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6-08

一顆心能換到幾顆心?

◆ 吟唱傳奇…留美雙碩士 音樂翻轉原鄉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5/8725221.shtml

【聯合報╱記者施鴻基、李蕙君/台東縣報導】2014.06.07

「一個有心的老師,可以改變很多人!」從美回台的音樂老師張浩坤,與台東私立公東高工的「質平合唱團」,正合力編寫翻轉的故事;劇情還在發展,足已令人動容。

質平合唱團去年三月成立,本來學校只是單純想成立合唱團,想不到這個合唱團卻意外改變了學生,也改變了學校;促成翻轉的動力就是「Howard、張浩坤」。

想唱歌…台灣的憾在美彌補

音樂、心理雙碩士的張浩坤,是台灣囝仔,小學時一刻都靜不下,是老師眼中頑劣分子,他自稱「班上有四十五人,我可以考到五十二名」。

小學畢業移民美國,張浩坤逐漸找到方向;求學生涯認識來自德國的音樂教授Andreas Werz,一路跟著學琴到研究所。

國中期間,他發現學校有合唱團選修課馬上報名,「這是我的夢想,在台灣,老師都說我成績不好不能參加。」這個台灣帶去的遺憾,在美國獲得彌補。

克難教…小鎮合唱團竟奪冠

研究所畢業後,張浩坤受邀到洛杉磯一個小鎮國中教數學,一年後打算離開,因為學校同意籌組合唱團留下,他說,初期連教室都沒有,只能在禮堂上課;沒想到竟拿下全美冠軍。

前年張浩坤母親過世,父親老來喪偶情況不好,去年初返台照料,因他在美國的音樂傳奇,因緣際會被嚴長壽公益平台基金會得知,遊說他為台東偏鄉「做點事」,他與質平合唱團的翻轉故事也由此展開。

「喜歡唱歌比得名更重要」,在台灣,學校組合唱團都是為了比賽,張浩坤來到台東,卻主張「只表演、不比賽」,只在意孩子是不是可以從唱歌中得到快樂。

78個囝…不會看譜到唱歌劇

質平合唱團七十八名團員,全是原住民孩子,從不會看譜、不懂英文歌詞,如今已能演唱五種外語名曲,學音樂的同時,也學到寶貴的生活態度,一步步挑戰自己的極限。

回憶最初教唱情景,張浩坤說,現場鴉雀無聲,學生完全不敢開口,「台灣教育讓小孩不敢犯錯,國外不是這樣的。」

「我要你們盡量錯,錯得愈大聲,我才知問題出在哪!」為讓學生開口唱,他自稱只差沒跪下來哀求,不斷告訴學生「你絕對可以」。

百天後…處女秀讓安可不斷

短短一百天後,團員穿上借來的西裝、禮服,走進台東縣藝文中心,獻出他們人生的「處女秀」,開口就讓人驚豔,因為他們看起來都不像是會唱出這種樂曲的歌者。

團員先後演唱德文、拉丁文、法文等樂曲,結束時掌聲久久不停,觀眾不斷高喊「安可」,「我們做到了以為做不到的事!」團員忍不住相擁落淚。將畢業的學生章智憲說,開始他以為自己根本辦不到,「現在才發現自己沒有想像的那麼差」;一年級的許紹勤,過去很容易退縮,「在這找回自信,學會做事態度」。

明天見…後山天籟挑戰經典

「我教他們演出,他們教會了我不一樣的生命」,張浩坤說,剛回台灣時,覺得台灣很糟,「我為什麼要在這麼糟的地方生活?」是孩子改變了他的看法。

有次學生帶他經過海邊,突然就往海裡跑,大叫「Howard,我們來游泳」,他直覺沒帶泳褲、毛巾有些遲疑,孩子們帶著奇怪的眼光告訴他「濕了就濕了又怎樣?」教他學會不一樣的生活態度。

明天,打造後山音樂傳奇的質平合唱團師生,將再次登場,挑戰高難度的百老匯劇「悲慘世界」,希望讓民眾再度聽見他們的聲音、看見他們的表演、看見他們的蛻變。

※ 相關報導:

* 張浩坤…一顆心換到78顆心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5/8725212.shtml

張浩坤小時好動、多話,是被師長幾乎放棄的頑劣分子,父母也帶得辛苦;現在他用過來人的心情,鼓勵原鄉孩子嘗試自我挑戰,「如果我可以轉變,他們一定也可以。」

....「他們是天生的歌者,只是缺乏訓練和機會」,談起質平合唱團,張浩坤誇張的表情立刻浮現;他要學生一再挑戰、戰勝自己,從國外樂曲到百老匯歌劇,都是有意的安排,「他們走完一段,就會知道自己能做得更多」。

一次次帶著學生挑戰更難的表演,張浩坤說,他也不知道學生的潛力有多少,每次都覺得學生不一定能辦得到,學生卻一直帶來驚喜,「一路走來,他們曾讓我生氣,但沒讓我失望」。

* 孩子看張浩坤 「永不疲倦的電池」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5/8725207.shtml

「他上課像裝了強力電池,永遠靜不下來;可以連上四小時,聲音蓋過全部團員;但只要一下課,常會累得虛脫,他太用心了!」



◆ 灌醉公果蠅阻繁殖 台生奪金獎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607000363-260114

中國時報 胡清暉/台北報導 2014年06月07日

台灣高中生參加荷蘭國際環境及永續發展競賽,榮獲1金1銀。科學工業園區實驗高中高三生陳慶豐指出,公果蠅在求偶被拒之後,可能會和男生把妹失敗一樣,想借酒消愁,因此,他藉由發酵的水果,讓公果蠅喝醉,減低求偶慾望,抑制果蠅繁衍,奪得大會生物科金獎。

今年有45個國家、259位學生、134件作品參加這項競賽,台灣選派3名學生的2件作品參加。

獲得金獎的陳慶豐,對於生物、腦神經科學感興趣。他表示,果蠅每年對全台農民造成龐大的損失,但目前的「生物控制法」,無法有效抑制果蠅成長,讓農民很困擾。

陳慶豐提到,先前在《Science》(科學)期刊看過1篇文章,分析公果蠅求偶被拒後,會對酒精有所反應,他進一步探討,認為公果蠅在把妹失敗後,容易借酒澆愁,可利用發酵的水果,讓公果蠅喝醉,造成求偶慾望下降,希望能結合「生物控制法」,抑制果蠅數量。

陳慶豐笑說,很高興能夠站上舞台揮國旗,為國爭光是件開心的事。

另外,北一女同學吳奕萱、郭笛萱以「自動發電發光二極體的光電性質探討」為題,獲得大會物理科銀獎。

根據兩人觀察,發光二極體(LED)是常見的高效率發光元件,但是它的p-n結構讓它不但能夠發光,也可以用於太陽能電池。因此,他們研究發現,LED作為太陽能電池的各項參數均顯示LED能有效將光能轉換成電能,並透過聚光透鏡和電路設計,可提升太陽能電池的效果。

★中時電子報關心您:喝酒過量,有礙健康!

※ 相關報導:

* 牛奶去重金屬 南光科展摘特優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785555

勇奪台南高中科展化學科特優的是張于婕、郭珮宜、陳宇雯;該校另獲化學科和數學科兩佳作。

....張于婕、郭珮宜、陳宇雯以「吸金大法—膠體溶液對重金屬離子之探討」為研究題目,花了三個月時間反覆實驗,把牛奶、養樂多、優酪乳和豆漿如何排除體內重金屬研究透徹。

她們發現,因這四種飲料含有蛋白質,故具有吸附並去除重金屬離子的能力;去除力又以全脂牛奶高於低脂牛奶,又高於優酪乳和養樂多,豆漿排除重金屬能力最差。張于婕說,依實驗結果可知,溶液愈多,去除力愈強。印證林杰樑所說喝牛奶排除體內重金屬的說法。

* 成大壓克力設計品 名揚中國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785556

成大工業設計系教授劉說芳帶領學生參加中國第六屆「璐彩特壓克力製品設計競賽」,一舉拿下一等獎、二等獎及特別獎,劉說芳也得到最佳指導教授獎。



◆ 會考問題多/國文多錯一題 排序九千名外
http://udn.com/NEWS/OPINION/X1/8725194.shtml

【聯合報╱蘇莉荷/考生家長(新北市)】2014.06.07

會考考完之後,孩子因為成績欠佳,心情十分低落。我百般安慰,跟他說考什麼成績做什麼打算,永遠有路走。但因同學考得好像都不錯,孩子感到強烈挫敗,堅持要繼續考特招。我尊重他的選擇。

孩子得失心重,考試容易焦慮。這一年來,他一直很用心在準備會考。我突然很懷念以前的二次基測,因為那是兩次成績中擇優計算;然後登記分發,高中職五專一次搞定,通通可以填。現在孩子必須報名免試分發,填志願之後,就算錄取所謂的「第一志願」,他也得先放棄,然後才能去考特招。

會考成績揭曉,孩子因為多錯了一題,國文只有B++,又加上比序先從國文開始,基北區排序在九千名外,何其殘忍的制度,標榜不要分分計較,分數模糊化,實際情況卻是不能有任何一科出差錯。不小心多錯一題,排序可能差了兩三千,志願可能掉好幾個。

是成全多數孩子,還是只成全少數菁英?

當孩子在教改中無助沉浮,專家告訴我們,適性發展,就近入學,每一所學校都優質,請問:真的每一所學校都優質嗎?十五歲的孩子,所謂適性,由誰決定,是這套複雜詭異的制度嗎?

我們無力衝撞制度,只能無奈接受。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要說我孩子的收穫,唯一的答案,就是無奈的抗壓。

※ 相關報導:

* 會考問題多/兼顧菁英普羅 別被考試綁架
http://udn.com/NEWS/OPINION/X1/8725195.shtml

【聯合報╱周漢強/高中教師(台中市)】2014.06.07

....許多家長大罵,教改愈改愈亂,學生愈來愈痛苦。我卻認為十二年國教走到今天這個地步,正是父子騎驢,很多人都在罵,但這也都是大家共同造成的。只要家長、民代、官員的心態不改,今天這種種亂象就只會繼續存在,很難有所改變。

大家都想把孩子擠進明星高中,但是明星高中的名額有限怎麼辦?僧多粥少只好什麼都拿來比,校內表現大家都滿分那就比會考,會考每一科都A++那就比作文,結果變成作文不能考不到六級分。

其實問題不在於拿什麼來比,而是當非要比的時候,當然必須分分計較,所以教育部不管如何更改升學制度、考試制度,只要明星高中還存在一天,一切競爭和壓力就不會改變。

* 會考問題多/我氣結…補救教學非萬靈丹
http://udn.com/NEWS/OPINION/X1/8725197.shtml

【聯合報╱鍾國朋/教(高雄市)】2014.06.07

國中會考成績公布,英語科成績雙峰現象明顯,數學科雖不明顯,但落後者偏多,據統計約三成三的考生英語和數學「待加強」。為此教育部也準備實施補救教學,惟時間可能放在暑假,且不強迫,立意雖然良好,但是成效會將如何,身在第一線的高中職老師,其實都心裡有數。

過去建構式數學,造成高一新生無法順利銜接,當時便有大規模的補救措施,但是所有的高中職都有第八或第九節輔導課,所以補救教學都必需放在第九節,甚至第十節課,或者利用周六、日上課,上課形同懲罰,師生的意願低落,情形可想而知。

* 周行一/讓私中成12年國教的成功動力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8725189.shtml

【聯合報╱周行一】2014.06.07 (作者為政治大學財務管理系特聘教授)

....因為對十二年國教信心不足,已經有不少父母將子女轉往私立中學,這個趨勢其實是我國教育轉型的契機,我們一定要把握良機,讓台灣擁有多元的教育環境,公私立學校相互競爭,同時讓政府能全力投入公立教育中。

我們的策略應當是,讓願意負擔私校費用的父母自由選擇,停止管制私校學費,同時不再補助私立學校,以最低度的管理讓私校真正能夠走出自己的教育特色。將來就會有更多的私校會吸引更多的學生,而政府反而會因此有更多的資源,集中投入在學生數變少的公立學校體系中,結果會是私校與公校良性競爭,只要私校愈來愈好,公立學校就會有必須進步的壓力,也變得愈來愈好。

我國想要教育出具備創造力的學生,就必須要有靈活的教育體系,單一的課程內容標準及僵化的教學方式,不可能教育出未來世界所需要的人才,讓學校及父母自己決定教育內容,才能符合社會的需求。

* 國立大學設分校 教部不樂見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607000335-260102

少子化衝擊,教育部持續推動大學整併,因此,明確表態不鼓勵國立大學廣設分校或分部,也不會補助經費,必須由各大學自籌。此外,監察院先前也曾對教育部及部分大學放任校地閒置提出糾正,要求教育部清查檢討。

多位大學校務主管私下表示,設立分校對一些大學來講其實是「錢坑」,若設在非都會區,可能面臨招生困難。此外,部分地方政治人物假借大學設分校的名目,去炒地皮或徵收土地,當地居民其實未必獲益。

教學相長
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

21 則留言:

fsj 提到...

22歲官芳瑀 韓彩妝賽金包銀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8726464.shtml

【聯合報╱記者顏彙燕/八德報導】2014.06.08

22歲的官芳瑀,上月16日到韓國參加「化妝協會長盃全國化妝大賽」,打敗來自日、韓、歐等千餘名選手,奪下新娘彩妝金牌和夢幻彩妝銀牌,官芳瑀說,「因為擔心這是最後一次出國比賽,用盡全力準備」。

官芳瑀小時候看到媽媽化妝台上的瓶瓶罐罐,也常吵著自己也想要,有次爸爸買了全套彩妝品當作禮物,讓才念小學的她,就喜歡往自己臉上塗塗抹抹,「也想跟媽媽一樣畫美美的妝」。

官芳瑀國中念音樂班,高中面臨升學抉擇時,捨棄熟悉的樂器,選擇從未接觸過的美容科,初期專攻美髮項目,雖然對美容彩妝很有興趣,但進入美容項目,當中「修眉毛」這關,始終讓她覺得難以克服。

她說,小時候看電視學卡通人物,把自己眉毛剃個精光,長大後不太敢再拿修眉刀,擔心失手也把別人眉毛剃光。為了克服心理障礙,官芳瑀訂下修百人眉毛目標,首先從周邊親友下手,越來越熟捻後,便開始帶著眉刀,到街上找路人免費修眉毛。在高中時期,官芳瑀常代表學校參賽,實戰經驗增加,也讓她的彩妝技巧越來越純熟。

官芳瑀曾赴印尼和馬來西亞參賽,每次出國費用都得花上不少錢,擔心之後沒有經費再出國比賽,將這次赴韓參賽,當作是最後一次出國比賽。

卯足全力準備,下課後就在學校縫製參賽的服裝,隔天上課再練習彩妝,這次以浴火鳳凰為概念的「綠鳳凰」拿下夢幻彩妝項目銀牌,新娘彩妝項目更一舉奪下金牌。

※ 相關報導:

* 高屏270童單車畢典 完騎120公里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785775

高屏地區四十所國小共三百位師生參與的國小單車畢業典禮昨天登場,屏東縣一百二十名學童上午八點半從縣府出發,傍晚抵達鵝鑾鼻燈塔領取畢業證書。



◆ 鍾漢良好神!命中大陸高考作文題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2/8726630.shtml

【聯合報╱特派記者林庭瑤/重慶報導】2014.06.08

大陸高考(大學聯考)昨天考語文試題,作文題目引起熱烈討論。北京卷要考生談北京的老規矩,重慶卷考租房爭議,廣東卷比較底片與數位時代,安徽卷談更動原著的爭議,湖北、山東與遼寧卷皆是上山看風景。考生吐槽北京卷照顧北京考生,重慶卷較接地氣,安徽卷最難寫。

新課標全國一卷的作文題目是「山羊過獨木橋」,在運動會中,原本兩人在橋中間相遇只能一人通過,結果有兩人雙雙通過,要考生討論此爭議。新課標全國二卷則是要考生談圈養野生動物反而使其失去覓食能力。

北京卷作文羅列北京老規矩,如笑不露齒、話不高聲等,引發考生哪些思考。網友吐槽說,「父母不是北京人的考生,如何寫北京老規矩?」上海卷作文考,「可以選擇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須穿越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

四川卷作文是「人,只有在自己站起來之後,這個世界才能屬於他」,網友吐槽說:「四川考生拿到考卷時,應全部站起來!」至於江蘇卷作文考「青春是不朽的」,網友嘲諷說,「這是赤裸裸向『致青春』致敬啊!」

湖北、山東與遼寧的作文題雷同。湖北卷為「上山看風景,有人說好,有人說不好。」山東卷為「從窗戶看風景,有人說好,有人說壞。」遼寧卷則為「祖孫兩人坐在山上看風景。」

網友爆影星鍾漢良「洩露」廣東卷作文題目。因為廣東卷要考生比較黑白底片與數碼科技的時代,鍾漢良日前剛好在微博上談到這方面的感想。福建高考作文是「提到空谷,有人想到的是懸崖,有人想到的是棧道橋梁。」

網友們公認安徽卷的作文題目最難。安徽卷中,先描述有演員改動劇本台詞,一位表演家和一位劇作家為是否違背創作原意,引發爭論。浙江卷的作文題是「門與路」,門是路的終點,也是起點,可以擋住你的腳步,也可以讓你走向世界。

大陸廿一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今年大陸高考作文題目對考生提供不少思辨的空間,例如山羊過獨木橋(全國卷)、劇本修改誰說了算(安徽)等,但相對地也限縮學生發揮想像力。至於湖北的風景、福建的空谷等,就有些陳舊,學生很容易走上套路答題。

他建議說,作文主要是測試學生的思辨、表達能力,如果出題者的思維更開放,或者出多個題目由學生擇一寫作,可以使作文題目更多元化,也較能評鑑學生的真實水平。



◆ 韓國大學創利有成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608000129-260209

工商時報 譚淑珍 2014年06月08日

■當韓國大學畢業生,個個就業難中,大專院校卻多數是「創利」有成。

■More than nine out of 10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expected to keep tuition fees at the same level as last year or even reduce them.

在台灣,台師大學生們因校方打算對延畢生加收雜費,而「路過」教育部抗議。

在韓國,包括弘益、首爾、延世、慶熙與全南等大學則早在2012年時,就對「超過正規學期生」(也就是延畢生),制定了一套特別的制度,其實也就是「追加學費」的標準。

會對「延畢生」制定特別制度,主要也是因為在2012年前,延畢,除了時間成本外,是不需要繳納學費,還能維持學生身分,如果想要畢業,隨時補完學分即可,於是,在畢業即失業的現實中,選擇不離開學校的大學生是愈來愈多。

所以,首爾、延世等大學開始對凡未修滿畢業所需學分並超過正規學期,每延一學期,最少會追加1學分的學費,約5、60萬韓元(約新台幣2萬元)。

學費難漲 另尋開源之道

韓國大學生向來比台灣大學生強悍,他們不抗議?當然有過,而且,是前一年、也就是2011年,為大學學費太貴而抗議,當時的訴求是,要求學費減半。

學費,雖然沒能減半,但是,幾乎每所大學的學費都或多或少的減少了,例如首爾大學就減少了5%,所以,對延畢生能夠因此享有畢業生所沒有的學生身分,又能夠使用學校的圖書館、宿舍等而被追加學費,多數學生也就沒那麼想要為他們「捍衛」權益了。

其實,對延畢生追加學費,也是因為韓國各大學為了因應學費漲不上去而設想到的方法之一,在追加學費外,各大學也都有創利的法則。

就像台灣的東海大學有冠名牛奶-東海大學鮮乳,在韓國,不少大學也有冠名產品,只是,台灣東海大學的鮮乳不知是否算是學校的「創利」事業?不過,在韓國則絕對是創利事業。

冠名商品 年收益逾百億

像延世大學,2012年從冠名產品所得到的收益是3,733億韓元(約新台幣124億元),而延世大學的冠名產品,從延世牛奶、紅參、藍莓、巴西莓、酸奶到紫菜等,種類繁多。

以冠名產品創利僅次於延世大學的是建國大學,近來,建國大學不再以冠名產品而滿足,近年還轉進房地產,不但從事收費的老人療養事業,還蓋了高爾夫球場。

慶熙大學,是以韓醫(其實就是漢醫更名而來的)系所聞名,因此就以此為基礎推出了韓方洗髮乳、肥皂、面膜等美容產品。

不過,並不是所有大學的冠名產品都能夠成功,像西江大學,是所有大學中最早推出泡麵的大學,但是,吃過的人,都說:「吃了,可以減肥」,也就是說,很難吃,於是,就從市場上退出了。

還有,爾大學2012年推出了「首爾大學牛奶」,但是,因為賣太貴,學生拒買,所以,也在校園內絕跡了。

fsj 提到...

