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2-16

照亮黑夜的發光體

◆ 「發光體」卡頓 小說界黃金女孩
http://udn.com/news/story/7009/709874

聯合報 記者陳宛茜/專訪 2015-02-15

作家張愛玲說:「成名要趁早。」這句話用在紐西蘭作家伊蓮諾.卡頓身上剛剛好。她今年才廿九歲,第二部小說「發光體」已贏得二○一三年英語世界大獎「曼布克獎」,是史上最年輕的曼布克獎得主。她是紐西蘭第二位獲曼布克獎的作家,上一位獲獎的前輩,獲獎正是卡頓出生那一年。

二○一五台北國際書展主題國為紐西蘭,卡頓以書展貴賓身分受邀參展,「發光體」也由聯經出版社引進台灣。

年輕貌美、才華洋溢、幸運,集各種美好於一身的卡頓,被英國媒體封為「小說世界的黃金女孩(Golden Girl)」。她坦言對這樣的標籤「感到不舒服」,認為年紀、性別、外型、國籍都與寫作無涉,「作品會說話,不須貼上任何標籤。」

被封為「英語文壇年輕彗星」,卡頓更不認同,「我從不覺得自己年輕。」 她認為全世界都瀰漫一種奇異的文化現象,「青少年時期拉得太長,四十歲變卅歲、卅歲變廿歲。」

被貼許多標籤的卡頓,最擅長其實是撕標籤。「發光體」將占星術融入小說結構,書中十二個章節代表十二星座,十二個主角則代表十二星座不同的特質,小說隱喻一八六○年代紐西蘭天空。

但卡頓並不相信占星術與星座。對她來說,用星座來預測一個人的個性和命運也是一種「刻板印象」,「我寫作就是要破除這些刻板印象」。

太早成名對作家是好事嗎?卡頓有點無奈:「所有與寫作無關的事都不是太好的事。」成名後她帶著書全球旅行,兩年來「一個字都寫不出」。她渴望回到紐西蘭的家,安靜寫下第三本書。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五南總店改裝 要做跨界複合書店
http://udn.com/news/story/7009/709680

逾半世紀的五南書局,面對「滑世代」翻轉閱讀習慣,五楠圖書公司總經理吳滄棋說,實體書店找條新路迫在眉睫;五南已改造台中總店,採無隔間規劃,企圖打造台灣唯一美食、親子與書的跨界合作複合型態書店。



◆ 紅包壓「祟」錢 千年文化史
http://udn.com/news/story/7009/709893

聯合報 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 2015-02-15

過新年拿紅包。但你可知道,這一枚紅色信封與寓意平安的壓歲錢,是一部濃縮的中華文化史,述說中華民族上千年的人文、藝術與經濟發展。走一趟台北國際書展,你會對華人的「紅包文化」有更深了解。

香港是金融大城,設計與印刷技術也是華人世界翹楚,擁有專門設計紅包的設計師。本屆台北國際書展香港館,引進香港商務印書館甫推出的歷史主題書籍「紅包」,追溯紅包在中國歷史的發展與演變。

古代傳說八位神仙為保護一對夫妻獨子不遭「祟」怪侵擾,化成八枚銅錢躲在紅紙中。「紅紙包銅錢」便化為「壓歲(祟)錢」習俗。

正統紅包應以八枚銅錢入封,象徵八仙保佑。但紙幣發行後,因其價值比鈔票高,大家都喜歡收到包鈔票的紅包。一九六○年,香港停止發行一元面額的鈔票。許多香港市民大量囤起一元鈔票以備新年使用,形成有趣現象。

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被視為「資本主義化身」的紅包,在大陸幾乎銷聲匿跡。一九七八年後,大陸才逐漸恢復發紅包的習俗。

到了網路時代,紅包已發展出結合實體、虛擬的高科技紅包。如香港商務印書館慶祝一百周年派發的紅包,只要用手機掃描紅包上的QR CODE,便可瀏覽商務網頁。還有紅包隱藏揚聲器,可向你說一百次「新年快樂」。

今年書展洋溢年味。如樹火紙博物館展出多款創意紅包。雄獅美術總編輯李賢文,則首度在書展擺桌揮毫寫春聯,購書者可獲贈春聯。

※ 相關報導:

* 百「符」駢臻 教你看懂鬼畫符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215000337-260107

你了解符咒、平安符上文字代表的意義嗎?士林庄文史工作室即日起於板橋林本源園邸展出各式符咒、平安符及香灰袋等「百『符』駢臻」新北市平安符文化展,讓民眾看完展後能了解其意涵,不再是「鬼畫符」。

* 「經過燈火 光影搖曳」 清、交燈籠展
http://udn.com/news/story/7043/709495

交大跨領域藝術團隊與清大電機系合作,完成「青搖.春曳」光影互動藝術裝置,提出不一樣的燈籠概念。

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春節規畫了「燈籠」特展,除廣邀傳統燈籠老師傅手做燈籠,特別邀約清、交大跨界團隊參與,展場中,顯得特異。

交大應藝所博士生陳宜惠、王郁勳及清大電機系副教授馬席彬與碩士生鍾國君、林佑勳等人,利用加速感測器、機械及半透薄紗裝置,藉著軟體程式,讓觀眾體驗春光搖曳感覺;其中幾件主燈,當人經過便啟動程式,現場光影交錯、微風搖曳,加上搭配「音景」環繞,觀眾就像置身一個綺麗幻象迷宮中。



◆ 郎世寧畫羊 刻畫跪乳報恩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215000303-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2月15日 吳垠慧/台北報導

羊年腳步將近,羊是中國繪畫中常見的動物,也是吉祥的象徵,「三羊開泰」意喻吉祥安泰,為歷代畫家常描繪的題材。清宮廷畫家郎世寧就有多幅羊圖,如國立故宮博物院藏的《畫開泰圖》畫三羊,其中一頭羔羊跪乳,象徵哺乳孝禮。

事實上,羊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具有深厚的文化意涵。許慎在《說文解字》中提到:「羊,祥也」,說明「羊」是「祥」的本字,羊是傳統文化中的吉祥動物,三陽開泰是一年開春的吉祥語,辭舊迎新,「陽」通「羊」也可寫成「三羊開泰」。

故宮前圖書文獻處研究員莊吉發撰文〈羊圖騰崇拜的文化意義〉中提到,古代姓氏起源於圖騰,羊圖騰氏族就以羊為姓,「羌」也是由「羊」演變而來,像人戴羊角,「姜」也從羊而得,而在羊日羊時出生的人,更以羊為命名。羊圖騰崇拜的起源,說明人與羊共生,將羊當成親族來看待,如果夢中見羊,意喻將取得賢妻,道出羊在婚姻習俗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初民社會認為,羊是從天上掉下來的禮物,很多神話故事都與羊有關,如《山海經》中有「羊身人面」、「人身羊角」和「人面羊角」角色,都是人獸關係的紀錄。在許多民族、文化裡,視「羊」為吉祥動物,如四川成都的青羊宮有兩頭造型奇特的銅羊,民間視為神羊,撫摸就能帶來吉祥。

又如廣州又名五羊城,民間流傳古代欽州住著一對忠厚老實的父子,因天災欠收繳不出租稅,父親被捕入獄,兒子嚎啕大哭,哭聲震天感動南海五仙,騎著五色羊從天而降,將羊所啣的稻穗送給年輕人,他按仙人指示播種,很快豐收,繳清租稅,五仙人回到天上後,留下五色羊,化為石頭,以鎮邪惡。

滿州文化中,羊不僅象徵吉祥動物,也是貴重的祭禮,相傳康熙喜愛吃蒙古羔羊,也把羊當成重要賜禮給大臣。有趣的是,慈禧太后生於道光15年(1835年),歲次乙末,小名又喚「小羊兒」。由於慈禧喜歡看戲,但因生肖屬羊,所以忌諱唱戲時提到「羊」字,凡劇目、台詞中的「羊」字都得替換,《變羊記》、《蘇武牧羊》也下令禁止演出。

※ 相關報導:

* 東美館春節加碼 30大師創作匯集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56302

台東美術館新春期間加碼開放,初一到初四天天有表演;聚集卅位國內大師作品的「善‧美‧義」特展昨天開展,名家各以創意為白羊裝飾,藝術羊群陪民眾過新年。

「善‧美‧義」展由學學文創基金會策劃,是第八年請藝術名家以生肖為主題創作。今年參與的有吳炫三、李錫奇、梁奕焚、蕭青陽、顧重光、莊普等卅位涵蓋藝術、設計、音樂及建築等領域的創作者。

* 國光劇團歡慶20歲 好戲連連
http://udn.com/news/story/7012/709526

國光劇團歡慶20歲,今年經典、新戲好戲連連。首波以去年赴上海演出深受好評的「伶人三部曲」開場,壓軸祭出全新規畫「花漾20,談戀愛吧!」及20周年大戲「18羅漢圖」,讓戲迷傳統、新編戲看個飽。

國光藝術總監王安祈說,去年劇團在滬上演「伶人」系列掀起旋風,不少戲劇大腕淚流滿面,今年回饋台灣。由於系列之一「孟小冬」去年已在台重演,這波將演出伶人心事「水袖與胭脂」及京劇百年史的「百年戲樓」。

文創,從心開始。

22 則留言:

fsj 提到...

沙隆年 久石讓 挑戰春節古典魔咒(節錄)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216000379-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2月16日 趙靜瑜/台北報導

一位是作曲名家久石讓,一位是型男指揮家沙隆年,兩位大師級人物分別率團來台,從大年初七起由北到南舉行音樂會,挑戰春節過年檔票房難以吸睛的「魔咒」。

門票一天內售罄

久石讓音樂會門票一天內售罄,台南場確定加開現場戶外轉播;沙隆年則將率領卡拉揚、辛諾波里等一代指揮栽培的愛樂管弦樂團抵台。

久石讓今年65歲,其電影、電視及動畫配樂作品累積超過百部,成績斐然。近年將藝術重心從作曲轉為指揮,「我的夢想,就是要像作曲家如史特拉汶斯基或馬勒一樣。」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動漫節落幕 43萬人次創新高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216000382-260115

台北國際動漫節最後一天,多名日本知名聲優接力登場,飾演《進擊的巨人》阿爾敏角色、美女聲優井上麻里奈登台與粉絲暢談飾演心得,知名聲優中村千繪也讓《火影忍者疾風傳》春野櫻原音重現,吸引漫迷擠爆現場。最終,為期6天的動漫節共累積43萬人次入場,創歷年新高。



◆ 詹宏志妻 美食作家王宣一義大利驟逝
http://udn.com/news/story/7314/711428

聯合報 記者吳雨潔/台北報導 2015-02-16

PC Home創辦人詹宏志的夫人、美食文學家王宣一,昨天傳出在義大利中部城市柏魯加(Perugia)去世。據了解,王宣一是為了參加獨生子詹朴在倫敦時裝周的時裝秀,前往歐洲途經義大利,用餐時突然身體不適而驟逝,享年五十九歲。

記者昨晚致電給旅居倫敦的服裝設計師詹朴,他語氣焦急、哽咽,表示無法回應細節。

詹宏志在電話中告訴中央社記者,十五日當地時間早上九點多,他和王宣一在中部城市柏魯加火車站等車,準備前往鄰近奧維多(Orvieto)。

等車時,他們到車站附近的麥當勞打發時間,詹宏志說,「點餐後坐下,王宣一才剛吃了一口,就說頭昏,隨即趴倒在桌面上。」

詹宏志馬上請麥當勞員工呼叫救護車並開始急救,但救護車抵達時,王宣一已經去世。

詹宏志表示,「可能是心臟病發,即使過去王宣一沒有相關病史。」

王宣一好友透露,當地時間十五日早上,詹宏志夫婦在用餐,「她突然覺得頭很痛,不到一分鐘的時間,然後就走了。」

據了解,詹宏志正在等待駐義大利代表處人員協助處理後事。

詹朴將於廿一日,在倫敦時裝周推出二○一五秋冬新裝發表。詹朴二○一三年開始參加倫敦時裝周,詹宏志與王宣一都親自從台灣到倫敦出席活動,並穿戴愛子設計的衣服或配件,表達支持,家人感情緊密。

詹朴昨天原安排在東倫敦進行最新一季作品的形象照拍攝工作,據了解,在獲知母親不幸去世的消息後,詹朴哀痛不已,無法繼續工作。

※ 相關報導:

* 王宣一驟逝 文字留下溫度
http://udn.com/news/story/7314/711896

知名飲食文學家、PChome董事長詹宏志的夫人王宣一昨日驟逝於義大利,讓各界震驚。王宣一的部落格和臉書都以「apumama(阿朴媽媽)」為名,在其Facebook上,可看出王宣一的生活重心就是兒子、美食、烹飪和貓咪,她常親自下廚招待友人、分享兒子詹朴的時裝秀、拍攝貓咪動態,以行動支持台灣的有機農場。

王宣一去年出版新書「行走的美味」或成絕響,皇冠文化集團企畫主編龔橞甄難過地說,去年為了新書出版,密集與王宣一聯絡,王宣一對美食很有熱情,她的文字和她的人一樣,能讓人感覺到溫度。



◆ 文宣品變植栽 她讓環保好好玩
http://udn.com/news/story/7241/710879

聯合報 記者陳怡臻/台北報導 2015-02-16

再生紙澆一澆水,可以長出植物來!台灣第一個推廣種子紙的文創公司蕪蕪紙創,三年來,已獲得韓國三星、大塊文化等企業青睞,將種子紙導入企業印刷品,為企業環保加分。

蕪蕪紙創(WOOPAPERS)是台灣第一個致力於種子紙商品化與應用推廣的品牌,透過商品化與客製化兩條營運主軸相輔相成,期待讓更多大眾了解綠色紙品的概念,同時也吸引企業客戶落實社會責任。

蕪蕪紙創創辦人蒙艷芬認為,「蕪蕪」取名源自草木茂密繁盛的樣子,草雖渺小,卻擁有無比強韌的生命力,希望透過種子紙蘊含的綠色生命,激發上班族環保愛地球的心,所以選擇踏上一條冒險的創業路。

「蕪蕪紙創自製的種子紙商品,紙漿源自再生紙與天然植物纖維,在使用完文宣功能後,這類種子紙還能種入土壤,發芽生長,讓紙張分解回歸土地,不會對環境造成浪費與傷害。」

※ 相關報導:

* 南園邂逅「弱建築」 九降風吹拂檜木香
http://udn.com/news/story/7014/711234

今年的春天,台灣也有建築大師隈研吾的作品,他以新竹在地風土為主題,採用738根不同結構檜木,打造出大地藝術創作「風檐」;一走近,檜木香隱約可聞,與周邊的樹林,產生和諧和寧靜之美,該作品就座落在新東方園林「南園」。

文創品牌「The One」2008年接受委託經營聯合報系的南園,The One執行長劉邦初說,南園是聯合報創辦人王惕吾邀請已故建築大師漢寶德所打造的東方園林,於1985年完工。

* 董陽孜雕塑「誠」 跟101「LOVE」拚了
http://udn.com/news/story/7043/711382

藝術家董陽孜受到台北101大樓前的「LOVE」雕塑激發,以百年奇木打造「誠」雕塑;並將翻成銅雕,今年春天可能會現身松山文創園區,以漢字「誠」銅雕,遙相抗衡「LOVE」雕塑。

fsj 提到...

台北書展落幕 一場失焦的廟會
http://udn.com/news/story/7009/713324

聯合報 本報記者陳宛茜 2015-02-17

周末的台北國際書展人潮洶湧。有出版社邀兩位作家在攤位上對談,談到一半,隔壁突然響起歌手的悠揚歌聲,打斷作家對談。出版社總編輯苦笑形容,台北書展宛如一場「廟會」,充滿活力、什麼都有。

二○一五台北國際書展的確像一場熱鬧的廟會。展場活動包羅萬象,從毛利歌舞、塔羅牌占卜、壓力測試,到桌遊、「民歌四十」歌手見面會。主辦單位定位書展是「閱讀與出版的嘉年華會」。沒錯,這是一場「嘉年華會」,卻未必跟閱讀出版有關。

全世界有五十多個國際書展,功能不外版權交易、圖書銷售兩大類,每個書展都必須在這兩者中擇一定位。台北國際書展的定位,網站載明:從出版專業、閱讀生活與國際交流出發,建立一個多功能的書展。這麼「多功能」的書展,什麼都要、什麼都有,卻什麼都不到位。

台北國際書展一直希望成為「亞洲版權交易中心」和「華文圖書市場樞紐」。然而,台灣輸出版權有限,書展又無法突破政治藩籬讓大陸出版社設攤。形勢比人強,可讓兩岸三地參展的香港書展,就算沒掛上「國際」兩字,國際版權交易功能恐怕比台北國際書展還強。

台北國際書展若能扮演好「銷售型書展」角色,讓本地書籍在書展完整呈現,還是能達到目標。但這幾年,參展出版社大量流失,展場缺乏整合與規畫,根本看不出台灣書市的特色與趨勢。本屆許多攤位由出版業以外的業者承租,就算賺得人氣,對推廣閱讀又有什麼幫助?

主辦單位流於表面「國際化」,卻忽略本地出版社才是維繫書展的主要力量。它們背負高租金、無法打平成本的壓力參展,卻發現自己根本不是書展主角。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http://udn.com/news/story/7009/714692

* 讀書吧線上電子書展開跑 「尋書大亨」送好禮

2015年台北國際書展甫落幕,沒時間逛書展、搶不到折扣好書嗎?別擔心!擁有電子書、電子雜誌、電子報紙等豐富華文數位內容的udn讀書吧(reading.udn.com)正在舉辦「尋書大亨」線上電子書展,即日起讀書吧全站消費滿額抽好禮、各類暢銷新書獨享超優折扣、活動期間週週精選好書限時免費下載、訂閱電子雜誌或電子報紙獨享加贈期數、指定電子雜誌消費買千送百,讀者朋友只要前往讀書吧臉書粉絲專頁按讚、留言分享活動,還有機會拿到免費電影票。



◆ 字型控夫妻 3年繪42國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217000273-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2月17日 林欣誼/台北報導

波蘭新銳夫妻檔設計師亞歷珊卓‧米契林斯卡、丹尼爾‧米契林斯基耗費3年時間,手繪完成《地圖》一書,以大幅跨頁的呈現世界42國地圖,巧妙地把各國建築、美食與特有動植物等資訊,以精細小圖呈現在書中,2013年一出版就橫掃歐美書市。

兩人都是「字型控」,原以設計字型、app程式、網站在業界嶄露頭角,《地圖》中的國名字體也是他們發揮創意的地方,比如「義大利」字體讓人聯想到義大利麵的形狀,台灣剛推出的《地圖》中文版,也請他們親繪的各國國名中文字體,在台灣地圖上新增101大樓圖像。

這對夫妻1982年出生,華沙藝術學院平面設計系畢業,著有《全世界最奇妙的房子》等童書。

丹尼爾曾提到,儘管他們沒有小孩、也不是老師,「但我們把兒童當成是一個知識較少、但心胸較寬大的成人」,以對待成人的態度製作精細的書籍,「千萬別以為小孩是那種想要騎著獨角獸飛過氣球彩虹的外星人,而塞給他們無聊單調、充斥教條的童書。」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眷村美食書再版 85歲奶奶上菜
http://udn.com/news/story/7322/713066

85歲鄂老奶奶昨天端出她的拿手菜「早生貴子」,她說,這是家鄉菜,說穿了就是紅燒肉加紅棗、桂圓、板栗和花生,鼓勵年輕人多多生產報國。

鄂老奶奶昨天是由女兒陪同參加高雄市文化局出版的「人生回味」眷村私房美食書再版的記者會,她說,眷村有很多美食,透過這本書可以更清楚了解高雄市眷村美食。



◆ 生命如不朽繁星 殘酷中帶幽默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217000274-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2月17日 林欣誼/台北報導

以處女作《生命如不朽繁星》一鳴驚人的美國作家安東尼‧馬拉(Anthony Marra),在書中以短短5天的時間幅度描繪車臣的10年戰火,筆法純熟迷人。他來台在台北書展分享創作,表示本書想寫的不是戰場殺戮,「而是戰爭當前,人們如何面對彼此。」

年僅30歲的馬拉氣質溫文儒雅,體內彷彿住著老靈魂。他的父親為義大利裔、母親為愛爾蘭裔,他表示自己對戰爭沒有直接經驗,唯一印象來自曾參與越戰的父親,「但他被炮彈打到竟然不是在戰場,而是去餐廳的路上,被對方士兵不慎射中,相當荒謬。」

馬拉與車臣並無淵源,本書源起於他大學到聖彼得堡當交換學生:「我在路上看見很多車臣青年士兵,和很多俄羅斯老兵,但兩群軍人完全沒有交流,促使我探索背後的故事。」

書中開章描寫8歲女孩哈娃的父親深夜被士兵帶走,她躲在屋後森林,一夕間成了孤兒。選擇外科醫生作為次要主角,帶有多層寓意,「不論敵我,醫生任何生命都救,體現了平凡又堅強的力量,然而他們救活的人又馬上去戰場送死,有種徒勞之感。」

書中他不時以幽默對話稀釋悲傷與血腥,比如有一段描述士兵準備將敵方俘虜載去處決,一上車卻告知對方:「請繫好安全帶。」馬拉笑說就像鋼琴曲中要有高音、低音來平衡,悲慘至極的小說對他而言沒有真實感,因此他希望幽默與殘酷並存,也增加讀者對人物的親近感。

馬拉為本書閱讀大量車臣歷史與紀實作品,筆下人物與景色躍然紙上。剛好目前伊斯蘭ISIS組織掀起各國反恐戰役,他認為相對於世人對穆斯林與車臣負面的看法,這本書更想描繪許多事物介於黑白之間的灰色地帶。

fsj 提到...

