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24

經濟戰略與風險

◆ 懶人包沒告訴你的服貿戰略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8565539.shtml

【聯合報╱社論】2014.03.23

「反服貿」群眾連日在立法院內外開講,不少學生都承認,是近日才讀了服貿「懶人包」,了解它對台灣產業的危害。弱勢產業容易受到市場開放的影響,這是事實;政府應該提出具體解說,告訴民眾已提列的九百多億元損害救濟基金將如何運用。然而,服貿對台灣的重要性不只是在把市場向大陸開放,這是多數懶人包沒提的事,但反服貿的人不能不知道。

台灣的活路,是在改善兩岸政經關係,並藉此去改善台灣的國際政經關係。服貿協議作為ECFA框架下第一個具體協議,扮演的是ECFA與TPP或RCEP的銜接點;沒有服貿協議,ECFA只是一個空的架構,台灣即無可能藉由它去聯結更廣大的國際區域經貿協定。

二○○八年民進黨執政八年下台之時,兩岸關係極度凶險,扁政府在華府及北京的雙重包夾壓力下幾乎走投無路;馬政府上任後,透過ECFA改善兩岸政經關係,此一工程如今證實是成功的。

經濟面而言,台灣去年對大陸出超達七七○億美元(台灣總出超為三三一億美元),陸客來台逾八百萬人次,創造的外匯收入達新台幣三千七百餘億元。有人說台灣經濟未因ECFA而大好,那其實主要是全球經濟凋敝及台灣產業轉型失敗所致;若無兩岸貿易挹注,台灣貿易將出現嚴重逆差,內需則更萎靡。ECFA也改善了兩岸的互信,增添了雙方的善意,則更是貴重的政治效益,台灣享有一百三十多國免簽即是一例。

馬政府當初是在民進黨的狂暴反對下,完成了ECFA的簽署。但台灣不能只依賴具有政治讓利因素的ECFA,那將使台灣在經濟與政治上皆不安全;因此,必須藉由ECFA進一步擴大改善台灣的國際政經關係。參加TPP及RCEP等區域經濟夥伴協定,即是主要目標,而服貿協議正處於這個大戰略的銜接點。

台灣須經由「服貿協議」以完善ECFA,理由有二:一、完善ECFA有助於增加兩岸的互信與善意,台灣必須「由中國走向世界」,而不可能「甩掉中國,走向世界」。台灣若連ECFA都無法完善,如何能進入北京扮演主要角色的RCEP?二、服貿協議是台灣加入TPP及RCEP的熱身工程,許多區域夥伴國家要看北京的態度,來決定與我國談判的規格。台灣若連服貿這樣高度讓利的協議都不能接受,如何說服其他國家接受台灣加入條件更嚴的區域夥伴協定?

北京近年採取「以商圍政」之術,藉深化兩岸經貿連結來黏合兩岸政治關係;台灣對此容有疑慮,但無論如何這總比北京斷禁或壓抑兩岸經貿,迫使台灣經濟困窘而釀生內亂再加利用為好。台灣必須對與大陸的經濟連結有所警覺,並趨吉避凶、因勢利導;但絕無可能逃避或停斷兩岸經貿,證諸扁政府時代作為,即一目了然。

台灣的政經活路,須以加入TPP及RCEP為目標;而欲加入這兩項區域經濟夥伴協定,又須以增進兩岸的互信為憑藉,也就是要完成服貿以完善ECFA體系。其實,就算沒有服貿協議,台灣也終究切不斷與大陸的經貿連結;而台灣若因服貿協議的波折以致喪失加入TPP或RCEP的機緣,台灣勢必愈發自我萎縮。

對於韓國那樣的國家,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只是「給與取」的問題;但對台灣而言,若不能參與TPP或RCEP,除了經濟受阻,更將帶來政治災難。因為,若自外於周邊國家正熱烈構築的區域夥伴協議,台灣的政經地位勢必更邊緣化,則台灣和大陸的關係就可能更趨向衛星化或附庸化。

台灣的出路是由ECFA到TPP。民進黨曾經狂暴反對ECFA,但ECFA過關後,民進黨不僅表態「概括承受」,甚至承認了民眾對其「逢中必反」之厭惡。然而,今天民進黨還在狂暴地反對服貿協議,這不是在阻斷台灣加入TPP及RCEP之路嗎?

服貿「懶人包」會告訴你,大陸人只要拿幾百萬元投資,就可以點點滴滴滲透台灣;但懶人包不會告訴你,台灣可以藉服貿連上更多夥伴國家的開放機會,從而減少對中國的倚賴。反服貿沒關係,但讓自己喪志喪膽則無必要。

※ 相關報導:

* 台灣也需要2%通膨目標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8565384.shtml

....台灣的每人所得長年低於先進國家,十年來更為韓國自後超越,國人均十分灰心。但去年總購買力平價(PPP)計算的每人所得,台灣是在德、日、法等國之上,遠高於南韓高達17%,與我們的認知截然相反。其中的關鍵即在於我們從領導者到市井小民都患了嚴重的「通膨恐懼症」,無時無刻不在打壓物價,不斷以電價、水價亞洲最低做為標榜,而使名目匯率與購買力平價之間日積月累出現巨大的落差,更隱藏著低物價、低投資、低生產、低薪資的不利循環。

若要徹底打破此一不利循環,啟動物價、生產、成長、薪資的良性循環,頭一件事,就是立刻將央行的目標由CPI在2%以下,改為2%或2%以上一個溫和的空間。為達此目標,一面要全力宣導,扭轉大眾的錯誤共識,一面則可效法美、日等國,在2%未達之前,大膽地運用貨幣政策、匯率機制,全力以赴。

方今國事如麻、國家財政左支右絀,百廢待興卻無計可施,而盲目的全民共識正將陷整體於萬丈深淵之中,唯上述手段可一舉數得,主政者切莫再遲疑了。



◆ 第三方支付出包 八業者挨罰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8565380.shtml

【經濟日報╱記者蔡敏姿/綜合報導】2014.03.23

第三方支付爆發預授權交易的套現事件,損失高達人民幣15億元(約新台幣73.74億元),大陸央行處罰其中八家支付機構,從4月1日起,全國停止線下收單接新商戶。

上海證券報報導,大陸部分支付機構21日收到人民銀行關於銀行卡預授權風險事件的通報,內容顯示,十家收單機構未落實特約商戶實名制,交易監測不徹底及風險事件處置不力等問題。

大陸央行要求,其中八家支付機構從4月起,全國停止線下收單接入新商戶;這八家支付機構為:匯付天下、易寶支付、隨行付、富友、卡友、海科融通、盛付通和捷付睿通。另有兩家需要自查企業,分別為銀聯商務和廣東嘉聯。

富比世中文網報導,「信用卡預授權漏洞」為事件核心問題。信用卡有一個預授權功能,額度可以是溢繳款的115%。有人蓄意往一張透支額度1萬元的信用卡裡存入100萬元,然後找商家狂刷115萬元,套出15萬的利益。

紙包不住火,今年1月「漏洞」被揭穿;浙江、福建等省部分持卡人,涉案金額達人民幣100億元,相關機構損失估計人民幣15億元。

業界表示,發卡行沒有詳細審查用戶資料的罪責難逃,這也解釋為什麼大陸央行要暫停「虛擬信用卡」發行,這違背金融帳戶實名制的根基。

上海匯付天下回應,已暫停新增線下收單商戶,並致力服務好收單存量商戶,收單存量商戶交易正常進行。現有業務包括網際網路支付、電話支付、移動支付、P2P託管帳戶、理財平台等均不受任何影響。

易寶支付也聲明,自預授權風險事件出現後,易寶支付積極配合央行和行業各方,將此行業風險事件影響最小化。線下收單業務暫緩POS新商戶接入外,其他業務均不受影響。

人行官方微博表示,相關單位待自查清理完畢,並經人民銀行組織驗收合格後,可開展新增商戶拓展。

※ 相關報導:

* 大陸房地產 今年最危險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8565800.shtml

國際媒體與金融機構最近相繼針對中國房地產業發出警訊,認為中國房地產已投資過剩,三四線城市風險尤其高,可能構成中國經濟的重大風險。

野村公司經濟學家張智威等人上周提出報告說:「所以會強調2014年的房地產風險,是因為我們認為中國房地產業在歷經十年的繁榮後,目前開始面臨結構性供應過剩的問題。」

報告指出,大陸去年興建中的住宅面積,有高達67%是出現在三、四線城市,但因為受到一、二線城市炒房熱的影響,市場並未完全意識到這樣的風險。

* 俄富人避險 轉戰倫敦高檔房市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565921.shtml

英國房地產界的專家說,克里米亞危機升高,影響遠達英倫海峽這邊,俄國富人的錢如潮注入倫敦房地產。.... 俄國總統普亭21日簽署俄國兼併克里米亞的條約,引爆美國和歐盟對俄國的新一輪制裁。房地產顧問公司仲量聯行(JLLS)說,俄國資金源源流向倫敦,這些制裁不可能阻絕這樣的投資流向。

* 亞馬遜、蘋果、Google 英逃稅日子不久了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565922.shtml

跨國科技巨擘亞馬遜、蘋果、Google在英國賺錢卻避(逃)稅的日子可能不久了,英國媒體報導,英國政府正在積極解決這個問題。英國財政部的文件顯示,英國政府正在和九個國家合作,共享有關跨國公司金錢流向的資訊。

迎戰智慧零售時代

NASA 資助研究:工業文明正朝「不可逆的崩壞」前進?
不怕加班 只怕沒希望
推綠能產品 大家一起來
行動科技最吸晴

真相與民心
民主新生 台灣還要學很多

21 則留言:

fsj 提到...

鷹派抬頭 美國啟動升息循環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8567142.shtml

【經濟日報╱社論】2014.03.24

美國聯準會(Fed)主席葉倫上任以來首次主持議息會議,決定自4月起量化寬鬆(QE)購債規模再減碼100億美元至550億美元,預計今年秋季完成QE全部退場;葉倫在會後記者會中並宣布,聯準會將改變利率前瞻指引,有可能在QE結束6個月後開始加息。上述宣示反映美國升息步伐遠較預期快速,在QE全面退場及升息預期的雙重衝擊下,全球金融市場動盪勢必加劇,經濟洗牌也將加速。

聯準會前任主席柏南克在卸任前啟動QE退場,很多市場人士期待被視為鴿派的葉倫繼任後會改變政策,讓QE退場時間拉長,但從葉倫主持首次議息會議決定顯示,其立場明顯從鴿派轉為鷹派,不僅QE退場將按原訂路徑執行,而且將升息時程提前。葉倫立場的轉變,其實並非意外,因為從美國全球戰略立場來看,鷹派抬頭最符合美國總體利益。

首先,美國經濟穩定復甦,全球經濟龍頭的地位重新站穩,雖然近期部分總體經濟數據表現不如預期,但聯準會預測今年美國GDP(國內生產毛額)成長率2.8%至3%,對未來展望依然相當樂觀。尤其,美國受惠頁岩氣開發大幅降低能源成本及對進口能源依賴,製造業榮景再現,投資增加,貿易赤字縮小,長期經濟基礎益趨穩固,讓QE退場可以無後顧之憂。

其次,強勢美元符合現階段美國戰略利益,QE退場逆轉全球資金流向和配置,大量資金從新興市場回流美國,美元資產吸引力增加,美元匯率走強,不僅抵消QE退場對美國國內資金緊縮效應,而且彰顯美國國力回升及提升企業海外布局能力。

再者,從全球戰略考量,當前美國最須制衡的兩大威脅是中國大陸及俄羅斯,QE退場最大受害者是新興市場國家,其中對俄羅斯衝擊已經造成,而對中國大陸的影響也日漸擴大,在國家利益考量下,以QE退場及升息塑造對美國制衡中、俄的有利形勢,亦不令人意外。

從葉倫談話重點來看,QE退場將按原訂計畫執行,按照聯準會每六周召開一次議息會議的速度,大約在今年10月底可望結束全部購債計畫,即QE全部退場,也結束聯準會實施長達五年多的非典型貨幣政策。

接下來的問題是,聯準會最快何時會升息? 葉倫宣布聯準會現行調整利率前瞻指引將作修正,不再以失業率低於6.5%作為升息的唯一門檻,而改以通膨率、金融市場、勞動市場狀況等各項指標作綜合考量。因為美國2月失業率已降至6.7%,今年美國經濟仍可望以緩慢但穩定的速度維持復甦步伐,失業率勢必持續下降,聯準會甚至預測今年第4季失業率可望降至6.1%。既然聯準會已多次宣示QE退場後仍將維持利率在超低水平一段時日,因而修改利率前瞻指引乃不得不爾。

不過,修正後的利率前瞻指引改為更廣泛的參考指標,固然加大聯準會決策彈性和空間,但也因為讓是否升息的主要考量因素及標準變得太過模糊,故受到不少批評,華爾街日報甚至指這項前瞻指引為「非指引的指引」。

目前美國聯邦基金利率維持在0%至0.25%的歷史新低,市場原本預期聯準會最快要到明年中才會升息,但葉倫表態讓升息時程可能提前到明年4月,雖然差距不大,但透露出提前升息的強烈意向;聯準會也將2015年底及2016年底的目標利率水準,從去年12月的0.75%與1.75%上修至1%及2.25%,這也意味美國在明年將進入升息周期,到明年底前很可能有二至三次升息。

聯準會鷹派抬頭,QE全面退場及提前升息大勢已定,這無可避免將加速全球資金逆轉趨勢,讓新興市場國家包括中國大陸、俄羅斯等面臨極大的風險。台灣和大陸經濟關係極為密切,若繼續陷於內鬥而難以自拔,其危可知矣。寄語朝野須奮起改變,致力經濟調整轉型,振衰起敝,台灣經濟才會有未來。

※ 相關報導:

* 北京暸望/匯改搬石頭 當心砸到腳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8566950.shtml

....所謂一石三鳥,即在擴大人民幣匯率波幅後出現的「三個有利」,即有利於擴大出口,穩定經濟;有利於擠掉泡沫,防範風險;有利於逼走熱錢,理順流動性。

然而這三個目標,第一個沒有實現。本來人民幣貶值有利中國企業出口,而中國經濟仍主要靠外需拉動,但外部需求顯然不是靠刺激出來的,加上突變意外,大批出口企業還可能在匯率變化上出現匯損。

第二個目標,擠掉泡沫,未見端倪。理論上人民幣長期單邊升值,導致資產價格評估扭曲,出現資產泡沫,主要是房地產泡沫。在人民幣出現貶值的過程,就是泡沫破滅的過程。目前中國的泡沫破滅,還只在想像中。

第三個目標,即逼走熱錢,目前初步實現,那是因為熱錢本來就以套利為目的,其對匯率變動相當敏感,一旦不能安全和快速的套利,其來得快也去得快。

人民幣匯率擴大波幅,近期帶來的主要是人民幣貶值。其利多的目標,當未完全實現,還可能出現自傷。這是因為,擴大波幅尚是一種試驗,試驗的是當局如何放手脫身,主要依靠市場機制來實現「有管理」,所以這次不再提參考一籃子貨幣了。這種試驗,中國貨幣當局自己心裡也未見有譜。

* 人民幣急跌 亞洲恐掀競貶戰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567018.shtml

中國人民幣近來急遽貶值,可能使中美貿易緊張升高,甚至在亞洲引發貨幣戰爭。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人民銀行2月底來持續促使人民幣兌美元貶值,年初至今貶幅2.8%,去年漲幅幾乎回吐殆盡,一反過去10年的升勢。

....人行副總裁易綱說,人民幣匯價未來將更取決於市場,而人行的決定性角色將弱化。但美國和亞洲其他國家的官員與政治人物相信,中國是刻意讓人民幣匯價低於市場價格,使出口商在海外擁有更多優勢。

* 大型債券基金 爆贖回潮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567020.shtml

華爾街日報報導,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旗艦基金近來因為管理與績效表現不彰,加上投資人大舉贖回而登上頭條,但其他大型債券基金的處境很相似,遭贖回的金額也很可觀。

* 四大行 緊縮支付寶轉帳金流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8566907.shtml

繼四大行中的工行、農行、中行相繼調低對支付寶快捷支付額度後,支付寶交易量最大的建設銀行22日也把快捷支付額度調低,至此四大行全數緊縮通往支付寶的轉帳金流。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昨(23)日回應「支付寶,請扛住,雖死猶生」。

* 第三方支付 洗牌加劇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8566908.shtml

....中國證券報報導,業內人士認為,第三方支付自身尚難撇清「野蠻生長」的嫌疑。即使管理辦法暫不頒布,整個行業仍需加強自律。不過,隨著行業發展趨於規範,2014年第三方支付行業重組洗牌將加劇。

* 打房新法 財部擬房、地稅合一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324000176-260202

服貿抗爭持續延燒,國內房價高漲也引發民怨,立法院財委會今(24)日將探討房地合一課稅的可行性。財政部表示,現行不動產稅制包括五大缺失,等到財政健全方案過關,下一階段將鎖定不動產稅制改革,以房地合一課稅為終極目標。

....近兩年政府瞄準資本利得推動稅改,繼證所稅後,下一目標指向爭議極大的不動產稅制,財政部報告指出不動產稅制的五大缺失,包括持有稅稅基偏低、同一年度買賣土地不課土增稅、房屋交易成本難查證,以及房地未合一課稅,導致建商操縱價格避稅。

財政部表示,目前房屋交易按實價課徵所得稅,土地則是按公告現值課徵土增稅,在房地分離課稅的情況下,不但公告現值與市價落差甚大,造成土增稅稅負偏低的問題。

fsj 提到...

