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4-23

透明的世界

◆ 同志族群就在公司裡 你的職場友善嗎?
http://udn.com/news/story/7314/853221

聯合新聞網 綜合報導 2015-04-22

世界四大審計事務所之一的安永會計師事務所,20日下午舉辦「多元文化與包容座談會」,邀請安永全球公共政策事務副總裁Beth Brooke-Marciniak暢談多元文化對企業的幫助,以及同志友善在企業經營的重要性,因為「你的客戶也可能是同志」。

根據各項統計,同志人口約佔總人口數的4~10%,代表大多公司裡都有同志員工。然而15-43%的同志員工曾在職場經歷過某種形式的歧視和騷擾,8~17%的同志員工曾由於自己的性取向而沒有被聘請或遭解僱。

在職場上,同志身份通常隱晦不可言,無法像異性戀大方展示自己的親密伴侶或家庭生活,也擔心工作或升遷受到影響。根據研究,企業若不提出任何同志友善對策,其生產力會降低15~30%,不單是員工個人的損失,還會影響到合作團隊與整個公司,造成公司的損失。

國內婚姻平權法案尚未過關,民間企業對同性婚姻的認可卻逐漸形成力量。同志人權法案遊說聯盟近年推動「同志友善企業」,目前已獲六家公司響應,日前再傳出台灣本土遊戲業龍頭的遊戲橘子跟進,員工無論異性/同性婚姻享有平等權利,「婚假八日,薪資照給。」

參與同志友善企業的公司必須簽訂兩項宣言,《反歧視宣言》承諾不對LGBT(女同性戀、男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員工及其家屬任何形式的歧視,所有商業行為如招聘、晉升和員工報酬,不以性別認同列入考慮。確保工作環境裡沒有任何形式的騷擾,尊重員工多樣性,擴至所有業務往來者。《同志人權公約》承諾提供LGBT伴侶或配偶與異性戀伴侶或配偶享有同等福利,以及公開展現企業對LGBT社群的支持。

目前已參與同志友善企業的公司為白金科技、flyingV募資平台、宇軒數位、杰徳影音、德臻法律及好孩子國際娛樂。



◆ 弱勢租屋 不止一個「賴伯伯」
http://udn.com/news/story/7339/852642

聯合報 呂秉怡/崔媽媽基金會執行長 黃永達/崔媽媽基金會公 2015-04-22

聯合報在上周六報導,原住在頂樓加蓋的賴伯伯,因住處違建即將在一個月內被拆除,偏偏在如此急迫的搬遷期限內,自己的聽障與高齡又成了找屋的一大障礙而處處被拒,即使有社會局社工陪同,依然很難找到合適的住處。

賴伯伯找屋的消息見報後,幸運地引起外界熱烈回響,十餘位愛心房東紛紛向崔媽媽表示願意讓賴伯伯租住;最後在台北市忠勤里方荷生里長及里幹事協助下,順利在該里落腳新居。

對長期致力弱勢居住扶助的崔媽媽基金會來說,賴伯伯的遭遇絕非個案,而是都會區弱勢共同面臨的租屋困境。這些蝸居社會邊緣的獨居老人、身心障礙者、單親家庭、低收入戶等,因為大眾加諸的刻板印象而飽受租屋市場的排擠與歧視,被拒租、租期未滿被趕走是家常便飯,許多人甚至連看屋都沒有機會,儼然租屋市場中的棄兒。崔媽媽在協助弱勢尋找住處的過程中,也屢屢遭遇上述困難而不盡順利,最後只能因經濟困難及房東不願接納,被迫接受品質窳劣的頂樓加蓋、地下室等簡陋住宅。

雖然賴伯伯的找屋故事總算暫告一段落,卻仍可看出國內租屋市場在多年來畸型發展下,有多麼混亂與缺乏保障。房東基於成見不願租給弱勢固然令人遺憾,然而將心比心,房東對於弱勢入住後會發生的欠租、居住傷亡、破壞房屋、鄰居抱怨等各種擔憂,正反映出我們的租賃法令及政策的欠缺與租賃產業的極度貧弱,根本無法對租屋雙方提供像樣的服務與保障,以協助房東處理可能的各種租屋狀況,並讓房客穩定地找屋租住。

在如此「營養不良」的租屋大環境下,做為社會福祉一環的公共出租住宅(即廣義的社會住宅)理應成為弱勢者居住上的重要防線。然而國內的公共出租住宅卻由於數量過少(占全台住宅總量僅○.○八%)、租金普遍過高,加上政策考量下大多提供給青壯年入住,導致最有租屋需求的其他弱勢者依然不得其門而入,只能在叢林般的、無法好好照顧弱勢的租屋市場中冒險遊蕩。

因此,就應該肩負起社會資源重分配之責的政府來說,提供數量足夠的公共出租住宅正是其無可推卸的任務;此外對於所有公共出租住宅,政府亦應調降租金、保障租期,並取消(至少大幅放寬)入住的年齡限制,別再只保障青壯年住戶。

在崔媽媽陪伴弱勢者走過租屋歷程的多年經驗中,愛心房東經常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台北市政府在二○一四年推出的「空閒住宅政府代租代管計畫」,便是一項募集愛心房東並提供優惠的實驗性政策;提供賴伯伯最後落腳新家的愛心房東,就是來自這項代租代管計畫。歡迎更多願意租給弱勢者的愛心房東一齊加入這項計畫,讓更多弱勢朋友能像賴伯伯一樣,幸運找到一個可安身立命的家!

※ 相關報導:

* 娘家在韓國 請補助得飛回去拿?
http://udn.com/news/story/7324/852376

桃園市民申請生育及育兒津貼,要跑戶政事務所及區公所分別辦理;就連新移民與外配因身障申辦中低收入,都還要「原國籍」父母親財力證明,不僅不便民,更遭市議員們抨擊「為德不卒」。

社會局局長古梓龍表示,生育與育兒津貼經過協商,從5月1日起,在戶政事務所或區公所均可辦理;對於新移民申辦低收入,社會局表示,雖屬個案,但依規外配入住台灣,就比照本國人,以父親為申請人,配偶根本不必提供娘家父母資料。



◆ 不愛養老院 「嬰兒潮」自建退休社區
http://udn.com/news/story/6813/851151

世界日報 編譯黃秀媛/綜合20日電 2015-04-22

愈來愈多嬰兒潮世代不願在企業經營的傳統養老院老去,並著手建立自己的退休社區。

「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周刊說,這些社區有各種形式,從幾個人住在一起,一批人共同成立退休社區,一直到大夥兒住在同一地區彼此照料,包括一起煮食、處理雜事和照顧生病的同伴。

加州沙加緬度東北60哩的內華達市,就有34家人共同成立跨世代共居社區(cohousing community)。設計這個社區的建築師杜瑞特(Charles Durrett)說,共居是一種社會協議,居民彼此認識、照顧和支持。

邦妮‧摩爾(Bonnie Moore)成立另一種共居方式。她2008年離婚後得到一棟五臥房住宅,卻沒有錢養房子,因此開始收單身中年婦女當室友。幾年後她成立黃金女郎連絡網,協助男女尋找共居住所。

摩爾說,她的情況顯然是房東與房客關係,而非刻意成立社區。住在她家的女士相聚時間不多,不過她們試圖每個月至少聚餐一次,出入也會互相問候,與獨居還是不同。

有眾多年老居民的地方,也可能自然形成退休社區。佛羅里達和亞利桑納州等地,就有很多社區規定居民必須至少年滿55歲。這種社區居民仍需建立自己的支援體系,或與朋友自然形成互助體系。

杜瑞特已在美國各地建立50多個共居社區。這種社區的發起人通常成立責任有限公司並號召同好,參與者必須先付房價的大約20%,用以買地、請建築師、共同擬定統一設計,然後各自申請建屋貸款。

共居社區通常有供居民聚會的共同會所,居民經常分擔社區各種所需。建立這種社區還有幾點必須注意:建築設計方面,車庫通常在房子後面,有前廊讓鄰居能夠看到彼此,盡可能減少台階,浴室應有扶手;要有人主持大局;趁還年輕時建立社區,以與同伴建立交情;擬定法規;對群體生活要有委屈求全的準備。

※ 相關報導:

被遺忘的角落

19 則留言:

fsj 提到...

跨省販嬰 孕婦「豬圈」現產現賣
http://udn.com/news/story/7332/856097

世界日報 北京23日電 2015-04-23

公安部近日組織6省份公安機關聯合行動,打掉6個跨省販嬰團夥,解救被販嬰兒64名,抓獲犯罪嫌疑人171人。據悉,此次破獲案件中,嫌疑人為躲避警方調查,把孕婦帶到買方當地生產後直接販賣嬰兒,一些孕婦期間被安排住在豬圈,有些孕婦吸毒致孩子不健康,這一切的幕後黑手竟是72歲老婦。

京華時報報導,河南新鄉一名婦女叫張青,30歲。張青已有一個女兒,一直還想要個兒子。「農村的觀念還是想要兒子。」而她在一次手術時,失去了生育能力。經過中間人介紹,在十幾里外一個村子,與一名孕婦相見。經過商定,張青決定要這個孩子,但前提必須是男孩。沒過幾天,孕婦生了,是男孩,雙方最終以7萬元成交。張青說,丈夫在外打工,一年能掙三、四萬元,買個兒子幾乎花光了積蓄。

然而,好景不長,張青漸漸發現孩子看著像畸形。張青帶著孩子到醫院檢查,被確診患有中重度腦癱。

據新鄉警方表示,涉嫌此案的主要犯罪嫌疑人、72歲高齡的秦雲秀和其兒子、兒媳負責連繫賣主和買主。賣主主要來自四川涼山,秦雲秀結識了一些涼山在新鄉的打工者,通過介紹逐漸接觸上要賣孩子的人。一旦買賣雙方達成一致,秦雲秀就會讓孕婦來新鄉待產,部分孕婦還被帶養豬場暫住。

孕婦的產檢都是秦雲秀來安排的,均是在當地的小診所。嬰兒出生後,秦雲秀從醫生手裡花4000元買出生證明,以協助買家給孩子落戶。販賣一個嬰兒,秦雲秀能賺數千元。

警方表示,被販賣的嬰兒中,女嬰一般賣5萬元,男嬰一般賣7萬元。

新鄉警方此次行動只是公安部統一部署的一部分。除河南外,河北、山西、山東、四川、陝西也同時開始行動。

公安部刑事偵查局副巡視員陳士渠表示,販賣嬰兒又出新手段。以前都是帶著新生嬰兒到外地販賣,近幾年警方在火車站、汽車站等地設點盤查,帶嬰兒很容易被發現。於是,販嬰團夥將孕婦直接帶到當地,等生產後就地販賣嬰兒。

陳士渠說,很多買主不知道孩子的健康狀況,養大了才發現孩子身患重病,反而給自己造成了很大的負擔。在此次行動中,警方甚至發現一些孕婦吸毒販毒,還有的本身就有疾病。為了逃避打擊和省錢,這些孕婦才住在養豬場內。因為人販子和孕婦都不在意嬰兒的健康,所以生下來的孩子多有先天性健康問題。

※ 相關報導:

* 能開運? 東非「白子」淪獵物
http://udn.com/news/story/6812/855516

白化症患者在非洲普遍膚色偏黑的非裔人種中,顯得特別不同,往往被視為異端,更有人把白化症患者的身體當作巫術材料,而出現狩獵風潮,聯合國報告指出,過去半年內至少15名白化症患者受害。

聯合國報告指出,過去6個月以來,東非國家馬拉威、坦尚尼亞、蒲隆地等地綁架案件增加,至少有15名白化症患者遭襲,受害者多是孩童。東非巫術相信白化器官能帶來好運、健康及財富;紅十字會報告表示,巫醫願意花7萬5000美元,換取完整的患者身體,因而令獵殺活動猖獗。



◆ 弱勢家庭物資匱乏 4成吃罐頭醬菜充飢
http://udn.com/news/story/7319/853616

中央社 台北22日電 2015-04-22

根據兒盟最新調查,4成弱勢家庭長期入不敷出,4成4常靠罐頭、醬菜充飢,2成3冰箱常常是空的,呼籲各界伸出援手,拉弱勢兒少一把。

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今天舉行記者會,公布弱勢家庭困境報告,並邀請愛心大使侯佩岑與會,呼籲社會大眾共同響應弱勢兒少脫困基金計畫。

根據兒盟調查,45.1%家庭月收入不到新台幣2萬5000元,41.9%長期入不敷出,38%住屋破損,33.8%長期缺乏生活用品,15.7%沒有書桌椅,44.2%冰箱只有罐頭、醬菜,23.3%冰箱常常空無一物,6.5%甚至吃過期食物充飢。

除了房屋破舊、物資匱乏外,兒盟調查也指出,20.2%弱勢家庭住屋不到10坪,甚至有8人住在不到5坪的房屋中,20.3%還曾繳不出房租,23.1%弱勢家庭每年得搬家一次以上,28.2%兒少沒有足夠空間兼顧隱私。

醫療部分,兒盟調查顯示,31.7%弱勢家庭的兒少有需長期照顧的疾病,但31.2%家庭缺乏必要醫療資源,9.5%積欠健保長期保費;在種種家庭困境下,也造成30.9%兒少無清潔保暖合身的衣物,20.4%輕微缺曠課,42.4%要打工幫忙家計。

兒盟表示,許多弱勢家庭的兒少,小小年紀就要承受吃不好、住不好等家庭困境,生活適應上也出現種種問題,為了確保弱勢兒少能夠生活穩定、安心就學,因此發起弱勢兒少脫困基金勸募計畫,希望更多熱心民眾伸出援手,拉弱勢兒少一把。

兒盟調查是於今年1月6日至2月17日間,針對兒盟服務個案進行問卷調查,有效樣本數為866份,其中56%是單親家庭,11%是隔代教養家庭。



◆ 網海、謠海… 「被遺忘權」更勝「更正報」
http://udn.com/news/story/7339/855016

聯合報 徐志明/律師(台北市)2015-04-23

總統府前副秘書長羅智強廿一日「網海茫茫,謠海洶洶,『更正報』在哪」一文,對於網路上不實報導或貼文內容,藉由強大搜尋引擎系統而擴大傳播,加深當事人之困擾及名譽受損,表達其身有同感及提出建言。

以筆者處理之某案件當事人為例,該當事人幾年前因故遭檢察官起訴,歷經法院審理,無罪判決定讞。然當初報導檢方起訴之「過時內容」或引述報導之部落格或網站仍持續刊登在網路上,如對該位當事人Google一下,馬上會出現「該當事人名稱+負面事件」。如此勢必讓一般民眾產生負面印象。

筆者雖曾發函要求媒體移除相關報導,然多數媒體均係以當時確遭起訴,報導並無不實等理由拒絕,至多同意就無罪判決另予報導平衡,至於引述報導之部落格或網站實在過多,甚至不知發函給誰,實難逐一要求移除相關過時資訊。

去年四、五月,歐洲、日本陸續有民眾以「被遺忘權」、「名譽權受到妨害」為依據,逕向大型搜尋引擎(如Google)請求移除「過時」、「不實訊息」之「搜尋結果」或「建議關鍵字」等法院案例出爐。

歐洲法院去年五月判決認為,Google身為搜尋引擎業者,負有保障用戶個資責任,民眾有權要求其刪除與「過去行為」或「批評」相關之「不當個人資訊」的「搜尋連結」,以維護民眾之隱私及名譽,並保障其「被遺忘權」。

去年四月東京地方法院也認為,Google「搜尋建議關鍵字」功能確實營造出許多看到中傷相關當事人之「途徑」,而判決要求Google應移除與該當事人名字相關之「搜尋建議關鍵字」。

在歐、日相關判決出爐後,筆者甚感振奮,曾為某當事人對Google台灣分公司提起「移除搜尋結果及建議關鍵字」等民事訴訟,然一審法院竟因Google台灣分公司抗辯搜尋引擎服務係由美國總公司提供,而以「二公司為不同法人主體」等程序理由駁回我方請求。筆者已代提上訴。

因此,對於飽受不實網路傳播困擾,除得依據傳統「民法侵權行為法則」提起損害賠償及回復名譽訴訟外,建議亦得嘗試援引歐洲、日本等案例意旨,請求搜尋引擎之提供者移除相關「網路搜尋結果」及「建議關鍵字」;並希望藉由更多訴訟案例累積,讓司法、立法機關能注意到大型搜尋引擎造成諸多無辜民眾之隱私權、名譽權受損等網路現象,開創如歐、日之判決先例,並考量將隱含維護個人隱私權、名譽權概念之「被遺忘權」修入法律中,使我國民眾之基本人權維護更臻完善。

※ 相關報導:

* 楊又穎自殺身亡 遺書指被網民酸
http://udn.com/news/story/8037/855120

農委會前主委彭作奎女兒、本名彭馨逸的藝人楊又穎,前天在台中住處疑吸氦氣輕生死亡,留遺書指在工作中被霸凌排擠,還被網民酸;彭作奎夫婦獲悉女兒死訊無法置信,與親友相擁而泣。

前天也是楊又穎哥哥的生日,他昨天在臉書發文「感謝各界對舍妹的關心,家人跟所有愛護cindy(楊又穎的英文名)的好朋友一樣,對於這突如其來的不幸,感到震驚與不捨;cindy有留下一些話想對粉絲們說,我們還需要一些時間整理,謝謝大家體諒,明天上午(即今天)統一對外說明。」



◆ 花蓮富里達蘭埠:我們也是「黑暗部落」
http://udn.com/news/story/7314/854988

聯合報 記者邱立雅/富里報導 2015-04-23

花蓮縣太魯閣大同部落因無水無電,被稱做「黑暗部落」,但南區富里鄉早有一個黑暗部落「基拉哈愛」,部落族人已陸續遷出定居在靠近平地的達蘭埠,族人王培恩希望民眾能分清楚兩個部落的不同,希望一南一北兩部落能各自發光。

「我們也是黑暗部落!」現為達蘭埠文化農業產業推廣協會總幹事的王培恩,看到媒體報導太魯閣大同部落被稱做黑暗部落的新聞,很多人問他:「你們部落怎麼換名字了?還不同族群耶!」部落族人也有些不解,認為他們已經用「黑暗部落」的名稱發展產業多年,擔心產生誤解。

王培恩解釋,現居達蘭埠的族人大多從六十石山後方的基拉哈愛部落遷居而來,基拉哈愛因無電力,民國98年有英國媒體採訪過他們,用「黑暗部落」來形容,部落開始發產地方產業後,決定使用黑暗部落名稱對外推廣,但基拉哈愛則無人長期居住,僅金針花季前後族人會上山勞動。

目前基拉哈愛的電桿只接到部落入口,長輩跟年輕一輩在拉電的問題上產生分歧。王培恩說,長輩們希望可以把電拉進部落,但年輕人反而希望電力不要進去,黑暗部落才可以保持原有的生態跟完整性。

王培恩說,目前協會除了發展在地產業,包括金針、椴木香菇等,還推出部落小旅行,讓遊客進入部落體驗「黑暗」,打響部落產業名號,吸引年輕人返鄉發展。

fsj 提到...

