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2-23

反思教育

◆ 華裔第1人 曹文凱掌美國國家醫學院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8502554.shtml

【聯合報╱記者侯俐安/台北報導】2014.02.22

美國國家科學院前天宣布,任命中央研究院院士曹文凱為美國國家醫學院(Institute of Medicine,IOM)新任院長,這是美國國家級學院第一位華裔院長,預計今年七月一日起接任、任期六年。

曹文凱一九四六年生於上海,在香港成長,現居美國,他同時擁有加拿大麥基爾大學、英國倫敦國王學院雙重醫學院博士學位。二○○○年當選中研院院士,目前是美國杜克大學健康事務部院長、杜克大學健康系統主席暨執行長、以及該校特聘教授。

曹文凱專長在研究心血管和分子醫學,也是轉譯醫學研究的先驅;他更是首位研發出以DNA誘導分子來阻止基因轉錄的學者,率先發展出以基因治療法對抗血管疾病。據美國國家醫學院資料,目前全球在治療高血壓和充血性心臟衰竭等疾病所廣泛使用的血管擴張抑制劑,即是以曹文凱的研究為基礎,據以研發成功的結果。

中研院副院長陳建仁興奮地說,這不僅對曹院士的研究是很重要的肯定,此外,IOM最主要目的為提供美政府醫藥政策諮詢,諸如對健保制度、癌症預防、肥胖影響等結論,全球都會採用,對人類健康的促進、疾病的預防,有很大的貢獻。此外,對於華人疾病、醫藥衛生,也更有機會邀請華人科學家參與諮商、提供意見。

中研院表示,美國國家醫學院成立於一九七○年,是美國政府的政策諮詢單位,提供美政府與相關機構擬訂政策、研究數據等。曹文凱於一九九八年當選該院院士,先後擔任多個委員會召集人,獲得無數學術榮譽。

今年七月中研院將舉辦每兩年一度的院士會議,過去曹文凱會返台參與,七月正逢接任IOM院長,屆時是否返台,仍待中研院聯繫。



◆ 反思教育/大學博覽會 更像就業叫賣場
http://udn.com/NEWS/OPINION/X1/8502542.shtml

【聯合報╱呂健吉/華梵大學哲學系主任(新北市)】2014.02.22

最近國外大學紛紛來台招生,讓國內的大學倍感壓力,也引發不少討論。這兩天舉辦大學博覽會,參與的學校莫不各出奇招爭取準大學生。

在這些形形色色的招生方式中,很少看到學校以大學最基本的學術研究、課程設計等基礎能力培育,來吸引學生就讀。反而是以職訓所、就業服務站,證照補習班的方式,做為招生的主要宣傳,讓人搞不清楚到底大學是人才培育的學術機構,還是就業仲介機構,或是職業叫賣場。

日前,系上助理叫我看幾份資料,我一看是香港僑生申請入學資料,其中兩位是申請大學部,另一位則是申請研究所。這幾年香港大學搶台灣學生搶得很兇,反而早期來台灣就讀的港生愈來愈少,但華梵哲學系這兩年都有港生來念,就讓我很好奇,到底是什麼動機讓他們來就讀一個非頂尖大學又冷門科系。

我問他們,何以會做這樣的選擇,其回答是華梵有中國哲學史權威勞思光教授,他們就是想研究勞思光思想學術而來。

此次,申請研究所的港生是香港中大學生,想必也是對勞思光教授的學術研究有興趣,才來申請華梵哲學。

從此一現象省思,這幾年來教育部一直高喊著,要吸引國外人才來台就讀大學,到底我們要拿什麼來吸引國外學生呢?要跟歐美等先進國家比科技嗎?或者是要跟這些國家比語文學習能力與環境?那些是台灣學術研究強項,或者是歐美日等國家所欠缺的學術領域,教育部知道嗎?

事實上,來台灣念大學或研究所外藉生,主要是以學習華語或中華文化為主,但在大陸開放後已搶走半數學生,我們還能以什麼來增加自己在國際高等教育的競爭力呢?

台灣的學術優勢在哪?在華語教學外,我們一直忘了台灣近代文史哲一些重要學者學術研究,是其他國家無可取代者,這些優秀學者的資產,也是大陸無法取代。如哲學的方東美、牟宗三、勞思光;史學的錢穆、宗教的羅光、聖嚴法師。

在大學博覽會已淪為搶學生叫賣場之時,教育部和各大學該好好反思大學基本教育目的,同時也要善用這些近代文史哲學者留下的學術資產,規畫有特色課程以利吸引更多國外優秀學生。

※ 相關報導:

* 吳鳳科大印度生 全台最多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5/8502214.shtml

吳鳳科技大學推動產學和國際合作,搭配業界在印度設廠所需當地人才,開設印度學生機械專班,昨天為36名大一新生舉辦始業式,在校園激起異國文化交流的火花。

* 佛光大學百萬人興學 創台灣教育紀錄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7/8502386.shtml

為期5天的「佛光山百萬人興學會館落成感恩法會」,昨天在宜蘭佛光大學懷恩館圓滿完成,佛光大學創辦人星雲法師主持,他認為,參與百萬人興學的功德主才是真正的創辦人,成功創造台灣教育的紀錄。



◆ 上課看象形字畫 文、史、美全學到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5/8502240.shtml

【聯合報╱記者鄭惠仁、鄭宏斌/台南報導】2014.02.22

私立德光中學邀請書畫家王心怡,展出古漢字藝術創意作品,並融入國文、藝術與歷史課程,讓展場變教室,學生由象形字藝術創作,了解文字與藝術之美,也由趣味引發學習動機。

校長孫碧芳說,為讓古漢字藝術創意展和課程結合,安排書畫家王心怡為老師上課,讓老師了解圖形文字及展出內容,利用中文、歷史課安排學生參觀,設計學習單,讓學生認識圖形文字。

高一學生楊中齊、劉芷瑄表示,透過課程認識了圖形文字的書法之美,也了解到文字演變及先人的智慧。「這是課本學不到的!」學生顏翊真、洪曉祈說,經由老師解說,有如走入時光隧道,看到老祖先如何創造文字。

王心怡除了利用圖形文字創作,「畫中有字、字中有畫」,並結合現代藝術,將圖象文字融入古文詞句,用藝術化呈現,也表現在陶藝、服裝上,開發出文創作品,希望讓古漢字走進生活,增加生活樂趣。



◆ 為台灣體育找舞台
http://udn.com/NEWS/OPINION/X1/8502535.shtml

【聯合報╱劉順達/教(台北市)】2014.02.22

索契冬運成績,迄目前為止南韓已獲得二金二銀一銅,居世界第十五位。相對而言,中華隊沒有任何捷報,頗令國人失望。

不過,南韓隊日前在短道競速滑冰女子三千公尺接力賽中摘金,華裔第三代選手孔祥婷功不可沒,連日來南韓媒體特別報導這位台灣歸化韓人。

不巧的是,南韓選手安賢秀入了俄羅斯籍,並為俄國拿得一枚金牌。此事讓朴槿惠總統十分火大,為何丟掉金牌選手?要求相關部會調查原委,滑冰協會等受到指責。

南韓總統都非常重視體育。朴正熙建設泰陵選手村;全斗煥和盧泰愚主辦八六亞運與八八奧會;金大中爭取舉辦二○○二年世界足球錦標賽等。

中共習近平、日本安倍晉三、土耳其總統親自出席,並與俄羅斯普亭總統舉行高峰會談,可見索契冬運也是體育外交平台。

對於國內討論許多的「馬習會」場合問題,除了APEC外,我們是否也能找到,合適的體育競賽場合呢?

※ 相關報導:

誠實才是歷史

接受失敗 才能創新
怎樣和作家面對面?
學術界的承繼與創新

教孩子好好生氣
菁英階層今年課題:思考正義
台灣的力量

21 則留言:

fsj 提到...

反政府關十年 洪惟仁為閩南語活著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502544.shtml

【聯合報╱記者沈育如/台北報導】2014.02.22

「我不想死,每多活一分鐘,都用來研究閩南語」,台中教育大學退休教授洪惟仁,曾反對國民黨政府被判刑十年,出獄後,他開始研究台灣本土語言的地理分布,從閩南語「豬」的發音「ㄉㄧ」或「ㄉㄨ」追溯祖籍,他耗時卅年編撰「台灣語言地圖集」,明年即將出版。

昨天是聯合國的「世界母語日」,教育部舉行「表揚推展本土語言傑出貢獻獎」頒獎典禮,獎勵十位推動母語傳承的國寶,包括楊秀卿、施炳華、洪惟仁、楊鏡汀、曾彩金、何石松、石阿松、吳明義、游仁貴,以及維他露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其中邵族耆老石阿松,即使高齡九十三歲,仍拄著拐杖堅持到場領獎。

洪惟仁任職於中研院時,就展開台灣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方言調查,足跡踏遍台灣各鄉鎮聚落,為區分各地祖籍,團隊甚至勇闖「墓仔埔」,抄先人墓碑來應證祖籍。

洪惟仁說,台灣的語言分布實在太多元,實際走訪後還發現不少有趣現象,例如新竹的新豐鄉,外界認為當地說四縣腔的客家語,但經田野調查,卻發現當地說的是海陸腔。

新生醫專副教授何石松,曾目睹只會說客家話的病人,無法與醫生溝通而起爭執。他於是著手研發醫護的客家語言課程,並製作配套教材,讓即將投入醫護的學生學說客家話。今年九月起,該校護理科還將客語納入必修課程,避免日後醫病溝通不良。

※ 相關報導:

* 編語言地圖「凸」全台 洪惟仁獲貢獻獎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4/new/feb/22/today-life13.htm

昨天是聯合國世界母語日,教育部頒發本土語言貢獻獎,今年有一一六人競逐,僅九人及一個團體得獎,閩南語得主包括國寶級唸歌藝師楊秀卿、台灣歌仔冊學會理事長施炳華;客家語得主是楊鏡汀、曾彩金及何石松;原住民族語得主是石阿松、吳明義及游仁貴,團體組則是維他露基金會。

....做台灣本土語言地圖研究近卅年,洪惟仁表示,他們是一個團隊,使用GIS地理資訊系統輔助,走遍台灣各鄉鎮各聚落,了解那一個聚落的人使用什麼語言、有何演變,例如新竹縣新豐鄉部分客家人使用的是四縣腔,而非海陸腔,研究團隊為了查證文獻的正確性,甚至到「墓仔埔」去查看聚落祖先的墓碑。

台灣歌仔冊學會理事長施炳華研究歌仔冊廿四年,他表示,自己的一生很有意義,古早人不識字,是靠著「聽唸歌、讀歌仔冊」來學字,他蒐集上千本歌仔冊,最早一本是一八二○年、距今近兩百年。

今年八十歲國寶級唸歌藝師楊秀卿,從小雙眼全盲,十歲時隨著養母開始走唱,一生致力閩南語說唱藝術,希望將閩南語的說唱藝術傳承;台北教育大學退休教授何石松開發醫護客語課,將知名音樂家鄧雨賢的望春風等八首歌曲重新創作客語歌詞推廣;九十一歲邵族耆老石阿松,近年來為記錄逐漸失傳的邵族語言,利用日文五十音發音系統,記錄邵族族語單字以利傳承。

* 編撰台灣語言地圖集 洪惟仁獲獎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222000345-260114

....洪惟仁表示,他受到老師鍾露昇的影響,參與台灣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地理方言調查計畫,並且為了製作《台灣語言地圖集》,他和研究團隊成員從1985年開始深入全台各村落,並利用GIS繪圖,詳細紀錄各地所使用的方言,如今已接近完成階段,最遲明年就可以出版。

洪惟仁說,他會從當地民眾講閩南語「豬」的發音是「ㄉ一」或「ㄉㄨ」,去追溯他們的祖籍,同時,他發現,文獻中提到新竹縣新豐鄉的客家語是以四縣腔占優勢,但實際走訪卻觀察到,當地人講的是海陸腔,研究團隊還特別前往當地墓仔埔墓碑上的祖籍做為佐證。



◆ 羅馬拼音學母語 每種話都通用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5/8502239.shtml

【聯合報╱記者鄭惠仁/台南報導】2014.02.22

教育局推動本土語言以羅馬拼音字教學有成,昨天在「花羅蜜─花現台灣羅馬字甜蜜蜜」活動中,14所學校以表演、靜態展示等方式,展現母語教學成果。學生用羅馬拼音學會的原住民語表演歌唱,也讓各族群文化交流。

副市長許和鈞表示,市長賴清德宣布要推動英文成為官方第二語言,而本土語言結合羅馬拼音,與此政策不謀而合。

教育局長鄭邦鎮說,教育局推動本土語言使用羅馬拼音已進入第3年,許多鄉土教材也有羅馬拼音。拼音教學是國際語文教育潮流,推動羅馬拼音系統為教學基礎,才能真正與國際教育銜接。

活動中頒獎給獲得本土語言中高級認證的老師與校長,本土語言推動小組委員李志祥指出,希望藉此鼓勵更多老師與校長參加本土語言認證。



◆ 西拉雅語不難懂 語繪小書教你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5/8502237.shtml

【聯合報╱記者吳淑玲/新化報導】2014.02.22

台南市西拉雅文化協會昨天發表「西拉雅10冊語繪小書及千句口袋書」,由口碑國小學生與部落青年參與繪本製作,協會理事長萬正雄激動地說,西拉雅語曾被視為死語,現正邁向復活中,台南已有11所學校260多名學生選讀西拉雅語,語言復育正往下扎根。

萬正雄女兒萬淑娟表示,西拉雅語分布相當廣,也是本土第一個建立書寫系統(新港文書)的台灣語言,荷蘭統治時代實施荷蘭語與西拉雅語雙語政策,1636年在新港社(今新市區)成立第一所學校。

萬淑娟和夫婿萬益嘉展開「西拉雅語復育運動」,從2008年出版「西拉雅語彙初探」,推廣語言教學研習。萬益嘉並為初學者及小學學童,撰寫10冊的西拉雅語繪小書,包含簡單的辭彙短句、歌謠以及插畫,並以「中、英、西拉雅語」三語對照,提高學習興趣,希望透過傳承、傳遞祖先的話。

就讀新化國中一年級的蔡汶娟參與語繪小冊的插畫,她說,最大希望是「西拉雅語正名」成功,西拉雅語是台灣歷史最悠久的語言之一,現在卻很少人使用,她會更認真學習。萬淑娟說,西拉雅語繪小書10冊共出版500套,將贈送給台南11所推行西拉雅語的小學。



◆ 噶哈巫話快失傳 80歲嬤從頭學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4/8502315.shtml

【聯合報╱記者紀文禮/埔里報導】2014.02.22

「我阿公、爸爸都沒教我噶哈巫話,現在快80歲才開始學,是太慢了,但我一定加倍認真,『Pa ka ta hai yak(謝謝大家)』!」首部平埔噶哈巫母語詞典「噶哈巫的話」新書發表會上,80多歲的潘阿嬤激動說。

已經80歲花費超過15年,才寫成「噶哈巫的話」一書的南投縣噶哈巫族長老潘永歷感慨的說,噶哈巫是台灣原住民,被日本人列為平埔族,沒有文字的噶哈巫語又在政府禁說方言政策下,如今幾已瀕臨「沒人會說」的極度危險,需更多族人大家一起來學母語,從說母語開始,靠自己「為噶哈巫正名」是台灣原住民。

昨天南投縣噶哈巫文教協會為潘永歷舉辦母語詞典「噶哈巫的話」新書發表會,噶哈巫耆老及年輕人以傳統服飾盛裝,表演小白花及族語歌謠,並大聲疾呼恢復噶哈巫原住民身分,正視噶哈巫存在的事實。

潘永歷說,許多文史學者向他父親潘郡乃,採錄噶哈巫文化、語言,他也從父親遺物中找到這些學者回贈的噶哈巫珍貴史料文件,深感再不自己保留自己的語言,噶哈巫將會像其他平埔族一樣「再也不會說母語」。

他憑著只讀過4年書的學歷,以羅馬拼音,將噶哈巫語,分成身體、生活、大自然、社會及語言5個主題,由年輕人協助記錄下數千字詞與釋義,還錄製完整的語音檔。

噶哈巫文教協會理事長潘應玉說,現在他帶著阿公阿嬤從頭學母語,唱噶哈巫傳統歌謠,大家越說越珍惜,只求從「噶哈巫的話」一書發表開始,未來世世代代噶哈巫族人都能見面用族語問候「mi na kan lia i-siu(你呷飽了嗎)?」

埔里鎮長周義雄則說,噶哈巫族人保留母語的努力讓他感動也心酸,因為連這麼高齡的長輩都要從頭學,將積極透過鎮誌的編修,為噶哈巫等平埔族母語保存盡一份心力。

fsj 提到...

回到體育的初衷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8504168.shtml

【聯合報╱黑白集】2014.02.23

索契的冬季奧運今天閉幕。相當程度上,這次冬運可說從疑慮中開始,並不被看好;如今走向結束,至少在維持「運動員精神」的主軸上,留下了溫馨的註解。

索契冬運開幕之前,主辦國具有向世界宣告「俄羅斯回來了」的雄心壯志,但國際政治角力反而成了干擾因素。除了可能發生恐怖攻擊的傳言不斷,不少西方國家抱著「看好戲」的心態,美國和歐洲大國的元首多未出席開幕式,從選手村馬桶到開幕式瑕疵,也都成譏諷題材。

但所謂「運動員精神」,不正是「帝力於我何有哉」?運動員拚全力演出,才是奧運應有的注目焦點。例如向來最吸睛的女子花式滑冰比賽,這次再度成為話題中心。韓國金妍兒衛冕失利,但她表示服從裁判的風度,反而贏得眾人敬意。最後只拿到第六名的日本好手淺田真央,一再失誤於她本拿手的艾克索三周跳,但堅毅挑戰終於成功,全場喝采的畫面,比失落的金牌更為珍貴。

又例如本來已是國際知名小提琴家的陳美,為了一圓參加奧運的滑雪夢,成為泰國冬運代表隊唯一的女性選手而出賽,最後一名到達終點時,滿臉燦爛笑容,已經三十五歲的她說「實現夢想非常快樂」,何其動人。此外還有媒體注意到的花絮新聞,以美國代表團為主的多位選手認養了索契當地的流浪犬,安排這些流浪狗回美國的活動,興奮感染了整個選手村,原來「運動始終離不開人性」!

冬運閉幕,選手的競技紀錄又添新章,但最可貴仍是體育的初衷。

※ 相關報導:

* 景女拔河隊 10連勝奪金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4/new/feb/23/today-fo10.htm

今年世界盃室內拔河賽在愛爾蘭舉行,以景美女中拔河隊為班底的女子拔河隊一路過關斬將,擊敗來自新加坡、愛爾蘭以及西班牙的隊伍,十場比賽全勝、一局未失的戰績,奪下女子五百公斤組公開賽金牌。

* 左手殘缺不服輸 他讀體育系獲獎學金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3/8504018.shtml

「為什麼是我!」幾乎是許多殷盼幫助的學生心中痛苦的心聲,但包括詹翔欽等學生,在新竹家扶中心幫助後都發現,有「理想」一定要「堅持」。

新竹家扶中心昨天舉辦高中職暨大專生助學金頒獎典禮,305位學生獲頒。



◆ UBA鬥毆禁賽/規則明訂 理當嚴處
http://udn.com/NEWS/OPINION/X1/8504173.shtml

【聯合報╱李政達/科大體育講師(台南市)】2014.02.23

大專籃球聯賽(UBA)賽程,台師大與義守大學兩隊發生鬥毆事件,被大會沒收比賽及處以禁賽重罰。孰是孰非已不是重點,兩隊中均有球員「出手」卻是事實。許多人覺得,剝奪球員展現身手的舞台,禁賽罰則未免過重。個人認為,既然「遊戲規則」已有明訂,就該嚴格執行!

籃球比賽中,身體接觸頻繁,什麼動作可以做,對這些自小打球的球員而言,心中皆應要有一把尺。如為求勝利不擇手段,打球風格變得極盡挑釁且毛手毛腳,或許短暫得利,然一旦養成習慣,不僅無助於己,且難成大器,更令人厭惡。與之對壘的球員,若也隨之起舞,不但置球隊於「奧步」陷阱中,教練下達指令無法貫徹執行。也使得合作無間的環節容易出現漏洞,自然就處於劣勢。

因此,球員明知對手想惹毛你,但要有不受影響,按自己節奏打球的修養,這樣才能讓球技更臻成熟。想要在競技場立足,若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不可能成為頂尖高手。

此外,球場上較勁時當局者迷,教練若聞到一絲火藥味,就該適時暫停,出言制止並安撫情緒,控制場面。等到一發不可收拾,為時已晚。

國際賽場上,南韓球員拉衣扯褲、故意跌倒……惺惺作態的行徑,無不讓人恨得咬牙切齒。但籃球最高殿堂NBA競技中,有哪一位球星是僅藉著這類粗鄙的小動作,就能揚名立萬的?

參加UBA賽事的年輕球員們,將來都極有可能成為體育教師或基層教練,如果連最基本的比賽規則都不懂得遵守,遭遇狀況時動不動就以暴力相向,未來又如何教導基層小球員?台灣籃球運動還有前途可言?



