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28

天災經損破兆 保險業扛3成

◆ 天災經損破兆 保險業扛3成
http://www.cna.com.tw/news/aopl/201403260402-1.aspx

中央社

瑞士再保險公司今天公布報告說,去年因天災全球經濟損失大約1400億美元(約新台幣4兆2719億6000萬元),其中保險業支付450億美元。

南非新聞網站「財政24」(fin24)今天報導,瑞士再保險公司(Swiss Reinsurance)年度災難損失調查報告說,全球因天災的經損,已由2012年的1960億美元降至1400億美元。

2012年最大天災是重創美國的桑德颶風(Hurricane Sandy)。

去年對保險業而言最大天災是5、6月間,歐洲中部與東部爆發的超大水患,包括德國、捷克、匈牙利與波蘭等國淪重災區。

因水患所造成的經濟損失為165億美元,其中41億美元由保險業者承擔。

去年7月,冰雹襲擊法國與德國部分地區,經損48億美元。其中德國損失超過38億最慘。

去年6月,加拿大因洪水氾濫經損47億美元,其中19億由保險公司買單。

富裕國家因天災面臨巨額保險賠償,貧困國家也承受因天災造成的重大衝擊,開發中國家共有2萬6000人因天災喪命,2012年大約1萬4000人。

亞洲某些國家因為缺少保險概念,損失也最為嚴重。像是去年11月海燕颱風(Typhoon Haiyan)重創菲律賓,至少7500人喪生或失蹤、400萬人無家可歸,經損125億美元,其中保險業僅承擔15億。

去年6月發生於印度的洪澇奪走6000人命,但並未列入瑞士再保險公司前10大經濟損失與保險給付名單。

※ 這些損失會不會出現在企業或政府的成本分析上?



◆ 最糟氣候衝擊 及時行動可避免
http://www.cna.com.tw/news/aopl/201403260449-1.aspx

中央社 2014.03.26

聯合國氣候變遷議題領導人今天強調,地球暖化趨勢幾乎可以確定是人類造成,但依舊可以減緩。

主持政府間氣候變遷問題小組(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的帕卓里(Rajendra Kumar Pachauri)告訴記者,社會必須決定將走向惡化之路,或採取能夠保護地球的行動。

政府間氣候變遷問題小組本週首度在日本召開會議,帕卓里在場邊說:「這當然很困難。」他說:「不過,使事情更為困難、大大更加困難的是,另闢他徑來解決問題。」

帕卓里表示:「換句話說,如果我們沒有讓地球氣候穩定下來,這些衝擊將越來越嚴重。」

約550名全球各地的科學家與官員本週參與閉門會議,研商一份大型報告的29頁摘要,料將詳細說明氣候變遷衝擊,以及降低氣候變遷相關風險的方法。

這份報告是眾所期待的第5次評估報告(Fifth Assessment Report)第2期,第5次評估報導可望形塑未來幾年的政策與氣候會談。

記者看到的外流報告草稿警告,溫室氣體排放量增加,將「顯著」升高洪水風險,歐洲與亞洲面臨最大風險,乾旱則將吸走可再生的水源供應。

草稿警告,至2100年前,全球各地將有「數以億計」沿岸居民被迫遷離,對逐漸減少資源的競爭,甚至可能引發暴力衝突。

報告草稿警告,氣候變遷可能引發糧食危機,小麥、稻米與玉米產量全將下降,隨著全球人口增加,對作物的需求勢必會急遽上升。

草稿說,成本會隨著氣溫上升急遽增加,不過現在很難預測增加幅度。

不過,報告說,藉由於「未來數十年」減少碳排放量,全球在世紀末將能避開許多最糟的氣候後果。

※ 相關報導:

* 華盛頓州土石流失蹤人數減至90
http://udn.com/NEWS/BREAKINGNEWS/BREAKINGNEWS5/8575452.shtml

美國華盛頓州搜救當局今天表示,土石流爆發4天後,失蹤人數已自先前估算的176人,下修到至少90人。

美擬設氣候韌性基金
推綠能產品 大家一起來
對抗暖化 還要再減排7成
NASA 資助研究:工業文明正朝「不可逆的崩壞」前進?

20 則留言:

fsj 提到...

洛杉磯5.1地震 山路落石、水管破裂
http://udn.com/NEWS/WORLD/WOR6/8579335.shtml

【世界日報╱洛杉磯/綜合報導】2014.03.30

南加州橙縣小城拉哈布哈(La Habra)28日晚間為眾多華人集中地區帶來「震撼」,一個半小時連續「四震」,其中最大規模5.1。雖不算大地震,但因屬淺層地震且持續十秒以上,給人心理震驚更大。地震專家表示,震央附近是兩個斷層的交匯處,今年非常活躍,預計近幾年南加將會遭遇6至6.5左右的更大強震。當晚地震可能就是大地震的前震。他表示,所幸大震後又發生了小餘震,小餘震有助於能量釋放,如果沒有餘震,反而會很可怕。

拉哈布拉位於洛杉磯縣和橙縣交界,距華人集中社區羅蘭岡(Rowland Heights)和富樂頓(Fullerton)三哩,甚至蒙特利公園市都感覺大幅度搖晃,有人立即躲到桌下。據美國地質調查所(USGS)公布,主震僅1.9公里深、餘震僅0.1公里深,所以感受特別強。

當晚兩次主震和兩次餘震均距拉哈布拉一哩。首先是晚上8時3分的規模3.6「前震」,一小時後的9時9分規模5.5「主秀」上場,兩分鐘後的9時11分規模3.4餘震,9時30分規模3.6餘震。第二次主震為「左右搖」,稍後的兩次餘震則是「上下搖」。

據兩縣消防局稱,橙縣布瑞亞(Brea)山路出現落石,富樂頓水管破裂。洛縣尚未傳出重大災情,只有羅蘭岡有瓦斯外洩。但KNX廣播電台聽眾爆料,說看到牆壁倒塌,目前尚無法證實。



◆ 美土石流 罹難者故事令人落淚
http://www.cna.com.tw/news/aopl/201403290139-1.aspx

中央社 2014.03.29

美國華盛頓州22日爆發大規模土石流,當局今天再尋獲1具遺體。救難人員擔心失蹤者可能全數喪生之際,許多罹難者的悲慘故事也逐漸浮現。

華盛頓州歐素鎮(Oso)上週末發生嚴重土石流,90人至今下落不明,這可能是美國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土石流之一。

今天再發現1具遺體,使得官方根據實際尋獲遺體推定的死亡數來到27人。然而官方罹難者數字還是17人,因為遺體挖出後必須要確定身分,才能列為罹難者。

其中最令人心碎的故事之一是惠斯提斯(Natasha Huestis)的4個月大女兒薩娜婀.維奧里特(Sanoah Violet)在這起天災喪命。

惠斯提斯請女兒的外婆到家裡來幫忙照顧孩子,而她家就在土石流首當其衝的位置。

惠斯提斯說:「薩娜婀是夏威夷的名字,是我母親想到孩子的中間名要取薩娜婀,維奧里特是我母親的名字。」「薩娜婀.維奧里特,這個名字的意思是『山中之霧』,而她,現在真的身在山中。」

這次大土石流來襲時,81歲的葛瑞.麥佛遜(GaryMcPherson)與他69歲的妻子琳達.麥佛遜(Linda McPherson)正坐在一起看報紙。土石流把他們的家沖到100多公尺外。

葛瑞倖存,琳達罹難,似乎是因為葛瑞坐的沉重木椅保護了他的緣故。

他們38歲的女兒凱特.麥佛遜(Kate McPherson)告訴「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有人來救我父親之前,我爸爸被埋在泥土堆下,但他能夠挖個洞,看到天空。」

凱特說:「這一整段時間,他不斷呼喚我母親的名字,我母親就在他身邊,但都沒有回答。」(譯者:中央社何世煌)

fsj 提到...

強震前兆? 南加州餘震不斷
http://udn.com/NEWS/WORLD/WOR6/8580852.shtml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2014.03.30

一場規模3.6的微震28日晚上8時發生於南加州洛杉磯及附近地區,一小時後,約9時09分,一場5.1的地震搖撼當地,隨後到29日上午,至少一百次餘震。連日來的地震讓不少南加人士憂心。

29日下午,甚至有一次4.1的地震。

美國地震調查所表示,28日晚上的地震,震央在橙郡北方拉哈布拉市(La Habra)東方1.6公里,屬於淺層地震。專家說,地震淺層,表示範圍集中,不會太擴大。

29日午後之震,則震央在洛杉磯郡羅蘭高地 (Rowland Heights)東南部約二公里。

28日晚上地震後,警方初步報告沒有重大傷亡,只有橙郡一人輕傷。在橙郡北方的富勒頓市 (Fullerton),50人住家損壞而暫住收容所。拉哈布拉有38人暫住紅十字收容所。

洛杉磯市長賈瑟提29日深夜在電視表示:「今天的地震是兩周來第二震,提醒我們要做好防震。」洛杉磯兩周前的地震規模是4.4,未傳重大災情。

拉哈布拉、洛杉磯等地,家具搖晃,相框從牆壁掉落,窗玻璃破裂,有的壁爐脫離牆壁,十分緊張。

專家表示,5.5的地震通常不會造成重大傷亡或物質損壞,不過,美國地質調查所的地震學露西‧家瓊斯表示,這兩天的地震有5%機率是更大震的前震。她表示,「未來幾天可能會有比較大的地震。」

南加州1994年以來已有數次地震,包括那年6.7的地震造成數十人喪生,420億美元損失,是美國史上「昂貴」程度僅次於卡崔娜颶風(2005年)的天災。

※ 相關報導:

* 震預警系統 早4秒告知
http://udn.com/NEWS/WORLD/WOR6/8580854.shtml

南加州28日晚發生的地震,再次印證聯邦地質測量所(U.S.Geological Survey,簡稱USGS)一個小組測試的雛型地震預警系統有用。在南加州拉哈布拉鎮附近地區受到芮氏規模5.1地震搖撼前,位於巴沙迪那市的地震學者早四秒鐘預知地震來臨。



◆ 大陸》環汙擴散富人逃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330000132-260209

工商時報 黃欣 2014年03月30日

■ 日前出版「國際人才藍皮書:中國國際移民報告(2014)」指出,隨著大陸環境汙染不斷加劇,已促使不少社會精英和富裕階層決定移民海外,也進一步推動海外移民潮高漲。分析人士指出,大陸正在經歷一場因自然環境惡化而引發的人口遷徙潮,環境移民也將造成未來大陸社會的結構性變化。

隨著大陸環境汙染問題不斷加劇,也成為愈來愈多大陸富人決心「遠離家園」的一大主因。

根據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最新公布的「國際人才藍皮書:中國國際移民報告(2014)」研究發現,從過去一年多來看,大陸國內的環境問題日益成為社會精英和富裕階層移民的重要原因。這些中上階級人士對於空氣、飲用水和食品衛生安全等問題較為擔憂。

報告援引「新財富」雜誌2013年的調查,認為環境、醫療水準等因素成為大陸民眾移民的第2大原因。近70%的受訪者認為,這是導致他們移民的關鍵因素。

報告指出,2013年,「霧霾」已成為影響大陸民眾的重要話題,也成為移民主因。據調查2013年1月,北京有29天是霧霾天氣,嚴重的霧霾汙染不止影響大陸民眾的生活,更引起世界關注。

英國「金融時報」日前報導指出,由於北京嚴重的空氣汙染正促使外籍人士離開北京,同時也增加了企業延攬國際人才的難度。且霧霾的問題不僅侷限於北京一帶,以2013年來說,包括廣州、上海和深圳等大陸幾大城市,也相繼出現霧霾天氣。尤其是長三角、東北老工業基地、珠三角和京津冀魯等區域,大氣汙染尤為嚴重。