拼貼祕密森林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218000331-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2月18日 郭佳容/台北報導

林碧華以《我的祕密森林》獲得台灣繪本協會個人風繪本文學首獎,作品以特殊的拼貼手法,結合報紙、蠟筆、水彩等多種素材,以小朋友抽屜中藏著的祕密森林無故消失,隱喻遭到人類破壞的自然綠地,關注身邊的環境問題。

「自學繪畫、創作繪本,是我退休後的第二人生。」4年級的林碧華畢業於逢甲大學會計系,過去她從事貿易工作,退休後自學美術,去年推出第一本繪本《我的祕密森林》,一舉拿下台灣繪本協會個人風繪本文學首獎。

繪本以一位名叫「小安」的女孩為主角,她在有著可愛動物與繽紛色彩的森林中快樂地玩耍,離開時還意猶未盡,因此決定把來自森林的朋友收藏在家中的抽屜裡,隔天當她要把「大自然」帶到學校分享給其他同學時,它卻忽然消失了。

林碧華說,繪本中隱含著兩層意義,一是人類若是忽視大自然,有一天它可能會消失不見,「另外是我們心中珍視的回憶,如果不常常保護它、愛惜它,也可能會消失。」

《我的祕密森林》以特殊的拼貼手法創作,結合油性蠟筆、紙材與布料等元素。「我先以油性蠟筆上色,再將準備好的紙類素材拼貼在畫紙上,之後再上第二、三層的蠟筆,讓整個畫作更加完整。」

「因為創作拼貼,現在朋友都送我旅行各地的報紙作為禮物。」林碧華笑著表示,繪本裡面有來自各地的中文、英文、日文、韓文報紙,另外還有糕餅、糖果等包裝紙,「繪本裡,森林中的樹是用糕點的咖啡色包裝紙拼貼,而牆壁上的花紋,則是我買來的布。」



◆ 故宮年年有餘 古人畫魚學問大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218000334-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2月18日 吳垠慧/台北報導

魚不只是海鮮,也是古今中外畫家喜愛的題材,年節期間,國立故宮博物院策畫一檔趣味特展「年年有餘:畫魚名品特展」,看古人如何畫魚。

魚兒優游水中悠然自得的情態,令人心神嚮往,早在新石器時代的陶器彩繪、先秦帛畫和漢代的畫像石與瓦當上,已出現畫魚的圖像。故宮書畫處吳誦芬指出,春秋時代魯隱公縱使逾越禮法,仍然執意要去觀賞漁民捕魚。

宋徽宗敕編、成書於西元1120年的《宣和畫譜》,將北宋內府收藏魏晉以來的繪畫分為十門,「龍魚」就是其一,龍是「鱗蟲之長」,「自古以來也有魚化成龍的傳說,因此龍魚水族成為單一獨立的繪畫項目」。

「年年有餘」展出故宮院藏的各種「魚品」,生動描繪魚兒優游姿態,例如傳北宋畫魚名家劉寀的《群魚戲荇》,表現魚兒潛泳於水底藻荇之間的自由自在,《宣和畫譜》中稱讚劉寀畫魚涵泳自然,後世也認為,畫魚水的技法直到劉寀集大成。

清宮廷畫家郎世寧的《畫魚藻》畫的是池中游魚,構圖雖然是中國式樣,結合強調光影與立體寫實的西洋畫法,「充分表現魚尾和背部鰭條的立體感,又以白粉表現魚皮受光發亮的質感」,吳誦芬解釋說。

選自《華嵒寫生冊》的《群魚戲藻》,畫群魚在水藻間自在悠游,最大隻的鲇魚先以淡墨圈定輪廓,再用色墨交互敷染,呈現水彩畫的效果,極具動態的觸鬚線條細勁,可見畫家功力。清沈振麟《貍奴魚藻》畫的是貓盯著池中魚,貓掌已伸出、對著游入險境而渾然不覺的金魚。

曾學習西洋畫法的清宮廷畫家丁觀鵬,在他的《太平春市圖》卷中描繪乾隆年間太平盛世的新春市集,畫面中有一位以琉璃小缸加網袋販賣金魚的小販,正與小童對話著,令人聯想到當今夜市的撈金魚。



◆ 陸80後醉心民俗 自製春節供品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218000416-260309

旺報 2015年02月18日 記者李侑珊/綜合報導

「80後」的北京年輕人韓碩被視為怪咖,因為他堅持一年365天的大小節慶,都按傳統禮俗度過。有些因為禮俗式微而消失的供品他還親手製作。「爺爺臨終時,特別交代我要傳承古法。」韓碩覺得自己有責任要這麼做。

一碟糖瓜兒、一碟南糖、一碟料豆、一碗清水、一碗茶水……臘月二十四的祭灶節,韓碩預備祭品一點都不含糊。「這些民俗都是從小跟爺爺學的。從他那代一直到我,這些年都是這麼過的。」其中有一項「 供神錢糧」是由韓碩和家人手工製作的,「買不到!好多人都沒見過這些東西,你說上哪兒買去?只能自己做。」他說。

作為北京民俗協會理事,也是青年相聲演員的韓碩說,以古法度日對他來說一點都不難,「我沒辦法決定別人怎麼過年,但是我還是不會拋棄這些民俗」。 《北京日報》報導,為了辦年貨,他日前前往天津,在天津古文化街的年貨市場中,買了楊柳青年畫、手寫春聯、手工窗花等年節裝飾品,但還是有很多舊時「老禮兒」,已經沒在賣了,像蜜供。

蜜供是一種極具老北京特色的春節供品,由麥芽糖和麵粉製成,呈條狀,被當作供品時,要放在特殊的架子上,一塊塊壘成寶塔狀。韓碩說,3、4年前,天津還有一家「桂順齋」老字號有販售蜜供,但買的人太少,使得蜜供已絕跡,韓碩只好自行製作這些稀有年貨。

「初一,走街串巷拜年,為的是感恩鄉親鄰里在過去一年的照顧與幫忙」,韓碩認為,之所以會堅持傳統禮俗,在於禮俗除了代表的是人們看待天、地、人的態度,展現的也是華人特有的民族精神。

他有兩個孩子,分別是4歲的女兒和1歲半的兒子。雖然兒子年紀還很小,但韓碩會在特別的年節時刻,向兒子口述特殊儀式的由來。此外,他的女兒已會背《三字經》、《弟子規》,他希望可以透過耳濡目染的教育方式,讓他的子女從小就接受傳統古禮的薰陶。

fsj 提到...

怎樣讓文創遍地開花?
http://udn.com/news/story/7338/717800

聯合報 社論 2015-02-21

這幾年,「文創」二字大紅,名列行政院六大新興產業之一,不管什麼主題、什麼素材幾乎都可搭上「文創」的列車;從中央到地方政府也都慷慨補助,簡直無處不文創,無事不可文創。台北市的華山、松菸文創園區早已成著名景點,本地年輕人到國外觀光客都愛;乃至於霹靂布袋戲、客家紅花布、三太子電音表演……,都可表現文創特色。如何藉「文創」再發揮「台灣之光」,是很多人對台灣未來出路的期許之一。

文創,不管是「文化」或「創意」,本來就有無限延伸解釋的空間。這是其利,也是其弊。客家紅花布可用來給泰迪熊做衣服,本地廠商把安全帽做出了酷炫造型,結果都大受海內外歡迎,這是文創;但台北市長柯文哲一上台就嚴查前任幾個大案中的富邦文創園區案,連國民黨籍議員都厲聲質問,富邦標得的園區到底是拿來做了商場還是文創,可見其間界線不明。是否吃喝玩樂事項只要多加點變化,多弄出點花樣,就可冠上「文創」的大帽子?很多人不免有此疑問。

文化創意,說透徹一點,不但要有創新的idea,更重要還要能反映出文化底蘊。當今的大趨勢,是將本土化的素材聯結上國際化的市場口味,例如台灣的鳳梨酥專賣店在日本東京時髦的南青山區蓋出了地標性建築,這種成績得來不易。但另方面,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這話的背面,反映出本地的都會風情尚未達普遍的美學標準,像歐洲某些大城標榜「街頭就是博物館」、「所有的公共車站都是藝術展區」那種生活美學和市民自豪感,台灣還有待迎頭趕上。

台灣的設計師漸漸在國際舞台嶄露頭角,台灣的珍珠奶茶遠征海外都有忠實顧客,可見「文創」還有各式各樣發揚光大的空間!但這些創意,需要在普及的藝術訓練和美學教育的基礎上才能站穩腳步,絕非依賴本土化素材的獨特性就能無往不利。「文創」不該是專門到文創園區才能享受的奢侈品,期望終能落實於市井小民的食衣住行,如此的文創才可大可久。



◆ 穿越時空 當文創巧遇溥心畬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221000126-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2月21日 台北/綜合報導

時下最夯的「文創」,碰上了滿清皇室身分的畫家溥心畬,跨越時空在國立歷史博物館巧遇,能激發出什麼樣的火花呢?

國立歷史博物館(史博館)積極發展博物館文創產業,此次與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數位典藏經紀授權中心合作規劃「創心-當文創與溥心畬巧遇特展」,透過結盟民間的授權平台,延伸多方觸角,邀請各界設計業者參與,讓原本平凡的商品增添文化底蘊。

巧思發想 貼近生活

本展是以溥心畬創作圖像為開發題材為展覽主軸。文創區偌大櫥窗裡陳列著設計師們擷取溥氏元素詮釋設計的文創商品,無論是巧思發想或是貼近生活的實用及趣味性都讓人愛不釋手,像是四季溥心畬同心杯,以黑色杯身為畫紙,溥心畬行書鋪襯為底,將竹鳥、荷花蜻蜓、朱蘭及綠萼梅以貼花凸印方式,開啟四季;甫榮獲2014年臺灣優良工藝品評鑑認證「最佳美質獎」的金沙大圓盤系列,則以手製琉璃工藝技法,將工筆花鳥、瓜、竹及墨荷等畫作元素,採取融合與冷工技法,高溫淬鍊出晶瑩剔透的琉璃作品。

猴兒首飾 俏皮靈動

而溥心畬信筆碾來以指紋創作的螺紋諸相,激發出設計師的幽默感,轉成童趣的手機擦拭布;知名的十猿圖內動感活潑的小猴兒更幻化為松間戲猴的珊瑚別針、銀玉材質的耳環、項鍊及戒指,讓首飾散發俏皮靈動的氣息;而溥心畬清代皇室身份的傳奇也衍生出官帽杯與格格筆,提供民眾更多的想像空間。

展品外,主辦單位結合科技,推出「創新小學堂」,觀者透過互動屏幕問答方式,快速了解溥心畬的一生。現場引用最新科技整合展場服務,民眾僅需下載導覽App,即可閱讀本展展品說明,讓觀展覽更有彈性。

作品設計 結合公益

主辦單位更擴展策展寬度,館長張譽騰說明,展覽的精神在於展覽、文創與企業互動結合,史博館邀請10位文創工作者以溥心畬書畫作品,與勝利手工琉璃庇護生產中心完成10項琉璃作品,他們以截然不同的視野詮釋文物精髓,透過琉璃特質展現璀璨與質樸相互之美。例如:大提琴家張正傑設計《美猴王》;曾堯生《猴採桃》取諧音「好彩頭」,「公益文創」突破「文創=營利」的侷限,不僅傳達台灣文創設計能量,更締造出博物館關懷社會人文教育意義,為文創發展與社會公益開創新契機的訴求。

為慶祝國立歷史博物館邁入60周年,《創心─當文創與溥心畬巧遇特展》及《遺民之懷─溥心畬藝術特展》即日起至3月22日同步二樓展出,激盪出溥心畬與當代文創的火花,正統與創新,等待您親至現場體驗。



◆ 十三行博館 打造天然絲瓜羊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221000240-260107

中國時報 2015年02月21日 謝幸恩/新北報導

天然A尚好!新北市十三行博物館大年初二「羊眉吐氣迎新春」活動,推出迷你10公分巴掌大的「絲瓜羊」,搭配傳統絲瓜絡、植物果實等天然素材,巧手打造卡哇伊「羊咩咩」。

十三行博物館春節期舉辦「羊眉吐氣迎新春」,搭配「手作絲瓜羊」童趣DIY,以10公分的傳統絲瓜絡作為小羊軀體,搭配櫻花樹枝、釋迦子和血藤等天然果實作為四肢和雙眼等,打造清爽、天然「羊咩咩」。

昨大年初二不少遊客上門「玩絲瓜」,許多人一看到迷你「絲瓜羊」,驚呼「卡哇伊」,民眾難得碰到傳統絲瓜絡,拿起剪刀、白膠動手,卻是手忙腳亂、一陣亂弄,可愛的小羊竟變成狗、熊等動物,現場笑聲不斷。

現場也掀起「Q咩旋風」,昨贈送大型Q咩玩偶,幸運者可獲限量版23公分長Q咩玩偶,前88位入館民眾憑今年1、2月發票13張,便可將玩偶帶回家,名字有「羊」同音的民眾則可兌換限量666份的羊年吉祥茶,活動可洽02-26191313分機603。



◆ 穿越時空的物質文明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219000151-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2月19日 本報訊

人類的文明,如何在一棟稱為博物館(museum)的建築物中展開?物質如何以它原本的面目示人?又如何回復其文化背景,展示它的意義?百物紛呈,如何分類?又如何連結遠古、今日,與未來的時空?

文明的肇端

人類何時將進入最早的城市文明,定居於農業社會,將部落的文明導向村鎮,而後形成大都會的生活圈?兩河流域的肥沃月灣、蘇美人的商業貿易與數字管理、亞述帝國的巨大宮殿與精緻工藝、埃及龐大帝國的規模,和那源於克里特島文明的希臘盛世…都已為世界寫下璀璨而巨大的文明。

金錢的形式

誰能想到鈔票原來是中國人在唐朝所發明,遠古的人類進入農牧時代,城市文明興起後,數字與文字管理的社會也導向商業文明的發明--貨幣,從貝殼到寶石,從以物易物到交換勞作;從稀有金屬到鑄幣,一直到紙幣的出現,人們始得以輕便的攜帶巨大金額,商業也將遠遠超越地域的限制。

黃金是帝國的產物,從古文明帝國到現代金融帝國,它所誇示的財富意涵越來越強,直到世界貨幣的金本位主義而達到高峰。多少帶有地方色彩,文化特色和時間感的金製品,曾經被掠奪、煉鎔、重新鑄造,成為新的金製品,而最終後成為現代社會中銀行金庫裡烙印著9999純金的金磚!多少黃金的文明被這般精確標示著規格化的造型所取代。

二十世紀初發明的信用卡,一小片塑膠承載著精密訊息且擁有的巨大力量,也同時將意識形態與宗教對立的伊斯蘭文明、美國商業系統與各洲國際銀行,憑藉VISA體系,而成為跨越歐亞非不同文明的溝通工具。

時間與空間

當濟慈(Keats) 凝視著現藏於倫敦大英博物館(Bitish Museum) 的《波特蘭古瓶》(Portland Vase, AD.1-25),在1819年寫下《希臘古瓶頌》(Ode on a Grecian Urn)時,流露一個文明人面對古代陶瓷殘片延伸的古文化的想像與傾慕;時空切換,當現代人面對非洲大陸的原始文物,驚異於從一塊舊石器時代的砍切石塊到《伊費的銅鑄頭像》時,那是多麼令人不可思議的跨距!

今日,無以計數、無以名狀的物件,穿越亙古的時空,來到現代,無言地對我們訴說著久遠古的故事。大英博物館以《一百件文物看世界歷史》(A History of the world in 100 Objects)的思維,重新觀看博物館中,從粗礪的石塊到細緻的玉器,從象徵的葬儀器皿到現代民主社會的競選標章,從脆弱的紙張到永不褪色的黃金,試圖以穿越時空的視野,凝視附著於物質上的文明輝,面對種種物件閃爍著人類歷史繽紛色彩的同時,聆聽從遠古傳來的訊息。(本文作者為台藝大助理教授鄭治桂)

fsj 提到...