◆ 盲棋大挑戰 象棋大師趙奕帆以1敵10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3/8504101.shtml

【聯合報╱記者賴佑維/中壢報導】2014.02.23

全國學生象棋錦標大賽昨天在中壢市錦家會館舉行,來自全國約百餘位學生參賽,特別的是象棋大師趙奕帆挑戰自我,參加以1敵10的盲棋表演賽,經過約5個小時的激戰後,結果5勝3和2敗。

電影棋王中,主角梁家輝以盲棋1打9,許多觀眾看完皆認為是電影效果,「現實中根本不可能。」33歲的趙奕帆去年就成功達成此紀錄,並有7勝2和的佳績。

趙奕帆說,過去挑戰盲棋以來,最多對手的是1打9,這次挑戰10位對手,難度比以往增加2成。結果比去年還差了一點,成績為5勝3和2敗,主辦單位中山扶輪社長曾盛宇說,挑戰這麼多對手,有此佳績仍然相當不易。

趙奕帆目前象棋段數為7段,台灣段數中最高者為8段,可見他棋藝相當高明。

「就像電視頻道一樣,把棋譜記在腦中,輪到下一名對手時再切換過去。」趙奕帆分享秘訣,他說比賽一開始,就像監視器子母畫面,10個鏡頭同時在腦海出現,隨著比賽白熱化,每次只專心看一個頻道,換對手再切換過去。

fsj 提到...

台東書屋造舟 為孩子圓航海夢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223000318-260102

中國時報 莊哲權/台東報導 2014年02月23日

「大家來為孩子創造成功的經驗吧!」以陪伴家庭功能不彰孩子們成長為職志的台東「孩子的書屋」,繼完成單車環島壯舉後,接著要展開挑戰海洋獨木舟計畫,由大人們先行打造的手工獨木舟,22日舉辦下水儀式,為艱難的航海夢跨出第一步。

30獨木舟千里環島

「我的褲子濕了!」「翻船、翻船!」童稚的嬉鬧聲,伴隨著徘徊在水面的天光雲影,色彩繽紛的手工獨木舟正蓄勢待發!人稱「陳爸」的陳俊朗、總教練溫志榮、執行教練阿達、書屋老師Ruby,划槳操舟,有人戰戰兢兢,有人老神在在,開啟通往大海的航線。

書屋創辦人陳爸說,書屋的孩子多來自功能不彰的家庭,生命歷程欠缺成功的經驗,因此希望透過多管道學習及挑戰,為他們建立成功的模式,藉由成功的經驗,創造成功的人生。

他說,航海計畫於2年前開始醞釀,由於具危險性,先由書屋的大人們,及在書屋長大的孩子,陸續完成8艘手工獨木舟,預計明年帶領孩子完成30艘手工船,2016年將訓練30至50個孩子實現1000公里環島航海夢。

培養不放棄的精神

他說,書屋的單車環島已行之有年,獨木舟航海環島挑戰正在進行,將來還打算步行穿越中央山脈,除了讓孩子用雙腳、雙眼認識台灣這塊土地以外,也讓孩子從中體會不放棄的精神,及培養面對挫折解決問題的能力,勇敢做夢。

「陳爸」陳俊朗13年前從台北回到台東建和部落,發現當地許多孩子處於被家人放棄、中輟、吸毒、隔代教養、受虐、霸凌等陰影中,問題非常嚴重,於是展開陪讀工作,目前已有8個書屋分布在各部落裡,扶植與陪伴過數千個身心內外皆傷的孩子。



◆ 多元中途班 中輟生變成「總鋪師」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6/8503947.shtml

【聯合報╱記者潘欣中/枋寮報導】2014.02.23

屏東縣枋寮完全中學國中部中輟學生過去居高不下,校方前年結合社會資源辦理「多元資源中途班」,用多樣化課程激發學生學習動機,讓他們舞台秀才藝,找回學習動力和成就感,中輟人數大幅下降。

校長王明政說,枋寮鄉因家庭結構及經濟弱勢等問題,中輟學生人數居高不下,有的學生經常性輟學,或輟學後長期未復學,前年開始試辨「資源式中途班」,效果慢慢顯現。

校方結合警察局少年隊、社會局社工員及社區家長力量,把學生一個個找回來,為他們開辦電腦資訊、創意生活、輔導諮商、服務學習、餐飲課程、美學技能等多元化課程,藉由比賽刺激,提升自信心和成就感,也讓孩子重新找回學習的快樂。

輔導組長賴思伊說,他們曾是讓老師和同學都頭痛的「問題學生」,因在家庭中無法獲得足夠的愛和教育,觀念思想行為逐漸偏差,校方把學生找回來,用多樣化的課程激發學生學習動機,進而從學習產生成就感,導正偏差行為和錯誤價值觀。

「中途班」學生「小愛」說,她和過去相約蹺課的死黨學創意彩繪,一起參與校園彩繪,看到校園因他們的彩繪「鮮活起來」,感覺好得意;用餐飲課學到的烹飪技術「辦桌」與師生分享,滿桌佳餚吃光光,成就感十足。

王明政說,中途班學生參加台灣區菁英盃美容美髮技藝競賽,獲得國中少女化妝組殿軍及菁英獎,在學校展演活動成為不可或缺的化妝師;老師幫中輟生找到正確的人生方向,比學生考上國立大學還有成就感。

※ 相關報導:

* 防近視 武漢小學祭奇招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2/8504108.shtml

武漢一所小學為防止學生近視,想出一種帶有桿子的新式課桌椅,桿子橫起時可以防止學生頭部太低過,從而避免近距離讀書寫字。



◆ 10歲童 30天寫8萬字推理小說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2/8504433.shtml

【世界日報╱大陸新聞組/北京23日電】2014.02.23

人們可以一邊吃雞蛋一邊吃糖精嗎?夏天中午為何不宜澆花?這些生活常識都成為一名小學生寫推理小說的素材。今年寒假,重慶一名五年級學生、年僅10歲的宋錦渝耗時一個月,寫出一部推理短篇小說和一部科幻推理長篇小說,共計8萬字。小說中運用的故事素材和推理依據,全部源於父母和課外書告訴他的生活常識。

「宋博士」作品 同學搶看

重慶晚報報導,在宋錦渝的書架上,擺著他喜歡的書籍,「一分鐘破案」、「牛津劍橋給學生做的600個思維故事」、「十萬個為什麼」、「科學真好玩」,書中不少地方還可看見他勾畫的痕跡。另外,書架上還整齊地放好他的筆記本,一共36本,寒假寫的8萬字小說占了11本,分別是短篇推理小說「少年小偵探」和長篇科幻推理小說「覺醒吧,少年!(下冊)」。兩部小說全為手寫。

據報導,宋錦渝是同學眼中的「宋博士」,因為他知道很多東西。從二年級起,他就在當地一家培訓學校上寫作課,連續兩年成為學校的「作文大王」。

上學期,他寫下的2萬字「覺醒吧,少年!(上冊)」,因為常被同學們搶著看,被裝訂成冊以每本10元的價格在班上出售,一口氣賣了7本,還供不應求。

報導指出,宋錦渝每天約花4小時寫作,每天約寫3000字。他往往提筆就寫,想到哪裡就寫到哪裡。宋錦渝的媽媽張敏說,兒子不是天才,只是善於觀察和提問,再通過逆向思維把自己的所看所問編寫成了推理小說。小說中運用到的推理知識也是生活中的常識。

善觀察提問 考倒媽媽

據報導,張敏說,她最怕帶兒子出去玩,一路上他會不歇氣地問問題。在乘車路上,他會問「為什麼警車紅色藍色的燈要閃爍?」;看到媽媽切菜,他會問「為什麼切菜刀要向外歪?」很多問題連張敏也答不出來,比如「為什麼指甲被剪掉時不會疼」、「為什麼人的大拇指只有兩節」。每當遇到這種情況,張敏都會告訴兒子自己不知道,讓兒子去查「百科全書」或網絡搜索,然後倒回來「教」媽媽。

張敏說,兒子其實很貪玩,喜歡看動漫,自己就陪著兒子看,還和兒子討論劇情,並有意識地引導兒子「你覺得下一集會怎麼演」、「如果你是主人公,你會做什麼」等。

※ 相關報導:

* 天災來了怎辦 機器人模擬救災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6/8503862.shtml

2014FLL及FTC機器人大賽台灣選拔賽,昨天在科工館舉行。最後由高雄市旗津國小「進擊的巨人」隊贏得FLL賽冠軍,高苑工商「范范之隊」榮獲FTC賽機器人聯盟冠軍隊長獎。

主辦單位指出,今年FLL的活動主題為「蒼穹之慍Nature's Fury」,目的是讓參賽學生認識地球上的自然災害,學習如何在面臨毀滅性的自然災害時,以高智慧的方式來防範、維持安全及重建家園。主辦單位以大自然發生的天然災害,設計出一連串的危機處理挑戰題,參賽者需在特定的機器人任務下,幫忙救護車抵達指定位置,並依照題目設計讓機器人執行安全及維護家園的任務。

fsj 提到...

宏崙小神農 認藥草、做果凍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5/8505574.shtml

【聯合報╱記者姜宜菁/土庫報導】2014.02.24

雲林縣宏崙國小為了讓學生認識在地經濟作物,4年前在校內種了多種藥草,並邀請駐校藝術家設計可愛的藥草娃娃,學生們也要下田觀察、瞭解,現在全校學生至少認識3種以上的藥草。

雲林縣政府近年來在各校推動一校一特色,善用校內土地,多數學校種植有機蔬菜,唯獨宏崙國小選擇種植中藥草;宏崙國小校長黃育珍指出,學校位在土庫鎮崙內社區,當地主要種植中藥草,顛峰時期生產量佔全台6成,近年來人口老化,耕種面積減少,現種植花生為主。

「白尾蜈蚣可解毒、消炎,其花粉加上乳液可以讓青春痘消腫。」六年級學生吳雅貞說,她家本來就種植藥草,認識各藥草特性,還與同學上網查資料,到田間實際觀察,或是詢問耆老,現在已能分辦10種草藥。

學生們對於校內種植的藥草如數家珍,最喜愛的則是薄荷,開著淡紫色花的半枝連最為漂亮,而教導主任謝東明時常用草藥界的「口香糖」獎勵學生,由薄荷葉加甜菊葉,清涼中帶點甘甜,學生們爭先試吃。

校方將藥草加入課程中,還邀請駐校藝術家設計可愛的藥草娃娃,讓學生和植物更加親近。

學生們課餘時間,用香茅或是迷迭香製作成果凍,將藥草多元利用;謝東明說,透過課程讓學生們了認識藥草,學習過程中也可思考該怎麼提升農作產值。

※ 相關報導:

* 醫學系甄試 史上最嚴重撞期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224000352-260114

今年大學「個人申請」第2階段甄試嚴重撞期,近6成校系選在第3周的4月11日至13日,除了台大醫學系外,其他十多個醫學系也集中在這3天,被形容是「史上最嚴重的醫學系撞期」。教育部高教司長黃雯玲表示,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決定明年建置協調平台,解決撞期狀況。

※ 監委,該出動囉。



◆ 紀思道:教授不能像僧侶 應發揮影響力
http://mag.udn.com/mag/edu/storypage.jsp?f_ART_ID=500585

【聯合報╱編譯張佑生/綜合報導】2014/02/24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紀思道(Nicholas D.Kristof)呼籲大學教授走出學術象牙塔,積極參與重大公共議題的論辯和研究,勇於發揮影響力。

紀思道在題為「聰明頭腦,渺小影響」(又名「教授,我們需要你!」)的文章中寫道,對國內外問題有最聰明見解的人之中,有些是大學教授,但絕大多數人在當今重大議題的論辯上,卻是無足輕重。最刻薄的說法是將某人歸類為「學院派」,換句話說,學者通常代表的是不合時宜、無關緊要。

曾任普林斯大大學威爾遜學院院長的安瑪麗.史洛特指出:「所有學門變得愈來愈專業和量化,讓社會大眾難以接近。」

當然有許多例外,像是經濟學、歷史學、法學和商學,尤其是公共政策。白宮主人就是法學教授出身。但整體而言,當今美國大學校園的公共知識分子,人數不如上一代。

紀思道認為,美國的博士班崇尚冷僻晦澀的知識,蔑視影響力和大眾意見,是一大問題;「不出版就完蛋」的終身職制度,讓一代接一代的教授埋首自身專業領域,拚命寫論文。特立獨行的人不是被打壓就是離開校園。

美國智庫布魯金斯研究所中東問題專家麥肯茨表示,許多學術界人士認為讓研究成果普及化是雕蟲小技,沒必要為此分心。「國際研究協會」(International Studies Association)的執委會提案,協會各期刊的主編不得擁有個人部落格,簡直就是要學者減低影響力。

如此一來,任何真知灼見都是用艱深的專業術語來表達,呈現在少數人閱讀的期刊當中。

紀思道指出,曾經是他最愛的政治學,就是這樣自絕於社會大眾。以「美國政治學評論」為例,一九三○年代晚期到一九四○年代初期發表的論文中,五分之一以政策建議(policy prescriptions)為主題。

最新一次統計,比率降到百分之零點三。「阿拉伯之春」運動爆發時,許多政治學教授和大眾一樣茫然。

從線上課程到部落格和社群媒體,現在的大學教授可以教育大眾的工具和管道愈來愈多。紀思道認為,社會需要教授,請教授別像中世紀的僧侶一樣與世隔絕!

※ 相關報導:

* 學者失聲?政大校長:欠缺對話平台
http://mag.udn.com/mag/edu/storypage.jsp?f_ART_ID=500584

紐時專欄作家紀思道為文指出,大學教授應參與公共議題、發揮影響力。國內許多學者都很認同,但政大校長吳思華表示,台灣的學者其實很少在公共議題缺席,但因學者的意見和主張過於分散,缺乏理性溝通的平台,未能發揮更好的影響力。

吳思華表示,例如高中歷史課綱、核四體檢等委員會成員幾乎都由大學教授來擔任,政論節目、遊行抗議也都可看見許多大學教授身影,但往往各說各話,欠缺理性對話的平台與機制。

....清大校長賀陳弘很認同紀思道所言,他指出,大學裡不該只有大樓、大師,還要有「大愛」,表現大愛的方式就是追求真理及社會公義。賀陳弘過去任清大教授時就很關心教育議題,曾任全國家長聯盟第一、二屆理事。

* 許倬雲:台青年關起門過小日子
http://mag.udn.com/mag/edu/storypage.jsp?f_ART_ID=500583

「對人文缺乏感覺,找不到關心所在,就會和大題目越離越遠!」中央研究院院士許倬雲日前讀了紀思道「教授,我們需要你」一文,深有所感。他指出,教授最重要的事應是在學府裡培養學生廣博知識,訓練學生思考大問題,「眼界開闊,才能說出話來。」

紀思道文中指出美國博士班崇尚冷僻知識,越來越遠離社會大眾。許倬雲說,他在美國教書數十年,近半年確實觀察到社會人文科學博士生為求寫論文、得學位方便,越來越走狹窄路線,然而這對知識的開展有負面影響,台灣、大陸也都有相同情況。

....「台灣很小,最有用的資源是腦力,年輕人腦力卻無法開發,個個關起門過小日子。」許倬雲認為,要改善此問題,台灣學校應從高中就開始打下人文社會科學基礎,若地基不拓寬,就無法讓學生對人文有感覺,「有感覺才會關切,人文社會科學最重要的就是關心什麼?困惑什麼?」

許倬雲指出,台灣學生不思考大問題,媒體也是元凶之一。他表示,尤其是電子媒體,只報導藝人口水戰、小孩跑到高速公路等熱鬧瑣事,缺乏思考空間。



◆ 聯合國認證 卡那卡那富語瀕危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224000387-260102

中國時報 (執筆:蔡百蕙) 2014年02月24日

卡那卡那富想要正名,但精通族語的耆老剩下不到10人,一場文化傳承危機迫在眉睫。

2012年聯合國正式認證卡那卡那富族語為瀕危語言。目前在台卡促進會主要負責文化傳承和族語教學的畢依,感到非常憂心,因為族裡年輕一輩的不會講族語,包括她在外地工作的孩子也不會說,至於跟她年紀相當的中生代,「不曉得有沒有5個人會講,」畢依說。

因為是少數懂卡那卡那富族語的人,於是向耆老請益,以及教年輕人族語,這個承上啟下的重擔就落在畢依肩上。畢依說,她以前在外地工作時,曾經對於族語一點都不在乎,「覺得干我什麼事啊,」回來部落,才發覺族語對於維繫一個民族和傳承文化的重要性。

畢依復興族語從學校開始,拉著同事娜烏當助教,親自到國中小學去教族語,但是她認為,學校每周祇給一堂課50分鐘的時間,根本不夠。卡那卡那富族語和文化的傳承之路,還很漫長。

※ 相關報導:

* 部落領域不明 正名缺臨門一腳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224000386-260102

讓卡那卡那富族人望眼欲穿的正名,如今臨門一腳就在於卡那卡那富族的傳統領域不明。行政院原民會主委林江義說:「這是正名的重要要件,不然,一個民族連傳統領域都不存在,如何成為一個單一的民族?」

....卡那卡那富族和布農族混合的程度確實非常高,通婚的情形普遍,在促進會工作的娜烏說,沒有布農族就沒有卡那卡那富族,「因為他們比較會生。」而多數的族人因為和布農族混住,加上不懂自己的卡那卡那富族語,彼此反而是以部落裡較優勢的布農族語溝通。

fsj 提到...

珍藏40年 林文寶10萬書捐東大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7/8507853.shtml

【聯合報╱記者施鴻基/台東報導】2014.02.25

台東大學榮譽教授林文寶,捐贈珍藏40多年、逾10萬冊兒童文學書籍給台東大學,總值超過2000萬元,校長劉金源昨天致贈紀念品感謝。林文寶說,愛書未必要藏書,他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夠閱讀這些書籍,引發共鳴。

林文寶說,他在台東大學服務大半輩子,一手創辦兒童文學研究所,有非常深厚的感情,過去他曾考慮成立兒童文學圖書館,但後來因故不了了之,讓他覺得非常遺憾。近年退休後他整理家中書籍,又得知學校新建圖書館,就興起捐書的念頭。

林文寶說,多年來他每年都會固定捐書一、兩箱,但這次整理書籍,發現關於兒童文學的藏書已經超過7萬冊,所以試著詢問台東大學能夠受贈,但最後才發現還是少算,至少有10萬冊。

春節期間,林文寶試著為即將捐出的藏書裝箱,裝了200多箱還不到20分之1。他說,因為書籍要請圖書館協助編書目,依目前的整理速度,可能要等到暑假才能全部送進圖書館。

劉金源校長說,喜歡讀書的人很多,但林文寶捐出的許多書早已絕版,非常珍貴,他期盼這些書籍能夠在圖書館發揮最大的功用,對學生、教師都有助益。

兒文所的研究生們大部分都相當期待這批書籍,他們說,過去和現在的兒童文學,因為時空背景不同,內容也有有差異,但坊間兒童文學書籍並沒有想像的多,坊間連二手書攤都不易找到過去的兒童文學書,這次一口氣獲贈10萬冊,等於打開了一處書的寶庫!