海外投資移民 擋不住

由於嚴重空汙短期內難以解決,也讓追求生活品質的大陸富人選擇移民海外。報告顯示,截至2013年,大陸的海外移民存量已達到934.3萬人,23年增長了128.6%,其中「投資移民」更是迅速增加,形成新一波海外移民潮。

伴隨著投資移民數量迅速增長,海外購房規模也迅速增大。以2013年來說,在美、英、澳洲等國的大陸房地產買家迅速成為當地房產市場的主要客戶。武漢大學教授陳國恩強調,面對富豪的「出走潮」,大陸官方也應儘速制訂政策,凡投資移民均應在移民前交納足夠的環境修復費,以免這些富豪利用工業發展獲取暴富後卻一走了之,反倒讓留下來的民眾承擔環境汙染的修復責任。

報告主編、中國與全球化智庫主任王輝耀表示,他將移民移進移出間的逆差稱為「移民赤字」。他認為,移民赤字的產生,除了海外投資、留學等因素外,PM2.5已成為許多大陸人選擇移民的重要原因。他呼籲官方應建立移民局和移民體系,方能吸引全世界的人才來到大陸。

中產階層 也避走他鄉

除到國外呼吸新鮮空氣的投資移民外,那些依然留守在大陸的「環境移民」,以城市中產階層為主。由於無法忍受大城市擁擠的生存空間和糟糕的空氣,毅然逃往雲南大理、海南三亞、山東威海、廣東珠海等環境宜居、人口總量相對較少的中小城市。

大陸國家行政學院生態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張孝德認為,隨著愈來愈多的城市受到霧霾侵襲,預估未來5到8年,大陸將出現「逆城市化潮流」,將會有更多城市人選擇到鄉村生活。事實上,大陸正在經歷一場因自然環境惡化而引發的人口遷徙潮,環境移民也將造成未來大陸社會的結構性變化。

※ 相關報導:

* 歐洲》巴黎空汙拉警報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330000120-260209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上班的巴黎市民,在3月14日這天有意外驚喜,此後一連3天有免費的地鐵和公車可搭,但說到原因可就笑不出來,竟然是這個有「花都」美譽的法國首都空氣品質太差,已嚴重到威脅健康的地步,當局因而鼓勵民眾少開車多利用大眾運輸。

fsj 提到...

UN:氣候變遷 擴大本世紀動盪
http://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403310213-1.aspx

中央社 2014.03.31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問題小組(IPCC)今天發布報告,表示二氧化碳排放飆高,將擴大本世紀的衝突、飢荒、洪災和人類遷移情形。

報告指出,現今已經可以感受到氣候變遷的衝擊,且氣溫每升高1度,影響會跟著加劇,超過攝氏4度則將引發災難性後果。

政府間氣候變遷問題小組1988年成立,目的為提供政府以科學為根據的中立行為準則。小組在日本橫濱5天集會中公布第5次評估結果。

報告指出,氣候變遷恐促成動盪和衝突,因為民眾需從不適合人居的地方遷移至新的地帶,以爭奪食物和水源。

降雨模式也會受到影響,大幅升高洪水風險,特別是歐洲和亞洲地區,進而影響農業。小麥、稻米和玉米等主要農作物減少,但需求量卻因人口成長而增加。

氣候變遷也會引發水媒疾病以及蚊媒傳染病,影響健康與衛生。

報告也詳細描述氣候變遷會如何在本世紀影響全球各地。像在非洲可能會有水源短缺、蚊蟲滋生和水媒傳染疾病與糧食短缺情形,必須善用水資源並改善衛生環境。

歐洲沿海、河岸地區可能發生水患,但乾燥地區用水吃緊。此外,熱浪和空氣汙染也會影響健康。必須透過加強防洪以及省水措施,並減少碳排改善空氣品質等作法緩解。

亞洲則可能出現洪水破壞住宅和基礎建設,天氣過熱也可能導致民眾死亡,且乾旱也恐造成民眾營養不良。

其他地方像是北美洲和澳洲都有可能出現洪患,而島嶼地帶更有可能因為海平面上升而繼續流失土地。

根據報告,許多因應氣候變遷的作法其實又簡單、成本又低,像是減少水資源浪費或是打造公園減緩城市炎熱的現象等。

不論如何,若能迅速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就能大幅減少這些危險。



◆ 南加餘震上百次 專家憂大地震
http://udn.com/NEWS/WORLD/WOR6/8581134.shtml

【世界日報╱記者陳盈霖/洛杉磯報導】2014.03.31

南加州28日晚間發生的拉哈布拉地震,包括鄰近富樂頓、布瑞亞等地,出現水管破裂、斷電、汽車翻覆與房屋結構損毀、居民撤離等大小不一災情,所幸沒有人員傷亡,部分地區29日仍持續搶修。而至29日止,出現上百次餘震,其中包括29日下午2時32分,位於羅蘭岡附近發生芮氏規模4.1的較大餘震,加州理工學院地質學家瓊斯(Lucy Jones)認為是「正常的餘震」。

但科學家仍在觀察餘震變化,若未來兩、三周,餘震震度並未隨時間遞減甚至消失,「便要擔心大地震的可能」。

這次發生在28日晚間9時9分的地震規模5.1,鄰近拉哈布拉,當晚8時許,曾發生芮氏規模3.6前震,因屬淺層地震,包括洛杉磯、橙縣、河濱、聖伯納汀諾、聖地牙哥、范杜拉到寇恩縣(Kem)的民眾都有感覺。

加州理工學院地質學家Lucy Jones表示,28日地震約是17日鄰近西木地區,芮氏規模4.4地震的「十倍」。

目前人在中國的南加大地球科學系教授、地震專家酈永剛表示,這起鄰近拉哈布拉的地震,與發生在1978年,造成多人死亡的惠提爾斷層(Whittier Fault)屬同一個斷裂帶,該區近期發生多起芮氏規模4至5級地震,顯示自從1987年後,惠提爾發生芮氏規模6地震後,該地區又重新活躍。

酈永剛指出,惠提爾斷層會造成芮氏規模6以上地震,但並不會超過7,除非該斷層誘發已逾期的朋地丘大斷層(La Puente Fault)。而從地震後出現的餘震看來,「目前看起來應屬正常」,但他提醒,若未來兩、三周,依舊發生規模3、4以上餘震,民眾恐需擔心「怕會有更大地震出現」。

自29日上午,南加地區已發生上百起餘震,包括當天下午2時32分,距離羅蘭岡僅一哩,發生規模4.1的較大餘震,震深5.6哩,又嚇壞不少民眾。

儘管並未造成傷亡,但28日的拉哈布拉地震,各地陸續有規模不一的災情傳出。包括富樂頓、布瑞亞等地,28日晚間傳出水管破裂、瓦斯外洩等,部分地區29日上午仍搶修中。富樂頓位於Rosecrean與Gilbert路交口處,28日晚間便因水管破裂封鎖街道,至29日上午,要進入Gilbert街的車輛,都必須繞道而行。

該市相關單位自上午8時起,也陸續增派相關人員,調查市內房屋受損情況。位於北富樂頓,2700 Associated路街區一帶社區公寓與富樂頓西北區約20棟房屋,因地震造成結構損毀,貼上紅色警戒(Red-Tagged),影響約73人。

拉哈布拉相關單位,也派員檢查城市內公寓建築結構損壞情況,部分民眾28日震後自動撤離,在紅十字會提供的避難所暫時休憩。

鄰近震央的布瑞亞(Brea)地區,也出現因岩石滑落壓毀車輛事故,相關單位封鎖Carbon Canyon路段。

部分地區28日地震後斷電,包括拉米拉達約1748戶斷電,但很快便恢復正常。捷運各線,地震後也出現150分鐘至42分鐘延誤,相關單位震後檢測捷運系統損毀情況,所幸一切正常。

※ 黃石公園更令人擔憂。



◆ 陸南部7省豪雨 16死2失蹤
http://www.cna.com.tw/news/acn/201403310154-1.aspx

中央社 2014.03.31

受北方冷空氣與偏南暖濕氣流交會影響,中國大陸南部7省豪雨造成災情,截至今天上午9時為止,共計有16人死亡、2人失蹤。

中國大陸民政部網站公布,28日以來,大陸南方出現今年入春以來首輪大範圍豪雨,引發洪澇、強風、冰雹等災害。

網站中指出,據國家減災委員會辦公室初步統計,這次災害性天氣造成福建、江西、湖南、廣東、廣西、重慶、貴州7省(含自治區、直轄市)71個縣(市、區)83.4萬人不同程度受災,共有16人死亡、2人失蹤。

其中,廣東死亡7人、失蹤2人,江西、湖南、貴州、重慶死亡各2人,廣西死亡1人。

fsj 提到...

氣候劇變 中印等國將缺水、糧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401000434-260108

中國時報 陳文和/綜合報導 2014年04月01日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3月31日發布新的報告,對氣候變遷趨勢提出歷來最嚴厲也最悲觀的預測,據料中國與印度等多數亞洲國家,不僅將飽受更極端氣候劇烈衝擊,到本世紀中葉更將經歷嚴峻的飲用水與糧食方面的壓力。

IPCC第二工作組在日本橫濱的會議結束後發布報告,評估氣候變化對全球人類生活、自然資源與海洋生態可能造成的衝擊。報告具體地預測,中國與南亞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國「小麥與玉米生產總量將面臨負面衝擊」,進而「影響亞洲大陸整體的糧食安全」。

洪災風險顯著升高

除乾旱現象引發的缺水與糧食短缺風險日益升高,會導致營養不良的問題,由於降雨模式陷入混亂,亦會導致亞洲與歐洲地區發生洪災的風險顯著升高。河岸、海岸與城市洪水氾濫,也會造成亞洲地區基礎設施、拓居地與生計廣遭毀壞。

其他有關亞洲的主要預測還包括:熱浪相關的致命風險升高;西伯利亞、中亞與西藏高原永久凍土層日漸消融;亞洲大多數山川冰河逐漸縮減,比如喜馬拉雅山冰川融解,造成4條河流流量顯著增加。

而印度孟買、加爾各答及孟加拉首都達卡等地也面臨海平面上升的衝擊。

此外,二氧化碳排放量持續飆高,溫室效應持續擴大,越來越可能給全球帶來「嚴重、無孔不入且不可逆轉」的衝擊。而這造成的氣候變化可能會使動亂、衝突、飢餓、洪水、被迫大規模遷徙等的風險加大。脆弱的珊瑚礁與北極棲地一些易受影響的動物與植物,也可能受氣候變化衝擊而滅絕。

貧窮人口首當其衝

北美洲與澳洲也持續受洪患威脅,非洲則面臨水資源與糧食短缺、蚊蟲孳生及以水為媒介傳染疾病等問題。

這份供各國政策制訂者參考的49頁摘要報告也詳盡解釋,全球多數國家掙扎於社會邊緣求生的貧窮人口,因可用的自然資源匱乏,所承受的氣候變化衝擊將最為劇烈。



◆ 83萬人受災 暴雨冰雹襲7省20死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401000444-260108

中國時報 藍孝威/綜合報導 2014年04月01日

近日大陸南方普降暴雨,引發洪澇、大風冰雹、山體滑坡等災害。據陸民政部統計,已在福建、江西、湖南、廣東、廣西、重慶、貴州7等省市,造成20人死亡、2人失蹤、83萬4千人不同程度受災。

昨天一早,深圳的白晝如同黑夜,暴雨如注,汽車雨刷根本來不及撥去雨水,駕駛只能勉強看到前車,道路上險象環生。多條馬路積水深達1公尺,部分路段緊急封閉。

深圳豪雨50年一遇

自30日傍晚至31日凌晨,深圳全市平均降雨125毫米,最大累計降雨達318毫米,深圳紅樹林站最大1小時降雨量達115毫米,是該地氣象紀錄最大值,局部降雨頻率超過50年一遇。

水淹機場旅客跳腳

這場暴雨,影響珠三角各大機場的正常起降。才剛啟用4個月的深圳機場新航廈遭暴雨侵襲,包括出發大廳、到達大廳以及停車場等,大量雨水從天花板縫隙傾瀉而下,上演「水漫金山」。

因天氣因素,深圳機場30日、31日取消超過350個航班,造成近5千名旅客滯留。有旅客不滿航空公司的應變安排,憤怒跳上服務櫃台抗議,或是動手打砸電腦、印表機,還一腳踢翻地勤送來的便當,飯菜散落一地。

6小時閃電9千次

3月30日下午5點半左右,東莞寮步鎮三名東莞理工學校女學生在回家途中,因積水太深,其中一名16歲的女學生不慎落入下水道,被雨水衝走,尋獲後送醫不治。肇慶高要市南岸街道長樂墓園發生一起山體滑坡事故,造成7人被掩埋,其中6人死亡。

從30日18時至31日0時,6小時內,深圳共記錄到9119次閃電。許多深圳市民被頻繁的雷聲驚醒,民眾紛紛起床拔下電腦電視等電器的插頭,路邊停放的車輛被雷電轟隆聲感應,防盜器響個不停。

據廣東省民政廳通報,因災死亡人數達到11人,受災人口786人;嚴重損壞房屋250間;直接經濟損失233.5萬元人民幣。

這場強對流天氣,廣西也受到影響,目前已致1人死亡,累計9萬6千人受災。福建有4萬6千人受災,800多人緊急轉移安置,近600人需緊急生活救助;1.1萬間房屋不同程度損壞;農作物受災面積兩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6600多萬元人民幣。

fsj 提到...

