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07

一味重視產值 文創業嗆文化部

◆ 一味重視產值 文創業嗆文化部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076466.shtml

【台灣醒報╱記者楊智強╱台北報導】2013.08.06

「我國政府文創產業的輔助政策方向都錯了!」〈旗津窯文化1300〉創辦人沈亨榮5日表示,政府對文化產業的政策輔助應該要往長遠著手,而非一昧重視產值。全國商業總會理事長張平沼則表示,文化部經費通常都被砍,業者要有自力更生的準備。文化部次長許秋煌回應,文化部的資源整合與規劃還有改進空間。

「文博會第一屆舉辦時,因為會場太過凌亂,所以對文博會感到灰心。」沈亨榮語重心長的在「2013台灣文博會公益設計產業跨世代見面會」上表示,「我國政府對文創扶植並沒有一套完整的長遠政策,竟跟一般產業一樣,只看產值不看背後所代表的文化意義,很可笑!」

沈亨榮舉例,陶瓷的燒製技術和文化需要長久時間的培養,但居然會被說成夕陽工業,讓他感到很無力。他表示,政府應該大力培養文化工藝產業,而且應該將專業的建議納入,不應只根據數據撥預算、定政策。若能有個整體的規劃,將會是我國目前推廣軟實力最好的管道之一。

許秋煌回應表示,文化部的預算還有資源整合與加強利用的空間。許秋煌說,對於相關產業政策可以再進行檢討。

「文化部無法大力推行政策都是預算問題,我曾當過立法委員,很了解立法院的生態。」中華民國全國商業總會理事長張平沼表示,通常文化部的預算都會被抹黑為「圖利廠商」或有私心等,讓預算很難通過。張平沼指出,我國文創產業可能要有必須自力更生的覺悟。



◆ 韓國拚文創 先縮小城鄉差距
http://udn.com/NEWS/WORLD/WOR4/8076811.shtml

【聯合報╱特派記者劉俐珊/韓國報導】2013.08.06

最快明年四月,協助韓劇等流行文化「韓流」行銷國際的韓國文化內容振興院(KOCCA),將搬家到韓國西南邊的全羅地區。這是振興院要讓韓國成為文創強國的新策略—先拉近韓國文創產業的城鄉差距。

韓國文創發展表現亮眼,但據統計,不論是業者、銷售額均集中首爾,擠壓地方文創業生存空間。

振興院公共關係主任朴承龍接受本報專訪時坦言,「地方資源確實不夠」,導致地方政府以往對發展文創興趣缺缺。

韓國政府二○○五年選定首爾以外的八個城市,包括釜山、春川、富川等,成立地方振興院,對地方業者更祭出更多優惠措施,改善資源分布失衡現象。

朴承龍指出,搬遷後,勢必會影響首爾企業,但可協助地方建立文創品牌。他說,這是KOCCA藍圖中不可或缺的一塊,位於西區的光州,將成為和中區首爾兩強並立的文創中心。

優惠措施將會獨厚大財團?朴承龍搖搖頭,「事實並非如此」。

振興院逾九成的支援對象為中小企業,即公司員工人數十人以下,年營業額十億韓元(約新台幣兩千七百萬)以下的業者。

朴承龍表示,以往地方政府對在地文創產業「興趣缺缺」,不過,中央以積分制為誘因,只要符合相關條件,積分愈多、能領到的補助金額愈多。

「現在台灣最受歡迎的韓國藝人是誰」?朴承龍好奇提問。

這也是朴承龍經常在思考的問題:韓流文化在海外的布局。

朴承龍說,台灣是亞洲重要的行銷據點。此外,KOCCA觸角已延伸至北京、東京、美國洛杉磯和倫敦,每處地點都經千挑萬選,二○一四年也將新設海外據點,但他未多透露。

「大多數人可能認為流行文化是『暫時』現象,沒錯,確實如此,但我們的目標就是注入更多創意,讓韓流熱延續,」更重要的是,在每位國民心中,「植入享受文化、創意的基因,」朴承龍微笑且自信地說。

※ 相關報導:

* 「排除亞洲特色」 南韓小企鵝PORORO爆紅
http://udn.com/NEWS/WORLD/WOR4/8076814.shtml

小企鵝PORORO是南韓家喻戶曉的本土動畫角色。牠和韓國師奶殺手裴勇俊、花式溜冰運動員金妍兒共同出任二○一二年韓國觀光大使,更是韓國動畫產業的成功典範。

前往小企鵝PORORO的製作公司ICONIX途中,隨行口譯說,家裡有小孩的父母,給PORORO取了「PO總統」稱號,因為只要小孩一哭鬧,看了PORORO動畫就會安靜下來。

PORORO在韓國兒童心目中的地位,「就像總統一樣」。

* 韓遊戲展 學生的就業媒合會
http://udn.com/NEWS/WORLD/WOR4/8076812.shtml

人來人往的華克山莊飯店,正舉辦二○一三年韓國遊戲展(ITS GAME 2013),沿「學生專區」指標前進,五十坪大的會議廳,擠滿近一百名學生,這並非電競賽場,而是就業媒合會,每位學生都有備而來,展示自己平日在學校的開發成果。

「學生把開發看成稀鬆平常的事,研發、行銷從小開始培養,值得台灣警惕」,來自台灣的遊戲公司新幹線國際事務處經理王明昌說。



◆ 台灣藍海──亞太慈創中心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4/112013080600509.html

【李國政】2013-08-06 旺報

「慈創」是「慈善創意產業」的簡稱,「慈創」的規模比不上「文創」,但其軟實力的深廣程度,卻遠超文創。為什麼會有「慈創中心」的發想?首先是提升台灣的創意水準。雖然「創意」在台灣備受重視,但台灣社會的創造性其實相當不足,我們總是跟在別人後面模仿。慈創產業如能成立,應該是第一個由台灣發明概念的現代「產業」,而且隨著由台灣來界定其產業內涵、遊戲規則等,台灣的創意水準應能躍上一個新台階。

台灣社會的特質也使得「慈創中心」的定位讓人心服口服;台灣人的善心和愛心。這項優良的文明特質不但讓「志工文化」在台灣蔚然成風,而且因此支撐起一個全世界最大的慈善團體(慈濟),這是小小台灣了不起的文明成就。以「台灣有全世界最大的慈善團體」為依據,向外行銷「亞太慈創中心」,可讓這個文明成就直接轉化為台灣在世界的亮點。

「藍海戰略」是另一考量。台灣與鄰國拚文創,是全然的「紅海戰略」,且常拜下風,如大陸選秀節目《我是歌手》爆紅,大陸在文創的某些領域已經超越台灣。台灣如推出「慈創」,自我定位「亞太中心」,不但站上「藍海」的制高點,別說因體制和國民素養原因大陸在可見將來不可能追得上,連日本和南韓也會瞠乎其後。即便在世界的範圍看「慈創」,台灣也未必輸於西方大國,但我們暫且只將眼光限於東方,限於亞太,在此區域,台灣有著鶴立雞群般遙遙領先的「慈創」競爭力。

慈創和文創都屬於「軟實力」,其目的作用就是要人「近悅遠來」。台灣人為此瘋迷體育和文創,以為可憑此「讓世界看見台灣」,其實是迷思。奪得體育世界冠軍所能感動的,僅僅是國人自己而已,它是純然內向的,外國人對之無動於衷是常態──只要想想台灣人自己如何冷待外國體育冠軍,包括和謝淑薇攜手奪冠的大陸選手,就可明白。台灣的「文創」影響力也僅止於華人世界,連日本和南韓都達不到,何談世界!

但台灣的慈善感動力早超越了這一切。以台灣與之關係最密的3個國家日本、大陸和美國為例。日本遭逢311核災,台灣人踴躍捐款,慈濟人深入災區救助,日本在事後如何感激,以各種方式「回報」台灣,已眾所周知。

大陸每逢重大災害,台灣的慈濟、紅十字會等民間機構總是不遺餘力相助,在平時,機構有慈濟、佛光山,個人有溫世仁、張平宜,為關懷大陸的弱勢族群付出心血,這一切,大陸從政府到民間瞭然於心、感動於懷。近年來大陸對台灣越來越友善,有感於台灣的慈善人道奉獻是一大原因。

美國東岸去年10月底遭「珊迪」颶風重創,慈濟出動4千多人次志工深入災區關懷,感動美國社會。今年4、5月間,慈濟連續得到3個獎的表揚﹕總統歐巴馬設立的「Champions of Change」(傑出領袖)獎、紐約州參議院通過感謝台灣政府,慈濟和民間團體的決議案、全美急難救助組織頒發的年度最佳志工組織獎,創下亞洲在美國的記錄。歐巴馬還表示要送一封私人信件給證嚴上人親表謝意。

作為一項「軟實力」,無論是廣度還是深度,台灣的「慈善」影響力遠遠甩開了體育和「文創」,觸及它們根本到不了的上下各個世界角落,早已是最有成效的「國民外交」了。

(作者為專欄作家)

※ 相關報導:

早餐桌上的文創思維
* 在街角遇見設計 生活即是舞台

21 則留言:

fsj 提到...

匈牙利廣播國家交響樂團 來台奏《命運》

【邱祖胤/台北報導】2013-08-07 中國時報

享譽國際的匈牙利國家廣播交響樂團,年底將由傳奇鋼琴家兼指揮家瓦薩里(Tamas Varsary)領軍,來台演出貝多芬《命運》、柴可夫斯基《第五號交響曲》;瓦薩里還將邊彈鋼琴邊指揮,與樂團合奏李斯特《幻想曲》。

躋身世界頂尖樂團

匈牙利國家廣播交響樂團前身為布達佩斯交響樂團,2013年升格為國家級樂團,正式更名。樂團雖然只有70年歷史,但秉持東歐樂團深厚傳統,加上瓦薩里的國際聲譽及推動,逐漸躋身世界頂尖樂團之林,連《紐約時報》重量級樂評人荀伯格都讚不絕口。

瓦薩里說:「這是一個充滿活力的樂團,它根植於匈牙利數百年的傳統,每一位團員都是藝術家,他們以李斯特、巴爾托克、高大宜、杜南伊為傲,更以他們為學習榜樣。」

曾二度來台 創紀錄

2004年,匈牙利國家廣播交響樂團首度來台演出,當時就是由瓦薩里率領,並演出華人作曲家劉學軒作品《三峽祖師廟的石獅》。2008年,瓦薩里再度帶領樂團來台,與國立台灣交響樂團及國內歌手所組成的千人合唱團合作戶外演出,創下千人大合唱的金氏世界紀錄。

匈牙利國家廣播交響樂團由瓦薩里的老師、作曲家杜南伊於1943年創立,杜南伊賦予樂團高貴典雅的聲音,對古典及浪漫時期音樂更有獨到見解,為樂團奠定了歐洲一流交響樂團的地位。

許多知名指揮家都曾與匈牙利國家廣播交響樂團合作,包括阿巴多、巴畢羅里、杜拉第、克倫培勒、孟許、史托考夫斯基以及蕭提。1992年瓦薩里開始擔任匈牙利國家廣播交響樂團音樂總監,率領樂團巡迴世界演出,將樂團的聲望推向高峰。

高鐵套票 優惠樂迷

匈牙利廣播交響樂團將於11月4、5日在台北國家音樂廳演出。首場幻想曲之夜,上半場將由瓦薩里擔任指揮及鋼琴演奏,演出李斯特《幻想曲》,並由樂團首席小提琴家歐拉擔任獨奏,演出孟德爾頌《小提琴協奏曲》,下半場演出貝多芬《命運交響曲》。

第二場柴可夫斯基之夜,上半場演出柴可夫斯基《羅密歐與茱麗葉序曲》與《小提琴協奏曲》,下半場演出柴可夫斯基《第五號交響曲》。

為嘉惠台北以外的樂迷,主辦單位與台灣高鐵公司合作推出「高鐵套票」,可透過ibon訂票,享音樂會門票85折、高鐵車票7折優惠,詳洽高鐵網站或主辦單位。

※ 相關報導:

* 傳奇瓦薩里 獲莫札特獎章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3080700441.html

現年80歲的匈牙利傳奇鋼琴家兼指揮家瓦薩里(見圖,本報資料照片,陳信翰攝),以高貴溫暖的琴音征服全球樂迷,他所演奏莫札特、蕭邦、李斯特的音樂已成經典,去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更頒給他「莫札特金質獎章」,表揚他對全人類音樂藝術的貢獻。瓦薩里是繼已故大提琴大師羅斯托波維奇之後,全球第2位獲這個獎項的音樂家。



◆ 台藝術家王虹凱 紐約MoMA發聲

【吳垠慧/台北報導】2013-08-07 中國時報

台灣藝術家王虹凱的音像作品《咱的做工進行曲》,將參加紐約現代美術館(MoMA)10日開展的聲音藝術特展「Soundings: A Contemporary Score」。這是紐約現代美術館首度舉辦以聲音藝術為主的大型特展,有來自美國、烏拉圭、挪威、丹麥、英國、德國、澳洲、日本及台灣等國家的16位藝術家,都以聲音為媒介,融合視覺藝術、建築、表演、音樂呈現。

《咱的做工進行曲》是王虹凱與雲林虎尾糖廠合作的計畫,2011年曾參加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展出。王虹凱邀請虎尾糖廠退休員工和配偶一起回到糖廠。透過一系列他們的錄音,讓畢生奉獻給糖廠的阿公阿嬤掌握麥克風,並收集現任工人勞動的聲音。

《咱的做工進行曲》利用聲音記錄虎尾糖廠勞工的情況,勾勒出歷史的轉變,也讓台灣的勞動記憶於國際平台「發聲」。

王虹凱1971年出生雲林虎尾,畢業於台大政治系和美國紐約新學院媒體研究所。她以聲音做主軸探索社會關係,曾受邀參加奧地利維也納荀伯格音樂中心、捷克布拉格DOX當代藝術中心、盧森堡Casino Luxembourg當代藝術中心、韓國仁川女性藝術家雙年展、西班牙馬德里In-Presentable表演藝術節和日本橫濱三年展等國際聯展。

紐約現代美術館外,王虹凱同時在紐約下東城的Lisa Cooley藝廊參加「The String and the Mirror」聲音藝術聯展,並於10日下午發表《The Musical Condition of Reasonable Conspiracy》計畫。王虹凱將她與澳洲作曲家Chris Mann的電話訪談內容逐字記錄,表演時邀請2位劇場演員重新照本演唸,另有2位前衛音樂家在現場介入對話。

※ 相關報導:

* 藝術家擊牆2.7萬下 畫出曼德拉
http://udn.com/NEWS/WORLD/WORS2/8079497.shtml

比利時藝術家艾卡西把刻著漢字「自由」的印章固定在拳擊手套前,戴上手套擊牆2萬7000下,繪出南非前總統曼德拉的肖像。

fsj 提到...

我見我思-第一個鄉鎮交響樂團

【謝錦芳】2013-08-08 中國時報

炎夏的周日午後,暨南大學附中音樂教室裡傳出悠揚樂音,埔里Butterfly交響樂團成員正辛勤地練習,為本月16日起一連串音樂會做最後準備,一旁父母親們靜靜地聆聽,他們許多是務農、開雜貨店或賣油條的埔里鄉親。為了讓孩子有更好的未來,再怎麼辛苦,他們都甘願。

儘管缺人與也缺資金,由在地音樂師生組成的「埔里Butterfly交響樂團」周一正式成立。發起人名單中,有民宿、咖啡館、餐廳、香行、醫院、藥房老闆和校長與音樂界人士,這是一次埔里各行各業的大串聯,來自四面八方的小額捐款,甚至包括廟宇香油錢,促成了全台第一個鄉鎮級的交響樂團。

在台北,有國家音樂廳、以及企業豐沛的資源贊助;在埔里,孩子們想參加音樂比賽,連一把像樣的好琴都沒有。埔里Butterfly交響樂團成員中,有許多具音樂天份的孩子,音樂總監謝東昇為了鼓勵他們參加比賽,特別向好友借琴,他們也很爭氣得了許多獎。音樂為小鎮帶來了希望,學琴不再是菁英階層的專利。

籌組樂團過程中,擔任團長的新故鄉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廖嘉展與其他發起人每周定期聚會討論,平時以手機APP程式LINE進行熱線,許多創意點子就這樣產生了。例如,今年的921,交響樂團要在紙教堂舉行「921.蝴蝶風起」音樂會,接下來還準備舉行「農民市集」音樂會,把音樂會帶到農家,向農夫致敬。

埔里Butterfly交響樂團的創立,對許多人來說,簡直是不可能的任務。不過,遠在地球另一端,生活水平遠不如台灣的委內瑞拉,早在1975年,即由音樂家暨經濟學家艾柏魯(Jose Antonio Abreu)創辦青少年交響樂團系統,38年來培養數十萬音樂人,其中更有擔任洛杉磯愛樂音樂總監、柏林愛樂團員等國際級知名音樂家,也讓委內瑞拉成為古典音樂奇蹟之國。

「貧窮最悲慘的,不是缺乏食物與住所,而是缺乏自我認同,感覺自己一無是處。」現年74歲艾柏魯在Ted演說中指出,「當孩子們開始學琴的那一刻,他們不再貧窮了。」「青少年交響樂團不僅是藝術上重大成就,更是情感的共鳴。音樂鼓勵孩子們懷抱夢想,創造積極向上的社會力量,讓他們遠離毒品與犯罪。」

委內瑞拉有艾柏魯進行音樂扎根,台灣則有埔里鄉親與一群熱愛音樂的人,不計一切為音樂播種,他們要以音樂來改變社會。委內瑞拉與艾柏魯的故事,給埔里的音樂人極大的啟發與鼓舞。如果,委內瑞拉可以;台灣,當然也可以。

※ CNN 最近也有相關的專題報導。相關報導:

* 太陽蟲蟲大軍 年底來台舞森巴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079983.shtml

....當地球暖化成為舉世關注焦點時,太陽劇團在二○○九年創作了「OVO蟲林森巴」,用隨處可見的花草及生活其間的昆蟲,展現對自然的關懷。OVO原是葡萄牙語中「蛋」的意思,象徵昆蟲的誕生與生生不息的生命循環。

「OVO蟲林森巴」是太陽劇團創團廿五年的第廿五齣創作,全劇以花園一角,呈現出昆蟲世界裡溫柔又熱情、喧鬧又安靜、平和又混亂的場景;除提供視覺、聽覺娛樂,還增加嗅覺的享受。

* 驫舞劇場 馬上三人 向費爾德致敬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3080800446.html

全男子舞團「驫舞劇場」成軍9年,創團人陳武康與蘇威嘉將聯手獻演「馬上三人」,演出美國編舞家費爾德(Eliot Feld)的5支舞作。陳武康說:「驫的成立、我對舞蹈的信仰,都受到費爾德的影響。」

費爾德今年71歲,編舞作品多達145部。他在美國舞壇堪稱傳奇,11歲在紐約市立芭蕾舞團演出《胡桃鉗》,1960年代末他開始為美國芭蕾舞團編舞,25歲創立自己的舞團與舞蹈學校「芭蕾科技」(Ballet Tech),同時還買下了紐約當代舞蹈重鎮喬伊斯劇院。

* 河床劇團 演出夏宇詩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082527.shtml

「背著你跳舞背著你揮霍/背著你站在一棵樹下/不為什麼地就是很快樂/唯有快樂的時候可以肯定/你再也再也不會責備我……」。夏宇的詩向以視覺感強、符號意涵多重著名。同樣善於視覺意象的河床劇團,以夏宇10首詩融合為音樂劇「只有秘密可以交換秘密」,8月9日至11日在台北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演出。購票洽兩廳院售票系統。



◆ 華文朗讀節 有請小燕姊讀繪本

【林欣誼/台北報導】2013-08-08 中國時報

小說《為愛朗讀》中少年為愛人朗讀的情景,感動許多人;古巴雪茄工廠內,有專門為廠內捲菸工人朗讀詩歌、新聞與小說的朗讀工,這個傳統延續至今,被視為珍貴的世界文化遺產。

由台灣文創發展基金會、高雄市文化局主辦的第1屆「華文朗讀節」,9月5日至9日同步在台北華山文創園區、高雄駁二藝術特區舉行,邀請影劇圈一姊張小燕朗讀繪本、導演魏德聖與馬志翔朗讀台灣經典與電影劇本等。

2011年起台北書展開辦朗讀節,邀請作家朗讀圖書,靈感來自德國萊比錫書展的朗讀傳統。華文朗讀節則打破出版框架,結合音樂、電影、設計等跨界人才。

昨天公布第1波朗讀者名單,資深小說家王文興、「倒立先生」黃明正、日前入選澳洲「世界最棒工作」決選的謝昕璇、知名科學作家孫維新、李家維、吳俊輝,以及知名音樂人雷光夏等,並持續邀約大陸與國外作家。

除了有打造朗讀劇場的「演區」,華文朗讀節還推出結合書展形式的「展區」,邀集出版社設攤舉辦活動,呈現嘉年華氛圍。

台灣文創發展基金會董事長王榮文自詡,要將華文朗讀節打造為華文作家平台,串聯華文與國際作家;朗讀語言以華文為主但不拘泥,包含原住民語、台語、客語及其他外語。

※ 相關報導:

* 竹籬笆藝文季 新北索票看「瘋相聲」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082164.shtml

新北市政府文化局8月17日到10月12日將舉辦「光影眷村:2013新北市竹籬笆藝文季」,昨天文化局長林寬裕和導演盧金城、美食達人梁幼祥、藝人顏正國一同宣傳。17日首場「今晚瘋相聲」明天起開放索票。



◆ 癱男住院45年 自拍動畫謳歌生命

自由 2013.08.08

〔編譯管淑平/綜合報導〕巴西男子馬查多(Paulo Henrique Machado)因幼時罹患小兒麻痺症導致癱瘓,一天24小時都需要人工呼吸器,至今已在醫院住了45年。儘管如此,馬查多沒有自暴自棄,在病床上學會電腦動畫,正將他隔壁床病友所寫的兩人故事拍成動畫電影。

巴西生命鬥士

現年45歲的馬查多住在巴西聖保羅一家醫院,母親在他出生兩天時過世,他這輩子迄今幾乎都在醫院裡度過,人生最早記憶就是坐輪椅在醫院裡探索,「我是這樣發現我的『宇宙』」。

馬查多與醫院裡其他小兒麻痺病童一起長大,結為好友,但這群人一個接一個過世,現在只剩他和「室友」伊蓮娜(Eliana Zagui)。馬查多說,我們像兄弟姊妹,兩人是彼此的支撐力量。雖無法上學,但酷愛電影的馬查多在病房學會電腦動畫;伊蓮娜靠著用嘴執筆寫作、畫畫,已有著作出版。馬查多5月在網路成功集資6萬5000美元(約194萬台幣),正在將伊蓮娜根據兩人故事所寫的書「莉卡和朋友的冒險」(The Adventures of Leca and her Friends)拍成3D動畫。

1970年代的小兒麻痺患者通常活不過10年,馬查多和伊蓮娜能活到現在,令醫生也不解。由於擔心感染,兩人至今出外次數僅約50次。協助馬查多拍片計畫的漫畫家薩吉斯說,「我們很多對話都放進動畫裡,它確實是他的寫照。」

fsj 提到...