※ 相關報導:

* 埔里文庫絕版書 翻閱須戴手套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4/new/feb/25/today-center13.htm

埔里鎮立圖書館成立「埔里文庫」,其中珍藏數千本已經絕版的舊日文典籍,供研究地方文史的學者、學生參考,館方為保護珍貴書籍卻又經費拮据,只能套上夾鍊袋,民眾館內借閱,也必須戴上手套,還有館員在旁監看,避免珍貴典藏受損。

為加強保存地方文物,埔里鎮立圖書館利用四樓空間成立「埔里文庫」,包括巫永福文庫、陳春麟文庫,以及「小鎮醫生」李長、「寫真達人」李百祿等人珍貴收藏,,許多已有七、八十年歷史。

* 校園秀塗鴉藝術 漂流7校展出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4/new/feb/25/today-taipei11.htm

迎接二○一四美感教育年及邁向二○一六台北設計之都,台北市立復興高中等全國共七校,展開「校園塗鴉藝術漂流展」,各校提供十幅以學校或在地特色的塗鴉作品,一月起至年底,每三個月「漂流」到下一所學校展出。作品都在戶外展出,切合塗鴉開放性的概念,藉由創作,學生對生活領域有更深入認識。



◆ 打工怎自保 高一提早教勞權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2/8508008.shtml

【聯合報╱記者祁容玉/板橋報導】2014.02.25

年輕學子打工機會多,但常不懂如何自我保護,新北市勞工局去年為高職畢業生規畫兩堂「勞動權益課」,今年起擴大至全市高中職,高一就提早授課,教導學子免於求職詐騙和權益受損。

「求職要押證件嗎」、「打工也可享勞健保?」勞工局去年針對高三生的勞動權益課,超過1萬7千人受教,但各校反映學生從高一就有打工機會,應提早讓學生懂得職場自我保護。

今年2月起,勞工局將勞權課向下延伸至高一,並普及到一般高中,全市59所高中職,共3萬3千多名高一生都要上,課程包括「求職防騙」和「基本勞動權益」兩堂課。

勞工局為讓學生將硬梆梆的勞動法條融入生活,請來東海高中師生以時下流行的LINE為元素,設計全新教材。

指導老師管恆華說,師生從LINE的貼圖人物發想,設計Boss貓、小管、軟絲等可愛造型人物,利用學生熟悉的LINE對話框,人物一來一往對話設計情境,讓學生知道打工時易有哪些詐騙狀況,或關於勞健保、工時、工資等基本權益。

東海高中高一生謝沅翰說,曾有同學暑期在餐飲業打工,超時工作卻沒加班費,還有同學應徵時就被要求交出證件影本,參與勞權課程教材設計後,學到打工也享有基本工資和法定工時的保障,因此他經常提醒身邊親友同學,打工時不要讓自身權益睡著。

※ 相關報導:

* 明台高中藍帶廚藝講習 歡迎報名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4/8507953.shtml

與法國藍帶餐旅學院共同成立「藍帶明台卓越中心」的明台高中,因獲得世界知名餐飲教學資源,近年辦學已與國際接軌,除爭取學生入學會有知名藍帶主廚當場獻藝,也開放3月9日和16日2天辦藍帶廚藝示範課程,讓有興趣的社會人士一睹藍帶名廚風采。

* 日向美丟原子彈? 印度教科書錯誤連連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4/new/feb/25/today-int5.htm

印度西北部古加拉特邦(Gujarat)八年級學生的英語版社會科教科書內容錯誤百出、不符史實,不僅錯稱「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以原子彈攻擊美國」,還將印度聖雄甘地遇刺身亡日期延後九個月。當局目前無意回收課本,僅保證將校正錯誤,並在網路公告有錯內容。

* 印度德里大學 學生可抓教授蹺課
http://udn.com/NEWS/WORLD/WOR4/8507904.shtml

別以為學生蹺課才有風險,印度德里大學的教授無故缺席,也得受罰。德里大學為矯正教授蹺課歪風,打算設投訴專線歡迎學生檢舉,並由「機動小組」展開蒐證,查證屬實懲處無故缺課的教授。

* 美野雞大學 95%證書給陸生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1/8508363.shtml

人民日報報導,美國野雞大學的學位證書有百分之九十五頒給了中國人,而中國與全球化研究中心表示,依據目前的調查顯示,報考國外「野雞大學」主要有三種人:第一種是不知情受騙型,第二種是無法完成學業型,第三種是主動受騙型。

美國僑報網報導,大陸教育部涉外監管資訊網(www.jsj.edu.cn)和中國留學網(www.cscse.edu.cn)近日公布一萬多所正規海外院校的名單,並提醒出國留學前,一定要擦亮雙眼選擇正規學校。



◆ 時論-還原嘉農棒球隊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225000464-260109

中國時報 林明正 2014年02月25日

電影KANO近來在媒體上各種宣傳不斷,預告片中不斷強調漢人、番人、日人組成的隊伍是求之不得的黃金組合。不過這「三民族的最佳組合」,是為了打好棒球才特地組成的嗎?日據時代的台灣人若非家裡有點經濟基礎,能念到高等學校以上的並不多,公學校能畢業就很不錯了,哪敢奢望再往上念。加上棒球屬上流社會貴族運動,球衣、球具…等所費不貲,貧苦的多數台灣民眾根本玩不起。謝仕淵先生的論文〈帝國的體育運動與殖民地的現代性:日治時期台灣棒球運動的研究〉口述訪談中記載,許多台灣人對棒球的認知,是棒球「很硬,會打死人」,棒球當時被歸為日本人的運動。

這個現象直到1922年才發生改變,當時日本因受到台灣的「西來庵事件」及朝鮮的「三一事件」影響,檢討過去對待殖民地的政策,提出用「內地延長主義」來經營殖民地的概念,除鼓勵內(地)台(灣)學生共學,並希望藉由運動「在不知不覺中將日本人的精神灌入」。在這樣的思維下,創校之初原本只招收台籍學生的嘉義農林學校(簡稱嘉農)也開始招收日籍學生,這才有了後續的「三民族」棒球隊出現。

嘉農成名前,日本殖民政府從未強調「三民族」的組合有何優越處,但在嘉農棒球隊獲得甲子園亞軍前一年發生了「霧社事件」。

「霧社事件」使得日本國內對台灣殖民政府的理番政策大感質疑,正好這時嘉農棒球隊颳起旋風,讓日本政府可藉由宣傳「三民族黃金組合」,平息理番失敗的質疑聲浪。因此才有「天下嘉農」、「漢番日三民族組合」此類內台同化的宣傳口號出現。

隨著嘉農棒球隊的成功,開始有較多日本人報考嘉農,台日學生的矛盾與衝突開始產生,隊長的選拔也不依據能力,日籍學生獲得師長較多偏愛。因此,早已名聲遠播的台籍隊員吳波無法擔任隊長,反倒由日籍的兒玉玄出任該職。在此種不平等風氣影響下,日籍學生更加囂張跋扈,最終發生隊長兒玉玄遭台籍學生毆打事件。此時的嘉農棒球隊,隊中台籍學生的比例已經下降不少,幾乎快要變成日本人的球隊了。

嘉農棒球隊打響了名號,確實開啟了台灣棒球的濫觴,但電影經紀商刻意以「三民族黃金組合」大肆宣傳,掩蓋日本殖民欺壓台灣民眾的本質,美化棒球隊之外日人對台人的歧視。我們要瞭解真實的KANO,要瞭解當時實際的社會情況,而非幻化成電影的「內台同化的宣傳口號」。

(作者為抗獨史陣線發起人)

※ 相關報導:

* 滿清是怎麼滅亡的?
http://goo.gl/y7DQO

(承蒙出版社邀約,這系列文章本來只是寥寥數千網言,經一年半補充、考證後,寫成了17萬字,請參閱新書《橡皮推翻了滿清》,秀威資訊出版)

滿清的滅亡,台灣的課本總說是「腐敗」,或是說孫文一直革命就把它弄倒了,其實滿清的滅亡是一個「大歷史」事件,可不是那麼膚淺的原因造成的,更與孫文失敗的革命沒有關係,這話怎麼說?

要了解滿清滅亡的原因,要從清朝過人的「盛世」期間開始說起。

fsj 提到...

唐獎「獎章」設計大獎 入圍獎金150萬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8510825.shtml

【經濟日報╱記者黃文奇/台北報導】2014.02.26

財團法人唐獎教育基金會表示,代表唐獎得獎榮譽的「獎章」設計大獎,今(26)日將公布「十大入圍者」(機構),每位可先獲得5萬美元(約新台幣150萬元)入圍獎金,5月22日將選出最後金獎得主,作為唐獎獎章永久範本,金獎得主可拿到50萬美元獎金。

唐獎基金會表示,近期該會進行唐獎獎章、證書設計稿評選,其中獎章是向全球發出徵稿,證書設計則留給台灣設計師參與。獎章部分,共有15個國家、61個設計機構參與競稿,近期已選出十個入圍作品,今天下午將公布入圍十個作品、設計機構。

據悉,此次入圍的獎章設計機構,是來自九個國家的十大設計公司,包括全球知名巨擘,多曾孕育過設計大師,更是常出入各大設計獎的常勝軍。獎章設計評選委員會中決選也有九位委員,也都是藝術、設計界的大師級人物。

唐獎基金會表示,入圍的十個獎章設計者,都將先頒發5萬美元獎金,等獎章成品完成後,5月20日將選出一位金獎得主,5月22日公布得主,得主將再獨得45萬美元獎金,獎金總額達50萬美元,此作品也將成唐獎永久獎章。

※ 相關報導:

* 尹衍樑跑全球 為「唐獎」暖身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8510822.shtml

被國內外媒體譽為「東方諾貝爾」、「亞洲諾貝爾」的唐獎(Tang Prize),今年6月將公布首屆得獎名單,創辦人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近期展開全球請益之旅,遍訪諾貝爾獎得主,徵求大師建言,為唐獎暖身。....唐獎基金會去年1月28日在中央研究院宣布成立,委託中研院作為評選機構,組成遴選委員會,針對法治、漢學、生醫、永續四大領域,接受全球提名,5月下旬完成評選,由基金會董事會決定得獎者,6月公布名單。

* 台大電機擠進全球20名
http://mag.udn.com/mag/edu/storypage.jsp?f_ART_ID=501039

英國高等教育調查機構QS今公布2014年「全球大學學科前200大排行榜」,列出30個領域排名全球前200名的大學,其中台灣共有16所大學獲選,表現最好的台灣大學,共有26個領域上榜,10個學科進入前50大,電機工程排名全球第20名,居全台最佳學科之冠。

除了台大表現亮眼外,另有清華大學在化學工程學科排名第39名,台灣師範大學在教育學科排名第42名。交通大學在工程與科技、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藝術四大領域共10門學科入榜前200大,其中電機工程、機械工程、材料科學、統計學四學科,進入世界排名100名。

* 雪夜論教 找回孩子語文能力
http://mag.udn.com/mag/edu/storypage.jsp?f_ART_ID=500941

新竹縣尖石新光國小位處海拔1650公尺的山上,是竹縣最偏遠也最高的原住民學校,代課教師比率高,但很熱心,校方每月邀專家上山「圍爐」討論教學,山區冬天下雪,但大夥情緒高昂,「心中很溫暖」。新光國小今年在全國各縣市近40餘學校中,獲全國補救教學績優團隊「特優獎」。

* 她錄取全球最難考大學 獲850萬獎學金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2/8511863.shtml

四川成都七中國際高中高三女生肖雋儀,以托福(TOEFL)111分、SAT2320分的優異成績,獲位於阿聯酋首都阿布達比的紐約大學阿布達比分校錄取,並得到由該校提供的她每年6萬9745美元(4年約170萬人民幣,約台幣850萬)、包括的學費、生活費及零用錢的全額獎學金。

四川在線報導,能夠考取優異成績,肖雋儀表示,她會為學習制定計畫,然後有條理地進行;肖又專門製作了一份「十月革命背單詞計畫」,為去年10月的SAT考試做準備,以應付英語海量的單詞。肖表示,該背單詞計畫是按照德國心理學家艾賓侯斯的記憶曲線來制定,最多的一天要背200到300個單詞,她將這個計畫印發給了班上其他同學們,大家都稱方法奏效。



◆ 青少年發明展/聲音可滅火 雙胞胎兄妹奪金
http://mag.udn.com/mag/edu/storypage.jsp?f_ART_ID=500933

【聯合報╱記者張錦弘/台北報導】2014/02/26

就讀高雄市陽明國中三年級的雙胞胎兄妹王子洋與王育涵,發明「聲音滅火器」,不但勇奪世界青少年發明展金牌,也申請到專利,將來可裝設在美術館或博物館,一旦出現火苗,可立刻用聲音滅火,搶救畫作等文物,不用擔心因噴水而受損;未來甚至可應用於無重力太空艙的滅火。

教育部昨舉辦國中適性輔導列車記者會,邀異卵雙胞胎兄妹王子洋與王育涵分享他們的研究成果。妹妹王育涵表示,國一參加學校社團「科學家族」,有次看到電視「Discovery」頻道播出科普節目「流言終結者」,片中用實驗證明聲音可滅火,但沒說明原理。

兄妹倆覺得很神奇,一頭栽進聲音滅火器的研究,發現聲音在方形波、160赫茲以下的低頻狀態,聲音越大聲,滅火效果越好。他們國一靠這個研究獲高雄市科展佳作;升國二暑假,更拿到IEYI世界青少年發明展金牌,去年10月申請到國內專利。

聲音為何能滅火?哥哥王子洋解說,聲音會改變空氣均勻分布的狀態,形成有疏有密的波動,密區空氣分子較集中,疏區空氣較稀薄;且音頻越低,疏區的空氣越稀薄,一旦火苗落在疏區,會因助燃的氧很少而熄滅。

兄妹昨天現場示範,用「訊號產生器」將聲音設定在方波、低頻的模式,用簡易揚聲器放出聲音,馬上撲滅酒精燈的火苗。

雙胞胎的父親王欽戊,是中正大學光機電整合工程研究所教授,他表示,美國太空總署在幾年前,曾對全球科學家提問,無重力、但有氧氣的太空艙內失火,該如何滅火?理論上可用聲音滅火,但真正做出聲音滅火器,王家雙胞胎是首創。

不過,王欽戊說,除用超大揚聲器,否則聲音滅火器,只能小規模滅火,無法取代傳統滅火裝置;但很適合放在美術館或博物館,例如在故宮國寶翠玉白菜展示櫃旁放個聲音滅火器,一旦附近出現火苗,可立刻用聲音滅火,不會造成汙損。

※ 相關報導:

* 清中3生發明可縮小傘 IYIE奪金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226000585-260107

為解決每次下雨天撐傘,傘緣的雨滴容易滴到別人造成他人困擾,清水高中二年級孟家銘、林承輊、楊竣翔3人遂發明了「可縮小傘」,當雨傘撐開遇到人多時,能夠將傘骨外緣內摺使傘面縮小,在IYIE國際青少年發明競賽博覽會奪得金牌獎。



◆ 反黑箱課綱 公民老師228上街頭

自由 2014.02.26

〔記者林曉雲/台北報導〕反對教育部「黑箱」微調高中課綱,公民老師們將在二二八上街頭抗議,在教育部前展開兩天一夜「二二八翻轉教室—街頭公民課」,臉書活動專頁已有逾三百人表達參加抗議行動的意願,至少五名老師更將以「飢餓廿八小時行動」守護台灣公民教育。

在教部前上「街頭公民課」

這堂由公民教師行動聯盟和公民覺醒聯盟主辦的「街頭公民課」,行動訴求「程序不正義,公民不服從」;老師們維護學生受教權,利用二二八連假上街頭,將從二二八下午兩點起進行到三月一日晚上六點。

一群本著教育良知的公民老師表示,他們無法教導學生不正義的課綱,無法忍受教育部黑箱的程序,所以走出學校封閉的象牙塔,要在象徵和平、人權、公義的二二八紀念日,在教育部大門的街頭上,教導真正的公民教育,讓馬政府知道,這不是「少數人的誤解」。

公民教師行動聯盟召集人、台東女中公民老師周威同昨表示,行動將號召大家為課綱的程序正義而戰。教育部一直拒絕與基層老師們對談,完全不想聽老師們的意見,所以老師們要為教育部官員上一堂何謂程序正義的行動公民課;至少有五名老師將以「飢餓廿八小時」的堅決行動,展示反對決心,行動訴求教育部立刻撤銷微調課綱的公告,並且重啟公聽會的審查程序。

「飢餓行動」守護公民教育

周威同表示,公民老師們在二月五日向教育部陳情,國教署回函仍稱合憲合法合程序。老師們依政府資訊公開法,要求教育部公布相關會議紀錄,特別是課審會高中職分組會議紀錄,因為參與該會議老師所了解的投票結果,和教育部官方的會議紀錄結果並不相同,但也被教育部拒絕。

老師們質疑,一月廿七日教育部課審大會當天,大會決議根據規定需要有「通過」、「修正後再審」、「不通過」三種選項;但實際上卻只有「通過」、「不通過」兩個選項,已明顯違法。為什麼「修正後再審」選項可以不見?為什麼基層教師、校長反映,看報紙才知道微調內容?為什麼要求指派代表開會沒有公文?為什麼開會資料只給三分之一示例?

周威同表示,如果這不是黑箱課綱微調,什麼才是?當政府黑手伸入教育,老師們選擇公民不服從,拒絕政府的黑箱,拒絕違法微調。

教育部主秘王作臺昨則對此表示,課綱微調符合民主程序,教育部會儘量與老師們溝通,讓老師們了解。

※ 相關報導:

* 課綱分工名單曝光 台灣史學者掛零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4/new/feb/26/today-t2.htm

在高中課綱檢核小組主導下,台灣史的字數被大改六成,教育部始終不肯公布委員所負責的科別,也拒絕說明社會領域的歷史組召集人是誰;但一份內部分工名單昨天曝光,教育部聘請曾任國民黨黨史會總幹事的國史館館長呂芳上擔任社會領域召集人,負責歷史科課綱調整的兩學者是黃麗生和李功勤,專長也都是中國史,課綱將台灣史變動最多,卻無任何台灣史學者參與。

fsj 提到...

時論─十二年國教重蹈覆轍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227000933-260109

中國時報 林長壽 2014年02月27日

政府推動十二年國教的主因之一,據說是要減輕學生的課業壓力,因此廢除了國中升高中的入學考試。但單從2月10日公布的「十二年國教課程綱要總綱草案」來看,我們預期推行後學生的課業壓力將不減反增。

在「基本理念」中,隱含著委員們極不務實的一面。教育政策必定要在理想和現實間取得平衡,其中必須包含可預期的部分,這部分應是推動教育政策時的實際目標所在。

課綱不務實 大災難開端

例如總綱以「成就每一個孩子─適性揚才,終身學習」為願景。試問這樣的理念,怎麼會有人反對?但通篇綱要並無論述,說明如何具體達成這個願景,預測幾年後將有多少比率的孩子完成這項目標。

有美好的教育理念,缺乏務實的考慮,往往只會導致反效果。10年前的建構數學爭議就是典型例子。沒有數學家會反對「建構」的理念,但要成功落實這個理念,必須預設一些條件,這些條件不僅當時付之闕如,甚至現在離成熟的階段也十分遙遠。

九年一貫的理念本來多麼完美,但經過這幾年的實施,卻使學生課業加重,補習現象更為猖狂。更悲哀的是,孩子花了這麼多時間與精力學習,學習成效卻令人失望。這幾年來大學生的表現與能力,平均而言,與大眾的期待頗有落差,甚至許多人認為過去10年是我國教育崩盤的開端。

令人訝異的是,綱要委員似乎只是單純承繼九年一貫的一切,並未對九年一貫做深刻的反省與探討。認為免除升學考試就能減少課業壓力是極為天真的想法。至少,十二年國教應該要解決學校課程中包山包海的趨向。沒有人反對多元價值的教育理念,但延伸於此的「科科等值」,再演變成學科的「本位主義」,絕對是大災難的開端。

學校並非萬能,對課程科目必須有所抉擇,不能大小通吃。十二年國教的綱要委員必須清楚論述,為何有這麼多必修學科,為何這些學科確實理應必修。在論述中應說明為何這些必修科目,不論恰當與否,一律都要筆試;不同性質的課程到底如何評鑑。因為這些科目造成課業不必要的繁重,委員難道不該針對現場狀況予以解釋嗎?

若再細究其課程規畫,為了適性揚才,十二年國教準備在高中全面推動選修與特色教學,做為分流的轉換方案,但並無可行性之論述,關於「選修」一詞更有閃爍其辭之嫌。

教育提升 師資才是主角

依據目前「選修」課程的簡要說明,首先「補強性課程」就十分有爭議,補強是對某些學生的必要措施,學生不選怎麼辦?與大學入學最相關的「加深加廣課程」,其學分是各校自訂的0到6學分課程,部訂選修課程綱要僅供參考,卻又要做為招生考試的依據。試問學分不確定的綱要如何制訂?還需要使用教科書嗎?大學考試和課程之間的關係到底有何具體規畫?

如果一切都是換湯不換藥,總綱是不是應將考試科目的學分清楚列出,避免日後有爭議之餘地,也讓全國家長與教師放心。但如果選修是放任各高中開設課程,請教育部解釋如何讓所有高中皆能開設合理的選修課程,而不會變成完全無審查機制的營養課程、補習課程、貧血課程。

在基本教育體系中體現多元價值、適才揚性、終身學習的理念,與建立統一課綱的作法,本身就有矛盾。想在教育體系裡成功推動這些理念,主角是各級學校教師,而非綱要本身。教師的素質是整個教育體系能轉化提升的最關鍵要素,但十二年國教綱要對於國家是否要建立教師再教育制度,以及如何建立這個制度毫無著墨。

任何教育政策,有一個檢測的試金石,就是關注它如何消減對社會弱勢家庭的不利影響,促進社會階層流動的公平性,是否能審慎規畫出有效的配套措施。過去十幾年的所謂教育改革,已對弱勢家庭產生極為不利的壓縮,十二年國教怎可重蹈覆轍?一個不公義的教育體制,將造成一個不公義的未來社會,我們這一代能不謹慎以對嗎?(作者為中央研究院院士、台大理論科學研究中心主任、台大數學系教授)



◆ 影像學習 閱讀障礙兒上醫科
http://mag.udn.com/mag/edu/storypage.jsp?f_ART_ID=501117

【聯合報╱記者邵心杰/台南報導】2014/02/27

台南市新營國小教師余大洲在兒子念國二時,發現他閱讀速度很快,功課卻很差,察覺兒子有閱讀障礙。余大洲逐字陪讀並輔以影像學習,兒子學業從此突飛猛進,現已是高雄醫學院高材生。

余大洲把與兒子的閱讀經驗出版新書「幸福閱讀妙方」,與其他家長分享。

新營國小近年大力推動閱讀,學校老師自組閱讀專業社群,共同編輯閱讀教材,背後有段感人故事。

資源班老師余大洲說,兒子小時有閱讀障礙,如把「大功告成」看成「大功成告」,整篇文章看下來到處都是「洞」(漏字),國字及作文也寫不好。

為幫助兒子加強閱讀,他以手指指著書本,逐字、逐句陪讀,過程中針對錯誤部分進行討論,進而延伸「出題模式」,告訴兒子題目會這麼出,一定是有目的,看得懂題目,才能知道該如何答題。

慢慢地,兒子閱讀能力漸有改善,課業也進步了。余大洲說,父子間摸索出影像學習方式,就像看電影一般,以錄影及錄音方式,輔助學習。兒子上高中後成績大躍進,從敬陪末座躍升到全班第一,更考上高雄醫學院,目前是醫學系大四生。

新營國小校長張溪南的兒子和余大洲兒子是國中同班同學,看到余的兒子念到醫學系,好奇「余老師的兒子怎麼念的呀?」張溪南說,既然效果這麼好,就該對外發表,讓閱讀變得更幸福。

※ 相關報導:

* 疼惜新台灣之子 助學計畫愛相伴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227000424-260114

據統計,截至今年1月底,台灣新移民人數已逾48萬人,更為台灣孕育超過34萬名下一代,但許多新移民子女仍遭遇生活、教育等問題。賽珍珠基金會發起「弱勢新移民子女助學計畫」,盼社會大眾響應,幫助新台灣之子安心上學。

* 6女孩尋夢 醫院開畫展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3/8513273.shtml

苗栗縣康橋畫室6名學員在為恭紀念醫院地下1樓文藝走廊,舉辦「尋夢」聯展,展出14件素描、水彩、油畫作品,希望讓病友欣賞後抒發心情,達到心靈療癒的效果,展期至3月8日。

學員鍾燕鳳、黃安琳、林子歆、李佳穎、陳宥靜與黃安瑩6個女孩習畫3至8年,她們有的是藝術教師、大學生與高中生,都懷有自己夢想,常四處受邀聯展。



◆ 作家齊邦媛:台灣非小島 可創大歷史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513526.shtml

【聯合報╱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2014.02.27

「我們這一代人,從不認為台灣是小島。」一九四七年,作家齊邦媛自大陸赴台擔任台大外文系助教。昨天,九十歲的她重返台大;回想當年,她認為自己這一代人帶著「創造大歷史」的壯志來台;所教出的學生,也都為創造大歷史而努力。

台大圖書館昨起舉辦「浪濤與波瀾:齊邦媛教授手稿資料展」,展出齊邦媛著作、手稿、書信等。

「我懷念台大,就像女兒懷念母親。」齊邦媛回憶,初進台大時外文系全是外國教授,她是首位中國老師。她表示,雖然老蔣總統來台時很狼狽,但她胸中有「大歷史、大想法」,「始終不相信台灣是小地方」。隨她來台的這一代人,「也都是相信大歷史的人」,把台灣當成創造大歷史的地方。

那一代的台大傳奇教授還有傅斯年、毛子水、臺靜農。齊邦媛說,他們總是一起搭校車,一晃眼,「他們都不在了,我還在。」齊邦媛將「巨流河」等手稿、藏書全捐贈台大,她說,台灣現在政治情勢是「五日京兆」,只有台大才穩當。

白先勇一九五七年進台大外文系。他表示,早年台大外文系求新求變、頗有五四遺風,正因齊邦媛這批老師「不相信台灣是小島」,認為台灣可以「做很大的事」,「齊老師不管社會如何變動,對文學永遠樂觀」;白先勇受她的影響,這學期回台大開課講「紅樓夢」。

齊邦媛教英國文學,卻關心台灣文學。台大台文所教授柯慶明指出,齊開創了台灣文學研究的學術領域。如今各台文所所長,幾乎都來自她門下。

政大台文所教授陳芳明也是齊邦媛學生。他表示,某次在國際學術研討會上,一位大陸學者質疑「台灣文學有什麼特殊性,跟中國文學有什麼不同?」只見齊邦媛站起來:「你們對台灣太不了解,想想看,一九六○年代大陸陷在文革中,台灣已產生精彩的現代文學。」贏得全場熱烈掌聲。

作家隱地透露,齊邦媛出版第一本著作「千年之淚」,已六十六歲,第二、三本是七十四歲、八十歲,「巨流河」則是八十五歲。因她認為「寫作之事須慎重」。

fsj 提到...