G7制裁俄國 全球經濟戰慄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569437.shtml

【經濟日報╱編譯葉亭均/綜合外電】2014.03.25

包括七大工業國集團(G7)在內的世界各國領袖24日齊聚荷蘭海牙,在核子安全高峰會(NSS)場邊討論如何因應俄羅斯兼併克里米亞,但由於西方稍早的制裁正將俄推向衰退,各方憂心一旦歐、美擴大制裁,俄國經濟進一步惡化,影響可能波及全球。紐約原油期貨24日漲破每桶100美元。

西方對俄制裁已導致市場動盪、嚇阻投資且推高借貸成本,國營的VTB資本銀行預估俄國經濟今年第2、3季可能陷入衰退。西方制裁措施可能從目前針對個人限制簽證與資產凍結,擴大至針對經濟特定領域。

俄國兼併克里米亞後,總統普亭支持率攀抵五年高點,還表示不受外國報復動搖。不過,羅馬尼亞外交與經濟事務政府代表吉歐阿納表示,這個決議的代價開始發酵,俄股今年表現在全球中最差,經濟受創程度甚於西方。

俄股MICEX指數今年來已重挫11.6%,遠高於MSCI新興市場4.8%的跌幅;盧布兌美元今年來也重貶9%,在彭博追蹤的24種新興國家貨幣中表現倒數第二,僅勝過阿根廷。

倫敦資本經濟公司指出,俄羅斯首季外流的資金將達700億美元,有陷入衰退的實質風險。俄去年外流630億美元資金。

不過美國官員表示,任何進一步的制裁都須審慎處理,避免對原油或金屬等整個產業實施禁令,反而衝擊全球經濟。

再者,如果透過貿易與金融制裁俄羅斯,也可能衝擊其他國家。俄每日出口700萬桶石油產品,主要供給歐盟,且供應歐洲約三成的天然氣。德國與芬蘭尤其仰賴俄羅斯能源,如果俄羅斯以切斷供應反制西方,將危及歐洲脆弱的復甦。各國欲擴大對俄制裁的預期心理,造成紐約原油5月期貨上漲0.7%至每桶100.25美元。

俄經濟部長烏育卡耶夫預估俄今年經濟成長2%。

※ 相關報導:

* 德稱目前已無G8 俄:我們一點都不在乎
http://udn.com/NEWS/WORLD/WOR3/8570346.shtml

七大工業國(G7)24日在海牙召開領袖會議後的聯合聲明指出,俄國如讓烏克蘭緊張情勢持續升級,將會有俄國經濟更明顯影響的行動出現。但俄國外長拉夫洛夫卻表示毫不在意。

* 歐高風險貸款暴增 監管警戒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569434.shtml

歐洲債券投資人正捨棄正常的融資併購貸款(leveraged buyout loan)權債人保障,買進高風險證券的速度與數量迅速攀升,甚至超越信貸泡沫顛峰時的水準。

* 陸都市化失動能 加深成長憂慮
http://www.cna.com.tw/news/acn/201403250155-1.aspx

彭博社報導,未來數年,曾被總理李克強稱讚為國家發展關鍵動力的中國大陸鄉村人口移居城市的腳步可能減緩1/3,加深經濟成長的憂慮。

* 旺報觀點-人幣貶 恐刺破陸房市泡沫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325001088-260303

近期人民幣大幅貶值,導致一部分資金拋售並以外資的形式流出大陸,或許將成為刺破大陸房市泡沫的導火線。

不僅李嘉誠、潘石屹等地產大鱷相繼拋售大陸物業,連地產龍頭萬科、香港的九龍倉等,都開始大幅降價,出脫手中庫存,導致3、4線城市房價崩跌。

有分析指出,自2005年以來,人民幣持續升值9年,也是大陸房價持續上漲的9年。因此,當人民幣單邊升值出現「拐點」時,房地產的「拐點」也就不遠。

* 中韓加強合作 拚今年簽FTA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1/8569477.shtml

正在荷蘭訪問的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昨(24)日與南韓總統朴槿惠會晤,雙方就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問題達成共識,未來會加強合作,南韓方面甚至希望今年能與大陸完成簽署中韓FTA。

* TPP之路 老美卡卡
http://udn.com/NEWS/WORLD/WOR6/8569671.shtml

美國超過廿五家知名科技公司,上周聯名致函聯邦參議院新任財政委員會主席懷登,敦促他反對「貿易促進授權法」(TPA),因為「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等秘密協商的跨國經貿協定將限制合法的線上活動和創新,衝擊業者的專利、智慧財產權,甚至危及言論自由。

為了加速完成TPP等經貿協定的立法程序,美國國會一月提出「貿易優先法」,其中授予行政部門「快速通關授權」的TPA,行政部門在一定期間內洽簽貿易協定,國會只能包裹同意或否決,不能以修正案拖延審查進度。



◆ 比特幣買賣合約架構 接近完成

【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綜合報導】2014.03.25

Tera Group已創設一個和比特幣連結的買賣交換合約(swaps)架構,允許投資人針對比特幣交易進行避險。

Tera Group 24日宣布已擬出一項雙向協議,可作為交易比特幣交換合約的法律合約樣本,目前正尋求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的認可,以便能在其交換合約執行平台中開始交易。

Tera Group也表示,目前正在處理兩個美國機構的數百萬美元交換合約,並已敲定其中的最後條文。

Tera總裁努亞拉接受電話訪問時說:「我們試圖創立一些架構和協議,協助比特幣圈的交易往來。」「這項架構能提供一項自然的避險工具,緩和比特幣價格變動的衝擊。」

類似Tera Group擬定的法律合約,可以成為投資人結構性交易的樣本,有助刺激衍生性商品交易。

交換合約允許投資人、公司與機構以某種支付品交換另一種支付品,有些並透過這類合約,以某種貨幣的本金和利息與另一種貨幣的本金和利息交換。交換合約也能拿來做價格投機,或複製某項特定投資的報酬。

※ 相關報導:

* 網路金融監管 擬採負面清單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8569473.shtml

知情人士透露,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主導下,包括大陸銀監會、證監會等多個部委,擬按「負面清單」(意指負面表列)原則來制定一份互聯網金融(網路金融)的監管辦法;照此來看,政策有望更加開放。




◆ 物價驚驚漲 吃掉薪資漲幅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325000454-260106

中國時報 洪凱音/台北報導 2014年03月25日

物價漲翻天,上班族辛勤工作,最後可能換得一場空,因為通膨怪獸,已經吃掉得來不易的薪資成長!主計總處昨公布今年1月受僱員工(工業及服務業)平均每月經常性薪資為3萬7938元,年增1.21%,但扣除物價影響後,實質經常性薪資只剩3萬6740元,遠不及15年前(88年)的3萬6979元。

各項物資、物價屢創新高,雖然鴻海、台電等指標性企業都陸續宣布加薪,將帶動今年企業調薪效益,但物價再不受控制,恐怕對整體民眾的荷包、消費力,沒有實際幫助。

主計總處官員解釋,今年1月經常性薪資為3萬7938元,與88年的3萬2638元相比,累計成長了16.24%,但因為這段期間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累計增幅達17%,明顯高於薪資成長,使得實質經常性薪資(扣除CPI因素)較88年減少了0.65%。

攤開近20年來,受僱員工的實質經常性薪資走勢,91年為3萬9257元達最高峰,之後就停頓在3.8萬元至3.9萬元之間,直到遇上全球金融海嘯,98年實質經常性薪資快速跌落至3萬5779元。

主計總處坦言,自金融海嘯後,國內經常性薪資年年增加,從3萬4927元攀升至3萬7938元,且於101年時就回到金融海嘯前的水準,但考量通膨因素後,實質經常性薪資直到1月尚未回到海嘯前水準。

台灣薪資成長已相當不容易了,屋漏偏逢連夜雨,主計總處3月公布的統計指出,國內米、泡麵等17項重要民生物資,價格年增率創下25個月以來新高,其中雞肉漲最凶,豬肉又在2個星期前,批發價飆破83元大關,物價漲幅這麼凶,今年實質經常性薪資的成長力道恐不樂觀。

主計總處統計,今年企業對景氣看法較樂觀,發放年終獎金比較大方,以致1月平均薪資為8萬8285元,來到史上最高;值得注意的是,年終獎金等非經常性薪資約5萬347元,較去年同月成長123.56%,成長這麼多,只是因去年過年落在2月,比較基礎不同所致。

※ 相關報導:

* 新聞分析-防患未然 房貸利率2.5%起跳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325000132-260205

....去年下半年以來,國內房市泡沫化疑慮便持續升溫,除了部份供給量大地區的房價出現鬆動,銀行也加強房貸授信風險控管,除了貸款成數、貸款區域審查轉嚴,放款利率上更祭出高利率,希望以價制量。

以多數公股行庫的首購房貸利率來看,優惠期還有可能低於2%,但優惠期過後(通常是第二年起),2%以下利率幾乎絕跡,非首購利率更大多在2.5%以上,未來如果升息潮啟動,房貸利率最低可能也要3%。

....且儘管央行認為利率並非影響台灣高房價問題的唯一因素,也不擬用升息解決高房價問題,強調利率調整要經過整體經濟情勢的考量,從美國的利率走向來看,最快今年底、最慢明年中,利率也是非動不可。

fsj 提到...

俄羅斯 外資大逃亡(節錄)
http://udn.com/NEWS/WORLD/WOR3/8571938.shtml

【經濟日報╱編譯林佳賢/綜合外電】2014.03.26

俄羅斯經濟官員表示,俄國第1季將出現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最嚴重的資金外流,主要受烏克蘭危機及併吞克里米亞所拖累。西方的制裁也在俄國國內引起擠兌潮。

俄羅斯經濟部副部長克里帕區(Andrei Klepach)表示,2014年第1季淨資金外流金額將介於650億美元至700億美元,略高於去年全年的淨流出額630億美元,且為2008年第4季以來最高水準,其中約半數發生在3月。

俄國資金外流情況已持續多年,對投資及經濟成長造成損害,但克里帕區指出,西方國家因應俄國併入克里米亞所祭出的經濟制裁,至今尚未顯著衝擊俄國經濟,說:「制裁並未產生太大影響,但無論有沒有制裁,與西方關係惡化都導致資金進一步外流。」

經濟學家同意至今宣布的制裁不至於直接衝擊俄國經濟。但位於莫斯科的Macro Advisory公司合夥人威佛說:「任何進一步的制裁都可能干擾貿易及經濟,投資人及商業社群對此威脅極為憂心。」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美國國稅局:比特幣屬個人資產,要課稅!
http://www.ithome.com.tw/news/86195

IRS表示,虛擬貨幣屬於資產,理應在課稅範圍內。所以若雇主以虛擬貨幣來支付薪資,那員工應該被課稅,其他收取虛擬貨幣的服務供應商也必須繳稅。資產的漲幅算是資本利得,也該被課稅。

* 河南餅乾大王 傳倒債落跑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326000089-260203

中國大陸企業再爆債務惡化案例!曾是長江以北首屈一指的河南餅乾航母企業-健豐食品公司,傳出拖欠銀行超過3億元人民幣(下同)貸款,該公司董事長朱東海已不見蹤影。

* 陶冬:刺激經濟措施 快來了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8571871.shtml

瑞士信貸亞洲區首席經濟分析師陶冬研判,未來幾周內,大陸官方將推出刺激措施來穩定經濟;高盛也發布報告指出,放鬆政策會在一兩個月內推出。對於近期是否下調存準率,陶冬和高盛則有不同見解。

* 全民瘋人民幣 我外匯存款暴增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4/8571978.shtml

全民瘋存人民幣,推升2月外匯存款餘額增至3.54兆元,較上月暴增901億元,並創歷史新高。中央銀行昨(25)日表示,2月人民幣匯價重挫,吸引民眾湧入銀行加碼辦理人民幣存款,為推升外匯存款走升的關鍵原因之一。

* 名家觀點╱你我都需「海量資料」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3/8571670.shtml

....也許你不知道,但就在你網路購物時,例如在Amazon.com,你選了一個健身的產品,過去,Amazon會告訴你「買過的人也買過什麼」,但現在它跳出一整排新的健康食品建議,原先可能沒打算買,但這些訊息出現的正是時候,於是你多買下新的產品。

對許多企業或是政府來說,過去面對大量收集回來的資訊,不知從何觀察分析,但現在,預測人們的行為不再瞎子摸象。

促成這樣的原因,軟硬體都有貢獻。存儲裝置在過去10年內下降到原本價格的1/10,但電腦等硬體運算卻快了好幾倍,網路速度加快數十倍。我們從過去推論因果關係、提供行銷,變成找出一個「關聯」,提供你可能沒想過、卻很貼近你需求的服務。從「因果」變成「關聯」,正是現在海量資料的迷人所在。

* 統一超全球展店 拚8,300家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9/8571953.shtml

統一超展店計畫今年火力全開,總經理陳瑞堂昨(25)日表示,由於部分中小型連鎖店退出市場,這是統一超的機會,原定明年台灣7-ELEVEN將朝5,000店展店目標,可望今年達陣,國內外集團總店數有機會達8,300店,刷新紀錄。

* 統一超「三金」大進擊 搶黑白綠商機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9/8571955.shtml

統一超黑金、白金、綠金三金大進擊,黑金咖啡以精品咖啡為定位,提升專業度,今年營收挑戰百億元;白金霜淇淋調升裝機數達千台;綠金生鮮蔬果則建立更精準銷售模式,持續擴大規模。

fsj 提到...

葉銀華/天下有白吃的午餐?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8574394.shtml

【聯合報╱葉銀華】2014.03.27

上周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美國中央銀行,簡稱聯準會)繼續宣布減少每月購買債券金額,從四月開始額度降低為五五○億美元,這是今年以來針對原本每月八五○億額度的第三次減購計畫。若根據此趨勢,聯準會此波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有可能在今年秋天退場;更進一步,聯準會主席提到在退場後的六個月,將會提高利率。

什麼是量化寬鬆貨幣政策(Quantitative Easing,簡稱QE)?我們可以聯準會開著直升機,持續往地面撒錢來形容。自二○○八年九月以來,聯準會已經實施三波大規模的購債計畫。而要買進多少債券?買到何時?聯準會一開始設定的目標是直到失業率降至六‧五%、年度通貨膨脹率為二%水準。這三波QE,直到去年底,聯準會總共對市場灑下三點八兆美元,若加上今年的計畫,總額高達四點二兆美元。

拜史無前例的灑錢計畫,今年二月美國的失業率在已經從最高的十‧二%降到六‧七%,而通貨膨脹率維持在二%以下的漸進理想境界。同時,最令投資人興奮的美國股市持續大漲,甚至已經相對二○○八年初高出三十%。而美國房地產市場景氣,雖然離二○○八年初有一大段距離,但也有某種程度的復甦。

然而,這三波QE的實質效果為何?相對二○○八年初,雖然目前首次領取失業救濟金的人數有下降,但新工作提供數仍未明顯回升;而相對失業率的下降,勞動參與率卻也下降三‧一%,可見很多人延遲進入、或提早退出勞動市場。第一波QE在二○○八年九月發生金融海嘯時,的確有提供市場流動性,避開金融機構與企業持續倒閉的風險。但是第三波的QE,自二○一二年十月起每月持續購債額度八五○億,對美國股市、房市的幫助最大,但對美國經濟成長、製造業景氣、消費者信心之提振則相對較小。

大家要問的是這些巨額資金是否流到銀行體系、協助實質經濟成長?答案是沒有。美國貨幣乘數從金融海嘯前的九點二倍,大幅下降至三點一倍。而這些錢則是流到美國與全球股市、房市,創造某種程度的資產泡沫。

不只美國,歐元區、英國、日本、大陸亦是採用類似寬鬆貨幣政策,大家有樣學樣,開直升機撒錢。

自從去年美國聯準會開始放出QE減購的消息、試探市場的反應,造成美國十年公債殖利率上升。而且,使得黃金、部分大宗物資商品價格下挫,造成部分體質較弱的新興市場經濟成長陷入隱憂或資金外流,這些國家的貨幣大幅貶值。雖然目前全球股市、房市價格仍未有明顯負面壓力,甚至還在狂歡,但是否應該有居高思危之慮?雖然居高思危,有可能少賺,但是可避免非預期狀況產生而無法脫身。

QE退場與美國升息對台灣民眾會有何影響?美國升息代表聯準會有可能開始回收資金。台灣經濟成長率在前年面臨保一%、去年保二%的窘境,但為何股市仍然能上漲、高房價仍可支撐?主要是拜自二○○八年以來外資持續增加流入台灣股市的五三○億美元(約一點六兆台幣),以及在相當低利率環境和增加之建築住宅貸款一點七兆台幣所賜。QE退場與美國升息,勢必影響外資動態與台灣利率水準,因此我們絕對不能掉以輕心。雖然QE退場與美國升息的時機有可能變動,但方向不會變,因此適當時機調整投資組合,應有其必要性。

全球市場勢必對於QE退場與升息要付出代價,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代價視各國經濟體質而定。

(作者為國立交通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教授)

※ 相關報導:

* 德意志銀行+麥當勞 業績不及黑幫高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575059.shtml

新的研究報告表示,義大利南方的黑幫Ndrangheta去年「營業額」高達530億歐元(730億美元,約台幣2兆2304億元),比德意志銀行和麥當勞公司加起來還多。

Demoskopika研究所26日發布的報告詳列了該國際犯罪組織的營收來源,包括帶來約242億歐元收入的毒品走私,以及賺進196億歐元的非法垃圾處理業務等。擁有全球最大速食餐廳連鎖網的麥當勞公司,2013年的年營收為270億美元,而德意志銀行的營收約319億歐元(約440億美元),兩大跨國企業加起來還抵不上Ndrangheta。

....教宗方濟各上周與受害家屬會面時,強調天主教會反對組織犯罪的立場,他並呼籲義大利的黑幫團體「停止作惡」。他警告黑幫說:「要避免墜入地獄,現在還來得及,如果你們繼續走在這條路上,就一定會通往地獄。」他勸告黑道拋棄帶不進天堂的「血腥錢」。

* 大陸經濟還是全球主動能嗎?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327001209-260310

....中國在結構上和心理上似乎都已經作好必要調適,認知到「經濟成長率調整」將是未來中國新的常態,而且會更加有利於前瞻性經濟發展。....大陸已然確立不再追求年均成長10﹪以上水準的政策作法,將轉移到「比較緩慢但穩固成長的動力模式」,也就是將更加依存於消費者支出成長以及服務業部門的成長。

....中共十八大三中全會及兩會所確立的「治汙」行動,包括政治上的反貪腐及經濟上的徹底整治環境汙染(特別是霧霾問題),可能帶來對經濟成長發展的「反動作用」,習李體制將採行如何對應與復正之政策措施,用以鞏固國家持續成長動能。

....然則,就在2014一開年,大陸經濟卻已顯現可能急遽衰減放緩跡象。

無論貿易成長聲勢及其國際市場競爭力,都呈現大幅度降退;國際直接投資之資金流量也減小,資金的對外流出則呈現大幅度增高;國民儲蓄率的翻番提高,反而對國內投資、消費水準造成負向效應;在金融構面則呈現可融資貸放資金的浮額暴增,在實物經濟的產業部門市場上卻出現嚴重「錢荒」問題;人力資本配置利用的錯置現象,使得國民就業水準無法提高,據民間分析失業率僵持在30﹪高檔位置,大學畢業生失業率衝高到超過65﹪的水準,震撼了全球投資人。

* 大陸電子商務市場 規模三級跳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8574312.shtml

大陸電子商務熱潮持續,投融資規模不斷擴大。證券日報引用清科研究中心數據指出,今年截至3月24日,已公布的電子商務投資案金額達6.8億美元,已達去年全年投資金額13.6億美元的一半。

* 博鰲論壇報告:台灣競爭力 四小龍之末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8574430.shtml

博鰲亞洲論壇昨天發布「亞洲競爭力二○一四年度報告」,報告指出,二○一三年亞洲經濟體的綜合競爭力,台灣排名第四,比二○一二年下降一名,為亞洲四小龍之末。

報告的評估對象是亞洲卅七個經濟體,評估指標分別為:商業行政效率、人力資本與創新能力、基礎設施狀況、社會發展水平、整體經濟實力。



◆ 觀察站/破壞式創新 消費者變合夥人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8574310.shtml

【經濟日報╱記者 陳致畬】2014.03.27

阿里巴巴昨日推出全新「娛樂寶」平台,又再次震撼市場,網民僅需出資人民幣100元即可投資熱門影視劇作品,引發各界討論,這項獨創的商業模式,把最近最夯的破壞式創新、消費者體驗、群眾募資等,全都結合起來了。

網路革命從金融體系走到娛樂產業,阿里巴巴始終站在經濟趨勢的最前端,大膽透過網路平台開賣基金,目前餘額寶總計達人民幣5,000億元,打破傳統金融壟斷的支付系統,成市場先鋒部隊。

顯而易見的,娛樂寶是一種非常具有時代革命的創新發展,且大大發揮出消費者體驗、消費者主導的精神,讓消費者也是投資人。

商發院經營創新所研究員朱訓麒認為,娛樂寶透過金融投資來綁住用戶愛好,進軍娛樂產業,除可獲潛在投資收益外,「用錢投票」更是帶動消費體驗,包括上映前的受歡迎程度調查,還能主導未來劇情發展與男女主角的選擇等。

隨著大陸電商市場蓬勃發展,阿里巴巴從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寶,到上線存款業務的餘額寶,如今再度突破,發展出用娛樂社交市場來綁住用戶的娛樂寶,可謂越來越高招,創造出獨一無二的新價值。

朱訓麒指出,娛樂寶是消費者對情感營造的重新出發,反觀台灣電商仍只強調消費數字與郵遞快速的能力,應當開始省思把網路內容做得更為精緻。面對大陸市場的強勢競爭壓力,阿里巴巴一步步改變各項產業,不僅改變傳統金融業模式,現今採用群眾募資概念進軍娛樂產業,大家都在看,阿里巴巴下一個要改變什麼產業。

※ 相關報導:

* 阿里推娛樂寶 用手機集資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8574306.shtml

阿里巴巴集團跨足文化娛樂有新法「寶」!昨(25)日推出「娛樂寶」平台,透過手機淘寶向消費者發售保險商品集資,將投資阿里巴巴參與的《小時代3》等四部電影,網友出資門檻僅人民幣100元(約新台幣500元),預期年化收益7%。

fsj 提到...