「築空間」數位音樂廳 直播柏林愛樂

【聯合報╱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2013.08.09

毋須遠渡重洋、不必擔心音響不佳。人在台灣,你也可以端坐於音樂廳中,與柏林樂迷同步欣賞柏林愛樂樂團在德國舉行的音樂會。台開集團與牛耳藝術合作,取得柏林愛樂授權台灣獨家公播權,於「築空間」打造全台首座直播柏林愛樂音樂會的數位音樂廳。

「築空間」位於台北火車站附近,內設藝廊、咖啡館,以及一間約卅五個座位的小型音樂廳。台開集團董事長邱復生表示,「築空間」被台開賦予「讓藝術進入民眾生活」的使命。「有好的軟體,才能彰顯空間的價值!」他說,台開不只打造硬體空間、更要經營藝術、音樂等「軟體」。未來希望在台灣各角落打造類似「築空間」的社區藝文中心。

二○○五年柏林愛樂首度訪台,於兩廳院廣場舉行戶外轉播。柏林愛樂大提琴首席曼寧格看到廣場上的三萬名觀眾,感動之餘思索:「如何讓音樂廳之外的民眾親近古典音樂會?」三年後,柏林愛樂數位音樂廳誕生,讓樂迷透過網路同步收看直播音樂會。迄今擁有四百多場音樂會數位影音檔案,品質不遜於CD。會員若錯過音樂會現場直播,也可進入資料庫點選重播。

為了讓樂迷能以音樂廳的品質同步聆賞柏林愛樂,牛耳藝術負責人牛效華花了一年時間與柏林愛樂溝通,終於在前天為「築空間」拿到柏林愛樂公播權。牛效華透露,這項「公播權」一年簽一次約,金額不能透露。有了公播權,「築空間」可公開播放「柏林愛樂數位音樂廳」內所有檔案,並可同步轉播現場音樂會。

● 八月十三日起,每周二至周六,「築空間」舉行每日兩場的柏林愛樂演出轉播及專人引言,廿四日凌晨一時(台灣時間)則舉行首場柏林愛樂音樂會現場直播。

凡為「築空間」及牛耳藝術銀卡會員,或曾購買今年牛耳主辦任一場交響樂團音樂會票券的樂迷,皆可透過會員管道預約座位。築空間地址:台北市重慶南路一段二號B1

※ 相關報導:

* 全國文藝營 海內外500人品味文學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084678.shtml

華人世界最具指標性的藝文盛事「全國巡迴文藝營」昨天在宜蘭舉行,近500名學員分成小說、電影、新詩、戲劇等組別,將以3天2夜的時間,由名家帶領,近距離與藝文美麗相約。



◆ 剝皮寮重現「百果樹紅磚屋」 黃春明跨界玩藝

【聯合報╱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2013.08.09

走進台北剝皮寮歷史街區內的「黃春明玩藝紅磚屋」,作家黃春明笑得開心:「我是全台年紀最大的咖啡館小弟!」他於宜蘭打造的咖啡館「百果樹紅磚屋」,八月在台北開了間「分店」。

趨勢教育基金會策畫的「玩藝文學節」,昨於剝皮寮開幕,展至十八日。該展邀請吳明益、王聰威等十位新世代作家,與何孟娟、侯淑姿等十位新銳藝術家跨界合作。藝術家以作家文字為文本,發想創作錄像、畫作、攝影、裝置藝術等。

趨勢執行長陳怡蓁另邀請黃春明,在展場中打造「黃春明玩藝紅磚屋」,重現「百果樹紅磚屋」的咖啡館場景,邀請民眾入內小坐。咖啡館內掛滿黃春明的撕畫、油畫。

陳怡蓁表示,黃春明是作家「跨界」成功代表。黃春明則幽默表示,長江後浪推前浪,「這一代的波浪更加洶湧。」他之所以鼓起勇氣參加「年輕人的展覽」,「因為老人和小孩一樣,最喜歡被鼓勵。」

※ 相關報導:

* 劉瀚之個展 催眠門、騷擾手…類道具狂想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085059.shtml

會催眠的大門、專用來騷擾人的電動手、為迴避他人眼神特製的「看領帶」道具…藝術家劉瀚之以「類道具」的無厘頭裝置凸顯現代人既無法融入群體又無力逃脫現狀,只能在內在世界放縱自己的畸異性格。

一九八二年出生的劉瀚之,是二○一一年台北美術獎首獎得主,他的個展「原地散步」同時呈現他如同漫畫般充滿異想的手繪圖稿,以及他親自製作的各種機械裝置。他的創作把當代人的懦弱、卑微又孤獨的困境推到臨界點,圖旁的註腳常一語中的。

* 光畫靈動 和代人平傳遞美好夢想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3080900454.html

在一片幽暗闃黑之中,有道光影線條倏地滑過,隨著線條的增加、粗細濃淡的改變,滿天星斗的山景勾勒浮現。幾分鐘後,光又淡去,幾道快筆刷拂,頂著光環的小天使躍然而生。伴隨著柔和的背景音樂,觀眾彷如置身夢境,感到親切舒暢。這樣的演出稱為光畫,由日本藝術家和代人平獨創,這是他首度來台,將親自展現夢一般的光畫演出。

光畫的原理說來簡單,在畫布上塗上螢光漆,在全黑的環境下,透過手電筒的映照與擘畫,就會出現螢光色樣。不過,要能將光線轉化成畫筆般的筆觸與線條控制,又要在黑暗中的巨大畫布畫出特定主題,如何成功構圖與串聯畫面,需要一定功力與技巧。

fsj 提到...

子遺骸出土 蒙娜麗莎微笑有解

中央社 2013.08.10

義大利考古團隊表示,蒙娜麗莎兒子和丈夫的骨骸在佛羅倫斯的墓穴出土。如果先前挖出的蒙娜麗莎遺骸和兒子的DNA吻合,重建面貌後可能解開達文西名作「蒙娜麗莎微笑」祕密。

考古學家和古生物學家文森堤(Silvano Vinceti)昨天舉行記者會,宣布已經在佛羅倫斯的聖母領報大教堂(Basilica della Santissima Annunziata)地下的墓穴中挖出蒙娜麗莎兒子和丈夫的遺骸。

文森堤先前在佛羅倫斯的聖奧索拉修道院(Convento di Sant’Orsola)的墓穴挖出3具16世紀的60歲女性遺骸,他認為其中之一是蒙娜麗莎。

他解釋,皮耶羅(Piero)是蒙娜麗莎和富商喬康道(Giocondo)一起生下的兒子,如鑑定後3具女性遺骸中有1具的DNA和皮耶羅吻合,就證明找到了蒙娜麗莎。「重建這具遺體的容貌後,可以解開達文西最重要模特兒神祕微笑的秘密」。

「晚郵報」指出,挖掘墳墓解開達文西名作的秘密也許讓大眾媒體和撰寫「達文西密碼」的丹布朗(Dan Brown)深感興趣,但也引來相當多專家批評。

藝術史學家蒙坦納里(Tomaso Montanari)說,「我們甚至不知道達文西畫作的主角是誰,很可能不是這位出土的女士。文森堤也曾經主張畫中人是達文西的男情人。最後他頂多是說,90%吻合,但在科學上這沒意義」。

藝術評論家達維里奧(Philippe Daverio)甚至批評文森堤有戀屍癖,把科學和文化研究當成作秀。

先前文森堤在拿坡里挖掘畫家卡拉瓦喬(Caravaggio)遺骸也引發許多爭議,但這次的蒙娜麗莎計畫有佛羅倫斯省政府支持,因此持續進行。文森堤也已經計劃尋找拿破崙的遺骸。



◆ 餐桌上討論未來 藝術家與家的關係

【吳垠慧/台北報導】2013-08-10 中國時報

你在畫什麼?當代藝術在幹什麼?不只參觀民眾有這樣的疑問,藝術家的家人也可能有類似的疑惑。那麼,藝術家如何向家人解釋自己在做什麼?家長如何面對小孩選擇了創作作為未來?關渡美術館的「餐桌上的未來:家與藝術家」聯展,讓年輕藝術家爬梳自己和家人成員的關係,以及家庭對創作可能產生的影響。

展出的藝術家是「未來社」的8位成員:王璽安、林冠名、林賢俊、高雅婷、黃琬玲、曾雍甯、廖震平和謝牧岐,展覽的策展人是王聖閎。

早年想當藝術家,不少人得鬧家庭革命,家長以「會餓死」、「沒前途」等理由反對。但隨著觀念開放,不少愛畫畫的小孩從小被父母送到畫室或美術班訓練,在家人支持下走上創作路,「未來社」成員多屬這樣的幸運兒。不過,他們後來的創作手法,卻不盡然能獲得家人的認同。

王聖閎表示,不少創作者都有類似的「斷裂經驗」,在親人支持下考進藝術學院,「孩子身上的『藝術時鐘』開始往前快撥加速,跨入當代藝術領域,親人似乎遺留在過往的時空,覺得孩子說著他們不太能理解的語言,彷彿成了藝術的時空旅人。」

畫抽象畫的王璽安說,他的父親有次跟他說,徐悲鴻、席德進等人的作品「意境多好」,表達他對兒子不甚認同的觀點。王璽安這次展出16塊大理石磚拼組的《地面上的星星:微動的記號》,回憶童年家人晚餐後一起觀星的美好記憶。

謝牧岐的錄像《繪畫的榮耀》則拍攝自己當眾作畫,包括母親在內的「親友團」一旁奮力鼓掌,調侃創作者與親友的關係。

「召開家庭會議、討論孩子未來的重大決定,多半發生在餐桌上。」王聖閎要藝術家思考家庭對自己的影響,並把自我田調的內容寫下來,放在展場的「餐桌」上供觀眾閱讀。

黃琬玲的家庭曾經營布行,她的父親去日本採買,回國就帶卡通禮物給她。「我從小就是『卡通控』,喜歡米奇、米妮,對流行文化有興趣,也對質感很敏感。」她的作品「貢養人」系列便描繪年輕人崇尚物質的狀態。

高雅婷的祖父、父親也經營布行,卻因不敵成衣市場擴張而關閉。父親後來迷上去福和橋尋寶,買小雕像和動手做,一次還把生鏽的彌勒佛塗成綠色。高雅婷的《家庭標本盒》回溯家人對她的影響。

曾雍甯和母親的關係親密,母親作家庭裁縫,母子曾共用客廳「工作室」,他的原子筆在厚水彩紙上的刮擦聲音和裁縫機的踩踏聲和鳴。有時,曾雍甯畫完後會拿給母親看:「有水麼?」

※ 相關報導:

* 航海王漫畫 年撈3100萬美元
http://www.udn.com/2013/8/10/NEWS/WORLD/WOR4/8087462.shtml

有著大量創意與無厘頭笑點,又充斥「夥伴」和熱血的劇情,尾田榮一郎筆下的「航海王 」連載逾15年來,屢創銷售紀錄,成為歷來最暢銷的漫畫之一,尾田也成為改變日本漫畫 史的漫畫家之一,年薪超越3100萬美元。



◆ 宜蘭文創好棒 大陸學者感動

【記者林采韻/宜蘭報導】2013-08-10 旺報

迄今已舉辦18年的宜蘭國際童玩節9日首度舉行「宜蘭文創論壇」,邀請兩岸學者參與,宜蘭文化局長林秋芳報告時指出,今年童玩節參觀人次預計突破50萬人,將為地方創造15億台幣的產值。

參與「宜蘭文創論壇」學者包括政治大學名譽教授吳靜吉、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向勇、台北藝術大學助理教授于國華等人。

陸可借鑑宜蘭經驗

向勇此行特別跨海來到宜蘭,實地訪察童玩節、傳藝中心、羅東文化工場、白米木屐村、蘭陽博物館等地,他以「有一種文創叫宜蘭」表達心中的感動,認為宜蘭開創出一種文創意象。向勇指出,大陸習用「文化搭台、經濟唱戲」來處理文化與經濟的關係,但這趟宜蘭行令他更覺得兩者的關係,更應當是「經濟搭台、文化唱戲」。文化力含括4個層面:原創力、生產力、創新力和扶持力,這4力他在宜蘭都接收到了。

長年觀察宜蘭文創的于國華特別指出,宜蘭地處台灣邊陲的東部,面對資源有限,於是靠創意解決問題,成為幸福的城鎮。如今台灣面對大陸,也遭遇量體大小懸殊的問題,宜蘭經驗或許可提供處於經濟困境的台灣一些突破的啟發。

此外大陸過去以「城鄉一體化」促進城鎮現代化和城市化的發展,但發展下來會導致城鎮毫無自己特色。于國華認為宜蘭經驗可供對岸借鏡,改變均一化的路線,各地透過創意發展屬於自己的特色,在城市間更具競爭力。

舉辦宜蘭椅設計賽

今年宜蘭童玩節以「轉」為題,除象徵持續與創新,也期待集思廣益為邁向成年的節慶增添更多可能。林秋芳指出今年童玩節嘗試更多跨界創意,包括邀請作家在童玩節期間來宜蘭尋找創作靈感;另舉辦「宜蘭椅」設計競賽,以當地人文特色發想,進而打造兒童椅的品牌,得獎作品將於廈門以及台灣文博會展示,未來也有量產計畫。

fsj 提到...

完美主義大師 齊瑪曼 帶鋼琴去旅行

【聯合晚報╱陳澄和】2013.08.11

今年6月初,在德國艾森舉行的一場鋼琴演奏會上,著名的波蘭鋼琴家齊瑪曼 (Krystian Zimerman)彈到一首曲子的中間,突然瞄到席上有人拿著手機對他拍攝。他停了下來,要那位觀眾停止拍攝,後來更憤而退場。

觀眾拍攝演奏 憤而退席

幾分鐘後回到舞台時,他告訴觀眾,非法拍攝並在YouTube分享影片的作法,讓他丟掉很多工作,因為唱片公司會告訴他:「抱歉,那些錄音在YouTube上已可聽到。」齊瑪曼說:「YouTube造成的傷害非比尋常。」

現年56歲的齊瑪曼是當代最偉大的鋼琴家之一,1975年19歲時,就贏得蕭邦鋼琴比賽首獎,並從此在古典樂壇平步青雲。他的錄音不算太多,但他灌錄的蕭邦、德布西、布拉姆斯與拉赫曼尼諾夫CD,張張都贏得至高評價。

齊瑪曼其實是話很少、行事低調的鋼琴家,演奏會不多,也不喜歡和媒體多談自己。像這樣在音樂會上和觀眾當場摃上,絕非常態。不過,他龜毛的個性與對理念的執著,過去曾讓他數次出現在非關音樂的新聞版面上。

鋼琴被銷毀 與美國結樑子

很多鋼琴家對自己使用樂器的聲音,常有所近乎病態的執著,齊瑪曼在這方面更是一絲不苟的完美主義者。所以,他很早就開始帶著自己的平台鋼琴四處演奏。2001年911恐怖攻擊事件發生不久,他剛好到美國演奏,當時紐約甘迺迪機場的海關官員扣押了他的鋼琴,只因為他們覺得鋼琴使用的膠水很詭異,最後還把鋼琴給銷毀。這次事件也讓他和美國結下了樑子。

鋼琴被銷毀之後,有好幾年他不再帶整台鋼琴旅行,轉而只帶鋼琴內部的機械裝置,到了紐約再向當地的史坦威鋼琴公司借殼,然後自己安裝上去。因為他不僅是鋼琴演奏大師,修琴與調音的造詣也臻於化境。

齊瑪曼對美國的外交政策一向不能苟同,2006年他在巴爾的摩演奏時,曾在演奏貝多芬的「悲愴」奏鳴曲之前,還對美國的關達納摩灣監獄政策抨擊了一番,同時宣布在小布希總統下台之前,不會回到美國表演。

反戰 嗆美,「別染指我的國家」

更有名的一次是2009年4月,當時他對美國準備在波蘭部署飛彈防禦系統至為不滿。他在洛杉磯演奏會結束之前,告訴洛杉磯的聽眾說:「別染指我的國家。」現場聽眾有人鼓掌支持,但也有十幾人憤而罵起髒話退場。而齊瑪曼竟還不甘示弱地反擊說:「沒錯,有些人就是一聽到軍事這個字眼,就會開始行軍起來。」然後,齊瑪曼還宣布,為了抗議華府的軍事政策,他再也不到美國演奏。

為癌友演奏蕭邦 手機直播

這連串的事件很容易讓人以為,齊瑪曼一定是個排斥科技、固執、冷漠的音樂家。但英國「電訊報」的樂評家瓦沙加,說了一個故事駁斥這種想法。幾年前,齊瑪曼在倫敦的一場演奏會之後和瓦沙加相遇,齊瑪曼親口告訴他,他在演奏蕭邦B小調奏鳴曲時,口袋的手機一直打開著,因為他有位患末期癌症的朋友,希望死前能有機會再聽他彈一次這首曲子。

顯然,齊瑪曼完全是性情中人,所有特立獨行的作風,都只是「為了藝術,為了愛」。

※ 相關報導:

* 雙城街有怪獸!椅子會唱歌! 親近藝術「好融異」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3081100265.html

天氣熱到爆表,來去中山區享受一「夏」藝術的風。由中華民國視覺藝術協會(簡稱視盟)主辦的「好融異」藝術造街計畫昨日開展,9位藝術家以雙城街道為中心向外輻射,結合社區文化進行藝術創作。



◆ 神話政策下的流行音樂

【李天鐸、吳忠諺】2013-08-11 中國時報

流行音樂是台灣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的6大旗艦計畫中最具產業實質的1項。就這個項目,2009年11月底1次高規格的會議於經建會召開,會中主管機關揭示「網羅明珠」、「傳播天音」、「深耕夢土」、「飛騰萬里」等系列計畫,其目標為「維持台灣流行音樂在華語市場的龍頭地位、在日韓等亞洲地區取得領先優勢」等,預期能達成「5年之總產值突破500億元」的成效。事隔多年,這些宣示的部分內容還附掛於文化部網站,試問台灣的天音飛騰了嗎?

2010年台灣音樂實體銷售總額僅剩1997年全盛時期的12%,到了2012年更只有7%。原本居於絕對主導角色的4大音樂公司,早已將重心移向市場深不見底的大陸,而越來越多的頭牌藝人與創製人員也隨著市場的磁吸力道,轉赴內地的舞台。這個事實由最近對岸接連的《中國好聲音》、《我是歌手》等歌唱秀節目,就不難察覺。

還有,飛揚於90年代台灣,青春記憶根植於台灣群體的小虎隊,經過多年的「解體」,於2010年激情的「合體」,其舞台不是台灣,而是對岸中央電視的春節晚會。其後每年小虎隊的再合體,持續成為大陸(不是台灣)輿論的話題。產值下降不說,居然連文化記憶都可以移民他鄉,落地開花。真叫人洩氣!

本世紀初,數位科技破壞了音樂產業原本以實體光碟為核心的價值鏈,導致崩盤性虧損。至今台灣始終無法運用科技整建出具規模的數位平台與配售系統,非法下載流竄,音樂無從由數位管道獲利。台灣也未能像歐美音樂轉型為「360度方位的娛樂體」,採用藝人全經紀的模式,將演唱會、廣告代言、跨媒體等,納入營運。近幾年演唱會市場在台灣看似熱鬧,但框限於當前的都會規模,經營實在慘澹,倒是幾個日韓團體(如少女時代)幾番來台都能滿載而歸。藝人經紀亦因社會娛樂型態的多元分化,其成效的社會深度與經濟廣度始終無法與10年前相比;再說,這種跨界合作,讓音樂作品淪為藝人實現演藝多棲成就的「名片」,其主要利益並不直接回到作品產製銷的流程中。(在歐美這種運作多半是由音樂組織所驅動)。

目前台灣音樂多以獨立型態的創作室,還有一些指標性的藝人與團體(如五月天)為主體,這已遠遠撐不起預期的榮景。尤其,前者向來是台灣音樂人才孵育的溫床,但長年來其賴以生存的表演場地受限於各項法規(消防、賣酒執照、噪音等),能找個棲身之地都不容易,結果發生座標性樂團表演場地「地下社會」,緊接著諸多表演空間紛紛倒閉之後,而於6月歇業的事。

面對這種演變,政府的措施就是「出錢花錢」:蓋建流行音樂中心(建工廠),補助樂團錄製有聲出版品(產品製造),獎助有聲出版品行銷(產品配售),補助參與國際流行音樂活動、樂團海外駐點巡迴演出(國際宣傳)。這是典型因襲傳統產業的思維:製造與販售。

伴隨科技與播放器的演變,如今消費者已不再似過往駐點式的群體「聽」音樂,而是虛擬/實體、個體/集體的交合,穿梭於自主時空,流動式的「體驗」音樂。這時候最需要政府的作為是:大方位的整頓數位秩序與環境(像7年前的韓國);戮力真誠的排除律法障礙,以利樂團表演能於社會取得合法的空間;開創更聚焦於華語音樂世界、更棄本位色彩的獎酬機制(相對於陳腐的金曲獎);尤其,還有,未來華語流行音樂的版塊必然持續的向大陸傾斜,台灣再現過往盛世已是不可能的事,因此就更需要有大格局的開放政策,廣納各方豪傑,在我們百無禁忌的社會玩音樂,如此才能讓台灣在華語流行音樂版圖上永遠是鮮活跳動的一方。

政府政策的出爐總是憑空繪製神話大餅,至於其成效優劣,很少有人深究,也很少有主事者為此遭受議處。要是一個小學生繳了不實的作業,這可是要被責罰的。

(李天鐸為實踐大學創意產業博士班教授、吳忠諺為媒體科技與創意產業中心研究員)



◆ 文創夢想家/SOHO+社群: 一起創業吧!

【聯合晚報╱盧沛樺】2013.08.11

7月最後一個周五晚上,數十名年輕人出席卡市達創業加油站西門店的「布媽媽廚房活動」。一手規劃發起這場活動的邱于芸,近年在台灣一手打造「共同工作空間」的概念,她充滿理想,希望參與共同空間的伙伴能形成另一種社群力量。她強調,社群也是共同工作空間的核心精神。

自英國求學返台的邱于芸,見證英國年輕族群很喜愛的共同工作空間。返台擔任政大公企中心專案經理時,為解決閒置空間,她引進英國經營手法,創辦「創立方」,頓成網路創業的搖籃,至今累積逾百人次進駐人次。半年前,她離開創立方,又成立「卡市達創業加油站」。

想開餐廳? 廚房租給你

她說,想擺脫教育部門不能辦理公司登記、限制對外營業的規定。而且「創業應是一個人對生活的選擇,看你要用什麼方式活下來。」因此,走進卡市達創業加油站,不只有App開發工程師、還有插畫家、珠寶設計師,連廚房都能出租,供想開餐廳的人試水溫。

邱于芸受訪時態度認真、講話明快,辦活動時幽默的口吻逗得眾人大笑,不同角色間扮演得恰到好處。光鮮的身影背後,她的父親是媒體大亨邱復生,邱于芸說,父母親工作忙,她自小被逼著獨立自主,「我很怕被管,要我上班會受不了。我發展出共同工作空間這個東西,提供給跟我同樣個性的人。希望這些年輕創業家,從這裡出發。」

盼成年輕創業家的搖籃

為了落實真正的共同工作空間,邱于芸砸下大筆資金。她說,夢想是重現早期台灣生猛有力的創業景觀。「台北行天宮地下道整條全是命理攤商,多迷人。台灣人創業不該捨近求遠,以為只有賈伯斯那種才叫創業。」

官方網路上寫著,以前台灣企業家拎著皮箱走向世界,現在要靠多元文化、國際能見度,吸引創業家走進台灣。邱于芸認為,創意經濟成為國家間的競爭,台北沒辦法磁吸最好的創業家,就面臨淘汰。周五深夜10點,邱于芸陪著大家收完杯盤,並不急著走,留下來跟進駐團隊聊天,用心和努力,外人全看在眼底。

fsj 提到...

