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news.usc.edu/63669/fasting-triggers-stem-cell-regeneration-of-damaged-old-immune-system/
By Suzanne Wu
June 5, 2014
防止化療的免疫抑制指出效果能在人體內維持
一項於六月 5 日發表在 Cell Stem Cell 期刊上的研究,成為因自然介入而觸發的、基於幹細胞之器官或系統再生的第一個證據。該研究證明,週期性的長期性禁食(cycles of prolonged fasting)不僅能防止免疫系統受損 -- 化療的主要副作用 -- 而且能誘使免疫系統再生,使幹細胞從蟄伏期轉變成自我更新的狀態。
研究者證明,在老鼠與人類的 Phase 1 臨床試驗中,長期不進食將使白血細胞數量顯著降低。在老鼠身上,禁食週期接著會「翻轉再生開關」,改變造血幹細胞(那負責血液與免疫系統的生成)的發訊路徑。
這項研究對於更健康的老化(healthier aging)有重大影響,在其中,當人們年老時,因免疫系統衰退,促成對於疾病的敏感度增加。藉由描繪出長期性禁食週期如何 -- 在 6 個月的期間內每次有 2 到 4 日的時段不進食 -- 殺死老而受損的免疫細胞,並產生新的,這項研究對於化療耐受性(chemotherapy tolerance)以及那些範圍廣泛的免疫不足患者也有影響,包括自體免疫失調者。
"我們無法預測,長期性禁食(prolonged fasting)在刺激基於幹細胞之造血系統的再生上會有如此顯著的效應," 通訊作者 Valter Longo 表示,南加大 Davis 分校老年學學院,Edna M. Jones 老年學與生物科學教授以及南加大長壽研究所(USC Longevity Institute)所長。Longo 也是南加大 Dornsife 文字、藝術與科學學院的合聘教職員。
"當你挨餓時,系統會試圖節省能量,而它所能辦到的「節能」方法之一是回收許多不需要的免疫細胞,尤其是那些可能已受損的," Longo 表示。"我們在人類與動物研究中首先注意到的是,在長期性禁食中,白血球數量下降。然後當你重新餵飽後,血球回來了。所以我們開始思考,嗯,那些(血球)打從哪來?"
禁食週期
長期性禁食迫使身體使用葡萄糖、脂肪與酮類庫存,但它也破壞了白血細胞的顯著地位。Longo 將此效應與減輕一艘載有過量貨物的飛機相提並論。
在每次禁食週期期間,白血細胞的消耗誘發一些變化,那觸發基於幹細胞之新免疫系統細胞的再生。尤其,長期性禁食會減少 PKA 酵素的數量,Longo 團隊先前在延長簡單生物體的壽命時發現此效應,而那已在其他調控幹細胞自我更新與多能性(pluripotency)的研究中被連結。長期性禁食也會降低 IGF-1 (一種生長因子荷爾蒙)的濃度,Longo 等人將之與老化、腫瘤發展與癌症風險產生關聯。
"PKA 是需要被關閉的關鍵基因,以便讓這些幹細胞切換成「再生模式」。它將幹細胞放行,並開始增值以及重建整個系統," Longo 解釋,並提到潛在的臨床應用:模仿長期性禁食使免疫系統復原。"而好消息是,在禁食期間,身體會將該系統可能受損或老化等無效率的部份排除。現在,如果你從一個因化療或老化而嚴重受損的系統開始,禁食週期能,按字面上來說,產生新的免疫系統。"
長期性禁食在先導性臨床試驗中也能防止毒性。試驗中有一小群病患在進行化療前先禁食 72 小時,擴展了 Longo 有影響力的過去研究。
"雖然化療能挽救生命,但它也會導致對免疫系統造成顯著的附帶損傷。這項研究的結果指出,禁食也許能緩解某些有害的化療效應," 共同作者 Tanya Dorff 表示,USC Norris Comprehensive Cancer Center and Hospital 的臨床醫學助理教授。"需要進行更多臨床研究,而且任何像這樣的飲食介入只能在醫師指導下進行。"
"我們正在研究這些效應是否能適用於不同的系統或器官,而非僅限於免疫系統," Longo,其實驗室正透過動物與臨床研究,更進一步研究受控制的飲食介入與幹細胞再生。
這項研究受到 NIH 的國家老化研究所的支持(許可號碼 AG20642, AG025135, P01AG34906)。臨床試驗由 V Foundation 以及 NIH 的國家癌症研究所的支持(P30CA014089)。
USC Davis 的 Chia Wei-Cheng 是第一作者。共同作者則包括來自 USC 的 Eli and Edythe Broad 再生醫學與幹細胞研究中心的 Gregor Adams、Xiaoying Zhou 與 Ben Lam;來自洛杉磯兒童醫院 Saban 研究所的 Laura Perin 與 Stefano Da Sacco。來自 USC Davis 的 Min Wei;來自(義大利)巴勒摩大學的 Mario Mirisola。來自 UCS Keck 醫學院的 Dorff 與 David Quinn。來自 Ohio 大學的 John Kopchick。
※ 相關報導:
* Prolonged Fasting Reduces IGF-1/PKA to Promote Hematopoietic-Stem-Cell-Based Regeneration and Reverse Immunosuppression
http://dx.doi.org/10.1016/j.stem.2014.04.014
Chia-Wei Cheng, Gregor B. Adams, Laura Perin, Min Wei,* 老化:血液告訴老細胞表現出年輕的樣子
Xiaoying Zhou, Ben S. Lam, Stefano Da Sacco,
Mario Mirisola, David I. Quinn, Tanya B. Dorff,
John J. Kopchick, Valter D. Longo.
Cell Stem Cell
Volume 14, Issue 6, p810–823, 5 June 2014
doi: 10.1016/j.stem.2014.04.014
* 老化基因主宰壽命、免疫與恢復力
* 科學家證明刪除1 個基因使哺乳類動物再生
* 從百歲人瑞身上誘哄出「回春的」幹細胞
* 醫界大突破! 腦細胞再生專利
* 科學家發現器官組織再生與修復的分子路徑
* 科學家確認重新生長神經細胞的線索
* 研究者以光線誘導幹細胞修補牙齒
* 成人細胞 首度複製出幹細胞
16 則留言:
7月亞洲生技論壇 聚焦國際合作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9/8732483.shtml
【聯合報╱記者周小仙/台北報導】2014.06.11
工研院生醫所所長邵耀華昨天表示,台灣生技產業經過十幾年發展,基礎架構已漸趨完整,讓台灣生技產業的開發動能比起往年激增,吸引不少國際生技業者來台尋求合作機會。他說,國際化發展將是台灣生技產業的重要議題。
生技產業即將進入下半年的旺季,今年「亞洲生技商機高峰論壇(BBA)」將於7月23日舉行,也為同日舉辦的「台灣生技月」揭開序幕。
邵耀華同時也是今年BBA的大會主席,他說,2014亞洲生技商機高峰論壇的主題,以「連結全球生技產業價值鏈」為主,聚焦如何將台灣的生技產業國際化。
今年的論壇特別邀請國際知名生技媒體BioCentury總裁大衛佛羅斯,以及全球最大委託研究機構CRO公司(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嬌生&嬌生、亞培等企業高階主管與會,將從跨國大藥廠的角度,提供亞洲生技業界「贏」向世界的策略,一起為邁進全球產業價值鏈把脈。
此外,有鑑於台灣生技產業近年在資本市場高速成長,不少國外生技公司有意來台發展或上市,本次論壇也邀請國際知名創投公司,以及即將在台灣掛牌的生技公司高階主管交流,共有來自美、德、日、荷、澳、中等七國生技業者來台,共襄盛舉台灣的生技盛會。
◆ 中研院首創腸癌膜蛋白體資料庫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733835.shtml
【聯合晚報╱記者嚴文廷/台北報導】2014.06.11
中研院化學所成功建立全世界第一個人類大腸直腸癌膜蛋白體資料庫,分析不同膜蛋白體在癌症治療前後的反應結果,進而預測使用治療藥物後的生理反應,未來希望進一步擴充資料庫,提供醫院評估大腸直腸癌採用何種治療方法效果最佳。
人體細胞中含有很多蛋白質,一個細胞內的所有蛋白質稱為蛋白體。中研院化學所進行研究,發現細胞膜上的蛋白體是接觸外界的第一線,利用質譜儀技術搭配高效能蛋白體學分析,分析28名罹患一至四期的大腸直腸癌患者術前、術後情形。
中研院化學所長陳玉如指出,目前已經完成建立資料庫的方法,未來仍需上百個癌症病人檢體進行重複驗證,如果一切順利,最快四到五年內,大腸癌病患治療前就能先利用資料庫的資料進行檢測,選擇效果最佳的治療方式。
陳玉如表示,對癌症病人來說,建立資料庫後,只要先檢測個人的膜蛋白體,可以評估哪一種治療方法最病人比較好、後遺症最少,找出病患最佳的治療方法。
為何台灣可以成功建議全世界第一個人類大腸直腸癌膜蛋白體資料庫?化學所表示,關鍵是因台灣健保制度建立完整的病人資料,加上和醫院合作取得完整癌症病患檢體,才能進行分析整理。國外因層層法令限制,實驗室很難取得癌症病患檢體,才讓台灣占有優勢。
陳玉如指出,未來希望建立資料庫的分析方法,可以擴充至其他癌症,以分析結果建立國人特異疾病族群的蛋白質體圖譜,不僅有利於鑑定致病因子,對台灣地區癌症發生進展、提供治療關鍵訊息等也有幫助。
台英科學家 找出治鞭蟲對策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788035
自由 2014-06-17