美上季經濟成長 上修至2.6%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576612.shtml

【經濟日報╱編譯莊雅婷/綜合外電】2014.03.28

美國商務部27日上修去年第4季經濟成長率,主要拜消費者支出勁揚所賜,顯示經濟擴張動能克服惡劣天候衝擊。另外,上周首次請領失業救濟金人數也意外下滑,2月成屋待完成銷售連續八個月走跌。

由於美國經濟持續改善與美元轉強,國際金價27日繼續徘徊在六周低點,交易最熱絡的4月期貨價格盤中重挫0.9%至每英兩1,292美元,創2月13日以來最低。

商務部27日公布,第4季國內生產毛額(GDP)最終值年率為成長2.6%,優於上個月估算的2.4%,但略低於經濟學家預測的2.7%。

消費者支出強勁是帶動GDP上修的主力,但企業回補庫存速度不如原先預期快,企業支出則比原估的略增。這些跡象顯示,今年初成長經濟活動減緩只是天氣惡劣造成的暫時現象。

富國證券資深經濟學家波拉德說:「經濟已擺脫天氣的負面衝擊,我們將看到成長恢復動能的跡象,並逐漸轉強、加速。」

報告顯示,上季消費者支出躍增3.3%,高於原估的2.6%,增幅為三年來最大,反映勞務需求熱絡;出口成長率從9.4%上修到9.5%。

勞工部同日公布,截至22日止當周,首次請領失業救濟金人數減少1萬人至31.1萬人,為去年11月以來最低;市場原估會增至32.5萬人。波動較不劇烈的四周平均申請人數減少9,500人至31.8萬人。這份報告顯示就業市場挺過嚴峻氣候考驗,正逐漸改善。

另外,全美房地產經紀人協會(NAR)編製的2月成屋待完成銷售指數,經季節因素調整後下滑0.8%至93.9,為2011年10月來最低;市場原估上揚0.2%。該會說,天氣回暖將有助於提振需求。

※ 相關報導:

* 社論-走出煙花榮景的歐元區經濟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328001135-260202

歷經有史以來最漫長的衰退後,歐元區經濟終於盼得復甦的燕鳴。先是去年7月歐元區採購經理人指數終於重回擴張區間,接著第2季經濟成長率也反轉1年半衰退趨勢,以季增率0.3%綻出復甦曙光。但這道曙光略顯薄弱,說服力欠佳,使市場仍懷疑這波經濟回溫,只是短暫假象。

* 大陸網路商店就業數 衝962萬人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8576569.shtml

大陸網路消費市場持續成長,中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人社部)首度調查網路商店就業狀況發現,網店促成962.47 萬人直接就業,目前缺工總量約為110萬人,吸納就業的潛力不小。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兩會」工作報告中強調「保就業」對經濟增長及社會安定的重要性。快速成長的網路商店成為增加就業機會的重要指標產業,促成人社部首次對網店就業調查。

* 出口轉佳 2月景氣燈號轉綠燈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8576290.shtml

國發會昨天發布今年2月景氣對策信號綜合判斷分數為25分,較上月增加3分,是自2011年7月,32個月以來的新高,景氣燈號由代表「景氣轉向」的黃藍燈轉為代表「景氣穩定」的綠燈。

整體而言,2月金融面指標維持穩定,市場信心調查中對未來景氣看法偏向樂觀,生產面亦逐漸回穩,但貿易面指標好壞參半,消費面與勞動市場表現仍未盡理想。



◆ 美10年債 為何重要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4/8576620.shtml

【經濟日報╱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2014.03.28

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昨(27)日表示,美國10年期公債利率走勢,常會影響其他國家的公債利率,但其他國家的公債利率,卻沒辦法影響美國。顯示我國央行相當重視此項利率的變動情況。

各國政府都發行公債,為何美國公債殖利率,卻是全球重要的觀察指標?主因美國為全球最大經濟體,美元仍是目前最重要的國際貨幣,一旦全球金融系統出現危機,或是全球股市多頭循環即將結束,國際資金就會回頭擁抱流動性與安全性最強的美國公債。

另外,美國公債有多種期別,10年期公債是大型法人資產配置的核心首選、流動性也最佳,10年期公債殖利率最具觀察價值,被視為全球景氣溫度計。包括台灣在內的10年期公債殖利率走勢,很容易受到影響,隨之彈升或下跌。

此外,美國房貸利率、企業長期貸款利率,也是隨美10年債殖利率連動,因此,10年期殖利率最能反映消費者資金成本的變化,而成為觀察景氣與通膨的最佳指標,進而影響全球各國的債券殖利率走勢。

交易員說,通常5年期以下的短期公債價格,會受到美國聯準會(Fed)貨幣政策的影響,較易被政策因素左右;10年期公債的交易,價格主要由市場力量決定。

一般而言,債券年期愈長、利率愈高,10年期公債殖利率上揚,將帶動企業借貸、房貸利率飆升。

※ 相關報導:

* 人民遭稅改剝皮 國庫卻漏財40億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ART_ID=505781

財政部部長張盛和絞盡腦汁籌措財源,近日宣布將股利扣抵率減半,金融營業稅率從2%恢復至5%等稅改措施。但政府勇於對民間推稅改「開源」,卻對自家人不敢「節流」。

根據立法院最新資料顯示,四大公營行庫 (中央銀行、台灣銀行、土地銀行、中國輸出入銀行)在2014年編列利息補貼近40億元,五年來合計補貼達近200億元。由於公營行庫盈餘直接影響國庫收入,利息補貼也等同全民埋單。

自1989年來,四大公營行庫的行員與工員(工友與司機)都可在48萬元與28萬元的存款額度內,享有13%利率;2008年以前的年資,或在此之前退休的員工,退休金可享最高500萬元以13%計息的雙重優惠。央行總裁彭淮南也是受惠的一員。

以48萬元換算,一年利息收益達62400元;一般民眾須存453萬元、亦即花9.4倍的成本,才有相等收入。

※ 完整內容請見《商業周刊》1376期。

fsj 提到...

專家觀點/日調升消費稅 製造通膨「野點子」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578619.shtml

【經濟日報╱蓋‧布魯登(Guy Bruten)】2014.03.29

拜安倍經濟學所賜,日圓大幅走貶,不但激勵出口業的獲利表現,日本股市去年更以大漲五成來反映日本經濟的好轉。

如今,隨著通膨由負轉正,及許多企業表態願意為員工加薪,日本有望擺脫15年的通貨緊縮和薪資原地踏步的經濟結構,為第一階段的安倍政策成效奠下重要基礎。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上任後推出安倍經濟學,一直是全球矚目的焦點。其中,稅制改革更被視為重要的一環。因此,日本政府去年10月宣布,自今年4月起消費稅率將從現行5%調漲至8%後,與消費稅相關的政策、配套,對經濟前景的影響等,一直是討論的焦點。

不過,隨著調高的消費稅率即將上路,安倍經濟學也面臨下一階段的考驗。而左右政策成敗的關鍵之一,就是日本通膨能否持續上升至2%的政策目標,甚至更高,進而扭轉日本通縮的經濟結構,持續邁向復甦。

因為過去一年來,日本擺脫通縮且通膨加速上升,儼然當前日本最重要的經濟發展趨勢。如再根據2月份東京地區消費者物價指數加以推估,聯博預測日本全國整體消費者物價指數的年增率將達1.7%,核心通膨則為0.7%,有機會寫下1998年4月以來的最高紀錄。

但,若再進一步探究,迄今推升日本通膨的主力,仍只限於暫時性因素所致,例如日圓貶值造成進口通膨、電價上漲等。可隨著日圓最主要的貶值期(去年5月中以前的六個月)已過,加上現在薪資改革與物價調整,剛進入萌芽期,這些政策能否進一步推升通膨,有待時間來證明。

調高消費稅率也可以順利接棒推升日本通膨暫時往上。若按照日本政府的估算,調高消費稅率至8%將有機會讓整體通膨再增加2%。故如果此一政策奏效,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日本整體通膨確實有可能在今年中旬突破3%大關。

另外,根據日本官方公布的數據顯示,去年12月日本企業發放的獎金規模已有所成長,在今年「春鬥」勞資協商中,許多大企業也表態樂意調漲員工薪資,讓日本薪資水平有機會重新邁入正成長,長遠來看也有助於提振消費力道和推升通膨。

然而,由於增稅效應多少會影響消費意願,加上目前並非所有企業都有能力將調高的消費稅轉嫁到客戶身上,許多日本民眾趕在消費稅率調高前大舉消費,難免壓抑4月以後的消費支出表現;因此,企業加薪效應有無擴大,進而緩和增稅對內需市場的衝擊也將是關鍵。

聯博認為,政策上路初期,包括消費稅率調高對購買力和經濟前景的影響、日本央行是否會因此進一步鬆綁政策等變數,值得持續關注。不過,長遠來看,預期在消費稅率調升後,隨著物價可能調漲,仍將有助於支撐通膨持續上升的預期心理,若配合薪資調漲應有利經濟正向發展。安倍經濟學下一階段的經濟成長策略(第三支箭)將在6月問世,屆時政策成敗為何?即將上路的消費稅率新制,扮演舉足輕重的關鍵。

(作者是聯博全球經濟學家)

※ 相關報導:

* 消費稅將調高 日提早啟動支出計畫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578693.shtml

日本2月家庭支出意外下滑,加深下月調高消費稅可能打擊民眾購買力的顧慮。日本政府28日宣布提前實施新年度的支出計畫,以因應17年來首度大幅加稅可能帶來的衝擊。

* 實價登錄/贈屋節稅?小心反虧錢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0/8579287.shtml

國內不動產贈與成風潮,繼去年全台贈與件數衝破5萬件大關後,今年1月再以7737件寫下單月歷史新高。國人熱衷贈屋,主要是為了節稅,但很多人不曉得,實價登錄上路後,買屋贈與未必划算,未來子女要賣屋 ,不僅省下的稅得吐出來,可能得加倍奉還。

近來已有不少案例,有人發現反而要繳更多的稅,四處求助,但來不及。北區國稅局副局長王玠琛表示,這就像開車闖進單行道,被警察攔了下來,表示要退回去一樣,警察不可能不開單。他呼籲民眾買房前,一定要做好財稅規畫。

* 實價登錄/長期持有 減輕傷害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0/8579288.shtml

實價登錄上路後,許多人發現,買屋贈與子女省了贈與稅,讓子女面臨沉重財產交易所得稅。永慶房屋契約部經理陳俊宏表示,已經採取贈與方式節稅的人,現在已回不了頭,唯一的解套方式,就是長期持有,持有愈久,傷害愈低。



◆ 財經觀點/零售業國際化 電子商務跨境新模式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3/8578370.shtml

【聯合報╱商業發展研究院研究員朱訓麒】2014.03.29

電子商務在台灣近日成為焦點的原因有三:一是大陸電子商務市場持續呈現爆炸式的成長,例如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寶網與天貓網在1111光棍節的單日業績,就從前年的191億元人民幣成長到去年的350億元人民幣。根據商發院研究,台商在大陸網路市場的經營報酬率比實體商店高出數倍,故許多企業這兩年紛紛減少實體店,轉型以電商模式經營大陸市場。

第二、海外的網站如大陸的淘寶、天貓、日本樂天、美國梅西百貨、Neiman Marcus百貨、英國ASOS網站等都以跨境電子商務模式、即網上訂購,進入台灣的零售市場,許多消費者習慣在這些網站消費,台灣零售市場逐漸被這些「看不見的力量」分食,國際知名顧問公司A.T. Kearney認為,電子商務將成為零售業國際化的主要模式。

第三、移動購物日漸普及,消費者習慣多通路比價,並先向網友諮詢商品訊息,常常在實體店體驗商品後,上網購買,結果實體商店不但承受龐大的店面經營成本,並且成為網路公司的展示中心,許多實體企業不得不開始發展電子商務。

當海外的零售巨頭紛紛以電子商務或創新商業模式進入台灣時,沒人可以阻擋,受到影響的不只是純網路公司,實體企業、製造商,甚至是整個零售體系同樣遭受威脅,抱著「維持現狀」不願意成長的保守心態,恐怕難逃被淘汰的命運。

根據eMarketer調查,2013年全球B2C電子商務銷售額高達1.2兆美元,年增率高達17%,未來隨著手機購物的普及,新興市場的網購爆發力更不容小覷。

電子商務無遠弗屆,在網路上,世界未來可能只有一個市場,而相對規模較小的台灣企業,更應該掌握局勢,快速反應,千萬不可忽視電子商務發展對傳統商業模式的影響。

尤其企業發展電子商務是整體經營思維,甚至是企業DNA的徹底改變,必須由最高階的董事長或總經理帶領,成功機率才高。

※ 相關報導:

* 富邦媒脫手momo藥妝 專攻虛擬通路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9/8578740.shtml

momo富邦媒體科技昨(28)日宣布,momo藥妝店經濟規模不夠大,營運六年持續虧損,決議出售31家據點給勝霖藥品,交易金額約5,000萬元以下。momo百貨、藥妝相繼出售後,富邦媒體科技完全退出實體通路,專攻虛擬通路。

fsj 提到...

周遊華爾街/全球經濟四大風險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580299.shtml

【經濟日報╱編譯簡國帆】2014.03.30

隨著全球經濟適應後海嘯時代的新情勢,好幾股趨勢轉變正在進行中,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副投資長梅尚紐(Virginie Maisonneuve)指出,在這段期間,全球經濟出現一些不容忽視的風險:

●歐洲內部紛爭

歐洲金融情勢依然緊俏,仍有量化寬鬆(QE)的空間。歐洲也仍須調整結構,因而依舊面臨政治挑戰。其他挑戰包括設立銀行聯盟、失業率居高不下、通縮威脅等。

最新挑戰是烏克蘭局勢發展,凸顯歐洲過度仰賴俄羅斯的能源。之前為取得能源而規劃的南流天然氣輸氣管等計畫可能會受阻,威脅歐洲成長所需的能源供應。

●日本和中國面臨壓力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政策已讓日本經濟邁入新時代,但結構改革的執行難度可能最高。政府希望企業加薪,若執行架構不符合基本需求、或限制企業轉嫁成本的能力,可能對企業利潤造成壓力。關鍵在於,要持續把重點放在拉抬成長,以緩和利率上漲和人口老化的衝擊。

中國也正經歷重要的轉型期,經濟成長模式從投資主導轉向消費主導並且壯大中產階級,對現階段的經濟發展至關緊要。但龐大的經濟規模與人口流動,讓執行正確政策和維持政治穩定成為挑戰。必須有效執行結構改革,也要讓金融體系轉型為有效率的模式。

●新興市場的新興承諾

在美國貨幣政策正常化之際,新興市場過去一年遭逢資本外流,促使經常帳逆差龐大的國家推動改革,但部分改革成效可能還沒反映在市場表現上。

看重長期基本面的投資人,可望受股價偏低的優質企業以及政府推動改革的吸引,而加碼投資部分新興市場。投資人希望見到經常帳逆差國的改革持續出現進展、巴西等國的成長復甦。美日歐先進國家經濟持續回溫,將有助平衡新興市場今年的復甦過程。

●找到真正的成長之處

投資人要問的關鍵問題是,全球會以何種速度和方式回歸常軌。市場應關注風險資產價格的動向。當人們認為系統性風險降低時,資產價格會在基本經濟回溫前率先上漲。此外,企業坐擁的大量現金終將回流到實質經濟,資本支出和併購活動都將增加。地緣政治等風險雖會引發不確定性,但也提供投資人撿便宜的機會。新興市場目前價位尤其便宜,關鍵在於要找到正確的股票。(取材自MarketWatch網站)

※ 相關報導:

* 工資低廉 緬甸吸引國際大廠進駐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580274.shtml

緬甸結束50年軍政府統治時期的國際孤立後,正敞開大門歡迎外國投資,吸引可口可樂、鈴木機車等公司紛紛前往設廠,假以時日可望憑工資低廉的優勢躍為製造大國。



◆ 薛琦/第三方支付,誰付?!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8580386.shtml

【聯合報╱薛琦】2014.03.30

你買了東西有人(第三方)付錢,豈不大妙。

且慢。如果錢還是你自己的,但東西收到後不滿意,這怎麼辦?第三方支付乃因應而生。有一個支付機構或支付服務業者,他們讓你不必去銀行、郵局、超商,但透過網路、手機,就可以在安全、便利,而且非常普及的情況下,聽你的指令去完成支付,你肯定喜歡。還有,它收費低,次數頻繁,而且不管金額多少,尤其是小額付款,那你就更愛上它,非它莫屬了。它就是第三方支付機構或服務業者。

這樣的支付方式,其實早就有了,早早以來從事國際貿易要開信用狀,那也是一種第三方支付。只是隨著資訊科技的迅速崛起,近年來第三方支付業在全球各地高速成長。從二○○三到二○一一,全球以中國大陸的成長率最高,達一二○%;其他大國,像巴西、德國、日本、法國、俄羅斯、美國等也發展得很快,成長率約在廿%到四十%之間。台灣去年網購市場成長十六點二%,遠不及對岸,也略遜前面這些國家,尤其相對於我們經濟開放程度高,以及強大的資訊科技軟、硬體實力,也不成比例。原因有二:

首先,根據無店舖協會資料,台灣去年網購支付方式,還是以透過銀行為主,占七十二點三%;其次是貨到付款,占五十九點九%;超商占五十四點二%,至於利用第三方支付只有十三點八%。往好處講,這與我們銀行分行與超商街頭巷尾都看得到有關;但也正因此,主事者對這個極具發展潛力新支付方式,未給予足夠的重視,法規不足,業務受限,延滯了整個產業發展的速度。

對第二個原因,可進一步說明。在第三方支付出現前,買家網購是到超商刷卡或付現取貨。問題是網路賣家不一定是信用卡特約商店,於是小商家、個體戶就無法加入這個市場。現在第三方支付出現了。它先找一家銀行當保管行(Escrow Bank),並且開立一個履約專戶,目的在讓他的會員,也就是小商家能在這家銀行擁有一個虛擬帳戶。買家網路下單後的匯款,就先停泊在這個虛擬帳戶中。賣家要等到買家收到貨而且確認無誤,告訴第三方支付並由其發出指令給銀行,這時候銀行才把虛擬帳戶中原買家的付款移轉給賣家完成交易。

這樣做不是已經很好了嗎?切記!買家每購一次貨要付一次款,為何不能儲值扣款,不更方便嗎?是的,現在銀行自己也可以擔任第三方支付機構。如果買賣雙方都是會員,也同時擁有銀行帳戶,那儲值扣款就不成問題了。可是國外都不是這樣做的,也就是說我們目前的做法,仍不是完整的第三方支付。

讓非銀行的第三方支付業者可以在保管行為會員開虛擬帳戶,同時可以儲值,這就是我們目前極待補上非常關鍵的一塊。

還有沒有其他要補上的?有。

一、第三方支付業者的設定門檻該多高?國外經驗,美國只要二萬五千美金,折台幣七十五萬元;歐盟五萬歐元;對岸屬全國性者是一億人民幣,屬省、特區或自治區者為三千萬人民幣。門檻怎麼這麼低?要知,買家的錢是放在銀行,支付業者根本碰不到,中國、歐盟另要求實際持有資本至少不低於九十個交易日平均儲付額的百分之十。我們準備訂在三億,理由?