24歲女孩開童書店 「只希望小朋友愛閱讀」

【聯合晚報╱記者邱瓊平/台北報導】2013.08.12

「我要讓書店成為小朋友的新去處!」24歲的蔣婷韻大學畢業兩年多,現在是一家童書店的負責人。她的書店在台中沙鹿,一個書店較難生存的城市近郊。雖然開書店不容易,但蔣婷韻說,她不以賺錢為目的,只希望小朋友能走進書店,並喜歡上閱讀。

獨立書店 有創業第一桶金

為了鼓勵青年返鄉開書店,文化部結合文創產業圓夢計畫,提供50萬元的創業第一桶金,今年共有8件提案通過,分別位於新北市、桃園縣、新竹縣、台中市與花蓮縣,其中台中的桃樂絲童書坊和戀風草書房已正式營業,成為當地小朋友、青少年聚集的新據點。

文化部長龍應台認為,相較於大型連鎖書店,獨立書店有獨特的個 性美,且能落實國民文化權;文化部將分階段扶持獨立書店,除提供創業第一桶金,還要將獨立書店納入文學閱讀推廣據點,邀詩人、作家到書店分享故事,讓書店成為文化中心。未來還將籌組營運輔導團,提供業者或計畫開書店的青年,更多諮詢與協助。

說故事 吸引孩童進書店

蔣婷韻喜歡看書,小時父母總會為她和妹妹念床邊故事,上大學後離開台中市區到沙鹿念書,發現沙鹿雖有書局、漫畫租書店,卻找不到一間可以好好看書的書店,讓她興起開書店的念頭。

為了吸引孩童進書店,蔣婷韻會買糖果分送小朋友,還會講故事,是小朋友心目中的「說故事大姐姐」。因為當地小孩缺乏閱讀機會,她鎖定童書,並提供代購服務,要成為當地重要的文化場域。

46歲流浪教師 也圓了夢

另一家新開幕的戀風草書房位在台中豐原,46歲的書店老闆邱景墩曾是流浪教師,也當過補習班數學老師,他和老婆、小孩的藏書有1000多本,透過文化部的補助,終於圓了開書店的夢。

邱景墩坦言,獨立書店在書價上較難和連鎖書店競爭,也有不少人勸他放棄,因此他採取複合式書店方式,除了賣書,還兼賣咖啡、茶等。

他鎖定適合青少年的文學類書籍,未來也考慮兼做租書,讓好書不斷被傳閱。

※ 相關報導:

* 漫博會週四登場 「新海誠」簽名套組秒殺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aug/12/today-life3.htm

動漫迷引頸期盼的漫畫博覽會週四登場,今年仍星光雲集,約五十名國內外創作者將現身。日本動畫大導新海誠也來台舉辦簽名會,限量一百五十個簽名套組日前開賣,不到五分鐘就被搶光。電影《言葉之庭》電影畫展更首度移師海外,預計展出逾百件作品。



◆ 雄獅美術42年記 李賢文 美的軌跡

【管婺媛/台北報導】2013-08-12 中國時報

《雄獅美術》自1971年創刊,開創台灣藝術雜誌先河,出版藝術家論述與故事,開辦藝術獎項發掘人才。創辦人李賢文新作《美的軌跡-那些人,那些事,那些夢 雄獅美術42年記》,以33篇文字與珍貴圖片,記錄了台灣美術文化的關鍵時刻與人物,像是蔣勳、奚淞年輕時追求理想的吉光片羽,還有李賢文與已逝的畫家席德進、洪通的交往片段。

《雄獅美術》創刊於台灣被戲稱為「文化沙漠」的70年代,當時李賢文不過是大四學生,在父親、雄獅鉛筆廠董事長李阿目支持下,開辦純藝術雜誌。1996年宣布停刊前,《雄獅美術》一共出刊307期,不僅有國外與台灣美術家系列專輯,也介紹了台灣的本土藝術包括民間戲曲、布袋戲、皮影戲等,在台灣藝術史上扮演重要角色。

昨日李賢文將新書發表會選在雄獅美術位於台北東區巷弄的最早社址,現場擠滿不少「老雄獅人」,包括雄獅早期編輯奚淞、出版人廖美立、學者李乾朗、攝影家莊靈、雕刻家李再鈐等人,宛如一場同學會。

李賢文看著滿座老友,笑說自己年輕時創辦雄獅美術,景仰白髮蒼蒼的前輩藝術家,沒想到如今自己66歲了,自己與現場嘉賓也「白髮蒼蒼」,感觸良多。

李賢文在書中記錄了不少藝術家青年時期開拓文化的膽識與模樣。如蔣勳在1978年從巴黎回台,接掌《雄獅美術》編務,短短1年時間,雜誌內容彷彿走進《人間》,在台灣威權尚未真正消解前,在雜誌上刊登陳映真、李雙澤、楊青矗、宋澤萊等當時被視為異議聲音的作家小說。

李賢文也提到他和席德進的交往,席德進晚年罹癌時仍不停鑽研水墨藝術,曾拜訪李賢文,希望雜誌刊登他的專文,提倡「現代國畫」。李賢文說,「這幾乎是席德進的最後的心願」。

奚淞表示,他與李賢文在學生時代就相識,李賢文在大學時期是短跑健將,「沒想到他這一跑,跑成了馬拉松」。

17歲就在雄獅美術半工半讀的廖美立,一開始是「接電話的小妹」,每天看著知名藝術家來來去去,「雄獅美術對我來說,就好像孕育我的土壤;回到這,就好像回到母親的子宮。」

※ 相關報導:

* 國藝會扶植藝文社會企業 11團隊出線
http://vision.udn.com/storypage.jsp?f_ART_ID=1038&pno=0

在國藝會董事長施振榮的積極推動下,國藝會推出「藝文社會企業創新育成扶植計畫」,廣徵兼具藝術文化精神與創新營運思維的提案,經過數月遴選,將應選團隊分為「表演與視覺藝術」、「文化旅遊」和「其他微型文化事業」三部分,共有11組團隊脫穎而出。

* 誠品松菸店15日開幕 觀光文創基地
http://vision.udn.com/storypage.jsp?f_ART_ID=1040&pno=0

以「跨界‧實演」為定位,位於台北文創大樓商場區的誠品松菸店,即將於8月15日開幕。誠品生活表示,松菸店將發展多元創新的現代文創工廠,以及現場演出的實演文創平台,要將松菸店打造成觀光文創勝地。



◆ 4小提琴名家接力 競演貝多芬奏鳴曲

【邱祖胤/台北報導】2013-08-12 中國時報

樂聖貝多芬總共寫了10首小提琴奏鳴曲,不但深受樂迷喜愛,第9號《克羅采》更啟發大文豪托爾斯泰創作同名小說。今年下半年起將有4組音樂名家來台接力,演出這10首作品,包括法比學派大師吉哈德.普雷、法國小提琴家格里摩、柏林愛樂小提琴首席木堅本大進,以及新一代俄國小提琴女神伊貝拉吉莫娃。

名家搭檔 大有來頭

4位小提琴家的搭檔也有大有來頭,與格里摩合作的匈牙利鋼琴家瓦里翁是安達國際鋼琴大賽冠軍;與樫本大進合作的俄國鋼琴家列夫席茲是享譽國際的巴哈專家,曾多次來台;與伊貝拉吉莫娃合作的法國鋼琴家提貝岡,曾獲隆.提博大賽冠軍。

4組人馬將陸續詮釋小提琴中的經典,堪稱台灣樂壇盛事。

小提琴奏鳴曲被視為最基本的室內樂形式,一把小提琴搭配一架大鍵琴或鋼琴,娓娓奏出動人旋律。

難以想像的是,19世紀以前的小提琴竟然只居於伴奏的地位,直到貝多芬才讓情勢改觀,小提琴逐漸能與鋼琴對話、抗衡,甚至變成主角。

10首作品大致可分為4個時期,早期3首受海頓及莫札特的影響,風格輕靈典雅;第5號《春》因優美旋律而最具知名度;後期5首愈趨成熟,尤以第9號《克羅采》更是顛峰之作。

法國小提琴家吉哈德.普雷生於1938年,18歲獲帕格尼尼大賽冠軍,之後更持續與曼紐因、密爾斯坦、謝霖等大師學習,精進琴藝,謝霖稱他為法比學派的傳人。他長期投身音樂教育,台灣小提琴家蘇顯達是他的學生。

格里摩生於1972年,就讀法國巴黎國立高等音樂學院期間,就得到小提琴及室內樂大賽首獎,畢業後接受明茲及史坦等大師指導,演出足跡遍布歐亞等地。

樫本大進生於1979年,11歲即進入德國呂貝克音樂學院學習,之後陸續在克萊斯勒、科隆、隆.提博等大賽中獲得首獎,2010年正式成為柏林愛樂的小提琴首席。今年11月柏林愛樂來台演出,樫本大進將擔任獨奏演出普羅高菲夫小提琴協奏曲。

伊貝拉吉莫娃 打頭陣

伊貝拉吉莫娃1985年生於俄羅斯,畢業於曼紐因音樂學院及英國皇家音樂學院,2009年與鋼琴家提貝岡在英國溫格莫爾音樂廳錄下貝多芬奏鳴曲全集,受到留聲機雜誌及英國BBC Radio頻道的好評。伊貝拉吉莫娃姣好的外型及精湛琴藝,讓她在歐洲人氣直升。

伊貝拉吉莫娃與提貝岡音樂會將於9月11日;格里摩與瓦里翁音樂會11月17日;吉哈德.普雷與川島余理音樂會明年3月29日;樫本大進與列夫席茲明年4月28日舉行。4位名家演出的地點都在台北國家音樂廳。

※ 相關報導:

* 張大春、周華健 「唱」談李白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090455.shtml

作家張大春甫出版新作「大唐李白」,昨天與歌手周華健以「李白詩與流行歌」為題對談。席間周華健現場演唱張大春最新作詞的「金縷曲」及「俠客行」,其中「金縷曲」來自張大春寫給周華健的私信,「俠客行」與李白一首詩同名,講座迴盪三人惺惺相惜情懷。

fsj 提到...

藝文跨國合創 最高補助千萬

【聯合報╱記者周美惠/台北報導】2013.08.14

雲門舞集曾與大陸旅美藝術家蔡國強跨界創作「風.影」;法國編舞家與時尚設計師古又文合作「有機體」。為深化跨文化對話,文化部將透過「跨域合創計畫」補助機制,支持跨國合創。

即日起徵件至九月卅日,每案補助金額在新台幣三百萬元至一千萬元之間。文化部將於本月下旬在北、中、南、東各地舉辦說明會。

文化部交流司指出,國際間已有許多的精彩合創案例,如威尼斯的城市「對望計畫」,邀請作家到對方的城市生活,並以在對方城市生活的體驗為主題或背景,合著或各自創作後在兩地進行出版與發表。

申請案必須找到外國的合作對象,若其總部設在外國或中國大陸、香港、澳門,計畫活動一半以上必須在台灣執行。



◆ 願化青蛇守護 《小丘》七夕純愛首播

【管婺媛/台北報導】2013-08-13 中國時報

曾以反高學費的紀錄片《粉墨登場》與《女神》等入圍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導演的吳星螢,她的首隻劇情短片《小丘》將在今天七夕情人節網路首播。她以白蛇傳中的青蛇與白蛇關係,比喻現代男女愛情中的主僕、犧牲等情愫。

吳星螢說,有回她意外發現《白蛇傳》中的青蛇原是男的,只因無法得到白蛇的心,因此甘願化作女僕隨侍在側。「白蛇跟青蛇間主僕、曖昧的情愫,正好就是現代很多男女關係的寫照!」

《小丘》敘述宅男平平與一夥號稱「宅男幫」的友人熱愛外拍攝影,找來外拍模特兒小丘協助。小丘平時的工作是在喪禮彈吉他,平平則當婚禮攝影,兩人沒事就黏在一起。但每當小丘在外工作男友回來時,平平就得「退位」,回到「貼心好友」的身分,內心卻苦戀著小丘。

吳星螢說,過去拍紀錄片是「意外」,現在拍劇情片才是重回「正軌」,想拍純愛電影應該是跟自己的年紀身分有關係,「當了媽媽與家庭主婦,有時很懷念初戀時期那種青澀、單純無邪的感情。」

她說,為了拍出純愛、清新的感覺,她找來《九降風》男主角之一的張捷,以及新生代女星姚以緹演出,兩人戲中對白不多,多以糾結的音樂,沉重色調的畫面凸顯兩人之間的關係。

吳星螢說,她身邊很多宅男朋友,她看見他們在愛情上的羞怯與付出,便思考如何用電影闡述宅男的愛情。

《小丘》也收錄了台灣各地美景,吳星螢拍攝的場景包括東北角的靈鷲山、太平山上的原始森林等。《小丘》片長僅30分鐘,但製作成本卻達300多萬,吳星螢為了拍這部片,還賣了自己的房子,只為了完成高品質的短片。



◆ 趙無極三聯畫拍賣 上看3.4億

【聯合報╱記者周美惠/台北報導】2013.08.14

今年四月甫過世的華人藝術大師趙無極,曾作大尺幅巨畫僅十多幅,他在八○年代創作顛峰時期的三聯作「15.1.82」,即將現身香港蘇富比四十周年晚間拍賣,預估價上看九千萬港幣(約三億四千七百六十五萬台幣)。

國際著名的拍賣公司蘇富比為了慶祝該集團進軍亞洲(香港)四十年,十月五日將推出香港蘇富比四十周年晚間拍賣。此次拍賣尤以二十世紀中國藝術「頂尖重要私人收藏」最受矚目,七件藏品估價逾兩億一千一百萬港幣,囊括中國現代藝術大師常玉、趙無極與吳冠中的登峰造極之作。光是趙無極的「15.1.82」,就占了總估值將近一半,顯見其重要性。

香港蘇富比指出,趙無極一生曾創作逾千件作品,根據已出版的紀錄統計,當中大尺幅的三聯屏僅十七件,「15.1.82」名列其中,相當稀罕。

一九七九年至一九八○年代初期,趙無極以西方油彩完美展現中國水墨的韻味,獲西方藝壇肯定。

馬諦斯畫廊在一九七九年邀請趙無極赴紐約舉辦大展,更讓趙無極從華人現代藝術名家,進身國際當代藝術大師之林。

八○年代初期,趙無極走出痛失親人的哀傷,畫作的用色逐漸脫離黑幽黯褐,趨向明亮。在此一階段,趙無極接連創作了多件尺幅磅礡的聯幅作品,將重拾生命的喜悅表達在寬闊的畫布上。

「15.1.82」完成於一九八二年,為趙無極豐美絕倫的多聯幅經典代表,此畫深入其記憶與內心的世界,創造出一個煙雨氤氳的世界。畫家使用非常獨特的點甩法,以大筆沾染鵝黃與淡紫色的顏料,狂放地一層層甩出。藉此體現他成熟的美學,以及邁入耳順之年,心境上的重要轉變。

※ 相關報導:

* 台灣女性抽象藝術先驅 黃潤色 來不及參加自己的個展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3081300504.html

台灣女性抽象繪畫先驅黃潤色,8月3日因腹膜癌病逝,享壽76歲。黃潤色1960年代活躍於美術圈,是台灣現代藝術先驅團體「東方畫會」的成員,當時台灣畫壇從事抽象繪畫的女畫家屈指可數,黃潤色是其中佼佼者,然而,她這一生卻從未舉辦過個展。靜宜大學藝術中心14日推出「東方之珠─黃潤色回顧展」,這是黃潤色第一次完整個展,但她已來不及親身參與,藝壇好友為之唏噓。

....靜宜大學籌辦的「東方之珠」是黃潤色首次完整回顧,同時,台北市立美術館現正舉辦的「台灣現當代女性藝術5部曲1930—1983」,也展出了黃潤色的油畫和水彩作品。

fsj 提到...

霹靂布袋戲 風靡大陸

【經濟日報╱記者蔡敏姿/專題報導】2013.08.13

曾獲選「台灣百大品牌」的霹靂布袋戲,爭取更多大陸戲迷的同時,更要拓展周邊商品的商機。臺灣霹靂官網今年成立「大陸館」,提供跨海購買正版管道,會員數已突破10萬人。

大霹靂國際整合行銷總經理邱正生說,「拜網路之賜,台灣偶動漫風吹向大陸」,在大陸的主要客群是「網路世代」,從大專院校學生到30多歲中產階級都有,他們有一定知識水平,看懂霹靂對話文本,正是大陸經濟起飛主力。

他估計,兩岸周邊商品年產值將高達20億元。霹靂和玉山銀行合作,透過支付寶讓大陸粉絲「淘寶」,最夯商品是霹靂公仔、海報、文具類。

霹靂布袋戲每集在「土豆網」下載都超過百萬人次,根據IP位置分析發現,最多觀看者在北京、上海、天津及長三角地區,並非是精通閩南語的廈門、福建。

霹靂進軍大陸面臨的最頭疼問題就是侵權、盜版猖獗,邱正生強調,原創影集在土豆網、搜狐網等影音網站免費觀看,「這是侵權行為」。目前霹靂正接洽大陸主要影音業者,談授權費事宜。

通路物流則是另一個難題。商品進入大陸市場後,要在當地設貨櫃倉儲,但陸方審批程序複雜,尋找通路商也不容易。

邱正生認為,「兩岸服務貿易協定在智慧財產權規範上,對企業幫助不大」,台灣應設智產權管理機構,與大陸對口,直接找出違法播放業者,進行商務談判,收取權利金或封鎖IP。

談到文創,邱正生妙喻,文創是一個「變形蟲」,需要超強的跨界整合能力。他強調,文創不因產品多元化而要加蓋工廠或生產線,而是要尋求外部策略夥伴,隨著環境不同迅速調整本身功能的特性,運用於產品設計當中。

他舉例,周邊商品除了常見的文具及日用品,霹靂還結合中秋禮盒、酒瓶設計、年菜商品因應節日潮流,延伸多元觸角。曾攜手宜蘭傳藝中心,以旅遊景點方式舉辦展演活動,並和旅遊業者推出專車專線、分次出團讓戲迷朝聖。



◆ 沒錢活下去 獨立書店開始募捐

【聯合報╱編譯田思怡/報導】2013.08.14

為了在亞馬遜網路書店和大型連鎖書店的強大競爭下存活,美國獨立書店嘗試不少創新方法來挽救這個「瀕臨絕種」的行業,包括在店內設咖啡吧、主辦作者與會員的午餐會、兼賣生日卡、玩具和裝飾品等。今年的新生存之道是請顧客捐錢。

紐約時報報導,獨立書店今年吹起「群眾募資」(crowdfunding)風,這種方式雖難以持久,但可以讓書店再撐一陣子,讓顧客感覺為他們喜愛的事物出一分力,甚至是保存公民財寶。

在舊金山Adobe書店面臨店租漲價,快要關門時,群眾募資平台Indiegogo.com網站今年三月成功募到六萬美元;北卡羅來納州阿什維爾的Spellbound兒童書店請顧客幫忙籌錢搬新家,募到五千多美元;紐約曼哈坦熨斗大廈區,Books of Wonder書店因經濟不景氣和其他虧損缺錢,去秋也透過網路捐款活動募到五萬美元。

原本為創意計畫募資的Indiegogo和Kickstarter等網站,已簡化募款作業,面臨財務困境的書店把握機會,創設網頁,說明募款目標、原因和截止日期。捐款者只要敲個鍵和輸入信用卡卡號,就能捐五美元或十美元。

加州奇科的The Bookstore老闆決定關掉書店,經理米爾斯在Indiegogo網站請舊雨新知幫忙募三萬五千美元,讓他買下這家書店。不到兩個月,他募到三萬六千零六十八元,大部分是對書店關門憤憤不平的當地居民捐的十五美元或廿美元。

米爾斯的一位遠在夏威夷的老顧客,透過他在法國的朋友電郵得知後,捐了廿五美元。熱心的熟客辦募款酒會,供應葡萄酒和小點心。米爾斯說:「透過這樣的方式募款,感覺很奇怪。然而,基於很多原因,書店已有點像瀕臨絕種的產業,如果我們消失了,會在我們的小社區留下一個大洞。」



◆ 內灣鐵道變身漫畫夢工場

【管婺媛/台北報導】2013-08-14 中國時報

新竹台鐵內灣鐵道共1線9驛,總長27公里,過去是交通重要幹線,但面臨沒落危機。為活絡內灣線9驛站,新竹縣政府推動「台灣漫畫夢工場」計畫,在竹東站、內灣站興建大型動漫園區,明年底將完成,沿線各驛站也將加入動漫元素。為了替動漫園區暖身,8月19至23日將舉辦「國際動漫高峰會暨夏令營」,邀請日本漫畫《夏子的酒》作者尾瀨郎、怪獸哥吉拉創作者西川伸司、繪製《銀河英雄傳》的加藤直之來台。

辦夏令營 邀日漫畫家

「台灣漫畫夢工場」計畫由新竹縣政府與交通部觀光局合力促成,是國內第一個由官方主導、投注3億資金打造的動漫基地。新竹的台鐵內灣線上共有竹中、上員、榮華、竹東、橫山、九讚頭、合興、富貴、內灣等9站。這裡因為沒落一度面臨拆除的局面,但經內灣出身的漫畫家劉興欽與地方人士的奔走,希望以漫畫重振當地商圈與觀光發展,特別是劉興欽筆下畫的大嬸婆、阿三哥等漫畫角色,早與內灣風光結合,成為當地文化特色。

作者交流 國際級規模

動漫園區在明年底才完工,新竹縣政府先在8月19至23日舉辦「國際動漫高峰會暨夏令營」活動,邀請70多位國際知名動漫作者出席,與台灣創作者交流。

台灣漫畫家葉明軒、阮光明將在夏令營擔任講師,日本《夏子的酒》作者尾瀨郎、怪獸哥吉拉創作者西川伸司、中國漫畫家姚非拉、電影《納尼亞傳奇》動畫師Morris Wang、日本繪製《銀河英雄傳》的「奇幻教主」加藤直之,也都會參與論壇分享創作經驗。

課程免費 開放300人

夏令營的參與對象以專業創作者為主,課程免費,開放300名額,報名資訊可至新竹縣政府官網查閱。此外,11月將舉辦「內灣線原鄉故事創意海選計畫」與「內灣夢之鐵動漫競賽活動」。



◆ 搶救台灣流行樂產業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1/112013081400006.html

【李和莆】2013-08-14 中國時報

台灣的流行音樂走過百年,擁有對日本的殖民情懷、台灣本土的省思、刻骨銘心的時代愛情,以及找回中國的記憶等,對每一個人而言,流行音樂往往遠比教科書所學習到歌曲留下更深刻的生活記憶,台灣,曾經擁有最佳的流行音樂製作環境,乃成為華人流行音樂的薈萃地,截至今日,走遍世界仍處處可聽見台灣創作的流行音樂,但眼看大陸華人流行音樂環境的崛起,台灣人才流失,缺乏流行音樂教育環境,並充斥著光怪陸離的影視音樂節目,在缺乏完善的音樂教育環境下,文化部及教育部若不正視或無力解決這個問題,未來台灣流行音樂市場只會成為跛腳的老奶奶。

對古典音樂來說,「School」(學派)是在歐洲古典音樂巴洛克時期(約18世紀)才開始逐漸成形的學術名詞,當時社會對巴赫和韓德爾這兩位大作曲家為之瘋狂,為了傳承,捷克於1808成立世界第一個培養音樂家的布拉格音樂院,亦成為往後音樂人才的搖籃,也讓音樂開始有教育系統。時至20世紀,德國社會學家法蘭克福學派的巨擘阿多諾(T.W. Adorno, 1903-1969),為最早研究流行音樂的社會學家之一,在他的著作中開始討論音樂與社會的關係,逐漸地,流行音樂成為一個重要的學術研究題材。而流行音樂透過大眾媒體的傳播,使得它的普遍性與影響力早已可與一般所謂的歐洲古典音樂相抗衡。

說到台灣的流行音樂,從洪一峰、鄧麗君、費玉清、王傑、張惠妹、周杰倫、蔡依林到五月天,這些人不僅是每一個世代年輕人的偶像,更是透過他們的歌曲帶領風潮,也留下片刻美好溫存。但是,誰把他們的故事系統傳承?誰把他們成功的「know how」透過課堂說明?音樂雖然對大多數人而言是門大學問,絕非三言兩語或是看門道就可以學習,但走進台灣流行音樂市場尋求答案,卻發現這個產業卻好比吳寶春的麵包業、阿基師的餐飲業一樣,自學以及師徒制仍是目前台灣流行音樂人才傳承關鍵。

流行音樂是社會脈絡的結晶,優良的產業鏈絕對是讓這個產業發光發熱的關鍵,而在產業鏈的結構下,若市場轉移,產業勢必消逝殆盡,對於大陸崛起的流行市場(涵蓋電影、電視、流行音樂),喜的是其市場開放讓更多的台灣音樂人得以前往發展而免於窮困,悲的是,大陸綜藝音樂節目的蓬勃,卻讓台灣無招架之力。日前拜訪中廣董事長趙少康、中天電視董事長馬詠睿,一致認為台灣的流行音樂只剩3年的樂觀期,3年後面對的是台灣流行音樂的更加老化與更加無力,缺乏資金挹注讓過去所累積豐沛的台灣流行音樂產業只能拱手讓人;而對於長期從事音樂教育的我來說,台灣現今仍缺乏學院派的流行音樂系所,人才缺乏系統栽培,人才消逝之速度會如大江東去之讓人驚訝與悵然。

用搶救這名詞過於沉重,不如說政府找偏方,絕非只是讓文化部架設一個只有建築體的南北流行音樂中心,而是回到人才培育,大學可以與教育部門和文化部門合作,將流行音樂人才培育系統化、制度化、產業化,如此才能有源源不斷的優秀人才產出,簡而言之,教育部和文化部若可以協助大學和技職體系的院校中設置流行音樂系所,將會讓台灣的流行音樂人才有了門派和依歸。

呼應日前貴報刊出技職教育需要領頭羊概念,文章中指出「鼓勵優秀生就讀技職」,本人更認為流行音樂教育可以走入技職,讓喜歡流行音樂的孩子和日本的孩子和韓國的孩子一樣,可以在國中畢業後投入流行音樂的學習環境中,讓這群人才學習歌唱、混音、作曲、演奏、表演等技巧。如此一來,持續培養優秀人才,才能讓台灣流行音樂有機會當全亞洲的領頭羊,走在流行前端,站在華人世界的翹楚地位。

教育是百年大計,文化部長龍應台甫上台時所提出的口號:雲端化、泥土化,替台灣的流行音樂建置前端人才培養方得以泥土化,再將音樂文創產業推展至全亞洲,甚至全世界。(作者為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系教授)

fsj 提到...