〔編譯魏國金、駐歐洲特派記者胡蕙寧、記者洪素卿、邱宜君/綜合報導〕學者確認鞭蟲會在腸壁鑽孔腸壁,靠宿主血液和體液存活等,新發現不僅有助於研發鞭蟲防治與治療的新對策,使全球近十億鞭蟲感染者受惠,同時也有益於人類自體免疫疾病的治療研究。
全球近10億感染者將可受惠
全球近二十億人口遭受相關寄生蟲感染,鞭蟲是三種土壤傳染的寄生蟲之一,由於鞭蟲能夠鑽入大腸內壁,感染者恐出現腹痛、腹瀉、貧血症狀,在兒童上,則造成營養不良、生長遲緩現象。台灣民眾過去亦深受鞭蟲之害,感染率曾高達六成,近年則已罕見。
英國維康信託基金會桑格研究院的團隊解譯出人鞭蟲(Trichuris trichura)與鼠鞭蟲(Trichuris muris)的DNA序列,並鑑識出二十九種最活躍的基因,研究成果已發表在「自然遺傳學(Nature Genetics)」期刊上。來自台灣、參與該研究的蔡怡陞博士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中文網訪問表示,研究成果可用於篩檢治療鞭蟲或其他寄生蟲感染的藥物。
研究團隊發現鞭蟲鑽鑿腸壁細胞時會分泌特定的消化酶,而鞭蟲分泌的其他酶(酵素)似乎能抑制這些消化酶引發的「間接損害」,而減少宿主細胞的發炎與傷害。
澳洲學者發現豬鞭蟲基因排序
全球有八億多兒童因為受寄生蟲之害,急待治療,卻僅有一、兩種安全有效的藥物,這項研究為新藥的研發廣開門戶。
另外,由澳洲墨爾本大學獸醫系教授捷克斯(Aaron Jex)與其同僚完成第三種鞭蟲「豬鞭蟲」的基因組排序,有別於人鞭蟲的負面效應,豬鞭蟲實際上能減緩人類免疫系統的過度反應,而有助於緩解關節炎、多發性硬化症,甚至糖尿病與自閉症等症狀,將進一步研究如何以藥物模擬出該機制。
台灣學童感染率不到一%
台大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黃立民指出,鞭蟲是一種腸胃道寄生蟲,在台灣目前已經很罕見,「我自己也大概快有二十年沒在臨床看到感染鞭蟲的病例了」。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台灣早在三十年前就開始腸道寄生蟲防治計畫,以學童為主要防治對象,鞭蟲的感染率早已低於一%。
◆ 研究:2型肺腺癌 復發死亡率高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746126.shtml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2014.06.17
肺癌分型可以預測肺癌的復發及死亡率。陽明大學與台北榮總共同組成的榮陽團隊,發現經由肺腺癌病理分類法,可預測肺腺癌病患術後的復發及死亡。研究團隊將肺腺癌分為五型,發現如果屬於「微乳頭型」及「實體型」,復發率及死亡率都較高,即使是早期發現,術後兩年內仍須密切追蹤。
國人肺癌中以肺腺癌為大宗,即使是發現時是早期肺癌,術後仍有約二至三成的病患腫瘤會復發,甚至導致死亡。
台北榮總外科部胸腔外科主任許文虎表示,美國胸腔學會(ATS)及歐洲呼吸學會 (ERS),在2011年依照病理切片,將侵襲性肺腺癌分為「伏壁型」、「腺泡型」、「乳頭型」、「微乳頭型」和「實體型」等五大類。
榮陽肺癌團隊以第一到第三期、可以手術治療的573名病患進行分析,並進一步跟病患術後復發、死亡的臨床資料做比對分析。結果發現,微乳頭型、實體型肺腺癌最惡性,較容易發生胸腔外轉移,癌細胞轉移到腦部等現象,且術後存活率顯著較差。
觀察第一期肺癌患者中,實體型、微乳頭型的復發機率分別高達36%、35%,相較於伏壁型僅7%會復發,高出四倍。若統計第一到第三期病患,實體型、微乳頭型更有超過五成患者會復發。
許文虎說,由於肺腺癌復發多半是在兩年內發生,若病理切片發現是乳頭型和實體型為主的肺腺癌,即使是早期病患,術後仍需要密切追蹤,在術後兩年內,每三到四個月做一次肺部電腦斷層檢查,或與醫師討論接受輔助化學治療。
◆ 大腸癌老藥 可抑制卵巢癌細胞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746124.shtml
【聯合晚報╱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2014.06.17
台灣一年新增1100名卵巢癌患者,由於卵巢癌晚期預後不佳,成為婦女三大棘手癌症之一。雙和醫院醫療團隊經過八年努力,發現治療大腸癌的老藥levamisole能有效抑制卵巢癌生長,最快兩年後可實際運用在臨床治療上,研究成果已刊登在重要醫學期刊《癌症標靶》 (Oncotarget)上。
領導雙和醫院婦癌研究團隊的雙和醫院副院長賴鴻政表示,癌細胞通常很活躍,會到處亂長、分裂、增生,但研究團隊發現卵巢癌幹細胞球原本都呈現冬眠狀態「不太會長」,一旦脫離冬眠狀態,就會大量形成卵巢癌細胞,造成復發、轉移。
研究團隊發現卵巢癌原始幹細胞,有一種和胚胎幹細胞具有相同標記的鹼性磷酸脢(ALP)。如果可以抑制這種酵素生長,就可避免幹細胞繼續形成卵巢癌細胞。
研究團隊從1000多種藥物中,找到用來治療寄生蟲的藥物「耐剋螺」,發現可以抑制卵巢癌幹細胞,但台灣沒有耐剋螺藥證也無生產,病人取得藥物不易;後來發現大量摻雜在古柯鹼中,會造成毒蟲白血球嚴重下降、有「假毒品」之稱的levamisole ,有抑制ALP的效果。
賴鴻政說,經過小白鼠試驗,罹患卵巢癌的小白鼠經過levamisole治療,4周後腫瘤不再生長,但沒有接受治療的小白鼠,腹中卻長滿腫瘤。
他表示,levamisole是一種老藥,現在用於治療大腸癌,當雙和研究團隊發表成果後,國外研究人員也陸續發現,這項藥物對治療腦瘤、乳癌、血癌可能都有幫助,但仍須要進一步實驗證實。研究團隊將一步找出該藥治療卵巢癌的標準劑量、給藥時機,未來經過臨床試驗,最快2年後可以運用在卵巢癌治療。
血液細胞 救視網膜
http://www.udn.com/2014/6/28/NEWS/HEALTH/HEA1/8770291.shtml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2014.06.28
血液細胞可變成視網膜!台北榮總研究團隊在幹細胞研究有新進展,只要抽血10cc,即可分化為視網膜上皮細胞與類視網膜組織,醫師表示,該項研究成果不僅可開發視網膜黃斑部病變新藥,動物實驗顯示,視網膜組織如移植至到患者眼內,還可能避免失明。
台北榮總教學、研究部門今年成立50周年,近兩年每年發表上千篇SCI學術論文,並屢獲國內外重大獎項,今天發表幹細胞研究的新突破。
北榮醫學研究部基礎研究科主任邱士華表示,視網膜黃斑部病變是老年人失明的主因,目前藥物治療成本昂貴,半數病患治療效益不佳,而且視網膜的感光細胞一旦被破壞後無法再生,包括日本、美國等先進國家均積極研究視網膜基因治療,最近北榮成功將血液細胞變成視網膜。
邱士華說,之前研究人員可由臍帶血、牙髓、皮膚細胞,製成具有類似胚胎幹細胞功能的「誘導多功能幹細胞」 (iPSC),但若從皮膚純化細胞,患者必須於手臂或腹部切下約一平方公分大的皮膚,不僅要忍受皮肉之苦,還可能留疤。
現在只要抽人體10cc血液,即可讓血液細胞成為「誘導多功能幹細胞」,三個月內可進一步分化為視網膜上皮細胞與類視網膜組織。
◆ 導航式輪椅 手機App遙控
http://mag.udn.com/mag/edu/storypage.jsp?f_ART_ID=521718
【聯合報╱記者沈育如/台北報導】2014/06/28
目前醫院為病人打點滴時,醫護人員須注意點滴液是否快探底;病人要下床移動,還得移動點滴架,非常不方便。大華科技大學最近研發「點滴輔助注射裝置」,利用小馬達與加壓式設計,讓點滴袋如同腰包戴在身上,病人吊點滴也可四處趴趴走。
為鼓勵技專校院與企業產學合作,教育部技職司昨舉行「研發成果發表記者會」,從全國技專校院最新研發成果中,精選8項最具產業開發潛力作品。
大華科大研發長杜鳳棋表示,「點滴輔助注射裝置」使用小馬達控制點滴輸液,流率誤差可以控制在0.5%以內,加上點滴液總重量才9百克,病患可將點滴液側背或腰背,即使打點滴,也能四處趴趴走。
亞東技術學院則研發全球第一款「準機器人導航自走式居家看護輪椅」,工商業設計系助理教授高繼徽表示,不僅使用者可用搖桿操作輪椅,看護與家人也可能透過手機App應用程式遠端遙控,更加方便。
高繼徽表示,輪椅還能設定餐廳、臥室、客廳、廁所等特定路線,使用者一按鈕,輪椅就能自動前進,這項產品預計1年內上市,定價約3萬元。
※ 相關報導:
* 監控點滴流速 新系統解護士荒
http://www.udn.com/2014/6/28/NEWS/HEALTH/HEA1/8769520.shtml
住院吊點滴時,流速太慢或太快,都會造成病患家屬緊張,也讓護理師疲於奔命,醫病關係緊張;弘光科大資管系師生研發出「行動點滴監控系統」,利用無線傳輸功能,1秒內就能回報點滴流速,並確認點滴是否符合醫囑,可減輕護理人員負擔。
助理教授陳富國指出,目前正申請專利,並爭取中部醫療院所導入應用;設備造價不高,約千元上下,可與各醫院資訊設備快速整合,如獲採用,可大幅提升護理品質。
◆ 醫療旅遊會議 商機燙
http://www.udn.com/2014/6/28/NEWS/FINANCE/FIN1/8769588.shtml
【經濟日報╱記者黃文奇/台北報導】2014.06.28
衛生福利部、外貿協會及美國觀光醫療協會攜手合作辦理的「2014年亞太地區醫療旅遊會議」昨(27)日閉幕,兩天會議共吸引包括醫療院所、生物科技產業、旅遊業等近900人次與會。
貿協表示,會議由來自美國、台灣、日本、印尼、新加坡、香港與中國大陸的專家擔任講師,計十國20名講師及台灣十名講師專家,共30位國際講師齊聚一堂。
美國觀光醫療協會表示,該會即將於今年9月20日至24日於美國華盛頓辦理醫療旅遊會議。
衛生福利部表示,本屆醫療旅遊會議是歷來台灣主辦最具規模的國際觀光醫療會議。外貿協會秘書長黃文榮表示,配合本次會議活動邀請日本及美國生技醫療服務相關買主,成功安排逾200場次一對一洽談。