黑暗中的流動饗宴
http://udn.com/news/story/7338/719841

聯合晚報 午後熱評 2015-02-23

每年被罵到翻的電視春節特別節目,其不特別,台灣觀眾早沒期待;有趣的是,號稱有三億人收看的大陸春晚,十年如一日的內容今年終於也引發眾怒,甚至還有國外媒體引為笑譚。還好,今年大家還有很多好電影可看,尤其在春節尾聲由奧斯卡壓軸,讓影迷可以一次品評。

今年在影展風光的幾部電影,包括鳥人、年少時代、美國狙擊手、歡迎來到布達佩斯大飯店、我想念我自己、進擊的鼓手等片,類型多樣化;不論是好萊塢大片商製作,或小片商的獨立製片,都有極為出色的成績,票房與口碑已獲肯定。

「進擊的鼓手」拍攝預算只有330萬美元、「年少時代」估計400萬、「我想念我自己」頂多500萬,在美國電影裡面,都算是極小的成本。也有如「鳥人」2200萬、「美國狙擊手」5800萬美元,成本不低,但彼此的成就,相互輝映,為2014年影史寫下篇章。

今年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李察林克雷特的「年少時代」終於推出,這部電影拍了12年,每年集合同組演員拍一點,電影與演員一同成長,既是好看的劇情片,其實更像是整個劇組的人生紀錄片,充滿實驗性質;如果沒有對電影的熱情與堅持、沒有對現實人生的深刻體悟,是很難合作完成這樣一部電影。

「我想念我自己」無疑為茱莉安摩爾戴上演藝生涯的最高桂冠,也再次觸動觀眾對阿茲海默症的重視。值得一提的是,本片的副導演理察葛雷茲本身就是漸凍人(ASL),所以在編導莉莎潔諾娃的原著小說時,更能以病人及家人的心理去呈現,加上今年以霍金為主角的「愛的相對論」,都為病痛人生裡開啟另一扇窗。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鳥人」、「美國狙擊手」、「模仿遊戲」、布達佩斯大飯店等片,不論是真人實事,或是虛構改編,電影裡的人性糾葛、悲喜交集、視覺震撼、怪誕情節,都讓沈浸在黑暗裡的觀眾放鬆投入。

在貧乏的年代,還有如此豐盛饗宴,煩惱暫放一邊,享受吧。

※ 相關報導:

* 《鳥人》奪四獎 奧斯卡最大贏家
http://udn.com/news/story/7565/720008

第87屆奧斯卡在台灣時間今天上午頒獎,在主持人尼爾派屈克哈里斯引導之下,過程順利,但全場焦點幾乎一開始就是《鳥人》與《年少時代》兩部作品之戰,鳥人獲得四個獎項,成為今年最大贏家。

「最佳導演」由《鳥人》的51歲墨西哥導演阿利安卓崗札雷伊納利圖勝出,這個獎項連續兩年由墨裔導演獲得,去年得主是《地心引力》的艾方索柯朗。

這是納利圖首座奧斯卡獎,他致詞說:「獲得影藝學院這項難以置信的表彰,我非常,非常謝謝,感激,以謙卑之心接受殊榮。」

* 麥若愚/奧斯卡最亮!「鳥人」 憑什麼?
http://udn.com/news/story/7565/719925

....囊括最佳影片、導演、原創劇本、攝影四大獎的《鳥人》,絕對是美國(好萊塢)2014 年最精彩絕倫的藝術片佳作,而電影靈魂人物的編劇與導演亞利安卓、以及在鏡頭語言上與他搭配到天衣無縫的攝影師艾曼紐爾,都來自墨西哥,這也是繼去年襲捲奧斯卡的《地心引力》,連續兩年由墨西哥導演與攝影師(艾曼紐爾兩年連莊)掌鏡。

....講過氣男明星靠百老匯舞台劇重新翻身、充滿內心自我辯証的《鳥人》,在紐約百老匯劇院30天攝製完成,展現編導演與攝影音控等台前幕後技術精密且完美結合的最高典範。全片採用多段式一鏡到底的高難度拍攝方式。譬如連續的場景、劇場後台化妝室到各個房間、多位演員、長達15頁對白,要一鏡到底拍攝,除了現場NG,銀幕上呈現的畫面,最終來自所有工作人員只有一次的精準機會,以及演員無法事後挑選的一次性完美演出。

* 影后大滿貫 茱莉安摩爾影史第一
http://udn.com/news/story/7565/720050

好萊塢女星茱莉安摩爾奪下本屆奧斯卡獎影后,成為影史唯一擁有歐洲三大影展、英國奧斯卡、金球獎與奧斯卡影后等頭銜的世界影展「大滿貫」女星。

* 第 87 屆奧斯卡金像獎
http://udn.com/oscars87/index.jsp



◆ 為藝術家造相 陳明聰16年不輟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223000271-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2月23日 吳垠慧/台北報導

「藝術家有滿滿的人情味,讓我拍再久都不膩。」從1998年開始拍攝台灣藝術家肖像至今,陳明聰為藝術家「造相」已邁入第16個年頭,近來他精選前15年拍攝的108位藝術家及其創作記錄,匯集出版攝影專輯《藝啟造相》,結合文字工作者沈伯丞的書寫,呈現40至65歲台灣中堅藝術家的面貌。

美術界人士對陳明聰不陌生,只要有展覽舉行,無論晴雨,都能看見他扛著照相機,無償為藝術家們照相。這一拍就是16年,而他期許「造相」的目標是30年。

「為藝術家留下寫真,已經變成我生活的一種休閒,不僅在視覺上帶來許多另類的閱讀,也讓我重新體會,攝影不該只是獵奇,而是應該向被拍攝的對象學習和分享。」陳明聰說。

陳明聰1960年生,世新專科(今世新大學)印刷攝影科三專畢業,自承1984年退伍後「靠相機換取五斗米的日子也有30年了」。1998年進入中時報系創辦的藝術雜誌《新朝》,此前對「藝術」領域全然陌生。他說開始拍攝藝術家時,「有點憧憬,藝術家像一個神祕族群,多少有點沾光,很像追星」,但也坦言一開始「挫折感很大」,「不認識藝術家、看不懂藝術品,偶而還被戲弄,只要『亂拍』能交差就好。」

離開《新朝》後,陳明聰轉戰財經、科技等不同性質的報刊媒體,逐漸訓練出獵犬般、「像打靶扣板機」的能耐,拍過政治人物、企業家等政經名流,藝術家的真誠最是打動陳明聰,「藝術是藝術家生命實踐的過程,是一種信念的堅持。」

他鏡頭前的林鉅如浪子般頹廢,莊普是瀟灑不羈,黃銘哲像貴公子般倜儻,李民中仍像頑童般,而賴純純像女武神似的風采神氣,蘇育賢有著盧廣仲般的文青氣質,還有早逝的洪藝真、陳順築,斯人徒留身影供憑弔。

※ 相關報導:

* 新生設計展 意象飄年味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223000362-260107

環遊米蘭、巴黎、東京、紐約、北京的現代文創工藝作品來嘉囉!嘉義市政府文化局委託三點水文化創意公司彙整,規畫「新生設計」現代文創工藝展,讓15組台灣設計師作品在史蹟資料館展出,日式老建築內充滿新世代的設計能量,新舊文化交織、相映成趣。

* 推出台式籃球漫畫 洪元建圓夢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223000274-260115

從事平面設計10多年的洪元建(見圖,郭佳容攝),一直未能忘懷自己的漫畫夢,近期推出《宅男打籃球》,在LINE手機平台連載,相當受歡迎,劇情描述從小熱愛籃球的周大華,長大後卻做著一份沒那麼喜歡的工作,甚至目睹空姐女友劈腿,之後重拾夢想、找回勇氣。

....去年底,洪元建推出《宅男打籃球》,希望結合熱愛的籃球和周遭朋友的人生經驗,畫出屬於台灣的籃球漫畫。洪元建說:「一般籃球漫畫都是愈打愈強,最後就和美國隊對打,但現實中不太可能發生,我希望畫出貼近一般人生活的籃球漫畫。」

fsj 提到...

罕病「泡泡天使」 傷痛畫成Line貼圖
http://udn.com/news/story/7314/720836

聯合報 記者梁雅雯/高雄報導 2015-02-24

「泡泡天使」劉佩菁罹患俗稱「水泡症」的罕見疾病,天熱全身就起泡泡,癢不能抓、不能搓,不小心弄破就流血水,全身常是傷疤。劉佩菁把這種常人難以忍受的苦畫成Line貼圖「38(傷疤)兔」上市,成為國內首位罕病Line貼圖畫家。

劉佩菁患「先天性表皮鬆懈症」,不僅皮膚得忍受無止盡的「起泡、破裂、癒合」的循環,硬的食物她無法吞嚥,只吃細、軟。最近忽冷忽熱,她全身上下幾乎找不到沒受傷地方,每天花八小時換藥。劉佩菁為病痛所苦,被迫辭去廣播主持工作,但她醉心繪畫,把身上的苦痛轉化成畫畫靈感,上月完成系列Line貼圖。

劉佩菁從小洋溢繪畫才華,母親也鼓勵她畫畫,但學畫過程最難的不是克服身體障礙,而是沒人肯教。劉母表示,小時候帶女兒遍尋畫室及畫畫家教,都因為她身上布滿水泡傷痕而被拒絕,最後決定讓大她三歲的姊姊先去學,再由姊姊教她。這段姊妹學畫的艱辛歷程,讓姊姊立志成為特教老師,照顧更多像妹妹的特殊孩子,現已如願在北部擔任特教老師。

劉佩菁說,每當面對病魔不知所措時,透過畫作畫出心中渴望,包括她沒有受傷的樣貌、成功戰勝病魔、和其他同齡女孩一樣渴望愛情,都讓心情得到紓解。她希望藉此讓其他罕病患者得到鼓勵,「勇敢活著做自己覺得快樂的事,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快樂和驚喜」,也希望身體健康的人更懂得珍惜。

劉佩菁還計畫出版繪本,她以自己的生命故事為主題的繪本「誕生」,預計今年出版。

※ 相關報導:

* 常勝《奧德曼》 寫實細膩歐漫風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224000366-260115

「漫畫可以讓我腦海中的故事活起來,這是我最開心的事。」現年46歲的漫畫家常勝,去年以《奧德曼》奪下金漫獎少年漫畫獎,有別於當前主流少年漫畫的日系風格,常勝的歐漫寫實風,更顯得獨樹一幟,敢於與眾不同的常勝說:「創作是一種悔恨的過程,每一部作品都帶有一些缺憾,也還有進步空間。」

常勝本名李常勝,1968年出生台北,復興美工西畫組畢業,投入廣告業15年。35歲時,他想起小時候的夢想,毅然辭去工作,投入漫畫創作。隔年,首部作品《史坦利之石》獲得2004年行政院新聞局劇情漫畫獎,後以《X GIRL極限任務》連載正式出道。



◆ 四把椅子 要你好好的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224000368-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2月24日 汪宜儒/台北報導

在台灣劇場圈備受矚目的四把椅子劇團,因為經歷核心團員出國留學、當兵等過程,已有3年不曾推出作品。去年下半年,團員陸續回鍋到位,甫從英國帶回「集體編創」方法的導演許哲彬,立刻將這套方法應用在新作,與竺定誼、林家麒共同發展《How To Be Good》,喊出年屆30的這一輩人面對人生與生活的掙扎矛盾。

四把椅子劇團創立於2007年,是一能量豐沛、很受期待的團隊,過去累積了《等待窩窩頭之團團圓圓越獄風雲》、《紀念碑》、《0920002012》等作品,團員許哲彬、竺定誼、林家麒等人都畢業自台藝大戲劇系。

許哲彬解釋所謂的「集體編創」,「是創作群裡每個人交互激盪出的創作過程。除了導演之外,創作的決定、選擇權也屬於每一個創作成員。」

他說,在出國留學前,《等待窩窩頭之團團圓圓越獄風雲》其實就很近似這樣的創作模式,「以一個概念、提問或是文字素材為起點,透過田野調查、工作坊、即興、文字發展等方式生產更多素材,以及大量的討論排練來揀選、過濾,藉此將演出結構和脈絡建立。」

許哲彬笑說,《How To Be Good》是3個一直學著「How To Be Good」的人做的戲,「我們從大學認識到畢業、到現在,不斷告訴自己也不斷被提醒,要好好做齣戲,要好好工作,要好好跟人相處,但到底什麼是好?是為別人負責就好嗎?但為什麼又說不要為別人而活呢?」他也直言自己的感受是,這整個圈子乃至整個社會,都是一個「眼睛盯著彼此,嘴巴不講真心話」的狀態,「台灣的社會氛圍就是中間偏左,看似開放多元,其實缺乏開放與討論空間。」

「這個命題是提問,但沒有答案,我以為的劇場,不是說教模樣的。」許哲彬說。

《How To Be Good》將於3月6日至8日在台北牯嶺街小劇場演出。

※ 相關報導:

* 讓芭蕾很現代 台德同台競舞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224000369-260115

德國萊比錫芭蕾舞團4月首度來台,將與世紀當代舞團同台競舞,各推出代表舞作《Corrente Ⅱ》與《婚禮》。萊比錫的藝術總監暨首席編舞家施羅德也把去年夏天首度訪台的印象幻化全新舞作《狂放的野蝶》,交由世紀當代舞團詮釋。



◆ 朱宗慶/感動的能力
http://udn.com/news/story/7340/720787

聯合報 朱宗慶(朱宗慶打擊樂團創辦人暨藝術總監) 2015-02-24

對於成功,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定義和看法;在工作中,有的人視達到目標為成功,有的人則是看重過程所帶給人的感受,這其中,情感的投入是很重要的一環。我有一個在日本料理店擔任廚師的朋友,每回去他那裡用餐,這位師傅總會跟我說:我是用感情在做料理給你吃!這句看似玩笑之話的背後,事實上蘊含著深意,值得細細咀嚼。

多年來,在演出、教學和行政管理的崗位上,我參與過各類大小活動的籌辦工作,無論是上百人的團隊調度,或是小班制的課程進行,對我來說,要能獲得成功,感動往往是重要的因素之一。尤其是對從事藝術相關工作者來說,感動的能力是一項必不可少的培養,同時也是擁抱幸福的途徑。

感動,源自一份想把事情做好的初心—由於發自心底的喜愛,自然就想把事情做好。一方面,當遭遇困難或挫折時,若能及時回想初衷,比較不容易興起放棄的念頭。另一方面,保有初心之人往往會不斷地進步,因為他們時時省察到自己的不足,而隨之而生的危機意識,則促使他們持續自我要求,學習不給自己留後路。這份精益求精、好還要更好的內在態度,使他們能夠在所屬的工作領域中努力不懈,展現出歷久彌新的價值。

常聽人家說,要先能夠感動自己,才有辦法感動別人,此言不假。不過,單靠將自己沉浸在感性的情境中,他人並不一定能夠與之感同身受。也就是說,如何讓自身的情感轉化為可傳遞至他人心中的感動,是一項需要經過培養和訓練的能力,必須對人性、心理以及情感表達的方式等面向,有更深一層的理解才行。

此外,人心體驗極其微妙而細膩的變化,常令人有失之毫釐、差之千里之感。對做料理的師傅來說,調味配方的差異或是火候的拿捏,可能就是決定一位廚師廚藝功力的關鍵。對作曲家來說,精彩的創作看似是天外飛來一筆的靈光乍現,但實際上卻可能是透過辛勤自律的嘗試,以精準的鋪陳與縝密的醞釀而得。對主持人或領導、管理者而言,順暢的標準作業程序,的確是團隊強大效率和執行力的展現,然而,從「專業」到「非常專業」,其中的關鍵恐怕就在於,團隊的成員是否也能夠享受其中,保有想要別出心裁的初心,以使每次任務不至於淪為一成不變的例行公事。

雖然只是細微的差異,但功力的深厚與否,此處卻是高下立判的。

在這個講求「感性行銷」的時代,許多行業紛紛嘗試透過說一個好故事,來建構品牌的生命力,引導人們的情感和認同;因此,「講道理不如說故事」,成了毫無疑問的努力目標。然而,當大家都開始講起故事的時候,值得作為補充說明的是,「說故事的背後仍要有道理」!所謂道理,並非僵硬的教條,而是一種對於核心價值追本溯源的探問。沒有中心思想,再多華麗炫目的情節,也只是技巧高明的操弄,無法構成引人入勝、感動人心的故事。

是以,我們需要不斷回溯感動自身的初心,同時思考這份感動所具有的價值和意義為何。而後,透過持續的努力,我們才有機會和能力,將這份感動與更多的人分享。(作者為朱宗慶打擊樂團創辦人暨藝術總監)

fsj 提到...

布拉瑞揚打造東部孩子跳舞基地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225000462-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2月25日 汪宜儒/台東報導

編舞家布拉瑞揚4年前在美國林肯中心的演出謝幕時許願:「希望未來謝幕拉的手,是部落孩子的手。」去年他結束台北所有工作,決心返回台東家鄉;今年1月,他短短3天就在台東糖廠找到舞團基地,「布拉瑞揚舞團BDC」宣告正式成立。

「是vuvu(祖靈)帶路!未來這裡不只是我的創作空間,更是所有東部想跳舞的孩子的基地,是台灣的雅各之枕舞蹈節的所在地。」42歲的布拉瑞揚說。

台東糖廠圓夢想

排灣族血統的布拉瑞揚,出生於台東嘉蘭部落,15歲那年,他帶著漢名郭俊明離鄉背井,只為了一圓舞蹈夢,「20出頭,羅曼菲老師就給了我發表創作的機會,後來一路上又獲得太多人幫助,所以我走到了現在。我想,只要有一點能力,就應該繼續分享、回饋,以後東部的孩子想跳舞,不用離開了,台東就有地方跳舞。」

布拉瑞揚舞團位於台東糖廠最角落的一棟黑屋裡,那原本是台糖的檔案室,擁有一個排練場與劇場必備的挑高空間、全黑的牆面,加上外頭開闊的綠地與大樹,讓從去年就開始尋覓舞團所在的布拉瑞揚直覺「就是這裡」。

雲門舞集捐家具

咬著牙,布拉瑞揚簽下了租約,還從都蘭友人那抱回初生的3隻小狗,決心落地生根,「我的銀行存款是零,但如果不做永遠不會有開始。

說也神奇,當我下了決心,很多人與資源就靠過來了,合作多年的友人捐了舞蹈地板,同學提供音響設備,正在搬家的雲門舞集也給了一批家具與材料,甚至還有無名氏的捐款。」

過去一年難得回家一趟的布拉瑞揚,終於回到家鄉創立舞團,他說父母的反應憂喜參半,「一方面他們開心要見兒子變得比較近,另一方面他們也擔心:到底有誰要到台東跟你跳舞?」

外國舞者來徵選

農曆年前,布拉瑞揚辦了第一次的工作坊與徵選活動,場場人數都爆滿,舞者除了來自全台各地,還有遠從澳洲、香港而來的。「這對我來說很是鼓舞,他們願意來,表示他們相信在台東真的可以跳舞。」

他說,美國歷史最悠久的雅各之枕舞蹈節處於麻州,不論從紐約或從波士頓開車都得花上4小時,每年卻都能吸引世界各地的表演者與觀眾造訪。

「我期許舞團在未來、或許在10年後,也能打造一個類似的舞蹈節,可以吸引各地的人到台東,看表演、度假,認識我的家鄉。」

※ 相關報導:

* 大自然當排練場 聲身合一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225000463-260115

從2012年《拉歌》、2013年《找路》,到去年與歌手桑布伊合作的《Yaangad‧椏幹》,布拉瑞揚的創作都與原住民有關,似乎是冥冥中注定,是為了回家創團、找出自己舞蹈創作新形式而鋪排開來的過程。

* 沙隆年:科技是愛樂的DNA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225000467-260115

暌違21年,指揮作曲雙棲音樂家沙隆年終於再度踏上台灣樂壇,率領愛樂管弦樂團舉行兩場音樂會,帶來他自己的祖國之音《芬蘭頌》,「這首曲子在芬蘭獨立運動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許多音樂家努力要讓這首曲子成為芬蘭國歌,雖未如願,卻無損樂曲時代光澤。」

....兼具傳統、勇於與科技接軌創新,現在樂團不但有自己的APP,幾分神似湯姆克魯斯的沙隆年更是蘋果科技代言人,在古典樂壇話題不減反增。



◆ 史博館迎60大壽 想把總統官邸變史博新館
http://udn.com/news/story/7043/722891

聯合報 記者周美惠/台北報導 2015-02-25

迎六十大壽,國立歷史博物館今年將啟動大南海文化園區初期計畫,先以一千五百萬元進行規畫調查。該館計畫吸納周邊的古蹟、老宿舍,進而擴建、整修老舊館舍。

史博館與總統府、國家戲劇院、音樂廳、國家圖書館等相距不遠,是全台文博館所密度最高的區域。由於總統府又遭衝撞,遷移呼聲再起。史博館展覽組組長林明美說,若總統府及官邸遷離,史博館希望能在總統官邸現址興建新館。

五○年代,政府為推動文教建設,從台北植物園撥出部分土地,陸續在南海路興建採北方宮殿建築形式的史博館、藝術教育館、舊科教館等館舍,統稱為「南海學園」。由於史博館受限於現有腹地過小,歷任館長一直希望能推動大南海計畫以整合周邊資源,目前已有初步進展。

林明美說,史博館擘畫的「大南海文化園區」將以史博館及植物園為「雙核心」,初期計畫六年斥資十億元進行擴建及大規模整修。

史博館希望納入植物園內的市定古蹟「欽差行臺」及教育電台旁的五棟宿舍再利用,也希望已有一甲子的老館舍能進行一番大整修。該館後續另計畫投入十四億元進行整合、建設,目標是希望能在史博館周邊尋覓合適的空間興建新館,總統官邸是館方夢想中的基地。

※ 相關報導:

* 畫家筆下許梓桑古厝 滄桑古樸美
http://udn.com/news/story/7322/722714

畫家王傑畫了多張許梓桑古厝的畫作,滄桑又不失古樸之美,看到許梓桑古厝因為熱心志工而重見天日,他覺得大家可以大聲告訴外縣市朋友,基隆是一個很有趣、很有內涵的城市,不是只會下雨。

fsj 提到...

