一個成員的個性與稟賦、母親與同胞、以及抉擇。她以同理心、想像力深入黑猩猩的動機系統;她描述的黑猩猩都有個性,每個都有獨特的故事。她將田野紀錄編織成我們讀來情緒會隨之起伏的「演義」:社群的命運由所有成員的故事交織而成。
更有趣的是,最新的科學共識一直在為珍古德的直覺做註解。首先是生物化學家在一九六○年代末證明人與黑猩猩來自同一共祖。其次是動物行為學者在一九七○年代承認動物也有人可能理解的意識。珍古德對於黑猩猩心靈的神入,絕非無稽之談。
珍古德用不著大學為她的成就背書。我們也用不著。讀珍古德的黑猩猩演義,以過去廿年國內的政治變化印證,真好看煞人。至於只能湊熱鬧的大學,咱們套句相聲的詞:您就別捱罵了。(作者是生物人類學者,任職於中研院史語所)
※ 相關報導:
* 亞洲食神洪廷瑋 技職之光表揚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nov/30/today-life13.htm
洪廷瑋,在今年新加坡FHA國際烹飪挑戰賽中,勇奪御廚特金獎、個人特級金牌大獎,他運用東港三寶黑鮪魚、櫻花蝦、烏魚子入菜,也用上宜蘭櫻桃鴨、澎湖絲瓜、鹿野黃金雞、雲林香草豬及大甲芋頭等具台灣特色的食材,用原汁原味的台灣料理為台灣贏回暌違8年的「亞洲食神」封號....
* 親子天下》王浩威:進好學校未必是成功保證
http://life.chinatimes.com/life/100304/172012113000794.html
不分中外的父母都有著一個共同的假設:孩子進入好的學校,就是未來成功的保證。然而,兩個問題來了:為什麼進入這些學校就是成功的保證?還有,結果真的如此?
....父母們認為,進入這些昂貴的精英學校之所以代表未來的成功,是指他們的小孩將可以獲得好成績進而擁有好的學歷;其次,是指他們的未來將擁有好的人脈關係,有助於未來發展。最近新北市某一私立雙語學校,大力宣傳他們今年終於出現的第一屆畢業生,有多少比例是申請到美國長春藤大學和其他百名大學,就是一個典型例子。
然而,許多調查卻不斷打破了這樣的迷思。
....為什麼會這樣呢?
塔夫指出許多可能性,其中一點也許是父母可以深思的:這些知道永遠有安全網保護他們的私校學生,他們發現拿好成績和與老師相處是容易多了,於是停留在學校而不往前。他們也因此不會去學那些在社會裡可以幫助成功的技能。
想想我們大學裡那些不斷延畢、不斷修碩博士的學生,不也是這樣嗎?太認真的父母,也許該小心自己的努力是傷害了小孩的未來。(本文作者為精神科醫師、作家)
◆ 我有話說-怪哉!以高二程度念大學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2/112012113000513.html
【朱佳仁/北市(教授)】2012-11-30 中國時報
看到最近建中校長及昨日一位高中老師投書呼籲教育部正視因為多元入學造成高三學生的學習亂象,我想分享一些我們在大學觀察到的現象。
我們分析過不同入學管道進入大學的成績:發現前段班的大學及學系中,以甄試方式入學的大一新生平均成績優於大學指考方式進入大學的學生。但中段班的大學及學系中,甄試學生的主要科目成績普遍不如以繁星計畫及大學指考方式進入大學的學生。許多甄試學生的大一英文、微積分、普通物理等基礎課程皆有不及格或低飛通過的現象,甚至有些大一新生第一學期就有二分之一的學分不及格,瀕臨退學的邊界。且因為大學有擋修的制度,大一基礎課程不及格又會影響到大二主要課程的修課。
我們訪問了許多這些成績不佳的同學,發現是因為學測僅考到高二的課程,學生在高三上學期忙於準備學測,拚命複習高一、高二的課程,一旦通過二月的學測、四月甄試的高三學生,在無課業壓力的狀況下,疏於學習高三的課程。在經過將近五、六個月散漫的生活後,九月進入大學之後就會有適應不良、成績不佳的情形,我們稱這個現象是「以高二的程度念大學」。而指考生則必須把高一到高三的課目扎扎實實地念過一遍,故大學的成績較甄試生佳。
教育部這幾年逐漸增加甄試名額的做法是有利於前段班的大學及學生,但卻也對想混進大學的高中生開一扇更大的方便之門,造成中、後段班的大學必須面對更多學習意願不高、程度不佳的學生。我們這些大學老師除了用嚴格把關的方式來對待這些學習意願、程度日益低落的學生外,希望教育部不要只針對前段班的大學及學生,來擬定大學的入學方案。
◆ 觀念平台-高教評鑑 和平的終結者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1/112012113000518.html
【周平】2012-11-30 中國時報
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曾於二○○六年邀請美國學者Herbert R. Kells以「處於管制日增處境下的大學:責任、機會與危險」為題,對台灣高教評鑑制度提出警語和建言。Kells指出,「所謂高教評鑑的真諦,是讓大專院校可以擁有屬於自己、適合自己的自我改進機制,定時的追蹤、檢視自校是否有履行提升教學品質的宗旨。而外在評鑑機構只需定期檢視各院校是否有維持與遵循自校的自我改進機制,有依據的持續運轉。」也就是說,整個高教評鑑應該是「由內而外」自發自主的過程。
問題是「老師有說,你有沒有在聽?你沒在聽嘛!」一向「挾洋以自重」的教育部和高教評鑑中心,這回卻將上賓的話當耳邊風,在同一年開始雷厲風行地執行為期五年的第一周期評鑑。其操作方向完全主客易位,以反民主的威逼利誘手段,啟動「由上而下、由外而內」的干擾式評鑑。與Kells所強調各校必須具有的「心理自我歸屬感」(psychological ownership)原則完全背道而馳。在缺乏主體性的情況下,各校紛紛以「陽奉陰違、虛情假意」的態度來應付評鑑,對自我改進的目標鮮有助益。
Kells另外強調,「認可制評鑑必須達致和平」。但高教評鑑卻在校與校、系所與系所和教師之間引發了無數的明爭暗鬥和爾虞我詐。根據教育部電子報二八四期以「大學評鑑結合退場機制」宣示,依據大學評鑑辦法第八條規定,教育部以「評鑑結果作為核定調整大學發展規模、學雜費及經費獎助、補助之參據」。這造成了各大學或系所之間惡性競爭、挖角、互搶資源的亂象。各大學在校務評鑑時甚至被要求對教師的表現訂定退場機制,導致教師人人自危且惶惶不可終日。
這場景有如霍布斯所謂「所有人對抗所有人」的戰爭,或Kells所謂「緊張萬分的老鼠競賽(rat race)」。由此可見,台灣的高教評鑑簡直就是和平的終結者。
教育部一意孤行,在準備不周、缺乏共識的情況下,一味抄襲美國WASC的評鑑宗旨、指標、方法,無視本國大學的在地特殊性。殊不知,美國認可制,係由大學/學院/系所/學程單位自願加入非官方的民間認可組織。整套評鑑制度在非專業行政人員的曲解下,依樣畫葫蘆地套用他人的模式,完全忽略其中細緻的默會向度,結果是「畫虎不成反類犬」。Kells稱這種模仿而不自知其短的作為是「國王的新衣」,赤身裸體醜態畢露,卻渾然不覺。
針對第二周期評鑑,筆者閱讀了多篇專論,並對照近來多位獲「頂尖大學」補助的系所主管準備自評過程的痛苦經驗,以及親自參與校內第二周期評鑑準備會議的所見所聞,筆者非常確定,所謂「透過自評報告展現學習成效品保機制成果」的一廂情願,仍然是沒有心理歸屬感、沒有和平的國王的新衣。
「雞蛋,從外打破是食物,從內打破是生命。」外力介入的高教評鑑,扼殺了大學自我發展的生命,卻讓機會主義者有可趁之機,舔食破碎蛋殼中的養分。(作者為南華大學應用社會學系教授、高教工會理事)
※ 相關報導:
* 洪蘭:大學怕沒人捐錢?
21 則留言:
逾3成美中學生 用手機做功課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2.12.01
威瑞森 (Verizon)基金會的調查結果發現,美國初中生越來越仰賴行動裝置求學,各家庭所得階層的初中生都在使用行動裝置軟體學數學、做「虛擬」實驗,以及與同學共同進行各種學校計畫。
「基督教科學箴言報」報導說,這項調查發現約有三分之一初中生,不只把手機或平板電腦用來娛樂和連絡通訊,也用於做功課。用這些行動裝置配合孩子們對科技和數學的興趣,進一步反映數位學習的潛能。
針對美國各地1000名六年級至八年級學生進行的調查發現:有39%的人用智慧手機做功課;6%的人至少每周都用手機做功課;31%的人用平板電腦做功課;家庭所得低於2萬5000美元的人,有29%用手機做功課。
調查結果也顯示,西班牙語裔學生有49%利用智慧手機做功課,非洲裔學生這種比率為42 ,白人學生為36%。
但是,學校和老師還在努力追趕學生對日新月異的科技景觀的興趣,擔心這會引發他們無法控制的各種問題。
88%接受調查的初中生表示,他們不准在學校裡用智慧手機,有68%表示他們不准在學校裡用平板電腦。低收入學生受到的這種限制更普遍,可是經常集中在低收入學校的非洲裔和西語裔學生,有一半表示對科學和電腦感興趣。
◆ 學期中考學測…沒考的上課 考上的玩3C
【聯合報╱林沐雨/行政人員(高雄市)】2012.12.01
建中校長日前提議,將學測時間往後挪至六月,或將高中課綱從三年縮短為兩年半,指考可轉型為學測後,申請入學第二階段的考試。
我過去在註冊組服務時,就曾遇過一些問題。當學生要準備學測時,就已經無心於高三課業,等接到學測成績時,準備推甄資料,等於都放掉下學期的課業,弄到最後發生已考上大學,就因差了幾個學分無法拿到高中文憑的事情。有的大學還非得畢業證書才能報到,因此學生來學校吵吵鬧鬧,甚至家長還怪罪學校不讓他的孩子拿畢業證書;或是以為自己已是大學生了,根本不來上課也不請假,甚至請假時數超過學校規定,因為操行成績不及格,也拿不到畢業證書。每年都有這樣的學生,造成大家困擾。
其他像上實驗課時,一半學生上課,另一半考上的在玩3C產品,或是考上的同學不願安分待在教室裏上課,在校園亂跑,影響別的同學上課。
將三年課程濃縮成兩年半並不可行,因為高中課程安排,扣掉國定假日及考試、活動時間,老師幾乎都在趕課,時間已經不夠用了,如果再減少授課時間,除非裁掉課程內容,否則根本上不完,為了教改,課程一直在更動,已經讓老師有些無所適從。
其實學校在五月中旬畢業考完,所有的高中課程都結束了,可以考慮在這個時間以後考試。一次考試分申請及指考分發兩階段作業,讓想申請的人用申請方式入學,再把缺額回歸到指考分發的方式解決。
◆ 台學生營養午餐美味 陸媒按讚
【記者林琮盛/綜合報導】2012-12-01 旺報
「學生營養午餐」成為最近大陸新興的民生問題。因為,近期大陸竟出現學生營養午餐吃不飽的窘境,昨日《南方都市報》還引述大陸官媒新華社報導台灣營養午餐的文章稱,台灣中小學的營養午餐「菜式多樣」、「監管嚴格」。南都網特地比照兩地的學生午餐狀況,對比顯著。
內容多樣、監管嚴格
大陸網友在微博發文稱,湖南省鳳凰縣一所小學提供學生的午餐只有一盒牛奶和一片麵包,根本填不飽學生的肚子,但學校卻一直接受政府對學生的餐費資助。此事掀起大陸媒體的關注,也讓大陸社會掀起一陣「營養午餐熱」。民眾紛紛把矛頭指向是否涉及貪汙,也關注學生的飲食健康問題。
對此,《南方都市報》網站南都網特地轉述新華社報導台灣中小學的營養午餐,標題強調這些午餐「多樣及監管嚴格」。
新華社以台北市大佳小學為對象,採訪當天為學生烹製的午餐有橙汁魚片、金針菇肉絲、清炒時蔬、菱角排骨湯,再搭配1份五穀雜糧製作的米飯和1個紅蘋果,還標明所含熱量。
報導稱,台灣營養午餐也曾出現負面事件。今年初,桃園衛生機構抽查某學校營養午餐時,發現有部分蔬菜農藥殘留超標;新北市去年10月發生一起營養午餐回扣弊案,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台補助弱勢生餐費
但總體而言,台灣社會對營養午餐的監管堪稱嚴格而全面。台灣教育部規定,自設廚房的各學校應邀請家長組成「午餐供應委員會」,共同討論有關餐費價格、供應內容等事項。
大佳小學校長李嗣蕙告訴新華社,為了照顧弱勢家庭學生,學校還會為其向地方政府申請餐費補助。
她強調,由於學校自設廚房廚師的工資收入基本由市政府補貼,因此孩子們繳納的費用主要用於食材成本。
台北市教育局營養師陳靜如說,台北地區每位學生每餐的費用標準,小學生是台幣45至50元,中學生是50至55元;苗栗、彰化、新竹等縣市,還會為學生提供免費午餐。
新華社以「美味」來形容這份午餐。南都網在刊登台灣中小學豐富的營養午餐時,同時張貼了鳳凰縣事涉小學學生吃不飽的消息,又刊登兩地學生吃午餐時的情況,豐儉之間形成強烈對比。
私校教師 四年少了一千一百人
胡清暉/台北報導 2012-12-02 中國時報
少子化衝擊大學招生,高等教育產業工會統計,私立大學招不滿學生,導致近四年私校教師減少了一千一百多人,平均每個月有二十五名私校專任教師消失在校園中。同時,高教擴張直接反映在公私立大學的生師比惡化,比例超過卅比一,高教工會痛批「辦大學辦到比小學還糟」。
高教工會昨天舉辦《高等教育何去何從?自由化?公共化?》論壇。理事長戴伯芬指出,台灣的大學數量急速增加,公立大學學生人數從一九九一年十七.六萬人增為四十三.六萬人,呈現三倍數成長,同一時期,私校人數從四十三.五萬倍增為九十一.五萬人。
戴伯芬質疑,從一九九一年迄今,台灣生產超過四萬名博士,遠高於同時期增加的教師人數一.八萬人,導致「高學歷、高失業」日益嚴重,尤其是近年來受到少子化衝擊,近四年私立大學教師減少了一千一百多人,占總私校專任教師的四.六%。
她也憂心,專任教師減少,取而代之的是兼任及專案教師,兼任教師數量從二○○一年二.七萬人增為前年的四.四萬人,不到十年就成長六十三%,以兼任助理教授為例,每周授課十小時的平均月薪僅二.三萬元,必須承受低工資、長工時、隨時可能走人的不穩定勞動條件。
◆ 國中生遭綁 4名青少年落網
中央社 2012.12.02
4名國中畢業生涉嫌綁架施姓國中生,逼被害人寫恐嚇信要求贖金新台幣5000萬元,警方今天上午救出人質,將4人逮捕到案。
警方表示,被綁的施姓國中生和涉嫌綁架的黃姓、施姓等4名國中畢業生就讀同1所國中,而施姓國中生喜歡交朋友,在學校當老大,黃姓青少年等人認為施姓國中生家境不錯,可以從他身上撈一筆,決定動手綁人。
警方表示,前天黃姓青少年等人利用施姓國中生離家外出的機會,用童軍繩以及膠帶將人綁到施姓國中生住處附近的空屋,強迫被害人寫信要求贖金新台幣5000萬元。
警方說,黃姓青少年等人一度鬧內鬨,決定先放了施姓國中生,但施姓國中生獲釋後不敢回家,跑到平常常去的寺廟找同伴,而黃姓青少年等人後來又反悔,昨天下午在鹿港鎮1間寺廟把被害人抓回來。
警方表示,黃姓青少年等人恐嚇施姓國中生只要不呼救就不會傷害他,將被害人帶到鹿港鎮1間汽車旅館投宿,被害人今天上午趁隙打電話向姊姊求救,警方循線救出被害人,並逮捕負責看管人質的施姓青少年。
施館人員說,施姓青少年昨天晚上10時左右騎機車載著施姓國中生前來投宿,施姓國中生沒有呼救,2人入住後也很正常,看不出有異狀,他們直到上午警方登門說要抓人,才知道施姓國中生被綁。
警方說,施姓國中生的父母忙於工作,未注意到小孩有沒有回家,上午通知家長時,剛好被害人父母接到恐嚇信,他們才知道兒子被綁。
涉案的4名青少年除了負責看人的施姓青少年落網外,警方今天傍晚又逮捕另外3人,4名青少年訊後被依擄人勒贖罪報請彰化地方法院少年法庭審理。
◆ 歷經苦難的仰光大學
【陳穎柔】2012-12-02 工商時報
■歐巴馬11月19日踏上緬甸土地,成為史上首位訪緬的美國總統,他選擇在曾因積極參與民主運動而飽受摧殘的仰光大學發表演說。
■Obama spoke at ruined campus of Yangon University, long a site of protest and neglect.