智利8.2強震 大浪、山崩、路斷
http://udn.com/NEWS/WORLD/WOR3/8587613.shtml

【聯合晚報╱編譯蔡致仁/綜合報導】2014.04.02

目前已5死

智利北部城市伊基克外海當地時間1日晚上8時46分(台灣時間2日上午7時46分)發生芮氏規模8.2的強震,出現高度2.11公尺大浪,當局下令濱海地區疏散以策安全。智利救難單位表示,強震引發山崩,導致部分道路交通中斷。路透報導,目前確認5人死亡、3人受傷。

美國地理調查局(USGS)表示,這場地震發生在北部伊基克外海西北方99公里處,震源深度僅海床下10公里,該地區過去兩周已經發生許多次地震。位在夏威夷的美國地理調查局向中美與南美數國發出警告,強震產生高度2.11公尺的大浪。智利、厄瓜多、祕魯當局發布海嘯警告。智利政府發布疏散命令,要求沿岸民眾到高處避難。

智利大學地震學家帕爾多說,地震後數小時內又發生至少8次強烈餘震,其中一次達到6.2芮氏規模,目前無法排除未來還有餘震,甚至是更大規模地震的可能性。

地震造成智利北部山崩,部分道路受阻,欲撤離的民眾卡在車陣中。智利國家緊急辦公室主管托洛說,海嘯的第一波大浪沖擊北部沿岸,南部海岸在未來5小時內也可能發生海嘯。

智利內政部長潘內立羅說,伊基克一所女監約300名囚犯趁亂逃走。警方說,約16名女犯人立刻被抓回來。



◆ 陸南方暴雨23死 損失40億
http://www.cna.com.tw/news/acn/201404020256-1.aspx

中央社 2014.04.02

中國大陸民政部今天公布,南方7省市自3月27日以來發生今年以來最強暴雨及強對流天氣,造成23死,直接損失達人民幣8.8億元(新台幣約40億元)。

根據大陸民政部官網公布截至2日上午9時的統計,南方連日暴雨造成廣東等7省市部分城市內澇和山崩等災害,共128.5萬人受災,23人死亡,3人失蹤,2.2萬人緊急轉移安置,1.6萬人需緊急生活救助。

暴雨造成1700餘間房屋倒塌,7.8萬間不同程度損壞;農作物受災面積5萬8600公頃,其中絕收6700公頃;直接經濟損失8.8億元。

大陸民政部指出,受災省市包括廣東、廣西、福建、江西、湖南、重慶和貴州,除廣東、廣西部分地區仍持續降雨,其他省市降雨大致結束。



◆ 地球大滅絕 元凶指向微生物
http://udn.com/NEWS/WORLD/WOR4/8586120.shtml

【中央社╱華盛頓31日綜合外電報導】2014.04.01

火山與小行星有時被認為是在2億5200萬年前毀滅地球上幾乎所有生命的原因,但美國研究人員今天表示,元凶是更小的微生物。

根據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科學家與中國大陸同僚發表的新理論,這些稱為甲烷八疊球菌屬(Methanosarcina)的微生物,突然大規模出現於海洋,釋放甲烷到大氣中,導致海洋化學性質與地球氣候劇烈改變。

科學家研究大陸南部岩層的沉積物,試圖解釋為什麼會發生二疊紀末期大滅絕,以及是什麼造成地球史上5大大量死亡事件中規模最大的一起,在數十萬年間造成這麼多生物滅亡。

麻省理工學院研究人員福尼耶(Gregory Fournier)表示,火山爆發本身無法解釋為什麼滅絕發生得這麼快,但火山爆發可能將額外的鎳釋放到環境,以餵養微生物。

福尼耶說:「火山一開始快速釋出二氧化碳,接著會逐漸減少。」他又說:「不過,我們發現情況相反,也就是快速持續增加。」他說:「這表示是微生物擴增。」

他說,微生物可讓碳產量急遽增加,這也許能解釋大量滅絕的速度與力量。

這項研究獲得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國家科學基金會(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中國大陸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等贊助,研究報告發表於美國同儕審查期刊國家科學院學報(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fsj 提到...

智利8.2強震6死 300女囚溜了
http://udn.com/NEWS/WORLD/WOR3/8589314.shtml

【聯合報╱編譯馮克芸/綜合報導】2014.04.03

南美洲國家智利北部太平洋沿岸在當地時間一日晚間八時四十六分(台灣時間二日早上七時四十六分)發生芮氏規模八點二的地震,目前已證實至少六人死亡、三人重傷;太平洋海嘯預警中心曾針對祕魯、厄瓜多等地發出海嘯警報,但已在二日早上全部取消。

美國地質調查局最初指出,此次地震規模為八點零,後來提高為八點二,震央在智利伊基克市西北方約九十五公里的太平洋海域,深度約廿點一公里;目前已有廿多次明顯餘震,最大規模六點二。

此次強震在智利北部引發小型土石流、震央附近約有廿萬人口的阿里卡市多半停電,伊基克市一所監獄安排撤離時,有三百多名女囚脫逃,迫使當局關閉智利與祕魯邊界,但其中廿多人已在二日早上被警方逮捕。

智利總統蜜雪兒‧巴契雷特二日宣布北部震區進入緊急狀態,且派一百名鎮暴警察及三百名官兵進駐;地震過後,智利當局下令所有沿岸居民立即撤離,且發布海嘯警報。

第一波海嘯已在震後四十五分鐘襲擊智利沿岸的幾個城市,大浪最高超過兩公尺,但這項海嘯警報已在當地時間二日早上七時解除。

截至二日晚間為止,部分沿岸居民已開始返家,初步統計死亡人數僅六人,其中有死者是地震時心臟病發喪生。日本氣象廳二日表示,智利地震引發的海嘯可能在三日早上抵達日本,估計浪高可能達一公尺,但他們尚在評估是否發布海嘯警報或警戒程度較低的海嘯勸告。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導,智利近兩周曾發生五十至一百次小規模地震。地質學家警告,由於智利位處環太平洋斷層線「火環帶」,一日的地震並未釋出所有能量,未來當地可能發生更大規模地震。不過,專家所稱的「未來」可能是明天,也可能是五十年後。



◆ 閱讀秘書/全球地震 五分之一在智利
http://udn.com/NEWS/WORLD/WOR3/8589288.shtml

【聯合報╱編譯組】2014.04.03

智利東倚安第斯山脈,西臨太平洋海溝,海岸線蜿蜒四千多公里,是個形狀如同辣椒般狹長的國家。由於恰好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智利成為全世界火山地震活動最活躍的地區之一:全世界平均每年九千餘次地震中,百分之廿一發生在這裡。

對此,智利大學地震服務中心科研主任巴里恩托斯在二○一一年接受新華社專訪時解釋:根據板塊移動理論,智利西部沿太平洋一側正處於納斯卡板塊和南美板塊邊界上。在岩漿的沉降作用下,兩板塊相向運動,互相碰撞、擠壓。屬於海洋板塊的納斯卡板塊比重較大,沉降於南美板塊之下,並不斷擠入南美板塊。由於納斯卡板塊移動速度較快,它與同樣相當活躍的南美板塊碰撞形成的地震往往較為強烈。

另外,納斯卡板塊俯衝沉降會在海下產生強烈縱向波動,引發海嘯。聖地牙哥大學地震專家岡薩雷斯指出,伊基克地區一百卅多年來沒有發生過大地震,因此積聚了大量能量。

fsj 提到...

智利震災城 驚見太平天國後人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404000904-260309

旺報 實習記者易念/綜合報導 2014年04月04日

智利於台北時間2日上午7時46分發生8.2級強震,離震央最近的城市伊基克(Iquique)是大陸廣西南寧市的友好城市,而且當地1/4的居民有華人血統,許多人的祖先更是太平天國的太平軍。

截至台北時間2日18時,智利官方確認這場地震至少導致6人死亡,所幸尚無華僑在地震中遇難。智利是距離中國最遠的國家,從大陸坐飛機到智利,按照目前已開通的航線,最快也要30個小時才能抵達。但這場地震讓世人驚覺,在離中國如此遙遠的國度裡,竟有這麼多華人居住。

這次智利地震的震央伊基克,既是旅遊勝地,也是銅礦重鎮和商業中心,設有南美洲最大型的自由貿易區,經此處運入南美的貨物,近4成來自中國。

飲食文化富東方色彩

據北京《法制晚報》報導,當地有18萬居民,其中1/4為華人血統。當地的飲食文化也深受中國影響,當地語言的中餐館叫「其發」,如同廣東話「吃飯」的發音,餛飩被稱為「完蛋」,發音也和浙江話的「餛飩」相同。

抗清失敗被賣身國外

為什麼智利的一個城市會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問題的答案可追溯至約150年前。清末時期,太平天國抗清失敗,1862年左右,3萬多名太平軍被迫當「豬仔」賣到國外成為「契約礦工」。其中,1萬多名太平軍與親屬被運到當時屬於祕魯的伊基克,以挖鳥糞和當硝石礦工維生,當時他們很想反抗監控他們、持槍彈的洋人,但怕被殺,只好忍受。

1866年,智利和祕魯、玻利維亞發生「硝石戰爭」,這些太平軍以原有編制整編,加入智利軍隊,向祕魯宣戰,成功牽制對方,協助智利打勝仗。戰爭結束後,智利政府決定將伊基克贈給太平軍成立自治鎮,條件是要繼續幫助智利攻打祕魯,但太平軍不想再捲入戰爭,選擇留在當地做平民,沒有接受這個條件。

小 靈 通

太平天國

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歷史上聲勢最浩大的農民起義行動。1850年末,由洪秀全、楊秀清、蕭朝貴、馮雲山、韋昌輝、石達開等人,發動對滿清朝廷的武力對抗,後建國號「太平天國」。1864年太平天國首都天京淪陷,幼天王洪天貴福被俘虜;1872年5月12日,最後一支打著太平天國旗號的部隊在貴州敗亡。(易念)

※ 相關報導:

* 老僑、新僑 拉丁美洲拚生存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404000909-260309

目前在智利的華僑人數不少,在1862年被賣到智利的華人後代被稱為「老僑」,早期多以經營廣東餐飲為主;2000年後才移民到智利的「新僑」,主要經營進出口貿易和旅遊業,人數成長很快。

大陸媒體報導,遠自1862年被賣到智利當礦工的中國人,在與當地人混居後,逐漸融入了當地社會,他們被稱為「老僑」。「最早來智利的華人,很多都是從祕魯騎著馬過來的。」徐偉雄來自廣東鶴山市鶴城鎮,祖輩早就踏足智利,他已經是家族在智利的第5代了。