言論自由遇上網路匿名誹謗
http://talk.ltn.com.tw/article/paper/874479

◎ 曾文智 2015-04-24 自由

在過去,當網路出現匿名的誹謗文時,受害者可以向警察局報案,或是直接去地檢署按鈴申告,受理報案或告發的檢警可以向電信單位調取網路紀錄,從IP的位置追查嫌犯,讓誹謗別人的歹徒接受刑事懲罰,並以附帶民事訴訟的方式,讓歹徒回復受害者的名譽與賠償損失。

雖然原本的法律可以嚇阻網路上的匿名誹謗行為,但是自從一○三年新修正的「通訊保障及監察法」實施後,依據第十一之一條規定,嫌犯必須要犯最重本刑三年以上有期徒刑之罪,檢察官或是司法警察官才能申請調閱通訊紀錄或使用者資料。但是依據我國刑法第三一○條:「意圖散布於眾,而指摘或傳述足以毀損他人名譽之事者,為誹謗罪,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五百元以下罰金。散布文字、圖畫犯前項之罪者,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一千元以下罰金。」所以即使犯加重誹謗罪,最重本刑也只有二年,其刑度不足以讓檢警調閱IP,追查嫌犯。所以,現在台灣就成為網路匿名誹謗者的天堂。

去年底,法務部長曾在專題報告中提到此問題,認為這問題該修法解決。但因為現今政府支持度太低,反而被批為箝制言論自由而引起網友的一陣撻伐。仔細想想,網路的誹謗文章不但傳播速度比過去的紙本文書快,而且散播距離更是無遠弗屆,更可怕的是它可能留存千萬年,最令人擔心的是,有天你死後它才冒出 來,那就永遠都洗不清了!所以過去的刑法誹謗罪,並未考慮到現今網路的型態,應該要適時的做修正。建議立法部門趕緊新增一個「網路匿名誹謗罪」,可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是將「通訊保障及監察法」可追查的刑度降為二年,讓檢警能夠依法追查嫌犯,讓台灣不再是歹徒的天堂、無辜受害者的地獄,以免悲劇繼續發生。

(作者為台灣科技法學會理事)



◆ 拒網路霸凌! 歐盟與17社群網站簽協議
http://udn.com/news/story/6809/859129

聯合報 編譯組/綜合報導 2015-04-24

網路霸凌(Cyberbullying)幾乎是全球性的現象。拒絕網路霸凌,歐盟的進度領先全球。歐盟自二○○四年起訂每年二月的第二個星期二為網路安全日(Safer Internet Day),希望喚起社會對這個問題的關注。活動也獲得國際關注,包括台灣在內,超過一百個國家每年都會在這一天舉辦活動,呼籲外界注意兒童網路安全。歐盟同時也與十七個社群網站簽訂協議,試圖遏止網路霸凌。

中央社報導,根據二○一四年歐盟青少年網路使用調查,歐盟國家年齡介於十一到十六歲的青少年中,有百分之十二曾遭遇網路霸凌,幾乎是二○一○年(百分之七)的兩倍。調查更發現,曾遭受霸凌的青少年中,有百分之卅五曾自殘、百分之卅八想自殺,顯示網路霸凌問題已經不容忽視。

歐盟打造的「關注網路安全網」也在歐洲各地成立教育機構,設立諮詢熱線,為有疑惑的父母與兒童提供適當建議,也教導他們正確的網路使用守則與自我保護。

除此之外,歐盟在二○○九年時,更與包括臉書、推特、谷歌/YouTube、雅虎、MySpace等十七個社群網站簽訂協議,保護青少年隱私,確保青少年網路安全,遏止日益嚴重的網路霸凌現象。

歐盟會員國法國去年通過修法,加重處罰所有霸凌,網路霸凌與一般騷擾或霸凌同罪,可處二年有期徒刑及三萬歐元(約新台幣一百萬元)罰鍰。在法國,網路霸凌通常發生在十二到十六歲的學生之間,超過半數的受害者是女性。

相對於中學生,已出社會的成人遇到網路霸凌的情況較少,嚴重到走上極端的例子也不多。成人的網路霸凌,通常來自於職場。

對抗網路騷擾的法國網站呼籲,對抗騷擾的第一步就是打破沉默,受害者一定要和身邊的人討論,噤聲只會助長霸凌規模擴大。



◆ 網路霸凌 美抓我不管?
http://udn.com/news/story/7339/859147

聯合報 潘家鑫/文化大學廣告系助理教授 2015-04-24

網路霸凌是社群媒體興起後,一直存在的社會文化問題。

從九合一選舉期間,台北市長候選人連勝文夫婦遭受的中傷、抹黑、慈濟內湖保護區開發爭議引起的「圍剿」、「消慈」,到李蒨蓉臉書張貼阿帕契直升機照片引起以「仇富」、「反權貴」為名的攻擊,對於網軍非理性的「獵巫」習性已多有批評、討論。

但日前竟發生楊又穎疑因網路霸凌輕生悲劇,肇因指向臉書匿名專頁「靠北部落客」。政府主管機關、新聞媒體都必須要思考,如何防制網路霸凌,喚起社會大眾的重視,而社群網站及使用者也必須要自清、自律,加強管理。

網路霸凌是各民主國家的共同問題,但除非是明顯的歧視、侵犯隱私或毀謗的內容,一般性的批評圖文,都有言論自由的保護。諷刺的是,網路酸文、毒舌的氾濫,竟成為取之不盡的節目題材,美國國家廣播公司夜間節目吉米金摩(Jimmy Kimmel)秀的熱門節目內容,邀請包括美國總統歐巴馬在內的明星名人上節目,親自唸出他們臉書、推特上的仇恨貼文,當然是篩選搞笑、具節目效果的文字;另外,加拿大的反網路霸凌公益廣告,也用類似的節目型式,邀請素人青少年唸出對於他們的攻擊文字,就令人感到殘酷、於心不忍,讓人們重視網路霸凌的問題,關心子女的網路交友情形。

當然,網路酸民、毒舌早已習慣以「鄉民的正義」來包裝他們的仇恨貼文,而用之不竭的網路霸凌內容,有時候也會被一些不求上進的新聞媒體工作者、公民記者轉載,或作為報導、爆料節目素材,反而擴大了這些「靠北版」、「黑特版」的影響力,對於當事人二度傷害,成為網路霸凌幫凶,促成社會中彌漫濫情又理盲的輿論風氣。

而真實的網路霸凌個案,遠比上述節目嚴重,但年輕使用者過度依賴社群媒體,誤以為網路可以獲得社會支持,而他們在真實生活中若無法得到關心,悲劇就容易發生,如二○一三年的英國案例,十四歲少女在自殺前收到的攻擊貼文包括「去喝漂白水」、「得癌症」、「去自殺」等。

美國《時代雜誌》去年以「反社會的網路:孩子們陷入危險的線上世界無法自拔」為題,探討匿名手機社群媒體中的霸凌貼文,造成英、美等國多起青少年自殺事件,並引述遭指責的新創匿名社群網站負責人的說法,他不承認霸凌事件是他們網站的責任,而是錯誤的社會價值觀造成的,像電視電影內容都在教人們去霸凌:「你是肌肉男,你很酷!你是胖子,你是魯蛇!」而父母也不關心子女的情況,但他們已和網路霸凌專家合作,監看、管理網站內容,並與警方合作,提供涉及自殺案件的使用者和網頁資料。

目前,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似乎對網路霸凌無法可管,而學生階段的網路霸凌則是教育部主管,主要強調資訊安全與公民素養的宣導。除預防外,美國最近兩案例值得參考。奧克拉荷馬大學開除兩名兄弟會大學生,只因他們將唱歧視黑人歌曲的影片上傳到YouTube;同時,賓州州大則對於該校兄弟會臉書中,匿名張貼裸露酒醉女學生照片進行調查,將對相關學生進行懲處。

美國高教對於霸凌的零容忍,值得台灣教育單位借鏡。

※ 相關報導:

* 網路霸凌/媒體自律 別再濫用「網友說」
http://udn.com/news/story/7339/859149

聯合報 簡夢嫺/研究生(屏縣新園) 2015-04-24

....法律制定需漫長時間,在此之前,以下是我們可以共同努力的。

其一、媒體自律。不知從何時開始,媒體很愛用「網友說」當成消息來源,頂多加上PTT帳號或是論壇暱稱。但這個「網友說」不符合新聞倫理,怎麼可以拿來新聞上用呢?何況很多網友的發言是不理性、謾罵的,媒體不應該拿這種未經證實且充滿敵意的謠言來報導。

其二、網友自律。別以為網路的匿名特性,永遠抓不到你,透過網路警察還是有辦法。因此,網友們別心存僥倖,發言前先好好思考,你打字只需一分鐘,但造成的傷害會是一輩子。

* 葉丙成:能否把時間,花在讓事物變的更美好?
http://udn.com/news/story/6902/859262

....名譽,是很多人一輩子最看重的。但名譽,也在現在變的前所未有的脆弱。

一個幾十年兢兢業業的主管或老師,只要有一個不理性的員工或學生在網路上黑特說這老師爛,再捏造一些莫須有的罪行敘述跟不具名但個人明顯的特徵。這人就毀了...幾十年的清譽,不敵一個人在網路上捏造的黑特。

我在美國唸書的時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美國人如果覺得你的要求不合理,他會投直球過來,直接跟你據理力爭。臺灣人的話,則完全不同。不爽的時候不會跟對方說,只會一直忍。在對方面前裝的溫溫的、一切都好。暗地裡再去放黑函、匿名在網路黑特靠北。

* 新北免費心理諮商師 去年服務3885人
http://udn.com/news/story/7266/858730

為防範自殺,新北市衛生局在各區衛生所都有提供免費的心理諮商師服務,據衛生局統計,使用率最高是較無精神科診所的深坑區,男女諮商排行榜前3名皆有焦慮、憂慮類別。

衛生局心理衛生及長期照顧股長郭慕蓉表示,去年免費心理諮商師共服務3885位民眾,使用率高達5成,其中,男女使用比率為3比7,年紀大約都為36歲至50歲之間,女性諮商第一是婚姻感情,男性則是焦慮。

fsj 提到...

全民反霸凌 莫枯等立法
http://udn.com/news/story/7339/861277

聯合報 丘昌泰/元智大學社會暨政策科學系教授(桃園市)2015-04-25

網路霸凌為當代歐美社會的新犯罪型態,根據二○一○、一一年學校犯罪調查報告,約有廿八%的六至十二年級學生曾經遭遇霸凌事件;一三年全美青少年網路使用風險行為調查顯示,九至十二年級學生中,約有二成曾經歷霸凌攻擊。

網路言論自由,雖被先進國家視為當代的「新人權」,但絕對不能無限上綱,須在不侵犯人權前提下始得享用,即便是美國這樣民主自由的國家,絕對無法容忍霸凌行為,因此有不少州政府早就立法管制霸凌犯罪。

美國聯邦政府將濫用網路言論自由的霸凌行徑,視為侵犯國家安全的犯罪行為,故須納入國土安全部的職掌範疇,而非台灣輿論所稱的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在國土安全部下成立電腦緊急整備團隊,專門從事網路安全教育、接受各界檢舉,運用其快速而高超的電腦網路能力迅速捕捉霸凌元凶,繩之以法,以避免侵犯人權。

台灣社會碰到任何問題,每每呼籲立法解決,殊不知目前立法院待審法案堆積如山,根本趕不上社會期望;霸凌立法之外,還有許多更急的事,行政院可以整合各界資源,採取積極的反霸凌作為,不要等著立法解決。

美國聯邦政府對於網路霸凌的解決之道,並不是立法管制,主要原因是:正如台灣社會所擔心的,是否會違背憲法所保障的言論自由?其次,必須慎重考慮網路管制執行的成本太高與效益太小,網路世界無遠弗屆,根本管不勝管。故與其立法管制,還不如結合政府各部門與民間資源,設置拒絕霸凌網站,教導大家如何防範網路霸凌?如何發現網路霸凌的徵兆?

一旦遇到侵襲,第一時間應該提醒對方,或向論壇網路管理者反應,提出刪除言論的要求;若仍無法制止,則可列印相關網頁作為證據向警方報案。當然朋友或親人必須要主動關懷介入,千萬不能當一位旁觀者,延誤了救人的黃金時機。

網路霸凌行為,包括誹謗、公然侮辱及恐嚇等罪等,現行刑法、個資保護法、民法等足可懲罰這些躲在幕後、不用負責任的懦夫。大家熟知的一一○、一六五報案專線、防止自殺專線或向學校主管單位報告等,都是運作相當成熟的機制,只是我們沒有好好整合、大力宣導而已。

法律是社會秩序的最後防線,根本解決之道還是教育,父母親、學校都必須負起責任,好好培養下一代的「網路素養」,不要一味地追求高速與自由,卻忘了尊重他人。

※ 相關報導:

* 遭網路霸凌 女大生半年暴瘦20公斤
http://udn.com/news/story/7320/860942

「我不想上學!」就讀北部某大學2年級的女大生「小瑜」,參加校內國際會議服務人員選拔獲選,遭落選者及朋友網路留言攻擊,情緒低落,體重半年暴瘦20公斤,休學返嘉療養,向嘉義市陽明醫院身心科醫師李連冀醫師求助,確診憂鬱症合併厭食症。



◆ 電視台談霸凌…忘記自己常霸凌?
http://udn.com/news/story/7339/861336

聯合報 陳冠霖/前電視新聞記者(高雄市)2015-04-25

藝人疑似因網路霸凌輕生,引發電視新聞對「網路匿名霸凌」一連串的報導、甚至指責。看在筆者眼裡,覺得十分諷刺,因為全台灣「最常霸凌」別人的人,不就是電視新聞台裡的高層?

這些電視台新聞部主管,每天坐在辦公室裡開發當日新聞的「稿單」,哪個「倒楣鬼」當天新聞最大,新聞稿單就是圍著他繞,非得把對方祖宗十八代都挖出來批鬥一番才行。假如真的有人因為新聞報導而輕生,這些主管們也絕對不會心虛,摸摸鼻子繼續報下一則,反正新聞也不用他們做,每則新聞最後面的「台呼」也不會掛上他們的名字,但是每天的新聞走向,卻是掌控在他們手裡?

如今藝人輕生事件,各家新聞台又突然「裝清高」化身為「青天大老爺」,用超高道德標準來檢視「網路匿名言論」,每則新聞看似很有深度,看似寫得冠冕堂皇、理直氣壯,左批網友、右打鄉民,但卻忘記你們平時又是如何霸凌任何一個新聞當事人、任何一個受害者家屬、任何一個市井小民的?當年你們又是如何霸凌陳幸妤、蔣友青這些「非志願性公眾人物」?道德標準轉變如此之快,令筆者感到可笑!

楊又穎輕生事件,是網路集體霸凌,還是特定人物因私人恩怨持續攻訐,還有待釐清;但台灣社會長期飽受電視新聞台的「霸凌」,卻早已是不爭的事實,這群左右全台灣每天輿論風氣和社會氛圍,其「社會責任」之巨大,恐怕連他們自己都還不知道該重視。



◆ 人生勝利組解密 「三高」父母養出來的
http://udn.com/news/story/6812/860703

經濟日報 編譯 鍾詠翔 2015-04-25

凡為人父母者,無不希望子女遠離麻煩,在校品學兼優,踏入職場後能出人頭地。只是如何教養成材的子女,並無一定的訣竅。不過,心理研究發現,日後成功的子女,家長總不乏以下七個共同的條件:

對子女期望高

加州大學洛杉磯校區教授哈爾豐運用一筆2001年出生的6,600個小孩的全美調查資料,發現父母對子女的期望,能對子女的表現產生重大影響。研究指出,表現最差的小孩中,57%小孩的父母期望小孩上大學;而表現最佳的小孩中,96%小孩的父母希望小孩唸大學。

父母社經地位較高

史丹佛大學研究人員里爾登的研究指出,2001年出生的小孩中,高所得與低所得家庭小孩的表現差距,要比25年前再擴大30%至40%。父母的所得愈高,子女的SAT美國大學入學考試成績愈高。令人遺憾的是,全美五分之一的小孩是在貧窮家庭中長大,這嚴重限制了小孩的潛能。

父母擁有較高學歷

密西根大學心理學家鄧桑德去年的研究發現,若媽媽完成高中或大學學歷,小孩日後擁有高中或大學文憑的機率也比較高。研究指出,逾1.4萬個在1998年至2007年唸幼稚園的兒童中,若媽媽的年齡只有18歲或更年輕,這些小孩跟同輩相比完成高中學歷或上大學的可能性較低。

趁早培養數學能力

針對美國、加拿大與英國3.5萬名學齡前兒童的整合分析指出,若父母趁早培養小孩的數學能力,讓子女擁有數字、數字邏輯等基本數學概念,將產生絕大的優勢。不僅可掌握小孩日後的數學表現,還可掌握閱讀表現。

父母悉心照料子女

去年一份對243名貧困家庭小孩的報告指出,若父母在小孩1至3歲期間「悉心照料」子女,不僅小孩日後課業成績比較優異,人際關係也較健全。明尼蘇達大學心理學家拉迪說,這說明投入早期親子關係可帶來長期回報,影響小孩人生。

相處重質不重量

據華盛頓郵報報導,小孩年齡介於3歲至11歲時,媽媽陪伴子女時間多寡,對小孩日後行為、幸福和成就影響不大。「密集母職」(intensive mothering)或「直升機父母」(helicopter parenting)(意指父母過度關心子女,就像直升機般在上空盤旋)都可能產生不良後果。重要的是彼此情緒的感染,如果父母身心俱疲或備感挫折,子女也深受感染。

建立小孩的成長心態

父母應培養子女勇於接受挑戰,不要認為失敗了是因為自己不夠聰明,反而是激勵自我成長、延伸現有能力的跳板。「成長」(growth)心態有別於「固定」(fixed)心態,就是稱讚小孩時,不要誇他們真聰明,而稱讚他們努力有成。

閱報秘書

●密集母職(intensive mothering)

在育兒過程中,母親投入大量時間和心力,社會學者海斯(Sharon Hays)以意識形態凸顯職場婦女面臨的衝突。

●直升機父母(helicopter parenting)

過度關切子女在學校情況,像直升機一樣在上空盤旋不去。

資料來源:綜合外電

兩種人格心態

●固定心態

每個人的性格、聰明、才智是與生俱來的,無法有效轉變,成功不過證實這樣的天賦。要不計一切爭取成功,避免失敗,才能保持這種優越感。

●成長心態

靠挑戰來成長,失敗並非自己不夠聰明,也是激勵自我成長、延伸現有能力的跳板。

資料來源:綜合外電

※ 還有父母的人脈。

fsj 提到...

