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隻2千 竹山食蛇龜遭濫捕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8714618.shtml
【聯合報╱記者吳思萍/南投縣報導】2014.06.02
南投縣竹山鎮八通關古道常有保育動物食蛇龜出沒,近幾年成為農民賺外快主要來源,不到兩百公尺山路放置十多個捕獸籠,一晚上可抓十幾隻食蛇龜,一隻賣二千元。
長期研究龜類生態的屏東科技大學助理教授陳添喜指出,鹿谷竹山地區是食蛇龜族群數量穩定地區,中盤商常開著小貨車來,和農民談好價錢,定期收購。也有盤商自己載捕獸籠到山區,兩三天後收「成果」。
走進竹山鎮社寮山區,短短不到兩百公尺山路中,每隔二十公尺,就有一個捕獸籠。
在地居民無奈說,近年來竹產業沒落,農民收入銳減,便將腦筋動到常在竹林出沒的食蛇龜,運氣好的話,一晚上可捕到十多隻食蛇龜,一隻約一點五公斤,成為補貼經濟重要來源。
近來大陸人瘋食龜補身、養龜長壽,境內的龜捕完,轉向台灣、日本收購,價格以重量計算,每公斤一千五百元至兩千元不等。
「看到捕龜這麼好賺,誰還要辛苦砍竹、挖筍?」老農短效性補貼的投機心理,將永續性的竹林產業經營拋諸腦後,地方上有保育概念的居民也都敢怒不敢言,「因為違法盜獵的可能就是你的親戚或鄰居」。
食蛇龜並不吃蛇,是台灣唯一陸棲龜類,以落果、昆蟲維生,生活在低海拔山地中,從蛋孵出到性成熟需八至十年。食蛇龜族群本就成長緩慢,現又增加人類天敵,生存環境岌岌可危。
陳添喜說,食蛇龜會將沒消化的植物種子帶到開闊環境,是森林更新的重要角色。
但可惜的是,台灣的保育類動物如今被大量走私到對岸販售,政府一直拿不出解決辦法。
根據野生動物保護法規定,輸出保育類動物得處六個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卅萬至一百五十萬元罰金。
陳添喜說,地方農民都知道盜獵食蛇龜違法,但由於山區廣大,警方查緝有困難,農民難免抱僥倖心理。
※ 相關報導:
* 搶救!青年推烏龜文化節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8714621.shtml
一張貼上網路的食蛇龜捕獵照片,在臉書社團「竹山青年光點論談」發酵,許多竹山青年驚訝「原來家鄉的食蛇龜,被一車車載去賣掉」,思考結合文創,推動烏龜文化節。
* 澎湖開放採海膽 首日出人命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2/8714639.shtml
澎湖海域的馬糞海膽昨天開放採捕,但前天就有漁民偷跑,搶先採捕等零時開放時間一到,再進港上岸;因漁民競相搶先捕撈,昨天就傳出湖西鄉龍門村歐姓漁民抓海膽時不幸溺斃,警方正調查死因。
澎湖的馬糞海膽市場行情不惡,漁民指出,帶殼的馬糞海膽依大小計價,產地每顆四十到八十元不等,送到台灣市場則從百元起跳,價好時一顆要兩百元。由於價格好,又禁捕八個月,漁民等不及昨天開放採捕,很多人提早出海。
◆ 圓仔高祖父盼盼 全球17%圈養貓熊他後代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1/8714633.shtml
【聯合報╱記者林克倫/綜合報導】2014.06.02
台灣之子圓仔的高祖父「盼盼」,今年已廿九歲高壽(約合人類九十歲高齡),現正在四川都江堰養老,且將開放民眾觀賞;盼盼曾是全球「唯四」能自然交配的貓熊,子孫遍全球,百分之十七圈養貓熊是其後代,族繁不及備載。
位於四川的「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都江堰基地,是大陸貓熊的「養老院」,現收養廿多頭年老貓熊,其中最著名者,當屬「圓仔」的高祖父「盼盼」;而盼盼在被收養前,可是一頭山野小遺孤、身世坎坷。
華西都市報引述都江堰基地負責人透露,一九八五年,盼盼從蜂桶寨保護區搶救回來,當時僅兩個月大,身上長滿瘡,保護區將盼盼交給飼養員李武科,與另一頭小遺孤安安一同照料。
盼盼在當年可是大陸貓熊界四大公子。在一九八○年代末期,全球能夠不仰賴人工協助、而能「自然交配」的貓熊僅四頭,盼盼是其中之一;正因「種公熊」身分,現全球百分之十七的圈養貓熊,全流著盼盼的血統。
盼盼於一九九一年首次當父親,女兒「白雲」被租借至美國,並產下首頭在美出生的「美裔中熊」、取名「華美」;盼盼的孫女華美因租借期滿返回四川、再生下公貓熊團團,算起來盼盼是圓仔的高祖父。
據了解,野生貓熊壽命約廿年,人工圈養貓熊會更長壽點。現在世最長壽貓熊,應是香港海洋公園的「佳佳」、已卅六歲了。
不過,圓仔的高祖父「盼盼」,並非一九九○年北京亞運會吉祥物「盼盼」,亞運「盼盼」的原型名叫「巴斯」,是頭雌性貓熊,年紀比盼盼大,兩者性別有差異。
※ 相關報導:
* 「七葉一枝花」現蹤
22 則留言:
消波塊、海埔地…人工海岸 台灣變臉(節錄)
http://vision.udn.com/storypage.php?ART_ID=3194
聯合晚報 記者游智文、曾宛琳/調查報導 2014/06/03
《海的哀愁》
前言:台灣四面環海,海岸線長達1319公里,加上離島更有1962公里,綿延的海岸景觀資源舉世難得,卻在政府政策及人為破壞下,出現消波塊、垃圾、堤防、漁港等四大破壞海岸美景的「人工產物」,遮掩福爾摩沙島的秀麗風貌。
為搶救國土保育,探討台灣國土所遭逢的問題,本報今年推出「搶救福爾摩沙」系列報導,繼日前一系列「山的傷痕」、「河的嗚咽」報導,今明兩天推出系列三「海的哀愁」,由記者前進現場,帶讀者關心台灣海岸。(系列三)
到海邊散心,除了大海 、藍天,你最常看到什麼?堤防、垃圾,還是一塊又一塊的灰色水泥消波塊?根據內政部營建署今年公布的最新調查,台灣有半數海邊已經不是天然形成的風景了,其中,西部有6個縣市的人工海岸占比,都超過9成以上,幾乎已找不到自然海岸。
台灣本島海岸線共1319公里,超過一半,多達55%;734公里是人工海岸,也就是海岸上充滿了堤防、港口、消波塊、海埔地等人工設施。中研院研究員鄭明修說,很多人以為這些設施沒什麼,但它不只讓海岸變醜而已,也對生態造成衝擊,更讓我們的國土,出現難以預測的變動。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海洋垃圾 海洋台灣最大的恥辱
http://vision.udn.com/storypage.php?ART_ID=3190
....金山國聖埔並不是垃圾最多的海灘,徒步西海岸行動者黃俊男日前和台灣環資協會共同發布海岸調查;他直言,徒步過程中,最令他震驚的是數量龐大的海洋垃圾,很多民眾看不到的地方,走在沙灘上根本踩不到沙,腳下全是垃圾。
海岸、海中垃圾這麼多,除了民眾公德心問題,執政者是否存有「永續」概念,也大有關係。墾丁南灣的環保人士、人稱「黑貓姐」的楊美雲就說,墾丁沙灘上總是排排停著一輛輛遊覽車,政府單位卻放任不管,「腦袋裡在想什麼?」
* 咦!垃圾哪裡來 海岸掩埋場是元凶
http://vision.udn.com/storypage.php?ART_ID=3191
....「現在已經好很多了。」賴威任說,早在2007年,黑潮基金會就發現這個海邊掩埋場邊坡已被海浪淘空,垃圾不斷外流,基金會向相關單位反映,但邊坡整建工程一直到2012年才動工,去年終於完工。
更令人無言的是,花蓮市新的垃圾場就設在環保公園旁,一樣緊臨海岸,只用一道矮牆圍住。記者在現場觀察發現,一陣強風吹過,一堆垃圾就飛到空中,輕易越過那堵矮牆,飄入海裡。
這樣的海邊垃圾場有多少? 環保團體指出,20幾年前,全台各地都有嚴重的垃圾問題,民眾不願垃圾場蓋在住家附近,因此很多靠海的鄉鎮都把垃圾丟在人煙較少的海邊,當垃圾太多了,就在上面覆土當成綠地或公園。
◆ 雪山坑溪找到18種蝙蝠 《彩蝠在列》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784232
自由 2014-06-03
〔記者張瑞楨/台中報導〕林務局東勢林管處委託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林良恭團隊,於「雪山坑溪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進行蝙蝠調查,在面積約七平方公里內,記錄到十八種蝙蝠,超過台灣已知蝙蝠品種的一半,還首度發現四年前才發表命名的「彩蝠」,蝙蝠品種愈多,顯示森林愈健康。
林良恭師生六人團隊,去年六月至今年五月,在「雪山坑溪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的「麻必浩溪」周圍,進行蝙蝠多樣性調查,他們用兩種方法記錄蝙蝠品種,架設豎琴網捕捉,以及利用蝙蝠偵測器錄音,收集音頻再比對蝙蝠品種;記錄到的十八種蝙蝠,包括台灣大蹄鼻蝠、台灣長耳蝠、寬耳蝠與黃頸蝠等,其中,「鼠耳蝠屬」的蝙蝠就有五種,林良恭指出,各種鼠耳蝠會分佈在不同區域,住在同一區域的現象頗少見。
台灣已知聲頻最高的蝙蝠
最有意思的是,首度於該棲息環境內記錄到台灣少見的「彩蝠」,這種蝙蝠於二○一○年由林良恭進行基因與型態分類,歸類於「彩蝠屬」,並正式命名為「彩蝠」發表。林良恭說,這種蝙蝠最特殊之處是音頻高達二百八十千赫,是台灣已知聲頻最高的蝙蝠,人類耳朵通常只能聽到二十千赫以下的聲音。
林良恭說,蝙蝠是森林健康的指標,棲息品種愈多,顯示森林愈健康,植物的層次也豐富,才能孕育蜘蛛、蟲子等豐富的蝙蝠食物。另外,蝙蝠會吃蟲子,蝙蝠品種與數量多,可平衡自然生態,讓林木避免大規模蟲害,不需人工滅蟲。不過,往年曾於調查區域內,發現罕見的「毛翼大管鼻蝠」,這一年卻沒有發現,顯示蝙蝠生態與族群分布,仍不是很穩定安全。
◆ 2.5億年前眼恐龍蝦 四川再現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2/8714886.shtml
【世界日報╱中國新聞組/北京2日電】2014.06.03
似蝦又似魚,這種在科幻片裡出現過的怪異生物在四川成都市彭州的一片水田裡大規模出現,牠們奇特的模樣讓周圍村民們感到有點害怕。專家說,水田裡的生物應該是被稱作世界最醜動物的三眼恐龍蝦。
四川在線報導,對彭州市天彭鎮西郊鄉來壽村五組的村民來講,心頭一直有個疙瘩,那就是他們水田裡的那些「怪物」今年又來了。村民們所說的這些「怪模怪樣」的生物體長大約有六、七厘米,頭上有個大背殼,下身的肢體之多如蜈蚣一般。牠們呈橢圓形,腹部細長,柔軟靈活,長長的尾巴成叉狀,紅色的肚皮長滿了肢體,看上去又似蝦、又似魚。
最令村民們想不通的是,這些長相怪異的傢伙僅在這片水田獨有,方圓幾公里的水田都沒有牠們身影。「2008年汶川地震後,這些怪物就突然出現在水田裡了。」村民劉李傑說,這片水田差不多就六分地,今年夏天插秧的時候發現牠們又來了,而且數目龐大。劉李傑講,這幾年來,這些成群的水田裡怪物在周圍家喻戶曉,不少小娃娃還專門跑到這裡把牠們舀起來玩耍。
據報導,對於這種不知來自何方的生物,大夥兒也覺得有些害怕,總覺得其模樣太嚇人了,而且不知道對莊稼有沒有傷害。來壽村五組的村民說,這幾天越來越熱,每當水田乾涸以後,這些生物就會死掉,但一旦他們再次往田裡灌滿水,這些東西似乎神奇般又復活了,水田裡到處都是。村民說,「這簡直就是個謎,真希望有誰能揭開謎團。」
報導稱,對於生活在成都水田裡這些生物,華希昆蟲博物館館長趙力認為,該種只分布在東南沿海,不可能生活在淡水。經過查證,趙力確認這應該就是三眼恐龍蝦,牠和中國鱟的幼體很像,牠是2億5000萬年前恐龍時期生物,是一種甲殼綱動物。
據目前科學家的實驗室研究,只要保持在乾旱的狀態下,一個三眼恐龍蝦的卵擺上25年,遇上合適的環境,牠還是會孵化。而正是因為滯育期,三眼恐龍蝦逃過了恐龍滅絕的年代。
※ 相關報導:
* 2500腳印化石 遍布「恐龍高原」
http://mag.udn.com/mag/edu/storypage.jsp?f_ART_ID=516915
中亞國家土庫曼的科伊堅達格山稱為「恐龍高原」,留有2500個1.5億年前侏羅紀時期的恐龍腳印化石,由20多頭巨齒龍留下,數量和總面積均居世界第一。
* 化石鐵證 台灣曾歷冰河時期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784172
極端氣候並非現在才有。研究植物化石專家李慶堯從植物化石分析指出,台灣一千萬年前可能處於冰河時期,台中大雪山四千萬年前為熱帶或亞熱帶洪泛沖積平原。
....李慶堯指出,從植物化石中可以發現極端氣候並非現在才有,像在大雪山中高海拔處,發現四千萬年前「似沙巴櫚屬」棕櫚科植物化石,顯示堆積時為熱帶或亞熱帶洪泛沖積平原、河口,三百萬年前蓬萊造山運動隆起而出現在今日高山。
換個思維 保護大海
http://vision.udn.com/storypage.php?ART_ID=3211
記者游智文、曾宛琳/調查報導 2014/06/04 聯合晚報
美麗海岸變成消波塊、堤防、垃圾堆和荒廢的漁港,應該怎麼辦?