7年級生寫遊戲 「雨港基隆」帶你重回228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7/8516462.shtml

【聯合報╱記者郭建伸╱台北報導 】2014.02.28

一群7年級生組成Erotes studio遊戲工作室,打造「雨港基隆」冒險遊戲,故事橫跨台灣光復、日僑遣返、228事件、清鄉等重大事件,玩家可透過遊戲重回基隆最動盪的時期。遊戲今天下午2點推出體驗版,有興趣的民眾可上網免費下載。

今天是228和平紀念日,對於許多年輕人顯得遙遠。雖然沒經歷過軍隊鎮壓的228事件,但只要透過滑鼠鍵盤,就可在虛擬實境重回光復不久的基隆城。

團隊總監陳昊鈞說,「雨港基隆」的劇情是男主角曾去日本學醫,但遇戰亂回台後發現父母雙亡,只能鬱鬱寡歡地在基隆茶坊當櫃台經理。他先後接觸3名女主角,原以為可重新振作生活,但碰上不可避免的流血傷亡,還當上228調解委員會的基隆主委,從此改變命運。

25歲的陳昊鈞說,從小就聽爺爺提過228事件,熱愛冒險遊戲的他,從高中就想打造台灣本土歷史的遊戲。去年6月開始企畫遊戲,包含劇本編寫、角色繪圖和程式編寫,都是7年級生創作,「大家平時都靠網路聯絡,最遠的還有加拿大的成員」。

擔任編劇的沙承垚說,原本打算將遊戲場景設在查緝私菸的大稻埕,但查閱史料後才發現,基隆因海港的特殊性,貿易商、軍隊都從港口上岸,228事件死傷慘烈。團隊成員雖都不是基隆人,但發現基隆在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為了遊戲的精確性,團隊先後多次進出國史館,查閱當時的貨幣、通膨和死傷情形。遊戲中的建築物、街廓則依日治時期的明信片繪製,也逐一考證建物是否被美軍轟炸過。

許多重大歷史場景,如港口邊熱烈歡迎國軍、物價飛漲、本省與外省衝突、警察查緝私菸、陳儀調派軍隊鎮壓台灣人等,都會在遊戲中出現。

陳昊鈞表示,遊戲並非要產生對立,而是要觸發大眾意識台灣歷史,進而關心身邊所處的環境。今天下午2點開放免費下載體驗版,網址:http://rainykeelung.com/。

※ 相關報導:

* 他自學縮時攝影 拿起相機才知基隆好美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7/8515616.shtml

「基隆真的很美,是我的家鄉!」國立台灣海洋大學碩二生方思堯,4年多來拍了2萬張基隆家鄉的美麗照片,貼上臉書與網友分享。他自製「基隆之美縮時攝影」短片,點閱率破8萬人次,黃色小鴨照片還入選霍夫曼官網徵求的照片,被網友評說:「把基隆港都的美都拍出來了」。

方思堯把獲選的黃色小鴨照片取名「微笑港都.小鴨之夜」,是他站在華帥飯店頂樓拍攝的。他說,「未接觸攝影前,基隆給我的印象是個多雨、憂鬱的城市,但拿起相機後,完全改觀」。

....方思堯迷上縮時攝影,去年8月他自製的縮時攝影,僅3分鐘短片,是他花一個半月時間,找了15個推薦景點,拍了上萬張照片,呈現市區、港邊及山海風光,上傳到臉書及YouTube網站http://www.youtube.com/watch?v=pK7RPGlkY40。

* 昌隆國小圖書館有「大樹」LOGO 學生設計的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2/8515634.shtml

昌隆國小圖書館接受教育局補助大翻修,昨天重新開幕,走進圖書館前抬頭一看,很有童趣風味的門梁,上面有個樹的圖案,是昌隆國小5年級高懿驊所設計的圖書館LOGO。



◆ 華洲學生搞創意 新發明奪銅牌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6/8515648.shtml

【聯合報╱記者蕭雅娟/屏東報導】2014.02.28

屏東縣華洲工家創意中心激發學生創意,該校學生參加2014國際青少年發明競賽博覽會,創意作品「塞中塞」、除臭防靠近麥克風裝置,均獲中學組銅牌獎。

華洲工家是屏東縣唯一有創意中心的高職學校,這次博覽會有11國參賽,普通科一年級許淯茹和黃薏慈發明「塞中塞」;餐飲科三年級蕭月雲想出「除臭防靠近麥克風裝置」。

許淯茹表示運用動力機械原理,加上線圈,手動旋轉帶動發電,讓電池有電力。許淯茹說,只要轉2、3分鐘,產生的電力可撥打一通緊急電話。

蕭月雲發想使用紅外線感應及亮燈裝置,若麥克風靠近嘴巴10公分內,LED燈就會亮起,同時將過濾空氣裝置裝在麥克風頭內,唱歌更衛生。

學校從98年成立創意中心,另鼓勵學生成立創意社團和舉辦點子王競賽。老師蘇葳菁說,學校已有6項專利,將繼續激發學生想法,發揮創意。



◆ 高職就業班 直升科大年薪百萬
http://mag.udn.com/mag/edu/storypage.jsp?f_ART_ID=501367

【聯合報╱記者張錦弘/台北報導】2014/02/28

台中高工、台科大與精密機械業龍頭上銀科技,下學年將合開就業導向課程專班,保證升學與就業。學生高三下就到上銀上班,月薪3萬元。直升台科大後,每年暑假及大四都可上班賺錢,畢業後年薪60萬起跳,第4年就可領百萬年薪,還可回台科大念碩士。

台中高工校長許焴楨強調,就業專班是中高階人才的長期培訓計畫,有別於一般培養基層勞工的建教合作。上銀科技提供優渥的條件,目的要培養領班、組長、主任級的現場值班主管,以及研發人才,是高待遇、高學歷、高社會地位的「三高計畫」。

他表示,專班學生不但在學生時代就可拿到30K的月薪,科大畢業後還不到30歲就年薪百萬;拿到碩士學位10年內就有機會當上中高階主管,不到40歲就有機會年薪300萬元,學生一開始就看得到遠景,工作會更投入,也更願學習。

台科大校長廖慶榮指出,國內很多產業缺工,卻不見得願意投資培訓人才,甚至有些龍頭廠商工作待遇及條件也不佳。上銀和台中高工、台科大合辦的專班,有心長期耕耘。

許焴楨說,上銀科技是國內最大機械零組件廠商,半導體等資訊產業的自動化設備零組件都來自上銀。

台中高工將開設電機科技、精密機械各1個專班,分別招收25、30人,從今年升高三的8個科中選55個學生,錄取率約1成。他們高三寒假結束前要修完所有學分,高三下學期到上銀廠房上班,畢業保送台科大,同時成為上銀員工。

許焴楨說,專班學生到了台科大,大一到大三暑假,及大四一整年都到上銀工作,月薪3萬元,大學畢業年薪馬上跳到60萬、第二年80萬元、第四年100萬元,還可回台科大念碩士。



◆ 資訊素養新版教材 提供下載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228000289-260107

中國時報 張潼/台北報導 2014年02月28日

台北市教育局繼民國93、98年推出兩版「資訊素養與倫理」教材後,今年再與第一線教師合作研發新版教材,分別針對國小至高中職學生設計3款難易不同的課程,但都納入時事或社工師在輔導學子時常遇到的個案,包括網路交友、霸凌、資安等,都成為課程一環。

教材編輯團隊召集人林宜隆表示,現在學子使用網際網路愈加頻繁,加上已是雲端學習時代,因此不僅將時事納入,還透過動畫、相聲、微電影與線上評量等方式,將整套教材做得更活潑。另外也提供網路與APP下載,方便師生隨時參考。

編輯委員之一、曾任社工員的中央警察大學助理教授張淑慧則說,近年來因網路交友而發生的性侵害或霸凌等個案確實較過去增加,因此這次把曾輔導的案例也納入課程中,「現在已經不能告訴孩子『不要碰』,而是該教他們碰到問題時如何面對與保護自己。」

張淑慧舉例,曾有少年在臉書上留言「我好想死」等沮喪話語,較無法分辨事情輕重的同學卻紛紛按讚,事實上這種按讚行為恐會觸法。張淑慧認為,希望將這類情境納入資訊素養與倫理教材中,讓學子不會因為一時不察而後悔莫及。

目前國小與高中職版的教材已上線,民眾可透過教育局網站或APP下載,近期國中版教材也會出爐。但林宜隆也坦言,因礙於預算,目前APP只適用Android版本,IOS系統還不能使用。

fsj 提到...

熱門話題-國小應廢除母語教學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228000799-260109

中國時報 楊奕清/前教育局督學、退休國小校長 2014年02月28日

台灣教師聯盟盼12年國教將本土語列入必修課程,筆者認為有商榷餘地。

母語,顧名思義是母親所說的語言,台灣地區母語何其多?北京語、山東話、四川話、閩南語,以及十來種原住民語言。眾多不同的語言,若要由學校設堂教學,要以何者為共同學習對象?

我的祖先來自泉州,歷經兩百年後的今天,我認為我使用的已是走了樣的泉州閩南語。我聽到宜蘭腔或鹿港腔閩南語,就是感覺彆彆扭扭。因此,光說是人口較多的閩南語教學,教材的編撰就不容易,民眾的接受度也不會高。第二大族群的客家同胞,南北不同的語系,如何教起呢?

現在的部訂課程綱要:把國語科每周的授課時數,中高年級由9節降至5節。減少的節數那去了?被一節母語,兩節英文占去了。我們不反對人民使用母語講話,甚至於希望母語能創造高雅的地方文化,但不希望因政府倡導母語,而規定學校教學母語。因為母語的通用價值有限,而且阻礙了國語文正常的學習。

鄭重期盼廢除母語教學,英語則由四年級開始指導,一到六年級都要加強國語教學,提升國語文讀、說、寫、作的基本能力。

※ 這發言論想必會引發不少波瀾。相關報導:

* 母語教學的意義與方法 - 洪惟仁語言文化工作者
http://www.uijin.idv.tw/tlls/02/download/%ACx%B1%A9%A4%AF%A5%C0%BBy%B1%D0%BE%C7%AA%BA%B7N%B8q%BBP%A4%E8%AAk.doc

一、母語教學的意義

母語教育已經納入九年一貫課程之中,到底為何要實施母語教學,不能不了解。我們可以舉出下面的意義:

(一) 文化上的意義──多語多文化的教育早已成為世界教育的主流。世界上有多語多文化教育的國家和地區多得不勝枚舉。歐美民主國家固不必說,就連共產國家如南斯拉夫、蘇俄和中共很多地區也都在實施這種多語多文化教育。

國家主義的教育思想對母語教育有個錯誤的觀念,認為母語教育實施以後國語就從此沒有了地位。推其原因是國民政府為了方便推行國語,灌輸給學生一些錯誤的語言偏見,如「愛國就要說國語、說母語 (或方言) 是不愛國的」;「說國語比較高級,說方言比較低級」。這個觀念絕對是錯誤的。

多語多文化的教育是民主主義的精神,而單語同化教育則是國家主義的精神。沒有既提倡單語同化教育又民主的國家。

(二) 民族上的意義──母語是族群歸屬的象徵,族群歸屬是人一生最寶貴、最重要的一部份,任何人也無權剝奪他的這份權利。母語教育是這個理念的自然延伸,是順應基本人權的作法。

(三) 教育的效果。山胞的就學率或升學率均未臻理想,在學的成績也顯著偏低,其原因,最主要者為學校沒有用跟他們心智一起成長的母語來教導他們,使得他們在認知上產生斷層,學校所學和他們的母文化沒有關連;又因為老師不會或不用他們的母語教學,因此他們跟老師無法充分溝通,對所學有恐懼感,也漸漸對學校產生疏離感。實施母語教學對提高非標準語區學童的就學率和學習成績最有幫助。

* 評論:鄧日才‧母語教學的困惑
http://news.sinchew.com.my/topic/node/105771?tid=359

(星洲日報/言路‧作者:鄧日才)2009.07.23

....這六萬5000人的母語並非華語。現在一律用華語當作他們的母語來教數理,是不公平的事,也不符合教育民主與人權,對非華裔學生來說,其教學效果也當然不會好。

國小與國中用國語來教,也一樣忽略了非巫裔學生。這也是單元思想一語獨霸的措施。其實,國校用國語來教數理,還有另外一層用意。

英語教數理,受害最大的鄉區學生。因為,他們很少有機會接觸英語,家長又監督不足。2005年全國馬來人教育大會宣示,5年內將有50萬巫裔學生中途輟學。英語教數理政策要到2012年才廢除,前後歷時10年,其實,總共約有100萬巫裔學生將失學。鄉區是英文教數理受害者的“重災區”,但卻是巫統的票倉。子弟受傷害的措施,豈有不取消之理!況且,若不予廢止,國小與國中,最後將變質為一科主文(只剩國文)的英校。而國文將淪為“文學”語文,而非“科技”語文。這有損國語的地位與尊嚴,民粹主文者必然大力反對有關政策。

教育民主講求“入學”機會均等,“受教”機會也要均等。在國小及國中,非巫裔生受忽略,應有補救措施使他們受到照顧。



◆ 薛化元/所謂課綱微調的基本問題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4/new/feb/10/today-republic1.htm

薛化元/政大台史所所長 2014.02.10 自由

這次教育部推動國文、歷史、公民與社會微調課綱,不僅在內容上有爭議,更在程序上受到各方質疑。其中根據新課綱撰寫的教科書都還沒有完成,通過審查的第一次歷史教科書執照還有四年,透過「微調」之名,大幅更動,也不合理。最近盛行根據憲法之說,本文擬從「教育權」切入,檢視此一問題。

學習權與課綱

根據近代立憲主義的基本精神,人民學習「真理」、「知識」的權利應該受到保障。不談民主憲政則已,要標舉民主憲政,哪有不尊重「國民教育權」,還企圖以國家權力宰制教育內容的正當性?

因此,合理的(微調)「課綱」制定過程,至少必須具備專業的考量,以保障課程內容的學術專業,也必須注意程序的正當性。縱使如此,「課綱」的內容也不是中央制定,即可壟斷教育(教科書)內容。根據「中華民國憲法」,在第十一章「中央與地方之權限」中,由中央立法並執行之或交由省縣執行的是「教育制度」,至於地方的教育權限則屬地方政府的自治權限,豈是中央可以行政命令逕行剝奪!

再者,學術自由與教師的教育自由,也是基本人權的重要一環,作為教育內容和入學考試的主要依據,「課綱」的原則規範性質和可供補充性質,更應受到重視。換言之,「課綱」應該是原則性,教科書只要具備「課綱」原則性的規範內容,在「課綱」規定之外,自可以進行補充,除非證明違反學術專業,否則應該被尊重。這次國教院課發會決議說得好:課綱應「陳述我國之國家現況及其不同意見,以學習尊重異見」。可惜,竟遭棄置。

專業與程序備受質疑

微調課綱的過程中,專業不受尊重。以歷史第一冊為例,台灣史「微調」了百分之三十六,竟沒有中央研究院及所有大學的歷史系所台灣史專業教師參與,由經濟學者負責主持。在高中部分,教育部體制內負責蒐集各界對課程意見的高中學科中心課務檢討工作圈,以及歷史學科中心和公民與社會學科中心都沒有納入微調課綱小組中,意見也沒被採納。

至於程序上,問題更大。公聽會通知倉促,有的學科中心連正式公文都沒收到,教師來不及報名,事先不知道微調課綱的內容,會場也沒有提供完整的課綱。行政作業更是迅雷不及掩耳, 一月二十四日國教院召開課發會,次日教育部隨即召開課審會分組會議。二十七日舉行的課審會也不理會之前會議的決議,不記名通過微調課綱。

縱使站在王曉波他們的立場,現行課綱內容是否不可接受,非馬上改不可嗎?他在《海峽評論》指出:「老實說,這個課綱是妥協的結果,站在個人的立場,雖不滿意但還能接受。」說明了現行歷史課綱,是經過他們努力調整的成果。既然如此,新課本才剛使用,此時大規模微調高中歷史第一冊,正當性又何在?

總之,這次微調課綱也以微調為名大幅修改部分官方關心的關鍵內容(不僅台灣史,連公民與社會科的白色恐怖都不見了,當然兩公約的人民自決也修改了),本來就名實不副。不僅專業性已經受到質疑,連修改的程序,都不具正當性。如果這樣修是可以的,豈不是誰執政都可以任意修嗎?如此,置人民學習的權利、教師教育的專業,甚至台灣的教育於何地?!

※ 相關報導:

* 課綱調整 王曉波:沒傷害台灣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228000710-260102

....王曉波表示,課綱微調程序合法,內容詳細敘述了日本殖民統治對人民的壓榨,並加強台灣人抗日的血淚,日本屠殺台人現在課本卻略而不談,「這難道不該調整嗎?」王曉波強調,微調後的課綱不但沒有傷害台灣,反而提升台灣主體性。

fsj 提到...

學生要求教授也去考多益 踢到超大鐵板?
http://mag.udn.com/mag/digital/storypage.jsp?f_ART_ID=501503

【聯合晚報/記者馮子純/綜合報導】2014.03.01

學生挑戰教授,沒想到踢到超大鐵板?批踢踢的「笨版」(stupidclown)上,ID為Bows的網友發文表示,系上一位學弟因不滿畢業英文檢定門檻調高,嗆老師「教授也要有相當能力才能要求學生」,要老師也去考英檢作為標準。為了讓學生心服口服,老師報名了多益考試,結果輕鬆拿下滿分990分!