劉鳳學新詮 「春之祭」

【聯合報╱記者何定照/台北報導】2013.08.15

史特拉汶斯基「春之祭」這次獻祭的不是少女,是國王。新古典舞團藝術總監劉鳳學向來懷抱東方精神,去年完成的新作「春之祭」也向古史取經:她借鏡商朝開國明君商湯王的故事,將「春之祭」變身國君為了人民寧可獻祭自己的東方文本。

「這是中華文化的至高理想!」劉鳳學說,商湯王獻祭自身,史上確有此事。當時該國大旱,民間想獻祭少女給神明止怒求雨,商湯王知道了,痛心不已,決定拿自己和少女交換,「這不是人民的錯,是我的錯。」劉鳳學將這段故事化為舞作。

除舞蹈精神從西方的恐怖霸凌祭典轉到東方的自我犧牲情懷,劉鳳學的「春之祭」舞蹈身體也別樹一格。「春之祭」10月4日至6日在台北國家戲劇院演出。購票洽兩廳院售票系統。

※ 相關報導:

* BBC交響樂團獻藝 10月戴維斯爵士領軍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097761.shtml

以「逍遙音樂節」享譽世界的英國BBC交響樂團,十月將三度來台。本次由該團桂冠指揮安德魯‧戴維斯爵士領軍,除演奏英國作曲家艾爾加、布列頓名作,還將演出華格納歌劇「唐懷瑟」序曲。

* 桃園市民管樂團成軍 17日展開魔幻旅程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3/8097178.shtml

桃園縣一群喜愛管樂人士配合桃園縣升格桃園市,籌組桃園市民聯合管樂團,昨天在蘆竹鄉開南大學成軍,「拔劍」儀式象徵樂團將拔劍而起,執行總監謝韋民說,市民樂團17日晚上將舉辦創團慈善音樂會,邀請社福機構的弱勢族群「同樂」。



◆ 寫古典詩詠美食 「愛詩網」徵文

【聯合報╱記者莊宗勳/台南報導】2013.08.15

「解渴調成雪滿巵,朱苞凍破子離離。瓊漿我憶雲英乞,一樣相思味沁脾。」天氣炎熱,1首台灣古典詩道盡品嘗紅豆冰的滋味。台灣文學館舉辦愛詩網徵文活動,邀請大家用詩句描寫飲食生活,總獎金達72萬元。

「愛詩網」徵文由台灣文學館主辦,分為「好詩大家寫」及「大家來讀台灣古典詩」兩部分,即日起到9月20日受理報名。

「好詩大家寫」分成人組及青少年組,限30行、300字以內,每人投稿1篇,今年的創作主題是「飲食」,台灣文學館長李瑞騰說,飲食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歡迎大家提筆創作,寫食材、寫美食,還可訴說自己飲食回憶。

「大家來讀台灣古典詩」是選讀有關飲食的台灣古典詩,把心得發表在部落格上參加競賽,活動詳情可上愛詩網查詢,網址:http://ipoem.nmtl.gov.tw/

去年獲得「大家來讀台灣古典詩首獎」的郭哲妤是就讀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的準醫生,她分享經營部落格心得,就像布置房間一樣,要經過設計、統整,才能引人入勝。她希望能推廣台灣古典詩,像唐詩般深植人心。



◆ 漫畫家、聲優接力簽名會 漫博今登場

【管婺媛/台北報導】2013-08-15 中國時報

暑期的漫畫迷盛會、第14屆漫畫博覽會今天起一連6天在台北世貿一館登場!今年漫博的規模創歷屆新高,並邀請到近50位國內外動漫創作者齊聚。包括知名動畫《言葉之庭》導演新海誠、動漫《進擊的巨人》聲優石川由依等人,將舉辦36場馬拉松式接力簽名會,預估入場人次將破60萬。

由中華動漫出版同業協進會匯集木棉花、台灣東販、台灣角川、東立、長鴻、青文、尖端出版、群英社等共同主辦的漫畫博覽會,今年展出規模超越歷年,共有70家廠商、459個攤位參展,成長了1成的規模。

漫博現場首度規畫「航海王經典複製原畫特展」吸引人潮,許多漫迷在一個月前就開始排隊搶購熱門動漫的週邊商品。昨日蘇力颱風帶來豪雨,世貿一館外仍有上百人輪班卡位,不願離去。

各家出版社為了衝買氣,除了推出最低1折的限量商品、漫博會限定版新書外,最令漫迷欣喜的視漫博舉辦了馬拉松式的簽名活動。24位國外的聲優、演員、作者、畫家、製作人、導演、原型師,加上25位國內的原創畫家、小說家,將聯手展開36場接力簽名會與10場活動。

其中,最受注目的包括《進擊的巨人》聲優石川由依、《約會大作戰》的聲優野水伊織、作者橘公司、《影子籃球員》聲優小野賢章、《言葉之庭》導演新海誠等人。

此外,輕小說在近幾年引領潮流,這次漫博邀請的輕小說作者較以往多,而動漫聲優偶像化情況也愈趨明顯,聲優來台人數也增加,人氣甚至更甚漫畫創作者。

fsj 提到...

齊柏林拍「鳥目台灣」 記錄地貌

【聯合報╱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2013.08.16

「這一代『有為政府』應該做的事,是保存台灣現在的美好,而不是蓋新工程!」空拍攝影師齊柏林昨發表攝影文集「鳥目台灣」。他表示,拍攝「鳥目」,「因為感覺台灣生態環境受到威脅,各地美好資源漸漸消逝」。

「鳥目台灣」包括攝影文集與廿四支短片。齊柏林空拍團隊在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的支持下,於高空記錄台灣地貌,結合公視團隊的地面攝影,完成「久釀風華」、「樂活魚米」與「深省未來」三大主題。「鳥目台灣」短片去年於公視與學校播出,回響熱烈。行人文化昨天推出DVD家用版本,並將攝影照與作家劉克襄的旁白文字結合,出版攝影文集。

音樂人陳明章,義氣相挺為「鳥目台灣」創作配樂。他指出,透過「鳥目」,看見台灣新開發工業區,半數以上閒置。為了經濟利益,中海拔森林遭砍伐改種茶葉,高海拔森林底下種滿「哇沙米」原料山葵。這些保存了幾千年的自然美景,一旦開發就「回不去了!」

「『鳥目台灣』是我對台灣的所見與提問,同時醞釀我對這塊土地的感情與期許。」齊柏林說,十一月完成台灣首支空拍電影「看見台灣」後,他將回頭整理廿年來拍的四十萬張空拍照,以時間為軸,列出同一地點在不同時間階段的照片,讓觀眾看到台灣這些年來令人驚心的地貌改變。



◆ 台東鏢魚手 討海戰浪全紀錄

【管婺媛/台北報導】2013-08-16 中國時報

公視跨國團隊耗費兩年製作的年度紀錄片《戰浪》,紀錄台東成功鏢旗魚船長陳永福堅持使用日據時代流傳下來古老方式、以鏢竿射魚,呈現人與魚之間的榮譽對決,將在今晚公視首播。

58歲的鏢旗魚手陳永福與兩位年齡相仿歲的船員,堅持使用鏢竿射魚的傳統方式捕旗魚。雖然漁船有現代裝備,但他們還是不用現代雷達聲納偵測定位,只憑眼力與經驗來判定風向、潮流與漁場。這樣的方式雖然古老,但是不會造成濫捕影響生態。

面對海浪起伏,陳永福靠雙腳站在漁船頂端的「腳籠」上,手持將近20公斤重的三叉鏢竿,與體重動輒超過一、兩百公斤的大旗魚競速鬥智,長達7個小時。

拍攝《戰浪》的是英國籍導演史密斯(Frank Smith)與攝影泰勒(Rob Taylor),兩人過去都是BBC拍攝掠食性魚種的高手,也是全美最受歡迎紀實節目、國家地理頻道《尋找超級大魚》的創始製作團隊。

從14歲就開始跟著父親討海捕魚的陳永福說,一個鏢魚手的養成需要起碼5年,「光不暈船、看魚、站鏢台、練膽量就要好幾年,加上收入不定,無法養妻兒,現在年輕人不太會選擇這種要吃苦的捕魚法。」



◆ 陸國樂名家 下月來台巡演

【聯合報╱記者何定照/台北報導】2013.08.16

匯集大陸頂級國樂演奏家的「國樂名家薈萃音樂會」多次來台都獲好評,本次集合六位名家,不但展現國樂傳統經典,還將演出演奏家自譜、改編樂曲,讓樂迷一窺國樂從古典到現代並陳的豐富面貌。

音樂會藝術總監、名琵琶家吳玉霞指出,這次她邀來五位國樂翹楚,包括板胡姜克美、二胡鄧建棟、古琴趙家珍、笛子王次恒、揚琴許學東等,全是各領域一時之選。六人雖都住北京,但因行程繁忙,同聚機會有限,此次除獨奏外,還將以六人合奏的「夜深沉」展現絕佳默契。

吳玉霞身為中央民族樂團副團長,曾連續三年獲大陸優秀劇目展演優秀表演獎,此次將獨奏改編自電影「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的「琵琶語」,以及她親自作曲的「風戲柳」。中國廣播民族樂團首席姜克美,則將以華美細膩風格演奏自己參與作曲的「桃花紅」,還有源於河南民間樂曲的經典「大起板」。

鄧建棟在揮灑曾獲大陸民族管弦樂展作品一等獎的自譜曲「姑蘇春曉」外,也將帶來樂迷百聽不厭的「二泉映月」,這是他二○○八年在維也納黃金廳與捷克國家交響樂團合作極受讚譽之作。

大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古琴藝術傳承人、中央音樂學院教授趙家珍,二○○九年成為首位登上紐約卡內基音樂廳的古琴演奏家,此次演出古曲「流水」;另將與曾連獲三次最高優秀演奏獎的王次恒,合奏琴簫古曲「梅花三弄」。

中央民族大學音樂學院教授許學東,也將帶來自譜的「B小調幻想曲」及「瑤山夜畫」,王次恒獨奏自譜的「桑園春」及「深秋敘」。

‧音樂會九月廿四日起巡演新竹、台中、台北、宜蘭、高雄等地。除宜蘭場次(傳藝中心主辦)外,購票洽兩廳院售票系統。



◆ 漫博首日 人潮破表 約會大作戰簽名會 動漫迷狂奔

【管婺媛/台北報導】2013-08-16 中國時報

第14屆漫畫博覽會昨天在世貿1館開幕,第一天就湧入近10萬的人潮,拼命搶購動漫商品,為了想換得未來幾天動漫明星簽名會的參加資格,破去年第1天9萬人次的紀錄。今天下午當紅動漫《約會大作戰》聲優野水伊織、熱銷輕小說《IS》作者弓弦將在漫博舉行簽名會,預計將是活動亮點,人潮只增不減。

今年漫博展出規模成長一成,共有多達70家廠商、459個攤位參展。這次漫博邀請到《進擊的巨人》聲優石川由衣、《約會大作戰》聲優野水伊織、《言葉之庭》導演新海誠等21組作者與聲優舉行簽名會。各家出版社為了衝人氣與業績,卯足勁推出限量商品以及特定作品的簽名組合商品,動漫迷買了特定簽名組合才能參加簽名會。

為了搶購資格,上萬名動漫迷昨天一早就守在展場外,10點一開門,立即爆衝,狂奔進場。

其中最受注目的《約會大作戰》原是輕小說,故事敘述擁有強大力量、可摧毀世界的4位精靈少女,只要被平凡的人類男主角親吻後,就會其削弱破壞力量。因此,男主角要不斷和這4位精靈女約會談情。由於劇情講述美少女倒追男性,廣受男性動漫迷歡迎,並改編為動畫上映。

昨日台灣角川出版社的攤位一早開賣《約會大作戰》聲優野水伊織簽名會資格組,開售50分鐘後,80組就全數銷售完畢。許多漫迷更早在1個月前就開始排隊,只為親睹偶像風采。

尖端出版的輕小書《IS》同樣也改編成動畫,劇情敘述在一個只有女性可以操縱機器人的世界裡,男主角不知何故竟也能操縱機器人,成為「萬紅之中一點綠」。由於劇情敘述多女愛一男,也受到男動漫迷喜愛。昨日開賣200名簽名組名額,也是立即銷售一空。

近幾年來,許多知名動畫都由輕小說改編,動漫達人阿昇表示,日本動畫市場近幾年鬧劇本荒,因此產出量大又快、成本低、細節設計詳細的輕小說,逐漸取代漫畫成為取材首選。包括目前當紅的《IS》、《約會大作戰》、《刀劍神域》等,都是由輕小說改編而成的知名動畫。

引進《言葉之庭》的曼迪公司副總經理金啟華也表示,近幾年輕小說的產量已漸漸壓過漫畫,輕小說的敘事方式大量採用年輕世代的用語、插圖多、科幻劇情都受到年輕讀者喜愛。

fsj 提到...

台灣工藝 中英繪本傳全世界

【聯合報╱記者段鴻裕/花蓮報導】2013.08.17

「透過繪本,不只讓孩子知道傳統的木工,更能以中英文的繪本,把台灣工藝傳揚給全世界。」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與花蓮縣維納斯藝廊合作,完成《子聿家的書桌》中英繪本,手繪、圖解台灣合榫木工的技藝,昨天並捐贈105套書給花蓮縣各國小。

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出版「台灣工藝推廣叢書」,首度以中英文繪本介紹、推廣台灣的傳統和精緻工藝,至今有記錄日據時期台灣工藝美術家的《顏水龍》、介紹竹子用途的《生活的竹子》及木工工藝的《子聿家的書桌》等3本。

《子聿家的書桌》是台灣工藝研發中心的第3本中英文工藝繪本書,去年委託花蓮縣維納斯藝廊負責人林滿津製作。林滿津以精於木工的祖父為基礎構思劇情,創作出擅長木工的祖父和父親帶著「子聿」和妹妹「木蘭」以傳統木工製作書桌的故事。

林滿津找魏綺瑩合寫腳本、陳采欣潤稿,英文教師陳蔡慶翻譯、侯泰安示範操作木工、馬筱媛與牟善珺繪圖;故事、對話溫馨,線條構圖柔和優美,並記錄各種器具及製作過程,吸引人。

「未來,將以1年出版2本中英文繪本書的速度,介紹、保存、發揚更多台灣傳統工藝。」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美學推廣組館務員孫秀甘說,中英文繪本叢書也會送往海外,「用繪本講故事,讓孩子認識台灣工藝之美,更以中英文及圖像,吸引更多人愛上台灣工藝。」

孫秀甘與縣長夫人徐榛蔚、縣教育處學管科長翁書敏、花蓮市立圖書館館長蔡淑香等人,昨天在花蓮港1─1倉庫美術館維納斯藝廊,舉辦《子聿家的書桌》中英文繪本發表會,展出各頁繪圖、工具等,展期至9月15日。

「將來可以出版花蓮原住民的手工藝繪本!」縣長夫人徐榛蔚非常喜愛《子聿家的書桌》,並力邀台灣工藝研究中心多出版花蓮縣的工藝,「每頁繪本都很美,由繪本畫家畫出木工工藝,感情很溫潤」。

除了贈送105套書給花蓮縣各國小,孫秀甘說,3本書在西部各縣市都很受歡迎,已在中部地區請故事媽媽多介紹給孩子。



◆ 新井一二三/震災後第三年的想像力

【聯合報╱新井一二三】2013.08.17

二○一三年上半年的芥川獎,由三十三歲的女作家藤野可織的作品《爪與目(指甲與眼睛)》獲得。但坊間談得更多的是,被提名為候補作品之一,最後沒得到獎的伊藤正幸《想像無線電》。

伊藤正幸一九六一年出生於東京,從早稻田大學法律系畢業後,先做了講談社時尚雜誌的編輯,八八年以《NO LIFE KING》被提名為三島由紀夫文學獎。他也是公認的日本嘻哈音樂先驅者。雖然過去十幾年沒發表小說,卻一貫作為散文家、歌手、填詞人、電視節目主持人等不同的角色活躍於日本媒體界。這回他重新執筆而著的小說,以二○一一年三月十一日發生的東日本大地震為主題。

主人翁是三十幾歲結婚有兒子的東北人,離開東京回到故鄉不久就遇上震災,被大波浪衝上杉木梢頭後吊於空中。他自稱起DJ方舟來,用輕鬆快活的聲音和令人懷舊的音樂,不停地從梢頭播送眾受難者的聲音。《想像無線電》就是主人翁主持節目的電台名稱。

大震災後的日本社會,由於所受衝擊實在太大了,似乎集體下意識地,要把痛苦的記憶盡快忘卻。《想像無線電》一書對這樣的社會風氣,用通俗溫柔的語氣提出異議,並勸大家啟動想像力去傾聽死難者的聲音。我閱讀一遍,被作者誠懇的文筆深深觸動了。這大概是日本作者直接面對大地震造成的痛苦而寫出來的第一部安魂文學。

最近一個晚上,我跟幾個朋友聚餐,大家談得最多的話題,果然是兩年半前那個無法忘記的下午,自己曾處在什麼狀況。事後兩年半,我也才第一次開口說出來了「那一段時間,真的非常非常可怕」。當初好比是凍結了恐懼感,壓抑到心底下去,自己都摸不著了。過了兩年,逐漸開始有融化的兆頭,可一時只在快睡著、剛醒來的黃昏領域裡回到意識的層面來。那晚,我終於向自己和別人承認憋了兩年半的恐懼,總算鬆了一口氣。

伊藤正幸用輕鬆的文筆寫出對海嘯死難者的安魂曲,我認為是職業寫作者憑良心對社會做出來的貢獻。他接受媒體訪問時候說過:災後去東北做志願工作,似乎聽到了死者的聲音,自己作為寫作者不能不把那些聲音寫下來,給廣大社會以及未來的子孫們聽到並記住。他也說:只要想像,就一定能聽到。日本東北地區歷來有巫婆招魂的習俗,災後在當地目擊幽靈的證言也不少。生性敏感的作家在災區感覺到自己的歷史責任,可說順理成章。

不過,有些作家對大眾化的人道主義保持警戒的態度。芥川獎評委中,村上龍就說:伊藤正幸是有經驗的作者,這麼容易走上人道主義之路,怎麼可以?代表評委在記者會上報告的島田雅彥都說:有那麼多人死去後,文學家該如何悼念,不是一下子就能解決的問題。人道主義式,大眾化的悼念方法,一旦受到了多數人的支持後,是否反過來加速忘卻呢?他也說,部分評委嫌伊藤作品耍小聰明。

芥川獎本來就以新人發表的短篇小說為對象;這回把老手伊藤正幸寫的中篇作品(十萬字)選為候補作品之一,算是破格的。所以,他沒得獎並不意外,但是何必貶低寫作者的良心?我覺得:《想像無線電》這標題下得很不錯。生存於看起來沒有道理的世界中,我們至少有想像力去傾聽先人的聲音,同時自己心底的創傷或多或少都受到療癒。

(作者為日本作家)

※ 相關報導:

* 弓弦預告《IS》將有台灣少女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3081700005.html

2013漫畫博覽會昨日因《約會大作戰》聲優野水伊織、輕小說《IS》作者弓弦舉辦簽名會,一早就有大票粉絲排隊等著親睹偶像風采。弓弦說,他非常喜歡台灣,將在小說中加入「台灣少女」一角。



◆ 短評-香港誠品惹爭議

【本報訊】2013-08-17 旺報

誠品香港分店營運屆滿一周年,掀起的書市變身浪潮,用「革命」兩字形容也不過分。

香港最大的三聯書店在元朗開設旗艦店,店面共四層,其木紋書架、人流空間、燈光的柔和度都頗見心思;售書外,亦販賣香港本地設計師產品,店內還有咖啡室、唱片行等,並定期舉辦講座及活動,與誠品相似度甚高。誠品附近小書店則採價格戰,任何誠品特價促銷書籍,小書店立刻調低售價,一般比誠品要便宜20﹪。

但香港卻出現了不滿誠品的聲音。一些文化人批評誠品香港書種太少、文化活動不夠地道、不夠本土化,只是單向輸入台灣思維。

香港文化人的批評無視於誠品的獨特性:這是一家來自台灣的書店,展示的是「台灣文化風景」;如果要求誠品充分表現香港本土特色,那就只不過是另一間三聯或商務書店,誠品也就不必跨海遠來。

恰恰是誠品店面的設計、營運的模式、以及販賣的書籍所呈現出來的異質性文化,增加了香港書業的多元性,豐富了香港閱讀文化的內涵;與此同時,由於港台兩地又共有大中華文化的背景,大家又能在這樣的基礎上溝通交流 。

「本土」應該是動態的概念,必須有機成長;如果硬把本土看成封閉的僵化組合,排除新觀念、新事物,本土化會變成困住自己的牢籠,恰恰和香港多元化、兼容並蓄的社會特性背道而馳。

香港一些文化人對誠品的撻伐言論,其實只是在迎合香港這幾年方興未艾的本土化運動:追求香港人的身分認同、反對清拆老建築、保護新界田園生活等。

如果硬要把對本土化的追求元素套在誠品身上,就有點扞格不入,甚至可以說是另一種媚俗。



◆ 花樣戲劇節 「戲胞工廠」上演青春

【聯合報╱記者李青霖/新竹報導】2013.08.17

「花樣年華」青少年戲劇節是台灣規模最大的青少年戲劇盛宴,每年有40所國內高中戲劇社參與,還擴大邀請國外學子參加,讓更多人看見台灣青少年戲劇能量。

聯華電子科技文教基金會三年前開始,支助這項大賽,執行長施璧如說,「我們非常認同創辦人余浩瑋的理念,也為這些高中生的努力而感動」。

去年起,聯電邀請冠軍隊伍到聯電加演一場,分享社區民眾;她說,教育應多元發展,在主流功利價值之外,「我們應該提供更多的支持和舞台,讓孩子的夢想,有機會被看見」。

她說,余浩瑋從小被爸爸打到大,極不認同父親管教方式,青春期在學校也是老師頭痛人物,抽菸、喝酒、打架、蹺家樣樣來,進華岡藝校戲劇科讀書,覺老師上課無聊,下課罵三字經,操行不及格被退學。

「還好華岡藝校老師張皓期把他帶進劇團」,人生因「戲劇」改變。余浩瑋說,青春期是充滿能量、創意、爆發力,「花樣」十三年,學生已創作上百部舞台劇、全國巡演超過兩百場。

施璧如說,聯電基金會近幾年也發展出「愛故事團」,由科技人演戲給大、小朋友欣賞,還到誠正中學義務輔導非行青少年寫劇本、演戲,「看到孩子正向轉變,真的很感動」。

聯電基金會邀請戲胞工廠18日下午兩點,在聯電聯合大樓八樓演藝廳,演出「One Two Free」,免費入場,上基金會網址可線上報名:http://foundation.umc.com/c-1.asp?id1=116;青藝盟劇團電話(02)86310133。

fsj 提到...