學者專家和環保團體多認為,對海的恐懼,是造成我們海岸面目全非的一大主因;未來政府優先要做的,應該是思考怎麼讓民眾知海、愛海、然後願意主動加入保護大海的行列。至於已成的事實,現已難以改變;不過還在丟消波塊的海岸,還在疏浚的漁港,政府應該有不同的處理思維;或者,就比照目前多數歐美國家的做法,乾脆把它還給大自然。
海岸在後退?其實有消有長
萬芳高中地理老師廖振順說,我們對海,最大的恐懼就是海岸在後退,國土在流失。但事實上,他從2007年透過google earth觀察,海岸線其實有消有長;整體來說,台灣在板塊擠壓拉升及河沙下流堆積之下,國土是在增加而非減少。然而,由於大家都把焦點放在後退的海岸線上,為了搶救國土,於是一塊塊消波塊就「咚咚咚」丟進海裡。
海洋這一課 先學放下恐懼
中央研究院研究員鄭明修說,小學到國中,課本教我們有關海的,只有一課,就是「天那麼黑,風那麼大,爸爸捕魚去,為什麼還不回家」;它造成很多國人下意識中,對海洋有著深深不安感,然後一切作為都是採取對抗方式。
事實上,面對大自然,最好的方式就是不要企圖改變他;因為只要人工一動過,就「沒完沒了」。就像消波塊,工程界很多人認為可以擋住海浪侵蝕,但就他實際觀察研究,消波塊只是「心安」,未必有效;反而有13大缺點,包括造成海水升溫、破壞生態、滯留垃圾等。該還給大自然的 就還給大自然台南社大講師晁瑞光也持相同看法;他說,「我們跟大自然要一塊地,大自然也會要回去一塊,而且會加利息的要回去」,黑潮基金會主任賴威任則建議,政府也許可思考比照處理危險山坡地的方式,處理海岸後退問題。
他說,面對無情土石流,很多政府官員已經知道不能硬拚,該還給大自然的就還給大自然,對於居民則用「以地易地」方式,面對危險海岸,我們是不是也可選擇此一方式讓民眾搬到安全之地,而不是一直丟消波塊擋住大海。他說,政府也許可以算算,以地易地也許比無止盡的消波塊更省錢。
※ 相關報導:
* 解決海岸侵蝕?塞滿石粽的沙灘
http://vision.udn.com/storypage.php?ART_ID=3210
台灣有這麼危險嗎,為什麼要用消波塊團團圍住? 專研海洋生態、工程的中研院研究員鄭明修直言,各界對海岸線消退的迷思是原因之一;另外,各地方的「政治需求」,也造成今天消波塊無所不在。
他說,大海是以動態平衡存在的,很多海岸沙灘看似流失了,其實幾個大浪就又回來了。譬如東北角的部分沙灘消失,很多人說是因為港口興建堤防所致,實際上它的沙灘是漂移的,早在堤防興建之前,就曾出現失而復返情況。
* 亂蓋一通 淤沙嚴重…漁港的惡夢
http://vision.udn.com/storypage.php?ART_ID=3212
台灣海岸有三多,除了消波塊、堤防外,就是漁港多。根據漁業署統計,全國共有225座漁港,其中本島有150座,以本島海岸線1319公里來算,每8.7公里就有一座;澎湖更誇張,密密麻麻多達67座,平均5.5公里就有一座。
台灣需要這麼多漁港嗎?官方的說法是,這些漁港周邊原本就是漁村聚落,基於便民需求而興建;不過,事後來看,環保團體實地調查認為是亂建一通,不只沒用處,而且後患無窮。
花蓮鹽寮漁港就是一例。黑潮基金會主任賴威任說,這個漁港十幾年前花了好幾億元興建,但由於設計失當,碼頭正對浪頭,漁船一停,船頭就被大浪一直推撞碼頭;蓋好以後,漁船一天也沒用過,只能停靠一些小膠筏。
◆ 全台首處 楊梅溼地教育銀行揭牌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604000563-260107
中國時報 林駿剛/桃園報導 2014年06月04日
全台首處溼地銀行,3日在桃園縣楊梅市揭牌成立。在桃縣府、環保團體及當地居民歷時年餘努力下,園內蒐羅許多溼地珍稀物種並進行復育工作,要讓人為日益開發破壞的環境能繼續保有生物多樣性。
「楊梅市溼地教育銀行」位在楊梅高榮里,由竹籬笆圍起的園地約300坪,是當地70歲地主黎鎮鋒所捐贈。農務經驗逾半世紀的他說,近20多年來他在農地使用除草劑,許多台灣原生植物已不復見,反而外來植物產生抗藥性綿延不絕。2年多前他開始用割草機除草,台原生植物意外的長了回來,讓他意識到環境保育重要性。
桃園縣環境資源教育推廣學會理事長王派鋒表示,黎鎮鋒1年多前豪爽地答應免費提供土地闢置溼地銀行,園區內蒐羅近百種北台灣原生水生植物,有許多富含桃園本地特色植物物種如桃園藺、桃園石龍尾、龍潭莕菜、台灣萍蓬草及原生稻等。
他說,「銀行」是指,蒐羅原生植物物種,大量繁殖後再推廣出去,達到永續經營,非個人蒐藏保育。未來水生植物可提供桃園社區埤塘、溼地或學校生態池做來源。
昨出席揭牌典禮的桃縣農業發展局長曾榮鑑,也和大家挽起褲管下溼地栽種桃園藺。他說,近年來國際間漸重視溼地保育,全台最多埤塘的桃縣擁有極豐富溼地資源,溼地教育銀行的成立能夠「保育及教育」,遊客能到此看到豐富水生植物,也學習環境生態教育重要性。
※ 相關報導:
* 木瓜樹像殭屍? 屋主嚇到睡不著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7/8718213.shtml
住台東知本火車站附近的謝姓縣民,種有1棵10多年的木瓜樹,高約2層樓,近日他發現樹上突然浮現1張人臉,不但五官清楚,連牙齒及細紋都很明顯,栩栩如生的臉龐,讓他們家人心驚驚,晚上不能安心入睡。
* 後壁湖火焰貝消失 潛水客哀悼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784711
後壁湖海域最近浩劫不斷,繼明星石斑魚消失後,傳出核三廠出水口海域潛水「地標」火焰貝也不見蹤影,潛客日前帶著火焰貝「生前」照片下海追悼。....海生館助理研究員邱郁文表示,火焰貝相關研究不多,推測壽命約三至五年,這顆約十年壽命的火焰貝確實珍貴罕見。
* 離譜鳥友 為拍美照虐雛鳥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604000451-260106
「白胸翡翠」在金門屬於不普遍留鳥,台灣卻是極為罕見的迷鳥。吳姓台籍鳥友為拍攝親鳥育雛畫面,竟將2隻幼鳥用棉繩綁在樹枝上,縣府據報趕赴現場搶救,將依《野生動物保育法》開罰6至30萬元。
這樁離譜「鳥事」傳出後,網路一片撻伐聲浪,痛批吳姓鳥友沒人性,即使拍到美圖又有何用?還有人建議將他也綁在樹上,再請他的家人來餵食三餐,看他作何感想。「金門飛羽觀測站」社群網站已發動當地鳥友巡邏,嚴防不肖鳥友破壞生態環境。
◆ 氣候暖化 威脅深色蝴蝶
http://udn.com/NEWS/WORLD/WOR4/8719190.shtml
【聯合晚報╱蔡致仁】2014.06.04
地球氣候變化改變昆蟲生態,一項範圍橫跨全歐洲的研究顯示,地球氣候變化改變蝴蝶與蜻蜓生態分布。氣候較炎熱的地方,身體是白色或者淡色的蝴蝶能夠大量生長。寒冷地區有利身體黑色或深色的蝴蝶,這是因為牠們身體顏色決定熱量儲存機能。但是氣候暖化趨勢,對深色蝴蝶或蜻蜓威脅恐怕會愈來愈大。
一群科學家蒐集全歐洲366種蝴蝶與107種蜻蜓從1988年到2006年的生長地點資料,掃描這些昆蟲的翅膀顏色並分類定義,畫出生長分布圖。研究成果登上「自然通訊」期刊。
科學家指出,淡色昆蟲在炎熱地區較能存活,深色蝴蝶與蜻蜓向北遷移,尋找涼爽的生活環境。淡色昆蟲在溫暖的歐洲南部更為常見。深色昆蟲在北方或阿爾卑斯山、巴爾幹半島較常見。
長得像蜻蜓,身體是深藍色的「豆娘」2010年首度現蹤英國,顯示深色昆蟲因氣候炎熱北遷。英國去年夏天異常炎熱,淡色蝴蝶如大紋白蝶、紋白蝶、黃紋豆粉蝶的數量劇烈增加。
這項研究指出,蝴蝶翅膀吸收太陽能使體溫升高,轉化為飛行能量,太陽對牠的生命延續相當重要。深色翅膀吸收陽光效率比較高,因此這種蝴蝶能在較冷的地區生存。淡色蝴蝶能在較熱地區生存,因為牠的翅膀反射陽光,身體不容易過熱。
研究作者倫敦帝國學院教授拉貝克說,氣候變遷讓許多昆蟲的生長環境改變。他說,我們現在知道淡色的蝴蝶或蜻蜓,較能適應氣候暖化的地球,我們也證明氣候暖化,大自然生態改變是正在發生的事情」。
政院通過水污染致死 最高可判無期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6/8721364.shtml
【聯合晚報╱記者蔡佩芳/台北報導】2014.06.05
為了杜絕工業區內不法廠商惡意排放廢水,行政院會上午通過水污染防治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將罰鍰上限由單次最高開罰新台幣60萬元,大幅提高到2000萬元,還可以追繳不法利益。草案同時也增訂,排放廢水超過流水標準,處行為人5年以下有期徒刑,負責人加重其刑二分之一;因此致人於死,最高處無期徒刑。
去年「看見台灣」紀錄片引發全民關注,日月光排放汙水將後勁溪染紅,令人怵目驚心,行政院決定修法重罰,可說是「看見台灣」條款。
草案中增訂,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產生之廢(污)水,不得任意繞流排放與稀釋;廢(污)需經處理才能符合標準者,不得在排放前,與無需處理及能符合標準的水混合稀釋;以及業者廢(污)水(前)處理設施應具備足夠功能,維持正常操作。
草案大幅提高排放廢(污)水的罰鍰,將上限由60萬提高到2000萬元。同時草案增訂,業者違反本法義務行為而有所得利,除罰鍰之外,得於所得利益範圍內,予以追繳。此處所指利益也包括原本應該支出而未支出的污水處理成本,其利益核算與推估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此外,考量蓄意繞流排放水影響環境,惡性重大,草案也增訂,排放廢(污)水超過流水標準,處行為人5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20萬元以上、200萬元以下罰金,負責人或監督策畫人員觸犯該條,加重其刑二分之一。若排放廢(污)水超標,致人於死,處無期徒刑或7年以上有期徒刑,得併科500萬元以下罰金;致重傷者,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300萬元以下罰金。
※ 相關報導:
* 觀察站/鼓勵吹哨 還要配套助壯膽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0/8720573.shtml
水汙染防治法納入吹哨條款,並非全新創意,在貪汙治罪條例以及公平交易法皆有類似條文,但此次修法卻是國內第一次將此概念落實在環保法令中,雖說是被動因應日月光事件,但環署積極任事,仍值得鼓勵。
* 環保署:霄裡溪明年底前零廢水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3/8720569.shtml
新竹縣霄裡溪11年前遭上游華映、友達兩工廠所排放廢水汙染,經新竹縣政府與桃園縣政府、環保署成立監督小組,新任環保署長魏國彥昨天會勘後強調,明年年底前所有製程廢水均不得排放至霄裡溪,務必達成「廢水全回收、零排放」。華映與友達兩公司表示,將盡力配合。
◆ 回響/營建署:海岸線不准開發
http://vision.udn.com/storypage.php?ART_ID=3246
聯合晚報 記者游智文/台北報導 2014/06/05
若碰到重大建設 需嚴格審查
本報願景工程「搶救福爾摩沙」海岸系列,報導台灣海岸因不當消坡塊、漁港、堤防工程以及海邊垃圾場,造成很多海岸美景消失,垃圾密布、污染嚴重,對生態造成重大衝擊。政府今天回應,營建署長丁育群表示,未來海岸線以不准開發為原則,如為國家重大建設需要開發,也須經嚴格審查把關,以保護美麗的海岸線。
內政部營建署下午舉行第四次全國區域計畫會議,環保署提出廢棄物填海造陸相關提案放入全國區域計畫,營建署採審慎態度,除將了解政策是否定案,如尚未底定,將建議環保署暫不放入全國區域計畫外,建議環保署對各界有疑慮的文字部份先行酌修。
營建署說,填海造陸相關提案,適不適合放入全國區域計畫,需由委員會討論決定,相關部門如堅持有需要,營建署仍會把各界不同意見一併送交行政院,不會草率納入。
丁育群表示,對我國海岸人工化問題,內政部十分重視,已訂下未來海岸線以不開發為原則政策,除非是國家重大必要的建設,但即使如此,也需經過兩層把關,首先必須先經過專案小組討論,獲得土地使用的許可。在許可之後,還必須通過施工管理計劃的嚴格審查。
為完善規畫國土,營建署陸續舉行全國區域計畫會議,由各相關部會、地方政府提出相關計畫,環保署今天提出區域性環保設施計畫,由全國區域計畫委員會審查。
環保團體對有關廢棄物填海造陸部分有高度疑慮,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常務理事吳麗慧表示,環保署主要填海造陸的可能地區,為西部濱海工業區或商港,海岸多為砂質,和陸地相連,掩埋煤灰、爐石及廢棄物極可能污染地下水,長年海水侵蝕,廢棄物最後也會外露流出,污染海岸,環團反對這個計畫納入全國區域計畫。
營建署表示,全國區域計畫會議採委員會方式審議,環保署提出的填海造陸相關計畫項目,環團對廢棄物可能有毒有害有疑慮,營建署已擬定兩方案,包括建議環保署針對有疑慮部分進行修改,另一是如果仍是未確定的政策,不納入全國區域計畫之中。
※ 相關報導:
* 翡翠灣變色 廢棄物堆疊成垃圾山高原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8720657.shtml
新北市萬里區翡翠灣沙灘堆積大量廢棄物,綿延的沙灘宛如隆起一座垃圾高原;當地住戶說,翡翠灣是北海岸最美麗的沙灘,沒想到現在充斥垃圾、滿目瘡痍。
....環保局指出,堆放垃圾的沙灘歸國有財產署管理,市府會要求國產署善後,否則會依廢棄物清理法處分。國產署北區分署基隆辦事處表示,將追查倒垃圾的行為人要求清除,如果查不出來,國產署會出面清理。
* 復旦彩繪明信片守護藻礁 義賣募10萬元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3/8720242.shtml
平鎮市復旦中學去年底欣賞「發現台灣」後師生深受感動,學生們發起認識並維護「觀音、新屋藻礁自然生態」,彩繪藻礁明信片在校內外義賣,募款金額10萬元捐給桃園在地聯盟,呼籲政府立案保護,以實際行動關心藻礁和生態環境。
* 回響/未來新建的橋 橋墩距離拉長
http://vision.udn.com/storypage.php?ART_ID=3214
公路總局新工組長鄧文廣指出,拉大跨距後,可以減少在河道的落墩數,橋墩位置也要避開河道,避免河水暴漲又衝垮橋墩。鄧文廣說,除了拉長跨距,未來在河道附近新建的橋梁橋墩,將會包覆9釐米的鐵皮,增加橋墩對土石的對抗性。他形容鐵皮有如人的衣服,破了可以換新,確保裡面的水泥鋼筋結構不會受損。
◆ 中型螢光魚研發 我獨步全球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784768
自由 2014-06-05
〔記者湯佳玲/台北報導〕中研院副研究員陳志毅昨日說,2003年國內業者研發出世界唯一的小型螢光魚,榮登《時代雜誌》全球最酷商品之一,如今中研院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究所臨海研究站再進一步,以台灣本土轉殖技術,研發體長約15公分的螢光觀賞魚。國外的中型螢光觀賞魚,只能做到魚體部分發出點狀螢光,無法像台灣做到整片螢光,台灣技術領先全球。
台灣每年出口觀賞魚產值達一億元,陳志毅選擇價位較低的中型魚九間菠蘿和神仙魚當作實驗對象,改造成價位高的觀賞魚。他自吳郭魚肌肉取出一段DNA,作為啟動連串螢光的啟動子,帶領並增強螢光強度,並從珊瑚體內取出螢光蛋白,將兩者嵌入九間菠蘿的基因,產出能發紅色螢光的魚「粉紅公主」。還用相同方法,另加取自水母螢光蛋白的雙基因轉殖技術,產出會發紅色及綠色螢光的「水蜜桃公主」。
◆ 蟋蟀不唱歌 快速演化躲天敵
http://anntw.com/articles/20140605-ML7K
台灣醒報 范捷茵 2014/06/05
【台灣醒報記者范捷茵綜合報導】蟋蟀透過翅膀摩擦發聲,左翅基部有橫脈紋路,當右翅疊合或分開時,就會發出唧唧的聲音,但是日前昆蟲學家卻發現,蟋蟀離奇的不再唱歌了。
這群科學家在夏威夷Oahu與Kauai島上研究時發現,當地的蟋蟀竟然鮮少發出聲響,Oahu正常發聲的的公蟋蟀數量只剩一半,而Kauai島上大約只有5%。研究之後發現罪魁禍首其實是島上新種寄生蠅。這種寄生蠅透過公蟋蟀的叫聲尋找攻擊對象,將幼蟲產在蟋蟀體內,幼蟲成長過程也一邊嚙食蟋蟀,數禮拜後蟋蟀即死亡。
因此在島上寄生蠅出現後,蟋蟀翅膀上的基因出現了些微轉變,導致蟋蟀減少翅膀振動,不會成為寄生蠅的晚餐。科學家驚訝地說,這個演化過程相當迅速,因為蟋蟀發聲原理千百年來都差不多,在一般島嶼或大陸的蟋蟀也只是衍生品種不同,不曾發生蟋蟀不唱歌的現象。
而深入研究這些無法發聲的蟋蟀後,科學家指出牠們的行為已有些微不同,比方說「啞巴蟋蟀」無法以叫聲求偶,因此他們會使用趁火打劫的方式,在能發聲的蟋蟀唱歌時,躲在一旁劫掠被歌聲吸引的母蟋蟀,也就是透過快速動作來贏得競爭。
研究發現:鳥在困頓中 會「同舟共濟」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8722861.shtml
【聯合報╱記者陳皓嬿/台北報導】2014.06.06
鳥兒也懂孫子兵法,知道環境惡劣時得「同舟共濟」?中央研究院昨天頒發年輕學者研究著作獎,共有十六人獲獎。中研院生物多樣性中心助研究員沈聖峰是得獎者,他發現,一般人直覺「資源愈少,愈要明爭暗鬥」的想法不一定正確,在惡劣環境中,生物會減少衝突來增加整個群體的生存利益。
沈聖峰 建立賽局理論模型
沈聖峰指出,透過追蹤觀察冠羽畫眉,發現鳥兒在惡劣氣候下,會減少和同伴競爭,方法包括減少「卡位」下蛋、下較少的蛋,以及共同孵蛋等。
這樣做的好處,是幼鳥較不因成鳥間的競爭而死亡,反而有助牠們成功離巢,沈聖峰建立賽局理論模型,證實生物在困頓環境中,要合作共體時艱才能獲得最大利益。其研究因具原創性而獲獎。
謝銘倫 努力解世紀數學難題
另一位得獎者台大數學系副教授謝銘倫則努力解開「懸疑一甲子」的世紀數學難題,用白話文描述就是:有多少個「三邊都是整數」的直角三角形,其面積等於整數N?
謝銘倫說此難題是古希臘人發想,一九五○年有人正式提出,哈佛大學的Clay研究中心則祭出一百萬美元獎金求解,至今沒人解出。謝銘倫表示他的研究成果難用白話文描述,「就說對尋找解答有部分貢獻吧!」
謝銘倫表示,在數論領域中問題陳述大多很簡單,要解答卻很困難,解出來的答案雖沒什麼用,「但它們像藝術,在解題過程中會看到不同知識整合的和諧美。」
※ 相關報導:
* 胖貓會開冰箱找吃的..肥寵物減肥大賽
http://udn.com/NEWS/WORLD/WOR7/8723259.shtml
每日郵報報導,一場專門幫寵物們甩油的「減肥大賽」日前開跑,這個由英國獸醫組織PDSA舉辦的活動,今年已經第9屆,專門幫胖寵物減肥,受到不少正面鼓勵與矚目。今年也有17隻超肥寵物,要在半年內透過飲食和運動進行「健康大改造」,最終將選出減肥冠軍。
◆ 新疆現大批化石 解開翼龍之謎
http://www.cna.com.tw/news/acn/201406060180-1.aspx
中央社 2014.06.06
中國大陸新疆近來出土由40多個雌、雄個體組成的翼龍化石群,標榜是200年來最重大發現,讓人類首次有機會了解翼龍如何發育。
光明日報報導,國際學術刊物「現代生物學」6日發表文章指出,由大陸古生物學家領導的國際研究團隊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哈密市發現,由40多個雌、雄個體組成的翼龍化石群和5枚3D立體保存的翼龍蛋。
研究領導人之一、大陸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汪筱林表示,這次發現化石的遺址如同「翼龍之家」,不僅發現了翼龍蛋,還有大量不同發育階段的雌雄個體。
他說,這個翼龍聚居地有可能遭受大型湖泊風暴的摧毀,導致不同年齡、性別的翼龍同時死亡。
汪筱林說,這是第一次有機會了解翼龍到底如何發育的,並且「解開很多有關翼龍的謎題」,例如原本學術界認為只有雄性翼龍有頭骨脊,但這次研究發現,其實所有翼龍都有頭骨脊,只是雄性大、雌性小。
他指出,這次發現的翼龍蛋化石保存完整,只有明顯擠壓變形,可對蛋化石進行結構和元素組成等深入研究,發現從未知道的特性。
另外,他拿雞蛋和翼龍蛋相比,雞蛋外殼比較硬,但翼龍蛋外面的硬殼很薄、內層殼膜很厚,甚至可達到硬殼厚度的3倍,這填補了翼龍繁殖行為和生態習性研究的部分空白。
◆ 美哈佛大學圖書館證實發現首本人皮書
http://dailynews.sina.com/bg/news/int/chinanews/20140605/14535784826.html
中國新聞網 2014.06.05
中新社紐約6月5日電 (記者 阮煜琳)美國哈佛大學圖書館最新證實,該校圖書館收藏的一本十九世紀的書的封面是由人類皮膚製成,這也是該校圖書館迄今為止證實的唯一的一本人皮書。
哈佛大學圖書館是美國最古老的圖書館,也是世界上藏書最多、規模最大的大學圖書館,其霍頓圖書館以收藏大量珍本和手稿而聞名。近日科學家們通過一系列的測試證實,十九世紀法國作家阿瑟·烏賽所著一本書的封面材料可以99.9%確信為人類皮膚。
該校圖書館稱,阿瑟·烏賽呈現的文本描寫了“死後靈魂和生命的冥想”,在1880年中期,作者將這本書送給他一位喜歡書的醫生朋友。
圖書館稱,收到這本書后,盧多維奇醫生用人皮裝訂了該書封面,據稱人皮來自於“一位死於中風的無人認領的女精神病人的屍體”。在書中,盧多維奇醫生留下了一張手寫的紙條解釋了他的所作所為。
“這本書用人皮裝訂,沒有任何裝飾以保持其優雅的氣質”,“仔細觀察,你能很容易地辨別出人皮膚上的毛孔”,盧多維奇醫生寫道,“這是一本關於人類靈魂的圖書,值得用人類的皮膚保護”,“這塊人皮來自於一位婦女的背部……”
霍頓圖書館此前報告過這本書,但直至4日證實了這本書的封面為人皮,隨后,哈佛大學霍頓圖書館的博客公佈了這一消息。
這是哈佛大學首次發現人皮書,此前哈佛大學法學院和醫學院圖書館發現過類似書籍,但后來證實為羊皮書。為確認該書封面製作時間,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分析了其中的蛋白質,確認來自於靈長類動物。對蛋白質進一步研究后,研究人員確認這是一塊人類的皮膚。
在19世紀,人皮書並不十分罕見。哈佛大學稱,當時,一些被執行死刑的罪犯屍體捐獻給科學家,其中一些死刑犯的皮膚被製成了書的封面。
資料稱,根據統計,目前全世界人皮書的數量有100冊左右,主要收藏在一些歐美國家的博物館和圖書館中,但可能多為私人收藏,為世人所知的並不多。據稱,英國貝利聖爰門的摩塞斯堂博物館內,收藏着一本人皮書。書的內容是介紹英國1827年發生的一宗謀殺案,而封面的人皮就屬於該謀殺犯。
◆ 第九座國家公園 澎湖南方四島10月掛牌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8722851.shtml
【聯合報╱記者黃詩凱、楊湘鈞/台北報導】2014.06.06
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十月掛牌。行政院長江宜樺表示,四島國家公園是台灣第九座國家公園,可有效保護澎湖南方四島特殊的玄武岩地景、海洋生態與特有的聚落人文。
澎湖南方四島將設國家公園後,近來已成民眾探詢的熱門景點,未來將負責管理的海管處,辦理相關生態體驗營均告額滿;目前在澎湖馬公,也有遊艇業者招覽四島一日遊。
營建署國家公園組長劉培東表示,目前東吉嶼正進行管理站相關工程,在廁所、水源等相關設施還未完善前,不建議民眾搶熱潮去登島。
拒過度觀光 銅門原住民擋車入山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7/8725757.shtml
【聯合晚報╱記者徐庭揚/花蓮報導】2014.06.07
花蓮太魯閣銅門部落太魯閣族人為不讓自然景觀淪為觀光消費產物,今天上午進行抗爭,阻擋來車進入,要求遊客以步行方式進入,避免生態環境的侵擾。
族人拉高迪迪表示,花蓮縣的慕谷慕魚溪谷,為太魯閣族銅門部落的傳統領域,擁有豐富的生態資源、優美的自然景觀及原住民族多元文化,自2006年開放觀光以來,吸引了無數的觀光人潮,也帶來對環境巨大的衝擊。
一輛輛載著遊客的車子,上午被太魯閣族人阻擋在慕谷慕魚溪谷入口處,族人並拉上抗議白布條,彰顯他們的訴求。
無預警遇上抗爭,旅遊業者感到無奈,雙方僵持一陣子,許多遊客尊重太魯閣族人的訴求,表示願意以步行進入,不過,也有遊客覺得掃興。
太魯閣族人還在抗爭現場放狼煙、鳴槍,表達捍衛部落生存權,要求旅客入山應遵守部落公約,同時宣示暫停一切觀光行為、停止發放「入山證許可證」,讓山林休生養息一年,旅客欲到慕谷慕魚地區,應以步行方式進入,避免生態環境的侵擾。
※ 改辦入山證?