Bows還轉貼了英檢成績單照片,看到貨真價實的滿分,鄉民也只能說「我跪下了」、「學弟要不要現在準備轉學考?」、「教授很多都是出國拿學位回來的,學弟傻了竟敢嗆他」。有同學指認,這兩位是高醫大生物科技系的副教授和大學部學生,因為學生先前誇口:「你考到哪級等,我就公開向同學們宣示,至少考到前一個級等才能申請畢業。」現在他得考到多益880分以上才算通過挑戰,不少網友讚嘆:「老師真是用心良苦啊!」

※ 相關報導:

* 「都教授」入課 學生不蹺課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2/8518180.shtml

一部《來自星星的你》,意外點燃中國持續長達兩個半月的韓劇高燒。如此強勁的「韓流」來襲,就連校園也跟著淪陷,不只大學老師用劇中男神都敏俊來解釋「會計、財務管理與審計」的區別,還有中學語文試題也拿都教授來做文章,網友大呼老師新潮,以後再也不用擔心學生會逃課了。



◆ 繪本教材 台南玉井國小接力出新書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4/new/mar/1/today-south9.htm

自由 2014.03.01

〔記者劉婉君/玉井報導〕玉井國小芒果故事屋在前任校長林保良任內成立,現任校長周志強延續傳統,接力出版在地繪本教材;二年級教師林雨萱樂當撰文者,已著手下一本書,「編寫孩子願意看的書,也是一種教學。」

《北極學堂上課趣》才剛出版,周志強和老師已開始討論下一本繪本的編寫事宜,將鎖定噍吧哖事件,希望藉由一本本從學生角度撰寫的繪本,讓更多學生認識自己的家鄉、愛護家鄉。

第二本撰文者林雨萱,本身是屏東人,因對文史有興趣,主動加入團隊。她認為,從大人的角度寫的文章,很容易變成說教。想寫孩子願意看的書,以前一直教的都是教科書上的東西,把自己知道的東西製成繪本,也是一種不同方式的教學,「看到學生讀得很開心,很有成就感。」

林雨萱說,以前書中的人物對學生來說,就像假想中的人,看到書中介紹的是生活周邊的人事物,而且作者又是自己認識的人,更能引起學生閱讀的興趣,也能藉機讓學生知道,他們也有機會成為未來的作者或是老師筆下的那類成功人物,「有機會我會一直寫下去。」

※ 相關報導:

* 屏市快閃閱讀 少女大呼好酷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6/8517311.shtml

屏東市復興圖書館昨天利用228國定假日,在屏東市區舉辦快閃,推廣酷炫閱讀,訴求「不管你是誰,在什麼地方,都可以閱讀」。

昨天在屏東市太平洋百貨前廣場,聚集近80位愛書人快閃閱讀,不分男女老少,大家站著、坐著靜靜讀書半小時,他們不受行人及車輛影響,在戶外靜下心閱讀,還有媽媽現場讀起繪本,小朋友聽得很開心。

* 藝軍突起 彰安國中美術畢展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4/8517620.shtml

新台灣之子不見得弱勢,彰化縣彰安國中美術班30名應屆畢業生,有3人的媽媽是外籍配偶,因重視子女教育,人文藝術與學業成就表現都亮眼。美術班即日起到3月13日在彰化市立圖書館舉辦「藝軍突起」畢業成果展,邀民眾一同參觀。



◆ 陳柔縉/那一年的免試入學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8517738.shtml

【聯合報╱陳柔縉】2014.03.01

大學學測成績已經公布,準大學生正在磨破頭皮寫自傳和讀書計畫,也在鍛鍊儀表口才,選購襯衫皮鞋,準備迎戰四月的口試。

對我五十歲這一代人來說,找人幫忙寫推薦信,才能上大學,是不可思議的事。保留各種才藝比賽的獎狀,有利於進入更好的大學,也是三十幾年前想像不到的。但是,六、七十歲的人上大學,從一九五四到一九六八年,一度有「保送」制度,他們憑高中優異成績,可以閃過聯考的折磨。

戰前的日本時代,也有免試入學的做法。日文稱考試為「試驗」,當年就有「無試驗入學」。小學升中學,沒有此制,但中學念完五年,下一個階段要升上台北醫專、台北高等商業學校、台南高等工業學校,就有保送的管道。以競爭最火燙的醫專來說,每個男校中學的校長,可推薦一位成績優良的男學生給醫專,醫專再從中篩選。跟現在推甄一樣,「中獎」機率也非百分百,而且往往一年推薦三十幾位學生,入選者不會過半。

日本時代的中學校長握有推薦權,一九三○那一年,這件事惹惱了一位嘉義少年仔。嘉義中學校五年級的郭朝陽,住在西門外,校內成績極佳,以「優等生」畢業。三月間,各校校長紛紛提出推薦名單時,郭朝陽猜想自己必是嘉中推薦入醫專的當然人選,但不知何故,相處五年的嘉中校長三屋靜,竟然讓他嚴重失望了。

郭朝陽只好和一般同學一樣,乖乖參加考試。醫生是日本時代最夢幻的職業,窮家子弟一朝當了醫生,收入豐富,立刻躋身上流。每年醫專考試,都是精銳盡出,在考場激烈競爭。報紙曾指出,有日本學生咬牙苦鬥,拚了五年,名字才登上醫專的金榜。郭朝陽果然實力堅強,憑靠筆試,依然考取台北醫專。

這時候,郭朝陽得意中卻也有一絲憤氣難平,忍不住寫了一封信去「嗆」三屋校長,據當時報紙說,信中有「種種無禮與自誇其實力」,他還故意不貼郵票,讓收件的校長「被罰」。他的朋友同仇敵愾,也寄信給校長,裡頭還「中藏汙物」。現在無法考證汙物何物,但是,顯然更激怒三屋校長,原物逕轉總督府文教局,文教局馬上下令給醫專校長,把郭朝陽從錄取榜單除名。

消息傳回嘉義,郭家大驚,向醫專校長堀內次雄陳情。堀內是史上公認極愛護學生的校長,這時候也只說,文教局的命令不能再變更。眼看嘉義一位優秀青年將在此跌跤,嘉義地方的重紳議員幾近到齊,去嘉中求見校長,三屋靜外出不在,似乎刻意閃避,士紳們都意識到事情已難轉圜。

撇開不論郭朝陽的言行,三○年代,官方也意識到推薦保送終究不及一律考試公平,郭朝陽事件後沒幾年,一九三四年,免試保送上醫專的路也被剔除了。

(作者為作家)

※ 相關報導:

* 台北市立大學 明年招50公費生
http://mag.udn.com/mag/edu/storypage.jsp?f_ART_ID=501484

台北市立大學校長戴遐齡說,為吸引更多優秀人才,明年將提供50名公費生名額,除免學費外,還能保證就業,將可吸引高分群的學生前來就讀。這些名額將分散在不同科系,至於公費生涉及的權利義務正研擬中。

fsj 提到...

國父像之後 台南原民喊拆鄭成功像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1/8517394.shtml

【聯合報╱記者鄭維真/台南報導】2014.03.01

昨天原民施放狼煙行動在各地進行,繼湯德章公園國父銅像被台獨人士拆除,台南原住民市議員谷暮˙哈就昨率領多位原住民,到台南火車站前圓環,對著鄭成功銅像施放狼煙,高喊「228原民燒狼煙護族群正義,拆除鄭成功銅像!」口號,要求市府拆除鄭成功銅像,還給原住民族公道。

谷暮˙哈就說,鄭成功登台後就以侵占方式,掠奪原住民土地、屠殺原民,她指鄭成功不是開台聖王,「台灣真正的主人是原住民」,若市府不拆除鄭成功銅像,「拉倒孫文銅像的事件會再重演」。她主張市府應將鄭成功文化節轉型,改成台灣文化節。

文化局主秘黃名亨表示,文化局一直都尊重多元文化,會針對谷暮˙哈就對鄭成功文化的訴求,與工務局及民族事務委員會進行研議。

※ 動、植物說:你們人類沒資格佔據台灣島。



◆ 「看誰考倒誰」 王曉波嗆歷史學者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4/new/mar/1/today-fo3.htm

自由 2014.03.01

〔記者陳彥廷/台北報導〕對於外界質疑課綱檢核小組沒有台灣史專業學者,包括小組召集人王曉波都不是歷史專業,王曉波昨天反嗆,「叫他們(親綠)的歷史學者來跟我一人對出一百題,看誰考倒誰?」不然就把彼此著作論文都拿出來審查、比較。

王曉波並說,歷史分為台灣史、中國史、世界史與文化史,但檢核小組的歷史組成員只有兩人,雖專業都是中國史,但並非獨缺台灣史專長,也沒有世界史與文化史學者,且中國史還分上古、中古、近代史,「誰有能力全部包辦?」他並說,這兩人都在大學教過台灣史、寫過台灣史論文,只不過不在所謂的台灣史學系或研究所而已。

對於未來審議十二年國教課綱,檢核小組是否繼續運作?王曉波稱,他的召集人身分就到昨天為止,後續的事情不清楚。

至於未來台灣史是否可能納入中國史,取消獨立成冊?王曉波迴避稱,現在的高中六冊歷史教材,名稱都只有「歷史」兩個字,也沒「台灣歷史」與「中國歷史」的區別。

到處白色恐怖 「煩死了」

對公民科刪掉「白色恐怖」內容,王曉波說是因為基層老師的要求,公民老師抱怨太多太深,且刪除是為了橫向整合、避免擠壓教課時間,否則唸個高中「這裡也白色恐怖、那裡也白色恐怖,煩死了!」

王曉波還說,以他個人見解,我國公民課本教的根本不是台灣人的公民,「是美國人的公民!抄襲美國社會科學書籍!」他抱怨,竟連家庭倫理都沒教,就算有人認為自己不是中國人,「你台灣人就沒有家庭倫理嗎?」

※ 相關報導:

* 課綱召集人王曉波:228殺2萬人小case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4/new/mar/1/today-t1.htm

二二八紀念日是朝野共同反省的日子,但這次擔任教育部課綱微調的檢核小組召集人、世新大學中文系教授王曉波昨天表示,蔣介石殺反對者不是從台灣開始的,蔣在大陸「清黨」殺反對者四十多萬人;國民黨在台灣二二八事件只殺兩萬人,相較之下二二八事件受難人數是「小case」!

....王曉波說,二二八事件的真相不是省籍衝突,而是被統治者反抗統治者。他說軍隊沒有意志,就像一把刀一樣,「不是這把刀殺你,是拿這把刀的人殺你。」而國民黨軍隊為什麼濫捕濫殺台灣人?「是因為你反對國民黨政府。」

王曉波解釋,當時逃到台灣的外省人代表的是「國民黨政府」,不是只有台灣人打,大陸人也打,因此一九四九年才被打到台灣,當時只要政府罵誰是共產黨,誰就非死不可,所以二二八事件是內戰結構所造成。

王曉波還呼籲停止國共內戰、政治鬥爭,要和平統一國家,因為內戰無英雄,中國人殺中國人有什麼了不起?真正的英雄應該抵抗外侮,共同建立和平、自由、平等、中立的中國,才是從二二八與白色恐怖受難以來的一些未竟之事。

※ 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 街頭公民課 老師︰政府像小偷 亂調課綱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4/new/mar/1/today-fo2.htm

自由 2014. 03.01

〔記者林曉雲/台北報導〕五名公民老師昨以飢餓廿八小時的強烈行動,展現守護台灣公民教育的決心。高雄市文山高中公民老師聶松齡表示,馬政府今天可以蠻幹調課綱,明天就可以讓中國人來台灣當老師、開簡體字課程,如果老師們認為改課綱事不關己而保持沉默,不阻擋政府不公義作為,未來要承受自己工作權受威脅的後果。

包括台東女中老師周威同、高雄市文山高中老師聶松齡、台北市西松高中老師蘇建勳、台北市育成高中老師江佰川,以及台南市不便公開任教高中的李姓女老師,昨天上午十點起展開禁食廿八小時的抗議行動。

聶松齡表示,他讀大學時參加過野百合運動,但教書廿年來未曾走上街頭,這次是忍無可忍才決定站出來,他教學生要誠實正直,面對教育部不斷說謊,課綱修正程序的不正義,他無法採取「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態度敷衍了事,所以要用自己微小的力量阻擋教育部。

批教部說謊 「怎麼教學生?」

蘇建勳則質疑,一月十四日學科中心老師臨時接到國教院通知,當天晚上到國教院開會,公民、國文、地理各一名老師到現場,由佛光大學教授謝大寧主持會議詢問意見,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朱雲鵬嚴重遲到,會議快開完才到,歷史科老師則被帶到另一間房間開會,老師們開完會的感受是被抓來背書、被當做橡皮圖章。痛批教育部說謊,「要怎麼教學生?」

江佰川表示,台灣社會有太多「私民、臣民、順民和子民」,都不是「公民」,從文林苑、大埔、洪仲丘事件,政府一直在違法濫權,表面程序合法,卻像「小偷」一樣盡做欺瞞壓迫人民的事,現在連老師教學內容都被政府偷偷地竄改,公民老師如果只說公民、教公民,卻沒有公民行動,要這樣的公民老師做什麼?

對於教育部一再聲稱,公民科刪掉白色恐怖文字是提高層次,老師可以自行舉例,江佰川反駁,白色恐怖是「關鍵字」,教育部如果否認是刻意刪掉,就站出來和老師辯論,而不是躲在教育部內發澄清新聞稿含混帶過。

李老師說,她努力抵抗不公不義的課綱,回學校才能抬頭挺胸教學生,民主法治國家對於政府錯誤施政要如何捍衛身為公民的權益,她才教得下去。

※ 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fsj 提到...

王曉波小case說 公民團體:無法接受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4/new/mar/2/today-fo1-3.htm

自由 2014.03.02

〔記者林曉雲/台北報導〕教育部修改高中課綱總召集人、世新大學教授王曉波指二二八殺兩萬人是小case,昨天在「二二八翻轉教室—街頭公民課」抗議現場引發公憤。洪仲丘的舅舅胡世和表示,刺到自己才會痛,二二八死的不是王曉波的家人親屬,王才會說是小case;但去年有廿五萬名白衫軍自發性上街頭送仲丘,已清楚說明「一條無辜犧牲的人命絕非小case」。

痛批王曉波用數字看待人命

胡世和表示,洪仲丘被虐死迄今已兩百四十天,現在有很多人不知道案子進行到哪裡,桃園地方法院將在三月七日宣判,司法能否揭開真相、還給洪家人正義,他們都覺得不樂觀;網路上已發起「公民覺醒白衫日運動」,三月七日號召民眾穿白上衣,拍照上傳至胡世和的臉書或自己臉書集氣。

胡世和表示,任何一條人命都不是小case,很多人關心洪媽媽的心情,身為洪仲丘的家屬,五年、十年、廿年心情都很難平復;就像二二八受難者家屬一樣,沒有真相就沒有正義、沒有和平,痛會是一輩子。

公民覺醒聯盟發言人王希表示,不管是一個人、兩萬人或四十萬人,每個人的基本價值都一樣,廿五萬人送洪仲丘就是最好的實證。

公民教師行動聯盟召集人、台東女中公民老師周威同表示,人生而平等自由,人命不是數字,人命和人權不可以用數字加總比大小;王曉波用數字看待人命,是站在威權政府的立場,這樣的人主導課綱修改,更讓老師們無法接受。

中研院研究員張茂桂表示,即使二二八已經出現在教科書、有紀念碑、也成為國定假日,政府已無法掩蓋二二八史實,但仍有人說這是小case,反射出的是中國思考;因為在中國死兩萬人是小case,所以修改公民課綱可以不談白色恐怖和多數暴政,但在台灣,這些絕對都不是小case。

台大國發所教授劉靜怡表示,死人就是很大的事,不管是兩萬人或四十萬人,她無法接受把死兩萬人視為小case這樣的歷史價值觀。

※ 相關報導:

* 《228殺2萬人小case》王曉波:這是替台灣人 加重蔣介石罪孽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4/new/mar/2/today-fo2.htm

面對質疑,擔任教育部課綱微調檢核小組召集人、世新大學中文系教授王曉波昨天表示,他是最早在戒嚴時期提出二二八平反的,怎不是站在台灣人觀點?他並批評中研院近史所副研究員陳儀深不敢與他辯論,只會躲在群眾後面。

王曉波受訪時表示,會批評蔣介石在中國清黨時就殺了四十幾萬人,就算台灣在二二八被殺了兩萬人,相較之下只是小case;這是替台灣人加重蔣的罪孽,怎是幫蔣說話?「蔣介石殺了我娘,關了我爹,還解我的聘,我才是最痛恨他的人。」

....對於未來十二年國教的課綱方向,王指出,教育部沒找他參與,大概也是不敢了。他認為台灣史不是不能獨立成冊,但不能因此就斷絕與中國史的關係,這是「地方志」的傳統,從以前的《台灣府志》,到戰後的《台灣史通志》都是這樣;台灣又還沒獨立,怎能用一邊一國的史觀來寫?等台灣真的獨立再這樣寫,不要用「偷吃步」。

* 撤銷公告 開始辯論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4/new/mar/2/today-fo2-3.htm

課綱「微調」總召集人王曉波,點名中研院近史所陳儀深辯論,值得做建設性的意見修正後予以全力支持。那就是︰辯論的對象,必須擴大;辯論的性質,必須視為政策形成前的必要程序。因此,王曉波應該回過頭要求教育部撤銷課綱公告,立即展開史實與史觀的大討論,免得檢核小組的學術生命全因「伯仁」而死。

※ 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 從二二八到兩岸和平

中國時報 王曉波 2014年03月02日

1979年,美麗島事件後,台灣內部省籍對立升高。80年,我赴哈佛任訪問學者,聲援「美麗島事件」的聲勢陡增。並且,都談到「二二八」,和流行兩本書,一是《被出賣的台灣》,一是《苦悶──台灣的歷史》。這兩本書也都是以「二二八」為中心。

政客操弄成族群對立

81年,我返台,台灣內部政治對立仍非常尖銳,楊國樞教授囑我寫篇文章呼籲朝野和解,由一些名教授聯名發表於《中國論壇》,而有〈以更高的民主解開「台獨」的問題糾結〉(10月10日)一文。署名的有15人,但楊教授跟我說,「你被警總列為八大左派,比較敏感,不要署名。」有利於社會的事,我也一口答應。文中就提出要解決「二二八事件」的歷史問題。

84年,我再赴美,在史丹佛大學胡佛圖書館等處蒐集「二二八」資料,時戴國煇教授(梅村仁)在《新土》雜誌連載「二二八史料舉隅」,提供更多的史料。

85年,江鵬堅初任黨外立委,以質詢議題問我,我問敢不敢質詢「二二八」,江同意。我即替他執筆,〈為避免覆轍應平反「二二八事件」〉(2月27日),並建議訂「二二八」為「和平日」。行政院長俞國華卻回答說「二二八」是「中共潛台分子陰謀顛覆,企圖一舉攫取台灣的煽惑暴動事件」(3月20日)。

於是我即在《中華雜誌》回應俞國華發表〈略論「二二八事件」〉一文。並且利用赴美所蒐集來的資料,祕密編印《二二八真相》一書。果然,印出來不久即遭查禁沒收,後來還是把紙型賣給鄭南榕再版,才付清印刷費。那時調查局還來問我知不知道《二二八真相》,我堅決否認的說了一次謊。

接著86年立法院開議,再為江鵬堅提出〈為平反「二二八事件」再質詢〉(3月1日)書面稿。

後來,「二二八事件」平反了,也補償了,「二二八」和平紀念日也有了,不意「省籍對立」不但未能緩和,更由於一些民進黨的政客們,如蘇貞昌者流的操弄,竟升級成了「族群對立」,且台獨愈熾。這不但扭曲了「二二八」,更是在「二二八」傷口抹鹽,挑撥族群騙取選票。回顧在當年戒嚴時期冒險推動平反「二二八」,我不禁有些惘然。

深入研究「二二八」後,除貪汙腐敗軍紀不良外,其實和二戰後的復員不良有關,也與抗戰勝利後的國共內戰有關。所謂族群問題並不是「二二八」的真相。

或謂3月1日後,全省各地接收政府官署,本省人毆打外省人,其實是被統治階級(本省人)打統治階級(外省人)。國民黨外省人在大陸(外省)也被打,直到49年被打到台灣來。

或謂當年3月9日,劉雨卿部隊登陸,濫捕濫殺,直到白崇禧來台。豈非外省人殺本省人,殊不知軍隊是沒有自由意志,是聽指揮的,也不是要殺本省人,而是要殺反對國民黨的人。國民黨殺人也不起自「二二八」,清黨就殺人了,中共估計有40萬人(外省人)。據「二二八」家屬估計有兩萬人(本省人)。就算兩萬,比起40萬人也是小巫見大巫。

悲劇因國共內戰而起

台灣在「二二八」後,台灣人對「白色祖國」失望,而期望「紅色祖國」,故有「白色恐怖」。這些對人權的迫害,多來自於戰爭因素。所以,我們身受其害的「二二八」和「白色恐怖」受難人多反對在國共內戰後,又挑起兩岸的統獨內戰。

內戰無英雄,只有兩岸的和解、和平發展到和平統一,才能根絕「二二八」和「白色恐怖」的悲劇,才能真正維護台灣人民的人權。(作者為世新大學教授)

※ 以上所有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fsj 提到...