裹小腳vs.穿拖鞋 廖玉蕙笑談古今觀念
http://udn.com/news/story/7314/862678

聯合報 記者羅建旺/宜蘭報導 2015-04-26

作家廖玉蕙昨天在宜蘭文學館開講,以「昔有婦女裹小腳、今有大學生穿拖鞋上課挨罰」為對比,省思「大家都認為對的,就是就是對的嗎?」她認為,觀念要改變,女性要壯大,就要走在時代前端。

聯經出版公司與宜蘭縣文化局推出女性與文學系列講座,繼前副總統呂秀蓮後,女作家廖玉蕙以「凝眸生活的光與熱─文學中的女性議題」為題開講,她的幽默風趣,讓笑聲連場,生動描述有如她筆下文字,迷倒聽眾。

廖玉蕙從現代文學裡性別的轉變、父權社會的再思,談到女性主義的呈現,從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歌頌男性,談到衡量女性古詩「新人雖言好,未若故人姝,顏色類相似,手爪不相如」,從漢代獎勵守貞,論及現代文學女性自主意識抬頭,探討女性主義從「忍」,變成「怨」、「怒」、「放」、「樂」的歷程。

她也以大學生被禁止穿拖鞋上課並挨罰為例,與古代女性纏足對比,認為不是傳統上大家都認為對或錯的事,就是對或錯。

廖玉蕙說,從歷史來看,昔日名門世家女子未裹小腳就代表不禮貌,但現在看來,「裹小腳」非常不人道;現在有大學生因穿拖鞋去學校,就被記過、要求上禮儀課,卻是用同樣的思維。

「穿拖鞋到底有什麼罪呢?」她說,穿拖鞋被認為看起很懶散,但懶散是言行舉止,與鞋子什麼關係?拖鞋是因熱產生,腳不用包起來,如果不美觀,應加強美學教育,找雙漂亮的拖鞋,如果說拖鞋臭,應從衛生課開始,如果說穿拖鞋危險,沒有把腳包起來,就禁掉,那要先禁掉高跟鞋,因為高跟鞋危險性更高。

廖玉蕙笑說,也許幾十年後,後代在議論這個時代穿包鞋或拖鞋,會說:「哇,好可憐,他們那個年代都要穿包鞋!」



◆ 模擬受虐 體驗者崩潰逃出籠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426000300-260102

中國時報 2015年04月26日潘杏惠/台北報導

受虐孩子的無助與無力感,你能感同身受嗎?家扶基金會昨天舉辦「用愛包圍受虐兒」戶外宣導體驗活動,近千名民眾繫上矇眼布條,耳朵傳來的是情緒失控的母親對孩子大聲辱罵的聲音,才不到幾分鐘光景,每個人不約而同皺眉、摀住耳朵,簡直快崩潰了。

活動現場並透過5種模擬的受虐情境,包括讓民眾進入鐵籠,並且掛上負面標語的牌子,遭大聲辱罵、腳踢鐵籠,讓參與者體驗孩子長時間遭受貶低羞辱及非人對待的感受。

小四、小一的黃姓、蔡姓表兄弟在媽媽帶領下,將自己關進鐵籠,體驗被家扶志工大聲辱罵的感覺,一開始,孩子們還有說有笑,過沒多久,當發現自己耳朵充斥著辱罵的語言,且根本動彈不得時,2人立刻安靜了下來,開始感到有點不安。

2個男童事後說,被關在籠子裡真的有害怕的感覺,因為在家時爸媽根本沒罵這麼兇,他們還說,要是有孩子被關在鐵籠裡,那真的太可憐了;男童的母親表示,能讓孩子多感受其他受虐兒的生活處境,是很好機會教育。

活動現場也讓體驗者在充滿發酵食物味道的髒亂環境中進食,體會受虐兒經常要吃已經酸臭的食物,有名國小男童體驗不到幾分鐘,就感覺想吐,只好趕緊離開現場。

家扶基金會指出,根據統計資料顯示,2014年度有1萬1589名孩子被報通遭到虐待,平均每1天有31個孩子受虐,且以遭受「身體虐待」所占的比例最多,達34.05%,其次依序為「性虐待」佔16.95%、「精神虐待」佔11.65%、「嚴重疏忽」佔9.98%;希望大家都能用愛對待孩子,讓受虐兒愈來愈少。

※ 相關報導:

* 你那麼胖…網路霸凌 華裔健身教練崩潰
http://udn.com/news/story/6812/862143

網路霸凌不但讓台灣女模特楊又穎自殺輕生,也勾起許多女性曾在社交媒體被親友批判身材長相的痛苦經驗,其實不但一般人無法承受「網路霸凌」之痛,連知名華裔健身教練也一度因此崩潰。

創辦普拉提健身中心(Blogilates)的華裔女健身教練何凱西(Cassey Ho,音譯)日前在YouTube網站現身說法,發表一部2分25秒的短片「完美身材」(The“Perfect”Body),將自己從被人負面批評導致精神崩潰陰影中走出來的故事娓娓道來,短短一周,吸引300多萬人點閱,多位主流媒體專欄作家、女性主義者,紛紛正面肯定。

* 同儕排擠 師長施壓 學障生心酸
http://udn.com/news/story/6885/862698

....「小欣」定期找嘉市陽明醫院身心醫學科醫師李連冀及臨床心理師,談學習生活及生涯規劃,她說「希望將來幫助老師及家長,及早分辨學障兒,讓他們快樂學習成長!」;她說,讀小一大家開始算數1到100,但她還是無法完整說完,她學習腳步比別人慢,無法了解老師上課內容,常帶一大堆問號回家。

印象最深的事,以前老師常在課程進行簡單分組,同學都不願跟她同組,因成績落後會害同組同學低分,讓她被排擠,只要分組她就變「孤兒!」。

* 警揪頭砸玻璃 毀容女索償1億
http://udn.com/news/story/6813/861915

拉斯維加斯一名年輕女設計師被警察扼住喉嚨,並遭警察抓住頭部砸碎一張玻璃桌面,導致她面部縫了26針。這名女子控告施暴警察和警察局,求償400萬美元(約新台幣1億2,412萬)。

....在白人警察與非裔社區關係緊張的當下,這宗訴訟案之所以引發關注,是因為這名女子是非裔,被指施暴的警員是白人。



◆ 聯合/惡言前一秒 想想自己能否實名承擔
http://udn.com/news/story/7338/862956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2015-04-26

等不到自己的首部電影就要上映,新人楊又穎不堪網路霸凌選擇輕生,人生提前謝幕。她生前來不及得到的安慰與支持,訊息卻在死後不斷傳入手機。她的兄長呼籲別再追究霸凌凶手是誰,無語問天的一幕,令人哀傷。

台灣網路的殘忍文化,近年有愈演愈烈的傾向。只要發現一個對象,大夥便呼嘯而上,不問青紅皂白,或者集體公審,或者譏嘲怒罵,人人爭以判官兼行刑者自居。在網路空間裡,負面標籤一旦貼上,就永遠不會消失,會繼續留存在搜尋引擎的無選擇記憶中。這些,形同數位時代集體烙印的羞辱「紅字」。

網路的種種優點,毋庸贅述;網際網路能集合眾力引領創新、改寫產業生態、策動社會改變,甚至推翻政權。但對於網路的黑暗力量,人們卻缺乏足夠的反省與自覺。其中最值得探索的一點是:當一個人登入深似海的網絡扮演匿名者角色時,他平日作為公民的道德感就會立刻降低。

不少人一上網馬上變得刻薄,連別人小小的「白目」或「失言」,都可以瘋狂攻擊。藝人炎亞綸在地震後寫下:「狂下雨把乾燥的土壤淋溼,地質鬆軟造成今天地震不斷。」被網友不成比例地譏嘲,稱他是「無腦草包偶像」、「史上最強地質大師」。隱身在鍵盤後,人性的陰暗面似乎能無限擴大,銷融了現實世界中原本的規範與責任感。

網路之殘酷,常常是在暗處向他人發動攻擊,或匿名向自己的朋友發射暗箭,或在資訊不全下自以為是地扮演輿論制裁者,而造成他人的聲譽和形象傷害。美國十八歲青年泰勒,因為遭室友偷錄下他與情人的親暱影像並傳上網路,憤而投河,引起社會譁然。曾為白宮緋聞事件受盡羞辱的陸文斯基最近也打破多年的沈默,述說她遭受到的網路霸凌,包括被編成笑話、歌詞,光是嘲笑她的RAP就有四十首。

在警察國家,人民網路發言偶有不當,便可能遭到逮捕;在自由世界,網民信口雌黃甚至把人逼死,卻毫無責任。如何在兩者之間求取人性的平衡,其實是現代社會沒解決的課題。人們必須警惕的是,要避免自己在不知其詳的情況下跟著別人起鬨,更要避免讓自己從「鄉民」變成「酸民」,一味在網上發表妒恨或仇恨言論。

在網路上,「小蝦米對抗大鯨魚」的故事常成為佳話。例如,小警員公布民代咆哮警局的關說嘴臉,或者拍下鹹豬手或露鳥的捷運痴漢上傳,一進入網路空間,常可以達到「就地正法」的效果。這類的「鄉民的正義」,當然不難獲得網民的叫好。但是,在沒有網路的時代,無法製造這麼大規模的立即制裁與公開羞辱;即使是十大槍擊要犯的臉孔,不過是在火車站張貼公告罷了。更何況,有些片面的資訊,並無法訴說完整的故事,可能汙衊了當事人,對方卻無法擁有辯駁的機會;這種三分鐘式的「網路正義」,其實是危險的。日前,一名購買火車自由座的孕婦不滿另一名女性拒絕讓座給她,上網公布了對方的面貌;孰料,對方其實也有孕在身,這該譴責的是誰?真實世界的人際糾紛,法律上已發展出一套追討真相和責任的程序;但在網路世界,這樣的防錯機制並不存在,所以更應該謹慎。

在失去親人之後,楊又穎家人理性而克制地聲明:「希望所有曾經在相關網站投稿、按讚、收看、留言的人都能知道,不要以為說幾句話而已不會怎樣,別成為網路言語霸凌的共犯。」並決定推動反網路霸凌運動,胸襟令人敬佩。

在網路文化更臻更熟、立法更臻周全之前,網路使用的文明只能靠使用者自己維持,同時也要由網友互相提醒。每個人在鍵盤前發出惡言惡語的前一秒,請想想自己如果不是以匿名身分發言,而是真名發表,是不是仍會用同樣的惡毒語言來批評謾罵?自己又是不是願意承擔毀損他人名譽的法律代價?再思之後,也許來得及將不負責的言論刪除。

在楊又穎輕生後,有人高呼啟動復仇機制,要求發動人肉搜索找出霸凌凶手,更有媒體僅憑猜測便公布可能霸凌者的身分。由此可見,鄉民的嗜血習性並非一時可以戒除。但無論如何,面對無辜者的死亡,每一名使用者都有責任協助清理一下網路的殘忍角落。

fsj 提到...

兒遺傳聽障 背債也要讓他「聽見」
http://udn.com/news/story/7319/862758

聯合報 記者陳俊智/桃園報導 2015-04-26

有聽力障礙的古文見、吳佳樺夫妻,惡疾不幸遺傳到子女身上,2人為了讓子女如常人般成長,身背百萬元貸款也不嫌苦,笑稱「孩子快樂,一切就值得!」

「想到孩子的情況,心裡真的很難過,但不會沮喪到被打倒,想辦法解決才重要。」

吳佳樺的一席話感動不少人,被嘉義市聲暉協進會推選為全國聲暉媽媽楷模,昨天北上桃園領獎,從社會局長古梓龍手中接過獎座。

吳佳樺從小聽力就有問題,講話發音不標準,曾被人取笑,19歲那年突發性耳聾,讓她在醫院躺了2個禮拜,失去大部分的聽力。

因為深知聽不見的苦,她從子女出生後就定期帶他們去做聽力檢查,發現2名子女也遺傳同樣惡疾。

吳佳樺怕子女跟自己一樣,與丈夫協調,讓孩子從小就接受語言治療,周末再請家教加強發音訓練,也花了不少錢買助聽器和電子耳。

夫妻倆幫女兒植入電子耳,也幫兒子買了不少助聽器,醫療與教育的花費至今超過200萬元,但古文見只是招牌工人,薪水根本不夠支付,到現在還有100多萬元貸款沒繳,為了能盡快還清,讓家庭更好過,吳佳樺也投入職場賺錢。

吳佳樺工作之餘還要照顧家庭,雖然辛苦,但沒有太多抱怨。她笑說,女兒會主動讀書,沒讓我擔心,現在已經有四張證照,兒子在英文方面也有不錯表現,2人還曾代表嘉義參加保齡球競賽,看到他們開心長大,覺得一切都值得了。

※ 相關報導:

* 「府中15」聽.視界1周年 視障鋼琴家聽電影
http://udn.com/news/story/7323/862631

「府中15」新北市紀錄片放映院為視障朋友打造的「聽.視界電影院」滿1周年,昨邀視障鋼琴家黃裕翔一起觀影,透過口述老師生動的聲音,欣賞勵志電影「近在咫尺」。黃裕翔說,聲音無所不在,化為音樂就是「無國界」的最佳溝通工具。

「府中15」新北市紀錄片放映院自2011年12月開館以來,已放映超過2400部電影,更針對不同族群的需求,首創「嬰兒車電影院」、「樂齡族電影院」、「聽.視界電影院」,總計吸引14萬人次前來觀影。



◆ 中國有錢了 人民卻不快樂
http://udn.com/news/story/7332/862004

世界日報 中國新聞組/綜合24日電 2015-04-26

聯合國最新發布的「2015全球快樂調查報告」中,中國大陸僅居84位。本月美國民調機構蓋洛普公司公布的一項對全球135個國家人口幸福感的調查也顯示,中國排第90位,落後於印度的第71名,兩個排名基本吻合。

據美國之音報導,蓋洛普的調查對全球135個國家13萬3000名年齡在15歲以上的人進行電話或面對面採訪,涉及受訪者生活中五個方面的因素,分別是目的感、社會關係、社區、財務狀況和體力五個方面。

報導指出,儘管中國在經濟狀況的單項排名中領先於很多亞洲鄰國,其中25%的中國受訪者表示,自己的經濟狀況在好轉。但整體排名卻靠後,原因是中國城、鄉人口中存在巨大差距造成。僅16%的中國農村受訪者認為自己的經濟狀況在改善,認為狀況惡化的達29%。

據分析,中國的城鄉差距依然很大。而對於目的感,即人們對每天生活的滿足感方面,僅9%的中國受訪者認為自己的日常生活狀況在改善,認為惡化的超過三分之一。

中國網民對中國民眾的快樂指數靠後,語多調侃。在「新浪微博」,網民H1onelys說:「你開玩笑吧,我國難道不是第一?光看新聞聯播就知道國民多幸福快樂啊。」網民「莫須有先生v」更說,「新聞聯播延長至一小時,中國快樂排名會衝進前10名的」。網友「逆流的魚2286294407」說:「他們媒體被操縱了,讓CCTV(央視)評一次。」

網民「作家太2真人」說:「真是胡說八道,我大天朝才排84位?你逗誰呢?天天做著中國夢怎麼會不快樂!」網民「廖進mure」說:「開玩笑,天朝在宇宙無敵偉大黨的統治下怎麼可能才80多名?馬上用GWF封殺聯合國!」

※ 詳見原站。



◆ 注重「生活品質」 北歐人簡單幸福
http://udn.com/news/story/6812/862006

世界日報 編譯中心/綜合24日電 2015-04-26

巧克力、名錶、滑雪度假村與秘密銀行加起來大概最接近人間天堂。聯合國發表最新「快樂調查報告」,瑞士取代丹麥成為全球樂土之最,但北歐五國仍然穩占前十名中的一半。

分析人士指出,冰島、丹麥、挪威、芬蘭和瑞典等北歐國家居民堪稱地球上最懂得生活的一群人,他們的生活簡單、自然、幸福,是現代人的嚮往。

北歐國家沒有高樓大廈,人們穿著樸素,開著舊車,吃著簡單的食物,每天晚上7時後街上就靜悄悄的,沒有燈紅酒綠的夜生活,也沒有超級奢華的消費刺激著人的神經。

北歐人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個詞就是「生活品質」。瑞典有句老話:錢是可以儲存的,而時間是不能儲存的,你怎麼花時間,決定了你一生的生活質量。

與歐美等工業化大國居民被房子、車子、票子充滿的人生相比,北歐五國居民是被孩子、妻子和園子充滿的人生,他們要的是品質,而不是物質。

他們降低物質的慾望,回歸寧靜的心靈,過著簡約的生活。北歐苛刻的天然環境,使節約的習慣成了必須。北歐人的簡約傳統也隨處可見,穿衣打扮,不論貴賤,但求合適,符合自己的氣質,凸現自我個性。他們工作也是為了更好的生活,他們享受幸福的前提是高福利體制下高效和熱情的工作態度。但北歐人愛旅行也出了名,夏季要麼去度假小屋,要麼滿世界飛。

北歐人的家庭觀念也很強,北歐人的生活裡,只要一放假,他們就會迫不及待的和家人一起享受陽光、海灘、滑雪、騎行帶來的快樂。

fsj 提到...