* 親山不侵山 他們要守護天然步道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607000452-260107
許多登山步道充斥人工、水泥設施,千里步道協會、荒野保護協會與自然步道協會推動「雙北郊山步道鋪面調查」,發現台北市郊山步道水泥化程度高達7成5,因此今年首度倡議發起「台灣步道日」,希望將每年6月的第一個周六訂為步道日,喚起「親山不侵山」意識。
據調查結果,除北市步道水泥化比例達75%,新北市的水泥步道比例雖不到3成,但有高達64%步道,周邊具棧道、枕木等人工設施。千里步道協會執行長周聖心指出,一旦人工設施過多或隨意建置,附近的動植物生態往往會被破壞,且很難復原,使山林「無法呼吸」。
因此,民間團體倡議將每年6月的第一個周六訂為步道日。有別於成千上百人一起進行的大型健走活動,民間團體希望透過分流、不造成環境負擔的方式邀民眾親山,可以是赤腳行一段泥土路,也可以為身邊的人講述步道故事、拍張照或淨山。
* 為阿塱壹上書 守住最後海岸線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607000432-260115
台灣「環島公路網」最後的缺口─屏東旭海至台東南田路段的台26線工程,在2002年有條件通過環評,代表台灣最後一段天然海岸線、「阿塱壹古道」將被水泥封口。2006年路段動工之際,屏東環盟等團體發起「搶救阿塱壹古道」運動,累計超過6萬公民、900個社團聯署聲援,終於在2012年1月由屏東縣政府劃定古道範圍為「自然地景保留區」,這段過程今出版成書《走過阿塱壹古道》。
◆ 開放海膽採捕? 墾管處打回票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8725073.shtml
【聯合報╱記者潘欣中/墾丁報導】2014.06.07
墾丁國家公園成立後,墾丁海域全面禁捕馬糞海膽,恆春漁民看到澎湖縣政府每年開放採捕4個月,有意向墾管處提議比照辦理;墾管處說,在法令限制下,該提議不可行。
「就像地下賭場一樣,法令規定不可以,但大家還是暗著來,何不化暗為明,比照澎湖縣政府的方式,每年訂出採捕期和殼徑大小,兼顧生態保育和漁民生計」,恆春張姓漁民說,墾管處如果比照澎湖縣政府開放數個月採捕方式,雙方皆大歡喜。
他說,墾丁海域是珊瑚礁海域,過去礁岩區滿是馬糞海膽,因體型大、棘刺不銳、行動遲緩,很容易捕撈,是漁民「加菜」和「賺外快」的收入之一,在墾丁國家公園成立後成了違法行為。
他說,雖然法令禁止採捕,但除後壁湖海洋資源保護示範區仍有一定數量,在其他海域已少見,主要是馬糞海膽價格看好,目前漁產店1顆百元起跳,缺貨時賣200元,缺錢的漁民照捕不誤,國家公園法只罰3000元,被抓到就自認倒楣。
「國家公園法的海域禁捕條文明文規定,除非修法」,墾管處主管用法令將漁民澆了盆冷水,再者,澎湖才開放採捕沒幾天,漁民全員出動,殼徑8公分以上的馬糞海膽幾乎被採光;海膽可避免海水優養化而大量繁生的藻類與珊瑚競爭空間資源,人為捕捉已使得海膽族群數量銳減,會危及墾丁珊瑚礁生態系。
恆春范姓海產店老闆說,台灣的食用海膽以馬糞海膽為大宗,以往澎湖群島產量最大,其次在台灣東北角及墾丁海域,近年來產量已銳減,饕客愛吃海膽肥滿的生殖腺,可生食、火烤、蒸食或炒來吃;至於恆春海產店的海膽貨源,他說:「大家一律說是澎湖運來的」。
※ 開放墾丁就完了。相關報導:
* 暗夜抓龍蝦 富山禁漁區傳盜捕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785536
位於東海岸杉原海域的富山漁業資源保護區保育成果佳,吸引遊客探訪,但近日卻傳出區內兩顆長約卅公分的硨磲貝不翼而飛,上個月還有不肖民眾暗夜抓龍蝦,保育區管理委員會主委陳世岳呼籲,大家一起愛惜環境、保護生物,生態才能永續。
◆ 初鹿牧場 赫見無鱗雞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607000627-260107
中國時報 黃力勉/台東報導 2014年06月07日
發生機率僅百萬分之一的無鱗雞,在初鹿牧場卻一口氣出現2隻!初鹿牧場長陳振賢表示,無鱗雞由1隻原本脫逃的母雞生下,全身無毛、就連腳脛也無鱗片,是基因突變才會出現,牧場將會細心呵護照顧2隻雞長大。
無鱗雞仔身上僅有少部分羽毛,不過長大後將會脫落,外觀看起來就像剛出生的鳥,因為沒有羽毛,眼睛也格外突出。
農業委員會畜產試驗所證實,早年總所曾引進一批無鱗雞進行實驗,透過沒有毛的無鱗雞了解在台灣炎熱的氣候中,能否有更高的雞蛋產量及更好的換肉率。
不過無鱗雞冬天需要保暖,且皮厚食用口感不佳,因此最終實驗中止,決定不推廣,部分無鱗雞去除生殖功能後有外借展出。
畜產試驗所表示,無鱗雞除了初期引進實驗的無鱗雞外,台灣尚未有發現紀錄。
※ 相關報導:
* 薄翅蟬羽化季 南元農場夜放綠光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785562
蟬要發出動人的聲響,必須經過七年的蟄伏等待,南元花園休閒農場有座全台首創的「金蟬保護區」,每年六月的夜晚,樹枝上佈滿「綠色小精靈」薄翅蟬。
遊客多衝擊生態環境 慕谷慕魚太魯閣族擋車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5/8726600.shtml
【聯合報╱記者徐庭揚、段鴻裕/花蓮縣報導】2014.06.08
近年火紅的花蓮縣秀林鄉太魯閣銅門部落「慕谷慕魚」生態風景區昨天升起狼煙及鳴槍,當地太魯閣族人聚集入口處不讓遊客車輛進入,要求遊客下車步行進入,避免生態環境遭侵擾。
族人昨天一早就在入口處拉著「只有觀光沒有尊重」、「解說不真遊客當真」等白布條,一輛輛載著遊客的車子先後被擋,旅遊業者上前交涉,但族人堅持,最後車子只能停路邊,有遊客下車步行進入;後來警方出面,兩個小時後才開放車輛進入。
族人拉高迪迪說,慕谷慕魚自○六年開放觀光,吸引觀光人潮,也帶來環境衝擊道路不堪車輛負荷,也造成空汙,而且解說員解說不正確,不尊重當地文化,清水溪被講成「花蓮九寨溝」,溯溪業者更在山壁石頭打釘、拉線,遊客隨意丟棄垃圾。
族人指出,他們歡迎遊客,但希望遊客能步行進入慕谷慕魚,根據入山管制相關辦法,入山的名義是「登山健行」,就應該禁止開車;而且從檢查哨步行到清水發電廠只要四十五分,到瀧澗大約需要二個小時,透過步行更能好好欣賞風景。
部落族人統計,近年來幾乎每天都有超過百輛九人座小巴上山,遠超過總量管制六百人,警方未盡管制之責,濫發入山許可證明。
銅門部落主席鍾德光表示,當地一天就湧入三千多人,部落上月召開部落會議,決議禁止九人座巴士進入銅門村,只開放遊客步行進入。
吉安警分局長林清圳表示,此段道路並不是私人道路,目前法令並未限制車輛進入山地管制區,銅門管制哨仍會依照規定管制入山人數,未來會加強控管。
林務局花蓮林區管理處長吳坤銘表示,林管處負責管理的是林木的部分,與這次慕谷慕魚地區原住民的抗議並沒有直接的關係。
對於生態與傳統領域的資源,林務局與部落達成共識,目前暫定將成立生態資訊委員會,來共同管理資源
拉高迪迪表示,如果相關單位未在本月十五日前提出管控配套方案,抗爭將會持續。
※ 相關報導:
* 「部落只賺到垃圾 不合理」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5/8726608.shtml
花蓮秀林鄉銅門村太魯閣族人「封路」抗議文化、土地遭觀光客蹂躪,訴求禁止車輛進入,凸顯了政府不應再漠視原住民傳統領域。原民會前主委孫大川說,觀光客不能只滿足自我「獵奇」心態,而應了解當地文化,尊重部落習俗及規範。
◆ 關渡公園濕地保育 國際列典範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2/8726322.shtml
【聯合報╱記者莊琇閔/台北報導】2014.06.08
關渡自然公園保育濕地有成,今年被國際「拉姆薩爾濕地公約」秘書處與「南韓環境生態系研究基金會」發表的「濕地教育中心規劃與運作實務典範手冊」,收錄為世界濕地教育中心實例典範之一,是台灣唯一被收錄的案例。
北市野鳥協會接受北市府委託,經營關渡自然公園,已成為國際濕地網絡亞洲會員。
去年11月,關渡自然公園管理處派員至南韓瑞山市,參與濕地教育中心規劃與運作實務典範工作坊,處長陳仕泓於會議上發表關渡自然公園志工經驗,台灣民眾積極參與保育事務的經驗,令各國際組織印象深刻。
會後,主辦單位與各參與單位保持密切聯繫,將案例整理成「濕地教育中心規劃與運作實務典範手冊」。
並於6月5日世界環境日發表,台北野鳥協會也負責後續繁體中文版的翻譯工作。
野鳥協會表示,關渡自然公園除了是國內「環境教育法」實施後第一處通過認證的場所,更成為國際級濕地教育中心為目標,推動台灣濕地保育與國際接軌,對長期致力濕地保育的民間組織,是最大的肯定。
◆ 富士山頭歸誰 日兩縣吵翻天
http://news.ltn.com.tw/news/world/paper/785664
自由 2014-06-08
〔編譯林翠儀/綜合報導〕日本富士山去年被正式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所在地的靜岡縣和山梨縣歡欣鼓舞,舉辦了多項慶祝活動,不過兩縣卻因爭奪富士山地籍關係交惡,近日國土地理院將富士山頂標記為「靜岡縣富士宮市」,引發山梨縣抗議,為平息爭議,國土院宣布撤銷標記,富士山頂再次恢復「住址不詳」的原狀。
日本第一高山富士山標高3776公尺,也是日本山岳信仰的根源地之一,被奉為聖山,所以去年6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而非「自然遺產」。
靜岡縣和山梨縣毗鄰,富士山正好位於兩縣縣境上。自古以來,富士山的登山口就有「表口」與「裏口」之分,表口位於靜岡縣,從靜岡看到的富士山稱為「表富士」,意即富士山正面,而在山梨看到的富士山背則稱為「裏富士」。
從大正時代以來,兩縣為了誰坐擁聖山而吵了超過一世紀,1967年名古屋高等法院裁定,富士山八合目(約3350公尺)處以上400多萬平方公尺的土地,分別為富士山本宮淺間神社和國有土地,所以既不屬於靜岡也不屬於山梨。
今年一月,藉由富士山申請入遺之機,山梨縣知事橫內正明和靜岡縣知事川勝平太曾公開表示將放下兩縣的宿怨,擱置富士山地籍歸屬,雙方友好合作,共同保護聖山。
但國土地理院日前在網路上公開的電子地圖,除標記富士山山頂的經緯度、標高之外,還登載了地址為「靜岡縣富士宮市」,此事引起山梨縣跳腳,山梨縣知事橫內召開記者會,痛批此舉不恰當,將造成誤解。事後,國土院趕緊刪除地址標記,並表示如果有更好的地址標記方法,願加以研究,以避免戰火延燒。
※ 一人一半,感情不會散。
貓咪室友公寓 搬家可領養
http://news.ltn.com.tw/news/world/paper/785882
自由 2014-06-09
〔編譯林翠儀/綜合報導〕結合房屋租賃仲介與流浪貓保護的「貓咪室友公寓」,最近在日本東京引爆話題。「貓咪室友公寓」就是租房子附加貓室友,房客在租屋期間負責照料貓室友的3餐並負擔醫療費,搬家時可選擇正式領養,或是和貓室友「拆夥」,分道揚鑣。
「貓咪室友公寓」是日本一家非營利機構Tokyo Cat Guardian提出的構想,該機構長年從動物保健所等單位搶救遭棄養或即將被安樂死的流浪貓,近年以經營「貓咪咖啡」型態推動流浪貓認養,媒合數達3000多隻。
在媒合流浪貓領養的過程中,該機構經常遇到「心有餘而力不足」的飼主,有人反映工作經常調動,無法帶著寵物到處跑,也有高齡者擔心無法長期照料等。為解決此類飼主的需求,Tokyo Cat Guardian和一家不動產公司合作,提供東京都內約80間公寓做為「貓咪室友公寓」,租屋者經審查合格後,可以從Tokyo Cat Guardian經營的「貓咪咖啡」中選擇喜愛的貓室友「同居」。
租屋者並未擁有貓室友的所有權,而是維持暫時照料的關係,租屋者負責照料期間的伙食和醫療費,一旦因職務調動必須搬家,無法繼續照料貓室友,則可將貓咪歸還,若人貓有緣,也可進一步辦理領養。
「貓咪室友公寓」的房租比照一般市價,,而且都是經過挑選、適合貓咪居住的房子。
◆ 當遊客變成一種傷害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8728195.shtml
【聯合報╱黑白集】2014.06.09
遊客帶來消費及繁榮,有時也帶來傷害或災難,但乘興出遊者卻未必自覺。花蓮太魯閣銅門部落族人,近日以封路、鳴槍、放狼煙的方式,阻擋遊客進入其居住的「慕谷慕魚」景區,反映的正是這個問題。
「慕谷慕魚」的入山管制量是每天六百人,但實際上有時一天湧進三千人;小巴絡繹於途,使得道路不堪負荷,居民出入都受阻。更糟的是,溯溪業者隨意在溪谷山壁打釘,遊客任意丟棄垃圾,解說員胡亂講解,不尊重當地文化。有人形容,部落迎來觀光客,卻只賺到垃圾、空汙和噪音。
遊客導致觀光景點生態受到破壤,這是人們時有所聞的事,例如野柳女王頭的問題便是一例;但「慕谷慕魚」的問題又更進一步,是觀光活動侵犯了當地居民的正常生活。這點,恐怕不是旅遊業者回饋一些利潤給部落即能解決,而必須重新設計一套合理的入山管理辦法。
義大利水都威尼斯,就是一個飽受觀光客威脅的城市;廿多萬人口的城市,每年要迎接兩千多萬遊客,導致居民不堪其擾,紛紛外移。此外,許多遊客飲酒作樂、放浪形骸,或即便只是因友善而餵食鴿子,威尼斯都必須派出「禮儀警察」來管理。這些,都是觀光客不自知的傷害。
彈丸之地的香港每年要接待四千多萬陸客,屢屢因兒童便溺,或搶購奶粉等問題,導致港中兩地人民爆粗口,互罵「蝗蟲」與「狗」。不久前,香港要求北京限制陸客人數,更遭陸媒批為「自私」。原因無他,旅遊者常把觀光消費視為一種「貢獻」,卻不知道空間的侵犯及文化的歧異,是多麼難耐的困擾。
「慕谷慕魚」的解方,恐怕唯有要求遊客及小巴減量。想欣賞美景的人,自己健行入山豈不更佳?