為什麼要維護語言多樣性
http://www.un.org/chinese/esa/education/knowledgesociety/9_2_1.html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報告系列

.....重視語言」是一個倡議,旨在鼓勵語言和文化多樣性及一人掌握多種語言,這些都是200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的《世界文化多樣性宣言》的行動計劃所提倡的。在這一行動計劃中,語言多樣性被視為是一種教育活動,目的是增加小學生對「語言世界」的認識,培養他們對陌生事物持關心和開放的態度,促使他們獲得觀察和分析語言的能力以利於他們將來的學習。

....長久以來,語言多樣性被認為是妨礙發展,這種觀點還在世界許多國家盛行。至關重要的是應承認語言多樣性是人類的財富,而不應該把它視為是障礙,應該把語言多樣性和文化多樣性結合起來。現在,平均兩個星期就有一種語言死亡。一種語言的死亡對所有人都是一種損失,因為它表示一種生活方式、一種文化的消失,也是世界一種表現形式,一種獲得知識和思想(這種思想往往是獨一無二的)的方式的消失。一些人推測,知識社會繁榮的同時必然會加快語言消亡的速度,大大削弱語言的多樣性,這對地區語言、土著語言和國際廣泛流行的語言都是如此,這種想法是不完全和錯誤的。語言學家普遍認為雙語一般比單語有更大的認知可塑性和靈活性。

面對崛起的知識社會的眾多挑戰、面對人類需要保持思想寧靜的挑戰,要承認語言多樣性是人類知識的寶庫和掌握知識的多種寶貴途徑,此外,鼓勵各種文化間互相瞭解也有好處,根據上述情況應執行什麼樣的指導教育體系的政策呢?教科文組織認為,應該在各國教育團體中提倡發展結合母語教育和其他多語種教育的多語種文化。這種多語種的教育應該從小開始,因為語言學家認為,11歲標誌著「關鍵時期」結束,也就是說,在11歲時,耳朵從只是一個自然的聽力器官變成了只能聽懂民族語言了。因此,在二十一世紀,必須提倡至少是雙語教育,在所有有條件的國家則應儘可能進行三語教育,可以在一個地區,甚至是跨地區大規模的交流語言教師和助教以推動這一政策的執行。



◆ 國科會生物處學門大重整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4/new/mar/2/today-life13.htm

自由 2014.03.02

國科會審查專題研究計畫不時傳出申請案被「學閥」把持,或是難逃「學術小圈圈」,國科會生物處正推動「學門大重整」,將現今14學門、54個子學門整合成15學門,並取消子學門,希望擴大學門後,學者眼光也能夠放寬放遠。

國科會副主委孫以瀚指出有些子學門,圈圈太小,是師生朋友或是敵人,有時就會凌駕學術評鑑。擴大學門不僅可沖淡「小圈圈」,因計畫必須與更大領域更多人競爭,有助提升研究的深度。

曾擔任國科會生物處審查委員的邱姓學者說,能否破除「學術小圈圈」,重點還是在「學門召集人」是否能放寬心胸接納異己,「否則這群人又變成複審委員,只是換湯不換藥!」

(記者湯佳玲)

fsj 提到...

張善政:系統化自學術研究挖寶
http://www.cna.com.tw/news/afe/201403030204-1.aspx

中央社 2014.03.03

科技部長張善政今天表示,過去產學媒合是點對點,未來將系統化的從學術研究成果「挖寶」,以加強產學鏈結。

科技部上午舉行揭牌及布達儀式,總統馬英九、行政院副院長毛治國致詞,產學界多人與會。張善政會後受訪作以上表示。

他以自己在產業界的經歷表示,每年加薪是企業主最頭疼、最傷感情的時候,一講加薪,企業的股票、獲利就會下跌,要談加薪前,企業的創新、獲利要提高。

張善政表示,加薪是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員工如不能靈活彈性創新,要求薪水高也不合理,這是勞資雙方面的事。

他指出,國內產業規模都比較小,學校研發成果要比較實務化,把學校做好的事找出來,企業就不用再自己重覆做。

張善政說,外界常詬病學校研究太象牙塔,不具產業加值空間,且過去產學媒合是單點,未來將試行半年或一年,全面性、系統性檢視研究成果,發掘有潛力,可進一步實用化的個案,繼續將成果往中下游延伸。

他重申,當初不願接科技部長,並不是認為部長比較施展不開,是因為對科技政委的工作有興趣,加上不喜歡批公文等,但既然接了就認了,換一個位置,就會有很多事要做。

至於未來到立法院備詢會不會有障礙?張善政表示,科技領域不分藍綠,科技會帶動多元文化發展,如原住民,傳統戲曲、布袋戲、歌仔戲等,藍綠應都會支持。



◆ 陳建仁/教授們,加油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8519315.shtml

【聯合報╱陳建仁】2014.03.02

紐約時報的專欄作家紀思道(Nicholas D. Kristof)在《聰明頭腦,渺小影響:教授,我們需要你!》一文中指出,大學教授是對國內外問題有最聰明見解的人之一,但是絕大多數教授在當今重大議題的論辯上,卻是無足輕重。他呼籲大學教授走出學術象牙塔,積極參與重大公共議題的論辯和研究,勇於發揮影響力,不要像中世紀的僧侶一樣與世隔絕!中央研究院許倬雲院士,讀了紀思道的文章之後,深有所感地指出,教授最重要的工作應是「培養學生廣博知識,訓練學生思考大問題」,但是「台灣的大學教育沒做到這個任務,很可悲!台灣很小,最有用的資源是腦力,年輕人腦力卻無法開發,個個關起門過小日子。」

台灣青年學子的關注議題、鑽研範疇、視野胸襟與人文關懷各方面,確實值得檢討和深思。我們的家庭、學校、社會和國家,在陶塑年輕人的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方面,是否提供他們成長茁壯所必要的土壤、水和陽光?台灣的經濟發展遲滯、薪資所得倒退、政黨惡質鬥爭、國際參與受制、社會重利輕義、媒體報導膚淺、婚姻家庭異常,使得台灣陷入「講求速食快餐」的淺碟型社會風氣:「一時重於長遠、自我重於團體、誇富重於勤儉、縱樂重於節制、批判重於包容、安逸重於冒險、守成重於創新」,儼然成為台灣現今社會的寫照。這樣的環境可以培育出有思想又有理想的年輕人嗎?

但是,在我的教學研究生涯當中,我仍然看到台灣黎明的多道曙光。許多醫學院校的畢業生,願意不計薪資報酬,毅然投入窮鄉僻壤的健康照護、國際衛生與醫療服務、末期病患的安寧照護、流行疫病的調查管制、基礎醫學的鑽研探索、流行病學的調查分析,讓我不得不佩服他們的理想與使命!許多工程學院的畢業生願意放棄高薪,遠赴海外投入貧困國家的基礎建設、獻身偏鄉社區發展與學童培育、自創中小企業從事科技研發與軟體設計,他們展現的雄心壯志不得不令我激賞!許多人文社會學院的學生,毅然決然加入重度殘障兒童教養院、失智老人養護院、家暴少女收容機構、愛滋病中途之家的服務工作,或是積極參與國際特赦組織、國際人道救援機構、人權維護社團、環境保護與生態保育組織等非政府機構的活動。他們對社會、國家與世界的關懷和奉獻,令我深深感動!這些新世代的引領者,讓我願意堅守在大學教授的崗位上。

「風雨如晦,雞鳴不已」的動盪環境,常能彰顯出青年知識分子的良知良能和社會公義,「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情操也會表露無遺。清朝的腐敗與列強的侵略,導致國民革命與五四運動的興起,希望以民主和科學拯救中國。日本殖民統治的壓迫,激起「台灣文化協會」的成立,希望為台灣人民「爭民權、爭平等」。當時的社會氛圍,與法國大文豪雨果在《悲慘世界》中所描寫的「法國大革命」時代有所近似。巴黎的青年學生們為了爭取弱勢者「不被奴役」的人權,螳臂當車地對抗封建專制政權,犧牲了寶貴的年輕生命,換取了法國的「自由、平等、博愛」!雖然許多人認為台灣年輕人是身處安逸的「草莓族」,但是《美國人權報告》甚為關心的洪仲丘案,引爆廿五萬人上街頭的事件,顯現台灣青年深厚的社會關懷與公平正義,令人刮目相看!台灣的教授們在這件事上,反而相形失色!

即使台灣給予青年學子成長的土壤、水和陽光並不充足,很多年輕人也會有失落和茫然,甚至感覺受到相當大的侷限。但是這些未來創造者,有他們自己的新理想、新生活和新思潮;也能堅信自由、民主、人權、仁愛與公義的普世價值。現在的社會決定於成年社會菁英的抉擇,如果他們選擇張狂嫉妒、好逸惡勞、自私自利,社會就會喧囂、混亂而不安。如果未來的社會菁英們,能夠選擇誠實、勤奮和精進,社會就會充滿和平、安祥和進步。培育現在的青年學子給台灣未來社會注入愛與和平的清流,是我們教授們責無旁貸的教育使命。教授們,加油!

(作者為中研院院士、中研院副院長)



◆ 朱宗慶/如果還有明天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8521012.shtml

【聯合報╱朱宗慶】2014.03.03

廿歲不到的年紀,我便負笈北上求學、工作,至今,雖然已在台北定居多年,但仍有許多家人、親戚、朋友在中南部,因此,不時的南來北往,是我生活的常態。特別是每年春節期間,我總會利用返鄉的機會,與親友們團聚、話家常。但也許是工作環境與生活型態的差異使然,我發現,即使是和我同樣年紀的人,彼此卻在此時,對於生命和生活的態度,有著相當殊異的看法。

看事情的方式,往往決定了一個人如何去實踐自己的人生,也會讓同代人的生命,出現不同的周期步調。有人積極以對、把握當下、分秒必爭,對未來滿懷理想與抱負,且自始至終都能保有高昂的鬥志和進取的熱忱。反觀,有些人的生命軌跡,卻是讓消極和悲觀成為調性,還正值壯年,理應成熟穩健攀向生命高峰,但周遭所瀰漫的絕望氛圍,卻彷彿已走到了盡頭,於是,可以排解生活苦悶的方式寥寥可數,只能以一種百無聊賴的思緒,談論著生老病死。

每當聽到這些無奈、抱怨與不滿充斥在周遭的談話時,我總感到特別惋惜。前不久,和友人的聚會結束後,因為感受到彼此對生命情調的扞格,連帶使得自己的心情也受到影響。帶著這份無以名狀的情緒坐上車,聽到收音機裡傳來樂團五月天在演唱會上翻唱〈如果還有明天〉這首歌,彷彿道出了五味雜陳的心事,頓時令我有熱淚盈眶的衝動。

我憶起了我的同代人—薛岳,那位令樂壇後輩懷念不已的搖滾歌手。卅多年前,我和他都是對音樂充滿狂熱的青年,各自在自己所屬的領域裡,奮力為未知的前程打拚。當時,薛岳以獨樹一格的形象,為流行樂壇燃起一股的全新想像;而我則是自維也納回國,開始全力推動打擊樂在台灣的發展。由於薛岳鼓打得不錯,我們因而打過幾次照面,只可惜,這些短暫的交集未能更進一步,因為不久之後,薛岳便因肝癌與世長辭了。

雖然只有短短卅六年的生命,但直到最後一刻,薛岳未曾放棄過對音樂的熱愛。知道自己將不久於世,薛岳以他的執著與堅持,完成了最後的傳世之作,在《生老病死》這張專輯,他以〈如果還有明天〉一曲,唱出了對生命的渴望:「如果還有明天,你想怎樣裝扮你的臉?如果沒有明天,要怎麼說再見?」這是薛岳留給他的同代人以及後世的無盡探問,也是他最終的深情告白。

廿多年過去,薛岳的影響力未曾消逝,他炙熱的歌聲、屹立於舞台上的身影、窮其畢生努力不懈的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懷抱夢想的音樂人,勇於去追求能讓生命發光發熱的舞台。只有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真切地感受、真心地追求,人生的「成功」才會是有意義的;而懷著「如果還有明天」的心情,當面對人生不同階段的高低起伏時,即使碰上再大的困難,也能常懷珍惜、感恩,將阻礙化作躍起的動力。

「如果還有明天,一定要提醒自己,把握每次感動!」薛岳的心情寫照,不但是我時常與身旁老友以及年輕朋友們分享的故事,也是不斷要對自己說的話。 (作者為國家兩廳院董事長)

fsj 提到...

招稻蝴氣 螺陽國小空間美學獲獎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4/new/mar/4/today-center11.htm

自由 2014.03.04

〔記者顏宏駿/溪州報導〕為了留住學生,北斗鎮螺陽國小融入生態教學,發展以「蝴蝶」、「稻子」為主題的情境教學,校方把校園的每一處空間都當作教育園地,日前獲得教育部「全國空間美學特色學校」的殊榮。

螺陽國小位於市區外圍,受到「少子化」和「大校迷思」影響,過去一段時間,學生不斷流失,校方逆向思考,視學區內的農業和生態環境為教學優勢,聚焦校內的「蝴蝶園」和「稻子」發展主題教學,成功擄獲學生家長的心,不僅學生不再流失,甚至還吸引市區新生前來就讀。

校園去年底布置完成,校方於今年首度參加「全國空間美學特色學校」比賽,在全國上百所參賽學校中脫穎而出,獲得特優的殊榮,獲頒四十萬元獎金。

由於全縣僅有螺陽國小一所學校獲獎,昨天家長會長顏宏霖率社區代表到校恭喜師生。顏宏霖表示,校方利用自我優勢做出「市場區隔」,發揮小校課程靈活的特色,納入環保、生態、人文與土地的元素,值得肯定。

校長張鴻章表示,這個計畫是所有老師共同努力的結果,已編寫成教案,可以永續傳承下去,他鼓勵老師,與其恐慌、擔心學生流失,不如投入熱情,大家共創「福氣」,沒想到果真「招稻蝴氣」。

※ 相關報導:

* 圖書館有誠品fu 學生「每天都想來」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2/8523238.shtml

新北市永和區永和國中師生共有4099人,規模全國最大,但只有一間半教室大的圖書室,校方去年向新北市教育局申請經費,空出兩間教室,改造成探索圖書館,昨天啟用。館內空間寬敞、還有熱帶雨林造景,師生開心笑稱:「這是誠品書店的永和國中分部」。



◆ 時論-12年國教科科等值 科科落空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304000475-260109

中國時報 段心儀 2014年03月04日

12年國教課綱即將在結束公聽會後宣布草案。此次課綱最受質疑、影響最深遠的其實就是高中必修學分下降,國、英、數、社、自5考科必修學分數全部刪減四分之一這件事。

構想很好 配套在哪?

倘若最後如此公布,我必須直言,這是個空有理念,卻沒有擔當的課綱。它不敢正面處理學生必修科目太多問題,反而屈服於「科科等值」說法,在部訂必修科目中納入所有學科;它不顧學生應具備足夠的核心能力,反讓國英數每周時數再少一小時;它不正視師資培訓、教室、設備、經費拮据問題,只奢談增加選修、特色課程;它企圖用最艱難複雜方式同時操作大考中心、招聯會、全國高中的連動配套,卻不擔心稍一不慎,學生程度將跌到谷底。理由如下:

1.目前高中課綱最大問題是學科眾多。學生每學期的修習科目數皆在15科以上,國英數等核心科目卻沒有足夠學習時數,嚴重影響學習效果。中等以上家境學生可以用補習、請家教補救。弱勢學生卻只有學校可以依賴,時數不足,必讓他們程度進一步低落。近年歐美先進國家教育都以本國語文、英文、數學為核心科目,絕對給足時數,務求學生能夠建立核心能力,肆應未來數十年的基本需求,因此一個學期往往只有4、5科。12年國教課綱卻因不敢力抗大學非考科科系壓力,不減少科目,反而進一步刪減國英數時數,學生權益何在?

2.課綱小組花這麼大心力,空出選修時數,希望各校發展特色,這個構想很好,但配套在哪裡?台北康橋雙語學校董事長李萬吉說,他的學生從幼兒園到高中一路免試直升,落實能力分組、選修課程,上課學習外,還享有充分運動與社團活動。最後無論學生選擇在國內或出國讀書,學校都有因應的課程、師資、教材和進路輔導,因此學生、家長毫無後顧之憂。但我們不可不知,就讀康橋中學費用1年在50萬以上,12年課綱朝這方向規畫,教育當局有這樣財力、魄力、執行力嗎?

國家競爭力將大幅下滑

3.選修課程若要落實,就必須某種程度與入學方式掛鉤,方能讓家長學生重視,否則所有選修課程最後都會向考科靠攏。所以,大考中心得開發出選修課程的考試題庫;國教院得建立選修課程的學習檔案;並且教育部還得協調各大學招聯會,請他們合理地採用。但是全國高中幾百所,若是各有各的校定選修課程、特色課程,大考中心如何開發題庫?大學端又如何深入了解各種課程,以合理地採用?

4.選修規畫落空也許只是白忙一場,但是考科必修學分數已全部刪減四分之一,學習單元一定減少,大考中心命題內容是否也得相應縮減?選修的落實如此複雜艱難,萬一落空,大考中心命題內容卻已縮減,大考將淪落跟國中基測一樣,只能考一些基本能力,高中生儘在有限的學習單元內進行機械反覆的練習,壓力未必減少,學力卻絕對下降。

12年課綱實施的難度極高,但若真正秉持理想,做了最好規畫、盡力協調落實,最後即使無法完全達到理想,也值得一試,因為總是往適性揚才的路上邁出一步。

但若一開始就不以學生需求為最上位思考,屈就學科利益,扭曲課綱的正當性,耽誤一代人才的培育,造成國家競爭力大幅下滑,所有參與人員都難辭其咎。(作者為高中教師)

※ 相關報導:

* 《KANO熱 補助冷》台日青少棒賽 缺錢難成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4/new/mar/4/today-taipei5.htm

電影《KANO》呈現嘉農棒球隊如願赴日比賽的感人故事,但現在台北市小球員卻因資金不足無法赴日比賽!

日本宮崎市台日青少棒對抗賽主辦單位,今年透過台北市體育總會棒球協會邀請台灣五支青少棒隊與日本區域聯盟隊伍大戰,但卻因籌不出每隊台幣五十萬元旅費,至今僅一校能參加,棒協向北市體育局求救仍無著落,反而是日本官方回應願補助台灣各隊五十萬日幣,折合台幣約十四萬元。

* 國三生姜均 準大學新鮮人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4/new/mar/4/today-north16.htm

....當國三的學生正為著國中會考及免試入學申請時忙得焦頭爛額時,被同學及老師暱稱為「將軍」的男同學姜均,上個月廿一日參加獨招的國立台南藝術大學中國音樂學系七年一貫制學士班甄試,以笙的吹奏順利錄取。

銘傳國中校長許文璋說,台南藝術大學中國音樂學系七年一貫制學士班錄取後,就直升大學,為國內國樂學生夢寐以求的學校;銘傳國中畢業生中曾有吹笛的倪珩均、揚琴的葉書涵先後錄取南藝大中國音樂學系七年一貫制學士班,姜均是第三人。

fsj 提到...

博士班 淪落到靠外籍生撐場面?

【聯合報╱蘇瑀/陽明大學生物藥學研究所教授(台北市)】2014.03.04

筆者返國任教轉眼已逾廿載,年初自己訓練的第十位博士生畢業,他也是我近年來最後一位「全職」博士生(筆者很幸運地還有兩位主治醫師級博士生)。

大家或許認為這是筆者個人遭遇,其實不然。但我也必須承認,沒有能耐(甚或多數教授)去和「撒大錢」的中研院「搶」好學生。但我們也該回過頭來感謝該機構的「銀彈攻勢」,至少還為台灣留住一些研究人才。

即便「重金已砸」,但回顧近五年報考研究所學生的人數及素質,仍明顯下滑到令人擔憂的地步。筆者願以自己「過來人」的經驗與觀察,提出幾點淺見供有意留在國內繼續深造的青年學子(以及學界同儕)們參考。

一、學生必須調整心態:首先要摒棄「書中自有黃金屋」的陳舊觀念;亦即博士學位絕不等於「美好前程」甚或「就業保障」。反而該先釐清自己想要取得此學位的動機;更要提早領悟即使拿到了博士學位,也只不過是領到一張繼續作研究的「入場券」罷了。未來的路還很漫長,挑戰以及問題也才將接踵而至。倘若自己的意志不夠強、要求不夠高、應付挫敗的EQ不夠好,研究這條路恐怕很難走下去。

二、學生必須努力地充實自我:目前絕大多數研究所對博士畢業生的基本要求,是在國際期刊上發表論文;有些單位甚至對期刊的衝擊指數之高低以及發表篇數之多寡也有規定。但這些看似不合理的要求,都是為了提高各位的國際「競爭力」所設。無論你是否設定出國進修的目標,務請將自己的英文能力弄好。因為未來不管發表論文或撰寫計畫申請研究經費,英文書寫流暢,絕對大占便宜。至於良好的口頭表達能力,更有助你未來的授課以及出國開會與大家交換彼此的成果及心得。

三、老師必須「善待」學生:曾聽前輩說過學生是老師的「最大資產」,個人甚至認為學生是「流動資產」。何況博士生一待至少三、四年,師生須相處融洽,才能共同打拚,發揮「相輔相成」的功效。反之,若彼此鬧得水火不容,恐怕很難達成「教學相長」的目標。

筆者以為老師若能抱著「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的無私心態來指導學生,給予他們充分揮灑的空間,並容忍其所犯的一切錯誤(也是一種學習),使學生在「愛與鼓勵」的環境中自然成長,這將是最好的狀況。至於提供學生獎助學金的額度,即使無法像中研院的某些學程能以三十K起跳,但好歹也得超過時下大學畢業生廿二K的行情吧。總之,切記學生絕對不是老師的「廉價勞工」甚或「奴隸」,應儘量避免要求他們做一些與學術研究無關的事,以免落人口實。

筆者相信如果老師和學生們能夠朝著上述的方向一起努力,國內的博士班雖然無法即刻恢復到過去的榮景,但也不致淪落到只能全靠「外籍生」撐場面的地步。



◆ 羅志偉:土、洋博士 差距已小
http://mag.udn.com/mag/edu/storypage.jsp?f_ART_ID=501944

【聯合晚報/記者游婉琪/台北報導】2014/03/04

以土博士之姿登上國際雜誌專題報導的羅志偉,說起話來給人誠懇不賣弄學問的踏實印象。事實上羅志偉坦承,大學畢業後第一個念頭也曾想出國,後來因為考量出國花費太龐大,不願因自己的求學為六口之家帶來沈重負擔,只能作罷。

土生土長的台灣囝仔羅志偉,從小家裡是做鋁窗,課餘時間他時常替爸爸組裝切割好的鋁條,常常到半夜11點多還不肯睡覺。羅志偉說,早年為了送孩子出國留學,很多家庭都是賣田賣地,但家裡不但沒有祖產可以賣,底下還有三名弟妹嗷嗷待哺,光憑鋁窗收入實在難以負擔。

羅志偉回憶,大學畢業後他也曾和身旁多數同學一樣懷有留學夢,後來因為跟著老師做專題研究,選擇在交大繼續念碩士。原本雄心壯志打算花一年時間拿到碩士學位,完成兵役後就能出國喝洋墨水,不料邊準備申請國外學校邊估算花費時,才發覺留學一年至少得花上100萬台幣的支出。掙扎了許久後,身為長子的羅志偉,毅然決定放棄留學夢,留在台灣念書繼續升學。羅志偉回憶,當時他並沒有告訴爸媽,自己是因為家計放棄出國念書機會,然而看著身邊同學紛紛出國,心情難免五味雜陳。

所幸後來他申請到國科會的「三明治計畫」獎學金補助,前往世界頂尖的超快雷射研究重鎮、德國馬克斯波恩研究所(Max Born Institute)進行為期一年的研究。期間他將在交大電物系固態物理實驗室研究的「不同軸向高溫超導薄膜」與「超快時間解析光譜」進行巧妙的結合,以研究高溫超導體的超導能隙及偽能隙對稱性,替他日後的超快動力學研究奠定基礎。

羅志偉說,早期學生多半選擇留洋,是因為可以接觸到最新的科技發展,而台灣相對落後十幾年。但現在台灣整個研究基礎幾乎迎頭趕上歐美水準,某些領域甚至還更突出,加上資訊網路發達讓知識傳遞迅速,土博士和洋博士的差距已經不大。

走過求學階段,每當學生在人生十字路口迷惘時,羅志偉總會以自身經驗提醒他們:「不要追求太遙遠的夢想,有時很多機會就在你身旁。」

※ 相關報導:

* 38歲登國際期刊 羅志偉:不出國照樣能紮實研究
http://mag.udn.com/mag/edu/storypage.jsp?f_ART_ID=501942

當年由於家計因素,選擇留在台灣當「土博士」的交通大學電子物理系教授羅志偉,因為在超快光學方面的研究及土生土長的求學經驗,獲美國物理學會所發行的國際著名物理學雜誌「今日物理」(Physics Today),以「台灣的科學奇蹟(Taiwan’s science miracle)」為題報導。上午消息傳來,羅志偉自己也深感意外。

由美國物理協會發行的「今日物理」雜誌,主要收錄全球科學界權威人士對物理學重要研究進展的評論與討論、物理學新聞以及物理學歷史上發生的重要事件等。

fsj 提到...