轉頭動口 腦麻生開發出輸入法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609000329-260114

中國時報 林欣儀/台中報導 2014年06月09日

為幫助畢業生增加就業機會,明道大學董事長汪大永規畫一套「321計畫」,透過推動產學合作與發展國際交流等方式,打造企業需求的人才,解決學生求職障礙,果然讓該校名列求職網站評選的全國私立大學就業率第7名。

明道大學畢業生張軒榮從小喜歡玩電動,他說,剛進明道大學時就立志當遊戲設計師,大三開始規畫將音樂與互動科技做結合,歷經1年時間才設計出「音感互動裝置」,期間也曾受挫灰心,還一度荒廢課業,但老師始終沒有放棄並從旁協助,才終於成功。

張軒榮的作品日前在設計展中,獲得日商遊戲公司青睞,邀他及設計團隊參加公司人才延攬計畫,最近正進行面試。明道大學董事長汪大永說,張軒榮歷經4年大學訓練,現在職場身價絕不只22K,甚至遠高於42K。

而罹患腦麻的顏毓瑾大學時念中文,研究所改讀資訊傳播系,卻因肢體障礙,使用滑鼠相當不便,為此,她與老師楊志隆合力研發全台首套「快速輸入法」,只要轉動頭部或以口部張合的動作,就能打出各種文字,縮短5倍打字時間,目前已進行專利申請。

顏毓瑾希望透過這套設計,幫助與自己有同樣困難的身障者能獲得更佳的生活品質。汪大永指出,明道大學最大的特色就在於老師,他們能以自己的研究精神來引領協助學生,楊志隆與顏毓瑾的發明就是具體展現。

汪大永強調,明道大學是21世紀的大學,包括系所配置、課程與發展都以21世紀的眼光做定位,其中,聚焦於精緻農業、餐旅管理及景觀與綠環境設計的3大重點系所就是掌握最新產學趨勢而設計,並以此「三星計畫」落實為企業育才。

他說,校方並以布局全球的國際化觀念推動兩岸及國際交流,其中包含有擴大兩岸與海外產學實習交流、設置海外分校等,此外,在拓展校友網絡、企業合作與能力養成的職場接軌方面,長達1年的實習期讓學生擁有企業所需的專業技能,才能創造高就業。



◆ 君毅高中證照王 她手握24張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3/8727868.shtml

【聯合報╱記者蘇木春/竹南報導】2014.06.09

苗栗縣竹南火車站與私立君毅高中昨天在站前廣場舉辦台鐵127周年慶及校際聯合成果展演,並為170名考取乙級技術士證照的學生授證,其中學生王立昕考取24張證照榮登證照王,相當不容易。

竹南火車站前廣場一早即擠滿許多觀看表演的家長與觀眾,由大華科技大學三太子逗鼓陣開場,熱鬧滾滾,竹南火車站站長顏栢齡說,火車站與社區關係密切,除提供交通功能,也將提供廣場舞台辦理活動,與大眾拉近距離。

君毅高中在站內設有電子機器人、創意料理與創意服裝靜態展,並邀學生上台大跳總舖師之舞,他們身穿廚師服手拿鍋鏟、鍋具,跟著音樂跳出逗趣舞步,讓觀眾捧腹大笑,育達科大競技啦啦隊也小露身手,技術高超的空中翻轉、跳躍,吸引民眾目光。

校方也為考取乙級技術士證照的170名學生授證,並表揚30名考取4張以上丙級證照的學生,資料處理科學生王立昕考取24張證照,榮登證照王,她靠著證照與平時苦讀,透過繁星計畫錄取台灣科技大學。她說,每天與書為伍,回家後還得準備證照檢定,母親鄭瑞文是科上老師協助複習,還有其他老師指導,才有如此豐碩成果。

校長林慶旺說,校方長期推動考照政策,家長會也訂出獎勵辦法,考取乙級技術士證照或取得四張丙級證照,每人頒發800元獎學金,昨天總共發出16萬元獎學金鼓勵,期許學生再接再厲。

※ 相關報導:

* 3D設計教育 校園打通關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727990.shtml

為縮短全台學生的數位落差,在校園散播3D設計種子,全球3D設計、工程及軟體廠商歐特克(Autodesk)公司和聯強合作,將展開一連串校園3D設計教育深耕計畫。

* 感謝捐書 秀巒學童搭竹屋迎賓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5/8727863.shtml

新竹縣尖石鄉後山的秀巒國小在廁所貼公告募集二手童書,獲得遊客熱烈回響,不到1年就募集到3萬多本二手童書,校方到養老、錦路、泰崗、田埔、控溪5個部落收書點逐一載回,讓學童有書可看,圖書室藏書大增。



◆ 會考改革3關鍵 擺脫盲與慌
http://udn.com/NEWS/OPINION/X1/8728207.shtml

【聯合報╱何仕仁/台中教育大學數學教育學系助理教授(彰化市)】
2014.06.09

近日免試超額比序—會考成績採計吵得沸沸揚揚,各國中端學校,行政忙、導師累、家長盲、學生慌。面對國中會考制度引發的民怨與爭議,教育部長蔣偉寧表示將全面檢討會考制度,這是目前出現的第一道曙光與契機。

各招生區比序幾乎比到見骨,但積分採計與公布方式,卻是有城鄉差距與失公平性的。以彰化區為例,雖然各高中職免試名額幾盡開出,但對外比賽的積分占了六分,比例之重成為會考之外的另一決勝關鍵,這部分的積分累計相當不容易,這也就是為什麼不需像其他招生區比到幾科A++方能錄取第一志願的原因。不再是苦讀就能出頭天的日子,卻讓學子沉溺在汲汲於求、累積多元變相積分的痛苦日子。

因此,應先針對全國十五個就學區進行超額比序積分之整合與檢視,避免各就學區採計方式多頭馬車、無所適從,成為眾矢之的,造成後續選擇有利於自身條件的跨區外移就讀情形,甚至放棄公立國中就讀私立學校等特殊現象。

再者,必須正視會考在整個免試的第一關鍵角色,寫作級分呈現多寡之爭論應不是重點,重要的是如何呈現學生的閱讀輸出與語言表達,這是學習與理解的基礎,寫作不應成為代罪羔羊,需改善與配套的是這關鍵會考的成績呈現方式,包括寫作級分與各科等級標示的比序順序,務實考量各就學區考生的會考序位區間公布與否,深度思考前述作業會否直接影響後續志願選填,當學校、家長與學生都在盲與慌的情境中度過時,這連帶關係都是會考結束後該通盤檢討之處。

同時,各就學區公布個別序位之比率及累積人數區間後,殊不知另一波的駭浪也即將到來,在個人超額比序條件不利的狀況下,積分居於劣勢的學生,只要學科有把握,目標明確,便會在自己、家長與學校的鼓勵下繼續衝刺特招,目前特招考試分發,全國招生名額近一萬五千名,明星高中占了五成五,對這群學生而言,的確是另一機會,但也是折磨。

從本次會考的設計談起,各科題型極具鑑別度,獲得5A的學生人數有一六五二六人,占全國考生比例的六‧二一%,若加上作文滿級分則剩二二七六人,比例不到一%,且各科皆有能力等級加標示的呈現,雖是標準化測驗,但從測驗統計學上的常態分配之相對位置與百分等級之累積百分比,卻已能清楚區隔出學生學科能力之高低,足以做為各學術性向之高中選才的依據,也符合適性且多元入學之理念,其實不需再辦理一次全國性的特招考試,勞民又傷財,在標榜減輕學生升學壓力的教育政策下,何等諷刺。

※ 相關報導:

* 教部:填志願不延後 明年再改進
http://mag.udn.com/mag/edu/storypage.jsp?f_MAIN_ID=484&f_SUB_ID=5643&f_ART_ID=518280

家長團體昨天緊急要求教育部免試入學超額比序廢除比「志願序」,並延後選填志願的截止時間。教育部回應,基於信賴保護原則,今年各項程序、計分方式、填寫志願時間仍須遵循簡章,絕對不會改變。

fsj 提到...

彰化偏鄉小校6朵花 獨輪車奪冠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4/8730025.shtml

【聯合報╱記者凌筠婷/大城報導】2014.06.10

大城鄉頂庄國小地處偏遠僅有84名學生,為了發展校園特色而組成獨輪車社團,學生努力練習,最近參加「教育盃全國獨輪車錦標賽」獲得團體組和雙人組花式冠軍,努力終於有了成果。

「我接了社團才開始學獨輪車,學生都比我厲害」指導老師許家福說,獨輪車是頂庄國小特色,他指導社團一年多,不少學生都是從三年級就開始練習獨輪車,技巧比他還要厲害。

許家福上網搜尋獨輪車影片研究隊形和技巧,還到桃園縣向專業獨輪車教練請教,再和學生一起研究練習,這次參加比賽的六名選手全都是女生,他說:「這些女生韌性十足,不怕苦、不怕摔,表演起來又優美」。

六年級學生許芸瑄和吳旻純這次在雙人花式項目中勇奪金牌,她們自己編排隊形,許芸瑄說,雖然有時會意見不合,但因為吳旻純想法多,所以她最後還是盡力配合,兩人感情非常好。除此之外,隊員們總是抓緊時間練習,即使假日也不放鬆,許家福看到學生努力的樣子,也相當欽佩,假日回校陪學生練習。

學生說,剛開始學獨輪車,光是上下車就摔了很多次,身上到處都是瘀青,但練久了抓到訣竅,現在就能流暢地轉彎、穿越手搭手的山洞,變化出很多隊形,「練會新動作很有成就感」。

校長洪信德也說,獨輪車訓練過程,學生也學會吃苦耐勞、面對挫折,即使在表演中摔下車,也能冷靜地再上車跟上隊員腳步,能得到金牌,對她們來說是很大的肯定。

※ 相關報導:

* 新豐童台北行 欣賞藝文看圓仔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6/8730091.shtml

屏東最北的偏鄉小學新豐國小為讓學生走出校園,體驗各種生活方式,今年申請「2014年美育之旅」帶著學生到台北旅行。....校長李忠屏表示,學校的藝術與人文課程應該走出教室,實際體驗與觀察生活周遭美的元素,才能讓藝術種子種進孩子的心中,「希望這些種子可以慢慢萌芽。」



◆ 5A不要看:關心「非精英」學生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8731308.shtml

【聯合晚報╱社論】2014.06.10

十二年國教的第一次國中會考,媒體反映「哀鴻遍野」。尤其傳出,如果差一級作文排序,可能差個幾千名次,這讓家長聲嘶力竭抗議,「部長你嘛幫幫忙」。評論者嘆息,「比序比到見骨」。

但這是否真實的整體國三生的現象呢?有網友直言,是「一堆5A++家長每天在幹譙…占全體家長幾趴?」的確,越是強烈希望、或自認有希望進入明星高中就讀的家庭,越是對比序「寸土必爭」,擔心「高分低就」。演變至此,十二年國教的假面具已完全揭穿。

論國民教育,本來「會考」的用意只是畢業門檻,但現在會考成績拿來鑑別能否進明星高中嫌不夠精確,所以發展出複雜無比的比序規則。曰「國教」,卻第一非義務性質;第二非全面免學費;第三非免試;第四,非全國學生都有就近、均質、令人放心的社區高中可就讀。這樣還叫什麼十二年國教?

「國民教育」用的是全體納稅人的錢,不但應平均分配資源,關注全體學生的受教權益(而非聚焦於精英學生的比序利益),甚至更要特別補足偏遠、弱勢學生的不足。教改施行之初就提出過宗旨:把所有學生帶上來,認為升學制度和資源不要只為前30%的學生著想。但發展至今,社會的發言權,或曰媒體鎂光燈焦點,還是為精英家庭所獨占,難怪網友對「一堆5A++家長」意有所指。

今天的聯合報民意論壇,有教育工作者投書問「幾A才算是精英?」,寄望「沒有聚光燈護衛的孩子」未來的受挫力比5A生更強韌,變成社會中堅。李家同教授也「苦苦哀求政府」,給「不僅隱形而且無聲」的弱勢學生幫助和關心。

以上意見,恐怕非5A學生家長所掛心,但我們忍不住還有一言:是建中、台大因學生而偉大,而非學生因進了建中、台大就自動變偉大。有吳寶春、嚴長壽非高學歷的例子在前;有台大畢業生陳水扁貪腐、馬英九被罵bumbler的例子在前;有林百里說「超恨台大電機系」的例子在前。教育工作者苦口婆心勸慰家長,「停下呼天搶地與搥胸頓足」,幫助孩子在逆境中成長;這才是一句有智慧的話。

※ 相關報導:

* 國中會考/幾A才算是菁英?
http://udn.com/NEWS/OPINION/X1/8730496.shtml

【聯合報╱翟敬宜/教(新北市)】2014.06.10

國中會考第一次免試還沒放榜,家長和考生的情緒已經鋪天蓋地,就像這幾天的暴雨般一觸即發。媒體報導有多少5A生因為作文差了一級分,或哪科少了一兩個加號,志願跌到天邊,小孩哭斷腸,大人急到要掛精神科。

馬上有官員說,那明年寫作改成三級好了。但新聞並沒告訴你,寫作比序的重要性只存在於頂尖5A生。到了4A、3A、2A…,超額比序根本輪不到寫作,前面各學科的比序早就比出高下了。

會被如此放大討論,是因為這社會的所有聚光燈只習慣打在一種人身上:成績定義下的「菁英」。菁英不能委屈,菁英必須有足夠機會讓他們去明星高中就定位。

幾乎沒人願意報導2A以下的考生該怎麼面對現況。似乎人人同意,反正又不是學術取向的小孩,念哪裡都一樣,就選職校或就近入學就好啦。確實,在十二年國教的制度設計上,他們最被鼓勵就近、適性入學,而且占比例最多。



◆ 國中會考/李家同:用功三年 大家都是C…
http://udn.com/NEWS/OPINION/X1/8730491.shtml

【聯合報╱李家同/清大孫運璿榮譽講座教授(新竹市)】2014.06.10

這幾天,媒體都在報導免試升學的種種問題,大家最關心的是志願序所引起的困擾。我非常同情這些家長,但我們似乎忽略了一個更嚴重的問題,所謂免試升學,其實是要考試的,叫做會考,會考大致分三級,A(精熟)、B(基礎)和C(待加強)。教育部公布的資料顯示,全國在英文和數學上都有卅三%的學生屬於待加強。

如果全國有卅三%的學生待加強,那麼偏遠地區一定有更多的學生被貼上這種標籤。果真如此。有一所國中並非最偏遠的,離城市只有卅分鐘的車程,結果英文和數學都有七十%的學生待加強。離城市車程一小時的一所國中,全體學生英數待加強。這所國中的學生中,也有相當用功的,其中第一名一直保持第一名,這是他很用功得到的結果。但這次會考成績公布後,對他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因為的確有很多學生是在玩耍的,可是根據會考的成績,大家都是C。早知如此,他又何必用功?

在會考之後的幾天,我就收到一封信,信的主旨只有三個字,「救命啊」,沒有內容,但附了一個英文會考的題目。我看了這個題目以後,實在有一點迷迷糊糊。我覺得如果我當年國中才畢業,絕對不會做這個題目,所以我就將這個題目寄給六個人看,其中四位有博士學位,二位有碩士學位。兩位是大學校長,一位博士學位來自英國劍橋大學。結果全部零分。其實只有二位作答,四位完全放棄。

這題目叫考生閱讀一張表,表上有十個前十名的城市,有一題問以下的句子是否為真,句子說,前五名的城市中,有一個是東部的,我完全看不出前五名的城市中,有哪一個是在東部。結果有人告訴我,如果我看第六名城市,就會發現一句話,「這是我們選拔中,來自東部的第二名」。由這句話我們可以推斷,前五名中,有一個城市一定也是來自東部的。這到底是考英文,還是考智力測驗?不論如何,弱勢孩子看到這種題目,絕對害怕的。

我曾經寫過文章,苦苦哀求教育部在會考的題目中一定要有基本的題目,我仔細地看了這次會考的英文考卷,沒有一題是基本的。當然,對於出考題的學者來講,他們一定會認為有不少的考題是基本的,至於我所想的基本題目,他們是完全不屑一顧的。這些學者可以說完全不知民間疾苦,他們不知道我們很多的小學生畢業時,英文連廿六個字母都寫不全。對於這些學者來講,這種學生是不存在的,應該屬於隱形人。即使成績公布了,有三分之一的同學在英數方面待加強,他們也無動於衷。理由非常簡單,這些人不僅隱形而且無聲。

可是,政府不能不面對這一個可怕的事實。教育部官員成天說會考的目的是要知道學生的程度,用這種考題可以知道學生的真正程度嗎?教育部官員不妨去一些偏鄉學校看看他們前幾名的學生,究竟是不是在英文和數學上完全一竅不通,還是已經學會了最基本的功夫。

教育部官員又說,希望考生不要對分數斤斤計較。我只有嘆口氣,那位第一名的同學,只要多做對一題,就不是待加強了。

最後,我再次苦苦哀求政府,希望他們知道弱勢孩子最需要的是關心和幫助,最不需要的是打擊。

fsj 提到...

嚴震生/從碩博士論文看頂尖大學的卓越性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8730490.shtml

【聯合報╱嚴震生】2014.06.10

每年六月至七月,是各大學研究所碩博士生論文口試的高峰期。為了趕畢業,許多論文都是倉促完成,不僅整體架構不夠完整、論述的邏輯前後矛盾,部分則是文句不夠通順,不時還出現錯字。最糟的是體例格式完全不合學術論文的要求,有學生在論文中使用不同的字型及不同的行距,有學生中文參考文獻未依筆畫、外文參考文獻未按字母排序。許多時候,很清楚可以看出學生剪貼網路資料,而不作任何改寫或調整。

整體而言,若是單看論文的品質,我們幾乎可以決定授與學位的大學對學術不夠尊重。當這些品質不佳的論文出現在所謂的「頂尖大學」時,我們真的要懷疑它的卓越性何在。

個人在國內念研究所時,第一學期就有一門課是學術論文的寫作,特別是注釋及參考書目該如何標明。我們是在圖書館內上課,檢視每本書的作者、書名、出版社、出版時間等基本資料,學習該如何正確登載這些參考文獻,包括若是引用時多少文字以上,就不能夾在句中,而是要單獨一段引述。

當年最多使用的寫作聖經是《芝加哥格式手冊》及《現代語言學會學術出版手冊及指南》;社會科學領域則有《美國心理學會出版手冊》,正文中夾注的《哈佛參考文獻體例:學生格式指南》也很通用。無論是採用哪一個體例或格式,最重要的是從一而終。

當年在美國寫碩士論文時,具文書處理功能的電腦尚未問世,因此論文需要用英文打字機一個一個字敲出,萬一打錯就得整頁重來,因此格外小心。經濟較為寬裕的學生,還可以花錢請專業的人士代為打字,但我們沒有這個能力,只能在夜深人靜、孩子睡覺時,謹慎專注地慢慢完成。

找專業打論文者的好處,就是他們非常清楚知道論文的格式,你只需要將清楚的手稿或自己打字的修正稿交給他們,基本上就能符合學校的要求。反之,若是你得自己動手,還得用尺量好上下左右的邊界該有幾公分、頁碼究竟該在右上角還下方中間、標題的格式及行間的距離等,都不能有一絲差錯,否則在繳交時就被收件的秘書打回。因為每個系或學院都有它的一致標準,完全沒有妥協的餘地。

在我開始寫博士論文時,個人電腦尚未問市,只能使用系上的公用電腦輸入論文,但已經覺得輕省很多,因為它會幫你訂好格式,同時各行能夠左右對齊,整體感覺很有出版品的價值,最重要的是完全不擔心打錯字,因為可以修正。難怪我碩士論文僅勉強擠出一百頁左右,但博士論文洋洋灑灑寫了五百多頁,這或多或少與擺脫打字機不能出錯的夢魘有關。

科技的進步增加了寫作的方便性,但並沒有論文的品質,因為現在的學生似乎不懂得如何善用新的寫作資源。「拼字及文法檢查」至少可以避免出現別字或文法的錯誤,「尋找」和「取代」可以確保翻譯的人名或專有名詞達到一致性,然而這些工具卻未能協助提高論文的品質。至於體例及參考文獻方面的錯誤,也可直接比對各系所要求的格式予以修正,絕非難事。真正頂尖大學,應是教導學生在小事上忠心,以後才有可能追求卓越。

許多找我擔任口試委員的研究生事後可能都會後悔,因為即使論文具有學術價值,但若格式前後不一,我會讓學生知道即使通過口試,我還是不會簽字,直到最後修改完成到我認為符合基本學術規範後,才會放行。畢竟,學生可以偷懶,但教授卻不能偷懶,你難道願意在品質很差的碩博士論文上留名,為它背書嗎?

(作者為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美歐所研究員)



◆ 工學博士回成大 沒教工程改講文學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786058

自由 2014-06-10

〔記者孟慶慈/台南報導〕成大校友、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土木工程博士夏祖焯,以客座專家身分回母校成大開設四門外國文學課程,供非文學院學生選修,其中兩門課超過百名學生選修。工程人開文學課程,在台灣的高等教育頗為少見。

夏祖焯出身文人家庭 底子硬、獎多多

夏祖焯雖學工程,卻出身文人家庭,父親夏承楹筆名何凡,是著名專欄作家,曾任國語日報社長及發行人;母親為《城南舊事》作家林海音。從小耳濡目染,也在文壇展露光芒,一九九四年以長篇小說《夏獵》獲得國家文藝基金管理委員會頒發的「國家文藝獎」,二○○六年在美國獲頒美洲中國工程師學會「科技與人文獎」。

筆名「夏烈」的夏祖焯,先後在世新及清華大學教現代文學,今年二月起在成大水利及海洋工程學系與通識教育中心聯合辦理下,開設「近代美國及日本文學」、「電影與文學(美日)」、「電影與文學(歐洲)」及「近代歐洲文學」等四門文學課程,共計三百六十七名非文學院學生選修,其中以醫學系及水利系學生最多。

夏祖焯說,工程師有兩大特色,一是要負責任,一要解決問題,但較缺少文學及藝術薰陶,希望學弟妹累積理工基礎學識之餘,展開視野接觸不同領域;開設文學課程,希望為非文學院的學生打開另一扇窗戶,增加文藝氣質,開展心胸。他也鼓勵年輕人不應受限於科系,應勇於嘗試、鑽研有趣事物。

他畢業於成大電機系,在美取得土木工程博士學位,在美曾任橋樑工程師、大地工程專案經理等職務。著有《流光逝川》、《近代外國文學思潮》、《最後的一隻紅頭烏鴉》(又名《白門再見》)、《夏獵》等書。

fsj 提到...