二、儲值限額?其實只要像美國一樣,儲值部分不付息,那也就不必太計較了。會不會有人用來洗錢?儲額大了自然引人注意。過慮了。

三、最後,國外規範第三方支付的法規都是立專法,且無例外都只由金融監理機關管轄。我們做法為何不同?又支付是否一定限實體交易,國外均無此限制,我們是否也比照?

第三方支付面對的是最典型的庶民經濟,它的蓬勃發展有助創業,尤其是微型企業,也有利所得分配,促進市場競爭,更不用說大大方便消費者購物了。經濟並不好拚,但儘快完備第三方支付的法制基礎,絕對是值得拚的一件事。

(作者為世新大學講座教授)

fsj 提到...

赴日血拚 請注意:標價方式變了
http://udn.com/NEWS/WORLD/WORS3/8582837.shtml

【聯合晚報╱記者邵冰如/台北報導】2014.03.31

日本實施了17年的5%消費稅,明天起全面調漲為8%,各種民生物價也將全面翻漲,不論餐飲、交通、服飾、藥妝或遊樂區門票,4月1日起都要換上新價格,甚至採用全新的計價方式,明天起赴日本旅遊的台灣人,最好先未雨綢繆,並打聽清楚各種費用的漲幅,才不會荷包大失血。

零食、藥妝…加一加多付不少

日本政府早在去年10月宣布消費稅今年4月起調漲,不少精打細算的台灣民眾,特別趕在3月底赴日本旅遊。上班族張先生夫婦去年11月就訂妥3月底的機票和飯店到東京自由行,張先生說,一到東京便發現,日本充滿搶購氣氛,台灣人最愛的連鎖服飾、藥妝店,都會有大字看板標明「4月1日,5%變8%」,讓人很容易失心瘋買到停不了手。

例如日本國民品牌uniqlo,原本一件2990日圓的外套,營業稅調整為8%後,就變成3075日圓。還有各種台灣人愛買的零食、藥妝,乍看多加3%的消費稅是小錢,但張太太算一算,「10包巧克力、5包仙貝、2瓶表飛鳴、2罐防曬乳、3支口紅,十幾樣加一加,多付的3%消費稅就至少七、八百日圓。」

880日圓天丼 漲為950日圓

即使部分原本不計算營業稅的餐飲店,也因為成本上揚,4月1日起全面漲價。例如東京天丼老店「金子半之助」,一碗天丼只要880日圓,物美價廉,是各國觀光客和日本人最愛排隊的名店,但店家最近也貼出告示,宣布4月1日起漲為 950日圓。還有餐飲業者乾脆推出預購餐券,3月底前可用原價購買一本(10張)餐券,就不必擔心明天起漲價。

大眾運輸、遊樂區4月1日起也全面漲價,對自由行的觀光客影響很大。例如東京的都營和 Metro地鐵、JR電車等,單程票都上漲10日元左右;各遊樂區明天起也全面採用8%營業稅的新價格,大阪環球影城的成人一日票從6790日圓漲為6980日圓,東京迪士尼從6200日圓漲為6400日圓,東京晴空塔則自2000日圓漲至2060日圓,北海道的旭山動物園也自800日圓漲成820日圓。

結帳時再加計8%消費稅

台灣人客到日本購物更要留意店家的標價方式,和以往大不同。以前業者一律只會標出「含稅價」,但近來因應新法令,各種商品都改標「稅前價」,乍看反而以為商品降價了。例如一瓶乳液以前賣1990日圓( 含5%消費稅),現在都標示為1896日圓的未稅價,不熟悉日本計價制度的台灣消費者常以為東西變便宜了,直到結帳時,店家再加計8%的消費稅,才發現原來要2048日圓。

※ 相關報導:

* 日本經濟 馬上要「挨一記重拳」
http://udn.com/NEWS/WORLD/WORS3/8582839.shtml

....日本經濟馬上要「肚子挨一記重拳」:消費稅 (C稅)從5%升上8%的新制4月1日上路。....商業圈內人所說的「重拳」來源有好幾個。首先,雖然安倍力催,但即使營業情況不錯的企業,今春員工加薪協商也乏善可陳,豐田汽車、Panasonic說願意調升基本薪資,但目前止於口惠。專家預見新C稅將會嚴重腐蝕一般家庭的實質購買力。

* 日本明起漲消費稅 數百萬人狂購物
http://udn.com/NEWS/WORLD/WORS3/8582134.shtml

日本消費稅稅率將於四月一日起從百分之五提高到百分之八,數百萬人搶在加稅前湧入商店狂買,從黃金到冰淇淋都有人搶購;但家電、汽車、旅遊及住宅等產品買氣卻先盛後衰。專家指出,與上次一九九七年提高稅率時的情況相比,這次的搶購潮起步較晚,規模似乎也較小;消費者資訊更多且審慎判斷,並未出現恐慌性搶購。

* 日本機票也漲 團費多1000~2000元
http://udn.com/NEWS/WORLD/WORS3/8582838.shtml

國人去年赴日旅遊人數超過234萬人次,創歷年新高,旅行社業者看好日本市場,預估今年赴日旅遊人數會成長兩成。不過,日本4月起調漲消費稅,飯店、餐廳和車資的成本都增加,加上航空公司也要調整機票價格,估計旅行團團費將調高1000元到2000元,民眾在日本若消費10萬日圓(3萬元台幣),估計要多付約3000日圓(1000元台幣)消費稅。

* 海外網購 也要加稅
http://udn.com/NEWS/WORLD/WORS3/8582050.shtml

日本4月1日起調高消費稅,凡在日本境內購買的產品和服務都將受影響;官員提醒消費者留心,部分灰色地帶也可能衍生意料之外的費用。

本周二起,日本消費稅由5%調漲至8%,所有在日本境內購買、消費的產品和服務,或租賃的資產,包括DVD光碟片和辦公室空間等都須支付消費稅,僅境外消費不受影響。

* FTA效應 推升南韓出口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582096.shtml

南韓智庫指出,過去十年實施的自由貿易協議(FTA)在推升南韓出口扮演重要角色。

韓聯社報導,根據南韓國際貿易協會(KITA)30日公布的報告,受惠於降低關稅與消除其他貿易壁壘,迄今敲定的九個自由貿易協議已幫助南韓企業進一步拓展至46國。

KITA表示,2004年4月生效的與智利自由貿易協議,已推升每年雙邊貿易平均成長16.3%。去年雙邊貿易達到71.2億美元,從2003年的15.8億美元大幅增加。過去十年來南韓對智利出口平均每年成長16.9%,進口增加16%。

* 北京二手房價連摔七周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8581931.shtml

近期大陸二、三線房市價格下降的恐慌情緒逐漸蔓延,一線城市房價亦出現鬆動。業內人士認為,平價跑量將是大陸房市未來一段時間的主流。

* 比特幣交易 要課所得稅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0/8582097.shtml

虛擬貨幣興起,稅制急追趕。財政部將參考國際作法,研擬比特幣(Bitcoin)相關稅捐徵免規定。由於比特幣不具法償效力,財政部初步認為較接近財產交易,增值需課所得稅。

fsj 提到...

台灣對美歐貿易 驚見「死亡缺口」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8584336.shtml

【經濟日報╱記者詹惠珠/台北報導】2014.04.01

經濟部工業局和國貿局昨(31)日雙雙示警,台灣與美國、歐盟的貿易,在南韓積極對外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之後,都已出現「死亡缺口」,台灣不能再忽視這個問題,一定要走出去,「參與區域經濟整合,是台灣必走之路」。

全國工業總會昨天舉行「ECFA貨品貿易協議」產業座談會,經濟部次長卓士昭表示,台灣目前只簽了五個FTA,只有9.65%的出口貿易值涵蓋在零關稅FTA範圍當中,落後全球趨勢。南韓分別在兩、三年前與美國、歐盟簽署FTA之後,近二年南韓出口到歐盟和美國市場呈現成長,台灣則是衰退,顯示台灣已被南韓取代。

經濟部工業局組長蕭振榮說,去年前三季數據顯示,南韓對外簽署已生效的FTA共有48國,已有36.11%出口貿易值涵蓋在零關稅當中,若洽簽中的FTA達成協議並生效,涵蓋率將達80.97%。

工業局分析,台灣與南韓出口產品近九成重疊,韓國與美、歐的FTA生效之後,南韓產品市占率普遍提高,在圖形出現所謂的「死亡缺口」。工業局主管強調:「台灣在全世界還有多少死亡缺口可以開?政府和企業都希望多一些開放的機會。」

昨天的產業座談由建大董事長楊銀明主持,他說,目前TPP和RCEP都把台灣排除在外,之前建大接到印度和東協的訂單無法出貨,因為我們單是關稅就和其他競爭對手差了15%。

※ 相關報導:

* 美貿易障礙報告 列台限制陸資
http://udn.com/NEWS/WORLD/WOR6/8584581.shtml

美國2014貿易障礙報告關切台灣禁止牛內臟與含萊克多巴胺豬肉進口限制,再度對美豬登台施壓,報告中同時詳述台灣對陸資投資限制。

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今天公布2014各國貿易障礙報告(NTE),總計關切議題包括豬肉牛雜進口限制、稻米配額、智慧財產權保護、銀行服務與證券、付費電視服務、藥品以及醫療器材等問題。

* 日本消費稅 安倍大考驗
http://udn.com/NEWS/WORLD/WORS3/8584260.shtml

消費稅指的是企業組織或個人等應納稅人,在日本進行貨品交易或服務時應支付的稅。日本於1989年竹下登任首相時正式導入消費稅,當時稅率為3%。1997年4月,在橋本龍太郎任內消費稅稅率再調高至5% ;現任首相安倍晉三2013年宣布2014年4月要再提升至8%。

加稅的真相

日本1990年代初資產泡沫破滅,之後經濟陷入衰退,政府稅收銳減,加上人口逐漸老化,社會安全支出居高不下,導致政府債務暴增。改善財政已成當務之急。

* 日本實質薪資跌 侵蝕消費力
http://udn.com/NEWS/WORLD/WORS3/8584343.shtml

日本1日正式調升消費稅,商店紛紛推出折扣抵用券,藉此抵銷增稅衝擊,但隨著經濟走出通縮,實質薪資加速下滑,侵蝕民眾消費力,增稅可能使日本陷入緊縮困境。

零售業預料將面臨困境,通膨率已超越實質薪資增幅,因此民間購買力持續下滑,儘管安倍經濟學支持率居高不下,但許多民眾並未受惠,對增稅感到憂心忡忡,部分人士批評只有大企業獲得好處。

* 終結通縮?恐致反效果
http://udn.com/NEWS/WORLD/WORS3/8585139.shtml

日本1日起提高消費稅,但物價的波動預料將衝擊經濟的健康,對安倍經濟學的成長政樂尤其是一大考驗,專家甚至也不看好能刺激通膨升高。

* 歐洲央行利率決策 盯失業率數據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584324.shtml

歐洲央行3日將召開利率決策會議,總裁德拉基預料將參考1日的歐元區失業率數據,以確定是否仍有龐大閒置產能,進而作出利率決策。

* 大宗商品、邊境市場股市 Q1漲最大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584430.shtml

大宗商品和邊境市場股市第1季表現稱霸全球資產,而上海、日本股市和銅的表現則敬陪末座。

MSCI邊境市場指數今年迄3月28日累計上漲7.2%,主要受惠於這些新開發中經濟體持續成長吸引資金流入,以及投資人在美國聯準會(Fed)縮減貨幣刺激規模後,撤出主要新興市場。

追蹤19種主要商品的路透Jefferies CRB商品指數上季也漲9%;該指數去年挫跌5%吸引許多投資人搶進。其中,黃金大漲7.3%,主因是俄羅斯和西方國家的緊張情勢升高,促使投資人轉入安全資產。倫敦布侖特原油則跌2.5%。



◆ 零售新時代 啟動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8584189.shtml

【經濟日報╱記者 陳致畬】2014.04.01

大陸知名百貨銀泰商業集團加入後,屢創新高的阿里巴巴「雙十一購物」(光棍節)精采可期,透過真正結合線上線下(O2O),今年可望再衝高銷售額,突破去年人民幣350億元紀錄。

入股銀泰對於阿里巴巴來說,還有更重要的意義,就是以銀泰為樣本打造一套完整的O2O體系。按照阿里的說法,這將會成為一套面向全社會開放的零售體系。

此時阿里集團突然進軍線下,核心目的就是要繼續布局O2O;去年的「雙十一」時,天貓不想要只是單純的百億銷售量,而是希望做到與線下商家之間互通,但並不順利,也受到許多線下商家的抵制。

此次阿里巴巴入股銀泰商業,可理解為馬雲打造時代商業基礎(Data Technology)的第一步。在這體系下,所有的百貨零售都將實現單品管理,有科技化管理會員數與消費形態,這是大陸百貨業者目前十分欠缺的。

銀泰商業集團首席執行官陳曉東表示,未來零售將是以客為先,融合體驗、效率競爭的嶄新模式,是很萌、無所不能的「小怪獸」。銀泰將深化「大資料驅動的消費解決方案提供商」使命與責任,共同開啟中國未來零售新時代。

證券時報指出,阿里與銀泰合作之後,將進一步強化天貓的倉儲與物流能力,對於順利進入大家電等領域將奠定很好基礎。這不是第一次有電商與商業地產接觸,騰訊早已經與華南城合作,投資華南城,其看中的也是把線下線上打通。

※ 相關報導:

* 中國郵政攻宅配 「黑貓」助威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8584191.shtml

中國郵政集團與有「黑貓宅急便」之稱的日本雅瑪多集團合作,今(1)日起推出日本網購商品對大陸配送服務,強調最快三天送達,有助拓展日本企業在大陸的網購商機。

* 香菸捐稅雙升 國庫年增300億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0/8584081.shtml

菸捐與菸稅雙調幾已定調,未來每包紙菸稅捐合計將調漲25元,市售紙菸目前每包平均70元的零售價格,有可能因此趨近百元。

fsj 提到...

羅比尼專欄/全球經濟 醞釀六大新風險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586786.shtml

【經濟日報╱羅比尼】2014.04.02

全球經濟、金融與地緣政治的風險正在轉變。有些風險發生的機率已降低;有些則變得愈來愈可能發生。

一、兩年前受矚目的六大風險是:

‧歐元區解體:希臘退出、義大利或西班牙無法在市場籌資。

‧美國財政危機:肇因於債限之爭與另一場政府關閉。

‧日本公共債務危機:經濟衰退、通貨緊縮、高赤字推升債務占國內生產毛額(GDP)比率。

‧許多先進經濟體面臨通縮。

‧以色列與伊朗戰爭可能因伊朗核擴散疑雲一觸即發。

‧中東地區更廣泛的秩序崩潰。

這些風險如今已降低。多虧歐洲央行(ECB)總裁德拉基表示不計代價捍衛歐元,並採取措施穩定主權債務困頓國,歐元區不再瀕臨瓦解。美國府會休兵,免除為提高債限再度面臨政府關門的威脅。在日本,安倍經濟學前兩支箭(貨幣寬鬆與財政擴張)已提振成長並終結通縮,如今隨著第三支箭(結構改革)與長期財政整頓的啟動,可望使債務穩定下來。實施非傳統貨幣政策如利率趨近零、量化寬鬆、前瞻指引等,也使各地通縮風險受抑制;去年11月就伊朗核計畫簽署的中期協議,則讓以色列與伊朗之間的戰雲消散。中東多國情勢仍不穩,但沒有任一國狀況足以撼動金融市場、衝擊原油與天然氣供應。

但當前又有六種新風險在醞釀中。

一、中國硬著陸。從固定投資轉向民間消費的經濟成長再平衡,進行得太緩慢。每次GDP年成長率滑向7%,當局就慌張啟動另一輪以信用帶動的資本投資潮,導致更多壞帳與不履約貸款,更浮濫的房地產、基礎設施與工業產能投資,以及更龐大的公共與私人負債。

二、美國聯準會(Fed)在貨幣寬鬆退場過程中,有可能犯下政策錯誤。今年,關於Fed利率正常化時機的不確定性,成為市場波動的源頭。Fed升息若升得太早、太急,可能導致經濟與金融大震撼。

三、Fed脫離零利率的時間點可能太晚、太慢(按計畫要到2018年才讓利率回到4%的正常水準),造成另一波資產價格泡沫脹大後又爆破。

四、脆弱新興市場危機可能惡化。新興市場面臨多重逆風(商品價格下跌、中國結構轉型衍生風險、Fed貨幣政策改弦易轍),而國內總經政策過度寬鬆與欠缺結構改革已傷害成長。許多新興市場面臨政治與選舉風險。

五、倘若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東部,衝突可能演變成「第二次冷戰」,甚至有引爆正式戰爭之虞。那將產生巨大的經濟後果,因為能源供應與投資流動會大受影響。

六、亞洲領土與領海之爭(由中日糾紛起頭)可能升高成全面軍事衝突。這種地緣政治風險萬一成真,會產生系統性的經濟與金融衝擊。

目前金融市場對這些風險大致平靜以對,寄望先進經濟體寬鬆的政策與持續的復甦壓低這些風險。但若未能預先妥善地估測並規避風險,此刻的無動於衷可能在日後付出代價。

(作者Nouriel Roubini是紐約大學經濟學教授、Project Syndicate專欄作家/編譯湯淑君)

※ 相關報導:

* 俄國製造業萎縮 印度降溫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586756.shtml

巴西3月製造業景氣成長小幅加速,但印度呈現成長減緩,而俄羅斯出現萎縮,為金磚國家景氣復甦再添變數。

* 製造業景氣/南韓恢復擴張 越南續升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586760.shtml

亞洲3月的製造業景氣步調不一,日本擴張腳步趨緩,顯示日本銀行(央行)可能得採取行動以支撐成長,印尼也處於七個月來最低,不過南韓恢復擴張,越南連續第七個月升溫。

* 消費稅代價 日人每年多付8兆日圓
http://udn.com/NEWS/WORLD/WORS3/8586728.shtml

為因應人口老化導致社福支出不斷攀升,日本1日起把消費稅從5%提高到8%,是17年來首度調高消費稅,預估將使日本人每年的支出增加8兆日圓。

....這次調高消費稅預估可讓日本2014年度稅收增加5兆日圓,其中2.9兆日圓將用來發放老人津貼、1.3兆日圓用來填補社會安全預算缺口,5,000億日圓用於充實育兒預算。