仰光大學成立於英國殖民時代,曾是亞洲最美麗、最頂尖的大學之一。該校向來具有反抗獨裁的傳統精神,一度是緬甸爭取脫離英國殖民統治而獨立的重鎮,之後亦是發動1962、1974、1988及1996年爭取民主示威的地點。
緬甸軍政府為防未來動亂,在1990年代關閉仰光大學宿舍,將大部分學生強制分散至仰光郊外各上課地點。
殘破校園 見證歷史
如今,仰光大學的校園是走道破損不堪、建築破舊、苔蘚及雜草叢生、幾乎不見學生蹤影,儘管綠蔭依然、鳥鳴繚繞,卻再也不見往日風華。對許多緬甸人來說,破敗的仰光大學已成為緬甸教育體制崩壞的象徵,同時是緬甸歷經半世紀暴政的傷痕紀念碑。
現年75歲的拉瑞是仰光大學校友。1962年,仰光大學的學生為表達反對軍方發動政變奪權而發動示威,軍政府於是出兵鎮壓,當日傍晚6點半,軍隊開始朝校內學生射擊,血濺校園。
拉瑞親眼見到同學被軍政府殺害,後來因參與反軍政府行動而成為政治犯,坐牢25年。他認為,歐巴馬應該是很瞭解仰光大學的歷史,此處是與執政當局敵對的地方,美國政府正試圖以微妙的方式展現他們不只提供緬甸政府援助,更關心緬甸人民。
緬甸國內正興起重建仰光大學歷史並重拾往日榮光的運動。反對陣營領袖翁山蘇姬就一再強調提升羸弱的緬甸教育體制之重要性,並持續在國會為修復仰光大學校園而努力著。而翁山蘇姬的父親-翁山將軍亦曾在仰光大學就讀。
緬甸現任改革派總統登盛的顧問之一巫明今年5月寫了一封公開信,呼籲政府讓學生重返仰光大學校園、重新開放宿舍、重建學聯大樓(此大樓於1962年夏天軍隊進駐校園屠殺學生隔日被炸毀)。
緬甸政府雖於上個財政年度大幅增加教育經費,但評論家認為,政府做得還不夠,好彌補多年來忽略教育所造成的落差。
教育落差 急需彌補
因應歐巴馬選在仰光大學的大會堂發表演說,緬甸政府之前即著手裝修大會堂內部並重新粉刷,而通往大會堂的主要路徑,走道予以修復,而途經的路緣石、燈桿及建築物全都上新漆,四周也栽植了花卉,惟大會堂外牆維持原貌,留著暗沈的黴菌斑,當地政府機關唯恐建築外觀煥然一新,將開啟仰光大學新一波學生運動。
曾參與1988年學生示威的梭梭明指出,仰光大學大會堂是教導學生喜愛真理並為真理挺身而出的代表性建築。梭梭明與其父親、兒子祖孫三代均曾是政治犯。梭梭明表示,母校在這次整修前,宛如一座毀壞的城市,令他深感痛心。
緬甸今雖開始朝著民主化前進,亦逐漸對外開放,但其幾乎停擺的大學教育成為國家發展的最大路障之一。
緬甸國內大學極度缺乏資源,經過軍政府高壓統治50年後,已喪失獨立思考能力。不少緬甸知識份子期盼歐巴馬訪緬可凸顯這些不足,並刺激緬甸政府全面整頓教育體制。
丟硬幣後那面朝上? 機率非均等
【台灣醒報╱記者劉運╱台北報導】2012.12.03
丟硬幣後頭還是花會朝上?不再是機率問題!美國史丹佛大學的數學教授指出,硬幣拋出時朝上的那一面,在硬幣停止旋轉後朝上的機率較高。另外,由於美國一的分錢「頭」較重,使得另一面在靜止後朝上的機率增高。
一般人認為甩出硬幣後,正反兩面在靜止後朝上的機率各占一半,但是一般人可能忘記,幾乎沒有兩件事是完全一樣的,史丹佛大學數學教授戴克尼斯(Persi Diaconis)指出,猜對正面或反面向上不是機率的問題,而是物理的問題。
戴克尼斯的研究顯示,硬幣在拋出時朝上的那一面,在靜止後回到同樣位置的機率是51%,戴克尼斯教授以數數來解釋,如果從1開始數起,不管最終停止的數字是單數或雙數,在序列中的雙數數字絕對不可能超過單數,而拋硬幣也有類似的原理。
研究團隊在實驗中讓受測者拋出硬幣,並以高速相機做紀錄,研究員發現,最終的哪一面朝上的結果還是51-49,不是50-50。研究員說,下一次以硬幣與別人打賭時,或許可以在心裡記住此原則。
在另外一項研究中,戴克尼斯發現,硬幣本身的重量也會影響那一面朝上的機率,以美國一分錢硬幣來說,因為正面(林肯的頭)比起反面更重,使得重心較容易往正面移動,所以反面朝上的機率會增加。但是隨著時間,硬幣可能會累積油污或灰塵,也會影響哪一面朝上的機會。
◆ 蔣偉寧道歉 不干涉學生參加社運
【聯合晚報╱記者嚴文廷/台北報導】2012.12.03
教育部長蔣偉寧上午到立法院教育委員會專案報告,說明日前發文要求各大學關心參加社會運動學生的事件始末。蔣偉寧為這件事對學生造成衝擊、對社會造成影響,多次公開說「對不起」表達道歉,並表示,一周內要發文給所有大專校院全面清查校規,修正所有限制學生參加社會運動的內容。
會修正關心學生的方式
面對教授與學生連番質疑,蔣偉寧上午除對發文讓學生感受到壓力與恐懼,數度公開表示「對不起」、「抱歉」,並保證未來絕對不會有「秋後算帳」,也不會有任何一個學生因此被退學。他也表示會深自檢討,以後關心學生的方式需要做修正。
對教部發e-mail提醒學校,主動關心參加街頭運動的學生一事,在野黨立法委員上午輪番質詢,要求蔣偉寧道歉。蔣偉寧原本不斷強調,他一向尊重學生、也鼓勵學生參與社會事務,絕對不會、也不允許學校干涉學生參與的自由。
他指出,因為發文事件造成參加社會運動的學生感受到壓力,還為此受到驚嚇,他感到「抱歉與道歉」,但強調發電子郵件給全國四區的學務中心,是出於關心學生健康,提醒學校要多關心學生,沒有一絲一毫想要去控管或清查參加運動的學生。
25校規定「不得集會遊行」
但立委何欣純拿出數據表示,教育部寄發的電子郵件附件中,列出了37所這次參加反媒體壟斷活動的大專校院,其中竟然有25所學校將「不得舉行集會遊行」、「鼓動學潮」列入懲戒項目,她要求這種不合時宜的校規應該立即修正。
成大政治系教授梁文韜則指出,或許蔣偉寧關心學生的出發點是出於善意,無意限制學生參與社會運動,但造成的寒蟬效應已經影響學生,甚至有家長擔心學生會被學校關注,禁止學生再參加社會運動。不管蔣偉寧是有意還是無意,都應該對造成學生困擾道歉。蔣偉寧多次對學生表示:「對不起」。
台大政治所學生、反媒體巨獸青年聯盟發起人林飛帆則指出,如果部長關心學生,應該第一天就到現場,而不是發電子郵件提醒學校學務長。
※ 相關報導:
* PISA素養測驗國中家長盼103年暫緩實施
http://news.chinatimes.com/domestic/11050615/112012120300177.html
台北市國中家長會聯合會大動作決議一○三年特色招生採PISA或素養測驗應暫緩實施,全案已轉知北市教師會並獲認同。他們認為,不反PISA或素養測驗,關鍵在於時機,近期二會將對外宣示並向北市府溝通。
◆ 少年綁學弟/想用贖款來創業 天真鑄大錯
【聯合報╱記者簡慧珍/彰化縣報導】2012.12.03
涉嫌綁架施姓國三生的黃姓等四名少年,窮到共用一支手機,四人聊天談致富方法時,起意綁架有錢的國中學弟,約定五千萬贖款四人均分,二百五十萬用做跑路費,一千萬日後創業,天真的想法毀了美好人生。
涉案的四名少年是國中同學,畢業後僅施姓少年考上私立高職,但開學三個多月還沒入學,父親也沒空督促他上學;其餘三人都沒升學。另名施姓少年父親死亡,母親忙著賺錢養家,對於他不升學,感到心餘力絀。黃姓少年的父親亡故,母親離家,目前跟祖父同住;尤姓少年由哥哥陪同到案,推稱父母到外地工作,無從聯絡。
四人家境都不好,只有施姓高職中輟生申辦手機,四人相聚時,共用一支手機,感情像親兄弟。四人被捕後並天真以為人放了,信中也寫明「沒付錢也會放人」,可獲得法律諒解。
※ 相關報導:
* 國三學弟出手闊綽 4少綁票放走再抓回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1/7539365.shtml
彰化某國三施姓學生平日出手闊綽,被畢業的黃姓等四名十五歲學長釘上,上周五綁架他,向他父母勒贖五千萬;他一度被放走,後來又被抓回,昨天上午自己打電話求救。警方獲報救出人質,逮捕四名少年依擄人勒贖罪嫌移送少年法庭處理。
* 校園死角變農園 中輟生來種田
http://www.cna.com.tw/News/aEDU/201212030013-1.aspx
校園死角和學生中輟,一直是台灣學校的棘手問題,台中市四張犁國中想到好方法,開闢「犁中農園」,同時改善兩大難題。
教育部推動友善校園和正向管教,讓各校集思廣益,提出措施互相學習。四張犁國中在校長徐榮燦帶領下,召集愛心志工,把校園死角變身為農園,讓「高關懷」及有中輟之虞的孩子,在農作勞動中體驗生命價值。
◆ 觀念平台-大學應該坦然面對熄燈號
【孫振義】2012-12-03 中國時報
今日,現代人已經文明到願意接受死亡事實,並且也開始有人會在身體硬朗時就規畫喪禮與身後之事。然而,少子化所造成的大學招生不足問題,以及若干大學遲早面臨無法繼續經營的窘境,政府竟無法坦然面對並為大學們訂一份「生前契約」,還在想著陸生、國際生或許可以拯救台灣的大學們,實在不免令人有鴕鳥心態之感。
其實,倘若現在就先預想到數間大學即將歇業,所需處理的問題便是學校經營主體、教職人員、設備與空間罷了。倒過來先談空間與設備,許多大學的建築空間與設備和一般辦公空間頗為相似,又加上所附屬的實驗室、研究室恰好符合企業總部與研發部門之需求,若能直接轉租給企業或成立青年創業聚落,偌大的大學校園建築物便可以重新找到春天!
甚至原有的學生宿舍、餐廳,亦可順理成章地變成員工宿舍、員工餐廳(亦可對外營業),至於那些位於地段好的市區大學宿舍還可招商改建成為商務旅館、老人安養中心、青年合宜住宅…等,前途與潛力無窮。這些改建後的大學校園建築物,其對於社會的貢獻將絲毫不亞於當初。原大學內擁有的運動場、室內外球場、游泳池、以及圖書館等,只要能夠尋得經營團隊,搖身一變就成為鄰近居民最佳的休閒運動中心與區域型圖書影音中心;無論是作為讓國人強健體魄的社會福利設施,抑或要成為營利事業,都具有非常好的先天條件。而原學校經營主體也可以順勢轉型成為這些校舍的經營者,何嘗不是一個新的出路。
如此一來,改變使用機能後的原大學建築群,將實至名歸地成為社區與居民的公共設施。原依靠學生做生意的鄰近商家,亦能夠改服務到此上班的上班族、來運動或進住的居民,照樣可以開店經營、養家活口。
其次,無法避免地要談到最棘手的人員部分。政府必須為辛苦、克盡本分教學與工作多年的教職員做一妥善的安置才行。在此過渡時期,除了需要重新配置全國博士生額度外,更亟需積極安排廢校的大學老師們進入研究機構從事科學研究,或者透過機制輔導教職員轉業,抑或擇優選聘老師們轉赴其他大學任教,讓這些教職員們免於失業的恐慌。爾後,政府應該對全國博士培養數量做具體妥善配置,原有大學老師也終將可以依據個人對於教學或研究的喜好,逐漸調整到適當的就業崗位。
少子化所造成的大學招生不足的問題已經就在眼前,除非政府打定主意讓大學們自生自滅,否則在目前官方推崇的幾項策略(例如:整併、招陸生、招國際生等)多半緩不濟急的狀態下,應該開始考慮這些大學應有的轉型機制與方向。甚至考慮將某些大學改設置為「專科學校」,令其重新肩負起培養台灣基層技術人員的使命,如此,才是負責任、有擔當、有遠見的政府應有的作為。
(作者為政治大學地政學系副教授)
陳為廷錯在哪裡?
◆ 學生備詢台罵教長:偽善、滿口謊言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2/7541865.shtml
【聯合報╱記者鄭語謙/台北報導】2012.12.04
這是中華民國教育史上頭一遭。教育部長蔣偉寧昨天在立法院教育委員會備詢時,被學生劈頭大罵。
教育部上周發文給各大學,請他們「關心」參與反媒體壟斷的大學生,此舉被質疑是向學生施壓。蔣偉寧昨天為此到立法院專案報告,他向學生致歉,強調會深刻檢討,並於一周內會發文各大學院校,要求修正所有限制學生參加社運的校規。
昨天的教育委員會,民進黨立委邀請參與反媒體壟斷的學生、教授列席。立委葉宜津、邱志偉、林淑芬等人,在質詢時讓其中兩名學生—台大政治所學生林飛帆、清大人文社會學院學生陳為廷,站上蔣偉寧的備詢台、發表看法,蔣偉寧則回到台下,坐著聽台上學生對他的指責。
召委鄭麗君還一度要求暫停計時,好讓學生「暢所欲言」。
反媒體巨獸青年聯盟發起人林飛帆、陳為廷在備詢台上指出,遊行前教育部沒有關心或支持,活動結束後卻發電郵給學校「關心」;讓他們感受秋後算帳的威脅。
蔣偉寧不斷強調發自內心想要關心學生,擔心他們著涼,才在部內例行輿情會議上要訓委會思考協助學生,絕對沒有要求學校清查學生名單、也沒有禁止學生參與運動,造成誤解,教育部會「檢討」。
不過,民進黨立委邱志偉、鄭麗君、葉宜津等輪番上台要求蔣偉寧道歉,否則「歷史會記下這個汙點」。葉宜津更罵蔣偉寧是中央大學之恥、史丹佛之恥。
陳為廷並在備詢台上,指著台下的蔣偉寧鼻子說「我認為你是一個偽善的部長,我認為你是一個滿口謊言的部長,我認為你是一個不知悔改的部長」,並六度要部長向學生道歉。
蔣偉寧之後再回到備詢台,對著台下列席的學生說了三次「對不起」,休息時間也主動走向學生說明。蔣偉寧表示,學生受到驚嚇,他感到抱歉,並允諾「未來絕對不會有管控學生、清查學生的作為,也呼籲學校,不要再有任何作為,包括「找學生談一談」等,都不要發生。
不過,也有立委認為學生怒罵方式太過激烈,無論有多憤怒,仍需尊重議事規則。國民黨立委陳碧涵說,聽到學生對教長說「回去當你的中央大學校長吧」、「你沒有資格當教育部長」,他非常難過。
※ 相關報導:
* 質問教長?學生:以「公民」身分備詢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2/7542216.shtml
....陳為廷在臉書表示,「立委本就有職權邀請公民到場『備詢』,在必要時提供意見。我被徵詢的內容,就是對這次事件的看法。」整個過程,「我就是在陳述我的意見,並沒有要質問、要求蔣偉寧回答的意思。難道學生就不能作為公民來備詢、表示意見?」
....陳為廷還說,批評蔣偉寧「偽善」、「說謊」,不只針對發公文事件。真正惹怒他的,是蔣偉寧昨天居然公開在國會撒謊。當林飛帆問他,「若關心學生,為何不直接到現場來,而要事後發函?」,蔣回應:「我最支持學生參與公共事務,若學生參與的是教育政策相關運動,我會到現場關心」。
陳為廷痛批蔣偉寧分明在說謊,「因為我們曾多次到教育部和平抗爭,要求蔣偉寧出來對話,他沒有一次出來,甚至還備妥鎮暴警察!這樣還好意思說「關心」?除了偽善,我找不到詞來形容。」
* 觀察站/立委玩過頭 傷了教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2/7541905.shtml
看到這個畫面,大家都想問「我們的教育是怎麼了?」
※ 遭到斷章取義的畫面,沒必要問怎麼了!看完下面的現場影片後,可以發現事情好像不是你想的那樣....
* 陳為廷轟教長! 15分鐘完整交鋒過程
http://www.youtube.com/watch?v=tHA7QEgnTbY
* 藍委:學生失禮貌 綠委:學生說得對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2/7541900.shtml
陳碧涵還說,當蔣偉寧上前與學生代表溝通時,有學生並未全程站著,而是靠坐在桌子上,「任何場合都有規則和分寸」,論事論理還是要有基本的禮貌,從未見過立委、官員或議事人員坐在委員會桌子上。
鄭麗君則表示,當時是委員會休息時間,學生因擁擠空間,為讓出空間使其他人也能加入溝通,而側身靠坐桌上,「我不認為有任何問題」。
* 學生:對部長發言 剛好而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2/7541896.shtml
來自香港的成大政治系教授梁文韜表示,學生只是關心公共議題,發言並無不妥,有人表達比較「咄咄逼人」,但也有人以感性訴求發言,「發言方式多元,只是希望達到訴求效果。」學生這些話在心中已憋了很多天,難得可以在部長面前表達想法,自然比較激動,不必苛責。
* 清大彭明輝的部落格:陳為廷錯在哪裡?
http://mhperng.blogspot.tw/2012/12/blog-post_5.html?spref=fb
....即使看完壹電視較完整的錄影,我還是覺得:媒體、立委與名嘴需要被檢討的程度遠超過陳為廷。陳為廷頂多是在言詞上「咄咄逼人」或「無法控制情緒」,媒體與名嘴卻是以偏概全地在扭曲事實。
.....假如你去教育部抗議,而教育部長卻準備了鎮暴警察,好像你是暴徒似地,你會不會生氣?學生到教育部抗議,截然不同於民進黨的街頭運動或其他參予份子難以掌控的街頭運動,頂多找普通警察維安即可,有必要準備鎮暴警察嗎?....陳為廷說的如果屬實,他聽了講部長的話當然會氣憤不過。你可以說他情緒失控,但不該說他「恣意作為」!
* 龍應台︰電視新聞裡的台灣不真實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06/112012120200307.html
文化部長龍應台昨日在香港大學以「我的香港,我的台灣」進行演講,呼籲現場觀眾尤其是電腦前的大陸網友,不要全然相信台灣電視新聞中的報導,那不是台灣的真相,她強調台灣對華人世界最大貢獻,在於實踐與開拓,台灣絕對是民主實踐的標本。
國中生種蒲葵 體會生命之美
【郭韋綺/屏東報導】2012-12-04 中國時報
把大樹變成室內森林,讓種子盆栽蔚為流行,但更深層意義在生命教育,東港鎮東新國中體育班昨天體驗將蒲葵苗種植在自己準備盆栽裡,學生們透過這樣一個小動作,馬上感覺好像為地球空氣淨化,多盡一分心力,成就感十足。
校長涂志宏指出,十二年國教還沒上路,但老師已明顯感受到學生上課氣氛轉變,既然不用應付考基測,學生學習情況開始鬆散,未來十二年國教未來該上什麼課,可能需要重新再思考。
涂志宏說,沒了成績掛帥包袱,他會規畫有趣另類、深富含意課程,種子盆栽是一項新嘗試。
廿六名體育班學生昨準備環保盆栽,按自己喜好排列一株株種下蒲葵苗,收穫良多;學生莊琦雯說,培育小盆栽很有趣,她以後想種獨一無二盆栽送給親友;黃咨鳴則說,小盆栽美化教室也節能減碳。
許桂禎則有感而發說,老師應該是希望讓同學間互動少些火藥味,期待大家有所成長。
種子盆栽講師鄭麗燕表示,這幾年推廣「宅森林種子盆栽」希望對環保、復育生態有幫助,但發現其也具有「心理療癒」功能,給人正向能量,學生會有這些反應不令人意外。
體育班導師郭千惠說,希望學生靜下心觀察體會外在環境變化,一粒小小種子努力衝破土壤成為小樹苗的奮鬥過程,足以讓人學習。
※ 相關報導:
* 4少綁架當兒戲 校長好氣又好笑
http://news.chinatimes.com/society/110503/112012120400151.html
鹿港發生四名國中畢業學長綁架國三學弟,向家屬勒贖五千萬的綁票案,涉嫌策畫本案的尤姓少年仍矢口否認犯行,彰化地院少年法庭法官前天深夜以尤姓少年有串供湮證之虞,裁定收容,三名少年共犯則責付家長,案發後地方震驚。
昨天這所學校的校長在導師會報中痛心疾首的說「我們的法治教育,完全失敗。」提醒導師多注意學生行為,並加強法治宣導觀念;看到幾個嫌犯們這種犯罪「手法」,校長好氣又好笑「真不知該氣死還是笑死」。
◆ 售槍贈子彈 學生改槍觸法
中央社 2012.12.04
(中央社記者黃旭昇新北市4日電)在學的青少年竟然精於槍械知識,還客製化改造槍械,並買槍附贈制式子彈促銷。警方逮捕這名超齡成熟學生,今天移送法辦。
新北市刑大科技犯罪專責組今天表示,昨日透過電信、網路,查獲綽號「多多」的販槍主嫌,買家都誤以為賣家30多歲、經驗老道,卻竟是在學青少年,超齡、沉著、槍械專業知識,讓警方相當訝異。
尤其,所售槍枝質地精良、出貨迅速,且依需求的型號、槍枝類別,接受下單改造,於黑槍市場頗獲好評,買家遍及全台。
這名學生不到18歲,卻精於槍械結構與專業知識、槍枝市場通路、掌握上下游貨源、改造高仿真槍械之技能,警方對此行為感到擔憂。
警方說,嫌疑人酷愛道具槍、模型槍,透過上游取得合法進口的貨源,打通槍管改造後,以制式90子彈試射,以確保出貨品質,甚至搭配每買1把槍,附贈10顆制式子彈之商業促銷手法,半年已售出10餘把槍。
警方所查獲的JP915仿巴西製改造手槍,是目前市面最夯的改造槍,另外,還查獲沙漠之鷹、柯特25等經典名槍。
這些槍與真槍比例都是1:1,警方說,改造後的殺傷力與真槍一樣。這次共查獲主嫌、上游零件供應商、買家共8人,詢問後移送。
※ 中科院可以吸收?