罕見畢業證書 一人兩張,兩個學校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4/8732603.shtml

【聯合報╱記者黃寅/大里報導】2014.06.11

中興大學附設高中昨天畢業典禮,在學生要求下,校方加印一張以「國立大里高中」為校名的畢業證書,學生成為極罕見有2張畢業證書的高中畢業生。

校方指出,因為這屆畢業生是由國立大里高中改制為興大附中後第一屆,他們高一、高二時讀的都是國立大里高中,學生們基於懷念,主動要求學校加印舊校名畢業證書。校長游源忠認為,學生們懂得懷念、不忘本,是好事一件,因此同意替學生圓夢。

不過,加印的國立大里高中畢業證書,除校名不同,畢業證書上也未蓋鋼印,加註「紀念版」小字區分,仍只是紀念價值,沒有真正的畢業證書效力。

興大附中畢業生籌備會學生印制畢業紀念冊,正反面也各以興大附中和國立大里高中為名。對於明年、後年的畢業生,校方說,因也經歷過「國立大里」時代,若學生要求印製紀念版畢業證書,校方也會一圓學生心願。



◆ 選填志願為何變成了俄羅斯輪盤?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8732988.shtml

【聯合報╱社論】2014.06.11

連日來,全台廿七萬國中畢業生為如何選填高中志願弄得焦頭爛額,許多家長與老師同樣飽受煎熬,怨聲載道。原因無他,十二年國教倉促上路,各項升學考試、登記、分發制度隨之調整,在遊戲規則紛亂、資訊又不夠透明的情況下,第一屆十二年國教新生儼然成了這項教育「德政」下的首批白老鼠。

這樣的亂象,其實是去年人們即已預料到的事。去年,在規劃不夠妥善、宣導未盡普遍、財政不足支應的情況下,教育部不顧各方反對,強行推出既須付費、又得考試的「半調子」十二年國教;當時,外界即可預知這場兵荒馬亂的情事勢必會發生。為今之計,中央和地方教育部門恐怕只能虛心針對現有缺失,積極修改補強;重要的不只是要紓解民怨,而是要回到教育作育英才的初衷,才能避免因制度不善造成一整個世代的學習困擾和挫折。

綜合各方的反應,目前學生在選填志願時抱怨最多的問題主要有三:第一,是「志願序」所占積分過高,尤其不同地區的志願序扣分機制,再加上會考成績資訊不足,沒有落點可為預測依據,造成學生選填志願時的莫大焦慮。第二,是基北區「作文」分數所占比重過大,即使五科全拿A++,但作文不到最高的六級分,便無法進入第一志願;作文分數的否決性關鍵,確值得商榷。第三,是選填志願的時間太短,學生從收到會考成績到選填學校,只有短短幾天的考慮期;而今年是首次舉辦國中會考,學生和家長對制度都非常陌生,備感求助無門。

也正因為這種種不確定因素,許多學生和家長形容這次選填志願就像在「賭博」,只能閉著眼睛碰運氣。情況最慘烈的,則是那些各項皆優卻唯獨某科稍次的學生,在患得患失下,簡直像是在玩「俄羅斯輪盤」,運氣好的或能逃過一劫,運氣差的則子彈穿腦。試想,十二年國教的本意在延長義務教育,提升下一代的教育品質;而今,選填志願卻變質成一場「大博弈」,豈不荒謬絕倫?

上述問題,從決策者的立場看,或許都只是「技術性」的小事;然而,每一項問題都紮紮實實地困擾著眾多學生和家長,更影響到教育制度的本質與公平性,因此無一可以輕忽。以「志願序」問題為例,這項設計原是為了消除明星高中的迷思,鼓勵學生就近選讀社區高中;但是,採取「扣分」作為懲罰手段,以強求學生降低選填的志願目標,結果只是造成更多的焦慮和恐慌。官員或許可以譴責那些學生或家長過度迷信好學校,但是,教育部門利用奇怪的遊戲規則來執行其道德訓令,其實也難謂之正當。

任何制度更張都會引發適應上的問題,決策者和民眾雙方都必須尋求設計的調整和心態的改變,以求制度和人性的契合。教育制度的改革,則尤忌躁進;因為任何課程、考制、分發的變動,都會牽動一整個世代的受教權,影響一整個世代公民的氣質和素養,豈可不慎?

過去廿年台灣的教改,固然創造了更多元、開放的入學管道,並力圖減低學生的學習壓力;但與此同時,我們卻也看到一個世代學習力與學習動機的衰落,與其他國家相比,在不少學科上的競爭力也明顯下降。這點,恐怕是台灣社會不能不正視的問題。簡言之,在一些教育團體或決策者反覆的倡導下,台灣教育是不是過度強調「減壓」而疏忽了學習本身的意義,是不是過度強調消除「明星」而有流於集體「平庸化」的危險,是不是在「繁星」與「多元」的美好口號下忽略了真正的偏鄉弱勢教育,是不是過度向「政治目的」傾斜而剝奪了老師教學的樂趣;凡此種種,皆值得我們深思與警惕。

十二年國教的起身第一炮,學生選填志願竟然變成一場押賭遊戲,這絕非小事一樁。雖然主要問題集中在基北和高雄等大都會區,但這反映的正是台灣人口稠密地區的教育競爭現象,教育部門不宜以「家長勢利」之類的理由一語推託。請教育當局設身處地想想學生的處境吧,同時也請設法下放一些權力,讓地方能有因地制宜的創意。

※ 相關報導:

* 蔣偉寧道歉「會檢討我們的責任」
http://mag.udn.com/mag/edu/storypage.jsp?f_ART_ID=518869

十二年國教上路引爆家長痛批是「殺人政策」,被批「神隱」多日的教育部長蔣偉寧上午表示,十二國教已計畫多年,絕非匆促上路,如今踏出第一步卻遭遇種種難題以及造成家長、學生的壓力、困擾,他為此感到抱歉,在後續的特招等作業完成後,「檢討我們的責任,我會積極處理。」

* 冷眼集/制度違反人性 十二年國教註定跛腳
http://mag.udn.com/mag/edu/storypage.jsp?f_ART_ID=517911&kdid=AR10&r=9

....昨天會考成績單公布後,不少國中提供「K書中心」,讓A段班學生專心拚特招;最該進行補救教學的C段班學生,提早在校放暑假;人數最多的B段班學生,陷入進退維谷的焦慮,既擔心想讀的學校被A段班學生「卡位」,而被迫去讀偏遠高中,又沒有實力考特招。

....志願序也要算積分,這項規定更是「舉世無雙」的笑話,第二志願以後就會被扣分,形同「懲罰」,也讓選填志願呈現「混沌」狀態,逼得A級考生先卡位「一免」再放棄考特招,除了造成高中板塊的大挪移,也可能造成缺額過多,如同對免試入學制度「打臉」。

十二年國教是國家政策,教育部實在沒有道理把責任都推給招生區,畢竟各招生區的遊戲規則,是在中央政策的大框架底下去設計,也送教育部核備。

設計制度的大人們醒醒吧!面對現實吧!種種不合人性的設計,已以太多的孩子為代價。明年是否還要硬著頭皮跛腳走下去?教育官員應以彼亦人子之心,回歸人性想一想。

* 冷眼集/被菁英綁架 走味的國教
http://mag.udn.com/mag/edu/storypage.jsp?f_MAIN_ID=484&f_SUB_ID=2181&f_ART_ID=518872

....從訂出十二年國教期程開始,就不斷有專家警告,在學生人數尚未大幅下降前,倉促推動十二年國教不僅花錢,也無法達到效果。但為了兌現馬總統教育政策,官方一意孤行,基層也只能戴上鋼盔勉強應戰。加上討論過程中,始終無法逼迫明星高中放棄特色招生,結果就是明星高中保衛戰大獲全勝,讓所有考生一起跟著玩分數。

fsj 提到...

這一課、這一刻 讓偏差生變藝術家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7/8735298.shtml

【聯合報╱記者范振和/花蓮報導】2014.06.12

慈濟大學與花蓮高工共同規畫「這一課、這一刻」攜手方案,昨起3天展示學生的繪畫成果,讓原本行為偏差的學生變成「青少年藝術家」,在廢棄課桌椅上作畫,尋回彩色人生。

慈大社工系20名學生與花蓮高工教官室轉介的行為偏差學生13人互動,參與慈大助理教授黃韻如、心理師徐堅璽、花工教官羅光屏共同規畫「這一課、這一刻」,從今年3月展開計畫,這群學生從抗拒、懷疑、冷漠到穩定、快樂學習,孩子的努力讓大家都看到了。

「一開始並沒有想要展覽。」黃韻如說,有一堂課她要求學生畫出「自己看到的自己」與「別人看到的自己」,結果多數學生畫出別人眼中的自己都是負面的,其中一位甚至在白色圖畫紙只寫上「空氣」兩個字,讓她心疼。

她也提供台北市社子國小淘汰的廢棄桌椅當畫布,讓這群學生盡情發揮,沒想到這些別人眼中的「空氣」、「歹囝仔」畫得既美麗又有內涵,也畫出了成就感、自信心。

羅光屏表示,其中有一位放火燒學校桌椅的學生,經過「這一課、這一刻」美化廢棄桌椅後,愛極了課桌椅,甚至拜託慈大讓他帶走當紀念品。

慈大社工系學生賴旻萱說,在繪畫過程中,她感受到青少年不擅表達,但內心很希望受到大人肯定;鄭宇倫表示,在陪伴青少年進行課桌椅創作過程中,看見青少年努力嘗試改變自己,讓他相當感動,希望這些作品在慈大人文社會學院圖書館展出期間,能獲得更多的關愛與掌聲。

※ 相關報導:

* 國中適性輔導 學子找到興趣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786768

三灣國中推動技藝教育及適性輔導向下扎根,讓國中八年級學生到摩托車行學習換輪胎、拆座墊、換傳動系統等技術,昨天上午結訓,其中學生徐銘偉因為找到興趣,晚上還會持續到店裡學習到打烊,未來已打算報考高職動力機械相關科系。

* 3人棒球創新玩法 小校獲大獎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6/8735017.shtml

體育署長何卓飛昨天至屏東探訪高樹鄉新南國小3人制棒球,新南研發的3人制棒球,去年獲教育部「體育課好好玩—創意教案與親子共文甄選」特優獎,校方希望將3人制棒球推廣成全民運動,讓每個孩子都能享受打棒球樂趣。



◆ 劉屏專欄-美國學生的作文課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612000864-260109

中國時報 劉屏 2014年06月12日

台灣的有識之士擔心學生的國文程度與作文能力。美國的情形又如何?這要從兩個敘述說起。

第一個是:美國學生寫作文,但比台灣學生少得多。第二個敘述是:美國學生寫作文,但比台灣學生多得多。這兩個敘述自相矛盾,卻是事實。正因為這個明顯的矛盾,使美國學生的英語、作文能力維持一定水準。

冗詞贅句比台生少

美國很多中、小學根本沒有語文課本,而是由任課教師依據課程標準挑選教材。通常沒有專門的作文課,而是由學生在課後寫作。國中、小階段,往往只要求2、300字,每周一篇不等。高中要求多些,但也只是7、800字,且常常幾星期才寫一篇。所以美國學生的作文壓力比台灣輕鬆得多。

那為何又說美國學生作文的負擔很重呢?因為其他科目常常要求寫作文,例如歷史老師要求學生選定某一重大事件撰寫報告。又例如華府近郊某高中的社會課,教師要求學生撰寫「你家族中,最年長者的童年生活」,學生不但要從書籍、網路上蒐集各種資料,最重要的是要訪談這位長者。這不就是作文?

科學課也要寫作文,例如實驗的題目是「不同的音樂對植物生長的影響」。學生除了觀察、紀錄、分析,還要向全班同學報告,報告要以書面為底稿,這就是一篇踏踏實實的作文。

筆者鄰居一位孩子上網購買太空人服裝(當然只是外型類似),因為他要向全班介紹首位登陸月球的太空人阿姆斯壯。他說,服裝好辦,只要父母肯出錢;報告可是一點一滴的心血結晶,也就是作文。他說,他的姊姊比較節省,前幾年報告護士南丁格爾的生平,穿件白色衣裳,再用白色紙板摺個帽子就成了,一毛沒花。

既然各種課程都要寫作文,不知不覺就累積了知識,學習了新的字彙,也拓展了視野。經年累月,英文程度就提高了。且不說什麼鞭辟入裡、入木三分、振聾發聵、酣暢淋漓,至少冗詞贅句比台灣學生少得多。

時下中文寫作的毛病愈來愈多,原因很多,例如受到英文文法及句型影響,但更多的是缺乏自覺。例如,英文的抽象名詞,中文本來就有對應的字,而今非加上「性」字不可。「積極、全面」,寫做「積極性、全面性」。

甚至還出現「意義性」一詞。明明就是「這件事很有意義」,卻說成「這件事很有意義性」。彷彿沒有「性」,就寫不出名詞。「性」泛濫至此,動詞則非「做」不可。「報告」是動詞,偏偏寫成「做報告」。「調查」即動詞,偏偏寫成「做調查」。明明就是「旅行」,偏偏寫成「做一次旅行」。練習變成「做練習」,表演變成「做表演」,示範變成「做示範」。久而久之,中文的動詞會只剩下一個字:「做」。

有一回,黃金時段的電視新聞主播說道「做為七三天的訪問」。繼續聽下去,原來說的是「做為期3天的訪問」。為什麼不簡潔俐落的說「訪問3天」呢?

有位仁兄因為交通違規被警察攔下。警察很客氣的說,要「做個開罰單的動作」。這位仁兄心想,既然做個動作,就不會真開罰單了。結果他大失所望。

金融界的朋友說,時下的訓練是「對顧客講話要盡量客氣」,具體作法是加上一些字句,所以到處都聽得到「…的動作」。例如餐飲店的服務人員說:「您可以使用這一個湯匙在這一個杯子裡稍微做一個攪拌的動作」,不就是「您可以用湯匙稍微攪拌一下」?

中文程度愈見低落

更糟糕的是,直接敘述與間接敘述都分不清。某名流說:「再3天要過我媽的壽」。有媒體報導如下:某名流說:「再3天要過他媽的壽」。

語文程度低落,立法委員聽不懂「偶語棄市」一詞。「爾愛其羊,我愛其禮」在某機關的會議紀錄變成了「爾愛騎羊,我愛騎驢」。長此以往,《論語》上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不免變成「子在床上曰,睡得真舒服,不寫作業」。



◆ 洪蘭/教堂中震撼的歷史課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8735326.shtml

【聯合報╱洪蘭】2014.06.12

日前去愛丁堡開會,在路口看見一群小朋友排隊進入一座古老的教堂,便好奇的跟了進去,原來他們在這裡上歷史課。這教堂的四壁刻著幾百年來,為國捐軀的蘇格蘭子弟名字:「我主紀元XX年,高地XX兵團XX、XX,為國王和國家奉獻了他們的生命(gave their lives),他們將永垂不朽(They shall live forever)」。

這些小學生靜靜的聽老師講古老的戰爭,一邊看石壁上他們祖先的名字。老師指著壁上的名字對一個學生說:他來自你的家族;對另一個說:他是你的叔祖。這些孩子臉上都浮出驕傲的表情,我在旁看了非常感動。歷史是一個民族的生存史,這種震撼的上課方式奠定了孩子的國家民族觀念,燃燒了他們的民族自尊心。

我想起接待我們的教授說:「在這裡不要提英格蘭,我們是聯合王國(United Kingdom,UK)的成員,我們有自己的銀行、印自己的鈔票,我們不曾被人征服過,我們是驕傲的民族」。我忍不住問:「既然是驕傲的民族,為什麼你們的風笛聽起來這麼悲傷?」他說:「那是因為命運多舛,上天給了蘇格蘭很多苦難,磨練出她的人民堅忍不屈的性格,表現在我們的音樂中」。

的確,若是生於憂患,民族音樂當然是哀怨,但是「天勞我以形,吾逸吾心以補之,天厄我以遇,吾亨吾道以通之」,際遇不好又有什麼關係?「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

我開始去附近的教堂走一走,發現每一座教堂裡面幾乎都有殉道者、烈士的墓或碑,有一個教堂內甚至有個石棺上刻著「他在此被砍頭(be headed),為我主犧牲」。當為國家犧牲是件光榮的事,被自己後世子孫崇拜時,人就不會貪生怕死。一旦文官不貪財,武官不怕死,國家再小都不會被滅亡。文天祥在「過零丁洋」中說「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些高地兵團的士兵小時候一定也被他的歷史老師帶來教堂、告訴他因為前人的犧牲,他現在不是亡國奴。他以後當然也會同樣捨生取義,因為這個小我的犧牲換來的是國家民族的長榮。國家民族的觀念沒有熱血的感動,是無法培育出來的。

愛丁堡的國家美術館也在大學附近,而且是免費參觀的,我在中午休息時間走過去看了一下。它裡面的收藏豐富,很多老人家三三兩兩坐著欣賞,也有年輕的媽媽帶著孩子,甚至推著嬰兒車在裡面看。我隨便問了一個帶著五歲孩子的媽媽:「他這麼小,看得懂嗎?」她微笑的說:「這是我們休閒的方式,他最好從小習慣」。是的,品味是要培養的,好習慣也是要教的,若從小就接觸到美的東西,長大後怎會去夜店找滿足呢?

在回來的飛機上,看到教育部要編預算讓偏鄉的孩子下山去看博物館、美術館,心中非常高興。教育的事是今天不做,不是明天後悔,而是根本沒有明天了。品格教育、藝術教育一定要從小做起,希望這筆經費能長長久久編列下去,把民族的根苗培育好。

(作者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fsj 提到...

改善12年國教/接受缺憾 孩子你六級分
http://udn.com/NEWS/OPINION/X1/8737675.shtml

【聯合報╱胡卓期/會考考生家長(台北市)】2014.06.13

小女今年也是參加國中會考的基北區考生,平常在校成績皆為班上前幾名,其會考成績自然也相當好,但因為作文未達「頂尖」水準,所以第一次免試已與前三志願無緣,在志願選填時只好將排名較低的社區高中列為第一志願。

身為父母的我們,難免有些許不捨與失望,因為一個有缺陷的制度,造成了些許遺憾的結果。

由於國英數成績都是最高,學校老師都鼓勵她去參加特招,以她的實力,應該有機會再上前三志願,但是她卻表示不想再參加特招。

問她為什麼?小女回答:「雖然有點小失望,但我可以接受較低的志願,因為我不想原來應該快樂畢業的暑假,還要埋頭苦讀為了不確定能考好的特招,及不確定名額的二免,在排名較後面的學校,壓力可能不若前三志願那麼大,我的能力應該可以有更好的表現,將來有機會利用繁星計畫,進到想進的大學」。

我心中一震,一個十五歲小女生,她已經可以看清事實,認清自己,為自己未來開始規畫。

一切不捨與遺憾,父母可以放下了。也許是一個反諷,親愛的女兒,在我心中,「妳面對未來所具備的能力,是六級分」。



◆ 完成鐵人3項 米倉畢業生個個小勇士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613000456-260107

中國時報 陳宜加/新北報導 2014年06月13日

八里區米倉國小為畢業生量身打造鐵人挑戰,學童陸續體驗獨木舟勇渡淡水河、十三行鐵馬10公里,12日完成最後一項、征服觀音山硬漢嶺,攻頂後並獲頒鐵人證書(見圖,米倉國小提供)。

米倉國小首度結合3項鐵人挑戰,盼學生於畢業前完成考驗,藉此培養不怕苦、努力奮發向前的精神,同時留下難忘的畢業回憶。上學期開始,便陸續藉健康與體育課程,鍛鍊學生肌耐力、體適能。

學生6日先乘獨木舟渡淡水河並往返關渡橋,不少學生皆為首次體驗。學生呂宗奕表示,水上景色和岸上風景截然不同。校長林愛玲表示,學生除培養勇氣,也能更認識淡水河水域環境,並啟發環保心態。

為讓畢業生深刻認識八里,安排學生11日騎乘單車,從學校騎到八里左岸、來回10公里;12日則進行最後挑戰,登上觀音山最高點、高616公尺的硬漢嶺。

學生登頂後,獲頒「米倉小勇士」證書。林愛玲嘉許畢業生勇於挑戰,期許畢業生踏出成功的第一步,邁向人生下一階段。

※ 相關報導:

* 想從花壇國小畢業 得先考CPR證照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4/8737361.shtml

彰化縣花壇國小下周三就要舉辦畢業典禮,校方送上實用的畢業禮物,要求學生都要拿到CPR證照才能畢業。

* 碧潭畢業生走鹿 用汗水留記憶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5/8737364.shtml

又到驪歌輕唱的畢業季,嘉義縣竹崎高中畢業典禮,因校長羅茂盛退休,師生發揮創意由替代役男侯映州設計車票八卦陣,祝校長「畢業」後也要平安。碧潭國小畢業生則挑戰「走鹿」,以健行方式繞行鹿草鄉一圈,全長16.1公里,以陽光、汗水為自己留下畢業記憶。



◆ 實習旅館 要屏科生上工即上手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6/8737371.shtml

【聯合報╱記者陳沛佑/內埔報導】2014.06.13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花費三千萬元,將老舊的宿舍改成餐旅系的四星級實習旅館「荷芮」,由學生經營,只休期中、期末考,讓學生在校就有經營旅館的經驗。餐旅系主任賴佩均表示,旅館從名稱、營運流程、服務到餐點都是學生親手打造,希望透過校內實習,提升學生實作能力。

校長古源光表示,技職體系最重要的就是「畢業即就業、上工即上手」,實習旅館是該校執行「典範科大」的重點項目,經過一年多的整修,終於打造出高規格的旅館,將學生的學習場域拉到現場。

賴佩均表示,旅館內有28間客房,提供學校師生、家長、到校參觀研習的學者都可申請入住,一般雙人房新台幣2000元,貴賓房3000元。目前該旅館,由餐旅系大三24名學生負責,取名為「荷芮」,不僅象徵學生以彎腰的荷為榜樣,謙虛學習,在英文「hur ay」更代表歡呼,迎接每一個房客。

學生梁美娟表示,過去在校外實習時,做了比較例行的工作,在學校的實習旅館實習是在「經營旅館」,可以學到不同面向的事物,對於未來畢業找工作相當有幫助。學生王伶綺則說,過去學得比較偏向餐廳,有了實習旅館後,可增加旅館方面的經驗。

fsj 提到...