為協助生技廠商爭取商機,拓展海外市場,由台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主辦,外貿協會執行的首場貿易洽談會「生技醫療採購商機日」於醫療旅遊會議期間辦理,共有歐、美、亞及中國大陸16國22家買主來台採購,共創造2,000萬美元採購商機。
據統計,台灣全民健保涵蓋高達99%,健康照護支出計160億美元,約占總國民所得6.6%,每人每年平均約1,350美元,與其他先進國家仍有一段距離,例如澳洲健康照護每人每年支出平均約6,140美元。
生技論壇周六登場 何大一、許照惠談研發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8779958.shtml
【經濟日報╱記者黃文奇/台北報導】2014.07.03
OPKO創辦人許照惠、中研院院士何大一與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的生技合作,均傳出新進度。OPKO公司旗下的抗「慢性腎臟病、成人生長激素」等產品已進入臨床三期;何大一也表示,近期和尹衍樑在紐約共同成立抗體生技公司RenBio,將開發創新型抗體藥。
經濟日報與潤泰集團將於7月5日舉辦「生技產業大趨勢高峰論壇」,何大一、許照惠除擔任主講人。
何大一的研發團隊有一個全新的抗體藥開發技術平台,在去年12月與尹衍樑合作,近期在紐約成立公司,以「人」的讀音「Ren」為公司名字,旨在希望公司能為人類有所貢獻。
對於新的抗體生產技術平台,何大一表示,過去生產抗體藥,通常是把基因放到細胞中,在體外培養、純化後再打入人體,達到治病效果;如果未來可以直接在人的肌肉中生產抗體,則無須經過漫長且昂貴的體外培養、純化歷程。
許照惠表示,近期OPKO美國公司不排除將部分項目轉回台灣,給OPKO Taiwan執行開發、臨床試驗,未來不排除在台灣上市櫃。許照惠說,與尹衍樑合作橫跨新藥、專利、醫材等公司,進度較快的新藥產品已陸續進入、完成臨床三期。
本論壇為免費登錄參加,有意參與者,可至報名網站登錄,網址為http://edn.udn.com/ACT/2014/biotaiwan/index.html。報名從速,以免向隅。電話洽詢專線:(02)86925588轉2279陳小姐。
◆ 螢光顯影揪癌胞 降低復發率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779798.shtml
【聯合報╱記者王長鼎/中和報導】2014.07.03
1名60多歲婦人今年6月到雙和醫院進行胃鏡檢查,發現胃部有新生的表淺潰瘍,經切片確認是惡性腫瘤。為確保淋巴結廓清效果,醫院運用Firefly螢光顯影系統,清楚辨識淋巴結擴散的位置,以達文西機械手臂配合螢光顯影系統予以廓清,降低日後復發的機率。
雙和醫院外科部主任黃銘德表示,這名女患者有到院定期追蹤的習慣,發現時屬早期胃癌。他考量淋巴結廓清的完整性,決定採用達文西機械手臂配合螢光顯影系統來進行手術。
黃銘德表示,Firefly螢光顯影系統可以運用於各種不同的手術,藉由靛氰綠螢光顯示劑注射於血管,在手術過程中可以看到重要血管,且經由淋巴系統從腫瘤組織向外延伸,可分辨正常組織與腫瘤組織,藉此達到完整切除腫瘤,減少破壞正常組織的機率。
他指出,Firefly螢光顯影系統可運用於胃癌、大腸癌、膽管癌或胰臟癌。
黃銘德表示,達文西機械手臂的活動度較傳統腹腔鏡高,操作上更為方便,精確度也較腹腔鏡高,運用於一般外科、婦產科、泌尿科、胸腔外科手術上,不僅精準且傷口小,病人術後恢復也更良好。
德動物疫苗大廠 羅曼進駐示範區生變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8782474.shtml
【聯合報╱記者侯俐安/台北報導】2014.07.04
德國疫苗大廠羅曼進駐屏科自由經濟示範區計畫生變。羅曼動物保健有限公司原計畫斥資四十億元,為台灣創造廿五億的外銷年產值,但上月動工計畫、人才招聘全暫停,疑因羅曼二月被美國藥廠禮來併購,傳出各項計畫遭禮來凍結一年、再評估,外界甚至猜測羅曼已撤資。
農委會主委陳保基表示,企業併購會有一段盤點期,羅曼技轉前金已繳、每月租金沒暫停,不至於到撤資。
羅曼是全球禽類第四大動物疫苗廠,台灣耗時六年招商,憑著台灣在法治、地點、技術及人力薪資,都符合羅曼設廠條件,加上農委會屏東農業生物科技園區去年七月列入示範區後,終於成功引入羅曼、完成簽約,取代日本成為亞洲設廠首選。
去年底正式技轉農科院開發的豬用疫苗技術,也成為國際重量級外商在台設廠技轉首例。
今年二月羅曼與園區簽訂三公頃土地租約,原計六月動工建廠、明年四月完工後,將在台生產的豬、水禽、陸禽用疫苗,年產卅億劑銷往全亞洲,包含禽類新城病、豬瘟、假性狂犬病等疫苗,讓台灣成為亞洲動物疫苗供應中心,全廠除德籍主管外、將有兩百名台灣人。不料卻在禮來併購案後全數暫停。
近日「羅曼撤資」消息在業界傳得沸沸揚揚,外界猜測除了禮來併購外,簽約內容、技轉疫苗也都「有問題」,熟知內情的業者甚至覺得相當不樂觀。
對此,屏科園區主任黃金城反駁,「資金都還沒進來,要怎麼撤資?」黃金城表示,羅曼不但已簽訂合約、繳納高額保證金,辦公室租了、公司成立了,也找到數名台灣幹部,原本六月要開始蓋廠房,應該只是剛好與併購時程重疊。他說,目前因情況不明朗,只能靜觀其變。
不過,陳保基也觀察,「示範區卡關可能也是業者放慢腳步觀望的原因」,他說,示範區條例通過後,羅曼等區內業者將受惠,立法快慢將攸關連業者加速進駐的意願。
※ 相關報導:
* 羅曼來台生變 台灣禮來:未收到相關消息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8782479.shtml
德國動物疫苗廠羅曼被美國藥廠禮來公司併購,無預警暫停在台的動工計畫及招商,台灣禮來表示,母公司的併購案正在進行中,尚未談到台灣廠區如何處理,台灣方面也未收到相關消息,無法回應。
◆ 明基材攻生醫 砸8億擴產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704000180-260206
工商時報 記者袁顥庭/台北報導 2014年07月04日
明基材(8215)今年計畫砸下8億元,兩岸同步擴充生醫相關產能。明基材總經理林恬宇表示,目前在雲林科工園區和蘇州都有生醫工廠,今年計畫把蘇州廠生醫生產等級提升到Class 3(侵入式產品),至於雲林則計畫擴建新廠,預計2015年下半年完成,除了擴產同時做技術升級。
明基材在生醫領域經營穩健成長,近年均呈現倍數成長。美若康隱形眼鏡今年陸續推出放大片、棕色片等新產品;董事長陳建志指出,隱形眼鏡從台灣出發,今年進入馬來西亞市場,第4季將在新加坡開始銷售,明年則是計畫進軍大陸和香港市場。明基材昨日宣布攜手家扶基金會發起美若康希望工程,提供有視力矯正需求的經濟弱勢孩童免費配鏡服務。凡售出一盒美若康隱形眼鏡產品,就捐出1%的金額做為視光希望基金。
過去兩年明基材投資相對保守,不過隨著生醫產品成長,明基材今年將砸下8億元,在兩岸將同步擴產。林恬宇表示,目前公司在蘇州廠區有一座生醫廠,生產等級是Class 2(體表醫材),今年投資不只是擴產,同時將拉高規格到Class 3,把產品提升到侵入式產品,該廠的擴充預計在今年底完成。此外,明基材雲林科工園區有一個光學膜膠材廠,今年下半年將投資興建一座生醫廠,估計需時1年半,將在2015年下半年投產。
至於醫護產品方面,目前明基材有一系列止血材料、傷口護理產品。林恬宇表示,甲殼素止血棉、止血紗布在今年5月底通過了美國FDA認證,公司著手規畫進入美國市場,經過了長時間的認證過程,公司對於行業知識大幅提升,有助於後續產品的開發和拓展。
現階段明基材產品仍以偏光片為主,營收占比在90%以上,生醫產品貢獻仍只是個位數的比例。今年奇美材宣布在昆山投資設廠,南韓LG化學則是在南京落腳。林恬宇表示,光學膜已經拿到大陸客戶訂單,未來視客戶需求也不排除擴廠,不過目前還沒有具體計畫。
何大一:台灣生技有3優 缺3P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8785995.shtml
【經濟日報╱記者黃文奇/台北報導】2014.07.06
中央研究院院士何大一昨(5)日表示,台灣發展生技產業擁有資金、法規、架構三優勢,唯獨人才須強化,他因此提出「三個P(People)」的看法,強調應訓練解決問題的人才,並去除政治因素干擾,讓產業自由發展。
何大一昨日出席由經濟日報、潤泰集團共同主辦的「生技產業大趨勢高峰論壇」,並以「生醫科學家的反思」為題發表專題演講,現場有近600名聽眾,因座位不足,有很多聽眾站著或坐在地上,聽完全場。
何大一分別針對正在研究的愛滋病新藥領域,與台灣發展生技的優勢與挑戰,提出建議。他表示,全球有3,500萬人死於愛滋病毒感染,另外有3,500萬人則正為此病所苦,如今有一種新抗體「Ibalizumab」可以協助阻止愛滋病毒(HIV)進入免疫細胞內,效果很不錯、臨床上也沒有不良反應。
在治療方面,何大一表示,目前他和研究團隊把這個藥結合特定醣分子,開發出第二代製劑LM-52(即TMB-360),可掃除其餘8%具有抗藥性的HIV病毒型,換言之,HIV病毒未來將可百分百抑制,將可以開發出更棒的抗HIV病毒產品。
另外,與他合作的研究團隊近期發現,原本兩種效果普通的抗體PRO140、10E8,一經特殊鏈結後,卻產生極大的抗病毒效果。這讓他反思,生醫科學家要堅持對的方向不懈怠,才會有令人振奮的成果。
何大一談及台灣生技產業的未來,他表示,在台灣發展生技擁有多項優勢,包括資金豐沛、基礎完備、法規逐漸到位,其中,近年台灣資本市場、政府資金、私募基金對生技業的支持,另外台灣擁有高階的生技園區、育成中心、醫學中心、臨床專家等,基礎扎實。此外,法規環境、政府提供的誘因也都愈來愈好。