※ 相關報導:
* 網路申請爆量 慕谷慕魚盼取消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8728084.shtml
花蓮秀林鄉銅門部落「慕谷慕魚」每天究竟能夠容許多少遊客進入?花蓮警方預約與每天現場受理共600人進入,但更多網路申請者不計其數,花蓮警方昨天聲明每天人數控管在600人以內,但族人痛批:「警察根本沒在管」,要求警政署取消網路申請,並且把慕谷慕魚交給族人管理。
.....銅門部落族人前天抗議大批遊客開車進入慕谷慕魚,在路口擋車,並說每天3千人進入,嚴重破壞環境生態。花蓮警方昨天發布聲明稿,澄清絕無3千名遊客情事,並說明申請入山方式有網路(警政署、警察局、分局)、臨櫃(派出所)及現場預約(分局),強調人數均控管在600名內。
* 拒絕霸凌! 慢遊融入在地文化
http://udn.com/NEWS/OPINION/X1/8728228.shtml
....其實,回歸事物的本源,問題並不難解決。首先應該嚴格執行六百人的總量管制,且只准徒步,禁止開車進入;其次,環境解說內容應該更貼近當地的文化傳統與生態特色,並妥予規範遊客的休閒行為。再者,需要做長時間的環境監測,如果發現該地環境對六百個遊客的容受力尚有餘裕,每半年或一年可檢討調整遊客的人數。現今諸多先進國家對自然景區的經營,早已採行較具彈性的「可接受的改變程度」管理架構,取代早期死板的人數定量管理。
◆ 樹上「小蘋果」 亂碰小心皮癢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6/8728154.shtml
【聯合報╱記者歐陽良盈/高雄報導】2014.06.09
台灣原生種常綠喬木「台東漆樹」正值盛開期,果實在轉變過程會呈現綠、黃、紅、紫等鮮豔的色澤,美不勝收,樹液可提煉漆料,但樹液毒性強,碰到皮膚會引發紅腫。
這種喬木,以往在高雄市非常少見,僅旗津公墓邊有,但最近幾年間,市府在新開闢的都會公園或濕地,陸續種了不少。
台東漆樹主要分布在台東大武山以南海岸一帶,夏天開花後,結的果實就開始變色,從原來的綠色逐漸變成黃、紅及紫色。
它的果實很特別,分成上下兩「粒」,上端那粒是核果(種子),下端那粒叫「果托」,形狀近似「羅漢松」果實,是少數多了「果托」的果實。核果橢圓形,成熟時呈暗紅色或黑紫色,「果托」經常紅潤得像一顆「小蘋果」,許多小朋友第一次看到,還驚叫「樹上有很多小蘋果」。
專家建議前往觀賞的民眾,最好「近看」就好,千萬別動手採摘,以免被樹液沾到皮膚。
大愛園區施工 挖除千棵路樹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6/8730351.shtml
【聯合報╱記者徐白櫻/高雄報導】2014.06.10
杉林大愛園區道路工程動工,昨天開挖合心路路樹,引發護樹居民阻攔。面對居民抗議,施工單位表示,這些路樹會移植他處暫存,不過抗議居民同時質疑施工人員工法粗糙,沒有斷根就直接挖移路樹很容易導致樹木死亡,憂心千餘棵路樹未來的存活機率。
市府養工處發包大愛園區道路改善工程,預計花費1億5千萬改善排水設施,並刨除大愛園區道路連鎖磚,改鋪柏油路面。為了道路施工,園區內千餘棵路樹必須挖除,大愛路、合氣街、合心路、協力街與善解路等路段的路樹綁上白色吊牌。
施工人員昨天從合心路開始動工,要挖除的路樹沒有修枝、也沒有斷根,挖土機直接把2、3公尺高的樹木連根挖起,不少珍貴樹種倒臥在地,還有居民趁機撿拾樹木幼苗回家栽種。
砍樹工程引發護樹人士強烈反彈,多人前往合心路阻擋挖樹,雙方一度爆發口角。
護樹人士指出,柏油會讓氣溫上升,樹木可替環境降溫、涵養地下水,端午節時大愛園區氣溫高達35度,若是少了這些樹會更熱,樹木好不容易長大,施工單位沒有道理砍舊樹,改買新樹與草皮來美化環境。
大愛園區路樹千餘棵,多數樹木面臨移除,護樹居民批評施工單位「生態殺手」。施工單位解釋,當地景觀凌亂所以必須挖樹整頓環境,未來路樹會全體移植他處存放,部分樹木等道路完工之後遷回原地,不會任意丟棄。
※ 相關報導:
* 公德心/機場名貴蘭花 快被飲料淹死
http://udn.com/NEWS/LIFE/LIF1/8731327.shtml
台灣民眾的公德心,常讓不少大陸觀光客豎起大拇指,但似乎仍有待加強之處!桃園國際機場公司為美化機場,在第一、二航廈布置各種蝴蝶蘭,卻因許多民眾在進管制區前,把水、可樂、果汁倒進花盆內,還有民眾隨意吐檳榔汁,不僅清潔人員困擾,連名種蘭花也可能被水「淹死」。
◆ 2種海魚快被吃光 首列保育類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610000396-260106
中國時報 2014年06月10日
國內首度將海洋魚類列為保育類動物!農委會林務局昨預告,將分布於墾丁、綠島、蘭嶼海域、各剩不到30尾的曲紋唇魚及隆頭鸚哥魚,列入台灣「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未來違法捕撈、釣獵者,最高可處150萬元罰鍰。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中心研究員鄭明修表示,海洋魚類多達2000到3000種,台灣卻沒有把任何1種海洋魚類列入保育。10多年來,他除了自己潛水下海「調查」數量,也走遍墾丁、綠島、蘭嶼等地訪談潛水「老手」,發現40年前多達上百尾、上千尾的曲紋唇魚及隆頭鸚哥魚數量銳減,蘭嶼各16尾最多,墾丁、綠島都僅存個位數,澎湖則都沒有了。
鄭明修指出,曲紋唇魚俗稱「龍王鯛」或「蘇眉魚」,是全球最大的珊瑚礁魚類,最大體長可達2公尺,體重200公斤以上,壽命可達45至50年,在帛琉可是國寶魚,埃及紅海也有上百隻,但因為香港人愛吃,幾乎把太平洋的「龍王鯛」都吃光了,2004年起,華盛頓公約(CITES)將牠列為附錄二物種保護。
至於隆頭鸚哥魚,也分布墾丁、綠島、蘭嶼海域,身長130公分以上,因為愛吃活珊瑚,晚上會回到同一個珊瑚礁「睡覺」,過去常淪為不肖潛水客鏢魚對象,同樣僅存20至30尾。
鄭明修說,在國外,這類罕見大型珊瑚魚類都被視為「海洋金雞母」,結合潛水觀光,發展餵食秀與遊客互動,只有台灣喜歡把牠們送上餐桌。2年前他以台灣珊瑚礁學會理事長身分把保育案送進去,但因為不像白海豚、藻礁受關注,都放到最後討論,保育人士痛批保育動作太慢了。
他強調,台灣海洋立國,卻只有海鮮文化,沒有海洋文化,納入保育後,海洋警察一定要加強執法,也應成立海洋保育署。
林務局表示,這2種魚類納入第二級保育類後,若違法捕撈,可處6個月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最高併科150萬元罰鍰。
猛禽達人 27年記錄百萬鳥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786368
自由 2014-06-11
〔記者蔡宗憲/屏東報導〕全台灣最知名的猛禽專家、綽號「鳥人」的墾管處保育課技士蔡乙榮,將於七月卸下服務廿九年的公職。蔡乙榮從七十七年投入秋季猛禽調查,記錄到的灰面鵟鷹及赤腹鷹數量高達一百多萬隻,號稱「百萬數鳥人」,退休後仍將持續投入恆春半島的生態保育工作。
蔡乙榮綽號「鳥人」 7月將退休
每年九月初到十月底,蔡乙榮就會現身社頂公園凌霄亭,除非有颱風警報,每逢清晨時分,他就摸黑抵達,「起得比鳥還早」,就為了數鷹任務。也曾從清晨數到天黑,一數十個小時。但這幾年,他數鷹速度變慢,「專注力及反應都不如從前。身體的老化騙不了人,是該退休了。」蔡乙榮笑道。
目測功力一流 與雷達僅差一成多
近視三百度的蔡乙榮,除了締造超驚人的數鷹紀錄,還有個「數鷹雷達」的外號。原來,早年曾有學生質疑,猛禽成群飛行,速度也快。用肉眼計算恐怕不夠準確,找來雷達資料印證,發現扣除距離過遠及未到場的數據,蔡乙榮的統計數據相當精實,與雷達相差僅一成多。
投入猛禽及伯勞鳥保育多年,社團、學校都有他賣力演講宣導的足跡,近十年來,已經沒有居民公開捕食,不少人認為蔡乙榮居功厥偉,他說,大環境經濟改善是主因,但長期教育的深化,確實是保育工作的核心,退休後,仍會持續推廣。
「數鷹」絕技 蔡乙榮無私傳授
不少人擔心「數鷹」絕技失傳,廿四歲進入管理處,今年五十三歲的蔡乙榮說,猛禽調查已委託台灣猛禽研究會辦理多年,他無私傳授所有數鷹技巧,技術早已不是秘密,只要老鷹在台灣過境,相信就會有跟他一樣堅持的數鷹人,五十年、一百年,持續在凌霄亭上仰望群鷹翱翔的天空。
※ 相關報導:
* 數鷹技巧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786369
以數量龐大的秋季猛禽赤腹鷹為例,首先要清楚遷徙方向為北向南,計算時先確定每次計算基數為幾隻(每次算2隻、5隻或10隻等,基數越大誤差越大);然後在空中找出標準線(雲或建築物),開始計算飛過標準線的猛禽數量;數量過大時,務必在離開視線前,重複確認、減少誤差。
◆ 慕谷慕魚事件三個面向
http://news.ltn.com.tw/news/opinion/paper/786541
自由 2014-06-11
◎ 黃躍雯
花蓮慕谷慕魚生態廊道的觀光發展,早負盛名。日前該銅山部落太魯閣族鳴槍「拒客」,經由媒體揭露,引來不少關注。
其實原鄉部落抵制「大眾」觀光客並非頭一遭:一九九九年即有南投奧萬大鄒族,二○○二年又有尖石飛鼠部落泰雅族的封路…。這些「拒客」事件從學理看來,可歸因於「觀光衝擊」、「地方自主」與「社區培力(賦權)」三者未能緊扣及落實所致。然而這幾個構面,政府亦非完全毫無作為,只是普遍都很不到位。
銅山部落亦曾訂有六百人的承載管制,在觀光規劃過程,亦曾有「居民參與」(據秀林鄉公所說法),該部落亦曾經原民會的「社區培力」…,然而居民對當前的觀光發展仍頗多怨懟。最主要的問題根源在於權力與利益不公不義所引發的結果。其社區培力是否真有做到權力下放,以及「助人自助」的原則?沒有握有實權的部落如何能管制遊客?未有真實經營能力如何能治理該地區?不對等的權力關係,如何能防禦旅行社大力掠奪地方經濟利益?
這種粗糙的觀光發展的社會過程,其所存在的不對等權力關係或權力失能(disempowerment),吾人實有必要重新思考在當前政府重「量」的觀光政策之下,有哪些政策必須被調整或具體落實?哪些制度應該被建立(例如地方意識的強化與溝通平台的建立)?進而釜底抽薪。否則大眾觀光所引發的問題,何止會發生在慕谷慕魚?觀光利益分配不公義所引發的對峙,何止是鳴槍拒客?
(作者為世新大學觀光學系教授)
◆ 廈門老鼠簕 生長面積翻4倍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6/8732763.shtml
【聯合報╱記者陳向鑫/金門報導】2014.06.11
經過一年的保育期,全國唯一罕見植物老鼠簕的棲地烈嶼鄉(小金門)蓮湖水庫出海口,生長面積已從1平方公尺成長至4平方公尺,縣府建設處與國家公園管理處功不可沒。
原以為是特殊物種的罕見植物廈門老鼠簕,經廈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侯學良、呂靜二人研究,其外觀屬正常變化範圍,無單獨成為特殊亞種資格。
去年初,金門自來水廠整治蓮湖水庫壩體,老鼠簕棲地因配合整建而僅存1平方公尺,當地生態觀察家洪清漳擔心滅種,呼籲相關單位重視。
洪清漳表示,儘管學者證實老鼠簕並非特殊物種,但這些植物卻是全台灣唯一,又有金門與廈門連結源淵,仍相當具有保存價植。
建設處農林科長鐘立偉表示,過去一年因擔心老鼠簕滅種,該處立即展開保種工作,未能仍會加強復育、移地植栽。
鐘立偉指出,老鼠簕是爵床科老鼠簕屬的一種,是中國大陸的特有植物,因果實狀似老鼠得名;目前分布在廣東、福建等地,一般生於海濱紅樹林沼澤中。
◆ 人臉演化 讓打架受傷減少
http://news.ltn.com.tw/news/world/paper/786450
自由 2014-06-11
〔編譯張沛元/綜合報導〕根據美國科學家的最新研究,男性人類祖先臉部特徵的演化,是為了避免挨拳頭。有證據顯示,在人類祖先學會用拳頭互K後,人類臉部就開始朝減少挨拳所受到傷害的方向演化;該研究還發現男女臉部骨頭上的分歧。此一報告已刊載於「生物評論(Biological Reviews)」期刊。
研究人員研究生活在四百萬到五百萬年前、年代比靈長目人科人屬還要早的人科動物、已滅絕的屬南方古猿的骨頭結構,發現南方古猿的臉與顎的最可能遭到拳頭攻擊的部位最強壯。首席研究人員、美國猶他大學生物學家凱瑞(David Carrier)指出,南方古猿的手部形狀讓他們可以握拳,使得整條手變成一根棍棒;倘若人的手的形狀演化與所選擇的搏鬥行為有關,可以預期拳頭的主要目標,也就是臉,也會朝被拳頭毆打時不容易受傷的方向演化。
這項研究是以過去的研究為基礎。以往的研究顯示,暴力在人類演化上扮演比許多專家願意承認的還重要角色。凱瑞在該研究中調查過的類人猿的短腿、人類的雙足姿勢,以及原始人的手的形狀;她指稱,這些特徵的演化在很大程度上是因應搏鬥需要。
凱瑞說,當現代人用手搏鬥,臉通常成為最主要目標;他們發現,在搏鬥中骨折比例最高的骨頭,正是骨頭強健度增加最多的部位;南方古猿與人類在這些骨頭上也有極大的男女差異;換句話說,男女面容之所以有別,在搏鬥中會被打碎的這部分的頭骨,男性的比女性的來得大。
社會科學理論認為,人類是因為文明而變得暴力,但凱瑞說,事實上並非如此;要是能找到足以區分人類與其他搏鬥能力未改善的靈長類在解剖學上的特徵,那人類早期祖先很暴力的假設就可說是捏造的;但他們的研究顯示,類人猿與人類祖先早期原始人的許多解剖學上的特徵,事實上都改善了搏鬥表現。
◆ 昆蟲合作之謎 吃屍體埋葬蟲 順境相殘逆境團結
http://life.chinatimes.com/LifeContent/1401/20140611000443.html
中國時報 湯雅雯/台北報導 2014-06-11
中研院耗時4年研究,首度揭開昆蟲合作之謎!研究團隊赴台灣中部山區,鎖定尼泊爾埋葬蟲實驗發現,埋葬蟲會「遇熱則強」,蒼蠅多、環境越嚴苛越合作,反之如果氣溫低、蒼蠅少,埋葬蟲則會互相攻擊、甚至打到「斷手斷腳」。這項研究成果日前登上國際生命科學領域期刊《eLife》。
正在英國劍橋進行短期研究的中研院生物多樣性中心助研究員沈聖峰表示,埋葬蟲又稱「屍體清道夫」,這類靠屍體吃飯的昆蟲有很複雜的社會行為,牠會分解動物屍體,除去屍體毛髮、進行防腐抗菌處理,埋入肉球至地下,產卵後留給後代吃。
為了研究埋葬蟲的社會行為,沈聖峰研究團隊前往梅峰,分別在低中高海拔設「屍體陷阱」,溫度分別是30、16、12度,取得92組埋葬蟲巢資料後,透過錄影紀錄,分析4488小時的衝突與合作行為,有了驚人發現。
研究成員之一、台大昆蟲系碩二生孫烜駿指出,低海拔因為溫度高、蒼蠅多,環境不利生存,埋葬蟲反而會靠團結合作來對抗蒼蠅競爭;反之氣溫低、蒼蠅少的高海拔,埋葬蟲則不會合作,還會互相攻擊,公的埋葬蟲甚至會「互毆」打到斷手斷腳。
沈聖峰說,埋葬蟲為了對抗蒼蠅及變熱的環境而合作,可以證實生物因應物種競爭與環境變遷,必須逆境求生、團結力量大的生存之道。這也驗證了生態學權威學者理論,社會性生物能透過「合作行為」帶來成功,值得人類對抗氣候變遷借鏡。
「人類應該向昆蟲學習!」台大昆蟲學系暨研究所教授楊平世說,位處高海拔的英國、北歐國家通常是殖民國。此外,21世紀人類面對氣候變遷、全球暖化,也開始制定許多氣候協定,規定碳排量等等,期望人類也能靠互助合作對抗全球暖化危機。
尼泊爾埋葬蟲小檔案
學名:Nicrophorinae
特徵:頭部、背部有橙斑,靠屍體吃飯。
行為:親代照顧、困境中合作繁殖。
分布:台灣中高海拔山區、日本、中國大陸、印度、尼泊爾、東南亞地區。
資料來源:台大昆蟲學系
整理:湯雅雯
外星人降落?雲林花生田留圓圈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8735373.shtml
【聯合報╱記者姜宜菁、劉愛生、魯永明/連線報導】2014.06.12
雲林縣元長鄉花生田最近出現兩個神秘圓圈,圈內花生全數枯死,民眾戲稱「來自外星的都教授降落」;公所農經課昨勘查後,認定是雷擊造成。但學者看法不同。
氣象局嘉義氣象站主任宋聰助指出,本月三日雲嘉地區雷電交加,花生田圓圈內的花生葉有碳化現象,研判是氣象學上的「雷暴」造成,閃電雷爆釋放的能量會讓樹木著火。
但長期研究「落雷」現象的中央大學地球科學院長朱延祥表示,閃電在高空放電雖非常熾熱,但閃電直徑僅幾公分,落地擊中地面最大約廿公分,絕對不可能超過一公尺。雲林花生田兩個圓圈的直徑分別為十一公尺、一個七公尺,初判不是閃電造成。
朱延祥說,根據國外文獻紀錄與經驗,這兩個圓圈僅相距二百公尺,若是人為惡作劇,在五至十分鐘內即可完成。不過這必須到現場實地勘查。
住元長鄉山內村的花生農吳郭夏,在三日大雨過後隔兩天巡田,發現農田中央禿了一塊,直徑十一公尺圓圈內花生葉乾枯焦黑,懷疑是雷雨造成,向公所申請災害補助。
元長鄉長李泗濱昨勘查,農經課人員從殘枝上發現有疑似遭電擊燒灼過的痕跡,研判「凶手」是雷公。農經課長邱世昌說,一般葉子乾枯呈黃褐色,不會有碳化跡象;也不可能是有人蓄意放火,「這圓圈太規則了」。
除吳郭夏花生田有直徑十一公尺圓圈,距離二百公尺外的丁姓農民花生田也有直徑七公尺圓圈。
「神秘圓圈」引起地方熱烈討論,有人說像美國的麥田圈,是外星人留下的符號;年輕農民則笑說是飛碟要來接「都教授」回去了。
李泗濱表示,雖然「雷擊」不在災害補助範圍內,但花生田有浸水事實,可以水傷申報。
◆ 北極融冰嚴重 地圖呈現大變化
http://anntw.com/articles/20140612-kiJw
台灣醒報╱記者范捷茵 2014.06.12
北極融冰現象眼見為憑!媒體上不斷可以看到暖化現象造成南極冰棚崩解、北極海冰溶化速率上升,但是實際情況到底有多嚴重,製圖師透過數據描繪不同年份的北極地區,疊合之後可以清楚看到驚人的地貌變化,《國家地理雜誌》攝影師瓦戴斯斷言,這是繼蘇聯瓦解之後,地圖上出現最大的變化。
冰層融化之後,海冰融化現象陷入惡性循環中,因為越薄的冰面表面越平滑,反射陽光能力就越差,因此更多陽光熱能進入海水,導致冰層融化速度越快。根據美國太空總署與國家冰雪資料中心的數據顯示,從1970年代開始北極圈海冰減少12%,2007年之後更加惡化,2014年5月海冰量是有紀錄以來第3低。
1989年地圖首度出現完整的北極圈,而《國家地理雜誌》GIS製圖師沃得黎預計今年9月出版的第10版地圖,卻發現北極白色部分明顯比過去小。這些白色部分是累積2個夏天以上的多年冰(multiyear ice),雖然每年還是會有些微變化,導致疊圖相當困難,但可以明顯看到大片的北極白色區域正在消失。
《國家地理雜誌》攝影師瓦戴斯也是製圖合作人員之一,他形容這樣的變化太過顯著,是繼蘇聯解體瓦解之後,地圖上出現的最大改變。雖然北極現況每一分都在改變,地圖與現況一定仍存在不少誤差,但不可否認北極在地圖上的變化相當明顯,「讓很多人開了眼界,真正看到世界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一般測量北極海冰有2種數據,一種是冬天過後3月左右測量的長年冰區域,而另一種是部分海冰夏天融化後、冬天才會再次結凍的浮冰區,大約9月時可以測量。但這次製圖為了讓訴求更簡單,除了長年冰的白色區域,並沒有畫出每年融化再結凍的浮冰區。
◆ 墾丁水母大爆發 今年強颱偏多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786675
自由 2014-06-12
〔記者蔡宗憲、林嘉琪/綜合報導〕近年全球水母大爆發事件層出不窮,海生館研究人員謝泓諺最近發現,墾丁後灣地區水螅體(水母分裂前的無性世代)數量增加,水母將大量爆發;加上太平洋水溫已超越過去出現聖嬰現象的年份,今年夏天可能海溫偏高、強颱偏多。氣象局人員說,台灣位處聖嬰現象直接影響地區的外圍,未必直接受影響,氣象局持續監測中。
疑污染物大量排放肇禍
水母爆發的原因有兩個︰可能是人類污染物大量經由河川排入大海,浮游生物因營養鹽的增多而大量繁生,間接造成以浮游生物為食的水母繁衍過剩;另一方面,全球海洋水溫逐年升高,也為水母營造舒適生存環境,形成大量爆發。
水母有獨特的生殖方式,幾乎所有種類都有固著的水螅體(無性世代)和漂浮的水母體(有性世代)兩型;每個水螅體會分裂出數十個水母,水溫變暖,將加速水螅體分裂成多個水母體。
謝泓諺等人在後灣海域研究發現,當地水螅體數量,夏季明顯多於冬季,驗證水母偏好高溫的環境。觀察水中水螅體數量變化情形,能做為水母爆發前的預警指標,加上目前太平洋水溫已升破過去出現聖嬰現象的年份,印證水母大爆發與聖嬰現象相關。
聖嬰現象會帶動溫暖海水,影響魚類成群移動、破壞珊瑚礁生長,在聖嬰現象發生當年,容易在太平洋地區形成威力強大的颱風;海生館也憂心,今年夏天可能出現超強聖嬰現象,誘發超強颱風。
與聖嬰相關? 氣象局監測
氣象局指出,年初至今確實觀測到中美洲地區海溫有持續升高的現象。台灣位於聖嬰現象直接影響地區的外圍,因此,即使聖嬰年確定成形,未必會直接影響台灣天氣,氣象局仍持續監測中。
據過去資料,聖嬰年特徵是赤道東太平洋和南美洲外海水溫上升;同時,夏季期間的颱風生成數量會增多,雖然颱風路徑會離台灣較遠,但一旦侵台,威力都會較強。
※ 相關報導:
* 遊客亂餵 溪頭松鼠變胖愛搶食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786726
全台避暑勝地,也是狂犬病疫區的溪頭自然教育園區,在遊客隨意餵食下,松鼠飲食習慣丕變,不但出現如同家鼠在垃圾桶翻找東西吃的異常行為,甚至還曾經因搶食咬傷幼童,台大實驗林管處除在園區張貼「禁止餵食野生動物」的告示牌,也加強對遊客不當餵食行為進行勸導,呼籲遊客遵守。
* 稀有鳥彩䴉 首度現身北台灣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786784
鳥迷要把握了!北市關渡自然公園表示,一隻極稀有的迷鳥「彩䴉」,以及罕見候鳥「紫鷺」,紛紛現身關渡自然公園的核心保育區,公園人員說,這是彩䴉 第一次出現在北台灣。
* 埔里修路樹 枝上雛鳥難遮蔭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786727
「樹枝孤鳥」的悲涼場景真實上演!