* 嚇!南京理工大學 老師上課帶步槍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2/7541485.shtml
現代快報報導,老師在講台上一手拿著AK47突擊步槍,一手拿著M16突擊步槍,這種畫面是否足夠震撼?南京理工大學有一門「自動武器構造課」,課堂上的照片流傳到網上,把網友給「震」住了。大家感慨,「估計這個課沒人敢逃。」不過同學們,沒人捨得逃這門課,一堂課摸到30支各國槍械的機會,實在太難得。
◆ 英國大學生 6%下海還學貸
【聯合晚報╱編譯范振光/綜合報導】2012.12.04
英國失業率逐漸上升,背負就學貸款壓力的大學生要找打工機會不容易,導致從事特種行業的人數在過去一年增加一倍。最新研究指出,英國6%大學生和研究生為償還學貸,不是靠打工賺錢,而是跳艷舞、當伴遊女郎甚至賣淫。
「獨立報「報導,京斯頓大學教授羅勃茲進行研究後估計,每一色情業者平均每年有60萬到300萬英磅 (約台幣2810萬元到1億4050萬元)「營收」流入大學校園。羅勃茲表示,令人遺憾的是,大學生屬於財務弱勢族群,因而成為有錢人獵豔對象,色情行業的經濟已經和高等教育發生糾葛。
倫敦「英國性工作者互助會」表示,過去一年來,他們的求助專線接到的大學生來電增加一倍。
經營伴遊服務事業的瑞米‧麥金德表示,「大學生是不一樣的族群,她們有頭腦,可以陪客戶出席晚餐會,而且言之有物。」麥金德20幾歲時到美國工作,但她白天當餐飲業顧問,晚上在伴遊服務公司當接線生,六個月後接受當老闆。她三年前回到倫敦,積極尋找大學生為她工作。麥金德還自豪的說,大學生很信任她,因為她不會讓她們接不好的客戶。
麥金德透露,大學生的伴遊行情約700英磅 (約台幣3萬2800 元),一次服務約三到四小時,包括陪吃晚飯、開房間。
「獨立報」上周刊登調查採訪新聞踢爆,一個稱為「贊助學者」的網站提供包養仲介,大學生和有錢男性上床,可獲對方幫忙支付所有學費。
英國「全國學生聯盟」女主管凱莉‧譚普表示,她知道愈來愈多大學生出賣身體賺學費。譚普不願譴責從事特種行業的學生,但她指出,「贊助學者」等網站利用女學生缺錢佔便宜現象值得憂慮。
※ 相關報導:
* 輔大校慶 美少女年曆最吸睛
http://news.chinatimes.com/domestic/11050615/112012120400263.html
十二月八日為輔大校慶,昨起展開系列活動,其中最受矚目的是攝影社「美少女年曆」,去年從各系系花中選拔,今年則是來自十二個社團,其中不乏早已在模特兒圈嶄露頭角的美女。攝影社預估,校慶當日發售五百份年曆,可能出現「秒殺完售」。
◆ 觀念平台-尋找台大新校長
【黃達夫、金傳春】2012-12-04 中國時報
六十年前,傅斯年前校長在兵馬倥傯時代奠定台大自由學風的根基,並敬邀海內外傑出學者來台大任教,致使威權時代台大仍不負眾望而開啟高等教育自由化的先鋒,引領改革風潮,並為社會發出不平之鳴,至今已孕育不少領袖與決策者。因此,最近新任台大校長遴選開跑即引起社會關注,在在彰顯社會對台大校長的期許。
在高度競爭的國際化時代,人才是最重要的資產。以香港科技大學為例,有鑒於知識經濟的社會需求,一九九八年草創之初即挖角曾任職舊金山州立大學校長而貢獻卓著的吳家瑋教授擔任創校校長,並禮聘錢致榕教授任職學術副校長,以獨創研究領航,同時整合學術、工商、政經與社會資源全力爭取世界一流教授任教,三年後發展成四院十九系所教研並重的萬人大學,其學術聲譽在初試啼聲時即一鳴驚人。
換言之,往昔蔡元培、張伯苓、傅斯年、羅家倫等在高等教育史有不朽的貢獻外,辭世的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校長田長霖、現任加州大學聖他巴巴拉分校校長楊祖佑(Henry T. Yang)、馬里蘭大學校長陸道逵(Wallace D. Loh)、哈佛大學科學藝術學院院長孟曉犁(Xiao-Li Meng)及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藝術學院院長詹姆斯.莫伊(James S. Moy)等,均在美國廣泛覓才中脫穎而出,即年輕一代的華裔高教人才已四處可見,遴選委員是否能扮演伯樂廣尋適當人才,將是擇選校長的成功關鍵。
在第十四任杜克大學校長出缺時,校董會體認責任艱鉅,特邀麻省理工學院詹姆士.克黎恩校長提出名校校長的條件,克黎恩於是寫下三大頁的「校長如何讓大學的貢獻更為宏遠」之九大條件,其中最發人深省的是校長應如何面對社會大眾的殷切期盼而樹立大學的宏規、高水準與理想性格;更難得的是他剴切明示私立大學追求卓越的另四項條件中,以大學的人文教育與校長的人文氣質決定大學是否能勝任兼善天下的使命。
由於中國大陸的名校近幾年已提供多項充分資源吸引國際知名學者任職或設立研究中心,台大校友會宜優先研討如何在未來爭聘世界級領航者提供最有利的協助,讓新校長無後顧之憂,早日落實師生的教研理想。
期許當今台灣大學校長遴選委員能跳出現有框架,以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不撓精神及三顧茅廬的積極行動,敬邀說服國內外教育界最傑出的領導人才,投入此神聖的任務,正如江海不擇細流,更能成其大。我們深信選對了將才,定能一改舊習,獲校友鼎力支持,籌募高教改革及發展基金,專款專用,提供台大教師優良的教育舞台及卓越的學習環境。(黃達夫為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院長,金傳春為台大公共衛生學院教授)
楊照:教育部長可以怎樣關心學生?
【聯合報╱楊照】2012.12.05
什麼年代了,教育部長竟然還用發公文給學校的方式,來關心為了媒體壟斷問題參加街頭抗議的學生?要嘛教育部長本來就打算用這種方式,叫學校對這些學生「特別處理」,軟性威脅、嚇阻學生;要嘛這個教育部長對於台灣長遠的訓育、管束傳統,以及這一套方式在社會上留下的深刻負面印象,全無所知。不管出於哪一種原因,做這樣的事,都難免令人搖頭嘆息。
教育部長的做法,當然是錯的;他是應該對發公文這件事道歉。然而,我們的大部長,事情發生了不道歉,卻偏偏在立法院,當著有立委撐腰,囂張跋扈的學生發言場合,才低姿態道歉,前倨而後恭,這樣的道歉,又讓人也不能不搖頭嘆息。
這樣的道歉,完全模糊了焦點。誰能弄得清楚,部長到底是為了原則而道歉,還是為了人在屋簷下,面對立委的權勢,所以才道歉的呢?如果是出於原則,那為什麼前兩天,不乾乾脆脆,坦蕩蕩先道歉?如果為了權勢而道歉,這給全台灣的品格教育,立下了多糟糕的典範!
如此簡單的一件事,教育部長竟然能判斷錯誤到這種地步,又創造了台灣官場一景。教育部長可以怎樣關心這些學生?有那麼難找到對的方式嗎?
如果真的關心,教育部長可以輕車簡從到抗議現場去看望學生,確實感受他們是不是冷了、濕了。教育部長可以自己掏腰包送薑湯、送雨衣。更重要的,如果教育部長關心的範圍,不只是學生的身體,還包括他們的心靈的話,可以認真地在現場和他們對話,了解他們的訴求,誠實地和學生進行價值討論溝通,表達自己對於媒體壟斷問題的立場。
我不相信這樣的關心,得不到學生們的尊重。我更不相信這樣的關心,不能給這個社會帶來一定程度的衝擊,提升社會整體對於政治、對於官員的尊重,進而給支持度低迷的內閣帶來相當的正面能量。這樣的關心,又有哪個立委敢拿來作文章羞辱部長呢?
如果真的關心,教育部長更可以在立院委員會的會場,嚴正、清楚地告訴發言的學生,他們已經踰越了做人的基本分寸,明白地讓他們知道,用這種語言是得不到溝通結果的。教育部長更可以在這樣的特殊場合中,表現出知識分子的基本風骨,在踰越分寸的無理行為之前,不卑不亢,堅持把話講清楚,堅持學生不能偷懶想用謾罵來代替辯論。
如果部長可以這樣盡到真正的關心職責,整件事就有了重大的社會教育意義,立委與學生若要繼續糾纏,只能是自取其辱。
當然,關鍵在:我們的部長有把自己當作知識分子的基本價值嗎?他有能力有準備要說清楚自己的立場與原則嗎?如果說,連主掌教育的最高決策官員,都不是個知識分子,都沒有面對學生、面對立委的風骨準備,那我們的政治,真是不堪聞問了!
(作者為新匯流基金會董事長)
※ 相關報導:
* 校內3學生組織反彈 臉書道歉聲明 清大撤下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501012419/112012120500086.html
....清大學生會、清大研究生聯合會、清大學生議會昨天傍晚發表共同聲明說:「我們不認同校方對陳為廷同學的行為做『恣意妄為』的註解,校方本次聲明內容失當,應予以撤回。」清大校方昨天將「對於陳姓學生不當行為,清華公開表達道歉」聲明張貼於臉書,但不久後從臉書撤下。校方稍晚表示,態度仍然與聲明一樣,沒有改變。
....聯合聲明說,校方不需要為學生的公共事務參與另加詮釋,更不需要代為表達任何意見,說人文社會學院學士班學生陳為廷「恣意妄為」,校方顯然失當。
清大學生自治組織並表達三點立場:一、學校本次對外聲明內容失當,要求校方撤回。二、教育部不應以公文方式表達「關心」,造成參與學生的壓力。三、針對「反教育商品化」及「反媒體壟斷」議題,支持學生經思考判斷後自行參與,任何學生不應因參與任何公共議題受到任何形式的壓迫。
◆ 觀察站/是制度 也是態度問題!
【聯合報╱記者 馬道容】2012.12.05
前天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上演了大學生在台上批評教育部長「偽善」,「滿口謊言」,「不知悔改」,要求部長道歉的場景,國會殿堂的震撼畫面,引發各方討論,在這場震撼教育當中,有兩個值得討論議題,一是制度,二是態度。
先談制度。「反媒體巨獸青年聯盟」學生代表應民進黨立委邀請,到立法院委員會列席。民進黨立委和學生代表的說法,都強調是「備詢」而非「質詢」,但是還原當時過程和內容,清大學生陳為廷站在備詢台上對著台下的教育部長蔣偉寧大鳴大放,形同「借備詢之名,行質詢之實」。
立法院重量級人士昨天直指此一事件已創下「惡例」。做為國會議長的王金平也正視到問題的嚴重性,強調國會尊嚴必須維護,將邀請朝野協商訂定規範。如果這場震撼教育,能讓立法院徹底檢討,建立明確制度,不再荒腔走板,大家經歷這場震撼教育,才算有代價。
再談態度。陳為廷在台上的發言,引發不同評價,有人覺得沒禮貌,有人覺得辛辣過癮,其實撇開學生身分,純粹聽他的發言,彷彿就是平常立委質詢官員的措辭和論調。但回到了大學生對上教育部長的現實,該如何拿捏分寸和尺度,就得接受社會公評。態度往往決定高度,理直固然可以氣壯,理直更應該好好說理,未必只能複製立委動輒對首長大小聲、動輒要官員「道歉」或「下台」的作風。
更何況,反媒體壟斷運動的訴求是正當的,也獲得社會絕大多數人認同,學生代表難得有機會站上國會發言台,吸引眾媒體關注,如果能把握時間,充分論述理念和想法,而不是「擦槍走火」,模糊焦點和初衷。
整場震撼教育中,最該接受「再教育」的,就是教育部長。面對學生參與社會運動,教育部一封轉達部長關心的電郵,出發點或許是好的,但手法粗糙,態度輕忽,引發不可收拾的政治風暴。蔣偉寧前天在立院遇上學生代表,也無法有效溝通。在校園教室裡講課容易,但社會才是真實教室,經歷這場震撼教育,但願真如蔣偉寧所言,「這次我也學到教訓了」。
※ 相關報導:
* 張大春批學生成立委鷹犬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501012419/112012120500083.html
....張大春說:「公民受邀進入國會備詢是一項權利,但學生站上質詢台斥責教育部長則度越其身分。如果覺得言詞態度不夠激烈就不會受重視,達不到效果,那就一無依傍地搞革命去吧!」
* 張大春:學生論述空洞 教長「笨蛋」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2/7544510.shtml
....張大春指出,學生在與政府對立時,社會一向較寬容;但社會在寬容的同時,也應提供教養的責任與機會。然而在此事件中,學生原本訴求的反媒體霸權議題已消逝不見,「浪費了社會給他們的寬容」
張大春說,從前天學生發言內容看來,最不堪的是論述修辭貧乏空洞,只會用「累疊句修辭法」,不斷重複「你說謊」、「你道歉」;對方一要解釋,就重複「你下台」,有如小學生修辭,「若只是熱血英雄,腦袋卻空空,要怎麼談清楚媒體集中化的迷思與問題?」
* 激動怒罵 模糊運動訴求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501012419/112012120500088.html
....社會運動通常資源較少,反媒體壟斷也一直被塑造成大衛與歌利亞的懸殊對抗。但學生代表在備詢台上斥責教育部長的景象,透過攝影機向全國播送時,民眾看到的只是年輕人在立委默許下的得理不饒人,反而無法凸顯原始訴求。
* 媒體修理學生 王丹︰令人瞠目結舌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dec/5/today-life1.htm
....知名民主鬥士、清大客座助理教授王丹昨天在臉書發文批評聯合報。王丹說,「整起事件中,學生的訴求,教育部的不當,都被放到其次;而所謂的『不禮貌』卻被無限擴大,這是典型的模糊焦點。」他認為,新聞媒體在事情重點的選擇,充分表現出了立場,「這是媒體病」。
王丹表示,學生畢竟年輕,當然不可能像政客一樣圓滑老練。這個社會,為什麼對權力者那麼寬容,對於積極參與公共事務的青年卻那麼苛刻?「這是社會病」。
* 楊志良:生活仍有充滿價值之處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6/7544537.shtml
台灣人不開心,精神健康分數倒退到二○○八年金融海嘯時水準,耕莘醫院精神科醫師楊聰財以「心靈海嘯」形容這次調查結果。衛生署前署長楊志良說,媒體呈現的台灣,讓人不快樂;但市井小民的生活,還是有充滿價值的一面。
楊志良說,台灣民眾在媒體看到、聽到,都是兩黨惡鬥,政治人物、名嘴講話尖酸刻薄,藍綠兩黨黨主席互不見面,總在批評對方不是,讓他真想說:「寧可看A片,也不要看政論節目。」
陳為廷罵官 龍應台:以前要勇 現在要有謀
【中廣新聞/蕭照平】2012-12-06
針對清大學生陳為廷態度爭議,寫過「野火集」、「請用文明來說服我」的文化部長龍應台表示,不須嚴重看待,但她表示為過去關心國事要有勇,但現在民主社會,應該更要有謀,她也認為學生說服社會的技巧可以再努力。
媒體詢問文化部長龍應台,對清大學生陳為廷指罵教育部長蔣偉寧事件的看法。龍應台長嘆一口氣後表示,應該鼓勵學生關心國事,但在民主時代下,關心國事應該要有勇更要有謀。
『在威權時代學生關心國事,那時比較需要勇敢,因為那是個比較讓人害怕的時代,所以我覺得今天學生還是要鼓勵他關心國事,那今天關心國事,以前要有勇,今天要非常有謀。』
龍應台認為,多元社會的意見表達需要溝通技巧,如果流於情感衝動,反而會被其他議題掩蓋。因此,她認為學生表達與主張、說服社會的技巧可以再努力。
『表達主張以及說服對方是需要技巧跟技術的,這一次可能學生這樣表達方式比較情感衝動,所以他最關心的焦點議題反而不見,被其他議題掩蓋。』
龍應台表示不需要嚴重看待,她認為可以當作是一次的學習機會,特別是未來要成為社會中堅分子的學生。
◆ 因為態度 理直難脫迷糊仗
【聯合報╱胡又天/博士生、《流行詞話》編者(台北市)】2012.12.06
陳為廷同學怒斥教育部長,引起態度和禮貌的爭議,印證我在網上身經百場筆戰的一點心得:論戰的勝負在勝負之外,影響更在之外。
態度會讓問題從「罵的對不對」變成「罵得對不對」,態度剛硬則易引動人「不問是非」的惰性,使支持者繼續支持,反對者繼續反對,而無感者越發無感,甚至反感。陳同學年輕氣盛也認真,然而他可能忘了或者不知道,在台上,你不是跟教育部長說話,而是要說給社會大眾聽的。這是一個宣道立教的好機會,你如果全用來揭發批判、擠兌宣洩,那就太浪費了。
陳同學的發言有一大疏失:罵完偽善以後,沒有提出什麼才是「真善」。這樣只破不立,就容易被模糊焦點,打你的態度問題;你若事先立好了「真善」的標準,屆時回應人家講「禮貌」,批你不「尊師重道」,你就可以提出對尊重、師道的定義與詮釋,直探「禮之本」來拆招,做到有理有力有節,使觀眾心悅誠服,認為你是可以託付權力與責任的人,而不只是憤怒青年。
《左傳》等古籍載錄了許多忠臣諫言,多能如此循本立論,君上縱不採納,也不能不對道理低頭;士大夫再累世傳揚此等風骨與論述,又有孔門弟子開宗立派,就掌握了道德、禮法的統識所在,這樣,儒者就在政治中取得了與君權抗衡的能力。
只是物極必反,從東漢到現代的學生運動,都有太多人自以為佔了道義,覺得只有我能挑別人的態度、禮貌,別人攻不動我,就不顧異見,只一廂情願要人聽從他純粹的主張,致使戾氣橫生,轉寰空間愈小,終引發撕破臉的黨錮之禍以及六四天安門悲劇;有網友提到日本赤軍旅後期,也陷入了「說的話愈來愈對,可聽的人愈來愈少」的窘境。這樣,屢被進步人士譏為衛道、封建的保守派,今日對學生種種「自以為是」、「不懂得基本的尊重、師道」之類的指責,也就會落實到一個你「辯也沒用」的狀態,更難搖動了。
那要怎樣才好呢?我們也不宜片面要求學生先把禮貌、策略等種種課程都先學好,能經得起輿論的挑剔檢驗再來搞運動,那太也「站著說話不腰疼」。我們也不要讓爭議屢屢淪為「態度問題」的迷糊仗,我們應該合力把問題引向實際問題的解決,並在這之中逐次建立一些仁者安之、智者利之的態度標準,若想說人「失禮」,請溯其本提出「何謂禮」,加強討論的共同基礎,將來才能擺脫目前者互相譏刺而上位者繼續不為所動的死循環。
◆ 技職教育要回春 應如此改革
【趙文華】2012-12-06 中國時報
台灣過往五十年的經濟發展,早年成功的技職教育功不可沒。今日成功的企業家與各企業的中高幹部,很多是高職與專科學歷,或出身技職體系再修習更高學位;但技職體系發展,近年來面臨了很多問題,大家共同的認知是已到不改革不行之地步。筆者近日曾參與改革方案的討論,深覺目前試行的改革方案,尚未觸及問題核心,無法治此沉痾。
一個不能否認的事實是:人生而秉賦各異,各人的性向、能力、專長各不相同。天生我材必有用,但是在現有的教育體系下,學科成績成了評比的最重要指標,升學導向更加重了此種趨勢。尤其嬰兒潮世代父母普遍學歷不高,豐衣足食後因補償心態,而企求子女受高等教育,使得社會與學生競求高學位而忽略如何學以致用。
但是在目前的升學競爭條件下,技職體系的學生,除了升學率高的明星高職學生外,一般都是國中時期學科的中後段,升入高職後除了少數例外,普遍國英數理科學習效果不佳。又因幾乎沒淘汰留級,這批學生三年期滿一樣畢業,畢業後幾乎全部進入技職院校當大學生,甚至更上層樓進研究所。但因原本基礎學科不佳,四年六年下來,雖具學士碩士學位,但基礎理論及人文課程沒有融會貫通,雖勉強靠重點整理填答一些試題及格升級,但技術及專業課程,則因師資在現有教育體制下技職體系與一般大學一樣強調博士學位,普遍缺乏實務經驗,故無法落實專業技術傳授。而學生也學習意願不高因而所學有限。
以致後段技職院校生畢業以後,首先面臨的就是求職困難,但是對企業界需才孔急的專門技術工作,又認為本身已具高學位應作白領工作不願低就。其次便是學非所用,對所學沒信心。任職以後,也往往因國英不佳,基礎理論欠缺,而致進修困難,缺乏進修新領域知識之能力,致發展有限,成長不易,甚至眼高手低,無法適應工作環境,不斷更換工作,久而久之失去工作信心與工作尊嚴,成為啃老族無法獨立謀生。
因才施教,人盡其才,本為教育之理想。技職教育體系決不能辦成相似於一般普通中學及大學,如此將以技職生之弱項與一般大學生強項競爭。筆者建議依以下方向調整強化現有技職教育體系。
一、學制:保留現有三年高職、四年大學學制,但課程設計整合為三年高職加四年大學一貫;前五年(高職三年加大學前二年)以基本學科國、英、數、理、化、人文、法制、職業倫理、職業認識等課程為主,後三年即大二至大四,以專業應用學科及實作為主。
二、定位:將技職院校定位為融合教育與訓練功能之學習單位。
三、課程:每一基礎學科課程內容務求降低難度使簡明易學,並延長修習學分,所有學科之教學不求深,但求簡明易懂,務使學生徹底了解,且務必完整教完所有章節,作為學生在校研習專業學科及未來因應產業變動時,有機會修習新領域知識之基礎。
四、產業結合:高職僅分大類群,技職院校入學亦分大類群不分科,至大二方分系組,所有系組最好依產業及專業特性各有所依屬之目的事業產業,如此課程與教學目標明確,所學得以所用。
五、師資:技職教育既以實用為主,應多借重企業界有實務經驗之人力。目前社會上有大批五十歲以上,有數十年工作實務經驗且具相當理論基礎之退休人力,應建立遴聘任用制度與管道予以有效運用,使好的經驗可以傳承,人力不致斷層。
目前很多技職院校畢業生,所學不精,致空有高學位,但基礎不佳,當其年歲稍長因工作需要必須再學習,但因基礎理論不佳而無法銜接學習。如果在校時授予較簡明但紮實之基礎理論學科,則未來亦具有終生學習的基礎與能力,在科技及產業調整時才有安身立命之基。筆者出身技職體系,深深期待技職教育能健全發展,務使學生個個學以致用,企業有可用之才,社會上無失意邊緣之人。(作者為台灣省冷凍空調技師公會創會理事長)
◆ 動手做實驗 王美玲活化教學
中央社 2012-12-06
教育部今天公布最新一波十二年國教微電影,台北市萬華國中教師王美玲設計多種生活小實驗,成為活化教學典範。
教育部為鼓勵國中進行活化教學,每週公布一部真人真事的微電影,今天已是系列第8部。
王美玲投入教職23年,擅長把課本上的生物知識,透過實驗活生生地帶到同學面前。例如教植物的「維管束」時,她會帶一袋橘子到教室,請學生把皮剝下來,告訴學生連著皮像是水母觸角的東西,就是橘子的維管束。
教食物熱量的觀念時,王美玲也不只是要同學背既成的公式,而是直接拿來燒,教學生測定食物中的能量。顯微鏡課程,更順道帶入百元鈔票的防偽知識,讓學生化身小鑑定員。
「只有動手做,才會瞭解虎克發現細胞那一刻的驚喜」。王美玲強調實驗操作、小組合作學習和生活化課程,提升學生的科學興趣。她不只帶孩子尋找答案,還帶領他們學會問問題,嘗試主動學習。
王美玲說,有人覺得上課作這些實驗是浪費時間,其實才是讓學生探究自然奧妙的開始,很多講述性的知識,必須靠實際體會才能瞭解。
我見我思-不禮貌的政治
【吳典蓉】2012-12-07 中國時報
不知是幸還是不幸,二十年前的學運或社運人士,可能在街頭被打,甚或被捉、被關,但他們不太可能會獨自站在國會殿堂上,因為「沒有禮貌」而受到批評;更詭異的是,接下來卻輪到「禮貌」這件事被放到祭台上受審。