會5種語言 紐約華警任一宇升偵探
http://udn.com/news/story/6813/861704

世界日報 記者尹英姿/紐約報導 2015-04-26

在紐約市警系統,像華裔警員任一宇一樣同時精通英文、國語、福州話、廣東語以及一些台語的警員鳳毛麟角。24日,37歲的他晉升為偵探(Detective),轉至市警皇后北區勤務指揮中心偵探組服務,在法拉盛及北皇后區打擊犯罪。

曾在市警總局擔任亞裔社區聯絡官、還在法拉盛109分局及皇后北區勤務指揮指揮中心反犯罪特別行動小組工作多年的任一宇,有過多次勇擒嫌犯的壯舉,是法拉盛轄區109分局月度最佳警員榜單的常客。他和紐約華人社區關係密切,對華人社區常見的犯罪形態和手法了如指掌。

在昨日的晉升典禮上,任一宇的妻子與兩個女兒、父母以及兩位胞兄都到場分享喜悅。父親任興標表示,小兒子自幼便立志當除暴安良的警察,兒時最喜愛的官兵捉強盜遊戲中,都堅持要扮演警察的角色,憧憬能像神探福爾摩斯一樣辦案。任一宇則說,告別便衣警察身分、成為偵探後,他的警隊生涯進入一個新階段,將有更多機會在大案要案中發揮作用,希望傾盡全力防範和打擊犯罪。

任一宇出生在中國福州,九歲時隨家人移民美國,在長島瓊斯海灘一帶長大,畢業於Hofstra大學市場行銷專業,隨後考入警校,2005年正式加入市警。他表示,許多華裔新移民因為不諳英語,不僅在日常生活中會被欺負和誤會,和警察溝通時也總吃虧,他希望自己的語言特長和偵探技能,能增進警方與移民社區的良性溝通,減少誤會與摩擦,維護華人社區的治安。

※ Police Detective 應翻成「警探」。



◆ 卓志哲 蔡明介的安全煞車系統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426000075-260202

工商時報 2015年04月26日 楊曉芳

聯發科副董事長卓志哲,在今年4月份董事會上提出退休申請,並訂於6月生效,聯發科難得發布新聞稿宣布公司人事案,且罕見地以感性筆觸寫下「創始元老卓志哲,在公司光榮時刻決定退休,公司上下滿懷感謝與不捨」,董事長蔡明介親自為該新聞稿作最後校稿,從文字中也透露出蔡明介對一起開疆闢土老戰友的同袍之情。

卓志哲跟隨著蔡明介多年,長年亦師亦友的關係也深化其工作上的合作默契,造就聯發科今日國際水準的企業文化與規模。

卓志哲是交通大學專為培育IC設計人才的「307實驗室」第一屆研究生,他當年論文「互補式金氧半比較器及類比到數位轉換器之分析和設計」的指導教授有兩位,其一是目前聯發科的獨立董事吳重雨,另一位就是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該論文也開啟了卓志哲近30年的半導體職涯生活。

卓志哲出身於鹿港教職世家,在進入半導體產業之前也曾執過教鞭,和蔡明介一樣,都具備為學日益的學者風範,以及擁有探究真理願意苦心研究的科學家精神,這特點讓卓志哲在進入聯電、甚至參與聯發科創立,能與蔡明介之間和樂有默契。

在聯發科草創初期,卓志哲因為擔任聯電多媒體研發小組經理而成了先鋒隊,更是編號00001號的聯發科員工。當蔡明介接下聯發科董事長職時,同時也兼任其他兩家聯家軍IC設計公司的董事長,由於卓志哲具備細密思考力,常有獨到的見解,以及願意聆聽及重視部屬感受的特質,讓蔡明介十分信任。

卓志哲之外,在蔡明介的眼裡,當年負責研發的劉丁仁、負責行銷業務的魏志展,三人是聯發科創立初期的鐵三角,另外兩位已退休,而卓志哲則為了完善後組織接班、傳承計畫,建構長遠成長的基礎架構,因此奮戰至今。

這17年來,聯發科從35人的規模起跑,卓志哲跟著蔡明介共同歷經多次產業典範移轉、經濟景氣循環,引領聯發科躍升為全球第三大IC設計公司,員工人數將在今年突破萬人。

雖然蔡明介、卓志哲兩人給外界的印象都是嚴肅、低調的風格,不過,當董事會關起門來開會,兩個人則顯現出互補性的個性。

牡羊座的蔡明介,速度感比一般人還要快,對科學家的理想與抱負就像唐吉訶德般有著一股永遠不滅的熱情。一旦蔡明介滿懷熱忱提出創新想法時,總是會瞻前顧後的卓志哲,就成了蔡明介在享受急速駕駛時,會議自動打開安全機制的煞車系統。

聯發科與客戶間的高爾夫球聯誼賽上,常可看到卓志哲為球賽漂亮揮桿開球,其超群的球技也不難看出看得更細、更遠的性格,也因此17年來總能擅盡職責,可以提出有力的觀點、適時為蔡明介踩煞車。

卓志哲的遠慮也用在工作執行上,在2005年接下副董事長職,即進行員工退休交棒,包括重點培養專業領袖,企業智庫建置制度、今年再進行事業部組織調整等。

聯發科的創始鐵三角時代在卓志哲今年退休即正式落幕,台灣IC設計教父蔡明介將領軍的是完成組織傳承的國際級戰將團隊,持續向挑戰全球第一大的目標邁進。



◆ 新婚族財務規畫 掌握一三六法則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426000072-260205

工商時報 2015年04月26日 記者張中昌/台北報導

不少新人結婚後,對於夫妻生活的財務規畫,都面臨不知所措的窘境,壽險業者建議,可參考「一三六法則」進行,把家庭收入10%做保險規畫、30%用在理財投資、60%做為日常生活花費,既能獲得足夠保障,也可擁有一定生活品質。

新光人壽表示,新婚夫妻雙方應一同將保單拿出來做檢視,首要調整的面向為壽險額度,將房貸、車貸等費用支出與負債,一併列入評估考量,且總保額最好要以能夠保障家庭未來10至20年內的生活費用為目標,以保障家人的生活。

如果碰到預算不足,沒有辦法一次買足終身壽險額度,呼籲最好採漸進式規畫,初期先買定期險,等經濟寬裕後再轉終身險,切勿完全不規畫。

此外,最好也要拉高住院日額並加強意外險保障,尤其目前小家庭盛行,發生意外事故時,將讓另一半措手不及,嚴重影響家庭經濟。

國泰人壽認為提醒,經常騎車、開車在外奔波的上班族,最需要善用意外險保費低廉、保障額度高的特性,以彌補萬一發生意外身故或殘廢時的風險。

同時,單身時所購買的醫療險保障也要重新檢視,包括日額型給付或實支實付型給付的額度是否能符合目前的需求,若過去未購買重大疾病或癌症險保單,現在因家庭責任增加,更應考慮加強重大疾病的規畫。

fsj 提到...

未成年限時上網 衛福部想學韓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427001187-260114

中國時報 2015年04月27日 廖珮妤/台北報導

愈來愈多兒少花許多時間在網路、3C產品上,衛福部心口司長陳快樂說,擬參考韓國做法,推動未成年限時上網,讓父母選擇是否在每天凌晨0時到清晨6時強制斷孩子的網路;或讓孩子每天只能上網2到3小時。

目前醫學界針對網路成癮並無明確定義,除了長時間、大量上網,還要有行為、情緒上的改變,並影響身體健康、生活作息。彰師大調查,國內大學生網路成癮比率20%;高醫調查,大學生約12%、高中生約17%。

桃園療養院成癮科主任周孫元指出,網路成癮是否為疾病,在醫界還要有相當的討論,這類成癮狀況,和傳統藥癮、酒癮造成的身體影響並不相同。

心口司近期將委託學術單位,製作簡易的自我檢測量表,幫助家長了解孩童網路使用狀況,知道何時該由專家介入。

心口司科長洪健榮說,南韓的手機、網路使用,都採實名登記制,政府可有效掌握16歲以下孩童使用情況。目前心口司只是初步提出限時建議,相關部會尚在評估可行性。

馬偕醫院兒童心理科主治醫師臧汝芬說,贊成心口司作法,未成年因身心發展不成熟,暴露於網路世界中本該受到一定保護。但要更精確規範如何執行,才能真正達到保護目的。

臧汝芬說,長期使用網路、3C產品的孩子,在人際關係與心理上,都容易退縮或出現障礙,父母應多花時間陪伴孩子,親子多聊天互動。但也有部分家長反對,邱先生就說,強硬阻止孩子上網恐讓更多人流連網咖。

※ 相關報導:

* 陸70%青年婚外情 網路惹的禍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427001637-260301

現代人沉迷網路已不稀奇,大陸調查發現,80後年輕人的婚姻,會發生婚外情的人70%與網路有關,不是從網路出軌進階到實體版,就是夫妻因沉迷於網路社交而吵架,進而鬧出婚變。

....《重慶晨報》報導,重慶市渝中區婚姻登記處婚姻家庭問題調解師楊鶴鳴,遇過這樣一對案例,老婆怨老公:「我也不知道我倆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反正他寧願天天盯著手機看,也不理我。」兩個年輕人結婚沒多久,都不會煮飯、做家務,建立家庭後齟齬頻生,最後在家都各自盯著手機、平板電腦。



◆ 被帶去爬山…少女離家 又與鏡音王國有關
http://udn.com/news/story/7315/864981

聯合報 記者周毓翔、甘育瑋 /新北報導 2015-04-27

孔姓少女十五日離家出走後音訊全無,廿四日返家,警方追查發現,帶走孔姓少女的「女孩子」,竟是去年涉嫌二起略誘少女案的「鏡音王國」臉書社團幹部「白凜」,真實身分是十七歲張姓少年。

孔姓少女說,她不知道對方是男生,也不知道就是「白凜」,對方化名「星川日奈」,「沒對我怎樣」,十八日帶她去爬奇萊山,她因高山症第三天提早下山,至於「白凜」仍在山上。由於張姓少年未到案,警方已通知到案說明,將朝涉嫌略誘罪偵辦。

十四歲孔姓國中女學生十五日離家出走,被發現當晚和一名「女子」出現在基隆火車站,直到廿四日被張姓少年的父親發現,將她送回家。

張姓少年去年三、四月間,涉嫌以「白凜」身份略誘新北李姓少女、桃園陳姓高中女生;後來在陳姓少女離家四十六天,山友發現二人躲藏在南湖大山的山屋,才結束虛驚,至於上山理由是「拓展鏡音王國版圖」。

孔姓少女說,從頭到尾都不知道星川日奈就是白凜,也不知道是男的,她知道有白凜這個人,二人在一個COSPLAY會場認識,「我們會聊很多心情」。

孔姓少女表示,日前她與家人吵架,找張訴苦,對方自稱是奇萊山嚮導,可以帶她散心,才會去基隆會面,後來到張在烏來山區的鐵皮屋住,十八日跟著爬奇萊山,還有其他登山客同行。

但孔姓少女高山症發作,第三天先下山,張宣稱有一名女登山客失蹤,因此留在奇萊山「工作」,她就拿張住處鑰匙,搭其他同行者便車回來,廿四日張父到張的鐵皮屋查看,發現她後苦勸她回到父母身邊,騎機車載她回家。

孔母當時見到愛女突然出現在玄關,淚水潰堤。「我不敢回家,離家太久怕被罵死」,孔姓少女說,「感到很對不起家人,下次不會了」。

警方說,張姓少年自認是女生,打扮舉止也像極女孩子。孔姊表示,這段期間全家都很擔心妹妹被賣掉,或有什麼三長兩短,「其實有點慶幸,還好是他(張姓少年)」。

孔姓少女的家屬自稱是孔子後代,孔姊說,雖沒族譜,但祖父隨國民政府來台前,就住在山東曲阜的孔家村,當地居民都是孔子後代,經叔叔查證應是孔子的大宗後代,但孔家傳次不傳長,因此小宗的家系才被認為是孔子正統後代。

※ 相關報導:

* 「姊姊很照顧我」相處10天不知他是男
http://news.ltn.com.tw/news/society/paper/875214

....孔姓少女描述,張少與她碰面時,一頭烏黑長髮,臉孔略施脂粉,身穿藍大衣、短裙、黑長襪,除了聲音略沙啞低沉,外表就是個看來有型的女生。當晚前往「她」烏來住處,住處內全是女性用品,兩人一起生活10天,張少都未更衣沐浴,她才「深信不疑」。

據警方了解,張少多年前雙親離異,父親住在新北市淡水,母親住汐止,他不願選擇跟哪一方,自己在外租屋獨自生活;他對外宣稱自己是21歲女子,以「陳雅捷」身分在烏來山區接客,擔任登山嚮導,1個月收入約3萬多元,生活完全獨立。

* 少女略誘案/逃家是「解脫」 回家是「挫敗」
http://udn.com/news/story/7315/864976

十七歲張姓少年的網路身份是「鏡音王國」臉書社團幹部「白凜」,一年來涉嫌三起少女略誘案,據了解,張去年被少年法院判決交付父母管教;張父則擔心兒子因為累犯,這次判決恐會加重。

....張姓少年去年涉嫌慫恿兩名少女離家出走,據鏡音王國的團員指出,社團所有人都知情且認同,因為兩女都是與家人有摩擦,白凜只是協助「解脫」,「並不是做什麼壞事」,這次孔姓少女失蹤案曝光,有成員發文「記取前次挫敗的教訓,不犯下相同錯誤」。

文內指的「挫敗」,據了解是指去年陳姓女學生離家出走,團員認為陳女遭受家人迫害,離家是正確的,但事後被尋回返家才是整起事件的「挫敗」。

* 安置少女社區服務 「髒話少了」
http://udn.com/news/story/7325/864159

取之社會,回饋於社會!家扶基金會南投希望學園安置的少女昨日到埔里鎮炫寬愛心教養學園做社區服務,不僅彈奏烏克麗麗、帶動唱,還為長輩添飯菜,讓阿公阿嬤「揪甘心」。

家扶基金會南投希望學園成立超過17年,原安置對象是少男,去年7月轉型安置12歲至18歲少女,來源是法院、全台各縣市政府委託轉介,學園會安置生活與輔導,為融入社區,學園安排少女進行一年10次的社區服務。16歲少女陽光(化名)說,來到炫寬教養學園才發現擁有健康身體多麼幸福,也佩服學園長輩都很樂觀,不埋怨身體殘缺。

fsj 提到...

反網路霸凌 政府擬與社群者業簽自律協議
http://udn.com/news/story/8050/867249

聯合報 記者李昭安/台北報導 2015-04-28

外界關注「網路霸凌」現象,行政院副院長張善政昨表示,網路不當言論與霸凌行為時有所聞,政府將整合跨部會機制、資源,並研議與社群業者簽署「反網路霸凌」的自律協議或公約,改善此現象。

張善政表示,政府可從「提供民眾協助、強化網站管理者與業者自律、強化民眾教育宣導」三點切入與民間合作。法律部分,現行已有刑法、兒少法、民法等可處理網路霸凌事件,政府應整合既有機制、力量,協助民眾瞭解如何積極保障自身權益。

張善政說,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已委託民間團體成立「iWIN網路內容防護機構」,受理民眾舉報違反兒少法相關案件,請NCC盡速與iWIN研議提升功能及擴大服務範圍,讓網路霸凌案件可線上收案,且有專線電話洽詢。

行政院政務委員蔡玉玲將督導法務部等機關,整理網路霸凌涉及的各類法條、案例,以及民眾採取法律行動應有的步驟,並在iWIN平台公布資訊。

張善政也要求教育部邀集台灣學術網路(TANet)使用單位,瞭解目前管理方式,並確實依「台灣學術網路管理規範」辦理。民間業者部分,則請蔡玉玲盡速邀社群業者討論解方,並研議共同簽署反網路霸凌的自律協議或公約。

張善政指出,應建立「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的網路素養,請教育部設計教材,在適當課程中講授,網路世界的倫理觀念。

※ 相關報導:

* 立法規範網路? 張善政:政府恐被疑操控言論
http://udn.com/news/story/8050/867928

網路霸凌近來成為焦點,是否透過專法規範引起討論。行政院副院長張善政今天坦言,國內有政治意識問題,立專法恐被質疑政府試圖操控言論。

曾任柯文哲競選團隊的網路部主任的悠遊卡公司董事長戴季全說,霸凌是傳統存在問題,只是場域移到網路,「就像殺人不是刀子的問題、而是殺人者問題」。

張善政上午出席「網路智慧新台灣政策白皮」全民意見徵詢會議,受訪時表示,國內有政治意識問題,若立法管制網路言論,恐被質疑操控言論,若有立法也須累積足夠案例,他已請法務部彙整霸凌案例,讓民眾參考,若遭遇霸凌有哪些管道可行;也許彙整後,國人會覺得法律有所不足,可再進一步討論。

* 遏網路歪風 藍團推2階修法
http://udn.com/news/story/8050/867251

藝人楊又穎輕生,讓社會關注「網路霸凌」。國民黨立委呂學樟昨天表示,他打算推動兩階段修法,先修正刑法妨害名譽罪、誹謗罪,再研議是否成立「反霸凌專法」。

....國民黨團書記長廖國棟表示,言論自由絕不能無限上綱,網路霸凌已涉及公然侮辱、誹謗、民法侵權等行為,除要求行政單位嚴格執行管理,學校也應加強網路教育,他也呼籲修法須將「政論霸凌」列入研議。

民進黨立委蔡其昌說,網路涉及言論自由特性,修法困難度高,有關霸凌定義、法條用字等須再三斟酌。

* 靠北禁匿名 也會扼殺網路生機
http://udn.com/news/story/7339/867295

藝人楊又穎的輕生造成大家指責「靠北部落客」的臉書社群,紛紛要求NCC或臉書嚴管這種匿名罵人現象。但匿名正是網路最重要的特徵之一,也是言論自由的重要保障,如果未來中國大陸能夠民主自由,網路匿名絕對是最重要的因素,網路匿名也是很多吹哨者能夠勇敢揭發弊端的重要工具。所以網路上的霸凌是惡行,但管理上千萬不能矯枉過正,扼殺網路的生機。

其實臉書上這種「靠北XX」的粉絲網頁或社團非常流行,即使連網路上人氣旺盛的柯市長都有「靠北柯文哲」,在谷歌搜尋輸入「靠北」就有四百多萬的結果,可見「靠北」是「婉君」發洩的趨勢。



◆ 被鄭捷砍去一邊乳房…她當庭泣訴
http://udn.com/news/story/7315/867214

聯合報 記者林志函/台北報導 2015-04-28

台灣高等法院昨天審理台北捷運殺人案,受害人及死者家屬等六人也出庭,被告鄭捷首次當庭表示希望道歉,但遭被害人拒絕。一名被害婦人遭鄭捷砍去一邊乳房,她當庭哭訴沒有一件衣服能穿、洗澡不敢洗上半身,這是一輩子的折磨。

「他倒不如當時就把我砍死,」這名婦人落淚表示,她少一塊肉,每次脫衣服都覺得噁心。她挨砍三刀倒地、以為快死掉,這種恐懼很難忘記,至今仍需吃安眠藥入睡、看心理醫師。

死者潘碧珠的丈夫邱木森說,妻子逃到無路可逃,鄭捷卻仍下手,家人心情到目前仍無法平復。他表示,連養育鄭捷廿年的父母都放棄鄭捷,國家不應花錢養這個害群之馬。

法官李麗珠問鄭捷當時是否隨意砍殺,鄭捷回答「是,砍殺沒有選擇性」。李麗珠又問,有沒有想過可能砍到兒童和少年?鄭捷說沒有;李再追問,砍到兒童和少年會不會停手?鄭捷仍答「不會」。

鄭捷表示,他沒有設定只殺成年人,不管車廂內有誰,他都會向他們揮刀。案發時他接受警察夜間訊問,是因為想早點問完就沒事;他雖簽下搜索同意書,但當時不知道法律上他能拒絕。

辯護律師表示,鄭捷遭警察疲勞訊問,在警方的供述沒有證據能力。律師團也聲請傳喚心理專家、鄭捷的高中老師及調取看守所考核資料等,調查鄭捷有沒有可能教化、免判死刑。

檢察官主張沒有必要再函調這些資料,若每個審級都再鑑定、一直拖訴訟程序,對被害人家屬是很大的折磨,「遲來的正義不是正義」。但律師反駁說,正義應求妥當,而不是只求快速。

庭訊結束前,鄭捷透過律師表示希望向在場的受害人及被害人家屬等六人道歉,但六人不領情。失去乳房的婦人說「傷害都已經造成,還道什麼歉」,死者李翠雲的弟弟李瑞昌說「不要演戲」,死者潘碧珠丈夫邱木森則說「鄭捷第一時間就應出面道歉,我不接受鄭捷的歉意。」

※ 相關報導:

* 白凜到案「只是幫忙 一起爬山」
http://udn.com/news/story/7315/867219

涉嫌誘拐孔姓女國中生的「鏡音王國」主要幹部張姓少年,昨到案說明。他供稱,「這些女孩子自己在網路上(鏡音王國社團)貼文說要離家出走,我只是幫忙收容她們,然後帶她們出去爬山而已。」警方昨依略誘罪將張函送少年法庭。

* 擔心成績不佳 青少女最大壓力源
http://udn.com/news/story/7266/866649

董氏基金會去年針對北部15所高中女校進行調查,發現讓青少女最困擾的壓力事件,排名第一為「課業或考試成績不佳」,占58.8%,其次依序是對未來徬徨、人際關係問題、父母對自己的期待及身材外貌。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組長葉雅馨說,回收問卷共5049份,分析發現,有4成青少女選擇的紓壓方式為「找同學朋友說」或「找家人或親戚說」,其次為「聽音樂或唱歌」、「看電視或電影」及「看課外書籍或漫畫」,可見「說出來」還是女生最常用的紓壓方式;至於讓高中女生覺得最快樂的一件事為「和朋友出去玩」及「做自己有興趣的事」。

fsj 提到...