埔里鎮公所清潔隊前天修剪信義路、大城路口的二株老樟樹,幾乎剪得光禿禿,其中一株上方僅保留一小片枝葉,導致築巢育雛的黑冠麻鷺有家歸不得,還不會飛的雛鳥瑟縮在鳥巢內,在毒辣的太陽下性命堪憂,護樹志工拍下離譜畫面向台灣護樹團體聯盟投訴,網友痛批「可以把樹修剪成這幅模樣,真是世界奇觀!」
秸稈變形記 抗擊硝煙環保戰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2/8737411.shtml
【聯合報╱新華社】2014.06.13
五月開始,大陸各小麥產區陸續收割,每年此時,各地的田間地頭都會上演一場「抗擊硝煙」的環保戰爭。多年來,因為農時緊、勞力少、回收難等因,付之一炬成了農民處理秸稈的唯一選擇。秸稈燃燒產生大量汙染物,嚴重影響空氣品質。
最近幾年,一些公司自主研發,通過粉碎、混煉、拉絲、切粒等程序,將秸稈加工成日常生活用品的原材料。目前已生產出碗杯餐具、衛浴用具等日用品,以及戶外椅凳、垃圾箱等市政設施。圖為2008年6月在安徽省利辛縣,一名孩子在焚燒秸稈的田地裏奔跑,大面積焚燒秸稈產生大量煙塵和刺鼻氣味,讓人苦不堪言。
◆ 廣西水災 17萬人受災
http://www.cna.com.tw/news/acn/201406130187-1.aspx
中央社 2014.06.13
新華社報導,中國大陸廣西水災災情擴大到16縣(區),造成2人死亡、17萬人受災,倒塌農房69戶161間。
10日以來,受降雨影響,廣西南寧市青秀、賓陽、橫縣、上林、興寧,百色市西林、隆林、那坡、田林、田東、平果、靖西、右江,欽州市欽南、欽北,防城港市上思等4市16個縣(區)出現洪澇災害。
廣西壯族自治區民政廳救災處12日17時30分統計,本次災害已造成17.88萬人受災,因災死亡2人。
此外,各地緊急轉移安置3420人,需緊急生活救助1825人。倒塌農房69戶161間。初步統計直接經濟損失人民幣4500多萬元。
◆ 日鰻瀕危 食鰻文化告急
http://udn.com/NEWS/WORLD/WOR4/8737654.shtml
【聯合報╱東京記者雷光涵/十二日電】2014.06.13
日本鰻魚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瀕危物種,最大消費國日本擔憂鰻魚若成為華盛頓公約保護對象,不能再從台灣、中國大陸等地進口鰻魚、鰻苗,會衝擊日本的食鰻文化。
IUCN十二日宣布把日本鰻魚編入「紅色名錄」,指日本鰻魚瀕臨絕種除了河川開發、洋流變化,東南亞國家濫捕銷往日本圖利,也是原因之一。一九九○年代末到二○○○年日本鰻魚消費量大增,這種以往的高級食材,開始被業者製成加工罐頭、便利超商鰻魚便當,日本國內漁獲量不足,於是進口歐洲鰻魚。
二○○九年歐洲鰻魚出口受到華盛頓公約限制,日本業者改從東南亞國家進口;宮崎市的養鰻業者高木利秋說,「若真的禁止進口鰻苗,就攸關我們的死活問題。」他們部分魚苗從台灣進口。宮崎縣目前與漁協合作,禁止捕捉縣內鰻的成魚,避免鰻魚絕種。日鰻魚消費量占全球七成。
◆ 拍到「V」斑紋 攝影機竟遭黑熊毒手!
http://life.chinatimes.com/LifeContent/1413/20140613004235.html
黃力勉 2014-06-13 中國時報
林務局台東林管處以紅外線攝影機拍攝山區野生動物,不過日前一台攝影機卻遭毒手破壞,經查閱拍攝的拍攝內容,赫然發現「行兇」的是一隻碩大的黑熊,還在畫面前留下胸口著名的「V」型斑紋,讓研究人員笑著說,要跟牠申請賠償,還後要勾牠的熊毛!
台東林管處育樂課技正黃志堅,已經連續3年在台東各山區拍攝野生動物,除了最常見的山羌以外,另外水鹿、山羊、山豬、黃喉貂也常入鏡,另外偶爾也可以看到台灣黑熊在鏡頭前走過,甚至抓樹幹等,影片內容十分珍貴。
影片畫面顯示,黑熊對著攝影機一直聞嗅,隨後用爪子抓,破壞固定攝影機的鐵線,之後攝影機遭到啃咬就故障,黃志堅在原本設置的地點往下約10公尺,才發現遭破壞的攝影機。
黃志堅笑著說,被黑熊破壞攝影機還是頭一遭,而且求償無門,只能認列損失,他計畫在冬天開始設置攝影機時,順便設置勾毛裝置,透過勾到的黑熊毛進行DNA分析,建構黑熊的血緣資料,才能釐清山區的黑熊數量。
※ 相關報導:
* 美黃石公園枯樹倒塌 壓死台灣遊客
http://udn.com/NEWS/WORLD/WOR6/8738445.shtml
一名36歲台灣男性遊客日前於美國黃石公園旅遊時,被傾倒的枯樹砸到頭部死亡。死者姓名尚未公布。
這名台灣遊客9日與同一團體成員當時正於童話瀑布 (Fairy Falls)健行步道行走,他為了想要更清楚欣賞大棱鏡泉(Grand Prismatic Spring)的景色,離開步道爬上一個有濃密樹林的高坡,不料一棵已經枯死的松樹倒落,砸到他的頭部。
* 承租戶未申報 大砍林地160棵樹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787048
社頭鄉清水村民最近發現八卦山脈社林段大片樹林遭人砍伐,由於該區為土石流警戒區,憂心颱風豪雨來襲恐釀土石流災情,林務局據報十二日會同警方勘查,發現有一百六十棵林木被砍,清查出是承租林地的石姓民眾未申請即逕自砍樹,將依法開罰。
六成贊成修補 搶救女王頭擬奈米護頸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8740458.shtml
【聯合晚報╱記者邱瓊平/台北報導】2014.06.14
先在其他蕈岩試作一年
野柳女王頭是台灣最具指標的代表性地景之一,但隨著風化侵蝕出現斷頸危機。觀光局北海岸及觀音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調查發現,有六成民眾贊成使用奈米科技修補女王頭,延後斷頸時間,接受北觀處委託的台大奈米高分子研究所將在其他蕈岩試作一年,確認沒問題才考慮在女王頭施作。
95年至今 女王頸144→126公分
北觀處表示,女王頭頸部周長已從民國95年時的144公分,去年降至只剩126公分。由於野柳不只是台灣著名的景點,女王頭更是台灣民眾成長階段的共同記憶,女王頭是否應該透過人工方式保護延長演化周期,贊成、反對各有不同看法。
北觀處今年1 月委託世新大學民調中心針對全國民眾、萬里民眾、國內外遊客、專家學者等四種不同對象進行調查,各有六成三民眾和萬里居民支持用奈米科技修補女王頭,野柳地質公園遊客、學者贊成比率也都超過五成。
若不搶救 5到10年就會斷頸
北觀處秘書郭振陵指出,依據女王頭自然風化的情況,預估5到10年內,女王頭就會斷頸。
北觀處委託台大高分子所謝國煌教授研究團隊,從100年起進行為期三年的奈米科技處理蕈狀岩頸圍研究,實驗室研究確認奈米科技可發揮作用,預計今年雨季過後會先選出四顆蕈狀岩進行一年試驗,用不同程度奈米藥劑塗抹,記錄四季變化,確認沒問題才考慮在女王頭施作。
◆ 珍禽朱鸝育雛 愛鳥人士守護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614000408-260106
中國時報 賴秉均/宜蘭報導 2014年06月14日
全台只剩不到1000隻的保育鳥類「朱鸝」,最近在宜蘭縣仁山植物園內現蹤,愛鳥人士趨之若鶩,每天都有近50隻「大砲」捕捉身影。由於正值朱鸝育雛季節,為了保護4隻雛鳥,愛鳥人士發起護鳥行動,輪班顧守鳥巢,獲不少鳥友響應。
這項愛鳥人士發起的自律行動,由宜蘭縣攝影、愛鳥兩學會參與。攝影學會理事長李龍墉說,一個月前,有學員在仁山植物園停車場內的一棵樹上,發現2隻朱鸝出沒,令人又驚又喜,不少鳥友聞訊紛紛前來攝影。
「飛回來了,快拍!」近一個月來,鳥友記錄朱鸝現蹤、築巢、下蛋到育雛等過程,「啪!啪!啪」的快門聲此起彼落,孰料某天,停車場內的3窩鳥巢中,2窩慘遭松鼠、鳥類破壞,鳥友痛心之餘,決定發起「護鳥行動」,守護僅剩的4隻雛鳥平安長大。
李龍墉說,朱鸝一般出沒在高海拔區域,這次現蹤仁山植物園育雛,非常難得。由於近2、3年陸續發生雛鳥未離巢便遭竊憾事,這次鳥巢又築在較低矮樹枝上,為了不要重蹈覆轍,將輪守12到15天育雛期,直到雛鳥離巢。
李龍墉等人在前天清晨5時,以繩索圈起一範圍,請鳥友在離鳥巢20米外攝影,避免影響朱鸝育雛,再由約20名鳥友接力顧守,確保小雛鳥安危。受限人力問題,學會另發起募款,打算雇請保全員守夜,獲得不少愛鳥同好支持。
鳥友透露,朱鸝十分怕生,一遇干擾就會立刻棄巢遷移,而且天敵眾多,蛇類、猛禽都是掠食雛鳥的威脅,繁殖成功率不高。此外,雛鳥行情價一隻高達1萬元,常遭不肖人士捕捉販賣,全台只剩500到1000隻,十分稀有。
※ 相關報導:
* 動物園爭萌 彩色貘樹來了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614000473-260107
台北市立動物園「貘」範家庭再傳喜訊,5月30日晚上6點30分,亞洲熱帶雨林區的馬來貘媽媽「馬雅」產下一子,區長及保育員幫牠取名「貘樹」,小傢伙出生時,體重8.42kg,全身布滿黑白花斑點及條紋像一件彩色童裝。動物園將視天候及動物狀況,不定時讓貘樹和媽媽到展示場活動。
小馬來貘出生就帶有全身花紋,這身花紋2個月內將開始慢慢轉變,6個月內,彩色童裝就會換成黑白禮服。為讓遊客看到小馬來貘穿「童裝」,動物園將視天候情況讓馬來貘母子到戶外活動。
* 讓老樹呼吸 大手牽小手鏟柏油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3/8739481.shtml
「讓老樹呼吸吧」中原大學景觀系昨到八德市霄裡國小,帶領35位國小學童撬開6棵根部遭柏油路覆蓋的大葉桉樹,再埋設通氣管、施有機肥,最後覆以碎石,做成具滲透性的鋪面,讓老樹根能吸收到養分。
中原大學景觀系教授周融駿說,每周一下午都會到霄裡國小,透過參與式設計,與小學生討論校內景觀,這次動工的6棵老樹,就是小學生看到身邊環境發現的問題;昨先由大學生用大型器具挖開柏油路面,再讓小學生拿圓鍬、小鏟子細挖樹根,從動手做的經驗,培養他們善待環境的觀念。
* 冰雹藝術
http://udn.com/NEWS/WORLD/WORS2/8726952.shtml
美國中西部3日晚間出現暴風雨,內布拉斯加州布萊爾城附近甚至降冰雹,許多停放戶外的車輛車窗被砸破,車主損失慘重。一輛警車車頂雖被冰雹砸出凹洞,倒映的景色卻美得有如一幅畫。
護丹鳳山生態 今一人一信連署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2/8741211.shtml
【聯合報╱記者邱瓊玉/台北報導】2014.06.15
以壺穴地形、黃金劇場及打石場遺跡聞名的丹鳳山,向來都是北投人的驕傲。不過近來北投奇岩重劃區一帶,建商開發案不斷,當地居民擔心會影響到丹鳳山生態,決定發起「一人一信愛丹鳳」連署活動,希望爭取讓丹鳳山成為地質景觀公園。
北市府大地工程處長黃立遠表示,日前邀中央地質調查所到現場會勘,對方認為規模太小,還不到指定的標準,未來會再努力和中央爭取。為讓民眾了解壺穴、打石遺跡等景觀內容,將於景點旁設置導覽解說牌,預計暑假完工。
位在奇岩路上的丹鳳山,高度雖僅200公尺,卻具有豐富的地質與生態景觀,像一般要在河床上才看得到的壺穴,丹鳳山上就有,另外還有石英砂岩組成的三角斷崖,先民當作建材的唭哩岸石打石場遺跡,以及因銹染作用,形成無數紅、黃、橘、褐氧化紋的「黃金劇場」等,是相當重要的環境教育場域。
清江國小校長何怡君表示,丹鳳山是沉積岩地形,不僅看得到隆升岩床壺穴,還看得到離濱岩床壺穴,這也證明丹鳳山在2400萬年前,可能是台北湖的底層,是很珍貴的環境教育場域。清江國小每年都會舉辦「感恩登山活動」,讓小朋友到這塊「地質教室」,認識這些地質節理,效果相當不錯。
不過近來隨著奇岩重劃區的開發,丹鳳山周邊的建案越來越多,當地居民擔心是否會對丹鳳山的生態造成影響。
奇岩社區發展協會執行秘書吳慧瑜表示,丹鳳山除具地質景觀價值,它的安全性也攸關附近居民居家安全。
為讓丹鳳山有機會被指定為地質景觀公園,協會今發起「一人一信愛丹鳳」連署,上午9時在公館路228巷15弄旁廣場登場。現場還安排淨山,有專人解說丹鳳山地質特性,歡迎共襄盛舉。
◆ 英愛貓族 樂打視訊電話回家聽喵語
http://udn.com/NEWS/WORLD/WOR4/8741103.shtml
【經濟日報╱編譯賴美君/綜合外電】2014.06.15
最新調查顯示,英國愛貓族超愛用手機或網路與自己寵物聊天,每三人就有一人會用Skype打視訊電話回家,只為聽愛貓的喵言喵語。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賀卡零售業者Hallmark調查1,000名貓咪飼主的報告發現,近25%的男性飼主坦承會打電話回家聆聽愛貓的聲音,人數比女性飼主還多。
半數英國飼主表示,他們寧可花時間跟寵物相處,勝於跟人類共處。
37%的男性飼主表示喜歡教貓咪玩把戲,其中有11%認為愛貓的才藝驚人,有資格挑戰選秀節目。近30%的女性飼主與18%的男性將寵物貓當作家人,甚至會送愛貓生日禮物或賀卡。