當地華人晚輩在談起老僑時,總會肅然起敬。老僑的個人經歷可說是華人在智利的生存奮鬥史。老僑來到智利後,大多選擇開餐館,目前僅聖地牙哥就有約600家中餐館。



◆ 野牛奔逃 傳黃石超級火山將爆發
http://udn.com/NEWS/WORLD/WOR6/8590017.shtml

【世界日報╱編譯中心/綜合2日電】2014.04.04

許多博客(blogger)近日在網路上公布錄影,顯示北美野牛等動物從黃石國家公園(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奔逃,引發令人心驚的「上個月30日南加州地震增強地震活動,可能引起黃石超級火山爆發」的說法。

參與幕後討論的兩名主要博客表示,無法預知黃石超級火山何時爆發,但3月30日的芮氏規模4.8地震,似已引起動物反應,牠們為了某種原因從這個地區奔逃。

博客李伊(Jay Lee)說:「我不知道該不該相信這個說法,但我可以告訴大家,今天早上看到野牛跑上街,是否因黃石公園的活動而引起,我不知道,但牠們逃離黃石公園,必定警覺將要發生什麼事情。我希望大家聽一聽錄影中的聲音,決定自己的看法。」

自稱是俄亥俄州知名野地求生者及搜救專家的魯普修(Tom Lupshu)在「YouTube」頻網站說,黃石國家公園的麋鹿將近四分之一失去蹤影。生物學者不確定麋鹿是否驟然減少,或有其他原因導致數量減少。

他說,媒體對此事隻字不提。但他確實看到野牛群逃命,衝到公共道路上,牠們並沒有被追趕或圍捕,只是一個勁從山坡衝到下面的公路,牠們必然查覺到將有致命的大事來臨。唯一的解釋是,黃石超級火山將要爆發。

魯普修稍後在另一個錄影中說,科學家表示,他們無法預測超級火山何時爆發,但有一事可以確定,這個地區地震愈多,超級火山被「震醒」的機率愈大。這個超級火山座落於懷俄明州境內的黃石公園地下。

※ 相關報導:

* 極度驚嚇 智利又傳7.8餘震
http://udn.com/NEWS/WORLD/WOR3/8590155.shtml

智利北部1日晚上8時46分發生規模8.2的強烈地震,造成六人喪生,連遠至日本都出現海嘯,不過奇蹟似地卻沒有造成廣泛的嚴重損害,受到極度驚嚇的成千上萬震區居民逃出家園,在空曠山區度過一夜,事過十小時後政府宣布解除海嘯警報,才於2日陸續回家檢視災情。但3日凌晨又發生強度7.6的餘震,美國地質調查所稱,餘震位於前一天發生地震的附近伊基克(Iquique)港口以南12哩(19公里)處,為深度達12.4哩(20公里)的淺層地震。

....智利是「超級巨震」最多的國家之一,但這次強震卻沒有造成大損失,主要因為防震準備充分。1970年後,智利至少經歷過13次7.7以上地震,大多數建築已夠堅強。智利政府也屢從地震中汲取教訓,斥巨資研發抗震技術,提升新建築抗震能力,建材都必須能抵擋強度九以上地震,不合規定者將予拆除。

fsj 提到...

名家觀點/企業面對氣候變遷之風險管理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8596024.shtml

【經濟日報╱楊清榮】2014.04.07

2014年初以來,因極地渦旋現象使美東地區遭逢罕見的強烈暴風雪侵襲,估計經濟損失已逾數百億美元,彷彿災難電影「明天過後」中狂風暴雪襲擊紐約市的場景重現;然而同時期,美國加州卻出現百年以來最嚴重的旱災。

氣候異常事件不利美國第1季經濟成長率,更可能影響美國聯準會(Fed)的量化寬鬆(QE)退場政策,可見氣候異常事件除了造成企業損失,對於國家金融政策乃至於全球經濟體的間接影響其實至深且鉅,以下議題值得探討。

1.水、電資源:2013年印度及澳洲等亞洲地區皆發生嚴重乾旱,試想若此嚴重乾旱未來亦發生於台灣,對於用水、電量相當高之科學園區而言,我們是否已做好充分準備?

2.供應鏈:2012年泰國洪災造成眾多汽車及硬碟製造業者位於泰國的生產線停擺,導致全球產業供應鏈被迫中斷,台灣廠商亦受影響,類似事件將考驗我國產業的風險應變能力。

3.營運成本與財務管理:美國經濟學者Jeff Lazo研究指出,共計11種天氣敏感產業將因天氣因素使其營運有重大影響,台灣各產業對於類似經驗是否已有深刻認知,以將天氣變化對企業營運的負面影響降至最低。

4.節能減碳:企業應於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CSR)揭露綠色環保的具體落實計畫,包括石化業者是否應響應政府廣為造林減碳,電子產品製造商是否應研發低耗能、低污染製程,以及將環保材質融入產品設計中。

氣候風險對企業亦可能產生不同面向的影響,例如:大陸安徽省去年適逢酷暑導致冷氣空調設備租賃的需求短期內暴增,業者因此大發利市;美商硬碟大廠Seagate因泰國廠區地勢高未受洪水波及,致該季出貨量全球第一。

因此是否趨吉避凶,端視企業是否能分析營運模式與各種氣候風險的關聯性,採取適當的財務規劃,進而妥善運用分散生產、異地備援、物料管理等風險管理方法,我們提供以下建議及實務作法:

1.風險辨識、評估與排序:實務上可運用歷史資料分析、作業分析、SWOT分析或情境模擬等方式辨識各種風險及影響範圍、幅度,預先擬定因應策略。

例如交通部公路總局採用氣象預報資訊作為蘇花公路於颱風期間是否封路的決策參考,近三年來已達成零死亡率的目標。

2.風險應對:企業確認曝險程度與極端天氣事件的關係後,即應積極應對。例如遊樂園業者在預測天候不佳時,可增加室內表演節目,反之,則可事前規劃多種購票通路(網路)及交通管制計畫,疏導遊客人潮減少等待時間。

3.風險移轉:企業可透過火災保險、工程保險或活動事件保險將氣候風險及營運中斷風險等轉嫁予保險公司,並評估最大可能損失(PML)及企業風險承擔能力,設定風險自留與轉嫁幅度,適度提高自負額度或設立賠償限額等保險條件,穩定經營成本。

4.營運持續:擬定企業營運持續管理(BCM)規劃應變計畫。例如高科技產業透過分散式供應鏈,減少營運中斷風險。

去年距離台灣僅有咫尺之遙的超級強烈颱風「海燕」重創菲律賓,我們應反思綢繆之道,在下一個「海燕」來襲前,預作充分準備,進而善用企業風險管理的方法,提升產業競爭力。

(作者是富邦產物保險公司資深副總經理)



◆ 河北森林大火 出動數千人滅火
http://www.cna.com.tw/news/acn/201404070432-1.aspx

中央社 2014.04.07

中國大陸正值清明小長假,河北省保定市阜平縣6日發生森林大火,官方派出近2000人前往撲救,截至今天發稿為止,火勢已得到基本控制。

綜合大陸媒體報導,河北省保定市阜平縣天生橋鎮不老樹村6日凌晨5時50分發生森林火災,由於山勢陡峭,植被茂密,撲救難度較大。

河北省森林防火指揮部當時立即啟動森林火災緊急方案,先後派出兩個工作組赴火場指導撲救工作,及時調集專業撲火隊900人、保定武警支隊250人、幹部群眾800多人進行撲救,目前無人員傷亡。

報導說,起火原因初步認定為一礦點施工引發。

截至目前,火勢雖已得到基本控制,但現場仍有明火,無大風。撲救隊已設置隔離帶,專業撲火隊正在明火區域進行增援撲救。



◆ 病媒傳染病 威脅全球逾半人口
http://www.cna.com.tw/news/aopl/201404060255-1.aspx

中央社 2014.04.07

病媒傳染病威脅全球逾半數人口的健康,在世界衛生日前夕,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辦事處與主要夥伴亞洲開發銀行,呼籲相關各方保持警覺,共同因應挑戰。

明天是世界衛生日,世衛西太平洋辦事處主任申榮洙說,今年的主題是「咬一小口、帶來大威脅」,提醒民眾注意病媒傳染病,包括區內的37個國家。

申榮洙補充,世衛在抑制病媒傳染病的工作上獲得重大進展,特別是瘧疾,但仍需政府及社會各界的更多支持,並提高民眾對這些疾病的警覺,懂得如何保護自己。

總部設在馬尼拉的世衛西太平洋辦事處和亞銀,在1份聲明中警告,傳染媒介如蚊子、蝨子、跳蚤、蚋、淡水蝸牛等,可從被感染的動物或人類身上,傳播危險的寄生生物,威脅人類健康。

聲明說,約1/6的疾病及殘疾是因病媒傳染病所致,全球逾半數人口正面臨這些疾病的威脅,愈落後的國家、愈貧窮的社區,受到的影響也最大。

在病媒傳染病當中,瘧疾仍是對人類的頭號殺手,估計光是在2012年就已傳染2億700萬人,奪走62萬7000人的性命。

但聲明指出,擴散最快的病媒傳染病是登革熱,和瘧疾一樣都是透過蚊子傳播。

過去50年間,登革熱病例激增30倍,每年估計有50萬人需住院治療,絕大部份是兒童,其中2.5%不幸死亡。2012年數據顯示,逾100個國家發生1億宗病例,75%集中在亞太地區。

世衛西太平洋辦事處表示,中國大陸、南韓與索羅門群島成功消除淋巴絲蟲病,且2000年至2011年間,西太平洋地區瘧疾病例減少46%、死亡率下滑73%,但登格熱與屈公熱卻出現上揚趨勢,且瘧疾抗藥性、殺蟲劑抗藥性,仍是令人關切的挑戰。

fsj 提到...

沙漠吸收二氧化碳 降低暖化衝擊
http://udn.com/NEWS/WORLD/WOR4/8605388.shtml

【Upaper╱編譯陳澄和】2014.04.11

研究人員說,沙漠能協助減少全球暖化,或許可以幫忙人類走出困境。

新研究發現,在地球生態體系占很大比率的乾燥地區,很不可思議地能吸收大量的碳。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升高時,沙漠可能會吸收更多的溫室氣體,降低暖化衝擊。

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艾凡斯教授領導的團隊進行1項10年的研究,他們把加州莫傑夫沙漠的許多地塊,暴露於2050年預計會達到的二氧化碳水準,再把土壤和植物移到1公尺深的地方,測量可吸收多少的碳。

研究報告指出,二氧化碳含量升高會加速根圍的活動,並促進碳的吸收。據科學家計算,乾旱地區未來可能吸收相當於目前碳排放量的4到8%。



◆ 尼加拉瓜強震 1死33傷
http://www.cna.com.tw/news/aopl/201404110289-1.aspx

中央社 2014.04.11

尼加拉瓜政府今天說,昨天發生的規模6.2地震奪走1人性命,33人受傷,超過800棟房屋毀損。總統奧蒂嘉宣布進入緊急狀態。

奧蒂嘉(Daniel Ortega)說,地震造成重大損害,並引發民眾恐慌。

馬納瓜一家醫院人員說,死者是1名37歲女子,因心臟病發死亡。

傷者當中有3人傷勢嚴重。

根據美國地質調查所(USGS),地震震央位於首都馬納瓜以北20公里,震源深度10公里。

尼加拉瓜國土研究所(INETER)指出,地震規模為6.2。

全國防制檢災系統(SINAPRED)救災網絡人員龔薩雷茲(Guillermo Gonzalez)稍早告訴記者:「整個太平洋沿岸地帶都感受搖晃,據報中部地區也有感。」

總統奧蒂嘉宣布馬納瓜和雷昂(Leon)省的學校停課,並說已發生超過400起餘震。



◆ 規模7.3強震 襲巴布亞紐幾內亞

中央社 2014.04.11

根據美國地質調查所(US Geological Survey),巴布亞紐幾內亞外海今天發生規模7.3強震,但沒有發生海嘯的可能性。

法新社報導,美國地質調查所說,測得震源深度約為50公里,震央位於距布干維爾島(Bougainville)潘古納鎮(Panguna)約52公里處。

fsj 提到...