巴爾的摩痛打暴徒兒 母被奉年度媽媽代表
http://udn.com/news/story/6812/869957

聯合新聞網 特約記者侯品如/綜合報導 2015-04-29

美國巴爾的摩27日爆發嚴重警民衝突,甚至形成暴動,然而卻有媒體捕捉到疑似示威者當街遭母親痛打,要他離開現場,現在這名媽媽被網友譽為「年度媽媽代表」。

透過影片可以看到身穿黃色衣服的女子,一邊架著頭戴黑色面罩的男子離開,一邊死命的扯著男子的頭,外媒指出這名黃衣女子疑似是他的母親,在架離男子的途中還大叫孩子滾出暴動現場,不少網友看了直稱這名母親為「年度媽媽代表。」

當地媒體指出,這位氣急敗壞的母親是因為在電視上看見自己兒子竟向警方丟擲石塊,立馬殺到現場找到兒子,抓著他的頭套連K了好幾下,兒子最後只能默默離開現場,被押離現場後仍躲不掉媽媽一路上的追打。

※ 相關報導:

* 自閉童恐遭驅逐「我可以留在澳洲嗎?」
http://udn.com/news/story/6812/868602

澳洲一名10歲菲律賓裔男童罹患自閉症,可能成為澳洲納稅人負擔而面臨遭驅逐出境的景況,男童母親今天遞交萬人請願書,希望讓他留在澳洲,當局也給了善意回應。

據法新社報導,10歲的泰倫(Tyrone Sevilla)2歲時跟著母親塞維亞(Maria Sevilla)從菲律賓合法來到澳洲,塞維亞是昆士蘭省一間醫院的已登記護士。

塞維亞表示,泰倫2008年診斷出罹患自閉症,移民審查法庭(MRT)認定此病會對澳洲社會造成「負擔」,因此拒絕這家人延長簽證。「澳洲是我們的家。我們來這裡快八年,已融入這個社會。」塞維亞說。

* 美31州托兒費 比上大學還貴
http://udn.com/news/story/6813/867882

托兒權益團體最近一份報告指出,嬰兒的托兒費一年可高達1萬4508元(美元,下同)(約新台幣44.6萬),前往托兒中心的四歲孩子則一年要花1萬2280元。更令人不安的是,在美國多達31個州,把孩子送去托兒比送去讀公立大學更貴。

「美國注重托兒」組織的政策顧問米雪.麥克瑞迪(Michelle McCready)指出,在美國多數地區,托兒費已成家庭最大筆開銷。但與讀大學不同的是,大學學費可以慢慢存,托兒費卻使許多家庭四處籌錢,以致於延後買房、生育和為退休儲蓄。

※ 地球人口爆炸,或許全世界都該停止製造人類,直到恢復平衡。



◆ 就業悲觀 柏克萊加大博士生近半沮喪
http://udn.com/news/story/6813/867755

世界日報 編譯孫梁/綜合27日電 2015-04-29

柏克萊加州大學的學生聯合會最近公布「研究生的幸福與福利報告」的調查,顯示47%的博士生因為就業前景黯淡而感到沮喪,感到沮喪的碩士生占37%。此調查結果引起了美國的研究所教育是否物有所值的爭議。

這項每十年舉行一次的調查,是在柏克萊加州大學校園採訪2500名博士和碩士研究生的結果。一名研究生表示,他的焦慮主要是因為就業前景極不確定,因此感到焦慮。

就業上的悲觀是博士生與碩士生的最大差異,儘管博士生的失業率目前為2.1%,只及全國5.5%平均失業率的一半,而且他們的收入也比本科生高出44%,但博士生是擔憂今後的就業前景。許多大學近年來削減預算,減少全職教職工的人數,改為請薪資低的半職教員授課,但半職教師又往往不能滿足學生的求知欲。

調查認為,文科研究生的壓抑感更嚴重,約64%的文科研究生感到抑鬱,其中包括英語和哲學專業的研究生。文科研究生的壓抑感沉重,可能是受文科教職職缺減少的影響,美國科學與藝術研究院的資料顯示,大學的文科教職職位自2007年以來減少了30%。



◆ 學生自殺、憂鬱頻傳 美大學「窮」於應付
http://udn.com/news/story/6813/867771

世界日報 編譯黃秀媛/綜合27日電 2015-04-29

美國各地大學正雇用更多社工、心理學家和精神病學家,以應付學生對心理健康服務需求增加之勢。但是,學校長久以來預算不足,導致學生有時必須負擔這方面的大部分開支。

「華爾街日報」指出,華府的喬治‧華盛頓大學學生下學年就得因此多付1667元(美元,下同)學費,以協助為心理健康服務計畫增加超過83萬元經費。

為了應付10個校區輔導中心的需求,加州大學校董會也在考慮增聘70名心理學家和20名精神病學家,預計一年開支將增加1740萬元以上,2019-2020學年向學生徵收的服務費也將從972元提高到1242元。

專家說,學生尋求心理健康服務的需求增加,反映整個社會趨勢:愈來愈多人因憂鬱、焦慮和其他心理問題而求助藥物。年輕一代對精神病的避諱心理也比較淡漠。

對大學院校輔導中心進行的調查顯示,幾有59%輔導中心近年來作業預算激增,可是許多學校的心理健康專業人員仍然遠不敷實際需求。

面對更多學生入學時已在接受精神治療或服藥,各大學也在努力調適它們在這個極度敏感領域的角色,以在學生安全、財務、隱私和責任問題之間尋求平衡。

由於接連發生學生在校園裡自殺事件,麻省理工學院 (MIT)和賓州大學等頂尖名校都在評估它們的心理健康計畫,以及學生追求完美的心態。有些學校對學生因精神問題而休學的複雜法規也引起爭議。

MIT大四學生郝凱倫(譯音,Karen Hao)在學校報紙撰文說,學生可能給自己太大的壓力,「我們太好強,沒有體會MIT的課業負擔可能造成的影響」。

她在與憂鬱症掙扎過程,放棄尋求治療,因為要應付學校的電話訪談和篩檢程序太累。她說:「我覺得現行體系很有問題,把尋求精神健康的責任,交給已有心理問題的學生。」

洛杉磯加州大學的調查,發現全美大一新生幾有10%表示他們「經常」覺得情緒低落。大學輔導中心2013年也表示,他們的服務對象26%服用精神病藥物。

學校有時在發生悲劇後才採取行動。喬治‧華盛頓大學一棟宿舍去年春天就有三名學生自殺,今年1月學校裡成立結合醫療、心理輔導和健康宣導的「福祉中心」,以盡可能減少尋求專業醫療的顧慮。

fsj 提到...

擦撞高中生 黃春明被罵「反正你快死了」
http://udn.com/news/story/1/872449

中央社 2015-04-30

作家張大春今天表示,作家黃春明幾年前告訴他,70好幾的年紀搭火車,在狹窄過道上無意間碰撞高中生書包,雖趕緊賠不是,未料那高中生瞪黃春明一眼回話,「沒關係,反正你也快要死了」。

黃春明妻子林美音日前說,黃春明罹患淋巴癌,已開始接受化療,近期將暫停一切工作,靜心休養。

張大春在社群網站臉書(facebook)貼文說,這種殘忍的應對在今天的社會不罕見。

他說,「專讀死書」附靈教育體系中,不放過年輕人,這樣的教育制度讓層層級級的考試成為剝奪多數人追求良好學習環境門檻,學生因而自私勢利,只學會「不考不學,無友不如己者」。在這個修羅場上長期挫敗的畢竟是大多數,他們「變得野蠻」。

張大春表示,近年來在台灣每隔不多時就會出現有「霸凌」標題的新聞,校園、家庭、馬路甚至網路上受害者面對的加害者往往比他們絕望,絕望之人將超限戰爭手段施諸同儕、親友或無冤無仇的路人,這本是社會須繼續追問的警訊,「是什麼人、什麼事、什麼制度剝奪了某些人生活的希望?」

不過,他說,一旦事不關己,絕大多數公民反應是「哪裡沒有欺負人的事呢?我們從前只是沒有霸凌這個名詞而已」,這話恰恰見證更深一層的野蠻。

張大春表示,文明總是在不經意的瞬間倒退,絕望的人益發多起來。快要死的不盡是老人,已經死的年輕人卻不少。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黃春明:化療手麻 勇敢前進
http://udn.com/news/story/7320/872831

鄉土文學作家黃春明罹患淋巴癌,最近剛完成第六次化療,他在臉書貼文表示,化療給身體帶來的影響不小,手指末梢的觸覺也變得麻木,撕畫只好先停下來。



◆ 比京隨筆/老人的心靈 能靠機器人撫慰?
http://udn.com/news/story/6812/872145

聯合報 布魯塞爾記者蕭白雪 2015-04-30

機器人陪伴獨居或住在養老院裡的老人說話,或協助老人家生活起居,在歐洲越來越成為趨勢。高齡化時代到來,將來機器人不只取代勞動人力,連提供心靈撫慰功能都越來豐富,卻也讓學者擔憂人和人間的情感互動被機器取代。

荷蘭、比利時的養老院早已引進具備對話功能的機器人,陪伴孤單老人聊天解悶,還可幫老人們捶背、按摩;在不習慣與成年子女同住的丹麥,會說話的機器人更是許多老人家的居家良伴,有如寵物。

法國目前約有五百萬獨居者,其中將近三成跟外界幾乎隔絕,西歐、北歐國家都有類似現象;具有互動能力的機器人,因而成為獨居老人生活中唯一抒發情緒的對象。

法國一家養老院最近首度引進機器人陪伴與照顧老人,消息見諸媒體後,有人為機器人的進步和功能越來越廣泛而歡呼,也有人對機器人展現情感而擔憂。

人類的生活看起來越來越仰賴機器人,從工廠、居家到餐廳服務人員等,許多工作被機器人取代;如今機器人連情緒安撫、說話解悶都會,法國學者擔憂,人與人之間會不會因此更加疏離?

荷蘭一家養老院前陣子推出一項新的作法,留學生若每個月陪伴老人卅小時可換免費住宿,年輕學子們課餘陪老人聊天、辦慶生會、教八十多歲的老爺爺上網、寫電子郵件,種種發自內心的真誠關懷,確實不是機器人能取代。

不過,少子化加上高齡化,如果沒有足夠的年輕人願意花時間陪伴關懷越來越多的老人,機器人難免成為許多人的良伴。



◆ 母是兒的眼 帶他體驗世界
http://udn.com/news/story/7326/871802

聯合報 記者綦守鈺/永康報導 2015-04-30

今年7歲就讀大灣國小一年級的瑋瑋,10個月大時全盲,母親張淑芬辭去工作,每天陪伴他上學,相當懂事的瑋瑋了解母親的辛苦,最近還寫母親節卡片給媽媽,感謝她總是不厭其煩的告訴他這個世界的樣子,放手讓他體驗各種新鮮事。

張淑芬表示,瑋瑋因視網膜脫離全盲,考慮到他與同儕間相處的重要,選擇就讀普通班,並陪伴他上學。他因全盲無法獨立學習,需要隨時了解所處的環境、找資料,處理日常瑣事等,特別感謝老師、同學的幫忙,讓他順利融入學校的環境。

「克服先天的障礙,需要比別人更加努力」,張淑芬說,瑋瑋雖然看不見,但上課很認真,回家後借來的7、8本點字書可以在一天內看完,平常還會幫忙照顧年僅兩歲的妹妹,說故事逗她開心,生性樂觀的他,從不說喪氣話,「不僅是家裡的開心果,還是她的最佳打氣員。」

口齒清晰的瑋瑋說起話來,用字遣詞都比同齡孩子成熟和精準,他說,最喜歡上美術與體育課,玩粘土時的觸感讓他感受到3D立體空間的存在,他也很喜歡挑戰不一樣的運動,像是跳繩、搖呼拉圈,最近母親節到了,他做了張畫有愛心的卡片準備送給母親,感謝她的照顧,「但是信的內容要先保密啦!」

瑋瑋說,最近他剛學會騎兩輪腳踏車,很喜歡趁著路上沒車的時候「飆車」,期待未來可以帶妹妹一同出遊,或是騎腳踏車環島,問他有什麼願望,他卻成熟的說,希望能夠快點長大,儘快學會照顧自己,「有一天能夠換我牽著媽媽。」



◆ 檢座探究原民獵祭 老獵人:政府遲到廿年(節錄)
http://udn.com/news/story/7321/872098

聯合報 記者董俞佳/台東縣報導 2015-04-30

台東卑南族巴布麓部落去年底舉辦大獵祭,獵人卻於祭典中被警察逮捕,引發現行法令與原民傳統衝突爭議。法務部率領卅八位檢察官,前天起一連四天深入部落,了解現行獵槍申請與使用現況、傳統領域規範,以及原民傳統與現行法規扞格之處等,更請來部落老獵人擔任講師,他們感嘆:「政府遲到廿年。」

大獵祭事件經聯合報披露並持續關注,引發社會及政府重視,林務局迅速修改不合時宜的法令,警政署也承諾執法將更加細膩。法務部更破天荒至台東舉辦原民傳統文化研習課程,並要求全台各地檢署承辦原民事務的檢察官都需參與。

※ 詳見原站。

fsj 提到...

肌肉男背娃修紗窗養家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01000295-260102

中國時報 2015年05月01日 程炳璋/台南報導

台南市最近出現一位身背嬰兒、在街頭幫人修紗窗、紗門的年輕男子,大家對他總是背著孩子工作很好奇,一問之下才知他是個疼某的新好男人。因為老婆正忙於研究所實習課業,白天無暇顧嬰兒,他當起超級奶爸,餵奶、換尿布全包辦,不少民眾紛紛按讚還熱心幫忙介紹工作。

33歲的陳建任向親戚學得紗窗修理技術,2年來每天開著貨車外出工作,靠修繕紗窗、玻璃賺錢養家,去年剛與妻子登記結婚,兒子5個月大,最近妻子想完成研究所學業,白天到台南大學實習上課,照顧孩子的工作便由他一肩挑起,父子一起外出工作。

陳建任每天工作8小時以上,還在貨車後座打造1個簡易的嬰兒休憩空間,方便他幫孩子換尿布、餵奶,擔心小孩無聊、哭鬧,平常就直接背著兒子修紗窗。

帶兒子工作2個月來,陳建任感受社會許多愛心,許多顧客發現他為了生活背著孩子外出工作,還主動送玩具、食品,熱心的婆婆、媽媽還會傳授育兒經驗。

陳建任每天工作至下午5點多,再接妻子下課,有時客戶的案子沒做完,就由妻子在車上照顧孩子。

熱愛運動的陳建任渾身肌肉,他背兒子在貨車旁修紗窗的身影,被網友拍照上傳臉書,不斷被轉載,稱讚他是新一代好男人,妻子也大讚老公「足感心」。

※ 相關報導:

* 「你不孤獨」 警寫信打氣單親媽
http://udn.com/news/story/7320/874551

桃園市44歲張姓女子,獨自照顧重癱母親和身心障礙兒子,龜山區大坑派出所員警們獲悉後,號召大家寫信鼓勵她,「自己不是一人,要勇敢撐下去」。

大坑派出所警員陳俊傑日前執勤時,從轄區里民口中得知,張女獨力照顧癱瘓臥床10餘年母親、七旬老父,還有就讀國中領有身障手冊的兒子,一家人僅靠著她家庭代工和父親微薄退休金,支付醫藥費、房租等開銷。

陳俊傑多次前往張家關心,並協助申請社會救助時說,許多社會的不幸都源自於社會的冷漠,因此號召同事寫信鼓勵她,所長謝文貫並發起樂捐,募得8萬多元慰問金。

「人生的路上您並不孤獨」,張女接下信時感動流淚說,從沒想過有這麼多人支持、鼓勵她,感謝熱心員警伸出援手,「這張卡片,帶給自己很大的力量」。

* 照顧罕病女中風夫 鍾燕燕一肩扛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76443

母愛真偉大!新竹市印尼籍媽媽鍾燕燕女兒罹患罕見雷特氏症,不僅手指頭萎縮,行動不便,更不會說話,但鍾燕燕沒有抱怨,除照顧女兒,先生前幾年小中風,公婆生病都由她照顧,她扛起一家重擔,即使家有身障兒,仍樂觀面對人生,她堅強的說,不管多久,都會期待女兒喊她一聲媽媽。



◆ 摸黑70年…大同部落 點亮第一盞燈(節錄)
http://udn.com/news/story/8098/874672

聯合報 記者游婉琪、邱瓊玉/大同部落現場直擊 2015-05-01

二○一五年四月廿八日下午五時卅五分,被電力「遺忘」的花蓮太魯閣大同部落,終於結束七十年的無電歲月,點亮第一盞燈。

傍晚五時卅分,山區天色已有些昏暗,當燈光瞬間照亮漆黑難辨的家屋時,部落居民的情緒激動;七十七歲的老婦阿布.洛金(Abut.login)感動表示,沒想到有生之年,能見證部落有電照明的這天。

大同部落目前共十五戶人家,七十年前部落從南投遷居至此,從此過著沒電的歲月,阿布.洛金曾因忘記將燭火熄滅釀成火災,積蓄化烏有,還波及鄰近三間房舍,族人不曾責怪,卻是她不堪回首的痛。

洛金.尤道是阿布.洛金的乾兒子,知道乾媽的苦,當燈火點亮的那時,他刻意不敢望向乾媽,深怕兩人對望,眼淚會忍不住落下。他說,族人個性堅強,山區生活再不便,為守護祖地,再苦也願忍受。

發起為大同部落點燈的台南社大講師林元笠表示,大同部落總計十五戶,要裝九組太陽能發電設備,預計今天完工。部落今晚將舉辦「點燈儀式」,燃狼煙、鳴槍,向祖靈報告這件大事。

※ 詳見原站。相關報導:

* 現場觀察/走訪神祕部落 記者40小時全紀錄
http://udn.com/news/story/8098/874741

....接到報社任務,要我們兩個女記者前往海拔一千公尺、路途六小時的大同部落採訪,我們都感到興奮,但出發前心情不免忐忑,不禁聯想到神去村的故事情節。

因交通不便,讓大同部落蒙上神祕面紗,他們靠什麼維生?為什麼不遷下山?在規劃專題時,腦中設想了各種可能,但直到體驗部落生活四十個小時後,我們終於理解,部落十五戶居民為什麼願意承受跋涉辛勞,長年在山林間過日子。

....一名大同部落女婿形容,部落一名長輩每次下山不是買酒就是喝得爛醉,有次在山上遇見,驚覺這名長輩判若兩人,原來是山區生活充滿危險,這名長輩沒事不敢喝酒,天黑了就上床睡覺。

族人感慨,山下生活雖便利,但貨幣改變人性,讓原本與世無爭的家人偶爾為了金錢爭吵,但再多紛爭,回到山上後竟能消弭無形,或許是族人難以割捨山林的理由吧!