在討論禮貌到底重不重要前,也許先看台灣一個弔詭現象,簡而言之,我們是「好禮的社會、失禮的政治」;我們自己可能習而不察,但是外國或對岸遊客感受就很明顯,他們早在媒體看到台灣的藍綠仇恨、南北對立,還沒進入台灣前就心有疑懼,沒想到一踏上台灣,看到的都是熱情、樂於助人的台灣人。有時,台灣人也隱約的感受到這樣的矛盾,在狂暴與客氣間無所適從。
台灣的失禮政治,反映的是藍綠政黨對彼此發自內心的仇恨;相反的,英國國會、美國國會再對立,他們在辯論前會先尊稱對方,盡量不人身攻擊,即使是對手,都要賦予該有的基本尊重。他們的表現,就如亨利.大衛.梭羅說的,人們「必須同意一套特定的規則,叫做禮節和禮貌,使頻繁的會議變得可以忍受,而不必走向公開宣戰。」表面上,這樣的禮貌很功能性,但是,當人們彼此願意待之以禮,背後其實有著真正重要的價值。
研究賽局理論的人都知道,在單次的囚犯困境中,只要夠理性的人,一定會背叛對方,只有當囚犯賽局是無限次重複時,才能解決這個難題,讓理性的人也願意互相信任合作;這很像我們真實的人生,你可以不給陌生人好臉色看,因為他反擊的機會不大,相反的,如果是你的同事,大家每天還要碰面,你就必須學得要合作。
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台灣的禮貌,我們的人民是超乎尋常的善良,常常不求回報的幫助陌生人;但我們的政治卻超乎異常的險惡,政客玩的是「只此一次」的遊戲,藍綠政客之間都不願給對方基本的信任或尊重,國會殿堂上粗暴的惡言相向,反而可以得到各自陣營的掌聲;但事實上誰也不可能毀滅對方,結果台灣就陷在這一個大型的囚犯困境中動彈不得。
禮貌,反映的是我們願意和平相處的善意,政治上,不應該永久的不講求禮貌,因為,暴戾的政治總有一天會反噬我們這個好禮的社會,最近的歷史可以告訴我們,禮節一旦失落,是很難找回的。
◆ 熱門話題-如此社會 不嗆就不被注意
【王宥珺/台中潭子(高三生)】2012-12-07 中國時報
陳為廷事件展現現代公民參與社會議題的熱忱與實踐,卻也看見了社會縮影─公民社會缺乏理性討論,凡事都以「嗆」取代平和的溝通。
「嗆」是使用情緒的濾光片看待事物並質疑他人立場。我們從小就被教導對人的基本禮貌是尊重,且要以理性溝通,但為什麼打開電視機,看到的是立法院鬧烘烘擠成一片、國中生互嗆幹架…我們處處看到「嗆」的存在?因為平和等於沒人鳥你,等於不夠有話題性,你不會被注意到。
當你嗆,你發現奏效了,你確實吸引了眾人目光,也同時模糊了你原本所訴求的。陳為廷因為在立法院夠嗆,得到了關注,卻模糊了他原本所要訴求的。
話題性足夠,媒體就喜歡,立法委員在立法院互嗆吸引了媒體,立法委員有媒體就有知名度,媒體有了爆點就有收視率。觀眾喜歡爆點,勿怪媒體缺乏素養,是民眾缺乏理性思辨的能力,是觀眾養壞了媒體。媒體的水準等同於觀眾的水準,媒體的腥羶色等同於觀眾對腥羶色的喜好,畢竟媒體受控於觀眾的喜好。老抱怨媒體差勁不如省思「嗆」在生活的無所不在。
現在的公民社會講求多元、理性溝通,以尊重為前提包容不同的意見。「嗆」的情緒阻礙台灣走向成熟的公民社會,使民主成為大聲公的競技賽。
然而,陳為廷今天如果不嗆,如果他冷靜平和條理地表達訴求,他的主張能否得到媒體與人民的關注?我想答案是不言可喻的。
◆ 曾經活過的「清大精神」
http://udn.com/NEWS/OPINION/X1/7549594.shtml
【聯合報╱龔濟/文字工作者(台北市)】2012.12.07
清華大學學生陳為廷在立法院聲色俱厲的「質詢」教育部長蔣偉寧,社會驚愕,學校發表聲明,表示道歉。但此舉引起學生不滿,三百多名師生聯同校外關心人士,到前校長梅貽琦靈前悼念「清大精神已死」,並要求校方道歉。
精神二字,很抽象。一個大學的精神,尤難具體解說。但從過去「老清華人」的言行中,也許能找到一些線索。
清華大學於一九二五年成立國學研究院,聘請梁啟超、王國維、陳寅恪和趙元任為導師,被視為「中國現代學術史上的神話」。
在此之前,梁啟超曾到清華以「君子」為題發表演講。他說,「君子」是中國傳統人格的標準,但其涵義卻無明確的界說,惟在「周易」中有所涉及,而乾坤兩卦所言又最為基本。乾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坤象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梁啟超特別向學生強調坤象的話:君子接物,度量寬厚,猶大地之博,無所不載。君子責己甚厚,責人甚輕。蓋惟有容人之量,處世接物坦焉無所芥蒂,然後得以膺重任,非如小有才者,輕佻狂薄,毫無度量,不然小不忍必亂大謀,君子不為也。
他還希望清華學子,薈中西之鴻儒,集四方之俊秀,為師為友,相蹉相磨,他年遨遊海外,吸收新文明,改良我社會,促進我政治,所謂君子人者,非清華學子,行將屬焉?
梁啟超的演講,感動了清華大學師生,從此「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就懸為清大的校訓,清大人自勉做君子人。
「四大導師」另一人陳寅恪的學養品性,似已成近幾十年來的研究顯學。他終身倡言「獨立的精神,自由的思想」,亦將垂範後世。陳氏遊學日本、美國和歐洲十三年,精通廿二種語言,但仍行孔孟之道。清華學生到上海拜望他父親散原老人陳三立,學生都坐下,他則站在父親身旁,直到談話結束。王國維投湖自盡,遺體入殮時,學生行三鞠躬禮致哀,陳寅恪著長袍馬褂,跪地三叩首。
陳寅恪認為:中國自今以後,即使能忠實輸入北美或東歐思想,其結局當亦等於玄奘唯識之學,在吾國思想上既不能居最高之地位,且亦終歸於歇絕者。華夏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後漸衰微,終必復振。
梅貽琦有一名言:「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也許有大師就能有「大」學生吧!誰知道呢?
「清大精神」,難言哉!
※ 相關報導:
* 態度問題 陳為廷道歉:望正視媒體壟斷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2/7550539.shtml
清大學生陳為廷3日在國會「備詢」教育部長蔣偉寧的態度引發爭議。他7日首度為自己的態度道歉,陳為廷表示:「為我的態度造成別人的受傷,鄭重跟大家道歉,跟校長道歉。」陳為廷希望以後不要再糾纏在態度的問題上。....不過,陳為廷也表示對於校方事後代為道歉的聲明稿,感到難過、有點受傷的感覺;同時希望校長重視學生的訴求,包括「公開解釋決策、公開道歉、正視媒體壟斷」。
* 學生陳情 蔣偉寧面對面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2/7550358.shtml
近20名大學生中午聚集教育部門口,舉行「請部長關心違憲校規」記者會,要求教育部限期介入各級學校的學權問題。....「解嚴20年、學生沒人權!」台灣大學國發所二年級學生江昱欣指出,根據去年做的學權評鑑結果,全台149大學校院,有高達83所學校還有「鼓動學潮,擅自聚眾請願,或未經校方核定擅自舉辦活動或參加校外活動」,會被記大過或退學。
公費留考大變革 不必返國服務
【聯合報╱記者薛荷玉/台北報導】2012/12/07
有一百四十年歷史的公費留考制度,將出現重大變革,教育部在人才培育白皮書工作小組提出方向,計畫將獎助人數由目前每年一百多人增加為二百多人,且不再要求學成後返國服務,取消筆試,希望號召更多優秀學生留洋,厚植台灣人才庫。
白皮書工作小組國際化分組成員指出,台灣學生近年到國外做交換生、遊學、度假打工人數增加,但攻讀哈佛、耶魯、劍橋等名校的學生數卻愈來愈少,應透過公費留考制度激勵。
教育部長蔣偉寧畢業自美國史丹佛大學,他去年訪問母校及加州理工學院等多所名校,發現台灣出去的學者只剩下五、六十歲這一輩,三、四十歲年齡層的幾乎見不到了,人才嚴重斷層。
主持人才工作小組的國際知名學者、政大講座教授錢致榕憂心,「早年沒錢時人家都肯拿獎學金來『娶』,現在台灣學生帶著『嫁妝』,這些名校還不一定收。」建議不只要改公費制度,還要提升國內大學水準。
教育部國際文教處長林文通表示,未來公費留考生將限制只能讀排名世界百大的頂尖大學,或該領域排名前卅的學校;目前可攻讀碩、博士,未來只獎助博士生,每年可領四萬美金定額補助,約新台幣一百二十萬元。
公費生本限在學成後九十天內返台,兩年前放寬為只要在排名百大的大學服務,即可申請延後返台,最長十五年;未來則計畫全面取消。
蔣偉寧強調,現在重要的是送人才出去,回不回來不重要,留在海外的台灣人成為學術權威、意見領袖,對台灣一樣有貢獻;海外人才也可能在年長有成後再回台服務。
參與人才培育工作小組的世新大學英語系教授李振清贊同改革方向,他表示,台灣優秀學生還是有的,「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只要教育部好好宣導,一定可激勵更多優秀學生留洋。
◆ 學測英聽「酷刑」 聽障生怎麼考
楊毅/台北報導 2012-12-07 中國時報
聽障生也要考英聽測驗才能上大學?大考中心日前公布「英語聽力測驗考試說明」,明後年起,各大學可將英聽測驗成績作為甄選入學書面審查資料之一;一○四學年度起,可納入推甄與考試入學檢定項目,引發聽障考生和家長極大不滿,認為是剝奪就學權益。
國民黨立委江啟臣昨午在立法院召開協調會,邀集教育部、大考中心、中華民國聲暉聯合會、聽障人協會等團體,以及多位聽障學生和家長代表等人進行溝通。江啟臣批評,聽障生平日溝通和課堂學習已較一般聽力正常學生困難,要求將英聽測驗列為大學入學備審資料及檢定項目,恐將剝奪聽障生考試就學權益,相當離譜。
台灣師範大學特教系教授蘇芳柳說,聽障生從小訓練聽中文都不見得聽得好,何況完全沒有訓練聽英文,要如何參加英聽測驗?教育部若希望強化聽障生英聽能力,至少要延後五到十年實施,讓他們有準備時間,否則對聽障生「殘忍」。
昨天協調會現場上,多位聽障學生、家長代表也抨擊政府欠缺「同理心」。重度聽障的學生代表蔡晏竹說,聽障者難以分辨英文連音、子音,母音也常會混淆,只聽得懂較簡單的單字。
元智大學研究生江文頤說,她和聽力正常者是用不同方式理解、學習中文,用聽說能力鑑定聽障者的英文程度不公平。
「請給聽障孩子更公平的就學空間!」一名聽障生家長代表說,英文有許多「氣音」,聽障者說得出來,自己卻聽不到。家長吳桂蓉說,孩子剛考上建中,第一次段考英聽測驗只考四分,第二次投注更多心力準備,但僅進步兩分,信心徹底被打垮。他們反對英聽納入大學學測項目。
※ 聽障生考讀唇語?不過難度應該會比英聽高。
◆ 未傳染百人/國小愛滋男師停聘
自由 2012.12.07
〔記者林俊宏、邱紹雯/台北報導〕檢警偵辦感染愛滋病的馮姓國小男教師案,過濾他的電腦資料後發現,馮男常在同志網站找性愛對象,對談男網友名單雖有百人,但實際上曾相約碰面的只有7人,由於馮男明知感染愛滋病,還刻意不戴套,其中1人已提告,另6人尚未出面,並非外傳已將愛滋病毒感染百人。
台北地檢署發言人黃謀信表示,基於偵查不公開,無法透露案情。據了解,馮男被拘提時,曾和警方發生拉扯,後來臉部還受傷流血,為避免愛滋病毒傳染他人,檢方還找來4名霹靂小組支援,負責偵查庭及戒護安全,連法警也準備棉被應急護身,以防馮男伺機咬人。
據了解,馮男本月因毒品案遭警方逮捕,移送北檢時,他自稱補習班老師,刻意隱匿國小教師身分,還坦承吸食K他命,另一名在場被捕的男子並稱,馮男提供毒品供人施用,檢方當時就懷疑馮男患有愛滋病,不過,馮男表示,他過去曾赴醫院檢查,堅稱未罹患愛滋病。
此外,這名男教師任職的學校昨天上午也召開教師評審委員會,認定該師因涉嫌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人類免疫缺乏病毒傳染防治及感染者權益保障條例」,先停聘處置,並行文地檢署協助釐清違法事證,經判刑確定後再解聘;校方也緊急成立衛生醫療及心理輔導諮詢小組,清查曾密切接觸的學生,提供必要協助。
※ 相關報導:
* 國小愛滋師涉毒誘百網友 停聘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3/7549679.shtml
「停聘,太輕了,根本就應該解聘」,全國家長團體聯盟榮譽理事長謝國清表示,這名老師被收押禁見,代表涉案情節嚴重,檢方肯定是掌握充足的證據,校方說不能靠媒體報導決定,根本是「推託之詞」,校方決議無法符合社會期待。
停聘期間,這名教師仍保有教師資格,教育局仍會給予半數的本薪維持生活,每月仍至少可領一萬元以上,年底仍可享有年終。
* 檢舉愛滋師惡行 男同志疑發病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3/7550291.shtml
檢警過濾搜索扣押馮嫌的電腦,發現他毒誘男同志的對象超過百人,這百名可能對象其中是否有人如同檢舉人一樣已經發病,但羞於指控、或是在病原潛伏期間,再將病毒藉由性交行為傳遞?檢警正急於掌握可能對象,以避免傷害深化。
◆ 冷眼集/面對愛滋 恐懼、誤解、人權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特稿】2012.12.07
一名濫用毒品的愛滋國小老師,意外引發國內愛滋感染者人權與學童安全間的論戰。國小學童年紀小、沒有社會經驗,家長的擔心及恐懼可以理解,但這事件也說明國人對於愛滋感染者,仍有極大的錯誤認知。
最新愛滋通報顯示,國內感染愛滋的學生有1692人,老師、公職人員等「公職」類則有369人,其中染愛滋的老師約在百人上下,與染愛滋學生人數相差十幾倍。但在保護學生的大旗下,一旦愛滋老師身份被曝光,工作幾乎都難保,愛滋感染者的人權和學童安全,在國內的關係嚴重不對等。
儘管醫界、疾管局再三宣導愛滋感染途徑仍以危險性行為為主,一般接觸不會有感染之虞,但學生家長卻有如驚弓之鳥。今年9月,該名愛滋國小教師因黑函檢舉染病曝光,許多人權團體還出面力挺他。
不過,該名染毒染愛滋的國小教師,應屬極少數的特殊個案,如果違法惡意散播傳染他人,自然應該依法課以刑責。但家長團體似乎不能因為個案或是為了保護學童安全,而漠視其他染愛滋老師的工作權。
車禍裝瞎騙過名醫 還與蕭敬騰拍廣告
【聯合報╱記者藍凱誠、劉明岩/連線報導】2012.12.08
國立大學畢業的陳敬鎧三年前車禍,假裝視力受損全盲,騙過眼科名醫取得視障手冊,詐領四百多萬保險理賠仍不知足;轉向肇事者索賠一千多萬,對方暗中錄影識破他偽裝,高雄檢方昨依詐欺罪起訴。
廿三歲的陳敬鎧的偽裝術一流,不但讓列名百大良醫的眼科醫師陳珊霓「跌破眼鏡」,也讓知名歌手蕭敬騰「被擺道」,與他合拍盲人公益廣告,這個廣告最近正密集在電子媒體播出。
更扯的是,陳「全盲」後還到國小實習任教,上課時戴墨鏡、打黑傘站在操場邊,學校老師全都被他瞞過去;檢方還查出陳「失明」後,還考取撞球C級教練。陳忽而全盲、忽而正常的「變身」情節,有如電影「神鬼交鋒」台灣真實版。
陳敬鎧去年自中部某國立大學體育系畢業,記者昨以手機並傳簡訊聯絡他,陳始終沒回應。不過他在檢方開庭時否認裝瞎,堅稱申領理賠時,視力確有受損,參與各項動態活動,是反覆練習出來的成果。
檢方起訴指出,二○○九年十一月廿四日晚上,當時還就讀大二的陳敬鎧,騎機車經過彰化市公園、東民街口,與施姓轎車駕駛發生車禍,陳右顴骨骨折、頭部外傷致腦震盪,右側聽力及雙側視力受損。
陳卻假裝視力全盲,二○○○年四月在彰化基督教醫院騙過名眼科醫師陳珊霓,取得重度視障手冊後,同年九月及去年八月,分別向南山、國泰及明台保險公司詐領殘障給付共四八三萬多元。
陳接著到彰化地院提告,向施索賠一千三百多萬。施暗中到大學觀察陳並錄影存證,發現陳仍參與課外的動態活動,懷疑他「裝瞎」,向保險犯罪防制中心檢舉,保險公司報警;今年三月,陳撤回民、刑事告訴,雙方以卅萬元和解。
檢察官傳訊陳的同學,有人指證「他大三下學期就不用輪椅了」、「大四上學期,白天跟正常人一樣」。檢方還查出,陳在彰化地院審理索賠案委託眼科醫師鑑定視力時,不配合鑑定不睜眼,顯見假裝全盲。
※ 相關報導:
* 偽裝全盲兩年 百大良醫看走眼
http://www.udn.com/2012/12/8/NEWS/SOCIETY/SOC4/7552066.shtml
....她對於陳車禍造成如此視力損傷、但又不怕光,曾覺得可疑;為陳做了核磁共振、視網膜電位圖、網膜視野等檢查,還請陳到高雄榮總檢查,卻一直找不到原因,才懷疑陳是車禍導致大腦皮質病變,持續追蹤後開具證明。
陳珊霓說,她雖認為陳很可疑,但想到他是國立大學學生,相信學生不會騙人,況且取得殘障手冊,也沒辦法獲得多大好處,直到檢察官傳喚她作證,「才知道我被騙了,原來他是用來詐騙保險金」。
* 主治醫師:沒開重度視障診斷書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dec/8/today-so1-2.htm
....陽明國中老師說,最近看到陳敬鎧拍的公益廣告,才知道他已雙眼全盲,以前在學校只覺得他是輕微視障,並非全盲。
對陳敬鎧開出診斷證明的是彰化基督教醫療體系眼科部主任陳珊霓,她透過院方轉述表示,她開的診斷證明是「疑似大腦皮質病變」,並非「重度視障」。
◆ 清大風波 學生道歉、校長拍肩
【聯合報╱記者張念慈/新竹市報導】2012.12.08
「有人覺得我態度有問題,有人覺得沒問題,但我覺得不應該在這個議題上糾纏太久;所以我選擇用道歉來結束。」清大學生陳為廷昨天在校園發言一度哽咽,隨後向校長陳力俊九十度鞠躬。
陳力俊欣慰點點頭,拍拍陳為廷的肩膀。陳為廷也強調,「希望大家不要再把焦點放在態度上,可以把關注重新轉回反媒體壟斷問題。」
陳為廷本月三日在立法院批教育部長蔣偉寧「偽善」、「說謊」,清大隔天發出道歉聲明,引起部分師生反彈,發起悼念「清華精神已死」活動、九十六名教授連署抗議,昨天學生社團「基進筆記」發動近百名學生在校內圖書館前靜坐,要求校方清楚說明「代學生道歉」決策過程,並針對此事道歉。
陳力俊昨天中午和連署教授座談後,到靜坐現場和學生對話。他肯定學生勇於表達自我,他說「現在是民主社會,陳為廷可以在國會講很多話,學校要求的是你要用適當的方法表達意見」。
他強調,看過陳為廷發言的全程影片,「校長不是對部長道歉,而是人跟人之間應互相尊重,如果今天陳為廷跟別人在另一個場合這樣說話,我們還是覺得這樣不適當。」
陳為廷坐在靜坐人群中,當校長提到他時,他站了起來,雙手在背後交叉緊握,面帶笑容抿著嘴,視線與陳力俊對望。有同學擔心他情緒受影響,過去拍拍他的肩膀,他還搖搖頭回拍對方肩膀,示意「沒關係」。
陳為廷隨後上台說,自己態度好不好,這是可受公評的問題,「很多人因我的態度感覺到情感受傷,我鄭重向大家道歉、向校長道歉」,隨即向陳力俊和現場人士九十度鞠躬道歉。
他哽咽說,學校並未知會他,就以聲明方式譴責他的作法,使他情感受傷,「那這個傷口,我們彼此之間可以彌補起來嗎?」說完與校長握手。
陳力俊表示,陳為廷昨天的論述相當平和,也條理分明,他肯定陳為廷的道歉,希望未來清華學生都能以良好的態度,「理直氣和」的和不同意見溝通。
◆ 反媒體巨獸發起人林飛帆:仍會說該說的話
【聯合報╱記者鄭語謙/台北報導】2012.12.08
反媒體巨獸聯盟發起人、台大學生林飛帆表示,陳為廷是為「態度」傷到人表示道歉,但他當天的行為與發言內容並無不妥;未來聯盟成員在任何場合發言,仍然會說「該說的話」。
林飛帆昨晚表示,從上月底在行政院前守夜,一路到教育部發文事件,以及立法院「禮貌風波」以來,原先擔心聯盟訴求焦點被模糊,但透過媒體報導學生禮貌問題,「激起」更多學生開始關注,並認識反壟斷議題。
外界質疑學生淪為政治工具,林飛帆表示,學生、公民團體被邀請到國會備詢是很平常的事,二○○五年時,就有學生為了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相關議題,對著外交部長的面拍桌子,比起來,成員當天的表現還不是最激烈,若因此檢討議事規則是「過頭了」。
林飛帆也重申聯盟訴求,希望政府盡快表態,嚴審併購案、積極修改跨媒體壟斷法,以及編輯室公約可以具體入法。
觀念平台-教育部該大開大闔
【張瑞雄】2012-12-10 中國時報
教育部去函大學關心學生運動,導致一連串的事件發生,包括國會殿堂上學生公開痛罵部長。或許學生有理卻無禮,但教育部處理事情的輕重緩急不分才是整個問題的根源。
大學太注重理論,師生沒實作經驗,大學學歷以上的受雇者失業率高,但同時廠商也抱怨雇不到所要的人,學用背離。所以人才問題最近響徹雲霄,這兩點都牽涉到國家的高等教育政策,但主管教育和人才培育的教育部好像老神在在,還是用老招,找一些學者和企業界人士搞「人才培育白皮書」,對於高等教育的未來和問題提不出一套積極的藥方,令人憂心。
以高等教育而言,亟待解決的包括學費調整自由化的問題、民國一○五年大學生源少了五萬人的問題、大學退場的問題、大學和碩博畢業生的就業問題、大學整併問題、高教M化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陸生的三限六不問題,每一個都是迫在眉睫,需要去思考處理。但教育部現在對於高教問題只有三個策略,一是鴕鳥政策假裝看不見,一是看好戲政策好像事不關己,最後是以不變應萬變政策,將過去錯誤的措施繼續實行下去。
該急的不急,不該急的十二年國教卻如火如荼地蠻幹。高中職均質優質化了嗎?國中教育方式改了嗎?以目前教育的複雜度而言,十二年國教是否是台灣最迫切需要處理的問題,恐怕答否的居多數。而且十二年國教爭議不斷,為何一定要堅持後年上路,很多人都是滿頭霧水。
當然每一個教育問題都很棘手,所以教育部寧可選擇十二年國教的戰場,反正十二年國教見仁見智,二年後才實施,好幾年後才看得出成果(或惡果),絕對不會影響目前的官位。但如果去碰高等教育的爛瘡,一碰即潰膿,處理不好馬上下台,所以能拖則拖。
行政院內閣為什麼看起來軟弱無為,就是缺乏有雄心壯志的閣員,看不出哪位部長可以堅持對的政策,大開大闔的大幹一番,為台灣的未來留下好的制度和榜樣。例如,若大學學雜費該調整,教育部就該讓大學調整,否則台大的學生付的學費比私立的少,卻接受國家最多的資源;陸生若該更加開放,教育部就開放;只要能夠成功一兩項,就是對得起歷史,也不枉官場走一遭。
英國文豪蕭伯納說過:「沒有改變就不會進步」,高等教育這幾年來在政策方面根本沒什麼改變,唯一的政策就是「審查、訪視和不准」,什麼都要報部審查,一天到晚到學校訪視,然後大學做這個也不行做那個也不准。可憐的就是後段班的大學和大學生,無法翻身,「落魄私校貸款行,證書纖細掌中輕,四年一覺大學夢,輸得一身無立命。」
民國一○五年的教育大海嘯即將來到,只是大學能往哪邊逃?