時論─小蘋果搖出的流行樂警訊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226000876-260109

中國時報 2015年02月26日 馮冠超

年前年後,筆者參與若干餐敘及活動,表演節目中不約而同出現了大陸歌曲〈小蘋果〉旋律,齊跳MV中的廣場舞,隨手搜尋便超過百萬筆資料。此一「台灣被大陸流行樂攻陷」的現象,雖屬一時,也會迅速退燒,但台灣既做為華人流行音樂的中心,必須警惕其中透出的訊息。

基於「文化與經濟具有正比關係」的認知,筆者曾質問過:「現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大陸,為何還無法創造一個跨越世界的偶像團體或流行文化?」。說得明白些,流行文化嚴重拖累了中國軟實力。

針對此一現象,筆者有兩點解釋:一、長期主導流行文化的民主國家,不會接受共產國家的流行文化;二、專制體制環境孕育不了有感染力的流行文化。試看在1929年後的經濟大蕭條中,即使蘇聯計畫經濟一支獨秀,美國申請移民蘇聯者達10萬人以上,後來更與美國成為對峙雙霸;但是,蘇聯也不曾產生相對強勢的流行文化。而今中國大陸有了重大突破,是否證明了「文化力與經濟力正相關」終究是個鐵律?就算是專制體制也可因經濟強大後孕育出動人的流行文化?

其實,就算我們給此曲扣上「跟風、低俗、缺內涵、洗腦歌」等帽子,甚或質疑此曲獲得全美音樂獎(AMA)「年度國際歌曲獎」是花錢買的,但它畢竟橫掃許多音樂網站排行榜,國際點閱短期即超過10億次。

〈小蘋果〉成功師法韓國模式,一如〈江南Style〉,它明顯具有與〈江〉騎馬舞相同的馬踱步;除了未如K-pop於副歌置入英文,其他如市場趨勢、concept策略、後勤管理、編曲錄製、舞台演出,甚至病毒行銷、特徵行銷、新媒體使用…等,均透過完整計畫師法打造。又如〈江〉以3.6秒為一個周期將5個音節重複4次,而整首歌中5個音節的核心節奏重複了100次以上,有人發現這樣的節拍和人在慢跑半小時後的心率幾乎同步,〈小蘋果〉副歌部分的反覆旋律亦復如此,這說明為何人們會不自覺跟著節拍搖晃的原因。

當人們被複雜的資訊、低迷的經濟搞得心浮氣躁之時,全無負擔的歌曲便能鑽進大眾的心。隨波逐流固然不好,但洞悉時代精神、消除文化折扣,創造一種「不知其義卻感同身受的愉悅」才是正道。現在,台灣已到了能否繼續保有「華人流行音樂中心」榮銜的關鍵時刻了。

(作者為輔仁大學應用美術系所教授)



◆ 台北文學季 從首爾談到捷克新浪潮
http://udn.com/news/story/7009/724944

聯合報 記者吳思萍/台北報導 2015-02-26

台北文學季今年以「記憶.技藝」為主題,試圖藉由文學打開通往過去的時光隧道。總策畫人封德屏在3月1日至5月31日,規畫文學講座、城市論壇、文學特展、文學電影與書展,讓民眾重拾「閱讀」的記憶。

2015台北文學季首先以「記憶.回眸:台北文學閱讀講座」開跑,邀請作家鍾文音擔任策展人。鐘文音感性地說,「記憶是作家最折騰的資產」,邀請民眾參與閱讀講座,體會各講座的人文地理風情。

北市文化局表示,今年文學季為讀者精選數十種記憶台北的文學經典,並邀請電影導演吳念真、蔡明亮,作家小野、舒國治,共舉辦11場系列講座 。

另外,今年加入以東亞鄰近都市、國家為議題所設計的文學與文化城市論壇,由青年作家楊佳嫻策畫,邀熟悉東京、首爾、上海、香港、馬來西亞等地的學者、作家,舉辦5場論壇,思索城市文化與歷史。首場座談「從台北看首爾」於3月1日下午2時舉行,即日起可於活動官網報名。

4月的重頭戲是文學季的主題特展。策展人傅月庵邀請讀者重返文學的手工年代,4月1日至4月19日,中山堂光復廳將呈現台灣文學出版的記憶與技藝,以「私房記憶」為主題,規畫「出版家」、「作家」、「編輯」、「美術設計與印刷」與「文學史上的出版大工程」5大主題展示。

文化局表示,5月於光點台北舉辦的「台北文學.閱影展」,主題放在1960年代後興起改革浪潮的捷克,由策展人聞天祥以小說家赫拉巴爾的作品所改編的電影為影展片單。

「2015台北文學季」活動手冊,全市各藝文場所及誠品書店均可免費索取。更多活動訊息可查詢文化局網站http://www.culture.gov.tw、或活動官網http://literature.festival.taipei/2015,或洽詢(02)2368-7577。

※ 相關報導:

* 童子賢談品牌 植入文學DNA
http://udn.com/news/story/7014/719366

日前,分享了和碩聯合科技董事長童子賢的後山童年和美好的閱讀記憶,這次想帶大家真正認識,他與生俱來的文化DNA和不矯情的文學熱愛。

.... 資本市場和文化產業始終是兩面刃,童子賢形容兩者關係:「就像一對又愛又恨的母女,媽媽老是看女兒不順眼,但是那個價值會互斥之下又相依相存。當資金湧進後,把文化當成商品,就是一種災難,因為以資金為主會誤導。」如同他常告誡他所參與的書店要能「以大扶小,珍惜自己的核心價值。」

台灣看見我們在發展文化產業的核心價值了嗎?當我們真正理解文學是產業發展的珍貴基底時,也才是資本和文化能夠跨出第一步共識的平衡點,就如同童子賢所說:「『閱讀』是上天賜給我們最好的禮物,我們要學的東西其實還早得很,很多自以為的成功其實並不盡然。」

比起媒體上那個熟悉的企業家童子賢,在文學中的文化人童子賢更是讓我尊敬,尊敬他真切為文學的努力與付出,那份原始、純粹的初衷正是打動我的部分。



◆ 後台如後宮 大稻埕演戲中戲
http://udn.com/news/story/7012/724941

聯合報 記者莊琇閔/台北報導 2015-02-26

大稻埕戲苑營運4周年,3月7日起每周六、日舉辦「青年戲曲藝術節」,安排「二分之一Q劇場」、「李清照私人劇團感傷動作派」、「栢優座」及「風神寶寶兒童劇團」共4團體,以世代青年觀點另類演繹傳統戲曲。另特別規畫「戲遊@大稻埕」,分3路線觀賞社教館附設青年歌仔戲團、集思小劇坊及小西園第四代掌中劇團演出,結合大稻埕歷史街區導覽。

3月7、8日率先登場的是「二分之一Q劇場」,演出崑劇「半世英雄李陵」。由戴君芳導演、楊汗如領銜主演,以崑曲表演為主核,結合劇場、視覺、舞蹈等各種「跨界」組合,打開以創意為主的「新崑劇」路線。

3月14、15日由「李清照私人劇團感傷動作派」帶來歌仔戲「石秀」,由陳禹安、胡BB領銜主演,由心理主義的觀點出發,重新詮釋水滸傳裡「兄弟合謀除去姦夫淫婦」的故事。

3月21、22日上場的「栢優座」,編導許栢昂加上京劇小天后黃宇琳創意發想演出「後臺真煩─看」,將帶領觀眾一窺後台旦角相互角力爭取戲份,如同後宮勾心鬥角一般,呈現舞台背後。

3月28、29日壓軸登場的「風神寶寶兒童劇團」,由出身戲劇世家的陳昭賢團長,帶來充滿東方情味的「風神寶寶之嫦娥奔月」,串聯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吳剛伐桂及玉兔搗藥等4個民間故事,以奇幻風格重塑傳統歌仔戲的表演形式。

為讓更多人認識大稻埕這個傳統戲曲「戲窟」,3月14、21、28日下午2點30分起,分為三路線,分別由URS44大稻埕故事工坊、有記名茶及保安捌肆出發,輪番觀賞歌仔戲團及掌中劇團的演出。大稻埕戲苑網站http://ddctheater.pixnet.net/blog。

※ 相關報導:

* 我怎樣搬演老婆上錯床?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226000766-260115

《誰家老婆上錯床》這齣荒謬情境喜鬧劇,2月27日起將在台北市城市舞台再度以全新陣容卡司公演,作為這齣得獎名劇的導演、翻譯、改編者,我願在此談談當初接觸此劇的緣起,也談談此劇的幾個華語版本。

fsj 提到...

「女人的房間」跟父權爭空間
http://udn.com/news/story/7013/727739

聯合報 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 2015-02-27

百年前,英國女作家維吉尼亞.吳爾芙認為女人要獨立,必須一年有五百英鎊的收入,以及一間可以鎖上門、屬於自己的房間。百年後,女人是否已經擁有「自己的房間」?

為了追尋這個答案,作家彭怡平花了九年時間,執行「女人的房間」拍攝計畫。她走遍日本、中國大陸、法國、古巴、越南、馬來西亞、斯里蘭卡、伊朗等十國,採訪拍攝兩百位女性,從中選出四十位女性,完成攝影文集「女人的房間」。

被彭怡平選中的女性多來自第三世界,「這是為了顛覆台灣讀者對住宅空間的想像。」她認為,台灣對「家」的想像多遭房屋廣告制約、千篇一律。看看古巴、伊朗婦女布置的房間,她們家庭收入一月不到十五美金,屋內擺設卻豐富多元、「每件東西都有自己的故事。」從想像力而言,「我們才是貧窮的。」

台灣住宅往往客廳最大、廚房最小。伊朗住宅卻是廚房最大,許多伊朗婦女一生中待最久的空間便是廚房,廚房就是她們的宮殿。彭怡平訪問一對伊朗姊妹,她們在精心布置、鮮花錦簇的廚房裡拍照,最大的心願是擁有自己的房間。

採訪了兩百位女性,她發現,擁有獨立空間的女子多數是單身;即使是高收入、高社經地位的女子,進入婚姻後也失去主導空間的權力,無法擁有一間「可以鎖上門的房間」。

日本女教師加藤育子是例外。她婚前堅持要擁有獨立空間,丈夫同意將客廳當作她的私人房間,不許孩子打擾。她在客廳擺上辦公桌,還可以自在打她鍾愛的排球。

彭怡平說,她拍攝「女人的房間」不是為了偷窺、而是為女性打開一扇門。「女人的房間不是物質的、而是心靈的空間。妳必須擁有一個排除外界眼光的空間,從中找到自己的定位,藉此與世界對話。」

●「女人的房間」攝影展,即起於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南海藝廊展出,展至三月十五日。



◆ 脫胎造像粧佛 葉勇助拚傳承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227000772-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2月27日 馬瑞君/台中報導

76歲葉勇助,從事粧佛藝術工作60年,保留瀕臨失傳的脫胎造像傳統技藝,為目前台中市唯一工藝師,經傳統藝術審議委員會通過,登錄成為台中市傳統藝術。

要完成一尊脫胎造像的粧佛佛像可不容易,葉勇助光是初期的泥塑,就要花3個星期時間先組合支架再封泥,如果基礎工作沒做好,可能在脫胎去泥時毀於一旦。

葉勇助說,脫胎造像,就是漆藝裡的夾紵技法,先泥塑塑型泥作後,先以精湖加天然生膠成塗料,塗抹在綿紗布後,層層裱敷在泥塑外,佛像頭部要6層、身體要7層,直到完成後再將內胎脫除。

有別於一般能夠灌膜、大量量產的玻璃纖維佛像,能夠一天內就完成3尊佛像;採用脫胎造像的粧佛可能3個月未必能夠完成一件作品,加上以生漆塗抹常使人有皮膚腫癢等,俗稱漆咬現象,使得學徒卻步,致有失傳之虞。

相同尺寸的佛像,以玻璃纖維製作的價錢約3萬元,採古法的脫胎造像要12萬元,價格昂貴,因而一般寺廟也不願花費4倍價格去訂製高價佛像。

葉勇助指出,這項技藝十分「厚工」,現在好幾年都接不到一件訂單,因而將該技法當藝術品創作,3個兒子中有2個兒子也願意學習此技藝,讓脫胎造像能傳承下去。

※ 相關報導:

* 安思遠珍藏拍賣 唐寅作品估價5千萬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227000770-260115

有「中國古董教父」、「明代之王」之稱的已故紐約名藏家安思遠(Robert Hatfield Ellsworth),生前坐擁豐厚的亞洲藝術品,如同一座小博物館,紐約佳士得推出「錦瑟華年:安思遠私人珍藏」拍賣,3月17日至21日展開5天的系列拍賣,超過1400件文物收藏上拍,總成交金額將超過3500萬美元,包括唐寅的《聽琴圖》估價120萬至180萬美元(新台幣約3720萬至5580萬)。

fsj 提到...

台灣蕃族圖譜 預見百年時尚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228000319-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2月28日 曹婷婷/台南報導

100年前,有「台灣蕃界調查第一人」的森丑之助,花30年記錄台灣原住民風采發表《臺灣蕃族圖譜》;台南二中去年百年校慶發現這本藏書,讚嘆原住民美感不遜於時下流行,為使這些珍貴影像廣為普羅大眾欣賞,二中校友會出資、重新編排完成《1915預見時尚》專書。

多數人向來對原住民文化不甚關注,也存在原住民等同落後的刻板印象。耗時年餘完成的《1915預見時尚─森丑之助鏡頭下的台灣原住民服飾與配飾》,昨天由台南二中校友會正式發表,穿越時空100年,飾品呼應當下歐美時尚,顯見原住民美感歷久彌新,足堪台灣最早文創潮流。

台南二中校友會理事長周榮茂表示,南二中百年校慶前夕,校友會編纂《百年台南二中世紀新視野》紀念專刊,從母校典藏日治時期圖書發現日本大正4年出版的《臺灣蕃族圖譜》第一、二卷,被書中原住民風采所吸引,委請大果文化協會規畫設計,催生此書。

校友會顧問許祐愷負責處理照片,他說,百年古書照片多已長霉斑,狀況不理想,他長時間修復,將書中照片回復到森丑之助當年拍攝樣貌。他說,希望這本書打破一般人對原住民負面觀感,其實原住民很先進,常見錢幣、金屬飾品,即是原民透過商業貿易交換得來。

前台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長陳俊安對森丑之助頗有研究,他說,森丑之助18歲來台擔任總督府攝影官,30年走遍千山萬水,1915年成立台灣總督府博物館,《臺灣蕃族圖譜》即是開館重要出版品。校友會成員詹翹說,該書印製1500冊,將進入書店販售。

※ 相關報導:

* 時尚召喚 泰雅織出返鄉路
http://udn.com/news/story/7314/729132

雪霸國家公園悄悄醞釀深山時尚運動。一個又一個原住民部落正努力尋回傳統服飾文化,召喚年輕人返鄉復振族群文化。當中,有族群重拾失落數十年的傳統服飾;有人以族群文化「反攻」主流社會。

「大家都說巴黎時尚最好。巴黎設計師來到『野桐工坊』卻說,你用巴黎那套,做得再好也不會超過我。」尤瑪.達陸創辦「野桐工坊」十餘年來,巴黎、英國、瑞典和義大利設計師都曾來訪,看中它的稀有、特殊,「為什麼我們卻要捨近求遠?」

廿多年前,尤瑪重返苗栗象鼻部落,跟著外婆和姨婆學習泰雅傳統染織,並從親身種植苧麻開啟復原泰雅染織的新頁。十餘年來,尤瑪率領「野桐工坊」的織女們復原並重製泰雅傳統服飾,已成為文創品牌。最近五、六年,尤瑪更擴及「色.舞.繞」這個理念共享的平台。以「森林之心─色.舞.繞時裝秀」為名,在雪霸國家公園舉辦過四屆森林服裝秀。

打著「色.舞.繞」旗幟,尤瑪吸引各原住民族在深山裡舉辦時尚秀。尤瑪說:「時尚是個好工具。」這是讓原住民孩子從現代進入傳統的法門。「這不只是時裝秀,而是一個運動」。

* 找回古謠 排灣青年部落傳唱
http://udn.com/news/story/7314/728818

屏東排灣族青年朱克遠,看到故鄉來義部落的傳統歌謠面臨失傳危機,發起「vuvu手牽手文化傳習班」。他和朋友花1年時間做田野調查,還拜訪頭目、耆老,記錄10首古謠後,再回頭教部落青年及孩童,未來還計畫集結成冊,作為教材傳唱下去。

* 利卡夢音樂會 千人梅下聆賞
http://udn.com/news/story/7012/729074

第17屆利卡夢─馥蘭朵戶外音樂會,昨天在台東縣利嘉國小梅園登場,吸引逾千樂迷坐在梅樹下,看著梅花落英繽紛,聆賞日本大阪交響樂團首席森下幸路弦樂四重奏獻藝,初春的音樂饗宴令樂迷陶醉。



◆ 饅頭做不成 張桂維陶藝出名
http://udn.com/news/story/7013/729009

聯合報 記者劉宛琳/鶯歌報導 2015-02-28

鶯歌陶瓷博物館今展出「化鐵成金—張桂維金彤油滴展」,讓民眾一賭天目釉的陶藝之美。陶藝家張桂維作品不僅深獲各國收藏家好評,連故宮也收藏。

「好險當時饅頭做不成,蒸出來竟變成發糕,不然就會在市場賣饅頭了!」張桂維從小喜歡畫畫、欣賞藝術品,國小獲得繪畫比賽第一名後,就立志當藝術家,後來進入國立台灣藝專就讀。退伍後,曾向父親學習做饅頭,但仍無法忘懷陶藝,投入研發天目釉至今已超過20載。

「它們就像是捧在手中的星空,那麼吸引人。」這是張桂維鑽研油滴天目釉的心得,這次展出46件作品,總價值超過上千萬台幣。

由於油滴天目釉無法預知燒製結果,所以每件皆為獨一無二;為了這次個展,張桂維還商借出已被收藏的創作,與類似故宮收藏的茶碗,其中仿潑墨山水畫的作品《月光森林-金彤油滴橄欖瓶》,是利用天目釉來呈現月光透過山林的光線之美,相當詩情畫意。

陶博館長陳春蘭表示,為鼓勵陶藝多元創作,陶博館的陽光特展室及陶藝長廊,供陶藝創作個人、團體或策展人提出申請,以創作類、策展類、產業類三方向為主軸,106年「陶博館申請展」可於7月31日前提出申請。

fsj 提到...