聯合國:阻止氣候災難 只剩15年
http://udn.com/NEWS/WORLD/WOR3/8611129.shtml

【聯合報╱編譯李京倫/報導】2014.04.14

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遷問題小組(IPCC)十三日在德國柏林發布報告指出,世界各國阻止全球暖化的速度太慢,唯有在未來十五年加緊行動,才能避免災難性的氣候變遷。報告建議全球應立即改變能源生產方式,從高碳排放燃料轉移到風力、太陽能和核能等低碳能源。報告中說,照目前趨勢暖化下去,到本世紀末溫度將升高最多攝氏四點八度,造成嚴重災難。

新的全球氣候公約預計在二○一五年底談成,二○二○年生效,這分報告或能促成公約簽訂。

IPCC指出,目前人類技術仍有可能把全球暖化控制在可以忍受的程度,不過,即便是最努力保護環境的歐洲,行動仍然不足。撰寫報告的IPCC第三工作組共同主席艾登霍佛說:「如果我們再拖十年,穩定氣候的代價就會變得非常高昂。」

報告指出,如果人類再不努力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後代子孫要扭轉氣候變遷趨勢,只能依靠新科技從空氣中抽取溫室氣體,但這種科技目前幾乎不存在,無法保證未來會發明,遑論後代子孫負擔得起。

報告指出,再生能源的成本降得很快,廣泛採用的經費變得可以負擔,例如丹麥與德國已廣泛採用再生能源。此外,自從IPCC在二○○七年發布重要報告後,許多國家開始積極執行改善氣候的方案,包括中國大陸和美國,也就是說,解決氣候問題的決心正在增強。

不過,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在本世紀最初十年激增為上世紀最末十年的近兩倍,顯示開發中國家(尤其是中國大陸)大量興建火力發電廠,富國減排的進度緩慢。

各國阻止暖化的有力行動拖得越久,就越難達到國際社會同意的控制暖化目標,也就是全球均溫不能比工業化之前上升超過攝氏兩度。科學家擔憂,超過兩度會導致冰層融化、海平面急升、糧食生產困難、樹木大量枯死、動植物大規模滅絕等嚴重後果。



◆ 智利野火 11死500屋毀
http://udn.com/NEWS/WORLD/WOR4/8611126.shtml

【聯合報╱編譯組/綜合報導】2014.04.14

難以控制的野火肆虐智利港口古城瓦巴萊索(Valparaiso),至少造成十一人喪生,五百棟民宅燒毀,數千人被迫撤離。

擁有廿七萬人口的巴萊索港口城市,市中心色彩繽紛的古宅、石板路和沿著地形起伏的軌道街車,每年吸引大量遊客造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二○○三年將這座港市的十九世紀古城區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如今火勢朝向城區蔓延,數以千計居民無助望著鄰近山丘熊熊火光。

智利總統巴舍萊十二日宣布這個地區成為災區。起火原因仍在調查當中。

瓦巴萊索市長卡斯卓說,這是當地歷來最嚴重的火災。瓦巴萊索是智利最重要的港口之一,座落於首都聖地牙哥以西大約一百卅五公里處。



◆ 全球海洋酸化 魚恐失生存本能
http://www.cna.com.tw/news/ait/201404140240-1.aspx

中央社 2014.04.14

今天發布的研究報告說,全球海洋因為氣候變遷酸化,魚類失去牠們的生存本能,甚至會被掠食者的味道吸引住。

美國物理學家網站(Phys.org)報導,根據這項新研究,棲息在有二氧化碳自海床滲出的珊瑚礁的魚類,比起棲息在一般珊瑚礁的魚類,較無法偵測出掠食者味道。

巴布亞紐幾內亞外海珊瑚礁的海水原本就是酸性,對當地魚類進行的研究顯示,魚類行為比較冒險。

研究報告主要執筆人、澳洲詹姆士庫克大學(James Cook University)教授孟迪(Philip Munday)表示:「魚類通常會避開掠食者味道,這點很合理。」

他說:「不過,牠們如今開始被掠食者味道吸引住。這很不可思議。」

他說:「牠們也會游到離藏身處更遠的地方,牠們變得更好動,更常在周圍地區出沒。這對牠們來說是比較冒險的行為,因為牠們更可能被掠食者吸引。」

孟迪說,這份發表於「自然氣候變遷」(NatureClimate Change)月報的研究報告很重要,因為釋放到大氣的二氧化碳,有約30%最終將被海洋吸收,讓海洋變得更酸。

受到氣候變遷影響,研究人員研究的珊瑚礁附近的海洋酸化程度,預計將在本世紀末前遍及整片海洋。

孟迪說,儘管活在高濃度的二氧化碳環境中,魚類似乎還是無法適應這種情況。

孟迪說:「牠們似乎無法在有生之年適應。」



◆ 蜜蜂大量死亡之謎…農藥害牠變笨
http://udn.com/NEWS/LIFE/LIF1/8611778.shtml

【聯合晚報╱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2014.04.14

蜜蜂大量死亡原因有解。台大組成跨領域研究小組歷經7年研究,終於破解蜜蜂大量死亡之謎。研究團隊發現,類尼古丁的農藥殺蟲劑益達胺,會造成工蜂中毒後沒有能力飛回;進一步追蹤發現,即使幼蜂是受到低劑量的農藥汙染,幼蜂中毒後雖然仍能順利長大,卻會喪失學習記憶能力,不僅變笨、不會採蜜,也飛不回來,最後導致整個蜂群生態崩壞

台大昆蟲系教授楊恩誠表示,益達胺是一種水溶性、系統性的農藥;經過實驗發現,一般蜜蜂採蜜後300秒內會飛回蜂巢,但餵食含有40ppb的益達胺糖水的蜜蜂,卻停下來不飛了,且用觸角不斷搔眼睛,似乎非常不舒服,但一段時間後又會飛回蜂巢;國外的許多研究也顯示,超過40ppb的益達胺就會使得蜜蜂不正常採蜜,劑量越高,中毒的蜜蜂越多,整個蜂群消失的數量也越多。

進一步研究發現,若把益達胺的劑量調高為2000ppb,幼蜂依舊活得很好,包括封蓋率、化蛹率、羽化率等,都不受農藥影響;但蜜蜂幼蟲僅只受到10ppb低劑量益達胺污染,等蜜蜂長大後,竟然失去學習能力,記不得如何採蜜,也飛不回來,也就是「變笨了」。

楊恩誠說,即使是低劑量的農藥,也會使得蜜蜂失去學習記憶的能力,進一步會造成整個蜂群的崩壞,因此,未來仍需跨領域合作,台大生機系用雷射刺青結合影像辨識系統,追蹤觀察蜜蜂活動,同時用紅外線監控蜂群;而電機系用雷達了解蜜蜂行為,從蜂巢內外掌握蜜蜂行蹤。

楊恩誠表示,除了益達胺以外,只要和蜂群採集行為有關的各項農藥都可能導致蜂群中毒。1980年代益達胺被認為是安全的農藥,對哺乳類動物無害,但對於甲殼類、無脊椎動物會造成神經傳導問題,也會破壞免疫系統。

台灣的蜂蜜產值高達23億元,有40多種作物仰賴蜜蜂授粉,而全球有三分之一的作物仰賴蜜蜂授粉,台大的研究突破,領先國際其他的蜜蜂研究團隊,有助未來解開蜜蜂大量死亡之謎。

閱報秘書/「益達胺」是什麼?

益達胺是一種水溶性、系統性的類尼古丁農藥,作用在神經系統,一般用於除蟲。包括水稻田、果樹、蔬菜都可合法使用,部分貓狗身上除蟲也可用。

1980年代被認為是安全的農藥,對哺乳類的神經系統影響小,但對甲殼類、無脊椎昆蟲影響大,不僅會影響其神經傳導,也會破壞免疫系統,因懷疑益達胺與蜜蜂消失有關,歐盟從去年起,暫停使用2年。

※ 相關報導:

* 農委會:無禁用益達胺計畫
http://udn.com/NEWS/LIFE/LIF1/8611779.shtml

農委會防檢局表示,台灣的蜜蜂死亡大多屬於急性中毒,並非迷航最後大量死亡;歐盟內部對於益達胺的使用並未達成共識,因此僅暫停使用包含益達胺在內的4種農藥,2年後再檢討是否開放,但目前國內並沒有禁用益達胺的計畫。

fsj 提到...

中國空污 太平洋風暴增強
http://news.ltn.com.tw/news/world/paper/771058

自由 2014.04.16

〔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報導〕「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刊登一項中美兩國學者歷時10年的研究警告,中國等亞洲國家的空氣污染不只影響亞洲,也將大幅加速太平洋風暴的強度與改變太平洋的氣候模式,對整個北半球、甚至全世界的天氣帶來衝擊。

加州理工學院噴射推進實驗室的博士後研究員王遠(Yuan Wang,譯音)與德州農工大學大氣科學家張仁義(Renyi Zhang,譯音)博士等中美科學家,運用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遷小組的資料來模擬氣候模型,研究懸浮微粒對氣候的影響。

他們的研究發現,亞洲的懸浮微粒會飄散到太平洋地區,很可能導致太平洋中緯度地區的氣旋威力增強,使風暴變得更廣更強,帶來更多降雨,以及更多熱氣從赤道流向北極。


雲層加厚加高 降雨更激烈

雖然研究僅顯示懸浮微粒會特別影響太平洋地區,研究人員得出理論說,全面性的衝擊可能廣及全球。王遠表示:「我們觀察會將熱氣與濕氣從低緯帶到高緯的中緯度氣旋系統,如果這種系統因為亞洲的空污而改變,那麼全球的熱分布也將改變。我們可以預期,世界其他地區的天氣模式也會被改變。」他說:「空污的影響相當巨大,污染導致雲層加厚加高,降雨也會更趨激烈。」


改變全球氣候模式

王遠說,由於太平洋風暴路徑是全球氣候模式的主要驅動力量之一,亞洲污染對風暴路徑的影響,似乎會影響世界其他地區冬天時的氣候模式,特別是像北美這種(路徑)下游區。

張仁義也說:「幾乎可以確定,(由於太平洋出現的改變)北美氣候也正跟著改變。」他大膽揣測,美國近來頻出現異常氣候(如冬季極度酷寒)的原因,就是亞洲污染。

所謂的「懸浮微粒」有人為與天然兩種,太平洋主要的天然微粒是海浪拋起的海鹽,以及陸地上吹起的塵埃。目前人為懸浮微粒數量已勝過天然懸浮微粒量,且差距越來越大;而團隊認為最嚴重的懸浮微粒,主要來自火力發電廠排放的硫酸鹽。其他懸浮微粒來源還包括車輛排放以及工業活動製造的污染物等。

報告說,這些懸浮微粒在大氣中四散並吸收陽光,因此對氣候具有降溫與增溫雙重效果;但微粒也會影響雲層的組成與降雨,水珠圍繞懸浮微粒就形成雲,由於微粒的量增加,雲層連帶變厚,才會導致太平洋上風暴加劇。

此外,雲中的水珠達到一定量就會形成降雨,由於懸浮微粒量增加,水珠也會隨之增加;但水珠量雖增多,體積卻較小,因此在它們增多到形成降雨之前,會升高到大氣中較高處,甚至結成冰。

fsj 提到...