此外,何大一認為,台灣目前發展生技「人才不夠多」仍是隱憂;他強調,發展生技軟實力最重要,軟實力最重要的是「人、人、人」(People、People、People),有如買房子時,最重要的是「地點、地點、地點」,因為資金、研發、市場都需要人。
他建議,政府可由科技、教育政策改善,效法美國「由下而上」的扶植模式,由基礎研究人員提出需求,再由政府補助,讓基礎科學研究成為生技發展的一畝良田,不僅人才會成長、產業也會蓬勃。
※ 相關報導:
* 何大一:台灣生技業 關鍵在「人」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8786108.shtml
同為中研院院士的旅美愛滋病研究學者何大一與陳良博,昨天應經濟日報邀請來台演講。何大一說,台灣生技產業發展,關鍵在「人」,政府應扮演輔助角色,讓科學家保有熱情,專心研發符合人類需求的新技術,但台灣教育制度必須改革,讓學生從知識背誦,轉而解決問題,否則人才斷層將持續發生。
不過,提到二○一二年總統大選成為選戰話題的「宇昌案」,何大一以「馬政府殺死自己小孩」,形容其對生技產業的衝擊。
....何大一回顧宇昌案表示,中裕新藥目前在興櫃股價攀高,乃是因愛滋病疫苗已進入臨床實驗,投資人對其未來有信心;宇昌案發生時,該公司被貼上「假公司」標籤,但事實上,多數公司研發愛滋病抗體已在臨床運用,證明「一切都是真的」。但他說,選舉已結束,盼一切紛擾就此雲淡風輕。
* 生技論壇/產官學:政策法規 速接軌國際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8786000.shtml
....亞洲生技業正蓬勃發展,胡幼圃說,去年亞洲生技市場整體產業規模成長率約13%至16%,相較全球最大生技市場美國衰退1%至2%,大陸是亞洲規模最大的單一市場,也是台灣業者積極布局的市場之一。
業者認為台灣生技業法規應與國際接軌,建議政府透過政策、減稅等方式鼓勵生技業發展,讓業者有足夠後盾能前進國際市場。
葉明功回應,今年6月公告修正「藥品查驗登記審查準則」,並減化藥品與新藥審查流程,未來會有獨立窗口接受新藥審查,在減化流程、關鍵步驟嚴謹把關雙管齊下,新藥審核速度應可加快。
對於國內現行生技相關法規,葉明功說,台灣相關法規八成與國外相同,剩下兩成會在今年底前完成與國際同步化。
遙控避孕晶片 可用16年
自由 2014-07-09
〔編譯管淑平/綜合報導〕美國麻州一家新創公司研發出遙控避孕晶片,將晶片植入女性皮膚,只要按個按鈕就可透過無線遙控晶片釋出黃體素避孕藥劑,可持續使用16年都不需要替換。
遙控關閉 晶片就停藥
這款無線遙控避孕晶片給藥器大小20公釐(mm)見方、厚7公釐,植入上臂、臀部或者腹部皮下,以無線遙控開啟,利用電流暫時融化晶片上微型儲存槽的密封膜,每天固定釋出30微克的levonorgestrel避孕藥劑,晶片上所含藥量足夠使用16年;若使用者不想避孕,隨時可遙控關閉,晶片便會停止給藥。
開發出這款遙控避孕晶片的MicroCHIPS公司出自麻省理工學院,該公司指出,這項產品的點子來自微軟公司創辦人比爾.蓋茲,研發計畫也獲得蓋茲基金會出資贊助。
目前市面上類似的植入型避孕器頂多維持5年,而且要停用時得由醫師操作。該公司營運長法拉說,讓使用者能自行開啟或關閉,對計畫生兒育女的人來說很方便。此外,這項科技也可用於其他疾病患者的給藥機制。
可望2018年上市
這款遙控避孕晶片明年將在美國進行臨床前測試,有可能2018年上市。不過要如何確保無線連線的安全性,避免在使用者不知情下,被外人遙控開啟或關閉,是這項研發計畫接下來要克服的挑戰。
◆ 臺醫光電 開發Ocare手表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3/8792191.shtml
【經濟日報╱記者李珣瑛/新竹報導】2014.07.09
趕搭穿戴裝置熱潮,臺醫光電科技宣布開發出「Ocare表」原型機,即日起銷售可量測心跳、血氧濃度的晶片,明年量產自有品牌Ocare表上市。臺醫光電科技董事長陳治誠表示,臺醫光電自工研院獨家讓予的兩項技術,都是全球第一的華人之光。
臺醫光電科技公司目前實收資本額1,400萬元,本月甫自工研院電光所生醫光電技術團術衍生成立,進駐工研院育成中心。臺醫光電科技董事長陳治誠表示,本月底前辦理以3.3億元為上限的現金增資案,以引進策略合作廠商入股。
臺醫光電的兩項技術包括:可測心跳及測血中含氧量功能的穿戴式手表(Ocare),及首家以量測眼睛房前液的非侵入式血糖機兩大技術。這兩大技術,目前各有一項三件專利、及兩項13件專利申請中。並將分別於明年初量產,及2016年取得上市許可後量產上市。
陳治誠指出,由於臺醫光電科技的二項產品,其中穿戴式手表(Ocare)今年即可先行銷售晶片(IC)產品,明年初量產Ocare手表。而非侵入式血糖機正在台大及長庚進行動物實驗,接下來還有人體臨床實驗要做,估計約於2016年取得上市許可後,當年下半年即可量產上市。
工研院近年來積極推動技術團隊創新創業,從2011年到2013年已陸續衍生成立19家新創公司。工研院董事長蔡清彥表示,今、明兩年估計各會再衍生成立10家以上的新創公司。
生技月登場 國際大咖來台助陣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710000140-260204
工商時報 記者杜蕙蓉/台北報導 2014年07月10日
生技月登場,生技業利多也一波波,不僅智擎、基亞新藥證進度將明朗,國際大咖也來台參與盛會,由鑽石基金和生策會主辦的生技論壇,請來亞太區生技產業分析師第一名的Morgan Stanley李彬;而生技中心籌劃的生技展,也打出國際知名生技媒體BioCentury總裁大衛‧佛羅斯(David Flores)、中國抗體之父郭亞軍等王牌,在在都讓生技月未演生轟動。
曾任美國知名避險基金「Caxton Associates」科技顧問的中研院院士陳良博,日前曾公開表示,台灣生技業發展至今是一個奇蹟、百分之百的奇蹟,且有機會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生技大國。
由於台灣生技產業的快速蓬勃發展,加上資本市場的活絡,今年的生技月吸引國際知名創投和媒體來共襄盛舉,業界認為,將有助於打開生技產業在國際的曝光度和增加授權機會。
將於於7月22日熱鬧揭開序幕的「2014亞太生技投資論壇」,主題為亞洲生醫廠商如何崛起,邀請到頂尖的國際投資機構專家來台分享觀點,講者包含連續蟬連六年外資機構票選亞太區生技產業分析師第一名的李彬,以及曾擔任Pfizer獨家財務顧問、為Pfizer的所有中國併購交易提供諮詢的瑞士信貸投資銀行專家林佳幸。
另外,還有知名的國際管理顧問公司麥肯錫的醫療保健事業部副董事吳文達、管理資產超過千億台幣的中國中信產業基金醫療與健康投資部門總經理曾志強,將為投資人帶來不同的視野。
至於年度大戲的生技展,除了今年參展攤位高達1,200個,參展家數700家,和參觀人潮將破10萬人,全面改寫新高紀錄外;包括美、日、中、澳、韓、紐等十國代表,大陸及日本也都成立主題館參展。
※ 相關報導:
* 名家觀點╱生技業 下個一兆一星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8794453.shtml
【經濟日報╱中研院院士王平 (記者鄭杰記錄)】2014.07.10
....我認為生技產業就是能夠孕育帶動台灣經濟成長的明星產業,可以是下一個「一兆一星」,政府應該要重點保護此產業發展,發揮領頭羊作用,並且由中央統一集中規劃發展。
台灣具備發展生技產業的關鍵五力,在研究發展、科技應用、人力資本、管制措施及創投上都擁有優勢,若能好好運用,期待可打造出台灣的下個明星產業。 (本文由中研院院士王平口述)
◆ 3D列印技術 成就大商機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710000297-260210
工商時報 桃園訊 2014年07月10日
工研院生醫所複合醫材與細胞治療產品研發聯盟,日前於中原大學舉行「植入性醫材與組織工程之醫療應用」研討會,會長張育美(天成生醫科技暨天成醫療體系董事長)表示,透過廠商、臨床醫師及研發機構之交流與鏈結,使聯盟成為各方合作的溝通策略平台,激盪出具有創新性的生醫「梅迪奇效應」。
此技術研討暨座談會的主題為醫材與組織工程之醫療應用,會中特別邀請工研院生醫所副營運長沈欣欣、中原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系教授謝明發、副教授李文婷、助理教授林政鞍及多位跨領域專家學者。天成醫療體系教學副院長暨泌尿科主任醫師蔡芳生,同時發表泌尿科植入物的現況與臨床應用,他指出,因應人口老化與長期照護,抗菌尿管與3D細胞組織列印將是未來一大商機。中原大學醫工系系主任蔡育秀說,透過產學合作,各界集思廣益期能創造更多媒合機會。
複合醫材與細胞治療產品研發聯盟成立3年,目的在於結合複合醫材與細胞治療產業相關團體,建構技術研發與市場資訊交流平台,透過上、中、下游的技術整合,可望帶動產業提升研發能力與國際競爭力。
記憶吐司成真? 人將可「吃」信息
http://udn.com/NEWS/WORLD/WOR7/8798536.shtml
【聯合報╱記者余宥宜╱即時報導】2014.07.11
卡通「哆啦A夢」中的「記憶吐司」幫助大雄考試拿滿分。卡通中,只要將吐司放在書上,吐司就會印上書上內容,吃了該吐司後就能記下書中內容。這樣神奇的「記憶吐司」未來也有可能出現在現實生活。
曾多次成功預言未來科技的著名未來學家、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創始人尼古拉斯·尼葛洛龐帝(Nicholas Negroponte)又做出了一個預言:未來人類將可「吃」進信息。尼葛洛龐帝說,人們目前通過眼睛閱讀獲取信息的方式或許並非一種非常有效的方式。在未來30年內,人們將能以「攝入」並「消化」的方式獲取信息、學習知識。