聯晚/星際影集 影響半世紀
http://udn.com/news/story/7338/731295

聯合晚報 聯合晚報午後熱評 2015-03-01

1966年9月8日在美國上演的星際爭霸戰,只播了三季79集,不算是賣座影集。49年後,飾演史巴克先生的尼莫伊病逝,美國總統歐巴馬發表感性談話。這部起初只有青少年收看的影集,其實是走在時代尖端,對半世紀以來的大眾文化有著深遠影響。

星戰影集是位洛杉磯警察的原創,1969年停播後,在1987年到1994年、2001年到2005年,又重拍新的星戰系列影集,2013年仍有新影集製播。這還不包括從1970年代以來,好萊塢翻拍的十多部星戰系列電影與電視動畫。最初收看星戰影集的兒童,多已步入中年。

星戰影集最初收視全美排名第52,後來變成電視熱門主題,與科技進步有關,有線電視與衛星直播電視,乃至於數位電視的普及,讓小眾的科幻影集,經過分眾後的頻道,放大了商業效益與收視率。科技不只改變媒體,更強化媒體的商業效益。

星戰影集是科幻片,在1960年代藉未來反映現實,很有啟發意義。星艦企業號除了出生美國中西部的寇克艦長,有黑人女通訊官、日本舵手、蘇格蘭輪機長、俄國領航員,當然還有外星人與地球人的混血兒史巴克,企業號就是多元種族社會的縮影。

黑人女演員與白人艦長在劇中接吻,這種族群融合劇情,是非常前衛的概念,這位女演員不想繼續參與演出,金恩博士都要求她留下來,以鼓勵其他黑人婦女從事表演事業。劇中藉群策群力探測太空,隱喻著未來會有一個國際合作的地球政府,這對於冷戰時期紛擾不休的國際社會而言,是很有前瞻的論調。

人類成功登月那一年,恰恰是星戰影集停播的那一年。浩瀚宇宙,啟發人們無止盡想像,讓新的星戰系列作品幾十年來歷久不衰,賦予新生命。所有創新,最終還是回歸人的本質。對於未知太空冒險的渴望,其實仍是人性的自我探索,星戰影集講探測太空,尋求合作,不談征服,這應該就是人類社會永續發展的重要基礎吧。



◆ 教授「經裝」作品集 獲iF設計獎
http://udn.com/news/story/6899/730628

聯合報 記者綦守鈺/永康報導 2015-03-01

台南應用科大視傳系林宏澤教授使用「經摺裝」技巧,讓書籍全冊展開時,彷彿經書般綿延不斷,方便瀏覽;他將古早的經裝技術,賦予創新也獲得2015德國iF設計獎,這是他第3度獲獎。

林宏澤表示,這次獲獎的作品為「林宏澤設計作品集」,該書採用中式經摺裝,經摺裝最早被用在裝裱佛經;最大的特色是可將全冊同時展開,方便欣賞系列多張作品。這次也在書封貼上花鳥印,給人清新脫俗的感覺,書盒及封面則運用特殊印刷加工手法,融合傳統思維與美學的觀點,將古早的經裝技術融合創新,獲得評審青睞。

「任何作品都須把握住理想性、創新性、機能性與概念性」,林宏澤說,作品形成的過程更蘊含了生活的印象、思想的昇華、文化的激盪、意念的跨越與美學的實踐。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北港媽當圖騰 平安衛生紙搶手
http://udn.com/news/story/7326/730722

雲林縣北港故事館負責人吳品峰致力推廣北港在地方文化,不只成立北港故事館,推展文創商品,也把衛生紙產業結合北港媽祖文化,讓衛生紙變成另類伴手禮,同時也做環保。



◆ 三太子從天而降 創意賽大驚喜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59062

自由 2015-03-01

〔記者劉婉君/新營報導〕第六屆全國電音三太子創意競技擂台賽,昨、今兩天在新營太子宮登場,新九天民俗創藝團的電音三太子「從天而降」,將太子召集令交給廟方,為活動驚喜開幕。昨天由哪吒太子創意造型舞蹈賽打頭陣,今天還有來自全國廿七支隊伍展開創意藝陣賽,各隊參賽經驗豐富,精彩可期。

新營太子宮自民國九十九年開始舉辦電音三太子創意競技擂台賽,每年都吸引許多隊伍參加,除在地的新營區新興國小、太子國中之外,還有來自台中、金門等縣市的隊伍報名,昨天下午的開幕式上,新興國小學童與電音三太子先上台熱舞,隨後由新九天民俗創藝團的表演震撼開場,精彩演出令全場觀眾看得目不轉睛,當三太子手持「太子召集令」,由大型吊車協助從天而降時,現場更是一片驚呼。活動隨即在三太子將召集令交給新營太子宮主委王献章、副市長顏純左等人後展開。

昨天下午首先登場的為Cosplay哪吒太子創意造型舞蹈賽,因只有四隊報名,改採表演賽、不分名次方式進行。

傍晚太子沙灘車踩街遊行及千尊太子共同飆舞的「太子飆舞派對」,也吸引許多民眾圍觀、拍照,熱鬧不已。

王献章表示,廟方連續多年舉辦全國電音三太子創意競技擂台賽,除有隊伍曾到美國等地演出,廟方三日還將應邀率領電音三太子到印尼進行文化交流。

※ 相關報導:

* 德編舞家看台灣… 狂放的野蝶
http://udn.com/news/story/7012/730850

萊比錫芭蕾舞團藝術總監施羅德去年訪台,深受國家兩廳院廣場打東方武術、跳西方嘻哈的台灣多元熱力吸引。4月他為世紀當代舞團編創的「狂放的野蝶」將結合武術、嘻哈、芭蕾、現代舞等語彙,呈現他眼中的台灣面貌。

* 找來國際大師 回鄉栽培音樂種子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301000354-260115

在蘭陽文教基金會的支持之下,今年開始,傅永和將在宜蘭舉辦「蘭陽國際低音提琴夏令營」,師資包括任教於美國亞歷桑那州立大學的名師卡達林‧羅塔魯,以及巴黎歌劇院低音提琴首席堤維西‧巴赫貝,為期8天,預計招收60名學員,還沒到5月報名截止日,已經近乎額滿。

fsj 提到...

文創菁英/林磐聳 打破設計師框架
http://udn.com/news/story/7244/732316

經濟日報 孫淑瑜 2015-03-02

談及「台灣設計界導師」,無人不曉的就是去年剛在日本獲得JDP日本設計振興會聘為顧問的「師大林」林磐聳教授。

林磐聳名列亞洲CI設計12名家、入選世界百名設計家,還獲聘2008北京奧運視覺設計,是堪稱「台灣設計界發光體」的大師級人物。

文創土壤 播種深耕

然而,林大師卻婉拒大家求之不得的稱號,巧妙地將「大師」改成「師大」。

因為他與師大淵源甚深,念的是師大美術系所,並且是師大美術系58年來第一位「設計背景」的系主任兼研究所所長,還一手催生台師大文化創藝產學中心的成立;直到從副校長的職位退休,林磐聳仍選擇繼續耕耘台灣的文創土壤。

林盤聳曾獲國際獎項不計其數,2007年得到國內藝文界最高榮譽的國家文藝獎時,正是他五十知天命的年紀。

不只在學術界、設計界頗富盛名,林磐聳完成的知名成功商業設計案也已近百,包括中華電信、故宮博物院、海洋大學、民視;大陸的頂新集團、中石化長城潤滑油等,都是他的客戶。

退休後的林磐聳比牛仔還忙,分別接受亞洲大學、廈門大學講座教授,上海戲劇學院、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發展研究院客座教授等聘任邀請,教書風格深入淺出、風趣幽默,所到之處充分展現個人魅力。

「他就像一股溫泉一樣,湧出股股暖流。」一位在師大上過林磐聳「設計策略與專題研究」課程的大陸學生在部落格描述:「林教授守時敬業、教課時中洋文結合、準確到位,沒有一點拿腔拿調;平和委婉,嬉笑中有嚴肅、嚴肅中有幽默、幽默中藏著哲理」、「他語氣充滿真誠,沒有大牌設計師的架子,讓人放鬆、溫暖。和許多以激情、生硬、冷峻博得尊敬的大陸教授很不同」。

推廣設計 精確到位

除了繼續教學,林磐聳還兼任溫世仁文教基金會顧問、台灣文創中心董事、台灣文化創意產業聯盟協會理事長、兩岸設計人才養成計畫專案主持人等多項職位。政府機關討論文創項目,也總不忘記要諮詢林教授的意見。

近年台灣文創人才頻被大陸挖角,人才嚴重流失,國安部門認為是國家安全的警訊,於是通知林磐聳到國安局諮詢。

林磐聳舉黑面琵鷺每年10月到翌年4、5月會從北方飛到台灣南部過冬的例子解釋,動物遷徒的趨勢和環境友不友善有正相關,當台灣環境不友善時,黑面琵鷺就會飛往別的國家棲息,這些都是自然的現象。

「台灣因為市場小,文創人才競爭劇烈,唯有政府給予更多利多支持,致力培養人才工作,保持友善的創作與產業環境,台灣才能留得住人才」,他說。

筆畫台灣 關愛故鄉

僅管長期致力於設計教育及推廣,林磐聳仍不免憂心,電腦世代的創作表現,會產生設計同質化的問題。

因此,林磐聳自2014年起每年計劃在亞洲大學策劃「來自亞洲的設計力量」專案,邀請亞洲地區八個國家的設計名家來台舉辦設計研討會及工作坊,提升台灣新一代的設計能量。

為了文創人才的培育,別人規劃行程是以「小時」計算,林教授卻以「分秒」為單位。

一般人可能覺得辛苦,林磐聳卻開心地說:「退休了,有更多時間可以做我喜歡的事。」積極的態度和心靈年齡,讓年輕人都自嘆弗如。

弘一大師《志別師》:「我到為種植,我行花未開,豈無佳色在,留待後人來」,林磐聳認為很能說明自己的心境。

林磐聳常以哈佛大學的校訓──「人無法選擇自然的故鄉,但是可以選擇心靈的故鄉」來引領學生思考,也每天反問自己心靈的故鄉為何。

多年來,他採用最簡易單純的毛筆、針筆與最簡樸的素描,將所思所感加以記錄,進行日記式書寫台灣島嶼的不同面相,點點滴滴都是個人在遊歷世界時心情起伏的律動,並完成了「我的台灣──看見心靈的故鄉」系列作品。

「台灣」,在林磐聳的筆下,是雲朵,是山巒,是游魚,是雞蛋花,百合花,藤蔓…,都是對台灣的關愛與疼惜。



◆ 《柏格曼:光影封印》嘉義首映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302000428-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3月02日 郭佳容/台北報導

瑞典電影大導柏格曼,堪稱是電影大師心目中的大師,執導包括60年代末期的《野草莓》、《第七封印》等片,獲得無數回響,更啟發了後輩電影導演的拍攝視野。在他逝世後5年,瑞典導演珍.馬格努松與希內克.帕拉斯共同拍攝了藝術紀錄片《柏格曼:光影封印》,向柏格曼致敬,該片也將首度在嘉義國際藝術紀錄片影展進行台灣首映。

《野草莓》等膾炙人口

英格瑪.柏格曼(Ernst Ingmar Bergman)生於1918年,在2007年過世,作品有62部,以遠距離的鏡頭著稱,探索人性的憂鬱與絕望,就連法國導演楚浮、高達都受其影響。柏格曼也擅長編劇與劇場,才華洋溢。

1950年前後,柏格曼拍攝了《莫尼卡在夏天》,該片女主角瑞典女星哈里特.安德森在海邊、背對鏡頭半裸上半身的畫面,不時讓影癡們津津樂道,連伍迪艾倫都驚嘆,「那裸露根本超越電影,成就經典畫面。」柏格曼電影作品包括《野草莓》、《第七封印》等,均膾炙人口。

《柏格曼:光影封印》影片以剛獲得奧斯卡金像獎的墨西哥導演阿利安卓抵達法羅島開頭,他難掩興奮表示,「我曾經造訪法羅島,不過一問到當地人柏格曼的居所時,他們的面部表情就轉為嚴肅,彷彿我問了不該問的問題,但我當時並不知道他們是出於保護的心情。」

阿利安卓指出,「如果電影是宗教,這裡(柏格曼的居所)就像是梵蒂岡或麥加聖地。」不過,柏格曼生前卻沒有人確知他居住地點,因此紀錄片影象包括柏格曼故居、書房與工作地點,都顯得彌足珍貴。

李安則表示,柏格曼對電影發展的貢獻過於巨大,「我跟其他導演一樣,只要提到他就會感到很緊張,這足以說明一切。」

窺見布諾頓冒險人生

影展策展人黃明川指出,這是國內唯一以「藝術紀錄片」為主題的影展,今年舉辦第二屆,形式變得更為開闊、自由,今年影展以「八方來瘋」為主題,開創5大子題,包括電影後視鏡、文學強強滾、當代作者身影、歷史不關門與解放藝術、公眾參與專題等。

13日起登場 免費觀賞

黃明川表示,去年創辦嘉義國際藝術紀錄片影展,已經奠下基礎,今年影片視野更加開闊,除了有中國宋莊藝術村現況的紀錄片之外,還有以美國詩人與實驗電影先驅詹姆斯.布諾頓一生為主題的《大快活:布諾頓的冒險人生》,展現布諾頓以詩作與實驗電影大膽試探禁忌、遊走在時代尖端的創作脈絡,也探討他的同志身分,電影導演之一史蒂芬.席爾哈也於影展期間來台。

嘉義國際藝術紀錄片影展將於3月13日起到29日,地點在嘉義市立博物館,全部免費入場。

※ 相關報導:

* 滯洪池變「光之谷」 台中東湖公園亮燈
http://udn.com/news/story/7325/732280

台中軟體園區開發商大買家集團與市府合作,在軟體園區旁的東湖公園推出「光之谷大里文創聚落燈區」,昨晚點亮,現場設計饒富創意,大批民眾爭睹,讚嘆燈區意境極佳,跳脫傳統燈會。

* 康家後代尋根 為台南古厝點燈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302000433-260115

台南新化礁坑里的康家百年聚落,傳統古厝曾風華一時,但隨青年人口外流,許多房屋只剩下斷垣殘壁,具有歷史的古物也被宵小盜走,人文歷史不斷消逝;在地組織發起《尋根,點燈》計畫,盼在元宵節當天,凝聚散落在台灣各角落的康家後代,共同為聚落未來努力。

* 府中15影展《女性的愛與樂》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302000456-260107

新北府中15紀錄片放映院,3月份以「女性」為主題,推出「女性的愛與樂」系列影片,1日首場為美國女權作家蘇珊桑塔格紀錄片,邀請星座專家唐立淇、台大外文系教授張小虹與民眾一同觀賞,從占星學和女性主義的觀點分享心得。

fsj 提到...

美食作家 韓良露癌逝
http://udn.com/news/story/7314/739752

聯合晚報 記者黃玉芳、彭宣雅、邱瓊平/台北報導 2015-03-03

台北榮總中午證實,作家韓良露今天上午清晨六時左右,因子宮癌病逝台北榮總,享壽57歲。國健署統計,子宮癌是國人十大癌症第九位,韓良露何時發現罹病、治療過程,台北榮總表示,未得到家人授權,不方便透露相關病情。

韓良露去年一口氣出了四本書;她在《良露家之味》新書發表會上表示,這本書是記錄她生命中兩位「灶神」─已逝的父親與外婆。

以美食聞名的韓良露,父親來自江蘇,愛吃也擅長廚藝;外婆則是生在日據時代的台南人,小吃、台菜和日式料理都精通,兩人都愛做菜、擅烹調,兩人料理出的家鄉味,讓她從小「一嘴吃兩家」,也因此更懂得欣賞飲食的多元與差異性,妹妹韓良憶也是知名作家及美食家。

韓良露自稱,她對食物的熱情是來自家學;尤其過了中年出書寫飲食,食物滋味全成了人生百味,「我的口福讓我幸福。」

多年前,韓良露曾在師大商圈成立推廣飲食文化的「南村落」空間,舉辦不少美食文化論壇,希望以「南村」(South Village)替代師大商圈,但此舉卻引被網友批評是「布爾喬亞想像」,引發正反論辯。

和韓良露是好朋友的觀光局副局長劉喜臨,中午得知她罹癌過世,表示相當震驚與訝異,觀光局曾邀請她曾參與北區國際光點與夜市美食評選,他說,兩人半年前碰面時,他覺得韓良露變瘦了,但精神仍然很好,驟聞她過世消息讓他感到很惋惜。

台灣觀光協會會長賴瑟珍則說,韓良露一向很有活力,多年來致力於美食與文化的推廣,她很難相信會發生這樣的事情,非常錯愕。

有鹿出版社才為韓良露出版《樂活在天地節奏中:過好日的24節氣生活美學》,經理林煜幃表示,清晨聽到消息,感到非常突然和震驚,去年11月出版時韓良露看起來沒有異樣,多年來韓良露都保持活力,宣傳過程也很配合。

林煜幃表示,韓良露人非常和善,平時快人快語、有話直說,但編輯新書過程,對編輯非常信任,也尊重專業,過程中還常以美食家的身分帶領編輯品嘗美食。

※ 相關報導:

* 父親與外婆 韓良露生命中的「灶神」
http://theme.udn.com/theme/story/7846/739598

韓良露美食家身分眾所皆知,她自認食神個性一則與生俱來,另一要歸功於幼年父親與阿嬤的培養,「我在歐洲7、8年時間,走遍四方,天下大部分東西都吃過了。我滿足了好奇心。天涯尋味後,我又回到家庭、文化、台灣,以及人生回味。40歲回到台灣,藉著回顧,才真正了解他們傳授給我的飲食啟發。」

外省系統父親、閩南系統阿嬤,兩個灶神體系從1949年開始就互看不順眼,「這也是廣義的藍綠,都覺得對方東西不好吃,我又藍又綠,還把藍綠變成紫色。」韓良露認為,兩個灶神都不好,「他們從小都沒有吃別人的東西,都變成頑固的人。人與人之間想要互相了解,必須越早開放越好,飲食上開放也意味著,你比較不容易討厭別人,如果藍的都好喜歡吃台灣菜,綠的都喜歡吃外省菜,比較不容易很討厭對方。」

* 韓良露癌逝 啊!… 老友震驚、難過
http://udn.com/news/story/7314/739753

....舒國治說,他在1970年左右就認識韓良露,那時韓良露還是個大學生,兩人交情一路到現在;舒國治回憶,韓良露是個非常熱情、活潑、很照顧親朋好友、愛旅行、嗓門很大、有她在總是充滿笑聲的女生,也是個才氣洋溢的才女。

舒國治說,他從來不知道韓良露罹癌,朋友聚會時,韓良露也從未提起;記憶中的韓良露永遠有活力、對文學及電影都充滿興趣、對生命充滿熱忱及想法正向的人。舒國治表示,台灣美食界失去韓良露,是令人惋惜的一件事情。

美食作家胡天蘭接獲消息震驚的沒辦法說出話,胡天蘭回憶,與韓良露認識近30年,少女時期的韓良露有雙水汪汪大眼、笑起來很甜、非常漂亮。胡天蘭說,韓良露聰明、腦筋靈活且熱情。

胡天蘭表示,希望韓良露的親友節哀,最近接連失去了美食作家王宣一和韓良露兩個好友,讓她覺得遺憾與難過。



◆ 搶救閱讀率 業者變著花樣賣書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303001247-260301

旺報 2015年03月03日 記者李怡芸/專題報導

「既然有些偏鄉沒那麼容易開個書店,何不用行動書車把書送到他們手上?」台灣獨立書店文化協會祕書長廖英良說。對台灣的獨立書店業者而言,既然閱讀率下降是「共業」,以自己的方式避免整個社會淺碟化,成為最大的課題。

定義為「一處持續成長中的任性小書店」,台中新手書店2013年甫開業時,很有個性地只賣100種書,老闆鄭宇庭說:「我想對這100本書負責!」希望以專注的熱情,向讀者推薦自己喜愛的書單,尼采的詩集在他的介紹之下2周賣出20本!當人們追求「種類齊全」之際,鄭宇庭卻說:「Levi's都可以長年只賣幾款型號,書店為什麼不能只賣100種書!」

另一方面,鄭宇庭每周賣掉約40本,就意味著每周會補進40種新書,藉此與讀者增進互動,也磨練出鄭宇庭精準地掌握適合自己這個街角的書種,於是去年6月開始,他將100種書擴大為300種,今年3月更將重新改裝店面,擴大書種至600種,新增生活風格、青少年讀物及繪本等,期與在地人互動。不過,不管再怎麼新增書單,鄭宇庭總是把位置最好的書架,放上「難賣」的文學書,讓翁鬧、蕭虹、簡媜等華語作家的書,始終不下架。

經歷多次搬遷、轉型,東海書苑老闆廖英良經營書店長達15年,使這間店成為不少外地觀光客口耳相傳的台中文化地標。始終認為書不是商品而是文化價值,看見台灣整體閱讀率的下滑,廖英良打開書店大門往外走,只要是理念相同的咖啡店、藝文空間,都可以向他小量訂書、小量上架,廖英良說:「我不期待回到黃金年代,只希望讓讀者在更多地方有書可買。」

※ 相關報導:

* 紙風車開春轉不停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303000707-260115

甫過完農曆春節,紙風車全體開始轉不停!劇團新作《順風耳的新香爐》將在6月登場,由基金會推動的「紙風車368鄉鎮市區兒童藝術工程」、「台灣拯救浮士德計畫」、「台灣鄉村卡車藝術工程」等公益項目也在全台各地持續演出。

fsj 提到...