徐悲鴻「愛」徒 孫多慈百年展

【聯合報╱記者周美惠/台北報導】2013.08.17

名列「徐悲鴻生命中的三個女人」之一、傳聞中與徐悲鴻有過師生戀的畫家孫多慈今年百歲冥誕。國立歷史博物館有感於她在美術教育上的貢獻,即日起至九月廿九日展出「回眸有情─孫多慈百年紀念展」。

孫多慈叔祖孫家鼐是清光緒皇帝的帝師、北京京師大學堂(今北京大學)的創辦人。孫多慈十八歲時以素描一百分的優異成績考進南京國立中央大學藝術科,才華每獲業師、藝術大師徐悲鴻讚賞。

孫多慈大學畢業後,計畫申請公費赴法留學。徐悲鴻以法國女性藝術家Rosa Bonhem為榜樣期勉她,然而,因戰亂等緣故,孫多慈的「巴黎夢」破滅了。或許是因徐悲鴻賞識有加,坊間流傳的徐悲鴻愛情故事裡的女主角總少不了孫多慈。

策畫孫多慈回顧展的文化大學副教授李既鳴是孫多慈的外孫女,曾與孫多慈相處十多年,「閱讀她的書信、手稿,可以感受到她充沛澎湃的情感」,她感慨:「一段淡淡如水的師生情誼,讀者往往愛讀…,」但從孫多慈的年表裡可以「反證」和一些「小說式」傳聞的時間點其實「兜不攏」。

來台定居後,孫多慈和藝文界交往密切。此展呈現油畫、素描、水墨、書法及照片文獻等百餘件。

※ 相關報導:

* 連結監視器 郭奕臣拍下另類顯影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3081800277.html

人們透過攝影證明自己曾經到過某地,但若是透過手機,拍下連線的監視器畫面,這樣算不算是「攝影」?台灣藝術家郭奕臣的新作《顯影》,透過智慧型手機下載app軟體「skycam」,連上世界各地公開的監視器,然後擷取有意思的影像,如好奇觀看監視器的黑鳥,風吹窗簾擺動的詩意畫面等上千張照片。

34歲的郭奕臣現於也趣藝廊舉辦個展「Behind the Shaodw」,4件影像裝置作品探索對影像的思考,「當一隻鳥從監視器螢幕前飛過,在地球另一端的我透過智慧手機觀看,同時按下快門,鳥的確飛了過去,我也確實拍下它,然而我的身體不在現場,這是不是攝影?」

....郭奕臣善於從大眾習以為常的感官體驗挖掘其中矛盾。如作品《覆影》是在一台影印機上方螢幕裡,即時映現觀眾站在影印機前的身影,當觀眾啟動影印機,以為會印出自己站在機器前的畫面,結果紙張上竟然只出現機器,人卻消失了,「人的視覺和思考常陷入影像的圈套。」

科技器材充斥在當代人的生活,電視和電腦LED螢幕彷如能映現使用者的面容,在《消相》裝置中,郭奕臣展出近20座廢棄的黑色螢幕,「使用者的臉好像被封印在黑色屏幕,隱約看到幽微模糊的輪廓,像是當代肖像畫。」

* 整個永康街 變身攝影館 大師作品進駐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3081800276.html

攝影工作者簡永彬策畫「在永康街發現攝影大師街區藝術展」,未來1個月,只要漫步永康街區的巷弄店家,可觀賞15位台灣前輩攝影家、近200幅作品,透過他們的鏡頭感受台灣40至60年代常民生活風貌。這也是台灣第1次舉辦如此大規模的社區攝影展。

「在永康街發現攝影大師」展出15位前輩攝影家的作品,包括楊寶財、彭瑞麟、鄧南光、李釣綸、李火增、吳金榮、吳金淼、張才、林壽鎰、黃玉柱、陳禮文、陳嚴川、劉安明、黃伯驥與周鑫泉。



◆ 消失中的獨立書店 陳隆昊:再撐10年就好

【聯合晚報╱盧沛樺】2013.08.18

愛讀社會科學圖書的人,一定對唐山書店不陌生。但老闆陳隆昊坦言,與誠品比鄰而居,經營並不容易。長達30年的經營歲月,雖歷經美國「特別301條款」、閱讀風氣趨於低迷、電子書浪潮等,嘴邊老掛著「再讓我撐10年就好」,但陳隆昊打從心底愛書,當成志業衝鋒陷陣,除了扛起台灣獨立書店聯盟理事長一職,採訪當天才剛跟國家圖書館開會規劃年度讀書會活動。

有別於連鎖書店的裝潢富麗堂皇,位在地下室的唐山書店,空氣中還透著些微的霉味。舉目所見到處是藝文活動消息、社運資訊:收銀機旁賣著全國關廠工人的貼紙、樑柱上貼著農陣的土地正義毛巾和T-shirt。關懷在地、聲援社會議題,也是獨立書店的使命之一。

已逾耳順之年的陳隆昊,一輩子在書店打滾,肇因卻是一場白喉病。陳隆昊小時感染白喉,家人怕傳染下禁足令,姑媽借不少書為陳隆昊排遣無聊,自此燃起陳隆昊的閱讀興趣。才小三的陳隆昊,大英百科全書照讀不誤,盯著地圖看,還問媽媽印尼、印度是不是兄弟,現在回憶起來不禁莞爾一笑。

勤讀書,也讓陳隆昊有出色的在校成績,大學唸台大考古系,多次獲書卷獎。原有機會出國讀書,未料父親經商失敗,身為長子,陳隆昊扛起家計,當家教、擺攤、做資源回收,最後在南天書局當全職伙計,奠定開書店的基礎。聊起創業過程,陳隆昊笑稱只是一家盜版社,專印社會科學原文書,曾因翻印經典著作聲名大噪,「但301一來,全台回收盜版書,花不少錢。」陳隆昊邊說邊吐舌。

著作權被奉為圭臬,改寫出版業的遊戲規則,只有大型出版社有財力買下名家著作的版權,陳隆昊感嘆自己玩不起,漸把重心擺在書店經營。

只是國人閱讀風氣不振,加上數位載具盛行,書店已處於危急存亡之秋。陳隆昊雖一派瀟灑地說,只要能再撐10年就好;但心底著急從談起成立台灣獨立書店聯盟可見一斑。他以《電子情書》中女主角梅格萊恩為兒童唸書為例,獨立書店重視跟社區的關係,也是在地議題的推手,「大家不能一盤散沙,成立聯盟就是要攜手努力。」



◆ 進駐淡水文教園區 「擊樂」不玩了

【聯合報╱記者陳雨鑫/板橋報導】2013.08.18

朱宗慶打擊樂旗下的擊樂文教基金會,前年與新北市府敲定以BOT方式進駐淡水古蹟「海關碼頭」,打造淡水文化教育園區,卻因設計案頻遭市府駁回,基金會本月15日行文市府說「不玩了。」

擊樂基金會副執行長陳芝蓉表示,當初未考量到這麼多問題,才頻頻受阻,不僅僅是規畫案,經費太高、樂器受潮等,都是規畫後才面臨到的問題,經審慎評估才忍痛正式行文,但陳芝蓉強調,是否正式解約仍在討論中。

文化局副局長于玟表示,若真的破局,海關碼頭不排除再次委外經營,至於活化利用的部分,可能轉為展示館、商品館等,將與擊樂基金會開會後再研議。

新北市政府前年1月25日與擊樂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劉叔康及朱宗慶等人,一同拿著鼓棒敲擊定音鼓,象徵打造淡水文化教育園區的BOT案「敲定了」!

當時朱宗慶打擊樂還在官網上寫著「這不僅僅是城市發展的新開始,也是樂團全新的轉捩點」,沒想到經過2年的規畫,原本興致勃勃最後被磨到興致缺缺。

據悉,擊樂文教基金會曾規畫於今年完成第一階段開發,但該案牽涉到古蹟保存區,規畫得交由專家學者組成的聯席會審查,基金會兩次提案,都被以規畫的量體過大、建築體過高駁回。

fsj 提到...

羅智成/「例外」也是文化創意的咒語

【聯合報╱羅智成】2013.08.19

一個成熟的社會必有較為完善的法令。

但完善的法令不應殺死所有的例外,粗糙的法令才會。

完善的法令永遠有辦法讓好的例外發生。

我常常在想,如果那麼守法,或那麼服從一時的約束的話,台灣可能到現在都沒什麼有趣的觀光產業,或是有觀光沒產業。因為許多夜市、老牌風景區的消費場所,正是由雜亂無章但生命力頑強的攤商漸漸就地合法化而來。名門正派的企業在那樣的環境下較難施展,萬一誤觸地雷損失就大了。攤商可以春風吹又生,因為本小膽大,因為商業本能使他們即時而準確地回應了顧客或旅客的需求。而我們的法令往往是為管理、限制、防弊而設,並非為了鼓勵創造、「擇優汰劣」以成就美觀方便的休閒產業環境而設。

想想看,在生活中有多少樂趣、自由、逍遙與感動,是來自某種訴求「不守常規」、讓「理、法」放假的時刻?跨年晚會、國際馬拉松、嘉年華遊行或等待一隻爬過馬路的蜥蜴?走在依舊熱鬧但略帶一點肅殺氣息的師大路,我總覺得有些討論還沒結束,甚至還沒開始。

台灣的巷弄文化反轉了台灣城市街廓雜亂、建築平庸、擁擠迫促的劣勢,反而表現出台灣特有的生活態度、生活想像與人情味。它根植於住商共處的都會形態,一方面享有鄰近各種生活機能的方便性,一方面讓渡了家居生活部分的隱私與安寧。要調和兩種相衝突的元素於同一個生活空間是不容易的,必須建立於住家與商家的默契、同質性、共同利益或相互幫襯。

台北巿南邊文教區的溫羅汀、康青龍(溫州街、汀州路、羅斯福路、永康街、青田街、龍泉街),也就是我所稱的「羅曼蒂克大道」,之所以相對成功,甚至成為台北生活文化的代表,我覺得是因為很難得的,素質高的住戶與商家(或兩者合一)在此發展出融合共生的方式。他們彼此對美好生活的想像與實踐很接近,不需要「容忍」,也不會去「侵犯」;安靜而精緻的個性小店櫛比鱗次,熟門熟路的消費者徜徉其間,似乎曉得這裡會有什麼樣的店,店裏會有什麼樣的店主或客人。永康街就是最顯著的例子,每次我一邊讓路給狹路上的車輛,一邊四處張望著周遭住家與商店(他們是這麼低窄、接近),就感到一股奇異的親密氛圍,覺得在此誰都不會孤單入睡。

但是這樣的巷弄文化不是沒有隱憂的,師大路社區提前引爆了住商矛盾,未來也一定還有,原因很多:大批遊客與交通的擁入、新商家或新型態商店的進駐、環保公安不勝負荷,住戶意識與標準也迅速提高。

聲音會不會吵到別人?車子會不會擋到別人?油煙會不會薰到別人?我們需不需要總量管制?面對這樣的情況,社區自治團體的角色原本最為關鍵。但是不可否認的我們自治團體解決問題的專業不夠、解決歧見的經驗不足、代表性或法律上的地位不清,只能訴求公權力的介入。

問題是面對巿民對美好生活日增的想像,與方興未艾文創產業的諸多創舉,我們制定的普遍規範足以處理這些複雜的、個別的情境嗎?公權力不一定只等於取締,更多時候它代表公信力與專業。先別急著用強制性的法規解決一時的麻煩或消滅一個新的現象,想想看,有沒有新的態度或看法,可以創造出新的城市體驗。

(作者為作家、詩人)



◆ 跳脫本土造型 張鶴齡黃映菊創作關節人偶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aug/19/today-south19.htm

自由 2013.08.19

〔記者洪定宏/高雄報導〕跳脫本土傳統造型,客家新生代張鶴齡及黃映菊堅持自己的藝術理念,創作無國界、無族群區分的「唯美型」關節人偶,黃映菊的「Ivory」,花了三年才完成,張鶴齡也投身教學,希望在高雄「遍地開花」。

關節人偶或稱球體關節人形(Ball-jointed doll,簡稱BJD),簡單地說,就是源自歐洲手、腳、頭頸、身體可更換的洋娃娃,在日本及韓國已成為龐大的文創產業,中國急起直追,台灣雖有新生代投入,他們的作品卻不被文化官員認定為「藝術品」,抑制產業發展。

高雄子弟張鶴齡從黏土藝術起家,原本在外地工作,最近返鄉創作關節人偶,並成立工作室開班授課。雖是男性,卻能以細膩思維與精巧工藝,做出美麗的人偶,「美到讓人忍不住想多看幾眼」;張鶴齡說:「黏土對我來說就像聲音、影像,用黏土創作就是我的志業!」

被封為美女達人的黃映菊,則以素描及廣告設計為基礎,將對手工藝的熱情,轉為自學能力,創作關節人偶第一代「Laya」後,「AnnaQueen」的名氣,遠遠超過她的本名;黃映菊說:「我還不敢像張鶴齡那樣全職投入,只能暫時留在老家幫忙賣麵。」因此,最新、最完整、最滿意的作品「Ivory」,花了整整三年才完成。

張鶴齡表示,自己是客家子弟,創作的關節人偶具客家精神,何必在乎人偶是否像台灣人,或有無穿客家藍衫,因此,更有寬廣的國際視野,讓文創有無限想像空間。

※ 相關報導:

* 工筆繪千手觀音 創百萬天價
http://news.chinatimes.com/domestic/11050611/112013081900184.html

印刷術普及使佛像工筆畫師銳減,36歲的游鐙鈞自12歲賣出首幅觀音漆作品,20多年來苦練不輟,將傳統佛像畫提升至藝術層次,近年收藏家紛上門求畫,日前他耗時6年所繪的千手觀音圖創下百萬元天價,工筆之細緻令人讚歎。

* 宜蘭文創發光 搖鴨椅有木馬的fu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104829.shtml

宜蘭除了好山好水以外,文創設計力也正發光!今年宜蘭縣政府文化局首次在「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舉辦「宜蘭椅設計大賞」活動,以3至15歲年齡的孩子作為設計主軸,由呈現出宜蘭養鴨文化的「搖鴨椅Rocking Duck Chair」獲得冠軍。



◆ 高薪挖不走 戲曲博士深耕台灣

明華園行政總監康素慧 以30年舞台經驗和博士學位
讓傳統歌仔戲脫胎換骨 繼續傳唱

【郭韋綺/屏東報導】2013-08-19 中國時報

明華園歌仔戲劇團行政總監康素慧是戲曲學博士,有人開價20萬高薪請她到上海寫戲曲劇本,但她不心動,而是樂於教學栽培演員,把更多時間放在歌仔戲薪傳,盼能培養台灣年輕一代觀眾認同也愛上歌仔戲。

出生新北市板橋的康素慧17歲就簽約到明華園劇團演出,經歷過歌仔戲風光年代,她嗓子佳、身段好,被看好可以成為當家台柱,但她卻急流湧退走向幕後排戲、寫劇本,讓大家猜不透。

她笑說,舞台上光環人人都眷戀,但她很早就意識到歌仔戲需要轉型、更進步,後來邊上台演出邊讀書,一路從中華藝校、文化大學再到對岸廈門大學攻讀戲劇戲曲學,中間因工作斷斷續續,花了20年時間才終於拿到博士學位。

但她說這麼辛苦是值得的,搬出「30年舞台經驗和博士學位」這塊招牌,不管申請經費、推廣教學到培養觀眾都非常受用。

她解釋過去向公部門推案申請戲曲文化補助,最常遇到審案「專家學者」刁難嫌棄歌仔戲太過時又古老,而大家也多有歌仔戲等同酬神廟會刻板印象,難登大雅之堂。

康素慧認為,傳統應與時俱進貼近社會脈動,所以推動歌仔戲聚焦導演與劇本,把學術、藝術及現代表演等創新元素,讓傳統戲曲脫胎換骨,才能吸引年輕觀眾目光,培養在地化戲曲品味。

她有自信假以時日歌仔戲一定大有可為,不只是巷弄廟會的消遣,也不讓歌仔戲隨老一輩凋零而沒落。

※ 相關報導:

* 新點子樂展 聽見台灣新音樂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3081900319.html

台灣年輕作曲家將有新的發表空間,由兩廳院策畫製作的「新點子樂展」,9月下旬邀請國內外演奏團體演出國人作品,「出入游樂」打擊樂團,將與藝術家張友鷦合作演出《奇幻音畫》;享譽全球的當代樂團維也納阿摩斯三重奏、比利時丹奈爾弦樂四重奏,將來台演出李元貞、謝宗仁、楊聰賢等人的音樂;十方樂集則將演出當代作曲家彼得伊歐沃斯的《安魂曲》。

兩廳院曾連續多年舉辦新點子舞展、新點子劇展,鼓勵台灣年輕創作者發表新作,音樂類型演出的展演,則是首度舉行。



◆ 奇斯林畫花卉 箭頭指向「密碼」

【聯合報╱記者周美惠/台北報導】2013.08.19

一朵朵綻放著生命之光的鮮花,向來是畫家們行走藝術之路不可或缺的題材。

由聯合報系與故宮博物院主辦的「幸福大師─雷諾瓦與廿世紀繪畫」特展,目前在故宮圖書文獻大樓展出六十五件大師傑作,含廿八件雷諾瓦創作,另展出甚受雷諾瓦影響的畢卡索等名家傑作。主辦單位特別設計了「花卉」這個單元,呈現雷諾瓦、畢卡索、馬諦斯、奇斯林等人筆下的花卉。

其中,奇斯林的「花卉」設色豔麗繽紛、構圖精巧。讓美學大師蔣勳看得讚不絕口。有趣的是,蔣勳指出了奇斯林構圖的俏皮之處—在畫面的左下角,他把欄干改造得如同階梯,還帶了個「箭頭」,箭頭所指之處,正是奇斯林的簽名。畫家在此展現的幽默手法,唯有行家的法眼解讀得出。

原籍波蘭的畫家奇斯林,早年活躍於法國,他喜歡以平塗的筆法、鮮豔的色彩、優雅而工整的構圖來表現其個人風格。

這回引起時尚話題的「法爾康納蒂小姐」也是奇斯林的大作。

奇斯林的「花卉」以一瓶嬌豔的鮮花為前景,從花瓶旁敞開的門望出去,有遠山、綠茵草地,距離花瓶的近處則有樹蔭,呈現豐富的層次感。花瓶裡,每一朵花的角度和位置都經過精心設計、安排,各自展現燦爛奪目的魅力,也呈現了嫻熟古典藝術的奇斯林之匠心獨運。

﹡「幸福大師─雷諾瓦與二十世紀繪畫」特展由聯合報系主辦,九月八日前在故宮圖書文獻大樓展出。八月底前每周六下午一點卅分起,在展場入口邀請大家品嘗「雷諾瓦花茶」與手工麻糬,數量有限,送完為止。更多資訊詳見官網http://renoir.ishow.udn.com。

fsj 提到...