沒讀名校 我得到化妝過的祝福
http://udn.com/NEWS/OPINION/X1/8739852.shtml

【聯合報╱秦宗春/大學教師(桃縣中壢)】2014.06.14

國中會考的爭議,反映出學生以及一些家長們對於明星學校與菁英教育的迷思。我自己,高中沒有進入前三志願,大學讀的不是國立學校,後來到美國求學,念的也不是「前百大」。雖然沒有名校光環的加持,後來卻發現,這些都是化妝過的祝福。

在我求學的每一個階段,總能遇到一些好老師,他們用心的付出,讓我獲得良好教育,沒有提前放棄自己,也習得了課本以外的東西。大學時代一位老師,終身未婚,他把學生當成自己孩子看待,還邀請我們到他家裡,親自下廚,做拿手好菜給我們吃。這是我大學時代,唯一一次到老師家,看到他家中滿屋子的書,感受到他「求知若渴,視生如親」的教育家精神。

初到美國念書的學校,遇到一位剛獲得學位的老師,在她引導下,讓我進入了一個在當年還剛起步的學術領域,一窺學術殿堂的奧秘。之後,又在她的鼓勵下,繼續到她從前老師那裡學習。她對於一位外國留學生的愛護與提攜,讓本來想提前回國的我,得以留下來,更上一層樓。

現在自己當了老師,過去那些老師的榜樣,對我都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我自己也會邀請學生來家裡坐坐,自己曾經受到貴人相助,也會想成為年輕人未來的推手。更重要的是,因為自己的不夠優秀,沒能進入名校,當我在面對不夠「完美」的學生時,更能感同身受,用同理心去教導他們。



◆ 輟學20年 母女檔一起畢業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787374

自由 2014-06-14

〔記者周敏鴻/楊梅報導〕楊梅市治平高中董事長吳慶堂昨頒發畢業證書給母女檔畢業生林千惠與詹怡燕。他說,林千惠廿年前因結婚高二輟學,經兒子的導師不斷鼓勵重拾書本,與就讀美容科的小女兒詹怡燕同時畢業,未來還將一起進入台北商業技術學院進修繼續當同學,成為佳話。

林千惠育有一子二女,全都就讀治平高中,大兒子是資訊科畢業、二女兒是外語科日文組畢業,她說,兒子讀書時,她就常跟導師聯絡,導師知道她高二輟學,就鼓勵她就讀治平高中進修學校。

廿年來,林千惠為了相夫教子,早就跟書本無緣,她說,掙扎許久後她下定決心挑戰自我,以轉學生身分就讀資料處理科二年級,剛上課時挺尷尬,同學們不知該稱呼她阿姨、媽媽或是同學,常支支吾吾的。

但林千惠喜歡大家直呼她的名字,拉近與同學距離,還成為學生與老師間的溝通橋樑,後來甚至當選家長會副會長,創下由學生兼任的特例。

詹怡燕說,媽媽在學校一起讀書,其實好處多多,因為媽媽也是學生,不會逼她讀死書,還常鼓勵她多參加課外活動,增長見聞。而媽媽的手巧會紙雕、愛攝影,她參加畢展時,媽媽還全程幫忙攝影記錄。

※ 相關報導:

* 泰雅男敲響板 18國小教母語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3/8739773.shtml

62歲蔡清郎,出身尖石鄉石磊部落,年輕離開部落到台北開汽車修理廠,事業有成,有感新一代都不會說母語,4年前考到母語認證,現在天天在新竹縣市18所國小穿梭,教母語,當起母語傳承者。



◆ 畢旅撿垃圾 墾小7童鐵馬環半島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787513

自由 2014-06-14

〔記者蔡宗憲/恆春報導〕最近正值畢業季節,許多學生都留下值得紀念的活動,只有七名畢業生的墾丁國小,這幾天進行「環半島淨灘之旅」,由畢業班老師簡榮凱帶著畢業生騎單車在恆春半島淨灘,踏遍大小海灘撿拾垃圾,希望孩子們記得家鄉的美。

2天淨灘 清出垃圾數百公斤

環半島淨灘從墾丁出發,第一天經墾丁西半島後壁湖、後灣到牡丹鄉,第二天從東岸旭海、阿朗壹古道一路抵達高士部落,昨天造訪佳樂水、鵝鑾鼻周邊沙灘,累積數百公斤的垃圾量,讓孩子們驚訝故鄉的海灘竟如此髒亂。

這幾天恆春半島天氣不穩,時而豔陽高照,時而強風陣雨,加上東半島的蜿蜒山路,孩子們騎來有些吃力,但踏上籌劃多月的畢業紀念旅行,沒有人喊苦喊累,負責拉「垃圾車」,被戲稱「馱獸」的潘佳威,更在後方與隊長周晴鼓舞其他同學。
義賣募得越野車 探訪故鄉美

雖然在墾丁讀小學,但許多學生還不曾到過旭海、阿朗壹古道等地區,簡榮凱說,孩子們都對東海岸的美麗風光驚呼不已,卻也感嘆海邊永遠撿不玩的垃圾,希望以後還有機會為故鄉的海洋盡心力,「撿」出原本潔淨的海岸。

簡榮凱表示,這趟旅程來之不易,越野單車相關設備都是孩子們利用假期義賣手工藝品及企業家協助募得,希望透過這次旅程,培養孩子對環境和海洋的愛,也深刻認識家鄉的風土人情、自然景觀、人文歷史。



◆ 48大學主動 減招逾萬人
http://life.chinatimes.com/LifeContent/1401/20140614000400.html

洪欣慈/桃園報導 2014-06-14 中國時報

少子化風暴席捲,許多大專院校面臨招生危機,教育部推行學校主動申請調減招生名額,高教司長黃雯玲昨指出,103學年度全國共有48校提出,減額總數達1萬650名,其中不乏頂尖大學。

頂尖大學也在列

教育部一連兩天在元智大學舉辦全國大學校院教務主管聯席會議,少子化議題備受關注,按出生人口資料,105年大專院校將一口氣減少5萬生源,日前高鳳數位內容學院開了停辦第一槍,各界擔憂掀起骨牌效應。

黃雯玲表示,針對學校招生總量,教育部訂有強制扣減招生名額標準,註冊率、招生人數、師資質量等都是指標,為鼓勵學校自行調控,去年開始推行雙軌制,大專院校可自行評估申請調減,也就是「寄存」名額。

技職院校減額多

黃雯玲說,大專院校若主動「寄存」,未來校方可視招生狀況申請回覆,103年度共有48校提出申請,學校類別以一般大學為多,減額數量則以技職院校較多,減額總數約佔總招生員額42萬中(含日夜間部)的2.5%。

但黃雯玲也說,第一年多數學校仍持觀望態度,還跟不上全國5、6萬名缺額,未來教育部考慮進一步提供誘因,如「寄存」名額達一定比率學校,可以放寬博士班甄試或個人申請比率等。

先入職場成主流

頂尖大學如台大、成大也在申請之列,成大教務處註冊組長李妙花表示,成大博士班近年面臨招不滿情形,103學年度決定寄存100多個名額,待未來視時機再「取回」。

李妙花說,近年來學生多選擇先踏入職場,越來越少學生選擇往高等學術鑽研,成大近年來博士班註冊率多未滿7成,連碩士班人數都在逐漸減少,若未提出主動減額,104學年度可能就得面臨強制減額,因此未雨綢繆先存起來,避免被永久扣減。

fsj 提到...

貧生愈窮愈上進 拚得44證照 考取7研究所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787542

自由 2014-06-15

〔記者蘇孟娟/台中報導〕「我一無所有,只能靠讀書翻身,當然要全力以赴!」出身低收入戶的嶺東科技大學畢業生張智揚,規定自己每天只能花一百元,刻苦求學,拚下四十四張專業證照,更考取六所國立大學研究所。

刻苦求學 規定每天只能花一百元

張智揚小學時雙親離異,父親在他國三時因車禍遽然離世,全家僅祖母在農家打零工,維持他跟患重度智障的哥哥生計。

由於是低收入戶,經濟拮据的張智揚自覺讀書已是最大享受,學雜費雖有補助,但生活費與租屋都需自理,僅靠學校工讀及努力讀書賺取獎學金補貼,為應付沈重的經濟壓力,把物質慾望降到最低。大學四年沒有買過新衣,仍穿國、高中時的衣服,一天限制自己不能花超過一百元。他說,節省一點就能過了。

張智揚很清楚要翻身只能靠讀書,從高中起就靠著省吃儉用存下的錢考證照,上了大學後嶺東訂有考證照補助,他更是拚命挑戰,截至目前已累積企管及電腦相關四十四張證照。此外,今年又力拚充實學歷,靠著自習考取七所大學研究所,其中六校是國立大學,包括彰師大、雲林科大等。

不畏逆境 轉念當志工幫助更多人

除認真求學外,他更走出去幫助也是身處逆境的弱勢,從事志工服務,累積七百多個服務學習的時數,去年獲得「全國大專優秀青年獎」等獎項。

嶺東科技大昨舉行畢業典禮,他獲頒勤學獎及服務學習獎。張智揚說,曾哀怨生命磨難比別人多,最後想透生離死別是人生常態,他只是比別人早遇到而已,決定正向經營人生觀。

已擁有足夠財金專業能力的張智揚未曾把賺大錢設定為人生目標,他說,未來想當老師幫助弱勢學生。家住彰化的他,就近選彰師大財金研究所升學,一來方便照顧祖母及哥哥,更能修教育學分,朝夢想前進,更盼早日成為一家之主,照顧家人。

※ 相關報導:

* 虎科大畢典 「素還真」代致謝詞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787595

虎尾科技大學昨天舉行畢業典禮,搭配虎尾布袋戲重鎮特色,特別加入布袋戲元素,由掌中技藝社社長鍾紫涵操偶,應屆畢業生呂振豪口白,讓全體畢業生體驗一場虎尾最「道地」的畢業典禮。



◆ 三大過可畢業 他94支警告…
http://udn.com/NEWS/OPINION/X1/8741267.shtml

【聯合報╱林言箴/生教組長(新北市)】2014.06.15

日前,新北市教育局發文高中職以下各級學校,針對「學生警告達廿七次或小過累計滿三大過,無法領取畢業證書」,要求各校應對學生受教權益給予最大尊重與維護。

根據新北市教育局日前在「學生獎懲規定研商會議」中決議,學生必須「確實」累積滿「三大過」(三支大過),才符合無法領取畢業證書的資格,如果是警告或小過,甚至是只有二大過但累積滿三大過,仍可領取畢業證書。

看到這樣的公文讓筆者是瞠目結舌、不敢置信,因為在國中端,部分學生的行為乖張,早已不將學生獎懲規定看在眼裡,在校內我行我素,在校外更是有恃無恐,大過、小錯不斷。以本校一名八年級學生為例,才二年的時間,他就已經累積有大過二支、小過十五支、警告四十一支,換算累計為九十四支,如果按新規定他仍然可以領到畢業證書,這不是在變相鼓勵他繼續犯錯嗎?

筆者贊同學生有犯錯的權利,但犯了錯能不能改、願不願意改,這才是教育的宗旨,而學校都有完善的改過銷過制度,如果學生知錯能改,一定會積極去改過銷過,也就不會累積廿七支警告而無法領取畢業證書。如果教育只是一味討好學生、討好家長,那學校乾脆不要訂定「獎懲規定」,因為小過或警告等懲處已經不具有意義(除非是要記大過)。

筆者和學務處同仁們都無所適從,幸好這學期即將結束,我們都將卸下組長職務,就讓有「能力」的人擔此重任吧!



◆ 周杰倫蝸牛歌 入選陸小學課本
http://www.cna.com.tw/news/acn/201406150079-1.aspx

中央社 2014.06.15

台灣歌手「周董」周杰倫的舊歌「蝸牛」,近來入選為新修訂的大陸小學語文課教材,未來可能成為小學三年級生的語文課內容。

「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等待陽光靜靜看著他的臉,小小的天有大大的夢想,重重的殼裡輕輕的仰望;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在最高點乘著葉片往前飛,任風吹乾流過的淚和汗,總有一天我要屬於我的天。」

這首周杰倫為世界展望會公益活動作詞、作曲的創作歌曲,未來將有機會成為中國大陸小學三年級學生未來延伸閱讀的教材。

大陸中小學教材近年來也仿傚台灣「一綱多本」改革,隸屬於大陸教育部的語文出版社社長王旭明告訴中國青年報,在改革過程中,光是出版社內部會議上就吵得不可開交。

他說,大陸的孩子過去把語言課程當成社會課、自然課、科學課,但就不是語文,必須改。王旭明不畏言,過去編教材的有些人觀念太守舊,大陸現行語文教育最大問題就是「假」,這次「必須按照真語文的思路徹底打破以前的內容」。

事實上,「蝸牛」這首歌早在2005年就成為上海市教育委員會收錄的中學生愛國主義歌曲,當時在大陸內部引發不小討論。

反對派認為這首歌與愛國無關,入選太牽強;支持者則說,歌曲勵志且以明星光環鼓勵大陸青少年奮發向上,就是彰顯國家凝聚力。

報導說,語文出版社版的小學一、二年級和初中一、二年級教材已通過大陸教育部驗收。

至於三年級教材收錄周杰倫的「蝸牛」為延伸閱讀文章,一些拿到教材的大陸教研員認為,「與時代貼得太近了」!

大陸實行「一綱多本」,在官方版的課程標準指導下,由一些大出版社組織編寫,經大陸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審查通過即可發行。

大陸各地區或學校可自主選擇哪教學版本。目前新編並通過審查出版的小學語文教材有10多種,初中語文8種,高中語文5種。

※ 相關報導:

* 少年布置「讀書館」 點亮警局角落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6/8741020.shtml

高市警局少年隊辦公室在值班台旁有個溫馨讀書角落,每到放學時間,少年輔導委員會指派參加課輔學生李宏宗與李其哲擔任讀書角館長與副館長,幫忙整理書籍,也因此讓害羞的李宏宗變得更開朗、有自信。

* 全台北市最大 福德智慧圖書館開幕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2/8741015.shtml

位於松山家商的「福德智慧圖書館」昨天上午開幕,由社區圖書館與學校合作建置,總面積204坪,是全市最大的智慧圖書館。未來全館2萬3000多冊圖書,都採用自助借還,也提供期刊、報紙現場借閱。

* 高房價嚇跑美大學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615000145-260209

基於招生率不足和校舍租約問題,在新加坡設立分校的美國大學相繼出走,部分學校有意移至香港,新加坡成為亞洲教育中心的努力受挫。....繼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Booth)後,在新加坡設立亞洲分校的美國大學相繼萌生出走念頭,部分學校甚至計畫移至香港,向廣大的中國學生招手,星國力圖成為亞洲教育中心的美夢破碎。

fsj 提到...

國教風波/無緣第一志願 就是鳳凰變成雞?
http://udn.com/NEWS/OPINION/X1/8742937.shtml

【聯合報╱陳文明/科技業(台中市)】2014.06.16

十二年國教風波,很多家長一直向教育部與地方首長抗議,甚至連不要小孩「鳳凰變成雞」的言語都琅琅上口。好像小孩念第一志願的高中,就是家裡跟社會的鳳凰?沒念到就是雞?真的是這樣嗎?

也是第一屆十二年國教家長的我,可以大聲說,女兒永遠是我心目中最好的,跟考試成績無關。沒有鳳凰變成雞,也沒有雞變成鳳凰。只有「天上天下,唯我獨尊」的女兒。

沒有一個人的人生歷程一樣,我尊重女兒的成長學習過程,也希望她能在人生,永不間斷保持探索未知的樂趣。我只會在旁邊默默關心支持她。並且,幫忙在外界給她標籤化時,幫她撕去心理的障礙。

模擬考有考過幾次作文六級分的女兒,會考只考四級分。問我要再參加特招嗎?我說不用了,高中階段再好好努力就好,不要考二次,讓妳覺得學習是很痛苦的事。妳還是妳啊,要不要用功念書,是在妳自己的心,而不是書包上的學校名字。雖然爸爸以前念第一志願高中,到那學校依舊是自己要自發性讀書,而不是到第一志願就會變聰明,或者,老師會幫你讀?

第一志願的高中、第一志願的大學,或者長春藤名校?女兒,這些都不重要。希望有一天你也能體會到,人生要吃得下飯,睡得舒服,笑得出來,才是最重要三件事。

※ 相關報導:

* 法高中會考 哲學試題多元
http://www.cna.com.tw/news/aopl/201406160244-1.aspx

法國高中會考今天起展開,首堂進行哲學考試,題目包括「活著是否為了幸福」、「是否應為求幸福窮盡一切」等。68萬多名法國高中生上午8時起展開各組別會考,第1堂就是4個小時的哲學考試,但上午9時20分就有考生出場。

* 哲學不死 沒空思考是危機
http://www.nownews.com/n/2014/06/16/1280624

法國高中會考今天起展開,依慣例以哲學科目揭開序幕。有哲學教師認為,正因哲學無用反而有用,哲學的意義在於避免人們活得消極、機械式,倒是人們沒空思考,才是危機。



◆ 一唱成名 後山孩子用歌聲連接世界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8742874.shtml

【聯合報╱記者施鴻基/台東縣報導】2014.06.16

台東縣私立公東高工質平合唱團「翻轉」的故事,經聯合報報導感動許多人,各界紛紛邀約,本月底要到嘉義、台北等地演出;未來計畫出國,把原住民孩子嘹亮、質樸的聲音傳到世界。

目前確定演出的是廿六日晚上七點,在嘉義市立文藝中心;廿八日晚間七點暫訂在國立政治大學。

質平合唱團去年三月成立,學校原本只是單純想成立合唱團,給原住民學生一個發揮歌唱天分的舞台。自美返台的音樂老師張浩坤意外「翻轉」了合唱團與學生。

這群原本不會看譜、不懂英文的學生,本月八日站上台東縣藝文中心舞台,演唱百老匯歌劇。當天台下觀眾被學生精采的演出感動,掌聲久久不歇,高喊「安可」;謝幕時,學生和張浩坤哭抱成一團。

合唱團一唱成名,媒體爭相邀約採訪,學生成了明星。

回到部落,親友像見到偶像尖叫,「我有在電視裡看到你哦!」有人拿出手機拍照,說照片洗出來後要請他們簽名。

演出後,學校接到各界許多邀約,一路資助合唱團的善耕三六五基金會目前規畫至少三場國內表演,首場敲定到基金會所在地嘉義市演出。

善耕三六五活動企劃經理黃郁涵說,師生有了上次台東首演經驗,對下次演出的品質更有期待。

學生透露,表演時間正好是他們的畢業旅行,為了演出,他們寧願放棄畢業旅行,「旅行以後還有機會,但和這些同伴在一起表演的機會不多了」。

公東高工學務主任楊瓊峻說,學生不希望合唱團成為「為表演而表演」的團體,希望再多學一點東西,充實實力。

黃郁涵說,未來考慮以小團體方式出國表演,讓孩子看看外面的世界,用歌聲與世界對話。



◆ 悅讀的前奏 從聽故事開始
http://udn.com/NEWS/OPINION/X1/8742922.shtml

【聯合報╱傅榮珂/退休教授(台南市)】2014.06.16

日前遇到一位出版社經理,他感嘆地說:「現在出版品,不僅印刷精美,圖片美麗,故事精彩,可是購買的人卻不多,閱讀的人更少。即使像魔戒,只是流行一段時間,過後就無人問津,很羨慕在歐美,這種書一刷都是幾十萬本。」

對同學閱讀風氣的養成和提高,似乎教育部和學校都無轍。不僅教育部撥經費,也提出許多鼓勵措施,各級學校也提出閱讀周或閱讀比賽,成果均不彰。

我曾在國文課,鼓勵班上同學閱讀課外讀物,寫出閱讀心得,當成一次平時成績,曾有進修部同學寫道:「高中畢業好久了,從來沒有閱讀課本以外的書,感謝老師介紹我讀完一本好的課外讀物。」然而也有少數同學上網抄讀書心得應付了事。

看了昨天聯合報「小六生故事約會,讓全校瘋閱讀」新聞,苗栗一所國小小六生,在大樹下以「絡竹姐姐說故事」方式,讓學生迷上閱讀。這真是奇蹟,以說故事方式,能讓全校學生喜歡聽故事,喜歡閱讀。讓我想起民國六十七年吳涵碧的「吳姐姐講歷史故事」曾風靡一時,「台大歷史系」是三、四十年前文科學生的第一志願選項。

為了提倡閱讀習慣,是否可在小學階段,就鼓勵老師以說故事方式來教學生背誦詩詞,來解說天文、物理、甚至數學的奧妙。讓孩子從故事中體會詩詞之美,體會各學科的美,讓孩子自然養成習慣,將這種習慣延伸至中學、大學,甚至終身。