尼葛洛龐帝說,這種方式的原理是讓藥物通過血液最終進入大腦中不同區域,儲存在相應的位置並發揮作用,「這絕不是件遙不可及的事,也就需要30年。」此外,其他一些前沿領域的科學家也支持這一說法。
尼葛洛龐帝曾被美國《時代》周刊列為當代最重要的未來學家之一。過去30年,他曾在未來數位化生活、電視和無線網路等方面成功進行過多次預言。例如,他曾在1984年預言說,人類將可以使用手指,而非滑鼠來操控電腦,1995又預言人們將可以在網際網路上購買書籍和報紙,並在螢幕上閱讀,如今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等技術的發展,已印證他在多年前的預言。
照這樣的預言能力來看,未來想像大雄一樣靠記憶吐司來惡補考試,恐怕也不是問題。
禽流感病毒外流?! 美CDC狂出包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713000663-260108
中國時報 陳文和╱綜合報導 2014年07月13日
美國政府生物實驗室接連出現安全漏洞!上個月有研究人員拿活躍的炭疽熱病毒實驗,還將樣本送到防護層級較低的實驗室引發感染疑慮,相關調查又意外揭發,有實驗室於3月間不慎將高度致命的H5N1禽流感病毒,混入普通流感病毒,送至另一不知情的實驗室。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簡稱「疾控中心」)因此在11日關閉兩家處理高傳染性病原體的實驗室,同時宣布暫停從高安全級別實驗室向外運送任何生物材料。為預防再發生類似違反安全規範的事件,該中心也將創設「領導實驗室科研」的職位以負責相關安全,同時也將針對實驗室生物安全設立外部諮詢委員會。
關閉兩實驗室 管制運送
疾控中心主任弗立登11日召開記者會指出,亞特蘭大的多個聯邦政府實驗室被查出,在過去10年期間發生5起個別的安全漏洞事件,分別將炭疽熱、肉毒桿菌與劇毒禽流感病毒等可能致命的病原體,不當地送到其他實驗室。這些事件引發對於政府單位安全儲存與運送致命微生物相關能力的疑懼,促使疾控中心中止「生物恐怖攻擊快速反應實驗室」與「流感實驗室」的運作,並暫停其他多個疾控中心實驗室運出任何生物材料。
明知有異 雇員隱匿不報
疾控中心的調查報告顯示,上個月有雇員不明就裡地將活躍的炭疽熱病毒樣本,從疾控中心一處實驗室送往其他多個實驗室,結果造成多達84名工作人員可能遭受感染。對此展開內部調查後,該中心進一步發現先前也發生過4起相同性質的事件。
其中一起是在9日查出,調查人員發現,該中心在亞特蘭大的實驗室於3月間,不慎將混有致命H5N1流感病毒的樣本,送往美國農業部在喬治亞州雅典城的實驗室,而收受的實驗室6周前發現後顯然未曾向上級報告。
致命危機 所幸無人感染
弗立登表示,他無法接受此事延遲到9日才讓他知道。他也指出,已成立高層工作小組 ,以逐一檢討並審批每個實驗室的安全程序。他同時強調,這些事件並未造成任何人員感染或生病,所有相關的病原體也都已安全處置。
研究生物恐怖主義的專家奧斯特霍姆表示,H5N1是最讓人聞之色變的致命禽流感病毒,讓另一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在不知情下處理混有此病毒的樣本,實是極嚴重的問題。
◆ 導管拒菌 加護病房感染降4成
http://life.chinatimes.com/LifeContent/1413/20140713002982.html
中央社 2014-07-13
加護病房患者身上的中心導管容易讓病菌循線入侵,三總實施組合式照護,1年減少4成感染率,不但病人少受罪,也節省超過千萬元醫療費用。
三軍總醫院感染科指出,在重症病患身上置入中心導管是必要之惡,為的是輸液、給藥等醫療照護,置入過程如果沒有採取嚴格的無菌防護措施,可能招致感染而需要使用昂貴的抗生素,每發生一例個案所需額外醫療花費約新台幣15萬元,病人被迫延長住院甚至死亡。
去年三總在重症加護病房推行中心導管組合式照護,心導管相關血流感染下降幅度達40.1%,推估減少約92例感染個案發生,以每例個案額外花費15萬元計算,醫療成本節省將近新台幣1400萬元。
三總感染科指出,照護內容包括手部衛生、最大無菌面防護、使用2%的CHG消毒液、選取適當的置入部位、每日評估照護是否移除導管。
簡單來說,就是醫護和病人都用無菌醫材包起來,儘量減少接觸面積、外露的皮膚務必清潔消毒,每天照表盤查,導管愈快拔除愈好。
進一步來說,執行任何血管內裝置的接觸、置放、更換或換藥前後,醫護必須確實洗手,並且自己整齊穿戴髮帽、外科口罩、無菌手套及無菌隔離衣,用無菌布單依序向內、向外、向下、向上鋪設將病人從頭至腳完整覆蓋,在病人外露皮膚消毒後,優先選擇病人頸靜脈或鎖骨下靜脈置放中心導管。
三總感染科指出,手部衛生、無菌置放導管,是新進醫師的稽核必考項目,醫護彼此協助檢查落實每個步驟,還有外部稽核及定期檢討、追蹤改善情形,只要能減少病患感染併發症及死亡率,醫療人員不怕無菌操作麻煩費事。
◆ 納米之星 大陸抗癌新醫材
http://www.cna.com.tw/news/acn/201407130175-1.aspx
中央社 2014.07.13
新華社報導,位於安徽合肥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期製成五角星形金銅合金奈米材料,動物實驗中可有效殺死癌細胞,可望廣泛應用在生物治療與催化領域。
報導說,報告近日刊登在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線上版,指新醫材「納米之星」具有優越品質、高穩定性,且價格便宜、製作方便,優於原先的金或銅奈米醫材。
研究人員表示,金奈米醫材的光學與催化性質雖優越,但價格昂貴;而銅雖然價格低,但銅奈米醫材很不穩定、容易氧化。
報導指出,中科大教授曾傑採用創新方式,將金和銅離子共同還原,製成五角星形奈米合金材料,名為「納米之星」(nano,大陸稱納米)。
研究人員介紹,「納米之星」在近紅外區有很強的光吸收和熱轉化能力,因此能有效殺死癌細胞。
實驗中,患有乳腺癌的小鼠體內注射此材料,並在腫瘤處用近紅外雷射照射,奈米晶體吸收近紅外光並轉化成熱,產生局部高溫,從而殺死癌細胞。
研究:貓糞寄生蟲 有助抗癌
http://anntw.com/articles/20140716-TMz4
台灣醒報 李昀澔 2014.07.16
貓咪腸道及糞便中常見的寄生蟲,竟可能成為新的癌症免疫療法。
美國達特茅斯蓋澤爾醫學院團隊,日前發表動物實驗結果指出,貓咪體內常見的「弓漿蟲」若入侵人體,會引起類似對抗癌細胞的免疫反應,或可作為癌症治療方法。
蓋澤爾醫學院微生物及免疫學教授大衛畢茲克表示,全球有3分之1人口曾受弓漿蟲感染,多數不會致病,僅有極少數人會出現類似感冒的症狀,除非是嬰兒或免疫功能缺陷患者,否則感染弓漿蟲一般不會致命。
畢茲克分析,腫瘤在體內「坐大」的原因之一,是抑制人體正常的免疫反應,但當人類感染弓漿蟲時,會自然引發「自然殺手細胞」及「細胞毒殺性T細胞」等兩種白血球大量產生,而這兩種白血球正好是對抗癌細胞的利器。
由於癌症患者免疫力一般都偏弱,畢茲克團隊遂透過基因工程技術,「創造」出一種因突變而無法繁殖的弓漿蟲,研究人員稱之為「cps癌症疫苗」,即便免疫功能缺乏患者,注射cps後也不會出現感染症狀,同時還能刺激自然殺手細胞及細胞毒殺性T細胞產生。
該團隊目前已藉由極惡性的皮膚癌「黑色素瘤」及卵巢癌實驗鼠,證實弓漿蟲免疫療法,能有效降低罹癌鼠死亡率。
◆ 口腔癌患者 小心還有 另一個癌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8806455.shtml
【聯合報╱記者鄭涵文╱專題報導】2014.07.16
59歲的陳先生,去年口內有異常腫塊至醫院接受口腔黏膜篩檢,切片檢查確定為口腔癌。住院後,術前檢查竟發現肝臟腫瘤,為原發性肝癌第一期,成為口腔癌合併肝癌的雙癌患者。
還好,兩個癌症都發現得早,陳先生先切除了3公分的肝癌腫瘤後,又切除口腔癌腫瘤,術後狀況良好。
三癌上身 只能頻動手術
台灣男性口腔癌發生率為每10萬人有39人,肝癌發生率則為每10萬人55人,兩者同時發生的個案不多。不過,新光醫院口腔顎面外科醫師呂邁表示,與其他癌症相比,口腔癌患者發生雙癌的機率較高。
今年4月發表於國際知名生物醫學期刊《BMC Cancer》的一篇研究顯示,2000年至2004年間,英國追蹤57393人,其中罹患雙癌的案例有2千多人,其中204人先發現口腔癌,進而檢出其他癌症,比率最高。
國內男性嚼檳率高,衛福部於2010年統計,口腔癌患者共11332人,其中發生第二個原發性癌症者2122人;調查發現,有嚼檳榔習慣者,罹患第二個癌症的風險是一般民眾3.8倍,第二種癌分別是「另一個」口腔癌、食道癌、肺癌與喉癌。
振興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薛智仁曾收治過不少「三癌」患者,通常是同時長在口腔內不同部位的口腔癌案例,有人習慣用口腔特定側嚼檳榔,導致口腔內腫瘤癌化時間不同,先後生成數個原發性癌症,病患只得不斷進出手術房。
林口長庚耳鼻喉部頭頸腫瘤科主治醫師方谷豪臨床觀察,頭頸部癌症者容易併發上呼吸道或上消化道癌症。國內也曾有統計指出,下咽癌患者約四分之一至五分之一會併發食道癌,他也收治過不少併發食道癌與肺癌的口腔癌患者。
菸酒檳榔 共同致病因子
雖然每種癌症會受到生活環境因素影響,但頭頸部癌者易患雙癌,與致病因子的共通性有很大關係。方谷豪解釋,菸、酒和檳榔是多種癌症的共同致病因子。一個人若抽菸又吃檳榔,體內長出不同腫瘤的機率更高,治療也較複雜。國健署調查也發現,有嚼檳榔或抽菸、喝酒的人,合併肥胖者有58%,不運動者63%,生活型態皆不利健康。
薛智仁則補充,牙齒的機械性摩擦也增加罹患不同口腔癌的風險。此外,除了菸、酒及檳榔,飲食上也應避免吃太辣,盡力降低共同致病因子在生活中的比重。