冷僻研究 救了多年後的產業…
http://udn.com/NEWS/OPINION/X1/8526107.shtml

【聯合報╱陳志今/劍橋大學博士生(英國)】2014.03.05

三日科技部成立,張善政部長希望未來研究能避免「只數論文數,不看研究內容」,並推動以需求為導向的創新研究。對此,身為正在受訓成為科學人一員的筆者,可謂憂喜參半。

喜的是,國家終於將科技研發提升為一個在政治上占有一席之地的部門,和經貿、教育、國防等重大議題平起平坐。憂的是,某些台灣科學研究中長久的陋習是無法在短時間內改善的。而張部長一席話:「學界應更了解產業實務面的需求,以需求為導向,從事創新研究,而不是研究做好後,才開始想可用在哪裡」,並不完全適用於今日的科學研究,尤其是生物領域。

或許讀者會問,為什麼要補助無法應用在生活或產業上的研究?這讓筆者想起一位曾經教導過筆者的免疫學教授他個人的經歷。當這位教授在還是博士生時,免疫學的研究剛剛起步。當他的母校每個人都爭相研究人體的免疫系統時,他卻選擇研究十分冷僻的免疫進化學(探討免疫系統如何由其他生物繁衍而來),尤其是鳥類的免疫系統。

為什麼要研究鳥類的免疫系統?筆者的教授說,他當初只淡淡的回答因為這個仍是不為人知的領域。筆者認為,以台灣的觀點,這種研究想必很難得到國科會/科技部的補助,因為他無法闡述這個研究是否有產業應用或投資的價值。

在十幾年的研究之後,這位教授以雞為例,提出鳥類免疫系統和人等哺乳動物的不同之模型。這個模型是建立在一九九○年代歐洲爆發雞隻感染腫瘤病毒並大量死亡的案例。利用此模型,科學家得以製造專門對雞和鴨等鳥類有效的病毒疫苗,也避免日後許多養殖業者因為傳染疾病而蒙受損失,對現今的肉品市場影響不言而喻。

沒錯,科學研究若不能對社會有所貢獻是沒有意義的。不過,許多研究乍看之下無法提供「產業需求」,但結果如何總是要多年以後才能體會。在生物領域上有許多重大發現往往是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未來科技部是否能成為那些「秉持科學研究精神」而「不問利益」的科學家的強大後盾,就讓我們拭目以待。

※ 相關報導:

* 學海築夢計畫 3月底截止申請
http://mag.udn.com/mag/edu/storypage.jsp?f_ART_ID=502027

教育部為鼓勵國內大專成績優秀在校生出國短期進修或參與國際實習,推出「學海飛颺」、「學海惜珠」及「學海築夢」補助計畫,幫學生圓夢,歷年獲獎助出國學生已近1萬2千人,今年申請將在3月31日截止。

* 台灣消費便宜又好玩 港澳生留台激增!
http://mag.udn.com/mag/edu/storypage.jsp?f_ART_ID=502037

港澳年輕人近年「瘋台灣」,不僅熱中來台旅遊,根據教育部最新統計,來台就讀大專的港澳學生也激增,八年內增加了一點七倍,其中香港學生更增加逾三倍,掀起「留台潮」。

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長馬湘萍分析,香港五年前修改學制,從原本中學五年、預科兩年、大學三年,比照台灣改為國、高中各三年、大學四年,高中生畢業後,可馬上銜接台灣的大學,成為來台一大誘因。

* 「菁英來台留學計畫」印尼最踴躍
http://mag.udn.com/mag/edu/storypage.jsp?f_ART_ID=502029

教育部「菁英來台留學計畫」已經邁入第6年,由東南亞國家每年選送國內大學講師、學生、官員來台進修,6年來已逾6百多人,其中印尼最踴躍。為便利海外菁英來台進修,教育部架設線上申請平台,希望爭取更多人來台留學。

教育部長蔣偉寧日前曾表示,102學年在台境外生創史上新高,共7萬8千多人,比上學年增加近2成,並將目標訂在105年時境外生可增加到10萬人。



◆ 發明創意膠帶 小三生金厲害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305000626-260107

中國時報 黎薇/苗栗報導 2014年03月05日

苗栗縣公館國小、國中及建國國小13名學生參加「2014IEIY國際青少年發明展」,共獲5金4銀2銅,表現優異。縣長劉政鴻4日接見表揚這群學子,肯定他們為苗栗爭光。

其中,市面上販售的膠台座體積大不易攜帶,攜帶式的鋸齒狀膠台鋸齒容易割傷手,這2種膠帶都沒有刻度,常造成浪費。公館國小三年級學生謝富鈞設計出可撕、具有刻度和圖案的創意膠帶,「有了刻度就不會浪費,剪刀也不會留下黏痕」,極富巧思與創意獲金牌。

公館國中徐正浩、林珈妤、江其達在學校掃地時,發現落葉和沙塵裝在同一袋,倒垃圾時又重又難搬,共同設計出能分離沙子和樹葉的神奇垃圾桶,將生活日常用品賦予創意及巧思,也是獲金牌。

縣府教育處長劉火欽指出,縣府去年暑假辦理創造力發明營,接著利用周六在公館國小舉辦創意發明培訓營,參賽學生在老師指導下不斷修正作品,在344組作品中脫穎而出,展現師生在創造力教育的成效。



◆ 愛因斯坦真跡 觀察日本入微
http://udn.com/NEWS/WORLD/WOR4/8525623.shtml

【中央社╱東京4日專電】2014.03.05

日本「朝日新聞」報導,已故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於1922年訪問日本時的感想文、照片等約20項文物最近曝光,從文中可看出他對日本的特質觀察入微。

愛因斯坦於1922年到日本各地演講。他從歐洲搭船來到日本的途中身體不適,同船的醫師、也是九州帝國大學教授三宅速替他診療。之後,兩人成為好友,愛因斯坦寫了一些草稿、書信、謝函給三宅。

愛因斯坦冥誕將屆滿135週年,因此三宅的孫女、74歲的比企壽美子今年1月將愛因斯坦的相關文物捐給慶應大學,慶大對媒體公布這些受贈文物。

愛因斯坦1923年在名為「改造」的雜誌發表1篇「我對日本的印象」,這次慶大公布的草稿就是這篇文章的親筆字原稿,包括寫在他下榻日光的飯店的便條紙、當時的鐵路省的紙張等8張紙上。

他寫道:「日本家族之間的連帶關係比歐美緊密許多」、「希望日本人能持續維持生活中所布置的藝術造型、個人的節慾及素質、日本人心的純真及平穩」。

在第5張紙的背後,寫著看似是相對論計算的部分公式。

翻譯愛因斯坦文物的慶大教授齋藤太郎表示,從這些文物可看出愛因斯坦對三宅的謝意與情義,愛因斯坦對日本人特質的觀察十分敏銳。

fsj 提到...

彭淮南:低薪不是國恥 教育出了問題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5/8529565.shtml

【聯合晚報╱記者葉憶如/台北報導】2014.03.06

國內低薪環境成立院質詢重點,針對台北市長郝龍斌表示「低薪是國恥」,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表示,「這不是國恥,大家要一起努力」,他認為要改善低薪情況,除了要提高投資、創造就業外,還要檢討教育制度。他說「台灣開了很多學校,但學校培養的學生卻是企業不要的」,這是資源浪費,目前教育部也已在著手改善中。

立委費鴻泰上午從國際購買力評價指數PPP排名指出,台灣實際購買力3萬8500美元,排名全球第27名,與德國差不多,還高於第36名的日本與第40名的韓國,但為何台灣百姓感受不到?如何提升台灣低薪。彭淮南說,要從勞動市場與提高勞動生產力二大面向著手。他說,過去十年台灣投資率下降4.2%,因此要提升投資,才能創造就業,勞動需求增加,工資就會上漲。不僅如此,彭淮南更直指,台灣教育制度出了問題。

他說,台灣開了很多學校,但學校培養的學生是企業所不要的,教育制度要檢討。就薪資與國內生產毛額比例來看,與各國相比,台灣與德國萎縮最嚴重。彭淮南認為,「低薪不是國恥,不要動不動講國恥,但要努力」。

此外彭淮南報告指出今年全球經濟成長將受到三大不確定因素影響,分別是美國量化寬鬆(QE)貨幣政策退場、中國大陸結構調整,以及日本調升消費稅,其中他認為中國調整結構對台灣影響最大,尤其是面板業對中出口大減,未來兩岸產業合作應避免重複投資,提升台灣經濟力應該從增加投資、創造就業,提高勞動生產力著手。

※ 相關報導:

* 自製兩種檢測儀 竹圍國小奪雙金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2/8528557.shtml

「2014國際青少年發明競賽」有來自全國2000多組菁英參賽,新北市竹圍國小由陳建興、邱瓊儀兩名老師領軍,以「水質透明度檢測儀」及「水溶液酸鹼數位光學檢測儀」的設計,拿下小學組雙面金牌。

* 高泰4校音樂會 400人擠爆教室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6/8528466.shtml

不用到市區就享受到音樂饗宴,屏東縣高泰國中昨天舉辦「南高屏城鄉交流音樂會」,邀請台南市大成國中、高雄市小港高中、縣內三地國小及校內直笛隊以樂會友,共有400多人參加,把高泰風雨教室擠得水洩不通。

* 高中畢業出國升學 首度破千人
http://mag.udn.com/mag/edu/storypage.jsp?f_ART_ID=502236

香港、日本、法國大學近年積極來台招收優秀高中畢業生前往就讀。教育部昨天公布最新統計,高中應屆畢業生出國讀大學人數4年內倍增,2009年僅約550人,到了去年增為1067人,也是首度超過1千人。平均每1千位高中畢業生中,就有4位出國念大學。

* 全球大學排名 港大歷史新低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2/8529348.shtml

擁有逾百年歷史的香港龍頭大學香港大學的國際排名再次大幅下跌。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公布最新全球大學名氣榜,香港排名最高的港大位列全球第43位,較去年急跌7位,創下港大在該個排行榜排名的歷史新低,被今年再升1位、位列全球21的新加坡國立大學大幅拋離。調查機構直言港大排名下降已響起警號,香港必須提升競爭力,否則在亞洲區的優勢可能不保。

* SAT大改變!滿分1600 可不考作文
http://www.udn.com/2014/3/6/NEWS/WORLD/WOR6/8530135.shtml

大學理事會(College Board)5日宣布,一年一度的大學入學「學術性向測驗」(SAT),2016年開始的新測驗將有數項重大改變,應試者可以不考作文;題目答錯將不倒扣;去掉冷僻字;學生也可選擇用電腦答卷。今年為九年級的學生將是第一批參加新SAT測驗的學生。


◆ 日本菁英的中文學養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2/112014030600437.html

【譚家化】2014-03-06 中國時報

日前民進黨某陳姓立委與學者召開記者會,指課綱調整後的高中國文科目「文言文」比例過高,將「吞噬台灣本土文學」,實乃意識形態作祟,缺乏遠見。

此次增加3篇古文:勸學(荀子)、漁父(楚辭)、鴻門宴(史記),皆是以前被刪掉的絕妙佳文,在扁政府以前學子讀48篇古文,至杜正勝去中國化政策後,學子只讀28篇,許多美文均刪減(如白居易琵琶行、李斯諫逐客書等),當時筆者與師大王開府教授等人共同發起全國高、國中國文老師近千人連署,一致反對刪減古文篇章及廢文化教材,但杜部長置若罔聞,擇「惡」固執,至今日方稍改正加古文3篇,(文言教材已於一百年列為必選),距以往所讀篇數仍差一大截,陳姓立委罔顧學子未來競爭力,以政治干預、凌駕教育,想獲取深綠選票,用心昭然若揭。

余秋雨嘗言欲學好語文,至少要熟讀50篇古文,此乃散文大家之真知灼見。我們學子只讀30篇,語文能力低落,不言而喻。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以日本為例,日本大學入學考日文部分有4大類考題,漢文為其中之一。2012年東京大學文、理科考題出自左傳,昭公20年齊王與晏子一段對話。早稻田大學考太平廣記中稽康遇鬼,鬼授之以廣陵散(廣陵是楊州,「散」意為「操」,引樂曲之意)並語以不可傳予別人。並考荀子正論──世俗之為說者曰:「堯、舜不能教化」是何也?曰:「朱、象不化」(堯子丹朱、舜弟象)是不然也……一段。東北大學考宋,吳曾《能改齋漫錄》,其中一段:「仁宗時,光祿卿呂濤,少為漳州漳浦令,為政得人心……而媼子復蘇。」

以上所述考題我輩學子皆未曾讀,日本菁英不但熟讀本國語亦精讀漢文,可知己、亦知彼,與我國學子相比不可同日而語。日人送禮時包裝紙上書寫著王之渙的《登鸛鵲樓》一詩,蒼勁的毛筆字,令我輩汗顏,日本極重視我們的書道、茶道並發揚光大,而我們反對黨卻一味去中國化,故日人之智,反對黨之愚,其差距不可以道里計。日人畏懼中國大陸,忌憚韓國人,卻藐視台灣人,因為扁政府愚昧的政策削弱學子競爭力,快成為「腦殘」一代,不足畏也!

此次課綱修正,只是稍增3篇古文,仍嫌不足,盼主事者為下一代著想,擇善固執,重視我們的文化資產,讓學子從古文中汲取先人智慧,成為有文化素養、明禮義、知廉恥的中華好兒女!

附記:2月12日拙作〈忘了神明也是「中國人」嗎?〉第3段9行「優美的中文……代之以羅馬拼音,既無藝術之美,又無文書之義,是棄金玉而取劣石」,文書係「六」書(即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之誤。(作者為中山女高退休教師)

※ 相關報導:

* 拚文化競爭力 李克強倡導閱讀
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land/17180504/112014030600466.html

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5日於政府工作報告中,首度提及「倡導全民閱讀」,同時也表達繼續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完善文化經濟政策,「增強文化整體實力和競爭力」的決心。

大陸媒體報導,李克強在報告中首先強調「文化是民族的血脈」,不僅要培育、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且需加強公民道德、精神文明建設。並指出應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發展文化藝術、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檔案等事業,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倡導全民閱讀」。



◆ 墨寫的感言 掩不住血寫的事實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2/112014030600430.html

【侯漢廷】2014-03-06 中國時報

二二八的真相,就是同胞相殘的悲劇。本來,400年前,同胞們來開疆闢土,篳路藍縷,不幸,甲午敗戰,乙未割台,經過50年的殖民高壓,很多人被迫異化,在奴化教育下,有20萬人參加皇軍,被盟軍殲滅3萬多人,台灣挨轟炸。

到日本戰敗,台灣光復,歸還中國,同胞是一片歡欣。行政長官陳儀誠心圖治,想把台灣建成三民主義模範省,又應蔣介石之請,把軍隊調回大陸應付內戰,結果驚心旦夕棄前功,我同胞婦孺多所遭難,幸獲台胞掩護施救,才挽救了許多人的性命。

它不是蔡英文說的:「國民黨政府拿著槍管瞄準對政府普遍不滿的台灣人民,展開殺戮。驚惶失措的人民在街頭上吶喊狂奔。」事實上,最先「吶喊狂奔驚惶失措的人」,是剛到台灣的新住民,而事後被追究鎮壓的,多是國民黨與三青團團員,事件中損害最大的反是「中國國民黨」,這也是「中國共產黨」一直居功紀念的所在。

二二八的此一真相,早已理清義明,後來國民政府長期不談,是此為外侮之辱,又是內肇之禍,此一骨肉異化同族相殘之創痛,實不能再撕開追斥。它不是如蔡所說的「用子彈把抗議的聲音抹平」,使「台灣社會陷入沉默,這種沉默讓國民黨政權更為所欲為。白色恐怖開始,往後的幾十年,絕大數的台灣人民因為恐懼不敢說真話,不敢要權利,人性被扭曲,尊嚴被擱置。變成集體禁忌,真相被掩蓋,持續了幾十年。」它是為了哀衿勿喜,療傷止痛,是為了同胞護愛。要不是後來的國共內戰,兩岸分治,此事不會再成為民族的傷痛。所謂的白色恐怖,是內戰的必然,與二二八毫無關係,第一個被殺害的就是主張江浙和平,停止內戰,愛鄉愛民的陳儀。

墨寫的感言,掩不住血寫的事實,這就是真相。還是那句電影台詞:「你要真相嗎?你無法面對真相!You Want the Truth? You Can’t Handle the Truth。」(作者為台大政治研究生)

fsj 提到...

親子天下》陳安儀:不為考試而讀書,我決定離開!
http://life.chinatimes.com/LifeContent/1405/20140307004123.html

陳安儀 2014-03-07 中時電子報

二○一四年的一月,我們全家做了一個重大的改變——從住了幾乎一輩子的台北,搬到宜蘭頭城去。

搬家的原因為何?說出來之後,有些人不免瞪大眼睛,覺得我簡直是瘋了;也有些朋友豎起大拇指,稱我「現代孟母」。事實上,更多「家有國中生」的家長,心有戚戚焉,完全了解我的心情與決定 ;只不過,很多人沒有能力改變現狀,無法像我一樣,說走就走。

是的!我正是為了讓七年級的女兒轉學,脫離體制內的國中,幫一雙兒女選擇了宜蘭縣的人文實驗中小學,全家「島內移民」到宜蘭!

國中與國小原來是天差地別

我一向提倡用最自然、親密、健康的方式教養小孩。所以,我的一雙兒女都吃母奶長大,五歲才上幼稚園;而且我是「公立學校」的擁護者,兒女的幼稚園、小學都念住家附近的學校,從未上過安親班、課後班。課餘時間我們總是帶著孩子四處旅行,盡情的閱讀、運動。

幸運的是,孩子們也都表現良好,並沒有「特殊課題」讓我們傷腦筋。在「大湖國小」遇到的老師大多充滿愛心、教學認真。因此,我們度過了六年愉快的小學時光。老師也很欣賞女兒的活潑個性與音樂才能,所以她一直過得自信而快樂。

所以,當時的我,壓根兒沒有想到,國中的教育狀況,與國小竟是如此的天差地別!