(作者為台灣觀光學院校長)
※ 相關報導:
* 「免學費」吃垮12年國教預算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MAIN_ID=378&f_SUB_ID=3744&f_ART_ID=428576
完整內容請見《親子天下》2012年12月號
十二年國教將在兩年後上路,免試、特招等入學方式一直是民眾關注的焦點,但財源更關鍵,若沒錢,說再多都沒用。今年九月,教育部宣示決心,一口氣編列未來五年十二年國教的經費預算,平均每年投入三百四十億,共計一千七百億。台灣每年全國教育總經費約五千億,等於每一百元的教育經費,有七元要花在十二年國教。
眼前「錢怎麼花?」「錢夠用嗎?」這兩個問題,是許多立委與教育團體關注的重點。也是衡量十二年國教能否穩建上路的兩項重要指標。
◆ 模擬聯合國會議》 釣島爭議 300高中生攻防
自由 2012.12.10
代表台日中三方 全程用英文 既磨練英語能力 更建構國際觀
〔記者蘇孟娟/台中報導〕台、日、中三國九日公開攻防釣魚台主權問題!中台灣模擬聯合國會議昨日舉行,今年擴大共十所高中、逾三百餘名高中生參與,熱門的釣魚台爭議也在會中模擬討論,學生全程用英文攻防,既磨練英語能力,更建構國際觀。
這項模擬會議,往年參與學校約三所,今年有台中一中、台中二中、台中女中、惠文、東山、衛道、曉明、明道、新民、彰化藝術高中等,逾三百位高中生挑戰全英語模擬聯合國開會討論國際議題。
台方強調主權在我
昨日會議討論熱門國際情勢,包括全球沙漠化、歐債危機、黎巴嫩內戰,而備受注目的釣魚台爭議,也在討論議題中,台灣雖未擁有聯合國會籍,但會議中被安排為觀察員,可以參與釣魚台討論。
學生代表在會議前各自收集資料,尋找可支持論點的證據,以英文強烈攻防,代表台灣的惠文高中學生林子方提出,從歷史事件來觀察,釣魚台本來就是「中華民國的」,日本根本無權購買,更沒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置喙餘地。
日方訴求中日合作
代表日方的一中學生鍾博宇則不談所有權爭議,直接訴求合作的可行性,主張中國與日本合作,共同開發釣魚台力創雙贏,至於台灣的地位,他說,「根本不在日方的考慮之列」。
中方歷史發展論證
代表中國的惠文高中學生陳柏勳則強烈訴求釣魚台從歷史發展來看一直都是中國的領土,日本根本沒有權利爭取,有什麼好談的,至於台灣,「一直是中國的領土,中國的立場就是台灣的立場」。
會議討論結束後,扮演日方代表的鍾博宇說,釣魚台當然是台灣的,要從日本觀點出發看問題,讓他學習觀察不同觀點;代表中方的陳柏勳也說,這次參與過程讓他明白不同國家因立場不同自然有不同想法,只盼未來能找到和平解決釣魚台爭議的方法。
科學金童張賴和 導師讚譽如人體excel
自由 2012.12.11
〔記者陳怡靜/台北—德黑蘭電話採訪〕竹林中學高一學生張賴和昨天凌晨在伊朗德黑蘭舉行的國際國中科學奧林匹亞中,個人總分為全球之冠,名副其實的世界第一,張賴和昨越洋受訪時表示:「我也很意外,沒預期成績會這麼好!」
高中導師盧志雄說,張賴和腦袋中好像藏有一個「高檔計算機、可在腦海中運算複雜的數學,好像人體表格excel」,因為他記憶力很強、對數字相當敏感。張賴和過去執著數學,但接觸奧賽後,物理、化學都變強,「已經是各科通殺。」
張父:大班時自創數學學習法
國際國中科學奧賽今年共二十七國、一百七十四名選手參賽。台灣囝仔表現最讚!六名小將全都奪金,總成績更勇奪世界第一,創下台灣三連霸紀錄。十五歲的張賴和更是表現最佳選手,不但拿下個人最高總分獎,他與淡水國中楊智翔、台中一中楊哲寧的實驗小隊也獲得實驗銅牌獎。
張賴和的爸爸張志松說,賴和天生對數字敏感、從小也對數字有興趣,大班時學習英文字母與注音符號,都可以用數字與圖像對應學習,「例如D是4、ㄆ是2,他很有自己的一套數學學習法。」透過老師啟發指導,賴和三歲就會數學加減、四歲已背完九九乘法表,國中時已能跟高中數學資優班學生競賽。
美國數學邀請賽 台灣首位滿分生
張賴和勇於接受挑戰,曾獲多項數學大獎。今年有三千六百多名數學資優生參加美國國際數學邀請賽(AIME,相當於大學以上程度),全球僅五人滿分,張賴和就是其中之一,而且年紀最輕,更是台灣首位獲得滿分的學生。
隨行指導老師、台師大化學系副教授張一知笑說,今年的六名小將表現傑出,「他們活潑開朗、興趣多元、樂於與他國選手相處,而不是只專注在學科能力上,以愉快心情對待競賽。」
六名小將中最年輕的是十四歲的居仁國中賴冠瑋,他五歲時開始學鋼琴,國小五年級時就通過音樂教室的鋼琴教師檢定、取得授課執照,他昨受訪時笑說:「那是附加的啦!我喜歡彈琴,讓我很放鬆、很開心。」
※ 相關報導:
* 奧賽冠軍張賴和 曾進不了資優班
http://life.chinatimes.com/life/11051801/112012121100051.html
只有天才能拿世界第一嗎?新北市竹林中學高一生張賴和,在今年國際國中科學奧林匹亞競賽中,個人成績排名世界第一,但他不是天才,國小畢業曾想進永和國中資優班,因不夠資優被刷下來,最後進了竹林中學。本周五全班同學將前往機場接機,歡迎這位「科學強人」回國。
◆ 台灣閱讀成績佳 興趣信心低落
中央社 2012-12-11
根據最新PIRLS評比,台灣學生閱讀素養排名世界第9,但閱讀興趣、信心相對低落,在受評國家中排到後段班。
教育部、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今天和國際同步公布2011年PIRLS(促進國際閱讀素養研究),台灣的總成績名列第9,較2006年的22名大幅進步。但在光彩成績背後,台灣學生閱讀興趣低落、信心不足,卻是教育單位必須面對的嚴峻問題。
根據PIRLS研究報告,台灣學生的閱讀動機排名第42名,僅贏過新加坡、芬蘭、香港,高達12%的學生屬於「低度閱讀動機」。學生的閱讀興趣,也排到後段班,高達20%的學生是「低度閱讀興趣」。
在閱讀能力的自我評價部分(信心),台灣排名第43名,22%學生是「低度自我評價」。
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所教授柯華葳表示,台灣學生閱讀成績好,但動機、興趣、信心都很差,原因很多。其中,家庭扮演了關鍵角色,台灣家長鮮少參與「學前親子閱讀」活動;家長本身在受教育的過程中,較缺乏閱讀訓練,所以成年後也普遍不愛閱讀,自然無法帶動孩子。
另外,學校教師本身同質性高,不論都市、鄉村,都是用同一套教學方法。柯華崴指出,鄉村社經弱勢學生較多,老師應該特別設計教材,把後面的孩子拉起來。
柯華崴表示,國際研究發現,要提升孩子的閱讀興趣,一定要有「課堂上的獨立閱讀行為」,挪出時間讓學生自己選書、自己閱讀。根據調查,台灣大型都市已普遍這麼做,但小村鎮的學校,施行比率相對低了許多。
至於閱讀信心低落,柯華崴認為,台灣孩子從小到大,成績都操控在別人手裡,都是別人在打分數。建議家長可以這麼問孩子,「你覺得這次考試表現如何?跟過去有沒有進步?」而不是只看班級排名。
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系教授林福來表示,自信是長期累積的結果,美國學生考70分,就會得到很多鼓勵和稱許;台灣學生考80分,師長只會覺得他應該更努力考到90分,缺乏正面的回饋。
林福來曾問過一些國中生,為何今天要念某科,答案總是「因為明天要考」,如果明天都沒有任何考試,很多學生就不知道該念什麼了,「都是考試在驅動,而不是興趣在驅動。」
宜蘭縣公正國小教師蔡藍儐表示,以前老師教閱讀,都是直接講結果。現在教學方式已有所改變,更加重視「過程」,老師要一步步帶領學生摘取大意、朗讀、直接推論、間接推論,教學生刪除不重要的資訊、抓到重點、組織脈絡。
蔡藍儐表示,現在教育單位已慢慢瞭解,國語文是一種工具學科,很多人數學、自然不好,其實都是國語文差。而要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能力,小學三、四年級是關鍵階段,老師該花更多時間教閱讀,而不只是作反覆的生字練習,跨領域的選讀也很重要,國語老師得多選一些科學文章。
台灣今年PIRLS排名大幅進步,但在光彩成績的背後,要真正提升競爭力,還得從提升閱讀的興趣、動機著手。正如教育部長蔣偉寧多次談及的觀念,競爭力賽跑的勝負,在最後25公尺,台灣孩子前面拚得兇,上了大學便鬆懈了。缺乏主動學習的動機和興趣,正是台灣孩子總是「輸在終點前」的關鍵因素。
◆ 觀念平台-諾貝爾獎必備的人文土壤
【周成功】2012-12-11 中國時報
每年十月諾貝爾獎頒布之後,媒體或是學界都會對得獎人的生平與科學上的成就作一些介紹。今年也不例外,但令人感到意外的是,立法院的政治人物與我們的學界領袖居然在這個問題上,碰撞出一段火花。
日前,立委陳碧涵質詢中研院院長翁啟惠:台灣未來在哪些領域可能獲得諾貝爾獎?翁啟惠開始的反應還算中肯,他說:這個不是目標嘛,沒有辦法預測,隨時都有可能發生。但他接下來指出,台灣若想奪得國際獎項,必須先凝聚內部共識,建立良好的提名機制。他說:「(原音)大家要有一個共識,這個人我們要把他推上國際舞台,在內部就是要先有共識,然後要有強力的提名機制出來。」他還說有的獎項需要醞釀,常提名好幾次最後才會獲獎,如果只提名一次沒獲獎,下次又換提名別人,可能會讓人感覺台灣對這個研究成果沒信心。
老實說,諾貝爾獎的提名與獲獎背後當然會有一些學術政治運作的痕跡。但是以中研院院長的高度,對諾貝爾獎的評論如果只停留在提名手法或策略運作的層次,那我真的要對台灣學術未來的發展而憂心了!
諾貝爾獎其實是西方學術社群中的一項「社會活動」,從這個觀點出發,我們倒是可以從每年頒獎熱鬧的表象後面,看出一些人才培育不同的門道。譬如說,加州把大學分成研究、教學與社區等不同型態的大學作為政府輔助經費的依據,這個制度馬上就成了我們高等教育改革的標竿。每位國立大學校長琅琅上口的都是要成為研究型大學,好像那才是培育人才的唯一方式。其實從過去諾貝爾獎得主的教育背景,可以看出人家的學術領袖是怎麼培養出來的。
如果看美國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得主是在哪裡完成他們的大學教育?我們會很訝異地發現,他們多半來自小的博雅學院(Liberal Art College),其次是歷史悠久並深具學術傳統的長春籐盟校。加州的研究型大學在這方面幾乎交了白卷!
以美國生物醫學界當前最有影響力的二位諾貝爾獎得主為例。曾任加州理工學院校長的巴爾帝摩(Baltimore)畢業於賓州的史瓦斯摩學院(Swarthmore College),而前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院長發摩斯(Varmus)則來自麻州的安赫斯特學院(Amherst College)。這二所學院都不是所謂的研究型大學,但是卻是以「博雅教育」著稱的小學校。他們注重學生文理教育的均衡發展與學習能力的培養。它們沒有什麼「通識課程」,也沒有要刻意強調什麼「人文素養」。在這些學校裡,每一門課都是紮紮實實的去教,透過嚴格而深度的學習去開放學生的心靈與眼界。開發每位學生的潛力與洞識是它們的教育目標,專業訓練則留到研究所再說吧。發摩斯大學畢業時主修的是哲學與英國文學,而巴爾帝摩大一到大三在生物系,大四則轉到化學系。
諾貝爾獎只可能誕生在一個有深厚研究基礎與優久學術傳統的土壤中。不從人才培育的基本面下手,去建立一個有深厚基礎的研究社群,猶如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是永遠不可能有結果的!(作者為長庚大學生物醫學系教授)
大學跨校TA 打破學習藩籬
中央社 2012-12-11
台灣是全世界大學最密集的地區之一,許多學校屬於同一個生活圈,近來紛紛推出跨校TA(教學助理),形成區域合作聯盟。
教育部推動「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在全台成立6個區域教學資源中心,讓鄰近的大學組成聯盟,交換教學資源。許多學校透過跨校TA模式,讓學生走出校園界線、拓展人脈。
成功大學是南部的指標大學,近來積極發揮影響力,和區域內的其他學校共同成長。
一切從台鐵沙崙支線開始,位於後火車站的成大,先是選派優秀碩博士班學生,到長榮大學駐點課輔,由於學生總是靠著沙崙線來回,校方便將名稱訂為「鐵道TA」,就像台鐵主導了台南市的運輸格局一般,TA合作也拉近了校際的距離。
鐵道TA主要負責微積分、會計學、計算機概要等基礎學科的討論,幫助同學解決學科問題。參與學生在教學課程中,順道複習了學科知識,及時補強不足之處,讓基礎更加厚實。
現在鐵道TA已拓展到台南大學、台灣首府大學等校,甚至在嘉義縣的中正、南華也一併加入,早已超越台鐵沙崙線的範疇。學生無法常常來回的地方,便透過線上課輔,讓無遠弗屆的網路成為最佳的教學利器。
教育部表示,雲嘉南區域中心有13所大學,每個學校都有不同的特色,有的是工科起身,有的則是著重於藝術人文。透過跨校合作,除了帶動伙伴學校共同提升,也讓學生們得以接觸更多元的領域。
◆ 桑德爾旋風 吹醒台灣理性思辨?
【聯合報╱王冠生/台北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新北市)】2012.12.11
文化部邀請《正義:一場思辨之旅》作者、哈佛大學政府系邁可‧桑德爾教授於本月九日與十一日來台演講。主辦單位公告訊息後,數千張入場券以秒殺的速度被索取一空。令人好奇的是,桑德爾的專長是冷僻的哲學,為何其著作能夠在台灣熱賣?為何《正義:一場思辨之旅》課程影片會被廣泛閱覽?究竟是遠來的和尚會念經?還是桑德爾確有過人之處?