口腔黏膜篩檢 揪潛在患者
口腔癌好發於男性,是十大癌症死亡率中增幅最大的癌症,患者平均死亡年齡57歲,低於癌症平均死亡年齡70歲。
衛生福利部於2013年統計,有抽菸或吃檳榔習慣的罹癌高風險群中,有98萬人接受口腔癌黏膜篩檢,篩檢率約五成四,共篩出口腔癌確診病患1280例,癌前病變患者3729例。新光醫院統計,2013年共有3352人到院接受口腔癌篩檢,確診個案29人,但有癌前病變的陽性個案高達836人。
癌症篩檢,是希望發現有癌前病變的潛在風險者。國健署癌症防治組科長賈淑麗說,提前讓潛在罹癌者接受治療,比出現病變再治療容易許多。
振興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薛智仁說,口腔癌的癌前病變包括白斑、紅斑或是黏膜下纖維化,其中以紅斑最危險,內部的瘡潛藏癌症的可能性高。
薛智仁說,若及早發現,口腔癌一至二期的5年存活率平均有八成以上,一旦進入第三期或第四期,治癒率大幅下降。賈淑麗也呼籲,30歲以上抽菸或吃檳榔的民眾,應多利用國健署提供的免費篩檢,兩年一次,及早發現與治療。
●防口腔癌 請這樣做
預防口腔癌:
1.戒菸、戒酒、戒檳榔,養成健康生活習慣
2.正視並妥善處理口腔內一切狀況:蛀牙、牙磨舌、發炎或出現異狀
3.高風險族群善用免費篩檢資源,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口腔癌篩檢:
對象:30歲以上嚼檳榔(含已戒)或吸菸民眾、18歲以上嚼檳榔(含已戒)原住民
方式:醫師目視或觸診口腔黏膜,看有沒有癌前病變或癌症病兆
諮詢/振興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薛智仁、國健署
※ 相關報導:
* B肝好好治療 肝癌機率大降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807919.shtml
B型肝炎患者應好好治療。榮陽團隊分析健保資料庫四萬多人、追蹤七年研究發現,慢性B肝患者如未接受治療,罹癌機率為口服抗病毒藥物三個月以上患者的三倍。40歲以前、還沒有肝硬化的患者如果接受治療,防護肝癌的效果更顯著。
研究:貓糞寄生蟲 有助抗癌
http://anntw.com/articles/20140716-TMz4
台灣醒報 李昀澔 2014.07.16
貓咪腸道及糞便中常見的寄生蟲,竟可能成為新的癌症免疫療法。
美國達特茅斯蓋澤爾醫學院團隊,日前發表動物實驗結果指出,貓咪體內常見的「弓漿蟲」若入侵人體,會引起類似對抗癌細胞的免疫反應,或可作為癌症治療方法。
蓋澤爾醫學院微生物及免疫學教授大衛畢茲克表示,全球有3分之1人口曾受弓漿蟲感染,多數不會致病,僅有極少數人會出現類似感冒的症狀,除非是嬰兒或免疫功能缺陷患者,否則感染弓漿蟲一般不會致命。
畢茲克分析,腫瘤在體內「坐大」的原因之一,是抑制人體正常的免疫反應,但當人類感染弓漿蟲時,會自然引發「自然殺手細胞」及「細胞毒殺性T細胞」等兩種白血球大量產生,而這兩種白血球正好是對抗癌細胞的利器。
由於癌症患者免疫力一般都偏弱,畢茲克團隊遂透過基因工程技術,「創造」出一種因突變而無法繁殖的弓漿蟲,研究人員稱之為「cps癌症疫苗」,即便免疫功能缺乏患者,注射cps後也不會出現感染症狀,同時還能刺激自然殺手細胞及細胞毒殺性T細胞產生。
該團隊目前已藉由極惡性的皮膚癌「黑色素瘤」及卵巢癌實驗鼠,證實弓漿蟲免疫療法,能有效降低罹癌鼠死亡率。
◆ 口腔癌患者 小心還有 另一個癌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8806455.shtml
【聯合報╱記者鄭涵文╱專題報導】2014.07.16
59歲的陳先生,去年口內有異常腫塊至醫院接受口腔黏膜篩檢,切片檢查確定為口腔癌。住院後,術前檢查竟發現肝臟腫瘤,為原發性肝癌第一期,成為口腔癌合併肝癌的雙癌患者。
還好,兩個癌症都發現得早,陳先生先切除了3公分的肝癌腫瘤後,又切除口腔癌腫瘤,術後狀況良好。
三癌上身 只能頻動手術
台灣男性口腔癌發生率為每10萬人有39人,肝癌發生率則為每10萬人55人,兩者同時發生的個案不多。不過,新光醫院口腔顎面外科醫師呂邁表示,與其他癌症相比,口腔癌患者發生雙癌的機率較高。
今年4月發表於國際知名生物醫學期刊《BMC Cancer》的一篇研究顯示,2000年至2004年間,英國追蹤57393人,其中罹患雙癌的案例有2千多人,其中204人先發現口腔癌,進而檢出其他癌症,比率最高。
國內男性嚼檳率高,衛福部於2010年統計,口腔癌患者共11332人,其中發生第二個原發性癌症者2122人;調查發現,有嚼檳榔習慣者,罹患第二個癌症的風險是一般民眾3.8倍,第二種癌分別是「另一個」口腔癌、食道癌、肺癌與喉癌。
振興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薛智仁曾收治過不少「三癌」患者,通常是同時長在口腔內不同部位的口腔癌案例,有人習慣用口腔特定側嚼檳榔,導致口腔內腫瘤癌化時間不同,先後生成數個原發性癌症,病患只得不斷進出手術房。
林口長庚耳鼻喉部頭頸腫瘤科主治醫師方谷豪臨床觀察,頭頸部癌症者容易併發上呼吸道或上消化道癌症。國內也曾有統計指出,下咽癌患者約四分之一至五分之一會併發食道癌,他也收治過不少併發食道癌與肺癌的口腔癌患者。
菸酒檳榔 共同致病因子
雖然每種癌症會受到生活環境因素影響,但頭頸部癌者易患雙癌,與致病因子的共通性有很大關係。方谷豪解釋,菸、酒和檳榔是多種癌症的共同致病因子。一個人若抽菸又吃檳榔,體內長出不同腫瘤的機率更高,治療也較複雜。國健署調查也發現,有嚼檳榔或抽菸、喝酒的人,合併肥胖者有58%,不運動者63%,生活型態皆不利健康。
薛智仁則補充,牙齒的機械性摩擦也增加罹患不同口腔癌的風險。此外,除了菸、酒及檳榔,飲食上也應避免吃太辣,盡力降低共同致病因子在生活中的比重。
口腔黏膜篩檢 揪潛在患者
口腔癌好發於男性,是十大癌症死亡率中增幅最大的癌症,患者平均死亡年齡57歲,低於癌症平均死亡年齡70歲。
衛生福利部於2013年統計,有抽菸或吃檳榔習慣的罹癌高風險群中,有98萬人接受口腔癌黏膜篩檢,篩檢率約五成四,共篩出口腔癌確診病患1280例,癌前病變患者3729例。新光醫院統計,2013年共有3352人到院接受口腔癌篩檢,確診個案29人,但有癌前病變的陽性個案高達836人。
癌症篩檢,是希望發現有癌前病變的潛在風險者。國健署癌症防治組科長賈淑麗說,提前讓潛在罹癌者接受治療,比出現病變再治療容易許多。
振興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薛智仁說,口腔癌的癌前病變包括白斑、紅斑或是黏膜下纖維化,其中以紅斑最危險,內部的瘡潛藏癌症的可能性高。
薛智仁說,若及早發現,口腔癌一至二期的5年存活率平均有八成以上,一旦進入第三期或第四期,治癒率大幅下降。賈淑麗也呼籲,30歲以上抽菸或吃檳榔的民眾,應多利用國健署提供的免費篩檢,兩年一次,及早發現與治療。
●防口腔癌 請這樣做
預防口腔癌:
1.戒菸、戒酒、戒檳榔,養成健康生活習慣
2.正視並妥善處理口腔內一切狀況:蛀牙、牙磨舌、發炎或出現異狀
3.高風險族群善用免費篩檢資源,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口腔癌篩檢:
對象:30歲以上嚼檳榔(含已戒)或吸菸民眾、18歲以上嚼檳榔(含已戒)原住民
方式:醫師目視或觸診口腔黏膜,看有沒有癌前病變或癌症病兆
諮詢/振興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薛智仁、國健署
※ 相關報導:
* B肝好好治療 肝癌機率大降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807919.shtml
B型肝炎患者應好好治療。榮陽團隊分析健保資料庫四萬多人、追蹤七年研究發現,慢性B肝患者如未接受治療,罹癌機率為口服抗病毒藥物三個月以上患者的三倍。40歲以前、還沒有肝硬化的患者如果接受治療,防護肝癌的效果更顯著。
台灣肝病聯盟 成形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9/8811395.shtml
【經濟日報╱記者黃文奇/台北報導】2014.07.18
2014台北國際生技大展本月24日登場,藥華、基亞、泰宗、普生等生技公司將在大展時成立肝病論壇,由中央研究院院士陳培哲主持,揭示台灣肝病聯盟成形。
國內目前研究肝病領域的生技廠,除藥華、基亞等,還有中天、太景、合一、台微體等,聚焦的適應症包括C型肝炎、早期及末期肝癌,還有肝炎有關疾病檢測。
其中基亞的抗早期肝癌新藥PI-88,將於27日宣布臨床三期試驗結果,受到市場矚目。另外,台微體旗下的抗末期肝癌新藥立普帝康(Lipotecan),目前鎖定對手為國際大廠拜耳的新藥雷莎瓦,已經進入臨床二期試驗,將有機會授權國際大廠。
◆ 台日攜手 打造亞太生技聯盟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9/8811393.shtml
【經濟日報╱記者黃文奇/台北報導】2014.07.18
日本將打造亞太生技聯盟,邀台灣共同合作。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DCB)執行長汪嘉林昨(17)日表示,日本製藥工業協會(JPMA)將於生技月期間率團來台訪問,並技轉「生技醫藥國家型計畫」三項新藥開發案,為台日攜手發展生技後的新藥合作首案。
生技月將於7月24日登場,生技中心董事長李鍾熙日前指出,今年展出規模創新高,使用1,000個攤位,報名第三天即一位難求,國際商機媒合場次至少600場,是亞洲指標性生技展之一。