※ 相關報導:

* 小6生「絡竹姊姊」故事約會 讓全校瘋閱讀
http://mag.udn.com/mag/edu/storypage.jsp?f_MAIN_ID=11&f_SUB_ID=24&f_ART_ID=519570

「來喔!來喔!來聽絡竹姐姐說故事囉!」苗栗縣獅潭國小六年級學生楊絡竹,認為閱讀可以改變一個人,這學期初向校方爭取說故事時間,大樹下的故事約會成了該校每周大事,這周是畢業前夕最後一次絡竹姐姐說故事,學弟妹們依依不捨。



◆ 喊窮不如賺錢 台清交拚校園商機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5/8742968.shtml

【聯合報╱都會地方中心記者/連線報導】2014.06.16

教育經費不足,各大學紛紛推出特色產品謀商機;老牌的東海鮮乳年營業額破億,屏科大薄鹽醬油年收入也高達六千萬;成大、清大、交大急起直追,自製帽T、賣茶組、開發蘭花香水,期待小兵立大功。

教育部近年投注高等教育的經費逐年降低,以「台清交成」等頂尖大學為例,三年來平均減少百分之廿五;清大主秘李敏說,清大被迫節流,「許多中長程計畫只能中斷」。

但為強化國際學術競爭,必須設法開闢財源,清大相中國外名校常見的紀念品商機,透過自行設計、銷售或委外、抽取品牌授權費賺外快。

「紀念品是校園行銷絕佳媒介」,采豐數位創辦人之一蕭丁偉說,數據會說話,公司目前總共代理台大、清大、交大、中山、台科大、元智、等十三所大學紀念商品,可見大學校園「搶商機」的熱度。

清大去年開發校景紀念陶版熱銷,二月間再開發連身「帽T」,單價七百八十元,一個月就賣出約四百件;淡江也主打帽T,透過臉書賣了兩千多頂。

業者說,校園長銷型紀念品以馬克杯、棒球帽或漁夫帽、明信片居多,愈有創意愈熱賣,交大知名土地公隨身碟也很受歡迎。

交大還自行開發、融合地方產業特色的東方美人茶組,最新推出的溫度計也受青睞。蕭丁偉說,校紀念商品賣出金額雖只有數十萬,看似不高,但為學校行銷帶來的無形效益非常高。

台大則是活化得天獨厚的老屋資產闢財源,總務處專門委員兼副總務長徐炳義說,台大除將校內空間以月租卅餘萬元租給銀行、青田街七巷六號市定古蹟馬廷英教授故居活化後,做為「青田七六」日式簡餐,也開發、授權紀念品,另外結合業界合辦公展、講座、創意設計等活動,權利金收入達九百多萬。

窮則變、變則通,位於台北市忠孝東路的台北科技大學新蓋億光大樓,一樓也變身月租上百萬的進口汽車展示中心。

各大學生產的產品,也在學校精心生產下、口碑相傳熱賣,東海鮮乳年收一億二千萬排名第一,知名的屏科大醬油年收人六千萬排名第二;中興大學葡萄也供不應求,但受制產季,每季可賣四十萬。

成功研究蘭花生技十多年,先後研發出蘭花香水、乳酪蛋糕、蘭花酒及唇膏等產品,並提煉出蘭花胚胎幹細胞「蘭胚素」,今年獲得台灣專利,成大力推產學技轉,去年與蘭卉生技公司合作轉為實體商品,營業額三成回饋成大,金額成大不願透露。

※ 相關報導:

* 雞蛋搶手 關西高中養金雞母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5/8742956.shtml

為籌經費想盡辦法賺錢的不僅大學,國立關西高中前身是高農,學校利用當年保留畜產、食品加工等設備,生產的雞蛋、茶葉,成為地方搶手貨,每年帶來約百萬元營收。

* 小心上癮 明道有機米掛保證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5/8742954.shtml

明道大學生產有機米因成本高,原本銷路不穩定,二年前校方調整策略,直接走進百貨公司及網路行銷,果然打響明道有機米「玉白米」品牌,如今一年進帳約二百萬元。

....「吃過我們的有機米後會上癮,就不會想買別的米啦!」明道大學農場場長、副教授鍾仁彬說,有機米又香又Q,尤其是老師帶著學生一起種,又經有機認證,品質掛保證。

fsj 提到...

平路/作文題洩露的祕密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8745205.shtml

【聯合報╱平路】2014.06.18

隨十二年國教的推動,會考成績揭曉,選填志願的複雜度有如迷宮,加上北北基把作文當成排序的最優先,近日正急速累積民怨。

作文作為關鍵項目,包括評等過於主觀、五科皆A++竟以作文定江山的不合理等,浮現出許多問題。命題作文引領的思維方式,影響更為深遠…

作文在時間壓力下完成,孩子們寫得戰戰兢兢,安全過關是首要考量,譬如今年這「面對未來,我應該具備的能力」的題目,看似四平八穩,讓考生自由發揮,潛規則是鼓勵寫出符合社會主流價值的內容。這樣的作文題強化制式的思維,並引導學生及早進入世俗化的未來。

學生在考場看到這個作文題,我猜,沒人敢在其中放言高論,譬如說,沒人敢放膽列出「抗拒權威」、「懷疑體制」、「不輕易妥協」、甚至「參與公民運動」作為「未來應該具備的能力」之一,太危險了,摸不清閱卷老師的看法,等於暴露心裡的祕密。成績揭曉後,讀一讀國教署公布幾篇六級分的範文,有的寫「看見這世界的真善美」、有的寫「一片種桃種李種春風的心田」、有的寫「人生路上的困難化作美好而飽滿的果實」…,這類句子,即使出自心扉,沾染了過多的美文傳統,多屬爛熟的套式。

文字等於思維,我們十幾歲孩子的心靈怎麼這般老成、這般缺乏新意?

當然不能怪孩子。作文這文類放入會考,考生在表露本身的意見之前,下筆瞻前顧後,寫下的不乏違心之論。對十幾歲的少年來說,「作」多了這種矯飾文章,日後,想到文字就厭倦,是至…再也寫不出真摯而質樸的心聲。

對許多孩子,當文字難以直抒看法或表達心情,聯繫著心裡的那根弦就此斷裂…

最可議的是國教署的舉措,竟挑出些六級分作品,當做範本來公布!接下去,想來將收入補習班的高分寶典、當成致勝秘笈、作為快速攻略…,除非作文課堂遇上開明、創意、啟發性的老師,孩子照「範本」有樣學樣,戕喪了活潑的想像力,也壓抑掉原先心裡最獨特的看法。

為什麼「作」文?該不該命題作文?尤其,會考這樣的大規模考試裡,閱卷老師沒有充裕的時間逐篇推敲的情況下,作文究竟適不適合作為鑑別工具?…對國中會考或高中指考,這類問題都值得進一步探討。目的若是測量理解與表達的能力,總有其他測驗方法可以達到目的。包括歸納申論、片段描寫等,足以區分學生的語文程度。

但目前,在會考與指考都將繼續考作文的情況下,除了幾級計分等枝節,問題只剩下,未來會出現怎麼樣的作文題目?教育機關應該認真檢討的是,看似正當性十足的作文題,在補作文蔚為風氣的現狀下,一遍遍技巧練習、規範強記、以及對「範文」一遍遍模擬仿作,造就的是疲憊、失去創意、脫不出框架的年輕心靈,更深層地看,少年人勉強「作出」的文,與未來台灣社會繼續偽善的習性亦相關連。

問題更在於是惡性循環!愈關係考生的前程,主題者怕惹議不敢出錯,未來的作文題註定了八股而無趣。

如果有一天,會考的作文題是,「作文不能夠寫出的…」,我會佩服出題者的創意。以此類推,思辨性的題目譬如「由考作文說到八股取士」,會考難了一些,說不定可用在指考。至於普考作文題,若選擇「從八股取士到文字獄,試申論之」,多麼讚。

(作者為作家)



◆ 補救數學 應從小四開始
http://udn.com/NEWS/OPINION/X1/8745201.shtml

【聯合報╱高怡宣/陽明大學生物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教授(台北市)】
2014.06.17

消防隊有兩種,第一種是火災發生時,英勇救火,甚至於犧牲生命,也勇往直前,這是四十年前物質缺乏的年代,消防隊給我的印象。

隨著時代的進步,消防隊除了救火,也開始注重如何預防火災,所以才有各種的消防檢查。畢竟預防重於治療(救火),預防才能減少災難。

這次國中會考告訴我們,數學待加強的學生人數占三分之一,也就是約九萬人。

同樣地,數學的補救教學也有兩種。第一種是救火式的補救教學,在高中端實施,要求學生在第八、九節課,或者在周六、日補課,效果應該會很差。

第二種是防火式的補救教學,在國小四到六年級實施。

我在四十年前讀小學時,台灣經濟尚未起飛,也沒科學園區,理工科的大學畢業生必須到各行各業找工作。幸運的是我在五年級的導師是大學數學系畢業生,把數學課教得活潑生動,引起同學們的學習興趣。

六年級時的導師則是國文系畢業的,數學課上得二二六六。我那時年幼無知,還經常跑到講台上糾正錯誤。

當我的女兒在十年前讀小學的時候,就發現國小校園裡大多是文學院和教育學院的老師,缺乏理工科或數學系的老師。

我向一些朋友們打聽,似乎由文學院畢業的老師教授國小四到六年級的數學,是很普遍的現象,而其結果就是小四的四則運算及假分數沒有教好。

至於四十年前家喻戶曉的「雞兔同籠」和「父子年齡」的問題,則被小五小六的導師們推給國中的二元一次方程式。

這次國中會考的統計資料給了我們一個警訊,每年有九萬名國三學生的數學程度待加強,我們必須嚴肅地面對這個問題,尋求解決之道。

教育部國教署應該可以從國中會考的資料裡,找出那幾個國小畢業生的數學待加強人數最多。看看這幾所國小的師資狀況,是否缺乏專業的數學科老師,教授國小四到六年級的數學課,然後想辦法予以補足。

唯有加強國小四到六年級的數學課程,才能逐年降低數學待加強的學生人數。

藉由國中會考的統計資料,讓我們反省九年國教的優缺點,並尋求更佳的教育模式,這才是國中會考制度對國家最大的貢獻。

※ 相關報導:

* 課審砲轟:12年國教總綱恐夭折 延後上路
http://mag.udn.com/mag/edu/storypage.jsp?f_MAIN_ID=484&f_SUB_ID=2181&f_ART_ID=519849

十二年國教的核心—十二年一貫課程總綱可能「夭折」,無法如期在今年七月公布、一○七年上路。半數教育部所聘的十二年國教課程審議會委員不滿課綱未針對十二年國教核心能力設計,計畫抵制,要求把「十二年國教課程總綱」草案退回教育部重擬。

* 新聞眼/頭接不上身 課程鬆綁要配套
http://mag.udn.com/mag/edu/storypage.jsp?f_MAIN_ID=13&f_SUB_ID=6010&f_ART_ID=519854

教育部制訂十二年國教總綱的精神,是要讓課程鬆綁。過去學生們都穿著一模一樣的制服,但如今只發給制服上衣,下半身可由各校彈性搭配。但在配套不足的情況下,不只是中後段學校,就連明星高中都開不出像樣的選修課,眼看學生就要「光屁股」。

其實,早在十二年國教研擬階段,幾位前教育部長都對國家教育研究院寄予厚望,要國教院進行更多研究、調查、統計,提供為制訂政策的重要依據;國教院也應開發出各式新課程的教案模組,就像「半成品」,供教師們組合應用,設計出新的教案。

但教研院的表現卻令人失望。教育部開出多班「國中活化教學列車」,介紹來自全台各地教師自行設計出的優秀教案,卻遲遲沒等到教研院的教學模組。

另一方面,教育部原應依高中職畢業生所應具備的核心能力來設計總綱,如今看來,卻仍用原來國中小九年一貫的課綱「頭」,接上原來高中職課綱的「身」,缺乏一致性,更缺前瞻性。

* 必修時數多… 學習表現不一定好
http://mag.udn.com/mag/edu/storypage.jsp?f_MAIN_ID=484&f_SUB_ID=2181&f_ART_ID=519850

中研院院士等學者主張,若數學等學科必修時數下降,學生能力也會降。但PISA國際學生能力評量、PIRLS閱讀素養等調查顯示,二○○三年實施九年一貫課程後,國、數的上課時數降低,但學生的數學與閱讀能力不降反升。

國家教育研究院指出,台灣學生的PISA數學表現幾乎都是全球前五名,維持一定的水平。閱讀則從二○○九年的第二十三名進步到二○一二年的第七名。

fsj 提到...

名家專論-比考上好高中更重要的事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617000549-260109

中國時報 林建甫 2014年06月17日

寫在第一屆十二年國教國中會考,高中放榜的前夕。我要告訴不論是考得好,或是考不好的國中畢業生,這只是人生的一個小關卡。沒有考到理想中的學校,沒有離家近的社區高中,這些都沒關係。因緣際會,挫折也會讓你更成長。人生的路還很長,只要努力,一定會成功。未來要面對的是無數的挑戰,培養自己實力,訓練解決問題,尤其是解決學校所沒教的問題,更是重要。

我常告訴學生,考試只是重複別人的發現。考試只是把課本上的答案填進試題紙的空格;寫上標準答案,是反射動作是被制約,沒什麼了不起。真正的實力,在自己發現問題,進而去解決問題。而且畢業後,人生充滿著沒有標準答案的一大堆問題。多培養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學會去做選擇,去克服各式各樣迎面而來的挑戰。

我從小在彰化的鄉下長大,讀的是離家近的小學。讀國中時,選擇到彰化市去讀私中。高中時,到台中讀高中。大學到台北,博士到美國,越走越遠,直到返台服務,才定居台北。在這求學的過程,隨著離家越遠,所受的挑戰越多,也讓自己學習更多。

我從初中說起。我就讀的學校,就是精誠中學。幾年前講精誠中學,還很少人知道。感謝傑出的九把刀學弟,因為他的電影,《那一年,我們追的女孩》,精誠中學紅遍海內外,現在都變成觀光的景點。從家裡到精誠中學,大概10公里的路,騎腳踏車太遠,只好通勤,每天搭客運車上下學。

通勤讓我學到,如何化剎那為永恆。看到驚鴻一瞥喜歡的鏡頭、風景、人物,包括漂亮的女生,都是每天快樂的回憶。更重要的,等車、坐車,甚至是站著,背課文,背英文,複習公式,都是最好的學習。善用時間,在嘈雜環境下獨立思考,是我現在回顧當時學到最重要的人生技巧。

通車實在有點麻煩,因此高中在台中,就住在學校附近。周末再回家。剛開始,當然不習慣,但是功課壓力,也沒讓我們想太多。加上一棟樓,都是同年紀的同學,久而久之,也培養了死黨的感情,很多到現在都是經常聯絡的好朋友。

高中的課程,各個科目都可以考得很難,全班幾乎不及格。老師、教官來自大陸各省,有些鄉音很重,有聽沒有懂,大半學期過去,才逐漸有聽也有懂。可是意外的收穫,培養了自己念書,自己把問題搞懂,自己抓重點的習慣。

記得有一次,回家去附近小學同學的商店買東西,看到5、6年不見的同學。她國中畢業後,已經開始看店務農。交談之下,覺得我的世界已經離她好遠,雖然她講的都是過去我所熟悉的,但突然間我覺得我有更大的使命要去完成。

從台中到台北,倒是沒有什麼太大的變化。當完了兵,也在台灣讀完了碩士,到美國開始攻讀博士。雖然托福、GRE留學考試已經感覺對美國很了解,初到美國還是有很強的文化震撼(culture shock)。怎麼美國人講話都好像錄音帶的快轉?怎麼美國的電視聽不懂又沒有字幕?在加州沒有車就像沒有腳,住得很近的觀念被徹底的顛覆。

國外的生活,想到陳之藩〈失根的蘭花〉文中所寫的:「…到處可以為家,是因為蠶沒有離開那片桑葉,等到離開國土一步,就到處均不可以為家了。」我沒有陳大師那麼感性,可是覺得外國很多制度設計都值得我們學習。這些不是親身經歷,就不是那麼的清楚。國外的生活,每一步都是一個挑戰。你走不出去,就沒有那些領悟。要在國外單獨的生活,前置的準備工作,心態調整,相當重要。過去在外的經驗,讓我更好適應。

現代人,你能走多遠,事業才可以做得多大。因此讓自己走出去,可能更是這一代年輕人要做的事情。走出電動玩具,走出你的家,走出社區。這個暑假,不但要環島,最好還要有離島、出國。你們的競爭對手,在大陸他們生活環境可能沒有台灣好,可是他們隨便走走,大江南北的跑,訓練可能比台灣的年輕人多。

走筆至此,我的結論是考試不代表一切,能夠走多遠更重要。離開你所熟悉的環境,是讓自己成長最重要的方法。

(作者為台大經濟系教授、國政基金會財金組召集人)



◆ 「讀冊真趣味」 7旬嬤畢業了!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4/8744910.shtml

【聯合報╱記者簡慧珍/彰化報導】2014.06.17

彰化市彰安國中附設補校畢業生平均年齡50歲,昨天從校長陳錫溪手中歡喜接過畢業證書,最年長的70歲田雅惠3年全勤,38歲的林秋雲和同校國三女兒同時畢業,喜氣洋洋沖淡別離感傷。

「來讀冊,心情真好,也吸收許多知識。」田雅惠說,以前重男輕女,家庭經濟有限的情況下,優先栽培兒子,她的兩名哥哥大學畢業,她和姊姊讀完國校(國小)就當母親的幫手,不能升學。

3年前田雅惠認為兒女長大各有成就,她可以放心求學,於是到彰安國中附設補校念書,3年風雨無阻,因為「讀冊真趣味」,學會簡單英文會話、會寫很多字,「內容卡深的文章攏讀得懂」,田雅惠不願意錯過任何一堂課。

和女兒一起畢業的林秋雲13年前是彰安學生,因故放棄升學,拿國中肄業證書闖蕩社會,吃了不少苦,她不但拿到國中畢業證書,也參加首屆國中會考,將申請高職。

全縣國小畢業典禮明天同步舉行,同安國小校本部9名應屆畢業生離情依依。人數少,無法製做畢業紀念冊,改用生活照貼成一張畢業專題海報,記錄同窗6年的快樂回憶。

應屆畢業生梁家銘說,校園就是生物課本,他們常與獨角仙、鍬形蟲和各種蝴蝶不期而遇,不像都市小朋友要到郊外甚至從書本裡看這些昆蟲。林芮瓔表示,學校被樹木包圍,小朋友活動空間大,她和同學好像在森林小學讀書。

同安國小校本部今年沒小一新生報到,應屆畢業生覺得很可惜,「同安空氣好、老師好,學校才藝活動多」,希望小朋友快來同安度過快樂童年。

※ 相關報導:

* 東明國中畢典 多元族群不衣樣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788089

斗南鎮東明國中畢業典禮,畢業生身穿各族群服裝展現多元文化,創意十足,六十六歲的陳姵玉從該校補校畢業,是全場最高齡的畢業生,接受大家的祝福。

* 梅北國小謝師宴 學生煮的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5/8745110.shtml

「自己謝師宴自己煮!」嘉義縣梅山鄉梅北國小顛覆以往畢業晚宴都是「家長請老師」,今年3個畢業班從邀請、備餐到表演活動,不假他人之手,準備長達一學期,發自內心為全校老師做出感恩的一餐,昨天晚間在校園川堂溫馨開席。

校長陳媺慈說,利用感恩社會福利基金會經費,雖然平均每位畢業生僅100多元,但心意不減,分成公關、接待、服務、餐飲、活動組,學期初開始討論菜色,重複試驗,另做海報、練習西餐禮儀等。



◆ 圖書館好溫馨 愛蘭童席地讀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4/8744921.shtml

【聯合報╱記者賴香珊/埔里報導】2014.06.17

埔里鎮愛蘭國小獲玉山銀行捐建成立南投縣第3座玉山圖書館,昨天上午落成,小朋友看到嶄新圖書館都非常開心,拿著書席地而坐就開始細讀,充滿濃濃的書香味。

愛蘭國小校長鍾森雄說,921地震重創學校圖書館,雖然盡力修補仍無法改善漏水問題,15年來學生就在克難環境中閱讀,玉山銀行推動黃金種子計畫,為偏鄉學校量身打造圖書館,並給予完善規畫,學校會更積極推動閱讀,感謝各界的援助,也讓孩子更能感受閱讀的樂趣。

「這間圖書館不會漏水耶!」玉山志工基金會、玉山人及玉山世界卡卡友共同捐助斥資二十多萬元打造的玉山圖書館,館內情境佈置都融入地方和校園文化,營造溫馨舒適的閱讀環境,上千冊藏書極更讓孩子們雀躍不已。

二年級學童許力元則說,以前圖書館下雨天會漏水,地上總是擺滿了水桶,有了新圖書館看書時就不會被滴滴答答的聲響打擾;黃美蓁則說,有了這麼好的圖書館,她以後一定會常去圖書館看書。

玉山銀行董事長杜武林說,為協助愛蘭國小推動閱讀教育,除打造玉山圖書館並捐贈100 本書籍,未來每年也會提供2萬元經費讓學校支應圖書館修繕、水電支出等費用,每2年就捐書500本來補充館藏,讓孩童充實新知。

南投縣代理縣長陳志清感謝企業對偏鄉學童的付出,減少城鄉的教學資源落差,希望愛蘭國小能珍惜資源,並落實學童閱讀教育,提升學校閱讀風氣。

※ 相關報導:

* 「漂書」不知去向 屏東火車站書櫃空蕩蕩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788307

屏東火車站響應交通部「漂書計畫」在月台擺放愛心分享書櫃,希望能達到好書交換及分享閱讀的目的,但經過半年觀察下來,發現捐書者少,拿書者多,書架上經常空空如也,書籍回流率偏低甚至掛零,站方呼籲乘客發揮公德心。

fsj 提到...