史上傷亡最慘!聖母峰雪崩 至少已15死
http://udn.com/NEWS/WORLD/WOR3/8622747.shtml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4.04.19

聖母峰南坡18日上午6時半發生歷來最嚴重的雪崩,至少已造成15位尼泊爾雪巴嚮導和廚師喪生。

尼泊爾登山協會主席策林說,這是人類攀登聖母峰歷史上最嚴重的單日意外事故。早先的報導說有12人死亡、4人失蹤,但新華社則說死亡人數已達15人。另有4人受傷。

根據尼泊爾政府公布的數據,自1953年人類首次攀上世界之巔以來,一共有4400多人登頂,大約250人喪命在聖母峰。

根據報導,在此次事故前,聖母峰最嚴重的一次雪崩曾導致12位人死亡。

尼泊爾觀光部發言人沙普科塔早先表示,這些罹難的登山者都是尼泊爾人,原本準備為夏天登山季規劃攻頂路線。沙普科塔說:「災難發生時,這些高山嚮導正為其他登山客運送設備和其他必需品。」

雪崩力道驚人,導致22歲的達瓦.扎西肋骨骨折、肩胛骨斷裂,埋在深及脖子的雪堆中。但他幸運生還,獲救後送往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的醫院。醫師表示他身上多處受傷,但情況穩定。

扎西說:「我不知道自己怎麼活下來的。雪崩莫名其妙發生,巨大雪塊崩落,朝我們飛過來。我想逃,但來不及,我們就困住了。」

18日雪崩是今年第一場意外,雪崩位置海拔約5800公尺,大約有100名登山客和嚮導已爬到更高處,他們可能要花幾天才能開出新路下到基地營。尼泊爾今年核發334張聖母峰登山許可給外籍人士。



◆ 墨西哥強震 未傳重大災情
http://udn.com/NEWS/WORLD/WOR3/8622308.shtml

【中央社╱墨西哥市18日綜合外電報導】2014.04.19

規模7.2強震今天侵襲墨西哥首都和太平洋沿岸,搖晃墨西哥市建築物、震碎窗戶、部分地區供電中斷,促使民眾倉皇逃往街道上避難,但目前尚未傳出重大災情。

法新社引述美國地質調查所(USGS)表示,這起強震於上午9時27分發生,震央位於西南部格瑞羅州(Guerrero)特克班(Tecpan)西北方約36公里處,鄰近太平洋岸度假勝地阿卡普爾科(Acapulco),震源深度約24公里。

墨西哥民防首長普恩特(Felipe Puente)表示,目前尚未傳出重大災情。

路透社引述普恩特指出,尚未傳出重大災情,且位於夏威夷的太平洋海嘯警報中心不預期此地震將會引發破壞性海嘯。

首都部分居民於強震來襲後,著睡衣逃往戶外避難,市內部分地區停電。

※ 相關報導:

* 7.5強震襲巴紐 海嘯警報發出
http://www.cna.com.tw/news/aopl/201404190282-1.aspx

美國地質調查所(USGS)指出,南太平洋島國巴布亞紐幾內亞外海今天晚上出現規模7.5強烈地震。

fsj 提到...

地球日快樂! Google、NASA響應
http://anntw.com/articles/20140422-O3mW

台灣醒報╱記者邱惠恩 2014.04.22

全球攜手共度第44屆「世界地球日」!4月22日,Google的搜尋首頁推出6款可愛動物、昆蟲的塗鴉圖案,祝地球生日快樂。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也推出「NASA's #GlobalSelfie」的活動,蒐集世界各地響應活動的民眾照片製作成藍色馬賽克地球照片。世界地球日國際組織預計,將有191個國家、逾10億民眾以環保行動祝福地球生日快樂。

1970年,美國2千萬民眾為了「捍衛環境」議題保護地球,於4月22日大規模跨東西國境遊行,後歷經44個年頭,每年號召世界各地數億人民響應保護人類唯一的家園-地球。

非營利組織世界地球日表示,2014年的主題為「綠色城市(Green Cities)」,包括能源、交通、建築三大內涵,希望世界各地能在環境議題、政策擬定上有更前衛的思考與參與行動。今年預計有191個國家、超過10億民眾在世界各地舉行綠色、環保活動,一同響應世界地球日。

Google為了一同響應世界地球日,在搜尋首頁推出6種可愛的塗鴉,包括棕煌蜂鳥、高冠變色龍、日本獼猴、甲蟲、海豚、河豚等,滑鼠點擊後也可查詢、認識動物與昆蟲的資訊。

NASA今年也與世界地球日組織合作,邀請世界各地民眾,在戶外手持標語「Hi!NASA,I’m on Earth Right Now@__」拍照,上傳到NASA社群網站上,NASA將使用這些照片製作成地球馬賽克的照片,傳達守護家園的意象。

世界資源研究所華盛頓D.C.區的協理凱薩拉於《國家地理頻道》受訪時表示,21世紀已不像1970年,那種直接可見的汙染傷害,全球氣候變遷帶來的環境改變愈趨細微,產業生產鏈也愈來愈不透明時,連人類自己都很難了解自身對環境的傷害的程度,以及帶來的結果是甚麼,所以更需要世界地球日來提醒民眾環境的重要性。



◆ 雷射造雨 可望實現
http://udn.com/NEWS/WORLD/WOR4/8629701.shtml

【Upaper╱編譯范振光】2014.04.23

久旱不雨時可人造雨,但效果可能有限,美國科學家已發展出新技術,以強力雷射照射雲層刺激分子活動,可製造降雨甚至閃電,不過,目前造雨雷射照射距離很短,技術得加強才能達實用境界。

雲層中的水珠凝結、閃電活動和大量帶電分子有關,理論上以適當的雷射刺激這些分子,可製造降雨,但雷射強度若達一定程度,會出現往內崩解現象,中佛羅里達大學光學光電學院、亞歷桑納大學的研究人員找到對策。

辦法是同時發射2道雷射,強的在內側,用較弱的甜甜圈式雷射「包住」,讓強力雷射可照射到幾公尺外,但須設法延長到數百公尺,才能用於人造雨或人造雷。

瑞士日內瓦大學科學家2011年在野外發射雷射光達133小時,可在空氣產生硝酸分子,和水分子結合而形成雨滴,但雨滴直徑只有幾千分之一毫米,不足以降雨形式落到地面。



◆ 地球日推減碳 賴清德帶頭搭公車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5/8630025.shtml

【聯合報╱記者鄭維真、吳淑玲/台南報導】2014.04.23

響應422世界地球日及每月22日台南「公車日」,市長賴清德、環保局長張皇珍、交通局長張政源昨搭公車跑行程,和3所國小學生分享減碳生活常識。昨天也是「台南市公車日」,持電子票證可享基本票價26元免費,加上公車日市區公車免費,搭公車低碳又省荷包。

昨天有數十隻紙貓熊、台灣黑熊、北極熊在巴克禮紀念公園「快閃」,民眾紛紛拍照,環保局回收美學班長郭雅玲表示,這些環保熊都是利用廢紙漿、東山咖啡渣及廢保麗龍重製而成。市長賴清德說,如果能廢物再利用,就是珍愛地球的方式。

賴清德鼓勵大家外出多搭公車或騎單車、步行,用餐養成自備環保餐具的習慣,多吃蔬食少吃肉,秉持「選擇在地、當季食材,簡易烹飪、吃得簡單」的低碳原則,可達到健康、減碳目標。

賴清德表示,市府為推動節能減碳,已開闢304.5公里自行車道,擁有126個綠建築,其中有16個鑽石級綠建築,數量居全台之冠。全國碳標籤產品共156項,台南市就有49項,也是全國第一。學校營養午餐都採在地食材,市府推動生態學校,參加「台美永續學校夥伴計畫」,今年全國12所學校獲選,台南就有虎山、太康及果毅等3國小入選,獲選校數全國最多。

交通局長張政源指出,為鼓勵民眾搭乘大台南公車,陸續推出各項優惠,包含持電子票證搭乘幹支線公車可享基本票價免費(省26元)、持電子票證兩小時內轉乘大台南公車或單向搭火車轉乘台南公車,可再享9元優惠。

每月22日公車日加碼推出當日市區公車全線免費,自3月起舉辦搭公車「每月立即獎」抽獎,只要持電子票證搭台南公車即可參加,。詳情可上「大台南公車日活動網」http://busday.tainan.gov.tw查詢。

fsj 提到...

小行星撞地球 風險多10倍
http://news.ltn.com.tw/news/world/paper/773338

自由 2014.04.24

〔編譯管淑平/綜合報導〕根據監聽全球核武活動組織的觀測資料,致力保護地球免遭小行星撞擊的美國非政府組織「B612基金會」指出,地球遭小行星撞擊的風險比科學家向來認為的還要高十倍,而且迄今避免因此遭受重大災難的唯一方法是「好運」。

監聽核爆次聲波特徵以監督全球核武活動「全面禁止核試條約組織」(CTBTO),在二○○○年到一三年間,觀測到二十六次小行星墜入地球在大氣層爆炸,其中一次是去年二月十五日墜落俄羅斯車里亞賓斯克市,造成一千多人受傷。
大多撞擊罕無人跡地區

這些小行星爆炸產生的能量從一到六百千噸(kiloton,相當於一千噸黃色炸藥的爆炸威力)不等。相較之下,一九四五年摧毀日本廣島的原子彈撞擊能量為十五千噸。不過,由於大多撞擊罕無人跡的地區而未釀大禍,也沒被注意。

該基金會還發表一份小行星撞地球模擬畫面,即使小如直徑四十公尺、約美式足球場一半大的小行星撞擊,都足以夷平一座城市,「想像一棟公寓以五十馬赫的速度移動」。五十馬赫即音速的五十倍,相當於時速六萬一千兩百多公里。

B612基金會領導人、前太空人盧傑說,「一般認為小行星撞擊很罕見……這是不正確的。」他說,由於不知道下次小行星撞地球會在何時、何地發生,「向來是靠好運,才能倖免於遭受『城市殺手級』小行星災難。」

該組織提出建立「哨兵」(Sentinel)紅外線早期預警太空望遠鏡計畫,追蹤小行星動向,以防範這類災難。這項全由民間出資的計畫,估計約需兩億五千萬美元經費,預定二○一八年發射,發射後第一個月,預計將能發現兩萬多個小行星,五、六年後可追蹤約五十萬顆,相當於已知近地小行星總數的九十八%。

※ 核四有沒有考慮這個風險?相關報導:

* 金庸迷照過來!真有「斗轉星移」星空照
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40424004528-260412

金庸《天龍八部》中提到,段譽情敵,王語嫣的表哥—慕容復有項「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神乎其技,名為「斗轉星移」,讓許多武俠迷嚮往不已。然這畢竟只是功夫名,但現實生活中,有個新加坡攝影師,憑著精湛的拍攝手法和後製技巧,展現震撼星空的「斗轉星移」照。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新加坡36歲的攝影師賈斯汀吳(Justin Ng)花費2年時間在自身居住城市裡拍攝驚人的神奇照片「星跡」。



◆ 草生栽培 讓果園變公園
http://www.cna.com.tw/news/aloc/201404240286-1.aspx

中央社 2014.04.24

高雄區農業改良場積極研究推廣果園草生栽培,許多農民採行後,不但把果園變公園,也改善土壤生態環境。

高雄區農業改良場近來在果園進行多種淺根性優良草種的草生栽培研究,如紅葉滿天星、黃花蜜菜、匙葉蓮子、金腰箭舅和四瓣馬齒莧等,結果發現,土壤孔隙度可提高5%-10%,增加土壤的排水與通氣性。

再者,有機質含量則可提升0.3%-0.5%。農改場更發現這些草類的根部表面,具有豐富的酚基、羧基等吸附離子能力強的官能基,對土壤養分的保存很有幫助。

農改場表示,農友可以依據不同果園的條件,選擇適合的草生栽培草種。

農改場指出,草生栽培並非放任雜草叢生,而是要妥善管理,尤其是建立初期,更要費心,一旦建立穩定的草相後,可以達到改善土壤性質、維護環境生態、減少病蟲害發生與殺草劑使用,以及可促進果樹生長等多重效果;同時,也可營造出如公園般的美麗景觀,一舉數得。

※ 相關報導:

* 全台最老薄姜木瀕死 樹醫搶救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7/8632244.shtml

宜蘭縣冬山鄉安平村1棵樹齡300年的薄姜木,6年前遭薔蜜颱風吹斷枝幹,大家才驚覺樹幹嚴重腐朽中空,縣府今年將老樹列入福田樹木保育基金會的「搶救老樹大作戰」計畫,本周審查通過,6月底就會有樹醫師前來診療,避免全台最老的薄姜木死亡。

* 復育成功 大鵬灣紅樹林數十公頃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773510

東港大鵬灣成功復育水筆仔、欖李、海茄冬、五梨跤等四種台灣原生種紅樹林,並從國外引進已絕種的紅茄苳,目前數十公頃的復育區生氣盎然。

fsj 提到...