不過,調高消費稅對一般家庭的影響卻令人擔憂。根據估計,調高消費稅將使日本人每年多花8兆日圓。第一生命經濟研究所的調查則顯示,年收入介於500萬到550萬日圓的四口之家,每年財務負擔將多出7.1萬日圓。



◆ 觀察站/阿里創意實驗 紙媒能成功變身?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8586928.shtml

【聯合報╱本報記者賴錦宏】2014.04.02

選在愚人節發布阿里巴巴與十二家都市報紙合作的消息,希望結合電子商務的快捷和報紙的讀者,把「讀者變成用戶」,更要把地方媒體變成淘寶客,電子商務能帶給紙媒轉型多少想像空間?又給新媒體和傳統媒體整合,帶來多少機會?兩者都可擴大受眾嗎?大陸科技界與媒體界大多抱持謹慎態度。

表面上看,這次紙媒似乎是搭上電商的便車。在新媒體衝擊和閱聽人追求閱讀便利與訊息碎片化的背景下,紙媒能否成功變身將決定其生死,這次是支付寶的人找上門來,開啟雙方融合之路,而不是紙媒主動出擊。

樂觀者認為,在報紙上印刷天貓商城商品二維碼信息,讀者可以通過手機掃描購物,真正實現紙媒的媒體電商化—紙媒的3O(Offline-Online-Offline,線下—線上—線下)之路。這很有創意,真的做到管道融合,淘寶等於搶占了報刊市場。

悲觀者認為,合作容易,成功不易,主要問題是,讀報的人、玩手機的人重合度有多高?現在智慧型手機、平板和網路如此發達,會上淘寶買東西的客戶,和報紙讀者根本是兩群人,不會增加多少消費客群。

再說,僅少數大城市的都市報才有這種服務,不喜歡看報紙的就無法使用;相較於原有的手機淘寶,「碼上淘」並不怎麼方便。

至於紙媒藉電商流量抽成,能否變成救命稻草?智慧型手機以及行動網路的普及是否能夠為紙媒帶來第二春?業者多不看好,因為這不過把報紙變成廣告紙。

無論如何,整合就有希望,創新才能生存。一場實驗就此開啟,能否嘗試走出一條紙媒線下與線上的虛擬、實體結合之路?紙媒廣告是否也可依此操作?已是大陸紙媒高層積極考量的重點了。

※ 相關報導:

* 阿里巴巴結盟大陸報紙 推「碼上淘」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8586926.shtml

昨天翻開大陸十二家主流報紙,「開什麼玩笑」的字樣占據各大頭版半個版面。原來,阿里巴巴通過手機淘寶,與報紙合推「碼上淘」,讀者只需打開「手機淘寶」,掃描報紙上商品的淘寶二維碼,就可在手機上完成下單購物和支付等手續,部分商品只要一元人民幣(約五元台幣)。

....新浪科技引述阿里巴巴負責人的話表示,「在未來,無論是新品發布、還是品牌商的清庫存活動,我們都可能選擇報紙作為首發平台。」報紙採用電子商務的商品庫,接入第三方支付和物流體系,為讀者提供更多增值服務,進而獲得交易流量「分成」。

....北京大學副教授胡泳評論指出,都市類媒體一直在尋找轉型方向,這次與阿里巴巴的合作,是一次很有意義的嘗試,有助報紙找到新的空間與新的增長點。「而且電商本質上是服務行業,在如何吸引用戶、增加用戶黏著性方面積累較多經驗,這也為媒體轉型提供更多可借鑑之處。」

* 除姓名、地址 金控個資管控 回歸個資法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8587722.shtml

立法院財委會初審通過金控法第43條第2項修正草案,未來金控公司對於客戶,除了姓名、地址可提供給旗下相關子公司之外,客戶其餘個人資料,包括電話、生日、身分證字號等,都回歸個資法適用範圍,必須客戶提供書面同意,才能提供給其他公司共同行銷。

....立法委員賴士葆提案修正金控法第43條第二項,內容為金融控股公司之子公司間進行共同行銷,其營業、業務人員及服務項目應使客戶易於識別,除姓名及地址共同蒐集、處理及利用,客戶其他個人基本資料、往來交易資料等相關資料,應依個人資料保護法相關規定辦理。草案在今天財政委員會初審通過。

fsj 提到...

關稅障礙高 我出口貿易條件全球第二差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8589191.shtml

【經濟日報╱記者鄭杰、吳父鄉/台北報導】2014.04.03

世界經濟論壇(WEF)發布2014全球貿易便利指數排名,在138個評比國家中,台灣在「國外市場進入」項目排名從第131名滑落到第137名,成為倒數第二名。

「國外市場進入」是指台灣商品出口到國外的容易度。國發會官員表示,此一項目排名大幅後退,主因是我國出口至其他國家的關稅障礙很高,出口貿易加權平均關稅率高達6%,目標市場最惠關稅亦高過其他出口國,讓台灣有邊緣化的危機。

WEF發布全球貿易便利指數排行,台灣今年總體排名進步五名,升至24名。台灣本次在亞洲排名第六,落後星、港、紐、日、澳洲,但優於馬來西亞、南韓。

國發會官員指出,在四項主要評比指標中,台灣除「市場進入」退步外,在邊境管理、基礎建設、營運環境三項指標,都獲明顯進步,是排名攀升主因。在「市場進入」分項的「國外市場進入」,更退到全球倒數第二名。

經濟部次長杜紫軍昨(2)日指出,台灣會有此困境,就是自由貿易協定(FTA)覆蓋率過低,目前僅9.69%。台灣最大競爭對手南韓的FTA覆蓋率為36.81%,意味著每100 美元的貿易額中,獲得免稅或優惠稅率的金額達36美元;台灣每100美元貿易額卻只有接近10美元獲得免稅或優惠,國際貿易處境明顯弱勢。

台灣已生效的自由貿易協議只有七個,包括兩岸經濟協議(ECFA)、紐西蘭、新加坡及四個中南美洲國家。南韓雖只與九個國家簽定FTA,但包含美國、歐盟等主要貿易對手,FTA覆蓋率遙遙領先。

在邊境管理方面,台灣的排名一口氣進步13名,升至第18名,細項指標中,海關服務指數與海關透明指數表現優異。國發會官員指出,台灣去年推出「關港貿單一窗口」服務,簡化通關貿易流程,應該是推升邊境管理排名的最主要因素。

在基礎建設方面,排名則前進四名,升至第15名。在各項細項指標中,幾乎全數上升,顯示台灣在交通、郵務、貨運方面對於提升貿易環境的進步。

※ 相關報導:

* 中日韓FTA 將吃掉我3%貿易額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8589151.shtml

行政院長江宜樺昨(2)日表示,南韓對外已與47國簽訂九個自由貿易協定(FTA)且已生效,台灣不能再等待,必須儘速通過兩岸服貿協議。他也提及,中日韓FTA若搶先生效,台灣貿易額可能減少168億美元,相當於去年貿易總額平白蒸發3%。

反服貿學生占據國會超過兩周,府院近來積極「回收」話語權,不僅訴求「服貿是我國加入TPP與RCEP 的敲門磚」,還打出「停止對峙、開啟對話」策略。今天,行政院將先公布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盼平息近來服貿爭議,未來一個月內,國發會也會在全國分區舉行「經貿國是會議」,重新凝聚社會共識。

* 陸私募債爆違約 經濟添變數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8589076.shtml

大陸公司債繼日前出現首例違約後,私募債也傳出首例違約案。原定3月28日付息的13中森債未如期付息,成為2012年私募債問世後首例違約案例。也讓大陸經濟不佳的情況再添變數。

* 孫立堅:大陸 恐陷入通縮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8589082.shtml

復旦大學金融融研究中心主任孫立堅指出,中國經濟陷入通縮的預期已初步形成。而且產能過剩、樓市整頓、人民幣貶值,加上經濟增長預期轉趨悲觀等負面因素,將進一步強化中國經濟進入通縮的預期。

* 中資置產暴增十倍 集中紐約洛城
http://udn.com/NEWS/WORLD/WOR6/8588089.shtml

中國人在美國的商業房地產投資過去一年暴增,去年比2012年劇增近十倍,從3億3530萬元猛增到近30億元,主要集中在紐約和洛杉磯等六大都會區。與此同時,中國對美的高科技投資今年也取得重大突破,僅第一季就已達60億元,創造出2萬5000個就業機會。

* 英澳房價猛漲 引發過熱疑慮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589106.shtml

英國及澳洲3月房價續漲,都會區仍為上漲主力,倫敦房價甚至攀升至全國均價的兩倍以上。....NBS首席經濟學家賈德納表示,倫敦與英國其餘地區的房價差距為史上最大。他說:「房貸利率處在歷史低點、貸款取得更加容易,以及經濟前景好轉,都使房屋需求擴增。」



◆ 觀念平台-歐美金融改革蹣跚啟動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403000074-260202

工商時報 楊雅惠臺灣大學財務金融系兼任教授 2014年04月03日

經歷雷曼金融海嘯與歐債危機之後,歐美先後啟動金融改革。這些金融改革面臨種種調整困境與挑戰,在各界紛紛擾擾之中,蹣跚啟動。美國的多德-弗蘭克法案(Dodd-Frank Act),英國的維克斯報告(Vickers Report),歐元區的銀行聯盟(Banking Union),都是其中一環。這些改革之落實性雖然尚待檢驗,也可窺出全球金融監理思潮之轉向。

美國金融改革主要措施為2010年7月21日公布的Dodd-Frank法案。改革法案中最受矚目者為伏克爾法則(Volcker Rule)。鑑於雷曼金融海嘯引起全球危機的主因之一,在於銀行業所經營之衍生性金融商品過度擴張。改革措施擬限縮銀行業務,避免銀行業投機行為,禁止銀行業與關係企業以自有資金從事自營交易,限制銀行投資避險基金及私募股權基金之比率。該改革法案原定兩年內實施,然而各界紛紛質疑伏克爾法則的適用性。在議論不絕之下,美國終決定再另給銀行業2年時間來適應調處此項資產交易限制。最近美國監理局估算Volcker Rule 實施之後,將強迫銀行業出售受限制之資產,則銀行業可能損失達43億美元。

英國2007年9月北岩銀行倒閉之際,面對本來「銀行大到不能倒」卻又倒閉的難題,開始檢視相關法規。原有的主要金融法規為金融服務法案(Financial Service Act),逐年陸續修改。另有一份重要的維克斯報告,由維克斯所領銜之委員會研修公布,該報告規範將零售銀行業務獨立出來,與投資銀行及批發銀行的業務分離,並將在國會下設置銀行準則委員會(Parliamentary Commission on Banking Standards),處理英國銀行業內風險、責任和酬金出現錯誤配置的現象。該報告研析定案過程中,涉及改變現狀,自是整合不易。

歐元區的問題更難解決,各國之間的共識建立總需經過多重磨擦與磋商。在歐債風雲的折磨震盪之後,不能不改革。危機期間,歐元區各國的問題金融機構爛攤子最後是由歐洲中央銀行挹注資金收拾殘局,而平時各國金融機構由各國政府自行監管,監管準則不同,權責不一。因此,改革方向擬進一步將各國重要大銀行之監管權予以集中,由歐洲央行統一監理。2012年12月歐盟高峰會決議於2014年成立銀行聯盟,將歐元區80%市占率的150家系統重要性銀行納入此監管體系。經研商之後,擬包括三套機制,單一監管機制(Single Supervisory Mechanism, SSM),單一清算機制(Single Resolution Mechanism, SRM)與共同存款保險機制。

其中單一清算機制方面,今年3月20日歐洲議會與歐盟理事會已達成共識,在此機制下處理歐元區的破產銀行之關閉事宜。協議中規定,各國將向銀行徵稅,8年後設立規模550億歐元的基金來支應開支。未來這套機制之實施仍有重重關卡,諸如: 基金規模是否足夠、各國在資金不足下是否願意出資共同買單等,仍需大費周章協調。

綜觀美國、英國與歐元區上述三個金改內容,包括限縮金融機構業務範圍、高築業務隔離之風險防火牆、規範經營者責任、加強監理機制,調整監理機構等。可見在已往多年的金融開放之後,過度開放釀成災害,透過金融風暴的衝擊促使金融監理的利刃重拾回來再度磨利。

到底這些金融改革真能奏效而隔離風險?在風暴過後的休養生息時刻,各國繼續金改,承著風暴期間立志改革的承諾前進。如果眾人漸漸忘卻風暴之痛,延緩改革步驟,那麼就要等下一次的金融風暴來提醒慘痛教訓。目前歐美金改擬加強監管力道,與業界的開放呼籲相互較勁。金融監理在管制與開放之間相互拔河,過去如此,未來也可能如此。

fsj 提到...

台灣全球化生存戰略的抉擇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8591695.shtml

【聯合報╱社論】2014.04.04

這一場服貿協議的爭議,應從「台灣全球化生存戰略」的高度加以認知,始能獲得宏觀與通盤的理解。

就全球化生存戰略言,台灣有兩個「躲不過」。一、躲不過「全球化」;二、躲不過「兩岸連結」。

全球化是台灣的挑戰,輸掉挑戰即是危機,贏得挑戰即是機遇,這是台灣躲不過的大形勢。而台灣的全球化又與「兩岸連結」相關,因為全球化的框架是建立在各種FTA之上,一方面,台灣的全球化必定要包含中國大陸(如ECFA體系);另一方面,台灣的全球化(如加入各種FTA)亦必須建立在與北京的互信之上。這就是說,台灣不可能實現一個「甩掉中國的全球化」,這也是台灣躲不過的大形勢。

因此,台灣全球化生存戰略的基本邏輯是:一、透過簽訂ECFA體系等途徑,一則以法制化規範兩岸經貿交流,再則累積雙方在政治上的善意與互信。二、在兩岸的善意及互信上,台灣必須嘗試加入TPP及RCEP等巨型FTA。三、亦即,先藉改善的兩岸政經關係來推進台灣全球化,再藉台灣全球化的政經成果來節制兩岸關係。

台灣若不能站穩全球化的腳步,必然在經濟上更依賴中國,亦在政治上更受中國的挾制。因此,以ECFA體系來穩定「兩岸連結」雖只是台灣全球化生存戰略的一塊拼圖,但若少了這一塊拼圖,就拼不上TPP及RCEP,也就拼不成台灣全球化生存戰略的全景。

其實,台灣的生存處境可能比許多人想像的更要凶險。因為,即使進入了TPP及RCEP,台灣也未必能在開放的競爭中保持不敗;但若因陷於內鬥而無法進入區域結盟,台灣的前景必更趨悲觀。

因此,在爭論服貿協議時,不能不以「台灣全球化生存戰略」為思維基準。亦即必須知道:台灣躲不過全球化,也躲不過兩岸連結。台灣必須努力的是:使兩岸連結與全球化發生正向的關聯,而不使兩岸連結成為全球化的負面因素。然而,要在台灣藍綠統獨的內鬥下破壞兩岸關係易如吹灰,但要使兩岸關係在「台灣全球化生存戰略」上產生正向關聯卻是個艱難的工程。

必須先掌握住「全球化」這個中心概念,始能對服貿協議有宏觀的理解。亦即,台灣必須以「全球化」為生存戰略的「主題」,而將兩岸連結視為「子題」;若以對抗或逃避中國大陸為「主題」,卻視「全球化」為無關輕重的「子題」,那就錯得離譜。

因此,一、全球化生存戰略,就是台灣必須贏得「經貿自由島」的地位,而以加入TPP(國際現實是:中國不加入,台灣即不可能加入)及RCEP(中國主導)為高階目標。TPP及RCEP目前共有二十一國(會員仍將增加),也就是台灣至少要有對二十一國近四十億人口市場相互開放的準備,其中包括中國大陸。台灣不可能妄想一個「沒有中國的全球化」,若須對其他二十國開放,豈能不對中國大陸開放?二、北京自己也有其「全球化生存戰略」的考量;亦即,它對台灣開放市場,也須對其他國家開放市場,所以台灣在大陸市場上是與其他國家處於競爭地位。因此彭淮南才會說,若服貿協議簽遲於中韓FTA,台灣恐有十萬面板業從業員面臨失業;可謂急如燃眉。三、兩岸經貿關係的法制化,有利於軟化兩岸政治連結,並優化兩岸政治互信;雙邊應當相互鼓勵這種有利「和平發展」的思維及行為,勿使在兩岸政策上持開明立場者遭到挫折。四、若知全球化為台灣唯一可行的生存戰略,即不應煽動反開放、反自由化的民粹情緒;倘片面讓利的服貿協議使台灣社會撕裂至此,未來若要加入開放程度更大的區域貿易協定,民意更無可能達成共識,那就將面臨「台灣全球化生存戰略」的破局,使台灣陷入絕境。

服貿協議爭議不可自陷於藍綠統獨的內鬥層次,而應當將之視為「台灣全球化生存戰略」的大抉擇。台灣若不選擇成為「經貿自由島」的全球化路線,在經濟上及政治上即必趨邊緣化,而經濟既失維繫,政治即失安全。然而,反服貿者竟然能將一個「台灣自殺」的政治主張說得如此正氣凜然,這個笑話其實是個大悲劇。

※ 相關報導:

* 校園Q&A 你今天服貿了沒?
http://udn.com/NEWS/OPINION/X1/8591636.shtml

【聯合報╱薛琦/世新大學講座教授】2014.04.04

學生邀我談服貿,用了個很俏皮的標題,也問許多好問題,值得跟大家分享。

-- 中國只有對台灣先服貿再貨貿?
-- 兩岸服貿條件不對等?
-- 香港二○○三年簽CEPA後的慘痛經驗會重演?
-- 服貿直接影響台灣四百萬勞工,間接影響二百萬勞工?
-- 兩岸經濟、產業規模不對等,簽協議對我不利?
-- 服貿談判不透明?