該調查也發現,20%的貓咪會跟飼主全家一起度假,15%的飼主每天會為貓咪準備專屬餐點。
看好龐大的寵物貓商機,Hallmark近來推出「喵語」(Little Meow)賀卡系列,希望攻占愛貓族的心。
該系列的推手古德曼(Rachel Goodman)說:「貓咪顯然是英國人熱愛的寵物,所以喵語系列油然而生。我們希望幫助人類跟寵物貓緊密連結。」
◆ 台灣獼猴進牛津詞典
http://news.ltn.com.tw/news/opinion/paper/787680
自由 2014-06-15
◎ 曾泰元
英語世界聖經級的《牛津英語詞典》(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悄悄地在網路上發佈了二○一四年第二季的新詞清單,台灣獼猴(Taiwan macaque)赫然在列。
《牛津英語詞典》給台灣獼猴下了精簡的定義,我翻譯如下:一種或灰或棕的獼猴,學名Macaca cyclopis,台灣島所特有,為當地唯一的一種猿猴。
六月份公佈的新詞新義超過一千條,我逐條瀏覽,Taiwan macaque馬上就吸引了我的目光,令人喜出望外。
英文裡來自中文的詞彙本來就不多,能跟台灣扯上關係的更是少之又少。在台灣獼猴之前,上一個跟台灣有關的英文詞彙應該就是枸杞(goji,全稱為goji berry)。
《牛津英語詞典》在goji的詞源和書證裡闡述,說西方市場的枸杞是先從台灣引進的,是一種市場上聲稱富含營養價值、能夠增進健康效益的超級水果。詞典推論說,因此枸杞這個詞的英文goji,可能來自台灣不規範的拼法。
枸杞原產中國大陸,卻經由台灣讓西方世界知曉,進入英文,加上這個最新的台灣獼猴,二者都值得我們好好記上一筆。
(作者為東吳大學英文系主任)
用基因調色 白化症蛇變五彩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616000368-260106
中國時報 蔡依珍/桃園報導 2014年06月16日
民間故事《白蛇傳》,「白蛇娘娘」白素貞與許仙的愛情故事纏綿悱惻,因白蛇稀有少見,又稱「靈蛇」。白蛇有天然白身和白化症種,近年台灣的蛇類玩家漸多,在遺傳、生物學家加持下,「白子」已演化出五顏六色的多變樣貌,更獲玩家喜愛。
玩蛇逾30年、具生物學背景的彼得說,一般白化症蛇,多指缺乏黑色素、身體發生白化的各種類蛇。因無保護色,易成為獵食者目標,很難在大自然生存。
但在人工飼養環境,白子蛇可安然度過餘生。彼得說,國外玩白子蛇已盛行數十年,人工培育技術幾乎已達淋漓盡致,在專家繁殖下,現在的「白子」已演變出五顏六色的樣貌,「幾乎就是在玩基因的排列組合!」資深玩家幾乎都具醫療、遺傳學背景,唯一不變的是白子蛇身上絕不會有黑色,眼睛直接透出血色。
彼得說,常見的白化寵物蛇體型不大、性情溫和如玉米蛇和奶蛇,且體色華麗,讓玩家熱愛。
寵物業者說,寵物蛇馴化已久,幾乎不具危險性,最常見的飼養方式就是找個密封塑膠箱穿孔透氣,在底部鋪報紙或樹皮屑,一個水盆、一個木塊,每周餵食小老鼠一次即可。
◆ 黃海汙染惡化 沿海滸苔潮擴大
http://www.cna.com.tw/news/acn/201406160175-1.aspx
中央社 2014.06.16
大規模滸苔綠潮正從黃海中部向北湧向山東沿海一帶,大陸環保專家近日說,滸苔是人類汙染海洋的惡果,敲響黃海近海生態環境惡化警鐘。
中新網今天指出,中國大陸環保部門和海洋部門分工是「環保局不下海,海洋局不上岸」,導致大陸汙染物排海控制和海洋汙染監管面臨困境,造成海洋汙染治理和海洋生態保護的被動。專家呼籲,應盡快破解這種管理格局,形成統一、協調的執法系統。
大陸國家海洋局北海預報中心最近在渤海和黃海北部監測到大面積滸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綠潮。9日的監測顯示,黃海和渤海滸苔綠潮覆蓋面積約310平方公里,分布面積約2萬1161平方公里,距山東日照最近約20公里,距山東青島最近約5公里,並繼續往偏北方向飄移。
報導說,2007年迄今,今年已是滸苔綠潮第8次影響山東部分沿海地區,衝擊沿海旅遊業且威脅養殖業。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逢少軍說,黃海連年發生漂浮滸苔綠潮,說明沿岸人類經濟活動已讓黃海生態環境脆弱不堪,滸苔劇增反映黃海近海海域氨氮水準達到滸苔大量出現的條件。
目前,科研人員還在研究滸苔形成和發生原因,尚未形成統一定論,但基本共識是海水富含大量氨氮,是形成滸苔的必備要素。因此,滸苔是沿海經濟活動中向海洋排放大量汙染物的惡果,大海透過滸苔吸收海中的過量氨氮自我恢復水質,也向人類發出警告。
報導說,黃渤海近3年來發生3次溢油事故,對海洋生態造成嚴重破壞,專家呼籲環保、海洋部門應予以整合,形成統一、協調的執法系統。
◆ 東印怪病奪70命 荔枝也遭殃
http://www.cna.com.tw/news/aopl/201406150259-1.aspx
中央社 2014.06.15
印度比哈省每年荔枝盛產期必爆發症狀類似日本腦炎的怪病,今年已奪走70多名貧童性命。有人懷疑荔枝是罪魁禍首,但採樣化驗病毒株徒然衝擊荔枝銷路,怪病成因仍莫衷一是。
東印比哈省(Bihar)墨沙發坡(Muzaffarpur)縣每年5、6月間都爆發怪病,病患全是出身當地貧窮線以下家庭的兒童。他們出現類似日本腦炎症狀,會發燒、上吐下瀉、意識不清,最後痙攣死亡。
怪病前年、去年在墨沙發坡縣分別奪走150、62名兒童的性命,今年則已有超過70名兒童不治。「今日印度」(India Today)周刊網站報導,事實上,1994年迄今,怪病已在墨沙發坡縣奪走逾1000名營養不良、免疫力低的貧童性命。
5月20日就任比哈省省長的曼吉(Jitan Ram Manjhi)已向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求援。
當地盛產甜美多汁的荔枝,包括墨沙發坡縣在內的比哈省北部地區占全印荔枝年產量62%。因怪病每年都在產季快結束時爆發,有人懷疑荔枝是罪魁禍首。然而對荔枝採樣化驗的結果徒然影響銷路,醫界對怪病的成因仍莫衷一是。
「印亞新聞社」(Indo-Asian News Service)今天報導,專家對荔枝採樣進行病毒株化驗的消息傳出後,當地名產「皇家荔枝」(Shahi litchi)過去3天銷路驟減近4成。
據報導,當地荔枝主要銷往南印坦米爾那都(Tamil Nadu)省和安德拉省(Andhra Pradesh),荔枝盤商克迪亞(R.K. Kedia)現在更認為,「一切都是南部省分芒果農的陰謀」,用污名化墨沙發坡縣荔枝的「奧步」,來刺激自家芒果的人氣。
主導對當地荔枝採樣化驗的專家辛哈(Prabhat Kumar Sinha)對於荔枝是否為罪魁禍首,目前僅表示「仍需深入研究」。
※ 可能是某種喜歡荔枝與人類的昆蟲。
為殺小強 竟讓馬桶失火爆裂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2/8745217.shtml
【聯合報╱記者呂筱蟬、劉愛生/桃園縣報導】2014.06.17
桃園中壢市前晚發生一件奇特的馬桶火警爆裂案,到場的消防隊員都是首次遇見,不解馬桶怎會失火爆裂,追問才知女主人火殺「小強」後,丟入有去漬油、弱酸的馬桶所致。
廿多歲的謝姓女子表示,前晚八時許,她在自家兼工廠大掃除,在一樓工廠清出一堆去漬油及弱酸清潔劑,一時不知道該如何處理,為省事索性全部倒進馬桶裡面,眼不見為淨。
接著她打掃廁所,看到一隻「小強」,用拖鞋打死後,再用衛生紙包住,擔心蟑螂可能萬一還沒死,直接點火引燃衛生紙,想燒死滅屍再丟進馬桶沖掉。
謝姓女子說,沒想到還有火苗的衛生紙丟進馬桶的瞬間,因馬桶內留有去漬油氣與弱酸清潔劑混和後的氣體,導致馬桶失火接著轟的一聲氣爆炸裂,她被嚇得奪門逃出,鄰居聞聲誤認瓦斯氣爆報警。
桃園縣消防局據報,出動內壢等消防分隊水箱車與救護車趕抵,看到馬桶失火爆裂,整個廁所被燻黑,現場雖然已經沒有火苗,但仍有一些揮發油氣味。
內壢消防分隊長莊鴻祥表示,救火十多年,還是頭一次看到馬桶失火爆裂,還好無人受傷。提醒民眾,不是任何液體都可倒入馬桶就了事,況且想殺死蟑螂方法很多,也不必用燒的。
◆ 發源台灣貓咪咖啡館 延燒全球
http://udn.com/NEWS/BREAKINGNEWS/BREAKINGNEWS5/8746638.shtml
【中央社╱墨爾本17日綜合外電報導】2014.06.17
咖啡館無奇不有,除了山羊、兔子咖啡館外,連嚕嚕米都能陪吃飯,當中源自台灣的貓咪咖啡館在世界各地愈開愈多,堪稱是各式主題咖啡館中的不敗風潮。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據稱德國哲學家史懷哲(Albert Schweitzer)曾說:「逃離人生悲慘的唯二是音樂和貓。」
十多年前台灣開了貓花園咖啡館,這個概念最獲日本青睞,目前日本約有150家貓咪咖啡館,數量稱霸全球。現在其他地方也跟進。
美國首家貓咪咖啡館今年4月在紐約開張,倫敦最近也開了第一家店,歐洲數個主要城市現在也加入行列,澳洲的貓咪咖啡館很快就將見客。
※ 相關報導:
* 防失控 狗狗也有安全帶
http://news.ltn.com.tw/news/society/paper/788163
....寵物用品店黃姓店長表示,攜帶寵物犬上車,應將愛犬放進外出籠內,或利用牽引繩將狗綁在後座,並預留長度約60公分,可在不影響駕駛人情況下讓狗自由活動,也可避免意外發生時,繩索可能將狗勒斃的悲劇。他並認為,寵物外出籠是帶狗出門最佳選擇,不到1000元就可買到。
◆ 楊梅秀才里植物銀行 成功搶救「孤兒」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3/8744774.shtml
【聯合報╱記者呂筱蟬/楊梅報導】2014.06.17
楊梅市秀才里長期耕耘自然資源生態營造,里民利用閒置大型水塔空地,將被民眾遺棄的盆栽帶回照顧,成功搶救許多「植物孤兒」,還進一步成立「植物銀行」,展示獲得重生的植物百態,藉此宣導環境教育理念。
秀才里長徐麗貞表示,她觀察每逢家戶大掃除時,很多人會將家中生長得不漂亮或接近枯萎的植物和盆栽丟棄,「它們還有生命,覺得丟掉很可惜。」
為此,她捲起袖子把這些盆栽撿回家復育,久而久之家中的植物越來越多,因此決定成立「植物銀行」,建造一處植物盆栽的避風港。利用里內大型水塔下的空地,她和里民將這些植物以重養或插枝方式,賦予它們全新的生命。
如今植物銀行內有許多仙人掌盆栽及各式各樣的盆花,徐麗貞與環保志工還利用廢棄的大小型桌椅重新修繕,製作成精美的花台,展示這些綠意盎然的植物。
環保局長陳世偉表示,秀才里設置植物銀行,不僅讓社區民眾了解只要多用點心珍惜資源,這些奄奄一息的植物,還是可以綻放美麗。當地是桃園縣低碳示範社區,近幾年綠社區營造成果有目共睹,甚至還有香港人組隊觀摩,值得其他社區學習。
※ 相關報導:
* 新吉工業區》環頸雉保育區 增為4.2公頃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788316
新吉工業區開發案因生態保育及廢水排放問題,引起環保及地方文化團體反對,台南市政府撤案重新提出修正,除了原先承諾的廢水零排放,環頸雉保育區面積也拍板定案為四.二公頃,增加一公頃。
* 鑽研海膽化石 黃進傳挑戰學者觀點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788110
努力收集十三年、鍥而不捨比對國內外學術資料,僅高職畢業的黃進傳成為台灣海膽化石專家,發現台灣最小「卷卵石海膽」化石,還出版「台灣各地的海膽化石」專業書籍,挑戰學者觀點。
◆ 上週才清 四鯤鯓又成保麗龍海岸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788317
自由 2014-06-17
〔記者蔡文居/台南報導〕今年六月五日世界環境日,四鯤鯓及黃金海岸到處都是廢棄蚵架和保麗龍垃圾,被批評是「保麗龍海岸」,環保局上週清了廿公噸垃圾,恢復沙灘原貌,結果才沒幾天,整個海岸線又淪陷了,海廢社志工痛心地說:「實在很離譜!」
農業局漁港所長周朝瓈也痛批,有些蚵民很不應該,也很不道德,市府已經補助每棚四百元將採收完的蚵棚拖上岸,但就是有人不願拖回,不僅影響海岸環境,有些夜間作業的漁民也抱怨,廢棄蚵棚影響船筏作業,甚至有船筏誤撞,造成人員傷亡。
蚵棚不拖回 一棚罰一千
周朝瓈說,「淺海牡蠣養殖管理自治條例」 有相關罰則規範,一棚未拖回可罰款一千元,去年也有部分蚵民挨罰,剛開始以勸導為主,未來將一年比一年嚴格執行,多少棚出海就要拖回多少棚,否則海岸線污染問題每年都會上演。
台南社大海廢社志工這一、二天利用假日到四鯤鯓海岸進行環境記錄,赫然發現整個海岸線又「恢復原狀」,都是保麗龍、廢蚵架,慘不忍睹。志工阿凱說,真的很離譜,才清過又亂成一團,說是「保麗龍海岸」,一點也不誇張!