殘疾藝術家夏紅 巧腳剪出佛光山
http://udn.com/news/story/7327/741077

聯合報 記者簡淳琪/高雄報導 2015-03-04

「生活忙碌,證明自己有活著的價值。」首度來台的北京殘疾藝術家夏紅,7歲失去雙臂,重新學習用腳生活,生活中大小事總是自己包辦,「煮飯、打掃都難不倒我。」有著溫暖笑容的她,用正面積極的態度,活出精采人生。

即將登場的北京特色周,今年邀請殘疾藝術家夏紅來台,表演剪紙藝術,與台灣身心障礙團體交流,互相加油打氣,「失去雙手要更努力的活。」去年夏紅在「亞太經合會議」領導人會議周展示才藝,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夫人彭麗媛親切擁抱她。

夏紅的先生杜海龍此次愛相隨,陪伴夏紅首遊台灣,兩人從相識、相知到步入婚姻,面臨層層考驗,原先持反對意見的公婆,看見夏紅不僅能用雙腳自理,還能料理家務身「腳」矯健,再加上獨子愛的堅決,最後衷心祝福這段婚姻,夏紅洋溢著幸福的笑容說「被他的細心、體貼打動。」

剛接觸剪紙的夏紅隻身在家剪了一個月的報紙,練習到腳趾都長繭,此次來台將到佛光山拜會星雲大師,事前剪了一幅佛光山作品,從未到過佛光山的夏紅,特地上網搜尋了圖片,一刀一筆的完成精美的紙雕藝術。

夏紅先前曾參加殘疾人職業技能大賽,剪紙作品《同在藍天下》獲得決賽第一名,她克服種種困難,創辦了自己的圖書裝幀工作室,每完成一本書提取收益的5%,幫助貧困的學生、孤寡的老人以及殘疾人朋友。加入慈善義工協會,擔任北京天雲聾兒培訓中心特聘公益剪紙老師,夏紅從不喊累,總是帶著溫暖的笑容,帶給別人無限的希望。



◆ 畫出阿嬤慈祥 他世界水彩賽捧金
http://udn.com/news/story/7013/741143

聯合報 記者喻文玟/台中報導 2015-03-04

台灣寫實水彩畫家程振文去年以作品「慈愛.客家阿嬤」,從82個國家、近2000多名參賽畫家中脫穎而出,獲法國世界水彩大賽金牌獎;藝術界人士說,水彩畫難度高,程振文作品寫實、精細,流露真情。

程振文出生屏東萬巒,家裡有10個兄弟姊妹,年幼時父親經商失敗,母親扛起家計;「慈母」的畫面和意象深深影響他的創作歷程,5年前母親去世,更激發他用畫筆記錄「台灣母親」形象。

程振文的創作歷程並不順遂,他因想專心繪畫辭去教職,但沒闖出名氣時賣畫收入不高,作畫跳脫不出動物、花卉,又不想讓藝廊協助經紀,頗不得志。

轉捩點是5年前他自租攤位參加台北藝術博覽會,開始創作「台灣母親系列」,獲一對年輕夫婦青睞,高價賣出「馬祖阿嬤」,隔年又畫人物,獲香港蒐藏家高價典藏,才堅定他創作寫實人物的信心。

獲獎的「慈愛」創作歷時3個月,記錄在挑菜的客家阿嬤。程振文說,原本畫滿阿嬤挑菜畫面,卻難忘她慈祥面容,決定專注只把臉部表情畫好,他畫功精細,一筆筆描繪出阿嬤銀白髮絲、細緻皺紋,充滿生命力。

程振文說,客家阿嬤的皺紋下很多功夫,先把畫紙浸濕、用梳子在紙面刮出痕跡,再一層一層上色,許多後輩詢問他水彩技法,程鼓勵「多實驗」,繪畫沒有成規,要創造什麼視覺效果,就會有靈感找到屬於自己的獨特方式。

※ 相關報導:

* 82歲老師 白髮學生 19人畫展
http://udn.com/news/story/7013/741125

82歲美術老師黃慶嵩退休後仍不忘作育英才,開設畫室傳授作畫技巧,不少銀髮族來跟他習畫,即起至31日在育達科大廣亞藝術中心開設師生聯展,19名師生以大自然景致為題,歡迎民眾觀賞。

* 仇英升仙圖 畫出「一人得道 雞犬升天」
http://udn.com/news/story/7013/741471

....由聯合報系與國立歷史博物館等主辦、台灣近年來最大規模的道教文物展「神遊武當─道教千年文物特展」,呈現明代四大家之一仇英所繪的「升仙圖」則描繪了仙人唐公房的傳說。

....「神遊武當」展將在史博館展至三月廿九日。更多資訊請上活動官網:http://uevent.udn.com/tao/,或洽02-8643-3955。



◆ 扛家計收玩心 韓良露「浪女變俠女」
http://udn.com/news/story/7849/741558

聯合報 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 2015-03-04

台北師大路八十巷的「南村落」舊址,門上仍掛著「南村落」招牌,鐵門卻已拉上。一兩年前這裡還是音樂流盪、杯觥交錯的文人沙龍,宛如電影「午夜巴黎」裡迷人的小酒館。沙龍女主人韓良露如今已遠去,成為一道只能追憶的文化風景。

韓良露是台灣文化界擁有最多封號的作家:美食家、旅行家、生活家、作家、公益文化推廣者、非典型知識分子。同是美食作家的焦桐形容她在寫作、品嘗美食上都是徹底的「雜食主義者」,不偏食、關照面多元而遼闊。

韓良露喜歡閱讀,從小說、歷史、食譜讀到占星、旅遊與寵物。她擁有一間書房,書房裡有七個桌子、十八個書櫃,讓她「到處都可以寫作」,還有好幾把躺椅任她「用各種姿勢閱讀」。

十六歲她就寫現代詩出道,不到廿歲便以私人名義辦了一檔頗具規模的藝術電影季。摯友詩人楊澤形容她是「當年文化界的一小則傳奇」、「混得凶、玩得瘋的跨界女文青」,暱稱她是「街頭少女」。作家劉克襄也形容她是「野丫頭」,「擁有台灣女子少見的狂野與豪邁」。這種「豪邁」展現在她的文章中,文字樸實卻具生命力,形成別樹一格寫作特色。

韓良露原是千金大小姐。廿四歲家道中落,她扛家計「浪女變俠女」,有八年為了賺錢沒日沒夜寫電視劇本。卅二歲她移居倫敦讀書寫作、旅行,培養出遼闊的國際眼光。

四十歲那年,韓良露為照顧父母重返台北,立志「體驗世界後,我要用後半生了解故鄉。」她將「野丫頭」闖蕩的經驗落實到台灣土地,打造出燦爛的「南村落」時光。

南村落創辦七年舉辦逾千場文化活動,包括飲食學堂、大廚私房上菜春天潤餅文化節、野菜漫步等。曾導覽其中卅多場活動的劉克襄表示,韓良露擁有驚人的想像力與執行力,將台北的文創能量「帶出各種可能」。

※ 相關報導:

* 韓良露 八字中有兩個食神
http://udn.com/news/story/7849/741553

韓良露昨清晨病逝,公視七日起將分別在公視二台與HD台播出她生前受訪的節目「人間相對論」及「食在大碗公」。她曾在「人間相對論」中表示「城市是廿世紀的社會文本,很多的知識文本不是在裡面,也不在圖書館,而是在街上發生。」睿智發言令人印象深刻。

fsj 提到...

米蘭世博 波伽利微笑開唱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305000832-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3月05日 趙靜瑜/台北報導

台灣唱完米蘭唱!享譽全球的義大利盲人男高音波伽利,4月將第5度訪台,在台北小巨蛋舉行演唱會,之後返回義大利擔任米蘭世博卓越大使,參加米蘭世博會開幕音樂會,高唱自己為米蘭世博會親自填詞的〈微笑的力量〉,用溫暖歌聲為世人傳遞生命之愛。

昨(4日)主辦單位舉行宣告記者會,義大利經濟貿易文化推廣辦事處代表肖國君表示,波伽利5度來台舉行演唱會,堪稱是台義文化交流的重要推手,「在義大利人心中,波伽利無疑是義大利最棒的歌唱家之一。」

肖國君說,波伽利親自填詞演唱世博主題曲,代表米蘭世博的精神就在於聯繫全世界,發揚義大利文化,「波伽利的音樂就是跨地域、跨文化最好的橋梁,我跟義國及台灣民眾一樣期待他在台灣的演出。」

世博主題曲親自填詞

環球唱片古典暨爵士音樂部總監傅慶良表示,波伽利是近年少見在流行與歌劇表演上都有驚人成績的音樂家,他也是第一位站上紐約大都會歌劇院演出的跨界男高音,成績出色。

告別時刻賣8000萬張

波伽利1958年生於義大利萊亞提柯市,由於罹患先天性青光眼,12歲完全失去了視力,但上帝卻為他開了另一扇窗,同年他在一場歌唱比賽中以《我的太陽》贏得瑪格麗達金獎,開始邁向歌唱事業。但基於現實考量,波伽利一方面就讀法律系,一方面在小酒館唱歌,等待機會,後來被唱片公司挖掘,走上歌唱之途。

1996年他與音樂劇天后莎拉布萊曼對唱《告別時刻》,轟動全球,波伽利至今累積超過8000萬張銷售量,他的黃金美聲,從心底對歌唱藝術的熱情,英挺、深情加上看不見世界的殘缺美,讓波伽利唱起歌來療癒人心,成為全球最炙手可熱的古典音樂家。

下月來台獻溫暖歌聲

「笑靨的本質是什麼?抬頭看,天空正如你的雙眸一樣湛藍。聽著我們對你的低語。笑容的力量有多少?對我笑,看我臉上反射的光芒,心的溫度可以有多強,就這樣笑吧。」雖然眼睛看不見,波伽利卻可以寫出這樣溫暖明亮的句子,更令人分外期待他的歌聲。

波伽利台北演唱會將於4月24日舉行,地點在台北小巨蛋。由於編制浩大,包括指揮、樂團、獨唱以及合唱團等相關細節,將會在3月底前正式公布。



◆ 秦始皇 首度走入台版歌仔戲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305000962-260301

旺報 2015年03月05日 記者賴廷恆/台北報導

大陸歷史劇、傳統戲曲頗為熱衷詮釋演出的歷史人物秦始皇,台灣戲曲界將頭一遭由「許亞芬歌子戲劇坊」搬上舞台,6月將推出的歌仔戲歷史大戲《千古一帝秦始皇》,劇中並特別安排2位考古學家的角色,目前正在洽談台灣女婿夏克立、吳鳳參與演出。

為在舞台上重新詮演這位歷史上頗具爭議的人物,用劇作辯證、探索秦始皇的歷史形象,許亞芬歌子戲劇坊特別向歷史學家余遠炫等人請益後,得出秦始皇的歷史定位,不僅後世功過褒貶不一,其實還是個內心充滿「自大、自卑」,甚至一直不停進行自我挑戰的人。

在許亞芬眼中,即使是兼併六國、築長城、焚書坑儒,「書同軌、書同文」影響後世,睥睨一時、名留青史的「千古一帝」,秦始皇的七情六慾與他所統治的黎民百姓,乃至各朝歷代、時隔千載的我們並無不同,終究逃不過凡人皆有「對親情、愛情的嚮往」。

許亞芬出身歌仔戲世家,師承赫赫有名的母親「黑貓雲」,堪稱現今台灣戲曲界中生代的實力派「唱將」,由她領軍的「許亞芬歌子戲劇坊」,曾多次以影音作品榮膺金曲傳藝類獎項。近7年許亞芬潛心於佛教劇演出,距離上回現身國家戲劇院演出歷史劇《秋風辭》,一晃眼居然已16年,6月5至7日將以《千古一帝秦始皇》,再度登上台北國家戲劇院。

※ 相關報導:

* 鮑許經典作 舞在崩塌高牆下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305000837-260115

帶著驚人舞台視覺的作品《巴勒摩、巴勒摩》,碧娜.鮑許烏帕塔舞蹈劇場本周由藝術總監、資深舞者佛斯特率團來台,台灣女舞者余采芩這次也隨團回台演出,挑戰在崩塌高牆殘壁中舞動跑跳的高難度動作。



◆ 藝文界連署 搶救嘉義美術館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305000558-260107

中國時報 2015年03月05日 廖素慧/嘉市報導

嘉義市立美術館預算卡關、地點恐生變,開館遙遙無期,藝文界4日發起搶救美術館連署,呼籲市長涂醒哲勿政治意識型態作祟,涂醒哲表示,會辦追加減預算送議會審查,但地點再研議。

搶救美術館連署行動聯絡人蔡榮順表示,嘉義市文化局美術館籌備委員會已優先選定整修後的舊公賣局為預定地,並以1800萬元設計發包,103年議會通過第1期工程款1500萬元,預定105年完工、106年啟用,但今年美術館1.5億預算被以「保留科目」擱置,恐地點有變、開館無期,在地及旅居各地的藝文人士憂心不已,希望「先求有、再求好」,將促成每人一通電話打給市長、議員,否則,藝術家們捐給市府70多幅畫,不排除追討回來。

嘉中退休教師王錦堂更引用《孟子.梁惠王》章,孟子勸諫梁惠王「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等言,籲請涂醒哲市長勿重近利而輕忽仁義;搶救行動有前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林柏亭、前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黃永川、名畫家詹浮雲、陳銀輝、王以亮及在地藝文人士百餘人連署,昨在文化局廣場發表「106啟用嘉義市立美術館」共同宣言。

涂醒哲表示,市立美術館預算未來市府以辦理追加減預算方式,再提送議會審議,美術館一定會蓋,但蓋的地點,各界、議會仍有歧見,市府將邀民代、專家及藝文界研討。

議長蕭淑麗表示,議會樂見美術館成立,經保留科目是希望市府提出具體規畫與管理組織架構,同時兼顧地區的均衡發展,可另覓適當地點,重新規畫現代化、多功能的休閒空間。

fsj 提到...

台北新工藝 前進杜拜設計展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60467

自由 2015-03-06

〔記者游蓓茹/台北報導〕台北邁向二○一六世界設計之都,自二○一二年起,跑遍歐、非、澳、亞四大洲,陸續參加芬蘭赫爾辛基設計週、荷蘭設計週、南非Design Indaba設計展、倫敦設計節百分百(100%)設計展、雪梨DesignEX展,以及日本東京設計師週,今年三月十六日至廿日,台北更將首次進入中東杜拜參加杜拜設計節(Design Days Dubai),展出結合在地材質與傳統工藝,又具有當代思維的台灣設計師作品,讓阿拉伯國家驚豔!

北市文化局表示,大多數國際人士對於「台灣製造」的印象仍停留在科技產品,這次台北市參展題目為「『新工藝』—台灣當代工藝技術蛻變」,帶來台灣設計精神。設計師王俊隆利用大理石切割的工藝技巧,將老舊的紅磚牆重新切割拋光製成的器皿;設計師周育潤與工藝師蘇素任合作製造的泡泡椅,以模組化的竹編元素創造出具永續性的當代沙發,將傳統竹編技藝變成一套現代家具。

周育潤也將在三月十八日下午四時卅分,在杜拜舉辦「Bubble craft」竹編工作坊,向杜拜當地的設計師與學生介紹用竹編技法方式編織珍珠帶成為色彩繽紛的球體,將傳統工藝呈現新鮮有趣的樣貌。

※ 相關報導:

* 文化部:組合文創業登陸
http://udn.com/news/story/7333/746930

新任文化部長洪孟表示,台灣市場太小,「走出去」是產業必然趨勢,業者赴大陸發展,過去沒有一個專責調研的部門,而是委託台灣經濟研究院做相關研究,文化部正在調整相關工作,希望利用短短一年多的任期,做好「組合」文創產業的責任。

* 北市交音樂廳 擬落腳花博公園
http://udn.com/news/story/7323/746582

台北市立交響樂團苦尋音樂廳多年,15年來考慮榮星花園、基河路底、忠孝西路市議會舊址、花博遠東流行館等地,卻一再翻案,讓樂迷大失所望。文化局擬在花博公園內擇地重建,打造國際規模音樂廳。

文化局長倪重華證實此消息,下周將與產發、都發局等協調相關事宜,尚未定案。



◆ 芝加哥文青LOOK 凌波兒畫給你看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306000481-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3月06日 吳垠慧/台北報導

台灣的文青戴粗框眼鏡、穿緊身褲和Converse、喜愛具手感事物和讀村上春樹,那麼美國芝加哥的文青又是什麼樣的LOOK?來自芝加哥的藝術家凌.波兒(Rine Boyer)將她周遭的文青朋友們一一入列成畫中主角,透過繪畫訴說芝加哥的文青文化及友人們的生活故事。

藍騎士藝術空間現正舉辦凌.波兒個展「那個年代」,展出16件全新系列描繪芝加哥文青族群的生活景象,她本人首度應邀來台。凌.波兒1982年生,長期關注被稱為「美國新文青」(Hipster)的次文化現象。

凌.波兒解釋「美國新文青」有幾項特徵,男生愛戴圓頂帽子、粗框眼鏡,留鬍子、穿V領衣和緊身牛仔褲,女生偏好復古風格、二手衣物且愛混搭,「喜歡騎腳踏車,自己種菜、還有人養雞,一定要有啤酒或威士忌,紅酒太時髦了」,她說新文青與嬉皮的不同在於,後者搬到鄉村居住,新文青則住在城市中,營造具自然生態的生活環境,「大概一半的人是素食主義者」。

雖然新文青也喜歡滑手機,但生活上不可缺少打字機、卡帶、底片相機等老東西。作品《Evening BBQ》記錄文青們的夜生活,衣物上的花紋出現熱狗、番茄醬、烤爐、啤酒等美國大眾文化符號,緬懷過去美好年代。

不過,可別認為每個人都樂於被貼上「美國新文青」標籤,凌.波兒說,「新文青多半有自己的主張,自認喜歡做別人沒做過的事,若被貼上文青標籤,行為就會被人意料到,就不酷了。」

★中時電子報關心您:喝酒過量,有礙健康!



◆ 藍晒圖文創新生 發行明信片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60503

自由 2015-03-06

〔記者黃欣柏/台南報導〕位於台南市海安路的街景藝術「藍晒圖」,不僅是台南人的共同回憶,也是許多遊客到台南必訪的景點之一,去年市府將舊的藍晒圖塗銷,另尋地點打造全新3D版藍晒圖,預計今年夏天更將結合文創園區形式重生,文化局從本月起也將展開一系列開幕暖身活動。

舊的藍晒圖在去年二月間被市府塗銷,當時引起不少市民反彈,不過其實市府文化局早有準備,在國有財產署、台南監獄及台南地方法院等單位居中斡旋,去年底讓藍晒圖在西門路新光三越對面的舊司法宿舍重生,還改頭換面變成3D款式。

除了藍晒圖的重生,文化局還將這整片土地規劃為「台南藍晒圖文創園區」,目前已經完成文創業者招標,預計今夏就將正式開園。

為了儘快讓藍晒圖文創園區成為台南在地生活的一部分,文化局表示,即日起到七月底將與統一超商合作推出「蒐集藍晒」活動,只要在全市指定的統一超商購買兩杯咖啡,就可獲得每月各一款的「藍晒圖紀念明信片」。

文化局透露,民眾只要蒐集完七款不同明信片,在藍晒圖文創園區開幕後還可以兌換結合一卡通功能的「藍晒圖文創園區會員卡」,希望透過一系列的創意暖身活動,吸引更多市民朋友聚焦藍晒圖的重生。

fsj 提到...