唐獎揭曉/永續發展獎 挪威布倫特蘭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8748662.shtml

【聯合晚報╱記者嚴文廷/台北報導】2014.06.18

由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效法諾貝爾獎設立的唐獎,今天上午公布第一屆永續發展獎的得主,前挪威總理、曾任聯合國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主席、世界衛生組織主席的格羅‧哈萊姆‧布倫特蘭(Gro Harlem Brundtland),在上百名入選的競爭者中脫穎而出獲獎。

唐獎永續發展獎召集人、前中研院院長李遠哲上午盛讚她,將「永續發展」的方向清楚定義,不僅是位政治家,過去30年來,為促進人類社會永續發展努力,被尊稱為「永續發展的教母」。

李遠哲說,布倫特蘭夫人為永續發展提出具體的方向,要善用人類的科學與技術,努力在人類經濟發展、環境保護與社會公義間,尋求發展上的均衡。目前永續發展都是這個定義下發展,唐獎將第一屆永續發展獎頒給布倫特蘭夫人,可說是實至名歸。

唐獎教育基金會執行長陳振川表示,永續發展獎共有上百人入選,經過多階段評選,最後決定頒給布倫特蘭夫人。李遠哲強調,雖然台灣不是聯合國會員,但藉由頒獎給布倫特蘭夫人,希望讓台灣在永續發展的國際組織上能有更多參與機會,今年也將趁布倫特蘭夫人來台領獎時,討論是否能能讓台灣與中研院學者,一起參與永續發展相關議題。

布倫特蘭夫人擔任世界衛生組織主席期間,有效減緩愛滋病、瘧疾、SARS等全球性傳染病傳播,同時促成「菸草控制框架公約」。根據唐獎規定,每位得獎人可獲得新台幣4000萬元獎金,另外1000萬元提供相關領域研究者,做為日後的研究經費。

唐獎被譽為「東方諾貝爾獎」,每兩年頒獎,設有永續發展、生技醫藥、漢學、法治四個獎項,獎金高達台幣5000萬元,今天起一連四天公布首屆得主。第一屆唐獎訂9月18日頒獎,布倫特蘭夫人將親自來台領獎,並在19日舉行學術演講。

※ 相關報導:

* 唐獎揭曉/挪威前總理 永續發展教母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8748677.shtml

台灣效法諾貝爾獎精神的「唐獎」今天公布第一屆「永續發展獎」得主,由國際永續發展與公共衛生專家格羅‧哈萊姆‧布倫特蘭夫人獲得。布倫特蘭夫人對攸關全人類福祉的環境、健康議題做出重大貢獻,她對於「永續發展」的定義,成為世界各國的最高指導原則。



◆ 唐獎揭曉/東方諾貝爾 盼發揚中華文化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8748665.shtml

【聯合晚報╱記者嚴文廷/台北報導】2014.06.18

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捐出30億元設立唐獎,被譽為是「東方諾貝爾獎」。尹衍樑上午出席永續發展獎公布記者會時表示,諾貝爾獎成立100多年來,目前獎項已經不足,設立唐獎不是想超越諾貝爾獎,而是彌補諾貝爾獎的不足,永續發展獎就是最好證明。

尹衍樑表示,除了彌補諾貝爾獎不足之處,他私心希望,能藉由唐獎發揚中華文化,因此特別設立漢學獎,希望鼓勵漢學研究。唐獎的獲獎者不分種族與國籍,要遴選出世界具實質貢獻的研究者。

至於為何命名為唐獎,尹衍樑說:「元朝太霸道,漢朝太單一,只有唐代象徵族群融合,因此特別選擇唐朝設立的6月18日公布獲獎者。」他強調,目前先專心做好現有的四個獎項,未來如果有其他領域已經發展,需要增設來鼓勵,不排除再增設其他獎項。

尹衍樑笑說:「四個獎項已經讓中研院忙翻了,如果要再增加,真的要再考慮考慮。」

唐獎教育基金會執行長陳振川表示,今天公布的永續發展獎,總計有21名評審委員參與評選,經過多輪投票與討論後,決定最後獲獎人選,未來三天還將陸續公布生技醫藥、漢學與法治三個獎項。

fsj 提到...

作文凌駕一切 理所當然!
http://udn.com/NEWS/OPINION/X1/8747690.shtml

【聯合報╱李振清/大學退休教授(台北市)】2014.06.18

首次國中會考引爆的學科「極優」,卻因作文不滿六級分,以致無緣第一志願的現象,造成不少資優生斷腸落淚,家長也抱怨「作文凌駕一切」。其實,從教育觀點與語言學習理論來分析,建構在廣泛閱讀、悉心聆聽、口語歷練、背景知識,與多元思維基礎上的作文能力,當然凌駕其他讀、聽、說的語言技能。舉凡國中會考、大學學測或指考,作文能力成為關鍵勝負因素,這是極為正常的語言教育現象。

這次會考結果,正好提醒所有的學校與家長,凡是以正常有效的教學方式,來循序培養語文能力,學生的學習成效必能均衡發展;家長的正確關懷與配合學校從旁輔導,更是提升學生作文能力的關鍵。這也是芬蘭中小學教育品質冠於全球、學生感受幸福的祕笈。在「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PISA)中,語文與數理表現優異的新加坡,也是藉由優良專業師資施行正常化教育、父母重視子女的輔導與學習參與、落實親子閱讀,教育品質日佳,人才培育成效也耀眼世界。

反觀台灣許多家長,忽視親子教育的核心價值與功能,一窩風將孩子送往補習班。如今,為了「搶救學生作文力,湧現補習熱潮。」(參閱八日聯合報一系列報導)惡性循環結果,學生不但無法提升作文與思想表達能力,反在惡補與課業雙重壓力的夢魘下,產生排斥。

近五十年來的中外語言教育發展,絕沒有任何學者主張為學習作文而單一地設計補習課程。在《兩千五百年來的語言教育》書中,加拿大學者凱利語重心長地提醒:「作文絕不可能套用單一簡單公式來學習的;重要是要能反思和揣摩。」

反思和揣摩的基礎,要從培養廣泛閱讀著手。配合有教學經驗與能力的熱情老師之引導,學生自然會將閱讀得到的語料和多元生活資訊,經過內化與揣摩後,吸收並轉化為口說與寫作所需的語料和訊息。美國學者柯樂生將「閱讀」的學習,提升為老師與家長共同輔導的學生自發性「悅讀」境界。如此,閱讀所得的語料與背景知識,就可以有效應用於寫作和口語表達中。俗語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就是這個道理。

語言課程設計與教學策略的基本概念是:作文是語言「讀、聽、說、寫」統整能力培養的一環;四種能力環環相扣,互補互利,不可孤立進行。作文則是凌駕一切的重要語言能力。

為了應付不正常的考試或檢測,台灣大部分的中學,甚至大學,並沒有依循正常的語言教學相輔相成法則進行;難怪學生不會寫作文。更令人擔心的是,報載「多數學校下學期將增加作文教學時數或作業課,搶救學生『作文能力』」。如此一來,孩子不但無法提升作文能力,相反地可能集體走向補習班,終而喪失作文的興趣與能力。

作文能力培養的不二法門是藉由有興趣的閱(悅)讀過程中潛移默化,理解語文特質、拓展腦際的辭彙、起承轉合的基本文體結構、建立邏輯觀念與思想組織能力,以及批判性思考等自主的「想法」。如此才能達臻有效的語言表達與人際溝通等終極教育目標。老師與家長也宜輔導孩子隨時將精練的作業投稿發表,營造學習成就感,強化學習的動機。

但願首次會考引發的作文教學爭議,能讓教育當局與全民瞭解台灣久被扭曲的各種教育現象,及早回歸專業、正常化與人才培育的基本教育功能。



◆ 時論─搶救德育與國文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618000558-260109

劉廣定 2014年06月18日

近20幾年來,台灣的社會道德日趨頹壞。這兩年,連教育界竟也頻頻出軌違法。如一年多前多位大學教授違反學術論理,浮報、虛報經費,但教育部與一些大學負責人卻為違法者辯解開脫,又不敢指責參加數月前學運中教師與學生之嚴重違法行為。再如眾多中學校長貪瀆納賄,國中教師偷竊段考試題,甚至最近發生法律教授投機犯法,工程教授成為官商學界枉法勾結共犯。在在顯示道德淪喪之嚴重,國民基本教育能不重視「德育」?

教育淪為「缺德的教育」

中華文化的傳統教育,向以道德修養為首要。60年前中小學強調「德智體」三育,後擴為「德智體群美」五育並重。民國80年代初期,教育部之「國民小學課程標準總綱」與「國民中學課程標準總綱」標示的教育目標,仍為「德智體群美五育均衡發展」。當時國小每年都有「生活與倫理」一科,國中原也每年都有「公民與道德」,但民國83年10月公布的國中新課程標準,卻因國一增加「認識台灣」而只在國二、國三才講授「公民與道德」。是「德育」式微之始。

然不旋踵,教育部即依行政院教育改革改審議委員會85年12月提出的《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建議,研訂新「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但未經試辦,即於90年起貿然正式實施。其總綱中,傳統的五育均衡發展之目標不見,「道德」一詞也只在「七大學習領域」中「社會」領域十幾個條目裡,留下「道德規範」一項!因而台灣師大教育學院吳武典教授稱之為「缺德的教育」。

或曰:「德育」已落伍,已不合潮流。唯歐美諸國一向多藉宗教規範道德教育。日本迄今仍以道德為教育之優先:中學校(相當我國國中)每周有一節「道德」課;高校(相當我國高中)雖無特定科目,但於「學習指導要領」之「總則」中強調「道德」的重要而必須融會於各科教育之內。唯國家教育研究院的一群「專家」無視於此,在拖延經年,今年5月才完成的「12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之「總綱(草案)」草擬了四項「課程目標」。又有核心素養,分成「三大面向」;再細分為「九大項目」,仍只視「道德實踐」為「社會參與」面向之一小部分!

國語文維持必修24學分

過去的國中小教材裡除「生活與倫理」和「公民與道德」外,國語文教科書中常有與四維八德相關的課文。到了高中階段,仍有許多言及道德修養之範文。民國42~45年筆者所讀六冊高中國文中,除第六冊只在25篇範文中讀了12課外,其他每學期皆約「精讀」(教師講解)16課,其中至少約四分之一與「德育」相關。如第一冊即有〈四維的意義〉(蔣中正),〈四維〉(管子),〈廉恥〉(顧炎武),〈曾子大孝〉(禮記)及〈瀧岡阡表〉(歐陽修)等。依據個人經驗,國文教育除可承續優良傳統文化,激勵日新又新精神,更具端正社會道德風氣之功能。

又,筆者前在台灣大學任教40年來,發覺約自民國80年起學生國文表達能力欠佳、寫錯別字者日多。拙見一向認為我國青年之思考能力及溝通能力乃建立於國語文之基礎上,故不可忽視國語文教育。日前卻傳出明年台大醫學院的「指考科目」將刪「國文」,其他醫學大學將陸續仿傚之消息,未來中學生必將更不重視「國語文」。故「12年國教」新課綱(草案)刪減高中「國語文」的必修學分之舉,實為不當。

筆者強烈主張新課綱之「國語文」須維持舊有的必修24學分,其中恢復之4學分應講授有關「德育」之範文。而且各科皆須編寫二、三種教科書供需求不同,或程度不同的學生使用,才有可能達到「適性揚才」之目的。(作者為台大化學系名譽教授)



◆ 南韓補習費 一年花200億美元
http://udn.com/NEWS/WORLD/WOR4/8747497.shtml

【經濟日報╱編譯任中原/綜合外電】2014.06.18

南韓亮麗的經濟表現背後,卻隱藏嚴重的教育問題。全國學生一年花在補習上的錢估計達200億美元,嚴重壓縮家庭支出及經濟成長;學生學了十多年英文,卻少有人能朗朗上口。

學童上課時間過長所造成的疾病也日益普遍。

金融時報報導,2012年的「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Pisa)」競賽,南韓15歲級學生的數學及文學成績在64個參賽地區中皆居第五名,科學居第七名;然而在解決複雜問題的信心方面卻排名62,快樂上學的排名則居最末。

補教盛行,對經濟的首要衝擊是補習費占家庭總支出的12%,英語補習費約相當於國內生產毛額的0.6%。補教名師金奇勳去年靠網路英語教學就賺進約400萬美元,出入以保時捷代步。

前教育部長李柱昊認為,如果南韓要想繁榮,就必須解決「教育支出過高,但並未使人力資源提升」的問題。

※ 相關報導:

* 德技職警訊 招生連六年下滑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747496.shtml

....德國200年歷史的雙軌制技職教育體系,培育出生產力傲視全球的勞動力,如今製造業職涯入口的職業學校卻面臨入學率下滑的窘境,年輕人逐漸選擇攻讀大學。

* 北大古生物系 只有一畢業生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1/8747713.shtml

時序又到畢業季節,然北京大學二○一○級古生物專業(科系)學生薛逸凡,日前在社交網站上發布一張「一個人的畢業照」,並附文「只是需要有一張來裝個正經」且要「合影哦」,道盡「古生物學」只有恐龍、沒有生人的孤寂。

* 潛水採石花菜 和美學童才畢業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2/8747361.shtml

和美國小依照16年來的傳統,昨天將畢業典禮場地搬到船上,座位是海上一艘艘的獨木舟,11位畢業生通過潛水考驗,取得海中的畢業證書,並成功採到石花菜獻給師長,才算是真正畢業。

* 小小圖書館員萌翻 大人粉絲相隨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788413

全家便利商店小小一日店員影片爆紅,北區圖書館推廣閱讀,徵選「小小圖書館員」昨首次試用,兩名幼兒園大班的女童擔任小小館員站櫃台服務民眾借還書,童言童語,笑容萌翻了,立刻吸引一群粉絲,指定下次還要兩人借還書。

fsj 提到...

中國史學泰斗 余英時獲唐獎漢學獎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3/8753565.shtml

【聯合晚報╱記者游婉琪/台北報導】2014.06.21

唐獎今天公布首屆「漢學獎」得主, 由史學大師、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榮譽教 授、中研院院士余英時獲獎,肯定他過 去超過半個世紀來,在中國歷史、思 想、政治及文化上的貢獻。

84歲的余英時是享譽海內外的知名漢 學家、歷史,以研究中國思想史和學術史 揚名國際,1950年就讀香港新亞書院,師 從國學大師錢穆。25歲被推薦進入美國哈 佛大學,取得歷史學哲學博士學位。1974 年當選中研院院士,2006年獲得有「人文 諾貝爾獎」美譽的「克魯格人文與社會科 學終身成就獎(Kluge Prize)」殊榮。

頒獎人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院士丁邦 新說,余英時學術生涯60年間,共出版著作 59本、論文400餘篇,堪稱畢生著作等身。尤 其他在中國歷史、特別是思想史和文化史方 面的研究,皆扮演開創性角色,中西學界一 致推崇他是21世紀「中國史學之泰斗」。

丁邦新指出,余英時雖以研究中國傳 統為主,但對傳統與近現代中國歷史、 思想與文化均有深厚理解與掌握。例如他 曾深入探究胡適、陳寅恪及錢穆等大師的 著作,其中陳寅恪在共產黨專制作的「隱 語詩」,被余英時破解後,學界才漸漸窺 知陳對興亡遺恨與對時局的針砭。

丁邦新表示,余英時「究天人之際, 通古今之變」的治史宗旨,鼓勵年輕學 者以新方法、新角度瞭解與詮釋中國文 化。他的影響不僅局限於中國思想史, 獨特的詮釋觀點,加深現代中西方社會 對中國數千年歷史與文化的了解。

丁邦新也提到余英時不曾參與實際政 治,對政治只有遙遠的興趣,出發點是 基於知識份子的社會關懷。芝加哥大學 教授余國藩更曾經說:「余英時教授就 是他筆下中國『士』的典型,一生的研 究與經歷都在反映這一點。」

余英時更關心民主人權運動,不時發 表政論文章,更曾公開支持中國民主運 動。他與妻子在普林斯頓建立的「中國 學社」,也成為許多流亡海外的中國知 識分子與學運領袖的庇護所。

※ 相關報導:

* 余英時:國際、兩岸漢學慢慢合流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3/8753574.shtml

首屆唐獎漢學獎頒給知名歷學者余英時,他接受本報越 洋電話專訪時謙虛表示「受之有愧」。他說,自己的畢生研 究與台灣密切相關,漢學獎榮譽不單只屬於他個人,更感謝 中研院同仁的支持。余英時也感嘆,漢學研究走向國際化多 年,今日終於出現國際性專屬的漢學獎,尤其這份獎由台灣 頒發,更可看到台灣走在全球化的最前段,對國際漢學界的 年輕學者,將有很大的鼓舞作用。

....余英時觀察發現,近年來國際漢學跟中國大陸、台灣的漢 學研究慢慢走向合流;他認為,學問國際化是好現象,畢竟 漢學並不是只屬於中國人的研究,西方國家包含法國、英國 等,有許多漢學相關研究都很了不起,就像東方人也可以研 究德國史、美國史般,漢學研究不該帶有國族主義情緒,樂 見漢學獎未來能持續挖掘國際上的傑出漢學家。



◆ 新免疫療法有案例:五公分腫瘤 兩周消失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3/8752424.shtml

【聯合報╱記者陳皓嬿/台北報導】2014.06.20

癌症免疫療法因效果好、副作用低,近年正夯,首屆唐獎生技醫藥獎兩位得主艾利森和本庶佑的研發,在當中無疑扮演要角;但在兩年以前,免疫療法都不被看好,經歷了很長一段「黑暗期」,最近才「鹹魚翻生」。

台北醫學大學校長、癌症專家閻雲說,舊的免疫療法針對性不夠強,且療效因病人體質而異,效果不顯著而不受重視。

根據兩位得主的研究結果而開發的「新免疫療法」,針對性強很多,閻雲說,臨床上療程在兩周就有顯著效果,曾有病人體內三、五公分大的腫瘤,在兩周內消失的案例,相當驚人。

唐獎基金會表示,臨床實驗證實,免疫療法對於現在較難醫治的癌症,如非小細胞肺癌、轉移性黑色素瘤(一種皮膚癌)、腎細胞癌,都有不錯的療效。

另外艾利森研發的CTLA-4加上本庶佑的PD-1「組合免疫療法」,也被證實能顯著延長病患生命。

免疫療法仍有副作用,如腹瀉、皮膚起疹等,閻雲說,比起傳統化療的副作用,已減輕許多,這也是免疫療法的優勢。



◆ 語文教科書 陸偏好小說戲劇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620001015-260301

旺報 記者簡立欣/專題報導 2014年06月20日

兩岸語文教科書選材有個明顯區別:大陸相當重視小說和戲劇,幾乎每冊都有相關單元,放不進正文的,就放到書後附錄的名著導讀;台灣則受限於篇幅,課文多以散文為主,小說和戲劇相對缺乏。

檢視大陸語文教科書,廣義的小說類型題材分布時間相當廣,從《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漢書》〈蘇武傳〉、《後漢書》〈張衡傳〉,到南朝長篇敘事詩《孔雀東南飛》、元代雜劇《竇娥冤》以及清朝蒲松齡《聊齋誌異》等。

除了《聊齋誌異》以外,上述文章幾乎都是動輒數千字的大長篇,看得出大陸教科書主編不會刻意避開長文。

人教版主編顧振彪證實了這一點:「我們做過字數容忍量調查,國中約1000到2000字,高中約3000字,不超過5000字;會選長文主要是有些小說或劇本不好節選,另外也是有意訓練學生閱讀能力,但我們會控制每冊不超過3篇長文。」

中國4大名著 長青教材

中國4大名著也是大陸長青教材,包括《水滸傳》智取生辰綱、林教頭風雪山神廟、魯提轄拳打鎮關西、武松打虎、醉打蔣門神等;《三國演義》三顧茅廬、舌戰群儒、草船借箭、赤壁之戰、楊修之死、失街亭等;《紅樓夢》林黛玉進賈府、香菱學詩、葫蘆僧亂判葫蘆案、寶玉挨打、抄檢大觀園等。《西遊記》則因其童話色彩濃厚,早在小學階段就介紹了。

有些選文可以連結到大陸的意識形態,例如〈廉頗藺相如列傳〉支持國家主義,大局之前放下個人恩怨;〈蘇武傳〉象徵了民族主義精神;《孔雀東南飛》和《竇娥冤》從大陸建政之後就一直選入語文課本,象徵反抗封建家長專制;《水滸傳》〈智取生辰綱〉著眼農民起義。

毛澤東欽點 紅樓夢長紅

有趣的是,《紅樓夢》過去不入正統教科書法眼,直到1964年文化大革命期間,毛澤東某次談話「欽點」《紅樓夢》:「我把它當歷史讀,講歷史不講階段鬥爭觀點,就講不通!像《紅樓夢》第4回〈葫蘆僧亂判葫蘆案〉出了幾十條人命,就是寫4大家族階級鬥爭。」此後《紅樓夢》不但進入中學教材,〈葫蘆僧亂判葫蘆案〉還成為很長一段時間裡的「必選」教材。

外國經典作品 比例不少

30年代作家方面,魯迅《阿Q正傳》、〈祝福〉、〈孔乙己〉等不在話下;曹禺《雷雨》、沈從文《邊城》都納入課文。巴金的《家》納入名著導讀。

值得一提的是,大陸語文教科書特別喜歡外國經典小說戲劇,從國中就開始選入莫泊桑〈我的于勒叔叔〉、莎士比亞《威尼斯商人》、都德〈最後一課〉、安徒生《醜小鴨》等;高中有莎劇《哈姆雷特》、海明威《老人與海》,俄國「短篇小說之王」契訶夫的作品出線率也很高。

書後附錄的名著導讀,介紹《大衛科波菲爾》(台譯塊肉餘生錄)、《巴黎聖母院》(台譯鐘樓怪人)、《高老頭》、《簡愛》、《唐吉軻德》等。因為教科書的推薦,這些小說在大陸書店很容易買到。

※ 相關報導:

* 陸選材多元 新聞、科普也入列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620001019-260301

除了小說和戲劇,大陸比較特殊的語文教材還有新聞報導、科普文章等。而這也呼應了大陸不稱國文、國語課而叫語文課的宗旨,亦即語文課不僅僅是文學課,而應該拓展為文言、文學、文化。

* 課本太偏食 台重散文輕小說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620001020-260301

受限於篇幅和時數,台灣國文課本常常選用散文,少有小說;且由於教育部的ABC選文原則(獲得愈多出版社選入的文章級數愈高)和考試制度,各版本的小說篇目不但少,而且愈來愈像,少有出版社敢大膽選出其他版本沒有的選文。劇本和外國作品則幾乎沒有。小說和戲劇的付諸闕如,不能不說是台灣國文教育的一大缺憾。

由於教育部規定文言文比例和「30篇文言文核心選文」,各家出版社能發揮的只有古典小說、現代散文和現代小說,但實際情況是現代小說入選機率遠低於現代散文,目前高中國文每冊14課,現代散文平均占3、4課,現代小說卻僅1課,頂多2課,甚至沒有。

....雖說小說選文經常忽選忽棄,但又有些小說長年屹立不搖,且各版本都「有志一同」選同一批小說,最明顯的例子就是魯迅〈孔乙己〉、賴和〈一桿稱仔〉、洪醒夫〈散戲〉。這3篇小說恰好都是2000年入選各版本,當時令人眼睛一亮,魯迅因為政治因素,在台多年遭禁;賴和、洪醒夫是本土作家,他們的作品入選,都意味著台灣意識形態邁向多元。問題是,10幾年來這些作品變成各版本必選,但卻少見3人的其他文章;難道以雜文聞名的魯迅沒有更好作品?與賴和、洪醒夫同時期的作家,不值得由文學史角度橫向介紹嗎?10幾年來選文不變,除了書商怠惰、老師因循、考試方便之外,似乎沒有別的解釋。

fsj 提到...