泥雪交加 甘肅沙塵暴後下大雪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2/8637223.shtml

【中央社╱台北25日電】2014.04.26

中國大陸甘肅部分地區近來遭遇30年來春季最大暴雪天氣。暴雪前,當地才遭遇浮塵蔽日的沙塵暴天氣,沙雪交加讓當地民眾苦不堪言。

新華社報導,24日開始,甘肅省大部分地區先是揚沙浮塵,繼而降雨下泥、飄雪下霜,一天之內天氣幾經逆轉,反常天氣令人喊「怪」。

報導說,當地部分地區遭遇30年來春季最大暴雪天氣。蘭州市區25日清晨街道泥濘,黃河兩岸雪壓青松。

一些受訪民眾說,一天時間,什麼樣的天氣都經歷,一日嘗盡四季味。

蘭州中心氣象台表示,23日中午開始,甘肅省自西向東相繼出現大風、沙塵、降溫、降雨、降雪、降霜等多種複雜天氣。截至25日,甘肅有12個監測站出現沙塵暴,其中敦煌、玉門等6個站出現強沙塵暴,敦煌市能見度一度只有20公尺。

蘭州中心氣象台首席預報員楊建才說,大陸西北地區春季天氣變化本來就較大,這次受冷空氣東移影響,天氣複雜。而天候反常的原因,仍有待進一步的氣候分析。



◆ 解析瘋狗浪 海大教師教你保命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8636897.shtml

【聯合報╱記者許瀚分/基隆報導】2014.04.26

「無風不起浪?這是錯的!」海洋大學海洋環境資訊系專任教師蔡政翰昨天在海科館舉辦「潮汐與瘋狗浪解析」講座,他說「海洋劊子手」瘋狗浪非因風而起,「即使天氣再好,也會發生瘋狗浪」;岸邊防波堤及懸崖邊的直立峭壁是容易引起瘋狗浪的地方,民眾若看到浪花打上岸,就要盡速離開。

炎熱的夏天即將到來,每到夏天不少民眾就會到海邊遊玩,但東北角、北海岸海域,民眾被瘋狗浪捲落海的意外時有所聞,為提高大眾對海浪的知識,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昨天邀請瘋狗浪專家蔡政翰教導民眾如何預防瘋狗浪。

蔡政翰研究瘋狗浪10多年,他指出,瘋狗浪由「群波」所組成,當一群較大的浪碰到岸邊後,因反射作用往回縮,但後面緊挨著另一波大浪,兩者相互加乘,才形成俗稱的瘋狗浪。

根據資料統計,過去13年台灣共發生264起落海事件,落海人數高達409人,而最常發生瘋狗浪的地點集中在北海岸和東北角海域,好發的時間在每年9月到12月。蔡政翰說,從地理位置和月分可以得知,瘋狗浪的發生和東北季風及颱風息息相關。

蔡政翰調出1996年至2001年間在基隆附近海域因瘋狗浪造成的落海意外,14起意外中有一半都和颱風有關,而當時的台灣都不在颱風的影響範圍內。他也分析去年在鼻頭角步道奪去8條人命的瘋狗浪事件,調查結果發現,造成瘋狗浪的罪魁禍首是當時位於菲律賓的海燕颱風。

蔡政翰表示,到海邊活動時,一定要注意氣象預報,「記得要看海象,而不是天氣預報」。目前他的研究團隊和氣象局正在合作研發瘋狗浪預警系統,預計2年後可以完成並實際應用。

fsj 提到...

全球喊渴 水資源行情比金貴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428000055-260203

工商時報 記者陳穎芃/綜合外電報導 2014年04月28日

財經網站CNNMoney報導,這年頭要說水比黃金珍貴一點也不誇張。過去10年來,標普500全球水指數漲幅已超越黃金及能源行情,甚至高過美股漲幅。

儘管地球表面有70%面積被水覆蓋,但其中只有2.5%屬於新鮮水源,能供人類飲用的潔淨水源更是稀有,不少環保組織早已預警人類正面臨水資源危機。世界經濟論壇更將水資源短缺列為今年全球3大風險之一。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日前已警告:「今日全球有超過7.8億人口無法取得妥善的飲用水資源,而此情形在非洲尤其嚴重。」

不僅是國際組織憂心水資源短缺,全球企業也紛紛開始正視水資源的重要性。全球食品業龍頭雀巢董事長就曾把水資源喻為基本「人權」。該公司目前在全球一共經營63個飲料品牌。

美銀美林近日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水資源市場規模目前約6,000億美元,未來6年可望增至1兆美元。該報告將水資源相關業者分為4大類別,其一是像Stericycle這類廢水處理業者。

Stericycle專門處理各國合法排放之廢水,營業據點遍及美加地區、南美洲、愛爾蘭、英國、葡萄牙及羅馬尼亞。今年第1季該公司營收年增11%至5.7億美元,每股獲利(EPS)年增7%至0.91美元。去年該公司淨利成長15%,而分析師預期今年全年每股獲利可望達到4.17美元。

美銀美林報告中提出的第2大類別是水資源管理業者,例如財富500大企業之一的孟山都(Monsanto)。第3大類別是水資源基礎建設與供應業者,例如美國水務公司(American Water Works)。第4大類別則是水資源相關的能源業者,例如NRG能源公司。

水資源短缺雖為上述業者開創龐大商機,卻在全球埋下衝突因子。美國智庫太平洋研究所(Pacific Institute)表示,糧食、農業與水息息相關,因此水資源短缺已在非洲、中東及亞洲各國引爆水資源爭奪戰,就連美國國務院也預警水資源問題將危及國家安全。

※ 水很便宜,但是「乾淨的水」很貴。相關報導:

* 陸水質拉警報 居民跪哭「幫我們」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1/8640257.shtml

環保已成大陸敏感議題,國土、水源與空氣汙染等數據全屬國家機密。專家透露,因水資源不足,大陸自來水源多來自三類水、甚至是劣質水,且僅一成水進行重金屬淨水處理,能做深度處理的水廠不到百分之二,而多數農村飲用水連含有何種毒素都不清楚。



◆ 龍捲風夷平城鎮 美中部15死
http://udn.com/NEWS/WORLD/WOR6/8641608.shtml

【中央社╱阿肯色州小岩城27日綜合外電報導】2014.04.28

官員深夜表示,威力強大的龍捲風今天襲捲美國中部與南部,至今已在阿肯色州與奧克拉荷馬州造成至少15人喪生,其中1城鎮鎮中心難逃魔掌,「像是完全夷平」。

阿肯色州當局證實,龍捲風侵襲小岩城(LittleRock)附近多個郊區,造成至少13人死亡。

奧克拉荷馬州緊急管理局則說,州內至少有2人難逃龍捲風魔掌。

地方緊急管理官員在受災嚴重的城鎮地毯式走訪之際,氣象預報員警告,會有更多龍捲風緊接來襲。

阿肯色州維羅尼亞鎮(Velonia)鎮長費史東(James Firestone)告訴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現在一片混亂。」他說,鎮中心「像是完全夷平,有些建築物半毀,天然氣管線外洩,消防管線故障,我們有一些傷亡」。

費史東表示,鄰近城市的員警與消防隊員以及國民兵(National Guard)都已出動,趕到維羅尼亞協助。

阿肯色州電視台THV 11畫面顯示,車輛翻覆在地,民宅被硬生生截斷,建築物只剩一堆殘瓦。

可能要到明天黎明之後,才能了解這場風暴的確切死傷。

國家氣象局與地方官員說,包括阿肯色州、奧克拉荷馬州、愛阿華州、堪薩斯州、內布拉斯加州、密蘇里州今天下午到傍晚接連遭到龍捲風侵襲,路樹與電線桿傾倒,建築物毀損,但目前整體傷亡不明。

當局已針對西到新墨西哥州、東到田納西州的範圍發布龍捲風警戒,包括堪薩斯州、密蘇里州、密西西比州、內布拉斯加州、愛阿華州、阿肯色州、奧克拉荷馬州、德州、路易斯安那州都在警戒範圍內。

fsj 提到...

已奪21命!美國龍捲風再侵2州
http://udn.com/NEWS/WORLD/WOR6/8643305.shtml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4.04.29

肆虐美國中西部和南部威力驚人的龍捲風,已在阿肯色、奧克拉荷馬及愛阿華等三州至少奪走21條人命,28日則東移侵襲密西西比州北部及阿拉巴馬州,一連串龍捲風狂掃而過,居民嚇得瑟縮在門廳或躲進地下室,只見建築物倒塌、電線桿和大樹倒下、車子四輪朝天,驚恐萬狀。

27日受災的三州以阿肯色州災情最慘重,今年龍捲風季的第一批喪生者集中在該州福克納郡,至少10人不幸死亡。阿肯色州至少還有100餘人受傷,1萬人停電。前述三州的救難人員28日出動重裝備,全力在瓦礫堆中挖掘,搜尋倖存者。阿肯色州長畢比徵調國民兵協助救災,並強調,救人第一優先。

密西西比州的圖比洛市則在28日有龍捲風著陸,北面和西面被掃到,若干建築物全毀或損壞,北面一個主要商業區附近的建築物全部被夷平。

圖比洛與傑克森市之間的密州薩瑪市附近,也證實有一個巨大和極為危險的龍捲風著陸。一小時後,路易斯維爾市附近也有一個寬達一哩的龍捲風掃過。

這個風暴系統還不肯罷手,接著在密州從西南向東北移動。國家氣象局風暴預測中心28日下午向密西西比州北部若干郡發出龍捲風緊急警報。

鑑於態勢危急,國家氣象局當晚再向阿拉巴馬州雅典市發出龍捲風緊急警報,該市位於與田納西州的交界附近。警告指稱:「這是極危險的龍捲風,如不躲進地下室或防龍捲風的掩體,可能會喪生。」

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天氣預報員指出,28日,中西部和南部將近400萬人處於中度至高度龍捲風危險下,其中約140萬人住在高危險區。



◆ 加州大旱 畜牧業出走
http://udn.com/NEWS/WORLD/WOR6/8642450.shtml

【經濟日報╱編譯林佳賢/綜合外電】2014.04.29

加州出現數十年來最嚴重旱災,迫使過去將牛群趕去加州吃草的畜牧業者,轉向內華達、德州等州尋覓水草。加州冬季氣溫適宜,且天然牧草豐富,一向被視為放養牛群的絕佳地區,但近來大旱導致牧草發育不良,部分溪流乾涸見底,迫使牧場主將牛群帶往內華達、德州、內布拉斯加等東部州。

加州畜牧業者萊特表示,如果加州沒有水草,就必須找其他地方,否則牛群就會死光。

因乾旱而被迫另尋牧場的牛隻確切數量無法得知,但路透檢視加州農業部門對穿越州界牲畜的紀錄後發現,過去四個月有逾10萬頭牛離開加州。

曾任加州肉牛促進協會會長的畜牧業者考利表示,加州曾出口過牛隻,但目前的遷徙規模更大,且其中種牛占相當比例,意味著加州未來的牛犢數量將減少。他兩周前把旗下18%或200頭牛賣給內華達州的牧場,並預期還要再賣出200頭牛。

※ 相關報導:

* 巴西聖保羅水荒 水庫持續探底
http://www.cna.com.tw/news/aopl/201404290025-1.aspx

巴西東南部持續嚴重乾旱,聖保羅市與都會地區主要供水系統康達雷拉水庫水位持續下降,目前僅有水庫容量的11%,創1974年運作以來最低水位。

fsj 提到...