回味王宣一 詹宏志要學愛妻招牌菜
http://udn.com/news/story/7314/749331

聯合報 記者吳雨潔、陳宛茜/台北報導 2015-03-07

咖啡、糕點,搭配著作家王宣一生前愛的音樂,溫馨氣氛稀釋了傷痛。這是PC Home創辦人詹宏志為日前驟逝的妻子王宣一,所辦的最後一場派對。

「宣一的最後派對」顛覆了傳統的追思會,現場提供她生前愛的咖啡、老茶、伍仁酥跟狀元餅,讓大家像參加派對般隨意吃喝。會後並延續詹家的習慣,送一份親手做的禮物答謝朋友到訪,由詹宏志親選親烘的咖啡豆。詹宏志說,這是好客的王宣一會喜歡的方式,他相信她不要在冰冷的殯儀館與朋友道別。

王宣一上月十五日在義大利驟逝。他說,「宣一向來懂得離去,一分鐘就完成的事,只是早了廿年。」事後,他收到好友張大春的簡訊,提醒「我們別斷了聯繫」。詹宏志感傷地說,「不是我要斷了聯繫,而是我的聯繫斷了」。

詹宏志表示,自己不擅長與人相處,妻子是他對世界的聯繫,更是他對世界的理解;相較於妻子的陽光熱情,他顯得「黑暗陰險」,「如果我勉強關心我的朋友,也是受她影響的緣故」。

兩人結婚將滿卅五周年,依賴在這兩周逐漸明顯,最近打點後事與生活,詹宏志才發現自己連出門要穿什麼都無能為力。

詹宏志對王宣一關心朋友的方式嘖嘖稱奇,但未來對朋友的關心由他延續,包括學著做她招牌的紅燒牛肉。他提到,王宣一曾答應很多人到家裡吃飯,他會想辦法把承諾做到,哪怕要動用到小巨蛋當場地也會完成。

曾與王宣一一起到非洲、土耳其等地旅行的中國廣播公司董事長趙少康說,她過世前兩個小時,彼此還傳了訊息。她出國前送來詹朴設計的睡衣,已成為他的遺憾;穿了難過、不穿又辜負了她的心意。

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說,王宣一是亞都麗緻的中餐顧問,韓良露是西餐顧問,兩人相繼離開,他損失最大。作為一個朋友,他說,王宣一能瀟灑離開是祝福。

今天的追思會現場約三百人出席,包括文化部前部長龍應台、台北市文化局局長倪重華、作家馮光遠、歌手羅大佑等。追思會以詹朴上月參加倫敦時裝周的最後兩首走秀曲開場,親友輪流上台分享,最後由詹宏志致謝辭。

※ 相關報導:

* 韓良露:人生無常 珍惜日常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307000408-260115

日前病逝的作家韓良露,昨(6日)開放靈堂供朋友上香悼念,由於韓良露曾交代,凡事低調,儀式簡單,沒有公祭,拒絕受訪,因此其家人3天前成立邀請對象不到150人的「給良露上柱香或對她說句話」臉書專頁,通知好友前往祭拜。

韓良露生前曾於1月14日接受李文儀主持的中天新聞《名人牀頭書》專訪,這是她生前最後一場公開訪問,最後留下「人生無常,珍惜日常」的話 ,中天新聞今天下午2點30分重播。



◆ 百件藍染手作 竹市鐵道藝術村開展
http://udn.com/news/story/7324/748856

聯合報 記者李青霖/新竹報導 2015-03-07

研究藍染工藝10年的謝后蘭與張慧貞老師,將多年研發成果在新竹市鐵道藝術村展出,上百項服裝、圍巾、手提包、手機套等作品,將藍染藝術表現淋漓盡致。

她們在國立聯合大學客家學院文化觀光產業系任教,也都是客家子弟,謝后蘭說,藍染是東方特有的民間藝術,在客家族群常見,是相當實用的技藝。

因為喜歡藍染傳統技藝,她們於2006年成立「凝藍工坊」,希望這項傳統技藝可傳承延續。

謝后蘭說,藍染可細分為植物藍靛染(絞染)、型染、蠟染、植物繪染、植物槌染及縫紉等六種技法,她和張慧貞因為喜愛,還攻讀研究所鑽研藍染歷史與技藝,教學並潛心鑽研新創技法。

張慧貞說,藍染已從早年素色染布演變到現代講求構圖設計與紋飾,呈現新創意,愈深入愈覺其中頗多奧妙。

這回展出作品以絞染、型染、蠟染等技法為主,透過創意,將傳統技藝蛻變成時尚新品,有服裝、圍巾、手提包、手機套、鑰匙圈等,多元豐富。

展期到4月26日,3月21日、28日下午2點到5點在鐵道藝術村辦「藍染小方巾」及「藍染筷套」DIY手作推廣課程,每場每人材料費250元,採預約報名,電話(03)5628933。

※ 相關報導:

* 潑彩台灣山林 韓訓成屏中開展
http://udn.com/news/story/7013/744226

人稱「潑彩行者」的藝術家韓訓成,以潑彩技巧記錄台灣山林,昨天在屏東高中舉辦個展,展出4年內的作品開放社區民眾欣賞。

喜愛大自然的韓訓成表示,從民國79年到89年間跑遍台灣寫生,發現台灣山林有光彩亮麗、溫潤多濕、物種多樣、山林分明等特色,潑彩呈現的色調正好符合台灣特色,因此養成潑彩風格。



◆ 鐵匠迷上木雕 刻心經刻到轉行
http://udn.com/news/story/7322/748857

聯合報 記者陳沛佑/屏東報導 2015-03-07

58歲的劉錦城過去原本是鐵工,喜愛心經的他有天突發奇想,用簡單一把美工刀刻心經,由此引發他的木工興趣。他因而轉行,改用一雙巧手、一把美工刀,將老舊家具重新雕刻,濃濃復古風贏得許多顧客的肯定。

劉錦城說,45歲時遇到位大師送他心經字帖,他不僅想抄,更找了塊木板,用美工刀一字一句刻出心經268個字。刻完心經後,他決定放棄穩定的鐵工工作,四處尋找老家具將它們重新整理、雕刻後再售出,開創新的骨董家具市場。

劉錦城說,他從未學過木工,一切都靠自己摸索。以前從事鐵工期間,每月還有至少3萬元的穩定薪水,決定改行時一度少了收入。

因為還要養小孩,初期壓力很大。但因他非常熱愛木工,加上有朋友幫助,窮了幾個月後,作品不僅一個個賣出去,收入也翻倍。

劉錦城說,當初刻心經,用的是美工刀,現在也是用美工刀,他給自己取名為「半把刀」。他說,中年轉業真的要憑「愛」,他自我要求,不滿意的作品絕不出售,賣出的每件作品,都是他用心創作的珍貴藝術品。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陶板畫立體 畫中主角會轉頭
http://udn.com/news/story/7013/748883

陶板畫家許丹麗目前在三峽歷史文物館舉辦個展,作品融合油畫、國畫及水彩等技法,畫作表面立體,若觀眾嘗試從不同角度觀察同一幅畫,畫中主角彷彿會轉頭對望,別有不同互動感。

....許丹麗「陶情綿綿畫寶島」上月26日起在三峽歷史文物館1樓展出,位於三峽區公所斜對面,展期截至3月22日止,民眾若至老街旅遊,可把握機會順道前往欣賞。



◆ 獨立出版業 單兵突圍主流趣味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307000968-260301

旺報 2015年03月07日 記者李怡芸/專題報導

由台灣獨立出版人打造、結合兩岸三地獨立出版社參與的「讀字去旅行」系列,在台北國際書展已是第5年登場,一人出版社負責人劉霽打趣:「如果每一個獨立出版人都是歌手,那麼台北國際書展勢必就是我們的小巨蛋了。」「逗點文創結社」社長陳夏民也說:「這是台灣獨立出版的黃金年代。」事實上,一股私讀勢力正在自媒體時代舔舐著兩岸三地出版主流市場乾燥而開裂的罅隙。

當兩岸三地的主流出版更集中的向「好賣」的暢銷書靠攏,而在形式上脫離體制和機構,在內容上更偏重個性和特色,在關係上更親近作者與讀者的獨立出版,近年已逐漸成為主流之外,另一種與這個世界對話的方式。除了台灣「讀字去旅行」自2011年首次參與台北國際書展,2005年香港的阿麥書房便聯合了阿蟲專門店、Hbitus、邊度有書等幾家書店,舉辦了一場展示香港及澳門獨立出版品的書展。

作品展現鮮明創意

大陸獨立出版登上舞台的歷史里程碑則在2012年,9月北京國際設計周出現「本能Paper-Instinct」獨立出版展,11月在廣州白雲區廣東時代美術館亦舉行了「獨立之光:2012廣州獨立出版物展」,緊接著2013年初,北京圖書訂貨會上出現專事藝術書籍與醫學書籍的「Buclas榔布克獨立出版」參展。獨立出版近年在兩岸三地可謂百花齊放,生機勃勃。

「把書當文創商品,把個人出版當成興趣經營可說是去年的新興現象。」陳夏民指出,去年在台灣獨立書店、創意市集愈來愈多的大環境氣氛下,一部分解決了過去小出版社無通路鋪貨的阻礙,且投入獨立出版的年輕人,如藝術創作者陳昭淵、設計師彭星凱等,因為一人能包辦編校、版面和裝幀設計,作品展現更鮮明的創意。

在陳夏民看來,只要提供個人出版品陳列、交流的平台,「先把量做大」,接下來這些出版人自然會從競爭、比較中發展出禁得起市場檢驗的作品,在傳達獨立精神的同時,並不意味小眾趣味和大眾趣味絕然對立,而是有機會受大眾欣賞而走上主流通路,藉以發出更大的能量。

提供新的資訊思想

在大陸的獨立出版者和港、台相同,擁有極強的「單兵作戰能力」以控制成本,解決錢荒、人荒的問題,而棘手的通路問題,網路恰好為小眾趣味的傳播提供了平台,使得近年「香蕉魚」、「聯邦走馬」等獨立出版社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

「獨立出版才能在高度統一、集中化的出版傳播格局中,提供一種新的資訊和思想來源。」大陸「聯邦走馬」負責人惡鳥如是說。儘管在大陸獨立出版幾乎與「地下出版」、「非法出版」劃上等號,但他仍認為在自媒體時代,淘寶、微博、微信、微店,成為「屌絲」文青自辦刊物而且找到讀者的便利方式,「很公平,你內容夠好,夠堅持,就一定能找到身邊跟你一樣的人群。」

★中時電子報關心您:喝酒過量,有礙健康!

fsj 提到...

文創園區周邊房租飆 逼走藝文團體
http://udn.com/news/story/7014/750910

聯合報 記者陳宛茜/專題報導 2015-03-08

位於松山文創園區旁的卡米地喜劇俱樂部,因房租高漲三倍,月底決定歇業。該俱樂部成軍八年,是台灣唯一提供脫口秀、喜感短劇演出的表演空間,培養出「魚蹦興業」、「給我報報」等多個本土表演團隊。鄰近文創園區未蒙其利,反受其害。

卡米地節目總監張碩修表示,松山文創園區這兩年崛起,假日人潮洶湧,周遭房租暴漲,只有餐廳與商店能生存。卡米地觀眾雖成長,卻不敵租金暴漲速度。而松山園區內沒固定表演場地、每次演出得花大錢搭舞台,卡米地也無力負擔,只能黯然熄燈。

華山文創園區還是「華山藝文特區」時,藝文空間林立,包括貓頭鷹圖書館、陳明章音樂館等,以及政府補助小劇場、前衛藝術進駐展演的烏梅酒廠。藝文特區轉型為文創園區後租金飆漲,藝文團體無法負擔全部消失。紀錄片導演連馬克去年拍攝「仗藝之言」,記錄這段「文創產業園區趕走藝文產業」的過程。

這凸顯台灣文創園區荒謬的處境。華山、松山被視為「成功」的文創園區,裡頭盡是餐廳、咖啡館與精品商店,卻跟「文創產業」沒多大關係。這些「消費型產業」成功將廢墟變成「百貨公司」,卻趕走真正需要政府扶植的文創產業。

本世紀風行的「文創產業園區」,是指政府以閒置空間扶植需要扶植的文創產業,以廉價租金提供工作室或展演場地。成功的文創產業園區,多半具有「商業空間」和「育成空間」兩大部分,以商業空間聚焦人潮,再將人潮帶到廉價工作室或展演空間聚集的育成空間,以此扶植文創產業。華山和松山卻只重商業空間,育成空間全部消失。

華山經營者、台灣文創董事長王榮文坦言,華山與其說是「文創產業」園區,不如說是「消費體驗」或「文化觀光」園區。他表示,問題出在政策。當初政府將華山ROT(民間向政府租賃舊建築重建營運)給台灣文創經營時,契約條件並未給予業者空間補助文創產業。華山位於市中心,不低租金加上改造舊建築的費用,只有租給餐廳、商店才能打平成本。

華山虧損多年,這兩年才打平成本。王榮文表示,今年他將華山定位為「育成年」,將逐步釋出兩百坪作為育成空間。

負責經營松山文創園區的台北市文化局長倪重華表示,松山最近已釋出空間給予劇團排練。他剛接手松山,對「文創園區」的走向會有全盤與全新的規畫,「請大家期待」。

※ 相關報導:

* 國外作法 文創園區育成與商業並重
http://udn.com/news/story/7014/750912

華山、松山兩大文創園區,被外界批評為「商業氣息太重」。然而「商業化」對於文創園區並非原罪,反而是扶植文創產業的重要力量。國外成功的文創園區,皆是「育成」與「商業」並重。

卡米地節目總監張碩修表示,以澳洲雪梨工廠劇場(Factory Theatre)為例,政府將鄰近的兩間廢棄工廠,一間改造為商店、餐廳林立的商業空間,一間改造為廉租提供劇團表演的育成空間。兩者相輔相成,商業空間吸引的人潮輻射到育成空間,為劇團培養觀眾。

即使在商業至上的香港,也懂得在商業空間中保留育成空間。位於中環黃金地段的藝穗會,前身是牛奶公司倉庫。改造為文創空間後,建築裡有酒吧、餐廳,也有小型劇場與藝廊。



◆ 直言集/只想開發 卸下「文創」招牌吧
http://udn.com/news/story/7014/750913

聯合報 本報記者陳宛茜 2015-03-08

甫過世的建築學者漢寶德,曾說台灣的文創業者多是「小聰明」,只懂得把古蹟變成咖啡館、餐廳。松山、華山兩大文創園區都是「古蹟變咖啡館」的例子。究其原因,一開始政府就沒把心力放在文創產業,而是要開發土地「變廢墟為黃金」。

「誠品行旅」日前在松山文創園區內的台北文創大樓開幕,每晚要價上萬,遭議員質疑高檔旅館竟可以文創之名進駐文創大樓。然而台北文創大樓採BOT,請來普立茲克獎得主伊東豊雄設計,造價六十多億元全由業者埋單。

即使租金低廉,業者仍需負擔高額造價,將成本轉攤給進駐者,財力薄弱的文創產業怎能負擔?

華山文創園區亦是如此。華山由位於市中心的老酒廠改建,空間大整修費用高、土地價值也高,租金、營運費用不低。政府若無補助方案,有潛力無財力的文創產業那租得起?

台灣對文創產業的定義「包山包海」,旅館、餐廳可自稱「文創旅館」、「文創餐廳」,電信業可說屬於「數位內容產業」。這些有財力的「文創產業」進駐文創園區皆不違法,只能說「社會觀感不佳」。但是,這些已有一片天的文創產業,為什麼還需要政府以「文創產業園區」扶植?

回到原點,政府的經費有限,只能夠以BOT、ROT等方式,請民間業者投資開發文創園區。但如果只是要扶植文創產業,為什麼需要請國際建築大師在黃金地段蓋高級大樓?為什麼不能簡單修繕舊建築,讓中小型文創產業可以低廉租金進駐?

從投資或促進消費、觀光的角度來看,松山與華山這兩個園區是成功的,但它違背了國人對「文創產業園區」的定義與期待。若能把「文創產業園區」的招牌拆下,或許不會惹出這許多爭議。

fsj 提到...

264封情書 鍾肇政譜寫台灣「少年維特」
http://udn.com/news/story/7009/750713

聯合報 記者呂筱蟬/龍潭報導 2015-03-08

「客家國寶」鍾肇政將70年前寫下的264封情書,集結成《苦雨戀春風》,這本堪稱台灣版「少年維特的煩惱」新書,昨天選在龍潭區的客家文化館舉辦發表會,鍾肇政並將日文情書手稿全數捐給桃市府。

市長鄭文燦代表接受時表示,為鼓勵台灣文學創作,計畫成立鍾肇政文學園區,另設立鍾肇政台灣文學獎。同時感謝鍾肇政捐出當年的手稿,真跡可永久保存,也可讓後代可以了解當年著作的時空背景及內心世界。

鍾肇政年輕時不畏壓力鼓勵客家人參與社會運動,也提到「新个客家人」概念,影響客家族群自覺和民主參與。《苦雨戀春風》原文以典雅優美日文寫成,並由張良澤博士翻譯成中文,內容敘述1946至1948年期間,台灣社會充滿騷動、血腥及恐怖,雖然人心惶惶不安,但熱血澎湃的青年仍對愛情擁有夢幻般的憧憬。

鄭文燦表示,這本書的出版必然成為台灣文學史上不朽之作,甚至進軍世界文壇,為台灣文學揚眉吐氣。

※ 相關報導:

* 陳雨航淡寫日子的風景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308000649-260115

作家、資深編輯陳雨航退休多年後,2012年出版小說《小鎮生活指南》重回寫作行列,現推出生平第一本散文集《日子的風景》,從桌上小食到旅行風景,疏淡筆調寫生活景物,宛如他喜愛的導演小津安二郎的風格,平凡中見滋味。

出版界稱「航叔」的陳雨航,為人溫和儒雅,雖然他總稱已離開這行很久,但談到新書又忍不住從編輯聊起,「以往要是我編這樣的文集,要怎麼勸作家維持同一主題、去除不要的部分,得看對方接不接受,有的人…」想追問細節,他就一抹笑容帶過:「我也曾經想寫編輯和作家的事,但像是消費人家,就算了。」

* 陸當紅作家作品 震撼登台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308000724-260301

近來大陸最當紅的兩位作家,一位是以《從你的全世界路過》暢銷近300萬冊的張嘉佳,一位是一夕爆紅的腦癱詩人余秀華,兩人作品近日均被台灣出版社相中推出繁體版。雖挾大陸熱銷的聲勢來台,但台灣出版人也坦言:「兩岸讀者口味一定不一樣。」兩人作品在台潛力仍被看好,共同之處在於對台灣現有的敘事方式帶來震動。

* 迷人特務 間諜世界浪漫或嚴肅?
http://udn.com/news/story/6947/742591

英國小說家伊恩佛萊明(Ian Fleming)創造了007詹姆士龐德(James Bond)這名超級英雄,拜此之賜,讓特務(間諜)成為大眾最有好感、最羡慕的工作之一,也開啟了日後博大精深的間諜文學、動漫、影視創作世界。改編自動漫、農曆新年期間在台灣上映的《金牌特務》(Kingsman:The Secret Service),即是向這個偉大創作傳統致敬的電影之一。



◆ 波將:台漫可走出自己風格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308000653-260115

中國時報 2015年03月08日 郭佳容/專訪

安古蘭漫畫節藝術總監波將(Stephane Beaujean)日前來台訪問,他指出,不管在台灣或法國,漫畫都受到日本漫畫影響,但台灣在地題材很豐富、有趣,雖然作品還不夠多,卻形塑出代表台灣文化的作品。

39歲的波將是漫畫編輯、漫畫評論家,2012年起擔任安古蘭藝術總監之一,他曾攻讀法國比較文學博士,2007年他從一位愛好漫畫者,開始經營兩家漫畫二手書店,並為一些文化雜誌如《Les Inrockuptibles》、《Trois Couleurs》撰寫漫畫評論,目前擔任漫畫季刊雜誌《Kaboom》總編輯。

最新一期《Kaboom》雜誌以「孤兒」為主題,波將說,「孤兒是普世卻又相當特別的主題,我希望藉由訪談讓讀者經歷一趟旅程,且藉由漫畫家與漫畫家的對談,激盪出特別的火花,使讀者更了解漫畫家和作品產出的過程。」

波將認為,「99%的漫畫評論家替讀者過濾、分類、挑選漫畫作品,可是我期許自己成為少數的1%,能夠從整體的視野觀看,挑選對世界有意義的作品。」

波將指出,台灣若想舉辦像安古蘭這樣的漫畫節,還需要10年的經驗累積,可先邀集專業編輯和出版社,1~2年一次舉辦為期2天的小型展覽,以累積更多數量的作品,「台灣的漫畫和日漫有很多連結,也深受日本漫畫影響,然而最重要的是走出自己的路,呈現獨特的台灣文化。」

※ 相關報導:

* 戴面具到宜蘭 印度「查烏舞」熱演
http://udn.com/news/story/7012/662915

巨大的面具和華麗的頭飾,是印度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查烏舞」最大的特色,印度俏加查烏舞蹈學院應邀來台,今、明兩天將在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示範演出,昨天與蘭陽舞蹈團等舞蹈團體交流,與會者紛紛感受到印度傳統民俗舞蹈的獨特魅力與異國風情。

* 向蕭泰然致意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308000651-260115

台灣國寶級作曲家、鋼琴家兼指揮家蕭泰然,上月24日病逝美國洛杉磯,昨天由蕭泰然文教基金會主辦、東門長老教會協辦的蕭泰然追思禮拜,聚集約150名音樂與教會界朋友致哀。

包括國內知名音樂家蘇顯達、葉綠娜、歌手許景淳等人都出席獻唱,另外前總統李登輝與總統馬英九都致送花籃致意,現場氣氛莊嚴、肅穆。

fsj 提到...