小學畢業前,我依據女兒的興趣與其他家長的建議,選了家附近一所有管樂團的公立國中。因為知道女兒的數理不佳,所以我特別避開了學區內的明星學校,以免給孩子太大的功課壓力。

我天真的以為,既非明星國中,再加上十二年國教即將實施、政策改變,中學的教育應該會愈來愈多元、愈來愈開放才對。即便大家都警告我,台灣的國中生考試很多、很可憐,我卻認為:「只要家裡不給成績壓力就好!」

家長日的震撼彈

開學第一週的「家長日」,我就歷經了一場「震撼教育」。首先,各科老師所有的解說,都圍繞著評量與考試、補充教材、考題打轉。

因為自己從事作文教學,所以我便順口向國文老師詢問了作文科的教學方式,沒想到得到的答案卻是:「國中沒有時間上作文課。作文就是直接考試。評分的標準是......」聽到這裡,我識相的閉上了嘴。

我知道,我的孩子已經進入了一個「考試引導教學」的現場,學習的唯一目的就是為了考試。

家長日後幾天,女兒帶回了一張「意願表」──要填寫是否參加課後留校「第八堂」。

我仔細看了一下,通知單上說明,課後留校的原因主要是以「補救課程」為主,安排一些課外活動、或是不影響正課進度的補充學習。我因為考量家居位置比較偏遠,要一起接送老二;再加上我希望女兒可以早點回家看看課外書、彈彈琴,因此我便勾選了「不參加」。後來才知道,這美其名為「自由參加」的第八堂,在台北縣市絕大多數的國中裡,根本就是「一定要參加」的。勾選了「不參加」的女兒,從此成為「製造班上困擾」的學生。

教學亂象一大堆

女兒進入國中之後,我真是眼界大開。因為,無論外界社會怎麼改變,我們的國中教育,卻和三十年前一樣,沒有什麼改變。首先,大考、小考仍然一大堆,絲毫沒有因為十二年國教的開始而減少。

因此,上了國中後,女兒、甚至全家都感受到極大的壓力。天天大考、小考考不完不說,甚至有一次,一天之內,數學科竟考了兩張一模一樣範圍的考卷!女兒早上考了二十八分,下午考了四十六分。

如果學數學的目的只是在「考得比較熟練」、「考到看到題目就可以寫出答案」,我想難怪我們的孩子雖然小時候數學成績全球名列前茅,但就算下輩子也教不出諾貝爾獎得主!

更令我驚訝是,有一次,我在陪同女兒訂正考卷時,看到她把碘試液做澱粉實驗的結果寫成「深藍色」。於是我問她:「妳們做過實驗了嗎?那個顏色不只是深藍色,它是很黑的藍色,所以要寫『藍黑色』才對噢!」

結果她說:「沒有啊!因為老師說,實驗室沒空,所以我們先考試,下週才做實驗。」後來我才得知,「省略實驗」也是國中常見的教學現象之一。

天啊!先考試再做實驗?這是哪門子的科學教育啊?

所謂的發現問題、搜集資料、提出假設、實驗論證、研究結果......原來只是一場紙上談兵嗎?

在小學時從未讀過「文言文」的國一生,剛開學,第一篇課文(雅量)也是白話文。結果,發回來的評量卷中,不但要考他們「之乎者也」的文言文詞性,還要判斷一堆連我寄給大學教授,連教授都無法解答的「修辭」問題。

女兒國小的時候,最喜歡國語科,作文成績也一向名列前茅。升上國中後,第一次拿到發回來的國文考卷時,她哭了:「媽媽,沒想到,連我最好的國文也變得好爛......」

我看著挫敗的她,眼眶也不自禁的紅了。我從未想過,「不在乎考試」、「不在乎成績」,不是光憑我這個家長的「不在乎」,就能達到的。

女兒變得滿口都是「成績」

於是,我眼看著女兒,升上國中之後,在短短的幾個月內,在強大而不必要的考試壓力下,逐漸變得神情抑鬱;為了不想讓她也成為奔波補習班的可憐蟲,我只得放下手上忙碌的事業,戰戰兢兢、隨時配合她的需要,成為她的專屬家庭教師。

她不再有時間練鋼琴、吹法國號;也不再有時間畫漫畫、寫小說。雖然我每天都告訴她,成績不重要,但是生性不服輸的她,仍然一天到晚待在房間裡念書,念到半夜十一、十二點,連考完試的隔天假日,都不願意出門輕鬆一下。

逐漸的,我發現她連覺都睡不好,半夜夢遊起來哭泣,隔天卻完全不記得。我注意到她滿口都是「成績」,無論談到什麼人、什麼事,她第一句話就是「噢!那個XXX的數學跟我一樣不好。」或是「那個成績很好的XXX今天如何如何......」甚至她在偶爾上網,跟網路上認識的網友聊天時,居然劈頭第一句話,就問對方期末考成績如何?

我看了很難過。

好幾次,我跟朋友談到這個情形,不禁淚下。我花了這麼多的時間,把她從小拉拔到大,希望她五育並進、身心健康,並且自信、自在。然而令我難以置信的是,國中開學才短短兩個月,她就彷彿變了一個人——對自己愈來愈沒有自信,自我評價愈來愈低!

我開始懷疑,我是不是應該讓女兒繼續這樣的國中教育?我是不是要讓她盡全力去拚成績而放棄原本的所愛、所長?我開始去想,有什麼方法可以改變現狀?雖然身旁的每個人都告訴我,「哎呀!孩子遲早會習慣的啦!」可是我卻無法說服自己,裝作看不見孩子身上這些令我憂心的改變。

我不希望孩子原本自然存在的好奇、學習欲望被無止盡的考試消耗殆盡;我不想要看到他們把青春浪費在背誦那些將來隨手可取的死知識上。我不要他們為了考試而讀書,我擔心他們以後看人都帶著「分數」、「成績」的荒謬眼鏡。我更不能眼睜睜的看著孩子的自信被一次次的不及格、落後的排名消磨而去......我決定採取行動!

於是我才開始尋思其他的可能,探求一個更適合我孩子的教育環境,展開「我的教育實驗」。



◆ 公立大專兼任師 鐘點費漲16%
http://mag.udn.com/mag/edu/storypage.jsp?f_ART_ID=502708

【聯合報╱記者陳智華/台北報導】2014/03/08

行政院昨核定公立大專校院兼任教師鐘點費支給標準修正案,調高16%,8月1日起實施。教育部人事處長張秋元說,未來公立大專一定要照辦,但不會強迫私校跟進,會發函給私校參考。

教育部人事處長張秋元指出,兼任教師調高鐘點費之後,日間部分教授鐘點費為925元、副教授795元、助理教授735元及講師670元;夜間部分教授965元、副教授825元、助理教授775元及講師715元。

他強調,歷年來8成私校給兼任老師的鐘點費都比照公校,1成甚至比公立學校高,或另付交通費等。目前在公私立大學兼任的老師有2萬4889人,其中1萬7千多人有本職工作,純兼任老師有8千多人。

張秋元指出,兼任教師16年來都沒有調薪,如比照16年來勞工調薪可調21%,比照軍公教則可調16%,因歷次大專兼任教師鐘點費標準都比照軍公教員工待遇調整,教育部認為調16%較容易被行政院接受,因此建議調16%,行政院昨核定。

張秋元表示,未來公立大專兼任老師鐘點費不排除跟軍公教一起調。8月1日起調高16%鐘點費後,公立大學1學期將增加1億3610萬元支出,學校要自己出錢,教育部不會負責,明年教育部編預算時會納入考量。

教育部人事處科長王慧茹說,50多所公校平均一學期增加250萬元,但科大兼任業師多,有的學校一年可能增加1千萬。

※ 相關報導:

* 照顧身障貼心 黎明技術學院可加倍招生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2/8531006.shtml

黎明技術學院有多達90名身心障礙學生,師生們貼身照顧他們課業和行動,還設專用「資源教室」營造家的感覺,讓他們可以聚會、輔導、聊天和共餐等,黎明因此獲教育部核准今年身心障礙學生單獨招生,且人數加倍達80人。

fsj 提到...

小撲滿大力量 佳冬盼到「紙風車」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6/8530964.shtml

【聯合報╱記者潘欣中/佳冬報導】2014.03.07

「不可忽視積沙成塔的力量,我們完成家鄉的大事。」被紙風車劇團感動的屏東縣佳冬國小家長張孟偉,為讓家鄉的孩子有機會「被藝術感動」,在網路臉書和學校發起募款,匯集點滴愛心力量,順利邀請紙風車劇團到佳冬演出。

4年前「紙風車319鄉村兒童藝術工程」在佳冬國中演出,帶給親子美好歡笑回憶,今年「紙風車368鄉鎮市區兒童藝術工程」只能靠民間捐款;張孟偉年初在臉書和學校發起紙風車下鄉募款活動,起初還有人認為和年底鄉長選舉有關 , 他耐著性子說明。

他指出,「佳冬是我們從小長大的故鄉,孩子陸續長大進入小學,身為佳冬的大朋友,應讓家鄉孩子有個美好回憶」。

「這次我們真得做到了!」張孟偉說,一個個裝滿的撲滿被帶到學校,網路鄉民也熱情響應,短短2個月就超過45萬元的目標,出乎意料。



◆ 安平志工團推閱讀 盼六校飄書香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5/8531255.shtml

【聯合報╱記者鄭惠仁/台南報導】2014.03.07

安平國小志工團行有餘力,兩年多來巡迴偏鄉,將閱讀經驗分享給其他小校。新學期起與大內、北勢、東興、深坑及高雄市燕巢國小,結合社會資源,昨天推出「愛在閱讀‧看見未來」活動,將選出「閱讀孩子王」,還有心得佳作。

這項活動,政大書城是推手之一,愛在閱讀選在書城起跑,經理李信賢並捐贈價值約11萬元的新書給六所國小。

推動閱讀是各校教育重點工作,但許多偏鄉小校普遍遇到志工不足的問題,影響推動。安平國小志工團有百餘人,並有故事媽媽團,為了把閱讀經驗分享偏鄉小校,還下鄉演出20多場品德戲劇,引領學生進入故事內容,進而對閱讀產生興趣。

為了讓閱讀更深入及引發學生閱讀動力,經政大書城、企業家李順泰、陳秀里、東方文具公司等贊助,將六校串連,推出「找找愛」的「愛在閱讀‧看見未來」活動。

安平國小校長顏憲文表示,這項活動將找出閱讀書籍最多的「閱讀孩子王」前三名,分享心得。學生閱讀每本書,都必須提交心得,「用說或用寫的都可以」,教務主任莊久賢說,最後還會選出優秀的心得作品供學生賞析並給予獎勵。

「每次志工團來校演出,小朋友都很期待!」關廟深坑國小校長朱國聖、下營東興國小校長林啟泓表示,志工團下鄉分享閱讀經驗,很明顯看到小朋友在閱讀上更有動力,也拉近了城鄉差距。

教育局長鄭邦鎮感謝企業界出錢出力,為推動閱讀而努力;並稱許安平國小志工團的付出,期待打造書香社會。



◆ 洋老師上課了 屏東鹽埔國中樂學英文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6/8530963.shtml

【聯合報╱記者林巧璉/屏東報導】2014.03.07

鹽埔國中打造全英外語課,每星期有4天利用早自修前1小時,讓學生在學校接觸外籍老師,在輕鬆自在的教學環境下學英語、練膽識。校方表示,全英課程採自由參加,學校也全額補助弱勢學生。

「原來學英文那麼好玩!」參加學生說,剛看到外國人覺得好緊張,連基本的單字都忘了,但老師用分組遊戲和英文接龍帶動氣氛,非常有趣。

鹽埔國中校長黃豊欽表示,偏鄉學校資源少,也有許多弱勢家庭學生,學校努力打造多元課程,希望讓學生在學校就能得到多元知識。黃豊欽說,「如果不能讓學生得到更好的資源,我覺得對不起學生。」

鹽埔國中全英語課程分兩班,有60多名學生參加,依照能力分班,讓學生在更適當的班級上課,效果更好。黃豊欽指出,剛開始外籍老師進到教室,學生都害羞不敢直視老師,但外師上課方式非常生動、活潑,學生慢慢打開心房,還有人站起來跟老師對話。



◆ 星星掀考據/「都」姓 是周王室後代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2/8531412.shtml

【聯合報╱記者賴錦宏/綜合報導】2014.03.07

韓劇「來自星星的你」,讓主人翁都敏俊成為一些大陸年輕人心中的新「男神」,一些粉絲甚至關心起「都」姓的來源。河南史學家考證的結果是,都姓源於河南浚縣。

新華社報導,大陸專家表示,在中國,「都」姓源於東周時期鄭國,即今鄭州市下轄的新鄭市。當地曾是鄭國國都,也因黃帝故里名揚天下。

河南省社會科學院歷史與考古研究所所長、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張新斌說,「都」姓主要源於東周初年的鄭國。鄭國王室成員公子閼,字號為「子都」,他的子孫以「都」為姓。以王父的字為姓,也是中國姓氏命名的常見方式。

他說,公子閼是東周王室一支,姓「姬」。算起來,「都」姓是周王室的後代。「左傳」記載,公子閼生年不詳,於公元前七百一十二至前六百七十八年期間生活在鄭國,後因支持戰亂被處死。公元前六百七十八年死亡。

張新斌說,在「都」姓的發展史上,曾以黎陽郡為郡望,許多都氏家譜都貫以「黎陽都氏」,黎陽郡今為河南浚縣一帶。明代末年,河南開封人都任曾任陜西布政使,是歷史上都氏家族中最有名望的人物之一。

至於韓國的「都」姓是否來源於新鄭,張新斌認為有待進一步研究。「都」姓目前在中國呈「大分散小集中」分布,人數不多。一九八六年中科院發布的中國姓氏排序中,「都」排在二百六十一位。在二○○六年的姓氏排序中,「都」排在三百位以後。

fsj 提到...

HTML當成性病 美國人科技知識遜
http://anntw.com/articles/20140309-awz2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台北報導】2014.03.09

冏!美國稍早進行一項最新科技知識大調查,竟發現有11%受訪者認為「撰寫網頁基本語言的HTML是一種性病」,12%的人將USB誤認為某歐洲國家的縮寫,15%更將「軟體」當作是一種衣服。執行調查的10 Yetis公關公司經理湯瑪絲表示,這次為期7天的調查以email進行,調查過程精確,數據沒有造假。

Vouchercloud.net調查2392位18歲以上美國人對科技名詞的了解程度,61%受訪者同意,身在科技突飛猛進的時代,必須具備一定的科技常識。但若從問卷結果來看,美國人的科技常識真的需要加強,因為1成美國人認為HTML(Hyper Text Markup Language:編寫網頁基本語言)是一種性病,23%認為MP3是「星際大戰」裡的機器人,18%誤將藍光技術(Blu-ray)視為海洋生物。

對於1成以上的美國人誤將HTML當作一種性病,CNET 網站作家馬茲札克緩頰說,「或許這些人一時會意不過來而造成誤判,至少還有89%的人可不這麼想。」

令人訝異的還包括,15%認為「軟體」(software)是一款穿著舒適的衣服,12%的人將USB當作某個歐洲國家的縮寫,27%將容量單位gigabyte (十億位元組)誤認為一種南美昆蟲;或許受《星際大戰》影響太深,高達42%的美國人竟將主機板(motherboard)當成戰艦停泊處;因此,若有高達77%的人搞不清楚「SEO」是指「搜尋引擎最佳化」,似乎可以理解。

網站代表克勞絲表示,「透過調查,我們想了解普羅大眾對科技的了解程度,結果發現很多人需要再加強。但縱使大部分人仍不了解SEO為何,只要科技大舉融入生活,這些字眼將會變成普遍的名詞。」

另一項由Harris Interactive進行的訪查結果則發現,雖有高達71%的美國人認同科技可大幅改善生活品質,但只有28%的人認為沒網路無法生活,倒有45%認為失去另一半日子會很難過,42%表示沒車生活很難過,73%則認為沒有食物活不下去。從這項結果來看,雖然美國人嘴上說「科技」很重要,但或許親情溫暖與口腹之慾才是他們最在意的。



◆ 彈性修業、高薪實習…學學美式育才吧
http://udn.com/NEWS/OPINION/X1/8535197.shtml

【聯合報╱李同龢/東華大學經濟系助理教授】2014.03.09

央行總裁彭淮南認為,我們的大學教育無法培養出業界需要的人才,這的確是事實,可是為何會如此,又跟我們比較沒有彈性的教育政策與企業心態有關係。

大家耳熟能詳的德國雙軌職校學徒制,是造成德國勞工高工藝水準原因之一,但此制度是針對高職生。美國很早以前,就開始有針對大學生也採用雙軌制的學習制度。

八○年代我在美國念研究所時,認識一個大學部主修俄文的學生,他當時也同時修一門中文課,而當時中國大陸才剛開放,留學生是鳳毛麟角,因此我變成他學習中文的幫手。他為何要念俄文及中文,因為當時冷戰還沒結束,他想申請美國中央情報局(CIA)的internship(實習,有些學校叫work study建教工讀),希望以後能在CIA工作。

CIA的實習,是在CIA工作一學期,然後回原來學校讀書一學期,交互直到畢業,我這位老美朋友,因為有語言的技能,後來真的通過激烈競爭,進入CIA實習,後來隔了一學期才看到他回校園,再學中文及俄文。衛生部(DOH )每年也會到各大學尋找優秀的在學生,到衛生部實習。而國家安全局(NSA)近幾年也找了不少電腦駭客及破解密碼高手的高中及大學生,到國家安全局暑假實習,藉此瞭解如何增強網路的資訊安全,及破解經由網路傳遞加密之有情報價值文件或網頁,每年有上萬位學生申請,只有幾個名額的實習機會。

不只是美國政府,有此實習或工讀計畫,美國幾乎有名的大企業,都有與大學合作的實習或是建教工讀計畫。我認識的不少美國朋友,家境不好,就是藉由如此的建教工讀計畫,讀完大學或是研究所。

當然此種類似建教合作的工讀計畫方式念書,畢業時間是會拉長,也不是每位學生都願意參與。有的學校的工讀計畫更有彈性,你不一定要一學期回學校念書,只要你把該修的課都修完,就可以拿到學位,美國大學部是沒有修業年限的。所以也有人進入建教工讀計畫工作後,再也沒有回學校完成學位。但是實習則大部分是在暑假進行,所以對畢業年限不會有影響。

美國的實習及企業建教工讀計畫,為一般大學生到著名大企業工作的跳板,因此進入都需經過激烈競爭。且許多大企業為了要能找到最優秀的潛在員工,會付給實習生跟一般員工一樣的薪資及其他福利。且美國大企業找實習或是建教工讀生,是各部門都有,我的一位研究所同學,就藉由實習進入一家國際知名電腦公司的財務部門工作至今。

不只如此,現在美國的大企業,甚至到海外找優秀的實習生,我的一個學生的小孩,就因此通過激烈的競爭,到美國一大企業實習一年,實習完後公司等他從台灣畢業後,又雇用他回美國工作。

像美國政府以實習生或建教工讀的方式,找到適用人才的方式,在台灣是行不通,在台灣只要會考試,就能進入公務系統,但會考試並不代表示最適合做該職務的人。

至於私人企業,雖然台灣的一般大學也有機會實習,可是是以修學分方式進行,學分數不高,沒有太多的彈性,加上有些企業不付學生薪資,或只是最低薪資,因此學生都興趣缺缺。

假如我們能允許各校有如美國的實習或是建教工讀計畫的彈性,而企業不要把實習生,當成廉價勞工的話,則大學畢業生就較能擁有企業所需的技能,企業也能找到其所需的人才,而產學的缺口,也可以縮小,對國家而言,是多贏的。

※ 相關報導:

* PCB產學合作 拚無縫接軌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3/8535085.shtml

台灣電路板協會11日與長庚大學簽約產學合作,推出國內首創印刷電路板高階人才就業學程,結合學校及產業界師資,透過專題、建教合作培養人才,達到所學即所用、就業無縫接軌。

* 本國生不想讀 外籍博士生7年增3倍
http://mag.udn.com/mag/edu/storypage.jsp?f_ART_ID=502818

受就業市場萎縮影響,學生報考博士意願大不如前,教育部統計,各校博士生人數三年前開始萎縮,減少人數一年比一年多,各校積極招收外籍博士生,七年內增加三點二倍,共一八七○人,從原本占博士生總數不到百分之二,增為近百分之六。



◆ 反黑箱課綱 文史學者今發聲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4/new/mar/9/today-p1-2.htm

自由 2014.03.09

〔記者林曉雲/台北報導〕學界、師生、民間團體反對教育部修改國文及公民社會領域課綱的力量,一波接一波!

繼公民老師在二二八上街強力反對教育部黑箱修改高中課綱後,歷史學界及關心歷史教育的學術工作者今天召開「反對違背學術專業的微調課綱」記者會,要求教育部尊重歷史專業,撤回微調後的新課綱。

政大台史所所長薛化元表示,教育部透過課綱檢核小組提出高中歷史課綱的「微調」方案,在程序備受批評與內容受到質疑的狀況下定案,但課綱檢核小組沒有任何中央研究院及國內各歷史學門相關科系的專業歷史學者參與,明顯違背學術的專業性,基於維護學術專業,反對輕率調整課綱的不當作法,他們要求教育部尊重歷史專業,撤回微調後的新課綱。

薛化元表示,目前已經參與「反對違背學術專業的微調課綱」連署,包括中央研究院台史所所長與史語所所長、全國六個台灣史相關系所,以及東華大學等八個歷史系主任,合計參與連署的歷史學及台灣史相關學者超過一百廿人,這是歷史學界對「最高教育主管當局對課綱調整嚴肅性的輕忽與無知」的抗議,要求教育部尊重專業,撤回微調課綱。

另外,台灣文史相關系所師生與團體發起「拒絕黨國史觀復辟,抗議政府漠視台灣研究專業」連署,昨已超過二千三百人連署,連署指出,台灣先民見證荷蘭、西班牙、明鄭、清國、日本、中華等帝國政權治理,歷經數百年文化與政治抵抗,於威權政體底下逐漸掙脫束縛,並自一九九二年刑法一百條修改後,從威權教育中掙脫,得以重新認識台灣這塊土地,教育部卻以「微調」為藉口,將政治黑手伸進高中歷史課綱的修訂,名義上說是要「去日本殖民」,本質實為鞏固「國民黨殖民史觀」,罔顧已有普遍共識的台灣主體史觀,是透過教育扭曲台灣人的價值觀培育。

教育部則重申,檢核小組成員已包括歷史學者,課綱微調是提升台灣的主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