全世界最大的攝影比賽 維基愛古蹟 @台灣徵件

【吳垠慧/台北報導】2013-08-20 中國時報

由全球維基社群主辦的「維基愛古蹟」攝影比賽(Wiki Loves Monument),將於9月1日起於世界各地展開徵件,今年台灣首度加入這場盛會,由「中華民國維基媒體協會」主辦,徵集台灣古蹟參賽照片,經過初審、複審,推派10位台灣優勝者的作品到美國「維基媒體基金會」,與世界各國推派的作品一較高下,決選出年度優勝作品。

台灣「維基愛古蹟」攝影比賽籌備團隊副召集人王則文說,得獎與否是其次,最重要的目的是讓這些精彩的照片透過「CC創用授權」(Creative Commons)方式,轉為全世界人類都可使用的文化資產,也就是所有語種的維基百科都可利用這些精采的參賽作品,撰寫出圖文並茂的古蹟條目,為公益之用。

「CC創用授權」內容是,「圖片著作權仍屬原作者,但可允許使用者重製、散布、傳輸和修改,只要依照授權人指示的方式,表彰他的姓名即可。」

1984年法國文化部發起「世界古蹟日」活動,每年9月第3個周末的六、日,協調古蹟、美術館和博物館免費對外開放。源自於此,2010年由荷蘭的維基社群率先發起「維基愛古蹟」活動,透過攝影比賽,徵集優秀的古蹟攝影作品,作為維基百科條目編寫時的配圖之用,以豐富網站內容。 前10名晉國際複賽

這項活動很快獲得各國維基社群的響應,2012年有35個國家參與,收到35萬張照片,成為金氏世界紀錄認證「全球規模最大的攝影比賽」。今年包括台灣、日本等亞洲地區的維基社群,也首次投入這項賽事。

依照「維基愛古蹟」賽事規則,各國先進行國內評選,推派出10張作品進入國際複賽,選出最後的優勝作品。王則文表示,台灣賽區徵件時間為9月1日至9月30日,檔案直接上傳全世界共用的維基伺服器介面,作品將根據「切合主題意境與維基共享資源的百科使用價值、創意度、技巧性」三項指標進行評分。前10名的優勝作品除了代表台灣投入國際複賽,也都能獲得獎金,首獎8000元,10月底公布得獎名單。

來上課學拍老照片

王則文說,拍攝的「古蹟」以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認定的名單為限。台灣「維基愛古蹟」攝影比賽籌備團隊於8月24日在南海藝廊舉辦「Photo Monuments創作工坊:跟著攝影大師的腳步,一起瘋外拍」活動。活動邀請了台北藝術大學教授林會承主講「老房子X妙故事─台灣建築的歷史發展」、攝影師習永錚主講「攝影心X古蹟情」。

課程之後隨即安排實務操作課程,走訪台北市南海路一帶的古蹟景點,如建中紅樓、南海學園科學教育館、國立歷史博物館、植物園布政使司衙門等。創作工坊名額僅限30人,有意願者可至Citytalk城市通網站(網址:http://www.citytalk.tw)搜尋「Photo Monuments創作工坊」報名。



◆ 銀行:支持文創 但政府要有配套

【聯合報╱記者羅兩莎/台北報導】2013.08.20

銀行主管昨天說,願意配合政策支持台灣文創業發展,但政府應要有配套措施。

對文創產業放款比較積極的銀行是台灣企銀和第一銀行等,這兩家曾承做「海角七號」及「賽德克巴萊」兩部電影的貸款。

但銀行業者指出,銀行基於風險等考量,且對文創產業「真的都很陌生」,所以對這個產業放款著墨不多;以「龍頭」台企銀為例,該行最高放款金額僅7,300餘萬元,目前放款餘額僅近6,000萬元。

至於放款對象,台企銀表示,包括多媒體、影視文化事業及創意包裝設計等,總計放款案件僅11件,最大的一筆放款是2,000萬元,目前這些貸款繳息都正常。

其他行庫方面,銀行業者表示,各大銀行多少都有做與文創產業有關的放款,只是占總放款比例很低。

銀行業者指出,只要是前景的產業,銀行都願意支持;但「什麼是文創產業?」主管機關應界定清楚,「這樣大家才願意把錢砸下去、才能把錢砸到靶心。」

某大商銀主管說,通常銀行是看「團隊」,若評估有前景,還是願意提供貸款、支持文創產業,但基於風險等考量,政府若要發展文創產業,應有完整配套措施。

舉例說:若經主管機關核准,或符合相當條件,或獲主管機關經費補助、獎勵等,這些放款案可送信保基金保證等,藉此降低銀行風險、提高銀行貸款意願。

※ 相關報導:

* 行銷部落文創 文化部專家診斷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107668.shtml

....文化部從文建會時代起執行八八風災重建特別預算五億八千萬元,龍應台說,其中三億元用在整修歷史建築,其餘用在人才培育等,明年只剩下兩百萬元,在特別預算的「強心針」退出後,重建區得找出永續經營之道。唯有青年返鄉才能文化傳承,偏鄉須發展自力更生的機制方能永續,這是良性循環。

龍應台認為,大社部落人才輩出,但缺行銷通路,埋沒創作。好茶部落的文化體驗可再精進,需要專家輔導。文化部的村落文化發展計畫正在尋找潛力點,希望大社部落能提出企畫案爭取補助。有感於偏鄉可能欠缺提案人力及營運經驗,文化部將組成「整體經營診斷團」協助他們。



◆ 桂花巷藝術家大換血 惹人非議

【洪璧珍/彰化報導】2013-08-20 中國時報

鹿港桂花巷藝術村駐點藝術家,下個月大換血,原本9個藝術家經評選後,有多達一半以上未入選,近日他們紛紛打包撤離,對於公所的評選過程,頗有質疑。

桂花巷原為閒置日式宿舍,上屈鎮長王惠美打造成藝術村,由藝術家提出申請,經評選後入駐,以每半年為1期;公所日前公布入選名單,原駐點9名藝術家有5人末入選,遭當事人質疑。

以製作獅頭聞名的施順榮指出,他所帶領的「鹿港傳藝聯合工坊」進駐3年半,幾乎天天開門用心耕耘藝術村,還全力配合公所相關活動,是民眾眼中模範生,亦曾獲桂花巷妝點藝術大賞的最佳人氣獎,結果落個備2,足見評審與民眾眼光相去甚遠。

包括施秀雅與高振僑等藝術家也質疑評選委員的差異太大,要求公布評選標準。

公所文化所指出,本期有多達21人提出申請,其中有外地優秀藝術家,期激發出更精彩的藝術創作。



◆ 每個150公分高 蕭青陽為爹雕壽桃

【聯合報╱記者何定照/台北報導】2013.08.20

「南瓜不是我的童年回憶,壽桃才是!」設計家蕭青陽去年拜訪以南瓜和圓點圖案聞名的日本前衛藝術家草間彌生,一面讚佩,一面湧起創作欲望。昨天他宣布將展開壽桃裝置藝術計畫,向他的父親和草間彌生致敬。

蕭青陽以唱片封面設計揚名全球,小時家裡開麵包店,蕭青陽跟著爸爸捏壽桃,卻常被嚴格的爸爸嫌,乾脆亂捏汽車、貓熊,要不就騎腳踏車幫忙送壽桃。

蕭青陽說,爸爸曾期待他接下做壽桃的重任,但他堅持讀美工設計。童年中父親細細捏塑壽桃、蒸熱給他吃的畫面,越來越常浮現腦海,他決定以壽桃為主題,喚醒台灣民眾的共同記憶。

首次跨足立體雕塑,蕭青陽計畫用塑鋼材質做六個壽桃,「爸爸說『六』才代表吉祥」,其中四個已有企業接洽認養。壽桃樣貌可能一式多個、也可能做出不同的壽桃種類,每個約一百五十公分高。

蕭青陽保留一個壽桃,預定放在台北華山藝文園區或桃園國際機場等地輪流展出,由於須耐得住風吹雨淋,估計須一百萬元資金。蕭青陽近日透過「104+夢想搖籃」向大眾集資,期待這款壽桃能成為全民的公共藝術。想捐助蕭青陽的壽桃夢,可洽「104+夢想搖籃」( http://www.an9.com.tw)。

※ 相關報導:

* 醇酒 原鄉 落語 《夏子的酒》尾瀨朗 只畫自己喜歡的故事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3082000478.html

以《夏子的酒》在奠定大師地位的日本漫畫家尾瀨朗,畫風正如日本醇酒一般溫潤而不花稍,創作題材關注人與鄉土關懷。今年已66歲的他,每天仍花上近15個小時取材、創作。他的最新作品《放浪子弟》,講述日本傳統藝術「落語」的文化精神,台灣尚未引進。他透露,自己年紀大了,體力上已逐漸無法負荷長時間作畫工作,「這大概是我最後一部作品了!」

....尾瀨朗的多部作品都從女性視角出發,又將女性克服困難成長的過程刻畫深刻,帶有濃厚的女性主義色彩。不少人推測他家中姊妹多,從小生長在「女生宿舍」,因此對女性觀察入微。但尾瀨朗談及這點時則笑說,一開始他沒想這麼多,只是認為女性在很多方面都比男性堅強,並且他創作時想創造違和感與衝突性,才用女性主角,如畫《夏子的酒》時便呈現早期女性進入酒藏是禁忌的問題。「還有啊,女生可以偶爾任性、發發脾氣,旁邊的人都會比較包容!」

fsj 提到...

機器人流浪漢 現身逛寶島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3082100475.html

【吳垠慧/台北報導】2013-08-21 中國時報

昨日台北信義商區出現一位穿著破舊風衣、頭戴帽子和大眼鏡,留著一把長鬍子的洋人流浪漢,推著推車走向人群,伸手向人要錢。不少逛街民眾議論紛紛,停下腳步觀看。神奇的是,這個流浪漢竟然是個機器人!未來這一個星期,「他」將從台北流浪到台南和台中。

這個外型栩栩如生的流浪漢機器人名叫「德克」,是荷蘭藝術團體「電子馬戲團」創造出來真假難辨的機器人。「電子馬戲團」是由佛萊德.阿貝爾與米利亞.藍潔梅爾夫婦組成,他們共同創作出流浪漢德克,已經在外頭流浪近10年,走過50多個歐美城市,是在國際間享有高人氣的「流浪漢」,所到之處都讓民眾嘖嘖稱奇。

這次德克到台灣,是因國立台灣美術館舉辦的「TEA/超級關係:2013國際科技藝術展」展覽邀請,這也是德克首次流浪到亞州地區。

策展人林書民表示,德克的外觀讓人幾乎以為是真人,維妙維肖的細膩動作讓人嘆為觀止,事實上,德克還是全世界第一個能夠自由活動長達90分鐘的機械裝置,擬真的模樣和自然的移動方式,讓民眾很難察覺他的腳步其實由手推車裡的裝置所驅動。

德克推著破舊的購物手推車在路上徘徊,推車外掛著塑膠袋,他不但會主動向人群移動,還會伸手要錢,拿錢之後他會為施捨者表演一段音樂回餽,這樣的行為其實由藝術家以遙控裝置在一旁控制。佛萊德.阿貝爾表示,他們可在一旁觀察德克與民眾之間的互動。

雖然人們對街友一向懷有反感,但阿貝爾說,很多民眾卻被德克吸引,有人陪他走一段路,甚至給他一些零錢,德克還曾在德國的購物中心被警察逮捕過。

德克接下來的流浪行程為22日在西門町、龍山寺和台北火車站;23日南下台南,在安平老街和孔廟周邊現身;24日到台中,在台中火車站、勤美商圈和國美館周邊走動。



◆ 戀人的神啊…寫情詩送女友奪獎

【聯合報╱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2013.08.21

由飲冰室茶集藝文館、聯合文學合辦的「情詩大賞,為愛發聲」徵文,收到1萬3000首情詩。參賽者平均年齡25歲,最後由36歲詩人沈眠,以「戀人的神啊」勇奪年度詩人與10萬元獎金。

此次情詩徵文特地加入「詩眼」的設定,要求作者完成詩作後,選出一個貫穿全詩的代表字。結果「憶」成為最多人使用的詩眼,有三百多首詩選「憶」。

「我們的愛情是宇宙主義,可以超越/一切觀點,也是實用主義/於最溫暖的血肉,建造天堂的最高…」沈眠為專職作家,在文壇耕耘13年。他說,這首詩最初只是寫給女友,感謝她一路相伴,剛好遇上徵文比賽。

「真正的愛情有創造性,重新創造我的個性」沈眠形容自己過去很「宅」,「每天像鬼一樣飄」。若不是女友,今天也沒勇氣站在台上。女友也陪他出席頒獎。「這首詩暴露我們的愛情」,她覺得「溫馨又甜蜜」。

決選評審、詩人羅智成表示,情詩難寫,「在『我』和戀人之間,彼此產生拉鋸」。此次入圍決選的200件作品,皆「足以打動人心」。

主辦單位指出,投稿作者平均年齡25歲,年輕作者普遍受流行文化影響,甚至出現動漫式的想像情節,並跳脫傳統詩文,如流行音樂歌詞般活潑。



◆ 這個民族…超愛樂器 一指神功彈鋼琴

【邱祖胤/台北報導】2013-08-21 中國時報

緬甸人有多愛音樂?緬甸人不但踢球、民俗慶典都要有音樂助陣,連禮佛頌經都少不了音樂,緬甸人對外來樂器的改良及使用也是一絕。這次吉慶緬甸塞恩樂團來台,觀眾將可看到只用以一根手指頭彈奏鋼琴的神乎奇技。

中研院民族所副研究員呂心純表示,緬甸是一個非常熱愛歌舞的民族,西元9世紀曾向唐朝獻「驃國樂」;16、18世紀和泰國的兩次戰爭中,緬甸勝利之後都急著把泰國樂器及樂人帶回緬甸,而不是金銀財寶,因此保留許多難得一見的樂器。

呂心純表示,緬甸融合中國及泰國的音樂特色,音樂看似漫無章法,大量使用打擊樂器,注重旋律性及節奏,戶外室內都能演出。

除了在慶典中演出外,音樂更是民間流行藤球運動的助陣利器,可說和人民的生活緊密結合。

緬甸人對樂器也有獨到的品味,在中國失傳已久的鳳首箜篌,由緬甸人所保留,但彈奏方式從單手變雙手。

19世紀英國殖民時期,緬甸人首次看到鋼琴後,馬上拿來演奏傳統樂,但他們不以十指飛奔的方式演奏,而是兩手各以食指敲擊出旋律,偶爾因為樂曲需要,才會讓中指也派上用場,形成一種獨特的演出畫面。

※ 相關報導:

* 緬甸圍鼓大師 隱身紐約握壽司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3082100474.html

一位身懷絕技的傳統音樂大師,竟然隱身紐約日本料理店捏壽司?前緬甸國家樂團團長、現年49歲的傳奇作曲家糾糾迺(Kyaw Kyaw Naing),就是這樣一位奇特的人物。他9月將率領吉慶緬甸塞恩樂團首度來台,演繹獨樹一格的緬甸音樂。

糾糾迺是緬甸圍鼓大師,1999年受邀於紐約林肯中心與史丹佛大學音樂廳等地演出。他置身在由21隻鼓築起的鼓城,一個人坐鎮其中,從容精采地將身邊的圍鼓擊出豐富旋律及節奏,造成轟動,糾糾迺申請了政治庇護,此後留在美國發展。

緬甸人熱愛音樂,即使在1960年代緬甸軍政府成立之後,也不放棄音樂。軍政府成立了國家傳統樂團,糾糾迺的父親就是創始團長。



◆ 把布老化200歲…… 修復清戰袍 張美筠3年完成挑戰

【曹婷婷/台南報導】2013-08-21 中國時報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刺繡中心主任張美筠率22人、耗時3年修復奇美博物館珍藏15年的清朝古戰袍甲冑,共修復8592處,是國內首件古戰袍修復案例。張美筠說:「修復過程,連打噴嚏都不行,還要把線、布老化成200歲,是畢生最困難的挑戰!」

奇美博物館典藏上萬件藝術品,以西洋藝術為主,這件清朝中期戰袍甲冑,15年前由顧問許富吉在倫敦向私人收藏家購得。

許富吉說,他只知戰袍是清朝某位貝勒爺的,入手時狀況已不好,基於保存中國古物仍斥資買回,是館內唯一中國古代戰袍。

奇美館長郭玲玲說,外界認為許文龍不珍視中國文物,其實他曾說過,只要流落在國外文物,尤其被八國聯軍搶走的,有機會就想設法買回,不過,若已在亞洲人手上就另當別論。曾有香港、新加坡賣家找奇美收購中國古文物,遭到婉拒。

享有國寶級刺繡家美譽的張美筠,曾幫克里姆林宮修復皇冠,她主動向奇美表示願修復古戰袍,是為了回報。原來她十多年前發表《上帝在刺繡》一書,蒙前總統李登輝喜愛,印製分送各國元首,她後來才知是許文龍捐一百萬促成。

張美筠說,這件戰袍出現脫線、破損及蟲害,再不修復恐不利保存,一共共動用22人,經3年努力,期間走訪中國大陸及歐洲考據。她說,最難是縫補,一開始她以為是明代五枚緞,清代服裝應為八枚緞,她遍覽大清古籍後才確認官服仍保留五枚緞,針線採5線迴旋,難度甚高。

修復全程採200倍數顯微鏡以平方公分面積為單位,檢視統計磨損4269處、破洞1096處、脫線1380、髒汙1847處,共8592處。為了讓材質符實,她特地跑到南京複製一模一樣布料,市值近百萬,並以機器將布料老化成兩百年前的色澤,用色差儀確認誤差不超過1度,非常嚴謹。

張美筠昨將厚達6百多頁修復報告交給許富吉。她說,光縫補部分即厚達419頁,這報告同時也是全球首次公開「雙面縫補技法」,這項技術吸引英、義大利、日本等國家級刺繡單位索取,許富吉大方說,若國際有需要願無條件提供。

張美筠不只著重修復,也費心考據史實及加入科學印證,如盔甲有一顆紅寶石刻有AF英文字,她遍查古書,起初以為是傳教士名字,羅列百位傳教士名字搜尋無果,直到3個月前才在北京找到解答,確認是流落歐洲被收藏家刻上,與原件無關。

fsj 提到...

王正方/我們會說自己的故事嗎?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8112433.shtml

【聯合報╱王正方】2013.08.23

李崗監製的戲劇紀錄片(Docudrama)「阿罩霧風雲」,看了能長見識。

「霧峰林家」從福建漳州渡海來台灣,辛勤開墾白手起家,成為台灣中部的望族。兩百多年來林家的奮鬥與興衰,與台灣的遭遇變遷同步起落,林氏家族每一次重大的抉擇,都發生在台灣歷史命運的轉折點上。

十九世紀林家祖先林文察曾幫助清廷平定小刀會,又招募「台勇」渡海,隸屬左宗棠部攻打太平天國,屢建奇功,最後戰死沙場。他的兒子林朝棟,麾下有台灣最具規模的團練武力「棟軍」,在「雞籠」與入侵的法國雇用軍對峙逾年,法軍撤走。林朝棟深為劉銘傳所倚重,參與了開發建設台灣的許多工作。一八九五年甲午戰敗,清廷割讓台灣給日本,台灣成立民主國,希望得到國際間的承認,阻止日本占領台灣。「棟軍」北上抵抗日軍,民主國總統唐景崧已內渡大陸了,「棟軍」解散。林家一部分人回大陸,其他人留在台灣謹守祖業,面對日本人的統治。下一代族人以林祖密、林獻堂為首。

這部電影只敘述了十九世紀「霧峰林家」的故事,下一集講廿世紀的林家。

一群熱心的朋友懷著使命感,要發掘台灣比較接近真相、較全面的歷史面貌,代代相傳給下一代。現存的歷史,多被政黨、利益集團刻意導引、扭曲、掩蓋,是有目的性的片面史實夾雜著謊言。「霧峰林家」在台灣有不可取代的地位,但他們的故事鮮為人知。因為滿清時林家與官府的恩怨糾纏頗多,功過難有定論,為了執政者的利益,林家的事就略過不提。林家的抗日史蹟不少,當然深為日本統治者所不喜。國府來台初期,惹起民怨,林家家族代表為民請命,犯了上怒,有林家族長等為此遭難。相關歷史,還得看本片的續集。

紀錄片的商業價值不高,尋求投資困難。「阿罩霧風雲」的製作耗時五年,許多人不計報酬投入大量的心血。這部紀錄片不見得是獨一無二的「信史」,但是台灣還有一批年輕人為了信念而工作,試圖拼湊出大致完整的歷史全貌,任勞任怨,樂在其中,也令人動容。

任何一丁點歷史真相都該珍惜,還原歷史是艱鉅吃力不討好的工作。爭取「知道歷史真相的權利」,極其重要!老實說這個權利,我們祖先和我們對它都很陌生。

古今中外的為政者都是天下烏鴉一般黑,全力編造對自己有利的歷史,閉口不談或否認其他;美國不說他們屠殺過多少印地安人、在越南戰場用過毀滅性武器,日本否認有南京大屠殺、慰安婦是自願的,國共在抗日戰爭的貢獻雙方不承認、還刻意扭曲,大陸年輕一代沒有幾個人清楚六四事件,二二八事件到底有多少人遇難?白色恐怖的歷史事實釐清了幾樁?據說有一部詮釋台灣歷史的影片,第一個鏡頭是歐洲人在海上驚呼:福爾摩沙!第二個鏡頭就切到黃信介……,重點或觀點不同,歷史真相就可能遭到謀殺。

李崗引用大導演李安的話:「連自己的故事都不會說,就很可悲。」說自己故事的先決條件是了解自己的歷史,否則都在瞎掰。

「愛台灣」是流行語,不了解台灣的歷史,也缺乏試圖了解的心,光憑口頭上說愛,還要大家跟著走向未來,叫人不放心。(作者為電影導演)

※ 相關報導:

* 如何讓電影向文創精神靠攏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8113100.shtml

....近年許多資金(包括行政院的國發基金)樂意投資文創產業,卻難以鎖定投資項目,甚至捉摸不到「文創」的眉角,結果很大一部分還是拿去投資拍電影。從「海角七號」開始,近年號稱國片復興時期,但一窩蜂拍出的電影類型近似,不是少男少女的愛情小故事,就是加重「本土」的特色口味,結果國片連參賽金馬獎都屢屢落空,部分影片脫離不了俚俗主題或髒話連連的格局,也引發爭議。如果繼續循此路線發展,電影怎麼能與「文創」扯上關聯?

電影是產業,是文化產業,但光是電影本身不算「文創」。「文創」的關鍵,在於一部電影除了票房,可以帶出多少連帶的相關創意產值與價值。投資電影的整體上下游鏈結環境,從編劇、製作,一直到延伸商品、片場觀光,比光投資一部電影要重要多了,其產值也比票房本身要擴大許多。



◆ 廖玉蕙:寫作 為了讓生活更容易

【林欣誼/專訪】2013-08-22 中國時報

學生令人又氣又笑的反應、小孫女的可愛成長,到對已逝母親的想念,作家廖玉蕙(見圖,王遠茂攝)聊 著生活種種,她一下子蹙眉,一下子笑彎了腰,急快的語調伴著不斷的笑聲。新書《在碧綠的夏色裡》文如其人,好看,好笑,流露對生命的多情與寬容。

「無論寫作或教育,都是為了讓生活更容易。」相對不少人視寫作為刻苦的大業,廖玉蕙打趣說:「甘有這嚴重?」

廖玉蕙東吳中文博士班畢業後,曾任教過中正理工學院、台北教育大學等校,8月剛退休。她年過30才提筆,卻累積了40多本的驚人產量,信筆拈來都是人生風景。不論是少時感懷、社會批判、親子教養或教學體會,她以鮮活詼諧的文字展現親和,筆下洋溢市井活力。

其實廖玉蕙文章中那些看似一揮而就的流暢,都是字字斟酌的成果。她招認每次專欄交稿後不久,就會向編輯道歉邊補上「訂正版」、「再訂正板」,改個沒完沒了。寫作中她常靠朗讀來找尋合適的字眼,服膺梁實秋所說的:「散文最高理想,不過『簡單』兩字而已。」

《在碧綠的夏色裡》向生活取材,並由丈夫蔡全茂插畫,活潑的文字和寫意的畫風,呼應兩人平日一動一靜的默契互動。

這本書中最讓讀者津津樂道的一篇文章透露了廖玉蕙和年少時情人重逢,重逢時當年震撼性的告白歷歷在目,但轉眼兩人都兒女成行。

有的作家捍衛「創作最大」,廖玉蕙則是小心翼翼使用手中的筆,她寫下這篇情史的前提,是雙方現都婚姻美滿。她自嘲:「我膽小一輩子,這次是我有史以來最突破的一篇!」

很難想像眼前直爽的廖玉蕙,曾因媽媽的打罵而壓抑剛烈,孤僻性格將她推向文學。她大學在《幼獅文藝》打工,主編瘂弦的風趣圓融改變了她。近年再見面,瘂弦說她變得「放了」!

「因為上半生太苦,我決心不能讓自己這樣死去,我要『要回來』!」這樣的呼喊讓她轉往樂觀正面,寫作尤其深深改變她,「我藉書寫為過去的創傷找到解釋、學習寬容和理解,寫作,讓我變得快樂。」

※ 相關報導:

* 永遠的戀父 森茉莉《父親的帽子》 甜蜜也哀愁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3082200392.html

在夏日響徹蟬鳴的房舍中,小女孩喜歡在父親寫字時,拉開房門撲上他的背,這時父親會轉過身來,讓她跳進懷裡,「整個房間已經暗了下來,然而那股暖暖的慈愛,從父親沁著雪茄菸味的胸膛,流進我的小胸脯裡。」這文中的女孩,就是已逝的日本作家森茉莉,她終其一生依戀著父親、日本文豪森鷗外。她在散文集《父親的帽子》重回甜如蜜糖的童年,細描父親的眉目裝扮、閱讀的模樣,抒發對父親濃濃的愛意。

....森茉莉1903年生於東京,父親森鷗外是與夏目漱石齊名的文學家,同時也是陸軍軍醫總監,曾留學德國,深受歐洲文化薰陶。森茉莉是父親和第二任妻子所生的長女,在家境優渥的西化家庭中長大。她16歲結婚隔年隨丈夫前往法國遊學,父親因病過世。無緣見上父親最後一面的她,終生都活在對父親的眷戀中。

* 耽美文學先驅 腐女的祖師奶奶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3082200393.html

從《父親的帽子》到84歲過世前,森茉莉共出版8本書,除了筆調柔美的回憶散文,她的小說則充滿奇情畸戀,《戀人們森林》、《枯葉的寢床》等作描寫中年男子與少年的同性戀情,因此被視為耽美文學的創始者,以及「腐女的祖師奶奶」,而她描寫父女戀的代表作《甜蜜的房間》被作家三島由紀夫譽為「性感傑作」。

森茉莉的作品鮮少引進台灣,《父親的帽子》譯者吳季倫表示,因為森茉莉發展出一套和洋合璧的特殊文體,詞藻唯美且常有偏僻古字或杜撰的用法,加上諸多精工雕琢的舊時生活樣態,因此翻譯困難。



◆ 蓋屋當舞台 一個屋簷兩齣戲

【聯合報╱記者何定照/台北報導】2013.08.22

在劇場裡蓋房子!黑眼睛跨劇團新作大玩空間變化,「九歌3X3」邀九位演員,在寶藏巖國際藝術村各自找適合空間演獨角戲,觀眾每看一齣戲都在不同地方;「換屋計畫」更直接在水源劇場內蓋屋當舞台,七位演員將在同一屋子,演出兩齣不同戲。

劇團藝術總監鴻鴻指出,在水源劇場蓋屋靈感,源於該劇場舞台太狹長,觀眾視覺焦點不易集中;恰好劇團想演的兩齣戲都與房屋有關,乾脆以一折優惠價四、五萬元包下劇場一個月,在場內蓋屋,同批演員可在此排練並分日演出兩齣戲。

兩齣戲一是法國劇作家卡里耶爾的「白馬要來的那天」,劇中,一對貌合神離的夫婦在求售的房裡,應付眾多看屋者,妻子一面等待白馬王子來接她,王子始終未出現。

另齣「自由的幻影」由鴻鴻創作,隨著情節進行,呈現解嚴後台灣社會變遷的剪影。最後,屋子還變身為即將都更的公園,和時下公共議題連結。

「換屋計畫」在同一空間不換景演兩齣戲,「九歌3X3」要觀眾跟著演員跑寶藏巖九個地方。鴻鴻說,該系列可說是屈原「九歌」現代版。

「九歌3X3」十月十一日至廿七日、「換屋計畫」十二月十三日至廿九日演出,購票洽兩廳院系統。

fsj 提到...