* 中資連鎖店助漲店租 台灣吃不消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4/new/apr/4/today-e1.htm

兩岸服貿協議開放中國餐飲業登台,業者憂心指出,中資來台投資餐飲業二十萬美元門檻太低,未來恐出現中國大型連鎖體系低價搶市、快速展店情形,不僅搶生意、也會抬高店面租金,重創佔了近九成的中、小型小吃餐飲店。

* 亞洲中產階級 消費大不同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404000069-260203

近年來亞洲新興中產階級呈現爆炸性成長,瞄準此區潛在的龐大商機,國際消費品大廠爭相搶進這塊市場插旗卡位,但最近一項研究顯示,亞洲中產階級的消費習慣迥異於西方消費者,對買車和廚房家電未必有興趣。

《華爾街日報》報導,新加坡諮詢機構Eden策略學院(Eden Strategy Institute)最近發表一項研究報告,旨在探討亞洲中產階級的消費需求及支出習慣。亞洲中產階級的定義,指的是每日花費2至20美元的人。



◆ IMF:富國利率 將維持低檔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591516.shtml

【經濟日報╱編譯葉亭均/綜合外電】2014.04.04

國際貨幣基金(IMF)警告,全球經濟復甦速度比預期緩慢,將使富裕國家把利率維持在歷史低檔長達數年。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另指出,富裕國家去年第4季因去庫存化,經濟成長減緩。

IMF 3日在初步發表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說,隨著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率走高,富裕國家利率未來數年將溫和上揚,但升幅可能因歐洲走走停停的表現與中國成長減緩而受抑制。

這份悲觀預測會讓存款人士氣餒不已,自金融危機發生後,他們的存款已逐漸被通膨侵蝕。

IMF把全球持續低利歸咎於亞洲民眾存款過多、市場對避險資產需求旺盛,以及缺乏投資機會,尤其是在已開發國家。

IMF表示,低利率可能會促使想獲得高報酬的投資人從事冒險行為,「實質利率長期偏低,會對有確定給付義務的退休基金與保險業者形成負面衝擊。持續低實質利率(或名目利率)的環境,也會引發投資人與金融機構冒更多風險,尋找較高的實質報酬」。

IMF的分析師表示,中國與許多新興國家成長減緩,將使整體復甦步伐放緩,成為各央行維持低利率的另一個理由,而且美國經濟重返健全不足以點燃亞洲經濟。

報告中的分析並預估,英、美明年展開升息,但只會緩緩升息,且不會升到超過3%。

※ 相關報導:

* ECB評估推QE 歐元急跌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591548.shtml

即使歐元區通膨降到四年多來低谷,歐洲央行(ECB)仍維持基準利率不變,不過總裁德拉基強烈暗示,考慮採用前所未見的措施刺激經濟,避免通縮威脅。歐股連續第八日走高,歐元急貶至一個月最低。

* 美初領失業金人數 超出預期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404000065-260203

美國週四公布有關就業與貿易等重要指標,表現大多不盡理想,與前幾日所公布指標傳達訊息相左,由此也突顯美國經濟復甦腳步其實並不如市場所認為的那麼穩定。

* 台幣這波升勢 恐到此為止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4/8591452.shtml

因外資持續大舉匯入,升值走勢強勁的新台幣匯率,清明假期前終止連八升,昨(3)日收盤以30.380元報收,貶值0.5分。匯銀人士表示,昨日匯市出現最重要的特徵是,具宣示意義的開盤與收盤價均走貶,代表央行已拋出「升值走勢到此為止」的訊號。

* 身障車免稅優惠 將縮水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0/8591397.shtml

導正「假身障、真免稅」現象,最快明(2015)年起,身障車免徵牌照稅將實施限制親等、汽缸排氣量的有條件免稅措施,超過2,400cc的身障車,全年牌照稅將採定額免稅,最多減免11,230元。

身障車免稅優惠縮水,估計全台62萬輛身障免稅車約有8.1萬輛(汽缸總排氣量2,401cc以上)將會增稅,國庫全年估計可以回收約7億元牌照稅收。但是多達87%的身障車仍可享有全額免稅,不受新制影響。

* 社論-改革不動產稅 舒緩世代對立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404000808-260109

....財政部曾多次表示逐步落實實價課稅等,是未來不動產稅制改革的方向。然而沒有時間表,沒有具體行動,改革就延宕下來。如果在馬總統第二任上台時後標榜「公平正義」的稅改,不是動資本市場的證所稅,而是不動產稅制改革,則今日總統聲望應大不相同。

學運未退潮,財政部應以具體行動展現舒緩世代對立的決心。

fsj 提到...

社論-未來的銀行與銀行的未來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405000031-260202

工商時報 編輯部 2014年04月05日

最近財金部會極力推動塑造亞太區域銀行,並且以星展銀行為範例,強調經過持續的購併,才有今日的星展銀行,亦即規模是業者打「亞洲盃」的必要條件。我們認同「規模」的重要,但具備「必要條件」,並不表示必然會讓區域銀行水到渠成,相關的「充分條件」若不具備,則可能大而不當。就像球隊有一群200公分高的球員,但球隊經理與教練沒有良好的戰術,也無濟於事。以星展銀行為例,它最強的地方不在於規模,而在於對未來的規劃。

不久前媒體報導,星展銀行能在競爭激烈的區域市場脫穎而出,最重要的是靠發展特色產品、固守利基市場的正確策略。前新加坡總理李光耀說,他對新加坡企業最大的期待,就是要有創新的精神。在李光耀的眼中,創新是保持領先優勢的不二法門。為了做好金融創新,星展銀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要讓銀行的作業,盡可能數位化、無紙化,人力需求最小化,「未來的銀行」強調「簡單」、「數位」,更重視「愉快的使用經驗」。

星展銀行的「未來銀行」中,有關自助個人理財,已經由存匯款、支票和硬幣存款,進化到在銀行內設置AXS機器,可用來支付信用卡帳單、各種物業管理費、水電帳單、罰款、繳稅、學費等多功能用途。換言之,善用現代科技,提供客戶便利,讓銀行服務「優質化」,是「未來銀行」的首部曲。

包括星展銀行在內,一個在許多銀行間悄然進行的銀行創新是「行動金融」的推動。目前一般人想像中的銀行,是一個富麗堂皇的空間,配上親切專業的服務人員,輔以各種現代高科技的應用,讓人到銀行成為一種享受。如果銀行對未來大趨勢的洞見只即於此,這樣的銀行在未來的競爭當中,必將處於顯著的劣勢。

何以見得?首先,在現代都會裡,銀行的通路點大都座落在交通便利、人潮密集的高房價地段,在固定成本上已經相對偏高,傳統的經營者或許視為銀行經營的宿命;其次,相對偏高的人工成本,固然可以讓客戶「賓至如歸」,但其毛利顯然被壓縮。然而在客戶群當中,企業客戶基於成本考量,相對上會善用高科技設備進行相關金流服務,可以不必臨櫃辦理業務。消費金融客戶方面,也逐漸邁入以「宅經濟」為主體的新興客群,這些客戶的共通之處在於善用網路及行動裝置,能用網路銀行服務就不會親自臨櫃,能用行動裝置服務就能在任何地方辦理銀行業務。當客戶能用網路與行動裝置時,銀行業務不再是一個特定空間的「活動」,而是駕馭數位匯流的「行動」,亦即銀行服務「行動化」將是「未來銀行」的二部曲。

網路交易的盛行,銀行的服務雖然以優質化與行動化來因應未來競爭,但無可避免的,擁有廣大商流客戶的電子商務業者,也開始跨入所謂的「互聯網金融」業務。電子商務業者與銀行業者的關係,從仰賴銀行提供金流服務,逐漸透過網路平台的第三方支付功能而坐大,從支付跨到儲值、貸款、理財;在大陸有些互聯網公司甚至進入供應鏈金融、應收帳款收購等業務領域。

這樣的發展,以中國大陸阿里巴巴集團為代表,原先的「淘寶網」只發展電子商務,透過第三方支付儲值的「支付寶」,產生了基金理財的「餘額寶」。要而言之,阿里巴巴集團先建立了領先的消費者電子商務,從而發展各類型的網上支付,甚至發展B2B網上交易以及跨入雲端計算業務,近來更積極開拓無線應用、手機作業系統和互聯網電視等領域。

如同馬雲在2013年6月所說:「未來的金融有兩大機會,一個是金融互聯網,金融行業走向互聯網;第二個是互聯網金融,純粹的外行領導,其實很多行業的創新都是外行進來才引發的。金融行業也需要攪局者,更需要那些外行的人進來進行變革。」

當銀行業者正沾沾自喜於打造「未來的銀行」時,電子商務業者卻以互聯網金融衝撞金融業者,進而影響「銀行的未來」。電子商務業者的優勢在於其沒有傳統銀行所受的嚴格監管限制,它可以打無規則的游擊戰;電子商務業者的技術基因,使其具有創新的動力,而其草根屬性更能貼近客戶的需要。

電子商務業者擁有巨大的變革力量,尤其在銀行銷售通路方面,以及銀行與客戶之間互動方式的改變方面,其意義是具革命性的。銀行業者所謂「未來銀行」的二部曲-行動銀行,在網路金融中只是其各種交易平台中的一項而已。電子商務業者辦理網路金融,在平台上讓交易雙方直接進行業務的這種「去中介化」功能,才是衝擊「銀行未來」最致命的一擊。當然,這是就消費金融方面而言,在企業金融方面,短期內網路金融平台仍然沒有直接籌集數億甚至數百億元的能量。然而,面對銀行業務的「異質化」,央行與金管會仍應未雨綢繆。

※ 相關報導:

* 歐版QE 可能收購銀行貸款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593107.shtml

歐洲央行(ECB)總裁德拉基3日表示考慮啟動量化寬鬆(QE),凸顯復甦面臨的威脅升高。分析師指出,由於歐元區經濟結構特殊,歐洲版的QE可能和美國聯準會(Fed)不同,歐洲央行可能專注在收購民間資產,如銀行貸款。

* 薩夫特專欄/ECB的通縮惡夢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593069.shtml

如果歐洲央行(ECB)總裁德拉基最憂慮的問題已經出現,他卻仍然不動如山,那麼他可能認為自己無力改變局面,或者是他認為代價與風險雖在ECB的承擔範圍內、卻比不上潛在的好處。

* 美就業持穩 QE將持續減碼
http://udn.com/NEWS/WORLD/WOR6/8593076.shtml

美國3月非農就業人口增加,失業率仍維持在6.7%,顯示就業市場穩定進展,可能促使聯準會決策官員持續縮減刺激措施,但仍把利率維持在低點。

* 大陸經濟面臨轉型關鍵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8593080.shtml

....金融海嘯發生後,全球經濟衰退,2008年中國大陸在4兆人民幣方案激勵下,內需、基礎建設相關的鐵路、鋼鐵、水泥等產業,投資大幅增加,隨後,配合轉型升級,在中央與地方的政策鼓勵與補貼下,對高科技的電子業面板、手機、電腦、以及周邊相關產品;太陽能、風電等,加上造船、汽車、煤炭、重化工等傳統產業,都紛紛集資、融資、舉債,大量投入生產。到了2013年後遺症浮現,大多數產業都出現嚴重的產能過剩。

....隨之而來的是債務問題,根據彭博社統計,4,111家深滬港三地上市的大陸企業總負債達1.98兆美元(12兆人民幣),六年增加200%,平均負債與淨值比73%,其中,有256家超過200%,62家超過400%。在信貸、債券、信託三大資金市場,已先後出現不少違約企業,其中,信託與債券市場潛藏的危機尤重。

* MIT良品 大舉前進伊朗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405000622-260102

被美國視為「邪惡軸心」的伊朗成為台灣新商機!聯合國去年11月解除伊朗經濟制裁,但歐美仍維持觀察期到今年7月底,結果台商早「不甩歐美」積極拓展伊朗市場,今年1、2月對伊出口量比去年同期暴增1.53與1.2倍,產品以塑膠產品、紡紗、汽車零組件、電子零組件為主。

....根據最新統計,台灣對伊朗出口,去年上半年都是負成長,但自去年9月起以逾6成速度成長,今年1月為7473萬美元、年增率1.53倍;2月5514萬美元、年增率也有1.2倍,主要出口產品是塑膠產品、紡紗、汽車零組件、電子零組件、不鏽鋼製品、低階機械設備等。

同時,今年1至2月台商出口赴伊朗申請戰略與非戰略性高科技貨品許可證計328件,也較去年同期增加1成,讓經濟部官員直呼:「相當意外」。貿協祕書長黃文榮形容伊朗「悶了很久」,去年11月被解禁後,現在是深呼吸四處赴國外大量採購。

fsj 提到...

人民幣資產 撤資潮加速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8594861.shtml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4.04.06

使用離岸人民幣在中國進行投資的基金公司,3月的資產流出速度創九個月來新高,反映投資者對於中國經濟的不安日益升高。

根據華爾街日報對基金公司呈報香港交易所的資料分析,這些基金公司中最大的14家,3月管理的資產合計縮水人民幣53億元(合8.54億美元),相當於資產總額的約14%。

晨星公司(Morningstar)的數據指出,這是去年6月以來,這些基金公司資產萎縮最大的一個月。而在所有使用離岸人民幣投資中國股市和債市的基金公司中,這14家公司的資產規模就占了一半以上。

中國股市和債市的下跌,當然是基金資產價值縮水的原因之一。但大規模的資金贖回潮,反映投資者正加緊從中國撤資,才是這些基金資產縮水的主要因素。

外界對中國經濟成長放緩的憂慮逐漸升高,今年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已經下貶2.5%,和2013年全年的上漲約2.5%背道而馳,促使投資者撤離曾經穩賺不賠的人民幣資產。

此外,最近發生兩起財務困難公司的債券違約事件,讓大陸債券市場風聲鶴唳,過去堅信公司債市場有中國政府作後盾的投資人,如今變得惴惴不安。

數據提供商EPFR Global的數據顯示,3月1日至19日,投資者從持有中國公司債券的基金中撤資11億美元,流出規模是2月的兩倍。

中國政府正加緊改革陳舊的金融體系,並計畫讓市場力量發揮更大作用,但是改革不可避免地也帶來不良貸款和債券違約等短期陣痛。

在某種程度上,中國已逐漸向外國投資者開放大致仍然封閉的國內金融市場。國際基金經理人可以對中國金融市場投資的手段寥寥無幾,其中之一就是獲得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身份,然後將限額的離岸人民幣重新投入中國股市和債市。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項目已經運作了兩年,今年的配額大約為320億美元。

華夏基金公司的基金經理群最近拜訪美國、歐洲和亞洲各地的客戶時,發現沒有人願意大規模押注中國,而且還有很多人忙著拋售。

華夏基金的投資組合經理賴大衛說:「海外投資者對中國的前景悲觀,很難說贖回趨勢什麼時候會逆轉。」

中國股市的上證綜合指數去年下跌6.8%,今年迄今又下跌約3%。基準的10年期國債殖利率2013年底升至4.5%,遠高於六個月前的3.3%,不過今年來已經持穩。債券收益率和價格呈反向波動。

※ 相關報導:

* 資金轉向 美生技社群媒體族群失寵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594494.shtml

美國股市上周原本普遍上揚,但周五(4日)突然變盤劇挫,幾乎吃掉整周來的漲幅,這種詭譎難測的行情正值美股處於高不勝寒的價位,特別讓投資人對未來走勢感到徬徨。分析師指出,這凸顯投資人換股操作,從成長股轉進價值股。

* 非洲》「非洲崛起」失速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406000108-260210

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的各國經濟前景,在「非洲崛起」現象裡並非以單一速度快速成長,彼此之間的成長速度各有快慢。

....金融時報報導,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簡稱撒南)經濟,過去10年相當興盛,被稱為「非洲崛起」(Africa Rising)。雖然該區曾吸引外資湧進,但在經濟崛起過程中,愈來愈多問題為短期前景蒙上陰霾。

撒南表面看來風光,其今年經濟可望成長6%,優於去年的成長5%。國際貨幣基金(IMF)估計,以成長速度來看,該區表現僅次於發展中的亞洲地區。通膨率去年維持在5.5%,遠低於廿年前的47.4%。

儘管如此,區內的迦納、奈及利亞、烏干達和尚比亞,正面對經濟、社會或政治問題,甚至同時面對這3大難關。

* 國銀搶進東協 匯款業務開戰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4/8593006.shtml

國銀打亞洲盃,「錢」進東協國家的匯款業務已搶先開打。尤以越南、柬埔寨、緬甸三國競爭最激烈,布局進度最快的國泰世華、玉山兩家銀行,在柬埔寨短兵相接,雙雙推出美元匯進出免匯費破天荒行銷手法,帶動業務成長上看二成。

* 包租公注意!國稅局出擊查稅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0/8595084.shtml

包租公注意!各地國稅局已主動出擊,鎖定各大學附近出租套房、雅房查稅,包括東海、靜宜、淡江等校外租屋特別多的大學,周邊包租公都已經被國稅局盯上,國稅局人員除直接上網了解租賃市場狀況,甚至發文給學校要求提供校園附近學生租屋狀況。

fsj 提到...

周行一/貿易協定的最大公約數:消費者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8596169.shtml

【聯合報╱周行一】2014.04.07

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爭議性高,從去年六月簽訂到現在無法通過立法院,導致了三一八太陽花學運,學生至今仍占據了立法院,甚至曾一度占據行政院,經政府驅離後造成了學生、民眾與警察許多傷害,台灣社會如果因此更形分裂,日益衰退的競爭力將雪上加霜。

貿易協定本來就是難解的議題,在別的國家經常造成大規模的抗爭,當有人因貿易開放遭受損失,而未得到適當補償時,就會激烈抵制。兩岸服貿協議更為複雜,牽扯到一個很小的經濟體台灣與一個野心勃勃,想要併吞她的一個巨大經濟體中國大陸間的協議,加上國家認同等政治偏好問題,使得兩岸貿易協定特別難處理。

政府經過了九個月的溝通,仍然造成了太陽花學運,看來未來的貿易協定將更難在台灣社會產生共識,因此兩岸協商的監督機制、協議審查機制、對於台灣社會的影響分析與配套措施,都需要更細膩與縝密的規畫,全面性地關照政治、社會、法律、經濟等層面。因此將來兩岸貿易協議的進展會頗為緩慢,不利於台灣的全球貿易連結。

在談判貿易協定時,政府重視的是生產者和政府自己的權益,經常忽略了最應當重視的消費者權益。消費者是社會的最大公約數,如果大家能多聚焦在消費者權益上,貿易協定比較容易獲得共識。

貿易協定影響三種團體的權益:花錢買產品和服務的消費者、提供產品和服務的生產者、提供各種公共服務的政府。他們的利益衝突必須調和,社會才會更好。生產者拿到的利益愈多,消費者就會損失,造成少數生產者得到多數的利益。政府必須靠稅收提供服務,稅愈高,大家的可支配所得就愈少,如果政府資源分配不均,會造成不同團體獲益不均的情形,在政府效率不彰時,對大眾的不利影響會愈大。

消費者通常是自由貿易的最大受益者。如果您曾在美國消費,會感覺美國品質好的東西特別便宜,而便宜的東西也會有一定的品質。美國的工資高,為什麼高品質的東西還是相對比較便宜呢?主要是因為美國是一個崇尚自由貿易的國家,進口貨品造成國內市場競爭激烈,美國也歡迎外國廠商直接投資到美國生產,更增進了消費市場的競爭性。

當產品和服務可以自由流動時,競爭會使得國內產品及服務更好、更便宜,造福消費者。消費者權益保護高的地方有幾個特徵,第一、產品是否可以購買得到,第二、價格是消費者有能力負擔的,第三、產品品質要好,第四、產品要好用,第五、售後服務好。所以美國維護消費者權益的方式很簡單,就是促進產品和服務、資本的流動性,相信市場競爭會為消費者帶來最好的結果。

但是在台灣,廠商的權益比較高,貿易談判的過程中,廠商的正反意見高調而清晰,消費者聲音從未出現過。廠商人數少卻掌握金額龐大的利益,自然會形成利益團體為自己發聲,可是消費者的個別權益小又分散各地,不會有組織性的團體可以代言。廠商為保護自己的權益,不會希望市場競爭,無形中消費者的權益受到很大的損害。

台灣過去太過強調生產者少數人的權益,現在是否應該多思考一下消費者多數人的權益,也許因此可以降低大家對貿易協定的歧異,有助於增進我國的對外經貿關係。

(作者為政大財管系特聘教授)

※ 相關報導:

* 17項民生物價 飆5年來最高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8596978.shtml

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3月消費者物價總指數 (CPI)較去年同月上漲1.61%,為近來13個月最高漲幅,主因是食物類漲幅明顯,3月包括蔬菜、水果、蛋類、豬肉以及肉鬆、肉乾等相關調理食品價格均上揚,物價受到食物類影響壓力升高。

不過,如果抓出其中行政院穩定物價小組監控的17項民生物資,其年增率6.26%,竟創下61個月來最高漲幅。上次漲幅較高是出現在98年2月的7.13%。而且外食費用年增率也是一年來最高。

行政院監控的17項民生物資分別為米、麵粉和調製麵粉、豬肉、雞肉、雞蛋、醬油、糖、沙拉油和調理油、鮮奶、奶粉、速食麵、麵包、衣服清潔劑、衛生紙面紙及紙巾、沐浴用品、牙膏和牙粉、洗髮精和潤絲精。都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購買的生活必需品。

* 工業用地未善用面積 等同243座林口巨蛋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8595735.shtml

民間投資溜滑梯,產業用地缺乏是主因。經濟部工業局完成全台產業用地清查,中部產業用地荒遠比北部嚴重,尤以台中市最缺地,可釋出土地遠不及產業需求。

然而,工業局統計,截至去年底,全台工業區土地未強化使用面積為364.27公頃,若以林口巨蛋(綜合體育館)占地面積1.5公頃換算,相當於將243座林口巨蛋未善盡使用。



◆ 不動產稅制 財部評估「房地合一」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0/8595635.shtml

【聯合報╱記者沈婉玉/台北報導】2014.04.07

我國不動產稅制有五大缺失,無法以實價課稅,等於變相鼓勵囤房、炒房,使房價居高不下。財政部表示,奢侈稅已抑制短期炒房行為,若不動產稅制要朝「房地合一」方向改革,工程浩大,各界意見多,將審慎評估並研議配套措施後,再適時推動。

因應不動產實價課稅呼聲,立法院財政委員會今邀集財政部,就不動產房地合一稅制提出專案報告。財政部高層坦言,「不動產稅制的改革是下一步」,但政府舉債瀕臨破表,目前最緊急的是財政健全方案相關修法,包括提高一級綜所稅率至45%、股利扣抵稅額改採半數扣抵,以及恢復銀行、保險本業營業稅率至5%的營業稅法。

財政部分析,不動產稅制五大缺失,包括持有稅偏低、同一年度買賣土地不課土增稅、房地交易稅負偏低,以及房地未合一課稅產生避稅空間。財政部多次推出改革方案或提議,未獲支持。

※ 相關報導:

* 大陸「共有產權房」 六城試點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8595987.shtml

大陸住建部近日在北京召開「共有產權」住房試點城市座談會,明確將北京、上海、深圳、成都、黃石和淮安等六個城市列為全大陸共有產權住房試點城市。業內人士稱,此舉意味大陸住房保障體系將實行雙軌制:中低收入群體需求的共有產權房和低收入戶的公租房。

中國廣播網報導,共有產權房是指政府和購房者共同擁有產權的房子,屋主購買時,政府讓渡部分出讓金,並約定相應的產權比例。共有產權以小戶型為主,目前納入保障房體系,未來會單獨歸類管理。

fsj 提到...