看星星泡咖啡 屏13校辦出特色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6/8752134.shtml

【聯合報╱記者陳沛佑/屏東報導】2014.06.20

屏東縣從2010年起,推動獨創的「理念學校」,各學校積極發展各自特色,目前全縣已有13所理念學校,學生們除學習基本國英數,也學怎麼組裝機器人、觀察星象等,不僅學生學到新事物,老師也要學怎麼教,讓屏東的基層教育更多元、更活潑。

屏東縣政府推廣理念學校認證,鼓勵學校結合在地環境,推展特色課程,獲得認證後,就可有20%自主課程,並可多聘兩位正式老師,全縣學生也不須遷戶口就能入學,給予學校在課程、師資上彈性,鼓勵學校「辦出特色」。

屏東縣教育處表示,目前全縣已有13所學校獲理念學校認證;和平國小積極推廣天文科學教育,有天文觀測、星空教學的課程,還有機關王及創意積木培養課程。

六年級的陳柏妤說,她特別喜歡機關王課程,機關王不僅是玩,也有好多科學原理,如彈力、槓桿原理等,「從課本上運用到真正組裝好難」,但非常有挑戰性。

三地門國小以咖啡作為特色課程,從三年級開始上;學生田少岑說,學校會教怎麼選豆、洗豆、炒豆,還有如何沖泡咖啡,非常有趣,他喜歡咖啡香,也愛喝咖啡。

同安國小發展智慧機器人,學生們挑戰創作「動態名畫」,透過感應器等小機關,讓名畫「動起來」。學生吳筠婷、陳羽品以梵谷的星空為主題,只要對感應器吹氣、眨眼,畫作上的星星就開始轉動。

吳筠婷說,這個作品做了一個學期,一開始覺得好難,但是完成後「超有成就感」。

恆春國小推行恆春民謠課程近10年,也編撰一到六年級的教科書,今年通過理念學校認證;校長江國樑表示,學校可多聘兩位老師,對推展特色課程更有幫助。

※ 相關報導:

* 六龜國小防災頭套 獲教部金獎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6/8752252.shtml

六龜國小舊校舍在「甲仙大地震」中受損嚴重,災後校長黃龍泉帶頭研發多功能防災頭套,現在每個學生的椅子上都放置一個特殊配備,平日可當靠墊,地震時可當防震頭套,水災則可當浮板,創意點子讓學校贏得教育部頒發「防災校園」金獎。

* 國際網博 彰化奪8座白金獎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620000596-260107

彰化的孩子網住一片天!彰化縣各校組隊參加國際網界博覽會,一舉拿下8座最高榮耀白金獎和15金獎、6銀獎、1個特別獎,白金獎得獎數還占了全國74%,是最大贏家,像彰泰國中「玉珍美饌、鳳眼翠燦」等都讓人眼睛一亮,還讀得想流水,贏得國際評審激賞。



◆ 東大知本校區新圖館 9月啟用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7/8752282.shtml

【聯合報╱記者施鴻基/台東報導】2014.06.20

有21年歷史的台東大學舊圖書館,將隨學校全面搬遷到知本校區,今天功成身退。圖書館長吳錦範說,未來所有書籍將搬遷到風景優美,極具特色的知本校區圖書館。

台東大學舊圖書館1967年啟用,本來設在游泳池畔,1991年為充實圖書設備而重建,一路走過師範學院到如今的綜合大學。

吳錦範說,雖然舊圖書館老舊,但陪歷屆學生成長,師生們就像告別老朋友一樣不捨,年初就舉辦「獵書行動」、「最愛角落」等一系列告別舊館活動。

吳錦範說,今年9月知本校區新圖書資訊館將落成啟用,屆時也會開放給社區共享資源,提供台東民眾借閱書籍或休憩利用。

他說,新圖書館有5公尺高電視牆的多媒體視聽中心,預估未來10年可藏書57萬冊,落地窗設計出光線充足的閱讀空間,有沙發椅可以舒適閱讀。

※ 相關報導:

* 天下數位車 開進羌園國小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6/8752162.shtml

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希望閱讀」計畫長達10年,每年都會送100本新書至羌園國小,學校的書本變多了,學生也更喜歡拿起書本閱讀;校長李榮哲指出,很高興無形中學生的學習力都慢慢增加了。



◆ 沒補助 禁漲價 廉價大學休提品質
http://udn.com/NEWS/OPINION/X1/8752469.shtml

【聯合報╱詹志禹/政大教授(新北市)】2014.06.20

最近前往香港進行招生宣傳,幾位當地教育界的朋友對我說:「香港中學生的第一選擇,會留在香港本地讀大學,第二選擇到英國、澳洲等英語系國家,第三選擇才可能考慮去台灣!」我問說:「那你們覺得台灣大學有什麼吸引香港學生的特點?」有人想了一下,答道:「學費比較便宜!」

我國公立大學來自政府預算的經費投資,平均大約僅有香港的三分之一,歐美的十分之一。但這些國家公立大學向學生收取的學雜費,除了少數國家(如德國)與我國相近,其餘大多數國家(如英國)平均都高於我國近五倍,連鄰國日本、南韓、新加坡等國,平均都高我國至少三倍以上。

德國學費雖與我國相近,但其教育經費主要由政府負擔,人民繳稅也就比我國高。

我國政府不願增加對大學的補助(除了以計畫型經費差異性補助極少數大學),又不准大學調漲學雜費,大學如何提升國際競爭力?如果大學競爭力不靠卓越品質而靠廉價,那就宛如過去的產業競爭力仰賴廉價勞工而休提品質。

如果政府不增加補助,學費又不能漲,大學的因應之道大約有三:募款、營利,或降低成本。但募款通常限於捐款者指定用途(如獎學金或蓋大樓等),對於大學經常門的支出幾乎沒有幫助;至於營利(如出租場地或大開推廣班等),則會排擠學校本職功能或影響學術形象;最後就是降低成本(例如凍結人事、刪減部門預算、減少活動、延長設備汰換時間等),辦理廉價大學。

我國公立大學學生在社經地位方面,向來高於私立大學學生,但卻享受較佳之教育資源;前者弱勢學生約占九%,後者約占十二至廿三%;前者每學年約繳五萬八千元之學雜費,後者約繳十一萬元;前者學校排名大多在前,後者大多在後。

政府應該容許公立大學調漲學雜費,然後挪動部分教育經費,去補助私立大學的學生(可考慮採用減免學雜費或教育券等方式)。因為,我國貧富差距不斷擴大,而縮減貧富差距的重要策略之一,就是透過教育資源的重分配來逆轉社經地位的弱勢。國民讀私立學校如要繳較高學費,除非是他們獲得比公立學校更佳的教育品質,但收到政府的補助,仍應與公立學校相同。

政府不只是應該在公、私立學校之間進行教育資源重分配,而且應該要求各個學校內部也都要進行教育資源重分配;具體來說,各校調整學雜費的同時都必須兼顧照顧弱勢,例如提供弱勢獎助學金或減免學雜費等,而且提供的比例不應低於該校弱勢學生比例。

fsj 提到...

南非大法官奧比‧薩克斯 獲唐獎「法治獎」(節錄)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3/8755346.shtml

【聯合晚報╱記者游婉琪/台北報導】2014.06.21

首屆唐獎今天公布最後一個獎項「法治獎」得主,由前南非憲法法院大法官奧比‧薩克斯(Albie Sachs)獲得。奧比‧薩克斯畢生致力推動南非成為法治國家,制定南非憲法人權憲章,對終止南非種族隔離政策有貢獻,並在任內做出南非同性婚姻合法化判決。

奧比‧薩克斯為法治奮鬥的過程中,曾遭遇政府監禁、特務暗殺等苦難,甚至為此失去一條手臂和一隻眼睛的視力。但他仍說:「如果被控在我車底放炸彈的人,因證據不足而無罪開釋,這仍是我溫柔的復仇,代表我們仍活在法治之下。」

....1988年,南非政府特務在奧比‧薩克思的車底放置炸彈,意圖奪取他的性命。他雖然在這次爆炸案中幸運存活,卻失去一隻手臂與單眼視力,但他沒有退縮。

曾經接下草擬南非憲法人權憲章重責大任,他主張,憲法應建立一套保障所有人民權力的制度,而非只是將特定族群的勝利,以條文制定來。1990年他回到南非,1994年獲當時南非總統曼德拉提名為憲法法院法官,任內促成南非同志婚姻合法化判決,該判決是南非同志人權的里程碑。

※ 全文詳見原站。



◆ 余英時:漢學定義在「漢」字 太狹隘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3/8754744.shtml

【聯合報╱華盛頓記者賴昭穎、記者何定照/連線報導】2014.06.21

知名歷史學者余英時成為首屆漢學獎項得主,余英時二十日受訪表示,獲得唐獎肯定是非常高興和光榮的事,只是覺得受之有愧;而漢學是世界人文研究重要的一部分,因為中國文化走和西方文化不一樣的路,在二十一世紀還有很多可以發揮的地方。

對於唐獎設立漢學這個獎項,余英時說,這顯示台灣在全球化的過程中站在領先的地位,才能做這樣的事;台灣在漢學研究方面做得很好,包括中央研究院、台灣大學和各大學都做得很好,基本上都是走全球化的道路。

余英時表示,漢學是世界人文研究重要的一部分,不過,如果只把漢學定義在「漢」字這上面,那就太狹隘了;漢學就是研究中華文化歷史傳統,把它放在世界背景上來研究。

針對近日一群美國教授聯名抵制大陸政府主導的孔子書院,余英時說,這是很好的現象,「可以看出來他們對中共和中國分得很清楚」,因為孔子書院根本是一個統戰的單位,加拿大人還投書大陸廣州的南方周末,抨擊孔子書院在加拿大搞特務工作,不只是教中文。

余英時說,大陸利用孔子書院打入美國各個大學,用錢來引誘,而書院也講漢學研究;北京大學還搞一個燕京學院,提倡中國研究,由他下中國研究的定義,定義就是擁護共產黨,共產黨是代表中國文化最好的,也代表孔子。事實上,馬克斯和列寧才是中共思想上的老祖宗,共產黨對孔子從來沒敬意過,都是叫「孔老二」。

他提醒,執政的國民黨要好好珍惜目前成績,檢討對大陸的政策,不能給共產黨什麼都好商量的印象。他認為任何人執政,都不能給共產黨彼此可以統一的印象。「政策決定的機構該有明顯態度,生意是生意,主權不能放棄。」。

余英時表示,他最重視的價值向來是「人要活個像個人」,儒家從清末開始提倡民主,要求人人有尊嚴,但共產黨從一九二○年代開始就極力破壞這一切,越來越腐敗,變成最壞的資本主義—國家的資本主義、黨的資本主義,看不見改變的希望,一定會自我垮台。

※ 相關報導:

* 自承因錢穆先生 余英時愛上中國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3/8754739.shtml

余英時學貫中西古今,來自曲折的求學路途。他在「我走過的路—余英時訪談錄」書中,自承因戰爭和流亡,直至十六歲才受正規教育,然而沒受正規教育也有好處:「思想不大受約束,許多(黨義等)清規戒律我都沒碰到,比較自由一點!」

* 學者推崇他:論斷任何史實 都有兩千年背景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3/8754734.shtml

史學泰斗余英時研究中國思想、政治、文化史上起三代、下至明清,也因此能洞見歷史演變。中研院副院長王汎森觀察,廿世紀史學研究變得非常專業化,講究斷代研究,罕有人像余英時能跨越時代、「通古今之變」,「他論斷任何史實問題,都有兩千年背景!」

以此龐大的研究背景,余英時每能提出創新議題、連結當代,為中國文史研究提供新方法和新思路。

* 余英時:共產黨很快垮台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3/8754434.shtml

唐獎漢學獎得主余英時接受本報專訪表示,從儒家「以人為本」思想發展出的民主思想,在共產黨國家完全被抹滅,人活著失去尊嚴。他認為,以蘇聯例子看來,僅以暴力統治國家的共產黨政府「很快會垮台!」

* 知識狂余英時 為人寫序寫成書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3/8754741.shtml

....曾和余英時多次合作、將其論文出版成書的聯經出版社發行人林載爵說,十年前,他請余英時為一本關於胡適的書寫序,只要三千字,結果余英時傳回來的文稿太豐富,最後為他出了一本書叫「重尋胡適歷程」。

幾年後,聯經又邀請余英時為關於民初中國史學家顧頡剛的書寫一篇序,結果又誕生了一本書:「未盡的才情-從《日記》看顧頡剛的內心世界」。

為何初寫序卻終成書?林載爵問過余英時,答案是余為了寫序,做了不少功課,結果又發現很多之前沒有人想過、談過的事情,有了新的體悟跟啟發,思緒不斷,於是只好寫成一本書。

fsj 提到...

人生成敗關鍵不在制服顏色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8755327.shtml

【聯合晚報╱社論】2014.06.21

頂著大太陽,生氣的家長怒吼「自己的孩子自己救」,哭喪著臉的學生不能想像 5A++還上不了第一志願,今天的這一批街頭抗議者格外辛苦。也難怪有候選人放言,「教改爭議將壓垮國民黨政權」。

十二年國教上路,一出手就敗在「填志願」,學生哀號「志願填錯一個就掉到外太空」。但這整個現象透露出邏輯矛盾之處:國民教育,為什麼仍陷在「填志願」的煩惱中?所謂「高分低就」是什麼意思?有哪些學校在好學生心目中應列為「低等學校」嗎?

父母望子成龍,幾乎是人性的一部分;明星學校令人嚮往,也是可理解的。今天聯合報有一學生投書,描述「從小的目標就是北一女中,常常幻想穿著那綠色的制服,好不威風」。連房地產廣告都宣傳,人生的夢想包括了「看你從台大畢業,送你去哈佛就讀」。這種景象,或說這種「想像」,只能令人嘆可憐天下父母心。

教育部尚未把各地區高中職做到「均優質化」,就推十二年國教上路,以致於學生和家長抱持對過去「明星學校」的認知,拚了命想擠進前幾志願,這是這場大災難的源頭。如今包括柯文哲都強調,十二年國教的目標應做到「均優質化」,但他自己的女兒還是在哭完了之後準備去補習,拚下一階段特招。可見想做「人上人」的觀念是如何深植人心。

如果想稍微扭轉這樣的社會氣氛,也許從意見領袖、媒體報導、和有影響力的人現身說法開始,應向大眾教育一下,「明星學校≠精英教育」,「精英教育教出的不一定是精英」。傳統的價值觀和刻板印象,竟然強大到令台灣女孩「從小幻想穿上綠制服」,彷彿「穿上綠制服」即等同「變成精英」;但北一女的教學內容、課程安排、教材教法,和其他高中有什麼不同嗎?同一所台大,教出了陳水扁也教出了馬英九;同樣是企業領袖,有美國史丹福博士的張忠謀,也有中國海專畢業的郭台銘。

有智慧的父母應向哭泣的孩子勸慰:人生路很長,成敗的關卡一重又一重,最後勝利的關鍵在自己手裡,而不在制服的顏色上面。

※ 相關報導:

* 志願序決生死!一樣成績兩樣情
http://mag.udn.com/mag/edu/storypage.jsp?f_MAIN_ID=484&f_SUB_ID=5356&f_ART_ID=520624

「這是心理戰,如果執著傳統明星高中,反而會高分低就,上不到心目中目標學校,志願序成為關鍵。」免試入學放榜後,江翠國中校長郭月秀說,對成績好學生是煎熬,反而中後段學生可上心目中好學校。

* 5A生作文5級分 填50個志願全落榜
http://mag.udn.com/mag/edu/storypage.jsp?f_ART_ID=520669

國中會考昨天放榜,台中市羅姓女資優生會考5A以上、作文5級分,依照教育部規定選填50個志願,卻先在志願項遭逐次扣分,接著又因作文比序輸給6級分,最後落得無校可念,議員謝志忠今陪同家長召開記者會,痛批教改太過荒唐。

* 6成錄取生 第一志願選高職
http://mag.udn.com/mag/edu/storypage.jsp?f_MAIN_ID=484&f_SUB_ID=5356&f_ART_ID=520638

高中職第一次免試昨放榜,有六成錄取生第一志願選填高職,也讓許多高職校長眉開眼笑。教育部表示,錄取分布顯示「先高中、後高職」的升學迷思,已逐漸被打破。

* 冷眼集/失序的免試制度
http://mag.udn.com/mag/edu/storypage.jsp?f_ART_ID=520670

....十二年國教免試升學新制原本立場良好,但制度設計、計分方式太複雜,加上基北區前十志願每差一個志願序扣一分的不合理設計,造成不少成績不差甚至排名在前的學生,不僅進不了心目中的明星高中,甚至連社區高中都上不了。

放眼國際,無論中小學或大學,不管有沒有升學考試,所謂的明星學校在各國依然存在,家長想讓子女上擠進明星學校的心理,也不可能打破。

但教育單位一方面強調要改革、要減低升學壓力,卻又坐視所謂的明星高中,不願釋出更多免試名額,反而同意學校假借「特色招生」名義用考試選才。這次免試入學的種種亂象和爭議,只想用特招靠成績篩選學生的明星高中、核准複雜又不合理免試制度的教育行政單位,都要負最大責任。



◆ 廢止「免試」 還我真正免試
http://udn.com/NEWS/OPINION/X1/8754749.shtml

【聯合報╱李家同/清大孫運璿榮譽講座教授、博幼基金會董事長(新竹市)】2014.06.21

十二年國教最標榜的就是免試升學,很多學者專家看到免試這二字都會立刻擁護這種政策,其實現在的免試仍是要考試的,而且考的題目也比過去的學測要難很多,所以並不是真的免試。但是很少人知道在實施十二年國教以前,我們國家是有免試的。

過去的免試制度有一點像保送,某一所高中會給某一所國中一些保送的名額,當然被保送的學生一定要在國中表現得非常好。很多孩子就去嘗試這一種免試,如果被接受了,就不必再參加基測。以去年為例,全國大約有七十%的學生是經由免試升學的,而且是真正的免試。以博幼基金會的例子來說,我們去年的畢業生中,有八十%是經由免試進入高中職的。

如果一個孩子在比較偏鄉的國中念書,他也許是校內第一名,但他也許不太敢去讀城裡的明星高中,因為怕自己的程度趕不上。所以我們可以想像得到,這些孩子往往很快樂的進入社區高中或高職,用教育部官員所說的話,他們不必和菁英分子一同玩。以博幼孩子為例,免試升學的孩子都進入社區高中職就讀。我自己去年輔導的一個學生,也是有先見之明的進入一所社區高中,其實他從來沒有任何要進明星高中的想法。當然還有一種保送是和技藝有關的。

教育部的口號叫「就近入學」,對那些免試的學生而言,幾乎相當多的學生都是就近入學的。

教育部另外一個口號叫做「適性揚才」,意思是說在十二年國教實施以前,很多學生不能按照他自己的意願念書,這也令我感到非常訝異,因為很多學生根本就是喜歡念職業學校,可惜現在很多的專科學校都不見了。我有一個學生,基測成績相當不錯,絕對可以進入某一所國立高中,可是他卻選擇進入了一所高工的機械科就讀,而且以此為榮。所以,過去其實就已經有適性揚才的機制,至於十二年國教非常複雜的入學方法,究竟有沒有達成適性揚才,我是很懷疑的。

所以,我必須要問,為什麼政府要廢止原來既有的免試升學,而強迫全體學生參加會考?如我前面所說,會考比從前的考試還要難,就以英聽而言,就使得偏鄉孩子感到非常沮喪。教育部說,不要強迫弱勢孩子拚命和那些菁英分子一起玩,這句話是對的,可是他們的所作所為正好相反,會考考題比基測難得多,而且這不是偶發事件,而是教育部的既定政策。試問,孩子如何能夠快樂學習?