睽違10年 鐘樓怪人4月來台(節錄)
http://udn.com/news/story/7012/753171

聯合晚報 記者邱瓊平/台北報導 2015-03-09

「鐘樓怪人」被譽為史上最賣座的法文音樂劇,在全球演出超過4000場、吸引730萬人次觀賞,連續七度榮登金氏世界紀錄。睽違十年,鐘樓怪人音樂劇經典法文版再次巡演來台,4月17日至26日在國父紀念館演出12場,要帶給觀眾最經典的法式浪漫情懷。

鐘樓怪人音樂劇改編自法國文豪雨果1831年發表的小說,以15世紀巴黎聖母院教堂為背景,描述女主角吉卜賽女郎艾斯梅拉達、副主教弗侯洛、敲鐘人科西莫多、侍衛隊長菲比斯、吟唱詩人葛林果力,五位不同階層角色交織出的愛恨衝突。此劇在巴黎曾創下連演126場的成績,巡迴全球也獲好評。

※ 相關報導:



◆ 楊乾鐘逝世16周年 美學館開幕
http://udn.com/news/story/7043/752271

聯合報 記者林縉明/宜蘭報導 2015-03-09

宜蘭縣美術先驅楊乾鐘逝世16周年,楊乾鐘的兒女及子弟兵為緬懷他對教育及藝文貢獻,與宜蘭縣文化局合作,在頭城老街設置楊乾鐘美學館,以老街景色為主題,展出數10幅畫作,昨天開幕,每周末免費開放參觀。

楊乾鐘是宜蘭縣藝文界重要推手,美學名師藍榮賢、汪英德、李富雄都是楊乾鐘教導出的子弟兵。由於今天是楊乾鐘老師90誕辰紀念日,美學館提前一天開幕,別具意義。

楊乾鐘美學館由兒子楊樹仁擔任策展人,楊樹仁表示,父親遺作都是當初觀察到的街景或生活情形,因不想觸景傷情,已經塵封在倉庫10多年,由於宜蘭縣美術史把父親事蹟遺漏,不少學生為老師叫屈,鼓勵他整理畫作、畫冊與辦畫展,讓他因此踏入文藝界。

楊樹仁說,在整理資料與街頭探訪時,除了發現父親過往事蹟外,無意間也串連起頭城鎮的文化脈絡,包括盧攢祥、李榮春、康灩泉等四大文藝家族,未來會以頭城老街為中心,發展成文藝復興基地。

館內設有模擬楊乾鐘創作空間,牆面擺放漁夫、頭城老街、楊乾鐘自畫像等,首期以楊乾鐘作品為主,後續會陸續引進其門生作品,即日起每周六日上午9點至下午5點開放參觀。

楊乾鐘小檔案

楊乾鐘是台北師範學校第一屆第一名畢業生,光復後受邀到頭城初中就職,任教一年後考上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由於成績優異,校方原本希望他留在師大教學,他選擇回鄉,把藝術引進宜蘭,造就不少傑出後輩,像是周澄、藍榮賢、阮義忠等人都曾接受指導。

西元1961年起連續10件作品入選日本光陽美展,連續5年在上野公園、東京都美術館、正二階廳展出,榮獲特別獎,成為永久會員,逝世後留下百幅作品,呈現出40、50年代蘭陽風情。資料來源/楊樹仁 記者林縉明/整理

※ 相關報導:

* 在嘉看得到 50藝術家揮灑富貴綢
http://udn.com/news/story/7043/752165

發跡台中的「國際彩墨畫家聯盟」,10多年來,運用與選舉旗幟相同的富貴綢軟布創作,由於材質軟卻不易破,利於傑出藝術家發揮巧思,從事作畫、縫製、版畫刻印等作品,首度來到嘉義市,本月29日前,將在鐵道藝術村4號倉庫展出。

策展人嘉義大學視覺藝術系副教授謝其昌說,國際彩墨畫家聯盟每年訂定一個主題,例如「鞋子」、「面具」、「扇子」等,寄送畫布給國內外藝術家,每次收到成品都驚喜萬分,同一題目就有各種手法,首度集結50多位藝術家作品在嘉義一次精彩呈現。



◆ 蔥油餅小販 練就金工巧手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309000440-260107

中國時報 2015年03月09日 黃筱珮/竹市報導

「我還有夢!」年已半百、54歲吳鐵花曾為了生計,在桃園賣蔥油餅維生,因職業傷害,醫生勸他換工作,他參加職訓學習製作珠寶,媽媽笑他「不可能啦,那種細工,你嘸適合!」他不服輸,硬是拿到結業證書還有獎狀;在老師鼓勵下,考取新竹教育大學藝設系研究所,希望未來有能力開珠寶公司,兼做公益。

吳鐵花外表粗獷,很難把他跟「珠寶金工」聯想在一起,不過吳鐵花的作品卻很細緻,擅長以金和銀打造成華美珠寶及藝術品,不論是黃金打薄成嬌豔玫瑰花,精巧的石磨墜飾、稻浪意象的項鍊,或是銀製浪漫花束,都難不倒他。

吳鐵花專科主攻食品衛生科,畢業後曾賣過紅豆餅、蔥油餅維生,以為人生就這樣了,沒想到因為每天搬重物加上久站,竟導致椎間盤突出、軟骨破裂,腰椎外留下長長開刀痕跡,醫生建議他轉業。

當時年近40的他覺得很徬徨,考量醫生建議他做靜態工作,他參加金銀珠寶飾品加工製作職訓班,媽媽笑他「你粗魯人,這種細工你不可能啦」,他不服輸,認真上了半年課,拿了全勤獎還有全班第1名的獎狀,意外闖進珠寶金工的世界。

2009年他以47歲之齡進入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在職專班就讀,吳鐵花說,當時展出的作品「幸福聾瞎」曾有人出價百萬要跟他購買收藏,他覺得作品還不夠好,不好意思高價賣人於是作罷。

前年,他在竹教大藝設系教授蕭銘芚鼓勵下報考該系研究所,如今已是過半百之齡,仍不斷學習、創作,他希望有一天能成立藝術珠寶公司,還發願成立基金會幫助弱勢小孩。

※ 相關報導:

* 中年重拾畫筆 邱玲瓊「面俱」繪無奈
http://udn.com/news/story/7013/752248

57歲的邱玲瓊從小就對繪畫有興趣,喜歡拿筆塗鴉,但父親認為作畫沒前途極力反對,甚至把畫筆折斷,讓她相當受挫;中年透過孩子與丈夫鼓勵,重拾畫筆學習,在中市經營藝廊,作品也在各大中心展出,日前更獲萬和宮美展首獎,她現正在港區藝術中心舉辦「心靈藝象畫展」,展出45幅畫,至4月4日止。



◆ 首屆聯合文創盛宴 周六登場
http://udn.com/news/story/7014/752617

聯合報 台北訊 2015-03-09

聯合報系第一屆聯合文創設計獎頒獎典禮暨文創設計論壇,十四日在台北文創六樓多功能會議廳舉行。聯合文創設計論壇與udn talks聯合大講堂合作,邀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主任許耿修,名設計師謝榮雅、王艾莉,分享文創設計經驗,並與主持人「夢想學校」創辦人王文華探討產業現況及未來發展;聯合文創設計獎優勝者將分享得獎作品設計心得。

許耿修秉持「與其補助,不如讓工藝家看見未來」的想法,致力推動設計品牌「Yii」,媒合傳統工藝家的技法和年輕設計師創意,一同開發當代時尚,以及符合現代生活的產品。他將分享傳統工藝如何與時尚擦出火花,登上世界舞台的案例。

謝榮雅投入設計產業廿多年,囊括德國紅點Reddot、iF、美國IDEA 、日本G-mark等逾百座國際大獎,其中包括九座金獎,是全球獲得最多國際設計大獎的華人設計師。謝榮雅鏈結台灣產業製造能量與世界級技術材料,開創傳統產業品牌化轉型契機,致力「打造華人設計品牌」,發揮國際影響力。他將告訴大家,如何從設計開始,把奇想變生意。

王艾莉常受邀參與米蘭傢俱展、北京今日美術館、以色列霍龍設計博物館、上海美術館、倫敦設計師周等國際設計大展。她的作品常利用設計來探究各種社會現象,透過觀察來研究被社會埋沒或遺忘的議題,帶有濃厚的黑色幽默與自我諷刺。她將分享「做自己的設計」點點滴滴。

聯合文創設計獎頒獎典禮暨文創設計論壇,網路免費報名到三月十三日止。三月十四日到三月廿九日,聯合文創設計獎獲獎作品在台北松山文創園區「聯合文創設計展-無至無限」展出,免費參觀。

●論壇網路報名、聯合文創設計展資訊,見網站:http://designaward.udn.com

※ 相關報導:

* 《波娃戀人》重現世紀戀情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309000401-260115

西蒙波娃與沙特的永恆之戀廣為人知,中間卻穿插多名其他情人,沙特曾有多個情婦,波娃與美國作家艾格林(Nelson Algren)的戀情則轟動綿長。傳記作家依蘭‧凡(Irene Frain)取材真實,創作小說《波娃戀人》重現這段世紀戀情。

fsj 提到...

台日韓跨國接力 拼布展見巧思
http://udn.com/news/story/7043/756980

聯合報 記者施鴻基/台東報導 2015-03-11

台灣藝術研究會近年在全台推廣拼布藝術,昨天起到29日在台東生活美學館展出31件作品,不但有集33人共同創作作品,更首度跨國合作,和日本、韓國拼布藝術者合力創作。

台東生活美學館表示,這次的「藝術拼布地平線展」由台南生活美學館推薦展出,有來自全台39名藝術拼布者作品,也包括藝術拼布研究會與日本、韓國拼布團體合作達3年之久的「Round Robin Quilt三國聯合創作計畫」,這些創作者以航空郵運方式接力完成,每幅作品集3國3人巧思完成,相當特別。

國際巡迴創作後,最後再回到原始創作者手上,完成壓線、滾邊修整。研究會理事長林幸珍認為,作品經過跨國合作,激盪出令人驚豔的火花,相關布藝術作品為國內首見。

國內徵件部分,共有5幅得獎作品「空心」、「渴盼溫暖」、「幾米的花花世界」、「墜入紅塵 (黑)」、「生命之歌」,展現多采多姿樣貌。另外還有一幅棉被大小、33人共同縫製的集合創作「鹿之島」。

原創設計者林幸珍表示,台灣曾是鹿的天堂,自古以來有「鹿之島」美稱,但因過度獵捕,目前幾乎僅剩人工飼養,所以這次以梅花鹿為主題,透過幾何圖形表現動物神韻,為台灣生態祝福。在創作前,所有人先打出同大小的底圖,再以各自準備的材料創作,卻出乎意料之外的和諧。

※ 相關報導:

* 桃園藝術家銅線編「麻花」 縈繞母子情
http://udn.com/news/story/7324/757221

27歲藝術家馮徑蕪,小時候和外婆、媽媽學習編織漸漸發展成興趣,自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畢業的他,使用銅線編織創作,作品結合光影呈現多變的視覺效果,即日起在中原大學藝術中心舉辦「編光.織影─馮徑蕪個展」,期盼民眾透過參觀,重新省視並觀察生活周遭的人事物。



◆ 善用漂流木 開發文創商品吸睛
http://udn.com/news/story/7043/756984

聯合報 記者尤聰光/台東報導 2015-03-11

位於「全國最美麗的火車站」上方的向陽木工坊,文創作品都是以漂流木為材料,再融合當地排灣族傳統圖騰,有積木、工具箱、收納櫃、花架、珠寶盒及桌椅等,讓許多遊客驚豔,讚嘆原民化腐朽為神奇的天分。

莫拉克風災後,留下上億噸漂流木,為了消化這些木頭,林務局規畫漂流木再生計畫,賦予漂流木、部落活化契機,結合了承德油脂公司、清華網路文教基金會、原愛工坊協會、台灣好基金會等民間企業社團,成立向陽薪傳木工坊。

位在多良火車站上方的向陽木工坊,是將廢校的多良國小校舍作為基地,培訓出超過千名的基礎木工人才;因應工坊的訂單,也創造了在地五百人次的就業機會。

其中,展覽區與展售區所陳列的商品,都是經過師傅及學生的巧思創意,把不起眼的漂流木,創作出精緻的商品,有積木、工具箱、收納櫃、花架、珠寶盒及桌椅等,還有吊飾、紀念品,深受遊客喜愛。

原愛工坊協會經理孫瑞隆表示,木工坊透過善用漂流木,以木製開發文創商品,協助地方原民部落發展具有特色、永續經營的木工產業,更重要是將專業木工技藝傳承下去,促使傳統木工產業轉型,朝文創商品發展,帶動原鄉觀光。



◆ 虛擬藝術村V2.0 歷史影像線上看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61921

自由 2015-03-11

〔記者劉婉君/官田報導〕國立台南藝術大學推出「虛擬藝術村V2.0」,涵蓋九個工作室及中心,透過文字、聲音、影片、圖像等多媒體工具,讓造訪網頁的民眾就像親臨現場,不僅各藝術領域可以線上入門,也有資料庫提供有興趣者進一步研究了解。其中「台灣歷史影像資料庫」,除了展示師生保存、維護珍貴影像的過程,也希望傳達「不要丟棄影片」的觀念給更多民眾。
新增台灣歷史影像資料庫等工作室

南藝大「虛擬藝術村」建置於九年前,校方經過一年多的修訂,加強影音多媒體,最新版的「虛擬藝術村V2.0」近日上線,在原有的民族音樂中心、當代藝術中心、社區所在藝術中心,及改版的台灣及東亞考古文物研究與修護中心、博物館學教育資源中心、文物保護中心外,再新增台灣歷史影像資料庫、南藝光影及音像敘事工場。民眾可從學校網頁進入藝術村,首頁音樂為校長李肇修演奏的巴哈E大調無伴奏小提琴組曲。

資訊處資訊長蔡慶同表示,虛擬藝術村是一個網路影音與公共的藝術教育平台,與一般為了計畫成果發表而設立的平台不同,希望透過文字、聲音、影片、圖像等多媒體工具,以簡單易懂且平易近人的方式,讓每一位瀏覽者就像親臨工作室現場,可以欣賞音樂、影片,了解各藝術領域的知識。各中心也有資料庫設計,讓想要更進一步了解的民眾點閱。

可查詢綠色小組10年間的抗爭紀錄

他說,南藝大教授井迎瑞帶領紀錄所師生與「音像資料保存及展示中心」助理,跑遍全台收集老影片,收集到的影片都是台灣很重要的文化資產,相關成果在「台灣歷史影像資料庫」中可以看到,例如綠色小組針對長達十年的民主風潮,各地抗爭事件的紀錄影像,均有系統式目錄,開放線上查詢。師生也希望藉由保存、維護過程的呈現,讓民眾知道影像的珍貴,希望可以一起和他們保存所有影像資料。

※ 相關報導:

* 30萬買古瓷盤 驚見「微波爐適用」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311001009-260309

南京一名王姓收藏家,在古董店花了6萬元(人民幣,下同)買了一件似碗非碗、似盤非盤,釉色有古樸質感的器皿。之後向同好炫耀時,竟然被發現,底部有「微波爐適用」字樣。王某在面子與裡子盡失的情況下報警,法院卻不受理。

fsj 提到...

油漆工藝術創作展 獨具巧思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312000657-260107

中國時報 2015年03月12日 莊哲權/台東報導

「台東的風是素的」,王金生曾經是油漆工,對藝術創作有分執著,對台東有分熱愛,4年前與妻子搬到台東一處山凹定居,圓了成為台東人的夢,他以回收物品做為裝置藝術的素材,表達對台東這塊土地的珍惜。

從事油漆業,現年60年歲的王金生,是新北市人,40年前騎機車到台東,就愛上這個地方,4年前終於下定決心遠離滾滾紅塵,與妻子搬到台東水往上流山凹處,他花了7個月時間,一磚一瓦,胼手胝足打造自己的房子,每個角落都有這位素人藝術家的巧思,老舊房子成了藝廊。

王金生應台東生活美學館之邀,在生活工坊推出「1個展」,他本人就在展場裡從事創作,每天都會呈現不同的樣貌,不但有些展區「僅限1人參觀」,更強調參觀者就是創作者。

參觀者進入展場前要先獨自經過曲折黑暗的星空小徑,入口擺設1面全身鏡,參觀者猛然撞見自己,出了廊道,迎面就是他花了10幾年收集的小時鐘,堆疊成的牆、柱,上頭寫了文字:「這一堆是你一生時間,你已用多少?還剩多少?」

王金生說,這是他的首次個展,利用回收物進行創作,要傳遞的概念就是「珍惜」,比「環保」更深更廣,「珍惜」包含了人與情感,環境與資源,時間與回憶。

※ 相關報導:

* 讀.書.人專訪/張正:請帶一本看不懂的書回台灣
http://udn.com/news/story/7009/757843

前《四方報》總編輯張正,最近在忙「帶一本看不懂的書回台灣」運動。

讀.書.人團隊好奇「帶一本書」這個運動是如何發起,現況如何?

募集到的書籍,以泰文書、越南書最多

許多東南亞移民移工在台灣奉獻青春血汗,但是當他們走進書店與圖書館,很少能找到適合自己閱讀的書,這促使張正發起這項運動。他希望當台灣民眾到異國旅遊時,能帶一本自己看不懂的書回台灣,募集書,就是對移民移工最直接的一種協助。

活動發起已經一個月,張正說,募集到的書籍,以泰文居冠。除了從泰國回來的「帶書者」最多之外,大前文化與大塊文化一次捐贈了幾箱的泰文書,是使得泰文書籍增加的主因。

現在募集到的書籍,數量已經有一定規模。柬埔寨與緬甸的書,可能是因為旅遊的人較少,書量較少,只有十數本,但泰國、越南、印尼等國的書已經超過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