日澳7月簽貿易協定 有助打破TPP協商僵局
http://udn.com/NEWS/WORLD/WORS5/8598466.shtml

【經濟日報╱編譯簡國帆/綜合外電】2014.04.08

日本與澳洲歷經七年協商後,兩國7日針對經濟夥伴協定(EPA)達成共識,日本同意大幅下調澳洲牛肉的進口關稅,澳洲也同意取消日本汽車的進口關稅。

澳洲總理艾波特(Tony Abbot)7日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舉行高峰會談時,宣布雙方已就雙邊自由貿易協定達成共識,兩人的聯合公報也讚揚這項協定是「兩國自1957年來最重要的經濟協定」。

安倍預料會在7月出訪澳洲時,正式簽訂這項協議,今年稍後生效。這項EPA也讓澳洲成為第一個和日本締結貿易協定的農業出口大國。

根據澳洲貿易部的資料,日本將在EPA生效的第一年大幅調降澳洲牛肉的進口關稅,東京當局也同意取消乳酪的進口關稅,逐步降低葡萄酒、海鮮、蜂蜜和許多蔬果的關稅,並於未來十年內取消所有澳洲工業產品的關稅。

澳洲貿易部長則表示,澳洲將取消對日本進口汽車課徵的5%關稅。自日本進口的冰箱、微波爐和冷氣等電子產品售價今年也將降低5%。

日本是澳洲第二大貿易夥伴,澳洲2011年對日本的出口額達到4.51兆日圓(437億美元),主要包含能源和農產品。

日本主要出口汽車和其他工業產品到澳洲。

日本和澳洲針對貿易協定達成共識,也有助打破跨太平洋夥伴協議(TPP)協商的僵局。

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日本政治學教授穆爾根說,日本和澳洲的貿易協定,意味澳洲將取得優於美國的優惠待遇,美國短期將面臨達成TPP協議的壓力,以和澳洲平等競爭。

美國貿易代表傅洛曼(Michael Froman)7日前往東京,預料將於9日和經濟大臣甘利明會談。

華府和東京當局近來都敦促彼此提高對膠著點的彈性,包括日本對美國進口農產品的關稅、和美國對日本進口汽車的關稅。

※ 相關報導:

* 第10國 南韓今與澳洲簽FTA
http://udn.com/NEWS/WORLD/WORS5/8598586.shtml

南韓總統朴槿惠七日表示,南韓與澳洲將於八日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依據這項協定,韓、澳兩國在協定生效後的十年內,將相互取消幾乎所有產品的進口關稅。

* 對歐美出口 南韓把台灣甩在後面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8598444.shtml

財政部統計,3月我對歐美出口年成長率均達10%以上。不過,經濟部國貿局表示,台灣主要競爭對手南韓,3月對歐、美出口分別大幅成長21.9%與20.4%,表現遠優於台灣,主因是南韓已先後與美國、歐盟簽定自由貿易協定(FTA)的關稅優惠效應帶動所致。

* 東亞經濟成長 世銀下修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598411.shtml

世界銀行(WB)7日下修開發中的東亞經濟體成長預測,原因是中國經濟擴張減速,和政治動盪將拖累泰國經濟前景,但未來幾年在全球經濟好轉與貿易增溫帶動下,東亞經濟可望穩定成長。

* 大陸私募債 恐爆發違約潮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8598287.shtml

大陸私募債違約風潮有擴大的跡象,繼首檔私募債「13中森債」爆發兌付風險後,另一檔「12華特斯」的發行人近期破產重整,能否如期兌付也陷入不確定之中,發行近兩年的中小企業私募債,近期可能陸續爆發兌付風險。

隨著相繼出現的違約訊號,使得原本難以發行、承銷的私募債雪上加霜,部分券商、投行人士乾脆找銀行做中小企業私募債業務,讓銀行承擔爆發風險後的問題。

* 中國房地產泡沫機率99%
http://news.ltn.com.tw/news/business/paper/768985

耶魯大學管理學院金融經濟學教授陳志武表示,中國經濟未來將面臨強大的挑戰,除了A股的風險居全球幾大股市之首,未來10年中國房地產泡沫的機率至少99%。



◆ 第三方支付 擬開放多幣別儲值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4/8597913.shtml

【聯合報╱記者孫中英/台北報導】2014.04.08

行政院裁定由金管會接手草擬第三方支付專法,金管會主委曾銘宗昨天隨即主持內部會議,定調專法方向;包括:「O2O(線上到線下、行動支付)、多幣別儲值、代收代付公共事業費」等業務都開放,非銀行第三方業者資本額則維持3億不變。

未來電子商務只要涉及金流,都由金管會監管;曾銘宗說,第三方支付是支援電子商務的必要條件,金管會將參考世界潮流,該放寬的業務就會放寬,盡量讓業者有發展空間;但第三方支付業者經營金流業務後,因為接受大眾資金儲值,金管會也會強化監理,讓該項業務更有信賴度。

但該專法名稱是否還叫「第三方」引發討論,之前在政院討論時,曾改用「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業管理條例」名稱,但名稱還未定案。

行政院將第三方支付專法交由金管會重新草擬,外界擔心,可能會延誤立法進度。曾銘宗說,金管會將在最短時間完成專法草擬,1、2個月內就可完成,不會拖到6月。

曾銘宗表示,專法大方向已確定,網路業者爭取的行動支付、可代收代付公共事業費用等業務,都會開放。他說,還將提供「多幣別」儲值,除了台幣外,也可開美元帳戶,用美元儲值,民眾若進行跨境購物,可改用外幣扣款。

目前銀行業只要申請核備,就能經營線上儲值業務,但「非銀行」第三方支付業者須先申請成立電子票證發行機構、資本額3億元,再向金管會申請做儲值業務。

曾有網路業者反映3億門檻過高,但曾銘宗說,電子商務市場大者恆大,不可能讓業者「小小的去做」,甚至有聲音建議要調高門檻。

去年8月,開放「非銀行」第三方業者可承做線上儲值業務時,原先規定業者在成立電子票證公司後,能經營的線上儲值金額、最多1萬。但在經濟部草擬專法時,該上限已提高到3萬元。

曾銘宗說,未來該儲值上限將是浮動的,即授權主管機訂定,但因為目前平均儲值金額才1萬多元,金管會決定維持3萬元不變。

※ 相關報導:

* 第三方支付 擬准陸外資來台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4/8598448.shtml

金管會加快腳步訂定第三方支付專法草案,初步規劃業務開放範圍將大於經濟部版本,包括將洽中央銀行增列開放無實質交易的匯款業務,並在草案中明訂外資、陸資等外國第三方支付業者來台申請條件。

* 行動收單…喝露天咖啡 以後一刷搞定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4/8597910.shtml

金管會近期將開放收單一機構可承做「行動收單(Mpos)業務」,銀行局長桂先農指出,可擴大行動支付商機。他舉例,去貓空若想在露天咖啡餐車喝咖啡,若有一台Mpos,喝個咖啡也能接受刷卡支付。

* 人行出拳 要關閉比特幣帳戶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8598337.shtml

繼去年底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確定比特幣不是貨幣後,消息傳出人行近期再度出手,要求大陸商業銀行和第三方支付機構,這兩大交易平台在15日前關閉比特幣帳戶,將使比特幣在大陸發展再受重擊。

fsj 提到...

進化版奢侈稅 擬轉型實價課稅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0/8598570.shtml

【聯合報╱記者沈婉玉/台北報導】2014.04.08

財政部長張盛和昨天表示,特種貨物及勞務稅(奢侈稅)就是對二年內交易的不動產實價課稅,目前已實施近三年,預期奢侈稅上路四年後,稅捐機關應可掌握短期交易實價。他說,屆時可研究是否改推「進化版奢侈稅」,將不動產奢侈稅轉型成所得稅,鎖定短期交易的不動產實價課稅。

立法院財政委員會昨邀集財政部、內政部報告「推動不動產稅制朝房地合一課稅制之阻力及其解決之道」。

奢侈稅至明年六月就開徵滿四年,若財政部盡快於明年修法,推出進化版奢侈稅,有機會後年讓舊版奢侈稅退場、進化版奢侈稅上路,讓短期炒房的投資客「賺多少、課多少」,也讓不動產稅制更符合居住正義與賦稅公平。但未來出售房產者,稅負可能加重。

我國不動產稅制採房、地分離課稅,不但使實價難行,也衍生避稅空間。立委林德福質詢,房地合一課稅是否最好?是否可在不違憲下,二年內完成改革?

張盛和答詢表示,房地合一課稅是世界潮流也是「正辦」,財政部尚無腹案,但希望在維持土增稅不變下,設計其他稅制連結,不重複課稅,就可在不違憲下漸進改革。

立委費鴻泰則關心實價課稅的問題,張盛和指出,目前內政部的實價登錄制度,在配套未完善下不能做為課稅依據,但他預期,奢侈稅上路四年後,稅捐機關已可掌握短期交易實價,等於為房地合一的實價課稅制打下基礎,不必等實價登錄資料完整化。

張盛和指出,希望未來能在影響範圍最少、修法範圍最小下漸進改革。他說,現行奢侈稅就是房地合一實價課稅,只要將奢侈稅進化、轉型成課所得稅,就可達成稅改目的。

但張盛和也強調,影響明年預算籌編的財政健全方案相關修法最為緊急,等財政健全方案過關,下一步才會推動進化版奢侈稅。

立委李應元及李貴敏都提醒,此次反服貿學運絕對不只是反服貿,還包括貧富差距懸殊及工作卅年買不起房子的絕望感,不動產稅制改革可以調節房市,並實現居住正義,讓年輕人有希望,才不會有今日的徬徨。

※ 相關報導:

* 土地公告現值 擬改半年一調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0/8598574.shtml

土地公告現值是課徵土增稅的依據,但公告現值每年才調整一次,無法反應房價一日三市的飆漲狀況,使同年度內買賣土地幾乎免稅。內政部常務次長林慈玲昨天表示,已和各縣市政府積極溝通,擬將公告現值從現行每年一調,改為每半年調整一次,縮短和市價間的落差。

* 房產業:交易成本恐提高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0/8598530.shtml

對於奢侈稅可望走向落日,並逐步朝實價課稅、房地合一課稅,房地產業者昨(7)日普遍抱持正面看法,但目前民眾是否有足夠能力面對不動產持有及交易成本可能提高,以及不動產稅制改革是極為複雜、龐大的工程,都是政府得留意的問題。

* 預售屋實價登錄 面臨停擺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0/8598197.shtml

地政士法卡關,連帶影響預售屋實價登錄進程。內政部正通盤檢討實價登錄機制,其中有關地政士申報登錄責任歸屬部分,由於地政士仍不願承擔登錄不實的全數責任,導致內政部與地政士協商陷入僵局,原本最快6月要上路的預售屋實價登錄也因此停擺。

* 示範區土地 將只租不售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8598259.shtml

針對台商鮭魚返鄉卻無地可用的窘況,經濟部去年起陸續祭出「防炒五招」,由部長張家祝主持跨部會窗口,專案解決土地問題;新設示範區土地也擬採「只租不售」。

fsj 提到...

新聞眼/澳、日、韓FTA 既聯合又角力
http://udn.com/NEWS/WORLD/WORS5/8601020.shtml

【聯合報╱編譯任中原/報導】2014.04.09

澳洲總理艾伯特一路風塵僕僕,七日訪問日本簽下「日澳經濟夥伴協定(EPA)」,八日又在首爾簽署「韓澳自由貿易協定(FTA)」,九日又要前往北京與大陸洽談FTA;各國互耍心機,既聯合又角力。

澳洲出口農工原料,進口製造品,經濟型態上與日本及南韓間的競爭性低,因此澳洲在FTA談判上採取「抓大放小」的務實策略;澳洲汽車、家電、機械等製造業原本就弱,而且許多都是外資(尤其是日資)企業,免除這些產品的關稅受損很小。

然而澳洲牛肉出口卻一舉獲得「暴利」,不但更容易打入日本市場,還能奪取一部分美國牛肉的市場;另外澳洲乳酪幾乎全免關稅,番茄、桃子、梨子罐頭及各種果菜汁等銷日都將獲免稅;因此FTA既能促進多種農產品外銷,並能為國內消費者壓低汽車及家電的價格。

日本難得與其他國家簽訂類似的經貿協定,這次與澳洲簽約打的是「借力打力」的策略。日本同意將進口澳洲牛肉的關稅從目前的百分之卅八點五,分十八年降到百分之十九點五,且第一年便降到百分之卅點五,主要目的是造成澳洲牛肉與美國牛肉間的關稅差距,美國牛肉銷日因而陷入困境,迫使美國在「跨太平洋貿易夥伴(TPP)協定」的談判上,能對日本讓步。

日本經濟大臣甘利明就表明,日澳協定有可能刺激TPP的談判進度;日本的農業雖可能因而受損,但「日本農業本來就處於必須改革的時間點上」;何況日本汽車、家電及電子產品銷往澳洲也能享受免關稅待遇,而汽車占日本對澳洲總出口額的半數,因此犧牲農民也無可奈何。

至於南韓,FTA主要目的是支持汽車業。由於一年多來日圓匯率大幅貶值,南韓現代等汽車公司備受衝擊,甚至陷入虧損。日本豐田等汽車業者在澳洲有廠,加上澳洲與泰國簽訂FTA後,日本業者在泰國生產的汽車也能免稅進入澳洲。雖然澳洲的汽車關稅率只有百分之五,但面對市場競爭激烈,百分之五已成為各國必爭之點,南韓只好為了汽車業而犧牲農民。

南韓失算之處,是沒料到日澳也能簽訂EPA。澳洲利用對南韓汽車免稅來壓迫日本,使日本降低牛肉關稅,這牌打得漂亮;結果日本汽車也將能享受免稅待遇,南韓的算計因而落空。

※ 相關報導:

* 「聖嬰」再現 商品行情看漲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600977.shtml

澳洲氣象局(ABM)8日表示,聖嬰現象(El Nino)今年捲土重來的機率超過70%,升高全球各地出現嚴重洪水氾濫與乾旱的可能性,農業商品市場也將受到影響。

* 政府不宜過度干預物價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8600908.shtml

....理論上,價格的形成大概就是兩種因素-需求和供給。當需求增加而供給不變時,價格就會上漲,來消除過多的需求量。當供給增加而需求不變時,價格就會下跌,來消除過多的供給量。如果原物料的進口價格上漲,它還是會透過供給減少來促成價格上漲,消除過多的需求量。政府如果介入,壓抑物價不得上漲的話,就無法消除過多的需求量,自然會轉變成買不到東西,或是商家偷工減料來造成實質上的價格上漲。因此,如果是一般供給或需求變動造成的物價上漲,政府對供給一方直接干預價格是不可能成功的。只有間接地增加供給,或是抑制需求,價格才可能被壓制。而如果是進口原物料價格上漲,影響到供給減少,那麼抑制價格更是困難。

因此在先進國家,政府不會輕易地受民意影響,直接去干預物價。即使有少數個案,政府直接干預價格,也都沒有好的結果....然而,若涉及交易受管制的農產品,情況就不一樣。若政府管制進口,而價格又明顯上漲時,或有人為囤積居奇時,當然不能不管;但抑制價格也只能以進一步開放、調降關稅等間接方式為之,照樣不宜直接干預。對物價「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政府務必清楚掌握。

* 美施壓 人民幣強升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8600966.shtml

美國財政部官員首度對人民幣貶值發出警告,帶動人民幣大幅升值。中國外匯交易中心資料顯示,昨(8)日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價大升0.25%,收盤價一舉升破6.20元關卡,來到6.1968元,創下一周以來的波段新高點。市場解讀人民幣貶值可能到此為止,後續看漲。

* 小微企業 將擴大減稅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8600827.shtml

大陸財政部昨(8)日發布新規,小微企業(意指中小企業)每年享受減半徵收所得稅優惠範圍,擴大至人民幣10萬元(約新台幣50萬元)以內,這也是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微刺激」的具體措施之一。

* 大陸網購火熱 行動支付1年6兆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1/8601054.shtml

普華永道專業諮詢公司昨天發布調查報告稱,中國消費者在網購方面領跑全球,尤其是在行動網購方面。

中新社報導,這項「實現全零售—消費者的期望推動未來零售商業模式的發展」報告,共採訪了超過一萬五千名網路消費者,覆蓋巴西、加拿大、中國和香港、法國、印度、中東等十五個地區。

調查稱,百分之十四的受訪中國網上消費者表示每天都在網購,每周網購一次者比重超過百分之六十,大大高於全球百分之五每天網購的受訪者、百分之廿一每周網購的比率。

在利用手機網購方面,中國仍獨樹一幟,受訪中國消費者每天用手機網購一次的比重百分之四、每周網購一次的占百分之廿,有百分之廿七每月用手機網購一次,而全球上述比率分別為百分之二、百分之七和百分之十二。

* 陸網路金融 面臨四個監管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8600815.shtml

大陸銀監會副主席閻慶民8日在博鰲亞洲論壇上表示,對互聯網金融(意指網路金融)應適度監管,設定基本的最低條件、門檻,否則會造成金融的不公平、不平等競爭,他並提出監管的四個方向。



◆ 肥咖條款上路 我年損700億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409000017-260202

工商時報 記者彭禎伶/台北報導 2014.04.09

避免國人海外投資被課30%重稅,金管會明年3月前須「過三關」。美國今年7月1日將啟動肥咖條款(FATCA、外國帳戶稅收遵從法),台灣須在7月前與美國達成跨政府合作協議的「共識」,年底前完成簽署,並在3月前送立法院審查通過,否則全台金融機構及其客戶海外投資可能被就源扣繳30%。

金管會表示,台灣是全世界唯一不是由財政、稅務單位去跟美國洽簽協議,文本適用上已經有疑義,再加上台美關係特殊性,經過五次協談,目前仍然沒有達成共識,如果無法在明年3月前過三關,估計台灣的銀行、保險等海外投資、民眾投資的境外基金等,共新台幣6~7兆元以上,美國收入來源可能被扣30%,一年可能有500~700億元損失。

FATCA今年7月上路,規定外國金融機構對美國帳戶,即美國公民、持有綠卡者餘額達5萬美元以上個人帳戶、25萬美元以上的企業帳戶,進行申報,及對不合作客戶進行美國來源就源扣繳30%或關閉帳戶的義務,今年5月5日前,各金融機構必須向美國稅務局完成登記及簽署外國金融機構協議。

不過,因為金融機構交出美國帳戶的作法,與各國法令都有違背,因此各國都必須與美國簽訂跨政府合作協議(IGA),此協議等同法律,即可排除各國個資及金融機構對客戶資料保密等規定。到目前為止,已經有日本、瑞士等26個國家與美國完成IGA簽訂;另外,還有19個國家已有共識,這45國的金融機構現在要完成登記,都不會有問題。

台灣目前是由金管會出面洽談,規劃未來由台灣駐美辦事處與美國在台協會對簽,但到目前為止,台美間尚未達成共識。

非財政部出面 癥結所在?