首先,就學術脈絡而言,自由主義與社群主義之爭幾乎主導一九八○年以來政治哲學發展,已過世的哈佛大學哲學系教授羅爾斯被視為當代自由主義祭酒,其《正義論》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政治哲學著作。而桑德爾身為社群主義陣營健將(雖然他不喜歡社群主義這個稱呼,偏好將其理論稱為公民共和主義),其《自由主義與正義的局限》至今仍是批判《正義論》最具影響力的著作。就學術分量而言,桑德爾為現今存活在世最重要的政治哲學家之一。
其次,就社會參與而言,桑德爾主張面對當代多元社會之難解爭議(死刑、同志婚姻、代理孕母、販賣器官…)時,應盡可能以溝通、對話、審議的模式,取代純粹投票的模式形成決策。因此他試圖透過教學、演講、著作…等形式,引導學生與讀者進行細緻的辯論。從這些表現看來,桑德爾是一位積極參與公共事務的知識分子。尤其在演說與著作中,桑德爾不斷提醒讀者市場經濟擴張至市場社會所帶來的危機,當一切事物皆可透過金錢自由交易時,其可能產生不義與腐敗等流弊,亦將侵蝕民主社會所應有的公民德性與社群價值。
在教學方法上,桑德爾採取「蘇格拉底式對話教學」,筆者將此稱為「問題導向教學」。雖然桑德爾教的是深奧的政治哲學,然其擅於使用新聞、司法、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兩難案例引發思考,先讓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對話,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後,再分析問題背後預設的哲學理論,深入淺出,卻不失哲學深度。
說桑德爾是學術明星一點都不為過,然而要造就這樣的成就絕非易事。除了要有深厚的學術實力、高度的社會關懷之外,在教學與演講現場還需具備引導問題的能力、敘述故事的能力、建構論證的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即席思考與精確回應意見的能力。筆者認為,此即為桑德爾最大的成功之處,他讓深奧的哲學回到一般人的生活中,縱使沒受過哲學訓練、沒有任何哲學基礎,也都能跟隨他的腳步,進行一場細緻且深刻的哲學之旅。期盼這場哲學之旅,為台灣帶來的不只是大師過境的旋風,而能夠真正撒下理性思辨的種子。
洪蘭:表達的藝術
【聯合報╱洪蘭】2012.12.12
去美國開會時,巧遇一位曾經擔任過美國公家機關發言人的朋友,他跟我談起說話藝術的重要性,它甚至可以決定法案的成敗。
他說,美國是用沒有孩子的家庭作標準,孩子的減免額跟納稅人的收入無關,只要你有孩子就可以依人頭減稅。他在哈佛大學念書的時候,老師問:「在兒童免稅額上,富人是否應該多一點,窮人少一點?」當然不行,他們立刻抗議:富人怎麼可以少交稅,太不公平了!
老師再問:「若是改變稅法,用兩個孩子的家庭作為標準,沒有孩子或少於兩個孩子的家庭需多付稅,那麼,沒有孩子的窮人是否應該和沒有孩子的富人繳同樣的稅?」他們一聽,猶疑了。因為第一個案子是「減稅」,第二個案子是「增稅」,假如你要窮人跟富人有同樣的福利,那你就應該讓沒有小孩的窮人跟沒有小孩的富人去付同樣的稅金。兩個案子一模一樣,為什麼反應會不一樣?因為文字的描述不同,會帶出不同的答案。
我想起當年在美國加汽油時,因為美國人不習慣帶現鈔,買東西通常是用信用卡,加油站的牌子貼的是「現金多少錢一加侖,信用卡多收百分之一手續費」,這時,大家就不願用信用卡,寧可多花時間去銀行提款。後來信用卡公司遊說美國國會,把用現金稱為折價(discount),即汽油多少錢一加侖,現金購買每加侖少百分之一,這時很多人就用信用卡了,因為他們不喜歡多交手續費,也就是說,多付手續費心裡不舒服,少拿點折扣比較可以接受。
這種表達的方式不同,造成效果的不同,最顯著的是在器官捐贈上。德國跟奧國是同文同種,文化一切都很相似,但是二○○三年的研究發現,奧國人民在意外發生時,同意捐器官的比例幾乎是百分之百,但是德國只有百分之十二;瑞典跟丹麥也都是北歐國家,瑞典還被丹麥統治過,但瑞典的器官捐贈率是百分之八十六,而丹麥只有百分之四。這差異來自表格,高捐贈國家所用的表格是不想捐的人在格子中打勾,若不然,政府假設你願意捐;低捐贈國家的表格是你要捐才在格子中打勾,不然政府假設你不想捐。就這麼一點點格式上的差別,造成了這麼顯著的效果,真是出乎我們意料之外。
美國有個每月讀書俱樂部,它的做法是每個月寄一本新書給你,你要看就付錢,不要時,就在表格中勾一下寄回去(郵資對方付),你若沒勾,就代表你要看,下個月信用卡扣款。因為不要,需要多一道手續,所以很多人家裡就堆滿了他不想讀的書了。
這真是非常有趣,一個萬物之靈的人會被這一點點小技巧所左右。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康納曼在他的《快思慢想》一書中說,人的決策有兩個系統,系統一是直覺的作判斷,想到就做,很衝動;系統二是理智的思考,它不衝動,但是它懶,懶得去比較文字背後的真意,所以老百姓很好騙。
朋友說,文字包裝絕對是行銷的一大要素。看來政府的發言人應該去看一下這本書,才不會粉越搽,臉越黑。
(作者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 相關報導:
* 桑德爾教台灣的一堂課
http://udn.com/NEWS/OPINION/X1/7560399.shtml
....桑德爾引導學生思考、發言的做法,很像是哈佛商學院的個案教學。但是,桑德爾比個案教學更厲害的是,學生不須事先研讀個案,就可以加入討論,也不需要白板,就能吸引上千學生的注意力。這樣活潑的教學方式,非常值得台灣的大學教授學習。而桑德爾以理性思維引領學生的對話方式更值得學習,藍綠兩黨及兩岸在對話時,不要只是堅持己見,互不相讓,而造成兩敗俱傷。
◆ 數科及閱讀 城鄉差距令人憂
中央社 2012-12-12
2011年TIMSS和PIRLS評比揭曉,台灣表現不俗。但調查也顯示,台灣學生數學、科學、閱讀的城鄉差距,比國際嚴重許多。
教育部及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11日公布上述國際評比結果,其中PIRLS(促進國際閱讀素養研究)自上回的第22名,大幅躍升至第9名;TIMSS(國際數學與科學成就趨勢調查),國中八年級數學排名第3、科學第2名。國小四年級數學第4名、科學第6名。
然而,調查也顯示,台灣城鄉差距嚴重。TIMSS中,台灣國中八年級學生的數學表現,都市學生平均拿到650分,鄉村則只有589分,差距達61分。同樣年齡、同樣科目,國際平均的城鄉差距是34分,韓國為43分、日本為17分、香港更只有13分。
不只數學,台灣學生的科學、閱讀成績,也有明顯城鄉差距。根據PIRLS數據,都市學生平均拿到571分,鄉村則只有533分。此外,不論城鄉,經濟優勢的學生分數沒有差別,但弱勢學生的城鄉差距就很明顯,在鄉下就學的弱勢生,成績明顯低落許多。
台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所教授林陳涌指出,TIMSS抽樣包括國小四年級和國中八年級,仔細分析二階段,會發現國小的城鄉差距比較小,到了國中明顯拉大。
「TIMSS的結果告訴我們,不能只看到拔尖學生,拉起弱勢孩子刻不容緩」林陳涌表示,無論是數學或科學,學生學習成就差距,都會隨著受教育時間增加而擴大。
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所教授柯華葳以學校圖書館藏書為例,台灣都市學校幾乎都超過1萬本,鄉村地區卻有5成的學校沒有1萬本書,甚至超過1成不到5000本。
柯華葳認為,學校藏書少,學生選擇性就少,難以培養出閱讀素養。就PIRLS結果來說,台灣鄉村有2成的孩子不到475分,顯示這些孩子只能找出文中已明確說出的訊息,無法進行更高層次的閱讀思考。
教育部國民教育司表示,未來推動科學、閱讀教育,會更著重彌補城鄉差距。以學校藏書量為例,教育部已規劃補助,讓全台灣200人以上的學校,都要補到1萬本;不到200人的學校,則是每位學生至少要分到50本。目前全台中小學平均每人只分到25本。
政府參考國際評比時,不該只著眼於國際排名的升降,國內城鄉的差距,更是嚴峻的問題,除了「拔尖」,「扶弱」更是刻不容緩。
◆ 教部修字音 車念居 只限在象棋
中廣新聞/陳映竹 2012-12-12
國語常見一字多音,為了讓字音簡單化,教育部公告最新的「國語一字多音審訂表」初稿,通用的「呱(ㄍㄨ)呱墜地」,改唸為「呱(ㄨㄚ)呱墮地」;「學富五車(ㄐㄩ)」則唸成「學富五車(ㄔㄜ)」,「ㄐㄩ」的讀音只限用在象棋。
教育部公告最新的「國語一字多音審訂表」初稿,審查了五千二百六十六個字,確定修訂的有二十二筆。教育部國語會視察吳中益解釋,顧及教學,字音規範要穩定,因此從八十八年之後,「國語一字多音審訂表」十三年來沒有更動。但語言會隨著時間變遷、文化交流有所變化,因應語言流變,教育部再次進行多音字審訂。
吳中益舉例,「牛仔」、「公仔」這類源自粵語詞彙的「仔」,念ㄗㄞˇ,但「歌仔戲」還是讀「ㄗˇ 」。「學富五車(ㄐㄩ)」則唸成「學富五車(ㄔㄜ)」,「ㄐㄩ」的讀音只限用在象棋棋子。
教育部表示,本表正式公告前,先行公開審訂成果初稿,徵求各界意見,檢討後再作最後審議及定稿。歡迎各界用電子郵件(Email:mandr@mail.moe.gov.tw)或傳真(02-33933562)方式提供意見。定稿正式公告前,國民中小學教科書審定仍以88年3月公告版本為準。
※ 相關報導:
* 語言會流變 使用者決定讀法
http://www.cna.com.tw/News/aEDU/201212120344-1.aspx
教育部今天公布「一字多音審訂表」初稿,學者認為,語言本就會流變,最終決定讀法的,永遠是使用者。
....吳中益表示,語音其實沒有對錯問題,只是在教學上有必要「選一個音來教」,教育部有「定音」的責任。在修訂過程中,以維持教學穩定為原則,較無爭議的語詞仍維持88年版本的讀法。新舊版本比較,5266個常用字中,只有22字有修改。
吳中益說,修改的讀音大多是「從俗」,例如牛仔褲、公仔的「仔」,舊版讀法是「ㄗˇ」,新版改成大家習慣的「ㄗㄞˇ」。
....另外,義大利天文學家「伽利略」的「伽」,舊版讀法是「ㄑ一ㄝˊ」,然而天文學界建議以Galileo的音譯為準,新版改為「ㄐㄧㄚ」。同樣道理,伽馬射線(Gamma ray)也念「ㄐㄧㄚ」,但佛家語僧伽仍要讀「ㄑ一ㄝˊ」。
十年借調5千教師 糾正教育部
中央社 2012.12.13
監察院調查發現,學校教師被長期、大量、違法借調,10年借調5600名教師,有人還被借調25年,今天糾正教育部及22縣市政府。
監委錢林慧君調查發現,中央、縣市各教育主管機關借調轄屬學校的正式教師協助辦公,情形嚴重,且借調期間數年,衍生教育機關職員占用學校教員缺額、學校又要另聘代課老師,甚至有代課老師又被借調,再請代理又被借調,「一借三代理」怪象,嚴重影響學生學習情緒與受教權益。
監察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通過錢林慧君所提調查報告與糾正案,糾正教育部、5直轄市政府及17個縣市政府。
錢林慧君說,教育機關簡直是把學校教師當作「人力銀行」,光是100學年度,被借調教師高達1183人之多,等於是受憲法保障的國民教育經費預算被挪用了新台幣3億8778萬元,而這些錢原本應由機關公務預算的人事費用支出。
她說,這10年來借調5600名學校教師,推算學習權益受影響的學生超過16萬8000人;借調學校教師辦公,把公務機關的人事費算在學校頭上,機關不受預算員額限制,等於是取巧拿國民教育經費補貼公務人事費,據統計,國教預算補貼公務機關5年超過15億元。
錢林慧君也發現,教師借調時間,最長甚至有借調25年,此外,有人的借調距離遠到500公里。
她說,偏遠地區學校教師人力最吃緊,但縣市政府卻常借調偏遠地區教師,除基隆市、台北市外,其餘各縣市都有借調偏遠地區教師現象,就有檢舉者懷疑,「根本是有辦法者先甄選上偏遠學校,利用借調規避實質任教、再想辦法介聘回市區」。
◆ 子女教育 在陸台灣媽媽的心事
中央社 2012.12.13
清晨8時許,12月的上海正被低溫籠罩著,多位操台灣口音的媽媽冒著嚴寒趕到台商子女學校,等待著與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一行座談,並盼望心中掛念的事能獲解決。
兩岸交流越來越密切,大陸台商與來大陸工作的台灣人士也有增無減,攜家帶眷的台商煩惱之一就是子女的教育問題。
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林中森9月底就任後,短短3個月內,已先後2次登陸。林中森說,因為首次訪問大陸時,聽到台商反映許多子女的教育問題,因此這次訪陸,特別邀請教育部政務次長林聰明隨行。
在等待林中森一行抵達時,多位台灣媽媽談起了對子女在大陸受教育的想法。以台商子女學校來說,台灣媽媽最擔心的是師資問題。
另一半在德資企業工作的許女士說,台商子女學校有台灣來的老師,也有本地聘請的教師,一般來說,涉及人文與歷史的科目,多由台籍老師授課。
雖然上海與台灣的飛行距離僅約2小時,但是異鄉的工作環境對台籍教師來說吸引力有限,也因此往往無法聘請到最優秀的人才。
許女士說,學校裡比較好的台灣老師,多半是在台灣退休後過來的,年齡的因素,讓這種類型的台灣老師最多教個幾年,就會離校。
上海台商子女學校屬於民辦學校,也是中國大陸目前僅有的3所台商子女學校之一。學校設有幼稚園、小學部、初中部與高中部,目前共有1042名學生。
另一名台灣媽媽林女士直言:「我們在這裡最擔心的就是小孩子的教育問題。」
她以自己的孩子為例說,孩子很優秀,愛唸書,也會唸書。但是大陸教材不足,也沒有補習班,如果再沒有好老師的引導,孩子在大陸受教育,會與在台灣讀書差很多。
事實上,招生部主任蔡隸關表示,由於全大陸僅有3所台商子女學校,上海台商子女學校的生源除了上海本地與長三角地區,還有來自北京、天津等城市的學生。
在談話的同時,學校40多輛校車正從上海各角落接學生來校,孩子們的嘻鬧聲無法掩蓋媽媽們的擔憂。除了師資,兵役、看病等各種問題,多年來也一直困擾著學生家長。
許女士說,選擇就讀台商子女學校的學生,大都計劃高中畢業後回台灣唸大學,希望台灣主管部門協助這些孩子在大陸受到完善的教育,畢業後才能順利與台灣教育銜接。
※ 台灣的流浪教師或許可以到台商學校發展。相關報導:
* 學校欠債 800童露天挨凍讀書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2/7563561.shtml
湖北黃岡市陶店鄉一間小學因拖欠260萬元的新校舍工程費,承建商屢次討債不果,10日鎖上校門以逼校方支付欠款,致該校800多名學生無法進校,被迫冒著寒風,在校門外露天讀書、做功課。政府部門介入調解,墊支部分欠款,師生已返校復課。另外,同省仙桃市一中學欠薪長達四個月,老師不滿集體罷教,大批學生無堂可上。
◆ 8722萬! 霍金獲頒史上最高科學獎金
【聯合報╱編譯陳澄和/綜合報導】2012.12.13
俄羅斯富豪米納創設的「特別基本物理學獎基金會」11日提名英國最著名的理論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為首批得獎者之一。
這項獎金的金額高達300萬美元(約台幣8,722萬元),是有史以來金額最高的科學獎。除了霍金外,總部設於日內瓦的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的七位科學家團隊,也因領導追蹤希格斯理色子而獲得300萬美元。
根據英國「獨立報」報導,霍金說他準備把這筆意外的獎金用於患有自閉症的外孫身上,「或許」也會購買一座度假屋。他說:「雖然我不太常休假,因為我很喜歡我的理論物理研究。」
霍金目前仍是劍橋大學教授,因罹患運動神經元病而重度殘障,他以揭開量子重力與早期宇宙神秘的畢生成就而獲獎。
這項獎金並特別推崇他發現的「霍金幅射」,該項量子效應會讓黑洞散放微粒而「蒸發」。
特別基本物理學獎是俄羅斯富豪米納創立的許多獎項之一,米納早期放棄物理學博士學位後,靠網際網路事業而致富。
寫過暢銷著作「時間簡史」的霍金說,他深感「高興與光榮」。他說:「沒有人是為了獲獎而研究物理,真正的喜悅在於發現前人不知道的東西。」
「不過,這樣的獎金扮演重要的角色,讓大眾瞭解物理學的成就,有助提高物理學的地位與大家的興趣。」
霍金今年1月滿70歲,但當時他因為生病,無法參加公開的慶祝。
挫折中認識自己 他出書寫人生
【聯合報╱記者孫蓉華/台北報導】2012.12.15
42歲的蔡志浩,在高雄醫學大學心理學系任教十年後,決定不再受制於單調的學術論文,辭職自闖認知心理學的領域。面對快速變動的現代社會,他已做好心理準備,他更建議年輕人要養成持續適應世界的能力。
蔡志浩是美國伊利諾大學教育心理學系博士,但他在讀高雄中學高三時,卻因數、理、化三科不及格無法畢業,他憑著同等學力考上大學再到國外攻讀博士,那段充滿挫折的高中教育,讓他一輩子受用。他把自己求學、教學等的經驗,寫在部落格「台灣2.0」上,最近出版《人生從解決問題開始》(寶瓶出版),用專業的角度、深入淺出的筆法,告訴大家如何面對自己人生的每一首道難題。
蔡志浩愛看電影,從電影虛幻的情節中可以悟出人生的道理,他說,家長、老師常「逼」著學生閱讀,讓原本是有意義的閱讀,變成在壓力下無趣。在美國已發展出「略讀」策略,你可以大概了解書上的內容,再決定要不要把它讀完。
他說,現代人要面對的資訊太多,根本讀不完,不要為了閱讀而去閱讀。蔡志浩常應邀演講,對高中生,他最想讓他們知道,要利用高中三年了解自己,要去探索自我,知道自己是誰、個性的優缺點,因為高中畢業代表另一個旅程的開始。上了大學,更需要了解外面的世界。現代社會不再是我們父母時代,那種一輩子只做一種工作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蔡志浩說,大學生要體認世界變了,「我跟父母那一代的價值觀已不再相同,要從中去找平衡,去思考我相信什麼?要面對什麼?」
◆ 文化扎根 善化牛墟融入教材
【曹婷婷/台南報導】2012-12-15 中國時報
善化牛墟走入課本、飛虎將軍成為品德故事的教材,台南市教育局為了讓課程變得有生命力,扎根於在地,讓孩子們從教材中貼近生長的鄉土,推廣將本土文化融入教材,今年共有廿六所種子學校作品參與,各校卯勁構思,就盼孩子能透過課本,傳承在地文化的記憶。
教育局長鄭邦鎮說,今年共有廿六所種子學校參與這項計畫,各校作品特色獨具,共選出十八所特優及八所優等,每所學校呈現的課程內容令人驚艷,難能可貴的是,部分學校與時俱進,創新教學科技,將目前最夯的雲端科技融入課程。
鄭邦鎮說,學校課程與在地結合,就會是具有生命力的教材,尤其台南市是台灣的文化首都,擁有最豐富的台灣文化底蘊,這些都是最好的資產,將這些在地文化透過觀察、紀錄、設計為教學課程,將能活化這些無價之寶。
該計畫案指導教授林瑞榮表示,各種子學校研發的教材充分體現後現代課程美學,讓孩子從社區學習中,感受不一樣的學習體驗,進而使學生知鄉、親鄉、愛鄉。
各校課程皆富特色,例如,善化大同國小將在地牛墟文化納入課程中,讓孩子認識自己生長的環境;安慶國小以文化形塑品德教育,將飛虎將軍的傳奇故事納入課程;日新國小讓孩子看到鹽業的春天等。
鄭邦鎮說,為了鼓勵各校教師致力落實本土語言融入校本課程,特別編列專款及申請教育部經費補助籌組「本土文化及本土語言種子學校成果集」,評選出的優良作品將集結出版,編印完成後送交各校參用,藉由觀摩學習,傳承經驗分享成果。
◆ 人才培育/那孩子給他舞台 真的改變他!