◆ 原民傳統彙編 審判重要參考
http://udn.com/news/story/7339/874698

聯合報 章俊博/媒體工作者(台東市)2015-05-01

法務部安排卅多名來自各檢察署檢察官到台東,史無前例的召開一項有關原住民案件的研討會,並拜訪部落,有此規畫無非也是因應越來越多的原住民案件,期待司法能夠有一些空間給予原住民,讓檢察官在未來進行刑事偵查中,能夠對原住民的傳統習慣、文化能有多一點的了解。

此外,由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委託台北教育大學進行的,台灣原住民族民事傳統習慣調查彙編工作,也陸續舉辦四場公聽會,這項調查彙編工作,其中包括台灣十四族(未包括去年才獲得原民會認可的卡那卡那富族和拉阿魯哇族)原住民的傳統習慣、傳統部落制度、文化、婚姻、財產制度等文獻資料、論文研究的蒐集,作進一步的整理,以利將來司法案件審理的重要參考依據。司法改革形式,確實有令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覺。

檢察官能走入原鄉,確實不容易,尤其是安排幾個部落參訪及體驗,雖然無法對全國原鄉部落有更多時間體驗,但至少讓檢察官能有機會接觸原住民的傳統文化制度,及和族人有進一步的互動,這就是很大的改變。

近幾年來原住民觸犯司法的案件中確實有增加的趨勢,其中以狩獵違反槍砲彈藥刀械管理條例案最多。這樣的發展,令人憂心向來被原住民視為傳統習慣的行為模式,在套上現行法令之下,皆被視為不法,實令絕大多數的原住民感到困擾,在傳承上也受到高度的限制。

為此,原民會著手委託學術界進行傳統習慣的調查及彙編,將來法官或檢察官在審理原住民案件時,都有一本原住民的傳統習慣,作為審判及起訴的參考依據。法務部安排檢察官的研討會及部落體驗,勢必會帶給檢察官對部落有不同的想法。

其實,台灣十六個原住民族中,每一個族群的傳統習慣,或許未必全然相同,但基本上都是族群的生活行為模式。這樣的傳統習慣傳承至今,自然成為部落安定的力量。部落處理部落的事,都有它一套的模式,因此在各族中有的是以頭目、長老為權力核心,也有族群是採合議制的方式,甚至部落會制定部落公約來規範族人,這些都是部落安定的原因。

族群的互動關係,還有部落和國家之間的關係,以及部落和執法機關能的互動,在未來都是司法上的重要觀察面向。

這次法務部安排檢察官的研討會,讓人意識到司法尊重族群多元文化的開始,正是司法進步的象徵。

※ 相關報導:

* 移民署補助 邀新2代回外婆家
http://udn.com/news/story/7314/874743

移民署今年暑假要送卅位新住民二代「回外婆家」,並讓新住民二代與媽媽或老師一起「動腦」規畫參訪行程,或到台商企業觀摩實習。這將是官方第一次補助新住民二代親子、親師回媽媽母國「尋根」。移民署預計今天公布內容。

* 交通手勢舞 助新住民考駕照
http://udn.com/news/story/7314/874744

新住民來台落地生根,為了生計闖蕩大街小巷,常苦於考不過駕照,冒險無照駕駛,公路總局台北區監理所組成「考照輔導團」,十年來每個月扛著電腦到偏鄉辦幫新住民補習,還自創手勢教學法,資深講師江賢德說:「我們的職責,是讓每個人平安上路。」

fsj 提到...

台東3慈孝楷模 單親,撐起那個家
http://udn.com/news/story/7328/876206

聯合報 記者施鴻基/台東報導 2015-05-02

今年全國慈孝楷模全台共有118名高中職、國中、國小學生獲獎,5月6日將在宜蘭受獎。其中台東縣有余亞倫、邱慧喬、陳羽絹3人獲獎。

台東縣介達國小余亞倫因父親早逝,身為長子的他從小就擔起家中小男主人的責任,除了功課不讓母親吳雪玲擔心,也成為弟弟妹妹的小保母、小家教兼大玩偶。余亞倫平常下課後會帶著弟妹們幫忙做家事,除了煮菜搞不定,無論是洗衣、洗碗、掃地和整理家務,甚至農忙時幫忙釋迦套袋、拆袋和秤重都難不倒他。

台東縣新港國中7年級學生陳羽絹,獲選今年全國慈孝楷模;陳羽絹是單親家庭,和哥哥、父親、阿嬤相依為命長大,但升上國中後,阿嬤重病入院,陳羽絹成為家中的女主人,下課後盡心打理家務,好讓父親能夠專心照顧祖母,且總是保持樂觀笑容。她父親說,「在她這個年紀,正是開心玩樂的時候,但她卻幫我撐起了這個家,有時候覺得對女兒很虧欠。」

台東縣信義國小應屆畢業生邱慧喬父親早逝,母親又遠在外地工作,她課餘主動包攬自己能做的家務,照料弟弟妹妹,減輕祖父母的負擔。她祖父邱新文說,慧喬從小就懂事又貼心,也是家中的開心果,邱慧喬有空就會幫他們按摩,還會唱歌給大家聽。

邱慧喬說,「我爸爸在我很小的時候就過世了,所以我特別珍惜家人。」暑假時,邱慧喬哪裡都不去,可以一整天都待田裡幫阿公阿嬤採鳳梨,有時候被鳳梨刺得手流血、臉刮傷,也沒有任何怨言。

※ 相關報導:

* 中國1人家庭增 陷老齡化危機
http://udn.com/news/story/7332/875474

上海復旦大學教授彭希哲說,上海有40%是「一個人」組成的家庭,而且正邁向老齡化社會,未來醫療保健等課題考驗嚴峻。....他說,現今中國正面臨邁向老齡化社會的過程,而且有加速的趨勢,2030年中國的「人口紅利」將消失,未來年輕人的壓力將相當巨大。



◆ 伯母氣2月嬰不喝奶 雙手拉成O字形拗斷
http://news.ltn.com.tw/news/society/paper/876726

自由 2015-05-02

幫堂弟照顧賺保母費

〔記者黃佳琳/高雄報導〕恐怖保母!高市未滿3個月小男嬰,喝奶不順哭鬧,謝姓保母竟情緒失控,把男嬰的雙手拉到頭頂,呈交叉狀達2分鐘,導致男嬰雙手變形骨折,醫護人員一度懷疑是父母家暴,直到男嬰的父母提告後,謝女才吐實,法官以傷害罪,判謝女10個月徒刑。

判決書指出,謝姓保母是男嬰的堂伯母,謝女當了10幾年的家庭主婦後復出職場,幫呂姓堂弟照顧男嬰賺保母費。去年5月底,謝女在家中準備餵未滿3個月的男嬰喝奶,但男嬰哭鬧不肯喝,謝女竟情緒失控,把男嬰的雙手拉到頭頂處,雙手呈交叉狀達2分鐘,導致男嬰雙手腫大,左、右肱骨遠端骨折,左肩胛喙突骨折。

不講孩子怎麼受傷 挨告

謝女見男嬰雙手骨折變形,嚇得通知堂弟把小孩送醫,擔心被究責,謊稱不小心坐到男嬰的手。醫護人員檢查發現傷勢過重,把男嬰從骨科診所轉診到大醫院;但治療半年沒痊癒,呂姓堂弟甚至被醫護人員及社工懷疑家暴,帶小孩外出逛街,因小孩雙手變形,更被旁人指指點點。

由於謝姓保母不肯透露男嬰受傷的真相,呂姓堂弟只好告她傷害,高雄地院審理時,謝女直到第4次庭訊才說出實情。至於堂弟索賠160萬元,她家境不好無力賠償,無法達成和解,可上訴。

※ 相關報導:

* 嬰兒也要穿高跟鞋? 媽媽們怒轟
http://udn.com/news/story/6810/875517

美國賓州公司「小不點高跟鞋」(Pee Wee Pumps)正銷售專供六個月大以下嬰兒穿的高跟鞋,標榜是「你女兒跟上時尚的第一步」,在美英兩國已賣出1000雙,卻惹來一群媽媽猛轟「極度可憎」、「大不當」。

....家庭網站 www.myfamilyclub.co.uk 執行長吉瑪‧強森說:「我不反對把嬰兒打扮得可愛透頂,為他們拍下一大堆照片,等他們長到18歲,拿給他們看,讓他們自己看了難為情,但是給嬰兒穿上高跟鞋,簡直匪夷所思。我絕不會讓小小孩打扮像個女人,我只要她可愛得像個嬰兒。這是把小孩的天真無邪全都揚棄,下一回難道還要推出『嬰兒口紅』不成?」



◆ 冷眼集/提供多語保單 很難嗎?
http://udn.com/news/story/7238/876913-

聯合晚報 記者陳素玲/特稿 2015-05-02

全國外配已破50萬人,較原住民不相上下,新住民經濟能力弱勢居多,花了上萬元保費,卻因語文隔閡而被騙,情何以堪。此案除了凸顯許多社會制度對這些為國家孕育下一代的新住民不夠友善外,保險公司社會責任也值得檢討。

保險公司複雜的保單,對很多人來說,原本就閱讀不易,更不用說中文非母語的外籍配偶。此案究竟是保險業務員刻意誤導,抑或外配不諳保單內容,或許仍有爭議,但是保險公司未能提供外配母語保單,的確有討論空間。

金管會及保險公司皆以「保單只銷售國人」為由,對提供多語保單態度保留,但很多外配都是取得居留的「國人」,若此類「國人」人數已達50萬人,政府沒有理由漠視其應有權益。若來台工作的藍領外勞,勞動部都可提供其母語勞動契約,為何在台生活居留的新住民,無法在工作、保險、醫療等必要生活層面,得到相同的保障?

再者,不可諱言,外配大都屬經濟弱勢家庭,保單更非平價商品,若花了大筆保費,事後才發現內容不符所需,更是不公平。雖說外配可請家人協助閱覽保單,但如果外配已離婚才加保,或加保不想讓家人知道,又該找誰協助呢?

隨著外配人數成長,行政院日前還宣示成立「新住民事務協調會報」,將整合部會資源,協助解決新住民在台面臨各層面問題,而如何以尊重、友善態度對待新住民,讓她們感受地位平等的價值,全民都有責任。

台灣保險公司都是大型金控資本公司,除了衝保單銷售業績外,更應責無旁貸負起應有社會責任,提供多語保單;對保險公司只是九牛一毛,對新住民卻是權益保障的重要一步。

※ 相關報導:

* 看不懂保單 外配:吃悶虧
http://udn.com/news/story/7238/876912

來自越南的外籍配偶阿華(化名)和視障先生以按摩為業,在保險業務員的推薦下,為兒子買了一張醫療險保單,業務員告訴她如果兒子住院,每天可以理賠4500元,結果兒子真的因病住院了;阿華向保險公司申請理賠,竟然只得到每日1000元的保險金,向保險公司提出抗議,保險公司說,一切理賠依照合約規定,她才覺得自己被騙了。

阿華哭訴,保險公司欺負她是外籍人士,看不懂中文,先生也因為視障無法閱讀保單,讓她吃了虧;「為什麼外籍勞工的合約都可以有多國語言翻譯,長達20年,金額好幾十萬元的保險,卻沒有多語言保單?」

fsj 提到...

滿屋雜物扔不掉…「囤積症」是心病
http://udn.com/news/story/7966/878125

聯合報 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 2015-05-03

「家裡放不下,回收物擺路旁婦睡安全島堅守」、「東區精華地段公寓成回收場,居民憂逃生難」……。囤積雜物塞爆家中、影響公共安全的新聞,近年時有所聞。這些囤積者未必髒或懶,而可能是精神醫學新發現的「囤積症」患者。

一九六六年。美國醫學論文已出現「囤積(hoarding)症」字眼。兩年前,美國精神醫學學會新版診斷與統計手冊當中,正式將「囤積症」定義為需要治療的心理障礙。

台灣作家Phyllis花了十年時間研究囤積症,上月出版華人世界第一本囤積症專書「囤積解密」,近期還準備去美國考「囤積症整理師」證照。她表示,「囤積症」是病,而且是用愛與關懷才能治療的病。

Phyllis母親正是囤積症患者。從高中起,Phyllis老家便堆了滿坑滿谷的雜物。二○○三年,她從老家倉皇逃離,留下獨居的母親。母親沒多久便得胃癌,三年後辭世。

「囤積解密」作者Phyllis,認為囤積症必須用愛與關懷治療。 記者陳宛茜/攝影
分享
Phyllis認為母親的胃癌是她離家造成。懷著愧疚,她花了五年整理母親遺物,一邊研讀西方醫學書籍,發現母親的症狀竟是「囤積症」。囤積症患者多半缺乏關愛,以近乎上癮的方式蒐集、堆積物品,企圖塞滿內心的空虛。

全球統計,每廿五人就有一人是囤積症患者:患者四十歲後症狀明顯,五十歲起進入高峰。高齡化社會患者人數攀升,溢出雜物造成家庭關係惡劣,成為公共安全的隱憂。專業的「囤積症整理師」在美國應運而生,協助患者清理內心和外界被塞滿的角落。

「我不只是想清理雜物,更想修補關係。」Phyllis希望藉「囤積解密」一書讓台灣理解「囤積症」,讓人們學會用愛與關懷,清理心靈與物質世界應該捨棄的囤積物,也讓她完成來不及對母親做的事。

※ 相關報導:

* 藝術大師安迪沃荷 連腳趾甲也囤
http://udn.com/news/story/7966/878128

安迪.沃荷過世後,遺產管理人接收這些箱子,花了廿年時間,也才開了一百六十多個箱子。裡頭東西包括機票、帳單、超市傳單、糖果包裝紙、腳趾甲等。

* 囤積症用愛治療 別丟患者的「寶貝」
http://udn.com/news/story/7966/878130

....治療囤積症不能只是把有形的雜物丟掉,還必須將患者內心的雜物清走。Phyllis表示,專業的「囤積症整理師」必須兼具心理諮詢和整理物品兩種能力,如果只是丟掉物質上的雜物,患者還是會不自覺地蒐集、囤積,不斷惡性循環。

身為囤積症的親友怎麼辦?Phyllis警告,「千萬別亂丟囤積者的物品」,因為他們一旦發現物品短少,不但會陷入哀傷,還會對丟東西的人產生極大憤怒。也不要一味責怪患者的行為、向他們下最後通牒,這只會造成雙方的衝突。

* 囤積症 醫師:失智、強迫症的症狀之一
http://udn.com/news/story/7966/878126

書田診所精神科主治醫師江漢光表示,「囤積症」是老年失智症及強迫症的症狀之一,患者不只將垃圾當寶,還把雜物堆滿整屋子,影響全家人。

江漢光說,囤積症是常見的精神科症狀,有些患者不只捨不得丟棄擁有回憶的物品,甚至將別人丟掉的垃圾撿回家。



◆ 新住民「學姊帶學妹」 更快融入台灣
http://udn.com/news/story/7314/877888

聯合報 記者王敏旭/新竹報導 2015-05-03

移民署新竹市服務站發現近來嫁到台灣的新住民年齡逐漸下降,有的甚至年僅20歲,她們多半擔心「不知如何與家人相處」,已嫁到台灣多年的新住民,成了她們重要的依靠,站方昨天舉辦踩街活動,希望讓她們更快熟悉台灣生活。

站方指出,剛到台灣的年輕新住民,語言、生活適應容易遭遇困難,也不知如何與家人相處,面對重重挑戰,除了政府扮演重要角色,來台多年的新住民更是關鍵。

緬甸籍新住民賴薏玉說,20年前嫁來台灣時,對台灣一無所知,現在網路發達,年輕的姊妹來台前,可以透過網路了解台灣環境,但來台後,還是需要時間適應生活。

她說,移民署舉辦很多活動與課程,剛來台的新住民可藉由與外界接觸,加速融入台灣社會,她身為「學姊」,也會帶著年輕姊妹到處學習。

不過,並非每個家庭都願意讓剛來台的新住民參與活動,20歲的陸配「小涓」和社工說,丈夫不願讓她參與活動,害怕接觸其他人會遭欺騙。服務站社工表示,多數台灣丈夫害怕年輕的外配在外交朋友後「學壞」。

社工指出,其實外出遊玩時,可以從中了解彼此、公婆的喜好,有助於家庭的和諧。母親節前夕,移民署新竹縣市服務站、縣市家庭教育中心昨天舉辦踩街活動,讓新住民帶著家人參與,認識交流。

※ 相關報導:

* 小版媽祖遶境 邀新住民同樂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76920

台中市娘家關懷協會昨在潭子區潭水亭觀音廟舉辦「小小神轎班─頑皮小羊掛貫、媽祖樂收服」活動,邀請新住民參加,大小朋友打扮成小綿羊、抬神轎、舞龍等陣頭遊街,體驗媽祖遶境出巡的盛況,感受媽祖文化。



◆ 婚後三年 最常發生婚外情
http://udn.com/news/story/7320/878158

聯合報 記者藍凱誠/台北報導 2015-05-03

樹德科技大學人類性學研究所長林燕卿指出,現代女性經濟獨立,自主意識覺醒,一旦婚姻品質不佳,外遇機率相對增加;性學研究所二○一○年調查南台灣四百名已婚婦女,出軌比率三成五六。林燕卿認為,中北部婦女情況應該也差不多。

這項調查並顯示,外遇對象以朋友占百分之四十四點三最高,其次為同事、網友及前男友,最常發生婚外情的時間點是在婚後三年。

此外,性學研究所今年西洋情人節前夕公布一項調查,現代女大學生有性交經驗比例百分之四十三點五,與十七年前的百分之廿七點三相較明顯增加,主要是社會風氣和環境開放。林燕卿說,國外研究顯示,婦女婚前有性交經驗,婚後情感移動比例會比較高,現代女性對婚姻品質要求比上一輩高,因受文化規範而必須謹守著婚姻,所以可能會尋找一個感情出口。

男性外遇方面,性學研究所雖沒有這類調查數據,但一項針對一夜情的調查顯示,百分之五十二的受訪男性可以接受一夜情,百分之卅三的男性有一夜情經驗,想要嘗試一夜情的男性更高達六成。

林燕卿建議夫妻多注重經營婚姻關係,只要多花時間陪伴、關懷配偶,要維持幸福婚姻關係應該不困難。

※ 相關報導:

* 公車上親熱 專家:女生應制止
http://udn.com/news/story/7320/877883

有民眾日前在中和中正路搭客運,上車沒多久,就發現車上有一對情侶,眾目睽睽下打情罵俏,男生還一度轉身壓著女生,做出撫摸及強吻的動作,引發熱議。兩性專家曾陽晴強調:「另一半公然作出這種事,應該立即制止、表達憤怒!」

fsj 提到...