教育部又說,用ABC制度就可以使得學生不會分分計較,可是他們的制度多對一題就變成A,這一題錯了就變成B,一個學生是B中的最高分,可是和B的最低分同學是同一級的。同樣情況,一個學生如果多答對一題就可以成為B,和B的最高分同學同一級。現在變成了C,難道他不懊喪嗎?

我最近常常想起過去常常看到的標語,叫做「還我河山」,我除了要問教育部為什麼要廢止免試以外,我也忍不住要提出一個新的口號,「還我免試」。

※ 相關報導:

* 英大學協會前主席:英150所大學 一半應關閉
http://udn.com/NEWS/WORLD/WOR3/8754828.shtml

英國大學協會前主席傅勞德爵士表示,英國現有逾150所大學當中的半數應該關門大吉或合併,因為現有的大學體制「沒有效率」。

傅勞德說,英國的大學太多,倫敦、里茲、牛津、雪菲爾等地的部分大學應該關閉或合併。他指出,英國現有的高等教育體系「沒必要且沒效率」,因為英國的許多大學「試圖一次達成太多目標」,包括研究、籌辦會議、提供飲食、服務與生涯建議、投資股市、維護歷史建築物、資助新創企業、開發科學園區、提倡運動等。

* 廣設廉價工廠大學 另類台灣奇蹟
http://udn.com/NEWS/OPINION/X1/8754719.shtml

林百里先生提到大學不該像工廠量產,今天台灣廣設大學更是設立許多廉價工廠來量產。台灣大學數目快速的增加,是繼經濟奇蹟後另一項傲視世界的「台灣奇蹟」。

數年前有個美國科學院院士來台訪問,偶然談及台灣有多少所大學這個議題,當他知道總數是加州的公私立大學總數目的三至五倍時,他先是訝異,後則大笑。他訝異的是台灣政府如何有經費支持如此多的大學發展,大笑的則是台灣又如何每三年去挑選出如此多的傑出學術行政人才來經營一流的大學。

....現在的教育績效如果是「落後指標」,現在的教育投資就是「領先指標」,領先指標下滑時,也意指著未來的落後指標必將下滑。新出爐的泰晤士排行榜,台灣大學的亞洲百大數目明顯下滑也已顯示此一訊息。

fsj 提到...

薩克思 當代法治最具影響力思想家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3/8756141.shtml

【經濟日報╱記者潘俊琳/台北報導】2014.06.22

唐獎教育基金會昨(21)日公布第一屆法治獎得主,為來自南非的法治人權律師(Albie Sachs)。

奧比‧薩克思在1994年獲得南非總統曼德拉提名,成為新成立的憲法法院法官,薩克思大法官協力做出許多判決,幫助南非憲法法院贏得當代轉型正義與人權保障。

就法治實踐而言,南非憲法法院一向勇於作出與政府立場相異的判決,強力支持憲法中社會經濟權利的可司法性。在2005年Home Affairs v. Fourie一案,南非憲法法院基於憲法對平等與人性尊嚴的保障,作成「同性婚姻合法化」的里程碑判決,該判決正是由薩克思大法官主持。

薩克思大法官的許多判決,被公認為論理精闢且具有最高品質的司法論述。他是提倡超國界司法對話的先驅,鼓勵法官廣泛閱讀,並引用其他法體系法院作成的判決。

他在世界各地的演講,幫助許多人更瞭解人權保障,與憲政主義的各種面向。透過他的人生故事、憲法智慧、正義、人權,諸多複雜議題的深刻觀察,奧比.薩克思作為當代提倡法治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家之一,當之無愧。

薩克思1935年出生於南非約翰尼斯堡,背景為立陶宛的猶太裔移民,17歲就參與「抵抗惡法」運動,20歲參加人民議會,會中通過1955年自由憲章,21歲取得法學士後開始執業,經常為在種族隔離政策下,被控違反種族歧視性或國家安全相關法令的人辯護。

為此,他遭單獨監禁,被施以剝奪睡眠、密集偵訊等凌虐。1966年,他自願離開南非,前往英格蘭開始流放生活。

※ 相關報導:

* 薩克思判同志婚合法 跌破眼鏡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3/8756165.shtml

南非憲法法院前大法官薩克思審過不少爭議重大、價值觀嚴重對立的案子,如同志婚姻是否合法、死刑該不該廢除等問題,其判決書後來被其他國家大量參考,想了解他如何做出讓對立兩方都可接受的結論。

中研院法學所助研究員黃丞儀說,薩克思在同志婚姻的案子中,並沒有像大家想像的,明顯選擇跟同志站在一起,因為他認為國家應該要將「所有人」都納入考量。

* 薩克思一手被炸斷 用另一手握凶手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3/8756166.shtml

薩克思在南非還有種族隔離政策的時代,因為經常為反種族歧視的人辯護,因此受到迫害,被南非政府特務所放置的汽車炸彈,炸斷一條手臂和炸瞎一隻眼;但他選擇不「以暴制暴」,而是和敵人「和解共生」,讓當年傷害他的特務因此獲得救贖,痛哭了兩周。

fsj 提到...

孟買貧民窟雙胞胎 考上印度理工學院
http://udn.com/NEWS/WORLD/WOR4/8755755.shtml

【中央社╱新德里21日專電】2014.06.22

印度孟買附近1處貧民窟家庭的雙胞胎男孩今天上報紙頭版,他們通過出名難考的印度理工學院聯合入學考試。媒體披露後,主動表示幫兩人繳學費的電話,讓家人接到手軟。

西印馬哈拉什特拉(Maharashtra)省塔那(Thane)縣比萬迪(Bhiwandi)巿的貧民窟1戶人家這兩天突然變成媒體焦點。

印度最顯赫理工科高等教育學府印度理工學院(IIT)聯合入學考試剛寄發成績單,這戶人家兩名18歲雙胞胎男孩芮姆(Ram Yadav)和席揚(Shyam Yadav)雙雙通過考試,受全國矚目。

包括兩人及父母、另外兩個兄弟和1個姐妹,一大家子租住貧民窟1個150平方呎的房間內。出身北方省(Uttar Pradesh)的1家7口靠當巴士駕駛的父親和做工的25歲大兒子魯庫希(Luvkush Yadav)每月共1萬7000盧比(約新台幣8471元)收入維生。

包括父親雅達夫(Ramashankar Yadav)和沒念過書的母親,根本不知道IIT是何物。但因上門的記者太多,他們現在至少知道兩個兒子做了非常了不起的事。

這家人的大哥魯庫希為幫家計而輟學,他做工使雙胞胎弟弟有機會念完12年級。芮姆和席揚後來獲補教業者印度理工學院聯合入學考試論壇(Forum for IndianInstitute of Technology Joint EntranceExamination,FIITJEE)全額贊助補習費準備IIT考試,卻連考試報名費都付不起,還得靠補習班老師慷慨解囊。

通過考試的兩人希望能就近就讀印度理工學院孟買分校(IIT-Mumbai)。兩人無力負擔共約50萬盧比入學費用的消息經報導後,主動表示要協助的善心人士,已讓這家人電話接到手軟。

※ 相關報導:

* 印尼父母不識中文 8歲女借書百冊當翻譯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3/8756146.shtml

平鎮市東安國小8歲學童陳曉芳,父母都是印尼人,他們會話沒問題,就是不懂如何讀寫中文字,陳曉芳每學期借書上百冊,投入閱讀就是想認得更多國字,如今印尼文、中文都難不倒她,家中各種帳單都是她為家人讀,也代筆幫父母寫信回家鄉,成為得力的小翻譯。



◆ 教改惹議/孩子挫敗3年 拿親情陪他
http://udn.com/NEWS/OPINION/X1/8756203.shtml

【聯合報╱黃瑪姬/家管(台北市)】2014.06.22

十二年國教第一次免試放榜後,示威的、控訴的、上街頭的占滿了新聞版面。我的小孩雖已長大,但對於家長們的焦慮,感同身受。

廿年前,兒子是「國中自學班」的實驗白老鼠。當他五育並重升上社區高中後,由於功課跟不上聯考上來的同學,度過非常辛苦和吊車尾的高中生活。

當時我也想四處陳情哀哀上告,覺得制度設計不良,讓孩子更痛苦,我擔心孩子的前途就此毀掉,也擔心他會想不開…

孩子在功課上處於劣勢,永遠是班上最後一名,連帶著也可能考不上好的大學。這件事對於一路都念第一志願的我來說,還真是世界都變成黑白的了。

在這段陪伴兒子受苦過程中,我其實比他更難熬,但在痛苦和焦慮最深處,也不禁反思,我要的是什麼?

高中輔導室老師問:「為什麼小孩功課不好,你們作家長的就不好意思來參加家長會?來了還要跟導師對不起?你們擔心的,是小孩功課,還是自己的面子?」

這句話讓我深深的自我反省。

如果我愛孩子,此刻他最需要的是什麼?我還要給他額外壓力嗎?我試著放下我的價值觀,陪伴他度過不斷挫敗的三年。

他沒有因為功課不好而自卑,他喜歡他的同學,也喜歡他辛苦考上的別人眼中不太好的大學。他學會在逆境和劣勢中前進,這個精神在他進入職場後始終都在。

我也終於體認到,雖然家長的擔心和希望孩子出人頭地想法始終都在,但是默默守護支持和祝福,才是孩子面對未來最好的助力。既然我們無法保護孩子一輩子,那麼培養他面對困境、不斷學習和成長不是最重要的一件事嗎?

不管是「挫敗」還是「僥倖」,如果家長和孩子都有成長,那就會是一個千金難買的機會。家長回顧自己的成長過程,許多當初覺得天大的事,現在看起來不都可一笑置之了。許多身邊當年出類拔萃的同學,後來也不乏「小時了了」的。

成績是一時的,親情才是永遠。何不讓這個過程變成是促進親子關係的基石呢?



◆ 教改惹議/奉勸憤怒家長 給孩子空間
http://udn.com/NEWS/OPINION/X1/8756204.shtml

【聯合報╱侯瑛珠/家管(台中市)】2014.06.22

我有兩個女兒,老大讀台大,老二也準備考大學。基測時,以她們的成績,都足以進入第一志願,但她們都選擇離家最近的高中,因為她們知道,讀書是要靠自己,而不是靠別人,所以也都沒有補習。

和就讀第一志願比較,她們可以節省約兩個鐘頭的交通時間,每天早上睡到自然醒,從容吃完早餐然後漫步上學,很健康、很輕鬆。到了中午,還可享受家裡送來的熱騰騰便當。有時忘了帶甚麼東西,一通電話家人可在五分鐘內送到,下雨了家人也會及時送上雨傘。

兩個孩子說,現在讀書很方便,老師教的終究有一定範圍,大部分還要靠自己尋找、分析、整理。除了讀書考試外,她們於社團也投入了很多時間,偶爾聽到輕快的笛聲或悅耳的古箏,那是社團訓練的成果。

我常想,如果女兒當初選讀第一志願,她們會有如此快樂的生活和良好的學習成果嗎?甚至還可能因為壓力過大,出現反彈情緒也說不定。每思及此,總不免為她們明智的抉擇面露得色。

奉勸正在焦慮、憤怒的家長們,進入前幾志願並不見得是成功的保證,給孩子多一點空間,只要掌握正確的方向與方法,未來總是充滿希望。

※ 相關報導:

* 不滿免試入學 民眾上街怒吼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622001083-260102

「自己的孩子自己救!」今年第一次免試入學放榜,部分家長及學生不滿新制混亂,導致高分落榜,或無法進入心中理想學校,20個教育團體昨天號召近千人上街抗議,痛批「志願序扣分」及「先免後特」是不公不義爛制度,嗆聲「用選票加倍奉還」。

fsj 提到...

蔣部長:教育要看到人,而不是數字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8757836.shtml

【聯合報╱社論】2014.06.23

十二年國教首屆第一次免試放榜,錄取率達九二.七七%,其中有六成三、超過十三萬人以第一志願錄取。與此同時,也傳出不少考生因受志願序拖累而高分落榜或低就,有人痛哭流涕,有人傷心欲絕,許多民眾並為此走上街頭抗議。兩相對照,顯示十二年國教距離理想目標,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

對於這次免試分發的結果,教育部長蔣偉寧似頗為自得。他表示,六成三學生以第一志願錄取高中職,顯示「適性輔導」政策奏效;此外,有六成錄取生第一志願選填高職,也意味過去「高中優先」的迷思有打破的傾向。如此解讀,或者是為舒緩外界責難的壓力;然而,教育部企圖以這些數字說明十二年國教已平順上路,恐有粉飾太平之虞。

不可否認,有更多國中畢業生選擇進入技職體系,而不再盲目跟隨升學潮流進入高中,是可喜的現象。但這樣的變化,恐怕不是十二年國教政策「正確指引」的結果,而是近十幾年來大學畢業生過度量產,以致高不成、低不就,甚至淪為職場敗犬,而激發的社會覺悟。亦即,有更多父母覺悟到讓子女學習「一技之長」的重要,而社會風氣的多元開放,也鼓舞更多學生提早追逐自己的興趣與職場技能,這才是主要關鍵。

若進一步觀察,在蔣偉寧認為「可喜」的兩項趨勢中,所謂「六成三以第一志願錄取」以及「六成錄取生選填高職為第一志願」,可能交叉顯示了一個危險的訊號。那就是:整個入學制度的不確定性,可能逼得學生「降格以求」,放棄自己追求卓越的渴望;或者,學生在懲罰性的「志願序」威脅下,被迫調低自己對未來的期望值,選填志願只能「退而求其次」,以策安全。

如果這樣的現象普遍存在,那麼,再高的「第一志願錄取率」,恐怕也沒有太多意義。甚至,就算將來做到全部學生都能以第一志願錄取,又能說明教育品質是百分百嗎?甚至可以說,這樣的制度設計,可能損害學生的企圖心。

這次,我們看到有些會考成績足以上任何明星學校的學生,卻選擇進入技職為第一志願;看到這種自有主張、選擇走自己的路的學生,讓人鼓舞。而在另一方面,人們也聽到許多「績優生填三、五十志願卻全部落榜」的案例;對於這類學生,我們若責備他們把自己的志向訂得太高是缺乏自知之明,會不會太殘忍了些?

試想,在號稱「免試」的十二年國教體系,教育當局把選填志願的「技巧」當成決定性的關鍵;於是,十五歲的孩子稍一差錯,政府就給他一記迎頭痛擊,讓他沒有學校可讀,讓他的人生充滿悔恨。這種作法,展現的是什麼教育襟懷?這樣的分發規則,又展示了什麼公平心態?

台灣近廿年來的教育改革,在提倡多元化、避免資源過度集中、打破明星學校迷思等目標上,都是正確的方向。問題是,在執行手段上卻常常顯得偏斜或力不從心,或因缺乏慎思導致結果背道而馳。以打破明星學校為例,目的並不是要把明星學校當成寇讎,一舉殲滅;而是要開啟多元管道,讓更多不同背景、才性的學生進入,使學校變得更豐富多元。簡單地說,若只是一心想把學習成就高的人拉下來,卻無法同時做到把低成就者拉上去,結果將只是災難一場,毀了一個世代的競爭力和企圖心。如此,所謂「均優質化」,恐怕只是徒留口號。

號稱「十二年國教」又是「免試」,這次放榜後,外界仍只能用「幾家歡樂,幾家愁」來形容;比起幾十年前聯考放榜的景象,如今似乎沒有多少進境。其中原因,除了不少學生家長還停留自己聯考時代的競爭思維,更重要的,是中央及地方教育部門必須在會考、特招及分發的制度和規則設計上力求改進,務求做到公平合理。政府一再夸言,任何偏鄉弱勢學生的受教權都不應打折;那麼,眾多績優生高分落榜的挫折,中等生不知所措的茫然,教育部豈可當成個人心態問題而棄之不顧?

真正的教育,必須看到每一名學生的才性,誰都不能被犧牲。在教育部長眼中,如果一世代的學生竟被化約為幾個好看的數字,那是為政策而教育,而不是為教育而教育。蔣偉寧以「記嘉獎」為誘因,要求各高中職動員強力留住「一免」的錄取生,恐難脫「撐業績」之譏吧!

※ 相關報導:

* 教改惹議/急廢明星高中? 別瞎子摸象
http://udn.com/NEWS/OPINION/X1/8757719.shtml

【聯合報╱陳聖鐘/遠東科技大學光電工程系主任(台南市)】2014.06.23

....十二年國教真的有需要這麼大張旗鼓嗎?解決少數不升學的國中畢業生所面臨的問題,不才是十二年國教的首要工作嗎?試問現在有多少國中畢業生不升學的,換言之,當下就算沒有十二年國教之名,也已經有十二年國教之實。而且,事緩則圓,如此急就章要廢明星高中,當然惹來民怨。

當今教育政策讓人覺得好像在瞎子摸象,摸到前三志願,說要廢明星高中;摸到高職,說要技職出頭天;摸到國立大學,說要學費凍漲;摸到十二年國教又要免試;摸到少子化,好像踢到鐵板。

這些看似個別事件,認真探討有其環環相扣之處。例如:明星高中與頂尖大學有沒有相輔相成的關係?高中與高職的彼消此長所依為何?國立大學要求學費調漲,私立大學為提高招生達成率推出比照公立收費的誘因,大學的學雜費到底是考試高分者的福利,還是應該反映教學成本?如此浩繁的教育大計,需要更多的遠見之士把教育問題全盤整合與規畫,期望政府提出讓國人放心的教育藍圖。



◆ 一群「故事媽媽」永遠留校察看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8757715.shtml

【聯合報╱記者郭政芬/新竹市報導】2014.06.23

新竹市一群家庭主婦,利用先生上班、孩子上學時間,跑遍新竹縣市近百所學校講故事;十多年來學生來來去去,故事媽媽始終「留校察看」,故事永遠說不完。

新竹縣桃山國小教室這堂課,是故事媽媽劉燕燕講「和甘伯伯去遊河」故事,講到精彩處她停下來,問台下學生「上船的是什麼動物?」學生紛紛舉手,「是哺乳類動物嗎?」「雜食性?」劉燕燕僅回答是或不是,沒給答案,要孩子們思考。

劉燕燕笑說,講故事時拋出問題,是要讓孩子參與故事情境,「不是只有聽,還鼓勵他們問。」這樣聽故事才有趣。

在五峰國中講故事的志工媽媽王德寧,以感性語調說「爺爺有沒有穿西裝」故事,談到無法理解「死亡」的小男孩想起許多回憶,逐漸勇敢面對悲傷、接受死亡。有學生邊聽邊流淚,因為故事裡的爺爺像他已過世的祖父,喚起思念。

王德寧喜歡「插嘴式故事」,她僅說出故事的情境,再和孩子們互相討論。會有學生說「老師,我不同意這樣!」她鼓勵學生表達意見,故事的發展可能有許多不同版本。

「故事可以引領孩子進入閱讀世界。」故事說了十多年,王德寧說,加入故事協會時要先上課受訓,當時想「說故事不是很簡單,還要上課嗎?」上課後才知道故事要講得動聽,閱讀很重要,「背景知識決定你看到的東西。」

台下學生一雙雙發亮的眼睛,讓王德寧相當感動,「講故事是我最珍貴的時光」。她說,起初很緊張,講越多次越從容,最後還會添加學生的回饋,讓故事更豐富。

喜歡做手工書的劉燕燕,為吸引幼兒的目光,努力學習做手工書,一本本親手製作的立體版故事書,是孩子的驚奇故事盒。

劉燕燕說,在山上幼稚園講故事十多年,學生畢業,老師、校長調校,只有她繼續留校說故事,「說完一個故事,就是種下一個希望的種子。」

※ 相關報導:

* 故事媽媽/害羞媽媽 找到說的力量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8757718.shtml

十四年前成立的「新竹市故事協會」,是全國第一個成立的故事協會,近百名會員由愛聽人說故事、到自己講故事,發現「說比聽更美妙!」

* 15童畢業獻禮 打造校園閱讀角落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7/8757761.shtml

台東縣鹿野鄉永安國小六年級學生畢業離校前,合力打造一處地中海風格閱讀空間,作為回饋學校禮物,讓學校很感動,也為自己留下美好回憶。

* 五彩橡皮筋編手環 小學生瘋迷
http://udn.com/NEWS/LIFE/LIF1/8757739.shtml

目前全台小學生最流行的童玩是什麼?答案是「橡皮筋手環」,如果你是家長卻不知道,意味你和孩子間的交流,可能要加把勁。

從美國流行來台的橡皮筋手環,在台發燒程度,從學校合作社鋪貨一上架立刻被掃空的現象可見一斑,連經銷商都說,最近光是橡皮筋手環就進帳百萬,叫貨還不一定叫得到。

※ 橡皮筋手環叫做「Rainbow Loom」由馬來西亞華裔工程師吳成春(Cheong Choon Ng)為女兒發明的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