【聯合報╱李枝桃/國中校長(南投市)】2012.12.16
一位紀錄片導演友人,聽到我要為學校拍簡報,「你是為了招生嗎?」她如此質疑我。
我告訴她,寒假期間學生要到美國的姐妹校上課,希望拍一份動態的簡報,讓美國友人和大家知道,國中校園可以很陽光、很溫暖,學習可以很多元。來過學校多次,她二話不說以最低價錢,請一個團隊來幫我們拍微電影。
三天的拍攝過程中,為品質要求,一遍遍重拍,表演藝術老師建議,挑上過表演課程,且表現優異的學生擔任。她認為這樣可省時省事,但朋友卻不贊同:「能讓多一些孩子參與,讓他們留下一個難忘的回憶,不是更好嗎?」
第二天拍攝時,我和暫時沒拍到的學生到隔壁教室休息,一個女孩子走了過來,有點羞澀的問我:「校長媽媽,我剛進學校時,在保健室旁,你曾與我說過話,你記得嗎?」
我看她剪了個超有個性的短髮,再看她的眼神,想起了曾提醒她不要說髒話,她聽到我記得如此深,感動得一張小臉漲紅了說:「那次你沒罵我,只是提醒我,讓我很感動,那次以後,我都提醒自己不能說髒話,要文雅一點」。
拍攝結束,孩子們一一被家長接走了,她等在一旁,聽到我詢問家長還沒到嗎?她黯然的說,父母都在阿里山上工作,所以生教組長會載她回去。
我急問,家裡還有其他的大人嗎?她說有哥哥姊姊,提到哥哥她說:「哥哥很厲害,煮的飯超好吃的,而且很會照顧我們。」她敘說哥哥的好,末了還告訴我哥哥是誰,我一聽就愣住了,「他—是—你—哥—哥」,她點點頭,一張臉驕傲得不得了。
她哥就讀本校三年級,去年學校組隊參加童軍才藝表演,團長要我去看彩排,我看到她哥是一名壯碩的孩子,跳得彆彆扭扭,我特別將他找出來,要他放開來跳,還說:「我看找三年級的學長,來示範給你看吧!」他倔強的說他可以,然後走到一旁一遍遍跳。
「校長,我知道他的氣質不好,可能會影響到比賽成績,但他平日表現不佳,導師親自來拜託給他機會,讓他有一個舞台,希望能改變他。」團長說起緣由,讓我既驚又喜,驚的是我可能傷了這個孩子,喜的是學校老師如此有愛心。
第二天,我到比賽場地幫他們加油。比賽完,他走到我身旁,惶恐的看我,我豎起大拇指誇他棒,他驚喜得直問:「真的嗎?」「真的嗎?」
我把這事告訴小女生,她的小臉又是充滿了驕傲,「現在我和哥哥都要表現很好,很文雅。」
一對父母不在身旁的兄妹,彼此加油打氣,努力表現好的一面,一聲聲承諾「我會很文雅的說話」,讓我高興喜悅之餘,我決定要告訴身旁的人:我們都要文雅的說話喔。
◆ 實習生未投勞健保 教部將糾正學校
中央社 2012-12-15
教育部今天說,為保障學生權益,學校與廠商產學合作時,應在契約載明學生為技術生投保勞健保,若未依規定,將糾正校方。
大學學生權利調查評鑑小組上午舉行2012科技大學學生權利調查評鑑報告,共評鑑77所技專校院。評鑑結果指出,9成8未規定廠商幫實習學生投保勞健保,7成1科大要求學生實習期間仍繳全額學雜費,4成1有集會遊行的處罰條款,2成9有鼓動學潮的處罰條款。
教育部技職教育司長李彥儀表示,2月發布的專科以上學校產學合作實施辦法就要求學校成立專責單位,同時與廠商產學合作時,應在契約載明學生為技術生,以便投保勞健保,若學校未依規定辦理,將糾正並督促改善。
李彥儀也表示,學生在外實習仍視為課程的往外延伸,也需要教師定期訪視和輔導,因此學校仍可收取學費,但會建議學校雜費部分打8折,如有學校收取全額學雜費,學生可向教育部反映,教育部會進一步了解並要求學校調整。
教育部訓育委員會則表示,日前已發文各校,清查是否有違憲的校規,根據回報結果,160多所大專院校中,只有26校回報文字有違憲疑慮,可能需要修改,教育部也請學校重新檢視。
拚升學補圍棋 師:饒了孩子!
【聯合報╱記者廖珮妤/基隆報導】2012.12.17
圍棋比賽明年將納入全運會項目,有家長認為參賽可幫助升學,帶孩子到圍棋教室報名,希望能「速成參賽」,一舉拿下好成績。基隆圍棋委員會副總幹事宋明鱗說,學棋是為養性,非一蹴可幾,希望家長別再苛求孩子。
12年國教將上路,但升學制度很多家長還是「霧煞煞」,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點,適逢明年圍棋比賽納入全運會項目,有家長帶小孩到棋社「補圍棋」。
一名圍棋老師遇到這樣的狀況很傻眼,他說,他只教圍棋,不懂升學制度。學習圍棋是培養孩子冷靜思考,並有良好的邏輯能力和定性,又不是考前衝刺班,只能慢慢學習,不能速成補習。
基隆市體育會圍棋委員會昨天舉辦冬季晉升段比賽,參賽人數約較往常多50人。副總幹事宋明鱗表示,近年學棋的人數本來就遞增,家長聽到全運會將舉辦圍棋賽,更是一窩蜂送小孩到棋社,這幾個月來學圍棋的學生人數增加至少3成。
基隆兒童棋院教師吳高峰說,圍棋是非常好的腦力激盪、休閒活動,如果舉辦大型賽事,能增加下棋人數,他樂觀其成。不過若是拿來當作升學加分的手段,可能就失去下棋的意義了。
百福國中國文老師陳玲寶表示,下棋很不錯,她鼓勵學生培養良好興趣。不過基北區超額比序未納競賽給分,沒聽說家長要小孩參賽。
◆ 有了視訊 偏鄉童聽故事「零距離」
【聯合報╱記者潘欣中/恆春報導】2012.12.17
屏東縣滿州鄉修女李惠蘭為弱勢家庭孩子開辦免費課輔班,因地處偏遠,請不到說故事志工,在台灣數位文化協會的協助下,孩子透過電腦視訊,和遠在台北市的說故事志工面對面接觸,4個月下來,孩子的表達和國語文能力都有顯著進步。
曾任天主教主顧傳教修女會總長的李惠蘭當了30年修女,7年前返鄉服務弱勢鄉親,發現滿州鄉地處偏遠就業率低、離婚率高,孩子在隔代或外籍配偶教養下,上了小二,還不會算術和注音,老師也力不從心,她看了心痛,4年前為中低年級孩子開辦課輔班,目前有30名學童。
在課輔班,李惠蘭有3項規則,一是孩子一定要睡午覺,這樣下午才有精神寫功課,二是不能講髒話,三是寫功課不能抄答案;「給孩子的獎勵之一就是說故事」,卻因地處偏遠難覓說故事志工,去年出席城邦文化藝術基金會活動,終於彌補缺故事志工的遺憾。
「有了電腦網路科技協助,志工和孩子之間零距離,不用再翻山越嶺到偏鄉了!」李惠蘭說,協會協助提供6台筆記型電腦,9月開辦視訊教學,每周一次,遠在台北的志工仿如就坐在孩子面前說故事。
「孩子的語文能力與日進步」,數位文化協會專員陳子逸說,專業志工會引導孩子逐字逐句念有注音符號的故事書,並討論故事情節和背後意義;有個小三生原本不大會拼音,國語成績都是紅字,4個月後,拼音已大幅改善,段考成績也變綠字,自信心明顯提升,越南籍母親開心不已。
◆ 立院初審 專技考試重大舞弊 5年內不得報國考
【中廣新聞/程平】2012-12-17
立法院司委會今天初審通過「專技人員考試法修正草案」,根據初審通過的條文,考生如果有冒名頂替,偽造、變造應考證件或涉及重大舞弊時,自發現之日起5年內不得參加國家考試。
主持會議的國民黨立委廖正井表示,有鑑於專技人員執業攸關人民生命健康及財產安全,個人的專業能力及道德規範均與公共利益息息相關,因此委員會才會同意修法,規範應考人在考試時涉及重大舞弊,在5年內不得再參加國家考試。
另一方面,同案中也刪除普通及初等考試相當類科及格,曾任相關職務滿4年,得參加高等及普通考試的規定,未來該法如果完成三讀,專科以上相關科系畢業,才可以應考專技高考;高中職以上畢業,可以應考專技普考,但增訂6年緩衝期。
此外,初審條文也為部分專技類科擬採語文檢定制,增列法源,如讓通過國內英、日語檢定的考生,可以免除英、日語導遊第二試口試,以減輕負擔。
◆ 通識課程的兩個盲點
【許惠琪】2012-12-17 中國時報
近日教育部真是焦頭爛額,大學生的質詢風波才剛平息,又有四技二專統測報名費調漲、教育學程減招問題。而大學通識教育的問題,卻因缺少引爆點,以至於為人忽視。
筆者在幾家大學通識中心兼任講師,認為當今通識教育有兩個盲點:
第一,在課程設計上:誤以為所謂「通識」,是「精通許多專門知識」。其實「通識」是「通達大識」,是理解通透人之所以為人的價值信仰,也就是「人文精神」。「通識」和「專業」課程,各有不同宗旨,絕對不是把文法工商等各門專業課程合起來,把每個學院的專門知識都理解一些,就達成「通識」教育目標。多數學校規定必須修習各個不同學院的通識,這種課程設計,或許誤解「通識」所欲培養的人文精神。
例如:可開設「佛教宗觀」、「基督教文化」、「現代儒學思想」,從不同角度思索墮胎、代理孕母、器官捐贈、動物倫理、飲食倫理、死刑等議題;否則直接將「生物科技與你」、「動物飼養與照顧」、「食物面面觀」等「專業知識」簡化為通識課綱,只不過學些自己上網key一下便有的「知識家」,難以從中體悟到人文精神與人道關懷。
再如,可開設「憲政民主」或「公民法學教育」,就憲法上基本權、重要原理原則、國家權力機關的分立與制衡作導論,並介紹從傳統士大夫社會到公民社會的演進。否則「民事契約概說」這種課程,只是把民法各編及訴訟法這種「專業知識」簡單化,既無法培養公民社會的素質,真正複雜的訴訟,也非一般人可處理。
余英時先生在《歷史人物與文化危機》中說:「今天西方所謂『通識』,淵源於文藝復興時代的人文主義。人文主義的教育也以塑造完美的人格為最高理想。」他並指出以「通識」教育培養人文素養,是當今教育應當重視的方向。
第二,通識課程的師資問題:許多素孚眾望的教授,只願在自己系上的研究所開課,不願開設通識課,因此通識課多交由各學院裡年輕的博士生,但一個小小的兼任講師,又有「倒課」走路的壓力,在課程設計上,不得不考慮「票房」問題。且通識課涉及諸多人本精神、人文關懷,若能邀請社會各界領袖,諸如星雲大師、爭取代理孕母合法化的陳昭姿女士、書寫台灣社會轉型的作家黃春明蒞臨座談,想必能帶來更豐富的人文視野,但小小的兼任講師,憑什麼有這方面人脈呢?
許多課程並非不重要,但它屬於「專業」課程,通識課程並非專業課程的簡化、普及化,而是由學有專精的資深教授,培養學生人文關懷,將人文精神用於各層面,自然生氣盎然。
(作者為台灣大學博士生)
特殊境遇家庭福音 學雜費減免六成
中廣新聞/蕭照平 2012-12-18
立法院今天(18號)三讀通過「特殊境遇家庭扶助條例部分條文」,未來特殊境遇家庭的學子,除了不以「工作能力」作為教育申請補助依據之外,就讀高中職或大專院校以上者,在學雜費部分都可以減免百分之六十,三讀後將回溯到101年8月1號起適用,但如果其他法令有相同性質補助者就不得重複領取。
立法院十八號三讀通過「特殊境遇家庭扶助條例部分條文」,未來特殊境遇家庭不以「工作能力」,作為教育申請補助的依據,同時,在學雜費部分都可以減免百分之六十。
同樣是提案修法的親民黨團總召李桐豪表示,教育是促進階級流動的機會,因此年青人的教育更顯重要。他也說,既然「社會救助法」有照顧中低收入戶的學子,同理,特殊境遇家庭也需要社會協助。
李桐豪認為,學雜費減免六成,對於特殊境遇家庭來說非常重要。他同時強調,希望透過修法,可以讓年輕人不要因為家庭困頓而沒有辦法升學。
◆ 陸近五成億萬富翁 考慮移民
【經濟日報╱記者蘇珮儀/綜合報導】2012.12.18
最新的報告顯示,大陸億萬富翁已有近三成移民海外,更有近五成正在考慮移民。專家指出,這些富人熱衷移民,目的為尋求更優秀的教育資源、更安全的投資環境和更高的生活品質;有超八成人表示,最主要的移民原因是子女教育。
中國與全球化研究中心、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昨(17)日聯合發布「國際人才藍皮書」《中國國際移民報告(2012)No.1》。藍皮書指出,大陸正在經歷第3次大規模的「海外移民潮」,而投資移民已經成為海外移民的重要組成部分。
報告指出,私人可投資資產達到人民幣1,000萬元(約新台幣4,650萬元)的大陸富人中,有移民意願的人數正不斷增加中。
據報告,個人資產超人民幣1億元(約新台幣4.7億元)的企業家中,27%已經移民,47%正考慮移民;而個人資產超過人民幣1,000萬元的富人中,近60%已完成投資移民、或有相關考慮。
中國與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王輝耀表示,這群富人移民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尋求更優秀的教育資源、更安全的投資環境和更高的生活品質。其中,子女的教育是投資移民考慮的第一因素,八成以上的主要移民原因皆為子女教育。
至於保障財富安全,是投資移民考慮的第二大因素。報告稱,新富階層更傾向把財富轉移到法律較能保護私人財產的國家。
報告稱,介於大陸轉型時期,社會制度、體制的漏洞加上法律、道德與文化有所缺陷,造成了某些人以不合法手段獲取財富。似乎暗指富人出於暗渡陳倉理由須將財富移轉海外。他們移民後,投資多集中在房地產、外幣存款和股票等領域。
藍皮書指出,截至2012年3月,大陸個人資產在人民幣600萬元以上的人群達270萬人,平均年齡39歲。個人資產達人民幣1億元以上的「高淨值人群」數量約為6.35萬人,平均年齡為41歲。大陸海外投資移民發展迅速,富人群體的快速崛起是其海外投資移民群體擴大的重要原因。
◆ 兒少瘋偶像劇 最注意接吻床戲
【聯合晚報╱記者劉開元/台北報導】2012.12.18
兒福聯盟今天發布一項最新調查顯示,充斥俊男美女的偶像劇是國中小學生的最愛,63%的國中生、73%的國小高年級學童最常看偶像劇;另有64%的國中生常看綜藝類節目。但兒盟擔心,偶像劇、綜藝性談話節目,內容往往傳遞拜金價值觀,且常有激吻、床戲等親熱鏡頭;這些功利、物化女性、粗暴的電視內容,對建構兒少價值觀是非常壞的示範。
值得家長注意的是,有四成孩子的兩性交往知識,是從電視中得知,近兩成表示,偶像劇中「接吻的畫面」最吸引他們,逾一成兒少則最被「床戲的劇情」所吸引。
但兒盟指出,兒童和少年心目中最夯的五部偶像劇中,「真愛找麻煩」、「小資女孩向前衝」、「命中註定我愛你」、「犀利人妻」、「醉後決定愛上你」都有床戲,且「命中」與「醉後」兩劇有一夜情劇情,「真愛」、「命中」、「醉後」三部電視劇有激吻畫面。
專門兒少節目 叫好不叫座
但一些專為兒少量身訂做的兒童節目,如「下課花路米」、「水果冰淇淋」、「地球的孩子」等,卻是叫好不叫座,國小學生收看比率只有一成,在各類兒少常看節目的名列最後一名。
這項調查抽樣國小五、六年級和國中七、八年級學生,回收有效問卷1428份。結果顯示,台灣兒童及少年周間平均每天看電視約2小時,周末每天看3.2小時,總計一周約花16.5小時在電視前,長時間坐在家中看電視,容易變成健康不佳的宅童。
航海王 6分鐘就有暴力畫面
兒盟指出,目前兒童節目偏向學齡前或國小兒童,無法引起青少年興趣; 且台灣兒少節目有超過四分之一購自國外,節目內容管制鬆散,像知名卡通節目海綿寶寶,平均每3.75分鐘就會出現一次自殘、死、屁屁等不雅言語;航海王大約每六分鐘就會出現暴力畫面。而許多小女生喜歡的美少女戰士,則不乏接吻、情敵、搶人男友等情節,長期觀看對孩子都是非常不良的示範。
◆ 兒少節目半夜播 節目多偏小小孩
【聯合晚報╱記者劉開元/台北報導】2012.12.18
兒童福利聯盟資源發展處主任陳雅惠上午表示,台灣兒童及青少年節目面臨內容缺乏多元性、播出時冷門化、收視族群低齡化、國外進口卡通片內容令人擔憂等四大困境。兒盟呼籲電視業者提供更多適合青少年觀賞的兒少節目,且內容更要多元化,並呼籲兒少家長,應陪小孩伴篩選收視內容。
兒盟針對五家有線電視台、七家無線電視台的36個兒少節目進行分析,發現36.1%為知識類節目。兒盟指出,對兒少來說,放學回家看到這些知識類節目,似乎又回到學校課堂,較難得到他們的注意力。
陳雅惠指出,檢視36個兒少節目首播與重播時段,有11個時段是冷門時段,甚至有兒少節目在「周一至周五凌晨0~1時」、「周日清晨3時50 分至4時20分」,質疑這種播出時間,只是為了達到更換執照要求兒少節目時數規定。
另外,目前的兒童節目多半偏向學齡前或國小兒童,無法引起青少年興趣,專為青少年量身訂做的兒少節目屈指可數。
觀念平台-大學十三周了沒?
【葉家興】2012-12-19 中國時報
下周就是聖誕佳節了,歐、美、新加坡、香港多數大學已經完成第一學期的教學和考試。學生們陸續進入到假期的充電狀態,老師們則利用假期參加學術會議,或者趕緊將延遲的學術審稿工作完成。
而台灣的大學校園,仍在濃重的學習氣氛之中。在《大學法》施行細則第二十條:「大學各學系學分之計算,原則以授課滿十八小時為一學分」之規定下,很多大學才剛結束期中考,漫長的學期還有一半。
比起國外大學十三至十四周的上課日數,台灣各大學師生每學期多花了四至五周授課與學習。也就是說,一年多了兩個月以上的時間在教室裡。
然而,質比量更重要。學習時間漫長真的好嗎?學習成效是否更重要呢?大學生多花了兩個月時間在校園裡,他們得到了什麼?又失去了什麼?漫長的學期對老師們利弊何在?對大學本身利弊何在?
對大學和從事研究的教授們而言,漫長上課天數的缺點很明顯。國際性的大學排名,林林總總有各種指標,但一般更重視研究,其次才是教學與服務。《大學法》施行細則的硬性規定,一年五十二周中有三十六至三十八周的上課及考試時間,形同大學教研人員七成以上的時間綁在教學活動中,因而投入研究活動、爭取國際排名的時間勢必受影響。
在全球排行榜上名列前茅的大學,哪一所有台灣如此長的上課周數?
然而,縮短大學上課天數,也許對大學、對教授有利,但會不會讓學生們的學習品質受影響呢?在一篇關於國民教育學期長短的報導〈To Increase Learning Time, Some Schools Add Days to Academic Year〉中,《紐約時報》引述學術研究發現,學期長度與學習成績無關,增加上課日數的結果利弊參半。
何況,大學已經脫離了國民教育階段,大學生的學習不應該以上課天數來定義。高等教育培養的是獨立學習的能力、態度與方法,而不是死背死記幾年後就會過時的材料。
用十三周修一學期「微積分」所取得的三學分,也許學生用來解題的時間,不如十八周一學期的學生,但誰敢說後者的學習效果一定比較好?