汪嘉林說,日本製藥工業協會是日本最大生技醫藥公協會,看好亞洲、老齡化等市場潛力,將聯合亞洲具備新技術的國家組成亞太生技製藥聯盟,共同爭取下個世代產業大餅,與美國、歐洲等地生技巨擘抗衡。
此次看好國內生技製藥實力,並相中「生技醫藥國家型計畫」(NRPB)的研究案,主要聚焦心血管疾病新藥,8月間將邀請三項產品開發人前往日本訪問,未來產品開發費用將由日本技轉的藥廠出資。
汪嘉林說,本次台日新藥合作案是兩國攜手生技合作後的首案,具有指標意義。去年生技月前,JPMA即率武田等八家重量級藥廠來台尋求合作,並引薦台灣加入「亞洲生技製藥產業聯盟」(APAC),未來兩國合作將更上層樓。
今年生技月日本將擴大組團來台,汪嘉林表示,去年有八家日本藥廠來台,今年JPMA將率10多家大型藥廠,包括Takeda(武田)、Chugai(中外)、Eisai(衛妥)、Dainippon Sumitomo(大日本住友)、Asahikasei(旭化成)等。
愛滋防治巨人 搭上死亡班機
http://udn.com/NEWS/WORLD/WORS3/8813931.shtml
【聯合報╱編譯李京倫/報導】2014.07.19
「澳洲人報」報導,高達一百零八位準備到澳洲墨爾本參加第廿屆國際愛滋病研討會的國際知名愛滋病研究人員和社運人士,都搭上了失事的馬航班機,包括國際愛滋病學會前理事長藍吉,和世界衛生組織(WHO)發言人托馬斯。
五十九歲的藍吉在愛滋病研究領域相當知名,主導反轉錄病毒療法和預防母子垂直感染的臨床試驗。他是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全球衛生系主任,二○○二到二○○四年擔任國際愛滋病學會理事長,也是「抗病毒療法」期刊的創辦人與共同總編輯。
澳洲反對黨領袖薛頓在國會說,乘客中包括「頂尖的愛滋病專家,世界上許多地方將會感受到這場意外的代價」。
國際愛滋病學會新任理事長當選人比約爾說,如果藍吉的死訊是真的,「防治愛滋病運動真的痛失一位巨人」。
二○○八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得主、愛滋病毒共同發現者、國際愛滋病學會理事長弗朗索瓦絲.巴爾-西諾西說,藍吉從愛滋病流行初期就開始研究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IV),為人類福祉奉獻一生,如果他的死訊是真的,「會是我們所有人的重大損失」;出於對罹難者的敬意,國際愛滋病研討會將如期舉行,「因為我們知道,這才是他們希望我們做的」。
托馬斯從二○○三年三月起擔任世衛組織發言人。世衛組織西太平洋地區發言人林德邁爾說,托馬斯罹難讓「每個人都很震驚」。
兩年一度的國際愛滋病研討會旨在讓世界各地數千名科學家與社運人士齊聚一堂,討論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IV)和愛滋病研究的最新進展。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將在會上發表演說。
◆ 馬航罹難者藍吉 愛滋藥試驗先驅
http://udn.com/NEWS/WORLD/WORS3/8813906.shtml
【聯合報╱記者黃文彥、楊欣潔/台北報導】2014.07.19
衛滋錠 仍是第一線用藥
馬航客機疑遭擊落,近三百名罹難乘客中,包括國際愛滋病學會前理事長藍吉(Joep Lange)夫婦等專家,稱得上是世界愛滋防治界最黑暗的一天。
藍吉是愛滋藥物「衛滋錠」的臨床試驗主持人,它是最早的非核苷酸反轉錄酶藥物,用來抑制愛滋病毒繁衍。目前愛滋雞尾酒療法超過廿種藥物,衛滋錠仍是第一線用藥。
台大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洪健清曾在多次國際會議場合見過藍吉,他形容,藍吉是一位「高瘦、看起來和藹可親」的學者。
洪健清表示,何大一博士在實驗室成功研發出雞尾酒療法後,藥物臨床試驗的效果如何,藍吉是主要貢獻者;藍吉參與過多項藥物試驗計畫,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衛滋錠。
洪健清表示,一九九六年雞尾酒療法在開發中國家全面使用以來,藍吉算是第一代愛滋病藥物試驗先驅,也是重量級學者。
藍吉曾與高雄醫學大學副校長陳宜民合作專案,陳宜民說,藍吉是位開朗的人,也很幽默風趣。陳宜民表示,藍吉夫婦都獻身愛滋病防治,藍吉是做愛滋病藥物臨床實驗,並致力讓第三世界國家愛滋感染者,取得便宜的抗病毒藥物。
陳宜民指出,藍吉過世後,他所創辦的基金會PharmAccess,提供給開發中國家愛滋感染者治療藥物的計畫,可能會因此延誤。
藍吉原預定前往參加廿日在澳洲墨爾本召開的國際愛滋病研討會,台灣愛滋病學會理事長林錫勳也預定搭乘今天班機到墨爾本與會,對這場意外,林錫勳說:「此時不適合多說什麼」,不願多談藍吉喪生消息。
「發生這樣的意外,感到難過。」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昆明院區院長顏慕庸表示,多少會影響愛滋防治的推行,但經驗傳承不會中斷。
研發醣分子乳癌疫苗 「1種疫苗可望防16種癌」
http://udn.com/NEWS/HEALTH/HEA9/8815466.shtml
【聯合報╱記者詹建富、楊欣潔、黃文彥/台北報導】2014.07.20
中央研究院院長翁啟惠昨天表示,他和研究團隊研發的醣分子乳癌疫苗正在作第三期臨床試驗,若成功,不僅可治療乳癌,也可對至少十五種癌症產生有效抗體,「未來癌症可以像天花一樣絕跡」。
健康高峰論壇 防癌黃金陣容
由聯合報與中研院主辦的「2014健康高峰論壇」,以「個人化防癌新未來」為主題,昨邀請國內醫學界巨擘,包括翁啟惠和中研院副院長陳建仁、台大醫學院特聘講座教授陳定信、高雄長庚醫院院長陳肇隆、輔大醫學院院長林肇堂和台大醫學院外科教授黃俊升,分別主講國內外乳癌、胃癌和肝癌治療新趨勢,現場座無虛席,還在主場樓上另開了同步的視訊場。
衛生福利部長邱文達致詞時以「國際級」形容論壇的黃金陣容,聯合報社長項國寧也表達聯合報六十年社慶後推動的 「願景工程」就是希望「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協助台灣正向改變。
邱文達表示,為降低癌症威脅,衛福部近年積極推動遠離菸、酒、肥胖等危險因子,鼓勵健康飲食及多運動,並推廣乳癌、口腔癌、子宮頸癌、大腸癌等四癌篩檢,期望在二○二○年讓癌症死亡率下降兩成。
翁啟惠表示,蛋白質表面都有醣分子,他的團隊發現癌細胞和癌症幹細胞,也有三個特殊的醣分子。他們利用合成的醣分子抗原,以破傷風桿菌一段蛋白質為載體製成乳癌疫苗,目前正進行第三期跨國臨床試驗,預計明年即可完成。
少量抗體就可偵測到癌細胞
翁啟惠強調,這三個特殊醣分子除可在乳癌細胞找到,包括肺、肝、大腸、口腔、胃、胰臟、攝護腺、卵巢、腦、食道、腎臟、子宮頸、子宮內膜、三陰性乳癌和膽囊等癌細胞,也都有這三種特殊醣分子,要製出廣效性疫苗並不難,甚至未來經由醣晶片篩檢,只需發現少量抗體,就可早期偵測到癌細胞,可望達到預防作用,未來類似帶有致癌基因的女星安潔莉娜裘莉,就不需沒發病就被迫切去乳房。
擔任這項疫苗臨床試驗全球計畫主持人的台大醫院外科教授、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黃俊升說,目前收案三四二名復發、轉移乳癌患者,每三周接種一次疫苗,整個療程要接種九針、大約半年。之後要再檢測病人癌細胞狀況,才能分析做出結論。
此外,陳建仁昨也對國內塑化劑與乳癌的關係,發表全球首篇巢疊病例對照研究。
這項研究由中研院、國家衛生研究院、台大公衛學院合作,追蹤近一萬兩千名女性廿年。結果發現,塑化劑暴露量越高、且本身代謝塑化劑能力越差,其相對風險更高達三點四倍。
健康高峰論壇今天早上九點起在台灣大學霖澤館還有一天的議程,主講人包括國衛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所長熊昭、台大校長楊泮池及榮總胸腔腫瘤科主任蔡俊明。
※ 相關報導:
* 楊泮池:肺癌高危險群 應免費作低劑量CT
http://udn.com/NEWS/HEALTH/HEA9/8817052.shtml#104
肺癌是國人癌症死亡人數最多的癌別,台大校長、中央研究院院士楊泮池昨表示,肺癌早期沒症狀,七成患者發現罹癌已是晚期,且多數人無抽菸習慣,他呼籲政府針對有肺癌家族史的高危險族群提供免費篩檢。
衛福部長邱文達前在聯合報與中研院舉辦的健康高峰論壇中宣示,期望二○二○年讓癌症死亡率下降兩成,楊泮池昨天對此提出回應。
* 肺癌危機解密 熊昭:已找到危險因子
http://udn.com/NEWS/HEALTH/HEA9/8817064.shtml
「我會得癌症嗎?」,很多人有此疑懼,其實,罹癌風險可量化評估。目前除了肝癌、子宮頸癌、鼻咽癌已發展出評估公式,高居國人癌症死因首位的肺癌,預估年底也能自我評估罹癌風險。
....據統計,台灣逾九成女性肺癌患者不吸菸,熊昭率領研究團隊針對不吸菸卻得肺癌的危險因子進行研究,發現有肺結核病史、一親等家屬得到肺癌、工作場所或家中有二手菸暴露、廚房油煙、環境中的氡氣等因素,皆是主要危險因子。除了環境造成基因突變,該團隊也跟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合作,找到五個遺傳基因與肺癌有強關聯性。
熊昭研究團隊針對環境及基因的肺癌危險因子而設計風險模型,預計年底可完成,民眾只要輸入年齡、性別、肺癌家族史、油煙暴露量、基因序列等資訊,透過模型計算找出肺癌的高危險群,並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檢查,將是較具成本效益的篩檢策略。
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研究員楊懷壹表示,目前肝癌已有風險預測公式....