當代藝術進軍歐洲 新媒材發光發熱

【台灣醒報╱記者方家敏╱台北報導】2013.08.23

年輕藝術家用集體行動進軍歐洲!兩大藝術團隊,「凝視自由:台灣當代藝術展」和「Schizophrenia Taiwan 2.0」(分裂-台灣2.0),由台灣年輕策展人帶領,將於今年9月前往歐洲參展。文化部長龍應台出席此次記者會替出訪的團隊打氣,期待他們以強烈的台灣色彩帶給歐洲文化衝擊與更多元的想像。

龍應台表示,本次前進歐洲是全球文化布局中重要的一環,過去台灣在歐美發表成熟的藝術作品,在紐澳推廣出版、電影後製技術,在東亞則是宣傳電視作品。如今在東歐,台灣也能有實驗性的新媒材藝術作品進駐,能讓台灣得到更多力量,更有自信。

不同於以往的藝術家參展,這次進軍歐洲的兩個團隊,都是由策展人帶領藝術家集體行動,以集體策展的方式打造屬於台灣的個別展區。龍應台表示,單一的藝術家參展是傳達個人的藝術作品形象,但總體策展卻能帶出整個台灣的概念,能夠讓距離遙遠的歐洲國家對「台灣」有更具體的印象。

「凝視自由:台灣當代藝術展」是由國美館策劃,與塞爾維亞共和國佛依福迪納當代美術館的合作計畫。佛依福迪納是塞國最重要的當代藝術平台之一,國美館館長黃才郎表示,不同於以往單一藝術家參展的情況,今年是館對館的交流,由15位藝術家一同參展,將更具爆發力。

本次參與凝視自由的作品多以自我認同,對土地、歷史的情感與記憶為主軸,有的是以歷史人物為背景,也有將台灣當地文化,如電子花車、原住民文化、八仙過海等揉合影像、裝置藝術、雕版創作等媒材呈現。策展人張正霖說,藉由複合媒材與飽含台灣特色的創作,此次交流將帶給歐洲更多元的想像與文化衝擊。

另一個由柏林的李怡衛、巴黎的皮耶‧邦吉爾凡尼、台灣的黃建宏、張晴文共同策劃的「分裂-台灣2.0」,將從今年9月起開始歷時超過一年的巡迴展出,在歐洲各項藝術節及新媒體藝術中心呈現台灣當代藝術作品。該團隊參與的展覽包括國際最負盛名的的奧地利林茲電子藝術節、俄羅斯聖彼得堡CYBERFEST等。

多達13位年輕藝術家,以新媒材的創作方式展現台灣當代藝術軟實力。策展人之一的張晴文有豐富的藝評與策展經驗,她表示,這不僅是第一次長期的巡迴展覽,也是首度有策展人帶著一群藝術家集體進駐歐洲藝術展覽。依照每個展覽的氛圍、特色不同,佈展方式也會隨之調整;有的藝術節如慶典般熱鬧歡騰,有的則是以實驗性質為導向,具有強烈批判性。

※ 相關報導:

* 他赴美秀童玩 外國人著迷捏麵人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3/8114604.shtml

苗栗縣民俗藝文協會理事長羅紫正上周受邀到美國加州參加國際童玩節活動,展演中華傳統藝術捏麵人,許多外國人見到多變的捏麵人都大為驚奇,羅紫正說,傳統文化不只要傳承,也應走出國際讓更多人看見。

* 文創商品搞KUSO 小鴨變身三太子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6/8114545.shtml

高雄市一家數位攝影業者研發20多種黃色小鴨造型的文創商品,其中最可愛的是黃色小鴨三太子,業者雷清立融入地方民俗文化,研發Q版三太子及媽祖、財神爺造型。



◆ 32次登黃山 李松茂黑白攝影展

【黃筱珮/竹市報導】2013-08-23 中國時報

在數位化科技的時代,72歲攝影家李松茂堅持使用底片拍照。他專研黑白攝影藝術40年,非常熱愛大陸黃山的風景,已32次登上黃山取景,其展出的「黑白印象作品」令人驚豔。

李松茂從小在台灣鄉村長大,熱愛大自然的美景。他原是學校的美勞老師,民國62年開始研究黑白攝影,師承國際藝術大師郎靜山,自此堅持於黑白藝術攝影,專研暗房沖印技巧,攝影作品雖是黑白,但層次分明,像是潑墨山水畫。

除了台灣鄉村景色,李松茂也熱愛大陸黃山。他走訪過黃山32次,「黃山不高,年紀大也爬得上去,且雲海變幻萬千」,他握著相機,等待每個最美的時刻按下快門,拍出一張張美麗作品,「畫中有詩」。

今年11月,他將再度赴黃山,第33次造訪這處他心目中的人間仙境。

此次他應竹市邀請,在文化局梅苑及琉璃畫廊展出「李松茂黑白印象攝影展」,自即日起至9月1日止有70幅作品,歡迎攝影同好前往參觀。

※ 相關報導:

* 魁北克馬戲團 三代家族伐木樂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114672.shtml

舞台上銳利斧頭丟來擲去,演員在新鮮松樹圓木上翻滾彈跳。這是由加拿大魁北克一個三代家族組成的阿爾馮斯馬戲團新作「伐木樂園」,演出者包括67歲祖父和兩歲外孫,他們說:「我們來自森林,要帶來最魁北克的馬戲團!」



◆ 帕爾曼彈簧手 拉琴如呼吸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114855.shtml

【聯合報╱記者何定照/台北報導】2013.08.23

猶太裔小提琴天王帕爾曼琴音以飽滿明亮著稱,每回一上台,彷彿不用氣力,音樂就從他手下流瀉而出,總令樂迷津津樂道。十月他將四度來台,曲目包括塔替尼「魔鬼的顫音」奏鳴曲,這也是他一九九○年首度在前蘇聯舉行獨奏會的樂曲。

「魔鬼的顫音」據傳源於一七一三年,塔替尼夢見魔鬼在他床邊拉了一段美麗絕倫的小提琴,醒來後立即寫成這首奏鳴曲,魔鬼的演奏即在第三樂章後半部雙音顫音部分。十九世紀小提琴家克萊斯勒改編該曲,加進裝飾奏,成為後人常演奏版本,帕爾曼此次即演奏該版。

在「魔鬼的顫音」眾多演奏版中,猶太裔俄國小提琴大師歐伊斯特拉夫是最亮眼焦點之一,指揮大師托斯卡尼尼曾譽為具君臨天下氣勢。帕爾曼身為二戰後第二位受邀赴俄演奏的小提琴家(首位是受歐伊斯特拉夫之邀赴俄的曼紐因),選擇該曲獨奏,自意義重大。

外界常視「魔鬼的顫音」簡直炫技,帕爾曼拉來卻如呼吸般自然,因為他技術超強、更有天分。他在茱莉亞跟隨室內樂指導老師金格爾時,常拉帕格尼尼「無窮動」樂曲練習放鬆手腕,其他同學都拉得手腕快斷,獨他將手腕練得如彈簧般伸縮自如。

茱莉亞小提琴名師葛拉米安,則將帕爾曼在以色列向俄裔老師高德加特學的俄式持弓法,改為持弓較淺的法比(法國—比利時)學派,讓他的音色變得響亮甜美。

此外,帕爾曼手掌奇大、手指超長,也讓他按弦輕輕鬆鬆,甚至不用動手腕。

從三歲半在收音機聽到傳奇大師海飛茲演奏就迷上小提琴,帕爾曼早成新的小提琴傳奇。

●十月十六日帕爾曼將在台北國家音樂廳舉行音樂會,曲目另有貝多芬第一號小提琴奏鳴曲及葛利格第三號小提琴奏鳴曲,購票洽年代售票系統。

fsj 提到...

「我們不該配合社會需要去創作」

【汪宜儒/專訪】2013-08-24 中國時報

現年51歲的平田織佐是日本極為活躍的劇場導演,身兼導演、編劇、評論多職,他不但是帶著機器人進劇場的第一人,長年以來更積極參與文化公共事務。

他自90年代起倡行「當代口語戲劇理論」,影響日本劇場發展深遠。

平田織佐1983年在東京創立青年團劇團,至今仍是日本具代表性的團隊。他目前在大阪大學任教,也是日本劇作家協會副會長,兩年前更從日本劇場大師鈴木忠志手中接下辦理利賀藝術節的利賀財團理事長職務。

自90年代起,平田倡行「當代口語戲劇理論」,這是一種安靜平淡的表現形式,劇中人物的對白與語法,家常得如同坐在客廳跟家人聊天一樣。

平田織佐表示,日本的現代戲劇是百年前從歐陸引進的,那些奇怪腔調的翻譯台詞,還有不合時宜的對話內容,一直被劇場界過度依賴與使用。

「唯有回到自己本身,才能演得像日本人,才能發揮我們的文化與語言特色,也才能持續不斷推出新的創作。」

時至今日,平田織佐的理論成了日本中小學課本的教材,藉著「教戲手冊」,讓小學生在課堂裡學習用這樣方式排戲,而平田劇團的演出方式,也影響了新一輩的創作。

平田織佐笑說,「早年日本經濟好,很多人不懂也不理會我這種寧靜、樸素的演出,大家還是喜歡熱鬧誇張的表演。」

「但,該做的還是要堅持。」他說,「我們不該配合這個社會的需要去創作,我們應該創造一個能配合我們創作的社會!」

平田織佐曾在民主黨執政時期擔任內閣官房參與(近似行政院政務顧問),鳩山由紀夫擔任內閣總理大臣時的就任講稿,正是出自平田織佐之手。

平田織佐表示,那段與政治往來的經歷,其實讓他招致不少批評與懷疑。他說,在劇場耕耘近30年,在創作、經營劇團外,也參與教育以及各種計畫。「戲劇工作者與政府、公部門的接觸是必要的,身為劇作家,也絕不可以和真實社會脫節。」

※ 相關報導:

* 機器人演戲 平田織佐掀革命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3082400338.html

日本導演平田織佐戴著細圓框眼鏡,一頭灰白交雜的粗硬頭髮,他的表情有禮拘謹,但鏡片後的眼神閃亮活躍,透著一股和緩堅定的吸引力。近年來平田織佐與機器人科學家石黑浩合作「機器人劇場計畫」,讓真人與機器人在同一舞台上演戲,他帶著最新作品《三姊妹—人形機器人版》來到台灣。

....這樣的計畫自然曾經招致質疑,「機器人演戲」是否只是噱頭,但是,平田織佐表示,讓機器人靈巧在舞台上運動演出,其實可讓機器人的實驗研究深化,而另一方面,機器人加入演員的陣容,也讓平田織佐傳遞他關注的社會問題。

....平田織佐畢業於日本國際基督教大學的人文科學科,大三那年公費留學韓國的延世大學,那段日子對他影響很重大。他說:「由於日本曾殖民韓國的歷史,我開始思考支配與被支配,使用與被使用的關係。」

在《三姊妹—人形機器人版》之前,平田織佐的「機器人劇場計畫」還有《我是勞工》、《森林深處》、《再會》與《再會第二版》等4部。

《我是勞工》關注了日本社會中賴在家不肯出門工作的「尼特族」,探究勞動對人的意義是什麼。《再會第二版》透過一個照護型機器人的故事,傳遞對福島核災的反思。

* 倒退嚕放童謠 董福祺《唱反調》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3082400340.html

唱反調、說反話?這可不是要找人麻煩。藝術家董福祺在錄像作品《唱反調》中,把《妹妹揹著洋娃娃》、《哥哥爸爸真偉大》等童謠倒著播放,乍聽下讓人「霧煞煞」,好像在聽某種外國語歌曲,等到播放正常的時候才能聽出正確曲調。

....董福祺1975年生於宜蘭,因為對語言的興趣,也喜歡模仿他人說話,對語言和發聲的抑揚頓錯特別能掌握,後來更從語言切入來創作,「透過身體的技術和電腦反轉之間產生落差。」

* 原聲音樂節主題展 文創「心動時刻」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116986.shtml

花蓮縣「2013原聲音樂節」主題展覽昨天開幕,展出花蓮在地音樂、文創、文學等名家作品及台東地區藝文創作成果,另有全民徵選的裝置藝術等,創意十足。

原聲音樂節已第4年,將於9月14至22日在花蓮文化創意園區舉辦9天,有21個國內外樂團表演。昨天開幕的主題展,主要在呈現花蓮的藝文成果,分「聲呼吸」、「賞音樂」、「心動時刻」等3個主題,結合多媒體科技和古早味的廠房,營造富含地方人文藝術的文創環境。



◆ 「蛻變」英國演出 BBC專訪吳興國

【台灣醒報╱記者黃文瑜╱台北報導】2013.08.24

繼文化部部長龍應台之後,第二次有臺灣藝文消息獲得BBC報導。12日當代傳奇劇場《蛻變》,在愛丁堡國際藝術節演出結束後,當代傳奇劇場藝術總監吳興國,受到BBC藝文主編葛培茲專訪。吳興國表示,《蛻變》受到兩極評價,主要是因為東西方表意方式不同,因此需要更多人加入國際交流與對話,讓西方更了解東方。

當代傳奇劇場《蛻變》獲文化部贊助,於愛丁堡國際藝術節演出,8月10日首演結束後,即獲得《泰晤士報》、《衛報》、《金融時報》及《每日電訊報》等英國各大主流媒體大幅報導。

《蛻變》於愛丁堡國際藝術節世界首演後,在英國媒體中獲得兩極的評價,雖然受到許多觀眾、劇評、記者的讚賞,但歐洲仍是以讀劇和寫實劇為主流。吳興國表示,《蛻變》則是以東方詩意、寫意、多層次、想像的象徵形式,傳達現代人切身的問題與思維,這是創作者真心想要為戲劇發聲的一個渴望,與西方的表現方式極為不同。

英國著名製作人霍特,也誇讚吳興國為東方戲劇的先鋒,並鼓勵他開路先鋒都是比較艱辛的,並舉例23年前首度在英國皇家國家劇院演出《慾望城國》也是評論兩極。

葛培茲提出疑問,許多來自亞洲的表演藝術團體,演出西方經典作品,而不演亞洲文化的作品,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吳興國表示,表演什麼節目是由藝術經紀公司決定,因此葛培茲擔心,如果西方藝術製作人堅持要東方表演團隊演出西方作品會落入「東方主義」。

吳興國仍感慨,東西雙方對彼此文化的認知,還是傾向西方,亞洲對歐美的學習與了解還是大於歐美對於亞洲的,需要更多人加入國際交流與對話,政府與民間還有許多工作要做。



◆ 5公分竹節 變音域11度口笛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aug/24/today-center13.htm

自由 2013.08.024

〔記者陳鳳麗/南投報導〕五公分長的小竹節就可吹出曼妙的音樂!雅弦民俗樂團團長鄭瑞賢,以五公分長的竹節研發出只有五小孔、音域有十一度的口笛,並已在六月取得專利。他說,口笛取得材料容易,希望它能成為台灣的另一項特色。

雅弦民俗樂團今晚將在縣文化局演藝廳舉辦「走過一甲子—音樂生涯的回顧」音樂會,鄭瑞賢將首次以其研發的新樂器「口笛」獨奏兩首樂曲。

昨日鄭瑞賢先讓口笛公開亮相,並示範吹奏,身長約五公分的口笛,看似不起眼,但聲音高亮、清亮,讓人驚艷。

鄭瑞賢表示,南投縣生產竹子,材料取得容易且便宜,只要桿身圓直、材質堅硬的竹材就可製作口笛,口笛構造很簡單,共有大小不同的五個孔,可吹奏的音域達十一度,音色明亮高亢,旋律活潑歡樂,能獨奏也可與管弦樂團合奏,有興趣學習製作或吹奏者,他樂意教導。

※ 相關報導:

* 宜蘭椅設計賽 被爆抄很大
http://news.chinatimes.com/domestic/11050614/112013082400179.html

....比賽結果出爐後沒多久,「搖鴨搖」就被檢舉和1件去年在國外發表的作品「rocking duck」,相似度高達9成,就連季軍作品「縫釦子」,亦被爆料與國外作品「Button Stool」很像,「抄襲得非常明顯!」要主辦單位出面說明。

文化局8日接獲檢舉後,找來決審評審團評審委員與第三方專利專業代表,經過討論,文化局21日在「宜蘭椅設計大賞」臉書粉絲團發表聲明,強調已請專家審議後,確認參賽作品並未侵害著作權、專利權及智慧財產權。

* 排灣公主武玉玲 獲選全國駐村藝術家
http://news.chinatimes.com/domestic/11050612/112013082400267.html

今年被原民會遴選為全國駐村藝術家的武玉玲,是大社部落排灣族公主,從小跟隨母親編織、製作配飾,20年前回部落要把原民工藝進一步提升,除向珠寶設計師黎方瑜學習,又到美和科技大學珠寶學系進修,要把感動融入作品。

* 李真雕塑胖娃娃 「霸占」巴黎凡登廣場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117285.shtml

雕塑家李真受邀將在法國巴黎凡登廣場展出「無憂國土」等十二件巨型雕塑。李真是繼朱銘之後又一位受邀在凡登廣場展覽的台灣藝術家。

....李真的雕塑素以飽滿的形體、圓潤的線條著稱。他早期作品大多取材自佛教思想,他雕塑的根本是要超越世俗,但又常與凡俗融合於一,凸顯他身在世俗生活空間而懷想塵外世界的精神訴求。李真選用的雕塑媒材十分單純,色澤統一為黑、白、灰色調。厚重的青銅、石材經過他的處理變得輕巧靈動,外型如胖娃娃的雕塑,材質是重量級的,但一點也不笨重;反猶如漂浮在大氣的浮雲,充滿「物外之趣」。

fsj 提到...

台灣珠寶藝術家 羅浮宮參展

【聯合報╱記者王昭月/高雄報導】2013.08.25

珠寶藝術家吳佳楨擅以大自然為創作元素,作品「蘭韻」入選二○一三年法國羅浮宮國際美術展,十月將赴法國展出,以繽紛多彩的寶石向世界訴說東方之美。

法國羅浮宮國際美術展由羅浮宮大美術館主辦,邀七十二國參展,是全球的美術盛典。水墨畫名家李奇茂獲聘為國際主審,華人百大名家之一的李登勝出任台灣組委員會主席,台灣地區廿件作品入選,創作者在水墨、雕塑、金工等領域都是一時之選。

台灣珠寶設計界今年首度獲邀參展,分倨南北兩地的珠寶藝術家吳佳楨、高沁嵐,以優異的創作力成為先鋒。在兩岸三地已具名望的吳佳楨,精挑一件「蘭韻」參展,呼應大會「來自東方」的展出主題。

「台灣是蘭花最大輸出國,栽培技術也居世界之冠」,吳佳楨指出,「蘭韻」以蘭花造形為基底,搭配各式珠寶勾勒立體浮雕感,不僅大器,也展現與西方文化不同的底蘊。

吳佳楨婚後才與珠寶界結緣,初期專門負責寶石採購,漸對珠寶設計產生興趣,於是重拾書本學習珠寶鑑定與設計,兩年前從樹德科技大學應用設計研究所畢業。

吳佳楨創作靈感取自大自然的花草、山水,他喜歡用流動式的線條、轉折與層感,賦予珠寶不同生命意涵。

※ 相關報導:

* 陸景德鎮訪鶯歌 台灣好前衛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2/8118368.shtml

來自對岸景德鎮的陶瓷藝術團,昨天來台參訪鶯歌陶瓷博物館,稱讚台灣陶藝「夠新」,跟得上世界腳步。

江西省工藝美術高級評委王懷治說,景德鎮的陶藝工細,但大多停留在仿古唐、宋、元、明、清的模樣,台灣的陶藝用色大膽且構想創新,集多元表現於一身,工法固然比不上對岸,整體仍瑕不掩瑜,值得效法。

* 畫家陳來興美術館 開幕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4/8118367.shtml

當過高樓洗窗工人、擺過雜貨地攤,彰化縣畫家陳來興放棄令人稱羨的教職,體會台灣勞工辛苦,畫作流露樸拙風格,吸引不少藝術愛好者成為死忠粉絲,協助他成立個人美術館。....陳來興63歲,曾任彰化縣秀水國中教師,熱心指導有繪畫天賦的學生作畫,卻遭家長以「畫畫沒前途」為由拒絕,他又氣又難過,辭去教職,決心開創一片天地,改變「當畫家窮一輩子」的錯誤觀念。....陳來興美術館的館長蕭明仁表示,館內展品免費參觀,目前人力不足,採預約制,館址和美鎮柑竹路318巷2號,電話(04)7358020。

* 甘比亞動畫藝術 直觀非洲文化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3082500259.html

位於非洲西邊的甘比亞,是台灣的邦交國,多數人對他卻不了解,台北數位藝術中心即日起推出「甘比亞動畫藝術首部曲」,藉由甘比亞藝術家的動畫作品一窺當地文化的氣味。這是甘比亞第一次的動畫藝術創作呈現。

....戴嘉明說,甘比亞是低度開發國之一,當地雖有藝術家,因缺乏技術和設備資源,仍未發展出動畫藝術與數位電影,「這5位藝術家踏出甘比亞動畫發展的第一步。」這5位藝術家在甘比亞從事教職,是當地的菁英份子,去年來台學習動畫技術,雖然技巧有些粗糙,但他們使用的強烈色彩,質樸的線條與自然的畫面感,仍讓人印象深刻。



◆ 寫獲獎歷程 莫言下月訪台

【聯合報╱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2013.08.25

「對一個作家來說,最好的說話方式是寫作。」大陸作家莫言去年獲諾貝爾文學獎,共產黨員身分引來批評。他低調極少表達看法,卻在新書「盛典」記下獲獎的心路歷程。

莫言預計下月中訪台,「盛典」也由天下文化引進台灣。該書記錄莫言在瑞典領獎七天旅程,透過日記、演講,呈現創作理念。

莫言遭質疑具黨員身分、和政府關係密切。他在書中回應,作家馬奎斯是古巴共黨總書記卡斯楚親如兄弟的好友,這種關係會影響「百年孤寂」的文學品質?智利詩人聶魯達、葡萄牙作家薩拉戈馬皆是共產黨員,政治身分從未影響他們的文學評價。