風暴肆虐美南 至少31死數百傷
http://www.cna.com.tw/news/aopl/201404300006-1.aspx

中央社 2014.04.29

強烈風暴肆虐美國南部和東部地區,引發數十個龍捲風,三天來已在六個州奪走超過31人性命,而且恐將在南部人口稠密地區造成更大災情。

根據美國國家氣象局(National Weather Service),風暴可能帶來冰雹、強風和龍捲風,大約7500萬人恐受影響。

路透社報導,目前災情最嚴重的是阿肯色州和密西西比州,三天來共有23人因龍捲風襲擊喪生,另有超過200人受傷,許多房舍遭夷平。

美聯社報導,風災肆虐地區由奧克拉荷馬州延伸至阿拉巴馬州,各州27日共有17人喪生,昨天又有14人罹難。氣象預報人員表示,風暴範圍持續向東移動,喬治亞州和阿拉巴馬州居民將感受到威力。

龍捲風昨天侵襲密西西比州東北城市杜比羅,波及大批住宅和商家。

杜比羅(Tupelo)至少有1人喪生。杜比羅人口約3萬5000人,是美國樂壇傳奇「貓王」艾維斯普里斯萊(Elvis Presley)的故鄉。

國家氣象局(National Weather Service)說,龍捲風侵襲杜比羅,摧毀數百棟住宅和商家、吹落電線、路樹傾倒。



◆ 印尼梅拉比火山蠢動 警戒升高
http://www.cna.com.tw/news/aopl/201404300282-1.aspx

中央社 2014.04.30

位於印尼中爪哇的梅拉比火山(Merapi)昨夜火山活動頻繁,當局把梅拉比火山的危險狀況由「正常」升高為「警戒」。

印尼地質科學災害科技研究發展局局長蘇班特利約(Subandriyo)今天表示,梅拉比火山從20日以來被偵測到多次地震活動,僅昨天1天就偵測到20次低頻震動。

梅拉比火山的危險狀況已由第一級的「正常」,升高為第二級的「警戒」。

印尼國家災害應變總署發言人蘇托波(SutopoPurwo Nugroho)表示,將和地方災難管理單位合作,討論因應災害準備行動。

蘇托波表示,國家災害應變總署強力建議登山客,不要前往梅拉比火山,且民眾也不要受到非官方消息來源、關於火山噴發的謠言影響。

國家災害應變總署目前未計劃疏散梅拉比火山附近居民。

梅拉比火山是印尼相當活躍的活山之一,也是很受歡迎的旅行地點。梅拉比火山在2010年一次大噴發造成超過350人喪生,去年11月噴發的火山灰直衝日惹天際100公里。

fsj 提到...

氣溫升高蚊子出現 蚊子最怕6種味道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502001812-260114

中時即時 連雋偉 2014年05月02日

微軟創辦人、全球首富比爾蓋茲日前說,全球最可怕的動物是蚊子,有數十萬人因蚊子叮咬散播病菌而死。夏季的蚊子往往更加瘋狂,使用驅蚊劑又會存在安全隱患。近日,美國關愛網載文,告訴你蚊子最怕哪些味道,幫你免用化學殺蟲劑輕鬆驅蚊。

大蒜:吃大蒜後人會分泌一種味道,蚊子就會躲得遠遠的。吃大蒜前,最好先將其切成薄片,放置15分鐘,驅蚊效果更好。還可以將大蒜切片,放在視窗或在紗窗上塗抹,阻止蚊子進入室內。也可以把蒜頭植於花盆四周,讓其特殊的辛辣味隱隱飄散,平日兇猛的蚊子馬上會銷聲匿跡。

大豆油:美國《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刊登一項新研究發現,由大豆油製成的驅蚊劑與普通含有化學驅蚊成分的驅蚊劑同樣有效。大豆油成本低,並且很常見,是驅蚊的最佳選擇。另外,大豆油具有極好的潤膚功效,取少量塗抹在身體暴露的位置,既護膚又防蚊。

黑胡椒:上述研究還發現,黑胡椒也具有明顯的驅蚊蟲功效。平時可以將其撒在視窗、門口或是花盆邊緣,防止蚊蟲滋生和入侵。薰衣草:這種香氣驅蚊效果很理想。最好將薰衣草精油用大豆油等稀釋後再使用。

蓮科植物:《亞太熱帶醫藥雜誌》刊登一項新研究發現,蓮花等蓮科植物是一種有效的驅蚊劑,同時還能殺滅蚊子的幼蟲。因此,夏季不妨在家裡養些小型蓮科植物。

貓薄荷(也稱樟腦草):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研究發現,貓薄荷會令蚊子害怕,其精油的驅蚊效果是驅蚊露的10倍。

除了以上的驅蚊方法外,以下驅蚊方法也是純天然、對人體無礙的!一是甜酒瓶驅蚊,用細頸的空酒瓶裝35毫升糖水或啤酒放在桌面或室內蚊子較多處,蚊子聞到甜酒味就會往瓶子裡鑽,被糖水或啤酒粘住致死。二是橘紅燈驅蚊,室內安裝橘紅色燈泡,由於蚊子害怕橘紅色的光線,能產生驅蚊效果。

三是燃點艾葉驅蚊,將陰乾的艾葉等搓成繩索,點燃後放在室內,其煙味可驅蚊。四是茶葉驅蚊,將曬乾後的殘茶葉燃燒,可以驅除蚊蟲。五是清涼油驅蚊,在臥室內放幾盒揭開蓋的清涼油或風油精。

最後是花香驅蚊,夜來香、薰衣草、香茅、除蟲菊、驅蚊草、樟樹、桉樹等植物都能散發特殊的氣味,使蚊蟲不敢靠近。但是一些植物的花香太過濃烈,有哮喘或者對花粉過敏的人,可能會造成呼吸不暢,此類人群反而不適宜使用氣味濃郁的植物驅蚊。夜來香的花香味濃烈,患有高血壓和心臟病的人,長期聞這種濃郁的香味可能會發生呼吸難受的情況,因此,這些人驅蚊最好不要選夜來香。



◆ 內蒙森林大火 部分地區仍延燒
http://udn.com/NEWS/BREAKINGNEWS/BREAKINGNEWS4/8649885.shtml

中央社 2014.05.02

中國大陸內蒙古大興安嶺北部發生森林大火已延燒3天,截至今天上午8時,部分地區火勢仍撲救中。

新華網報導,大興安嶺北部原始林區撲火前線指揮部今天清晨採「梯進式」方式,利用今晨風力小、氣溫低的有利氣象條件,撲救重點火區,撲救效果顯著。

4月30日下午1時,俄羅斯境內森林大火越過界河,燒入內蒙古大興安嶺北部。當地地形複雜,不通公路,通訊不暢,林下可燃物多,撲滅火勢工作困難極大。

內蒙古東北部部分地區近來降水偏少5至8成,氣溫又較常年同期偏高攝氏2至4度,不少地區出現乾旱情況,局部地區特旱,已發布森林火險紅色警報。

撲火現場投入兵力575人,共9架直升機投入火災撲救。

※ 相關報導:

* 俄森林大火延燒內蒙
http://goo.gl/qv8VNv

內蒙古大興安嶺林管局表示,截至1日下午5時,從俄羅斯境內蔓延到內蒙古大興安嶺北部原始林的火線,長約四公里,450多名滅火人員已進入火場。

新華網報導,滅火前線人員表示,火線位於烏瑪林業局伊木河林場境內。由於火場地處中俄邊境附近的北部開發原始林區,交通不便、通訊不暢、林下可燃物多,撲救較為困難。

fsj 提到...

阿富汗山崩 死亡恐達2500人
http://udn.com/NEWS/WORLD/WOR3/8651845.shtml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2014.05.03

阿富汗東北部連日豪雨造成日嚴重山崩埋沒一個村落,至少已有350人證實喪生,另外被埋的2500人恐怕也凶多吉少。

村民救人 遭第2波山崩掩埋

災難發生於阿富汗東北角的巴達赫尚省,該省連日大雨加水災,當地2日下午1時左右,一處懸崖坍塌,埋掉哈伯巴利克村。2日周五是祈禱之日,許多村民沒有出外工作,而是在清真寺裡做禮拜,許多家庭也留在家裡。他們被土石掩埋,其他村民趕去救人,結果被第二波山崩掩埋。

山崩和雪崩在阿富汗是常見之事,但報導說這次特別嚴重。鏡頭裡可看見村邊一座山大片崩落,壓垮村子,約三百棟住家被埋,占全村約三分之一。

聯合國駐阿富汗救援單位發言人表示,至少已有350人證實喪生。省長亞迪表示,死亡恐怕會多達2500人。他說:「根據當地居民的報告,包括婦女和小孩在內,可能已有2500人遭遇不測。」亞迪表示救援隊伍正在盡力,但裝備不夠:「我們鏟子不夠,機具也不夠。」聯合國單位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指揮部都加入救災和災情評估,但警告說情況難樂觀,進出當地的道路無法運送重型機具,而且可能會有後續山崩。



◆ 哈爾濱驟降10度 飄起5月雪
http://udn.com/NEWS/BREAKINGNEWS/BREAKINGNEWS4/8651816.shtml

中央社 2014.05.03

中國大陸東北哈爾濱日前氣溫近攝氏30度,但昨天氣溫驟降,飄起飛雪。氣象專家表示,這次大部分地區降溫幅度約8至10度,但哈爾濱5月夾雨帶雪屬正常現象。

新華網2日報導,因受冷空氣來襲影響,2日下午哈爾濱開始出現降雨,傍晚氣溫再降,開始降雪。在哈爾濱松北區,晚間7時左右氣溫更降至攝氏0度。由於突如其來的降雪,車輛通行速度減緩,不少遊客被殺得措手不及。

報導指出,春季哈爾濱氣溫迅速回升,一度接近30度,但黑龍江省氣象部門2日發布寒流和大風警報。

中國氣象報今天引述黑龍江省氣象台副台長鍾幼軍的話說,從歷史資料上看,黑龍江地區5月初有雨夾雪現象屬常見情況。

他解釋,往年4、5月份常有從北方來的冷空氣下達黑龍江,出現降雪或雨夾雪。這次黑龍江大部分降溫幅度8至10度,局部地區降幅10度以上,但也不算罕見現象。

鍾幼軍說,民眾對這次冷空氣有明顯感受,主要是因為前期溫度較高。



◆ 2水庫好渴 水公司:20日後擬限水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775722

自由 2014-05-03

〔記者丁偉杰/嘉市報導〕降雨量不足,嘉義地區的水情燈號,目前是代表水情稍緊的綠燈,水公司第五區管理處昨天表示,時序進入梅雨季,若降雨量不理想,五月二十日之後,可能就要實施夜間減壓供水第一階段限水。

近日雖有雨勢,但供應嘉義地區民生、工業用水的仁義潭、蘭潭兩座水庫集水區降雨量偏低,水庫水位持續下降,因缺水浮現沙洲,總蓄水率僅剩約二十五%、總蓄水量約八百六十萬噸,是近十年來同期的最低值。

水公司第五區管理處表示,嘉義地區平均一天用水量約二十八萬噸,仁義潭、蘭潭兩座水庫一天出水量約十二萬噸,不足用水量調配集集攔河堰、水上淨水廠等供應支援,若梅雨季帶來的雨量不理想,五月二十日後可能啟動第一階段限水措施。

嘉南農田水利會嘉義區管理處表示,因雨量少,一期稻作自三月起進行抗旱應變,灌溉用水實施間斷性供應,希望能有效節水,期盼梅雨季帶來及時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