好吧,如果漫長的學期給學生們帶來的好處不明確,但既然繳了那麼多學費,多上點課至少沒有壞處吧?也不一定。大學教育除了表面的金錢成本之外,機會成本更是不可忽略。如果支付一樣的學費,可以用十三周的時間取得品質相近的學習成效,為什麼要花十八周?每年多兩個月的時間在教室裡,對十八至二十二歲的年輕學生們來說,機會成本是非常可觀的。
國外許多大學的作法,是壓縮寒假的時間,讓暑假可以拉長到三、四個月,給學生更多的時間來完成夢想,不管是到國內外企業界打工實習,到海外大學註冊暑期課程,都可以擴展年輕人的視野,更了解理論與實務的區別。及早發現所學科系不符興趣,也可以趁早調整,為更好人生規畫做好準備。
總之,大學十八周的實質效益不明顯,機會成本卻顯著驚人。較短的學期可以解放大學的研究生產力,學生也有更多時間領略教室外的精彩世界。因此,關注台灣高等教育及下一代競爭力的人們都必須問:大學十三周了沒?(作者為香港中文大學金融系副教授)
※ 相關報導:
* 遞交千人陳情書 僑生:盼簡化出入境程序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7577066.shtml
目前全台有6000多名港澳生,依規定這些學生雖持有三年簽證,但出入境時必須先取得校方許可,才能到移民署辦理。由於申請程序曠日廢時,導致今年春假一名僑生因此延誤奔喪,引發學生不滿,上午前往教育部遞交千人陳情書,要求簡化程序。教育部表示,將與移民署研議僑生出入境程序,並要求各校設置24小時聯絡窗口,處理緊急事件。
◆ 下一代緊黏電腦 陸媒憂傷身誤國
【記者林永富/綜合報導】2012-12-19 旺報
科技興國,電腦卻也成為電子保母,大陸媒體評論還宣稱網吧誤國,民族復興不能靠宅男宅女。
《中國青年報》一篇評論文章指出,大陸現在校園中都是靜悄悄,宿舍的同學不說話,也不一起活動,而是坐在各自的桌前,用QQ、微博進行交流。
大陸教育部的一份全國學生體質健康調查報告顯示,學生的耐力素質在十多年間持續下降,速度、爆發力和力量素質呈階段性下降,超重與肥胖檢出率不斷增加。經常有大學生因長跑而猝死、因軍訓而站不住、操場上暈倒的新聞,以及那些高校迫於輿論壓力而取消運動會賽場上長跑項目的決定。
在城市裡,陪伴孩子們的早已不是絨毛玩具和鐵皮青蛙,反而是電腦、手機、iPad等「電子保母」;在農村,孩子漫山遍野玩耍的場景也是上個世紀的舊事,取而代之的是學校周邊爆滿的網吧。電腦勾走了孩子的眼睛,電腦椅則黏住了孩子的屁股。
被稱作「中國戒網癮第一人」的華中師範大學教授陶宏開,就曾公開表示支持取締網吧。在他看來,電腦傷害的不只是孩子的身體,也包括他們的智力乃至心理。
文中說,中國作為網民數量第一的國家,還沒有成為最先進的電腦、網路科技大國,卻率先成為世界第一的遊戲大國和網癮大國。中國孩子對體育的熱愛,也似乎只停留在電視機和電腦螢幕前,卻不願離開座位,邁開雙腿,走上運動場。
大陸教育部體衛藝司司長王登峰期待,到2020年建成人力資源強國的目標,最遲到2015年前後,學生體質健康水準就應出現止跌回升的拐點。2015年,就是要用3年的努力,來逐步扭轉學生體質健康水準連續25年下滑的勢頭。王登峰說,壓力非常大。
◆ 沙阿魯阿鄒語 全台只剩50人會說
【聯合報╱記者劉盈慧/台北報導】2012.12.19
原住民族語正在一點一滴消失。原民會昨公布原住民三族五語別調查結果,只有不到四成的族人會使用族語交談。此次調查中,會使用母語比率最低的是沙阿魯阿鄒族,推估全台只剩下五十名左右的族人常使用母語溝通。
台灣原住民現有十四族、四十二種方言別。原民會去年起展開三年的原住民族語言調查研究計畫,第一期針對紹語、噶瑪蘭語、阿里山鄒語、卡那卡那富鄒語、沙阿魯阿鄒語等五語別實地調查。如原民自述日常生活中常聽、說族語,就定義為「會使用族語」,指的是使用習慣,而非能力測試。
調查結果顯示,五語別中阿里山鄒族會使用母語的比率最高,達六成一,最常使用族語的場合為傳統的祭祀活動,但他們平日使用的語言仍以國語為主。
此次調查使用母語比率最低的沙阿魯阿鄒族,全族約只有五百人,多住在高雄市桃源區高中里。調查顯示只有一成的族人平日會使用母語溝通,推估全族只有約五十人會使用族語。該族人平常除使用國語交談外,有四成一會使用鄰近的布農族族語溝通,比使用自家母語的比率還高。
原民會語言科長翁香珍表示,使用這五語別的總人口只有八千多人,在十個月的調查期中,廿多位訪視員走遍五百多戶家庭、訪查人口達兩千多人。除調查使用習慣外,另以錄音、播放聽力考題等方式,從聽、說、讀、寫四面向調查族語能力,每次訪談花費半小時至一小時。
原民會主委孫大川表示,政府每年投入一億兩千萬元在原住民族語的保存、推廣,包括辦理族語考試、編字辭典等;復振族語需要整套的措施,像編寫教材、師資培訓、營造環境等,未來將投入更多經費。
台灣夢就是抽籤機會主義嗎
【王立昇】2012-12-20 中國時報
美國總統夫人蜜雪爾.歐巴馬在今年九月美國民主黨全國大會上演說中表示,「美國夢」就是要讓「每個人都有同樣的機會,不論出身、來歷、長相、以及所愛的是誰」、「只要努力工作就可以取得成功,而在通過機會之門後,要回頭讓其他人也有成功的機會」。該演說得到了許多美國人的認同,並廣為流傳。而我們的「台灣夢」是什麼呢?難道是升學抽籤的機會主義嗎?
日前報載,台中市模擬十二年國教中投區免試入學超額比序結果出爐,僅一.四%須抽籤入學,比全國預設值五%低,副市長蔡炳坤指出,顯示中投區的超額比序項目具一定鑑別度,似乎是鬆了一口氣。但是,即使抽籤率低,還是有許多國中畢業學生被迫抽籤入學。該做法嚴重違反了教育選擇權,更造成了許多家長的不安。靠運氣強迫抽籤怎能用來作為高中升學的決定方式呢?
台灣治安尚稱良好,但當我女兒參加社團活動深夜回家時,我都會去接她,為什麼?雖然遇到壞人的機會應該是很低的,但就是擔心。這不是機率高低的問題,只要是有可能,就難以安心!
「天下父母心」,誰不希望自己的小孩進入理想的學校好好學習。依據《教育基本法》第八條:「國民教育階段內,家長…得為其子女之最佳福祉,依法律選擇受教育之方式、內容及參與學校教育事務之權利。」家長教育選擇權是《教育基本法》所賦予的,如果被迫抽籤,那就不是由家長或學生選擇,而是「運氣擇」,已違背《教育基本法》的意旨。
教育部自九十六年開始推動高中職均質化及優質化方案,如果真能成功,全國的教育資源充裕且均衡,每一個孩子都能適性發展,都可以不經過超額比序的過程而進入自己的理想學校,並學到自己適合學的,那是很好的。但在當下家長的觀念中,學校的差異依然存在。強迫抽籤加上志願序計分的設計,造成了家長的恐慌。一旦沒抽到,志願序再被扣分,就不知道會錄取到哪一個學校了。
難道教育當局意圖藉此手段達到學校均質化的目的?果然如此,則不但本末倒置,戕害了教育選擇權,更將導致社會價值觀的扭曲,殊為不當。
蔡副市長又表示,免試入學辦法可能要到明年第二次模擬測試後才會定案,這更令許多八年級家長焦慮難安。雖說十二年國教在一○三年才正式上路,但入學制度將適用於現在就讀八年級的學生,升學辦法一直未定案,怎能讓學生定下心來學習呢?
升學變數如此之多,還有特色招生的影響,請問模擬測試結果可以準確預估未來會發生的實際狀況嗎?請不要再等到明年才確定入學辦法,趕緊宣布取消高中入學強迫抽籤手段,讓學生及家長免受倒懸之苦吧。(作者為台灣大學應用力學研究所教授)
◆ 營養午餐新罰則 吃到13 次蟑螂才解約
自由 2012.12.20
教育局新修訂管理罰則引爭議
〔記者邱紹雯/台北報導〕台北市各級學校營養午餐不時傳出有菜蟲、鋼刷屑及蟑螂等「額外加料」,但教育局新修訂的午餐罰則範例,竟只對廠商違規記一點加重罰一萬元,累計廿五點才停餐兩週,兩週後又可供餐,一直到累計五十點才解約。也就是說,新規中發現蟑螂或蒼蠅記四點、尖銳金屬記五點、食物發霉記五點,等於要吃到至少十三隻蟑螂,學生才可以不必再吃到這家廠商供應的午餐,相較教育部標準,累計十點停餐、廿點解約,北市明顯太寬鬆。
台北市各國中小學去年共有一百五十五件以上的營養午餐「異物通報」,夾藏在餐盒中的異物,從菜蟲、頭髮、鋼刷屑到標籤應有盡有,一百九十九所國中小學「午餐加料」比例高達六成九;更曾發生業者以夜間清運垃圾的車輛載運午餐,但因各校記點、開罰各唱各的調,讓學童食的安全毫無保障。但教育局至今僅曾對業者做過停餐處分,未曾解約。
教育局新修訂「台北市學校午餐供應出現異物及衛生重大違失修訂罰則範例」,若學生營養午餐出現「異物」或衛生安全重大違失採記點制,每記一點罰款從原本的兩千元調高至一萬元,累積達廿五點,停餐兩週;五十點則終止契約,預計一百零二學年度正式實施。
依照新版罰則,最嚴重為餐點出現老鼠、蛆及確認為食物中毒,學校可立即與廠商解約。但若在午餐中發現蟑螂、蒼蠅等病媒生物性異物、銳角之金屬,如玻璃、鐵片等高危害性異物、或食物、飲料、點心、水果有變質、發霉、過期等事項,分別可記四至五點、罰款四至五萬元;依此推算,要達停餐改善標準,學生得吃到七次蟑螂、五次鐵片或五次發霉食物才有機會。
相較教育部今年四月公布的建議外訂餐盒記點標準,發現蟑螂最高記五點,金屬、玻璃最高記三點,發霉食物最高記五點等,違規累計十點停餐、廿點終止契約,等於出現兩次蟑螂就要停餐,標準比台北市嚴格許多。
教局:當月出現三次 可立刻解約
對此,北市教育局副局長曾燦金說,北市與教育部版本「互有寬嚴」,北市另針對同一月份出現三次以上的蟑螂、蒼蠅,或有高危害的金屬,可立刻解約,並拉高計點罰款,以達嚇阻效用,學校另可依此範例訂更重的罰則,確保學童健康。
◆ 西拉雅語復育 佳里、大內明年開課
【聯合報╱記者呂筱蟬/佳里報導】2012.12.20
台南市平埔族人口數眾多,教育局今年率全國之先,於國小開設西拉雅語言復育課程;另佳里區延平國小也打造平埔族校園特色,設有「小飛番」銅像,成為民眾拍照的景點。
教育局昨天選在延平國小舉辦年度記者會,教育局長鄭邦鎮表示,今年度積極推廣母語教育,其中市長賴清德與西拉雅文化團體共同發表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開信,宣示西拉雅語非「死語」,是復育中的語言。
他說,教育局率全國之先,於新化、口啤及吉貝耍國小,試辦西拉雅語復育課程,教導學生日常生活百句用語,重拾「被遺忘的語言」,明年度要擴大辦理,推廣至佳里、大內等平埔族主要聚集地區校園。
鄭邦鎮表示,明年也將展開「從台南出發,羅馬字文化節教育活動」,從世界母語日起至5月間,舉凡西拉雅人的新港文書、巴克禮來台140年、甘為霖台語字典100周年等,將陸續呈現在國人面前。
延平國小因學生多具有平埔族血統,為行銷西拉雅文化營造校園特色,校方特別打造象徵平埔族人跑得比馬快的「小飛番」銅像,成為學生及社區民眾最喜愛的景點。
藝術外一章-讓藝術教育走出課堂、融入體驗
【朱宗慶】2012-12-21 中國時報
如何透過「藝文體驗」,培養學生的藝術鑑賞能力、激發創意思考等,是目前國內外藝術教育的重點之一。各級學校與藝術家、藝術團隊或藝術場館合作,連結政府與民間的相關資源,推行創新藝術教育,讓學校師生能有更多藝文體驗機會,也讓社會的文化藝術資源發揮更大的效益,像這樣的例子在國外不勝枚舉,台灣也有很多類似的成功案例,值得進一步推廣或做更多元化的嘗試,以落實全民美學與人文教育。
以表演藝術為例,雪梨歌劇院與麥覺理港(Port Macquarie)的玻璃屋(Glasshouse)合作辦理Open House計畫,連結十二年基礎教育(K-12)提供創新藝術體驗課程,讓澳洲新南威爾斯州中北岸地區學校師生,都能享受到原本只提供給雪梨觀眾的國際性展覽、藝術家與表演;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的Limelight計畫,鼓勵新加坡校園合唱團、管弦樂團參與演出,並提供他們公開演出平台,讓優秀的學校合唱團、管弦樂能有機會站上濱海藝術中心音樂廳演出。
南美洲的委內瑞拉成立「國立青少年管弦樂團系統(El Sistema)」,作為推廣音樂教育的全國性計畫。該系統為呈傘狀架構的連結網絡,涵蓋一百五十多個青年管弦樂團和七十個兒童管弦樂團,包含西蒙.玻利瓦爾交響樂團、兒童交響樂團、社區型的青少年管弦樂團,及El Sistema計畫養成的合唱團和室內樂團,由西蒙.玻利瓦爾音樂基金會(Simon Bolivar Music Foundation)管理。國內許多表演藝術團隊或場館,如國家兩廳院、台北市立交響樂團、台北市立國樂團、國立台灣交響樂團及民間相關表演團隊等,也都有與學校合作辦理表演藝術體驗推廣計畫。
文化、藝術其實和生活是分不開的。藝術課程的內容規畫,除現有的學分式課堂外,還可思考如何從課外活動、生活體驗、家庭教育等方面著手,讓學生在生活中透過「體驗」來學習,很自然地從體驗、感受、喜愛到追求,藝術與人文才有機會內化成為他們人生的一部分。未來走入社會後,不管從事什麼行業,也會很自然地將人文涵養與美學素養融入其中。從此可見「體驗」課程對於藝術與人文學習的重要性。
因此,在規畫藝術與人文課程時,亦須將課程內容的多元化列入考量。善用現有資源,邀請藝術創作者駐校、與學生互動,或是安排藝文團體進行校園巡迴演出。這些方案的實施,不僅能增加學校師生實際接觸、體驗藝術的機會,同時也能補強課堂資源不足的問題。
政府推行十二年國民教育,是一個轉變的契機,在規畫藝術與人文課程時,應該思考如何將藝術與人文融入教學。藝術教育講求多元、強調體驗和實作,此一特性正可以和其他教學方式連結互補,觸發、引發創意及創造力。有了藝術教育相關的實務體驗加入後,透過多元教學方法,不同學科的教師都將會有靈活運用藝術、美感等教學觀念和方法的可能性。如此,方可望以創造性的教學,培養出具有創造力的優秀人才。
下一波經濟發展趨勢,是以文化帶動產業發展,而源頭端文化的深耕,則為文創產業的發展根基,更是各行各業創新能量的來源。文化不一定能產業化,但卻能為產業加值。雖然,源頭端的支持,較難在短時間內看到實質效益,但若仍僅在意末端產值的問題,持續忽略藝術教育、文化藝術扶植相關工作,那麼文化軟實力,激發創新能力、擺脫代工命運、提升國際競爭力,恐怕永遠只是紙上談兵。(作者為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校長)
◆ 我見我思-道德也能行銷
【吳典蓉】2012-12-21 中國時報
哈佛知名教授邁可.桑德爾來台演說,六千名學子現場與聞論辯,就一位倫理學教授而言,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桑德爾這次巡迴演說的主題,就是最新著作《錢買不到的東西》,書的副標題是:市場的道德限制。
新書要討論的主題很清楚,市場已侵入我們人生的每一個範疇,連一點幽微之處都不放過。桑德爾舉了從排隊、汙染環境、違規超速駕駛,到看病、遊樂場的優先權,幾乎沒有什麼是不能賣的。桑德爾憂心的不只是日漸擴大的弱肉強食、貧富差距而已,作為亞里斯多德的信徒,他在意的是,「生命中某些美好的事物,一旦被轉化為商品,就會淪於腐化或墮落。」最極端的例子是,教宗彌撒,一旦出現黃牛票,馬上褻瀆了原來的神聖意義。
弔詭的是,桑德爾的新書,想必就如同前一本《正義》一樣,不但在台灣躍居暢銷書排行榜,在全球都是大賣,我們不得不面對一個現實,桑德爾並未因為擔心市場的腐化作用,就如文豪托爾斯泰一樣,為了讓自己的小說能讓普羅大眾都可以享受,拒絕享受任何相關的所有權。桑德爾的書不但進入市場,而且,還是市場的大贏家。
因為,《正義》這些書,正好呼應了貧富差距日漸擴大的全球局勢,桑德爾在東亞大紅,主要是因為這些國家的政府及父母無法提供年輕人一套安身立命的倫理觀,而形成了道德真空;可以說,桑德爾擔心市場腐化一切的能力,但是他卻透過市場來「行銷」一套道德觀,該問的一個問題是,桑德爾絕對不是全盤否定市場,但是正如他形容「市場推論以其獨特的方式,掏空了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辯論」,我們要問的是,道德行銷這樣的手法是否如桑德爾所說的,貶低、腐化了他要傳達的道德訊息。
我並不認為如此,如果市場能讓桑德爾的理念傳達得更遠,對我們自己和下一代,都是有貢獻的,但這就是市場的魔力之所在,最反對它的人也無法逃離,正因為市場實在是太有效,所以每一位譴責市場的人,都有自打耳光的風險。
其實,我並不擔心市場將一切待價而沽,相反的,我擔憂,那些無法市場化的價值是否就此失傳。就如美國最有分量的媒體人李普曼在《民意》一書中說的,人民即使只花五毛錢買「真實」,他們都不願意,他講得是九十年前的報紙,現在依然如此,而且變本加厲,有再強的調查報導,也不見得能為報紙雜誌促銷,除非,你有很強的「真實行銷」能力。
◆ 華府看天下 美國的台灣專家們
【傅建中】2012-12-21 中國時報
喬治城大學史學教授唐耐心(Nancy Tucker)是美國少數的台灣專家之一,日前因癌症病逝,得年僅六十四歲而已,誠學界之損失也。
唐耐心治學甚勤,著述亦豐,尤其近年方向轉向台灣,先後編寫了《危險的海峽》(Dangerous Strait)和《海峽話題》(Strait Talk)兩本專著,奠定她台灣事務專家的地位,早先亦曾出版過《台灣、香港與美國,1945─1992》一書,補足高立夫(Ralph Clough,1917─2007)所寫《海島中國》(Island China,只寫到一九七○年代後期)的不足。此外,根據訪談和外交檔案所寫的《中國外交密檔》(China Confidential),喬治華盛頓大學的中國專家沈大偉認為本書是了解中國的必讀物。
美國學界研究中國的比比皆是,但研究台灣的則寥若晨星,大學專門開設台灣課程的絕無僅有,在這方面首開先河的是前面提到的高立夫,他在六○年晚期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開課講授台灣在美國外交裡的角色;高氏早年供職於重慶和南京美國大使館,最後的外交職務是台北美國大使館副館長,絕對有資格開這樣的課。在他之後,由於台灣逐漸擺脫威權統治,走向民主,美國學者漸漸對研究台灣感到興趣。
目前在美國大學以研究台灣著稱的學者,除了剛剛故世的唐耐心外,還有戴維森學院(Davidson College)的任雪麗(Shelley Rigger),去年出版有《為何台灣重要?》(Why Taiwan Matters)。在智庫的台灣專家則有布魯金斯研究所的卜睿哲(Richard Bush)和史汀生中心的容安瀾(Alan Romberg),前者的《解鈴:創造台海和平》和《近鄰的危險》(The Perils of Proximity)堪稱皇皇巨著;後者則是陳水扁當政後異軍突起的台灣專家,他寫的警告阿扁《懸崖勒馬》一書,可算是從美國利益出發的適時之作。十月間,容安瀾把他過去六年所寫有關台灣島內政治和兩岸關係的專論與分析輯為上中下三冊,以《從對抗到合作》(From Confrontation to Cooperation)書名出版,樹立了他研究當前台灣政治和兩岸關係的權威地位,幾不做第二人想。
曾任國務院副發言人的容安瀾是「中國通」裡的自由派,甚至可說是親中派,本來對台灣殊乏好感,乃至排斥,想不到如今成為對台灣事務用力最深、寫作最勤的專家,極為出人意表。
唐耐心除著作等身外,亦長於公眾演說,頗具吸引力,今則成為絕響矣。至於華裔學者研究兩岸關係在美國學界嶄露頭角的,尚不多見,五、六十年代來來自台灣的學者曾一度在美國漢學界領風騷,但現已退隱林下或凋零物故,後繼乏人,新興的一代華裔學者幾全來自中國大陸,想要他們繼承台灣上一代學人在美國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成就是不可能的,所謂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五百年,現在風水已經轉到大陸去了,台灣的崢嶸歲月能否再現,那就得看島上年輕一代有否雄心壯志而定了。如果只想做小國寡民,偏安一隅,那就萬劫不復了。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