有人質疑莫言曾讚美中共的「新聞審查制度」,主張「必要的新聞審查對於寫作有好處」。莫言否認表示,一個自由或不自由的環境,都不該影響作家寫作。

※ 相關報導:

* 台灣遊藝行 剖析社會的醒覺與失落 創團劇作《可以睡覺》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3082500261.html

5位畢業於英國埃克塞特大學戲劇系表演實務研究所的台灣劇場工作者,新創劇團「台灣遊藝行」,創團作《可以睡覺》取材自日本荒誕派劇作家別役實的作品,藉由劇中魔女與斷腿男子的對話、荒謬無邏輯的情節,試圖喚醒面對社會議題、國家機制等問題仍舊痲痹的人。



◆ 國家地理125年 經典再現

【吳垠慧/台北報導】2013-08-25 中國時報

以探險精神聞名的《國家地理》雜誌今年創刊125周年,回顧雜誌1888年創刊以來的經典照片無數,美國華盛頓特區目前舉辦「探索無限-國家地理125年經典影像大展」,展出外界熟知《國家地理》雜誌發表過的知名作品,像是1984年阿富汗的綠眼少女、1991年探勘鐵達尼號海底照等。

「國家地理125年經典影像大展」即將來台展出,9月18日起台北華山文創園區登場。

中文版今年9月復刊

《國家地理》雜誌是全球規模最大非營利科學及教育組織「國家地理學會」的正式會刊,國家地理學會熱衷贊助國際性的地理探索與調查,雜誌內容涵蓋天文、地理、科普、歷史、時事新聞等,目前全球發行850萬冊,是全世界發行量最大的雜誌之一。

2001年雜誌繁體中文版在台創刊,2012年停刊,今年再由美商國際數據集團子公司大石文化接手、重新出版,成為第40個語言版本,預計9月出刊。

鏡頭見證世界變遷

《國家地理》雜誌見證了人類發展史與地球變遷,除了精采的文字報導,更以令人驚嘆的影像聞名。1984年麥凱瑞(Steve McCurry)拍攝的《阿富汗的綠眼少女》、1989年史坦菲爾德(James L. Stanfield)拍下輕快活潑的《羅浮宮前跳躍的女孩》、1991年克里斯多夫(Emory Kristof)拍攝的《探勘鐵達尼號海底照》,還有非洲動物大遷徙的壯觀畫面,都是深植讀者心中的經典影像。

特闢台灣記憶展區

「國家地理125年經典影像大展」由旺旺中時媒體集團時藝多媒體、大石國際文化主辦,展品150幅攝影,包括首闢「台灣記憶」展區,由國家地理學會提供1920年代的台灣影像共25組件,相當罕見,如1920年代的《在樟樹上幹活的一家人》。

攝影器材同時呈現

展品中還有1889年探險家在北極海上拍攝的海平面島嶼圖,今日看來平凡無奇,卻是《國家地理》雜誌第1張戶外拍攝的照片。另外,還將展出1909年探險家羅伯特.培利(Robert E.Peary)的肖像,培利當年帶著探險隊前往北極,締造人類到達北緯87度的最高紀錄。照片中的培利眼神堅定,其實他當時因凍傷腳趾切除,為了這趟極地探險遍體鱗傷。

展覽也將同時呈現攝影家器材,以及為了拍攝動物特別設計可讓動物背負的攝影設備。

※ 相關報導:

* 金牌攝影師 麥克.山下將訪台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3082500258.html

透過專業攝影家的鏡頭,《國家地理》雜誌帶領全世界觀眾上山下海,走訪世界第一級的自然與人文景觀,被視為全球雜誌標竿。配合「探索無限-國家地理125年經典影像大展」,《國家地理》以人文攝影聞名的麥克.山下(Michael Yamashita)以及生態攝影家法蘭斯.藍汀(Frans Lanting),將於9月14、15日來台舉辦講座。

* 就是愛CD 日銷售額冠全球
http://news.chinatimes.com/world/11050401/122013082500054.html

如此現象發生在擁有眾多走在時代尖端之科技品牌的日本或許難以想像,日本唱片業協會專務理事田口幸太郎認為,這是文化使然。他解釋說,日本消費者不只要音樂,還要內頁文字、封面封底設計以及DVD隱藏軌,因為日本人對實物有著強烈依戀。

....粉絲忠誠度極高是日本音樂產業一大支柱,亦對民眾購買CD產生推波助瀾的效果,比如日本的歌唱團體會推出單曲CD加贈藝人見面會或握手會入場券。

....另外就是日本人口快速高齡化,而年紀較長的消費者購買CD的可能性更大。淘兒唱片行澀谷店副店長村越辰哉表示,出生成長於包裝音樂時代的36、37歲以上的顧客是尤愛購買CD的一群人。

fsj 提到...

「酷日本」進擊 重掀亞洲流行風

【經濟日報╱編譯楊宛盼/綜合外電】2013.08.26

南韓流行文化近十年來橫掃亞洲,但一度沉寂的日本流行文化近來大舉反攻,甚至席捲南韓,再度成為亞洲霸主。日本政府也積極推動「酷日本」(Cool Japan)計畫,希望將日本塑造為全球文化品牌。

韓國時報報導,自十年前韓劇「冬季戀歌」造成轟動後,全球電視劇、音樂和電影等文化產業便吹起韓風,但業者為追求獲利抬高周邊商品價格,加上大量韓流模仿歌手充斥市場,引發一股反韓風氣。

正當韓流式微之際,知名日本漫畫「進擊的巨人」卻漂亮出擊,推出至今銷售已突破2.3億本,在南韓尤其受到歡迎。該故事描述人類生存面臨巨人威脅,2009年首度在日本月刊刊出,至今已推出10集。

南韓出版商鶴山文化社2011年2月起推出韓文版「進擊的巨人」,卡通版近來也開始播映,觀眾可在行動裝置和網路收看,並帶動「進擊的巨人」在南韓銷售衝上43.4萬本。

文化評論家指出,南韓漫畫迷習慣用數位裝置看漫畫,但「進擊的巨人」的實體漫畫銷售一飛沖天,更顯諷刺。

知名日本作家村上春樹7月推出新作「沒有色彩的多崎造和他的巡禮之年」後,連續五周蟬聯日本銷售冠軍,吸引南韓多家大型出版商端出1.5億日圓的版權費競標。村上的前一本作品「1Q84」在南韓銷售逾200萬本。

為挽救漸衰的日本流行商品,日本政府推出提振流行文化產業的「酷日本」計畫,對韓流也造成威脅。

這項行銷計畫希望是將日本塑造為全球文化品牌,除遊戲、動畫、漫畫、流行文化等文創領域外,也涵蓋汽車、電子產品、料理、流行、建築和運動等部門。

日本眾議院6月批准5億美元、20年的預算,支持經濟產業省在海外推廣日本文化。時代雜誌報導,日本政府這項計畫野心龐大,令人聯想起1998年南韓政府的5億美元文化推廣計畫。

經濟產業省國際經濟事務部門的高木說:「15年後,南韓藝人主宰亞洲流新音樂產業,影視產業席捲市場,南韓饒舌歌手Psy更是享譽全球,三星手機和現代汽車等具備流行、年輕和新奇形象的南韓產品,也在全球市場大獲成功。」

※ 相關報導:

* 漫畫家集體塗鴉 日本8000人朝聖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120478.shtml

發想「感謝塗鴉大會」的日本小學館編輯山內菜緒子,沒想到將拆掉的小學館大樓變成漫畫迷朝聖地,因為「當初是懷著輕鬆的心情,讓漫畫家們悄悄動筆而已。」擠在玻璃落地窗外「偷窺」的民眾絡繹不絕,小學館被迫於廿四、廿五日開放參觀,超過八千人入場。

「呼,太過癮了。」廿來歲的男生從地下一樓走出來,吐了口大氣。多數參觀民眾和他一樣,在剛才的廿分鐘幾乎是屏息瀏覽在一樓與地下美食街的上百幅畫作。

本月九日,廿五名漫畫家不到兩個小時,把牆壁、玻璃、門、柱子、電鈴、電箱畫得滿滿的。

* 紐西蘭總理女兒 裸照搞怪扮器皿
http://udn.com/NEWS/WORLD/WOR4/8120486.shtml

紐西蘭總理凱伊的女兒史蒂芬妮‧凱伊自拍一系列創意裸照,其中「女體盛」照片獲選為法國巴黎創意周宣傳照之一。史蒂芬妮作風大膽,尺度破表,再加上她的身分特殊,照片一出立即引發熱烈討論。....報導中說,任何年輕女子拍這種照片,恐怕老爸老媽都會暴跳如雷,如果老爸剛好是一國總理,事情絕對更大條。不過,凱伊表示,女兒這些裸照是課程作業,他對這些作品感到「相當自豪」。

* 太宰治越級申訴 為經典翻案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3082600324.html

日本大文豪太宰治以虛無頹廢的風格聞名,自傳小說《人間失格》尤為代表,但除此之外,太宰治還創作過許多翻案作品,在日本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台灣去年出版他改編自多部日本民間故事的《御伽草紙》,近日則推出他改編西方經典的《越級申訴》,筆調輕鬆幽默,一反讀者心目中他那自殺的悲劇形象。

日本文學中的「翻案」意指重新改編、詮釋經典作品,太宰治的翻案作品一般公認以《御伽草紙》成就最高,書中收錄大家耳熟能詳的〈浦島太郎〉、〈肉瘤公公〉、〈狸貓與兔子〉等日本童話與2篇《聊齋誌異》。據聞這是他在二戰空襲期間帶著孩子躲進防空洞,在幽暗空間裡為孩子說故事而衍生出來的作品。



◆ 紙塑客家12生肖 栩栩如生

【聯合報╱記者范振和/花蓮報導】2013.08.26

花蓮縣政府客家事務處昨天起至9月27日在客家文化會館,推出「指尖上的客家─黃志豪紙塑藝術個展」,客家十二生肖的主題,融入客家傳統美食、故事等,在紙塑藝術上充分展現客家文化特色。

個展昨天開幕,客家事務處副處長劉美珍表示,「客家十二生肖」每件蘊含客家文化元素和巧思,讓大家看見客家藝文的新氣象。縣議員施慧萍提及黃志豪的作品巧奪天工,細膩又具創意。

24歲的黃志豪是花蓮縣壽豐鄉人,畢業於銘傳大學商品設計系,曾於宜蘭傳統藝術中心參展、京華城豪紙藝個展,創作方式是將紙切割成各種適合大小後摺成各種不同形狀、大小的複數零件,再以鐵絲為骨架、以白膠、熱熔膠等膠類黏著組合所完成的複合媒材創作,多以神話動物或怪物等造型為創作主題,作品超過百件。

此次展覽主題作品「客家十二生肖」,將十二生肖每隻動物的特色、印象,融入適合的客家元素,包含客家傳統美食、技藝、文化活動、習俗、故事等,如雕刻、粄印、牛汶水、義民旗、天穿日、布馬陣、藍染、桐花等素材,以紙為形式具體地將大眾所熟知的客家文化所呈現出來。

黃志豪希望大家了解客家文化的豐富且多樣,他以「天穿之後」作品為例,表示女媧娘娘並無飛天之能,所以補天時以彩石搭出一座七彩的虹橋,登上後才得以進行補天工程,而女媧在補完天後,將虹橋留在天上,化成虹與霓成對出現的大蛇,他就是以虹霓載著女媧翱翔天際,完成這件創作。

※ 相關報導:

* 水泥袋新用途 巧變耐重提袋
http://news.chinatimes.com/domestic/11050611/112013082600203.html

早年將麻布袋改成內褲穿是老一輩津津樂道的往事,台南市善化區1家38年歷史的水泥袋工廠,最近準備將出產的水泥袋設計成手提袋、包包、椅墊與吊床等文創商品,有些還是利用廢棄紙編織而成。首批實驗成品出爐,手提袋上還印著大大的XX水泥4個字。

善化區1家老字號水泥袋工廠,長期生產耐重防水的牛皮紙袋,賣給工廠作為裝填水泥之用,1年業績可達3億多元。儘管傳統產業生意穩定,公司主管林宥州卻思考部分轉型,將產品開發成文創商品,以免日後市場萎縮。

* 文化創意/勝利硫璃 把缺憾變完美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119916.shtml

刻刀一筆一畫地切割著手工琉璃噴沙用的圖紙,即便是待在冷氣房裡,小美的額頭上仍冒出微微的汗珠,手工琉璃屬於心、手併用,且需高度專注的藝術作品,如果沒有注意到放在小美身旁的柺杖,大概沒有人相信身障者,也能夠從事精密的琉璃製作。

琉璃是台灣重要的文創代表性作品,它結合了工藝、美學和文化,屬於高度手腦協調的創作。專門輔導身心障礙者就業的勝利身心障礙潛能發展中心,2008年開始投入琉璃的創作,擺脫一般人對身心障礙者只能從事低技術性工作的刻板印象,打造出一個個晶瑩剔透,閃閃動人的琉璃製品。



◆ 台南文創園區 邁大步

【經濟日報╱記者邱馨儀/台南報導】2013.08.26

台南幫重要關係事業南台科技大學,取得文化部台南文創園區優先議約權,計畫在完成相關程序後,將引進台南文創業者,並結合即將在明年開始營運的南紡夢時代,形成文創與通路結合,創造台南另一種商圈。

位於台南火車站旁、北門路旁的文創園區,原本為菸酒公賣局的倉庫,區內還有一處歷史超過百年,日治時代的「出張所」古蹟,占地約0.53公頃,文化部計畫比照華山藝文中心、松山菸場的模式,在台南開發為文創園區。

南台科大指出,以往一般人對台南只有兩種印象,古蹟和美食。但事實上,台南本身具有許多原創的因素,本地也發展出不同的原生文化。南台科大取得文化部位於台南火車站旁的文創園區開發優先議約權,計畫將來將引用台南的文化,發展出具有特色的文創產業,這也是台南地區首見的文創園區計畫。

南台科大在取得開發權後,將投入6,000萬元進行相關內部整理建置,並在年底前開始營運。未來引進的業者除了在地的小吃業、藝文創作,並有展演與服務的相關業務,中部鞋業中心也有意在台南文創園區設立展示中心。

南台科大強調,目前的規模希望引進多元的文創業者,並藉由不同產業型態、激盪出不同、多樣化成果。

fsj 提到...

騎重機彈鋼琴 下鄉演出古典樂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3082700008.html

【管婺媛/專訪】2013-08-27 中國時報

重型機車拖著三角鋼琴,就這樣子4個熱血青年花了7天遊花東,他們要把平時只能在音樂廳裡聆聽的古典音樂帶入偏鄉部落,展開「帶著鋼琴去旅行」計畫。8月5日到11日他們一路浩浩蕩蕩的在花蓮與台東的孤兒院、育幼院、老人院及台東熱氣球嘉年華等5個點表演。

外界看來這群年輕人是「作善事」,但主要發起人、鋼琴家盧易之笑說:「這趟旅程我們得到的比付出的多,光是看到小朋友滿足的神情,就非常快樂!」

4個青年 懷抱夢想

重型機車與鋼琴,這麼不搭嘎的組合,誰想得出來?剛滿31歲的盧易之,畢業於柏林藝術大學,曾獲日本仙台國際音樂大賽第2名,今年6月剛退伍。有天和他服役的示範樂隊同袍成宗翰,異想天開的聊起夢想。兩人發起這個計畫,希望古典音樂沒門檻,人人都能享受聆聽的快樂。

不過,這個夢想計畫實踐的過程,要結合兩人的最愛;盧易之是音樂家,成宗翰則喜歡設計與重型機車。因此,他們決定讓鋼琴架上拖板車,由重型機車拖著,另外找了志同道合的小提琴家蔡曜宇、低音號簡子毅,展開「帶著鋼琴去旅行」計畫。演出的時候鋼琴也不需要下車,拖板車就是舞台。

於是,一人騎重機拖鋼琴,另外三人開小車在旁邊緊緊跟著,他們人就這麼浩浩蕩蕩出發了。

「大家都覺得聽古典音樂有門檻,怕聽不懂,所以不敢踏進音樂廳;但如果把音樂送到你家門口,你會不會想聽?」

面對各種聽眾 遇挑戰

盧易之說,大家都覺得古典音樂是在音樂廳聽的,其實音樂廳只是其中一種聆聽的方式與場所。這次花東之旅的最大挑戰,是必須在任何場合、面對各種聽眾,都能演出大家喜愛的音樂。「有次在育幼院遇上一群2歲以下的小朋友,我們都傻眼了,到底要演什麼?最後用《胡桃鉗》吸引了他們的注意!」

為了要讓各式各樣的觀眾都喜歡,他們的花東行程中除了古典音樂,演奏的樂曲還包括台語老歌、電影樂曲,都在這趟花東之行的演奏曲目中。「許多老人家聽古典樂聽到快睡著,但一聽到〈思慕的人〉,眼睛就亮了,還跟著唱起來!」

原本盧易之與夥伴們打算帶著鋼琴環島,去更多地方演奏,礙於經費不足,這趟旅程僅到花東就喊卡。為了籌募下一次「帶著鋼琴去旅行」西部行計畫的資金,盧易之與夥伴將在9月22日於國家音樂廳舉辦「帶著鋼琴去旅行-起點/終點音樂會」。演奏現場除了放映花東之行的影像紀錄,盧易之與夥伴也會演奏這趟旅程的曲目。

「我們希望把國家音樂廳當作計畫的終點站,同時更是下一個旅程的開始!」



◆ 林懷民:台灣不能沒有屏風

【汪宜儒、邱祖胤/台北報導】2013-08-27 中國時報

屏風表演班決定無限期暫停演出,各界雖然不捨,卻給予肯定及鼓勵,仍然期待屏風再起。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表示:「王月護持國修抗癌多年,今夏不幸痛失愛侶,王月的傷痛與疲憊可以了解,她的決定應予尊重。雲門也曾暫停,復出後走得更穩。希望王月休息後能夠重啟屏風。台灣不能沒有屏風表演班。」

台南人劇團藝術總監呂柏伸表示,愛爾蘭的艾比劇院、俄國的莫斯科劇院,並未因為蕭伯納、史坦尼斯拉夫斯基等大師的離開而結束生命,雖然他們的背後有國家的支持,但後繼者卻不斷開創新局,為劇院找到新生。

呂柏伸表示,屏風表演班雖然是民間劇團,但過去屏風27年為台灣製作了許多好戲。台灣劇團很少會去演別的劇團創作的作品,屏風若停下來,李國修的作品也很難由其他劇團演出,李國修生前也培養了接班人,也許應該讓他們嘗試開創新局,為屏風找到新的可能。

兩廳院代理藝術總監李惠美表示,表演藝術團隊因為靈魂人物過世而造成影響的情況,中外皆然,但百老匯卻可以透過標準化及定目劇演出方式,在全球一再複製成功經驗。百老匯可以比作大工廠,台灣的劇團則多半為小工廠,小工廠則為手工業,一切量身訂作,因此難度特別高,換了人,戲就完全走樣。

李國修的屏風表演班正是標準的手工業,不但由他一人編劇、導演,很多戲都由他主演,換人演味道就不對了,沒人可以取代李國修。

李惠美表示,國外表演藝術團隊推動科學紀錄行之有年,國內不能再單純靠錄影帶排練,否則過度依賴原創者的結果,就可能造成嚴重影響。

※ 相關報導:

* 年底演完「莎姆雷特」 屏風無限期暫停演出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122762.shtml

屏風表演班昨天宣布,將在「莎姆雷特」年底巡演完畢後無限期暫停演出。屏風藝術總監林佳鋒表示,屏風創辦人李國修在病榻時就已做此決定,擔心若與過世訊息同時宣布,對外界衝擊過大,因此延至此時公布。消息一出,各界震驚惋惜。

....林佳鋒指出,屏風並非解散,只是無限期暫停演出,已公告的演出行程都照常進行,包括正在台北新光三越A11文化館演出的「三人行不行」,以及將於九月六日在台北新舞臺首演的「莎姆雷特」。「莎姆雷特」十二月廿九日在桃園展演中心的演出將是最終場。

* 藝術界呼籲:劇團暫停 戲劇不能埋沒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122752.shtml

....舞蹈空間舞團藝術總監平珩指出,屏風的擔憂可以想像,像碧娜‧鮑許的烏帕塔舞團就擔心,鮑許過世後,舞團三、五年的品質雖可靠資深團員維持,但未來就難說。平珩建議,大家可從學校開始研究及訓練演出李國修劇本,品質穩定後,將來就可能正式演出。

國外表演藝術團體遇大師凋零的做法各異,瑪莎‧葛蘭姆舞團曾因版權問題一度停演,現已恢復營運;鮑許的烏帕塔舞團目前仍在巡演;後現代舞蹈大師模斯‧康寧漢在生前即設立康寧漢信託以承續舞作所有權,康寧漢舞團雖於兩年前關閉,舞作仍由其他舞團演出。



◆ 張哲榕扁平的花 阿宅情欲世界

【吳垠慧/台北報導】2013-08-27 中國時報

一名裸體模特兒跪趴在床上,頭部被置換成日本動畫少女哭泣的臉,床沿四周滿是五顏六色的動漫刊物、海報和光碟片,這是攝影家張哲榕的作品《卡通床》,呈現「阿宅」如何透過螢幕世界裡的美好刺激,撫慰現實生活的壓力與貧瘠,「滿足生理和心理的愛與歸屬」。

30歲的張哲榕畢業於嶺東視覺傳達研究所,過去曾從事婚紗、商業攝影,近來投身藝術創作,現於台灣國際視覺藝術中心舉辦個展「扁平的花」。張哲榕自承創作是「表達愛的方式」,而日本動漫是他的養分來源。

他近來發展「無暇的愛」系列,曾獲日本東川町國際寫真藝術節優秀賞,日本影像評論家飯澤耕太郎評論「比日本人的作品還要宅」。

《卡通床》是「無暇的愛」系列首作,反映張哲榕失戀時的頹靡生活。張哲榕說,當時自溺、逃避,喪失與人接觸的能力,「生活只剩下那面發光的電腦螢幕,除了上廁所、吃飯,生活幾乎就是螢幕的光所餵養下來,沉溺在虛幻的光影美好中。」

他自認個性迂迴,相機和電腦成了張哲榕與他人互動的重要媒介,「如果要荒野求生,一定要有螢幕。」

從《卡通床》開始,張哲榕將動漫人物的臉嫁接在真實人物的身體上。像《卡通床》使用的是日本情色卡通《夜勤病棟》護士女主角的臉,她愛上醫生卻被拋棄,悲傷的情節讓張哲榕投射自身心境。

他在東京拍攝的《秋葉原街頭》、《女僕打電動被抓到》、《才不是要煮給你吃呢》,模特兒都穿著女僕裝,他將動漫世界的幻想情境與真實生活交融,也反映阿宅的情欲世界。

張哲榕也透過動漫語彙嘲諷社會議題。《世界末日你和我》以充滿爭議的中油煉油廠區為背景,營造出黑色幽默的自嘲劇場,「人類創造了強盛工業、享盡生活便利,但也可能一個疏失就徹底毀滅大地。」

《關於咖啡我想說的是》反映連鎖咖啡品牌以壓榨農民、極低利潤的商業手段,將咖啡行銷全世界,但這個過程普遍不受重視,「假文青只想享受那種舒適又空虛的氛圍。」

《夜裡的檳榔攤》則以台灣特展「檳榔西施」為主題,張哲榕說,以前深夜獨自在公路開車,疲累時看到華麗絢爛的檳榔攤和美麗的西施,「就像夜間用路人的燈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