◆ 僅憑聲音 可判讀人格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722000647-260107
中國時報 2014年07月22日 王瑄琪/嘉縣報導
從聲音看個性!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系教授陳加屏從聲音頻率分析人類下意識反應,歸納出3種人格類型,他表示,聲頻分析不僅可更瞭解自己,也能運用在教養小孩、生涯規畫和企業甄選。
人類動態學(Human Dynamics)創始人Sandra Seagal可以用耳朵聽出個體之間的深層差異,這項技能觸動陳加屏的好奇心,為了證實人聲與性格間的關聯,他耗時多年請人類動力學專家挑出多位同型的受測者,前後錄集超過6000筆受測者聲音。
陳根據文獻將下意識反應方式分為以自我感受為中心向四面八方發散連結的「米」型、前後連貫的「一」型和縱橫交錯全面涵蓋的「井」3大人格特質類型,針對不同類型人格提出適用的溝通和教育方式。
有如哈利波特「分類帽」般的檢測儀一開始還被認為是騙人的玩意,陳加屏說,曾有南部鋼鐵廠主管帶領員工接受檢測並進行事後教育訓練,測試之後直呼「內心的聲音它居然知道,太可怕了。」
這套音頻辨識系統已進入「商業運轉」階段,北中南都有檢測中心,也有心理諮商師前來洽談合作,陳加屏說,期望未來能透過智慧手機即時錄音辯識,讓機器設備依不同的人格類型提供更人性化的互動。
◆ 華聯染色體晶片 改版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722000326-260204
工商時報 張秉鳳 2014年07月22日
華聯生技在高密度基因檢測晶片開發不斷推陳出新,今年7月推出改版產前染色體晶片,新晶片一次篩查遺傳疾病增加至370多項,檢測項目增加幅度逾二成,2014台灣生技大展,新系列染色體晶片將與國人見面。
擁自主設計、開發優勢的華聯生技,是全亞洲唯一高密度基因晶片製造公司,針對華人族群設計 「華聯染色體晶片(CytoOneArray)」 去年上市,今年7月推出改版晶片。
華聯生技指出,與目前市面上檢測晶片最大不同在於,華聯染色體晶片是針對具有臨床證據支持之疾病區域所設計,特別側重發展遲緩與智能障礙相關疾病,進行一次晶片檢測,即可同時診查370多項遺傳疾病。
同時可利用華聯自建的疾病資料庫,協助醫師做出遺傳性問題的相關診斷,及早發現、及時療癒,有利於優生保健的落實。「華聯染色體晶片」已獲罕見疾病基金會認可,成為專案補助的晶片檢測項目。
近年來美國醫學會開始建議全年齡層產檢使用的檢測利器「染色體晶片(俗稱羊水晶片)」彌補傳統鏡檢的不足。進行染色體晶片檢測僅需於羊膜穿刺同時,多抽取15~20cc羊水,並不會增加羊膜穿刺以外風險。
※ 相關報導:
* 亞洲基因 一條龍服務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722000327-260204
看好國內外傳染病分子醫學檢驗市場的殷切需求,創櫃板生技醫療廠商亞洲基因科技公司(7426)以自有Mobile Array技術平台,陸續開發出肺結核、登革熱、及「B肝、C肝及愛滋病三合一檢驗試劑測試組合」等多項先進檢驗試劑,申請衛福部查驗登記,今年更積極建置台北GMP二廠、P3實驗室、分生實驗室,打造一條龍的防疫檢測代驗服務平台與夥伴。
成立於2000年,6月登錄創櫃板的亞基科,目前實收股本2.4億元,主要瞄準傳染病分子醫學檢驗技術與產品,亞基科董事長呂萬賢表示,多年來透過大力投入「液態晶片」及其衍生科技的開發,已成功發展出4個專業技術平台及24個專利....
獨步全球 國衛院發現胰臟癌治療關鍵基因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825184.shtml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2014.07.24
胰臟癌被醫界喻為惡性度極高的腫瘤,預後情況相當差,迄今仍無有效治療藥物,也無標靶藥物可用。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發現與胰臟癌惡化有關的基因ASPM,動物實驗證實,該基因如遭抑制,癌細胞就不會生長及轉移。
國衛院癌症研究所副研究員蔡坤志上午出席生技月活動時表示,胰臟癌、乳癌、攝護腺癌都屬於腺體癌症,目前為歐美各國的主要癌症;一般預估,未來台灣十大癌症排行榜中,腺體癌症將逐年攀升,嚴重危及國人安全。
蔡坤志說,早期腺體癌症可以透過手術切除,但大部分患者都無法切除根治,且對化療、放療的反應率偏低,復發率極高,因此有必要研發出全新機轉的治療藥物。
歷經近四年研究,國衛院獨步全球發現可有效抑制癌症幹細胞的基因ASPM,動物實驗結果顯示,一旦此基因被抑制,胰臟腫瘤就不會繼續生長、轉移。
蔡坤志表示,癌症已經成為慢性疾病,只要能夠妥善控制,就能與癌症和平共存。目前國衛院積極研發抑制基因ASPM的新藥,已經申請專利,儘管距離大規模藥物開發階段仍有一大段距離,但這極可能成為國內第一個自行研發的抗癌標靶藥物。
除此之外,國衛院與美國一家生技公司上午也共同發表新穎癌症治療法,國衛院研發出一種特殊藥物傳輸系統(DPA),能將抗癌藥物準確瞄準腫瘤組織,不傷及正常組織,動物實驗顯示,此藥物傳輸系統可提高乳癌、胃癌、大腸直腸癌等治療效果。
※ 相關報導:
* 針對肺癌家族史 健保給付篩檢
http://udn.com/NEWS/OPINION/X1/8824200.shtml
【聯合報╱吳明和/成大胸腔外科教授、秀傳醫療體系台南市立醫院】
2014.07.24
昨日國家衛生研究院名譽研究員溫啟邦先生在民意論壇發表「肺癌篩檢功過未定 戒菸更根本」一文,溫先生不建議以LDCT低輻射劑量電腦斷層來做全面性的肺癌篩檢,本人甚為贊同。但是近年來肺癌死亡率一直位居國人十大死因的第一位,根據數據顯示,健保每年花在三—四期肺癌患者的醫療費用高達三十至四十億元。因此,本人認為以LDCT篩檢肺癌高風險族群有其必要性,建議可侷限針對有家族史、抽菸族群進行篩檢,減低全面性篩檢所需龐大的醫療支出。
◆ 自費產檢 到底要做哪個?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8823650.shtml
【聯合報╱記者蔡容喬/專題報導】2014.07.24
一名準媽媽歷經多次試管嬰兒,好不容易懷孕成功,產檢時卻被一長串自費染色體檢測項目,弄得頭昏眼花。想到新生兒出生後還有一堆自費檢測,大嘆養兒不易。許多待產媽媽也疑惑:「定期產檢加上34歲以上做羊膜穿刺,這樣不夠嗎?」
近來懷孕女性高齡化,不少準媽媽產檢時拿到一張自費項目表,林林總總十多項,費用從數千元到兩萬多元,強調可減少生下缺陷兒的機率。分析這些自費項目,主要是妊娠風險評估、遺傳性疾病風險篩檢及胎兒染色體異常篩檢三大類。
第一類常見的有子癲前症風險評估、弓漿蟲檢查等,第二類則有脊髓性肌肉萎縮症、X染色體脆折症等;第三類則有非侵入性胎兒染色體檢測(NIPT),第一、二孕期唐氏症篩檢、羊膜穿刺、羊水染色體晶片檢測及高層次超音波。
NIPT號稱能檢出唐氏症等三項染色體異常疾病,準確率達99%;羊水晶片則是透過晶片科技檢測46條染色體是否有微小片段缺失,兩者價位都在兩萬元上下。
高醫婦產科主治醫師詹德富指出,NIPT檢測強調只抽母血,不需作羊膜穿刺,就可以準確檢測唐氏症、愛德華氏症及巴陶氏症等常見的染色體異常疾病,適合擔心做羊膜穿刺有流產或感染風險的孕婦,但費用高,也不若羊膜穿刺後,可透過羊水培養,檢視23對染色體的數目和結構有無缺陷。
至於羊水晶片,則是在羊膜穿刺時,多抽取5至10C.C.羊水,可偵測因染色體「微小片段缺失」導致的智力障礙、發育遲緩或畸形等疾病,自費1萬8000元。
但詹德富強調,除了唐氏症外,許多罕見疾病發生率都在萬分之一上下,除非本身有特定家族病史,不然花大錢作檢測,效益不大。
一般而言,醫師不建議孕婦全面進行檢測。詹德富提醒準媽媽,應充分了解各項檢查目的,就孕期狀況跟醫師討論。
「第一、二孕期唐氏症篩檢」是抽血檢驗或搭配超音波,屬非侵入性檢查,適合不打算做羊膜穿刺的34歲以下產婦。不過篩檢唐氏症的準確率較羊膜穿刺低,約八成左右。
「高層次超音波」則是相當普遍的自費產檢,針對胎兒全身器官掃描,觀察脊椎、頭、胸、腹、顏面、四肢、羊水、胎盤等,可檢出先天性構造異常。
※ 相關報導:
* 健保給付檢查 經濟效益最大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8823652.shtml
阮綜合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主治醫師李永全說,健保給付的產前檢查,涵蓋抽血、超音波及羊膜穿刺補助,已是經濟效益最大的產檢,且若有重大染色體異常,也大都在懷孕早期就流產。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