相關人士指出,主要是因為我方不是財政部出面洽簽,美方必須為台灣量身訂作新的協議文本,而且台美之間沒有租稅合作架構,適用FATCA時,金融機構必須取得客戶同意,才能交出資料,若不同意的客戶,則統一將帳戶金額及數量交給金管會,由金管會向美方提報,這部分也有些違背金融監理機關的權限。

若台美無法即時完成IGA簽訂,台灣金融機構在向美國登記時,恐無法完成認定,影響明年3月的首次申報。目前國內金融機構表示,多會在5月前先去登記,剩下就靠政府努力了。

※ 相關報導:

* 豐田章男:投資台灣 豐田沒看錯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409000728-260110

全球最大車廠─日本豐田汽車社長豐田章男昨日表示,2004年擔任豐田亞洲本部長時,就對台灣市場寄予厚望,仰賴和泰汽車與國瑞汽車聯手打下紮實基礎,對照10年後的今天,印證豐田當年的眼光,他深感欣慰。

fsj 提到...

全球政府負債 續飆升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603309.shtml

【經濟日報╱編譯林文彬/綜合外電】2014.04.10

國際貨幣基金(IMF)9日警告,持續五年的超低利率政策導致政府債務水準不斷攀升,可能加劇各國貨幣政策回歸常態時的威脅。

IMF在每年發布兩次的全球金融穩定報告中指出,各國在縮減某些非常態的政策支撐時,沒有為正常化、自我維持成長的新環境作適當準備。

IMF也警告,新興經濟體的高風險公司債已超越2008年金融危機前的水準,可能進一步傷害這些國家的成長前景。IMF 金融顧問維納爾斯(Jose Vinals)說:「利率上升、獲利疲弱及匯率下滑,可能使新興市場企業的資產負債表承受龐大壓力。」

※ 相關報導:

* 希臘發長債 復甦現曙光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603282.shtml

希臘證實10日將發行5年期公債,是四年前開始接受國際紓困以來首度發行長期公債、重返全球資本市場,象徵希臘在歷經痛苦的經濟整頓後,正從債務危機復元的里程碑。

* 榊原:日消費稅將調高到20%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604182.shtml

前日本大藏省財務官榊原英資表示,日本經濟沒有真正失落20年,1%的經濟成長率對日本就足夠了,他看好安倍經濟學,並認為為了在明年調高消費稅到10%,日本今年經濟會持續成長,而最終日本的消費稅會調高到20%。榊原英資今天出席經濟日報舉辦大師智庫論壇,以「安倍經濟學的美麗與哀愁」為題發表專題演說;他對安倍經濟學非常樂觀,認為至今推動成績非常好,雖然今年提高消費稅到8%,但他的看法是不會因此壓抑日本今年經濟成長。

* 陶冬:安倍經濟學敗局已定
http://www.cna.com.tw/news/afe/201404100399-1.aspx

瑞士信貸亞洲區首席經濟分析師陶冬表示,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安倍經濟學」只影響匯價,並未解決就業等核心問題;安倍經濟學敗局已定。

陶冬今天出席「大師智庫論壇」演講時指出,日本推安倍經濟學,放手日圓貶值,對日本出口影響其實不大,因為工廠多已搬到海外;反而是衝擊進口產業。他說,若日圓再貶下去,恐怕會出現索羅斯所形容的「雪崩式貶值」,屆時日本政府發債成本將大幅上揚;目前日本政府發債利率成本約0.5%,只要通膨達2%,成本絕對明顯提升。

* 陶冬:人民幣貶勢近尾聲
http://www.cna.com.tw/news/afe/201404100377-1.aspx

瑞士信貸亞洲區首席經濟分析師陶冬表示,受結構性商品平倉影響,造成人民幣出現超乎預期的貶值;但目前人民幣貶勢已近尾聲,未來可望出現雙向波動。

陶冬今天出席「大師智庫論壇」演講時指出,美國不斷喊話要人民幣升值,中國大陸放手讓人民幣進入自由市場機制之前,面臨這波人民幣貶勢,雖然有點樂觀其成,但貶勢實在超過預期太多。

* 資金回流亞洲 台幣爆量勁升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8603230.shtml

資金回流新興亞洲,帶動多數亞洲貨幣昨(9)日上揚,韓元逼近六年高峰,馬元和星元則改寫四個月新高,新台幣更創去年9月迄今最大的漲幅,印證台北匯市交易爆量及台股中外資持續大量買超,顯示此波新台幣升值力道強勁。



◆ 企業併購 廉價購買利益要稅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0/8603088.shtml

【經濟日報╱記者陳美珍/台北報導】2014.04.10

財政部已發布最新解釋,配合國際財務報導準則公報第3號「企業合併」(簡稱IFRS3)規定認列的廉價購買利益,必須納入課稅,但准許自合併基準日年度起五年內,分年平均計入營利事業所得額申報。

廉價購買利益需申報納稅,但准許分年攤計,將有利企業不致因為合併導致稅負遽增。

依據IFRS3,廉價收購利益是隨併購交易而來,且是在合併取得可辨認資產公平價值,超過收購成本時產生。

財政部舉例,A公司以現金或股份為對價,支付10億元合併B 公司,並採用IFRS3將B公司各項可辨認淨資產分別入帳(總價15億元),財務上認列廉價購買利益即為5億元。

因可辨認淨資產均按公允價值15億元認列入帳,未來A公司需以此為稅務基礎認列折舊、攤銷或出售成本,即可認列費用或成本共計15億元。

依國際財務報導準則公報第3號「企業合併」第32段及第34 段規定,收購者收購總成本超過所取得的可辨認淨資產(取得可辨認資產減除所承擔負債)公允價值部分,需認列商譽。而當收購者收購總成本低於所取得可辨認淨資產公允價值時,收購者即會產生廉價購買利益,應列入損益計算。

基於廉價購買利益無法獨立於可辨認淨資產而存在,財政部因此參考我國商譽按五年攤折標準,及國際間對於廉價購買利益按五年平均計入課稅所得額的做法,規定公司因合併取得消滅公司可辨認淨資產公平價值超過收購成本時,其廉價購買利益,得自合併基準日年度起五年內,分年平均計入營利事業所得額課稅。

財政部強調,我國現行稅法對企業合併取得消滅公司可辨認淨資產的公平價值及商譽,均已參酌財務會計規定辦理,藉以縮短財務會計與稅法間的差異。若廉價購買利益稅務上未予計入所得額課稅,恐將發生高估成本費用致減少課稅所得額的疑慮。

fsj 提到...

彭博資訊專欄/無視通膨降溫 經濟恐著涼(節錄)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605726.shtml

【經濟日報╱編譯余曉惠】2014.04.11

美國聯準會(Fed)主席葉倫和全球各國央行總裁,都犯了心理學家所稱的確認偏差(confirmation bias)的錯誤:他們堅稱通膨將持續升溫,即使實際上通膨持續降溫。

這也是美國銀行全球經濟學研究部共同主管哈里斯(Ethan Harris)的診斷。他說,各國央行只願意看見想看見的事,把通膨低於目標歸咎於部分由國內造成的暫時因素。但這代表他們可能忽視更持久的因素,包括疲軟的全球需求、新興市場帶來更多競爭、開發中國家勞動力低廉、大宗商品價格冷卻,與技術創新等。

顧問公司Decision Economics執行長西奈(Allen Sinai)說:「世界上太多地方出現低於預期的通膨,卻被說成只是暫時現象。」

彭博追蹤的121個經濟體中,近三分之二國家的消費者物價年比增幅正在縮小,而且多數無法達到目標。摩根士丹利經濟學家調查顯示,2月全球通膨率僅2%,是2009年底至今最低。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IMF下修經濟預測的弦外之音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8605720.shtml

當國際貨幣基金(IMF)於4月8日發布最新世界經濟展望報告(WEO)後,各界多陷入直觀式的數字迷思,將IMF分別下修今明兩年全球經濟成長率預測0.1個百分點至3.6%及3.9%,悲觀解讀為IMF看壞全球經濟走勢。然而,若仔細觀察報告內容及各經濟體經濟預測變化,反倒會發現IMF其實對全球經濟復甦增強更具信心。

....事實上,台灣經濟的結構性問題很多。除了近期各界熱議的加入區域貿易整合緩慢外,投資不足導致產業升級不順的困境,也是不容忽視的問題。而本次WEO第3章的結論,或可給台灣執政者一點省思。

....IMF認為各國應增加基礎建設投資,既可獲得生產力提升、加快經濟成長的效益,又不會導致公共債務上升(受惠利率偏低)。

....這次IMF的報告提供另一個思考方式,亦即政府不妨在可預見的低利環境下,儘速推動與台灣產業結構升級、環境永續發展相關的基礎建設投資(如研發投資、防災工程),並加強人力資本的累積,方能藉由鉅觀的經濟發展策略,帶動民間部門投資,仿如1970年代的十大建設般,產生大幅度的正向外部效果

* 美日TPP談判 還隔一座山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605856.shtml

日本經濟財政大臣甘利明此次與美國貿易代表署傅洛曼談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關稅前說,「這是一座最高的山。」兩天談完,美日仍隔著一座山,甘利明十日說,「還有相當大的距離。」

* 陸3月進出口雙跌 市場憂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8605610.shtml

中國海關總署昨(10)日公布外貿統計,今年3月進出口數據意外雙雙下滑,疲軟經濟數據讓外界擔憂大陸今年的經濟成長前景。大陸3月進出口總額3,325.2億美元,較去年同期下降9%;其中,出口及進口分別下滑6.6%及11.3%。

華爾街日報點出,儘管虛假貿易可能使去年初的出口數據「灌水」,造成基數偏高,但最新的進出口數據仍遠遠低於預期,再次顯示去年底以來大陸經濟一直舉步維艱。

* 地方債危機 恐遭低估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8605722.shtml

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特聘教授陸銘指出,大陸地方政府債務對經濟與財政構成的危機恐怕被低估。

他認為,農曆年後人民幣一路走貶,正反應國際市場對中國經濟增長前景與地方債務危機的擔憂。

* 大陸企業境外投資 大鬆綁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8605714.shtml

為加快大陸企業「走出去」的步伐,大陸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昨(10)日公布推進境外投資管理體制改革的重要措施,未來10億美元以下境外投資將一律採取備案制。預估將使大陸對外投資大幅增加。

發改委網站昨公布《境外投資專案核准和備案管理辦法》,發改委指出,近年來,大陸企業「走出去」進入加快發展的重要階段,2013年大陸企業境外投資流量已超過千億美元。

* 陸IT業起飛 台廠恐受衝擊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S1/8605771.shtml

瑞士信貸亞洲區首席經濟分析師陶冬昨(10)日指出,中國資訊(IT)產業起來,受傷最深的是台灣的業界,因台灣缺乏品牌,生產線又外移大陸,當年的創業者現在五、六十歲,鬥志比年輕時低,很多人只琢磨著高價賣股,這對台灣經濟可能造成的潛在衝擊,遠大過於立法院學運的衝擊。

....陶冬指出,從哪裡看到中國企業新希望?就是像阿里巴巴、騰訊等,整個產業鏈迅速擴張,從物流到軟件、支付,IT產業上下游一條龍,因為這個行業沒有國有壟斷問題,幾年後會興起,另外健康醫療、財富管理行業,未來也都可能起來。

榊原英資表示,中國今年經濟成長率7.5%,比過去10%是相對疲弱的,中國已從高速成長時期進入穩定成長時期,要再達到過去的10%不容易,未來幾年預期在7% 左右。高盛等機構預測,中國未來經濟成長率會降到4%,人口數的減少將是關鍵影響。他並擔心,中國產業出現泡沫破滅情況,但政策卻不見得能及時因應與解決。

* 陶冬妙喻:餘額寶…像人行放的狗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S1/8605772.shtml

瑞士信貸亞洲區首席經濟分析師陶冬妙喻大陸的網路金融,對銀行體系的威脅。陶冬說,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希望銀行改革、利率市場化,但是,銀行因為吃慣了拿存戶存錢再放款的高利差,所以推不動,因此,人行就放一隻狗在銀行後面,讓銀行被狗追著跑吧!那隻狗,就是餘額寶。

fsj 提到...

麥嘉華:1987大崩盤恐重演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607849.shtml

【經濟日報╱編譯余曉惠/綜合外電】2014.04.12

「末日博士」麥嘉華預言,今年股市將出現比1987年更嚴重的崩盤。

他說:「我們可能在未來12個月看見類似1987年的崩盤。而且我猜想這次會更嚴重。」

Gloom, Boom & Doom Report發行人兼編輯麥嘉華,最近曾警告成長股將下跌,並稱網路和生技股的重挫才只是開始。

他說:「我認為有些類股會非常脆弱,它們的股價處於瘋狂的水準。這些企業沒有獲利,股價是以股價營收比計算,長期而言不是好的指標。」

麥嘉華不只擔心動能股(momentum stock),他認為股市已經快要覺醒,「我相信市場正慢慢覺悟到一個事實:聯準會是個毫無頭緒的機構。他們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就我看來,投資人的信心正在下滑」。

麥嘉華預測,當投資人依據事實調整行為,股價就會開始萎縮,他預期股市會大跌。他說:「標普500指數今年無疑將大跌20%、甚至30%。誰知道呢?總之,現在不是買股的好時機。」

麥嘉華去年8月預測1987年股災將重演,但標普500從那時至今上漲9%。

※ 相關報導:

* 全球股市慘綠 短線不樂觀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607846.shtml

美國科技股賣壓出籠,加上企業財報不如預期等因素,拖累全球股市11日下挫,新興股市創三周來最大跌幅。分析師認為,股市短期仍有下跌空間,但回檔修正有助於長期上漲。

* ECB:QE隨時可能啟動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607855.shtml

歐洲央行(ECB)總裁德拉基10日重申,隨時準備啟動量化寬鬆(QE)措施,以因應通膨低迷的風險,但宣稱通膨仍然符合預期。德國央行總裁懷德曼近來的發言暗示反QE的立場鬆動,加上德國和西班牙3月通膨率都跌到至少2010年來最低,歐元應聲挫跌。

* 英防銀行壟斷/新制上路半年 帳戶跳槽增14%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608344.shtml

....英國政府負責確保英國金融支付體系順暢運作的「支付委員會」 (Payments Council)去年10月推出「現有帳戶更換服務」。今年3月底為止的六個月,利用新制轉變存款銀行者有60萬9300人,高於推出前六個月的53萬2500人。

* 經濟前景堪慮 陸CPI、PPI雙低於預期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412000089-260202

中國國家統計局昨(11)日公布3月份CPI(消費者物價指數)漲幅為2.4%,略高於上月;PPI(生產者價格指數)則出現負成長,年減2.3%,且是持續逾兩年負增長,並為8個月低點。

* 公司治理評鑑制度 明年上路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0/8605665.shtml

台灣證券交易所副總經理簡立忠昨(10)日表示,公司治理評鑑制度的全面推動勢在必行,明年初將正式啟動,呼籲企業可先透過評鑑制度,先自評,以在政府規劃的公司治理藍圖中穩健前進。



◆ 因應大陸經濟趨緩,台灣須有三大戰略(節錄)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8607961.shtml

【聯合報╱社論】2014.04.12

對於大陸經濟可能長期走緩的不利影響,台灣須嚴肅面對,更須高度警惕大陸深化改革帶來的競爭壓力。要為台灣經濟打開新的出路,政府和民間必須通力合作,進行全新的戰略部署:

第一,經濟轉骨。台灣要降低對大陸市場的依賴,保持對大陸競爭的領先優勢,並在國際供應鏈上扮演關鍵角色,就須致力經濟轉骨,徹底擺脫「以大陸為工廠」、代工出口為主的「效率驅動」模式,轉向「創新驅動」的發展模式。政府須運用一切有效的政策工具,鼓勵創新創業,推動ICT產業轉型、新興產業發展、傳統產業再造及服務業高值化。唯有經濟轉骨成功,才能無懼任何外來挑戰。

第二,全球布局。台灣須有全球經濟戰略,政府致力加入《跨太平洋戰略夥伴協定》及《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須打造明確可行的路徑圖,並同步鼓勵及協助企業進行大陸以外地區的貿易和投資布局,擴大全球經貿網絡,一則分散市場風險,二則擴大台灣經濟出路。

第三,兩岸合作。無論是經濟轉骨或全球布局,皆無法和兩岸關係完全脫鉤,因為,經濟轉骨攸關兩岸產業分工合作,全球布局涉及台灣「從中國大陸走向世界」的全球化戰略,因此,早日完成《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的立法及《服貿協議》的審議,並加快《貨品貿易協議》的協商和簽署,是必要條件。然而,政府亦須體認兩岸經濟規模的差距及兩岸產業競爭的日益激烈,須朝向建構合作型的兩岸自由貿易區為目標,透過雙方政策協調及後續協商,為ECFA及服貿、貨貿等合作機制建立完整配套,從根本上化解國內爭議及各種疑慮。

比起貨貿或區域經濟結盟,服貿只是台灣經濟發展大架構中的一件小事;但不能忘記的是,全球經濟的動態變化一瞬千里,台灣不能僅盯著一隅而忘了瞻矚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