海廢社志工 22日再淨灘
海廢社發起人晁瑞光說,颱風沒進來,海岸線就已經一塌糊塗,每年這個時節都會出現同樣問題,政府應有更積極的作為才對。另外,海廢社每月定期在四鯤鯓海岸舉辦的淨灘監測活動,將於廿二日下午三點舉行,歡迎大家參加。
※ 全面禁用保麗龍。
美海洋保護區 擴大10倍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618000535-260108
中國時報 尹德瀚/綜合報導 2014年06月18日
美國總統歐巴馬17日宣布,擬將「太平洋群島海洋紀念區」(Pacific Remote Islands Marine National Monument)的面積擴大近10倍,從現行22萬272平方公里變成200萬492平方公里。這將使該區成為全球最大海洋保護區,並使全球受保護海洋面積增加1倍。
區內禁捕魚、探勘能源
太平洋群島海洋紀念區位於中太平洋,大約在夏威夷群島與澳洲之間,區內有7個美屬小島或環礁,未來離岸200海里的海域均將列入保護區。此一措施須經一段公告期才正式生效。
一旦正式生效,區內所有海域禁止從事捕魚、能源探勘和其他活動。美國在該區的鮪魚年捕獲量占3%,如果禁捕,美國捕鮪魚船隊勢必強烈反對。
這項措施係美國推海洋保護計畫的一環,歐巴馬還宣布,將指示相關機構就打擊全球海產黑市交易和海產仿冒進行全盤規劃。
共和黨質疑,歐巴馬是否藉此擴大行政權的範圍。然而相對於布希總統在第二任內,以行政特權劃設了4個海洋保護區,歐巴馬這是首度動用行政權,擴大布希成立的「太平洋群島海洋紀念區」,在時機上則呼應本周由美國國務院主辦的海洋高峰會。該會旨在探討海洋污染、過度捕魚和海洋酸化等問題。
共和黨質疑歐巴馬擴權
保育人士呼籲,歐巴馬接下來應擴大其他海洋保護區,包括「夏威夷西北群島國家海洋紀念區」和「馬里亞納海溝海洋保留區」。美國是全球領海面積最大的國家,控制的海域占全球各國總領海面積的13%,消費海產量則居全球第二,僅次於中國大陸。
英國也宣布劃設保育區
國際社會的海洋保護意識逐漸覺醒。英國已經宣布,計畫在南太平洋的皮特凱恩群島周邊海域劃設保育區。中太平洋島國吉里巴斯總統湯安諾16日宣布,將於今年底封鎖面積相當於加州的海域,禁止商業捕魚。
隨著海洋保護區不斷增加,更多海洋物種將受到保護,包括20餘種海洋哺乳動物,5種瀕臨絕種的海龜和多種鯊魚,為人詬病的遠洋捕鮪魚作業將受到節制,列入保護的海底山脈將增4倍。
◆ 高雄市林園濕地公園 有毒倒立水母現蹤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788629
自由 2014-06-18
具微毒性 遊客千萬不要碰觸
〔記者洪臣宏/高雄報導〕林園海洋濕地公園剛啟用,倒立水母也來當不速之客,數量還可能持續增加,認養單位林園區紅樹林保育學會理事長蘇文華指出,倒立水母模樣雖可愛,但具有微毒性,遊客千萬不要碰觸。
林園公十二海洋濕地公園月前開幕啟用,假日遊客漸多,眼尖民眾發現公園內潟湖有水母漂浮,嘖嘖稱奇,可目視發現的倒立水母約有數百隻,目前以出海口密度最高。
研判是被養殖業的水管抽進來
蘇文華表示,一般水母都生存在海中,但倒立水母非常特殊,牠們在潟湖中最常見,而濕地公園的水位比海平面高,所以研判是被養殖業的水管抽進來,學會將納入生態調查一環。
倒立水母屬於刺胞動物門,其觸手有共生藻可行光合作用以提供水母養分,所以在白天有特殊的倒立游泳行為,晚上就會翻回來,在水流和緩沙地上也可看到成群倒立水母貼在沙地上的景觀。
林園區港埔里有處廢耕農田距離海岸數百公尺,因成了養殖業的排水緩衝區,也出現倒立水母蹤跡,甚至有繁殖跡象。蘇文華說,如果倒立水母能常駐濕地公園,可成為生態一大特色。
刺胞動物門的動物具有特化的刺絲細胞,為該門的獨家武器,有捕食及防禦功能,蘇文華提醒,倒立水母因模樣可愛,有些水族館有販賣,但牠具有微毒性,碰觸會引起紅腫、疼痛或發癢等症狀。
※ 相關報導:
* 短突姬牙蟲 金門發現新紀錄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788448
繼五月發現黑光獵椿象、黎黑圓龜椿象、橙瓢蟲三種金門新紀錄種昆蟲,金門縣林務所長楊慧明昨天表示,又發現金門新紀錄的昆蟲「短突姬牙蟲」,根據文獻記載,這種昆蟲僅於民國八十八年在基隆地區被發現過,再次顯示金門擁有豐富多樣的生物資源。
◆ 蝙蝠救助站 台南社大徵保母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788636
自由 2014-06-18
〔記者蔡文居/台南報導〕正值蝙蝠繁殖季,台南社大蝙蝠救助站專門收容照顧受傷蝙蝠或幼蝠,今年繁殖季迄今,民眾已送來廿二隻蝙蝠,因幼蝠必須有人幫忙照顧、餵奶,亟須更多蝙蝠志工加入,協助落難的幼蝠重返大自然。
社大蝙蝠志工黃千芳表示,這些幼蝠除了台南的民眾拾獲外,也有不少是遠從屏東、嘉義等外縣市送來的,有的才出生沒幾天,生命力脆弱,必須餵奶照顧,目前社大還有多隻尚未出養,歡迎有興趣的民眾加入蝙蝠志工的行列。
社大環境研究員晁瑞光表示,社大蝙蝠救助站成立迄今已有五年,救助過無數蝙蝠,目前台灣約有四、五處救助站,社大是南部目前僅存的一處救助站。
晁瑞光表示,蝙蝠是哺乳動物,幼蝠必須餵奶,一天得餵上好幾次,長大後就可餵食麵包蟲等食物,去年狂犬病疫情爆發時,幾乎找不到志工可幫忙,他最多曾一人養了十幾隻,餵一次奶就要花上兩小時。
他說,每年五至七月是蝙蝠的育幼期,加入擔任蝙蝠志工,不僅是照顧蝙蝠,更希望藉此讓大家重新認識這物種對生態環境的重要。根據研究,以常見的東亞家蝠為例,一晚可吃上一千多隻的蚊蟲,而且牠們是主動抓蟲來吃,同時很多果樹農作物也是透過蝙蝠授粉,是人類的好朋友。
※ 相關報導:
* 山麻雀瀕絕 西拉雅風管處發起保護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788635
關子嶺風景區碧雲寺周邊有一級保育山麻雀棲息生態,西拉雅國家風管處昨邀相關單位,研商山麻雀棲息環境改善及保護對策,呼籲民眾一起加入保育行列。
....農委會二○○八年公告山麻雀為第一級瀕臨絕種的野生動物,據調查,台灣山麻雀數量低於一千隻,遠比一般民眾所熟知的黑面琵鷺還少,且在鳥友賞鳥資訊傳達無遠弗屆下,現已成為西拉雅轄區內重要生態觀光資源,亟待保護。
* 動保團體 踢爆黑心養殖場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7/8748969.shtml
空氣中瀰漫著屍臭腐敗味,寵物滿身皮膚病、吃發霉的餿水,長期浸在糞尿環境中。動保團體今天舉行記者會,踢爆桃園「嘉嘉犬舍」以合法掩護非法,對外宣稱有愛心媽媽志工照顧動物,但實際上進行犬隻買賣,不僅接受捐款,更私自進行犬隻醫療行為,放任繁殖的種犬在惡劣環境下生活。
* 大埔美植草花3億 嘉縣府:環評承諾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5/8747462.shtml
有關大埔美精密機械1期園區開發案噴植草案,嘉義縣政府昨天聲明強調,整個園區位處山坡地,需要噴植草面積約有364個世界盃級標準足球場,噴植草是為達成環境影響評估的承諾,以確保水土保育功能,與一般觀賞用的景觀植草不同。
廣西狗肉節 日屠萬隻狗惹議
http://anntw.com/articles/20140619-RdVJ
【台灣醒報╱記者方家敏╱台北報導】2014.06.19
廣西「荔枝狗肉節」,日屠萬狗,血流成河。吃狗肉是廣西玉林一年一度的夏至盛事,每年6月全國饕客都聞香而來。但攤商極不人道的屠狗方式、鬆散的檢疫機制和源頭管制都讓無數犬隻受害,也有許多讓寵物狗被誤食,更讓當地的狂犬病疫情嚴重,大傷中國形象。
據傳玉林自古就有吃狗肉的傳統,民間甚至有「吃了夏至狗,西風繞道走」,指的是吃狗肉能強身健體,抵擋病毒入侵。6月中旬一到,狗肉攤販和大排檔商人囤貨,根據《新華社》報導,每年的這一天,來自全國各地的饕客要到玉林吃荔枝、品狗肉、喝米酒,一天下來得屠宰上萬隻狗。
《羊城晚報》指出,每年聞香來到玉林的饕客絡繹不絕,在外地工作的玉林人每年也會藉著荔枝狗肉節回鄉團圓,已然成為玉林的習俗。由於當地狗肉供不應求,後來開始有販子專門到外省收購犬隻,形成一個完整的「狗肉經濟鏈」,但最核心的檢疫一環卻難以執行,導致當地的食用活狗來源和疫病情形難以控制,甚至連寵物狗也宰殺吃下肚。
目前在玉林市場上流通的狗肉、活狗絕大部分來自外地,包括湖北、四川、江西等省份,而每年6月又是活狗運輸的高峰。雖然入境有活犬檢疫,但上游的收購並非由玉林政府監管,因此很難分別這些狗是否為竊盜來的寵物狗。《每日郵報》也報導,有部分犬隻受到毒害或染病,但沒有檢疫機制,恐怕會對人體有影響。
除了狗肉的安全性問題,食狗肉也讓關心動保權益的民眾和組織憤恨難平,2011和2012年,NGO團體自發組隊到玉林狗肉餐廳抗議,愛狗人士在堆滿狗肉的桌子前下跪,向狗謝罪;今年動保團體也前往玉林替狗「招魂」。今年主辦單位為了避免動保團體鬧場,特別提早開席吃狗肉;政府還特地要求餐館把招牌上的「狗」字去掉,並勒令當地媒體不準提到狗肉節,被批是掩耳盜鈴。
動保人士鄧宜丹指出,玉林的食狗文化引發的犬隻竊盜、食物衛生不良等負面報導已經大傷中國形象;香港愛護動物協會總監柳俊江也說,亂棍殺狗的屠宰過程極為殘忍,犬隻目睹大量同類被殺害所致的的恐懼和心理折磨難以想像,且當地狂犬病的暴發率也極為嚴重,可能與吃狗文化有關。
近年來有不少藝人,包括舒淇、吳佩慈、趙薇、朱茵等都透過微博抗議,呼籲抵制荔枝狗肉節。但大陸的網友不領情,只說他們吃的是食用狗而非寵物狗,「這樣是不是豬、雞、鴨、魚肉都不能吃了呢?」;還指港星「滿嘴仁義道德」要求大家抵制狗肉是出於「文化的自卑」,而非愛心,「否則那些女明星或官夫人身上穿的皮裘怎麼來的?難不成是天上掉下來的?」
◆ 樹下說綠色繪本 孩子親手體驗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788732
自由 2014-06-19
〔記者蘇金鳳/台中報導〕主婦聯盟台中分會去年為了護樹,帶著綠色繪本與小朋友在樹下講故事,今年主婦聯盟將讓綠色繪本跟實際相連結,首次舉辦十場樹下綠色繪本講故事,讓小朋友在念繪本時,同時用手去觸摸樹木,感受樹的呼吸,體驗樹的生命。
主婦聯盟台中分會三年前便開始推動綠色繪本說故事,但過去都是在室內舉行,去年因護樹活動,為了展現理念,曾在台中公園的百年爪哇合歡等地與多位小朋友在樹下念繪本,成效很不錯,決定應讓小朋友親身感受到樹「脈搏的跳動」,將對樹更有感情。
今年主婦聯盟將舉辦卅場綠色繪本說故事,其中十場是在老樹下進行,台中分會執行秘書許心欣指出,很多家長在參與活動後,都覺得綠色繪本有神奇的魔力,讓人不知不覺地愛上繪本故事,更從中汲取愛地球的觀念與做法。
許心欣表示,即日起開放台中市的學校或社區申請,而且所閱讀的地方,必須是在自己的學校及社區的樹下,主婦聯盟會請講師在學校及社區安排的樹下與小朋友講「大樹,你給我記住」、「樹逃走了!」等樹的故事,目前已有台中教育大學附小提出申請,歡迎報名,卅日截止。
※ 相關報導:
* 保護海茄苳樹王 爭取4年沒下文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788933
全國最大的海茄苳紅樹林「樹王」就在台南四鯤鯓,樹胸圍達一米多,但爭列台南市珍貴老樹保護四年沒下文,南市老樹保護被批太過消極、被動。
◆ 玉山箭竹林藏睡袋 玉管處全面清排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788657
自由 2014-06-19
〔記者陳信仁/南投報導〕什麼?爬玉山忘了帶睡袋,玉山箭竹林裡有?
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辦理園區環境清理工作,發現園區不只存在廢棄物,在隱密的箭竹林叢裡竟還藏放著睡袋、帳篷、酒類、飲用水及乾糧等可用物品,步道沿線叢林宛如隱藏版的高山雜貨店。
玉山主、群峰為玉山園區生態保護區及特別景觀區,更是熱門登山路線。沿途的孟祿亭、白木林觀景平台,風景視野良好,是山友駐足休憩場所;圓峰山屋及排雲山莊則是攀登玉山主峰、群峰的主要夜宿地點。
但是,在較偏僻的箭竹林裡,曾發現帆布遮蓋藏匿的睡袋用品;有些地點發現數桶飲用水,顯然是刻意放置備用,還曾發現酒類、乾糧等食品。
玉管處發現,藏放睡袋的人士大多是經常帶隊攀登玉山的登山團體,為減輕登山背負重量,因此將所需物品先藏放山區,帶隊上山時用來服務山友;然而,此舉不僅衛生堪慮,也影響山區生態,決定全面清查並清除。
玉管處最近正式公告淨山,並要求物品所有人儘速取回;此外,七月一日起至年底止,民眾攀登玉山主、群峰時,只要帶垃圾下山至排雲登山服務中心過磅,滿一公斤以上即可獲贈紀念品。
玉管處官員說,以往舉辦淨山活動時,每次都清出一、二千公斤垃圾,包括瓦斯桶、損壞的登山器具或一般廢棄物,讓志工們疲於收拾。
◆ 母親帶小雞 紅腹錦雞親子樂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619000517-260107
中國時報 石文南/台北報導 2014年06月19日
金雞報喜!今年是台北市立動物園建園百周年,俗名金雞的紅腹錦雞在5月下旬,成功孵出6隻雛鳥,看牠們時而化整為零,瞬間又迅速躲回媽媽身邊,加上小雞身上天然的保護色,保育員要清點金雞一家人還頗傷眼力。
紅腹錦雞,3月中旬進入繁殖期,雄鳥一邊鳴叫同時環繞雌鳥跳舞或往返急奔,展示美麗的羽毛。4月陸續生下10顆蛋,5月23日成功孵出6隻雛鳥。
紅腹錦雞是早熟性的鳥,小鳥孵化後沒多久,就會跟著媽媽邊走邊啄,就像是尋找食物的戶外教學。有時小鳥會跳到食盆裡吃飼料;有時會愈走離媽媽愈遠,但不知道是天生本領,還是媽媽教過,若通過較空曠的地方,小鳥都會機警地加快腳步,稍有聲響會躲回媽媽翅膀下。
雌鳥羽毛黃棕至紅棕色,具黑褐色橫斑,不像雄鳥有一身炫麗的羽毛,但能更安全的在樹叢中育雛。6隻小鳥安安靜靜的窩在媽媽旁邊休息,一時之間除了光鮮亮麗的雄鳥,想找到母鳥和小鳥還真不容易。即將滿月的雛鳥,午後會跟著媽媽跳上樹枝休息,或一起在沙地上洗澡(沙浴),展現親子同樂的畫面。
潘思源:10年10億買地保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8753400.shtml
【聯合晚報╱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2014.06.20
「我希望買下台灣萬分之一的土地交付信託,留給台灣後代子孫。」晶華酒店創辦人、台灣泛太平洋總裁潘思源今天表示,未來10年,他每年要花一億元,買下台灣私有山林地、山坡地、保育林地完全不開發,讓台灣天然環境不再受到破壞,生態得以保育。他說,要用這樣的方式回饋生養育他的台灣土地及人民,當作退休圓夢計畫,這樣他此生願足已,可以安安心心、「隨時可走」。
捐百萬成立「台灣龜保種中心」
關注環境和生態保育,潘思源今天捐贈農委會林務局100至120萬元,成立「台灣龜類保種與研究中心」,第二年經費還會加倍,再捐贈約250萬元,預計透過連續三年計畫,把台灣龜類保育推廣到東南亞龜類保育。
潘思源說,他在台灣念完書後去美國,2008年回到台灣準備終老落葉歸根,平時不出門、不應酬、不接受採訪,這樣沒干擾也少是非。他說,自己年輕和中年時拚命賺錢,60歲以後拚命花錢,做公益、保護國土、生態保育,這才是真正愛台灣的表現。
「台灣濫墾太厲害!」潘思源說,台灣黑熊、食蛇龜、石虎、穿山甲以及被台灣人吃光的雲豹,都是台灣的「動物原住民」,這些動物數量逐漸變少,他認為自己多少有責任,因此他希望未來10年投資10億元,每年花1億元,7000萬用來買地、3000萬用在維護,以私有山坡林地每坪1000元估算,10年就能買下70萬坪土地。
他說,這些買來的山坡地會全部交由公益信託,他的後代子孫都不能賣,他會在這些林地設紅外線,讓當地居民以工代賑照顧地,把好山好水全數留給台灣人民和「動物原住民」。
非常不認同廟宇蓋在山坡地上
潘思源話鋒一轉說,他非常不認同宗教廟宇蓋在山坡地上,台灣蓋在山坡地上的廟宇沒有任何一家合格。他不諱言,曾有宗教團體向他說,「有佛法就有辦法,有辦法就沒法律」,出家人在山坡地砍樹蓋廟,「我沒辦法認同」。
※ 相關報導:
* 山老鼠挖神木 警破案「物歸原樹」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4/8752501.shtml
新竹尖石鄉鎮西堡一棵千年紅檜,年初遭山老鼠「割肉凌遲」,挖出一處深四十公分缺口,檢警及林務局人員前晚將山老鼠集團一網打盡,昨天將兩塊總重四十公斤重被盜紅檜背上山「物歸原樹」,族人深受感動。
◆ 老鷹想飛 30分鐘紀錄片耗時20年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789097
自由 2014-06-20
〔記者林欣漢/基隆報導〕知名生態紀錄片導演梁皆得、「老鷹先生」沈振中,耗時廿年上山下海蒐羅老鷹身影,並把這些影像剪輯成半小時的紀錄片「老鷹想飛」,昨下午在基隆首映,希望讓更多人瞭解老鷹。
「沒有這兩個瘋子,就沒有這部紀錄片!」梁皆得、沈振中廿多年前結識後一拍即合,兩人為了尋找記錄老鷹跑遍全台,還深入人煙罕至的深山探險,連國外香港、日本都可見到他們的蹤跡,但兩人樂在其中,從不覺得追老鷹是一件辛苦的事情,不過也是這股熱情,造就出這部紀錄片。
沈振中指出,老鷹在民國五、六零年代還很常看到,但現在已經是數量稀少的猛禽,全台僅剩基隆、屏東等少數地區還有少量,主因是生存棲地消失,環境被破壞造成食物短缺,另外,非法獵捕、重金屬污染、農藥及老鼠藥也會導致老鷹族群受到威脅。
沈振中說,老鷹族群的快速消失,甚至可能造成絕種,代表環境出了問題,若不加以重視,未來受害的就是我們自己,希望大家共同面對,維護老鷹的生態環境。
※ 相關報導:
* 上萬臭屁蟲群聚 水廠工地駭人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789084
....桃園農改場研究員施錫彬看過現場照片後說,這些黑色臭蟲是黑竹緣椿象,通常會出現在桂竹或綠竹林裡,吸食竹筍的汁液為生,但水廠附近又沒有竹林,這些椿象會聚集在當地,可能是集體遷徙過程中碰上氣候變化,例如為了躲雨,暫時在當地落腳休息。
施錫彬也提醒民眾,黑竹緣椿象的分泌物不但有腥臭味,還有輕微的腐蝕性,所以碰到牠時不要徒手去打牠,最好是用輕拂方式將牠拍走,如果讓牠接觸到皮膚,有可能會造成類似碰上隱翅蟲的傷害。
內政部新政策 國家公園內開民宿、闢魚塭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8754791.shtml
【聯合報╱記者李順德/台北報導】2014.06.21
內政部長陳威仁昨天提出新政策構想,為紓解都市房價壓力,他明年起將試辦「富麗農村風情小鎮」計畫;為使國家公園永續經營,擬以社會企業的概念,在國家公園內養虱目魚、經營民宿,挹注國家公園基金,作為環境教育之用。
陳威仁昨天宣布三大施政三大主軸,分別是:居住正義、安全維護及簡政利民。他即將向行政院長江宜樺簡報「富麗農村風情小鎮」計畫,準備打造五至十個富麗農村與風情小鎮,讓至少六萬人留在家鄉,不必往都市擠。
另外,內政部有八個國家公園、一個國家自然公園,陳威仁計畫,在不修改國家公園法的前提下,利用各國家公園現有特色,籌集相關經費。他舉例,在台江國家公園內鹽區的地方闢魚塭,委由漁民養虱目魚,在十月虱目魚收成後,撈起來出售,或製成「黑琵罐頭」,魚塭收成後的殘留雜魚,將全數留給黑面琵鷺當食物。
他說,出售所獲金額,將挹注為國家公園基金,提供環境教育及補貼漁民損失之用。他說,目前國家公園經營很缺經費,他的想法就是要以「社會企業」的概念,讓國家公園永續經營。
他也透露,下一個試辦計畫,正考慮金門國家公園,擬透過設定地上權的辦法,經營民宿,再將所得回饋到國家公園基金內,其他國家公園也開始做規劃。
內政部官員表示,金門國家公園內,有很多傳統聚落與洋樓,多數屋主已不使用或在海外,國家公園將利用這些傳統聚落及民俗村的空間,協助屋主整理、修護房子,並透過招標的方式,讓有意經營民宿的業者,與國家公園訂契約,包括每日住宿收費的標準,並將一定比例的收入,交給國家公園做為基金。
至於「富麗農村風情小鎮」計畫,陳威仁認為,其實是另類的都更計畫。他說,全台將選出五至十個有發展潛力及特色的鄉鎮或村莊,距離都市二十公里以上,透過中央經費補助,能將農村與小鎮「拉拔」起來。
◆ 台大跨國研究 解開尼安德塔人之謎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8754188.shtml
【聯合報╱記者林秀姿/台北報導】2014.06.21
台大地質系教授沈川洲參與跨國研究,以精準的放射性定年技術,測出尼安德塔人的生存年代,證明尼安德塔人確實是人類祖先,研究成果登上國際知名期刊「科學」《Science》,被視為了解人類演進的一大進步。
尼安德塔人是一群生存於舊石器時代的史前人類,1856年其遺跡在德國尼安德河谷被發現。2010年德國人類學科學家發表一份尼安德塔人的基因序列報告指出,非洲以外的現代人基因至少有1%~4%源自尼安德塔人。之後便有「我們都是尼安德塔人的後代」等說法。但仍有學者持不同看法,探討尼安德塔人的生存年代,因此成為當代科學界重要的研究課題之一。
國際研究團隊在靠近法國邊界的胡瑟裂谷發現尼安德塔人的頭骨,2009年邀請沈川洲協助測量尼安德塔人的生存年代。沈川洲說,台大實驗室約有10人參與該案,由於使用的放射性定年技術,只有萬分之5的誤差值,技術精準,受到世界青睞不意外。
他估計,西班牙胡瑟裂谷發現的尼安德塔人存在時間至少已有43萬年,最早生存年代可推至80、90萬年前,推論出尼安德塔人是約200萬年前出現的直立人(Homo erectus)演化而來的。
200萬年前的直立人被認定是最原始的古人類,當時最早出現在非洲,之後部分直立人離開非洲,在歐洲與西亞地區繼續演化成現代人,與尼安德塔人相遇混血後,再遷徙到世界各角落,征服各大洲。
沈川洲說,此發現是科學上的首例,找到證據「拼出歷史環節」,證明尼安德塔人確實是人類祖先。台大也表示,這個重大成果推翻教科書對古人類起源過程的描述,是人類演化研究上的一大卓越成就。
該研究案由5個國家:西班牙、澳洲、美國、法國與台灣,共31名人類學與地質學研究人員,在6月20日「科學」期刊共同發表研究成果。
※ 相關報導:
* Scientists Identify Neanderthal Genes in Modern Human DNA
http://www.sci-news.com/othersciences/anthropology/science-neanderthal-genes-modern-human-dna-01734.html