亂拿人家東西 堅不認錯…他們失智了
http://udn.com/news/story/7266/879475

聯合報 記者何炯榮、張家樂、王慧瑛/連線報導 2015-05-04

80歲沈姓老婦人偷採鄰居香蕉,人贓俱獲卻堅不認錯,被害人不滿婦人硬坳,報警處理。法院開庭時,婦人女兒告訴法官,母親年輕住鄉下,後來搬到市區,患失智症後把現在的家當鄉下,認為路邊野生香蕉為何不能採,並非想偷竊。類似的失智老人犯罪愈來愈多,有法官認為,執法人員應對失智症有更多認識,審判才能兼顧情理法。

新竹資深法官、清大科法所兼任副教授王銘勇去年底到日本旅行,看到當地交通公司會同醫療人員為計程車司機上課,以便了解如何接待失智症乘客,內心深有感觸,認為台灣對友善失智症患者做的相關準備還不夠,隨著高齡化時代來臨,失智症患者日增,第一線執法人員、司法人員等,應對失智症有些認識,才不會因誤解產生錯誤判斷,建議將認識失智症排進法官進修課程,友善失智症,更能妥適審理。

「阿嬤,怎麼又跟人家亂拿東西?」彰化縣75歲陳姓婦人到住家附近柑仔店拿她愛吃的零食,沒付錢就離開,被店家送到派出所,警方依竊盜罪嫌移送法辦,檢察官看到老面孔當場請她家人帶回,作成不起訴處分。

檢察官說,陳阿嬤領有失智的身心障礙手冊,喪失對事情判斷能力,依法不罰;但這是很嚴肅的社會問題,不是老人才會失智,也曾遇過年輕案例,需要政府和相關單位正視。

南投草屯一名老翁去年騎單車去理髮,踏出店門隨便騎一部相像單車回家,半途被單車主人叫住。老翁家屬到派出所,提出失智症就醫證明,移送地檢後老翁被請回,獲不起訴處分。老翁單車9成新,誤騎的那輛單車6成新,檢察官認為捨新車騎舊車,不像有行竊意圖。

彰化地院庭長李進清說,法院受理失智被告的竊盜案件,常見情況是到商店拿物品不付錢,案情大多單純;法官會審酌被告的智能喪失程度,若是輕微,依法減輕刑責,判罰金或拘役。

李進清說,失智者「偷竊」行為跟常人不一樣,是很自然地拿起他要的東西就走,一般竊盜犯會東張西望,或把東西藏在身上再離開,這是法官審理時會釐清的細節。

李進清提到,若被告已達無法辨識程度,會請醫院鑑定,確定已屬失智會判決無罪。當事人已有失智的身心障礙手冊,檢察官也會作成不起訴處分。

※ 相關報導:

* 不忍失智老人被當賊 縣府推友善商店
http://udn.com/news/story/7325/879485

「我們不忍再看到失智老人被當賊扭送派出所」彰化縣政府社會處去年與彰基切膚之愛基金會合推銀采瑞智友善商店,到3月底全縣有63家商店加入,今年可望突破200家。

彰基切膚之愛執行長詹麗珠說,社工積極遊說24小時營業超商、加油站,及診所、藥局、客運公司、派出所加入愛心行列,並安排訓練,讓商家、員警知道如何與失智者互動,提供適當幫忙,讓失智者不再被當小偷看待。

* 5歲特教童課堂大鬧 2警上銬送醫恐挨告
http://udn.com/news/story/6813/878610

費城一間小學日前因一名年僅五歲的特殊教育兒童,在教室內大吵大鬧,而報警處理,未料兩名警員直接把該幼童銬上手銬和腳鐐,押上警車送至醫院進行精神鑑定。

警方發言人凱勒在聲明中,仍為兩名州警辯護,聲稱警局在29日上午11時8分是獲報有一名特殊兒童在教室「從櫃子和桌子跳上跳下,並試圖跳窗,以及以鉛筆自殘和吞食紙張」。

....當時在教室協助處理的教職員,還包括校長、一名社工人員、一名護士和兩名助理教師。之後另一名女教師才採用經過核准的手段,以肢體限制魯伊茲的行動,直至警員抵達現場。

不過,魯伊茲的父母痛批該校教職員未適當處置,而且在家長可至現場化解前,報警處理而導致狀況不必要的惡化。

魯伊茲夫婦表示,魯伊茲在歷經這起事件後,情緒受到重創,已不敢再回到學校上課。兩人並計畫控告學區當局。

* 繩索拖「浮屍」 婦突開口:哇咧抓魚捏
http://news.ltn.com.tw/news/society/paper/877216

61歲蘇姓阿嬤到雲林縣外埔大排捕魚,意外滑落深達2公尺的大排昏迷,仰漂在水中載浮載沉,動也不動,目擊民眾以為是「水流屍」報案,消防救難人員將她拉往岸邊之際,阿嬤突然嚷著「哇咧抓魚捏,令妹叢蝦咪?」「浮屍」開口說話,讓救難人員嚇一大跳。
摔落大排 本能呈仰漂

口湖消防分隊研判,蘇婦滑落大排時,可能頭部受撞擊而短暫昏迷,而她水性不錯,落水時本能地採仰漂姿態,才能保持身體沒有沉入水中,加上鼻子露出水面,才沒有窒息,且剛落水,即被路過民眾發現,才能獲救。



◆ 公公製陶好手 印尼嫁娘是真傳弟子
http://udn.com/news/story/7324/879444

聯合報 記者胡蓬生/苗栗報導 2015-05-04

從印尼嫁到苗栗十多年的新住民媽媽鍾細霞,跟隨公公謝發章學製陶技藝,也成為老陶師唯一的「徒弟」,夫家的家傳事業得以傳承,她是不可或缺的功臣。

鍾細霞說,她的家鄉在加里曼丹省的山口洋,當地沒有什麼大工廠,她讀完高中後當過店員,也接受保險業務課程,做過不少工作,20歲那年由親友介紹、相親後嫁到苗栗,十多年來的家庭生活讓她感到很滿足。

35歲的鍾細霞是印尼華人,從小會說客家話,但沒學過中文,來台後才上語言課,也學會認字,與夫家語言、生活溝通沒有障礙;苗栗公館一帶早年製陶產業盛極一時,但隨著產業變遷,許多製陶廠外移,她公公從事傳統陶藝多年,擁有一身的製陶好技藝,也努力經營製陶廠。

她說,丈夫過去都在台中當業務員,她在夫家跟公公學手拉坏、手擠坏,幫忙打理陶廠工作,工廠接單、代工生產各式生活陶,包括水缸、醃缸、茶罐等,前兩年忙不過來,丈夫也回來幫忙,現在陶廠由公公、小叔、丈夫和她4個人撐起營運。

鍾細霞說,她花了一年多跟公公學會製陶技藝,平常公公坐著手拉坏,她站著手擠坏,燒陶和粗重工作就交給丈夫和小叔,有人打趣說家裡的陶藝「兒子沒學到,反而是媳婦學會了!」

她和丈夫育有3子,老大已上國中,老二、老三都在公館山區的南河國小就讀,雖在偏遠小校,但孩子更能快樂學習,不用讓家長操心;加上工廠現在也逐步加入觀光休閒元素,從原本的小陶廠轉型為「老爸的生活陶工坊」,在不趕工的前提下,工廠製陶也能在快樂的氛圍中繼續傳承。

fsj 提到...

北市區公所處處小確幸 銀髮最知道
http://udn.com/news/story/7323/881371

聯合報 記者高宛瑜/台北報導 2015-05-05

高齡化社會來臨,區公所加強軟硬體貼心服務,讓民眾感動。大安區公所電梯內設有「愛心椅」,讓長者、幼童或是腿痠的成人,搭電梯時能暫歇。大同區公所設置長者專用櫃台,特製A3大表格,讓老花眼的長者,也能安心洽公。

走進大安區公所電梯,角落設了一座椅子,有民眾自然坐下,也有民眾提重物,暫時放在上頭。作家廖玉蕙日前也在聯合報名人堂中撰文,提到這樣的愛心椅,讓人「驚喜莫名」。

大安區長蘇素珍說,這是為讓體力不佳的長者或是到高樓層的民眾,可利用時間歇息;也曾遇過蹬著高跟鞋的上班族,來公所辦事,看到有椅子坐直呼貼心。

另外65歲以上長者辦敬老愛心卡,等候卡片期間先使用公所發的替代卡,但要愛心卡時,得先到捷運站退還卡內的餘額,再到區公所領卡,舟車勞頓。大安區公所在長者領卡後,先代墊替代卡內的餘額,發給長者,再由工作人員拿卡到捷運站退款,省去長者東奔西跑的辛勞。

大同區公所去年起設置「樂齡專用服務櫃台」,更換成有扶手的椅子,讓老人起身、坐下方便。也購置放大鏡、擴聽器等,甚至特製A3大小的表格和範例,讓長者即使老花眼,也可看清楚辦理事項。電梯的按鍵也加大,廁所加裝防滑條,營造友善長者的環境。

大同區長謝正君說,他自己50多歲,因老花眼「深受其害」,能感同身受長者洽公的不便。曾遇到長者要他幫忙申請文件,他好奇詢問:「怎麼不自己辦?」對方不好意思回答:「格子和字都太小了,根本看不到」,他因此在區公所設置了大表格,申請好印製給長者簽名時,也印成A3大小,讓長者更安心。

這樣細膩的貼心,讓大同區公所去年獲得「行政院第六屆政府服務品質獎」中的「第一線服務機關」也是全國唯一獲獎的區公所。



◆ 不是Mr.也不是Mrs 跨性別者請填「Mx」
http://udn.com/news/story/6812/881495

Upaper 中央社 2015-05-05

英國皇家郵政等公家機構的官方表格,最近在Mr.、Mrs.、Miss外,新增跨性別者專屬的尊稱「Mx」。牛津英文字典已考慮在新版中納入這個新字。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車輛牌照管理局、皇家郵政、就業暨養老金事務部、國家醫療保健服務,及知名銀行和一些大學,都接受以「Mx」敬稱跨性別者,或沒有特定性別者。

「星期泰晤士報」引述「牛津英文字典」助理總編輯鄧特的話報導,從Mx這個字廣獲接受,可看出英文的與時俱進,語言可隨人們需求而改變。

他說,這是近代史中,首次看到常用且獲普遍接受的稱謂出現改變。

去年開始使用「Mx」的牛津大學說,「這是最普遍使用且獲得認同的中性稱謂」,劍橋大學和伯明罕大學,去年7月也接受「Mx」稱謂。



◆ 生育政策沒效 日未滿15歲兒童創新低
http://udn.com/news/story/6812/881498

Upaper 東京記者雷光涵 2015-05-05

日本總務省於日本兒童節前夕公布全國未滿15的兒童人口再創新低,約1617萬人;日本政府鼓勵生兒育女的政策似乎沒發揮效果。

總務省推估,兒童人數比前一年度減少16萬人,1982年以來連34年減少,男孩828.8、女孩788萬人,兒童占總人口比率剩12.7%,連41年降低。與全世界人口超過4000萬以上的主要國家相較,美國19.3%、英國17.6%、大陸16.5%、南韓14.3%、德國13.1%,日本是小孩比率最低的國家。

從地區分析,東京、神奈川、愛知及大阪四都府縣小孩人數超過百萬,但最樂於生小孩、比率最高的還是沖繩縣(17.5%)、滋賀縣14.6%。東京都是今年度唯一小孩人數有成長的地區,但比率是全日本倒數第2小孩比率最低的是秋田縣,北海道倒數第3。

fsj 提到...

新聞分析/扶弱 別讓制度抹殺政府善意
http://udn.com/news/story/8117/884341

聯合報 本報記者董俞佳 2015-05-06

為解決弱勢民眾租屋困難的問題,內政部兩年半前推出愛心房東租屋平台,隨後台北、新北、台中、高雄等地方政府陸續跟進,公益租屋固然值得肯定,檢視其相關規定,仍顯為德不卒。

就以賴伯伯為例,他六十六歲且聽障,原本就是租屋市場中的雙重弱勢,正是制度必須保障居住權利的一群;沒想到,卻也因有一筆工作四十年才掙下的老本,而被排擠在社福租屋體系之外。

政府所辦的租屋平台雖然用意良好,但是未考量老人與身障者可能不符政府規定的經濟弱勢,但政府不能無視於他們在租屋市場中的不利處境,這群人也正是租屋平台的需求者。

內政部推動「租屋服務平台」近兩年,雖花了兩千多萬,媒合成功數卻低得可憐;各縣市媒合達成率也不高,公部門還推出優惠措施鼓勵愛心房東加入。

然而,愛心房東真的很少嗎?本報報導賴伯伯租屋困難一事,就有十多個愛心房東聯絡,還有願意無償提供住宅者;若愛心租屋平台的規畫可以更加細緻,未來肯定會有更多人受惠,房東的愛心與房客的需求之間才能真正接軌。

諷刺的是,經過一番周折後,賴伯伯搬家記終於露出一絲曙光,但不是因營建署或台北市政府想出解套方案或在制度上給予彈性處理,而是因房東打算退出愛心房東平台,捨棄原有政府優惠,將房子以同樣便宜的租金租給賴伯伯。想想,這制度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 維護租屋平台的成本搞不好更多。相關報導:

* 差點老無所居 北市賴伯伯又急哭了
http://udn.com/news/story/8117/884290

住在北市、六十六歲賴伯伯落腳違建將被拆除,因高齡找房頻受挫,經本報報導後,上月廿日順利覓得租屋處;就在歡喜搬家前,前天賴伯伯卻接到社工通知,因名下有約卅萬元存款,不符北市「愛心房東」計畫房客入住資格,賴伯伯擔憂未來的窩無著落,又急哭了。

* 誘因不足…愛心房東平台 成功媒合少
http://udn.com/news/story/8117/884347

營建署愛心房東平台登錄系統,台南市、新北市去年都只有兩件媒合成功,台南市因媒合率一成,成效不彰,今年已停辦;台中市成功媒合九件,成績已屬名列前茅。

新北市上網登錄的房東和房客都僅十多人,去年到今年僅成功媒合兩件。新北市城鄉局坦言,房東擔心登錄後房租收入要課稅,若能增加租金補貼的彈性,對弱勢租屋戶可能是更實際的幫助。



◆ 全球母親育兒環境 挪威最佳
http://udn.com/news/story/6812/883975

Upaper 中央社 2015-05-06

非政府兒童福利組織拯救兒童基金會,公布2015母親處境指數,挪威擊敗去年冠軍芬蘭,挪威的母親享有的協助和照顧是全球最優。北歐地區的母親們普遍有較佳的育兒環境。

拯救兒童基金會對聯合國179個會員國,進行母親育兒環境的評比,前10依次是挪威、芬蘭、冰島、丹麥、瑞典、荷蘭、西班牙、德國、澳洲和比利時;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國家,包辦最後10名,其中有9國飽受戰火蹂躪,由索馬利亞墊底。

拯救兒童基金會執行長麥爾斯指出,國家的經濟狀況固然關係母親的育兒環境,同樣重要的是政府在照顧母親及她們的子女方面的投資。

※ 相關報導:

* 孕前檢查有補助 想當爸媽快瞧瞧
http://udn.com/news/story/7266/883971

桃園市衛生局推出健康幸福家庭補助計畫,針對孕前檢查、羊膜穿刺和試管嬰兒,祭出補助,計畫僅在網站上公告,不少新婚、不孕症夫妻「霧煞煞」,根本不知道有這個好康。衛生局表示會加強宣導。

* 供19歲男友揮霍 少女一年接客1162次
http://news.ltn.com.tw/news/society/paper/877815

19歲高姓男子與16歲少女小宣(化名)同居,為了生活,高男竟讓小宣下海賣淫,打算等存夠200萬元後,2人要「幸福開店」,不料小宣1年共接客1162次,雖然賺了244萬的皮肉錢,但2人揮霍無度,買車、修車、繳罰單,被逮時存款僅剩9萬元。

* 特種部隊愛情騙局 榨乾40女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06000431-260106

陸軍特種部隊退役的43歲男子潘建洲,化身健身教練,與多名男子共組網路男蟲詐欺集團,在「愛情公寓」專釣有固定工作單純女子,噓寒問暖擄獲芳心再以投資健身房為幌子詐騙,得手金額逾3000萬元,受害女子40多人有護士、加工區女作業員;有護理師以為找到真愛,人財兩失,還不相信「男友」是詐欺犯。

fsj 提到...