* Neandertal roots: Cranial and chronological evidence from Sima de los Huesos
http://www.sciencemag.org/content/344/6190/1358.abstract
J. L. Arsuaga. I. Martínez, L. J. Arnold, A. Aranburu, et al.
Science 20 June 2014: Vol. 344 no. 6190 pp. 1358-1363
doi: 10.1126/science.1253958
◆ 人類捕獵+棲地破壞 50億旅鴿突滅絕
http://life.chinatimes.com/LifeContent/1401/20140621000360.html
胡清暉/台北報導 2014-06-21 中國時報
北美洲旅鴿曾是世界上最多的鳥種,數量高達50億隻,卻在短短50年時間迅速滅絕,為了解開這個謎團,台、美跨國研究團隊透過旅鳥標本的DNA及生態分析,發現旅鳥可能是因為人類捕獵、棲地破壞及本身數量的巨幅波動而滅絕,成果刊登在國際知名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在歷史紀錄中,曾形容1個旅鴿的遷徙群體,就像是1條在天空流動的河流,需要3天時間才能讓整群旅鴿飛越1個地區,但旅鴿從18世紀後期開始,數量卻快速下降,在1914年9月1日,1隻名為Martha的雌性旅鴿,死於美國辛辛那提動物園,也是整個物種的最後1隻。
台師大、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中研院及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展開長期的跨國合作,從美國明尼蘇達州貝爾博物館收藏的3隻超過百年歷史標本的旅鴿趾墊表皮,萃取DNA樣本,並進行定序,解讀旅鴿大部分基因體,推估旅鴿歷史上數量變動的過程。
團隊成員、台師大生命科學系特聘教授李壽先認為,旅鴿族群的數量在過去是屬於波動形式,而且會像蝗蟲一樣,把1個地區的食物掠奪一空,導致生態上對本身族群的負荷量下降,同時,19世紀是旅鳥膨脹過大,準備減少的時刻,又碰上人類獵捕、破壞棲地,「如同坐雲霄飛車下坡時,塔柱被拆卸,就這樣一去不回了!」
※ 相關報導:
* 陜西安康發現桃花水母
http://www.cna.com.tw/news/acn/201406210199-1.aspx
中國大陸陜西省安康市瀛湖庫區近日發現一種外觀像檸檬片的水生動物,引來大批民眾駐足觀賞。專家鑒定,此為安康首次發現的桃花水母,但生物學上的種別還不確定。
◆ 水上210歲茄苳病了 樹醫搶救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5/8754525.shtml
【聯合報╱記者卜敏正/水上報導】2014.06.21
水上鄉柳林村苦竹寺後方,有一棵老茄苳樹,近來發現老樹生病了,縣議員劉敬祥昨天邀請樹醫生為老茄苳樹看病,研判是白翅葉蟬蟲害造成,建議改善花台排水,預估4至6個月後會看到成效。
苦竹寺後方的茄苳樹是嘉義縣列管的珍貴老樹,推估樹齡有210年。苦竹寺主委,現任柳鄉村長黃義坤表示,近2周來發現老樹掉落的葉片斑點黃化,同時周邊有許多小蟲飛舞,根據經驗夏天老樹應是最濃密的時節,但目前樹蔭卻顯得稀稀落落。
劉敬祥昨天邀請縣府農業處及農委會林業試驗所研究員蔡景株等人,現場診斷老茄苳的健康,會勘老樹葉片斑點黃化病徵,認為主因是白翅葉蟬蟲害所造成。
※ 相關報導:
* 居民反對 大愛園區千棵路樹不移了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6/8754475.shtml
杉林大愛園區千棵路樹原本要遷移、整頓,意外引發居民反彈而停工。高市府昨天協調時,多數居民堅持「生態家園」的概念,反對變成樹種單一的「工業區」,決議僅挖除阻礙排水的樹木,其他路樹不遷移。
搶救蜜蜂 華府設跨領域工作小組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622001156-260108
鍾玉玨/綜合報導 2014年06月22日
蜜蜂可以幫助許多重要農作物授粉,提供人類穩定食物來源,因此有一說,當蜜蜂消失,人類亦不遠矣。為了拯救蜜蜂,美國總統歐巴馬20日宣布,責成農業部與環保署成立跨領域工作小組,在6個月之內找出良策保護蜜蜂生存的環境,阻止情況惡化。
「授粉蜂健康工作小組」涵蓋國務院、國防部、內政部、國家安全等15個部門,可見歐巴馬對於此問題的重視程度。
去年冬天,美國蜜蜂數量驟降23%,主要歸咎於生物(基因)多樣性消失、殺蟲劑濫用。全美1/4農作物(包括蘋果、紅蘿蔔、酪梨等)須靠蜜蜂授粉,也因為有蜜蜂幫忙授粉,每年替美國農作物增加150億美元產值。
歐巴馬表示,鑑於蜜蜂消失的廣度、嚴重性以及持續性,聯邦須採取全新措施,扭轉蜜蜂數量下降的趨勢,讓蜜蜂數量恢復到安全的程度。
工作小組將研究全美蜜蜂目前的數量,找出改良蜜蜂棲息地的方式,推動全民教育計畫。農業部也會撥出800萬美元,在中西部5州成立蜜蜂棲息地。
不過歐巴馬並未下令禁用類尼古丁殺蟲劑。根據哈佛大學5月公布的研究發現,2種類尼古丁殺蟲劑會導致蜂群離巢、死亡。歐盟2年前已開始禁用可尼丁(clothianidin)、益達胺(imidacloprid)及賽速安(thiamethoxam)等3種新類尼古丁殺蟲劑。美國一些地方政府也已跟進。
◆ 台灣珊瑚 小琉球北側受創嚴重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789737
自由 2014-06-22
〔記者洪定宏/高雄報導〕亞洲太平洋海域的珊瑚礁占全球珊瑚礁逾三十%面積,並提供八百億台幣以上的經濟產值,但受到漁業捕撈、海洋污染與大自然氣候變遷影響,珊瑚生態慘遭破壞,台灣珊瑚也嚴重受到觀光等人為衝擊,但這幾年復育頗收成效,將透過「第三屆亞太珊瑚礁國際研討會」與各國分享。
東華大學海洋生物科技研究所長宋秉鈞教授表示,小琉球曾經擁有台灣最好的珊瑚礁,但這幾年北側受到高屏溪沖刷沉澱物影響,加上觀光客大量湧入,民生廢水增加,導致珊瑚覆蓋率減少,剩下南側的珊瑚狀況較好。
屏東縣政府發現問題嚴重,曾委託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研究員樊同雲博士進行調查後,已積極展開保育工作,包括設置保育警察、引進電動機車、規劃污水處理廠等。
墾丁南灣的珊瑚也受到觀光衝擊,二○○七年白化嚴重,所幸當地有間歇性湧升流帶來的溫度變化,加上中央與地方合力保育,並興建污水處理廠防堵民生廢水直接排入海洋,已逐漸恢復。
澎湖方面,雖然觀光旅遊興盛,也養殖海鱺,但因海域廣闊,人為污染對珊瑚的衝擊相對較小,因此東吉嶼可見美麗壯觀的癭葉表孔珊瑚。
比較特別的是南海東沙環礁,該區雖然沒有開放觀光,但因南海各國過度漁業捕撈及海水升溫,一九九八年起造成環礁內珊瑚大量白化死亡,且恢復速度甚慢。
台灣於二○○七年成立東沙國家海洋公園進行海域管制與保育,東沙潟湖已有魚群洄游與珊瑚產卵等復原跡象,但由過去數量眾多的軸孔珊瑚轉變成耐受力較好的微孔珊瑚。
中山大學校長楊弘敦表示,「第三屆亞太珊瑚礁國際研討會」將於二十三日至二十七日在墾丁舉行,該校海洋科學院、亞太海洋研究中心與東沙國際海洋研究站也將發表最新的研究成果。
◆ 堅持傳統 非洲疤面文化續存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622001157-260108
蔡鵑如/綜合報導 2014年06月22日
在非洲,部分國家至今仍延續數百年來的疤面儀式,以代表部族的傳統。儘管近年來疤面文化已越來越不普及,仍有一些人希望帶著老祖宗傳下來的疤。
比方說,在西非貝南濱幾內亞灣的港市維達,當地胡耶打族(Houeda)人深信,在兒童身上(尤其是臉上)添疤,能與祖先心靈相繫。孩子會被賦予新的名字,把頭髮剃光並被帶往修道院,在祭司協助下和先人搭上線。
胡耶打族的波可說,「這是傳統的一部分,對我來說至關重要。」波可半歲大的女兒、2名姪子,都將接受疤面儀式。
儀式展開前,會以香灰在切口位置做記號然後下刀,幾秒就大功告成。10歲的路克後來說,朋友曾問他會不會痛,他有沒有哭,他的答案都是「No」。路克說,「以前我跟大哥走在街上,大家不相信我們是兄弟,因為大哥有疤面,現在我們看起來一樣了,我很高興。」
當地疤面儀式都是由甘芭‧達荷伊操刀,她以藥草和琴酒擦拭切口,並敷上木炭幫助傷口癒合。衛生機關要求,每次要換新的消毒刀片,以避免散播破傷風、愛滋病毒等。但她老是用同一把刀,根本不把規定當回事。
在貝南各地的部族,都有各自的疤面圖案。北部阿塔科拉的悠洛認為,這些疤痕,讓別人一看就知道他來自何方。不過他也說,「如果我能選擇,我不希望被刀割成這樣子。」悠洛在貝南第一大城科都努求學期間,常因疤面遭嘲弄。
當然,如今疤面儀式越來越不受青睞,有些家長是基於衛生因素。在鄰國奈及利亞,某些州因憂心留疤殃及兒童人權,通過法律禁止對小孩施行。貝南首府納蒂廷古市廣播電台的總編輯納西庫則認為,這些疤傳達了一項訊息,「這世上有痛苦,你人生中會感受到痛苦,但如果你能忍受,這痛苦就會停歇。」
巡山員人力不足、技術斷層 山老鼠查緝困難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4/8757671.shtml
【聯合報╱記者蘇木春/南庄報導】2014.06.23
「再不保護就要被砍伐殆盡了!」新竹林區管理處大湖工作站統計,去年苗栗縣查獲至少102件盜伐等違反森林法案件,查扣148公噸殘材,大多數是牛樟木,市價超過5000萬元,護管員認為,「山老鼠」查緝不易,推估僅三成被逮,巡山人力不足與技術斷層,未來查緝會更困難。
今年1月起,檢警合作加強查緝大湖、泰安、南庄地區收購牛樟木的上、下游業者,已累積查扣超過100公噸牛樟殘材,各警分局也加強查緝「山老鼠」,希望有效嚇阻盜採行為。
南庄鄉大湳到加里山區日治時期大面積種植牛樟樹,政府來台後將牛樟砍除造林,早期無經濟價值四處擺放,隨著牛樟芝爆紅,牛樟木水漲船高,部分治安人口逐漸往山區移動成為「山老鼠」,偷偷搬運牛樟木下山轉賣。
資深的護管員(巡山員)觀察發現,「山老鼠」習慣從加里山大坪登山口上山,沿著步道「掠奪」牛樟木,團體分工利用鏈鋸切割、搬運,並在夜間行動躲避查緝,如今海拔1000公尺以下的牛樟樹幾乎被砍伐殆盡,甚至連樹根都不放過,記者沿步道經過多處盜伐現場,周邊布滿木屑,還堆滿「山老鼠」喝過的礦泉水、啤酒瓶,較小塊的殘材被隨意丟棄。
巡山員每天上山巡查,發現疑似盜伐現場會先定位蒐證,通報警方查緝。「每個人都背著一座山!」大湖工作站技正陳正倫說,工作站有5名職員、25名護管員,要管理大湖、南庄、獅潭、泰安等地區山林,平均每名護管員轄區廣達1500公頃,常被各項業務壓得分身乏術。
因大多數護管員年紀已大,多名已達退休年齡,護管員熟悉山區形貌、業務都需長時間養成,近年雖有年輕護管員加入,但資深人員退休後恐造成技術斷層,陳正倫說,牛樟木價格若居高不下,盜採恐會更嚴重,山老鼠查緝也會更困難。
※ 山老鼠要處以極刑?相關報導:
* 亮麗女護管員 登山客爭相搭訕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3/8757672.shtml
林務局新竹林區管理處大湖工作站去年加入詹筑惠、江珮鈺兩名女性護管員,她們外型亮麗,巡視深山常令巧遇的登山客驚豔,巡山工作雖然艱辛,卻澆不熄她們對山林的熱誠。
◆ 旺報觀點-拒宰食犬隻 推動立法為王道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623000783-260309
旺報 張雁雯 2014年06月23日
大陸近日為了「狗肉」議題鬧得沸沸揚揚,然而在動保團體極力抵制「夏至荔枝狗肉節」的同時,玉林「吃狗肉」的風氣卻未減反旺。最後愛狗人士的行動,淪為替該節日提升知名度的活廣告,實在有違初衷。
事實上,狗肉議題牽涉到「傳統習俗」與「現代社會倫理」間的衝突,沒有絕對的對或錯,更非任何一人能置喙。而愛狗人士若真想杜絕食狗「陋習」,恐怕唯有透過體制內立法,才是唯一的可行方式。
像是台灣早年社會,食狗者亦不在少數。許多動物權益團體經過多年推動,最後在1998年成功促使立法院通過《動物保護法》,其第3條明訂犬、貓為寵物,而非經濟動物;其後又增訂「寵物不得因肉用、皮毛等經濟用途而宰殺」,宣示禁殺寵物。
反觀大陸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禁食狗肉的相關法律規範,動權團體若想解決這個問題,或可學習台灣模式,努力去推動禁食狗肉入法。否則「狗肉節」爭議,將永遠淪為沒有標準答案的道德論述。
在禁食狗肉未入法的前提下,動權團體若想伸張自我價值,也應以不逾越法律邊界為限,如干擾商家正常經營等。同時,也不宜強制別人的生活,一定要按照自己的道德標準或原則。
※ 相關報導:
* 狗肉節爆衝突 動保團、食客互毆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623000779-260309
在激烈的抗議聲浪中,廣西玉林「夏至荔枝狗肉節」21日如期舉行。當天玉林市街頭,各家狗肉館擠滿食客;動物保護人士卻急忙在現場掏出鈔票收購待宰活犬。幾名愛狗人士甚至與食客爆發肢體衝突,更突顯出這次狗肉節中,難以化解的愛狗、吃狗兩樣情。
* 籲重視生態 「刪海經」金門首映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789835
金門鱟生態紀錄片「刪海經」即將全國巡映,昨天率先在誕生地金門首映,首映前上演「我們沒有家」行動劇,準備透過巡映「跨海申冤去」,藉此呼籲公部門重視生態議題。
「刪海經」是一片紀錄金門水頭商港興建,鱟與漁人失去家園的過程;獲得日本國際環境映畫祭綠色印象賞,並受邀至法國環境影展觀摩,也入圍本屆台北電影節的競賽影片,將與「總舖師」等片角逐百萬首獎。
《斥資13.7億》草皮枯死 內湖垃圾山綠化失敗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790206
自由 2014-06-24
官員專家 仍找不出原因
〔記者郭安家/台北報導〕被台北市長郝龍斌視為未來「綠色之肺」、「親水廊道」的內湖垃圾山清運工程,原訂去年底竣工,後延至今年中,現進行二期安全設施工程,開放時間從今年中延至十一月。清運廠商日前也回饋北市府,種植數公頃草皮、當季植物;不過,近幾個月卻爆發大片枯死,草木不生,就連北市環保局、植物專家都說不出原因,如今得拖至明年才能開放。
市議員李建昌說,現在夏秋季節最適合植物生長,不解為何垃圾山景象如此醜陋、毫無生機,地方也擔心,地底下是不是還有雜質沒清除?他要求環保局、專家學者查明,因若秋天過後依然如此,這個斥資十三.七億元的垃圾山清運、綠化工程恐面臨失敗。
內湖垃圾山位於內湖蘆洲里、基隆河北側,記者實際走訪,發現表土層充斥碎磚瓦等垃圾,有約超過一公頃的人植草皮、天然雜草呈現枯死;排水溝兩側、儲流池四周植被也一片死寂,正屬於開花末期的「豬腳楠」稀疏,而春節綻放的「烏心石」、「平戶杜鵑」叢也相繼枯黃瀕死,碩果僅存綠地僅有垃圾山頂,或「杜虹花」等少數新植栽。
環保局第四科科長郭國鑫說,統包廠商福清營造公司為回饋水土保持工程,日前種植非當季植物,如小麥草較適合冬季生長,所以夏季枯黃;有些花草則種植於高灘地,可能因為該處土壤太密、沒鬆動有關,也導致植物生長不良,「原因好難講」。記者去電福清並留下聯繫管道,但至晚間截稿時間,仍無法取得回應。
台灣大學植物標本館館長郭城植則說,早期垃圾山底下含有大量垃圾產生的沼氣,導致垃圾山周邊的植栽長到一個程度就不會再生長,但目前無法掌握該處水質、土質,因此還需要進一步研究才能釐清植物死亡原因。
預計十一月開放 又要延
李建昌調閱資料發現,垃圾山清除工程耗費十三年,總經費高達十三億元,去年預算一.四一億元、前年則有二.三八億元,預計今年十一月要驗收開放,並打造為「第二個台北市之肺」;原本合約未要求廠商綠美化,但廠商回饋鋪設植栽,想不到意外發現垃圾山植物種不活。
※ 相關報導:
* 大甲溪清水段 河床淪為垃圾場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790077
大甲溪清水段沿線河床常遭不肖民眾亂丟廢棄物,嚴重破壞清潔及景觀,居民要求主管單位加強管理;水利署第三河川局表示,將派員加強巡查及清除,也呼籲民眾要有公德心。
◆ 超大青蛙 叫聲像嬰兒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790029
自由 2014-06-24
家住台南市後壁區男子蕭國田以抓青蛙好功夫而有「水蛙」綽號,前晚駕車行經新營區長榮路時,眼尖發現前方路面有兩隻大型青蛙正在交配,本能地停車趨前查看,但其中1隻突然跳走,僅抓到1隻,發現是重達12兩(450公克)的台灣本土種虎皮蛙。
他表示,虎皮蛙最多重約3、4兩,12兩實在罕見,加上這隻青蛙鳴聲好像嬰兒叫聲,沒人敢殺來吃,不少親友都勸說應放生。(記者王涵平)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