盧森堡總理將於下周 與同志伴侶結婚
http://udn.com/news/story/6809/889231

聯合新聞網 特約記者高智深/綜合報導 2015-05-08

適逄日前合法化同性婚姻於盧森堡正式上路,近日有消息人士透露,身為同志的該國總理貝特爾(Xavier Bettel)決定,將於下周與其同性戀伴侶戴斯特尼(Destenay)結婚。

法新社報導,在2013年時,年僅40歲的貝特爾當選為盧森堡總理,而由於盧森堡民當地傳統觀念較為保守,加上大多數民眾均信奉天主教,因此為避免媒體過度關注,他對於自己的婚事則鮮有提及。

據該名消息人士指出,貝特爾其實早在去年8月時,就曾透露出將會與身為建築師的同性戀伴侶戴斯特尼結婚。不過針對這場婚禮,貝特爾以不願其私生活變成公眾的焦點,回絕相關雜誌對其婚禮的採訪要求。

而除了其私人生活外,貝特爾目前正籌備在6月7日舉辦包括限制總理任期在10年內,降低投票人士年齡至16歲等一系列相關改革的公投。

※ 相關報導:

* 29年前誰搞丟了我 英國女警來台尋母
http://udn.com/news/story/7314/889004

民國七十五年,出生才一個多月的王萼波,被遺留在當時的新店耕莘醫院社會服務部前,身邊有一張生母紙條,寫著「因家境貧困、無力扶養,請善心人士代為撫育。」半年後,她被一對英國籍夫婦收養。現已廿九歲的王萼波,是名英國女警,她委託兒童福利聯盟「跨海尋母」,盼能在母親節前夕,與生母重聚。



◆ 胖小孩輟學率高 霸凌恐是原因
http://udn.com/news/story/6812/888656

Upaper 中央社 2015-05-08

歐洲1項研究發現,比起體重正常的同儕,肥胖兒童讀完學校的可能性低得多,研究作者赫格曼推論,校園霸凌可能是原因之一。

據在捷克布拉格歐洲肥胖會議發表的研究結果,瑞典接受肥胖治療的兒童中,只有56%的人完成12年以上的學校教育,而正常體重的同儕是76%。這項對瑞典近9000名小孩所做調查指出,性別、種族或社經地位的差異,並不影響研究結果。

由世界衛生組織歐洲地區32個成員國提供數據的分析指出,愛爾蘭5歲以下兒童有27.5%過重,高居首位,英國23.1%排名第2,接著是阿爾巴尼亞22%、喬治亞20%,保加利亞19.8%和西班牙18.4%。

哈薩克0.6%最低,再來是立陶宛5.1%、捷克5.5%、塔吉克6%。

※ 相關報導:

* 自閉童不聽話 被師塞進垃圾桶
http://udn.com/news/story/6813/887727

教師為達教育目的,對學生採取的管教方法各有不同,但喬治亞州卻有一名特殊兒童的教師,因一名罹患自閉症的二年級學童不聽話,竟憤而把學童塞進垃圾桶。該教師已遭警方逮捕和控罪。

* 女啦啦隊員摔死 學校也要賠
http://udn.com/news/story/7316/889001

中國科技大學女學生馮書慧接受啦啦隊訓練時被拋向空中摔死,高院查出學校雖明文禁止空拋,但有拋投動作的隊伍易有好成績,認定校方默許空拋而有過失,判學校和江姓教練、江的公司連帶賠馮家四百七十九萬元,仍可上訴。

一審法院原僅認定江姓教練有過失,而聘僱他的公司應負監督責任,判江和他的公司連帶賠償馮家五百卅八萬元。高院調查發現做拋投動作易得高分,每個隊伍都想練這個動作,且前一年度冠亞軍隊伍均有空拋動作,法官因此認定校方鼓勵學生空拋、沒有盡力防範危險,也要負責。

* 遭男友挾持 上網訂披薩自救
http://news.ltn.com.tw/news/world/paper/878422

披薩的外送應用程式成了求救管道,讓美國一名遭男友持刀挾持的婦女與她3名稚兒獲救。

佛羅里達州雅芬公園(Avon Park)市警方指出,26歲男子尼克森4日與25歲女友崔德葳爭吵後,開始在她面前磨刀。他不准崔德葳離開視線或使用電話,不過崔德葳成功說服他讓她用手機上「必勝客」網站訂外送披薩。她訂了一份辣香腸披薩,並加上「救命!幫我打911,告訴911人質求救!」的字句。

fsj 提到...

警拍照傳LINE 幫走失兒找到媽
http://udn.com/news/story/7319/891007

聯合報 記者尤聰光/台東報導 2015-05-09

LINE不僅是聊天聯繫的平台,也能是求援平台。台東太麻里1名男童從家外出走失,被路人發現帶往分駐所,經各方連繫遲遲無人認領,警員急中生智拍下男童身影後,用LINE傳給轄區村長請求協助,2個小時後,男童母親才由友人LINE通知,前往分駐所認領。

前天傍晚,1名路人帶著全身被雨淋濕的3歲男童到太麻里分駐所,向警方表示男童是在十字路口發現,當時哭得很傷心。巡佐劉振南認為男童應是住在太麻里附近,遂通知轄區5個村村長,希望透過村鄰廣播系統通知家長前來分駐所認領。不過,經1個小時,都沒有人來分駐所。

警員雖不斷安撫男童情緒,但男童仍哭著找媽媽,劉警於是拿出手機替男童拍照,然後用LINE將照片傳給村長「分享」協尋。果然,2個小時後,男童母親急忙來到分駐所,把孩子領回家,還不斷向警員道謝。

※ 相關報導:

* 遇見迷途婦怎辦 「婉君」10分鐘認出
http://udn.com/news/story/7320/890898

「婉君」力量大!龜山區一名六旬失智婦人迷路,熱心民眾將婦人照片PO上Facebook地方社團,馬上有「婉君」回覆,「我見過她,住在…一帶」,警方循著線索,順利將她送回家。



◆ 新北慈孝家庭楷模 17歲女顧罹癌母弟
http://udn.com/news/story/7323/891024

聯合報 記者呂思逸/板橋報導 2015-05-09

經歷家暴、媽媽、弟弟陸續罹癌,就讀莊敬高職的廖珮儀一家,昨獲得「慈孝家庭楷模」,她說,爸媽離婚後,媽媽與弟弟陸續罹癌,全家僅靠低收入戶過活,楷模獎金將用來支付房租。

新北市政府家庭教育中心配合母親節及5月15日國際家庭日,昨由副市長侯友宜頒發慈孝家庭楷模獎給十一名獲獎人,包括楊傅竣、張簡楷恩、林俐、鄭承泰、黃相瑜、葉宗昀、楊芸安、劉芸瑄、陳昱伶、廖珮儀、林姝彣,侯友宜期望大家都能落實「愛與感恩要即時」的行動真諦。

廖珮儀17歲,就讀莊敬高職幼保科3年級,她說,大約國小3年級爸媽離婚,不久媽媽罹患肝癌,全家經濟轉變倚靠低收入戶每月3萬多元補助,為節省花費,全家幾乎不外食,印象中,只有去年慶祝弟弟生日,全家才吃披薩。

廖珮儀說,平日在學校,她都不吃午餐,她國中畢業旅行也沒去,高中畢業旅行也是媽媽堅持下,她才前往。

「沒想到連弟弟也罹患血癌…」廖珮儀邊哭邊說,前年弟弟高燒不斷,原以為只是感冒,就醫竟發現罹癌,當下非常難過,為照顧弟弟,她一開學,就請假1星期。

廖珮儀幾乎每天下課都急著回家照顧媽媽、弟弟,幫忙做家事、準備晚餐,為了把握跟媽媽、弟弟相處時間,常常忙到半夜1、2時才睡覺,因為學校與家距離很遠,她早上約5、6時就須起床,打理媽媽、弟弟後,再搭校車。

全家人去年跨年到除夕夜,約兩個月,她每天奔波醫院與家裡間,廖珮儀說,「媽媽、弟弟都只有一個」,她很愛家人們,雖然難免很辛苦,但是她不會抱怨,只希望自己更堅強。

廖珮儀昨擁抱媽媽,母女兩人都忍不住流淚;未來廖珮儀她希望能繼續升學,最好是離家近的大學,以便照顧媽媽、弟弟。

※ 相關報導:

* 慟!母帶子臥軌 火車輾過雙亡
http://udn.com/news/story/7319/891302

台東一對母子昨晚在東部鐵路池上福源平交道附近遭火車撞擊,當場慘死;警方在鐵軌邊發現一輛小孩的玩具車,推測是卅四歲的母親哄著發展遲緩的十歲兒子到鐵路邊,再面對火車臥軌自殺,已報請相驗調查尋短原因。

警方調查,陳姓婦人有重度憂鬱及自閉症,因丈夫涉及吸毒入獄而離婚多年,她帶兩名兒子回池上娘家住;她經濟狀況不太好,平常靠著打零工維生,她兩個兒子分別為十歲及五歲,均有自閉症。



◆ 亞馬遜玩具 撤除性別分類
http://udn.com/news/story/6812/891056

經濟日報 編譯黃智勤/綜合外電 2015-05-09

以往小女孩只玩洋娃娃,小男孩則玩模型和動作片英雄,但現在網路零售巨擘亞馬遜採取行動破除這種性別刻板印象,將自家網站玩具頁面上的「男孩」、「女孩」分類撤除,不再讓顧客依性別搜尋玩具。

顧客仍可依據孩童年齡或玩具類型如「建築與模組」、「英雄人物及公仔」等分類來物色產品,但已不能輕易從眾多產品中搜尋「適合女孩」的玩具為何。

衛道人士指責亞馬遜做出愚蠢的決定、過度干涉消費者選擇,顯然受到政治正確人士和女性主義者影響,但「在現實生活中,通常擁有母性的是女性,所以建議女孩子適合玩洋娃娃是合理的,而男女間存在生物性的差別,不該消弭性別差異」。

為玩具貼上性別標籤的做法,正日益受到質疑。

費雪(Fisher-Price)為三歲以下兒童推出的學習玩具也遭到性別歧視指控,因為分成內含工具箱的「男孩版」和內含粉紅手提包、手鐲與鏡子的「女孩版」,引起撻伐。

許多教育心理學家指出,這種性別刻板印象限制了小女孩的視野,只訓練她們成為妻子或母親;給小男孩太多機關槍、英雄與模型之類的陽剛玩具,則會帶給他們太大的壓力。

※ 相關報導:

* 研究:美高學歷女性 傾向多生孩子
http://udn.com/news/story/7272/890231

越來越多的美國高學歷女性打算要孩子,而且不止要一個。

根據丕優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分析人口普查局的資料後,在母親節前公布的最新報告顯示,去年40到44歲之間擁有碩士或以上學歷的女性中間,只有22%的人沒有孩子,這一數字比1994年的30%下降。而擁有醫學博士和哲學博士學位的女性中,沒有孩子的人更從1994年的35%下降到去年的20%。

同時,40到44歲擁有碩士以上學歷的美國母親中,只有一個孩子的人的比率從1994年的28%下降到去年的23%,而擁有三個或以上子女者的比率從22%上升到27%。

越來越多的高學歷女性有孩子說明這些女性現在更容易將工作和生活分開。而根據以往的經驗看,高學歷母親比低學歷母親更傾向於少要孩子。

fsj 提到...

聯合/天下媽媽能否不一樣
http://udn.com/news/story/7338/892795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2015-05-10

今天母親節,多少媽媽被獻上鮮花,收到禮物,家人簇擁著吃大餐,以種種儀式性的慶賀方式,度過快樂的母親節。

但另方面,母親節一日的鮮花賀禮和孝親光環,不足以安慰許許多多過度辛勞的媽媽、不幸遭遇的媽媽、心力交瘁的媽媽。母親節前夕,一名憂鬱症的媽媽帶著接受特殊教育的孩子臥軌,雙雙身亡。這是極度不幸的個案,再度顯示社會救援網絡仍有來不及發揮功能之處。

相當程度上,社會對女人的形象期許,還是過度集中於賢妻良母的角色,甚至仍以「含辛茹苦」為行為典範。最近一些選拔模範母親的活動,得獎者事蹟加總起來,簡直如同一部「苦命媽媽濃縮史」,不外單親媽媽隻手撐持家計,扶持重病或罕病的孩子,乃至身兼孝媳等艱苦任務。母職的偉大顯現無遺,卻也透露出,母職的辛酸難有旁人分擔。

社會也許應更鼓勵一下,讓女人有更多發揮自我及多元化選擇的空間;就算為人母,未必「天下的媽媽都是一樣的」那般只能任勞任怨。現在很多女人在職場上表現出色,貢獻於社會關懷活動也做出漂亮成績。但坊間的商業廣告卻仍強力放送某種刻板印象:女人堆著笑臉從廚房出來,挾一筷子菜送進老公嘴裡,以此作為男人對幸福婚姻的憧憬。若社會整體對性別分工的期待停留於此,模範母親便不容易脫離苦命母親的框架。

母親節這一天,世間讚頌並感恩母親的辛勞付出。但好媽媽的形象不該永遠只和辛苦、犧牲這些字眼相連結,希望社會大環境能容許更多積極自信的媽媽,選擇走不一樣路的媽媽。祝願母親們天天都快樂。

※ 相關報導:

* 台灣媽媽3憂…食安、經濟、長照
http://udn.com/news/story/7314/892834

今天是母親節,根據調查,台灣媽媽最擔心的問題,前三名是食安、家庭經濟和老人長照。雖然煩心的事很多,但職場上的媽媽薪水卻不見得很高,人力銀行調查的高薪族中,職場媽媽只占百分之三。

民進黨婦女部母親節前夕公布民調,台灣的媽媽最擔心的事,前三名為食品安全、家庭經濟和老人長期照護;對現在政府政策最不滿意的前三名為食品安全、長期照顧和托育政策。

....一○四資訊科技公布「高薪人才大揭密」,發現高薪族中職場媽媽只占百分之三,其餘為男性、單身女性及已婚不生女性。職場媽媽高薪比最高的「職務」是人力資源,以金融產業最友善。

* 美國媽媽 上街反槍枝
http://udn.com/news/story/6813/893145

「美國禁槍媽媽動起來」9日在紐約舉行第三次年度反槍遊行,要求加強立法管制槍枝,並且述說故事,表達為什麼應該加強立法。

數以百計男男女女和兒童,包括知名時裝設計家唐娜卡蘭,在母親節前夕從布魯克林走過布魯克林橋,前往曼哈坦鬧區。

康乃狄克州新鎮桑迪胡克小學老師艾碧.克雷門茲說:「會有進展,雖然每次只前進一點點。」



◆ 北監典獄長:收容少年 7成曾遭霸凌
http://udn.com/news/story/7320/892588

聯合報 記者黃宏璣/南投報導 2015-05-10

「校園霸凌如未妥善處理,可能發生重大反社會事件,北捷殺人魔鄭捷就是一例」台北監獄典獄長戴壽南在第三屆亞洲青少年人權高峰會痛心指出,全台各少年監獄與輔育院收容1500多名少年,有7成曾遭霸凌,顯示霸凌嚴重性。

戴壽南說,青少年校園霸凌事件如未妥善處理,青少年心理健康受傷,日積月累,可能爆發重大反社會事件,讓社會付出更大成本。

他舉鄭捷事件為例說,鄭被羈押時,情緒不穩,出動北監教誨師輔導,發現鄭捷從國中到高中階段曾遭持續霸凌,無人關心,造成嚴重的心態不平衡與人格偏差。

中華科技大學學生黃郁筑代表台灣擔任人權大使;她說,以前因個性關係,常受同學霸凌,造成心靈傷害,現在希望藉由教育與溝通方式,將人權觀念傳遞到校園,希望減少霸凌傷害。

她說,網路資訊流通迅速,千萬別跟著霸凌者起舞,造成他人心靈受創。

擔任2011年台灣人權大使的志工莊凱仲說,童年曾被人施暴說「你功課不好,為什麼不去死一死」,國中一度出現蹺課、打架等反社會行為,在教會學會尊重,開始關心人權。

促成人權高峰會在台舉行的中華國際人權促進會榮譽理事長、溪頭米堤飯店總經理李麗裕說,近來網路霸凌嚴重,有年輕生命遭霸凌而輕生,希望喚起各界重視霸凌問題,盼友善種子向下扎根。

※ 相關報導:

* 自閉少女情緒不穩 全家被趕下飛機
http://udn.com/news/story/5/892912

美國俄勒岡州1名15歲自閉症少女,日前與家人搭乘聯合航空班機時,因為肚子餓出現情緒不穩,結果機長決定緊急迫降,並請航警將少女全家趕下飛機。

少女家長已向美國聯邦航空總署(FAA)申訴,並準備提告。



◆ 三步驟,讓孩子願意與你聊心事
http://udn.com/news/story/7272/886892

親子天下 作者:張益勤 2015-05-10

小孩是「省話一哥」,問他任何事情都回答「還好」。到底該怎麼開口與孩子聊天?親子天下提供簡單三步驟,引導親子親密互動,讓孩子願意與你聊心事。

每個父母都盼望成為孩子的避風港,替孩子解決問題,也一同分享生活。但是隨著孩子長大,出現許多「省話一哥」。可能面對同學會滔滔不絕,但是一回到家,問到學校近況,經常一句「還好」便結束了,令父母非常挫折。

其實,親子互動也需要花時間培養,「破冰」不只是與陌生人打開話閘子的工具,有時候也適用於親子互動。尤其晚上大家回到家,小孩上了一天的課,疲憊程度與大人上了一天的班不相上下,如果還要硬逼著聊天,也很難不敷衍。因此,彰化縣土庫國小老師林怡辰提出三大法寶,若是小孩不知道該分享什麼,家長也可以善用三步驟,引導孩子,提供親子互動的新妙招。

步驟一:放下情緒,轉換心情

下班回到家,爸媽自己要先淨空情緒,放下辦公室一整天的烏雲瘴氣,放鬆面對家人。建議爸媽可以善用一些方法、儀式,提醒自己回到家了,別再浸淫在上班的情緒裡。像是洗澡便是個有效放鬆身心的方法,或是先和孩子玩一些小遊戲、看一部輕鬆的電視節目等,協助雙方轉換心情。

步驟二:營造開放、安全的環境

很多小孩不願意說話,是因為「說了也沒用」,或是「說了反而被罵」等先前的經驗讓孩子決定「沈默是金」。因此,林怡辰建議,大人要先讓孩子感到安心,知道把話說出來不會被處罰。譬如大人可以自己先開口聊工作上的趣事、同事互動,或是一些希望家人幫忙想辦法的難題等,建立孩子的信心,也營造一個安心說話的情境。

步驟三:是非題、選擇題、填空題的引導

不愛說話的孩子經常是悶在心裡不想說,而非真的沒情緒。因此如何表達情緒也需要學習。林怡辰也建議可以循序漸進,善用是非題、選擇題、填空題引導,等到孩子有回應,再下一個問題。舉例來說,「你是不是心情不好?」(是非題)、「是在學校發生不開心的事情,還是安親班?」(選擇題)、「發生什麼事了呢?」(填空題)。

良好的親子互動並非從天而降,父母也需要經營,重要的是,保持一顆開放的心,隨時歡迎溝通,相信孩子便會感受到父母的關心,願意與父母聊心事。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親子天下》(http://www.parenting.com.tw/)】